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美暗鷹高超音速飛彈原型最快年內完成 1枚成本飆到13億 2024/03/29 中時
洛馬和美國陸軍正在「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上獲得穩步進展。儘管目前各式「暗鷹」零組件在測試階段遭遇一些障礙,但五角大廈仍保持樂觀。美國軍方內部消息人士暗示,最快可能在 2024年看到「暗鷹」原型。
然而,《保加利亞軍事網》28日報導,焦點正逐漸轉向不斷攀升的成本。如今美國分析家對「暗鷹」系統內每枚飛彈的價格節節高漲表示擔憂,美國國會預算處估計,價格高達 4,100 萬美元(約13億台幣)。
相對的,美國配備核彈頭的核威懾骨幹「三叉戟2型」(Trident II)飛彈,成本還少了1000萬美元。隨著「暗鷹」零組件面臨測試挑戰,令人不禁納悶,這價格是否還會進一步上漲。
而中、俄等國正不斷開發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其中北京位居領先地位。而設計「暗鷹」這類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就在於遠距離壓制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並鎖定其他高價值/時間敏感目標加以攻擊。
回應
又是騙錢計劃的一項,,中美已全面攤牌了,光是制造彈體的高耐熱材料美國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大陸貨了!反正美國軍火也已被俄烏戰爭證明是破產淘汰品了,繼續騙錢!
不盡是買不到便宜貨, 是根本做不出來。
研發中的飛彈不代表有用,美國現在研發好像有問題,一般都是先研究飛彈推力的發動機,等發動機成功才去結合飛彈驗證氣動力,導控,結構等等,要試了又試都沒問題才會交給部隊,但現在美國沖壓引擎還屢試屢失敗,那整顆飛彈怎麽會成功。
被俄中领先雨年後, 老美似平終能造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樣, 老美可能是世界第三個國家擁有此導;也可能是第五個擁有者, 排在俄中伊朗胡塞之後。
如果要打掉中俄,至少五百萬枚。
逾4兆!美國哨兵洲際飛彈 成本暴增37%慘遭調查 2024/03/29 中時
美國空軍下一代洲際彈道飛彈計畫預期成本暴增37%,來到4.2兆左右,原因是大量軟硬體設計都已經過時,包括對核彈發射井和連接電纜,都需要開挖以及修改升級,暴增的成本,已經觸發了美國用來避免國防預算大幅失控的法案。
回應
過時的東西太多,美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支持新的任何軍備計劃,大陸的可都是新造的第三代第四代導彈,還是極音速無法攔截的導彈,每天在替美國吹牛的媒體,真是在用嘴炮欺騙大眾來抗中。
美軍E-6B「末日飛機」塗層斑駁 似乎已經歷世界末2024/01/29 中時
1架有著「末日飛機」之稱美國海軍E-6B空中指揮機,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的白色塗層斑駁不堪,露出米黃色底漆,被動力-戰區(The Drive-The Warzone)網站戲稱「似乎已經歷世界末日」。
這架序號164387的E-6B的機身、尾部大部分區域都已經缺少了原本的白色漆,戰區的記者打電話給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 (NAVAIR),得到的說法是:「那架E-6B的塗漆,沒有黏附在底漆上,感謝你們告知,我們正在調查原因,並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
對方補充說:「這架飛機仍然可以安全的執行任務,也能繼續支援所有分配到工作。」
這架飛機的白色塗層應該是抗輻射與強電磁波的功能,據悉應用了大量的鈦化合物,為何出現剝落,目前還沒有答案。
不過,在過去幾年,美國海軍的好幾艘軍艦,因長時間海上部署,造成艦身積鹽與生鏽,引發不小的關注。一種看法認為,這顯示美國海軍預算的困窘,從歐巴馬時期就出現維護預算不足的情況,使得原本的例行養護工作,選擇能省就省,因此原本對軍艦除鹽、防鏽、補漆,變成久久才一次。
E-6B可能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既然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明顯的核武衝突危機,那麼E-6B表面的抗輻射白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尤其特殊塗料的成本,一定是普通塗料的好幾倍。
E-6是以波音 707 客機為基礎,加上各種機密通訊設備的核戰通訊機,這些飛機的通訊器材主要是提供了關鍵的中繼節點,如果需要,最高指揮者也可以從過這些節點,傳達「實施核打擊」的命令,也稱為緊急行動指令(EAM)。
E-6B 擁有大量專業的通訊設備,以支援這項罕見的任務,比如釋放8公里長的長波拖曳天線,才能直接與水下的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戰略潛艦進行通信。它也能在飛行時,指揮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
E-6的操作成本偏高,因此美國海軍正在尋找後續機種,可能會以通用運輸機C-130J-30 「超級力士」(SuperHercules)擔任載台,安裝重要的通訊設備以取代 E-6B 機隊。
中國旋轉爆震發動機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2023-09-27
近日,由中國推重比公司自主研製FB-1爆震發動機,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力爭在全球率先實現爆震推進技術工程化應用。
其最大推力可達1000N,約為先前設計的H1—M型發動機的10倍。其使用的燃料還是非常便宜的煤油。
爆震發動機是基於爆震燃燒原理的新型動力裝置,利用脈衝/連續旋轉爆震波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來產生推力的新概念發動機,爆震發動機通常又分為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爆震發動機和斜爆震發動機。
脈衝爆震發動機是一種利用脈衝式爆震波產生週期性衝量的非定常推進系統。當脈衝爆震發動機工作頻率在100Hz以上時,可近似認為工作過程是連續的,這種組合發動機的推力、耗油率和推重比都比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改善一倍。具有以下潛在優點:熱迴圈效率高、結構簡單、品質輕、推重比大、比沖大、單位燃料消耗率低、工作範圍寬等。可以成為獨立的發動機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發動機組合使用。能在亞音速條件下使用,也能在高超音速條件下使用。
如採用連續旋轉爆震燃燒室替代主燃燒室的就是旋轉爆震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每次起爆都需要點火,旋轉爆震發動機只需要一次起爆即可連續運行。相比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爆震發動機的重量更輕,使用燃料更少,卻能產生更大的推力,推重比可達20。
這比現在第4代渦扇15這樣的發動機在推動比方面提升整整一倍,意味著領先2-3代以上。從原理上講,脈衝爆震發動機和連續旋圍爆震發動機都適應5-6倍音速的飛行器使用,如果用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時,其射程甚至能比彈道導彈提升4倍左右。
由於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多種優勢,比如可以做得個很小,不但能用於高超音速導彈發動機使用,能在更廉價的無人機、靶機、靶彈當成動力,還可以成為高超聲速隱身偵察機,空間作戰平臺的組合變軌發動機。如果技術進一步成熟,這種發動機還能成為太空梭、空天轟炸機等大型平臺組合發動機的一部分。
大疆無人機強大功能性讓烏俄雙軍既怨又稱讚
烏採購中國雲輪無人機
回應
美國光明正大賣武器,怎麼了嗎?
烏俄民用改軍用,關我屁事啊
L15將出口阿聯酋 與運20“鶻鷹”亮相阿布達比防務展
2023-02-20,第十六屆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IDEX)開幕,中國軍工國家團參展,在新一代教練機L15表演機與阿聯酋成功簽約下,有人機展品包括L15、運20和五代機FC-31鶻鷹,無人機展品包括翼龍10A、AR-500W、AR-36及VESPA虎頭蜂,同時還展示了外置式火控系統的實物。
相關新聞資料
阿聯酋在IDEX以9億美元購AR3(PHL-16外貿款)採模組化設計,火箭彈從最107毫米到750毫米/射程40-600公里,也可射戰術/反艦導彈。採用衛星制導\光學制導技術命中精度在幾米之內,可在大氣高層進行S彈道機動。比美國海馬斯的40-300公里更遠、更狠。
052D南寧艦:參加2023阿布達比國際海事防務展,將助力外貿版10億美元052DE出口
052DE基於052D改造而來,長161米寬18米,柴燃混合動力系統驅動,最高航速32節,續航力18節時4000海裡;未進行海上補給狀態下,海上自持力大於15天。裝備探距超400公里的4面列陣346A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052D主桅頂部的364雙座標雷達,成了新型雙面旋轉的相控陣雷達,提升了對海空目標的探測。052D後桅上的517HA晾衣架米波反隱身雷達,換成新版JY-27A蒼蠅拍米波反隱身雷達。64單元HT-1E冷熱通用垂直發射裝置,對導彈的相容性優於美國MK-41。能射紅旗-9防空導彈(射程260公里)、鷹擊-18亞超音速結合射程公里(400-600公里)/鷹擊-21E高超音速反艦導彈(1000-1500公里)、魚-8反潛導彈(100公里)。
美國海軍部長:跟不上中國造艦步伐,不是錢的問題 2023-02-24
2021年中國下水軍艦17萬噸,相當於一個中等海軍強國總噸位。美正為年造3艘而努力,實現355艦隊目標。美將造的11艘軍艦單艦30美元,而中國055只有10億美元。美只有四個軍艦造船廠,一些設備歷史上百年破舊不堪。2027年美只有280艘,遠少於巔峰時350艘,中國艦隊規模將超過美國。
相關新聞資料
美軍控中國用奴隸造航母 帥化民打臉: 中國焊工持證上崗
陸火箭技術突破 組戰時區域衛星網僅需5小時 2023/01/17 旺報
中國航太科技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於2022年12月9日在黃海海域發射,成功將14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完成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熱發射。「捷龍三號」採用四級固體發動機串聯佈局,總長約31公尺,箭體最大直徑2.65公尺,最小直徑2公尺,總質量約140噸。捷龍三號火箭在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具有滿足中國主流中小衛星組網發射的運載能力。
中國此次火箭技術突破具有重大軍事意義,「長征11號」在戰時只需5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能依次發射28至56顆衛星上太空快速組成區域衛星網路。而美歐等其他國家的快速響應火箭,則至少需要1周的發射準備,才能做到。
快速響應火箭的準備發射時間在戰時具有重大意義。在戰前用衛星對一個海區或陸地目標進行跟蹤偵察監視,由於平常部署的衛星從第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到下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偵照的時間,往往需要一個小時至數小時的時間。做不到在幾分鐘內就報出其偵察的軍事移動目標位置。
因此大國在戰時會針對發生衝突的地區進行衛星補網發射,以在數分鐘內發現敵方軍事移動目標的新位置,也能反制對手發射飛彈破壞己方原有的衛星。補網的衛星數量將視需要會從幾十顆到幾百顆不等,因此「一箭多星」的火箭快速響應發射能力在戰時對情報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
「捷龍三號」的發射任務是中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熱發射」。熱發射即是在平臺上直接點火發射,不像冷發射是彈射後再點火,以避免破壞發射平臺。因此熱發射速度的效率遠較冷發射為高。這也意味「長征11號」具備同樣能在海上、陸地機動發射的能力,在進行大面積地區的衛星補網快速響應能力上,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準。
CNN:美智庫2026台海兵推 美日台慘勝|郭正亮批報告亂七八糟 2023-01-10 全球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aRHhoQis
回應
智庫?哈哈,為何沒推算出美軍在阿富汗打了廿年最終狼狽撤走?
兒戲,大陸火箭軍就能摧毀美日韓臺的機場或雷達體系,火箭軍有幾千公里戰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航母就失去戰鬥力。
陸2026犯台誰贏?智庫兵推曝美失2航母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2023/01/09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9日公佈台海兵推。
美國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三周3200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折損的半數兵力。
解放軍,兩棲主力被擊潰,折損1萬名士兵,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
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被擊沉。
日本損失超過100架戰機及26艘戰艦,美軍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一旦台海開戰,任何部隊及物資都不可能進入台灣,必須趕快採取行動,包括強化美在日本及關島抵禦解放軍飛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回應
這些違反常理的「兵推」未免太可笑。1.「米軍折損2航母 陸萬人戰死」,搞清楚,米軍折損2航母就已經萬人戰死!2.就在台海周遭,你把解放軍移動式陸基長程火箭彈與導彈當擺設?3.米軍如果不源頭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必定慘敗!4.米軍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就是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必定反擊米國本土!5.一旦中米日互攻本土,基於戰略的必須,朝鮮與俄羅斯必定參戰。
這個兵推結果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其結論就是倡議台灣盡快大增軍備,為美國將台灣變成CSIS推向戰爭邊緣帶風向。
所以説到底就是美國要多造潛艦、多造轟炸機,多造彈藥?軍火商這種不入流的行銷手法,三歲小孩都可以寫出來
南海羅生門?陸媒:霸氣逼退美機 共軍:危及戰機安全 2023/01/03 中時
美軍印太司令部與中共南部戰區近日分別公佈了一段美偵察機與中戰鬥機在南海遭遇的影片,相互指責對方做出危險接近動作。美軍向戰略競爭對手派出偵察機收集情報的行動從未中斷過,也曾數次發生磨擦或意外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以目前雙方應對的戰術來看,再次發生擦撞事件幾乎是避免不了。
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共軍殲-8II戰機(圖)擦撞,導致殲-8II墜海,中方飛行員跳傘落海殉職。(圖/新華社)
2022年包括美加澳偵察機也遭到共機驅離數十次,共軍驅離外國偵察機使用的方法包阻擋航道、迫近、滾桶飛行、施放幹擾彈等等。
遼寧艦遠航至關島附近演訓 2023/01/03 旺報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022-12-28稱,共軍航空母艦「遼寧艦」23至25日南下至美屬關島以西。17至27日,艦載戰機和直升機起降共計約260架次。
遼寧艦在太平洋畫8字,將關島納入打擊範圍,美國看到什麼信號?【傅前哨】
回應
要常態化巡航關島,要美體現—下什麽叫做航行自由禮尚往來!
美佬覺得關島也不安全了,該思考撤退到夏威夷了。
不必詫異,待核航母出來時,第三島鏈也要報廢了
我們海外戰略太過保守,海軍常規戰力須要囊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對等攻擊圈則要納入美西城市,而核攻擊則必須覆蓋全美十萬人口以上城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GCIXKco-Y
相關新聞
陸「無偵-7」無人機首飛越沖繩近海 日戰機緊急升空
日本「加賀號」改裝 將成F-35B航空母艦(回應:韓國輕型航母計劃未獲得撥款)
日本發表「彈道飛彈防禦艦」概念圖 排水量2萬噸 (回應:64具垂發系統+海基版薩德,要搞2萬噸?對中俄超音速飛彈只是一個大靶船。 中國已官宣HQ-19/26反導彈服役, 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楨:由於美台堅拒中國崛起/統一,故中不可能「和平」崛起/統一、又陷於「和平與發展」之迷失而未能積極備戰、至2021才三航母,亡羊補牢,中要多塢並建多航母及武庫艦、在三大洋力壓美軍(如此便可能戰才能和),要從朝至印建立體防空/導/巡網(能守才能功)。)
3000公里高超音速導彈+2萬噸戰艦! 共同社2023-01-02稱,日本2026年開始部署1000公里的12式岸艦導彈增程型號,30年代初要部署2000-3000公里的改進型號。(回應:在中朝的反擊下日將沉入海底!)
專家:台灣強化機庫也沒用 擋不住陸新型飛彈 2022/12/15 中時
台灣計畫為戰機打造更強固的機庫,但專家說,隨著解放軍研製能穿透任何強化戰機基地的短程制導飛彈,這樣做可能沒用。
據《南華早報》15日報導,《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說,中方的彈道飛彈和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如今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以及終端紅外成像制導系統,讓它們能打擊任何強化的機庫,並精準加以穿透。他以重4噸的東風-12面對面短程戰術飛彈為例,指出它能武裝燃料空氣彈頭,利用周遭空氣內的氧,來產生高溫爆炸,以撤底摧毀目標。平可夫強調,這些飛彈的圓機率誤差不到1公尺,台灣在面對解放軍時,強化機庫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
國防部為了在最大的台中空軍基地打造36座新機堡,擬定了7年計畫,並尋求持續提撥經費。台灣空軍司令部參謀長黃志偉11月在立院審查112年國防部相關預算案時說,要在清泉崗空軍基地打造36座能禁得起東風飛彈打擊的「抗炸機堡」。他說,機堡抗炸力是針對反制解放軍東風系列飛彈1500磅的彈頭來設計,將採用3300磅抗炸力的工法。空軍未來將配合「一機一庫」政策,逐步構建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確保我軍戰力在戰時得以發揮。因此編列了將近44億元預算,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專家在評估預計會有3300磅抗炸力的機堡時,是根據解放軍的東風-16短程飛彈為準。而這款飛彈能搭載1噸彈藥,射程介於800—1,000公里之間。事實上,當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後,北京在台灣周邊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實戰軍演,在附近水域發射的主要飛彈之一,就是東風-16。他指出,東風-16的酬載量為1噸,有鑑於彈頭快速前進的額外衝擊力,機堡抗力達3,300 磅確實有道理。
回應
別浪費錢了, 沒有攻不破的盾。老美已經示範過運用衞星制導炸彈可以從同一洞口攻破任何防護,第一發是穿甲彈緊跟著一發高爆彈,如果一發穿甲彈不夠就二發。
跑道都炸毀了,完留下來給老共嗎?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美軍證實 中國已部署巨浪-3潛射飛彈 2022/11/20 旺報 張國威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 Paparo)18日表示,中國解放軍已列裝射程更遠、可搭載核彈頭的新型「巨浪-3」型彈道飛彈於其6艘核動力潛艦上,能在更靠美國近岸的地方打擊美國本土。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一份報告估計,前一代的巨浪-2(JL-2)潛射彈道飛彈射程約7200公里,解放軍核動力潛艦使用該彈能在中國近岸打擊到部分美國西岸的阿拉斯加地區,但若要打擊美國東岸,解放軍核動力潛艦就必須冒險跑到夏威夷水域發射。巨浪-3的射程估計超過1萬公里,讓中國能在南海一個受保護的堡壘就能打擊美國本土。
回應
能在更靠”美國”近岸的地方打擊美國本土…好像要改成“中國”
相關新聞
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 - 維基百科
巨浪3飛彈射程比巨浪2提高50%,巨浪-3最大射程達12000公里以上。
中國航展追擊:陸大造奇葩武器 源於韓戰時期火力不足恐懼症 2022/11/13 中時
《環球時報》報導,網路上流傳段子說,韓戰的經驗讓中國患上了「重度火力不足恐懼症」,因軍工企業於發展各種支援火力可謂不遺餘力。例如在這次展出的裝滿導彈的FK-3000防空系統,配備了2種防空導彈和一門速射炮,還包括48聯裝的反無人機集群導彈,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就連俄羅斯的鎧甲(Pantsir-S1)防空系統也自嘆不如。
兵器工業集團的紅箭-20/50射程20、50公里的超視距重型反坦克導彈,較之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紅箭-12類似)的作戰距離大得非常多,穿甲深度超過1200mm足以擊穿掛載附加裝甲的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可以直接打擊目標,也能夠採用類似於美國巡飛彈模式,在飛行過程以及在目標區域進行戰場搜索,提供前線資訊。
兔子的火力不足恐懼症有多嚴重?一個班2挺重機槍6支步槍 2018/08/03 軍武大揭祕
韓戰時期,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實在沒能力為前線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志願軍硬是抗住了大雨傾盆般的炮彈,以血肉之軀將美國人釘死在了三八線。韓戰之後,我軍就患上了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症,在陸軍尤其嚴重。在近期的某軍事論壇上,出現了一張步兵班的照片,全班一共攜帶了兩挺89式12.7毫米重機槍和6支95式突擊步槍以及8箱共400發機槍彈藥。兔子火力不足恐懼症最嚴重是在中蘇交惡時,面對蘇聯強大的鋼鐵洪流,那時候每個步兵班分配9個火箭筒。
最喪心病狂的還是兔子的火箭炮,射程最遠的火箭炮衛士-2D直徑425毫米,配備高爆彈,燃燒彈,轉底單,子母彈等各種先進戰鬥部。其單發爆炸的殺傷半徑為105米,子母彈的子彈藥有560枚。達到400公里;同時採用衛星,電視,紅外製導,飛毛腿飛彈的射程才300公里,能不能打中還不好說。
AKF98A空射隱身巡航導彈,首次亮相2022珠海航展
AKF98A射程在500-1000公里,戰鬥部400-500公斤,可掛在殲-16和殲轟-7/轟-6翼下。與美國JASSM-ER相近,只是概念相似, JASSM-ER是下單翼,AKF98A是上單翼有利於飛行的橫滾穩定。JASSM-ER是單垂尾,發射前向左折疊;AKF98A是雙鰭尾,大迎角飛行時穩定效果更好。JASSM-ER只有與彈體同寬的“鴨蹼”平尾,緊湊,但氣動控制效果有限;AKF98A有正常平尾,氣動控制效果好得多。總的來說,JASSM-ER更加緊湊,那是為了B-2、B-52和B-1B轟炸機機內攜帶的需要,但AKF98A的氣動控制能力更強,機動性更好。在隱身設計上, JASSM-ER相對圓滑,而AKF98A則是明顯的多面體。
中國版匕首?航展轟6K掛載或為第3款高超音速導彈 22/11/05 中時新
第14屆珠海航展,轟-6K機翼下掛的鷹擊-21改版,類似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射程480公里陸基伊斯坎德爾9M723導彈的改版)匕首2018年公佈,號稱最大速度10馬赫與2000公里射程聲稱無法攔截震驚了全球,2022俄烏戰爭摧毀了烏一座地下彈藥庫,讓外界見識到高超音速武器的厲害。
中國2019年10月閱兵亮相陸基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2022年4月艦載型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試射, 8月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對台演習發射了2枚東風-17。
回應
中國現在的技術為什麼你們認為這還需要模仿俄國?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還沒睡醒嗎
天宮2022-11-01與夢天實驗艙交會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組建
23噸的夢天實驗艙則主要用於研究基礎物理學和微重力,微重力即物體和人在極其微小的引力作用下看起來失重的狀態。艙內配置13個標準載荷機櫃,裡可以進行流體物理學、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和航空航太技術的實驗。
500噸全球第一!中國自主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將首次公開
第14屆中國航展將於2022年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航太科技集團的500噸全世界最大推力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將首展,直徑3.5米,裝藥量150噸,2021年10月試車成功,採用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殼體、高裝填整體澆注成型燃燒室、超大尺寸噴管等技術。基於此一研發成果,已經開展直徑3.5米級分段發動機的研究,發動機分5段,最大推力將達到1000噸級以上,可應用於大型、重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滿足中國太空裝備、載人登月、深空探索等的需求。
相關新聞
中國2021年航太發射55次 超越美俄居世界第一
回應
獵鷹重型火箭,推力是2000噸,500噸跟它比什麽?
獵鷹9的2280噸推力是基於三個獵鷹9號助推器捆綁起來,使用上面的27台梅林1D發動機的前提下實現的,這台500噸是單發推力。
至今最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3408噸推力用了11台發動機
陸建超級天線網 信號可傳潛艦達關島 涵蓋台灣南海2021/12/03 中時新聞網
全球最大的天線已在華中運作,據參與專案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說,這不僅能和潛艦長程通訊,也能供民間應用。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日報導,雖然相關設施的確切地點並未公布,但據信它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自然保護區。從太空看來,這由電纜和塔架組成的天線網很像普通電力線,外形宛如長寬超過 100公里的巨型十字架。但在這些電力線末端,銅製節點深深固定在厚實的花崗岩內。兩個強大的地下發射器能充電1兆瓦,將地球變成巨大的無線電台。此外,萬一1個被損壞,另1個仍能獨立運作。
據發表在《中國艦船研究》學術期刊上的論文說,就算遠在1,300公里外,設置在海面下200米海床的接收裝置仍能輕易接獲巨大天線的信號。換句話說,這範圍涵蓋了朝鮮半島、日本,台灣和南海。
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相關專案首席工程師查明和團隊說,設計這設施在於維持總距離長3,000公里的水下通信,而這足以到達美國西太平洋最大的軍事基地關島。而設施發出的0.1—300Hz極低頻(ELF)電磁波,可以在水下和地下傳播很遠的距離。
此外,中國也和俄羅斯進行實驗,看訊號能通過地面傳播多遠。雖然俄羅斯站台從7,000 公里外接收到訊號,但隨著距離增加,仍必須付出代價。那就是只能單向通信,並只能發送加密簡訊。不過,中國軍方研究人員說,潛艦和水下潛航器等智慧裝置,都能接獲指令或攻擊目標,在保持隱形的同時,也能迅速採取行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KeMfOOj4g
「雲峰飛彈」可打北京?國台辦痛批遊錫堃喪心病狂 2022-06-15 聯合報
針對立法院長遊錫堃日前在視訊演講時提及台灣研發的「雲峰飛彈」可以打到北京,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稱,中國有句古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他痛批,「遊錫堃這類『台獨』頑固分子的狂言囈語,再次暴露了他們喪心病狂的本質。如果膽敢以卵擊石,必將加速滅亡」。
在發言引發爭議後,遊昨天受訪時又改口稱,量產是他看媒體的報導,他講的主要訴求是和平,和平才能帶來幸福。
回應
以前就講過打三峽大壩、現在還加碼談論打北京,真的是狂人政客的代表。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新聞
雲峰飛彈中程巡弋飛彈射程可達2000公里- 維琪百科
台獨揚言雲峰導彈打北京,兩天后改口,如何防禦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FoPte1Np4
中國國防部2022-06-19宣佈成功實施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遊錫堃妄稱雲峰導彈打北京? 不切實際! 2022-06-16
其一,無差別轟炸與攻擊之軍事行動已過時,相繼而來的是有限戰爭年代。其二,解放軍現已擁有多種強而有力之海上與陸上反制超音速巡弋導彈的防衛性武器,海軍有海紅旗-10/6等;陸軍則更多,紅旗-9/16等。此外,雷射與電磁炮,已部署於大型艦艇。其三,解放軍的先制打擊。面對解放軍武器日益進步的狀況下,臺灣想要以30年前李登輝時代所設定戰術,以導彈攻擊大陸,已越來越難。(國際軍務社長林宗達/《聯合報》)
警告美台 陸首秀055艦發射鷹擊21高超音速航母殺手 2022/04/21 中時
在解放軍慶祝海軍成立73周年前,中方海軍展示了先進鷹擊-21反艦飛彈。影片首度公開顯示,這款能由戰艦或戰機搭載的高超音速飛彈。
鷹擊-21的射程約在1,000-1,500公里,能對付整個航母打擊群。055型驅逐艦搭配鷹擊-21在於發揮在「反介入與區域阻絕」(A2AD)功能,反制美國在亞太的霸權」。
轟-6N空射鷹擊-21的戰鬥射程可增為1,500公里,而在高超音速加持下,讓它更難被攔截。
另一方面,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解放軍已在不同的平台上有系統地部署先進飛彈系統,不只是055型驅逐艦,52D型驅逐艦可能也已部署鷹擊-21。他並強調,台灣肯定需要更多武器自衛,因為至今台灣戰艦上的預警和防空系統都無法偵測鷹擊-21的攻擊。
回應相關新聞
解放軍73周年前,3新艦入列 陸火速飆升海上戰力
空射艦載版本同時進行,解放軍新型飛彈測試畫面傳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qcLL5FVD8
認輸了?試射3連敗 美空軍部長:不再模仿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2022/01/21 中時
美國空軍在2021整年當中連續進行了3次高超音速導彈試驗,全數以失敗告終,嚴重打擊了美軍的信心。美國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在失望之餘開始改變說法表示,不要僅僅因為中國在該領域取得超前,就過分強調高超音速武器。他說,高超音速導彈更適合中國的戰略,美國空軍「尚未確定」未來的武器組合。
回應
這些武器只可在博弈,如真的實際用途,兩方或多方也沒有什麼得益,最後只是多敗而已。
塔綠班好酸的葡萄!
相關新聞
美研發模仿中國高超音速導彈測試靶標 陸媒:真是風水輪流轉
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朝鮮2022-01-05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引發國際安全擔憂
日本研究電磁炮應對中俄朝的高超音速武器」
朝鮮正式確認發射高超音速導彈,中方回應 2022-01-06 環球網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提問稱:朝鮮正式確認發射高超音速導彈,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我們注意到有關的報導以及近期朝鮮半島形勢各方面的動向,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著眼半島的和平穩定大局,謹言慎行,堅持對話協商的正確方向,共同致力於推進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
另據海外網報導:朝鮮試射高超音速導彈畫面曝光:精准擊中700公里外目標
海外網1月6日電 據朝中社6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5日試射了高超音速導彈。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軍需工業部和國防科學部門的領導幹部現場觀摩。
導彈發射後正常分離,滑行戰鬥部側翼飛行120公里,期間從導彈瞄準方位角調整到目標方位角,最終精准打擊700公里外的目標。
報導稱,通過試射,清楚地證明了高超音速導彈的操縱性能和穩定性。
相關新聞
輸給中、俄了! 美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失敗: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2021/10/17
美日批違反聯合國決議 中國要各方謹言慎行
朝鮮拋橄欖枝 朝韓恢復熱線
韓國總統文在寅:美中朝已原則同意「正式宣告韓戰結束」 2021/12/13
受美國勢力干預和疫情影響!北韓:不參加北京冬奧
回應
老美不甩聯合國的「冬奧停戰」協議/退中導條約/澳英美AUKUS合作建造核潛艇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卻要求金小胖遵守。
不敵中俄競爭 美高超音速武器最新測試失敗 2021/10/22 中時
據CNN和《防務新聞》2021/10/21報導,美方火箭用來加速,以讓滑翔體達高超音速的助推器故障,以致測試失敗。而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中,滑翔體是很關鍵的部分。
高超音速武器以5馬赫或更快的速度飛行,難以被偵測到,對飛彈防務系統構成挑戰。此外,高超音速飛彈的飛行軌跡遠低於高弧度的彈道飛彈,而彈道飛彈很容易被發現,但高超音速飛彈不僅能機動,還能躲避飛彈防禦系統。
上週末,《金融時報》報導,中方成功測試了能攜帶核武的高超音速滑翔體,具有高機動性,根本無從預測,能從南極,而不只是美國部署多數彈道飛彈預警,追蹤和防禦系統的北極發動攻擊。
另一方面,俄羅斯兩星期前才宣稱,首度成功試射了「鋯石」(Tsirkon,Zircon)潛射高超音速飛彈。
陸研製高超音速武器可10秒內發威 免交戰就克敵制勝 2021/09/27 中時
據《南華早報》2021/10/26報導,這款武器能以6倍音速巡航,發出強烈的電磁脈衝,足以中斷通訊和供電, 25分鐘內就能從中國東岸到關島。
它和彈道飛彈不同,能在地球大氣層內避開太空預警系統,利用隱形技術躲避地面雷達偵測。當它在目標區上空爆炸時
用功率密度為電池20倍的超電容,靠飛行時把攝氏1000度以上的熱轉化為電力來充電,10秒內就能釋出95%的能量,瞬間放電,不會危及任何人命,但產生的強烈電磁波會在2公里內,有效燒毀目標資訊網的關鍵電子設備。
陸用極音速飛彈嚇阻美國 專家苦笑:沒必要 2021/10/21 中時
美軍表示,中國大陸近期正研發能夠搭載核子彈頭的極音速載具,以加強對美國的戰略嚇阻能力。不過智庫專家認為,美國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很差勁」,本就難以防禦大陸的洲際彈道飛彈。
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2021/10/17 中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在8月份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武器,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枚導彈先進入軌道進行「環繞地球」飛行,隨後再重返大氣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
報導說,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驚人進展,遠比美國認識到的先進。「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目前包括中美俄在內,至少5國在研究高超音速技術。高超音速武器指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武器,不依傳統彈道導彈的固定拋物線軌跡,機動性高,使得敵方難以追蹤及攔截。美等國雖已開發了巡航和彈道導彈的防禦體系,但尚不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陸媒《觀察者網》稱,這種武器理論上可對現有反導和預警體系有極強突防效果,但投擲重量有限,即便有這樣的實驗,也是用於航太領域其他方面。
這種武器理論上可以走南極路線攻擊,美軍現有的預警雷達多半部署在北美,而其在南半球和南極方向缺乏預警,因此可壓縮美軍的預警時間。
相關新聞
民調:愈來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軍事實力已超越美國
回應
中國名言:富不過三代!歐洲名言:沒有永遠的羅馬帝國!
美在高超音速領域研發了60年,至今還在技術驗證的初期階段,而中國迭代創新之快令人咋舌。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飛鼠、玉山只活8個月!今年發射的國產衛星全數退役
政府2021-01-24委託美國SpaceX,發射斥資千萬元研製的國產立方衛星「飛鼠」和「玉山」到太空。未料,國研院10月13日公告,地表無法收取兩枚衛星的訊號並成功解碼,任務結束。
太空科技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宣示要發展的重要項目,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多次強調,他上任後簽的第一份公文,就是從2019年起為期10年、共編列251億元預算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計每年發射一顆國產人造衛星升空。
太空中心表示,繼氣象衛星福衛七號後,下一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號」原定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能提升颱風路徑和強度預測精準度。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太陽能電池交貨進度,發射延緩半年。
相關新聞
這麼多年, 台灣白花了千億老百姓血汗錢,一事無成,去對照中國強大的太空科技,怎可能好?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初具“癱瘓臺灣”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台8月31日公佈所謂202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稱,解放軍結合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掌控臺灣四周巴士海峽、南海、東海及釣魚島機艦動態。已具備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初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台防務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份報告書客觀呈現了大陸當前的軍事實力。
回應
台獨別那麼自信,解放軍不是初步,而是完全。
能夠公開承認這點,是很不容易的!
灣灣這麼謙虛麼?你們有宇宙無敵的超級武器-----掃把,我們的電子戰真的沒法癱瘓它。
日「航艦殺手」對付不了大陸 2021/09/06 中時
日本專家1日指出,日本防衛省認為3馬赫的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恐不足以突破中俄艦隊的防空網,因此正聚焦於開發匿蹤次音速反艦飛彈,以及速度6馬赫以上的極音速反艦飛彈,讓ASM-3地位十分尷尬,最後可能只會象徵性地採購20枚左右。
回應
若日本評估3馬赫的飛彈都無法突破中華神盾的防線(楨:730防2馬赫/1130防4馬赫/2230防6馬赫), 台灣也不要太依賴速度才2馬赫的雄三
針對台灣試射新導彈 陸專家:可能為東風16及電磁脈衝彈頭 2021/08/22 中時
《央視》稱,新導彈,精準命中幾百公里外的藍軍多重防護陣地目標,有效癱毀藍軍防禦體系關鍵資訊節點。此次發射成功拓展了火箭軍新質彈頭種類,提升了常規導彈多模精打、毀癱節點、融合抗擾、先遣破敵能力。
東風-16系列導彈的射程約為800-1500公里,填補了東風-15和東風-21之間的空白,可攜帶包括鑽地彈的多種彈頭。
宋忠平指出,這次可以排除是集束彈頭或鑽地彈,但是用於「癱毀」,而非「摧毀」,並針對關鍵資訊節點,那就很可能是針對電子設備的電磁脈衝彈頭。
美國《國家利益》稱,東風-16系主要用於接替早先瞄準台灣的東風-11和15。解放軍東部戰區近日派遣軍艦、反潛機和戰鬥機在台灣島西南和東南方向附近海空域進行聯合實彈攻擊等軍事演習。
回應
打衡山指揮所?
整建12基地 強化西岸防空火力 2021-08-23 聯合報
國軍重新檢討各作戰區防空火力部署,將新建或整建十二座飛彈基地,供新造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進駐,與愛國者二、三型防空飛彈。
傳蔡政府將以兩千億元特別預算舉債買飛彈,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昨表示,六月中通過紓困4.0預算,剛舉債兩千六百億元,人均26-27萬,根本「債留子孫」。
回應
這樣就能耐打?
研製飛彈 擬編2千億特別預算 2021/08/23 中時
近年來美國對台軍售既多、金額又大,已排擠國軍研製飛彈及武器的預算,其中包括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經費,國防部決定編列特別預算解決。據了解,特別預算主要是支應中科院研製量產的各型飛彈,包括雄二E型,反制飛彈,以及各型防空與制海飛彈。
據了解,中科院研製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飛彈已近20年,從李登輝至馬英九,都在祕密做。蔡執政之初,因考量軍事戰略調整,且台灣不發展核武,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上海、北京,也改變不了戰局,再者量產的雄二E飛彈性能很好,能有效對付大陸沿岸軍事目標等,曾一度暫緩中程飛彈研發,後因兩岸關係急速變化,現又加速研製。
回應
台灣發展射程兩千公里的飛彈,已屬於攻擊性武器,任何大國不會容忍,過去的古巴飛彈危機,台灣在每天以攻擊三峽大壩以及核能電廠的高亢情緒中,難道北京會坐以待斃?
美中台劍盾》陸戰區反導系統遏台研中程飛彈 韓日美難組「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因應兩岸軍事情勢升溫,台灣正在研製射程達1000多公里的中程飛彈,美國也積極說服韓日部署中程飛彈,欲在亞太第一島鏈組成飛彈包圍網。大陸軍事專家指出,大陸對於遠、中、近程的來襲飛彈、火箭彈,都有相應的系列防空、防導武器發展計畫。
中科院日前承認正在研發「遠程打擊」彈種,其中包含量產彈種1種,已部署的雄二E射程600-800公里,科研案3種「2長1短」。2長:增程巡弋飛彈1200-2000公里,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地對地飛彈。1短則是300公里的多管火箭炮。
陸新型方陣快砲 能防極音速飛彈 2021/08/07 旺報
中國新型20管30毫米近防火試驗照片,每分鐘射速高達五位數,射程3-5公里,比1130多出一倍。1130是基於730,採用了11管30毫米近防火炮,每分鐘11000發,射程5公里。730也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每分5800發,射程3公里。
美國的6管20毫米口徑「火神」,每分4500發,射程2公里;荷蘭「守門員」7管30毫米,每分4200發,3公里射程;義大利「海天頂」4管25毫米,每分3400發,射程2公里。
美中台劍盾》陸核彈頭年增長10% 2030年或破千枚
瑞典SIPRI 2021年報告,中國官方宣佈正式服役的核彈頭已從2020年的320枚,2021年增至350枚(未計算東風-41及巨浪-3的78枚因尚未宣佈)。美國國防部認為,2030年將突破1000枚。
外媒稱中國正發展武庫艦:可裝填千枚導彈 2017-06-09 澎湃新聞
美國多家網站2017-06-03報導,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武庫艦,將成為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臺。
武庫艦也稱火力艦,最早由美國在1988年提出,當時被放棄的武庫艦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是武庫艦的功能比較單一,無法像驅護艦等可執行巡邏、警戒、護航、反海盜等其他任務;探測能力有限,並且需要強大的網路資訊支援;現在大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降低,火力強大功能單一的武庫艦缺少用武之地。
武庫艦如成真,必會做出改進,首先就是隱身性能,主要採取半潛船甚至潛艇的船型,並通過採用多面體上層建築,噴塗吸波材料等方式,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同時注重生存性能的拓展,通過採用雙層艦體設計、設置大量的干擾設備等方式,提升本艦的生存能力;此外,還會進一步提升資訊化作戰能力,構建更加可靠、抗干擾的網路作戰系統。
相關新聞
美媒:“貨船+導彈”或成簡化版“武庫艦”
武庫艦為何再獲大國喜愛?可發動密集導彈攻勢 3個月就改裝成功
美空軍高超聲速武器專案經費縮水 只夠採購8枚導彈 2021-07-13 環球網
12枚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是美國空軍ARRW空射快速反應武器的旗艦項目,但在美國眾議院2022財年預算案,砍掉1/3,共計4400萬美元,理由是從飛行測試進入生產階段,風險會增加,而且只要4枚就滿足美國空軍在早期的作戰能力要求。
美指陸機器鯊魚趕不上美軍 陸媒反譏:別忘電磁炮剛吃了敗仗 2021/07/12 中時
2021年第7屆中國軍事智能裝備博覽會上,一款形狀類似鯊魚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因外形獨特引起熱議。美媒指出,這種仿生無人潛航器能以低聲學特徵高速運行,但中國相關技術還趕不上美國。陸媒則反唇相譏稱,「別忘了美國才在電磁軌道炮吃了敗仗」。
機器鯊魚以吸音材料製成,具有低聲學特徵效果,推進系統採用仿生尾鰭設計,而非傳統的螺旋槳。如此可以更加真實地模擬鯊魚、減少噪音,也具備功耗低、續航時間長、速度快、操控靈活等優點。
在實際操作上,中國海軍會先水下通信網路,母艇釋放水下潛航器以遠端收集情報,執行跟蹤、識別和攻擊敵方面艦艇。
衛星圖像:陸新建119座洲際導彈發射井 對美核威懾力大增 2021/07/01 中時
中國在建國70周年閱兵展示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射程1.5萬公里,能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圖/新華社)
中國正在甘肅玉門一帶興建一百餘個洲際核子彈道導彈發射井,據稱可能是部署東風-41,其射程1.5萬公里,可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圖/推特@nukestrat)
中國正在甘肅玉門一帶興建一百餘個洲際核子彈道導彈發射井,據稱可能是部署東風-41,其射程1.5萬公里,可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圖/推特@nukestrat)
報導說,五角大廈去年9月有關中國軍力的評估報告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隨著中國核力量的擴張和現代化,中國的核彈頭庫存預計將至少增加一倍。當時估計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為略超過200枚,民間組織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估計則為320枚核彈頭。
目前美國核武庫估計有達3800枚核彈頭處於現役狀態,遠超出中國的核武庫。同時其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可以由潛艇和戰機與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上發射。本月稍早,美國國會眾議院的軍事、外交和情報三個委員會的共和黨領導人致函拜登總統,敦促他制定一個“全面的跨部門戰略”,以阻止中國的核擴軍。他們警告說,如果在此事上不採取行動,可能導致中國到2030年形成與美國「一定程度的核均勢」。
相關新聞資料
094彈道導彈核潛艇龜背對潛艇性能影響非常大嗎?2021-5-5
回應
现在中国有13米的卷板机了,以后的096会跟美国的差不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97LD3u-1U
美軍“哥倫比亞”號戰略核潛艇成本上升6億,預計總價超150億美元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2021-06-07報導,“哥倫比亞”號戰略核潛艇,2022財年預算的研發和建造費用會上漲6億美元,單艘將超150億美元。而在2021年144億美元。
回應
這麼個印錢法,等交付時漲到200億美元也不奇怪!
福特級二號艦航母成本再次攀升 未來3艘福特級總價超360億美元
美國海軍在2022財政年度預算中,要求增加數億美元用於“約翰•甘迺迪”號航母的電磁彈射器和攔阻索系統。成本將會增加5.31億美元,比預期增加了4.7%,達到119.3億美元。
相關新聞
要上003型航母 新照曝FC-31艦載機原型測試 2021/06/09 中時
美國更新核武庫代價高昂 短短兩年就飆升1400億美元 2021-06-07
據美媒《大眾機械》網站報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更新美國核武器的成本比兩年前的估計要高出1400億美元。而在短短兩年內就飆升了1400億美元的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以及此前沒有統計在內的一些新型、昂貴專案。
美國取消南韓飛彈射程限制 北韓怒批:可恥兩面手法 2021-05-31 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和南韓總統文在寅5月舉行峰會,宣佈廢除限制南韓飛彈射程及彈頭重量的「韓美飛彈指南」。北韓朝中社5月31日批評美國,稱這是「可恥兩面手法」,警告會升高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並引發軍備競賽。
在這項指南廢除前,南韓原本不能研發建造射程超過800公里的飛彈。
分析家說,南韓原本可建造射程800公里的飛彈,足以涵蓋北韓,這次美國將這項限制也取消,顯然目標並非北韓,而是劍指大陸。南韓分析認為,北韓知道美國的用意,因此這次反應並不如預期激烈,只由朝中社評論員發表聲明。
北韓今年3月試射新型彈道飛彈,是今年第一次試射,也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北韓的聲明也警告,廢除飛彈指南為北韓軍事建設提供正當理由,「美國和南韓如今彰顯了他們的侵略野心,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指責我方加強自衛能力」。
外媒集體雙標:美國火箭殘骸流星劃過,中國的就失控砸頭2021-05-07觀察者網
距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殘骸返地越來越近,西媒這次,為抹黑,還發明了 “失控殘骸”的偽概念。然而,3月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殘骸掉落在美國一農場時,外媒卻用點亮夜空這種浪漫詞彙,將其包裝成一樁神秘奇聞。
中方專家表示,不管是哪國的火箭殘骸都不存在“可控”的概念。火箭本身結構是“皮薄餡多”,內部燃料在發射過程中消耗後,以鋁合金為主的殼體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毀。因此與空間站或大型衛星相比,火箭殘骸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的飛行軌跡也並非 “不受控”,而是經過精密計算,儘量避免落入人口稠密區,減小火箭殘骸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所採用的方式包括放空燃料罐等壓力容器鈍化殘骸,採取措施進行減速,提前無控再入大氣,減少在軌停留時間,或者變軌到墓地軌道,或者改變軌道,避免和使用中的航天器碰撞,然後等待無控再入。
回應
民主自由人權雙標,連航太火箭殘骸也雙標!
所以了。雙標就是西方的本能。
4次自爆!2021-05-05,SpaceX公司星艦原型機SN15首次成功在得州博卡奇卡發射場完成了10公里高度飛行測試。SN15高50米,直徑9米,由尾部三台猛禽發動機提供超過100萬磅的推力。未來完整版的星艦將裝配6台猛禽,由一枚安裝有28台猛禽發動機的超重火箭托舉著星艦前往太空,一次可以運送上百位乘客前往月球甚至更遠的火星。星艦(Starship)與超重火箭(SuperHeavy)共同組成未來SpaceX進行太陽系內載人星際航行的交通工具。
回應
從視頻看,就中心一組噴嘴靠不停擺動修正姿態來實施著陸。考慮到火箭的身高與重心的關係,有點經驗的人都會對此著陸方式產生擔憂。這個不連續成功個幾十次沒人敢乘
美國資本巨頭在研究星際飛船,中國資本巨頭在社區賣菜
美國就是把某些任務從nasa轉移spacex,一個公司再有實力沒有國家技術和撥款支持也玩不了
美軍服役50年老洲際導彈 抽檢發射失敗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2021-05-05證實,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在試射前被臨時中止,“民兵3服役超過50年,進入壽命末期,亟待延壽和更換。為了替換民兵3,去年9月美國諾格獲133億美元大單,贏得了下一代“陸基戰略威懾”洲際彈道導彈(GBSD)的合同。美國國會目前就研製新導彈還是延壽民兵3進行新一輪爭吵。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被攔截?美國專家:末端降速、機動性大減 2021-02-11
美軍高超音速武器落後於中俄,2020年3月,美軍參謀長在參議院報告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太快了,根本無法成功攔截。”但美導彈專家雷夫認為,高超音速武器飛行末端,為了確定目標,必須減速。當然,這是理論,畢竟,高超音速武器尚未實戰過,更別說實戰攔截了。
反導系統怎麼防禦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滑翔飛行器重返時的彈道,第一是桑格爾“水漂彈”,導明顯的錐體造型(例如我國的東風-15B),由於錢學森彈道的升阻比高,所以會在雙錐體上增加一些短小的彈翼,以提供額外的滑翔升力。不過採用箭簇形扁平升力體的東風-17,是一種更新的全程滑翔彈道。發動機在上升段快出大氣層前就關閉,然後彈體依靠重力作用自然停止上升並轉向,此時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水準加速彈體,最後轉入滑翔階段,在大氣層內起滑,因此彈道頂點較低,降低了被地平線上預警雷達給偵測到的幾率,而且彈道全程不可預測。對現有導彈防禦系統形成了挑戰: 防禦的不確定性提高;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能力跟不上;現有攔截彈難以攔截。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反導攔截彈 應對導彈攻擊
美媒福布斯2021-04-30報導,美計畫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下一代反導攔截器(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美使用中的44枚GBI在20次攔截試驗有9次失敗,而且還無法可靠的擊落採用誘餌、規避機動和或釋放多彈頭的更為複雜的洲際導彈。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
NGI可將陸基、海基和天基感測器以及指揮和控制設施連接起來,攔截高達23倍音速導彈,抵禦像俄“先鋒”這樣的高超音速武器。現代洲際導彈也會採用更多的輔助設備進行突防,包括誘餌、干擾機和其他對抗措施等,NGI將採用新的紅外或雷達,區分誘餌彈和分導式彈頭,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朝鮮的“火星-15/16洲際導彈能搭載多個分導彈頭。
不幸的是,美國的反導系統促使中俄以低成本,投資于更先進的先鋒和東風導彈,進攻方付出的成本要遠比防禦便方低得多。
儘管美反導系統能對攔截朝鮮洲際彈道導彈提供一些不確定的防禦能力,但無力防禦中俄兩國1000多枚的戰略核武器。
相關新聞
美媒:朝鮮也有“關島殺手”導彈
中國2020-08-26在南海軍演中,從青海發射的東風-26和從浙江發射的東風-21在偵察飛機、雷達、衛星和軍艦的引導和協調下鎖定並擊中海上目標。中國還裝備了世界第一款超高音速滑翔導彈東風-17。中國的彈道導彈以20倍音速的速度重返大氣層,大增攔截難度。
美媒:拜登新導彈專案耗資千億 升級民兵3只需花1/10 2021-04-21 新浪科技
美媒《福布斯》2021-04-09報導,拜登政府公佈了五角大樓2022年預算7150億美元,比2021年7040億增加,這讓一些人對軍費沒有大幅削減感到失望。眾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爾是去年提出軍費削減10%的發起人之一,她表示,美國軍費的支出超過了排在我們後面的10個國家的總和。
為了讓去年支持其贏得總統大選的議員們滿意,拜登可能很快就會採取一些措施,或許會暫停目前最昂貴和最有爭議的核武器計畫——陸基戰略威懾系統(GBSD)。
陸基戰略威懾系統將完全取代目前所有400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GBSD將花1000億,可以服役到2075年。GBSD已經計畫了十多年;然而目前該專案仍然處於初始階段。
五角大樓聲稱,購買全新的GBSD比簡單延長目前的民兵3壽命要便宜。然而,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報告稱,採購任何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成本可能是對民兵3進行現代化的兩至三倍。
2012年,美國空軍曾表示,將整個“民兵3”部隊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只需要70億美元。
考慮到目前對美國安全的最大隱患是來自公共衛生危機、氣候變化和極端懸殊的貧富差距等非軍事領域,喬•拜登應該認真考慮,全新的洲際彈道導彈是否保障美國人安全的最佳工具,甚至是有用的工具。
相關新聞
國際太空站壽命延長至2024年
不和美國玩 俄羅斯將於2025年退出國際太空站
中俄聯手挑戰美太空霸權 將共建太空站月球科研站
國之重器!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到底是什麼導彈?有多厲害? 2021/01/08
東風100導彈的技術,中國已經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的局面,而且巡航導彈保持超音速飛行的話,其飛行速度就可以保持在3-4馬赫之間,這對於巡航導彈來講已經非常強大了。而且這也解決了巡航導彈射程短的缺點。很少有國家可以有效攔截。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
東風100作為中國第三代巡航導彈,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東風10的衣缽,通過大量的科研進一步的改進了諸多問題,東射程保守估計在1500公里以上,誤差甚至不會超過2米。
而中國的東風100作為第三代巡航導彈,其他性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所以在實戰中可以勝任多種特殊任務,而且巡航導彈的精准度極高,很適合進行定點打擊,再加上超音速的加持,有效攔截幾乎是不可能的。
相關新聞
看家神器!首次被曝光!代號東風100!速度奇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QZh34UzL_A
美陸軍發展遠程武器反制大陸 美空軍將領:很蠢 2021/04/03 中時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AFGSC)司令提摩西.雷(Timothy Ray)上將,在美國智庫的廣播節目中,直言美國陸軍持續發展遠程打擊武器、以在太平洋對抗中國大陸的主意「很蠢」,認為應該把經費花在已擁有成熟技術和組織的空軍上,而不是承受額外風險「另起爐灶」。
他強調,陸軍尚未證明其砸大錢研發出來的武器系統,能夠確實部署到西太平洋盟友或夥伴國家的土地上,因為當地國家目前並未對此主意給出好臉色。且陸軍想要的遠程打擊能力,「空軍早就有了、也早就在做了」,質疑在空軍早已擁有成熟的技術、組織和經驗下,陸軍還想另起爐灶,根本是「只為自己的利益考量」。
《國防新聞》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此事是否會加大美國陸、空軍之間的衝突,不過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Charles Brown Jr.)上將已出面緩頰,稱每個軍種都以自己獨特的能力,滿足美國國家安全需求,並稱空軍「將和所有夥伴緊密合作」;出身空軍的現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頓(John Hyten)上將先前也指出,每個軍種「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遠程打擊能力」。
相關新聞
反制中國美擴建西太飛彈戰力 2020-05-08 自由時報
美陸軍部署遠程飛彈抗中 美專家:盟友不願支持
美國沿第一島鏈打造反華導彈網 但卻面臨一大困難
“美國將沿著第一島鏈構建反華導彈網路”,日媒以此為題對美國近日提出的“太平洋威懾計畫”進行了報導,認為美國正在加強對中國的常規威懾能力,但也承認如果美國想在日本部署陸基中程導彈將困難重重。
日經亞洲網2021/03/05稱,美國沿著所謂的第一島鏈打造一個精確打擊導彈網路,這是美軍在未來6年內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投入的274億美元計畫的一部分。
所謂的第一島鏈由包括沖繩、臺灣、菲律賓島嶼在內的一系列島嶼組成,中國的反介入/區域封鎖策略試圖將美軍從第一島鏈中趕出去。
報導承認,在日本領土上部署美國導彈將困難重重,肯定會激怒中國,讓中日之間的外交複雜化。還可能會遭到周圍當地居民的反對。
中國國防部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反制。
回應
任何允許美國使用其領土上的基地攻擊中國,必遭滅,比如韓日臺。
陸新設16座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 美學者分析北京目的 2021/03/01 中時新聞網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核武專家克里斯登森(Hans Kristensen)指出,衛星照顯示,已有18至20座洲際彈道飛彈(ICBM)地下發射掩體的中國,近日又在內蒙古自治區大幅增建發射井,至少有16座發射井正建設中,彼此間隔為2.2至4.4公里,坐落於10×20公里內,足以確保美國無法在一次核打擊中全數摧毀。此舉目的包括增強大陸核打擊能力、提升大陸在美國先核打擊下的核報復存活能力,以及瓦解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等。
相較於原來使用液體燃料的飛彈,新的地下發射掩體反映出共軍正由液態燃料,過渡至能更快完成發射的固態燃料。從大小來看,不太適合東風5型使用,可能是供東風41型或較小型的ICBM(如東風31A)使用。雖然內蒙施工數,讓其擁有的體數量近翻倍。不過,美軍有450個,俄國130座。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228003957-260417?chdtv
中國為何不裝備鐵路機動彈道導彈 存在這三個弱點 2021-01-03 兵工科技
此前,許多人都會對鐵路機動發射系統隱蔽性和高生存能力讚不絕口,但其實,誇大了。所謂 “廣闊機動空間,一晝夜機動距離可達1000千米”只是純理論,現實中根本無法達到。公路機動導彈,理論上也可,但實際上大部分時間是隱蔽在擁有堅固掩體的基地裡,平時就規劃好了戰時機動路線,事先選定了發射場和技術保障陣地,距離基地並不太遠,且沿途設有補給站、掩蔽所,並處於防空系統和地面警衛部隊的嚴密保護之下。
有文稱:“導彈列車在經過嚴密的偽裝後與民用列車幾乎沒有什麼兩樣”,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蘇聯導彈發射車擁有4個2軸轉向架,這與普通的客貨車2個2軸明顯不同。另外,普通列車一般都編組幾十輛、上百輛,甚至幾百輛,且都是清一色的貨車車廂。而美國鐵路機動發射系統編組8輛,蘇聯的編組20輛,且是客貨車混編。不僅天基、空基偵察系統能非常容易識別,也非常吸引地面人員的眼球。如果編入載貨貨車,貨車到達目的地後必須調入編組場解編。解編過程中,車輛與車輛之間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彈道導彈上和發射控制車廂內安裝的精密儀錶不少,雖然都採取了減震和加固措施,但如此劇烈的衝擊,仍然有可能對其造成損害。這些鐵路內行一眼就能察覺出列車的特殊性,由此增加了洩密的可能。
中國西部地區鐵路網相對稀疏,行車密度也不算高,這對於鐵路機動發射系統的隱蔽非常不利。
若將該系統部署在東部的鐵路網密集地域,擦肩而過的大量客運列車讓保密工作變得困難重重。和平時一旦發生脫軌或撞車事故,後果不堪設想。若戰時在上述地區被敵方擊中,造成的災難則無法承受。
鐵路機動發射系統的效費比堪憂。據報導,SS-24設計壽命只有10年,與其他20~30年壽命相比,明顯偏短。其因是因這種導彈出廠時就裝在密封的儲運發射容器內,擔負戰備值班任務時,幾乎始終處於使用狀態。不斷的通電測試,讓導彈老化速度加快,難以保證射程和精度。
簡氏:中國高超導彈新進展 發動機工作600秒領先世界 2020-12-04
《簡氏》報導,超燃衝壓發動機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一項關鍵核心技術,它可以為以超過5馬赫的高速飛行的導彈和飛機提供動力。
《簡氏》認為中國目前擁有專案繁多、非常廣泛的高超聲速研究項目和計畫,涉及到很多科研機構,並在基礎研製和試驗設施上進行了大量投資,譬如世界上第一台能夠模擬高達25馬赫高速飛行試驗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
早在2018年8月,中國就測試了一種名為“星空”-2的動力高超聲速飛行器,它使用火箭發動機垂直發射,助推器與有效載荷分離後,其自身的推進系統開始工作並提供動力,飛行速度接近6馬赫。
而在2019年10月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展示已服役的高超聲速導彈——東風-17,它使用固體燃料火箭作為助推器,在上升高點與有效載荷分離,然後高超聲速滑翔彈頭載荷將以高超聲速及可控的滑翔彈道飛行命中目標,其彈道與傳統的彈道導彈完全不同。
由於目前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研製難度極大,成為了戰術級高超聲速導彈的頭號攔路虎,所以為了躲過這一關鍵技術,儘早實現高超聲速武器的實用化和列裝,都先用火箭發動機頂著,俄羅斯“匕首”、東風-17、都用火箭發動機。
四次試飛,兩次超燃衝壓發動機均未能點火,一次工作143秒,一次210秒,是美國X-51A在下馬前取得的成績。
必須強調,X-51A的持續工作時間紀錄,是在飛行試驗中取得的,而中國的600秒,則是在發動機地面試驗中獲得的,兩者的試驗環境和條件截然不同,不能拿來直接比較。
相關新聞
中國研製出"革命性"爆轟衝壓發動機 已實現對美反超
回應
小尺寸的600秒只有研究意義。
600秒其實已經接近全段飛行發動機工作理論時限上限了,6馬赫的時速下,1秒能飛2公里多。工作時間要再長,就要加大彈體,要有洲際導彈的射程,也意味彈體個頭哪怕小點,也小不了太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03/doc-iiznezxs4938089.shtml
美軍尷尬:中導研製能力已失傳 山寨東風21是沒戲了 2020-11-13 環球時報
《防務郵報》報導,美國洛馬公司研製一種射程超過1000千米的對地攻擊導彈武器系統,到2023年交付。這是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陸軍“落實政策”的行動之一。
但是考察合同內容,會發現列入其中的導彈有兩個型號。首先是“戰斧”巡航導彈,其次是標準6多用途防空導彈。那麼,彈道導彈去哪裡了?
答案很簡單,洛馬公司的中程彈道導彈研製能力已經失傳了。
………
中俄都不是南斯拉夫,戰斧這種上世紀80年代水準的巡航導彈毫無隱身能力,只能用高亞音速飛行,而且幾乎沒有空中機動能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超低空突防的導彈確實很難被發現。但隨著低空補盲雷達和空基雷達地面雜波抑制技術的成熟,特別是預警機的迅速發展,戰斧不再是什麼難以預警的東西了。它的巡航高度只有50~150米,雷達指揮的小口徑高炮可以輕易擊落。要知道,中國有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民兵預備役都有雙35全自動高炮。
美國陸軍並非不知道這樣的重大缺陷,所以才提出了一千千米大炮、高超聲速陸基導彈等新的計畫。按照新裝備研製的一般規律,這類武器在10年之內投入使用就算是有如神助了,用掉15年的研製週期也不奇怪。考慮到近10多年來美國新裝備研製的經費使用效率極其低下,它是不是有錢把諸多導彈專案支撐到成功的一天,是很成問題的。美國陸軍就先拿這老掉牙的導彈去糊弄國會吧。
回應
失傳我是不信的 趁機要錢而已
要錢開發新的,才有利潤!老款式只能照單生產,又不能漲價!
長劍100靠什麼實現4馬赫突防比美軍戰斧多了一級 2020-10-27 兵工科技
與現役的亞聲速巡航導彈多採用兩級結構(第一級為助推火箭發,第二級渦扇發動機)不同,長劍100採用獨創的3級結構,所以能實現射程和速度兼顧。
第一級助推進入數萬米高空後脫離,第二級固體衝壓發動機巡航階段結束後脫離,第三級高超聲速乘波體彈頭滑翔飛行彈道呈不規則狀,以規避反導系統的探測和打擊,同時彈體在末段降低高度,將勢能轉換成動能,速度從巡航的3.5馬赫,加速到4至5馬赫。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27/doc-iiznezxr8308989.shtml
美報告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超350枚 美軍能攔截嗎 2020-10-27 觀察者網
用彈道導彈來反航母,這個想法最早源于蘇聯。
正當R-27K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蘇聯發現兩個悖論。第一是用彈道導彈反航母,純屬雞肋,沒實戰意義。第二R-27K是一種戰術武器,卻使用了核彈頭,一旦使用必然會遭到美軍的核報復,最終一起毀滅,所以蘇聯很快就放棄了發展。
二、中國的解決方案
1996年台海危機,美軍兩艘航母駛進臺灣海峽,中國如何克制?
真正的技術難點跟R-27K一樣: 搜索和定位的超地平線雷達(OTH)/海洋偵察衛星/岸基電子偵聽測系統,三種手段都有巨大的局限性。
至到2019年中國建國70周年大閱兵上,中國公佈無偵-8:無偵-8的火箭發動機開機35分鐘建立高空高速狀態,之後處於高超音速的無動力滑翔狀態,發動機只在需要時才間隙性開機,飛行半徑8000公里以上,速度6至8馬赫;每小時的偵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1.5小時可將南海偵察一遍,日本只需要15分鐘。無偵-8隱身/速度/高度遠高於世界上任何一種防空系統。
攻擊流程大約這樣。首先無偵-8由轟-6或其它母機攜帶在中國沿海約10公里高空巡航待命,由其它情報手段,如衛星、超地平線雷達等粗略獲知航母動向後,然後無偵-8被發射升空對目標海域進行目標搜索定位,然後可根據目標遠近選擇不同彈種進行打擊。
三、美軍的困局:東風26/21/17理論上不可攔截
2020年9月1日,美國《2020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有5000公里射程的東風-26在200枚以上,射程3000公里的東風-21在150枚以上。
清代“中國人口大爆發”,真的是因為番薯推廣嗎? 2020-10-18 朝文社
中國人口在清朝迎來大爆發,順治九年(1652年),清朝首次人口統計是1448.3858萬;順治十八年(1661年)1913.7652萬;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576.3498萬;雍正十二年(1734)2735.5462萬;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559萬;乾隆六十年(1795年)29696.8968萬;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萬。
“番薯推動人口增長”論,的誤區有兩點。
第一,清朝在乾隆六年之前單位都是丁,不是人,而一丁等於4-5個人。
第二,清朝人口增長不是因為番薯而導致的。
番薯是在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由福建從東南亞引進到中國。此後明清政府都曾努力推廣番薯種植,但效果並不明顯,較大影響是在19世紀中期道光末年、咸豐初年。且當時是集中在南方山地地區,口密集的南方平原和北方並不在番薯推廣的主要範圍。
清朝番薯具體種植面積不得而知,1914年番薯種植占總種植面積的1%/產量2%(玉米是4%/5%),番薯對清朝人口暴增的作用實在有限。
那清朝人口為何會突然增長呢?
第一,基數太大。清朝統一中國人口已經近9000萬,加上隱匿人口。第二,清朝政策鼓勵。
康熙下詔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又在全國推行攤丁入畝,將人頭稅攤派到田畝之中,極大地減少了隱匿人口。清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土地開墾,順治十八年,田地是5265068頃;到康熙六十一年,8510992頃;雍正十二年,8901387頃。
清朝廣大農民對種植番薯熱情度並不高,首選還是水稻、小麥。因為賦稅,可以要錢,也可以要糧,卻不會要番薯、玉米和土豆。
番薯後來得到進一步推廣,是因為清朝人口壓力太大,迫使百姓不得不去種植番薯。
事實上當時清朝農民不僅種番薯,還種罌粟、種煙絲,種番薯可以救急,種罌粟、煙絲則可以換錢,後者遠比前者更具誘惑力。
回應
作者不知番薯玉米相對稻麥是省工時!所以農業社會指望種植麥子和稻穀做主糧,很難,但番薯和玉米做主糧卻很容易,因為不太費力,產量卻不低。
我小時候紅薯吃夠了,都現在都不想吃。我認識一個河北的,還有好幾個福建的,五十歲上下的人,在泰餐館或者什麼地方,看到紅薯怎麼說嘗都不嘗一口,都說小時候吃夠了,堅決不吃一點點。
台媒: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部署東風17 可威懾美國航母 2020-10-18 環球網
聯合網10月18日引《南華早報》報導稱,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配備了東風—17取代已部署幾十年的東風-11/15,東風-17射程更遠可達2500公里,且精確度更高,複雜的飛行軌跡使得攔截其非常困難,主要用於打擊對方反導防空系統等高價值目標。
相關新聞
陸超燃衝壓技術猛進 東風17射程起碼增5倍
陸轟6N搭載長劍-100巡弋飛彈還有無偵-8超音速無人偵察機打擊範圍達6000公里
回應
打台遠火就行,東風-17是打美軍航母的!
央視證實研製轟-20隱形轟炸機 2020/10/19 旺報
目前,戰略轟炸機依然被美B-2A/B-1B/B-52俄圖-160M2/95MS所壟斷,中國轟-6航程8000公里作戰半徑3000公里,可發射射程2500公里的AKD-20空射巡弋飛彈,但轟-6相對美俄裝備著戰略轟炸機仍存在著差距。
央視7台播出《兵器面面觀》中,中國轟-20正在研製消息被證實,氣動佈局跟B-2A和B-21相同,採用為無垂直尾翼飛翼佈局。B-2A航程1.2萬公里,空中加油可達1.8萬公里, B-21為縮小版B-2,航程10000公里。考慮中國空軍長程轟炸作戰需求,轟-20也將達到10000公里。
比俄制伊斯坎德爾牛在哪?詳解中國M20戰術導彈 2020-10-15 兵工科技
航太科技集團的M20地對地導彈全程在大氣層內6馬赫數高速機動飛行,射程500千米,但由於出口限制到280公里。相比之下,出口型“伊斯坎德爾”-E導彈的最大射程為280公里,最小射程為50公里。同伊斯坎德爾射程相當,M20也擁有“飛行末端進行高機動變軌”的能力,可“對目標實施垂直攻擊”,這意味著對加固目標的穿透和毀傷能力更強。M20戰鬥部艙長2米,可容納殺傷爆破、整體爆破、侵徹爆破、反跑道子母彈、溫壓等。可以打擊面狀軟目標(集結狀態的人員、車輛、油庫、炮兵陣地、交通樞紐等)、點狀高價值目標(防空導彈陣地、雷達站、機場等)和堅固設防的加固點目標(指揮通信中心、地下掩體、加固工事、重要建築等)。
M-20採用了儲藏/運輸/發射一體箱體容器,在突防能力以及後勤保障和維護方面無疑更為突出。
回應
按現在的技術而言,導彈與制導火箭已經無太大區分,射程與精度都相差無幾。
導彈的第一輪打擊的是高價值目標,遠端制導火箭彈的第一輪攻擊是軍用機場的機庫和跑道。
打擊大型混凝土工事只能靠導彈的高侵徹能力,火箭彈適合打擊地面有生和輕裝甲目標
北韓公開新型洲際飛彈 比「火星-15型」更長又粗 2020/10/10 中時 王嘉源
北韓2020/10/10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勞動黨成立75周年閱兵儀式,公開了新型11軸22輪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飛彈彈體比9軸18輪的火星-15(彈長21公尺直徑2公尺)更長又粗,飛據推測,火星-15的射程為1.3萬公里左右。
閱兵式上還公開了新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北極星-4,能比首款北極星-1或去年發射的北極星-3略大。
相關新聞
有沒有發現朝鮮的軍服突然好看了
回應
濃濃的兔子味
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2594&s=fwzxhfbt
外媒:美國高超音速導彈都落後於中國 更別說印度 2020-09-14 新浪軍事
印媒《歐亞時報》報導,在2019年的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後,印度于本月初成功的試射高超音速驗證飛行器,成為繼美俄中之後第四個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
2019-10-01中國國慶閱兵中,東風-17導彈首次公開亮相。而俄羅斯2018在一架米格-31戰機在試驗中試射了“匕首”。2019年12月,俄又部署了“先鋒”了高超音速滑翔體彈頭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美顯然落後於俄中,而印度則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美軍下一代洲際導彈也只能湊合 起飛重量不如東風41 2020-09-14 觀察者網
美國諾格公司終於贏得了133億美元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GBSD)的30年大合同,將在2029年取代波音公司的400枚民兵-3。
井基彈道導彈不受特車、潛艇的限制,可以製造得相對大一點,以滿足突防、投送能力。俄新一代井基彈道導彈“薩爾馬特”,我軍新一代井基固體彈,都有足夠的投擲重量搭載“分導打擊彈頭”、“高超音速滑翔體”等一系列新的突防打擊技術。
美軍的“和平衛士”掩體計畫並沒有付諸實踐,留給GBSD的基礎設施,依舊是基於70年代末期的“民兵-3”密集發射井,民兵-3長度只有18米多,直徑1.67米,起飛重量34.5噸,投擲重量1噸。而GBSD也不得不受其桎梏,不能向其他路基導彈一樣增大彈體。
特朗普說的"中俄都沒聽過的武器"究竟是啥?很可能是W76-2新型核彈頭 2020-09-14 環球網
美國海軍目前部署了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裝備20枚“三叉戟”D5型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搭載4至5枚W-76核彈頭。W-76爆炸威力約為10萬噸,是廣島原子彈的6倍。W76-2是一種被設置為“只進行主爆”的W76,爆炸威力在4000到1萬噸TNT。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估計,美國政府會將50枚W76型核彈頭改裝成為W76-2型,而且很可能每艘潛艇在每次執行巡邏任務時都會攜帶一到兩枚部署了W76-2型核彈頭的導彈。
不過美國的科學家協會認為,對手能夠探測到“三叉戟”D5導彈的發射,但不知道彈頭是W76-2還是W76,因此可能會導致普通戰爭和全面核戰爭之間的界限模糊。
133億美元:諾格贏得美軍下一代洲際導彈合同 2020-09-09 觀察者網
經歷三年激烈競爭和五角大樓“宮鬥”之後,諾•格公司終獲美國空軍下一代“陸基戰略威懾”洲際彈道導彈(GBSD)133億美元大單,將在2029年後取代1970年部署的波音公司400枚“民兵-3”。
回應
400才130億刀,什麼時候洲際導彈都這麼便宜了
先給軍方個滿意報價,中標後預研個三年五載,期間買通媒體不斷刷輿論,人工成本和材料價格上升、子系統超出預期、軟體需要更新、電子器件價格節節攀升等等,一系列溫水煮青娃的輿論導向……最後再弄一份5∽10倍新價版!
中國成功試射類似美X-37B實驗太空飛機(神龍空天飛機) 2020-09-05
新華社發布新聞:「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航天器。試驗航天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中國這次發射任務極端保密,在現場不得拍發射時的照片,也不能在線上討論此事,還要各單位在任務期間應強化個人安全教育與管理,避免洩密。消息人士不願透露更多細節,但暗示「你們不妨去看看美國的X-37B」。
X-37B是類似小型太空梭的無人太空飛機,由火箭發射後,可自行巡航返回地球,並在跑道降落。美國到目前已用X-37B執行4次機密任務,在地球軌道長時間停留並進行秘密酬載。有成為武器的潛力,可消滅敵方衛星、太空站、地面目標或飛彈,且難以偵測及攔截。不過軍事專家認為,這種太空飛行器也能民用,包括參與衛星發射、維修,或運送太空人及物品。
陸093B功力升級 添垂發系統 可射遠程巡弋飛彈 2020/08/07 中時
據大陸《兵工科技》報導,從外觀看,093型核潛艦和093B與091的明顯差別在於,它的指揮塔圍殼後部有一小段「龜背」狀隆起,但又不是戰略核潛艦容納彈道飛彈的大型「龜背」。分析認為,這應該是飛彈水下垂直發射艙段。據推測,該艙段可能佈置縱向2列或3列4單元的發射筒,而貯彈量為8~12枚。
鷹擊-18射程超過600公里,長約8米,彈徑小於533毫米,可用魚雷發射管發射,093B付出龜背代價可能是,它的垂發系統可相容類似長劍-10的潛射型對陸遠程巡弋飛彈。這樣一來,093B將與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艦具備同樣的遠程陸攻作戰能力。
093B雖是093的改進型,但尚未達到代的跨越。可是無庸置疑的,為096的發展奠定了發展基礎。
中國巨浪2導彈改進型 射程增加超20% 2020-08-05 兵工科技
巨浪-2採用了三級推進裝置,其中固體發動機的殼體使用了高性能的碳纖維和芳綸纖維複合材料,有效降低了發動機的重量和體積。同時,還使用了高比沖推進劑,大幅提升了射程,射程可達7500~8000千米。制導方式採用了由捷聯慣性、彈道電腦、鐳射陀螺儀、天文導航組成的複合制導系統,制導精度在300到500米。可攜帶1枚25萬噸級核彈頭,或者3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為了保證突防能力,還應用了二次大氣返回技術,動態末端變軌技術等,大幅提升了其突破反導系統的能力。除了巨浪-2基本型外,還研製巨浪-2甲和巨浪-2乙,射程增加到9000~10000千米。
回應
巨浪3應該有了吧?
094如此公開,說明096/巨浪3已差不多了!
以巨浪2為本 巨浪3可上094潛艦 2019/06/10 中時
2日中國大陸天空出現了神秘「異象」,山東、河南多地目擊者都能看到,盛傳解放軍試射了巨浪3。
巨浪2最大射程雖近8000公里,卻無法讓094型在堡壘海域攻擊美國本土,而冒險深入一、二島鏈之間的水域。如果導彈從南海發射,那巨浪3的射程要有1,1000公里以上。
美媒:中國蘇30南海飛行長達10小時 飲料和小吃搶鏡
美國TheDrive網站2020-08-03文章,分析中國Su-30MKK戰機在南海巡邏記錄,從機組人員進入在中國南方的遂溪-南寧空軍基地等待的噴氣式飛機開始,到進行空中加油(航程可擴大到3,000多英里),再經過南沙群島的渚碧礁,然後返回基地。有趣的是,他們似乎攜帶了各種預包裝的飲料和小吃。
中國1999年開始分兩批訂購了76架Su-30MKK,近年來,中國對Su-30MKK升級有關,Su-30MKK經常攔截美國巡邏機。
相關新聞
美E-8C夜探廣東 陸亮蘇30回敬
解放軍11天7度闖我西南空域 專家:圖壓縮我防空縱深
累死了 CNN:去年東海攔截陸戰機675次 日負擔好大
回應
日台防空識別區劃的過當,縮回來就好了.
飛行10小時就把南海的島礁完了個遍,要上廁所怎麼解決?
拉尿不濕裡。
印度蘇30MKI成本為何遠超中俄 印媒《歐亞時報》給出這兩個理由 2020-08-06新浪軍事
印度政府表示,蘇-30MKI的成本較高是由於性能規格上的差異、生產規模較小以及支付技術轉讓許可證的費用等因素造成的。
印度斯坦生產的蘇-30MKI每架約6200萬美元,比俄羅斯的蘇-30高出約2200萬美元。
蘇-30MKI裝備更先進的以色列航電和電子對抗系統,還可搭載多種導彈,包括俄R73、R77和印度阿斯特拉和布拉莫”導彈。蘇-30MKI還裝備有推力向量發動機,因此比中國的蘇-30MKK機動性更強。
回應
回扣至少得2000萬美元吧
相關新聞
中印衝突搧風點火 美秀衛星照片:轟-6K和殲-16戰機出現新疆喀什機場
路透:美首度售台4架MQ-9死神無人偵察機 總價估176億
路透2020-08-06報導,美正和台洽談,將首度出售四架MQ-9給台,偵察機續航力達11100公里,遠超現台擁有的航程約250公里無人機隊。四架加上地面站、備用零件、訓練和支援等費用,總價約六億美元
回應
單價1.5億美元,比F-35還貴。無能菜桶呆子凱子軍購
相關新聞
美國10年只賣出5架武裝無人機 中國5年就賣出153架:美國無人機附加了過多政治條件、購買門檻高、採購週期長、性價比較低。MQ-1捕食者約500萬美元 (性能相近的翼龍1只要100萬),而MQ-9死神達1500萬美元(性能相近的彩虹-5約800萬)。
翼龍在利比亞一戰成名,土耳其TB-2無人機已被翼龍連炸20架
無人機夯 大陸躍居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
製造緊張氣氛!綠媒又稱大陸部署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統劍指臺灣
炒作解放軍“演練奪取東沙島”後,綠媒繼續渲染大陸“威脅論”,《自由時報》5日以“加拿大《漢和》雜誌衛星照片顯示,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已經部署ZBD-05兩栖步兵戰車,以及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統PCL19'。”
安德列•張提到,PCL191射程達350公里,而臺灣海峽只有180公里,這些武器能與最近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連線,進而精確摧毀臺灣所有軍事基地和政府大樓。
相關新聞
漢和防務評論停刊—談安德列•平可夫 2019-10-20
安德列•平可夫(Pinkov,1963年-),原名張毅弘(Andrei Chang),因崇拜蘇軍將領朱可夫,遂起名安德列•平可夫。
回應
解放臺灣不用航母和導彈,用遠端火炮足矣!
中國在中印邊境試射遠火?張召忠:射程能覆蓋新德里 2020-07-28 新浪軍事
《今日印度》指出,印軍部署的“龍捲風”遠端火箭炮有效射程為90公里,可擔負前沿打擊作戰任務。
而中國最新部署的03型PHL-03的最大射程為150公里,還能在衛星制導下實施精准打擊。這就意味著在印度火箭炮還沒有進入陣地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被中國的火箭炮給“團滅”了。
香港《東方日報》更的稱,解放軍一些新型遠端多管火箭炮,最遠射程可能達400公里,印度東部一些軍事基地,甚至與中國邊境直線距離300多公里的首都新德里,均在打擊範圍。
除了03型外,我軍還裝備有“衛士”型。2015年,臺媒曾引用《福建日報》,披露了新型衛士6”射程達到了480公里,這幾乎覆蓋了臺灣島全境。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28/doc-iivhvpwx7877436.shtml
鬆綁! 美允南韓研發固體燃料火箭 有助強化半島監控 2020/07/28 中時
朝鮮半島局勢風雲詭譎之際,美國及南韓28日通過《美韓飛彈指南》修訂案,解除南韓運載火箭使用固體燃料的限制,日後可發射在500公里至2000公里高度運行的間諜衞星。
這是美國及南韓第4次修改飛彈指南。2017年9月,雙方同意取消對南韓研發飛彈的彈頭重量限制,同時也同意將飛彈最大射程由300公里提高至800公里。
相關新聞
美國若在台灣部署中程飛彈,對台灣來說是利是弊? 2019-08-12
美國正式退出冷戰時期美蘇簽署的《中程飛彈條約》,並宣佈將在亞洲部署新型陸基中程飛彈,《海峽論談》邀請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與《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分析。
馬:美國想把新的中程飛彈部署到日韓澳菲甚至台灣,一個猜想而已。如果這樣的話,可能引起亞太地區新的軍備競賽。
鄭:我認為不管是雄風2E還是雲峰只能帶一般的高爆常規彈頭,從2015年胡賽武裝已經向沙烏地連續發射了220幾枚多形式的飛彈,但造成的破壞是很有限的,以台灣這麼小的腹地,人口軍事目標或政治目標集中的狀況,千餘枚飛彈對台灣的影響遠遠大於台灣有限的飛彈對大陸所產生的軍事威脅的效果。
美拒絕削減核武至中方數量,俄稱美鷹派鼻子被氣歪,現場哄堂大笑
據俄塔斯社2020-07-14報導稱,美拒絕了中方讓美軍削減核武至中方數量200枚的要求,俄記者調侃稱,估計美鷹派的鼻子都被氣歪了,現場哄堂大笑。美俄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在4000到6000枚左右,但是美對並不擔心,主要是俄方的經濟實力不足。
美擁有最龐大的核武器,也擁有最強大的常規軍力,美依然想要發展新的核武器,並要求其他的國家削減核彈頭豈不是可笑。核武器對人類社會確實是巨大的危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大國之間的相對和平。核彈頭的數量,對大國來說只有保證相互的核威懾,才有可能避免大規模戰爭的發生。
回應
要中國參加美俄的軍控談判?美國強盜也真想得出來這個怪招,與美國相比中國用於自衛的核彈數量少的可憐!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應該參與軍控談判,一旦參與談判,就相當於捆住了手腳
軍備競賽沒關係,中國的成本比美國低,拖死美國
特朗普剛吹過美軍高超音速導彈,就被普京潑冷水
2020-06-13,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了有關美國正在研發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導彈還快17倍的高超音速導彈。隨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針鋒相對”地稱,俄羅斯在研發包括高超音速導彈在內的新武器上,領先全球。而在其他國家研製出高超音速武器的時候,俄羅斯極有可能已經擁有了反制手段。
回應
我不相信毛子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還能在軍事科技領域壓米國一頭。感覺更像是用嘴炮刺激米國陷入軍備競賽,報“星球大戰”的一箭之仇。
看來是被DF17嚇尿了,土共都可以搞17?那我們美國也要17倍的。
中國比美國領先將近兩代,中國的東風17已經大批量列裝,水漂彈頭將移植到中國所有東風系列導彈,包括洲際導彈。更先進的星空高超音速導彈正在驗證飛行中。
新一代巨浪導彈或研發成功 採用碳纖維殼體射程更遠 2020-05-12 新浪軍事
5月11日消息,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入選全國創新爭先獎。
國產第一代巨浪1潛地導彈在上世紀80年代試射,巨浪2則在新世紀之初。
潛射導彈長度受到耐壓殼直徑限制,耐壓殼直徑越大,技術難度和成本越高,因此潛地導彈對於長度要求高於直徑。此前國產潛地導彈長度超過核潛艇直徑,因此導彈艙突出艇體之外,破壞了潛艇線形,增加雜訊和阻力。因此提高直徑就成為首選。美國早期北極星A2長度為9.3米,直徑為1.3米,現役三叉戟長度只增加到10.3米,直徑卻增加到1.9米。
巨浪2直徑約2米,長度13米,射程大約8000-10000公里(攜帶載荷不同)。現在潛艇耐壓殼直徑最大的美國也不過13米左右,所以巨浪3估計會控制在13米,為了增加射程,勢必要增加直徑。
外界推測巨浪3約與法國M51相近長度13米直徑2.35米。M51最多可以搭載12個分導,6個時最大射程13000公里。2019年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完成了國產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碳纖維殼體的直徑達到了2.65米。
相關新聞
快舟一號甲火箭2020/05/12發射兩顆「行雲」衛星
大陸可能打算增加核子武器數量 2020/05/12 中時
詹氏防衛報導,中國可能打算大幅增加核子武器數量。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05-09認為目前的情勢,美國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國際戰略競爭對手,但是大陸卻沒有足夠的核武器,主張核彈頭庫存應增加到1000枚,東風41型增加到100枚。還有環時記者也建議擴增核武數量,並期待轟20戰略轟炸機,與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
儘管環球時報不一定就反映了官方政策,但該報紙屬於人民日報的體系,而人民日報是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喉舌,因此仍具有一定的探風聲功能,其中一位作者還是報社主編,也就不太可能是個人意見,並且同一主題,發表兩篇文章。
另外,「環時」的意見,也佐證了五角大廈國防政策副部長在2月27日向美國眾議院國防委員會質詢時說到「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核武器的庫存數量至少會加一倍。」
愛國者3要在2萬米高度攔截短程彈道導彈都做了大量的改進設計,天弓3這樣漫不經心設計就能進行彈道導彈高空攔截的話,雷西昂公司的設計師們去自殺算了。
當然了,正在研製的天弓3增程型,採用了2級火箭發動機,射高因此提高到了70公里,因而被臺媒吹捧為“台版薩德”。但實際上並不是說你有2級火箭就能叫薩德啊……
天弓3增程型的理想很豐滿,據稱其設計目標是攔截東風-21導彈,採用主動雷達制導,2級火箭,估計其上面級應該也有姿態控制火箭,或者至少應該有燃氣舵,能夠進行一定的高空機動。
2013年進行天弓3增程型試射,但由於引導系統未能鎖定目標而失敗。2018年進行了兩次試射,“均在50公里以上高度成功擊毀靶彈”(靶彈是普通天弓3導彈)。但是稍後又發生了試射失敗,第一級火箭提前墜落並引發山火。2020年4月9日,九鵬基地試射又遭遇失敗。天弓3採用雷達主動制導,控制中心也沒什麼所謂“發現控制訊號不穩”的問題了,所以這次發射實際上是地面雷達跟蹤目標階段出現了問題,說明天弓3增程型,距離真正研製成功還遠著呢。
印度都能進行“中段攔截”了,天弓3增程型之前能成功一次兩次也並不稀奇。畢竟從原理上講,能研製現代防空導彈,加以改進做一個理論上能反導的導彈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蘇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研製的S-300V就專門針對攔截“潘興”進行優化,它所使用的9M82導彈的基本原理就已經和“天弓3”增程型相似——當然了引導頭是TVM原理而不是主動雷達。
天弓3的主動雷達引導頭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天劍2的引導頭,而天劍2的引導頭技術源頭則是摩托羅拉公司當年競爭AMRAAM項目競標的落選方案。從天弓3增程型的各種實驗失敗來看,引導頭和地面控制雷達的問題都挺嚴重。
回應
東風是給美國準備的,臺灣,火箭就夠了到時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1/doc-iirczymi7510869.shtml
台軍天弓3導彈究竟什麼水準?想攔"東風快遞"是做夢 2020-04-21 新浪軍事/席亞洲
最近有讀者點題要談臺灣“天弓3”導彈。當然了從前段時間臺灣媒體就開始吹什麼天弓3導彈射高70公里,甚至100公里,甚至有“名嘴”說它能夠有效攔截東風-17導彈。
但實際上這個東西到底咋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說兩點,第一是導彈的“最大射高”和“攔截高度”是兩個概念。
目前現役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導彈有美國“薩德”,中國紅旗-19和俄羅斯53T6M導彈。
“薩德”導彈對中遠端導彈進行末段高空攔截,它採用兩級設計,其上面級能夠在高空大氣內使用姿態控制火箭提供控制力,導彈頭部有紅外視窗,利用紅外成像系統來追蹤和引導。
紅旗-19和“薩德”類似,不過由於它尺寸更大,因此實際上具備大氣層內外作戰的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反低軌道衛星能力。因此它的性能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美當年規劃過的“薩德-ER”增程型導彈,由於射程更遠,因此它也具備對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目標進行攔截的能力,相比之下,薩德的射程太短,難以跟上高超聲速滑翔目標。
而53T6M導彈是莫斯科反導攔截系統的一部分,在老的53T6基礎上改進電子設備和火箭發動機而來。不過它的引導系統就比較老了,甚至用的還是指令制導,由地面的雷達網和超級電腦解算來襲目標彈道和預計迎擊彈道,然後產生和發送控制信號到導彈,來進行攔截。
而相比之下,美國愛國者3,俄羅斯9M96,彈體相比上面三種小得多,其在2萬米以上高度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目標時使用彈體側面的姿態控制發動機來進行控制。
從這些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彈可以看出,為了迎擊彈道導彈,在兩萬米以上的高度,由於空氣密度降低,導彈的彈翼已經無法產生足夠的控制力,為了做出淩厲的機動,以攔截來襲的彈頭,一個最基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側向推力的姿控發動機,當然如果有在這個高度工作的主發動機,也可以配合上燃氣舵或者遊動噴管來進行控制。
而在更糟的時代,我們可以看蘇聯早期的高空攔截彈V-1000或者S-200,它們都具備非常大的彈翼,這就是為了在高空稀薄大氣中產生足夠大的控制力,早年我國為攔截U-2乃至SR-71而開發的霹靂-2改進型導彈也採用了看起來有點滑稽的大型彈翼,看起來很有點小朋友塗鴉中導彈的感覺。
中美俄反衛星武器誰更強 外媒:三國側重點並不相同 2020-04-01 環球時報
據c4isrnet網站報導,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佈的《年度全球空間對抗能力》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都在努力研究反衛星技術,其中包括鐳射、核武器和反衛星衛星。
2019年最突出的空間對抗案例來自於印度。這年3月,印度發射了自己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襲擊的衛星,造成了大量空間碎片。
報告說,中國更關注于陸基反衛星武器,13年前,中國擊毀了一顆自己的退役衛星。中國可能投資研製了1~3種動能反衛星武器,包括專用空間對抗系統,中段反導系統也能用於空間對抗。
俄羅斯研製了一種努道爾陸基彈道導彈,可以摧毀低軌道上的目標。俄羅斯還研製了一種用伊爾76運載的鐳射武器,可以迷盲或者摧毀衛星。還有一種核動力的“火海”軌道無線電干擾機。
美國較為重視空間態勢感知和防禦性空間對抗能力,這是因為美國對空間系統的依賴是三個大國中最嚴重的,“美國必須在未來與中俄的衝突中保護自己的能力,以此來取得勝利”。美國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還在使用X-37B空天飛機,可以在空間長期飛行。不但可以用來釋放衛星、執行情報偵察任務,也能用來試驗進攻性的空間對抗技術。
回應
美國在賊喊捉賊,有色雙標眼鏡,美國的導彈打衛星就是防禦,而中國導彈打衛星是對抗。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4-01/doc-iimxxsth3059368.shtml
幾可達全美!美證實陸首測巨浪3飛彈成功 2018/12/19 中時電子報
據《華盛頓自由燈塔》網2018/12/18報導,美情報機構藉由飛彈預警衛星監視,解放軍在11月底成功測試了。事實上,中國火箭軍曾宣佈,在11月20-23日間進行了5次飛彈飛行測試。專家檢視032潛艦照片後指出發射塔似乎為了試射巨浪3(東風41潛射版)增大。032艦以往用來測試射程較短,為陸基東風31飛彈潛射版的巨浪2。巨浪3射程7,456-8,700英里(1.2萬-1.4萬公里),足以涵蓋美國多數地區。巨浪3最多可搭載10個多目標彈頭(MIRV)。但還不清楚096潛艦會搭載幾枚飛彈,會打造幾艘。
陸採關鍵技術 巨浪3飛彈射程飆升 2020/03/28 中時電子報
巨浪-2採用了雙頭罩和尾罩等外形設計,長約14米,重約40~42噸,採用了3級推進裝置,其中固體發動機的殼體使用了高性能碳纖維和芳綸纖維複合材料,有效降低了發動機的重量和體積。還使用了高比沖推進劑,大幅提升了射程,射程可達7500~8000公里。其中巨浪-2甲9000公里,而巨浪-2乙8000公里。
巨浪-3縮小了彈體尺寸,去掉助推器,改裝了固體燃料。直徑約2.2米,沒巨浪-2發動機整流罩,這顯示巨浪-3點火是在發射管出口處的水中實現。巨浪-3也是中方首次應用展開式減阻杆技術,這技術早已用在美國三叉戟和法國M51上。這是由於潛射彈道飛彈大多採用分導載具,在彈體設計上又要縮短彈長,因此潛射彈道飛彈的彈頭都相當渾圓,阻力較大。而採用減阻杆以後,巨浪-3比巨浪-2多出約4000公里,並能同時搭載10枚分導式核彈頭。而每枚當量在15萬噸左右,得以輕易突破飛彈攔截系統。
美坦承:戰爭一旦爆發 3萬駐日美軍半小時就會遭全殲 2019-12-13 新浪軍事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大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可是不少,為了實現其全球化戰略,在經過精心選址後,其海外軍事基地到達了374個,名義上這些軍事基地是為了保護當地的安全,實際上就是為了滿足美國的需求。
而東北亞基地群便是分佈在日本、韓國,其最大的目的就是牽制兩國周邊的國家,而在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基地數量可是相當驚人,韓國有41個美軍事基地、日本更是高達140個軍事基地,除此之外,近幾年,日韓因美國軍費的無故上漲而倍感壓力,以及美國駐軍士兵在當地為所欲為,引發了大量的群眾遊行示威,希望美國撤離。
然而想要美軍撤離可沒有那麼簡單,該地可是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橋頭堡,可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當初美國能在此地駐軍就意味著想讓其撤離是不可能的。
美國在日本的駐軍其實也影響到周邊國家的安全,因此美國也心有餘悸,畢竟如今導彈的問世,都可以威脅到美國本土,更不要說就在身邊的日本,駐日美軍的生存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前不久,在美國的一個網站上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專家就明確表示,戰爭若是爆發,這3萬的駐日美軍只需半個小時就會被全殲。
日本的國土面積本來就很小,而且人口還多,而大量的美國軍事基地則是集中分佈,甚至佔據著日本最優越的位置,對此之前日本民眾還針對美國軍事基地搬遷鬧得不可開交,於是便遭到了延遲。而日本國土的形勢就註定美軍事基地會集中於某幾個點,而美國卻要改變這種現狀,以免遭到團滅。
除了要分散美軍軍事基地,美國還借此提出另外的要求,希望日本可以開放更多的地區來讓美國駐軍,這樣就可以廣泛分佈在日本的各個角落,不致於遭到全殲。說到這裡,美國還真有些厚顏無恥了,將問題和全套解決方案都整整齊齊的擺放出來,就等日本答應了。
然而如今日本已不是當時對美國唯命是從的小角色了,其野心早就隨著其經濟、軍事力量的崛起而再次出現,所以美國美好的願望一定會落空,就連基地搬遷都受盡阻撓。
回應
言過其實吧,為了騙取更多的軍費開支!
你對先進導彈的認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好好學習一下吧!
美軍/中國2019年彈道導彈發射超其他國家總和: 11-22東風41,11-15東風31, 6月巨浪-3
回應
美國歷來是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快年底了,又到了向國會要軍費的時候了。
對付老美 3東風41旅部署東北有玄機 2019/07/31 中時電子報
東風41在攜帶3-4枚核彈頭時,射程只有11,000公里。攜帶10枚時,由於需要移除彈頭母艙內的第3級發動機,因此只有6,000公里。華北主要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不易隱藏機動式彈道飛彈。反之,黑龍江地區森林廣袤,地形複雜,人口密度低,並常年降雪。目前黑龍江地區已部署了3支東風41導彈旅、45套發射系統,還需3支,也就是45套發射系統,才能確保對美國最低限度的威懾力。從先前3支的部署速度來看,約2023年時就能實現。
用現有武器能否攔截東風17?美軍工巨頭提出新戰術 2019-11-27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會議上,雷達導彈巨頭企業雷神公司副總裁史蒂夫森提出新戰術:將帶有SM-3/6遠端防空導彈的軍艦,部署在高超滑翔器的軌道上,迫使其轉向規避,而每次轉向規避就會消耗其能量,使末端速度更慢,導彈防禦局現有的末段攔截武器應對更加有效。
SM-3是美國導彈防禦局主導的概念,目前進行中的還有包括波音和洛馬的Valkyrie/Dart三種高超音速攔截器。(作者署名:中外艦聞)
回應
典型的美式妄想症邏輯,雷神公司高層提出效費比這麼低的方案,完全是因為標3是雷神的產品。
大陸軍事雜誌公佈空射彈道飛彈 2019/11/07 中時電子報
大陸軍事雜誌《現代艦船》的最新一期,刊出一張轟6 N機腹安裝一枚大型飛彈的圖片,觀察家指出,它的外型與東風15類似。
俄國衛星網報導,其實在幾個月前,網路上就刊出轟六升級型的一些圖片,引發話題的是機腹修改成半埋式的外掛槽,必然是安裝一種大型的飛彈,以減少飛行阻力。
空射型彈道飛彈縮寫為ALBM ,目前國際上僅有俄有這類武器,也就是2017年公佈的KH-47M2「匕首」(Kinzhal)飛彈,匕首是由9K720「伊斯坎達爾」短程彈道飛彈改裝而來,射程從原本的300~600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極速10馬赫,由MiG-31戰機搭載發射。
如果俄國的短程彈道飛彈,在空射化之後性能能夠如此提升,東風15型全長10公尺,直徑1公尺,彈頭重量9噸,射程在600~900公里,要是改由飛機發射,射程至少增加3倍。
西方國家曾經有類似的項目,美英在1950年代,試圖在「大膽獵戶星」(Bold Orion)和GAM-87 空中插銷(Skybolt)飛彈上,開發空射型彈道飛彈;不過後來這些計畫沒有落實,被空射巡弋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給取代了。
中國發佈龍系列運載火箭 2019-10-19 央視
“捷龍”發射車
“龍”系列是航太科技集團繼“長征”系列後推出的首個面向商業航太發射的運載火箭系列,規劃為“捷龍”固體和“騰龍”液體兩大類。
“捷龍”包括捷龍一號、二號、三號三型固體運載火箭,以及捷龍-S亞軌道運載器。
捷龍一號已經在2019年8月17日首飛成功。該箭體最大直徑1.2米,總長20米,總重23噸。發射至距離地面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200公斤,力爭實現年均20發的發射能力,著力滿足微小衛星、立方星發射以及星座補網等入軌需求。
捷龍二號火箭,箭體最大直徑2米,總長21米,總重60噸。發射至距離地面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500公斤;整流罩可選用外徑1.6米和2米兩種構型。捷龍二號擬於2020年完成首次飛行試驗,未來將力爭實現年均8~10發的發射能力。
捷龍三號火箭,箭體最大直徑2.6米,總長31米,總重116噸。發射至距離地面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5噸;整流罩可選用外徑2米和3米兩種構型。捷龍三號擬於2021年完成首次飛行試驗,未來將力爭實現每年5~8發的發射能力。
捷龍-S亞軌道運載器是“捷龍”系列家族裡的新面孔,它是服務於距離地面20-100公里的臨近空間科學研究的通用化、小型化、低成本飛行試驗驗證平臺。可為高校、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提供臨近空間飛行條件下的環境獲取、氣動力熱研究、新材料研究、控制和測量技術驗證等研究和試驗驗證。
目前規劃的“騰龍”系列商業運載火箭為採用液體推進劑的中型運載火箭,未來設計有可重複使用能力,主要承擔中大型衛星和較大規模星座組網的發射服務,力爭將每公斤載荷發射價格控制在5000美元以內,力爭2021年前後完成首次飛行試驗。
“龍”系列作為“長征”系列的補充,能夠滿足當前國內外絕大部分商業衛星的發射需求,還可針對不同的發射需求,提供星箭地一體化在軌交付、海上發射等個性化商業航太服務。
回應
能不能把英文Dragon換成Loong啊,咱家的祥瑞不是西方的惡龍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10_19_521990.shtml
閱兵神隱 陸加速測試巨浪3核導彈 2019/10/15 中時電子報 盧伯華
官媒《環球時報》曾在今年6月下旬刊出一張潛射型導彈試射照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一般認為應該就是巨浪-3。
在這次中共建政70周年的「十一」大閱兵中,原本外界預期可能會出現的巨浪-3沒有現身,只檢閱了外界已較熟悉的巨浪-2型。
美媒曾指出,2018年11月24日前後,中共以一艘032型常規彈道導彈潛艇作為實驗平臺,在渤海灣首次試射了一枚巨浪-3。陸媒《新浪軍事》推測,巨浪-3是在東風-41基礎上演變而來,在整體設計上減小了彈體尺寸,去掉助推器,改裝了固體燃料。巨浪-3直徑約2.2米,和巨浪-2型不同,巨浪-3沒有發動機整流罩,這表明巨浪-3型的點火是在發射管出口處的水中實現的。
報導說,巨浪-3也是大陸首次應用展開式減阻杆技術的潛射彈道導彈,這一技術早已經被運用在美國三叉戟和法國M51潛射彈道導彈上。這是由於潛射彈道導彈大多採用分導載具,在彈體設計上又要縮短彈長,因此潛射彈道導彈的彈頭都相當渾圓,阻力較大。採用了減阻杆設計以後,潛射彈道導彈就可以通過展開式減阻杆降低發射後的空氣阻力。以三叉戟1(C4)為例,它使用減阻杆能在助推段減少氣動阻力50%,使其射程增加300多公里。
報導指出,巨浪-3採用多項先進的技術,讓射程比巨浪-2基本型增加約4000公里,達到了12000公里以上,同時可以搭載10枚分導式核彈頭,每枚當量在15萬噸左右,還能輕易突破任何導彈攔截系統。
巨浪-2可攜帶1枚25萬噸級核彈頭,或者3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攻擊力強大。為保證突防能力,巨浪-2還應用了二次大氣返回技術,動態末端變軌技術等,大幅提升了其突破反導系統的能力。目前巨浪-2還發展出甲、乙2種改進型,射程略提高至9000公里,主要部署在094型戰略核潛艇,做為中共戰略核武庫的第2次核反擊能力。
無偵8為何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可多次點火方便滑翔 2019-10-08 新浪軍事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機使用的兩台YF-50A常溫液體燃料發動機主要要滿足重量、機動性、反應時間及多次點火的性能要求。使用液體推進劑的主要優點:
1、比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成熟簡單可靠;
2、比沖通常高於固體火箭發動機,承載要更大些;
3、可多次點火,可以利用這個性能自由的平衡無動力滑翔和有動力高速飛行。
4、液態氫具備高的熱值,點燃同等品質的氫,可放出更多的能量,而且還是無毒的。
缺點:
1、準備時間較長,需要現場加注,短則1小時,長則2-3小時,不易躲避被攻擊危險;
2、以前使用的燃料通常是有毒或是腐蝕性很大的液體,只要火箭出故障,後果嚴重;
3、以前的燃料不耐儲存,只要注入燃料,發射工作就不能停止;
所以以前液體火箭技術多半用作發射衛星等大射程大載荷任務,近年來,由於燃料的適應性大為提高,加上氧化劑充裕,容易產生大推力的優勢,液體火箭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8/doc-iicezzrr0804013.shtml
美“愛國者”連導彈都能攔 為何打不下中國無偵-8? 2019-10-08 觀察者網
無偵-8用轟-6外掛,在高空釋放,然後在火箭動力下爬高、巡航,任務完成後滑翔返航,在常規跑道上自主降落。
無偵-8採用的大後掠角,背部有隆起的機脊,但腹部平坦,這是典型的高超音速滑翔體的氣動外形,以壓縮升力為主要升力機制,而不是傳統的機翼產生升力的機制。
超長航時的無人偵察機也可以保持跟蹤,但飛行速度太低,適合在廣大海區巡邏,不宜用作應召偵察。航母的移動距離不超過10-15海裡,完全在機載感測器的搜索範圍之內。
無偵-8的5噸級尺寸有助於降低雷達特徵,平坦的機腹更是有利於將入射的雷達波散射到其他方向,也肯定塗敷了中國最高水準的隱身塗料。
都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採用乘波體技術的防空導彈可以達到甚至超過無偵-8的速度和機動性,鐳射、粒子束武器更是受不受速度和機動性的影響,但這些技術都各有各的問題,離實戰化還差十萬八千里。在可預見的將來,無偵-8還真差不多是無敵的。
無偵-8則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高超音速動力巡航體,在技術成就上比東風-17初級的高超音速滑翔體還要高一個層次。
我軍箱式火箭炮射程遠超現役遠火 最遠高達350公里 2019-10-08 新浪軍事
PCH191型箱式火箭炮是國慶70周年閱兵中首次亮相的我國新型遠端制導火箭炮系統,也是未來陸軍遠端火力打擊的骨幹裝備,具有射程遠、火力覆蓋範圍廣、打擊精度高、平臺通用性好等特點,主要用於遠距離火力壓制和摧毀,既可對作戰地域實施全縱深火力打擊,也可與海軍、空軍、火箭軍協同完成聯合火力打擊任務。
PHL03式300毫米遠端火箭炮設計思想源自冷戰時期的蘇式BM-30“龍捲風”,雖然性能先進火力猛,但由於採用傳統定向管裝填發射方式,因此即使是裝備了專用自動裝填車,但其反應速度和再裝填能力還是無法與美軍的M270型火箭炮相比,難以跟不上現代戰爭的快節奏。
對此,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模組化火箭炮的研製,共架發射技術被用在多款外貿火箭炮上,SR-5成功出口後期模組化技術很快被用於新型輪式、履帶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上,但中口徑火箭炮射程也就是在40千米。
PCH191非常像外貿的AR-3,AR-3可以裝載2組5聯裝300毫米火箭,或2組4聯裝370毫米,管數小於03式300毫米的12管,但打擊有效性不降反升,採用慣導+GPS制導,精度非常高,還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再配合半穿甲戰鬥部,能夠有效對付各種地面和水面目標。對比另一款WS-2D的425毫米射程能達400千米,因此PCH191的370毫米將達350千米以上。
此外,這種模組化火箭炮還有一個絕技,就是發射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實現在一個發射架上共架安裝火箭彈和彈道導彈。AR-3火箭炮可以發射“火龍”480型750毫米彈道導彈,該彈外形與俄羅斯“伊斯坎德爾”-M戰術地地彈道導彈有一定的相似度,戰鬥部重480千克,採用慣導+GPS制導,可以選擇毫米波/鐳射/電視/紅外成像等末制導,導彈在攻擊目標的過程中可進行縱向機動,讓對方難以攔截。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8/doc-iicezzrr0855428.shtml
最快10倍音速 陸東風17靠這招 2019/10/04 中時
中國大陸「川陀太空」網分析說,大氣層就像是稠密介質,原理和打水上漂一樣,最好選擇扁平,並有弧度的碎瓦礫,而小瓦片是最理想的,能在水上漂得很遠。東風17的載具有機翼結構,就能在大氣層進行「水上漂」,得以飛至少上千公里。此外,高超音速飛行器在臨近空間飛行,高度起碼超過20公里,由於大氣層十分稠密,因此摩擦非常劇烈,飛行器周圍的溫度會急劇上升。這時空氣分子還會發生電離,形成厚度不均的等離子體鞘的黑障。對於神舟飛船、太空梭等再入航天器,黑障持續不會超過10分鐘,短的4分鐘就結束了,但是對高超音速飛行器,黑障卻會持續很久。因此,東風17的載具設計得很修長,頭部前緣呈尖形,這樣就能讓天線周圍的等離子體鞘變薄,這樣一來通信就可以建立。
相關新聞
東風31AG(26/21D)發射筒後部橡膠緩衝層可無依託發射 射程高達一萬兩千公里
東風41運載發射車揭秘:行駛穩定性超越白楊M發射車
第3次: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首次公佈了094戰略核潛艇和093攻擊型核潛艇,共有48艘軍艦、76架戰機、1萬多名官兵參與,是中共建政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正式對外宣示,中國已經完成積極防衛南海主權的工作,改變了以往在南海被動的地位。
第4次:2019年4月23日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在青島海濱舉行,同時也舉行國際艦隊檢閱式,各式艦艇32艘(包含首次受閱的航母)、戰機39架。另有61國艦艇與代表團參加國際閱艦式。
第5次: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是歷來首次亮相新型武器裝備最多的一次。
談到國慶大典 阿扁一肚子鳥氣 2019/10/01 中時電子報
雙十國慶即將登場,蔡英文總統卻面臨兩友邦斷交等問題。前總統陳水扁呼籲蔡英文總統取消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的「國慶大典」,並細數往事,指國慶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楨:?) 、橘營立委大鬧會場,「生日」成「祭日」。所以,這種國慶大典不辦也罷。臺北府前總共舉辦過十七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的第一次,蔣介石總統已經辭職下野,李宗仁代總統逃亡美國,是由東南軍政公署長官陳誠主持外,其餘16次歷經4位總統,蔣介石共11次,蔣經國及李登輝各2次,嚴家淦1次。2000年阿扁上任就把國慶閱兵給取消了,直到現在,馬蔡都沒有再恢復。
相關新聞
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
閱兵-維基百科
閱兵,是指對武裝部隊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迎送國賓和軍隊出征、凱旋、校閱、授旗、授獎、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用以慶祝、致敬,同時展現本國的軍事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提振軍威,鼓舞士氣。
目錄
3 知名閱兵
3.1 中華民國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
3.3 蘇聯/獨立國協
3.4 美國
3.5 英國
3.6 法國
…..
對港自制,大陸70周年國慶閱兵展現更大自信 2019-10-01 陳一新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各種新武器首次亮相,北京並沒有如預期,在10月1日前對香港展開大規模的鎮壓,反而是對香港提出和風細雨的呼籲,顯示出中國大陸在天安門事件30年後,不僅在包括經濟、科技與軍事的綜合國力有長足的進展,而且在國家治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當天受閱的人員有1.5萬人、160多架軍機,以及580輛坦克和其他武器。首次公開露面的飛彈至少有以下4種。
第一類有「航母殺手」改良型之稱的東風17超音速導彈,射程達2500公里,約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海上大型軍艦。(楨:安裝在履帶戰車上,安裝輪式卡車上的為道爾M1T。)
第二是巨浪二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最大射程目前為7400公里,可改進到10000~12000公里,並可攜帶1~3個核彈頭。
第三是東風41型洲際導彈,可攜帶10枚彈頭,最大射程約14000公里,超過美13000公里的民兵飛彈,最高速度可達25倍音速。
此外,東風100陸基巡弋導彈,最大射程2000~3000公里,飛行速度達3至4馬赫,可以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或攻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
相關新聞
國慶閱兵受閱裝備全部中國造 40%首次亮相
美媒高度關注國慶閱兵:東風-41/17A,偵8/攻11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太先進了
施洋:大閱兵中的“大混編”與我軍的合成化體系發展方向相似
絕殺南海 陸最新反艦巡航導彈鷹擊18首次亮相
繼俄之後陸首款高超音速武器曝光 東風17彈頭造型奇特(回應:美五年內搞不出來,至於俄就吹吧。東風-17外型上可明顯看,後段長型圓筒狀是火箭推進器,屬長型圓筒狀;前段尖頭扁形是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火箭推進導彈至大氣層邊緣後,彈頭與火箭分離,彈頭再以幾乎「水漂」式的彈道繼續飛行,在重返大氣層後能進行機動,突破反導彈系統的攔截,達到精準打擊的目的。
一次看懂習近平領導下的5次大閱兵 2019/09/30 中時電子報
第1次:2015年9月3日首次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是建政以來第15次大型閱兵,也是首次在非「十一」國慶期間舉行。
第2次:2017年7月30日,在「八一」建軍節90周年前夕,於朱日和戰術訓練基地舉行。是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閱兵,也是習首次在野戰沙場檢閱部隊,更重要的是這次是軍隊改革後首次閱兵。
朝鮮試射新型「導彈級火箭彈」 射程超380公里
朝鮮2019-08-24凌晨從咸鏡南道宣德地區向東部海域發射兩枚「飛行物」,官方證實,這又是一款不同於此前亮相過的近程導彈「可控型多管火箭炮」的新型號——「超大型多管火箭炮」。2箱式「可控型」是從履帶式發射車上發射,而4管式「超大型」則使用輪式車輛作為發射平台,報道認為,在當前朝美談判僵持不下之際,朝軍正在以兼具機動性、隱蔽性的新型武器替代「飛毛腿」導彈等現役落後武器。配備現代化制導的「超大型」口徑可能400毫米。國際市場上類似火箭炮使用衛星定位修正慣性制導的複合制導模式已經達到了400公里的最大射程,例如中國衛士2B的特定型號。
南韓追彈失準 攔截能力有問題 2019/07/27 中國時報
南韓《朝鮮日報》26日指出,與以往的彈道飛彈相比,北韓25日試射的新型飛彈展現出以更低高度飛行690公里的能力。專家認為,該飛彈具有躲避韓美飛彈防禦網,攻擊包括濟州島在內的南韓全境以及佐世保基地等部分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
可能與5月試射的同為KN-23地對地飛彈,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
韓美軍方在精密分析後於26日宣佈,2枚飛彈的飛行距離均為600公里,飛行高度為50餘公里。50公里高度是駐韓美軍的「薩德」或「愛國者3型」(PAC-3)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攔截難度非常大。
南韓軍方25日雖然捕捉到了第2枚飛彈發射的瞬間,但飛行距離超過430公里後,卻錯失了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攔截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韓軍對於超出預想的軌跡有些驚慌。
相關新聞
朝鮮試射導彈類似"伊斯坎德爾" 但仍落後韓國一步(楨:?) 2019-07-28 觀察者網
朝鮮2018年2月閱兵時首次展出「伊斯坎德爾」導彈
朝鮮公開最新研製近程導彈 朝官方稱優於現有系統
2019-08-10試射的導彈與之前朝鮮公開的導彈系統不同,採用了箱式發射器和履帶式底盤,彈體短粗,導彈外形和系統設計思路與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有相似之處。由於採用了箱式發射器,彈體不用裸露在外面,起到對導彈的保護作用,並參與導彈發射,大幅減少導彈發射的準備時間。而履帶式底盤則更適應朝鮮多山的地形,在複雜地形上的機動能力更強。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俄核子意外真相 疑為試射「美國攔截不了」的飛彈 2019-08-12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情報單位私下推測,俄國北部八日發生核子意外,是因為試射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失敗,造成至少七人死亡。
俄國總統普亭去年對國會演說時提過這種核動力飛彈「海燕」,普亭當時說,「海燕」是俄國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時最重要的武器。與傳統動力飛彈相比,「海燕」部分動力來自一個小型核反應器,所以射程不受限,能打到地球任一角落,而且路徑不可測,能低空飛行,也就是說,美國目前的飛彈攔截系統都攔不住它。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設在阿拉斯加與加州,設計宗旨是攔截太空中、路徑大致可預測的洲際彈道飛彈彈頭。
不過,許多軍事專家認為,普亭發展核動力飛彈是白費工夫,因為美國早在1950和1960年代嘗試過這種技術,卻失敗了。
非營利組織「美國科學家聯盟」核子專家潘達說:「發展射程無限的核動力巡弋飛彈很傻,不知道俄國軍工業專家有沒有勸過那些不太內行的領導人,這個點子很好,但美國試過了,很快就發現瓶頸和危險,最後放棄。」
這起事件很可能是1986年前蘇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災變以來,最嚴重的核子意外。美國官員尚未就此公開發表意見。
事件發生在俄國北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內諾克薩飛彈試射場外海。俄國軍方透過國營新聞社發布聲明說,一個液體動力火箭發動機在試射場爆炸,但輻射維持在正常水準。不過,這與距離試射場四十公里的北德文斯克市官方說法矛盾。市府負責民防的官員在市府官網發布公告說,兩個測量輻射的儀表顯示輻射劑量激增。俄國媒體後來報導,輻射劑量短暫激增到正常水準的兩百倍。
北德文斯克市府後來撤下官網公告,但當地居民已搶購碘片,防止甲狀腺吸收輻射。
俄羅斯國家核能公司(Rosatom)十日證實,事故發生時,正在測試「以同位素為動力來源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該公司有五名員工死亡。這是官方首次承認,這起事件是核子意外。十一日深夜,俄羅斯國家核能首次證實,一個小型核反應器在白海測試時爆炸。
回應
1960年代不行, 不代表2020不行呀...
東風41公路機動照疑曝光 3個導彈旅全部署東北(圖) 2019-07-31 新浪軍事
DF41,最大射程14000千米,最多可攜帶10枚核彈頭,不過,只有在攜帶單彈頭時才能達到最理想的14000千米,在攜帶3至4枚核彈頭時只有11000千米左右,而在攜帶10枚時,由於DF41則需要移除彈頭母艙內的第三級發動機以用於攜帶10枚核彈頭,因此射程就只有6000千米。
也就是說,在華北地區東北地區部署DF41雖然也都能確保對某國全境的多目標摧毀能力,但華北地區主要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並不易於機動式彈道導彈的隱藏。相反,黑龍江地區森林廣袤,地形複雜,人口密度低。
考慮到確保相互摧毀的核彈(中等當量)數量底線為300枚,我國目前還至少需要向黑龍江地區部署3個DF41導彈旅,也就是45套發射系統,才能確保,2023年,我國就能實現要在黑龍江地區擁有6個DF41導彈旅的整體部署。(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又開始胡說八道了,那請問俄美是不是也是只有在搭載單彈頭的時候射程才超過1萬公里?
胡說八道,一,東風41部署地點是最高國家機密,不是隨便可以在網上討論的,二,東風41如果攜帶單彈頭,重量可能要以噸論,爆炸當量要以數百萬噸熱核當量計,如果攜帶三至四枚彈頭,重量適度降低,彈頭威力適度降低,十枚同樣如此。攜帶十枚彈頭要把第三極發動機移出來?真是高論。三,東風41技術資料,同樣是國家最高機密,不是網上可以討論的東西。
當然,正如三代半的戰鬥機也分三六九等一樣,採用跳躍滑翔技術的三代半戰術導彈當中也有能夠在M型彈道的後半截,利用自身較高升阻比和較強的耐高溫控制技術,進入平衡滑翔階段的型號,這種就更接近于真正的高超滑翔導彈了。
目前我們已經知道CM-401可能就屬於這一類。美國正在研製的高超聲速中程導彈也屬於此類。
第四代據傳是東風-17改進型,採用的是“高空重力轉彎”“水準全力起滑”的技術,這與俄羅斯的“壓低彈道”的方案相近,但把“彈道”壓得更低,直接帶迎角平飛,讓滑翔體產生足夠的升力,不必經過“三代半”的“跳躍滑翔”階段,直接進入“平衡滑翔”,這就是所謂的“全程滑翔”了。
除了東風-17,東風-31B、東風-26C的滑翔方式也與之類似,只不過這兩種導彈的滑翔速度更高,東風-26C的滑翔速度已經達到馬赫數14,東風-31B的滑翔速度可能要超過馬赫數20。
在如此高的飛行速度下,還要能夠有效控制飛行器的飛行軌跡,並且還能利用星光校準(不依賴GPS前提下提高精度的必要技術,核導彈必備,畢竟核大戰的時候衛星導航肯定GG了),能夠接收控制信號,能夠使用雷達或者光電系統觀察地面,以實現搜索和攻擊任務——這樣的技術目前為止只有中國掌握。
而相比之下,美國目前這類武器還處於設想階段,2017年負責科研的國防部副部長格裡芬曾說美國要理順相關的行政和決策體制,在高超聲速科研水準上趕上中國,悲觀地講,可能要到2032年。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世界上掌握全程滑翔技術的,還只有我國,俄羅斯是否掌握——我們現在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說,但美國還沒有掌握。但目前已經接近於實用,即將列裝部隊的,還只有我國。俄因為經費上的問題,在技術實用化角度有著比較多的限制。
但是美國作為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在任何高新技術領域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現在美國如此心急火燎的發展高超聲速技術,我們不能排除他們在這方面追趕的速度比格裡芬去年的悲觀預測大幅度提前的可能性。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7-28/doc-ihytcerm6846177.shtml
第三代,東風-16,其特點是強調價格低廉,性能優越,用於取代東風-11系列。從高超飛行的角度來說,該導彈與第二代導彈相比基本相似,但是再入速度可以更高,有的彈頭拉起得非常劇烈,以至於在大氣層內可以打“水漂”——比如東風-21D。
東風-21D大氣中“打水漂”的彈道形狀,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出他們推測東風-21D末端彈道機動能力大概有幾十公里,也就是目標在瞄準點周圍數十公里內,導彈可以機動過去命中
第三代半:M-20外貿戰術導彈、CM-401外貿型反艦彈道導彈,這些導彈的高超聲速飛行原理與伊斯坎德爾相似,只不過中段飛行速度更高。M型彈道與前面二代、三代彈道導彈先飛出大氣層,彈頭在再入大氣過程中拉起的做法不同,該導彈的彈道被壓低,在達到50公里左右飛行高度時就以一個很小的角度加速飛行。這些導彈都採用了頭體不分離技術,因此整個導彈就成了一根很大的“長杆”,在進入下墜階段後,將導彈拉起,形成一定的飛行迎角,彈體就會產生升力,但這個升力不足以讓導彈形成滑翔,而是直接將彈體再次拋到更高的空中,從而形成M型彈道的第二個波峰。
M-20,伊斯坎德爾這些導彈都是這樣的彈道,也就是所謂“水漂”彈道,注意它的“水漂”高度是在大氣層上層,50公里的高度,而上面東風-21D的“水漂”高度較低
這樣的M型彈道可以起到類似于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的作用, 在大氣中進行一次彈跳,具備較高的突防能力。但是由於其飛行高度仍然在50公里左右,仍可以被防禦。這次韓國就宣稱引進自以色列的“綠松石”雷達監控到了飛到50公里高度的朝鮮導彈,並對其進行了跟蹤。美國此前也一再保證“愛國者3”導彈能夠攔截“伊斯坎德爾”導彈,而更先進的“愛國者3-MSE”的攔截效率還會比較高。(楨:? 南韓追蹤北韓KN-23失準:類似俄「伊斯坎德」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高度50多公里,可飛500-690公里。」50公里是駐韓美軍「薩德」或「愛國者3型」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
朝鮮試射導彈類似"伊斯坎德爾" 但仍落後韓國一步(楨:?) 2019-07-28 觀察者網
朝鮮2019-07-25試射類似俄羅斯“伊斯坎德爾”的戰術導彈獲得成功,據稱該導彈在50公里高度,成功飛行600公里以上。
想成為“世界第四個高超聲速大國”的印度,上個月進行的試飛失敗,把第四這個頭銜拱手讓人。
當然其實印朝都遠算不上第四,實際上,韓已經進行過玄武2試射,從外形到彈道,都和“伊斯坎德爾”相似,射程能達700公里。
這裡需要再解釋一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水準和分類問題,畢竟如果只是在大氣層內達到馬赫5以上速度的話,世界上所有能造彈道導彈的國家都能算是了,而如果把在大氣層高層“打水漂”為標準算的話,那麼第二帝國的巴黎大炮的炮彈就算了……真正的高超滑翔得是錢學森彈道,不能是利用“水漂”效應把自己彈起來,而是要有較高的升阻比,實現升力和自身重力的平衡,以穩定的軌跡在大氣層內進行滑翔,這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高超聲速滑翔”的概念。
根據我國航太公司對自身彈道導彈武器系統的分代,我們或許能夠把這個問題說明白。
第一代戰術彈道導彈,就是東風-15,該導彈採用機動式發射,屬於“純粹”的彈道導彈,也就是導彈按照能夠取得最大射程的彈道飛行,在火箭發動機工作停止以後,彈頭完全就按照最後確定的彈道飛行,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只要採取一定防熱措施避免高溫損壞彈頭內部的設備即可,並不利用大氣層對彈頭的軌跡進行改變,同時也由於再入速度快,大氣也基本不影響彈道。
第二代,東-15A、東-15B,東風-15A在東風-15導彈基礎上採用捷聯慣導設計,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東風-15B導彈則在再入大氣過程中進行拉起減速,然後利用空氣舵,在下墜過程中調整自身軌跡,從而實現精確命中。
這種在再入過程中利用大氣減速,進行小幅度彈道變化,來提高導彈命中精度的技術,已經開始有點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雛形了,但與真正的高超飛行器相比還差得遠。美國的“潘興2”和蘇聯部分彈道導彈也採用了類似的技術。
南韓追彈失準 攔截能力有問題 2019/07/27 中國時報
南韓《朝鮮日報》26日指出,與以往的彈道飛彈相比,北韓25日試射的新型飛彈展現出以更低高度飛行690公里的能力。專家認為,該飛彈具有躲避韓美飛彈防禦網,攻擊包括濟州島在內的南韓全境以及佐世保基地等部分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
可能與5月試射的同為KN-23地對地飛彈,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
韓美軍方在精密分析後於26日宣佈,2枚飛彈的飛行距離均為600公里,飛行高度為50餘公里。50公里高度是駐韓美軍的「薩德」或「愛國者3型」(PAC-3)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攔截難度非常大。
南韓軍方25日雖然捕捉到了第2枚飛彈發射的瞬間,但飛行距離超過430公里後,卻錯失了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攔截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韓軍對於超出預想的軌跡有些驚慌。
試偵測日韓F-35 俄提前交運陸第2團S400系統 2019/07/26 中時
中共是俄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第一個外國買家, 2014年簽署2個團的S-400合同,2018年春交運了第1團,第2團則已在近日開始由海運交付給中國大陸。
相關新聞
俄2019-07-12交運土耳其S-400
美不賣F-35拉倒!土另覓中殲-31或俄蘇-57
土國訂製F35接手多 造價跌破8千萬美元
嗆美硬到底!伊朗試射流星3飛彈 2019/07/26 中時
伊朗在波灣與英美關係緊張之際,試射了射程1,000公里的「流星3型」(Shahab-3)飛彈。不過,五角大廈官員說,這並不會影響航運或美國基地,飛彈從伊朗南方射向德黑蘭北郊。
中導條約08-02失效 美將瘋狂測試中遠程導彈 2019/07/25 中時
隨著美國單方宣佈廢除的《中導條約》(INF)將於8月2日正式失效,美軍將加緊將多種新開發但未進行試射的中遠程導彈排上日程,特別是今年改名為「精準打擊導彈」(PsSM),將把原先壓制在499公里的射程向上突破到500公里以上。
美國版東風21D研發面臨推遲:犯了一個基礎性的錯誤 2019-07-19 觀察者網
特朗普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後,陸軍遠端精確火力現代化計畫(LRPF)中第一種型號PrSM(精確打擊導彈)將在今年進行首飛,計畫202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然而,據美國《防務新聞》7月18日報導,陸軍希望最先部署的PrSM是一種反艦彈道導彈,但是他們現在明白,沒辦法直接用海軍現役的導彈引導頭直接來解決問題。因為這些現役導彈都是為“掠海飛行”的導彈設計的,而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必須從上面向下掃描。
東風-21D的引導頭能在馬赫7速度下正常工作
外貿型CM-401最大速度馬赫6,平均速度馬赫4,也就是其雷達能夠在3~4馬赫速度下工作,這已經比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潘興2導彈先進了
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是一個現代工程技術的難題,東風-21D/26已前後發展三代,美國技術是當年“潘興2”導彈的引導頭,為了讓其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工作,在減速階段要把速度降低到2-3馬赫。
當然美國在雷達電子技術領域實力雄厚,假以時日研製出一款性能超過東風-21D的新雷達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但問題是解決工程問題是需要時間的,而現在美國“大幹快上”的“洋躍進”之風盛行,恨不得明天就擁有可以抗衡中國“東風快遞”的新導彈,這結果可能就會欲速而不達了。
發射東風21D回應美國軍演 中國擁有三層火力狙擊航母 2019-07-19 新浪軍事
中國這次在南海演習,與近期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這一海域的一系列活動有關。
分析認為,對付敵方前來挑釁的海軍編隊,中國可能已形成三種戰法:第一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攔截;第二是東風-21D;第三是駐守島礁的反艦導彈。
導彈多燒錢?1枚戰斧159萬美金 東風-21D約1.5億人民幣 2019-07-19 新浪軍事
日本新神盾艦戰力如何:能攔中國東風導彈卻無力進攻 2019-07-19 新浪軍事
“羽黑”號的“宙斯盾”驅逐艦是日本“愛宕”級驅逐艦的改進型號。由於採用了基於美國“宙斯盾”-9型的日本版、標準-2以及標準-3防空、反導導彈,因此可以很好的在美國的反導體系下完成反導任務,甚至於連“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也可以很好的攔截。
回應
連它老爹老母都無法攔截東風二十一,小編你寫點別的行不?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7-19/doc-ihytcitm3117844.shtml
東風-17刁鑽極速的決殺飛彈 2019/07/04 旺報
大陸再現新款飛彈。據瞭解是一種助推滑翔飛彈,由東風系列彈道飛彈發射升空,是一種高超音速與滑翔可變彈道兩種高新技術兼具的武器。
外媒報導,很可能是中國近期已經多次試射的新一代彈道飛彈「東風-17」射程達到1800至2500公里。
美媒分析,飛彈在運用高超音速滑翔器(HGV)設計之後,不僅具備彈道飛彈原本已經極難攔截的高超音速飛行特點,還可以通過在大氣層或其邊緣滑翔機動,借助空氣動力產生多樣化、複雜化的規避飛彈,令反飛彈武器無法攔截。
西媒報導,中國至少進行了2次東風-17飛彈試射,報導中展現的發射成熟度,意味著此一助推滑翔飛彈武器已經少量裝備使用。
東風-17在60000米高度開始高超音速滑翔,能夠同時借助氣動力進行調整或規避,從而令它獲得普通彈道飛彈所沒有的彈道靈活性,對於反飛彈武器來表示,這種幾乎不可測的機動能力令其無所適從。
薩德、神盾有心無力
外媒報導,美國軍方人士早已注意到新型高超音速滑翔的6次試驗,並認為己發展成功。也有情報機構認為,這種武器可突破飛彈防禦系統,除了其自身出色規避能力外,也令薩德、陸基神盾等反飛彈系統攔截武器數量進一步變得不足。
東風-17的試射目標位於西北境內靶場,可滿足所需射程和全程監控需求。東風-17主要是中國火箭軍的東風-16B飛彈基礎上發展的,非常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現役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器彈道飛彈設計,預計2020年左右達批量作戰能力。
陸彈道導彈成航母殺手 2019/07/04 中時
中共解放軍近日在南海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射,對南海宣示主權的意義重大,更引起了美國與其亞洲盟國高度關注。
《衛星通訊社》引述俄羅斯軍事評論員卡申的分析稱,目前,中共幾乎是唯一將反艦導彈導彈形成系列生產並列裝部隊的國家,伊朗雖也進行此類研究,但研究成果尚未被確認。
卡申指出,反艦導彈導彈與打擊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不同,反艦有雷達或光電導引。但是當導彈在大氣層中以超音速飛行時會產生等離子雲,使得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如果彈道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能根據陀螺儀和加速感測器等慣性導引系統運作,一路呈盲飛狀態直到擊中目標。但若要打擊移動目標,就必須降速至3馬赫或略高,此時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不過,降速之後導彈容易被攔截,而且降速後高度降低,導引系統的掃瞄範圍就更小,容易失去目標。為此導彈除了要在發射前獲知移動目標位置外,還必須依其行進資訊推算導彈抵達時的目標位置,否則以航母戰鬥群大約30節(約每小時60公里)的航速,導彈到達目標區時,航母可能早已離開至較遠的區域。
為彌補這段位置資訊落差,導彈在中段大氣層或其邊緣的太空飛行時,可向其傳遞目標位置變動資訊。但要完成此項任務,對目標的持續觀測就不能中斷。正因為如此,共軍在南沙擴建島礁後首先建立戰略基礎設施,包括雷達站、電子偵查站、港口和飛行跑道等。透過以此為基地的在無人機、巡邏飛機、艦船和其它工具協助下,可對敵艦動態進行不間斷的監控。
共軍在南海已建立起複雜偵查打擊系統,各種打擊手段和偵查工具都必須經過不斷測試和完善,因而需要定期舉行導彈試射演習。
相關新聞
澳媒:中國軍隊具備良好條件 阻止96年台海危機重現
巨浪3導彈技術或並非源自東風41 094核潛艇也能部署 2019-06-09 觀察者網
從技術上說,無論是“巨浪3”“巨浪2”,還是在海上成功實現首次發射的長征11號運載火箭,技術都可以追溯到東風31。
早在1976年10月,巨浪2就已立項研製,三級固體發動機方案以及發動機直徑的設定已經和後來的東風31完全一致。
在當代先進戰略導彈系統的研製中,導彈本身所受到的限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其面對的載具——這不僅包括地下導彈發射井的尺寸,多軸導彈運輸-起豎-發射車的長寬和載重,也包括戰略核潛艇上導彈發射系統的大小。在這些因素中,戰略導彈核潛艇因為造價高、結構複雜且更改難度大,一旦建成就極難更改。
冷戰時期,由於每一型新導彈的長度都比老型號長,蘇聯不得不耗費鉅資連續建造了667型、667B型、667BD型、667BDR型和667BDRM型等多款數十艘核潛艇,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導彈型號。
667系列核潛艇的“龜背”越造越大,越修越高,也成了蘇聯海軍的吞金巨獸
在5艘094型建成服役沒多久的情況下,如今既然要研製和換裝“巨浪3”,顯然不可能如外界所說直接“量體裁衣”專門研製所謂的096,而要讓這型新導彈能夠適應094的尺寸範圍。
“巨浪2”最大射程雖8000公里,卻無法在堡壘海域攻擊美國本土,為了威懾力冒險深入一二島鏈之間水域。如果從中國南海發射,則巨浪3至少需要11000公里,把094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真正落到實處。
回應
胡說八道。094的射程8千公里,094A加高龜背難道不是為了把射程提高到11000公里嗎?難道巨浪3也是11000公里嗎?一定是一款全新的對標美國三叉戟D5的導彈,配裝096的。
094本身潛力已盡,文中認為巨浪3是DF41的大改版是有道理的,如果原樣照搬,096可能還會有大型龜背,這顯然不理想。
改進版的DF31AG射程提高了10%以上,差不多一萬公里。巨浪2的改進版-改進發動機、燃料、外殼等,達到1萬1的射程也是可能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6-09/doc-ihvhiqay4424199.shtml
中國疑試射潛射巨浪3或裝備高超音速彈頭 射程1.2萬公里 2019-06-03 新浪軍事
6月2日淩晨,山東、山西、河南和河北多地的網友在天空中發現了一個發光體,結合中國遼寧海事局網站6月2日發佈的“遼航警0096”航行警告的內容,可以判斷,這是中國對潛射巨浪-3導彈安裝了高超音速彈頭的一次試驗。
巨浪-2B可攜載6枚核彈頭射程可達11000公里,巨浪-3可攜10枚核彈頭射程可達12800公里,如果能利用高超音速武器的不可攔截性,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什麼先進反導系統,對此都只能是望彈興歎!
如今中美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又在軍事、高技術與政治較量不斷的前提下,此前美國也進行了洲際導彈的試驗,俄宣佈已成為第一個裝備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而美國也已宣佈要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進度,中國此刻試驗,該是對上述事態的最好回應擊,也有對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官方立場的聲援。(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射程也會增加20%以上吧
打擊到其全境的最遠的直線距離1.28萬,加上變軌機動損耗的距離,真實的射程肯定不止這個數。
美軍高調曝光陸基高超音速武器 將重建中導部隊 2019-06-03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陸軍新聞服務處稱,未來高超音速武器的首次聯合飛行測試將于明年進行,之後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測試,直到該武器在2023投入使用。外形類似于蘇聯SS-21“圓點”彈道導彈,採用格柵式尾翼,彈頭中含有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將被空軍和海軍採用。
從公佈的照片看,或許可以將這種武器看成是陸軍“潘興”II中程彈道導彈(射程1800公里東風-15B相似)或者是“戰斧”陸基發射巡航導彈(射程2500公里和東風-10類似)的替代產品,這兩種武器系統已經在冷戰末期的《中導條約》中被規定銷毀。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6-03/doc-ihvhiews6489178.shtml
衛士火箭炮性能優秀為何解放軍不裝備 因有這項缺陷 2019-04-12 新浪軍事
▲土耳其曾經山寨過中國出售的WS-1火箭炮,並出口中東國家
衛士系列火箭炮為什麼沒有和85IIAP坦克、B-611導彈等武器一樣出口轉內銷,寧願裝備老舊的300遠火。
其實原因很簡單,衛士系列火箭彈的賣點在於遠高於普通火箭彈的精確度,WS-2D火箭炮在使用了慣性制導和末端衛星制導之後也僅僅能保證小於600米的圓概率偏差,而和WS-2D射程相似的DF-11A戰術導彈因為採用了慣性/全球定位制導系統和光學相關導向目標就輕而易舉的得到了200米的圓概率偏差。而東風-15的圓概率偏差甚至達到了15-30米。
所以衛士系列處在一個異常尷尬的地位,價格上遠高於各國軍隊裝備的常規火箭彈(其中包括龍捲風火箭彈、A300火箭炮、M270火箭炮等),而精確性又遠低於常規近程戰術導彈(包括伊斯坎德爾導彈,中國東風11A/ 15)。可謂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但是中國將這種火箭炮投入國際市場,還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至於在2016年就出現的WS-64火箭炮,是為了那些囊中羞澀的小國所準備的,射程120-280千米,圓概率偏差小於10米。再加上艦載版使用垂直發射的方式,這就間接説明了那些小國建造一些二線使用的火箭彈發射船,在爆發戰鬥的時候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著數量眾多的國家想要尋求高精度的打擊手段,但是這些高精度打擊手段掌控在美俄等國家手中,正是因為囊中羞澀和擔心美俄的軍事禁運制裁,這些國家很難從美俄手中購得技術先進的近程戰術導彈,而相對廉價的飛毛腿導彈和WS-2D的參數相差又不是很大,都是300千米左右的射程300米左右的圓概率偏差,雖然說飛毛腿導彈已經落後於世界,但是畢竟還是導彈,實在很難在軍火市場上隨隨便便就能買到的,但是衛士就不一樣了,這些火箭彈都是在航展上面大大方方的展出的。只要想買,隨時都可以和中國進行購買意願洽談,而且衛士還可以進行大面積的火力覆蓋,這是飛毛腿所不能做到的。(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12/doc-ihvhiqax2054494.shtml
伊朗展示新型巡航導彈 聲稱射程達1350公里
2019-2-2,為慶祝革命勝利40周年,伊朗軍方展示了最新的陸基巡航導彈Hoveizeh,射程超過1350公里,能快速準備發射和超低空飛行,高精度和破壞力也很強大,具備抵禦電子干擾的能力。視頻中,一枚導彈發射後落在沙漠某處地方。伊朗已經攻克噴氣發動機生產難題,能夠製造“各種系列”巡航導彈。
美聯社報導,伊朗擁有的導彈射程最遠2000公里,足以打擊“對手”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去年5月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聲稱這項協定有“缺陷”,包括沒有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
伊朗近年多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屢屢指認伊方試射違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
伊朗今年1月中旬使用國產運載火箭發射一枚衛星,衛星沒有能進入預定軌道。那以前,美國警告伊朗不要發射運載火箭,稱發射運載火箭與洲際彈道導彈所使用的技術幾乎相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
伊朗說,伊方導彈不具有運載核武器的功能,試射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發展彈道導彈是為自衛,系伊方不可剝奪的權利。
伊朗2015年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協議。根據協定,伊朗限制鈾濃縮等核活動,獲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的情況下,聯合國、美國和歐洲聯盟解除協議所涉對伊經濟制裁。美國去年退出伊核協議後全面恢復對伊制裁。(吳寶澍)(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新聞
無視威脅!伊朗公開全新導彈,軍方警告西方別干預!
射程覆蓋中東全境,伊朗版東風10巡航導彈亮相,美:從哪買的?
俄或建造陸基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回應美國
俄核潛艇將裝備高超音速導彈 射程500公里成美新威脅
俄軍深海戰略魚雷射程近乎無限 潛深2000米無法攔截
美俄要退出中導條約有何啟示 中國在軍控領域別上當
中國加快部署中程導彈 美軍僅靠海空基平臺難以對抗
美生產微型核彈頭對抗俄巡航導彈 我國又該如何應對 2019-02-02
位於日本長崎大學的“核武器廢除研究中心”稱,截止至2018年6月份,全世界共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器,總數約14450枚核彈頭
美國正式宣佈W76-2低當量核彈頭投入生產, W76-2是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的W76-1彈頭的改進版,只有5000-7000噸,威力遠遠小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打擊廣島的2萬噸原子彈。美的理由,是俄羅斯已經部署了的9M729巡航導彈,射程超過了2500公里,美軍駐歐洲所有基地都將遭到打擊。
通常來說,洲際戰略核武器的戰鬥部威力都追求大當量,從百萬噸級當量到數萬噸級當量,這樣令敵國遭到打擊後徹底無力進行核反擊。從來沒有一種核彈頭的當量像美制W76-2。所以,在美國引起了質疑,美國國會的民主黨認為,所有核武器的性質都是戰略性的而不是戰術性的。還有人擔心,在低當量核彈頭發射時,不知道使用哪種武器的敵人會像部署強力彈頭一樣做出反應。
近日美俄頻頻擦槍走火,在博弈過程不斷較量。先有美單方面宣佈退出《中導條約》,聲稱9M729違反《中導條約》,但俄表示沒有違反,為了表示誠意,俄公開9M729的技術細節,最大射程是480公里,但是美國和北約成員國沒有出席活動。
之後由於美國干涉委內瑞拉內政承認瓜伊多為委“臨時總統”,委宣佈與美國斷交,並要求美外交人員在72小時內撤離。而俄強烈反對美國的做法。
在這一敏感時刻,美俄戰機攔截事件頻發。美國空軍戰略偵察機RC-135V和海軍P-8A反潛機在克裡米亞和庫班海岸附近、黑海國際水域巡航,頻頻在俄西部邊境偵察。而俄兩架圖-160轟炸機之前在加拿大北冰洋上空飛行,美國和加拿大空軍出動攔截。
為應對低當量核彈頭導致核戰爭門檻大幅度下降的威脅,中俄都會針鋒相對的發展中遠端彈道導彈和遠端巡航導彈,例如俄聲稱在2019年部署第一個先鋒超高音速洲際導彈團,而中國則立即公佈了東風-26中遠端精確打擊彈道導彈的發射畫面。(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相關新聞
美媒:美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 正式退出中導條約
俄外交部:美國至今沒有提出俄違反《中導條約》的證據
北約打造四支常態戰鬥群應對俄軍威脅 全年演練不停
回應
不管核彈頭是不是低當量,只要用了,那就是發動了核戰爭!那就不要埋怨別人用大當量的核武器還擊了!這只能說是自找的!
北約這幾條人填俄牙縫都不夠,還是和為貴吧,別把俄逼極了,俄七千多枚核彈足夠將北約全毀了.
東風26導彈滑翔彈頭速度高達15馬赫 可實現空中轉彎 2019-01-27 觀察者網
2018年的光華科技獎報獎檔中,描述了東-26導彈的機動滑翔彈頭的試驗過程。當時是使用東風-4改造了一枚東風-4T,將其彈頭更換為用於驗證東-26滑翔彈頭的測試飛行器,進行了成功的試驗。此後,進行了類比攻擊地面目標的試驗。
文中還專門提到由於要類比的目標面積很大,難以在靶場上建造1:1的類比設施,所以利用靶場的地形特徵,讓彈頭在空中轉彎,從不同角度觀測目標區地形,來實現模擬攻擊。這也表明了東-26的彈頭具備了較強的橫向機動能力,而其中提到的模擬靶標,很可能是指關島的美軍基地。
其中還提到東-26導彈的滑翔速度,為15馬赫,遠超過了目前為止其他型號高超聲速滑翔導彈。
基本上來說,東-26作為人類第一種採用助推-滑翔技術的固體燃料中遠端導彈,其地位是很穩固的——因為俄羅斯與其對應的型號Rs.26在2017年就宣佈停止開發了,事實上如今的“先鋒”,基本上就相當於把我國此前用於進行飛行試驗的東風-5發射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試驗彈,拿來直接服役……
而我國的固體燃料洲際滑翔導彈,東風-XXB,在2018年已經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
當然了,還有美國“認證”的,更早些時候,沙場閱兵後,東風-17導彈發射10倍聲速的高超彈頭,精確擊中目標。
總之,我國除了讓主流媒體公開出來聲明,我國高超聲速彈道導彈已經服役,而且技術上比美俄領先……其實做給“有心人”看的動作並不少,只是我們不追求媒體的轟動效果,更像是一種“你懂的”的方式。
至今還有人認為,2010年反艦彈道導彈打靶“過於戲劇化”,因此不相信……只能說,這事啊,美國人信,就行了唄,你看阿波羅登月還有那麼多“陰謀論者”不相信呢不是嗎?紅外反導預警衛星的國家,不難確認這些試驗的真實性和這些導彈武器的技術水準,也就是說,美國軍方和科研界,其實是絕對能get到我們的意思的,這些人是不需要看大眾媒體來瞭解中美俄實際導彈技術對比情況的。這段新聞內容本身對於潛在的敵人,應該說,已經足夠了。
相關新聞
沙特東風導彈基地附近新增工廠 或自行生產彈道導彈
美媒:中國成功試射巨浪3洲際導彈 射程超1.2萬公里
據《華盛頓自由燈塔報》2018-12-19報導,美國國防部知情官員稱,11月底,中國軍方首次試射了一枚巨浪-3第三代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代號,射程超12000公里,可攜帶單個或多個核彈頭。這款導彈將服役於解放軍新一代核潛艇。
報導表示,中國火箭軍宣佈在11月20日至23日之間進行了五次導彈飛行試驗,但沒有詳細說明試驗細節。此外,遼寧省海事局發佈的“遼海警0265”顯示,11月16日到23日,在中國大連附近的海域有“軍事演習”,並將封閉海域——巨浪-3導彈就是在大連研發的。
報導稱,032艇的發射塔內部裝有潛射導彈發射管,但這些發射管近期似乎已經經過改造,增高擴大,用於巨浪-3測試。這艘改進後的032艇在中國東北渤海地區一個港口被拍攝到。032艇此前用於著名的巨浪-2的測試。
相關新聞
美軍披露中國試射巨浪3導彈細節:被美衛星跟蹤探測
中國對地觀測衛星規模已與美國相當 性能世界一流
日經新聞稱俄向中國提議加入中導條約談判 俄方回應:我們沒有向北京提出任何新的建議
回應
中導是你們兩家的事,不要動不動就來下套
鬼子就沒說過人話.
太好了, 096也快服役了。
如果射程能夠達到12000KM,在人民海軍艦艇和岸基航空兵能夠可靠掩護與“清掃”的安全“堡壘海域”發射通過北極彈道可以有效打擊美國東部精華地區,對美國的威懾能力是長足長進。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2-19/doc-ihqhqcir8277496.shtml
而在歐洲各國消極對待美國“增長防務預算”要求的今天,廢除中導條約無疑是對歐洲各國的“用力敲打”:在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以及華約壓力的消失,歐洲各國都一直在削減防衛力量,並在嘗試令美國保持“協防”力度的同時,試圖將美國的核部署排除出去。
因此,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首先是激化歐俄的矛盾,試圖讓因《中導條約》感到不受導彈威脅的歐洲人再度站起來對俄羅斯施壓;其次,美國好以此威脅盟國,使其提高國防預算,或直接承擔起供養駐歐美軍的經濟壓力。
相對而言,中國作為從未加入中導條約,不受條約限制的國家,因中程導彈感到威脅的歐洲顯然不會對中國產生過激反應,也就談不上將中國拉入這一條約解體造成的漩渦當中。
但對美國人來說,若能“一石三鳥”那是再好不過,因此也就有了“中國必須銷毀中程導彈”的無賴說法,不過這依舊改變不了“退出中導條約”本質上是針對俄羅斯和歐洲的計策的事實。(作者署名:利刃/TO)
相關新聞
美國提出要中國加入中導條約 俄高官:簡直厚顏無恥
美國即便退出中導條約 中程導彈想趕超中國還需10年
俄海軍800噸護衛艦出海測試 俄網友:不如買中國貨
回應
800噸搭載遠端巡航導彈?
美蘇《中導條約》限制陸基巡航導彈!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24/doc-ifxeuwws7754503.shtml
特朗普為何退出《中導條約》?美國如此能省一大筆錢2018-10-24 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在中美俄三個彈道導彈大國的裝備序列當中,唯有中國列裝有諸如東風-21、東風-26之流的中程彈道導彈,這是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美國和蘇聯簽署了限制射程從500千米到5500千米內導彈武器的《中導條約》。
但在近日美國聲稱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現裝備中程導彈最多的中國就難免“躺槍”,有不少聲音稱中國積極發展類似武器是美國“退群”的核心原因,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從《中導條約》的條約文本來看,實質上只是指代地面發射,也就是發射井、發射架、機動發射車搭載的,射程在條約規定區間內的導彈武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均在此列。
因此,即便美國的陸基戰斧和發射車均被銷毀或改作他用,海基發射的戰斧卻不受限制且繼續發展,美國空軍的空射巡航導彈也得以繼續保留。而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無論是潛艇搭載的海基導彈,還是轟炸機搭載的空射導彈,其生存性要普遍高於陸基同類武器。
如果把舞臺放在西太平洋,零星的島嶼要更不利於陸基導彈的生存。若美國打破《中導條約》是為了在這些島嶼上佈置所謂中程導彈,威懾大陸架上的陸權國家,那麼這些島嶼上的導彈掩體或基地就要做好面對核鑽地武器的準備,這在生存可能性上顯然不如美國佈置在西太平洋的潛艇來得更為可靠,廣袤的大洋以及難以探測的深海始終是當前的衛星技術難以逾越的高峰。
但若舞臺是在美蘇,乃至美俄對峙的東歐,乃至西歐平原,海洋和陸地之間的優劣就截然相反。在地中海,發射的導彈須途經地中海巴爾幹各國乃至土耳其,造成的結果頗不可控;在北海,俄羅斯于蘇聯時期構築的反潛網依舊犀利。
相比之下,歐洲平原發達的公路網非常易於輪式的導彈機動發射車轉移。而不同於部署在北大西洋的潛射彈道導彈,可能部署在波蘭-德國一線的中程導彈將極大壓縮俄羅斯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具體上可能小於10分鐘。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
2018-10-20,美國總統宣佈美國將退出與俄羅斯於1987年簽訂的中導條約,理由是美國認為俄羅斯研發及部署9M729型陸基巡航導彈,違反了中導條約的規定。對此,俄方否認導彈違反條約的限制,並反過來指控美國在東歐部署、應對伊朗威脅的導彈防禦系統,可改為發射攻擊俄羅斯的中程巡航導彈。
據悉,中導條約規定美俄銷毀射程介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導彈,以及射程介乎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包括搭載常規與核子彈頭的導彈、導彈的陸基發射器,雙方至今銷毀2692枚導彈。
此前,俄總統普京于週四(18日)再次放出狠話,稱如果俄遭到導彈襲擊,將會使用核武器來來進行報復。他說,那些發動襲擊的人“只有死路一條,甚至沒有反悔的時間”。他隨後補充道,俄只有在預警系統發現導彈向俄領土飛去的情況下,才會發動核打擊。
相關新聞
俄:採取軍事措施等回應
美退出中導條約為抗華 專家:需嚴加防範
美退出條約強調我東風導彈威懾 中程導彈已不如中國
俄議員批美:幻想建立單極世界
我新建風洞2年後完工 可造35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武器14分鐘到美國
回應
特朗普瘋了!冷戰結束了,美國又要打亂世界現有秩序!流氓要稱霸
我022導彈艇轉戰南海 配合HQ-9防空導彈系統戰力爆表 2018-08-01浪軍事
據悉,022型導彈艇已經正式部署到西沙群島的永興島上,並多次舉行大規模演習。前一直面臨著“被退役”,“被封存”的風波,然而隨著我國對於南海群島的開發,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022艇最早服役於2004年,採用雙體穿浪船設計,航速高達50節,裝備有8枚鷹擊-83反艦導彈和一門30mm近防炮。022一度是我國最重要的近岸作戰艦艇,總建造量達到了83艘。不過雖然022的反艦火力已經達到驅逐艦級別的同時,但是022型的反潛和防空能力都是短板。而且022型的續航能力也較差,無法適應遠海作戰,也不能執行長時間的巡邏任務。在056和054A兩型護衛艦大規模服役的情況下,022的價值被不少網友所懷疑。
不過南海島嶼的自然環境卻完美解決了022所有的“問題”。南海島礁密佈,還存在大量潟湖和天然洞庫,稍加改造即可為022提供隱蔽的停泊位置。由於島嶼間距離短,而且022航速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趕到預定發射位。
當然022的防空短板還是存在的,不過我國在永興島上也開始部署了HQ-9防空導彈系統,隨著遠端防空導彈在南海群島上部署,能大部分覆蓋022的活動範圍,為022提供保護,更何況從2015年開始我國就已經在永興島上不定期部署過J-11B戰機,在戰機掩護下,022的作戰範圍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而且南海爭端中其他國家海空軍力量普遍不強,越南海軍的主力獵豹級輕型護衛艦僅有卡坦什近防系統,面對對一艘022的8枚導彈齊射都是凶多吉少,更別說面對集群作戰的多艘導彈艇了。
022也在近年來的改裝中安裝了HN-900戰術資料鏈,這是我國海軍的通用戰術資料鏈,配合艇上自帶的X波段雷達和電子對抗裝置,能用主動或被動的方式發現敵方船隻,也能通過資料鏈接受其他艦艇,巡邏機等傳輸來的資訊。當然作為網路中的一個節點,022也能將自身探測到的資訊上傳,佈置在南海各島嶼中的022可以做到感測器的作用。
將022部署在南海島嶼,能有效加強我國對於南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控制,威懾意圖染指我國島嶼的東南亞國家,將南海變為挑釁者的禁區。(作者署名:利刃/WK)
回應
022導彈快艇就是盤據在南海各島礁上的狼群-島礁守護神!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1/doc-ihhacrcf1522666.shtml
讓美反導破功 陸東風41傳以3模式部署 2018-08-01中時電子報
東風-41藉「運輸舉升式飛彈發射車」(TEL)進行發射試驗。
在中國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中,東風-41是射程最遠,攜帶核彈頭最多的型號,又能能覆蓋美國全境,因此對美國的威脅最大。
中國軍事評論員陳光文5日分析稱,東風-41有攜帶10個核彈頭的能力,顯然當中國的陸基與海基飛彈都有能力將核彈頭快遞至全球後,就需要強化飛彈的多彈頭運載,變軌與彈頭分導能力。
中國戰略火箭軍今後很可能將重點放在部署這種飛彈上,而部署的數量很可能不會少於3個旅,這樣每個旅就能擁有12枚飛彈,36枚東風-41飛彈可以攜載360枚核彈頭,僅這一種飛彈所攜載的核彈頭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中國以往所有戰略核武器的彈頭總數。
分析稱,以每個核彈頭爆炸當量為15萬噸計,那麼,僅僅是東風-41一款飛彈,就能在對手的頭頂上籠罩起至少5400萬噸核爆的陰影,比任何戰略威懾更實在。
最關鍵的是,隨著東風-41正式服役,中國近年打造的「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如虎添翼。由於它射程長,幾乎能部署在中國任何地方,只要一聲令下,就能隨時對敵方發起戰略打擊。
分析指出,最重要的,就是東風-41不但有公路機動部署方式,還有地井部署和鐵路機動部署等兩種方式,因此,它的部署方式將比以往中國其他陸基飛彈更靈活。由於大量部署的東風-41讓對手無法判斷,飛彈究竟從什麼地方發射,更能發揮威懾力。
分析認為,東風-41的高機動能力,能大大提升中國的2次核反擊能力,並因為攜帶的核彈頭數比以往的飛彈更多,因此威懾能力將飆升。以東風-41為代表的洲際核飛彈雖然構成巨大的潛在威脅,但也為中國和平環境奠定了基礎。如今中國開始大量部署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顯示相關技術已完全成熟,能擔負起核反擊的重任,徹底讓美國建構的反導系統失效。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801002406-260417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一枚值多少錢?2018-06-07
今年有關東風-41新型洲際導彈的照片不斷在網上曝光,最大射程可達1.4萬公里,採用多個分導式主動制導彈頭,因此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可使用類比假目標對抗敵方的反導系統。為了躲避反導攔截,中國還為該導彈專門研發了誘餌彈頭,上面配備熱、光電裝置,這些裝置設計用來誘騙導彈防禦系統。一旦可攜帶10枚彈頭的東風-41列裝,美國所需攔截導彈的數量就會成倍數增長。如此強大的東風-41導彈造價也不菲,那麼一枚東風-41導彈的單價是多少呢?
以俄“亞爾斯”導彈為代表,生產成本單價高達1億美元,而這個價格還僅僅只是導彈本身的生產成本,東風41的採購成本還包含研發費、試驗費、設計費,也可以理解為研究單位的前期投資。
50枚東風41總體研究費用是估計在五十億美元,那麼採購價在2億美元左右,但其戰略價值卻是無價的。具有6-10主動式分導核彈頭的東風-41最大射程高達12000千米,將是中國現代化戰略核武器的中堅力量,是保家衛國的戰略重器。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82193480_17c688b48001007m87.html
不同於伊朗、敘利亞,中國有著全方位、全手段的對空探測能力和相當強的反隱身探測能力。從目前已經公開的系統中,就包括天波超視距雷達、米波反隱身雷達,UHF波段雷達、無源雷達、外輻射源雷達等等。這些系統將有能力察覺到空中隱身目標的出現,並向防空系統提供目標指示。紅旗-9雖然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雖然自主攻擊能力較強,但是導引頭的探測距離近,在對付隱身目標時,在交接班上可能會出現困難,或者導引頭跟上隱身目標後,剩餘功能已經無法機動到目標附近。而對於完全依靠地面的大功率雷達的S-400來說,這也是一定的優勢。
同時,中國也有能力把S-300和S-400整合到綜合防空火力網中。到時候,中國在S波段、C波段和X波段的採用各種抗干擾手段的眾多防空導彈系統一起“群毆”,怕是再先進的空襲兵器也要掂量掂量。(作者署名:看天空)
回應
如果是沒開機,這防空系統部署了還不是擺設啊;如果是開機的,那掃不到也是擺設,總體來說,毛子的東西水份多。
俄媒稱俄成功測試S500防空系統 命中481公里外目標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8-5-25報導,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瞭解美國情報報告的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羅斯對最新一代防空系統S-500成功進行了秘密測試。
據該台消息,S-500命中了約481公里以外的目標,比之前的公開測試幾乎遠了80公里。
S-500是新一代地對空導彈系統,是反導能力得到強化的通用型遠端和高空攔截系統,可打擊彈道導彈。 此外,S-500還能攔截近空(距地球表面近100公里)目標。
回應
要是十年前說他們的s多少多少有多厲害我可能會信,現在再說有多厲害那就算了吧!
就目前射程250公里的48N6E3導彈來說,其比紅旗-9B的射程稍微高些,這也是因為該彈的重量、長度、體積遠遠超出前者。
另外,關於一套S-400攔截36個目標的說法,實際上說的是一個旅級自動化指揮所帶動6個導彈營(火力單元)的同時攻擊目標數,一套S-400的火力單元同時對付目標數也只有6個。這一點不如末段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的紅旗-9。
和S-400相比,中國實際上走了一條更傾向于西方的道路,中國更加追求小型化,主動雷達制導,直接碰撞動能殺傷。而S-400仍然用更大的彈體,採用無線電測向儀的TVM制導方式和大戰鬥部、大破片。儘管中國追求的雷達導引頭+KKV戰鬥部+直接的測向力發動機應該是技術上更先進的方案,但是地面雷達照射加大戰鬥部確是一個很現實成熟的選擇。不僅對隱身目標,對拖曳式誘餌也有“療效”。
S-400進入中國怎麼用
既然S-400只是相對於紅旗-9B只是“互有優劣”,那麼中國引進S-400還有什麼價值呢?首要的因素當然是政治因素,中俄友好需要中俄貿易來體現,而S-400當時是俄羅斯最好的防空導彈系統,也是當時中國唯二值得購買的先進整機裝備。另外,中國已經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需要用暖水瓶貂皮換裝備的年代了,S-400不是非要達到外星人的科技水準才能買。
即便不去談看上去有點虛的政治作用,如果用好,S-400的引進對於加強中國防空系統的結構,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不妨再看最近發在中東的一次戰例。...
也就是說,即便F-35I首先躲過的應該是俄伊的日常值班的警戒雷達,而不是S-400/300使用的火控雷達。當然,介於S-400/300的照射制導雷達和雷達部隊的警戒雷達之間,還有隸屬於S-400、300旅級自動化指揮所的“大鳥”相控陣搜索雷達,以及用於目標指示的、屬於S-300營的三座標雷達和低空補盲雷達以及屬於S-400營的全高度雷達。但是這些雷達通常也是“聽招呼開機”。其開機時機要早于照射制導雷達。上述雷達在發現異常空情後,也可能投入到對空警戒搜索中,以便為照射制導雷達指示目標。有消息說F-35I感受到了S-400雷達對其照射,但是後者並沒有反應。如果這是真的,只能說F-35I的航路規劃很好,S-400主要部署在俄基地內,位置容易被掌握,F-35I能夠在S-400的雷達作用距離外飛行。
對於當年的敘利亞道爾系統來說也是同理。道爾系統作為野戰防空系統,有可能是不擔負日常的戰備值班的,其雷達探測距離更近,也基本上不會用於對空警戒。而當以色列的F-16I轟炸完敘利亞,即便不考慮道爾系統的開機時間,看看那只有12公里的射程,以及只有6公里的最大航路捷徑,再打擊F-16I已經為時已晚了。
也沒必要神話S-400
話又說回來了,即便S-400的全套雷達開機,和F-35進行一對一的對抗,大概也不是很樂觀。按照91N6E“大鳥”雷達對於大型目標大約600+公里的探測距離,在對付F-35這類目標時,可能嚴重縮水到60公里以下。當然,這也不是一個太差的數值。人們總是喜歡用上帝視角來分析兩種武器的實兵對抗,一方能看透另外一方,但是實際中往往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其實和中國高端的紅旗-9B來說,現有的S-400只能說是互有優劣,還說不上“不知道高到哪裡去”。目前傳說中的能打400公里的40N6遠彈就連俄軍都沒有裝備,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給中國。而且如果不解決超地平線攻擊的制導問題,400公里的射程的意義將大大折扣,那意味著只能用來打擊高空大型目標。另外,打400公里還不僅僅是一個彈的問題,還要涉及更複雜的制導問題,可能需要對照射制導雷達的全面升級。
而射程40公里和120公里射程的小彈(9M96E系列)同樣未裝備俄軍。一來作用不大,它能完成的任務48N6系列全涵蓋。二來成本不低,個頭雖然小,但是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這就會讓成本大增(這也是S-300系列一直不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的一個原因),三來讓系統更為複雜,又是TVM制導,又是主動雷達導引,制導演算法的複雜性大大提高。
在敘俄制S400對F35戰機毫無反應?中國為何購買
以色列空軍司令22日公開證實,在2018-5-11報復伊朗部隊向戈蘭高地發射火箭的攻擊行動中,派出了F-35I對敘境內的目標實施打擊。而不少媒體認為,俄部署在敘的S-400和S-300“並未對此做出反應”。
其實,這不是關於F-35I“完虐”S-400的報導了。3月初,以兩架F-35I飛越敘伊,潛入伊朗領空,對懷疑與伊朗核計畫有關的班德阿巴斯、伊斯法罕及設拉子等城市進行了偵察並安全返回。報導稱,兩架飛機沒有被任何雷達探測到。據稱,飛機曾受到俄部署在敘的S-400雷達的照射,但俄方並無反應。伊朗部署有S-300以及大量俄制雷達,對F-35I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一消息似乎又在S-400/300系統的臉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應該說,以色列軍隊在近代中製造了很多“軍事神話”,多年前轟炸敘利亞核設施時,就給人一種敘利亞的“道爾”防空系統完全沒反應的感覺,所以當時的“道爾”和如今的S-300和S-400一樣,備受外界指責。
我們暫且不論F-35I是否真的沒有被發現。即便真的躲過了俄敘防空網路,首先被質疑的不應該是S-300和S-400。
這基於一個大家往往被忽視,但是對於防空作戰來說卻是基本常識的事實:S-400/300以及“道爾”,它們的雷達“沒事”是不會開機對空輻射的。無論是戰時還是平時,防空導彈系統的火控雷達的開機和對空輻射都是受到嚴格限制的。
首先,其開機意味著自身位置的暴露、相關輻射參數的洩露。
其次,即便迫不得已對空輻射,很多情況下也是掐好了點,快開快打,以防遭遇反輻射導彈攻擊。
第三,長時間開機對於防空導彈系統配屬的雷達來說可能導致不可控的故障。一般來說,火控雷達是遠比警戒雷達更為複雜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在幾十到幾百小時,連續開機時間只有幾十甚至十幾小時。
基於上述原因,日常對空警戒主要由屬於雷達部隊的對空警戒雷達和預警機進行,對於它們來說這當然也很危險,所以實際上也只是保持少量雷達最低限度開機,滿足基本探測需要即刻。一般來說,警戒雷達的相對簡單,平均無故障間隔更長。
如果一次對抗10個以上的目標,那已超出其設計能力,攔截1枚或3枚都沒有區別可言,只要漏掉1枚,被掩護目標就會被摧毀。所以我軍搞起集群齊射戰術之後,周邊多國頓時沉默了,這招根本沒法防!
也許這麼趕就是多花點錢,東風不便宜,也許單價近1000萬人民幣,所以解放軍火箭軍一次齊射10枚僅花費不到1億人民幣吧?似乎很貴,其實相當合算了,與美軍的攔截彈比,幾乎是白菜價了。
2017年時,標準3單價約1000萬美元,最便宜的愛國者3也要200萬以上。每攔截一個目標需要發射至少2枚攔截彈,以沙特的實戰經驗需4到5枚。也就是說,每攔截一個目標僅攔截彈就少說值400萬,多則2000萬,算上反導系統本身的成本等,那麼成本只能越來越高。
我們在東風上花1塊錢,美方至少在10塊錢在反導系統,這麼比拼,有什麼可怕的?看美國先破產,還是我們先砸鍋買鐵。
我國現役的東風戰術導彈超1000枚,僅這個數量來說,夠我們打上幾十次齊射了,也許最好的辦法:反導系統直接關機吧!攔截它們的成本比它們造成的損失都大,放棄可以減少損失!(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又一筆大訂單美薩德攔截彈10枚賣出4.6億美元高價2018.1.29新浪軍事
美國國防部稱,10個薩德補充攔截彈將耗資4.6億。作為補充國防部此前價值8.26億現行合同的賣出選擇權,洛馬公司合同總價值將達到13億美元。一套薩德系統由指揮車、火控雷達、6部8聯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這和俄出售的S-400防空導彈比起來,價格可要昂貴許多,土耳其購買4營S-400的總價為25億美元,一個S-400營有4個連,每連有3輛導彈發射車,每車有4枚導彈,除此之外還有制導雷達、搜索雷達和通信指揮車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9/doc-ifyqyuhy7459473.shtml
回應
這麼好為啥俄不接著用呢?還費力研發這麼多的新型彈幹嘛?因為這樣的彈根本技術落後,精度太差,可靠性低,根本就沒什麼突能力,彈道是固定的容易發現與攔截,根本不符合現在攻防特點。新浪的水平是越來越渣啦!
一個11米長的導彈要是真能打出11000公里,那乾嘛要裝備20米長的白楊M、研製24米長的RS-24?
首先,侏儒畢竟是單彈頭,投擲重量比不得3噸多投擲重量的三叉戟2和MX等。其次,11米長的導彈之所以打出11000公里的最大射程,是因為美國的核彈小型化、再入載具方面優勢太大,兩者結合就是侏儒只需要300公斤左右的投擲重量。最後,你拿白楊M、RS24跟美國比還是算了吧。
真的是不對比不知道差距!這赤裸裸的打臉那些吹破天的專家啊!
看看毛子現役的白楊M的身板和射程,再看看研製中的RS-24的!有些人跪久了,不知道腦子長在誰身上了。
毛子洲際導彈的優勢在液體燃料導彈吧,相對固體導彈比衝大,能攜載更多彈頭。毛子固體燃料導彈技術不成熟,白楊多次試射失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9/doc-ifyqyuhy7328222.shtml
中國一次齊射10導彈僅花不到1億?周邊多國頓時沉默2018.1.30新浪軍事
現代技術的發展,讓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越來越高,由只能充當威懾力量,到可以完成戰術打擊任務,尤其是我軍東風戰術導彈的發展令美軍更不感到不安,為此不惜毀約,也要發展反導系統。
美軍海基以及陸基戰區反導系統針對的都是戰術導彈,鼓吹所謂反導系統讓東風無效,但是實際上不敵我軍一次齊射至少10枚東風的戰術,以數量抵消質量優勢。
這屬於一種智慧,簡單變換一下思路,不比質量,拼數量。現代反導技術確實在日愈成熟,但是存在一個死穴;抗飽和打擊能力不足,每次攔截只能對抗1個目標,即便在開發多目標攔截能力也依然是有限的,連美軍自已也承受:來襲目標越多,成功率越低。
俄軍導彈性能有多強:能用東風21彈體打出東風31射程2018.1.29新浪軍事
核洲際導彈是國際戰略平衡的根基,聯合國五大國恰好是五個合法的有核國家絕非偶然。說起洲際導彈,我們印像中都是數十噸級的龐然大物,不是放置在嚴密防護的地下發射井中,就是使用巨大的三用車機動攜帶,然而人類也曾研製過小型洲際導彈,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的“侏儒”。
美國MGM-134A侏儒洲際導彈發射重量僅有約17噸(37千磅),使用MK21再入飛行器攜帶一枚47.5萬噸當量W87-1熱核彈頭,射程高達11000公里。冷戰時期兩強相爭,美國有啥蘇聯也不甘落後,蘇聯也研製了自己的小型洲際導彈,這就是莫斯科熱工所根據蘇聯部長會議指示研製的15ZH59信使導彈。
信使,長度11.2米直徑1.36米,發射質量僅有15噸,攜帶一枚大當量核彈頭,射程同樣高達11000公里。爲信使機動,分別使用MAZ-7909和MAZ-7929底盤,前者是四軸底盤後者也不過是五軸越野底盤。
我國的東風-21就是五軸底盤,長度接近11米,而直徑為1.4米,發射重量14.7噸,簡直是信使的小兄弟。
當年考克斯報告大肆指控我國偷了美國核技術,說東風-31射程8000公里,再入飛行器總質量約為470千克。信使導彈能把東風-31的彈頭打到10000公里外,它比原版東風-31導彈都厲害,足以和改進後的東風-31媲美!換句話說,信使用比東風-21大的體積和重量,實現了東風-31甲的性能!
俄國在固體火箭和彈道導彈技術積累相當深厚,在急就章的白楊M之後,又進行了好幾次RS-26試射,從衛片看它是一種最大長度12米多,我認為RS-26和信使導彈的血緣更近,是俄最新的小型化洲際導彈,只不過考慮導彈防禦等因素進一步增重而已。
總而言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國軍工的底子還是很厚的。雖然沒有了信使對東風31那樣大的優勢,但RS-26技術水平和性能仍優於我國的東風-26,中國航天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還要發奮圖強繼續努力啊。(作者署名:空天松鼠)
相關新聞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中國M20火箭炮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美媒稱中國高鐵能迅速調動核導彈美軍衛星很難發現2018.1.23新浪軍事
中國目前有全球最長的高鐵線路,長達2.2萬公里。
據美國《國家利益》近日指出,解放軍可能讓高鐵還有軍事用途,中國可能將包括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偽裝成普通高鐵,借助漫長、快速的高鐵網絡躲避美國偵察衛星的監視。數十年來,火車一直被用作軍事運輸工具,但蘇聯首先對火車進行了裝甲改造,以運載導彈,包括核彈頭。
據稱,2015年中國曾試射過一枚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目的就是針對美國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目前中國最新東風-41可以依靠全國公路快速機動,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射程超過12000公里。它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改造為鐵路機動方式,因為北京目前花費數千億美元,打算繼續將高鐵線路延伸到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武器的西部廣大省份,這可能“並不是非巧合”。(作者署名:石江月)
回應
這就是美國人的臆想了,高鐵不是重載鐵路,而且也沒必要快速運載導彈,普通重載鐵路才是運載導彈的鐵路,時速也不慢,普遍都要160-200公里時速,比高鐵慢不了多少,
相關新聞
照片背景亮了:中國洲際導彈列車曝光可搭載東風41
回應
把軍用設施偽裝成民用設施那不是把危險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不偽裝成民用設施就不殺你了?看看美國發動的任何戰爭,受害最大的就是無辜百姓!日本人進城對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都乾了什麼?娘胎裡的嬰兒都用刺刀挑出來!我告訴你!百人斬就是從上海登陸開始的!南京大屠殺30萬的零頭!那把缺口的武士刀還在上海展出過!我問你!那時候的老百姓有什麼偽裝?你都無知到什麼層度了!
沒有這些設施老百姓更危險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3/doc-ifyquptv8810573.shtml
第二, 宙斯盾系統與標準3反導攔截彈是目前攔截高度最大、防禦範圍最廣的戰區彈道防禦系統,但由於“標準”3導彈僅能攔截大氣層以上的目標,在大氣層頂端滑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就無法被它攔截,也就躲過了美日在西太平洋射程最遠的反彈道導彈系統。
第三,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可利用空氣升力做出高G轉向動作,除了瞄準的目標區更大外,對方也無法預測其真正的落點,增加末段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難度。
第四,由於可以氣動力持續修正航線,配合衛星導航系統可達到極高的精確度。又因為距離地面的距離較近,雷達導引頭掃描地面或海面的所需功率較小,可能足以作為打擊(航母等)移動目標的打擊之用。至於高超音速穿過空氣的“黑障”現象可用某些方式降低,或等彈體速度下降並更接近目標區時才啟動雷達。
不過,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並非是不可攔截的,這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一度放棄發展的因素之一。例如美國在韓國部署的“薩德”系統可攔截高度40千米以上的目標,洛·馬就宣稱其已具有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攔截能力,並遊說政府發展增程版“薩德”以擴展攔截範圍。
另一方面,由於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末端速度會降低到4-6馬赫,現代反彈道導彈(例如S-300系列、愛國者3型、紅旗-9等)都有機會攔截高超音速滑翔器。當然,這需要強大的預警體系支撐。
可以說,東風-17的量產僅是“矛與盾”鬥爭的開始,而非結束。(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作者結論有誤,標3可以在滑翔體進入大氣層之前就中段攔截,而薩德增程型末端動能攔截器速度太低,攔截成功率會低。
保持清醒頭腦極有必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31/doc-ifyqcwaq6312259.shtml
印度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失敗:2020年之前難威懾中巴2017.12.31新浪軍事
印度目前有兩艘“殲敵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2017.12.17從水下進行的射程僅為750公里的K-4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未能成功,尚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發射失利,可能從水下彈出後點火裝置出現故障。消息人士說,K-4在測試過程中沒有啟動,發射命令下達後電池電量耗光。”這次嘗試是K-4第四次測試。
懷有強烈大國夢的印度,十分渴望盡快擁有如同五大強國那樣的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特別是在潛基核威懾能力方面,印度更加焦急。但不管是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還是自行製造國產核潛艇,印度的記錄都令人沮喪。從俄花費10億美元租借的971型核潛艇剛剛使用了5年,就因為操作不規範而撞壞了艇首,現在還在等著花巨資請俄修復。本國製造的“殲敵者”號先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拖拖拉拉無法服役,可好不容易交付海軍了,現在卻只能攜帶射程僅為750公里的K-15,根本無法承擔期望的威懾任務。
分析認為,好高騖遠和急功近利是印度發展國產武器的致命傷,從LCA光輝戰鬥機、阿瓊主戰坦克、維克蘭特號常規動力航母、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殲敵者號核潛艇和K-4潛射彈道導彈到英薩斯突擊步槍等項目的發展情況來看,幾乎無一不是。
回應
不過人家有亮劍精神
隔壁街道有個傻子,誰都不怕,逢人必亮劍!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349
中國東風17四大優勢無可比擬但理論上仍可能被攔截
近日,《外交家》雜誌網站報導,解放軍在2017年11月1日和15日分別進行了機密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東風-16彈道導彈測試,將成為世界上首種量產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
美國估計東風-17這2次試射的滑翔距離在1400千米左右,高度則在60千米以下。這種設計具有以下四大優點:
第一,將彈道高度從200千米以上降低到60千米以下,這將直接壓縮雷達的探測距離。例如對岸的鋪路爪雷達原本可看到1800千米外的彈道導彈,彈道壓低後的探測距離隨即縮短為1000千米。
東風導彈家族再添新成員:全球首配高超速滑翔彈頭
據美國《外交》雜誌2017.12.28報導,中國在11月間多次試射了可攜帶高超音速彈頭的新型導彈東風-17。
東風-17射程1800到2500公里,在11月1日的試射中,導彈共飛行1400公里,隨後釋放高超音速彈頭,彈頭再入大氣層後,在6萬米高空進行了一段高超音速滑翔機動動作,成功擊中了位於中國西部的預定靶場,“落點距離目標只有幾米”,花費了不到11分鐘就擊中目標,這標誌著中國向著“一小時打遍全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美專家認為,東風-17是全世界第一種投入實戰使用的高超音速導彈,預計到2020年左右將形成完全戰鬥力。在此之前,中國進行過至少7次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測試,全部取得成功,已走在了美國等國的前列。
滑翔彈道式飛行器,是指利用彈道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助推加速到高超聲速,然後在大氣層邊緣飛行的中遠距離滑翔飛行器,主要用於遠程快速打擊。早在2014.1.9,中國在山西五寨導彈基地首次試驗了10倍音速的WU-14,它以彈道導彈作為助推動力,實現跨大氣層滑翔飛行,能夠突破美國導彈防禦體系。WU-14抵達彈道頂點時,飛行器與火箭分離,下降高度進入大氣層邊緣,彈道近似跳躍-滑翔狀態,以10馬赫以上速度在大氣層邊緣機動和飛行,彈道剖面就像是在大氣層打水漂。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最大特點是彈道詭異,假如東風41攜帶高超音速戰鬥部,那麼就可以選擇繞過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彈道,瞄準美國,但是先對著阿根廷打過去,在南美洲拐個彎,最後打到華盛頓,讓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導彈防禦系統變成擺設。
中國目前存在數個高超音速飛行器計劃,包括遠程彈道導彈助推的跨大氣層高超音速滑翔飛行的全球打擊武器,使用混合渦輪沖壓發動機動力的有人/無人駕駛高超音速飛機,使用超燃沖壓發動機動力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這都是目前人類最尖端的航空航天技術。(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8/doc-ifypyuve0996366.shtml
美國陸軍和蘇俄陸軍的發展情況則完全不同:美軍陸基戰略彈道導彈部隊從一開始就配屬於空軍管轄,而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部隊歸屬陸軍,並沒有合在一起成為獨立的軍兵種。而蘇聯雖然在解體前專門組建有戰略火箭軍,但是其陸基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也是歸屬於陸軍的。如今,俄羅斯的戰略彈道導彈力量已經由原來的戰略火箭軍降格為戰略導彈兵,但是中近程陸基戰術彈道導彈以及巡航導彈劃歸陸軍的格局依然延續下來。
從戰術需求來看,中國陸軍長期以來也沒有打擊上百公里外敵方重要目標的這一訴求,這個任務通常是由空軍轟炸航空兵和第二砲兵/火箭軍來承擔的。事實上,由於一直奉行“國土防衛、反擊作戰”的思想,而不是美軍那種空地一體化作戰以及蘇俄大縱深攻擊作戰的模式,中國陸軍的最遠打擊縱深也自局限在軍屬大口徑火砲以及火箭炮的射程之內。
△美國陸軍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採用模塊化設計,至今已實戰發射近600枚
而美國陸軍和蘇俄陸軍在冷戰伊始就承擔了對敵方縱深的重要目標,比如指揮所、機場、兵力集結地等實施戰術核打擊的任務。這也是兩國陸軍在冷戰期間不斷研發和裝備各型戰術核武器,包括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大口徑核火砲以及巡航導彈的原因所在。
從部隊後勤保障能力來看,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所提出的要求和標準遠遠高於目前陸軍現役的任何一種武器系統。第二砲兵/火箭軍從一開始就是按照戰術彈道導彈的使用和保障要求來建設的,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才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備的體系。
但是,中國陸軍並沒有這一基礎。即便是現在將“東風”1X系列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劃歸中國陸軍,如果後者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一套與前者相適應的體系,那麼這種先進遠程打擊武器依然無法發揮最大的作戰效能。
最後,還要考慮到當前中國陸軍與其他軍兵種聯合作戰的新要求。尤其是戰區體制的建立,為轄區內陸軍、空軍、海軍、火箭軍以及戰略支援部隊的更為有效緊密的實施聯合作戰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這一背景下,其實中國陸軍也無需照搬美國陸軍和蘇俄陸軍的模式,裝備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
當然,目前國內軍工部門也完全有能力為中國陸軍提供性能先進的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包括採用模塊化彈箭共架技術的大口徑火箭炮。但是,對於中國陸軍來說,研發和裝備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新一代大口徑火箭炮更符合其未來發展需求。(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19/doc-ifypvuqc9167193.shtml
買家曬照中東亂局中該土豪國買中國彈道導彈保平安2017.12.19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沙特和也門胡塞武裝之間的導彈戰讓人心驚膽戰。一會兒是彈道導彈,一會兒是巡航導彈,一會兒又是反艦導彈,還差點打掉了核電站,造成核危機。
對於處於亂世中的海灣國家,沒有一點保命的殺手鐧可不行。沙特從上世紀80年代就從中國買回了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這樣的大殺器,著實讓只有“飛毛腿”之類老舊導彈的中東土豪們眼饞。
而最近的2017.12.15,中東又一個土豪小國卡塔爾,在首都多哈的海邊大道舉行的閱兵彩排中,人們驚訝地發現了前兩年在珠海航展上大出風頭的中國BP-12A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可以共架發射SY400、BP-12A兩種彈箭,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維護簡便、射程遠、打擊精度高、火力密度大、毀傷能力強、全方位多點重複打擊、機動靈活、裝填迅速、野戰生存能力強。
也就是說,買了BP-12A發射車,既可以發射彈道導彈,也能夠發射遠程火箭彈,一舉兩得。
BP-12A射程70-280公里,採用INS/GNSS制導,精度可達到30米級,戰鬥部480公斤,使用殺爆戰鬥部時殺傷半徑在100米左右,還可以配用燃料空氣戰鬥部、子母彈、末敏彈等各種用途的戰鬥部。該彈採用全動尾翼+燃氣舵複合控制方式,實現了導彈全射程可控飛行,可以有效規避敵方的攔截。
SY400製導火箭比BP-12A小,一輛發射車可以攜帶8枚,也採用垂直發射裝置發射。
SY400火箭彈採用慣性導航+主動雷達製導系統,射擊精度較高。最大射程可以達到350-420公里,不過這可能違反相關導彈火箭武器控制條例,因此射程300公里內是可信的。
目前,卡塔爾是第一個曝光購買和使用BP-12A彈道導彈的國家,有其示範效應,這種短程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的出口前景將更加寬廣。(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19/doc-ifypsqka9586163.shtml
解放軍有戰術彈道導彈上千枚為何1枚都不隸屬陸軍2017.12.19新浪軍事
從部隊編制編成來看,中國各型彈道導彈武器系統從一開始就歸屬於軍偉直接指揮的第二砲兵部隊。雖然該部隊被稱為“第二砲兵”,似乎與陸軍有某些聯繫,但實際上與陸軍是完全獨立的兩個軍兵種。
俄方退出令中國擁有世界獨家殺手鐧武器可打遍全球
就在中俄都在積極研發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列車的關鍵時刻,從俄傳來了不再繼續發展“巴爾古津”導彈列車的消息。據《俄羅斯報》網站2017.12.2稱,一年前給人的感覺是,戰略火箭兵似乎很快將裝備“巴爾古津”。去年年底有消息稱,鐵路作戰系統順利完成了拋射測試,試驗採用了“亞爾斯”導彈的大尺寸模型。然而,到了今年年底,有媒體稱“巴爾古津”項目已不在官方發展名單上,俄軍工業消息人士表示,該項目將於不久後暫停。看來,中國的東風-41鐵路導彈列車已成為世界唯一。
前蘇聯時代的導彈列車曾令美國頭痛
為了應對西方的戰略緊逼,不得不尋求最大安全的中俄兩國,近年來均試圖裝備鐵路機動型戰略導彈列車,並且都有了不錯的技術進展。中國研發的是在東風-41基礎上的鐵路機動型號,並於2015年12月5號首次試驗獲得成功,這裡面沒有俄的技術支持。
鐵路導彈列車的機動性無與倫比
而俄也幾乎是在同時認識到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的重要性。2009年9月“巴爾古津”項目啟動,到2016年12月,順利完成了拋射測試,試驗採用了RS-24“亞爾斯”的大尺寸模型。RS-24可配備3~6枚分導彈頭,射程高達12000公里,具有在俄國土任意位置打擊美國全境的能力。如無意外,按照研發進度,“巴爾古津”有望在2020年前投入戰鬥值班。
但是,就在中俄兩國齊頭並進的時候,從俄傳來“巴爾古津”被迫終止的消息,儘管這是俄國力不濟的信號,該項目未來也許還能重啟,但畢竟現在不能在非常時期對美國構成威脅了。中國的東風-41鐵路導彈將大大增加美國追踪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難度,因為中國現在有超過12萬公里的鐵路線路,還有超過3萬公里的高速鐵路,它們將支持東風-41迅速改變部署地點,從而讓美國防不勝防。(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毛子已經無力多平台搞戰略導彈平台了,只能潛心研究核潛艇,作為最後的殺手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05/doc-ifypikwt8985413.shtml
台媒披露台灣中程導彈研發內幕首款源自俄方技術
台灣《中國時報》2017.11.26報導稱,“台灣有中程彈道導彈?”當一項“打到北京、上海中程彈道導彈研製計劃”被終結時,很多人不相信台灣曾有過如此有企圖心的研發計劃。
外界所提“雲峰”導彈是台灣耗時10年、花費80億新台幣研製的中程地對地導彈。李登輝時代,軍方將研發“雲峰”視為最高機密。導彈計劃包括兩個方案,射程從1200公里到2000公里,涵蓋北京、上海甚至三峽大壩。
1996年台海危機時解放軍試射導彈後,台恢復被終止的計劃,當時李希望藉“雄風”-2E巡弋導彈、“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和彈道導彈計劃,與大陸相對抗。
2014年“雲峰”計劃擱置。該導彈曾在2008年試射,規劃建造10套,每套配備15至20枚導彈。
台灣共有三項對地攻擊導彈研發計劃。一是“雄風”-2E,第二“青峰”短程彈道導彈,以原有“天弓”防空導彈發展而來,射程約1000公里,計劃生產100枚。第三“雲峰”,也以“天弓”為基礎發展的中程彈道導彈,計劃生產30枚。
美國《防務新聞》曾透露,台灣上世紀80年代就著手研發“天馬”,且開始研發核武。不過在美國壓力下,兩項計劃都喊停。1981年10月,台軍首次公開展示射程達130公里的“青峰”,外形模仿美國“長矛”。也有一說台灣曾研製射程達950公里、彈頭重約500公斤的“天馬”。
1996年,台灣還秘密發展“天戟”也是用“天弓”-2型為基礎改裝,最大射程350公里左右。
從台灣導彈整體實力看,美國技術和援助才是台灣導彈發展重要保證。缺了美國支持,台灣導彈只能是計劃,無法投入實戰和部署。
目前,“雄風”-2E有兩款,以雄二反艦導彈為基礎的次音速雄風-2E與以雄三為基礎超音速雄風-2E,有效射程約600至1500公里左右。
回應
台灣敢發射導彈到大陸 就等著吃核彈吧
我覺得最怕導彈發射的是台灣的漁民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11-27/doc-ifypceiq4070218.shtml
CM-400AKG的研發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明確說,該導彈採用全程在大氣層內機動彈道式飛行,實際上不是航路平緩的巡航(飛航式)導彈,而是空射彈道導彈。在性能和突防方式上,與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相似,這再次說明CM-400AKG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彈道式空對地導彈。
這款導彈由梟龍載機發射後,點燃火箭發動機,以預設彈道發射,燃氣舵面控制導彈向數万米高空飛行,然後以5.5馬赫的高拋彈道,從空中俯衝而下獲得的極速,具有高超音速突防能力。
其實轟炸機帶空地彈道導彈也不是什麼希奇事情,60年代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和F-111戰鬥轟炸機就開始AGM-69空射戰術彈道。彈道長4.27米,直徑450毫米,重1010公斤,速度3馬赫,低空射程55公里,高空射程160公里,在當時是個很不錯的短距離對地攻擊武器。彈道可攜帶W69核戰鬥部,當量20萬噸。
冷戰時期美甦的武器都是針鋒相對發展的,你有我也要有。蘇聯研製了X-15(即AS-16),80年代進入現役,外形和性能都與美國AGM-69極其相似,全重1.2噸,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150公里,彈道末速高達5馬赫,採用慣性制導,無末制導,命中精度CEP=300米左右。
AGM-69和X-15都屬於史前時代的空射彈道導彈,高彈道時生存力極差。僅使用慣性制導,因為精度不高,AGM-69的CEP是430米,而X-15的散佈誤差是300米,使用常規戰鬥部的作戰效果不會很理想。所以,此類導彈主要使用核戰鬥部用於,摧毀敵戰略目標周圍的雷達和地空導彈陣地。
CM-400AKG則與AGM-69和X-15等史前時代的空射彈道導彈不同,該導彈被巴空軍高級官員稱為“航母殺手”。採用了中國B611短程彈道導彈所使用的全程製導技術,導彈全程都在大氣層內飛行,彈道高度比較低,呈現近似滑翔的彈道弧線,最大彈道頂點僅為2至3萬米。
全程製導近似滑翔彈道可以有效減少導彈的信號暴露,飛行軌跡難以預測,很難進行反導攔截。縮短敵方的預警時間,提高打擊的突然性。CM-400AKG對於巴來說,可有效的提高對印度航母編隊的打擊能力,梟龍採用低空突進,然後躍升發射CM-400AKG,對陸地或艦船目標進行防區外打擊,如來神掌般的過天頂俯衝彈道,讓敵人防不勝防。(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7/doc-ifypathz6441858.shtml
梟龍戰力有多強:成世界首架能發射彈道導彈的戰機2017.11.27新浪軍事
中巴聯合研製的JF-17雷電(國內稱FC-1梟龍),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單發、單座、輕型超音速戰鬥機,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飛工業集團公司研製開發,梟龍於2003年8月首飛,2007年交付巴。
巴首批採購了50架梟龍,其中在中國製造8架,巴方組裝42架,被稱為JF-17 Block1,全部使用中國機載航電和武器,2012年初交付完畢。這階段的梟龍,尚不具備主動中距空戰和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只能發射中國產霹靂-5EII格鬥導彈,投擲口徑為250和500公斤級別的航空炸彈。
由於梟龍Block1只有近距格鬥能力,所以中巴隨後開始梟龍戰機大規模改進,改進後的梟龍Block2採用KLJ-7型先進雷達,頭盔顯示系統,配合霹靂-5EII和SD-10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遠程反艦導彈,超音速空地導彈,遠程巡航導彈,各種精確制導空地彈藥,使梟龍戰機成為一種先進的打擊能力突出的多用戰鬥機。到2017年,梟龍Block1/Block2已經交付近100架。
梟龍Block2的一個巨大變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機載空地武器,能夠加掛重型空地武器。改進以後的梟龍,成為巴基斯坦空軍最銳利的對地突擊裝備。能夠攜帶常規航空炸彈和火箭彈,中國產迪朗達爾反跑道炸彈,C-802AK遠程反艦導彈,C-802KD空地導彈,Raad遠程巡航導彈,巴西MAR-1反輻射導彈等十幾種彈藥,詳細列下去,恐怕一頁紙都寫不完。
梟龍Block2有個不為人知的獨特之處,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空射彈道導彈的戰鬥機。對,你沒看錯,空射彈道導彈。
在中國的幫助下,巴鐵的梟龍已經把彈道導彈掛到了機翼下,數馬赫的速度、數百公里的射程、凌厲的突防能力、INS/GPS末端修正,如來神掌般的俯衝彈道...這種導彈就是CM-400AKG型超音速空地導彈。
CM-400AKG是目前巴基斯坦空軍最強的攻擊武器之一。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突防能力強的優點。該導彈於2013年迪拜航展上首次露面,發射重量910公斤,總長度超過5.2米,直徑0.4米,最大射程240公里。CM-400AKG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從我國外貿空對地導彈型號命名規則看,科工集團旗下的新產品基本都命名為CM-XXXAKG,CM-400AKG也不例外。很多跡像都表明,它不論是體積、制導方式和彈道類型,還是整體佈局,都與前展出過的SY400制導火箭彈關係密切。
央視證實東風41:射程1.2萬公里 打遍全球或明年服役
央視2017.11.15播出的《海峽兩岸》節目深度報導了我國最新型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據做客節目的軍事專家徐光裕描述,東風-41的重量為60多噸,戰鬥部為1.6噸,可攜帶10個分導核彈頭。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很可能於近日在西部沙漠地區測試了新型東風-41。
東風-41上一次測試是在2016年4月,美媒稱美國情報機關發現這枚導彈攜帶了兩個分彈頭,這是東風-41第二次進行攜帶兩個分彈頭的發射測試。報導分析,東風-41不僅可攜帶多枚彈頭,而且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和機動性能,此次測試說明這枚導彈技術已經逐漸成熟,有望近期實現實戰部署。
這款新型導彈究竟性能如何?
現在的洲際彈道導彈一般分的界限8000公里以上,超過10000公里就是遠程的了。如果能夠達到12000公里甚至是14000公里,那就是全球覆蓋,這就厲害了!
另外它精度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呢?過去我們像東風-5這類的話,都是以公里級來算的,打一個點瞄準以後它的偏差可能就好幾公里。而東風-41可以達到100米這樣一個精度,這是非常驚人的。
第三就是它的打擊能力非常強。它不是一個單彈頭,而是可以打6枚、10枚。因為導彈的重量達到了60多噸,所以它的三級固體動力非常強勁,可以帶很多彈頭。它的整個戰鬥部是1.6噸,這1.6噸打一個大彈頭,通常都是熱核彈頭好幾百萬噸當量的,如果變成6枚,每一枚也就是250公斤,如果是10枚的話是160公斤,當量一步步變小。因為彈頭是分導的,每一枚都有目標,不是隨便打完就算,所以它的攻擊能力是非常強。
東風-41已經進行了第8次試射,還需要多久能夠入列?
一般人理解的“試射”是一個階段,好像試射就是沒有定型的,這個概念是不太準確的。試射在整個導彈研發和投入服役的全過程都存在。譬如導彈已經定型服役,後面的試射是檢查它的可靠性,而定型之前的試射是研發階段。
所以一般不能光看試射,還要看閱兵的時候有沒有展示出來,演習的時候有沒有拉出來。像東方-41已經有圖片出現,所以個人認為目前做了8次試射以後已經有條件定型入役了,但是以後的試射還是會有的。外媒透露我們是從2012年開始試射的,6年試射了8次,搞得快的話,也許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大規模服役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11-18/doc-ifynwxum3859681.shtml
中國導彈迎來新外援?該國出口核心技術俄坦言攔不住2017.11.18新浪軍事
只要一提起烏克蘭,大家首先會想到龐大的發動機工業和雄厚的造船實力,只不過隨著近些年多方圍剿之下,已幾乎消耗殆盡。但是畢竟作為一個連續發展軍事工業超過50年的老牌軍工國,烏仍然在諸多領域具備領先地位。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20年時間內,中國從烏獲得了大量的技術轉讓和專家支持,發展至今,已經可以為俄提供相應的零部件出口服務。
根據俄《軍工信使》週報網站在10月的報導稱,由於烏對俄實施了封鎖禁運,迫使俄必須要加大對自己並不擅長領域的軍事投資。而在這個中間的空窗期,俄只能依賴於來自中國的技術支持和產品供應。俄方列舉了幾大領域:包括航空、電子、飛機製造、戰術導彈、雷達、地對空導彈等諸多零件的供應,俄現在都只能從中國獲得,畢竟歐洲也不會賣。
而為什麼只有中國才能作為俄式武器零件的供應商?《軍工信使》報分析稱,最主要的是中國可以直接從烏獲得相應的組裝技術。例如,中國通過進口蘇-27、蘇-30、S-300PMU系列等各式武器的航空電子設備、引導頭等高精產品,甚至還在烏技術支持下建立了生產線。甚至烏在90年代中期最困難的時候,甚至把戰略導彈,既SS-18“撒旦”-這種全球當時最大戰略洲際武器的火箭發動機、Kh-55巡航導彈,RD-170、RD-120和RD-9火箭發動機的技術文件和样品都一併賣給了中國。尤其是SS-18這種超級戰略導彈,最大射程1.7萬公里,僅一發就可以消滅一個中等面積的國家,是十足的超級武器。而中國也藉此機會大量引進烏克蘭的技術,並完成對自己相關裝備的升級。
俄專家分析,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頭10年裡,戰略導彈工業發展如此迅速,有著非常強烈的烏影子,無論是發動機、隔熱材料、還是電子控制系統。甚至連東風-5C洲際導彈的10發分導多彈頭的實驗成功,也有前烏克蘭“南方洲際彈道導彈設計局”的專家的幫忙。而在這個階段的俄還處於一片混亂狀態,這也促成了中國可以在後來接替烏成為俄式武器零件供應商的一個契機。(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俄現在對中國的武器裝備發展很嫉妒,引進烏一些專家對我國促進作用,但沒有像俄說的那麼依賴烏。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18/doc-ifynwxum3981156.shtml
美國揚言退出中導條約意圖讓俄羅斯放棄這些殺手鐧2017.11.18新浪軍事
據WSJ中文網援引美國官員的說法,他們計劃重啟中程地地導彈的研製。而若要美國放棄該舉動,除非俄也放棄生產這一武器。
這是美俄關於《中導條約》最新一輪交鋒,為此兩國已是爭吵不斷。
1987年由時任美蘇領導人裡根和戈爾巴喬夫簽署的《中導條約》,要求兩國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1988年開始,美國在蘇聯的監督下,將剛剛在歐洲部署不久的潘興2型中近程地地導彈和BGM-109G型巡航導彈銷毀。
而蘇聯則在美國監督下,銷毀了射程5500公里可帶3個分導核彈頭的RSD-10(SS-25“先鋒”),以及9K714(SS-23“蜘蛛”)短程地地導彈,RK-55“石榴石”陸基核巡航導彈。
如今,俄擴充自家的巡航導彈和地地導彈,同樣讓美國坐立不安。
其中,陸基巡航導彈的“伊斯坎德爾”K(P-500),俄宣稱射程只有500公里,完全符合《中導條約》,但美歐認為這射程很可能超過1000公里。
另一種讓美歐倍感擔憂的是RS-26“邊界”。2011年以來,保密進行了大概5次試射(1次失敗),雖然俄宣稱這是一種長度12米、發射質量36噸的小型洲際彈道導彈,但美歐認為這是一種明顯違反《中導條約》的射程在2000-6000公里之間。
美俄圍繞對方違反《中導條約》的爭吵看來還要持續下去,實際上明眼人也能看得出,美國揚言退出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重獲這一大殺器找藉口,另一方面除了批判俄,還有一層顯而易見的因素,你懂的。(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回應
老實說,俄現在根本不在乎你退不退,而根本在於美國找藉口
說反了。現在是俄已經失去了所有討價還價的資本,美國在利用這優勢訛詐和打壓俄。
美俄簽訂協議後我們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呵呵,明白中國沒簽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18/doc-ifynwxum4143300.shtml
也許有的軍迷朋友會說,人家可能統計的不是一枚枚洲際導彈,而是導彈裡裝的核彈頭,不是還有多彈頭導彈嘛?
但是那位俄司令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是配備各種型號和級別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為400枚。而且俄美削減武器條約也是按彈頭數量,而不是作為運載載具的導彈數量來算的。
而且,目前多彈頭導彈最多也就帶10枚分彈頭,一般是3-5枚。所以就算退一萬步,400枚說的只是導彈發射載具,那美俄的核彈頭最多也只是4000枚,而且還肯定不到這個數字。況且,10個分彈頭的技術中國也掌握了。今年年初,外媒就報導中國進行了一次東風-5B洲際導彈試射,展示了投送10枚分彈頭的能力。那中國的260枚洲際導彈豈不是攜帶了2600枚核彈頭?
所以,無論是比較洲際導彈載具,還是核彈頭數量,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兩個核力量大國,有著高達幾十倍的差距,基本可以確認是假新聞了。就算中國有260枚核導彈這個數字的本身,其真實性也可以大大存疑了。(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呵呵,基本都是瞎猜。就不告訴你有多少,反正你敢惹我,保證反擊摧毀你就是了。
中國260枚核導彈數量太少?其實美俄也才各有400枚
中國一直奉行的核戰略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無條件地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根據這一戰略,解放軍火箭軍始終要保持一個精幹有效的核武庫,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通俗來說,就是中國保有的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會以最低需要標準來計算。而常年被外媒傳聞的數字則有幾十枚、100多枚、200餘枚等。
被西方媒體稱為防務信息統計權威機構的瑞典斯一家“和平研究所”,以2016年1月為觀察時間點,稱全球共擁有15395枚核彈頭,比2015年減少455枚,其中4120枚為部署狀態。其中,俄羅斯以擁有7290枚核彈頭排在首位,美國有7000枚位列第二,兩國總和占全球核彈頭總數的93%。接下來依次為法國(300枚)、中國(260枚)、英國(215枚)等等。
這下子,一些國內軍迷有點不淡定了。啥?俄羅斯有7290枚,美國有7000枚,中國祇有俄羅斯的“零頭不到”?人家零頭都有290枚呢。而且按數量排名,在“五常”中,中國也是排在倒數第二?
結果時隔整整一年之後,權威“打臉”數據才姍姍來遲。據俄媒2017.11.13報導,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上將稱,俄戰略火箭軍擁有大約400枚配備各種型號和級別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超過60%的核武器和彈藥載體都集中在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作戰部隊。
原來不是7290枚……是400枚。就算按瑞典那家機構公佈的中國核導彈數據來對比,俄也只是中國的1.5倍而已。而不是此前報導中的28倍。
更加重要的是,他說,“這一數量符合俄美削減武器條約的規定,也足以完成核威懾的各項任務。”
什麼意思?就是400枚這個數量,俄美一樣,都是按照條約規定來保有的。那麼由此推算,就算美國擁有的核彈道導彈不是400枚那麼準確的數字,上下也相差不多了。所以,瑞典那家機構說的美國有7000枚核彈頭的數字也是大大夸張了的。
解放軍為何總一次齊射多枚東風:多發齊到防無可防2017.9.19新浪軍事
如果談及我軍的特色,那麼中國火箭軍常規戰術導彈旅可排到前面,放眼全球,也只有我軍才將其做為主要火力突擊力量使用。常規戰術導彈旅由多個導彈營組成,主要型號為:東風15,現役主力為東風-15B,採用8乘8的輪式機動運輸/發射車,機動性好,反應速度快,發射準備工作僅需15到30分鐘,達成快速反應的目標。
東風-15B的彈長9.1米,彈徑1米,起飛重量6.2噸,彈體外形為細長的雙錐外形,彈頭尾部有四片小型控制舵片,可調整彈頭末段飛行彈道的穩定翼,說明其具有彈道未端修正能力,採用為單級固體發動機,射程達900公里,主要擔任縱深打擊任務。
其戰鬥部有多種選擇,最大可達1000公斤級的彈頭,如果採用半穿甲彈頭,可以在垂直攻擊後擊穿10-15米深的混凝土等,並在地下引爆以攻擊地下目標。也可以採用:子母彈,雲爆彈,石墨炸彈等,滿足多種不同任務的要求。
導彈採用慣性+衛星制導方式,在末端彈頭分離後,彈頭尾部有四片小型調整其彈道,並結合彈頭的計算機指令完成對目標的多次確定和打擊。理論上,可以保證命中誤差在30米以內,但是按國內新聞報告的話,命中精度被稱為“分米級”,已經具備了打擊點目標的能力,或者,可以摧毀卡車大小的目標。
為了對抗反導攔截系統,具有多端變軌能力以增加突防可靠性,在飛行中段根據需要還可以進行二次爬高,並在飛行中段可以進行機動以躲避攔截導彈。據稱,其突防能力極其凶悍,曾在防空反導對抗演習中,成功突破S-300系統的攔截。
僅僅單枚導彈突防能力強不行,於是我軍研究集群齊射戰術。我軍常規戰術導彈已多次進行齊射演練,往往一次演習打至少10枚東風導彈,有時還會與巡航導彈一起使用。
解放軍為啥不惜成本也要一次齊射多枚東風導彈?原因很簡單,多發齊到,可以讓對手防無可防。面對多枚齊射時,反導系統可就頭暈了,不管什麼樣的反導系統同時對抗多個目標都相當差,通常目標越多,成功率越低。
僅僅以為旅齊射就足夠了嗎?不對,我軍現在已開始擺弄多型號齊射,同時使用多種型號的導彈,對目標進行打擊,東風15與東風26與巡航導彈聯合起來,可以達到優勢互補,具有快速打擊,高效突防,重點毀傷的效果。如此一來,反導系統除了頭暈外,還有第二種選擇嗎?(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於是工程師們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全尺寸模型彈裡一半多的容量都是由水填滿,當試驗潛艇彈射出模型彈並飛到最高點時,釋放彈體裡的水,並展開減速傘,這樣模型彈落入水中前就釋放掉大部分重量,落深(掉下來扎入水中的深度)很小,不會對試驗潛艇構成威脅。
我國於1969-1988年期間先後在陸上和水下成功發射了多達65枚巨浪-1的模型彈和遙測彈。限於當時薄弱的技術水平,巨浪-1射距僅有1700公里,與國外同時期型號的潛射彈道導彈在性能指標上差距很大。
擔任巨浪-1發射實驗任務的就是長城200號試驗艇,該艇是我國海軍一艘柴電動力彈道導彈試驗潛艇。是中國海軍031型的首艇,也是唯一的一艘。該艇於1982年10月12日成功發射了巨浪-1(10月7日首次試射,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插頭強度不夠,總結教訓並改進,首次試射的五天后發射成功),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
長城200號試驗艇
經過同陸基機動彈道導彈之間的互相借鑒和協同發展,巨浪-1的改進型巨浪-1A的射程可以達到原型的兩倍。巨浪-1A雖然射程有所提高,但從技術層面上講仍然只是一款中程彈,難以擔當我國第二次核打擊的沉重使命。隨後我國開展了巨浪-2的研製工作,並經歷了短暫的擱置。
1999年5月8日,美國悍然空襲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央軍委立即批示巨浪-2型恢復研製,與此同時094型的首艇開工,並將封存了多年的200號重新改裝一新,改裝發射筒用來對巨浪-2進行發射實驗, 2003年巨浪-2首次陸上試射試驗成功,200艇共進行了十幾次巨浪-2模型彈和遙測彈發射試驗,雖困難重重歷經數次失敗,經過多次改進迭代後,200號分別在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8月16日發射巨浪-2並獲得成功,宣布巨浪-2的最終定型。
異曲同工的是,我國水面雷達與艦載武器試驗也有其相應的艦船平台,即畢昇艦和華羅庚艦。
巨浪-3很可能由陸基的的東風-41型改進而來,其射程超過12,000公里,可以攜帶單個或者多個核彈頭,預計部署在096型核潛艇上,將成為我國二次核打擊的骨幹力量,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戰略核威懾力。(作者署名:局座召忠)
回應
要是美國不炸館,暴露猙獰面目,可能還會對美抱有幻想
現在還是有很多這樣的人
屁股坐歪了的更多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01/doc-ifykqmrv6509500.shtml
張召忠:中國使館遭轟炸後立即恢復研製巨浪2導彈2017.9.1新浪軍事
據俄羅斯衛星網近日報導,中國軍方專家正在研製新式海基“巨浪-3”型洲際彈道導彈,同時,互聯網上出現了一張中國海軍032型試驗潛艇的照片,照片顯示,032停靠在大連造船廠的舾装泊位,其指揮塔的一部分被加高1米左右,形成了一個“鼓包”。
032型試驗艇
作為世界最大的常規潛艇,032已被打造成一款成熟的新型武器發射實驗平台,我們熟知的巨浪-2、長劍10、長劍20、鷹擊-18等潛射導彈都是通過它來驗證和測試發射的。032型試驗艇指揮塔內的巨型發射管之前是“巨浪-2”的發射試驗平台,而這次指揮塔的加高位置正是收納導彈發射管的位置,加長近一米的發射管肯定是為測試彈身更長的導彈而準備的,該型導彈極有可能就是“巨浪-3”。
上世紀60年代,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七機部(航天工業部)組建第四設計部(簡稱四部),開始了固體戰略導彈總體設計的準備工作。不久後國防科委正式下達了中程潛地固體導彈的研製任務,巨浪的研製工作就此拉開序幕。當時科研條件十分簡陋,缺少國外先進試驗設備的困難就用靈活的方法來代替和彌補。
萬事開頭難,沒有借鑒性的模板,只有在一窮二白中摸索探尋。比如,潛射彈道導彈出水的一瞬間,是個十分複雜的力學模型:導彈被推出發射筒,釋放熱量產生氣泡並與水混合在一起,導彈出水後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氣(接觸兩種不同介質),需要大量驗算和實驗來驗證導彈水動力特性,來保證導彈從發射筒到空中點火過程中彈體姿態的穩定。為此進行了1000次的縮比試驗(將導彈等比例縮小,相應的在造波水池中模擬大海環境來收集數據。這一實驗方法廣泛應用於船舶、海工、航空、高鐵等領域,如將船舶模型置於造波水池中驗證船體的耐波性。將船舶模型以一定速度進行拖曳,來收集船型航行時的水動力特性。將高鐵、飛機模型置於風洞中,驗證外形氣動特性) 。
拖曳船舶模型,來模擬仿真船型航行時的水動力特性
除了縮比模型,全尺寸模型試驗也是潛射彈道導彈必須經過的一環,為此要多次將全尺寸模型裝填到試驗潛艇進行彈射,由於模型彈彈出水面後有幾十米高,且自身重量很大,落入水中後很容易把潛艇砸壞。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公路機動依托預設陣地的發射形式,具有一些缺點,一是預設陣地都設置在距離公路很近的地點,很容易被敵方事先偵察到,在戰時遭到破壞。二是導彈發射車只能依托公路機動,也很容易受到敵方的打擊。
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展陸基洲際導彈的無依托野外發射技術,這是指戰略導彈發射車可在無路或泥濘、鬆軟土壤及沙漠等地區活動,在非預定地點發射。
所以,作為東風31A的後續改進,東風31AG使用了三種新技術,一是採用全驅動越野車底盤,提高導彈的機動能力。三是採用野外無依托快速發射,提高系統生存能力。二是採用分導式多彈頭,提高突防能力。
2011年5月,我國萬山公司獨立自主研製了國內最長、裝載質量最大的自行式超重型特種越野運輸車——WS51200型,實現了8軸超重型越野車技術的跨越,整車總質量122噸,整備質量42噸,裝載質量80噸。採用斷開式驅動橋、大行程螺旋彈簧獨立懸架等技術和輪胎中央調壓系統等,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WS51200型重型越野車隨即被應用於東風31AG的TEL車底盤。TEL是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的縮寫,意為運輸-起豎-發射一體車。
東風31AG也曾在網絡上亮相,均採用8軸TEL,因此很多人將其誤認為是東風41,但是由於東風31AG的尺寸並沒有東風41大,據推算東風41發射車長18.5米(包含底座和安全帽大約是20米),東風31AG發射筒長約15米,所以東風31AG發射車的駕駛室為整體式,沒有像東風41那樣發射筒探出車體前部,駕駛室被分割成左右兩個部分。
火箭軍作為一個新成立的軍種,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銘記光輝歷史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主題展覽”上,火箭軍展示了東風導彈全家福,包括東風-5B多彈頭洲際核導彈,東風-5A大型液體洲際導彈,東風-31A和東風-31AG小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東風-15B近程彈道導彈,以及東風10A陸基巡航導彈,這些導彈,構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遠中近程結合、彈道巡航匹配、核常兼備的導彈打擊體系,就是美國和俄國也得望彈興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30/doc-ifyinvwu3504717.shtml
新型東風31AG洲際導彈現身朱日和射程超1萬公里2017.7.30央視新聞
東風-31AG洲際導彈正在進入朱日和檢閱現場,這也是東風-31AG列裝部隊後的首次曝光。
東風31AG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媒體上,只不過隱藏在東風41的光環下,很少為公眾所知,因為人們普遍更關注中國戰略核潛艇發射的海基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和神秘的東風41。
2014.10.2,美國自由燈塔網站發表了著名爆料大王,華盛頓時報著名記者比爾·格茨的文章,稱9月25日我國進行了東風31B的首次試射,這是東風31B這個編號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綜合外界消息,此次展出的東風31AG,很有可能就是美國軍事專家命名的所謂“東風31B”。
由於東風31是我國首次研製高性能固體導彈,技術跨度大,需要突破小型電子儀器技術、高精度慣導技術、機動發射技術、小型核彈頭技術、先進突防技術等一系列難關。導彈立項後進展較慢。經過13年研製,1999.8.2,東風31才成功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
在200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增程單彈頭型的東風-31A首次露面接受檢閱,發射車採用分離式半掛車設計,在發射準備時間,越野性能等方面較差,這可能是當時國產重型八軸TEL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所致。
由於東風31原型彈的射程只有8000公里,只能打到美國局部地區,不足以形成有效的核威懾。我國立即開始了改進型東風31A的研製。東風31A和東風31外形上區別不大,但東風31A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使用芳綸纖維複合材料的發動機殼體,大幅度降低了火箭發動機重量,同時使用新一代N15高能推進劑,射程得到了很大提高,射程增加到11000公里以上,可以從中國北部發射,跨越北冰洋打擊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
東風31A儘管擴展了射程、提高了命中精度,不過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沒有分導式多彈頭能力,其次是不具備野外機動發射能力。
東風31A仍使用牽引-半拖車作為三用車,只有機動運輸能力。該導彈的作戰形式是:平時隱蔽在大型洞窟基地內,戰時從洞窟基地開出,通過公路機動,進入附近的預設發射陣地,這些陣地都事先經過精確的測量和技術保障,發射場坪的基礎經過特別設計,由加厚混凝土構築,能夠承受幾十噸導彈發射時的後坐力和衝擊力,場坪為圓形,有預先埋設的中心定位點,導彈發射車可直接開到定位點,經過簡單整備就可以發射,這極大的簡化了導彈發射程序,可進行迅速的核反擊。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單單由倫敦尤斯頓車站至老橡樹公地車站、10.6公里,將要花上高達82.5億英鎊,每1公里要花7.78億英鎊,相比之下,根據2015年的數據,中國高鐵每公里的造價,約為1500萬英鎊。
不過,HS2公司強調公司有信心如期完工及不會超支。英國交通部回應稱,該部門嚴密控制高鐵的建造成本,又稱工程進度及開支符合預期。
回應
你的月收入還差英日一大截,你的手機電腦裡盡是美日韓元器件,你坐的飛機,引擎不是美國的就是英國的。
你的洋大人用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
您不撒謊是不是就活不下去了?咱就說最不起眼的奶粉,你敢給你的幼兒喝中國造的麼?結石寶寶們的官司還沒了呢。
傻鳥,現在國產奶企都是自建牧場了,早就不是過去那種農戶散養模式了。各項標準都很嚴格的好嗎。君不見伊利蒙牛都已經衝到了世紀乳業前10好嗎?伊利甚至排到了全球第6.質量跟不上銷售額能上去嗎?傻子
http://news.sina.com.cn/o/2017-07-16/doc-ifyiaewh9329216.shtml
英國倫敦地鐵為平權,廣播禁用“女士們、先生們”
2017.7.13,英國倫敦交通局日前表示,未來地鐵廣播將不再以“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en)作為開場白。員工未來必須使用“大家好”(hello everyone),好讓所有乘客都感到受歡迎。
回應
以後都叫“生物們”(creatures)好了,免得說我們不尊重動物
為了照顧變性者所以不能說女士們先生們?那我能不能認為正常人因此被歧視了?因為大家都是正常人類,為什麼必須和那些性取向異常的變性者混為一談?
中國為何造世界最強高鐵網?美稱神秘用途直逼美死穴
2017.7.16新浪軍事
中國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世界第三的國家,卻已經成為世界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和世界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2016年中國高鐵超過2.2萬公里,佔全球65%以上。
鐵路還是一個物資的運輸線,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鐵路線已經鋪設到了西藏,這將給中國非常便利,讓中國迅速部署重型裝甲部隊從內陸到西藏,這可以大大提升中國對邊疆的控制,這是周邊國家都比較急單的,只要跟中國的邊疆生變,中國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大規模部隊抵達任務區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看到的。而在戰爭時期,中國可以利用這些高鐵軌道來部署自己的DF41導彈。他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佈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中的最先進系統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該型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東風41配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以西方技術是無法進行攔截的。中國採用高鐵運輸和發射DF41的話,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跟踪這一導彈的發射點,美國根本沒有辦法對DF41進行早期預判,只有導彈接近美國本土,再啟動反導系統,已經晚矣。(作者署名:人間兵器)
回應
洲際導彈發射用的鐵路是重載鐵路!類似國內大秦鐵路這樣的專用貨運線路!高鐵是客運線路!沒有重載設計!
你懂毛,一列動車自重多少噸?一枚東風多少噸,不懂不要瞎說
你毛都不懂!導彈列車不光是運載,還要能發射的!中國高鐵電氣化,導彈豎起之前要不要把高鐵供電接觸網切斷?還有發射的時候對陸基巨大的衝擊力怎麼處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16/doc-ifyiakur9000711.shtml
英國高鐵造價或成全球最貴每公里或為中國20倍
今年初獲准動工建造的英國高速鐵路2號(HS2)被爆出造價嚴重超支。
香港東網2017.7..16援引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HS2首階段192公里將斥資高達480億英鎊(約4260億人民幣),但官方指造價只需243億英鎊。若以整項HS2全長348公里,將要耗資1040億英鎊。
2002年底,美國放棄了原先對國家、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區分(即NMD與TMD),轉而整合全球的反導資源。新的一體化反導指揮控制體系(C2BMC)基於來襲導彈的不同飛行階段進行分層攔阻,並將全球各戰區與美國本土彈道導彈防禦系統(BMDS)進行了一體化整合,特別是原有相互獨立、點對點的指揮控制、作戰管理和通信節點。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資源整合將在兩項能力上體現得十分顯著,即基於外部遠端傳感器的發射能力(LOR)和基於外部遠端傳感器的攔截能力(EOR)。前者在宙斯盾反導5.0版本之前便已具備,大大擴展了標準3的防禦範圍;後者則將出現在新的宙斯盾反導版本和標準3上。EOR意味著發射平台可以不使用自身火力通道對攔截目標進行照射,攔截彈發射後可交由全球反導傳感器網絡的其他節點對目標進行攔截,如海基X波段雷達(SBX)、陸上部署的AN/TPY-2雷達。
在日本以前沿工作模式部署的AN/TPY-2雷達(並非作為薩德的一部分)本身就要為美國的全球中段反導系統提供傳感器節點支持。在韓國星州-大邱一線的AN/TPY-2雷達雖然是作為薩德的製導雷達以末端模式部署,但是該系統在前沿與末端模式之間可以進行相對迅捷的切換。海基X波段雷達在過去數年遇到了技術和資金問題,但最近已在各方推動下起死回生,格里芬公司剛剛獲得了升級SBX的新合同。而日本則一直對SBX在日本周邊海域的部署態度積極。
總之,包括未來的陸基宙斯盾在內,美、日、韓在東北亞的各種反導資源都是一個協同和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的整體反導網絡的一部分。(作者署名:巴蜀特警小教官)
回應
這裡的宙斯盾肯定是基線9配合標準3作中段反導。標準3反導還是比較靠譜,30次試驗成功攔截25次,但問題是標準3是配合海上巨眼X波段雷達使用的,而這部雷達極度危險。它不僅能探測6000公里內的彈道導彈發射,躲在日本以東就能探測中國全境,還能接入美國的反導系統,引導美日韓盾艦的標準3和美國本土的GBI攔截彈進行攔截。
我相信中國的軍工們一定研製出一種大殺器,讓那些所謂的反導及防禦體係都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只要戰爭一起,立刻先癱瘓他的防空體系,然後再痛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3/doc-ifyhrxsk1652876.shtml
根據近期報導,雖然日本防衛省否定了薩德方案,但是從不同防禦層次的角度來說,不能排除日本未來配備薩德或類似系統的可能性。
薩德防禦範圍比宙斯盾要小得多——這主要是由不同攔截彈在燃儘速度方面的差距所致,燃儘速度決定了導彈的最大射高與射程。不過對於防禦面積小得多的韓國來說,薩德便是費效比更高的選項。此外,雖然宙斯盾在防禦範圍方面比薩德有優勢,二者在應對目標方面卻各有分工。
宙斯盾使用的標準3導彈的攔截區域在大氣層外,其最低射高一般估計為90-100公里,而以朝鮮所裝備的短程導彈為例,其彈道頂點全部低於這個攔截低界,因此對於韓國防備朝鮮的需要而言,宙斯盾是意義不大的。
陸基版“宙斯盾”投入使用後的作戰示意圖
但對於日本而言,在宙斯盾的大傘下薩德依然有其價值。首先,對於日本而言,標準3的攔截低界在90-100公里以上,而負責末段反導的愛國者3射高只有15公里左右,也就是說在15-90公里這個範圍內,日本自身的反導網依然存在漏洞。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曾對薩德表示出興趣,2015年有報導稱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19年開始的新五年計劃中引進薩德,將現有的雙層反導體系完善為“三層防禦”。雖然日前,防衛省以成本為主要理由於否定了薩德,但從戰術需求來說薩德與宙斯盾並非替代關係。
美國全球反導網正在日韓扣上重要一環
另外,薩德與宙斯盾的作用與分工要放在東北亞、美國及其盟國整體反導佈局的角度來看待,這兩個系統在東北亞的作用與北約的反導部署十分類似。在防禦範圍方面,以部署在土耳其的薩德為例,假設導彈來襲方向為伊朗,薩德僅能防禦土耳其東南一小部分,而在東歐配備標準3的陸基宙斯盾則可以依靠更少的部署單元防衛整個歐洲。在防禦目標方面,土耳其東部部署薩德也是有必要的,因為宙斯盾的標準3無法對伊朗的短程導彈進行攔截。
美國在東歐部署的陸基版“宙斯盾”系統全景圖
與此類似,日本裝備陸基宙斯盾的規劃不僅是對日本自身現有反導體系的加強,更是美日韓反導體系的重要一環,其意義不僅局限在東北亞,甚至是全球性的。日本的反導資源是美國在東北亞甚至全球反導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宙斯盾為核心的反導體系能夠加強美國及其盟國在戰術和戰區層面上傳感器網絡和火力資源的作戰效能。
日本未選擇薩德反導系統背後究竟有怎樣的隱情2017.7.3新浪軍事
日前,日本防衛省已基本決定將陸基“宙斯盾”系統列入新財年預算。如果該系統得以部署,不僅將大大完善日本自身的反導體系,也將成為美國及其盟國在東北亞甚至全球反導佈局中的重要一環。
日本反導能力建設行至今日自有其淵源。上世紀80年代,日本便開始研究彈道導彈防禦問題。1993年之後,政策和技術準備逐漸進入實質階段。2003年底日本內閣正式決定部署彈道導彈防禦體系。2004年底,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與《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反導能力建設和美日反導合作目標。同年日本開始對其金剛級宙斯盾艦進行反導升級,並在之後幾年進行了數次攔截試驗。2011年6月,日本防衛省宣布已初步構建起雙層反導系統。該系統主要由陸基末段攔截的愛國者3、海基中段攔截的宙斯盾以及早期預警探測和指揮控制系統組成。
目前日本的反導作戰流程基本由四個部分組成。首先,由美國的預警衛星將來襲導彈參數分享給日本防衛省並傳輸至自衛隊相應作戰單位。接下來,由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與航空自衛隊的陸基預警雷達對來襲導彈進行探測跟踪,並對彈道進行分析,得出最佳攔截方案。進入攔截階段,首先由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發射標準3,在大氣層外對處於飛行中段的目標進行攔截。最後,若大氣層外攔截失敗,則由航空自衛隊的愛國者系統進行末段攔截。
整套流程中,航空自衛隊的反導指揮控制系統是核心,通過日本自動警戒管制系統(JADGE)負責整體指揮和協調工作,在自衛隊獲得預警衛星參數之後、海上和陸基預警系統開始工作之前,攔截作戰命令便由航空總隊司令下達。
日本的愛國者主要部署在東京、大板、名古屋、九州、沖繩等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宙斯盾艦分別駐紮在佐世保、舞鶴、橫須賀海軍基地,其中4艘具有反導能力,另外2艘將進行反導升級。
陸基宙斯盾將使日本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提高這一雙層反導體系的作戰效能,不僅完善了反導傳感器網和指控系統,也將提高火力單元的數量和火力資源分配合理性。宙斯盾攔截彈的最新型號、由美日聯合研製的標準3,計劃於2018年進行實戰部署。
“薩德”選項並未排除
與韓國糾結於薩德系統不同,日本若要完善反導系統則需要倚賴宙斯盾。對於韓國來說,薩德是能夠滿足防禦需要且費效比更高的選擇。而對於日本來說,薩德與陸基宙斯盾則對應不同的防禦需要。
從尺寸上看,這種導彈比較接近蘇聯RT-20“先鋒”導彈,算是中遠程固體燃料導彈
它的直徑看來依然是不到1.5米的樣子,說明朝鮮仍然是未能掌握大直徑固體藥柱製造技術。但鑑於“北極星2”導彈發射和之前朝鮮固體發動機試車時的畫面,朝鮮的固體燃料能量密度水平至少不會是印度這種檔次。
因此,北極星3很可能是一種中遠程導彈,其基本射程和載荷條件或許能接近東風-26水平——當然東風-26的精度、突防性能、機動部署能力,多用途特性……這些是朝鮮導彈不可能趕上的。
至於這個“山寨版白楊”導彈,朝鮮恐怕至少短時間內是別想接近造出來的
綜上,因為導彈技術不擴散機制,朝鮮和印度都沒辦法從外部獲得完整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因此兩國根據本身技術能力,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朝鮮因為機緣巧合,弄到了R-27導彈,試圖一步登天,走了一陣彎路,近年來才回歸正路。而印度則寧可搞和液體彈差不多重的固體導彈,也堅決要開發固體導彈,和世界大國看齊,但可惜基礎工業能力“天花板”限制,無法突破太多,很多時候提高射程就只能靠吹牛。
如果考慮到印度和朝鮮的綜合國力差距,再看雙方這“互有短長”的導彈技術,印度DRDO真的應該感到羞愧。
不過導彈技術發展從來不單純是技術問題。
為什麼印度一樣已經摸到了製造洲際導彈的邊緣,甚至都已經有了增強型原子彈,美國就不說制裁他呢?當年印巴核試驗的時候聯合國可也是有相關決議的啊。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世界,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領域,就是“只許州官點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國祇能用更加激進的手段來試圖自保。這錯了嗎?或許只有歷史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回應
看起來,朝鮮的工業實力還是不錯的,還是很厲害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24/doc-ifyfkqwe0933747.shtml
相比之下,“烈火2”雖然也號稱公路機動,但其實是裸彈運輸,除了不必加註燃料,其他老式液體燃料導彈發射前常見的準備工作一樣少不了。也不能無依托發射,只能到經過準備的場坪。
……
不過,印度的希望永遠在未來嘛。目前雖然尚未裝備部隊,但印度還有“烈火3”和“烈火5”導彈,其中烈火3射程達到3500-5000公里,烈火5射程5000-7000公里。
當然,按慣例,印度聲稱的射程數據裡面這個上限大概是要去掉的。那也不容小覷,畢竟射程在那擺著,而且這還是固體燃料導彈。
關於“烈火3”,也有不少未解之謎,例如它到底有多重。
DRDO如果是在朝鮮,這幾位估計會被領袖送去挖煤?
據早先的報導,烈火3導彈的第一級重32噸,第二級10噸。總重量應該在44-45噸左右。
相比之下,中國的東風-26導彈發射重量估計才20噸。
印度媒體後來有報導稱,DRDO宣稱烈火3的重量下降到了22噸——然而這個事情真的讓人很難相信,難道他們掌握了降低導彈一半的重量而不增加射程的天頂星技術?
但不論如何,據印度方面宣稱的試驗情況,“烈火3”導彈經過近10年試驗發展,印軍今年玩成了第一次脫離DRDO技術支持獨立的發射試驗。這種導彈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儘管……說不好聽點,這玩意除了用了固體燃料,整個一東風-3水平的玩意。
在烈火3基礎上,印度又繼續開發了“烈火5”,裝備了第三級火箭,重量提高到50噸(再次說明所謂“烈火3”重量只有22噸的說法純屬胡扯),戰鬥部重量1500公斤,射程超過5000公里——最遠可達8000公里。(當然這個8000公里的數據別當真就對了)換言之,烈火5差不多就是個固體燃料的“東風4”水平。
當然,能掌握直徑2米的固體燃料導彈研製技術,印度在固體燃料技術方面的進步也是明顯的,儘管似乎他們並未掌握高能固體燃料技術,才導致同樣射程的固體燃料導彈,重量都快向液體燃料導彈看齊了。
相比之下,朝鮮展示的兩種新型導彈,現在還是模型,從研製進度上講當然是趕不上印度了。但我們不妨推測一下它們所代表的研製方案。
這其中,採用拖車機動的,姑且稱之為“北極星3”導彈,從發射筒和輔助機構的模型製作精細度來看,搞不好朝鮮已經接近製造出它的實彈了。
朝鮮展示的這個模型看起來製作完成度較高,或許已經接近造出實彈
印度的固體燃料技術起步相對晚,而且這方面,印度也沒有可以藉鑑的目標,蘇聯和西方都不可能提供給他相關的技術,所以烈火2導彈上面運用的技術就比較老,整個導彈看起來細得像鉛筆一樣——直徑做不大,又要保證射程和載荷(烈火2的彈頭重1噸,能夠承受8馬赫再入大氣層,印度媒體聲稱該導彈可以攜帶20萬噸當量的增強型原子彈彈頭),那就只能做的長了唄。
而且,“烈火2”導彈的裝備、生產和改裝,似乎又成了個富有印度特色的故事。
該導彈2000年進行了首次試射,成功後,印度國防部長馬上宣布開始生產,每年製造12發,後來又提高到18發的速度開始裝備印度軍隊。
2009年5月,印度媒體開始大吹特吹說印度軍隊將進行烈火2的用戶測試,這次試驗是印度軍隊完全脫離DRDO的技術支持自己進行的首次試射。
結果導彈就不知道哪裡去了……
當年11月印度軍隊再次進行烈火2導彈試射,這次導彈第二級沒有點火,直接墜入大海。
已經裝備了100多枚的導彈居然無法正常使用,這就很尷尬了。
經過半年緊急攻關,2010年5月,改裝新的製導系統的“烈火2”才終於試射成功。
相比之下“烈火1”導彈則是在“烈火2”開發的縮小版,射程降低到750-1250公里,戰鬥部重量1000公斤,能夠攜帶戰術核武器。
應該說,雖然“烈火”系列導彈的開發一波三折,中間也少不了“印度特色”的故事,但總算也已經是一種能夠例行保持作戰能力的導彈了。
導彈本身性能雖然基本差不多,但“北極星2”的“外設”可比“烈火2”豪華太多了。該導彈採用8對負重輪的履帶式TEL發射車,導彈被裝在儲運發射筒內,發射筒上裝有類似俄羅斯“白楊”導彈的環境控制通風管,而且發射筒尾部裝有無依托發射裝置,可在各種地形下確保“展開就發”,第二次試射中朝鮮就展示了這個能力,直接在一片無準備的土地上就發射了。
北極星2導彈的無依托發射裝置
不過K-4尺寸比“北極星1”或者中國“巨浪1”大,射程遠一些也是有可能的。只不過,這個射程和載荷指標嘛,顯然是有習慣性“注水”的。
不過“北極星”導彈迄今為止已經進行過5次成功的發射試驗,與之配套的常規動力導彈潛艇的完成度顯然也要比印度磕磕絆絆的“殲敵者”強。所以,“北極星1”在成熟性方面,還是比印度K-4要領先一些的。但總的來說“北極星1”和“K-4”基本算是同檔次的導彈。
當然,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早已退役的“巨浪1”導彈上,至少有一點是不論印度還是朝鮮望洋興嘆的——那就是當量達到百萬噸級的熱核彈頭。
北極星2的技術水平比烈火2簡直高到不知道哪裡去
如果說僅說導彈,“北極星2”只能算是比“烈火2”檔次高那麼一截,那算上整個發射系統,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再對比一下朝鮮和印度的陸基固體導彈。
朝鮮目前宣布要大量裝備的“北極星2”導彈基本上是“北極星”導彈上陸,其研製邏輯和中國當年“巨浪上岸”搖身一變成為東風-21是一樣的。
而在性能方面,“北極星2”表現不差,其射程估計可達到1500-2000公里。相比之下,尺寸重量與之相似的中國東風-21A型攜帶600千克重50萬噸當量的彈頭射程可達2700公里。考慮到朝鮮核彈更重,“北極星2”的射程降低到1500-2000公里還是可以理解的。
“烈火3”導彈試射
烈火5導彈的重量達到50噸
烈火-3、烈火-5導彈的尺寸和重量都已經快接近相同性能的液體燃料導彈東風-3、東風-4水平,說明印度還沒有掌握固體高能推進劑技術
總的來說,“北極星2”在投送能力方面,除了射程短一些,幾乎已經接近早期東風-21了。
相比之下,印度烈火1、2導彈看外形就感覺有點“不上檔次”。
大家都知道,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越粗越難做。液體燃料發動機比較符合我們一般人對火箭的想像,上面是燃料和氧化劑,它們經過一系列管路和泵增壓後進入燃燒室燃燒。而固體燃料火箭,實際上是一根巨大的,裝滿了炸藥的管子,如何確保燃料在彈體內慢慢燃燒,而不是直接炸成巨大的煙花,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直徑越大,燃料就越難以處理,製造大直徑的固體燃料藥柱,就成了一個難題。
相比之下,朝鮮目前展示的固體燃料導彈包括:“北極星”潛射導彈、“北極星2”地地導彈。以及兩種在最近“太陽節”閱兵式上亮相的新型導彈,目前這兩種導彈還是模型,應該尚處於方案設計階段。
朝鮮“北極星”、“北極星2”導彈都是在2016年首次亮相,迄今為止“北極星”進行了5次成功的發射試驗,其中2次是成功的高彈道飛行試驗,“北極星2”也進行了兩次成功的高彈道飛行試驗。
與朝鮮磕磕絆絆的液體燃料彈道導彈研製相比,其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研製的速度和成功率相當驚人。
固體燃料火箭的最大難點在於,燃燒不是僅在噴口燃燒室內進行,彈體本身就是燃燒室
在烈火2基礎上簡化而來的烈火1
印度的K-15導彈是一種短程導彈,2010年開始服役,其發射重量7噸,長度10米,直徑0.74米,戰鬥部重量1000公斤(印度和朝鮮都沒有研製成功小型化核武器,所以1000公斤載荷是兩國為核武器準備的導彈的最基礎要求),射程750公里。
朝鮮現在調整思路,開始完全照搬中國70年代的導彈發展思路,放棄了“高大上”的蘇聯導彈開發路線,其代表作就是“北極星1”,基本可視為性能和技術檔次降檔版巨浪1
同理,北極星2,基本就是降檔版東風-21
而朝鮮“北極星”導彈的尺寸和中國“巨浪1”基本相似,直徑1.5米、長9米,根據其高彈道試射的高度和射程推算,其射程大約是1000-1500公里,比“巨浪1”的1700公里要低。
這樣一比,“北極星1”自然是“高大上”不少。
不過,印度還有個研製中的K-4計劃,該導彈長度達到12米,直徑達到1.3米,戰鬥部重量提升到2500公斤,而射程,據印度自稱可達3500公里。
印度宣稱,該導彈此前從水下發射平台和“殲敵者”號核潛艇上分別進行過一次發射試驗。
印度固體燃料導彈譜系
經常有人說中國的火箭技術“還不如印度”,然而實際上長征3的載荷\質量比要比印度PSLV高一個數量級,請問印度高在哪了?
只是,如果與印度PSLV火箭尺寸相近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相比……長3的自重204噸,LEO載荷5000公斤,比值0.025,直接比印度和朝鮮火箭提高一個數量級……
從這一點上來看,如果印度要開發一個液體燃料中遠程導彈,其技術水平超過朝鮮應該還是完全可能的,雖然其實也差不多是一個檔次而已,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開發的導彈\火箭面前,終究只能是望洋興嘆。
我們再比較一下兩國的固體燃料導彈。
印度的“烈火”系列固體燃料導彈已經一路發展到“烈火5”,甚至還號稱要發展“烈火6”,但目前印軍實際裝備的主要是“烈火1”和“烈火2”。
“烈火2”導彈,也就是“布朗運動”傳說的起源
這其中“烈火2”導彈是一種兩級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彈頭重1噸,射程2000公里左右。
有意思的是,“烈火1”導彈並非“烈火2”導彈的前身,而是其降檔發展型,射程700公里。
“烈火3”導彈是印度研製中遠程導彈的開端,雖然“烈火3”已經進行過多次發射試驗,印度聲稱已經列裝,但目前該導彈應該還沒有進入部署階段。
此外,“烈火4”導彈實際上是“烈火2”的深度改進型,該導彈射程號稱已經達到了4000公里,採用了更好的再入大氣層隔熱技術,但目前該導彈一樣尚未裝備。
印度“烈火1”導彈,其實是烈火2的縮小型
猶如鉛筆的體型,充分體現了印度固體燃料技術有限的事實
“烈火5”是“烈火3”的發展型,在試射中成功達到了5000公里的射程,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
此外,印度還開發了潛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例如K-15導彈,射程750公里。目前還在研製K-4導彈,這種導彈重量17噸,長12米,直徑1.3米,載荷2500公斤,射程號稱達到3500公里。
總體來說,“火星12”導彈射程可以達到稍遜於東風-4的水平。而美國方面形容該型導彈時說“能攜帶重型核彈頭”,其實就是它的投擲重量在1噸左右,可以攜帶未經小型化的核彈頭。這個投擲重量大概就是東風-4的一半左右。朝鮮通過“火星12”,可以掌握繼續研製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所需要的基本技術,例如彈頭防熱、制導、突防技術等等。
總體來說,“火星12”的技術水平和中國東風-3、東風-4彈道導彈處於一個檔次,也就是中國70年代水平。
從技術水平上講,如果朝鮮“火星13”最初的並聯R-4D10發動機方案研製成功,那麼這個水平是很先進的,如果橫向比較,那是碾壓印度的。
當然,印度並沒有液體燃料的中遠程導彈,“大地”導彈過於簡陋,還不如朝鮮“火星5”導彈。但印度擁有引為自豪的PSLV運載火箭,就可以拿來比一比了。PSLV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採用的也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這在技術檔次上比“火星13”低了一截。
印度因為自豪的PSLV運載火箭,該火箭的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能說比朝鮮略高而已
當然,“火星13”最後胎死腹中,“火星12”導彈的發動機現在看,更可能是燃氣發生器循環,和PSLV的發動機技術檔次一樣。
火箭發動機的技術水平主要可以用比衝來體現,不過因為不知道朝鮮火箭發動機的具體數據,就不太好比了。
但我們可以通過火箭的總體技術水平來說,因為朝鮮導彈很多詳細數據不清楚,我們通過下面一個粗略的對比來比較一下。
印度PSLV火箭中最輕的PSLV-CA火箭起飛重量230噸,按照其太陽同步軌道載荷1100公斤的水平推算,近地軌道載荷約1265千克。比值為0.0055。而筆者認為性能可能與朝鮮“火星12”性能接近的長征1號火箭自重81噸,近地軌道載荷300公斤,比值0.0037。
而朝鮮此前自行研製的銀河2型運載火箭,自重79噸,近地軌道載荷100公斤,這個比值就低的沒法看了,只有0.0013。
這樣一看,印度運載火箭至少載荷投送能力還是要比“火星12”高一些的。
圖中可以看到“火星-13”的尾噴口之一,從其他照片可以看出該導彈第一級用兩台RD-4D10發動機
並聯RD-4D10發動機測試成功
火星-13導彈構造猜想圖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火星13或許已經停止開發
較早期設計的火星13第二級火箭被用在了現在的火星12身上
而稍後出現的“火星13”導彈看起來進行了一些調整,取消了小型的上面級,但仍保留原來的下面級,射程相應降低。
如果朝鮮能夠掌握R-27導彈發動機的技術,“火星13”可以成為一種相當不錯的遠程導彈,尤其是它還採用16*12的TEL發射車機動,其水平甚至超過了中國當初曾研製過的東風-22液體燃料機動洲際導彈。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火星10”導彈去年連續發射12次,10次失敗,標誌了朝鮮液體燃料火箭“洋躍進”的失敗。
事實證明,以朝鮮的工業水平,搞定高壓補燃循環還是遠了點。
美國研究朝鮮火箭導彈技術較為專業的“38度北”網站直到最近還發表文章稱這次朝鮮試射的火星12導彈用的也是R-27導彈的發動機。但同時文章中也注意到,推算下來與該導彈的實際表現有較大的差距。該網站不得不做了奇怪的推論,比如火星12可能用了“先進的輕型儲箱”,因此總重量較輕——然而朝鮮並沒有掌握碳纖維纏繞技術,玻璃纖維纏繞技術又達不到這樣的減重水平,所以這是什麼天頂星技術嗎?
其實可能的一個解釋反而是,這個導彈是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原理的大推力新型發動機,總體推力可能比R-27的RD-4D10發動機大出不少。
火星-12的第一級只有一個噴口,顯然不是沿用RD-4D10發動機,推測可能是一種新的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原理的新發動機,雖然技術檔次看起來低了,但實際可靠性大有提高
這樣一來,導彈的總體重量降低了,射程下降了,但總體技術難度也同時下降,對於朝鮮來說,這個調整是划算的。
總體來說,“火星12”導彈射程可以達到稍遜於東風-4的水平。而美國方面形容該型導彈時說“能攜帶重型核彈頭”,其實就是它的投擲重量在1噸左右,可以攜帶未經小型化的核彈頭。這個投擲重量大概就是東風-4的一半左右。朝鮮通過“火星12”,可以掌握繼續研製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所需要的基本技術,例如彈頭防熱、制導、突防技術等等。
目前,朝鮮的液體燃料地對地彈道導彈均被賦予“火星”的代號。
其中“火星5”、“火星6”導彈是利用從中東獲得的蘇制“飛毛腿”R-17導彈研製的產品。其中“火星5”射程約300公里,“火星6”降低戰鬥部重量前提下,射程提高到500公里,此後,朝鮮又進一步降低戰鬥部重量,開發“火星7”導彈,射程提高到700公里,勉強可以夠到日本廣島、長崎等城市。
朝鮮“火星6”彈道導彈
1988年,朝鮮從伊朗獲得伊拉克“侯賽因”導彈殘骸,該型導彈是根據蘇聯馬卡耶夫設計局的方案,將“飛毛腿”導彈按照“三彈併兩彈,射程翻一番”方式重新組合而成。朝鮮對該導彈殘骸進行研究後,開發出了“火星8”導彈,其中前者射程700公里左右,後者採用輕型戰鬥部後,射程提高到1000公里。這種導彈也就是朝鮮今年搞過“四彈齊射”的“勞動”導彈。
“火星8”號導彈的載荷條件足以攜帶核彈頭,也是目前朝鮮核威懾的主要載體。
火星-7導彈射程可以勉強夠到日本
“火星8”導彈就是西方所謂“勞動”,伊朗生產的同型導彈稱為“流星3”
在“火星8”之後,朝鮮繼續開發了“火星10”導彈,該導彈被認為是根據蘇聯R-27潛射彈道導彈基礎研製,據信該型導彈技術上比此前的朝鮮火箭有很大的提高。其發動機採用了閉式循環(補燃循環技術),而儲箱系統則採用了浸沒式儲箱技術,也就是儲箱一直延伸到發動機周圍。這兩項技術是非常先進的現代液體火箭技術,其難度非常高,我國直到“長征7號”運載火箭才首次在實用型火箭上運用了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而浸沒式儲箱可能要到新的液體燃料洲際導彈上才會使用。
連續12次發射,10次失敗的“火星10”導彈,該導彈的技術檔次很高,但可惜已經脫離朝鮮實際工業技術水平,終於失敗
“火星10”曾被朝鮮視為新一代火箭技術突破的希望,畢竟如果這個火箭技術成熟了,那朝鮮在液體燃料火箭領域就可以躋身世界最先進國家行列。朝鮮的希望之大,還體現在其“火星13”也就是前幾年經常用“超級原木車”拉著參加閱兵的那種機動式液體燃料洲際導彈身上。
該導彈的第一級火箭可能用兩台R-27的發動機並聯,而第二級是一台R-27的發動機,第三級則是一個小型固體第三級。理論上,這種導彈的射程可能大幅度提高,達到洲際導彈的水平。
朝印洲際導彈誰更強:印落後中國40年朝鮮還只是模型2017.5.24席亞洲
2017.5.22,朝鮮再次進行“北極星2”中程彈道導彈試射,據西方媒體發布的消息,這枚導彈飛行高度達到560公里,射程500公里。顯然這又是一次高彈道試射。根據高彈道試射的原理,不難推算,其實際射程可以達到1500-2000公里,也就是足以覆蓋日本全境。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宣布“北極星2”導彈正式列裝部隊。
正如我們之前說過的,“北極星2”這類導彈的研製難度遠高於原子彈,既然能製造中程導彈,那麼製造原子彈就不會是特別大的難題——對於朝鮮來說,製造核武器的主要限制在於獲取足夠多的武器級核材料而已。
而這次在“太陽節”閱兵後,朝鮮試射的另一種導彈更令世界矚目,這就是“火星-12”中遠程彈道導彈,該導彈試射中彈道高度超過了2000公里,換算下來實際射程4000-4500公里,足以攻擊關島。
朝鮮首次成功試射的中遠程液體燃料彈道導彈“火星12”
火星-12的總體水平已經達到東風-3、東風-4水平,而且結構更加緊湊
北極星2導彈的技術水平已經接近東風-21,其發射系統甚至可能更先進一些
近年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積極研製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國家,除了朝鮮,就是印度——巴基斯坦在研製成功“沙欣3”中程導彈後,這方面的研究基本已經算是達到目的,短時間內不大可能繼續提升導彈射程了。而伊朗與朝鮮導彈技術基本上是“穿一條褲子”,互為表裡,我們也就不單獨來說伊朗的導彈技術了。
在朝鮮此次試射前,印度2016年試射了“烈火5”導彈,這種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彈道導彈射程超過了5000公里,當時也曾一度引起關注。
有意思的是,美國當時在聯合國為印度進行了辯護,認為印度有著“完美的不擴散記錄”,還稱“印度的記錄與朝鮮形成鮮明對比,眾所周知,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實施了多項製裁”。
我們且不去討論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這種雙重標準問題,但就朝鮮和印度的導彈技術做個對比,卻是個有趣的話題。
咱們先從兩國液體燃料火箭\導彈的水平對比說起。
目前,印軍裝備的彈道導彈主要有液體燃料的“大地”和固體燃料的“烈火”兩大系列。
“大地”液體燃料導彈已經研製到“大地3”,採用了兩級火箭技術,射程據稱可達600公里,但未見裝備。目前印軍主力裝備的是“大地2”導彈,射程300公里。
相比之下,朝鮮的彈道導彈型號譜系更豐富。
第二代東風21D或換裝12馬赫彈頭可直接貫穿美航母2017.4.15新浪軍事
美媒文章指出,介紹中國高超音速巡航飛行器工作細節的出版物《指揮控制與仿真》,暗示中國正在研發第二種能夠以12倍以上音速飛行的超快機動導彈。
自中國於2015年1月9日測試了一款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之後,中國近期又試驗成功另外一款噴氣式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它採用高超音速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它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的X-43試驗機幾乎相同。
中國軍事文章《指揮控制與仿真》描述了由超燃沖壓發動機驅動的超音速巡航飛行器以大於10馬赫的速度飛行的技術細節,並探討瞭如何為飛行器機體集成超燃沖壓發動機推進裝置的問題。超燃沖壓發動機是指燃料在超聲速氣流中進行燃燒的沖壓發動機,是一種高效的推進系統。
按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定義,高超音速是指速度大於5馬赫小於25馬赫。而高超音速又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超高音速”,即速度在10馬赫到25馬赫之間,而速度在5馬赫至10馬赫之間的就是“高超音速”。
目前全球僅有三個國家啟動了高超音速武器項目,分別是美俄中。2011年11月,美國陸軍的先進高超音速武器(AHW)試驗獲得成功。從概念上來看,這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與此前中國測試的高超音速武器類似。
之後的2013年5月1日,美國又成功地測試了波音X-51高超音速飛行器。X-51的動力採用超燃沖壓發動機。
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與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相比,孰強孰弱呢?中國正在開發新一代彈道導彈載體。這些“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由彈道導彈攜帶,但與錐形“常規”再入彈頭相比,高超音速飛行器一旦升入上層大氣,就能夠憑藉外形實現更遠的射程,而且機動性也更強。
未來中國高超音速技術有可能會用於第二代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對於這樣高的飛行速度,它幾乎不可能被攔截嗎?攔截導彈的反應時間有限,而且所攜能源不足,攔截導彈需要不斷計算攔截來襲導彈的攔截點。如果來襲導彈是彈道導彈,那麼其軌道基本上是固定的,攔截導彈無需進行太多機動。然而,鑑於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飛行速度高,而且飛行時間短,所以與攔截非機動目標相比,攔截高超音速武器幾乎不可能。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5/doc-ifyeimqy1755786.shtml
朝鮮大閱兵展示新型導彈外形模仿東風和白楊2017-04-15觀察者網
朝鮮2017-04-15舉行盛大閱兵式,由於近期的緊張局勢,外界普遍估計朝鮮將在此次閱兵式上展示新型威懾武器。在這次閱兵式上,除了坦克、防空導彈、反艦導彈、潛彈道射導彈等新型武器,最大亮點是朝鮮展示了一系列新型彈道導彈,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外形接近中、俄主力洲際彈道導彈的新型導彈,其中一種採用8軸TEL發射車,外形類似俄羅斯“白楊”,另一種則採用牽引發射車,外形接近中國“東風-31”,雖然這些導彈可能尚不具備實戰能力,也沒有進行過飛行試驗,但展示了朝鮮擁有能打擊美國本土戰略武器的決心。
回應
想說明什麼呢?
想說明中俄就是朝鮮的後盾,憑藉朝鮮的科技軍事勢力是不可能一夜之間擁有這麼多導彈的,你美國憑什麼要在韓國日本部署各種薩德航母武器?我不直接打你,但是我武裝小兄弟幹你!
趕緊打啊,徹底打爛了,中國工程隊已時刻準備著進去搞建設呢。跟伊拉克一樣,美國負責大破,中國負責大立,完美搭配,工作不累。
在中國家門口鼓勵打仗,傻吧?這這炸藥桶中國最不希望它炸吧!怎麼可能再加把火呢?
山寨版的可靠性都談不上, 威力就不要提了。
M國,嘿嘿,老子可不是那麼好打的。瞧,我的這些玩意兒也不是吃素的吧!
看看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的現狀。作為一個小國,朝鮮是個讓人敬佩的國家。特別是在國家發展戰略方向上沒有出大的問題。
朝吹現在還黑中國不是社會主義。舔朝爹的製度真是搞笑。
我不認為有真正的朝吹!多是站在中國利益上支持保留朝鮮這個戰略緩沖地。朝鮮的污名化,韓國媒體的主推,國內媒體隨劍舞。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4_15_403725.shtml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說到中國的核武庫,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也要像美俄一樣建造數量相當的核武器,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核威懾。其實不然,維護氫彈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因為氫彈需要用核裂變來引爆,相對裂變彈,養護成本只會更高,要不然美俄兩國也不會簽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省下錢來用在其他地方怎麼都比養這些燙手山芋強。
至於美俄各自核武庫究竟有多少枚核彈,有說一萬的、七千的,也有說兩三千的,核武庫作為世界大國最後的底褲,是其核心機密,這些對外公佈數據大都不可信,但總之比較多就是了,但即便美俄兩國如今哪怕按照核武器數量削減到條約規定的1550枚,也足夠給對方造成毀滅性打擊。
中國曾公開表示我們已經擁有最小限度的核威懾,這表明我們的核反擊能力已足夠有效威懾對手,在這種情況下,製造更多核武器完全沒有必要。
美國近年來一直在發展反導技術,近期又試圖在韓國部署某型地對空反導導彈,一旦彈道導彈的攔截效率足夠高,就會打破核威懾平衡,那時候其他有核國家對美國的威懾力度會大大降低,核威懾一旦失衡,爆發世界核大戰的可能性就會劇增。
因此,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維護大多數人類的生存權,我們看到美國不遺餘力的打造反導能力的同時,也沒閒著,我們一方面大力發展自己的反導系統,數次反導試驗都取得成功,而且已經在最難的末端反導領域取得了突破進展,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核彈突防能力。
比如最近一直在研究實驗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也有了很大進展,對美國的威懾力進一步加強,把已經漸漸失衡的核威懾天平扳過來。看到祖國如此給力,虎哥越來越相信,外交部常言“中國維護世界和平”,所言不虛也。
如今核武器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前段時間中國研製出了全氮陰離子鹽,其能量水平是TNT的10到100倍。雖然不及現在核彈的威力,但這種“次核彈”爆炸後沒有污染,可以在戰場上“無所顧忌”地使用,在這方面,我們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國沒有核武器時,蘇聯和美國都曾對我們核恐嚇。但我們沒有被嚇倒,“兩彈一星”元勳們,放棄國外豐厚的待遇,毅然回國,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
30枚氫彈僅存中國?戳破謠言曝光中國第四代核武器2017-03-18
長期以來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流言,說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僅存的30顆氫彈,其他國家的氫彈因為採用TU構型,因此保質期很短。
而中國的氫彈採用的“於敏構型”比TU構型更優秀,保質期很長。說實話,這條謠言的可信度並不高,但信的人還真不少,虎哥就給各位理一理如今的氫彈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首先要說明的是,聯合國五常現在公佈的核彈都是老式的氫彈以及由氫彈發展來的三相彈。所謂“三相彈”,其實就是在氫彈外部加了一層鈾238外殼。
起爆時,最內層的裂變彈先反應,然後引爆中間的聚變彈,期間釋放的大量中子轟擊鈾238外殼,再次引發裂變反應。這一套三連下來威力能比純裂變彈高出幾百倍。
從廣島“小男孩”開始,美國人的純核裂變“原子彈”一直發展到16萬噸TNT當量,但自重高達3.9噸;而300公斤的三相彈就能做到45萬噸TNT當量,而且威力可調。
因此五常的核武庫大都以“三相彈”為主,至於五常外,諸如印度等拼命爬核武科技樹的國家,大都還只點亮了最初級的裂變彈科技,個頭大威力小,跟五常核武不是一個層級。
雖然於敏前輩在中國氫彈的發展史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中國從來沒有證實過“於敏構型”氫彈的存在,這個構型都是外人說的。
流言中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僅存的30顆氫彈,其主要依據是核聚變用到的氚,半衰期只有12年,但這壓根不是問題。因為氫彈裡面裝的根本不是氚,而是氘化鋰,核爆炸時直接用中子轟擊氘化鋰,就能產生氚,然後氚和氘一起進行熱核反應。
而氘化鋰是較為穩定的物質,不存在半衰期一說。目前核武庫的很多現役彈頭都是70年代製造的,到現在快半個世紀了,密封材料、電子產品、起爆的常規炸藥等更新換代一下很正常。如此看來,那些說只有中國才保有氫彈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從防禦的角度看,不存在某項或某幾項特定裝備或技術能夠有效防禦這類威脅,應從全軍層面進行綜合防禦;
這類武器的最佳防御手段——可能也是唯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美國對等發展自己的高速機動武器,從而以攻代守,懾止對手可能發起的高速機動打擊;
美中俄研究進展不一
美國在2009-2014年累計進行了8次試飛。其中,HTV-2兩次,AHW也兩次。這兩種飛行器都是通過運載火箭助推達到高空,然後再以高速滑翔的形式再入,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的發展目標是可重複使用高超聲速飛行器,後者則是一次性導彈武器。另外,以超燃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的X-51A進行了4次試驗,實現了長達210s的高超聲速飛行。
中國在2014-2016年累計進行了7次試飛(全部為DF-ZF或WU-14),另外還可能進行了一次類似X-51A。俄在2011-2016年累計進行了7次試飛,其中Yu-71/74 6次,鋯石 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射程約為400km,速度為Ma5~6)一次。美中俄試飛活動頻度基本相當,不同之處在於中俄的試飛主要集中在最近兩三年,因此僅在表面上呈現出“美國衰退、中俄崛起”的態勢。
但從項目規劃的角度看,美國並沒有放鬆高超聲速武器項目的研製工作。2016年9-10月,美國國防預研局(DARPA)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在“高超聲速吸氣式武器概念”(HAWC)項目下,先後授予洛馬公司1.71億美元和雷神公司1.75億,用於第二階段的詳細設計、試制和試飛。同樣在2016年9月,DARPA和AFRL在“戰術助推滑翔”(TBG)項目下,聯合向洛馬授予1.47億的合同,同樣用於第二階段的工作。這兩個項目很可能在2020年前實現首飛。從2017年美國國防預算可以看出,“常規快速全球打擊”(CPGS)項目按計劃完成了潛射型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導彈技術驗證系統的關鍵設計評審,將在2017年完成首次試飛。
從公開報導看,俄進展要領先於美國。2016年3月,完成了鋯石首試,海基將於2017年上半年進行,2022年進入服役。2016年4月和10月,俄4202項目成功進行了兩次戰略級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試飛,有望於2020—2025年列裝。
美國國認為中國將在2020年列裝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導彈,在2025年列裝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美國目前還沒有做出高超聲速導彈的裝備發展決策,只是計劃在2019年完成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導彈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的集成演示驗證,預計將在2025年前列裝。
美國各界呼籲加速發展
…….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4/doc-ifychhus1299616.shtml
美國猛砸上億美元研新殺器只為對抗中國分導核彈頭2017.03.14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導彈防禦局向洛馬•航天系統公司授出價值1.3億美元的合同用以開發與多目標攔截器MOKV相關的轉向和姿態控制技術,將在2017年在數字和硬件在環仿真環境下研發測試。
目前,美國導彈防禦局的陸基攔截彈攜帶一個可以探測、跟踪和攻擊敵方彈道導彈彈頭,並通過動能殺傷對其攔截。而多目標殺傷器將由一枚攔截彈發射,多個殺傷器可以攻擊多個來襲彈頭,還可清除與來襲導彈一同飛行的假目標。美國官員認為,這種技術是下一代“星球大戰”式技術。這種多目標殺傷器與美國導彈防禦局2009年取消的多攔截器MKV項目功能類似。多目標攔截器可能將由與美國海軍SM-3導彈類似的彈體發射。
圖:多目標攔截器MOKV概念圖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分導式核彈頭技術方面的巨大進步讓美國頭疼不已,這直接促成了美國不惜陸續花重金在新型反導武器方面進行研發。若多目標殺傷器MOKV研製成功,一枚地基攔截導彈可當5枚。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美國攔截分導式多彈頭導彈的要求,成本也大大降低,作戰效率將大幅提高。這將大大削弱中國對美國形成的核威懾能力,為此中國在研發下一代分導式核彈頭也應注意這一動向。(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最好的反導武器是超級激光炮,可以打導彈又可以飛船,還可以衛星。
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謊言,所謂MOKV更是謊言中的謊言!
中國核彈已經進入分導超高音速隱身武器啦中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4/doc-ifychhus1299616.shtml
中美高超聲速武器競賽進展中國用東風21完成7次試飛
中國2月中旬,《航空周刊》對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關於高超聲速武器的報告進行了解讀,認為美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的優勢正在喪失,且可能落後於中俄兩國,因而需要加快相關能力的採辦進度。
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報告的主要結論
高速機動武器不能簡單視為傳統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的改進改型,而是一種有效結合了高空、高速、機動等飛行技術特徵的全新打擊武器;
中俄在這類武器上投資巨大、進展顯著且成就驚人;
席亞洲:“航天馬車夫”俄羅斯為何沒錢賺?2016-06-01 10:05:10
主管軍工的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2016.5.27在工業和貿易部會議上說:“我們如今在航天領域(的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1/9。
航天發射市場,聽起來高大上。然而誰能想到這個行當今天已經變成市場極度飽和、幾乎賺不到多少錢的狀態呢?
沒辦法,廉價運載火箭實在太多。
上世紀90年代,運載火箭在商業發射市場上利潤率可達20-30%,甚至高達50%的水平。一時間,俄、烏、美、歐、日、中、印……各國都拼命來做這個“太空馬車夫”。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際衛星市場日益被西方壟斷,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好日子也迅速走到盡頭。
先是美國炮製了《考克斯報告》,稱用來發射“銥星”的長征2號火箭就是“東風-5B”多彈頭洲際導彈——隨後得出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中國所有民用商業航天發射,都是軍事航天和洲際導彈研製的掩護。從此,美國不准中國發射自己的衛星——這個制裁越來越緊,到後來乾脆不讓中國發射任何帶美國部件的衛星,國際市場上現在幾乎沒有這樣的衛星,除了中國國產的。
然而在俄這邊,事情是另一番模樣——無論如何,都擠不進國際衛星市場。
眾所周知,至今俄微電子技術完全無法與西方競爭,2015年遭到製裁後,人們發現一個尷尬的情況。
而這是商用航天市場上利潤率最高的部分——通訊衛星的一個轉發器一年出租費用就高達一億美元,衛星本身算上發射費用可能也就幾億美元,一年回本並賺錢很正常,如果能在軌使用10-15年,利潤率遠超1000%。2014年,衛星服務業收入已經達到1229億美元,從2009年開始,這個行業年均收入增長率達到4%。
一方面,航天商用發射市場陷入惡性價格戰。據報導,目前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價格為5400-6200萬美元。獵鷹9現在的價格可與中國“長征2號”媲美。俄“質子”目前被迫降價到7000萬美元以內,以與獵鷹9競爭——幾年前,它的發射價格是1億美元。另一方面, “質子M”火箭近年來事故不斷,這導致其保險費率高得驚人的20%以上。質子-M火箭自2001年首發開始,到2014年3月發射了76次,成功率91%,上述兩個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商業航天發射上的利潤真的不高,目前實際利潤率很可能低於10%。
回應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6_06_01_362464.shtml
聽到民企~!我就呵呵了~!
民企?!在中國連生產銷售使用玩具氣槍都是違法的,你認為民企能自己造火箭?!
軍轉民你管得著嗎?氣死你
聽起來好像振奮人心啊,但是我想說的是私有化的手都伸到國家核心部門裡來了是不是有點過分。
估計是用保存期快滿了的洲際導彈發射的。本來要拆除的現在再利用,所以才能那麼便宜。
藍箭,這名字一看就知道這個公司是個軍方的殼……
掛羊頭賣狗肉
有什麼稀奇的,SpaceX也是原來波音和洛馬的人馬,航天飛機項目關停後,就換了個牌坊和主人。其實都是政府承包商,跟原來給NASA幹沒兩樣。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7/doc-ifycaafp2211757.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稱中國成衛星發射商業主角較俄美優勢明顯
外媒稱,2016.5.15,中國第227次成功發射一枚長征火箭。此次發射把中國一顆遙感衛星送入軌道。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016.5.25日報導,美國航天飛機之所以退役是因為它是最昂貴的太空運載方式。用航天飛機運載衛星的費用是每噸2500萬美元。俄中的費用是每噸不到1000萬美元。不過,如果火箭近期發生一系列發射失敗的情況,那保險費用可能是發射費用的兩倍以上。長征火箭的失敗率為5%左右,是使用最多的俄火箭的兩倍多一點兒。航天飛機和大部分西方衛星發射器的失敗率是2%。(?)
自2001年以來,衛星行業的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從每年860億美元增至目前的2000多億。美國擁有約1/3的發射業務,主要是因為美國要求機密衛星要由本國火箭發射。美國仍然是主要的商用衛星製造商,佔市場的一半以上。中國在所有這一切中看到了機會,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長足進步來利用這個機會。
回應
原來長征火箭失敗率還是算高的
為什麼感覺美國發射火箭經常失敗而中國很少失敗?
之所以有這種印象,原因之一是以央視為代表的官媒報喜不報憂。….
在此要反駁一些錯誤。首先回答一下中國火箭發射成功率的部分。到2013為止發射的紀錄是194次,180次成功,總成功率是93%。如果看2004~2013最近10年的話,總共124次發射121次成功,成功率97.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86838
下圖是2016年珠海航展上藍箭公司公佈的藍箭1號火箭概念圖。藍箭-1號火箭起飛重量57.4噸,直徑2米,是4級固體燃料商業運載火箭,載荷400公斤,太陽同步軌道載荷500公斤。
圖片:藍箭-1號火箭概念圖
長征11號火箭和藍箭-1號火箭,發動機直徑均為2米,重量均為57噸。如此相似,不太可能是巧合,可以判斷,藍箭-1號火箭採用了長征11號火箭現成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只是去掉髮射筒,把長征11號火箭的冷發射,改為發射架熱發射形式。
再聯想到北京藍箭空間公司是在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推出了”新型“火箭,很可能屬於長征11號”刷漆“行為,或直接購買了長征11號的發動機。藍箭-1號的技術很可能來自於長征11號火箭。
圖片: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長征11火箭模型,妥妥的東風41導彈外形。
長征11號火箭具備星箭快速對接、全箭整體儲存和發射場快速發射的能力,發射長征11號火箭只需24小時準備時間,還具備全天候、無依托發射的能力,發射方式和造型酷似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有軍事專家分析稱,這款火箭的基礎就是東風41導彈。未來戰爭對衛星依賴較大,對火箭發射的響應速度要求很高,常規發射週期太長,發射基地容易遭受攻擊,採用機動發射車則安全快速,平時可將發射車與衛星製造好待命,必要時可24小時內將衛星送上天空。
圖片:長征11號快速響應火箭發射的首日封
空間快速響應是指發生戰爭或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火箭發射車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機動,完成測試並發射,不需要專門的火箭發射場,不需要勤務塔、不需要臍帶塔、不需要導流槽,連發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平地就可以了。衛星入軌後,不需長時間在軌調整,能馬上執行預定任務。針對突發事件,運載器需要滿足機動性和快速性的要求,與液體火箭比較,具有密封發射筒、冷發射的固體火箭更適合作為空間快速響應任務的發射工具。
可以說,長征11號火箭,以及民營版的藍箭-1火箭,都是在東風31或東風41洲際戰略導彈的基礎上開發的軍民兩用經濟版。(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美國的獵鷹火箭發射幾次必爆,在技術上是落後的,也是非常不理智和不安全的。實際上美國打著獵鷹火箭的旗號在幹補課的事。眾所周知,美國的火箭技術很低,不僅土星五號之類的火箭沒有,而且連近地軌道發射能力都沒有。為此,美國必須偷俄RD-180火箭發動機研製SLS火箭來補課,否則登月神話就要破滅。
該火箭是四級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全長20.8米,起飛質量57.7噸,最大箭體直徑2米,有直徑1.6米和2米的兩種整流罩。主要用於將中小型航天器以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的模式發送至1000公里以下近地軌道及太陽同步軌道,具有較強任務適應性。該火箭的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420公斤,500公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10公斤。其發射能力與小衛星發射需求十分匹配。
圖片:快舟11號運載火箭
介紹長征11號火箭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要了解下中國另一個航天巨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神秘的快舟11號運載火箭。去年9月2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九部研發的快舟11號固體運載火箭一級發動機地面試車成功,成為國內應用碳纖維複合殼體技術的尺寸最大、裝藥量最多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直徑2.2米,總長9.7米,裝藥量45噸,具有高質量比、高比衝、大推力等特點。本次試車驗證了大尺寸碳纖維複合殼體、大流量噴管、大噸位裝藥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大尺寸碳纖維複合殼體發動機技術工程應用的跨越式提升。
快舟11號運載火箭計劃於2017年進行發射。有軍事專家稱,快舟11火箭的發動機是個亮點,可以聯想一下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另一個亮點是碳纖維外殼,也同樣從側面體現了我國第三代洲際導彈的技術水平。快舟11火箭發動機直徑比長征11火箭稍大,它們的最大區別是發動機外殼,快舟11使用碳纖維,成本比較高,性能更好。長征11採用金屬外殼,重量較大,成本較低。
那麼,北京藍箭公司使用的是什麼火箭呢。
這家公司CEO介紹:“北京藍箭自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加快自身核心開發能力的建設和火箭產業化的進程。因此,從成立之初,我們就確定採取'雙輪驅動'的策略,即產品開發和客戶資源拓展同步進行。預計於2017年6月完成載星發射前的重頭戲——火箭試射,成為民營火箭在中國的首例空間軌道飛行被載入史冊。
眾所周知,運載火箭屬於最高精尖的工業技術,我國的運載火箭和導彈技術經過了60年發展,才達到瞭如今的國際高度。要想具備運載火箭總體系統的研製和發射能力,需要擁有包括火箭的箭體結構系統、控制系統、分離系統及單機設備的設計等核心能力,同時還要貫通上下游產業鏈,具備運載火箭總裝製造、總體測試的保障條件和能力。而這些能力,北京藍箭公司在成立不到兩年時間裡就實現了,這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藍箭1號火箭的單次發射成本極為低廉,僅約為800萬美元。若將該價格與美國的SpaceX火箭相比,是什麼水平呢?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價格是6200萬美元,而研製中的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價格則高達9000萬美元。2010年,銥星公司與SpaceX簽署協議,分七次發射銥星公司70顆二代衛星,費用達4.5億美元,每顆衛星的發射費用接近450萬美元。如果藍箭1號火箭每次發射4~5顆衛星,那麼均攤每顆衛星的發射費用僅為160~200萬美元,只相當於SpaceX發射銥星的一半。
中國航天通過民營企業進行對外的商業發射,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規避西方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美國等西方國家經常以防止衛星技術外洩的理由限制衛星業主選擇中國作為發射服務商,而通過民營企業發射衛星,則可以最大限度的規避此類限制。二是可以消除以往中國航天的軍事背景,我們目前的航天體制,仍然是以軍事為主導,民營企業就可以主打民用這張牌。
我們再看看長征-11號火箭。這枚火箭跟北京藍箭公司有很大淵源。
長征11號火箭是我國長征運載火箭家族中的第一種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研製,使用成熟的火(導)箭(彈)總體和固體發動機技術,具有設計簡潔成熟、發射操作簡捷、環境友好等特點。
圖片:長征11火箭模型
長征11火箭採用筒式機動冷發射,可整體貯存、操作簡單、成本低、發射週期短,可24小時快速發射,它最大的優勢是快速、便捷、靈活,可實現衛星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很好地滿足突發事件應急發射需求。其發射車也與東風41導彈發射車頗有淵源。
圖片:長征11火箭發射車模型
此前這個快速反應機動性發射車曾被誤認為是東風41導彈發射車,但該車的車軸數量明顯多於東風41,而且車長也比東風41導彈發射車更長。長征11號火箭獨特的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彈射發射方式,一般的說這種發射方式多用於固體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它和彈道導彈技術的關係。
圖片:中國首次展示長征-11機動式運載火箭發射車
長征-11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採用了國際首創的星箭一體化技術,在國內首次採用柵格舵控制技術,是我國新一代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軌能力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初步形成了我國亟需的空間快速響應能力。
就在獵鷹九號年度首次發射的前一天,中國的一家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也接到了一個訂單,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與丹麥GomSpace公司簽訂了一份火箭發射服務協議。這是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承接的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訂單。北京藍箭將於2018年使用藍箭1號運載火箭發射丹麥公司的立方體衛星群。
翻閱北京藍箭公司的資料,發現這家公司是在2015年6月才註冊的,註冊資金僅有50萬元,那麼問題來了,這麼新,這麼小的一家公司,就能直接跟一個歐洲知名衛星公司簽訂發射合同麼。這家歐洲公司為何如此信任一個成立還不到2年的中國企業。
其實我們看看以往的中國航天發射火箭時的新聞,就能發現倪端。
2015年9月25日,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的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成功,使我國具備快速發射衛星的能力。此次發射搭載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浦江一號衛星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研製的上科大二號衛星等數顆微小衛星。
上面是正式新聞,只是說了一部分載荷,其中最重要的載荷沒有公開報導,那就是天網-1星座,該星座由三顆衛星組成,這些衛星都基於立方體衛星構造,可實現星間無線網絡通訊。
立方體衛星構造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標準衛星,即將衛星設計為邊長10厘米的標準立方體單元,此次發射的天網-1三星座,有兩顆是立方體-2U構型,意味著衛星由兩個立方體單元組成,有一顆是立方體-3U構型,即三個標準立方體單元。天網-1系統由上海微型衛星中心、丹麥GomSpace公司,葡萄牙Tekever公司和瑞典Nanospace公司聯合設計。
這裡出現了委託北京藍箭公司發射衛星的丹麥GomSpace公司。
GomSpace是一家丹麥宇航公司,具有一個強大的市場網絡,合作夥伴遍及歐洲乃至全球,曾多次為美國航空航天總署(NASA)提供微小衛星系統和相關服務。其擁有成熟的微納衛星、立方星研製和生產能力,可為小衛星及微小衛星分系統研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該公司曾透露:他們選擇北京藍箭的原因,除了有價格優勢,還有技術優勢,另外跟藍箭的技術團隊多年前就有認識和交流,信任他們的能力。
中國民企要發射外國衛星火箭或來自東風41洲際導彈
繼2016年9月初發射台爆炸事故後, 2017.1.15,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進行了今年的首次發射任務,獵鷹9號火箭以一箭十星將銥星公司的10顆衛星一次性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利用太平洋上的漂浮平台成功回收了一級火箭。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由矽谷投資家埃隆•馬斯克在2002年創建的,總部位於加州。儘管該公司聲稱是個純商業的航天公司,但人員和技術構成其實就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分身。由於沒有充足的預算,美國政府從NASA剝離出來以些人員、設備和技術儲備,打包賣給私人投資家。就像互聯網企業的風險投資一樣,能買的人都是有背景的,比如被譽為科技天才的埃隆•馬斯克,其實就是妥妥的風投商,獵鷹火箭用的都是NASA的技術儲備,自己研發不可能那麼快。這些金融財團搞航天科技,是通過風險投資的路子,實現資本的利益最大化。
獵鷹九號與我國的長征七號相仿,同為500多噸的火箭,但獵鷹九號性能更強,技術更先進,成本更低(?),無論是低軌道還是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獵鷹九號都比長征七號強得多。所以在技術上,長征七號還是落後於獵鷹九號的。
作為一家私人企業,SpaceX獵鷹系列火箭的價格和性能都相當牛,會對其他國家的商業發射產生巨大影響,中國航天有應對的能力嗎?
當然必須是有的,而且應對路線跟美國不約而同,那就是商業火箭發射民營化。
中國航天曾公開承認(?),由於體制機制的原因,沒法跟獵鷹火箭進行價格競爭。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總裁韓慶平在去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過,商業化火箭發射的關鍵問題是不斷降低成本,但目前中國航天的成本還是比較高,這個跟管理體制、運作模式有關係。軍工企業內部的創新和研發都是相對封閉的狀態,誰能做什麼,誰不能做什麼,誰跟誰配套協作,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內部分工,因而缺乏市場競爭動力。想要降低成本,就要打破傳統的模式,按照商業規則運作。
圖片:長征11號機動快速響應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可見冷發射導彈剛剛彈出發射筒,主發動機還未點火。
圖片:東風41導彈想像圖
中國航天也在考慮通過改革來提高價格競爭力,與外國競爭。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部署新概念武器應對太空戰電子戰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7.2.18文章,原題:中國戰略支援部隊:一支創新的力量?
戰略支援部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建設新型軍隊的“增長點”,在聯合作戰中也是一支重要力量。該部隊不但有能力逐鹿太空和網絡空間,也能擔負起解放軍試驗和最終部署新概念武器的責任。展望未來,戰略支援部隊有望成為解放軍的一支重要創新力量。
戰略支援部隊在設計時就進行了優化,以適應未來戰爭。中國認為,未來戰爭中,太空、網絡、電磁等戰略前沿是勝利的關鍵,而無人化和智能化以及隱形武器系統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員高津表示,他們將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通過將太空、網絡和電子戰能力進行集成,戰略支援部隊可能具備跨領域協調的獨特優勢。
除了在太空、網絡和電子戰等方面的使命,戰略支援部隊的責任可能還包括研發,以及某些解放軍新概念武器系統的最初測試和列裝。戰略支援部隊研究所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戰略支援部隊的“核心任務”包括依托技術創新提高作戰能力,與此同時,在關鍵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考慮到民用信息系統對軍事技術日益重要,對軍民融合的側重也被視為戰略支援部隊必須完成的使命。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6/doc-ifxxneua4227381.shtml
圖:ABL失敗的原因,除了本身化學能激光器消耗專用的激光燃料非常燒錢以外,這些化學燃料本身高毒、高污染,建立起相應的危險品儲存、運輸、使用管理體係也是極為燒錢的事情
而在攔截方面,以電力為能源不存在裝填問題、同時不用考慮飛行速度的高能固體激光攔截系統,很可能將會是重點突破方向。這不僅僅是由於其性能上的一些固有優勢,最大的關鍵在於;任何武器的實用性,都首先要建立在裝備規模、持續使用上的經濟可行性上。固體激光器發射成本極其低廉,除了設備的壽命折舊,消耗的只是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常規燃料;這是一次性消耗的高速遠程攔截導彈,無論如何沒有辦法克服的問題。
目前美國和中國、俄羅斯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都在迅速發展,其在軍事領域實現實用化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情。此次美國的新防禦計劃研究,極有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美國陸軍,而會在相當程度上,同時代表著美國海軍和空軍未來的攔截技術走向,具備非常高的跟進研究價值。(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0/doc-ifyarrcc8141556.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導彈遠超俄伊斯坎德爾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2016.11.06 新浪軍事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這款武器2017.2.20新浪軍事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導,目前美國國防部展開了一份總價值3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研究美國陸軍未來的新一代導彈防禦解決方案,主要針對高空/高海拔導彈防禦,進行技術方案的設計、演示、集成。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包括BAE、雷神、諾斯羅普格魯曼等8個公司參與了項目;如果發展順利,整個項目計劃在2026年初前完成。
圖:掛載在B52下的X51A高超聲速飛行器
圖:中國此前多次成功進行了包括wu-14在內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
目前新一代的高空/高海拔導彈威脅,來自於能以5倍聲速以上速度進行持續飛行的高超聲速目標。由於這類目標和傳統的高空高速目標——比如再入的彈道導彈彈頭,在飛行性能和特徵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目前的防空預警和攔截系統,對於這類目標基本上不具備應對能力。
比如目前的空間目標監視雷達、防空預警雷達,多數都是窄帶雷達系統,不具備目標的識別特徵提取能力,很難單獨對目標進行準確識別。特別是現在對於各國發展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各大國彼此之間都缺乏完整的目標特徵數據庫,這又進一步加大了識別難度。
圖:現有防空雷達對於高超聲速武器的探測能力存在很大局限性
圖:天基衛星將會是未來監視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關鍵環節
同時這些目標的高速機動性遠遠超過以往,現有的防空預警探測系統非常難以形成連續的航跡數據,不能建立起牢固穩定的探測跟踪。這使得目前的新銳反導系統雖然理論上存在攔截能力,但是由於沒有外部的實時、精確引導;能留給攔截武器系統本身的反應時間過於短暫,基本上不等連續跟踪和鎖定完成,目標就飛出攔截區域,實際上無法形成攔截窗口。
圖:愛國者3防空反導系統發射導彈,這些一次性消耗的導彈本身都是最精密昂貴的高性能部件製成,打出去就沒了
從現有的公開理論對於高超聲速武器突防能力的描述看,美軍這套新的防空攔截系統很可能將會特別側重於探測能力的增強,以及發展反應速度更快更靈活的攔截武器。這其中天基偵察預警系統將非常可能是偵察發展的重點方向,並強調同時利用天基、地面、空中的探測系統進行信息融合處理,協同探測識別高超聲速目標。
台軍回應部署薩德傳聞:就算美國開口台灣也不要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導,針對日前港媒有消息稱美國擬對台灣出售薩德反導彈防禦系統,台灣軍方高層2017.2.19回應表示,“美國沒有要在台部署薩德,就算真開口,台方也不會要。”
報導稱,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並不贊成台灣防空全導彈化,並透露美方於20年前研製薩德、即所謂的TMD反導彈系統時,即曾探詢台方意願,當時台前防務部門負責人蔣仲苓說出“TMD是錢坑”的名言。
此前,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載一篇台灣前海軍艦長呂禮詩的文章,指軍事界推測美軍計劃對台出售薩德系統,因美國可能利用台灣人民恐懼,透過軍售拉攏台灣,擴大形成東亞的“小北約”。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呼籲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要為滿足美方軍售而犧牲兩岸關係。另一名“藍委”陳學聖則表示,如果成真,台灣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對於美方涉台問題,外交部2月17日再次強調,一貫反對美台官方和軍事聯繫往來。希望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
相關新聞
潘基文被曝被美國抓住小辮子 急表態支持部署薩德 潘支持率落后11%
韓2017.1.23公佈最新民調潘基文支持率首度跌破20%
潘基文民調低 1日宣布棄選南韓總統
潘基文退選 南韓總統大選產生巨變 有利南韓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前黨魁文在寅
文在寅參選南韓總統 質疑薩德系統
美韓防長通話齊就薩德表態:按計劃進行到底
中企撤資韓石油項目韓媒又想到薩德
中國赴韓遊客增幅從70%降至1.8% 又怪薩德?
反擊限韓令?韓未發孔子學院部分教師簽證 韓稱別無他意(回應:好啊,我們互限吧!)
韓媒:俄成中國人春節出境游大贏家韓國則在哀嘆
韓副總理:中國並未就薩德報復韓國
東協將滿50歲…面臨「中年危機」
亞洲經濟整合穩定 民粹浪潮難以動搖
北韓試射飛彈惹惱老大? 陸暫停進口北韓煤炭
樂天將讓地給薩德 襲擾樂天在華佈局
樂天:中國遊客貢獻七成消費 難逃抵制厄運
樂天聲稱:就算在華遭巨大損失也要配合政府部署薩德(回應:成全樂天!)
美日試射新型反導導彈 我軍可用高超音速武器回擊2017.02.09新浪軍事
在官方最近的一次火箭軍某導彈旅應急拉動演練新聞中,從一閃而過的鏡頭中出現了一輛東風-31洲際導彈;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完全能夠從中國中西部地區覆蓋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該導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以是多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
相關新聞
日美標準3反導實驗2017.2.4成功 但戰時根本攔不住中國導彈
簡氏稱東風31或將裝上高超音速彈頭一小時打遍全球
094與巨浪2之謎
(楨: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3.反倒是中國網上的磚家和糞青,不相信巨浪2已成功試射。
4.根據不成文的“公開一代,裝備一代,建造一代,預研一代”,中國海軍公開退役第一代091/092核潛艇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釋為第二代093/094核潛艇已經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那麼中國的核潛艇水準和戰鬥力到底達到怎樣的水準呢?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簡氏稱東風31或將裝上高超音速彈頭一小時打遍全球
《簡氏防務周刊》發布的一份題為“高超聲速武器擾亂全球戰略穩定”的報告指出,除美俄之外,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器(HGV)計劃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16年4月,中國進行了第七次HGV DF-ZF(WU-14)飛行試驗。後續報告表明,其載體可能是DF-21 CSS-5中程彈道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據悉,這種高超聲速武器將最終以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DF-31為載體。
報告指出,鑑於重大技術進步和國防投資的增加,核大國之間展露出了HGV軍備競賽的苗頭。儘管HGV軍備競賽本身出於戰略層面的調整,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詹姆斯•阿克頓認為,競賽本身也對戰略穩定形成了諸多挑戰。
首先,這些武器可搭載的彈頭性質模棱兩可,這種情形下的HGV很難區分。除了無法區分所面臨的威脅性質,HGV還會威脅到其他無法識別其攻擊目標的國家。識別能力的缺失將導致國防機制和響應政策發生變化--兼有國內和國際的,並且可能會導致誤判,一些鄰國會錯誤地認為他們受到了攻擊。
這種歧義帶來的風險不僅源於HGV的高速度,而且意味著,面對危機升級,決策者的響應時間減少,壓力加大--如果HGV為常規武裝,這種情況可能變得更頻繁,因為它們將成為備受重視的超級高精度打擊工具。
傳統上落後美國的俄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可以從中獲得戰略收益:HGV的高速度和高機動性可逃避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雖然HGV尚未變得司空見慣,但HGV軍備競賽已經是一個現實,鑑於HGV具備一小時打遍全球的能力,HGV正在加速沖突的到來。(作者署名:烽火議軍情)
回應
這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投巨資研發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逼迫中俄研發超高音速突防手段,結果導彈防禦系統還沒弄好,老美自己的超高音速實驗屢屢失敗,但中俄的超高音速彈頭就要成氣候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9/doc-ifyamkzq1190569.shtml
雖然導彈齊射戰術擁有很多優點,但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克服組織協調、技術等諸多難點,例如統一指揮、飛行彈道設計、飛行時間、彈頭落點等問題。
可以說,這次導彈齊射在全面檢驗中國導彈技術水平同時,較好地檢驗了火箭軍部隊的訓練水平和保障能力,真實呈現出了中國火箭軍的作戰能力,令美日十分的忌憚。 這對於中國保持絕對威懾能力,從而遏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意義重大。 (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的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行了6次測試,最新消息稱,DF-ZF的第7次試射可能已經進行。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媒稱中國首次實驗10彈頭洲際導彈將有千枚核彈
2017.1.31,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文稱,兩名五角大樓官員透露,1月早些時候,中國進行了一次洲際導彈試射,五角大樓認為,這次試驗中測試了新的東風- 5C導彈,這枚導彈攜帶了10個分導式彈頭。這次試驗早些時候曾有法國媒體報導,當時被認為是一次東風-41導彈的分彈頭試驗。
據報導,東風-5A射程超過12000公里,射程可覆蓋美國全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1/doc-ifxzyxmu8493575.shtml
旺報觀點-兩款洲際飛彈露臉透玄機2017.02.02楊俊斌
美軍陸基核打擊力量,主要是以「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為主,已經許久沒聽說有新系統取代。也就是說當「火箭軍」對充實自己的武器庫不斷推陳出新的時候,老美則還把舊貨當新品用。
當然不能就此斷定「火箭軍」的實力已凌駕美軍的戰略部隊之上,但確實保有一搏的本錢卻也毫無懸念。東風-5C和東風-41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密集出現,可以解讀大陸當局正透露一項訊息,在強權美國之前,雖不能指手劃腳,但有的是打架的本錢。
美軍最讓人膽戰心驚的核反擊力量,屬深藏海底的核潛艦,這方面美軍擁有絕對優勢,也是大陸當局戒慎的首要。隨著「火箭軍」的核力量不斷升級,美方所能取得的優勢自然愈來愈傾斜。
以大陸的習性,讓外界知道手中的牌,明指的是還有更厲害的後著。從兩款洲際飛彈現身的意義,只是告訴外界,崛起的中國是進行式也是現在式。
中國火箭軍為何砸下幾千萬美元搞十枚導彈齊射令美日忌憚2017.02.01新浪軍事
在央視新聞報導中火箭軍公佈了一段軍事演習的視頻。 在該段視頻中十枚導彈同時升空,沿著不同彈道命中同一目標,實現了齊射齊中的集群精確打擊。 這表明火箭軍在精確制導和協同等各種尖端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導彈齊射戰術的第二個優點是使敵人導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我也覺得我們的核彈頭絕不是僅僅幾百枚,正所謂兵不厭詐,或多或少,只讓對手自己去揣摩好了,真要打起核戰爭,那才是真正顯露的時候
這個核武器的數量還是比較可信的,說中國的幾百枚核武器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想的,以最少8個洲際導彈旅而言,就得多少核彈,還有空基和海基核力量。結合近期我國規模試射df21,發射df5c,df41來看,通過俄羅斯媒體發布我國核力量還是靠譜的,藉以威懾美國,防止其發生戰略誤判。
對美國必須要核遏制,只要你美國敢動,那就大家一起玩完,只有這樣才能使美國不敢為了日本台灣而與中國開戰
中國的真正敵人是俄羅斯 ,中和美永遠不會有實際國土戰爭。中國祇有利用日本拉動美國 搞掉牽制俄國。
中國真正的敵人就是你這種弱智
什麼是核威懾?我認為核武器數量沒必要保密,太保密反而沒有安全感。
數量很少才遮遮掩掩的!數量足夠毀滅敵人的話,還遮遮掩掩就是213!否則演習幹嘛,亮劍幹嘛,還不是為了讓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徹底放棄侵略中國的野心嗎?!你沒有能力,或者有能力而不亮劍,敵人當然會蠢蠢欲動
非常可笑的判斷方式,俄國有的是核快遞,但經濟制裁就損失巨大,你確定一定要炫耀數量嗎?謀略重點在於隱藏,不會隱藏的永無出頭的機會。
經濟制裁可以是好事,這不,俄羅斯的自給能力上升了不是一點兩點。
愚蠢,俄在經濟上已經垮掉,唯一能嚇唬全世界的只有他的核武,你聯合美國打壓俄國在經濟上給俄致命一擊只會逼俄選擇最後的選項魚死網破,就像當年二戰的日本被美製裁後被逼的無路可走只能偷襲珍珠港與美開戰一樣。如今的美國是不想跟中國對立的,因為他知道打中國得不到任何好處,只是因為自身的利益與對中國的不信任要抑制中國,時不時的說點狠話,做做樣子,搞點小動作只是為經貿談判時撈點好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8/doc-ifyaexzn9226396.shtml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在24套DF-5A/B/C液體彈道導彈系統中,DF-5A是單彈頭導彈,可能佔總數的一半,這樣就有12枚大當量核彈頭,而DF-5B據稱是三彈頭導彈,佔去了剩餘的一半,因此其彈頭總數為36枚,DF-5C能攜帶10個核彈頭但剛試驗完成,預計此導彈會逐漸成為主力;JL-2導彈搭載在海軍的092G和094戰略核潛艇上,導彈總數為4艘×12枚=48,而單枚可攜帶3個核彈頭,這樣就是144枚;再加上如今服役總數量接近為100架的轟-6K,以每架攜帶2枚核彈計算其所攜帶的核彈頭數量為200枚,因此預計中國裝備在這些主力戰略打擊力量上的彈頭數量為542枚,而這還僅是從最低程度作出的判斷。另外,如果攜帶核彈頭更多的DF-5C和DF-41開始大規模服役,那麼,中國具有洲際打擊能力的核武庫還會急劇上升,核彈頭總數突破千枚也是很容易實現的。
東風-5B導彈及其攜載的多彈頭可能含有誘餌彈頭
實際上,中國的許多中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也是有戰略打擊任務的,比如CJ-10巡航導彈和DF-21與DF-26以及DF-4中遠程彈道導彈。其中,以CJ-10巡航導彈和DF-21中程彈道導彈為例,兩者均是瞄準周邊威脅較大的國家或目標,因此有一部分攜帶了核彈頭,兩者共攜帶100枚核彈頭也是不意外的;而打擊距離更遠的DF-26和DF-4中遠程彈道導彈中的大部分,也是具有戰略作戰能力的,且近年來這兩型導彈在升級之後,也都具有了多彈頭搭載能力,因此它們也能攜帶100餘枚核彈頭對印度和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目標進行戰略威懾。
據稱是新型的東風-31B機動發射車
而上述羅列的這些,是百分百部署在運載工具裡的核彈頭,而很可能隱藏在地下萬里長城裡的儲存核彈頭和核裝置,數量可能會有部署數量的好幾倍。也就是說,幾乎可隨時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的核彈頭總數為750多枚,而儲存的核彈頭數量將在2000枚左右,因此有外媒認為中國的核武庫規模大約在3500枚核彈頭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這讓美國人十分震驚。但即便如此,中國還是要遭受美國的不對等核訛詐,在從北到南的中國海上紛爭中,被美國打壓太多。所以,中國今後必將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的有限核武庫大變樣,發展裝備更多更強的多彈頭運載工具,從而徹底將美國的戰略挑釁企圖扼殺在萌芽之中。(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以中國目前的軍用核工業實力而言,製造及儲存幾千枚核彈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而最關鍵是中國要具備的陸基、海基、空基能有效穿透美國先進的初端、中段、末端反導攔截網對美實施核彈頭全覆蓋的洲際擲投能力!
中國核武庫規模有多大3500枚核彈僅次於美俄居第三2017.02.08新浪軍事
近期熱炒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運載車
中國軍事實力的基礎是戰略核力量。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週報2017.2.5報導,中國目前裝備了60套DF-21陸基機動系統(類似於蘇聯的RSD-10“少先隊員”)和20-30套DF-31/31A洲際彈道導彈(類似於RS-12“白楊”),可能還包括約40套DF-31B系統,以及24套DF-5A/B/C液體彈道導彈系統;中國海軍裝備了JL-2導彈系統(類似於“布拉瓦”);陸軍和空軍配備了戰術和戰役戰術核彈頭;中國的遠程航空兵擁有至少2000枚巡航導彈(類似於TTKh和Kh-55);類似於“亞爾斯”的DF-41也即將列裝。有西方軍事專家分析稱,北京已經擁有了3500多枚核彈頭,而且每年還在生產近200枚新一代核彈頭。
東風-5洲際導彈的試驗發射
總體上,國外對於中國的核武庫規模的報導,很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因為除了中國軍方之外,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能夠掌握中國到底擁有多少核武器。但分開來看,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大都認為中國維持著一個小規模的核武庫,這個核武庫裡僅有300-450枚核彈頭,其中260枚安裝在戰略運載工具上,由運載工具如DF-31/31A、DF-31B、JL-2、DF-5A/B/C、DF-41等洲際彈道導彈和轟-6K戰略飛機搭載,另有約150枚彈頭可能由CJ-10巡航導彈和DF-21與DF-26以及DF-4中遠程彈道導彈搭載。而以歐洲某些為代表的少部分國家認為,中國的核武庫僅次於美俄,總數量高達3500枚以上,但中國保密滴水不漏。
多彈頭導彈載具在太空釋放所攜彈頭
最使人重視的第一種說法,很明顯存在重大謬誤,也就是這些運載工具的數量與核彈頭的數量存在很大差距。比如,DF-31/31A是單彈頭戰略導彈,20-30套TEL可以搭載核彈頭僅30枚;DF-31B是多彈頭導彈,可能是三個核彈頭,這樣40套系統的核彈頭總數為120枚;
英媒:三叉戟導彈射偏原因在美國美方下封口令
英媒《泰晤士報》日前披露政府隱瞞去年6月三叉戟潛射核導彈“射偏”的消息,在該國引發軒然大波,甚至把英國首相梅推向風口浪尖。但2017.1.24,“劇情”出現轉折,英國消息人士稱,是美國對英下了“封口令”,發射失敗的關鍵不在英國,而是美國方面的技術原因導致發射失敗, 美國政府可能擔心類似問題出現在其他導彈上,因此要求英國不要透露相關細節。截至發稿時,英國首相府和國防部尚未就此做出回應。
回應
美國表面上無私的向英國提供三叉戟核導彈,但是實際上卻在供應給英國的核導彈上動手腳!
美國怎麼會讓你擁有核武?萬一哪天對自己開火怎麼辦?美國要的是一家獨大。
俄回應中國在俄邊境部署東風41導彈:不視作威脅
俄羅斯衛星網2017.1.24報導稱,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就此前媒體上關於中國在中俄邊境上部署洲際彈道導彈的消息稱,俄未把中國發展武裝力量視作威脅。
台灣和香港多家媒體報導稱,大陸互聯網上日前曝光了東風-41現身公路的照片,從照片同時拍到的地方車輛的牌照看,地點屬於中俄接壤的黑龍江省的大慶市。
佩斯科夫對此表示:“中國是我們的盟友,戰略盟友,我們的伙伴,既是政治,也是經貿上的伙伴。我們珍視兩國的關係。毫無疑問,如果該消息屬實的話,我們沒有把中國某些發展武裝力量的行動,以及中國的軍事建設視作對我國的威脅。”
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科學院院長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認為,中國可能在俄邊境附近部署東風-41(DF-41)不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因為這些導彈的首要目標在美國境內,東西伯利亞和遠東處於“近限死區”。
西夫科夫說:“與中方把東風-41部署在更遠的地方、中國內地相比,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東風-41對俄構成的威脅更小。這種級別的導彈的'近限死區'通常都很大。這是三級導彈,它需要進入一定的運行模式,穩定下來,因此其'近限死區'可能達到3000公里,甚至更多。”他補充說,在黑龍江省部署東風-41把俄羅斯整個遠東地區和東西伯利亞都排除在攻擊範圍之外。他說,如果中國希望攻擊俄,那麼就會把這些導彈部署在更南邊。“這些導彈作戰距離為1.2萬公里,它們旨在攻擊美國境內的目標,這一點完全可以解釋,因為(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宣布中國是美國主要敵人。”
解放軍元旦試射鑽地導彈威力足以洞穿台軍指揮中心2017.1.7新浪軍事
元旦假期,中國火箭軍導彈部隊並未鬆懈下來。在許多人進入夢鄉的元旦凌晨,一枚鑽地導彈騰空而起,飛向實戰模擬目標。
稍後,前方傳來捷報:模擬地下加固指揮中樞的目標被東風15C貫穿,目標內部被徹底炸毀!
東風15C,是我軍用於針對堅固防護的敵方高價值目標的利器。它使用了兩個法寶:一是精確的製導技術:據稱東風15C末段製導採用雷達成像或光電成像技術,精度可保證導彈彈頭命中目標中心20米內的範圍。
二是出色的鑽地特殊彈頭——東風15C有著一個長圓柱體的鑽地彈頭,它帶有專門設計的堅固侵徹體,用於高速撞開目標上的鋼筋混凝土或者自然岩石保護層,令侵徹體內部的高爆戰鬥部可以進入目標內部起爆。因為東風15C本身飛行速度很高,而這一侵徹體的重量和堅固程度非常理想,因此它足以貫穿已知的台軍地下指揮中心、飛機加固掩體、地下彈藥庫等等加固目標。另一個可以打擊的目標是台軍面向太平洋一側的飛機洞庫進出口、潛艇洞庫進出口,從而癱瘓這些防護最為堅固的關鍵目標。
東風15C導彈是東風-15家族中較新的一員。在研製中,運用了高強度金屬侵徹體技術,優化了氣動控制以保證侵徹體以最高速度撞擊目標。使用複雜的多重穿透感應智能引信,可以令侵徹體穿透若干層建築結構後才准確起爆。
在東風15C發射之前,配套的指揮車內的指揮人員,根據傳來的各種作戰決定、目標數據信息、周邊環境條件信息(例如氣象等等)進行綜合運算分析,從而做出最有效的火力分配運用決定,迅速調動單位中的各台發射車進入作戰位置。在各台發射車、各個發射單位之間,有著協同作戰的約定流程,通過早已演練熟悉的大量針對性作戰方案,最有效的將各台發射車和裝填車上的導彈發揮出最大的整體戰鬥力。
就發射車而言,在接受命令,進入發射位置後,即可開啟最後的準備工作。導彈在檢測、裝定目標數據的同時,即可起豎,準備點火發射。一切準備就緒後,導彈發射升空,飛向目標,發射車則可以立即撤出發射位置,轉移向安全隱蔽的地點,接受導彈裝填車的再次裝彈操作,或者進行檢測、加油、維護操作,或者遠離發射地點,轉入隱蔽待機狀態。(作者署名:空軍世界澳洲空軍世界專稿)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7/doc-ifxzkfuh5955110.shtml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武器的狀態令人堪憂啊,沒錢維護?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毛子質量堪憂,都是伏特加喝的人同傻瓜一樣,如同他們的航母冒黑煙!
S-300是冷發射,不是發射後墜落,而是沒有飛離發射筒時發動機就點火了,引爆了其他筒子裡的導彈。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打仗對你有什麼好處,請問!美狗?
打仗他就可以當漢奸隊長了
毛狗錯了,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5/doc-ifxyiayr9086813.shtml
而在研發紅旗-26的同時,中國也採購了俄S-400,所以外界大多認為這一交易毫無必要,是對紅旗-26的嚴重打擊。更有印媒武斷的判斷說,中國現在已仿製S-400失敗,因此不得考慮引進俄羅斯新的防空導彈。其實,中俄雖然簽署了有關協議,但很可能在明年才會得到首批S-400。根據中國的慣例,一般一種武器定型的時候,就意味著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所以紅旗-26應該在去年年中進入了量產。
現在,隨著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口無遮攔和肆意行為,已經將台海兩岸關係、中日關係和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南部海域局勢攪和的逐漸進入熱點狀態,有分析幾乎肯定在特朗普時代美軍對中國南部海域的巡航將更加頻繁。所以,中國必須要有所準備,中國必須給予美國以嚴厲警告,中國必須防止美軍肆意妄為,而除了在有關島礁部署戰機外,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也離不開陸基遠程防空導彈的威懾。
回應
小編誰告訴你紅9是基於S300的?紅9跟S300無關,理由有四:1,紅9裝備部隊是在引進S300之前;2,紅9制導方式跟S300不同;3,紅9性能比S300強;4,紅9與S300一起土耳其競標,說明兩者沒有一毛錢關係,否則毛子會第一個跳出來喊侵權。
購買S400的消息出現,可能是怕研製出現障礙導致裝備更新斷開,兩條腿走路的保險措施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可以得出中國的高版本紅旗系列(紅旗9B/26/19/…)已超S3/4/500!所謂“中國仿製S400”完全是胡說八道,軍購S400和軍購蘇35的情況是一樣的!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那就是山寨沒好貨,不只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也搞的俄國很不爽、不再售中S-400,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啥山寨?是創新性模仿!紅旗9除了射程比S-300短些、防空和反導皆勝S-300,在競標實測中9發9中,連紫苑30、愛3都不如。就憑這點國際宣傳,土買不買中都贏了,而非糞青所噴、中自作賤且被人耍。
土被美人逼才會重新競標,美人常因妬而棒打鴛鴦,遠的不說,以色列與中國的預警機、美軍與法國加油機的採購案,便被美人政治掉了,相容性只是藉口,北約成員也有用S-300等俄國武器系統,更何況的出口武器如紅旗9之FD-2000早就依北約規格而設計生產。
至於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不難追上S-400/ S-500的4/5百公里。
故本文不再糾纏買不買,而析判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S-300與上海防空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16861
中國最新紅旗26導彈堪比S400 射程400公里將部署南海
中國在人工島礁上加緊建設軍事設施,至少已經建造了24座可供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使用的混凝土機庫,加強了中國軍事力量的活動能力和範圍。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016.12.10報導,兩名美國官員表示,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後,中國可攜帶核武器的轟-6遠程轟炸機沿“九段線”繞中國南部海域邊界線飛行,同時,中國還在其控制的南部海域島嶼上部署更多比紅旗-9更先進的地空導彈,美國情報衛星發現中國某型地空導彈系統組件在中國東南部某港裝船。這型導彈被稱為“中國版SA-21(S-400)”,比紅旗-9更為先進。據猜測,該型地空導彈不同於S-30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紅旗-9,是基於S-400研發,射程400有公里,不但能夠擊落飛機,還能反彈道導彈。
美國媒體提到的中國最新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實際上早在美國的年度涉華防務報告中就多次提及,這主要是指紅旗-26,但注意並不是紅旗-9。中國自行研製的紅旗-26,屬於中國的第四代防空導彈,又被稱為“中國的增程型愛國者-3反導攔截彈”系統,該彈預計將具有對400公里距離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當然也能打擊F-22、F-35和B-2等隱身飛機。
由於我國的地理環境限制,我軍缺少對北極上空軌道的監控能力,這大大壓縮了我們的攔截反應時間。如果能與俄羅斯合作,直接通過俄羅斯設在西伯利亞的雷達系統獲得目標信息,那可以大大提高我國反導系統攔截效率。當然,要實現這樣的合作,基礎條件就是俄羅斯和中國要建立互通的信息系統。而今年的莫斯科聯合計算機反導演習表明,在這方面,中俄兩軍的合作步伐可能已經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走的還要快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7-27/doc-ifxuhukv7628201.shtml
中國購S400兩年後交付 印度採購項目為何無限期擱置
根據法國《西部報》在2016.11.13獲得消息稱,印度不可能在未來簽署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的合同。這是繼本月印度國防部擱置了從日本購買US-2水上飛機項目後,又一個項目被無限期的擱置了,沒然後了。
S-400是俄現在的拳頭對外銷售產品,主要佔據三大“優勢”:超遠距離的探測能力,超遠距離的攔截能力,以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可實質上,超遠的探測能力雖然標稱600千米,可實際上目標大小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攔截能力也是依托40H6導彈,飛行距離400千米,但是這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大家都知道導彈攔截實際上是一個半球形,實際距離多遠,並不是代表你導彈的射程。而且40H6目標是敵方大型飛機,也就是上文說的預警機或者電子戰機,這種作戰方式其實是迫使敵方離開自己的戰場值班位置(俄稱其“戰區外攻擊戰術”),未必能擊落對方;所謂的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這個實現的也非常粗暴和簡單,S-400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難怪能夠做到偵測隱身目標的能力。說完特點,其實大家就會發現S-400實質上並不是俄宣傳的那麼“革命性的防空武器”,尤其是當你了解越深入越會發掘S-400不過就是俄現有防空技術武器的升級版。印度顯然通過測試後,也發現這一點。而且中國多家媒體也已經報導過,中國引入的S-400將會是作為原有S-300升級組網的核心單元使用,起到1+1>2的效果。尤其是中國現在仍然有數十套S-300,S-400進入中國顯然會提升中國老舊裝備的潛能。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楨: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紅旗-19的性能遠優於美國THAAD,在2013、2014年的攔截試驗中,它成功再現當年美國標準3攔截USA-193的情況,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對速度攔截模擬來襲洲際導彈的目標。此外,紅旗-19也有著“下海”的可能,如果將其裝備到我國新一代的055型大型驅逐艦上,我國就可以擁有海基反導、反衛能力。目前外媒報導過的紅旗-19成功試驗應該已經有四次或五次。
應該說,紅旗-19技術水平說起來像“增程THAAD”,而在我軍中的地位卻相當於已經因為新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協議已經停止研製的“標準3”Block2。隨著紅旗-19未來研製成功,在美國GBI導彈繼續完善、增程THAAD導彈研製成功之前,它將成為世界上技術性能最強的反導攔截彈。
同時,近年來我國還進行了美國防部賦予代號“動能2”和“動能3”的導彈試驗。據認為這兩種導彈是基於東風-26、東風-21乃至東風-31、東風-41等型號導彈的部分技術研製。其中動能-2是一種可以直接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要達到這個性能,其助推器可能是藉助現有洲際導彈技術研製,上面級則可能需要安裝液體火箭發動機。而動能3則可能是類似GBI的遠程中段攔截彈,更加強調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導彈的能力,可能使用中遠程導彈的技術進行研製。
動能2和動能3導彈的基本構型,可能與我國近年來研製的多種固體燃料小型運載火箭相似。從這兩種導彈的試驗情況來看,前後多次試驗中,它們都被打到了遠超過彈道導彈正常軌道的高度,這一方面是驗證反衛能力,同時也能驗證攔截高速的洲際導彈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說,我國地理環境導致的靶場設計的限制因素反而給在一次試驗中驗證導彈的多種能力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一點在央視和軍報報導陳德明大校先進事蹟中也有提到。
中俄合作反導
從目前世界範圍內來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在攔截洲際導彈領域有所建樹的國家。
俄羅斯由於沒有研製成功動能殺傷器(KKV)相對處於落後地位,俄羅斯目前還只能利用其研製多年,精度極高的測控系統來控制指令制導的反導攔截彈實施攔截,在對付大量來襲目標方面這種設計存在先天不足,未來俄肯定要下大力氣研發KKV系統。在KKV這樣的尖端技術方面,俄會不會考慮向中國求助,中國又是否會答應援助?這恐怕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俄A-135導彈試射
隨著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高級軍官赴俄進行聯合計算機模擬反導演習,並可能近距離接觸了A-135,兩國展開合作的可能性日益增加。
美: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紅旗-26先後曝光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猜測,2016.1.27中國所採用的反導攔截彈可能是第二枚SC-19,這是一種反衛星動能攔截彈。不過,也可能是紅旗-26這樣的新導彈。根據維基解密透露的美國國務院電文內容,中國2010年從新疆庫爾勒發射SC-19,成功攔截了一枚從酒泉雙城子導彈中心發射的CSS-X-11中距離導彈。電文指出,中國的反導攔截彈和反衛星武器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相似性。“2007年1月11日,中國就是用SC-19成功摧毀了一枚本國報廢的FY-1C氣象衛星”。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軍事專家理查德•費舍爾表示,很有可能採用了2010年所用的SC-19的改進版,SC-19是在2005年和2006年進行飛行測試的。也有可能採用的是一種新導彈紅旗-26,似乎類似於美國雷聲公司的SM-3導彈,SM-3是美國海軍使用的導彈防禦系統。紅旗-26的裝備目標是一種新的尚未建造的大型海軍戰鬥艦,同時也預計有一個陸基版本。
據一位資深的中國軍事裝備研究者透露,中美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幾乎站在同一個台階上,都具備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的能力,目前俄S-300和S-400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仍屬於末端攔截系統。俄A-135是一種反彈道導彈系統,可攔截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這種代號為51T6的大氣層外導彈攔截彈,有效射程達80公里,但主要是依賴熱核戰鬥部來攔截來襲導彈,這比中美如今的動能攔截彈在技術上落後不少,畢竟後者的攔截精確度要高出很多。由於隨著冷戰的結束,A-135顯然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安全需要,加之缺乏資金支持,A-135的作戰能力日漸消退,已經陷入名存實亡的狀況。
深度:紅旗19遠超薩德曾以每秒萬米速度擊落目標2016.7.27 新浪軍事
近日,央視報導中首次出現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中攔截彈發射升空畫面。目前我國的反導處於什麼水平,筆者下面根據我國反導試驗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
從2010年至今的幾次試驗看,我國目前的反導導彈主要就是紅旗-19。該型導彈的性能類似美國正計劃研製的“增程型THAAD”導彈。其主要特點是同時兼顧末段攔截和中段攔截,既能對付中遠程,乃至洲際導彈, 也可以攔截已經處於再入階段的來襲彈頭。美國防部在2010年的測試後稱攔截彈為“動能1”,這實際上就是指紅旗-19。
據不久前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改革強軍邁步新長征》一文中提到“2016年,新型戰略導彈裝備部隊”。軍事專家測測很有可能是也採用了8軸TEL底盤的東風31B。雖與東風41均採用8軸發射車,但31B的長度沒有東風41長,則其發射車的駕駛室為一整體,在外觀上是比較好辨認的。而此前在2015年的勝利日大閱兵上,增程單彈頭型的東風-31A接受檢閱,發射車則仍是採用了分離式半掛車設計,不難發現導彈在發射準備時間和越野性能等方面會比採用重型八軸一體化的車差很多,估計是8軸TEL的技術尚未成熟未列裝的緣故吧。
(疑似東風31B發射車)
(已經列裝火箭軍的東風-31A)
火箭軍作為剛成立僅一年的新軍種,他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而這次美俄的相繼“核表態”,讓世人多了一份不安,未來是否會有核戰爭,也給我們打了個問號,只要我們手中握有東風31B以及東風41倚天長劍,相信中國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中國多次重申願意為“推動世界全面銷毀核武器”而努力!(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中國核武數量太少,對美俄起不到真正的威懾作用,所以當前必須迅速增加有效的核武數量,讓核武威力與美俄形成平衡,這樣咱們才能保底,才能在與美國的較量中確保不發生大的戰爭,才能確保與美國的博弈中有底氣。
真正的核威懾不在於彈頭的數量,而在於三位一體的打擊質量。中國的最低威懾策略不走盲目擴充核武庫的歧路!
美國在中國周邊部署反導系統,並不是怕中國首先用核彈打美國,而是美國人心裡想的是:如何使美國核彈打了中俄後,能夠摧毀中或俄的反擊核彈。因此,中國要有穿破現在及未來的反導體系的導彈。就目前美國的經濟、軍事、印美元體系錢的金融實力,中俄絕不會主動戰美國的,但美國刻意遏制中俄即是長久國家戰略。此戰略不變,及美國反導體系的日益自信,世界會明白核武器是怎麼回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3/doc-ifxzczfc6695576.shtml
相關新聞資料
敏感時期東風41亮劍有何玄機反制美俄加強核武表態2017.01.03新浪軍事
2016的最後一月世界精彩紛呈,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近日分別就加強本國的核能力發出呼籲。一個表示“我們應研製能夠穿透任何當前和未來導彈防禦系統的導彈”。另一個推特“美國必須大幅加強和擴張自己的核能力,直到有一天這個世界明白核武器是怎麼一回事。”前後僅相隔幾小時。美俄核相爭,世界怎麼辦,中國怎麼辦?
幾天后的今天,也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網絡上突然曝光了一條震憾國人的視頻,是從停在十字路口的私家車中拍的,鏡頭中出現一輛正在慢慢轉彎的,採用嚴密迷彩偽裝的巨大導彈發射車,車輛相當長,足有8對負重輪,由於導彈發射筒長與粗,只能將駕駛室設計成分割成左右兩個單獨結構,從這些外型特徵看,這是目前我國火箭軍最神秘,最具有殺傷力的東風41。
從曝光的這段東風41發射車的視頻看,由於整車都覆蓋了偽裝網,故不能一探此型導彈的具體細節。視頻拍攝是在城市的交通網中,且在較狹窄的道路中行駛,說明此型導彈發射車已經發展成熟,能在普通道路中行駛也說明中國的導彈移動打擊的範圍及重量控制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目前中國的東風41是否存在也是機密,外界只能從極少的圖片,及一些半官方的八股文中猜測探秘。如:2014年7月,在陝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2014年6月9日至6月13日工作動態”的工作報告中,透露了“中航四院四十三所DF-41戰略導彈研製保障條件先期啟動(二期)竣工環保驗收現場監測”的內容,證明了此型導彈的存在。
據外媒報導,東風41時至今日進行過多次導彈的實彈發射試驗,然而一型新的戰略洲際導彈的最終服役部隊,將會是一個極漫長的過程,這次此型導彈在城市道路網視頻的曝光意味著,離此型導彈的最終服役到盡快進入戰備值班狀態又近了一步。
(疑似在高原曝光的東風41機動發射車)
中國東風41洲際導彈令印度努力顯得蒼白 或已戰備值班2017.01.02新浪軍事
有關核武器的話題不斷。先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國防會議時要求增強核部隊作戰能力,再是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稱擴張核力量。
美軍核運載工具包括77架B-52H、20架B-2A戰略轟炸機,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450枚陸基洲際導彈。俄戰略火箭兵裝備約300枚洲際導彈、16艘戰略核潛艇、56架戰略轟炸機。西方智庫機構數據顯示,美俄目前的核彈頭數量接近,分別為7100枚和7300枚。
俄軍常規力量的衰退和國際局勢向不利於俄方向發展,均使得普京將軍力增長重點轉向核武器領域。俄軍工企業2016年11月公佈了新一代洲際戰略導彈RS28“薩爾瑪特”,重100噸,使用燃料發動機,攜帶10至15枚核彈頭,據稱能突破所有反導系統,射程超17000公里。
而特朗普的核擴張有可能是其逞口舌之快,畢竟美軍的核力量仍是全球最先進的,雖然目前核運載工具已接近服役壽命。
與美俄追求恐怖核平衡一樣,印度試圖在核武器領域追趕中國。2016年12月23日印度試射了“烈火5洲際導彈”,據稱,該導彈重50噸,射程超5000公里(洲際導彈射程標準8000公里以上),可攜1噸核彈頭。印媒稱威懾範圍覆蓋中國東北。
但12月31日出現的一段視頻會讓印度這種努力顯得蒼白和一廂情願,視頻顯示,一輛東風-41洲際導彈發射車出現在黑龍江佳木斯一條公路上,發射車塗有軍綠色迷彩,彈體被帆布包括,正在進行轉彎機動。
美國情報顯示,東風-41在完成多次成功試射後,已經接近戰備值班。12月的兩次的現身更加佐證了這一結論。該導彈射程超13000公里,攜帶10枚核彈頭。很明顯,東風-41現身東北,增強了對美國本土的威懾能力,而對印度,東風-21系列、東風-26已足夠。(作者署名:漢唐歸來)
相關新聞
北韓稱洲際導彈可達美國 特朗普不屑朝鮮導彈威脅 批中國不幫忙
回應
不屑特朗普
中國必須要擁有2千到3千枚核彈才有真正的威懾作用。
說得好!同時應該廢除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那樣是作繭自縛。
真正的核威懾不在於彈頭的數量,而在於三位一體的打擊質量。中國不走盲目擴充核武庫的歧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02/doc-ifxzczfc6677270.shtml
深度:中國賤賣巴鐵洲際導彈運載車單價僅500萬元
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的報導稱,在2016.6.29巴基斯坦對外展示的“沙欣III”型中程導彈後,外界普遍關心的不是“沙欣III”導彈本身的性能如何,因為這款導彈就是為印度導彈部隊量身打造的。普遍關注的是所承載“沙欣III”導彈的一體化三用發射車(TEL發射車)。這款發射車被外界認為是中國專門生產的WS系列16x16越野發射車。這款發射車據信已經落戶巴,使得巴自己擁有組裝這種先進一體化發射車的能力。不過巴本身也不是汽車工業強國,為什麼會裝備這樣一款在全世界都屬於頂尖設計的導彈發射車呢?
根據美國媒體採訪巴導彈專家稱,巴現在的導彈部隊策略是,在“沙欣3”之後不會繼續開發射程超越印度的遠程導彈,因為巴的最主要對手就是印度。印度現在擁有“烈火“”大地“等多個系列彈道導彈,有的甚至已經覆蓋到大半個地球了,但巴就一個目標,發展能夠對等摧毀印度核力量的彈道導彈武器就足夠了,而印度常年來也把巴的地對地導彈部隊視為最有力的對手,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巴現在的國防工業策略也是,必須要求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能夠在巴國內進行生產,最起碼是組裝線要在巴國內。顯然一策略是受到了,美國方面當年截留巴F-16那件事的影響。
“沙欣III“射程2500公里以上,長達17.2米,直徑1.2米,彈重達20噸。因此如果使用常規的卡車,例如印度使用商業卡車頭拖拽發射車,顯然極大的降低了通過性能。對於巴來說,要想確保戰鬥力,就必須保證發射車的生存概率:拉的出來、打得響、還跑得快是起碼要求,這也是為什麼選擇TEL發射車,意為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化的意思,這類車以越野能力強著稱。
全世界現在能夠生產出這樣發射車的國家只有:俄、白俄、中國三家(美國現已放棄)。俄是絕對不會出口給巴,根據WS集團在2012年對外發布的公告稱,中國出口的WS51200型單車價格只有500萬人民幣,同樣對比民用級別的掛車,要達到這樣的指標也是千萬。可以說中國出口給巴的是“價廉物美”的絕對大禮包。因此,巴的參謀長曾近在2013年的時候專門到中國的廠家,感謝中國能夠出口這樣戰略級裝備給巴。(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4/doc-ifxwvpar8047616.shtml
俄羅斯擔憂
中國的吉利汽車已決定在白俄投資設廠,大規模組裝汽車。俄駐白俄大使曾對此表達不滿。他認為,由於白俄和俄都是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中國汽車因此可不上進口關稅從白俄進入俄,將衝擊俄本國汽車工業。
由於俄武器裝備大量使用白俄生產的配件,俄同樣擔心白俄與中國加強軍事技術合作,把俄的許多軍事機密洩露給中國。
不刺激俄
俄學者查理辛認為,中國在前蘇聯地區國家的影響不斷擴大,但中國在白俄的活動將會小心謹慎。他說:“中國針對俄盟國的外交非常謹慎,中國盡量避免在這個方面刺激俄。中國在處理同白俄的關係時更是如此。”
價值觀相似
白俄經濟長期依靠俄,但陷入經濟危機和遭受西方制裁的俄目前自顧不暇。中國這次通過各種渠道向白俄提供的貸款總額高達7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支持對今年秋季將舉行總統大選,謀求連任的盧來說至關重要。在過去的許多年中,盧科通常把俄提供的貸款在大選前夕用來發放退休金和福利支出,爭取獲得選民支持。
長期執政的盧卡申科被許多媒體稱為歐洲的最後一個獨裁者。由於在國內嚴厲打壓反對派,以及人權記錄惡劣,白俄至今受到西方制裁。但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白俄同西方關係開始緩和。分析人士認為,在價值觀上白俄和中國兩國在日益走近。在對國內加強控制的同時,兩國又盡量不惹怒西方。盧表示,白俄同中國一樣都不給西方製造麻煩,兩國在這個方面非常相似。有中國這樣的友好國家撐腰,白俄就不會被孤立。近些年來,中共中央國際部與白俄羅斯總統辦公廳的交流往來越來越多。
不僅滿足國內民用需求,軍方也獲得了所需的各類重型越野車輛,基本解決了我軍對重型底盤的需求,如今東風導彈的舊式拖車早已被新型的輪式機動發射車代替,重型防空導彈等也擁有高性能的發射車,這對於提高我軍的機動作戰與反應速度非常重要。
當我們需要為東風41配備發射車時,白方把手中掌握的世界最大輪式車輛製造技術拿出了,讓中方可以順利地生產出所需的車輛來。
經過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再加上自身的研發,如今中國至少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重型越野車輛,僅WS系列特種越野車底盤就形成五大系列42個品種。各類重型車的運載能力達到60至120噸的超重型越野車輛。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的各種需求,更可以出口國外。
如今中國也成為少數擁有超大型多軸重型載重越野車技術的國家之一,目前全世界擁有製造重型軍用越野車技術或者說重型導彈發射車的國家只有四個: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美國,其它國家幾乎沒有研發的能力。(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04/doc-ifxwkzyh4209155.shtml
擴大軍事技術合作 中國為白俄羅斯輸血
白俄羅斯戰術導彈發射車=白生產的汽車底盤+中國火箭炮
中國與白俄羅斯決定擴大軍事技術合作。習近平2015.5.10訪問白俄羅斯期間,同意向盧卡申科政權提供大筆貸款和援助。分析人士說,中國在白俄擴大影響的舉動會小心謹慎,盡量不刺激俄羅斯。
獲取科技
白俄媒體報導,中國十多年來一直不停從白俄購買軍用光學儀器。在軍用電子領域兩國也在持續合作,雙方聯合研製的幾款無人機產品。
白俄在重型載重汽車領域掌握先進科技。俄的許多導彈發射車以及底盤都由白俄生產。中國多年前已同白俄在相關領域展開合作,並引進了許多技術。
建工業園
習星期二離開白俄前,同盧一起參觀了明斯克郊外的白俄中國工業園區。根據雙方的規劃,中國的許多企業將在此投資設廠,把產品銷售到歐洲和俄羅斯市場。白俄羅斯承諾要為在那裡落戶的中國企業提供各種優惠。這個工業園區目前正處在平整土地,建設道路,引進水電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初始階段。整個建設將持續30年,中國需要為此投資150億美元。
深度:俄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裝備 欲卡死東風41導彈2016.10.04 新浪軍事
現代軍隊的地面機動,主要依賴於輪式車輛,它有使用成本低等特點,不過存在越野能力差的問題,如何研發出越野性能更好的機動車輛成為各國非常關注的事情。也許有人認為,讓輪式車輛提高越野性能很簡單,其實相反,隨著載重量要求的提高,其技術難度越來越大。
這一技術原本為美蘇二個超級大國掌握,其它國家連邊都碰不到。上世紀80年代時,美國為“侏儒”彈道導彈研發了一款專用的公路機動底盤,可惜後因政策調整,放棄了相關的計劃,不再研發對越野性能的要求較高的軍用型號,至於其它西方國家,則根本沒有進行類似的研發工作,或者說,造不出來。
中國為發展陸基機動彈道導彈系彈,從上世紀70年代時,通過第三國獲得一輛MAZ-543導彈運輸發射車,隨後開始測繪仿製工作,可惜難度太大,一時間難以攻克並掌握,所以早期的東風-21和東風-31導彈採用普通越野牽引車。
中國戰略核威脅力量的主體為陸基的東風導彈,其中又以東風41最為重要,為了讓其實現機動發射,中國必須擁有超重型輪式導彈發射車。由於俄羅斯為這類技術的權威,為此中國曾向俄求購,可惜俄方拒售中國這一關鍵性裝備,欲卡中國脖子,多賺幾個錢,否則讓東風41導彈沒有發射車可有用。
有一個國家早已經把有關的技術給了中國,確切的說是,與中國一起分享了世界第一流的重型輪式車輛技要術,這個國家就是白俄羅斯,世界上最有名的重型輪式車輛生產企業為白俄明斯克機械廠,其產品被稱為“MAZ”,其越野機動性、載重能力等世界第一,既便今天俄製機動戰略導彈與重型防空導彈依然使用該企業生產的車輛為發射車底盤。中國引進的S300防空導彈即使用該企業生產的底盤。
重型輪式車輛除了軍用之外,民用方面的需求更大,重型設備的運輸等等都離開這類車輛,特別是新世紀之後,中國民用市場對於這類車輛的需求增長非常快,中國企業直接找到白俄企業,經過談判,雙方達到合資協議,隨後在中國建立了合資生產企業,專門為中國市場生產各類重型車輛。
中白企業了相當不錯的合作,中方努力學習,白方也認真傳授技術,讓我們逐步掌握了所有關鍵技術,比如:整體式焊接結構車架,產品的國產化率越來越高,最初幾年70%配件需要進口,後來比重減少到30%,最終實現了國產化。白俄也在合作之中,收穫甚豐,拿下了世界上潛力最大的中國市場。
1950年,中國都不允許美國跨過三八線,如今中國在六十多年後,美國如果和中國在朝鮮半島打必然是失敗的情況下,中國會眼看著美國推翻朝鮮政權給自己製造幾百萬難民?會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在西太平洋博弈中徹底被美國壓制?這不是開玩笑嗎?所以,中國根本不可能對美國侵略朝鮮坐視不管,因為這是中國的戰略利益。中國早就說過,中國的底線是不允許任何人在半島生戰生亂,這是對相關任何一方說的,中國有能力對任何生戰生亂的主採取措施,讓其付出慘重代價。
綜上所述,所謂對金正恩斬首個人認為也就是想想而已,至於對朝鮮進行軍事打擊,美國沒有和中國撕破臉的魄力,也沒有和一個中國支持的國家打持久戰的勇氣。所以,半島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有,但發生戰爭的機率不高,因為中美依然在妥協之中。而且,中國也不可能對美國入侵朝鮮坐視不管,只是中國不一定會像1950年那樣出兵,完全有可能走越戰模式,給朝鮮提供後勤支援和美國打,拖死美國。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以北中國絕不可能允許美國勢力控制,更不可能淪落到讓什麼聯合國共管。家門口如果還搞成這樣,以後大中國還想在世界上領著各國發展?那不是開玩笑嗎?
所以,所謂斬首,不符合國際法、國際政治倫理價值觀,風險也太大,美國不太可能幹;至於對朝鮮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這種可能性有但並不是那麼高,因為這事如果美國亂冒險對其接下來的博弈影響太大了,他敢下那麼大賭注嗎?我看他沒有。不過,朝鮮內部倒不一定說不會出事,政治張力太大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21530.shtml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美國斬首金三帥和打擊其核設施是否那麼容易,能不能阻止朝鮮核武研發。關於美國打擊朝鮮領導人,以朝鮮領導人的神出鬼沒,個人認為想對其進行特種作戰斬首基本不太可能,朝鮮的特種部隊不會像恐怖分子那樣不堪一擊。所以,美韓基本沒有任何可能對朝鮮領導人實施一擊必殺。而如果不能實現一擊必殺,你敢採取這樣的行動嗎?以朝鮮的國家體制形式,這種事一旦出現,那砲彈導彈一定會往韓國首都以及美軍軍事基地落,朝鮮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就起來了。美國做好在朝鮮半島再打一仗的準備了嗎?顯然是沒有的。所以,佔豪一直認為,美國不敢對朝鮮實施斬首行動,因為如果不能實現一擊必殺,這事可就真太大了。想想看,現在敘利亞都被打成啥樣了,美國有能力對敘利亞元首一擊必殺嗎?何況,站在國際法的角度,在朝鮮沒有對美國做出什麼危害行動之時,僅僅是朝鮮研發核武就隨便對其元首實施斬首,你美國以後在世界上何以立國?誰還會相信美國?所以,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元首實施斬首行動本身就是很瘋狂的想法,但凡成熟一點的政治家都不會這麼幹,因為負面影響太大。
那麼,對朝鮮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呢?退一步說,哪怕美國有能力轟炸朝鮮的核設施,那麼轟炸之後呢?朝鮮就不反擊嗎?一旦朝鮮反擊,這仗可能就打起來了。美國做好在朝鮮再打一仗的準備了?如果美國要直接在朝鮮打擊朝鮮,中國恐怕就只能支持朝鮮,沒有第二個選擇,因為這不僅僅是美國對朝鮮的打擊,而是一旦朝鮮這個屏障失去,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博弈中國將處於絕對劣勢,這是中國不可能允許的。所以,如果美國直接打擊朝鮮,中國不一定說直接參戰,但類似抗美援越的模式完全可能發生,而美國能打贏一個有中國這樣大國支持的小國嗎?根本不可能,美國會長期陷入戰爭泥潭,這種泥潭的深度比當年越戰時深多了。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都勝利不了,敘利亞都不敢親自動武,你讓他在朝鮮和中國支持的朝鮮打,這不是勉為其難嗎?退一萬步,如果朝鮮真的支撐不住了,那中國恐怕也就該出手了,美國能承受在朝鮮半島失敗的風險嗎?
韓軍方首次表示擬增加部署薩德 揚言攔截中國導彈
據韓國媒體今日報導,韓國國防部部長韓民求2016.9.21首次提到追加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必要性。韓民求稱,一座薩德砲台不能有效防禦韓國全境,2-3座砲台“在軍事上更為有用”。
韓國防部承認一台“薩德”不夠用
韓國代表赴京磋商朝鮮核試
計劃用特種部隊清除金正恩
回應
韓棒子腦子真進水了,本來中韓經濟往來一片繁榮之象,現在得了神經病主動向中俄宣戰!
應該制裁了!
是的,靠忍讓換來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
越來越猖狂了,中俄太過沉默了。韓國以為美國保得住它,就有恃無恐。中國是不想打,可人家逼著你打。忍得了一時,也忍不到最後。總想等到再發展幾年,就怕人家不給你反擊機會。有人說薩德是防禦系統,那純屬放屁。薩德不僅很大程度遏制中國的導彈反擊,還對中國沿海及內陸進行偵測。連隱私和反擊都沒了,不就真成了紙老虎嗎?
韓國一再損害中國利益,與它近來自不量力叫囂遠交近攻的戰略幻想有關。中國是時候給韓國算總賬了,再不出手全面打壓,終有一天會騎到中國頭上拉屎拉尿。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02755.shtml
美若斬首金正恩打擊朝鮮 中國會坐視嗎:只有一種選擇2016.9.23 新浪軍事
據媒體報導,今年10月美韓將在美國本土演習斬首行動和打擊朝鮮核設施的演習。昨天,偶爾看到一位專家的評論,說美韓在未來三年內可能對朝鮮動武,一個是採取外科手術式打擊,一個是對金三帥實施斬首。之所以會如此選擇,原因是朝鮮正在推進“兩彈合一”,未來很可能完成部署,所以未來兩三年很可能實施斬首。
關於斬首金三帥和對朝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中國是否干預的問題,評論認為中國可以容忍斬首和這種打擊,但不能容忍朝鮮被美韓控制,所以中國能接受聯合國共管。
看完這個把佔豪嚇一跳,為什麼?因為這事太重大了,我們需要對美韓斬首和對朝鮮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這事的利害再進行一下深入分析。
比如在2000和2004年的測試中,陸軍的愛國者-3就成功攔截了基於潘興-II彈頭的風暴II靶彈。而美國海軍由於針對彈道導彈的防空壓力很小,因此在這方面進展一直緩慢,直到中國東風21D進入實際研製階段時,他們才開始加緊新版宙斯盾系統和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的標準-3導彈的研製和部署。
從美國的反導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國內不能將所有的反艦導彈希望都寄託在東風21D上,而是所有可行的技術途徑都應該嘗試。
除了現有的鷹擊-12超音速導彈以外,同樣需要類似JSM那樣能通過殲20這樣的重型高速隱身飛機彈倉內置的亞音速隱身導彈——它打航母確實不給力,但是使裝備宙斯盾和標準-3的防空驅逐艦失去戰鬥力還是沒問題的。此外能夠多平台發射——特別是在未來轟20這樣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彈倉內攜帶的重型隱身反艦導彈,類似美國LRASM的型號,同樣是極具價值的發展方向。對於目前已經突破隱身、紅外成像製導等關鍵技術的中國來說,這兩種導彈都是在短期內就能進行實際研製工作的類型。
回應
問題是:攔截的成功率有多高?!
看了第一段,就感覺是候知健所寫。
超音速反艦蛋蛋都不敢保證100%攔截的還痴心妄想攔截彈道導彈,
樓主說的言之鑿鑿,像真的一樣。那麼樓主是否可以讓美國拿一到兩艘航母試試,反正東風21美國可以攔截,不用怕的,這樣還可以戳破中國的東風反航母謊言了。
DF21D和潘興2雷同?這個作者真是個殼大腦。看到都有尾翼舵就瞎聯想瞎吹了。關鍵是中段變軌技術及錢學森彈道技術就這麼給作者吃掉了?
專家呀,說的一套一套的。21D與潘興的研發方向一樣嗎?制導方式一樣嗎?不能用其存在的相似點,去推論出相通性。
東風21D的小翼位置和比例和潘興2一致。當然,這只能說是工程上的解決彈頭機動的方法是殊途同歸的,彈頭再入的氣動設計都是差不多的。美國16年前用愛國者3就可以攔截可再入段機動的潘興2不代表他們實戰中就能防住。密集陣演習中對付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一打一準,但到了兩伊戰爭實戰中,面對伊拉克發射的魚叉,美國佩里級護衛艦上的密集陣就在發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23/doc-ifxwevmc5275837.shtml
因此評估一種反艦導彈的實際作戰能力,必須同步考慮對方的防空水平——不僅是現役裝備的水平,也包括能在短時間內投入實際應用的尖端技術水平。而目前來看,美國人對於防禦東風21D這樣的反艦彈道導彈有著很強的技術儲備,而且已經通過標準3等武器裝備形成實際作戰能力。
東風21D的打擊原理實際上是源於美國潘興II。最早的彈道導彈彈頭不具備自己搜索目標、主動控制自己往哪飛的能力;因此命中精度一直上不去,而且飛行軌跡死板,相對來說容易被攔截——當然由於彈道導彈本身再入的速度很高,因此很長時間內防空導彈也只能看著這樣的弱點乾瞪眼。
後來隨著一系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耐高溫材料和電子設備小型化的突破;潘興-II的彈頭能夠裝載小型的雷達,並通過可活動的彈翼(相當於飛機的水平尾翼等部件),添加主動飛行控制能力,能夠根據雷達搜索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飛行軌跡準確撞擊目標。
國內首先在東風21C型上實現了類似潘興-II的設計,並在後來根據反航母的作戰需求改進除了東風21D。根據公開資料對於反航母彈道導彈原理的敘述,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添加紅外成像製導功能;因為只使用一種制導方式,特別是雷達製造很容易被干擾、欺騙,而航母這樣的特大型目標要搞出比自己還大、發熱量還高的假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獲得巨大突破的同時,從原理上看東風21D的彈頭也必須付出突防能力下降的代價。實際上從潘興-II/東風-21C的彈頭開始,為了顧及它的雷達工作、以及搜索目標時進行的螺旋形機動,無論是高溫下的結構強度(特別是活動彈翼)還是動能消耗等因素,它們的末端速度都要比傳統的無制導再入彈頭要低。
而在引入紅外制導方式以後,為了避免能透過紅外光的光學窗口溫度過高失效——彈頭本身受限於體積,製冷劑形成的強製冷卻效果是有限的,東風-21D的末端速度只能進一步降低。這也意味著除非在末端的機動飛行控制設計上有重大突破,否則它的攔截難度會比潘興-II/東風-21C要低。
進一步來說,雖然對於艦載防空系統,彈道導彈這種大角度、高速度的來襲目標是以往設計中不曾考慮的選項;但是對於陸基防空而言,它就是反導系統數十年以來的重點目標類型。美國作為反導技術的技術引領者,在陸基防空上很早就實現了攔截潘興-II、東風-21C/D類目標的能力,甚至比東風21D本身的發射試驗還早十多年。
中國9月20日疑似在新疆完成最新一次反導攔截試驗
根據中國民航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主辦的“航行情報服務中心”發布的安全通告,2016.9.20,我國中西部地區上空,包括庫爾勒反導試驗場附近部分空域禁止民航飛機進入。從網友根據通告繪製的地圖來看,與此前我國幾次進行反導試驗時劃出的禁飛區相似。此外,9月22日也出現西北地區上空禁航通告,從禁飛區形狀推斷可能是彈道導彈試射。據此推測,我國可能近期進行了反導攔截試驗和彈道導彈試射。
回應
我們現在有了高超聲速武器這個矛,在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這面盾,美國的核訛詐就可以扔進垃圾箱了。
別折騰了,誠心承認美國的霸權地位,老老實實地發展經濟,練好內功強身健體,其他的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承認美國就放過你了?天真
特別是美國及其幫兇在我周邊蠢蠢欲動的時候,這次實驗尤其必要
中俄本來不把韓國當敵人,韓國部署薩德,波段雷達涵蓋中俄部分地區偷窺中國沿海大部地區軍事情報,中俄不得不對韓國境內薩德系統做戰備長瞄,第一時間清除薩德。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28733.shtml
深度:東風21D打航母有多難美軍16年前就有攔截手段2016.9.23新浪軍事
軍事裝備的發展永遠都是雙方你來我往的過程,在反艦導彈上的發展也一樣。從蘇聯最早的亞音速導彈投入實戰開始,新的反艦導彈不斷進化出原有防空系統所難以防禦的進攻方式——超低空飛行,末端機動飛行,超音速飛行,大數量的導彈形成飽和攻擊等等。
而反過來防空系統也在不斷增強原有的弱項,比如宙斯盾系統的出現,就是利用相控陣雷達極強的多目標跟踪能力,能夠連續引導大量防空導彈攻擊來襲的目標群。
由於需要比以往多得多的軍艦和飛機發射更多的導彈,才能突破宙斯盾的防空能力;在反艦導彈本身的突防性能沒有顯著的提升情況下,這會使得飽和攻擊戰術會由於組織難度、導彈消耗數量的急劇提升,而陷入非常難以實施的境地。比如突防成功需要的軍艦和飛機數量,已經超出己方一次作戰中能出動的極限,那麼就失去了實際的可行性。
深度:中國曾研東風6導彈打2萬公里可破美反導系統2016.9.17新浪軍事
洲際彈道導彈(ICBM) 通常指射程大於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式導彈,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攻擊敵國領土上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洲際彈道導彈可運載5到8噸的核彈頭以幾乎超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發射出去然後彈頭再入大氣層時速度已經達到了10馬赫,是很難全部準確攔截的,這也是洲際彈道導彈被作為核威懾第一要素的原因。目前主要擁有國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
但是有趣的是,全世界目前所有的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均不超過16000公里,而地球的周長約是四萬公里,周長的一半也起碼兩萬公里,為何都將最大射程鎖定在一萬六千公里呢?
首先,全球主要核武器國家均在北半球,比如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都是在赤道以北地區,如果要發射洲際導彈到上述國家的目標,不需要繞過赤道,直接經過北極就可以。
其次,洲際彈道導彈為了“保持身材”,不可能做的無限大,要盡量接近最小能量彈道,即用最少的燃料能到達最遠距離,根據計算,如果超過一萬六千公里射程後彈頭將在大氣層內飛行過長距離,受到不可預測的空氣影響將非常顯著,精度將嚴重降低。打不准還談何威懾呢?
最後,要想在一萬六千公里以上的射程打擊目標也不是不可以,必須要研製和安裝更複雜和更精密的製導設備,更粗直徑的彈體來攜帶所需的燃料,造出來的恐怕就是像美國土星五號超級運載火箭那樣的超級龐大的導彈。
綜合考量,射程,造價,精度因素的話,一萬兩千或一萬三千公里射程是足夠的,不足部分可以讓攜帶潛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去補充,中國在發展處射程12000到15000公里之間的東風-41洲際導彈後便全力發展能攜帶巨浪-2的新式核潛艇也是基於此考慮。
但是不為人知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曾秘密發展了一款超級導彈:東風-6。該彈設計射程為兩萬公里,研究的目的是要實現多彈道選擇,來躲避美國的反導系統,可以從北極向美國打,也可以南極向美國打,反正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但是難度太大而且精度無法滿足需要,於是才有了射程12000公里的東風-5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後來又發展處東風-5A和東風-5B導彈,並且實現了分導多彈頭。(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文章稱,2015.9.20,中國的長征六號火箭將20顆衛星同時送上太空,並非“放炮仗”般一次分離,它實際上是由“母星”和“子星”組成。母星先抱著子星分別脫離火箭進入不同的軌道,然後再釋放出所抱的子星,像放煙花一樣一層一層散開來,美麗壯觀。。這實際上就是美國設想的、據聞至今仍未實現的“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的“星星分離技術”。
在孫悟空的故事中,他天下無敵的原因之一是能夠變身,可以一下子變出多個各持金箍棒的孫悟空,還可以將多餘的孫悟空收回真身。據設想,“上帝之杖”武器系統的機械臂,既可以擲出金屬棒,又可以收回其中。2016.6.25發射的長征七號火箭搭載了意義非凡的“遨龍一號”衛星,這個“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能對軌道垃圾及非合作衛星進行定點清除。這就是“孫悟空之手”。
“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中,每一組包括有兩顆衛星和多根金屬棒,加起來有數十噸重。要將若干組星棒組合送上太空,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是關鍵的核心技術。
中國研製的一種推力為500噸級的火箭發動機已取得初步成功。這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
改變未來戰爭形態
“上帝之杖”未來若能在發射井或戰略核潛艇發射,將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一場中小型戰爭半天便可完成,餘下便是收拾殘局。這對美國霸權主義者有極大的吸引力,美國太空軍事化的野心由來已久,“星球大戰”的提出便是明證。
如同核武器一樣,中國祇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能令霸權主義者對太空軍事化的妄想有所思量,考慮其代價可否承受得起。
港媒稱中國研製新型武器由衛星發射威力堪比核彈2016.8.15新華網
港媒稱,中國正在秘密研製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威懾性武器。它由衛星發射,威力相當於核武器;但不是利用核裂變或核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摧毀目標,所以沒有放射性污染,是一種“乾淨”的武器。
香港《明報》8月13日稱,上世紀80年代,美國率先開展這種武器的研究;進入21世紀,維持核霸權令美國財政和道義上都陷入重壓,美國重啟了“上帝之杖”的研製。但中國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這個如煙似霧的傳聞有多少真實性?中國對這種武器的核心技術掌握了多少?下面將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文章稱,美國人構想的這個“上帝之杖”武器系統,簡直和孫悟空及其金箍棒故事如出一轍,連“上帝之杖”和金箍棒的重量也相若。
“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由位於太空軌道的兩顆衛星平台組成,一顆負責通信和鎖定目標,另一顆則搭載有大量被稱為“上帝之杖”、用於打擊地面目標的長桿型金屬“動能彈”。該金屬棒由鎢、鈦或鈾金屬製成,直徑30厘米、長6.1米,重量可達幾噸。它的作用原理和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上帝之杖”威力堪比核武器。它在衛星制導和小型火箭助推下,利用自由落體加速度以每小時3.9萬千米的流星速度擊中目標。它不依靠任何彈藥,完全依賴動能撞擊來對目標產生破壞力。它能擊穿地表深入地下,由於它是由高密度的金屬構成,短時間釋放的瞬時壓力形同核爆炸。
第二,“上帝之杖”打擊範圍廣。它可以在任何時間內,對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非移動目標實施無死角打擊。
第三,“上帝之杖”的打擊速度非常快。從脫離太空軌道到擊中地面目標僅需十來分鐘,僅為洲際導彈的三分之一,能夠收到“先敵打擊、先敵制勝”的效果。
第四,生存能力極高。搭載“上帝之杖”的衛星平台通常在距離地面1000千米的太空軌道上,這是一般飛機和導彈都無法攻擊的高度。
第五,環境污染甚小。相比於核武器,“上帝之杖”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突破核心技術
“上帝之杖”最關鍵是三大技術,第一是製導技術,第二是衛星分離技術,第三是大推力火箭技術。
首先是製導技術。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物體進入大氣層產生的高溫電離形成的黑障所造成的通信中斷,穿過黑障後如何在僅餘的幾十秒時間內,調整姿勢並準確擊中目標。
中國的反航母彈道導彈“東風”-21D破解了黑障通信的難題,因而能對移動中的航母實施精確打擊。
噴子!中國的長征七號YF-100發動機推力比前一代YF-20C提高60%。買一台RD-120來做研究可以,切不可依賴,俄的東西可靠性也不行。
(楨:國家累計撥款太行發動機數千億人民幣?全中國航空發動機所有單位的總資產才1100億元!中國航發2016-5-31正式成立 註冊資本500億元 成中國第十二大軍工集團 中國太行發動機至2016年已交付490台、快超之前進口的600台AL-31F了,WS-10B已是一可靠發動機,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2-3000;俄羅斯AL-31F系列的翻修300、總壽命900,中國空軍5719維修廠成功將AL-31F的翻修期改進到500、壽命延長至1500;與AL-31F同為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美國F100和F110的翻修800-1000,總壽命2000-4000;美國第四代軍用發動機大修時間已約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翻修和總壽命時間都是從短到長。AF-31開始的時候也是30小時。美國的F100也讓F15美軍飛機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深度:運20國產航發剛曝光 俄即公佈一消息搶頭條2016.6.27 新浪軍事
隨著運20戰略運輸機的大量列裝,使得中國空軍不僅獲得了進入跨洲際空投空降的能力主要裝備,但最為遺憾的是運-20最為關鍵的部分:發動機仍然採用的是原裝俄D-30系列,這成了中國航空工業幾十年的心痛。而隨著近期有照片顯示,中國運-20原型機、伊爾-76試驗機正在換裝國產渦扇-20發動機進行試驗,其中一架全部換裝了渦扇-20。
但是這條消息卻令俄羅斯專家不屑一顧,因為俄聯合發動機製造公司近日開始了新一代大涵道比PD-14渦扇發動機的空中試飛,俄專家認為其技術遠超過了中國渦扇- 20。
目前中國發展大推力發動機一定要立足於自己研製,堅持不再引進俄發動機!我們可以預期,隨著中國大發機的出現,中國一系列大型發動機(大運的渦扇-25/30; C919大客機的長江CJ-1000A等)也將帶動中國全面發展。(作者署名:突擊)
回應
WS20都同時上四台飛了!DP14還沒上天呢就開得瑟。還是中國人低調。
ARJ21終獲批 2016.6.28首次執飛成都-上海商業航班
這一EU6679次航班,飛約2小時35分鐘,第二架ARJ21-700計8月份交付。成都航空規劃將ARJ21投入在上海虹橋、深圳、貴州、長沙等七個目的地的航線。到2018年,機隊規模達到52架,旅客1060萬人。
背景資料:
ARJ21在認證過程中,還牽涉到中美之間的分歧。根據協議,美國航空管理局(FAA)在2010年啟動了ARJ21的影子審查,但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取得明確結果。中國商飛內部人士認為,FAA在進程中拖了後腿,其中有部分是出於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考慮。但只要符合中國的CAAC標準,在國內的採購使用,不會受影響。隨著技術進步與經驗累積,CAAC的標準日後也可能成為世界普遍認可的通行標準。另外,一旦ARJ21交付使用,可向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申請認證,並為C919取證探路。
回應
中國的飛機包裝的那麼厲害,結果連FAA和EASA的認證都拿不到,在國內也是憑藉行政強制攤派才有了一丁點可憐的市場!
現在什麼認證都是歐美控制,他們會讓你中國培養個對手出來?可惜中國自己的市場就足夠發展壯大。歐美就算再怎麼也阻止不了。至2015年新舟60/ARJ21/C919已共獲210/240/517架訂購.
國產飛機ARJ21剛交付 美國就告到WTO指責中國免稅
2015-12-08,美國向世貿組織(WTO)提起申訴,指責中國對部分國產飛機的免稅政策對進口產品構成歧視。
回應
又沒有賣給你,美著啥急?!
他急著把他的賣給咱們啊,以前他壟斷,現在咱們能造了,他就跳出來干擾裁判了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5_12_09_344116.shtml
俄稱中俄大客機項目本月或將簽約 基於伊爾96研製
這一遠程寬體客機將有俄聯合飛機及中國商飛的合資公司承擔,將在俄進行研製,並在中國進行總裝。發動機將有羅羅或GE提供。
新機座位數250-280個,航程達到12000公里。
2023年亮相,2025年運營。研發成本2至2.6億美元,類似波音787。
回應
設計生產中心應當放在中國吧,不然,c919投入運營快要成行、c929已被提上日程,這不就等於國家投錢給未來的c929造了個競爭對手嗎?
互利互惠而已,別想太多!
此外,長征七號還有一個重大意義,真正堪稱“鎮國利器”。
長征七號的發動機YF-100是我國新一代火箭發動機,採用了高壓補燃技術,其推力比前一代發動機提高60%。
而我國現役的東風-5導彈使用的發動機依然是和長征二號C型相同的YF-20C火箭,這種火箭發動機的技術還是上世紀70年代水平的。
使用類似長征七號火箭的技術研製的新一代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火箭如果也能大幅度提高推力,那將有望把東-5現有的3噸投擲重量提高到4-5噸。俄羅斯SS-18“撒旦”的投擲重量約4.5噸,彈頭當量最大2500萬噸。如果真能實現,我們的新東風可以說是:
“敢與'匕首'(蘇聯UR-100N洲際導彈,北約代號SS-19“匕首”)爭高下,不向”撒旦”讓寸分(蘇聯R-36洲際導彈,北約代號SS-18“撒旦” )。'薩爾馬特'(俄羅斯正在研製的RS-28洲際導彈),咱比量比量!”
更大的投擲重量,意味著新導彈將可以攜帶更多的分彈頭、或者當量更大的彈頭,也可以採用更多的突防技術手段,例如高超聲速滑翔彈頭等都可能使用。威懾能力將比現役導彈成倍提高。(作者:席亞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7/doc-ifxtmwri4508675.shtml
俄媒稱俄將售華RD180火箭發動機中國迫切需要
俄國家航天集團2016.6.25日宣布,普京總統訪華期間,俄中兩國政府簽署了航天空間研究與利用領域的保護技術知識產權協議。這一協議的簽署為俄中兩國在火箭發動機和航天運載設備領域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礎。從而為俄向中出售RD-180火箭發動機奠定了基礎,近日,俄副總理羅戈津表示,“俄方有意獲得用於太空領域的微電子元件。”
俄高級經濟學院專家瓦西里·卡申表示,中國非常需要RD180,目前中國正在生產類似於蘇聯時期的RD-120,這種發動機已經落後。因此,中國希望向俄購買更先進的重型火箭發動機。
回應
以前覺得我們的航天事業很自豪,今天看這篇文章才知道航空發動機也是俄羅斯的,真是打臉,我們有點自己的東西嘛?堂堂大國總買蘇聯貨能叫大國嗎? 天天宣傳這個重大突破、那個研製成功,上述都是為了哄大手掌龍顏大悅,宣傳制度優越性的工具,單位領導搞政績攀官位、犬儒們評職稱、下人們分經費用的噱頭,從而編造的花瓶、花籃、形象工程、政Zhi任務!關鍵時候,還得到充當冤大頭,購買俄羅斯,以及前蘇聯國家的閹割貨、二手貨!
深度:長征7號用新發動機可提高東風5投擲能力到5噸 2016.6.27 觀察者網
2016-06-25 晚8时22分,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新建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据悉,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将于26日下午以弹道方式返回东风着陆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高53.1米,直径3.35米,起飞重量近600吨,运载能力达到13.5吨,,将是中国未来的主力火箭,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
長征七號使用煤油、液氧發動機,這種燃料自然不可能適應彈道導彈的要求。同時長征七號採用4個2.25米直徑的助推器,這也使它無法適應發射井發射的要求。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長征七號就沒有軍事價值。
長征七號的近地軌道載荷達到了13.5噸,對比一下美國方麵類似的火箭,就是德爾塔IV火箭的M構型,該型火箭是美國德爾塔系列火箭中發射次數較多的構型(中型2003年首發至今共20次,而重型從2004年至今發射8次)。而德爾塔IV火箭目前承擔的主要發射任務就是為美國空軍、國家安全局、反導局等機構發射代號為USA系列的軍事衛星。
需要提及的是,美國目前有多種比德爾塔IV火箭廉價的私營火箭,但軍方關鍵性的大型衛星都主要用德爾塔IV來發射。除了考慮它的運載能力優勢外,主要是因為其安全性好。軍方此前就曾嘲諷“太空探索公司”,說“如果我們把一枚一百億美元的衛星交給你們那個7000萬美元的火箭去發射,失敗的話你馬上就要破產了,我們這是在保護你啊!”
毋庸諱言,作為我們進入軌道最常用運載工具,長征七號的軍事意義絕對堪稱巨大。有了它,未來更重型的偵察、通訊衛星性能將比現在有更大提高,彈道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光學、雷達偵察、軍事通訊……這些任務都將有賴於長征七號發射的新一代衛星來完成。
你可能真不了解我國激光武器,起步比美國還早,而且一直在鑽研,說常規和核武差美國很多我同意絕對同意去,單說中國陸軍和激光武器,我國說第二,美國五角大樓都不敢說第一
那請問公知大V噴子,那我們國家是該研製這種激光武器呢?還是不研製呢?研製出來了你們噴,說是在吹牛,不研製呢你們還噴,說國家無能?請問你們中國人要是都是你們這種心態,恐怕不用美國一兵一卒一個子彈,我們國家自己就毀滅了,你們天天在這裡噴,抱怨這抱怨那,請問你們做了什麼?你肯定會說你只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你的事,那你又做到了一個老百姓該做的嗎?對於國家有這等技術,你們應該多給國家和那些奮斗在一線的技術人員鼓勵和信任。順便提醒你們一下,對於激光技術,你們可以去上網查一下,我們國家不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差,這是事實。
不出研究成果要被說成無能,有了成果本就應該鼓勵和受到表彰,這也是對科技工作者奉獻的肯定。可是又要被他們說成是吹牛。可見這些人內心是多麼的矛盾與茫然。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9/doc-ifxryhhh1805637.shtml
在超級電容器開發成功之後,中國在超強激光技術研發上再創輝煌,在2014年,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超強超短激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正在研製的10PW(拍瓦,1拍瓦=1015瓦)級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初步實現了1PW激光脈衝輸出,這是國際上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關。隨即,該實驗室再接再厲,又在2015年11月研製成功5PW超強超短激光放大系統,這是迄今國際最高峰值功率的激光放大系統,為研製10PW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大家應該知道,上海光機所是中國重要的強激光研製單位,中國“神光”強激光研發項目,如今已先後開發成功“神光Ⅰ”、“神光Ⅱ”和“神光Ⅲ”,該一系列項目的建成將對加快中國的下一代熱核武器發展、推進中國的強激光武器的發展計劃起到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於中國的強激光發展項目,美國是最感到不安的國家,這很明顯,因為是美國選擇把中國作為未來的戰略對手,才導致其產生這種擔憂的。不過,應該承認,正是在美國不斷的軍事挑釁、不斷推動亞太再平衡、不斷在南中國海挑事、不斷鼓動日本挑戰中國、不斷唆使東盟中的某些國家群起圍攻中國等事件,才讓中國不得不奮起回擊的。可以說,中國發展激光武器是用來保衛和平的,也是在美國緊逼之下的自然反應,更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最好保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能不能別吹了跟美國鬥憑什麼?當初俄羅斯厲害嗎跟美國鬥的下場是什麼?
俄羅斯下場是什麼?你看看俄羅斯的新式武器大殺器的,中國買他的S4O0蘇35戰機的,連美國都要買他的航天火箭
說的好,俄羅斯跟美國玩的下場,你可知道玩手段,那個國家最在行?以前是中國不得不在西方人制定的規則裡被他們玩,現在中國玩透這套規則了,也延伸出自己的體系,以後誰還能玩的過中國?
不要對中國的常規軍力有太多幻想。以中國目前的實力,要趕上美國的水平,至少需要50年。因此,目前中國對美最有效的威懾還是核武器。
不要對美軍的常規軍力有太多幻想,朝鮮戰爭後100年以內,你美爹都不敢在陸地上跟中國交手,這也是美軍大力發展海空軍的最大理由,在裝備差距遠大於今天的情況下,都沒贏,美國有什麼膽量敢說對中國常規戰爭必勝?
可笑!還陸軍,科索沃戰爭,美國全部用空軍或者說空中力量,整個戰爭,美國一個人沒死。
美狗多國聯軍 高精端部隊 在伊拉克 阿富汗被當地農民的炸彈 土雷 炸的哭爹喊娘的 抱頭鼠竄.......
毫無疑問,作為當今世界的大國,激光武器也成為中美俄等軍事強國重點發展的殺手鐧武器。而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必然也不會避開開發和使用激光武器的良機。那麼中國的激光武器技術到底如何呢?
實際上,早在50多年前的“640工程”中,中國就規劃有激光反衛星武器的研發內容。雖然該工程早已終止,但中國激光武器經過這麼多年的刻苦努力,目前所掌握的技術和實踐,基本能夠滿足開發軍用大型激光炮的需要。曾有傳言稱,儘管中國在核武器技術上尚與美俄有一定距離,但是在激光武器技術上,中國卻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落後,甚至相比美國,中國還有很多領先的地方。對這一傳言的驗證,是在大約10年的2006年8月,當時美國公開報導有一枚五角大樓的偵查衛星在飛越中國上空時,遭到來自中國內陸的激光照射,曾短時失去偵察能力,也就是說,中國通過地基強激光試驗,致盲了一枚美軍用衛星。
可以驗證美國這一報導基本屬實的消息,是根據公開發行的中國國家級刊物的報導稱,大概在2005年,中國10萬瓦級地基車載化學激光炮在西北某靶場對低軌衛星成功地進行了致盲打擊試驗。很可能,2005年的這一次是拿中國自己的衛星進行了初次試驗,而第二年也就是美國衛星的致盲試驗,是中國真正向國外展示自己的激光武器技術。而那次攻擊美國衛星試驗,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後,第二個進行過陸基激光致盲衛星試驗的國家。在那次試驗中,中國自主開發的激光武器將地面的激光束照射到600千米的太空,還具有強大的功率,由此足見中國激光武器的實力。
根據各路渠道得到的消息,目前,在強激光武器開發上,中國僅次於美國,除了上述的地基激光之外,還有艦載激光和機載激光以及太空激光等多個發展平台。更重要的是,支持中國激光武器發展的的基礎技術中,有一項超級電容器項目,讓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根據有關報導的宣布,中國已在超級電容器方面取得突破,如美國試驗中的YAL-1機載激光系統供電蓄能部分的重量達10噸,而如果使用中國的超級電容器,則只需40千克重量就足夠,兩者的差距高達250倍。可以推斷,當激光武器的供電蓄能部分的重量的重量體積大幅縮小後,將帶來激光武器的小型化和平台廣泛化,對機載和太空平台的應用效果最為顯著。
由於美國《新聞周刊》在最近刊發的準科幻小說中描繪中國使用了激光武器摧毀美國衛星的場景,讓美國全國大為緊張。美國專家們甚至聲稱這激光武器是中國雪藏的殺手鐧,直接針對美國的軟肋-衛星發動致命打擊,可以像中國武俠電影中的場景那樣,高手尚未直接過招就讓對手已經內傷。不過這只是美國方面的單方面臆斷,而美國的電磁軌道炮確已經真真切切的在靶場上開始打靶了,我們不僅要看他們怎麼說,更要看他怎麼做。好在中國在電磁軌道炮領域並不落後於美國,甚至部分有超前,美國有的中國一定要有,而且性能肯定比你的好!(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美國人很能意淫!
現代科技告訴我們: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美帝做不到,美利堅乃是人類希望
實實在在看到的只是動漫!
是,但即使想到的(比如蟲洞旅行,時間旅行!),現在也做不到,幾十年,幾百年以後也做不到!
想法是好的,但是100年內能實現攔截彈道導彈嗎
流浪恆星A [遼寧瀋陽]100年?100年人家粒子束武器估計都服役好多年了
美國人剛拉完屎,流浪狗馬上去把屁股乾淨
100年中國激光從月球發射就把白宮燒光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9/doc-ifxryhhh1794976.shtml
深度:中國亮出這一王牌武器後讓美國都無對策了2016.5.9 新浪軍事
目前,美、中、俄三方太空競賽已經打響。中國的彈道導彈能夠打擊美國在距地面約500英里的低地軌道運行的衛星,甚至能夠打擊其在距地面約22000英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的衛星。而且,中國和俄羅斯還擁有能夠致盲偵察衛星上的照相機或徹底燒毀航天器的陸基激光武器。美國《新聞周刊》雜誌網站發表文章稱,只需幾年時間,為航天器配備激光武器的設想,也將成為現實。據信,莫斯科和北京也在開發能夠致殘、撞擊或摧毀其它衛星的衛星。
看過美國科幻大片的讀者都知道,在未來的太空大戰中,各種激光武器紛紛登台,成為克敵制勝的主要武器。由於激光武器是利用強大的定向發射的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所以是一種威力大、性能強、可重複使用的王牌武器,被稱為未來五大武器之首。不過,在現階段,由於人類尚處於對激光技術的初期開發中,在現有條件下,這種武器有望成為激光反導、反衛星武器的最佳理想技術。
深度:美軍要用這門大砲摧毀中國所有東風導彈2016.5.9新浪軍事
題圖中這門超級無敵的砲,甚至可以擊毀來襲的彈道導彈彈頭,雖然這只是一部動畫演示,但是它的發布者卻不這麼看。這段從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最新發布的陸地移動電磁軌道炮系統的演示影片中摘錄出的畫面,顯示的是這門最新的電磁軌道炮具備能夠在再入末端攔截彈道導彈彈頭的能力。
通用原子能公司就是我們熟知的美國DDG-1000萬噸隱身驅逐艦的上電磁軌道炮的生產廠家,他們生產的船用電磁軌道炮已經開始進入陸地打靶階段。這次公佈的陸地移動軌道炮則是它的升級版,體積更小,只需要三輛集裝箱拖車就可以拆卸運輸。而且還集成了有源旋轉相控陣系統,可以對500公里內來襲目標進行鎖定,並發射裝有特製子彈丸的砲彈予以攔截。由於電磁軌道炮戳到底仍然是一種彈道武器,所以它甚至可以對遠距離的地面目標進行打擊。在演示影片中,通用公司不僅僅使用這門砲攔截了末端3馬赫的疑似俄羅斯KH-31PH反輻射導彈,甚至明目張膽的展示了攔截類似中國東風-11,東風-16,甚至東風-21彈道導彈末端彈頭的能力!這已經超出技術演示的範疇進入了宣誓階段:美國祇需要一門砲就能摧毀中國的東風導彈,不僅可以攔截彈頭,連發射車都跑不掉!根據中國軍事專家所稱,雖然現在電磁軌道炮仍然處於試驗階段,但是在未來所具備的特性足以改變整個戰場態勢,尤其是對中國現在大力發展的火箭軍裝備東風系列導彈的“核常兼備“打擊能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電磁軌道炮也被稱為脈衝能量電磁炮,本質上還是利用電磁推動力發射彈丸的新型系統,現在具備以7馬赫音速摧毀目標的能力,射程和精度上都遠勝於傳統火砲,並且常規火砲通過爆炸產生1兆焦耳推進能量的成本為10美元,電磁軌道炮僅需要0.1美元就可產生1焦耳的推進力;現在美軍要從軍艦上發射一枚導彈的成本高達50-150萬美元,未來發射一枚電磁砲彈成本只需要2.5萬美元可以搭乘相同的效果。
根據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的公開文件稱,如果電磁軌道炮的彈丸初速能達到5千米/秒,就可以攔截4馬赫以內的戰術導彈、反輻射導彈、巡航導彈、飛機等目標,初速在5- 7千米,就可以攔截類似中國的東風-21D甚至東風-31A這樣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再入彈頭,要達到6-10千米/秒,低軌道衛星都跑不掉,要是到了12千米/秒,連高軌道的衛星都不保!可以說這個前景相當的誘人,題圖中的場景可能在未來10-15年內就能實現!
美國之所以對高超音速武器如此大動干戈,就是因為它對美國當前反導體系的預警、探測、跟踪、攔截的全套攔截鏈都提出全新挑戰。例如,洲際導彈飛行過程中距離地面的最高點超過1000公里,這樣地面遠程反導雷達能在3000公里外實施探測跟踪和預警,而助推-滑翔型的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彈道頂點高度只有100 -200公里,極大壓縮了反導系統的探測距離和預警時間。而且高超音速武器不僅能上下機動,還能實現橫向的大範圍機動,增加了飛行路線的不確定性。為此美國必須大幅增加反導系統的部署數量和攔截範圍才能有效應對。
“薩德”和激光武器管用嗎?
為什麼美國會選擇改進型“薩德”系統和激光武器來應對中俄高超音速武器呢?一名中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之所以美國選擇“薩德”反導系統而不是紙面性能更好的艦載“標準-3”反導系統或地基中段攔截導彈,主要是因為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路線無法預測,攔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需要大範圍機動,這是當前美國所有反導系統都無法做到的。不過高超音速飛行器在飛行末端已是“強弩之末”,速度也會降低,機動性能隨之下降。而擔負末端高空區域防禦任務的“薩德”改進型反導系統這時就有用武之地了。不過能否攔截成功,還取決於“薩德”系統的改進程度和高超音速武器的性能。畢竟各種高超音速武器性能差異很大,有的能以20倍音速狂飆,有的飛行速度僅有5倍音速。
而利用大功率激光攔截高超音速飛行器聽上去是很自然的選擇,理論上講,激光不但可以反導,也能攔截高超聲武器。但激光主要是依靠照射產生的高溫來摧毀目標,而高超音速武器在飛行中將產生上千度高溫,表面必須具有很強的抗燒蝕能力,因此可以說高超音速飛行器天生就對激光武器具備一定免疫能力。另外,激光在大氣層內的衰減很大,要想遠距離攔截必須有足夠的能量,必然需要很龐大的設施,這樣激光發射站本身就容易遭遇打擊。雖然美國宣稱裝在大型無人機上的激光器可減少衰減程度,但該項目進展尚不明朗。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進展遠超美 美欲部署薩德應急
俄羅斯《消息報》2016.5.5宣布,俄軍新近成功試驗高超音速彈頭,它不但能突破美國的反導系統,還能夠承受太空武器的打擊。美國對於中俄近年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取得突破的擔憂越來越強烈,美國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已經通過法案,要求五角大樓設立針對性項目進行反制。美軍候選方案中不僅包括在中俄周邊引起爭議的“薩德”反導系統,還有充滿科幻色彩的激光炮甚至天基衛星反導系統。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4日稱,美國國會正在嚮導彈防禦局施壓,要求反制“與日俱增的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威脅”。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上週通過一項國防授權法案的修正案,要求五角大樓創建一個專門用於反制“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飛行器以及可機動彈道導彈”的項目。
報導稱,這一重大措施是在中俄接連進行革命性高超音速試驗後製定的。4月19日,俄羅斯利用SS-19洲際導彈進行Yu-71高超音速滑翔器的飛行測試。俄《消息報》稱,Yu-71既可以攜帶核彈頭,也可攜帶常規彈藥,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15萬公里。更可怕的是,Yu-71飛行中可以任意機動,讓防空和反導系統無法攔截。三天之後,中國進行了第7次DF-ZF高超音速滑翔器的試射。報導稱,這種可機動的滑翔器由彈道導彈釋放後,速度高達每小時1.2萬公里。前美國軍事情報官員伍爾澤說,北京和莫斯科在高超音速導彈項目方面不斷進步,“這是中俄可能領先美國的幾個重要領域之一”。共和黨議員弗蘭克斯明確擔心中俄在該領域的進展標誌著“高超音速時代正在來臨”。
克制高超音速武器不容易
按照五角大樓官員透露的信息,當前美國反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的最快捷路徑是發展“薩德”高空反導系統的增強版。待激光武器成熟後,也將用於攔截高超音速武器。該修正案甚至還要求導彈防禦局發展天基導彈防禦系統,包括部署在衛星上的反導攔截彈頭。
今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反衛星試驗國,在未來可能的中美衝突中,中國將可能通過反衛星和快速補充衛星技術讓美軍的精確制導武器難以發揮作用,而這將從根本上摧毀美國在戰爭中的信息優勢,也意味著中國的勝算得到進一步加強。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相關新聞
日本為何引入新反導“薩德”系統(防禦末段20-150公里高空導彈 THAAD) “愛國者-3”(防禦末段20公里以下低空導彈)已擋不住中國導彈
回應
反衛星是美國政府污衊中國的說法,中國進行的是千真萬確的反導實驗,只有美國才進行反衛星試驗
中國還是老老實實的反衛星吧,反導比反衛星技術難度高。如果你不盲信磚家盲從媒體,那麼一個還在談引進S400的國家,你真的不能期望它在反導方面有啥建樹。
真的好懷疑你的IP是不是真的,還有你是不是設鬧鐘來看這個板塊啊?
哈哈鬧鐘!哥們你太有才啦!
流浪狗又來搞笑了,S400只是末端反導,中段反導攔截中國最早已經在2010年一月完成,並且已經對外宣布幾次了。不要裝瞎
就是進行反衛星試驗又怎樣?不可以嗎?
反衛星突出中國進攻性危及太空空間。反導是防禦性。美國當然突出中國威脅來讓自己的的軍事行動師出有名。反正中國不怎麼重視輿論,不然流浪狗這種玩意活不下去
真是醉了,美帝今年第一次試射快響系統還爆炸了。中國幾年前就成功發射快舟一號,二號。今年有連續發射長征六號,十一號兩種快響火箭。另外對外推出一款“飛天”快響火箭。真不知道美帝哪來的信心說自己領先?
在火箭上美國已經落後了,看看他在航天方面還買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懂機
中國的路基武器體積過於龐大,如果有類似美國那種空射型就比較好
學生那是低軌道的1000公里,我們的20000-30000公里,要克服30公里的大氣密度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630.html
據推測,DN-3可能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並且在飛行速度方面可能更快,否則很難把其與前述兩種反衛星導彈區分開來。中國最新開發了最先進的太空運載工具快舟1號和快舟11號,而DN-3很有可能基於快舟11號研製,能夠打擊軌道更高的目標。
關於“快舟”運載火箭,從目前官方的宣傳以及軍事論壇裡資深業內網友的爆料來看,“快舟”是在此前“開拓者”固體運載火箭基礎上開發的。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將“快舟一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採用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速發射衛星。
很多網友擔心中國如果在戰時進行反衛星作戰,自身的衛星也會受到對方反衛星武器的威脅。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在大量消滅敵人衛星的同時,如何快速補充自身同樣損失慘重的衛星,在戰時爭分奪秒的情況下,傳統的發射方式週期過長,這時,前面提到的快舟系列火箭就該出場了。
關於“快舟”火箭如何快速補充衛星,首先要從“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說起。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軍方率先提出,旨在用於太空衛星軍事應急。當戰時己方在軌衛星遭到敵方攻擊發生損毀時,己方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裝配出一枚衛星,通過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將其發射,填補損失的衛星。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雖然美國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響應”概念但美在太空應急發射能力建設上並未搶得先機。我國2013年發射的“快舟”火箭是世界首個星箭一體小型運載火箭,同年中國官媒披露中國版的“太空快速響應”系統。2014年我國曝光的“飛天一號”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僅4小時,遠快於傳統火箭。
而今年9月發射的長征11火箭,標誌著中國的固體火箭技術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在運載能力上達到了350公斤,遠超快舟和“飛天一號”火箭;另一方面,一箭四星,預示著中國固體火箭無論在衛星快速部署能力、還是在反衛星(撞擊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飛躍。
2007年1月1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SC-19反衛星導彈,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865公里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這是自1985年美國ASM-135反衛星導彈摧毀P78-1衛星以來首次成功的反衛星試驗,SC-19反衛星導彈即KT-2火箭(開拓者二號)。
SC-19反衛星導彈,是中國的一種可從基地發射的反衛星導彈。是基於KT-1四級固體-液體燃料推進的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的,KT-1又是由DF-21型固體燃料推進的中程彈道導彈衍生而來。該導彈能夠精確破壞位於中低軌道的GPS和間諜衛星。
利用SC-19反衛星導彈,中國便能通過破壞全球通信和軍事後勤、限制高科技武器所使用的空中導航系統,嚴重削弱敵方部隊的軍事行動能力。這種攻擊還能大幅減少敵對國針對全球目標的情報收集工作,因而這是一種關鍵的戰略優勢裝備,也是解放軍武器庫中的撒手鐧武器之一。
KT-1(開拓者一號)火箭是DF-21導彈基礎上增加固體三四級的產物,有著全固體燃料、可機動發射、操作流程相對簡單、響應發射速度快等特點。KT-1火箭最快可在12小時內將小衛星送上天空,而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射衛星,前期的運輸、安裝測試、灌注燃料,往往要三個月左右時間。
“開拓者”系列的“開拓者二號(KT-2)”火箭,該型火箭是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除了用於快速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外,這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還能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
除了SC-19反衛星導彈外,中國的反衛星導彈還有DN-2/3兩型反衛星導彈。其中,DN-2型反衛星導彈是一種高軌道攔截器,這種軌道距離地面高度在200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間,是美國GPS衛星使用的軌道。DN-2應該是中國將動能殺傷戰鬥部綜合到KT-2或者KT-2A運載火箭上的成果。
2012年10月,有美國媒體稱中國將於11月實驗DN-2型反衛星導彈。2013年5月,美國認為中國在當月13日再次測試了反衛星武器系統,採用動能直接撞擊戰鬥部方式,模擬打擊高軌道衛星,並聲稱當時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了一枚DN-2型導彈,而中方稱這是一次科研活動。
2015年11月1日,在中國新疆地區拍攝的奇異夜空景觀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國有媒體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在測試場進行了DN-3(動能-3)導彈反衛星試驗,這次DN-3的發射也是中國第八次試驗反衛星武器。外媒之所以把其命名為DN-3,很可能是發現其攔截飛行彈道完全不同於DN-2。
鳴鏑西指射寒星:談中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 2015.12.16
2015.12.13晚間,我國新疆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有很大亮點的不明飛行物體,根據其飛行狀態和外部特徵,許多專家與媒體判斷為疑似我國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那麼,我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能力究竟如何呢?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一話題。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美國是最早開始研發的一方,早在1984年,美國陸軍從太平洋賈林島試驗場發射了一枚導彈,成功地摧毀了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枚“民兵”洲際導彈。這一次試驗表明,美國已經具有在外層空間擊毀敵方衛星的攻擊能力。這是美軍首次成功的陸基反衛星試驗。
美國空軍擁有的“小型反衛星導彈”長5.4米,直徑0.5米,彈重1136公斤,裝備有紅外探測器、激光陀螺、信息處理機和機動火箭發動機。由美軍F-15戰鬥機掛載發射,在15-21公里高空向太空中的目標衛星進行攻擊。在發射後,它的彈頭上的8個紅外探測器便自動跟踪目標,同時加速飛行。
美軍“小型反衛星導彈”的最高時速可達到3-12公里/秒,可用高速撞擊衛星,將其徹底摧毀。它的優點是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生存能力強,命中精度高,造價便宜,可在接到命令後1小時之內完成截擊敵方衛星的任務,其最大作戰高度達到1000公里。
目前美國的反衛星能力已接近成熟,具備部署能力。典型的例證就是2008年2月12日美軍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一枚標準Ⅲ型防空導彈,摧毀美國一顆在軌的US-193衛星。美國海軍標準Ⅲ型防空導彈,從防空反導武器武器向太空空間的反衛星武器的拓展,無疑壯大了美國海基反衛星的能力。
俄羅斯在反衛星導彈領域起步較晚,被稱為“Nudol”的俄羅斯直接上升反衛星導彈於2015年11月18日才首次成功完成飛行測試,這是三次嘗試中的第一次成功。俄專家稱,使用Nudol擊中衛星是可能的,但Nudol系統使用固定雷達,這限制了其反衛星能力,只能擊中經過莫斯科的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鯤鵬1B探空火箭射高突破300公里
2016年4月27日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在位於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發射了“鯤鵬-1B”863計劃空間環境垂直探測試驗探空火箭,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火箭飛行頂點高度達到316公里,從起飛到濺落共飛行約10分鐘,首次成功獲得電離層頂的原位探測數據,並獲得多項技術試驗的圓滿成功。
2013年5月,我國曾經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過一枚高空探測火箭。有傳言稱當時的那枚火箭載荷為“鯤鵬七號”探空儀,探測高度超過了1萬公里,美國國防部更是稱“鯤鵬七號”的火箭彈道已經基本接近了地球同步軌道。而本次發射是我國在子午工程支持下恢復火箭探空活動後,再次開展空間環境垂直探測。
中科院海南探空部於1986年建立,除具備探空火箭發射能力外,還擁有近十種空間環境地基綜合觀測設備,其近赤道的地理位置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觀測優勢。此次任務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作為試驗的抓總單位,並具體負責箭頭科學儀器、球形探空儀與服務平台的研製、以及發射場、遙測、地面及科學應用系統任務。
據試驗總指揮、空間中心主任吳季介紹,探空火箭是進行空間探測和科學試驗的有效探測工具,而且相對其他空間探測手段,探空火箭成本低、研製週期短、發射時間受限小。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垂直探測大氣各層結構成分和參數,研究電離層、地磁場、宇宙線、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隕塵等多種日-地物理現象。
鯤鵬1B的探空儀包括朗繆爾探針、雙臂探針式電場儀等科學探測有效載荷。其中,朗繆爾探針和雙臂探針式電場儀,對空間等離層70~300km高度範圍內的E層和F層電子密度、離子密度,空間電場和磁場進行原位探測,獲得原位探測數據,朗繆爾探針中電子探針由空間中心自主研製,離子探針由空間中心與奧地利合作研製;同時,試驗利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的地基遙感觀測設備,進行標定和聯合觀測,研究電離層垂直高度的精細結構。在此次試驗中,鯤鵬1B箭頭配置的姿態控制系統、柔性碳纖維伸桿均為我國在探空火箭上首次使用,對提高未來火箭探空的技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回應
這裡面蘊含的門道深,大神請指點下~~~
我能說這是農業部的嗎?
這回是氣象局的
你看發射架,這細小的槍和彈,車載&艦艇機動打300公里深空內所有衛星,妥妥的。可怕一筆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4_27_358429.shtml
二、東風5B彈道導彈
東風-5B於2006年成功試射,是一種能直接打擊美國全境的洲際導彈。東風五號(東風-5)洲際導彈是我國研製的第一代戰略導彈,可以將當量數百萬噸級的熱核彈頭投擲到一萬公里以外,構成了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183噸,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東風-5甲/乙”),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6枚分導核彈頭(“東風-5乙”),命中精度500~2000米。
一、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是俄羅斯在蘇聯時期研製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現役導彈。大幅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具備了很多第四代戰略導彈的技術和戰略思想特點。截止2000年9月,該各型該導彈共進行150次發射,除4次研發時代的發射失敗以外,全部成功。
六、布拉瓦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布拉瓦圓錘潛射導彈導彈完全借鑒了“白楊”-M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經驗,具有突防能力強和圓概率誤差較小等特點。該導彈與“白楊”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為10000公里。“圓錘”仍然採用三級火箭助推,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劑。與液體燃料火箭導彈相比,“圓錘”導彈具有更長的待命時間,在接到發射命令後數分鐘之內便可以發射。新導彈的發射重量可能略低於“白楊”,“白楊”導彈的發射重量為47噸,估計“圓錘”的發射重量接近40噸。新導彈的載荷為一枚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為了能夠突破美國的BMD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在設計彈頭時採取了多項措施,如加裝防輻射及電磁干擾的防護罩,增加誘餌裝置等。另外,俄羅斯還為“圓錘”研製了分導式彈頭,一般可攜帶6枚,如果減少誘餌數量的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數量可以超過6枚。
五、M51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M51潛射彈道導彈是法國原子能軍需事務局和法國原子能總署正在研製的新一代戰略核導彈。M51導彈重54噸,長13米,直徑2.35米。導彈上安裝電力噴嘴調節器、慣性制導與天文制導系統,展開式減阻帽能夠降低發射後的空氣阻力;它的整流罩由複合碳基材料製造。導彈射程可達8000~13000千米。導彈初型(M51.1)能夠搭載6個TN75核彈頭,升級版本(M51.2)將能安裝12枚新型TNO彈頭,預計該型導彈將於2015年入役。
四、巨浪2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東風-31彈道導彈的改良型,是中國二次核打擊的主力,構成核三位一體的重要一環。是中國第二代洲際潛射彈道導彈,射程12000公里,可攜帶單個或3-6個核彈頭。部署在094型核潛艇上,每艘可搭載12枚。
三、三叉戟D5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三叉戟二型(D-5)導彈在寬度上和一型導彈相似,導彈在長度上卻比後者多了10英尺(3.05米),直徑上大了9英寸(22.9厘米),而且在投擲重量也大上一倍。英國計劃為了4艘新的潛艇採購三叉戟二型導彈,為了要控制導彈的部署與瞄向的目標,屆時三叉戟導彈將會完全配備英國的高科技。然而英國政府在改變主意放棄三叉戟一型導彈而就二型導彈時曾聲稱:上頭裝的彈頭將不會比三叉戟一型導彈來得多。因此三叉戟二型導彈將被裝上8枚彈頭,而不是10枚。彈頭將由雪佛蘭根據現裝在北極星A-3導彈上的加以發展。
全球十大洲際導彈排行中國有四種導彈入圍!2016.1.11 東方頭條
在各大國武器庫中有很多武器的亮相,以滿足大眾對軍事建設的了解需求,也用來恐嚇一些中小國家。但有一件神秘物件是很少拿出來顯擺的,真正的國之利器—洲際導彈!世界上能玩轉洲際導彈的國家連五常都不能全部都做到。根據最新的洲際導彈前十名的榜單來看,連英國都沒能入選,更別說是印度了。
十、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
它是中國首種遠程固體彈道導彈,射程為11500公里,可攜帶一枚700公斤彈頭(相當於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多枚更小的彈頭。改進後載荷1050-1750公斤,可攜帶至少三枚彈頭或誘導彈頭以及重返大氣層載具、射程為11270公里。
九、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
它是俄羅斯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該編號使用的是冷戰時期美蘇戰略武器談判的導彈數據交換中的命名方式。配有分導式多彈頭。成為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在未來導彈部隊的核心之一。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於2009年12月開始服役。
八、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41彈道導彈(代號:DF-41,北約代號:CSS-X-10),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佈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中的最先進系統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該型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從而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東風-41可攜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各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七、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
民兵3洲際導彈美國現役的一種洲際彈道導彈,它是美國第三代地地戰略核導彈,它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發展的,其突出特點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開始採用分導式多彈頭,命中精度也有進一步提高。現正仍在美軍導彈部隊服役。
中國至少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運載能力達到60至120噸的超重型越野車輛,比如:三江万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研製WS系列特種越野車底盤。現已形成五大系列42個品種,產品覆蓋了20噸、30噸、40噸、50噸、60噸、70噸、80噸、90噸等各種載重級別,驅動型式有4×4、6× 4、8×4、6×6、8×8、10×8、 10×10、12×10、12×12等,採用全獨立懸掛系統、前雙橋或全輪轉向,帶輪胎自動調壓系統,是超重型、多軸全輪驅動、高機動特種越野車輛。
美國與俄羅斯都不希望中國獲得重型輪式車輛技術,俄羅斯最初拒絕向中國出售相關的車輛,同時利用與白俄羅斯的特殊關係,阻止中國接觸相關技術;美國也參與其中,想直接控制明斯克機械廠,這一技術對美國的吸引力也不小。
那時白俄羅斯雖說很重視對俄關係,但也沒達到唯命是從的地步,俄羅斯也是自顧不暇,實際上沒能及時阻止中白合作,待其發現時,合同已簽完。如今超大型多軸重型載重越野車技術只有中、俄、白俄和美國掌握的一項高級工業技術。
這一技術對於白俄羅斯來說,絕對屬於壓箱底的好東西,中國獲得它,讓俄羅斯最為氣憤!(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德國的100噸重卡難道是垃圾?
那隻是公路牽引車。國產的斯泰爾拉煤130噸滿街都是。
從蘇聯的這些小的加盟共和國吃了25年老本,還能靠它賺中國人的錢的時候,真該意識到蘇聯當時是有多磨強大,中國在用著別人30年前的技 術的時候,還高喊自己已可以挑戰美國,真是可笑.
額,很多技術發展很慢的,30年的時間不算長,F22也是30年前開始搞的,F16都是50年前的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06/doc-ifxqxcnr5409001.shtml
另參【圖博館】: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中國火箭
深度:白俄羅斯將壓箱底的技術交給中國氣壞美俄2016.4.6 新浪軍事
如果提起白俄羅斯,許多人可能沒多少印象,它確實是一個小國,人口不足1000萬,為蘇聯解體之後,才建立的新興國家之一。
白俄羅斯屬於工業化國家,機械製造等行業相當發達,某些技術領域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其軍工技術水平也非常高。在國際軍工市場上也佔據不小的地位,全球排名曾經多次進入前十。
中國與白俄羅斯的關係也非常良好,在軍事技術領域有相當多的交流活動,如果論到規模,在原蘇聯國家之中,排到俄羅斯與烏克蘭之後的第三名,這與其國家規模相比,非常令人矚目。
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白俄羅斯在原蘇聯時期即為重要工業區,擁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軍工,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重型汽車技術。
白俄羅斯明斯克機械廠專門生產各類重型輪式車輛,特別是導彈發射車,其生產的MAZ汽車越野機動性、載重能力等世界第一,既使今天俄羅斯的機動戰略導彈與重型防空導彈依然使用該底盤車輛為發射車。
重型輪式車輛技術看似簡單,其實難度非常大,既便是美國,也僅僅擁有輪式重型車輛技術,實際水平遠不及MAZ,只能算是民用級別,軍用級別依然拿不出手,其它西方國家則根本沒有類似的產品。所以早在原蘇聯時代,相關技術即被列為高極機密,多軸重型載重越野車更被作為戰略物資嚴格限制,這一政策直到今天也沒有改變。
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時,通過第三國獲得一輛“飛毛腿”-B短程導彈MAZ系列的發射車,隨後開始測繪仿製工作,可惜難度太大,難以攻克並掌握,所以早期的東風-21和東風-31導彈採用普通越野牽引車。
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接收了包括明斯克機械廠在內的許多企業,於是中國企業通過與明斯克機械廠建立聯合生產企業等方式,開始直接學習與掌握相關技術,通過邀請技術工人和專家講課等各種方多,我們逐步掌握了MAZ載重車的關鍵技術,包括整體式焊接結構車架、油氣彈簧獨立懸架、多軸分組轉向、多橋驅動和動力分配設計原理。最初幾年70%配件都由白俄羅斯供應,後來比重減少到30%,如今早已實現了底盤的國產化。
由於擁有充裕的射程,所以東風-41可以不必像東風-31那樣需要靠近中國邊境部署,即使身處內陸也能輕鬆直擊北美目標。東風-41如果採用北極彈道,也就是向北發射,經過中國東北、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極和加拿大上空抵達美國本土,則總用時將為30分鐘左右,包括佛羅里達半島在內的所有美國本土都在其打擊範圍之內;如果採用北太平洋彈道,也就是向東偏北方向發射,則需經過黃海、日本列島、北太平洋從西部直擊美國本土,包括波士頓和紐約等美國東部城市也在打擊範圍內,這個過程大概為40分鐘左右。儘管這個過程能使美國提早預警,也均面臨美國陸基和海基攔截彈的攔截,但是,以東風-41所具備的技術,目前要對其實施攔截並不容易。
最使美國感到不安的是,東風-41現在開始採用鐵路機動部署模式,而且還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高鐵機動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情報部門相信是烏克蘭向中國傳授了鐵路部署導彈技術,這一點也僅是猜測,因為由相對要求嚴格的公路載車轉向更為寬鬆的鐵路載車,並沒有多少技術難度,而中國參考一下前蘇聯的技術也僅是防止多走彎路。據稱,鐵路型東風-41的發射準備時間為10~15分鐘左右,這個時間段內敵方即使發現了,也沒時間應對。
一輛高鐵列車上將設置4枚導彈發射營。由四列導彈列車組成的一個導彈旅,將能攜載16枚東風-41導彈,按每枚導彈搭載6枚核彈頭計算,則一個導彈旅就有96枚導彈打擊不同的目標。而中國最新的094型戰略核潛艇也是攜帶16枚巨浪-2A型導彈,這種導彈也有3~6核彈頭的搭載能力,如果按最大數算,也是具有一次投擲96枚核彈頭的能力。
由於歷經至少五次成功試射,目前東風-41的各項前期試驗已基本結束,正在進入批量生產和部署前期準備階段。如果按一年裝備一個旅的速度推進,預計到2020年時,中國火箭軍將部署五個旅的規模。那時,幾乎60枚東風-41將和同等規模的東風-31B(3個彈頭)和東風-31A(單彈頭)以及東風-5B(10個彈頭),還有6艘094型戰略核潛艇的( 6×16枚導彈)一起組成中國最可信賴的核打擊力量(作者:軍評陳光文)
回應
流浪恆星A:直至今日,中國的多彈頭到底是“集束式”還是“分導式”都還是個問題.
你發明的“集束式”多彈頭啊?見過美狗沒見過你這麼sb的美狗。
兄弟,這個罵錯了,真的有集束式多彈頭,是屬於分導式的上一代技術。
中國就沒有集束式的戰略分導彈,只有實驗的沒有列裝的,我們在電子技術一突破就用的是分導式的彈頭。
火箭炮用集束彈.
中國4輛導彈列車等於一艘094 可載96枚核彈頭2016.4.5新浪軍事
美國一直在關注東風-41的打擊力和試驗進度,甚至說對過去幾年的試射都全程掌握,近期還將位於山西東風-31導彈試驗場進行了擴建,用來試驗發射東風-41。據最新一期《漢和亞洲防務》披露,世界射程最遠的洲際彈道導彈(達15000公里中國東風-41導彈或將在2016年裝備駐守河南的中國火箭軍部隊。美國經過綜合的情報對比,認為東風-41今年將完成最後測試,很可能小批量入役,並首先部署在河南境內。根據最新報導,中國正在積極測試東風-41的鐵路機動版,應用於現有的高鐵網絡,以便具備更加難測的打擊能力。
射程世界第一為何優先部署河南信陽
據信,東風-41的研製中,中國取得了很多技術突破,包括新型速燃低煙高效固體燃料、大直徑新型固體發動機、複合材料筒體、6~10枚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多模式獨立誘餌、太空軌道維持和末端精確瞄準等技術,並且在自適應發射底座、彈射設定高度點火、16×16全動載車、惰性氣體填充保護、臨時選定陣地發射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突破。最重要的是,在攜帶不少於6枚核彈頭的情況下,這種導彈的射程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5000公里,從而創造了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新紀錄,也可能是世界上固體燃料導彈中射程最遠的型號。
打開中國地圖,可以發現,信陽地處中國內陸腹地,並且居於大別山和桐柏山之間,又是中國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南北是京九線的重要節點,東西是滬西線的重要站點,東風-41不管是機動式部署還是固定陣地部署,均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如果是公路機動部署,這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可便於其向任何方向機動,讓敵方無法掌握其行踪;如果是鐵路機動部署,兩大交錯的鐵路網有利於其隨時出擊,最重要的是由於地處兩大山脈之間,平時的導彈列車可以待機於鐵路隧道之中,不但十分安全而且更容易逃脫敵方的第一次核打擊後生存下來;如果是固定基地部署,則大別山和桐柏山又是中國第二個“地下長城”,設置在這兩個山區的發射井可以更好的保護東風-41的安全。還有一條十分重要,其東部是中國設防最嚴密的東部戰區,為了防止美日台突襲三峽大壩和攻擊中國的內陸核基地,中國軍方在這一帶部署了十分強大的防空火力網,這為東風-41基地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朝鮮的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勉強可以歸為工作較短的類型,但從圖片中來看,燃氣舵燒蝕比例也遠遠不止30%,而且四片燃氣舵的燒蝕形狀都呈現出不均勻的特點,顯示其合金晶體工藝製造能力很差(甚至有可能沒有應用合金材料)。當然,對於以測試發動機本身性能為主的這次試驗來說,能夠控制好“爆燃”而不是當場“爆炸”已經值得金正恩發出“了不起啊,真令人心情舒暢”的讚嘆。
伊朗“流星-3”導彈的燃氣舵,外形設計上是照抄飛毛腿系列的
量產的“泥石”,燃氣舵的外形明顯合理了很多
如果這種火箭發動機未來發展成功,完全可以像伊朗和巴基斯坦那樣發展出兩級固體推進彈道導彈,用於替代較老的火星-10,依托朝鮮多山利於隱蔽的自然環境部署,對日本和駐日美軍基地也有更大的威脅。如果能夠在發動機比沖值、關機時間等方面做進一步改進,甚至可能被用作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三級以提高導彈的射程(當然這還要看朝鮮核彈頭小型化的水平)。
一次發動機試驗顯然不會讓近幾個月來頻繁“亮劍”的朝鮮人民軍戰略火箭軍滿足。根據各方消息,人民軍在未來幾個月內極有可能組織火星-11型甚至是火星-13型中遠程彈道導彈的首次發射試驗。這些“殺手鐧”武器的頻繁亮相,對於朝鮮人民軍乃至整個朝鮮的軍心士氣確實有很強的提升作用。
然而即使他們的試驗條件再怎麼靠“土法上馬”去節約經費(例如用火箭發動機高溫尾流模擬彈頭再入氣動加熱——其實完全不科學),這種較往年大幅提升試驗密度的做法對朝鮮永遠嚴峻的經濟形勢必然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如果聯合國對其封鎖制裁確實變得越來越嚴格,金正恩“以超強硬對強硬”的策略究竟還能持續多久?
http://www.guancha.cn/yangji/2016_03_26_355093.shtml
不過世界上能夠掌握大推力固體發動機擺動噴管技術的國家確實沒有幾個,比如前面提到朝鮮的兩位徒弟——巴基斯坦和伊朗發展的固體燃料推進彈道導彈“哈塔夫6”“泥石2”,其第一級就仍然採用燃氣舵。估計其較低的舵效也是它們不得不安裝現代中遠程彈道導彈很少見的大面積彈翼的原因。
說起來,儘管兩國在早期液體燃料導彈的發展中有著濃郁的高麗風情,但它們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技術,追根溯源都是來自中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M-11型短程彈道導彈。儘管M-11型0.88米的彈徑遠不是發展中程彈道導彈的理想基礎,但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彈道導彈領域,“放大放大再放大”實在太常見了,其燃氣舵技術也被一並學了個乾淨。
繼續說回朝鮮的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從發動機的直徑和燃氣舵設計來看,看來朝鮮教的徒弟總算還有點良心,及時把從別的師傅那兒學到的知識反哺了一下。不過燃氣舵技術儘管看上去簡單,但是想在固體火箭發動機上玩,需要的本事可一點都不少。
這是因為和液體發動機相比,固體發動機的燃燒室壓力(裝藥結構特點)和噴管面積比(存在燒蝕)都隨著發動機工作而不斷變化,這就使得流經燃氣舵的流場參數完全不均勻,一秒一個樣,而且為了提高性能,固體推進劑裡面經常摻不少金屬粉末一塊兒燒,噴出去的射流也是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燒蝕情況比液體發動機那是複雜到不知哪裡去了。
從圖片中來看,朝鮮造的燃氣舵燒蝕比例也遠遠不止30%
外形設計還算好抄,基本上看圖說話就能把平面形狀、剖面造型、安裝位置和轉軸位置學個七七八八,然而最要命的舵面材料選擇和加工工藝才是決定燃氣舵效能的根本因素。如果搞不定高性能的鎢滲銅材料或者稍微低檔一點的鎢鉬合金材料,靠液體發動機的石墨材料舵基本上點一次火就燒蝕得不剩多少了。
根據固體發動機研製的一般規律,給多級火箭的第一級這類工作時間較長的發動機做配套的燃氣舵,燒蝕比例需要在10%以下,這樣能保證在停止工作時仍有較好的控制效率;如果工作時間較短,可以酌情控制在20-30%,這樣材料的要求低些。
揚基:從一片舵看,朝鮮固體火箭還是圖樣(too young) 澎湃新聞網防務記者
近幾個月來,在其官方通訊社近乎千篇一律的報導和韓國軍方永遠“一切盡在掌握”的表態中,朝鮮人民軍各類導彈乃至遠程火箭彈的試驗已經讓人有些“麻木”。但2016.3.24,朝鮮官方在相關報導中首次公開其大功率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噴出和級分離試驗畫面,對於關心東北亞安全局勢的讀者來說,仍有諸多信息可供探討。
除了極少數仿製從敘利亞得到的俄製“圓點”短程彈道導彈的火星-8型(美韓等國稱之為KN-02)之外,人民軍戰略火箭軍所有現役和已知在研的彈道導彈全部採用液體燃料推進,包括最先進的火星-11型(美韓等國稱之為“舞水端”)和火星-13型(美韓等國稱之為KN-08)中遠程彈道導彈。
儘管朝鮮在這一領域已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實現了其液體彈從短程到準洲際全員機動部署,甚至有能力將相關技術出口給巴基斯坦和伊朗換取外匯,但機動液體彈發射前準備時間仍然偏長。根據韓國情報部門的說法,朝鮮已經擁有彈體可預先儲存推進劑技術(可能源自俄製R-27潛射彈道導彈),但在美軍越來越強的時間敏感性目標打擊能力面前,朝鮮現有的液體彈道導彈力量總數仍然偏少,在戰時很難達到足夠高的發射成功率。
所以24日朝鮮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曝光,可謂恰逢其時。根據金正恩的外形尺寸估計,該型火箭發動機的直徑大約在1.3-1.5米之間,和其火星-10型(美韓等國稱之為“蘆洞”)中程彈道導彈接近,但長度僅在4-5米之間,並不像是工作時間要求較長的導彈第一級發動機。
按照朝方報導,此次還進行了級分離試驗。從圖片中可見試驗的火箭發動機在發射前也確實還帶有級間段,從網格狀排燃氣設計可以看出採用的是熱分離技術。級間分離技術本身在“銀河”系列運載火箭的試驗中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沒什麼好說的,但帶有級間段進一步說明此次試驗的發動機可能是用於新型導彈的第二級甚至是第三級發動機。
再看完成試驗後的發動機噴管部分。可以清晰看到使用了四片燃氣舵進行控制(當然在以考核發動機本身工況的首次地面試驗中,它們也不需要去“控制”),這種設計多用於早期液體燃料火箭防凍劑,以及各類戰術導彈使用的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雖然燃氣舵重量較輕,原理簡單可靠,但由於其升力不足,並不適用於中遠程彈道導彈。
文章稱,俄羅斯和美國也在開發類似技術,但是並沒有中國進度如此之快。其實,最初,這類武器是在二戰時期德國人開始研發的。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在二戰中獲得了德國的思路,在冷戰期間進行了很多的試驗,但從未部署類似設備。直到1990年代,美國提出要恢復高超音速滑翔飛行旗的研發來進行全球快速打擊能力。這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採用高爆炸藥而不是核武器,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到達地球任何地方,美國在2011年對這一飛行器的測試取得了成功,然而由於美國國防預算的縮減讓項目暫停。而在2014年,美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測試卻失敗了。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2013年恢復了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但是也由於資金問題一直難以獲得進展。(範辰言)
回應
老美情報怎麼這麼快?有...姦..細.
難道有人說我們高超也是山寨美國貨嗎?怎麼跑到前頭去了?
美狗知大V噴子們說了:這是抄美國的。中情局一听就不高興了,美狗們就嚇得不要不要的。
不可能是山寨美國的技術,因為你們那可都是最高的軍事機密,我們不會那麼輕易搞到。
幾年前美國人宣稱要做到“一小時打遍全球”時,全世界的目光都是仰視的,沒想到現在反而被中國人先做到了..... .
美國一小時內打遍全球的理念是個無目標的偽命題。中國的一小時內揍扁美國的理念卻是目標明確,實際效果顯著的真命題。
想用航母戰鬥群稱霸海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前蘇聯沒做到,普京沒做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到了!
難以想像,東風15,16,21,26,31,41全部裝上滑翔彈頭,會是什麼樣子?
美稱中國將再填一款反航母導彈 6次測試僅失敗1次
隨著美國在全世界部署的反導系統,如何突破反導系統成為了不少國家研究的課題。而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016.3.14報導,在2016年初,中國透露已經完善了彈道導彈機動的技術。從2014年起,中國已經進行了6次滑翔彈頭機動測試,獲得了5次成功,而這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被稱為“DF-ZF”。實際上,“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本質是一枚彈頭,可以通過滑翔進行大氣層再入機動,精確度足以擊中太空中或地面的移動目標。
文章稱DF-ZF最初被研發作為一款可以打擊移動的水面艦艇的彈道導彈頭,在東風-21導彈基礎上進行研製。東風-21重約15噸,長10.7米、直徑140厘米,為兩段式,採用固體燃料發射。射程根據不同的型號和彈頭重量從1700-3000公里不等。而使用DF-ZF作為彈頭時,東風21可以將射程延伸50%,而在使用更大的東風-31或東風-41發射時,最大射程達到12000公里。使用DF-ZF為彈頭的東風-21D,也更難被反導系統所擊中。
文章表示,其實早在2008年,就有傳言稱中國採用逆向工程對美國1970年代的“潘興”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研發,設計了機動彈頭。潘興導彈重約7.5噸,射程約1800公里,精確度達到30米。而這樣的精度很可能是因為彈頭機動和雷達製導系統的效果,這一精度讓蘇聯人很不舒服,以為這將讓蘇聯的掩體不堪一擊。最終,美蘇同意進行核裁軍,最終讓潘興導彈在1980年代退役。
直到2013年,都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東風-21D已經在使用機動彈頭進行測試。然而有衛星圖片顯示中國西部戈壁沙漠中一塊200米長的白色矩形和兩個大彈坑。這似乎是東風21D對目標進行測試所留下的痕跡,美軍航母約300米長,這個白色矩形的尺寸接近一些直升機航母,這似乎顯示出中國正在計劃使用東風-21D對付較小型的軍艦,或者中國想知道東風-21D能達到多少的精確程度。之後,在2014年,一個機動能力更好的滑翔版本的航母殺手彈頭就出現了,這就是DF-ZF。
媒體:中國反對薩德非懼怕 軍方有多種反製手段2016-02-23 錢江晚報
對於部署“薩德”,韓國始終顯得非常糾結,擔心此舉招致中國的強力反制。韓國《韓民族新聞》18日稱,韓國國內對中國可能進行的製裁也越來越擔心,首當其衝的就是經濟報復。《朝鮮日報》則表示,如果“薩德”真的落戶韓國,中國可能在東北地區部署反制武器加以應對。
事實上,中國反對當前良好的中韓關係因“薩德”而受破壞,並非真的懼怕這種武器。面對薩德,中國有的是反製手段。
宋忠平表示,反導作戰的難度非常之大,“愛國者”導彈在與落後的“飛毛腿”的對抗中,實際攔截率也低得驚人。
“在戰術上,可採取同一時間、多方向的飽和攻擊,多波次連續攻擊,配合使用隱身巡航導彈,在彈道導彈技術上,採用中段或末端機動變軌、誘餌釋放、彈頭加固等一系列突防措施,同時對薩德的預警和製導雷達實施強烈電子乾擾……”在這種複雜電磁環境下,薩德系統的實戰表現,與靶場試驗將完全是天差地別的兩碼事。
根據央視曝光的火箭軍演習畫面,軍事觀察員邢立楠分析稱,試射的東風-16中近程導彈與早期的東風-16相比,彈頭處增加了尾翼;而可用於打擊航母的東風-21D中程導彈,採用了帶空氣舵的雙錐體新彈頭。這些技術能讓導彈在飛行末端可以做不規則蛇形機動,不僅可讓導彈獲得更高的打擊精度,足以令薩德系統無所適從,讓薩德攔截彈撲空。
而我國至今已多次成功試驗了10倍音速的WU-14大氣層頂端滑翔飛行器,能像飛機一樣變向,堪稱超級突防利器,一旦服役,很可能使包括薩德在內的現役反導體系一夜過時。顯然,讓自身國防實力得到質的提升,才是應對一切外來威脅的王道。
美報告:美反導系統擋不住朝伊彈道導彈襲擊美本土
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016.2.17報導,根據一份政府監督報告,儘管投入巨資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美國仍無法完全保護本土免遭來自朝鮮和伊朗的彈道導彈襲擊,這個防禦系統仍然未經證明並且未能完成。政府問責局16日發布的這份報告稱,美國導彈防禦局繼續將大筆資金用於未被證明能夠應對來自伊朗或朝鮮的彈道導彈襲擊的技術。
根據這份報告,雖然美軍領導人稱當前的這個系統很可能能夠抵禦“來自於朝鮮和伊朗的小數量簡單彈道導彈威脅”,但對該系統的實際測試並不支持這一說法。
在美國導彈防禦局努力研發一個能發揮作用的導彈防禦系統之際,伊朗和朝鮮正繼續研發先進的彈道導彈技術,而國際社會對此並沒有作出多大反應。
美國需要重新設計並重新測試其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完成總統所提出的該防禦系統到2017年底部署44枚攔截器的要求。負責監督的官員們稱,這一目標不太可能實現。
這份報告稱:“導彈防禦局尚未通過飛行測試證明它能保護美國本土不受當前的導彈防禦威脅。”報告還稱,該局“尚未證明”陸基中段防禦系統“能夠保衛本土”,並且該局“可能在改進該系統方面面臨挑戰”。
根據這份報告,目前不可能對該系統的有效性作出全面評估。
報導稱,雖然美國國防部按照要求定期提供有關該導彈系統進展的最新情況,但它未能解釋該系統未來將如何得到改進。此外,導彈防禦局未能證明該防禦系統在攔截彈道導彈襲擊方面能夠完成它最為關鍵的任務。
根據報告中透露的數字,“數百億美元”已經用於陸基中段防禦系統,修復現有的缺陷還將需要再投入巨額資金。該系統目前的設計將必須得到徹底修改,以改進其功能。
相關新聞
韩媒:韩美月内启动萨德部署谈判俄表达关切2016.2.10
中国强硬表态后韩美改口还未谈部署萨德反导系统2016.2.18
回應
美國人個個精神分裂。
美稱攔截不住朝伊導彈,在中國面前稱能攔截東風導彈,東風導彈連朝伊都不如,還說什麼中國威懾論
那對中俄的核武器,基本就是廢物了!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搞,當然是撈錢了!不是很清楚嗎?!美國人民該用選票避免自己的錢包被掏空給軍火商啊!
第二個方面是可以提供更快的計算速度。對飛行器的氣動佈局進行評估,需要進行全機數值模擬,計算量非常大,需要幾千萬到幾億的計算網格點。計算流體力學軟件雖然比人工計算要快得簡直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但在高數值風洞面前,它也只能算是“小作坊”。而我國的高數值風洞採用的“天河二號”計算機,擁有8萬個處理器,212萬個計算核心,峰值浮點運算速度可以達到33.86千萬億次,這比之前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泰坦”都好要快74%。
不僅如此,我國科研人員還對高數值風洞使用的軟件進行優化,構建了更加適合大規模並行計算的底層架構。我國的高數值風洞在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異構並行的複雜算例中單GPU對8CPU核的並行加速比達到1.86,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通過高效率軟硬件的有機結合,我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氣動佈局計算週期大大縮短,獲得了海量可靠的數據。
第三個方面的優點是可以提供更優秀的流場顯示。這個方面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連三餐都沒有吃加班到晚上12點,終於乾完了一個急活兒,但由於電腦太破造成死機,數據卻無法顯示。高超音速飛行器啟動佈局的計算量可以比你一個人1天時間幹的活兒多太多了,如果數據無法顯示,那後果的嚴重性是根本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在今天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領域,我國已經可以達到同美國和俄羅斯比肩的水平,誰說我國祇能學習其他國家的技術,只能“山寨”,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一點兒也不差,鄧小剛院士及其團隊就是最生動的例子。
回應
Q506998:沒有裝備,沒有看到,就是沒有
流浪恆星A他爹:我沒看見你爹媽你是不是沒爹媽?
Q5:你沒看到的是你的道德,文明,你只要下流無恥,辱罵中國人,做漢奸的反動行為.
Q5:談話及對方父母,是不尊敬的行為,也屬於辱罵行為.
沒有說髒話喔,他只是藉用了你的邏輯來說明你有多弱智。而你無法反駁,然後就又漢奸,又道德的語無倫次了
Q5:你辱罵中國人,漢奸行為.
Q5漢語還沒學溜,就來冒充中國人洋鬼子洋鬼子噴子了.
Q5是流浪狗的小跟班大家別和狗一般見識。沒必要。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超級電腦大戰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
深度: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一技術立大功2016.1.15新浪軍事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問世,為全球主要武器大國展示了一幅誘人的應用藍圖。我國在研製出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之後,不管是國內媒體,還是外媒,都在積極談論著這種飛行器的巨大作用。有人提出,採用助推-滑翔彈道的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可以被用於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用它來打擊航母,成功概率將大大提升。甚至也有用人提出,這種彈頭如果適用於洲際導彈,那麼對於導彈突防來說就太有用了。
本文不討論這些技術應用是否現實,而是準備要專門講述一種推動我國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快速發展的尖端技術。在《解放軍報》最近的報導之中,提到了這麼一個事實。我國的鄧小剛院士主持研製高精度數值風洞(下文簡稱為高數值風洞),這種風洞解決了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關鍵氣動問題,為我國飛行器設計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解放軍報》的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而且院士頭銜也足以說明鄧小剛的卓越貢獻。
那麼,這個高數值風洞究竟是什麼尖端科技呢?首先我們來說一說什麼是數值風洞。數值風洞就是將計算流體力學軟件系統和大型計算機系統有機結合,從而提供滿足型號工程設計精度和效率要求的飛行器氣動數據。同一般的計算流體力學軟件相比,數值風洞系統經過大量的系統測試,可以生成準確的氣動數據,而且計算速度和計算容量都很大。為了能夠獲得數值風洞,許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和人力,財力不雄厚的國家通常是玩不起的。
同數值風洞相比,高數值風洞的要求更高,它將高精度計算方法和高效能計算機系統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國的高數值風洞是在全球排名領先的“天河”一號和“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基礎上建立的,而且突破高精度計算方法應用於工程的瓶頸,解決了一大批關鍵的技術難題,達到了國際上的先進水平。這種高數值風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點。
第一個方面是提供更準確的計算結果。甚至在2011年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蘭利中心的報告也指出,高精度計算方法是非常急需的計算工具,但各國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之後,取得的成果相對有限。我國這個領域的團隊在鄧小剛院士的帶領下,突破層層的困難,通過多方面進行驗證,確保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工程實用性,使誤差極大縮小。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點是歷史原因。解放軍自建軍以來僅有陸軍部隊。現有的空軍、海軍部隊都是1949年以後才成軍,其部隊也多數是從解放軍陸軍部隊中分離而來。當初的中央軍委各部門指揮陸軍已經得心應手,所有沒有必要再組建新的陸軍司令部了,這樣也可以起到精簡機構的作用。
第二點是技術上的原因。海軍、空軍、和二炮都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技術性兵種,所以必須組建單獨的領導機關來管理其業務。與之相比,陸軍的領導由四總部代行即可。
第三點是國家戰略上的原因。我國過去一直奉行大軍區製度,並沒有嚴格劃分軍令、軍政,戰時就容易互相干擾。因此在建國之初,省略了陸軍司令部,各大軍區直接歸屬軍委和總參謀部領導,這樣也減少了軍令和軍政的體系干擾問題。
陸軍司令部成立之後,將對現有解放軍體繫帶來兩個巨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舊有的大陸軍主義將徹底改變。
未來,空軍海軍的重要程度將顯著提高。軍委領導班子、總部機構、各大戰區司令部中,主官將不會在出現清一色陸軍上將陸軍中將的模式。
未來作戰模式也將從舊有的陸軍主導,海軍空軍輔助,轉為陸、海、空、火箭、支援部隊五個軍種齊頭並進,按照戰略需求設定主導作戰軍種的聯合作戰模式。
第二個變化則是未來大軍區模式的改革,軍政和軍令系統分離。
過去同時擁有軍政和軍令(軍政就是軍隊的行政管理體系,軍令就是作戰指揮體系)功能的大軍區司令部,未來的大軍區司令部將僅僅擁有軍令職能。
現有的自軍委和總參謀部向下指揮7大軍區和海軍空軍的模式,變為軍委向下指揮包含有海軍、空軍等軍種的戰區。而軍政體係將集中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這五個司令部統一負責。
未來解放軍的作戰能力會得到怎樣的提升?
未來中國將面對的危機地區中,除了西南方向的中印陸上邊界問題外,南海、東海、台灣問題都是需要以海空軍為主導進行的。因此,聯合作戰的模式是解放軍未來建設的重中之重。在未來,東部和南部方向戰區的主官可能會由海軍或空軍的高層將領出任。
舊有的由總部機關和大軍區直接作為陸軍管理機構的相對粗放式陸軍管理體系肯定不能再繼續下去,需要專門設立一個陸軍司令部,統一未來各大戰區的陸軍部隊行政,破除過去的軍令軍政一體模式,讓戰區和作戰部隊將更多的建設精力投入到作戰上。
中國二炮部隊改名火箭軍不加戰略二字有何玄機2016.1.1
中國叫火箭軍(英文是PLA Rocket Force),俄羅斯叫戰略火箭軍。從技術上衡量,彈道導彈和火箭實際上是一回事,因此從名稱上外界都會明白這兩支部隊都是導彈部隊。但是為什麼中國沒有加上“戰略”二字,這裡面是不是有啥說道?俄之所以叫戰略火箭軍,是因為其掌握著俄羅斯全部的陸基305枚洲際彈道導彈,攜帶1166枚核彈頭。
而中國火箭軍作為原來第二砲兵的繼承者,不但擁有原來的戰略導彈部隊,而且還有這眾多先進的戰術常規導彈部隊。後者明顯不擔負國家戰略核威懾的功能,反而是我軍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高精度殺手鐧武器,甚至擔負著首波打擊的突擊作用。相比之下,美國沒有戰術彈道導彈,而俄的兩種戰術導彈都是陸軍在使用。因此中國祇有火箭軍而不加戰略二字,體現了中國火箭軍的裝備特色。
實際上,主要核大國的戰略導彈武器,都是由各國最高軍事機關所直接掌控。那麼,該如何理解在“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改革背景下的火箭軍?並不意味著所有指揮體係都必須是這三層等級,尤其是戰略導彈這種大國重器。如果中國面臨核威脅,那麼新成立的火箭軍軍種指揮機關,將行使類似美軍的“功能性”戰區司令部的職能,在軍委的指揮下,完成戰略核遏制與核報復的行動。同時,在戰術彈道導彈的使用上,則可以遵循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戰區指揮官可以在軍委的命令下,統一調配戰區內各軍種力量實施作戰,包括使用常規戰術導彈。
解讀為何過去解放軍一直沒有陸軍司令2016.1.1新浪軍事
在軍事改革前,解放軍的軍事模式為大陸軍主義。雖然軍力構成模式為陸軍、海軍、空軍三個軍種,軍委直屬兵種為第二砲兵。但是大陸軍主義的主要表現是在行政等級上,二炮、海軍、空軍三者司令部均屬於大軍區級單位,而陸軍7個軍區全部屬於大軍區級單位。也就是說,整個解放軍海軍或空軍,在行政層級上其實僅僅和7大軍區相等,海軍所屬的東海、北海、南海艦隊等級要低於大軍區。儘管此前海軍司令、空軍司令都屬於中央軍委委員,但是同樣屬於軍委委員的四總部領導都為陸軍出身。而七大大軍區司令和政委全部為陸軍將領。換言之,就是陸軍的地位要高於海空軍以及第二砲兵部隊一個層級。
軍購,最慎重
隨著中國國防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國產裝備充實解放軍,甚至走出國門,以至於長期以來,中國很少與國外武器生產商簽訂大宗武器採購合同。不過今年以來,有關中國採購俄S-400防空導彈及蘇-35的消息時常出現在國外媒體中。在外媒看來,在採購裝備方面,中國比以往更加挑剔了,這背後是中國國防工業巨大進步的支撐。
回應
以DF-41和航母為標誌,全面軍備競賽已經開始。
確實開始了,美國去年也一天三射反導系統示威,看來它的系統已成熟了。航母為標誌,全面軍備競賽已經開始。
你搞清楚沒就在這瞎噴,美狗近百年都在搞軍事戰備,中國現在只是在追回過去落後的局面。
流浪恆星A:其它我不太苟同,“試射,最神秘”這個我同意,真是太神秘了···
流浪狗你要臉嗎?可惜啊,你美爹試驗一敗再敗,現在都不敢公開試驗了比中國可神秘多了,呵呵
軍改後解放軍戰力會得到怎樣提升2016.1.1 新浪軍事
習近平2015.12.31向三支新部隊授旗(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
目前解放軍在軍事體系上的主要問題在於——雖然需要多軍種聯合作戰啊,但是相比於體量龐大、地位天然優越的陸軍部隊,海軍和空軍力量在數量和組織體系上都很弱小。而在未來中國將面對的危機地區中,除了西南方向的中印陸上邊界問題外,南海、東海、台灣問題都是需要以海空軍為主導進行的。而現有的全部以陸軍為主導的大軍區模式,明顯不符合面對潛在危機的現實需求。因此,聯合作戰的模式是解放軍未來建設的重中之重。在未來戰區改革後,東部和南部方向戰區的主官可能會由海軍或空軍的高層將領出任,因為在應對我國東海和南海問題的時候,海空軍是主力,因此在這些地區需要由具有更加專業指揮知識高級軍官負責,而不是讓傳統的陸軍高級將領去協調指揮空中或海上作戰。
另外一點則是解放軍陸軍的技術革命。雖然目前解放軍陸軍的作戰實力在全球陸軍中都屬於一流的,但是問題也依然存在。隨著技術的快速躍進,陸軍也開始和海空軍一樣成為高技術兵種。因此舊有的由總部機關和大軍區直接作為陸軍管理機構的相對粗放式陸軍管理體系肯定不能再繼續下去。再考慮到聯合作戰的需求,需要專門設立一個陸軍司令部,統一未來各大戰區的陸軍部隊行政,破除過去的軍令軍政一體模式,讓戰區和作戰部隊將更多的建設精力投入到作戰上。
中國被指扯動世界神經 一年3射高超音速武器2射DF41 中國新聞網 2016.1.1
2015:外媒評點中國軍隊之最
3.3閱兵,最震撼
11.26軍改,最徹底
軍演,最實戰
一年來,西太平洋、朱日和、金頭盔等有關中國軍隊軍事演習,中國已大幅提高了其軍隊演習的真實性,力圖改善戰備及協同性,並及時發現實戰中的弱點。
中國開門練兵的方式,也讓中國軍隊從國外同行那裡感受到了實戰氣氛。從年初的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到年末的“友誼-2015”中巴反恐聯合訓練,今年中外軍隊開展的聯演聯訓共24場。此外,中國軍隊先後組隊赴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參加“金鷹-2015”國際特種偵察兵競賽和“2015國際軍事比賽”。
救援,最高效
從“東方之星”的沉船旁,到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後的濃煙中,在海外,中國軍隊也能快速高效地投入到救援行動中。
3月下旬,也門安全局勢急劇惡化。從3.29-4.7,中國海軍第19批護航編隊臨沂艦、濰坊艦、微山湖艦趕往也門,安全撤離了621名中國公民。這是中國海軍艦艇首次靠泊外國港口直接執行撤離我人員任務。中國軍艦同時還幫助15個國家的276名外國公民安全撤離也門。
4.25,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武裝力量最大規模的出境人道主義救援行動迅速展開。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8支救援力量第一時間向尼泊爾災區匯聚,1088名官兵、8架運輸機、3架直升機以及190台工程機械全力投入救災一線。
試射,最神秘
美國媒體稱,中國一年內進行了3次高超音速武器試射、至少2次東風-41洲際導彈試射及反衛星試驗。不過,其大多數報導並無可靠依據,其中不乏毫無根據的猜測。
巡航,最深遠
3.30,中國空軍當天首次組織航空兵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5.21,中國空軍轟炸機首次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在外媒看來,中國正謀求提昇在第二島鏈的作戰能力,中國人正在發展其反介入、區域阻遏能力組成部分的遠程空中力量。
美媒披露所謂中國戰略核潛艇“帶彈巡航”,並強調其重要意義完全不亞於轟炸機遠航。
研製核動力飛機很大的一個難點是,如何保護駕駛員不被長時間輻射?還有,若飛機墜毀後,帶來的地面核污染如何避免?當年NB-36H裝反應堆試飛,測試反應堆對駕駛員的輻射水平時, NB-36H旁邊還跟著另一架飛機,上面裝滿了士兵,就是為了萬一NB-36H墜毀,能第一時間衝下去,封鎖現場,避免周圍群眾受到核輻射。
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之所以比較容易實現,是因為它們天生就在海裡,可以用取之不盡的水來冷卻堆芯,另外就是航母和潛艇體積龐大,裝一個反應堆上去後,就算再加一個幾十噸的保護罩上去,體積和重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飛機就不同了。
後來,洲際導彈的出現降低了對核動力遠程轟炸機的需求,加上各種技術困難,美蘇這才下馬了核動力飛機計劃。
除了核動力飛機,人們對核動力火箭也充滿渴望,有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
而早在20世紀初,得知居里夫婦提煉出放射性元素鐳之後,俄國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預言:“一噸重的火箭只要用一小撮鐳,就足以掙斷與太陽系的一切引力聯繫。”
繼核動力飛機後,1957年,美國人又開始了核火箭的研製,這就是獵戶座核火箭計劃。
1963年,《禁止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進行核試驗條約》生效,獵戶座核火箭計劃也隨之走到了終點。
雖然把核武庫利用起來探索太空沒有成功,但另一個消弱核武庫的計劃卻成功了,這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簽署的一項名為“兆噸換兆瓦”的協議。在過去的20多年中,從核彈中拆除的核燃料為美國提供了10%的電力!其中,俄羅斯的舊核彈原料佔了美國核反應堆燃料的45%,另外5%則來自美國拆除的核彈。“兆噸換兆瓦”的協議直到2013年才結束(因為協議中的核彈拆完了)。
有失敗更有成功
因為對環境不友好,以及技術原因,對核能和平利用的這兩種方式——核動力飛機和火箭均以失敗告終。然而,宇宙探索終究離不開核能,“旅行者1號”長久以來之所以還能與地球通訊,也全靠它上面的兩枚核電池。未來的太空探索,要想大大超越現今的成績,核能是唯一的選擇。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5-12-31/doc-ifxneept3455023.shtml
核彈如何銷毀:美國用俄核武器燃料提供10%電力2015.12.31
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展主要來自一種安全上的需求,就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它屬於比較底層的需求,見識了核威力後,人類對於核武器的發展是極其抵制的,並一直在努力防止核擴散。
而核能的和平利用則是一種自我實現式的高級需求。除了核電站,各國都希望核能可以做得更多一些,他們希望建造一艘排水量超過10萬噸,50年不用換燃料的大船,成功了,這就是航空母艦,還有核動力商船、破冰船,也成功了。
到這裡就止步了嗎?那是不可能的,人們還希望建造能在天上繞地球飛幾十圈而不用降落的飛機,這就是核動力飛機。
二戰還沒有結束,準備用原子彈終結二戰的“曼哈頓計劃”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時,著名科學家費米就對那些科學家說,除了原子彈,大家也不要忘了研製核動力飛機。
美國研製核動力飛機,出發點是想造出高性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繞地球轉十幾圈也不用加油。
前蘇聯呢,他們的動力更大,那時,蘇聯還沒有航程很遠的轟炸機,所以蘇聯領導人非常希望能研發出一種可以輕鬆飛到美國任何地方的上空,進行轟炸後,還能返航的轟炸機。
1946年5月,由美國空軍主持,核動力飛機開始啟動,到1948年時,美國空軍已為此投入了1000萬美元。
蘇聯對核動力飛機的行動在早期只是只停留在報告上,直到後來,蘇聯得到情報,美國正在研製一種名為NB-36H的核動力飛機,且進展順利。於是,蘇聯領導人也慌了,下令研製!
美國的設計方案中,有兩種驅動方式。
第一種是,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反應堆啟動,加熱堆芯周圍的液態金屬,接著讓高速氣流與高溫液態金屬接觸,於是氣流變成高溫高壓氣體,經過導流,這些氣體通向各個引擎的增壓渦輪,最後噴出產生後推力。這種設計是一種混合動力,即飛機起降時發動機使用的還是燃油,爬升至高空後,才切換為核動力。為什麼起降時不使用核動力?因為高速氣流通過堆芯的液體金屬,再排出,核污染比較嚴重。
第二種方案是,空氣不直接進入堆芯,而是使用熱交換器加熱空氣。熱交換器裡面有水或者液態金屬,它們循環流動,不斷把熱量從堆芯帶出來,並加熱從外面通過的空氣,如此往復。
蘇聯的設計在細節上稍有不同,但本質上都差不多。
廉價的陸上核潛艇:鐵路機動型DF41難被摧毀 2015-12-31
12月21日美國《自由燈塔》報導,美國情報機關最近監視到中國的鐵路機動型DF-41洲際導彈的彈射試驗:12月5日一枚DF-41導彈從鐵路機動載車上進行了彈射試驗。雖然DF-41導彈的彈射細節很少,但仍是中國戰略武器發展的重要一步,大大提高了中國核武器的生存能力。
相關新聞
國防部12.31回應試射鐵路版東風41洲際導彈:按計劃安排
鐵路機動的必要性
鐵路機動彈道導彈對我們這一代軍事愛好者並不陌生,大名鼎鼎的蘇聯SS-24/RT-23手術刀洲際導彈,就是鐵路機動部署的。2005年鐵路機動的手術刀洲際導彈和美國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同時銷毀退役,是世界軍備控制和核裁軍的重要成果,手術刀導彈具有投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的優勢,但它最被看重的還是鐵路機動帶來的卓越的生存能力。
涅槃重生的導彈列車
根據第二階段《美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手術刀導彈列車早已全部銷毀,但隨著美國反導系統的研製和部署,以及美軍常規精確打擊能力尤其是精確快速打擊能力的提高,俄羅斯為了確保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又提出了研製新型導彈列車的想法,新的導彈列車可能基於亞爾斯分導式多彈頭固體洲際導彈研製。
不僅如此,我國也以新型DF-41洲際導彈為核心,正在研製生存能力極強的導彈列車。我國擁有僅次於美國的龐大鐵路網和眾多的貨運編組車站,而多樣化的地形和不計其數長短不一的隧道,更為導彈列車提供了上佳的生存環境。094等導彈核潛艇性能尤其是隱蔽性不佳,導彈射程有限,加上我國被第一島鏈包圍的不利地理態勢,都降低了海基核力量的可靠性。
按照美國的說法,DF-41重型洲際導彈最多可以投擲10枚核彈頭,這個指標和手術刀洲際導彈十分相似,基於DF-41的導彈列車將在擁有機動性、隱蔽性和高生存能力的同時,具備極強的二次核反擊能力。我國戰略核力量規模相對有限,為了提高寶貴的核導彈的生存能力,研製部署導彈列車是必然的結果。
中俄兩國導彈列車的死灰復燃並非偶然,它是兩國面對美國戰略核力量的數量和質量優勢以及戰略反導能力的提高,為了提高核反擊能力的必然舉措。
中國完成世界最先進加速器:美國人不一定想得到
2015.1.22,神龍二號裝置國家級科技成果鑑定會現場。經過包括14位院士在內的鑑定委員會的鑑定: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了世界上首台兆赫茲重複率猝發強流多脈衝直線感應加速器”。“該項目系統複雜,研製難度很大,有重大創新,總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重要指標國際領先。神龍二號研製成功是直線感應加速器和我國尖端武器閃光照相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回應
這個東西的主要作用就是模擬核武器實驗效果的,為啥只有中美有,因為只有中美擁有氫彈的設計能力,俄氫彈仿美的,英國的是美國給的,法國是拿技術跟中國交換的,目前氫彈只有2種構型:美國TU中國於敏,由於TU結構無法長期儲存並且維護成本很高,美國簽署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在前無法進行核試驗,在研究的這東西,我國在最後一次核試驗的時候也在為研究這東西取得相關數據.
有請流浪行星,科技狗噴子....
沒那麼玄乎,說白了就是個單反相機。只不過是用來給炸彈的爆炸過程拍照的。
現實中國是什麼都在仿製,做台單反相機出來看看?
單發的技術沒問題,可是單發這個市場與營銷決定的,那美英法不也沒弄單發,看來和中國一樣在仿製嗎?不造單發,不代表光學技術不行。單反不是做不出來,而是賠本的,拿什麼和日貨比。做出來賣給誰?
這次真沒噴點了...噴子都只能顧左右而言他
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發布“神龍二號”首度公開
中國核學會2015.9.23發布“2013-2015年度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按得票由多至少分別為:(1)100兆電子伏強流質子迴旋加速器建成、(2)CO2+O2綠色地浸採鈾技術實現規模化工程應用、(3)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開工建設、(4)中國核燃料後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建成、(5)世界最大單機容量核能發電機研製成功、(6)中國綿陽研究堆及中子科學研究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 7)世界首台以猝發方式工作的兆赫茲重複率強流多脈衝直線感應加速器“神龍二號”研製成功、(8)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示範工程核准評估、(9)中國自主設計的燃料元件CF3先導組件入堆考驗、(10)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燃料元件完成堆內輻照試驗。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3/44717763_0.shtml
相關新聞
美稱中國094戰略核潛艇已投入巡邏 但未攜巨浪2導彈
美司令稱中國核潛艇將靠近美國海岸及時核反擊
深度:094級戰略核潛艇還有差距數量居五常倒數第一
日稱中國核武獲兩大里程碑式進展令俄無任何優勢
美稱中國連續兩天試射東風41導彈核彈頭將增一倍
回應
弱智,不帶彈還叫巡邏嗎?安慰美國老百姓!
世界上,根本沒有完胜的武器。看到差距是好事,我們應該加倍努力,盡快生產094/096級戰略核潛艇。
看完之後,我只感覺到,當年真的是不知者不畏。
猥瑣男永遠是無知而且無膽還愛嘲笑別人的。
不知者不畏?倆彈一星學識比你在學一萬年
可以理解當年為什麼忍飢挨餓也要研製兩彈一星
沒有當初咬著牙弄成兩彈一星,中國早已被兩個大國肢解
戰爭是意志的較量,不是武器性能的簡單比拼。
弱小国家如果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和勇气就是不可能被征服的,阿富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就是怕敢跟他在赌桌上赌命的对手。
阿富汗是沒被征服,可他的大部分國民沒好日子過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62085_39780.html
1963年1月,肯尼迪強調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的重點就是對付中國。4月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擬定了直接打擊中國核計劃的方案,其中包括使用戰術核武器。不過美國軍方認為此事應該與蘇聯合作,7月美國特使哈里曼赴蘇聯拜訪赫魯曉夫,但赫魯曉夫對與美聯手打擊中國核計劃不感興趣。
美國於是研究了單獨破壞中國核武器計劃的行動計劃,其中包括破壞羅布泊試驗場等目標,由美或蔣軍實施常規空中轟炸,或空投特種兵破壞。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此作出答复,強烈建議改用核武器攻擊。但在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遭遇刺身亡,該方案停擺,次年中國核武試驗成功。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早已決裂的中蘇兩國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了3次大規模武裝衝突,蘇方損失慘重。不久,蘇軍《紅星報》便以不指名方式稱,準備以強大核反擊力量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打擊。於是同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便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口號。
鑑於來自蘇聯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強調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備戰思想,全國轉入戰備,在京的主要領導人進行疏散,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處於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移,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這一系列事件對日後的中國影響深遠。
於此同時,美國似乎察覺到了遠東局勢的變化,也有說法稱是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曾向美通報蘇聯的計劃,但遭到美國反對,於是蘇聯放棄了對中國核打擊。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面開始緩和,1969年中國面臨的核危機也隨之灰飛煙滅。
不過,國內也有學者認為,1969年美國幫助中國避免蘇聯核打擊是一種演義。1973年基辛格來華時,周恩來就駁斥了這種說法。而蘇聯解體後,蘇共中央對華關係的眾多檔案中也沒有核攻擊的記載。但在當時中蘇互信蕩然無存的情況下,備戰似乎是當時中國所能做出的唯一選擇。
時光荏苒,如今中國的戰略核反擊力量已經日漸成熟,核大國對中國實施核訛詐的日子已經遠去。當我們再度翻閱塵封的史料,會發現當初受威脅的人如今已成長為巨人,而曾經咆哮的“紙老虎”,卻早已在歷史的故紙堆中失去踪跡。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在這一時期,除了美國曾對中國提出核威脅外,美國的親密夥伴英國也曾經有過同樣的想法。一份1956年的英軍絕密報告中直言不諱地挑明:一旦東南亞與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那麼英國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核武器。同時,因為擔心中國會搞突然襲擊奪取香港,也計劃對中國發起核威脅。
1957年,英國空軍部向總參部打報告,稱由於航線沿途機場的跑道太短、支援設施有限,可以攜載原子彈的英軍轟炸機根本無法起降,建議英國在馬爾代夫修建一個重型轟炸機機場,作為遠程奔襲遠東的落腳點,同時擴建新加坡的丁加機場,使其成為英國皇家空軍核轟炸機中隊的臨時基地。
還是1957年,英國空軍的原子彈轟炸機中隊派出轟炸機,在沒有攜帶原子彈的情況下對上述航線進行熟悉性飛行訓練。1958年,英軍決定在新加坡的丁加機場修建一個永久性的核武器儲存基地。到1960年,英軍已經開始製定對遠東地區(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目標計劃。
1960年,英國海軍勝利者號和赫爾墨斯號航母抵達新加坡。輪番游弋東南亞地區,並且計劃扮演重要的核打擊角色。根據作戰方案,核彈頭與裂變物資平時分開放置,一旦形勢需要,遊戈在這一地區的英國航母就能把艦上的核武器卸到新加坡的碼頭上,然後運到丁加空軍基地進行組裝。
1962年,時任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密令一架載有“紅鬍子”戰術原子彈的英軍運輸機取道利比亞、也門和馬爾代夫飛抵新加坡機場,4個原子彈轟炸中隊同時進駐丁加機場,其中3個是具有高空投擲原子彈能力的“V”轟炸機中隊,1個是可以進行低空原子彈轟炸的“堪培拉”轟炸機中隊。
當時,英美兩國相關負責人還曾多次在停靠香港的美軍航母上就對中國實施核打擊舉行密談。然而,隨著1964年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英軍存放核武器地人民的反對,中美關係的轉暖,1971年,英國海軍被迫撤出新加坡,對華和威脅的計劃從此束之高閣。
談到1964年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就不得不提在這次核試驗之前,中國曾遭遇到的核威脅。從1961年起,美國利用從台灣起飛的U-2高空偵察機多次飛臨蘭州等地偵查,還利用間諜衛星拍攝核設施照片。1961年美軍報告稱:中國可能在1962年底試爆原子彈,1965年擁有小型原子彈。
1952年,艾森豪威爾贏得美總統大選。當時,大多數美國人同意用“強硬步驟”結束朝鮮戰爭。艾森豪威爾公開聲稱:我們應該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器。面對威脅,中國沒有任何讓步,美方最終坐到了談判桌前。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簽署,美國才最終放棄了核打擊計劃。
不過轉眼第二年美國就又祭出了核威脅。1954年,中國支援越盟在奠邊府包圍法軍,為遏制共產主義向東南亞的滲透,美國一度考慮讓轟炸機從第7艦隊航母上起飛,投擲三顆小型戰術原子彈轟炸奠邊府周圍的越盟,以此來解圍法軍並威脅中國。不過由於美國高層的分歧,這一計劃最終作罷。
1955年1 月,解放軍解放浙江一江山島,美國感到震驚,於是集結了由航母率領的大規模艦隊在浙江沿海活動。2月16日,美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如果發生戰爭,美國“當然會使用某些小型戰術原子武器”,意在向中國發出威脅,美軍也制定了對中國發動核攻擊的計劃。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稱:中國願意同美國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局勢。這給台海局勢帶來了轉機。美國務卿杜勒斯立刻表示將與北京舉行會談,7月25日,中美兩國分別發表了將於8月1日開始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談判的新聞公報,第一次台海危機與核威脅一同告終。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猛烈炮火轟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當時美國務卿杜勒判斷,對金門的軍事行動“很可能是毛澤東與赫魯曉夫7月末在北京會晤時達成的共識”。然而,赫魯曉夫訪華期間,毛澤東根本就沒有提到台灣問題。面對毛澤東的“突然襲擊”,莫斯科十分惱火。
由於美國空軍在1958年7月忙於應付黎巴嫩危機,開戰後,幫助蔣介石協防的美軍即遭遇戰備不足的局面,於是命令關島的5架B-47轟炸機處於警戒狀態,為核攻擊廈門做準備。一旦衝突升級,5 架轟炸機將使用1 -1.5萬噸當量的戰術原子彈(當量與廣島原子彈相近),對廈門進行空襲。
當時中蘇間尚未翻臉,9月7日,赫魯曉夫致函艾森豪威爾:美國在核壟斷早已被打破的情況下,仍企圖用核武器威脅其他國家,這是完全沒有希望的事。因此,艾森豪威爾如果想用核武器襲擊廈門,就不得不考慮蘇聯的態度。美國的這次核威脅最終在10月與歷時64天的金門砲戰一同結束。
紙老虎的咆哮:那些年中國曾遭遇過的核威脅2015年12月24
据纽约时报22日报道,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近日首次披露了一份1956年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制的“核弹目标清单”,其中,北京被排在了第13位,文件还指明了攻击北京市及市郊丰台区,合计23个中心点。本期出鞘,我们以此为切入点,谈谈那些年中国曾遭遇过的核威胁。
1945年8月6日,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廣島。8月9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刊登了這一消息,並以“所有生物被燒死。該城煙火瀰漫,高達四萬英尺”為標題。毛澤東看到報導後,立即找到社長博古和負責編輯的同志,進行了嚴肅批評,認為不應過分渲染原子彈的威力。
1946年8月6日,時逢廣島原子彈爆炸一周年。毛澤東在延安棗園接受了美國記者安娜o路易斯o斯特朗女士的採訪,作出了“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最初翻譯譯為scarecrow(稻草人),他認為用Paper Tiger(紙老虎)更準確。從此,紙老虎一詞一舉成名。
然而,“紙老虎”畢竟也是老虎,它終究要跳出來試試自己能不能嚇到人才肯罷休,於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就遭遇了第一次核威脅。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聯合國軍遭到沉重打擊,從鴨綠江邊一直撤至清川江以南,並繼續撤向三八線。
11月20日,美國參聯會正式建議,應著手研究對朝鮮、中國東北以及內陸實施核打擊的目標問題。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拋出“戰場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負責對核武器的使用。” 雖然在各方壓力下,杜魯門被迫正式聲明“不使用原子彈”,但這仍是美國對新中國的首次核威脅。
1951年3月,志願軍在鴨綠江一帶集結重兵,準備發動一場春季攻勢;斯大林則命令蘇軍在遠東集結大批潛艇和部隊。4月,杜魯門發表講話警告蘇聯和中國。然而,朝鮮戰場上戰鬥依然照常進行。杜魯門下令向關島地區緊急運送核部件,9架B-29轟炸機飛越太平洋,公開舉行核戰演習。
1951年4月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又一輪地面攻勢後,華盛頓授權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李奇微可以對來自朝鮮半島以外的空襲進行核報復。局勢最緊張時,B-29轟炸機組已把準備投彈記入飛行日誌。6 月,美偵察機超出以往的飛行範圍,侵入中國東北和山東上空,收集空襲目標的情報。
回應
流浪恆星A [遼寧瀋陽]隨著一聲雷霆萬鈞的巨響,DF41衝上雲霄,再一看下面,路基都沒了~
在看對岸你美爹也沒有了!流浪狗也就失業了!
呵呵 和狗叫什麼勁嘻嘻
中國鐵路建設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規劃重載鐵路?誰對此負責?
臥槽啥都能噴一下,你特麼也是個人才!
中南鐵路就是重載鐵路,誰規劃的?誰負責?你?
萬噸算不算重載?不知道的話,參看“大秦鐵路3萬噸組合列車試驗成功”
什麼叫重載鐵路?看表面很多人都以為就是能夠承受較高運載重量通過能力的鐵路,可以說這樣解釋沒錯。但是,這樣的重載鐵路每一公里的建設費用是普通鐵路的幾倍乃至幾十甚至上百倍!首先,重載鐵路需要使用高強度的重鋼軌,每一米鋼軌重量要達到50公斤以上甚至要達到每米60公斤,一般我國和世界鐵路鋼軌標準重量是每米38-40公斤。而且這種重鋼軌鍛造要求很高,其工字型行車錶面硬度,耐磨度都要遠遠超過普通鋼軌,而其鋼軌工字本體又要求彈性極佳這是一對矛盾的複合體,需要極為複雜的鋼軌行車錶面淬火工藝。重載鐵路還要求鋼軌接縫越少越好,一般都是將標準長度鋼軌在現場焊接成長鋼軌,這就要求鋼軌本身熱脹冷縮率要均勻,應為預留的接縫口變少了!鋼軌間連接用的魚尾板也和普通鋼軌魚尾板不同,固定鋼軌的蝴蝶夾和道釘也是要求提別加強的。軌道枕木的間隔密度,道床要求都遠遠高於普通鐵路,維護和保養也要求更高!這樣的鐵路線一般在平原上造價是普通鐵路的10-20倍左右,如果在山區或者需要涵洞和鐵路橋那由於運載負荷的加大更是要求強度加強,其綜合造價超過普通鐵路上百倍都是正常的!我國不是沒有重載鐵路,我國煤礦運輸幹線動脈均為重載鐵路幹線!還有主要鋼材運輸幹線也是重載鐵路。我國鐵路網在1990年時不過3.5萬公里!而現在截止2015年總里程達到12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接近2萬公里,高速鐵路就必須有重載鐵路的特性不然無法讓列車高速行駛!我國鐵路建設可以說是有取捨的,並不是要求每一根鐵路線都是重載鐵路,普通客運和貨運鐵路根本無需重載鐵路!只有運輸幹線,重要支線和高速鐵路幹線才會建設重載鐵路!所以,沒有完全了解鐵路設計和運用規劃原理就不要隨便亂噴!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62085_39737.html/d/
另詳參【圖博館】: 兩岸高鐵 中日高鐵之爭 高鐵完了 <大陸鐵路運輸緊張發展滯後> 大陸鐵路經濟
除了MX導彈列車,美國還搞過裝載“侏儒”導彈的公路發射車,該車為全封閉式加固的機動車輛,配有錨定器,密封圍裙,穿地樁等裝置,底盤有排氣室產生高真空,可使發射車吸在地面上,即使遇到核爆炸,也不會翻車,不過由於美方認為自身搞公路機動洲際導彈意義不大,最終被廢止。
1993年,美俄商定《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該條約中,美國特別向俄羅斯提出要求其銷毀所有的導彈列車。由於蘇聯時期,所有導彈列車都是烏克蘭製造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無核國家,生產設備全部銷毀,面對這種情況,俄軍不得不痛下決心,決定放棄導彈列車。
那麼,外媒報導中的中國“東風-41”導彈列車的情況又是如何呢?目前,我們已知的是中國擁有用於鐵路機動運輸的“東風-31”導彈運輸車,該車於2006年曝光,但這種運輸車並不具備發射東風31彈道導彈的能力。那麼如果中國真的開發“東風-41”導彈列車,將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首先鐵路橋樑、隧道在戰時是敵方的破壞重點目標,有可能因線路的破壞難於實現大範圍的機動,其次導彈列車儘管經過偽裝但仍容易被發現,三是研製、維護、更新費用高。目前,主要核大國祇有俄羅斯在口頭聲稱要恢復導彈列車,多數更重視海基戰略導彈及費用相對較少的公路發射車。
而在技術上,導彈列車對國家的鐵路網要求較高,不僅鐵路里程要足夠,使導彈能在大範圍內實施廣泛機動,同時鐵路質量也要達到要求,普通的鐵路根本無法承受運載時的重力及發射時強大的後推力,只能是重載鐵路才能承擔,而我國的重載鐵路並沒有實現大面積全疆域覆蓋。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的重載鐵路不比西伯利亞鐵路,它們多數承擔著繁忙的客貨運任務,並不利於導彈列車的機動,因此,如果東風41導彈列車能夠研製成功服役的話,固然可以增添我國戰略核反擊的種類,但需要克服以上問題才稱得上真正的導彈列車。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時間到了1970年代,蘇聯的667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開始服役,但是因噪聲較高,只能在蘇聯近海執行核威懾戰備值班,因此蘇聯只能繼續發展鐵路機動發射系統。1986年蘇聯三級固體燃料的PC-22多彈頭彈道導彈開始服役。很快蘇聯就將這種被西方稱為SS-24的洲際導彈部署在鐵路列車上。
SS-24導彈鐵路機動發射以一列發射列車為一個作戰單元,列車由6-8節車廂組成,其中兩節發射車廂各裝一枚導彈,電源車車廂、測控車車廂、指揮通訊車車廂各一節,其餘為生活車廂。列車平時停在導彈基地的車庫內或支線、專用線上,戰時可做長距離機動轉移,在鐵路上的任一點實施發射。
彈道導彈發射列車車廂採取特殊設計,這是為了應付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壓力,SS-24導彈起飛重量高達105噸,車廂在發射瞬間要承受數百噸的衝擊力,這個設計可以將力量傳遞到其他車廂。此外因為擔心兩節發射車廂相互影響,在掛接車廂時,有緩衝隔離車廂將發射車廂隔開。
由於蘇聯境內電氣化鐵路區段多,丘陵和山區是發射列車最活躍的地域,而此區域電氣化鐵路所佔比例也最大,這就需要在電網下實現發射。在鐵路電氣化電網下實現起豎、發射前,要將接觸網懸臂轉開接,發射完畢後,再恢復接觸網。在緊急或故障情況下,蘇軍發射分隊可以炸掉接觸網。
在蘇聯研製SS-24導彈列車的同時,美國又重新重視起導彈列車來。1970年代,美國的MX(和平衛士)導彈計劃提出時就包括鐵路機動發射方案。1987年底MX已按臨時方案部署在地下井內,美軍正式決定MX導彈採用鐵路機動發射的方式部署,計劃將50枚MX導彈部署在25列列車上。
於是軍火商和鐵路大亨獅子口大開,這些導彈列車被設計得極其複雜,一切先進技術無論成熟與否都向上堆砌,費用一漲再漲。這也是美國軍事採購體系中一貫的怪現象。列車研製進度一拖再拖,1988年5月,美國鐵路機動導彈發射系統進入工程研製,1991年進行了第一次實彈發射測試。
1991年底在沃倫空軍基地部署第一列火車,裝載兩枚MX導彈,但軍方擔心導彈發射時的尾焰會導致車廂和鐵軌報廢,沒敢在列車上試射導彈。蘇聯解體後,美國認為來自蘇聯的核威懾程度已經減小,於是決定停止MX導彈的鐵路部署,至此,美國幾起幾落的導彈列車計劃終告胎死腹中。
汽笛一聲摧萬里:從東風41導彈發射列車談起 2015.12.22
據外媒報導,美國情報機構最近監測到中國利用鐵路發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這次試射是於12月5日在中國西部地區進行的。該媒體稱這種導彈的打擊範圍能夠覆蓋美國全境,是中國最強大的洲際導彈。本期出鞘,將為您揭開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車的神秘面紗。
早在1937年,德國就曾提出用鐵路列車發射遠程火箭。二戰末期,納粹為保護V-2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免遭盟軍空襲,於1944年正式著手研製“鐵路發射平台”,但由於納粹政權此時已風雨飄搖,該項目被迫於1945年下馬。戰後,美國獲得了大批德國火箭專家和V-2導彈、部件共300枚(套)。
蘇聯獲得的德國火箭專家沒有美國多,比較重要的只有火箭發動機專家鮑姆、控制與製導專家格羅特魯普和生產專家普策等。由於幾乎沒獲得完整的V-2導彈,蘇聯直接在V-2導彈生產廠原址上重建生產廠組裝了約30枚V-2導彈,並建造了兩列用於導彈機動發射的列車,揭開了導彈列車的序幕。
到了1960年代,由於蘇聯缺乏戰略核潛艇,而美國的喬治.華盛頓戰略核潛艇已經服役,因此蘇聯希望採取陸基機動發射來彌補二次核報復的手段的差距。當時計劃使用的是SS-8導彈,然而其液體燃料及氧化劑必須臨時加註。如果列車有6節發射車廂,氧化劑和燃料至少需要8節60噸特種槽車。
由列車運載大量的氧化劑和燃料是非常危險的,而在鐵路發射陣地臨時加註又影響列車的機動發射能力。加之SS-8導彈的結構無法進行整體起豎,用於彈道修正的無線電測量設備天線等系統龐大而無法機動。1960年代蘇聯的洲際導彈列車一直處於研製中,可能有過試驗性列車,但談不上服役。
在蘇聯對導彈列車進行探索的同時,美國同樣也沒閒著。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美國曾提出過“民兵”洲際導彈地下發射井與鐵路機動發射同時並舉的方針。但之後美國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技術率先得到解決,而洲際導彈列車未取得進展,遂於1962年取消了導彈鐵路機動發射的研究。
1965年美國得到蘇聯部署P-36洲際彈道導彈的情報。這種單彈頭導彈射程達11000千米,彈頭重5825千克,可以摧毀美國加固的彈道導彈發射井。美國於是又開始研究導彈列車。然而1969年,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艇大量服役,導彈列車又被放棄,戰略核潛艇成為機動發射二次核報復的平台。
今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反衛星試驗國,在未來可能的中美衝突中,中國將可能通過反衛星和快速補充衛星技術讓美軍的精確制導武器難以發揮作用,而這將從根本上摧毀美國在戰爭中的信息優勢,也意味著中國的勝算得到進一步加強。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相關新聞
日本為何引入新反導“薩德”系統(防禦末段20-150公里高空導彈 THAAD) “愛國者-3”(防禦末段20公里以下低空導彈)已擋不住中國導彈
回應
反衛星是美國政府污衊中國的說法,中國進行的是千真萬確的反導實驗,只有美國才進行反衛星試驗
中國還是老老實實的反衛星吧,反導比反衛星技術難度高。如果你不盲信磚家盲從媒體,那麼一個還在談引進S400的國家,你真的不能期望它在反導方面有啥建樹。
真的好懷疑你的IP是不是真的,還有你是不是設鬧鐘來看這個板塊啊?
哈哈鬧鐘!哥們你太有才啦!
流浪狗又來搞笑了,S400只是末端反導,中段反導攔截中國最早已經在2010年一月完成,並且已經對外宣布幾次了。不要裝瞎
就是進行反衛星試驗又怎樣?不可以嗎?
反衛星突出中國進攻性危及太空空間。反導是防禦性。美國當然突出中國威脅來讓自己的的軍事行動師出有名。反正中國不怎麼重視輿論,不然流浪狗這種玩意活不下去
真是醉了,美帝今年第一次試射快響系統還爆炸了。中國幾年前就成功發射快舟一號,二號。今年有連續發射長征六號,十一號兩種快響火箭。另外對外推出一款“飛天”快響火箭。真不知道美帝哪來的信心說自己領先?
在火箭上美國已經落後了,看看他在航天方面還買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懂機
中國的路基武器體積過於龐大,如果有類似美國那種空射型就比較好
學生那是低軌道的1000公里,我們的20000-30000公里,要克服30公里的大氣密度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630.html
據推測,DN-3可能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並且在飛行速度方面可能更快,否則很難把其與前述兩種反衛星導彈區分開來。中國最新開發了最先進的太空運載工具快舟1號和快舟11號,而DN-3很有可能基於快舟11號研製,能夠打擊軌道更高的目標。
關於“快舟”運載火箭,從目前官方的宣傳以及軍事論壇裡資深業內網友的爆料來看,“快舟”是在此前“開拓者”固體運載火箭基礎上開發的。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將“快舟一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採用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速發射衛星。
很多網友擔心中國如果在戰時進行反衛星作戰,自身的衛星也會受到對方反衛星武器的威脅。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在大量消滅敵人衛星的同時,如何快速補充自身同樣損失慘重的衛星,在戰時爭分奪秒的情況下,傳統的發射方式週期過長,這時,前面提到的快舟系列火箭就該出場了。
關於“快舟”火箭如何快速補充衛星,首先要從“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說起。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軍方率先提出,旨在用於太空衛星軍事應急。當戰時己方在軌衛星遭到敵方攻擊發生損毀時,己方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裝配出一枚衛星,通過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將其發射,填補損失的衛星。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雖然美國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響應”概念但美在太空應急發射能力建設上並未搶得先機。我國2013年發射的“快舟”火箭是世界首個星箭一體小型運載火箭,同年中國官媒披露中國版的“太空快速響應”系統。2014年我國曝光的“飛天一號”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僅4小時,遠快於傳統火箭。
而今年9月發射的長征11火箭,標誌著中國的固體火箭技術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在運載能力上達到了350公斤,遠超快舟和“飛天一號”火箭;另一方面,一箭四星,預示著中國固體火箭無論在衛星快速部署能力、還是在反衛星(撞擊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飛躍。
2007年1月1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SC-19反衛星導彈,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865公里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這是自1985年美國ASM-135反衛星導彈摧毀P78-1衛星以來首次成功的反衛星試驗,SC-19反衛星導彈即KT-2火箭(開拓者二號)。
SC-19反衛星導彈,是中國的一種可從基地發射的反衛星導彈。是基於KT-1四級固體-液體燃料推進的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的,KT-1又是由DF-21型固體燃料推進的中程彈道導彈衍生而來。該導彈能夠精確破壞位於中低軌道的GPS和間諜衛星。
利用SC-19反衛星導彈,中國便能通過破壞全球通信和軍事後勤、限制高科技武器所使用的空中導航系統,嚴重削弱敵方部隊的軍事行動能力。這種攻擊還能大幅減少敵對國針對全球目標的情報收集工作,因而這是一種關鍵的戰略優勢裝備,也是解放軍武器庫中的撒手鐧武器之一。
KT-1(開拓者一號)火箭是DF-21導彈基礎上增加固體三四級的產物,有著全固體燃料、可機動發射、操作流程相對簡單、響應發射速度快等特點。KT-1火箭最快可在12小時內將小衛星送上天空,而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射衛星,前期的運輸、安裝測試、灌注燃料,往往要三個月左右時間。
“開拓者”系列的“開拓者二號(KT-2)”火箭,該型火箭是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除了用於快速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外,這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還能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
除了SC-19反衛星導彈外,中國的反衛星導彈還有DN-2/3兩型反衛星導彈。其中,DN-2型反衛星導彈是一種高軌道攔截器,這種軌道距離地面高度在200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間,是美國GPS衛星使用的軌道。DN-2應該是中國將動能殺傷戰鬥部綜合到KT-2或者KT-2A運載火箭上的成果。
2012年10月,有美國媒體稱中國將於11月實驗DN-2型反衛星導彈。2013年5月,美國認為中國在當月13日再次測試了反衛星武器系統,採用動能直接撞擊戰鬥部方式,模擬打擊高軌道衛星,並聲稱當時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了一枚DN-2型導彈,而中方稱這是一次科研活動。
2015年11月1日,在中國新疆地區拍攝的奇異夜空景觀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國有媒體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在測試場進行了DN-3(動能-3)導彈反衛星試驗,這次DN-3的發射也是中國第八次試驗反衛星武器。外媒之所以把其命名為DN-3,很可能是發現其攔截飛行彈道完全不同於DN-2。
鳴鏑西指射寒星:談中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 2015.12.16
2015.12.13晚間,我國新疆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有很大亮點的不明飛行物體,根據其飛行狀態和外部特徵,許多專家與媒體判斷為疑似我國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那麼,我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能力究竟如何呢?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一話題。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美國是最早開始研發的一方,早在1984年,美國陸軍從太平洋賈林島試驗場發射了一枚導彈,成功地摧毀了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枚“民兵”洲際導彈。這一次試驗表明,美國已經具有在外層空間擊毀敵方衛星的攻擊能力。這是美軍首次成功的陸基反衛星試驗。
美國空軍擁有的“小型反衛星導彈”長5.4米,直徑0.5米,彈重1136公斤,裝備有紅外探測器、激光陀螺、信息處理機和機動火箭發動機。由美軍F-15戰鬥機掛載發射,在15-21公里高空向太空中的目標衛星進行攻擊。在發射後,它的彈頭上的8個紅外探測器便自動跟踪目標,同時加速飛行。
美軍“小型反衛星導彈”的最高時速可達到3-12公里/秒,可用高速撞擊衛星,將其徹底摧毀。它的優點是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生存能力強,命中精度高,造價便宜,可在接到命令後1小時之內完成截擊敵方衛星的任務,其最大作戰高度達到1000公里。
目前美國的反衛星能力已接近成熟,具備部署能力。典型的例證就是2008年2月12日美軍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一枚標準Ⅲ型防空導彈,摧毀美國一顆在軌的US-193衛星。美國海軍標準Ⅲ型防空導彈,從防空反導武器武器向太空空間的反衛星武器的拓展,無疑壯大了美國海基反衛星的能力。
俄羅斯在反衛星導彈領域起步較晚,被稱為“Nudol”的俄羅斯直接上升反衛星導彈於2015年11月18日才首次成功完成飛行測試,這是三次嘗試中的第一次成功。俄專家稱,使用Nudol擊中衛星是可能的,但Nudol系統使用固定雷達,這限制了其反衛星能力,只能擊中經過莫斯科的衛星。
不過沙特購買東風-21導彈的很難改變中東的力量版圖,因為常規彈頭的威力不足以打擊具有戰略影響的目標並產生威懾。即使中國向沙特出售最先進的雷達/紅外制導彈頭(理論上可以癱瘓航母等大型艦艇),沙特人也缺乏發現航母的偵察技術——除非航母就停靠在鄰國阿聯酋的港口裡。
近年來,中國的各型遠程火箭炮以其優越的性能和對國際條約的規避,在國際市場上頗有斬獲,加之中國在之前出售地對地戰術導彈時多伴隨以技術轉讓,可以預見的未來裡,中國地對地戰術導彈的出口市場將逐漸的被中國遠程火箭炮所接替,書寫新的輝煌。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回應
流浪恆星[遼寧沉陽]明明是“圆点”打的,这功劳怎么记到中国武器头上了,还带这么玩的?
你是出了名的狗眼看人低!
非要YY,不來點啊Q精神就證明不了自己(公知大V噴子)是腦殘一樣!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62085_39609.html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兩岸軍事磚家 中國火箭 中國SR-5火箭炮世界最高水準?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094與巨浪2之謎 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打破共軍飛彈襲台的迷思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台灣防禦中共導彈攻擊的上、中、下戰略
如果說中巴導彈合作是兄弟齊心的話,與土耳其的合作則多少顯得有些無奈。土耳其的地對地導彈計劃始於1980年代的J項目,但由於自身國防工業水平所限,項目進展緩慢。1987年,希臘土耳其圍繞愛琴海大陸架劃分和石油開採權爆發嚴重危機,進一步刺激了土耳其對地對地導彈的需求。
1998年,澳門創律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烏克蘭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計劃將該艦船體拖回後停泊在澳門海域,“瓦良格”號要想回到中國,就必須通過土耳其海峽,不過,當瓦良格號欲穿過海峽時,遭到土耳其政府攔阻,並被命令退回黑海,從此開始了在黑海上五百多天的徘徊。
從此,中土雙方開始了漫長的談判,中國答應每年為土耳其安排200萬名旅遊者,但這一條件沒有滿足土方。當年的7月,土耳其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訪華,在中國答應付10億美元保證金,承諾向土輸出B611戰術導彈和WS-1火箭炮的技術的前提下。凱維芮柯魯在8月照會土政府,“建議放行”。
B611戰術導彈也是基於紅旗-2導彈的基礎改進而成的,單級固體發動機,全長6.75m,彈徑600mm(型號中的6即源於此),戰鬥部為重達380kg的整體式殺爆彈(也有稱480kg,B611打的是特殊彈道,這樣的載荷下難以打出150km)。彈重約2t,射程85-150km(彈頭減重可達260km)。
中土兩國於1999年展開了B611導彈“土產化”的工作。中方提供圖紙和技術支持,這種“土產化”的B611被命名為Yildirim(土耳其語“閃電”),代號J-600T,600源自於其600mm的直徑。首次試射於2001年進行,射程達到了120km。同年,瓦良格號才終於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2014年,沙特官方公開證實,沙特已經從中國獲得了東風-21導彈,用以保護兩個伊斯蘭聖地(麥加、麥地那)和海灣盟國。根據消息,中國2007年就已向沙特出售了該型導彈,考慮從沙特利雅得到伊朗德黑蘭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分別只有約1300和1400公里,擁有DF-21對沙特來說已經足夠。
結果證明,對地模式的薩姆-2防空雖然精度差,但射程也有100km左右,有發展為戰術地地導彈的潛質。雙方受此啟發,各自研製了基於薩姆-2的戰術地地導彈。不過,雙方的研製環境卻都不好: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後,其射程超過150km的導彈都被列為違禁武器而要接受聯合國的核查。
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研發出薩默德-1/2型地對地導彈,射程分別達到130/150公里。該型號算是去掉助推器薩姆-2防空導彈。1998年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撤離後伊拉克加快了薩摩德-2型的研製進度。薩摩德-2彈體長約7米,可攜帶多種彈頭,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83公里。
此時的伊朗同樣受到西方制裁,也開始積極尋求技術支持。這個需求催生了我國第一個專用於外貿的地地彈型號——紅旗-2(薩姆-2中國改進版)改進而來的8610導彈(意即1986年展開研發工作),廠方編號B610 ,出口編號M-7,1991年出口伊朗。伊朗在引進M-7後,組織國內的工廠進行仿製。
巴基斯坦的地對地導彈發展時間與伊朗近似,經歷有些相同。80年代初,巴基斯坦開始研製本國的“哈塔夫1”和“哈塔夫2”導彈,但由於本國技術嚴重不足,這兩種導彈雖然配了飛毛腿級別的MAZ-543越野卡車,射程卻只有後者的一半不到,遇到困難的巴基斯坦開始尋求中國幫助。
偏巧中國在1986年剛剛定型了東風-11近程地對地導彈,卻因為“軍隊要忍耐”無力採購,作為傳統夥伴,兩國順利地達成了採購合同,出口巴基斯坦的M-11(東風- 11出口名)後被仿製,稱為“哈塔夫3”,並成為巴彈道導彈技術的基礎,也是1990年代巴基斯坦唯一可靠的彈道導彈。
M-11最大射程300公里,該導彈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發射前無需加註燃料,因此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彈長,也顯著降低了系統的複雜程度。該型導彈以在彈頭處的4個小翼來在導彈再入段修正彈著點,因此命中精度相對較高,與俄羅斯“圓點”地地導彈相當。
1992年美國衛星圖像顯示在巴基斯坦拉合爾附近的薩果達空軍基地,M-11導彈正在交貨。雖然沒有直接證據,克林頓政府仍就此認定中國可能已經輸出M-11導彈系統和它的技術到巴基斯坦。在1993年8月美國宣布對中國製裁,在國際彈道導彈條約禁止之下反對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導彈零件。
飛往異域的長箭:中國地對地戰術導彈出口史 2015.12.15
據沙特媒體報導,14日上午,也門胡塞武裝發射的一枚中國M-7戰術導彈,一舉擊中沙特和海灣國家聯軍總指揮部,在也門打擊胡塞武裝的沙特駐也門軍隊最高指揮官阿勒蘇哈尼準將以下147人陣亡,中國地對地導彈大顯神威。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回顧下中國地對地戰術導彈的出口史。
眾所周知,國際導彈出口貿易一直以來都受到《導彈技術控制協議(MTCR)》的控制,不過,中國最早出口的地地導彈並非是那些《導彈技術控制協議》所規定的射程不超300km,載荷質量小於500kg的導彈,而是一批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這在世界軍貿史上也是一次絕無僅有的交易。
1980年代,沙特希望獲得一種有足夠威懾力的武器來遏制區域強國。在以色列研製出射程達1000餘公里的傑里科-2導彈之後,這種需求變得更加迫切。沙特曾向美國提出購買導彈被拒,於是沙特將目光轉向了中國,並向中國提出了引進彈道導彈的計劃,代號“遊隼”,由蘇爾坦親王全權負責。
1987年,沙特蘇爾坦親王取道馬來西亞來到中國,開始洽談購買中國東風-3彈道導彈的事情。為掩人耳目,蘇爾坦親王放出口風:為勸阻中國不向當時正在同伊拉克進行戰爭的伊朗出售武器,我親自去中國購買輕武器,以武裝保衛油田設施的沙特軍隊。這個簡單的理由沒有引起任何關注和懷疑。
1987年下半年,沙特決定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訂購了一批東風-3導彈,同時中國承擔為沙特部署這批導彈規劃基建和培訓人員的任務。這筆軍貿交易金額達35億美元,紀錄直到今年才被中巴潛艇交易所打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1986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也才20.72億美元。
不過有一個情況需要提及,雖然東風-3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但在決定該導彈出售給沙特前,專門研製了一種常規彈頭(代號118彈頭),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地對地中程彈道導彈常規彈頭。儘管打擊精度不能和後來的一些型號相比,但重達兩噸的常規戰鬥部打擊效果也是相當可觀的。
中國的第二次地地導彈出口依然與中東地區衝突有關。兩伊戰爭時,雙方發動了有名的“襲城戰”,即用飛毛腿導彈互相攻擊對方的城市。由於戰爭曠日持久,雙方庫存很快被打光,都琢磨著用庫存巨大的薩姆-2打擊對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制導站引導它作拋物線飛行。
一旦台灣海峽有事,美、日必定介入,這是二炮把戰略威懾、遏制層次提高到第二層的意思,於是東風-16出場了。射程至少1000千米,主要威脅沖繩、九州、四國的美軍基地。彈頭是多種型號的,包括核彈頭、特種彈頭,二炮文獻中,“特種彈頭”的說法經常出現,甚至聲稱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都是核常、特種彈頭兼備的。
東風-16的彈頭也可以看出錐形結構,彈道導彈對沖繩的打擊,首輪攻擊也有可能是對指揮大樓、戰略中心的襲擊,因此需要安裝延遲引信,穿透大樓,這是幾次冷戰後局部戰爭的經驗,美軍的巡航導彈、GPS制導炸彈在首輪攻擊中,尤其是對政府、軍事機關的攻擊,都採用延遲引信,實現穿地。當然東風-16可以攜帶的彈種也應該是多樣的,基本上可能與東風-15相同。
另詳參【圖博館】: 兩岸軍事磚家 094與巨浪2之謎 中國導彈防禦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打破共軍飛彈襲台的迷思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台灣防禦中共導彈攻擊的上、中、下戰略
漢和:東風15B可穿20米土層專打台北指揮所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2015年12月號發表題為《閱兵式體現核威懾的變化》的文章,作者為平可夫,編譯如下:
大國的核威懾、核/常遏制層次是多重的,這一點具體體現在冷戰時代美蘇五重核遏制體系。五重遏制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最高層次的遏制,當然是對對方首都、核基地實施的洲際彈道導彈打擊。
中國9·3大閱兵體現了戰略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武器遏制力量的最新變化。這才是最需要重視的。閱兵式上東風-15B、東風-16、東風-21D、東風-26、東風-31A、東風-5B依次亮相,涵蓋600千米至12000千米射程,具體體現了五重戰略威懾、遏制力量的排列。
首先看東風-15B短程導彈,一切遏制的起點從此開始,當然是針對台灣、南中國海、東中國海上的紛爭地區,主要是台灣,這種導彈涵蓋了整個台灣海峽和台灣島。
首先看外形的變化,必須注意的是東風-15B彈體變得更短,彈頭追加了4個彈翼用於末段的方向、姿態調整。本刊的推斷是:東風-15B最終的落點依然是頭體一體的,因此為了提高突防能力,需要縮小導彈整體尺寸。此外,中段的飛行已經不再是拋物線方式,因此在二炮內部文獻中,東風-15B被稱作“戰役戰術導彈”。中段改以巡航導彈方式飛行,2次以上的爬高,改變軌跡,有利於躲避中段攔截。末段以90度垂直落下,依據彈頭部署的差別,安裝諸如雷達成像之類的末段引導系統,配合中段“北斗”衛星引導,提高精度,再依靠彈頭安裝的4片安定翼實施方向調整。錐形的彈頭顯示有可能安裝延遲引信,打擊地下目標。相當長的砲筒式彈頭,依靠慣性打擊深度地下目標,穿地厚度有可能達到10米到20米。因此可以確定東風-15B是為打擊台北戰略指揮目標設計的。當然東風-15B還可以攜帶子母彈、子母燃燒彈、雲爆彈、空氣燃燒彈、石墨彈頭等彈種,打擊機場、發電站、電網目標。
對此,美國認為朝鮮實際上是以發射衛星測試新型彈道導彈,並根據火箭發射地將其命名為大浦洞導彈。大浦洞導彈是一種二級液體中程彈道,以蘆洞導彈作為第一級彈體,以化城6導彈作為第二級彈體的簡單拼裝。大浦洞1導彈質量約23噸,可攜帶700千克彈頭達到2500千米左右的射程。
大浦洞系列火箭在朝鮮被稱為“銀河”系列運載火箭,以導彈的標準看這枚火箭,會發現很多不足。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箭體過於細長,不能整體起豎,必須在發射台上組裝才能發射。如果用來作戰,在它組裝完成前對手就可以輕易的把它摧毀在發射台上,因此看起來它更適合用來發射衛星。
2009年,朝鮮試射了銀河-2火箭,該火箭的第一級為專門研製,以四台蘆洞火箭的發動機推動。此外還有專門研製的第二級火箭和第三級火箭,其中第二級火箭同樣用一台蘆洞火箭發動機,第三級可能是KN-02導彈的固體發動機。這枚火箭第三級火箭點火失敗,發射並未成功,衛星墜入大海。
2012年朝鮮發射銀河-3火箭時對設計進行了調整。加粗第一級火箭以加註更多燃料。然後是第二、三級火箭改為“舞水端”導彈上的較先進的液體燃料發動機,提高了可靠性。可以說“銀河3號”是朝鮮所擁有的最先進和最成熟的火箭技術的集合,這說明朝鮮已經掌握了火箭設計的核心技術。
朝鮮通過多年的仿製摸索蘇式導彈、引進R-27潛射中程彈道導彈技術為本國彈道導彈發展的基礎,在設計上吸取了中國早期液體彈道導彈的設計路線圖,創造出從化城5號導彈開始衍生出了龐大的彈道導彈家族,其目前實力距離研製出打擊美國本土的遠程彈道導彈已並非遙不可及。
不過朝鮮國力有限,多級遠程導彈技術複雜價格昂貴,批量部署的費用是朝鮮無法承擔的,這也是美國決定停止增加陸基中段攔截彈數量的原因。朝鮮也無意用遠程導彈摧毀美國,而是為增添與美討價劃價的籌碼,同理這也是朝鮮發展核武器的真實意圖。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下週見。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549.html
另詳參【圖博館】:天安艦事件 中國與韓朝 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094與巨浪2之謎 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和解與裁減軍備》 《戰略武器》 核能與核武 《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時間到了2003年前後,美國又發現了朝鮮的一種根據蘇聯1970年代導彈技術開發的新型導彈。於是照例按發現地點命名它為“舞水端”導彈。該導彈可以裝在發射車上機動,隨時待命發射,射程可達2500公里。朝鮮能夠製造這種級別的導彈標誌著該國具備了研製洲際導彈的技術能力。
原來,在冷戰結束後,朝鮮從某種途徑得到了蘇聯R-27潛射彈道導彈資料,以此發展出“舞水端”中程導彈。蘇聯的R-27潛射彈道導彈長度9.65米,而舞水端導彈長約12米,這是因為陸上發射的舞水端導彈無需潛射導彈那樣的浸入式發動機縮短長度,而朝鮮自身的技術水平也導致導彈偏長。
舞水端導彈也為單級液體導彈,但使用了四氧化二氮加偏二甲肼推進劑,發動機設計也更為先進,具有更高的比衝,此外舞水端導彈尺寸比蘆洞導彈小,採用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使其生存能力更強,先進的殼體、彈頭防熱技術提高了發射成功率,使其部署在朝北部山區即可完成對日本全境覆蓋。
在2005年5月1日,朝鮮在其東海岸向日本方向試射了一枚近程導彈。這枚導彈落入東海(日本海),導彈的射程在100公里至120公里之間。這型導彈被稱為KN-02型導彈,一種俄羅斯9K79“圓點”近程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1“聖甲蟲”)的改進型號,主要是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射程。
其實早在1983年,敘利亞就從蘇聯獲得了SS-21導彈。在1996年,敘利亞工程師向朝鮮提供了SS-21導彈的技術,敘利亞船隻向朝鮮運送了射程可70公里的SS-21導彈。KN-02導彈的出現說明朝鮮已經掌握了20世紀80年代先進水平的導彈技術,該導彈的精度較高,圓概率誤差100米左右。
因為火箭與導彈在設計構造上有極大的互通性,所以討論朝鮮彈道導彈實力的時候,朝鮮火箭的性能十分具有參考價值,而比之神秘的朝鮮導彈,朝鮮火箭相對更“張揚”一些,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朝鮮火箭的實力。
1998年8月31日,朝鮮宣布成功發射了“光明星1號”衛星,不過根據觀測和分析,朝鮮火箭第一級落入日本海,第二級落入日本以東洋面,火箭飛行了1646千米後第三級發動機出現故障導致衛星未能入軌。這次發射飛越了日本列島,引起日本不小的恐慌,日本公眾開始支持發展導彈防禦系統。
化城-5導彈對R-17E導彈原始設計進行了些小改進,如增加燃料,使用1噸彈頭時射程從280千米增加到320千米。朝鮮改進後續生產的化城5導彈,將原來仿製的捷聯慣導系統替換為自主研發的慣導系統,對9D21火箭發動機進行了改進,還研製了多種彈頭,如高爆彈頭、集束彈頭和生化武器彈頭。
化城-5導彈足以打擊韓國2/3的地區,但對韓國南部還是鞭長莫及。1988年,朝鮮對導彈進行改進,在化城5的基礎上加長彈體增加推進劑,同時將彈頭質量減到770千克,改進慣導系統提高攻擊精度。1990年朝鮮進行導彈試射,美將其命名為化城-6,其射程達到了500-600千米,覆蓋韓國全境。
蘇聯解體後,“經互會”體系消失,朝鮮依賴廉價化肥和能源的“石油農業”崩潰,經濟陷入困境。朝鮮還向伊朗、敘利亞、蘇丹和緬甸等國家出口了大批化城6導彈換取外匯。這一時期,伊朗還引進了朝鮮化城5、化城6導彈技術,並實現國產化,分別被命名為流星1和流星2彈道導彈。
在成功仿製飛毛腿導彈後,朝鮮于1988年開始研製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這就是蘆洞(Nodong)中程彈道導彈,這是由朝鮮獨立設計的第一種彈道導彈。與飛毛腿導彈一樣,蘆洞導彈也採用單級單液體發動機設計,但導彈尺寸、發動機推力和發射重量更大,這種簡單的放大設計難度小。
蘆洞導彈長約16米、總質量約16噸,彈頭質量1000千克時射程在1000-1300千米之間,從朝鮮發射可以覆蓋日本大部分領土。1990年,美國偵察衛星發現了發射架上蘆洞導彈,但直到1993年5月,朝鮮才成功發射了蘆洞導彈,據說這次試射邀請了伊朗官員參觀,導彈向日本海方向發射。
蘆洞導彈試射成功後很快向伊朗轉讓技術,伊朗對其進行了國產化,並命名為流星-3中程彈道導彈,直至今日,流星-3導彈也是伊朗彈道導彈部隊最主要的裝備之一。此後在1994年朝鮮進一步進行了蘆洞導彈的地面測試,1995年朝鮮人民軍正式開始部署蘆洞導彈。
1993年巴基斯坦總理貝o布托訪問朝鮮,隨行人員中包括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1994年,朝鮮向巴基斯坦出口了10-15枚蘆洞導彈散件,並提供了必要設備和技術支持。仿製成功的蘆洞導彈被稱為高里-1型,而巴基斯坦在其基礎上研製的增程型則被稱為高里-2型,射程增至2000 公里。
從朝鮮宣布擁有氫彈談朝鮮核導彈的前世今生
2015.12.10,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視察朝鮮平川革命史蹟(朝鮮首個武器製造廠)時,公開宣稱朝鮮“時刻準備著用自主研製的原子彈和氫彈有力地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而戰略核導彈是核武器產生戰略威懾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探尋下朝鮮核導彈的前世今生。
朝鮮最初接觸到導彈技術,是在1962年到1963年,朝鮮獲得蘇聯援助的薩姆2地空導彈,首次接觸到液體導彈技術。1965年到1967年朝鮮又從蘇聯獲得了數十枚蛙式火箭和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等相關裝備,使得朝鮮對彈道導彈的基礎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液體推進劑等技術有了一定了解。
但為了遏制衛星國的離心傾向,蘇聯當時拒絕向朝鮮提供製造技術,朝鮮只得自行對蛙式火箭測繪仿製,1968年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Pueblo)被朝鮮俘獲,引發朝鮮半島危機。這一事件對朝鮮進行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研製起了很大作用,1970年代,發展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已成為朝鮮國策。
但由於朝鮮缺乏基礎又沒有外界技術援助,當時的朝鮮在彈道導彈研製上幾乎毫無進展。這時候,一件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事件發生了。1972年,蘇聯撤走駐埃及顧問,埃及空軍陷入困境,總統薩達特和空軍司令穆巴拉克開始尋找外援並看上了同樣使用蘇械並“志願”參與過越戰的朝鮮空軍。
1973年6月,由1500人組成的朝鮮軍事顧問團秘密開赴埃及,協助埃及防空軍操作位於西開羅基地的地空導彈。而在大部隊啟程前,朝鮮空軍援助團一行39人早就在沿蘇伊士河防線戰備飛行了,他們中間有20名飛行員,都是2000余飛行小時的“老油條”,領隊是時任朝鮮空軍參謀長趙明祿。
1973年10月6日,贖罪日戰爭打響,在朝鮮顧問的協助下,埃及空軍出動由200架戰機組成的攻擊編隊,借鑒六日戰爭時以色列空軍的奇襲,成功滲透到以軍基地轟炸,猝不及防的以軍損失慘重。以國防部公報稱,駐埃及的朝鮮飛行員還駕駛8架米格-21戰鬥機,擊落了以軍多架F-4E戰機。
作為感謝,1977年埃及向朝鮮轉讓了兩枚R-17E(飛毛腿-B)導彈和至少一輛9P117發射車,這些武器全是當年蘇聯援助埃及的。朝鮮于是命“1月25日機械廠”(對外名稱“平壤養豬廠”)進行仿製,仿造的導彈被命名為“化城-5號”,首批6枚樣彈於1984年試射,由此開啟了朝鮮彈道導彈之門。
那麼,美國為什麼針對中國一邊發展不成熟的攔截彈一邊部署這些不成熟的攔截彈,又為什麼準備部署80枚後卻突然戛然而止?非常多的理由就不多說了,最大的理由就是中國的核武器系統和反導系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我們的核政策正在變化,這次國防白皮書就不再提中國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打核戰爭有幾種模式:
一、首先使用核武器攻擊;
二、預警發射核武器;
三、二次反擊使用核武器;
四、攔截核武器同時反擊。
基本就四種,其中最複雜的是二和四。中國現在走的就是第四種:攔截核武器同時反擊(從幾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看出)。可以預期,中國發展蜂巢式反多彈頭反導攔截系統CMOKV,短期目標是防禦周邊可能增加的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威脅,遠期目標是防禦洲際彈道導彈。
2008年奧巴馬上台後不久就否決了美國的“蜂巢式”反導計劃的預算,大約有300多億美元。美國科學家認為美國在反單彈頭的KKV上建樹不大,搞反多彈頭(MKV)是揠苗助長,沒學會走就想跑,結果讓奧巴馬給咔嚓了。
美國那麼先進,為什麼搞不出來蜂巢式反導,反而中國搞成了,這樣下去或者說假以時日中國豈不是能夠攔截美國的所有核彈頭?據說美俄下一步削減戰略武器談判,要將各自的洲際彈道導彈削減為350枚,那中國祇要再造400-500枚蜂巢式反導,美國就真的完蛋了。
也就是近幾天,美國傳出要搞新的蜂巢式反導攔截試驗研製計劃(MOKV),但是投入只有幾百萬美元,這點錢我估計也就能給美國的有關研製機構打掃衛生的大媽們一年的工資。美國現在真的就剩下練嘴了。
逼瘋美國:近日國內一篇八股文透露中國驚天秘密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5-12-04
最近國內一篇八股文透露了一個驚天秘密,中國正在發展蜂巢式反導攔截系統,所謂蜂巢式反導攔截系統就是一個母彈頭(蜂巢)放出N多子彈頭(群蜂),攻擊對方的多彈頭。這篇文章提到的“紅旗”某型反導系統就是我們正在發展的蜂巢式反多彈頭反導系統,文中特別提到一次反導攔截兩個目標的成功和成功後科研人員的歡欣鼓舞,燃放可以買到的所有鞭炮。
反導系統示意圖
現在的多彈頭洲際導彈一般都是10枚左右的分彈頭,預算攔截彈就要造10000枚了?!簡單的說,可以攔截單彈頭的導彈攔截器叫KKV,可以攔截多彈頭的導彈攔截器叫MOKV。
過去,一枚攔截彈只能攔截一枚單彈頭導彈,如果對方是多彈頭分導再入大氣層式的多彈頭導彈,在過去就要用多枚攔截彈去攔截,這對攔截方在成本上的代價就太大了,假如對方的洲際導彈是1000枚呢?攔截方豈不是要造5000枚攔截彈!這是任何人任何國家的財政也無法承受的。
冷戰時期,美蘇瘋狂的各自發展了幾萬枚核彈頭和幾千枚洲際導彈以確保互相摧毀,冷戰結束後,雖然俄羅斯衰敗了,但是俄羅斯這個戰鬥的民族儘管困難重重,仍然保留了上千枚洲際導彈和上萬枚核彈頭。我們看到正是這樣的保留給予了俄羅斯長期的國家安全,如果沒有這些核武器做後盾,兩次車臣戰爭,打格魯吉亞,這次拿下克里米亞,美國和西方絕對不會放過俄羅斯。
那麼,美國為什麼還要不遺餘力的發展反導系統呢?
有一種說法,美國發展反導攔截系統,並且一邊發展一邊部署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反導系統,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核導彈少,美國感覺在可以預期的一段時間裡,美國有能力攔截中國少量的洲際彈道導彈。假設美國能用小的代價(比如少量反導系統的有效防禦)讓中國僅有的少量核武器失效,中國在中美實力的暗中較量中就必須做出讓步,這種較量會在實力碰撞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讓步會體現在多種方面,甚至方方面面,比如台海、金融戰、貿易戰等等,說白了這就是遏制。
中美分別進行反導試驗時間相差4小時
美國導彈防禦局網站公佈,美國東部夏令時間2015-10-31晚11時03分(北京時間11月1日中午11時03分),美國海軍在威克島附近海域進行了一次反導試驗,試驗中驗證了宙斯盾系統和THAAD系統互相配合,同時進行防空反導作戰的能力(保羅瓊斯號驅逐艦發射標準3導彈實施攔截試驗但導彈未能擊中目標,最終由THAAD導彈補射命中)。美《大眾機械師》網站報導,網絡照片顯示,北京時間11月1日早晨7時前後,中國新疆庫爾勒附近出現異常天象,據推斷一次反導試驗,測試的可能是紅旗-19系統。中美這兩次反導試驗的時間相差僅4小時,這或許是一次巧合。而2013-1-27,中美也在同日進行了中段反導試驗。
從11月1日試射的種種跡像看,這次試驗可能是一次大氣上層末段反導攔截試驗,這是紅旗-19導彈重要性能之一,目前美國祇有計劃中研製的增程型THAAD性能接近紅旗-19,這一技術有助於提高攔截包括高超聲速滑翔器在內的來襲目標的能力。
回應
G2的風格,鬥而不破的籌碼!
在這一攔截水平上,中美是平等的,但有導彈數量和精確度,我認為美國導彈要強一些,但是我國的導彈突防能力要優於美國攔截系統
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漿糊滿腦的想像?
你的意思就是說反正無論如何中國不行!
我們在中段就成功了,美國在中段失敗在末端才成功…中國的WU-14十倍音速實驗成功,美國8倍音速實驗失敗…求世界老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人家前高官已經著書控訴兔子欺騙了美弟,說起來都是淚啊.
還有那些公知母豬,美國佬已經上夠了他們的當。今天說中國要崩潰,明天說中國要崩潰,結果美國都快崩潰了,中國還在可持續性崩潰中,預計還得再崩潰個幾十年……
我個人認為,中美屢次同時進行反導試驗,應該是給朝鮮看的,告訴它就算它核導彈研發出來,也未必能納入核鏈條綁住誰。
臥槽,腦洞太大了吧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5_11_03_339829.shtml
在开拓者一号反卫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国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响应联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太空的快速军事部署。并提出了项目庞大的百星计划,目的是应对美国对手日益强大的太空反击能力,一旦美国的卫星遭到攻击破坏,美国及盟国可通过这一计划迅速恢复。
虽然美国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响应及百星计划,但在国防预算削减的背景下,美在太空应急发射能力的建设上并未抢得先机。2013年我国发射的快舟是世界首个星箭一体的小型运载火箭,同年,中国官方媒体开始披露类似太空快速响应的作战系统。
2014年珠海航展上一款号称中国首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轨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飞天一号”正式亮相。考虑到快舟和飞天弹体尺寸外形有一定的相似,二者在技术上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不过 飞天的载荷整流罩更大,其格栅尾翼是快舟火箭所没有的。
从航展展出的发射车看,快舟与飞天相似,都是运输、起竖、发射三用工作车。根据参展人员的介绍,飞天在装备了发射车后,火箭可以不占用发射塔架,只要一块平整的硬地面就能执行发射任务,准备时间约4小时,远远快于传统运载火箭。
从“开拓者”到“快舟”再到“飞天一号”,中国固体火箭让中国卫星的战时部署和补网速度不断加快。当需要对特定目标进行紧急战术侦察和通讯服务或是卫星网遭对手反卫星武器进攻出现损失并急需补网时,载有星箭组合体的机动发射平台完成发射甚至仅需数小时,而常规发射则需数个月。
而今天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标志着中国的固体火箭技术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在运载能力上达到了350公斤,远超快舟和飞天火箭;另一方面,一箭四星,预示着中国固体火箭无论在卫星快速部署能力、还是在反卫星(撞击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从实战的角度讲,小编认为中国的固体火箭应该由解放军二炮部队装备,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发射入轨。载荷应该主要是战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在固体火箭生产成本偏高的情况下,应该大量使用成熟技术,尽量降低成本,使其能像中程导弹一样大量部署使用。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中国固体火箭,将不断刷新运载能力和发射速度的纪录,当战事突然爆发,快速部署的卫星将让敌人无可遁形,而不期而至的反卫星固体火箭则将成为敌方卫星的噩梦。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8141.html#p=1
只手可摘星辰:谈中国固体运载火箭的军事用途
2015-9-25上午,中国自主研制的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在酒泉成功首飞。火箭采用固体发动机和固体燃料,搭载4颗卫星,实现了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24小时内快速发射卫星的能力。
所谓固体火箭,是指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运载火箭。固体火箭相比液体火箭生产质量要求更严格,成本也更高,比冲(火箭发动机单位重量流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一般也比液体火箭小,且不能二次点火,燃烧过程不易控。不过,固体火箭不需在发射前一定时间加注燃料,使用更灵活。而液体运载火箭机动性差,易受攻击。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出现了一种发展趋势:发射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由这些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组成星座,来执行各种复杂的航天任务。而因为全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可机动发射、操作简单、发射速度快等特点,这类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发射任务主要是由固体运载火箭来承担。仅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二十多个型号的固体运载火箭上马。
中国首枚固体运载火箭并不是长征十一号火箭,而是2003-9-16在山西太原发射的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开拓者一号(KT-1)”固体运载火箭。
KT-1是东风-31战略导弹基础上增加固体三级和四级的产物,所以有着全固体燃料、可机动发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响应发射速度快等特点。KT-1最快可在12小时内将小卫星送上天空,而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卫星,前期的运输、安装测试、灌注燃料,往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开拓者”系列还有开拓者二号(KT-2),2007年1月我国发射的一枚KT-1火箭携带动能弹头成功摧毁一枚运行于距地860公里轨道上的即将报废的“风云1C”号气象卫星。
继“开拓者”之后,中国又推出了“快舟”系列,快舟是在此前开拓者基础上开发的。
2013-9-25“快舟”将“快舟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
2014-11-21,又将“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关于“快舟”系列的军事用途,首先要从“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说起。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军方率先提出,旨在用于太空卫星军事应急。当战时己方在轨运行卫星遭到敌方攻击发生损毁时,己方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装配出一枚卫星,通过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将其发射填补失去的卫星应急。
蘭德公司:中國已取得對美國航母優勢打擊基地2015-9-18 環球網
蘭德公司一份新報告《美中軍事打分錶——軍隊、地理和力量進化平衡1996-2017》假設,衝突發生時,美中兩國可能在空中、導彈防禦、海上、太空和賽博戰方面交鋒,儘管美國軍事能力在發展,中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相當的進步,尤其是威脅到美國空軍基地、挑戰美國空中優勢和攻擊美國航母方面的能力。
不同任務領域的趨勢各不相同,美國軍隊在一些困難作戰中保持著顯著優勢。美國可能仍在拖延戰中可保持制勝優勢,但比起10年前的情況所需的成本和時間將大幅增加。
對於雙方來說,地形和距離對兩國實現關鍵目標的能力有重要影響。中國在亞洲大部分衝突地區具有距離優勢,該地理優勢和可以到達相關基地將大幅抵消美國的軍事優勢。而且,中國發展了相關能力可利用地理優勢威脅到美國前方基地和作戰部隊。
中國向遠離邊界的地區投放軍事力量的能力有限,但該能力正在延伸。如果中美仍舊維持目前的戰略導彈投放距離,美國在亞洲前方的優勢將逐漸消失。
報告建議:美國軍方高層應確保美國太平洋軍事行動的規劃盡可能靈活多變;特別是美國軍方應考慮採用主動拒絕戰略,提高軍隊的靈活性、減少暴露給先發製人攻擊的弱點;應調整軍事採購優先排序,強調基地冗餘和生存力,優化防區外系統應對高密度衝突,發展隱身可生存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發展潛艇和反潛戰,具備健壯的太空和反太空能力,為節省開支,美國決策者應考慮更快裁剪現有戰鬥機部隊、減少對大型航母的依賴;政要和軍方高層應加強太平洋和南亞的外交,目標是擴展美國戰時潛在前方入口。
相關新聞
美蘭德報告:中國軍事不需要赶超美國 挑戰美國干預
另詳參【圖博館】: 094與巨浪2之謎 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導彈防禦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共軍事革新之資訊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中國的太空快速反應武器:快舟一號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嫦娥玉兔登月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美盤點未亮相中國閱兵絕密武器:DN2可令美軍癱瘓
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 2015-9-8報導,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密切跟踪9.3閱兵未展示的武器,包括中國不斷擴大的網絡戰部隊、陸基低軌DN-1和高軌DN-2反衛星導彈及DF-ZF的高超音速滑翔器。
去年以來,中國對DF-ZF進行了5次試驗,這種滑翔器速度可達10馬赫。然而這種滑翔器非常靈巧,足以克服高速飛行對操作的影響——不管是避開導彈防禦還是瞄準目標方面。
DF-ZF還可以裝備常規彈頭,使之成為第3種裝備精確制導的導彈,其精準度之高,足以打擊海上船隻。
大閱兵展示了另外2種具有反艦能力的導彈,包括DF-26。這是一種新型的中程彈道導彈。
海軍航母和其他戰艦對DF-21和DF-26的防禦是靠不住的,因為這些導彈速度非常快,而且其彈頭機動性很高。
中國高超音速驗證機試飛成功飛得比黑鳥更快2015-9-19觀察者網
據中國航空新聞網9月18日報導,近日,我國試飛中心某新型高超音速驗證機試飛成功。該機具備超高空超高速、飛行方式獨特等特點,雖然報導並未透露該機型的具體型號和任務,但從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國新型高超音速驗證機或與美國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大體類似,而其5馬赫以上速度已超SR-71的3.2-3.5馬赫。
觀察者網曾經報導,在中航工業慶安發動機組多型產品方案評審攻關的相關事蹟報導中,一種所謂“串聯式渦輪沖壓組合發動機”首次出現,或許所指的就是此型高超音速驗證機。
最後從試飛任務的描述來看,該型飛機並非類似wu-14那樣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而是一款新型驗證機。而從任務時間的長度來看,此機很可能被用於戰略偵察。當然,目前尚不能確認試飛員是否登機試飛。如果該型高超音速驗證機確實為有人機,那麼該機將超過“黑鳥”戰略偵察機,成為世界上最快的有人飛機。如果其為無人機,那麼我國新型高超音速驗證機也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回應
這都是莫須有,是吹出來的,根本不存在,美國人放心。
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一箭20星創亞洲之最
2015-9-20早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發射,將20顆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24公里的軌道,創亞洲之最。長征六號長29.3米,起飛重量103噸。我國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也隨長征六號一道完成首次飛行試驗,該發動機無毒無污染,技術上是一個質的飛躍。
深度:解析中國東風16導彈可破美第一島鏈重要目標2014-9-29 觀察者網
東風-16的發射車有5對輪子。不是東風-11的4對,也不是東風-26的6對,而是與東風-21相同的5對。也就是說,東風-16導彈和發射筒中的東風-21導彈重量基本相當。
東風-16射程1200公里。而東風-21導彈射程可達2100公里,東風-21A戰鬥部重量為300公斤(核彈頭)。彈頭重量每減少1千克,射程增加1公里,東風-16戰鬥部應是1.5噸以上。
除了早期的東風1-6系列導彈外,後來的東風導彈都用兩位數編號,第一位數表示導彈級數,第二位是序號。比如東風-41就是有4級火箭,而東風-21是兩級火箭。也就是說,東風-16是一個單級火箭。
結合上述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推測東風-16的基本特點。第一,射程能從我國沿海地區打到第一島鏈的大部分目標,且有精確制導能力;第二,有一個重達1.5噸的戰鬥部,且採用變質心機動方式,而不是氣動翼面控制。也就是說,它在再入大氣層向目標俯衝時速度可以極高。如果採用鎢合金頭殼的穿甲戰鬥部,將可以輕鬆擊穿任何鋼筋混凝土掩體,或許只有花崗岩山體這類的目標還難以直接穿透。
簡單的說,東風-16是一種具備精確打擊第一島鏈之內大部分堅固點狀目標能力的大威力導彈。
中國的東風-16所承擔的,正是與美國隱身飛機一樣的“踹門”和“碉堡殺手”兩大任務。兩者的區別只是一個是鬼鬼祟祟的隱身人,另一個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凌波微步。
東風-16的打擊目標,可以包括第一島鏈上所有的防空指揮節點,戰役級指揮部、通訊中樞……一旦這些目標癱瘓,敵人防禦的“大門”也就應聲轟然倒下了,我軍各種戰術飛機就可以一擁而上,完成打擊任務。隨後,東風-16就可以開始對敵人的加固目標進行定點打擊。 1.5噸的戰鬥部若是換上子母彈,將足以把正在集結或者行軍狀態的部隊徹底炸跨在路上。
可以說,東風-16就是冷戰時期設想的完美的戰役戰術中短程導彈。而東風-21以前的任務是向蘇聯遠東地區城市發射核武器,而今則是主要承擔反艦任務。兩者並無互相取代關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29/1106803624.html
大閱兵第三代地面反導系統全家福首次亮相
在9.3勝利日閱兵中,由我國自主設計的高、中、低地面防空反導裝備將組成兩個地空導彈方隊,代表空軍地面防空兵部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深度:淺析我東風41洲際導彈可攜帶多個滑翔彈頭
從網絡圖片分析,東風-41的直徑比東風-31A略大更長。東風-41的射程,有12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說法。
此外,與東風-31A相比,東風41的另一個重要改進可能是命中精度。東風-31A的命中精度為300米左右。相比之下,美國“民兵3”的命中精度可達120米以下。
目前世界上在積極研製新洲際導彈的國家,還有俄羅斯。俄目前研製的兩種新型洲際導彈一種是“亞爾斯”,這是一種在原“白楊M”基礎上改裝新型第三級火箭,並改進突防系統的新型導彈。另一種則是RS-26“邊界”,它可能是通過高超音速滑翔器大幅度延長射程的一種小型洲際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04/1444793768.html
俄稱中國東風31B導彈可做蛇形運動美軍無法攔截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2015-4-6宣稱,俄專家猜測,儘管外界對“東風-31B”了解甚少,但它的性能可能與俄“白楊”導彈相似,後者從發射到起飛進入彈道拋物線只需5分鐘。如此短的時間內,美國偵察衛星難以發現。另外,由於這種導彈在飛行時會進行蛇形運動,因此難以確定準確位置,無法對其進行攔截。
美媒:中國東風26導彈可打關島防禦系統難攔截2014-9-15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時報》2014-9-12稱,東風-26C能打到關島,以美國 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將難以對付。因此應該推動升級導彈攔截系統。
競賽才剛剛開始
中美目前都投入不少精力研製高超聲速飛行器,當然是因為它能夠對付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
目前的導彈防禦系統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現役彈道導彈設計的,現役的洲際導彈一般採用較高的彈道以提高射程。在其飛行過程中,可以利用衛星和雷達進行探測定位。由於它們的彈道是不可變的,就可以在其飛行中段和末段利用攔截彈進行攔截。因此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沒有道理的,目前的彈道導彈中段飛行速度都是遠超過20倍聲速,但卻完全可以被攔截。
攔截使用錢學森彈道的武器就完全不同了。它的彈道中段是在大氣層邊緣飛行,遠低於傳統的彈道導彈。這就導致雷達對它的預警探測距離大幅度降低。
而且,滑翔器還可以大幅度橫向機動。舉例說,美國人在台灣部署的鋪路爪可能看到我們發射了導彈,導彈過了彈道高點的時候,方向似乎是衝著關島去的。
於是關島方面趕緊啟動增程型THAAD導彈,準備攔截。但沒想到WU-14橫向機動了,打中的卻是珍珠港……
可以說,高超聲速滑翔器為未來的導彈技術發展拉開了一扇新大門。不管是攻還是防,都需要巨大的投入。這和冷戰時代的軍備競賽沒有本質區別,說到底,就是看誰投資多,決心大。
在這一輪競賽中,我們看起來有效地縮小了與領先者美國的距離。但也應該看到,我們的對手並未放棄,雙方的下一輪競賽很快就要開始。
或許,我們有一天會見證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高超聲速滑翔導彈的全程試驗,那將是震驚世界的大事。
相關閱讀
美媒:中國第四次試射高超音速飛行器
國防部回應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不針對特定國家
回應
不是說10倍音速再入時不會產生黑障問題麼?導彈還可以接受外界信號。
如果超過12倍以上音速再入,黑障問題無法克服,就只能是靠預設程序了。
問到點上了!高超聲速飛行器必須減速到10倍音速左右,也就是中國成功的WU14的巡航速度。美國失敗的HTV2釋放速度達到20倍音速,很可能就是因為預設程序有問題,導致減速失敗而燒毀。所以美國人只是玩文字遊戲,20馬赫不比中國水平高。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5_06_16_323520_3.shtml
另詳參【圖博館】: 094與巨浪2之謎 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的太空快速反應武器:快舟一號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關於WU-14,筆者提出幾個可能的推測:
可能之一:它是一種與HTV-2設計指標類似的裝備,最終目標是實現20倍聲速,滑翔一萬公里,具備5000公里的橫向機動能力,也能拉出大氣層進入低層軌道。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中國就可以利用這一技術來改造東風-5導彈——東風-5和長征2火箭的淵源很深——使之成為一種全球導彈,也就是部分軌道洲際導彈。它將可以飛過南極上空攻擊美國,利用高超聲速滑翔和巨大的橫向機動能力提高突防性能……這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然而我國的航空航天科技水平總體上,恐怕還無法全面超越美國,所以美國研製HTV2都失敗了,我們肯定要付出難以想像的努力,才可能獲得成功,迎來現代科學的奇蹟。
可能之二:所以,也不能排除WU-14是一種用中程導彈發射,飛行速度10倍聲速的飛行器,但橫向機動性能遠超用中程導彈發射的雙錐體彈頭。
東風-26如果發射雙錐體彈頭,按照美國AHW的水平推測,它的射程應該可以延長到7000公里以上,可以打擊夏威夷,或者這一射程範圍內的大型水面艦艇。而WU-14由於升阻比性能好,它的滑翔距離可能更長,或許能達到8000公里以上,與東風-31導彈相近。
因此可以推斷,未來東風-26如果真的作為高超聲速導彈助推器的話,它可能會有兩種型號,一種是射程6000-7000公里的常規導彈,採用雙錐體彈頭,可精確打擊,也可用於反艦。另一種是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滑翔洲際導彈,用於投擲戰略核武器。
中國的高超聲速試驗水平到底如何? 2015-6-16軍事評論員 席亞洲
錢學森一人啟動中美兩家的高超聲速研製
………
桑格爾彈道和錢學森彈道的區別
………
HTV-2/AHW/X-51A超燃沖壓發動機恐怕在近期內還難以成熟,人類要實現高超聲速打擊目標的理想,目前為止最靠譜的方法仍是錢學森彈道。
中國的高超聲速技術運用概況及發展方向推測
目前,我國運用高超聲速飛行原理的導彈已經有好幾種,其中運用層次較低的MARV系統的導彈主要包括:東風-21C、東風-15B、東風-15C、東風-11B、東風-16 、M-20,還有大名鼎鼎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東風-21C、東風-15、東風-11B都採用類似美國潘興2的原理,即導彈在進入末段飛行時有一個拉起的動作,在速度降低到一定範圍後,開始使用雷達探測下方地形,利用地形匹配原理搜尋並攻擊目標。而它們的主要特徵是再入部分有空氣舵,用於在拉起再入飛行器、速度降低後提供控制力。同時頭部裝有可拋棄的保護罩,呈現鈍頭的形狀。
而東風-15C、東風-16導彈的控制系統比前面的三種更先進,其中東風-15C的戰鬥部為一個巨大的鎢芯鑽地彈,這種導彈要發揮作用必須要有很高的命中精度,但它卻沒有安裝空氣舵。而東風-16導彈也沒有安裝空氣舵。
筆者推測,東風-15C導彈可能並未採用主動雷達製導,因為它要打擊的目標主要是台灣軍團級的指揮所,而這種地下指揮所是不能機動的,就不需要利用雷達搜索地形匹配,直接採用GPS或北斗導航應該就具備足夠的精度。它可能採用在更高的高空拉起,然後用火箭推進器產生控制力,較早形成幾乎垂直落下的彈道,這樣可以提高最終落地時候的撞擊速度,增強威力。
而東風-16作為新一代導彈,應該與專門打擊固定地下掩體的東風-15C不同,它可能仍需要使用主動雷達技術,以便攻擊各種類型的目標。筆者推測它可能採用了變質心控制技術,這一技術不需要空氣舵參與控制,可以讓導彈實現類似螺旋形下墜的路線,提高命中精度的同時也讓對方更加難以攔截。
你懂得 東風-41現身後快閃2014-8-2
陝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官網近日刊登了一份「工作動態」,內容中出現有關中航四院43所「東風-41」型戰略洲際飛彈相關工程竣工環保驗收,證實大陸已擁有傳聞已久,射程能涵蓋半個地球的多彈頭洲際飛彈。但大陸官媒報導出現幾小時後隨即閃電下架,證實「東風-41」的官方及黨媒網頁不是出現「該網頁不存在」,就是出現「你懂得」字樣。
盛傳大陸研製「東風-41」多彈頭彈道飛彈已久,美國國防部今年6月5日發表的2014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情事發展報告」中也提到,大陸解放軍二炮部隊正在發展「東風-41」。
東風-41 竣工監測
中共黨媒1日紛紛報導,陝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官網7月31日晚,刊登一份「工作動態」,內容出現「中航四院四十三所DF-41戰略導彈研製保障條件先期啟動(二期)竣工環保驗收現場監測」內容,側面證實「東風-41」真實存在,並發展到相當程度;但陸官方及黨媒網頁1日中午後將有關內容快速下架。
「東風-41」是解放軍傳言唯一能從自家威脅到美國本土的第3代飛彈,以「東風-31」為基礎研發,射程從8000公里延伸至1萬2至1萬4千公里,射程涵蓋半個地球,並具備分導式多彈頭(MIRV)可搭載核彈,超越10馬赫的速度,有極高的機率能突破美國一直在發展的薩德(THAAD)戰區末端高空飛彈防禦系統、陸基中段飛彈攔截系統、愛國者反飛彈系統,及海基標準3型反飛彈系統等組成的飛彈攔截網路。
八一建軍日 意外曝光
據悉,能配備10多枚分導式多彈頭的「東風-41」於2012年首次試射,採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可用車輛運載於公路機動移動,變更部署地點。東風-41可輕易從河南攻擊美國更廣闊的中部地區,若部署到大陸東北,射程則可涵蓋美國本土全部範圍。
巧合的是,1日正好是解放軍「八一建軍」紀念日,大陸官方在此日意外曝光「東風-41」,其意義不言可喻。
回應
這種飛彈幾顆,擺擺樣子就可,很難用到. 美蘇冷戰時期, 有幾千枚核飛彈互對, 最高互擁25,000 各種核彈頭, 現在大部分都拆了, 維護費太貴, 也用不上.
既然如此!那美俄幹嘛一直將核導彈的載體不斷升級。
阿Q新聞, 只能騙自己人. 美 60 年代就有核飛彈可到中國和蘇聯, 美現有7000核彈頭.最厲害的是中國二~三兆美元在美國. 記者水準..., 你懂得.
然後呢!
美國沒有載具的核彈頭,就算超過一萬顆,那又怎樣?除了炸自己外,其餘沒什麼威脅性。大陸是美國的債權國。
我想你水準,唉!大家都“懂”的。
美國媒體公然曝光疑似中國東風41戰略導彈秘照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月10日報導,近期一張中國大型彈道導彈在公路運輸的照片曝光,拍攝時間為2014年1月31日。美媒認為,該導彈是中國二炮尚在測試中東風-41洲際導彈。東風-41彈道射程最大可達12000公里,搭載10枚分導式核彈頭,最近一次試射在去年12月。
在西方媒體的報導中,DF-41是中國新型武器中最神秘、最具威懾力的撒手鐧。然而西方媒體認定中國發展DF-41導彈的“有力證據”大多源於流傳在中國網絡上的捕風捉影的照片或文章。2012年7月,一輛導彈運輸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照片出現在中國一些軍事網站上,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據此援引一些西方專家的分析稱,通過與DF-31、DF- 31A等中國洲際導彈對比,這款不明型號的導彈可能是中國最新型DF-41洲際導彈。隨後,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已於2013年5月正式確認中國“正在研發一款可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新型遠程導彈”,並稱該款導彈正是DF-41。
對於DF-41的性能,《簡氏戰略武器系統》進行了詳細描述:DF-41可能採用公路機動平台、鐵路機動平台和加固地井三種方式發射;攜帶分導核彈頭,可視情況攜帶3枚、6枚、10枚;配備“突防裝置”,分彈頭在飛行末段可攻擊不同目標,能大幅降低反導系統的效能。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稱,DF-41的綜合作戰能力已超過美國民兵-3導彈和三叉戟-II D5導彈,被列為彈道導彈排行榜的“世界第一”。
對於海外媒體近來有關中國發展DF-41導彈以及其他多種導彈系統的密集報導,中國國防部曾多次回應稱,中國任何軍事試驗不針對任何國家和任何特定目標。去年12月,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曾說,按計劃進行科研訓練是正常的,不針對特定目標;他還強調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不會改變。
儘管如此,中國導彈仍不時被美國認為是威脅。前美國軍事情報官員、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成員拉里•沃澤爾曾在美國眾議院大放厥詞,稱“DF-41是中國不斷增長的核武庫的一部分,中國如此快的軍備增長,恐怕很快將打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沃澤爾被美國媒體稱為“中國問題專家”,但也有分析認為他患有嚴重的“中國新武器臆想症”。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有學者曾就沃澤爾的言論評論稱:“作為一名情報官員,看到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無疑非常興奮。也許他(沃澤爾)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但在未經可靠性證實前如此急切地拿DF-41說事,這通常只有政客為達某一目的時才會如此炒作。”
回應
草你瑪,我們自己媒體報導的噴,外國老報導的你他瑪的還要噴,你這樣的廢物只有死了你才不噴。這些狗漢奸,天天跪添美國老,美國老也只會把你當個屁。
漢和,是華人辦的。
是加拿大人平可夫!只是長得像亞洲人而已,中國可沒有這種垃圾人!
有的華人並不是中國人。
漢和那個禿子正因為吹多了,頭上頭髮沒幾根了;大家看看。洗洗早點睡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02/0849793465.html 2014-08-03 09:03:44
炒作中國軍演
果然如【圖博館: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1所云: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2!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3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4。
如今連中國維和馬航搜救也能炒作!
中國軍售5當然要炒作了!
中國軍費6軍演更要炒作!
只准老美在全球軍演、不許中國在自己的空海陸域軍演,這是啥邏輯?
老大海盜的海權邏輯唄,中共土匪頂多只能龜縮在陸內權!
竊球者王?未必!如今中國正崛起、有自信了,連軍演也故意以下駟對上駟。
相關新聞
中國藍軍模仿美軍最強旅連擊敗3大軍區王牌
朱日和基地對抗:紅方未能達成作戰目的且戰損嚴重
中國海陸空三軍密集軍演 敏感時段彰顯強軍決心
人民日報:“三軍四海”演習 威懾圖謀不軌之國
中國為何大規模軍演 英國稱針對這美日
美軍多次在中國周邊耀武揚威 中方軍演亮殲敵決心 日本開始不安
美印日在我東海軍演 恰逢解放軍三軍四海大演習
陸國防部澄清:民航延誤主因氣候(麥德姆颱風襲擊大陸13人死)屬年度例行演習,數區域同時舉行只是巧合,與甲午戰爭一百廿周年無關。
軍演造成航班延誤 外媒:中國犧牲經濟發展軍力 國防是優先選項(回應:誇大其詞啊,這不過是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種新形式,出於對民航安全的考慮,短時間內對空域進行管制,再正常不過。中國發展軍事沒錯,但犧牲經濟了嗎?這純粹是危言聳聽,意在刺激部分分辨力不強的國民不滿情緒。國內媒體總是不加選擇地做西方媒體的傳聲筒,真是愚蠢。)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174918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果然如【圖博館: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所云: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如今連中國維和馬航搜救也能炒作!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了!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相關新聞
中國2014年軍費預算8082億元 漲12.2%
中反嗆美/日 人均國防支出是陸20/5倍
日本追加2014國防預算 創1996年來最大增幅
印媒:印度大幅度提高國防預算 仍難與中國相比
英國智庫稱中國軍費2030-2040年或趕上美國
回應
自己沒錢向以前那樣窮兵黷武了就開始說三道四.
中國軍費趕上美國是正常的,我們國土比美國大,人口比美國多.
看看中美日以下的軍事數據,還能說中國威脅論嗎?
2012年中國美國日本GDP對比如下:8.358:16.244:5.960 兆美元
2013年中國軍人人均軍費水平只有美軍的1/9.5. 是日本自衛隊的1/5.
2013年中美日對比如下:
中國
960萬平方公里土地, 人口13.5億.
國防費用:1070億美元.軍人230萬人.人均軍費為46520美元.
美國
962.9萬平方公里土地, 人口3.1億.
國防費用:6300億美元.軍人142萬人.人均軍費為443660美元.
日本
37.8 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1.2億.
國防費用:593億美元.軍人25萬人.人均軍費為237200美元.
美中新軍備競賽 最終會拖垮誰?【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回應:
中國國防:2011:915億美元、2014:1316億美元…雖年年增,但GDP亦年增;軍費支出僅2%。美國國防:2011:7080億美元、2014:5749億美元…雖年年減,但GDP幾不增,軍費支出高達4.7%。誰的壓力大可想而知。放眼未來大陸經濟前景看好,中美雙方勝負已分。
解放軍維穩經費超過國防預算(2%+2%)結論是解放軍必敗!(楨:美之國安,CIA,FBI,民兵,警察…等經費呢?美之能源部,波音,研究機構…等隱藏性軍費呢?)
相關新聞
美國國防部2008軍力報告:中國實際軍費是公佈數字的三倍 2008.03.04中央社
(楨:呆歹彎和歐美日一樣都靠特別預算等在隱藏軍費!)
臺灣國防部2004-5-21提天價6700億軍購特別預算案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087976
【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網站8月19日報導,中國最近進行了第二次新型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飛行。據分析人士稱,這種高超音速導彈是中國能夠攜帶核彈頭打擊美國的全球打擊武器系統的一部分。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理查-費舍爾認為,中國有可能會在近期為戰區導彈部署機動高超音速彈頭,之後為洲際導彈部署這種彈頭,而且他還認為,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的加速,可能使中國得以發展機動性更強、更難以攔截的第二代反艦導彈、可擊潰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報導指出,中國最近一次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試射試驗的披露,正值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發表聲明呼籲強化對華合作之時。受中國強勢聲索有爭議的海上領土主權影響,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8月13日克裡在夏威夷的一次演講中指出,“我們將致力於避免陷入戰略競爭的陷阱,以擴大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建設性地管理我們的差異和分歧為目的加強地區合作。”
中國軍事分析人士指出,在首次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試射試驗不久後進行的第二次試射試驗,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威脅,標誌著中國把這種新型武器專案列為高優先順序專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高超音速發展專家羅拉?薩爾曼指出,“在首次試驗後僅幾個月時間就進行第二次試驗的決定,說明中國致力於快速推動該項目發展。“與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4年的以年為時間間隔的反衛星和彈道導彈防禦試驗相比,WU-14試驗說明中國武器項目發展時間表呈指數式增快。”很明顯是中國為反制美國“快速全球打擊系統”所做的努力之一。
“快速全球打擊系統”是美國的一個軍事專案,旨在開發可在30分鐘內用常規彈頭打擊全球任何目標的武器系統(主要指導彈)。中國擔心美國會在衝突初期階段利用這種武器系統打擊其陸基核武器。美國“快速全球打擊”能力設計用於打擊被情報機構識別的恐怖分子或核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擊過程必須在目標潛逃或轉移前迅速完成。薩爾曼稱,Wu-14代表著中國全球打擊能力的潛在巨大飛躍——如果被加裝在洲際彈道導彈上,有可能會構成“中國快速全球常規或核打擊能力”。
中國把Wu-14稱之為與導彈防禦系統配合使用的打擊武器,前者為“劍”,後者為“盾”。她指出,在2014年1月進行的第一次試射試驗標誌著中國朝發展射程更遠、報復性能力更強且可能具備先發制人能力的武器系統發展。薩爾曼還補充稱,這種能力有可能會推動中國從歷史上較被動的姿態向更積極的姿態轉移。
據斯托克稱,中國許多導彈工程研發測試與實彈測試都是在甘肅省酒泉進行的,這些從“雙城子”(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導彈被標記為“SC”,而在山西省五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試驗的導彈則均標記為“Wu”。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與了2010年1月的反導測試,當時一枚CSS-X-11中程彈道導成為SC-19導彈的攔截目標。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情報機構認為Wu-14與中國戰略核武器系統有關。美國空軍國家空天情報中心技術情報專家Lee Fuell早前曾告知國會,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基本上就是一種由彈道導彈發射的系統,並能以Ma10以上的速度向目標滑翔和機動”。他還於2014年1月30日告訴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稱,Wu-14“與其核威懾力量有關。
五角大樓本身也正在研發多種高超音速武器平臺,其中包括X-37B空天飛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HTV-2型高超音速飛行器,以及美國空軍的“基於美國本土使用和投射兵力”項目。美國波音公司也在打造試驗型X-51“馭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然而,受奧巴馬政府削減五角大樓預算影響,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資金受到了限制。
除美國之外,俄羅斯軍方也把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列為優先事項。不過,據信在能力方面,莫斯科落後於美中兩國。(知遠/北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20/1510796681.html 2014-08-21 09:37:02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果然如【圖博館: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所云: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如今連中國維和馬航搜救也能炒作!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了!
美媒2014-7-17稱中國軍工獲大突破 打破西方壟斷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外媒稱中國開賣高科技武器 短短5年激增162% 環球網2013-10-22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學會報告指出,從2008至2012年,中國常規武器,包括高端飛機、導彈、護衛艦及火炮的出口,比此前五年激增162%。中國已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的一篇報導指出,中國軍工企業過去向來被視為是小型武器供應商,但這種情況如今正迅速改變。從無人機、護衛艦到戰鬥機,中國已開始將高科技武器輸出到其他國家,而發展中國家更是其主要客戶。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012157
自動播放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成功(來源:CCTV《24小時》)
資料圖: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
被認為是2013年1月27日中國境內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圖片。
根據相關資料,2010年1月11日,中國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當時,有分析認為,此舉暗示我國已初步掌握反彈道導彈技術。2013年1月27日,中國再次在境內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戰略防禦武器和戰略進攻武器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一旦需要,戰略防禦武器可以立即轉入戰略進攻狀態,並成為重要的戰略威脅力量。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中國已經三次成功進行反導試驗,標誌著包括資訊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人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和美國的愛國者PAC-3系統以及俄羅斯的S-400導彈系統相提並論,這誤導了試驗本身所隱含的重大意義。做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其技術難度要遠大于愛國者PAC-3之類的末段攔截系統,中段導彈攔截首先需要克服大氣層外惡劣的工況條件,必須具備動能攔截器(KKV)、精確探測跟蹤與末制導技術、空間作戰平臺總體技術與平臺戰時測控技術等等一系列當今導彈和空間作戰武器的前沿科技。而目前能夠具備如此強大技術能力的國家僅有美、中兩家。目前,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處在同一技術水平線上的相應陸基系統僅有美國的GMD系統。
意義:我反導實驗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分析人士認為,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一旦需要,戰略防禦武器可立即轉入戰略進攻狀態。中國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這標誌著包括資訊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新階段。
為何說中段反導攔截需要強大技術能力?
彈道導彈從發射到進入中段飛行的時間很短,如果想要在中段攔截,就要盡可能提前發現對方發射的導彈,同時要在其上方進行跟蹤、計算飛行彈道,這樣才能計算出最佳攔截點,緊接著將中段攔截彈發射到攔截點位置,釋放攔截彈頭。這樣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攔截過程。
回應
如果導彈不斷的在變軌變速還能攔住嗎??
不會的,不斷地變軌 變速,燃料消耗是相當大的,幾次變軌之後能不能飛到地方就是問題了。變速頂多就是加速了,減速只能是提前掉下來,速度過大高度會增加,這樣留給防守方的時間就增加了,可能只有幾秒的事,但是就這幾秒就可以改變命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7-24/0740791851.html 2014-07-25 08:52:46
陸新一代戰略核武器浮現 疑似東風51洲際高超音速導彈 2024/08/09 中時
東風-17和多款高超音速武器後,許多專家推測這類武器平台會逐漸增加,實現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戰平台的發射。另一方面則是中程、中遠程、遠程乃至是洲際等不同射程的導彈也會融入高超音速技術。最近解放軍轟-6轟炸機和055型萬噸大驅已證實可發射高超音速武器後,在遠程與州際導彈融入高超音速技術也迎來新的突破。
據《騰訊網》引述《南華早報》指出,大陸最新研發射程達到洲際級別的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採用了乘波體滑翔技術,最大飛行速度在15馬赫以上,可「反復潛入和躍出大氣層」,具有遠程、高機動性和飛行軌跡不可預測性等特點。之所以能實現相關性能,得益於一款新型「多次點火固體燃料助推器」的研製成功。亦即大霹靂-15遠程空對空導彈,它採用雙脈衝發動機技術,可在空中多次點火,射程得以延長,達200公里以上。
如果屬實,那中共火箭軍部隊將很快迎來全新的成員,在原有的東風-5系列、東風-31系列和東風-41之後,有望推出第4款陸基型洲際導彈,而且還是採用了乘波體滑翔技術的高超音速洲際導彈。
相關新聞
陸造新高超音速水漂滑翔體 速度超15馬赫可全球打透透
不夠先進可以展示?055大驅發射鷹擊-21再度公開,有更厲害的高超音速導彈了?
北韓官媒:成功試射中遠程固體燃料極音速飛彈2024/4/3
南韓軍方表示,這枚飛彈於昨天早上發射,飛行約600公里後落入南韓與日本之間海域。北韓中央通信社稱飛彈飛行約1000公里。
可同時發射千枚火星-11導彈! 250套系統移邊境 北韓誓言和美對抗到底 2024/08/08
北韓近期舉辦了一次特殊的武器移交儀式,250 輛新型導彈發射車被交到了北韓前線部隊手中,並將在之後佈置到北韓邊境地區。北韓聲稱,這些導彈發射器是最新的戰術攻擊武器,每個發射器可容納 4 枚導彈。這些導彈很可能是北韓軍火星-11 近程導彈的改進型,射程500 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