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美國頁岩氣
上一篇:物價與工資
倫鎳暴漲,青山控股遭逼空!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何「拉偏架幫中國人」 李永樂老師
回應
整個過程敘述清楚明瞭,贊!問題是青山賣空超出自己供應能力的空單,已不是套期保值了,而是投機!雖然投機也是期貨市場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青山沒有超賣,那青山在期貨市場的虧損,完全可以通過賣出實物補回來,虧不了的!
這不算投機。青山作為會世界最大的鎳廠但又控制不了定價權,所以必須做套期保值,它不做的話,接幾筆訂單它就得倒閉。李老師還是比較善良,市場中的其它大部分商品,老外是可以想辦法控制定價權的,但非白人國家不行,再大的企業都有辦法讓你定不了價(美國商務部,稅務局,海關,NGO輪番上陣),然後再弄死你。青山這類的事不知道出了多少了,基本就是收割中俄印日韓南非巴西這些國企業,連韓日的央行都被它們用差不多的方式收割了,別說企業了。
7日開始,LME鎳主力合約價格大幅跳漲。8日,L突破每噸10萬美元大關,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48%,並刷新紀錄新高。8日,LME緊急叫停鎳交易。LME於3月16日恢復交易,但對鎳設了日價格浮動的上下限,青山也已與期貨銀行債權人組成的銀團談妥:靜默期內,青山集團無需追加保證金,不必擔心會被強行結束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HZg1qmcU
相關新聞資料
「妖鎳」事件背後是中共: LME是港交所所屬公司
中國鎳礦巨頭調現貨反殺:LME上周爆發史詩級軋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在LME鎳上逼倉全球最大鎳與不鏽鋼生產商青山控股,彭博更點名,摩根大通等10家銀行及經紀商全部涉入其中,不過青山化被動為主動,調配充足現貨進行交割。
回應
發改委一個電話給青山,問他需要多少鎳!中國五礦集團全力支持!
不只救了中國,也救了金屬生產加工業者。鎳是不鏽鋼金屬必要的材料。現在鎳的價格也已經開始下跌,平穩。
也讓西方嚐嚐,每次都是他們在吃人:美國常隨便發布大宗商品庫存量,隨心所欲(沒規則)炒作期貨,美元覇權,什麼都要吃全球的
李老師說的比較合理,主要是青山與大型銀行團綁定,如不停止交易,這些大型銀行團的損失會很重,去年的GME事件也是類似的,LME所要救的不是人,而是制度,期交所建立目的,不是炒賣,目的是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Rut93qI1E
美撈起墜入南海的F35C 靠的是中國造潛水工作支持船 2022-03-04 環球網
美國第7艦隊3日發佈的消息顯示,1月24日在訓練中墜入南海的F-35C戰鬥機已經被成功打撈。公開報導顯示,此次美軍使用的海上深潛和打撈船隻由中國招商局重工建造。這並不是美軍在打撈墜機中首次使用中國建造的潛水工作支持船(DSCV)。
美歐制裁俄航太、軍工殺傷力有多大? 2022-03-04 環球時報
對西方制裁,俄停止向美供應RD-180火箭發動機,俄正實施進口替代,從中國進口。
英媒:去美元化 中俄都在增持黃金
英國Money Week網站2022-03-03文章:中國擁有的黃金幾乎肯定超過美國,過去幾十年,我們經常看到美國利用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而將其武器化的例子。對俄實施制裁以及將其從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逐出。
世界黃金儲備,美國以8134噸排名第1,德、義、法、俄和中分列2至6位。但中國的黃金儲備肯定遠高於官方資料。首先,過去10年中國黃金產量約占全球15%。2000年以來,約產6830噸,且保留在國內。中國還在非洲、南美和亞洲收購國外金礦資產。其次,中國還是最大進口國。2000年以來內地僅通過香港進口的黃金就超過6700噸,中國私人持有的珠寶黃金約為2500噸。
相關新聞
俄「去美元化」 不怕經濟制裁
加速去美元化中俄75%貿易放棄美元結算
普京:俄將從制裁中獲益。
反制西媒造謠:心理/宣傳/認知/戰資訊戰,俄封鎖臉書、臉書、推特、CNN、BBC、彭博...。
新媒:美對俄“斷芯”,讓中國警醒應自給自足 2022-03-02 聯合早報
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對俄祭出一攬子經濟制裁,包括晶片,是對中企“晶片制裁”的翻版。俄七成的電腦和手機皆來自中國,制裁強化中俄關係,俄會求助於中芯等中企。
世界最大 液化天然氣儲罐 中國蓋6座 2022/02/22 旺報
據央視網報導,20日由大陸自主設計和建造的世界單罐容量最大的6座27萬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儲罐在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中海油)鹽城「綠能港」完成全部承台混凝土澆築,代表著大陸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主體全面開建。建成後,每座高度達60公尺,相當於大陸國家體育館鳥巢的高度,可同時疊放3架波音747客機。
這6座天然氣儲罐建設是中海油鹽城「綠能港」專案中的一部分,這個項目計畫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先建4座22萬立方公尺的儲罐,再擴建6座27萬立方公尺儲罐,目前該項目施工已經完成62.38%,等到2023年全部投產運行後,液化天然氣年接收量可達600萬噸,約合85億立方公尺氣態天然氣。
按照2020年江蘇省居民每日1000萬立方公尺的用氣量計算,這個項目夠全省人民生用電28個月。另外,中海油正在規畫「綠能港」二期項目,計畫再建10座27萬立方公尺的儲罐,這樣每年可再新增10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將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全年進口8140萬噸,年增長18%,進口來源國增加3個至27個國家,其中澳洲是最大的供應國,占進口量39%,其次是美國,接著是卡達、馬來西亞、印尼、俄羅斯。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俄增兵烏邊境 俄烏危機 歐洲天然氣漲4倍 普丁咎由自取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總統普亭2021-12-07的視訊峰會歷經2小時後結束,普亭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和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
普丁2021-12-24表示,歐盟創紀錄的天然氣價格只能歸咎於自家政策,因部份歐盟成員國以高得多的價格在區內轉售俄羅斯的低價天然氣。 普丁還呼籲歐盟批准北溪二號管道,以緩解價格緊張狀況。
歐洲指標天然氣價格14日大漲至紀錄新高,較年初水準飆升近800%。該價格在上週五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漲幅仍超過400%。
北溪二號管道遭到美國,特別是幾個東歐國家的反對,他們說該管道將使歐盟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目前歐盟35%的天然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
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二號管道已於9月建成,目前仍在等待德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的批准。
德國天然氣輸送網絡運營商Gascade的數據顯示,通常向西歐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亞馬爾-歐洲管道週日連續第六天出現反向輸送,將天然氣從德國輸向波蘭,這使價格緊張狀況加劇。
相關新聞
普京稱北約曾承諾不東擴,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張
Chevron曾設法跨越裡海,取道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經由油管與鐵路,繞過俄羅斯運出部分石油。近年來,Chevron已經經由俄境運出大部分石油;但基於安全考量,它希望經由喬治亞建一條新油管,出口更多石油。問題是,這條運油走廊的興建,因俄突於今夏出兵喬治亞而變得風險倍增。哈薩克已經取消在喬治亞海岸建煉油廠的計畫,將運油走廊擴建到喬治亞的黑海沿岸,幾乎已經不可能。
對於石油與天然氣需求三分之一仰賴俄國進口的歐洲而言,莫斯科今後在政治與經濟議題上,很可能遠較過去更加需索無度。
早在喬治亞衝突前,裡海地區每天出口的六百三十萬桶石油,85%以上經由俄油管運交。從上個世紀九○年代起,俄屢次運用它的石油與天然氣管線,1993年關閉土庫曼對西方的天然氣出口,迫使土庫曼降價向烏克蘭輸氣,就是例證。
在Chevron於1993年接管前,坦吉茲油田日產六萬桶,Chevron計畫增加十倍。但莫斯科以俄國油管輸運量有限與環保為由,下令減半。Chevron不得已,只得寄望於透過喬治亞、高成本的鐵路運輸。
Chevron希望坦吉茲產能最後達到日產百萬桶,但得十年才有望實現,問題是,俄不願配合將境內油管流量加倍,除非Chevron支持莫斯科建一條經希臘通往地中海的新油管,以挑戰美國支持的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土耳其的BTC油管。Chevron雖拒終屈服,但還需三年才能完成,於是哈薩克與Chevron恢復所費不貲的鐵路運輸,經由烏克蘭與喬治亞,每天用一萬三千個油罐車運三十萬桶石油。
哈薩克仍然保持樂觀,總統女婿、石油主管的提穆爾.庫利巴耶夫(Timur Kulibayev)指出,中國2009年將完成從哈薩克通往中國新疆、每天運油四十萬桶的油管。經過十五年明爭暗鬥,俄美都嘗不到甜頭,卻讓中國拿走了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倒是一大諷刺。
相關新聞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全長一萬公里,土庫曼188公里,烏茲別克530公里,哈薩克1300公里,中國境內8000公里,至2020-12-31,累計輸氣量達3359億餘標方,安全運行4034天。
BTC油管2011-08-25正式啟用,預估到2010年,裏海地區產油量日可達500萬桶,亞塞拜然靠BTC獲得500億美金,喬治亞與土耳其也有6到25億進帳。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升級波及能源市場 2020-09-27兩亞在納卡武裝衝突,外界擔心會影響BTC油管,美國天然氣期貨跌超5%。BTC日送能力為120萬桶石油,但實際不到一半。
老撾拒絕中國基建,70億找韓國建大壩,潰壩後又求中國出手,咱幫不幫?
回應
潰堤的是副霸D,高16公尺黏土霸,不是主霸。
自201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能源。2020年,中國水電發電量1.35萬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超過全球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16MZg6nEM
是誰在幫助寮國實現「水電富國」? 2017-02-14
湄公河全長的44.4%流經寮國,60%水力資源在寮國,據亞行估算,流經寮國的湄公河蘊藏電力約為1.8萬兆瓦,寮國的利用率還不到4%。寮國60-70%的水電站都由中企承建,目前共10項,投資額9.9億美元。目前,泰國和越南等「大湄公河圈」的電力需求, 7-8%通過寮國來滿足。
相關新聞
值得信賴!中國幫助寮國南歐江流域打造一庫七級(座)水電站 2020/10/13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中國資助的菲律賓Kaliwa大壩2019年8月動工
從「緬甸菲律賓水壩興建受阻」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建設投資問題 2015/04/08 阿潑
國際河流組織2008年《新的長城》:「中國水壩行業指南」說:「目前,中國的水電企業和銀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壩建造者。」2012年版《新的長城》,中國海外水壩建設增加了100個,在全球74個國家參與建設304座大壩。但與此同時,受到環保團體與民意施壓,中國在緬甸密松/菲律賓Kaliwa大壩,也被叫停。
中亞油田 各方勢力競逐 2008-09-18 Steve LeVine,譯者:陳曉夫
在里海東岸,以美國Chevron石油公司為首的一個團隊,正在超巨型的坦吉茲(Tengiz)油田為五十座新油井開啟閥門。在取得哈薩克境內石油開採權十五年之後,Chevron終於能將這處油田的產量,至少倍增到每天五十四萬桶。
只是如何將石油運出閉鎖於內陸的哈薩克,一直是難題:俄羅斯不斷刁難,阻止、限制穿越俄境的石油運輸作業。
普京警告北約勿在烏克蘭跨越「紅線」
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劃出的「紅線」,美國總統拜登12月3日回應稱,他不會接受任何人的「紅線」。
普京說,北約東擴已威脅到俄羅斯的核心安全利益。普京對北約最終可能利用烏克蘭領土部署能夠在短短5分鐘內打到莫斯科的導彈表示擔憂。普京警告北約勿在烏克蘭越「紅線」,否則將引發強烈反應。
警告普京前所未有經濟制裁 拜登:不派美軍保衞烏克蘭
俄美領袖2021-12-09會談後,拜登翌日表明,他已警告普京,一旦俄入侵烏,美將向俄實施普京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但沒有考慮派駐軍隊阻止俄羅斯入侵。他補充,這將取決於北約其他國家的意願,但若是美單方面使用武力對抗俄入侵烏,現在並不在考慮範圍內。
普京拜登會晤後 烏克蘭局勢下步走向的三種可能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邁克爾•科夫曼說,面對西方採取一致的和懲罰性的經濟制裁的威脅,俄可能會退縮;或者可以開啟某種新的外交進程,以避免衝突;或者,也許普京已經下定決心,只有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才能實現他在烏問題上的目標。考慮到西歐冬季的能源困境、被外界認為的拜登總統的軟弱,以及新冠疫情分散世界各國的注意力,現在是打擊的最佳時機。
相關新聞
德國暫停審批北溪2號:地緣政治背景及俄歐「通氣」前景
天然氣短缺危機:歐洲各國路在何方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近日大陸東北地區連續發布限電通知,然而限電政策並非最近才開始,當中涉及氣候變遷政策、去產能、提高能源效率、疫情後經濟復蘇與供應鏈失調等問題,雖然未來中國減碳路途仍極艱辛,但也由於其強勢作為,全球暖化問題總算出現令人樂觀的希望。
這次限電的直接原因是大陸官方下令要達到年度減碳目標,尤其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22日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重申「雙碳」(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承諾,隔日東北與沿海省份就發布了限電通知。其實早在習近平聯合國演說之前,「能耗雙控」政策就推行相當長一段時間,要求對高能耗產業、能源使用效率低的產業要進行去產能。
不過由於疫情關係,去年以來經濟復蘇是優先政策,產業能耗率要求就讓位給經濟復蘇。到今年9月才發現減碳進度落後過多,於是下一聲令下要求追趕減碳進度,9月初就陸續有江蘇、廣東、雲南、廣西、浙江等16省分進行嚴格的減碳措施,其中以煤發電是碳排的最大戶,首當其衝地遭到停產。《人民日報》微信官號俠客島則形容這像是「開學前狂補作業」,命下達後,有的省分「開二停二」,有的「開三停四」,都為積極達成上頭交付的減碳任務。
今年以來為了各地經濟復蘇,對去產能與限制高能耗產業是比較放鬆,但這也導致各地對發電煤的需求大增。大陸是全球煤的第一大生產國與消耗國,約有93%是國產,因此價格也隨著需求而快速上揚,今年5月約500多元人民幣一噸,夏季漲到800多元人民幣,目前已漲到超過1400元人民幣。大陸的動力煤(發電用)是以市場價,有經常性的波動,但電價則是政府定價,煤價一旦上揚,高能耗產業存在的價值就更低了,雖明知如此,這些產能去化時也要考慮到過渡期的經濟與社會穩定,因此時機與政策執行力度的拿捏需要相當的耐心與技巧。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習宣佈,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Kerry)等全球相關人士對習近平的最新表態表示歡迎。凱瑞並表示,這是個「偉大的貢獻」,且將是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所需努力的良好開端。凱瑞今年兩度前往中國討論氣候問題,但均未取得成果,且遭中方提出交換條件。
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清華大學22日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將圍繞碳中和的目標,打造出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傳播平臺等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首任院長賀克斌說,這一研究院將轉變學科單一發展的慣性,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一批碳中和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賀克斌說,下一步北京清大將在零碳發電與動力、新型電力系統、零碳交通、零碳建築、工業深度減排、減汙降碳協同增效、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與碳匯、碳中和戰略等方向重點發力,力爭在碳中和主戰場與關鍵技術突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德媒:全球10大風電商,中國占5家
德國新聞電視臺2021-01-25中國出現“風電熱”
去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7167萬千瓦,超過此前3年裝機量之和,累計裝機容量仍居世界首位。原因是,中國提出到2020年將非化石能源占比從6.8%提高到15%。
2019年,中國10大風電設備製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逾90%。僅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和明陽智慧3家就佔據新增風電裝機市場62%的份額。
全球10大風電製造商中,中國占了5家。正如太陽能行業一樣,中國在風電行業也有一個決定性的優勢:員工工資低,中國公司提供的報價比歐美低15%到20%。
歐美的風電製造商是否也會很快面臨與太陽能行業類似的命運?直到幾年前,全球太陽能行業還是歐洲企業占主導,但後來不得不讓位于尚德和英利等中國競爭對手。今天,中企已佔太陽能行業的絕對優勢,而德國大多已從市場上消失了。
中國目前在風電行業仍存在一些弱點,如依賴德國半導體集團英飛淩等公司的元件。但中國企業在國外取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已是大趨勢。
德州大斷電…台灣電力脆弱嗎? 2021-02-22 聯合報 / 林基興教授
最近寒雪侵襲美南,導致德州斷電數日影響數百萬人。紐時專欄作家兼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明,德州電力政策沒擴充備用發電容量備援,雖成本較低,但系統較脆弱;德州也忽視極端氣候風險,雖2011年已遭寒流與斷電。
台灣可學到什麼教訓呢?德州氣電約四成,設備急凍而停擺,台灣氣電預定五成,若因故停擺,怎麼辦?其次,德州風電與光電約占一成,台灣政策目標風電與光電占兩成?第三,德州自成獨立電網,結果寒雪停擺時,外界無法救援。台灣為獨立電網,真有本事自主?第四,德州產業主要是石化業,不久就可回神;台積電(護國神山)則一秒鐘也不能斷電。
相關新聞
美媒回應得州寒潮:別拿停電對自己的國家“定體問”
德州「明天過後」:水電冰封的酷寒求生記
胡錫進:這樣的狗官 在中國至少會“社會性死亡” 2021-02-18 環球時報
美國中南部遇極寒天氣,至少26死,得州科羅拉多市長居然直斥老百姓“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生存還是死亡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政府和電力供應商並不欠你們什麼”,甚至還說遇到困難就找政府要援助是“社會主義政府的可悲產物”。這人要是在中國可不光是要辭職的問題了,他至少還會“社會性死亡”。
回應
弱肉強食叢林法已在美根深蒂固了,所以官員才會說出這種混帳話.
相關新聞
美國2020年上半年人均預期壽命因新冠疫情縮短一年
回應
弱肉強食
这是民主的停电,是自由的灾害!怎么可能跟美国基础设施有关系?绝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啦,没有买澳洲煤炭缺电,百姓受冻!官方到现在都没有爆出一例风雪灾害死亡,不科学。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保卫美国民主自由!
外媒時隔半年又監測到“百艘油輪駛向中國”,有重大暗示?
彭博社2021-02-06報導,根據監測,上週五駛向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超級油輪數量,在當日躍升到了127艘,創下了近六個月來的新高。彭博社計算,若這些油輪都滿載,相當於向中國運送了2.5億桶原油。油價便宜是去年中國大幅增加原油進口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海運費用大減也是一個原因。因為租用超級油輪的成本當天至少降到了2017年以來最低水準。
因疫情及去年3月初OPEC與非OPEC談判破裂,國際原油均價跌至43.12美元/桶,較前年下跌32.8%,創五年來最大跌幅,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達5318.1萬噸,同比增長34.4%,為有史以來最高月度紀錄。
去年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逆勢上漲了7.3%,達到了5.4億噸,金額1.22萬億元。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5.06億噸,金額1.67萬億元。兩相比較,2020年中國少花了26.8%的錢,約4500億元,卻多進口了4000萬噸原油。
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海外石油依存度達到了70%。2011年至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逐年增加,年增8.86%。2020年中國共從54個國家進口原油,其中中東、北裡海、非洲和南美洲依然是四大主要進口來源區域。從沙特和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占比基本持平,依然是中國最重要和最穩定的原油海外供應來源。從2020年7月開始,中國從美國進口原油數量出現暴漲,這是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仍然有效的表現。不過中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在2020年也達到了1.95億噸,連續兩年產量回升。國家能源局在近2021年葉岩油勘探開發推進會上指出,2020年國內油氣增產成效顯著。為進一步做好原油穩產增產,需要突破資源接替、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等多重難題,在葉岩油等新的資源接續領域尋求戰略突破。
美發展新能源不再依賴中東石油 卻轉向依賴中國 2020/12/17 中時
去年是美國60多年以來能源出口首次超過進口,美國終於結束長達半個多世紀對外能源依賴的歷史,今年1月川普總統也自豪地宣布「不再需要中東石油」。不過美專家警告,隨著新能源時代來臨,美國脫離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卻在新能源的設備與礦產上轉向依賴中國大陸,這已經是美國能源安全的重大隱憂。
《美國之音》指出,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時,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打擊全球經濟,美國歷任政府都把維持能源自主做為施政目標。但是,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美國卻陷入對大陸越來越嚴重的依賴。大陸不但控制很多關鍵的礦產資源,還主導電池、電動車、太陽能板等終端產品的製造,美國歷史上從未在能源領域如此依賴單一國家。
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對石油的依賴減低,但新能源產業設備所需要的關鍵礦藏如鈷、鋰與稀土金屬卻成為重要戰略物資。從太陽能板到動力電池,大陸主導了整個清潔能源產業鏈,而且很多新能源技術已經可以不依靠美國,美國對大陸控制關鍵的礦產資源也幾乎無能為力。其中有很多礦產是陸企在非洲開採,美國就算要建立類似供應鏈,也要很長時間。
報導舉例說,像鋰電池裡所需要的鈷,大陸鈷礦儲量僅占世界1%左右,但全球鈷精煉排名前6名的企業中,大陸佔據五席,大約控制著全球80%市場。剛果鈷產量占世界60%以上,其中14個鈷礦有8座為大陸公司所擁有。
大陸天齊鋰業持有世界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礦─澳大利亞格林布希礦51%的股權。另一家江西贛鋒鋰業則擁有7個優質礦源,金屬鋰產能全球第一。鋰電池裡使用的石墨,大陸占86%原料供應,電池負極石墨100%都是大陸製造。
在軍工、航太、化工、醫療等眾多行業需要的金屬銫,大陸也壟斷了全球供應。美國在2018年將銫列入經濟與國安關鍵礦物清單,大陸則在今年10月將它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計畫。
相關新聞
中國制裁澳煤反自傷(楨:?) 多省市強制限電停工 大紀元/自由亞洲電台/台灣蘋果日報
華南用電拉警報,3省祭限電措,義烏關路燈:發改委17日表示,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11月全國用電50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目前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充足。 2020/12/18 中時新聞網
國家電網:戰寒潮鬥冰雪保供電,全力以赴滿足用電需求(回應:國家電網還是可信賴的,戰鬥力很強。)
超85%,我國煤炭消費基本實現清潔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
2020-11-08,第六屆中國國際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展覽會開幕式說:“總體上,我國85%以上的煤炭消費已經基本實現清潔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
我國能源資源特點是“缺油、少氣、富煤”,決定了煤炭成為我國的優勢能源礦產和基礎能源。近年來,煤炭生產、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都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生產和清潔高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年產千萬噸原煤的高效現代化礦井,智慧化採煤工作面,千萬噸級智能化選煤廠,百萬千瓦級燃煤超低排放發電廠,百萬噸級煤制油、煤制氣、煤制化學品等。近90%的燃煤發電機組實施了超低排放,能效大幅度提高,部分燃煤機組的煤耗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傳統煤化工的大型合成氨行業已全面升級換代為煤炭高溫氣化技術;新興的現代煤化工升級示範專案全面實現了煙氣超低排放、汙廢水“近零”排放和VOCs治理;煤焦化、大中型工業鍋爐、工業窯爐正全面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民用散煤用量已壓縮到2億噸以內。
相關新聞
油價閃崩+新冠疫情,中國煤化工/頁岩氣遭遇“最強”衝擊
美國葉岩油繁榮提前走向終結 2019-05-11 新浪財經
全球最大LNG動力集裝箱船在滬交付
2020-09-22,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研發設計,滬東中華公司為法國達飛集團建造的23000箱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中的 “達飛雅克•薩德”號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順利命名交付。它也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液化天然氣(LNG)為動力的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貨艙深度33.5米。長度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還要長60多米;甲板面積達23978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一次能裝下23000只標準集裝箱,可承載22萬噸貨物。為了滿足巨大的裝箱量,船的貨物綁紮系統進行了前期優化設計,最終應用了當今集裝箱船領域先進的綁紮橋形式,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於22層大樓的高度。
主機採用的是中國船舶集團全資WinGD公司研製的發動機,配置了目前全球裝機功率最大的WinGD低速雙燃料發動機W12X92DF,既能使用燃氣又兼顧燃油,無論遠海航行還是近海航道航行,均可依靠天然氣來提供動力。
長期以來,集裝箱船是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每年產生碳排放量為1.82億噸,占航運碳排放總量的22%;散貨船碳排放量為1.58億噸,占總量的19%;油輪碳排放量為1.14億噸,占總量的14%。
為滿足雙燃料動力,“達飛雅克•薩德”號特別安裝了一個18600立方米的MARK Ⅲ型薄膜式燃料艙,用以裝載LNG(液化天然氣),為船舶提供 “綠色動力”。與同型燃油集裝箱船相比,這艘船單航次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20%,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近85%,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9%。
就在7天前,韓國現代三湖重工業也交付給新加坡EPS集團的船長366米、寬51米、深29.9米,配備雙燃料發動機、超大型液化天然氣燃料箱和天然氣供應設備。但這艘船搭載的標準箱只有1.48萬箱,比“達飛雅克•薩德”號少了近1萬箱。
習近平聯合國演說: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0/09/23 中時
據《法新社》報導說,中國的決定強化了應對全球氣候轉暖的「巴黎協定」,與川普政府的氣候政策上的立場形成更強烈的對比。
習近平強調,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雖然比歐盟決定在205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稍遜一籌,但中國大陸有關減少排碳量的環保目標已經相當不錯。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儘管它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占主導地位,該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小汽車和巴士製造國。
相關新聞
川普聯大演說吹噓施政成就 12次抨擊中國
習近平聯大演說反批任何國家都不能我行我素搞單邊主義霸權霸淩 宣佈金援聯合國一億美元 稱中國無意打冷熱戰
聯合國秘書長:應避免新冷戰 世界應該停止衝突聚焦於對抗疫情。
回應
習進平在聯合國大會說給全世界人聽,川普在聯合國說給美國人聽!
高下立判,川普反而成了國際上的跳樑小丑!
濰柴發佈全球首款50%熱效率商業化柴油機
2020年9月16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濰柴集團,在中國山東濟南舉行發佈會,正式發佈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德國博世集團、奧地利AVL、德國FEV、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全球權威機構和專家分別發來視頻,對濰柴集團取得的這一歷史性突破表示祝賀。
熱效率是衡量內燃機燃油利用效率的標準,熱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節能減排的效果就越顯著。縱觀世界,柴油機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熱效率不斷提升的歷史。自1897年,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成功面世,歷經百年的改造升級與新技術應用,直到當今,柴油機熱效率從26%提升到46%。從世界柴油機熱效率發展統計資料來看,隨著排放法規的日益嚴苛,熱效率的提升遇到了很大瓶頸,熱效率提升的難度越來越大,進展緩慢,是世界公認的行業技術難題。
內燃機是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國防裝備的主導動力,在相當長時間內這一主導地位不會改變。我國是世界內燃機產銷大國,內燃機是石油消耗的最大主體產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10%,氮氧化物排放量占30%,顆粒物排放超過60萬噸,是目前節能減排最具潛力、效果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提高發動機熱效率,成為了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
以目前46%的行業平均熱效率水準估算,熱效率提升至50%,柴油消耗將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減少8%,國內重型柴油機700萬台,如果全部替換為50%熱效率的柴油機,每年大概可節約燃油33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萬噸。
濰柴心無旁騖攻主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連續10年累計研發投入300億元,研發費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6%,占期間費用比例達到48%,15年引進了200多名博士、300多名全球高端人才,聚集了3000多名研究生,在濰坊9萬名員工建立了全球唯一、年產銷百萬台發動機的研發製造基地。
在海外買了礦 為何鐵礦石價格還是摁不住 2020-08-20 證券時報
鐵礦石價格重現離奇漲幅,62%鐵品位的鐵礦石現貨達到127.6美元/噸,較1月初上漲約36%,國內期貨9月合約19日一度到了921元/噸。
中國始終沒有掌握鐵礦石價格話語權,中資海外鐵礦石產量不佳是重要因素。
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鐵礦石最大進口國後,鐵礦石談判價格2005年~2008年分別上漲71.5%、19%、9.5%、96.5%。這個階段中國企業出海拿礦願望最為強烈。2013年中資企業投資國外鐵礦石專案資源量達到987.2億噸,權益礦量達到2.7億噸。不過實際形成的權益礦年供應量僅6200萬噸,占進口總量的8.3%,與日本、歐洲的50%以上相比,差距巨大。6年過去,去年中資海外投產權益礦年產量約6500萬噸,僅占全年進口量的6%。
這主要是因為優質礦山多已被占,中資企業沒有成本優勢,三大礦企鐵礦石離岸價成本不到30美元/噸,FMG公司為40美元/噸。
中國企業出海收購時,鐵礦石價格已大漲,因此高價收購了不少礦。收購的礦山多開採條件不好、距離港口遠、鐵礦石品位差,比較典型的如中信泰富澳大利亞項目。收購後很多中資企業騎虎難下,即使達產,成本也在100美元/噸。鐵礦石價格近些年多在100美元/噸以下,中資鐵礦沒辦法啟動生產。
中國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是幾內亞西芒杜鐵礦,計畫2026年生產6000萬噸鐵礦石,並計劃將年產量提高到1.1億噸。
中資企業在提高海外鐵礦石權益上依然任重道遠,如果能構建全產業鏈,不管鐵礦石價格漲跌,都不會如此受制於人。
回應
別著急,早晚有一天會像石油一樣!
回應相關新聞
80%鐵礦石出口至中國市場!澳洲巨頭試圖開闢新業務,卻面臨難題
產業人士:鐵礦石價格可能出現高位回落
鋼鐵行業面臨疫情嚴重的供大於求:2020年全球鋼產量預減12.9%/2億4000多萬噸,中國減5.6%/5000多萬噸(原預增長3%,去年前年是增8%以上)。
中國光伏短短10年掀翻歐美,走上超越自己之路 2020-07-28 觀察者網
大橘:最近幾年中國光伏技術進步很快,發電成本有了明顯下降,能具體介紹一下價格降到了什麼水準嗎?跟煤電、水電相比競爭力如何?未來下降的空間還有多大?
金鑫:光伏技術過去十幾年進步確實非常大。一個光伏電站主要的成本來自光伏元件和逆變器, 10年前接近四五十塊錢一瓦,到今年, 3~4塊錢一瓦,下降了90%多。一年的有效發電小時數按1000小時每平米來算的話,平攤到20年,一度電成本不到兩毛錢,已經全面低於煤電,接近優質水電資源了。2013年最高峰時,國家補貼曾經達到6毛錢一度電,今年已經降到兩分錢,已是在平價上網。可以說,光伏已經走到了無需補貼的商業價值顯現的臨界點上。
當然光伏電相對於煤電和水電來說,也並不是嚴格的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因為光伏和風電都有一個看天吃飯的問題,光伏只能白天發電,晚上不發電,不像火電或者水電相對穩定。電網更喜歡穩定可控的煤電和水電,這是肯定的,但清潔能源是整個人類的發展方向,隨著電網的技術改造,光伏和風電場本身也有無功補償這類的技術,對電網也會更親和一點。
大橘:中國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上領先的企業都有哪些,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金鑫:光伏行業裡,中國基本上已經佔據了全球統治地位。最上游的矽料,中國產能占到全世界的2/3,矽片更是占到了97%以上。電池片的產能占到世界的80%多,組件的產能占到了3/4以上。
大橘:中國企業能夠在研發上做到國際領先,主要原因是什麼?
金鑫:光伏行業本身,說實在的,其實並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最早的光伏生產設備,都是由半導體晶片製造業的生產設備來轉化來的。中國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迅速做到了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天花板,其實主要優勢還是體現在成本低,市場規模大。
回應
美國的電價比中國高,是被公知忽悠了嗎?我是從事紡織工作的,當時還看到棉紡行業用電價格對比,美國電價比中國便宜。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民用電價4-6毛。工業電價6-8毛,商業更貴1元以上。歐美是倒過來的,美國工業電價是可以協議的,2-8毛都有可能,但是民用電價9-15毛都有。歐洲更甚,西歐民用電價普遍在2元以上
不敵低油價 美頁岩油巨人倒下 切薩皮克與30關聯公司申破產 2020年6月30日
長期受債務困擾的頁岩油鑽探技術先驅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CHK),與30多家關聯公司在美國得州申請破產保護。疫情導致油氣價格暴跌、需求放緩,成為拖垮CHK的致命一擊。CHK列出價值162億美元的資產及118億美元的負債,目前已跟部分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它目前獲9.25億美元的資產融資,以便在破產程序中維持營運,並尋求取消約70億美元的債務。
截至上周五,CHK市值跌至1.16億美元,較2008年高峰時期的350億美元蒸發超過99%。截至5月底,美國已有18家石油探鑽或開採企業申請破產保護,業界料破產申請將陸續有來。
俄羅斯想造巨型核潛艇 排水量18萬噸只為運石油
據福布斯網站2020-03-08報導,俄羅斯提出建造潛艇油輪的方案,使得世界上最大的潛艇也相形見絀。聖彼德堡的孔雀石潛艇設計局的Pilgrim巨型海底油輪,用來在北極地區運輸液化天然氣(LNG),一次可裝載17萬至18萬噸。這種1,180英尺長和230英尺寬的水下油輪會使颱風級核潛艇相形見絀。颱風級的長度是574英尺,而寬度是75英尺。體積將超過颱風級核潛艇的六倍。
為了移動這一難以置信的體積,它將由不少於三個核反應爐提供動力,每個反應堆可產生30兆瓦的功率。它可能會以17節的速度前進,這僅比常規油輪慢了幾節。由於不是軍用潛艇,按潛艇的標準計算,它的船員人數很少,只有25-28人。
在水下運輸碳氫化合物的想法並不新鮮。這些年來曾經有過幾次建議,但都沒有取得成功。在1950年代,美國將潛艇油輪視為阿拉斯加油田海底管道的替代方案。進取的荷蘭海軍設計師基於當時獨特的多殼潛艇技術提出了設計方案。日本也曾提出過這個想法。在1995年,有一種潛艇油輪的專利可以將二氧化碳以液態的形式在冰蓋下運輸。大約在同一時間,俄羅斯為“水下油輪”申請了專利,專門用於穿越俄羅斯冰封的北極航線。
回應
可用以北極冰封地區 極大縮短航程
用北極航線節省再多的航程,光是潛艇的造價就吃不消。
相關新聞
憂新冠疫情衝擊經濟01-28美股道瓊跌逾450點,韓日義大利伊朗疫情連環爆,全球股崩,原油銅鐵礦等大宗商品也慘遭血洗,美股道瓊狂瀉900點一周崩跌4,000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道指11年最大單日跌幅03-09崩逾2000點.
OPEC+俄沙瓦解03-10油價40美元!下探20美元?打算毀了美國頁岩油?
高速增長終結?美國葉岩油產業因這件事“踩刹車”
據路透社2020-01-02報導,美國葉岩油井普遍出現支出削減和產量下降,意味著美國的石油產量增速預計將較2019年放緩。2019年美國國內石油產量高於1300萬桶/日。一些分析師預計2020年產量增速可能放緩至僅10萬桶/日。
過去10年,葉岩油革命促使美國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原油生產國及能源出口大國。但這場革命並未推動股價上漲。標普500指數能源板塊在這10年中漲幅只有區區6%,遠遠不及整體股市180%的回報率。
長達10年的石油產業擴張並沒有提振獲利,令投資者大感失望。石油輸出國組織于2014年發動價格戰,美國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葉岩油產業利潤遭到擠壓。
產量暫時放緩,但因許多公司節本增效,該行業在本世紀10年代的最後階段提速。現在隨著投資者變得悲觀起來,哪怕油價上漲,葉岩油行業也不再認為採油一定穩賺不賠。
分析師目前預期2020年美國原油均價在每桶約58美元,這比當前油價略微低一些。但分析師指出,由於投資回報的壓力,即使2020年油價維持高於60美元,也不會刺激另一波產量噴發。
“我們認為(快速增長)差不多結束了。”英國IHS馬基特公司能源分析師拉烏爾•勒布朗稱。由於從葉岩取得的石油產出會迅速下滑,業者需要持續進行昂貴的鑽采活動,才能維持產量水位穩定。
相關新聞
美伊局勢致美股下挫,油價大漲3%黃金漲1.77%
回應
美國強弩之末
中國化學工程承建的全球最大原油蒸餾塔一次吊裝成功 2019-12-20 觀察者網
12月17日,中國化學工程承建的尼日利亞丹格特煉油及石化項目全球最大原油蒸餾塔一次吊裝成功
,塔淨重2252噸,設備直徑12米,高112.56米,是原油蒸餾裝置(CDU0 )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吊裝就位是尼日利亞丹格特煉油及石化項目部繼2760噸再生器、1761噸反應器等多台千噸以上設備成功吊裝後取得的新戰績。至此,該項目最後一台兩千噸級以上設備吊裝完美收官。
中國化學工程2016年與尼日丹格特煉油有限公司簽訂尼日丹格特2000萬噸煉油廠項目合同。項目位於拉各斯州萊基自貿區,占地2200公頃,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煉油廠。
專案建成後,可從根本上解決尼日的“油荒”問題。丹格特煉油廠設計煉油能力為一天65萬桶,並且每年能生產75萬噸聚丙烯,產量是尼日現有4座煉油廠設計產量總和的1.5倍。煉油廠計畫在今年四季度投產,預計每年將產生50億美元的利潤。屆時,尼日不僅無需再耗費40%的外匯進口石化產品,還能夠出口石化產品來賺取外匯。
該煉油廠不僅將煉製尼日當地的原油,還可以煉製來自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安哥拉、加蓬、赤道幾內亞、美國和阿拉伯地區的原油,帶動西非地區經濟的發展。
回應
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在非洲果真什麼好事都沒幹,就是搶東西了!
不光是搶東西,還有殺人放火和擄掠人口。
簡單地說就是4個字:燒殺搶掠
還有製造族群對立,挑撥內部矛盾、戰亂。
台塑「陽光計畫」遭環保人士痛批「把美國視為殖民地」 2019-12-13 經濟日報
彭博商業週刊報導,台塑集團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94億美元石化園區「陽光計畫」,預計可創造1,200個永久就業機會,平均薪資達8萬4,500美元,以及多達8,000個與興建作業相關的工作機會。
然而,環保人士表示,台塑的石化園區每年可能排放1,350萬噸溫室氣體,相當於2018年全美年增排放量的10%。台塑則表示,石化園區的排放量不會那麼高。
石化產業原本以亞洲為主,因為當地政府尋求經濟成長,願意容忍汙染、然而,石化產業目前正開始轉向美國,原因是原料較便宜,且有許多親商政治人物。在美國生產乙烯的成本為每噸300美元,大約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國的官員比較容易說服,「只要符合環保法規的要求,政府鼓勵投資」;「台灣政府把石化投資視為高汙染產業,我們背負惡名」。
回應
呵呵川普自己退出氣候協議,台塑抓住蓋廠的好時機
俄中8000公里天然氣管道2019-12-02開通
週一(12月2日),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藏量占全球25%)和世界最大的燃料消費國加強能源合作,通往中國北方的俄羅斯的西伯利亞3000公里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
俄同西方關係惡化後,開始加強同亞洲經濟發展迅速的亞洲國家積極發展關係。中國的天然氣需求近年來迅猛增長,因為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以減少空氣污染。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佔天然氣供應的43%,其中2/5通過中亞和緬甸的輸氣管道,其餘來自液化天然氣進口。
2014年,俄中在上海簽署了價值4千億美元的合同,俄在30年間每年向中輸送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是俄天然氣工業公司有史以來簽訂的最大合同,也是蘇聯解體後最重要的能源工程項目。
相關新聞
6.9萬噸「包鋼製造」助力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
中國首個海上大型1500米級深水自營氣田南海陵水17-2開鑽 2019-12-13
南海東部油田累計生產油氣3億噸油當量助力供能大灣區
新疆建百米動物遷徙天橋:上鋪草種糞便,兩側配飲水池
據天山網2019-06-22消息,橋面上配備飲水池,鋪撒草種,安裝淺色系的防護牆,專供野生動物遷徙,這並不是童話故事,這座動物遷徙天橋就建設在準噶爾盆地內的一條新建的國道216富蘊至五彩灣公路,2017年開工,預計2019-7-30完工。北美一些國家原本偏好為野生動物挖“路下通道”,後來研究發現,一些大型哺乳動物,有向高處攀爬的習性。
當地居民認為頁岩氣開採惹禍 四川珙縣發生3.6級地震 2019-06-22 中央社
中國地震台網晚間發布正式測定稱,22日晚上8時30分,四川宜賓市珙縣發生3.6級地震,震央深度8千公尺,傷亡仍不清楚。
回應
3.6級會有傷亡?
頁岩氣--維基百科
頁岩氣是蘊藏於頁岩層中的天然氣。200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僅占天然氣總量的1%;而到2010年,因為水力壓裂、水平鑽井等技術的發展,已超過20%,到2035年將占46%。
生產成本
美國頁岩氣生產的平均成本在80美元上下,許多公司採取重債開發(發債或借貸)的策略。
有部分研究表明開採頁岩油氣能引發4級以下的地震,懷疑是老斷層本有積壓能量被觸發引起,但目前沒有形成科學界共識,有統計表示美國中部模大於等於三的地震數量由1973–2008年間平均每年24個增加到2009–2014間的193個,不少在油氣開採作業區附近,但這些地震最大僅為中型有感其餘則是微型地震,普遍都在芮氏規模三以下,多是剪切錯動型地震沒有很強的體積變化或非力偶分量。有一派說法是必須注意此一趨勢和潛在災害,然而亦有支持天然氣的學者認為即使假設能觸發小型地震,平日的中小型能量釋放反而能避免大型地震的一次性巨能,反而是額外賺到的利益,兩派莫衷一是尚無結論,根源在於要界定一起地震是天然還是人為,目前沒有技術。
向中國學習!俄媒:中國是俄羅斯的好榜樣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019-05-08刊文稱,俄應當向中國學習,將發展重點轉移到加工業、數字經濟、替代能源的開發當中。
不久前,國際能源署向主要產油國發出了悲觀的疾呼:啟動經濟多元化進程刻不容緩。
中國也屬於油氣開採國,只是在規模上無法滿足這個龐大經濟體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中國的風力及太陽能電站的發電總量已超過水電,世界60%的電動汽車是在中國市場售出的。中國的預算收入並不依靠油氣出口,而主要來自高科技領域。
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很多高科技領域,北京亦執全球牛耳,如超級電腦、最先進的5G通信平臺。中國首度實現了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正在醞釀登陸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興建本國空間站。
回應
世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可以被複製,每個國家國情是不一樣的
中國為什麼能拯救世界?英媒罕見誇起了中國
《金融時報》2019-05-14稱,截至2019年,在中國的11個省份裡,太陽能發電價格已經低於煤炭電力價格。2020年,風力也將達到類似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表示,特朗普政府於2017年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全球向低碳經濟前進的潮流卻沒有改變,中國更是走到了前面。
網友感慨道,如今中國正堅定地在環保領域挑起大樑,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國四倍還多。
美國想擺脫中國自建電動車供應鏈?英媒:難
據路透社2019-05-14報導,美國在建立自己的電動車供應鏈上面臨著嚴峻挑戰,因為美國的電池金屬儲量基本未知,且只有幾家加工礦產品和生產電池的工廠。為彌補這些差距,美國國會正在通過一項立法,但中國仍是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
美國葉岩油繁榮提前走向終結 2019-05-11 新浪財經
葉岩油的開採在過去數年讓美國的油氣產業煥發出蓬勃生機。但是,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葉岩油帶來的繁榮或許很快就將走向終結。
美國網站Oil Price的專欄作者Nick Cunningham認為,過度的開採,讓葉岩油產業從繁榮到蕭條的週期進程加速。多年來,通過改進技術來獲得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不過這些技術已經將每一個鑽井的生產能力都推到了極限。如今葉岩油較高的產量讓很多人忽略了這可能都是鑽井數量增加帶來的產量增加,而非是每個鑽井的單產增加。
事實上,根據Post Carbon Institute的一份新報告,自2012年以來,每個鑽井的平均橫向長度增加了44%,超過7000英尺,鑽井用水量激增超過250%。更長的橫向和更大量的水和沙的使用意味著2018年鑽探的井可以達到2012年鑽井數量的2.6倍。
地球科學家J. David Hughes在這份報告中警告稱:鑽井技術革新降低了成本,允許用較少的井提取資源,但沒有顯著增加最終的可采資源。技術改進不會改變葉岩生產的基本特徵,它們只會加速繁榮到蕭條的生命週期。
曾經,美國有足夠多的葉岩油田來實現產量的快速增長,但繁榮時期終究會結束。Cunningham觀察到,在葉岩油氣產區,已經出現了鑽井技術改進但收益遞減的趨勢。如今,鑽井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鑽井之間也會相互干擾,甚至總產量也會因此降低。
此外,技術的改進也有天花板限制。去年,主要的葉岩氣生產商EQT鑽了一條超過1.8萬英尺的開採斷面。該公司吹噓自己會繼續將長度增加到2萬英尺。但EQT很快發現,當開採斷面超過1.5萬英尺時會面臨難以解決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今年早些時候將EQT此舉稱為“耗資數億美元的巨大失誤”。
最終,急劇下降的生產速度意味著油氣公司需要大量的資本開支來維持產量。根據Hughes的說法,2018年,該行業花費了700億美元鑽探9975口井,其中540億美元用於石油鑽井,這些費用中的70%用於維持現有產量,僅有30%用來增加產量。
如今,容易開採、產量高的油井基本上都已經被開採了,整個行業不得不面臨產量下降、成本攀升的問題。
Hughes稱:認為葉岩油產量會隨著技術改進而永遠上升的觀點是錯誤的,葉岩油的產量最終仍然取決於其儲量和地質條件。
現在川普顯然已經吃了秤砣鐵了心,決定全力封鎖伊朗石油出口,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其他產油國是否有能力補足伊朗留下的供給缺口?事實上伊朗出口量不大可能當真減少到零,因為中國仍將用人民幣向伊朗買油,而且伊朗還能夠以走私或繞道的方式規避制裁,因此專家估計每天出口量可能減少約100萬桶。只要沙國不再超額減產,大公國、科威特及俄羅斯乘機增產,則川普新一波制裁行動並不會使油市供給出現太大的缺口。
但國際石油供給仍面臨其他不確定因素,包括委內瑞拉政經動盪導致產量持續下降,利比亞與奈及利亞國內衝突不斷也一再影響產量;美國頁岩石油業雖高度繁榮,但由於石油業投資者現在把獲利放在第一,約束資本支出,因此增產的速度將會減慢,這些供給面因素都對油價有利。至於需求面,由於中國及美國已經出現景氣回春信號,美中貿易談判又可望近月內達成協議,全球經濟成長大幅減緩的風險下降,因此並不會扯油價的後腿。
基於目前油市供給面對油價有利,且又即將進入石油需求旺季,因此預料布蘭特油價將站上每桶75-80美元區間。不過OPEC+減產及美國制裁伊朗兩大利多因素,已經相當程度地反映在油價上,因此油價雖欲小不易,但要大漲也難。
從大國角力 掌握油價走勢 2019-04-27 經濟日報社論
影響今年國際油價走勢最重大的因素之一,就是美國政府是否會澈底實施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答案已經揭曉。白宮日前宣佈將從5月3日起停止對台、中、印、日韓等八個進口國的「豁免」待遇,也帶動布蘭特油價直逼每桶75美元,今年來累計漲幅已近40%,而國內汽油價格也逼近每公升30元大關。
理論上國際油價當然是由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與需求來決定,但事實上無論是油市的供給或需求,價格彈性都相對較小,油價主要是受外在因素影響。需求面比較單純,供給面則複雜得多,因為國際油市屬於「壟斷性競爭」的形態,各主要供給國家及團體之間形成一種「既聯合、又鬥爭」的態勢。「聯合」的力量愈強,油價便愈堅挺,反之亦然;而影響「聯合」與「鬥爭」強弱的因素,又不僅限於經濟面,還涵蓋地緣政治層面。今年的油價走勢,更特別適合從這種「統戰」的角度來分析及預測。
首先,今年油價上漲的首要利多是油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協議於上半年恢復減產,沙烏地阿拉伯每天更超額減產50萬桶,這也顯示「聯合」行動發揮效果。但問題在於下半年減產協定能否持續?目前最大的變數在於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多家石油公司已經投入巨資開發新油田,不願長期約束產量,油公司負責人又多與總統普亭關係密切;而且國際油價只要超過每桶55美元,俄國就能達成預算目標,但沙國需要油價漲到每桶70美元以上,這也是沙、俄之間的潛在矛盾點。一旦俄國「聯合」的立場鬆動,年底前油價反而可能回跌。
第二項因素是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制裁的力度,及沙國的因應態度。川普既要對伊朗加強施壓,迫使伊朗與美國重新談判「核子協定」,但又生怕嚴厲制裁伊朗導致國內汽油價格大漲,阻礙他的連任之路,因而希望中東產油國能夠增產,來彌補制裁伊朗造成的供給缺口。由於伊朗是沙國的主要敵人,當然願意配合美國制裁伊朗的行動,於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增產,造成油價下跌。但去年11月美國雖開始制裁伊朗,卻對八個進口國給予「豁免」待遇,沙國被川普擺了一道,「聯合」陣線崩潰。日前美國又宣佈取消「豁免」措施,並宣稱沙國及大公國將增產,但沙國則是上一次當,學一次乖,不見兔子不撒鷹,只有在看到伊朗產量的確減少後才會增產。
世界最大絞吸挖泥船“新海旭”啟航
2019-4-2,全球最大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新海旭”,赴沙烏地阿拉伯參與一帶一路啟航儀式在江蘇海門舉行。新海旭總長138米,功率26100千瓦,疏浚能力6500立方米/小時,最遠排距15公里,最大挖深達36米,可在9級風力中正常作業,是上海交大的第56艘大型絞吸挖泥船。配有3台泥泵, 2萬立方米每小時,可把一個標準足球場填高3米。這些海上大型絞吸挖泥疏浚裝備成果已經用於伊朗新加坡等遍及亞洲非洲南美洲的17個國家的103項工程。
回應
自2017-6-1起,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挖泥船,未經許可,不得出口: 1.絞刀功率大於或等於500千瓦; 2.挖深大於或等於15米;3.總裝機功率大於或等於2000千瓦;
淡定,就是一個挖水溝的機子,沒什麼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4_02_496145.shtml
中國將造世界最大LNG船 1次裝470萬家庭1月用氣量
強強聯手,啟動前瞻性研究,打造世界最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2019-4-2,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九屆國際液化天然氣會議上,中國船舶所屬滬東中華造船與DNV-GL,簽訂了共同開發27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協定,2020年底完成27萬立方米LNG船研發。
LNG船是世界上最難建造的船舶之一,被喻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是運載零下163度液化天然氣的超級冷凍車。滬東中華造船作為中國唯一能夠建造這種高端產品的船企,自2008年4月交付中國第一艘17.4萬立方米大鵬昊輪至今,已有20多艘大型LNG船從上海起航。
DNV GL是國際海事界歷史悠久、技術超群的著名船級社,尤其在大型集裝箱船、LNG船和大型郵輪等船型的監造方面享有盛譽。
27萬方相較於17萬方其優勢主要表現為:單船運輸能力將提升55%,單位運輸成本降低25%~30%,經濟性大幅提升,是長途大宗運輸的高效低成本解決方案。
中國最大葉岩氣生產基地建成 年產量將達42億立方米 2018-12-25 人民日報
記者從中石油川南葉岩氣基地獲悉,日前,該基地葉岩氣日產量已達2011萬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日產量的4.2%。至此,川南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葉岩氣生產基地。
據悉,目前,我國葉岩氣儲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國內葉岩氣儲藏地區的地質條件複雜,勘探開發面臨諸多困難。作為主產區的川南葉岩氣田,分佈在四川宜賓、瀘州、內江等地。2010年後,中石油在川南逐漸建成長寧、威遠等國家級葉岩氣示範區。隨著葉岩氣開採成本的逐步降低,產能的快速釋放,葉岩氣開發進入急劇增長期。尤其在今年,川南基地的鑽機、隊伍、工作量呈幾何式增長。
截至目前,川南基地今年已生產葉岩氣40.83億立方米,預計全年產量將達42億立方米,比去年增長40%。
相關新聞
原油價格將繼續下跌,葉岩氣行業將受重創:美國葉岩油行業支出仍大於收入,在新的油價47.50美元的基礎上盈利公司現在最多只有15%或3-4家。019年前兩個季度的財務狀況將更加糟糕,因為明年的平均油價可能會在40美元左右。
回應
葉岩氣和可燃冰
但願咱們在葉岩氣開發上能趕上美國。
陸首座頁岩氣田 供氣3200萬戶 2018-10-08 聯合報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指出,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田累計產氣達200億立方公尺,每天可以滿足3200萬戶家庭用氣。自2012年12月以來,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公尺,已建成年產能100億立方公尺,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到2020年,中國大陸將力爭實現頁岩氣產量300億立方公尺;到2030年,實現頁岩氣產量800億至1000億立方公尺。
美猛打貿戰 輸掉陸天然氣市場 2018-10-08 旺報
今年冬天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公司來說可能是一個「最慘澹的冬天」,因為在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戰中,大買家--中國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PetroChina)今年冬天可能會停購美國液化天然氣產品,可能會使Cheniere Energy Inc.(美國一家能源公司)等天然氣供應商損失慘重,並被迫降低液化天然氣價格。
美國2016年開始大規模出口液化天然氣,大陸是第三大買家,僅次於墨西哥和南韓。2017年,大陸很快成為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但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也打壞了市場。如今,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大陸產品及大陸對600億美元美國產品的加徵關稅已經生效。
今年7月,3艘俄油輪抵達大陸,每艘運送17萬噸。根據統計,美國3月向大陸供應了44.5萬噸,5月降至40萬噸,而7月更降至13萬噸。今年1至6月,大陸分析了各國液化天然氣的價格,發現美國天然氣最貴,甚至比澳洲還貴。在中美貿易大戰下,美國將大陸液化天然氣市場讓給了俄羅斯。
相關新聞
OPEC拒川普增產要求 油價大漲一度創4年新高 2018-09-24 中央社
美國頁岩氣大船首度來亞洲 讓油國減產白忙3個月 2017-03-21 呂國禎
石油價格大戰將爆發? 沙特竟然增產了! 017/03/16 能源經濟網
美國頁岩行業竟然不掙錢!那麼還會大幅增產嗎?2018.1.31
匯通網訊——上週沙特油長駁斥IEA關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失去市場份額,美國頁岩油大漲的情況。而一份報告也指出,頁岩鑽探仍基本沒有盈利的3大原因。
1.頁岩公司衡量成本的標準比較狹義,成本並沒有吹噓的那麼低
頁岩公司經常吹噓他們的最低盈虧平衡價格,只包括鑽探和生產成本,但是,如果把折舊、利息支出、稅收支出、鑽探以及勘探支出等其他成本算進去,2017年第三季度平均每桶達64美元。而在此期間,WTI油的價格要低得多,這意味著頁岩公司普遍沒有盈利。
當然,並非每家公司的數據都很糟糕。響尾蛇能源和大陸資源公司的盈虧平衡價格分別為每桶52美元和37美元。然而,Parsley Energy每桶近100美元。
2.消減成本可能也不會帶來收入的增加
即使資本支出減少,考慮到頁岩生產的性質以及利息支出的上升,削減開支只會導致產量下降,由此帶來的收入下降將抵消開支減少所帶來的好處。而且,還需要支付利息,一旦債務水平上升,那麼利息支出也可能會上漲。
3.頁岩公司套保未來產量的優勢幾乎已經消失
2015和2016財年的遠期價格,每桶約15美元和9美元的收入增長。但是,2017年第三季度,通過套保每桶僅多賺了1美元。
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油價上漲以及期貨曲線的走平,遠期價格要低於近期價格,這使得鎖定未來生產價格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總之,這份報告可以說是對頁岩產量增長的激進預測的反駁。鑽探活動顯然在上升,預計美國原油產量在可預見的將來也會增加,但是盈利能力仍然是美國頁岩工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油價高點墜落 連跌三天
國際油價2018.1.31連續第三天走低,離三年高點愈來愈遠,主要因美國上周原油庫存預計增加。今年油價可能難以突破每桶70美元,原因OPEC主導的減產與美國頁岩油的增產行動相互牽制。
中國的三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是澳大利亞、卡塔爾和馬來西亞,天然氣供應則主要來自中亞和緬甸。一條連接中國和俄羅斯的管道正在建設中。
與那些簽署長期合同的老牌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不同,中國是在短期有需求時從現貨市場購買,如當前的冬季需求季。結果便是,亞洲液化天然氣現貨市場價格自去年6月來增長一倍多,達到2014年11月以來的最高點。
印度公交車用牛糞做燃料, 印度媒體: 自稱領先中國20年2018-01-03旅遊要聞
在印度牛是非常神聖的,牛糞也是很珍貴的,到印度旅遊你不可以隨便動牛,也不可以隨便踩牛糞,這代表是對印度人的不尊重。
回應
比中國先進10000年,中國絕不會讓牛隨地大小便.
印度人視牛為神物,恒河水可飲可浴,同時也是骨灰撒放之處。好不好他人無權指責,國人喜歡認可就行。
對你智力欠費所以大家也不會指責你,只是關愛你.
印度終於在一領域超中國 印網民卻很謙虛:沒啥好驕傲
外媒體稱,印度2017年12月的液化石油氣進口量達到240萬噸,首次超過中國230萬噸的進口量,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這主要是因為印度在國內推動居民做飯採用液化石油氣,取代此前用的柴火和牲畜糞便等。
印度少見的能在一個領域“赶超”中國,卻讓很多印度網民開心不起來:“進口超過中國,沒啥好驕傲的,應該挑戰誰出口的更多。”,“好日子終於來了,印度人口超過中國人口,進口也超過中國,其他不如中國。”
還有的印度人認為這敲響了警鐘:“大量進口液化石油氣是真榮譽還是假榮譽?我們應該在其他更有意義的方面打敗中國。”,“這是個好消息嗎?中國正發展太陽能,所以液化石油氣的進口減少了。”,“這麼大規模的進口不是成就,而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其實縱觀2017全年的液化石油氣進口量,印度月均進口量約為170萬噸,遠低於中國的220萬噸。
我國近年來雖在大力發展新型清潔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等,但也在積極進口一些優質的化石燃料。比如中俄將在北極地區開展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它是目前全球在北極地區開展的最大液化天然氣工程,預計到2019年該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能向中國穩定供應6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能源消耗,但印度的GDP明顯不如中國,但看到某些能源的進口量卻越超過了中國,這才是印度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英媒:中國將超日本成天然氣進口老大
英國路透社2018.1.3報導,北京的治污行動已令中國踏上今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的軌道。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煤炭進口國,也是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僅次於美俄。由於國內生產無法跟上需求速度,中國的天然氣總需求中約40%來自進口,中國2017年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總量將達6700萬噸,同比增長1/4,其中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增幅超過50%,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目前依然低於日本,後者進口量達8350萬噸,且全部都是液化天然氣。但在2017年9月和11月,中國進口量超過日本。分析人士稱趨勢很明顯,中國天然氣進口量將在2018年超過日本。
舉步維艱能源轉型
在德國政界,環保問題是政黨之間作利益交換的焦點之一。這其中,能源生產中的環保問題尤其重要,而煤炭的使用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可是按照德國目前的政黨形勢,想要完成這個環保方面的妥協似乎很不現實。
在環保方面最為激進的綠黨要求立即關停20座煤電廠,減少有污染的發電量。至於關停電廠留下的能源虧空,則交由新能源去填補。
偏保守的德國自由民主黨(FDP)想法不同。他們的思路是立即關停煤電廠會影響德國的能源供給,進而影響商品價格和失業率,對德國穩步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即使頂著巨大的環保壓力,也要繼續開啟煤電站。
這兩個中型黨派,正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想要爭取成為聯合內閣的核心。11月這三個黨派聯合組閣失敗,能源環保問題是一個重要的阻礙因素。
值得玩味的是默克爾的表態。面對兩個中型黨派領導人的質疑和外界壓力,這位老舵手說:“德國目前要徹底擺脫煤炭還很困難,但環保是必須的,我們會盡力。”也許作為當家人,只有她最為清楚德國能源轉型的困難,卻又不能逃避這個政治正確的難題,只能做出沒有期限的曖昧表態。
緩解華北天然氣供應緊張中海油調配200億方天然氣
中新網2017.12.26消息,中海油今冬明春共安排200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比增加33%,保障華北地區冬季用氣穩定。
作為國內進口液化天然氣最大供應商,11月以來,中海油已接卸液化天然氣超過500萬噸,有效緩解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
除了利用沿海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資源在供暖季調峰以外,“南氣北輸”“南氣北運”也成為保障國內天然氣市場穩定的有效措施。
今年,中海油首次採用海上應急儲罐的方式,提高天然氣應急供應能力,用兩艘裝滿液化天然氣的船舶,在近海漂航待命,即相當於增加了2億方的“移動式”天然氣儲庫,並可在短時間內靠泊沿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應急補充天然氣供應。
據了解,通過海上天然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互補,中海油已投產液化天然氣接收站8座,儲罐24個,總容量358萬立方米,天然氣總存儲能力約為25億立方米,為中國冬季調峰用氣提供了有力的資源儲備。
“十三五”末全國將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
新華網2017.12.26消息,到“十三五”末期,2020全國要完成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約1.5億千瓦,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煤電裝機佔比降至約55%。外,國內的高效清潔煤體系建立也非常順利,將在2020年建成全球最大清潔高效煤電體系。截至6月末,我國燃煤電廠已完成5.7億千瓦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佔煤電總裝機容量的60%。其中,京津冀地區已經全面完成,東部地區也已基本完成。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煤電行業總裝機是2005年的2.4倍,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卻均從最高峰的千萬噸級下降到百萬噸級,成為我國工業行業中達標排放率最高的行業。”劉炳江說,電力行業在過去十幾年對“減排”貢獻最大,為我國的空氣質量改善立下了“頭功”。
我國燃煤電廠已形成了大氣污染物控制裝置全覆蓋。2016年,我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至0.08克、0.39克和0.36克;火電供電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時,發電水耗降至1.3千克/千瓦時;相關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與之相應的,是我國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環保產業細分領域。目前我國從事煤電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服務的骨幹企業達上百家。2016年,煤電煙氣污染控制市場規模約490億元。
回應
先進煤電不是落後產能
現在煤就是原罪,荒唐的環保!
相當於一個三峽,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瓦。
2016年,我國全年發電裝機容量164575萬千瓦,淘汰2000萬千瓦落後產能的佔比僅為1.5%,遠低於現在在建的裝機容量(光一個新近開工的白鶴灘水電就1600萬千瓦) 。
德國為什麼離不開煤炭?2017.12.26
每到供暖季節,中國北方人在高貴地享受暖氣的同時,還要同時付出被霧霾籠罩的代價。中國能源結構中煤多油少,尤其是劣質的褐煤使用量多的現狀,正是導致這個現象的罪魁禍首。(然而今年冬天北京持續藍天,雖然整個北方為此是付出了代價的)
歐亞大陸的另一端,還有一個國家的民眾也對褐煤的大量使用深惡痛絕,經常將能源轉型的問題拿上公共辯論舞台。但是這個國家的能源轉型卻在越來越高的內外部聲浪中舉步維艱,甚至快要罕見地掉鍊子了。
今天就帶你一起看看為什麼工業大國德國,怎麼也甩不掉煤污染的帽子。
最後,民用散燒煤無法有效治理,替代是最佳途徑。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無法替代的也要採用清潔煤。
回應
說白了就是供暖靠別人不靠譜,歐洲供暖看毛子就能看出來
一些燃氣公司打著民用氣的名義申請到更多天然氣,卻將低價購得的民用氣銷售給出價更高的非民用使用,賺取差價,從中牟利,使本該保障民生的天然氣供給… …哈哈,市場大法好
柴米油鹽這幾樣民生必須品只要有1%的供應缺口,價格就會漲到天上去。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票證管理,美國加入二戰馬上實行票證管理的原因。
首次“南氣北輸”:中海油南海海氣反輸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
為緩解北方氣荒,廣東省天然氣管網2017.12.16在鰲頭首站開啟天然氣反輸通道。這是國內首次由省級管網向國家主幹管網反輸天然氣,也是首次“南氣北輸”,將來自中海油的南海海氣和珠海LNG資源反輸進入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具備反輸500萬方/天的能力。
環保部定於12月15日至17日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冬季供暖保障工作進行專項督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居民供暖是否正常、燃氣采暖氣源是否穩定、電采暖的電價優惠政策是否落實、燃煤采暖的煤炭是否供應、計劃內和計劃外的氣代煤和電代煤改造任務完成情況等。如發現供暖未能保障的情況,建議地方政府限期改正,務必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環保部將對排查工作不認真、不積極,整改落實不到位、不徹底,解決問題拖拖拉拉、進展緩慢的,將納入中央環保專項督察,嚴肅追究責任。
回應
今天又起北風了,北方的霧霾又南下了。本南方人民表示,沒有暖氣在屋內還要穿著棉襖瑟瑟發抖早已習慣了,吸著北方飄來的霧霾也沒什麼,但是能不能不要讓搶我們的天然氣啊?自己拉的屎自己擦屁股
本來就南(海)氣北輸,東(海)氣西輸,有啥奇怪的。
記得當初南方需要北方的煤,誰雪中送炭?都是坐地起價,奇貨可居,有錢都買不到高價煤。很多電廠因為沒有煤發不了電!
不要變成偏執的民粹,北方還真是常年提供石油天然氣煤炭啊,南方發展快些該反哺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問題在於北方供暖太過分,室內溫度達到20度不就得了?非要供到30度可以穿短袖的程度,真是被慣壞了
北京供暖室外零下7度時,室內16度就合格,周圍朋友家基本都22、23左右,哪有你說的30度,成夏天了,要熱死啊,而且要花錢的,3千多塊錢供4個月,哪裡慣了?
天然氣不夠用不賴煤改氣?清大教授姚強:賴海外資源掉鍊子和中間商賺差價2017-12-17觀察者網
姚強介紹,2017年1至10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其中,城市燃氣增長10.1%,工業增長22.7%,發電增長27.5%,化工增長18.2%%。
民用“煤改氣”多少?“2+26”城市實際有319萬戶完成了“煤改氣”,加上集中供暖鍋爐改氣,預計采暖季將新增天然氣需求量50億立方米左右。平攤到四個月的供暖季,即日均需求增量約4200萬立方米。12月全國日均用氣量為8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20%左右,即日均需求增加1.3億立方米。可見,“煤改氣”部分僅佔30%左右。
在天然氣需求不斷攀升的同時,天然氣供給卻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計劃中的海外資源紛紛“掉鍊子”。
原定於2017年投運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無法按計劃投產,減少日供應能力2000至3000萬立方米;中亞氣相比合同計劃供應量減少了4000至5000萬立方米/日,使新投運的陝京四線無法發揮作用,導致供應短缺,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如果供應側不出問題,民用“煤改氣”的用量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姚強指出,實際上,很多地方未能及時制定嚴格、詳細、能落地的“壓非保民”措施,未能將增加的用氣量用於民用,而是給了工業。有的還出現了一些不正常情況,如由於民用氣和非民用氣價格雙軌制,一些燃氣公司打著民用氣的名義申請到更多天然氣,卻將低價購得的民用氣銷售給出價更高的非民用使用,賺取差價,從中牟利,使本該保障民生的天然氣供給更加緊缺。
“綜合分析,'氣短'現象應該是暫時的,國家各方面正在努力增加天然氣供應,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相信民用天然氣的供應可以得到保障。”他說。
在被問到“今後應如何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這一問題時,姚強表示,我們仍應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在有條件的地區繼續實施“煤改氣”“煤改電”。
首先,“煤改氣”是指將散燒煤改氣,並不是所有的煤都要改用天然氣。民用“煤改氣”“煤改電”是民生工程。“煤改氣也是民心工程,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政府有補貼,百姓得實惠。
其次,各種研究表明民用散煤確實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霧霾,今年11月,2+26城市,PM2.5同比下降37%,改善程度前所未有;北京重污染天數從去年11月的7天降至今年11月的1天,“煤改氣”“煤改電”的貢獻功不可沒。
說到底就是能源供給的有限和對於能源需要的無限的矛盾,取暖可以用天然氣用電,這個夠用嗎?
很多網友在噴政策說啥大躍進,抱歉,這個真不是,因為這個是輿論的一次勝利,迫使政府必須出台這樣的環保政策,煤改氣的無序擴大是必然,但是煤改氣也是必然,只是早晚,但是有谁愿意自己是晚的?所以就成了現在的局面,不夠用,所以不用考慮多寡,都均勻了,都不夠用了,然後誰開心了?
河北多所鄉村小學至今未供暖縣委書記:最晚明天全供上
“已經進入供暖期20余天,由於供暖改造工程尚未完工,河北曲陽縣多所鄉村小學並未供暖,小學生被安排在教室外陽光取暖上課。”此消息經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後在河北當地迅速引發輿論關注。
2017.12.05,曲陽縣委書記王芃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排查,曲陽縣目前共有11所鄉村小學沒有供暖,今日上午已開會調度多部門,最晚將在明天全部完成“煤改電”施工,保障鄉村小學供暖。如果今日確實不能完工的,必須採取臨時取暖措施,保障供暖,不能讓孩子們受凍。另外,該縣將以此為教訓和契機,對城區學校進行大排查,要求各部門通力協作,做好保障。
霧霾襲擊南部深陷空污 網友哀號像北京一樣-自由時報
台南市2017-11-29天空又霧濛濛的,有霧也有霾,空氣品質糟透了!上午台南的空氣品質指標(AQI)逼近160,已達紅害的不健康等級,而高雄又更慘,今天主要污染源為PM2.5,一早臉書上網友一片哀號,感嘆南部空污搞的跟北京一樣?
相關新聞
賴清德:空汙三分之一來自境外 特別是來自中國(回應:阿陸仔黑科技: 跳島式空汙! 跳過金門馬祖澎湖直取中彰投雲嘉南。不是栽贓給前朝的,就是栽贓給大陸,這就是綠營最大的本事. 莊秉潔教授表示:台灣空氣品質普遍不佳,是非常典型的境內污染。(御媒)自由時報電子報 )
回應
境外?对不起,这几天福建空气污染指数都是优,撒谎也得有个限度
可能是陆客用塑料袋装好了北京的空气带过去的。都是老共的阴毛
是老共的生化武器,害怕吧
北京今年11月全是大晴天。蓝天白云的那种。
像兩年前的京津冀,想不到四面環海的離島省份會出現這種情況!令人不可思議
你们发现没?以前他们笑话我们食品安全,然后她们爆出食品安全。后来一个劲的酸我们雾霾,他们现在雾霾爆表。这是不是现世报?
多地“氣荒”致天然氣價飆漲發改委開告誡會平抑價格2017-12-05 21世紀經濟報導
供暖季的到來,加上部分地區“煤改氣”的實施,導致近期天然氣的價格不斷上漲。相比9月份同期,11月21日到30日的價格已經飆升60.2%,達到每噸5636.7元。為解決天然氣吃緊的局面,發改委出手要求11個地區召開告誡會平抑價格。
為什麼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如此之快?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高級顧問楊富強指出,因為居民用天然氣和工商業用天然氣不能亂漲價,但是液化天然氣作為補充,走的是市場拍賣價格,所以漲得快。
隨著“煤改氣”等工程的推進,天然氣需求旺盛,今年以來產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10月份,天然氣產量12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4%;進口天然氣581萬噸,同比增長52.1%,增速比9月份加快48.2個百分點。
發改委提醒告誡各液化天然氣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要維護行業秩序,不得惡意哄抬價格,不得價格欺詐,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額,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達成壟斷協議,不得實施其他任何形式的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
一位燃氣行業專家指出,目前市場整體並不缺天然氣,出現價格高且市場偏緊的情況,是有企業認為過去天然氣價格銷售太低,通過該方式可謀求更大利益。“說到底就是上游企業希望提高價格,下游企業希望買便宜的氣,雙方訴求不一致。”這位人士說。
根據了解,今年涉及到煤改氣的京津冀地區有約200萬戶,加上山東、陝西等地煤改氣的情況,實際全國可能有幾百萬戶。根據國家政策,在冬季天然氣消費旺季,非居民用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可以浮動20%以內。
苗瑩瑩認為,這次告誡會並未給天然氣價格做出一個實際的限制,沒有規定最低價格和最高價格,只是起到提醒告誡的作用,下一步還是要解決供需的矛盾,加大天然氣供氣能力建設。
回應
為了環保壓力一刀切。不考慮市場供給。
政策都是好的,普通人民也是支持的,不過就是操之過急了。
環保衛士無視實際情況逼迫政府,政府不顧現實問題嚴抓污染,天然氣供應不足,老百姓倒霉恨環保黨,然後政府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改善環境
據中國地勘網介紹,為解決制約礫岩勘探的資源、儲層、成藏和技術四大世界公認難題,新疆油田勘探團隊創建了鹼湖烴源岩兩段式高效生油模式,建立了凹陷區大型退覆式淺水扇三角洲礫岩沉積新模式,創立了凹陷區源上礫岩大油區成藏模式,創新了礫岩高效勘探技術。
“經過十餘年持續攻關,我們豐富發展了陸相生油與礫岩沉積學理論,建立了礫岩大油區成藏模式,集成創新了礫岩高效勘探技術,跳出斷裂帶發現了十億噸級瑪湖大油區。不僅實現了幾代新疆石油人為祖國再找大油田的夙願,也為我國乃至世界礫岩勘探提供了成功經驗。”新疆油田公司總地質師支東明說。
該成果是我國礫岩油藏地質理論研究與勘探技術攻關的重大創新性成果,豐富了陸相生油與粗粒沉積學地質理論,是對岩性油氣成藏理論的重要補充。
瑪湖大油區不僅為新疆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我國西部地區能源安全和國防軍工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回應
解決開採難題,盡量少開採,大把的外匯儲備,還是多去買別人家的。
http://www.guancha.cn/Project/2017_12_01_437323.shtml
新疆瑪湖地區發現十億噸級礫岩油田相當於再造一個克拉瑪依
科技日報2017.12.1報導,新疆油田公司經過十餘年持續科技攻關,在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中心區發現十億噸級礫岩大油區,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最大礫岩油田。11月30日下午,新疆油田公司正式發布該消息。
據澎湃新聞援引中國石油集團專家唐勇介紹,瑪湖地區目前已發現三級石油地質儲量12.4億噸,其中探明儲量5.2億噸,這相當於再造了一個克拉瑪依油田。經過調研比較,世界範圍內較大的礫岩油田,如美國赫姆洛克油田、巴西卡莫普利斯油田,儲量規模都比瑪湖礫岩油田小。
1955年,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的克拉瑪依1號井噴出黑色油流,發現了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其獨有的大比重煤油、超低溫潤滑油是航天和國防急需的稀缺資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油田跳出西北緣斷裂帶走向瑪湖地區勘探,但由於國內外缺乏凹陷區礫岩油藏理論指導和勘探技術支撐,勘探成效甚微,新疆油田穩健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十多年來,新疆油田公司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與之相鄰的瑪湖凹陷,然而凹陷區礫岩勘探面臨資源潛力不足和缺乏配套技術等世界公認的難題,迄今國內外尚無凹陷區礫岩規模勘探成功的先例。
克拉瑪依網今年10月發文指出,2007年,由新疆油田公司牽頭,聯合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杭州地質研究院,通過對環瑪湖凹陷斜坡帶此前數年的整體研究,明確了瑪湖斜坡區西環帶是石油預探的重大戰略領域。2013年10月,瑪北斜坡區落實了億噸級控制儲量。隨後,瑪湖凹陷勘探不斷獲得重大突破,其勘探成果先後於2014年和2015年獲得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發現一等獎。
2016年,在瑪湖東、西斜坡百口泉組規模增儲和淺層多層系效益勘探獲得三項重要成果,形成了規模與效益並重、中深層與淺層並舉、上產與增儲並行的良性循環,為油田穩健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於是,這一年瑪湖地區石油勘探獲得了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特等獎。
地球上目前有非常豐富的稠油,但因為開採成本高,難以得到大力開採。全世界探明石油儲量最多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委內瑞拉、沙特、加拿大,中國的遼河油田、渤海油田、塔里木盆地等也有大量分佈。
美國Petroteq能源公司2017年6月稱,成功試驗了二疊紀盆地淺層稠油開採技術,成功把每口油井的盈虧平衡點降至16.5美元/桶,而這回開採成本出現大幅下降的,正是美國的Warlaw油田——目前石油開採火爆的美國二疊紀盆地。
據該公司稱,即便油價降至25美元/桶,Petroteq能源公司也能實現盈利,而目前的國際油價處於58美元/桶的價格。這意味著美國頁岩油和沙特的市場之爭還未結束,美國稠油可能又要來參戰了,也將強烈的刺痛沙特和俄羅斯這些石油大國們。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領導新一輪的能源革命,因為,中國攻克了可燃冰的這個讓世界瘋狂的黑科技,而且,這項技術全世界就只在中國掌握,連美國和日本都沒有開發出來。而就在本週,中國國地資源部已經把可燃冰列為新礦種,加上海上開採平台也已經建好可以投入使用,這就意味著中國即將正式比石油更加清潔的新能源。(完)
回應
石油能源三巨頭,沙特俄國伊拉克。美國開採頁岩油,壓裂開採超沙特。美國新技採稠油,世界稠油更加多。
中國能源可燃冰,引領世界新能源。
石油儲量是有限的,技術再高超,石油也有枯竭的那一天,而且這一天還不很遙遠。必須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取代石油。
核電啊,中國2025年以後要擺脫霧霾了.
美國再出逆天石油開採科技比頁岩油革命來的更猛烈
2017.11.24,據彭博社報導,參與談判的知情人士透露,OPEC和俄羅斯已經擬定了將石油減產延長至明年年底的協議綱要。
上面這個消息,只不過是這三四年以來,石油大鱷們為抑製油價下跌做的一次努力罷了,然而,油價還是在58美元左右的懸崖邊上掙扎。
事實上,不管是哪個石油公司,都想發展新技術控制每桶油的成本,採更多的油,成本越高賺錢就越不容易,也就越要發展更先進的技術。
比如,美國石油公司通過壓裂技術開採頁岩油,引爆了新一輪能源革命,世界的能源格局從此改變,美國一躍成為全球能源的領導者。
不僅僅於此,在近期高油價的刺激下,美國原油生產熱情高漲,石油鑽機數大增,原油產量屢創新高。
現在美國積極的想成為主要的能源出口國,因美國頁岩油技術的改進已經可以在更低的油價水平下盈利,權威機構預測,美國在2020年之前將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降低50%,最快有可能在2035年就徹底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事實上,2014年美國的石油日產量已接近1150萬桶,開始與沙特不相上下,這就意味著沙特的地位開始顯得無足輕重。不僅如此,美國石油甚至已經賣到了亞洲和中東本土市場,比如,佔全球原油消費量23%的中國在10月份每日從美國進口原油達11萬桶左右,同比增加235%,去年前10個月總共還不到110萬桶,而這無疑會令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感到緊張!
美國就是通過新石油技術來開採頁岩油,使自己從石油戰爭的受害者逆襲成為能源變革者,並成為能源的領導者之一,但現在,美國又發明了一個石油新技術——稠油開採技術,有人預測,稠油革命一旦打響,比頁岩油革命風暴來的更猛烈。
OPEC的大問題:減產能推高油價,但中國願意買65美元的原油嗎?
據華爾街見聞2017.11.27報導,中國進口需求被認為是原油市場低迷時支撐油價的關鍵因素,但隨著油價近來持續反彈,中國需求能否保持強勁成為縈繞在OPEC成員國心中的一大隱憂。
受一系列政治風險事件、OPEC延長減產協議的樂觀預期以及原油庫存下降等因素提振,近來油價強勢反彈,布油美油雙雙創下兩年多新高。
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淨進口國。今年1-10月,中國累計進口原油3490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1.8%;進口總額為8964.1億元,同比增長47.5%。進口均價為每噸2567.9元,同比上漲31.5%。
國際能源署(IEA)上個月表示,中國在2017年以創紀錄的速度積累原油庫存,庫存規模可能在六個月後達10億桶大關。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10月進口意外跌入低谷,一度令油價承壓,引發中國需求能否持續的擔憂。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0月原油進口降至13個月最低,自9月的近紀錄高位大幅下滑。中國10月原油進口為730萬桶/日,高於上年同期,但遠低於9月的900萬桶/日。
OPEC成員國和非OPEC產油國俄羅斯將於本週在維也納舉行會談,就是否延長減產協議進行討論。此前已有媒體稱,已對延長減產協議擬好大綱,就延長減產至明年底達成一致。
中國石油戰略儲備
作為原油淨進口國的中國2007年底就成立了國家石油儲備中心,開始了戰略石油儲備。截至2016年年中,中國建成了包括舟山、鎮海、大連等在內的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可儲備原油3325萬噸。而在2015年年中,這一數字僅為2610萬噸。
市場普遍認為,目前中國大部分的原油進口進入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SPR),為未來的能源需求提供保障。但已有分析人士擔心,隨著中國儲備逐漸填滿,中國進口速度將會放緩,油價或失去一大重要驅動力。
回應
人民幣掛鉤後,總算話語權越來越大了,你漲價,還得考慮我的感受。想當年澳大利亞那幫孫子,在鐵礦石上面大肆佔中國人便宜,總有一天要清算!
油價最高147美元吧,也買了。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了,這次漲價,中國要有更多的議價權,首先是政治平衡,第二是交易方式,第三,是交易貨幣。第四,支持中國建立的石油期貨結算中心。
孟海濤告訴我們,國家關於瓦斯發電有相應的政策。首先要保證煤礦自用,然後富餘的上網。目前文家壩瓦斯電站能夠滿足煤礦的50%的用電量,等下一步未來兩座電站全部建起來以後電會有富餘,那時候電就會解決大山里的居民用電問題。按照每戶居民平均每天用電量三度來計算,現在他們每天的發電量接近六萬度,可以供兩萬戶家庭使用。
國產氣體機投入使用 碳鉛排放下降百分之八十
中船重工集團河柴重工氣體機設計技術總師任曉輝:柴油機和氣體機相比,氣體機在氮氧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包括碳鉛排放,在柴油機基礎上下降百分之五十到八十。
任曉輝介紹說,這台高速大功率氣體發動機是在622柴油發動機基礎上研發的氣體機,在國內是最先進的,在世界上也屬於頂尖水平,待檢驗認證完畢後就要去參加下個月舉行的海事會。
軍工自主創新之路永不停休
從中船重工集團河柴重工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軍事裝備現代化的路走得相當艱難,大部分的軍事裝備,研發都要靠自己,甚至是從頭做起。回頭去看,我們更堅定了一點,堅持自主研發,這個原則,我們不會改變。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雖然近幾年軍事裝備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中國不是靠砲艦開路去開拓經貿的,而是完全靠互利互惠的合作,甚至是讓利的合作,我們始終堅持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
http://news.sina.com.cn/o/2017-11-23/doc-ifypapmz4442628.shtml
不靠風也不靠水這個中國造神器發電靠這招2017.11.23央視財經頻道
曾經談之色變的“瓦斯氣”,如今成為清潔能源典範全靠神奇的氣體發動機
中國瓦斯氣利用水平全球領先 經濟效益令人驚喜
早上八點,雖然下著濛濛細雨,但文家壩發電站站長鄧洪還是和兩個員工進行例行的安全檢查。這座位於貴州大山深處的發電站不靠風力,不靠水力,也不用煤,驅動它的能源就來自深埋在地下的瓦斯氣,這裡的發電機組也是來自於中船重工集團河柴重工。
“瓦斯氣”學名煤層氣,主要成分為甲烷,賦存於煤層之間。各種新聞報導中,礦井經常由於洩漏的瓦斯氣遇到明火引燃發生爆炸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以至於人們談“瓦斯”而色變。實際上,因為它的主要成分為甲烷,經過充分燃燒利用它只會排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瓦斯氣還是一種可開采的清潔能源。
文家壩電站安裝了四台燃氣發電機組,任曉輝這次是專程從洛陽趕來做兩個月運行情況檢驗的。
中船重工集團河柴重工氣體機設計技術總師任曉輝: 現在這台機器它的運行時間已經1476小時,總發電量104萬度電。
任曉輝介紹說,這四台燃氣發電機組是中船重工集團河柴重工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就連排風扇、氣體濃度測量儀都是由控制櫃自動運行的,平時員工的日常工作就是簡單的巡檢,一般的停機啟動這些工作只需要對這觸摸屏和按鍵動動手指就可以辦到,而除此之外,它還有一項世界領先的技術。
任曉輝說,全球的瓦斯發電行業,國外是燃燒高濃度瓦斯,低濃度瓦斯全部排空,在中國把低濃瓦斯全部給利用起來了,河柴發電機組在低濃瓦斯發電機組上,可以燃燒10 %左右的瓦斯,瓦斯利用的濃度值已經在全球是領先了。
瓦斯氣如果直接排入大氣,造成的污染是二氧化碳的21倍。如今用來發電的瓦斯氣不僅有著良好的環境效益,還有著可觀的經濟效益。
貴州水礦奧瑞安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海濤: 瓦斯電站現在效益還是很好的,兩個月來總共發電量接近三百萬度,每天的發電量是五到六萬度電左右。我們測算了一下,它的利潤率能夠達到30%。
報告稱,由於太陽能光伏市場的有力推動,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接近165吉瓦,約佔全球新增發電能力的三分之二。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可再生能源將繼續保持強勁發展態勢,預計到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增加約1000吉瓦,增幅超過43%。
國際能源署指出,由於中國為治理空氣污染和實現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製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而努力,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超過40%來自中國。在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中國已經提前三年完成了原計劃於2020年實現的目標。除太陽能光伏發電之外,中國同樣也是全球水電、生物能發電和取暖以及電動車市場的領軍者。
德國《商報》網站10月4日報導稱,國際能源署4日在倫敦發布可再生能源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太陽能發電能力增幅首次超過其他電能來源。相反,風能和水能增速放緩。2016年可再生能源貢獻能源領域增長總量的三分之二。
分析認為,太陽能繁榮主要歸功於中國。目前全球約60%的太陽能電池板產自中國,約半數買家也來自中國。
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價格下降和各國政府提供的有利條件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強勢增長。儘管特朗普政府帶來政治不確定性,但美國依舊是全球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增長市場。
國際能源署認為,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將繼續大幅增長。印度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際能源署專家估計,印度未來5年的可再生能源增量將超過歐盟。據預測,到2022年印度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將翻番。
德國未來5年的可再生能源增長至少會保持平穩。就整個歐盟而言,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擴張速度會明顯放緩。
報告預測,到2022年,全球綠色能源發電量將增加約三分之一,達到8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中國、印度和德國電量消費總和。
亞洲液化天然氣 價格攀高2017-10-07經濟日報
亞洲液化天然氣(LNG)價格本周攀升至1月來最高水準,主因是在冬季取暖需求高峰即將來臨前,市場供貨逐漸吃緊,同時間中國大規模推動改用天然氣取暖計畫,也使中國對天然氣的消耗激增。
亞洲LNG現貨價格本周漲至每百萬英制熱量單位(BTU)8.5美元,是今年1月來新高。中國正推動數百萬戶家庭捨棄燒煤、改採天然氣取暖的計畫,同時力推LNG做為運輸燃料,已拉動中國對天然氣需求攀升,並且使LNG價格從2017年低點,迄今上漲55%。
據湯森路透資料,中國今年1月至8月LNG進口量平均為280萬噸,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90萬噸。
LNG價格也受到日本與南韓買家的大量進口支撐。這兩國近來不斷增儲LNG,為冬季取暖需求高峰做準備。
強勁海外需求已導致全球LNG市場吃緊,LNG市場自2014年來因澳洲與美國等地產量大增,曾出現供應過剩。
不過許多交易商仍預期LNG的漲勢即將見頂,遠期合約顯示價格會在明年中期回落至每百萬英制熱量單位6美元以下。
國際能源署:中國引領全球太陽能增長60%電池板產自中國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2017.10.4在倫敦說,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016年首次成為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比羅爾表示這是一個“絕佳消息”。
2016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增加了50%,其中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接近一半。
比羅爾指出,太陽能新增發電能力甚至超越了煤炭發電能力的淨增長量。
關於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問題,比羅爾注意到,“每10塊太陽能板中有6塊系中國企業製造,反映出中國在該領域扮演的關鍵角色”。
日本發表全球首例成功開採海底熱水礦床2017-09-27 聯合報
日本政府發表日本全球首例成功在海底熱水礦床實施大量持續採礦,象徵日本已擁有開挖海底礦床的技術。日本政府將展開全面評估,希望在2018年下半年朝商業化邁進。
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8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沖繩縣近海礦床進行採礦實驗,將採挖機具投入水深約1600公尺礦床,將礦石粉碎成約直徑3公分的大小後,再由潛水幫浦抽取經由管線輸送到海面。
此一實驗的重點在於如何成功將沉重的礦石自海水中抽取而不會造成機具堵塞,一個月間數十分鐘持續採礦成功進行了16次,共抽取出約16.4頓的礦石,其中包括汽車零件所不可或缺的鋅之外,還有金等貴重金屬。
海底熱水礦床是指自海底奔發的熱水含有的金屬成分,噴發後冷卻沉澱蘊含銅、鉛、鋅、金、銀等等多種金屬的硫化礦床。日本政府目前已在沖繩近海、小栗原群島海域等地都探測到海底熱水礦床,其中沖繩本島西北110公里處的伊是名海穴礦床推估達740萬噸。
由於日本資源大部分仰賴進口,一直希望能開發國產資源,這次實驗包括三菱重工、新日鐵鋼鐵工、住友金屬礦業、清水等7家公司,各自貢獻了關鍵技術。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26日發表記者會中表示,現階段已知日本近海所蘊藏的礦產品種,已超過日本一年消費量,日本擁有全球第六大專屬經濟海域,將以這次的成功為基礎,積極開發國產資源,強化日本礦產資源穩定供應體系。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實施海底資源量調查、環境調查與經濟評估等,希望2018年後能進入商業化。
深海採礦-維基百科
深海採礦,或深海開採是一種新近的採礦程序,從海床或洋底開採礦物。地點通常選在蘊藏有大片豐富的錳結核或者海底熱泉附近,距離海平面有1400-3700公尺。這些湧泉是形成大量海底硫化物的良好條件,而這些硫化物之中會包含一些有價值的貴金屬,例如銀、金、銅、錳、鈷和鋅。開採所使用的器械,則是利用液壓泵或者使用桶裝方法,將原礦帶到地表以後再加以處理。
如同其他現存的採礦程序一般,深海開採具有高度環境污染的爭議性。
.........
中國造全球首艘深海採礦船 瞄準海底資源2017.9.24
內地在海底採礦船技術上有新進展。據內地官媒報道,中國正在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已完成船體部分安裝,目前正在安裝船載設備,最快將於2018年底完工並交付使用。據指該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載重4.5萬噸,能在海上連續作業5年多,有助探索海底的稀土等資源。
內地媒體報道,水下採礦並不是一個人類完全陌生的領域,只不過之前的作業都是位於淺海區域,但海底真正的富礦還是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深海區。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的一份報告估計,海底蘊藏有8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萬億噸多金屬結核礦。該些礦產在電子、醫療設備、紡織、有色金屬、汽車和化學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中國目前已經供應着世界上95%的稀土,而風力渦輪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環保科技產品的新需求,甚至可能超過中國的陸上供應能力,故海地稀土的開發利用無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資料顯示,該海底採礦船設計長約227米、高約75米,總造價約5億美元,建成後將交予加拿大一間礦業公司在西太平洋進行深海金屬礦產開發。
美媒稱非洲擺脫中國才能發展經濟,但提的建議卻讓人哭笑不得
自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開始和非洲諸國建立外交關係。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國與非洲各國之間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2017.5.31,中國援建的東非鐵路網起始段蒙內鐵路竣工,為中非關係打開了新篇章。
但是在中非關係熱火朝天向前邁進的同時,美國媒體卻對於中國在非洲扮演的角色不是很滿意。
福布斯2017.9.6發表《中國真的在幫助非洲嗎?》稱中國為非洲提供的經濟援助都是為了中國自己的私利,非洲只有擺脫中國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發展。但是文章顯然有更大的野心,居然想為非洲的發展提供自己的建議。
可惜美媒缺少腳踏實地的精神,在中國人幫助非洲各國攜手進入工業化社會,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的同時,美國一上來就說非洲最需要的是發展企業家精神和工業4.0……
回應
非洲連特麼工業1.0都沒有,還發展工業4.0,你特麼在逗我
一樓不用蓋了,浪費錢!直接蓋四樓吧!
真是笑死,美帝自己都沒有工業4.0,工業空心化,拿什麼去援助非洲?就靠記者的一張嘴?
中國首次鑽獲溫度最高乾熱岩或改寫能源版圖2017.9.7央視新聞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236℃的高溫乾熱岩體。這是我國首次鑽獲溫度最高的干熱岩體,實現了我國干熱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乾熱岩埋藏於地下3到10千米,是沒有水或蒸汽的、緻密不滲透的高溫岩體。這種新興地熱能源,溫度在150℃以上,可廣泛用於發電、供暖、強化石油開採等等。
這次在青海共和盆地,科研人員先後攻克了地質選址、高溫鑽井、深孔高溫高壓測溫等關鍵技術,在成功施工的五眼乾熱岩勘探孔中,均鑽獲乾熱岩體。
全國可採量達17萬億噸標準煤
傳統水熱型的地熱如果過量開採會出現水位下降,或者資源枯竭的情況,而乾熱岩資源穩定、均勻,來自於地球內部的供熱,無處不在,是極富潛力的潛在資源。
根據初步測算,地殼中3到10千米深處乾熱岩所蘊含的能量極其可觀,相當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蘊藏能量的數十倍。
我國的干熱岩資源量與美國的約在同一數量級。經過初步評價,全國陸域乾熱岩資源量為856萬億噸標準煤,根據國際標準,以其2%作為可採資源,全國陸域乾熱岩可採資源量達17萬億噸標準煤。
專家表示,東南沿海地區、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和青藏高原地區是乾熱岩將來勘察開發有潛力的地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南部,資源量巨大且溫度最高。
應用前景廣闊亟待技術進步
乾熱岩能源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高效低碳清潔能源,科研人員解釋,主要通過注入涼水,吸收岩體熱量轉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進行利用,其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氮硫氧化物等污染物,不會出現其他環境問題,也不受到過多的環境因素影響。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熱資源專家表示,如實現技術突破,規模化開發利用乾熱岩,將有效降低溫室效應和酸雨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乾熱岩發電技術不受季節、氣候制約,發電的成本僅為風力發電的一半,為太陽能發電的十分之一。
近期我國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熱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政策,將有力促進乾熱岩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實際上,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多個國家一直在進行著乾熱岩的開發利用試驗研究,目前國際上美、英、澳等國已建立了多處開發利用試驗研究基地。美國已經初步在某些地區進行了乾熱岩的實驗性發電。總體來看,乾熱岩的開發特別是商業開發,尚處於探索階段。
報導稱,中國更像一台恨不得將全球商品納入囊中的龐大吸塵器。當然,這並不妨礙它繼續擔當全球最大出口國的大任。不過,它的對外貿易正在由順差向逆差過渡,以今年2月為例,逆差達到了91.5億美元。
報導稱,如今的中國已不再是以往那個勞動力最廉價的國家,北京正處於朝發達國家轉型的進程當中,直逼美國。從某些角度來說,中國的市場更值得期許,這大概才算是最重要的新聞。
回應
除了韓國德國瑞士,其他國家都是出口資源的,瑞士好說,德國姿勢正確,所以韓國你說你想怎麼死才好看點?
不要讓利給台灣!
中國的發展是給全球機會。某些逆差需要得到控制並減少,這幾年有些對外國的自貿協議讓利太多了
半導體和麵板領域,中國一定要抓緊引進、消化、赶超才行。不能讓棒子那麼有恃無恐。
美國製造業出口競爭力太差了,看看德國,瑞士,韓國,日本,出口的產品和美國類似,美國竟然競爭不過這些國家,美國貿易逆差還是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能完全怪別人。
俄媒:中國從“世界工廠”變身“全球超市”
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2017.8.21報導稱,西方國家尤以美國為甚,一直大聲且喋喋不休地抱怨著對華貿易中存在的龐大赤字,這很容易令人覺得中國對其他國家也是如此,賣得多,買得少。殊不知情況遠非如此。北京與40多個國家的貿易其實是處於逆差狀態,彭博新聞社日前給出了前15名的排行榜單。高居首位的是韓國。首爾對中國的貿易順差超過720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7元——本網注)!瑞士和澳大利亞也分別擁有275億美元和230億美元的對華順差。德國則位列第8。
雖是經濟榜單,但仍繞不開政治。彭博新聞社的經濟專家用作分析的數據來自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因此未將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貿易額計算在內。其實,它們之間的逆差絕對不可小覷,僅次於中韓。2016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670億美元。
從世界銀行的數據中不難發現,中國對進口韓國、馬來西亞和德國的設備及電子產品極感興趣。在中韓、中馬的貿易結構中,北京所購以半導體為主,它們被安裝於中國工廠組裝的各類電子產品當中。
報導稱,與中國脈絡交錯且相當重要的貿易關係,令首爾掌握了對抗北京可能實施的製裁的有效籌碼。去年,當韓國同意於本國境內部署美國“薩德”反導系統後,便一直面臨遭遇中國製裁的風險。
在中國經濟所需的燃料、礦產和其他原料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進口。澳大利亞便是北京的主要資源供應商之一,因而坐擁龐大的對華貿易順差。中國經濟運行若出現問題,也會對上述國家產生不利影響。
報導稱,中國是澳大利亞和蒙古國鐵礦石、煤的主要購買國,北京所進口的石油來自安哥拉、阿曼、伊朗和委內瑞拉,天然氣由土庫曼斯坦供應。它們同樣屬於對華貿易順差國。中國主要從智利購買銅礦及糧食,瑞士對華出口則以藥物、化工產品、精密儀器及腕錶為主。
巴西的對華貿易順差達到208億美元。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從巴西進口的大豆就高達3800萬噸。
俄羅斯也在對華貿易順差國的名單當中,但未能進入前15名之列。原料仍在俄對華出口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報導稱,整體來說,歐盟的對華貿易也是順差。
如此看來,中國能夠得到貿易順差大國的名頭,中美貿易可謂功不可沒。2016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高達3470億美元。這其實是美國將自己一國的情況解讀為全球皆然,並成功將該看法向世界兜售的典型例子。
捷克媒體:中國在清潔空氣方面能教會美國什麼?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2017.8.1文章,原題:中國能在清潔空氣方面教會美國什麼?中國每年有100多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媒體常刊登中國城市被霧霾籠罩的圖像。但美國的空氣也在“殺人”。據統計,美國的糟糕空氣每年導致20餘萬人過早死。然而,就在中國正義無反顧治理空氣污染之際,美國卻以經濟增長的名義撤回空氣質量保護措施。
對美國來說,並非沒有避免經濟增長與人類健康成為零和遊戲的選項。但諷刺的是,可供美國尋找靈感的(最佳)國度是中國。把中國當成效仿對像似乎荒謬。畢竟,中國PM2.5濃度明顯高於美國,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消耗量也遠超美國。但北京正採取措施逆轉局面,使中國不再依賴化石燃料並打造由清潔能源和綠色科技驅動的“未來導向型經濟”,這正使中國置身全球經濟最前沿。
如今,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資國,2015年對相關領域支出達1030億美元,是美國的兩倍多。全球810萬個可再生能源工作崗位中,350萬個在中國,美國還不到100萬。中國承諾在2020年前斥資3670億美元發展可再生電源,有望創造1300萬個崗位。
不僅如此,中國還把視線投向境外並出口自己的新能源技術。去年中國對澳大利亞、巴西、智利、埃及、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尼等國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數百億美元。與此類似,為遏制來自汽車的污染,中國已將發展電動汽車列為要務,並推出一系列激勵措施。
而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卻在試圖開歷史倒車,對奄奄一息的化石燃料行業復甦下賭注,把向電動汽車的轉變稱為“就業殺手”,要求終結對美國國內研發、製造和購買電動汽車的聯邦補助。儘管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已使中國深陷環保深洞,但北京領導人正決心帶領自己的國家離開這個洞口。而美國如今卻在自掘墳墓。
冷眼集/政治掛帥 拿什麼留住企業?2017-07-29 聯合報
大企業的商業布局,當然有其整體考量;但在問這些投資為什麼不回台灣之前,或許應該先問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台灣有什麼吸引力,讓他們「根留台灣」?
近二十多年來的台灣,儘管在民主參與的層面有著傲人的成就,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卻是政治掛帥、選票掛帥的炒短線思維。過去台灣經濟起飛時,那些宏觀掌控發展方向的學者、官僚早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切政策幾乎都在為政治服務;經濟發展,也必須符合「政治正確」。
歷任政府都提出了動人的經濟願景,甚至是美麗的口號來迎合民眾胃口;但實際上,真正的效用卻非常有限。從扁政府時代的「兩兆雙星」,到馬政府時代的「六三三」,無一不是以政策跳票作收。如今的台灣,仍在吃幾十年前規畫的高科技產業老本,看不到下一代的旗艦產業在哪。
蔡政府提出了「新南向」和「五加二產業」等政策,實質成果仍有待檢驗。蔡政府上任一年多來的政策焦點,還是放在年金改革、轉型正義等政治議題上,無視民眾對經濟欲振乏力的無奈感受。
三、鴻海這次投資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1、是威斯康辛州史上最大經濟發展計畫。也是有史以來,外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綠地投資。
2、開啟鴻海未來數年內在美國製造領域投資。
四、這次投資對威斯康辛州有什麼影響?
1、就業機會:鴻海集團此次投資,估計可創造當地3000個工作機會,未來就業機會上看1萬3000人。
2、牽動州長競選連任:現任威斯康辛州州長華克(Scott Walker)是共和黨籍,對準備競選連任的他來說,將有助益。
五、郭台銘為什麼選擇威斯康辛州?
1、經濟面:A、威斯康辛州提供30億美元稅務優惠,幾乎完全免除營業稅。B、若鴻海達到招聘目標,州可提供20年稅務優惠。
2、產業面:A、面板廠需要大量的水供應,威斯康辛州臨近密西根湖,水源供應充沛。B、節省電視面板4.5%關稅,廠址位於美國中部,銷售北美市場,可降低物流成本。
3、政治面:美國總統川普建議這是個好地方,加上現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的選區也在威斯康辛州,州長華克共和黨籍,威斯康辛州現在是共和黨的大本營。
六、鴻海投資美國,對台灣有何影響?
外界擔心引發企業或供應鏈出走的「羊群效應」,學者和經濟部官員指出,鴻海集團赴美投資是合理戰略方向,但不是台灣產業主流,「羊群效應」應該不會發生。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鏈完整、產品線靈活,鴻海赴美投資,短期內不致影響台灣面板產業發展。
財政部表示,鴻海是否會將整個供應鏈帶過去,將是未來觀察重點,仍希望鴻海能「根留台灣」。
七、鴻海投資美國,對中國大陸和全球有何影響?
1、中國大陸:A、郭台銘個人投資的日本大阪(土界)顯示器株式會社SDP,正在廣州增城投資人民幣610億元,興建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B、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表示,富士康集團今年在大陸擴大投資,陸方將續為台資企業在陸發展,營造有利環境。
2、全球需觀察以下層面:A、全球面板產業和供應鏈版圖重心是否挪移到美國;B、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布局是否受到影響;C、鴻海集團在美國下一步投資布局;D、夏普電視面板和品牌在美國與中國大陸海信集團的訴訟進展。
這被外界視為“富士康可能會跑了”的信號。
不過,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曾對媒體表示,富士康不僅沒有走,而是選擇留下,還把最好的技術落戶,富士康將就地實現轉型升級。
對於富士康是走是留,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認為,富士康不會都搬去美國,美國人工太貴,富士康用不起。“美國的人工比中國貴太多,而且工人也不加班。美國也就做做高端製造業可以,一個車間用不了多少人的那種,汽車、半導體、面板等產業。”
而此次投資,正是由於液晶面板廠已經高度自動化,人力成本佔比很少,人力成本不是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
此外,美國給出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
據媒體稱,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設廠,將在未來獲得地方、州和聯邦三級政府提供的約30億美元稅收優惠。
並且,為了吸引富士康的項目落戶,威斯康星州經濟最發達的港口城市密爾沃基,市長湯姆·巴雷特(Tom Barrett)此前曾承諾,如果富士康決定在密爾沃基市投資建廠,就會提供幫助為富士康招募所需要的技術工人。
“實際上,一些工廠搬到印度和東南亞是為了降低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那些國家的進口關稅太高,比如印度有13%,不在印度建廠生產,產品價格就沒有競爭力。”王陽指出。
鴻海為何大舉投資美國 一次看懂2017-07-28中央社
一、鴻海投資美國的計畫大要為何?
鴻海集團此次首選美國威斯康辛州,規劃先進8K液晶顯示(LCD)面板廠,預計2020年完工,未來4年投資美國規模估達1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00億元)。
二、鴻海為什麼這時候要投資美國?
1、經濟面:A、鴻海攜手合作夥伴日本夏普(Sharp),鎖定美國為主的8K顯示整合5G通訊市場,瞄準北美市場,建立先進電視一條龍產業鏈。B、鴻海就地提供面板給夏普,助夏普擴大北美市場電視市占率。
2、客戶面:鴻海主要客戶蘋果(Apple)規劃在美新設三大工廠,蘋果占鴻海業績比重54%,雙方合作密切。
3、政治面:在中國大陸和美國同時投資布局,找尋最佳平衡點。
富士康可能會跑了?美國人工太貴不加班富士康用不起
2017.7.27,富士康宣布,將在未來4年內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興建液晶面板(LCD)廠。富士康方面稱,這將是有史以來外資公司在美國最大的一筆新建投資,將會為威斯康星州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並有機會上探至13000人規模。
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認為,富士康不會都搬去美國,美國人工太貴,富士康用不起。
有分析指出,液晶面板廠已經高度自動化,人力成本佔比很少,人力成本不是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
富士康實現“美國製造”
當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富士康創始人兼總裁郭台銘在白宮東區舉辦的儀式上共同宣告這一投資項目。富士康稱,此舉將成為富士康未來數年投資美國的標誌性事件。
富士康稱,從新一代電視機到自動駕駛汽車、飛行系統,再到智能教育、娛樂、醫療健康、先進製造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互動式新零售、安全生活等,該工廠生產的液晶面板未來將廣泛應用於影響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諸多高科技領域。
面板在富士康事業版圖中的重要性,在富士康此前的投資計劃中就已顯露。
去年底富士康在廣州宣布,將在廣州增城投資610億元建立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主要生產大尺寸8K超高精細影像液晶顯示屏幕,量產後年產值將高達920億元。
液晶面板主要集中在亞洲,韓國、日本、中國大陸以及中國台灣,相關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富士康這次前往美國設廠,被外界認為富士康希望在美國市場銷售大尺寸的液晶電視。大尺寸液晶面板運輸成本高,本地化生產會帶來成本降低。
“富士康致力於透過工業4.0及互聯網+戰略理念來契合實踐'美國製造',這不僅將使我們能夠推動智能製造技術流、信息流及過程流的發展,而且將為開發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帶來助力,促進集團為包括諸多知名美國科技公司在內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郭台銘認為,這將同樣有助於消費者充分享受到8K+5G生態系統帶來的未來顯示技術。
富士康的“美國製造”終成現實。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關於富士康去美國投資的消息就接連不斷。
2016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會見了日本軟銀當家人孫正義,在會面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孫正義大方地秀出了一份會議資料,上面赫然寫著一個大家熟悉的名字:富士康。第二天,中國台灣鴻海集團隨即發布聲明表示,正初步評估美國潛在投資機會,尚未定案,會繼續與美方相關單位直接討論。
擊敗美!陸成為全球第1再生能源國2017年07月19日
大家可能認為中國是全球環境汙染最嚴重的地方,但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一項最新報告指出,令人意外的是中國打敗美國,成為全球第1的可再生能源大國。中國在很多主要產業使用大量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將他們的產品推向全球各地,此外,北京還大舉投資清潔能源的相關產業,創造許多就業機會,打破外界對於大陸僅僅在工業環境生產大量煤炭的惡劣印象。
根據CNN報導,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駐北京氣候與能源政策主任Alvin Lin說,儘管中國仍是煤炭生產大國,但是北京政府當局也清楚知道未來的經濟前景將會是清潔能源當道,因此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聲稱它可能損害美國經濟,但是北京仍然投資了大筆資金發展清潔能源,並製造許多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發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光是在太陽能產業的就業人口就高達250萬之多,相較於美國在該領域的就業人數只有26萬,中國太陽能員工數量比起美國多了將近10倍,令人吃驚。
除此之外,在煤炭產業發展方面,中國與美國的策略也大相逕庭,正當美國總統川普誓言將煤礦工人推回工作崗位的同時,中國政府正朝向相反的方向前進。儘管煤炭依然是中國最大的能源消費區塊,但是中國卻不斷在關閉煤礦場,初步估計北京去年大砍了130萬個燃煤工作機會。
中國國家能源局也破天荒的在今年1月公布強制降低煤炭能源消費的計畫,預計到了2030年,中國能源需求將有高達2成依賴清潔能源,根據分析師表示,中國可以輕鬆達到這項目標,因為在2015年底的時候,中國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已經來到12%。但是相較之下,可再生能源佔美國全部能源的比例卻只有不到1成,可見中國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領域真的大大領先了美國。
白宮力推“美國製造”週總統這一家卻被群嘲愛用外國貨
為了推廣美國產品、兌現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承諾,2017.7.17開始,美國政府搞了個“美國製造”主題宣傳周,展出了包括杯子、掃帚、碗、炸雞漢堡在內的50件“美國製造”代表展品。
然而,在美媒的關注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大家來找茬運動開始了,批評人士指出,特朗普提出的“美國製造”只是“表面文章”,而多年來特朗普及其家人名下的企業產品多為“外國製造”,比如土耳其、孟加拉等等,其中還有很多曾經被特朗普多次批判的中國貨、墨西哥貨。
點擊查看大圖
華盛頓郵報大標題——就是一個虛偽的笑話
特朗普力推“美國製造”,卻被群嘲自家貨全是“外國製造”
伊万卡公司生產的衣服產自中國
點擊查看大圖
特朗普家的領帶被發現是中國生產的
襯衫也是中國生產的
回應
美國製造在雜貨舖地攤貨愣是要賣藝術品的價格,有人買才怪!絕大多數商品要美國製造就是癡人說夢!
美國政府搞了個“美國製造”主題宣傳周,展出了包括杯子、掃帚、碗、炸雞漢堡在內的50件“美國製造”代表展品。這~~~~有點兒尷尬。
如果有一天中國也發展到了和美國一樣的程度,低端製造業大部分被轉移走了,那中國的14億人口的就業如何解決呢?早知道,美國祇有3億人口。
簡單得來說,以目前的社會制度,中國的製造業就不可能轉移走,中國不可能學美國的發展道路,人民幣也不是軍票,不可能拿來掠奪世界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7_18_418865.shtml
相較之下,加拿大的 Suncor energy (油砂企業龍頭股),今年展現了比原油更強的走勢,這很可能意味著油砂產油的成本持續下降,油價在40美元以上就能盈利!
3. 能源需求是否能上升?
當前原油使用量第一名是美國,第二名是中國,中國的進口需求會持續上升,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是國內油井產量下滑,另一個是多建設了一個原油儲備基地。不過中國原油進口量從3月160萬桶降到4月的136萬桶,很可能表示戰備儲油需求已大幅減緩。此外美國的小型企業就業增幅持續下滑,這顯示今年的需求不會特別好。
4. 當前的原油庫存水位會是災難嗎?
這或許是當前原油最好的消息之一了!從2016年夏天之後,美國的原油庫存的確停止上升了。這歸功於OPEC的減產與美國頁岩油產量確實下滑。所有的原油巨頭們都不是笨蛋,歷經了3年的低油價,供需已緩慢趨向均衡。
5. 季節性的力量:
自北美天然氣發展後,原油的季節性已發生永久性改變,冬天取暖用的燃油已完全被天然氣取代,冬季變成最淡季,因此當前的周期性分析會更偏向汽油的週期節奏:
汽油價格的週期高峰在6月,8月與9月是最容易下滑的時間點。今年原油各方面供需狀況算均衡,預計未來幾個月季節性將是主要的力量,會將原油價格推向40美元以下,建議相關投資可以先撤退,等待年底再重新找尋進場機會。
特朗普表示,美國可以與波蘭“在15分鐘內”簽訂液化天然氣供應協定,幫助這個地區擺脫對俄能源依賴。波蘭總統也表示已被說服,相信波蘭可以成為美國天然氣打入歐洲市場的中心。
俄是波蘭及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的最大天然氣供應國,波蘭鄰國烏克蘭曾與俄幾次“鬥氣”。最近的一次在2015年11月25日,俄天然氣工業公司(俄氣)宣布,由於烏預付款的天然氣用量已全部提取完,在烏繳納新的預付款前將終止對烏供氣。緊接著,烏宣布停止從俄購氣,並將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零時起禁止所有俄航空公司航班飛越烏領空。俄烏關係再次跌入“寒冬”。
而波蘭與俄氣的長期供應合約將於2022年到期,據路透社報導,波蘭無意與俄氣續約,有意轉向美國。
據美國CNBC報導,特朗普希望擴大與波蘭的能源貿易,來削弱俄對波蘭能源的主導。
原油到底有沒有機會復活?2017/07/10林洸興
現在已經是夏天,美國用油旺季,不過美國原油價格依然在45元低迷價位混戰。未來到底有沒有機會再往上攻堅?當前需要好好審視各項數據,並深度解析幾個重要議題才能知道。
1. 美國出口原油能否消化庫存?
當前美國原油出口量已經達到120萬桶/每日,對中國出口占比最高。從布蘭特/西德州價差圖來看,當前價格已完全弭平不合理價差,也就是說無法出口產生的套利缺口已消失,當前無法期待美國原油出口更上一層樓。另外從最大的油管/油港商EPD的股價來看,也看不出超額利潤的潛力。美國的出口已不是評估油價的重要參考。
2. 當前油價是否低於北美成本?
由於開採技術的持續提升,有分析報導指出頁岩油成本快速降低到40美元以下。不過這樣的報導可信度令人質疑。主要的大型頁岩油企業CHK、WLL的財報現金流依然是負值,也沒有大型能源公司發動併購,能源鑽探業 ETF:XOP價格無起色。當前鑽井數雖然在上升,但與 2015 年以前仍無法相比。合理預估,當前頁岩油成本應該有下降,2 年前平均價約60美元,今明兩年可能在 50~45美元之間。因此當前的油價仍能因為成本有些許支撐。
這場混戰 中國意外變贏家2016-12-02經濟日報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終於達成減產協議,帶動油價大漲,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輸贏還要看油價走勢。但美國頁岩石油業者肯定是贏家,能源公司股、債券投資人也雨露均霑。意外的是,戰略儲油接近爆滿的中國也成為大贏家。
出口太多天然氣豐富的澳大利亞反遭能源危機
據界面新聞2017.7.11報導,澳大利亞生產的天然氣對外出口量幾乎是本國使用量的兩倍,有專家預測,澳可能在未來幾年替代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但與此同時,決策者卻沒有確保國內有足夠的天然氣可用。
今年2月,一場熱浪席捲澳大利亞南部,將當地一些城市的氣溫推升至40攝氏度。然而,這個全球第二大液態天然氣出口國卻沒有足夠的能源來滿足本國居民的降溫需求。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10日報導,為了避免更大範圍的停電,政府不得不切斷了針對部分家庭的供電。由於停電導致冷凍設備停擺,部分漁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捕獲的魚變質。
3月,澳最大的鋁冶煉廠也因無法獲得足夠的低價能源,只得減產裁員。能源短缺使得澳國內的天然氣價格飆升。現貨市場上,天然氣價格從2014年的不到1美元漲到了現在的約7美元。
事實上,澳生產的天然氣遠不止滿足自己需要的,但其對外出口量幾乎是本國使用量的兩倍。但與此同時,決策者並沒有確保國內有足夠的天然氣可用。就在天然氣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部分州政府允許老舊的煤炭工廠關閉,並加速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這加劇了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尤其在風能和太陽能還不充足的情況下。目前風能和太陽能約佔澳總發電量的40%。澳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已經比化石燃料更低,但問題是這種能源是間歇性的:太陽並不永遠都明亮,風也不會一直吹。
回應
看不見的手總是最有效的!鬼扯。
說白了,就是想用氣,又不想付錢。
美國出招削弱俄能源主導從波蘭打開對歐天然氣出口2017.7.7澎湃新聞
6月,第一艘滿載美國液化天然氣的船隻在波蘭靠岸,宣告美國天然氣在東歐搶灘登陸。近一個月後,7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訪問波蘭,竭力遊說,希望拓展能源貿易。
美對中國原油出口量是去年10倍價格低於中東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17.7.10報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2017年前5個月,中國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4月份和5月份日均進口量大幅增至逾18萬桶。這一變化受到美國石油生產商的熱烈歡迎,這些生產商一直試圖使石油行業擺脫持續了三年的價格低迷局面,價格低迷已打擊了利潤和就業,業內高管和地方官員如今紛紛推動對墨西哥灣港口進行升級改造,以停靠將大量原油運往世界各地的巨大油輪。
海關數據顯示,儘管中國來自美國的原油進口額仍遠低於來自俄羅斯、沙特和安哥拉等主要供應國的進口額,但今年有望遠高於10億美元,而去年僅為1.5億美元。
報導稱,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加13%。與此同時,在美國原油開採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美國政府在2015年解除了實施近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顛覆了石油貿易的格局,加之中東地區的政治不確定性(包括上月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中東四國與卡塔爾斷交),諸多因素合力打開了美國對華原油出口的閥門。
美國原油更加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產量限制措施推高了基準布倫特和迪拜原油價格,而美國頁岩油產量的上升推低了美國原油價格。
報導稱,美國對華原油出口激增成為兩國關係的一個亮點,雖然擴大美國天然氣對華出口一直是側重點,但石油貿易或將成為削減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另一個重要途徑,這也是特朗普政府的關鍵目標之一。
報導稱,但美國對華原油出口突然激增的勢頭也有可能會同樣迅速地終止,美國原油價格需要保持在比競爭對手更為低廉的水平,才能彌補從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運輸石油成本更高、時間更長的劣勢。估計石油從該地區運抵中國需要六週,而從中東運抵中國祇需三週,由於距離中國路途遙遠,因此需要採用更大型的油輪以提高規模效益並降低成本。
同時,中東石油巨頭也不可能輕易就放棄有利可圖的中國市場。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等生產商一直希望扭轉出口下滑的局面,尋求中國投資者參與其IPO計劃,讓中國能提前鎖定沙特日後成功帶來的收益。因此,沙特下調了在亞洲地區的官方石油售價,中東地區的油價可能持續下滑,中國政府石油進口多元化的願望可能隨之減弱,進而給美國石油供應商帶來最大威脅。
全球首座熊貓光伏電站在山西大同落成已並網發電
據山西晚報2017.7.5報導,世界上首座熊貓外型的光伏電站在山西大同郊外落成,近日已開始正式並網發電,電站總佔地面積約1500畝。
熊貓光伏站的裝機規模為1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一個100兆瓦的熊貓電站在25年內可提供32億度的綠色電力,相當於節約煤炭10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4萬噸。
電站由黑白兩種顏色組成。如果從高處俯瞰,熊貓的黑色部分,比如爪子和耳朵,由單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組成;白色部分由薄膜太陽能電池組成。
據悉,投產後,未來5年,熊貓綠能將開展“熊貓100計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建設熊貓電站,為當地帶來一體化多能互補的綠色生態解決方案。
回應
這是農田吧?我覺得應該優先在荒漠建,不要破壞本來就很少的農田。
是煤礦塌陷區,本身就是沒多大卵用之地。
這圖案還是很萌的嘛。以後誰再說理工科的沒審美,我就用這個打臉
不光能賣萌,還能發電,哈哈
這才叫用愛發電
反對把工業品搞的這麼花哨,徒增建設管理成本,還降低發電效率
就一個外形設計,還成本不成本的,光伏板就是一片一片有色差的,只不過就是拼了個熊貓的形狀除了發電量不變,其他帶來的效果可能意想不到。還有,這公司是國家隊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已經簽好些了。這個"熊貓100計劃”也是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之一,這計劃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光伏能源建設和新技術試驗等,領跑者計劃的廠商門檻比較高,一般要有大容量電站建設與運營能力和能量轉換效率高出規定標準等。
http://www.guancha.cn/Project/2017_07_07_416963.shtml
中國新能源重大突破獲得距今六億年頁岩氣藏2017.7.7央視新聞
鄂宜頁1井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國在長江中游部署實施的第一口頁岩氣壓裂試氣井。鄂宜頁1井縱向分為五個含油氣地層,科研人員在其中分別發現了高產頁岩氣流,和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頁岩氣藏,它南方頁岩氣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據和基礎和資料。而且這種氣可能是多層位,多地區都會有發現,因此展現了廣泛的油氣前景。
中國最大頁岩氣田探明超6000億方 儲量僅次於北美
經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專家組評定,中國石化涪陵氣田累計探明含氣面積575.92平方千米,累計探明地質儲量達到6008.14億方。預計年底將建成年產能100億方,相當於2016年我國年銷售天然氣的5%。
人民網2017.7.5報導,截至今年3月,涪陵頁岩氣田累計供氣突破100億方,日產量已經突破1600萬方,滿足3200萬戶居民每日用氣需求,相當於三個重慶市市民的日用氣量,標誌著我國頁岩氣已加速邁進大規模商業化發展階段。
涪陵頁岩氣田成為“氣化長江經濟帶”行動的重要資源基礎。
涪陵-王場輸氣管道與川氣東送管道已實現互聯互通,頁岩氣通過川氣東送管道,源源不斷地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清潔能源,惠及沿線6省2市70多個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業、2億多居民從中受益。
除民用外,我國頁岩氣商業開發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
中國石化四川維尼綸廠累計使用涪陵頁岩氣12.6億方。2016年,川維廠以頁岩氣為原料生產聚乙烯醇產品出口占國內出口份額的50%以上,產品遠銷北美、歐盟、南美和亞洲等地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深得國際國內市場認可和信賴。
回應
這次擠奪老百姓手中的錢可真有底氣了!
不開發,你用什麼?噴子
地球的資源被開發完後,人類該如何辦?
沒有人類,地球轉得更舒服。
我來給你解釋一下,大多高產的油氣田的原始物質並不是高等動植物,而是海裡的藻類和細菌,而且是幾十到幾百萬年的累計,所以從量上來說,不必擔心。
港媒:中國在巴基斯坦出口建設核電機組正式並網發電
港媒《經濟日報》2017.6.30稱,由中核集團出口建設的恰希瑪核電4號機組(功率為34萬千瓦2011.12.28澆灌第一罐混凝土),提前32天,在巴基斯坦當地時間6月29日正式並網發電,為中國第四座並網發電的出口海外核電機組。
相關新聞
巴基斯坦薩希瓦爾燃煤電站7.3提前200天竣工投產 填補該國1/4用電缺口
中核集團在松遼盆地發現大型鈾礦床,總體長度超過10公里
世界核電形勢:近幾年鈾礦供應可能產生赤字
中國最大核電基地安全運行100堆年
跨越百秒量級!我國"人造太陽"裝置重大突破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7-07-03/doc-ifyhrxsk1601837.shtml
中國汽油消費量罕見負增長中石化停止外採汽油
成品油消費的低迷不僅引發市場主體大打價格戰,也令一些主營單位的採購策略發生改變。據《上海證券報》2017.6.27日報導,記者昨日(26日)從多家機構證實,國內最大的成品油零售商中石化集團自6月份起就基本停止外採汽油。據悉,此舉的目的仍是為了消化掉因汽油消費負增長而不斷推高的庫存。
“一直以來,主營單位為了降低成本,都會按計劃安排外採訂單,向地方煉廠(地煉)採購汽柴油資源。但目前在成品油市場仍不景氣的格局下,外採也越來越勉為其難。”金聯創市場分析師徐鵬對記者說。
據金聯創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4月,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總量為4012.54萬噸,同比下滑0.37%,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作為對比,2011年至2016年期間1月至4月汽油表觀消費量總量的平均漲幅則為10.42%。
“一方面,汽油表觀消費量出現大的反轉;另一方面,在柴油需求近年萎縮嚴重的形勢下,國內煉廠不斷調高汽柴油產出比,導致汽油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徐鵬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汽油產量平均增長率高達9%。而汽車銷量增長卻逐年放緩,汽油需求僅增長不足5%。在此背景下,汽油供需失衡已成當下成品油市場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據他介紹,中石化、中石油的銷售模式歷來都是以零售為主,汽油零售量在總銷量佔比中超過八成。2017年一季度,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銷量首次出現下滑,雖然幅度微弱,但對這兩大成品油銷售主力來說還是帶來不小的震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4月以來各地加油站掀降價潮的誘因。另外,作為輔助的銷售途徑,批發、直銷也隨著今年批發行情的持續下滑而嚴重受阻,這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悲觀氣氛。
.....
回應
我每天上下班坐地鐵已經一年多了,平時不開車,週末才開一兩次。相信不少在大城市的人都有同樣的改變吧。
開車並不能快啊關鍵。
說明電瓶車有點量了
不是中央戰略規劃就是發展新能源,汽油消費下滑正常
地鐵的增多,堵城的出現,油價會回到正常的狀態,毛子和中東大戶開始難過了。
台灣的用電量逐年在增加,我們卻在拉閘限產。
整天用愛發電,能不增加嗎?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6_27_415253.shtml
陸將超美 成世界第一工業大國2017.6.26旺報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聖路易斯分行助理副行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文一25日表示,西方工業革命的成功來自於其量化生產及市場規模,如今中國也已具備足夠準備,挾帶龐大的市場優勢,終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大國。
由觀察者網、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辦的2017觀天下系列講座25日在上海舉行,文一就〈破解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之謎〉主題演講時表示,西方經濟學一直認為,相比民主體系下的自由市場機制,中國透過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壟斷資源所造成的經濟增長,這種方式並不能長期持續;但實際上,中國卻在不同於民主體系的政治制度下實現了超常經濟增長,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複製了英國的工業革命,成為發展中大國。
市場運作靠三大基石
歷史上,也有東歐國家、俄羅斯等計畫經濟國家引進市場化和私有化改革,但都沒能複製西方工業化的成功,為何只有中國能夠例外?文一指出,這是因為市場是個公共產品,其出現及有效運作有賴於三大基石:政治穩定、社會信任,以及基礎設施。俄羅斯經濟改革之所以失敗、非洲和拉美之所以陷入貧困或中等收入陷阱、歷史上的滿清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之所以沒能引爆中國的工業革命,皆是因為忽略上述幾種高昂的社會成本,和缺乏克服這些巨大成本所需要的強大國家能力和正確產業政策。
文一說,西方引爆工業革命所需的規模經濟及市場,是透過殖民主義來實現,時至二戰以後的今日,發展中國家不再擁有這樣的「特權」來創造世界市場。
成功複製西方工業化
因此,中國政府必須扮演「公共商人」的角色,在市場開拓和創造方面起到「催化劑」作用。
文一表示,今天做好了「在21世紀取代美國製造業和技術創新地位準備」的,是中國而非印度,是因中國在過去30多年間持續開創一個比美國還要巨大的超級市場。這一市場定會孕育比卡內基、福特、摩根、洛克菲勒等還要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挾帶龐大量化生產、市場優勢,中國終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化大國。
可讓Wardlaw油田開採成本大降的技術,是一個叫做S-BTF(baric-thermal flow)的技術。
S-BTF過程涉及兩項關鍵技術,分別叫SWEPT和S-BRPT。
SWEPT:該技術是通過井口裝置向井筒發送流體脈衝波,安裝在井底的變流裝置會將流體脈衝波能量傳送到地層中。
由於地層中的石油具有觸變性,受到脈衝波的衝擊會產生搖溶現象,其流體性質將大大改善,密度粘度都將減小,采出難度將大大降低。脈衝波還可在地層中形成微型壓裂,增大地層岩石的滲透率。
能源戰略
我國頁岩油儲量雖全球第3 卻仍是美原油最大進口國
南海可燃冰試採滿月總產氣21萬方
中國最大民營煤製油項目開工總投資逾290億
回應
看見西伯利亞那麼黑,讓我越發痛恨滿清政府。
滿清只丟掉外興安嶺,西伯利亞可從沒被中國控製過。更何況沒有滿清,東北、新疆、西藏、內蒙乃至台灣在不在我們疆域內都是問題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6_17_413803.shtml
油價連跌四周 兩年最久2017-06-18經濟日報
國際油價連續四周收黑,創下2015年8月以來最長頹勢,利比亞恢復生產,美國原油庫存減少速度不如所料,市場仍然供過於求。
倫敦布侖特8月期貨油價上周五每桶上漲近1%,報47.34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反彈0.6%,報44.74美元。但一周下來,布侖特和WTI仍各跌1.6%和2.4%,之前兩周單周跌幅都超過5%。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指出,原油庫存量仍比五年平均量高出1億桶。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也表示,原油日產量7月底將增加到100萬桶,比目前產量高30萬到40萬桶。
油價一周來一度跌到七個月來最低點,市場擔心美國產油量增加,會抵消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在內其他產油國聯合減產的效果。
能源資訊署也預測,明年石油需求預料會成長,使全球每日消耗量首度突破1億桶,但供給仍將超越需求。油田服務商貝克休斯統計,上周鑽井數增加六口,美國鑽井總數增為747口,創下連增22周的歷史紀錄。
OPEC帶頭減產並未達到收緊市場需求並拉抬油價的效果,反而讓頁岩油業者藉機增產,使油價備受波折。分析師預測,美國鑽井數今年上看883口,明年將達1,101口。
JBC能源公司研究部主管戴米謝說:「美國的石油相關數據毫無多頭訊號,增產速度只快不慢,夏季開車旺季雖已開始,但汽油需求量不增反減,且石油庫存已連續兩周未減。」
回應
中國人,是牛馬嗎?為什麼不能和英國人同工同酬?以犧牲工人的收入來幫洋主修建電網,不值一提
你這種套路太舊,大家都懶得搭理你
老佛爺,洋人來了系列之......
環保組織可能正在趕來的路上,等能開工再說吧
攪屎棍還不至於蠢到呆灣用愛發電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2017_06_17_413741.shtml
美國再出逆天石油開採科技成本降至16美元/桶
在點開了“頁岩油”這項黑科技之後,美國一躍成為了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之一。因為石油產量的增加,導致OPEC和俄羅斯等能源出口國“苦不堪言”。
最近,美國再出“黑科技”。據微信公眾號“石油Link”2017.6.14文章,美國Petroteq能源公司稱,自己成功試驗了二疊紀盆地淺層稠油開採技術,成功把每口油井的盈虧平衡點降至16.5美元/桶。而目前的國際油價處於50美元,長期以來止步不前。
因為頁岩革命的爆發,美國二疊紀盆地石油產量暴增,轟動世界。在當今油價50美元/桶止步不前,OPEC、俄羅斯積極減產石油之時,二疊紀盆地石油產量仍在旺盛增長,開採成本持續下降。
而來Petroteq稱,一項已實驗成功的新技術,可將二疊紀盆地Warlaw油田的開採成本大大降低。據稱,即便油價降至25美元/桶,Petroteq也能實現盈利。其每口井的盈虧平衡點,可降至16.5美元/桶。
16.5美元,這一數字足以讓低迷的國際油價發怵、令OPEC和俄羅斯沮喪。不過恐怕更令油價發怵沮喪的是,這一技術降低的,並不是二疊紀盆地頁岩油的開採成本,而是二疊紀盆地淺層稠油的開採成本。這意味著美國頁岩油和沙特的市場之爭還未結束,稠油可能又要來參戰了。
儘管二疊紀盆地有著近百年的石油開採歷史,但Wardlaw油田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哪怕在頁岩革命爆發後,這裡仍然一片“死寂”。因為Wardlaw油田儲層壓力極低,而且原油粘度極高。
為了開採Wardlaw油田,不少公司在這裡採用過蒸汽驅、用添加了表面活性劑的水驅油,但收效甚微。採用蒸汽驅的方式開採,每桶油開採成本在50美元。而Petroteq公司使用的新技術,可將每口井盈虧平衡降到20美元/桶以下。
那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技術,能夠如此降低稠油開採成本?
比壓裂技術更厲害
1與傳統直流輸電相比柔性直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孤島供電、有功功率與無功功率控制等方面。
孤島供電中,常規直流要求在島上具備發電機組之類的電源點,柔性直流則無需額外建設配套電源。
就如廈門這個海島城市,島內缺乏電廠廠址資源、沒有大型電源,廈門島所有電力負荷均須由島外電網送入。
隨著廈門島負荷的持續增長,進島線路已經無法滿足島內供電需求。但是,在廈門很難找到線路走廊,且架設跨海線路施工難度很大。使用柔性直流,採用直流電纜,可利用現有的隧道進島,柔性直流佔地面積小,非常適合寸土寸金的廈門。
2與交流電纜相比柔性直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長距離輸電、成本控制等方面。
如在長距離電纜輸電中,交流電纜越長,電能損耗越高,輸送的有效電能越少,就像燒好的開水沿著管子往外送,管子越長,水溫越低。柔性直流則相當於一根保溫管,即使到末端用戶,水溫都是恆定的。
3更重要的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還能為新能源並網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柔性直流技術能通過對風、光等新能源發電的全方位控制,使風、光發電間歇性的特點不擾亂電網。
就像在電力系統中接入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彌補了常規直流輸電只能控制“水流”方向的局限性。
常規交流或常規直流在消納間歇性能源並網或應對沖擊性負荷時,其不穩定性往往會造成電壓不穩,而柔性直流在消納新能源發電時則較為平穩。
2008年,歐洲就提出了基於柔性直流的超級電網(Super Grid)規劃,以實現風力發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範圍傳輸和分配,解決大規模風電接入電網的挑戰。英國、德國、法國、挪威、丹麥等國家在英國東部海域、德國北海和本土等區域開展了大量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
所以,這次給設得蘭群島供電,我們參與的柔性直流方案能夠中標也就不足為奇啦~
國家電網在英國設得蘭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換流站建設項目競標中勝出
據微信公眾號“電網頭條”2017.6.15消息,最近,國家電網公司接到一條振奮人心的通知。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和南瑞集團組成的工作組,打敗了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在英國設得蘭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換流站建設項目競標中勝出!
這還不是普通的電網工程,而是高端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這次競標勝出,有著重大意義,這個項目是——我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走向國際的第一個項目,是我國高端輸電技術擁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英國蘇格蘭北部的設得蘭島上,用電一直由當地勒威克鎮的發電廠提供。這個發電廠服役年限到2019年就結束了。蘇格蘭配電公司就發電廠退運後島上的供電電源問題開展工程招標。
2015年10月,英國國家電網公司(NG)提出通過柔性直流輸電向島嶼供電的方案,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競標。此時,NG開始尋找小伙伴來承包這個項目的換流站部分。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與南瑞集團組成的聯合工作組與西門子、阿爾斯通等共4家供應商成為了“候選人”~
於是,這4家候選供應商開始了競爭……
2016年8月,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與南瑞集團組成的聯合工作組,依托聯研院歐洲院國際化平台支撐,憑藉技術實力和認真細緻的工作,經過多輪較量,最終成功戰勝其他三家競爭對手,成為NG在設得蘭柔性直流輸電工程項目中唯一的換流站合作夥伴,並於2016年12月配合NG完成設得蘭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總包商投標。
我們為啥能在這次競標中勝出呢?
頭條君了解到,從2006年開始,國家電網公司與西門子、ABB公司同步開展新一代模塊化多電平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攻關,在國內率先完成了柔性直流核心設備研發和工程應用。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首次獲得歐美國家柔性直流工程的投標資質。
這次設得蘭柔性直流工程項目的中標,表明了國家電網公司的直流輸電技術已經得到歐洲高端市場用戶的信任與認可,也是公司高端直流裝備首次進入歐美髮達國家市場。
說了這麼多,那“柔性直流”是個什麼東東?和傳統的輸電工程有啥不一樣麼?
柔性直流輸電又被稱為輕型直流輸電、新型直流輸電,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與傳統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相比,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具有響應速度快、可控性好、運行方式靈活等特點,適用於可再生能源並網、分佈式發電並網、孤島供電等。
陸玻璃大王10億美金投資 換來美憤怒罷工2017-06-17 聯合報
大陸「玻璃大王」曹德旺去年底赴美國建廠遭遇「水土不服」,陷入中美文化衝突的困境。紐約時報報導,曹德旺此前解僱幾位美國高管,認為他們沒效率、拿錢不幹活;但美國員工說大陸工廠不重視安全和環保。雙方各說各話。
去年底,大陸福耀玻璃老總曹德旺決定在美國投資十億美元建設玻璃生產基地。他當時表示,大陸政府徵收的高額增值稅、大陸勞動力成本拉高,以及美國優惠政策扶持,是讓他選擇在美建廠的主因。
紐約時報報導,曹德旺在美國大手筆投資帶來了中美文化衝突。福耀玻璃的俄亥俄州的工廠內,正面臨美國最大工會、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發起的激烈工會運動,以及一名前經理提起訴訟,質疑福耀沒有按照美式監督和美國標準經營。
今年四月,一名叫康諾利的員工抱怨,「如果沒有儘早申請帶薪假,福耀就會以曠工為由對工人進行處分。」另一個前雇員馬丁說,「公司讓他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他的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去年十一月,美國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認定福耀違規,處以超逾廿二點五萬美元罰款。同時,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總裁高蒂爾、副總裁伯羅斯雙遭開除。曹德旺表示,因為「他們不盡職,浪費我的錢。」他說,美國工廠的生產力「沒有中國工廠的高」,還說「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時間」。
「他們兩個被解雇後,這裡的中國色彩更濃厚了!」工人楊說,中國高管沒有興趣培訓美國員工。另一位美國工人說,來自中國的管理階層最重視「提高產量」,其他不重要。
而福耀美國的人力資源總監瓦內蒂解釋,該公司並沒有為提高產能而犧牲安全。但他承認,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中國人偏重速度,美國人喜歡分析事情」。
回應
聯合報已經沉淪墮落成為食人牙慧的渣滓報紙。紐約時報是反中主流不說,就這篇充滿偏見的報導都已經是一個禮拜的舊聞了。可見聯合報的記者及編輯都是混飯吃的懶蟲!
在美國開工廠如果還拿在中國那一套做事的方式來對待美國員工只能說是找死,中國老闆就算錢多人傻也不會有人同情的!
聯合報完全不懂美國,又喜歡危言聳聽.中國人會把勤勞的普世價值帶回美國. 美國社會的中堅(川普就是他們的代表)已經張開雙臂歡迎知道如何創業的中國人. 沒有勤勞的美德,怎可能撐得住製造業.
回應
昂山被西方打扮成免煮鬥士,沒想到上台後卻跟軍zf一樣來北京拜山頭,算是西方扶植代理人失敗的一個例子了。實際上她不過是執行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罷了,而只要獨立自主就不可能跟中國搞對抗
大家還是不要過高的估計中緬石油的戰略價值,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是個能源進口國,要實現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所以中國從,緬甸,中亞,俄羅斯,非洲,南美,中東,多方面進口能源,少了哪個都是不健康的,其實這方面日本做的比較好,日本的能源進口十分多元,不會被單一的國家要挾。
能源對馬六甲通道依賴超過90%的日本,怎麼也解釋不了比中國還多樣化!
俄毛:兔子你昨天可燃冰,今天中緬石油管道,你這樣做油價長不起來呀。兔子:(手動滑稽)
新加坡也不想想,屁大的地方,而且還是個附屬國,就想卡中國脖子...新加坡最近幾年跳來跳去,一會兒與日本、台灣省搞中國,一會兒又去拉攏印度.
解決中國原油戰略儲備路勁的多元化,打死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最近在播放一個關於“一帶一路”紀錄片,抹黑中國不自由、不民主、宗教、威脅論,主要是為了詆毀抹黑中國絲綢之路戰略意圖,對外界傳達與中國合作的負面)
站在新加坡的角度看,他們反中國復興是符合其本國利益的,因為只要中國變成強國,肯定會把國家的安全,包括能源通道安全放在首位的,肯定會把國家能源多元化,多通道化,實際上現在中國也是這麼做的,這就必然會損害新加坡的戰略地位;國家發展很多時候是一種選擇。事實上,新加坡也是可以選擇合作,同時從中拿到好處的。雖然說不如他一家獨大時好,但事實收入還有可能更高。只是他陷在局中看不清罷了。其實作為一個國家的當家人,如果看不清未來,他就是自己把自己作成這樣的。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5_20_409247.shtml
回應
在昨天新聞出來後,一些中石油、中石化的朋友就告訴筆者,他們太高興了,是真的高興。在現在油氣銷售萎靡的環境下這算是一個大大的強心劑,無論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在勘探和配套被國外“欺壓”多年,可燃冰這事,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
俄毛傷心了,以後想拿天然氣價格要挾訛詐兔子的時代過去了。到是兔子,真心全產業鏈都會受益。。
才穩定開採七天,等到這數字達到七百天再吹牛還不遲。科研實驗試開采和商業化開採這之間的路長的很
穩定開採七百天,那是商業開採,2030年以前實現,不是吹牛,是規劃。到那時,美帝腳盆還有中東諸國全都哭暈在廁所,不知你到那時心裡是啥感受?
想起那些吹三峽發電了,電價1毛錢。現在電價是多少?
對於噴子不必在意,他們需要的不是真相,他們只是為了噴而噴。
一毛錢的電價不能給噴子用,不然,他有更多的電噴你
http://www.guancha.cn/yinqi/2017_05_20_409261.shtml
中緬原油管道油正式進入中國每天運量20萬桶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2017.5.19布,中緬原油管道原油於當日16時正式由雲南瑞麗進入中國。隨後,這批原油將以每天約50公里的速度繼續向內地推進,再經過約650公里長途旅行,最終抵達位於雲南省安寧市的雲南石化。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實施的先導項目,能為緬甸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收益,同時,將有力帶動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
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後的第四大能源戰略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其中天然氣管道緬甸境內段長793公里,國內全長1727公里,所經地段地質構造複雜,需要穿越多道河流、海溝和高山。
目前,中國約有五分之四的進口原油必須途經馬六甲海峽。而中緬油氣管道可以將來自中東地區的油氣避開馬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中國。
惠及缅甸社会经济发展
曾因地缘政治形势屡次延期
中国支持缅甸办好“21世纪彬龙和平会议”
中缅边境局势稳定显然是两国共同战略利益。
殷豈:可燃冰前景美好,但還有一項製約因素2017-05-20
首先從世界能源消費格局來看,天然氣消費已經占到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約25%。我國由於傳統能源結構延續的問題,煤炭消費依然占到大頭,2015年的數據是差不多63%,作為同樣是一次性能源又相對清潔的天然氣,消費佔比只有5.9%。探尋下這些天然氣的消費結構,居民用氣占到21.5%,車輛用氣佔比也在20%左右,而工業和化工用氣則佔據約40%的比例,剩下約18%則是發電用氣。
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種類占比中,煤炭消費佔比達63%
以最終能源消費方式來說,發電是所有能源消費的最大頭,這其中煤電的用量佔比和總體能源消費比例基本接近,天然氣在電力能源中的佔比相比能源消費總比例則是腰斬近一半,僅有不到4%的用量。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氣價。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這兩年煤炭的行情下,上海某火電廠在使用從東南亞進口低價優質煤炭的情況下,發電成本僅1毛有餘。因此在上網電價不超過3毛5的情況下,電廠依然能保證良好的運作和營收狀況,用時下網絡流行的話語來說,那真的是美滋滋。
天然氣發電就沒有這麼“美滋滋”了,以2014年的數據為準,我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約為11美元/Mbtu,折合到每立方米人民幣價格約為2.3元。在假設電廠使用超過百分之五十熱效率的先進發電機組的情況下,每度電的淨發電成本至少為7毛錢,如果把廠用電、人力開銷、設備折舊損耗等各種附加成本計算在內,每度電的成本要更高。也難怪有電力行業的從業人員向筆者吐槽,調峰用的天然氣發電廠,不開機是賺錢的,因為有國家補貼,開機了,那錢就像水一樣在往外流,有補貼也止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
一則,是進口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價格本身價格較高,二則,我國的天然氣源中心大多遠離消費中心。無論是哪個原因,都會造成天然氣使用成本的上漲。
由於我國天然氣產地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區,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即便是有西氣東輸工程的情況下,東部沿海的用氣成本也遠高於西部,因為長距離運氣本來就是一件成本不低的事情
所謂中國的能源消費中心,自然是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細究的話無外乎以北上廣為中心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從城市燃氣價格階梯結構圖上可以看到,靠近氣源的西部地區氣價遠低於東部沿海。
.......
根據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期間,通過研製深遠海油氣及可燃冰勘探開發技術裝備,我國將推進大洋海底礦產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試採工程,力爭2020年實現商業化試採,研製成功全海深潛水器和深遠海核動力浮動平台技術。
中國科學家們還對未來全球能源接續的“中國方案”雄心勃勃。“低滲粉砂質儲層水合物礦藏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泛分佈,很多國家對可燃冰有強烈需求。我們現在掌握了這一技術,有利於解決'一帶一路'沿線的資源、能源問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的經濟發展和融合。”邱海峻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19/doc-ifyfkqiv6545819.shtml
推薦閱讀
中國可燃冰試採技術領跑世界將商業化夠全球用千年
中國在南海開採可燃冰將成王牌:或令世界油價崩潰
開採南海油氣資源的先鋒!中國981深海鑽井平台
俄媒稱可燃冰成中國王牌:可能使世界油氣價格“崩潰”
據《俄羅斯報》網站2017.5.18報導,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發布的信息,中國石油專家在全球首次從南海海底開采出“可燃冰”。這種天然氣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豐富的儲量遍布全球。但迄今為止沒人下決心開採它。原因很多,包括技術和經濟因素。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能夠成功實現這種有益礦物質開采的事實證明,在理論基礎和相關技術方面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在開採“可燃冰”上佔據了領先位置。它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岩氣革命”之後的,由中國引領的新一輪“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毫無疑問,如果中國確能成功實現工業開發“可燃冰”,那麼北京在同美國爭奪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的戰役中又多了一張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國官員的喜悅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东南方向285公里处。据悉,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不过,目前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未来会有多远?无疑,中国不会将该计划束之高阁。
——攻堅克難,首先依賴於“中國理論”的建立。陸敬安說,在多年勘探和陸地研究的基礎上,我國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兩期三型”成礦理論,指導圈定了找礦有利區,精準鎖定了試開採目標;創立可燃冰“三相控制”開採理論,應用於試開採模擬和實施方案製定,確保了試採過程安全可控。
——試采的成功,也有賴於“中國技術”的突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助理、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謝文衛說,通過這次試採,我國實現可燃冰全流程試採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採工藝。
“我們創新提出了'地層流體抽取試採法',有效解決了儲層流體控制與可燃冰穩定持續分解難題。我們成功研發了儲層改造增產、可燃冰二次生成預防、防砂排砂等開採測試關鍵技術,其中很多技術都超出了石油工業的防砂極限。”他說。
——試采的成功,也來自“中國裝備”的支持。據介紹,這次試用的鑽井平台“藍鯨一號”是我國自主製造的“大國重器”,也是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雙井架半潛式鑽井平台,可適用於全球任何深海作業,在試採過程中,我國科技工作者還開發了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具並實現成功應用。
向地球深部進軍
“從理論上講,地球內部可利用成礦空間分佈在從地表到地下1萬米,目前世界先進水平勘探開採深度已達2500米至4000米,而我國大多小於500米,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提出的這一論斷,讓人們對大地大海深處充滿嚮往。
如果我國固體礦產勘查深度達到2000米,探明資源儲量可以翻一番。而遼闊的大洋海底,多金屬結核總資源量約3萬億噸,有商業開採潛力的達750億噸;海底富鈷結殼中鈷資源量約為10億噸;太平洋深海沉積物中稀土資源量達880億噸。未來全球油氣總儲量的40%將來自深海。
可燃冰開采的“中國速度”
在1998年立項後,1999年我國就開始了南海和陸地凍土區的可燃冰調查工作,2007年就在神狐海域鑽獲可燃冰,這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在海底鑽獲可燃冰的國家。
2015年,準確定位了兩個可燃冰礦體。2016年,地質調查工作人員圍繞試採在神狐海域開展鑽探站位8個,全部發現可燃冰。
“2016年3月,我們正式開始準備可燃冰試開採,當時定下的開鑽時間為2017年3月28日,就是說自開始準備至開鑽僅有一年時間,如果不是之前持續拼搏積累下海量的地質數據,就不可能按時完成任務。”邱海峻說。
今年5月10日9時20分,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開始,5小時32分鐘後,試採點火成功。截至18日,經試氣點火,本次試採已連續產氣超過一周,最高產量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12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完成預定目標,試採取得圓滿成功。
“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鑽繡花”
和海洋石油、天然氣相比,海域可燃冰的開採就一個字:難。
難點也是一個字:軟。
俗話說,柿子要撿軟的捏。但可燃冰開採卻最怕“軟柿子”。
“可燃冰雖然儲量大、分佈廣,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氣晚得多,覆蓋它的海底地層普遍是砂質,現有的海底鑽井設備開採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鑽繡花',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大量砂石湧進管道,造成開採失敗。”試採現場指揮部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李四光學者”盧海龍說。
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研發活躍的國家主要有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和印度等,各國競相投入巨資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競爭異常激烈。其中,美國、加拿大在陸地上進行過試採,但效果不理想。日本於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進行了海上試採,但因出砂等技術問題失敗。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進行第二次試採,第一口試採井累計產氣3.5萬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問題而中止產氣。
“與日本相比,我國海域主要屬於粉砂型儲層,這也是佔全球90%以上比例的儲藏類型。砂細導致滲透率更差,同時我國的可燃冰水深大、儲層埋層淺,施工難度更大。我們的突破,對於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參考和借鑒的價值。”盧海龍說。
可燃冰對中國能源安全意味著什麼 能量是天然氣164倍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2017.5.18,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國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將對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
看“神狐火炬”:點亮新能源時代曙光
提起能源,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煤、油、氣點燃的火炬而不會是冷冷的冰塊,但中國科技工作者已經可以將蘊藏在海底的“冰塊”點燃成熊熊燃燒的火焰,讓“冰火交融”從夢想變成現實。
從5月10日起,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採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台“藍鯨一號”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採。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但這種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卻是標準的“高潛力”能源。
它燃燒值高—— 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燃燒產生的能量明顯高於煤炭、石油,燃燒污染卻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潔環保。
它資源儲量豐富——可燃冰廣泛分佈於全球大洋海域,以及陸地凍土層和極地下面。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
“藍鯨一號”鑽探平台(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巍然矗立在蔚藍海面中的“藍鯨一號”,是個淨重超過43000噸、37層樓高的龐然大物,今年2月剛剛“誕生”,就從煙台起航駛抵南海,投入了這項試採任務。
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最主要的分佈區,全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約相當於1000億噸油當量,其中有近800億噸在南海。
神狐海域有11個礦體、面積128平方公里,資源儲存量1500億立方米,相當於1.5億噸石油儲量。
和國際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勘探、研究可燃冰相比,我國的可燃冰研究起步要晚到1998年,但中國科技工作者只用了不到20年就完成了從空白到赶超的全過程。
在原材料、溫度、壓力三者都具備的條件下,可燃冰晶體就生成了。除了海底,科學家在大陸的永久凍土帶也發現了可燃冰。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中高緯度高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
可燃冰藏在哪?
2013年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物礦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為我國可燃冰試開採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水合物要有一定的溫壓條件,也要有一定的氣體來源,所以基本都分佈在大陸架的邊緣地帶
其實,我國對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經進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區相繼發現存在標誌。保守估計,我國可燃冰的總資源約是常規天然氣、頁岩氣等資源量總和的兩倍,按當前的消耗水平,可滿足我國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而在世界上,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間接地發現的可燃冰礦點超過200多處。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天然氣水合物在全球分佈非常廣,資源量也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國都爭相關注這方面的研究和試開採工作,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也瞄著馬上要開採,韓國也準備試開採,實際上大家都在進行國際競爭。它很有可能成為我們今後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回應
噴子 还没上来,我先说句啊。当初美国,日本弄这个的时候,我怎么记得,很多人是在吹捧啊。为啥中国搞出来就开始了嘻嘻
這種天然氣水合物鑽探平台如何防止發生天然氣洩漏啊,如果真的發生天然氣洩漏,那麼多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直接可以地球給烤焦了
採集好的天然氣才能通過燒掉防止洩漏。但是問題是如果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導致洩漏,這些是無法收集的,等到甲烷浮上海面,濃度已經被稀釋成了無法燃燒的低值。
地球已经够暖和的了,听说这玩意搞不好甲烷大量泄漏直接地球变暖加剧,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
不敢于开发自然,人类现在还住在山洞里呢
可燃冰释放的废气是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甲烷,人类在作死的道路上已经是在飞奔了。
哎,废气是甲烷,你知道甲烷是什么吗?你化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对于须申请专利的技术,抓紧时间申请专利,避免日后别的“小偷国家”抢先申请!
这种技术傻子才会申请专利。这玩意就得严防死守。如果你还不懂,那你见可口可乐申请专利了吗?没法子保密的东西才会申请专利,懂?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5-18/doc-ifyfkqks4265124.shtml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背後的大國利器:中集“藍鯨1號”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中集集團微信2017.5.18消息,當天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台“藍鯨1號”上宣布。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天的儀式上,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讀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5_18_408996.shtml
中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17.5.18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試採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實際上就是接近於黏土,滲透力比較差,對我們開采出氣影響是很大的,包括開采出氣的強度,還有它的持續性影響很大,所以對工藝要求更高,防沙的要求也更高。
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僅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我國在可燃冰研究之初就確立了這一未來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類型。
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人類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佈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
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這一原材料。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這一原材料。
其次,必須是低溫條件,可燃冰在0到10℃時生成,超過20℃就會分解,變得“煙消雲散”。因此,無論是在海底還是陸域的永久凍土帶都要滿足這一條件。
最後,必須要在高壓條件下才能生成。在0℃時,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戰爭,從來都是綜合實力的角逐。巨大的國力差距讓日本從一開始幾乎就沒有戰勝美國的可能,飛虎隊還不過是由一群有紀律問題的辭退或退役軍人組成,就已經在中國戰場上讓日本空軍吃到了苦頭。可是設想,即使僥倖讓日軍登陸美國本土,他們面對的是和中國一樣幅員遼闊的土地,以及無論裝備水平還是作戰技能都和中國軍隊完全不在一個次元的美軍,在中國都陷入了持久戰泥沼的日軍又能堅持多久呢?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所以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日軍策劃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戰役。然而在這之後,美國在挺過最初的困難時期後,全國進入軍事動員階段,龐大的國家機器迅速運轉起來。而此時,強大的國力讓美國在短時間內就佔據了絕對優勢: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實際上,到1945年,美國海軍已經比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
空軍方面,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空軍方面擁有一定優勢,零式戰鬥機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要優於盟軍同類型飛機。但隨著美國龐大的國家機器進入高速運轉,美國不僅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戰爭不斷推出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戰爭期間,美國生產了約97810架多引擎轟炸機飛機,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美國陸軍裝備更是完全碾壓日軍,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砲和70-105毫米口徑火砲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砲7803門,其他型口徑火砲27082門。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型坦克無論是火砲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戰鬥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聞名天下
後來,中華民國代表團向好萊塢的著名的迪士尼公司的藝術家們請求設計一個隊標,華特·迪士尼親自動手,根據“FlyingTigers”一名設計出“一隻張著翅膀的老虎躍起撲向目標,老虎的尾巴高高豎起,與身體共同構成了象徵勝利的V形”的圖案,由此“飛虎隊”的威名迅速傳播。
不過,由於飛虎隊大多是招募兵,故而飛行員都不是啥省油的燈,即便陳納德也是在美國特立獨行,經常頂撞上司。據事前國民政府外交部職員黃澄回想說:“招募的這些志願者,差不多都是一些非正軌或許說被正軌部隊開除的人,他們紀律都不好,經常酗酒,見著女人就追。”不管紀律如何,只需能打日本人就成。為了以示鄭重,蔣介石和宋美齡在昆明舉行晚會,宴請飛虎隊成員。據說,為防止出現意外,陳納德事前還警告過隊員不許飲酒。可是這些美國人根本不聽,口袋裡都是酒,沒開宴會就喝得酩酊大醉。陳納德趕忙叫手下把那個戰士拖了出去。蔣介石神色很尷尬,一時無話下不來台。這時輪到宋美齡出場了,她先是用諸如“沒有紀律,我們將一事無成”之類的漂亮話鎮住了場,然後用地道的英語幽默地和這些美國人聊些家常,最後許願:擊落一架日本戰機,國民政府立即獎勵500美元。
或許是飛虎隊是職業軍人,或許是金錢美女的刺激,飛虎隊打起仗來可一點都不含糊。僅僅駐留仰光的兩個月間,飛虎隊就升空作戰三十一次,每次戰機從未超過二十架,最少時甚至只有五架,但共擊落日軍飛機二百一十七架,自身僅損失十六架。其中有一次,飛虎隊的十五架戰鬥機與英國皇家空軍的十架戰鬥機迎戰前來轟炸仰光的日軍五十四架轟炸機和二十架護航戰鬥機。飛虎隊擊落日機二十五架,自身損失戰機三架(兩名飛行員陣亡),英軍則擊落日軍七架,自身損失十一架,五名飛行員陣亡。
應該說,這其實就是日本和美國兩個當時世界上的軍事強國在技術研發與工業生產能力等硬實力的差距。從19世紀末超越英國一直到今天,美國在經濟實力上一直是無可爭議的世界老大。雖然二戰時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這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開戰之初,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汽車產量是日本的80倍。更重要的是,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
從飛虎隊看日美差距,告訴你二戰日本為什麼輸2017-05-11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中活躍著一支美國空軍部隊——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飛虎隊”。1937年7月初,應國民黨政府邀請,美國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抵達中國考察空軍,擔任顧問。考察快結束之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
當時,日本的陸軍航空兵力,計有航空兵團1個,下轄飛行團5個,飛行聯隊16個,分別駐守在日本本土、我國台灣、朝鮮及我國東北境內。在16個聯隊中,共有96個中隊,其中驅逐機中隊36個,偵察機中隊24個,輕轟炸機中隊20個,重轟炸機中隊16個。每個中隊機數之配備,各不相同,其中:驅逐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15架,偵察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10架,輕轟炸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8架,重轟炸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7架。總計日本陸軍擁有作戰飛機1156架。其中:驅逐機432架,偵察機216架,輕轟炸機180架,重轟炸機128架,預備機200架。此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雙方實力對比懸殊。
在這種情況下,陳納德於1941年接受國民黨政府的委託,前往美國招募飛行員。羅斯福政府當時已準備對軸心國開戰,故給予暗中支持,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1941年7月中旬,陳納德回到中國時,已有68架飛機、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和其他一些後勤人員到達中國。1941年8月1日,蔣介石發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任命陳納德上校為該大隊指揮員,下轄亞當和夏娃、熊貓及地獄天使三個中隊。以高價(陳納德部的第一批100架霍克-81戰機單價45000美元)採購戰機供其使用。
在中國,企業有更多機會同製造商建立信任,將後者視為合作夥伴而非承包商。美國公司還不習慣這一套。美國公司要么為製造行業術語頭痛不已,要么擔心製造商剽竊它們的IP。彼此之間信任的缺失經常造成產品交付的延緩。
美國風投界或許對硬件創企不感興趣,但中國絕對是歡迎的態度。硬件創企應該擁抱這個機會,充分利用中國所能提供的所有條件,而不再僅將其視為組裝生產地。
相關新聞
董明珠:製造強國“買”不來2017-03-11
中國芯片製造來勢洶洶美媒:美國即將被超越2017-02-25
中國製造頂層設計完成智能製造迎彎道超車2017-02-17
蘋果"美國製造"降溫CFO:特朗普無實際作為2017-02-16
阿里雲參共國家實驗室人工智能深入工業製造領域2017-02-14
中國製造頂層設計完成智能製造迎彎道超車
第一財經記者2017-02-17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了解到,隨著《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印發,《中國製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誌著“中國製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11個配套實施指南已經全部發布,全面轉入實施階段。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3.0的升級,並奠定走向“工業4.0”的重要基礎。
美國並不擅長提供一個簡化和迅速的系統專門用於硬件產品開發,這卻是中國的特長。過去十年以來,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硬件創企希望減少延遲,盡快將產品推向市場,中國正好能滿足這一需求。
熱切的消費者
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著科技電子產品狂熱消費者的國度。人群即市場。中國領先VR等尖端技術的採用。硬件產品在中國表現良好,初創公司可以選擇進入中國消費群體,而不必為美國市場憂心忡忡。
此外,中國市場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競爭性。這一高效的篩選機制意味著,如果一家創企能在中國取得成功,後續進入美國也會有更好的預期。由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易複製性,它在美國是不可持續的。而中國公司總是能夠更快、更便宜地擴展。中國企業從來不用擔心自己過時。
風險投資
同硬件創企在美國燙手山芋一般的角色相比,中國VC市場對硬件創企的興趣方興未艾。中國初創企業基本上都是在本土完成A輪融資。許多中國風險投資者靠硬件賺錢或將其作為管理錢的手段,所以他們會看好硬件行業的機會。
除了錢本身,中國風險投資方還提供另外很多好處。他們了解構建硬件產品所需要的內容,也會在評估投資時查看設計和製造過程的每個方面,而不只是盲目投資。美國VC更習慣快速的軟件開發,中國投資者對硬件產品的緩慢製造過程更有信心。中國投資者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市場需求,並有足夠的耐心看到願景成真。
畢竟是製造大國
中國經濟建立在對供應鏈的製造和掌握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製造基礎設施,成為硬件創企將理念產品帶入現實的理想場地。這一巨大優勢可幫助降低准入門檻,加快產品上市時間,減少錯誤——所有這些都能以低成本實現。
充滿活力的中國製造業所能提供的另一個好處是,製造廠通常會直接投資同他們有合作的公司。製造廠身兼投資方的角色,同初創企業展開密切並透明的合作,深度參與創業公司的產品研發過程,幫助創業公司盡量少趟坑,加快進度,確保產品交付。這方面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中國深創谷(Shenzhen Valley Ventures)。深創谷最近與中國合作夥伴一起在帕洛奧圖設立孵化器。
市場是檢驗標準,新經濟能經得住市場檢驗發展壯大就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
變革是發展的唯一道路!汽車出現了,馬車淘汰了,怪汽車不好。事物發展是向前看的
萬達與京東合作,騰訊好快與國美合作
http://tech.sina.com.cn/i/2017-03-19/doc-ifycnpiu9080625.shtml
相關新聞
全球新零售革命:馬雲牽手百聯超越網購 by劉曠
英媒BBC:中國(鄉村)互聯網超越西方已是既成事實
周顯坤:高鐵+城市網絡,中國在走一條全新的鄉村城鎮化道路
馬雲佈局互聯網醫院:或農村先行推廣
網路農業學大陸 2017.03.15 旺報
製造這件事中國更靠譜?美硬件初創公司紛紛來華2017.3.20網易科技
據外媒(VentureBeat)報導,硬件初創公司似乎在前一分鐘內紛紛湧入矽谷,而在後一分鐘迅速撤離。美國風險投資多年來不觸及硬件創企。正如《連線雜誌》所言,硬件創企成了不為風險資本所待見的邊緣領域。幾年前,由於零部件成本降低,快速原型設計和眾籌,形勢略有改變。然而,如今潮流復歸。面向硬件的風險投資呈現放緩之勢。例如,對IoT的投資下降,智能家居硬件交易減少。
另一方面,消費者硬件公司也確實敗跡累累。無人機創企Lily在2015年籌集了3400萬美元預付款,然而在今年1月份突然宣告倒閉。谷歌當初對智能家居企業Nest的收購在後來被認為是“一場災難”。智能手錶創企Pebble是另一個例子,FitBit最終收購Pebble的價格僅為此前收購要約價格的零頭。(同早起Pebble投資和估值相比更是天上地下)
美國風投界興趣不再,嗷嗷待哺的硬件初創企業便前往中國尋求資金。中國投資及在家居領域的優勢將激發下一個創新型企業的新紀元。原因如下:
降低成本
中國以低成本聞名。以前中國曾是廉價產品和廉價勞動力的同義詞,現在則已發展成硬件公司的首要市場。硬件公司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錢不夠花,或者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銷售困難。對於那些為高生產成本叫苦不迭的行業來說,選擇可負擔的零部件和勞動力至關重要。
更快的市場速度
硬件產品上市總免不了跳票和拖延,這對那些新入行的沒有經驗的公司來說尤其如此。CNNMoney的一項研究發現,國外著名眾籌平台Kickstarter上排名前列的項目中,有84%都出現發布延遲。工程、設計和硬件生產複雜且易出錯。各種因素加起來很容易讓人們低估將產品推向市場所需的時間。
《人民日報》:阿里巴巴代表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
《人民日報》2017.03.19在題為《浙江實體經濟正質變》的頭版頭條報導中點贊阿里巴巴: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
“浙江不遺餘力扶持新實體經濟。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集團去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台納稅至少2000億元,相當於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機會。”報導稱。
《人民日報》引述了杭州海關日前公佈的數據:2016年浙江省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外貿出口正向拉動全國出口增速0.3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對全國出口增長貢獻最大省份地位。業界認為:浙江外貿穩步提升與浙江實體經濟發生質變大有關係,浙江近年打出的轉型升級“組合拳”已收實效。
作為實體經濟大省,浙江專業化強、產業高度集中。然而,在經濟放緩、發展紅利日漸弱化的新常態下,以前粗放經營發展中的問題也愈益顯現:靠“貼牌”只能匍匐在價值鏈的最底端,導致企業後勁不足。如諸暨襪業,一雙襪子的利潤只有1毛多錢,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報導認為,浙江打出了一套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產業升級雙引擎,引領實體經濟振興發展。通過轉型升級“組合拳”,浙江實體經濟正實現“鳳凰涅槃”:由“低小散”變為“高精尖”,以高質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
浙江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通過“五水共治”“浙商回歸”和處置“殭屍企業”,倒逼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結構。同時,全面推動“創新大平台”建設,打造“創新生態鏈”。在杭州“雲棲小鎮”,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看來:“一出門,隨處能碰到同行;一聊天,很快就碰出火花。”
推薦閱讀
馬可波羅與阿里巴巴之間沒有戰爭 重要的是加強規則與監管
回應
很好,給阿里巴巴正名,那些把實體經濟搞不好的帽子扣在馬雲頭上,是莫須有的罪各。
阿里巴巴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有多少實體店被淘汰,有多少稅收被漏稅,連房地產中的店鋪都大量貶值,假貨氾濫。相關帶動的行業像交通,餐飲等等都受到嚴重打擊,只有快遞被帶動。
不能跟隨經濟轉型的實體店被淘汰很正常。實體經濟是指創造實際產品和服務的經濟,一二三產業都是,網店也是,不要以為什麼實體店就能代表實體經濟,實體店跟實體經濟只有實體兩個字一樣。
頁岩油泉湧而出,OPEC 擬延長減產協議2017 . 02 . 17
美國頁岩油產量節節攀高,油價漲勢也跟著停下腳步,讓減產想拉抬油價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急得跳腳。消息傳出,OPEC 已經找上非 OPEC 產油國,打算在5月底前延長減產協議,甚至加大減產力道。
路透社 16 日引述內部消息人士報導,OPEC 成員國下次集會的時間預定在 5 月 25 日,屆時或將邀請非 OPEC 產油國出席。消息透露,假如全球原油庫存無法降至預定目標,那麼產油國 7 月起也許會延長減產協議,甚至加深減產幅度。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3 月原油期貨 16 日應聲上漲 0.5%、收 53.36 美元;盤中一度在美國原油庫存節節攀升的影響下跌落至 52.68 美元。
OPEC 與俄羅斯為首的非 OPEC 產油國已在 2016 年底決定合作,將原油日產量調降 180 萬桶,這項協議已於今年 1 月 1 日生效,時效為 6 個月。OPEC 內部人士聲稱,想讓全球原油庫存下降 3 億桶,來到5年均值,則產油國必須 100% 遵守減產合約,且原油需求成長也需維持穩健。
國際能源署(IEA)甫於上週公布,截至去年 12 月底為止,全球原油庫存已跌破 30 億桶,但仍較 5 年平均值多出 2.86 億桶。OPEC 成員國則認定,原油庫存必須跌至 5 年均值,市場才能恢復供需平衡。
OPEC 的努力是真能降低全球原油庫存,還得看美國願不願意配合。美國能源部 2 月 13 日發布鑽井生產力報告表示,美國七大頁岩層包括巴肯(Bakken)、鷹堡(Eagle Ford)、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馬賽勒斯(Marcellus)、奈厄布拉勒(Niobrara)、二疊紀(Permian)以及尤蒂卡(Utica)等,2017 年 3 月的原油日產量預估將較前月的 479.3 萬桶增加 8 萬桶至 487.3 萬桶,此將創下去年 5 月(489 萬桶)以來的新高;頁岩氣日產量也預估較前月的 486.11 億立方英尺增加 5.24 億立方英尺至 491.35 億立方英尺。
美頁岩油2.0 向OPEC叫陣 2017-03-04經濟日報
一年前阿烏地阿拉伯曾調侃美國頁岩油業者,稱這些業者在油價崩跌的年代叫苦連天,但如今這些業者浴火重生,變得更穩健,更有效率,也能在油價每桶50美元的價位時經營得有聲有色,如今美國頁岩油浪潮已升級至2.0,回過頭來挑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地位。
彭博資訊報導,OPEC希望說服投資人國際油價會走高的每個理由,都被美國油商「打臉」。沙國2月原油日產量為978萬桶,連兩個月低於沙國設定的1,006萬桶產量目標,但美國本周出爐的數據卻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衝上5.2億桶,改寫歷史新高。
短短九個月內,美國鑽油平台數量激增91%至602口,去年夏季以來日產量增加逾55萬桶,突破900萬桶,為去年4月來僅見。
如今頁岩油商已變得更有效率,荷蘭皇家殼牌(Shell)鑽一口油井成本約為550萬美元,比2013年整整驟減56%。拜水力壓裂法技術日新月異之賜,新油井產出的原油桶數也比以前更多。
許多美國能源業者也嚴控產量,決不再犯「頁岩油革命1.0」時期、入不敷出的錯誤。
美國頁岩油產量回升對OPEC構成嚴峻挑戰,短期內OPEC須「冷處理」頁岩油產量增加的影響,強調OPEC會遵守減產協議。但最後OPEC還是會面臨老問題:犧牲市占率保護油價,或市場寸土不讓,讓原油自己找價位。
若美國產量持續以目前速度增加,OPEC最終將被迫重新評估其減產計畫,並再度開始「增產保市」。
美媒:中國的VR產業發展為何會領先世界?原因有六
美國 “Uploadvr"網站2017.2.19文章,原題:中國 VR產業發展領先世界的六個原因 去年秋天,筆者受清華大學邀請,為其學生設計新課程。在一個教育以考試和死記硬背出名的國家,我的目標是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批判思維,同時探索新科技諸如虛擬現實(VR)等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潛力。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和學習,筆者發現中國在VR產業日益增長的領先角色,及其相比西方市場的特點。
原因一:多方參與。中國的VR硬件和軟件公司數以百計。筆者參觀不少創業園發現,有多達10%的創業與VR有關。
原因二:投資熱潮。有數據顯示,2015和2016年,中國的VR項目總投資達40億元人民幣。中國VR產業在發展速度、數量和資金規模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原因三:線下體驗店和硬件設備。我在中國的購物中心,無數次看到媽媽、奶奶級別的人玩虛擬現實裝置。這說明,在中國,VR的普及比歐洲領先。
原因四:媒體。中國的媒體很早就注意到VR的出現將會給傳播帶來新的方式和體驗。
原因五:官方的支持。中國啟動了“互聯網+”計劃,目標是轉變傳統企業和產業,通過數字化和新技術推動其發展,官員們對VR和AR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在該計劃中發揮重要作用。
原因六:千奇百怪的項目。某個科技趨勢出現往往始於某些新奇怪異的項目。中國的VR產業就是如此。比如,中國南方的東湖VR小鎮,其整個城市的設計就將VR融入服務、醫療、教育和娛樂等方面。(作者尤尼•達揚,喬恆譯)
相關新聞
英媒:中國科技產業門類日益廣泛轉型成果令人樂觀2017-02-08
美媒:虛擬現實(VR)技術會毀了中國的票房繁榮嗎?2016-06-20
著眼於提升核心競爭力的“ 中國製造2025 ”與創新驅動戰略相結合,將會給國內外企業帶來新的機遇;放鬆管制、減稅清費等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將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中國全力擁抱經濟全球化的決心,為各國企業來華投資敞開了大門。
該來的必會來。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報告顯示,在2016年全球跨國投資總量下降13%的大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逆勢增長2.3%,達1390億美元。
最近,據報導,看重中國巨大的商機,總部設在紐約美國加州的芯片製造商Global Foundries宣布將在中國成都投資100億美元建一座半導體工廠。其實,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的跨國企業不止這一家。而且,主導這些投資的跨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將是更先進的微芯片、記憶芯片或平板顯示器。
可以認為,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心,並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趨勢日漸明顯。
相關新聞
大學教授:特朗普的美國製造iPhone之路困難重重2016-11-26
蘋果"美國製造"降溫 CFO:特朗普無實際作為2017-02-16
阿里雲參共國家實驗室人工智能深入工業製造領域2017-02-14
中國製造頂層設計完成智能製造迎彎道超車
第一財經記者2017-02-17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了解到,隨著《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印發,《中國製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誌著“中國製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11個配套實施指南已經全部發布,全面轉入實施階段。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3.0的升級,並奠定走向“工業4.0”的重要基礎。
地位
這份報告提到,中國不再像以往那樣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廉價的採購地。2012年的調查顯示70%的受訪者把中國視為廉價商品採購地,但是這一比例到2016年已經大幅下降到50%以下。
認為中國是廉價商品採購地的受訪者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到50%以下
不可否認,當年許多跨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都包含了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的考慮。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帶來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再加上人口結構的變遷,我們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儘管勞動力成本優勢尚在,但優勢正變得越來越薄弱。這份報告的許多受訪者不再將中國視為廉價商品採購地,客觀而言,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是其中一項誘因。
這項成本上升,雖然是吸引外來投資的減分因素,但反過來,則意味著勞動者的收入增加,是他們提高生活水平的前提。還有更積極的一面,也是筆者看重的,它反映了中國製造水平不斷提升、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事實。
當年,鞋類、服裝和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是主力,目前,通信設備、自動處理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機電產品出口已成主力,高端製造、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中國正處於從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向價值鏈的高端躍升的過程中。
在此過程中,一些低端製造業會不可避免地移出去,這是我們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必然需要,這樣才能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位置的產業或企業上。如果因此中國已經不再被視為廉價商品供應商,並促進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提升,我們當然樂見這種判斷和趨勢。
吸引力
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心,預示著中國一如既往地仍是跨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這個經濟體還在繼續成長中,其龐大的市場是吸引外來投資的最好通行證。有企業移出去,也會有企業加入進來,依靠不斷成長的經濟體量及隨之產生的巨大市場需求,會讓我們泰然自若地看待某些企業的撤離,也會讓我們騰出更多的資源吸引高質量投資。
新常態下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將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對外來高質量投資的吸引力,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製造業逃離中國?英國報告展示的卻是別樣景象
摘要:新常態下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將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對外來高質量投資的吸引力,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英國市場調查機構馬基特公司2017年1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從最初的廉價外包目的地轉變為全球供應鏈中心。海客認為,如果說之前有中企逃離中國去國外投資建廠、同時有外企看中中國的市場優勢來中國投資僅僅是個案的話,這一報告揭示了“中國製造”的整體地位正在發生改變。
馬基特公司的這份報告提到的中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採購商青睞的這一現像說明了中國有哪些優勢?“中國不再是廉價商品採購地”反映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對於高質量的投資,中國經濟又有什麼樣的吸引力?海外網(www.haiwainet.cn)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先生,為我們解讀中國世界工廠角色的嬗變。
優勢
馬基特公司的這份報告指出,更多的受訪者表示將在中國、印度、其他亞洲國家以及墨西哥加大採購業務,而美國、歐盟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區域不再如往年那麼受青睞。其中,對中國的採購意願,相較於其他國家和區域,在2016年里為最高。
原因顯而易見,低成本和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隨著人口紅利的遞減,中國勞動力成本已不可同日而語。國際勞工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與2006年相比,中國居民的平均工資已翻了一番。的確,勞動力成本上升,讓一些完全靠拼成本的企業開始撤離中國,轉向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區域。
然而,比之像美國這類的發達經濟體,中國勞動力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儘管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在上升,但至少一定時期內依然在多數企業的可承受範圍之內。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與我們的低成本優勢不無關係。
如果說勞動力成本是一方面,那麼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中國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辛苦努力,大量熟練的勞動力、優良的基礎設施,以及極具靈活性的工廠等,構成了當今中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這是其他國家和區域目前所無法具備的優勢。發達國家製造業外移所導致的供應鏈斷裂,現在想重新彌合起來,其所耗費的成本和時間恐怕不是許多大企業所能承受得起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即便想複製我們這樣的供應鏈,但受制於它們的結構性劣勢,如大量熟練的勞動力、優良的基礎設施等,其難度也是可想可知的。
中國製造頂層設計完成智能製造迎彎道超車
第一財經記者2017-02-17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了解到,隨著《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印發,《中國製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誌著“中國製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11個配套實施指南已經全部發布,全面轉入實施階段。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3.0的升級,並奠定走向“工業4.0”的重要基礎。
胡遲表示,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深入實施,我國企業將依托“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產業技術的深度融合,照著產業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的方向發展,產生產業新的競爭新優勢,從而在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實現全面轉型升級。
“1+X”突破製造業發展瓶頸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製造2025》的“1+X”規劃體系中,“1”是指《中國製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文件,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發展服務型製造和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2個專項行動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產業、醫藥工業和製造業人才4個發展規劃指南。
外企同等適用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推進,目前已有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20多個省區市出台了具體的地方實施政策,各地形成了東部轉向高端裝備製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不同發展思路。
辛國斌表示,開展城市試點示範,是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索新常態下不同類型城市製造業轉型的模式和路徑,鼓勵部分地區先行先試、重點突破、形成經驗,有利於推進“中國製造2025”實施。
相關新聞
大學教授:特朗普的美國製造iPhone之路困難重重2016-11-26
蘋果"美國製造"降溫 CFO:特朗普無實際作為2017-02-16
阿里雲參共國家實驗室人工智能深入工業製造領域2017-02-14
工信部:我國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地位
中國網科技2017.2.17訊(記者張潔欣)國新辦今日就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通過兩年努力,製造強國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深入推進,“雙創”和“互聯網+”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和通信業保持平穩運行,結構調整持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一是總體規模和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我國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地位。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56家製造企業進入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網民總數從4.57億達到7.31億人,4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10名。
二是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一批高端裝備取得突破性進展。“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成功發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製成功,ARJ21新型支線客機交付商用,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紀錄,多軸精密重型機床等產品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高鐵、核電、通信設備等具備全球競爭力。
三是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智能製造水平明顯提升,標準體系架構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部分智能製造新模式開始復制推廣,基於互聯網的“雙創”平台快速成長。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1.8%、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45.4%。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紮實推進。
四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順利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快速增長,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左右。機器人及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產業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已連續兩年產銷量居全球第一。
相關新聞
教育部發布高等教育質量報告:規模世界第一2016-04-07
核應急白皮書:中國在建核電數量居世界第一2016-01-27
中國知識產權數量快速增長申請量連續4年世界第一2015-04-16
“世界第一製造大國”還能留給中國多少時間?2017-01-10
據報導,自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進入印度市場以來,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手機所佔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 為了應對國外企業對印度各行業的影響,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印度製造”,鼓勵本土以及跨國公司利用印度資源並在印度生產。 但他提出的“廢鈔”政策卻使得印度本土智能手機銷量減少。 大部分印度人,尤其是印度農村人,都是在實體店用現金購買手機。 但是因為廢鈔政策,印度人開始儲蓄可用的新貨幣以備不時之需,不再用新貨幣去買奢侈品,如智能手機。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10月至11間,印度50個主要城市的智能手機總銷量下降30.5%。 其中,中國品牌智能手機銷量下降26.5%,印度本土智能手機銷量下跌幅度更大,下降37.2%。
報導稱,印度智能機市場上的150多個生產商都在關注手機的實用性,但是中國一些製造商開始在印度本土生產智能手機以降低成本,這使得中國品牌手機在印度的零售價比印度本土智能手機價格更為親民。 其中一些智能手機屏幕大、質量好,價格也相對合理。 同時中國品牌手機可在網上購買,而且支持印度語,這些都使得更多的印度人選擇中國品牌智能手機。 (實習編譯:言丹莎審稿:田瑞哲)
相關新聞
華為:4年內超過蘋果/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2017-01-26
http://tech.sina.com.cn/it/2017-01-27/doc-ifxzyxmu8144258.shtml
蘋果目前通過印度本地分銷商銷售iPhone及其他產品,但在市場份額方面卻遠遠落後於三星以及中國品牌。分析師指出,iPhone的高定價是蘋果在印度擴張業務的一大障礙。
Gartner研究副總裁Mark Hung週三告訴CNBC,“蘋果需要在印度進一步降低價格,以便更多人能負擔得起。” 他表示,降低印度iPhone的價格的一種方法是在當地製造手機,以規避印度的進口稅。
在美國,iPhone 7起始價格為649美元,但在印度,考慮到進口稅,這個價格將高達900美元。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5年印度人年均收入僅為約1600美元。
另一方面,印度本土化製造的生產效率目前與中國和韓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仍然微不足道。研究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的本土化製造率高達70%,韓國達50%。不過印度在吸引更多組裝工廠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
在製造計劃啟動之前,印度只有兩個手機組裝設施,而現在已經增加到大約50個,其中80%是本地公司,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各佔約10%。這些工廠為世界領先的品牌組裝手機,包括三星和華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富士康也表示正在考慮在印度建立工廠。印度政府還表示,計劃派遣近100名設計工程師去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去學習產品設計並了解客戶需求。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7-01-27/doc-ifxzyxmu8150176.shtml
莫迪“印度製造”未奏效? 多數印度人仍使用中國手機
據美國 “石英”網2017.1.25報導,為了應對國外公司對印度各行業的影響,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早前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 2016年年中,印度本土生產的手機銷量佔總銷量的一半。 但目前,多數印度人仍使用中國品牌手機。
據報導,印度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 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率僅增長3%,而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則同比增長18%,可見勢頭之猛。
報導稱,中國品牌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在2016年印度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中佔了46%。 在本季度中,印度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中國國產品牌佔了4個,分別為Vivo、小米、聯想和Oppo。 而印度本土品牌智能手機在第四季度所佔的市場份額則從2015年的54%跌至20%。
蘋果將在印度設廠?等待它的是中國手機四大天王
去年5月,每日經濟新聞曾報導,為了扭轉蘋果頹勢,蘋果CEO庫克來到了印度——這個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
在印度,庫克享受了國家元首級的待遇,他與總理莫迪會面,與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談生意,與寶萊塢的明星共進晚餐。隨後,一個爆炸性新聞產生了,並且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當時這一說法,被證實為一個簡單的翻譯錯誤。
然而這一次,情況又有所不同了?
蘋果“幾乎確定”將在印度設廠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華爾街日報》援引印度一名政府官員說法,由蘋果副總裁帶領的高管團隊2017.01.25在新德里會見印度政府官員,討論關於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生產iPhone的計劃。這名官員表示,“這筆交易已經幾乎達成。”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蘋果組裝工廠一共有18家,其中14家位於中國、2家位於美國、1家位於南美、1家位於歐洲。其中,富士康在中國設有6個組裝工廠,其餘組裝廠商還包括和碩科技、廣達電腦及緯創集團等。
不過每經小編註意到,要想在印度市場打出一片天地。iPhone很可能要面對盤踞在印度的中國手機“四大天王”。
中國手機品牌佔領印度
在佔領印度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競賽中,中國品牌再次勝出。
據一財網報導,由vivo、OPPO、聯想和小米主導的中國品牌為印度市場提供了大量低價時尚的智能手機,甚至對三星構成了挑戰。根據Counter point最新發布的報告,在去年的第四季度中,除了三星以外,中國四大手機品牌在印度銷量最佳智能手機排行榜中佔據了四個名額,而印度本土智能手機品牌Micromax和Intex卻榜上無名。
到目前為止,三星仍然是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但是去年四季度的銷量從前一年的29%大幅下滑至24%,而中國四大手機品牌佔領了印度市場總額超過46%的市場。
在中國本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增長需求趨緩的背景下,中國手機品牌前幾年就開始向印度擴張。去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突破了100億美元,其中位於110~200美元之間的中端價格的智能手機市場佔比最大。中國手機製造商發現它們在中國的策略也能夠很好地適用於印度。
瑪德,你們吵你們的,福建惹你們了?這也躺槍?學霸幫你們劃重點,拋開人口基數談GDP全是耍流氓! 2016年湖南人口7千4百萬排名全國第七人口大省,福建4千3百萬人口全國人口排名第15然後GDP湖南第八3萬1千億福建第九2萬8千億恩,只差2000億,不明白你們的優越感從何而來.順便幫你們補習下地理歷史,福建雖然是沿海地區,但是長期處於對台前線你們這些內地的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吧?!建國以後直到2005年以前,福建省會福州只有一座樓高過8層,所有建築低矮做好對台戰爭完全打爛推倒重建的準備自己去搜索下最後一次台海危機是在幾幾年,福建為了全國統一犧牲了半百歲月,我從小的教育裡有一段很重要的“抓台灣特務”的宣傳。然後換來的就是你們這群人所謂你福建也就一所985和一所211!的這種鄙視的論調。我呸,一個隨時戰爭的地方你覺得共和國會放多少985 211在這?
我只是想請教一個想不明白的問題,大概只有台灣人明白,所以就問一下你了,台灣排在河南之後,著名的台灣講師高志斌教授,在解析茶葉蛋言論時說過,“大陸的鄭州或河南的鄉村,的確是有一大半的鄉鎮城市,連一顆茶葉蛋都買不起”,如果河南有一大半的鄉鎮城市連一顆茶葉蛋都不買起的話,台灣又有多少鄉鎮城市買不起茶葉蛋?
有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說是台灣公佈的GDP實際上把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產值也算進去了,因此台灣公佈的“GDP”是注了很大水分的,應該叫GNP更合適。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27_391590.shtml
江蘇苦追廣東七年未果
多年來,經濟第二大省江蘇多年來與第一大省廣東的差距不斷縮小,甚至有赶超之勢,但2016年兩者的差距又重新拉開了。
江蘇追趕步伐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廣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所受的衝擊最大,轉型升級也開展得最早,目前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在外貿出口增長受阻的情況下,借助電商的快速發展,廣東工業產品的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加大,內銷佔比進一步提升。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內銷比重進一步提升到75.6%,同比提高了2.5個百分點。
其次,經過多年追趕後的江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在內的一些重要指標的增速已經放緩。數據顯示,去年江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比廣東低了2.5個百分點。
兩者絕對值重新拉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2016年廣東的平均價格水平比較高,以現價計算的絕對值也就比較高,若扣除價格因素,廣東的實際增速仍低於江蘇。此外,廣東的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顯低於江蘇。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分析,雖然當前廣東經濟總體保持穩定,但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體現在: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經濟發展過於依賴房地產,行業和地區分化加劇,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發展差異加大。
事實上,相比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廣東的區域發展最不均衡,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之間存在巨大鴻溝,且這種差距有拉大的態勢。珠三角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率先轉型、率先調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而粵東西北地區受傳統發展模式影響,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
回應
湖南這種中國最貧窮的省份之一都排到第九了,比沿海的福建還高,誰信?這種GDP數據有什麼說服力嗎?
小看湖南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株洲的機車,這都是世界有名的。湖南的高端製造業不可小覷。湖南和湖北有類似的地方:發達地區經濟很不錯,但是也有很多落後的偏遠地區,湖南的湘西,井岡山山區,湖北的恩施和大別山革命老區,還需要加把勁。
湖南哪裡差了,當年清朝總督排位,湖廣和兩廣並列第三,福建就是看戲的份。湖廣區位本就好的出奇。從硬件上講,湖南有3所985,你福建也就一所985和一所211!
美國面臨的問題中國也會面臨到,就是該怎麼培訓這些工人,也許中國更容易解決一點,因為中國政府更喜歡在這個領域進行干預。美國碰到的一個問題是,美國政府不太情願來幫助被裁員的製造業工人進行再培訓,以便再就業,雖然政府也投入了一點資源,但是還不夠。
朱民:盡量增加值不如中國,但美國製造業並未衰落。
……
回應
勞動力價格繼續上漲,製造業遲早是要向外轉移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改革開放,放開胸懷接納移民,實現勞動力的全球自由流動。
你想把中國也變成美國歐盟那樣的文明衝突步頻發的混亂之地?
中國有腹地縱深,又有全國統一的產業鍊和市場,製造業吸附力會有長期優勢。製造業的最終目的,還是高端,設計,品牌。低端逐漸流失不可避免,而且是中國作為全球化/產業領袖,需要讓跟隨者喝湯的方面。美國的問題,則是有足夠人口,足夠市場,足夠規模,但是越來越多人高不成低不就。這是中國最需要避免的一點。
借用老羅斯福幾句話:“我們決不能扮演中國的角色,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覆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內的安寧享樂,漸漸地腐敗墮落,對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沉溺於紙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奮發向上、苦幹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於滿足我們肉體暫時的慾望,那麼,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中國今天已經發生的這一事實:畏懼戰爭、閉關鎖國、貪圖安寧享樂的民族在其它好戰、愛冒險的民族的進攻面前是肯定要衰敗的。”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第一是人為的原因,第二是才是中國努力的原因,第三才是製造業在全球擴張和流動這個經濟自然規律。只要我們自己不作死,為製造業創造更好的物流條件,信息系統條件,穩定的匯率條件。除少量的密集行還會往外擴張之外,很難往外走。走掉一部分,是好事。把中國再打造成全球科技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低端走,高端補,這就是升級。
美國製造衰落是偽命題,他們的高端製造我們還要追五年或者十年。那些底附加值的他們原來不肖做,現在床破是為了就業而已。爾我們國家的發展由東到西成階梯性發展,有一定延續性。還有就是文化的大不同,結局肯定不同。
美國製造業衰落中國會重蹈覆轍嗎?2017-01-26觀察者網
特朗普登台,世界政經格局可能因此巨變。特朗普會和中國打貿易戰嗎?美國暴露出來的製造業空心化,會不會在中國未來的結構改革過程中,重蹈覆轍?
近日,觀察者網受邀參加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主辦的上海金融論壇。在論壇下午的圓桌會議中,印度前央行行長拉格拉姆•拉詹、IMF首位華人前副總裁,現任央行副行長朱民、前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和主持人上海高金學院執行院長張春,就上述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院長張春主持提問。
朱民認為,特朗普上台之後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一定會爆發,但是主導權在中國手中。美國不可能對中國征收45%的附加稅,而中國有足夠的手段進行反制。
在圓桌會議中,參會者認為中國的經濟正處於結構性轉型之中。而由此帶來的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增加值變化,也會改變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對此,中國政府需要做好準備,保持經濟發展平穩,確保社會安定。
管濤討論了中國的匯率問題,根據平價購買力來看,人民幣兌美元長期是要升值的。但是現在去猜人民幣匯率的平衡點沒有意義。央行今年的目標是保穩定,只要匯率政策可信,目標就能達成。
以下是觀察者網根據速記整理的討論實錄。未經嘉賓審核。
張春:謝謝,拉詹教授我要問您一個問題,您在發言中講到了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減少以及背後的原因,朱民行長在他的發言中講到了中國服務行業的興起,中國其實也面臨著製造業的下調或者說第二產業的下調,那麼兩個問題:
第一,你認為中國會追隨美國的腳步,走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減少的老路嗎?第二,現在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的佔比只有52%,那麼中國能不能像美國一樣,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百分之七八十,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主動驅動因素。
拉格拉姆•拉詹:我的兩個答案都是:是,任何的國家都有這樣一個規律。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的富裕水平的提高,製造業相對服務業就會衰退,現在中國服務業已經超過了GDP的50%,不過這又為中國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製造業的就業機會增長消失,甚至是出現了工作崗位的流失,有些公司決定在中國關廠,把製造業移到別的地方去。
回應
話說美國私人資本這麼強大,資本實力雄厚,為何還需要政府去主導投資機器人製造呢?難道市場的自我調節在資本主義的天堂美國不管用了?
張維迎說:不需要產業政策!
美國媒體說:需要產業政策!
感覺特朗普大統領上台之後,美媒的基調簡直180度大變啊.以前全是“中或輸、美必勝”現在全變成了“美必輸、中必勝”
棒殺和捧殺的按需所取而已。蛋定就好。美國全部精英現在是想如何打斷我們中國的節奏?文的不行,可能就要來武的。自己加油和努力吧
和美日德的差距我就不舉例了。就說幾個自動化應用方面的例子。比如國內高速公路和停車場居然還在採用人工發卡人工收卡人工收費的原始手段。在我居住的州,這些工作早就被機器取代了,你只要上州政府交通局網站登記一下車牌和銀行信息,以後駛過收費公路或隧道,或進入公共停車場就會自動識別車牌扣款,手機APP幫助你時時了解自己的繳費情況,整個道路上看不到一個收費口和收費員。
那是因為使用人工比使用機器貴,所以它們用機器。而在中國使用人工比使用機器便宜。那種機器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自動化問題中國落後很多,其實,從技術層面來說,完全沒有問題。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學問題,不要只用技術狗的眼光來看問題。上自動化可以,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人怎麼辦?這可是以千萬記的人口。中美歐壓制電氣自動化這麼些年,已經有點壓不住了,德國開始工業4.0,中國開始2025,現在床破上台了,他將率先完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這個其實是要不要實行,而不是技術上有什麼難度。我覺得應該是國內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有些方面還需要養這些人才行。電子高速繳費卡也在推,但是很多人不用。都覺得那是單位才用的.......一旦統一使用了,高速收費口基本就不用人了,只要掃描識別就行了。
這種技術在中國也早就成熟了,也早就投入應用了,我所在的城市(廈門)至少已經用了十年了。只是高速公路還沒有採用這個技術,不知道為啥?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26_391431.shtml
所以中國人乾了中國人做的事兒:他們在中央層次設計了一個複興。在接連幾個五年經濟計劃中,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製造行業改革。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自動化。地方政府為企業購買和製造機器人提供了數十億的補貼。政府一直特別感興趣的是可以用於中國汽車廠的機器人,人們一直批評中國汽車廠的製造質量。用機器人來製造汽車,不僅能節省人工成本,政府還認為,它們能製造出更好的汽車來。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呼籲掀起一場“機器人革命”。
像其他中央設計的方案一樣,中國機器人計劃的實施並非沒有遇到麻煩。它出現了過度投資和浪費的問題,而且許多中國機器人企業並沒有製造出非常好的機器人。
“許多機器人的質量很差,安全和設計標準真的很糟,”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迪埃特爾•恩斯特(Dieter Ernst)說,該中心是一個旨在改善亞美關係的組織。“據說中國有100多家機器人製造商。我認為,這些企業中大約有50家也許能活下去。”
但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公司仍在堅持著。恩斯特預計中國機器人行業會有緩慢、穩定的增長。他預計,在未來5到10年內,中國的機器人行業將生產出與德國和日本相當的工業機器人。
在美國推動機器人技術的複興將比在中國更困難,在中國,工人對政府支持自動化的做法沒有太多的抗議。
相關新聞
徐實:造出日本筆尖鋼壟斷後,中國製造要向更高領域衝擊
中國東北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東北經濟新活力:瀋陽i5數控機床/新松機器人/T800碳纖維打破日本壟斷(回應:老搞東北標題黨有意思?讓人反感! 對於東北一點兒都不了解的人就在這裡瞎噴?瀋陽經濟是不好沒有人否認,難道現在有一個好的企業你們都看不下去了嗎?)
2016世界超算TOP500榜首神威太湖之光,運算速度93PFlops每秒十億億次
天河二號将升级至每秒十億億次
日本向中國發起挑戰--計劃投入1730億美元建設效能達130PFLOPS的超算。而中國接受了挑戰--中國著手研發峰值效率為世界最快計算機十倍的超算。美國也有可能參與這場爭霸賽。
奧巴馬2015年設定的2025年超算目標(每秒100億億次,當時世界冠軍天河二號才5.49億億次)卻被中國E級超算提前8年實現
中科院與阿里巴巴2015-7-30合作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比目前超算快百億億倍;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中國10億人,每個人能分到10萬台天河二號的運算能力)。
紐約時報:中國搞“機器人革命” 美國能跟上嗎?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2017-01-26報導,工廠在特朗普總統的一系列美國恐怖經歷中佔核心地位。用他的話來說,全球化導致我們的工廠“關閉”、“銹壞”,“像墓碑那樣散落在我國各地”。
不過,這是你也許可以叫可選事實的情況:美國工廠仍然製造了很多東西。2016年,美國製造業創了一個記錄,生產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東西。但你沒有聽到很多關於這個記錄的沾沾自喜,因為製造商沒有用很多人就生產出了所有這些東西。由於自動化,我們現在製造的產品數量比我們在1987年製造的增長了85%,但所用的工人數只有1987年的三分之二。
這表明,雖然特朗普可以威逼製造商留在美國,但他不能強迫它們僱用很多的人。相反,企業很可能將投資大量的機器人。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曲折:機器人將不是美國製造。它們也許是中國製造。
根據行業貿易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字,中國在2013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如今,中國正朝著另一個大目標努力:成為用於工業、農業和一系列其他應用的機器人的最大生產商。機器人行業的專家說,這個目標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但他們幾乎看不到能阻礙中國最終主導地位的東西。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與環境相關的機器人技術研究所(Contextual Robotics Institute )主任亨里克•克里斯坦森(Henrik Christensen)說,“如果你比較一下中國和美國在這方面的投資的話,你會看到我們一定輸。中國的投資是以數十億計的。我沒有看到美國有這種規模的投資。沒有這種投資,我們就將失敗。毫無疑問。”
中國是怎麼學會愛機器人的對我們有啟發性。多年來,中國的主要賣點是廉價勞動力。但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的人口變老了,也變得更富裕了,中國工人的工資增長速度高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中國領導人擔心,製造商會被高工資趕走。就像美國製造商的活兒被中國拿走那樣,中國製造商的活兒將被印度、越南和其他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拿走。
筆者在海關總署網站查詢了去年中國原油進口的統計數據。按照世界平均比重來計算,2016年1-11月,中國進口原油大約折合41美元/桶。
這顯然符合國際市場的價格,也遠遠低於前幾年的油價。
再來看謠言的後半部分,“中石化3.8萬噸92號汽油出口新加坡”。這則消息是2015年的,公司也不是中石化。原報導如下:
據泉州檢驗檢疫局官網消息,2015年12月23日,經泉州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中國香港籍油輪“長航發展”裝載1批3.8萬噸、貨值1444萬美元的92號汽油從肖厝港區青蘭山碼頭順利出口新加坡。
上述消息中,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並不是中石化。上述消息的重點不僅在福建中斷8年的成品油出口恢復,也在於中化泉州獲得了成品油出口資質,成為地方煉廠首個成品油出口“吃螃蟹者”,這說明“三桶油”對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壟斷終於被打破。
成品油出口利潤微薄,這次的出口增加並非圖利,而在於避免國內自找銷路的困難,加速緩解國內成品油的銷售壓力。那麼,同期北京92號汽油售價5.67元每升,為何價格差距如此懸殊呢?
之前就有媒體做了解釋,這項出口屬於成品油來料加工貿易業務。進口原油貿易方式分為三種:一般貿易、進料加工與來料加工。來料加工由境外無償提供料件,在境內加工成成品後運回境外,料件和成品所有權都是境外企業,境內加工企業賺取的只是加工費。
按現行稅收政策,來料加工貿易,海關對進口材料全額免稅,貨物出口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加工企業加工費免徵增值稅、消費稅,成本上具有優勢。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減去消費稅和增值稅,這個價格在合理的水平。
至此,這則謠言的兩部分都得到了澄清,合起來的所謂“數學題”也就不攻自破了。
回應
信這種新聞的人基本上智商也沒得救了。
沒毛病啊,美國媒體對這幫人來說可不就是官媒嘛
我幫大家做個總結,可以去微博打公知的臉:1、上半部分是美國人造的假新聞。
2、下半部分是來料加工,中化集團(非中石化)收的是加工費。
謠言動動嘴闢謠跑斷腿。但是裡面好像有個問題,如果是來料加工應該就談不上緩解國內銷售壓力吧。
更多信息透明有助減少謠言空間。
對啊,作者這裡有個矛盾點!
如果是用國內原油加工成品油,就有自找銷路問題;如果是來料加工,就沒有銷售問題;因此選擇來料加工方式,就迴避了銷售問題。
http://www.guancha.cn/CongZuoZuo/2017_01_12_389042.shtml
從薇薇:中國原油進口比汽油出口貴?來算算這道數學題2017-01-12
最近,一則謠言在微博、朋友圈、貼吧等處流傳,有讀者希望觀察者網澄清一下事實,筆者受邀做一點簡單分析。
謠言的內容說,“前些天,官媒公佈支付俄羅斯3.6億噸原油款2700億美元。有心人一算,750美元一噸,一桶107美元,折合約3.7元人民幣每升。注意,是原油。今天又傳出,中石化3.8萬噸92號汽油出口新加坡,總值1444萬美元。有心人士又一算,每噸合人民幣2460元,每升僅為1.8元。注意是汽油。進口3.7一升原油,出口1.8一升汽油。”
我們先看謠言的第一部分,所謂官方媒體公佈俄羅斯原油進口的數據。實則是美國之音2015年11月的一則報導,並非中國官方發布,《參考消息》的翻譯如下: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11月17日報導,羅斯石油公司最近公佈的財務報表顯示,這家最大的俄羅斯石油企業第三季度收到了9965億盧布(約972.6億人民幣)的石油預付款。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所支付的購買俄羅斯石油的預付款。根據2013年雙方所簽訂的政府間協議和石油交易合同,俄羅斯將在25年內向中國增加供應3.6億噸原油,每年大約不到1500萬噸,合同總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普京總統當時曾透露,中國要支付的預付款金額高達700億美元(約4459億人民幣)。
報導中已經提到,3.6億噸原油是25年的,在這樣一個長期合約中,商品價格的變動是要考慮的,合同中有相關規定。即便這個消息是真實可靠的,謠言裡的價格計算方法也很成問題。
何況這則消息有明顯的紕漏。首先,中俄兩國的大宗交易,例如原油和天然氣,合同依然是按美元定價,但結算時用人民幣付款。而按這則報導的意思,俄方收到的卻是盧布,換算成人民幣,而不是相反。
更令人生疑的地方是,按照這個消息,25年3.6億噸,折合每年只有1440萬噸。但2014年,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有3300萬噸,2015年1-8月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數量就達到7247萬噸。這個數據差距過大。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趙亞贇曾指出,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中規定的價格是在布倫特原油價格基礎上通過一個複雜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中方因為這個公式的參數與俄方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談判,最後俄方迫於國際原油市場不景氣,最後做出了重大讓步。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在洲際交易所(ICE)和美國商品交易所進行,是目前市場油價的標杆。
引領亞洲生產鏈發展,中國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繼續做大、做強中國消費市場,通過強大消費需求來推動乃至支撐亞洲生產鏈的完善;二是利用中國已經構建起來的完備製造業體系,通過研發創新,不斷突破,更多佔據製造業高端鏈條,並繼續保持在設備製造領域的優勢;三是通過資本、技術和貿易等方式的運作,在低端製造業向外轉移之時,引導和調整亞洲製造業整體佈局。
逐步完善亞洲生產鏈符合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展需求,也是未來“一帶一路”能走得更穩健的關鍵所在。一個在生產上編織成網絡、聯結成鏈條的亞洲,也一定會為21世紀亞洲全面崛起提供充足的動力。
回應
吹牛還得數貴報,您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美國經濟、美國股市為何如此強勁?
華爾街的資本遊戲吹出來的
有些人常常為人力低成本自豪,冷幽默?這是因為你窮,別人不願幹的事你還搶著幹,看看現在的城市裡,臟累苦的活都是外來人口乾,工資還很低,城里人有幾個在幹,特別是本城市裡的年輕人。
我也想成天啥事不干,呆在家裡玩玩電腦,吹吹水,月收入只需幾千美刀。但是華爾街精英當總統也不敢答應這事。
我們也盼望有一天中國的人力成本發展到世界最高,讓那些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轉移到別的落後國家,我們只生產那些最頂端的高科技產品。千萬不要為人力低成本再自豪了,這是無奈的事情,是落後的後果。
文章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美國重振中低端製造業是不可能了,但能保住高端製造業。中國想保住低端製造業也很難,一是因為勞動力成本增高,二是因為70後80後因經濟條件提高,慢慢地退出製造業,而90後的年輕人大多都不喜歡製造業工作,導致了製造業工人大幅減少。這就是這幾年為什麼中國製造業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製造業只能向中高端轉型,才有繼續發展的出路。
雖然就業的大幅增加很難,但美國仍然保持著金融、創新和市場優勢。如果政策對路,比如繼續加大對高端製造業的投入,美國勢必會進一步鞏固其在軍事工業、醫療技術、信息技術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對全球製造業發展方向的引導力。
亞洲優勢
今天,談論製造業振興,在很多國家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時髦,但也只是一種政治時髦。通常人們更容易關注的是一些抽像數據,諸如稅收、投資和勞動力價格之類。這些因素自然很重要,但發展製造業,不是光有這些就夠了。勤勞、守紀與執著精神,同樣不可或缺,甚至更重要。這絕不是政治人物幾句豪言壯語就能實現的。
任何一位走進美國社區的中國人,即使只停留一兩天,都會明白,美國重振昔日製造業,根本就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依據中國人對自身製造業崛起三十多年的切身體會,看看那些在商場裡購物、在街頭閒逛、在公園裡休閒的各種膚色美國人的神態,尤其是那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你根本無法將他們和成千上萬坐在流水線旁的藍領聯繫在一起。讓美國人重回流水線,像中國、越南、柬埔寨等國的藍領那樣工作,已不再可能。在今天的美國,已經無法找來願意幹藍領活且有一定技能的年輕工人。
製造業的發展有很多要素,但歸根結底是要人去做。一個國家的工業化與去工業化與發展模式相關,也與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傳統相關。中國製造業的生產鏈可能會因為勞動力價格上升而出現一定轉移,但大多數不會轉移到美國,而是轉移到印度、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
為什麼會是這些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年輕勞動力仍然願意從事基礎的藍領工作。這個道理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總是不能真正發展起來。比如,在我曾經工作過的巴西,即使廠商提高工資,恐怕也找不到太多願意或適合做基礎製造業的人。富士康當年不是誇下海口,要把巴西變成其重要加工中心嗎?可廠子開了沒兩年,就被不斷的罷工給折騰得沒了聲息。
目前,無論從生產體系看,還是從鏈條完整程度看,亞洲製造業在全球都居於領先地位。這與中國製造業的全面發展密切相關,也與亞洲一些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相關。對於中國經濟下一步轉型發展而言,這也是巨大機遇所在。著眼未來,中國除了需要通過金融、稅收等手段,留住一些骨幹企業,也要在鞏固和完善亞洲的生產鏈方面多下些功夫。目前,中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將生產線轉往亞洲其他國家,比如華為將在印度建造手機生產線。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1年金融業產出占美國GDP總量的8.4%,而在上世紀50年代,還不到3%,此外美國金融類公司的利潤佔所有企業所獲利潤的30%以上。
事實上,特朗普自己做生意,也是遵循上述規律。他的財富積累主要是靠錢生錢,他的建築工程主要是靠進口更便宜的中國產品。美國《商業周刊》最近報導,參加競選前,特朗普經手的最後三個工程項目中,至少有兩個從中國進口了鋼材和鋁材。其在芝加哥的一個項目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節能型玻璃牆。僅此一項,按照美國市場價格估計,特朗普就讓美國公司失去了一筆超過3.5億美元的訂單。
特朗普陣營競選所用的部分杯子和T卹產自中國和洪都拉斯。
特朗普以“生意人總統”自居,再加上其經濟團隊有這麼多人是做生意出身,他們不會不明白這些年美國究竟是在靠什麼賺錢。他們也明白,正是這種賺錢方式,導致了美國式的“去工業化”,同時也導致了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
奧巴馬又何嘗不想重振美國。美國搞TPP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或者說是想把失去的地位重新找回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美國試圖重組全球製造業鏈條的本錢。但是,美國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算了賬,發現最終美國製造業非但不能藉TPP重回產業鏈,反而只會進一步將國內市場讓給別國製造業,而且進入美國的外國企業還可以獲得狀告美國政府的權利。據世界銀行一份預測報告,到2030年,TPP協定將把日本GDP推高2.7%,而美國的GDP只能被拉高0.4%。
所謂重振基礎製造業,多多少少有些反經濟規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經濟結構都是從基礎製造業逐步升級到服務業、高技術行業,而從服務業和高技術行業再轉型到基礎製造業,好像都還停留在口號階段。
2000年初我到美國工作,買過一些10美元三雙的白襪。襪子織得很厚實。看看標籤,上面居然寫著“美國製造”。這麼便宜的“小件”美國也生產?後來,我在《華爾街日報》上讀到一篇文章,原來那時美國市場上的襪子幾乎90%都是美國製造。美國人每年要花費50億美元買襪子,數額不算少。美國是怎麼做到把襪子工廠留在國內的呢?
原來美國的製襪廠較早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但是,這一優勢同樣沒保持多久。這不僅是因為中國人工成本低,也因為中國很快就能製造類似的機器,並擁有了能熟練操作機器的技工。三年後我從美國回國,10美元已能買6雙襪子,美國的襪子製造已被中國替代。
製造業必須強大我們都是認可的。但是看看大學畢業生就業後收入排名就知道年輕人為什麼不愛製造業了:一進金融業、互聯網服務業收入就能輕鬆靠前,製造業成本優勢靠的是人力成本優勢,但也是無法吸引優質人員的原因,不要責怪90後愛開網店,加班加點+收入不高還不如開網店,反正都一樣還多個自由時間。企業主希望勞動力進入市場可以隨便挑,但是不要忘記市場裡的勞動力供給也是市場化的,不是靠噴金融業和互聯網服務企業就能解決。
沒有製造業,從針頭線腦到電腦、手機、飛機、火箭、飛船、互聯網等等一切都免談。
你所言的這些製造業(電腦、手機、飛機、火箭、飛船、互聯網)都在蒸蒸而上。遇到問題的是那些產能過剩的鋼鐵、空調、日化、飲料、服裝等傳統產業。
http://www.guancha.cn/xushi/2017_01_05_387775.shtml
人民日報: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都別吹牛了!2017.1.4丁剛
特朗普誇下海口,要讓美國在他的治理下變得“更偉大”,重振製造業是他的一個重要抓手。中國企業會不會真的被美國吸走?
表面看,特朗普是要讓“美國製造”重新攻占美國和全球市場,但實際上,這些豪言壯語更多還是針對美國的就業問題講的。有些美國人習慣從“零和遊戲”的視角出發,將美國的就業問題同中國直接掛鉤,認為中美貿易額變大了,中國人的飯碗多,美國人的飯碗就會相應減少。在這些人看來,美國的就業問題,轉變成了怎樣讓中國人的飯碗重新變成美國人的飯碗。
真正的問題是,美國人能不能拿走中國人的飯碗,拿走了能不能端得住?
微型鋼鐵廠技術令美國鋼鐵廠在50年內減少了75%的僱員,同時產量維持不變。
規律使然
資本往低成本、高收益的地方走,這是基本規律,也是導致多年來美國無法重振傳統製造業的主要問題。哪裡有更多的利潤,哪裡的勞動力價格水平更低,資本就會向哪裡轉移,無論誰入主白宮,這個規律是改變不了的。美國企業此前出現的外包潮從根本上講,就是資本本性使然。
對於美國資本來講,未來最能獲利的領域在哪裡?從目前形勢看,答案很有可能還是金融業。即使有2008年金融泡沫的破裂,美國眼下最能吸錢的仍然是金融,是錢還在繼續大量地生錢。《金融時報》不久前評論指出,華爾街的狼性正在回歸。誰都明白,這麼下去還會出泡沫,但資本遊戲不是向來逃不出這個循環嗎?據統計,目前美國金融機構資本只有15%左右投資於企業融資。
徐實:破局2017 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的脊梁
生物製藥專家,投資顧問2017-01-05
董明珠、宗慶後與馬雲對撕
在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中,服務業所佔比重高於製造業。例如,2014年英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例高達高達78.4%。相比之下,中國服務業的GDP佔比只有50%出頭。
這些年來,一些財經人士提出,“世界工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附加值太低,以後應該將發展重點放在服務業上,服務業帶動的經濟比工業拉動更高級,服務業佔比高被當作轉型升級成功的標誌,製造業對經濟的意義不像以前那麼大了,諸如此類等等。
然而,許多製造業企業的掌門人並不認同這種觀點。
例如,格力電器的董明珠女士認為,90後都去開網店是很危險的,如果年輕人不學習技術知識,終將威脅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未來的中國經濟,究竟應該仰仗包括虛擬經濟在內的服務業,還是應該繼續依靠作為實體經濟支柱的製造業?
此前,網絡經濟代表人物馬雲提出“五個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宗慶後直白稱,馬雲的“五新”除了新技術,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馬雲不依不撓,“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是對立關係”。
馬雲的後半句說的沒錯:發展服務業和發展製造業不能相互否定,但這二者確實涉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服務業高度依賴製造業
製造業對金融行業的支持作用被無視了
………….
回應
正是這些製造業大佬阻礙了製造業的升級,舉個例子,工業4.0目標之一是按需定制,互聯網支持下馬雲的淘寶可以把需求收集、提供給了這些製造業大佬,這些製造業大佬誰的生產線能按用戶要求生產出來?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流通、支付,這些製造業工廠還想按照以前那樣,不顧需求大批量生產,不改變,那就等死吧。順便說一句,中國服裝行業的庫存,可以全行業停產夠賣三年,可是中國人依然去日本、韓國、歐洲買衣服,這難道是馬雲的問題?生產不出國人願意買的產品,符合80,90後喜愛的產品,難道也怪馬雲?還好中央知道病因,定義為結構性過剩,這才要供給側改革。
就如同媒體對國企貼上壟斷、低效率的標籤後口誅筆伐,但實際上很多國企都是競爭性國企,不僅要向國資委上繳利潤,還要在上繳利潤的同時與外企、民企同台競技,讓一些鼓吹私有化的經濟學家難以置信的是,很多國企即便利潤上繳,依舊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
同樣,外企也未必都是走下坡路,民企也有不少老闆跑路,貼標籤的做法未免草率,還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於新人入職選擇,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您是80、90分的人才,而且希望以後能做成大事業的,進入成熟的大公司很可能仍然成為螺絲釘,你的才能或許會受到外企體制的抑制。而進入初創公司則可以經歷更多的磨礪,接觸更多的領域,成長得更快。但如果希望生活上得到更多,工作上不投入太多,只要做一個合格員工的,選擇外企會更好一些。當然,進入外企學習一些技術和經驗,開闊眼界後再創業,或加入初創公司也未嘗不可。
不過,不論選擇了哪條路都不能鬆懈,必須時常努力提升自己,正如一個前輩的告誡:如果你足夠優秀,你自己肯努力,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如果不努力,每一條路都走不通。
回應
不要說外企國企。世在界上哪有什麼鐵飯碗呢?不斷的進步學習這才是王道。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12_21_385289_2.shtml
入職外企並非沒有益處
一部分外企在中國開設分公司或研發中心,確實是歷史上看中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及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很多外企確實把中國定位為廉價工廠和現金奶牛。正如萬事無絕對,對於外企會不會把技術放在中國,這一方面受制於歐美政府,另一方面也是由外企發展戰略決定的,也就是賺錢,至於技術放在哪裡並非其最關心的問題。
一位從事自主CPU設計的工程師表示:“雖然外企不會把最核心的技術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但設在大陸的外企研發部門也不都是雞肋部門,也有一些擁有非常出色的研發人員,特別是一些進入中國多年的跨國公司,一些國內技術人員都有非常雄厚的技術積累和研發經驗,比如幾大EDA公司在中國的技術團隊等等……新人進入外企不僅可以學習外企相對成熟的管理機制,開闊視野,還能獲得與國外高水平研發人員交流、學習的機會,有很多技巧、經驗值得借鑒。”
必須明確的是,雖然技術上的嚴防死守會推遲中國大陸掌握歐盟先進技術的時間,甚至使一些行業在30多年時間裡依舊依賴於國外技術。但只要有了交流,絕對的技術封鎖是做不到的。比如從人的關係上,通過在外企工作認識了懂技術的美國人,只要開的出價碼,將來就可以拉過來創業或共事,事實上,國內不少技術人員就是從外企過來的。
新人進入外企不僅可以學習外企相對成熟的管理機制,開闊視野,還能獲得與國外高水平研發人員交流、學習的機會,有很多技巧、經驗值得借鑒。還是從CPU上來舉例,由於目前國內和Intel的技術水平差距過大,如果入職外企的新人能有機會認識個把Intel的資深工程師,並搞好關係,能私下學習一些經驗和技術,雖然在對方看來可能是比較普通的東西,但這些知識在其他地方,新人可能很難學到。
關於外企、民企的對比,有網友用“民企累、民企苦、待遇低,但蓬勃發展,外企輕鬆、待遇好,但在走下坡路……”來形容,雖然這種描述在局部是適宜的,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用民企、外企這樣簡單的貼標籤給企業定性的做法,未免有失客觀。
外企有一整套相對比較成熟的體制,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工程師告訴筆者,成熟體制的優勢在於“能把60分的人用成70分”。
“不過,這種體制也存在問題,在人才培養上其實是把員工培養成為大機器上微不足道的一枚螺絲釘——因為分工非常細,可能好多年就乾一件事,像流水線上的工人,這點其實大型企業都一樣,不論外企、國企,或大型私企”。
在外企中,華人還存在天花板的問題,中國員工在外企的上升空間是非常有限的,最多能提拔到中層管理幹部就非常好了,這還是以歐資美資企業為前提的。日資、韓資企業更加傾向於在中國招收“工人”。因為兩國的工資水平不同,在日韓只能招到普通大學生的工資,在中國可以招到985的大學生,所以很多招聘一開始就是奔著招收優質工人的目標去的……
曾在外企工作,後來辭職創業的朋友則向筆者表示:“如果長期待在外企裡,即便走上了中層管理崗位,最後培養的能力,也是怎麼在全球化大企業裡做一些比較複雜的協調組織工作的能力,而不是單獨拼殺、獨當一面的能力。一旦離開外企,換到小的創業公司,鍛煉出來的能力也許就無用武之地了……”
他還認為,“在大企業裡發揮的作用就是一個螺絲釘,做得再好,有你沒你差別不大,雖然拿到高薪,但心裡也有點擔心,萬一裁員,後面想維持同樣的生活品質是很難的。如果出來,收入可能要砍掉一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生活品質是能上不能下的,所以大家都在想長遠的收益……現在國內機會非常好,你出來創業有商業資本願意支持你,當地政府提供各種政策和環境,這樣創業的風險在下降,但創業的收益在穩步提升,而同時在外企被裁員的風險始終存在,我放棄百萬年薪出來創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從越不可替代就越有價值的角度來分析,在外企中學到或鍛煉出來的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公關推介、售後服務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都不太強。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力、體力、精力都無法與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相較量,而曾經外企工作的“漂亮”履歷意味著老闆必須給予更高的待遇。在此情形下,老闆有什麼理由不去選擇對薪酬要求較低,且體力、精力更充沛的年輕人呢?因此,人到中年從外企裸辭或被裁員後,再找工作就很容易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在通信設備方面,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通信廠商不僅在中國擊敗日本NEC和富士通、美國朗訊、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比利時BTM、法國阿爾卡特、加拿大北電等競爭對手,在國外市場接連攻城略地,曾經高高在上的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加拿大北電、西門子等曾經的通信巨頭在錯綜複雜的國際併購和拆分中已然變成了“失敗者同盟”,即便是愛立信在不久前也裁員3900人… …
可以說在家電、通信、電子產品整機製造等方面,在中國市場,外企已經被國產品牌擊敗。不過,在集成電路、醫療設備等行業,外企依然非常強勢——中國近年來每年進口的芯片費用已經超過石油進口金額。特別是CPU、GPU、DSP、FPGA等電子元件,以及原材料、半導體設備等方面,外企依舊佔據統治地位。
入職外企存在的風險
外企往往被一些人貼上待遇好、依規守法的標籤,但實際上外企也並非道德高尚的同義詞。也許外資或合資企業起初進入大陸是規範的,但在完成本地化並引入本地化的製度後,面對國內處於弱勢地位的員工,在剝削廉價勞動力上,很多外企往往更加有恃無恐,甚至有的還憑藉強勢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在繳納稅收和進出口方面取得保護,同時大大降低進行灰色交易的成本。
對於敢於“背叛”公司的員工,一些外企往往憑藉行業領導地位,給予封殺,或對再就業造成困難。必須指出的是,不少外企在福利發放上顯得相當國際化,國內其他企業有的過節津貼外企幾乎沒有。與此同時,誤餐費、車旅費、住宿費等方面又向國內看齊……
由於技術保護和外國政府的限制,很多外企往往不會將最核心的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而這種做法會導致在這些外企中工作的員工很難掌握行業內的核心技術,作為普通員工在工作中學到的更多是市場營銷、公關推介、售後服務等方面能力,或者學到了一些技術,但並非關鍵技術,用CPU來舉例類比的話,好比是僅僅學到了怎麼用CPU,而非怎麼設計CPU的能力。
最近,關於外企就業的問題也出現在國內某問答網站上,由於範圍太大,筆者僅就自己熟悉的集成電路、電子消費品等領域談談看法,也採訪了在IBM等國外巨頭從業過的一些朋友,分享一下他們的經驗。
在哪些領域外企已經無力與本土企業競爭
網絡輿論曾經爆炒外企逃離中國,有些人將外企逃離中國解讀為中國經濟環境惡化,或跨國外企不再看好中國經濟所以逃離,但實際上,逃離的僅僅是一部分在本土企業面前無力招架的失敗者——雖然在一些行業外企確實被本土企業打得潰不成軍,但在不少領域外企依舊保持著很大的技術和商業上的優勢。
在家電行業,索尼、松下、日立、三星等日韓品牌都曾經是被部分中國消費者追捧的高端品牌,但近些年來,隨著格力、海爾、美的、TCL、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家電品牌的崛起,日韓品牌家電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完全處於劣勢。
在2016年上半年,格力、美的、海爾位列國內空調市場份額前三,其中格力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三分之一;在2015年,海爾、海信、容聲位列國內冰箱市場份額前三,其中海爾的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一;在彩電方面,雖然2016年韓國三星和LG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9.7%和11.6%,但中國彩電品牌追趕迅速——TCL的全球市場份額為7.6%,海信和創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1%和6.6%,必須指出的是,在2016年,中國彩電品牌的銷量達到了5120萬台,全球佔有率達33.9%,已然超越韓國彩電品牌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曾經日本巨頭索尼,全球市場份額已跌落至5%。
美國通用問海爾拿什麼領導他們,張瑞敏:我們的領導是用戶
在手機、PC、服務器等整機產品上,中國品牌也成長迅速。在2016年上半年,國內出貨量排名前5位為華為、OPPO、蘋果、vivo和小米,而摩托羅拉、索愛、諾基亞、阿爾卡特、飛利浦、HTC這些紅極一時的品牌早已不見踪影,即便是全球市場份額依舊排行第一的三星也在中國市場跌出了前5。在全球PC市場上,聯想已然成為行業老大,曾經在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佔據30%份額的日本東芝已成為明日黃花。
在服務器方面,今年一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排名依次為浪潮、聯想、華為、戴爾、曙光,雖然在全球市場份額上與國外廠商相比稍遜一籌,但在國內市場,國產品牌已經佔據主動。
一個曹德旺美國建廠,實在是解讀過度了。事實上曹德旺美國建廠只是一個孤立性的個案,完全沒有整體意義。首先汽車工業基本上是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與地區還能夠維持的少數全產業鏈之一。中國崛起到現在,成為世界工廠,基本上把全球成百上千的產品的全產業鏈都搞到了中國國內,西方已經沒有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在於歐美日的汽車可以實現自產自銷,不需要中國生產。汽車的行業特點搞清楚了,曹德旺為什麼到美國去投資就很清楚了。產業鏈集聚是大面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歐美日國內都有集聚的汽車產業鏈,那麼福耀玻璃要打開美國市場,去美國生產玻璃自然就是最佳選擇。因為美國的汽車生產線在美國,物流配套在美國,一切都在美國,你只有到美國去生產才能做到最有效率,成本最低,最有競爭優勢。所以說,福耀玻璃只是龐大中國製造中的一個個案。對於大量全產業鏈都在中國的產業,如果某個企業搬到美國去了。此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產業鏈需要100家企業做配套,99家在中國,1家在美國,那麼結果就是這家企業必死。當然,美國也可以把全產業鏈100家企業全搞到美國,但那又會出現新的問題。首先,美國的基礎設施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產業運轉。其次,美國根本無法大面積提供產業需求的工人,工程師,曹說了,美國的工人可都是四五十歲年齡很大的。經過幾十年的去工業化,美國的製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已經斷檔殘缺,絕大多數資源都用來培養金融IT人才了。所以說,曹德旺投資美國不過是一個孤立性事件,根本沒有必要過分解讀。同樣,特朗普的製造業回歸美國不過是扯淡而已。
特朗普要搞美國製造,立馬有輿論出來配合,我覺得這個話題出現的時機有問題。
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6_12_21_385288.shtml
鐵流:只看手機家電,就能說外企在中國衰退了?
科技、金融觀察者 2016-12-21
近年來,隨著民族產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外企在市場競爭中落敗,只能變賣工廠逃離中國,最近的例子莫過於索尼將廣州的照相機集成電路模組生產工廠——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出售給歐菲光。
10多年前說的是反傾銷,是中國工廠製造的玻璃遠隔重洋賣到美國,顯然中國玻璃的製造成本有不小的優勢。那麼10年以後,玻璃行業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需要介紹一下玻璃生產工藝。
……
回應
這種閉門造車的文章不看也罷,你們這些專家有長期的實地追踪考察沒? 不僅僅是汽車玻璃啊,紡織,服裝,製鞋,電子組裝,低端製造幾乎都在流出中國,流向越南東南亞,高端的美日德韓控制,中國艱難升級。國內苛捐雜稅,吃那卡要太狠了。
這個分析中肯實在,凡是不可一概而論。否則無法理解為什麼美國本地的資本家卻要把製造業轉移出國去。美國跟中國一樣是大國,各行各業各地具體情況不一樣。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福耀的新媒體在朋友圈頻繁傳播,我朋友圈裡竟然還有實體製造工廠的老闆也相信。實話說我之前在製造業也算做了差不多17年高級管理,從談判、成本、試樣、組織生產、協作廠家配套部件及包裝等、批量產、檢驗、出廠、貨款回籠等,深刻體會中國製造業的不易,期間和日本、台灣、西班牙、美國、德國、法國等相關廠商都有常年合作關係,基本上說中國的優勢:1)在於產業鏈配套優勢(中國的產業鏈配套全世界第一),2)人工效率(很多工廠是12小時制運轉,特殊情況可以動員,以前歐美某些行業也是12小時制運轉,但是後來福利程度高了就沒人願意做12小時制了),3 )決策速度(比如產品模具修正,日本客戶同意中方供應商更改產品模具某個部件需要5個月左右時間,我們中國自己的企業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決定,以至連夜可以出修正樣品、如果是歐洲客戶要同意中方修正模具,適逢經辦人休假必須耐心等待他們,包括實耐寶這樣的企業,基本上需要3個月時間,美國客戶在信任中國工廠的前提下會立即答應中國工廠的要求,最遲不會超過一個月)、4)產品和價格的定位(以滿足大部分客戶的需求,求量的突破而盈利)
評曹德旺“出走”:單憑玻璃行業,就能判定中美製造業成本高低嗎?
陳經 風雲學會會員,《中國的官辦經濟》2016-12-21
近日,曹德旺接受第一財經訪問,談福耀玻璃在美國投資6億美元建工廠,論及了他在美設廠總利潤的計算方法。這個訪談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很多媒體把曹德旺對一項具體投資的解說,包裝為“中國除了人便宜,什麼都比美國貴”的唬人文章,並進一步引申闡發,一時間有關中美製造業成本對比的話題再次被人們熱議。
我之前在2015年8月寫文章,揭穿了美國波士頓諮詢(BCG)發布《全球製造業成本報告》炮製的“中國製造業成本接近美國”的謬論。因此,我對各國製造業成本問題比較關注。現在有一個知名中國企業家真的出於成本考慮,到美國大舉投資建工廠了。這能否說明,由於中國製造業成本越來越高,美國製造業成本真的低於中國了?
本文通過分析玻璃生產的過程指出,BCG發布的成本報告正好能和曹德旺的訪談相互印證,說明美國僅僅能在“產品主要製造成本是天然氣、美國天然氣資源成本遠低於中國、美國當地政府給優惠、且與中國向美國出口相比”的情況下,相對中國有一點成本優勢。美國重新發展製造業其實困難重重。而中國製造業在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是需要政府重視企業的呼求,但並非一味降成本,而是應該順應趨勢,進行全球化生產佈局。
曹很早就關注美國汽車市場,1995年就進入美國,經過三年虧損之後找到營銷辦法,2002年福耀玻璃佔據了美國汽車玻璃市場的12%。但是,當年美國對中國玻璃發動反傾銷案,PPG公司申請對福耀玻璃進行調查。2002年4月,美國商務部裁定福耀在美國的傾銷幅度為11.8%。2003年12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對福耀上訴書上9項主張中的8項予以贊同,同時將該案退回美商務部重審。2004年10月,仲裁結果出爐,美國商務部以後對福耀玻璃僅徵收0.13%的關稅,返還約400萬美元稅款。這起訴訟是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的第一起贏得反傾銷訴訟的案例。
其中,中國石油現在有礦區用工14多萬人,佔整體用工的十分之一。通過劃轉、輸出勞務和內部調劑這三種方式,落實14萬人的去留問題。不過對於中國的國家石油公司來說,保證就業是其央企經濟責任以外的“社會責任”,通過裁員方式實現管理效率提升是不可能的選項。在這種情況下,將管理精細化成為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唯一可行選擇。通過數項管理措施省錢,今年前八個月已經省下了接近6500萬元,而這些錢將用來補貼生產。
而其特色做法,就是搭建管控平台,基層生產單位有更大的權力處理其不同業務預算。包括運輸、電費、井下作業、人力等費用,彼此之間都可以進行互相調整。
另外,修井費也和熱洗費二者合一,降低市場化用工後的維護成本,同時,開展井區自主承包管理試點。
自2008年以來,採油三廠就開始利用數字化和自動化的生產方式進行作業區的管理,通過數年的積累,目前採油三廠的井場有2100個,平均下來每個井場只需要1.5個人。同時,極大降低了用地規模,新型井場的產地面積不足過去的1/2。
............
回應
還開採個毛,現在國際油價這麼低把油買回來往空油田注啊,裁掉那些國企吃大鍋飯的石油國企多好。
無知無恥更無理!面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提出疑惑遠比直接給出建議甚至開口就噴更好.
這腦子進油了吧。別人花錢抽出來,你花錢買回來,然後花錢灌進油田,然後再花錢抽出來。
你是多麼無知才認為可以往空油田裡灌油?先不說技術什麼的,你不知道裡面現在都是水嗎?!
裁減這些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國際市場油價立即翻倍上漲,隨即其它國內製造業立即大面積虧損停工,國內失業人口立即增加千萬,中國的GDP立即下降到5.0%以下。美歐等國,不費吹灰之力,立即收割中國至少千億美元財富。你呀,就是美歐反華分子一個。
大慶油田開採成本60美元/桶,全世界最高,養一群不干活的人,張嘴就是給國家貢獻多少年,保障就業如何如何,好像國家沒發他工資,其他國民都吃白食不干活靠他們養著似的。
你以為開採石油像去廁所挑糞一樣簡單,成本高,你應該怪你老媽當年沒嫁到沙特那日地都能出油的地方。別忘了中國的石油不光交稅還要上交部分盈利,石油養了幾百萬人就業,保障國家安全,這些你都看不到,你的憤懣只是眼紅自已不是他們一員罷了。
從虧損14億到盈利23億:中國最大油氣田半年扭虧2016-10-29 21世紀經濟報
作為中國第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一季度虧損達14億元人民幣,隨後在二季度迅速實現了扭虧為盈,截至8月份盈利超過23億,非常少見。除了油價反彈的因素,技術升級是其能夠迅速扭虧的主要原因。
截至今年8月,長慶油田營收591億元人民幣,盈利23.72億元人民幣,上繳稅費77億元。與中國其他盈利的上游油田項目不同,長慶油田本身屬於極難進行效益開采的非常規油田,同時其天然氣業務佔整體營收的份額並不大。
從國際油價的變動上看,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油價約為39.6美元/桶,以此來計算,長慶油田的綜合單桶成本必須在30美元左右甚至低於30美元,才能在這樣的低油價下實現扭虧為盈。
從年初低位至今,國際油價已經持續反彈,近期穩定在每桶50美元以上。不過,長慶油田仍不敢掉以輕心。如果再次發生較大程度的油價下跌,不能排除長慶油田再度陷入虧損的可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九月底前往西安、銀川兩地,實地走訪了長慶油田及其子公司長慶油田採油三廠,試圖還原其扭虧為盈背後的真相。
技術升級
以世界主要產油國的綜合成本來看,沙特的8.99美元/桶的綜合成本最低。以單桶成本在30美元左右來計算,長慶油田的單桶成本比尼日利亞、巴西等主要產油國還低。
因缺少相關數據,記者無法比較目前國內各大油田之間的單桶成本差別。儘管如此,從最終的經營數據看,類似長慶油田這種在低油價下短時間內實現扭虧為盈的油田公司仍然鳳毛麟角。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美國媒體此前的披露,頁岩油田的開採成本在近年來的資本驅動下驟降,從兩年前的接近40美元/桶下降到了現在的23.35美元/桶,下降幅度超過40%。而這一單桶成本下降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開採技術的升級。
長慶油田是在石頭縫裡邊把油擠出來,其儲油層岩石非常緻密,就像磨刀石一樣。
通過多層次的技術進步,目前長慶油田已經可以實現勘探開發的一體化,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技術的升級也在六盤山以西開采一片22萬平方公里的海相型盆地油田,由於其儲油層緻密,油品性質以輕質原油為主。這類原油粘稠度低,雜質小,從下游煉油角度來講屬於高品質原油,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也相對偏高。
降本增效
在國際油價下跌的情況下,大量國際石油公司選擇通過裁員來節約人力和管理成本。以荷蘭皇家殼牌為例,2016年計劃全球裁員一萬人以應對低油價。
美國原住民抗議修建石油管道警方逮捕141人
2016-10-27,幾百名身著防爆裝置、攜帶重型軍事裝備的美國執法人員,向北達科他州一批示威者發起驅逐行動。6小時後,帳篷幾近清除,141人被捕,但是,圍繞這條規劃中的輸油管道持續數月的抗議活動,仍然沒有結束。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幾個月來,示威者持續就達科他輸油管道項目發起抗議。這條全長1800餘公里、投資37億美元的管道貫穿美國內陸的4州,每天可輸送57萬桶原油,旨在把北達科他州的頁岩油氣輸送出去。在這條管道途徑的地區分佈著200多個印第安原住民部落,其中一個名為“立岩”的蘇族部落最為知名。這些部落認為管道侵犯了他們的保留地,並且存在污染環境的風險。
管道計劃穿過屬於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土地,軍方同意修建,“立岩”部落曾將其告上法庭,但法官在9月駁回了停止建造的申請。隨後,三家聯邦機構介入,涉及軍方的地段建設停工,軍方表示將重新審查建設許可。與此同時,在屬於開發商能量傳輸合夥公司(Energy Transfer Partners)的私人地段,建築仍獲准繼續進行,開發商計劃在年底完成工程。
但是,當示威者在涉事地段搭起帳篷,並第一次截斷了管道的修建路線,對抗變得嚴重起來。抗議活動已經持續數月。此前,記者艾米·古德曼因為報導其中一場抗議,遭到了“暴亂”罪名的指控。另一名紀錄片導演戴勒·施羅斯伯格也同時被捕,當時她在拍攝一名激進分子關閉輸油管道閥門,後者正面臨著三項重罪的指控,並可能最多面臨45年的監禁。
回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白人女性開槍警察就不回擊
香港警察跟美帝好好學學,看看人家那個戰鬥力
步槍協會不是說槍是用來反抗暴政的嗎?還不快去支援。
強拆不叫強拆,叫發起驅逐行動,這雙標玩的爐火純青啊!
白人幾乎殺光印第安人,引入大批黑人。美名曰移民國家,並自以為種族融合優越。
中國政府強烈關注美國人權情況
美國維穩成本世界第一,日後還會越來越高。
美國怎麼有那麼多警察,與人民比例是幾比幾?
美國:3.25% 中國:1.3‰注意,是千分之哦
為什麼不寫成 美國:3.25% 中國:0.13% 25倍 3.25%和1.3‰總感覺是給別人一種3:1的錯覺,因為一般用%,‰這個符號很少用
遼寧將建世界最大化學儲能示範項目總投資35億元
大連市熱電集團2016.10.26對外披露,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的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國家示範項目建設日前正式步入正軌,目前項目的規劃、土地、環評等工作已經有序展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中國唯一的化學儲能調峰電站項目。到2017年年末第一期工程100兆瓦總容量的電站將投入運行。2018年將完成另外100兆瓦電站的建設任務。據介紹,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項目主要依託一種以釩為活性物質呈循環流動液態的氧化還原電池技術。釩電池作為儲能係統具有容量大、轉換迅速、無污染、操作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與傳統的蓄水儲能、機械儲能相比,這種新型的大功率化學儲能方式不用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正成為全世界發達國家研究和利用的熱點。
能源戰略
工信部正制定多個動力電池指導性文件技術線路圖近期發布
發改委: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電容型鎳氫動力電池在純電動公交車應用獲重大突破
全球首款石墨烯電池產品中國上市 充電時間為原來1/24
新能源“超級鋰電池”汽車 續航500公里不是夢
俄大學稱將造出壽命達100年核能電池
中國9月原油產量大跌創下六年新低
中國再超美國成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
中國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油共3197萬噸
美國奧克拉荷馬強震 關35岩油井
沙特取代美國重回世界最大產油國
中國發展頁岩氣15年計畫 2020年產量300億立方公尺,2030年800-1000億。
透視油國減產協議的玄機:各會員國未必會遵守協議,因此油價仍難擺脫每桶40-60美元的區間。
環保部長陳吉寧:中國正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要求接近天然氣電廠水平
國家能源局叫停15項不合條件煤電項目,裝機相當於半個三峽
努力擺脫燃煤發電,中國 2015 年太陽能及風能成長74% 及 34%,煤電下降 3.7%,但仍佔能源消耗的2/3 。
中企成世界最大風力渦輪機製造商 結束歐美主導地位
世界首台3.4兆瓦浙江舟山潮流能發電成功
中國將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建發電站 正處試驗階段
中國10年內至少建60座核電廠 每年新建兩座核反應堆
由於電網消納等問題 中國五年棄風電量相當於三峽、壩全年發電量
全球電網一大步:中將以中國特高壓電網為骨架 推動東北亞電力聯網合作
真正值得關心的是國際油價是否就此大幅回升?仍面臨多項問題。第一,由誰減產?減產多少?要到11月才正式決定。如果決定只減產25萬桶,國際油市供給量將不減反增。就算總共減產75萬桶,且由沙國大部分承擔,但伊拉克、利比亞與阿爾及利亞卻可能要求增產,結果真正減產的數量可能微不足道,何況OPEC各國一向不大遵守產量目標。
第二,須考慮其他國家的產量動向。油價目前回升到每桶50美元,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已能夠存活,若再向60美元靠近則美國更會增產。另外哈薩克卡沙干油田將於10月起投產,每天約生產35萬桶。至於俄羅斯,產量已增加到每天1,100萬桶;OPEC當然希望俄國也減產,但俄國大部分大型油藏都在西伯利亞,氣候及地質條件惡劣,油井一旦停工便會被冰封,加上俄羅斯正大力爭取亞洲市場的占有率,因此暫時性「凍產」應是最佳選擇。
另一項變數,則是沙國與伊朗仍在葉門及敘利亞進行代理人的戰爭;因此一旦地緣衝突升高,11月油長會議不排除撕毀協議的可能。
除了產量外,油價的另一壓力在於庫存龐大。美國能源資訊局估計,到今年底已開發國家的商用原油庫存量為30.9億桶,且預估明年夏天前庫存量還會繼續增加,這絕非OPEC區區減產之數就能迅速消化得了。
總之,OPEC雖達成減產協議,但基於14個會員國內部意見分歧,俄羅斯及美國等非OPEC國家產量大增,加上各會員國未必會遵守協議,因此油價的上漲空間有限,仍難擺脫每桶40-60美元的區間。
透視油國減產協議的玄機2016-10-11 經濟日報社論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阿爾及利亞會議終於原則達成「減產」協議,同意將原油產量目標訂在每天3,250-3,300萬桶,亦即每天將減產25-75萬桶。至於何時開始減產?那些國家減產多少?這些細節仍有待11月底OPEC部長會議決定。然而OPEC這回究竟是玩真的抑或虛晃一招?關鍵就在於一些細節,因為「魔鬼藏在細節中」。
OPEC這次能夠達成協議,主要是沙烏地阿拉伯對伊朗做出讓步。沙、伊兩大石油出口國今年來已演出「凍產三步曲」;年初時沙國主張「大家凍產」,因伊朗拒絕參與協商而破局;9月沙國又向伊朗提議「我減產,你凍產」,伊朗又予拒絕,只同意出席會議;最後沙國再讓步,終於達成「我減產、你隨意」的協議。
沙國之所以節節退讓,主因油價下跌對兩國經濟造成的痛苦程度不同。伊朗財政對石油收入的依賴較低,且經濟制裁結束後外資開始回流,石油出口量增加。伊朗今年經濟預估成長4%,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不到2.5%,經常帳收支接近平衡,顯示已經擺脫「撙節」期。
反觀沙國,從去年元月到今年7月共燒掉1,150億美元外匯存底,政府已大幅削減各項補貼,對公務員減薪並停發獎金,基礎建設計畫紛紛延後。今年預算赤字占GDP比率預估將達13.5%,經濟成長率僅1%,經常帳也出現逆差,沙國的苦日子才剛開始。兩相比較,伊朗是「苦盡甘來」,沙國卻是「由奢入儉難」;面對低油價,伊朗仍有轉圜餘地,沙國卻再也拖不起。
伊朗不須凍產,因此裡子、面子都有;但沙國雖有失面子,卻未必輸了裡子。沙國的算盤其實非常之精,因為減產協議是以8月的產量為基礎,而夏天正是沙國產量及國內油品需求旺季,原油日產量本來就比春季高出約50萬桶;因此就算沙國同意減產50萬桶,出口量並不會有多大改變。
至於伊朗雖一再宣稱今年內將把原油日產量由目前的360萬桶,提高到400萬桶,但沙國估計以伊朗目前的產能,至多只能增產10萬桶。因此沙國對伊朗讓步,其實是惠而不費;但若油價因減產協議而上漲,沙國卻能得到實惠。
日增產50萬噸煤炭仍填不上缺口,國家發改委要求進一步增產
澎湃新聞2016.9.30消息,日增產50萬噸後,煤炭供需仍存缺口。為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國家發改委計劃讓部分符合條件的煤礦在今年第四季度再進一步釋放先進產能。
澎湃新聞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9月29日下發了一份《關於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供應穩定的通知》(下稱“通知” )。
產能釋放期限暫定為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執行中根據市場供需情況確定市釋放實施和停止日期。有關地區可根據本地煤炭供需形勢,對上述日期進行具體安排。
相關新聞
沙特取代美國重回世界最大產油國
OPEC減產國際油價漲 台塑化周一調漲汽柴油0.1元
中國發展頁岩氣15年計畫 2020年產量300億立方公尺,2030年800-1000億。
回應
切,當年控制煤價拉跨山西全省一群礦企,連帶下游產業破的破,停的停,現在你說增產就增產?西部開發也不管,挖煤時記起來了?山西就那點煤炭家底,全給你們挖了,後輩子孫全喝西北風去啊?況且現在礦區塌陷已經很多了,等煤價市場經濟再說吧。你們不是澳洲的煤便宜麼?買去唄
那是國家的,不是你們山西的,再說媽的開礦的錢,不大都讓你們的煤老闆們掙了
資源是國家的,但與不能然山西人貼錢哇吧,一噸煤倒貼5毛是常態,就這還經常要不回來錢。
不是產能過剩嗎?去產能去過頭了?
你這是典型的被西方片面思維方式教化中毒了,凡事只看事物一個側面。山西貢獻了煤,但全國哪個省沒貢獻自己的力量?去產能的是淘汰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做強做大優秀先進的,不是簡單做總量的減法。
河南桐柏山發現特大金礦含金量近105噸可挖80年
據央廣網中國之聲2016.9.25報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在河南省桐柏山區域內的桐柏縣老灣金礦深部及外圍普查項目中,發現特大金礦,含金量近105噸可挖80年。
據介紹,桐柏山脈位於豫南山地的西段,桐柏地區金銀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位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截至目前,這個針對特大金礦項目投入的勘查資金僅8000多萬元,施工80個鑽孔,鑽探5萬米,已控制84條金礦體,新增金金屬量已達100噸,延長礦山服務年限80年,潛在經濟價值250億元。目前,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勘查院預測這一區域的金礦找礦潛力可達200噸~500噸,銀預計在5000噸。這一區域將成為河南省繼小秦嶺、外方山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黃金勘查基地。
金價跌破1320美元 市場避險情緒降
《REUTERS》報導,金價下跌跌破每盎司 1320 美元,市場避險情緒降。目前還是有基本面因素包括中俄等國央行實體黃金需求、聯準會升息不確定性等支撐金價。
瑞銀 UBS 分析師也表示有時候儘管聯準會開始緊縮貨幣政策金價還是上漲,最終決定金價走勢的重要因素還是債券名目殖利率。他們預期儘管聯準會可能在 9/12 月份升息,不過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還是有下跌空間,足以支撐金價未來展望。
經濟學家:FED 拒不升息、吹大泡沫,明年美股陷熊市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只聞樓梯響,Lombard Street Research 首席經濟學家 Charles Dumas 在 FED 決議利率不變之後,發布報告痛批,FED 再次把市場情緒擺第一,比經濟更重要;這麼做對美股沒好處,會引發不必要的泡沫,之後註定破滅。
報告稱,美國經濟趨熱,生產力成長下滑 0.5%,意味 GDP 比潛在成長高出 0.5%,如今通膨已經達標,FED 有如鼓勵市場暴起暴落。FED 不願升息是代價極高的失敗,2017 年將因此陷入熊市。Dumas 指出,經濟過熱,借貸成本又低到不行,促使企業大舉借貸,回購庫藏股,無助實體經濟。公司仰賴人為製造的廉價資金,狂買庫藏股,股價估值來到異常高點,等 FED 重啟升息時,將出現問題。
OPEC減產國際油價漲 台塑化周一調漲汽柴油0.1元
台塑化2016-10-01 表示,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達成減產協議,致使國際油價上漲,因此決定自3日周一凌晨1點開始,調漲汽柴油批售價每公升0.1元。調整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22.6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4.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26.4元、超級柴油每公升19.9元。
紅潮衝擊 韓出口競爭力受傷2016-09-19 經濟日報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18日出爐的報告指出,紅色供應鏈崛起,中國廠商在科技、製造等產業急起直追,導致南韓主力產業逐步流失出口競爭力,連美國與日本業者也節節敗退。
KITA在報告中表示,去年南韓13大主力出口品項在全球的整體市占率為5.3%,較2011年減少0.4個百分點,這些品項包括半導體、汽車、船舶、鋼鐵、面板、無線通訊裝置、電腦及汽車零組件。
反觀中國廠商,在這十多項出口產品的市占率從2011年的15.2%一路上升至2015年的18.3%,在這段期間日本和美國的占有率也見下滑,凸顯紅潮勢力崛起。
KITA說,原本韓商在半導體、汽車與造船產業原本具有全球競爭力,如今時宜勢易,這些主力產業面臨挑戰。
南韓的面板產業尤其淪為重災區,2011至2015這五年的市占率從23.2%驟降至18.5%,造船業的出口市場也從24.5%萎縮至21.2%;石化、無線通訊設備、汽車零件、鋼鐵、汽車及家電的市占率大抵持平,半導體與電腦出口則小幅攀升。
而根據上周公布的最新數據,南韓資通訊科技(ICT)產品8月出口已連續11個月下滑,其中又以手機和相關配件的出口衰減最嚴重,比起去年同期銳減18.1%,跌幅又比7月的10.1%更深。上個月面板出口衰減6.8%。
產業專家呼籲,面對中國與日本廠商的激烈競爭力,南韓製造業應發展下一個成長驅動力,積極創新,推動企業改造,全面提升韓商的全球出口競爭力,韓商特別需要關注中國在國際市場快速擴張的趨勢。
奧克拉荷馬強震 關35油井 2016-09-05經濟日報
美國頁岩油氣開採大州奧克拉荷馬州3日遭芮氏規模5.6地震襲擊,鄰近六州均有感,所幸未造成嚴重災情。廢水處理可能誘發地震的相關爭議,也再度浮上檯面。為防萬一,該州監管單位已勒令震央附近、範圍約500平方英里的35個廢水井暫時停工七到十天左右。
奧州近年頻頻發生芮氏規模3級以上地震,研究指出,能源業者近年使用水力壓裂法開採石油或天然氣、並將廢水注入深層地下水,導致水壓升高、引發人為地震。「這就像城市正下方埋著一枚炸彈。」
水力壓裂法…奧克拉荷馬地震最大禍首
水力壓裂法為將摻有砂與化學物質的水注入地底,使得岩層破裂並釋放岩層內的石油與天然氣。水力壓裂廢水注入深層地下水後,導致水壓增高,可能造成地質斷層。隨著這種技術愈趨盛行,是美國中、東部多起人為地震的主因,依風險由高至低排列分別為奧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德克薩斯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與阿肯色州。
中國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油共3197萬噸 2016-09-03
中國商務部官方網站2日發布消息,中國國家石油儲備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至2016年年初,中國建成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原油3197萬噸。
該數據上一次公佈要追溯到去年12月,彼時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截至2015年年中,中國利用上述8個儲備庫及部分社會庫容,儲備原油為2610萬噸。
中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始於2003年,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規劃,計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共7000萬立方米的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其中,舟山、鎮海、黃島及大連四個基地便屬於一期項目。
大陸製造業PMI回升 站上50榮枯線 2016-09-02 經濟日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日公布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大幅回升至50.4,重回象徵景氣榮枯界線的50上方,創下近兩年新高。8月數字遠高於預期,尤其是在G20召開前中國不少工廠停工的情況下,數據反應經濟增長動能正在改善,可望扭轉疲弱的市場信心,預計對人民幣有正面推動作用。
但亞洲其他地區製造業景氣重拾成長的跡象不顯著,日本8月PMI雖回穩,但仍呈現萎縮,而南韓則下滑至一年來低點,顯示即使各國決策者紛致力於恢復成長動能,但全球需求仍疲軟不穩。
美國製造業萎縮 2016-09-02 經濟日報
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由於訂單與生產同步下滑,美國8月製造業景氣萎縮;歐元區的內需與出口在英國公投脫歐後走軟,8月製造業成長趨緩且降至三個月低點;英國拜英鎊貶值之賜,同月的製造業景氣急速升溫,增幅創歷來新高。
美國8月製造業指數下滑至49.4,遠不如經濟學家預估的52,也低於7月的52.6,且跌破景氣榮枯分界的50,意味製造業景氣萎縮,是六個月來首見。3.2的跌點則創2014年1月以來最大。工廠新訂單出現今年來首度萎縮,產量跌幅為2012年以來最大,意味著美國製造業持續疲弱不振。
美國是個奢侈品很廉價、生活必需品很昂貴的地方 2016-09-01 經濟日報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經濟學家派瑞(Mark Perry)使用勞工統計局(BLS)數據,分析過去20年各類消費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走勢(見圖),結果發現自1996年以來,美國食物與住房支出上漲近60%,增速超過通貨膨脹。醫療與育兒成本增加逾一倍,教科書與大學教育費用更增加將近兩倍。另一方面,手機費用、玩具、電腦軟體與電視機,價格則大幅下降。
大多數價格下跌的東西都是「製造業商品」,幾十年來價格持續走跌,主要原因是科技進步與生產力提高,貿易是另一個原因。許多製造業產品—例如電視機與家電用品—來自海外,勞工成本較低。
但教育與醫療無法由工廠製造。許多美國人對這些服務的完全成本,沒有切身感受,因為民間與政府的保險公司負擔大部分的醫療費用,民眾沒有誘因去尋找更低價格。美國龐大的學生貸款市場,則承擔了大部分的成本上漲,以至於大學生貸款總額高達1.3兆美元。
派瑞指出:「當市場不具競爭性,也不用面對全球競爭,(醫療與教育)價格就會上漲。」
以上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困境,也就是,我們買得起我們不需要的,但負擔不了我們真正所需。
至於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製造業,由於勞工成本依然相當高,所以仍維持過去一貫的高營運成本。高營運成本因此讓歐洲國家的製造業競爭力,無法與亞洲和美洲地區相抗衡,就像我們鮮少看到「歐洲製造」(made in Europe)的商品,在消費者仍以商品價格作為消費的主要考量之下,來自歐洲的製造業商品比重仍會相對低,製造業的競爭力亦然。
即便歐洲擁有勞工成本相對低的東歐製造業,但和許多歐洲以外的新興市場相比,歐洲整體的製造業競爭力還是不夠高,高勞工成本仍是整個區域最大的瓶頸。除非是來自德國和法國等西歐國家的高附加價值產品,才有辦法在高勞工成本的情況下,依然暢銷全球。
回顧近年全球各國製造業競爭力的相對消長,主軸仍然是高附加價值與壓低成本,隨著全球高消費力的國家一個個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製造業會更將會更強調在地生產,或者小區域貿易,追求小體積高品質,甚至加載越來越多的服務附加價值。
這樣的經濟趨勢演變,也將逐漸對地緣政治產生微妙的影響力。從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到歐洲,大家對製造業競爭力越來越在乎,競爭目標已經不只著重在產品品質上,包含商品設計背後的專利到國家貨幣匯率,每項都是攻防戰。未來十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肯定還會再度大洗牌。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919260
大陸勞動生產率增速 超越美日 2016-09-02 經濟日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日公布,1996到2015年,大陸勞動生產率平均增幅為8.6%,比世界平均水準高出7.3個百分點,遠高於美國1.6%的水準,比起增幅較快的印度也高3.3個百分點。
印度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特點與大陸相近,但增長水準低於大陸。1996到2015年,印度勞動生產率增幅平均為5.3%,比世界平均水準高4個百分點。
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勞動生產率增幅大幅回落。美國勞動生產率在危機前相對穩定,1996到2007年平均為2%,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也大大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但2011到2015年僅為0.8%,比危機前下降了一半多。
大陸勞動生產率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提升的空間仍然較大。主要因素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紅利逐漸顯現、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增強、勞動力市場也在逐步完善。
全球製造業十年變革:各國競爭力大洗牌 (楨:?)
全球貿易成長在2011年以後,每況愈下,貿易活絡度下降,連帶影響全球製造業的勢力消長。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透過比對勞動力生產率、能源成本、匯率、製造業工資等四大項目,衡量全球多國的製造業競爭力相對高低,主要呈現2004至2014年之間的趨勢演變。
2004年以來,被譽為經濟快速成長的金磚四國中的巴西、中國、俄羅斯,在這次統計結果裡,卻顯示製造業競爭力快速下滑,尤其是在2012年以後,下降的更為明顯。
最受各界注目的中國,受衝擊的主因在於勞工薪資成本快速成長,匯率升值也較多。然而,匯率有漲有跌,中國央行如果要進行趨勢調控,仍然有扭轉情勢的機會。對中國而言,傷害最大的恐怕是人口結構,歷經40年的一胎化政策洗禮後,中國勞動力比例巔峰已過,50歲左右的人數比重最多,但是青年人口太少,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未來還會持續下滑。
此外,雖然中國耕耘十多年的製造業供應鏈還能支撐出口貿易一段時間,但是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人與外國企業撤離,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即使讓人民幣轉為貶值,外國企業恐怕也難恢復過去巔峰的投資熱潮。
在BCG的調查中,印度、印尼、荷蘭、英國等國維持其近十年來的競爭力水平,沒有特別亮眼的表現,但也沒有失去自己原有的製造業競爭力。被BCG評估為競爭力提升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墨西哥,主要因素當然是受到美國能源業技術革命的帶動,大幅壓低了北美製造業的成本。雖然頁岩氣技術讓國際油價暴跌,導致許多能源業在2016年不得不暫停許多重大投資,重傷美國能源業的營運擴張,讓美國能源業進入汰弱留強的洗牌局勢,但是對於美國整體製造業來說,對是長遠的受惠,光是天然氣和低油價就讓美國製造業的營運成本降低不少.而且,近年來美國的倉儲管理和庫存調節大幅優化,生產效率明顯提升,讓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強勢回歸,這符合美國總統歐巴馬屢次在國情咨文所強調的——扭轉美國長達十年的製造業工作職缺的流失,把海外製造業帶回美國。
若綜觀全球製造業營運成本,其實台灣(97)和中國(96)相比,已相當接近,而美國(100)製造業營運成本也沒有那麼高,甚至降到和俄羅斯(99)、南韓(102)與波蘭(101)的水平,但考量到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終端消費市場,該國製造業的優勢顯然更勝一籌。
............
日元匯率和増稅讓中國遊客赴日“爆買”退燒 2016.7.6
日本國內消費低迷,入境消費被安倍政府視為增長戰略的支柱之一,外國遊客也被視為日本零售業的救世主。但隨著去年底以來日元升值,和中國政府4月起對境外消費稅收的調整,昔日的中國遊客赴日“爆買”現像已經退燒。
曾經,中國遊客“一言不合”就買下十個單價10萬日元的電飯鍋
(翻頁繼續閱讀,NHK分析“爆買”退燒三大原因)
回應
10萬日元的電飯鍋叫“價廉物美”?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6_07_06_366611.shtml
世界最強中國牌日本人怎麼看? 2016-07-12
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社發布了一份2015年的全球市場份額領先企業數量排行榜,引起了中國公眾的關注。在其所選取的55個品類的產品中,中國企業在風力發電機、冰箱等8品類中佔據全球市場份額首位地位,與韓國並列“全球領先企業數量排行榜”第三位,前兩位分別為美國和日本。德國屈居第五。
中國企業獲得市場份額第一的8個品類分別為:風力發電 機、光伏電池、煙草、家用空調、冰箱、個人電腦、洗衣機、以及監控攝像頭。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這份由日媒發布的榜單在選取產品品類多為傳統的製造業領域,所選取的行業大多為工業發展比較關鍵的領域,當然很多也是由日本品牌佔優勢的製造業品類。
以2015年以前榜單公佈的50個品類為例,產業機器人、打印機、攝像機等電器數碼工業產品佔據了26席,液晶面板、鋰離子電池、路由器等電子元件9席,化妝品、尿布等日用品6席,搜索引擎、音樂軟件、殺毒軟件等虛擬產品5席,粗鋼、原油、碳纖維等原料4席。
在這些領域,美國日本的確實力仍然非常強。不過,日本製造業實力走弱的跡像也已經比較明顯,傳統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也正在受到後起之秀中國的衝擊,尤其是這些年以來,日本製造業標杆企業——白電三巨頭都已易主、或即將易主。
尤其是近年來發展迅猛並走在最前沿的互聯網企業,僅有搜索引擎、殺毒軟件、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這三類較為傳統的科技品類入籃。社交網站、互聯網購物、電子遊戲、金融等品類都沒有被納入考量。
美國人的榜單長啥樣?
而充斥於美國人排行榜上的,卻完全又是另外一批企業。本月初,麻省理工在其刊物《科技評論》中,發布了2016年版“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排行榜。
在2016年的這份榜單中,中國有兩家公司排進了前十。百度更是從2015年的第21位躍升至今年的第2名,華為排在第10名。讓人驚訝的是,去年排名第2的小米,則跌出了榜單;去年排名第4的阿里巴巴下滑至第24位;騰訊則由去年的第7名下滑至排名第20名。滴滴出行今年首次進入榜單,位列第21位。
上述這些中國公司幾乎都沒有出現在日媒的榜單中,卻也是除了海爾、聯想、格力等製造業廠商外,為國人所驕傲的中國企業。
所以,對於外媒給出的排行榜,我們還是應該保持清醒,兼聽則明。
如果將這兩個榜單放在一起看,可能會更加符合你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強牌”。
還有哪些“中國強牌”沒入榜?
德勤作為一個美國公司,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製作了《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又與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合作發布了中文版。對於中美在製造業上你追我趕共同進步,這是個好事。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的會務組織很完善。中國方面參與討論的專家與實業公司領導們,發言實事求是,態度堅定又有理性,氣氛很好,讓我感到很有信心。如果中國製造業以這樣的精神繼續發展,未來一定是美好的。至於製造業競爭力是不是會被美國超過,不是關鍵,中美作為兩個製造業大國各有所長特點鮮明,比其它國家條件都好,我認為都會有不錯的發展。
回應
美國製造業是在80年代被日本摧毀的,從汽車電視冰箱開始美國自己認輸的
美國發明一個概念,日本把產品做精,四小龍把產業做大,中國把這個產業做死!2010以後是,美國美國發明一個概念,中國直接把這個產業做到死!3d打印,機器人,物聯網,都是這樣
中國不過近代一直戰亂才落後的,重回世界巔峰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最大的敵人只是我們自己,其他國家民族跟中國沒得比。
我們的工業是14億人規模的,美國是3億人的。超越美國不過是才起步。
人均GDP,美國在盧森堡面前就是渣。工業水平談人均我也醉了。人均有用嗎,日本人均比中國高,但是你日本拿出隱形飛機來啊。美國人均高,美國就能造出50噸級的火箭測試台嗎(美國祇能造9噸級,50噸級需要中國進口)美國的技術還是有的,畢竟有冷戰的底子,不過缺錢缺需求,完整產業鏈也沒有了,有心無力形容其比較恰當。為什麼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個個都工業萎縮,而中國卻高歌猛進呢?還是得落實到社會制度上。甭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怎麼樣被詬病,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社會主義本質還是能體現的,但歐美日絕對是被馬克思料中了,資本主義最終走向了利潤最高的金融資本主義。
很多不是美國不能造,而是成本太高。又見成本太高論。你可知道50噸級火箭測試台的重要性嗎。美國買中國這個設備,中國是逼美國簽署了苛刻條件的。操作由中國人來操作,數據錄入中國人把關,不能用於導彈測試。
中國應該把自己看成和美國、德國、日本、英國這些技術先進國一個等級的國家,在高端製造業上和他們堂堂正正地正面競爭。不能把自己放在德勤報告中說的強力五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的層面去競爭。
中石化信息系統管理部主任李德芳就發言說了在德國考察工業4.0的感受,和中國算是各有所長。中石化到巴斯夫、BP包括SAP相關的企業去學習考查了。原來聽說德國4.0進行了70%,感覺應該很厲害,結果去了以後發現有些方面還不如中國。中國製造2025很及時,德國4.0目前在離散行業走的比較強,但在流程工業石油石化方面也剛剛開始。德國4.0由IT企業、IT聯盟,包括工業企業結合起來搞,非政府組織力量比較強。中國政府推動非常強,推動智能製造方面應該說力度比德國大,所以德國現在也在加強政府推動。目前德國搞了200多家的智能製造示範,中國工信部前面搞了40幾家,這次又搞了60幾家,很大的優勢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進行示範。整個智能製造的方向包括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甚至到智能化的改造方向是正確的。中國整個方向、目標、策略,具體實施路徑和跟德國一些企業比基本一致,有一些是德國走在前面,有些我們走在前面。
還有多位專家在會上也發言了。專家們的發言以及主持人高所長的點評,我感覺不錯。既沒有妄自菲薄,沒有害怕美國的強大,也沒有自高自大,基本實事求是地指出了中國美國的長處與弱點。如曙光公司副總裁任京暘介紹說,中國高性能計算行業很風光,強機排名超過美國,第一第二都是中國的,500強中總數也最多。但其實和美國還是有差距,CPU基本是美國的。而且中國100多台高性能機器基本在中國,美國的機器分佈在全球很多地方,應用更廣泛。任總認為,雖然如此,中國還是應該在CPU製造等核心技術領域向美國發起挑戰,並不是那麼難。
與會專家也有一些分歧,如路風教授認為信息化不是關鍵,還是應該把大飛機、數控機床這些關鍵技術做起來。後面再慢慢搞信息化,不是關鍵。但是工信部信息化和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卻認為,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升到全球第一的關鍵之處,就是美國把一枝獨秀的IT業競爭優勢,結合到群雄紛爭的製造業領域。信息化讓中國製造如虎添翼,對於美國是更好的機遇。我認為即使這些分歧也是很好的討論,是戰術問題。參與討論的專家們戰略上還是很有信心的,多人提到了國家對先進製造業的強力支持,不久前召開的科技大會也很振奮人心。
鄭志彬介紹說,世界銀行做了30多個發展中國家就業人群的比例分析,從中可以驚喜地看到中國中產階級崛起。30多個國家,只有中國的中產階級就業率每年增加0.5%,對應中等技能崗位的常規人工技能密集型,和高技能崗位的非常規技能密集型。而中國的低技能崗位每年以1%的速率下降。從1993年到2010年,中國在中低端製造業上,看人才比例尤其是就業人群比例,就知道產業在慢慢發生向上的轉移變化。其它30個國家,除一個國家中端技能崗位增加率0.1%左右,剩下所有國家全部是中等技能崗位在下降,低技能崗位在上升。通過這些數字能看到,中國的產業轉型一方面是產業生態系統自己在不斷的演化,另一方面中國本身人才的匹配度也會讓產業形態慢慢往上走。
我們現在承認美國高端製造業世界最強,可以接受全球高管們將美國製造業競爭力評估為世界第一。但我們不是俯首帖耳看美國第一就服氣了,而是正在向美國發起挑戰。美國如果真變成第一,總還是要一些硬的數據支持,如製造業就業率、增長率,現在還看不出來。增長率方面還是中國強得多,製造業增長率還是有百分之七。雖然下滑了,那是中國碰上了產能過剩、鋼鐵廠虧損這些問題,中低端碰上了市場空間不夠的問題,規模實在太大。這些問題並不是中美競爭的關鍵,中美還是應該在高端製造業進行競爭。比如說美國頁岩氣革命,那是它自然資源豐富,打低油價對中美兩國都是有利的。美國天然氣和棉花便宜,有個中國紡織工廠轉移過去了,還有說組裝工廠去美國的。如果美國在這些中低端的領域和中國競爭,那中國應該歡迎,完全不用擔心,其實也只是個例。
中國工人的工資大幅上升,10年翻三倍,20年翻十五倍,報告中說會損害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這我們應該正面看待,正因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強工人才能漲工資。相比發達國家,工人工資還很低,漲工資是天經地義的。工人工資上漲影響製造業競爭力,不是工人的問題,應該讓高端的人去努力。
與會的有一些IT業、製造業的企業領導,應該在高端製造業上向美國以及德國、日本等國發起挑戰。高端的挑戰越成功,我們就越可以放棄一些低端產業。一些低端產業像造鞋子、造衣服可以轉移到其他國家如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因為這些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工人的工資不可能有多高。但是如果沒有準備好低端產業就不能放棄。
瀋陽機床公司總裁趙彪介紹了一個直接的案例。沈機以前一直做中低端機床,並不真正理解數控機床。數控機床並不是普通機床加上一個控制系統或者數字顯示,沈機在自己真正研發控制系統之後才體會到這一點。如果只是進行機械部件與控制系統的組裝,日本提供給沈機的控制系統做不了手機加工,它限制你只能用30%的功能,高端製造和加工無法實現。沈機自己組織了十個年青人開發i5智能控制系統,一開始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自己控制。這些年青人很有想法和活力,有互聯網和信息化基因。越做越進步,自主的控制系統最後變成了一款真正能夠實現智能的一個生態體系。今年沈機在深圳和東莞的消費電子行業實現了12000台的訂單,直接擠占了日本企業的份額。兩個月前日本發表一篇文章,由於中國瀋陽機床i5智能機床的出現,日本機床不得不考慮退出消費電子行業或者減量退出這個市場。趙總認為,不管美國和中國怎麼競爭,製造環節一定是在中國,美國就是搞研發設計和市場,成本降不下來。趙總還有一個觀察,從市場份額來說,中端是最大的,高端和低端都在往中端走。中國抓住中端,還是能做到製造業全球第一。我之前也有類似的觀察,高端產品雖然看上去高大上利潤很高,但往往價格過高賣不上量,不容易分攤研發成本,還不如中端製造量大致勝。
中國的獨特與厲害之處在於,有化高為中低的成本創新,又在高端製造業發起衝擊。以前說中國科研人員“青黃不接”,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還在主打,耽誤了一段時間。現在這個狀況已經過去了,大學和企業研究機構是中青年主打。如航天發射主力是二三十歲的年青人,美國反而是五六十歲的當主力。現在中國研發錢和人都不缺,和十年前都很不相同,而且情況會越來越好。中國的研發支出只少於美國,遙遙領先第三名。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14年科學技術與工業展望》中預測,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華為戰略部副總裁鄭志彬在發言中也提到了研發人員的問題。德國每年本科畢業生40萬,日本55萬,美國270萬,而中國是730萬。中國2000年前後教育大改革之後,雖然大學生相對比例不很大,但是高素質人才絕對數量不斷提升。到2014年本科以上的人才儲備有1億多人。
不全是美國領先,中國也有領先的。比如說高鐵,美國就沒有。中國即將發射量子通信衛星,將率先產業化,美國也沒有,這可能是現代中國第一次創造一個產業。德勤報告中提到了高性能計算機,中國天河二號還有剛出的神威太湖之光超過美國連續多次排名第一。就只看美國整體遙遙領先的高端製造業,中國也是可以和美國競爭的。哪怕2010年說這個話底氣都不足。到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雖然碰到很多問題,產能過剩、鋼鐵企業巨虧,但是在高端製造業應該很有信心,這些年取得很大的進展。報告似乎說美國在盯著中國追趕,事實上應該反過來,是中國在盯著美國。中國很多事在學習美國,解放軍學美軍,創投學美國,高端產業都盯著美國。
而且現在的高端製造業趨勢也是更多看美國和中國了,美國創新出來,中國跟上。之前會有其它國家與地區先參與,比如美國蘋果發明了智能手機,台灣HTC在安卓平台上跟進,日本手機企業也進來了,中國大陸很多手機企業再進來,把HTC和日本手機企業打敗。現在像無人機這樣的產業,直接就是中國美國了,深圳佔據了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
在2010年德勤報告就把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排到第一位了,那時高端製造業肯定比現在要差不少,為什麼全球高管們卻堅定地把中國排到第一?這需要解釋中國另外一個競爭優勢:成本創新,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阿里巴巴曾鳴提出的概念。表面上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做的是高大上的先進製造業,其它國家從事中低端不怎麼樣,但中國是個特例。通過技術山寨運動,中國將很多曾經的高端製造業變成了中低端。有個笑話說,只有中國不會造的才是高端產業。創新不僅是研發高大上的新產品,中國企業知道有些產品是可以製造出來的,有方向地努力研發,用其它國家不可能實現的低成本做出來,這也是很偉大的創新。這種創新容易為人所忽視,但成就很大,也很不容易。這需要海量的素質足夠的研發人員,也需要產業基礎,像印度大學生數量也不少,但素質和產業基礎還不行。中國成本創新成功了,對一個行業就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跟破壞性創新有點類似。
與會的GE全球研發中心研發總監張育提供了一個案例。GE這個全球研發中心在上海,張總就感覺中國製造業能力上升很快。中國本土企業產品從低端、中端,做到高端,GE的銷售壓力越來越大,在收縮轉型集中部署。雖然跟美國還是有差距,但是能力增長很快。GE觀察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最新的動向是大量在投軟件,向軟件轉型。
2016年的排名中國仍然是第一,但領先美國的優勢已經很小了,100分對美國99.5分。而2010年中國的的10分領先美國的5.85分,相差很大。2013年中國10分,美國7.84分,分差減少。2020年預期得分,美國100分直接超過中國的93.5分。當然這些分數只是高管們的主觀印象分,並不是直接的經濟數據。報告發布方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都是美國的,接受調查的高管也有不少是北美的。
2010年的報告,對美國的競爭力給出一個低分,以及下滑的預期,可能是對美國社會進行警示,打分的高管們覺得美國社會忽視製造業。這種警示也確實起到了作用,奧巴馬就提出了製造業回歸美國的口號。2013年美國排名有所上升,2016年又進一步預期美國超過中國升到第一,對美國社會來說,這是一種鼓勁。我對德勤的數據處理是認可的,不是有意操縱,排名與得分數據直接反映了全球高管們內心的傾向。
“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將反超中國”的數據背景就是這樣,是全球高管們的主觀印象。這個預期引起了與會專家們很高的興趣,對中美兩國製造業競爭力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預期是否正確不論,中美競爭顯然是更為自然的觀察焦點,因為中美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個國家。我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金照研究員等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分析製造業競爭力,就應該關注經濟規模最大、製造業技術最好的幾個國家。著重分析巴西印度這樣經濟規模只有中國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國家沒抓住要點。當然印度製造業潛力也是有的,如果不和中國比,在發展中國家中算是做得不錯的,所以全球高管們總是願意對印度給出不錯的五年後排名預期。
我認為美國在高端製造業上還是遙遙領先中國的,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2016年這個報告營造了“中國製造業競爭力領先但會被美國反超”這麼一個氣氛,把中國放在領先者,美國放在挑戰者的地位上,我不能同意。更合理的氣氛是美國高端製造業領先中國,但中國正在意氣風發地追趕和挑戰。
2000年前後,中國是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在低端製造業上競爭,做得很成功,但和美國的高端製造業是說不上話的,幹的不是一類事。但現在有很多高端產業是能直接對話的,雖然美國還是遙遙領先。比如說美國搞電動車,中國也搞電動車,美國無人機中國也無人機,美國蘋果設計智能手機,中國華為也設計智能手機。
這個錯誤傾向在2016年版中都得到了糾正,排前六位的是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英國,比較符合直覺。為什麼之前印度巴西的排名很高,預期也向好?這是因為排名與預期排名的生成,極其依靠400-500多全球企業高管的“主觀印象”評分。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推出報告,需要原始數據,就向全球企業高管們發出調查,讓他們對錶上國家進行評分,對五年後的評分也預期一下。這些高管們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如印度shining,talent pool,巴西發現大油田,將連續舉辦世界杯與奧運會,似乎上升勢頭不錯,當然對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印象更深。眾多高管給出原始評分,德勤根據所在公司的大小、全球化水平進行權重調整,重要的權威的給出高權重,算出最終的排行榜。中國排第一,以前印度、巴西的高排名就是這麼出來的。排名與直覺不符,或者預期排名發生重大方向錯誤,應該不是德勤數據處理有誤,主要還是全球高管們的主觀印象評分有時並不精確。如下圖是一些高管的原始評分,其中有一個中國高管給德國以外所有國家都打3分,很有個性。
德勤能在2010年推出《製造業競爭力排名指數》報告,眼光還是不錯的。三份報告都強調了製造業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這無疑是正確的,這個優點得到了延續。報告的另一大優點,是對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行了仔細分析。2010年、2013年是十項關鍵因素,人才、創新、基礎設施、成本、能源政策等,2016年擴展為十二項。對重點國家,每個分項都有打分,而且讓高管們對各分項的重要性也進行排名。這是很有價值的,打分感覺較為合理。但2013年報告中已經提到了,雖然巴西等國分項打分並不理想,但高管們就是願意給出很好的競爭力排名及預期。可能是高管們過於看重某一兩項關鍵優勢,如巴西的原材料優勢,印度的成本優勢與“人才”優勢。
2016年報告的一大亮點是,開篇就強調了先進製造業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2010、2013年強調的是“新興國家”的崛起。其實除了中國,先進製造業和“新興國家”沒有什麼關係。把製造業競爭力的焦點轉到分析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技術先進國家,是正確的方向。這個趨勢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象德國推出工業4.0構想,谷歌公司的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高手,都預示著先進製造業可能會有突破。甚至可以說,在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三次工業革命之後,由人工智能引發的第四次革命都可以想像了。
陳經:美國製造業競爭力要反超中國了?
中科大風雲學會研究員,《中國的官辦經濟》
德勤2016年4月發布了《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英文版,中文版由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與德勤在2016.7.2在北京民族飯店聯合發布。我應高所長邀請來作主評論之一,因此也參會了。
研討會焦點顯然是報告中的預測: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將在2020年前反超中國排名第一。參會的媒體會後發布的新聞也是如此。當然“反超”的背景是,從2010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發布第一版,到2013年第二版,到2016年剛發布的第三版,中國都排在第一位。這個報告有一個特色,每次發布當前排行時,也會對五年後榜上所有國家的排行進行預測。
研討一開始,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路風教授就對這個排名表示了不解,怎麼這麼長時間中國都是製造業競爭力第一?對此我在發言中進行了解讀,需要結合前面兩個版本一起分析。2015年波士頓諮詢發布報告炮製出“中國製造成本接近美國96%”的怪論,在媒體中廣為流傳,為“製造業回歸美國”造勢。我分析報告找出了真相,因此對於數據產生的方式比較關注。我的分析文章《有一個西方機構說中國製造成本接近美國》。我仔細看了2010、2013、2016年德勤三份報告的全文,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我看來,2016年這個報告是三份裡質量最好的。因為2010、2013年兩份報告基調走偏了,都是鼓吹印度、巴西製造業競爭力高,加上把中國排第一,重點關注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的“強大”競爭力以及美好前景。2010年印度排第二,巴西排第五,預期五年後印度保持第二,巴西升到第四把美國擠到第五。2013年印度排第四,巴西排第八,有所滑落,但是預期五年後印度會重回第二,巴西會升到第三,繼續看好。由於2014年開始石油等商品期貨價格大跌,不少發展中國家遭到重大打擊。巴西經濟遭了災,奧運會都像要辦不下去了,2016年排名掉到第29名,印度掉到第11名。
2010、2013年兩版還對美國日本德國等老牌製造業強國的競爭力作出了悲觀判斷。2010年預期美國五年後從第四掉到第五,日本從第六掉到第七,德國維持第八。2013年預期美國五年後從第三掉到第五,日本從第10掉到第12,德國從第二掉到第四。
外媒:美國石油儲量超過沙特但石油霸主不變
據英國金融時報2016.7.4報導,挪威能源諮詢公司Rystad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現有的、已探明的和尚未探明的油田中的石油儲量達2640億桶,超過了俄羅斯和沙特的2560億桶和2120億桶。對全球6萬個油田進行了為期3年分析,全球石油儲量共為2.092萬億桶,為目前石油年產量的70倍。
傳統的石油生產國,如沙特,習慣於使用它們龐大的石油財富在全球範圍內施加影響,尤其是對美國這樣的石油消費大國。
但這種關係近年來受到了挑戰,得益於水力壓裂和其他新技術的發展,美國龐大的石油儲量得以釋放,使其變得更加具有能源獨立性。
“許多國家的未來石油潛力已經乏善可陳,但美國例外。”Rystad指出,最近在美國最大的產油區——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二疊紀盆地,“三年前,美國的石油儲量還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沙特,”。
Rystad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儲量中逾50%是非傳統的頁岩油,其中德克薩斯就擁有超過600億桶的儲量;非傳統石油的開採量佔據全球可開採儲量的30%,離岸石油產量佔全球產量的33%。
不過,儲量很重要,但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決定了一個國家或石油公司短期或長期的回報,美國儲量的上升並不能削減沙特和俄羅斯等國的地位,因為這些國家有著更低的生產成本。
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在過去兩年放任原油價格下跌,以確保自己的市場份額更加安全。儘管美國的頁岩油的生產已經變得更加經濟,在過去兩年已將成本削減到40美元一桶,但沙特和其他中東國家在以不到10美元一桶的價格在生產原油。
美國頁岩氣的興起是最近油價崩潰的原因之一,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從2014年中期的每桶115美元,一直下跌到今年初的30美元。
回應
美國自稱天選之地不是白說的,他很多資源都是世界前列的,石油,煤炭,銅等等~~美國真衰落了靠資源也能續命很長時間
敢問哪個國家有能力攻破兩洋防線,美國哪怕在衰退,立足在北美做個大國毫無問題
美國失去第一寶座就會分裂了,你信不
德州人民趕快獨立啊,不然你們的油田就要被聯邦政府吸走啦
中國的戰略地理位置就是個爛,西邊是高山,沙漠;東邊出海被幾個島鏈鎖死,資源又比人家的缺乏。
說得好像高原和沙漠另一頭打進中國比中國打出去容易似的。
但是這樣的宣傳本質上還是靠情懷賣人氣。一旦人氣消散,需求不振,錢沒賺到,人先沒了,才是一大悲劇。另外,各位千萬不要以為所謂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東西能賺錢——事實上,谷狗也好,facebook也好,他們的所謂創新研究,都是不賺錢的。真正在IT上能賺錢的——是廣告!是佔了90%以上盈利的廣告!真的以為動動腦子敲敲鍵盤,就叫創新,就能當人上人嗎?錯了,當年輕人被不切實際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淹沒,覺得自己在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走錯了道路。泡沫已經來了,它就在矽谷,就在北京,就在新德里,就在每一個年輕人認為夢想可以輕易起航的地方。
全世界被各式各樣泡沫覆蓋著,各國政府也幫著一起吹水。
這些高科技應該屬於第三產業,價值遠遠的被高估了。沒有第二產業,一切都是浮雲。
真心希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過程中出一批真正的實業家,不要玩虛擬經濟遊戲。
所謂獨角獸,和股市是分不開的。而美國股市,08年後無厘頭上攻到現在,融資環境真是好,估值的確樂觀。但是,世界上可有永遠單邊上揚的股市?其實是業態創新過了拐點,進入又一波沉寂期,開始相互吞併整合。但資本賭徒總是往好的方向一廂情願。
沒有預期回報,就沒有資本投入。 沒有資本投入,科研能變成產品嗎? 這就是美帝的創新模式,也是美帝領先中國的地方。
你以為美國資本會投在實體研發上嗎?根本不是!人家美國資本大多數是投在了輿論炒作和概念炒作上了,只要能炒的散戶們相信某個公司極有發展前途,能乖乖的高位接盤就好了,至於這些科研是否能變成產品,跟美國資本有關係嗎?
這是正常的,應為這些公司都是研髮型的。就是說這些公司在幾年的時間裡要把技術產品化,這中間是只用錢不賺錢就是說是虧本的。這種公司在2003到2013年只成功了39家,還做的有6萬家。每年都有大量的公司進入或淘汰,成功的機率非常低。但是成功了很快就會擴充為世界500強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臉書,GOOGLE.並且成功了為了保證市場不盈利的公司也有,亞馬遜公司基本就不賺錢但他是這方面最大的公司。投了幾億美元後沒做起來完蛋的公司大有,但是他不是在騙你。這種公司本來就是風險投資只有幾千分之一成功率,但是成了很有可能賺上幾百上千倍的利潤。
矽谷泡沫再起?全球60家主要“獨角獸企業”利潤之和為零
“獨角獸企業”,在美國的定義是估值達10億美元或以上的初創技術企業。據新華網2016.7.1報導,全球主要60家“獨角獸企業”估值高達4860億美元,然而,其全部利潤加在一起卻是零。
據美國《財富》雜誌2016年2月統計,全球目前共有173家“獨角獸企業”,其中101家在美國。美國近來對“獨角獸企業”的質疑聲不絕於耳,甚至特朗普都警告,科技行業已經形成了危險的金融泡沫,矽谷首當其衝。
“獨角獸”概念最初由美國著名投資人Aileen Lee提出,她在2013年將私募和公開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稱為“獨角獸”——神話傳說中一種稀有且高貴的生物,來形容髮展前途大好的初創企業。
美國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2014年2月宣布,以約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快速成長的移動通訊公司WhatsApp,但該公司當時的年收入僅1020萬美元,如今盈利模式仍不明朗。
高技術企業要有造夢、講故事的能力,更要有圓夢、圓故事的能力,蘋果公司便是一例。在矽谷,許多初創公司得到了數億美元的投資卻沒有盈利,僱員工資遠超大企業,這些企業的估值也一再創下紀錄。以往,投資者寧可砸下重金,也不願與“會下金蛋的雞”失之交臂。但一個重要趨勢是,許多這類企業的盈利能力都不足,使投資者投資意願下降。美國一些媒體批評說,華爾街的承銷商們一次又一次地大肆宣傳高科技企業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看著它們在首個交易日一路飆升到夢寐以求的巔峰,然後在股票暴跌、低於上市價格之後,卻消失不見,連句解釋也沒有。
回應
這樣的創新,都是無用功,只能燒錢騙投資。好的創新,首先它得有一個前提:滿足需求。但是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本土的中產階級財富是淨縮水的,貧富差距是繼續增大的。這樣的經濟形勢怎麼還會有2008年之前那樣繁榮的需求?而現在的IT行業,在沒有需求的時候,他們在試圖創造需求。創造需求的途徑,無非就是像蹩腳的宗教一樣給觀眾洗腦,告訴你,某個IT產品(例如,虛擬現實VR;自動駕駛,等等)很炫酷,很牛逼,是未來人類科技的發展方向,然後再告訴你,他們要開始賣這個產品,很便宜(也就幾萬刀),要不要來一套呀,買了之後你就是新新人類,就是站在時代頂端向下俯視的時代健兒。
回應
從2010年開始,西方媒體開始有計劃的營造這樣的輿論環境:製造業要回歸美國,中國製造會因為成本提升而崩潰。支撐這個觀點的第一個依據是3D打印,第二個依據是頁岩氣導致的能源成本降低,第三個依據則是智能製造機器人。結果是什麼?對於3D打印,一方面中國的3D打印技術世界領先,另一方面事實已經證明3D打印並不適用於大量標準化的工業生產,而且其強度不能保證。對於頁岩氣,一方面中國在外國進口煤炭,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國際能源價格暴跌,美國大量相關企業破產,美國媒體的臉被打爛。現在又輪到機器人了,美國媒體天天鼓吹機器人會讓中國製造崩潰。現在看這種鼓吹很有效果,確實讓中國產生了很強的危機感,開始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一定是機器人革命在中國大爆發,中國製造全方位完成更新換代,產業升級,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美國媒體再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論是3D打印,頁岩氣革命,還是機器人。對於美國媒體來講無外乎是戰略忽悠,騙騙蠢人罷了。謊話說得多了,沒準別人真的信了。但美國人的忽悠方法似乎有問題。中國經歷了百年恥辱,直到今天,中國人腦子裡想的最核心問題就是自強,你說中國不行,說中國藥丸。中國人不會被嚇倒,反倒會仔細研究你說我哪裡不行,之後虛心接受,解決問題。事實上,真實對中國人有效的忽悠方法是捧殺,讓中國人自我感覺良好,這樣慢慢不思進取,中國慢慢就完蛋了。戰略忽悠的戰略錯誤,事實上只是西方針對中國眾多戰略失誤中的一個。比如西方認為中國經濟會崩潰,結果崩潰30年了,成長了幾十倍。再比如西方認為中國會被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結果現在美國自己就要被革命了。還有,西方認為中國入世之後將淪為西方的經濟殖民地,結果呢,可能再過幾年,西方的所有工業品都被中國壟斷,只能向中國出口礦產原料了。
不可能捧殺的。一是西方國家的傲慢決定了他們不會吹捧一個發展中國家。二是你要是真吹捧了,那不就證明西方那套不行了嘛,這可是要他老命的。
中國的機器人革命具備很大的挑戰目前來說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術都被歐美日壟斷國家重視和佈局的有點遲了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已經重視起來了但估計要形成一批可以自給自足的機器人生產企業得到十年以後了
也未必,武漢精華減速器也起來了,軟件呢i5系統改改應該也可以用於下一代機器人,伺服電機等等目前來看需要時間,2~3年後應該也可以
眼下,中國有適齡勞動人口1億人,但是由於計劃生育的政策效應,預計到2030年,中國適齡勞動力將減少至9600萬人,到2050年更是將減少到8000萬人。儘管“二孩”已經全面放開,但是可能仍然無力扭轉中國勞動力減少的趨勢。
近些年來,中央政府的決策者們開始積極推動工業自動化,以對沖勞動力減少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中國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向生產、購買和使用機器人的製造企業提供大量的財政補貼,這為中國企業更多地使用和製造機器人鋪平了道路。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機器人革命”的設想,他認為機器人革命將首先改變中國,然後改變整個世界。同年6月,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的講話上提出,“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製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佔領市場。”
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已經有了顯著的下降,而性能卻在不斷地增強,這加速了中國和世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波士頓諮詢公司預測,工業機器人及其配套軟件的價格將在未來10年內降低20%,但工作效率和工作性能每年會有5%的提升。
.........
全球去年總共售出了24萬台工業機器人,而中國的工業企業購買了其中的6.6萬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古德倫·利岑貝格爾表示,中國企業仍然傾向於購買國際知名品牌的工業機器人。但是她認為這一情況將在近年內被扭轉,尤其是中國政府在大力支持國內的機器人產業。“中國的機器人製造業發展的勢頭十分迅猛”,她說。
佛山市順德區的政府官員們正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機器人革命”的號召。廣東省政府表示,將在2015年至2017年間投資80億美元促進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響應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常務副局長張鵬縮小了自己的辦公室,但是區財政支持工業自動化的預算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張鵬表示,機器人對於應對中國勞動力短缺,幫助中國企業生產質量更好、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他直言不諱地說道,如果企業不順應這種潮流,就不能在市場中生存。
政府正大力支持更便宜、更高效的機器人進入中國的企業,這對於中國的工廠主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眼下,他們正面臨著全球經濟低迷和國內需求下滑的挑戰。
本·布蘭德:中國掀起全球機器人革命
英國《金融時報》2016.4.28文章:中國的機器人革命
位於華南的廣東省是中國製造業增長的引擎。去年,廣東省的出口額達到6150億美元,佔中國全年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有餘。廣東產業工人的月平均工資是4000元人民幣,約合600美元,而向歐美出口廚房水槽的櫻奧廚具公司副經理陳從漢說,由於工廠的工作條件不是很理想,他們工廠不得不支付相當於行業平均水平兩倍的工資。因此,在四年前,櫻奧廚具開始引入機器人以降低日益昂貴的人力成本。.........
中國的南方沿海有著一條長達上千公里的加工製造業產業集聚帶,很多像櫻奧廚具那樣的公司現在都在政府的支持下走上了生產自動化的道路,這麼大規模的自動化浪潮是全球罕見的。自從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新增購買的工業機械的數量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多,包括德國、日本、韓國等高新技術製造業的大國。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總部設在德國)的預測,到今年年末,中國就將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擁有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該聯合會秘書長古德倫·利岑貝格爾表示,中國加工製造業自動化的進程之快,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就技術轉型而言,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當前平均每一萬名產業工人只擁有36台工業機器人,而在德國、日本和韓國,這一數字分別達到292、314和478。但是,中國現在的行動已經在逐漸改變全球製造業的生態了。這一過程激發了人們開始思考一個更宏大的問題:新興經濟體能否複製發達國家在英國18世紀工業革命後走過的老路?還是說,工業機器人將能承擔大多數的工作崗位?要知道,這些工作崗位曾經幫助上億人脫離貧困。
中國政府現在十分積極地推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而且機器人應用也受到中國經濟的內在驅動。從上世紀80年代起,改革開放的中國參與到世界貿易體系當中,而此時中國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產品輸出國。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果不僅使上億人脫離了貧困,還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階層,因為許多農民從農村湧入城市,成為了產業工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成為了中產階級,而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像也愈發嚴重,中國的平均工資開始上漲,這削弱了其原有的競爭優勢。
例如2015年9月初,印度各地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風潮。在10個大型工會的支持下,來自銀行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的近1.5億工人參與了罷工。在新德里,出租車和人力車司機拒絕上路,在南部左翼堡壘喀拉拉邦,商店和銀行關閉。這麼搞幾下,連組裝活都別想干好。因為iphone之類的產品比較精細,又要趕工期,需要很好的組織能力。
從剛才開始我們還只是在說組裝,如果是說“生產線”,那就不知道是什麼年月的事了。稍微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中國的配套生產能力實在太逆天,印度肯定不行。這不是造低檔衣服鞋子,粗糙一點沒關係。像蘋果產品這類精細的電子產品,成百上千個精細部件,不是開玩笑的。
不管怎麼說吧,這個事情教育我們,看外國新聞,要學好英語,多了解些常識,多留個心眼,否則將來報導出偏差,是要負責任的。
附錄一:庫克訪問印度Appleinsider的英文報導原文
附錄二:庫克訪問印度NDTV採訪英文全文記錄
回應
中國的媒體(公知大V噴子)碰到能黑中國的事,那肯定是哭著喊著撲上去搶發,至於是不是真的,誰在乎呢?
只要能夠配合唱衰中國,中國的媒體就會不遺餘力,不加甄別地舖天蓋地報導。這種奇怪的現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在媒體人眼裡,只要是外國哪怕印度巴西都遠比中國強。
去吧,都去吧,去了沒有幾個不後悔的,國內很多去印度設廠的公司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和印度人打交道太難了,公務員各種吃拿卡要,因為敏主嘛,貪污腐敗沒人管得到,只要是能管事的,沒有不把外商當搖錢樹的,這也就罷了,審批程序繁瑣冗長,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商家來說更是承受不起,這還沒說嚴重影響物流的印度基建。。。有句話說:能和印度人打交道,就能和全世界打交道。西方人被中國逼得沒辦法了,才整天瞎嚷嚷威脅退出中國市場去印度,要是真能去,去了划算的話早就去了,印度什麼德行,西方人門兒清。
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6_05_24_361440.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謠言》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炒作美國頁岩氣 中國製造業 中國與印度 富士康事件 )
其實看整個文章,明顯能感到他對印度市場比較著急,效率實在太差。就是看著潛力大,才來這使勁推銷。要說建立生產線根本就差太遠。
進一步說,搬廠子來印度這事,怎麼能是蘋果乾的呢?蘋果是個設計公司,生產主要靠富士康在中國多地的工廠。蘋果說了不算啊,如果富士康不同意,蘋果怎麼搬?相比庫克的顧左右而言它,郭台銘倒真是虛虛實實晃了幾槍,讓印度記者熱切盼望來建廠製造蘋果產品了。
2015年7月,郭台銘在印度考察。消息說“富士康或投資印度200億美元”,“到2020年,在印度建立10-12個基地,這些基地包括工廠和數據中心”。郭台銘在印度馬哈施特拉邦買了地,建組裝工廠應該是有計劃了。但沒有任何確切消息說是生產蘋果產品,我倒是有較大把握敢說,富士康不會這麼做。
為什麼呢?現在媒體經常渲染中國製造成本高,外資紛紛撤離。但是蘋果生產線並不簡單。富士康以前在巴西建立了ipad生產線,後來都一地雞毛了。巴西有全球最高的電子產品稅率,ipad、iphone售價比美國高近一倍。2011年4月,消息說,富士康擬六年投資120億美元在巴西建廠,解決10萬人就業,讓巴西進入觸屏科技研發,創造高薪工作和產業鏈,降低蘋果產品價格。後來還真建了廠,聖保羅附近有中國以外全球唯一的iphone裝配線,甚至有中國網友說買到了巴西生產的ipad air。再後來如何了?
以上是2015年4月的消息,轉的是路透社的新聞。如果你們去看英文原文,大意是說,富士康只在巴西開了5個工廠招了不到1萬人,基本是低薪低技術工作。當地工人說一周掙80美元,就是把從中國運來的部件裝配起來,學不到任何技術,還不如中國工人在富士康工廠有培訓提升的機會。因為不滿搞了好幾次罷工。一個富士康承諾投資3.25億美元的工業園區,兩年後還是荒地,幫助徵地的巴西官員表示了不滿。從這個巴西iphone裝備工廠生產出來的32GB的iphone5S零售價高達1000美元。巴西的ipad、iphone還是比美國貴一倍。
如果在深圳等地看過蘋果生產線的配套研發有多複雜你就知道,巴西也就只能去裝配中國運來的部件。而蘋果要在巴西賣產品,又有高關稅,就和富士康想了這麼一個建廠的招。最後也沒有搞起來,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如果說蘋果產品在印度搞個類似巴西的最後組裝環節,應該還有點可行性。但是,考慮到印度複雜的政治經濟環境,連這個都不能看好,因為連這也不簡單。
陳經:庫克說蘋果要搬去印度生產了嗎?他說了算嗎?
2016.5.22,國內很多媒體都發布了這麼一個大新聞:蘋果公司將把全部生產線從中國搬到印度去!當天的新聞報導基本都是這樣的:
據外媒報導,蘋果CEO庫克的印度之行還在繼續,他在接受印度當地電視台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希望將現有的蘋果生產線和服務都搬到印度市場。目前,蘋果產品的主要代工廠都在中國大陸,隨著中國大陸經營成本的不斷提高以及中國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蘋果考慮外遷代工廠。同時,庫克表示培養印度市場是蘋果的五大優先計劃之一。由於大中華區iPhone銷量開始停滯不前,蘋果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
庫克5月16日還在中國訪問,沒幾天就跑到印度去這麼說,實在有點突兀。有些人看過2015年郭台銘訪問印度的新聞,似乎說過富士康要在印度開廠,還說要招一百萬人,這事又似乎有點影。難道郭台銘和庫克配合著要放出終極大招了?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
我搜了一下,英文報導的來源應該是這個:
整個英文文章我附在後面,文中綜述了印度NDTV(新德里電視台,印度很有影響力的一個電視台)訪問庫克的一些要點。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篇文章沒有在任何地方說了蘋果要在印度建立生產線搞生產。他反反复复說的,就是要在印度賣蘋果的各種產品、服務,還有碰到了一些問題,他是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比如錄像看不了,不讓賣翻新機,連蘋果是不是要換個名稱在印度賣都有人問,他說不換。
為什麼許多中文媒體一致認為庫克說要把生產線從中國搬到印度,壞就壞在這個英文標題“Apple working to bring entire product line to India, Tim Cook says”。
這裡有個entire product line。懂點英文又不太懂的國內媒體編輯就把它譯成了“整個生產線”。其實庫克的意思“整個產品線”,product是“產品”不是“生產”。什麼意思?印度人民需要蘋果的那麼多好產品啊,我來晚了,這次全給你們端過來。如果真要用英語表達蘋果“生產線”的意思,應該用“production line”。
至於新聞中的“目前,蘋果產品的主要代工廠都在中國大陸,隨著中國大陸經營成本的不斷提高以及中國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蘋果考慮外遷代工廠。”那壓根不是庫克說的,是中國媒體編輯加的“解釋性文字”。神奇吧,就連“由於大中華區iPhone銷量開始停滯不前,蘋果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也不是庫克說的。
......
美國部分行業招人困難因無法通過毒品測試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招人可不容易。據紐約時報2016.5.17報導,能夠順利通過入職毒品測試的員工已經寥寥無幾。
美國無毒品基金會(DFAF)的執行總裁卡爾維那·費認為,工人吸毒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上世紀80年代尤為嚴重,隨後被有效控制”。然而,她坦言:“但最近我們又看到此種現象的回升”。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2015年度毒品使用和健康調查》,在2014年,每10個12歲以上的美國人,就有1人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吸食了非法毒品,創下新高。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給出的數據和圖表,全美因吸毒過量死亡的案例近年來急速增長。在2014年,有47055人因吸毒過量而死亡,幾乎每天125人。
約翰·薩姆曼是亞特蘭大一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手下約有100名員工。由於該公司為學校、旅遊團以及軍方提供運輸服務,所有的應聘者都需要接受毒品檢測,並且部分員工也會被抽查。薩姆曼說,很多求職者得知需要進行尿檢後就乾脆不來了。
回應
別算大麻問題就不大。要是把菸酒列入毒品中國的企業一樣招不到人。
能把美國大麻和中國菸酒等同,你的智商欠費多久了?
嚴格來看,抽煙也是吸毒。
要是這樣說喝可口可樂也算吸毒
朋友是省級重點中學英語老師,從美國交換回來後說,在美國年輕人吸食大麻就像中國人吃蘋果一樣普遍。
中國也必須嚴格打擊制毒販毒吸毒,現在毒品氾濫有一股國際化浪潮。越來越多的失敗國家如墨西哥,阿富汗等國製販毒品猖獗,美歐等國吸毒氾濫,我國吸毒人群也有數量上升,低齡化趨勢。我國切不能蹈美歐覆轍。
贊同,一位知名的中國刑法學教授曾經在大課堂上說過買毒與吸毒是雙方自願的事,政府就不應該管。我當時只好呵呵了。
你們(公知大V噴子)在“毒品”的命名上就不對。你們的“毒品”叫做“drug”,而drug除了毒品,還可以表示麻醉劑、藥品的意思。一般人就會覺得這沒啥大不了的,沒準還覺得這東西能治病,是好東東啊。但是在中文裡面,毒品很直白的意思:這玩意兒是毒,染上就會掛。你們若真的想控制毒品,直接把它改名叫做poison,比你們花幾百萬上十億美元都管用些。
2015中國製造指數發布:與美日德差距很大
2016-05-13 下午,中國工程院發布《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製造強國進程正在穩步推進,步入了發展新常態,但轉型還剛開始,任務還很艱鉅,質量效益仍是瓶頸。
為系統性跟踪中國製造強國建設進程,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會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單位,基於“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構建的製造強國指標體系,對我國2012-2014年強國進程作了進一步評價分析,形成了《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
“製造強國指數”採用4個一級指標和18項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中4個一級指標分別為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既包含製造業的現狀,如實力和競爭力,也包括發展潛力和前景展望。
從中國製造強國分項指數構成看,規模發展指數佔綜合指數的比重最大,仍是當前支撐我國製造強國進程的主要因素;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三項指數佔比基本都在15%左右, 相較美、德、日等製造強國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具體而言,2012-2014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指數在指數增長中仍佔有絕對主導地位,但其增速有所放緩。這符合經濟新常態模式。
我國製造業的質量效益指數近兩年有一定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倍數級的差距。
中國製造業持續發展指數近兩年增長態勢良好,但仍明顯低於發達國家的同期水平,甚至不及印度、巴西(楨:?)。朱高峰直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在持續發展方面下更大功夫。
《報告》提出,中國製造業若要由大變強,則需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瞄準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推進服務等關鍵環節,推動製造業跨越式發展,爭取十年邁上一個新台階。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滾動發布《中國製造強國指數年度發展報告》,並根據製造業發展的新態勢,不斷優化相關指標及評價工作,以期進一步提升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中國首台太空3D打印機誕生:完爆NASA(圖)2016-04-20 快科技
空間在軌3D打印機
打印樣品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對外宣布,經過兩年努力,由該院和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技術中心共同研製的國內首台空間3D打印機,已經在法國波爾多成功完成拋物線失重飛行試驗,能夠在微重環境下完成3D打印。
據中科院重慶研究院3D打印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介紹,該打印機可打印最大零部件尺寸達200x130mm,該尺寸是NASA首台空間在軌打印機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並超過今年3月26日NASA運至國際空間站的升級版3D打印機打印尺寸。
本次試驗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3D打印裝備關鍵技術與工藝,實現了2種材料、3類工藝參數、4種模型的微重力打印,成功獲取了微重力環境對3D打印工藝參數影響的實驗數據,為我國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及後期運營奠定了基礎。
空間3D打印技術將在未來空間站運營、深空探測等任務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據了解,空間站等待一次地球補給至少需要半年,而3D打印只需要1—2天就能生產出需要更換的零部件。因此幫助宇航員在失重環境下自製所需的實驗和維修工具及零部件,大幅提高空間站實驗的靈活性和維修的及時性,減少空間站備品備件的種類與數量及運營成本,降低空間站對地面補給的依賴性。
美媒:2020年美國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據美國《財富》網站2016.3.31報導,2020年美國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強國。
報導稱,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的一個關鍵主題就是美國工業的競爭力,儘管在描述美國已經失去經濟優勢的信念時,特朗普和桑德斯都喜歡用更加豐富多彩的語言。
兩個候選人都鄙視最近的貿易協議,因為他們覺得這些貿易協議證明了美國無法和中國以及越南這樣的國家競爭,兩國勞動力更加便宜而且環境法規也沒有那麼嚴格。
但是如果詢問實際的製造業經理人,他們比很多美國領導人都更加看好美國的未來。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和競爭力委員會31日一起發布了2016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表明美國是位於中國之後的世界第二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此外,全球製造業經理人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國家。
報導稱,依靠廉價勞動力擴大製造業競爭優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隨著現代製造業對工人數量需求的減少,以及先進材料和技術的應用,美國在製造業領域擊敗中國的籌碼越來越多。
回應
看見唱衰別人沒用,開始唱紅自己,估計也沒有什麼用。
個人覺得還是要引起重視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我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所以我們需要轉型,要轉向創新化、自動化、機器人化、高端化,才能使我們的經濟再次起飛。而美國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一樣需要轉型,至於誰可以轉型成功,搶占高地,那就應該看國家及製度優勢了吧。所以現在中美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只不過中國已經起跑,美國還在準備。
肯定是的,人家將來3D打印普及、智能化製造會取代中國的大量進口。
倭奴這習慣性跪舔姿勢很銷魂啊,永遠做孫子的倭奴才是好倭奴。呵呵
在尖端科技方面,中國要趕上美國還差得很遠。道理很簡單,你發展科技,人家不會停在那裡等著你。聽到這些,5毛們又會起哄了。
小日本自從被閹割後,改良後的品種都是標準國際太監,小日本生產這樣的奴才多多益善,喜聞樂見,相信倭奴們一定會大放異彩!呵呵
四年時間,下一任總統是誰還不知道,美國要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用紙糊吧,吹牛無底線!
一個好大喜功的國家,年輕人除了玩手機外,其他事情都不會去幹,沒有創業,吃苦的精髓。黑暗的時刻。
國際油價戰 演成四敗俱傷2016-02-29 經濟日報
分享國際油價戰引發的油價重挫,已演變成波斯灣產油國、美國頁岩石油業者、能源債投資人及債權銀行「四敗俱傷」的局面。
據滙豐控股指出,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各產油國未來兩年必須為940億美元的債務取得再融資,但因各國面臨經濟成長減緩、利率上升及債信評遭調降等壓力,使融資相當困難。
這些債務包括520億美元的債券及420億美元的銀行聯貸,主要是阿聯及卡達所欠。但由於GCC被視為單一的信用市場,因此GCC各國的債務再融資將普遍面臨挑戰,有一部分須靠出售美國公債挹注。
歐洲銀行業也面臨衝擊。據瑞士聯合銀行估計,由於能源、金屬及礦業公司受創,估計歐洲銀行業將有2,500億至3,000億歐元的貸款可能違約。
美國頁岩石油業同樣災情慘重,3月中之前XXI能源及砂山能源兩家公司便可能因無法支付利息而違約,成為2015年油價崩跌以來石油業者違約金額最高的一個月。穆迪機構指出,美國有74家石油及天然氣業者已達到最高的違約風險。
據彭博情報的數據,截至2015年9月底止北美洲61家獨立能源業者的累積債務達2,370億美元,其中1,970億美元是公司債,而屬於「垃圾級」者達1,010億美元。
據美銀美林數據顯示,能源業垃圾債去年價格跌24%,跌幅創7年高點;目前平均殖利率達19.3%,之前一度突破20%。標普公司估計,公司債一旦違約,投資人最多只可能拿回10%本金。
摩根大通日前表示,為因應能源貸款可能發生的損失,已將準備金提高5億美元;如果未來18個月油價大致在每桶25美元左右,該行將增撥15億美元的貸款違約準備金。
四是教育局限。在印度,高質量的精英教育體係與低質量的普通教育體係並存。這一體系在培養了大批國際化精英的同時,也讓多數印度民眾難以享受現代教育的福利。印度雖推行免費的基礎教育,但識字率只有71%左右,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同時,印度人口過於年輕,人口數量優勢要想轉化為勞動力紅利,還需要很大的教育投入,也將與長期經濟發展競爭有限的資源。
簡而言之,印度製造計劃雖然提高了印度的經濟可見度,也吸引了一些外資,但並沒有改變印度經濟發展的傳統障礙。並且,這種計劃在印度歷史上已不是第一次。2011年,國大黨政府就提出過類似計劃,一些細節幾乎完全相同。但結果卻是:2014年,國大黨因經濟持續低迷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和腐敗猖獗而下台。因此筆者認為,印度製造業會有所發展,但能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很難確定。(作者是複旦大學教授、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家棟:印度離“全球製造中心”有多遠2016-02-24環球時報
王玉柱先生本月23日在《環球時報》14版撰寫《別過於輕視“印度製造”》一文,認為“印度製造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全球市場上的一支新興力量”。然而筆者認為,印度偏愛寶萊塢式宏大開場,印度製造的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
在發展製造業方面,印度確有一定優勢:印度人口超過12億,平均年齡26歲,潛在勞動力供給充足,且成本比較低;印度與幾乎所有大國關係良好,西方國家對印度高科技轉移門檻也相對較低;印度民眾對政治制度的認可度高,對政府權威的服從程度高,社會管理成本比較低,因此積累了大批私人資本;印度約有2億人的日常語言是英語,與國際主流社會接軌容易;印度有龐大的市場潛力。
但上述因素是印度長期以來就具備的。要把發展潛能變成經濟動能,印度還需要突破一系列障礙。
一是文化局限。印度具有很多熱帶民族的類似文化特徵,重後世主義的宗教信仰,輕視現世成就與努力;善於個人表達,輕於實踐與行動。很多印度家庭稍有些錢就要聘請司機和保姆,否則就不體面。這使得印度的官方失業率只有3.5%左右,比美國和歐洲還要低,但創造的製造業產值只佔GDP的17%左右。與此相比,印度消費佔GDP之比高達64%,不僅高於中國,也高於歐洲和日本,可用於再生產的財富積累嚴重不足。
二是製度局限。民主雖好,但它與印度的多元文化和社會現實相結合,造成印度政治透明與腐敗並存,競爭與低效同在。勞動法規、環保法規、徵地法規和碎片的稅收體系,長期困擾印度經濟,並且很難根治。在去年的世界銀行全球經商指數上,印度排名第130位,非常靠後。
三是社會局限。與很多大國不同,印度沒有經歷現代社會革命,社會沿種姓、宗教、語言、民族、種族和地域等傳統界線展開,相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限。這限制了勞動力在不同職業與階層之間的流動,打擊了正常競爭,也削弱了不同群體之間相互合作與學習的潛能。
英媒:中國的產品質量提高了西方公司開始不安了
英國《金融時報》2016-01-19文章,原題:對中國羽毛初長的消費型經濟的希望具有全球影響到今年年終,京東將僱用15萬人,是兩年前的4倍多。這類公司的擴張,有助於解釋中國大陸正如何以不俗速度創造就業——即便經濟放緩了。去年1月至6月,中國產生720萬個新就業機會,快於一年前。許多工作的薪酬也更好。除了 東北地區,中國的收入水平一年上升10%至15%。相比之下,在印度等市場,收入水平幾乎沒升。工人工資增加了,意味著中國能更多依賴國內需求,而不用注入更多混凝土去修建已然太多的高樓、橋樑和道路。
隨著中國製造業成本上漲及出口疲軟,人們希望對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需求的增加,有助於吸收工廠剩餘工人。懷抱這種願望的遠不止北京。若中國剛剛起步的消費型經濟未能起飛,北京將允許人民幣貶值來確保工廠運 行。這會損害孟加拉國和越南的工人,遠在巴西、秘魯、南非這樣的新興市場也會受影響。甚至西方發達市場也難以倖免。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全球通縮和經濟衰退。在這種重壓下,西方製造業將窒息。
近些年,中國一直是全球供應鏈的主角,如今全球供應鏈正成為中國國內的供應鏈,特別是在電子產業。以前,在中國的眾多工廠組裝、使用來自遠方的零部件,如今,越來越多產品全部在華製造。中信資本的報告稱:“(如今)增長的質量比增長速度更重要。”
西方公司害怕的不只是來自中國的廉價進口,更令人不安的是如今中國的高質量產品。中國廠家進步神速。兩年前,有錢的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還以用蘋果手機為榮,現如今已轉而青睞華為——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質量。
尚不清楚中國能否繼續保持成功勢頭,但許多人有理由希望如此,因為全球市場動盪已表明,對中國而言的壞消息,對世界其他地方一定更是壞消息。(作者漢妮·桑德爾,喬恆譯)
近半千禧世代:美國夢已死 2016-01-17 世界日報
促進千禧代年輕人增進經濟機會與繁榮的「世代機會」 (Generation Opportunity)組織15日公布研究報告,指出與上兩代人相比,如今許多年輕人的收入降低、財富縮水,以及學貸負擔更沉重,48%的千禧代年輕人表示,美國夢已死。
千禧代年輕人感到悲觀的因素之一是失業率較高,18至29歲年輕人的失業率為8%,比30歲以上者的3.7%高出許多。
表示有工作和在找工作的勞動力參與率,目前為最低的71%,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180多萬人放棄了找工作的希望。
自1979年以來,千禧代年輕人的貧窮率升高一倍,許多人背負成千上萬元的沉重學貸。研究報告指出,在2014年的大學畢業生中,近70%的人平均每人背負3萬元學貸。
從2007到2014年,大學畢業生的中位收入只增加6%,年收入不到2萬5000元的年輕人,如今比1990年代還多。
研究報告指出﹕「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僅36%的人擁有自己的住房,擁房率為按年齡段統計以來的最低。大批沒有房子的年輕人只好與父母同住,比率如今為金融危機以來最高。」2015年,26%的年輕人是與父母同住。
「世代機會」組織的政策主任巴恩斯表示,是華府的政策導致年輕人陷入沉重的債務負擔、失業率攀升,以及教育費用飆漲的困境。
沃爾瑪關美154間 影響萬名員工2016-01-17世界日報
零售業巨擘沃爾瑪 (Walmart)15日宣布,它本月底將開始關閉全球各地269家商店,包括在美國的154家。
沃爾瑪在全球有1萬1600家商店和220萬名員工,包括在美國的4500家商店和140萬人。這次關店將影響1萬6000名員工,包括美國的大約1萬人。
國際市場將關閉的115家商店,全部在拉丁美洲,全球營收只占不到1%。
沃爾瑪將結束2011年在美國推出的便利商店 (Walmart Express),而這次在美國關閉的包括102家這種較小型商店。
沃爾瑪表示它將致力於加強它最大的超級商店 (Supercenter),社區市場 (Neighborhood Market),以及網路作業。打算到明年初在美國再設立50到60家超級商店,85到95家社區市場,以及7到10家山姆俱樂部量販店;在其他國家準備設立200到240家商店。
又一個國產爆款幹掉海外代購的故事! by石化實說
在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中,橋塞分割是分段壓裂施工中的核心技術之一,橋塞的進口費用是20萬!反正全球就我家有!
在涪陵開發頁岩氣本來成本就高,再這樣下去不是沒錢賺了?於是,英勇的中石化四機工科生又開始在小黑屋裡面研製了!其中的艱辛就不說了,反正是成功了!現在,橋塞的進口費用已經降至了2萬,整整便宜了10倍。
有人說,只要中國人盯住了哪個製造領域,那麼對那個領域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此言誠不餘欺也!這一點也是體現了我國工科生的傳統優良作風:一切不以省錢為目的的技術突破都是在瞎折騰,他們儘管掙得很少,但確實為我們省了很多.
其實,小石頭覺得,中國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國企能夠有今天的規模,很多核心技術能夠實現自主,就是靠自主研發和自立自強的精神!
回應
向偉大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致敬,你們是共和國的力量之源。
國企少在老百姓背後捅黑刀,其實就會有很多人頂國企但往往都是願事以違,
我敢肯定地說,此設備的設計人員和製造人員退休後不如普通科員級公務員的退休工資高,作為社會財富的具體創造者和物質文明的創造者,其結局是這樣的。
一看你就是工作不怎麼樣的人,先不說退休金,這種技術人員會被搶瘋,就算是年薪100w以上也不成問題,現在中國缺真正的技術人員,我們公司高工年薪60w左右,十幾個技術師傅年薪25w左右,副總30w左右!
仿,就得承認,別再瞎吹。
能仿也要有本事,你仿個給我看看,那個國家沒仿造?
仿製其實說來也真心不容易。第一,別TM說照著東西就能造,現在東西技術全是藏在裡面的。第二,你以為外國公司會把核心技術給你?人家壟斷賺錢的技術巴不得誰都不知道,要是這樣技術更發達得英法德日咋都沒仿造出來呢?
相關新聞
低油價打趴頁岩氣 中油進場撿便宜 抱330億要獵美頁岩氣2016.1.7
中石化在重慶涪陵建成首個國家級年產50億立方米頁岩氣示範區 2015.12.25
中石化擬提高重慶頁岩氣項目年產能一倍12.28
頁岩氣銷售受阻「兩桶油」壓縮目標產量12.8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製造業 炒作美國頁岩氣 《龍行天下》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模仿律》 《創意心理學》 )
美帝工農業重新崛起,中國如何對抗?2015-12-23 漢長梢
我們總認為美帝製造業空心化,事實上在奧巴馬這一任,這個國家的製造業正在悄然重新崛起。
1 電子電器領域,以蘋果為代表。
蘋果只是美帝一家公司,但這個公司什麼概念?從營收來說,相當於PLA全部軍費。相當於中國高鐵全行業產值的3倍,相當於中航的4倍。雖然表面上,中國也有華為小米,雖然看上去中國也在造手機,但手機全行業的利潤基本都被蘋果吃乾榨盡,只有韓國三星能稍微抗衡一下。
2 新能源,以特斯拉為代表。
特斯拉也只是一家公司,比亞迪的電動大巴滿街跑的時候,這公司還在實驗室裡做實驗。但是這兩年的特斯拉在民用市場每年賣出幾萬輛,跟比亞迪這種主打政府公用車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就以中國市場來說,特斯拉不需要任何政府補貼就可以大賣,但是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明顯沒這個底氣。況且,特斯拉跟松下合作的GIGA工廠一旦竣工,這一家公司的產能就碾壓整個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
3 傳統能源,以頁岩油為代表。
這個概念炒了很久了,但是目前只有美帝能夠商業化開採。中國也有頁岩油資源,但一方面開採技術落後,另一方面,中國的頁岩油開採成本更高,中美要比頁岩油開採成本,大概跟俄羅斯跟沙特打石油價格戰一樣是自討苦吃。美帝做事,向來是偷偷摸摸佈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然後突然發力,以一家公司的力量就能碾壓全世界整個領域。
回應
哈哈,看到第一個例子我就笑了,蘋果就是一家科技公司,以研發設計為主,製造?我真無法想像蘋果要如果降低成本,控製品質,蘋果手機的各種設備都是全球採購,然後在富士康等代工廠組裝,真要蘋果自己生產製造,估計到現在蘋果5都還沒出來呢。美國人自己都在講互聯網工業,傳統製造業已經不可能在美國復興了,華爾街那幫金融寡頭是不會同意的,呵呵。
美國整個工業體系已經被挖空了幾十年了,再加上勞動力成本又非常高,資金又缺乏。全球經濟處於困難時期谁愿意去投入巨資?美國工廠已成片倒閉谁愿意忍受巨大虧損?美國想恢復實體經濟,顯然是在白日做夢!
頁岩氣銷售受阻致中石化限產 兩桶油均壓縮目標產量2015-12-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石化相關人員處獲悉,包括頁岩氣在內,中石化今年天然氣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以至於公司今年不得不對天然氣進行限產。而中石油今年的頁岩氣產量亦將比預定目標低10億立方米。
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認為,頁岩氣目前來看還是戰略性產業,受經濟效益影響放緩產量也很正常,而中國的頁岩氣想要大規模發展,或將等到下一輪持久的高油價才能看到。
銷售受阻中石化限產
2014年行將結束時,兩桶油都給出了2015年在頁岩氣上的目標:中石油計劃將產量從1億提至26億立方,中石化計劃將產量從20億提至50億立方,兩位老大哥大有摩拳擦掌較量之意。
但這一目標如今或難實現。
天然氣需求增速放緩
頁岩氣開採進展放緩的背後,不僅有勘探成本的高企,天然氣需求的減速也是重要原因。
油氣上游領域的開發所需資金極大,所要承擔的風險也不小——打一口井的成本動輒上千萬元,對於技術仍在成熟中的頁岩氣勘探來說,打井後仍然存在不產氣的可能性,因此攤開成本來看,頁岩氣的勘探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在銷售利潤已經微薄的情況下,今年天然氣的價格已經歷經兩次下調,這無疑也對頁岩氣的銷售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此外,國家對頁岩氣的補貼也在降低。今年4月底,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消息稱,頁岩氣開發利用補貼標準2016~2018年將降到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再降至0.2元/立方米。
10月份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45億立方米,增長4.0%;1月~10月消費量1465億立方米,增長2.7%。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單月消費增速下降4.5個百分點,累計消費增速下降4.4個百分點。
頁岩氣、天然氣是利於環保的清潔能源,燃煤和油品帶來的污染都可以用天然氣來解決,但是此前天然氣價格過高使得天然氣發電等下游產業錯失了發展的機會,雖然現在天然氣進行了降價,但是需求增速又大幅放緩。頁岩氣、天然氣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還將面臨更多的壓力。
回應
投入超過230億元,嘖嘖,咱們真是少說話多幹事的典型啊。
這個絕對是美帝忽悠項目,頁岩氣開採切不說污染嚴重,地質破壞更是不可逆的,不開為好,作為戰略儲備更好!
出國開采更好吧!
相關新聞
印度對尼泊爾禁運中國將向尼提供1000噸燃油
俄9月超沙特,成最大對華原油出口國
法媒:中國在英國敲開核電技術輸出之門
Occidental虧損203億棄頁岩氣投資 2015.10.29
英國機構指中國已將2020年頁岩氣產量目標減半 10.29
油價下跌影響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連減8週 10.25
美擬售5800萬桶8%戰略油儲套現以弥补财政收入 中国趁机低价购买 10.27
頁岩氣股大反彈 華油能源飆16% 10.6
OPEC美國預計減產 供應減少 中東緊張 原油週漲9%破每桶 50 美元 10.9
中核集團攜手英國船級社開發浮動核反應堆
2015-10-26,英國勞氏船級社宣布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簽訂協議,共同設計開發利用小型核反應堆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為中國離岸開發提供電力支持。該浮動核電站是基於對中國核工業集團的ACP100小型反應堆設計,也被稱為ACP100S。ACP100的功率為100兆瓦,2010年開始開發,主要設計在2014年完成。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將小型核電機組定義為300MW(兆瓦)以下,300MW以上、600MW以下的為中型。近年來,美日俄韓等國,都已開始積極研發小型核反應堆。
中俄已有合作先例
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建的浮動核電站是俄“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擁有兩台КЛТ-40С核反應堆,功率均為35兆瓦。除了提供電能外,核電站還能供應熱能、每晝夜生產4-24萬噸淡水。。雖然美國是第一個建成的國家,斯特吉斯號浮動核電站曾在60-70年代為巴拿馬運河地區提供能源,但是後來核電站被關閉,美國再未實施類似項目。
2014-5-20,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與俄羅斯原子能集團公司基里延科總經理在上海簽署《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關於合作建造浮動堆的諒解備忘錄》。
http://www.guancha.cn/Project/2015_10_28_339141.shtml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成第三個頁岩氣商業開發國家
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10-23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5)》稱,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在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相繼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涪陵、長寧、威遠、延長四大產區,產能超過60億立方米。標誌著我國成為美國、加拿大之後第三個實現頁岩氣商業性開發的國家。報告(2015)稱,2014年頁岩氣全國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068億立方米,截至2014年底,頁岩氣累計勘查投入超過230億元,形成生產能力13億立方米,專家預計頁岩氣到2020年年產量突破300億立方米,佔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
從油氣礦產資源潛力看,我國天然氣資源潛力大於石油,將進入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我國能源結構在不斷改善。報告顯示,2014年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佔比下降到了66%,而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佔比則提高到了16.9%,基本接近“十二五”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目標。
中核集團與美國泰拉能源開發第四代核電技術
中俄合建漂浮核電站 陸航艦將受惠技術
中國核電在建規模冠全球
西方首座大陸將幫英國設計核電廠
英國擔保中國投資薩默塞核電站20億英鎊
習近平夫婦10月底訪英
李克強9.29盼設立中歐共同投資基金
歐習會 談談減碳吧
自然:中国碳排13年间被高估106亿吨 2014全球碳排放量未上升全靠中国
歐習會前夕,中共以竊取國家機密、參與間諜活動,逮捕華裔美商潘婉芬
朝日新聞9.30中國逮捕兩名日本間諜嫌疑人或判死刑
中情局從美駐中國大使館調回多名特工 美稱憂受中國黑客攻擊 中方回應(回應:美國是賊喊捉賊的高手!只要能達目的,什麼可恥下流手段都用。這就是美國教給別國的、竭盡全力所推行的所謂的民主人權!希拉里女士來好好解釋一番。 那老娘們更年期了。)
外交部:已向日方通報 日本:個別事件不評論
日本對華情報戰蓄謀已久 戰前上千間諜潛入測繪
"网络军控协议"仍存质疑 限制网络攻击如何落实有待检验
中美“网络军控协议”之说有些突兀
蘋果iOS現漏洞多個中國應用程式遭惡意軟件感染
臉書煽動種族主義及仇恨 梅克爾盼祖克柏擦「臉」(回應:臉書擦臉有用嗎?全球的網軍何嘗不是如此? )
臉書大陸解禁/查克柏格有退讓空間嗎?(回應:能不退讓嗎?)
杜鵑颱風假反覆 柯P臉書被灌爆(回應:記者精神錯亂,被臭罵到爆增,也叫"粉絲"破百萬?)
習訪美臉書 獲105萬個讚:外國網友不同意希拉蕊評習厚顏無恥 讚揚習大大你太棒了
陸媒嗆美:别想拿TPP对付中国,也做不到
TPP最終談判…各國樂觀 專家看衰
12國部長會議談判破局 TPP大挫敗
另詳參【圖博館】:美中互為人質? G2 中共採購團學台灣 中國崛起(二)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連中國維和救災也能炒作? 習李三中全會 第一夫人 中國大戰略 中國與非洲 中國的國際責任 《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 《妖魔化中國的背後》 《中國即將崩潰》 《東方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對中貨幣戰 貿易保護主義 對中貿易戰 《中國入世》 中國製造業 炒作美國頁岩氣 微軟強娶雅虎 光棍節vs感恩節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兩岸高鐵 中日高鐵之爭 中日筷箭之爭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對中網絡戰 中國大飛機 空巴大戰波音 空難政治學 核能與核武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中國免除外債是“窮大方”?人民日報:這五個事實你得知道(回應:是應該說清楚,但惡意攻訐的一些人其實也是故意“不清楚”噴子就是這樣。中國援助亞非拉,免除債務。噴子們說窮大方,國內還有人吃不上飯等等。假設國家不支援亞非拉,噴子們還會說這叫什麼大國啊,一點擔當也沒有。總之中國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噴子都要噴。現在互聯網上真的應該大力整治一下噴子。)
破天荒 30國元首排隊與習近平握手(回應:拿不出照片就別吹了。 嘖嘖嘖!你倒拿出了好大的酸葡萄。 拿臺灣護照,被聯合國拒絕進入參觀,傷了鬼島草莓的玻璃心。哈哈哈!)
習夫人 彭麗媛訪聯合國全程英文演講 盼孩子受教育
習在全球婦女峰會上承諾將將向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助聯合國推女權
反擊希拉蕊批習迫害女權「不知羞恥」 北京:只抓違法女權人士
希拉里“咆哮模式”挽救支持率
彭重遊當年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演木蘭受追捧
彭訪茱莉亞音樂學院 將設天津分校
習宣布,援助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基金和8000人維和部隊,向非盟提供1億美元無償軍事援助非洲快速反應部隊。
西方媒體關注歐習會成果 紐約時報說,中國承諾2017年啟動限制碳排放、制定碳排放價格的計畫。英國廣播公司說,中美就加強網路安全取得共識。
習亮相聯合國得高分 彰顯中國擔當
習訪美成果 中媒喝采、西方存疑
安倍聯大之行存在感低大受打擊 欲推安保法無力
日本新安保法通過首次任務竟是保護「解放軍」
解放軍:笑話 日本維和部隊天天拔草
受安保法影響日本自衛隊恐難招募
日本國民稅金悄然流向軍事領域
包道格:歐習會成果好過預期
義媒:降服中國龍 歐巴馬束手無策
季辛吉:習在美政治宣示 有利深化合作
歐習會後美中關係走向 專家分歧
美學者 布魯金斯中國中心主任李成:習近平與美民眾溝通 贏得尊重
習9.29回京 外交部長王毅總结:完善全球布局
習近平訪美特別報導
習奧2015-9-26夜談3小時 奧巴馬:中美尤其要避免衝突
新華社:10理由 破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回應:修撰希臘帝國霸道史,而太史公撰中國王道史)
習奧會達成多項成果 網絡安全,亞投行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達共識 碳排放達成協議 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取得進展
中方公佈49項成果清單
習美國行 確認市場經濟、大國分歧管控: 如何克制網路犯罪、減少溫室效應、遵守海洋法、鞏固中美大國/兩岸關係等。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中國兩項新承諾: 200億人民幣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及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新華社:歐告訴習美不支持三獨 美強調以歐習記者會為準。新華社報導,歐9.25與習會談時表示「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不支持台獨、藏獨、疆獨,也不介入香港事務」。歐記者會說,「我也重申我的堅定承諾,信守基於『(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
「三獨」並列 說給兩岸聽 中美交易衝撞蔡英文模糊戰略
中國外交部9.26堅決反對蔡英文赴日活動 日勿給台獨舞台(回應:從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台獨理念一脈相承.名"愛台灣", 實則害台灣,即使拉上日本,也是黃粱一夢.)
習9.26聯合國演說 主持南南合作圓桌會 將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廿億美元(2030達120億),並免除他們的無息貸款債務。
習宣布,未來5年中國將提供“6個100”項目,包括100個減貧項目,100個農業合作項目,100個促貿援助項目,100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00所醫院和診所,100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提供12萬個來華培訓和15萬個獎學金名額,為發展中國家培養50萬名職業技術人員。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並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20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
習大大帶給普通百姓的訪美成果: 出國留學更方便、赴美旅遊更便捷、看好萊塢大片更方便、食物安全性更高、就業機會更多、慢性病治療條件更好、上網環境更安全、航空出行更方便、霧霾天更少、享受高科技服務更多、赴美投資更便利、農民的事業更火、逃往美國的貪官更少!
美媒稱美國軍工難以置信的萎縮:嚴重影響軍隊2015-08-26 環球網
美國《國防》月刊9月號(提前出版)發表題為《美國國防工業難以置信的萎縮》的文章,作者為陸軍退役軍官、通用動力公司前高管湯姆·戴維斯,編譯如下:
《財富》雜誌最新100強企業榜單中僅有4家為“空間和防務”公司,艾森豪威爾時代有15家。在上世紀70年代初達到頂峰以後,空間和防務公司的數量逐漸減少,即便在80年代裡根政府加強防務的時候也是如此。
防務公司經濟實力的趨勢同樣值得注意。1961年,按照美元不變價格,《財富》雜誌百強企業的年收入不到10億美元。然而,1961年《財富》百強企業中防務公司占到總收入的近30%,這使它們成為經濟巨頭。
從1961年到2015年,《財富》百強企業的收入從最初不到10億美元,到後來呈幾何倍數增長,但防務公司沒有跟上這個速度。它們在《財富》百強收入中所佔比例從接近30%降至不到3%,純粹的防務公司所佔比例不到1.5%。這表明,過去防務佔業務的重要部分但仍是次要業務的公司,大多出售或關閉了防務部門並退出了防務市場。
到上世紀90年代初,防務只佔部分業務的公司跟上了《財富》百強企業的總體利潤率,純防務公司仍低於總體水平。純防務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差距在90年代進一步擴大,反映出冷戰結束后防務採購在下降。行業顧問詹姆斯·麥卡利斯最近指出,如今主要防務公司把大量收益返還給股東,而不是投入到獨立的研發中去。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首先,軍事工業已經從在美國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變成縫隙產業。
其次,政府要求加強成本控制和技術革新,但它們制定的許多采購政策阻礙著企業進入防務市場,也不利於已經進入防務市場的公司繼續留在該市場。
最後,一旦軍隊需要迅速動員或擴大,防務工業基礎的縮小將使得幾乎不允許失誤。
此外,工業基礎的縮小肯定會限制軍隊可以得到的技術解決方案,而因為人數減少,軍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依賴於先進技術。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中國製造業 炒作美國頁岩氣
2006年,美國仍是世界12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中國當時只有約70個。而到2011年時,局面已經發生徹底改變,中國已是包括巴西和智利在內的124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此時的美國祇有76個貿易夥伴國,而且還在繼續減少……
2014年,中國在經濟崛起之路上樹立了一個關鍵的里程碑:世界銀行國際比較項目研究顯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2014年下半年已超越了美國。據預測,中國的GDP將迅速領先美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估計,中國經濟規模到2019年將比美國大20%以上。
2015年一個重要的事件是中國推動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儘管美國強力遊說勸阻各國加入,但沒想到最親密的老牌盟友,務實主義大師英國竟率先出賣了自己。亞投行不僅吸納了來自東亞、中亞和南亞的絕大多數國家,還把歐洲及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都吸引進來,只剩美日被孤立在外。亞投行將資助整個亞洲龐大的基礎設施發展計劃,該計劃將促進中國主導的、正逐步發展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其巨大的潛在意義堪比二戰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在歐洲所發揮的作用。
龜兔賽跑輸贏已定
中國在亞洲以及全球影響力的迅速增長,對美國形成巨大壓力。美國提出重返亞洲,目的是為了阻止中國日益增強的地區影響力,並加強美國的勢力。而美國試圖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重設亞太貿易格局,將中國邊緣化,但美國與其他參加國的艱苦談判卻陷入僵局。
美國在全球衰落的原因並非軍事,而是經濟。同樣,中國崛起的原因也是經濟,並非軍事。如果美國要扭轉在亞太地區的衰落,根本的辦法還是改善自身經濟。但美國卻試圖以軍事重返亞洲,這也表明美國正從根本上錯失與中國競爭的時機。中美的競爭就好像一場龜兔賽跑,當美國還在高傲而不屑地睡大覺,烏龜卻早已不知不覺地超過去,而美國至今還沒有看透中國的新型挑戰。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6-25/0906833811.html
2014年10月29日,美國宣布結束持續了兩年之久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政策。2008年11月25日,美聯儲為了避免30年代缺乏流動性導致的大蕭條,首次公佈將購買機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標誌著QE的開始。美聯儲宣布,將購買政府支持企業房利美、房地美、聯邦住房貸款銀行與房地產有關的直接債務,還將購買由兩房、聯邦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所擔保的MBS。美國在第一次QE中釋放了1.725萬億美元,第二次為0.6萬億美元,第三次為1.6萬億美元。QE也預示美元將再次氾濫,會對其他國家帶來匯率波動、資產泡沫等衝擊。
美聯儲向體系注入的資金並沒有完全進入實體經濟,但也足以推動美國的食品通脹大幅走高,這一點美國老百姓都能感覺到。美國農業部去年底估計,2014年美國食品價格增長2.25%-3.25%,其中,豬肉價格將上漲8.25%-9.25%,雞蛋價格增長7.0%-8.0%,禽類價格上漲1.5%-2.5%。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兩個死對頭,同時在美國經濟中和平共處。
美國大量發鈔為何沒爆發大規模通貨膨脹?這是因為美國貨幣周轉率非常低,而健康經濟的貨幣周轉率往往較快。當前美國M2貨幣周轉率已經跌至歷史地位。
在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債務總額增加了70%,從2009年1月21日的10.625萬億美元到去年11月的18.005萬億美元。而社會保障債務在去年最後一天飆升至創紀錄的5.117萬億美元,這使美國2014年的債務創出歷史新高的18.141萬億美元。
除了美國政府債務外,如果把社會其它債務一併相加(包括政府、商業、消費等等),當前美國的總體債務水平已超過57萬億,是2000年的兩倍有餘。美國公佈的各項債務數據要遠遠比5年甚至10年前更糟糕。
中國經濟規模將超美20%
儘管中國經濟近年來增長速度有所緩和,但從龐大的規模上看,增長趨勢已銳不可當。在成為亞洲和非洲主要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之後,中國開始在南美取代美國的地位。自2000年以來,中國與拉美貿易量翻了20倍:中國現在已經是巴西、智利和秘魯的頭號貿易夥伴,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美國的金融和高科技有其高強的競爭力,經濟學上表現為絕對優勢。但這種經濟形態只能製造比爾蓋茨、巴菲特和加博斯這類少數寡頭巨富,卻同時讓更多的美國人失去了養家餬口的工作,製造了更大的貧富差距。因此,美國整體經濟和增長速度無法與中國、印度及其他人口大國那些實體經濟相競爭。奧巴馬提出的製造業回歸美國的口號,至今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美國商務部公佈,美國2014年三季度商品和服務貿易赤字為1243億美元,二季度赤字修正為1312億美元。這表明:美國經常帳赤字已經逼近上次經濟衰退前水平,這意味著美國消耗的財富遠大於生產所得,這樣下去無異於經濟自殺。
通脹和經濟停滯同時顯現
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近月成屋簽約銷售僅僅溫和擴張,表明在美國最近幾個月經濟增速和就業增速都趨向強勁的同時,住房市場卻仍然比較疲軟。儘管當前成屋銷售已回升至2000年水平,並且2015年美國成屋銷售將上升至530萬棟,超過2013年和2014年的水平,但仍處在2006年水平以下,而美國目前的人口已遠遠大於從前。2014年底,美國的人口的數量為3.193億,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美國的人口增長率為0.72%。而在2006年,美國人口剛突破3億大關。
而新屋銷售更是慘不忍睹,按行業內的話說:這個行業幾乎已經徹底完蛋了。當前美國新屋銷售數量只有2000年的一半,而2006年的峰值更是遙不可及的目標。2014年底,美國單戶型新屋銷售量環比下降1.6%,至經季節調整後的年率43.8萬套,創下4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2014年對於美國的就業的確是非凡的一年,奧巴馬政府宣稱美國失業率降至5.6%,創7年最低。全年平均每月新增24.6萬個就業機會,除了1月之外,其他11個月每月的增幅都在20萬個以上。有經濟學家表示,2014年將被標記為美國人再就業年而記錄於史冊。根據經典經濟學原理,就業增加,失業率下降將會出現工人薪資增長和通貨膨脹。但這個定律目前卻在美國出現了背離的現象。通脹率遠沒有達到美聯儲認定的2%理想目標,而工人的薪水幾乎沒有任何可感覺到的變化。哪裡出了問題?
戰爭和福利養活了一群懶人
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美國就業人口比率約在63%。經過6年努力,美國就業人口比率依舊長期徘徊在59%以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2014年12月的就業參與率為62.7%,為1977年12月以來的37年間最低水平。也就是說,2014年每100個16歲至64歲之間適齡美國人,只有63人就業或者正在找工作。
有學者說,工作參與率下跌是因為美國人口老齡化,嬰兒潮人口進入退休年齡。但數據表明從1980年開始,美國處於最佳工作年齡段(25-54歲)的成年男性不活躍比率(Inactivity Rate)就直線上升,當前已經創下紀錄高位。是什麼原因造成工作參與率下跌呢?其深層原因就是美國就業質量和社會環境。
其中,有美國發動的兩場戰爭因素,上百萬青壯年人都上前線,回來後竟有四分之一(25萬)軍人因心理殘疾,被政府免費白養起來——其實,美國人都知道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裝病。還有,美國稅收政策不合理,很多低收入者與其工作納稅,還不如失業在家拿福利更划算……美國的戰爭和福利政策就這麼養活了一群龐大的、遊手好閒的懶人。
美國製造業空心化
戰後的美國,曾經是最大製造業國和最大的實體經濟,德國日本根本不能與之比擬。但近30年來美國經濟轉型為金融和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崗位卻不斷流向海外(主要是中國),這使得美國從前以製造業聞名的城市,例如汽車城底特律,鋼鐵城匹茲堡,西部礦山油井等,現在幾乎變成了鬼城。美國公佈的最新數據表明:製造業擴張速度回落至近年最慢,其中就業信心下滑。
港媒:中美競爭如龜兔賽跑 美是睡覺兔子注定失敗
香港《亞洲財經》2015年7月號刊發中華髮展戰略研究所主任郭岩華的文章,題為《中美競爭輸贏已定?》。文章內容如下:
過去幾年,美國經濟一直以2%左右的低速徘徊,但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GDP增長率達到4.6%。隨後的第三季度,美國GDP年增長率出人意料地達到了5%,將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帶給美國的陰霾一掃而光,創下了11年來美國最快增長的紀錄。這種漲幅曾被外界普遍視為美國經濟全面繁榮的信號。西方權威機構甚至宣稱,美國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支撐全球經濟復甦的唯一強勢引擎。筆者去年底在《亞洲財經》撰文預估,如果美國經濟按那種趨勢發展下去,中國經濟總規模超越美國的時間將延後5年。但也明確指出這些暫時數據並不穩定,美國經濟走勢還需進一步觀察。
從今年開始美國經濟發生戲劇性變化,所有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又開始全面萎縮。學界對目前美國經濟走勢有兩種看法。第一種看法,是美國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Uncertainty)。自2009年6月經濟開始復蘇以來,已出現了三次季節性萎縮:2011年第一季萎縮1.5%,2014年第一季萎縮2.1%,以及2015年第一季萎縮0.7%;美國自1950年代以來,沒有一個經濟擴張期出現過連續三季的萎縮。如果今年第二季繼續萎縮,那麼美國經濟事實上就正式進入衰退狀態。目前公佈的4月至5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成長率只有0.7%,擴張幅度極小,經濟低迷似乎積重難返。
第二種看法,美國科技創新、個人消費、商業投資和政府支出等驅動增長的關鍵動力,呈現出疲弱走勢。經濟學界辯解是:一方面,這與一季度的極端嚴寒天氣有關,極端天氣令商業和消費活動減弱,尤其是建築業活動。另方面,油價下跌導致能源產業的投資持續收縮,這是非住宅固定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國商務部最近公佈的第二次修正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環比萎縮0.7%,遠遠低於第一次估測的增長0.2%。
那些盲目宣稱美國將二度領跑的經濟學家,忽視了一些美國經濟表層下面的重大缺陷,這些嚴重隱患長期被美國政府史無前例的舉債水平,以及美聯儲(FED)瘋狂的印鈔行為掩蓋了。
中國需求減 害美稀土商破產2015-06-27
分享美國唯一的稀土業者Molycorp 25日聲請破產保護,成為稀土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企業破產事件,反映原物料行情低迷,最大客戶中國需求減弱,採礦業者處境慘澹。
Molycorp表示,已和債權人達成協議,將重整17億美元的債務,並取得2.25億美元資金供維持營運之用,重整計畫預料會在今年底獲得法院核准。
Molycorp執行長貝德福(Geoff Bedford)在聲明中表示,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設施會「照常營運」。
他強調,歐洲和中國的業務並未納入破產保護的範圍,兩地業務資金無虞,且在全球許多重大產業中扮演要角。
Molycorp的破產聲請,顯示商品價格大漲,稀土業者跟著賺錢的盛況不再。稀土在商品價格狂跌潮中受創尤深,大部分稀土的價格都自2010年高點下跌逾九成,市場規模也從逾170億美元,大幅縮水至目前的10億美元左右。根據Molycorp網站資料,今年第1季的稀土平均銷售價每公斤僅9.64美元,2011年第2季曾高達72.80美元。
中國放寬稀土限制,稀土也不再是無可取代的原料,讓Molycorp營收一路下滑,自2011年開始即未見獲利。
Molycorp成為礦業第一張倒下的重要骨牌,對產業造成的影響和後續效應才正要開始:澳洲的Atlas Iron已關閉礦坑,Fortescue正設法處理超過70億美元的債務;美國的Patriot Coal已聲請債權人保護,Cliffs天然資源則已結束部分營運。
中國不只對稀土的需求銳減,對鋼鐵、鋁、煤炭和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縮減速度,也比預期來得又急又快。中國今年1到5月的煤炭、鋁和鋼鐵的進口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各下滑40%、20%和4%。
3-D列印幻滅 MakerBot關3店 2015-6-2 世界日報
數年前,3-D列印熱得火紅,MakerBot出盡鋒頭,創辦人培提斯成為科技搖滾明星。
形勢變得真快。如今MakerBot資遣了20%員工,更值得一提的是,關了三個零售賣場。看起來,3-D經歷了從「期望膨漲」到今天「幻滅低谷」的典型循環。
其實,3-D活得好好的,從自行車到噴射引擎都做。出問題的是零售市場。
網路提供林林總總的3-D機器,MakerBot引進掃描機制和方便易用的軟體,希望把這些機器變成消費者容易使用,民眾會買回家的工具,就像電腦2-D列印機,並且開設店面讓民眾接觸這類觀念。
問題出在民眾至今不知道拿3-D列印機做什麼用,而且一般人不太會用這些列印機做有用的東西。
電腦列印機可為例子:1983年,沒有多少人懂得善用電腦,除了用來取代打字機。點矩陣列印機還很粗糙。列印高品質文件,必須把磁碟拿去列印店。後來有了雷射列印,我們只在需要彩色時求助列印店。30年後的今天,才有人家裡有彩色雷射列印。
3-D列印的問題,除了還處於一種革命的初期,更大難題是,2-D列印能產生我們真正有用的東西,而消費級3-D列印機除了做玩具,不知有何大用。專家說,做很快就被丟掉的東西容易,做有用之物非常困難。
今天的3-D列印機仍在滿足「嗜好」的階段,誇耀你列印了花瓶、公仔,或複雜而不能穿戴的穿戴品。MakerBot在波士頓的展示間並未展示什麼有用的列印品,更別說美好悅目的列印成果。
真正的3-D列印機時代還沒到。專家形容,MakerBot在池子尚未灌滿水時就跳下去,難怪游不動。
石油價格戰結束了嗎?2015-5-8王曉伯
近來國際油價一路挺升,較年初每桶45美元左右的低點已上揚5成,投資人不禁要問:自去年年中開始的油價劇跌走勢是否已經結束?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先問歷經10個月的石油價格戰結束了嗎?油市公認這場價格戰是由沙烏地阿拉伯所引燃的。去年由於石油需求減少與美國頁岩油革命使產油大增,導致油價下跌。原本油市以為以沙國為首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會依往例採減產保價的策略,不料沙國堅拒減產,致使國際油價跌勢加重,一路由去年年中的每桶100美元以上跌到今年初的45美元。
國際間認為沙國拒絕減產主要是為打壓油價,將新興的美國頁岩油業者與其他競爭對手趕出市場。而在經過10個月之後,沙國似乎佔得上風。美國頁岩油者由於油價過低不堪損失,紛紛減少支出,油井數量也較去年12月減少52%。
但是這並不代表沙國已打贏這場戰爭。頁岩油業者的興起不僅在於其石油的來源不同於傳統,更重要的是其產油技術的革新。頁岩油業者規模都較小,這樣的技術使得他們能夠更迅速地去因應市場變化,在油價過低不敷成本時,他們可以快速停產,而當油價上漲時他們可以儘快恢復或增加生產。
一位頁岩油業者就表示,沙國或許認為低油價會重創頁岩油業者,但是顯然低估了該業界在油價上揚恢復生產的能力。這名業者表示,過去10個月間頁岩油者大力削減成本與提高產油效率,競爭力大幅提升,過去油價若在90美元以下,他們就會面臨無利可圖的壓力,如今油價在65到70美元他們就能獲利。事實上美國已有一些頁岩油業者表示油價回到65美元,他們就會增產。
由此來看,這場石油戰爭充其量不過是第一回合結束,沙國與頁岩油者還將繼續僵持。
不過儘管價格戰仍將持續,但是在中東地緣政治因素除外的情況下,油價恐怕也不會回到年初時的低價了。這場價格戰傷害的不只是頁岩油業,OPEC產油國也蒙受損失,誰都不願再來一次殺到見骨的價格戰。
對中貿易戰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和製造業是種泡沫,中國的製造業又如此堅強,那就發揮美國的柔軟戰力,對中國展開貨幣戰爭!
可惜中共土匪、匪性堅強、軟硬都不吃,不只對人民幣,對所有金融炒作如影子銀行、第三方支付和比特幣等都強控!
敬酒不吃,那就聯合全球對中國展開貿易戰爭!
不就是中共的老本行「統一戰線」,看以下相關新聞便知老共更會玩。
相關新聞
反傾銷調查最多國家 陸蟬聯18年
美通過含涉華歧視條款法案 陸反彈
美中太陽能產品貿易戰 美太陽能發電業恐重創
中2014-2-17對美歐四氯乙烯展開調查
反擊美對中太陽能電池之反傾銷/壟斷
陸對美科技巨頭 祭國安調查
陸反壟斷揮刀 高通面臨調查
外企「挨棍棒」 中國夢變噩夢
歐盟多晶矽 陸課「雙反」稅
陸歐大和解 貿易戰可望停火
中歐光伏案可成解決貿易爭端范本
習近平3月底訪歐伴手禮 買150架空巴
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歐元區首例 德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
習近平訪歐豐收 中歐洽簽FTA
歐盟力挺陸 參加國際服貿談判
WTO首個全球貿易協議 成了
印度反對農業補貼協議到底 WTO貿促協議破
習朴會 中韓自貿協定拍板 馬心急如焚(回應:民進黨不急 你急啥?)
WTO裁中對美鋼品稅勝訴 美25起對陸雙反違反WTO規則
(楨:勝訴又如何?美帝老大不甩!)
限制稀土出口陸上訴失敗
(楨:失敗又如何?中國自有對策!)
防範走私 大陸將繼續推動稀土業整治
中西爭霸 掀第二次稀土大戰
美媒:中國大量購一稀有金屬 2年後或用於新航發
大陸認定奧迪壟斷 重罰90億
陸反壟斷出擊 掃到賓士車
陸嚴打壟斷 兩日企罰14億
大陸「新國家保護主義」出鞘
大陸反壟斷戰略 打算走出新路
反傾銷與反壟斷-美中國際角力的續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728231
對中貨幣戰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和製造業是種泡沫,中國的製造業又如此堅強,那就發揮美國的柔軟戰力,對中國展開貨幣戰爭!
可惜中共土匪、匪性堅強、軟硬都不吃,不只對人民幣,對所有金融炒作如影子銀行、第三方支付和比特幣等都強控!
相關新聞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 加碼人民幣急貶
人民幣至2014-5-1已貶值3.28%
美國會容忍人民幣貶值多久?
美國經濟學家稱人民幣非常公允不再被低估
李克強:人民幣貶值政策不干涉
陸轟美強盜 硬要人民幣升值
經濟日報:不甩美財長訪中施壓 人民幣2014.5.12照貶
旺報:人民幣或將終結貶勢 匯損止血
陸國際收支 連六季雙順差 首季外匯存底3.94兆美元,本季突破4兆美元。
人民幣2014.6.18結束三連跌 2014.6.20升至 6.1531
人民幣勁揚(2014.8.16升至6.157:1美元,近8個月最高點)銀行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東山再起
人民幣理應反轉升值2014.8.16中時電子報
人民幣定存高利(6個月3%)吸金
夏普指標:人民幣是亞洲最佳的套利貨幣
人大閉幕 李克強控制金融風險 監測影子銀行
金管會嚴管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每貶0.1元 TRF就要虧2億美元
人行下令金融機構及第三方支付禁用比特幣 掐斷比特幣生路
比特幣網站2014.2.26關閉
工商時報社論2014.8.14正視印度央行總裁拉詹發出的警訊:全球經濟「與1930年代有高度的相似性」,先進國家的政府為了急於拉抬疲弱的經濟,不顧一切採取以鄰為壑的刺激政策;拉詹警告,全球金融市場「正在面臨一場無法承受風險的崩盤」
QE和各國央行角力下的全球股市
習近平2訪拉美進逼美國後門,簽多項經濟協議,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500億美元5國均擔)「應急儲備基金」(1000億,中410億巴印俄各180南非50億),成立中拉論壇
台央行:人民幣2017超日趕英,2020和美元共享國際主要準備貨幣地位
德國人民幣離岸中心2014.6.19成立
中國證監會: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試點總額達6400億人民幣 人民幣 2020成第3大貨幣
一山不容二虎?—美中大國關係和人民幣博弈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565097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睽違6年 陸原油年產量可望重回2億噸 油氣對外依存度雙降 2022/12/16 中時 陳柏廷
俄烏衝突影響下,油氣供應成為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議題。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海洋能源發展報告 2022》(《報告》)資料預計,2022年大陸原油產量達到2.05億噸左右,是2016年以來首次超過2億噸;預計全年大陸天然氣產量2211億立方公尺,同比增長6.5%。
此外,2023年,全球油市供需大概率維持緊平衡狀態,國際油價維持高位但有所回檔。《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將繼續穩產原油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4.7%。
澎湃新聞報導,近年來,大陸原油產量的一個轉捩點出現在2016年。2016年,大陸原油產量19969萬噸,比上年下降6.9%,這是2010年以來年產量首次低於2億噸。自2016年開始,受低油價衝擊,大陸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持續下降,原油產量連續3年下滑,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快速攀升。
《報告》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超深水、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有所突破,老油田產量衰減速度放緩,新油田投產加快,原油產量保持增長,再上2億噸。
據了解,大陸第一大油田仍是長慶油田,年產量有望超過6500萬噸油氣當量;大慶油田年產量約4000萬噸油氣當量,繼續位居第二;渤海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年產量均超過3000萬噸油氣當量;勝利油田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油氣當量;其餘的新疆油田、延長油田、遼河油田等6個油田,年產量在1000萬噸油氣當量以上。
報導稱,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202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6%。不過2022年油氣對外依存度出現反轉,呈現雙降趨勢。《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原油進口量5.01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降至70.9%。由於天然氣進口同比下行,對外依存度降至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