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9 18:45:04sowhc

週二新竹見 12/21:十八尖山文史探索/呂秀珠

12/21:十八尖山文史探索/呂秀珠

十八尖山由十八個山峰連綿組成,地形最高處是一百三十一公尺、最低處約為五十公尺,平均坡度為百分之四十,內部面積約為五十三公頃,日據時代規劃為「森林公園」,有人因其位在新竹市東南方而名「東山公園」,目前是新竹都市計畫「一號公園」。

遠在清末年間,竹塹名詩人潛園主人林占梅在其文「登十八峰感懷」中描寫到「平居每覺人情過,到此方知地步寬,遠水迤遙疑匹練,亂雲重疊似層巒,一輪斜照山川現,九月高秋草木塞;北望神京惆悵久,中流何日靖狂瀾。」,由這首詩可隱約感受到當時政局混亂不安的氣氛,及十八尖山幅員廣闊,居高臨下的氣勢。但因地理上的優勢,卻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當您流連於林蔭小徑發現造型奇特的石觀音,或是步道旁神秘封閉的山洞時,是否曾想探索其中的奧秘呢?

分會推廣講師秀珠除了對生態教育推廣不遺餘力之外,對竹塹文史更是涉獵甚深!若您在拈花惹草之餘還想重溫十八尖山的當代風華,請來分會隨著秀珠的腳步,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