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 07:00:00阿楨

索福克勒斯:世界百大作家13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古希臘文:Σοφοκλῆς,前496年/前497年-前405年/前406年)[1],古希臘劇作家,古希臘悲劇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埃斯庫羅斯、歐里庇得斯並稱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2]他大致生活於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的全盛時期,在悲劇創作領域相當高產。據10世紀的百科全書蘇達辭書記載,他一生共寫過123個劇本,如今只有七部完整的流傳下來,其中以《伊底帕斯王》最為出名。[3]他於27歲時首次參加悲劇競賽,即戰勝了著名的埃斯庫羅斯,並保持這一榮譽20餘年。[1][4]
生平與創作
索福克勒斯出生於雅典城外的小村科羅諾斯,父親是富有的兵器作坊主,早年曾受過良好的教育,擅長音樂、體育及舞蹈,這極大的影響了童年時代的索福克勒斯。他是在公元前490年馬拉松戰役之前出生,雖然具體的年份不清,但是最有可能為前497或496年。[1][5]公元前480年,希臘人於薩拉米灣海戰中擊敗波斯人後,16歲的索福克勒斯曾因貌美和音樂天賦而被選為慶祝勝利的朗誦隊領隊少年。後來索福克勒斯進入政界。他於前442年出任以雅典為盟主的「提洛同盟」的財政總管之一。他還三次擔任重要的將軍 (古希臘)職務。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翌年雅典流行瘟疫,他曾擔任祭司一職。公元前413年,他在83歲高齡時還入選過雅典的「十人委員會」。總體來說,索福克勒斯在政治上是個溫和的民主派。他的一生大抵是平靜而成功的。阿里斯托芬曾稱讚他「生前完滿,身後無憾。」[6][7][2]
索福克勒斯於公元前468年在狄俄尼索斯戲劇節中贏得了他的第一次競賽勝利,當時打敗了著名的埃斯庫羅斯,由此開始了他在戲劇界無可比擬的成功。索福克勒斯在一生參加過大約30次競賽,可能贏得過24次勝利,而且很有可能在所有參加過的競賽里從未得過低於第二名的成績。與他相比,埃斯庫羅斯贏得過13次勝利,歐里庇得斯僅贏得過4次。[2]
索福克勒斯的悲劇現存僅七部,其餘都已經散佚。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被稱為「命運悲劇」,他的很多劇作的主題都可以簡單概括為個人意志與命運的衝突。例如在他最著名的劇本《伊底帕斯王》中,俄底浦斯竭力逃避殺父娶母的命運,卻只能以失敗告終。俄底浦斯是一個誠實、聰明的國王,有堅強的意志和對神明的虔敬,他真誠的想為城邦消弭災禍,卻導致自己的毀滅。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劇里,命運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也是神秘的、不可解釋的。
除《伊底帕斯王》外,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名劇《安提戈涅》也是命運悲劇的典範。這部悲劇和《伊底帕斯王》一樣,也取材於古希臘神話的忒拜傳說系列。
儘管索福克勒斯一生基本是平靜度過的,但他所生活的時代卻是一個充滿了潛在政治和經濟矛盾的時期。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敗給斯巴達之後,奴隸主民主制度的根基已經嚴重動搖。而索福克勒斯,其作品中滲透出的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尚以及對命運的反抗精神可以看作是劇作家時代觀的一個縮影。
評價
索福克勒斯對戲劇的主要貢獻之一是首先在戲劇中引入了第三個演員。由此戲劇家們有可能引入更多的角色,並使得角色間的互動更加豐富。戲劇衝突的範圍也因此得到擴展,劇情有可能更加流暢,場景也可能更加複雜。他還被認為首先在戲劇中引入了圖畫背景來烘托戲劇的氣氛。[2][7]
索福克勒斯對古希臘戲劇的貢獻是巨大的。其劇作結構的嚴整超過了同時代的所有其他作品。《伊底帕斯王》被認為是整個古希臘戲劇的典範,其情節結構的嚴密以及所表現出的藝術技巧可以和《伊利亞特》相比照,而索福克勒斯也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伊底帕斯王》的情節非常錯綜複雜,但劇作家以高度的概括能力把問題集中在忒拜王宮前一處,在很短時間內將矛盾層層揭示出來並加以解決,這對後世的古典主義戲劇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索福克勒斯與其他悲劇作家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他在悲劇中加重了人的比重,減輕了神的作用。俄底浦斯、安提戈涅、克瑞翁等人都不是被動體現神意的傀儡,而是敢於向命運挑戰的悲情英雄。索福克勒斯無疑受到了包括普羅泰戈拉在內的智者的影響,後者強調的人文精神拓寬了索福克勒斯對神、人關係的思考。在他的作品裡,神諭經常是外在的、隱約顯現的,而佔據中心位置的往往是「人」的行動和抗爭。
在語言和修辭技巧上,索福克勒斯深受荷馬的影響。他的隱喻雖然不及埃斯庫羅斯想像豐富,但是卻更為精細、準確和貼切。索福克勒斯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方法,包括頭韻、諧音、擬聲、排比、對稱和比喻等,並注意句式結構的設計,精心安排詞句的位置。
在對後世西方文學的影響上,索福克勒斯不及歐里庇得斯。後者雖然生前默默無聞,然而死後卻成為中世紀以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劇是雅典全盛時期社會的縮影,他對戲劇藝術最大的貢獻不是開拓性的,而是完善性的。他的劇作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達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品。
傳世作品
《埃阿斯》,前442年
《安提戈涅》,前441年
《伊底帕斯王》,前431年
《特拉基斯婦女》,前429年
《厄勒克拉特》,前418年
《菲洛克忒忒斯》,前409年
《俄底浦斯在克羅諾斯》,前401年
參見
古希臘文學
古希臘戲劇
注釋和參考文獻
1.0 1.1 1.2 Sommerstein (2002), p. 41.
2.0 2.1 2.2 2.3 Sophocle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12.
3.Suda (ed. Finkel et al.): s.v. Σοφοκλῆς.
4. Freeman, p. 246.
5. Lloyd-Jones 1994, p. 7.
6.Lucas 1964, p. 128.
7.0 7.1 悲劇美的信仰者 索福克勒斯. 鳳凰網. 2011-11-10 [2012-11-23].
參考書籍
Freeman, Charles. (1999). The Greek Achievement: The Foundation of the Western World. New York: Viking Press. ISBN 0-670-88515-0
Lloyd-Jones, Hugh (ed.) (1994). Sophocles. Ajax. Electra. Oedipus Tyrann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ucas, Donald William (1964). The Greek Tragic Poets. W.W. Norton & Co.
Scullion, Scott (2002). Tragic dates, Classical Quarterly, new sequence 52, pp. 81–101.

評古希臘索福克勒斯悲劇  by李錦文

引  言 
索福克勒斯在埃斯庫羅斯的基礎上在古希臘悲劇中引進了第三個演員,使得人物關係更加複雜,戲劇情節更加豐富,戲劇衝突更加突出,加強了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使之更符合人物的性格發展,對古希臘悲劇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索福克勒斯活到九十歲,他一生寫過大約130部悲劇和羊人劇,但只有七部悲劇完整地保存下來。關於奧狄浦斯的故事,本來埃斯庫羅斯寫過三部曲,但只有其中的一部《七將攻忒拜》傳世。索福克勒斯也寫了三部,但不是三部曲,而是三部獨立的劇本,好在它們都完整地流傳了下來。
  索福克勒斯生活在雅典繁榮昌盛的時代,他熱愛祖國,熱愛雅典,歌頌雅典是人類創造的奇跡。他的劇本是盛世文學的代表,他在劇本中歌頌民主,歌頌人,歌頌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描寫人的獨立的性格,隨著環境的改變人的性格也不斷地發展。希臘人相信命運,索福克勒斯在劇本中寫了許多英雄人物卻有著苦難的命運,但他們不向命運低頭,而是進行積極的鬥爭,寧可忍受巨大的苦難甚至遭受滅亡。他把人物寫成理想化的崇高的英雄!他所創造的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 而不是某種類型化的形象,因而更有生氣,給人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打動觀眾和讀者的心靈。
  索福克勒斯為了突出人物的活動,就使對話成為悲劇的主要部分,使合唱歌退到次要地位,對於歌隊的作用也進行了改造,他們也參與了與劇情發展有關的活動,成為了悲劇整體的有機部分。索福克勒斯使古希臘悲劇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後世的雅典人甚至以他的作品作為標準,用以衡量別的作家的作品,由此可見他在古希臘悲劇史上的
崇高的地位。
  一個英雄人物的悲劇命運--《奧狄浦斯王》 
奧狄浦斯為逃避他的苦難的命運--那使人害怕的神諭--說什麼他將殺父娶母,就離開了科林斯王宮到處流浪。有一天他來到了忒拜城遇到一個怪物--人面獸身的女妖--斯芬克斯正以出謎語的手段殘殺人們。奧狄浦斯感悟出謎底殺死了妖怪,解救了人們,解救了卡德摩斯的城邦。忒拜人把他視為救星,立他為王,並把孀居的王后嫁給了他。他和王後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應該說他們的生活過得稱心適意。但是有一年狄拜又發生了災難,瘟疫流行,莊稼顆粒無收,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各種年齡的乞援人圍坐在宮門前的神壇邊,他們手捧系羊毛的橄欖枝向神明苦苦地哀求。
  奧狄浦斯聽到了人們的哀求呼告,就走出宮來親自打聽人們是害怕什麼還是渴求什麼恩典?一個老人--宙斯的祭司向他求告:奧狄浦斯,能力無比的王,我們全體乞援人求你了,設法解救我們。他們把奧狄浦斯當作偉大的英雄,他們深信他會像當年清除那人面獸身的女妖一樣,也能清除現在的瘟疫,要他拿出好的主意,救救城邦,也保住自己的美名。
面對當前的瘟疫,奧狄浦斯的痛苦超過了任何其他人的痛苦,不知道他哭過多少回,想過多少主意,但在當時條件下人們對自然災害無能為力,奧狄浦斯也是一樣,他無法清除瘟疫,他想到的唯一的解救辦法就是去向福波斯神殿求問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瘟疫?他要按神的指示來解救城邦。被他派去請求神諭的克里昂帶回了福波斯的指示,要清查殺害前王拉伊奧斯的兇手,放逐或者流血,這場禍害忒拜的瘟疫才能平息。奧狄浦斯當即表示:我要從頭追查這血案,弄個水落石出,報復對城邦和神靈的這一罪行。於是他派人去把忒拜的人們召集來他的神壇前,他當場宣佈徹底追查這一案件:不論他是單獨行動還是帶別人一起幹的,願他罪惡的生命在極端的不幸中滅亡。奧狄浦斯為了追查兇手,情緒很激烈,他把自己也擺了進去:如果我知道誰是兇手,卻把他藏匿在我的宮殿裡,我願意受到剛才對兇手一樣的詛咒。
  克瑞昂請來了先知特瑞西阿斯,這雖然是個盲人但立即感悟到奧狄浦斯本人就是當前要追查的人,他覺得在智慧對智慧者不利的地方,擁有智慧是多麼可怕,於是他採取了回避的辦法,不肯說出那殺人兇手到底是誰,只是要求放他回去。但奧狄浦斯的態度卻非常粗暴,威脅他,如果他不把殺人兇手說出來,他就參與和策劃了那起血案,逼得特瑞西阿斯終於說出了神諭:你就是那污染這地方的罪犯。於是兩人的衝突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奧狄浦斯認為這是克里昂為了覬覦他的王位,而與那所謂的先知串通起來,把那殺人的罪名強加在他的頭上。後經王后伊奧卡斯特調解消除了怒氣。
  奧狄浦斯不愧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明知追查這個案子越是深入越是對自己不利,但他並不敷衍了事,而是仍然要徹底追查,他要求王后派人去把當年的牧人叫來,他要親自查問。牧人不肯說,他就要把他捆挷起來進行拷打;王后好心地勸告他:如果你還關心一點自己的生命,就別再追問這事啦,我已經夠痛苦的了。這已經暗示了他的身世,他的命運。但奧狄浦斯以他固執的態度不肯放棄追查,終於弄清了這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是他打死了拉伊奧斯,又玷污了母親的婚床,使得王后自縊身亡,他自己悲憤之極刺瞎了眼睛。並要求將自己放逐出國,以懲罰這種駭人的罪行。
  原來當年拉伊奧斯聽到神諭,他將被他自己的兒子殺死,於是在他的兒子出生後即用釘子把他的兩個腳踝釘在一起,然後要他的僕人把他弄死。他的僕人--就是那個牧人,因為下不了手,就將他送給了科林斯的牧人,科林斯的國王波呂玻斯從牧人手裡接過來收為養子,這個嬰兒就在宮中長大,取名奧狄浦斯。後來他從神諭得知他的苦難的命運,他只道科林斯的國王和王后是他的親生父母,因此他就到處流浪以回避這種命運,卻萬萬想不到他和波呂玻斯並沒有血緣關係,而他在完全不知的情況下應驗了他的惡運。
  我們要說奧狄浦斯才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人物,當他得知神諭他就自覺地與這種命運抗爭,他根本不去想科林斯王位的繼承權,他一心想的是只要回避那種惡運,就在報信人向他報告了波呂玻斯已死科林斯人要立他為王的消息時,他還在害怕玷污母親的床榻而不敢回去,因為他的母親還在。這樣自覺地回避惡運的人難道還是一個思想污濁的人嗎?至於他殺死了拉伊奧斯完全是出於自衛,而且他根本就不知道拉伊奧斯是他的父親;而他與自己的母親結婚,同樣一點也不知情,那是城邦強加給他的一場婚姻。不僅他不知情,他的母親也不知情,他的母親只道她的兒子早就弄死了:那可憐的孩子沒有殺父,他自己倒先死了。俗話說,不知者不為罪。儘管奧狄浦斯的行為應驗了神諭,卻並不是他的罪行,而是他那不可回避的苦難的命運,真正有罪的是那些所謂的天神,是那些天神們的惡意的安排,使凡人根本無法抗爭,奧狄浦斯儘管做了國王,但他也是一個凡人,他也只能屈服在命運之下。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奧狄浦斯不那樣堅持清查到底,像王后伊奧卡斯特勸告他的一樣關心一下自己的生命,那麼誰又敢對他這個正在當權的王上實行“流血或放逐”之刑?先知特瑞西阿斯不是說過,我永遠不會暴露我的不幸,為了不暴露你的不幸?他的這種悲慘的結局正如報信人所說:自找的痛苦總最使人傷心。但就是這種自找的痛苦,正好說明了他處理問題的公正和公允!的確,他光明磊落,全無私心,而且他對說過的話身體力行,當事情真相大白以後,他就痛苦地喊道:既然我是一個最不幸的人,是那個被眾神宣佈不潔的人,我哪敢抬起眼睛正視忒拜這些東西?於是他用金別針刺瞎了自己的眼睛。他大聲叫人把宮門打開,他聲明流放自己出國。對於奧狄浦斯的這種命運,忒拜人民表示同情,劇本通過歌隊長說出:不幸的人呀,什麼瘋狂追上了你?什麼兇神惡煞猛的一跳,沖出了地獄的最底層,落到了你不幸的命運上?這就是一個英雄人物與惡劣命運的激烈的抗爭,但終究逃脫不了那使人驚顫的悲劇的命運。
  一個悲劇英雄的最後歸宿--《奧狄浦斯在科洛諾斯》 
關於奧狄浦斯故事的第二個劇本--《奧狄浦斯在科洛諾斯》雖然不像埃斯庫羅斯那樣是寫三部曲,而是一部完整的悲劇,但它的故事與《奧狄浦斯王》相銜接。奧狄浦斯的悲劇命運被揭示以後,他自己請求將他放逐出國,但當時忒拜人沒有執行他的這一決定。由於時間的流逝,他的悲憤之情也漸漸地冷卻,他也想到他原來對自己的懲罰過了頭,他也不再想到要被放逐了。可忒拜人卻重提這一件事,他的兩個兒子和他的親戚克里昂,本來可以保護他,卻根本不給他說一句話。讓他這出身高貴且雙目失明的衰老之人只得在國外的陌生的土地上到處乞討,徒然接受人家的一點殘羹冷炙。幸而他的女兒安提戈涅一路陪伴著他招扶著他,給他充當嚮導,使他破碎的心靈也得到了一絲安慰。
  經歷過漫長歲月的流浪,奧狄浦斯和他的女兒來到了雅典的一處地方,野生的月桂、橄欖樹和葡萄藤茫茫一片,那是復仇三女神埃裡倪斯們的聖地,奧狄浦斯說:這是我的命運的暗號。因為阿波羅曾經向他預言過,他走到女神的聖地時就可以得到他的生命的歸宿。但當地人卻再三盤問他的身世,當他們得知他就是奧狄浦斯時,竟然不顧原來的承諾,要他離開這個地方,他們把他看成壞人,他們害怕神怒。奧狄浦斯說:你們害怕我的名字,並不害怕我這個人和我做過的事情,因為我在其中是受害者而不是害人者。我是一無所知地做出這些事情,而傷害我的人卻是明明白白想要毀滅我。因此他請求當地人去把雅典的國王請來。
  悲劇還有另一條線索,他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王位又在為這個家族釀成新的災難。他的小女兒伊斯墨涅經歷過千山萬水來到他的身邊向他報告埃特奧克勒斯已將波呂涅克斯放逐出國,而波呂涅克斯認為他是長子本應繼承王位,卻被他的弟弟篡奪了,於心不甘,他得到阿爾戈斯國王的支持帶領七支軍隊前來進攻忒拜,一場駭人的戰爭即將發生。埃特奧克勒斯和克里昂得到神諭,神明們原先把奧狄浦斯打倒,現在又要把他扶起,因此他們想把奧狄浦斯請回去,把他安置在卡德墨亞邊界附近,既把他抓在手裡,又不讓他踏入國境。奧狄浦斯聽了這些話非常憤怒:由我來判定這場戰爭的結局,讓現今佔有王杖和王位的那個不能繼續佔有王位,讓流亡在外的那個不能回國。
  雅典的國王提修斯來到奧狄浦斯身邊,因他早就聽說過他的故事,對他的命運很同情,問他對雅典城邦和他本人有什麼要求?他說他自己也曾流落國外,在異國他鄉長大成人,冒著別人不曾冒過的危險。他不會規避或拒絕援救像奧狄浦斯這樣的異國客人。奧狄浦斯要求他死後埋葬在雅典的這一塊土地上,他將給雅典最大的回報:保衛雅典永遠不受忒拜人的侵犯。提修斯慷慨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奧狄浦斯又告訴他,他的那個在位的兒子想把他弄回去安置在邊界上,使他無法自主,好控制他,作為對付他另一個兒子的工具。因此他請求提修斯保護他不讓人抓走。提修斯說:我知道沒有人敢把你從這裡拖走,不顧我的反對。即使我不在這裡,我的名字也能保護你不受傷害。可提修斯一走,克里昂就來到了,他要奧狄浦斯跟他一起走,對他說盡了花言巧語:不幸的奧狄浦斯啊,聽我的話,回家去!全體卡德墨亞人有權利要求你回去;尤其是我……老人啊,我看見你流落他鄉,多麼可憐……但奧狄浦斯立即揭露了他的陰謀:你這能從任何“權利”的托詞生出詭計來的大膽狂徒,為什麼要對我玩這一手,想再次使我陷入痛苦不堪的陷阱……我要向這裡的人揭露你的卑劣,你是來帶我的,但又不是想帶我回家去,是想把我安置在靠近邊界之處,以免你的城邦遭到來自這地方的麻煩。這種好事沒你的份兒,我的冤魂將不斷出沒於你的地方。至於我的國土,我的兩個兒子,只能分得到他們死後夠他們躺下的那麼一大塊。因為奧狄浦斯早就看清了他們的本質,他再也不會上他們的當了。
  用花言巧語的欺騙手段達不到他的目的,克里昂就露出了他的兇惡的本相:你的兩個女兒,一個已經捉住送走,另外一個我馬上也要這樣做。克里昂終於抓走了他的兩個女兒,並威脅說:你再不能靠這兩根拐杖走路了。由於奧狄浦斯和歌隊的大聲呼喊,提修斯從祭壇那裡趕了過來。他得知克里昂抓走了奧狄浦斯的兩個女兒,他就立即發佈命令:步兵跑步,騎兵快馬加鞭,走到兩條大路交叉的地點,免得那兩個女孩被拖過去了。他又對克里昂說:不把那兩個女孩子帶回來,領到我跟前,就別想離開我這裡。
  雅典的國王提修斯確實成為了他的守護神,他的軍隊把他的兩個女兒護送回來了。奧狄浦斯很感激,也很激動:但願眾神如我心願賜福給你,賜福給你本人和你的國家,因為這人間我只在你們這裡看到了虔誠、公正和言而有信。提修斯還告訴他有一個阿爾戈斯人--卻又是奧狄浦斯的本族人坐到波塞冬的祭壇邊,在那裡乞援,他要求會見奧狄浦斯和他談話,然後安全地從原路退回。奧狄浦斯分析這就是他的兒子波呂涅克斯,他不願意和他會見,因為他太使他傷心了。但經不起他女兒安提戈涅的勸告,也是給提修斯一個面子,讓他來相見了。波呂涅克斯說他要以七支軍隊去攻打忒拜,奪回王權,希望他的父親能支持他,因為預言說只要他的父親支持哪一方,勝利就屬於哪一方。但奧狄浦斯對他們憤恨到了極點:你這壞透了的畜牲,帶著我對你的詛咒滾開吧,你永遠不能用你的武力征服你的祖國,也永遠回不了群山環繞的阿爾戈斯,你將死在親人的手裡,也將殺死那個驅逐你的人。
  安提戈涅要波呂涅克斯撤回那些軍隊,別毀了他自己和忒拜城。但他並不接受妹妹的勸告,他明知沒有好的結局也要孤注一擲。
  波呂涅克斯走了以後,天上雷聲陣陣,電光閃閃,奧狄浦斯自知他的末日到了,他要人趕緊去把提修斯請來:當初接受他的恩惠時,我曾許下報酬,如今我要履行我的諾言,報答他的恩惠。他對提修斯說:無須別人帶路,我自己就能立刻到我應死的地方去。至於埋藏我的墓穴,不能洩露給任何人,包括你的國人和我的兩個女兒。你要永遠保守秘密直到你的生命的終點,你才能單獨口傳給你的繼承人,這樣一代一代直傳下去。這樣你就可以安居在這城裡,不受龍的後人的侵襲……
  詩人通過歌隊的吟唱,再次表示了對於奧狄浦斯命運的同情:無數的災難平白無辜地落到他的頭上,但願有一位公正的神扶起他。果然如奧狄浦斯所預言的,他的死通過報信人的口述:當時不曾有神的帶閃電的霹靂拋下,也不曾有暴風從海上襲來,結束他的生命。一定是一位接引之神把他送走了……奧狄浦斯的死是神奇的,非凡人所能有。他的兩個女兒看到父親死了非常傷心,感到自己的前程也是一片黑暗,她們回想起父親在時,雖然生活很艱苦,但是艱苦裡也有某種值得留戀之處,那時她們摟住他時,淒苦的生活裡也有父愛呀。可是現在又到哪裡去找她們的父親?
  提修斯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他對奧狄浦斯的墳墓保守了秘密;也按照他兩個女兒的要求將她們護送回國。悲劇就在歌隊長悲歎他的悲劇命運中閉幕。
  這齣悲劇結構嚴謹,兩條線索條理分明,比起《奧狄浦斯王》那出悲劇來,劇情的發展更能被人接受,《奧狄浦斯王》中主人公的悲劇,正如報信人所說是他自找的痛苦;而在本劇中奧狄浦斯在漫長的流浪歲月中所受的痛苦則是他的兩個兒子和克里昂所造成,他們全不念骨肉之情,親戚之情,明知他是在完全不知的情況下的過失,卻有意要毀滅他,以便他們篡奪王位。在《奧狄浦斯王》中,克里昂偽裝正派,口口聲聲他沒有和先知串通,他不想篡奪王位,是奧狄浦斯冤枉了他。但在本劇裡,他卻帶人來捉他回去,不顧當地人民的反對,不顧雅典的法律。並且叫囂:我也是一個王。這時候才露出了他的兇惡的本相。提修斯是雅典的國王,他言而有信,他用追回奧狄浦斯兩個女兒的軍事行動,表明了雅典城邦領導人的英明和戰士的勇敢,鼓舞和堅定了雅典人的勝利的信心。索福克勒斯的這一個劇本是政治現實性較強的作品,它寫成於伯羅奔尼薩斯戰爭的後期,詩人通過劇中人物讚美雅典,說它最崇敬天神,一切按法律辦事,而提修斯正是這樣的一個國王,詩人極力歌頌了這一理想化的君王形象。
  一個堅守神律的英雄--《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雖然不是講奧狄浦斯的故事,而是講他女兒安提戈涅在安葬波呂涅克斯問題上的英雄行為,但它的情節與奧狄浦斯故事的第二個劇本相銜接,還是與奧狄浦斯的故事有關。在第二個劇本裡,安提戈涅曾勸告她的哥哥波呂涅克斯,要他把軍隊撤回去,不要毀了忒拜,也不要毀了他自己,但波呂涅克斯不聽,其結果正應了他父親的詛咒--他與埃特奧克勒斯同歸於盡。此時克里昂當上了忒拜的僭主,這是一個瘋狂的專制統治者,他竟然違背神律,也不顧人民的反對,不讓安葬波呂涅克斯的遺體,如果誰膽敢違背命令就要處死。
  安提戈涅認為人死了不安葬就要觸犯神明,她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去安葬她的哥哥,在先她動員她的妹妹伊斯墨涅一起動手,但她的妹妹膽小怕事不敢參入,她就一個人去做這一件冒險的事。她說:為做這事而死,我以為死得其所。她的妹妹說她以一顆火熱的心在做一件令人心寒的事。但她的決心並不動搖:只要我還有一點力量,我就不會甘休。
  克里昂派了專人看守那一具屍體,以防止人們偷偷地來埋葬。他是要讓波呂涅克斯的屍體給飛鳥啄食,給野獸撕裂。這一個專橫的統治者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城裡有人反對這一決定,他們口出怨言……但他還是一意孤行。當他聽到看守人報告,說是有人對屍體進行了安葬,在他上面蓋了一層沙土。他就對看守人暴跳如雷:如果你們查不出那個掩埋死人的真正犯人並把他送到我的面前,只一死對你們還是不夠的……
  看守人員終於抓住了安提戈涅,因為安提戈涅看到死屍被暴露了,她就放聲大哭,呼天喊地,詛咒掃去了沙子的人,她立即捧起幹沙重新撒在屍體上,並三次澆奠酒水,向死者致祭敬禮。克里昂對安提戈涅咆哮:你真敢違犯這法律?安提戈涅針鋒相對地回答:向我宣佈這法律的不是宙斯,和冥間諸神同居地下的正義女神也沒有為人間制訂這種法律。我不認為你的法令有這麼大的效力,以致一個凡人可以踐踏不成文的永不失效的天神條律。想不到這個弱小的女孩竟有這麼大的膽量,克里昂覺得有失他的威信,他想斬草除根,叫人把她的妹妹抓來,他想把她兩姊妹一起處死。
  克里昂的兒子海蒙來到他的身邊,他擔心兒子為他的未婚妻安提戈涅求情,他就先發制人:對城邦所任命的人必須服從,不論大事小事,也無論他公正不公正。一語道破了天機:任何人對他只得服從,不論他是如何的不公正,他就是這樣的蠻不講理。海蒙聽了他的威脅以後還是委婉地向他提出了意見:人們都害怕你,不敢說你不愛聽的話,但是我能聽得到這些私下的議論,聽得到人們為這姑娘悲傷歎息:“她是所有婦女中最不應該做了好事卻要死得這麼悲慘的。”海蒙又說:望你別固執己見。但是克里昂聽不進兒子的話,他不能容忍年輕人對他的教訓,於是他向他的兒子宣佈:她決不會活著嫁給你了。他命令他的侍從:去把犯人押出來,我要讓她立刻死,在未婚夫的面前,死在他的身邊。我要把她送到一個沒人的去處,把她活活地關在一個石穴裡……此時詩人通過安提戈涅的口對神靈提出了疑問:我既然做了敬神的事情卻得到不敬神之名,我這可憐的人為什麼還要寄希望於神靈?還要祈求什麼神的援助?
  專制橫暴的克里昂叫人把安提戈涅關在一個拱形的石墓,讓她自己尋死,或者活活地餓死。克里昂的行為激起了神怒,先知特瑞西阿斯警告他,說他現在又一次面臨危險的關頭,現在城邦遭到了污染, 鳥和狗從不幸的屍體上撕下腐肉,弄髒了所有的祭壇和爐灶。 因此叫他趕緊放棄那種決定,對波呂涅克斯予以安葬,把安提戈涅儘快放出來,說他是把陽世的人拐到了陰間,殘忍地迫使一個活人進了墳墓,要他不要固執己見,頑固不化。但克里昂卻罵特瑞西阿斯,說他是受了人家的賄賂。聽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克里昂曾經去請先知來宣佈奧狄浦斯是罪人,使得奧狄浦斯的王后自縊,奧狄浦斯則自己刺瞎了眼睛,退出了王位,那麼克里昂到底給了先知多少賄賂?
  克里昂這樣一個全無心肝的專制的統治者,卻生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兒子,海蒙見他的勸告不能使克里昂改變主意,竟至于把安提戈涅關進了石墓。他就立即趕到石墓去與他心愛的人兒相會。悲劇通過報信人敘述了如下淒慘的事實:那姑娘吊死在墓室的最裡邊,脖子套在好繩結成的活套裡,小夥子抱著她的腰,痛哭未婚妻的死亡,父親的罪惡和自己婚姻的不幸……報信人還說年青人刺殺了自己,趁自己還有知覺的時候,用無力的雙臂把情人抱進了懷裡。這不幸的人終於在死神的屋裡贏得了他的婚禮。
  克里昂這個專制統治者,他曾經對奧狄浦斯的苦難的命運沒有一點同情之心,對波呂涅克斯的屍體也不讓埋葬,對安提戈涅簡直喪盡了天良,把她這個活人關進了墓穴,到底遭到了報應:他的兒子海蒙死了,他的夫人因聽到兒子的死訊也死了。正如歌隊長所說:這個苦難不是別人加給他的,是他自己的罪行造成的。克里昂終於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給我帶來末日的最好的命運啊,來吧,來吧!別讓我看見明天的亮光!
  悲劇塑造了兩個對立的形象:安提戈涅和克里昂。一個是堅守神律,反對禍害人民的英雄,一個是專橫殘暴一意孤行的僭主。劇本的主旨在於提倡為城邦的整體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的的理想的公民精神,而安提戈涅就是這樣的一個理想的形象。
  用自殺來洗清自己的污點--《埃阿斯》 
在阿伽門農率領全希臘軍隊進攻特洛伊時,埃阿斯是僅次於阿基琉斯的最勇敢的戰士,在阿基琉斯死後,希臘盟軍決定,把阿基琉斯留下的武器作為一種獎品,要獎賞給全軍最勇敢的戰士,埃阿斯認為最勇敢的人,除了他不會有別的人。 但是阿伽門農兄弟卻不公正地判給了奧德修斯。埃阿斯非常氣憤,他發誓要對他們進行報復。埃阿斯的行動將危及希臘全軍首腦的安全,也將使希臘全軍喪失戰鬥力。女神雅典娜感覺到了這一點,就使他發了狂,產生了幻覺,錯把羊群當作仇人,對它們施加瘋狂的鞭打和屠殺。悲劇通過雅典娜向奧德修斯敘述:一會兒他以為是殺了阿特柔斯之兩子,一會兒又以為是殺了別的某一個將領。
  埃阿斯本來是一個比任何人謀事更周詳,應變更迅速的英雄,但在女神的作用下,卻不由自主地走向毀滅,終於使得他的仇人--奧德修斯也很憐憫他的不幸,而對神明不由得產生了畏懼:不只是憐憫他,也想起了我們自己,所有活著的凡人不外是幻形虛影。
  對於埃阿斯的瘋狂,悲劇又通過他的愛妾特克墨薩敘述:力大無窮的偉大的埃阿斯受到暴風雨的襲擊,他倒下了,心靈一片昏暗……如今他的疾病已經退去,但是,神志清楚使他感覺到了疼痛,自己的手造成的傷口,疼痛勝過別人造成的幾倍。可憐的埃阿斯他也在嘲笑自己:你看見了嗎,這個勇敢堅強的男子漢,這個和敵人戰鬥起來無所畏懼的英雄,向不知防衛的畜類顯示自己手臂的力量?我呀,多麼可笑,多麼羞恥!埃阿斯想起他的父親曾經是多麼勇敢,在戰爭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勳,可是現在他埃阿斯卻被阿特柔斯之兩子剝奪了他的功勳,他哪還有臉回到自己的家鄉?他又想起:從希臘的土地上來到特洛伊城下的所有戰士中,你從來沒有見過像我埃阿斯這樣優秀的戰士,可如今我這樣羞恥地躺在這裡了。因此他想:一個人只想長命百歲,卻一點也不能改變他的不幸,這樣活著是可恥的。不,要麼光榮地活著,要麼光榮地死去,這才是一個高貴者應當做的。他在心裡這樣做了決定,不管特克墨薩是怎樣地痛哭流涕,怎樣地苦苦哀求,要他不要去死。如果他死了,不出這一天,她就會被阿爾戈斯人強行抓去,就會和他的兒子一起成為奴隸,而他的父母已年老力衰,他們無數次祈求諸神讓他活著回家,如果聽到他的死訊不會活活地把他們氣死?歌隊長也對他說:還是放棄這些想法吧,讓你的判斷屈服于朋友的勸告。但是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埃阿斯決定了只有自殺才能洗刷自己的恥辱!
  對於他的這種命運,詩人通過歌隊的吟唱表示了同情:他有力的雙手建立起來的勇敢絕倫的戰績已化為烏有,從無情無義的阿特柔斯之兩子得不到任何善意的回報。埃阿斯在神志完全清醒以後對他的朋友表示,他知道他的過失是沒有順從神明,因此他決定去海濱浴場和岸邊的牧場,在那裡舉行洗淨儀式,祈求女神平息盛怒。他說:從今往後我要懂得順從神明,學會尊重阿特柔斯的兩個兒子。他的朋友們認為他是忘記了自己的委屈,重新開始遵守神律,履行一切古老習慣定下的宗教儀式,因此對他的安全放鬆了警惕。卻萬萬沒有料到埃阿斯卻在荒涼的海岸上一個偏僻的地方,把赫克托爾贈給他的利劍在礪石上磨得非常鋒利,埋在土中,劍尖向上,然後向宙斯祈禱,請求宙斯派一名信使把他的噩耗帶給透克羅斯,讓他第一個抱起他淌著熱血的屍體,別讓敵人先發現,把他當作肉食扔給狗和鳥。他還求赫爾墨斯接引他去到下界給他一個平靜的長眠。最後他就向利劍撲去,結束了他的生命。他用死洗刷了恥辱,也挽回了榮譽。詩人也完成了對他的悲劇性格的塑造。
  透克羅斯得到埃阿斯被氣瘋了資訊,他要報信人趕緊回來,要他們看守埃阿斯不要離開營帳,他擔心埃阿斯外出會有危險。因為先知卡爾卡斯告訴他埃阿斯的生死決定於今天。埃阿斯的死給特克墨薩和透克羅斯帶來了巨大的悲傷,痛不欲生。特克墨薩吼叫:宙斯的女兒,可怕的雅典娜,為了奧德修斯把這場災難培育得這麼大。透克羅斯看到他的悲慘的死狀,哭道:啊,可怕的痛苦掙扎的樣子啊!你的死將成為我多少痛苦的種子呀!正在他們極度悲傷的時候,墨涅拉奧斯和阿伽門農先後到來無理地宣佈對埃阿斯的遺體不許安葬。透克羅斯並不畏懼,他回答墨涅拉奧斯:你哪兒來的權力要求做他的統治者?又哪兒來的權力要求做他從本國帶來的族人的王……你不是我們的主人,你沒有這種權力。對阿伽門農的回答也是針鋒相對,揭露了他的醜惡的出身和忘恩負義的本質。正在他們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奧德修斯來到了,他卻出人意外地公正地評價了埃阿斯。他對阿伽門農說:除了阿基琉斯之外,所有離開家園來到特洛伊城下的阿爾戈斯人中我沒有看到一個人比得上他。經過奧德修斯的一番辯論,阿伽門農只得讓步,終於使得埃阿斯的遺體得到了安葬。
  這齣悲劇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尤其是埃阿斯的形象使人覺得可悲而又可笑。埃阿斯本來是一個非常勇敢、非常機智,又很看重榮譽的英雄,但他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甚至連神也不放在眼上。先知說:一個活著的人自負過了頭,便不再有益,神就會降下可怕的災難。埃阿斯正是這樣,他多次得罪了雅典娜,因此雅典娜使他發了瘋,做出了可笑的事情。埃阿斯的行為反映了個人榮譽和民族利益的衝突,他從抱怨裁判不公發展到想要謀害全軍的統帥,危及全軍,走上了背叛民族的道路。雅典娜使他發了瘋,挽救了軍隊也挽救了他自己,當他清醒過來時,知道自己行為的可悲可笑,他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可恥地活在世上,終於以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也保住了自己的榮譽。
  奧德修斯本來是埃阿斯的仇人,埃阿斯這次的瘋狂行為本來主要就是針對他來,為了防範他的這種報復行為,奧德修斯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一路上察看埃阿斯的腳印,以便作好應對的準備。但當他得知雅典娜使埃阿斯發了瘋,他就對埃阿斯表示了同情,並認為一個凡人在神的作用下,不過是一種幻形虛影,在內心表示了對神明的驚顫。由此可見他儘管對埃阿斯有著敵意,但也不想用陰謀的辦法去陷害他,他還是有他做人的原則,有他的天良。特別是在阿伽門農兄弟不准安葬埃阿斯的遺體時,是他出面說服了阿伽門農,並公正地評價了埃阿斯的功勞。當阿伽門農提醒他,不要忘了埃阿斯是他的敵人,他就回答:在我心中,他的勇敢比敵意更重要。
  埃阿斯的愛妾特克墨薩實在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她曾經是一個自由人的女兒,後來卻成了埃阿斯的女俘,成了愛妾,正如歌隊所說,是用槍尖贏得的新娘。但她既然和埃阿斯同床共榻,成了夫妻,她就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埃阿斯的身上。她知道埃阿斯的瘋狂是雅典娜所造成,她就不顧一切地詛咒雅典娜;當她聽到報信人說不能讓埃阿斯出外時,她就指揮人們去分頭尋找:一部分人趕快去找透克羅斯,讓他趕快到這裡來,一部分人到西邊的海灣去,一部分人到東邊的海灣去,查看這個人不吉祥的足跡。我也要去找,只要我還有一點力氣。她終於找到了埃阿斯,但卻是一具死屍:我們的埃阿斯在這裡,他剛剛死去,一把埋在地裡的劍刺穿了他的胸膛。她不僅愛埃阿斯而且對他的價值也看得清楚:這個人活著的時候他們不覺得他重要,死了之後,或許有一天,在戰事困難時,他們會痛哭失去了他。因此我們認為特克墨薩不僅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也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
  透克羅斯是埃阿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個人的感情勝過了同胞骨肉,對於埃阿斯的死他傷心至極,因此他不怕墨涅拉奧斯和阿伽門農的威脅:我要為他建造墳墓,哪怕全世界都來禁止。他確實是一個有膽有識的頂天立地的男子。
  這齣悲劇以埃阿斯為中心,既反映了個人榮譽與民族利益的衝突,也揭露了阿伽門農兄弟在評判中的欺詐行為,安排奧德修斯對埃阿斯作出公正的評價,使埃阿斯的功過善惡是非分明,不至於因某一問題而全盤否定。
  為父親復仇的兒女--《埃勒克特拉》 
阿伽門農被他的妻子及其姘夫埃吉斯托斯殺死以後,他的女兒埃勒克特拉把她的弟弟奧瑞斯特斯交給一個忠實可靠的僕人,托他帶到國外去撫養成人,準備有朝一日為被害的父親報仇。這個僕人就成了奧瑞斯特斯的保傅。
  終於有一天淩晨,奧瑞斯特斯和他最親密的朋友皮拉得斯,在保傅的帶引下來到了阿爾戈斯的宮殿前。奧瑞斯特斯告訴他們,福波斯對他宣示了神諭,要他悄悄地,不帶持盾的軍隊,要用自己的手閃電般地進行正義的復仇。為了迷惑敵人,他要保傅裝扮成外鄉人,是從福基斯來的,奉法諾透斯的派遣,特地進宮來向他們報告奧瑞斯特斯“已死”的消息。
  他們在宮門外就聽到了一個女孩子的哭聲,原來這就是奧瑞斯特斯的姐姐埃勒克特拉,她的哭聲是那樣的悲慘:我多少次痛哭我那不幸的父親,他沒有死在敵人的國土上,沒有死在嗜血的阿瑞斯手裡,卻被我的母親和她的姘夫埃吉斯托斯用謀殺的斧子劈開了頭額。然後又聽她向神明們呼籲:你們目睹了罪惡的暗殺,目睹了偷偷摸摸的姦污婚床,來吧,請幫助我,為我父親的被害復仇!請把我的兄弟送到我的身邊吧!他說要回來,但一直沒有實現這許諾。
  奧瑞斯特斯明知是他的姐姐,卻不敢立即去與她相認。而此時她的妹妹克律索特彌斯卻來告訴她一個更為不幸的消息:如果你不停止這哭訴,他們打算把你送到國門之外,一個看不到陽光的地方,讓你在一個地牢裡度日,哀歎自己的不幸。她妹妹還告訴她,她們的母親做了一個噩夢,她們的父親來到了陽世,拿起了本來是他的現在卻被埃吉斯托斯佔有的王杖,插進爐灶裡,杖上生出蘖枝,這新枝不斷地長大,長大,最後它的樹蔭覆蓋了整個邁尼斯的大地。她母親害怕了,就叫她到父親的墳上去祭奠。這夢境暗示了這個家族的報仇人將會成長,她母親謀殺的血仇會遭到報應。埃勒克特拉要妹妹不要將母親的這些祭品去祭奠她的父親,卻要她將自己的頭髮,並埃勒克特拉的一束沒有梳妝打扮的頭髮和沒有華美妝飾的腰帶獻到父親的墳上,要父親從冥間回來援助她們反對仇人。由此看出埃勒克特拉對她的母親及其姦夫痛恨到了何等的程度!因為她的母親不僅殺害了她的父親,與她的姦夫篡奪了王位,而且把她變成了奴僕。她敢於當著她母親說:我與其說把你看作母親,不如說把你看作一個主人,我過著痛苦的生活,一直受著你和你那同夥的壓迫。
  聽到保傅說奧瑞斯特斯死了,她的母親是那樣的高興:既然你給我帶來了他可靠的死訊……現在好了,從今天起我擺脫了對他的恐懼,(又看著埃勒克特拉)也擺脫了對她的恐懼--她曾經是我更大的禍害,和我住在一個家裡,時時刻刻吮吸我心靈深處的血。而埃勒克特拉卻悲痛欲絕:我完了,不幸呀!沒法活了!但她悲痛過後又勇敢地站了起來,她要她的妹妹幫助她一起殺死她們的仇人,她認為替父親報了仇,無論是生前或死後,她們的榮譽都不會泯滅。但她的妹妹膽小怕事,不答應她的要求,她就決定只好一個人單獨幹了,不報了這個冤仇她是決不甘休的。詩人通過歌隊吟唱贊許了她的這一行動:她不顧生命,準備一死,但求消滅家裡的那兩個兇手。她是高貴父親所生的高貴女兒--這樣的孩子世上哪裡找得到。
  奧瑞斯特斯捧著“他自己的”骨灰罐,埃勒克特拉要求把骨灰罐接過來:讓我痛哭哀悼,不僅為了死者,也為我自己和整個我們這個家。奧瑞斯特斯終於忍不住和姐姐相認了,埃勒克特拉驚喜異常:啊,多麼明亮多麼美好的一個白天啊!由於過分的高興,他們竟忘記了自己正處在一個危險的中心,幸而有保傅早在那門口守望,否則讓裡面的人聽到,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奧瑞斯特斯要殺他母親時,他母親在叫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呀!憐憫憐憫你的母親!奧瑞斯特斯回答:可是你沒憐憫過他,也沒有憐憫過他的生身父親。他終於將他的母親殺死了,為他的父親報了仇。
  陰險狡詐卻又愚蠢的埃吉斯托斯興致勃勃地回來,要看“奧瑞斯特斯”的屍體,但當揭開面罩以後看到的卻是他的王后克呂泰墨涅斯特拉:是誰設下這圈套?我真不幸呀落進去了。奧瑞斯特斯押著他要他到父親被殺的地方去,要在那裡立即殺死他,這樣可以防止罪孽滋生猖獗。
  奧瑞斯特斯終於為他的父親報了仇,詩人通過歌隊的話作了總結:阿特柔斯的後裔呀!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你好不容易贏得了解放。以今天的這一擊達到了圓滿的結局。
  這齣悲劇直接殺死仇人的雖然是奧瑞斯特斯,但悲劇的主人公卻是埃勒克特拉,阿伽門農被殺時奧瑞斯特斯還小,埃勒克特拉已經懂事,仇恨滋生在她的心裡,她偷出了他的弟弟叫一個最忠實的僕人帶走。她受盡母親和埃吉斯托斯的壓迫,對他們的仇恨也就越來越深,她經常揭露他們的罪行,為此她所受的折磨也越來越重,但她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心盼望她的弟弟回來,好殺死這一對姦夫淫婦。聽說她的弟弟死了,她的希望落空了,她痛苦至極,認為一切都完了,但她立即振作起來,她不顧一切要殺死仇人,她對父親的愛,對仇人的恨,這種愛極恨極的感情使得她復仇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天神們終於不負她的苦心,使她達到了願望,她的弟弟終於回來了,為父親報了仇,也使埃勒克特拉成為了一個自由的人。
  奧瑞斯特斯長大成人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父親報仇,他去過皮提亞神托所求問阿波羅神示。他要保傅用假消息騙得敵人高興而喪失警惕,他不怕說對自己不吉利的話,要保傅說他死了,已經化成了灰燼。他說口頭上說死了,事實上卻贏得了生命的榮譽。他採取復仇行動的時候沒有什麼猶豫,幹起來乾脆利索--他親手殺死了兩個仇人。
  保傅是一個非常忠實的僕人,也是一個很有智謀的勇士,他編造的故事是那樣的生動,幾乎沒有半點紕漏,使得克呂泰墨涅斯特拉聽了是那樣的高興,因此完全喪失了警惕,使得他們的復仇行動沒有受到阻力。
  埃勒克特拉的妹妹克律索特彌斯雖然不像姐姐那樣大膽,但她是一個純潔的少女,她並沒有忘記父親的血仇。當她在父親的墳上看到奧瑞斯特斯敬獻的一綹頭髮,她是那樣的興高采烈,對她的姐姐說:相信我,奧瑞斯特斯就在我們的身邊,明明白白,就像你看見我站在你的面前……來,親愛的,勇敢些,人的命運不會一成不變。但當姐姐告訴她奧瑞斯特斯已經死了,要她幫助姐姐殺死仇人時,她卻退縮了,因為她認為她們不是男子漢,力氣不如她們的仇人。如果失敗了,一個人最可怕的還不是死,而是求死不得。她雖然有報仇的希望卻不敢貿然行動。
  至於她們的罪惡的母親,在埃斯庫羅斯寫的劇本裡是一個善於偽裝的兩面派,而在本劇裡卻是一個赤裸裸的殺人魔王,她不屑採取偽裝的手段,在保傅面前她毫無掩飾地表示了對奧瑞斯特斯和埃勒克特拉的憎恨,他認為奧瑞斯特斯的死解救了她,她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總的來說,故事情節曲折複雜,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給讀者或觀眾留下的印象無疑是深刻的。但有一點我認為不如埃斯庫羅斯的劇本,即對阿伽門農的被殺死這個細節的處理。在埃斯庫羅斯的劇本裡,阿伽門農是被克呂泰墨涅斯特拉用無眼網罩住,他當然動彈不得,無可反抗;而在本劇裡卻說是克呂泰墨涅斯特拉和埃吉斯托斯用謀殺的斧子劈開頭額。既然是“頭額”,謀殺者是從前面而來,阿伽門農不可能全無知覺,這種寫法會不會令人覺得偉大的詩人在他的不朽的作品裡也有瑕庛?
  為恢復正義而英勇獻身--《特拉基斯少女》
 《特拉基斯少女》和《奧狄浦斯王》同樣是一出命運悲劇。在這齣悲劇裡,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從人類的救星走向了反面。他因為追求奧卡利亞國王歐律托斯的女兒伊奧勒,遭到拒絕,他就用詭計殺死了國王的強而有力的兒子伊菲托斯,宙斯對他的這一行為非常震怒,罰他去呂底亞為女王昂法勒服苦役一年,他的家屬被驅逐出來,客居特拉基斯。他的妻子得阿涅拉帶著孩子在家苦等他十五個月,他還是沒有回來,也沒有資訊,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擔心他一定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其實赫拉克勒斯服役期滿後他就去用槍尖奪取新娘--他打敗了歐律托斯,毀滅了奧卡利亞城,俘虜了伊奧勒--這個姑娘曾經在他心靈深處引起了強烈的愛情。
  據傳令官報告,伊奧勒自從離開她的家鄉,她就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哭呀,哭呀,不停地哭,真是可憐。得阿涅拉對她表示同情:我不會給她添加新的苦楚。傳令官也就將實情報告了她:正是因為她的緣故,她的祖國奧卡利亞 在赫拉克勒斯的長矛下得到徹底的毀滅。得阿涅拉雖然很同情伊奧勒的命運,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她覺得要和這女人共有一個丈夫,這種事哪一個女人忍受得了?因為她想到伊奧勒正在花季,而她自己則花期已過,正在逐漸凋謝。因此她擔心赫拉克勒斯只在名義上是她的丈夫,而實際上卻是伊奧勒的情侶。為了挽回赫拉克勒斯對她的愛情,她就用馬人涅蘇斯死時流下的血塗在一件細軟的長袍上,要傳令官帶給她的丈夫,她聽涅蘇斯臨死時講,只要赫拉克勒斯穿上這樣的衣服,就能使他永遠愛她,那麼她的愛情就不至於被別的女人搶去。
  純樸的得阿涅拉根本沒有考慮涅蘇斯是為了報仇,蓄意要害死赫拉克勒斯,因為涅蘇斯是在調戲得阿涅拉時被赫拉克勒斯用箭射死的。傳令官將得阿涅拉制的長袍奉上,赫拉克勒斯在祭神時剛一穿上它,袍子貼在他的身上,緊粘住他的每一個關節,接著是透髓透骨的疼痛,這毒物造成的灼痛像一條毒蛇在咬他。可憐的利卡斯一無所知,回說是他夫人的禮物,原封未動。一陣突發的痙攣直透他的肺腑,他抓住利卡斯的腳,把他摔出在一塊波濤拍打的海中礁石上。看見一個人瘋了,一個人死了,所有的人都號啕痛哭起來。
  赫拉克勒斯忍受不了吸髓吸骨的疼痛,咒駡他的妻子,咒駡他同卡紐斯的聯盟。說是他的妻子--卡紐斯的女兒害死了他。無論是戰場上持矛的軍隊,大地所生的巨人隊伍,或兇狠的野獸,外邦或任何他去除害的地方,都不能使他受到如此的痛苦。如今一個女人,一個生來不及男人的女人,竟不要武器,只用她的手就打倒了他。
  看到父親這樣的痛苦,兒子許洛斯回家來憤怒地責備了他的母親。他不知道他的母親並不是想害死他的父親,只是輕信了馬人涅蘇斯的的詭計,她為了這後果絕望地悲哭,後來她停止了悲哭,突然沖進赫拉克勒斯的臥室,用一柄兩邊鋒利的短劍刺進了左肋,刺中了心臟。看到這情景兒子大哭起來,他知道是他的憤怒逼她走上了絕路。年輕的許洛斯一次失去了兩個親人--英雄的父親和可憐的母親。
  赫拉克勒斯的人生使命就是除害,他曾經殺死了涅墨亞的獅子--牧人們的禍害,無人敢接近的野獸;殺死了勒爾涅的水蛇;制服了大群原始野蠻的人馬兩形的怪獸;制服了埃律曼托斯的野豬和冥王地府的三頭的狗--它是可怕的埃吉德娜所生的怪獸;還制服了看守金蘋果的惡龍。他說即使他在病中他也可以向那個幹壞事的女人復仇,只要她來到他的身邊。赫拉克勒斯傾訴了這些戰績之後漸漸地平靜下來。此時他的兒子許洛斯向他回話,他的母親是無意中做了錯事,由於過分的悲傷她已經自殺而死了。那罪惡是馬人涅蘇斯所造成。
  此時赫拉克勒斯回想起很早以前,他的父神宙斯曾向他預言,他會死在一個居住在冥國的死人之手,他終於明白,那馬人就像天神預言的一樣,死人殺死了他這個活人。他終於不再仇恨他的妻子,只是要求他的兒子將他抬到奧塔山上給宙斯祭獻的那個山頂上,從橡樹上,從野橄欖樹上,砍下許多樹枝,把他放在柴堆上面然後用松枝火炬把他火化;並要兒子娶伊奧勒為妻。兒子不願意做殺死父親的兇手,不願意褻瀆神明。他就說,請眾神為此作證,是他命令兒子做的,如果兒子違反了,他在冥國地府也將嚴厲地詛咒他。
  赫拉克勒斯死了,他的兒子許洛斯悲痛至極,也對眾神發洩了怨氣:在當前的事件中眾神的態度是多麼冷酷,他們在人間生了孩子,被尊稱為父神,可他們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這麼受苦。對此,歌隊長也對歌隊說道:我們今天又看見了一起可怕的死亡,和許多少見的痛苦,這些事情沒有一件不是宙斯的所作所為。由此可見詩人對天神們進行了怎樣的譴責。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生的兒子,是作為人類的救星生到世上來的,他的人生使命就是為人類除害,禍害除盡以後,自己卻成了禍害,為了要娶歐律托斯的女兒伊奧勒,竟採取了不正當的手段謀害了他的兒子伊菲托斯,進而毀滅了他的國家。這個大英雄終於走向了他的反面,也就逃脫不了他的悲劇的命運,當他想到他的生命的結局證實了宙斯的預言以後,他就決定自焚以解脫自己的痛苦。他的自焚可以理解為他自己為了恢復正義而作的英勇獻身,他的死既拯救了人類,也挽回了他自己一生的榮譽!
  國家、民族和個人的關係--《菲羅克忒忒斯》
 菲羅克忒忒斯是墨利斯人的首領,在遠征特洛伊途中被毒蛇咬傷,傷口發生惡臭,不分日夜地哭喊,在整個軍營裡散佈不吉利的兆頭。軍隊無法容忍,就將他遺棄在一個無人的荒島,使得他十年來一直過著住山洞喝泉水的野人生活。在戰爭的後期,有預言說如果沒有他手中的赫拉克勒斯的弓箭,特洛伊城就不能攻下,奧德修斯奉命和阿基琉斯的兒子--涅奧普托勒摩斯,去請他回來。但奧德修斯自知菲羅克忒忒斯對他很憤恨,就是他曾經奉命遺棄了他,讓他這十年來受盡了無數的苦難,在難以想像的惡劣環境下忍受病痛和饑餓的折磨。因此奧德修斯不敢和他見面,就要阿基琉斯的兒子去對他採取欺騙的手段,說他同樣怨恨奧德修斯,現在他離開了軍隊要回家鄉去,以此取得他的信任,就可以把他的弓箭騙到手,把他這個人帶回來。
  涅奧普托勒摩斯本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不願意採取欺騙手段,但經不起奧德修斯的辯解:他是說不服的,也不能強迫把他帶走,因為他有百發百中的箭給人帶來死亡。除非用騙術捉住他,才能使整個計畫不致落空。終於使得這誠實的孩子竟編出了動人的故事,騙取了菲羅克忒忒斯的信任,要求帶他回家鄉去,甚至把弓交到了這孩子手上,但要他保證無論如何別讓他們拿走。
  菲羅克忒忒斯的傷痛又發作了,一陣撕心裂肺般的疼痛過後,就沉入了昏昏的睡眠,涅奧普托勒摩斯的水手們要他趁菲羅克忒忒斯昏睡之時拿著這張弓離開這裡。但這孩子警告他們:即使拿到了弓箭,我也看不出有什麼利益,勝利的榮譽命中註定屬於他。因此他一直沒有離開這苦難的人,菲羅克忒忒斯醒來以後看到他仍然守在他的身邊,心裡非常激動:孩子,我從來不敢指望你在我受苦的時候,如此憐憫如此耐心地留在我身邊侍候我,給我幫助……孩子啊,你的天性和你的出身一樣高貴。但是越是受到他的稱讚,涅奧普托勒摩斯就越是感到慚愧,終於禁不住講了出來:一個人背棄了自己的本性,並且正在做違反自己本性的事情--這就是痛苦。菲羅克忒忒斯說他在言行兩方面都不曾背棄他父親的榜樣,正在幫助他這一個好人。最後涅奧普托勒摩斯不得不把真實的情況和盤托出:我告訴你吧,你必須去特洛伊,加入阿開奧斯人和阿特柔斯之兩子的隊伍。但菲羅克忒忒斯對希臘人充滿了怨恨,希望他的仇人都遭大難,甚至怨及神明:神就是愛把邪惡無恥的靈魂從冥土救回來,同時卻不停地打發正義和善良的人去那裡面而不憐惜。由於他有這麼一種心態,在他失去了他的弓箭以後,他情願餓死也不肯歸隊。他咒駡涅奧普托勒摩斯--是一個十分高貴的父親生下的一個十分卑鄙的兒子,用欺騙手段奪去了他支撐生命的武器。終於使得涅奧普托勒摩斯這孩子又把弓箭退還給了他,平息了他的火氣。
  但是,不管是奧德修斯的威脅還是阿基琉斯兒子的誠懇的規勸,他對他們的條件一概不予接受,他只是要求涅奧普托勒摩斯把他帶回家鄉去。後來由於赫拉克勒斯的英靈在空中出現,呼喊他:等一等,波阿斯之子,為了你,我從天庭降臨這裡傳達宙斯的意圖……你應該去特洛伊,首先,解除你的痛苦,然後,用我的箭射死帕里斯,你將會評為全軍最英勇者。由於菲羅克忒忒斯看到了赫拉克勒斯的形象,也聽到了他的聲音,就向他表示:朋友啊,我怎能不聽你的囑咐叮嚀?於是他不再堅持原來的意見,和阿基琉斯的兒子告別了他十年來居住的山洞,向特洛伊進發!悲劇就在他們出發的樂曲聲中閉幕。
  悲劇的主人公菲羅克忒忒斯本是一個出身高貴的人,在他被毒蛇咬傷以後竟被軍隊遺棄,在一個無人的荒島上艱難地度過了十年的時光,這一種艱難的境況誰人能夠想像?這就是一個英雄人物的苦難的命運。悲劇通過歌隊吟唱:無論是聽說還是看見--有哪一個凡人遭遇過像他這個人這樣可恨的命運。他被拋棄在這裡,衰弱等死……
患難中附近沒有一個朋友,疼痛時沒有一隻耳朵傾聽他撕肝裂肺的呻吟,作出反應……他沒有從神聖大地收穫的果實,也沒有什麼東西充當糧食,這可憐的人兒在十年的時間裡,沒有杯酒可以舒心,為了潤一潤渴得冒煙的咽喉,只能去找一處看得見的死水池塘……但是,他這種悲慘的境地,與其說是苦難的命運,不如說是人們的惡意造成,是阿特柔之兩子及奧德修斯們這些全無心肝的人所惡意造成。如果不是有神明預言,必須要他用赫拉克勒斯的弓箭才能攻下特洛伊城邦,希臘軍隊是不會再來找他回去的了,由此看出阿特柔斯之兩子以及奧德修斯這一些人們是何等的冷酷無情!難怪他對希臘人充滿了怨恨!他情願餓死也不願回去與希臘人一起去攻打特洛伊。後來由於他所衷心崇拜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形象的出現,對他作了推心置腹的忠告,他才想到國家、民族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國家、民族的勝利,哪有個人的成功與幸福?他也像赫拉克勒斯一樣吃盡了苦頭才能享受一生最大的榮譽。因此這個劇本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