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05:00:00阿楨

藍瑛:中國百大畫家62

藍瑛_百度百科

File:'Peach Forest', painting by Lan Ying.jpg
桃花源,檀香山藝術學院
青綠山水圖軸 172.5×89.5cm
倣古山水冊寒江雪霽
花鳥冊梅花文鳥
花鳥冊湖石蕉竹
松岳同春图
四季山水
山水图
  人物簡介
藍瑛(1585-1664),一作(1585-約1666)明代傑出畫家。字田叔,號蝶叟,晚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號東郭老農,所居榜額曰“城曲茅堂”。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後期代表畫家之一。工書善畫,長於山水、花鳥、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師畫家沈周,落筆秀潤,臨摹唐、宋、元諸家,師黃公望尤為致力。晚年筆力蓊蒼勁,氣象峻 ,與文征明、沈周並重。
藍瑛一生以繪畫為職業,曾漫遊南北,飽覽名勝,眼界開闊,因而不斷豐富了創作內容。他的傳派,直接繼承衣缽的有藍氏一家子孫,如藍孟、藍深、藍濤等,弟子劉度、王奐等都各有成就。明末同時和稍後的如陳洪綬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畫家,也都受他的影響。
  藍瑛繪畫對明末清初影響很大,被後人稱為“武林派”。畫史上稱之為“後淅派”。但實際上他的畫風與戴進等不同,不能完全附屬於“淅派”之後。藍瑛字田叔,號蜨叟,晚號石頭陀,又號東郭老農,所居榜額曰“城曲茅堂”。[1-2]
  作品收藏
藍瑛擅長山水、花卉、蘭石,師法宋元名家,早年主要得力于黃公望,作品清 簡秀潤,韓昴在《圖繪寶鑒續纂》中說他:“畫從黃子久(即黃公望),入門而醒悟。”中年自立門庭,上窺晉、唐、兩宋,遍摹元代諸家筆法,集取優長,由此入門,始能各極變化。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馬、夏,而且對二米、雲山也精心研究過。對黃公望的畫悉心尤力。當代前輩沈周的畫也熱心師效。加之漫遊南北涉獵既廣,眼界自寬,故落筆縱橫奇古,風格秀潤。
  藍瑛作《仿王蒙山水圖》軸,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紙本,設色,縱135cm,橫59.1cm。自題:“黃鶴山樵畫法於西溪之流香亭,蜨道人藍瑛。”後鈐“藍瑛之印”(白文)、“田叔”(朱文)印。畫以淺絳設色寫秋景山水,巉岩峭壁之下,水閣隱士對語,叢樹丹黃相間,營造出深秋溫暖而略現蕭瑟的意境。雖然畫家在自題中稱仿王蒙畫法,但亦參用了沈周的點染手法,筆致靈動跳宕,代表了作者山水畫成熟時期的面貌。
  藍瑛享世89歲高齡,並且是一個勤奮的畫家,流傳下來作品亦較多。上海博物館收藏有66幅真品,如《華岳秋高圖》,是畫家67歲時所作,構圖奇偉、落筆縱橫、飛瀑響泉、老樹蒼山。畫中勁松常青,二高士觀瀑聽泉,怡然自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如《秋壑霜林圖》、《江皋話古圖》等代表他各個時期不同風貌的多幅精品。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有他早中期所作的《山水》冊、《曹冊圖》卷等。北京故宮博物院如今亦收藏其《白雲紅樹圖》,絹本,設色,縱189.4釐米,橫48釐米。[2]
《雲壑藏漁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雲紅樹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江秋水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仿梅花道人山水圖》 日本橋本末吉藏
《秋林逸居圖》旅順市博物館藏
《仿倪瓚山水圖》河北省石家莊市文物管理所藏
《華岳秋高圖》上海博物館藏
《秋禽圖》上海博物館藏
《銷夏圖》上海博物館藏
《秋林覓句圖》上海博物館藏
《仿黃公望山水》上海博物館藏
《仿宋元山水圖》山西省博物館藏
《秋景山水圖》 日本靜嘉堂文庫藏
《溪山秋色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松蘿晚翠軸》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溪山雪霽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風格
藍瑛是我國明末清初的畫家,曾有美術史家把他列為“浙派”,對此,有專家學者提出異議認為:藍瑛與戴進之間既無師承關係,在繪畫面貌、藝術風格上也大相徑庭,故不應因二人同處浙江杭州而列為同一畫派—浙派。清代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提出“藍瑛倡為武林派”,藍瑛和他的追隨者們應稱為“武林派”。我們知道,畫史上有一些畫家因種種原因沒有留下更多的生平資料,使後人很難從他們一生的行蹤、生活背景、個性脾氣、思維方式中去瞭解他們所形成的藝術風格、審美理念,只能從他們留存於世的繪畫作品中去洞察其藝術之軌跡,藍瑛就是這眾多畫家中的一位。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文人畫家及其作品比較重視,由於藍瑛是一位職業畫家,又沒有詩文和著作留存於世,因此在畫史上很少有關於他的記載和涉及。本文試通過對藍瑛繪畫作品的具體分析,來闡述藍瑛山水繪畫的藝術特色和所取得的成就。
  畫家的創作理念和他個人所生活的時代、環境、文化素養、審美標準是分不開的。藍瑛作為明末清初的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同樣也脫離不開他所生活的時代。因此,在探討藍瑛山水繪畫的藝術特色之前,我們首先要對藍瑛的生平及師承有所瞭解。藍瑛,生於西元1585年,卒年不詳,1664年尚在。字田叔,號蜨叟,晚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號西湖外民、西湖外史、東郭老農、吳山農等,所居榜額曰“城曲茅堂”。生長於“浙派”發源地錢塘(今浙江杭州),二十三歲寓居松江,後來長期活動於杭州、嘉興、南京、揚州、紹興等地,賣畫授徒,影響深遠,追隨者主要集中於杭州一帶,被稱為“武林派”(武林為今杭州別稱),在明末萬曆到清初康熙年間足以與“松江派”抗衡。其畫風融合南北兩宗,自成一家,屬於一位文人化的職業畫家。清代以來不少學者把藍瑛稱為“浙派”的“後勁”或“殿軍”。他工書善畫,長於山水、竹石、梅蘭、人物、花鳥等,技法全面,尤以山水畫著名,是明末清初頗具影響力的山水畫家。他的繪畫特點比較明顯的是用筆有頓挫,以疏秀蒼勁取勝,善寫秋景。在其作品的題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張僧繇”、“法荊浩”、“仿李成”等,實則所畫均為他自己的面目。他的山水繪畫畫法有兩種:一種作鉤勒淺絳法,另一種作沒骨法,設色鮮豔奪目,所畫青山、紅樹、白雲,運用石青、石綠、朱砂、赭石、鉛粉諸色,點染別致,是晚明時期富有變化的山水繪畫作品。藍瑛享年八十有餘,一生以繪畫為職業,筆耕不輟,傳世的繪畫作品面貌多樣,數量眾多。
從藍瑛傳世的作品看,他的山水畫創作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為其五十歲以前。從現存藍瑛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臨習古人繪畫作品的過程中,打下了扎實的筆墨功底。在藝術成就的取得上,他主要得益于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的助力。元四家的筆墨雖不盡相同,但藍瑛在學習他們的繪畫技法時卻能擇良而取,並注意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藉以豐富個人的表現能力。博採眾長,應該是一個藝術家取得成就的途徑之一,這也是我國藝術史上久經證明的成功經驗。此時藍瑛作品呈現出的面貌基本是以中鋒運筆,皴法以長披麻皴、解索皴、荷葉皴為主。山石的畫法潤澤渾圓,沒有過多的棱角,苔點圓潤。樹木的畫法則是多種多樣,體現了他繪畫技法的嫺熟。在構圖上,近景的樹木與遠景的山巒之間具有明顯的空間感。設色平淡和潤,風格秀潤清和,疏鬆簡略。
《溪山秋色圖》為癸醜新秋(1613年),畫家29歲時創作的一件傳世繪畫佳作。畫卷右起為遼闊的水域,遠山朦朧,雲氣蒸騰。中部山石突起,溪水潺潺,蜿蜒的水流從山石間緩緩淌過,坡石上零星地分佈著雜草樹木。整幅畫作淡泊寧靜,用筆柔和,山石少皴,偶有淡淡的荷葉皴,構圖松秀,設色清和,墨色滋潤,從中可看出藍瑛此時的繪畫受“松江派”繪畫風格影響之痕跡。
  《仿李唐山水圖》是藍瑛早年創作的一件繪畫作品。圖中景物茂密,近景岩石累累,形成坡坨,處於曲流之畔。坡石上樹木茂蔚,造型古樸,刻畫細緻,疏密枯潤,各顯生態。樹林間有一茅亭臨于溪邊,亭內二隱士對坐暢聊。隔溪遠景是巨石高峰,岩石突兀奇特,下有瀑布,瀉入清溪。整個畫面山石崚嶒,古樹結節,山石的皴法,以小斧劈皴、刮鐵皴相濟並用,稍以色彩點簇,水墨暈染,剛中見柔。佈局穩當,氣氛清謐。遠山近樹,繼承了李唐院體畫派的風範而自有發揮,作品較多地留有宋代遺風。
  中期為五十至六十五歲之間。這時他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馬遠、夏圭,而且對二米、雲山也精心研究,對黃公望的畫更是悉心尤力。時人吳門畫派沈周、文徵明的筆法他也熱心師效。加之他漫遊南北涉獵廣泛,眼界寬廣,兼融南北,形成了蒼勁雄強、骨力剛硬的個人風格,此時的藍瑛已經達到能“分別宋元家數,某人皴梁法脈,某人蹊徑勾點,毫不差謬”的水準。他以自己對各家繪畫特色的見解,以中鋒、側鋒交替運筆,用各種皴法、點苔法熟練地畫出各種形態的山石、樹木。以各家的典型構圖,或高遠或平遠,或簡或繁,顯現出一種筆墨蒼勁、氣勢雄渾的境界,反映出他在三十餘年仿古繪畫的實踐中漸漸脫開單純的臨與仿,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繪畫風格。
  《仿古山水冊》作於乙亥春仲(1635年),畫家時年51歲。此山水畫冊的風格以臨黃子久為主,筆觸粗短,用筆方折,山石少皴,偶用折帶、荷葉皴,略加修飾,山石敷以淡青綠和淺絳,加濃墨苔點醒神,用筆簡練,設色淡雅。全冊共計十二幅,每幅均可見藍瑛中年繪畫之風格。首幅水墨畫枯樹數株,槎枒矗立,畫上題雲:“雲林之法,妙在簡遠。瑛法之,未必耳。笑笑。”第二幅淺設色畫,一紅衣士人立於松下,隔岸觀瀑,畫上題雲:“偶法郭河陽畫。西湖外史藍瑛。”第三幅設色畫臨水岩上,桃紅滿樹,舟人浮江而行,款“藍瑛畫”。第四幅設色畫村舍數間,叢樹環繞,小橋流水,畫上自題:“趙令穰畫法,藍瑛。”第五幅設色畫層巒飛瀑,草閣間士人獨坐,畫上自題“藍瑛法大癡畫”;第六幅水墨畫水畔虛亭,自題:“梅華道人畫法,畫于富春之吉祥山房。藍瑛。”第七幅設色畫青山紅樹,畫上題雲:“元之高彥敬尚書畫法米南宮,有白雲紅樹畫。藍瑛仿之。”第八幅設色畫層巒蓊鬱,群樹繁茂,士人獨坐水岸,觀泉聽瀑,自題“王黃鶴聽泉圖。藍瑛法。”第九幅設色畫蒼松紅樹,孤舟臨岸,畫上題雲:“趙仲穆畫似其翁,一段秀古,自成別門。藍瑛法。”第十幅設色畫秋林丹翠,篷舟沿溪,自題:“乙亥春仲法李唐畫。西湖外史藍瑛。”第十一幅設色畫秋林叢聚,清霧彌漫,士人獨行,自題:“法松雪齋秋林覓句。藍瑛。”第十二幅設色畫,白雪覆樹,水岸亭間,士人觀景,自題:“乙亥春仲法右丞畫。藍瑛田叔。”
《喬嶽松年圖》是藍瑛55歲時為甯庵祝壽時所繪。畫上的景物,筆墨蒼勁,山石突兀嶙峋,白雲在山間繚繞,遠處的樓閣隱現於流動的煙霧之中,時隱時現,增加了畫面的動感。畫之近處有九株蒼幹虯枝的古松,繁密的松針,碧綠青翠,使得畫面蒼渾郁茂,平添了清新的氣氛。在松樹的掩映下有一茅亭,亭內一老者正在觀賞那飛流而下的瀑布。整個畫面筆墨精到,用色靈巧,再加上山石間有規律的點以苔蘚,使得畫中的景物更加雄奇壯觀。
  晚年為六十五歲以後,這是藍瑛一生中最精彩的時期。此時他在融會貫通前人技法的基礎上,自立門戶,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貌。有人評其晚年畫風“絕似仲圭,複似啟南”,一語道出藍瑛畫風在淵源上與文人畫的關係和晚年蒼勁雄渾的畫風。從此時期的作品來看,筆法蒼勁疏宕,偉峻老練,畫風呈多種面貌,有些作品筆墨含蓄雋雅,有些作品青綠重設色,畫法工細,色調濃麗,愈老而愈工。這一時期他主要以敏捷快速的粗筆山水為主,山石的輪廓線短小、破碎、躁動,以破筆點苔,以側鋒皴擦;樹木的畫法更加曲屈蒼老和類型化。構圖上也基本形成了一種統一的樣式:巍峨雄偉的山體以棱角分明的幾何體組成並繁複堆積,佔據畫面的大部分且多偏向一側,而於另一側留出一定的空間,山頂突出。山間有飛瀑叢樹,山腳以漁樵隱士、老樹茅屋點綴。同時出現了山體的立軸畫中縱向拉長,在手卷中則橫向延伸的變形現象。晚年的作品中沒有了早期所保留的一定的空間感,代之以一種逼人的氣勢,無論是仿荊浩、董源還是仿黃公望,在風格和筆墨上已經沒有了差別,它們都已化為藍瑛的典型山水樣式。藍瑛晚年的作品,筆益精良,構圖高嶂巨壁,丘壑深遠,重山疊翠,更加蒼渾古樸。
  《華岳高秋圖》作於1652年,畫家時年68歲。畫中遠景,高山聳立,山頂作平臺狀,山隈深處,樓閣崔嵬,流泉飛濺,山石勾勒線條硬折,運用荷葉皴、折帶皴和牛毛皴,樹草稀少,顯得崚嶒。中景,群山環繞之中,築有樓榭,溪流淙淙而下,老樹粗壯,用短筆勾成,樹葉採用雙勾夾葉填色,松針用傳統筆法,排列有序,挺拔有力,不失古氣。水口用筆轉折生硬,受南宋影響,類似浙派。近景,山徑迂回,滿山紅樹,二高士漫步小道,觀瀑笑語。構圖氣勢雄偉,筆勢剛健豪邁。山石用荷葉皴,參以折帶皴加水墨渲染,罩花青赭色,樹木蒼勁,楓葉明麗,描繪出華嶽的深秋景色。
  《秋壑飛泉圖》為藍瑛74歲時所作的傳世佳作。該畫尺幅巨大,氣勢磅礴,畫心高近四米,頗見藍氏構圖設景之能力所在,作品凝聚了畫家畢生的技藝與功力。畫面層巒聳翠,幽谷深邃,輕嵐浮動,紅樹青山。山谷間的飛瀑和橋上的高士顧盼有情,高遠及深遠相結合,是典型的藍氏山水畫之模式。畫中的高山巨峰,上部的山石重疊峻峋,瀑布懸崖,飛泉濺落。中部巨石雜樹間有一茅亭,一人于內賞景,稍下建築數座,紅葉映天,浮橋臥地,小橋上二叟持杖交談,頗有生活意趣。從這幅繪畫的技法上,可以看出他在融匯前人技法方面的成就,也能看出他在創新方面的景物。作者採用“荷葉皴”,在形式與內容方面得到了和諧的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那獨具特點的置苔,尤顯得畫面蒼潤而厚重。有些樹葉以赭色畫出,突出了節令氣氛,使畫面秋意盎然。該畫構圖雄偉,氣勢闊大,足見藍瑛博大精深的筆墨造詣。
  縱觀藍瑛早、中、晚三個時期的繪畫作品,大體可以得到這樣一些認識:早年的作品,是學宋代諸大家的筆法,尤其是學元四家的作品。此時筆法較細潤,明顯地呈現出某派的筆法痕跡。中年,在學習前人技法的基礎上開始變法,也就是向開創獨特風格的途程上逐步邁進。晚年則開創了一種雄偉渾穆的獨特面貌,畫不離苔以及多畫秋景,善施赭色,巧用荷葉皴等等,也都是藍瑛作品的特點。
藍瑛的山水畫藝術成就,得益於他“性耽山水”。雖然他下苦功夫臨習了晉唐宋元諸家,並達到了精妙亂真的程度,但他不以摹仿為能事。他不僅擅于師古人之意進行變革創新,而且還注重生活,注重行萬里路,飽遊飫看,“游閩粵荊襄,曆燕秦晉落,涉獵既多,眼界弘遠”。因為他胸中有真丘壑的觀察積累,眼界開闊,所以能落筆縱橫,水墨淋漓,獨創一格一派—武林派。藍瑛的繪畫,影響廣泛,師法他的人可分成三類:一類是藍瑛的嫡傳弟子,如早期的劉度、藍孟等人;第二類是出自藍瑛的嫡傳弟子門下或模仿藍瑛畫風的職業畫家,如藍濤等;第三類是早年曾經出自藍氏門下,後來自立門戶創立了獨立畫風的陳洪綬、禹之鼎等。
千百年來,為祖國錦繡山河傳神寫貌的畫家,能夠開宗立派的屈指可數。藍瑛的繪畫崛起於江南,熔鑄古今,獨開門庭,這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
1. 藍瑛 .中國硬筆書法線上[引用日期2013-05-25].
2. 楊惠東.藍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論藍瑛山水繪畫的藝術特色及成就 .新浪網[2013-05-25].
http://baike.baidu.com/view/88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