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3 06:00:00阿楨

普金&杜克:名建築師27

奧古斯塔斯•普金

File: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 from NPG.jpg

File:Palace of Westminster, London - Feb 2007.jpg
英國議會大廈
奧古斯都•威爾比•諾斯摩爾•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 1812年3月1日-1852年9月14日),19世紀英格蘭建築師、設計師、設計理論家,英國議會大廈重建時,哥德風格的內飾設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西敏宮(英語: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是英國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廳範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西敏宮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北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笨鐘所在地。
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儘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蹟,如西敏廳(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慶典儀式,如國葬前的陳列等。
西敏宮及周邊區域的掌控權幾個世紀以來屬於英王的代理:掌禮大臣。1965年,通過與王室達成協議,上下兩院獲得控制權。但也依然有個別紀念廳室繼續由掌禮大臣管理。
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幾乎將西敏宮完全燒毀,今天的宮殿於1830年代開始由建築師查爾斯·巴里爵士和他的助手A.W.普金設計完成,並在此後進行了30餘年的施工。該方案也將西敏廳和聖史蒂芬堂遺蹟也納入其中。進入20世紀,西敏宮進行過陸續的修繕,二戰期間,曾遭到德軍轟炸,部分建築結構受損,此後又陸續進行過維修和小規模的結構調整。今天既是英國政府機構的代表建築,也是倫敦當地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File:Westminster palace.jpg

File:Houseofcommons1851.jpg
比起上議院,下議院內飾明顯要顯得簡樸許多
File:George IV coronation banquet.jpg
1821年喬治四世在西敏廳加冕禮的情景,同時也是該廳最後一次舉行類似儀式

維歐勒•勒•杜克  維基百科

維歐勒•勒•杜克所修復草稿
維歐勒•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1814年1月27日-1897年9月17日)為法國建築師與理論家,最有名的成就為修護中世紀建築。法國歌特復興建築(Gothic Revival)的中心人物,並啟發了現代建築。出生於巴黎;在瑞士過世。
修護作品為:
教堂:
File:NotreDameI.jpg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

Sainte-Marie-Madeleine, Vézelay
Saint Denis Basilica, near Paris
Saint-Louis, in Poissy, France
Semur
Saint-Nazaire, in Carcassonne, France
Saint-Sernin, in Toulouse, France
Notre-Dam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大會堂:
Saint-Antonin
Narbonne
城堡 :
Pierrefonds
Fortified city of Carcassonne
Château de Coucy

約翰•拉斯金  維基百科

File:Ruskin.jpg
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英國作家、藝術家、藝術評論家 。1843年,他因《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一書而成名,書中,他高度讚揚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 M. W. Turner)的繪畫創作。這以及其後的寫作總計39卷,使他成為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他是前拉斐爾派的一員,本身亦為天才而多產的藝術家。
  拉斯金生於倫敦,童年的多數時光在Croydon度過。入讀牛津大學前,他由私人教師指導。牛津求學期間,曾獲詩歌獎。正是在牛津,他結識了特納。他亦曾與藝術家丹蒂•加布里埃爾•羅塞蒂、約翰•艾佛雷特•米萊、Holman、威廉•霍爾曼•亨特、John Brett和John William Inchbold共事。
  拉斯金的寫作和哲學對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有深遠的影響,亦啟發創設國家信託基金(National Trust)與古建築保護協會(Society for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拉斯金最初任教於倫敦的工人學院(Working Men's College),後以史萊德藝術教授(Slade Professor of Art)的名銜任教於牛津大學。牛津大學的拉斯金學院即得名於他。
  拉斯金的個人生活並不幸福。1848年,他娶Effie Gray為妻,日後,他的婚姻被毀,太太轉而嫁給了他的朋友米萊。1870年代起,他逐漸失去理智。1878年,Whistler告他誹謗,他輸了官司,聲名大損。
  其父去世後,拉斯金聲明社會主義者與富裕不可得兼,將所得遺產分贈各家教育機構,包括在Paddington的George's Guild、在切爾西(Chelsea)的Whitelands College與在Camberwell的約翰拉斯金學校。

哥德復興式建築  維基百科

File:Wien Votivkirche um 1900.jpg
維也納新哥德式教堂,感恩教堂(Votivkirche)
哥德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始於1740年代的英格蘭。19世紀初,當時的主流是新古典式建築,但崇尚哥德式建築風格的人則試圖復興中世紀的建築形式。哥德復興運動對英國以至歐洲大陸,甚至澳洲和美洲產生了重大影響。
哥德式的復興與中世紀精神的興起有關。在英語文學,哥德復興式建築和古典浪漫主義被視為促成了哥德小說流派。
  復興
File:Tom Tower, Christ Church 2004-01-21.jpg
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的湯姆塔
哥德式建築被普遍認為是始於1140年的巴黎聖丹尼斯修道院,終結於16世紀初亨利七世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不過,哥德式建築並沒有完全消失,仍殘留在當時正進行的大教堂建築項目,以及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等地的鄉郊地區教堂建築項目,如1646年在博洛尼亞,巴洛克建築師卡羅•拉伊納爾迪為始建於1390年的Basilica of San Petronio興建的哥德式拱頂(完成於1658年)。同樣地,17世紀後期哥德式建築在市區如牛津和劍橋保存下來,如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的湯姆塔。
  18世紀中葉,隨著浪漫主義崛起,具影響力的鑑識家對中世紀重新探索,從欣賞的角度研究特定的中世紀藝術,例如教堂建築、皇家和名人墓碑、彩色玻璃和哥德式手稿;其他哥德式藝術卻仍被視為野蠻和粗糙,如掛毯和金屬製品。早期的哥德復興,除了純美學角度,亦滲入了民族主義,因為其復興使人聯想起民族的歷史人物事跡。
  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
File:Pulawy domek gotycki.jpg
Puławy的哥德樓,1800-09年
法國的新哥德式建築始於1780年代後期的「英國熱」。1816年,當法國學者亞歷山大•德•拉博爾德稱:「哥德式建築自有其美麗」時,新哥德式對法國讀者來說仍是新思想。1828年開始,塞弗爾產國營瓷器廠為Dreux的路易-菲利普皇家小教堂生產印有琺瑯繪畫的平板玻璃,開始了法國新哥德式風格浪潮。
File:Ste Clotilde Paris.jpg
Saint Clotilde Basilica,完成於1857年,巴黎
1831年,維克多•雨果發表《巴黎聖母院》,哥德式的聖母院在這部深受歡迎的小說中佔據重要位置。雨果試圖以其著作喚醒人們關注尚存的哥德式建築,而不是要復辟哥德式建築。同年,法國的新君主成立古蹟總檢查長一職,1833年由梅里美出任,後於1837年成為歷史紀念碑委員會的秘書。該委員會在1840年指示維歐勒•勒•杜克檢驗韋澤萊的修道院。在此之後,維歐勒•勒•杜克開始復修法國的象徵性建築:巴黎聖母院、韋澤萊、Carcassone、羅克塔亞德城堡、聖米歇爾山、皮埃爾豐等。法國首個重要的新哥德式教堂,巴黎的Basilica of Sainte-Clothilde於1846年開始建造,其建築師是來自德國的François-Christian Gau(1790年至1853年)。
File:Gothic-Cologne-cathedral002.gif



科隆大教堂,完成於哥德式復興時期(雖然始建於1248年)高157米,中殿高43米。
與此同時,在德國,要建成科隆大教堂的興趣重新燃起。1820年代的浪漫主義運動下,建築工作在1824年重新啟動,標誌著德國返回哥德式建築。
19世紀初,在浪漫民族主義影響下,德國、法語和英國都聲稱12世紀的哥德式風格復興源自該國。
  皮然、拉斯金與哥德式
1820年代後期,仍然是少年的奧古斯都•皮然已為兩名人設計哥德式奢侈品。他為皇家傢具製造商Morel and Seddon為喬治四世的溫莎堡設計哥德式裝飾;他又從1828年起為皇家銀匠Rundell Bridge and Co.設計銀器,利用14世紀盎格魯-法式哥德風格。1821和1838年間,皮然和他的父親發表了一系列建築圖樣,至今仍被哥德式復興建築師奉為圭臬。
  皮然最著名的建築是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宮,他於1836至1837年,以及1844年和1852年設計,古典風格派查爾斯•巴里一同設計。皮然設計外部裝修及內部,而巴里則設計建設的對稱佈局。
  約翰•拉斯金在他兩部影響深遠的理論著作補充了皮然的思想: 1849年的《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和1853年的《The Stones of Venice》。
  約翰•拉斯金認為他在威尼斯找到他理想中的建築,並稱哥德式建築比其他建築優勝,又認為公爵府是「世界最重要的建築」。
  教會建築
在19世紀英格蘭,聖公宗正經歷以牛津運動形式出現的英國天主教(Anglo-Catholic)和儀式主義的思想復興。當時,教會需要興建大量教堂,以應付日益增加的人口。大學中正形成教會學運動,支持者認為哥德式是唯一適合教區教堂的建築風格,尤其鍾情於英式哥德建築。
  維歐勒•勒•杜克和鐵造的哥德式建築
File:Sainte Chapelle - Upper level 1.jpg
聖徒禮拜堂,由維歐勒•勒•杜克於19世紀復修
法國維歐勒•勒•杜克是深具影響力的建築師,擅長復修建築。他認為通過復修,可將建築物提升到比初建成時更完整的境界。他將這理論應用到卡爾卡松城牆、巴黎聖母院和聖徒禮拜堂(Sainte Chapelle)的復修。在這方面,他與英國的拉斯金不同,因為維歐勒•勒•杜克會更換建築物的中世紀石工。他對哥德式採取理性態度,有別於哥德式復興的起源-浪漫主義。
  在整個職業生涯,他始終困惑於鐵和磚石是否應該結合應用在建築物中。哥德式建築復興初期,鐵已在哥德式建築物中使用。不過,拉斯金和其他復古哥德式支持者認為,鐵不應該用於哥德式建築。隨著結合玻璃和鐵建成的水晶宮和牛津大學博物館庭院相繼建成,並成功以鐵表現哥德式風格,在19世紀中葉,否定鐵的思想開始消退。1863和1872年間,維歐勒•勒•杜克發表了一些結合鐵和磚石的大膽設計。雖然這些項目從來沒有落實,但影響了幾代設計師和建築師,特別是西班牙安東尼•高第、英格蘭Benjamin Bucknall等。
File:Central Park New York City New York 4.jpg
紐約中央公園
鐵的彈性和強度容許新哥德式的設計者,創造用石頭無法達成的新結構形式,例如en:Calvert Vaux的紐約中央公園的鐵橋(1860年代)。Vaux採用了來自哥德式拱廊和窗花格的透雕細工,其風格預示了新藝術運動。
  1872年,哥德復興在英國相當成熟,建築教授Charles Locke Eastlake出版了《哥德復興式建築的歷史》。不過要到1928年,第一本藝術歷史學界的專著《哥德復興式建築論文》才由藝術歷史學家Kenneth Clark出版。
  20世紀和之後
20世紀初,科技發明如燈泡、電梯、鋼造結構的出現,使得用笨重的磚石建成的建築顯得過時。鋼造結構取代了扇形肋穹頂和飛拱的非觀賞功能。的肋骨墓穴和飛行做到這點。一些建築師在鋼造結構中使用新哥德式的裝飾線條,例如卡斯•吉爾伯特的1913年伍爾沃斯大樓和雷蒙德•胡德的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大樓。但是,20世紀上半葉,新哥德式漸被現代主義所取代。
  儘管如此,哥德復興式風格仍有影響力,只因為許多具此風格的大規模項目在20世紀下半葉仍在施工中,如吉爾斯•吉爾伯特•斯科特的利物浦大教堂。在美國,James Gamble Rogers的重建耶魯大學校園項目,和Charles Donagh Maginnis的波士頓大學早期建築,使學院哥德式建築仍流行於美國的大學校園。拉爾夫•亞當斯•克拉姆成為美國哥德式建築的主導力量,他最宏大的建築項目有聖約翰座堂,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的學院哥德式建築。
  1930年代後,新的哥德興復式建築落成量急劇下降,但仍未絕跡。例如,1950年代末至2005年建造的伯里聖埃德蒙茲大教堂。在2002年,Demetri Porphyrios被委託在普林斯頓大學設計一個新哥德式風格的學院宿舍,將被稱為惠特曼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