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邏輯:邏輯邪63/66
上一篇:名嘴邏輯:邏輯邪62/66
下一篇:基本所得:邏輯邪64/66
想解決人口問題,最快捷的方法是給年輕人提供保障性住房
【本文來自《9省份常住人口變動一覽:出生率全部下降,部分降幅擴大》評論區】
回應
完全可以參考新加坡組屋計畫
新加坡的生育率還不是一樣低,分房+分錢,在新加坡被證明是不行的:
鄉下好是好,可是晚上肚子餓了有外賣嗎?生病了附近有醫院嗎?
【本文來自《為什麼新加坡人均八萬美元了,卻並不讓人神往》評論區】
相關新聞資料
過去60年的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和中等收入陷阱(回應: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個話語陷阱,這是美歐為掩蓋割發展中國家韭菜的話語陷阱。)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人均壽命為什能超美?
要麼工作到70歲,要麼永遠不退休……美國,養老也難
現在的農村吸引人的只剩下房子和環境
【本文來自《“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溫鐵軍:錯過了“鐵公基”、房地產的,抓緊看向“第三資產池”》評論區】
驚訝,新時代的男女比例繼續失衡(回應:第一胎生男就不再生了,第一胎女會再生一個,50%機會生男孩,那自然就男比女多了。)
這些人口小縣為啥要“精兵簡政”?
原因是人口太少、無需太多編制人口,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倒逼的改革?
我在北京待了十多年,開始感覺和地方差距較大,這些年覺得差距越來越小了
【本文來自《如果時間退回到23年前,我會堅定不移的選擇留在北京,甘心租房子過苦日子》評論區】
小崗村現在確實不如很多村,但不能以此否定小崗村當年的先進
【本文來自《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到小崗村調研》評論區】
我是安徽定遠人,鳳陽的鄰縣,看到有人陰陽怪氣評論小崗非常生氣! 從開始包產到戶到如今才不過四十年,大批經歷過這段從大集體轉變包產到戶歷史的人還活著呢,還有幾億人,怎麼有些人就想否定歷史!
回應
那些認為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重要的,根本就不懂三農!大集體時,很晚還在栽秧,而分田單幹後,秧苗很早就載好了。
分田後農閒時間多,可以去做其他產業,增加收入。但是: 1、農民生產積極性不再。2、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械,推廣不開。3、農民分化開始了,農業水準徘徊了。我地90年代開始,就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各級政策扶持;流轉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規模化、集體性質的經營。
私有制單幹對農村真的好嗎?那你說說,小崗村現在為啥幹不過大寨和華西村?
相關新聞資料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或臨破產?負債369億 2022-09-07 新浪財經
從免費分房到今天還房貸到八十歲,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我拒絕回到八十年代,但我不拒絕當時的免費分房,免費醫療
回應
八十年能分兩套房的人,自然會懷念那個年代,你得去問問逃荒的農民看他們懷戀不懷戀。
我不會喜歡改開前的那種住房體系, 所有的資源被少數人把握,現在的不管這麼說主動權多少還是在自己的手裡。
便宜無好貨,沒有免費的午餐。 任何貌似免費或便宜的東西,背後都有高昂的成本。就說便宜的“福利房”吧。 50年代一些單位建造的“筒子樓”基本上就是磚砌、少量水泥;鋼筋缺乏怎麼辦呢?竹子替代。60、70、80年代的房子“長了一些筋、要害是預製板”。90年代的房子樓板是“現澆面”結實一些了。 現在的各種商品房是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牆結構。
單純降房價,其實未必能真正解決民眾的不滿
【本文來自《“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評論區】
哪怕是住炒分開的方案,貧富差距還是擺在那裡的,不滿依然在。地段差異依然在啊!
醫保改革六大焦點:為何要減少個人帳戶劃入? 澎湃新聞
一場涉及3.5億職工參保人、上萬億醫保資金的“醫保史上最大改革”引起普遍關注和討論。2月15日晚,國家醫保局2023-02-15醫保改革的配套《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將更多的藥店納入門診統籌服務提供的範圍。
焦點一:職工醫保改革主要改什麼?為什麼要改?
2021年4月,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調整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結構後,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於門診共濟保障,提高參保人員門診待遇。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群眾負擔較重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基礎上,支付從50%起步,並向老人傾斜5-10% “大共濟”,還家庭小共濟,配偶、父母、子女的醫藥費用,可由個帳支付。
焦點二:為什麼要減少個人帳戶劃入金額?合理嗎?
我國醫保制度存在結構性問題,至2021年,參加職工醫保35422萬人,年末結存36121.54億元,其中統籌基金17834億元、個人帳戶11575.43億元、居民醫保6712億元。參保人感覺到劃入個帳金額減少了,有不滿,這是正常現象,但個人看門診、藥店購藥可報銷的卻更多了。就算是目前身體好不怎麼看病,年齡越大,總還是要看病買藥的,所以,國家說要算大賬、算長遠賬。
焦點三:短期“吃虧”能否換來長遠實惠?
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明確感受到醫保改革後的利好,因為人們權益的置換並非同期實現,對部分人來說有滯後感。
焦點四:這場改革誰受益?
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的主要受益人是老年人。此次“邁步”最大的武漢醫保局也表示,從長期看,所有參保職工都增加了此前沒有的普通門診待遇,特別是患病群眾和老年人受益更多。
焦點五:門診統籌就醫購藥方便嗎?
在地方上,武漢市醫保局也在15日將第三批4065家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服務試點。
焦點六:醫保基金資金夠用嗎?
武漢市醫保局也表示,醫保基金收支是平衡的,收支規模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國家醫保局回應,2021年,全國醫保收入2.87萬億元,支出2.4萬億元,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2022年參保率95%以上,總收入26576.42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職工醫保收入18058.52億元,同比增長9.2%。
回應
這個問題很敏感,前幾天有人就談這個話題,沒有跟評。因為有些話說多了,給自己找麻煩。
中國爆白髮運動 抗議消減醫保金|2023-02-16 公視
回應
原來清零之後立刻躺平就是為了消滅老年人口
原來是有人給錢的內外勾結的抗議封控/醫保社保的白紙/白髮革命的白癡革命。
這些老人還能鬧事,我媽辛苦大半輩子土裡刨食,一個月就拿200塊錢養老錢。無論是醫療還是養老,都是一代人養一代人。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我們學不來,沒有哪個國家的投資能養得起中國這麼多老年人口。我們理性的討論一下,現在除了削減開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農民繳農業稅,醫保都沒有呢,而且新農合每年還在漲錢,連鬧事的資格都沒有。老人生了病就只能忍著,沒人可憐也沒人為他們發聲。
現在農村早就不收稅/早就有醫保了好吧?騙別人可以,別把自己也給騙了?
2023醫保改革,之前每月醫保卡裡錢=公司或者政府的部分+個人繳納的部分。改革後,變成了統籌部分。以後去醫院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了,以前是只有住院才能用醫保卡報銷,總體看來有利有弊。
中國醫保個帳改革何去何從? 2023-02-10 黃麗玲
武漢爆發退休人員2023-02-08抗議醫保權益縮水(包括,每月個人帳戶的醫藥補貼由人民幣286元降至83元,而年度門診起付標準提高至500-700元未達者須自費支付,還設下3500-4000元的門診補助上限。) 官方稱個人帳戶劃入統籌基金,擴大醫療支付能力,對參保職工的長期保障其實不減反增。專家說,中國醫保一開始就走錯了個帳的路,現在應能導正醫保功能,中國醫改難免陣痛頻傳。
醫保專家蕭慶倫(曾為中臺港、南非、瑞典等地的衛生改革提供諮詢)說取消個帳的改革方向正確:個人帳戶是個不公平的一種保險,從薪水扣錢是我的,死時是我的遺產,這是跟新加坡學的。保險的原則應該是大家統籌,個帳彰顯貧富差距,並壓縮到可造福更多病人的醫療統籌基金。
中國從2009年推廣醫保,做到96%的覆蓋率,目前的改革方向是擴大保費統籌的範圍,從一開始35萬人的縣統籌起,現已做到城市等級的統籌,但已經遇到相當多的阻礙,因為富有的城鎮會抱怨財源被貧困的城鎮拖累到,未來若進一步要統籌到省份的層級,挑戰更大。
“解決日本老齡化的唯一辦法是老年人集體自殺”,耶魯大學日籍教授這言論引爭議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日,紐約時報2023-02-12報導,耶魯大學38歲日籍助理教授成田悠輔(Yusuke Narita)曾公開為日本應對老齡化“出謀劃策”稱,“唯一的解決辦法不就是老年人集體自殺或者一起切腹自盡?”該說法近期在推特上引發爭議後,成田悠輔回應稱,“集體自殺、一起切腹只是抽象的隱喻,我本應謹慎對待這些詞的負面含義,所以經過反省,去年開始,我不再使用這些說法了。”
《楢山節考》。日本人有這種想法不稀奇,因為來自他們的傳統。從側面反映出日本是一個“有小節而無大義”的民族。精日們怎麼洗?
年輕人都在為這個政策歡呼,可是他們為什麼不想一想,自己也會有老去的一天的啊?到時候也希望自己被自己的子孫推往斷頭臺嗎
我國財政供養人數已經超8000萬,每年供養費用占全國財政百分之四十多,震驚!2023-02-02
2022年全國公務員710萬,算上參公、黨群、工會婦聯等1300萬,事業編制3100萬,再加離退休,已破8000萬;2021年GDP是114萬億元,稅收占GDP的15.1%,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8115元。基於此可算出:財政供養7.04萬億,稅收的40%!
回應
本人就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事業單位分好多種,也並不是全部由財政供養。
不知道是不懂,還是再帶節奏,事業編制裡最主要包括醫生和老師,臨時人員,醫院基本是自收自支,教育系統學費也有一筆收入,臨時人員就是輔警還有沒編制員工,剩下就是軍隊,離退休早都歸到社保局。我們的財政供養比美國低多了,還占財政收入40%,別煽動情緒,還精簡,你是想減老師還是減醫生,或者減軍隊,還是公務員,這四大塊人員都不夠,都在最低值,不然也不會在用那麼多臨時工,你去看看中國財富500強,收入年年增長,員工比例反而在下降,錢被誰掙了?你這是想革命革錯地方了。
“供養”這個詞就很容易帶歪節奏!好像都是吃白飯的不創造社會價值的。
共同富裕時代,中國該如何徵稅?2023-02-09 翟東升
…..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一個大政府、高稅率的國家。輕徭薄賦是農業社會裡的農民知識份子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想像,但是在實踐中反而容易導致秩序崩塌和財富毀滅。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趨勢看,大政府的國債,都是善而不是惡(楨:? )
中國可以推行“全民免費醫療”了 202-07-20
回應
看看全世界搞免費醫療的效果,那再提免費醫療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應推行衣食住行全民免費
你每個月繳納3000-5000,即可免費衣食住行
2021年全球經濟負債破300萬億美元,美國欠了30萬億,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有多少?
2020年時全球債務就已達到293萬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為360%。從《全球債務監測》來看,發達國家的負債率遠高於發展中國家,其中日本、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美國等負債率為全球前五。
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舉債,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相關新聞資料
各國國債列表- 維基百科
全球經濟數據總覽 https://www.stockq.org/economy/
史上最慘 勞動基金去年虧3529億 2023-02-02 聯合報
勞動基金去年全年收益出爐,慘賠三五二九億元,收益率為負百分之六點七一,創下二○一四年勞動基金運用局成立以來最大虧損。其中,攸關勞工退休金帳戶的新制勞退基金,去年就虧掉二二八○點三億元,收益率為負百分之六點六七,平均每名勞工個人帳戶帳面上將縮水一點八六萬元。
至於其他勞動基金,像舊制勞退基金去年虧損七○八點七億元,收益率最差、達負百分之八點三;勞保基金虧損五八九億元,收益率負百分之七點四五。另勞金局代管的國保基金,也虧掉二八九點九億元,收益率負百分之六點三八。
相關新聞
慘!新制勞退2022年大虧2280億元,平均每勞工帳面虧損1.8萬元
回應
三大退休基金 去年虧4,297億
學者:勞保不改革 2032年破產 2022-11-07 經濟日報
為穩定勞保基金水位,政府明年撥補勞保450億元,創歷年新高;在野黨更喊出政府每年撥補勞保800億元;然而,根據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精算,即便政府每年撥補達千億元之多,若未搭配年金改革措施,勞保只是延後四年、仍將於2032年破產。
新聞標題不實,內文是說:如果從現在開始,政府每年對勞保撥補一千億元(有可能嗎?),才能在2032年才破產,而且是在勞保年金完全不改革的前提下。
台灣罕病女童竟赴陸求救?常吹健保的陸配跟覺青敢說嗎?2023-01-15寒國人
相關新聞
11歲童肌萎症求救總統"遭放棄"?! 赴陸求生母淚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俗稱漸凍症,台灣約400人,但該藥一針高達230多萬元,中國「砍價」僅15萬元
回應
寒國人,揭露真相的路確實很難行,但攔不住我會一直支持你!
我剛查了, 大陸之前剛進來是70萬,相當於350萬新臺幣,現在3.3萬是最近藥監局砍價的結果.
雖然中國是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但醫院的醫生,教授,護士等,真是好過資本主義的體制(不是大病,去預約起碼要半個月或一個月),大陸醫院,如果大病住院,政府比7至8成,自己比2或3成。
仔細研究過大陸的醫保和臺灣的健保,從各種唯獨和角度,客觀的可量化評分。醫保差不多7.5分,健保8分。但大陸人對一個7.5分的東西,覺得稀疏平常是很天經地義的。臺灣人對8分的東西,當成臺灣之光,至上的寶貝。也就是說大陸政府真的就是只幹事實,說的少。臺灣政府很會包裝,做了5分事吹成10分,pua島上的民眾。
我是大陸人,我現在在德國留學,有時我也懷念中國醫療,但是德國除了牙醫其他基本都免費,要命的是除非掛急診,不然全都要預約,可能輪到你看病時病都好了。所以其實挺沒有安全感的,而且德國全民免費醫療的代價是工資的縮水,扣稅將近工資的40%,羊毛出在羊身上。總結就是絕對不可能有完美的政策,各個地區的醫保都不可能做到完美。
印度公立也是免費的,但有錢人還是去私立。
你是不是還忘了你一個月近100歐的保費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o1eUjZWEg
可以推行“全民免費醫療”了 202-07-20
不少人一提免費醫療就說會導致“過度醫療”的浪費現象,國家承受不起,我來說說免費醫療在節約醫療資源方面的好處:
一、可減少大量輕症患者轉變為重症,降低國家總的醫療費用。
二、可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提升全國總體的醫療水準。
三、可以直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讓老百姓放心消費,從而拉動內需,啟動經濟。
四、可大減醫院和醫生壓力,緩解醫患關係。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了,已超大部分發展中國家。2018年中國衛生總費57998.3億元:政府支出16390.7億元(占28.3%);社會24944.7億元(占43.0%);個人16662.9億元(占28.7%)。可通過提高醫保7000億,再增加財政補貼10000億,不需個人支出,實現免費醫療了!
回應
看看全世界搞免費醫療的效果,那再提免費醫療的人,不是壞就是蠢!免費的才是最昂貴的,只有多方利益主體、責任主體以利益同向、責任分擔的原則去構建體系,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公地悲劇和過度醫療。
應該推行衣食住行全民免費,你每個月繳納3000-5000,即可免費衣食住行
讓近600萬人排隊就醫,“英國的驕傲”怎麼成這樣了? 2021-11-25 觀察者網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英國人把上百張病床搬到體育場中央,護士組成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三個字母,向全世界展示了引以為豪的全民免費醫療。NHS被認為是和工業革命、莎士比亞和哈利波特一樣對世界的貢獻。
然而疫情暴發後,NHS待醫人數已近600萬,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今年7月警告,未來幾個月這個數字將上升到1300萬。
《衛報》指出,其實在疫情來臨前,NHS系統中等候診療的人數已經突破400萬。多年來,NHS因過於龐大的支出和遲緩的效率又飽受指責。英國政府長期醫療衛生投過低,導致NHS預算不足,人手緊缺,又碰上疫情對醫療資源的擠兌,NHS在重壓下一蹶不振。同時,保守黨政府對於NHS的市場化改革並沒有取得良好效果。這套占GDP近10%的龐大醫療系統,自己卻“病了”。
英國醫療分為私營體系和公共體系NHS,免費醫療第一層是社區初級醫療網路,患者一般最先接觸的是全科醫生(GP),每個人、每個家庭通常有固定的GP。第二層是NHS的醫院,除了車禍等緊急情況,病人需要由GP轉介到醫院專科醫師。
當醫生告訴吉爾•大衛斯還要等上3年才能接收手術治療時,她的髖部已經痛了4年。大衛斯哭了一場,又瞭解到私立醫院的手術要花費15000到17000英鎊,於是在今年7月1日聯繫立陶宛的診所,22日乘飛機前往,24日手術,然後進行了為期10天的強化康復訓練。“我現在不痛了,可以游泳,可以開車,做我想做的事,我的生活又回來了。”
回應
這種免費醫療確定不是拿來搞笑的?做個手術排三年,是要拖到你掛了就不用就醫了?也是一把好算盤
我一個香港朋友得了灰甲,首先要在社區小診所開轉介,到醫院,醫院預約檢查,檢查後,排期半年後去做手術。之後他去深圳一趟花了300元0.5小時在醫院剪拔了指甲給藥消毒。
我一個鄰居,美籍華人,查出乳腺增生。在美國做手術要等二年。她怕二年後都轉變為乳腺癌了,可是到私立醫院做手術要一萬多美元。無奈之下坐飛機回國治療,一周後就開刀了,整個手術加上附加護工費什麼的才一萬不到人民幣,全私費。機票錢也就七八千RMB。怎麼算都合算的。
患兒4天花55萬藥費,家長:用藥是我同意的,醫院沒多收一分錢2021-09-04健康時報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一張55萬元的醫院收費票據在網上引來關注,一名1歲幼女從今年8月17日開始,住院4天直到8月21日,花費55萬元。其中床位費620元,化驗費930元,護理費80元,檢查費1555元,診查費120元,西藥費550177.2元。藥費55萬,是因為患兒患了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發病率大約萬分之一,SMA唯一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本身昂貴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治療科學且符合指南
患兒家長:知情並同意用藥,感謝醫護人員救治
回應
找到最開始發消息的行銷號就知道是不是藥企在做妖
有本事去叫美國藥企降價啊。去和美國藥企講程式正義、實質正義去啊。
這種病本來就罕見,患者也不多藥分到每個人頭上可不是貴嗎?要是按照普通藥賣,藥廠賠死了。以後這類藥沒人去研發,患者只能等死。
各國自費醫療支出比 2020-01-21 觀察者網--風聞
世衛資料,可以看作免費醫療的指標,即公共醫療支出占所有醫療支出的比例:2011年古巴94.7%,日本80%,法國76.7%,俄羅斯59.7%,韓國57.3%,中國55.9%。被民右吹為公共醫療支出第一的美/印,實際只有45.9%/31%。
回應相關新聞
世衛:各國衛生支出的增速超過其他經濟部門占全球GDP的10%,但政府平均衛生支出51%,自費仍過高。
各國人均醫療費用列表- 維基百科
葉旭霖/以國際脈絡、統計檢視,台灣醫療支出和健保真的花太多錢嗎?
台灣醫療支出佔GDP的6.1%,低於人均GDP和台灣的同級國:韓國(8.1%)捷克(7.5%)葡萄牙(9.1%)斯洛維尼亞(7.9%)。台灣私部門的醫療支出佔比為2.2%,比韓國的3.3%、加拿大的3.3%、澳洲的2.8%略低;但高於捷克的1.3%、日本的1.7%、法國的1.9%、德國的1.7%。至於公部門的醫療支出佔比,台灣的3.9%,則低於大多數我們所熟悉的國家,如波蘭4.5%、捷克6.2%、韓國4.8%、日本9.2%、法國9.3%、德國9.5%。這代表,台灣的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低,是公部門支出較低所導致的,而不是私部門。
30年來最大規模秋鬥2020-11-22登場 訴求多元「把蔡政府叫醒」
秋鬥遊行昨天登場,訴求「反毒豬、反黨國、反雙標」,抗議萊豬的民眾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外貼滿上千個「毒」字,甚至有人朝民進黨部丟雞蛋、石頭;現場團體也不斷放送歌曲「你好毒」,諷刺民進黨當年反美牛執政後卻雙標。秋鬥等團體與國民黨、民眾黨齊聲要求蔡政府正視、面對民意,國民黨立院黨團也揚言,不排除在立法院繼續杯葛行政院長蘇貞昌施政報告。
秋鬥訴求多元,環保大隊呼籲蘇盡速兌現「無煤」承諾、治理空汙,否則應下台負責。環團更在現場播送蘇貞昌二○一八年競選新北市長辯論錄音,蘇當時說,「我對生煤許可就是有汙染就不發,絕不發」、「未來如果林口電廠有汙染,你(侯友宜)發的、准的生煤許可,我也一定停止」,遭環團諷為「無煤之父」。
勞工代表,要求政府盡速正視勞保年金給付不足的問題,有將近七成勞工每個月領取不到兩萬元,應透過課徵資本利得稅,建立基礎年金。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這個政府從八月廿八日後就不甩人民,也不接受監督,只有蠻橫、鴨霸,國民黨這一百多天在立法院阻擋,要求他們做好配套,但他們連食安會議都沒開。
台灣民眾黨由秘書長謝立功領軍,偕同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張其祿、高虹安等參與遊行提出兩大訴求:「源頭管理、明白標示」,難道要標示萊豬成分有那麼困難嗎?柯文哲雖未現身,但民眾黨製作了有柯圖像的氣球一起遊行,謝說,柯文哲百分之百支持秋鬥,但要維護遊行安全,所以沒出席,不過他也透過各種方式思考解決答案。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評估6萬人參加秋鬥大遊行 鄉民:看到人數感覺民進黨2022很不妙 中時
回應
装睡的「817」是叫不醒的,狗吠火車,沒用的。
革命尚未成功,國人仍須努力!要繼續抗爭
台灣六個錢坑 將淪為債奴 2020/10/11 中時社論
台灣出現6個錢坑,勞保、軍購、民進黨政府亂花錢,是3個大錢坑;全民健保、長期照護和嬰幼照顧是3個小錢坑。每一個錢坑都會排擠一般政務,經濟建設、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的需求都會受到排擠,無力進行國家發展該有的各種投資,經濟前景難以樂觀,社會發展也會逐漸黯淡。雪上加霜的是,政府還要發行更多債券來籌措財源,越來越多預算要用於「還債」,國家財政陷入惡性循環,每一個國民都會受害。
勞保今年將虧損600億,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破產。今年政府撥補了200億元,明年規畫繼續填補220億元,和虧損增加的速度相比卻都是杯水車薪,若不依承諾盡速改革,勞保基金註定破產。
軍購是一個黑洞級的超級錢坑。未來4年美方售予我國的武器和前4年相當,大約4000億元的話,合計就是8000億元,加上一般認為武器維護費用(維修、訓練、彈藥等)約為武器售價的2到3倍,以2.5倍計算將達2兆元之多。軍事支出回到蔣中正時代,再次成為政府預算支出的首位,儼然進入戰時狀態。
民進黨政府亂花錢更是財務大黑洞。風力發電一次購買20年的費用約為2兆元,若對電費不漲,政府就要多付出1兆元左右。核四停建損失2800億元,將轉嫁到民眾的電費負擔上。這雖不是政府的債務,卻是政府政策反覆加重在人民身上的重負。
…….
短短10年間,中央政府債務已從民國99年11月的4.56兆元,增加到民國109年9月的5.48兆元;人均債務也從19.7萬元提高到23.2萬元。
回應
民進黨拿百姓的稅收,用政策方式收買選票, 再從中上下其手.
80年代台灣經濟成長迅速,政府強調節約,財政收支基本平衡,是全球少數模範生之一。無論是過去的兩蔣時代,或是新加坡都認為政府和私人一樣,不得「寅吃卯糧」,預算都力求平衡。
但李前總統任內開始大量舉債建設,立法院於1996年制定《公共債務法》,規範各級政府的債務上限,也規定只能在突發、例外的狀況下提出「特別預算」。2016年底中央債務占GDP的33.3%;人均債務超23萬元。
立法原意卻被濫用,特別預算幾乎年年編列,例外成了常態,蔡政府「前瞻基礎建設」塞進一堆不該列入的東西。例如,衛福部為行政院長編列私房錢(52.8億元),對全民健保1年被丟棄藥品近200噸(約5億顆藥)卻無計可施。
勞委會坦誠面對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的事實,規畫提出勞保改革方案,行政院卻橫加阻擾,將其無限期延後。
為了選舉目的,政府既不開源又不節流,面對台海風險、老齡化社會趨勢、勞健保虧損問題,軍購、長照、勞健保補貼都將是龐大支出,必須大量舉債。
回應
花了大錢選上执政就是为了捞钱,去你的财政平衡
有錢花天文數字跟美國交保護費買武器,再來說政府財政困難沒錢?
最近已花了六千億孝敬軍火商。
悲哀的共業!弱智無明的選民致之!
相關新聞
衛福部長陳時中健保費調漲:台灣健保正在吃老本 民進黨政府敢逆時中2020-10-04
回應
豈只健保吃老本。勞保年金也是。蔡怕失基本盤不動。民主政治的缺點,為了選票只好拖死狗。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財政刺激計畫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鬆綁保民生穩就業“地攤經濟”撐出5000萬人就業.,財政赤字只略增到GDP的3.6%,至2019年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21.31萬億元,債務率為82.9%,低於國際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16.8萬億元,全國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8.5%,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準。2019世界負債國排名:日本第一高達253%,美國負債最多22萬億美元,負債率110.4%,世界第5.
蔡英文:時空改變了,為深化美台經貿關係,總統2020-08-28宣布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這次開放沒牽涉立法院,用行政就可解決。
相關新聞
當年占立院反美豬…蔡政府雙標髮夾彎 當人民傻子
回應
就是要騙那817萬個智障啊,就是要給你裝肖為呀,不然你要怎樣?反正選舉時顧主權喊一喊票就回來了,她怕啥? 民主政治的根本問題就是,傻選民支持傻政策,當面臨精英統治政體的威脅時,當然無法抵抗。所以歷史上,沒有真正的民主政體長期存活。
為了一個永遠無法達成的"台獨"蠢豬夢, 每年花費數千億養兵,還要三不五時的花美大錢購美軍備, 台灣蠢豬還真是犯賤到極點!
是誰在賣台?是誰在殘害台人身體?
自找的、選一個會獨、毒死自己的黨。
以前的呆丸郎會衝撞立法院,現在的呆丸郎就乖乖吃毒豬,時空還真的改變了
7年前是在野黨為農民上街遊行抗議,農民的票拿到了就用完即丟.
勞動部將啟動勞保年金改革…擬砍月退金…133萬退休勞工受影響 2020-08-29 聯合報
回應
看吧!民進黨終於要對勞工痛下毒手了!原來大家投票給民進黨,最終是換來背叛與欺騙。
已騙到選票了,兩年內不需求你,當然砍你!
相關新聞
健保每年6000多億不夠花又見赤字!健保四漲等拍版 2020-07-19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庫存稻麥可供全國吃一年以上 2020-08-28 經濟日報
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準,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口糧自給率超過100%。我國糧食庫存由政府儲備、政策性庫存和企業商品庫存三大類構成。
回應
一年的儲備僅僅相當於兩年的口糧,如好碰上三年自然災害,就不夠了
十四億人的糧食,存三年?您給出個倉儲方案吧。存哪,怎麼存?
總有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稻麥頂多能存十八個月,不然肯定會明顯變質,嚴重影響口感和營養。現在天氣的技術在提高,抗旱排澇,搶險救災的能力飛速提升,其實存糧夠吃八至十個月就可以了。
人口負成長 衝擊政府稅收 2020-08-19 聯合報
國發會發布人口負成長比預期提早兩年出現,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昨天表示,人口負成長第一個會讓人想到勞動力不足,但要看自動化速度與勞動力減少速度,何者比較快?可以確定的是人口負成長,代表未來繳交勞健保、繳稅的人都減少,影響政府財政,比較令人憂慮。
辛炳隆說,勞動力是否必然不足,要考慮產業結構改變的可能性,例如這幾年AI出現,產業加速自動化結果,很多工作被機械取代,勞動力不足未必是壞事。未來是否會發生勞動力不足,要看勞動力減少或自動化速度,如果前者快,就會有找不到勞動力問題;若是後者快,反而會出現失業問題。
辛炳隆表示,幾年前,他就建議國發會應同步呈現勞動力供給與需求曲線,才能預測何時會出現供給不足的死亡交叉;人口負成長是對大環境的掃描,就看政府及產業如何因應。
他也說,比較嚴重的是,年輕人口不如老年人,未來繳稅及各種社會保險的人口也會減少,政府財稅短缺,甚至會影響預算支出結構,例如對幼兒支出減少,但高齡長照支出增加,就像現在的日本、南韓,已經可以看到台灣的未來。
對於政府要搶救生育率,辛炳隆說,要改變生育行為不容易,有人不想生,價值觀不容易改變,政府要做的是讓想生卻沒能力養的人解決生養問題,也就是養不起的問題,例如住宅、教育及學費等負擔,目前方案的力道都不太夠,大家還是不敢生。
「不會有人為了一個月三千元或五千元津貼,就去生小孩」。他表示,政府一定要有全方位配套,甚至直接喊出「小孩國家養」。引進優秀外籍人士也是改善人口結構方法,以前的新經濟移民法原本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但後來也沒進度,可見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但政府做法都不到位。
長庚蟬聯最賺醫院 靠業外進補大賺78億 2020-07-11 聯合報
衛福部健保署近日於官網公布民國一○七年醫事服務機構財報,林口長庚醫院醫療本業大虧近四億元,但靠著股利等非醫務結餘八十二點三二億元,整體結餘七八點四一億元,蟬聯最賺錢醫院寶座;健保署將公布財報門檻由四億元降為兩億元,基層診所、藥局首度入列,遠東聯合診所盈餘達七九○○萬元居冠。
醫療院所結餘包括健保給付申請和自費醫療項目等醫務本業結餘,非醫務結餘則是停車場、美食街、股息股利等收入,兩者相加為整體結餘。整體結餘最高的賺錢醫院前五名,依序為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台北榮總。
半數醫學中心醫療本業虧損
不少醫院的醫務結餘為負數,全台十九家醫學中心,醫務結餘負數者逾半,顯示醫療本業處於虧損狀態,必須靠停車場、美食街等非醫務結餘才讓財報不見赤字。最賺錢和最賠錢的醫院皆為長庚體系,虧損最多醫院為嘉義長庚,虧損多達七點一三億元。
不過,林口長庚醫務結餘為負數,即靠著非醫務結餘才位居全國第一名賺錢醫院。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主任蘇輝成表示,長庚體系的非醫務收入主要來自股利,林口長庚一○七年醫務結餘虧損三點九一億元,主要是購買質子治療等設備費用攤提、配合政府降低輕症患者門診量、員工定期調薪等,投入研究與社會服務經費也占整體收入百分之八。
這份財報中有四間診所與一間藥局上榜,遠東聯合診所整體結餘居冠,其次為斗六慈濟診所的六千萬元、書田診所的一千九百萬元、安慎診所六百萬元。遠東聯合診所名醫雲集,除了亞東醫院現役醫師,還有許多台大退休醫師,且診所部分負擔又低。
唯一上榜的政昇藥局以藥師送藥到宅為最大特色,向健保署申請調劑費和藥費多達二點二億元,但年度醫務結餘為負值、整體結餘為零元。對於為何結餘為零元,政昇藥局不願回應。
這不是我發現的,橋水和高盛都有類似研究成果。歐洲貴族可延續千年,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昌盛三百年,包括英帝國。
這幾個問題,民主根本無法解決。西方國家都是變成強國後才民主了,不是民主後變強的,反倒有好幾個民主後變弱雞了。不是說民主不好,是說這玩意不解決問題,咱們不討論價值判斷,只討論現實和邏輯。
不過如果放在更大的視野下,眼前的困難不算啥,只要我們自己不故意踩坑,比如通過放羊教育主動降低國民素質,再比如國家經濟脫實向虛轉向金融業,我相信中國國運還能持續下去。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75389090_17c00b7a201900qghu.html
相關新聞
04-11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7447人
印度真的百毒不侵嗎?印度最大貧民窟現感染者!2平方公里住著100萬人️
回應
一個月以後,印度是現在的美國.
對,現在他不爆發是因為先前和美國一樣不檢測
美03-26確診82040超中81782(回應:超級大國應有的表現,老大感染數也須第一. 其實早超了,以前是沒力檢,超中也只檢測30多萬次,如像中國1700萬次不知是多少倍.) 紐約一州04-09確診16萬例超美(46萬例)外所有國家,紐約市死亡過多 無人島改建千人塚畫面曝光. 美新冠04-11確診破52萬死亡破2萬,美媒:不包括家中死亡被低估. 各國死亡率差異為何這麼大:定義不同(鑒定標凖和檢測的人數不同)年齡因素/病毒變異/…
政府是人組成的。國家越往前發展,各種利益集團的人開始進入政府擔任高官,他們會積極推動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稅收政策,什麼工商集團、土地集團和軍工集團等等,到最後都在減稅,減來減去,稅收由工薪階層來承擔。而富人卻有的是辦法避稅,請律師找漏洞,實在不行就去避稅天堂躲著。
所以吧,所有王朝後期的共同徵兆:國家花錢越來越厲害,真有錢的大戶不納稅,稅收基本壓在中產階級身上。
…
你看美國新聞,各州州長都在找特朗普要物資,可特朗普也沒有餘糧。大家互相扯皮,在推特上互相罵,在新聞發佈會上罵。
你發現了吧:如果國家財政不行,很快就會出現“印度化”的跡象。政府相互扯皮不作為,老百姓也跟著越來越糊塗。
老百姓變糊塗這事也不難理解。比如上層老百姓有錢,所以搞精英教育,孩子上名校的概率大幅提升。下層沒錢,按理說國家得給搞義務教育。但政府也沒錢,只好湊合著教育。教師工資也上不去,地位也不太高,積極性不太強,這就演變成了美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畢竟我教不會你東西,還不能讓你快快樂樂當廢物?
比如今天推特上,一幫歐美和印度線民(推特上到處都是印度人)在熱烈探討這麼幾個問題:
推廣5G導致呼吸衰竭;病毒是比爾•蓋茨散播的;…
說實話,每次登陸推特都被那幫反智玩意氣得肝疼。中國的義務教育比較過硬,儘管我國蠢人也不少,不過很多基本觀念是能達成共識的,比如進化論、基本世界史常識、基本數學幾何素養,再比如“疫苗應儘快研究”、“對付病毒就該隔離”等等常識還是有的。歐美基本沒啥東西能形成共識,除了大家都不太喜歡中國。
政府沒錢,公共設施也修不下去。大家去了歐美經常有種感受,那邊很多東西都年久失修,主幹道經常路中間有個坑也沒人管,不過政府確實也沒錢。這次紐約州的那個州長,天天在電視上抱怨紐約州從中國買呼吸機要買破產了。
繞不過的三百年
難道我國常說的“三百年大限”在歐美也成立?
很悲觀地講,似乎好像沒法避免。從財政角度講,無論是中國的歷朝歷代,還是西方的大帝國,發展兩百多年後,無一例外會陷入“財政陷阱”,變得入不敷出、債臺高築,最後出一大堆問題,而且都解決不了。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印度化”? 2020-04-11 新浪網
這段時間體會新冠肺炎最深的是,一個一個呼吸道傳染病,還不是印度,而是西方那種反智程度。“印度化”最早是給美國專用的,後來發現這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成員越來越多。有如下特點:
1、上、下層生殖隔離,互相不通婚,類似有種姓制度。
2、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的是糊塗蛋;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沒義務。
3、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自由發展。
4、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美德;越底層越反智,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6、政府內部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
如果對歷史比較熟,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來了,從古到今,包括古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大英、大唐、大明和大清,這些帝國和朝代後期都這造型,大家都“印度化”了。國家發展一兩百年,都會形成這種效果。
幾乎所有的大國崩潰,都是財政的崩潰。
按理說經濟規模變大,政府稅收變多才對,但詭異就在這裡,大部分國家到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用錢的地方多了,稅收反而不夠了。國家GDP翻了好幾番,但政府卻越來越沒錢,債臺高築。沒錢就啥事都幹不了,國家後期財政都陷入了困境,社會秩序開始解體。
一開始稅基很大,家家戶戶都納稅,國家花錢的地方也不是太多,咬咬牙就過去了。但隨著時間流淌,政府要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大。比如社會上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得養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到後來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公務員也越來越多。變成強國後,不可避免又要到處去打仗維護商道。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印度化”? 2020-04-11 新浪網
這段時間體會新冠肺炎最深的是,一個一個呼吸道傳染病,還不是印度,而是西方那種反智程度。“印度化”最早是給美國專用的,後來發現這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成員越來越多。有如下特點:
1、上、下層生殖隔離,互相不通婚,類似有種姓制度。
2、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的是糊塗蛋;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沒義務。
3、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自由發展。
4、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美德;越底層越反智,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6、政府內部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
如果對歷史比較熟,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來了,從古到今,包括古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大英、大唐、大明和大清,這些帝國和朝代後期都這造型,大家都“印度化”了。國家發展一兩百年,都會形成這種效果。
幾乎所有的大國崩潰,都是財政的崩潰。
按理說經濟規模變大,政府稅收變多才對,但詭異就在這裡,大部分國家到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用錢的地方多了,稅收反而不夠了。國家GDP翻了好幾番,但政府卻越來越沒錢,債臺高築。沒錢就啥事都幹不了,國家後期財政都陷入了困境,社會秩序開始解體。
一開始稅基很大,家家戶戶都納稅,國家花錢的地方也不是太多,咬咬牙就過去了。但隨著時間流淌,政府要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大。比如社會上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得養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到後來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公務員也越來越多。變成強國後,不可避免又要到處去打仗維護商道。
天邊孝子症候群
回應
通常在父母身邊默默照顧的都是父母最不親不疼的小孩
媳婦就是最不親最不疼那個「家人」!
然後還因為住一起有摩擦,父母還越來越有意見。
最疼的大概都王子病公主病養尊處優的 等到父母生病他們可能也不會管⋯⋯
天邊孝子不止在醫院碰得到啊,還有一種是從來沒露面,等到老父親過世才來奔喪(分遺產)的...然後到了現場就開始,那個地方不合禮節啦,哪邊師父請的不好啦,經念得太少啦,最重要的是.....
喪葬費他不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owpRjxU6I
失智症的「天邊孝子」 2015/08/25 • 作者 / 伊佳奇 • 出處 / Web only
最近有人在網路上探討「天邊孝子症候群」,這現象主要是指除給醫療團隊或家庭照護者的困擾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於是有家屬在這次失智症支持團體中指出,這現象一樣困擾著失智症家庭中的主要照護者,平常不見人影,久久出現一下,就指責主要照護者,比安寧療護的狀況更加嚴重。
這名稱原本是英文,「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是指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平常不在照護的子女,出現後就批評醫療團隊的治療,責怪平日在負責照顧的家人,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進行安寧療護。
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經由多次討論,已決定要讓長者能有善終,但是這位「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病人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讓長者無法有「尊嚴」的離開。
法國小鎮頒行政令:節假日期間不准在家死亡 2019-12-11 中國新聞網
近日,法國中部一小鎮頒佈了一項令人匪夷所思的行政令,轄區內的居民不得在週末或節假日期間在家中去世。鎮長表示,“死亡禁令”是一種宣傳噱頭,目的是引起人們對法國鄉村社區糟糕醫療狀況的關注。,制定“荒謬的規則”是為了回應“(醫療)體系的荒謬”。
回應
難怪有人說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相關新聞
日本獨居老人「孤獨死」 每週4千起
老人德意志:被高齡社會壓榨的「德國照護者」
日本老年人希望入獄服刑因生活成本高昂
應對人口緊縮、超高齡化日本將全力打造“終身勞動”制
在法國週末不要在家去世:開證明的醫生不上班 2019-12-18 觀察者網
根據法國法律規定,在醫生開具死亡證明前,死者的遺體是不能被移動的。這導致在一些缺乏醫療資源的偏遠小城,死者的家人必須等上好幾天,才能處理他們去世家人的遺體。
法國有近1/4的人口在家中去世,“收屍難”的問題逐漸顯現。在一些市鎮,員警、消防員,甚至是市長都要出動為當地人尋找醫生,為他們去世的家屬開死亡證明。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健保給付砍到見骨 4千種藥品1顆不到2塊錢 2019-03-18 聯合報
國內約有1萬5千名患者使用的知名藥物「百憂解」,但藥商因不堪健保給付價低,幾年一顆被砍到只剩下1.96元,今天宣佈將於四月起退出台灣市場。根據健保署統計,約有4000多種藥物,健保給付價每顆不到2元。健保署聲稱是根據國際趨勢調整藥價,但藥界卻批評「砍得太誇張」,完全沒顧及病人權益,也使得國內製藥產業發展困難。
日本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政策,例如口服藥物每顆不低於台幣約3元,針劑每劑不低於台幣約30元,這是由於日本政府認為,過低的成本無法維持製藥品質,也直接影響民眾健康權益,更不利於產業發展,因此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措施。
但反觀台灣,卻是能砍則砍,讓不少藥商叫苦連連甚至不敷成本。百憂解在台灣市占率還有25%,約1萬5千名病人使用,尤其精神科的患者,對於換藥的適應度、敏感度較高,「政府應該思考如何不讓這款藥退出市場」,而不是只祭出砍價策略,卻不顧患者的權益
相關新聞
百憂解退出台灣 醫師憂強迫症患者無藥可用 掀民眾對國產藥不信任危機: 製藥公會全聯會今召開記者會強調,百憂解早有學名藥,且學名藥使用量比原廠藥還大,使用多年也沒有出現過危害,呼籲民眾不要恐慌,相信國貨品質。
「百憂解」原廠藥陸續退出 藥師指健保砍價雖是主因,但民眾領藥浪費也是因素之一。百憂解原廠藥退出市場,的確是暫無立即嚴重性;但若像癲癇、血壓、心臟等特殊藥物若退出,學名藥效果又不那麼好,影響恐不堪設想。
彭博社2018-7-12中國為藥價指明道路:中國醫保的龐大市場。去年,羅氏將一款化療藥物降價近70%,但收入增長約25%。此外,在一些年代久遠的藥品專利過期前,藥企也迫切希望通過降價等措施儘量從中多賺錢,降價可使這些藥品被納入中國醫保報銷名單並隨之銷量大增,甚至供不應求。
鄧鉑鋆:送“藥神”——何時能告別海外代購藥?
醫療行業財務專家 2019-03-07觀察者網
藥,是民生大事,歷來也是兩會重點。
去年兩會中外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表示,抗癌藥品進口稅率力爭降到“零稅率”,這一目標已順利實現。稅降了,價也降了。在今年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就介紹到,不到半年時間,17種抗癌藥實現大降價——平均降幅達56.7%,而且快速納入醫保——到2018年底,一個多月時間,報銷人數達到4.5萬,報銷金額2.6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一改善也有提及。
送“藥神”退休
(一)降價,入醫保
(二)加速創新、加快審批
這些努力,都將降低醫療成本,緩解大家的就醫負擔。
筆者的一位親屬2001年患癌,使用了一款當時剛剛發明不久的進口藥物草酸鉑(奧沙利鉑),幸運地成為了同病房六位病友中唯一被治癒的人。當時該藥屬於全自費項目,50毫克的一支藥售價4000多元,一個療程要用4~6支,整個治療包括手術與化療花了26萬——那時可以在上海浦東世博會會址附近買兩套房。
現在,原廠進口的50毫克裝草酸鉑每支售價2100元,而國產貨的價格降到了——人民幣38塊3毛9分!當初的“天價神藥”已經便宜到了中成藥感冒沖劑的水準。當筆者今天查詢到這數字的時候,感到自己在這篇文章裡引用的其他藥品價格降幅、醫保報銷比例的宏大資料都黯然失色。
回應
別拿個例當全體,我就想問問,各種基礎藥物,甘草片,醫用酒精,基本抗生素的價格為啥兩年普遍漲了150%到300%,個別700%都有,我16年買一瓶甘草片3塊5,現在要14塊,醫保資金不是說緊張麼,原因怎麼來的?
這不是大傢伙喜歡的市場經濟嗎,玩市場經濟就得知道它的一些後果。
以前一兩塊的藥,的確不合適了,藥廠怎麼賺錢?不賺錢的藥就會消失,一個月多幾十塊藥費,總比沒有藥好。
你覺得16年買一瓶甘草片3.5元,這個價格合理嗎?你知道現在中草藥種植技術改進,化藥純度要求提高,物流成本,工藝改進,環保加強,產業升級,這些錢從哪裡來嗎?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日本醫生活活累成“病人”的背後 2019-02-28 蔣豐
白衣天使,救死扶傷。身穿大褂累癱在地板上的手術醫師,成了人們眼中“最可愛的人”。在日本,除了這種光輝形象,醫生還與收入不菲、擁有配得上被稱為“先生”的高層次身份等掛鉤。可是,近年,日本的醫生們日子過得苦。
由於醫生職業加班過勞等現象日趨加重,日本厚生勞動省此前向有關智庫委員會提交地方醫生勞動改革方案,提出把每年加班時長上限確定在1900-2000小時,遭到雪花般的批判和非議。無奈之下,近日將上述數字下調至1860小時。
科學研究表明,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將大大增加心臟疾病和腦梗塞等風險,救人無數、克病如山的醫生對此也不能“免疫”。調查顯示,醫生因過勞導致的處方失誤、診斷失誤事故頻發,接受前一天曾值夜班的醫生做手術的患者事後併發症幾率高出45%。可以說,本應是擔當救主的醫生,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殺手”。這種背後苦衷,來自於多方面原因。
一是醫師分配不均和不足現象進一步加劇。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推測,即便全力提升醫師力量保障水準,2036年仍然會有12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5300人以上的缺口。如有關保障力度不足,將會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超過3萬人的缺口,日本醫院面臨嚴峻的“無米之炊”危機。此外,受都市圈一極化影響,東京、大阪等大城市醫師數量較為充足,而地方省市則青黃不接,地域差異明顯,中小城市醫師工作壓力大大增加。
二、醫療職場“忍耐型”文化作祟。日本職場向來等級森嚴、人際關係謹慎特點突出,勞動環境相對壓抑,醫生行業面臨更甚的精神、肉體等多重壓力,而絕大多數人則往往選擇忍辱負重,滿負荷運轉。雖然2018年調查顯示,84.2%的醫師因“惜命”反對政府對涉及加班限制政策實施寬鬆化,看上去醫生們的維權意識在提高,但加班卻照舊。
三、政府研判或存在“盲區”。日本醫師不足問題始於1982年一份內閣決議,當時日本政府認定“2007年醫師數量將過剩”,採取縮減和抑制性政策。實際上,和經合組織國家醫生平均數相比,日本醫生缺口高達12萬人。
高度的現代醫療水準和良好的護理條件步入超老齡化階段的日本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度過發展瓶頸的重要保障之一。日本醫生的苦衷,反映的既是一種社會文化,又是一個時代特徵,對於同樣處於人口結構、醫療體系轉型的中國也有引鑒意義。
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質量,進一步開展基層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完善醫院內部績效分配的方法,強化醫療機構醫生收入不與耗材、衛生材料的使用掛鉤,壓縮藥品和耗材價格,強化醫療機構的收入結構,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上漲,加強對醫藥費及大處方行為的監管。
超九成患者支持改革
...
在後續工作中,將持續完善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進一步做好醫療服務價格規範和調整,推動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舉辦主體落實投入責任,推進包括DRG在內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能力與激勵機制建設,每個區至少建設一個緊密型醫聯體,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以質量效率費用安全集約發展為導向的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機制,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推進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努力實現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回應
那是因為病人都被逼的自己去藥店買藥。因為藥佔比,現在公立醫院醫生都讓患者自己去藥店買藥,但藥店的藥更貴。公立醫院的藥費是節省了,但是私立醫院賺的更多了。
藥店的藥也有便宜的,但是患者不相信便宜的
北京的三級醫院,掛號費,普通的50元,主任級別80 元,專家100元,但是檢查費降低了,年前去手術,MRCP 400元,腹部增強CT也才四百左右,原來都要一千多。
這次藥改可是拿著清單,一個一個的對號,京津冀三地統一定價,醫院賣藥零利潤,而藥房還得醫院負擔日常消耗,肯定除了法律規定的醫院必須配備的藥房外額外的都取消,再怎麼說病人是一個群體,靠醫院發工資生存的醫生也是一個群體,不能把某一邊壓的太死。
四個矛盾:醫生希望待遇要高;病人看病希望藥費要低;政府醫保希望不亂花;藥廠希望藥價不要將太多。
怎麼才能將它們捋順呢??
醫生知道你有醫保都是使勁的給你用好藥
早應該這樣啦,把資源分多點給二甲和社區醫院,這樣才能有分流作用!我以前是經常去社區醫院的,問題在於不是醫生不行,看個感冒,抽個血,是醫生都能幹的活!問題在於衛生院的藥物跟大醫院沒得比,又不能存太多!所以醫生都是開方讓我去藥店拿的!好煩!
醫療費用增幅下降
改革以來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藥品陽光采購金額累計624億元,節省藥品費用55.1億元,僅藥品陽光采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
改革一年來,全市二三級醫院藥佔比已從改革前的43%下降了九個百分點。
醫保患者負擔平穩,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改革提高醫療救助標準,將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000元調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萬元調整到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從75%調整到85%,全年救助封頂線從8萬元調整到12萬元。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緩解困難群眾就醫負擔。
此外,改革規範調整了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並納入基本醫保報銷範圍,其中規範了96個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較好地補償了服務成本,體現了中醫勞動價值,中醫藥特色發揮有了更好的支撐,發展基礎更好。
此外,通過規範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解決了一部分醫療服務項目收費顯著低於成本的問題,兒科、婦產科、護理、精神心理、傳染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
老年人醫事服務費減免
改革之後,各醫療機構改進預約就診服務,加強院內層級就診轉診,增加知名專家團隊服務。全市26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方式,對60歲以上老年人減免醫事服務費2665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區獲得105種常用藥品,開出2個月藥品長處方4萬餘張,減少了患者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節約了時間。
大醫院兩成專家號留給社區
記者了解到,今年醫改還在製定年度的工作方案,將重點從基層和機制兩個方面加大改革推進的力度。將加強全科的醫生培養,引進一批緊缺人才,定向培養100名鄉村醫生。大醫院20%的專家號源將留給社區,作為轉診的需要,鼓勵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去就診。
北京醫改一周年曬“成績單” 節省醫藥費60多億元
從2018-04-08開始,北京市正式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改革一年來,“成績單”如何?根據北京衛計委的數據,改革一年來,北京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緩解,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
根據改革方案,北京市全面取消了行政區域內3700多家醫療機構的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統一實施藥品陽光采購;設立醫事服務費取代原有的掛號費、診療費,並對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進行了規範調整。
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二級醫院基本持平,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比上一年淨增1200餘萬,增長了16.1%,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30%左右。
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緩解。與此同時,醫院副主任、主任醫師的門急診人次分別減少9.7%和25.5%,患者選擇專家看病更加理性,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危重急難患者,並延長了醫患溝通交流時間。
新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有效發揮作用。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在改革啟動後的第四周即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
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以優化,含金量提高。與改革前相比,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總體趨好,公立醫療機構對藥品收入依賴了60多年的舊補償機制在首都已不復存在。
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和效率出現可喜變化。住院醫療服務更多向三級醫院集中,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出院量達320萬人次,增長2.7%,三級醫院的住院服務優勢更加明顯。平均住院日8.6天,與上一年相比減少0.7天,相當於過去4至5年才能取得的改進幅度。門急診患者則向基層機構分流,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功能的分化符合改革的導向和目的。
據說,原計劃是要漲三倍,現在這個結果還是經過妥協的。
按照英國政府目前的數據統計,漲價後帶來的收入將帶來2億2千萬英鎊的額外資金,也就是額外的0.2%資金,能解決問題嗎?只能拭目以待。
....
回應
估計等把以前燒殺搶掠的那些錢花乾淨,就徹底撐不下去了。
這文章啥意思?以前有錢,外國人可以搭便車,現在資金不足,對不交英國稅的外國人不再提供免費醫療了,不合理嗎?英國對全民實行免費醫療的還是相當不錯的。有收入的居民只要交納佔個人收入9%的國民保險,就可以享受免費醫療。沒有收入的人如未成年兒童、退休老人、失業者,以及短期在英的外國人(如學生、旅遊者),都可以在英國免費就醫。看病是免費的,但醫院不給藥,需要拿醫生開的藥方到藥店買藥,每張藥方固定價格。留學生買藥時,只要向藥店說明自己是留學生,在處方背面簽名,就免費拿藥,藥費轉由政府支付。如果是急病,由救護車拉進醫院的,則所有費用全免,不會出現美國那種生病不敢叫救護車的情況。但英國以及美國以外的其他發達國家的這種免費醫療體系確實有醫生護士待遇低,人才外流,以及看大病做手術排隊過長的問題,有待權衡解決。英國撒切爾時期曾在一百多所醫院試點過私有化,不成功,居民反彈嚴重,退回來了。支付著所有發達國家最高醫療費用而醫療質量並不比英國等其他發達國家更好的美國,有什麼資格笑話英國的全民免費醫療體系?已吃到醫療市場化、私有化之苦的中國人,又有什麼閒心去笑話英國這項社會主義性質的醫療體制?
別扯好的不好的,你知道英國全民免費醫療的空洞有多大嗎?外國人每年交400英鎊,只能抵NHS全年1400億英鎊開銷的0.4%,就算每年交4000英鎊,也只能頂上4%,杯水車薪。但不會有移民願意來的,到頭來還不是英國人自身自滅,要經歷一個由奢入儉難的痛苦過程?1400億英鎊的開銷,佔了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30%!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抱怨看不好病,急診排隊呢?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騙醫保騙藥呢?就問非常實際的問題,英國人現在沒錢了怎麼辦,怎麼解決?建立在殖民全球基礎上的全民免費醫療,在殖民體系坍塌後早就是空中樓閣大鍋飯了。正因為這條路別人走過走不通,才要去分析問題在哪啊,難道你還要重走一遍嗎?
人人都希望長生不老,但是修仙資源有限,各位道友你們說該咋辦?
還能怎麼辦?死道友不死貧道唄!
英國全民免費醫療資金緊張要對非歐盟居民收費翻倍
由於冬季“看病難”,英國倫敦市中心2018.2.3舉行示威遊行,上萬民眾聚集,要求政府增加對英國全民醫療系統(NHS)的撥款。遠在大西洋對岸的特朗普借題發揮,發推特稱,英國的“全民免費醫療”正一團糟,民主黨要的正是這樣的醫保,所以簡直亂搞。
多年來,1948年建立的全球首個全民免費醫療體系NHS一直是英國人最後的驕傲之一,今年又是這個體系的70大壽,這下激起英國的口水,英國衛生大臣傑里米·亨特反諷道,區區NHS雖然不才,但“沒有一名示威者希望接受一個還有2800萬人得不到保障的醫療系統”。
據英國《獨立報》2月5日報導,就在特朗普懟NHS的同一天,英國政府宣布,他們找到了對付NHS資金缺口的辦法,那就是向非歐盟外國人下手,把在英國居留的外國人的“醫療附加費”增加一倍。
NHS的資金問題由來已久,所謂“醫療附加費”,就是英國為解決這一問題,而從2015年4月6日開始,向來自歐洲以外(包括中國)前往英國時間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所有公民徵收的額外費用,普通外來公民每年200英鎊,留學生每年150英鎊。光是在2016-2017這一年,英國政府就從外國患者那裡拿到3.58億英鎊,其中光醫療附加費就有2.1億英鎊。
不過近年來,英國NHS每年消耗的資金在1000億英鎊以上,這筆額外的“醫療附加費”收入不到總資金的0.2%,杯水車薪。
果然,沒到兩年,錢又不夠花了。
2月6日,英國政府宣布,從今年下半年起,非歐盟國家居民在英國使用全民健康醫療服務,年費翻一倍,由原來的200英鎊上漲至400英鎊。學生由原來的150英鎊上漲到300英鎊。
除6個月及以下的短期簽證持有者外,所有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公民在申請英國簽證時,每年都需支付NHS費用,直至離開英國或獲取永久居留權。據英國衛生部估算,政府平均每年在每人身上投入的醫療花費約為470英鎊。
這樣一來,對於有赴英國打算的外國人將產生如下影響:打算在英國讀三年本科的學生,將必須支付900英鎊的醫療附加費;赴英國工作人士,將必須支付2000英鎊的醫療附加費;如果申請移民簽證,也必須支付2000英鎊的醫療附加費。
健保自付額增 富人獲給付反比窮人多 2017-09-18
會本週將進行明年健保總額協商;卻有學者研究先提出警訊,健保上路二十三年,不僅家戶自付醫療金額不斷增加,造成醫療財務災難率明顯成長,而且健保對貧富的給付差距越來越大,短短十年內,健保給付給富人的金額成長率竟是窮人的十倍,呼籲政府應改善健保、更達「公平就醫」的目標。
家戶醫療財務災難率 逐漸攀升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江東亮與其學生利用行政院「家庭收支調查」、比對健保資料設算,結果發現從一九九五年健保開辦截至二○一二年,健保有助收入較低民眾就醫,對國內減少貧窮的貢獻從一.一%提升至三.七%。不過,醫療財務災難率卻相對增加,亦即自付醫療支出使家庭陷入經濟困境情形,越來越多、越糟。
窮人怕無法自付 會不接受療程
江東亮舉例,若以醫療支出佔家庭收入二十五%者為準,家戶醫療財務災難率在健保開辦首年為四.二%,之後僅三年下降,但一九九九年起每年有增有減,統計顯示家戶醫療財務災難率年增率達三.七%。
江東亮更指出,統計二○○○年到二○一二年,家戶平均非食物支出年增率僅○.八%,但自付醫療支出年增率卻達二.九%,占家庭醫療支出則由三十二%升到三十六%,也顯示國人自付醫療支出成長快。
學者籲健保政策 應符公平就醫
此外,江東亮另做研究更發現,富人受益健保給付金額成長速度遠大於窮人,以二○○○年與二○○九年對照,全國最窮二十%與最富二十%平均每戶獲健保給付金額,前者由三萬二八○四元增至三萬四二○二元、後者從五萬一六二○元增至七萬三七四二元,成長率分別四.二%與四十二%,相差達十倍。他更直言,自付醫療不斷提高,「現在情況肯定更糟」!
江東亮說,主因健保有部分、差額負擔等,窮人可能無法自付,會趕快出院或不接受療程,但自付額對富人不痛不癢,所以住院久、療程多,所獲健保給付相對多。因此呼籲健保總額分配應更思考公平就醫,不要只以醫院經營為主,政策也不宜放任增加自費、部分負擔。
健保署稱 不宜用富人窮人比較
健保署則強調,健保讓有需要的人均可就醫,民眾滿意度高,光用富人或窮人比較並不合適,未來會更兩者兼顧。
但健保開辦時,健保支出規模約3000億,20年後已成長到6000億。健保的支付系統,由開辦時最單純的論量計酬,如今已幾乎是全世界最複雜的支付制度,增加了論病例計酬、六大總額,還仿效國外進行關連性支付(DRG),甚至論人或論質計酬等支付制度。健保開辦時,保費收入以薪資所得附加費用為主,20年後,又增加了補充性保費。
在醫療費用、支付制度、保費收入業務量幾乎加倍的同時,健保行政費用卻能從開辦時的69億,不增反減降到55億。這種超高行政效率,也可說是一個健保奇蹟。
健保奇蹟的真相
實際上,健保行政費用超低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健保的行政預算是用公務預算來編列,預算獨立於健保保費收入之外,以降低社會大眾對健保可能濫用的疑慮。這20年,受限於政府預算連年吃緊,健保支出即使年年成長,行政預算卻無法隨保險規模而擴增,甚至行政費用愈來愈低,陷入無以為繼的窘境。
要管的業務量愈來愈大、愈來愈複雜,但行政費卻愈來愈少。很多時候,優先刪減的都是那些需要長期經費支援、無法立即回收效益的項目。外界很難想像,一個花費近6000億的全民健保,每年編列的企劃研究費用僅有幾千萬。在缺乏「政策大腦」指引下,健保局常常一個制度還缺乏完整評估,卻風風火火地要推行另一個新制度。
最實際的例子,就是健保支付制度。即使總額制度已經實施超過10年的今天,主管機關還是沒辦法講清楚總額支付的政策效果,但卻一味地想引進更多、更新、更複雜的支付制度,期望新制度推行後,就能一勞永逸地抑制醫療費用增長。
類似健保行政費用太低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部會,正是政府效能低落的關鍵之一。因為窮,政府最常採用的方式便是交由各機關刪除一定比例的業務預算(俗稱統刪)。被犧牲的項目通常就是些需要長期規劃、相對急迫性低的研究發展預算。因為缺乏長期政策願景的規劃,自然出現許多迫在眉睫的危機需要解決。這也是台灣政府官員忙得人仰馬翻,卻無法得到民眾青睞的主因。
不要再以沒有大腦為傲
倘若健保行政預算不能獨立於公務預算外,釜底抽薪之計建議提撥保險收入的一定比例,專款專用於健保制度的研究發展,而不要再以全球最低的行政預算為傲。
要知道健保支出規模已經龐大到6000億了,倘使能在制度上想出方法節省0.1%,就節省高達6億元支出。與其刪減每年幾千萬的研究發展經費,還不如思考如何改善健保制度,更能促進健保支出的效率。(責任編輯:黃韵庭)
健保不能等著被吃垮2017/9/19蔣世中
健保署估算到民國109年安全準備金就要用罄。但在政府帶頭違法之下,加上民眾對「健保吃到飽」的人性考驗,健保財務未來無異雪上加霜。
現在政府是帶頭違法,未落實《健保法》第43條「定率制」,僅用「定額」的計算方式收取門診部分負擔,事實證明民眾因此對分級醫療非常無感。其實在民眾就醫自由下,首先必須從「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制度改革著手。尤其近10年來,70%的健保費是用在檢驗檢查及藥費,若再不認真去思考調整檢驗(檢查)藥品部分負擔,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就會有民眾去看病,即要求做一系列的生化檢驗、影像檢查,或領回高貴藥品,卻不按時服藥,甚至放到過期而丟掉,這些支出每年都高達上百億元。更令人難過的是,竟還有部分團體將藥品浪費,過度檢查等,一味歸咎於醫師,卻不去檢討政府應依法行政及落實使用者付費的精神。
此外,《健保法》對醫療服務費用與藥品費用有不同待遇。醫療服務費用實施總額上限制,當醫療院所提供病人1元的醫療服務,健保只給付0.7至0.9元;然而藥品實施總額目標制,當提供1元的藥品,健保就給付1元,且超過當年藥品目標額度時是由手術費、診察費等醫療服務費用來承擔,這樣公平嗎?
期望政府落實部分負擔定率制,否則政府帶頭違法,健保總有一天被吃垮,到時政府、醫、病三輸!
行政費世界最低?台灣健保奇蹟背後的大漏洞by 連賢明(政大財政系教授) 2017-09-18
台灣的全民健保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盛讚,但這台灣之光的背後,其實暗藏著「沒有政策大腦」的更大浪費。
台灣健保在國際上備受讚譽。透過健保實施,台灣醫療費用穩定控制在國民所得6%左右,就醫具備相當可近性,民眾對健保滿意度也高達八成。
但除此之外,健保局還相當自豪超低的行政費用。根據2016年的政府預算,健保行政預算約為55億。假設以健保支出約6000億計算,健保行政費用僅佔醫療支出比例不到1%,也就是說,100元醫療費用僅有不到1元用於行政費用。類似實施全民健保的加拿大,行政費用需佔2.7%,韓國則約3.6%。更不用說健保的行政費用比例是美國老人醫療保險(Medicare)的七分之一,美國私人保險的十分之一以下。
台灣健保的行政費用,為何能做到世界最低?一般健保局對外解釋,都說是健保開辦採用電子申報流程所帶來的管理效率。
還有哪些檢查可能被浪費?
不只子宮鏡,在台灣,其實還有更多可能被浪費的檢查或檢驗。
例如,用來檢查腫瘤的「電腦斷層」,去年健保申報費用是全台第一,達92億點,這比起健保開辦當年,成長近196.7%。
這不是單一現象。根據健保署數據,近20年,全台灣門診的檢驗檢查費達1552億點,佔了西醫門診健保費用的近四成,遠高於藥費,或給醫護人員的診察費。
「檢驗檢查是我們花最多錢的部份,但是醫師護理人員的診察費卻少,」外科醫師出身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當健保資源有限,過度的檢查檢驗,不只造成浪費,也壓縮了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診察費。
浪費的原因之一,來自健保給付的「論量計酬」。
當醫院看愈多病人、做愈多檢查,得到的點數就愈多,「衝量就是浪費的來源,」前健保署署長、台大公衛系副院長鄭守夏日前向《天下》表示。
雖然每年健保署會訂定上限「天花板」,超額就不給付或是讓點值打折,但各大醫院的競爭壓力,讓衝量成了常態。
如同搶一盒糖吃,當孩子一多,大家分到的糖就少,有時候還得折半分著吃,但大家仍一窩蜂湧入。「我不衝別人衝,這就叫做囚徒困境,」鄭守夏感嘆。
浪費的原因之二,還有健保的點數設計。例如,子宮鏡的健保給付點數為2034點,較傳統超音波檢查的450點,高出近四倍。
婦產科醫師出身的立委林靜儀比喻,「如同考試領導教學,健保給付也影響了資源分配。」她認為,長庚醫院超音波檢查排程反倒較慢,是否因為健保給付較低所致,值得深究。「這是系統性的問題,」她說,並期待醫事司等單位可對此深入檢討,讓健保及醫療環境更好。
李伯璋表示,「健保體系該給病人用的好藥、好檢查,我們不會逃避,也不會設限太多,否則對醫療人員不是很公平,也會尊重醫療人員的專業,但過度就會檢視。」
健保署日後將延續過去的制度,對病人重複的檢查項目做抽審;也將對檢驗檢查項目的支付點數,分析後調整。
延伸閱讀:健保難題怎麼解?健保署長:少浪費、分級制
三個步驟 學習當主動的病人
民眾也可替自己身體的檢查檢驗把關,避免浪費醫療資源。鄭守夏說,「我們病人也習慣一不舒服就跑醫院,多檢查,多拿藥,這習慣不容易改變,但要改變。」
1.打開你的健康存摺
2.和你的醫師討論
3.尋求第二意見
長庚子宮鏡檢查氾濫 你的醫療檢查也太超過了嗎? 2017-09-19林怡廷
全台灣最大的醫療集團長庚醫院,歷經了多事之秋。6月底,先是爆發急診醫師集體離職事件,這次擺在他們眼前的挑戰是:是否濫用子宮鏡檢查?
敲起警鐘的,是一封長庚院內同仁的投訴信。一位病人因子宮異常出血到林口長庚就醫、接受侵入性的子宮鏡檢查,最後導致「死胎」;對此,長庚院方已坦承疏失。信中另指出:長庚醫院「濫用」子宮鏡檢查。
健保署今(19日)召開調查結果記者會並指出:林口長庚近三年(2014年至2016年)婦產科門診病人的子宮鏡檢查率,確實高於醫學中心平均:林口長庚每100個婦產科病人,有10.5人接受子宮鏡檢查,高於整體醫學中心的3.35人。
健保署進一步請專家抽審404件檢查案例,共核減了七成案例、扣除近59萬點健保點數(約59萬元)。因為專家認為,其中的291件子宮鏡檢查,非必要或檢查過於頻繁。例如,有一位子宮腔沾黏的病人,3年內做了25次檢查,其中20次為非必要。
但林口長庚對此有不同意見,並將備齊所有病歷及相關文獻,向健保署提出申復,釐清事實真相。
我們是不是做過多檢查了?
透過這次事件,令人值得深思的是:當醫療科技突飛猛進,這些醫療科技真的必要嗎?是否造成浪費?
子宮鏡就是一例,它是近來幫助醫師判斷子宮疾病的新利器。
林口長庚的子宮鏡技術還發展到可在門診檢查,不用麻醉,也不用進手術室,這讓林口長庚指出,「民眾慕名或透過醫療機構轉介的病人較多,所以檢查的病人數較他院為多。」
「每個醫院都有發展的重點,長庚發展了子宮鏡中心,」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這讓長庚病人接受子宮鏡檢查的排程速度,比起超音波檢查來得快。但長庚反而可能忽略掉了醫療處置原則:「非侵犯性的檢查、保守性的治療,應該優於侵犯性的檢查或治療。」
黃閔照以子宮異常出血的症狀為例,一般來說,醫師會先對病患做內診、超音波檢查或藥物治療;如有必要,才會進一步做侵入性、有感染風險的子宮鏡檢查,「希望長庚可檢討SOP,不要把子宮鏡當成第一線檢查工具。」
健保不是創新殺手2017.9.20張耀懋
林口長庚醫院遭爆濫用子宮鏡檢查後,中央健保署的後續調查認定,400多件子宮鏡檢查有近300件非必要或適應症不符應核刪,核刪率高達72%。對於這些子宮鏡檢查是否適當,屬於醫療專業的裁量,日後會累積更多的實證依據。唯這類的子宮鏡檢查執行已一段時間,並已累積數百例的結果,過去的審查均未被核刪,卻因一件醫療疏失才爆此案外案,制度中所潛伏的問題應可趁此一併正視。
由健保統計觀之,相關子宮鏡檢查集中在林口長庚醫院,自然引起許多聯想。但由事件的發展看來,這次事件迥異於一般虛報謊報情事,也許不排除子宮鏡較高的給付價格,誘發醫師選擇子宮鏡的效應。但是,對照長庚這些年來大量採用子宮鏡做相關的診斷與檢查也可得知,長庚醫師在某程度上確信這樣的檢查已是他們在醫療裁量上認定的醫療常規。
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兩個檢查方式中,選擇一種醫療裁量上自認對病患及對醫院方最有利的方式。這與虛報謊報從中牟利或詐領健保給付的態樣完全不同。
但是,基於醫療裁量選擇的不同,卻造成高達72%的核減率,並追扣健保給付達59萬點,等於說這段期間所做的子宮鏡檢查,大部分都得追繳回來。當然健保署在處分過程中,對這樣的選擇結果仍保有相當的自制,並未處以違反《健保法》第81條的規定處以2至20倍罰鍰,只是認定林口長庚所提供的醫療給付,讓當事人做了非必要檢查或不符健保適應症,以及過於頻繁或重複檢查,而追回醫療給付。
醫療發展日新月異,但醫療也有高度專業性,因此,在某些層次上,目前有保留給醫師高度的醫療裁量權,唯對於各種治療及檢查方式,不論在健保給付或民刑事責任上,限制得符合一定的醫療常規,以免逸出安全範圍,致生損害於病患。
但在這樣的醫療常規認知中,必生很多「創新」的醫療方式,未必見容於主流意見。包括某些非常熱門的關節檢查也有這樣的現象。以長庚本案例為例,它已經使用該方式一段時間,若非出現導致胎死腹中的案外案,這樣的治療方式及給付請領應該是會一直持續下去。
健保署依據的是目前主流的認知標準,長庚堅持的是他們的認知標準,結果卻造成大量刪核結果。與其等待兩軍火車對撞,是否可以考慮在正規給付之外,開闢第二管道,當某些不同於主流的「創新」方式被提出,並已有初步的研究與實驗證實其安全性時,可以先行報備與初步審核,以較寬鬆的標準先行進行小規模的執行。(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法務長、衛政中心副教授)
抗生素、子宮切除等使用過度 全球醫療浪費情況嚴重2017-01-09經濟日報
研究發現,全球醫療過度使用情況嚴重,像美國和台灣不當使用子宮切除術的比率各高達七成和二成,而在中國使用抗生素有逾半數,西班牙膝關節置換手術有1/4屬過度醫療。
路透報導,《刺胳針》(The Lancet)委託27位國際專業人士進行跨全球研究發現,醫藥和醫療經常過度或低度使用,導致原可避免得了的傷害且浪費寶貴資源。
調查發現,孕婦經常不必要的剖腹生產比率高漲,而簡單使用類固醇即可避免早產,但此醫療行為卻落後40年。
專家發布新聞稿說:「富裕和貧窮國家常見的悲劇,就是使用昂貴有時卻無效的技術,低成本的有效介入療法卻被忽略。 」研究主持人之一、波士頓 Lown研究所所長 Vikas Saini指出,全球醫療失能,原因不外是「貪婪、競爭利益、資訊貧乏」,結果造成「醫療行為欠佳的生態系」。
另一位研究人員Shannon Brownlee說:「病患和民眾都必須了解若他們的醫療體系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嚴重性。在美國,我們浪費了數十億美元原本可以改善全國健康的資源。 」
商務部研究員彭波:拯救地方債,中央不必急於出手
回應
地方債中央兜底?那馬上再給你整出65萬億地方債來。看你能兜底幾次?
相關新聞資料
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其實,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大舉發行債務,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美家庭債務總額為15.6萬億,隨著通脹加劇,美國家庭的壓力也會更大。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美元,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我除了沒自己的房子,全深圳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租的起
【本文來自《“想靠工資買房不可能”,網友面試北京某航太院被勸退》評論區】
誰說買不起,降低要求,北京買不起買燕郊,上買不起買太倉,要是這樣都不行我無話可說
涼山地區,知道窮成啥樣嗎?
【本文來自《16歲少女逃婚事件婚約已解除,父母承諾退還彩禮》評論區】
不客氣的說,她打工三個月,比在村裡幹一年掙的都多。 嫁到窮困涼山地區,16歲生娃,在大山裡呆一輩子,就這命運,還有比這更難的嗎?
回應
前幾年有一批當地的未成年人在廣東工廠被解救,孩子們紛紛表示不願回去,在家只能吃土豆,在廣東打工可以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