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8 08:00:00阿楨

宮崎駿:名導演49

宮崎駿

Hayao Miyazaki.jpg
  宮崎駿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人物。宮崎駿在打破手塚治蟲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鬥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
  宮崎駿的動畫片是能夠和迪士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東方力量。宮崎駿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他這份執著,不單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視,連美國動畫王國迪士尼,都要斟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發行版本權(亞洲地區除外)。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54439/

  難見對宮崎駿之評(偶得一如下),貼下【圖博館】《螢火蟲墓》
  《螢火蟲之墓》不似貴館<漫畫之神與本館展題>前評喲:宮崎駿的動畫多神了,還不是在賣弄童話故事中的神話要素──神奇但無害的魔法,獨立且勇敢的少女,助女又無邪的少男,野蠻卻高貴的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當然還有與前要素匹配的畫面與音樂。
  螢火蟲之墓跟宮崎駿完全沒有關係而是高畑勳之動畫!

風之谷2005-09-25 

  建議先看電影,再看漫畫,不然會有很大的落差感.因為漫畫的思想層次比電影要高出許多,而且電影把許多人物都給省去或是簡化了,顯得沒有漫畫中那麼豐滿. 
  比如帝國的公主,在電影裡就被描寫成了純粹的野心家,一心只想著利用巨神兵統治世界.但在漫畫裡卻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一方面是帝國最強力的統帥,但苦於身為女兒身,被幾個無才無德的哥哥排擠.又必須忍受母親被父王毒至發瘋的痛苦.另一方面又希望追求強大的力量,但最終為娜烏西卡的勇敢和寬容所感化. 
  影片的主題上也弱化了很多吧,變成了純粹的人與自然的爭鬥.大家會很容易地把野心家想像成壞人,而為了"生態平衡"而戰的人們和昆蟲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好人".而在漫畫裡就完全不是這麼會事,其實所有人 的目的都是好的,都是想拯救這個世界,但採取的做法不同.有一群人的做法是把這個世界完全毀滅,而再重新建設一個新世界,這是一群相當強的科學家,有著高超的生物技術,是他們製造了昆蟲和有瘴氣的森林.但娜烏西卡卻是選擇了另一條路:寬容,讓這個世界自由地發展.正如娜烏西卡在漫畫的最後說的一樣"一切就都交給這個星球吧!"沒有人是所謂的邪惡的,只是大家採取的方法 不一樣啊. 
  漫畫最後就一直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當這個世界出現了問題,我們到底是應該選擇破壞它,再重建一個新世界'還是應該繼續努力地恢復它本來的樣子. 
  相比之下,影片就顯得膚淺了些吧.不過有好聽的音樂和漂亮的畫面也多少彌補了一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05538/

風之谷 風の穀のナウシカ (1984)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島本須美 / 京田尚子 / 松田洋治 / 麥人 / 榊原良子
  劇情簡介
  工業文明的高度發展,卻最終帶來災難,一場為期7天的蟲族毀滅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一千年後,工業文明遺留下來的癥結仍在困擾這個星球。帶有強烈毒性的植物組成了令人望而卻步的“腐海”森林,隨著時間的推移,腐海有條不紊地向四周蔓延,蠶食周邊世界。在一片腐海森林的旁邊,居住著一群禦風而行的人類。女主角娜烏茜卡和族人依靠海風的力量抵禦著有毒孢子的侵蝕,過著平靜祥和的生活。 
  直到某一天,戰火燒到了這裡。西方強國特洛梅意欲重新建立人類霸權,他們計畫統一周邊諸國,然後向蟲族發起總攻。另一方面,一千年前曾主導摧毀人類的上古怪獸“猛怪”重現人間。毀滅戰爭一觸即發,人類的命運將會如何…… 
  本片根據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並分獲1985年羅馬奇幻電影節和1985年電影旬報最佳影片獎、1985年每日電影大藤信郎獎。

宮崎駿的女孩 
   
  觀看宮崎駿的漫畫電影,已經開始被一些困擾所糾纏,譬如習慣在片頭尋找是否是宮崎駿的編劇,音樂是否會來自于久石讓等,馬上讓電影陷入一種類型的心理預備。在《風の穀のナウシカ[風之穀]》裡先看到了“編曲 久石讓”,然後在片頭才去體會電影音樂來自於一個交響樂團時的大氣,眼睛比耳朵更加敏感—-這讓過分自以為是的我很不快。同樣,困擾的還有宮崎駿動畫的一貫主題—-女孩作為人與自然戰爭時的調和,已知電影的“意圖”後,便不容易進入電影。    
  不耐種種困擾之後,本片其實能提供的發現不少。《Understanding Movies[認識電影]》在電影音樂的一節中,提出要分辨音樂的來源是電子音樂,小型樂團還是大型交響樂團,磅礴大氣的久石讓不給你這種可能。從節省電影的製作經費而言,電子音樂毫無疑問比錄製樂團現場演奏要低廉,而小型樂團註定會比大型樂團費用要低,還未進入電影情節,久石讓就已經用音樂震撼了觀眾,一段雄偉氣勢後仿佛置身于紅白大戰之59回的現場,他在現場指揮交響樂團,又或者是奧斯卡頒獎舞臺之下,他戴著耳塞向電視鏡頭輕微示意。久石讓自是有這樣的魔力,觀眾以為是樂團在給本片配樂,但非常可能巧婦在為簡易而豐盛之炊。一直雄壯的音樂那應該是進行曲,女孩在空中飛舞時的低低樂聲,呈現了音樂婉轉的力量,仿佛有怎麼東西被從你心中抽走,留下了憂傷與哀思。那刻開始,觀眾把情感負擔在女孩身上。    
  日本上世紀50年代出現的水俁病,第一次把重金屬污染水源和土地暴露在公共視野中,對於自然和環境的敬畏成為宮崎駿電影的主題(比較苦惱的問題)。在電影中探求人與自然的平衡相處,電影的主要情節具有“教育”功能,如此的設定對看電影的人而言有點難受。劇情是電影的重要部分,現在內容始終被洞悉明瞭,動畫電影只能帶來除劇情之外的內容。    
  《風の穀のナウシカ》按現在眼光來看,很矯飾也很容易激起反感。過分完美,過分理想化的女孩,是現實社會想要但無法容忍的。她以血平息狐松鼠的暴戾的場景,有以身飼虎割肉喂鷹的宗教象徵,可以被視為後面自我犧牲的一種鋪墊,也容易被理解為情節傳達了宮崎駿的禪。前者是電影前後呼應所必須的安排,後者容易陷入被吹毛求疵的困境。同樣的情節,在女孩回想幼年保護王蟲幼子的場景也存在。《Starship Troopers[星河戰艦]》已經告訴了這種巨型的蟲族,在電影而非漫畫中有多醜陋和危險。紅色的綿軟軀體,吸人腦髓,想一想都是一地雞皮疙瘩的動物,即使是幼蟲,估計是沒有哪個小女孩會真正喜歡,但風之谷博愛的公主沒有任何歧視。知易行難,對任何一個生命也要予以尊重及平等對待,但我怕“毛辣子”的感覺只會讓我對其敬而遠之,真正如本片主人公一樣,用愛和帶有獻祭意味的犧牲,實在太難。    
  現實的尺度評判電影人物的舉止,有雞蛋裡挑骨頭之嫌。女孩的每個舉動都有電影脈絡可尋得時候,便不會覺得太過突兀,編劇小心細緻的安排,電影插敘和倒敘的交代,足夠讓柏拉圖世界裡的女孩不那麼突兀而無法接受,有前因才有女孩對蟲族善良的後果。通過完備情節來塑造人物性格,合理化人物舉止,宮崎駿的編劇和他的導演才能同樣出色。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220825/

一部年齡越大越喜歡的作品 2005-09-25 

  建議先看電影,再看漫畫,不然會有很大的落差感.因為漫畫的思想層次比電影要高出許多,而且電影把許多人物都給省去或是簡化了,顯得沒有漫畫中那麼豐滿. 
  比如帝國的公主,在電影裡就被描寫成了純粹的野心家,一心只想著利用巨神兵統治世界.但在漫畫裡卻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一方面是帝國最強力的統帥,但苦於身為女兒身,被幾個無才無德的哥哥排擠.又必須忍受母親被父王毒至發瘋的痛苦.另一方面又希望追求強大的力量,但最終為娜烏西卡的勇敢和寬容所感化. 
  影片的主題上也弱化了很多吧,變成了純粹的人與自然的爭鬥.大家會很容易地把野心家想像成壞人,而為了"生態平衡"而戰的人們和昆蟲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好人".而在漫畫裡就完全不是這麼會事,其實所有人 的目的都是好的,都是想拯救這個世界,但採取的做法不同.有一群人的做法是把這個世界完全毀滅,而再重新建設一個新世界,這是一群相當強的科學家,有著高超的生物技術,是他們製造了昆蟲和有瘴氣的森林.但娜烏西卡卻是選擇了另一條路:寬容,讓這個世界自由地發展.正如娜烏西卡在漫畫的最後說的一樣"一切就都交給這個星球吧!"沒有人是所謂的邪惡的,只是大家採取的方法 不一樣啊. 
  漫畫最後就一直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當這個世界出現了問題,我們到底是應該選擇破壞它,再重建一個新世界'還是應該繼續努力地恢復它本來的樣子. 
  相比之下,影片就顯得膚淺了些吧.不過有好聽的音樂和漂亮的畫面也多少彌補了一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05538/

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1986)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田中真弓 / 鷲尾真知子 / 初井言榮 / 寺田稔 / 常田富士男
  劇情簡介
  古老帝國拉比達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巨大的機器島,傳說那裡已經無人居住,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因此,無論軍方還是海盜,都在找尋著這座傳說中的飛行島。 
  礦工派克這天偶遇拉達比繼承人希達,兩人一見如故。因為希達身上有找尋拉比達帝國的重要物件飛行石,軍方和海盜兩幫人馬都在追殺希達。派克帶著希達一起逃亡,最終都沒有逃出軍方的手中,希達被軍隊擄走了。
  為救朋友,派克只能選擇與海盜合作。派克與海盜成功救出了希達,同時,他們也發現了軍方的邪惡計畫。為了阻止軍方邪惡計畫的實施,他們和海盜一起踏上了尋找拉比達之旅。

天空之城2007-06-17 

  今天又看了天空之城,還是很感動 
  有的時候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很多夢想啊理念阿之類的東西在很小的時候就托生於一部日本影片了,但又不得不承認,每當心情煩躁的時候看看宮歧俊畫的雲和樹,還有默默守護的機器人,一下子很多悲傷就都釋然了 
  斯威伏特筆下那個laputa是一個有關於高科技的飛島,是用來諷刺英國社會的無趣,而宮歧俊筆下的laputa卻是龍捲風背後人類的心靈家園——樹。不知道是因為太小的時候看這個片子留下了過深的印象,還是人類的心靈家園本身就是綠色的呢?我就是固執的喜歡自然中的綠色……整個laputa就是一棵大樹,蓊蓊鬱鬱,蔭蔽著安安靜靜的一切,漂浮在龍捲風的風眼,一個最平靜的地方    
  城市的磚磚瓦瓦,金幣的摧殘光芒都在水下,蒙上一層暗綠色的青苔,似乎這片世外桃源並不在乎這些工業時代的豐功偉績。而在這之上,是綠草,是古樹,是史前遺留的三葉蟲……    
  而那些野心無限的人類們總是想著laputa的核心,那塊萬能的飛行石。他們天真的以為,只要征服了laputa就能擁有飛行石,就能有至高無上的能量,能像奧特曼一樣橫行宇宙,可是,一切不會是這樣的    
  如果人類在經過幾千年之後還依舊不懂得什麼是真,什麼是善,自然就只好用自己的力量來教會我們什麼是真諦——當上校驕傲的操控著laputa巨大的能量時,他以為他終於征服了世界    
  其實他並不是一個多麼與眾不同的人,我們很多時候也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在貪婪卻找不到藉口的時候都會這樣,用野蠻的手段違抗自己的心靈,久而久之,有一天終於習慣于這樣的行為,得意洋洋的以為自己終於戰勝了自己,慶倖於自己終於有了被社會承認的進步,征服了自己的心靈家園。 
  而對於我們心底那最後一片淨土,征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嗎……    
  我常常在思考,我是如何從看不懂天空之城到現在能寫出一些莫明其妙的讀後感,這個過程蠻有趣,雖然漫長,雖然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我一直都會哭,哭得越來越難受……以前幻想自己是舒塔,後來,開始想成為機器人,身上披著厚厚的青苔,守護著laputa,沒有喧囂,沒有熱鬧……    
  我一直還是很喜歡《藍色生死戀》這部韓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恩熙說,如果有來生她想當一顆樹。如果有來生,我也想當一顆樹,雖然我們的原因不大一樣,但對於這種巧合還是很感動。一棵樹,一旦被種在一個地方就不會再挪動地方,還有那麼多花花草草依附在四周,有小動物爬上爬下,我從不覺得樹是孤單的,樹有獨特的語言,神奇的吸收養分的方式,從光,從土壤,從雨露,從隨便很多地方都可以獲取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堅強的漂亮,獨立的威風,雖然他永遠是單一的綠色和棕色,粗糙的樹幹,扁平的葉子,沒有變化,卻有這強烈的親切感,無論在哪個氣候帶,樹都是一個樣子,想看到老朋友,想拍拍他的面龐,很確定,那將是一種堅實的感覺……    
  陽光下,風吹過樹葉,那是我覺得自然間最簡單的美,在一個遙遠的沒有音響的時代,這可能是最原始的一種聲音了吧,風吹過海洋,風吹過樹葉,沙沙沙的,像laputa上,雖然有著極度發達的科技成就,卻也就如此心甘情願的還原著自然地本質,等著那些拼命發展的吐血的人們來發現,科技發展到什麼時候才是頭呢    
  如果我是laputa島上的機器人 
  請教我如何忍受孤獨和憂傷 
  我知道,生活的喧囂可以派遣惆悵,卻更增加迷惘 
  而我更明白,喧囂不是真理常居的地方 
  只是我出生在這一片喧囂的市井小巷 
  會想念熱鬧的時刻大家其樂融融的景象    
  如果我能有個孩子 
  我一定會給他laputa一樣安靜的家鄉 
  讓他看著大樹生長,聽著溪流奔騰歡暢 
  哪一天他也必須走入繁華之地時 
  心底總會留有一片青綠 
  走丟了的時候只要朝著記憶中的青蔥歲月回溯 
  總能再次看到幸福綻放    
  我居然很認真的寫了一首詩,想笑自己也會如此卻感動而感傷,笑笑自己原來還沒成長,何必成長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69130/

龍貓 となりのトトロ (1988)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日高法子 / 阪本千夏 / 島本須美 / 北林谷榮 / 高木均
  劇情簡介
  小月的母親生病住院了,父親帶著她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間的居住。她們對那裡的環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她們遇到了很多小精靈,她們來到屬於她們的環境中,看到了她們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與一隻大大胖胖的龍貓成為了朋友。龍貓與小精靈們利用他們的神奇力量,為小月與妹妹帶來了很多神奇的景觀,令她們大開眼界。 
  妹妹小梅常常掛念生病中的母親,嚷著要姐姐帶著她去看母親,但小月拒絕了。小梅竟然自己前往,不料途中迷路了,小月只好尋找她的龍貓及小精靈朋友們幫助。

願人人心中都有龍貓2007-05-23

  剛剛看完了宮崎峻的《龍貓》,有種溫馨地想要流淚的感覺。    
   小時侯,非常喜歡範曉萱,也非常喜歡那首《豆豆龍》(豆豆龍應該就是指龍貓),原來就是這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所以聽起來感到自己像是又回到了童年,正好與影片的主題相得益彰。於是心中起了層層波浪,回憶、感動混合在一起,撲面而來。就像歌詞中唱得那樣“伸開雙手,我就是風,夢是世界最最不同的時空。”“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豆豆龍,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愛是最美的擁有。”這些原來曾經感動過我的歌詞,現在仍然具有著這種魅力。小時侯那種傻傻的執著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體內,令我欣喜。    
   兩個小女孩實在可愛,小月是姐姐,小梅是妹妹,她們都活潑、開朗,都擁有童年那讓人羡慕的一切,比如童心、天真與善良。姐姐更懂事一些,妹妹還有些稚氣未脫,當我看到她們的追逐嬉戲,看到妹妹像個小跟屁蟲一樣的跟著姐姐,還總嚷嚷:“姐,等等我!”我總是禁不住微笑。另外,她們幸福地擁有一對好父母,因為他們也保有著自己的童心,雖然他們已無法看到龍貓。    
   龍貓也實在是可愛,雖然它的叫聲有點嚇人,它的笑容有點“詭異”。但是當它接過那把雨傘,因為不會用而有點不知所措時,我們都讀懂了它的善良。然後它“吼”來了自己的公車——一隻笑容更詭異的大貓,瀟灑離去,很有些洋洋自得。後來也就是這只貓車,將姐妹倆送到了媽媽的醫院,得知了媽媽並無大礙的喜訊。於是姐妹倆的世界馬上由大雨變為了晴天,笑容又從我的嘴邊溜出。    
   還有一個同樣可愛的小男孩,雖然有點膽小,但是害羞得很可愛,讓人忍俊不禁。他有點暗戀小月,所以默默幫助她,讓觀者心裡很溫暖。   
   不是撕心裂肺的悲劇,卻用最最生活化的敘事,感動著日漸麻木的心靈。我深深喜歡上了這部動畫片,不為別的,只為我已經失卻的童心。我還來得及看到龍貓嗎?    
   “世界什麼都有,只要你願意用心感受。”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59341/

魔女宅急便 魔女の宅急便 (1989)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 Eiko Kadono
主演: 高山南 / 佐久間玲 / 山口勝平 / 戶田惠子 / 信澤三惠子
又名: 小魔女限時專送 / Kiki's Delivery Service
  的劇情簡介
  琪琪今年13歲了,按照魔法界的規矩,魔法少女年滿13歲就要出外進行為期一年的修行。所以琪琪帶著寵物黑貓吉吉踏上了修行之旅。然而,修行之旅開識得並不順利,當琪琪來到海邊一座大城市時,人們並沒有歡迎她的到來,人人都不搭理她。幸虧琪琪有一顆善良的心,當她拾到了一件別人的失物時,熱心的琪琪找到了失主。她的善良贏得了麵包店老闆娘的好感,琪琪就在麵包店開始了她用飛行魔法為客人服務的快遞業務。琪琪很快適應了新環境,一次,一個熱衷於飛機製造的男孩邀請琪琪去參加飛行俱樂部的聚會,途中琪琪因為幫一位老大娘送東西而被雨淋了。從此,琪琪突然發現自己的魔法正在一天天變弱。

成長的代價——《魔女宅急便》2007-05-27

  宅急便,就是速遞的意思。這個名字翻譯的很失敗,國內快遞車上都沒敢直譯“便”字,改成了“宅急送”,因為“急便”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內急。+_+!    
  看宮崎峻的片子總讓人覺得很舒服,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延續了一貫的溫馨風格,講述一個成長的故事。    
  13歲的小魔女琪琪,帶著她的黑貓吉吉和一台老爺收音機,在一個有滿月的晴朗夜晚駕著掃帚出發了,去尋找屬於她的城鎮。懷揣夢想的琪琪選擇了一座臨近大海的城市,從天而降的她享受了市民們驚羨的目光,緊接著而來的,卻是交警的警告和人們冷漠的對待。一天就要過去了,連落腳的地方都成了問題,琪琪開始懷疑自己——除了飛行什麼都不會的魔女,能做些什麼呢?倔強的琪琪堅持要在這裡生活下去,這時候她遇見了熱情善良的麵包店老闆娘,得到了一間小小的閣樓,開始了她的業務——飛行速遞。琪琪在工作中經歷著成長的酸甜苦辣,樂此不疲,過著忙碌充實的日子,認識了許多友善的人,可是有一天卻突然失去了魔法,無法再飛行,連從小親密無間的黑貓吉吉的話也聽不懂了。陷入絕境的琪琪意志消沉。在獨立堅強的好友歐思娜引導下,琪琪找回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即使失去魔法,也要好好生活下去——懷著這樣的態度,琪琪終於真正成長了。最後雖然恢復了魔法,卻再也不能和吉吉說話。    
  成長這個題材已經老掉牙了,結尾琪琪營救蜻蜓的那一段情節也相當俗套,但是用宮崎峻的風格娓娓道來,卻讓人格外的安靜和耐心,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    
  宮老塑造人物很善於把握細節,印象很深的是那個木訥卻細心的麵包師傅:默默為琪琪做好一個漂亮的招牌,悄悄掛上卻不開口告訴她;雨天在麵包店門口焦急地等待琪琪歸來,遠遠地看見她卻又急忙躲開。不自覺的關切溢於言表,又想用拙劣的辦法去掩飾,這種心態在他短短幾分鐘的出場時間裡被完整地表現出來,讓人不自覺地喜歡上這個人物,最後看見他不知所措地抱著剛出世的孩子時,不自覺地在心底為他高興。    
  即使不仔細看也能發現,琪琪和天空之城裡的舒達、哈爾的移動城堡裡的蘇菲都長的差不多,而琪琪爸爸和龍貓裡面五月和小米的爸爸幾乎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宮老電影裡的人物雷同率很高,基本上都是圓臉圓眼睛,很溫和的相貌配上很誇張的表情——這幾乎成了宮崎峻電影的招牌。    
  講述這樣一個平淡的故事需要適當安排情節的起伏,《魔女》很好的做到了——飛行途中的風雨、少女微妙的心思、森林中的邂逅、祖孫之間的隔膜……最值得稱讚的是吉吉客串玩具貓的那段,小黑貓的每一個表情都非常到位地表現了心理活動,還有那只衰老的狗,真的讓人很意外,當琪琪抱著它說謝謝的時候,能勾起人會心的微笑。    
  在宮崎峻打造的世界裡,很難找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相反,那些反派人物通常有著很可愛的一面,而影片裡的普通人多少有些小毛病,或者冷漠,或者自私,但是當他們面對主角的堅忍和努力時,那平靜的表情下卻往往散發著骨子裡的善良——在宮老的眼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些吧。    
  到了《魔女》裡面你完全找不出一個壞人,小魔女琪琪面對的,只有成長的路上不期而至的暴風雨,琪琪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大家的幫助一路走了下來。很欣賞一位網友的評論——“生活中的暴風雨是收音機的天氣預報無法預測的,魔女也不是萬能,人世間的冷酷絕對比酷寒的天氣更令人無法抵禦。”很喜歡歐思娜告訴琪琪的話——“當我再也畫不下去的時候,就什麼也不畫,出門散步,喝茶,做別的事或什麼也不做。總有一天,會再有畫的想法。”希望每一個將要出發的人都能看一次這部電影,你的路上也會遇到猝不及防的淒風冷雨,願你保持自己的狀態,如果不能,那就放下眼前的煩惱,等待靈感的出現。    
  最後特別想說一下吉吉和琪琪的事,吉吉和莉莉生下了一窩小貓,不再和琪琪說話了,這讓無數《魔女》觀眾遺憾不已。有人說是因為吉吉重色輕友,有人說是因為琪琪的魔法沒    
  有完全恢復,在我看來,宮老的這一安排更像是暗示一種成長的代價——成長是必需要捨棄一些東西的,就像長大的我們不再天真爛漫,不再無憂無慮,不再有無邊無際的幻想,不再有親密無間的玩伴。    
  吉吉不再和琪琪說話不是因為琪琪失去法力,而是因為他們都長大了,都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剩下的應該是彼此祝福,而不是彼此牽絆。據說書中是這樣解釋的:一個小魔女和一隻黑貓從小長在一起,所以他們能互相交談。他們可以溝通不是因為魔法本身,而是因為他們是如此的親密無間。按宮崎駿的設計,琪琪最終恢復了法力,吉吉還是不能和她說話——因為琪琪真的長大了,她不再需要那“另一個自我”。宮崎駿說:“對琪琪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否獨立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只要她騎著掃帚帶著她的貓咪飛行在天空,她就可以自由。但住在一座城市裡、接受訓練,就意味著不再有掃帚,不再有吉吉,她要獨自走在城市的道路,她必須和人們交談。琪琪和吉吉可以建立一種人格上獨立的新關係。他們仍然是朋友,只是這種朋友關係中加入了新的元素(比如莉莉,還有吉吉的兒女們)。”    
  想起吉吉和琪琪在一起的最後一幕——琪琪對肩頭的小黑貓說:吉吉,你能聽到我說的話嗎?回答她的仍然是一聲“喵”,琪琪於是像是明白了什麼,頭靠著吉吉,望向遠方。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60569/

最後的飛翔公主2008-06-07 

  很溫馨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成長的。有人說,宮崎駿有女孩情結,這話不假,他的每一部片子幾乎都是女孩為主角,從風之穀到前幾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每個故事都是有關女孩的。而這一部是同樣的,以純真無邪的女孩為主角,唱出了一首“關於飛行的挽歌”(科幻世界畫刊語)。這篇故事以後的女孩都不再能飛行,是他那童話般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女孩們的終結。 
  奇奇(應該是這個名字吧)的掃把是她的一部分,就像娜烏斯卡的飛行器,天空之城裡的那塊石頭,有了它們,這些女孩才完整,所以,她們才是會飛的女孩。與那些女孩不同的是,奇奇開始有了遲疑,有了不解,有了矛盾,她在用她的眼睛和心靈感受著這個屬於現實的,並不夢幻的世界,而終於,她不再能飛翔。而這個過程,就是她在成長。她看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她不是不能接受,不是拒絕接受,一個真正純潔的人是不懂拒絕的。她是在困惑,在懷疑,不是懷疑這個世界,而是懷疑她自己。對世界的懷疑產生兩種結果,一是恨,是墮落,二是懷疑自己;同樣,懷疑自己也有兩種結果,一是成長,二是解脫。對於純潔無瑕又善良的奇奇來說,這種懷疑就帶來了成長。 
  於是,當奇奇用一種更成熟的目光看待這一切,並接受這一切的時候,她又開始飛翔了,這種飛翔是一種象徵,象徵她重拾自信和堅定,但她永遠失去了那種童真的單純,因為,她不再能聽懂黑貓的話。童話嘛,總是要給孩子看的,而且結局總要是好的,所以宮崎駿不能在這裡就拿走女孩飛行的能力,她必定要再次飛翔,但是,不管最後奇奇飛得多開心,宮氏還是將他關於成長的挽歌似的遺憾表達了出來,以一種孩子們剛好察覺不到的方式,那就是奇奇耳中黑貓喵喵的叫聲。這就是宮氏作品的偉大和深厚之處。 
  科幻世界畫刊有一期專門作了吉蔔力的特稿,其中在小魔女的宅急便裡有這樣一句話,我記不清了,大意是,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去交換長大的勇氣,成熟的情感與廣闊的視野……或者其他認為值得的東西。其實到今天我仍然無法衡量得失,也許上天根本就未曾賜予過我們分辨這一切的智慧。 
  讓我們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談論吧, 
  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蓮們。 
  Ade,我的飛行的公主們,Ade,我的未經世事的童年。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01028/

給所有單身在外的女孩2009-02-27

  上海一直都在下雨,買了盜版的宮崎駿全集。昨晚終於看完了《魔女宅急便》,很可愛的片子。 
  每個女孩起初都是天使吧,在微風輕拂的河邊聽收音機,期待著遠行和獨立,心都可以飛翔,她們的夢想都如此乾淨美好。 
  看到KIKI獨自來到海濱城市,打掃麵包店的閣樓去超市買生活所需的用品,想起那麼多單身的女孩子,獨自在外開始進入社會。一個陌生的環境,一份陌生的工作。打掃新租的房子,辦備所需的日用品,一個人,不想去想勇敢不勇敢這件事情。煤氣灶有點小毛病,或者工作遇到問題,或者一個人生病,或者房租不夠.....每個單身在外的女孩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吧。 
  讓我想起我第一次離開去遙遠的城市,有點點彷徨有點點期待,遇到的女孩子叫wing,帶我去超市採購杯子和牙刷等。會在櫥窗上看喜歡的鞋子。 
  離開父母,沒有男友,陌生的城市,還沒有朋友,只有自己,只有希望和熱情。未來還看不到,不知道遇到怎樣的人,開始怎樣的故事,有怎樣的結局。 
  我想,其實故事到了KIKI失去魔法,和森林裡的畫家姐姐聊天完,其實就完結了。KIKI喜歡上了蜻蜓,有人愛情中的猜忌和小心眼,於是,她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失去了魔法和天空。 
  也許每個女孩子生來也都是能飛翔,能聽懂動物的語言的。只是,她後來落入凡塵,終於成為了普通女子。 
  問題是,現實是這樣,愛上了一個人,傾盡了熱情和眼淚,然而,還是沒能在一起。也只能繼續生活,也許冬天熱水器壞了工人不能來修,也許水管裂了手足無措,也許忽然下雨忘記帶傘,也許某一天被上司斥責無處訴苦,也許開始發高燒只能堅持出去買藥,也許終於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卻被辦公室性騷擾,也許喜歡上了一個有主的男孩子,也許看上了一件喜歡的裙子卻捨不得買,也許去見一個聊了很久的男網友發現對方長得像變不成王子的青蛙,也許發現信用卡的欠款超過了自己的月薪,也許有一天忽然發現自己不再年輕......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就算我們心底,都曾經住著一個小魔女。就算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都期待在一個晴朗的夜晚獨自遠行。 
  而宮爺爺的世界裡,美好的東西都能永恆。所以,謝謝他!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746916/

紅豬 紅の豚 (1992)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森山週一郎 / 岡村明美 / 加藤登紀子 / 大塚明夫
又名: 飛天紅豬俠 / Porco Rosso
  劇情簡介
  羅森是一戰中義大利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但卻被施了魔法變了一頭豬。雖然變了豬,但羅森還是繼續他的老本行,成了一位賞金獵人,專門打擊在亞地裡亞海空域作惡的空中劫匪。紅豬俠一時威名遠揚,令劫匪們聞風喪膽。匪徒們為了對付羅森,請來了超級飛行員卡基斯。卡基斯在於羅森對決中趁他發動機故障將其擊落。羅森把飛機送到老朋友比克羅處修理時,遇上了比克羅的孫女菲歐。菲歐幫羅森修好了飛機,兩人一起再度翱翔藍天對付空中劫匪。 
  這時,卡斯基出現了,他對菲歐一見鍾情。為了爭奪菲歐的愛,卡斯羅向羅森提出決鬥。於是兩人再次浴血藍空。

“天空和海濤陶冶出來的人,都是善良的人。” 2005-12-13

  宮崎駿的影片總是反復出現一些意象,好比唐詩中的秋葉春紅。天空應該是他最鍾愛的情感,一睜開眼睛,什麼也聽不見。那一種平靜裡,連自己都被忘卻。海濤顯然是另一種,潛在水底的時候,也是睜開眼睛,什麼也聽不見。因此水上飛機是最好的連接,有天空,有海濤。其實人類也是水天之間最好的連接,他們可以在白雲裡看見海面的倒影,也可以在水中仰望藍天。天空,海,人,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世界就是善良的。      
  宮崎駿的主人公只有兩種年齡,一種在10-17歲左右,好象Porco說的,看見他們覺得人類還有希望;一種統稱為成人,是世界的主宰,可以殺戮,或者無奈地躲起來,藏住臉,藏住心,給自己施魔法讓自己變成豬。少年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不象孩子們那般不懂事,卻因為無所畏懼,常常在醜惡面前固執地堅持。當嘗夠生活的老拳之後,他們會變為成人,即使偶爾被喚醒,也要假裝醉了。青春期是整個人類的懷舊,出現在歷史的各個階段。 
  紅豬波哥(Porco)是一個長期醉著的成人,他是叛國的飛行員,是遲鈍的愛人,是願意與空賊分贓的打工仔。家國天下,善惡惡善,哪有什麼必然的規則。天下最大的道理,不過是愛人愛自己。泛和平主義者如宮崎駿,是標準的被嘲笑的物件。所謂的博愛,一來無知,二來無用,當你展開懷抱的時候一槍打暴你的頭。所以必須藏起來,變成豬,有知有能的精英們才會嗤笑一聲放過你。當然,他們仍然保留一槍打暴你的頭的權利! 
  宮崎駿總是很好心的要讓我們心存希望,所以紅豬會被少女喚醒變回人形,所以國家機器的隆隆腳步會適時地停在亞德里亞海邊,所以幽靈公主會和心愛的少年一起擊敗魔鬼,所以風之穀會和怪蟲和解,所以天空之城可以繼續寂寞地漂浮,所以千尋可以找回名字,所以小米可以回家。而事實上,和平主義者被殺戮,國家機器碾骨成粉,心魔狂舞,自然不妥協,天空中沒有城市,我們失去名字,家,歸何處??? 
  如果我可以醉著,也許就好了,就象黃昏中吱呀的老收音機,破了,又怎樣,海水照樣向腳邊蕩漾。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4748/

《紅豬》──矛盾中的宮崎駿2008-04-22
   
  “好人都死了。”波哥對菲兒說。    
  據說,《紅豬》是宮崎駿帶自傳性質的一個作品。波哥有著輝煌而又痛苦的過去,王牌飛行員,戰場上的英雄,然而他的戰友們卻在一次慘烈的戰鬥中都犧牲了。這給波哥是相當震撼的打擊,於是他放逐自己成了一頭豬,並且認為,好人都死了。    
  從時間上來看,《紅豬》作于90年代初。80年代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在宮崎駿先生的心理一定造成了極其強烈的刺激。我們知道他之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所以他發出了這個感慨。於是他迷茫,矛盾,又不知所措。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時候,他的漫畫《風之穀》連載停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以動畫工作忙作為藉口是說不過去的。而在漫畫中,女神娜烏西卡也是迷茫自己存在的意義,覺得自己是一個被詛咒的種族,沒有前途的人類,一度想變成腐海。    
  一個人的理想崩潰了。失去了理想,也就失去了動力。於是折返過來,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所以在漫畫中,虛無一再出現,否定著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波哥也說“我已經不管人類的事了”。    
  然而,生活總是要繼續的。對於亞得里亞海上的飛行員來說,面前有兩條路,為法西斯的祖國效力,或者成為飛賊。就像我們小時候總是羡慕鳥兒能自由在天空翱翔一樣,宮崎駿也許是一樣認為,表達對自由的追求和嚮往,在現實中最為成立的,就是成為光榮的飛行員。所以我們看到,即使是成為了飛賊,對自由的熱愛和追求,從來沒有絲毫改變過。波哥不願意為法西斯的祖國效力,又不想成為飛賊,在這兩個夾縫中,他選擇了作一名賞金獵手。然而他也知道這個不是正常的生活,只是一個權宜之計。所以只能遠遠的向愛人吉娜招呼,卻不肯走到她的身邊。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把自己的定位想通。也許是中年男人危機意識的不自覺的流露,才造成這樣的悲劇吧。    
  就像夫妻生活中經常引發矛盾的“私房錢”問題,秘密基地?也許是每個中年男人逃避現實的一個理想歸宿吧,聽起來似乎是很愜意,其中的缺乏歸屬感,對穩定而乏味家庭生活的厭倦,年輕時候的雄心壯志消磨殆盡的失落,其實是小輩們所無法理解的。宮崎駿說,中年男人就是一頭豬。    
  然而,菲兒的出現改變了這些。年輕的資本使得她活潑奔放,熱情洋溢。波哥情不自禁的說“人類還是有希望的啊。”所以,菲兒隱約看到了暫時找到人生目標的波哥變成了人類的樣子。因為他需要保護菲兒。    
  最後的爭鬥,一本正經的生死決戰,最後卻演變成了互擲扳手螺絲刀的鬧劇。其實,我們自己非常在意,卻往往濫用正義的名字發動的戰爭何嘗不是一場鬧劇呢?所以當吉娜對波哥說“還想耽誤另一個人的幸福嗎”的時候,波哥找到了一個中年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此他回歸了自我,不再放逐自己成一頭豬了。    
  同樣,無論世道多麼艱辛,無論戰亂、貧困還是饑餓,每個人都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飛賊、酒店老闆、工廠工人、電影演員……大家都活得好好的。    
  《紅豬》之前的動畫作品(《風之穀》,《天空之城》)中,宮崎駿只想到了死,甚至人為扭曲劇情本身,添加不合理的結局(也許是出於商業的考慮吧)。而之後的作品,明顯在主題上變得更為深刻,《幽靈公主》是漫畫《風之谷》的繼承,“我們都應該活下去”,《千與千尋》則在告訴我們如何活下去。    
  於是,這個世界不再有“好人”,因為“好人都死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59595/

40歲以後變成豬 2008-10-05 
   
  在我看來,宮崎駿的作品中,《紅豬》是僅次於《天空之城》排在第二的作品。如果說《天空之城》是一部一輩子都不該忘記的電影,那麼《紅豬》就是一部必須珍藏起來,等到老了之後還要繼續看的一部電影。一輩子都不忘記《天空之城》,是為了告誡自己鞭策自己,不能忘記心中的信仰,珍藏《紅豬》,是我給未來的自己的一個約定,這樣才能讓自己到那時候還能記得,人生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宮崎駿的作品看得不少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要用一顆平靜的心態去看,否則就會漏掉很多不易察覺的細節,而其中《紅豬》是最需要這樣的。 
  主題歌的名字叫《波哥與吉娜》,波哥與吉娜是《紅豬》兩位主角的名字,曲子透著的淡淡的傷感,但更多的是難以言表的平靜,這便是這部電影的基調所在。 
  如果你百度一下就會知道,很多人把這部電影看作是宮崎駿的自傳:主角波哥年過四十(和當時的宮崎駿年齡相仿),生活在義大利(宮崎駿最嚮往的地方),是一頭豬(宮崎駿曾經說過:人到了中年,會變成一頭豬)。《紅豬》無疑是宮崎駿作品中最特別的一部…… 
  紅豬俠波哥駕駛著他那架紅色的飛機,在一座小島上空盤旋了幾圈後,又接著飛走了,他這是在向他的老朋友打招呼,他的老朋友就住在這座小島上,名字叫吉娜:地中海最美的女人。他們倆認識已經很久了,那還是在少年時,他們倆有很多共同的朋友,而現在吉娜是波哥唯一的一個朋友了,只有她知道波哥過去的故事,那時他還不是一頭豬。    
  如果你不能用一個平靜的心去看,你只會感到這是一部平淡無奇的電影: 
  1:兩位主角年過四十(吉娜已經結過三次婚),這和宮崎駿作品以少年為主角的傳統有所不同,作為占動畫片觀眾大部分的青少年,顯然更偏愛龍貓或者天空之城這種類型的動畫。 
  2;主角波哥長相醜陋,很難討好觀眾。 
  3:波哥雖然是一位打擊空賊的英雄,但實際上他並不是出於除暴安良的目的,打擊空賊只是他的謀生手段,如果手頭寬裕,他寧願呆在自己的家裡聽音樂睡大覺,如果碰到水準太低的空賊(這樣的話政府的賞金會很少),他也不會去——他是一頭十足的豬,對人類的事情一點也不關心。 
  4:紅豬的飛機看起來很漂亮,其實有很多的故障,波哥的最大對手不是空賊,也不是那個馬面人,而是他自己的飛機。他一直在跟他自己的飛機較著勁,它實際上是一個潦倒的平凡的人(豬),這部電影描寫的也只是一個中年男子的平凡生活。    
  看這部電影時我一直在想,當我也年過四十的時候,是否也會像波哥一樣——變成一頭豬? 
  一:內心的困倦 
  在其他宮崎駿的作品裡,飛翔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每當劇中的人物在飛翔時,總會輔以歡快的音樂。 
  《紅豬》則是一個例外,整部片子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天空中,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波哥內心的疲倦。眼前的雲彩飛過,波哥卻面無表情,臉上沒有絲毫的興奮。他依然作著賞金獵人的行當,依然在亞德里亞海上空飛行,但這只是他逃避現實的手段,往日的熱情早已消耗殆盡了。波哥飛行的太久了,他對天空甚至產生了一絲憎恨。歲月的摧殘,讓波哥精疲力竭,這也許是人到中年最真切的感受。 
  二:回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回憶,而對於已到中年的波哥和吉娜來說,回憶已經不計其數。    
  回憶有美好的也有悲傷的。吉娜最深刻的回憶一定坐在波哥的飛機上第一次飛行的經歷,這段往事太美好了,以至於吉娜接了三次婚都是嫁給了飛行員。這也是吉娜打賭的原因:“如果那傢伙來這裡,我便愛他。” 
  但是波哥心中最刻的回憶卻是無比悲傷的,他看到了死亡隧道,眼睜睜著看朋友死去而無能為力。朋友的離開還有世界上無休止的戰爭讓波哥絕望,他寧願變成一頭豬也不願意與世間有任何瓜葛~~~~ 
  其實吉娜也有悲傷的回憶,他已經失去了三位丈夫,最後了連眼淚也哭幹了,但和波哥不同的是,她依然去酒店裡工作,那裡的客人絡繹不絕。她理解波哥的選擇,對於波哥遲遲不來沒有任何怨言,她只是在那裡默默的等待。 
  一句“傻瓜”包含了太多的含義,這應該是這部電影裡最值得回味的一句臺詞。 
   三:詛咒 
  昨天看了《幽靈公主》,裡面有一個和這部電影一樣的地方——詛咒。所不同的是,波哥的詛咒是自己詛咒自己,《幽靈公主》是因為仇恨,自己控制不住被動的被詛咒。雖然《幽靈》裡的詛咒在感官上更有衝擊力,但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波哥的詛咒,因為波哥是主動的詛咒自己。他為什麼詛咒自己呢?是因為他對人世間絕望了嗎?我想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就是波哥自身性格所致。波哥是一個內向的人,雖然在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他放肆得大笑,在空戰中蔑視對手,但他事實上是一個羞澀的人,少年對飛行的渴望讓他勇敢,幾十年的飛行經歷讓他自信,但卻不能改變他的本性。“你總是讓女人傷心”,“傻瓜”……這是吉娜對他的評價,而吉娜是唯一瞭解他的人。他獨來獨往的性格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波哥並不善言談。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與外界交流很困難,他們往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人還是不要走的太近,這樣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這和自己把自己詛咒了一樣,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不傷害到別人,讓自己變成一個可恥的人 
  影片的最後,波哥變回了人類,因為菲奧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吉娜的打賭也贏了,雖然這些電影裡並沒有明說,但還是可以推斷出來的,至少我希望結局是這樣。 
  影片有一個爭議,就是對法西斯的批判,有人認為電影裡說的太淺,甚至有人拿日本也是法西斯來攻擊這部電影,對於這些小糞糞式的質疑,我懶得回答,法西斯的確要批判,但這部電影本身就不是批判法西斯的,它只是這部電影的一個背景。記得有一首歌叫《天亮了》,你怎麼不說他為什麼不批判那些黑心的廠商呢?    
  說的有點遠了,再回到這部影片上來,有人說出了另外一個結果:波哥變回了人,但沒過多久又變成了豬。 
  這也很有可能,畢竟人一到四十歲,隨時都有變成豬的危險…… 
  如果你不願意這樣的結局,我再給你說件事吧:波哥事實上是一位義大利動畫製作人的名字,他是宮崎駿的好朋友,他的妻子名字叫吉娜……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16043/

幽靈公主 もののけ姫 (1997)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松田洋治 / 石田百合子 / 田中裕子 / 森光子 / 西村雅彥 / 上條恒彥
又名: 魔法公主 / 幽靈少女 / Mononoke-hime / Princess Mononoke
  劇情簡介
  為了拯救危難中的村民,阿斯達卡的右手中了凶煞神的詛咒。他卡只好離開親人往西方流浪以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旅途中他遇到了由幻姬大人帶領的窮苦村民在麒麟獸的森林裡開採鐵礦,提煉礦石。 
  白狼神莫娜和她養大的人類女孩“幽靈公主”桑對幻姬恨之入骨,因為她們覺得幻姬帶領眾人破壞了森林。想幫助人類的阿斯達卡被桑深深吸引,他理解她,但為了幫助窮人又不得不和她作戰。一次戰鬥中,阿斯達卡被麒麟獸所救,他的立場更加搖擺不定。 
  這時,以疙瘩和尚為首的一群人來殺麒麟獸,幻姬以火槍擊斃了麒麟,麒麟的頭被疙瘩和尚搶走。憤怒的麒麟的靈魂為奪回自己的頭,大肆破壞著森林。阿斯達卡和桑聯手決定幫麒麟奪回頭顱。

仇恨與寬容2008-01-05

這部片子我想主要講述的是自然和人類之間的矛盾、衝突。這個主題是很容易想到的,今天的世界如此繁榮,人類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同時,伴隨的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由此也招來了自然的懲罰和報復,山洪、泥石流、風沙,種種災害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我想宮崎駿通過這部片子主要就是想昭示,人類應該想法設法緩解這一矛盾,不然最終受害的會是自己。 
但是,這部電影也還有別的寓意。比如我所看到的,仇恨與寬容。一開始,拿各神的出現,就是因為它對於人類的仇恨如此的強烈,以致於它在從西方國度逃離到東方國家的路途中,毀壞了很多的人類村莊,奪去了很多人和動物的生命。人類的石火彈讓拿各神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折磨,同時也激起了拿各神強烈的仇恨。直到最終倒下的時候,拿各神說的最後一句話仍然是“人類最終會體驗到我的痛苦和仇恨”。在阿西達卡身上留下的詛咒在拿各死後也不能夠解除,終於有了阿西達卡的這一次遠途的探尋。 
阿西達卡確實是開明、善良、勇敢、正直的少年,同時在這部片中也是寬容的化身。拿各神強烈仇恨帶來的詛咒使他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在他西行路上和敵人交鋒的時候可以明顯地體現出這一點。但是他不以為喜,想到的只是“有兩個人因為我而死”,也許自己不應該來。他承受了拿各的詛咒,也背負了拿各的仇恨,卻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克制拿各的仇恨。 
在達達城,自然和人類的矛盾如此尖銳,相互之間的對立無法調和。這裡衝突帶來的仇恨在本片的故事情節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貫穿了影片始終。阿西達卡剛剛到達達達城,看到的就是犬神族和由黑帽大王帶領的達達人之間的流血衝突。幽靈公主心中充滿了對黑帽大王的仇恨,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殺黑帽大王。而黑帽大王也身負了在和犬神族對抗中死去的達達人的仇恨,所以意圖除去犬神族和幽靈公主而後快。這裡雙方相互之間的仇恨很深,在幽靈公主心中,既有幼年被人類遺棄的痛苦,有犬神族在人類的石火槍攻擊下傷痕累累的憤怒,也有保護森林和為被人類所破壞的森林復仇的強烈信念;而人類也有在犬神族對抗中失去親人的苦痛。他們作為強烈仇恨的雙方,彼此之間都不能夠相互原諒。 
在後來的人類和山獸的戰爭中,豬神乙事主在族人全軍覆沒的巨大痛苦和仇恨中終於發生了變異,也變成了邪魔,渾身被令人恐懼的蟲狀液體所包圍。這個時候,它已經失去理智,心裡想到的只是復仇。在這裡可以清晰地看到影片的意象象徵,蟲狀的液體代表著乙事主內心無妨抑制而從身體中迸射出來的仇恨,以及由此而來的強烈怨恨和詛咒。自然而然的,邪魔也就代表著那些因為內心充滿強烈仇恨而失去理智,只想瘋狂報復的生靈。在影片運用和表現這些醜惡可怖的意象的背後,影片的製作者是在告訴人們,人如果內心充滿了強烈的怨恨會是多麼的可怕。這期間,阿西達卡一直在努力阻止雙方之間的仇恨和殺戮,但是在這種強烈的仇恨面前,阿西達卡所代表的寬容和理性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在後面的情節進展中,就連山獸神也不可避免地墜入了仇恨的深淵。失去了頭部的山獸神也失去了理智,在森林中瘋狂破壞,再一次表現了仇恨的巨大破壞力。這裡仇恨的主體一直是在逐步升級的,從一開始的拿各神到後來的豬神乙事主,再到掌管萬物生死的山獸神,仇恨主體的層次越來越高,同時仇恨帶來的破壞力也越來越大。這裡影片也蘊含了另外的含義:即使主體非常明智和賢達,也會有在強烈仇恨的衝擊下失去理智的危險。最後阿西達卡終於成功阻止了人類企圖帶走山獸神頭部的行動,把頭部還給了山獸神。此時的山獸神終於表現出了它作為萬物主宰的理性,在找回了頭部以後平靜地倒下,沒有在死前給與殘存的人類最後一擊。就像一切終於過去之後阿西達卡說的:“山獸神沒有死,它仍然掌管著我們的生與死,是它讓我們活下去。”在這裡影片充分表現了寬容的偉大。 
影片的最後,雖然森林終於恢復了平靜,因為戰火而焦裸的土地重新綠草茵茵,幽靈公主阿桑卻說到:“即使恢復生機,也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森林。”她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原諒人類,離開了阿西達卡而去,預示仇恨一旦發生,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是永遠無法抹去的。而開槍射下山獸神頭部的黑帽大人自己終於也失去右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說明仇恨的創造者自己必然也會受到仇恨的懲罰。仇恨和寬容的對立,終於在電影結束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透過故事情節告訴我們,仇恨是沒有止境的,只有寬容才能最終結束這一切。這個道理很像中國俗語所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看似簡單卻又深難。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74693/

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2001)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柊瑠美 / 入野自由 / 夏木真理 / 菅原文太 / 內藤剛志 / 神木隆之介
  劇情簡介
  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不慎進入了神秘的隧道——他們去到了另外一個詭異世界—一個中世紀的小鎮。遠處飄來食物的香味,爸爸媽媽大快朵頤,孰料之後變成了豬!這時小鎮上漸漸來了許多樣子古怪、半透明的人。 
  千尋倉皇逃出,一個叫小白的人救了他,喂了她阻止身體消失的藥,並且告訴她怎樣去找鍋爐爺爺以及湯婆婆,而且必須獲得一分工作才能不被魔法變成別的東西。 
  千尋在小白的幫助下幸運地獲得了一份在浴池打雜的工作。漸漸她不再被那些怪模怪樣的人嚇倒,並從小玲那兒知道了小白是兇惡的湯婆婆的弟子。 
  一次,千尋發現小白被一群白色飛舞的紙人打傷,為了救受傷的小白,她用河神送給她的藥丸驅出了小白身體內的封印以及守封印的小妖精,但小白還是沒有醒過來。 
  為了救小白,千尋又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

千與千尋2005-12-03 

  千與千尋--一直以為這是兩個人的名字,結果是一個人的,前一個是被給予的名字,後一個是被剝奪的。這個故事其實是屬於兩個名字的,琥珀川與千尋。宮崎俊有著天下最迤儷的幻想,他給你的比你想要的還要好。好,伴隨著苦難,卻不伴隨著虛假。好的好,不是殘酷的好,不是駭人的好,不是為了毀滅而建造的好。    
  1。當小白出現的時候,我就徹底愛上了他和千尋的愛情。天黑的時候,有人拉住我的手說,走吧,城市的燈火被留在身後。小白跑出來對千尋說,快走,快點。然後燈籠就點燃了。我沒有看清他的臉,小白卻是很英俊的。
  2。在身體消失之前,我們是透明的。這一次換做我虛無,這一次是伸出手去,無法觸摸。是的,我愛TOUCH,希望你的懷抱象無邊的大海把我淹沒。    
  3。千尋吃著飯團放聲大哭,哽咽著吞不下食物。小白摸著她的頭髮,但是真正堅強的還是千尋。雖然女孩會忍不住大哭,哭到很難看,但是真正堅強的還是她們。    
  4。有時候我卻更象那條受傷的龍,掙扎著,憤怒著,要咬傷所有的人。沒有眼淚,可以流淌的,只是血。但是我可以變的平靜,只要你緊緊地抱著我。    
  5。我愛上了一條河流,他也愛上了我,我們相遇在我的紅色鞋子跌落之際。琥珀川,這是你的名字,千尋,這是我的名字。不能忘記名字,因為忘記了名字就會忘記一切,忘記我們曾經相遇,忘記我們的愛情。我曾經,沉浸在你的懷抱裡。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3392/

你我都曾有過的夢境2006-06-08 

  (一)千與千尋之童年情境    
  我的一個朋友每看到在花叢下白給千尋吃他用魔法做的飯團那一段就泣不成聲。很多人不明白,但是我並不奇怪,因為我也是一樣。 
   也許沒有童年創傷的孩子不會明白那一段的感人之處。我想也許每個孩子都會幻想自己能夠有一個白龍朋友,平時他也就和自己差不多大,可以陪自己玩,但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他就會變身為矯健的白龍,挺身而出。是的,那並不足為奇。但是不會每個孩子都曾設想自己遭遇絕境,孤立無援,滿目都是神情漠然、居心叵測的陌生人,當然,更不可能都真的遭遇這樣的事情。    
   一個受寵的孩子會覺得他所擁有的都是理所應當的,而一旦沒有得到,就會覺得百般委屈。這樣的委屈固然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卻沒有什麼可以在其中生成,換言之,如果一直如此,那麼就會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但是遭遇絕境卻並非如此。 
   其實絕境並不非要是窮山惡水或是危機四伏,對一個孩子來說,在人海中一時間脫開了媽媽原先緊握的手,就可能是一個絕境。在這個絕境中並非步步殺機,而僅僅只是陌生。當然,陌生中也的確會有邪惡,但更多的只是中立的環境。孩子離開了倚靠,忽然發現自己孤立無援,並不需要被迫害,就會感到自己被遺棄。自感被遺棄的荒野的孩子,在最初的驚慌失措之後,終於認識到這一次不是坐倒在地上哭泣就能等來救援的了,於是他開始倚靠自己僅有的判斷和力量,獨立面對當前的局面。然而很顯然的是,他那點僅有的東西是那麼不夠用,他總是四處碰壁,然而卻沒有人為他擦乾淚痕,沒有人替他點亮明燈。這個情境在他即便擺脫出來之後都會被深深銘記,在此後的漫長的人生中他每當遇到相似情境都會想起,那時候他所獲得的實際經驗也許早已過時,但是那份感受卻能照亮自己,曾經走出困境的孩子就會明白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堅強地走下去。 
   也許,那個迷失在絕境的孩子曾有一份幸運,得到過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指引,一點微不足道的善意,那麼所有這一切也都將被深深銘記。只有經歷絕境的人才知道那份舉手之勞對他人可能意味著什麼,在今後的人生中,他也不會忘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他知道,那並不是一個多麼高的要求,也並不困難。那個迷失的孩子在如同快要溺水一般的感受中苦苦支撐,忽然周遭的陌生中浮現一絲亮色,某個方向上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那個也許本來一臉倔強的孩子一下子就泣不成聲了。在那個時候,要俘獲一個孩子的心是多麼的容易。惟其如此,伸出手來的你就該知道肩頭重負,你在那一刻為他背負了什麼,他在此後的人生中亦將始終背負下去。如果他在那一刻遭到欺騙或者傷害,那麼他亦將以他全部的不信任去傷害這個世界。    
   千尋是幸運的,她既沒有在溺愛中沉淪,也沒有在絕境中沉陷,那一點點的苦難,來得剛剛好。她眼中的世界會有艱辛,但卻不失溫暖,她能夠倚靠自己,卻也沒有失去對人世的諒解。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幸運,也許不全是吧。有人仍在刻骨銘心地報復著這個世界,也有人仍在予取予求得那麼理所當然,他們都是不幸的,其實,是不幸的。 
   當我看到千尋在花叢中接過白遞來的飯團,我怎麼能不淚流滿面?畢竟,我也曾有過漂泊無定的童年,那個時候,我曾被深深傷害,也曾被深深地溫暖,無論是什麼,都讓我一直以來在內心深深地銘感。成長其實真的很不容易啊,稍稍不小心,就在心底留下了陰暗,就不再是那麼一個健康的孩子。若你不想僅僅怪罪於這個時代,那麼,就請妥善對待每個孩子的童年。    
  (二)千與千尋之成長之旅    
  宮崎駿原本是想安排白龍、千尋同無臉男大戰一場作為結局的,但是後來覺得不妥,就改成了一次旅行。幸好改了!否則這部經典的動畫巨作就不會象現在如此完美了。是的,千尋的旅行也是讓我至為感動的一幕,就如宮崎駿自己所說的,所有的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 
   身處童年情境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出於被動。陷入絕境也好,倍受寵愛也罷,那些都並非出於自己的選擇。因此,那裡面還沒有新的東西生長出來,那還不能叫做成長。要在經歷種種之後,離開當時所處的特定的情境,方才可以獲得對當下的領會,而那些種種的經歷方能為自己呈現新的東西,換言之,方才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那時的自我,如果沒有在經歷中受損,就會變得更加的完整。 
   要明白這一點,其實也不困難。回想一個人的戀愛歷程就是如此。當一個人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的熱戀,他的生命中忽然湧入了許許多多新的內容,仿佛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他精力旺盛、情緒飽滿,不寫日記的開始寫日記,不懂詩歌的變成了詩人,一起早起鍛煉,一起遊山玩水,仿佛有做不完的事情。可是,那些內容完全外在於他,從不曾成為他自己身上的一個部分,他就像一個受命運寵愛的孩子,滿屋子的玩具卻不懂得其價值。 
   忽然有一天,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誰知道呢?我們見多了這樣的情形:他失戀了。整個世界仿佛崩塌下來一般,他忽然發現自己的貧乏:當初他抱了滿懷的珍寶瞬間就成了一堆垃圾,什麼電影院的票根,什麼夾著虞美人花瓣的情書,全都成了廢紙。而他掉過頭來卻發現,他早在某個時刻就遺失了自我,他疏遠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他忽略了自己一貫的追求,他甚至因為兩人世界的支出而使得自己大加破費。更重要的是,原先在戀愛中他是快樂的,他認為全世界都在自己手中,即便那時候一文不名也不曾煩擾到他,可是,如今他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所有曾經的種種都毫無例外地離他而去了。 
   他如果真的愛過,那麼失去的時候,請允許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孤單地抽泣兩聲,我們暫時不必要去打攪他的悲傷。    
   但是,如果我們的這位主人公他就此沉溺於那份悲傷之中,甚至開始自暴自棄,開始怨天尤人,甚至因此成了一個憤青或者虛無主義者,那麼,他其實從來不曾離開過原地,在戀愛之前他擁有多少,在那之後他不可能變得更加豐富,相反還可能變得偏激而貧乏。那時候,他將不能再給予,因此也就不能再獲得,不能再擁有可能的幸福。 
   在對當下情境的沉溺之中,人是永遠不會成長起來的。縱然憤怒足以燃燒整個世界,縱然哀怨足以窒息所有生命,都是一樣的蒼白無力。那麼,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我們的主人公只需要離開原地,離開那曾經帶給他最大的快樂和安慰也帶給他最深的痛切和孤獨的種種經歷,然後,走開去。 
   離開原地,走開去,那就是所謂最後的旅行。 
   千尋乘上那班有去無回的列車,就像我們有去無回的青春,開始了她最後的旅行。 
   那已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決定,而是她獨立的自由意志作出的選擇,如今她不再聽從他人的指令,她只聽從她內心的聲音。其實周遭依然如此陌生,那些乘客無一不是面目模糊,不知何為,而此行依然吉凶未蔔,千尋的身上並無多出任何的足以面對危險的裝備,她依然一無長物,她所能倚靠的依然只有自己。然而那一刻千尋卻沒有了慌張與遲疑,她神情安祥,行動堅定,她很知道她究竟要什麼,她究竟在做什麼,她並不懷疑。她的眼中於是呈現出驚人的美麗:水泊波光閃動,落木蒼翠綿延,燦爛的霞光映照著遙遠的地平……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那並不是一次陌生的旅行,相反,那只是一個緩緩推遠的長焦距。當邁出離開原地的那一小步的時候,她掙脫了當下情境永不駐停的重負,她擁有了一個審美的距離。於是她看到了完全不同的風景。這時候,我們方才可以說,她成長了。 
   當然,不難預料,在某個十字路口,命運可能再度將她推入泥沼,但是,那已經沒有關係,擦乾眼淚之後,深吸一口氣,苦難和坎坷轉瞬即會成為過去的風景。若我們能以一種發生後的眼界來看待當前迷惑我們的種種,也許我們就可以不那麼迷惑,也許我們相反可以從我們所承受的那些之中獲得一些什麼。
   在你我的生活之中,那並不必要是一次實際的旅行,那極有可能只是在呼吸或者轉身之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處於那熟悉的周遭環境之中,不利於你從其中抽身,那麼,你也不妨真的離開當下的情境,作一次輕快的短途旅行。去那些水土新鮮、鶯飛草長的地方,你看到的將絕不僅僅只是沿途的風景。 
   也許,人生終究是一程沒有歸途的遠航,也許航行所帶給我們的終究是苦大於樂,聚不如散,但是,我們卻絕不僅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面對每一個命運的打擊,人都以其最高的精神娛樂著自己。從舊時少年的離家修行,到釋迦牟尼的出走得道,所有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當那段飽含清冽和憂傷的旋律在耳邊飄蕩起來,當千尋靜靜地坐在長座位上,面對空空落落的車廂,月臺的鐘聲敲響,沿途的風景映照於她的臉上,也許我說不出那許多的字,我惟有滿含熱淚,在心底用一種極度婉轉的聲音輕輕吟唱。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50852/

哈爾的移動城堡 ハウルの動く城 (2004)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 吉田玲子
主演: 倍賞千惠子 / 木村拓哉 / 美輪明宏 / 我修院達也 / 神木隆之介
又名: 呼嘯山城 / 霍爾的移動城堡 / 豪爾的機動城堡 / Howl's Moving Castle / Hauru no ugoku shiro
  劇情簡介
  繼母因無力負擔生活,將蘇菲和她的兩個姐姐都送到了制帽店去當學徒。兩個姐姐很快先後就離開了制帽店去追尋各自的夢想,只有蘇菲堅持了下來。一天,小鎮旁邊來了一座移動堡壘,傳說堡壘的主人哈爾專吸取年青姑娘的靈魂,所以小鎮的姑娘都不敢靠近。 
  一個惡毒的巫婆嫉妒蘇菲的制帽技術,用巫術把她變成了一個80歲的老太婆,而且蘇菲還不能對別人說出自己身中的巫術。無奈,蘇菲決定獨自一人逃離小鎮。天黑了,虛弱的蘇菲沒走多遠,來到了移動城堡。心想自己已經是老太婆了,蘇菲壯著膽子走進了城堡。不想,遇到了和她遭遇相同的火焰魔。兩人約定彼此幫助對方打破各自的咒語……

宮崎駿的心靈詩篇2009-01-21

  《霍爾的移動城堡》是迄今為止宮崎駿最深刻的作品。這部動畫片情節跳躍,隱喻鋪天蓋地,和宮崎駿以往綿密、通俗的敘事風格截然不同。一部分觀眾表示劇情難以理解——這就是我寫作此文的目的。我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我要把我的心得寫下來,與所有熱愛宮崎駿、以及胸中仍有不息的理想主義火焰的讀者分享。 
  一、故事內涵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故事的基本內涵。這部片子使用了大量的隱喻符號,其中一個重要的隱喻符號就是移動城堡。移動城堡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在西方文藝作品中,城堡通常喻指自閉的心靈。比如剪刀手愛德華或吸血鬼德古拉公爵,他們常年孤零零呆在城堡裡,期待著得到解救。在那些影片中,城堡是主人公自閉心靈的象徵。那麼,移動城堡指什麼?我的理解是,移動城堡就是指霍爾流浪的心。移動城堡是火魔凱西法移動的,凱西法的法力來自霍爾的心臟,所以說,移動城堡實際是霍爾的心靈幻相。影片開頭,一座城堡在平原上緩緩而行,四隻腳爪撐起的金屬城堡外型頗似一顆色彩斑斕的巨大心臟,煙囪和屋頂如同心血管一樣密佈。城堡在蘇菲面前停下,發出高分貝的摩擦聲響,城堡劇烈地顫動著,那是霍爾的心臟在顫抖——他終於等來了心上人。 
  移動城堡是火魔凱西法製造出來的一個魔幻分身,內部的房間其實是霍爾在波特海文港口的家。蘇菲剛進城堡,看見門楣上一塊四方形的門鈕,門鈕四側有四種顏色,藍色朝上,門外是波特海文港口;紅色朝上,門外是王宮所在地;綠色朝上,門外是移動城堡的路途,黑色朝上,門外是硝煙彌漫的戰場。後來霍爾把家搬到齊平鎮,把一個出口改為齊平鎮的新家,另一個出口改為他的秘密花園。就是說,在霍爾的屋子裡,只要轉動門鈕,門外可以是任何四個空間。這就好比一個枯坐在家裡的人,幻想自己隨時進入各種虛虛實實的空間,經歷各種事件:出身于老家,混跡于名利場,在黑暗中反抗惡勢力,與愛人共築新巢,在純淨美好的心靈花園駐足,幻想擁有一個強大的堡壘與世俗抗衡……這種後現代的拼貼方式類似於《大話西遊》。 
  本片的兩個主角,其人性因素相當飽滿,遠超過以往動畫片任何角色。蘇菲是個文靜善良的小姑娘,她對霍爾一見傾心,但是她自認為不漂亮,不敢奢望魅力十足的霍爾愛自己。她被荒野女巫施咒變成了老太婆,之後她來到霍爾的移動城堡,為霍爾打掃房間。她認為只要自己是個老太婆,為霍爾做任何事都不會難為情,所以她寧可做個老太婆。這就是她的心結,她的老態其實是內心消沉自卑的反映。男主角霍爾是個法力強大的魔法師,他品性善良,外表俊美,熱愛打扮,又有點膽小,但是當愛人在場,他會勇猛無比。霍爾不願為好戰的王宮服務,四處躲避國王的徵召,經常暗中破壞戰爭,所以說,他是一個孤獨的反戰人士。這個光環是宮崎駿特意加上去的,原著中並沒有。 
  原著中霍爾只是一個拿了國王的酬勞去對付荒野女巫的魔法師,原著中根本沒有戰爭場面。宮崎駿特意發展出一個反戰主題,把霍爾的老師沙裡曼夫人改寫成好戰專制的大反派,使得影片幾乎成為一部反戰電影。考慮到宮崎駿本人一貫反戰,看起來霍爾就是宮崎駿的代言人。 
  宮崎駿聲稱:“這是我嘗試為老年人創作的一部動畫片。”這話不如說成是,“這是我為我自己——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創作的一部動畫片。” 我相信,這是宮崎駿醞釀許久的的心靈詩篇,它在宮崎駿的心底裡流淌很久了。 
  二、霍爾 
  霍爾是什麼人呢?他是宮崎駿作品中最唯美的角色,他是一個為世所不容的理想主義者。 
  霍爾第一次出場,是在一條僻靜的街道上,蘇菲在街道上碰到兩個調戲她的士兵,霍爾忽然出現,手指一點,就替她解了圍。荒野女巫的手下追趕他們,霍爾拉著蘇菲騰空而起,兩個人踩著舞曲的節拍淩空緩步前行,把世間繁華景象踩在腳底。蘇菲像做夢一樣隨霍爾降落陽臺,霍爾手一揮,飛墜而下,消失不見了。這是一個夢幻般的出場式。霍爾金髮碧眼,眉目柔美,眼神迷離,文質彬彬,他英雄救美,溫柔善意,來去如風,神秘浪漫,滿足了少女對於白馬王子的一切幻想。 
  霍爾第二次出場,是在蘇菲變成老太婆以後。當時蘇菲正在爐火上做飯,霍爾進門,看見家裡來了生人,問:“請問,你是誰?”蘇菲笑說:“我是蘇菲婆婆,就是城堡新請來的清潔婦。”霍爾也沒有多問,搶下蘇菲手裡的菜鏟,“請你拿兩片培根和六個雞蛋過來。”蘇菲把雞蛋和培根遞給霍爾,霍爾沉靜地做飯,把雞蛋一一打到平底鍋裡,再把蛋殼扔進火爐。油鍋滋滋作響,火焰歡快地騰起,霍爾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隨後,他們倆和小徒弟馬魯克一起坐下吃飯,就像一家人。令我驚奇的是,霍爾的第二次出場竟然是在做家務,他就像大多數單身男人一樣會做飯!身為大魔法師,霍爾出得廳堂進得廚房,無疑是個好男人。 
  霍爾還有一個優點,他說話很有禮貌。他說話經常用“請”“麻煩你”等禮貌用語,舉止溫文有禮 。在王宮,面對強敵沙裡曼夫人,霍爾明知接下來將有一場惡仗,他仍然彎腰向沙裡曼夫人行禮,說:“老師的精神不錯,令人高興。我依約前來了。”風度從容不迫。 
  只有一次例外。一天,蘇菲不小心動了浴室架子,攪亂了魔法,霍爾的頭髮再也變不回漂亮的金色。他圍著一條浴巾,跌跌撞撞沖下樓,向蘇菲發脾氣:“蘇菲!你是不是動了浴室的架子了!看,頭髮變成這種古怪的顏色了!”他絕望地大哭,頹然倒在椅子上,“沒救了,真是奇恥大辱……假如不美,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他死一般倒在灶臺上,身上汩汩冒出綠黏液,屋子裡陰氣森森,黑暗精靈紛紛舞動,房梁扭曲顫動,綠黏液流了一地。蘇菲不得不把霍爾抱上樓。這場戲略帶喜劇性,揭示了霍爾孩子氣的一面。 
  霍爾日常懶惰消沉,不講衛生。蘇菲剛進入城堡的時候,看見城堡裡髒亂不堪,房梁上積滿灰塵,到處蜘蛛爬蟲。我們知道,城堡是霍爾的心靈幻相,城堡裡髒亂不堪,說明霍爾的意志非常消沉。但是,霍爾雖然意志消沉,仍然堅持每天去戰場拼殺,他是一個堅定的反戰人士,一心要阻止戰火破壞城鎮。 
  影片開頭,在蘇菲的帽子店裡,姑娘們紛紛議論霍爾:“聽說南町的那個叫瑪莎的女孩,心臟被霍爾拿走了,好可怕!”傳說中霍爾是個惡魔,人人談虎色變,這就好像金庸筆下的一些俠客,比如蕭峰,金蛇郎君,黃藥師,雖然都是頂天立地的人物,卻被“名門正派”視為大魔頭。在世人看來,特立獨行的人都是古怪的,而特立獨行又極有本事的人,幾乎便是災星無疑了。連王宮御用魔法師沙裡曼夫人也認為霍爾非常危險。但作為和霍爾朝夕相處的人,蘇菲深信霍爾不是壞人,可是為什麼所有人都把霍爾說得那麼可怕呢? 
  影片末尾,懸念終於揭開。城堡潰散了,蘇菲跌落穀底。她絕望間,發現手上霍爾送給她的戒指在動,戒指的光芒指向城堡的門,她打開城堡的門,走過一條長長的隧道,走進一間屋子。屋子裡有一張桌子,上面鋪了寫滿字的紙,那是霍爾的字跡。她走出屋子,發現外面就是霍爾的秘密花園,天上流星道道劃過,流星砸到草地上,落入水中,發出丁丁的聲音。一個瘦弱的小男孩遠遠走來,那就是童年時代的霍爾。蘇菲驚呆了。小男孩站到草地中央,天上一顆流星落下,落入他手中,撞出耀眼的火花。小男孩微笑地捧住流星念念有詞,似乎是在許願,接著,他仰頭把流星吞了下去。蘇菲遠遠望見這一切,幾乎不能置信——那就是所謂的契約,所謂的交易。那其實不過是孩子的一個許願而已!男孩皺眉彎腰,捧住胸口,然後,他把一顆燃燒的心生生捧出來。火焰熊熊燃燒著,男孩手捧著燃燒的心,靜靜站在草坪中央。這是全片最經典的一幕。一瞬間,蘇菲明白了一切。 
  我們應該記得,高爾基筆下有一位英雄丹柯,為了帶領族人走出黑暗的森林,丹柯取出自己燃燒的心,為族人照亮出路。丹柯是一位具備強烈救世情懷的英雄,他是高爾基筆下最有名的角色。只要提起把燃燒的心捧在手裡,我相信所有知道丹柯的人馬上會想到丹柯。和丹柯一樣,小男孩霍爾也把心捧在手中,但他不只是為了救世,也是為了救自己。他不願為王國效忠,不願意戰火迫害人民,他想要爭取一個自由和平的環境。因此他將自己的心託付給流星,讓流星成為火魔,依靠火魔的力量製造出一座強大的移動城堡。此後他整日躲在城堡裡,一面逃避國王的徵召,一面隨時出去阻止戰火蔓延。其實,霍爾的心願只是一個普通孩子的願望,但就是這簡單的願望,在習慣於奴性和專制性的成人世界看來竟然是十分危險的。當霍爾將自己幼小的心挖出來,遠觀的蘇菲明白了一切。地下忽然裂開,強大的時空要吸蘇菲回去,蘇菲忍不住喊:“霍爾,凱西法,我是蘇菲,等著我!我一定會去找你的!在未來等我——”她知道他將面臨長期孤獨的處境,她要給他一個愛的約定。霍爾驚異地回過頭,看見一個少女沉入地下不見了。就在他把心交給火魔的那一天,他感受到愛的召喚,於是他一直等待著蘇菲,等待著他的心上人。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城堡裡來了一個自稱清潔婦的蘇菲婆婆,他知道那就是他的愛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搶下她的菜鏟,為她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在流星滿天的花園裡,小男孩霍爾手捧熊熊燃燒的心火,走向遠方。這一幕如此感人,又如此令人悲傷。蘇菲在時間隧道裡往回走,邊走邊哭。那只是一個孩子單純的願望,卻成了做人的全部代價。霍爾自此被世人看作眼中釘,他放逐自己,驅使城堡穿越無數大山大海,尋找他的愛人。現在,他的愛人終於來了。蘇菲走出隧道,看見霍爾化身為大鳥,靜靜守在山谷裡等她,她上前,撥開他蓬亂的羽毛,親吻他血跡斑斑的臉龐,說: 
  “霍爾,對不起,你在這裡等我,而我卻一直到現在才來。” 
  這是最感人肺腑的表白。她才知道他一直在等她。他受了那麼多苦,孤獨地戰鬥了那麼久,她卻一直沒能為他分擔。她感到歉疚。 
  然後,蘇菲解除了霍爾和凱西法的契約,把心臟塞回霍爾的心房。霍爾收回心臟,凱西法也活了下來。他們重新製造了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堡。支配這所花園城堡的,不再是霍爾那團孤憤叛逆的心火,而是霍爾與蘇菲的愛情。這個大團圓的結局雖嫌老套,倒也說得通。仔細想來,也許只有愛情才能拯救為世所不容的理想主義者,也許只有愛情才會讓沉浸于英雄夢想的男人回家。 
  這就是霍爾的故事。我喜歡這故事。每個理想主義者心中,都有一個霍爾。一些人已經找到愛,一些人尚沒有,也許終生得不到。那些得不到愛的人,很有可能變成荒野女巫那樣的惡魔;或者一部分人會像英雄丹柯一樣,倒地死去,悄悄地死在世人的漠視中,不為人知。 
  三、對白 
  蘇菲回到霍爾的童年時期,親眼目睹霍爾捕捉流星、取出心臟,這一幕是宮崎駿添加的,原著中根本沒有。影片絕大多數精彩橋段都是宮崎駿所寫。這是一個精彩的劇本,一些深刻感人的對白耐人尋味。 
  舉個例子,在王宮,沙裡曼夫人對蘇菲說: 
 “他(霍爾)是我最後一個入門的弟子,那孩子天資聰明又有才華,我還暗自高興總算找到一個能繼承我地位的人。沒想到那孩子的心讓惡魔給奪走,並且離開我身邊,變成了一個隻為自己利益才施展魔法的人。那孩子非常危險,他沒有了心,卻擁有過於強大的力量,再這樣下去,霍爾將會變得跟荒野女巫一樣。這個荒野女巫曾經是個才華橫溢的魔法師,但是她跟魔鬼做交易,長久下來,不管是肉體還是心靈都被吞噬。現在我們王國再也不能縱容這些異端魔法師在外胡來。霍爾如果願意來這裡為王國效忠,就要跟惡魔斷絕往來,我會教你方法。如果不來,我將廢除他的魔力,就像那個女人。” 
  這番話開頭部分有點玄奧。沙裡曼夫人一口咬定霍爾的心是被惡魔奪走了,霍爾沒有了心,卻擁有強大的力量,是個十分危險的人物。沙裡曼夫人表明自己的立場,她的意思是,魔法師就該為王國效忠,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要是魔法師不願受統治者支配,那就是危險分子。她威脅,如果霍爾再不來王宮報到,她將廢除霍爾的魔力,就像廢除荒野女巫的魔力一樣。這話就有點殺氣騰騰了。 
  雖然蘇菲尚不瞭解霍爾和火魔凱西法之間是怎麼回事,但出於對霍爾的瞭解和愛護,她憤怒地站起反駁: 
 “我終於知道霍爾為什麼不想到這裡來的原因了。這是個奇怪的地方,請人過來卻讓老人家先爬上一段階梯,又帶到奇怪的房間,這不是欺負人嗎?你說霍爾的心被人吞噬了,他的確是個任性而膽小的人,腦袋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但是至少他直率坦誠,他想過自己的生活。霍爾不會來這裡,也不會當魔王,他一定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跟惡魔之間的問題,我相信他會的!” 
  請人過來卻讓人先爬上一段階梯,這在歷史上很普遍。比如舊中國,臣子覲見皇帝,必須先爬上一段階梯,還要三跪九叩,行跪拜之禮。這其實是等級社會人壓迫人的常見現象。但是這一切在蘇菲看來極不合理。她明白了霍爾的心意,他不想溶入等級社會,不想受壓制,也不想壓制別人。他不願意來王宮,是因為他要維護自由和尊嚴,但是專制的統治者卻認為他“非常危險”。蘇菲不禁為霍爾大聲辯解:“至少他直率坦誠,他想過自己的生活。”這話擲地有聲。 
  這段精彩的辯論,揭示了影片正反雙方衝突的根源,那就是專制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專制主義者看來,一個有本事的人不願溶入社會,整天在外遊蕩,常常做一些違反政策的事,那就如同把心交給了惡魔,是非常可怕的。而在自由主義者看來,他們擁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權利,他們是在為道義理想而戰。為了實現道義理想,他們寧可付出代價,即使流血犧牲,也決不能充當等級社會卑微的一份子。 
  說到這,我們要詳細分析一下火魔凱西法。火魔凱西法隱喻什麼?我們知道,他的前身是一顆將死的流星,而流星,在一般人看來是許願的物件,霍爾把心交給流星,等同于把心靈託付給了願望。也就是說,火魔凱西法其實是霍爾心頭的夢想之火。 
  那麼,霍爾的夢想是什麼呢?據片中沙裡曼夫人交待,“那孩子的心被惡魔奪走,從此變成一個隻為自己利益才施展魔法的人。”就是說,霍爾取出心臟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爭取自由。他不願聽命于王宮,不願受人擺佈。他離開了沙裡曼夫人,他要用心頭的夢想之火,去建立自己的城堡,以實現自由和平的願望。霍爾的夢想,就是自由及和平。 
  在影片中,凱西法被稱為“惡魔”,不僅沙裡曼夫人如此稱呼,蘇菲如此稱呼,連凱西法也自稱:“我是一個惡魔!”這很有意思。凱西法是霍爾和蘇菲的朋友,他是霍爾心頭的夢想之火,但在世人看來,他是個惡魔,因為他“會吞噬人的身體和心靈”。仔細想來,倒也不無道理。理想主義本就是一把雙刃的劍,一個孩子用任性的心靈固執地追逐夢想,如果他一直拒絕向現實作任何妥協,長此以往,遲早變成瘋子。所謂成長,就是對現實不斷妥協的過程;所謂成熟,就是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的轉變。世上本沒有絕對的自由,如同世上沒有永久的專制。一個人在自由自在的狀態中沉浸太久,終將消沉頹廢,或者恣意妄為,無論肉體還是心靈都被吞噬。這方面宮崎駿見解獨到,看起來他不只是一位整日呆在工作室裡做白日夢的動畫師,他還是一位思想家。 
  雖然宮崎駿堅定反戰,可是他似乎並不熱衷於當英雄。影片後半段有一場戲,霍爾和蘇菲的新家遭受炮火攻擊,霍爾決意死守家園,他對蘇菲說:“蘇菲,你留在這裡,凱西法會保護你,外面我來守護。”蘇菲急急上前攔阻,“等等!霍爾,你不能去,留在這裡!”霍爾悲涼地說:“下次空襲就要來了,凱西法也阻止不了攻擊。”蘇菲提議,“逃走吧,不要和他們戰鬥!”霍爾安詳而堅定地回答:“為什麼?這些年我已經逃夠了,好不容易身邊有個非守護不可的人,那就是你。”說完,他飛身出門,義無反顧投入硝煙彌漫的戰場。 
  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在遇到愛人之後勇氣倍增,在戰火紛飛的時刻勇敢地擔負起守護全家的重擔,這著實令人感動。但是,孤身抗戰是守護愛人的正確方法嗎?一個人的力量怎麼可能阻擋一個龐大的軍團?歸根結底霍爾是個固執的理想主義者,自以為好男兒當戰死沙場,不應臨陣脫逃。但是蘇菲不這樣想。當蘇菲看見霍爾在空中遭受攻擊,痛苦地大聲悲嚎,她大驚失色,當即要求凱西法搬家招回霍爾。她說: 
  “只要我們還呆在這裡,霍爾恐怕就回不來了。還是當個膽小鬼比較好。” 
  蘇菲的意思是,她不想要霍爾當英雄,她只想要大家平平安安,他們不如逃走,逃到安全的地方。她不要霍爾和敵人死纏爛打,她寧可霍爾是個膽小鬼。蘇菲的話語深得我心。如霍爾這般脾氣的人,生活中多半是文人藝術家,一個書生,豈能扭轉戰局?殺戮機器一旦啟動,不是殺人就是被殺,小人物的自我犧牲值得幾何?明智的辦法就是如蘇菲般選擇逃跑。我非常認同蘇菲的觀點,雖然我更喜歡霍爾。 
  以上兩場對白,是影片思想的精髓。這兩場戲表明,對於理想主義,宮崎駿的認識非常深刻。 
  四、情境 
  作為宮崎駿作品中內涵最豐富的角色,霍爾有很多造型。剛出場時,霍爾穿著色彩斑斕的長外套,戴綠寶石長耳墜,金髮披肩,碧眼迷離,像童話中的夢幻王子。後來外套變為淺色,髮型變成直發,仍然很漂亮。霍爾的頭髮變回黑色之後,形象樸素起來,連漂亮的長外套不穿了,只穿白襯衫,有點家常化。不要小看這個變化,這意味著霍爾在蘇菲的感化下逐步擺脫了自戀虛弱,走向成熟。 
  片中很多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場景是,霍爾靜靜睡在床上,身穿白色襯衫,他雙目緊閉,床四周掛滿各色奇異的玩具,色彩金燦夢幻。此情此景,仿佛一個純潔的白衣王子睡在孩童的璀璨夢幻中,令人想起克裡慕特的油畫。 
  另一個情境是霍爾發脾氣召喚黑暗精靈,他身體慘白倒在灶臺上,像得了重病的孩子,憂鬱的綠色黏液流了一地。周圍暗影綽綽,光線變暗,屋內房梁傢俱扭曲不安。畫面張力很大,色彩濃重陰鬱,風格有些類似蒙克的版畫《不安》。 
  這裡要說一下本片的製作。本片在製作上有了一個飛躍,雖然人物造型還是手工繪製,一部分佈景、道具及光線首次使用了電腦三維技術。由於人物依舊是手工繪製,片子整體輕靈單純的風格得以延續,但是畫面卻常有油畫或版畫的韻味。這真是驚人的突破。影片中木材,木門,木柱,石磚,牆面,玩具等材質,細膩逼真有光澤;光線也像真實光一樣自然滲透,甚至光線裡的灰塵都清晰可見。如此畫面,不能不令人想起威尼斯畫派或者荷蘭畫派的作品。這樣的效果令人驚歎。 
  在這部野心極大的動畫片裡,宮崎駿放棄了最擅長的大型戰爭場面。熟悉宮崎駿的觀眾應該記得,宮崎駿非常擅長大型空戰的場面操作,可是本片根本沒有值得稱道的空戰戲。倒是霍爾化身為灰色大鳥,在硝煙彌漫的夜空中孤憤地飛翔的身姿,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夜空中炮聲隆隆,一架架飛行艇被炸得粉碎,天空變成一片火海。霍爾展翅飛來,他金發怒撐,雙目圓睜,巨翅平張,像巨鷹一樣有力;他掠過硝煙彌漫的夜空,如同海燕劃過烏雲密佈的大海上空,尖利且迅捷。 
  霍爾的飛翔造型,近景像巨鷹,遠景像海燕,應該不是偶然的。鷹和海燕都是高爾基筆下有名的飛禽。“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都記得這句名言。《海燕之歌》和《鷹之歌》是高爾基最有名的散文,一度被傳頌成“無產階級革命浪漫主義”的名篇。考慮到霍爾手捧心火的一幕非常像高爾基筆下的英雄丹柯,我有理由推測,宮崎駿在構思時受到了高爾基的啟發。顯然,霍爾這個角色集合了丹柯、巨鷹、海燕的特點。但是宮崎駿無意進行“浪漫主義”的煽情,他在塑造反戰英雄霍爾的同時,也對理想主義進行了反省,他不僅突出霍爾的戰鬥精神,也強調他的獨立自由精神、愛情理想和田園理想,而這些在五十年前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看來,屬於“頹廢的小資產階級情調”,是應該受批判的。宮崎駿的風格與高爾基迥然不同,他要的是情境的唯美,他要把強烈的救世情懷上升為憂傷唯美的抒情詩意,這才是他的藝術理念。 
  有幾場戲氣氛奇特,有種神秘的美感。一場是霍爾從戰場返回,頹然落翅,倒在椅子上,和火魔凱西法說話。房間裡光線昏暗,霍爾疲憊不堪,他黯黯說:“這次的戰爭很慘烈,從南邊的大海到北邊的國境,全是一片火海。”凱西法叫:“我最討厭火藥的火了!那些傢伙的字典裡根本沒有禮貌兩個字!”實際上,凱西法就是霍爾的心火,霍爾對著火爐說話,實質是在跟自己的心靈說話。黑暗的屋子裡,孤獨疲憊的霍爾對著火焰訴說心事,這一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更奇特的一場戲是一個夢境。霍爾第二次從戰場回來,蘇菲聽到聲音,從夢中驚醒。這時她變回了少女的樣子。其實她是在做夢,人在睡夢中最放鬆,所以睡夢中的蘇菲忘記了自卑,重新變回少女。她看見地下的羽毛沾著血跡,又驚又痛,手持燭火上樓,來到霍爾的房間。她打開門,看見房間裡兩條堆滿各色奇彩玩具的通道,通向不知名的遠方。走過一條玩具通道,她看見盡頭處一頭大鳥伏地發抖,驚呼:“霍爾,是霍爾吧?很難過嗎?你是不是受傷了?”大鳥伏地發抖,低沉地說:“別過來——”蘇菲說:“沒關係,讓我來幫你,讓我幫你解開身上的魔咒,好不好?”大鳥遽然抬頭,露出一張骷髏臉,說:“你連自己身上的魔咒都解不開,你能幫我嗎?”蘇菲喊道:“那不一樣,因為我愛你啊!”骷髏歎息:“太遲了。”說罷,振翅離去,灰羽紛紛飛落,情狀淒涼,蘇菲驟然變老,呆然站立。貌似強大的大魔法師霍爾實際只是個躲在玩具叢中固執地做英雄夢的孩子,他長年孤獨,傷痛纏身,且自閉膽怯。蘇菲雖然早感應到霍爾的孤獨與創痛,但她無法擺脫自卑,不敢靠近心上人。她感到焦慮,不知該怎麼辦。這個夢境充滿哥特式的迷離氣氛,意境深切悲涼,令人過目不忘。 
   五、結束語 
  影片的結尾有點問題。沙裡曼夫人看見霍爾等人轉危為安,馬上決定停戰,這真是莫名其妙。為什麼她決定停戰?影片沒有交待原因。估計是為了保證票房,製片方強加了個光明的尾巴。這是影片的瑕疵。 
  但是,影片整體依然熠熠生輝。這部影片把心靈隱喻嵌入童話般單純的故事框架;把愛、自由、和平的現代理念融入唯美抒情的詩意風格,令人耳目一新。本片具有現代性的美感,是新世紀的藝術,和以往任何電影都不同。我認為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幾代先鋒的電影人刻意追求形式唯美,其中包括塔爾可夫斯基、伯格曼、費裡尼、安東尼奧尼、安哲羅普斯基等電影大師,他們的許多作品影像優美,節奏緩慢,情節晦澀,受眾面極有限。其實,未必深刻的電影必須晦澀,如《霍爾的移動城堡》就非常有趣,其思想性和唯美程度也不亞於任何一部詩意電影。所以說,形式美學並不是通向藝術殿堂的唯一途徑,通俗的題材和簡單的情節加上合理的美工,照樣可以攀達藝術的高境界。學院派迷戀形式美學,一味鼓吹純影像論,純粹是孤高自大、自絕于觀眾的表現。 
  那麼,成功的訣竅是什麼? 
  第一就是塑造人物。霍爾和蘇菲具備豐富的性格特徵,而以往的詩意電影,比如《魂斷威尼斯》、《鏡子》等等,人物只是唯美的長鏡頭裡的一個道具、一個符號。這樣的電影通常只能抒情,難以承載深刻的思想。拿宮崎駿過去的作品來說,例如《天空之城》,兩個主角一味單純可愛,性格過於單薄,根本不足以包容深刻的人文內涵。所以,《天空之城》只是一部批判主義作品,遠不如《霍爾的移動城堡》豐富深刻。 
  其次,要把現代理念注入影片,而不是鼓吹舊時代的鬥爭理念或犧牲精神。上個世紀,四十年的戰火和五十年的冷戰讓全世界創痛巨深,藝術家們奮起創作,試圖用宗教般虔誠的心靈為世人尋求救贖。如今,人民生活日益安定,潮流發生了變化,自由、獨立、平等、和平逐漸成為現代人的主流觀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誰要是倒退回去宣揚舊思想,那就是炒冷飯,那就是拾人牙慧,那就是迂腐保守。 
  最要緊的是,我們必須明白,雖然時代在變化,一些東西不會改變。比如唐詩宋詞,永遠不會過時。唯美抒情是不朽的潮流。愛和美的嚮往永遠紮根在每個人心底。宮崎駿苦心積慮塑造唯美的霍爾,精心佈置情境,就是為了實踐他的美學理念。他認為,動畫片也可以實踐藝術理想,事實也是如此。動畫是繪畫藝術和電影藝術的結合,動畫比真人電影更能方便地達成視覺唯美。在優美的情境中,音樂憂傷低回,劇情靜靜地表現一個為世所不容的理想主義者的內心。當稚嫩的心靈終於顯露其單純美好的信念,那是最感人的時刻。那種動人的美麗,完全不同于反映成人內心強烈憂患的悲劇美。看了宮崎駿的動畫,我們才知道,世上除了悲劇美,還有一種純潔美。 
  我們不妨把宮崎駿和他的同行作比較。好萊塢絕大多數動畫片只求娛樂性,畫面誇張虛化,沒多大意思。即使是宮崎駿的同事高畑勳,其代表作《再見,螢火蟲》風格悲慘沉痛,苦大仇深,和純潔詩意也毫不沾邊。但是,在宮崎駿的電影裡,詩意的、孩子般單純的美好願望幾乎貫穿在每一部作品中,包括以中年人為主角的《紅豬》。可以說,宮崎駿確立了一套自己的美學體系,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師。曾有人說宮崎駿是“日本的金庸”,“動漫界的莎士比亞”,如今看來這些稱呼都不合適。宮崎駿就是宮崎駿,他是一個在藝術領域開闢一方新天地的劃時代人物。我由衷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繼續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627740/

懸崖上的金魚姬 崖の上のポニョ (2008)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山口智子 / 長島一茂 / 天海祐希 / 柊瑠美 / 奈良柚莉愛 / 土井洋輝 / 奈良岡朋子 / 吉行和子
又名: 崖上的波妞 / 崖上的波兒 /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 懸崖上的Ponyo / Ponyo on the Cliff
  劇情簡介
  金魚姬是一條活潑好動的小魚,一次偶然的機會,它在漲潮時被沖進了玻璃瓶中無法脫身。此時,剛好來海邊度假的男孩宗介路過,幫它解困,從此人魚相識。宗介把金魚抱回家裡餵養,一起玩耍,感情甚篤。由於海員父親終日出航,宗介只得跟母親相依為命,這讓他的性格孤僻自閉,甚至對長輩也不理不睬。但是,遇到金魚姬後,宗介逐漸改變了對生活的冷漠態度,這也讓他慢慢修復了性格中的缺陷。一次意外的海嘯中,宗介撞傷了身體,金魚姬沾染到了人類的血,飄回了大海之中。原來海洋中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那裡有個操控水文環境的古怪男子藤本,因為發現了人類污染環境的醜陋,所以自造了另一個水中世界。他發現金魚姬沾染了人氣,正準備用魔法將它打回原形,卻事與願違……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2008-11-06 

  你還在看童話嗎?    
  或者說,你還相信那些古老而傳統的價值觀,相信愛的力量,相信奇跡的存在嗎?    
  有一段時間,我被那些盡情顛覆,盡情嘲笑,盡情展現人性之黑暗的電影征服了。我以為這才是人生的真相,這才是答案。而那些真善美啊,美好溫情啊,犧牲奉獻啊,不過是一層甜得發膩的奶油,只適合給未成年的孩子們解解饞,而大人們——他們需要一些重口味的東西。    
  這樣想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是長大了,扔掉了那些童話書,如饑似渴的學習成人世界的規則。我嘲笑那些一本正經的人,覺得他們要不就是過時了, 要不就是在裝蒜。那些以“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的住在一起”結束的童話,他們是編不下去了吧?恐怕再多說一句,霧氣就要散去,手中的片刻溫暖也要化作冰涼。    
  有一段時間,我習慣於那種無需任何付出卻能盡情享受的曖昧——沒有開始,沒有結局,甚至不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和目的。我已經軟弱到不敢相信真愛的存在,不敢相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也沒有把握可以承受別人對自己完全的託付。 
  可是在內心深處,又有誰不希望那些童話都是真的呢?誰不渴望永恆的存在呢?否則為什麼這個叫宮崎駿的老人,他紅了那麼多年。 
  宮崎駿的電影真是個異數——有如世外桃源,那麼乾淨,純粹,有著穩定的價值觀和對人性不可磨滅的信心,還有著黑暗和邪惡也無法動搖的溫暖和盼望。他的世界裡總是有魔法,但是魔法存在的目的,最終也是為了成全愛與付出,覺醒和成長。    
  難怪我們看到電影裡的波妞乘風破浪去尋找她的愛人,看到她義無反顧離開熟悉的家鄉,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都覺得震撼。因為那樣堅定而執著的愛,我們心裡已經沒有了,我們有各種實際的考慮和懷疑,有著近期的遠期的計畫和打算,付出了就要看到回報才肯繼續,還需要給自己留個後路全身而退——這哪裡是在戀愛呢,分明是在做生意吧。    
  波妞沖出去的時候,她不知道未來有什麼樣的考驗在等著她,但是她全心信賴宗介,他也真的沒有辜負這份信賴。還是那麼小的兩個孩子呢,但是他們真的是懂得愛的。    
  愛是要付出代價的,愛是需要擔當的,愛是需要去爭取的,愛是需要你為了對方而放棄一些事情,並改變自己的。 
  近來越來越喜歡看這樣充滿美好信念的電影,像回到我們生命最初的純淨。如果說孩提時代的信念,是被小心翼翼呵護的天真,是因為未諳世事,尚不知道人性的複雜和詭詐。那麼長大之後的信念,卻需要多一點勇氣,多一點堅定,要對那尚未看見的美好之物常存盼望,並且靠著這信心去生活。    
  我說,若只靠著我自己,我無法相信永恆的存在,無法相信愛情,無法相信別人甚至自己的承諾。但是,有一天我終於知道,有一位愛我的神站在我的身後,為我的今生和永生負責。於是我就放下心來,重新有了選擇的自由,有了相信的能力,有了付出的勇氣,也有了改變的決心。    
  有的時候,信仰和愛情真的有點像——就好像一個人站在懸崖邊蹦極,他若始終不肯縱身一躍,便永遠也不知道他腳上的繩子,是否能承受這份託付。波妞跳了下去,她從此脫離了魚的身份,成為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    
  你呢,是繼續在懸崖邊猶豫,還是永遠留在海底?    
  說到底,信仰到底是什麼呢,就是縱身一躍,就是我們跟神之間一個永遠的約定,是捨棄舊的去開始新的生活。信仰就是——從今以後,再也不要放開你的手。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47033/

上了你還會上別人的這麼一個人你還會愛麼2009-01-05 
   
  很多人將電影拍的越來越慘,越來越要命,非得自小喪父的女孩兒發現原來保養自己的是親生父母,而自己的情人其實是自己的親哥哥,好像生活太安逸了,就必須得發生點倒楣事兒才能讓自己感動。    
  《崖の上のポニョ》是一部動畫片,一部給成人看的動畫片,一部小孩兒看完感覺可好玩兒,成人看完卻心中一緊。    
  物欲橫流,肉體橫陳,那些被傷害的人們變成了宅男腐女,那些傷害的疤痕存在了這些戴著厚度眼鏡片,在家面對電腦比出門更能安逸的人們的心中。他們沉浸在網路小說和網路遊戲的臆想世界中,他們比什麼人都可能渴望愛情,感情,他們卻一向不輕易吐露,在動漫的世界中他們會迷戀上動漫裡的2D人物,他們卻懼怕同桌的女孩兒。
  影片的結尾,人魚女王問自己的小女兒波尼你願意長出四肢沒有魔法的去和這個男孩兒一起嗎?當有一天他不愛你的時候你就會變成泡沫的。小女兒波尼開心得意的活蹦亂跳著。    
  到了這裡,我替這個姑娘感覺不值,甚至想捏她媽媽的乳頭,你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女兒如此草率?男孩兒才可能6,7歲吧,他還會小,他會因為一個玩具而吵架,他會喜歡上隔壁院子的小女孩兒,他會在年紀稍長一些迷戀上那些打扮時髦穿著時尚的女同學,他還會………而人魚女王竟然還會答應?    
  身邊的人,一起出門坐在一起飲茶,喝酒,女朋友在旁邊嬌氣的撒嬌或者玩笑,但是可能就因為出牌出錯男人勃然大怒;女人能因為一個毫無來由的曖昧短信就與男人大吵大鬧;一點誤會彼此為了面子互相撐著不去解釋不去主動聯繫。    
  而更多的人可能更多是坐在旁邊微笑的看著這對小倆口羡慕,白天互相罵傻逼,晚上男的猛操逼的生活是多麼的和諧幸福啊~你們還不知足?尤其是動不動男人抽根煙跟你說:“操,真不想和她好了,和人好可真累。”真是飽漢子不是餓漢子饑。    
  面對喜歡的人,更多的時候可能是想愛卻又怕傷害的心態,考慮了太多的後果,對方會不會騙我?會不會還有別的人呢?是不是玩我呢?是不是只是為了上床?是不是只是圖樂子?他哪兒有那麼可能愛上我?她外面男人多了去了?    
  最早的時候一個人問另外一個人:“你為什麼和我在一起?”對方答:“因為我愛你。”兩個人就擁抱在一起緊緊不分開。是啊,我愛你難道還不是世界上最讓人感動最讓人心動的理由嗎?    
  什麼時候變成了“你為什麼要和我在一起”的回答語變成了:“操,我真的他媽的愛你,你以為我要操你?我要因為操逼喜歡你,我人多了去了你知道嗎,操,就你這樣我告訴你還真是除了口 交我一點兒都感覺不到你和別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所以說為什麼我要和你在一起呢?那是因為你人對我好啊,我雞霸一硬你就知道該低頭了,我屁股一拐你就知道遞黃瓜了,我在朋友面前一個眼神你就知道該聽我吹牛逼”    
  影片的結局宮崎駿留給我們一個深深的遺憾和仿佛嘲笑一般的嘲弄我們:“你敢不敢明明知道分開的後果卻還要跟一無所知一樣全部付出?”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608955/

起風了 風立ちぬ (2013)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庵野秀明 / 瀧本美織 / 西島秀俊 / 西村雅彥 / 史蒂夫•阿爾珀特 / 風間杜夫 / 竹下景子 / 志田未來 / 國村隼 / 大竹忍 / 野村萬齋
又名: 風起(台) / 風起了(港) / 風兒起 / 風平浪靜 / 風雪黃昏 / 起風之時 / Kaze tachinu / The Wind Rises
  劇情簡介
  堀越二郎是世界著名的工程師和飛機設計師,設計了一系列的軍用飛行器,而這其中又以艦載零式戰機為其運用最廣泛、最知名的代表作。這種零式戰鬥機曾經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立下了奇功。宮崎駿一向以作品中的反思元素和超自然元素而著稱,這次執導根據史實改編的影片,不知道效果會如何。而且宮崎駿從未執導過傳記題材或者是根據史實改編的影片。至於空戰,《紅豬》倒是沾邊,不過那部電影和真正的戰爭無關。吉蔔力工作室也只創作過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那就是高畑勳執導的《螢火蟲之墓》。 

看片之前應該知道的部分周邊資訊 2013-07-22 

  這部影片講述日本航空之父、零式戰機的開發者堀越二郎的生平。受眾多吉蔔力迷關注的點自然也在於“宮崎駿大大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之後時隔5年的又一力作。”宮崎駿雖然做的是傳統的2d動畫,但他的作品從來就不只是給孩子看的童話,這部新片也是一樣,在日本上映時甚至特地在影院售票時指出:這並不是一部兒童電影。    
  本片根據堀辰雄的同名小說《風立ちぬ》改編而成,非常符合宮崎駿對飛行器的趣味,又蘊含純淨感情的願景,展現了二戰時期宏大的時代畫卷,同時表達了對戰爭、科技的反思。標題來自法國詩人保羅•瓦萊裡《海濱墓園》的詩句,意思是“起風了”(插個樓:據說已經有本片中國的代理公司要將官方譯名定為《風起》,還是經過多方討論而成的結果,個人以為真是揍勢之至,完全失去了“起風了”這樣平實淡雅的意味)。原作已經有個很流暢的譯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另有2012年文匯出版社出的一部名為《風吹了》的譯作,看了豆瓣上的對照版本後感覺譯文不容樂觀,大家還是慎重考慮為妙。堀辰雄小說還有另一本小說《菜穗子》也出過中日文對照本。而海報中宣傳詞“いざ生きめやも”(海報上的字由製作人鈴木敏夫親自書寫),則是此句詩下半句,代表著“只有努力生存下去”的意思,也有人譯為: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感覺這個譯法也挺到位的。(本段部分內容參考了止庵先生的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聲優陣容強大。其中最醒目的應該就是為男主配音的庵野秀明大大了吧。這位元以《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聲震漫壇的大導其實早就在一些有愛的影片中亮相本尊,參演過《歡迎來到隔離病房》、《無厘頭森林的第一次接觸》等影片,並在動畫片《阿倍野橋魔法商店街》第12集客串過聲優。    
  本片自然少不了與久石讓(Joe Hisaishi)大大的合作,日本女歌手松任谷由實演唱了本片主題曲《飛機雲》本身就是一首日本經典老歌。優酷地址:http://t.cn/zHRrln8。也可用酷我音樂盒等利器搜索整張專輯《風立ちぬ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在影片上映之前先用ost解解饞。   
  其實早在1976年,堀辰雄的這部小說就被搬上螢幕,電影也叫《風立ちぬ》,中譯名:《逝風殘夢》又名為《風雪黃昏》。主演是上一代人的純愛偶像:山口百恵與三浦友和,想當年,可是令好多現在的上了年紀的資深文藝青年們為之動容。分享一下本片百度盤位址,有興趣的可以在動畫之前熱身一下: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uk=3442224108&shareid=2346&fr=649081235&fa=649081235    
  據說早在2009-2010年,宮崎駿就在日本模型雜誌《Model graphix》開始連載同名改編漫畫,這個位址有部分原畫分享,筆觸粗獷質樸,色彩明快熱烈,宮崎大大手底下確實有兩下子。http://tieba.baidu.com/p/2284215030.    
  另外,為紀念7月20上映的宮崎駿動畫《起風了》以及今秋上映的《輝夜姬物語》(高畑勳執導),吉蔔力工作室將其出品的全部21部作品製作成22.6x4.2米的巨幅壁畫,並從7月1日起在全國26家院線展出。從《風之穀》到《輝夜姬物語》,21個動畫名場面在壁畫中盡情展現。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176912/

宮崎駿退休 疑受政治影響2013-9-3蘋果日報

日本動畫巨匠宮崎駿的新作《風起了》,前日於威尼斯影展舉行記者會並於昨日首映,沒有到場的宮崎駿透過吉卜力工作室主席宣布退休,消息震撼全球動畫迷。宮崎駿多年來的作品,都深藏著反戰、女權、環保等寓意,具有警世作用。近期他連番反政府的發言,被猜測是他退休的原因。
  宮崎駿今年新作《風起了》,以大戰時的戰機設計師為背景,但他稱這題材具有反戰意式,他剛宣布退休不再拍長篇動畫電影,或只製作短片,該片成為他最後作品。對於多次揚言退休的他,有日本傳媒指,之前他都是在日本的傳媒前講及退休,但今次卻在國際電影活動中宣布,相信會是真正退休。
  但有韓國傳媒認為,宮崎駿退休疑是與他近期連番反政府的發言有關,因他今年7月在吉卜力出版的月刊中,強烈批判首相安倍晉三擬修憲,並反對設立國防軍,受訪時又稱日本應向中韓道歉,並與中國成為朋友。宮崎的言論在日本引起極大迴響,韓國傳媒猜測,反對宮崎立場的言論或許對他做成負擔,他亦對安倍的右傾政策感失望,所以連創作亦想停止,因而退休。

宮崎駿退休一鞠躬「屬於我的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 自由時報2013/9/6

「這次我是認真的!」曾經數度揚言退休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昨天台灣時間下午1點在東京召開退休記者會,一開場就說不會再黃牛,真的要退休了。宮崎駿的魅力之大,讓原本謐靜的吉祥寺一帶,湧入600多家國內外媒體,日本電視台幾乎全數直播記者會實況,動員力恐連日本首相都忘塵莫及。
體力不支退休 非關反核與反戰
  為什麼要退休?宮崎駿說年紀大、體力不支;「光是『風起』,我就花了5年,下一部可能要6、7年,那時我就80歲了」、「每個作品時間愈花愈長,代表我也變得遲鈍了」、「屬於我的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
「風起」中有強烈的反戰、對日本的批判,宮崎駿承認這讓工作室的人承受很大的壓力,甚到接到恐嚇電話,但他的退休與這些事、反核或311震災都無關。
不想當文化人 想當小工廠老爹
  接下來想做什麼?宮崎駿說:「一直以來都有些事想做,但那不是動畫。」、「我不要說比較好,免得將來做不到很丟臉。我不想當文化人,我想當小工廠的老爹。」宮崎駿說,他還有再工作10年計畫,在還能開車的年紀,每天仍會到工作室,就看能活到什麼時候。
  另外,「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成立以來,有些展示的原畫也褪色了,他想再畫一遍。他笑說,他本人在美術館,也可能會被當成展示品,那也不錯!
國際媒體關注 大師自報歷年體重
  宮崎駿要退休,全球粉絲的捨不得不下於日人,海外媒體也由頭至尾的剖析大師。義大利媒體和法國媒體爭寵,宮崎駿說義大利食物好、女人美、風景棒,但若電影,他較愛法國片。香港媒體發現他好像變瘦了?他竟然把自己從婚前到現在的體重報一次,還說目前少吃澱粉控制體重。台灣媒體則問他有無造訪台灣的計畫。對老先生發問五花八門,看得出對他的喜愛與敬重。

宮崎駿   維基百科

宮崎駿(日語:宮﨑 駿/みやざき はやお Miyazaki Hayao,1941年1月5日-), 日本人,退休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1][2],於2013年7月在日本上映的《風起》為其導演生涯的最後作品。宮崎畢業於杉並區立永福小學校、杉並區立大宮中學校、東京都立豐多摩高等學校及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目前在埼玉縣所澤市居住。
  人物
宮崎駿基本上以本名活動,不論日本國內外,普遍習慣用宮崎駿,2000年以後才逐漸正名宮﨑駿。[3]曾經使用的化名包括秋津三朗(あきつ さぶろう)與照樹務(てれこむ)。另外,在漫畫作品《風起 妄想重返》連載時的筆名則有宮﨑グズオ、宮﨑ノロオ、宮﨑ノビオ、宮﨑オソオ、宮﨑YASUMIGACHI駿、妄想駿及宮﨑妄想。
  宮崎駿與高畑勳共同創立受到國際上廣泛讚譽的動畫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的作品獲得相當大的成功,與美國華特•迪士尼、英國動畫師尼克•帕克以及動作捕捉先驅美國動畫家羅伯•湛米基斯相提並論,他也被《時代雜誌》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人物[4][5]。
  宮崎駿在東映動畫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並參加《格列佛的宇宙旅行》的製作。他在這部作品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並最終成為電影的結局。他在動畫產業以各種不同的角色參與工作,直到他在1979年執導第一部動畫長片《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在他的下一部電影《風之谷》獲得廣泛的讚譽,他與高畑勳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並繼續創作許多作品。直到完成《魔法公主》之後,宮崎駿選擇暫時退休。在休息一陣子之後,宮崎駿在2001年完成動畫《神隱少女》,並持續在動畫界活躍至今。
  雖然宮崎駿的電影在日本一直都享有巨大的商業及藝術上的成功,但是西方世界基本上對他的了解並不深;直到米拉麥克斯影業將他在1997年執導的電影《魔法公主》以DVD的形式公開發行之後,他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才逐漸上升。《魔法公主》上映當時是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直到1997年另一部電影《鐵達尼號》上映之後才超過它。《魔法公主》也是第一部在日本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影片獎的動畫電影。他的下一部影片《神隱少女》在日本的票房超過《鐵達尼號》,還贏得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也是第一部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日本動畫。他執導的許多其他電影也獲得許多不同的國際獎項。
  一些主題在宮崎駿的電影中經常出現,例如人類對於自然及科技之間的關係,難以維持的和平主義倫理等。宮崎駿的女性主義思想經常反映在電影當中,所以電影中的主角往往是堅強且獨立的女孩或年輕女性。
  2013年7月,宮崎駿在吉卜力工作室免費月刊《熱風》2013年7月號表態反對修改《日本國憲法》,「現在舉行選舉的話,得票率、投票率也低,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想混水摸魚、以『想到哪、做到哪』的方式修憲,實在太扯了」;他批評,日本的政府和政黨首腦缺乏歷史觀、沒唸書,他們只會聽佞臣之言決定方針,結果他們在國際社會踢到鐵板就立刻慌張地改口「基本上尊重村山談話」;他說,對照《日本國憲法》第9條,自衛隊的存在是有點怪,但那樣比較好,最好不要變成國防軍;他還說,安倍經濟學遲早會破功[6]。
  早年
宮崎駿在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父親是宮崎家族經營的「宮崎航空興學」的職員。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宮崎駿度過了相當自由的幼年生活。由於身體不好,故不擅長運動,也因此對靜態的繪畫很有天分,特別對於飛機感到興趣,並成為終身的愛好,他後來許多作品當中都反覆出現飛行的概念[7]。
  宮崎駿的母親十分愛好讀書,並經常對社會產生質疑。而他也是一個喜好讀書的人,對手塚治虫、杉蒲茂的漫畫很有興趣,尤其是福島鐵次的繪本《沙漠的魔王》,最令他喜愛。因為母親需要進行肺結核的治療,所以宮崎駿全家經常搬家[7]。
  宮崎駿全家在1944年全家移居到栃木縣的宇都宮市和鹿沼市,從1947年開始在宇都宮市的一所小學就讀,4年級時回到東京,就讀杉並區大宮小學,5年級時則轉到由大宮小學新成立的支校永福小學。他在1953年從小學畢業,進入大宮中學就讀,高中則進入都立豐多摩高中,並開始學習繪畫。1958年因為東映動畫《白蛇傳》(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8] 而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1959年考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系,主攻日本產業論。由於當時的大學還沒有漫畫社,因此加入性質最接近的兒童文學社(兒童文化研究會)" [8],並編導了幾齣人偶劇。大學期間熱衷創作漫畫,積累了數千張畫稿。在此時,宮崎駿也在思想上開始傾向社會主義,在蘇聯解體時,他的思想也受到很大衝擊,但是對勞動者和革命的肯定立場一直沒變。 [9]後來宮崎駿在1984年連載完漫畫《風之谷》後,決定放棄馬克思主義。[10]
  東映動畫公司
在大學畢業後,宮崎駿於1963年4月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的工作。進入公司一年後,被蘇聯製作的長篇動畫《雪之女王》深深的感動,因此決定以動畫師為一生的職志。成為動畫師後第一次參與製作的動畫是《汪汪忠臣藏》(製作人為白川大作),其不凡的才能被發現後,升職為主要製作人,並擔任了東映動畫的公會書記長[7]。
  宮崎駿於東映動畫公司認識了在他動畫生涯中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前輩高畑勳,在此期間參與了《狼少年肯》(是東映首部動畫電視劇)、《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高畑勳執導)、《穿長靴的貓》(製作人為矢吹公郎,於1969年公映)等動畫的製作,擔任原畫或場面設計的職務。[11][12]
  離開東映動畫公司
宮崎駿在1971年完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後離開東映動畫公司,與高畑勳、小田部羊一共同加入A Production(現今的SHIN-EI 動畫公司)。在新企劃《長襪子皮皮》的籌備期間,宮崎駿第一次出國,來到瑞典取景並與作者阿斯特麗德•林格倫會面,但是林格倫拒絕授權來動畫製作,於是這個企劃案最終遭到取消[7]。宮崎駿之後一直與高畑勳等人合作企劃,完成了《魯邦三世》、《熊貓家族》、《小天使》及《三千里尋母記》等作品。
  1978年於NHK播映的《未來少年柯南》為宮崎駿首度擔任導演的電視動畫作品,獲得廣泛的讚譽。隨後宮崎駿在1979年加入東京電影新社,繼續創作《魯邦三世》電視動畫系列。1979年12月,宮崎駿在東京電影新社創作《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這是他首次擔任劇場版長篇動畫的導演、腳本及分鏡畫腳本,[13]並在製作的過程中結識了往後在創作、或是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方面給予多項協助的夥伴鈴木敏夫。[14]
  他從1980年開始為東京電影新社的電信公司培訓新人。1981年8月《Animage》雜誌編輯了宮崎駿特集,宮崎駿也從此開始與德間書店正式合作。1982年2月《Animage》雜誌連載《風之谷》,他同時加入《偵探福爾摩斯》的製片工作。宮崎駿在該年11月退出東京電影新社。
  吉卜力工作室
  1986至1999期間
參加2009年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San Diego Comic-Con International)的宮崎駿
他與妻子太田朱美在1984年4月創立了個人事務所「二馬力」負責管理作品的版權,而好友兼夥伴高畑勳當時也有個人的「畑事務所」。
  在《風之谷》上映後,因先前的製作團隊「Top Craft」解散,為了讓宮崎駿及高畑勳能有一個專用的創作動畫平台,鈴木敏夫在德間書店出資幫助下於吉祥寺裡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15][16]
  在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後,宮崎駿首次在吉卜力完成的動畫電影為1986年的《天空之城》,內容講述了兩個孤兒的冒險故事,他們試圖尋找一個漂浮在天空中的神奇島嶼。1988年的《龍貓》則描述兩個女孩與森林精靈之間的互動與冒險。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為改編自角野榮子的小說,劇情為一個離開故鄉的小魔女在大城市生活的故事。宮崎駿在這些作品中展現出飛行的魅力,包括《天空之城》裡空賊使用的撲翼機、《龍貓》中龍貓及貓巴士的飛行與《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的飛行掃帚。
  1992年的《紅豬》以反映宮崎駿自身的想法而聞名,劇中的主角是一位變成豬的男性反法西斯主義飛行員。這部電影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的義大利,描述一位打擊空賊的賞金獵人及一名美軍士兵之間的故事。這部影片探討了自私與責任之間的對立關係。這部影片也可以看作是宮崎駿的抽象自畫像,劇中的台詞可能暗示他的內心想法。就像他的許多其他電影一樣,《紅豬》擁有豐富的典故,並提到1930年代和40年代的美國電影。紅豬在很多地方與美國演員亨弗萊•鮑嘉作品的場景相似。
  1997年的《魔法公主》回到生態及《風之谷》劇中的政治主題,故事情節集中於居住在森林裡的動物之間的鬥爭及人類利用森林來擴展工業。《魔法公主》與《風之谷》這兩部影片含蓄地批評了人類對自然產生的不利影響,並將軍隊塑造成負面的形象。《魔法公主》也被認為是他最暴力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在日本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當時成為日本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直到被《鐵達尼號》超過為止;並最終在日本電影金像獎奪得最佳影片獎。宮崎駿在執導《魔法公主》之後暫時性的退休。
  2000至今期間
在這段半退休的時期,宮崎駿認識了在日本電視台朋友奧田誠治的女兒,後來成為他創作《神隱少女》主角荻野千尋的模特兒。《神隱少女》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女孩,被迫在一個奇怪的精靈世界生存下去,因為她的父母被變成豬,所以她只好在澡堂工作。《神隱少女》於2001年7月在日本上映,並打破了日本的票房記錄(304億日圓),[17]超過2300萬人次進場觀看,也再次超越先前被《鐵達尼號》佔據的日本最賣座電影的首位。《神隱少女》獲得許多獎項,包括在2001年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在2002年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史上首部獲得該獎項的動畫片)及2002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是宮崎駿另一個輝煌成就。《神隱少女》也是首部風行全世界的吉卜力動畫電影,在美國與法國極受歡迎,相關產品亦為吉卜力帶來十分豐厚利潤,迪士尼也以鉅資在美國、香港、台灣和中國買下宮崎駿部分影片的DVD發行權。
  宮崎駿在2004年7月完成《霍爾的移動城堡》,電影改編英國小說家黛安娜•韋恩•瓊斯的奇幻小說。宮崎駿在原本導演細田守突然離職之後接掌擔任導演。這部電影在2004年於威尼斯影展首映並以動畫技術獲得金奧薩拉獎。《霍爾的移動城堡》在2004年11月20日於日本上映,當年票房成績為將近200億日圓[18]。美國迪士尼隨後發行英文版本《霍爾的移動城堡》。
  宮崎駿在2005年獲得了威尼斯影展:榮譽金獅獎。中國媒體在同年報導,宮崎駿最新的電影將是《我失去了我的小男孩》,改編自一本中國童書[19],但這個消息後來被證明是誤傳[20]。
  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朗在2006年完成他的第一部電影《地海戰記》,劇情改編自娥蘇拉•勒瑰恩創作的幾個故事。宮崎駿想要將《地海》改編成動畫的念頭已經出現很久,並一再要求取得原作者娥蘇拉•勒瑰恩的同意,但是他每次都遭到拒絕。於是宮崎駿製作《風之谷》與《修那之旅》作為替代品(《修那之旅》當中的一些構想被轉移到這部電影當中)。但是當勒瑰恩最後要求宮崎駿將她的作品改篇成動畫時,他拒絕這個請求,因為他已經失去這樣做的慾望。
  在整個《地海戰記》影片的製作期間,宮崎吾朗與他的父親之間並無任何交談,這是因為他們對於宮崎吾朗是否準備好執導這部作品產生爭議[21] 。這部影片最初是由宮崎駿來製作,但是因為他正在進行《霍爾的移動城堡》的製作所以拒絕接任。吉卜力工作室決定讓宮崎吾朗擔任這部作品的導演,雖然他不曾製作過任何動畫。
  在2006年,美國Nausicaa.net網站報導宮崎駿執導另一部動畫電影的計劃,傳聞背景設定在神戶。在宮崎駿小組在製作之前造訪一間由一對老夫婦經營的咖啡館,並從山區俯看城市的景色。吉卜力工作室製作日記並未指出這些地區的確切位置。該工作室還宣布宮崎駿已經開始為電影製作故事板,他們使用水彩來製作,因此電影將擁有「不尋常的視覺風格」。吉卜力工作室表示這部動畫電影製作時間約為20個月,預計於2008年夏季上映。
  這部電影的名稱在2007年公開宣布為《崖上的波妞》[22]。故事圍繞一個5歲的男孩宗介與想要成為人類的金魚公主「波妞」,宮崎駿說這個想法是從丹麥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話故事《美人魚》得到的靈感[23][24] 。吉卜力工作室的鈴木敏夫指出,「70至80%的劇情發生在海上,如何表達使用手繪動畫來呈現大海及海浪將是導演的挑戰」。
  2008年年底,宮崎駿提出了「吉卜力5年經營計畫」(スタジオジブリ経営5カ年計画),內容預定是前3年採用年輕的人才發表2部動畫、最後2年則預定推出重量級的作品。[25]之後宮崎駿則依序在2010年由米林宏昌執導的《借物少女艾莉緹》(瑪麗•諾頓原著);以及2011年宮崎吾朗第二部執導作品《來自紅花坂》(佐山哲郎、高橋千鶴原著)中擔任劇本。
  2013年,推出《風起》。9月1日,吉卜力公司在威尼斯影展中宣布,宮崎駿在此部電影結束後引退,不再執導長篇電影作品,《風起》成為他的息影之作。9月6日,宮崎駿在東京召開的記者會中,證實這個消息。
  其它
在吉卜力工作室期間,宮崎駿除創作動畫外,另打造了個人心中理想的美術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在2001年10月1日正式開幕,館中曾舉行過許多動畫展覽。
  吉卜力工作室在2005年4月脫離德間書店,成為獨立公司,並由鈴木敏夫出任總經理,宮崎駿與史蒂夫•艾伯特(Steve Alpert)出任董事。宮崎駿作品的版權及所有權也移轉至吉卜力工作室。[26]
  個人風格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和平主義及女權運動[7]。他的作品也經常出現飛行、兒童心理及青春期的思想。
  劇情創作上,不常將腳本、結局一次寫好,多採用一邊製作、一邊決定劇情下一步內容的即興方式。[27][28]
  不喜愛好萊塢電影中非白即黑的善惡二分法,也曾批評過電影《法櫃奇兵》及小說《魔戒》裡頭非我方即殺無赦、白人至上主義的風格。[29]
  動畫創作過程
宮崎駿在電影創作扮演主導的角色,經常同時擔任編劇及導演。他在早期的電影作品中會親自審閱每幅畫面,雖然因為高度工作引起的健康問題,現在他會把一些工作交待給吉卜力工作室的其他成員[30]。在1999年的一次採訪中,宮崎駿說:「在這個年齡,我不能像過去那樣進行我的工作。如果我的工作人員可以減輕我負擔,我就可以集中精神在執導方面,我還想創作一些電影。」[31]
  宮崎駿在他的動畫作品中使用非常人性化的程序。此外,吉卜力工作室也大量使用水彩藝術。與美國動畫相異,吉卜力工作室採用同時創造劇本及記事板的方法,動畫及記事板在故事完成之前就已經開始製作[32][33]。
  宮崎駿在整個動畫製程中使用傳統動畫,雖然他在《魔法公主》當中開始使用電腦繪圖,以帶來「優雅的小刺激」[30]。宮崎駿在接受《金融時報》的專訪時說:「在手繪及電腦製作之間維持正確的比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據我所知,現在的平衡是如何同時使用,仍然可以說我的電影為二維電影。」[34] 數位塗料也首次部分用在《魔法公主》,為了趕上電影上映的期限[35]。數位塗料也成為宮崎駿以後的電影使用的標準原料。不過在他2008年執導的電影《崖上的波妞》中,宮崎駿又全部採用傳統的手工繪製來製作動畫,並說:「繪畫在紙上是動畫的基本。」[36] 吉卜力工作室的電腦動畫部門在《崖上的波妞》製作開始後遭到解散,宮崎駿決定堅持採用手工繪製來製作動畫[37]。
  影響與評價
宮崎駿的作品受到一些西方作家的影響,包括娥蘇拉•勒瑰恩、路易斯•卡羅和黛安娜•韋恩•瓊斯。宮崎駿私下表示勒瑰恩的《地海》系列對於他所有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他一直將她的書放置在床邊[38]。宮崎駿後續與娥蘇拉•勒瑰恩見面時,更聲稱從《風之谷》開始所有的作品都受到《地海》系列的影響。[39]
  宮崎駿跟法國作家與漫畫家墨比斯相互影響對方的作品,他們也因為欽佩對方的作品而成為朋友。巴黎的鑄幣博物館(Monnaie de Paris)從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之間曾經舉辦他們作品的展覽,兩位藝術家也出席了展覽的開幕儀式[40][41]。墨比斯也以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風之谷》女主角娜烏西卡來替他的女兒取名[42]。
  宮崎駿也深深受到另一家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的影響。他為艾修伯里的著作《夜間飛行》(Vol de nuit)及《風沙星辰》(Terre des Hommes)日語版繪上插畫,並為《風沙星辰》寫了一篇後記。
  英國廣播公司選擇頻道(BBC Choice)在2002年6月10日採訪宮崎駿時,他提出英國作家埃莉諾•法傑恩(Eleanor Farjeon)、沙特克里夫(Rosemary Sutcliff)及菲利帕•皮爾斯(Philippa Pearce)都對他產生影響。宮崎駿也公開表示他喜歡羅爾德•達爾那些關於飛行員與飛機的故事,在《紅豬》的故事中那些出現在雲層上的死亡飛行員的靈感也來自於達爾的《They Shall Not Grow Old》。

在宮崎駿的電影中,呈現出這些作家所創造的自給自足世界,並通常隱含著寓言性質,並具有複雜的角色。宮崎峻其他的作品,例如《龍貓》、《魔法公主》與《神隱少女》,都包括日本的歷史及神話元素。
  宮崎駿說他受到1958年《白蛇傳》(被認為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刺激,因此立志成為一位動畫師。他還表示,蘇聯的動畫電影《雪之女王》(Снежная королева)是他早期的一個靈感來源,並促使他留在繼續製作動畫[43]。
  俄羅斯著名動畫師尤里•諾里斯金是宮崎駿的朋友,並稱讚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44]。諾里斯金在1975年的動畫《霧中的刺蝟》(Ёжик в тумане)是宮崎駿最喜歡的動畫片之一[43]。
  宮崎駿長期以來都是阿德曼工作室(Aardman Animations)動畫的影迷。阿德曼工作室的創辦人大衛•斯普羅克斯頓(David Sproxton)與彼德•羅德(Peter Lord)在2006年5月參觀吉卜力美術館對於他們作品的展覽,他們也在那裡與宮崎駿會面[45]。
  美國《時代雜誌》在2003年4月10日發表「亞洲英雄二十人」,宮崎駿與著名棒球運動員松井秀喜是唯二上榜的日本人。
  宮崎駿在日本動畫界佔有超重量級的地位,台灣動漫畫評論團體傻呼嚕同盟所著的《日本動畫五天王》中,將他與富野由悠季、庵野秀明、押井守、大友克洋並稱為日本動畫五大天王[46]。
  宮崎駿在英國《衛報》選出的當代40大傑出導演中名列第8位[47],而美國電影評論家羅傑•艾伯特則認為宮崎駿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動畫導演[48]。日本作家上島春彥認為宮崎駿是一位偉大的動畫師,並認為沒有任何一位日本導演對於世界電影造成的影響比宮崎駿更大[49]。
  私生活
宮崎駿在1965年10月與東映動畫公司的同事太田朱美結婚,並育有兩子。長子宮崎吾朗於1967年1月出生,是吉卜力工作室在2006年7月公映的作品《地海戰記》的導演;次子宮崎敬介則是在1969年4月出生,是一位木版畫家。由於宮崎駿過於投入工作,對他與長子宮崎吾朗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50]。而宮崎駿也不希望建立一個動畫師家庭,希望宮崎吾朗不要過於依賴自己的名聲[37]。
  關係人物
  高畑勳
宮崎駿在東映動畫公司所認識的前輩,在製作《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時高畑勳提拔了當時職位雖不高但熱心參與的宮崎駿。
  由於能力頗強,宮崎駿在拍攝《風之谷》時也特別指明希望高畑勳能擔任該片的製作人。兩人從東映動畫至吉卜力工作室期間也互相合作拍攝不少的動畫。
其執導電影《螢火蟲之墓》與宮崎駿執導的《龍貓》在同一天上映,且同為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導致有將《螢火蟲之墓》誤歸為宮崎駿作品的情況。
  大塚康生
從東映動畫到A Production動畫公司期間一同與宮崎駿、高畑勳為動畫打拚的夥伴,也是《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的製作核心成員。[51]
  庵野秀明
他參與過風之谷(尤其是巨神兵)的製作,巨神兵與Evangelion外觀有一定的相似性。
  安野夢洋子
宮崎駿正好就是撮合她與庵野秀明的媒人。
  鈴木敏夫
因有採訪需求而與宮崎駿和高畑勳相識的動畫雜誌記者,之後亦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最高管理者。
鈴木敏夫藉著與宮崎駿見面時不斷的對談、而讓宮崎駿能掌握到自己作品的方向。高畑勳也認同鈴木敏夫是能夠詮釋出宮崎駿想法的最佳人選。[52]
  久石讓
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鋼琴家,以擔任電影配樂為主。特別是宮崎駿導演的作品,從《風之谷》至《崖上的波妞》的二十多年間所有長篇動畫電影的音樂製作,為宮崎駿作品中不可欠缺的配樂大師。「久石讓」這個名字的來源是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他把「Quincy Jones」這個名字改成日語發音,再聯上最近似的漢字姓名,就變成了「久石讓」。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說是為了向美國配樂大師QUINCY JONES致敬。
  中尾佐助
植物學者。年少時期的宮崎駿在二次大戰後曾對日本及身為日本人一事感到羞恥,之後閱讀到中尾佐助的作品《栽培植物與農耕的起源》(栽培植物と農耕の起源)後、對自己的國家歷史有了新的見解。[53]
《栽培植物與農耕的起源》也對事後宮崎駿的動畫《魔法公主》;有著很大的啟發。[54]
  堀田善衛
日本小說家。與中尾佐助相同;堀田善衛的著作《廣場的孤獨》(広場の孤独)讓曾對身為日本人而自卑的宮崎駿,日後得到了許多新的啟發。[55]
宮崎駿除身為堀田善衛的忠實讀者,也曾興起想將堀田善衛的 《方丈記私記》(方丈記私記)改編成動畫的念頭。[56]
  司馬遼太郎
日本小說家。宮崎駿將司馬遼太郎的言行談吐,視為能讓他學習作人處世的模楷。[57]
宮崎駿的前輩高畑勳則提及過;宮崎駿能夠在司馬遼太郎與堀田善衛離世前與他們兩人有過對談的經驗,實在是件令人欣慰的事。[52]
  約翰•拉薩特
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元老成員;《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等動畫導演。在1987年來到日本訪問吉卜力工作室而與宮崎駿有會面的機會,自身亦為宮崎駿的動畫迷。
《神隱少女》在美國上映時,約翰•拉薩特親自擔任該片的英語對白處理及宣傳活動。所屬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也與吉卜力工作室有不少交流。
  墨比斯
法國著名漫畫家,宮崎駿的《風之谷》受其漫畫《Arzach》影響。兩人也是摯友,墨必斯的女兒就因《風之谷》而起名為娜烏西卡。
  劇院動畫
1979年:《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
1984年:《風之谷》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龍貓》
1989年:《魔女宅急便》
1992年:《紅豬》
1997年:《魔法公主》
2001年:《神隱少女》
2004年:《霍爾的移動城堡》
2008年:《崖上的波妞》
2013年:《風起》
  短編動畫
1995年:《On Your Mark》
2001年:《膠卷咕嚕咕嚕轉》
2001年:《捕鯨記》
2002年:《可羅的大散步》
2002年:《梅與小貓巴士》
2002年:《空想的飛行機械們》
2006年:《水蜘蛛紋紋》
2006年:《買下星星的日子》
2006年:《尋找棲所》
2010年:《麵種與蛋姬》
  電視動畫
1971年:《魯邦三世 (TV第1期)》(第4集以後的部分集數;A專業導演群體的名義)
1978年:《未來少年科南》
1980年:《魯邦三世 (TV第2期)》(第145/155集;以「照樹務」的名義)
1984年:《名偵探福爾摩斯》(第3/4/5/9/10/11集)
  其它執導動畫
1993年:日本電視台40週年紀念特別篇《青藍色種子》(そらいろのたぬ)
1993年:日本電視台40週年紀念特別篇《這是什麼呢》(なんだろう)
2004年:好侍食品廣告動畫《回家吃飯吧》(おうちで食べよう)
  參與製作
  劇院動畫
1963年:《汪汪忠臣藏》(動畫)
1964年:《少年忍者風之富士丸》(原畫協助)
1964年:《格列佛的宇宙旅行》(動畫、原畫)
1968年:《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原畫協助)
1969年:《穿長靴的貓》(原畫)
1969年:《飛天幽靈船》(原畫)
1971年:《動物寶島》(構思、原畫)
1971年:《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原畫)
1972年:《熊貓家族》(原案、劇本、畫面構成、原畫)
1973年:《熊貓家族-下雨雜技編》(劇本、美術設定、畫面構成、原畫)
1977年:《草原之子藤克利》 (部分畫面編排)
1991年:《兒時的點點滴滴》(執行製作人)
1994年:《平成狸合戰》(企劃)
1995年:《心之谷》 (執行製作人、腳本、分鏡圖)
2002年:《貓的報恩》(企劃)
2006年:《地海戰記》(原案)
2010年:《借物少女艾莉緹》(企劃、編劇、部分美術設定)
2011年:《來自紅花坂》 (企劃、編劇)
2013年:《風起》 (企劃、編劇、執導)
  短編動畫
2002年:《空想的機械們裡破壞的發明》(企劃)
2010年:《鼠相撲》(企劃、劇本)
2011年:《尋寶》(企劃、構成)
  電視動畫
1966年:《彩虹戰隊羅賓》(原畫協助)
1969年:《甜蜜小天使》第一期(原畫協助)
1969年:《姆明》(第23集原畫)
1972年:《赤銅鈴之助》(第26、27、41集分鏡圖)
1973年:《武士巨人》(第1集原畫)
1973年:《小酋長小黑》(角色原案)
1974年:《小天使》(背景設定、畫面構成)
1975年:《龍龍與忠狗》(第15集原畫)
1976年:《尋母三千里》(背景設定、畫面構成)
1977年:《小浣熊》(原畫)
1979年:《清秀佳人》(背景設定、畫面構成)
1980年:《鐵超人》(第8集原畫)
  其它影視作品
  記錄片
1987年:《柳川堀割物語》:製作
2002年:《撲翼機物語~飛吧!夢幻天狗號》(オーニソプター物語〜飛べ!ひよどり天狗号):本人演出
  中止製作的作品
  長襪子皮皮
1971年宮崎駿與高畑勳、小羊部田一一同跳槽到A Production時,計畫要將瑞典作家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作品《長襪子皮皮》改編成動畫,[58]但因阿斯特麗德•林格倫不允許授權而中斷此企劃。[59]
當時宮崎駿前往瑞典為題材所做的取景,則用在之後1989年發行的《魔女宅急便》中。[58]
  洛夫(ロルフ)
計畫改編自美國漫畫家理查柯賓(Richard Corben)的同名作品《Rowlf》。[60]故事為某日一個小國突然遭受到惡魔軍隊的攻擊,之後一頭名叫洛夫的狗因主人被惡魔所抓,而緊追著惡魔軍隊。在追逐的過程中,洛夫因不斷地思考、而漸漸有了人類的智慧及能像人類運用雙手的能力。[61]
  魔法公主
原為1980年期間宮崎駿以《美女與野獸》為範本所創作的圖畫書,但當時將圖畫書內容製作成動畫提案一直不被電視台接受。[62]
後續在1997年上映的《魔法公主》,內容與風格已和當時在1980年期間所構思的故事完全不同。[63]
  戰國魔城(戦国魔城)
是宮崎駿與鈴木敏夫討論後做出的提案,以日本古代神話、妖怪故事為背景設計的作品,但之後推銷給德間書店高層後被「用沒有原著改編的動畫沒賣點」的理由回退。[64]
之後宮崎駿為了讓提案的動畫能有原著改編,而自己創作了漫畫《風之谷》,並在1984年改編成同名動畫上映。[65]
  Anchor(アンカー)
1986年宮崎駿在《Animage》雜誌上與夢枕獏對談時所提出的點子,內容是一名男子在莫名的情況下被迫要保護一名他從不相識的女子。[66]而宮崎駿也曾提議希望夢枕獏能先將他的構想寫成小說再改編成動畫。[67]
  大東京物語
1990年提出的企劃,改編自ふくやまけいこ的漫畫《東京物語》,內容為兩名少年及一名少女所相遇的故事。[68]
  墨攻
計畫改編自酒見賢一同名小說《墨攻》的電視動畫提案,為1991年提出。[69]
  小毛蟲波蘿(毛虫のボロ)
內容是毛毛蟲在街道人行樹裡冒險的故事。當時宮崎駿在製作《魔法公主》前曾猶豫是否要先改作《小毛蟲波蘿》,之後被鈴木敏夫提議「要創作像《魔法公主》這樣有大量動作場面的動畫最好趁還沒上年紀前趕快完成」而捨棄。[70]
之後宮崎駿想創作做蟲子題材動畫的念頭,則在短篇《水蜘蛛紋紋》裡完成。
  東京污穢合戰(東京汚穢合戦)
1997年宮崎駿於NHK對談節目《Top Runner》上所透露曾有的企劃作品。
咔咂咔咂街(ガチャガチャ通り)
從柏葉幸子的小說《霧中的奇幻小鎮》所構思的作品,《神隱少女》的雛型。[71]
  畫煙囪的小玲(煙突描きのリン)
以東京因發生大地震而為背景的故事,宮崎駿原先想將歌手木村弓的歌曲《永遠常在》用在此作品中。[72]在此企劃腰斬後則改將《永遠常在》用在《神隱少女》裡。[73]
當時《畫煙囪的小玲》的角色設計草稿,現今則放在吉卜力美術館展示。
  書籍作品
  漫畫‧圖本
1969年:《穿長靴的貓》(長靴をはいた猫)
1969年-1970年:《沙漠之民》(砂漠の民,以「秋津三郎」的筆名)
1972年:《動物寶島》(どうぶつ宝島)
1980年:《魔法公主》1980年原版
1982年-1994年:《風之谷》
1982年:《致妹妹》(妹へ)
1983年:《修那之旅》
1990年:《飛行艇時代》
1992年:《宮崎駿的雜想筆記》(宮崎駿の雑想ノート,收錄包含「飛行艇時代」等13個短篇)
1994年:《在空中用餐》(空中でお食事,收錄於書籍《出發點》)
2002年:《宮崎駿的妄想筆記》(宮崎駿の妄想ノート,收錄「漢斯歸來」(ハンスの帰還)、「泥沼的老虎」(泥まみれの虎)2篇作品)
2009年:《水深五尋》(水深五尋)
《妄想ComeBack》(妄想カムバック)
《Blackham轟炸機》(ブラッカムの爆撃機)
  著作‧對談集
1992年:《訴說昔事的日子》(時には昔の話を,與加藤登紀子合著)
1993年:《什麼是電影─關於「七武士」與「一代鮮師」》(何が映画か―「七人の侍」と「まあだだよ」をめぐって,與黑澤明對談集)
1994年:《遇見巨樹─與千年生命的交會》(巨樹を見に行く―千年の生命との出会い,合著作品)
1996年:《出發點 1979~1996》(出発点 1979~1996)
1997年:《時代的風音》(時代の風音,與司馬遼太郎、堀田善衛對談集)
1998年:《關於教育》(教育について,合著作品)
2002年:《小蟲的角度與動畫人的角度》(虫眼とアニ眼,與養老孟司對談集)
2002年:《風的歸宿點─從娜烏西卡到千尋的思想軌跡》(風の帰る場所―ナウシカから千尋までの軌跡)
2008年:《折返點 1997~2008》(折り返し点 1997~2008)
2011年:《龍貓的家》(トトロの住む家)
2011年:《迎向書籍的門扉─談論岩波少年文庫》(本へのとびら―岩波少年文庫を語る)
  畫集
1987年:《風之谷─宮崎駿水彩畫集》(風の谷のナウシカ-宮崎駿水彩画集)
  封面插圖
1984年:《卻斯特頓的1984年/諾丁山的拿破崙》(チェスタトンの1984年/新ナポレオン奇譚,G•K•卻斯特頓原著)
1987年:《卡瑞斯的魔女》(惑星カレスの魔女,詹姆斯•亨利•舒茲原著)
1993年:《夜航》(夜間飛行,聖-艾修伯里原著)
1998年:《人類的土地》(人間の土地,聖-艾修伯里原著)
  設計作品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的入口
電子商Maxell廣告裡的「ワンダーシップ号」
日立Personal computer H2廣告裡的「ポシェット竜」
小中和哉電影《紅烏鴉與幽靈船》(赤いカラスと幽霊船)裡登場的幽靈船
日本電視台公司大樓掛鐘
日本電視台商標角色「なんだろう」
讀賣新聞商標角色「どれどれ」
中日龍隊球迷俱樂部吉祥物「ガブリ」
神奈川第53屆國民運動會吉祥物「かなべえ」
小金井市吉祥物「こきんちゃん」
小金井市東京建物公園吉祥物「えどまる」
三鷹市吉祥物「POKI」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廣島縣福山市旅店「御舟宿いろは」
  歌曲作詞
《伴隨著你》(君をのせて):收錄於《天空之城》電影原聲帶
《風之通道》(風のとおり道):收錄於《龍貓》印象專輯
《小小的照片》(小さな写真):收錄於《龍貓》印象專輯
《隔壁的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收錄於《龍貓》印象專輯、電影原聲帶
《水泥路》(コンクリート・ロード):收錄於《心之谷》印象專輯
《半開的窗戶》(半分だけの窓):收錄於《心之谷》印象專輯
《貓男爵主題曲》(バロンのうた):收錄於《心之谷》印象專輯
《鄉村路》(カントリー・ロード):收錄於《心之谷》印象專輯、電影原聲帶
《魔法公主》(もののけ姫):收錄於《魔法公主》印象專輯、電影原聲帶
《眾神們》(神々さま):收錄於《神隱少女》印象專輯
《油屋》(油屋):收錄於《神隱少女》印象專輯
《寂寞、如此寂寞》(さみしい さみしい):收錄於《神隱少女》印象專輯
《白龍》(白い竜):收錄於《神隱少女》印象專輯
《妹妹們》(いもうと達):收錄於《崖上的波妞》印象專輯
《波妞的搖籃曲》(ポニョの子守唄):收錄於《崖上的波妞》印象專輯
《向日葵之家的迴旋曲》(ひまわりの家の輪舞曲):收錄於《崖上的波妞》印象專輯
《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收錄於《崖上的波妞》印象專輯、電影原聲帶
《藍色的長浪》(紺色のうねりが):收錄於《來自紅花坂》電影原聲帶
《母親的相片》(お母さんの写真):好侍食品廣告動畫《回家吃飯吧》(おうちで食べよう)插入歌
  個人榮譽
1990年:東京都民文化榮譽章
1994年:日本漫畫家協會獎(Japan Manga Artists' Association Award)
1998年:第26屆安妮獎:生涯貢獻獎、山路文子文化獎、淀川長治獎
2000年:第3屆司馬遼太郎獎
2001年:第49屆菊池寬獎、每日電影獎最佳導演
2002年:朝日獎、法國國家功勞獎、巴黎市勳章、商業週刊亞洲之星(創新部門)
2003年:埼玉縣榮譽市民、《時代》雜誌亞洲版評列為「亞洲英雄人物20人」之一
2004年:第61屆威尼斯影展:金奧薩拉獎、第16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片盛會貢獻獎、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特別審査員獎
2005年:第62屆威尼斯影展:榮譽金獅獎、國際交流基金獎、《時代》雜誌評列「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之一
2006年:《時代》雜誌亞洲版評列「60年間的亞洲英雄人物」之一
2007年: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25名
2008年:小金井市榮譽市民
2009年:第二屆柏克萊日本獎、雜誌《Fast Company》評列為「商業界裡最具創意的100人」第31名
2010年:三鷹市榮譽市民
2012年:日本「文化功勞者」稱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B%E5%B4%8E%E9%AA%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