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08:00:00阿楨

梅基:名建築師13

聖馬可廣場

安尼貝里•梅基: 威尼斯議會廣場旁涼廊的建築師
File:Piazza San Marco with the Basilica, by Canaletto, 1730. Fogg Art Museum, Cambridge.jpg
《聖馬可廣場》,1730年迦納萊托之畫。
File:View of St Marks Place Venice Sixteenth Century after Cesare Vecellio.png
16世紀的聖馬可廣場
File:XIX century print, Piazza San Marco, Venezia.jpg
19世紀的聖馬可廣場
File:Venice piazza san marco.jpg
2003年時的聖馬可廣場
File:Piazzetta dei Leoncini.jpg
2006年時的聖馬可廣場
File:Piazza san marco.jpg
廣場與鴿子
File:San marco-akelly.jpg
霧氣中的廣場
File:Venice02.jpg
鐘樓高塔(視覺一)
File:P1060341.jpg
鐘樓高塔(視覺二)
聖馬可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San Marco)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聖馬可廣場在歐洲城市的廣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座落在市中心,卻不像其他廣場那樣受到交通的喧鬧,這歸功於威尼斯寧靜的水路交通。作為威尼斯的地標,聖馬可廣場受到遊客、攝影師和鴿子的格外青睞。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建築
File:Quadri-Moretti, Piazza San Marco (1831), 01.jpg
1831年聖馬可廣場的示意圖,廣場上的建築在此後並未變動,此圖展現的廣場布局與現今完全一致。A:公爵府;B:聖馬可教堂;C:聖馬可鐘樓;E:新行政官邸大樓;F:拿破崙翼大樓;G:舊行政官邸大樓;L:聖馬可大教堂的鐘樓;M:聖馬可圖書館。
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教堂的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
聖馬可廣場周圍開設有許多咖啡店,桌椅露天擺放在廣場上的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前,是遊人用餐、喝咖啡和聽音樂好場所。
聖馬可廣場的南側有一座附屬的小廣場,小廣場南臨威尼斯大運河敞口的潟湖,河邊有兩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這兩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門,威尼斯的貴賓都從石柱中間進入城市。這裡也曾經是威尼斯執行死刑的地方。
  歷史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1177年為了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會面才將聖馬可廣場擴建成如今的規模。
1797年拿破崙進佔威尼斯後,讚歎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下令把廣場邊的行政官邸大樓改成了他自己的宮行,還建造了連接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崙翼大樓」。
聖馬可廣場在歷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節慶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機構的所在地,自從19世紀以來是大主教的駐地,它同時也是許多威尼斯節慶選擇的舉辦地。
  水淹
File:Venezia acqua alta notte 2005 modificata.jpg
被稱為Acqua Alta的水淹廣場現象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因此在漲潮時和下大雨時,它是威尼斯首先被水淹的地方。下大雨時,雨水從廣場的排水溝直接流入威尼斯大運河。這是下雨時的理想排水渠道,但是在漲潮時卻帶來了麻煩。每天亞得里亞海潮漲時分,威尼斯大運河的河水同樣通過排水溝從聖馬可廣場的地下湧出,形成一潭潭的積水,每年還會出現幾次潮水鋪滿廣場甚至水淹廣場的情景。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9%A9%AC%E5%8F%AF%E5%B9%BF%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