2005-03-13 07:06:20求逑
(年輕的小把戲)戀戀台北城--電影中的台北城意象
文@alien(戀戀台北城專題影展策劃人)
我有一門課,課名為:「回歸分析」(regression),說簡單了,這門課基本觀念建立在一個模型(model),希望透過有限的參數(independence variable),建立簡單的模型,來估計另一「變數」(dependence variable),然而,提這作什麼呢?我老是覺得生活在一個城市,對於該城市的認識有如盲人摸象般,如此不真確,但確又是那麼真實。身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對於台北城的認識,彷若也僅僅透過一些參數,那麼,簡單的模型是否可能就是電影呢?而我們對於台北城的認識,不論是在感官或在心靈上,成了變數。籌備這專題前,恰好在讀克里瑪的《布拉格精神》:「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我們不與它建立真正的關係,它就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很快從我們頭腦裡消失的外在形式。」,儼然這段話成了此專題美好的註腳。
關於這專題的誕生,說來相當單純,那一陣子,「台北學」字眼充斥在台北各個角落:公車上的看版與beetv、文化局印製的手冊……。台北建城120歲,頓時我們開始關切並且可能考究關於台北城的歷史脈絡,我深信影像是最重要的媒介,不論是映畫或是動態影像,給了我們一種憑藉,思索過去的憑藉。至於,若是要從電影(一種模型)下手,我該如何真確地引入台北城的意象(變數)呢?這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台北城,我對於它不同面向的型塑,無法有個完整的描述,而一股淺薄的概念蕩漾……比方在《午夜之後:狂戀》(Dopo mezzanotte,2004)試圖塑造義大利都靈市的曼妙美感,有趣的是透過三人微妙關係以及氣派壯觀都靈電影博物館,在夜晚的場景交疊出都靈市(事實上,這部片確實為都靈市的宣導片,浪漫化了。)而這不禁讓我想起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以及陳國富的《徵婚啟示》兩種不同調性的愛情,愛情?實則為台北城裡一種深沉的孤寂,這不啻是側寫台北人性空間的意象。當然,我們可以再溯源至楊德昌,對於六O年代台北封閉期的描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或是八O年代出走期的批判與關懷(《台北神話》)。(註)
而在近期,MTV式拼貼都市意象,凸顯了「電子空間」與「速度空間」,一種新人類電影中強調的電影場景,譬如蘇照彬的《愛情靈藥》(Batter Then Sex,2002)有趣地顯示台北城的新式文化:日本美少女、新鮮生活方式、追星……,穿梭在台北城的各處,高度形式化的敘事語言,卻有效掌握龐雜的敘事結構,帶出了「舊」(舊書店、書店老闆)與「新」(白爛三兄弟、男主角倉建、為愛迷惑的少女),觀片彷彿成了一種無形的建構,建構對台北城不同層面的認知。
確實,關於台北城的電影、好看的電影,是數不盡的。我曾經躊躇著無施力點切入這樣的專題,在蒐集相關資料後,發現了對於電影中空間意涵探索並無我原先所預設之難,我深信,只要你(觀者)有一份感動,一種共鳴,那麼你就達成了進入電影所型塑的空間,每一部影片之後,必然充滿了集體創作者(導演、編劇等)對於城市的種種愛恨情愁,我希望,這樣的專題,是為大家開了一扇門,引領你進入的一扇門。也期待我們所精心挑選三部不同調性的國片不管是有趣、深沉或是半紀錄的,可以除去大部份人對於國片既存的門檻。
(註)李清志《台北電影院》,台北,元尊文化,1998,p.41
參考,國片各時期都市意象的塑造與轉換比較研究表:
年代 時期 心理情態 建築空間面貌 地標性建築 代表影片
50 重建期 共體時艱 違章建築眷村,樣板建築 日據建築/中山橋、台北車站 牯嶺街少年
60 封閉期 民族自尊 純現代建築、別墅 宮殿式建築/松山機場、中山樓等 家在台北
70 空白期 無知崇洋 多元建築都市,都市邊緣地區 蒂蒂日計
80 出走期 詛咒認同 垃圾山 青梅竹馬
90 拼圖期 孤獨疏離 高架橋 飛翔阿達
◎因篇幅有限,代表影片僅舉一例
圖/alien
=================================================================
戀戀台北城
--電影中台北城的意象
文◎alien
「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我們不與它建立真正的關係,它就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很快從我們頭腦裡消失的外在形式。」克里瑪在《布拉格精神》第一章開章明義地說了城市與人之間逐漸淡化的情感,而這是否能作為此專題的小註腳?
希望觀者從電影中探觸觀察關於台北城它的「自我」,它的「精神」,它的身份,在時空的演變中塑型它的生存環境。
●《徵婚啟示》
導演:陳國富
演員:劉若英,金士傑,顧寶明,伍佰
年份:1998
杜家珍(劉若英飾)是一個眼科醫師,情人是別人的老公,為了想脫離自己生活的寂寞空虛,她決定為自己徵婚,並在報紙上刊登『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異離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無誠勿試!』
於是杜家珍開始面對許多前來的應徵者,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之中,她看見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人生,和自己不同的邏輯觀念,社會中每一個份子的價值觀都不相同,她遇見讓她驚奇的男人、讓她氣憤的男人、讓她同情的男人、讓她無奈的男人、讓她啼笑皆非的男人、還有「不是男人」的求婚人…
●《你那邊幾點》
導演:蔡明亮
演員:李康生、陳湘琪、陸弈靜
年份:2002年
国国父親死後,小康變得怕黑,半夜反鎖房門,尿急也不敢出來小便,老覺得父親的鬼魂在屋裏走動。 白天他在臺北車站外面的天橋賣手錶,來的一位明天就要出國旅遊的湘琪,看上他手上帶著的一隻舊款手錶,求他割愛;按風俗,父親喪期未過七周,小康身上用過的東西如果給別人就會令對方倒楣,湘琪卻不信這一套,好說歹說,他脫下表給她並建議她一到國外,下飛機 就在地上翻個跟鬥,便可驅除黴運。 湘琪走後,小康莫名的想念起她,卻對她一無所知,只知道她去了遙遠的巴黎,他心血來潮,在那封閉幽暗,佈滿死亡氣息又輾轉難眠的房裏,他撥電話問電訊局巴黎的時間;原來臺北比巴黎快了七個鐘頭,於是他逐只將他賣的 手錶的時針往後轉往後轉往後轉…………
●《黑狗來了》
導演:尹祺
演員:蔡振南、林美秀、柯淑勤、陳純甄、閃亮三姊妹
年份:2003年
劇情描述李炳輝飾演盲眼的老父,其不肖子太保因為欠錢被黑社會老大黑狗蔡振南討債,情急之下謊稱欠錢乃因老父已死須用錢辦喪事,而太保的老父曾救過黑狗大哥一命,黑狗大哥要到恩人靈前上香,使得原本天衣無縫的騙局,卻因黑狗大哥想掀棺見其老父最後一面而再生波折,於是一連串的荒繆故事接連發生...
我有一門課,課名為:「回歸分析」(regression),說簡單了,這門課基本觀念建立在一個模型(model),希望透過有限的參數(independence variable),建立簡單的模型,來估計另一「變數」(dependence variable),然而,提這作什麼呢?我老是覺得生活在一個城市,對於該城市的認識有如盲人摸象般,如此不真確,但確又是那麼真實。身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對於台北城的認識,彷若也僅僅透過一些參數,那麼,簡單的模型是否可能就是電影呢?而我們對於台北城的認識,不論是在感官或在心靈上,成了變數。籌備這專題前,恰好在讀克里瑪的《布拉格精神》:「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我們不與它建立真正的關係,它就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很快從我們頭腦裡消失的外在形式。」,儼然這段話成了此專題美好的註腳。
關於這專題的誕生,說來相當單純,那一陣子,「台北學」字眼充斥在台北各個角落:公車上的看版與beetv、文化局印製的手冊……。台北建城120歲,頓時我們開始關切並且可能考究關於台北城的歷史脈絡,我深信影像是最重要的媒介,不論是映畫或是動態影像,給了我們一種憑藉,思索過去的憑藉。至於,若是要從電影(一種模型)下手,我該如何真確地引入台北城的意象(變數)呢?這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台北城,我對於它不同面向的型塑,無法有個完整的描述,而一股淺薄的概念蕩漾……比方在《午夜之後:狂戀》(Dopo mezzanotte,2004)試圖塑造義大利都靈市的曼妙美感,有趣的是透過三人微妙關係以及氣派壯觀都靈電影博物館,在夜晚的場景交疊出都靈市(事實上,這部片確實為都靈市的宣導片,浪漫化了。)而這不禁讓我想起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以及陳國富的《徵婚啟示》兩種不同調性的愛情,愛情?實則為台北城裡一種深沉的孤寂,這不啻是側寫台北人性空間的意象。當然,我們可以再溯源至楊德昌,對於六O年代台北封閉期的描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或是八O年代出走期的批判與關懷(《台北神話》)。(註)
而在近期,MTV式拼貼都市意象,凸顯了「電子空間」與「速度空間」,一種新人類電影中強調的電影場景,譬如蘇照彬的《愛情靈藥》(Batter Then Sex,2002)有趣地顯示台北城的新式文化:日本美少女、新鮮生活方式、追星……,穿梭在台北城的各處,高度形式化的敘事語言,卻有效掌握龐雜的敘事結構,帶出了「舊」(舊書店、書店老闆)與「新」(白爛三兄弟、男主角倉建、為愛迷惑的少女),觀片彷彿成了一種無形的建構,建構對台北城不同層面的認知。
確實,關於台北城的電影、好看的電影,是數不盡的。我曾經躊躇著無施力點切入這樣的專題,在蒐集相關資料後,發現了對於電影中空間意涵探索並無我原先所預設之難,我深信,只要你(觀者)有一份感動,一種共鳴,那麼你就達成了進入電影所型塑的空間,每一部影片之後,必然充滿了集體創作者(導演、編劇等)對於城市的種種愛恨情愁,我希望,這樣的專題,是為大家開了一扇門,引領你進入的一扇門。也期待我們所精心挑選三部不同調性的國片不管是有趣、深沉或是半紀錄的,可以除去大部份人對於國片既存的門檻。
(註)李清志《台北電影院》,台北,元尊文化,1998,p.41
參考,國片各時期都市意象的塑造與轉換比較研究表:
年代 時期 心理情態 建築空間面貌 地標性建築 代表影片
50 重建期 共體時艱 違章建築眷村,樣板建築 日據建築/中山橋、台北車站 牯嶺街少年
60 封閉期 民族自尊 純現代建築、別墅 宮殿式建築/松山機場、中山樓等 家在台北
70 空白期 無知崇洋 多元建築都市,都市邊緣地區 蒂蒂日計
80 出走期 詛咒認同 垃圾山 青梅竹馬
90 拼圖期 孤獨疏離 高架橋 飛翔阿達
◎因篇幅有限,代表影片僅舉一例
圖/alien
=================================================================
戀戀台北城
--電影中台北城的意象
文◎alien
「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我們不與它建立真正的關係,它就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很快從我們頭腦裡消失的外在形式。」克里瑪在《布拉格精神》第一章開章明義地說了城市與人之間逐漸淡化的情感,而這是否能作為此專題的小註腳?
希望觀者從電影中探觸觀察關於台北城它的「自我」,它的「精神」,它的身份,在時空的演變中塑型它的生存環境。
●《徵婚啟示》
導演:陳國富
演員:劉若英,金士傑,顧寶明,伍佰
年份:1998
杜家珍(劉若英飾)是一個眼科醫師,情人是別人的老公,為了想脫離自己生活的寂寞空虛,她決定為自己徵婚,並在報紙上刊登『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異離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無誠勿試!』
於是杜家珍開始面對許多前來的應徵者,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之中,她看見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人生,和自己不同的邏輯觀念,社會中每一個份子的價值觀都不相同,她遇見讓她驚奇的男人、讓她氣憤的男人、讓她同情的男人、讓她無奈的男人、讓她啼笑皆非的男人、還有「不是男人」的求婚人…
●《你那邊幾點》
導演:蔡明亮
演員:李康生、陳湘琪、陸弈靜
年份:2002年
国国父親死後,小康變得怕黑,半夜反鎖房門,尿急也不敢出來小便,老覺得父親的鬼魂在屋裏走動。 白天他在臺北車站外面的天橋賣手錶,來的一位明天就要出國旅遊的湘琪,看上他手上帶著的一隻舊款手錶,求他割愛;按風俗,父親喪期未過七周,小康身上用過的東西如果給別人就會令對方倒楣,湘琪卻不信這一套,好說歹說,他脫下表給她並建議她一到國外,下飛機 就在地上翻個跟鬥,便可驅除黴運。 湘琪走後,小康莫名的想念起她,卻對她一無所知,只知道她去了遙遠的巴黎,他心血來潮,在那封閉幽暗,佈滿死亡氣息又輾轉難眠的房裏,他撥電話問電訊局巴黎的時間;原來臺北比巴黎快了七個鐘頭,於是他逐只將他賣的 手錶的時針往後轉往後轉往後轉…………
●《黑狗來了》
導演:尹祺
演員:蔡振南、林美秀、柯淑勤、陳純甄、閃亮三姊妹
年份:2003年
劇情描述李炳輝飾演盲眼的老父,其不肖子太保因為欠錢被黑社會老大黑狗蔡振南討債,情急之下謊稱欠錢乃因老父已死須用錢辦喪事,而太保的老父曾救過黑狗大哥一命,黑狗大哥要到恩人靈前上香,使得原本天衣無縫的騙局,卻因黑狗大哥想掀棺見其老父最後一面而再生波折,於是一連串的荒繆故事接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