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天下》
曾鳴的《龍行天下》透過實証研究,得出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是利用整合創新、流程創新、顛覆性創新等戰略實現「成本創新」,而非犧牲品質、勞動力、環保,匯率和貿易保護等之低價中國。
英特爾的崩塌,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波音多了個伴 陳經
1.2024-08-22,英特爾單日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英特爾的晶片還是PC機最常用的,季報居然虧損了,要裁員1.5萬人!怎麼回事?
2. 擊垮英特爾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的大毛病:成本過高,人素質低下。英特爾員工13萬人,年營收約540億美元。英偉達才2萬人,年營收要衝擊千億美元了。
3. 區別在於,美國晶片公司一般擅長設計,但英特爾相反,幹的是晶片工廠製造業,必須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才能幹活,人工成本不會低。
4. 同樣賣CPU的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2倍多,只有26000員工。它就聰明地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生產。英特爾是自己設計加生產的IDM模式。AMD年營收220多億美元,但是人少多了,利潤就還行。給台積電代工費沒問題。
5. 英特爾新CEO就想辦法,把晶片製造部門拆分出去變成代工廠,剩下的就是fabless部門。
6. 美國製造業壞典型,原來是波音,現再加英特爾。都找了不少印度人,但是印度高管和員工幹製造業不太行,東亞人厲害。
7. 晶片製造業,需要很多耐心細心又能學習的人,長時間加班維持很複雜的產線正常運營,還夜班,上班時手機上交。美國白人肯定不願意幹,但是又得幹,就找些低學歷的人來,逐漸就不行了。CPU生產的晶圓,良率不行成本立刻高上去了,代工部門虧損不奇怪。
回應
美國包括西方製造業大企業衰敗的通因是, 1、管理層金融化。2、一切為了股市表現。包括提高產品毛利率,砍掉不掙錢的部門,減少研發經費,製造外包,服務外包(印度call center)。最後核心競爭力所剩無幾。3、政治正確橫行。往公司要害部門塞lgbt,塞印度拉美非洲裔,印度人很能幹的。但是好大喜功,口頭比實際能幹。4、本土人才匱乏。全靠其他人種來讀理工科,外國的留學生總有一大半是要走的。留下的又有幾個是和美國人一條心的?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PPP GDP仍然低估 2023-06-23
世銀2021年各國實質購買力PPP GDP,中美印前三,28.82萬億,23.59萬億、10.96萬億美元(中美印2021名目GDP,17.82萬億,23.32萬億、2萬億美元),《經濟學人》認為,這還是低估了,因為很多指標中國是美國數倍。
例如圖二的25種關鍵金屬礦和提煉產品占比,中國占全球60%以上的9種,50%以上的11種,40%以上的16種。再如發電量是美國兩倍,鋼鐵12.6倍,水泥是22倍,汽車三倍,造船占全球50%。
消費品數量也遠高於美國,一般占全球的20%-40%。美國只是服務業遠高於中國,中國很多服務消費沒放進GDP,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在有意壓低GDP!
回應
欠債的裝富,要債的裝窮。
GDP有三種統計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中國採用生產法,美國採用支出法。三種方法雖然從理論上最終值應該是一致的,但生產法相比於支出法,其優點在於更多地避免了重複計算,缺點則是忽視對非生產性部門,例如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業,生產法往往會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數值要小。中國稅收大頭在間接稅,特別是通過企業的增值稅等,所以採用生產法統計GDP,更有利於掌握稅收情況。而美國稅收大頭在直接稅。用哪種方法,是各國的國情決定的。
回應
微軟、英偉達、蘋果市值合計超過中國股市總值2023-06-07彭博社
微軟、英偉達、蘋果三大美國科技公司的總市值約為9.2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交易所(不包括香港)9萬億美元。2023年滬深300指數下跌了12%,而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4%。這是美國股市泡沫,還是中國股市低估?應該是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市值代表實際價值和經濟實力的話,那中國經濟實力相對於美國不值一提,不值得美國那麼焦慮。但在現實中,按照匯率GDP,中國GDP占美國65.4%(2021年曾經達到73%);按照購買力等價GDP,中國達到美國的122%。在現實中,美國很焦慮,這或許是美國股市泡沫的反證。
美中經濟實力差別與美中股市是兩回事。
回應
一個國家的股市,當上市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賣公司,怎麼可能健康發展?你想發展製造業,金融業收益就不能比製造業高或者高太多,否則誰還費勁巴拉的搞製造?中美的發展側重,註定了股市的情況。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人造鑽石漸受婚禮市場歡迎 衝擊天然鑽石價格年跌40% 2023年9月4日
由於經濟逆勢打擊奢侈品消費,加上人造鑽石大行其道,原鑽的價格加速跌落,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選擇以人工鑽石做為婚禮戒指,也使得在美國流行的一克拉或兩克拉新娘戒指中使用的寶石價格,跌幅比市場上的其他產品要大得多。
在過去 12 個月裡,壟斷天然鑽石供應的開採商戴比爾斯 (De Beers) 已經將其主流產品—用於製造婚戒的 2-4 克拉原鑽價格下調 40%。僅 7 月份就降價超過 15%。
由於鑽石平均售價從每克拉 213 美元跌至每克拉 163 美元,戴比爾斯上半年利潤下降了 60% 以上,僅為 3.47 億美元。 其八月份的銷售額是今年以來最低的。
回應
鑽石本來就是一種虛構的價值
假鑽石就假鑽石, 山寨王國不虧是山寨
我會選人造的,還更完美且環保。鑽石的開採非常高碳排。
相關新聞
全球最大「人造鑽石」產地在中國!河南拔得頭籌銷量增長416%
大陸鑽石銷售夯 人造鑽價格僅天然鑽三分之一
中國豬肉價暴跌三成 加劇通貨緊縮風險 與世界不同調 中國供過於求.物價續走低 3年來最多! 中11月CPI跌幅0.5% 2023-12-14 三立新聞台
回應
從台灣看世界,台灣資產M型化加劇,中低端人口也是面臨通縮,原因是全方面生活生存成本大漲導致自由支配所得(閑錢)連年下滑,已經觸及通縮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8Qo1n4TJo
中國全球唯一通縮,真相超乎想像2023-12-14 陳經
與2020年1月相比,美國CPI上漲20%,印度25%,俄羅斯35%。阿根廷、土耳其、巴基斯坦分別是780%、310%、94%。 只有中國-4.7%。西媒說中國經濟不景氣。但中國2020-2022三年經濟增長率還是全球最高的。唯一解釋是中國生產成本下降了!電力供應充足成本低,機器人國產化價格大降,產線成本大降效率大增。很多行業技術突破國產替代,供應鏈成本集體下降。多個行業占全球產能50%-90%,規模化降低成本非常厲害,例如光伏成本降了90%。規模化養豬,農業生產搞得好,食品CPI大降。中國政府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技術突破,成果超乎預期。
陸首艘自製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2023-11-06交付 2024年1月1日商業首航
魔都號是2018年11月6日,在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正式簽約起造的,趕上了第6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前夕交付,代表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可以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中國已經具備了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與「大型郵輪」等「三顆明珠」的能力。
大型郵輪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機電產品,全船安裝的零件數量,超過2千5百萬個,被認為是工業領域的集大成者。魔都號全長323.6公尺,總噸位13.55萬噸,有2125間豪華客房和套房、22間各具特色的餐廳及酒吧,滿載可容納5246名賓客,。
回應
支那又崛起了啊,只不過是、只能在海上漂浮的、較大型的難民船
中國的崛起復興、重回第一已是再明顯不過的趨勢,只有本土綠蛆堅持不肯相信,真是可悲!
難賺?陸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交付 卻碰上郵輪經濟放緩2023-11-06
根據「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數據,中國大陸郵輪市場放緩,從2006年到2016年是萌芽期與成長期,年增幅都在雙位數,但是2017年起年增幅剩下8%。
魔都號意義重大!
經濟效益方面,估計我國的郵輪旅行市場2035年會成全球第一,因為大型郵輪建造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比如這艘“巨輪”生產過程中,聯動和管理多達361家一級供應商、1105家二級配套企業,總共彙集全球30多個國家、超過5000個工程技術人員的協作;所以具有很大的經濟拉動作用,乘數效應可達到10倍之多,可以拉動100億美元的經濟規模!
回應
郵輪遊非常好玩,而且老少皆宜,在很多國家都算比較平價省心的旅遊方式。是巨型豪華酒店+遊樂園+餐廳群+CBD的複合體,但在國內不是特別普遍,出航城市局限於上海、香港等個別城市,價格相對高。還有航線特別單一,要麼日韓線,要麼越南線。我最大的期待,是去三沙島礁的郵輪航線,從三亞出發。
擺脫摩爾定律 陸清華大學開發光電類比晶片算力提升3千餘倍 2023/10/30 中時
北京清華大學官網宣布,該校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吳嘉敏助理教授與電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喬飛副研究員等人聯合攻關,提出了一種能擺脫摩爾定律的全新計算架構:光電類比晶片。經過實測,光電融合晶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晶片架構提升了3000餘倍,能源使用效率更高達400餘萬倍。
據《快科技》報導,於1965年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摩爾定律,即每隔約2年,積體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便增加一倍。但是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快速發展,電晶體尺寸逐漸接近物理極限,近10年內摩爾定律已放緩甚至可能面臨被突破的境地。
報導說,這次北京清華大學研發的光電類比晶片,可能為擺脫摩爾定律開拓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員指出,在光電類比晶片這一枚晶片上便突破了大規模計算單元集成、高效非線性、高速光電介面3個國際半導體學術界的難題。
根據官方的實測,光電融合晶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晶片架構提升了3000餘倍。報導說,若以交通工具來類比的話,相當於將京廣高鐵8小時的執行時間縮短到了8秒鐘。
不僅如此,該晶片的系統級能效實測達到了74.8 Peta-OPS/W,是現有高性能晶片的400萬餘倍,相當於原本供現有晶片工作一小時的電量,可供它工作500多年。
此外,該晶片光學部分的加工最小線寬僅採用百奈米級,而電路部分僅採用180奈米CMOS工藝,就已取得比7奈米製程的高性能晶片多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
該項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的論文指出,在清華大學團隊提出的超高性能光電晶片下,「未來電腦」的誕生似乎已不再遙遠。光電融合的新型架構,不僅開闢出這項未來技術通往日常生活的一條新路徑,還對量子計算、存內計算等其他未來高效能技術與當前電子資訊系統的融合深有啟發。
回應
整天吹噓,這就是土共的嘴臉!
人家的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是吹噓嗎?自己不行,還說別人吹噓,不覺得丟臉嗎?
環球時報社評:戴著這頂帽子的印度真的很難看2023-10-11
印度2023-10-10逮捕中國智慧手機vivo的4名高管,vivo回應: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將採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進行應對。”
印度戴了那麼多年“外資墳場”的帽子,它自己大概都戴習慣了不想摘了。但這對印度真不是好事,也真的很醜。
顯而易見的是,自2020年6月中印發生邊境衝突至今,印度當局對中國企業發難的次數明顯增多,中國智慧手機企業更是成為重災區。從發出指控恐嚇,突擊搜查辦公室,凍結資金,再到現在的抓人,印方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打擊行動在逐步升級。吃相越來越難看,與印度很在意的大國地位和形象是非常不相稱的。
印度法律法規像迷宮一樣錯綜複雜,往往導致普遍性違法和選擇性執法。這為印度當局勒索外國企業提供了便利。但印度這幾年對中企指控,幾乎都查無實據。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回顧外企在印史,確實是一部血淚史。從2014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子公司,在印度註冊的跨國公司從2014年的216家下降到了2021年的63家。實際數量恐怕還不止。包括美國福特和通用汽車、德國大眾等選擇退出印度市場。印度的營商環境惡劣且多變,是幾乎所有在印外國企業的一大共識。
人們已經總結出了印度的套路,先給外資一些甜頭或者美好的許諾,誘使外企向印度投資。等到外企在印取得了一定效益,印度當局就通過各種方式來對外企進行勒索,我們奉勸印度,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莫迪政府上臺後,曾雄心勃勃地推出“印度製造”計畫,立志要將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這兩年美對中企的打壓和遏制,加上美西方輿論對“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的鼓噪,讓一些印度人有點飄了。實際上,印度離實現這一雄心還差得遠。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不可能通過打擊中國智慧手機企業,從而把印度本土的手機產業扶持起來。經濟全球化時代,企業只有在充分競爭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離開了中國產業鏈的支援,印度智慧手機很難做大,印度製造業發展也會受阻。
相關新聞資料
印度被退100萬部蘋果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0IuOIvo8w
年輕人愛上“國貨”,不只是因為自信 2023-10-12 環球時報
近日,搭配自動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問界新M7”上市25天訂單量累計超過5萬的消息引發了熱議,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肯定。與此同時,大量的商業資料都證實,從服飾到美妝,從手機再到汽車,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目標在日趨“國牌化”。
不少人認為,導致我國年輕人越發青睞“國貨”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更加自信了,還有人說這背後有愛國等民族情感因素的驅動。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但也忽視了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理性決策,國貨日益受到青睞,正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製造雖行銷世界,但一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都不算高,這也導致中國產品價格低廉但品質低劣的刻板印象。
但近十年來,利用產業集群優勢,中國製造保持世界第一;同時,國貨也在產品的品質把控、品牌行銷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控上不斷取得質變。中企更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再加上年輕消費者幾乎沒有多少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他們也更加天然地接受中國本土品牌。
中企也越發理解如何用品牌故事來打動消費者。很多中企品質不輸外企,但西企更懂得行銷。如今,中企的行銷策略也越來越具有創意。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上不斷取得突破的華為,以及在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生產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的比亞迪等企業,是目前這一方面最為突出的案例。
中國市場巨大,國貨也越來越爭氣,未來不可限量。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需要保持清醒,消費者感情上或許傾向於國貨,但理性決定了他們不會盲目追求國貨。此前的“花西子事件”就充分說明,國貨身份值得驕傲,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擋箭牌。未來的中國品牌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內外競爭,因此在更具創新性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放眼世界,讓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和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都邁入新階段。
世界最貴武器 美國F-35要價58億 2023/10/04 旺報
美國F-35匿蹤戰機的開發和採購成本,即將打破自己的世界最昂貴武器紀錄,飆升到4380億美元(約台幣14.2兆元)。美國五角大廈最新發布的《選項軍品籌購報告》(SAR)數據顯示,2024年的成本評估相較前一年,將增加6.5%,相當於增加260億美元(約台幣8411億元)。
《選項軍品籌購報告》是美國國防部用於評估和報告國防採購計畫的文件,它提供有關預算、進度、風險和決策的詳細資訊,以確保有助國防採購計畫的透明度。
對比報告的新數據,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01年和美軍簽約時的評估金額,僅為2330億美元(約7.54兆新台幣)。《選項軍品籌購報告》提及,每架F-35戰機的售價漲了1300萬美元(約4.2億台幣),從1.66億美元漲到1.79億美元(約58億台幣)。
至於「計畫籌購單位成本」(PAUC)的生產計畫時間是從2044到2049年,涵蓋開發和製造成本,並計入通膨,還有海、空軍及陸戰隊重新調整生產計畫後算出。
《每日郵報》援引美國國會預算處的數據稱,截至去年為止,美國擁有約450架F-35戰鬥機,並計畫在2040年代購買2500架。報告稱,新的評估並不會改變計畫中的飛機總數,其中包括美國的14架研發測試機和2456架量產型戰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告發布的幾天前,美國陸戰隊9月17日才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生一架F-35戰機,因飛行員彈射逃生,F-35B戰機持續在「殭屍模式」下航行,最後墜毀的事故。
儘管如此,五角大廈仍證實,F-35戰機在通過對抗中俄等高階戰機效能的模擬測試,達到一個重要里程碑。而這些戰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於2006年首飛,並於2015年開始在美國陸戰隊服役,但預算已超出80%,比計畫晚了10年。
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心維持其國際霸權,採取額外的手段試圖減緩其他國家經濟增速,正如早前它對付德日一樣,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亞洲四小龍所做的那樣——加征關稅、技術制裁、封鎖華為等等。因此,美國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雙重桎梏。
美國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戰爭不斷升級。許多規模較小的“混合戰爭”和常規軍事行動,比如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轟炸利比亞和現在在烏克蘭引入代理人戰爭。
除了實際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地訴諸技術抵制,不僅切斷了本國公司,也切斷了盟友與中國等關鍵市場的聯繫,迫使華為退出盟友電信系統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成本,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實施單邊制裁,非法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令眾多國家中不安。
一些國家直接受到美國制裁或軍事行動的威脅,如伊朗、俄羅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一些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加征經濟關稅、抵制或未來軍事行動的威脅,最典型的是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一些國家,它們只是想繼續發展經濟,但受到美國的阻礙。這有助於解釋為何150多個經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數十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想方設法脫離美國的單方面的命令,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它們不是從“親華”、“反美”或這些政策的任何組合開始的。他們只是對幫自己國家謀發展感興趣。
在與中國的接觸中,這些國家發現中國不僅在進行雙贏貿易,而且是資本淨出口國。如圖5所示,自1992年這30年來,中國一直是資本淨出口國。因此,各國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是生產力發展的潛在助推器。美國是生產力發展的枷鎖,中國則會是幫手。
羅思義:全球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的寄生性資本主義 2023-09-27觀察者網
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導讀】本文是筆者為觀察者網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演講稿的加長版。為什麼150個經濟戰略、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極具多樣化的國家會加入一帶一路?還有數十個國家排隊加入金磚國家。
資本主義一直在演變
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正式或非正式殖民帝國——這些國家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爆了一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得勝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前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生產力發展超越了前殖民帝國時代的資本主義。美國投資占GDP的20%, 70年代末的日本投資率30%或更多。因此,美國逼迫這些國家降低投資水準,這一過程在拙文《它曾成功“謀殺”了德國、日本、四小龍,現在想要勸中國“經濟自殺”》中有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的世界都是由一個大國主導——從18世紀末到1914年是由英國主導,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規模超過了英國,到1913年,美是英兩倍多,到1945年是五倍。
國際金融結構也隨著經濟生產主導地位而改變,在英國1931年停止英鎊與黃金的兌換之前,金本位制一直主導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起,美國成為世界貨幣。英美的經濟發展進程如出一轍,在其經濟主導地位達到巔峰時,不僅能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還用於對外輸出資本。
1913年,英國資本占GDP的18%,但國內投資9%。因此,英國19世紀維護國際主導地位靠的不僅是英國艦隊,還依賴於經濟投資和對外援助。但美國的崛起和英國在一戰中經濟受損,到1931年,英國發生了逆轉,不得不從他國引進資本,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因此,美國因此不僅可以通過暴力戰爭鞏固其國際霸權,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多次政變,還可以通過援助: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古巴革命後在拉丁美洲成立進步同盟,越戰期間扶持亞洲四小龍等等來達到其目的。但是,正如圖2所示,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不能創造足夠的資本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而是變得依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
這是工匠精神還是形式主義? 2023-09-23
法國凡爾賽宮的工作人員用尺子檢查餐具的擺放、精確到毫米,一絲不苟。
回應
正確答案:如是歐美日則是工匠精神,如在國內則是形式主義。
工匠精神必須是將生產力用在關鍵環節以維護高品質運行或促發品質提升的行為。
無論中外,夠級別的擺台餐具酒具等是有規範的,相互距離是有尺寸具體要求的,那就是以釐米、毫米標注的。
德日誰更有可能成為病夫?2023-09-22
英國《經濟學人》頭版德國是歐洲病夫嗎?
縱觀那十幾年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無論是日本停滯不前還是德國觸底反彈,都不是最大的新聞,中國在2009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才是全球政治家、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
德國這次經濟下滑,表面看是因為俄烏戰爭所造成的能源成本上升,而實在於汽車優勢不再。
一方面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迫使人類必須轉向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2.0版電氣時代”與100多年前由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啟動的“1.0版電氣時代”相比,2.0覆蓋面要全面得多,比如電池、儲能、電力帶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迅猛的資訊革命,依託電腦和互聯網,工具們變得越來越智慧化。迫使那些傳統汽車廠商,沒辦法像之前那樣,從過往築就的品牌、技術壁壘中,收割高額利潤。更悲的是,德日都慢了半拍。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中,整個市場一如智慧手機,美中PK的場景如出一轍。
前幾日幕尼黑車展成了中國汽車的嘉年華,考慮到歐洲在互聯網時代的表現一直乏善可陳,很難相信德國和歐洲車企能夠在汽車智慧化上,有機會扳回一局。車展之後,歐洲議會正式宣佈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整個歐洲都已經感覺到了被新技術革命拋棄的危險。
回應
日德共同點還挺多的,兩者都跟隨美國,倆病夫攜手去治病,路上也有伴。
德國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了,中國中考分流是太早還是太遲?
目前全世界的學制分為這幾種:1.單軌(如美國,高中之後再分,表面看似公平,但地區間的教學品質差異很大,而且越向上越貴,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差距過大)。2.雙軌(如德國,學術與職業分開,學術線歸經濟、金融等高端行業走,主要是給權貴的,職業線歸藍領等中低端行業走,主要是給平民的。但是,德國的藍領工資並不低,所以大家能接受)。3.分支型(如中國,基礎教育單軌,高等教育雙軌)。
回應
德國製造業培養人才的方式非常好。中國企業招人太重文憑等外在的條件。
少些德吹吧,德國經濟負增長。
歐盟宣佈將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相關新聞
外媒評歐盟玩火自焚
中國車企撐起慕尼黑車展!比亞迪打響價格戰首槍|中國成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 去年銷量590萬 占全球58%
回應
其實不但電動車便宜,基本上凡是中國制的都比外國便宜。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想賺的是薄利,即便外貿品已經比內銷的貴了幾個價位。
物美價廉供大家使用也不行. 這些所謂資本家也太離譜了.
資本主義就是掠奪世界資源保障資本家的利潤不管人民生活問題。
中國電動車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完整的供應鏈和先進的技術 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落後了 不虛心學習而動用政治力量打壓 最後只能是越來越落後
美歐也對企業補貼 馮德萊恩怎麼不查呢
你看下歐盟區評價,全部在罵歐盟,自己的補貼比中國還多,競爭不過就加關稅,坑的還是歐盟區人民
中國工業機器人全球第一 密度超美 2023/08/17 中時
北京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中國2022年工業機器人占全球超過50%,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台,已超越美國,全球排名第5,次於韩国、新加坡、日與德国。
2022年收入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工業、服務、特種機器人產量快速增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73家,10家機器人企業成長為製造業單項冠軍。
2021年中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為1.47億,比2012年減少2200萬人,同一時期,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增長32%,達到3.65億人,因此機器換人就成了許多企業的選擇。
從機器人產業觀察「中國製造」 2022-12-16 黃欽勇
2021年,南韓每萬人有1,000台機器人;台灣排名第八,每萬人276台。而中國以322台排名第五,總裝置量是26.8萬台,全球總裝機量的51.8%,而2021年裝機量的成長率更達50.6%,其中有26.8%在電子業,18.9%在汽車業,鋰電池有9.6%。
中國本土的機器人產業以輕量型、低階機器人為主。疫情之後,中國機器人產業,在全球市佔率已達31%,而全球前10名的機器人製造商卻沒台灣。
在機器人的關鍵零件中,伺服馬達、減速器、控制器佔了過半的成本比重,在垂直多關節機器人中,中國的埃斯頓、埃夫特、遨博都已經可以自製關鍵零件,甚至價格僅有德日品牌的七五折。
全球市場競爭加劇,國產工業機器人亟待發力 2023-05-10 科技日報
雖然近幾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已在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術、部件方面取得突破,但目前國內70%的市場依舊由以“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庫卡、安川)為代表的國際知名品牌所佔據,特別是在高端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競爭力不強。
相關新聞
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0.5億美元,進口1.8億。2022年出口6.1億,進口20億。
陸首次發布美國履行世貿規則報告 給美冠上4個稱號 2023/08/11 中時
中國大陸商務部今天首次發布《美國履行世貿規則義務情況報告》,聲稱就美國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實施單邊貿易霸凌,及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等政策措施表達關注。指控美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破壞者」「單邊主義霸淩行徑實施者」「產業政策雙重標準操縱者」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擾亂者」。
回應
終於說出來了!現在全球其實都很不滿美國政府了!打倒美國資本法西斯政府.
真是笑話,那麼中國怎麼不拿出真本事對抗美國。
橫行霸道、唯我獨尊,老美一意孤行、窮兵黷武已經很久了。多年來,全世界也只有中國,膽敢這樣直接跟米國叫板,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該感到驕傲!
所述皆為事實,美國是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者,亦是世界纷亂的始作俑者。
美帝不倒,世界不会好
錯把印度當中國的謬誤 2023/08/13 丁學文
印度的PC產業始終像是扶不起的阿斗。既然提高關稅和提供激勵都沒有效果,8月印度直接限制了進口,這對熟悉國際商業運作的企業來說匪夷所思,但對了解印度思維的人來說則早已見怪不怪。
原因很簡單,很多人習慣用看中國的方式看待再過來的印度。
印度人內心深處的唯我獨尊卻常常會讓情況變得複雜難測。
印度不斷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來保護印度供應商已經開始讓跨國企業裹足不前。最後,印度的官僚主義和繁文縟節最是臭名昭著。
更厲害的是,印企知道怎麼說服你跟他們合作,但最後待宰的羔羊一定是你。
總而言之,錯把印度當中國,肯定將來的吃虧在眼前。首先,把印度比喻成「外資的墳場」,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一個印度裔朋友就志得意滿地告訴我:印度企業家的商場哲學是「占別人的便宜,坑別人的錢,才能顯現自己的能力出眾。」印度政府的管理哲學更是「印度賺錢印度花,別想一分帶回家。」
2023,年輕人不想買鑽石了? 2023/02/27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很明顯,Lily就是這句話的“受害者”。
臨近婚期的她,在婚戒的選擇上犯起了愁,“我現在想到買鑽戒,我就頭大。買小的湊合一下,耳邊傳來的都是‘別買一克拉以下的鑽石,都是碎鑽,不值錢’。那我就看大的,好傢伙,單就一克拉的鑽石動輒就要大幾萬塊錢,有的牌子大的,款式好的,十幾二十萬的都有,別說買了,我連看看都肉疼。”
上世紀中期,著名“鑽石大亨“戴比爾斯以一句膾炙人口的“鑽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將鑽石與愛情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用鑽石的堅硬品質象徵著愛情的堅貞不渝,讓鑽石在全世界消費者心目中與愛情劃上等號。就這樣,鑽戒被捧上了全世界的婚禮聖壇,與此同時,稀有、特殊的定義也讓當時全球鑽石價格暴漲。2021年,中國用於訂婚及表達愛意的鑽石用途占比合計達58%。
但事實上,在萬物互聯,資訊化浪潮的席捲下,當代年輕人不再認為鑽石是愛情和婚姻的必要象徵。而以實現“克拉自由”的培育鑽石行業也正發展的如火如荼,逐漸瓦解鑽石物以稀為貴的“買賣論”。如果按零售端計算,0.5克拉的品牌天然鑽戒,可能在3.5萬元左右,而使用同等級的培育鑽,價格在1萬元內。
最後,這屆年輕人喜歡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當代年輕人購買珠寶首飾的習慣,已經從買價值轉變為買保值,消費者不再為象徵著愛的寶石心動,新穎、小眾、個性化的產品才能滿足他們喜歡獵奇的心,給他們帶來新鮮感。
回應
這個就是智商稅,買個白金的刻上名字足矣,剩下的買個金條還保值。
也和中國青年更自信更有主見了有關。
如何看待俄媒發文稱“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2022-1212刊登《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稱,看看中國經濟,你會感到嫉妒。幾十年前,它還是個農業國家,近10億人過著窮日子,被看作強盛蘇聯的“小老弟”。而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高科技強國,在全球市場擠走了其他競爭對手——從玩具、服裝到汽車、電腦。
前不久,阿爾平納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創新者:中國企業是如何征服世界的》一書。文章指出,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中國人只會模仿。但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解釋說,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效仿老師是必要的。這並不是偷竊。許多中國企業從生產西方產品起步,按照許可證的規定,一絲不苟。而且中國很快就認識到,僅僅生產別人的產品沒有多大意義。“中國人的口號是‘市場換技術’。你們需要培訓人員,把技術帶到我們這裡來。而作為回報,我們給予巨大的市場——你們將在這裡獲得補償。”中國人不但獲得了新技術,還完善了它們。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國內競爭。中國共產黨也很務實:在照顧企業的同時,給予其行動自由。
文章總結道,重點在於中國人採取的戰略,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優勢,並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中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給經營活動提供最大的自由,掃除官僚主義障礙,鼓勵各種發明和創新,保護企業利益。同時,監管不能惹人厭煩,以促進企業家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另一個重點是,遊戲規則不能變來變去。
回應
俄國官僚主義的腐敗是全民性的,腐敗的不僅僅只是政府官員。
燈塔工廠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智造邁向新高度 2022-10-22 證券日報
輪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明方向。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燈塔工廠來傳播經驗,照亮數智化前行的道路。如今,燈塔工廠陣營不斷擴容,而我國燈塔工廠的數量已居全球之首。
10月11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新一期燈塔工廠名單,全球有11家新工廠被評為燈塔工廠,其中有5家工廠來自中國。至此,中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達到42家,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屬於A股上市公司或者關聯方的燈塔工廠數量超過20家,占到約半數。本次入圍的是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海爾青島工廠、美的順德工廠、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和西部資料上海工廠。
燈塔工廠項目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數位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最高水準。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隨後多個配套政策和規劃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在“十三五”時期,工信部等部門就遴選了305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推動了583個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專案建設,探索出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在今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22年度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行動的通知》,試點示範內容包括智慧製造優秀場景和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加快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的發展成為共識。
除了試點示範行動外,去年底,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發佈的《“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闡明了如何推進製造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
2018年相關投資開始增多,融資事件達到163件,融資金額為486.43億元;2019年智慧製造領域融資數量152件,融資金額達234.05億元,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融資數量與金額較上年有所增加,融資金額為449.17億元;2021年市場融資事件繼續呈上升趨勢,融資數量達196件,融資金額為467.69億元。
提質增效
……..
3萬一克拉人造鑽石,在中國跌到270元,美媒:中國破壞了秩序 2022-12-11 上游新聞
鑽石,被譽為“珠寶之王”,一克拉的價格在3-30萬。
2020年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枚11克拉鑽石曾拍賣出4.53億天價。但如今在中國河南,一克拉鑽石最低270元,跌到了白菜價。
一百多年,鑽石是歐洲皇室和上層的專屬。如今,河南珠寶批發市場上,一克拉鑽石跌跌到了3位數,遠銷到全世界。不少男性網友直呼“感謝河南,讓我們實現‘鑽石自由’”。
鑽石降到白菜價,卻意外惹怒了老美。老美珠寶理事會、珠寶商協會等6家珠寶機構聯合發文,批評中國正在將神聖的鑽石變為普通的石頭。文章最後警告:警惕中國製造,他們是行業秩序的破壞者。
01河南製造,終結鑽石“天價神話”
鑽石之所以賣到天價,源於西方的壟斷。
1870年,南非發現Orange River鑽石富礦。為了壟斷鑽石生意,西方財團戴比爾斯買下整個礦場,用武力壟斷了全球90%以上市場。每年只開採一小部分,加上瑪麗蓮.夢露、英國王室的代言行銷,鑽石進入“天價時代”,並延續至今。
不過,隨著我國解決了“鑽石產量稀少”的難題,風向突然逆轉。2019年,中國科學院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人造鑽石”培育技術,並向河南試點推廣。短短兩年,河南就成為全球最大產鑽基地,占了全球近一半產量。
和天然鑽石相比,河南人造鑽石不僅“以假亂真”,甚至品質上更勝一籌,顏色達到標準最高的D級,淨度達VVVS級。
中國技術下,天價商品被拉下神壇的例子比比皆是。2021年10月,心臟支架被納入集中帶量採購,從3萬降至6000,自費部分僅需700元。
還有曾經3萬一克、天價收割我國的日產“時光酶”,其國產版“若返”也跌至千元出頭。
回應
不是破壞秩序,而是打破詐騙局面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巴黎奧運吉祥物大多中國製造,法:因為咱們做不了…
據法新社、CNEWS電視臺等法媒2022-11- 17報導,法國道德企業主協會,稱8成吉祥物玩偶為中國製造,這不僅對所有法國公司的侮辱,還打擊了法國經濟。對此,法國政府發言人直言,法國不可能在幾個月內生產200萬個毛絨玩具,“我也很想(讓全部玩偶都產自本地),但事實是,今天的我們根本做不到。”
巴黎奧會的消息顯示,80%的吉祥物將外包給中國廠商製造,20%由兩家法國玩具製造商取得,但原材料和零部件也都來自中國,在法完成裝配。其中一家法國老闆稱,已新雇30多名工人,每週可製7000個,但價格比中國版貴上一半。
2022年卡達世界盃,義烏製造占70%
對世界盃來說,“中國製造”並不是個新鮮詞彙,2010年南非世界盃前的1月至5月,義烏出口為6554萬美元,2014年巴西世界盃達1.6億美元,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超10億美元,2022年值38.2億人民幣體育用品和96.6億的玩具。
全球第一 陸企近14億美元 贊助卡達世界盃 2022/11/19 旺報
據環球數據表示,中國贊助商對卡達世界盃足球賽贊助13.95億(美元,下同),超過美國的11億元。此外,中國出借給卡達兩隻大貓熊「京京」和「四海」,17日在杜哈首度亮相,賣萌畫面相當吸睛。
2200億美元辦史上最貴世界盃?卡塔爾:不準確
2200億美元之中,100億用來打造8座球場,均使用標準配件建造,可以在賽後拆解,找到新的“歸宿”,成為可持續使用的“遺產”。而剩下的2100億,將被用於在當地建設一個包含酒店、地下交通、體育場和機場的創新中心,世界盃結束之後仍會長期使用。
WIPO:大陸擁21頂級科技集群 與美並列第一 2022/09/18 旺報
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占了21個世界領先科技集群,首次追平美國,並列世界第一。德國排第3,有10個科技集群;日本有5個,法國、加拿大、印度和韓國各有3個。
世界最大5個科技集群有4個在東亞,依序是日本東京-橫濱,中國香港-深圳-廣州,中國北京第3,韓國首爾第4。第5是美國聖約瑟-舊金山市。
中國上榜其他科技集群還有上海-蘇州(第6),南京(第13),杭州(第14),武漢(第16)等。美國上榜還有波士頓-劍橋(第8),紐約(第9),聖地牙哥(第11)等。
與去年相比,升幅度最大的是中國3個集群:河南鄭州較去年上升15名至第83;山東青島和福建廈門各上升12名,分別排名第34與第91。
WIPO新加坡籍祕書長鄧鴻森說:「地方性創新集群對於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力至關重要,因此識別他們將有助於瞭解創新在何處產生及如何產生,並推動創新活動成為就業、投資與增長的強大催化劑。」
確認科技集群,主要是由WIPO根據某地專利申請活動、發表科學論文等,發明家及科學學者高度聚集之地,便是科技集群。WIPO主要排名方法,是從科學論文等檔中提取位址、姓名等資訊,進行統計排名。
過去10年,中國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取得長足進步。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第12,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排名第一。而在10年前(2012),中國僅列第34名。
2021年中國申請者藉《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為6萬9540件,連續第3年世界第一。
韓國DRAM晶片出口大減,全球需求降溫 2022-09-16
韓國8月DRAM存儲晶片出口同比下降24.7%,絕大多數電腦系統的DRAM晶片用於主系統記憶體。它的矽工藝經過顯著地定制,因此無法與CPU主機一起集成製造。韓國通過過去數十年的官商努力,建立了該領域的強大競爭優勢。
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內,隨著PC出貨萎縮,記憶體等元件價格持續下跌,DRAM價格創1年9個月以來新低。其中,8月為2美元左右,環比下跌3%,已連續4個月下跌。
分析指出,消費者一方面面臨通脹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面臨央行加息帶來的借貸成本抬高,正愈發選擇暫緩購買新的電子產品。
其實,DRAM晶片出口量大幅下滑,部分反應的是去年晶片價受“晶片荒”所帶來的大幅增長,現在也可以說是一定程度上的常規回落。
回應
知道為什麼韓國記憶體價格跌出口也跌嗎?中國自己能做記憶體條了,長鑫顆粒,價格便宜量又足
還有,中國能做固態了,致鈦硬碟,現在組裝機市場,就是記憶體條和固態超便宜
長鑫和長江存儲應該把價格在降低50%,打3年價格戰徹底摧毀韓國記憶體條企業。當年三星就是趁著金融危機把記憶體價格降低還擴大生產線 直接把奇夢達搞破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尤其是IT市場。一旦中國不買了。或者說由於美國的限制不賣了。那麼這個市場迅速萎縮。所以美國的晶片法案很有意思,如果沒有中國參與整個流程,就算美國可以做出高級的晶片,也沒有市場。
電子產品降價才是常態? 2022-09-16
號稱硬體利潤不超過5%,一個售價39999的大師電視現在跳水到1萬多還在賣。他把價格打下來了?小米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方案整合商,一手借花獻佛玩的好。中國需要華為,也需要小米。
丟失中美兩大市場後,豐田、本田、日產的後續發展很難看好 2022-07-25
在北美,日本汽車有七大巨頭: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斯巴魯、鈴木。鈴木已淡出,三菱和斯巴魯成小眾品牌,馬自達在大小眾間遊走,總體上被韓系擠佔了很多。在中國,新能源把日系打得潰不成軍。丟失中美兩大市場後,豐田、本田、日產的後續發展很難看好。他們在電動方面動手比德國還晚,原先的混動優勢現在也越來越不存在了。日本要是沒有了汽車工業這一塊,日本工業的半壁江山就坍塌了。美國的去製造業是資本金融化的結果,日本則是競爭不過外國的結果。
相關新聞
中國營收五連降2022-08-25阿迪達斯CEO提前離職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吳威:越南承接不了“中國製造”,東盟就能行? 2022-08-25
【導讀】 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貿易保護等多種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正面臨重塑,在美國主導下佈局構建“去中國化”的全球供應鏈的設想爭論日漸激烈。若想承接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能,需具備哪些條件?越南乃至東盟是否有相應能力?作為正管理越南某工廠的跨國經理人,吳威同觀察者網分享了自己的行業見解。
【疫情下的越南製造業:民眾只能自己扛,頻繁跨行跳槽】
明明越南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很多,為什麼電子類產品的成品價格和中國差不多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越南製造獲取物料的成本比中國工廠高,而且還會持續增加。第二,中越兩地工廠的效率管理不同。
回應
我2012年前在製造業做了18年,核心業務是注塑,工廠所在地有2000多家,從產品開發到出口,所有的模具設計開發,加工,維修,注塑機的維護,成品包裝,塑膠粒子,顏料,技術員等等,在當地都能分分秒秒解決。而當時一個同行朋友因為貪圖免稅三年的招商跑同省某地去投資,結果那邊配套供應鏈短缺,有時候模具上缺個零配件都只能專車送過去,並嚴重影響生產進度。最後煎熬了幾年又回到當地。
其實服裝,紡織類的部分越南一樣趕超不了國內。1.越南人工問題。2.配套,國內都可以迅速找到供貨方,去越南就不行了。3.國內航運一般不會延誤,而那邊開廠的朋友說經常遇到。4.技術,以後越南可以趕上國內,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製造業轉移除了製造業本身以外,還有其他重要因素,1.市場的問題。2. 美元金融霸權問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是美國自身的問題,是全球化的比較優勢的結構性必然性。
越南學者:中國人很怕被越南製造取代,卻不懂我們最大的痛處 2022-07-26
【導讀】近年來,有關外商投資轉向越南、越南製造將取代中國的討論持續不斷。很本文提供了越南學者的內部視角。作者以越南製造業的一個分支——電子工業為樣本,分析了近30年來越南經濟政策與電子工業發展的關係。
回應
越南憑什麼不能產業升級?
越南還真的實現不了產業升級,1,越南儲蓄率過低。2020年越南人均GDP為2800美元,中日韓三國分別在2007,1972,1987年達到這個水準,三國在當時的儲蓄率分別為50.28%,36%,39.17%,而越南只23.16%,和泰國印度比都遠遠不如。2,研發投入(R&D)比例過低。2007年中國GDP比重為1.34%,1986年韓國為1.6%,而越南僅為0.53%。2020年生產總值,雲南2.4萬億人民幣全國第十九,廣西2.2,貴州1.7,越南1.8。越南體量太小,只能是世界工業產品的補充者,而非替代者。
越南取代中國?不過是那些公知意淫出來的!開始是日吹,接著韓吹,印吹,現在是越吹,下一個估計是印尼吹,
補貼助攻高科技 《中國製造2025》只做不說 2022/07/24 旺報
日本經濟亞洲(Nikkei Asia)23日報導,北京2015年5月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官方不再宣傳,然而未消失,反而繼續以補貼偏好的特定科技產業,諸如電動車和晶片,變成隻做不說。
《中國製造2025》鎖定10個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由於缺乏官方補貼數據,日經經由惠譽(Fitch Ratings)蒐集的近5000家接受政府補貼的大陸上市公司公開披露訊息分析發現,接受補貼金額排行第2的是中石化、對一系列科技產品至關重要的晶片大廠中芯國際位居第3、中國中車排第5、京東方排第7、5G網路提供商中國移動排第9、華能國際排第10、中國電信排名則是第19名。
部分例外是與能源安全或物價穩定相關,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2021年取代中石化,獲得最高補貼金額,達40.3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31%。
另外3家汽車製造商也進入前10名──第4比亞迪、第6長城汽車和第8安徽江淮汽車集團(JAC)。顯示在向電氣化歷史性轉變中,北京首要任務是培育本土新能源汽車製造。
比亞迪最近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其最新的年報中披露了十多項補貼項目,其中包括來自兩個「工業發展基金」大筆資金,分別用於汽車和電池。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排在第11位,其年度補貼在三年內激增2.6倍,達到16.7億元。重慶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也位列前20名。
日經報導,2020年對《中國製造2025》相關企業的資助總額,達到約1000億元,比2015年多了一倍還多。報告稱:「中國企業整體活動已轉向這些領域。」「對這些行業的財政支持越來越慷慨。」
拜登將宣布東南亞四國太陽能面板2年免關稅 2022-06-06 經濟日報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周一將發布公告,允許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面板兩年暫免加徵關稅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也報導,白宮周一將宣布未來兩年不會對太陽能產品加徵任何新的關稅。
這項決定,對仰賴進口太陽能面板的的美國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而言,堪稱一大勝利;對積極建立本土太陽能供應鏈的製造業者而言,則是一記挫敗。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決定展開調查,調查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生產者是否透過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四國而非法規避太陽能關稅。這四個東南亞國家正是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官員表示,調查仍將繼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白宮有意藉由宣布暫緩加徵新關稅,讓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放心。據官員轉述,這些業者表示,貿易政策已導致全美新增太陽能發電量的進度減緩。
回應相關新聞
美國考慮取消部份中國關稅以對抗通脹 2022/06/05 自由財經
回應
老共在貿易戰中把美國老爸打的兵敗如山倒,蔡政府絕對位居首功,全力供應對岸所需之晶片、電子零組件,2021出口值更達2500億美元!
美國有種就繼續制裁下去
好好笑,這四國都簽了RCEP,避了半天骨子裡還是中國做的,美國繼續掩耳盜鈴吧
老美貿易戰都已經輸成這樣了,還想繼續玩?
但是原料還是新疆的• 搬磚頭砸自己腳!
趕羚羊,又沒有台灣!
哈哈哈哈哈哈哈,吃了這麼多美牛,買了這麼多的昂貴武器,有一點好處也不給。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郭台銘遷廠印度越南大敗!富士康 101億重返中國贛州設廠 台灣人全世界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Ys9S4imlU
民進黨讓兩岸關係冰封! 郭台銘付出「3個誤判」代價 2021-12-02
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2021年上半年富士康印度南部工廠產能砍半、越南北江地區生產基地暫停營運,這樣的狀況,讓郭台銘不得不把蘋果的供應鍊移回中國大陸,除了中國大陸在管控疫情方面表現不錯之外,中國大陸人力素質高、效率高、管理成本低、供應鏈完整,才是讓富士康再次回心轉意的最大主因。
在2019年初時,郭台銘投入國民黨總統提名,當時蔡英文民調雪崩,國民黨陣營帶頭大哥們見獵心喜,原本打算和柯文哲、王金平組第三勢力問鼎總統寶座,但卻在登記的前一晚喊卡,最後郭台銘的人馬如李縉穎、劉宥彤、蔡沁瑜通通落選,僅高虹安靠柯文哲民眾黨進入立法院,這樣「藍綠氣勢消長」也就是郭台銘第二個誤判所付出的代價。
最後同年年尾,美中激烈對抗,民進黨政府造成兩岸關係冰封,一面倒向美國老大哥,但郭台銘卻睥睨國台辦、羞辱台商是狗腿子、打手,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如今民進黨把香港反送中運動用完即丟,公理與正義在也時間沉澱之後,也隨風飄散,這是郭台銘第三個誤判的代價。
超越H&M和Zara 神祕中國品牌Shein讓西方青年上癮
2021年5月17日,中資快時尚電商SHEIN超越亞馬遜,成為iOS和Android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並在54國的iOS購物APP中位列第一,它銷往220個國家,大批海外年輕女性消費者直言對這個品牌「上癮了」。而在成功勢頭似乎無人能擋之際,SHEIN也正面臨抄襲、環保和勞工剝削等快時尚品牌的爭議。
BBC分析有五個原因。
價格便宜 平均68元人民幣
雖然總部設在中國,但SHEIN主要以美歐澳為目標,產品包括廉價的露腰上衣、比基尼和連衣裙,均價僅7.90英鎊。服飾大多在8至30美元之間,比Zara和H&M便宜30%至50%。
60萬件產品供選擇
任何時候,在SHEIN都有多達60萬件產品在售。依賴於其廣州總部附近的數千家第三方供應商,以及約200家合同製造商提供貨源。銷售模式為「實時零售」,供應鏈上的小公司可以從其內部系統獲得關於潮流趨勢或產品表現的信息。利用算法得出的這些數據,每種風格都生產50至100件,視銷量即時調整供貨。約25天內完成一件新商品的銷售,生產效率即使Boohoo、Fashion Nova等「極速時尚」(ultra-fast fashion)也難敵。
該品牌在Instagram和TikTok上進行精凖的廣告投放以及贊助網紅,並常在平台上舉辦直播節目以推廣其產品。西方品牌很少使用直播,而直播擁有巨大的推動銷售的潛力。
在該品牌的7000多名員工中,有200名是內部設計師。最近還舉辦了一場年輕設計師大賽,提供10萬美元獎金和時裝系列的獎項。該公司已經向獨立設計師支付了100多萬美元。該品牌並有一個團隊在上架之前對供應商的新設計進行審查,試圖消除所有侵權隱患。
可持續時尚設計師羅伯塔.李(Roberta Lee)指出,SHEIN和其他快時尚公司常使用不像天然材料可降解的聚酯纖維面料。該公司視頻中出現很多SHEIN服飾「可能在穿了幾次、洗了幾次後就被扔進垃圾填埋場」的內容。
SHEIN則堅稱,小批量生產服裝的方式效率更高,而且很少浪費。該公司希望獲得更多的可再循環使用織物,並使用比傳統絲網印刷污染更少的印刷技術來印製圖形和圖案。
相較於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火熱,SHEIN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最神祕的百億美金公司」,它到底是什麼來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892194
日本C-2運輸機亮相迪拜航展 想尋求出口卻一事無成
迪拜航展2021.11.14-18,是日本參展C-2運輸機,展示了進軍國際軍火市場的野心。
C-2是用來取代C-1和C-130運輸機機隊,全長43.9米,翼展44.4米,高14.2米,採用兩具單台推力27噸的通用CF-6-80C2K1F渦扇發動機(也安在波音747、A330,最大速度917公里/小時,巡航為890公里/小時,空重為60.8噸,載重量為30噸,貨艙尺寸達到4米×4米×16米(寬×高×長)。
運20全長47米,翼展45米,高15米,4台D-30KP2發動機單台推力才12.5噸,最大起飛重220噸,最高載重66噸,尺寸差不多, C-2運載能力僅為運-20的45%,由於缺少大型鍛壓機,其XC-2使用的中央翼盒厚度就高達540毫米,大大影響了貨艙體積。更別說其機體強度不足導致重載試驗中機體撕裂,在材料上偷工減料,貨艙地板上打孔減重、民用設計單柱起落架的毛病了,甚至又被曝出載重量僅能達到24噸,單價卻貴到2億美元一架,還出現過艙門掉落和空中加壓破損的事故。
相關新聞
運-20換裝4台大涵道比渦扇-20(單台推力13至16噸)有效載重達66噸,可輕鬆運載58噸的99A主戰坦克。
郭正亮:美國B3W VS一帶一路! 八年落差,中美消長趨勢顯而易見! 2021-11-10寰宇全視界
據數據研究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指出,至2020年中,一帶一路專案超過2600個,高達3.7兆美元。維基百科:至2021年3月,中國已與141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eZqBLXop0
回應相關新聞
雅尼實•卡馬特:用來對抗一帶一路的“B3W”40兆美元計畫有名無實 《亞洲時報》
歡迎B3W與一帶一路良性競爭 2021/06/27 旺報
美國總統拜登與七國集團領導人在G7峰會提出「重建更好世界」計畫(B3W),宣示將編列數千億美元經費,幫助中低收入國家提升基礎建設。白宮挑明表示,這項計畫是為了抗衡「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希望成為「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全球對基礎設施需求巨大,「B3W計畫」若能與「一帶一路」良性競爭,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發展起來,共同打造「更好世界」,應該是全世界的福氣。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基礎設施展望》報告,至204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約94兆美元,資金缺口達19%。如果美國提出的這項針對開發中國家的基建倡議能夠實現,這對全球發展是件好事。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向「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發表書面致辭,強調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平台,為各國合作發展提供新動力,建設更加緊密的「一帶一路」夥伴關係。這是對G7國家提出B3W計畫的回應。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經過8年時間,已有140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在發電廠、鐵路、港口、高速公路、5G等基礎設施項目上合作,涉及數兆美元的資金。被視為「一帶一路」重要標誌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4萬班次,合計貨值逾2000億美元。歐盟有半數以上成員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運送貨物貨值占中歐貨物貿易的比重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1%增至2020年的7%。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海運價格上漲、港口堵塞,令中歐班列更加火熱,累計向歐洲發運1199萬件、9.4萬噸防疫物資。
王義桅:歐洲為何總是“氣鼓鼓” 2021-10-23 環球時報
近期歐洲能源市場拉響供應警報,主要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飆升。英媒指責,中國是英國燃料危機的根源。而德媒則稱,中企正與美談判巨額液化天然氣合同,中國可能會“買光”美國的然氣。俄羅斯天然氣也將銷往中國等國家,而不是歐洲。
在國際舞臺上,歐洲似乎總是在生氣,反映了歐洲的“三慮”——安全靠美國,能源靠俄羅斯,供應鏈靠中國。歐洲政界認為,只有“戰略自主”才能確保歐盟的國際地位。歐盟為什總把“戰略自主”掛在嘴邊?
一是歐盟並非主權國家,往往試圖通過危機倒逼一體化。生氣、唱衰、渲染危機,都是借機調整政策、深化一體化合作的把戲。
二是受歐洲文化影響,缺乏靈活度,搞高標準、“一刀切”。
三是缺乏獨立性。新冠疫情暴發後,歐盟主張供應鏈多元、能源多元,為此,歐盟近來與中國臺灣在人權、貿易、產業、數字、互聯互通等領域互動頻頻,寄希望於臺灣能助其實現“戰略自主”目標。
歐盟的“氣鼓鼓”反映出其對全球化轉型的不適。其在對華關係中的臺灣、新疆、中歐投資協定批准、意識形態等許多問題中都折射出這一心態,也是需要我們格外留意的。(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
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離開後才發現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美國Supply Chain Dive網站2021-10-14:經過多年“中國製造”後,供應鏈正考慮替代選項 在美國,“中國製造”標籤無處不在。但成本上升、貿易戰、疫情等風險,促使一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與供應商和中國的關係。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我們意識到已將太多力量用在一個國家。”但美國供應鏈的變化,並非是要大規模離開中國,只是多元化。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沒有任何採購目的地能獨善其身。來自中國的單一採購並非唯一風險。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企業把視線投向越南,一些企業還在孟加拉、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找供應商。但東南亞許多國家缺乏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港口,這會導致延遲交貨時間和其他風險。有些企業考慮回流美國,卻很難逆轉30多年來一直將製造外包、“離岸”到新興市場的趨勢。
那道路又重新回到中國?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通過在越南增加供應商,SIG的一些成員自認實現了多樣化。到頭來他們卻發現,越南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都在同一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眾多製造中心,還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充沛的勞動力和強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全球企業已(與中國)建立了只要中斷就會造成損失的供應關係。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消費群體,國際企業都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去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顯然令美國7920億美元的線上銷售總額相形見絀。
相關新聞
中國限電(+美國量化寬鬆+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能源食品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急升)將成全球停滯性通膨引爆點。
習2021-09-21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回應:限電背後原因: 第一:不想用資源換廢紙(美元) 第二:不希望工廠低價傾銷 第三:推高美國的通脹 第四:尋求定價權。)
美媒:中國出口“幾乎填補了全球產品的所有已知領域”
彭博社2021-08-04報導,儘管有貿易戰,但中國正在出口更精密複雜、更先進的產品 根據一項新排名,中國出口的技術水準在同美國的貿易戰中提高了。還預測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快於印度。
哈佛大學全球發展實驗室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根據2019年出口的先進性、複雜性來判斷,中國在全球排名第16位,自貿易戰爆發以來排名上升3位。美國排名第11位,過去10年來美中這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差距縮小了一半多。
儘管美國加征(對華)關稅,但中國通過向其他地區出口產品提高了排名,中國採取嫺熟的舉措,使其電子產品出口目的地實現多樣化,出口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
目前尚無包含疫情期間的出口資料,但由於中國出口激增,疫情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排名。
較高排名並不能保證高速經濟增長:日本連續19年排第一,其經濟增長卻滯緩。但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先進性與當前人均GDP水準之間的差距,是預測其未來經濟擴張的最有力指標。
中國的出口表現與人口相當卻不太富裕的鄰國印度形成鮮明對比,印度在2019年排名第43位。“過去幾年來,我們見證了印度的衰落,就促進出口而言,印度總體上是停滯不前的”,切斯頓說這表明就經濟增長而言,“中國將在接下來的10年超過印度”。
美媒:別誤解中國產品漲價,中國仍在幫全球抑制通脹
美國《華爾街日報》2021-07-18 隨著今年中國的出廠價格飆升,投資者擔心該國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新通脹。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價格壓力,而且可能繼續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經濟體的龐大財政刺激支出。它們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繁榮和對消費品的更多需求,推動許多商品價格達到多年高點。
英媒:美國無人機比中國的貴8到14倍,性能卻差
英國《金融時報》2021-07-18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五角大樓開發的無人機不但比他們打算取代的中國製造無人機昂貴,而且功能也更少。
美國防部招標無人機挨轟:性能差還比中國貴8到14倍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內政部今年1月向拜登新政府提交的備忘錄中強調,由國防部招標、旨在替代中國產品的藍色無人機(Blue sUAVS)專案均價2100美元,相比中國產品貴了8到14倍;且由於設計問題,無法滿足內政部需求。如果只能使用五角大廈提供的產品,將導致美國內政部的態勢感知能力下降95%。
內政部擁有美國政府中規模最大的一支民用無人機機隊,廣泛用於山火、洪水預警與救災,野生動物、自然資源勘察與保護等工作。但是川普總統任上以國安為由,禁止中國無人機,內政部停飛了幾乎全部810架無人機,其中至少15%為大疆產品。此後,得到豁免,但不能從事監測野生動物等任務。內政部警告說,當前的狀態已幾乎不可能有效開展法律賦予的關鍵本職工作,比如為大片公共土地進行測量、保育等。
令美國尷尬的是,政府後來發現,藍色無人機的產品中至少4款的電路板等大量零件均產自中國。這份備忘錄反映出,美國在民用小型無人機領域,試圖擺脫中國技術的嘗試面臨重重困境。
不過,拜登政府仍未撤銷川普時期發佈的禁飛令,亦未將大疆公司移出實體清單。美國會也提出《美國安全無人機法案》,將要求政府從2023年起5年內禁止購買由中國生產或組裝的無人機。
回應
問題在於,對中斷供美台的半導體零組件后,大疆只能像華爲那樣一落千丈。
是台美高度依賴中國技術!5G半導體是華為設計,台積電按線路圖代工生產晶片!沒有華為5G通信技術,台積電沒晶片可代工!
相關新聞
華為以不受美限制的40奈米成熟製程生產OLED驅動IC晶片 台廠警戒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華為推出鴻蒙強調萬物互聯,挑戰iOS、Android
瑞典禁華為,愛立信二季度在華銷售額銳減六成.
至2020年底,中國線民達9.89億,5G超1.6億,全球占比89%。5G基站已建91.6萬個,占全球70%。
全球晶片荒創造中國新機遇,壓迫聯發科的中低階生存空間!
2021第2季小米擠下蘋果 躍手機全球二哥:三星市占19%、小米17%、蘋果14%、OPPO和Vivo都為10%。
劉鶴打赢中美貿易戰(2021年第1季出口美國同比增長62.7%) 領軍打晶片戰,將以28nm為新起點 14nm量產可望明年底實現
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蘭德智庫:中國武器研發雖有進步,但抄襲模式使之難以躋身世界前列
蘭德公司2021-07-15公佈《俄羅斯與中國的國防採購》報告對俄中武器研發特點、以及優勢與缺陷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分析。
中國的照抄模式很容易助長逆向工程而犧牲基礎性的研發工作。不過,中國已經開始彌補這一缺陷,從2010年大幅度增加研發經費,每年的增幅接近15%。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努力解決了一些研發方面存在的老問題,在某些領域,如彈道導彈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如飛機等,不過是延續過去幾十年抄襲模式得到的自然積累而已。
解放軍解決了許多技術障礙,但是這種進步基本上是通過盜竊智慧財產權、採購和合資企業等方式來吸收外國經驗和外國技術的結果。中國在高端晶片、潛艇靜音和飛機發動機製造等許多方面依然難以有所突破。
回應
試問蘭德,航空發動機是材料工程結晶,要怎麼抄襲啊?去看看商用CFM,RR發動機早已賣遍全球多年,至今哪一款被人抄襲的。
各式東風導彈丶99A主戰坦克丶055大型驅逐艦、J20第5代殲擊機,那一個是偷的?跟誰偷的?
隧道鑽探機、高鐵、高速公路,以前歐美都以高價格刁難,現在呢?大陸出口產品壓低了以往高價格的歐美機械,功能更是青出於藍。半導體呢?過些時,就可知道華人的智慧無上。
DF-17超高音速導彈美國還沒開發出來,要從哪裡盜竊技術?美國還活在"世界第一"的心態,可憐
中國太可惡了,把美國技術,像是5G,給偷走了,害得美國沒有了5G
米國從來靠偷竊,靠抄襲,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日本戰後的工業就是靠抄襲起家!
付了學費的學習,就是合理的進步過程,無論怎麼污蔑,也是後進者的正當和必經之路,...
美國人有創造力但是整體工業實力衰退過度沒辦法用合理的成本造出實物來就不要牽托那麽多。
科技靠理工人才,今年大學畢業人數,中國909萬人、理工生約500萬,美國200萬、理工生約60萬!
研發創新能力可從專利申請數衡量,聯合國世界智產權組織(WIPO)公佈2018年審核通過專利申請,中國1,542,002件,美國597,141件!
德報告:首次超越德國 中國成為全球機械出口冠軍
據德國《世界報》2021-07-07消息,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最新研究指出,2020年,中國首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機械設備出口冠軍。
2020年全球機械貿易總額約為1.05萬億歐元,由於疫情,這一總銷量比一年前減少了近10%。其中,中國的機械設備出口額約為1650億歐元,對應全球約15.8%的市場份額。德國的機械設備出口額約為1620億歐元,對應的市場份額為15.5%。
報導指出,這意味在機械設備製造領域,中國出口額首次領先於德國。相比之下,在2019年,德國出口額還仍領先於中國1.4%。
與中國相比,其他主要機械出口國在全球機械貿易中的份額呈下降趨勢,不過排名並未發生變化。例如,美國以9.1%的市場份額繼續位居第三,其後是日本,不到8.6%,以及市場份額約為6.7%的義大利。
對於中國成為“新出口冠軍”,VDMA外貿主管烏爾裡希•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表示,這並不令人驚訝。“中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製造商,”阿克曼說,事實上,中國去年9240億歐元的機械設備總銷售額,幾乎等於美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總和,“因此,中國成為對外機械貿易的領跑者只是時間問題。”
VDMA的研究還分析了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阿克曼表示,“疫情為中國機械出口的崛起注入強大推動力”,因為中國雖然很早就受到了疫情影響,但疫情持續時間短,受到影響的時間也就很短,相較之下,歐洲銷售市場則因疫情遭受了嚴重挫折。不過,阿克曼也認為,歐盟經濟的復蘇應該能夠確保德國的機械出口在今年有所增長,並使其“重回榜首”。
此外,VDMA還指出,中國機械產品的出口不再只流向非洲和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即使在德國,中國現在也是其最大的外國供應國。而且,中國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並成為德國的“強大競爭對手”。此外,阿克曼還表示,中國已經“發現標準化的重要性”,正在成為國際標準化的制定者。
不過, VDMA也認為,中國在一些領域仍落後於德國等國際競爭對手。“智慧生產,即工業4.0,仍然是歐洲,尤其是德國機械製造商的一大優勢”,阿克曼說,因此德國在未來還有良好的出口機會。
與此同時,阿克曼也強調,“儘管如此,要想應對中國製造的挑戰,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楨:中國製造2025 ! )
衣食住行 國貨全面“包抄” 2021-06-28 北京青年報
新秀國貨迎合Z世代需求
新國貨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目前已進入到“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階段,消費者的本土文化意識集體復蘇,國貨消費加速崛起中。
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國內品牌以模仿國外產品為主,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開拓市場,典型品牌有海爾、格力、中華等;第二個階段從21世紀初到2014年,國貨品牌逐漸成熟,開始追求時尚和潮流,但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典型品牌例如聯想、康佳、回力等;第三個階段從2014年開始至今,新秀品牌更能迎合Z世代的需求,兼具高性價比、創新性、個性化的特點,典型品牌例如泡泡瑪特、花西子、完美日記等。
電商平臺開啟助力
國產電子產品“死忠粉”最多
相關新聞
馬克洪強調 G7非敵視中國俱樂部
美英加日想對華強硬 德法意“踩刹車”
美俄首腦峰會前 北約盟國反對在歐洲部署陸基核導彈
北約秘書長稱沒有與中國進行“新冷戰”
韓國:只部分參與了G7公報 不針對特定國家
王義桅:美國忽悠盟友的能力不可小覷
日澳:反對中國“經濟脅迫”
G7反對中國“脅迫外交”何等的虛偽、無恥和雙標!
BBC:G7重要嗎?峰會在履行新冠疫苗和氣候變化承諾令人失望,而在英國脫歐和中國問題上分歧重重!
美俄領導人峰會後十六日發表「戰略穩定」聯合聲明 強調降低戰爭衝突風險
烏總統:西方若不幫 烏克蘭將被迫發展出歐洲最強軍隊(回應:喜劇演員總統的年度最佳冷笑話)
人民幣升值後,美國開始通脹,白宮終於坐不住了!2021-06-03
由於疫情影響,全世界只有中美經濟運行基本正常,美國靠的是無限印鈔,中國是良好的疫情防控。但是現在,美國也有點扛不住了!
美聯儲一年之內印了10萬億美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5月27日升破6.37創三年新高),導致中賣美商品價格大漲, 4月CPI物價指數4.2%,接下來兩個月,可能會漲到6%。一個美國人說:飛機票漲了9.6%、油價漲了11%、電器漲了15%、二手車漲了21%、玉米漲了44%、牛肉漲了100%。收入沒增加,再加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被激化,就連特朗普都趁機叫囂著8月份要重返白宮。
之前幾個月,美國一直不想和我們談經貿協議,但在5月12號和6月3日接連通話,並傳達出雙方已經恢復了正常經貿溝通的消息。
……..
原本美國的算盤打得很好,讓印度和東南亞逐漸取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美國的整體佈局。
回應
不宜將匯率升值作為應對通脹的政策選項。
我們已是世界工廠,剛好疫情,加上美元氾濫,所以是升值的機會。要讓通脹回到多印貨幣的國家去,沒道理讓14億中國人去承受。
拜登G7峰會踢鐵板 要盟友聯手抗陸太敏感斷網 2021/06/13 中時
拜登此趟歐洲行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向西方盟友展示「美國回來了」,不過現實世界總是有些複雜,今年沒了川普,但是白宮以為能說服G7其他盟友硬吞拜登的所有政策立場,似乎是有點太過自信了。
7國領袖達成共識,支持「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縮小開發中國家40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對抗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
不過拜登12日試圖說服盟友簽署共同聲明,直接對新疆強迫勞動問題批評北京,歐盟傾向中國合作,會議上的分歧更一度因為太過敏感而中斷會議室對外的所有網路連線。
法國總統馬克宏上周就率先警告華府,歐洲不會跟隨拜登希望回到冷戰思維,歐洲將保持獨立。
拜登拉攏G7盟友對抗覺醒巨龍 德媒:中國和7個小矮人 2021/06/13 中時
《德國之聲》評論文章《中國與七個小矮人》說,美國總統拜登希望通過一個全新的自由國家網路來束縛中國這個覺醒的巨人,拜登相信,在抗擊疫情期間,美國以及自由世界應該能提供的還是比獨裁的中國國家主席更好。習近平的看法則完全相反,自由國家的「混亂」正在以近乎科學的方式表明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相關新聞
防北京當局竊聽!G7開會討論中國 會議室全面斷網 - 自由財經
三年後 美FBI探員在法庭承認誣陷華裔教授是中國間諜 2021-06-16
拜登:發起民主版「一帶一路」 抗衡大陸
德媒:B3W無具體計劃比中國差遠了
回應
哈 驚訝!美國竟公然剽竊大陸一帶一路
唱衰了幾年,發現唱不衰,趕緊拿香跟拜。
中國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美國除了印鈔票外, 還會三小!
阿共仔跟世界各國的貿易緊密依存,比美國能給多的多,美國的造價和工時都要中國的幾倍!
美國「一帶一路」肯定失敗。1. 「一帶一路」要花大錢投資給窮國搞基建。美國十分吝啬,一毛不拔。2. 美國的基礎建設破爛落後,拜登3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是要為美國,無力幫窮國搞基建。
美國版的只能叫「西方白人一炸一路」。
防北京竊聽? 美國自己幹過很多竊聽,所以比較神經質。
G7各國被美國竊聽,美國仍當歐盟成員國是早期的儍瓜?
人民幣升值後,美國開始通脹,白宮終於坐不住了!2021-06-03
由於疫情影響,全世界只有中美經濟運行基本正常,美國靠的是無限印鈔,中國是良好的疫情防控。但是現在,美國也有點扛不住了!
美聯儲一年之內印了10萬億美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5月27日升破6.37創三年新高),導致中賣美商品價格大漲, 4月CPI物價指數4.2%,接下來兩個月,可能會漲到6%。一個美國人說:飛機票漲了9.6%、油價漲了11%、電器漲了15%、二手車漲了21%、玉米漲了44%、牛肉漲了100%。收入沒增加,再加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被激化,就連特朗普都趁機叫囂著8月份要重返白宮。
之前幾個月,美國一直不想和我們談經貿協議,但在5月12號和6月3日接連通話,並傳達出雙方已經恢復了正常經貿溝通的消息。
可是,美國應該如何應對物價上漲呢?
第一:馬上停止無限印鈔,那也就意味著拜登的經濟復蘇法案和基建法案成了一紙空文!
第二:提前加息,會導致美國國內消費銳減,經濟增速放緩,甚至美股暴跌,美元霸權恐怕動搖。
第三:美國主動給中國商品減稅,國內沒准會給你扣一個通共、臥底的帽子。中國也不是傻子,現在疫情大流行,只有我們能火力全開,變成了妥妥的賣方市場,美國是不是也要把對我們的科技封鎖撤銷一下以示誠意啊?
所以美國現在也很為難。明擺著只有中能救美,但是美又不想讓苦心經營的戰略在頃刻間灰飛煙滅,所以就給中國加壓,漲鐵礦、糧食、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給伊朗和俄羅斯鬆綁,讓歐盟凍結《中歐投資協定》。
美國的想像雖然很美好,但一方面,美國近些年印鈔過於瘋狂,盤子太大,我們也托不住了。另一方面,我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進入了最末期,不可能再像十年前那樣隨意擴大產能,對沖掉美國的通貨膨脹。而且,現在我們也不想再去救美國了!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永遠回不去了。
原本美國的算盤打得很好,讓印度和東南亞逐漸取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美國的整體佈局。
回應
不宜將匯率升值作為應對通脹的政策選項。
我們已是世界工廠,剛好疫情,加上美元氾濫,所以是升值的機會。要讓通脹回到多印貨幣的國家去,沒道理讓14億中國人去承受。
相關新聞
螞蟻消費金融公司2021-06-03獲銀保監會批開業
替谷歌、亞馬遜數位服務稅出頭,美國2021-06-02宣佈對6國21億美元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每賣一台就虧兩萬,挖掘機火爆背後是你想不到的價格廝殺 2021-05-25
老袁是杭州一家機械公司的大客戶經理,是中聯重科土方機械的代理。
在杭州,客戶習慣稱呼他為老袁。今年是他進入挖掘機銷售行業的第十個年頭。去年3、4月,他還是公司的銷售冠軍。
現在的客戶都很“現實”,價格、質保和售後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一天內,他總會接到很多類似上述客戶有關價格的“試探性”電話。
“因為現在買挖掘機就像商場裡買衣服一樣,客戶幾乎都會把國產品牌的挖掘機價格問個遍,然後挑個最便宜的。”老袁說。
“現在大家都把價格報得太低,已經沒有退路可言了。”
中聯重科成立於1992年,由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孵化而來,是國內工程機械製造頭部企業。
中聯重科排名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第五位元。進入該榜單前十的另兩家中國企業,分別是徐工機械和三一重工。
老袁說,近幾年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激烈。選擇一家實力較強、對經銷商扶持政策較好的主機廠家,或許才能撐到最後。這是他跳槽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主機廠家的支援,經銷商幾乎賺不到錢。”老袁搖著頭說。
回應
國企之間的價格戰是錯誤的,應當兼併。
其實這樣競爭並沒有關係,沒有市場競爭力的戰五渣就死掉了,最後活下來的就是王中王,剩者為王嘛
然後靠價格戰活下來的,壓根沒有技術儲備,馬上就會面臨國外廠家的降維打擊。
很多年前三一、中聯、徐工在混凝土泵車上混戰時德國大象、意呆利cifa、德國施維英也是這麼想的,讓你們打價格戰,我用技術儲備降維打擊幹死了。現在的狀況是國外三家是國內三家的子公司,你沒有看錯,世界就這麼魔幻。
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 2021-02-02 日本雅虎新聞網
2021年1月,亞馬遜平臺上新開設的店鋪75%來自中國。
電子商務誕生於美國。亞馬遜于1995年成立,並于2004年進軍中國。當時,阿裡巴巴淘寶網才成立1年,然而,到了2019年,美國只有4家電商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而中國有6家。破1萬億的美國電商業只有1家,中國則有3家。
最近20年,隨著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輸出中國經驗的“Copy from China”(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這其中,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服務,最能夠體現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互聯網發展。
支付寶借鑒了美國的PayPal,但支付寶的利潤主要來自數位結算、為加盟商提供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等。但PayPal營收主要來自手續費。
2020年12月,被稱為“美國版拼多多”的Wish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Wish的股票市值最高只有145億美元,拼多多是2000億美元。
最近兩年,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直播帶貨”也正在被傳入美國。比如,亞馬遜/穀歌/臉書效仿“淘寶直播”。
如今,中國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正在輸往世界各地。這主要歸功於幕後的生產線工人、倉庫分揀員、快遞員,以及通宵工作的程式師。中國的電商奇跡正是他們創造的,這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模仿的。
回應
馬雲以支付寶創造性模仿亞馬遜,在李克強互聯網+政策下,創造了全球第一的互聯網經濟。
西方國家都靠“山寨”起家,中國做到了極致! 2020-12-30 人大教授金燦榮
人類工業化歷史上沒有國家不山寨的。英國山寨荷蘭;法德山寨英;美山寨法德英;然後日本山寨他們。中國工業規模大體系完整學習能力好,山寨的特點就是規模大,品質好。我們做到了山寨史的奇跡,假冒不偽劣,品質比正品還好。
回應
創造性模仿+成本性創新+開放性改革
誰將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將取代中國
美國石英財經網2021-01-09如果中國不再想當世界工廠,誰將取而代之?
加入世貿時,中國還是全球製造的一個小角色,此後幾年就成為世界低成本工廠,為全球製造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玩具、服裝等。但如今中國希望專注于更高端製造業,依靠國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並將生產廉價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工作留給別國。
若中國的計畫奏效,誰將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工廠?這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戈登•漢森在近來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撰寫的文章中試圖解答的問題。
過去20年來,只有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在全球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中占比顯著增長。但它們的規模完全不足以像中國在當初那樣取代東亞的生產。考慮到經濟生產力時,中國更是令其相形見絀。而羅馬尼亞、波蘭、摩洛哥、土耳其等歐洲、北非和中東的候選者,就更不起眼了。
那中國自己是“下一個中國”嗎?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仍將留在中國,但正經歷巨變——技術上尤其是自動化。事實上,中國是使用工業機器人的領軍者,但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等領域,低成本商品行業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應用動機。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或將分散到中國其他地方,“如此一來,中國或將最終取代自己”。二戰後的美國曾出現類似發展。但在中國,企業並未迫切地從沿海遷往內地,後者缺乏工業基礎設施或將抑制生產力。
儘管一些公司努力擴大在中國以外的採購,但發現放棄中國代價太高。這導致“中國+1”戰略興起,即公司繼續將大部分製造業留在中國,把部分業務分散至越南等地。但中國製造業基礎設施依舊無與倫比,且性價比極具競爭力。
俄媒:人人都在談中國,但缺乏真正的瞭解
今日俄羅斯網站2021-01-03從這個美國節目看出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是多麼膚淺和貧乏,難怪正輸掉經濟戰
隨著(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你會認為(美國)政治家、分析家和評論家至少會嘗試著瞭解“敵人”,而非製造各種陰謀論。
中國懂得改革與對西方開放將帶來技術革新和生產力發展——但與美國所希望的截然相反。
在美國,一些人喜歡從(西方)道德角度去討論美中關係變化,比如稱中國是企圖替換美國工人的邪惡代理。這也許對贏得選舉甚至改變輿論有效,但對改變歷史進程無效。其目的就是製造北京是壞蛋的形象,卻絲毫無助於解決實際情況——中國制度正獲勝的現實。
選舉人團12-16投票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川普努力抵制中國貨,美民眾爆買中國貨11月年增46% . 中掀關稅貿易戰2020-12-01澳貿易部長提告WTO但也直言撤銷是否都由中方決定 澳洲11月商品貿易順差創兩年新低. 英國脫歐協議歐盟成員國批准2021-01-01暫時生效. 非洲中國自由貿易區2021-01-04綫上啟動儀式舉行. 川普稱對中貿易戰「容易獲勝」失算:2019年對中貿易赤字2870億美元仍高於2016的2540億,中只完成1720億協議購買量的51%;美關稅僅打擊0.3%中GDP,關稅導致美消費者損失168億;生產從移回美府也未成功,3/4美商不打算移回,美對直接投資從2016年129億增至2019年133億,美「鐵鏽帶」也未因貿易戰受益。美媒:僅技術封殺有效,但也促中追求科技自主(回應:也沒用!)。
iPhone銷售同比下滑21%至264.4億美元滑21%至264.4億美,大中華營收銳減29%至79億美元,蘋果股價10-29重挫逾5%. 華為Q1-Q3收入同比增長9.9%同比增長9.9%6713億元,Q2手機出貨世界第一5,580萬台打敗三星的5,370萬台, 華為Q3手機被三星反超,小米首次擊敗蘋果進入全球前三. 華為11-17宣佈以152億美元出售「榮耀」平價手機給深圳集團,將重心放在旗艦機,此舉意味美國總統換人,華為也無法解禁。禁用中國APP後 印媒:中國手機在印銷量不降反升. 川普2021-01-05禁支付寶、微信交易和QQ錢包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美股三連跌3日內跌去10%市值09-08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暴跌31.4%!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防疫封鎖緊箍咒 歐美股2020/10/28全倒!道瓊血崩943點 創7月底以來新低. 美10-30單日確診破10萬,歐洲第二波疫情再度成為全球震中,福奇:美國還是第一波的餘波. 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8月進出口增長6%,對美貿易僅減少0.4%. 莫迪說要“自力更生”8月印對中進口從13.7%升至18.3%,蔡英文說要“台商回台” 8月出口大陸佔46.39%創新高. 機構及專家預估2021年中國GDP衝增8% 扮全球發動機. 美國阻止不了中國主導,11/15誕生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涵蓋逾3成人口及貿易額. 對抗美國保護主義,中歐領導人12-31宣佈完成中歐投資協定, RCEP後另一破拜登「聯盟制中」策略. 惠譽12-09報告:中國抗疫成功2021年GDP將增長8%,高於9月預測的7.7%,遠超增長潛力5.5%的估計。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12-10新預測:由於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復蘇速度不同,中GDP超美2036年提前2028年。 林毅夫08-21中國GDP有8%的增長潛力,今年5.3%.(回應:2012年林毅夫:未來20年中國GDP速可達8%,結果是2012年後沒一年達到8%).中國2020年GDP逆勢增長2.3%!
美國科技股慘遭拋售 道瓊09/04狂瀉807點 納指跌近5% 原因:基本面跟不上股價+中國十四.五計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應:中國5G技術與專利均獨占鰲頭,美國打壓無效,陸股5G指數EPS成長超過3成狂勝全球科技指數) 美國09-20起下架在美TikTok和微信 (回應:美不會禁在美以外的公司用微信。 美不禁中可幫著禁) 美國法官09-20緊急叫停政府WeChat禁令. 封殺前夕!川普批准甲骨文和TikTok協議續在美國營運。 報復微信等中企被禁,中國公佈09 -19不可靠實體清單. 中國出口管制法12-01實施 反制美國科技輸出上圍堵中國。聯合國大資料中心落腳浙江,中國順利入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回應:聯合國已被中共收買,腐敗透頂,未來有2個聯合國,美團玩不帶你們這些落後國家玩了. 臺灣爛民粹式民主成功顏色革命美日歐澳傳統式民主,臺灣南波萬不是吹的!) 世貿組織2020-10-28提名首位非洲領導人,只有美國一國反對. 華為"芯"希望!美不只放行超微?英特爾… (回應:臺韓禁售,只能美企銷售,美國優先呵. 台積電:爸爸,你不愛我了嗎? 一頓操作,原來是想獨霸華為供應商的市場。) 華為09-21聯合英特爾發佈X86架構新款伺服器(回應:兩條腿走路,內外雙修。) 美打壓華為 復活(楨:?)中國製造2025(回應:大國崛起只做不說。) 美對華為開小門,是想阻止中國製造業2025半導體本土化,而中國正積極減少採用美製設備,從現行30%提高到70%。中國大幅增加專業博士招生數量:教育部2020-09-30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增設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的碩博士學位. 首個“晶片大學” 南京積體電路大學2020-10-22成立. 金融時報:北京成功疫情管理和經濟韌性 加劇中美緊張. 中國透過擴大對外開放來應對美國的科技封鎖09-21新增3自貿區. 受到美國科技股領跌和道瓊指數大跌逾500點衝擊,台股09/24盤中狂殺超過300點,而台積電狂瀉9.5元(2.19%)最低來到424元,儘管「護國神山」成為指數殺盤元兇,仍有不少投資人等著撿便宜,但專家提醒,目前別急著進場,小心被割韭菜。美國10-04制裁中芯,中芯建100%自主產線,加速去美化! 中興10-11稱5G基站7nm晶片實現商用(中芯7nm制程取得突破)禁運時自給率幾乎為零。荷蘭ASML說10-14從對華出口DUV光刻機無需美國許可(回應:哪可繞開美國技術?) . 華為暫停支付高通18億美元,直到高通重新供貨!中芯完全國產28nm晶片供應鏈2年成熟!
捷克世界報業05-28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財政赤字只略增到GDP的3.6%(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困難凸顯,財政收支矛盾加劇,1至4月財政收入下降14.5%,因而需要通過財政赤字。至2019年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21.31萬億元,債務率為82.9%,低於國際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16.8萬億元,全國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8.5%,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準。2019世界負債國排名:日本第一高達253%,美國負債最多22萬億美元,負債率110.4%,世界第5).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儘管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改造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和就業模式,中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人大會議上,沒有設定今年的GDP目標。政策鬆綁“地攤經濟”保民生穩就業. 李克強倡地攤經濟或撐出5000萬人就業. IMF預2020年全球GDP增速-4.9%大蕭條以來最嚴重,僅中國正成長1%(美-8.0%、法-12.5%、義-12.8%、英-10.2%、日-5.8%). 美過早重開確診暴增06-24道瓊大跌710點. 滬指07-06漲6%創2年半新高:央視《新聞聯播》中國情防疫出色. 川普05-30取消香港特殊待遇,港府回應「獨立關稅區是國家給的」跟美無關,2019年港美貨物貿易5170億港元(佔港貨貿的6.2%),港出口美只37億,美賺取順差超過2千億港元。
美示威惡化疫情22州確診飆升,28州未依CDC規定通報可能染疫病例,當中逾半州疫情升高。美國確診200萬死11.2萬,預計9月再有10萬死,美財長即使二次暴發也不再關閉經濟, 擔憂二次爆發,美股道瓊06-11下跌1861點. 美2020年2季GDP萎縮33%史上最慘。疫情拖垮選情 川普反中牌失靈。中/美2020/07/21互關休士頓/成都總領館,誰的戰損更大?成都領事館是美國搜集新疆、西藏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遠東情報站,具有較強的戰略安全性質。近年來,很多關於少數民族地區扭曲中國治理真相的“顏色革命”資訊資料,均系美駐成都領館通過其管道收集。相較於美駐上海廣州總領館,關閉成都領館對中方在經貿活動和交流中的影響較少。
傳列美貿易黑名單 中芯09-05從未涉軍事應用(回應:上黑名單是因違法嗎?是因姓中!想弄死中國而已. 中國也可以學樣列波音等美企黑名單. ) 美國10-04制裁中芯,中芯建100%自主產線,加速去美化!
憂新冠疫情衝擊經濟01-28美股道瓊跌逾450點,世衛02-24中病例兩周降80%,韓日義大利伊朗疫情連環爆,全球股崩,原油銅鐵礦等大宗商品也慘遭血洗,美股道瓊狂瀉900點一周崩跌4,000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道指11年最大單日跌幅03-09崩逾2000點,川普祭歐洲遊禁令03-12道瓊再創史上最大跌點崩跌2352點陸股很強悍跌1.23%,川普砸1兆美元每人發1000元救經濟無效03-18美股再度暴跌1300點3年來首度低於2萬點,Fed無上限購債美股03-23仍跌,紐交所空蕩蕩改採全面電子交易(回應:無限印錢美金還有價值嗎?) . 美股2020年Q1跌33%,股神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虧497.5億美元。
OPEC+俄沙瓦解03-10油價40美元!下探20美元?打算毀了美國頁岩油?油價03-17跌破30美元大量中國油輪直撲中東(回應:原油白菜價抓緊時間用人民幣貯藏啊!) 原油庫存多到沒地方擺"負油價"成真..美一周關閉66座油井,美原油期貨04-20大跌20%摜破15美元創21年來新低,美原油04-21暴跌39%美股重挫592點.
美國2.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畫04-09美債破24萬億美元(2020年美預算赤字增至2.4萬億占GDP的11.2%)海外央行與機構撤資 美聯儲成最大買單者 (回應:還是用人民幣結算吧,是時候減持美債了. 說的到輕巧,啥是優質資產呢? 避免被美元放水買單的唯一辦法就是擺脫美元結算。) 何美國經濟崩、股市卻漲?克魯曼:當前美股與實質經濟脫節,利率低、債券報酬率低,投資人沒更好投資去處。企業對投資裹足不前,寧可買回自家股票。
流氓國家赤裸裸的搶劫抖音的幕後黑手微軟/臉書現形了. 糜國東禁西關南制北裁,好像毛共再世,可以推動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大躍進,以便趕上進步的中國。 美政商強買TikTok像極了紐約芝加哥黑手黨的行事作風. ) 抖音08-24起訴特朗普政府。TikTok字節跳動08-30嚴守《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禁止出口演算法技術. 國務院08-04印發《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政策,大力培育積體電路和軟體企業。國務院:晶片自給率2025年要達70%,2019年僅為30%. 華為08-04啟動「南泥灣」「鴻蒙」推出不含美軟硬體(體)技術的產品(手機、筆電、家電…) 美08-17加強華為禁令, 打擊亞洲半導體,三星Sony聯發電子股大跌. 中國加速去美國化,華為中興通知供應鏈放慢出貨重新設計(回應:不光中國,世界也會去美國化)
加拿大法院07-24公開證據表明,所謂孟晚舟案,完全是美國炮製的政治案件。滙豐與美國合謀構陷孟晚舟。(回應:把滙豐從香港趕出去! 太輕了,滙豐要倒閉。 倫敦是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滙豐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銀行。 這個地球沒了誰都會轉動,人民幣國際化沒有滙豐,也會有別人來做。) 滙豐中國07-24回應關閉深圳支行:是正常網點調整計畫的一部分。滙豐是內地規模最大、網點最多的外資銀行,近170家網點覆蓋全國57個城市。(回應:你搞華為,等於搞深圳,還想立足?慢慢看你樓倒!) 滙豐2020二季度淨利暴跌96%:將加快3.5萬人裁員計畫. 美大司司長陸慷09-03披露美國向數十個盟友提出引渡孟晚舟,只有加拿大配合. 英國推翻一月時承諾07-15宣佈2021年起禁買華為5G設備,2027年前拆所有設備。英國電信商警告, 5G將延遲兩到三年,付出成本高達20億英鎊,用戶通訊會出問題。華府質疑2021與2027的年限設定是「應付川普」的虛晃一招(回應:2027年6G時代來了,才全拆掉,笑死人了,擺明就是……) 華為手機2020年二季度出貨量5480萬超越三星5420萬成為全球第一,華為在中國同比增長11%全球同比下降了3%,三星全球同比下降29%,中國占全球5G的3/4以上。川普08/07禁微信(wechat) 陸iphone銷量或慘崩9成(回應:美國還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嗎?就是流氓國家!) 日本共同社08-16中國稀土出口量大減69%報復美國.
美04-27對中出口半導體新限制,台積電供貨華為摔跤,陸晶圓龍頭中芯有望爽吃轉單. 海思2020年Q1晶片出貨量超越高通首次登頂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 5G專利量華為躍居全球第一,華為05-09攜手18家車廠成立5G汽車圈. 因疫情中國加快發展5G、AI、數據中心、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充電樁... 有別於「鐵公機」傳統基建,今年可期1兆人民幣投資,2025年底前至少10兆. 上海版“新基建”三年總投資約2700億. 阿裡3年投資新基建2000億,締造阿裡神話的日本軟銀孫正義“願景基金”(主要投資於網約車/WeWork) 2020年一季度虧損929億人民幣. iPhone大量砍單,富士康鄭州掀離職潮:不加班一個月只有兩三千. 法國挑戰週刊:中國從曾經的世界工廠變成科技碾壓者. 比亞迪複製富士康創收1300億“代工大王”將易主. 痛失5G先機蘋果銷量下滑77%還在全球大量關店. 中芯14納米營收增長近30%買設備支出翻倍至43億美元. 特朗普05-13延長行政令一年,繼續封殺華為和中興,晶片龍頭中芯暴漲10%市值破千億! 新禁令還有120天才生效的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向台積電追加7億美元訂單,如遭遇斷供,能靠著中芯已成熟的14nm和庫存的7nm屯糧過冬,中芯正籌集65億美元明年能量產7nm晶片( 7nm工藝制程的ASML光刻機已到深圳中芯)。華為危機意識又立功!日經亞洲評論05-29華為早已儲備大量關鍵晶片夠用兩年。2019年華為在晶片、元件和材料方面的儲備支出為16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華為避禁令找上日韓商,中國半導體拚自給自足,5月投資增逾3千家. 經濟學人:制裁華為,反逼美國半導體外移!韓德禁止Windows! 2020/06/14傳三星正與華為商討晶片代工(回應:台積電也可以學三星採用非美設備來生產晶片啊! 奴才做久了忘了自己還是人?) 2020年4月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6937萬台年減41%;三星市占率19.1%,華為21.4%首次超越三星。中興06-19透露已量產7nm晶片,明年發佈5nm晶片,該公司A股本周累計漲超12%,其港股市值增加近三成。華為2020二季度顯著復蘇,收入454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1%,淨利潤率9.2%。 華為07-19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回應:華為被迫三星化,從終端到上游整個產業鏈都必須全面打通。) 中芯國際3月國突破美國封鎖,從荷蘭ASML進口了一台光刻機。 重視中國半導體市場大餅光刻機領頭羊ASML在江蘇擴廠. 中國科學院07-10發表5奈米光刻技術. 川普稱禁TikTok恐失青年票,改口:9月15日前沒人買TikTok就封禁(回應:抖音遭禁與國安無關,而是青年用戶故意放鳥川普!
〈美中貿易戰〉相關新聞資料
世貿09-14裁決美對中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非法(回應:特朗普又要退出世貿了? 期待美國退出聯合國! )
華為浴火新生改寫「中國威脅論」2019年5G手機全球銷售第一1900萬支市占37%,三星36%但獲利失色4季劇減38%
IDC:到2022年5G將推動中國數字經濟25%的社會經濟增長
日媒:中國科技專利9∶1領先美國
5G大戰再升溫!美02-13起訴華為16項罪名竊取貿易機,華為反駁美方的指控毫無根據,中國外交部怒批美拿不出證據是不道德且不光彩的行為。
疫情影響電子斷鏈蘋果惠普缺貨新iPhone延遲發佈,富士康敗走印度蘋果取消印度製造iPhone 11
美再曝“竊聽門”竊取120國機密資訊,中國外交部02-17肆意妄為無法無天. 川普抗疫沒招轉攻內鬥 ZOOM爆紅卻成華為翻版. 美國又打自己臉,採買中國大疆無人機抗疫,實施效果非常顯著,歐美多國爭相搶購.
網路安全公司360於03-03宣佈美情報局駭中11年竊大量機密
華為官網03-04發佈安全預警:多款手機遭遇“重啟門”
因疫情影響,華為手機庫存積壓嚴重是造謠,餘承東:是缺貨嚴重!美擬切斷華為晶片貨源,川普制裁沒再怕!華為:2019年財報營收提升23%手機年增26%,已可不用美零件,轉與聯發科或三星合作,高通台積電慘了,美若切斷, ,中會反擊將調查蘋果等美企. 全球半導體支出估年減3%,傳華為轉台積電單中芯,台積電暴賺背後沒說的秘密是漫無止境資本支出。2016~2018年支出9742億2019年獲利3511億,還有燒台灣的電。 比亞迪攻車用等半導體 衝擊茂矽等中小型台廠。 中微5納米刻蝕機04-23已獲批量訂單.
美02-15考慮禁售中國大飛機C919發動機LEAP-1C,中方已有了替代品長江-1000A/英法俄都有相應的發動機, 中方或報復不訂購波音飛機. (回應:美動用舉國之力來封殺華為5G,現又想打中國大飛機的心思,美不惜自己要付出巨大經濟損失及代價來封殺中國製造,說明瞭美在衰退中,中國崛起已勢不可擋。) 難掃737 Max空難陰霾!波音58年來首次2020年1月份飛機訂單量掛0.
日媒:中國兩枚反艦彈道導彈試驗中同時命中南海移動靶
日本《讀賣新聞》2021-01-13報導,中方先從青海發射東風-26B(射程約4000公里),幾分鐘後,又從浙江省發射東風-21D(超過1500公里),兩枚 “幾乎同時擊中船隻,使其沉沒”。這表明,捕捉船隻位置的偵察衛星等監視系統和導彈的精密程度正在穩步提高。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力浦•大衛森2020年11月下旬承認:“中國軍隊對移動的目標進行了反艦彈道導彈測試。”
一艘航母的錢可買1238枚東風26 美國軍火業還有救嗎
2021-01-11,美國兩名眾議員 “美國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實現技術優勢的新承諾,20世紀——美國世紀——的成功將不再有保證。……中國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技術……這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對美軍構成嚴重挑戰。”
然而,美國軍備研發效率低下,是不同議員背後的利益集團都要從軍備研製當中分肥,吃相之難看叫人不忍直視。
從強按空軍接收品質低劣的KC-46,到義大利的護衛艦出售給埃及只要6.7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居然上升到了8.5-9.5億。
依賴其他國家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嚴重了,源於德國的HK416步槍、源於西班牙的裝甲車底盤、源於瑞典的卡車炮、……近20年來美軍單獨啟動的自研大型武器裝備項目幾乎盡數失敗,從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空軍“轉型通信體系”,到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巡洋艦和福特級航母。
福特號造價140億,東風21D單價1000萬,即使用十分之一的數量、120發導彈攻擊航母,福特號也要被打成篩子。
面對中國海軍火力心虛 美軍連登陸艦都要裝反艦導彈
據美國《TheDrive》網站2021-01-11報導,2021年美將在LPD 17兩栖登陸艦上試驗模組化的NSM儲存箱/發射器,最大有效射程約100海裡(185公里),亞音速低空掠海飛行,初段採用GPS和慣性制導,末端採用紅外/可見光圖像制導。
回應
美國失去資訊化/航母的不對稱優勢後,就拼火力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14/doc-ikftssan6091792.shtml
在歐洲公司上班,除非頂級品,絕大部分品質都比不過國內361/安踏等 2020-12-17
【本文來自《我曾在內衣代工廠做過某貓專營,檢驗合格的外商都拿走,不合格的去哪了你們知道嗎?》評論區】
我二十年前就在服裝圈裡,現在上班的就是歐洲公司,除非頂級那兩個品類的產品,絕大部分品質都比不過國內361,安踏之類,我是質檢員,只要看到工廠在做品牌內銷,看一眼包裝直接放貨了,你說的那些是庫存處理,進淘寶的,開天貓店,收庫存也許有,但絕對極少。
回應
以前NIKE 阿迪的衣服穿著不變形又透氣,足足穿了整個大學,現在的一年皮筋就松了。
我的越南NIKE鞋4個月就壞透了
阿迪耐克搬越南後,非常垃圾,在印尼 馬來西亞生產的也一般!
前幾年孩子結婚旅遊去歐洲,讓他在義大利買了個正宗的比樂蒂摩卡壺,25歐元。拿回來一看,太粗糙了!還不如國內小作坊的手藝。
相關新聞
我曾在內衣代工廠做過某貓專營,檢驗合格的外商都拿走,不合格的去哪了你們知道嗎?
回應
這不是挺合理的嗎?工業化標準生產流程一批次中確實會存在次品,合格的價格貴點賣給外商。不合格的便宜點賣給國外窮國,或者在網上便宜賣。就是外貿品,也分等級,在美國,像沃爾瑪連鎖屬普通的,品質一般。LTD檔次就低一些,還有比更次的銷售商,他們要的東西就是地攤貨或者連地攤貨都不如。
發達國家技術工人操作誤差僅千分之一,我國只能做到百分之一? 2020-12-17
【本文來自《人社部:中國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比例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評論區】
高技能人才是指工人隊伍裡面的高級工 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發達國家普遍在40%以上。德國是雙元制,通過學校和企業雙重培養的合格員工直接進入工廠工作,工資與IT相比相差並不太多。
回應
美國工人效率只有中國工人的2/3,不知道美國算不算發達國家?精度之類的控制,是工程師的事,乃至是高端設備製造的問題,哪有用這種指標評價技術工人的.
有地都不讓種,為什麼日本農協破壞農業? 2020-11-28 觀察者網
都說日本吃瓜貴,貴到論片賣,但這不是因為日本人種不出西瓜,或者種的西瓜有多麼牛,完全是人禍。禍首就是號稱保護日本農民利益的日本農協的壟斷帝國。
農協通過控制農民影響政治。日本選舉有個制度叫“票差格局”,靠選區劃分加重了農村選票權重,農村一票,最高頂城市五票。自民黨的票倉就是農村,政府有大量世襲議員都是依賴農村選票的,他們也不敢與農協為敵。
這也看出來了,農協從最開始主導日本農業現代化,變成了一個具有自己利益的惡龍。他的使命已經從推動農業發展,轉變成了維持自身存在與壯大。農協不希望農民減少,咋辦呢?“減反政策”,也就是農民少種糧,而日本政府花錢提高糧食市場價格。
在這種高度內卷的環境下,日本農民翻開了匠人寶典。一粒三百的岐阜草莓,能賣到一千二的夕張蜜瓜,六百一個的熊本植木西瓜,單位全是人民幣。這都是農協的商業行銷造出來的神奇農產品。
美國的農業改革,六十年前就從高價收購轉向財政補貼,三十年前歐共體也開始了農政轉型,轉向讓所有納稅者承擔。同樣曾經是小農經濟,如今法國農民人均耕地789畝、德國農民人均837畝,英國農民人均1179畝地。只有日本農協這個利益集團,讓全體日本人吃高價農產品,最終只有農協自己受益。
回應
所以精日吹捧的日本農產品其實就是壟斷的高價品而已,沒什麼品質優勢。
陸媒籲美抄作業 美媒反擊:在陸脫貧和在美不脫貧,你選哪個? 2020/11/27 中時
大陸貴州省上周宣佈省內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脫貧後,陸媒興高采烈地歡呼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規劃目標。陸媒藉機指出,美國尚有4千萬貧困人口,應該向中國學習。美媒隨即反唇相譏稱,兩國貧困標準不同,政府對貧困人口提供的救助更有天壤之別,若問是中國窮人願意來美國不脫貧,還是美國窮人想去中國脫貧?結論不言自明。
《美國之音》甚至指出,陸媒歡呼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中國的脫貧經驗給其他國家的減貧措施提供啟示,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的美國底層人口生存危機加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曾明白指出,大陸已實現脫貧,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很多東西,包括扶貧的經驗。
報導說,張維為沒有指出的是,美國的貧困標準不同於中國,與世界銀行2015年訂定的標準也不一樣。世銀的極度貧困是每天支出不足1.9美元,美國的貧困線是年收入12760美元(約每天35美元),其50%則是極度貧困線,約合17.5美元。
中國的貧困標準是滿足「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年收入4千人民幣(約611美元),「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但目前設定的脫貧標準是年收入9000元人民幣。
報導嘲諷道,美國實際貧困人口大約4千萬人,但「中國的窮人是否願意到美國不脫貧,而美國的窮人是否願意到中國去脫貧?結論不言自明。」
回應
美国之音大概忘了成千上萬蝸居在各大美国城市的homeless。
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比劃。中國平均收入剛破1萬美元,以美國標準, 中國全國都還沒脫貧呢,台灣的貧窮人應該是一半以上吧!中國的脫貧很大部分是輔助就業,訓練再教育,加以政府的協助與優惠使貧困人口得以自食其力,開始有穩定的收入。美國的是福利制度,目的是養活你,不是要幫你脫貧。
在陸戴口罩與在美不戴口罩, 你又選哪一個?在大陸再窮只要得新冠,政府免費治療你!在美國那超過20萬死亡的新冠患者中,有多少是付不起醫療費而放棄或"被放棄"治療?
日本造船業有多黑:造2艘盾艦相當於5艘中國055大驅 2020-11-28 新浪軍事
歐美國家建造軍艦的費用由於受到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系統武備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其軍艦單價明顯要高過我國建造的同類型作戰艦艇。
以日本為例,若想引進國外技術建造2艘先進宙斯盾艦,取代之前被放棄的陸基宙斯盾方案,需要支出至少4800億日元(45億美元),至多7000億日元的建造費用。國產萬噸大驅的單價折合成美元也不過11億。
日本這次計畫引進的新型宙斯盾艦,其整體規格設計和技術應用相比前代其實並無明顯超越,主要就是會安裝反導能力更強的SPY-7雷達,並將繼承摩耶級驅逐艦上剛剛應用的基線9型宙斯盾系統和標準3、標準6防空導彈。其單艦造價幾乎是16.7億美元的摩耶級驅逐艦的兩倍,增長如此之大,著實令人難以接受。
今年四月,洛馬公司和西班牙F-110護衛艦整合宙斯盾系統和SPY-7雷達的合同總費用也不過5.191億美元。日本新型宙斯盾艦造價應在20億美元。筆者猜測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日本造船工業有意抬高造價以增加訂單利潤,才導致日本宙斯盾艦成本出現大幅溢價。
相關新聞
中國是有全門類完整產業鏈,能發揮協調作用,降低成本。日本盾艦的核心配件都是歐美貨,組裝起來,當然成本高!
為什麼我國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從東部轉移到西部,而是轉到了東盟? 2020-11-25
【本文來自《為什麼中國人討論RCEP很熱烈,日本人談得比較少?》評論區】
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點是:
一,人力資源是流動的,你認為西部經濟不發達,人力成本低,但是勞動力是可以出來打工的,如果工資太低,人家就出來打工了,所以廉價勞動力的紅利是不存在的。
二,運輸成本,現代畢竟還是海權時代,海運的成本還是遠遠低於陸運,空運,這樣的話國際貿易的運輸成本在東南亞是遠遠小於中國西部的。
三,國家政策希望中國產業升級,不想再以前一樣只用GDP來考核地方官員,像環保,科研,等等資料都在考核中,這樣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沒有了政策上的優勢!
回應
我不從中國內部自身的角度去談,而是外部因素,我們公司做越南的業務,越南為了吸引外資,在政策上做了很大的改變,例如低價拿地,低息貸款,免稅等等等等,對外進出口政策也是有利於吸引外資。中國有強大的基建配套和完整產業鏈,用工成本提高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市場,如果所有成品都自己造,然後出口到越南,加之關稅,產品在越南當地可能就沒競爭力了,也就失去了當地的市場。
不是匯率問題,是因為中西部沒法設立關稅保護,誘導產業在西部落地。
所以中西部地區還是要走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比如貴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我住農村集鎮,一個月600塊能過挺好,對應美國什麼收入水準?
我在農村有第二居所,,扣掉週末回家的費用,我一個月600塊就能生活的很好。三項費用:一、強制成本,電信寬頻以及手機通訊,78元/月;二、使用成本,水電氣,二百/月足夠;三、飲食成本,考慮自留地、飼養雞鴨等,200塊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一個四口,人均千元/月的話,正常點二千塊/月積蓄是有的,就生活水準來說,在美帝離城一小時車程的城郊社區,一家四口家庭沒有五萬刀名義收入一年的話,是遠活不到國內農民水準的。最少也是沒有保障或是積蓄的,極大概率會淪落到信用喪失(破產)人群。
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警博會上有哪些“黑科技”
2020年11月23日,由公安部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在推遲六個月後在北京開幕。本屆警博會彙集了全國600餘家企業參展,展示的產品包括警用武器、車輛、無人機、裝具以及各類電子設備等,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在諸多現場展示的產品中,筆者還是發現了不少亮點。
“哈瓦戰斧”H16-V12型無人機,其攜帶了兩門榴彈發射器,非常霸氣。
H16-V12型6軸12旋翼多用途無人機,採用GPS、北斗、格洛納斯以及RTK三星七頻多種衛星定位系統,具有航線規劃和多工管理能力,機身採用T800碳纖維和航空鋁材製造,以鋰電池為動力源,最大續航時間60分鐘,最大載荷25千克。
H16-V12分普通版和5G版。普通版的最大飛行半徑只有15千米,而5G版可以借助更大的信號覆蓋範圍飛得更遠。不過,5G版的最大飛行速度和最大飛行高度要稍遜于普通版。對於排-連一級的部隊來說,普通版15千米的飛行半徑也能夠滿足作戰要求,但是到了連-營一級就無法滿足要求了。所以, H16-V12如果要成為我軍合成營一級部隊的主戰裝備,還需要利用軍用戰術資料鏈對其進行改造升級,以獲得戰鬥力的大幅提升。
H16-V12擁有40種以上的任務模組可供使用,機身下有4個掛點,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類型來選擇不同的任務模組。按照用途不同,這些任務模組分為應急救援、輔助、打擊震懾、運輸補給、情報偵察取證以及三維地理資訊航測等六大類。
H16-V12還可以掛載一種小型空對地導彈,彈徑100毫米左右,屬於近程輕型反坦克導彈,其尾部採用四片方向舵設計,適於打擊地面高速運動的目標。而在西藏軍區部隊H16-V12還擔負起了運輸重要物資的重任。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11-25/doc-iiznctke3167628.shtml
軍武出口大增 陸稱霸無人機市場2020/11/26 旺報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十大軍火公司中有三家是中國公司。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武器生產國,僅次於美國。
2011年至2019年,18個國家獲得武裝無人機。其中,11個國家從中國購買無人機產品。
港媒:紡織品訂單從印度回流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2020-10-17隨著服裝和紡織訂單從印度轉移,中國的生產線正在接手生產。但大部分人認為這一趨勢只是短期調整,只要疫情趨緩,訂單還是會離開中國(楨:?)。畢竟,中國企業在中低端服裝製造業已不再具有成本優勢。
印度新冠病毒感染者已超過730萬人,僅次於美國。紡織和服裝業是印度的經濟支柱之一和最大外匯收入來源,約占其出口收入的15%和GDP的 2%。
相關新聞
外媒:全球萎縮 但中國出口一直表現出色
英媒《泰晤士報》: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4.9% “刺破西方的傲慢”
德媒《明鏡》週刊:中國如何成為新冠危機的贏家,中國取代法國成為德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市場支撐了大眾汽車全球銷售的53%,(賓士母公司)戴姆勒45%,寶馬44%。
默克爾敦促德國出口不要過於依賴中國 德企:做不到 德媒:中國是救星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美股三連跌3日內跌去10%市值09-08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暴跌31.4%!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
中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在長沙下線
2020-09-27,一台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中國鐵建長沙下線。機長150米,總重4300噸。
相關新聞
2017-04-04,全球最大的巨型盾構隧道挖掘機Bertha(日本日立造直徑17.5米重7000噸),歷經四年2825米挖通了西雅圖SR99立體隧道。
占全球市場三分之二 揭秘中國產盾構機17年逆襲路 2019-06-03
華為的未雨綢繆誕生了海思,讓國產晶片自主、打破壟斷有了希望。自主創新、未雨綢繆的不只是華為,「鋼鐵穿山甲」——盾構機也是其中之一。
40年過去,中國城軌,遍佈祖國40多座城市,總里程超5500公里,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國產盾構機。
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02年,中國成立研發團隊,列入「863計劃」;2008年,中國首台複合式盾構機研發成功;2015年,國產首台鐵路大直徑盾構機下線。
至今,國產盾構機已走過17年,從開始85%依賴進口,到現在輸出全球,占全球三分之二。
18世紀初,工程師布魯諾爾從「鑿船貝」的軟體動物船蛆身上獲得靈感,發明瞭利用人工進行盾構的方法。船蛆是一種軟體動物,能從體內分泌出液體塗在木板孔壁上形成保護殼,從而穴居在帆船的木板中。第一代「開放型手掘盾構」,模型核心在於像船蛆吃木頭一樣正面向前挖掘,側面形成框架並澆築混凝土,後來首次被應用於世界第一條水底隧道——泰晤士河水底隧道。
儘管盾構的原理出現的非常早,但是與目前使用的盾構機相似的盾構設備則一直到1984年之後才逐步發展成熟,這次中國沒有再錯過現代盾構的時代。
1996年12月18日北起西安南到安康的西康鐵路正式修建,中國第一次引進了兩台德國盾構機進行施工,大大的縮短了工期,實現隧道的提早通車。
嘗到甜頭之後,中國的施工企業就開始逐步在隧道建設中引入盾構機幫助施工,但是「洋盾構」首先是價格昂貴,一台3億元人民幣,而現在國產普通盾構機可低至2500萬,複雜的也就5000萬。洋盾構的另一個「痛點」是維修非常不方便,不僅維修費高,外方還對技術實行壟斷,維修保養時不允許中方參與,維修所需工時也完全取決於外方,嚴重影響中方工程進度。
印軍伙食差 帳篷「中國製造」 陸網:快回家少受罪 2020/09/21 中時
中印邊境部隊近日再度啟動軍方會談,但隨著冬季漸近,雙方在邊境的大量駐軍開始面臨部隊過冬與後勤補給問題。大陸網上流傳一組中印邊境部隊伙食的比較圖片,其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網路流傳的訊息還指出,印軍向歐洲企業採購的保暖帳蓬竟也是「中國製造」,讓印軍為之氣結。網民對印方喊話稱,這樣的後勤能力要如何過冬?不如早點回家少受罪。
印媒談抵制中國貨太難:繞屋走一圈,都是中國造
近一段時間,印度多地蔓延著一股“抵制中國製造”的情緒,並呼籲使用印度製造的產品以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然而,印媒2020/09/21指出,抵制中國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印度多名商人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中國貨已經進入了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停止進口恐將導致印度市場癱瘓。
據《印度斯坦時報》21日報導,在印度最大的燈飾批發市場巴吉拉特宮,一樓的商店店主瑪律霍特拉表示,在自己的店鋪中,幾乎所有的燈都是從“中國燈飾之都”古鎮鎮進口的——它們更精緻、更便宜。“中國的古鎮擁有成千上萬的燈飾製造工廠,而印度的小製造商在品質、品種和成本上都無法與之匹敵。”
除了燈飾,中國在印度家庭用品市場的主導地位也在距離巴吉拉特宮3公里的Sadar集市有所體現。該集市的交易商協會主席亞達夫表示,市場上銷售的70%商品來自中國。在這個迷宮般狹窄的集市裡,數以萬計的商店出售著掛鐘、化妝品、玩具、塑膠製品、人造珠寶、食品切割器、咖啡機、攪拌機、吹風機等等日用品。亞達夫說:“只要你說得出來的我們都賣。但說實話,大部分都來自中國。交易商們沒有選擇,因為印度製造商無法滿足需求。”
回應
印度人只要去廟裡拜拜濕婆大神,要什麼沒有?樹上摘點果子,吃飽了河邊拉個屎說不定還能抓個小姑娘解決生理問題。工業化這種東西耗體力,費腦子的活留給中國人幹吧。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要什麼燈具?有沒有杯具來一打,這茶棒極了。
印度需要學習甘地,過最簡樸的生活,裸體加手抓咖喱。
實在餓的受不了再練一個瑜伽,耐饑最佳應對之策。
美日德那些老牌製造企業的"工匠神話" 為何最終破滅
2019年8月初,Canalys公佈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出貨3190萬台,其中70%是中國製造,高於上一季度的60%。
同樣在8月,美國《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居第一。
如若將目光投向歷史,不難發現曾經輝煌的日德美製造都在發展中遇到了困境。這些困境折射出了哪些問題?又給崛起中的中國製造提供了哪些經驗?下文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文章節選自作者新作《工匠革命:製造業的精神與文化變遷》。
質的壓力:向日本學習
1980年代,日本製造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品管成為歐美企業向日本學習的重要內容。然而,品管也不是日本本土產物,也是二戰後日本從美國引進的。……..即使日本經濟在1990年代陷入蕭條,由於豐田公司等日本製造仍然表現強勢,世界各地對日本製造的學習也沒有停止。
量的壓力:工匠神話的破滅
但是,日本製造的黃金時代在1990年代便結束了。進入21世紀後,若干醜聞的曝光也宣告了工匠神話的破滅,德美的老牌製造企業亦未能倖免。究其原因,量的壓力所導致的殘酷市場競爭,侵蝕了質的原則,而人的惰性與投機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制度的不穩定性,如歷史上反復出現過的那樣,再一次產生了不良的結果。
……
小結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2001年以後,中國逐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製造業新的發動機。各國對於智慧製造的探索下,工匠精神也發生著新的變化。
神話終究含有虛構與誇大的成分。近年來,以神戶制鋼、東麗公司等為代表的日本大企業曝出的品質造假醜聞,大眾汽車和波音公司的品質醜聞又表明,工匠精神的衰退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實際上,從數百年前的東西方案例已經可知,人具有惰性與投機性,由人構成的制度也因此存在著衰敗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
中國首家高端裝備5G工廠:省75%人力,效率提升超三成
回應
高端製造業推智慧化不需要太多工人,低端又大量外移,剩餘的勞動力不能全部去送外賣吧。
不用杞人憂天,幾千年來生產力不斷提升,並未出現過沒處就業的情況,學歷越高就越少生是常態,中國現在大力發展AI智慧型機器人,人代替那些勞動力空缺!
這些國家製造業若不能產生較中國幾倍的生產率,自然就沒法維持發展。
這就是印度無法崛起的原因,他們已經錯過了人力紅利原始積累的時間視窗
我10年去韓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一盤烤肉5片人民幣一百多元 2020-09-13
我10年 去過韓國。不是旅遊,而是正兒八經的作為企業交換人員去韓國生活了一斷時間。先說企業的食堂。我估計應該和咱國內企業食差不多,相比較家裡做的飯菜,不會太好。但也差不了哪裡。葷菜基本上就只有一勺肉醬,適於咱們炸醬麵的那種肉醬(我估計一勺肉醬,肉可能也就只有五六錢)。然後就是一點雞蛋絲,就是把雞蛋煎成很薄的餅,然後切成絲。我估計一個雞蛋,可做成五,六人份雞蛋絲。然後就是各種的泡菜。
然後說烤肉,我去過漢城,就是首爾一個烤肉小店裡。一盤烤肉大概就是2萬韓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大概也就是一百多塊錢。那個烤肉大概就是四五片很薄的五花肉。然後中間夾上各種菜。我當時的感覺,比國內還是貴了點。但也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以內。
水果這些東西就比國內貴很多了。
所以我感覺就飲食水準來說,同等階層的情況來比較,那一段應該比韓國吃都要好很多。
回應
別說韓國,就國內的韓式料理,都是小碟子小碗,能有多少肉。
韓國人來我們國內,一點吃相沒有,跟餓了一個月似的,我們單位自助餐,水果西瓜那些都沒人吃,肉也是吃的不多,海鮮還是比較受歡迎,單位的韓國人先吃肉,各種肉,一頓能抵我吃一周的量差不多,然後就是吃水果吃完最後還打包帶一點水果回去吃,還悄悄跟我們講,就這頓在韓國最少值兩千多人民幣,各種做法也好吃,他們韓國也就是跟泡菜一鍋燉,肉不多,還要加各種豆腐和配菜泡菜什麼的,要不就是烤肉,味道也就那樣。我覺得他吃的那肉估計也就三斤吧,一百多塊撐死了,至於西瓜水果,也就一兩塊錢一斤,心想兩千塊的水果如果不是進口高價水果,就那些食堂買的地攤貨,夠他吃一個月,吃到他吐。反正我們從來沒見過韓國人吃他們那個啥國粹泡菜,我們小菜也有各種,韓國人連看都不看,我記得總部工作升遷調整要調別的人韓國人來替換他,那人死活都不肯回韓國去,還做要來替換他的人的工作,說這邊工資沒韓國那邊高,吃住條件都不怎麼樣,自己在做幾年也就回國等退休了,你們小年輕就不要過來吃苦了云云,最後還真就忽悠成功了,留下來了
韓國白菜價暴漲兩倍三棵159人民幣,引來偷菜賊 2020-09-12
受超長梅雨和多個颱風的影響,韓國農作物收成大減,辣椒、白菜等蔬菜價格暴漲。很多民眾乾脆放棄自家醃制,直接購買成品泡菜,兩大泡菜公司5公斤以下袋裝泡菜產品已嚴重缺貨。韓國正積極擴大從中國進口泡菜價格也同比上漲33.4%。
回應
中國把產品往白菜價做,韓國把白菜往產品價做。
韓國的飲食以泡菜為主,真尼瑪慘啊,還號稱發達國家~~~~~~
經濟學人:不要小看習近平的新經濟模式
2020-08-15,英國《經濟學人》刊文評論“中國新經濟”。
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正在危險地升級。在過去一周,白宮宣佈它即將在美國禁用TikTok和微信,並已經開始制裁香港領導人,此前還派遣了一名內閣成員前往臺灣。壓力不斷升級部分出於競選需要,還鷹派意識形態一種臆想:只要施加足夠的壓力,中國的經濟就可能崩潰。
這個邏輯很簡單,但卻是錯誤的。美國關稅戰對中國經濟的傷害並沒有預期那麼大。中國經濟對新冠疫情的抵抗力也要強大得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2020年將增長1%,而美國則是下降8%。深圳股票市場是今年全世界表現最好的股票市場,而不是紐約。
中國的新經濟模式具有三個要素。首先,嚴格控制經濟週期和債務機制。大規模的財政和債務放水盛宴已經結束。與對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反應不同,這次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有所節制,放出的刺激措施金額約為其GDP的5%,不到美國的一半。
第二個要素是效率更高的國家行政機器,繁文縟節被抹去:現在在中國成立一家公司僅需9天。更加可預測的規則使得市場機制能夠更順利地運轉,從而提高了經濟生產率。
最後一個要素是模糊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之間的界限。國有企業被迫提升效益並允許私人投資者投資。同時,國家也通過在私營企業內部設立黨組織來加強自己對私營企業的戰略控制。失信黑名單制度會對那些行為不端的公司進行處罰。中國也不再實施粗放的產業政策,比如2015年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而是將關注重點轉移到了如何打通供應鏈瓶頸,這些瓶頸或者是外國威脅下的中國薄弱環節或者是中國易在海外施加影響的節點。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在像半導體和電池這樣的關鍵技術領域提高自給自足能力。
美國希望一旦發生衝突中國就會屈膝投降的想法,遏制這條路是行不通的:與蘇聯不同,中國龐大的經濟精密複雜並與世界緊密相連。中國14萬億規模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實力雄厚,絕不是靠做白日夢就能抹去的。現在是時候丟掉這種幻想了。
美學者:對華“科技冷戰”暴露美國脆弱性來源 2020-08-17 中國日報網
美國對華為5G與TikTok的“圍獵“其實是是歷史的重複,是美國強取豪奪老故事的最新一章。
這就是為什麼微軟今天要收購TikTok,就像昨天購買諾基亞一樣。當估值下降時,資產會更便宜。
現在,中國公司和應用程式已經加入了全球領先創新者行列,而抄襲已經成為美國企業新的遊戲規則。
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並不能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只會起到破壞作用。美國想借助這些非經濟手段清除中國創新技術,註定會失敗。
相關新聞
歐洲人:抖音無害 人們只是在上面發揮創造力 美打壓TikTok威脅全球市場
川普封殺微信 專家警告iPhone出貨恐減30%! 受影響的不只是蘋果,星巴克、肯德基、迪士尼、麥當勞等美企,都已高度依賴微信。
日媒:中企在12個品類全球市場份額居首
美媒:全球500強排行榜發佈 中國企業數首超美國
英媒:美無法改變中國 沒有哪個大國比中國更大更強
英國《一周》週刊網站2020-08-13《美國無法改變中國》的文章,面對中國,美國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改革自身。由於美國四分五裂,讓政府以自由的名義與中國對抗的想法成為笑柄。中國的命運最終將掌握在中國人民的手中。
回應
搞亂世界是美國的本性,只要世界不太平,美國才能把武器賣出去,所以有美國存在一天,世界就不太平一天,
現在印度政府頒佈的反華禁令沒有任何意義,近期,印度政府與新加坡的STEC公司簽訂了在Meerut-Dehradun路上修建隧道的合同。然而,這家公司實際上是中國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的子公司。現在中國人看不起印度——現在他們或許正在嘲笑我們抵制中國貨的行為,因為這些抵制在實際上永遠不會實現。
回應
蠢還不讓人笑了?
英媒:放棄與中國的貿易談何容易
英國廣播公司2020-08-16中國與貿易——打破談何容易,當中國(因疫情)採取封鎖和停工措施時,整個亞洲地區的供應鏈受到衝擊,企業無法獲得原材料和產品。
95%的受訪美國公司表示,他們會在中國和中國以外的地方推動供應多元化。但是,即便是在疫情和中美貿易戰持續的情況下,約87%仍表示,中國大陸是他們的三大採購目的地之一。 “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與其他國家不同。他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消企業的疑慮,讓企業有信心復工。”
中國還是今年唯一可能增長的經濟體。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貿易一直由中國定義——這種狀況一時不會改變。
德媒:美國對華“脫鉤”將失敗的4個理由
德國《焦點》週刊2020-08-17:特朗普他無法贏得中美貿易戰的4大理由
首先: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更具抗震性。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但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大國。而美國將至少8%的負增長。
其二:特朗普每次推出反對中國的政策,常常引發美國股市下跌。自2019年1月4日以來,深圳成指已上漲85%,紐約工業指數只上漲了19%。
其三:中國國內市場擁有近14億消費者,是美國人口的4倍。
其四,美國再也無法阻止中國融入全球經濟。自1995年以來,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已從2%增加到16%。全球各地的出口商都熱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結論:美國不斷強調的所謂“西方”其實並不存在,中西經濟已經牢牢捆綁在一起,“脫鉤”不會成功。
美國消費者習慣中國製造,印度消費者離不開中國製造 2020-08-12 新浪網
今年美國跟印度一直在搞動作,無端制裁中企,試圖找出中國商品的替代品,然而全球化已經到來,美印的想法不適用於全球市場的發展規律,消費者最先關注的是商品的品質。
美國政府一面排斥中企,可是對於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者在行動上並沒有說不,只有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對於產品的精心製作。
而印度屬於口行不一,一邊轟轟烈烈地砸掉中國產品,一邊用著中國製造,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品質是不可代替的。
回應
憑什麼說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貨
看看印度現實情況,離不開是真的
印度政策中心主席:為什麼中國人總在嘲笑我們? 2020-08-17 觀察者網
中印邊境衝突引發印度國內大肆規模抵制中國經濟影響,但是這些抵制一方面不切實際,另一方面甚至滑稽可笑。下面我就具體說說原因。
首先,消費者自身有理性判斷:中國Oppo手機的價格僅為韓國三星….的一半,印度進口了約45%的手機零件。
原產中國的商品占印度進口貨物的23%,按照貿易量的順序依次是電子產品、API(活性藥物成分)、汽車零件、傢俱和像鞋和家居用品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國。
當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國暴發時,印度所有與汽車製造相關的活動都陷入停滯,全球產業對中國的依賴性暴露出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印度企業家不得不圍繞罷工等勞工問題與工會進行事無巨細的爭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印度IT服務出口額約為1000億美元,但不涉及任何實際製造業。中國出口的工業品在為其增加1200億美元附加值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而這意味著中國能夠更好的保障財富分配公平。
在中國,有2.5億工人在正規部門就業,印度有4.1億勞工,但其中2億是農場工人,另有2億人受雇於中小微企業,其中多打1.5億是拿日薪的臨時工。
中國幾乎什麼都不依賴印度。1990年,印度和中國的人均GDP相似。20年後印度GDP總量是2.5萬億美元,而中國已高達13萬億美元。直到1995年,我們還沒有真正從中國進口任何東西。然後,突然之間,我們開始從中國進口幾乎所有的東西。我們以前和當前能以8.5%的經濟增長率增長的原因之一正是中國——與其競爭,從其購買和向其學習。
復旦教授張維為:美神話終結 中國公知很難再忽悠人了 2020-08-17 觀察者網
中國過去數十年波瀾壯闊的崛起,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中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走在世界前列,一部手機知曉世界,百姓獲得了更開闊的國際視野,民智大開,中國公知很難再忽悠多數人了。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據說多黨競爭更能產生為民服務的領導人,但怎麼就是選出那麼一些不上心的領導人,處理疫情更像任性的熊孩子或是冷酷的投機分子,跟著感覺走,而非跟著科學走,死多少人都不當一回事,這不是草菅人命嗎?
據說言論自由可以讓吹哨人提前發出警報,但美國的情況表明你有10個20個吹哨人也沒有用,它叫你噤聲你就要噤聲,不管你是科學家,大夫還是航空母艦艦長。連美國疫情防控的首席專家福奇都驚呼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
據說醫療市場化可以讓市場發揮作用,自動達到供需平衡,美國是醫療市場化最充分的西方國家,結果是數千萬人沒有醫保,輕症不看病,重了看病可能要破產,如此落後的醫療體系怎麼能夠應對新冠疫情大危機?
據說歐美公民素質高,市民高度自律,但沒想到那麼多人根本就不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這次國人真正見識了西方社會反智的力量,從縱火焚燒5G基站、喝消毒水防疫,到相信上帝可以驅散病毒,無奇不有。許多“公民社會組織”忙的不是抗疫,而是上街抵制抗疫措施。
據說美聯儲遵循經濟學原理,嚴格把控貨幣供應,但美國為了救股市,救富豪,救經濟,印錢毫無底線,拼命放水。
據說美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節,可以避免權力尋租。據說美國還是法治國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總統居然可以強行要求中國的位元組跳動公司出售Tik Tok,總統還張口要“傭金”。
據說美國有學術自由,但是當麥卡錫主義浪潮再次襲來,多少學者噤若寒蟬,客觀介紹中國都成為禁忌。
據說美國尊重個人隱私,但美國邊境人員,無須事先申請搜查令,就可以檢查和扣留任何人的手機、通信記錄、電腦等電子設備。美國竟然還公佈“被制裁人員”的住址和身份資訊。
中國“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90後、95後、00後為主的群體,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他們是真正地完全平視西方的一代,它帶來的將是國人思想的去美國化,它必將伴隨我們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整個進程!
回應
忽悠永遠存在,擦亮眼睛!
單價過百萬的日本天價桃開賣,農戶:吃一口就感動
2020-08-13,日本和歌山市的一家農戶在網上以10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元)的價格在網上出售一顆“保證感動桃”,農戶稱這顆桃糖度超過31度,是自己的“最終之作”。
“川中島白桃”,種植者是山本農園的山本康平用糖度測量器多次測量後,確認這顆桃糖度超過31度。 “這種桃一般糖度在13度到16度之間,(山本的這顆桃)可以說相當甜了”。
山本表示,為了種出超甜桃,他嘗試了很多方法,這個桃是山本農園的‘最終之作’,每年只收穫一顆,保證你吃一口就會感動”。
回應
費那麼大的勁,在日本怎種都不及新疆的水果甜。各地各種水果吃過不少,在新疆、甘肅這些地種的水果超甜,世界其他地方的,望塵莫及。
呵呵,日本很多水果和蔬菜都是按個賣的,包裝了各種概念,其實就是土地資源有限,玩極致概念。結果有的人去像買馬桶蓋一樣神化了。類似的則是歐洲的包包,服裝,等等。
世界上吹逼業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日本,法國,義大利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都在吸引移民,引入廉價勞力,擠壓了本地人的生存空間,對社會治安造成衝擊,引發恐外情緒。
各種衝突、內卷,全世界的蛋糕已經不夠分了。
以前,最直接的分蛋糕方式,是發動戰爭,簡單粗暴。
兩次世界大戰,軍工產業消化了全球大量產能,而戰爭所摧毀的地區,百廢待興,又變成一個新的需求很旺盛的市場。
但當下的戰爭,並不好控制尺度,很容易變成核對抗。
既然無法對外侵略,又要緩解國內失業群眾的憤怒,只能將內部矛盾轉向外部。
對美國來說,中國就是一個標準的背鍋物件。
美國的另一個措施是,逆全球化,也就是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讓製造業回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比如日美宣佈,鼓勵本國企業撤出中國,就有補貼……
那逆中國化,能否實現?
只能說很難,主要還是成本問題。
西方國家對中國產業的依附程度非常高,因為我們是所有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任何零部件都做得出來,甚至形成「供應鏈網路」,效率非常高。
逐利,才是資本的本質。
如果強行回流美國,那生產出來的商品,註定沒有任何價格優勢,再怎麼壓縮成本,都打不過中國。
所以特朗普能做的,就是打貿易保護這張牌,盡可能狙擊中國的高端製造鏈,打壓華為,阻止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比如美印封禁了TikTok等一眾國產應用。
其它國家對「逆中國化」的熱情其實並不高。英國也是拖拉許久,才禁止採購華為設備,但給了一個緩衝時間,而且延遲到2027年才拆除華為設備。
至於德國,是直接不理美國。
談到最後,我們該如何應對。
既然美國要「逆中國化」,要拆解中國的產業鏈,遏制中國企業的出海路,那我們要做的,自然是高舉全球化大旗,堅持改革開放。
對外是一帶一路,是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歐亞大陸一體化,是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對內是新農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把產業過剩能力轉向內陸建設。
理由很簡單,中國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是世界工廠,是世界第一出口國,也是最大的受益國,在全球佈局中,中國地位仍然牢不可破。在6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增長4.3%,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
回應
這個邏輯不對,不是我們要搶蛋糕,現代產業格局是西方全球化的結果,中國人也有發展權,這不是要搶誰的
西方不是窮了,而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是他們內部分配出了問題,是他們體制的問題
80年代的日本,在全球輸出日本產品,勢如破竹,將美國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後來,一份《廣場協議》,一項六萬億新政策,讓日本在自我膨脹中走向衰落,至今沒緩過神來。
拉美國家,也曾以為自己一隻腳邁入發達國家的門檻,其實連敲門磚都摸不著,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四小虎四小龍,相繼淪陷在亞洲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許多命脈企業更是被肢解收購。
中東的一些石油國家總在唱反調,最終嘗到了美國的鐵拳滋味。
美國一直都很強勢,但它的全球化地位,仍然遭到許多挑釁。
比如歐洲。當歐元正式誕生那一天起,就意味著27萬億美元市場的歐盟區,從此不再用美元結算,相當於切走全球三分之一美元市場。
緊接著,美國又陷入戰爭泥潭,還得分出心思遏制俄羅斯,再加上自身的經濟危機,完全將中國忽視了。
等美國回過神來時,中國體量已經位居第二,人民幣正走向國際化,要從美國手裡硬搶下一塊蛋糕。
對美國來說,這種感覺很糟糕。
歐美國家再怎麼鬧內訌,好歹還是五眼聯盟,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根本利益算是一致。
中國不甘心一直處於產業鏈底端,在低調了十幾年後,擁有最全的工業體系和最大市場,一路往上蠶食國際產業鏈,甚至要踏進高端製造業。
以它的經濟體量,一旦完全運轉起來,美國也很難阻擋。
三
全世界的發達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內噬。
最直接衝擊是就業。
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開始「金融立國」,將低端密集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因為金融業非常賺錢,比埋頭苦幹做實業好多了。
但金融的就業率是最低的,崗位嚴重不足,這也是美國大規模失業的原因。
所以美國百姓都在抱怨全球化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
產業大批量轉移,政府收的稅自然變少,只能靠發債來維持日子,而越發債,就越依賴金融手段,陷入閉環。
歐洲一眾國家同樣如此,把低端產業轉移後,開始強調社會福利,要利用稅收來實現社會的和諧公正(穩住失業人群)。
從此,歐洲實行高福利政策,從搖籃到墳墓,全部包辦。
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高福利依託于高稅收,這一筆龐大的財政支出,誰來出?
富豪階層有多種方式合法避稅,而底層懶人不願意工作,依然能享受各種失業福利,那最終交稅重擔,就壓在了中下層民眾的肩上。
又因為懶人多,企業的勞動成本高昂,只能將企業搬出去,造成更多失業。
法國總統馬克龍想試著改革,解決積弊已久的福利問題,卻引發黃馬甲運動。
智先生:全世界的蛋糕已經不夠分了 2020-07-29
這個世界,原本已經被設計好了。
自二戰後,美國通過霸權主導全球貿易,負責印錢和探索前沿科技;
西歐各國雖然實力大損,但底子還在,負責生產高精尖的機械儀器車床;
日韓負責半導體、汽車等重工業;
四小龍和四小虎,主要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
南美是美國的後花園,淪為產品傾銷地;
加拿大提供能源,墨西哥提供毒品和偷渡勞工;
中東出口石油,澳洲出口礦石,非洲出口原料;
至於印度……提供IT民工。
蘇聯倒下後,更是騰出一片紅色市場,這些東歐國家都進入資本主義陣營,俄羅斯也淪為「資源輸出大國」。
美國下的其中一步重棋,是讓中國加入WTO,負責出口初級工業產品,同時承接高污染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就這樣,大家各司其職,負責自己的產業鏈,分工明確。
全球經濟得以大幅增長,各國商品自由流通,歐美資本家獲得大量利潤,老百姓也享受廉價商品,發展中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後,跟著蓬勃發展,美式文化在全球流行。
全世界看上去都能得利,一片繁華。
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美好。
過去幾十年來,福布斯榜上的資產增幅驚人,而全世界的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最底層的人民生活水準,甚至在倒退。
2019年有近6.9億人遭受饑餓,與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萬,與五年前相比增加六千萬,數字一直緩慢上升。由於疫情原因,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會新增超過1.3億人。
放眼望去,全球饑餓人口逐步增多,戰亂、饑荒、瘟疫頻繁發生……全球化並沒有變得「更美好」。
所以問題出在了哪裡?
出在了,我們過去的全球化,它不是真正意義上平等的全球化,是一切圍繞著歐美運轉的偽全球化。
它的最終使命,不是提高窮人的生活品質,不是為了第三世界,不是為了發展中國家,更不是為了縮小全球貧富差距。
它只服務于最頂端資本家的擴張需要,服務於世界規則的制定者。
而這個全球化過程,它所誕生的一切科技成果,都只是附屬產生的福利。
就像我們所使用的電腦、導航和互聯網,最早其實是服務於軍事的。
在這種被設計好的全球化下,資本能在全世界暢通無阻,只要掌握了產業鏈命脈,就能用一架波音747飛機,換來中國生產的一億條牛仔褲。
至於環境污染、血汗工廠或者通貨膨脹等代價,最終由發展中國家承受。
過去幾十年來,這種金字塔運作模式,一直都很順利。
也是美國人的山巔之夢。
貳
許多眼紅老美的國家,總想挑戰一下霸權,最後都被打趴了。
中國光伏短短10年掀翻歐美,走上超越自己之路 2020-07-28 觀察者網
大橘:最近幾年中國光伏技術進步很快,發電成本有了明顯下降,能具體介紹一下價格降到了什麼水準嗎?跟煤電、水電相比競爭力如何?未來下降的空間還有多大?
金鑫:光伏技術過去十幾年進步確實非常大。一個光伏電站主要的成本來自光伏元件和逆變器, 10年前接近四五十塊錢一瓦,到今年, 3~4塊錢一瓦,下降了90%多。一年的有效發電小時數按1000小時每平米來算的話,平攤到20年,一度電成本不到兩毛錢,已經全面低於煤電,接近優質水電資源了。2013年最高峰時,國家補貼曾經達到6毛錢一度電,今年已經降到兩分錢,已是在平價上網。可以說,光伏已經走到了無需補貼的商業價值顯現的臨界點上。
當然光伏電相對於煤電和水電來說,也並不是嚴格的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因為光伏和風電都有一個看天吃飯的問題,光伏只能白天發電,晚上不發電,不像火電或者水電相對穩定。電網更喜歡穩定可控的煤電和水電,這是肯定的,但清潔能源是整個人類的發展方向,隨著電網的技術改造,光伏和風電場本身也有無功補償這類的技術,對電網也會更親和一點。
大橘:中國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上領先的企業都有哪些,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金鑫:光伏行業裡,中國基本上已經佔據了全球統治地位。最上游的矽料,中國產能占到全世界的2/3,矽片更是占到了97%以上。電池片的產能占到世界的80%多,組件的產能占到了3/4以上。
大橘:中國企業能夠在研發上做到國際領先,主要原因是什麼?
金鑫:光伏行業本身,說實在的,其實並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最早的光伏生產設備,都是由半導體晶片製造業的生產設備來轉化來的。中國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迅速做到了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天花板,其實主要優勢還是體現在成本低,市場規模大。
回應
美國的電價比中國高,是被公知忽悠了嗎?我是從事紡織工作的,當時還看到棉紡行業用電價格對比,美國電價比中國便宜。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民用電價4-6毛。工業電價6-8毛,商業更貴1元以上。歐美是倒過來的,美國工業電價是可以協議的,2-8毛都有可能,但是民用電價9-15毛都有。歐洲更甚,西歐民用電價普遍在2元以上
《經濟學人》認為: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
2020-06-25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
對於製造業增加值占世界份額超過四分之一的中國來說,網上廣交會順利舉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製造能力的體現。
中國在製造能力方面有兩大優勢,近幾個月體現尤為明顯。首先,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產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儘管近年來人工成本上漲,但中國製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優勢明顯,製造能力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始由中國本地生產。
疫情期間中國的口罩生產就是其製造能力的生動體現。2月初,中國口罩日產量1000萬隻,為世界供應了一半的產量,一個月後,這一數字增加到近1.2億隻。一隻口罩所需材料和環節複雜,如沒有完備的產業鏈和生產能力,很難做到短時間內大量生產。
中國第二個優勢是市場巨大。過去18個月裡,外資在華並購出現了近10年未有的熱潮。正是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德國巴斯夫、美國特斯拉等行業巨頭均到中國投資生產。
相關新聞
肺炎疫情:去中國製造,印度取而代之困難重重
中印流血衝突引發抵制中國商品浪潮
印度出口商:抵制中國貨傷害印度製造業. 中國公司為印度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他們還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印度人抵制中國商品幾乎是自欺欺人的。
印度抵制中國手機卻被現實教訓!中國手機在印度發售幾分鐘被搶光,沒有其他的品牌能像中國智慧手機廠商那樣提供更好的性價比。2020年1至3月,中國品牌控制著印度市場的81%,而去年67%。
中國外交部2020-06-19詳細介紹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來龍去脈
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修建道路、橋樑等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但印方反而變本加厲越線滋事。5月6日淩晨,印軍乘夜色在加勒萬河谷越線構工設障,阻攔中方巡邏,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在中方要求下,印方同意並撤出越線人員,拆除越線設施。但6月15日晚,印方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甚至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相關新聞
2017中國試圖在洞朗修建公路,引發73天的邊界對峙,之後,印度在邊界修建設施。
加勒萬河谷衝突17印軍凍死,環時總編輯胡錫進:印救助能力嚴重落後,中方沒有公佈傷亡數字,是不想對比,從而刺激公眾情緒,這是北京的善意。(回應:據不可靠的消息來源,這夥印軍剛出營地就被我方的無人機發現了,然後面對夜視儀配發到單兵、身穿凱芙拉護具、手持狼牙棒的我軍,結果毫無懸念。)
印度網傳陸56士兵死亡名單 陸網大驚:這是挖了八寶山?(回應:印度人普遍有自卑感產生自大狂。)
印媒報導中國58人死亡(中國正副指揮官陣亡)79人失蹤,但實為印軍釋放的謠言。
中國空降兵遠端部署,99式坦克群出動,15式輕坦到達4700米高原實戰化演練.
77集團軍在高原腹地考核 武直對目標實施類比攻擊
印度人搶購"抵制中國"文化衫 一看產地"中國製造"
印度無力抵制陸貨 陸網友譏:我們只能抵制神油(回應:印度76%手機是大陸的四大品牌,蘋果及三星,很多印度人買不起。中國已成世界工廠,低價產品,是一般民眾的主要需求,世上窮人比較多,他們無所選擇。)
印度在中印和中巴邊境吃虧後2020-06-12又有5人被尼泊爾打死打傷
印軍士兵抱怨裝備差,肉搏戰失敗因對手狡猾,俄專家譏諷瞎找藉口
為什麼印軍體能差?除年齡外,還伙食保障差,訓練不足.
印軍高層召開會議,尼泊爾已收復大片失地,印巴交火愈發激烈
印度吞食領土之心不死自食惡果,遭遇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兩面夾擊.
尼泊爾一支精銳部隊迂回包抄,印軍後路被斷驚慌失措,15分鐘後潰不成軍
尼泊爾數萬大軍抵達前線,計畫建500個哨所,防備印軍偷襲
印度山地部隊兵力20萬世界第一,但分兵把守各個山口:兵少了不夠用.
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國務院2020-05-19新聞發佈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評估顯示,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的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指數,我國排在第15位: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位居世界第二。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比2006年增長6倍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2.19%,與歐盟相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
過去一年,積體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同時,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了1.15萬家企業。近年來,我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超過了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技部會同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設立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等10個重點工作專班,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5個方向,部署83個應急攻關專案,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科研攻關格局。
澳農業部長:不反制中方大麥關稅,或向世貿申訴 2020-05-19 觀察者網
此前,澳媒曾多次炒作中方對澳大利亞大麥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將此事與澳方所謂的“新冠病毒源頭獨立審查”相關聯,將中方正常的貿易調查稱為:“對澳大利亞開第一槍”。澳對此否認,並稱不會與中國打貿易戰,但可能會就此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是澳最大的糧食出口市場,中方對大麥加征73.6%的反傾銷稅使澳農民們深受打擊。
澳在此次貿易爭端中並非“無罪”,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澳對中國的鋼鐵、鋁和化工產品一直徵收著高額關稅。
回應
世貿的仲裁機構,法官湊不齊法定人數,沒法仲裁了。澳找特朗普罵去,都是美國人幹的。
總幹事提前離任 特朗普再轟世貿
世貿(WTO)總幹事阿澤維多2020-05-14宣布提前於八月底離任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炮轟世貿優待中國虧待美國。他以前曾威脅世貿若不改革,美國會退出世貿。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提前離任,與世貿近年來深陷困境有關,包括:美國一直阻撓成員遴選,有「全球貿易最高法院」之稱的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已徹底癱瘓;主要成員利益訴求不一,致世貿改革舉步維艱。
“五眼聯盟”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英國智庫寫了份報告 2020-05-19 觀察者網
美國政府最近曾鼓吹要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2020-05-14發佈了一份48頁的報導,這裡頭詳細闡述了“五眼聯盟”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以及他們認為要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
“五眼聯盟”依賴中國831種不同出口產品,其中260種是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所必需的。根據報告,這些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抗生素、止痛藥、抗病毒藥物所必需的醫療成分等。
報告定義,一個國家某件商品有50%進口自中國時,這個國家就是這件商品的淨進口國:澳大利亞595種商品在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67種應用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新西蘭513種商品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4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美國424種商品戰略依賴於中國,其中11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加拿大367種商品依賴於中國,其中83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英國229種商品依賴中國,其中57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
回應
記得有個日本節目,挑選了一些家庭,然後要求主人搬走家裡標有中國製造的物品,結果房子空了一半。再把含有中國製造零件的物品搬走,結果....房子空了....我希望你們五眼聯盟說到做到哈。
五眼乾脆沒收資本家資本進入社會主義吧。然後組成經互會,這樣不就可以像蘇聯一樣游離於國際分工之外了。
別看這五個國家好像挺團結的樣子,其實在現實利益面前最經不起誘惑的也恰恰是這群人,中國只要拋出兩個桃子,他們之間立馬會為了搶桃子打得不可開交。
討論了半天,都是原則性的東西。怎麼替代、怎麼培育本國產業,一句話沒提。
想要在工業和貿易上戰勝中國,需要提高民智,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普通人的能力。如果不進行基礎教育,繼續現有戰略,以美國工人現有能力,他們將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與中國工人較量…這…
死局……
川普「謀殺」華為!台專家去年就爆台積電剩1招保命:10年內發展一條100%非美半導體設備產線,來服務占台積電營收20%的大陸客戶(60%來自北美客戶)。
回應
世界最大半導體市場--中國會自己來100%向台積電說掰掰!
政府怎麼不協助台積電?
正是附庸政府主導
台灣~當棋子的悲哀!
被捏住了“命門”的華為 該如何突出重圍?
整個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中國內地最大的瓶頸是製造。封裝和測試,我們有全球排在前幾名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設計,更是有華為旗下的海思、紫光旗下的紫光等“硬核”企業。
新禁令還有120天才生效的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向台積電追加7億美元訂單,華為手機的中高端已採用了7nm晶片,如遭遇斷供,華為就能靠著中芯已成熟的14nm和庫存的7nm“屯糧過冬”,等待著國產供應鏈的春天到來。目前中芯量產的還是14nm的晶片,不過,中芯正籌集65億美元明年將能量產7nm晶片。
無視美國警告,荷蘭巨頭向中企交付光刻機 2020-05-18
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設備是光刻機,當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基本都被荷蘭ASML公司所壟斷。由於《內瓦森》協議的存在,以及美國的多次干預,使得ASML不對中國企業出售。不過,當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強大後,雖然在美國的多次干預下,使得交付過程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如今形勢出現了轉變, ASML光刻機已經達到了深圳。結合此前中芯負責人所說的7nm工藝制程有望在今年投入量產的消息來分析,這批光刻機很大可能就是高端EUV。
回應
中美全面對抗的時代來臨了!我們應該在稀土上給美國斷供了,還有那些想跟美國一起打劫的都應該受到制裁。
美軍算帳:停用中國稀土需每年增加20億美元以上軍費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20-05-19報導,美國國防部建議立法停止將中國稀土用於製造導彈、高超聲速武器和輻射加固電子系統,不過他們為此算了個帳,預計增加成本在20億美元以上。
回應
沒事,美國如果能用20億來完善自身產業也是一次大賺的生意。可惜,美國自己的公司早年就算過帳,除了自身技術有點問題外,美國的產業鏈根本不支持這個需要投入的資金遠大於20億的項目。
北斗2019年產值達3450億元
2020-05-18,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佈《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突破1億片,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其中智慧手機3.72億台,支援北斗定位手機近300款。含智慧手機在內採用北斗相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台/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北斗服務全球,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
回應
那些天天叫著搞北斗花錢太多,不如把錢用來改善人民生活的垃圾們,站出來說話呀。
不行,上頭,美台幣沒到賬,不能說話。
他們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搞,錢留著孝敬GPS,關鍵時候還能掐死自己。
紐時:美國打科技戰用台灣施壓 直逼中方紅線
台積電2020/05/15宣佈,擬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台積電以成本為由婉拒美方提議好幾個月,但華府提出資金補助承諾改變台積電心意。美國商務部隨後16日,要求採用美國製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海外晶片廠商,須取得美方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華府打擊華為並將台積電拉近美方軌道,是可能導致美中衝突加劇的產業政策「組合拳」。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報導,若美方真的實施該項措施,中方也將依照法規,向高通、蘋果、思科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同時暫停購買波音公司飛機。
調查稱41%美國人表示不會買中國貨 美媒真相了 2020-05-18 環球時報
美國《新聞週刊》近日一篇報導稱,一份德意志銀行的調查顯示,有41%的美國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再買中國產品,這可能是目前中美兩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衝突和此前的貿易糾紛所致,導致兩國民眾對於對方國家的產品產生抵觸情緒。
但福布斯新聞網則認為,也可以“反過來”解讀這一資料,即多數美國人以及更多數的中國人仍然會堅持購買對方國家生產的產品。
這一調查結果也在美國的社交網路上引起了一些關注。在美國的社交網站Reddit上,多數美國線民就表示美國人很難不去購買中國貨,並認為那些宣稱自己不會去買中國貨的人只是在“耍嘴炮”。
有美國線民還指出,現在美國的一些商家也挺“精”的,就是他們會在網上宣傳他們的產品時,標上諸如“在美國組裝”“從美國發貨”等說法,讓人們以為這些產品是真正的美國貨,可當你拿到這個產品時,就會發現這裡面有很多零件都是中國產的。
一位線民甚至表示,他前不久在美國沃爾瑪網購了一個看起來很像是美國印第安那州自產的口罩,拿到後卻發現包裝上寫著中文……
瘟疫哲學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與隔離)者如中韓星,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很能歧視鬥爭)者如義英美日印(台港獨),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巴鐵梟龍3戰機相控陣雷達競標落幕 南京14所再次勝出 2020-02-06 新浪軍事
最近外媒透露,巴訂購26架梟龍雙座戰鬥機今年開始交付,過去由於缺乏梟龍雙座教練機,梟龍飛行員都從F-16,殲-7PG,幻影IIIEA部隊抽調成熟飛行員改飛,隨著時間的推移,梟龍戰機大量交付,使得這種移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越來越難於應付,如今巴飛行員僅僅需要完成高級教練機訓練,就可以直接上梟龍雙座,然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
經過2年多的認真對比試飛試驗評測,梟龍第三批次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戰終於有了結果,雷達大魔王南京14所KLJ-7A雷達不出意料笑到了最後,這一款高性能液冷雷達輕鬆擊敗中航雷電院的風冷雷達,巴空軍沒有完全看價格,而是更看重KLJ-7A的高性能,可以將梟龍1和2批次,以及雙座型號,在中國製造的ZDK-03大型空中預警機指揮下,結合地面的中國製造防空雷達網,結合成一個天網,可以應付印度的陣風戰鬥機攻勢!
梟龍3首架2019-12-17在成飛順利首飛,巴空軍計畫將裝備28架,最終總數可能超過100架。
雷達大魔王依靠性能和價格優勢,擊敗了法國RDY-400和義大利GRIFO先進脈衝多普勒雷達,壟斷了梟龍第1和第2批次雷達,KLJ-7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探測距離遠,僅120公斤,但是印度空軍蘇-30MKI的1000公斤雷達性能指標相當。
14所從殲-20吸取成功經驗,KLJ-7A採用了傾斜的雷達陣面設計,可將飛機迎頭雷達反射截面降低到最小,借用歐洲颱風有源相控陣的傾斜旋轉技術,將雷達掃描範圍擴大了幾乎一倍,不需要安裝多面雷達天線,依靠一面就可以達到。
梟龍價格不到2000萬美元,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緬甸訂購16架,尼日利亞購買3架,裝備有源相控陣KLJ-7A雷達的梟龍3也將大量出口,這是世界最便宜的三代半戰鬥機,具有強悍的多功能作戰能力。
回應
梟龍本來是想替代殲7用的,沒想到改進一下居然能替代F16跟印度高端機叫板,所巴鐵才這麼喜歡它,實在物超所值。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4495.shtml
德媒:世界耶誕節 2/3裝飾品都是中國製造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2019-12-22:耶誕節由“中國製造”。全球近2/3的耶誕節裝飾品都來自同一個中國城市。
這裡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聖誕市場:塑膠聖誕樹上掛滿了聖誕球、小天使和聖誕星等小裝飾,胡桃夾子、馴鹿雪橇、電子蠟燭等聖誕用品琳琅滿目,各種語言的“聖誕快樂”標語與冷杉圖案的帽子、襪子和服飾相映成趣……這是位於中國東部義烏市的聖誕用品市場,這裡供應了全世界60%的聖誕裝飾。
即使在貿易戰時期,該市的聖誕業務也進展順利。從1月到10月,訂單數量同比增長24%,超過19億元人民幣。其中一些通過火車運到附近的杭州、寧波和溫州的集裝箱港口,其他的則沿著新絲綢之路一路向西運往歐洲。
義烏是一個擁有120萬居民的工業中心。在裝飾品商業區,棋盤狀分佈著600家企業。這裡吸引了鄰近地區的年輕工人。在交談中,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感到滿意。他們每小時的收入將近2歐元(1歐元約7.76元人民幣),每月收入略高於600歐元。雖然中國的生產成本正在上漲,但義烏仍能輕鬆擊敗競爭對手。
儘管與美國發生貿易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商品生產國。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達1/5,這仍然是世界紀錄。對於德國而言,中國是最大的商品供應國,領先于荷蘭、法國和美國。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稱:“世界依賴中國在輕工業和勞動密集型工業中的產出。”
當中國的工人大軍雕刻耶穌雕像時,這(對外國人來說)似乎很奇怪。畢竟,這是一個由道教和佛教傳統塑造的國家。但是,這種看法可能過於複雜了。對於義烏的商人來說,聖誕老人就像任何其他產品一樣。
大V稱小米低價誤國,小米高管回應:華為是低價戰略的榜樣 2019-12-15 觀察者網
今天有微博大V發微博稱“小米低價誤國”:難想像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民眾會去崇拜小米這種企業,低價會作為拖累一個大國往世界級水準升級的絆腳石,低價導致沒錢搞研發、沒錢給員工發高工資,低價理念其實就是在誤國。
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回應:
1.當一個人認為是中國的社會文化和結構出了“問題”的時候,一定是他自己腦袋出了“問題”;
2.以發達國家來“例證”本身就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現,況且“發達"國家出現了沃爾瑪,宜家,Costco, 優衣庫這些公司和品牌,全球受益;
3.小米有沒有錢做研發,看看小米財報就可以(關鍵要會讀)。小米的員工很多來自全球一流高校的人才,沒有高薪吸引不來;
4. 我深度研究了華為的發展路徑,熟讀任總講話以及任總在不同階段關於手機終端的戰略講話,華為是中國企業“低價”戰略的榜樣,並且雙11智慧手機最低價399也是友商某型號。
回應
小米和華為都是中國公司,只要小米不變成聯想,我覺得就沒必要噴他,畢竟各有各的發展模式
嘿嘿,網路公知都是不正常中國人。
是不是中國人都不一定
最新調查:購物網站評價 逾1/3是假的 2019-11-30 世界日報
消費者網站Fakespot調查,包括亞馬遜、沃爾瑪和絲芙蘭等主要網站的購物的網路「使用感想」,逾1/3是由機器人或有酬作者撰寫的假感想。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嚴加打擊違規者,國會議員也敦促亞馬遜加強網站審查監督;蘋果公司11月則是突然撤掉其網上商店所有產品「使用感想」和評分。
黑五銷售狂潮席捲全球 多國環保團體促禁止 2019-11-30 世界日報
美國人在感恩節次日正式展開年底節慶採購活動,不過感恩節的法俄南非等地也湧現採購潮,這引起一些行動分子、政治人士,甚至消費者反彈。
好市多黑五還沒結束就爆「退貨潮」? 網友冷眼旁觀 2019-11-30 聯合新聞網
被譽為「全球最長的黑色購物節」11月25日開跑,這個週末也進入最後兩天,由於折扣商品和優惠不如預期,人潮不如前幾年一樣多,昨天加碼推出「生鮮類」商品下殺折扣,仍感覺買氣冷清,甚至有民眾已經在網上貼出「退貨潮」的照片,不少人也反應今年真的「不太激情」。
回應
台灣的退貨率低美國
台灣人又不過耶誕節,是要黑五啥?
台灣人就愛裝高尚,外國節日比較香,人家萬聖節/聖誕節都要跟著過
這個“黑五”靜悄悄 2019-11-30 觀察者網
美國不少商家指望營業額能夠抵上全年的30%。美國線上42億美元增長15%,但雙11僅天貓一家就進賬2684億元(381.7億美元)。
“網上什麼都能買”,實體店不行了
……
回應
雙11和黑五的對比能感受到中美民眾的實際購買力
黑五:兩個美國人喜氣洋洋的搬著一台中國TCL的彩電。還有一幫人搶著海信的電視,而旁邊的三星一點都沒動,美國消費降級情況看起來很嚴重啊。
不,中國是因為經濟下滑嚴重所以民眾只能趕在打折季瘋狂囤貨以備過冬,而美國經濟大好….求職戰忽局,有職位空缺請私聊。
去年在華開工僅四成,現代將赴印尼建廠
現代集團2019-11-26消息,該企業與印尼政府簽定了諒解備忘錄,涉及前者在印尼建造汽車生產廠的各項細節。印尼總統佐科親自出席並簽訂了協議。在2030年之前計畫投資15.5億美元,並預計該廠會在10年間為印尼帶來20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現代表示,此舉不僅為了提高東南亞地區汽車銷售競爭力,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全球汽車製造業近年疲軟的狀態。現代汽車在東南亞的銷量僅為豐田的1/7:現代今年1月至9月的銷量為122883輛,而豐田則為854032輛。
現代在3月6日曾透露,2018年在華5家工廠的開工率僅四成多。當時,現代制定了包括擴大東南亞和中南美業務在內的3項計畫。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的年銷量為115萬輛,東盟預計將在2026年創造約449萬輛汽車的市場,而2017年為316萬輛。
回應
國產車起來第一個死的是棒子車,品牌優勢沒有、品質一般、配置還向歐日車看齊,先死你沒問題
東南亞市場一直都是本子的地盤啊,現代這是沖著本子去的啊。前面是在中國銷售不佳,後面是直面日本車企的競爭,這是前狼後虎啊。
韓系主要性價比低
回應相關新聞
全球車市黯淡海嘯來最慘!CAAM:中國今年汽車銷量恐減
美媒驚嘆:中國車企進步令人「難以置信」
美國GT精神網站2019-11-23《2019年廣州車展集錦》的報導稱,廣州車展在中國的人氣度僅次於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每年吸引逾90萬參觀者。幾年前,人們多半還會嘲笑中國汽車製造商不僅商標外觀奇形怪狀,產品質量也不過關。但2019年廣州車展會讓世界其他國家大開眼界。中國正迎頭趕上,且追趕速度非常快。內部設計反映出中國顧客當下的需求:大屏幕、觸感和連通性。中國購車者的平均年齡要比德國或美國小得多。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大多數顧客都用現款購車。
倫敦中央聖馬丁發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遭校友聯名抗議 2019-11-15 觀察者網
11月14日,有網友爆料,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時尚與紡織品預科課程在其Instagram帳號上發佈了一個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畫面中不僅寫有“中國製造0價值”的標語,還有疑似清朝長辮的元素,及清末黃龍旗中的紅珠圖案和藍紅配色。
消息一出,引發中國時尚界的強烈反對,中央聖馬丁的中國校友設計師@XUZHI_CHEN 立即組織該校校友聯合向學校遞交公開信以示抗議。
當地時間11月14日深夜,參與簽署公開信的一名校友告訴觀察者網,該校相關負責人回信表示,將於當地時間15日早上發佈致歉聲明寫道,他們注意到有兩條橫幅造成了冒犯,對此感到抱歉,但覺得“種族歧視”的說法是在“斷章取義”(be taken out of context),是被簡化的圖像所誤導。
回應
要學會上街遊行,打橫幅,吹大喇叭,塑造自己不怕鬧事的形象,這樣才能在西方那個種族之爐獲得尊敬。
這設計者你有本事搞一件“穆斯林應該吃豬肉”的作品出來啊。
我有時覺得西方人挺缺心眼的,腦子不太好使!1、西方國家不停地利用社交平臺、媒體、娛樂節目中調侃和污蔑中國產品品質不好。中國產品不僅品質好,性價比也高,西方國家試圖打壓中國產品的價格提升空間反而讓中國的中低端產品迅速佔領全世界,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西方國家的商人有時也會幹拿中國的產品換個標籤充當自己本國的產品高價出售的勾當,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嘛!2、西方國家總是造謠說中國人權狀況不好,是個獨裁國家,還不忘不斷地給自己臉上貼金,美化自己,所以全世界的難民都往西方跑,哪怕跋山涉水幾千里路都要過去 3、西方國家狂妄自大,傲慢無禮,對非西方國家指指點點,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教師爺,不尊重其他種族、其他文明、其他制度,還容忍和默許媒體人、政客在公開場合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而不會受到懲罰,以“言論自由”之名不加以追究,這些都激起了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國家人民和政府的反感,反而促成了非西方國家越來越團結,合作越來越緊密,西方國家最終將越來越被邊緣化!西方國家必將為自己的傲慢和愚蠢付出代價!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15_525293.shtml
第一、沒有適時轉型
這幾年大陸市場最重要的趨勢,就是電商興起,馬雲甚至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強調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不僅是純電商。除了O2O以外,另外「業態融合」也是趨勢,如阿裡這2年爆紅的「盒馬鮮生」,就是超商、餐飲和電商物流的三合一,可算是真正的「趨勢領導者」(trend setter)。25年前,台商曾引領大陸消費趨勢,如當年上海的太平洋百貨,現在只能跟在陸企後面。
第二、沒有接地氣
大部分的台商都是第一代,現在已6、70歲。然而現在中國大陸消費市場主力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的背景、思維、習慣及文化和老一輩完全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和其打交道。現在還能存活的台商都非常年輕且本土化,重用大陸幹部,不再依賴台灣經驗。即使台灣有好的基因和創意,也需和大陸特色融合。
第三、規模太小
台商傳統思維就是站穩腳步、慢慢發展。這在大陸是行不通的,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被別人複製,你如果不懂跑馬圈地,只能將市場拱手讓人。現在市場上資金太多,但好的企業太少,台商不擅資本運作,錯失機會。未來應該強調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拉高經營門檻,輸出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區域格局,並創造品牌價值。
第四、速度太慢
今天的中國市場,是世界級戰場,台商的失敗與淘汰,並非由於市場沒有潛力,而是我們不夠世界級。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台灣服務業,是珍珠奶茶,創意、服務和發展速度,皆很優秀,然而大陸業者如「喜茶」已追上來。部分台灣業者轉而走向世界,或許這是台灣年輕人的大好機會。台灣服務業最大的商機在於全球市場,不論是中國大陸、東南亞或美國,然而最大的危機是,許多人只想待在台灣,搞一個小吃店。
今天即使你是服務業,也不可能迴避兩岸矛盾,一芳水果茶就是例子。最近川普出賣其盟友敘利亞庫德族民兵,重創美國信譽,「經濟學人」以「Who can trust Trump's America?」專題報導,我們覺悟了沒有?台灣未來只能相信自己,不能再依賴別人,更要全速邁向世界。
回應
不進則退,大家有空可以到大陸平潭看看,連這種小縣城的超市都能掃碼自助式自動手機結帳,不需要店員.台灣的媒體跟政治人物呢整天忙著鬼扯蛋,台灣人分化成兩派天天鬥你揍我一拳我給你一腳,像聯合報這種媒體也墮落到全是膚淺或商業考量的低俗報導
這幾年台商在大陸凋零得特別快,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傳承,第一代退休,第二代沒有興趣接班;另外則是被時代和環境淘汰,無法與大陸本地企業競爭。
20多年前,台商極受重視,每一個城市都有台辦,專門服務台商。5年前貨貿、服貿協議簽署之際,雖然兩岸關係已大不如前,大陸還是給予台灣很多優惠,甚至超越外商,比如說由台資控股的證券商牌照。
然而今天台商已完全沒有任何優勢。不僅是企業,個人也是如此。那些有技術專長的台灣人還能存活,比如說半導體,但只是替大陸打工,不可能自己成立事業。
台商大舉回流,主要限於製造業。這並非由於台灣環境突然轉佳,而是因為美國的制裁和關稅,以及中國大陸人口紅利及優惠條件逐漸喪失。
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早已不在工廠,而是市場。你沒有看到很多從事「中國市場」的台商回流,事實上他們衰退的更厲害,有些甚至已經消失。
「中國市場」的代表性台商是康師傅。泡麵早已從工人食品轉變成網紅推薦的時尚點心,品質取代了價格。康師傅近期推出一碗68元人民幣的方便麵。
10幾年前,台商麵包烘焙業曾經紅過一陣子,如85度C和克莉絲汀,現已被新加坡的Bread Talk取代。但更驚人的是瑞幸咖啡崛起,僅4年就在美國上市,雖然仍虧很多錢,但網點遍佈全中國,對星巴克形成龐大壓力。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的餐廳和小吃在大陸還算滿紅的,如金錢豹、呷哺呷哺、鹿港小鎮,但現在大陸的海底撈取而代之,其服務及創意遠超過台商水準。早期,台商在服飾領域也曾以設計和性價比取勝,如女鞋的達芙妮和男裝的湯尼威爾,但如今都不見蹤影。
遇到困難的零售品牌並非只有台商,外商亦然。繼大潤發賣給阿裡巴巴後,家樂福中國最近也轉手給零售龍頭蘇寧。幾年前,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中國業務,也先後出讓給私募股權基金。
台商經營大陸市場和品牌失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有人很緊張中國GDP會不會破6,我看沒必要 2019-10-24 觀察者網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創下了2007年次貸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按照此趨勢,“5”的時代不遠了。
......
不管某些人是否承認,現在的中國就是個超級大國。我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90萬億人民幣(13萬億美元),這是全球總體量的六分之一。這時候我們不應該繼續盯著短期的經濟波動,而應該考慮如何做大做強規模經濟。
一個國家的GDP,隨著基礎量的變大,增速放緩這也是規律使然。人均GDP,雖說和老牌發達國家比還是低的,但均值一直在高速上升,且人均GDP直逼一萬美元。所反映的就是個人的消費,從不斷上升的手機消費、家電、汽車旅遊等等就可以驗證。
如今的中國不僅是消費大國,同樣也是生產大國。除了超級基數的人口優勢,逐漸走高的公民素質,我們也在拼命追趕,以求後發優勢。另外我們也在自主創新,比如我們在航空以及5G的研發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所以,未來哪怕別“6”迎“5”也絕不意味著繁榮的結束。而可能恰恰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開始。
回應
是時候脫敏了,破也沒關係。
今年如果是6%的話,絕對數來說,相當於08年GDP增長了18%,而08年實際是9%多點,即使扣除物價因素,也是高速增長
應該不止18%,現在的經濟社會環境跟08年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舉個例子,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應該有很多沒有算進GDP統計中,現在租房者相比08年多了很多,房租也無法統計在內,而房租在西方國家就占了GDP很大的比例,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要按阿三那邊的統計方法,我們的GDP增速得20%以上
現在有人說中國的GDP實際是被低估的,我也這麼認為。但是,為了拉高GDP而更改GDP的演算法是很讓人無語的行為,中國沒有這麼做,這很好。
把中國當工廠的台商在敗退,為什麼把中國當「市場」的台商也失敗? 2019-10-25 商業週刊
上週中國大陸公佈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只有6%,乃近30年來最低水準,原因包括中美貿易戰持續以及內需疲軟,未來發展動力恐怕會進一步低速,對全球經濟將帶來深遠影響。
事實並非只有中國經濟不好,全世界皆然。根據國際貿幣基金(IMF)最新報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下修至3%,台灣今、明兩年成長率下調至2%及1.9%,不過今年台灣和南韓並列亞洲之首,新加坡只有0.5%,香港因為反送中事件,掉到0.3%。
這對台灣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大陸經濟不好,對於我們當然有影響,兩岸關係進入對抗期,更是雪上加霜。
美媒:4張圖表顯示中國經濟對全球影響力
美國CNBC網站2019-09-24文章,原題:4張圖表顯示中國崛起為全球經濟超級大國 10月1日,中國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這正值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擴大之時。人們擔心,與美國的貿易戰會影響中國的增長進而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
從市場角度看,(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利害關係重大。麥肯錫全球研究院7月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40年,中國將影響2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相當於全球GDP的15%至26%。
1.據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的資料,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圖)。此後,中國一直處在這個排位上。一些經濟學家預測,2030年前後,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
2.中國於1978年啟動了一系列改革,使該國脫離了經濟上的孤立。此後多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斷加速,平均達到10%左右。近年來中國的年均增速為7.1%。
3.中國經濟崛起背後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是龐大的工廠網路,它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生產出從玩具到手機的一切產品。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逐漸鞏固了其作為世界工廠和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麥肯錫對全球186個國家的貿易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33個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和65個國家的最大進口來源國。
4.除了稱雄貿易,中國經過多年的增長,成為全球投資鏈的主要參與者。麥肯錫報告稱,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既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也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作者燕妮•李,喬恒譯)
美媒:4張圖表顯示中國經濟對全球影響力
美國CNBC網站2019-09-24文章,原題:4張圖表顯示中國崛起為全球經濟超級大國 10月1日,中國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這正值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擴大之時。人們擔心,與美國的貿易戰會影響中國的增長進而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
從市場角度看,(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利害關係重大。麥肯錫全球研究院7月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40年,中國將影響2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相當於全球GDP的15%至26%。
1.據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的資料,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圖)。此後,中國一直處在這個排位上。一些經濟學家預測,2030年前後,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
2.中國於1978年啟動了一系列改革,使該國脫離了經濟上的孤立。此後多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斷加速,平均達到10%左右。近年來中國的年均增速為7.1%。
3.中國經濟崛起背後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是龐大的工廠網路,它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生產出從玩具到手機的一切產品。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逐漸鞏固了其作為世界工廠和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麥肯錫對全球186個國家的貿易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33個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和65個國家的最大進口來源國。
4.除了稱雄貿易,中國經過多年的增長,成為全球投資鏈的主要參與者。麥肯錫報告稱,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既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也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作者燕妮•李,喬恒譯)
中國海軍“下餃子”船廠能賺多少錢?1艘055或僅3億 2019-09-14 新浪軍事
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在世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如今,中國海軍正在瘋狂的“下餃子”,對於噸位不一,性能不一,造價不一的各式艦艇,很多人便會疑問,船廠在造完一艘艦艇之後,能夠賺到多少純利潤?
實際上,對於這種事情,國內早已頒佈了相關法律和條款。根據《軍品價格管理辦法》和《海軍艦船訂貨合同管理規定》,軍品的利潤必須保持在5%以內,相關的專案會有專門的監督組和督查組監視,一旦違規則會被移交給軍事法庭受理。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一艘造價60億人民幣的055驅逐艦,船廠實際上能夠拿到的錢只有3億人民幣左右,還是最大的。而一艘造價為35億人民幣左右的052D驅逐艦,利潤最大維持在1.75億人民幣。一艘造價為14億人民幣左右的054A型護衛艦,船廠最大的利潤僅為7000萬人民幣。
而這之中,產量最大的056型護衛艦單艦價格在7億人民幣左右,其利潤也就是3500萬元。071型船塢登陸艦造價在19億元左右,僅比054A型護衛艦要貴點,其純利潤也就是9500萬元。利潤最豐厚的當然是航空母艦和核潛艇,一艘航母保守估計造價在100億元以上,那麼它的利潤就是5億人民幣以上。核潛艇造價如果按照80億元計算,則是4億人民幣。
這樣的利潤相對於國外,真的非常良心。如果同樣的訂單放在國外,軍火商估計都不會正眼瞧。以英國31E型護衛艦為例,單艦價格據說不超過2.5億英鎊,但就是如此價格,英國造船廠竟百般推辭,表示要先滿足民用訂單。(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回應
中國的軍工體系說到底,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穩定與安全。不是和洛馬公司那種西方軍工集團一樣只為了賺錢。這兩者有巨大的區別。所以,軍工哪怕賠錢,也要幹下去。這為的是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這個收益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曹德旺為啥被美國工會欺負了 2019-08-27 觀察者網
昨晚熬夜看完了紀錄片《美國工廠》,這部被奧巴馬夫婦加持的紀錄片十分真實,導演不帶偏見、力求客觀的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記錄中國福耀玻璃投資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工廠的一波三折。
2017-6-12《紐約時報》刊文《中國工廠遇到了美國工會》,報導了曹德旺在美國建廠時遇到的困境——車間裡的文化衝突。
曹德旺此前解雇了幾位美國高管,認為他們沒有時間效率,拿錢不幹活。美國人卻說中國工廠不注重安全、環保,生產線沒有停下來,工人上去就修。
更令曹德旺煩惱的是,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還針對福耀發起了激烈的工會運動。中國資本家在美國被工會欺負,這種以前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場景,居然真的發生了。
美國的工會多如牛毛,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工會組織是勞聯-產聯(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1955年,當時美國最大的兩個工會組織,勞聯和產聯在分裂多年以後重新實現合併,這被看作是美國勞工運動的巔峰時刻。
….
回應
對中國政府和企業來說,美國工會不是一個好應付的對手,但卻是一個必須認真面對的對手。
這個結論沒錯。問題是美國公司都無應對的工會,怎麼指望中國企業應對?結論:要麼美國工人拋棄工會,要麼美國放棄製造業,答案顯然是後者。曹德旺僥倖成功,是因為他的玻璃是剛需;且玻璃運輸成本太大,外國產品直接替代難度大。對於其他的中國製造業沒有示範效應。富士康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所以,普通的中國製造業有可能在美國取得成功嗎?不能!科技企業可能嗎?更加不能,比如華為在美國的子公司、研究所。
看完紀錄片只能說曹德旺活該,美國工人活該,首先福耀缺乏足夠的安全措施,而美國工人,懶,效率極其低下,不聽指揮,對中國企業一邊想賺錢一邊抱有歧視,始終認為福耀是中國資本家的壓制,於是給了工會機會,一邊要求減少工作時間一邊要求加薪,同樣的時間中國工人效率遠遠高於美國人而且薪資更低廉,他們又覺得中國人搶了他們工作。到最後那些一邊賺著福耀錢一邊和工會勾結杯開出的人,我看著真爽,又懶又壞活該這種下場。
世行點贊中國高鐵:建設成本為別國2/3,票價為1/4到1/5 2019-07-08 觀察者網
世界銀行2019-07-08發佈《中國的高速鐵路發展》報告,時隔5年再次向全世界宣傳中國高鐵的成功。
報告指出,長期全面的規劃和設計標準化是中國高鐵成功的關鍵要素。
中國自2008年以來高鐵營業里程已超過2.9萬公里,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的總和。且列車運行在主要城市之間的連接已經做到緊密。光動車來說,2007年動車組全年運行4000萬公里,到2017年已經超過10億公里。
中國高鐵售價是最低的:高鐵二等座票價每人每公里0.46元,一等座0.74元。令中國高鐵在1200公里距離內,相比汽車和飛機具有競爭優勢。反觀國外,法國1.65至2.13元;德國為2.34元;日本為2至2.13元。主因為中國高鐵基建建設成本大幅低於其他國家,平均每公里1700萬~2100萬美元(約1.17億至1.44億人民幣)。
中國高鐵路段乘客密度較高。上海-北京段已超每年5000萬乘客,整體已從2009年的每年1000萬人次,漲至2017年的2300萬人次。雖比不上東京-大阪線每年9500萬人次,但中國高鐵因此足可以抵消列車的維修費用。
世行預計中國高鐵網的投資回報率為8%,遠高於其他多數國家長期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資本機會成本。
准點率來看,中國高鐵出發和到站的准點率分別為98%和95%。“復興號”更達99%和98%。
報告總結,中國高鐵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在於其“細心規劃”“大量投資”“和當地政府的合作”、“分析市場”“提升服務競爭力(准點率等)”以及“注重安全”。中國高鐵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鑒,人口較少的國家需要仔細選擇線路,將連通性改善帶來的廣泛經濟社會效益與財務可行性進行平衡。
中國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其影響遠遠超過鐵路行業本身,也帶來了城市發展模式的改變、旅遊業的增長以及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
回應
我不信,我們的成本哪有國外的2/3這麼高。
中國高鐵便宜的主要因素:1、土地國有,征地成本低,時間快. 2、中國自己可以生產幾乎所有高鐵建設設施,不用進口,降低了成本. 3、勞動力充足,工程師眾多,降低了成本. 4、中國人勞動效率夠,建設週期短,降低了融資成本 .5、人口多,因此車次密集,乘客飽和。
也不能全部歸屬於制度優勢。你假設把這套制度 套在其它民族或國家 行不行。
那就應該歸屬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重量不到180克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為心衰患者帶希望 2019-06-21 央視財經
蘇州某醫療器械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琛: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人工心臟。陳琛鑽研人工心臟至今已近三十年,2008年成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人工心臟的研究,從最初模仿人類心臟結構的第一代仿生人工心臟到第二代的功能性人工心臟,再到現在第三代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研發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的一大難題,就是在保證血泵高效率運轉的同時,把血泵體積儘量縮小。利用永磁鐵和電磁鐵的不同特性,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特殊調製方法,降低電磁鐵的體積和功耗要求,從而實現減小齒輪直徑,將血泵體積整體縮小。原來六七十毫米直徑的血泵,縮小到50毫米,厚度也減小到26毫米。還解決了第二大難題——血液相容性,從而解決血栓的形成問題。這樣的設想,對血泵的生產工藝提出挑戰,對產品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相當於一滴水大小的空氣要想穿透到這個產品裡面,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既能診病又能治病 中國自主創新的“彩超”機驚豔世界
奚水,是這個“彩超”科研項目牽頭人,從事“彩超”研製近20年。奚水公司的科研人員有160人,平均年齡32歲。他們一代資料處理平臺的速度可以理解成 5G 速度的 10 倍,而目前開發出來的二代產品,傳輸頻寬比上一代高了將近150倍;成像顯示的速率,也將近快了一百倍以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超聲診斷科瞭解到這個產品後,率先引進了八台,也讓以往那些高不可攀的國外“彩超”價格紛紛降價,原來300萬左右的進口設備降到180萬。
目前,這個能診斷還能治病的“彩超”產品已經銷售到東南亞、中東國家、歐洲、印度、俄羅斯等80多個國家,2018年,他們銷售4千台左右,銷售額近3億元。
2013年-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僅僅在2018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就達到5250億元,比2017年的4450億元增長750億元,增長率接近18%。
挖隧道利器 陸製盾構機出口了 2019/06/26 旺報
大陸生產的盾構機日新月異。光是在最近幾天,大陸首台採用全部自主技術和多項國產核心零件的複合地層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振興號」在常熟下線。另外,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研製、出口義大利的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日前也在鄭州下線,這是大陸高端隧道掘進裝備首次運用在歐盟核心區域。
十幾年前,大陸不能夠自主研發製造盾構機。從2000年開始,大陸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苦鑽技術,在盾構機施工方法、盾構機刀頭設計和加工等領域已經成為世界的創新者、引領者。
硬工夫加軟實力 中國建造遍全球 2019/06/26 旺報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發,大陸生產的盾構機已走在世界前列,不僅滿足了大陸需求,同時也開始大規模開拓國際市場。
近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次真機試飛成功,成為了向世界展示大陸的亮麗名片。擁有領先全球的「核心技術群」,讓大陸成為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鐵、唯一熱帶地區高鐵的建設者;身懷絕技的大陸公路建設者,無論在高原凍土、膨脹土還是沙漠中,都無懼挑戰;隨著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的突破,大陸已經具備在任何海洋環境下都能建設港口的能力……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中國新建造越來越大型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越來越有科技感。
從「世界最大規模全預製裝配式橋梁」汶萊淡布隆跨海大橋,到「東非地區首條現代化電氣鐵路」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至吉布地鐵路,再到「中歐陸海快線的重要支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可以說,大陸具有當今世界最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輸出能力,中國建造正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致力於提升標準線的中國新建造,不僅為世界各地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工程設計、營運、諮詢等橫向產業的飛速進步。
上世紀80年代初,大陸交通地圖上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平均路網時速僅30公里。誰能想到,今日一條條高速公路順著壯美山川交錯成網,大陸能在全球交通建設舞臺上收穫一系列的「世界第一」,為世界發展、人類進步注入動力。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中國建造,已經成為開展國際交往、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抓手和平臺。通過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建造的足跡已遍及世界各地。
在美國只要符合程式就不算腐敗,但程式又是誰定的? 2019-06-06 復旦副院長範勇鵬
前不久我在開會的時候聽到人民大學一位教授說,漢語裡腐敗對應的是什麼?是清廉。那麼英語裡邊腐敗對應的什麼?是透明,德國的腐敗研究的機構就叫透明國際。所以在美國,只要你符合程式,腐敗的實質反而不是重點。
世界各個文明把腐敗定義為一個權力和金錢或者其他資源之間的交換,應該是比較合理的,美國顯然應該是比較腐敗的。
大家都認為三權分立有可能會能約束這種腐敗。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比如美國的三權分立,其實三權之間的這種共謀是常態,偶爾的共謀失敗,它才會變成一個事件,變成一個媒體的熱點。
和西方的現代政體比起來,我們中國的傳統政治更存在制衡。比如存在皇權和相權、內廷和外廷、宦官外戚、官僚士大夫之間的這種制衡。在正式的制度上,中國自古就特別重視由一個獨立的監察機構來對權力進行監督。…到孫中山推翻帝制的時候,孫中山是在美國學習生活過的,他對美國的三權分立非常熟悉,他為什麼要提出五權憲法?其中包含有監察權和考試權。…再看我們中共,從開始建黨起就特別重視紀律監察。
所以在西方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之下,我們放眼世界會發現,監察制度迄今仍然沒有得到世界範圍內的一種廣泛實施。我們要對人類政治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歷史上的監察和今天的紀檢監察制度,應該是對人類政治文明一個重要的貢獻。
回應
所以沒出過國的中國人都太天真了:腐敗在西方不是沒有,而是合法化了。
豈止是沒出過國的,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的華人中,看不清美國政治真面目的大有人在,還都篤信美國沒有或很少有腐敗。
中國連續9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2017年5148.2億美元是2003年的6.6倍,至2018年5月中企累計工程合約3639.6億,完成2399.2億。
習近平2018-09-03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再援非600億美元,未來三年將實施投資非洲基建、擴大進口非洲商品等八大行動。
2015年中非十大合作計劃2018落實,中國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2017年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年均直接投資30億。
美稱中國金錢外交會導致太平洋島國落入債務陷阱2018-08-30外交部回應:同樣是資金,西方是餡餅,中方就成了陷阱?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近10年來中國從0增至超過13億美元,澳大利亞66億是最大投資國.
繼義大利、盧森堡後,瑞士04.26加入一帶一路。
德國:歐洲願以集體形式加入一帶一路
習訪歐:美聯歐制中夢碎
中義簽一帶路一協議 200億歐元大單
義高官:G7還有兩國準備加入一帶一路
波音再遭重擊:習3.25與法簽400億歐元協議,購買300架約300億歐元空巴飛機。
中歐德法3.26峰會: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推動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改革。
中國駐歐盟團長04-07簽署一帶一路協議歐洲國家達22個
習近平2019-04-26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共簽640億美元協議
2017第一屆高峰論壇279項成果全完成: 3800億人民幣貸款,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已有125國29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也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成果檔。
在全球,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在區域,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非盟2063年議程、歐亞經濟聯盟、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有效對接;在國家層面,與土耳其中間走廊、蒙古國發展之路、越南兩廊一圈、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等有效對接。
相關新聞
聯合國秘書長盛讚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治理典範
聯合報: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7國元首出席 大咖缺席(回應:在西媒眼中,他們才是高人一等的大咖,其他聯合報都是不重要的小弟。G7早就過時了,沒中國參加的會議,還算全球會議嗎? )
美智庫CSIS眼紅中國一帶一路:美國得當全球高品質基建領導者,報告抹黑中國帶去腐敗、債務危機 (回應:先把家裡的破基建整好了再吹/噴)
環球時報社評:常識和現實都在嘲笑“一帶一路”唱衰者
環時社評:一帶一路,內在動力遠大於外部阻力
3年多經八次擴容亞投行成員2019-04-22從57增至97個:共批准39個專案總投資79.4億美元,共撬動了近400億的總投資。絲路基金成立資金400億美元,2017年5月一帶一路峰會上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至2018年12月,已決策投資28個項目超過110億,約70%投向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典型項目包括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項目、阿聯酋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以及與歐洲投資基金(EIF)等比例出資設立的中歐共同投資基金,第一期規模5億歐元,主要通過子基金投資於對中歐合作具有促進作用、商業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
美卿:華投資拉美非好心 京斥肆意誹謗煽風點火
中拉開發銀行成立大會2019/04/22在京召開,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牽頭拉美7家銀行,國開行已向拉美18國、200多項目提供超過1000億美元的貸款,牽頭設立225億的中拉、中國─加勒比基礎設施貸款,參與設立首期100億美元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
中國十年對拉美投資達2500億美元- BBC
東盟正成為一帶一路投資重點:2016年,中國對東盟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15.5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77倍,占一帶一路55.2%。2017年883.6億同比增長23.5%
從奢食變平民小吃 美企「很氣中國魚子醬那麼便宜」 2019-04-23 聯合報
魚子醬向來是富貴階層享用的昂貴美食,可是中國大陸生產的價格低廉魚子醬大量銷往美國,使其身價和地位大跌,變成平民小吃。
自2012年以來,美國魚子醬批發價暴跌一半以上,每噸進口價從85萬美元(約台幣2645萬元)降到35萬美元。
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價格愈來愈低廉,魚子醬愈來愈普及,成為炸馬鈴薯餅和墨西哥捲餅等各種食品的配料。連職業男籃(NBA)各球隊都分別推出魚子醬系列,希望使其成為像熱狗和玉米片一樣的看球零食。
一個世代前,美國人還把歐洲食品視為地位象徵,高級食品都是進口貨,從鵝肝醬、松露、香檳酒到海尼根冰啤酒(Heineken)。
裡海魚子醬最風光時期,全部由沿岸的蘇聯和伊朗控制。蘇聯瓦解後,業者竭澤而漁,最著名的貝魯加鱘魚瀕臨絕種,2005年美國禁止其產品進口。
美國一直企圖養殖生產魚子醬,可是成果有限,中國大陸卻大有斬獲,成為這一行的霸主。2017年中國出口超過130公噸魚子醬,美國的產量卻不到16公噸。
美國業者抱怨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對水產養殖管制法規太苛刻,從水質標準到限制使用生長激素和殺蟲劑,影響他們的競爭力。
許多美國國內業者原來希望川普政府去年決定對中國海鮮課徵10%關稅,對他們有幫助,結果希望落空。
加州Regiis Ova魚子醬公司總裁畢夏普(Shaoching Bishop)說:「我花了八年推廣美國魚子醬,現在卻像美國每一個分銷商一樣,買中國魚子醬。……每一個人都很氣中國魚子醬那麼便宜。他們並未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東西就是那麼便宜,他們人力很便宜。」
她說:「每一家米其林星級餐館過去五年都用中國魚子醬。那些魚子醬品質很好,很穩定。」
回應
都説到了中國手上,高大上稀缺品會變白菜價爛大街
以後就會看到台灣學者說:魚子醬統戰之類的了
文章的意思,應該是從超高貴變成普通貴...
美媒:美國人愛上中國魚子醬 2019-04-24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被中國轉變為廉價小吃後,魚子醬正陷入喪失其奢侈品身份的風險。
回應
看這文章,就知道為什麼美國的貿易保護的不合理和非法了。美國業內明明知道中國沒有低於成本在銷售商品,並且中國產品的穩定性占那麼大優勢。仍要求進行徵稅。原來還把中國劃進非市場經濟體來進行排擠,還想用技術手段來阻撓。現在連最後一片遮羞布都不要了。
德國工業如“自由落體”式下滑 指望中國能帶來轉機
作為歐洲經濟“發動機”,德國工業前途堪憂,訂單持續下滑,PMI指數不斷下跌,甚至有專家認為下行趨勢如同“自由落體”。
路透社2019-04-04報導,受出口下降影響,德國工業2月訂單經歷了兩年多來最大下滑,幾家頂級機構將德國2019年經濟增速預測,從去年9月的1.9%,調至0.8%。
德國一些專家表示,寄希望於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上,希望作為最大交易夥伴的中國能為德國經濟帶來轉機。
德國VP銀行首席經濟師吉澤爾(Thomas Gitzel)認為,“目前訂單量表明,德國經濟處於下滑趨勢”。他還指出,“經濟下滑趨勢持續時間,主要取決於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該政策多久能為歐洲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9年4月1日起,中國國內增值稅迎來大規模減稅,主要內容包括四項:降低稅率、擴大抵扣、留抵退稅、加計抵減,同時財政部宣佈開展新一輪基建計畫。
2018年中國連續第三年成為德國最大交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為1993億歐元(約合1.5萬億元人民幣)。
2018年,德國從中國總進口額為1062億歐元;同時,德國向中國出口總額為931億歐元。德國對華貿易逆差約為130億歐元,連續第三年減少。中國是德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也是德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
餘鵬鯤:中國盾構——如何從弱國到世界第一 2019-03-28 觀察者網
2019-2-23,中鐵裝備集團兩台土壓平衡盾構機成功通過現場驗收,正式交付日本西松建設公司,兩台設備將用於新加坡地鐵6號環線C882項目。去年僅中鐵裝備一家的盾構設備年產能就已達到280台以上,累計出廠盾構780餘台,先後出口新加坡、黎巴嫩、阿聯酋、義大利、卡塔爾等18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國產隧道掘進設備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到90%以上,並在全球市場上佔據2/3以上。誰能想到,就在十多年前偌大一個中國,居然沒有一台現代化的複合式盾構機。
回應
“世界第一”強迫症晚期,只要哪個領域沒有世界第一,黨和政府的領導、民族自信心和行業顏面,就都受到了強烈挑戰!
從製造業角度來講十年後全球只有兩國 中國和外國 2019-03-21 環球時報
2019年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分析國際變化形勢。他認為過去500年西方橫霸天下,但是東西方力量對比正發生根本變化。據他的推算,十年後中國的名義GDP將是美國的130%,中國的製造業GDP將是美國的300%,製造業是工業文明時代國家力量的基礎,美國曾經整趴下五個老二國家——英德蘇日和歐盟,這五個最輝煌的時候,製造業總量都不及美國,而中國在2010年已經超過美國,2016年等於美日之和,2018年更是等於美日德之和並且在不斷拉大。去年中國製造業的增長率為6.9%,而美德日加起來只有0.4%。
回應
中國製造業主要問題就是大而不強。而要想讓他變強,就必須邁入高端製造業,比如說大飛機,高端晶片,高端發動機,高端汽車製造,精密機床,新材料以及軟體發展。另外很多基礎科學研究,要想達到西方水準,絕非一日之功。想要在十年當中追上這些,有極大難度。
不可能所有高端技術都可以製造,關鍵是我們要掌握一部分關鍵節點技術,也可以對外國卡脖子的技術,這樣才能與外國那些高端技術形成互相制約。要想所有高端技術都掌握製造技術,很難也不現實。以現在發展,十年之後,完成可以達到製造業只有中國與外國的水準。
相關新聞資料
環球時報2019-03-21中國大國重器盾構機在海外突然火爆 引外國人刷屏(圖) 十年前全部依賴進口上億元一台,現在,不光國內90%已完全國產化,還在全球市場上佔據2/3。
特朗普2019-03-21 我們的機場很嚇人像第三世界的,看看人家中國的機場,我們的錢都花在飛機上了。(回應:美國的錢都用在發動戰爭、製造事端給別國找麻煩上去了)
中國武器為何受歡迎?美俄產品兩大優點我們全都占了 2019-03-15 新浪軍事
蘇系的槍械結構簡單,火力威猛,易於保養,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其精准度並不是那麼好。但是對於遊擊隊來說,好用易保養就好,精准度什麼的,就用密集的火力來補償。遊擊隊的三大神器中有兩大就有屬於蘇系武器的範疇(AK47/74和RPG),由此就可以看出遊擊隊員對於蘇系武器的熱衷。
同屬於一個時期的美軍的M16與蘇軍的AK47相比較,前者的的精准度更高,但後者的殺傷力更強。這也是美系裝備與蘇系裝備最大的不同——美系的裝備在保證火力密度的基礎上更側重於精確打擊,蘇系裝備是在追求結構簡單的基礎上側重於火力密度與火力殺傷力。
吸取了蘇系武器精髓的中國武器,近年來也在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大顯身手,不但吸取了蘇系裝備簡單可靠的優點,也加入了美系裝備精准的特點。這也使得我國的裝備在世界的軍貿舞臺上占了越來越多的比重。當然,這也得感謝蘇系裝備為我們留下的好底子。(作者署名:利刃/穿雲鷹)
日本人離不開的“中國製造”包括它 令很多人吃驚
在日本,長期以來對“中國製造”的印象一直比較刻板,“雖然便宜,但品質差”,這種評價是主流。不過,最近這種看法正在發生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的專欄作者青樹明子在其2019-2-25刊發的文章中關注了這一現象,以下是這篇《受日本人歡迎的“中國製造”有哪些?》
在日本暢銷的中國產品實際上種類繁多。與以往不同,在清楚認識到屬於“中國製造”這一事實的基礎上再購買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不僅如此。還有在日本市場非常暢銷的中國產品。
例如充電線、個人電腦的滑鼠、溫度計、衣服、童裝、生活雜貨、旅行用品、寵物用品等等,這些大部分為“中國製造”。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百日元店”的商品和快速時尚也不例外。當然,日本人是在充分意識到這些是“中國製造”的基礎上購買的。
令很多日本人感到吃驚的一樣東西是墓石。
筆者本人也有過經驗,在想建造墓地時,遲遲買不到墓石。據稱其原因是“正等待從中國進口”。據說在日本墓地使用的墓石中,使用“日本產岩石”“在日本加工”的情況幾乎不存在。80%使用中國產的岩石,在中國加工。據說在中國加工印度和歐洲的岩石再向日本出口的情況也很多。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日本人在離世後仍享用著“中國製造”。
烏龍茶和普洱茶等中國的茶葉自不必說。在日本銷售的烏龍茶飲料的塑膠(PET)瓶上就印有“使用中國福建省茶葉”的宣傳語等,這已經成為一種品質的保證。
最近,受歡迎的中國產品還有中國的電視劇。在日本,收費的電視劇網站開始受到歡迎。這些網站可以收看全世界的電視劇,據說其中中國電視劇特別受到關注。類似于過去的韓劇熱潮。
再比如:2016年9月份,牛津大學對中國95條高速公路專案研究結果,他們發現55%的高速公路沒有任何經濟價值,都是虧本的;28%有經濟價值;17%基本上收支平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繼續加大基建的投資,效益是很差的。這個套路也是拿牛津這樣的西方機構來嚇人。95條公路中的55%“沒有任何經濟價值”,這種話聽上去就過於誇張。這倒是一些經濟學家典型的口氣,如陳志武在《金融的邏輯》的序言中認為,中國一代代銀河電腦是一堆廢鐵。
郎咸平經常用錯誤的資料與事實這個事,我是很能理解的。他是做媒體的,要抓眼球,要嚇人,要激發聽眾情緒,讓人們關注才是事業核心。最終,人們會記住極端的觀點、能讓自己共鳴的觀察和預期,忘掉細節。這個演講真正離奇的地方,不是郎咸平引用資料的錯誤或者激情演講的方式,而是他的觀點,確實很讓人吃驚。這看上去像是自己人啊?整天叫苦、唱衰、藥丸的老郎,跑哪去了?這個華麗轉身是怎麼發生的?
……
回應
自從被金政委歸為江湖騙子之後,這傢伙的畫風就慢慢偏離原有的面貌了。大概也知道自己騙不下去了吧
1、台獨工作者;2、賣嘴為生,說的啥,自己都不信,也不按照自己說的執行,佔領道德高地;3、中國崩潰論的鼓吹者,國企無用論造謠者,自由媒體發言人;4、領取大洋那邊的美元,替人蠱惑人心,宣傳民主和自由;5、這樣的工作者,在北上廣深,一抓一大把,誰讓我們是開放的市場國家,比米國都開放....其它的標籤還未發現....
你們這些觀網小將,不要什麼都是噴,為了噴而噴行嗎?狼先平雖然是個媒體經濟學家,說話誇張,喜歡聳人聽聞,懂得行銷,專業水準又欠佳,但這些難道不是現在混媒體的人該有的嗎?
郎咸平本人早就認為他是個江湖騙子。從香港跑到內地來,靠一張百變的嘴賺錢來了。郎咸平之前的言行,表現的有點崇美,後來又開始迎合政府的新政策。但他這個人爛就在於,為掙錢,給非法集資月臺,資金鏈斷裂後,就成過街老鼠了。總結一下,他就是個沒有立場,沒有節操的牆頭草學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81715
郎咸平改口誇中國製造業,出了什麼問題? 2019-02-22 陳經
近日看到了一個文章《2019年帶來的衝擊,將前所未有!》,打開一看作者是郎咸平。這個標題倒是和他一貫的風格一致,總之上來先要渲染一下情況,要出大事。後面應該就會說,你和你的企業被社會現實逼得好慘,要完蛋了;為了避免完蛋,就要聽他的投資建議。
但是這次不一樣。後面越看越古怪,倒不是資料和事實有問題,這是常規的,見怪不怪了。而是人們會驚奇地發現,一貫唱衰中國經濟、唱衰中國產業的良心經濟學家郎咸平,居然為中國製造業加油鼓勁了!
郎咸平欣喜地發現,2018年中國經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建、房地產大幅下滑,製造業陡然上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竟然在2018年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
對於如何發展製造業,郎咸平也給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給出了六個努力方向,顯得頗為看好中國製造業。如認為中國在“技術突破”這個方向上做得不錯,舉了比亞迪IGBT、華為5G、中微半導體5納米晶片設備等幾個例子。在“工業設計”方向,也舉了華為分散式基站、大飛機、大疆無人機幾個正面例子。在“流水線生產能力”方向,郎咸平認為這是中國的優勢,說特斯拉美國工廠車間四次著火,跑到上海來建廠提升產能。在“開放平臺”方向,郎咸平提了比亞迪汽車安卓系統、百度無人車等幾個平臺。在“產業鏈革命”方向,郎咸平提到老乾媽,說要優化、壓縮、升級產業鏈。最後是“工匠精神”,要學習日本德國,但也提了中國幾個隱形冠軍企業。
最後郎咸平說:我們今天站在一個偉大的“十字路口”,政府對製造業也是前所未有地重視,我們都希望通過製造業的發展,讓中國順利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這是我們的期望,也是我們對2019年的期望。
除了描述傳統製造業困難的一段和過去調子一樣,整個演講郎咸平簡直成了中國製造的宣傳員,看上去很正統,和工業黨的日常說法相當接近了。郎咸平演講中引用的資料與事實,有一些明顯有問題。如“製造業的成本大概只比美國低了5%左右而已”,這顯然是引用波士頓諮詢2015年炮製的說法。
我到國外打開手機的那一刻,發誓自己一定要好好熱愛祖國 2019-02-21 劉斯郎
我出國的時候,還沒有告訴我“巴黎人喜歡在地鐵裡看書報是因為地鐵裡沒網路”的真相,所以對於西方網路建設有多糟糕是渾然不知的,甚至在自己來到這些發達國家之前,還在相信它們的社會是科幻電影裡的模樣。可正如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先生說的“一出國,就愛國”……
可以說,從中國那樣網路服務高度發達的社會,來到西方這樣網路服務落後中國5到10年的社會,這種巨大的落差感頗有點酸苦之意,而看到近來這些國家動不動就組團要抵制中國的網路運營商和5G技術,筆者也不知該如何與他們說道了。
回應
無病呻吟。
你才再國外待了幾天?我在西歐一年多怎麼熬過來的哦。別說看片子、就是發檔都得要十幾分鐘,如果要是發圖片,呵呵恭喜你,一晚上別睡覺了。
張維為:有些西方人把中國看作“放大的東德”,我跟他們講…2019-02-21 觀察者網
大陸與臺灣關係正好相反。如果一定要像一些西方人那樣把一切問題都政治化的話,那麼今天用腳投票的實際上是臺灣人。我估計在上海或者把上海周邊地區也算進去的“大上海地區”,大概有50萬臺灣同胞,在整個中國大陸生活工作學習的臺灣同胞,現在怎麼估計都超過200萬,而臺灣整個人口才2300萬,低於上海。
西方理解的偏差就是對中國國家特質的理解:中國不是一個“放大的東德”,不是一個普通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所以中國的崛起也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回應
西方不是讀不懂中國,精英懂但是他們的這個懂是為了更好的對付中國,西方民眾不瞭解不懂中國那是西方統治階層故意愚弄他們。所以我們要講好自己,但是沒必要強求他們懂不懂。
用拿破崙說那句話時的心態,還句話給他們:讓他們裝睡吧,遲早他們會醒來,醒來時的世界將令他們痛心不已!
西方觀察家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多源自其殖民擴張和霸權相爭的歷史,就像日本以其封建等級制思想來看世界一樣,而中國的思想體系,歷史經驗和“天下”視野則與之大有不同,中國人在為人處世的習性上,有如老子說的以柔克剛……
如果你去看看西方人在上海或者北京的聚居區,又或者現在東南亞地區西方人的聚居區,你就會明白了他們的行為模式和背後的邏輯是一貫的,不變的表像:
A. 大量西方公司的外派人員享受著在其本國根本不存在的高福利,這樣的高福利是由對駐在國掠奪式的高利潤供養的,比如波音飛機上的馬桶會以你無法想像的高價買給你
B. 由A導致外派人員在駐在國維持著遠超本國的消費水準,自我設限成高檔社區,社區內排斥駐在國本地人的混居,本地人只能成為服務人員如阿姨,司機,偶爾發洩的性玩具,以及公司的低級雇員
C. 這樣的高檔社區裡的人有自己的學校,自己的管理理事會,自己的餐廳,自己的洗浴房…..一切都是自我設置的高檔,社區外則是低端的本地人,他們從不想要與當地人混居,他們的子女也由此很容易形成對當地人的歧視
你看,從西方吹噓的歷史源頭希臘羅馬,一直到現在這幫日爾曼蠻族(昂撒人是其中主要的一支)的後裔,行為模式從來就沒有變過: 主人佔據著生活和社會資源,享受著一切, 奴隸只提供家庭和性服務,以最低限度的生活水準存在著。
西方一直想要維持的就是主人的生活,他們認為蛋糕不可能做大,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所以,奴隸維持著最低限度的生活水準存在著就好,提供者家庭和性服務,供養著主人。
幸運的是,在我國,這樣的高檔社區在不斷縮小,因為外資在華的掠奪性利潤受到華為這樣的本地公司的不斷擠壓,似乎存在不下去了, 他們很氣,他們很焦慮。。。
解讀中國大戰略,西方觀察家們犯了一個大錯 2019-01-30 觀察者網
美國政府產業、創新與公共政策顧問丹尼爾•阿拉亞2019年1月14日在美國《福布斯》雜誌刊發評論文章:《中國的大戰略》 科技已然使全球的經濟形勢發生巨大轉變。在過去20年裡,隨著新興經濟體逐漸佔據競爭優勢,科技已經成為大國實力本質的決定因素中的一個關鍵變數,而充分利用這一“地緣科技”變革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大戰略。目前,中國前所未有的經濟擴張正在對世界經濟施加著一種如同萬有引力一般強大的拉力,諸多新興市場國家已被納入其軌道。受到中國商業影響力的加持,在中國供應鏈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其全球化雄心正在越來越多地以港口、高速公路和油氣管線等基礎設施為載體獲得體現。此外,中國正在為其先進技術開發新的市場,這也是中國大戰略的內容之一。
收縮中的美國
與中國的一路上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不斷衰落。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推行的民粹主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極大地破壞了自由開明的美國領導秩序。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評論家對中國通過竊取商業機密和軍事資訊,對貿易條款作出改動等手段,來削弱西方國家的行為,進行了猛烈抨擊。
可即便如此,中國的影響力仍然在不斷增強。就算特朗普政府企圖壓制中國的崛起,“一帶一路”倡議仍然在不斷推進,為亞歐超級大陸的構建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充足的資金和專業技能資源確保了亞洲、中東、非洲、歐洲的一體化。連歐盟也明白中國大戰略的經濟價值,所以儘管美國立即提出了抗議與阻撓,歐洲國家仍然首先加入了亞投行。
相關新聞
基於網路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何率先發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在基於網路空間發展帶來的資料和計算優勢。
回應
工業革命這個詞,事實上是描述科技與生產力的革命,第一次用了煤炭+蒸汽機,第二次用了石油+內燃機,第三次能源沒關係,真正的工業革命還要等那個永遠還有50年的可控核聚變。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中國的生產方式已經突破了西方的舊模式,這種創新的生產方式是基於全球化的生產、生活、教育、通信的思想基礎而建立,它與歐美國家的舊體制來適應新形勢存在這個根本性的不同。我們應時自新而得以重生,歐美固守老成而痛感不適。我們變革了四十年,為的是適應這個網路化的時代。歐美守成四十年,為的是守護和享受過去取得的成就和結果。
俄媒:老外購買中國智慧機不再覺得“丟人”
塔斯社網站2019-01-15,2018年三季度資料顯示,全球五大手機生產商中三家來自中國,華為超過了蘋果,僅次於三星。在俄羅斯情況也差不多:前三名也是這三家,在設備銷量上華為首屈一指。
在選擇手機時,價格對消費者而言意義重大,而智慧機越來越貴。例如,即便考慮通脹因素,蘋果新機iPhone XS的價格要比8年前的新機iPhone 4貴將近一倍。但2010年的iPhone確實值得入手:其他智慧機有時連看個新聞都不方便——運行速度慢且螢幕品質差。而如今幾千盧布的雜牌手機都能勝任這項工作,多花錢買來的手機不能說有多出色,只能說在各方面都好。
過去智慧機的計算能力幾乎每年都在成倍提高,因此中端手機就可做到運行一兩年“不卡頓”。
中端不代表平庸。多數手機零部件都是統一規格並從旁採購。一台設備可能使用了三星的記憶體、索尼的相機模組、LG的螢幕,而幾乎所有處理器均採用ARM公司的架構。
旗艦機也是如此。華為和小米與日韓相差無幾,但價格更低,因為中國人願意薄利多銷。
當前拍照功能最強的是華為 P20 Pro。P20 Pro的售價為四萬盧布,而三星 Galaxy Note 9和iPhone XS的價格分別是7.15萬和8.95萬。而中國Vivo率先在其X21機型中使用了屏下嵌入式指紋識別器。小米的Mix 3採用了“無劉海”全面屏。OPPO及其他中國廠商普及了廣角前置雙攝像頭,以便鏡頭能照到更多人。
人們往往尋求的不是能抓眼球的特點,只是價格適中的實用手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智慧機往往是最優選,知名日韓品牌的最低端機型往往粗製濫造。而蘋果則不推出低端機型。
蘋果、三星、LG這些知名品牌的智慧機依舊有人買。一些人習慣了品牌的設計和介面。儘管有些人把手機當作身份的象徵,而OPPO沒有iPhone的光環,但越來越多人在換新機時仍選擇中國貨——其理由不勝枚舉。
回應
我用的華為就很好啊,穩定可靠從來沒壞過,掉地上好幾次,幸運的是沒有任何損壞。關鍵,到了冬天到了東北,蘋果手機普遍堅持不了多久,拍不了幾張照片就自動關鍵。蘋果的電池無法適應寒冷的東北氣候
中國的進步越來越基於其創造性人才。而且看上去,他們的想法很快會對人類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顯然,這裡的自由足以推動創新。因為你可以指揮仿造,但無法指揮創造和創新力。如今很清楚的是:中國人對西方技術的依賴每天都在降低。而西方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卻沒有減少。大眾汽車總裁最近說到了點子上:“大眾汽車的未來取決於中國。”(編譯:焦宇)
回應
中國崛起是歷史的必然。
不是崛起 是復興
德報告稱中國拒絕開放市場 外交部發言人:那德企還來華?
記者問:2019-01-10,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發佈報告稱,德國企業需要中國市場,但中國一直拒絕開放市場,呼籲歐盟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敦促企業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並稱中國壓價傾銷和對技術轉移的不公平做法越來越讓外界擔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陸慷答:坦率地講,類似論調已經是炒冷飯了。不過每次回答這類問題,都給了我們展現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更多機會。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想先引用幾個最新的數字。世界銀行前不久發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較2017年大幅上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具體到德國,據中方不完全統計,2018年1至11月,德國企業對華投資額較2017年的同比增幅達86%。比如德國巴斯夫正積極推進廣東湛江建設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這是中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企業第一例,總投資額預計達到100億美元。如果你還記得,我昨天也在這兒剛剛介紹了美國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建設的情況。
資本是用腳來投票的,如果真像有些報告所稱的那樣,中國市場不夠開放、充滿壁壘和挑戰,怎麼可能吸引那麼多外國企業、包括德國企業,踴躍來華投資?
我想強調的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在市場開放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中國將不斷擴大開放,持續放寬外資准入限制。中德貿易合作、企業相互投資和技術轉讓是市場主體自願交易的結果,本質上是一種互惠互利關係,希望有關機構積極客觀看待中德經貿投資合作,不要誤導和損害雙方合作的良好氛圍。
德媒:中國正以令人驚歎的速度追趕西方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2019-01-09刊登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的一篇文章稱,中國——特別是近十年來——正在以令人驚歎的速度追趕西方,甚至在某些領域變得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具創新性。
長期以來,西方和中國之間存在一種力量平衡。西方擁有技術,中國人擁有大市場並且是世界工廠。中國對西方產品的仿造可能早已不具威脅。
然而,中國人現在自己也變得富有創造力了。他們通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帶來了貨幣和銀行系統的革命。華為手機和蘋果手機一樣先進並且在全球銷量方面領先於後者。上周,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這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國,電動公車早已進入日常生活,而德國尚處於樣車測試階段。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人同樣與世界其他地區平起平坐。
我們只是輕信了自己的偏見。我們曾經確實相信,中國人只會仿造。這種看法——回想起來必須承認——有點天真。在14億人中都沒有一群遲早會引起關注的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這不太可能。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條件還不太有利時,他們就開始推動創新了。”
比起中國人,我們更對此感到驚訝。因為中國人看待自己國家的角度不同:西方人認為中國落後是正常的,而中國人自己則視之為暫時的虛弱階段。中國歷史上經濟實力雄厚,具有創新精神。如今,經過150年不幸和失誤後,它正在重歸自己慣常的水準。1820年,中國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在中國人眼中,接下來發生鴉片戰爭、殖民統治和日本侵略的“屈辱世紀”是不幸遭遇,幸運的是它們終被克服。
對於當初落後的原因,人們如今已不再遮遮掩掩。西方能迫使中國屈服的原因在於自視為世界中心的中國朝廷的傲慢。後者認為可以對已在歐洲拉開大幕的技術進步不理不睬,相信自己可置身於所有競爭之外。因此,清政府錯過了工業革命。20世紀前半葉,中國內政混亂,幾近崩潰。直到40年前的1978年12月,才重新面向世界開放。
此外,人們早已忘記德國也曾仿造過英國機車,“德國製造”也曾是英國人用來貶低德國廉價仿造品的稱謂。德國在工業技術上白手起家。而中國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國家之一,擁有造紙術、瓷器、火藥和指南針等發明。因此,我們應儘快告別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毫無個人意志地完成計畫目標並用廉價仿冒品入侵西方。順便提一句,上世紀80年代,西方也對日本抱有類似的刻板印象。
美福特航母13項關鍵技術6項還沒過關 連電梯都出問題 2019-01-11 新浪軍事
對於美國福特號(CVN-78)航母,中國專家李傑早在一年前就指出,新技術比例過高,高達60%,福特號一次性引入了13項最新關鍵技術,經過數年研究和加緊試驗,目前仍有六項新技術未達到裝艦技術水準。在近日的聽證會期間被問及:電磁彈射系統(EMALS),先進阻攔裝置(AAG)和雙頻雷達無法集成兩個雷達頻段,最新曝光11部武器升降電梯故障嚴重,無法作戰。此前海上航行81天時,CVN-78上發現超過747個包括彈射器和其它重大缺陷,裝備上有24000個迴圈故障。
其中公開就有電磁彈射器有問題,軟體設計不當,實機彈射用力過猛,艦載機容易折斷或提前報廢。故下水後至今只做過一次大黃蜂實機彈射實驗,就沒有下文了,只能彈射小黃車玩玩。
其次是電磁阻攔問題重重,2014年由美國軍方提供給國會的報告中就指出,電磁攔阻系統在71次攔截測試中,發生9次失敗,故障風險超過原本估計的248倍。每回收20架飛機會發生一次嚴重故障,福特號上的七十多架艦載機起降不了幾個來回,恐怕就剩下幾架了。
最新故障電梯引起了參議員的憤怒,美國海軍表示,這種先進的武器升降機是由磁鐵而不是電力移動的,船上的安裝問題一直困擾著升降機,包括自2015年以來發生的四起不安全的“無人指揮移動”事故。
本來國會正在評估為海軍接下來的兩艘航空母艦簽發價值240億美元的合同的提議,因為福特級第一艘船的持續問題現在推遲了。
然而,去年5月,由於造船廠一系列修復措施,包括更換先前故障中損壞的推進部件,造價又上升了,超過上限1.2億美元。維修時間表從原來的8個月改為12個月,目的是為了修正了船上11個先進武器電梯的問題。本來應該在2017年5月交付安裝,預計安裝所有11部電梯 要持續到2019年夏季,此前無法進行海試。
目前福特號尚未著陸或彈射任何固定翼飛機,阻攔裝置仍然處於安裝的最後階段。美國電磁彈射技術研製總共花了22年時間,現在也沒解決上艦問題。
以前力挺福特號的人,現在估計沒話說了,未出戰已失敗,這樣修修補補下去,不是個事兒,只能像DDG-1000一樣,當試驗品了,而且高達130億的實驗品,全球最貴。(作者署名:蜀中行講武堂)
回應
美國工業能力下降的一個體現:軍工研發製造越來越慢、貴、不靠譜。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1/doc-ihqhqcis5143993.shtml
5、中美差價
thinkpad品牌高端型號有不合理差價。(算上稅收還貴的過分)Lenovo品牌基本沒有,很多機型(包含部分遊戲本)算上稅國內比美國還便宜。另,歐洲稅高,中國基本低於歐洲,聯想只要放棄美國市場,馬上就是中國良心。
為什麼think高端有差價?
think本身就是以商用採購為主,聯想起家是靠線下管道,這部分管道基本被電商打的很難支撐,所以基本利潤也是靠打採購單,所以電商管道都是加一堆贈品把價格頂起來,如果公司採購thinkpad高端機型遠低於電商價。
不信的話,你去線下管道問thinkpad高端機型,說好不要贈品,看下實際成交價格,再減去稅的部分,價格啥樣?
個人採購數量,其實一直很少,電商管道賣的think基本都是中低端,差價正常。高端型號在ibm時代就是水貨為主,無法統計。
這本身就是個誰都不傷害的市場手段,請理性看待。
當然,這個事你不喜歡聯想是個人自由,不賣也是個人自由,但買辦的稱號請三思,戴爾惠普會給中科院貢獻利潤?戴爾惠普會投資寒武紀?
就在此時此刻,聯想和華為正攜手在美國作證高通涉嫌壟斷,時間會證明一切!
ps:某些人,路線差異而已,相煎何急!(這句話與網友無關)
回應
不思進取還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聯想賣國,別洗了,沒用的。
聯想怎麼賣國了?
我挺不能理解那些認為龍芯重要的人,卻不思考龍芯哪來的錢,國家撥款給中科院多少錢?中科院搞出那麼多東西,真是純靠撥款?聯想就像供弟弟念書的大哥,弟弟念書有成就跟哥哥一毛錢關係沒有?聯想必須搞個啥芯打龍芯才叫愛國?
另外,華為麒麟mcu裡的npu,也就是AI晶片,是寒武紀提供的技術。寒武紀是誰投資的?聯想!小米等手機內人臉識別的技術用的是face++,誰投資的?聯想!華為小米都使用的語音合成技術是思必馳提供的,誰投資的?聯想!還有很多不想說。
為什麼不說?因為聯想的任務本來就是海外營收出口創匯啊,現在人畜無害的技術整合者面貌最適合。年輕人不知道外匯的意義,聯想海外營收占比70%,中科院去起專案,聯想投的模式是最合理的。
另聯想整合技術能力比你們想的高的多,不能理解技術整合價值的想想高鐵。
聯想是世界第一超算供應商,歐洲7個國家最快的超算是聯想造的,焊個殼子的活,怎麼華強北怎麼還沒人去幹?不想掙錢?哪怕礦機賣不動了賠的黃攤了也不賺超算的錢?為什麼國內第二手游巨頭給聯想寫感謝信,不就伺服器嗎?0技術含量?
4、5G投票怎麼回事?
1、5G投票不是以投票數量決定結果的。一票之差什麼的都是扯犢子。
2、奧巴馬時代我們的戰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贏,夫妻論,中美劃洋而治的說法全忘了?提這說法的都是賣國?
3、聯想16年手機沒啥話語權,在按話語權投票的場合就按自己手裡專利投了。(85次大家怎麼表態的英語好的也查查!)在該支持華為的地方也堅決支持了。
4、國家沒有指示任何投票方向,英語好的,去查查真正有話語權的誰不支持華為(三大運營商之一),他也賣國?純技術投票,大原則中美共贏。
5、任正非也給過解釋了,但沒用,一群號稱支持華為的,連任正非是什麼性格都不知道,還幻想任正非是被逼的,和黨中央被逼給柳總發獎一樣,和幻想偶像被經濟公司壓榨的粉絲有一拼。
關於聯想,除了這些誤解,你們還有什麼想問的? 2019-01-04 不說話是因為不屑
自幹五,聯想員工,一直不想說話。每天看你們隨風起舞,難過。想不到和公知戰鬥了多年,
最後要跑到觀察者來,歷史真是諷刺!個人言論,均與公司無關,可能會刪。在互聯網上靠講理說服別人基本不可能。我只能說儘量給你們真相,不聽請別謾駡,用事實說話。
1、聯想是不是中國公司?
聯想控股是中科院控股,聯想集團中科院間接控股,所有聯想系員工,黨員關係均轉入中科院計算所。北京總部,對外宣傳北京、羅利雙總部。某大號宣稱聯想北京沒總部是出於什麼目的?
改革開放40周年先鋒獎章為什麼給柳總?這個獎章是黨中央頒發的,不是某政府單位,是黨中央,一共就17個企業家,你們認為我黨連17個人是忠是奸都查不明白?
18年4月19號,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提了3家企業的名字,華為中興聯想,接下來三家公司的命運異曲同工,只是手段不同。(這是重點)
2、聯想為什麼貿工技?
聯想創立是解決中科院計算所員工吃飯問題的,並不是受命於天搞科研的,中科院拿20萬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掙點錢,不分流養不起的人。起家就是倒買倒賣,倒騰游泳鏡、緊俏小商品。
90後可能不相信中國有養不起自己科研人員的時候,但那就是歷史。別說中科院,軍工企業這樣的國之重器大規模搞民用生產是為什麼?長虹哪來的?
倪柳之爭更簡單,94年,中國pc關稅壁壘取消,聯想pc全年銷量幾萬套,國產pc市場佔有率從60%降到20%,全都要崩盤了,聯想還能不能撐住都成問題,這種時候,採用硬體對抗英特爾、AMD,軟體對抗微軟的奇招?相信這種打法的商業鬼才答應我不要來中國公司上班。
另,聯想當時根本不是你們所謂國家扶持出來的,降pc關稅時,有4家pc廠商獲得政策補貼,沒聯想。當年聯想在國內開工廠拿不到批文,只能去香港開工廠,聯想真正受國家層面重視是打到海外去之後,只有北京市一直支持。
貿工技能不能活下去不確定,技工貿一定死。如果國家想讓聯想做科研,給足支持,聯想會拒絕?聯想有資格拒絕?
國家支持的是京東方,是紫光,也給了足夠的支援,請不要替國家做安排工作,哪怕你文成武德天賦異稟,這活你說的不算。
3、後來聯想富裕了點,為什麼不把研發放第一?
中科院是科研機構,聯想賺錢給中科院就行了,你們真的不知道中科院做了多少項目,聯想為什麼要和自己大股東競爭?這種競爭意義在哪?
回應
蘇州醫工所是國內醫療精密測量儀器的佼佼者。前幾年就看過一篇介紹的文章,知道了這個所。它的流式細胞儀(細胞CT機)以1500萬元賣給了國內的企業。
兔子的科研路線:1.買樣品回來 2.拆了研究 3.結合自己的理解實踐 4.做出雛形 5.深化改良 6.試用 7.繼續深化改良 8.白菜化生產,大家都能用得起。 歐美恨的就是白菜化,本來全球壟斷賺大錢的,被兔子白菜化了就只能被迫降價。兔子做的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情,相對歐美搞壟斷暴利就是反人類的事情。
資本逐利是天性,並沒有所謂白菜價,你這純粹是瞎扯!並非兔子不想賣高價,也別把兔子想像成國際主義戰士,這只是一種競爭策略!在壟斷行業面前,兔子一樣狠辣,宰人毫不手軟.
話也不能那樣說,只能是把你該賺的錢,比如科研費及合理的利潤賺完就可以滿足的立場了,白菜價是被逼的,是暴利受害者的抗爭.
並不全是。或者說,以前很多時候是這樣的,但是現階段,在部分前沿研究領域我國已經進入“無人區”。這就是完全原創的科研成果,而不是跟在別人後面搞逆向研發。量子通信,可控核聚變,超高壓電網,5G通信等,要麼是引領全球,要麼是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競爭。這才是未來我們的樣子。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12_29_485032.shtml
解析度達到50納米!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據“科學大院” 2018-12-29消息,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已經研製出了鐳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
作為生物醫學實驗研究的必備工具,鐳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比傳統的螢光顯微鏡解析度更高,而且可以進行層析掃描3D成像。但是共聚焦顯微鏡能夠觀察的樣品厚度一般小於100um,要觀察更深的樣品時需要借助雙光子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最大的優勢是觀察的深度。
但是無論是鐳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還是雙光子顯微鏡,都無法擺脫衍射極限的限制,為了進一步探索微觀世界,需要解析度更高的顯微鏡。STED顯微鏡應運而生,它在共聚焦顯微鏡的基礎上引入損耗光束將螢光光斑進一步壓縮,從而實現超分辨成像。
我們都知道,美國和日本都是諾貝爾獎大國,日本從2000年開始基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離不開顯微鏡等高端儀器的使用。我國雖然是顯微鏡消費大國,但自己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高端儀器基本依賴於進口,這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四大國貨神器吧!
1. 鐳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雙光子顯微鏡
3.受激發射損耗(STED)顯微鏡
4.雙光子STED顯微鏡
貿易戰在前 CNN這篇文章卻一邊倒讚揚中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8-10-4以“貿易戰如何令中國更加強大”為題刊文稱,發生在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經貿摩擦,正促使中國企業和政府做出改變,使得本國經濟更具競爭力,同時更吸引外國投資者。
文章以上海附近一家機械製造公司舉例稱,這家企業過去依賴美國進口零部件,現在開始加速推進自主生產,因為美國產的零件更貴了。報導稱,該公司本就有本土生產的計畫,“貿易戰迫使轉變加速”。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中國整體經濟。CNN援引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專家斯科特•甘迺迪的話稱,“你或將看到(中國)在本土創新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以及中國與日本、韓國、以色列、歐洲等科技發達經濟體的合作。
惠譽集團旗下惠譽解決方案的專家稱,中國近期通過推動諸如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的改革,希望鼓勵更多本土技術發展的湧現。“政府正在加倍努力。”他說,“貿易戰肯定會加速這類改革。“ CNN稱,中國這幾十年一路走來,其出口商品已經從衣服玩具發展到了手機等電子產品。中歐商學院的許斌(音)稱,中國公司“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非常敏感”,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推動中國民營企業升級的額外力量”。
CNN的文章最後表示,分析人士和商界領袖過去對中國的開放一直有疑慮。但現在為帶動經濟發展,中國的選擇餘地不多,中央政府近期已經拿出包括減稅在內的一系列措施。開放將引入更多來自外資的競爭,迫使中國企業提高生產力,長期來講對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將起到推動作用。
蘋果、BMW失寵 大陸消費者更愛國產品牌 2018-09-14 經濟日報
調查顯示,蘋果和Nike在大陸開始失寵,大陸消費者現在更愛華為和外送服務業者美團點評等國產品牌,這些品牌也開始取代部份外國品牌的地位。
據諮詢公司Prophet最新發布的大陸50大最受歡迎品牌調查,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一度令消費者愛不釋手的跨國品牌正失去其地位,被崛起的大陸本地品牌取代。
根據今年的調查,瑞典傢俱品牌宜家家居(IKEA)從第四名下滑至37名,蘋果則從第五跌至11名,運動運品大廠Nike排名下滑至44,化妝用品業者雅詩蘭黛(Estee Lauder)下滑至22名,BMW跌至46名,美國酒店集團萬豪國際則跌出前50大排行。
今年有30個大陸品牌上榜,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線上支付平臺支付寶(Alipay)連兩年蟬聯冠軍,騰訊的即時通訊軟體微信(WeChat)小跌1名至第三,華為躍升至第四,網拍平臺淘寶網上升至第六,美團點評上升至第八,騰訊旗下另一個即時通訊軟體QQ上升至第九名,零售平臺天貓攀升至第十名。
彭博分析師林凱瑟琳說:「大陸品牌過去以來一直借助社群媒體觸及更多國內的消費者,這股力量不容小覷。」這次調查訪問了1.3萬名大陸消費者,要求他們針對具有創新實用、以顧客為中心以及具有啟發性的品牌進行評比。
在大陸的大城市中,外國品牌具有的神祕性正在消退,Prophet的上海資深夥伴賈爾比說:「消費者愈來愈精明,愈來愈多優質的大陸品牌擠進前50大品牌排行。」
但今年也有名次上升的外國品牌,如Google旗下的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躍升至第二,微軟(Microsoft)上升至第五,英特爾(Intel)上升至第七。
相關新聞
蘋果9.13發佈史上最貴iPhone,雙卡特供中國;華為餘承東看完直播 稱穩了
蘋果新機太貴沒亮點 蘋概股失望重挫
華為研製可折疊智慧手機將取代電腦
回應
不買蘋果理由:第一蘋果太貴;第二華為很好;第三支持國貨!美國太霸道,引起我們的反感。
原來用蘋果,現在用華為,華為確實比蘋果好用
國產品牌認同度在提高。外國產品的問題和創新都在下降。理所當然。
其實,早在去年四月,已有人在網上刊文反駁胡鞍鋼的言論,稱胡鞍鋼在「研究發現」中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已變成「世界最大製造業國家」、「最大貨物進出口國家」和「最大經濟體」,後來再在該講座上置換成「經濟實力最強」、「科技實力最強」和「綜合國力最強」,已然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刊文者稱,胡鞍鋼的言論「悖逆起碼的常識和國人對中國國情的基本認知」,完全是「亂說」。
相關新聞
五毛比吹牛皮,有人吹的比環時還大。
美國造一艘軍艦要多少錢,中國只需一半的錢。如果根據平均購買力,中國經濟已超過美國。
相關新聞
美軍很迷惑中國以1/4的軍費建造了比美多一倍的艦艇2018.1.23新浪軍事:中國單價10億美元的055艦,性能比美軍單價25億的伯克3強。中國2萬噸級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單價不到2億美元,「台艦自造」1萬噸級的船塢登陸艦3次流標,加碼10億元新台幣,提升到46億3576萬元。
全球政府信任度調查:中國蟬聯第一,美國降幅最大2018-01-23觀察者網
全球政府信任度調查全球信任度晴雨表美國信任崩潰
世界經濟論壇本月底在瑞士召開之際,全球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發表“2018年全球信任度晴雨表”。受訪者被要求對本國(地區)政府、企業、媒體和非政府組織(NGO)4個方面的信任度進行評價。報告顯示,美國民眾對美國機構,尤其是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只有33%,而中國民眾對政府、媒體和企業的信任度76%位居首位。
回應
媒體的信任度,我表示懷疑。
CCTV肯定比CNN可信
十幾年前總感覺被CCTV洗腦,出去轉一圈回來發現是被CNN洗腦
對國內各類媒體而言,從自己情緒、財產、安全全維度計,多年經驗我選擇信任黨媒。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8_01_23_444267.shtml
胡鞍鋼稱中國整體上已超美國 胡錫進:深感不安2018-01-23聯合報
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學者胡鞍鋼去年四月出席一場講座時表示,中國在整體上、尤其是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已經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近來這段話引起網友熱議。就連以偏激言論見稱的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亦出言反駁,表示對說法「深感不安」。
香港01報導,胡鞍鋼去年四月在清華大學主講「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廿四期」。以「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道路」為題的演講內容,近日突然在大陸網絡掀起討論。
胡鞍鋼在該講座上稱中國整體上已超越美國。講座圖片顯示,胡鞍鋼講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成就」時表示,中國現今的六大實力發展,已進入全面追趕、主體超越美國時期。
胡鞍鋼稱,中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上,已分別在2013年、2015年和2012年超越美國;2016年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分別相當於美國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他又指,中國在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文化軟實力上加速趕超;國防實力明顯提高,進入世界第二陣營;國際影響力居世界第二位;文化軟實力相對美國差距明顯縮小。
有關言論引起大陸輿論廣泛質疑。「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稱,對於胡鞍鋼的判斷「深感不安」。他表示,中國與美國的綜合實力差距的確在縮小,但這個差距依然是實質性的,「它意味著,中國的實力遠不足以與美國開展戰略對撞,中國的對美戰略劣勢將是長期的。」
胡錫進指出,在中國的核心利益地區,中國有力量與美國據理力爭,直至「死磕」。但是到全球舞台上,中國只有個別單項指標趕上美國,但整體上還不能和它比。「別的不說,美國有那麼多盟國,控制著世界金融和高端技術,中美戰略差距還至少要用半個世紀去彌補。」
怎麼說呢,本人搞外貿的,做過低端的地攤貨,也做過世界最頂尖產品的出口,大多數情況是做競爭比較殘酷的“大陸貨”。最頂尖的東西,不需要宣傳,no.1,就是最大的廣告,屬於“愛要不要,不要滾”的絕對壟斷市場。低端的就是跑量,跑“微利”,簡單的說就是價格戰,沒花頭。最難做的就是本文裡說的所謂“高精產品”,實際上這些還是“大陸貨”,技術上的門檻已經極低。我們行業內有句行話“沒有不合格的產品,只有不合理的採購價”。問題出在“稻花香”不香,國外的廠家那是不香,也吹成香。而國內在這方面投入都極低,同樣品質的產品,你就賣不好,賣不出價。再加上現在領導各大工礦企業的“中生代”,大多經歷過絕對的“崇洋媚外”的熏陶,卻不一定了解其他行業,所以就產生了認識時間差,還是90年代的思維“還是國外的好”。
我曾經也是理工男,也有你這種認識。但自從轉行後,就改變了認識。總結只用我們行業的行話“沒有不合格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價格”。絕大多數問題僅僅只出在採購環節,這就是問題的本質。就好比軍工產品(本人軍人世家,所以稍微了解點),一般給企業的訂單價格是市面同質產品價格的1.5-2倍,甚至3倍。那麼企業主傻缺才會把貨做爛。為了未來的訂單也得把貨的品質高於平時的水準。這就是“價格”決定品質。
嗯,沒錯,只要中國能做的東西,沒有不是“門檻低”的大路貨的,你看中國製造出殲20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國家立馬吵著鬧著要研發自己的四代機了,而當年世界上只有F22的時候,大家可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高端設備的螺栓幾乎100%進口,有點太聳人聽聞了。不知道專家們嘴裡的高端設備指的是什麼?國內有相當多的緊固件企業都在提供高端緊固件。比如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航天精工,比如為高鐵提供大量緊固件的晉億,幾大汽車公司如一汽,東風等都有自己的專供緊固件下屬企業。且不說這些中國企業,就算是大量的外資緊固件企業也在中國有很多工廠生產高端緊固件。比如汽車緊固件,大量的德資,美資,日資緊固件企業為配合汽車廠家都在中國有廠。我就認識一家日本建材緊固件企業在江浙地區的工廠。日資企業很多都從這裡購買高端緊固件,甚至反過來出口日本。
科技日報:為什麼我國高端裝備上的螺栓幾乎100%進口?2017-11-01
2017年前八月,我國機械工業實現利潤1.14萬億,順差1021億美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數據。但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指出,在各地普遍存在著低端大量出口,高端不得不大量進口的現象,在機械工業由大到強的進程中,創新能力弱和基礎不強仍然是主要製約因素。他認為,在“中國製造2025”所部署的五大工程中,各地普遍存在著智能製造熱、工業強基冷、創新驅動難的現象,在機械工業由大到強的進程中,創新能力弱和基礎不強仍然是主要製約因素。
譚建榮院士也補充道,目前我國在金屬加工機床、儀器儀表、汽車等方面仍存在高額逆差,高端供給不足矛盾突出。而隨著我國高精度、深拉伸、超低速等極端工況的需求增加,我國鍛壓機床自主設計開發麵臨困難重重。“高精度、大尺寸等關鍵零件的精密加工需要高端鍛壓機床,後者也是重大工程的基礎,但隨著我國高精度、深拉伸、超低速等極端工況的需求增加,我國鍛壓機床自主設計開發麵臨困難重重。”他列出一組數據:2016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外貿逆差45億美元,儀器儀表逆差126億美元,汽車逆差更高達338億美元,高端供給不足矛盾突出。他又以高速力機為例,在日本,這種廣泛應用在小型精密零件的沖壓加工的設備,在8mm衝程100KN壓力下滑塊速度可達每分鐘4000次,而我國產品的最高速只有每分鐘1200次。更宏觀的事實是,歐美鍛壓機床數字控制化率可達80%,而我國祇有不到30%。
不過,可喜的是,一些骨幹企業與時俱進,不斷破解上述難題。無論是譚建榮還是蔡惟慈都提到了一個國企——濟南二機床集團。以上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台龍門刨床、第一台機械壓力機為肇始,“濟二”先後研製出450餘種中國首台(套),承擔了1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沖壓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直至成為世界三大數據沖壓裝備商之一。
.....
回應
這個可比圓珠筆頭重要多了,希望能盡快攻關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從積極的方面考慮——當你的機械製造產業處於低端時候,對於中高端的零件需求肯定有限;正因為現在產業開始升級,對中高端零件需求加大,進而出現對於這些產品的需求和製造缺口這很正常。只要有錢賺,技術積累到一定水平,肯定有人去幹的。
國產高端螺栓不行?你得出高端螺栓得錢啊!
“中國製造”進入德國人的購物袋已成為常態。其中,電子產品特別受歡迎。有50%的德國人購買過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電腦或照相機,其中70%的人點贊。德國的廚房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家電。有23%的受訪者已購買中國生產的廚房用具,超過一半的人表示願意購買。令人震驚的是,年輕一代對中國製造的認同感更高。在18至29歲的群體中,82%已是中國製造的消費者。
受訪者對中國製造的負面印象主要有:品牌聲譽欠缺(60%),質量有待提高(57%)和檢測認可缺乏(50%)。
“'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明確指出,中國製造將不再是廉價的大規模製造的商品,而是代表著創新和優質”,德國質量協會執行董事克里斯托夫·皮恩克斯說,中國製造在德國有廣泛的客戶群說明,該計劃將取得成功。在中國製造的成長過程中,德國製造應更好與其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
回應
中國製造終將代替德國製造,日本製造,將來中國製造將統治世界每一個角落。
天貓雙11國貨出海:從全球買到全球賣,中國品牌開啟進擊新模式
在2017.10.26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宣布,今年雙11,天貓將助力包括海瀾之家、格力、海爾、李寧等100家品牌在內的大批中國品牌將第一次在天貓雙11迎接遍布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
據悉,商家只需要符合出口品質和授權要求,通過現有天貓店鋪就可以銷售往海外,而且無須增設海外運營團隊,也無須考慮跨境物流、支付、商品翻譯等問題。
天貓海外負責人冷月告訴觀察者網,天貓海外自去年9月開始孵化,今年618前夕正式啟動,目前數百萬國內商家通過手機淘寶APP端、PC端,以及阿里控股的東南亞第一電商平台Lazada“Taobao Collection淘寶精選”欄目,將商品輸出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服務全球近1億的海外華人。
據冷月介紹,天貓出海項目的物流網絡目前已覆蓋9大全球華人集中地區,港澳台包裹2-3日達,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1週內到達,澳洲北美洲2週內到達。繼新加坡、馬來西亞之後,雙11前夕天貓將聯動Lazada開出印尼、菲律賓、泰國站等多國“Taobao Collection(淘寶優選)”,帶領國貨品牌以本地化服務。
回應
歪果仁喜迎“十一”已經是常態,喜迎“雙十一”也將成為新常態!
中國商品向世界吹響進攻號角!
“MADE IN”排名:中國性價比強但聲譽低於孟加拉?
如今,標籤上的“產地”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比如,當看到一件商品MADE IN 商標後面跟著一些國家或地區,你就更願意購買?看到一件產自“孟加拉國”的襯衫,就不如德國生產的同類產品,讓你覺得更靠譜?當然這沒有考慮價格因素。
2017.10.25,華爾街見聞援引數據網站Statista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結果稱,中國在各國消費者印像中性價比高,但在品牌聲譽方面甚至低於孟加拉國。
對於這份“MADE IN”新排名,全稱為“Made-in-Country-Index (MICI)”,由Statista對52個國家4.3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詢問其對不同國家產品的信任度歸納分析而成。調查樣本中包含的國家佔全球人口的九成。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各國商品在消費者印像中的關鍵詞如下。其中,中國是性價比高:
至於MADE IN CHINA排名第幾,來看看全榜單...
產地中國的產品品牌信賴度“只”得到28分,主要出口產品為電腦。這一結果甚至低於孟加拉國,雖然後者只多了一分,主要出口非針織成衣。
調查顯示,最受世界消費者信賴的產品分別來著以下10個國家:.....
總體而言,歐盟各國有口皆碑,至少在品牌上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
報導也提及,這一調查主要考察缺乏專業判斷力的普通消費者,對各國工業產品的“印象分”,而非對這些產品做質量評比。
回應
日本的神戶製鋼和尼桑 汽車豐田汽車質量真好,德國桑塔納也不錯,老厲害了。
這玩意兒主要靠宣傳和洗腦,小日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宣傳上,雖然做的產品性價比一坨屎,最近質量也每況愈下,口碑仍然排第一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10-28/doc-ifynhhay6835214.shtml
德媒:“中國製造”進入德國人的購物袋已成為常態
德國新聞網站2017.10.27文章,原題:“中國製造”——來自中國的品質? 儘管依然存在負面形象,但德國質量協會和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製造”在德國受歡迎度比其名聲要好不少。僅有11%的德國的消費者拒絕中國產品。
中國高端智造出海比亞迪2.3億美元美國建廠2017-10-10 環球網
近日,美國的“比亞迪路”旁,在美國約300名美國政要、公交運營商以及全球媒體的見證下,比亞迪舉行美國蘭卡斯特純電動巴士工廠三期竣工儀式,年產能達1500台,為當地創造了上千個就業崗位,是美國首家中國獨資大巴工廠,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純電動大巴工廠。
自比亞迪進入美國純電動公交市場4年來,總投資近2.3億美金。發展至今,已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一個里程碑事件的完成,背後必然要經歷諸多困難和挑戰。從深圳“比亞迪路”到加州的“比亞迪路”並不簡單。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艱辛的。
.......
可以說,比亞迪通過新能源車另闢蹊徑,打破歐美對汽車核心技術的市場壟斷,重塑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新方向,也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汽車產業的“出海”樹立了標杆和示範。
除了美國市場,在海外其他地區的發展也勢如破竹。
1983年,日本政府送給北京兩輛大巴,當時中國還沒有一輛完全自主生產的汽車。而30年後,由比亞迪自主研發生產的K9純電動大巴高價出口日本,成為首個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此外,比亞迪還向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交付了數以萬計的純電動巴士,逐步實現了“全球跑”,成為全球最大的純電動巴士製造商之一。
為加速全球化佈局,比亞迪也在法國、巴西、日本、匈牙利等多個國家建立巴士生產基地。可以說比亞迪已經實現了“全球跑”和“全球造”。然而,若沒有人才支撐,“全球跑”和“全球造”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當前比亞迪還在不斷地吸收全球各地的專業人才。在美國,比亞迪的員工除了少數工程師和售後工程師來自中國外,約95%的員工全部在當地聘請,而且為員工提供了不錯的薪資福利。據悉,比亞迪是美國唯一加入工會的電動大巴公司,加入工會意味著員工對工資、福利和工作條件等將擁有更多話語權。美國促進就業聯盟的官員甚至直言,比亞迪為低收入人群“打開了一條邁向中產階級的道路”!
中國家電製造全面逆襲:市場份額佔比超50% 2017-10-10 快科技
對於中國製造來說,已經從原來的密集型勞動產業向高端製造業發展,而中國製造在家電上的表現,足以讓老外吃驚。
近日,韓國電子信息通信產業振興會發出了一份統計報告,其中顯示今年主要家電產品的全球生產量為75284萬台,預計同比去年增加1.7%,其中中國製造的產品多達42318萬台,佔總體的56.2%。
這份統計報告中還指出,空氣淨化器是所有家電中增速最快的,而主要家電產品的市場規模也是中國最大,尤其是空調,佔全球市場的42.2%。
這份報告足以扭轉老外對中國製造的看法,因為轉眼之間,中國的家電製造已經走向高端,中國家電科技已經進入世界第一陣營,如今包括美國在內的消費者都在購買中國產品。
回應
西方以往壟斷高技術和高質量產品,賣超高價,過著養尊處優的高福利生活。中國人刻苦攻關,突破各領域的低、中、高各種技術後,大量供應價廉物美的各種產品,造福全人類。從此,西方一片哀嚎、滿地打滾、動盪不安、國無寧日!綜上所述,中國正在持續快速走向文明和富強;西方則夕陽西下,正在走向沒落和崩潰!所以,西方對中國是妒、懼、恨,進而百般抹黑、中傷、圍追堵截、無惡不作!
畢竟,你的成功可能只是因為你運氣好,所在的領域處於上升期。而真正的歷練,在於哪怕是失敗了、輸了,你能找到原因,並且等待捲土重來的時機。
在商界,除非生命終止,否則誰也不清楚自己下一刻是否還能成功。
對於中國大學生創業者,興許的確如有些人所批評的,中國的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訓練與教育,因此很可能連基本的創業能力都並不具備,這是與歐美國家大學生重要的區別。
大學生創業理應有“時代自信”
不過,不可忽視的是,中國這幾年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其市場規模、用戶人數遠超歐美國家的發展速度,這必然意味著在其中存在著許多商機與可能。
而這正是這一批大學生創業者所熟悉的領域。他們成長於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代,他們所看到的世界,是互聯網不斷顛覆現實、行業的世界。他們對此有著更為真實的感受與認知,也因此在創業中表現得更加自信。
當然,這種自信,可能某種程度上也將造成他們的盲目,或是輕視其中存在的風險與問題。
尤其是看到網絡明星的崛起,過度聚集於少數成功的幸運兒,某種程度上也在無形中導致他們對真實環境認知能力的喪失,忘記創業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與真實需求,忽視自身的不足。
或許中國大學生在校園中缺乏相應的訓練與練習,但藉著這股創業的浪潮,對於參與其中的大學生創業者而言,或許將會是一次更為真實的洗禮與歷練。或許這一批大學生創業者失敗居多,但不能因此否定他們追逐時代潮流的勇氣,和為此付出的努力。
而當經歷失敗之後,再次進入互聯網的創業浪潮中,他們將能在其中保持相應的理智,成為互聯網浪潮真正的逐浪者,而非匆匆過客。
從大的層面上看,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仍然方興未艾,創業者仍然有不少的機會可以大展拳腳。僅憑兩個數字的比較,其實很難說明實際問題。
尤其是,當中國的互聯網產品,逐漸成為歐美其它國家爭相模仿的對象時,我們就應該能明白,中國這一波創業浪潮所帶來的影響與成果:或許存在天生不足,但後天的努力與歷練,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回應
可能是因為美國人創業人數少,所以顯得成功率大,因為我認識的美國人裡(大部分都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沒聽說過任何人想創業的.在中國不拿工資自謀生路的人遠超30%,超過任何發達國家。中國開過淘寶店或者微店的學生超過20%。自主創業率遠超任何發達國家。原因不是很簡單嗎,中國是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機會遠遠多於歐美日。
《經濟學人》專門寫了一篇長文,感嘆中國創業者的強大2017-10-10 長江商學院
談到中國創新,西方人可能還會想到模仿和復制,但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卻認為,新一代中國企業家已經離開了之前的老路,他們大膽無畏、才華橫溢、目視全球。但西方媒體的視角可能還是有局限性,比如他們只把目光聚焦於創新企業對國有企業的競爭和超越,而忽略了正是中國政府的良治,才培育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為全球企業搭建了良性競爭的舞台。
回應
這篇文章好幾處都在宣傳中國國有企業效率低,同時又說中國的基礎設施比美國更新更好,自己打自己臉爽嗎?
噁心的《經濟學人》,狗改不了吃翔。
不打擊一下國有企業就不是西方媒體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足5%,這個數字很重要嗎?2017-10-10新京報
最近幾年,毫無疑問是中國創業者的黃金時代。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改變了很多行業的發展路徑與商業模式。從O2O,到內容創業,到共享經濟,再到人工智能浪潮,每年不斷興起的新創業領域,都在為創業者提供無限的可能與商機。
而大學生創業,也成為了一種趨勢,大學校園裡的創業培訓班、創業比賽,不斷湧現。據媒體報導,中國五年來大學生創業率已經翻了一番,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近一倍。
創業失敗並不可怕
不過,或許由於大學生的實際經驗、經歷等限制,雖然有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但多數人還是淪為炮灰。目前,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好的是浙江大學生,但也僅有5%,和國際平均水平及歐美髮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很大,歐美國家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平均水平約為20%(楨:?) 。
創業本身就是件風險極大的事,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沒有人能保證,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項目一定可以成功。我們每天雖然都能聽到不同的勵志故事,但成功永遠屬於少數人。
對於大學生而言,創業成功或是失敗,其實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創業失敗,以及能否認清失敗的原因。即便是成功的創業者,也並不意味著什麼。
專家:有的國家抄襲中國高鐵給中企造成巨大損失
中國高鐵經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再創新,短時間內完全掌握了高鐵技術的九大核心技術,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成為新時代推動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國重器。但在高鐵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高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隨之而來,如果不能有效保護高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高鐵事業的持續發展。
為此,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專家們發表文章《中國高鐵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亟待建構》,並且於2017.8.16在《檢察日報》上刊登。文章闡明了中國在高鐵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問題。並且指出,有第三方國家趁著中國高鐵尚未註冊產權專利,迅速抄襲中國高鐵並且在本國內復制,給中國帶來嚴重損失。
回應
“有第三方國家”。直接點名會死啊。
沒說哪個國家,看來哪個國家都可能有份?發達國家常用的做法是在技術面世之時,便同時在本國、重要市場國家以及潛在市場國家申請專利,搶占專利高地。為什麼我們沒有先申請專利,反而讓外國搶先了!
技術壁壘我們必須虛心向美國學習,他們的製度、他們的法律、他們對核心技術人才的管理,對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只要不違法,他要什麼國家就給什麼,千萬不隨便便就被間諜收買了。
專利問題的根本是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全球系統,至於說靠剽竊中國專利靠低價和中國競爭,我才不信,成本一向是中國的大殺器,偷中國專利的無非的、日,最多加個法、棒,它們怎麼可能和中國拚成本呢,再說現階段和將來長時期內,高鐵的最大市場還是在中國
鐵流:2年降價40%以上,中國企業將指紋識別芯片白菜化2017-07-19 觀察者網
在幾年前,只有售價高達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才具備指紋識別功能。而在現今,指紋識別成為了國產千元級的標配,甚至很多幾百元的手機也具備指紋識別功能。而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技術的進步和產業鏈的成熟,也有中國指紋識別芯片廠商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指紋識別技術原理
.......
回應
歐美日吃30年的產業,俺們3年就能做到爛大街。
在手機和汽車這兩個行業,華為、ov、小米、吉利、長城的背後,是產業鏈的全面崛起,這兩個可都是萬億級別的大行業,希望越來越好。只有不斷邁向高端,才能支持中國人的收入水平不斷增長。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7_07_19_418901.shtml
麒麟970:余承東的人工智能之劍?2017-07-17 觀察者網
日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2017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表示,“華為的AP裡面不僅集成CPU、GPU,也將會有我們的人工智能的處理器(目前還沒發布),適當的時候我們會發佈人工智能處理的芯片”。
麒麟系列一直是在台積電代工,麒麟970片即將在下半年上市。目前台積電最先進的工藝已提升至7nm,但離大規模量產還有距離。華為的旗艦手機通常有千萬量級的出貨量量,從產能看,麒麟970不可能採用最先進的7nm工藝。業界認為麒麟970與聯發科X30一樣,採用的是台積電的10nm工藝。與上一代麒麟960採用的16nm工藝相比,10nm工藝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能相對比較有限,但芯片的能耗方面應有顯著優勢。
麒麟970集成的CPU:ARM A73
與高通、蘋果、三星、聯發科、展訊等其他廠商研製的手機芯片一樣,麒麟芯片內也集成了CPU、GPU、ISP等各種類型的協處理器以面對手機平台多樣化的應用需求。
.....
回應
同樣的行能,小米賣2000多,你華為賣4000多,這還不叫黑心?
同樣的性能,蘋果三星賣5000多,你咋不去說。
蘋果賣6000多豈不更黑心?
華而不實,為所欲為
哪裡都有你這種,拿個段子自以為是
華為水軍到處吹,研發費用讓百姓買單
廢話,哪家公司的研發費用不是攤到產品裡的?
日媒:成本上升,中國商品為何仍然質優價低?
日本“商業報導”網站2017.7.5文章,原題:成本上升,為何中國產品仍然便宜? 眾所周知,如今中國的產品價格比日本產品仍然便宜很多。但這種巨大的價格差從何而來?筆者認為,那是中國企業利用其強項——“成本操控”來實現的。
中國產品曾經是“價廉質差”的代名詞。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以手機為主的家電和日用消費品等領域的產品質量在逐年提高,耐用程度已經達到歐美廠商的工藝水準;產品的品質在許多方面已經超過日本產品。可為何在成本不斷增加的當下,中國的產品依然能做到品優價低?結論是:中國企業通過“低成本操控”方式來極力控制無謂浪費來實現產品低價格,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市場所需的最基本標準。
筆者認為,中國企業擅長低成本操控的原因有三個:一,企業決斷迅速且敢於投資。在擁有14億人的世界最大市場,利用地理優勢快速進行設備投資和拓展銷路,不僅可縮減成本,而且還能在短時間內降低流通和售後成本。中國企業迅速決斷的特點,與中國人性格直率有關,也與大半企業經營者都是公司創始人有很大關係。只要老總一句話,公司所有人就會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二,中國的資金調配條件比日本優越。在中國,由於政府鼓勵創業,有許多半官半民式風險投資基金。初創企業利用這些基金可以很快並低成本地完善設備和場地;三,中國企業對產品定位很明確。中國的經營者不是一味追求高品質目標,而是瞄準最終端用戶所需的最低品質標準。並且,他們擅長利用這一標準來降低成本。(作者花園祐,豐豆譯)
回應
中國產品質量越來越好,卻又不貴,具有極高性價比,滿足了廣大國人的需求,外國產品在中國的銷路將會越來越舉步維艱。---------支持國貨。
關鍵的一點,在中國,為任意產品提供零部件的廠商都具有極大的規模效用,產業鏈非常完整。
現在越來越多的買國貨,因為質量真的差不多,價格低很多。所謂很多國際大牌都是中國給代工的。
首先是:能幹的中國人>國家與社會管理水平>科技創新精神>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產業鏈>先進的網絡銷售平台>發達的物流快遞。
“成本操控”?為什麼不稱作“成本控制”?這漢語修養真是“罄竹難書”啊
為什麼不稱作“成本創新”?
中國衰退:慢慢陷入倒塌式的惡性循環
作者: 金偉倫
出版社:領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31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真將陷入蕭條?
資金非法流出中國居榜首
江下習上李嘉誠加速撤離
信心動搖,老百姓不敢花錢了
習近平掌控經濟的信心動搖
中國經濟要跌回全球平均值
中國真的進入通貨緊縮時代了嗎?
新年經濟增長靠什麼?
巨龍減速,亞洲準備好了?
中國恐將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李嘉誠新年加速撤離再放危險信號
跨國企業爭相向中國快速投降
城市大躍進造就諸多“鬼城”
中國“超越”市場的改革之路
報告首長:東北經濟告急!
各地市長傻眼,43號文件或改變中國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談大數據
王岐山老伙計的肺腑之言
防火牆把中國科學從巨人肩膀上拉下來
焦慮的中國人
作者: 茅于軾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15
內容簡介
「中國正走在十字路口,或者繼續30年的輝煌,或者進入不穩定的搖擺期。」
中國晉身經濟巨人,為何民怨卻與日俱增?
深層次矛盾不解決,將引爆政經大變局?
經濟學界良心、「佛利民自由獎」得主茅于軾,直面中國改革頑症、貧富皆怨之危,把脈下藥的敢言之作!
中國社會矛盾日深,未來步向崩潰,還是延續輝煌?
大國已經崛起,中國人卻充滿怨氣。焦慮根源不僅是貧富懸殊或貪污腐化,而是社會不公義,官員不講理。追求GDP卻犧牲人民幸福,甚至引來「中國崩潰論」之說,預言巨變一觸即發。
站在發展路口,中國下一步應如何走?如何在大危局尋求化解的機遇?被喻為「經濟學界良心」的著名中國經濟學家茅于軾,直搗改革開放的弱點,指出社會及政治危機與經濟問題一脈相承,只有建立保護財富的體系,順應市場和公正的洪流,中國才能在改革頑症中扭轉乾坤。
目錄
前言 正視社會不公
第一章 蝸居在中國
第二章 窮人為何貧窮
第三章 富人如何致富
第四章 消除貧富分化
第五章 人權與中國社會
第六章 人民和國家利益
第七章 自由市場必勝
第八章 未來世界如何
8.1 中國人口隱憂
8.2 尋找「人間天堂」
為什麼中國經濟走向崩壞:大國空巢下的危機與出路
The Road to Ruin
作者: 李國平
出版社:有意思
內容簡介
2010年初,美國《新聞》周刊將「中國經濟的崩潰」列為「2010年十大世界預測」第二位。同年,《紐約時報》以「做空中國」的大標題發表了對華爾街空頭大師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的採訪。中國過多的貨幣造就了房地產泡沫,一旦其經濟體系無法繼續支撐新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國的經濟增長程度勢必大幅放緩,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崩潰。
實際上,除了通貨膨脹接近5%外,中國經濟算是平安度過了2010年,而且增長率還達到9.7%。在中國政府推出房產限構的禁令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沒有下跌,更沒有泡沫行將破裂的跡象,「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說法似乎已經不攻自破。
然而,中國經濟沒有在2010年崩潰,並不意味以後就不會崩潰,因為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崩潰的那些問題並沒有隨著2010年的過去而消失。
數年過去了,中國經濟的「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有日趨惡化的跡象。在繁榮的表面之下,中國經濟仍然效率低下,缺乏創新能力,過度依賴投資與出口,而且,貧富分化極端。
目錄
第一章 效率低下的經濟增長
第二章 沒有消費的經濟增長
第三章 沒有創造力的經濟增長
第四章 脆弱而效率低下的金融體系
第五章 特權集團壟斷國家經濟
第六章 三大差距危機
一、全球最嚴重的貧富差距
二、農民的生活為什麼這麼苦?
三、東部六省市占了中國富豪的一半
第七章 資源與環境危機
第八章 人口危機
第九章 出路在哪裡?
一、停止「GDP崇拜」
二、「王者富民」
三、民進國退
四、約束政府權力
結語 中國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公平中國
作者: 王福重
出版社:中華
出版日期:2014/07/25
內容簡介
公平是未來很長時期中國面臨的最嚴重挑戰,本書論述了其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14個問題:農村、義務教育、高考、大學、養老、醫療、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稅、公共預算、央企、外匯儲備、計劃生育。在所有這些方面,我們都需要以公平為準繩,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這樣才能走向一個和諧的社會。
中國,失控中:大陸的機會和危險都失控,有人套利、也有人心血落空,你得先認清哪些現實
「中国の夢」は100年たっても実現しない
作者: 山田順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27
內容簡介
權威機構一直在替中國背書、按讚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2060年,中國的經濟平均成長率為
4.0%,美國為2.1%,中國將成為全球之首。
將成為全球之首
◎高盛集團繼金磚四國之後,提出中美逆轉論:中國成為經濟的世界第一大國。
◎北京政府宣布,2020年中國人將登上月球(月亮將成為超級核彈基地)。
但住在大陸的人,會告訴你:
◎中國的水和油都遭到汙染,食材再好也枉然。
◎從農村到城市各省都有癌症村: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罹癌。
◎每天都有爆炸案,大工廠會爆、連番茄西瓜也會爆!
◎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一。
郎咸平說──中國進入從亂局到變局關鍵十年!:金融、樓市、食安、教育等改革,重裝上陣!
內容簡介
► 中國金融「一身病」:中國股市先天不足、實體經濟萎靡;保險業停留在美國一百年前水準,還在靠欺詐賺錢;再加上國有銀行壟斷,最終導致「負利率」,中國金融圈,亂!
► 貪腐除不盡,春風吹又生:賣官鬻爵,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審批制更是腐敗的「源泉」。想用高薪養廉與運動式反腐止貪,難!
► 霾害愈演愈烈五十年:霧霾籠罩七分之一國土,然政府始終無作為。唯有讓PM2.5和政績考核掛鉤,霧霾問題才能獲得解決。
► 新型城鎮化引發「逆城鎮化」危機:農民工數量不再激增,地方政府搞的建設「大躍進」無人埋單,製造更多「空城」。「逆城鎮化」則導致有效勞動人口減少,地方財政負擔更沉重。
► 詭異瘋漲的樓市:通膨,讓老百姓把錢投入房地產;製造業利潤下滑,令企業家把錢投入房地產。這兩股熱流,讓中國房價一發不可收拾地瘋狂上漲。
► 房產稅壓垮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地方政府無地可賣,製造業低迷難收稅的情況下,房產稅成為支撐地方財政的新稅源,完全背離了原本的「均富貴」初衷!
目錄
序言 「新政」能否改變中國?
第一篇 中國改革重裝上陣
第二篇 經濟弊病無處遁形
第三篇 金融變局迫在眉睫
第四篇 社會危機一觸即發
中國經濟底氣
作者: 陳琳琳
出版社:財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9
內容簡介
每當中國經濟遇到困境,中國崩潰的論斷便被提出來。然而,中國崩潰論的預言一次次的落空。“中國崩潰論”預言的落空,激發了它的對立面“中國模式論”的流行。
專制窮國可能停滯發展幾十年,卻並不發生政治崩潰。真正的問題是,領導階層願不願意降低增長目標,讓增長更能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還是會覺得有責任繼續堅持那些居高不下的增長目標?
自改革開放國策被確立30 多年來,“社會主義威權政體”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因沒有實施激進的政治經濟變革而保持了政治上的穩定,使得一個能夠對經濟發展施加主導掌控力的“有為政府”成為可能;其次“有為政府”選擇了正確的發揮比較優勢的經濟戰略。
不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依賴於政府主導的巨量投資不可持續下去,已經到了盡頭。目前包括習近平在內的精英集團,是否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和緊迫?
赤色浪潮:Made in China蘊含的挑戰與機遇
作者: 高先民, 張凱華
出版社:上奇資訊
出版日期:2015/11/30
內容簡介
曾經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現今Owned by China,中國擁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造訪英國,大把的中國訂單為這次訪英行程鋪好了紅地毯。BBC中文網直指,中國正用人民幣買下英國。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闢分析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世界地位,涵蓋中國經濟發展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各個領域。
2010年,Google正式關閉中國版搜尋引擎,高調退出中國市場。
然而,中國網路產業發展急劇增長,現今全球網路公司市值最高十強,亞洲占了4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及京東,全來自中國。
面對看得到卻吃不到的中國市場,美國科技大腕怎能不著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與臉書執行長祖克伯的互動,尤其引人好奇。
不論「Google重返中國」「2016中國對臉書解禁」的傳聞真偽,都直指一個不可擋的趨勢──.CN時代正在來臨。
目錄
1.「中國製造」-新「世界工廠」正在崛起
2.「13億」-充滿無盡想像的大市場
3.「人民幣」-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金融符號
4.「A股」-全球資本市場的奇蹟
5.「.CN」-中國的互聯網世界第一
6.「改革開放」-中國符號的前行動力
從世界工廠變世界市場,中國13億人的驚人消費力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然而許多外資卻也發現,他們在中國生存日益艱難。全球頂尖的中國商業經營個案分析團隊,從歷史、政治、企業管理三大面向,深入淺出剖析當前中國政府的實力和目的,大膽直陳中國經濟成長的關卡與在中國做生意的陷阱。所有現在或未來打算在中國投資經商者,來往兩岸的跨國企業經理人、上班族,都應該一讀。
目錄
推薦序 放不下的第六力——不確定性的根源 馬紹章
導論 重新檢視中國經濟奇蹟
第一章 迷思與現代中國之形成
第二章 黨公司:中國紅色資本主義的興起與侷限
第三章 工程國家:路的盡頭
第四章 計劃革新?
第五章 在中國獲致商業成功
第六章 全球中國:權力的極限
第七章 中國2034
2016年中國難題
作者: 劉金山
出版社:外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5
內容簡介
在美國智庫的報告中,中國被列為2016年全球最重要也是最不穩定的因素。
其實,中國股市今年開門大黑,已經反映中國人自己深深的憂慮。但是,這不僅僅是溫家寶濫發貨幣的遺禍,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已將獲利空間榨乾,現在已經到了結構性的銅牆鐵壁面前,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回到幾年前的黃金時代。
在內政上,民眾將權貴集團譏諷為「趙家人」,但沒有人找到辦法緩解他們與平民的對立情緒。幸而,一般百姓只是將怨氣宣洩在口頭上,新疆人卻是以命相爭。中國立出《反恐法》,也就將分離分子當作恐怖分子予以摧毀。只是生死恩怨已經深根了。
在外交上,「擻幣」很多國家還是頗有效果的,但並非萬能,南海島權之爭沒有顯示出和解的前景。中國是否真有打算硬拼一場?也許這就套住了中國雄心。
「+」指的是「連接」,即連接傳統各行各業;「跨界融合」是全書的主要概念,也是書中諸位倡導者不斷強調的重點。
本書從理論層面、實踐經驗等多角度切入,全方面闡述互聯網結合各產業的趨勢,推薦給關心傳統產業轉型、互聯網新經濟等具備前瞻性思維的讀者。
目錄
第一篇 「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之因
第一章|「互聯網+」國家級行動計畫
第二章|「互聯網+」時代的六大特徵
第三章|順勢而為,勢是什麼
第二篇 「互聯網+」連接一切
第四章|互聯網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
第五章|用「互聯網+」連接未來
第六章|開創移動互聯網新生態(1) 眾創空間
第七章|開創移動互聯網新生態(2) 微信
第八章|開創移動互聯網新生態(3) 泛娛樂
第九章|連接社交網路
第十章|連接數位鴻溝
第三篇|「互聯網+」行動計畫
第十一章|行動計畫導引
第十二章|互聯網+工業
第十三章|互聯網+金融
第十四章|互聯網+能源
第十五章|互聯網+健康、教育
第十六章|互聯網+智慧生活
第十七章|互聯網+X
第十八章|時代的風口
強國不強?:中國國力與經濟成長的極限
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
作者: 雷影娜, 柯偉林, 沃倫‧麥克法蘭
原文作者:Regina M. Abrami,William Kirby,F. Warren McFarlan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29
內容簡介
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著名中國通最新力作!哈佛商學院熱門課程菁華!
面對中國空前快速發展,中國企業又是如何與全球競爭?
從傳統製造業到網路電商,中共的政治影響力無所不在,外資企業的機會又在哪?
到中國經商,技術早晚會被轉移或偷走,你能保護自己維持領先嗎?
公司的中國風險組合有適當的避險安排嗎?
以黨領政下,為什麼中共依然沒有安全感?國內維穩、國防事務仍然占極高預算比例?
◎第二章 一種深厚的文化價值觀
約翰‧奈斯比及夫人:中國是蘋果,美國是橘子
約瑟夫‧奈伊:在曲阜感悟中國軟實力
勞倫斯‧庫恩:中國夢並非模糊空洞的口號
趙錫成、趙小蘭父女:中國夢意義深遠
沙學文:將中國夢注入中國製造
凱瑞‧布朗:中國歷史應是西方的必修課
彼得‧聖吉:中國包容文化將重獲新生
柯偉林:中國很強大,但還不夠自信
◎第三章 一種獨特的政黨制度
約瑟夫‧奈伊:反腐就是增加中國共產黨的軟實力
皮特‧鮑泰利:民主的要義是為人民負責
貝淡寧:當代賢能政治是中國的大進步
大衛‧麥克萊倫:高效是中國體制的巨大優勢
廖燃:腐敗與政治制度無關
托尼‧賽奇:學美國沒什麼意思
◎第四章 一種成功的經濟模式
斯蒂芬‧羅奇:戰略思維是中國發展奇蹟的精髓
吉姆‧奧尼爾:中國成就是令人敬畏的尺規
米夏埃爾‧普法費爾:德國對中國企業沒有偏見
馬西莫‧羅依:中國房地產不是華爾街式泡沫
理查‧福爾德:中國經濟不會有「雷曼時刻」
蓋爾‧拉夫特:中國不必為減排「忙於招架」
◎第五章 一種中國式的和平崛起
包道格:中國崩潰論已成笑料
季塔連科等:中國抓住了重要戰略機遇期
塔德烏什‧霍米茨基:中國發展有利於全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邦:中國降低了全球戰爭的危險
黛博拉‧布羅伊蒂加姆:中國為非洲打開了一扇門
傑克‧斯奈德:中國離過度擴張還很遠
愛德華‧N‧魯瓦克: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恐慌在加劇
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美國沒有能力阻止中國崛起
古斯塔夫‧格拉茨:歐洲的抱怨上不了臺面
馬丁‧雅克:西方年輕人在思考,為什麼中國做的好
拉納‧米特:作為二戰盟友的中國,不該被遺忘
互聯網+:中國經濟成長新引擎
作者: 馬化騰、張曉峰 等著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30
內容簡介
騰訊官方唯一正版授權
瞭解中國國家級戰略「互聯網+」權威讀本
中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
2015年首度提出「互聯網+」最新指標政策
中國傳統企業正在飛速轉型!
當「互聯網+」的革新如大潮來襲 台灣勢必得站在浪頭上
跨界融合,連接未來無限可能
「互聯網+」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新常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首度提出「互聯網+」國家級行動計畫,認為據此發展順勢而為,將能提升國家未來社會經濟的水準。
我們誤判了中國:西方政要智囊重構對華認知
作者: 季辛吉, 約瑟夫‧奈伊, 大前研一, 法蘭西斯‧福山, 約翰‧奈斯比 等著
出版社:風雲時代
出版日期:2015/07/21
內容簡介
從「中國崩潰論」到「中國威脅論」,
到底是誰要崩潰?誰才是最大威脅?
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中國模式」是什麼?
中國的「軟實力」又是什麼、表現在何處?
誰才是當今世界真正的超級強權?
不能小看的中國實力,你該了解的中國真相!
本書集結了《環球時報》記者於二○○九至二○一四年對西方政要、學者的部分專訪,採訪對象包括季辛吉、法蘭西斯‧福山、約瑟夫‧奈伊、美國前總統卡特等四十一位西方政要和智囊。作為西方長期深研中國、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智庫成員,他們不僅曾經銳利地對中國提出批評,也具有面對中國崛起而承認現實、自我糾錯的勇氣。本書所集結的文章反映了他們對西方種種「誤解」的最新認識,也集中反映了西方對中國文化、現實與趨勢的重新認知和判斷。
目錄
序言一 請不要誤判中國 張維為
序言二 瞭解中國很難,但必須瞭解 金燦榮
◎第一章 一種新型的大國關係
季辛吉:中美有責任建新型大國關係
約瑟夫‧奈伊:中國變富,中美都會受益
法蘭西斯‧福山:中國崛起對我的理論形成挑戰
卡特:美中合作既是機遇也是責任
布里辛斯基:美民間對華批評源於無知或焦慮
大前研一:中國的發展對日本不是威脅
桑德施奈德:中國就像一面遠方的鏡子
恩道爾:中美關係的不利因素在美國
斯蒂芬‧佩里:國際權力偏移中國讓西方不爽
米爾斯海默:我希望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
道格‧班道:現在是美國真正改變其對外政策的時候
休‧懷特:澳應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促進中美平等對話
他們是愚蠢野蠻的強盜,強盜只會趕盡殺絕,逼得別人走投無路心生怨恨。而我們是智慧的文明人,懂得做生意要和氣生財,留得一線,合作共贏,別人就會心甘情願地跟著我們。敵人都不得不變成了我們的朋友,這才叫天下無敵。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4_26_405543.shtml
新型超高強鋼突破2000兆帕強度極限
科技日報北京2017.4.12電 (記者操秀英)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創新合金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納米強化的超高強馬氏體時效鋼。《自然》雜誌4月1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回應
噴子狗不見了。終於輕鬆一下,中國加油。
這個技術含量太高,不知道從哪裡開噴。
用於潛艇建造,可以潛的更深。
同時,美國、歐盟等國紛紛開始在WTO發起反傾銷訴訟,但是訴訟真的有道理嗎?
金融時報指出,至少對美國來說,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沒有道理,因為在美國的鋼鐵進口排名表中,中國僅僅處在11位,還沒有台灣地區多。商務部經濟研究員梅新育稱:“ 美國人並不害怕中國鋼鐵對美國的出口,他們害怕的是中國鋼鐵企業和美國企業在第三國的競爭。”
另外一方面,中國出口的增加也是因為其他國家產量的降低。在北美自由貿易區,三個成員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的鋼鐵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進口則增加。從2011年到2015年,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進口從15%上升到了21%。
在歐洲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是歐盟28個成員國的第一進口來源。中國出口鋼鐵的19%都前往了歐洲。
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歐洲遭遇了重創,鋼鐵需求疲軟不振。現在歐洲鋼鐵還可以通過在產業鏈中霸占高附加值行業來維持利潤。但是隨著中國鋼鐵開始進入高附加值行業,歐洲的優勢變得越來越小。
最後金融時報總結道,歐洲目前在某些高價值保密領域還保持著最後的優勢,比如導彈、核電站、輸油管道,在這些產品上,更多時候依然還是歐洲向中國出口,但是因為“國家安全”原因,歐洲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更何況,中國的一些企業比如寶山鋼鐵已經開始生產國產核電站的鋼鐵,進一步蠶食了歐洲的市場。
對於西方的鋼鐵行業來說,除非出現中國突然大規模減產,否則被中國鋼鐵淹沒只是時間問題。
回應
號稱自由市場的歐洲,居然也要“監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和原因”。西方有優勢能賺大錢的時候搞出口封鎖,沒優勢的時候就像現在這樣,後悔莫及。
自由貿易,讓最適合生產鋼鐵的中國生產鋼鐵,最適合生產玉米的美國生產玉米
說好的自由貿易呢?國內的自由經濟學家公知大V噴子們出來遛遛?
高端鋼我們每年還是進口很多,低附加值的鋼材出口等於將污染和能耗留在本國,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中國向高附加值產業轉移
鋼鐵,如果是全面赶超要到本世紀中,那也不是一個不剩,也要給別人留條活路不是?
百年前有給過我們活路?它們博物館裡放的,金庫裡的金磚,各種基建的資金……有哪個不是搶我們起家的。
英媒:中國鋼鐵進入高附加值領域 淹沒歐美同行只是時間問題
近年來,中國的鋼鐵行業“走出去”成果豐碩,但是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也非常明顯,新華網近年來報導的美歐對中國鋼鐵反傾銷案件已經有好幾十起。
同時,外媒也注意到了鋼鐵行業的衝突,英國金融時報2017.4.26撰文稱,中國雖然遭到了美歐大量的反傾銷調查,但是雙方的貿易衝突可能才剛剛開始,而且對於美歐來說,中國鋼鐵已經開始逐步進入先前被西方主導的高附加值領域,除非中國突然減產,否者被中國鋼鐵淹沒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的鋼鐵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去年生產高達8.08億噸鋼鐵,是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中國生產總量的90%都在國內市場被消費了,但是國內消費在2013年達到了高峰,之後就出現了下滑。而那些多出來的鋼鐵大部分都進入了世界市場。去年中國出口了自身產量的14%,約合1.09億噸鋼鐵,比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歐洲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的總產量還要高。因為中國的鋼鐵產量太高,即使出口每增長1%都相當於美國鋼鐵行業出口總數。
去年全球鋼鐵生產總量,中國占據了一半
面對中國這種“龐然大物”,美國和歐洲都開始針對中國的鋼鐵出口。據觀察者網先前報導,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備忘錄,調查中國鋼鐵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特朗普稱:“我們將通過對鋼鐵進口進行徹底調查,為美國工人和美國製造的鋼鐵而戰。”
據中新社報導,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特朗普簽署的這份備忘錄要求商務部部長羅斯盡快著手進行這項針對美國鋼鐵進口的調查。該調查將涉及生產能力、勞動力、投資、研發等各個因素,以決定鋼鐵進口是否威脅美國的安全。
商務部稱,在經過徹底調查後,如果確認鋼鐵進口對國家安全有任何威脅,商務部部長羅斯(Wilbur Ross)將提出一份包括行動措施建議的報告。根據相關法案,特朗普有權使用調整關稅和配額等手段來控制進口。
羅斯表示,商務部將迅速進行全面調查,如有必要,將採取行動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工人和企業免受外國威脅。
在歐洲,比利時和德國的鋼鐵工人在去年不斷進行抗議,在壓力之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稱:“近幾年歐洲鋼鐵產業失去了上萬個就業機會,這是不能接受的”。歐盟必須和中國盡快成立一個機制,監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和原因,還將討論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的政策。
相關新
我國首個自主設計海上石油平台啟程出口英國
工信部長談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
12年了,中國高級技工佔比僅5% 西方國家平均40% 德國已50%
人大代表談國貨:有企業連一個國產螺栓都不敢買
回應
非常的正常。以前當採購的時候,採購元器件的選擇順序是最好的用德國與日本。其次用台灣。最差最垃圾的才用國產。
自找的。一分錢一分貨,採購的時候往死了壓價,憑什麼又要人家給好產品
我是國企搞儀表的,深受最低價招標的苦。一套進口的設備前前後後用了近20年仍然工作正常。而最低價招進來的國產設備半年就開始故障,過了十二個月保修期再找連人都不來了。就這質量讓我們怎麼支持國貨?
誰叫你們最低價採購的呢?你自己上街買衣服會只挑最便宜的買嗎?
這個國家有責任,好多產品的國家標準低先進國家一截,對照這樣標準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麼?
高標準價格高你願意掏錢?
攻克筆尖鋼材料後中國製筆核心技術獲突破:造出筆頭機
對於“圓珠筆之問”這一中國傳統製造業的隱痛,曾引發社會廣泛熱議。2017-03-10,圓珠筆再次回歸公眾視野,是因為我國在製筆產業核心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在攻克筆尖鋼難題之後,中國製筆核心技術又拿下筆頭生產設備難題,成功研製出24工位筆頭機,預計5年後國產圓珠筆筆頭有望佔有國內80%的市場份額,將全面替代進口機器和原材料,還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國。
在全國政協的積極推動下,2011年科技部撥專款5000多萬元對圓珠筆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進行攻關。歷經5年的不懈努力,已有三項核心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一是攻克筆頭鋼材生產技術。
二是筆頭生產設備取得突破。
三是國產墨水逐步推廣應用。
據了解,除了製筆產業,該設備同時適用於手機、汽車、自行車、鐘錶、醫療、電子、燃氣噴嘴等許多對零件精度要求高、產量需求大的產業,這些產業的市場容量遠超過製筆產業。真彩文具在小零件高效率及高精度加工領域所取得多項技術突破,將大大提升中國精微零件的加工能力和水平。
回應
這真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了,不過好喜歡
這還讓不讓別人活了…什麼都搶…以後他們怎麼壓榨我們
對啊,看爾等以後怎麼吹洋爹
市場太小,產業鏈上各公司缺乏動力,不是什麼高精尖的大突破!別搞得跟殲20上天一樣!
不是能不能干成事,而是願不願意幹事,有沒有壓力干事。
中國是產業大國,德國是產業強國,這就是差距,發動機行業就是一個例子
全世界能生產航空噴氣渦扇發動機的總共4個:美俄英中,但肯定沒有德國。
得了,軍推的話有英國蛋事。
醫療器械中國差遠了,大醫院都是進口設備,尤其是進口耗材,這是看病貴的主要原因。應當制定赶超時間表。
醫療器械成本高價格高市場小,國內企業來說這方面動力暫時還是不足的。
中國人口、面積、市場都大於歐洲,歐洲能生產的,我們都應該自己生產滿足自己的需求。尤其是醫療設備,差距太大了。全被歐洲小國壟斷了。
不是我們想什麼都造不給別人留活路,可是看看中興的遭遇,我們對西方實在不能放心。
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強國造福全球,歐盟成為製造業強國祇造福1%的有錢人。
對美國的製造業回流,德國的工業4.0,中國人都是樂見其成甚至抱著仰慕學習的心態。怎麼到了中國製造2025,老外的思考迴路就往詭異的地方跑?
歐美需要一場大災難,只有在災難之後,他們才能重新回到以前的那種吃苦精神。否則,只會慢慢地這樣死去。
中國之所以能這樣,也是因為我們經歷了災難。
真正先進、科學的國家經濟體制,就是你們說的自由市場經濟、私有化經濟。通俗的講,就是小政府,大市場。換句話來說,也就是由於都是私有經濟,人類追逐利益的行為,自然而然就會促進發展,所以政府來製定經濟政策,純屬多餘。比如你們現在的米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而進入世界之巔。按照你們的理論,中國的這個政策是政府行為,不符合這個理論,注定要失敗,你們美煤如此來說,這難道不是在自打你們國家製度的臉。從現在文明人類都已經知道什麼叫羞恥的角度來看,你們要做的就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等著中國的失敗。我們中國人絕不會對你們幸災樂禍的陰暗心理感到憤怒,因為我們是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民族。中國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的格言,會怨的怨自己,不會怨的怨別人。
相關新聞
中興通訊與美政府達成和解將支付8.9億美元罰金
中興通訊2017-03-07宣布,該公司已經與美國政府就美國政府出口管制調查案件達成和解,中興通訊同意支付約8.9億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罰金,受此影響,中興2016年營收虧損7.6億元。 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能夠使中興通訊獲得未來發展的更為堅實的基礎,甩掉包袱發力5G.
回應
美國人的霸道和罪行又添一筆新記錄。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把錢翻倍的賺回來。
中國應以相應的罰款處罰高通公司蘋果公司微軟公司....否則美國政府嚐到甜頭,中國企業將沒好日子過了,古人云: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國政府雄起。
中國正力圖擺脫自己對進口產品依賴
報導稱,中國力圖使自己擺脫從波音、空中客車、通用電氣、西門子、日產、雷諾、三星和英特爾等企業進口產品的局面。
以前中國常以“五年計劃”來指導全國經濟增長,現在,“中國製造2025”則是將目光放到國際,不僅局限於中國。此外,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將製造業從密集勞動型就業轉向中高端製造業。
例如,雖然製造和組裝蘋果公司(Apple)的iPhone手機零件在中國由幾十萬工人完成,但報酬更高、附加值更大的設計和市場營銷工作卻是在美國進行。
近來西方媒體就多有炒作我國製造業工資上漲,國外廠商將低端製造業遷出中國,搬往越南等地,實則恰是中國製造業轉型之縮影。
文章還提到,中國此次計劃的時機很微妙。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呼籲在貿易和貨幣問題上直面中國。他還沒有具體落實,但他的顧問一直在考慮修改企業所得稅,對所有進口商品——不只是來自中國的——徵收20%的關稅。
此外,為了反傾銷貿易訴訟,美國拒絕接受中國是市場經濟。而且,它還將對歐盟的規則提出類似挑戰。
觀察者網此前曾報導,今年開年,中國就頻遭“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17年新年伊始,中國不銹鋼、輪胎、非晶織物等產品又被歐美裁出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部分產品“雙反”稅率合計甚至超過260%。
中國製造業的“野心”
文章援引德國智庫機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在去年12月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製造2025》的報告稱,中國發展製造業的目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獲得前沿技術,促成大規模技術轉讓。從長遠看,中國是想控制全球供應鍊和生產網絡中利潤最高部分。
繼而,文章表達了對中國這一計劃的“擔憂”。儘管有資金有目標,批評者認為,它的結構可能會導致地方政府超支和無效投資。
不過,墨卡托那份報告稱,這項政策有可能增強作為“一小群先遣部隊”的中國領軍企業的實力。它還表示,“這些領先者有可能主導自己所在行業的中國市場,並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
回應
依中國的尿性高端都做成白菜價,你讓歐美怎麼靠技術剪刀差賺到超額利潤,估計要全倒閉了。
不錯,這才是這些所謂外國官員最害怕的,畢竟收了商人的錢上位的,或者本身就是商人。能不怕嗎,我天朝製造業學習模仿超越的速度太恐怖了。
美媒:中國全面推動製造強國戰略,引發歐美擔憂2017-03-09觀察者網
“中國製造2025”已經連續3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多次論述中國製造業發展前景,要求“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值我國大力推動製造業強國之際,西方媒體開始擔憂,中國製定的這項耗資3000億美元,到2025年之前要在包括飛機、計算機芯片和電動汽車在內的一系列重要行業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的計劃,屆時會將國外競爭者擠出中國市場。
《紐約時報》近日發文表示了歐美國家對“中國製造2025”的擔憂,文章援引了歐洲一家商業機構週二(3月7日)發布的報告稱,《中國製造2025》號召為十個行業提供巨大的政府支持,會將國外競爭者擠出中國市場。在這項計劃中,短短8年,中國政府要將獲益的中國行業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提到80%。
現在,“中國明確表示他想成為全球冠軍”,而且在竭力開拓市場份額,撰寫該報告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伍德克說。
文章稱,中國製造業的這項計劃很簡單,通過國有投資基金和發展銀行提供低息貸款,提供研究補貼,協助收購等,以幫助這些行業實現自給自足。
目前,歐洲和美國政府官員均表達了對這項計劃的擔憂——在這項政策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會擠壓外企在中國的發展。
其實,各國製定計劃發展自己的經濟早已是國際慣例。
據尼米NNMI文章,新年伊始,國防部委託德勤對美國國家製造創新網絡(以下簡稱NNMI)進行第三方獨立評估,該評估報告稱,NNMI到目前為止的初步運行成效令各利益方滿意,達到了最初設計和戰略規劃的目標。(尼米工作組是致力於研究美國製造業創新網絡的民間研究團體,成員分佈在美國和中國各地的一線組織。)
在德勤報告中,旗幟鮮明地將“製造業USA”(ManufacturingUSA)歸為三大類工作,包括促進技術商業化、加速製造業人才的培養、促進先進製造的生態系統發展。
而實際上,讓製造業重回美國還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在強調的口號,也是美國兩黨間難得一致表示要大力支持和促進的國策。
國人最認可的中國製造是啥?65%受訪者:手機2017.2.10 中國青年報
提起華為手機、聯想電腦、海爾電器……大多數中國人都“如數家珍”。這些中國製造的產品擺脫了以往“物美價廉”的單一標籤,以高科技高水平的新面貌在大家面前亮相。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和10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當下最被受訪者認可的中國製造產品是手機等通訊設備(65.1%)、航天航空設備(55.4%)和高鐵等交通設備(54.1%)。
調查中,41.4%的受訪者認可中國製造,49.2%的受訪者對中國製造認可程度一般,7.2%的受訪者還不太認可中國製造,僅1.3%的受訪者完全不認可中國製造。
6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和10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32.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進步一般,5.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進步不太大,僅0.8%的受訪者認為沒有進步。
65.1%受訪者最認可中國製造的手機等通訊設備
調查顯示,10年前大家最認可的中國製造產品,是玩具、打火機等小商品(60.7%),衣服、鞋子等衣物(59.1%)和各種工業設備的小零件(52.2%)。接下來是家用電器(40.3%)和電子化工產品(25.3%)。
10年過去了,中國製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調查顯示,當下最被受訪者認可的中國製造產品是手機等通訊設備(65.1%)、航天航空設備(55.4%)和高鐵等交通設備(54.1%)。接下來是橋樑建築業設備(53.9%)、家電(51.6%)、玩具等小商品(22.9%)。
調查中,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具有價格相對低廉(52.3%)和質量過硬(53.7%)的特點。其他特點包括:消耗低,效率高(45.5%),工藝講究,設計人性化(41.3%)和科技含量高(30.1%)等。
69.5%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應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核心技術研發
回應
因為手機企業是民企,沒啥國企,是充分的市場競爭的,政府的官老爺插手比較少!
中國高鐵民企?落後?先讓我笑一會
回應
話說美國私人資本這麼強大,資本實力雄厚,為何還需要政府去主導投資機器人製造呢?難道市場的自我調節在資本主義的天堂美國不管用了?
張維迎說:不需要產業政策!
美國媒體說:需要產業政策!
感覺特朗普大統領上台之後,美媒的基調簡直180度大變啊.以前全是“中或輸、美必勝”現在全變成了“美必輸、中必勝”
棒殺和捧殺的按需所取而已。蛋定就好。美國全部精英現在是想如何打斷我們中國的節奏?文的不行,可能就要來武的。自己加油和努力吧
和美日德的差距我就不舉例了。就說幾個自動化應用方面的例子。比如國內高速公路和停車場居然還在採用人工發卡人工收卡人工收費的原始手段。在我居住的州,這些工作早就被機器取代了,你只要上州政府交通局網站登記一下車牌和銀行信息,以後駛過收費公路或隧道,或進入公共停車場就會自動識別車牌扣款,手機APP幫助你時時了解自己的繳費情況,整個道路上看不到一個收費口和收費員。
那是因為使用人工比使用機器貴,所以它們用機器。而在中國使用人工比使用機器便宜。那種機器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自動化問題中國落後很多,其實,從技術層面來說,完全沒有問題。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學問題,不要只用技術狗的眼光來看問題。上自動化可以,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人怎麼辦?這可是以千萬記的人口。中美歐壓制電氣自動化這麼些年,已經有點壓不住了,德國開始工業4.0,中國開始2025,現在床破上台了,他將率先完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這個其實是要不要實行,而不是技術上有什麼難度。我覺得應該是國內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有些方面還需要養這些人才行。電子高速繳費卡也在推,但是很多人不用。都覺得那是單位才用的.......一旦統一使用了,高速收費口基本就不用人了,只要掃描識別就行了。
這種技術在中國也早就成熟了,也早就投入應用了,我所在的城市(廈門)至少已經用了十年了。只是高速公路還沒有採用這個技術,不知道為啥?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26_391431.shtml
所以中國人乾了中國人做的事兒:他們在中央層次設計了一個複興。在接連幾個五年經濟計劃中,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製造行業改革。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自動化。地方政府為企業購買和製造機器人提供了數十億的補貼。政府一直特別感興趣的是可以用於中國汽車廠的機器人,人們一直批評中國汽車廠的製造質量。用機器人來製造汽車,不僅能節省人工成本,政府還認為,它們能製造出更好的汽車來。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呼籲掀起一場“機器人革命”。
像其他中央設計的方案一樣,中國機器人計劃的實施並非沒有遇到麻煩。它出現了過度投資和浪費的問題,而且許多中國機器人企業並沒有製造出非常好的機器人。
“許多機器人的質量很差,安全和設計標準真的很糟,”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迪埃特爾•恩斯特(Dieter Ernst)說,該中心是一個旨在改善亞美關係的組織。“據說中國有100多家機器人製造商。我認為,這些企業中大約有50家也許能活下去。”
但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公司仍在堅持著。恩斯特預計中國機器人行業會有緩慢、穩定的增長。他預計,在未來5到10年內,中國的機器人行業將生產出與德國和日本相當的工業機器人。
在美國推動機器人技術的複興將比在中國更困難,在中國,工人對政府支持自動化的做法沒有太多的抗議。
相關新聞
徐實:造出日本筆尖鋼壟斷後,中國製造要向更高領域衝擊
中國東北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東北經濟新活力:瀋陽i5數控機床/新松機器人/T800碳纖維打破日本壟斷(回應:老搞東北標題黨有意思?讓人反感! 對於東北一點兒都不了解的人就在這裡瞎噴?瀋陽經濟是不好沒有人否認,難道現在有一個好的企業你們都看不下去了嗎?)
2016世界超算TOP500榜首神威太湖之光,運算速度93PFlops每秒十億億次
天河二號将升级至每秒十億億次
日本向中國發起挑戰--計劃投入1730億美元建設效能達130PFLOPS的超算。而中國接受了挑戰--中國著手研發峰值效率為世界最快計算機十倍的超算。美國也有可能參與這場爭霸賽。
奧巴馬2015年設定的2025年超算目標(每秒100億億次,當時世界冠軍天河二號才5.49億億次)卻被中國E級超算提前8年實現
中科院與阿里巴巴2015-7-30合作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比目前超算快百億億倍;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中國10億人,每個人能分到10萬台天河二號的運算能力)。
紐約時報:中國搞“機器人革命” 美國能跟上嗎?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2017-01-26報導,工廠在特朗普總統的一系列美國恐怖經歷中佔核心地位。用他的話來說,全球化導致我們的工廠“關閉”、“銹壞”,“像墓碑那樣散落在我國各地”。
不過,這是你也許可以叫可選事實的情況:美國工廠仍然製造了很多東西。2016年,美國製造業創了一個記錄,生產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東西。但你沒有聽到很多關於這個記錄的沾沾自喜,因為製造商沒有用很多人就生產出了所有這些東西。由於自動化,我們現在製造的產品數量比我們在1987年製造的增長了85%,但所用的工人數只有1987年的三分之二。
這表明,雖然特朗普可以威逼製造商留在美國,但他不能強迫它們僱用很多的人。相反,企業很可能將投資大量的機器人。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曲折:機器人將不是美國製造。它們也許是中國製造。
根據行業貿易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字,中國在2013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如今,中國正朝著另一個大目標努力:成為用於工業、農業和一系列其他應用的機器人的最大生產商。機器人行業的專家說,這個目標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但他們幾乎看不到能阻礙中國最終主導地位的東西。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與環境相關的機器人技術研究所(Contextual Robotics Institute )主任亨里克•克里斯坦森(Henrik Christensen)說,“如果你比較一下中國和美國在這方面的投資的話,你會看到我們一定輸。中國的投資是以數十億計的。我沒有看到美國有這種規模的投資。沒有這種投資,我們就將失敗。毫無疑問。”
中國是怎麼學會愛機器人的對我們有啟發性。多年來,中國的主要賣點是廉價勞動力。但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的人口變老了,也變得更富裕了,中國工人的工資增長速度高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中國領導人擔心,製造商會被高工資趕走。就像美國製造商的活兒被中國拿走那樣,中國製造商的活兒將被印度、越南和其他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拿走。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企業所借中長短債務規模很大。 尤其是在2005-2014年間,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為了追逐匯率升值的收益,國際資本湧入規模很大。
現在人民幣匯率呈現一種貶值的趨勢,為了減少損失,很多債務人急於兌換外匯用於對外支付。 2015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餘額16732億美元。 其中,中長期外債餘額4942億美元,佔29.5%;短期外債餘額11790億美元,佔70.5%。
2016年9月末我國外債餘額14320億美元,較2015年3月末減少2412億美元。 其中,中長期外債餘額5376億美元,佔38%,較前值提高8.5個百分點;短期外債餘額8944億美元,減少2846億美元,佔比62%。 短期外債下降速度快於全口徑外債餘額下降速度。
僅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中國的對外債務就下降了2000多億美元。 由於債務遲早是要清償的,無非是早一點晚一點的問題。 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外匯儲備下降也不能算是損失。
中國政府為提升國際地位而付出的資本
近3年中國先後牽頭成立了亞投行(總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298億美元),絲路基金(400億美元)、金磚國家銀行(啟動資金500億美元,目標是1000億美元, 5國分攤)等國際性的機構。 僅在這三個國際機構當中,中國付出了798億美元的資本金。
中國還擴大了自己在IMF的份額。 2016年1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會改革修正案》生效,中國成為IMF第三大股東,根據方案,中國份額佔比將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同時,IMF的份額資源將增加一倍,從約2385億特別提款權(SDR)(約合3298億美元)擴大至約4770億特別提款權(約合6597億美元)。 據此,中國的繳納的資本金將增加290億美元。
因此,中國為提升自己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至少支付了約1100億美元的資金。 因為此項原因導致外匯儲備減少也不能算是損失。
回應:
1. 解释挺全面。2. 美元在可预见将来很可能有大波动,在此之前用美元外汇进行实质性投资,建设,是最明智的做法,当然会降低美元外汇存底。3. 降低美元外汇比率是历史趋势。
以前外储多了骂,现在外储少了,也骂。还是人不?
http://www.guancha.cn/pengbo/2017_01_18_389929.shtml
彭波:外儲下降近萬億實際損失其實並不大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2017-01-18
近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例如社科院的余永定就認為:“在過去兩年中,我們消耗了超過8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當然這裡頭有估值作用等等,但這個數量是非常巨大的。”
余永定教授近期在觀察者網發文及接受采訪時表示 ,為維護匯率穩定犧牲代表國家信用的外匯儲備,很不划算。
這個說法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很多人呼籲中國政府應該停止外匯市場操作,或者允許人民幣匯率一步貶值到位,以避免中國外匯儲備的進一步損失。
但是從情理上分析,上面這段話存在問題,余教授實際上是把中國外匯儲備的下降等同於一種損失了。 但是,導致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很多,多數都不能稱之為損失。
2000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企業向外發展。 2013年中國政府又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據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231億美元。 據《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56.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
中國央行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全年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折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
另有數據指出,2016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併購總金額高達2456億美金,與2015年同比上升145%,創下史上成長最高紀錄。 前面兩個數據並不矛盾,因為現在歐、美、日等國利率較國內為低,很多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海外融資或者貨幣安排等方式進行併購。
不同口徑數據對照,保守估計中國在2014-2016三年當中,累計對外各類投資約在4500-5500億美元之間。 因為存在各種可能的統計遺漏,所以真實數據可能較上述數據高出30-50%。 但是這些外匯流出總體上屬於投資性質,雖然導致外匯儲備的下降,但是並不能算是損失。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不會限制中國的對外投資,並將進一步鼓勵。
企業加速償還外債
“2016年7月,希捷集團宣布縮減全球生產規模,本次提早解散希捷蘇州是措施之一,為的是更好地優化運營效率、整合資源和控製成本,適應市場需求。從去年7月至今,希捷集團已在全球範圍內採取了幾次類似的行動。希捷集團在中國工廠的產品以磁頭驅動的傳統硬盤為主,但目前新型固態硬盤已佔據市場主要份額且呈逐年上升態勢,加之硬盤應用的電腦等終端產品的需求降低,導致近幾年蘇州公司和無錫公司的訂單持續減少,產能嚴重過剩。”
好,你覺得希捷集團聲明太官方,那麼人家希捷內部員工怎麼看的?
有提到一個字的“稅”嗎?
回應:
可能是一些外企競爭不過本土企業,就說政府沒有給他們國民待遇,不歡迎外資之類的,利用媒體製造輿論壓力,逼迫政府讓步。然後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見風就是雨,拼命黑政府,然後外資企業順水推舟向政府要優惠,順便告訴外媒中國政府打壓外國企業,於是外媒就說中國投資環境差。都是套路啊!
黑政府需要理由嗎,不需要,我只是為了發洩而已。這就是很多黑政府的人的邏輯。
應該追究那些無知無良媒體的責任!問問他們到底什麼居心?!
作者能分析一下中小企業稅負不?我有幾個朋友是企業主,公司經營正常,訂單,回款都不錯。但是他們一致的看法是不偷稅避稅就得虧錢。
扯。你朋友多少人的企業,銷售額是多少。知道中國中小微企業減免是多少嘛。偷稅漏稅只是為了掙得更多。全世界就沒有幾個資本家是真心實意繳稅的。大部分的開公司的都是心裡想著一毛錢稅也不繳納,有什麼可以難理解的。我認識的身家千萬還成天哭窮中國不好混。然後到夜總會玩一擲千金。就跟老百姓包括我,都是想著只漲工資物價不漲。你朋友不是怕你借錢吧,故意哭窮。我認識不少有錢的就是這樣。
2015年,蘇州人均GDP 135849元人民幣,折合21987.53美元,幾乎達到美國的一半。然後來看看蘇州的人均收入3.7萬。還不清楚麼?只有房地產這一條路可以走了啊,同志們。
一點常識都沒有。就中國現在的人均GDP也配和發達國家比房地產增加GDP佔比。中國房地產增加值GDP佔比6%多,老美12%,日本12%。經濟對房地產依賴,哪國能比的了老美?房價下跌,全世界都的金融危機?的確中國房地產GDP佔比相對較高,而且房地產投資佔比也比較高,可結果是中國自有住房率和人均住房面積比老美都高。一句話,房價或者說住房負擔和經濟發展程度相關,在索馬里擁有不用擔心高房價。
http://www.guancha.cn/WangSheng01/2017_01_17_389762.shtml
外資優惠政策取消成本上升競爭優勢不在
來我們先說,希捷蘇州於2003年1月在蘇州工業園註冊成立,前身為邁拓科技公司,2005年底邁拓科技被希捷收購。
先說蘇州。
2005年蘇州GDP排名全國第5,什麼天津重慶都在後面還差得遠。看增長率,15.3%,最高一檔;看人均,除了深圳這個奇葩之外,吊打全國。你要知道蘇州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在政治地位高於一切的中國,按照首都、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普通地級市這麼排下來,蘇州2005年這個排名簡直就是中國奇蹟。
希捷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1995年成立,我自己一般是把這個時間點看成是蘇州經濟起飛的原點。10年之後的2005年,蘇州能發展到這個地步,除了自身底子好,又趕上了中國發展的好時機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在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上做的非常到位,超過其他城市。這一點展開來說太費事了,就說結論:“2005年蘇州利用外資水平穩步提升,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107家落戶蘇州。”
那麼又過了10年之後,2015年蘇州是什麼水平呢?
雖然排名還在前列,人均還是很高,但是蘇州GDP總量被天津重慶相繼超過;看增長率呢,也成了率先進入“新常態”的那一批。這種情況,樂觀點說是餘威猶在,客觀點說就是發展遇到了新問題,面臨了新挑戰。
我們吃飽了飯,自然勞動力成本就上去了;我們有錢了,自然資產的價格就高了,換句話說,外企一開始在中國投資所追求的低成本這幾年確實少了。
蘇州就是一個典型,不信你去看看蘇州的房價過去幾年漲了多少。還有,2008年新稅法把外企的優惠政策取消,全國來看外企終於跟內企一樣繳稅了。蘇州也開始轉型,對新投資的產業類型、節能減排方面提出嚴格要求。這種形勢下,蘇州的成本比無錫高,比泰國高,不難理解吧?
在這種情況下,工業型、生產型的外企在蘇州幹不下去了,奇怪嗎?希捷就不說了,上一個是誰?
2016年6月,1993年蘇州投資規模最大的外資項目,造紙行業巨頭芬蘭斯道拉恩索集團投資的蘇州紫興紙業停產解散。停產解散的原因說的不能再清楚了。
希捷:產能嚴重過剩關掉蘇州工廠
其實我不用他們家硬盤,我也不懂什麼HDD或者SSD。但是我們可以看看人家希捷自己是怎麼說的。
回應:
我搞不懂一件事,為什麼以前稅收這事兒沒這麼多人說,是以前中國不收稅還是突然加了這麼多稅?為什麼川普剛發了幾個推特這事兒馬上就炒的這麼熱,好像是什麼人神共憤的事,以前就沒事?
為了配合美帝製造業回流美國造勢的
以前經濟好,利潤率高!稅率高點也能承受,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利潤率下降,高稅率,明顯感到肉疼
你作為企業繳稅不是正常的嘛,你可以把娃哈哈搬去美國看看美國成本到底多高。一點點稅不得了了。
說得好像212項是個小數字一樣。
總計7000多萬,那麼大一個集團交這麼多,應該不是問題。
稅收太重,娃哈哈為什麼能做到全國首富?
就有一個疑問,給企業減稅能否達到給民眾增加收入這個目的
不可能。
有哪個資本家因為稅收而虧損的?有哪位資本家把減稅費後增加的利潤轉發給工人的?開公司後說稅負重,本身就是無賴。
攻擊稅收的政策的明顯是有組織的的行為,律師治國不成功再來稅收之國總之抹黑中國就是正確的.不中國的富翁們有沒有偷稅?有沒有黑錢?完稅記錄能不能公佈?
噴子注意,中國的稅制是向企業和高檔商品徵稅,實質上是向富人徵稅。老美是直接向個人徵稅,所得稅率平均30%以上,實質演變成了工資稅,富人則通過捐贈、基金會等形式逃避了稅收。
都沒毛病,一個說2013年以來,一個說2015年。清理費用減少212項。嘻嘻官老爺已經給企業減負將近一半啦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18_390076.shtml
王勝:又來!蘇州稅務局逼走外資希捷?
跨國公司大中華區稅務負責人2017-01-17
如何評價希捷關閉蘇州工廠?有些人,只用過希捷的硬盤就開始評價這個問題。這還算好的,還有些媒體,連希捷硬盤都沒有用過,也沒有來過蘇州,就在這裡評價人家關閉蘇州工廠,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是中國政府殺雞取卵,蘇州稅務局(要求希捷補繳14億人民幣所得稅),把人家這麼好的企業給逼走了。
有的媒體一不懂蘇州,二不懂希捷,三不懂稅收,你說報導能沒有偏差麼?還有第四個不懂,最後再說。
兩部委回應“娃哈哈交500多種稅費”:剔除重複計算實212項
此前,娃哈哈集團反映繳納了500多種收費,2017-01-18財政部網站發布答記者問表示,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企業反映的問題,委託浙江省等25個省(區、市)財政、價格及其他有關部門協助核對娃哈哈集團及所屬企業的繳費情況,採取與企業座談、查賬對錶等方式逐筆核對。經核,該集團2015年有支出數據的實際繳費項目為317項,與企業提供的繳費項目相差216項。剔除重複計算後,2015年為212項,繳費金額7412.07萬元,包括:一是政府性基金2項,全部為國家設立項目,共3456.43萬元;二是行政事業性收費26項,其中,國家設立22項,地方設立4項,共2185.25萬元;三是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排污權出讓收入)1項,為國家設立項目,共372.91萬元;四是經營服務性收費148項,共1236.30萬元;五是協會商會會費、訂刊費等其他收費35項,共161.17萬元。
從核查情況看,由於娃哈哈集團在各地所屬企業經營規模、經營範圍、經營行為不同,企業在各地具體繳納的收費項目不盡一致。比如,該集團及所屬企業在浙江繳納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共11項,全部為國家項目;在山西繳納10項,其中8項為國家項目,2項為地方項目;在天津繳納3項,全部為國家項目。此外, 各地經營服務性收費也有一定差異。
2016年娃哈哈集團尚無全年數據,但從2016年1-9月數據看,較2015年同期在繳費項目和金額上,均有一定程度減少。
問:在核查過程中,是否發現了亂收費問題?
答:在核查過程中,雖然尚未發現亂收費問題,但貴州省財政、價格部門發現,國家於2015年1月1日取消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費,由於地方有關執收部門收到文件的時間滯後,導致在2015年初向企業收取了一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費,省財政、價格部門已要求執收單位向企業辦理退付。目前,我們要求各省(區、市)再開展一次全面自查,堅決杜絕此類問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行專項督導檢查。
問:下一步在降低企業繳費負擔方面有何考慮?
答:娃哈哈集團反映的問題,說明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企業對繳費負擔的感受更加敏感。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正進行新一輪清理規範,將研究提出取消、停徵和減免一批涉企收費項目,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世界社會保險報告2014/2015》說:世界許多國家,非正規單位或農業部門一半以上就業者沒有養老和醫療保障,許多小企業或非正規單位或農業部門85%以上的員工沒有工傷(職業健康)保障。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說:眾所周知,中國已經實現了全民醫保;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了82%以上。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超過了2億人,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超過了1.7億人。中國建立的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上實現了製度和人群全覆蓋,救助的對像已經達到了7000多萬人。所以,無論是社會保障規模,還是覆蓋的人數,還是基金規模,中國現在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社保大國。
回應
交社保划算嗎
不會算。但有個賣保險的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社保肯定比商保划算。
醫保還是不錯,特別家裡有老人的。因為省錢,所以不忌醫,因為不忌醫,所以很多病能得到及時治療,老人家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我N年不生病,從沒失過業,養老靠自己,更別談沒卵用的公積金。我憑什麼拿自己的錢去補貼國家的虧空,自己還沒毛好處?最搞的一個是公積金,買不起房的人根本提不出來,反倒被收入高的人貸去推高房價。然後是生育保險,只要簽勞動合同,單位就要給你交生育保險,一直交到退休,哪怕你根本沒有生育能力,或者已經生了孩子。
保險是自助+互助,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一生不得病,人更不可能不變老。正常是年紀越大病越多,醫保怎麼不幫出錢了,我單位一位剛退休的老工人師傅查出了癌症,每月治療醫藥費1萬元,醫保幫報90%,他一年只需承擔1萬來塊,完全可以承受。他說那些城鄉居民醫保的就慘了點,不僅有些藥報不了,而且進了醫保目錄的項目和藥也只能報70%左右。但是他在職時一個月交60多元醫保啊,一年七八百,單位再幫交一百多元錢,總數每年交有1800元的。而城鄉居民醫保每年才交120,政府補貼幫交250-320元,待遇當然不一樣了,交錢多的保障也高,很合理!醫保還有大病二次報銷的。你覺得沒好處?等你真得大病了你就知道有醫保的好處了!
http://www.guancha.cn/XiaChangJiang/2017_01_16_389551.shtml
個人認為,醫療保障主要看幾個指標,即醫療保障覆蓋率、特別強制醫療保障覆蓋率,個人健康實際自付率(包括現金和商業保險),財政補貼率。全社會健康總支出有三個來源,即政府、社會機構、個人。
一般來說,強制醫療保障覆蓋率越高,個人實際支出越少,這個國家的醫療保障就越好。因為,強制醫療保險有財政補貼支出,而商業(私人)醫療保險有營利性,無論報銷多少,歸根結底都是“自己買單”。
據世界勞工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個人醫療保障覆蓋率為61.1%,歐洲最高。中國實行全民醫療保障制度,2015年,資助5910.3萬城鄉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接近西歐,全球191個國家,中國排名50名左右,與人均GDP(PPP)排名相符。如果僅以強制醫療保障覆蓋率排名更靠前(美國僅為35%左右)。
關於中國強制醫療保障覆蓋率,前幾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有表述,但有文章引用人社部統計數據,卻不知人社部數據少了三塊,即新農合醫療保險(歸衛計委管)、沒實行醫療基本保險的機關事業人員(含離退)、軍人(含離退);同時,中國官方沒有公佈商業醫療保險數據。
(2)健康費自付率
評價醫療保障,除醫療覆蓋率外,最重要是個人健康費支付率,不包括個人公共醫療強制性繳費,個人支付有三個指標,一是個人健康現金支出率(佔健康總支出),中國為30%,二是個人健康預付率(佔健康總支出,是指非強制公共醫療保險以外的醫療保險),這個指標中國非常低。三是個人健康現金和預付支出率(佔健康總支出),中國為34.5%(世界平均水平的為37.6%),191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排名居中游,優於美國、俄羅斯、韓國、以色列、希臘、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非、巴西、印度等。
一些文章介紹某些國家免費醫療也不全面,世界上真正免費醫療的國家很少,免費醫療的標準是個人不繳納任何醫療保險(全部由單位或政府繳納),並且絕大多數醫療及藥品支出都報銷。如俄羅斯強制性社會醫保覆蓋率與中國差不多,醫保全由單位或政府繳納(8%),但很多醫療服務及藥品自費,個人現金支付率約46%,高中國16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事業與經濟發展程度有關,中國與歐洲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是農民比例較大(近25%左右),農民階層的收入水平、納稅水平、社保水平與城鎮職工有很大的差距。
法定勞動年齡人口養老保險覆蓋率,一些國際組織的數據與中國官方的不同,“世勞工”為100%,中國官方為85%左右,誤差出在居民養老。有些國家的自願繳費型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後還要繳費,國際勞工組織因而將中國居民領取養老金也統計為繳費人。中國居民養老保險各市縣規定不同,多數地區規定年滿60歲的要補繳納一定年限的保險才可享受待遇(可一次性繳納)。繳費覆蓋率為100%的國家也有這種情況。
按中國統計方法,2015年,中國養老繳費覆蓋率在約85%,覆蓋率超過85%以上國家約50個;中國公共強制貢獻型養老覆蓋率為37%左右(並軌後),按強制貢獻型排名中國在65位左右(183個),如只按公共強制貢獻型,中國排名會更靠前。
(3)養老受益率
世界勞工組織統計養老受益有四個重要指標,一個是法定退休年齡受益率,是指規定退休年齡有養老金的比例,分母是法定退休年齡以上的人口,因為各國都有各種原因提前退休的(含病退、特殊崗位的),凡指標超過100%,都是這種情況。
二是實際(應計)有養老金的比例,分母是法定退休以上的加上提前退休的人數,但“世勞工”對中國女居民55歲受益估計比例偏高(中國多數地區規定為60歲,與男居民相同)。
三是貢獻型養老受益率(雇主繳費)。
四是非貢獻受益率,是自願繳費和非繳費的合併。養老受益最好的類型是非繳費受益,這類國家極少。
2015年,中國養老受益率為100%,全球100%約有20多個,中國貢獻型養老受益率為42%左右。在185個國家地區排名70位左右,與人均GDP排名大體相當。如只按公共強制貢獻型,中國排名會更靠前。
(二)醫療保障
(1)醫保覆蓋率
有的文章常用兩個指標比較,即健康總支出佔GDP的比率、政府健康支出佔政府支出的比率。但這兩個數據都有問題:如果同等數量和質量健康服務價格越高,健康支出必然就高。同時,政府健康保險是稅收的組成部分(有個人繳納的部分),繳納和支出越多,比率就越高。所以,健康支出佔GDP率、佔財政收入比率,並不是最好的評價指標。
有文章介紹說,部分國家養老金替代率遠高於經合組織數據,主要原因是強制型養老金和自願型養老金平均計算有誤。某個人確實可能有兩種以上養老金,如中國企業職工有基本養老保險,部分職工有企業年金(人月均1850元,是平均基本養老金的86%),但只佔在職參保人數的9%左右。計算平均數,兩種養老金替代率不能直接相加,正確計算要用加權平均法。最關鍵的是,平均結果不能與中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相比,更不能與含女員工和提前退休的平均養老金替代率相比。
中國連續12年調整企業養老金,機關事業也相應調整,全部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替代率也大幅提高,超過很多歐美髮達國家。如2014年,美國退休人員月均為1294美元(夫妻雙退月均為2111美元),平均工資為51245美元,平均養老金水平率低於30%。
(2)養老覆蓋率
人社部此前發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人民日報》撰文說,“《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合計達到8.42億人,其中2.29億人領取基本養老金。在我國人口總數中,剔除學齡前兒童和在校學生等群體,人數約為10.5億人,目前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總體覆蓋率已到80%左右”。
針對有文章說中國養老覆蓋率較低,人社部尹蔚民部長指出,“養老保險不是全民覆蓋,是覆蓋特定人群,也就是說要扣除學齡前兒童和在校學生”。
世界勞工組織研究養老保障分兩類,一類是法定勞動人口繳費覆蓋率,一類是退休受益率。
社會養老保障分三種,第一種是強制貢獻型(公共和商業),如中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公共強制貢獻型,並軌後,機關事業也是。第二種是非繳費型(個人不繳費,養老金由財政支付),軍隊養老和軍隊移交地方養老,以及特殊人員養老歸此類。第三種是自願繳費型,包括職業(企業)年金和居民養老保險。
從普通老百姓的“觀感”來說,養老保障“最好”的類型是全部由財政支付,但這類型的國家極少,多數國家是強制貢獻型。
中國養老並軌後,強制貢獻型養老保險覆蓋率約37%左右,與南非、泰國差不多。中國強制貢獻型養老保障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只有20%左右農民工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部分個體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多是企業下崗人員),其它農民工和個體就業人員參加居民養老保險。
個人繳納率是平均工資6.3-14.5%(平均工資51245美元)。加上單位繳納部分,平均繳費率不低10%。與A類合計至少11%,超過中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率。如加上團體醫療保險(雇主也要繳納),費率則更高。
據世界銀行統計,美國社會保障繳款與勞動收入的比為34.8%(2012年),剔除財政補貼和投資收入,考慮公共強制性社保覆蓋率,這個數據與實際比較接近。
中國的社會保障範圍和水平
(一)養老保障
(1)養老金水平。
有文章說,中國職工養老金平均替代率為40%左右,低於世界替代率平均值。但養老金水平也有三個不同的概念,一是全部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全部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平均收入的比。注意,國際組織比的是當年的平均收入,中國官方是上年的,因為中國繳費標準多地設為上年平均。
二是當年新退人員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指當年全部新退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平均收入的比,專業術語為相對養老金水平率(Gross relative pension level(%average gross earnings)。重點是“全部新退人員”。同樣,國際組織是比的是當年的平均收入,人社部《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公佈企業全部職工當年新退此數據(但分母是繳費工資,不是平均工資)。
三是個人養老金替代率是個人退休金與退休前收入比(Gross replacement rate(%individual gross earnings)。重點是“新退個人”。某些文章常舉例,就是這個概念。
第二個和第三個概念有區別有聯繫,當統計口徑為100%時,第二個替代率與第三個替代率是相同。否則,不能相同。
上圖為經合組織2014年養老金替代率統計表,第一欄是國名,第二欄是當年公共強制型養老金替代率,第三欄是強制型商業養老替代率,第四欄為強制型(公共和商業)養老金替代率,第五欄是自願繳費型養老金替代率。經合組織網站註明是男性(此表沒註明)。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強制型養老金替代率平均為41.3%,歐盟28個國家平均為49.3%。中國官方統計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替代率為67.5%(與2010年67.6%基本持平),不計機關事業也排名靠前,高過很多歐洲成員國(況且中國退休還早)。
中國較低的原因,一是城鎮個體就業人員和城鎮工作的農民工多參加居民社保,比職工費率低;二是繳納個稅人員比例低;三是繳納稅費的計稅(費)線低。
各國社保繳納比較要注意可比性,如美國公共社保名義繳費率,並不能與中國社保五項基本社保直接比較。世界勞工組織和美國社保署統計美國社保名義繳費率為17.35%,其中養老保險(含單獨倖存者、殘疾)12.4%、醫療保險2.9%、失業保險0.75,工傷保險1.3%。
中國社會保險包括職工五險和居民兩險(養老和醫療),美國祇包括養老、醫療A類主體、聯邦失業保險及上繳,不包括工傷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州和地方失業保險稅留成和失業基金。
美國失業保險規定:失業保險稅(費)率為6%,聯邦徵收0.6%,各州根據收支平衡情況,決定徵收水平,失業保險各州名目不同,聯邦和州實際徵收是超過平均收入的6% 。
美國公共醫療保險主要有聯邦政府管理的為老年人和傷殘者提供的醫療照顧保險(Medicare);聯邦和州政府合作的為貧困者提供的醫療補助保險(Medicaid);由聯邦和州政府合作的各州兒童醫療保險計劃(Stat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簡稱SCHIP。此外還有為聯邦政府僱員和軍人等設立的特種醫療保險,以及各州根據財政自行設立的各種健康計劃。
人們常說的,美國繳納2.9%的醫療保險,其實只是醫療保險的A類(醫療照顧保險)的主體,只有滿65歲以上(或腎衰竭等病)的才可以享受待遇(參保人在工作期間要按規定繳滿年限後)。65歲以上(或腎衰竭等病)的,有的醫療項目還需另繳保險。65歲以下的,只有患腎衰竭等病,有透析等項目的才能報銷。
其他有正常工作收入的65歲以下者,只能參加奧巴馬醫療保險(強制性,財政支持),商業性質的團體醫療保險(自願)、個人醫療保險(自願),等等。
中美兩國職工醫療保險比較,個人認為,美國至少是A類+奧巴馬醫療保險+團體醫療保健,才可比。
奧巴馬醫療保險由職工和單位分擔,報銷分四級,報銷比例分60%、70%、80%、90%,繳費規定為年齡越大、險費越高。據美國艾瓦利爾健保資訊公司對11州及華府哥倫比亞特區(DC)的調查(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調查),在政府稅務優惠(折扣)前, 21歲(不吸煙)購買中等醫保,月均為270美元,40歲(不吸煙)購買中等醫保,月均為330美元元;60歲購買中等醫保,月均為每月615美元。
討論社保費率容易混淆四個概念,一是名義社保稅(費)率,即社會保障組織統計的各國名義社保(最低)稅(費)率。二是社會保障繳款(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與勞動收入比。注意,社保繳款包括政府雇主繳納和財政補貼部分。三是社保稅(費)與勞動收入比,社保稅(費)只有繳費的,不含政府雇主繳納部分和財政補貼。四是社保實際繳納平均率,實際繳費與平均工資的比。
特別要強調的是,這幾個概念是不可比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最低費率不是實際費率,二是各國社保覆蓋率不同,三是各國按規繳納程度不同。
美國財政補貼社保率約為16.5%(主要在補充醫療保險),中國為21%(含居民養老和醫療),也就是說,中國政府補貼並不少於美國。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社保支出佔GDP的比,或是佔財政支出的比,並不能清晰地說明政府注重社保的情況。世界銀行有近百個國家(地區)的社保繳款與勞動收入比數據(年份不同),中國排51位左右。世界銀行數據庫沒有找到前述文章所說的“實際承受稅率的排名”。
根據人社部公報數據,近年來,社保計費工資線持續下降,2014年降為60%左右,社保實際繳費率在24%左右。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繳費率是死的,而計費工資線是活的,計費工資線下降,與地方政府規定和企業意願有關:如
(1)規定可在工資的60-300%之間繳納。
(2)規定可按本人工資或社平工資繳納。同時,各地社平工資計算不同,有(非私)單位平均工資,有含私平均工資。
(3)規定可按上年社平工資計算(含上年社平工資的60%)。
(4)有的地方規定,困難企業和下崗職工按上年社平工資的40%繳納。
(5)靈活就業等人員也統計在社保基金裡,其按法定費率的56-71%繳納(養老按20%繳納,基本醫療按5.6%左右繳納)。
據社保專業機構51社保《2016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中國75%的企業未按職工實際工薪繳納,約36%的企業按最低基數繳納,約18%按部分工資繳納,按全部工資繳納25%左右。
這里特別強調的是,從個人的角度看,個稅和保費繳納率(與勞動收入比)才是關鍵,經合組織成員國幾何平均在20%左右,而中國城鎮勞動者不超過8%(全體非農勞動者不超過7%),城鎮勞動者月均繳納社保約185元左右(2014年城鎮個人社保繳費為8725.8億元,含居民養老和醫保,不計職業年金,城鎮就業者為39310萬人)。
夏長江:關於中國社保的問題,你被專家忽悠過嗎?
高級經濟師,曾從事政府統計和經濟研究工作2017-01-16
學術界在研究和介紹社會保障時,更多的是關注歐洲發達國家的情況,而社保和福利最好的是幾個島國或小國;同時,原蘇東國家的社會保障也具有優勢。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忽視中國社保事業取得的顯著成就。
2016年,中國獲得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的“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獲獎詞說:中國有13.75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和轉型的背景下,政府進行了社保制度重大改革,貧困空前減少,社保覆蓋面顯著擴大。
中國社保費率高嗎?
但有文章說,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按照世界銀行2009年最新測算的實際承受稅率,中國的社會保險繳費在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約為“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歐五國的3倍,是G7國家的2.8倍,是東亞鄰國和鄰近地區(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的4.6倍。
針對上述文章,《人民日報》專門進行了調查和報導,“記者查閱了美國社保局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有12個國家的社保名義繳費率高於中國,即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哥倫比亞、捷克、匈牙利、法國、奧地利、荷蘭、德國、意大利、波蘭、烏克蘭等。”
中國人社部也多次說過:在173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社保名義稅(費)率世界排名第13位。近年來,中國多次降低各項社保費率,至少降了3個百分點,名義繳費率排名已降為23位左右。
美國社會保障署的社保統計規則是:如果某國某項社保各地區費率不一,或某項社保費率各檔不一,按最低費率統計。如羅馬尼亞社會保險稅為三檔取最低,其工傷保險為0.15-0.85%,按最低費率0.15計。這樣統計的結果,社保名義繳費率實際是社保名義最低費率。
近年中國社保調整規定: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為20%的,降至19%。
失業保險總費率降至1%—1.5%,其中個人費率不超過0.5%。
生育保險基金費率為0.5%以內,有的地區生育保險費率已為0.4。
工傷保險:分八類,費率分別為0.2%、0.4%、0.7%、0.9%、1.1%、1.3%、1.6%、1.9%。一類行業分為三個檔次,可在基準費率的基礎上,可向上浮動120%、150%。即最低費率為0.3。
李克強:在降低收費等方面要讓企業有切身感受
李克強總理2017.1.13主持召開的座談會上,受邀出席的4位企業家,3位都被總理問到了“企業稅費負擔”的相關問題。李克強隨後明確表示:今年要在降低收費等非稅負擔方面讓企業有切身感受,國務院要對此開展督查。
“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從而為企業減稅降費騰出空間。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個原則!”總理說。
“的確,我們主要是各種明目的'費'太多,以及製度性交易成本太高,確實要進一步加快減輕企業負擔。”李克強說。
他當即明確表示,今年國務院將專門對此開展督查。“一定要按規矩徵收稅費,不在清單裡的稅費決不能收。要通過剛性措施切實降低企業非稅負擔,削減稅費徵收的彈性空間。”總理說。
減稅降費的空間來自哪裡?李克強很篤定地說,政府要真正與企業“同甘共苦”,真正過“緊日子”。
“沒有企業的發展,最終都是竭澤而漁。”總理說。
他要求,要進一步壓縮一般性公共支出,進一步提高支出效率。
“'壓'出來的錢用到哪兒呢?就是要用來給企業減輕負擔!”總理說。
李克強指出,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在不斷上升,但還需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抓緊制定實施和逐步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這些成本,在座的幾位企業家可能最有感受:辦個事情,搞個審批,要個通行證,可能還不大容易,還需要不少時間。”總理說,“有關部門要抓住這項重點工作深入推進,挖掘中國經濟的潛力,釋放更大市場活力。”
李克強最後要求,政府工作要更多出台一些有效措施,真正解決一些企業的難點和老百姓的痛點。
“要讓市場主體有更加切身的感受。《政府工作報告》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諾,最重要的就是要代表人民意願,讓人民滿意!”總理說。
回應
总理说的太好了,务实的好总理!
世行的指數所依據的並非各經濟體的宏觀數據,而是由世行工作組提供一個模擬的從事傳統人工密集製造業的中型企業,根據各經濟體的稅種稅率推算出企業總稅負(不包括個人負擔稅負)。
此外,世行的總稅率分子由企業稅、勞動力稅費、其他稅費三部分組成,不包括流轉稅。其中企業稅在中國指企業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因美國沒有土地增值稅,主要指企業所得稅。勞動力稅費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等社會保障費用。而其他稅費僅指房產稅等一些小稅種。
“由於各經濟體的產業結構、成本結構、發展階段、稅收制度傾向(例如側重企業稅還是個人稅)等因素往往存在較大差異,所得出的指數和排名只能反映各經濟體稅負的某一方面,未必代表各經濟體的全面情況。”梅杞成稱。
“世行測算的總稅率屬於微觀稅負分析,其指標範圍和數據的選取與通行算法差異較大,用這一指標作國與國之間橫向稅負比較意義不大。”樓說。
“比較稅負,關鍵看宏觀稅負,即總收入與名義GDP的比值。”樓說,如果不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14、2015年我國宏觀稅負均為29%左右,如果計入國有土地出讓淨收益,宏觀稅負分別為30.2%和29.8%。“從國際比較來看,無論哪個口徑,我國宏觀稅負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回應
別說沒用的,就是稅負是680%,也沒問題,有些國家和地區是零稅負,甚至還有避稅天堂,為什麼不去?再說一遍,不是稅負,不是稅負,不是稅負,而是利潤才是決定資本走留的根本.北京的房價那麼高,為什麼還炒?生存成本那麼大,打工者還當北漂?就是因為能賺到錢
某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國內只要出一點問題就無限放大。再這麼鬧下去,曹恐怕真的只有跑路才能避開這些紛爭。這才是真正的虛擬經濟傷害實體經濟。
你以為能跑路他不跑?不要把他想的那樣的高大上,資本逐利這一原則對資本家來說是真理。查一查他的發家史,看看他的資本積累,真的那麼清白麼?別看他在外投資20多年,真正的離開祖國他恐怕就什麼也不是了,這也許就是他還不跑的原因
比較下中國和美國這些年在鐵路、公路、水利、城市建設、環境治理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規模後再來比較兩國稅負。
世行也好,學家也好,炒作中國稅率負重,都是配合想要中國資金外流的炒作,他們不會去分析稅率的實際的。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17_389721.shtml
世行報告稱中國總稅率為68% 前財長樓繼偉回應
新華社2017.1.16報導稱,中國企業面臨“死亡稅率”、民間資本“加速外逃”、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總稅率達68%……針對近期企業稅負熱點話題,新華社記者近日獨家專訪財政部前部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
“曹德旺跑路並非普遍現象”“營改增減稅力度超出當初預估”“稅負比較,關鍵看宏觀稅負”……一個多小時的採訪,這位中國20多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見證者,以其專業視角回應社會關切。
樓認為,首先要看到他所涉行業的特殊性。汽車玻璃製造業不適合長距離遠洋運輸,到銷售目的地投資是出於客觀需要。就該行業生產要素成本而言,美國的確有優勢,電力、天然氣等能源成本低,製造業土地價格低,運輸成本也不高。
從稅負成本看,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5%,中國稅率是25%。對於有觀點質疑中國征收增值稅而美國沒有,樓認為中美稅制結構不同,對應中國增值稅,美國實際要徵收銷售稅,不過稅負不反映在汽車玻璃生產環節的增值上,而是落在汽車整車銷售環節,因此不能脫離兩國稅制特點看問題。
樓認為,曹並沒有把自己全部的玻璃製造都搬到美國,大量業務還在國內。中國國內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不過,樓也坦承,中美企業負擔是有差距的,包括“五險一金”,美國大公司在稅優安排下普遍都為員工提供商業醫療保險作為非工資福利,雖然不是強制,但這塊沒有納入社保成本。
他指出,為降低企業社保負擔,2016年我國階段性降低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失業保險費率。未來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後,我國就有條件進一步降低目前的養老保險費率。另外從現實情況看,因激勵約束機制不足和監管不夠,企業實際承擔的養老保險等費率要低於名義水平,實際繳費費基也比規定的小。
此外,他強調,中國的確存在土地成本高、勞動力成本優勢趨弱、利率較高、企業利潤率下降等客觀問題,“企業家們的擔心,正是下一步降成本要努力的方向”。
世行總稅率“意義不大” 比較稅負關鍵看“宏觀稅負”
不久前,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關於全球企業稅負情況報告稱,2016年所有國家(地區)平均總稅率為40.6%,而中國總稅率為68%,位列世界第12 。
調結構有成 陸工業利潤大增2016-12-28經濟日報
大陸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大幅上升至14.5%,為今年以來第二高,值得注意的是,主營業務收入11月年增8.2%,創2014年以來最高。工業企業利潤和收入雙雙回升,顯示企業經營效益確實出現明顯改善。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7)日公布,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人民幣7,745.7億元,年增14.5%,增速比10月加快4.7個百分點;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人民幣6兆334.1億元,年增9.4%,增速比1-10月加快0.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11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增8.2%,比10月增加2.8個百分點。
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解讀稱,1-11月企業效益穩步向好,企業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成效繼續顯現,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化,工業結構將不斷優化,新增長動能不斷積蓄,工業企業效益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但他也表示,利潤增長較快是基於上年基數較低;過多依賴於石油加工、鋼鐵等原材料行業價格反彈;且「回款難」(意指應收帳款回收較難)仍然是當前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較大障礙。
何平指出,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的原因包括: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均有所加快;價格漲幅明顯擴大;電子、專用設備和石油加工等行業拉動明顯等因素。
何平認為,儘管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但目前工業領域提質增效仍然面臨不利因素。
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6.2%,增速比10月加快0.1個百分點;11月PPI上漲3.3%,漲幅比10月擴大2.1個百分點。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指出,11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均已超過GDP增速,表明經濟確實呈現走穩回升態勢,大陸經濟確實已經進入L型下半場。預計工業企業和民間投資,會受益於利潤和收入回暖而持續上行。
因為高端產品銷量有限且定價空間比較寬裕,可以消化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所以漲幅較大的都是中低端的空調產品。“行業都差不多(是這個情況)。”
他解釋道,空調漲價的原因是空調原材料的全線漲價,紙箱,銅、鋅、鋁等大宗材料都在漲價。
據生意社價格監測,今年第三季度塑料產品價格的平均漲幅為4.92%,其中PVC價格同比上漲了25.79%,ABS價格同比上漲13.67%,PP的價格也同比上漲1.39%,這些都是用於家電製造的主要塑料原材料。
“目前紙箱是有錢都買不到,因為最近環保壓力比較大,紙箱行業是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現在很多紙箱廠都關閉了。銅的價格則相比去年同期漲了30%以上。”前述空調企業相關負責人如此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表示,一台空調的原材料成本較去年同期,漲幅在15%-20%之間。“一個是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導致原材料成本上漲,另一方面,環保壓力使得空調產品價格漲上加漲。”
奧維云網(AVC)研究院院長張彥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空調廠商紛紛提出漲價主要是原材料成本的推動,近幾個月,石油的價格在漲,而製冷劑等都是石油下游衍生品。
另一方面,空調整體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企業意識到不能老打價格戰,所以藉原材料漲價,企業也紛紛對空調重新核算成本,重新定價。
再則,當下彩電等商品整體漲價的氛圍也給了空調企業漲價的藉口。
不過,張彥斌認為,國內空調行業已經達到天花板,明年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這輪價格漲了,到了年後,價格未必能立得住。”
看來漲價,還是不漲價,對於當前的家電企業來說,已經不僅是一道經營性問題,還是一道生存性問題了。(文/ 陳鵬麗李淨翰)
回應
少收點過橋費。既然汽油裡含了養路費,為何還收過橋費?有的高速公路早過了收費期,現在還在收費!這等於從老百姓身上抽血,直接打擊了消費!
那你知道高速公路和高鐵一樣,中西部地區基本都是賠錢的嗎?
漲價是私有化和市場化後的常態。
漲得好,反正我除了房子,其他的東西貴一倍都隨便消費。
原材料漲價?應該是貨幣貶值吧
典型的民粹型評論。匯率貶值帶來的是輸入性通脹,也就是進口產品貴了而國貨沒有。內部通脹是普遍性漲價,而不是只有原材料和相應的下游產品漲價。
原材料確實在漲,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今年的價格都漲了。商品跌了5年多,現在全世界去產能的效果浮現了。
忽然之間幾乎所有的家電都在漲價原材料漲價是主因
每日經濟新聞2016.12.27報導稱,一直以來,元旦、春節都是家電產品銷售的旺季,各大廠商均面臨“收官開局”雙向壓力,往往都會在年底這段期間搞促銷吸引消費者,從而提升銷售業績。
可今年卻“畫風突變”,消費者盼望的打折沒來,卻發現空調、電視、熱水器、冰箱等家電都在漲價!這是什麼情況?原來,原材料漲價是主因。
幾乎所有的家電都在漲價
12月26日,美的空調發布漲價通知,一台價格將上漲50~200元不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最近漲價或者打算漲價的可不僅僅是美的空調:
格力空調在“雙十二”優惠結束後宣布自12月19日起空調價格每台上漲50~100元不等;
志高空調通知自12月起空調價格上漲2%,1月再上漲2%。
日立家用中央空調通知從2017年1月1日起實施調價,平均上調10%。
電視也在漲價!據央視財經此前報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近期,樂視電視宣布了今年內的第二次漲價,將對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部分機型每台價格再度上調100元,65英寸部分機型每台價格上調300元,而上一次漲價是在9月,部分電視漲了100到200元。
點擊查看大圖
另據經濟導報消息,除了空調、電視機,在冰箱企業中,海爾、海信、美菱、奧馬等企業早些時候已悄然提價。還有一些熱水器企業近期也開始對整機提價5%-10%。
原材料漲價是家電漲價的主要原因
2016年下半年以來,受大宗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物流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以及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特別是原材料上漲,讓家電生產企業無法承受。
多家彩電企業負責人都曾對媒體表示,今年面板漲價幅度頗高,這也給本來盈利能力就弱的彩電企業造成更大經營壓力,所以漲價也是被逼無奈。對此,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指出:
面板行業從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虧損比較嚴重,面板企業達成同盟,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漲價。而一台液晶電視機成本70%以上是液晶面板,如果液晶面板價格有波動會直接影響液晶電視機的生產成本,這對電視整機企業成本的壓力影響明顯。
國內某空調企業內部人士今天(12月27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候表示,空調漲價主要是因為原材料在漲價,前段時間,很多公司都在提前通知下游客戶漲價的消息,讓他們趕緊提貨。“漲價的原因也不是企業非要漲,而是整個大環境都在漲。”
就如同媒體對國企貼上壟斷、低效率的標籤後口誅筆伐,但實際上很多國企都是競爭性國企,不僅要向國資委上繳利潤,還要在上繳利潤的同時與外企、民企同台競技,讓一些鼓吹私有化的經濟學家難以置信的是,很多國企即便利潤上繳,依舊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
同樣,外企也未必都是走下坡路,民企也有不少老闆跑路,貼標籤的做法未免草率,還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於新人入職選擇,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您是80、90分的人才,而且希望以後能做成大事業的,進入成熟的大公司很可能仍然成為螺絲釘,你的才能或許會受到外企體制的抑制。而進入初創公司則可以經歷更多的磨礪,接觸更多的領域,成長得更快。但如果希望生活上得到更多,工作上不投入太多,只要做一個合格員工的,選擇外企會更好一些。當然,進入外企學習一些技術和經驗,開闊眼界後再創業,或加入初創公司也未嘗不可。
不過,不論選擇了哪條路都不能鬆懈,必須時常努力提升自己,正如一個前輩的告誡:如果你足夠優秀,你自己肯努力,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如果不努力,每一條路都走不通。
回應
不要說外企國企。世在界上哪有什麼鐵飯碗呢?不斷的進步學習這才是王道。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12_21_385289_2.shtml
入職外企並非沒有益處
一部分外企在中國開設分公司或研發中心,確實是歷史上看中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及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很多外企確實把中國定位為廉價工廠和現金奶牛。正如萬事無絕對,對於外企會不會把技術放在中國,這一方面受制於歐美政府,另一方面也是由外企發展戰略決定的,也就是賺錢,至於技術放在哪裡並非其最關心的問題。
一位從事自主CPU設計的工程師表示:“雖然外企不會把最核心的技術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但設在大陸的外企研發部門也不都是雞肋部門,也有一些擁有非常出色的研發人員,特別是一些進入中國多年的跨國公司,一些國內技術人員都有非常雄厚的技術積累和研發經驗,比如幾大EDA公司在中國的技術團隊等等……新人進入外企不僅可以學習外企相對成熟的管理機制,開闊視野,還能獲得與國外高水平研發人員交流、學習的機會,有很多技巧、經驗值得借鑒。”
必須明確的是,雖然技術上的嚴防死守會推遲中國大陸掌握歐盟先進技術的時間,甚至使一些行業在30多年時間裡依舊依賴於國外技術。但只要有了交流,絕對的技術封鎖是做不到的。比如從人的關係上,通過在外企工作認識了懂技術的美國人,只要開的出價碼,將來就可以拉過來創業或共事,事實上,國內不少技術人員就是從外企過來的。
新人進入外企不僅可以學習外企相對成熟的管理機制,開闊視野,還能獲得與國外高水平研發人員交流、學習的機會,有很多技巧、經驗值得借鑒。還是從CPU上來舉例,由於目前國內和Intel的技術水平差距過大,如果入職外企的新人能有機會認識個把Intel的資深工程師,並搞好關係,能私下學習一些經驗和技術,雖然在對方看來可能是比較普通的東西,但這些知識在其他地方,新人可能很難學到。
關於外企、民企的對比,有網友用“民企累、民企苦、待遇低,但蓬勃發展,外企輕鬆、待遇好,但在走下坡路……”來形容,雖然這種描述在局部是適宜的,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用民企、外企這樣簡單的貼標籤給企業定性的做法,未免有失客觀。
外企有一整套相對比較成熟的體制,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工程師告訴筆者,成熟體制的優勢在於“能把60分的人用成70分”。
“不過,這種體制也存在問題,在人才培養上其實是把員工培養成為大機器上微不足道的一枚螺絲釘——因為分工非常細,可能好多年就乾一件事,像流水線上的工人,這點其實大型企業都一樣,不論外企、國企,或大型私企”。
在外企中,華人還存在天花板的問題,中國員工在外企的上升空間是非常有限的,最多能提拔到中層管理幹部就非常好了,這還是以歐資美資企業為前提的。日資、韓資企業更加傾向於在中國招收“工人”。因為兩國的工資水平不同,在日韓只能招到普通大學生的工資,在中國可以招到985的大學生,所以很多招聘一開始就是奔著招收優質工人的目標去的……
曾在外企工作,後來辭職創業的朋友則向筆者表示:“如果長期待在外企裡,即便走上了中層管理崗位,最後培養的能力,也是怎麼在全球化大企業裡做一些比較複雜的協調組織工作的能力,而不是單獨拼殺、獨當一面的能力。一旦離開外企,換到小的創業公司,鍛煉出來的能力也許就無用武之地了……”
他還認為,“在大企業裡發揮的作用就是一個螺絲釘,做得再好,有你沒你差別不大,雖然拿到高薪,但心裡也有點擔心,萬一裁員,後面想維持同樣的生活品質是很難的。如果出來,收入可能要砍掉一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生活品質是能上不能下的,所以大家都在想長遠的收益……現在國內機會非常好,你出來創業有商業資本願意支持你,當地政府提供各種政策和環境,這樣創業的風險在下降,但創業的收益在穩步提升,而同時在外企被裁員的風險始終存在,我放棄百萬年薪出來創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從越不可替代就越有價值的角度來分析,在外企中學到或鍛煉出來的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公關推介、售後服務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都不太強。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力、體力、精力都無法與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相較量,而曾經外企工作的“漂亮”履歷意味著老闆必須給予更高的待遇。在此情形下,老闆有什麼理由不去選擇對薪酬要求較低,且體力、精力更充沛的年輕人呢?因此,人到中年從外企裸辭或被裁員後,再找工作就很容易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在通信設備方面,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通信廠商不僅在中國擊敗日本NEC和富士通、美國朗訊、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比利時BTM、法國阿爾卡特、加拿大北電等競爭對手,在國外市場接連攻城略地,曾經高高在上的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加拿大北電、西門子等曾經的通信巨頭在錯綜複雜的國際併購和拆分中已然變成了“失敗者同盟”,即便是愛立信在不久前也裁員3900人… …
可以說在家電、通信、電子產品整機製造等方面,在中國市場,外企已經被國產品牌擊敗。不過,在集成電路、醫療設備等行業,外企依然非常強勢——中國近年來每年進口的芯片費用已經超過石油進口金額。特別是CPU、GPU、DSP、FPGA等電子元件,以及原材料、半導體設備等方面,外企依舊佔據統治地位。
入職外企存在的風險
外企往往被一些人貼上待遇好、依規守法的標籤,但實際上外企也並非道德高尚的同義詞。也許外資或合資企業起初進入大陸是規範的,但在完成本地化並引入本地化的製度後,面對國內處於弱勢地位的員工,在剝削廉價勞動力上,很多外企往往更加有恃無恐,甚至有的還憑藉強勢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在繳納稅收和進出口方面取得保護,同時大大降低進行灰色交易的成本。
對於敢於“背叛”公司的員工,一些外企往往憑藉行業領導地位,給予封殺,或對再就業造成困難。必須指出的是,不少外企在福利發放上顯得相當國際化,國內其他企業有的過節津貼外企幾乎沒有。與此同時,誤餐費、車旅費、住宿費等方面又向國內看齊……
由於技術保護和外國政府的限制,很多外企往往不會將最核心的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而這種做法會導致在這些外企中工作的員工很難掌握行業內的核心技術,作為普通員工在工作中學到的更多是市場營銷、公關推介、售後服務等方面能力,或者學到了一些技術,但並非關鍵技術,用CPU來舉例類比的話,好比是僅僅學到了怎麼用CPU,而非怎麼設計CPU的能力。
最近,關於外企就業的問題也出現在國內某問答網站上,由於範圍太大,筆者僅就自己熟悉的集成電路、電子消費品等領域談談看法,也採訪了在IBM等國外巨頭從業過的一些朋友,分享一下他們的經驗。
在哪些領域外企已經無力與本土企業競爭
網絡輿論曾經爆炒外企逃離中國,有些人將外企逃離中國解讀為中國經濟環境惡化,或跨國外企不再看好中國經濟所以逃離,但實際上,逃離的僅僅是一部分在本土企業面前無力招架的失敗者——雖然在一些行業外企確實被本土企業打得潰不成軍,但在不少領域外企依舊保持著很大的技術和商業上的優勢。
在家電行業,索尼、松下、日立、三星等日韓品牌都曾經是被部分中國消費者追捧的高端品牌,但近些年來,隨著格力、海爾、美的、TCL、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家電品牌的崛起,日韓品牌家電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完全處於劣勢。
在2016年上半年,格力、美的、海爾位列國內空調市場份額前三,其中格力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三分之一;在2015年,海爾、海信、容聲位列國內冰箱市場份額前三,其中海爾的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一;在彩電方面,雖然2016年韓國三星和LG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9.7%和11.6%,但中國彩電品牌追趕迅速——TCL的全球市場份額為7.6%,海信和創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1%和6.6%,必須指出的是,在2016年,中國彩電品牌的銷量達到了5120萬台,全球佔有率達33.9%,已然超越韓國彩電品牌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曾經日本巨頭索尼,全球市場份額已跌落至5%。
美國通用問海爾拿什麼領導他們,張瑞敏:我們的領導是用戶
在手機、PC、服務器等整機產品上,中國品牌也成長迅速。在2016年上半年,國內出貨量排名前5位為華為、OPPO、蘋果、vivo和小米,而摩托羅拉、索愛、諾基亞、阿爾卡特、飛利浦、HTC這些紅極一時的品牌早已不見踪影,即便是全球市場份額依舊排行第一的三星也在中國市場跌出了前5。在全球PC市場上,聯想已然成為行業老大,曾經在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佔據30%份額的日本東芝已成為明日黃花。
在服務器方面,今年一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排名依次為浪潮、聯想、華為、戴爾、曙光,雖然在全球市場份額上與國外廠商相比稍遜一籌,但在國內市場,國產品牌已經佔據主動。
一個曹德旺美國建廠,實在是解讀過度了。事實上曹德旺美國建廠只是一個孤立性的個案,完全沒有整體意義。首先汽車工業基本上是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與地區還能夠維持的少數全產業鏈之一。中國崛起到現在,成為世界工廠,基本上把全球成百上千的產品的全產業鏈都搞到了中國國內,西方已經沒有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在於歐美日的汽車可以實現自產自銷,不需要中國生產。汽車的行業特點搞清楚了,曹德旺為什麼到美國去投資就很清楚了。產業鏈集聚是大面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歐美日國內都有集聚的汽車產業鏈,那麼福耀玻璃要打開美國市場,去美國生產玻璃自然就是最佳選擇。因為美國的汽車生產線在美國,物流配套在美國,一切都在美國,你只有到美國去生產才能做到最有效率,成本最低,最有競爭優勢。所以說,福耀玻璃只是龐大中國製造中的一個個案。對於大量全產業鏈都在中國的產業,如果某個企業搬到美國去了。此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產業鏈需要100家企業做配套,99家在中國,1家在美國,那麼結果就是這家企業必死。當然,美國也可以把全產業鏈100家企業全搞到美國,但那又會出現新的問題。首先,美國的基礎設施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產業運轉。其次,美國根本無法大面積提供產業需求的工人,工程師,曹說了,美國的工人可都是四五十歲年齡很大的。經過幾十年的去工業化,美國的製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已經斷檔殘缺,絕大多數資源都用來培養金融IT人才了。所以說,曹德旺投資美國不過是一個孤立性事件,根本沒有必要過分解讀。同樣,特朗普的製造業回歸美國不過是扯淡而已。
特朗普要搞美國製造,立馬有輿論出來配合,我覺得這個話題出現的時機有問題。
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6_12_21_385288.shtml
鐵流:只看手機家電,就能說外企在中國衰退了?
科技、金融觀察者 2016-12-21
近年來,隨著民族產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外企在市場競爭中落敗,只能變賣工廠逃離中國,最近的例子莫過於索尼將廣州的照相機集成電路模組生產工廠——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出售給歐菲光。
10多年前說的是反傾銷,是中國工廠製造的玻璃遠隔重洋賣到美國,顯然中國玻璃的製造成本有不小的優勢。那麼10年以後,玻璃行業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需要介紹一下玻璃生產工藝。
……
回應
這種閉門造車的文章不看也罷,你們這些專家有長期的實地追踪考察沒? 不僅僅是汽車玻璃啊,紡織,服裝,製鞋,電子組裝,低端製造幾乎都在流出中國,流向越南東南亞,高端的美日德韓控制,中國艱難升級。國內苛捐雜稅,吃那卡要太狠了。
這個分析中肯實在,凡是不可一概而論。否則無法理解為什麼美國本地的資本家卻要把製造業轉移出國去。美國跟中國一樣是大國,各行各業各地具體情況不一樣。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福耀的新媒體在朋友圈頻繁傳播,我朋友圈裡竟然還有實體製造工廠的老闆也相信。實話說我之前在製造業也算做了差不多17年高級管理,從談判、成本、試樣、組織生產、協作廠家配套部件及包裝等、批量產、檢驗、出廠、貨款回籠等,深刻體會中國製造業的不易,期間和日本、台灣、西班牙、美國、德國、法國等相關廠商都有常年合作關係,基本上說中國的優勢:1)在於產業鏈配套優勢(中國的產業鏈配套全世界第一),2)人工效率(很多工廠是12小時制運轉,特殊情況可以動員,以前歐美某些行業也是12小時制運轉,但是後來福利程度高了就沒人願意做12小時制了),3 )決策速度(比如產品模具修正,日本客戶同意中方供應商更改產品模具某個部件需要5個月左右時間,我們中國自己的企業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決定,以至連夜可以出修正樣品、如果是歐洲客戶要同意中方修正模具,適逢經辦人休假必須耐心等待他們,包括實耐寶這樣的企業,基本上需要3個月時間,美國客戶在信任中國工廠的前提下會立即答應中國工廠的要求,最遲不會超過一個月)、4)產品和價格的定位(以滿足大部分客戶的需求,求量的突破而盈利)
評曹德旺“出走”:單憑玻璃行業,就能判定中美製造業成本高低嗎?
陳經 風雲學會會員,《中國的官辦經濟》2016-12-21
近日,曹德旺接受第一財經訪問,談福耀玻璃在美國投資6億美元建工廠,論及了他在美設廠總利潤的計算方法。這個訪談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很多媒體把曹德旺對一項具體投資的解說,包裝為“中國除了人便宜,什麼都比美國貴”的唬人文章,並進一步引申闡發,一時間有關中美製造業成本對比的話題再次被人們熱議。
我之前在2015年8月寫文章,揭穿了美國波士頓諮詢(BCG)發布《全球製造業成本報告》炮製的“中國製造業成本接近美國”的謬論。因此,我對各國製造業成本問題比較關注。現在有一個知名中國企業家真的出於成本考慮,到美國大舉投資建工廠了。這能否說明,由於中國製造業成本越來越高,美國製造業成本真的低於中國了?
本文通過分析玻璃生產的過程指出,BCG發布的成本報告正好能和曹德旺的訪談相互印證,說明美國僅僅能在“產品主要製造成本是天然氣、美國天然氣資源成本遠低於中國、美國當地政府給優惠、且與中國向美國出口相比”的情況下,相對中國有一點成本優勢。美國重新發展製造業其實困難重重。而中國製造業在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是需要政府重視企業的呼求,但並非一味降成本,而是應該順應趨勢,進行全球化生產佈局。
曹很早就關注美國汽車市場,1995年就進入美國,經過三年虧損之後找到營銷辦法,2002年福耀玻璃佔據了美國汽車玻璃市場的12%。但是,當年美國對中國玻璃發動反傾銷案,PPG公司申請對福耀玻璃進行調查。2002年4月,美國商務部裁定福耀在美國的傾銷幅度為11.8%。2003年12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對福耀上訴書上9項主張中的8項予以贊同,同時將該案退回美商務部重審。2004年10月,仲裁結果出爐,美國商務部以後對福耀玻璃僅徵收0.13%的關稅,返還約400萬美元稅款。這起訴訟是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的第一起贏得反傾銷訴訟的案例。
4.消費者保護法的嚴格執行使得經銷商更注重產品質量
以新西蘭市場為例,幾乎所有的非一次性的製造業產品在新西蘭銷售都至少要有1年的經銷商質保。中國也有類似的法律規定,但產品涵蓋的範圍沒那麼大,發生質量問題時退換難度也較大,相比之下在新西蘭退換難度就小得多。
筆者曾買過一款庭院用的遮陽傘,是當時家具店裡最便宜的一款(無論便宜款還是最貴款都是中國製造的)。在一年質保快到期的某一天,一個支持傘骨的部件不知怎麼的斷了,傘面全部軟塌下來徹底報廢。在從抽屜底部翻出字跡已開始褪色的收據並帶著壞傘來到家具店後,經理遠遠看了傘一眼就同意退換了。結果發現這款遮陽傘早已不再銷售,於是就直接給我退了款。
………….
大部分商品都有這個理,但是聯想的ThinkPad我是真不想說啥了,價格美版不會更高,但是配置和質量是真的好了一個檔次.
中國專門有一種人,叫做聯黑,黑聯100年不動搖
陳述大家都能看見的,顯而易見的事實,叫黑?
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而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同等價格配置提升和同等配置價格下調或者相反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是經營活動導致價格的變動。湖北東風生產、長春一汽的轎車在北京、上海的實際購買價格很可能低於武漢和長春,因為各種促銷優惠力度可能更大,你能說湖北人坑自己人嗎。你說聯想筆記本質量有問題,請問能舉證嗎,為了生產質量稍差的產品和質量稍好的產品難道還要建兩條生產線?或者由專人來鑑別哪台機器好些,哪台機器差些,然後分銷不同地區?你覺得這樣會節約成本嗎?你所謂顯而易見的事實,貌似客觀其實不過是心存偏見。
http://www.guancha.cn/mowang/2016_12_06_383020.shtml
3.品牌附加值
現實中商品性價比並不會如上例假設的那麼一致,同樣的東西有的賣的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品牌附加值高。消費者雖然大體知道一個產品的“價格究竟有多高”,但很難知道一個產品的“質量究竟有多高”。現實中的市場是不完美的市場,消費者真正用於分辨產品質量的方式主要是“認牌子”。
品牌附加值的高低,可以是消費者口耳相傳建立的口碑,同時也需要賣家自己吆喝。廠商在投入巨資為自己產品打廣告的同時,相對於雜牌廠商,也肯定會為了這些投資而負起更多責任,更努力對自己的產品質量把關。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除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之外,也在向消費者側面展示公司的資金實力,這種實力其實也是產品質量的一種隱性保障。更注重產品質量的消費者會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他們希望擁有的高質量商品,即使需要他們來支付其中的廣告宣傳費用。這也是為何會有很多諸如“果粉”、“花粉”的品牌粉絲出現。
反過來,當一個品牌計劃要做大做響,公司就會對自己貼牌或經銷的產品質量有更高的標準。在過去大約10年前,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外的形像還依然是“質量差、容易壞”,一來是因為當時中國工廠的製造技術還比較落後,更多依賴手工而不是電腦、機器手,二來更重要的原因是海外經銷商為了賺取暴利,優先選擇從“價格最低”的中國工廠手中採購。
當大批低質量中國製造商品湧入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時,低廉的價格雖然使其很快佔領了市場,但緊跟著的是消費者的抱怨。這樣的抱怨如果是發生在“一元店”這樣的商店其實也並無大礙,但倘若發生在在當地長期做廣告,有大批固定消費者群,有很大品牌效應的連鎖或大型商店時,這將是給商店招牌嚴重抹黑的事情,因為消費者除了抱怨“中國製造很垃圾”外,同時也會說“這家連鎖店很垃圾”。
這種品牌方面的負面效應之大,會促使這些商店下次從中國進貨時,更注重一下質量。雖然進貨成本增加了,但由於本來利潤空間就很大,對純利潤的影響稍小,反而在企業形像上大幅減少了顧客的抱怨和負面印象,等同於省下了巨額的廣告費,長期下來純利潤可能比之前採購低質量產品時都要多。
魔王:高質量產品在哪銷售並不由中國企業決定
旅居新西蘭自由撰稿人 2016-12-06
近日,國內某知名媒體憤怒髮問“為何高質量中國製造不在中國賣”,這一問題引發國人熱議,其他媒體也跟風批評中國出口企業,將它們指責為“媚外仇內、沒有良心的商人” 。
其實,中國出口企業是被冤枉的——造成這一現象另有原因。筆者將在本文列出幾點,拋磚引玉,同各位讀者探討探討。
1.中國人均收入相比發達國家較低
美國不同州,最低時薪標準不同,但對於大部分美國人而言,100元人民幣的價值基本是1~2個小時的工資範疇,而對於中國不小比例的民眾,意味著要辛苦勞累一整天。假如同一件商品可以便宜100元人民幣,對於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來說,相當於上班偷個懶的功夫,這還是對於收入最低的美國工薪階層的感覺;如果是中產,可能只是十來分鐘就可以賺到。因為收入存在差距,在中國,消費者更樂意向賣家討價還價,降價促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要比發達國家消費者大,即使只是便宜那麼幾塊錢也是如此。這種消費心理的差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發達國家人均收入高,而中國較低。
2.製造業商品在中國是買方市場
在買方市場,尤其是中國這樣的消費能力不足而產能很強的國家,市場很容易形成價格戰或“薄利多銷”局面。這種市場環境下,銷售任何本國可以大量生產的產品,都會形成價格惡鬥、互相壓價,即使中國商人走向海外,也難改這樣的習慣。當在中國市場上形成價格戰時,商品的銷售量會暫時增加,這一般不會導致工廠供應不足而價格反彈,反倒逼工廠增加產能(如加班加生產線等),一座座新工廠拔地而起,這樣的做法同時可以增加就業,頗受政策鼓勵。
當在發達國家市場上形成價格戰時商品的銷售量增加,對於廠商而言,增加生產線的投入是很高的,同時也認為增加產能會導致商品價格下降,最終的利潤可能並沒有因此增加。對於追求最高利潤發達國家企業來講,盲目追隨市場需求擴大產能並不是獲取最高利潤的最優解,反而繼續保持原來的產能,還可以趁勢哄抬一下價格牟利。中國的廠商如果這麼做,很快就會有別的廠商或替代產品擠占市場。原因無他,中國製造在大部分行業裡都是買方市場。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世貿組織的這份裁決書說,中國沒有顯示出它對稀土、鎢、鉬的出口所採取的一系列配額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稀土是國防工業生產以及製造包括iPhone、磁盤驅動器和風力渦輪機在內的現代科技產品的重要成分。
中國出產全世界稀土總量的90%以上,但從2010年起,中國宣佈限制稀土的出口量,並稱此舉是為了減少污染和保護稀土資源。
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後,國際稀土價格飆升了百分之幾百。
美國、歐盟和日本投訴說,配額限制措施讓中國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風力渦輪機和節能照明等產品的生產競爭方面佔據優勢。
普遍預期,中國在世貿組織的稀土上訴案會敗訴,因為此前中國已經在一個類似的出口商品案中敗訴。
現在中國受到世貿組織裁決的約束,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
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會認真評估這項裁決,繼續改善其對資源消耗產品的管理,符合與WTO一致的方式,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維持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公平競爭。
對於F22和F35來說,它們的電機對著磁性材料體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僅要體積小而磁力超強,還要耐受400度的溫度而不會退磁消磁,並且擁有很好的強度。而一旦離開了釹、鏑、铽,根本做不出這樣的磁體。
其中釹不僅是高性能磁體的關鍵成分,它還和釔一樣,同時是航空發動機熱障塗層的關鍵成分。通常來說,先進航空發動機在溫度最高的部件表面——比如燃氣渦輪葉片上,都會沉積一層陶瓷塗層進行隔熱。而釹、釔對於這些塗層的隔熱效果、抗燃氣沖蝕等關鍵性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元素,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將出現急劇的下降。
而銪則主要用在各類光學玻璃、透明晶體中,是現代光電器件、特別是大功率激光器件的關鍵元素。美國現在的軍事進攻能力,有相當一部分都建立在光電、特別是激光裝備上;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各種類型的激光制導武器,以及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接近實用化的激光防空反導系統。
實際上影響整個美國航空工業的稀土元素當然不止這五種,僅航空維修領域需要經常使用的稀土元素就有17種之多,比如鉺等等,有相當部分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
而針對稀土元素全球產量有限,開採一方面減少本國戰略資源儲備數量、同時破壞環境(比如稀土礦開採廢棄物普遍具有毒性污染問題)的困擾;美國的做法是盡可能從國外、特別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進口稀土資源,並極力提高對於稀土的利用效率、減輕或者擺脫對於稀土的依賴。
比如美國GE公司,目前就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永磁材料,根據他們宣稱的目標,一旦項目成功,可以減少該類材料中80%的稀土金屬用量。(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小編腦子進水了。稀土美國難道沒有嗎,只是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太高,也就是對於環境的污染很嚴重,只有中國才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有錢賺,那裡去管環境,斷子絕孫也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和中國買稀土的原因。小編還TMD炫耀,真是不要臉。
你文章沒看完吧,最後兩段小編說了什麼自己看看,動不動就罵、真的服了你
美國都能限制高科技和戰備物資對中國出口,為何我們不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宣布稀土為戰略物資限制出口,到底在怕什麼?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以保護環境為由立法禁挖稀土才是正道,去世茂組織投訴都不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57323.shtml
我至今不忘,在九十年代,台商老闆的一句話,說大陸生產的產品,都是浪費資源。市場告訴了大家結果,西方的廠商大量倒閉。西方的廠商為什麼大量倒閉?因為接不到訂單了!現在說中國製造統治全球,是較為貼切的描述。
我有兩件襯衣,是滬洋還是金盾忘了,至今還在穿,就領口和袖口有點磨損,但就算放到現在衣服樣式也不算過時,我喜歡的那種,而且沒起球,沒起褶。千年左右在瀋陽五愛市場花55元/件批發價買的,比我兒子年紀都大
中國國產產品質量不好嗎?不是質量不好,而是質量好的少人買,如風扇類鑽石,華生質量不好嗎,為什麼不見了,用十年廿年工廠工人怎辦,中國工廠現在做的產品用三二年是正常的,這才是中國工廠要製造的產品,一件衣服好,十年也舊了。
哎180萬我們只賣20萬,就不能為我們的技術也保保值?總是以犧牲員工利益低薪資高產出的產業模式跟別人競爭,難怪出不了一個知名的品牌。
歐美的高福利就是因為壟斷,等這些都成了白菜價,看看你還拿什麼搞福利!高福利都是靠技術掠奪不發達國家來實現的!
現實打臉。以前覺得歐美國家甚麼都好,是因為那時候中國太落後,其實現在出去多了,發現歐美也就那樣!以前不是別人有多好,而是你太差;現在,不是別人不好,而是你也好了。就這麼簡單!
稀土就應該賣天價!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r8939422.shtml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
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F22和F35採用高功率的稀土電機作為啟動/發電機。在飛機啟動的時候,它是電動機,帶動發動機轉速上升、並進入穩定的持續工作狀態;而在正常飛行的時候,它是發電機,從發動機裡提取動力轉換成電力,供飛機上的雷達等設備使用。其中F22的主發電機功率達到2x65KW,而F35則達到2x80KW。
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當年國外的減速機賣1000萬一台,國產化之後價格只要300萬,國外的大型減速機廠商玩完;
集成電路行業,計算機需要的8086芯片,在上世紀80年代初都需要進口,現在價格5元,成本近乎為零的東西,那時中國祇能在國際上高價買。當某微電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後,市場價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錢;
新能源市場,2010年,中國進口烷烴類氣體,國際市場報價45000一公斤,然後我們努力培養了福建的一個國內供應商,烷烴類氣體價格降到了28000;
…………..
通過這上面,大家看出什麼了嗎?
中國人不會做之前,這些東西都是天價,一旦我們能夠生產後,這些東西都成了白菜價。
別跟我說技術進步,技術進步也不會讓資本家放棄豐厚的壟斷利潤,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們打破了壟斷!
以前只有德國一家能做這種單向閥;他造一個3小時壽命的就賣180多萬。他沒有競爭者,他是壟斷者,他吃定你了。現在我們這個的研發會使德國企業徹底從這個產品的市場退出。
而中國能做到,就是依靠一代又一代工業人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強。
那些大國工匠將名留青史。總有一天,後人會不斷地去書寫他們的故事,因為我們中國的產業技術人才不是不偉大,不是沒有工匠精神,也不是沒有技術水平,而是我們欠他們一個正眼相待。
回應
這小編說的話確實見識,自大,請問如果沒有發達國家研發出來中國研發的出來嗎?不管什麼高新技術中國根本就沒有過,都是仿造西方國家的技術再生產一些不中用的水貨。中國科學有什麼能耐嘛?
蠢貨,中國技術超越西方和西方有毛的關係,他們提供了技術支持?能仿製的西方允許出口?美國的航空技術交流會唯獨不讓中國人參加這類事情你沒聽說過?西方在高技術上對中國的封堵無微不至,中國的技術發展超越都是中國人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結果。太湖之光是用的中國芯,世界第一,量子計算也是引領世界,這估計是中國人穿越了時空在2116年的美國或者德國仿來的吧。
13年吧和單位領導出國,在德國兩天領導不斷和我講德國人的嚴謹作風!結果從柏林到羅馬機場德國人把領導行李忘了裝上飛機,讓我們兩人在機場找了兩個小時才說忘了!第二天才送到…心裡爆笑!
噴子鍵盤俠一句話就把無數國人的努力給否認了。無知者無畏
這件裝備單價從180萬跌到20萬隻因中國打破德國壟斷2016.12.03 新浪軍事
據報導,西迪公司成立10年來,所有股東從未分紅,每年卻拿出銷售收入的10%用於高級工匠培養和創新研發。“正是依靠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西迪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更是在不斷的創新研發中,培養出了100多位以80後為主的高級工匠。”
德國人壟斷生產的單向閥單價180多萬元,使用壽命只有1到3小時。
當聯播君看到這樣一條新聞的時候,內心是複雜的,有說不出的滋味兒。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突然開始刮起了一股吹捧德國更具備“工業精神”的分析文章。
誰在鼓吹西方“工匠精神”?
比如:今年南方水災,吹捧德國沒用的抗洪神器。
比如:德國產的汽油比中國的更白。
這個老謠言很多年前就有。大概是說,一個買了進口車的人,從油箱裡抽出汽油對比發現,來自德國的汽油是無色無味的,而中國的汽油則是有色有味的。說明中國汽油差,德國汽油牛。
那國外的汽油到底是什麼顏色呢?外國加油站的常見汽油究竟是什麼顏色呢?
下面是一組實際的對比圖片: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歐美的汽油顏色比中國汽油更深!且97#比95號#顏色還更恐怖,甚至都紫紅了。而且早有專業人士闢謠:顏色和汽油質量是毫無關係的。
比如:德國扳手秒殺一切工具。
文章大概是說最近德國的一種扳手火了、令人膜拜,它的強大徹底超越了尺寸,形狀的概念。很多工具就此要失業了。讓無數中國網友不禁讚歎日耳曼人的嚴密、德國發達的工業技術,同時又將自己的祖國噴的一無是處。
難道中國人的智慧真的就不如德國人?
其實,這些年來類似被刻意編造出來詆毀中國、吹捧外國的帖子多到數不勝數。
多年來眼睜睜看著周圍的人被盛傳於祖國大陸的德國神話洗腦,已經麻木。每當有人遇到在德華僑,第一句話都是德國人真的好厲害,德國人真的好嚴謹,德國科技真的好發達,你為什麼不留在德國……
而中國工業和製造業卻慘遭各路人馬貶損為“缺乏工匠精神”。
我們欠中國工業一個正眼相待!
輪胎、防彈裝備、潤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國際市場上5000元一克,2013年,寧波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的生產線,石墨烯成本價格降為3元一克;
通信行業的交換機的一塊板,15年前國外賣20萬,10年前,國內企業開始生產,5年後價格降到1萬,歐美廠商大多倒閉不見;
相關新聞
中國暗劍無人機速度或5馬赫可將戰機遠遠甩開2016.10.15新浪軍事
中國展示世界最大規模67架集群無人機67架實驗,打破之前由美國海軍保持的50架
中國彩虹5無人機將首次亮相第11屆珠海航展 多項性能超美軍捕食者
彩虹-5翼展達21米,最大起飛重量3.3噸,載荷500公斤,最大航程6500公里。除了外形尺寸明顯增大外,更重要的是採用了重油活塞發動機。雖然不如渦槳發動機先進,但耗油率要小得多。與美國捕食者B相比,彩虹-5的滯空時間為40小時,未來的升級版本有望達到100-120小時,而捕食者B的續航時間只有20多個小時。 翼龍2採用國產渦漿-9A發動機,功率為600馬力,最大載彈量在600公斤。彩虹5用翼龍2號一半左右的功率,達到了與之相似的載重量與續航力,而且使用重油燃料,可以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尤其方便各國空軍之外(除了空軍之外,其他軍種較少使用航空煤油)的用戶裝備使用。不過,重油燃料和較小的功率重量比也帶來了飛行速度、加速度慢等一系列缺陷。 從發動機類型的區別看,這兩種無人機其實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如果說美國採用900馬力渦漿發動機的MQ-9是典型美國肌肉皮卡,那麼功率小一些的翼龍2就是輕型越野車,而功率更小的彩虹5則是更樸實的小貨車了。
翔龍無人機已換發動機匹敵全球鷹 可24小時監控釣島2016.10.19 新浪軍事
最初翔龍配備的是國產WP-7發動機,重量大、油耗高,量產型翔龍配備是國產3200公斤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與全球鷹配備的AE3007H渦扇發動機相差無幾。由于翔龍可以執勤高空較高,可以配備較大孔徑的合成孔徑雷達,因此其雷達視距較遠,達到200公里以上,以每個掃描條帶寬度為10公里計算,每個小時可以掃描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一天下來就可以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全球鷹“裝置一台AE3007H渦扇噴氣發動機 為什麼這麼省油?
為什麼RQ-4裝置一台勞斯來斯AE3007H。RQ-4空重12.1噸,有效載荷900公斤,飛行可達2.6萬公里,可從美國本土飛往全球任何地點。因為AE3007H是高旁通比的雙轉子的軸流渦輪風扇,省油的原因有:1.風扇是寬弦設計的 2. 5級可調靜子葉片 3. 環形燃燒室 4.全權數字控制系.
既然中國產的無人機性能無法和美國產的比,為什麼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無人機賣的這麼好?價格因素顯然不是唯一的。恰恰是美國自身嚴苛的出口規章和各類限制給了中國人可乘之機。急需無人機的國家一看買美國貨過於繁瑣,索性轉向中國,雖然性能上差一些,但性價比高且購貨渠道很好。
觀察者:中國的無人機技術發展十分迅猛。中國在無人機方面的拓展力極有可能超出很多行家的預料。以珠海航展上的雲影為例,它是中國第一款隱形無人機,可以被掛載於飛機上,像炸彈一樣被空投,而且公佈的視頻顯示了雲影的協同蜂群出動技術。中國無人機鑽了美國人的空子,在國際上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成為了一股非常值得重視的無人機力量。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國產彩虹5,飛行時間約60小時,飛行長度可達4039英里,可以和美國的MQ-9相媲美.
回應
美國人覺得無人機是個很牛逼的技術,沒想到在中國覺得沒啥技術含量,不就是個遙控飛機麼,直接給你整成個白菜價
這個就是工業化中國的可怕,高大上的東西等中國玩轉了,就很快平民化;
沒有說到實處,美國怕中國模仿發動機技術,再說小型發動機,中國也不是那麼差勁,電子方面,如果有人工智能,可能超越美國,性價比不可拒絕。
對的,大疆為什麼能佔領市場,同時研發的技術其實相差無幾,但是中國的量產能力無人能及。
中國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在新科技領域完全可以彎道超車,直追前沿科技!
MQ-9載重136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460千米/小時,可持續備戰飛行15小時, 巡航飛行高度15000米(空載);9000米(滿載),捕食者跟我們差很多
大疆的產品一直領先國外至少一代的時間,國外產品根本沒法比,用外國人的話說就是,無人機市場除了大疆之外都是輸家~
回想當年中國購買以色列無人機還被美國攪黃的心酸歷史,再看現在我國商用消費級無人機和軍用無人機佔領世界市場,真是讓人太感慨了
中國突破不了的都是高大上,中國有了的就都是玩具了。
看這報導只能說美國,或者說是美國普通人對中國的無人機發展還是沒有當一回事,高傲的行為方式註定會讓其付出更多代價
中國就是發達國家粉碎機,一旦掌握某種高技術迅速做成白菜價,讓全世界享受低價高科技產品.
人家買美國的無人機來用,買中國無人機便宜貨買回家當靶機拿跟空軍練手打靶用的,便宜嘛!既然中國這麼牛,為什麼不漲工資.
滾去找你美爹去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r8915526.shtml
美稱中國同時發射10枚東風21導彈向特朗普示威(圖)2016.12.03 觀察者網
前一段時間,熱衷報導中國導彈試射的《華盛頓自由燈塔報》似乎有些冷清。直到今天,他們才想起來把上月底中國中央電視台公佈的一段視頻拿來再次“熱炒”,稱這次試射10枚東風-21導彈的演習是“對特朗普的示威”,恰逢特朗普昨天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炒作中國“軍事威脅”看來又回到了美國右翼媒體的日程表上。
導彈齊射視頻發布的時候,特朗普正好宣布任命退役的海軍陸戰隊將軍詹姆斯•馬蒂斯為下一任國防部長。
報導稱,東風-21與美國潘興2相似,採用兩級火箭並具有在大氣層內機動的再入飛行器。潘興2導彈在美國與俄羅斯簽署中導條約後被拆毀。
東風-21基礎上中國開發了多種型號的導彈,包括反艦彈道導彈,也就是東風-21D型。另一種改型導彈則被認為是中國反衛星武器的基礎。
回應
自由燈塔報說得好像東風21是美國開發似的 又給東風21找爹了
我們正常訓練,關特朗普屁事,美媒想像太豐富。
美越來越不自信了
武器是留給別有用心的人的,心裡沒鬼就不怕鬼敲門。
這些導彈是給台灣準備的,準備把台灣推倒重建
打彎彎還用不上這個!直接火箭炮足夠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q2190379.shtml
美媒稱中國軍用無人機霸占市場:不僅因為便宜(圖)2016.12.03觀察者網
中國軍用無人機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引人注目,而且佔據了令人艷羨的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其原因引起了美國軍事評論界的大量討論。美國道瓊斯旗下MarketWatch網站的專欄評論員Jurica Dujmovic撰文,試圖分析中國軍用無人機霸占全球市場的秘訣。
就在不久前,中國的廉價超市連鎖店遍布克羅地亞的每一個角落。當地人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如果你沒錢消費不起高檔貨,那就應該去中國店裡轉轉,保證你能找到廉價而且質量過硬的“山寨”版。
無獨有偶,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上也存在這個情況。相比看起來高大上的美國產無人機,中國產的無人機不但價格便宜,而且供貨渠道暢通無阻。一架美國產的MQ-1售價高達400萬美元,這個價位足可以買到四架中國產的翼龍。
不過 “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這一領域的研發中一直困難重重,在無人機方面也不例外。所以總的來說,中國產的無人機的性能並不那麼出色。”
中國將建5艘096核潛艇中美或實現太平洋對等核威懾2016.12.03 新浪軍事
近期,美國“防務一號”雜誌報導,中國官方媒體曝光了中國唯一製造核潛艇的船廠,渤船集團造船廠“新總裝生產線室內船台”的畫面,臆測了新生產線或將用於開建中國096型戰略核潛艇。
美國智庫的報告稱,中國戰略核潛艇的建造步伐明顯加快,美國要做好最終,接受“中美太平洋對等核威懾”局面的準備。美國國際海事安全中心指出,中國最早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僅有一艘“夏”級潛艇,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射程也很有限,噪音大,很少帶著核武器出港巡航。中國的第二代戰略核潛艇是094型“晉”級,搭載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第一種性能可靠的水下戰略核反擊平台。
在五常範圍內,中國目前共有4艘094,美國有14艘俄亥俄級,俄羅斯有4艘55型北風之神,法國有4艘,英國有4艘。如果從現役戰略核潛艇的數量來衡量的話,解放軍的水下核威懾實力已經位居世界前列,094的許多數據依然處於保密狀態,長137米,寬11.8米,配有6套魚雷發射管,搭載12枚巨浪-2導彈,每枚導彈能搭載1至3顆核彈頭,射程7200千米。
美媒認為解放軍094型潛艇還不夠完美,它的缺點是噪音較大,易被美軍反潛部隊發現。因此中國可能製定了新的戰略核潛艇發展計劃,使得中國戰略核潛艇的總體數量進一步接近美軍,同時甩開其他西方國家,與俄軍保持大致相當的對美水下核威懾力,俄最終計劃入役10艘北風之神替代所有舊款戰略導彈核潛艇。
目前,中國已有4艘,可能擴大到5艘,而下一代096或裝備巨浪-3。美國媒體普遍認為, 096可能不少於5艘,加上5艘094,中國未來擁有的戰略核潛艇數量預計不會少於俄軍。(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實現這樣對等核威懾,才能使美國尊重中國不敢胡亂來!
小編真會睜眼說瞎話!中國的戰略核潛艇部隊能比過俄羅斯?現實中!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其實發展的一般!比起歐洲強國如法國其實還要差些!別說俄羅斯了!
美媒睜眼說瞎話?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63245.shtml
我軍少將尹卓稱中國能同時造兩艘航母 彈射器已無瓶頸2016.12.03 環球網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入刷漆階段,最快可能於12月中旬下水。就在幾天前,又有12名新飛行員正式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尹卓表示,第二艘國產航母未必是在大連造船廠的船塢裡建造,上海的造船廠也有建造航母的能力,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南北兩個造船廠同時建造航母。此外,無論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技術,對我國而言已沒有任何瓶頸。
軍事專家滕建群表示,美國有10個航母戰鬥群,擁有上千人的艦載機飛行員隊伍。未來,我國至少需要三個航母戰鬥群,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可搭載的艦載機數量達到近40架,未來新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必然更多。按照一架艦載機配1.5個艦載機飛行員的標準來算,至少需要配備100多名艦載機飛行員,可見我國的確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回應
中國的規律是,有小道消息時候已經在生產了!官方說在建的時候基本已經建成了!官方說已經有這個武器的時候,下一代已經在研製了
中國還有更厲害的武器,中國和美國不一樣,美國是還沒有造出來開始宣傳,中國是生怕別人知道,悄悄的造。
日本車又怎樣?說得好像能造日本車就能玩航母核彈一樣,別和我說日本二戰的木板航母,還有那個零式戰機,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劣勢,毛子品牌汽車沒有幾個吧?戰機仍然槓槓的! 我們發動機是有岔路,但航電公認毛子比不上我們!
別扯這些。世界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有隻破槍在身上都能防身。
你的意思是說,造10艘和一艘都沒有是一樣的。回去好好搬磚,國防不勞你操心。
沒有美國攔著,日本早出航母和核彈了。1922年日本造出第一艘航母。二戰時日本已擁有29艘航母了。
你讓日本現在玩俯衝轟炸還是神風自殺?二戰的傢伙跟現在有多大關聯。我還說五百年前鄭和船隊無敵咧。吹歷史日本也贏不了。
這話我愛聽,事實就是如此,真比過去的輝煌,我們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中國人不能驕傲,但我們絕對不能沒有自信!就算別人比我們強,我們也不怕。我們加把勁趕趕就是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q2158047.shtml
未來一到兩年內,南海艦隊難有新驅逐艦補入
據信首批為18艘的052D,三大艦隊分完前面12艘052D,剩下6艘怎麼分?還是“大鍋飯”,一個艦隊2艘?筆者在這裡不說可能性,只說期望,希望南海艦隊能分到至少3艘,這樣的傾斜,才符合三大艦隊各自承擔戰略任務的輕重緩急。
一片阿拉伯海,西北面和西南端,兩大咽喉要道,分別被瓜達爾港和吉布提港看住。
那麼,有了兩個來之及其不易的據點,當然需要軍艦實實在在的進駐。
這些就是筆者期望那剩下6艘052D的分配向南海艦隊傾斜的原因。
筆者認為,首批2艘055入列南海艦隊將是很大概率的事情,應該就在兩年至三年之間。圖片055型驅逐艦首艦主體合攏。
到2020年結束之時,南海艦隊水面主戰艦隻陣容為:1艘001A型滑躍式航空母艦、2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5(6)艘052D型驅逐艦、超過10艘054A(B)護衛艦,056A就不統計了,海軍裝備總數據說首批就70艘……
屆時,筆者給南海艦隊的評語估計是:近海防禦等閒事,遠海護衛正當時。(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若大連、江南和廣船(南沙龍穴)同時開建,052D的建造任務指標5年內就可以完成,055也可以下餃子。美帝第七艦隊只能望“餃子”興嘆.
認清差距是對的,不要一天到晚瞎吹。美帝做了多少年老大,花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規模。雖然現在已經衰落,但是也不是一步就能超越的。
南海對付南亞一群小國已經綽綽有餘,現在最需要加強力量的是東海艦隊,因為面對日本還有美國艦隊的威脅。
東海艦隊雖然是對抗日本的主力,但這只能是在和平時期,一旦開戰,東海艦隊將是犧牲品,這也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東海艦隊能成為犧牲品?日本沒這實力!有岸基兵力的配合,足以一戰了。畢竟現在已經是體系化的戰爭了。
南海艦隊主力作戰艦艇已經相當於日軍兩個精銳的八八艦隊或十十艦隊,還有三個團的殲11B,如果得到空軍海航的有效支援,多達20艘的056,053,以及幾十艘022, 20多艘潛艇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缺的只是航母了。
還缺兩個航母戰鬥群和三艘直升機航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r8927940.shtml
當然,從10年前開始,東南亞諸國海軍已基本非南海艦隊一合之敵,彼時,新“四大金剛”已全部入列。同時還要看到,如今,西沙、南沙諸島首輪“種島”已畢,就算056(A),在南海之內也能於體系支持下發揮出大型護衛艦的作用,更遑論在島礁據點支援下,052D、C、B等可以爆發出多麼大的戰鬥力了。
所以,顯然我們要關注的還是美軍。
一般來說,大中型水面艦艇的在航率為1(1.5)/3。也就是說,每3艘可以保證至少1艘處於24小時戰備值班狀態。南海艦隊在4艘052D全部到位後,所屬兩大驅逐艦支隊已滿編。所有的30多艘大中型艦隻,能保持隨時待命待機的有10多艘。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是活躍於南海的主力水面艦艇,雖然它有60多艘,可是得全球部署,能用於南海的,還要考慮到把握好度,每次不過一兩艘。
美軍航母編隊倒是經常在南海一呆就是1個多月,可是美軍總是強調航母處於南海“國際海域”,所謂“國際海域”,不是在傳統認為的南海以外的菲律賓海域,就是在中國“九段線”以外的馬來西亞、印尼附近海域。
如此一對比,就從反面證實了南海艦隊目前以052D/C、054A等“三代艦”為主的水面艦艇部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對於完成賦予它的“近海防禦”任務,已無難度。
至於水下反潛,國產新一代拖曳式主/被動低頻聲吶已普遍裝備於052D、576號(含)以後的054A,以及所有056A,配合已建設多年的南海海底水聲監測基陣,以及基洛級、039系列、核潛艇,南海的海面一下,對中國以外國家的潛艇來說,也是好怕怕的。
至於空中麼,不消多說,對潛的有剛服役不久的運-8反潛機。主要體現對空戰鬥力的,還是在空警-500,運-8警戒機,其他運-8、運-9高新機支持下的,多達3個團的70多架重型雙發三代機殲- 11B(S) H。
前出印度洋護衛“一路” 南海艦隊仍須努力和投入
分析完當前南海艦隊的“近海防禦”能力後不難看出,雖然完成此項任務可以很圓滿,但也大致佔去了南艦六成兵力,剩下四成兵力用於“遠海防衛”,顯然是不足夠的。數量上的缺乏是前置條件之一,另一個重要前置條件,則是“遠海護衛”的需求在與日俱增。
………
究其根本,還是南海艦隊的一級水面主戰艦艇數量不足。挑大樑的8艘主力驅逐艦已經保持了相當高的在航率,但仍嫌時間不夠分配。
英媒055/054B新艦將接替052D/054A 戰力亞洲第一2016.12.03 新浪軍事
055艦作為中國未來明星艦,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作為中國未來主力驅逐艦,排水量比052D更大,垂發系統也更多,這樣可以適應航母艦隊的遠洋航行和為航母保駕護航的武器配置。不過除了055,054A的接替者卻平時很少有消息,實際上054B也有了不少眉目。
要說054A艦,各方面性能均衡,唯一的缺憾就是噸位有點兒小,雖然武器配置多,但是數量都不多,無法在高烈度戰爭下獲得優勢。因此054A的接替者054B很有可能在這些問題上下手解決。
054B沒升級電子設備,一體化中小型相控陣雷達,放大噸位,容納更多的垂發系統,動力提升,可以趕上航母艦隊30節的航速。而這些技術,在中國其他的軍艦上已經有展現,理論上不存在難度。
回應
不考慮美國在亞洲駐軍,中國海軍已經是亞洲第一了。
當年北洋水師也是亞洲第一,日本打得夠嗆。
1888年北洋海軍確實是第一,可打仗是1894年,北洋海軍7年未添一船一炮,早就不是亞洲第一了,無論是質量,噸位還是火砲
是騾子是馬牽出去溜溜,別躲在家裡意淫。
放心,咱們的敵人除了美帝以外,其他的也都沒有實戰。而且美帝的實戰也僅僅是打打小國而已。
鍵盤俠說的真輕巧,天天喊打的就是一群莽夫。以前我們光腳不怕穿鞋的。現在中國正在積極推行全球化戰略。三十年的穩定造就了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現在千方百計搞亂中國及周邊,以阻止中國進一步發展。我們竟然還要自亂陣腳!不要以為中國不想打 是打不了。所有政治活動都是為經濟服務的,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佔領土地,掠奪資源和人口,反哺經濟。如果經濟出現出現停滯甚至負增長,你看打不打!國家製定戰略的人還不如你們幾個網上的噴子?
網上噴狗太多容易誤導輿論, 一句話中國網絡太自由了,才給了那些狗吠的機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r8917457.shtml
南海艦隊進入052D時代:近海防禦有余遠海護衛不足2016.12.03新浪軍事微博
盤點南海艦隊主力水面艦艇,,不外乎新“八大金剛”(4艘052D、2艘052C、2艘052B)加1艘據信已改裝完畢,但尚未交付部隊的051B型深圳艦;8艘054A型護衛艦;至少8艘056(A)型輕型護衛艦。再加上2艘相對較新的051型驅逐艦、10艘較老的053H1(G)型護衛艦。近40艘的規模,只看數量已經很可觀。
国内成了“品质洼地”?日本大米更有营养?有厂家在搞双重标准
据人民日报2016.12.2报道,年关将近,大家又开始了“买买买”的节奏,但是国内外厂家对于中外消费者却是“内外有别”。人民日报发现,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一部分产品质量差了一截,相当一部分国产厂家和外资公司采取的策略是:相同的产品,外国出售的比国内的质量更好。监管缺失和国内市场发展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中国生产的高性能电饭煲,却不在“出生地”销售;一双国际大牌的运动鞋,“漂洋过海”买回来的比国内买的更耐穿;境内企业生产的牛肉丸,外销品质水准比内销高出一个档次;国外品牌的同款小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全球召回时唯独“中国例外”……
外销内销是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行业似乎成了“惯例”;有的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品质“内外有别”屡见不鲜。
一些优质商品在中国生产,却不在国内销售——
一些国内厂家的产品,外销比内销质量高一个档次——
一些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在国外颇守规矩的知名洋快餐,到了中国后,却变得有些“懒散”,食品安全的弦并没绷紧,近年来接连被曝光食品安全事件。2014年上海福喜就因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并供应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餐饮企业,引发广泛关注。
出现质量问题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处理方式也很“傲慢”。今年7月,宜家因部分橱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起初没有把中国市场放在召回之列,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才召回中国市场的隐患产品;9月,韩国三星宣布,因电池缺陷问题,召回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销售的“NOTE7”型号手机,但不包括中国;日本东芝公司先后对存在质量缺陷的笔记本、彩电、洗衣机、手机等产品进行多次全球召回,却很少顾及中国市场……
标准很重要,但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外商品品质存在差别以及部分高品质商品不在国内销售,还源于以下因素共同产生的影响:
——有的“中国造不在中国卖”,是受限于国内市场发展阶段,一些高品质商品价格偏贵,在国内市场卖不动。
——完善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及格线。
——保护知识产权,让创新更有底气。
——整治市场秩序,守住竞争的底线。
回應
这是真的,我自己也遇到过,国外的同型号国产电脑比国内的便宜,里面的配置用材料也比国内的同型号要好。
国内价格高,要再加税费,各种额外成本。
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是把不能製造所有設備當成缺陷的,只要在自己的產業鏈上有一個空白,中國人就要想方設法去填補,填補不上的時候,就期期艾艾地檢討,說自己是大而不強,居然連一台24工位加工機床都造不出來,渾然不顧美國、德國、日本都造不出來這樣的現實。也許,在中國人眼裡,美國造不出來是應該的,而中國造不出來是不應該的……誰讓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呢?
寫到這裡,我已經看到有一大撥人正雙膝跪地地掩殺過來,他們的嘴里高聲質問著:
“零件是國產的嗎!”
“生產零件的設備是國產的嗎!”
“生產'生產零件的設備'的設備是國產的嗎!”
“設計是國內原創嗎!”
“騙子,我聽我鄰居說,那台設備根本就是拿外國的設備拉皮的出來的!”
“我舅舅就是那家廠子的,他說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那些內幕我都不希得說了……”
在習慣於跪著說話的人看來,但凡中國人能造的東西,都屬於大白菜,要么可能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要么的確就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他們曾經列出許多中國人一時造不了的東西,告訴我們說造不出這些就不是工業強國,等我們造出來了,他們又會重新刷新一次清單,列出其他的東西。
總之,中國造不出的就叫核心技術,中國造出來的就叫大白菜。
可惜的是,他們忘記了中國工業人就有這樣的霸氣:
你敢死,我就敢埋。世界上有什麼,我們就敢造出什麼!
不是大白菜嗎,我們遲早有一天會讓產業目錄變成一望無際的白菜田!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11_16_380830.shtml
國產衛星電話計劃5年覆蓋全球話費僅為國際行情10% 2016-11-16
據 “通傳媒”報導,中國發射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01星”之後,工信部開始安排衛星電話專屬號碼段,企業也推出國產衛星電話。這款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開發的新款智能手機預計兩三個月後上市,即將打入由英國國際移動衛星公司主導的全球市場。
這部電話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能同時切換到3G、4G的移動電話系統,而且衛星話費估計在每分鐘1元人民幣左右,是目前國際行情的10%,堪稱“白菜價”。
衛星電話和普通手機有什麼區別?
現有手機依靠分佈在地面的通信基站發射和接收信號,手機用戶在偏遠地區很難甚至無法接收和發送手機信號,相比之下,衛星電話通過分佈在太空的衛星傳輸信號,對於地面用戶而言具有機動性強、覆蓋範圍大、可靠性好、傳輸效率高等優點。
中國產衛星手機可覆蓋南海
未來或再發射兩顆通信衛星,能成為全球通訊衛星系統。
此前有哪些衛星電話?海事衛星、銥星和歐星什麼區別?
技術方面:銥星有66顆衛星覆蓋全球包括地球的南北極,海事衛星和歐星是靜止軌道的衛星,也就是同步衛星,位於赤道的上空。
信號方面:由於海事衛星和歐星是靜止軌道的衛星,那麼好處就是只要衛星手機有信號那麼就永遠有信號,因為衛星相對於地球是靜止的,同樣如過海事衛星手機現在沒信號,那麼就永遠沒信號。
銥星則不同,銥星是運動的衛星,原則上設計的是在開闊的地方能同時有2-3顆衛星可以用,但是由於是低軌衛星那麼衛星很容易被建築物遮擋,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暫時沒有信號等衛星轉過來時就可以有信號了,就算是有信號可能在同一個地方通話的時候切換衛星,就有可能”掉線“。
按照天通一號衛星的設計,也是與海事衛星和歐星一樣的靜止軌道的衛星。
未來可實現飛機上微信聊天
售價一萬起開發中東、非洲用戶
回應
價格低太多是不好的,一是自己賺的少,二是招人恨
整死對手最重要
我們愛白菜,種遍全世界。
白菜是個好東西~
中國無人機創下外銷最大單 要將美國貨趕出國際市場2016.11.04 新浪軍事
就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翼龍無人機的總師在採訪中表示,翼龍系列無人機創下啦目前為止中國無人機出口的最大單。而能讓謙遜的翼龍無人機總師說出這樣的豪言,也從側面說明了他們對翼龍系列無人機非常滿意,無論是在非洲還是中東,不少國家都購買了翼龍無人機並對這款無人機非常滿意。甚至要二次購買。而翼龍2無人機還沒有完成研製,已經有國家希望購買了。這也說明了國外對翼龍無人機的認可。
翼龍總師曾舉例表示翼龍無人機此前沒有設計在沙漠環境下的使用,卻被客戶要求在沙漠中暴晒在極端環境中使用,並經歷了客戶要求的突然停電等種種考驗,最終讓客戶折服,堅定不移選擇了這款無人機。而同期美國無人機由於美國國會的禁售令和昂貴的價格,最後沒有獲得大多數國家的青睞。曾有報告顯示,美國幾乎已經被中國擠出了世界主要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外銷市場。在中國的翼龍系列、彩虹系列無人機的覆蓋下,美國很顯然沒有辦法在中國無人機面前獲得外銷的優勢。
不僅如此,中國的無人機還在快速升級,目前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已經有了翼龍I無人機、翼龍I大改版本的翼龍ID無人機,還有翼龍2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作為翼龍整個系列,從高到低覆蓋大部分產業鏈,讓翼龍無人機獲得非常好的前景。而中航科工的彩虹系列無人機也是如此,從小型的彩虹3,到大型的彩虹4、再到可以掛載16枚導彈的彩虹5,幾乎和翼龍無人機瓜分了這一巨大的市場。
除此之外,中航成飛的雲影無人機又在翼龍的基礎上做出了差異化細分需求的新產品。雲影無人機屬於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而且自帶隱身能力,這對中國無人機來說又是一個飛躍。正是這些不斷升級的中國無人機,讓中國有信心把美國同類產品趕出國際外銷市場。(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中國部分武器定位就像小米手機,性價比極高,擾亂你美國銷售暴力的市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4/doc-ifxxnety7357252.shtml
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增速全球第一華為排在第幾?
在一些人眼中,中國企業創新力永遠不夠、不願意研發投入也是中國企業的通病。不過,近日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卻和這種說法大相徑庭,報告稱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速已位居全球首位。
據中國日報網站2016.11.3報導,普華永道戰略諮詢業務部門思略特發布了2016年《全球創新1000強企業研究報告》。該報告選取了上一財政年度(截止至6月30日)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1000家上市公司。其中,上榜中國公司有130家(去年為123家),總研發支出達到468億美元,佔全部1000家上榜公司的6.9%,支出金額比去年增加18.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北美地區增速則為8%,歐洲和日本則在下降。
點擊查看大圖
榜單上排在前10家的企業分別是阿里巴巴、中興通訊、中石油、中國中鐵、百度、中國中車、聯想、騰訊、中國鐵建、上汽集團。其中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為22億美元,超過中石油的19億美元,首度排在第一,而中石油在過去的11年中一直是中國研發投入最多的上市企業。
中國企業無一入榜全球創新前10強,阿里巴巴在全球榜單中也僅為61位。不過由於不是上市企業,中國電信龍頭華為未被列入榜單。根據華為年報,其去年的研發支出為94.8億美元,可力壓強生和豐田,位列全球榜單第9位。
點擊查看大圖
不過該榜單以企業研發支出作為製作指標,而在中國企業往往卻並不是市場的研發主體,研發力量多集中於高校研究院、政府研究機構等組織;其次,中國市場產業集中度不高,榜單往往都是以TOPxx的形式列出,這導致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少,但很多中小企業很具有創新力。
普華永道中國創新主管合夥人蕭安卓說:“如果把整個中國市場所有的研發投入都統計出來的話,其體量大約有3000億美元,在全球只有歐洲和美國能與之相比。”
回應
華為又不是上市公司,哪來的年報?沒年報自然沒數據了。
只要是國外的榜單,中國企業創新力是永遠也進不了前十的,因為西方把民主這個牛皮吹破了,只剩創新這個遮羞布了,你再包攬前幾名,還讓西方活嘛?
通過這個排名,充分展現了標準的重要性!不同標準,結果截然不同!所以,像這種排名,大家聊做一觀即可。
中石油研發什麼?
石油精煉技術、化工產品、高分子材料等等,別以為三桶油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就會賣油!
一直到去年,人們提到中國與硅谷,還主要在討論二者的差距。然而,從2016年起,逐漸有觀點認為中國許多方面已與硅穀不相上下,甚至超越矽谷。斯加魯菲不遲疑地回應說,中國尚“落後矽谷20年”。他認為,試圖將二者作對比時,應採用公平的標準。他再次用微信舉例,認為雖然微信的影響有目共睹,然而走出中國,除了一些華人,並沒有多少人使用微信。
................
回應
西方請繼續保持這種自信。就怕你們沒自信,開始反審,然後自我改革。
我倒是希望洋人們認為中國落後他們至少100年!
20年差距=10年技術優勢+10年阿Q精神優勢
呵呵,說微信之類的走不出去,還不是都靠你們宣傳的?一提到是中國的軟件,有色的眼睛就戴上了,這樣一來我們無論做的再如何好,還是天生比人矮一截
另外一個差距在品牌建立與推廣。品牌價值有時無關品質優劣。中國公司不善於推廣自己。 在美國市場的手機不是蘋果就是三星LG,中國品牌的只有中興和TCL的可憐幾款。不要告訴我這是因為中國手機的質量不行哦。
我在矽谷住了33年,每隔五六年,都有個泡沫爆炸,歐洲的朋友就會紛紛說矽谷要完了。但矽谷每次都會滿血復活,甚至更大,更強。.....美國的國際地位才是矽谷成功的關鍵,美國畢竟可以拿別人的血來替矽谷續命。
國內意淫的人很多啊,客觀的講矽谷的差距不能以時間計算的
別太偏激了,現在一些西方人將知識誤解為獨創性!而中國人掌握知識與技術的過程卻說成了山寨。
當西方人享受中國發明的時候,怎麼他們從來沒有山寨的感覺呢?因為他會告訴你那是知識,而我掌握了這些知識當然不是山寨。這樣的讀白,對中國而言何嘗不能使用?知識是全人類的,中國人通過學習並掌握了,那就是自已的學問!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10_31_378908.shtml
相關新聞
英媒《金融時報》2016.7.7西方企業該向中國式創新學什麼?
誰在山寨?紐約時報2016-08-04 美國的移動應用抄襲中國
英媒稱中國不再是科研新星:高質量研究已成常態
華為2016.5.25控告三星侵犯專利中企知識產權案角色逆轉
福布斯:中國製造業從山寨遍地到自主品牌林立 2016.5.23
澳媒《對話》2016.10.27中企從模仿到創新的三個階段:一、從模仿到量身打造。二、從追隨者到世界標準。三、從尋求新資源到尋求新知識。
《矽谷百年史》作者:中國仍落後矽谷20年
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2016.10.31報導,皮埃羅·斯加魯菲(Piero Scaruffi)沒有想到他與朋友阿倫·拉奧(Arun Rao)合著的《矽谷百年史》在中國賣得火熱,事實上,他原本覺得在美國也沒人會想讀矽谷的歷史。這本書後來成了中國創投領域的必讀之一。日前,FT中文網在杭州專訪了斯,跟他聊了聊矽谷和中國的過去、當下和未來中,所有人最關心的一些話題。
“矽谷精神造就了矽谷。這裡有一群瘋子,瘋子般的音樂家、藝術家、政客,瘋狂的人。他們喜歡琢磨怎樣把一個點子用得與眾不同,他們不計較工資和盈利,在車庫裡搗鼓自己的東西,僅僅為了興趣和好玩。”這也就意味著矽谷是絕對不可能被複製的。“你可以學習矽谷,但複製矽谷的嘗試都失敗了。”
斯認為中國最像矽谷的城市是深圳,因為這兩個城市都始於“拿來”別人的創意和作品,加以思考和發揮,為己所用。“第一部iPhone用到的許多產品和設計並非出自蘋果之手,為何iPhone叫做創新,微信被叫做'山寨'WhatsApp或是Instagram呢?所謂'山寨'、原創,有那麼多不同嗎?關鍵從'山寨'和模仿中,逐漸做出新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圳最像矽谷。”
他認為距離權力中心過近的北京中關村,創業與創新存在太多“自上而下”的元素,實際上是矽谷的“反義詞”。上海充斥太多金錢的味道。杭州阿里巴巴一家獨大,矽谷的起點則是一批非常小的公司。這些城市的嘗試無所謂優劣,只是都不像矽谷。
2000年前後,美國互聯網泡沫爆炸,《矽谷百年史》花了不少篇幅列出泡沫炸裂中倒下的公司,提出,原因在於這些公司絕大多數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甚至持續燒錢,而投資人也過度關注了網頁曝光率和點擊量等並不一定能帶來盈利的指標。部分倒下的公司其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用戶群。這讓我們聯想到中國這一輪互聯網大潮中的一些相似現象,不少公司發展到非常大的體量卻仍遲遲不盈利。對此,斯加魯菲給出“嚴重警告”,認為這正是在走美國泡沫吹起的老路。“公司目前不盈利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公司的想法或科技遠超時代,市場需要時間來接受。二,公司一文不值,只是幸運地遇到沒腦子的有錢投資人。如果投資人剛好有點名氣,那麼其他投資人也會蜂擁而上,從來高高捧起了估值。要想想看究竟是哪個原因。”
澳媒:中企從模仿到創新的三個階段
澳大利亞《對話》雜誌網站2016.10.27文章,原題:中國製造:中國企業從模仿到創新的三條途徑短短幾十年,中國企業就從模仿者發展為富有想像力的高效創新者。我和同事將中國(企業)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
一、從模仿到量身打造。中國企業從模仿西方公司的產品、工序或為跨國公司的供給鏈生產部件做起。按照商業夥伴的要求,跨國公司的中國供應商必須以低成本獲得高標準的質量。儘管國內客戶的最初需求只是廉價品,但中國生產商很快學會以低成本生產“足夠好”的實用型商品。儘管中國企業缺乏外企擁有的研發能力,但其創新活動正受到中國政府打造的龐大科技網絡和創新生態體系的助推。隨著時間推移,中國企業對當地客戶的深入了解,不但使其能夠在國內市場上與跨國公司展開有力競爭,還能轉戰其他市場並生產出更先進的產品。
二、從追隨者到世界標準。在該階段,中國企業尤其是活躍在出口市場的中資公司,雄心勃勃地將視線投向全球標準。如今,眾多中國企業已實現該目標,但其中在中國以外獲得認可者仍寥寥無幾。這正是這些企業進入第三階段的原因。
三、從尋求新資源到尋求新知識。通過在國內市場發展的能力和收穫的現金,如今中國企業正奔赴海外。與此前投資國外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相比,中企在第三階段更側重將國內創新應用到西方市場。它們還經常藉助收購品牌尤其是歐洲企業進入外國市場。還有的則在美歐設立研發中心。
此外,中國企業還採用許多在西方並不常用的管理舉措,包括深入了解客戶、快速決策、快速原型設計、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及樂於為創新投入大量資源等。在許多方面,正成為世界主要市場的中國都值得外企學習。來自中國的競爭大潮正在逼近發達世界。對跨國公司來說,最佳的未雨綢繆方式莫過於直接參與中國的創新生態體系。(作者布魯斯·麥克恩,王會聰譯)
還是以上述053H3型導彈驅逐艦為例,後期建造的同型艦,因配套設備的升級換代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相對於早期的053H3型艦的造價有所提高,雖然兩者是同型艦,但作戰性能指標已經有所不同。現代艦船的總造價中,作戰系統所佔的比例幾乎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如052C型導彈驅逐艦所配置的346相控陣雷達的價格就在5億左右。
同平台衍生型號的艦船也是如此,如052B型艦到052C型艦再到052D型艦,價格則是一步步在升高;同平台的054A型艦相對於054型艦也是如此,因採用H /AJK16型垂直發射系統替換了H/AJK02型迴轉發射系統及其它一些變化如配備了366雷達和382雷達,導致造價超過了054型艦的10億人民幣;071A型綜登的造價必然超過071型的10億,因為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而一些長線產品的價格也在逐年提高,如雙100毫米艦炮,最初的價格僅為數百萬元,而至停產時則已經超過千萬。
但是,總體上,中國軍事船舶在造價控制上做的還是很到位的,如056輕護的造價控制在6.7億,而056A反潛型增加了311拖曳聲吶系統和其它一些系統後的造價也僅為7.1億;更別說萬噸級的055型的60億的造價,相對國際上其它相近的艦而言,造價只有其它國家的幾分之一。嚴控軍船的造價,正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體現。當然控製造價不等於相關的企業沒有合理的利潤,而是杜絕了西方國家那樣的暴利;另外,控製造價也不等於可以粗製濫造,在軍船的配置上和質量上的要求絲毫沒有降低。(作者署名:空軍世界POP3)
回應
不是私營企業生產的PPPPPP
腦殘,私營企業連民用產品都沒做好還做軍用
你才是腦殘!現在很多民營企業科技實力很強的。
想這種大軍工,普通民企有能力?民企投資的都是研發週期短,投入市場快的產品,一艘航母,中國沒有任何民企可以承擔,只有一種民企可以,那就是西方大資本家族的工廠。
你不會以為米國F22,F35,福特航母都是軍火商出錢研製吧?
你以為他們的軍火商不承擔風險?
半桶水。搞清楚合同種類再來發言。F35超支豈止一倍,洛馬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洛馬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為他們的方案中標。同時拿出方案的通用,賺錢了嗎?
通用沒賺到大錢,但是虧了麼?你說得承擔風險呢?項目超支到這份兒上,洛馬應該是虧光底褲才對呀。
深度:中國艦船造價低質量好部分技術已是國際先進2016.10.16新浪軍事
中國海軍艦船相對其它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來說,具有造價上的優勢,這點不言自明,下面還會詳細說明。而軍貿船雖然相對自用的艦船價格會高出一些,但在國際市場上仍然有價格優勢。相對低廉的價格,不等於低質量和粗製濫造,隨著中國軍用艦船行業各項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軍事船舶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部分技術已經具備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軍事船舶所涉及的各相關行業,絕大多數都是黨委領導下的國企,作為國企,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不能唯利潤,更不許粗製濫造,因軍品質量發生問題而被行政、黨紀處理甚至刑事判刑的事例並不少。當然,作為國家採購的具體執行者的軍方,也按照國家的規定保證了軍船及相關行業的5%的純利潤。
中國軍方對軍船及相關行業的成本、質量控制和價格控制並非在艦船型號採購時才開始,而是在幾乎所有涉及到軍船的配套廠所都進行了控制。軍船主要配套的動力、電子、兵器及總體平台設計建造上,軍方都有相對應的業務部門進行對口的指導和監督,如兵器類的有兵器部對口、通信類的有通信部對口、電子控制類的有電子部對口,而總體類的則是艦艇部對口等等,這樣,在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的基礎上又不至於形成暴利、增加軍費的負擔。同時,對軍品的質量也能進行有效的監督,並且對軍品配套產品的研製和生產進度也進行了強有力的協調和監督,以保證艦船型號研製和建造的大節點後牆不倒。
總體而言,中國軍事船舶的造價總體上是呈現上升的趨勢,如053H3型導彈護衛艦的造價在上個世紀後期為4.785億,而在本世紀後的造價則接近5.5億。導致軍船造價上升的原因很多,如通貨膨脹導致的人工費和材料費的上升就是原因之一,而對應的,海軍所頒發的例如艦船建造工時費的標準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而且全部是上調。而另一方面,相對原來技術水平較低的艦船配套產品來說,大量高技術配套產品的裝艦使用及數量上的增多,也使得軍船的價格上揚。這裡簡單的類比,如現在全自動帶雷達和光電儀和火控的艦炮武器系統的價格,自然比原來的人工瞄準操作或半自動的艦炮武器系統的價格要高,730近防武器系統的價格比76A雙37艦炮武器系統的價格要高的多,這就是高技術所對應的高價格。
李毅中則提出了中國發展智能製造的一套路徑,並提出了五個切入點。
第一個是數字化研發設計,重點推行仿真模擬、三維描述、高速運算、大數據信息工具,據其統計,目前中國的數字化工具在研發設計中的使用率是52%,他認為,2025年要提高到84%。
第二個切入點是電子信息技術嵌入產品,提高質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別是關鍵的零部件、元器件、關鍵新材料,“在這方面我們自給率只有20%。最典型的是我們的高端芯片,幾乎全部要進口,我們要積極地研發,到2020年自給率要提高到70%。”
第三是製造設備的數控化,推動數控機床、機器人、3D打印發展,使關鍵工序數控率由現在的27%提高到64%。
第四是製造過程的智能控制,生產流程要進一步由自動化提升到智能化,“目前我們生產線自動化的比率是54%,但是要提高一個檔次,提高到智能化,這樣才能實現本質安全、柔性製造。”
第五個切入點是,企業內部建立一套新的製造服務規程,李毅中認為,新的智能製造的規程應能實現標准設計作業,並對質量安全、能耗、物耗、環境保護等要素做到精準控制,使製造廠成為智能工廠。
徐曉蘭告訴記者,推進智能製造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探索乃至試錯。一方面,中國的發展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到現在沒有太多經驗可循。另一方面,新的技術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其中不乏一些顛覆性的技術,這都可能為相關產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方式或模式的變革,所以在製定政策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差錯,智能製造對試錯要有容忍度。
不過,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有著強勁的市場動力。隨著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而自動化生產線成本大幅下降,使得企業在擴產時,優先選擇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
徐曉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需求固然推動了智能製造的發展,但她強調,一些地方大躍進式地推進“機器換人”,認為這就是智能製造,這是片面化、簡單化理解智能製造。在她看來,智能製造範圍要更為廣泛,是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於設計、製造、管理和服務等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工業形態。另一個動力則是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自動化信息化改造很多都能享受當地政府的補貼,大量園區的興建也大多與政策相關。
記者從一位工信部官員處獲悉,該部正在編制《智能製造“十三五”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5年,將圍繞數字化製造普及和智能製造示範,推動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實現數字化製造,在有條件的重點領域啟動智能轉型等重點任務作出規劃。
同時,政府正在研究設立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智能製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向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推薦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專項建設資金等。
另外,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安徽、重慶、河南、遼寧、四川、北京、廣東、黑龍江等多個省市正在大力推動智能製造,這些地方成立了機器人、工業4.0、工業互聯網等與智能製造相關的聯盟,並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
五大切入點:智能製造的中國路徑
在上述論壇上,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認為,中國推進智能製造應該考察德國、美國的特色,結合中國的國情來推進。
他認為,德國的優勢是具有高度發達的製造業,其工業4.0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的提升,重視生產線智能化,構建成智能工廠。而美國有技術、資源、金融、網絡的優勢,更重視發展工業互聯網,通過互聯互通,充分利用國內社會資源的潛能,同時,發揮其科技和網絡的優勢,控制著國際製造業的製高點。
智能製造規模已達萬億如何打造"中國路徑" 2016-09-28 世紀經濟報導
在需求與政策的雙輪驅動下,中國的智能製造產業已經邁入“萬億時代”。
2016.926,在中德CPS與智能製造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表示,中國的智能製造產業已初具規模,據有關機構測算,智能製造產業銷售收入已從2010年的3000億元,提高到去年的1萬億元。
此外,她表示,智能製造的專業園區建設也如火如荼,“已建成和擬建的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數控機床、智能裝備等智能製造產業園區,總量預計已有百家。”
然而,喜憂並存。中國智能製造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此間中國的智能製造產業面臨的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小,企業小、散、弱等問題亟待解決。
和德美不同,中國發展智能製造必須解決佈局工業4.0、推廣工業3.0、補課工業2.0並聯推進的問題,不少中小企業對“智能製造從何做起”甚為迷茫。業內人士從數字化研發設計、製造設備數控化、智能控制、製造服務規程等五個切入點提出了智能製造的“中國路徑”。而在智能製造的腳步具體落地時,仍需上下求索乃至試錯。
智能製造規模已達萬億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智能製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2015年我國智能製造產值在1萬億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約20%。
不過,中國的智能製造產業尚處於初級發展期。報告指出,大部分中國企業處於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製造應用階段;從智能製造的經濟效益來看,52%的企業智能製造收入貢獻率低於10%,60%的企業其智能製造利潤貢獻率低於10%。智能製造水平較低,意味著後續發展潛力的巨大。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6)》也指出,我國智能製造行業還存在著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小,產業組織結構小、散、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等問題。“產業基礎非常薄弱,高檔和特種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高檔數控系統、機器人市場份額不到5%。”藍皮書稱。
比起讓非洲領導人們醒一醒,大概讓這些敵視中國的外國人睜開眼睛看一眼真實的世界更加困難。
世界銀行究竟是受誰操控?且不說世界銀行歷任行長都是美國人,單看投票權所佔比例,世界銀行幾乎要成為美國陣營的一言堂。2010年世界銀行對各國的投票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但美國始終維持著15.8%的投票權,日本以6.84%投票權佔第二,而中國僅佔4.42%。由於世界銀行內的重大決議需要85%的投票才能通過,投票權從未少於15%的美國是唯一擁有絕對否決權的國家。
中國用低價打壓其他國家?也許吧,畢竟中國公司在非洲的建設項目平均盈利均在10%以下,遠遠低於西方國家15%到25%的盈利額度。如果說中國不願意壓榨非洲人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基建經費就是打壓其他國家,那就算我們打壓好了。
誠然,幾十年來,中國在非洲的基建項目有質量不過關的情況。然而,Jamie Farrell援引世界銀行官員的話:“中國公司回應批評的速度非常之快,並願意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中國製造”過去或許不夠完美,然而,今天的“中國製造”正在逐漸成為品牌與質量的代名詞。如今的“中國製造”不僅遍布非洲,也在逐漸進入歐洲與北美等發達地區。
2013年3月,奧巴馬總統在邁阿密港口發表演講,鼓勵美國人使用“美國製造”,一陣風吹落了他身後起重機上的美國國旗,露出了“振華重工”(ZPMC)的品牌標誌。CNN調侃道:“白宮下一次應該換一根更結實的繩子。”而在我看來,那些不願意放下無禮傲慢與狹隘偏見的西方人,應該換一顆更加平和與開放的心,來面對一個必將崛起的中國。
http://www.guancha.cn/zhoushunzi/2016_08_27_372621.shtml
這些具體的評分標準不僅包含對基建設施的評價,還包括了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工程是否促進當地就業等輔助因素。
世界銀行設計了六個打分檔:十分滿意記6分,滿意記5分,比較滿意記4分,比較不滿意記3分,不滿意記2分,十分不滿意記1分。
最終的評分結果如下:
“中國製造”中有90.2%都達到了比較滿意及以上的標準,而這一比例在OECD承包的工程中是97.9%。百分之7.9的“中國製造”滿意度較低,而OECD國家承包的項目中有2.1%沒有達到比較滿意以上的標準。
總體而言,兩方的建設質量差距不大。“中國製造”的平均得分為4.736,而“OECD製造”的平均得分是4.792.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數據在衡量基建質量時引入了“是否達到預期值”一項,即設施完成的效果是否達到了當地居民的預期高度。在仔細研究數據後發現,有些當地居民的預期實在是太過於理想化,大大超出了全球普遍適用的建築標準。
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工程的一些“失分項”很有意思,如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在一個項目中被扣分是因為英語水平不夠好,和當地人無法更好的交流,從而無法滿足當地人的迫切需求。而更多的承包項目被扣分是因為工程沒有僱傭很多的當地人,對當地失業情況的改善幫助有限。這個問題我們上篇文章中已經做過討論,因此不再贅述。
在瀏覽中非項目網站時,筆者常常感嘆,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可謂根深蒂固,早已脫離了理性思考的範疇。
還記得上篇文章中多次與筆者“舌戰”的那位紐約網友Anita Noad嗎?她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
既然世界銀行在非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公司,那麼我們有理由懷疑,世界銀行在這些數據上做了手腳,為中國背書。畢竟我們對基建設施的建設標準並不熟悉。
為什麼世界銀行要把那麼多工程給中國做?只有中國願意做?還是中國用低價政策打壓了其他國家?
如果說利潤是中國承接這些工程的動力,那麼我們就有理由去質疑中國的產品質量。這麼便宜的建築,足以證明《經濟學人》這種權威雜誌對“中國製造”的指責是有理有據的。“中國製造”的建築何止是殘次品,簡直就是危險品,讓你時刻命懸一線。
非洲的領導人們是時候醒醒了,要崛起,選擇真正惠及你們的國家和人民的合作人,看清楚中國給你們帶來的隱患。
周順子:“中國製造”質量差?世界銀行數據來說話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碩士 2016-08-27
上一次,“中非項目”平台上討論了“中國公司在非洲承包基建工程,為 什麼非要'自帶員工'的問題”。大家一定還記得,有好幾個“熱心”的紐約網友都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製造”都是渣渣,質量和西方國家的“良心”建造沒法比,便宜就是沒好貨云云。針對這一問題,中非項目創始人Eric和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生Jamie Farrell用世界銀行的數據做出了回答。
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基礎設施,對有著迫切工業化需求的非洲來說,基礎設施更是重中之重。公路、鐵路、橋樑等,都是非洲各國急需的公共設施。中國,是在非洲完成基建工程最多的國家,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為此,中國的銀行提供了幾十億上百億美金的貸款、援助;而中國的建築公司承擔了大部分的設計與建設工作。據著名全球性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的統計數據,從2009年到2014年間,中國在非的基建工程價值近3280億美金,每年平均540億美金。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開業,中國有望進一步發展經濟外交,更大規模地承建全球各地的基建工程。
儘管中國為非洲的基建發展做出瞭如此矚目的貢獻,一些誤解仍然廣為流傳:中國建造的道路、橋樑、樓房、大壩都是“豆腐渣工程”。西方媒體們盯著博茨瓦納的發電站和安哥拉的醫院,報導這些“破爛建築”因為出現裂紋而被關閉,從而使得很多人對於“中國製造”質量的印象就此定格。
然而,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喧囂塵上的奇聞軼事並不能真的反應中國在非承建設施的質量和可靠性。世界銀行掌握著最多“中國製造”的質量數據,因為在世界銀行的眾多基建項目裡,中國拿到的最多。2007到2015年間,中國公司從世界銀行贏走了將近三分之一的非洲基建項目合同。因此,世界銀行有大量的數據,可以用於比較中國承建項目的質量和OECD國家承建項目的質量。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生Jamie Farrell用世界銀行的數據對比了“中國製造”的滿意度和“OECD製造”的滿意度,數據顯示,兩者的平均滿意度不分伯仲。
2000-2007年間,經由世界銀行評估過的交通運輸建設項目和土建工程項目中,中國承建96個,OECD國家承建100個。所有這些項目的評分數據均由ICR(Implementation Completion and Results Report)提供。每一個基建項目會得到一個總評分,由具體的分項得分平均而來。
外媒: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中國還需解決哪些問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016.7.24報導稱,按照中國政府的規劃,2025年中國產品將擺脫質次價廉的標籤,邁入世界製造強國之列。距離這個目標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而當下國內生產成本高企、產能過剩、傳統優勢逐漸消失,高端製造回流發達國家,低端則轉向成本更低的國家。
國內外形勢逼人,不差錢的中國企業紛紛大舉海外併購,意欲快速獲取先進技術,提升自身影響力。2016年初,中國化工以9.25億歐元收購德國塑料設備製造企業克勞斯瑪菲集團,海爾斥資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不久前,中國家電企業美的集團則向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提出40多億歐元的收購案,為的是引進全球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技術。
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心情迫切,海外併購被認為是獲取技術的一條捷徑。不過,這種想法也只是一廂情願。
報導稱,中國出口商品單價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以2013年為例,中國商品有近80%是以價格優勢來贏得競爭的,而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質量優勢贏得競爭佔比高達56%,甚至是65%。
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談到中國製造現狀時強調,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不牢,已成為製約中國工業由大變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瓶頸。70%到80%的高檔數控機床至今仍主要依賴進口,高端數控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90%依賴進口,高端機器人依賴進口,國產機器人所需的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多數直接採購國外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民用飛機的發動機是進口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自主創新並非一定是原創。23日出席論壇對話的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指出,創新不僅是一個新科技成果研發的成功,也包含著現有技術創新性的組合。她認為,蘋果iPhone的核心技術就是創新性的集合。造汽車也是一樣,車子設計出來,部件完全可以全球性地採購,而一個聰明的企業家,會選擇全球最好的產品。
相關新聞
日媒:在日本家電市場中國造扭轉“價廉質差”形象2016-07-06
美媒:為什麼西方的高科技創新者在中國造夢?2016-03-17
回應
百分百的國產商品是給逼出來的,一個理想的世界(沒有製裁,強權)。世界會有更多的更好的更便宜的商品。貧富也沒有現在的懸殊。
追求百分百國產的商品在現代是不合理的也不合實際,尤其是要生產一個受世界人們愛好的產品。一個產品要有市場才能生存。
德勤作為一個美國公司,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製作了《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又與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合作發布了中文版。對於中美在製造業上你追我趕共同進步,這是個好事。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的會務組織很完善。中國方面參與討論的專家與實業公司領導們,發言實事求是,態度堅定又有理性,氣氛很好,讓我感到很有信心。如果中國製造業以這樣的精神繼續發展,未來一定是美好的。至於製造業競爭力是不是會被美國超過,不是關鍵,中美作為兩個製造業大國各有所長特點鮮明,比其它國家條件都好,我認為都會有不錯的發展。
回應
美國製造業是在80年代被日本摧毀的,從汽車電視冰箱開始美國自己認輸的
美國發明一個概念,日本把產品做精,四小龍把產業做大,中國把這個產業做死!2010以後是,美國美國發明一個概念,中國直接把這個產業做到死!3d打印,機器人,物聯網,都是這樣
中國不過近代一直戰亂才落後的,重回世界巔峰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最大的敵人只是我們自己,其他國家民族跟中國沒得比。
我們的工業是14億人規模的,美國是3億人的。超越美國不過是才起步。
人均GDP,美國在盧森堡面前就是渣。工業水平談人均我也醉了。人均有用嗎,日本人均比中國高,但是你日本拿出隱形飛機來啊。美國人均高,美國就能造出50噸級的火箭測試台嗎(美國祇能造9噸級,50噸級需要中國進口)美國的技術還是有的,畢竟有冷戰的底子,不過缺錢缺需求,完整產業鏈也沒有了,有心無力形容其比較恰當。為什麼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個個都工業萎縮,而中國卻高歌猛進呢?還是得落實到社會制度上。甭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怎麼樣被詬病,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社會主義本質還是能體現的,但歐美日絕對是被馬克思料中了,資本主義最終走向了利潤最高的金融資本主義。
很多不是美國不能造,而是成本太高。又見成本太高論。你可知道50噸級火箭測試台的重要性嗎。美國買中國這個設備,中國是逼美國簽署了苛刻條件的。操作由中國人來操作,數據錄入中國人把關,不能用於導彈測試。
中國應該把自己看成和美國、德國、日本、英國這些技術先進國一個等級的國家,在高端製造業上和他們堂堂正正地正面競爭。不能把自己放在德勤報告中說的強力五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的層面去競爭。
中石化信息系統管理部主任李德芳就發言說了在德國考察工業4.0的感受,和中國算是各有所長。中石化到巴斯夫、BP包括SAP相關的企業去學習考查了。原來聽說德國4.0進行了70%,感覺應該很厲害,結果去了以後發現有些方面還不如中國。中國製造2025很及時,德國4.0目前在離散行業走的比較強,但在流程工業石油石化方面也剛剛開始。德國4.0由IT企業、IT聯盟,包括工業企業結合起來搞,非政府組織力量比較強。中國政府推動非常強,推動智能製造方面應該說力度比德國大,所以德國現在也在加強政府推動。目前德國搞了200多家的智能製造示範,中國工信部前面搞了40幾家,這次又搞了60幾家,很大的優勢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進行示範。整個智能製造的方向包括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甚至到智能化的改造方向是正確的。中國整個方向、目標、策略,具體實施路徑和跟德國一些企業比基本一致,有一些是德國走在前面,有些我們走在前面。
還有多位專家在會上也發言了。專家們的發言以及主持人高所長的點評,我感覺不錯。既沒有妄自菲薄,沒有害怕美國的強大,也沒有自高自大,基本實事求是地指出了中國美國的長處與弱點。如曙光公司副總裁任京暘介紹說,中國高性能計算行業很風光,強機排名超過美國,第一第二都是中國的,500強中總數也最多。但其實和美國還是有差距,CPU基本是美國的。而且中國100多台高性能機器基本在中國,美國的機器分佈在全球很多地方,應用更廣泛。任總認為,雖然如此,中國還是應該在CPU製造等核心技術領域向美國發起挑戰,並不是那麼難。
與會專家也有一些分歧,如路風教授認為信息化不是關鍵,還是應該把大飛機、數控機床這些關鍵技術做起來。後面再慢慢搞信息化,不是關鍵。但是工信部信息化和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卻認為,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升到全球第一的關鍵之處,就是美國把一枝獨秀的IT業競爭優勢,結合到群雄紛爭的製造業領域。信息化讓中國製造如虎添翼,對於美國是更好的機遇。我認為即使這些分歧也是很好的討論,是戰術問題。參與討論的專家們戰略上還是很有信心的,多人提到了國家對先進製造業的強力支持,不久前召開的科技大會也很振奮人心。
鄭志彬介紹說,世界銀行做了30多個發展中國家就業人群的比例分析,從中可以驚喜地看到中國中產階級崛起。30多個國家,只有中國的中產階級就業率每年增加0.5%,對應中等技能崗位的常規人工技能密集型,和高技能崗位的非常規技能密集型。而中國的低技能崗位每年以1%的速率下降。從1993年到2010年,中國在中低端製造業上,看人才比例尤其是就業人群比例,就知道產業在慢慢發生向上的轉移變化。其它30個國家,除一個國家中端技能崗位增加率0.1%左右,剩下所有國家全部是中等技能崗位在下降,低技能崗位在上升。通過這些數字能看到,中國的產業轉型一方面是產業生態系統自己在不斷的演化,另一方面中國本身人才的匹配度也會讓產業形態慢慢往上走。
我們現在承認美國高端製造業世界最強,可以接受全球高管們將美國製造業競爭力評估為世界第一。但我們不是俯首帖耳看美國第一就服氣了,而是正在向美國發起挑戰。美國如果真變成第一,總還是要一些硬的數據支持,如製造業就業率、增長率,現在還看不出來。增長率方面還是中國強得多,製造業增長率還是有百分之七。雖然下滑了,那是中國碰上了產能過剩、鋼鐵廠虧損這些問題,中低端碰上了市場空間不夠的問題,規模實在太大。這些問題並不是中美競爭的關鍵,中美還是應該在高端製造業進行競爭。比如說美國頁岩氣革命,那是它自然資源豐富,打低油價對中美兩國都是有利的。美國天然氣和棉花便宜,有個中國紡織工廠轉移過去了,還有說組裝工廠去美國的。如果美國在這些中低端的領域和中國競爭,那中國應該歡迎,完全不用擔心,其實也只是個例。
中國工人的工資大幅上升,10年翻三倍,20年翻十五倍,報告中說會損害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這我們應該正面看待,正因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強工人才能漲工資。相比發達國家,工人工資還很低,漲工資是天經地義的。工人工資上漲影響製造業競爭力,不是工人的問題,應該讓高端的人去努力。
與會的有一些IT業、製造業的企業領導,應該在高端製造業上向美國以及德國、日本等國發起挑戰。高端的挑戰越成功,我們就越可以放棄一些低端產業。一些低端產業像造鞋子、造衣服可以轉移到其他國家如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因為這些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工人的工資不可能有多高。但是如果沒有準備好低端產業就不能放棄。
瀋陽機床公司總裁趙彪介紹了一個直接的案例。沈機以前一直做中低端機床,並不真正理解數控機床。數控機床並不是普通機床加上一個控制系統或者數字顯示,沈機在自己真正研發控制系統之後才體會到這一點。如果只是進行機械部件與控制系統的組裝,日本提供給沈機的控制系統做不了手機加工,它限制你只能用30%的功能,高端製造和加工無法實現。沈機自己組織了十個年青人開發i5智能控制系統,一開始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自己控制。這些年青人很有想法和活力,有互聯網和信息化基因。越做越進步,自主的控制系統最後變成了一款真正能夠實現智能的一個生態體系。今年沈機在深圳和東莞的消費電子行業實現了12000台的訂單,直接擠占了日本企業的份額。兩個月前日本發表一篇文章,由於中國瀋陽機床i5智能機床的出現,日本機床不得不考慮退出消費電子行業或者減量退出這個市場。趙總認為,不管美國和中國怎麼競爭,製造環節一定是在中國,美國就是搞研發設計和市場,成本降不下來。趙總還有一個觀察,從市場份額來說,中端是最大的,高端和低端都在往中端走。中國抓住中端,還是能做到製造業全球第一。我之前也有類似的觀察,高端產品雖然看上去高大上利潤很高,但往往價格過高賣不上量,不容易分攤研發成本,還不如中端製造量大致勝。
中國的獨特與厲害之處在於,有化高為中低的成本創新,又在高端製造業發起衝擊。以前說中國科研人員“青黃不接”,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還在主打,耽誤了一段時間。現在這個狀況已經過去了,大學和企業研究機構是中青年主打。如航天發射主力是二三十歲的年青人,美國反而是五六十歲的當主力。現在中國研發錢和人都不缺,和十年前都很不相同,而且情況會越來越好。中國的研發支出只少於美國,遙遙領先第三名。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14年科學技術與工業展望》中預測,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華為戰略部副總裁鄭志彬在發言中也提到了研發人員的問題。德國每年本科畢業生40萬,日本55萬,美國270萬,而中國是730萬。中國2000年前後教育大改革之後,雖然大學生相對比例不很大,但是高素質人才絕對數量不斷提升。到2014年本科以上的人才儲備有1億多人。
不全是美國領先,中國也有領先的。比如說高鐵,美國就沒有。中國即將發射量子通信衛星,將率先產業化,美國也沒有,這可能是現代中國第一次創造一個產業。德勤報告中提到了高性能計算機,中國天河二號還有剛出的神威太湖之光超過美國連續多次排名第一。就只看美國整體遙遙領先的高端製造業,中國也是可以和美國競爭的。哪怕2010年說這個話底氣都不足。到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雖然碰到很多問題,產能過剩、鋼鐵企業巨虧,但是在高端製造業應該很有信心,這些年取得很大的進展。報告似乎說美國在盯著中國追趕,事實上應該反過來,是中國在盯著美國。中國很多事在學習美國,解放軍學美軍,創投學美國,高端產業都盯著美國。
而且現在的高端製造業趨勢也是更多看美國和中國了,美國創新出來,中國跟上。之前會有其它國家與地區先參與,比如美國蘋果發明了智能手機,台灣HTC在安卓平台上跟進,日本手機企業也進來了,中國大陸很多手機企業再進來,把HTC和日本手機企業打敗。現在像無人機這樣的產業,直接就是中國美國了,深圳佔據了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
在2010年德勤報告就把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排到第一位了,那時高端製造業肯定比現在要差不少,為什麼全球高管們卻堅定地把中國排到第一?這需要解釋中國另外一個競爭優勢:成本創新,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阿里巴巴曾鳴提出的概念。表面上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做的是高大上的先進製造業,其它國家從事中低端不怎麼樣,但中國是個特例。通過技術山寨運動,中國將很多曾經的高端製造業變成了中低端。有個笑話說,只有中國不會造的才是高端產業。創新不僅是研發高大上的新產品,中國企業知道有些產品是可以製造出來的,有方向地努力研發,用其它國家不可能實現的低成本做出來,這也是很偉大的創新。這種創新容易為人所忽視,但成就很大,也很不容易。這需要海量的素質足夠的研發人員,也需要產業基礎,像印度大學生數量也不少,但素質和產業基礎還不行。中國成本創新成功了,對一個行業就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跟破壞性創新有點類似。
與會的GE全球研發中心研發總監張育提供了一個案例。GE這個全球研發中心在上海,張總就感覺中國製造業能力上升很快。中國本土企業產品從低端、中端,做到高端,GE的銷售壓力越來越大,在收縮轉型集中部署。雖然跟美國還是有差距,但是能力增長很快。GE觀察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最新的動向是大量在投軟件,向軟件轉型。
2016年的排名中國仍然是第一,但領先美國的優勢已經很小了,100分對美國99.5分。而2010年中國的的10分領先美國的5.85分,相差很大。2013年中國10分,美國7.84分,分差減少。2020年預期得分,美國100分直接超過中國的93.5分。當然這些分數只是高管們的主觀印象分,並不是直接的經濟數據。報告發布方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都是美國的,接受調查的高管也有不少是北美的。
2010年的報告,對美國的競爭力給出一個低分,以及下滑的預期,可能是對美國社會進行警示,打分的高管們覺得美國社會忽視製造業。這種警示也確實起到了作用,奧巴馬就提出了製造業回歸美國的口號。2013年美國排名有所上升,2016年又進一步預期美國超過中國升到第一,對美國社會來說,這是一種鼓勁。我對德勤的數據處理是認可的,不是有意操縱,排名與得分數據直接反映了全球高管們內心的傾向。
“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將反超中國”的數據背景就是這樣,是全球高管們的主觀印象。這個預期引起了與會專家們很高的興趣,對中美兩國製造業競爭力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預期是否正確不論,中美競爭顯然是更為自然的觀察焦點,因為中美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個國家。我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金照研究員等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分析製造業競爭力,就應該關注經濟規模最大、製造業技術最好的幾個國家。著重分析巴西印度這樣經濟規模只有中國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國家沒抓住要點。當然印度製造業潛力也是有的,如果不和中國比,在發展中國家中算是做得不錯的,所以全球高管們總是願意對印度給出不錯的五年後排名預期。
我認為美國在高端製造業上還是遙遙領先中國的,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2016年這個報告營造了“中國製造業競爭力領先但會被美國反超”這麼一個氣氛,把中國放在領先者,美國放在挑戰者的地位上,我不能同意。更合理的氣氛是美國高端製造業領先中國,但中國正在意氣風發地追趕和挑戰。
2000年前後,中國是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在低端製造業上競爭,做得很成功,但和美國的高端製造業是說不上話的,幹的不是一類事。但現在有很多高端產業是能直接對話的,雖然美國還是遙遙領先。比如說美國搞電動車,中國也搞電動車,美國無人機中國也無人機,美國蘋果設計智能手機,中國華為也設計智能手機。
這個錯誤傾向在2016年版中都得到了糾正,排前六位的是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英國,比較符合直覺。為什麼之前印度巴西的排名很高,預期也向好?這是因為排名與預期排名的生成,極其依靠400-500多全球企業高管的“主觀印象”評分。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推出報告,需要原始數據,就向全球企業高管們發出調查,讓他們對錶上國家進行評分,對五年後的評分也預期一下。這些高管們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如印度shining,talent pool,巴西發現大油田,將連續舉辦世界杯與奧運會,似乎上升勢頭不錯,當然對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印象更深。眾多高管給出原始評分,德勤根據所在公司的大小、全球化水平進行權重調整,重要的權威的給出高權重,算出最終的排行榜。中國排第一,以前印度、巴西的高排名就是這麼出來的。排名與直覺不符,或者預期排名發生重大方向錯誤,應該不是德勤數據處理有誤,主要還是全球高管們的主觀印象評分有時並不精確。如下圖是一些高管的原始評分,其中有一個中國高管給德國以外所有國家都打3分,很有個性。
德勤能在2010年推出《製造業競爭力排名指數》報告,眼光還是不錯的。三份報告都強調了製造業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這無疑是正確的,這個優點得到了延續。報告的另一大優點,是對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行了仔細分析。2010年、2013年是十項關鍵因素,人才、創新、基礎設施、成本、能源政策等,2016年擴展為十二項。對重點國家,每個分項都有打分,而且讓高管們對各分項的重要性也進行排名。這是很有價值的,打分感覺較為合理。但2013年報告中已經提到了,雖然巴西等國分項打分並不理想,但高管們就是願意給出很好的競爭力排名及預期。可能是高管們過於看重某一兩項關鍵優勢,如巴西的原材料優勢,印度的成本優勢與“人才”優勢。
2016年報告的一大亮點是,開篇就強調了先進製造業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2010、2013年強調的是“新興國家”的崛起。其實除了中國,先進製造業和“新興國家”沒有什麼關係。把製造業競爭力的焦點轉到分析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技術先進國家,是正確的方向。這個趨勢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象德國推出工業4.0構想,谷歌公司的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高手,都預示著先進製造業可能會有突破。甚至可以說,在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三次工業革命之後,由人工智能引發的第四次革命都可以想像了。
陳經:美國製造業競爭力要反超中國了?
中科大風雲學會研究員,《中國的官辦經濟》
德勤2016年4月發布了《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英文版,中文版由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與德勤在2016.7.2在北京民族飯店聯合發布。我應高所長邀請來作主評論之一,因此也參會了。
研討會焦點顯然是報告中的預測: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將在2020年前反超中國排名第一。參會的媒體會後發布的新聞也是如此。當然“反超”的背景是,從2010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發布第一版,到2013年第二版,到2016年剛發布的第三版,中國都排在第一位。這個報告有一個特色,每次發布當前排行時,也會對五年後榜上所有國家的排行進行預測。
研討一開始,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路風教授就對這個排名表示了不解,怎麼這麼長時間中國都是製造業競爭力第一?對此我在發言中進行了解讀,需要結合前面兩個版本一起分析。2015年波士頓諮詢發布報告炮製出“中國製造成本接近美國96%”的怪論,在媒體中廣為流傳,為“製造業回歸美國”造勢。我分析報告找出了真相,因此對於數據產生的方式比較關注。我的分析文章《有一個西方機構說中國製造成本接近美國》。我仔細看了2010、2013、2016年德勤三份報告的全文,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我看來,2016年這個報告是三份裡質量最好的。因為2010、2013年兩份報告基調走偏了,都是鼓吹印度、巴西製造業競爭力高,加上把中國排第一,重點關注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的“強大”競爭力以及美好前景。2010年印度排第二,巴西排第五,預期五年後印度保持第二,巴西升到第四把美國擠到第五。2013年印度排第四,巴西排第八,有所滑落,但是預期五年後印度會重回第二,巴西會升到第三,繼續看好。由於2014年開始石油等商品期貨價格大跌,不少發展中國家遭到重大打擊。巴西經濟遭了災,奧運會都像要辦不下去了,2016年排名掉到第29名,印度掉到第11名。
2010、2013年兩版還對美國日本德國等老牌製造業強國的競爭力作出了悲觀判斷。2010年預期美國五年後從第四掉到第五,日本從第六掉到第七,德國維持第八。2013年預期美國五年後從第三掉到第五,日本從第10掉到第12,德國從第二掉到第四。
中國式的“速度與激情”已經催生出眾多現象級公司,當這些速成的估值龐然大物站到了引領世界的風口浪尖,它們應該如何選擇下一步的方向?
我問葉恩華,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取得極高估值和國際影響力的今天,中國是否會出現像1980年代日本企業那樣相對清晰完整、具有普世(?)意義的管理模式?
葉恩華表示:“我目前還沒有看到中國誕生一些革命性的管理理論。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收購西方公司,他們未來如何管理好這些西方公司,將是一個非常值得觀察和研究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中國公司開始真正影響和改變這些西方企業的運營模式,那將是中國式管理模式真正誕生的起點。”
回應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葵花)寶典在手,天下我有。
快魚吃慢魚,不用學,做得到就行。
即便有心也無力學。制度不一樣,思維模式不一樣,消費者人性不一樣。沒有中國的社會環境,最終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同理,中國也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套路,不在一個維度。
中國堅持可持續崩潰一萬年,最大輸家一萬年,發展中國家一萬年,歐美日韓西方不需要像我們學習,堅持華爾街策略的就好了
英國人腦筋轉的快,美國人還有心理負擔,因為從神壇跌下,面子上掛不住!
全球化時候,互相學習,相互融合。
“首先,大部分的中國公司是盈利的,”葉恩華回答,“不應忽略的現實是,今天中國公司取得的盈利水平,在40年前都是零。而今天被人們所熟知的日本和德國公司,早已經告別了'從零到一'的發展階段。即便日本在1945年之前,也已經有了近百年的工業化進程。”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在中國輿論界有關“工匠精神”的討論。有觀點認為,在幅員遼闊、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市場,高速流動、高速傳播和高度可複制的商業模式,更有利於調配利用資源。而如德國、日本那樣,依賴在特定組織內部建構精細管理體系的“工匠式模式”,很難在此找到生髮土壤。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構建在企業“求存基因”和用戶“寬容與健忘”之上的速度和效率,讓中國式創新伴隨著越發濃重的營銷驅動型色彩。主導中國式創新的真正思想和肌肉,並非來自對技術核心競爭力的追求。
與此相伴的,是研發設計抄襲成風、產品體驗的可靠性下降和價格戰氾濫,企業則普遍缺少深度知識沉澱、難以塑造起能真正創造高利潤率的技術門檻。隨之而來的,是創新型品牌的速成和速朽。
我由此發問,在呼籲西方企業學習中國模式的同時,是否也應當提醒他們注意這種模式的不足?
葉恩華表示:“中國公司的模式目前是成功的,因為他們採用了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合理利用了人力成本、製造成本和市場規模的優勢。中國企業之所以速度快,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
“當然,實現這一點的前提是企業員工對於領導的絕對忠誠。西方近十年來最成功的企業是蘋果,蘋果的員工對喬布斯是十分忠誠的。從這個角度看,蘋果公司很像一家中國企業。”
但企業層面的繁榮,尚無法回答另一個更宏觀的問題。如今陷入艱難轉型的“中國製造”,長期被產能過剩、人力成本飆升、貿易摩擦等問題困擾。隨著東南亞國家配套體系逐漸成型,西方的廠商開始離開中國。在這種格局下,商業模式創新的繁榮,可以改善中國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嗎?
對此葉恩華指出,中國如今達到了一個狀態:國家經濟整體的健康狀況和企業個體的健康狀況出現分化,這種狀況在西方也存在。“就和美國一樣,自動化和智能化讓美國公司變得越來越繁榮,但是美國工人階層卻十分痛苦。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在另一種情境中:中國企業遵循“從失敗中學習”的信條,推出新產品的速度讓其他在華國際企業瞠目。“新產品或許不完美,但它也沒有必要完美;基於客戶的反饋,改進後的迭代產品很快就會出現,然後再繼續改進。由於市場太大,在某一地區推出的產品並不會對公司的整體聲譽產生大的影響。這樣的策略雖然不適於擁有全球客戶的大型公司,但對中國企業來說,卻是非常有效。”
“過去我參加很多國際學術論壇和商業論壇,我向與會代表發問,西方企業能向中國公司學習什麼?基本上得不到任何答案。但現在回答最多的則是:速度。西方企業現在太慢了。”葉恩華說。
案例所體現出的邏輯,在今天的中國商業戰場耳熟能詳。它一部分脫胎於矽谷“完成比完美重要”的互聯網基因,代表著一種最新的經濟形態:互聯網被深度融合進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極大影響和改變生產要素的優化與集成。
“'快速應變,在不斷試錯中發展'的模式,在西方更多還是在較新的互聯網企業中流行。但在中國,即便是傳統領域的企業,也已經接納了這種方式。”
葉恩華認為,這代表一種思維的轉變:“在過去20年中,只有很少的西方公司採用這種模式。但是中國的例子證明,這種方式是可以被廣泛採用的。”
但不應忽視的是,這種高效激進的企業發展模式,如今在中國市場也面臨爭議。伴隨著近年來興起的創業熱潮,很多創新企業篤信“極致、口碑和速度”。然而在林林總總的理念大旗之中,“快”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被客觀量化的因素。相比之下,“體驗”、“口碑”等用來真正衡量品質的指標,卻常常在各種含混、主觀、營銷式的標準中被不斷扭曲和消解。
“唯快不破”的理念會不會面臨欠缺發展持久力的問題?
葉恩華並不認同這種觀點:“這種實用主義和快節奏,和中國企業的起家模式相關。”
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中國式效率”與中國當下的市場環境密不可分。在一個叢林法則森嚴、制度規則相對不完善、企業家普遍缺少長期安全感,但同時又坐擁龐大用戶規模且品味參差不齊的市場中,對速度的追求和對品質的妥協,代表一種生存智慧。
我又追問,今天更多的中國企業仍然是在高產出、低收益、低價值的領域徘徊。如何解釋今天的中國仍難以出現像德國、日本那樣,既能滿足大眾消費市場、同時也取得高利潤率的產品和品牌?
英媒:西方企業該向中國式創新學什麼?
英國《金融時報》2016.7.7刊發文章指出,向東方看、向中國學習,在西方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概念,在企業創新方面亦是如此。該文章通過對帝國理工大學商學院市場和戰略學教授葉恩華的採訪指出了在互聯網時代下中國式創新值得西方同行借鑒之處,同時也提到了中國在企業管理創新方面的不足。報導全文如下:
“不久前ASDA(英國第三大超市集團)剛換了首席執行官,繼任者是沃爾瑪中國區的總裁。西方企業開始意識到擁有中國經驗的高管的價值,因為他們在競爭更激烈的市場歷練過”,葉恩華(George S.Yip)教授說。
“五年之前,誰會想過這樣的事發生呢?”
坐在倫敦校區的辦公室,這位帝國理工大學商學院的市場和戰略學教授,頻繁提起今天中西方企業在創新理念和實踐上的巨大差異。他與人合著的新書:“China's Next Strategic Advantage”(中文版譯名:《創新驅動中國》,合著作者:布魯斯·馬科恩/Bruce McKern)剛剛出版上市。在書中他呼籲,西方跨國公司急需向中國企業學習管理和發展經驗。
這本書的最終章寫到:“幾個世紀前,世界曾經向中國學習;過去幾百年間,中國則耐心地向世界學習;現在,又到了世界重新學習中國的時候。這對每一位跨國公司的CEO而言,都是一個最為緊迫的課題。”
他認為,“中國式創新”雖然已被討論很久,但今天才開始真正起飛。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於三大要素的合力:成熟的生產製造能力、規模龐大的本土市場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在人類近代歷史上,這種合力效應只出現過兩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大英帝國和二戰後的美國商業帝國”,葉恩華說。
無疑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圖景。但是向中國學習,學什麼呢?
通過對數十家中國企業的走訪,葉恩華在書中羅列出一系列案例以描述中國式創新的肖像,這包括:強勢領導在生產研發流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產品定位對於用戶需求的密切關注等等。
但另外一些案例,卻更加引人思考。
在論述中西方企業的創新差異時,書中講述:通過消除產品特性、改進工藝流程、降低材料成本(有時也會降低耐用性),中國企業傾向於提供品質並非最高、但更具“適用性”的產品。而西方公司設計的產品雖然擁有更好的特性和品質,但高昂的價格卻無法讓中國消費者買單。甚至一些西方企業因為過於顧及品牌的質量和聲譽,無法將品控靈活“降維”,進而迅速被品質稍低,但價格更低、迭代速度更快的中國同行擊敗。
俄媒:中國商品質量變好外來商品正被擠出中國市場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016.6.29援引《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稱,根據貝恩諮詢公司發布的數據,2015年外來商品在華銷量下降了1.4%,而中國本土商品的銷售量上漲了7.8 %。中國企業生產的商品質量越來越好,越來越具競爭力。本土企業開始採用更具侵略性的方法以保住市場份額,將一些外國生產商擠出中國市場。
據參考消息網2016.5.22報導,日媒稱:中國企業進駐印度的熱情不斷高漲。對於開始直面本國經濟減速的中國企業來說,印度作為潛力市場的存在感出現增強。印度方面對中國企業的評價也有所提高,中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正快速增長。
而此前,2014年3月份,新華社記者曾對俄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幾家大商場的中國商品進行了市場調查,發現中國服裝和電子產品佔80%到90%的市場份額,質優價廉的中國產品贏得了越來越多當地消費者的信賴。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和產品通過正規渠道進入俄,“中國製造”在俄消費者心中的形像已得到極大改觀。俄遠東消費品市場上電子產品、服裝、鞋業等領域,“中國製造”不再是劣質產品的代名詞,已經被消費者完全接納。
回應
中國巨大的市場必然會誕生牛逼的本土公司。
這很不CNN
這很今日俄羅斯
中國就是個大賣場,質量好的有,質量差的也有,一分錢一分貨。沒錯 有些臭不要臉的歐美人老想用便宜價買好貨 真TMD的CNN .
工業化推進,一方面老百姓越來越富,另一方面企業積累資本越來越足。這樣一方面生產能力變強,另一方面消費能力變強,共同作用下,產品的品質質量自然就會越變越好。這只是一地步,產品質量越變越好,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口碑,形成品牌。之後無數個世界聞名的優質品牌匯聚在一起,就塑造了國家的品牌。所謂發達國家,就是這麼來的。中國製造質量越來越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下面一定會按照這個次序繼續走下去。所不同的是,中國實在太大了,要讓中國成為發達國家,一方面不可能完全放棄中低端的製造業。另一方面,必須要把其他發達國家的企業擠出市場。走你的路,讓你無路可走。
寶寶現在吃,穿,住,行全部是中國製造,只有電子產品,可能一半還是國外的,但也在一件件換回從品牌到零件全國產的,中國產品這麼棒,想想還要給老外付專利費的我也是不嗨森的。
專利已經成為發展創新的障礙了,只是為了堵別人的路
從基本的經濟角度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本創新”與“產品創新”這兩種不同戰略的區別。當生產率提高時,有兩種途徑可以提升競爭優勢:
•以更低的價格生產同樣的產品。技術、物流、管理等創新,可用於生產同樣或者類似質量但價格卻較低的產品——國際上稱之為“成本創新”。比如,華為或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所生產的產品並不優於蘋果,但他們取得了成功,這是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擁有同蘋果類似的功能但價格低得多,即性價比更好。
•第二種戰略則是價格保持不變,生產的產品質量更加優越。這是蘋果所使用的戰略——不是以較低的價絡競爭,而是維持較高的價格,尋求引進新且優質的產品。這一過程稱之為“產品創新”。
經濟基本面決定了“成本創新”,在一個時間內,仍然是中國的主導戰略。
“成本創新”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中國的主導戰略
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15年的人均GDP僅為美國的25%;按照當前匯率計算,中國2015年的人均GDP則僅為美國的14%。中國能生產優質產品,就認為很快就可以搶占“技術前沿”美國的地位,是不切實際的。經濟冒險主義總會帶來挫折。比如,忽視成本創新的重要性,轉而尋求產品創新的虛幻戰略,將會給中國的競爭對手印度等國創造機會。
因為這個問題對中國如此重要,所以我特摘錄我的新書《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解析》之第八章《為什麼蘋果選擇在中國製造iPhone》以饗讀者,為大家分析兩種基本的創新戰略。......
後發優勢
發展中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經濟體的原因從經濟學角度是很容易理解的,簡而言之,這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經濟學家林毅夫將這種“後發優勢”視為他的經濟發展理論研究的基石,他總結道:
發展中國家在引進新技術時,能夠借用或改造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的技術,這樣一來,就把自身的落後轉化成了優勢。而發達國家則必須站在全球科技前沿,因此需要持續投入巨額資金從事新的研發活動,以實現技術創新。因此發展中國家有可能以幾倍於發達國家的速度實現技術創新。
.........
http://www.guancha.cn/LuoSiYi/2016_05_25_361591.shtml
除了市場份額相對偏低之外,在技術上國內企業也處於劣勢,國產工業機器人多集中於低端應用領域——相對較複雜的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國外公司佔據國內市場的90%以上份額;應用於汽車製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佔據,國產六軸工業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不足10%。而國產機器人種類主要是搬運、碼垛等低端機器人,應用領域多在家電、基礎製造領域,附加值偏低。
..........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05_25_361592.shtml
羅思義:為什麼蘋果選擇在中國製造iPhone? 2016-05-25
【近日,媒體報導稱蘋果總裁庫克表示,將著手在印度市場開設"蘋果生產線和研發以及服務",雖然觀察者網已經發布陳經的文章予以辟謠。但各界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外遷的擔憂仍然存在。
中國正在多方鼓勵創新,期望在某些領域彎道超車,佔領國際科技最前沿。不過,羅思義賜稿觀察者網認為,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國依然不應放棄成本創新的巨大優勢,這一優勢目前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超越國際同行的核心優勢,也是中國走向繁榮的關鍵。】
創新無疑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但中國一些媒體在討論此問題時往往不能抓住重點,搞不清“成本創新”與“產品創新”兩種不同類型創新戰略的區別。
華為、萬向集團、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IMC)與其他中國公司遵循“成本創新”戰略,成功贏得國際競爭力;蘋果則是遵循“產品創新”戰略。
搞不清這兩種類型創新的區別,可能會導致中國製造的發展策略遭受挫折。比如,印度近來試圖吸引富士康等公司搬遷到該國,以與中國競爭製造基地——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近來訪問印度引起了該國極大的關注。
德國庫卡是機器人領域的巨無霸
德國庫卡公司最早於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奧格斯堡建立。最初主要專注於室內及城市照明。隨後涉足焊接工具及設備、大型容器等領域。1973年公司研發了其名為FAMULUS第一台工業機器人。1985年,庫卡通過設計革新,去掉了早期工業機器人中必不可少的平行連桿結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關節控制,並從此成為機器人行業的規範。1996年,庫卡採用了當時最為開放和被廣泛接受的標準工業PC-Windows 操作系統作為庫卡機器人控制系統和操作平台,使得庫卡機器人成為當時最開放和標準化程度最高的控制系統。至今,德國庫卡已是世界頂級的自動化生產行業提供生產系統、機器人、夾具、模具及備件的供應商,與瑞士ABB、日本FANUC和YASKAWA為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該四家公司佔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此外,德國庫卡是全球第一家為冰箱、洗衣機製造提供自動化焊接設備的企業,第一個開發出六軸機器人的公司,其產品的應用行業覆蓋了鑄造、塑料、金屬加工、包裝、物流等領域。庫卡公司的工業機器人遍布全球各大汽車工廠,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汽車、保時捷、寶馬、奧迪、奔馳、大眾等都是庫卡的主要客戶,在波音、西門子、哈雷-戴維森等公司的廠區裡也能見到庫卡工業機器人的身影。
除了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頗有建樹外,庫卡公司也積極接入新興領域,將工業機器人用於醫療技術、太陽能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等方面。據了解,2015年,庫卡公司全球員工總數達1.2萬人,實現銷售收入29.66億歐元。
中國機器人企業與庫卡差距較大
相比之下,國內機器人公司在與庫卡相比無疑差距明顯——雖然在一些領域,中國機器人的系統設計和集成能力倒不差,比如,中國科技大學的機器人足球隊曾獲得ROBOCUP冠軍,在軍用機器人方面,一些中國軍用機器人也不遜色於美國同類產品。但就總體情況而言,國內企業完全處於劣勢——2014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7萬台,佔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7.45%;2015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2萬台,國內市場份額依舊不足20%,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的份額依舊不足兩位數。
鐵流:美的收購庫卡是“撿漏”,還是“交學費”? 2016-05-25
日前,德國工業機器人供應商庫卡公司發布新聞公報稱,中國美的集團向庫卡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擬以每股115歐元的價格增持庫卡公司股票。庫卡公司是德國領先的工業4.0解決方案供應商,而美的是中國家電領域的巨無霸,本次美的收購庫卡,則是力圖重演當年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之舉——中資企業獲得了相關技術,德國公司則收穫了中資公司的銷售渠道和中國市場。至於美的集團能否真正獲得庫卡的技術和管理模式,促進中國工業4.0轉型,尚有待時間檢驗。
在筆者看來,美的集團收購庫卡顯然是想重複當年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的成功案例。科堡公司是一家有著百年曆史的家族企業,以生產龍門銑聞名於世。而且北京第一機床廠與科堡公司已有二十多年的合作歷史,北京第一機床廠的很多重型銑等設備就是從科堡引進。
在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之前,科堡公司已經兩轉其手——先被美國英格索爾收購;後被賣給德國公司海格勒斯。由於海格勒斯主業為磨床領域,於是打算將專攻銑床的科堡公司出售。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後,一沒有空降管理層,二沒有抽空公司的技術和人才,三沒有將工廠搬回中國,反而給予科堡很高的自主決策權——主管財務、人力資源,生產、製造、技術,銷售、市場的都是德國人,而唯一的中國人負責整個公司的協調。此外,科堡也將派出工程師到中國的工廠中進行技術指導。
通過這種方式,中德雙方攜手共進——中資企業獲得了相關技術,德國公司則獲得了中國市場——而這使已經三次被轉賣的德國科堡重獲新生,不僅在4年時間裡營業額增長到原來的3倍,而且在2009年德國機床生產行業的業績在同期下降了30%的大背景下,科堡公司的營業額依然保持了20%的增長率。而對於北京第一機床廠而言,在收購科堡公司的3年後,銷售收入已達到收購前的3倍,訂單合同是收購時的10倍,利潤總和是收購前的5倍。
海外收購同樣存在風險
其實,海外併購並非都能像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這樣實現互利共贏,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這其中最典型的就屬中國上汽併購韓國雙龍汽車。.......
2015中國製造指數發布:與美日德差距很大
2016-05-13 下午,中國工程院發布《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製造強國進程正在穩步推進,步入了發展新常態,但轉型還剛開始,任務還很艱鉅,質量效益仍是瓶頸。
為系統性跟踪中國製造強國建設進程,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會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單位,基於“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構建的製造強國指標體系,對我國2012-2014年強國進程作了進一步評價分析,形成了《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
“製造強國指數”採用4個一級指標和18項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中4個一級指標分別為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既包含製造業的現狀,如實力和競爭力,也包括發展潛力和前景展望。
從中國製造強國分項指數構成看,規模發展指數佔綜合指數的比重最大,仍是當前支撐我國製造強國進程的主要因素;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三項指數佔比基本都在15%左右, 相較美、德、日等製造強國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具體而言,2012-2014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指數在指數增長中仍佔有絕對主導地位,但其增速有所放緩。這符合經濟新常態模式。
我國製造業的質量效益指數近兩年有一定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倍數級的差距。
中國製造業持續發展指數近兩年增長態勢良好,但仍明顯低於發達國家的同期水平,甚至不及印度、巴西(楨:?)。朱高峰直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在持續發展方面下更大功夫。
《報告》提出,中國製造業若要由大變強,則需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瞄準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推進服務等關鍵環節,推動製造業跨越式發展,爭取十年邁上一個新台階。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滾動發布《中國製造強國指數年度發展報告》,並根據製造業發展的新態勢,不斷優化相關指標及評價工作,以期進一步提升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陸機器人年底冠全球!新興國家工作機會大減2016-04-29 聯合晚報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製造業正在進行機器人革命,工廠追求自動化,提升產品品質以利出口,但這恐將損及尚未完全工業化的東南亞及非洲國家。
大陸廣東省的迎奧公司專營外銷歐美的衛浴設備,因工廠條件不利招工,常需付出兩倍薪水找人,所以四年前開始購置工業機器人,取代愈來愈貴的人力。廠內現有9個機器人,能做140個全職工人的工作。
大陸南部沿海城市形成的製造業地帶有數千家像迎奧這樣的工廠,正在進行由政府支持、機器人帶動的工業革命。2013年以來,中國買入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的機器人,包括高科技製造強敵德國、日本和南韓。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 ),中國今年底前會擊敗日本,擁有全球最多的工業機器人。
中國進行科技轉型仍前途漫漫,每1萬名生產工人僅有36個機器人,滲透率不如德國的29個,日本的314個和南韓的478個。但決策者已規劃提升自動化程度以填補勞動缺口,其部分成因是一胎化政策。
在政府支持下整合便宜有效率的機器人,對大陸工廠業主當然是好事,但這場機器人革命帶來的好處無法平均嘉惠全球各地。
開發中國家,例如印度、印尼、埃及和伊索比亞,一直希望能效法中國,或者日本、南韓和台灣的範例來發展經濟,但自動化崛起,意謂著新興經濟體的下一世代恐面臨工作機會大量流失。
美國投資銀行花旗新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今日的低收入國家沒有同等機會,透過讓農場工人轉至薪情稍好的工廠工作,獲取快速成長」;科技較落後的亞、非國家面臨「與機器人賽跑」的窘境,他們努力掙扎要在大陸機器人大軍終結本土製造業的機會之前,創造出足夠的工廠工作。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德瑞克也說,機器人盛行讓開發中國家更難搭上經濟成長「電扶梯」,例如印尼將永遠無法享受中國和南韓曾經歷的經濟飛快成長。自動化使工廠需要更有技能的員工,多出來的人力若變成餐廳員工,薪資將遠遠不如工廠,對印尼每年新加入職場的200萬年輕人來說是個壞消息。
回應
走自己的路,天朝加油
防止「國家長不大」…義大利倡立法逼28歲自立2016-04-30世界日報
義大利每年有8000件成年子女要父母付生活費的官司,且勝訴率高。義大利家庭律師協會指控各地法官「讓這個國家長不大」,並宣稱年過30歲的啃老族多達700萬人,倡議立法規定子女28歲前應自立。
一名義大利作家離婚時同意支付兒子養育費至大學畢業,然而28歲兒子延畢多年取得學位後,又攻讀實驗電影課程,仍要他扶養。作家因此告上法院,主張已無義務扶養兒子,被判敗訴,理由是自幼讓兒子在「藝術家風格」環境中成長的父親,有責任負擔其生活費。該判決再度讓啃老族現象引起熱議。
對此,義大利家庭律師協會要求最高法院立法,年過28歲子女即不得再提告要求父母扶養。會長加西尼曾遇過47歲男子提告,要分85歲父親的退休金,「他沒勝訴的唯一原因是他爸爸的退休金實在太少。」
據歐盟統計,義大利18至34歲青年有65%還與父母同住,居歐盟之冠;更有研究指出,其中30至34歲未婚青年中,高達38%要父母煮飯給他們吃。英國泰晤士報分析,這顯示義大利父母太溺愛子女。
路透社稱,但儘管中國擴大了市佔率,但這個蛋糕在不斷萎縮,----毫不意外,最後總是要噁心一下,這一套BAZI學的最好,呵呵!
算人均啊,根本不能看好吧
人均也不能亂用,基本上出口數據沒人會算人均,另外,綜合國力之間的競爭從來都是只看總量,不看人均,就像軍事,如果只計算人均步槍數,人均坦克數,朝鮮是不是都比中國高?
要說機器人,我是內行。這貨用在汽車裝配廠,能夠提高效率提高質量。但是在其他領域,比如工程機械,鐵道機械,造船,等等廣大焊接領域中,機器人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質量。其效率並不比人更高。或者說使用某些先進技術效率提高之後成本也上升了。另外機器人的使用意味著配套投資大幅增加。甚至比機器人花錢還要多。這都是總裁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帶個話給美國淫,我們還落後你們將近五十年,你們大可以高枕無憂
而在過度飽和的行業,企業也有希望。例如,總部位於上海的昱輝屋頂電站(SOL.N),曾經是中國光伏面板生產大軍之一,深陷產業供應過度泥淖並背負龐大債務。但該公司對發光二極體(LED)的投資,如今正取得成功,成為公司一條對美出口的新產品線。該公司財報顯示,LED業務毛利潤超過30%,相比之下太陽能電池業務毛利潤顯得微不足道。
定價挑戰
路透社稱,但儘管中國擴大了市佔率,但這個蛋糕在不斷萎縮,而且中國企業尚未打造出類似蘋果(iPhone)和路易威登(LV)這樣響噹噹的品牌力量。
很多中國工業創新都側重於加工和生產改善,以生產出成本更低但質量可接受的產品。一些人擔心,僱傭成本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會產生影響。“這給企業帶來升級壓力,”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稱。中國生產者定價能力連降四年,中國政府預期未來還將面對更多困難。“今年對外貿易環境仍復雜且不容樂觀,”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4月19日稱。商務部調查的3000家企業中有超過一半都“認為今年的形勢愈發嚴峻”。
回應
在整個西方世界叫囂中國製造業要崩潰,美國製造業競爭力超過中國的當下。這個數據真是打臉打的很清脆。事實上美國所謂的製造業回歸美國,美國的製造業成本低於中國,競爭力高於中國這些話不過是美國的戰略忽悠罷了。2010年開始,美國就開始鼓吹製造業回歸美國,先是鼓吹3D打印,結果事實證明3D打印並不能大規模的提升標準化的工業效率。之後開始熱炒頁岩氣革命,不斷的說美國的製造業成本要低於中國啦!因為美國的天然氣成本低於中國,也不想想中國工業的主要能源是什麼?是煤炭。結果2014年開始油價暴跌,全球天然氣的價格也連帶下跌,頁岩氣的優 勢迅速消失,美國媒體老實了。而這兩年又開始忽悠智能製造,說機器人的使用會降低美國的製造業成本。也不想想,美國用機器人,難道中國就不能用?況且德日這樣的真正機器人大國都沒這麼吹,美國吹個啥?真實的事實是什麼?中國現在在中低端行業大規模普及機器人,高端的半導體,大飛機,高端材料這些行業投入幾萬個億產業升級,是個大舉進攻的態勢。十年之後,中國產業升級成功,恐怕美國現有2萬億美元的製造業產值都保不住,更不要說回歸了。美國的戰略忽悠,不過騙騙老百姓罷了,被騙的人多了,沒準就成真的了。這也就是戰略忽悠的作用。之前中國成功的忽悠了美國,所謂美國的製造業回歸不過是美國在忽悠中國罷了。
中國2015年出口占全球比重 創近50年全球最高 相當於美國1968年
路透社2016.4.22報導,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佔比重由2014年的12.3%升至13.8%。這是美國在1968年曾經占到的比重,此後任何國家一直都望塵莫及。這一成功推倒了之前的普遍預期。外界原本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兌美元在上個10年也升值將近20%,將導致該國的市場份額被成本更低的競爭者奪走。然而,中國在近幾十年工業崛起時期興建的製造業基礎設施,正在讓出口保持旺盛,也為企業生產高價值產品提供了基礎。不過,中國企業在較複雜生產線方面展開競爭的同時,也在對長期以來產能過剩的行業進行去庫存化,比如鋼鐵,該行業已經成為刺激全球貿易緊張關係的一大因素。本周美國和其它七個國家呼籲採取緊急行動,應對鋼鐵供應過剩的問題。許多人把過剩歸咎於中國。與此同時,中國2015年進口大幅下降逾14%,一些經濟學家因此暗示,中國正在部署“進口替代”戰略,將外國品牌擠出國內市場。
中國優勢
路透社報導稱,中國企業在外國市場百折不撓,主要依賴於該國對規模巨大且完整的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投資。這使得中國企業在外國公司看來更加迅速,也更加可靠。這些外國公司將全部或部分產品外包出去。可靠性和速度比價格更重要,商品缺貨帶來的損失遠遠高於價格略高帶來的損失。
這一製造業環境使得生產原創產品的企業調整其產品並擴大規模。
“中國出口結構或許不像高收入經濟體那麼高端。但在更好的勞動力教育程度和創新投資增長之下,中國產品的單位價值逐漸變高,而且需要技術更熟練的勞工,”匯豐分析師報告稱。
批評人士稱,中國之所以能提升價值鏈,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其施壓外資企業轉移技術,加上有系統且持續地刺探國外業界技術。分析師說,中國有為數眾多的中型企業在生產無人機、高科技電子標籤、智能家居和風力發電設備,他們所受關注度或許不如騰訊這類社群媒體,但對於那些自滿的外國對手,這些公司所形成的威脅非同小可。以無人飛行器製造商大疆為例,即可一窺中國出口商的實力。投行奧本海默(Oppenheimer & Co)報告稱,大疆在深圳利用智能手機元件製造生態系統的優勢,攻下美國市場70%份額。大疆一位發言人把可以就近聘僱到技術熟練的勞工,譽為該公司關鍵優勢。
小米一季度出貨1600萬部,低於聯想。小米5手機採用了高通驍龍820處理器,最高4G+128G存儲,高配版採用陶瓷後蓋,價格卻遠低於華為旗艦機型P9。小米還要把手機終端接入物聯網。該報告預計今年小米手機出貨會小幅增長,但中國手機廠商利潤大幅增長的領域可能來自手機配件。
回應
華粉米粉別分什麼華為小米了,一句話,打敗三星蘋果才是正經
大家不要再罵小米,如果不是小米2這樣的價格殺手,我們能用上這樣廉價高性能的手機嗎?
韓媒稱中國製造業大規模赶超韓國10年內或超德日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2016.4.19報導,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中國的目標不再是韓國。根據《中國製造2025》,中國的目標是截至2025年趕上日本和德國(2組),2045年趕上美國(1組)。在該計劃中,中國和韓國都被分類為“3組”。韓國專家指出,用尖端技術武裝的中國將成為韓國企業的致命威脅。
報導稱,在海外主要展示會上,中國也正在擠下韓國,佔領了舞台中央。在今年1月舉辦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 2016”上,截至2010還被韓國企業佔領的舞台擠滿了中國企業。在三星電子和LG電子戰場附近,是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海爾、海信、TCL、長虹、華為等。今年2月舉辦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情況也大致相同。
中國通過大規模設施投資提高了品質和價格競爭力,正在更大規模、更快地赶超韓國,代表領域正是石油化學領域。中國曾是韓國石油產品的最大進口國,但最近3-4年間接連建設了大規模精煉設施,原油煉製能力(每天)約1048萬桶,是韓國的3.4倍。
報導稱,韓國的汽車產業也正在面臨中國的挑戰。現代汽車去年在中國這一最大市場的銷量減少了5.1% ,中國長城汽車等國產品牌正在迎頭趕上。現代汽車韓國工廠的生產性也大大落後於中國,韓國蔚山工廠生產一輛車的時間為26.8小時,中國工廠為17.7小時。
根據韓國科學技術計劃評價院去年發表的《2014年技術水平評價》報告書,韓國和中國的技術差距為1.7-1.8年。
2016一季度手機成績單:國產手機全球出貨量首超蘋果三星之和
2016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92億部,較去年四季度下跌18.6%,這主要是因為市場高度飽和。三星和蘋果增長勢頭不再,因此全球手機出貨增長主要依賴中國手機品牌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增加。一季度中國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25 億部,首次超過蘋果和三星手機出貨量之和。中國手機佔據全球手機出貨量的42.9%,較上一季度增長1.4個百分點。中國手機在本土市場受益於運營商補貼;而在國外市場,中國手機的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擴大。
因此,中國手機品牌出貨量下滑幅度要小於國外同行,為16%。而另一方面,爭奪海外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國外品牌也在努力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這將對中國手機廠商的利潤造成更大的壓力。
報告指出,蘋果這次不太可能依靠iPhone SE打個翻身仗。一季度蘋果手機出貨環比暴跌43.8% ,僅為4200 萬部,而去年四季度是7500 萬部。這也創下了蘋果手機季度跌幅的紀錄。iPhone 6s的銷量乏善可陳,因為該機型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特色。
相比之下,三星手機依然逆市取得了不錯的增長。三星一季度手機出貨8100萬部,遠超預期,環比增長了2.5%。三星提前推出了旗艦手機Galaxy S7 和S7 edge,並且加大了推廣力度。這兩款機型大受市場歡迎,其外觀、防水、拍照和續航受到了測評機構和用戶好評。
華為依然是中國手機的頭號品牌,並且跟蘋果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一季度華為手機出貨2700萬部,環比大跌20%,不過華為依然是中國最暢銷的手機品牌,也是世界第三大手機品牌。華為在規模、科技和供應鏈整合上都要領先國內競爭者。華為半導體業務部門海思半導體研發的麒麟芯片足以跟高通、聯發科的高端芯片競爭。此外,在海外市場,華為並未面臨國內手機廠商的激烈競爭。華為P9,主打徠卡雙攝像頭。從目前的測評來看,其拍照水平在一些場景要優於三星S7,高光部分色彩還原更準確,黑白照片很有“德味兒”,但在某些弱光環境以及對焦速度、快門速度上較三星遜色。不管怎麼說,P9的拍照性能已經可以跟三星一較高下。
聯想一季度出貨1700萬部,環比下跌5.6%。聯想今年將專攻海外市場,其80%的出貨將用於出口。今年年底,聯想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市場份額有望突破10%。不過,聯想的全球市場份額卻可能會縮水,因為產品的差異性不夠明顯。聯想的旗艦機型也缺乏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特色。
中國製造 轉化國際標準 2016-04-07 經濟日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6)日指示,推動裝備製造業對接《中國製造2025》,加快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關鍵技術標準化,要求「到2020年國際標準轉化率提高到90%以上」,引領製造升級,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制高點。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昨天通過《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品質提升規劃》,李克強表示,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必須堅持標準引領,才能建設製造強國。
他表示,裝備製造業要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力爭到2020年國際標準轉化率(意指將國際標準變成大陸國內標準)從目前的70%,提高到90%以上。
李克強強調,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將引領中國製造升級,助推產業邁向中高端。對接《中國製造2025》,將實現智慧、綠色製造標準化和品質提升。他說,製造標準化就是弘揚工匠精神,淘汰不達標產品,才能提振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
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時通過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李克強表示,「互聯網+流通」就是推動流通革命,目的是有利於降本增效,拉動消費和就業。他強調,流通革命要突破資訊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的「硬瓶頸」,以及破除營商環境的「軟制約」,必須對症下藥打造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
《中國製造2025》的制定,主要基於三點考慮[9]:
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需;
金融危機後,各國對製造業的發展都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
中國的製造業在許多非常重要的領域已經具備全球的競爭力基礎的口碑整合考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8%B6%E9%80%A02025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_百度百科
李克強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當時他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此後,他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各種場合中頻頻闡釋這一關鍵詞。每到一地考察,他幾乎都要與當地年輕的“創客”會面。他希望激發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在論及創業創新文化時,強調“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1]
目錄
1 政策提出
2 總理批示
3 地方情況
4 政策解讀
5 重要事件
..........
另參【圖博館】:中國製造業 炒作美國頁岩氣 耗能《低價中國》 成本創新的《龍行天下》 光棍節vs感恩節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大戰略 《中國模式》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對外開放通論》
《中國製造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Ugbj09BsI
圖說《中國製造2025》
http://www.storm.mg/article/51258
工業4.0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_iuT1h-dY
相關新聞
陸編製11項中國製造2025配套規劃,年內啟動5大工程
中國製造2025 維基百科
《中國製造2025》(英語:Made in China 2025[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提出的製造戰略計劃,也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2]。該計劃於2015年5月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3],5月19日正式印發[4]。根據計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達成從「製造大國」變身為「製造強國」的目標[5],而到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將達成趕超德國和日本的目標[6]。
目錄
1 背景
2 制定歷程
3 方案內容
4 相關評論、境外媒體報導及影響
5 參考文獻
6 參見
背景
中國是世界主要工業產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歷史上,中國曾經是製造業的第一大國,直至1850年,中國製造業水平急轉直下,2010年,中國再次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7]。目前,中國有超過20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有數十種產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8]。而製造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也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對中國經濟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9]。雖然國際市場上售賣的工業產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但中國的製造業一直依賴外國的設備和人員,使得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品牌質量水平處於世界低下水平,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總結了中國的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不強[10][6]。由於土地、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製造業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因此這種發展方式將要作出轉變[8][9]。
日媒稱中國武器性價比高於歐美覆蓋2/3非洲國家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16.3.22報導,中國製造的武器在非洲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從買家的立場來看,購買中國武器存在諸多優點,包括價格比較便宜,且在不會像從歐洲購買那樣存在各種限制等。
報導稱,非洲國家國防預算有限,且國土安全長期受到威脅。對於這些國家的政府來說,中國製造的武器非常具有吸引力。因為武器常常會被當做貿易或者投資項目的一個部分提供給相關國家。
報導稱,數十年來,中國一直向非洲出口武器。據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防衛軍事分析負責人回顧稱:“這些(武器)基本是前蘇聯時代體系的陳舊複製。”中國接收了原蘇聯的武器開發人員並改良了武器。前蘇聯的坦克“T54A”變身為中國的主力坦克59式坦克,而前蘇聯的戰鬥機米格-21則是中國殲-7戰鬥機的原型,現在這些中國武器正在銷往非洲各國。
不過,目前情況在不斷發生變化。據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非洲國家在使用中國武器,這一比例被認為還在不斷提高。最近10年開始向中國購買武器的非洲國家增加到了10個,其中包括加納、塞拉利昂、安哥拉、尼日利亞等國。
回應
中國這麼賣武器,影響世界和平
你這句話應該回去對你美國爹說!
美國不屑賣的東西中國賣賣,還性價比高,胡謅八扯!
中國武器性價比高於歐美,全世界各國早已有了定論。
中國的裝甲車丶飛機,雖是比美英便宜,但是性能有遠不足的地方,例如使用壽命就是個梗,就好比現在的國產手機雖然有起色,但是處理器還不是用人家美國的高通處理器嗎?現在中國手機廠商能做出自己的處理器的真的很少。就像現在國產飛機的WS發動機也沒起色.
一個個評論說我們武器不耐用,搞得好像全世界武器你都玩過一樣?可笑!
相關新聞
中國全面解決發動機問題:歐俄都做不到 2016-03-10
殲-10C的太行WS-10B發動機
殲15用海太行H型發動機
殲十一的太行發動機
殲20測試的太行發動機
..........
回應
看了雷軍的演講又去小米官網看了看,原來小米已經出了這麼多產品啦~~~
小米以價廉(利潤溥)做市場很成功,但我還是認為做高端,做技術、高品質、時尚性強要可靠些,高端產品利潤高,能捉住年青人(公知大V噴子?)追求新潮、新生活的心,才能有大量的資金維持持續技術進步,有專業的人才和有別於事業研究單位的研究效率很高的研究院所給你帶來無盡的財富。追溯蘋果、谷歌或日本、德國企業成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你會掌握企業成長的規律。
事業研究單位才會不計成本不慮回報長期投入研究一些看起來根本沒有什麼經濟前景的東西——比如屠呦呦和青蒿素——在市場體制下這東西一定是沒人研究的,需要吃青蒿素的(非洲窮)人絕對是出不起醫藥費的。在商用應用科學,市場應用前瞻性領域,工業關鍵零配件,集成創新研究方面,企業比事業單位要靈活些,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原始基礎性創新研究上,在壟斷性超大型擁有雄厚資金企業也不是沒有例子。
其實多看看美劇英劇就會發現,本國貨在其本國人眼中都是質次價高的代名詞,不獨中國如此,這個就跟別人的老婆好一個道理,自己的有啥毛病都看的清清楚楚,別人的接觸的少,自然想像中的很美好。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12_17_345068.shtml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業 《低價中國》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大陸造假與打假 《龍行天下》 《矽谷紅衛兵》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模仿律》 《創意心理學》
中國有三千多家公司在做插線板,市場上最暢銷的插線板其實都長的很難看。插線板每家每戶都用了一大堆,甚至有的插線板還有安全隱患。所以我們就用做手機的方法和國內做插線板做了19年的企業一起,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提出一個要求,我說:你擺在床頭櫃前,插頭能不能做扁平不要佔具太多的面積,插線板上帶上幾個USB高速的充電器,這樣免得床頭櫃上全是線。當我提出這個要求以後,我以為會相對比較容易,真的沒想到一干乾了一年半時間,因為可能比大家想像的難。如果你要想做好,幾乎每個器件都需要定制,連每根線都需要定制,因為原有的柔韌度不夠,結果花了一千萬的研發費用乾了一年半才做了插線板。做完以後,一發布,相當受歡迎,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們就是把這套理念,說服很多的人來做精品,然後按互聯網模式來幹。過去兩年投了56家,有10幾家發布了產品,絕大部分公司都在國內處於前茅了。
我覺得小米為了專注,我們目前自己核心業務主要是三塊:做手機,做電視和做路由器。同時,我們有一個六七十人的投資部門,來幫助小的創業公司做各種各樣精緻的產品。小米網就成了這個產品的平台,我們以平台模式推動新國貨。
前一段時間我們還做了一下乾電池,大家可能覺得乾電池沒啥可做的。我為什麼會想到做乾電池呢?主要是電池對於土地的污染很嚴重,現在大量銷售的電池對土地的污染很嚴重。我後來請教專家,有沒有辦法可以處理這些廢舊電池?他們說:“如果大家使用的干電池是鹼性電池,其實是可以隨便扔的,對環境基本無污染。”後來我們就在想,怎麼能夠把今天大量銷售的干電池變成鹼性電池,還要比現在銷售的電池更便宜?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1.我們就大量使用鹼電池。2.我們把電池設計的五顏六色,有收納盒,最後成本做到9.9元,相當於傳統的1/3的價錢。有了這個想法,很快產品一出來以後,也非常受歡迎。
我最近在講,我們要做的產品最最核心的是你能不能打動人心,能不能讓大家覺得很激動,覺得這個產品真的下了巨大的工夫?我覺得一個打動人心的產品,是不需要太高的推廣成本就能很輕鬆的被消費者所接受,而且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的傳播。所以談到未來十年,我一樣認為智能硬件的領域裡面存在著非常多的機會,而且我覺得小米模式應該也為這一類的創業模型趟開了一條路。希望大家能夠攜手,做出更多優質的產品,讓消費者買到更多好的科技產品。謝謝!
專題 >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雷軍:希望小米能推動整個中國的新國貨運動2015-12-17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製造大國,為什麼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國貨,很多中國人心裡面都覺得是劣質品?” 12月17日,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開門見山地問道。雷軍認為,這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商品稀缺,企業沒有動力把產品做好。但是現在已經是商品過剩,我們需要做出優質的產品。
雷軍將好產品定義為“新國貨”。他說,希望小米能夠推動整個中國的新國貨運動,而且是優質的產品在各行各業里大量出現。
他指出,我們今天很羨慕日本產品,其實在60年代的時候,日本產品也不怎麼樣,70年代索尼這樣公司的崛起帶動了整個日本工業。在80年代的時候,三星這樣的公司帶動了韓國工業。
當手機業務取得了一定進展以後,我們在想,怎麼能夠進行新國貨的理念,把這個模式放到最大的規模?兩年多前,我們就開始了做生態鏈的投資。怎麼能夠把小米的這個理念放大到更多的產品裡面?我們當時定的目標是“五年時間,投資100家創業企業”。這100家創業企業我們會更傾向於創業者做過這個產品10年以上,非常有經驗的,怎麼能用心的把產品做好。小米提供資金,我們可以投理念、投想法,甚至幫助你來設計。如果你的產品做到一定的品質,甚至小米網幫你推廣、幫你銷售,幫你提供服務機制。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我們投了一系列的公司,在過去的兩年裡面投了56家公司,這一點也是我沒有想像到的,我覺得做的絕大部分產品都受到了非常強烈的歡迎。
比如:兩年多前霧霾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當時想找一家創業公司來做空氣淨化器。我們見了幾十家,講實話,一兩年前空氣淨化器供不應求,所以絕大部分的空氣淨化器創業公司根本沒有心思把產品做的非常好,因為只要有就被搶購。當時我的觀點是,我覺得這個週期不會太長。我們能不能夠在全世界範圍裡面找最優秀的人來認認真真把空氣淨化器做好?所以做了大半年時間,在去年年底這個小米公司出了第一台空氣淨化器,一發布以後就非常受歡迎,很快佔了中國百分之二十幾的市場份額。
除了空氣淨化器,我們還做了手環,移動電源。更有意思的是,我們還做了一個插線板。為什麼會做插線板?
技術實力並非華為海洋的崛起的唯一原因
華為被譽為是一家充滿狼性的企業,其奮鬥文化和拼命三郎的搏命精神廣為流傳。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華為獨特的股權模式——華為員工集體持股,並將金融投資客永遠排斥在公司股東的行列之外,股份子孫不能繼承,離開公司由公司贖買,退休後由公司回購股份。而且持股分配也比較公平,即使是任正非這樣的華為創始人,也只有1.4%股份。華為特殊的股權模式把給股東的分紅和給員工的福利合二為一,不僅避免了追逐短期利益的大股東的短視行為,使企業更具長遠眼光,更使員工獲得了實惠——在2012年時,華為年底分紅就高達125億,相信這也是華為高管陳黎芳在北大校園招聘宣講會上說“工資只是零花錢”的底氣所在。
此外,中國工業實力的整體進步也是華為海洋能在國際市場攻城拔寨的重要因素。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先後在青島、錦西菊花島附近架設了2條海底光纜,但因海底光纜的鋼管單元需要從國外進口,不僅導致價格昂貴,在光纜長度、交貨期等都受到限制,制約了我國海底光纜鋪設能力。
直至90年代末,中國才以合資建廠的模式,掌握了生產、加工中心鋼管式的海底光纜的能力,但纜芯依舊要進口,而且在價格、單段長度和交貨期等方面依舊收到外商的製約。
近年來,以江蘇通光光纜為代表的國內企業開發研製了具有國際水準的海底光纜。至此,方才打破國外壟斷,使產業發展不再受制於人。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海洋施工船、光纜布放船、水下機器人等領域,正是中國整體工業實力的提升,為華為海洋能在國際市場上攻城拔寨夯實了產業基礎。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5_10_28_339084_1.shtml
而華為海洋經過詳細實地勘察,發現Mataram等五個島嶼上的中心站點間的海上路由距離基本上是300—400公里這個範圍,按照超過200公里部署的海纜就應該加裝海底中繼器以抵消長途傳輸導致的信號衰減的慣例,國際壟斷巨頭提交的方案確實是合情合理。
但華為海洋偏偏不信邪,敢於劍走偏鋒,成功研發出長距離單跨技術,實現海底光纜無中繼器信號傳輸超過400公里,這不僅大幅降低了海底光纜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更使華為一舉擊敗國際巨頭,贏得了客戶。
因此,華為海洋能夠屢屢虎口奪食,除了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在海底光纜設計、鋪設、和維護方面提供的技術支持外,華為在通信領域深厚的技術底蘊也是關鍵因素。
以技術突破提升市場競爭力
華為海洋不僅依靠無中繼器海底光纜方案大肆搶占短距離海底光纜市場。在長距離海底光纜市場,華為海洋也以技術為突破突破口,提升自己在該市場的競爭力。
要進入長距離海纜市場,必須要有海底中繼器。華為海洋開創性地採用UJ技術開發出2纖對海纜中繼器,並在此基礎上,成功研發出第二代海纜中繼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
RPT1660中繼器具有獨特的泵浦冗餘架構,可滿足區域和長距離海底光纜系統2對/4對/6對纖解決方案的高性能、高穩定性要求;分支器BU1650能滿足海底光纜能靈活登陸多個站點,客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海底設備和端站設備的管理。
兩者不僅在性能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更開創性的採用重量輕、強度高的鈦合金作為外殼,能有效抵禦鯊魚及海洋生物的破壞,對抗深海海底的高壓、腐蝕等惡劣的使用環境。
另外,中繼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還擁有纖細的體型,可直接犁埋並能很好適應敷設溝道,便於集成和施工,可大幅降低施工成本。至此,華為海洋已攻克長距離深海光纜系統所有難題,而且因為技術方面的突破和創新,使得華為海洋提交的方案無論從建設成本,還是日後的運營維護成本方面,都遠低於國際同行,在某些關鍵設備上更顯得尤為突出——Hibernia Networks首席執行長Bjarni Thorvardarson評估升級一組大西洋海底電纜所需設備的報價時,發現華為的大功率激光設備的價格只有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報價的三分之一左右。
華為海洋緣何能屢屢斬獲海底光纜國際大單 by鐵流 2015-10-28
日前,華為擊敗阿朗、NEC、Tyco等國際壟斷巨頭,斬獲6000多公里的國際跨海通信工程——喀麥隆—巴西跨大西洋海底光纜系統。這是繼今年3月。華為海洋斬獲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海底光纜系統後取得的又一勝利。自2009年伊始,華為海洋先後於地中海、馬六甲海峽、塔斯曼海、鄂霍次克海接連收穫國際大單。為何成立於2008年的華為海洋能在短短7年裡就能具備挑戰阿朗、NEC、Tyco等國際壟斷巨頭的實力?
華為海洋緣何能屢屢斬獲國際大單?一切皆因有強有力的合作夥伴,有深厚的通信技術底蘊,有獨特的股權激勵模式和越發雄厚的中國工業實力。
強強聯合,取長補短
通信是華為的老本行,但在海底光纜的設計、鋪設和維護方面,華為就一籌莫展了。因此,想要進入海底光纜市場,就不必需尋找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開始進入華為的視野。
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總部位於英國,是一家具有150多年曆史的海上工程公司,在全球海底光纜安裝和維護行業裡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在海底光纜安裝和維護、海上油氣田建設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而且有著與多國電信公司合作的經驗——與中國電信在中國合資建立的SBSS,與NTT在日本合資建立的NTTWEMarine,與新加坡電信合資建立的ICPL。
正是藉助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的平台,華為才能跨越在海底光纜鋪設方面的技術門檻——2008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為海洋公司,獲得了國際海底光纜市場的入場券。
千島之國一鳴驚人
光纖通信借助對光信號採用複用、放大、整形、補償等一些列手段,把信號進行超長距離的傳送。信號傳輸時有個特點,就是信號會隨著傳輸距離而衰減,每隔一定的公里數需要使用光纖放大器作中繼器。
而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實現光纖的放大和光信號的再生就必須有能量供應,比如由端站PFE、海底光纜中的供電導體、分支單元和中繼器中的電力設備組成的海底光纜遠程供電系統。因此,如果採用無中繼器海底光纜,就可以省去供電系統和中繼器的建設維護費用,這樣一來。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運營維護成本都會比有中繼器海底光纜要低得多。
“我們缺乏理論自信。缺乏自信的時候,我們往往就去學人家。”劉偉副校長也對此感觸很深,“任何一個作為歷史的科學,一定有他的價值取向的,如果忽略經濟學分析的這種價值取向,片面地、簡單地去強調他的邏輯解釋能力的話。在歷史價值取向上的含糊和動搖,這個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發達國家以自己的今天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明天,你不知道現代化什麼樣,他告訴你,你照著我這個來,差什麼補什麼,意味著什麼?你永遠拿落後的東西去跟他先進的東西競爭。”這就造成後繼者永無翻身之日。在他看來,拉美漩渦、東亞泡沫、西亞北非動盪都是因為盲從西方,“但凡成功的國家都是從自己的國情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十幾年的時間,我相信已經有非常充分的理論來證明這個問題。”
劉副校長的發言,也引申出了此次研討會最為核心的問題:中國應如何創立自洽的話語體系?
怎樣建立中國經濟史話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逄錦聚老先生已經滿頭銀髮,他從天津趕來,對當天的論壇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他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話語權,一定要有歷史的支撐。”他認為,諸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或是公有製,這些選擇背後不只是建國60多年的歷史,“可能是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讓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應該植根於我們五千年的文明中。”他以全球化為例,認為這並不是資本世界的潮流,“我們公元前139年,西漢時期開闢了絲綢之路,實際上比西方要早了一千多年。從這個意義上中國至少是孕育經濟全球化最早的國家之一。”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提出,樹立中國經濟的話語權,既要發掘特殊性,也要看到普遍性。“講經濟史一定不能就中國講中國,一定不能就當代講當代,一定不能就經濟講經濟,一定要把視野放寬……中國有他的國情有他的特殊性,世界發展又有共同的潮流,怎麼處理這個關係,這個是我們100多年到今天沒有完全解決的,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我們要避免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我們在自信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
http://www.guancha.cn/ZhongXiaoZuo/2015_10_26_338844.shtml
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劉蘭兮也認同,沉迷數理分析,“忽視對社會經濟發展大脈絡大趨勢的探索,一些選題孤立的看是有學術價值的,但放到學科對象的整體中考察可能就不那麼重要”。
人民大學財經金融學院副院長張傑教授自述,曾受國內一本權威金融學雜誌之邀,評選年度最佳論文。結果縱覽一年12本雜誌竟然只看到一篇文章——“全部都是西式模型計量出來的,結論是非常非常直觀的結論。那麼你用得著費那麼大的勁,用數學模型計量嗎?”
我的朋友大風哥告訴我,這種現像在各學科都存在,研究了半天,得出一條地球人都知道的結論,自認為理性。比如搞傳播學的也崇尚數量研究,某君跑去統計某黨報前三十年的用詞詞頻,洋洋灑灑一大片論文,風哥不用看就猜到他最後要說的是:那時的黨報語言充滿鬥爭氣息。
學界不僅存在用數理粗暴解釋經濟現象的情況,也常常出現生硬套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對照中國經濟實踐的案例。董志凱女士說,“受過現代經濟學教育的學生,碰到國內經濟問題的時候就從國外現有的理論中去尋找現成的答案,由於沒有現成的答案於是就出現了一種生硬的拼盤式的論文寫作方式。使國外理論加上中國模型加上經驗結論,而三者之間缺乏內在的匯通,這個過程如果持續下去就難以發展和創新。”
如此一來,經濟史面臨危機,經濟學也陷入困境。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楊春學副所長的說法,在經濟學方面造成了“無歷史根據的理論,也就是黑板經濟學”,在經濟史的角度,又出現了“無理論的認識” 。最終既沒有得到好的經濟學,也沒有得到好的經濟史。
經濟史的取向危機
經濟學與經濟史的這一僵局,還帶來了更大的危機。
在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會長林崗看來,上述情況造成許多爭議結論被不加甄別地採用,致使研究誤入歧途。“經濟學上有很多沒有了的官司,辯論的雙方都承認某個問題沒有解決,但是在我們現代經濟學的教科書裡,這些東西被保留下來,當作確定的東西在講”。
這樣盲目追捧西方庸俗經濟學概念的背後,是我國經濟學者的不自信。正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張傑總結的,“西方經濟學實際上作為一種宗教在傳播,西方的經濟學,國外的經濟學家到中國來,他的真實身份應該是傳教士。 ”
鍾曉雯:媒體經濟學家之外,有一群人在乎經濟史2015-10-26
“主流經濟學極盛,歷史學極衰!”10月18日,在人大經濟學院的論壇上,一位來自教學一線的經濟學教授憤鬱而無奈地做出了這一論斷。這次論壇的名字比較長——“經濟與歷史——在中國經濟學中如何加強歷史研究和教學學術研討會”,到會的學者也非常多。出席當天會議的20多所高校40多名學者,多為60後、70後,他們走過了了歷史學興盛的年代,也在公式主義經濟學盛囂塵上時憂心無措,近年來媒體之上脫離歷史的抽象論斷、制度分析更是讓各位無所適從。而今人民大學領風氣之先,重新強調經濟史的重要性,讓會場中的專家們感觸良多。
不少教授提及習近平日前對“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的表述,頗感鼓舞。但論及教學實踐,學風功利化、教材西化不接地氣、教學與研究脫節的問題又讓人擔心。人大經濟學院院長張宇在開幕詞中提到,“現在新古典經濟學一統天下,所有的問題都是數學化,歷史現實問題被忽視了”,走出校園“沒有深厚的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的學習和研究,就不可能有科學的理論,也不可能有正確的經濟政策”。
武漢大學經濟思想史研究所所長顏鵬飛在與雲南大學院長交流時發現,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本科生從來不開設經濟史。而武漢大學則把經濟史、經濟思想史課程壓縮到不能再壓縮的地步。值得思考的是,與此同時,“西方經濟學卻加強了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從初級宏觀初級微觀,到中級宏觀中級微觀,乃至高級宏觀高級微觀”,事無鉅細。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身邊不乏優秀的學生,“他們的記憶力很好,你跟他講數學或者經濟學的東西他很快知道。但是不要說人文關懷,就是那種常識性的東西都有問題”。而“經濟學是科學和人文精神的一個統一,他是關於社會發展的,而社會的主體是人,經濟學說到本質上是人的問題”。為此他很擔心“這些學生培養出來能不能成為真正解決社會問題的學者或者工作者?”
“一個學科的完美在於他用數學表達的精確性,我們也知道一個學科的死亡往往也在於數學在其中的應用程度。你更強調他思想的深邃性?還是更關注數學表達外在形式的完美性?”劉偉副校長自問自答“如果淡化經濟學思想的深邃性而強調他數理的完整性,數理再漂亮它也只是思想的表達工具。”
「印度製造」大餅畫得很美 但其中艱險處處2015-10-15 鉅亨網
印度擁有豐沛人力且工資低廉,跨國製造業已逐漸認真考慮將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在中國製造玩具產品有 35 年經驗的孩之寶 (Hasbro)(HAS-US),在土耳其、印尼、越南、墨西哥都設有生產線,但正在規畫把產線移往印度。這並不代表在印度做生意變得容易,反而代表要在中國做生意是日益困難。
《紐約時報》報導,去年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喊出「印度製造」口號,誓言簡化繁瑣程序、加強基礎建設,盼吸引跨國企業與外資前來設廠,但目前進展都不樂觀。公路、鐵路 、機場的改善緩慢,貪腐問題仍然存在,由於工廠增多,都市空污變得更加嚴重。關於勞工和土地的修法及檢視稅務問題,還在國會卡關;莫迪繞過國會所用的短期實施辦法也出現問題。
儘管如此,仍有跨國企業前往印度設廠。富士康規畫在 2020 年前於印度設置 12 間工廠,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宣布挹注 10 億美元為印度市場開發新產品。意大利 CNH 工業在印度建設農產品收獲工廠,福特與戴姆勒兩家車廠也都在印度開設組裝廠。
印度官員將製造業視為未來發展關鍵。每年增加 1000 萬年輕勞動人口,但卻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給他們。
過去兩年,印度的外資直接投資成長 46%,這股投資潮將使印度今年成為經濟成長最快速國家。IMF 預估印度今年將成長 7.3%,超越中國的 6.8%。
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成了印度的利多。即使今年中國經濟放緩,勞工薪資仍在上漲,有些企業也開始覺得中國有的政治風險在增加。相對而言,印度的薪資就親切得多。在浦那 (Pune),一名有經驗的工人薪資每月只要 300 美元,是中國的一半。
薪資雖是優勢,但基礎建設卻是劣勢。道路交通條件不良,增加許多前往廠房的車程時間。況且,印度力拚製造業發展的時機,正是全球貿易放緩之時,印度想大力推動出口、增加市占率,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也有不少跨國企業著眼於印度的消費潛力,但要印度內需市場吸收額外產能恐怕也難 。印度手機市場尚未飽和,已有多家中國手機廠商磨刀霍霍,而換作是如車廠等高端製造業就不同了,印度的廣大中產階級尚未成形,對這類產品的需求有限。中國與印度的人口數很接近,但中國每個月能賣出近 200 萬輛車,印度只有 20 萬輛。
很多印度民眾也期望能買車,但他們還負擔不起。一周收入 80 美元的印度民眾,只能貸款 3 年買台 780 美元的摩托車。現下他們只能懷抱希望,希望10年後一切變得更好。
俄媒:中國品牌價值榮登世界排行第二名僅次於美國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015-10-12日報導,原題:中國品牌價值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國際著名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數據顯示,中國在世界國家品牌價值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據報導,中國品牌的價值於今年下滑1%至6.31萬億美元,而去年為6.35萬億美元。Brand Finance的分析師將下滑歸結為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世界原材料價格下跌。
美國品牌價值已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其價值為19.7萬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
排名三至五位的分別是德國(4.17萬億美元,下滑4%),英國(3.01萬億美元,增長6%),日本(2.54萬億美元,增長3%)。前10名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印度(增長32%),以2.14萬億美元排名第七。
俄羅斯品牌價值縮水31%至8100億美元,從去年的第12名降至第18名。
Brand Finance是從事品牌價值評估的權威國際獨立諮詢機構。在統計國家品牌價值中,該機構考慮到了價值、穩定性、品牌發展潛力、以及包括投資數據、生產、消費、本土產品和服務的出口、人力資本在內的經濟、人口、政治等因素。
相關新聞
美媒:大品牌如何獲得中國“90後”的認同
美媒:本土外賣送餐業挑戰洋品牌西方品牌效應逐漸萎縮
美媒:中國消費者更青睞國產品牌外企失算
港媒:雇主在中國打品牌吸引中國僱員
英媒:本土造擠壓跨國品牌中國消費者購買國產生活必需品
那麼目前的中國是否有能力製造出單反?答案是:當然有。首先要指出,20年前中國國產的手動膠片單反相機有好幾個品牌。首先把單反分解,比照一下中國目前的工業能力分析一下。
外殼和機械結構:無障礙。
電路、顯示、接口部分:無障礙。
反光鏡箱、五棱鏡與快門簾幕:無障礙。
圖像傳感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水平是夠的,也確實有人做出來過。
自動對焦:整個對焦反饋環路分成兩部分,技術障礙也不大。
鏡頭:國內光學設備廠家有能力提供光學和結構部分(事實上這些廠家也為國外進行OEM)。
回應
沒有必要鑽牛角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日本當然是不乏有其先進性的一面,別人先進的地方我們要敢於承認,要學習。成天放這種嘴炮毫無意義
作者之所以“鑽牛角尖”,是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一些人,利用單反問題來證明日本科技的強大,以此推論日本強大,而中國因為連個單反都造不出來,由此推論中國什麼都不如人家。而這種言論還常常會得到一些腦殘者的附和。作者就事論事,並沒有說日本沒有先進性的一面,僅從市場的角度分析單反。
十年前,是所有工業大類日本都比中國先進, 現在, 是某大類裡邊的某種產品日本比中國先進, 十年後,是某大類裡邊某產品的某個零件日本比中國先進,再十年後,大家覺得呢?
單反要和日本比,機床要合德國比。這些要中國所有的東西跟全世界比個遍的公知,要真生在德國,日本,美國,只怕能罵的更多,這些國家能生產的還種類還沒中國多知,
日本單反相機牛,能證明什麼? by三思柯南2015-9-25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但凡涉及中日比較和爭論的話題,總會有人提到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彷彿單反已經成了維護日本國家主權、捍衛日本民族尊嚴的堅強盾牌,是日本“先進”的標誌。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如今單反相機領域日本品牌一枝獨秀,並不能用來證明日本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
理由是什麼?對我這種看法表示異議的人可能立即會指出:如果單反不能證明日本先進到變態的程度,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單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反問一句:你見過現在市場上有什麼美國品牌的單反嗎?美國和日本究竟哪個更先進一點呢?換句話說,如果把語境改到美日比較的話題,用單反作為論據恐怕就很難令人信服了。
因為單反是一種小眾產品。雖然在電視尤其是體育轉播中常常可以看到手拿單反相機的攝影記者,單反相機的需求和保有量卻沒有想像得那麼大。主要的單反相機製造商佳能在八十年代後期以來一共才生產了幾千萬台單反相機,平均到每年大約幾百萬台。
單反本身的價格也導致了這個市場注定不會很大。一套最低配置的入門級的單反,2600元人民幣,不便宜。但是用這種入門配置能拍出的東西也很有限。想達到準專業水平,投入數万元是相當正常的情況。如果你不是愛好攝影,恐怕很難一次掏出幾萬元購買單反器材。
而且,單反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你只會把單反當傻瓜相機用,如今的手機照相功能可能更適合你,而且手機還更加輕便廉價呢。
還有一點,從膠片時代開始,單反相機以及鏡頭就是被當作耐用消費品進行設計的。尤其是單反機身鏡頭都不便宜,一個好的鏡頭動輒上萬元。
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單反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慢。
在這種小眾市場裡,先發優勢就非常明顯了。以新聞攝影為例,雖然市面上至少有5、6種135單反品牌,實際上攝影記者使用的要么是佳能要么是尼康,這兩家基本把這個領域專業用戶的市場瓜分完了。(事實上,這兩家競爭也並不激烈。攝影愛好者把這兩家技術升級緩慢形容為擠牙膏就是一個證據。)。這時候,一個新的品牌要想擠進來就非常困難。就連索尼的單反實際上是收購了日本另一家相機生產商美能達的相關部門。即便如此,索尼的單反至今仍然進入不了單反的第一集團。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決策者,你會決定投入大筆資金開發產品擠進這個市場嗎?多數人都會選擇:不會。
德國大眾造假讓人類信仰崩潰 2015-09-24
德國製造一直是質量和安全的等號,德國的品牌汽車上百年來,引領世界汽車製造業的高歌式發展。
然而,大眾造假了。你說中國人造假,大家都習以為常。大家在談到中國企業造假的時候,總是用德國的汽車來說人家如何如何的了得, 不僅質量好,而且信譽高。
用高科技,把尾氣的排放量人為的“ 減少” ,以避免檢測所得到的真實排放密度,這種造就技術被用於1000 萬輛以上的汽車。德國這樣的造假技術,也是世界最先進的。它的先進程度,讓最厲害的汽車工程師,都無法想像。也就是說,德國人並沒有把最厲害的技術應用於汽車的正當部位,而是把這種技術用於掩蓋大眾汽車的致命缺點,使之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經濟類型汽車。
要知道,如果排放量降低,汽車是越來越好賣的。也難怪大眾賣的那麼好,原來大家都上當了。這個世界,連“ 德國製造” 都信不過,就只能靠中國的製造了。這種造假騙利,發生在大眾,真的讓人類的信譽直接達到崩潰的邊緣。
大眾的悲劇給所有企業一個啟示,一個不負責任的公司,不管做到多大,不管騙人的技術多麼高明,都離不開中國一句老話,“ 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希特勒時期發明的大眾車,今天可栽的夠慘。股票價值直接損失250 億歐元,達20%。德系汽車品牌,連奔馳、寶馬、奧迪,都受到牽連。
知道今日,何必當初?中國企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缺德的事,你可以乾一時,但是,一旦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最近,中信證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國家把中信證券當成保護市場的主力,可是它的高管們卻監守自盜,最後,一半以上的高管被紀委抓走了。
大眾的問題,給正在開始復甦的世界經濟,再次增添了麻煩,這是默克爾被氣的跺腳抓耳的深層次原因。
回應
不覺得美國人的時機抓得剛剛好嗎?想當年豐田車是咋回事兒來著
唯利是圖的資本家是不分國籍的,天下烏鴉一般黑......迷信害人,怨不得造假者。
沒那麼嚴重,地球照轉。很多事情沒有開古而已!
人性的弱點
誇張了,德國製造早已成虛名,有名無實的德國品牌多了去了,早就領教過。
信仰放在物質上面?這裡別用人類這詞!
那個國家進步最快他的體制就是最好的體制!進步不進步你看不懂,數據你也看不明白嗎?中國增速7%,美國小於4%,這說明我們比他們先進才會進步的快,整天損中國的噴子你們真看不見嗎?
和噴子說這些有什麼用?他們吹著空調坐在電腦前嗑著瓜子,哼著小曲,微信陌陌勾搭幾個小妹,想著明天要不要去上班,反正家裡有父母養著。他們呼喊著社會的不公,只因為他們不能坐享其成,或者不是夢想的有錢人。
每次看到噴子說“不敢打之類的話”我就想笑了,你難道不知道武力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麼”,一天到晚叫著“打呀打的,”真打仗了,你們這些噴子願意上戰場?如果你們只是純粹的“無腦的愛國青年”那還好,當然如果是“國外僱傭的水軍,”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又到了月初了,“發狗糧的時候了”.
套用網上流傳的一段話:中國真是真心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機械要和德國日本比,華為中興要和蘋果三星比,聯想要和IBM比,長城奇瑞要和通用豐田比,龍芯要和INTEL,C919要和波音空客比... 一個國家的製造vs整個世界全部高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13/0938836972_3.html
另詳參【圖博館】:超級電腦大戰 專利權大戰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中國製造業 大學評鑑 《龍行天下》 高科技資匪無罪 《模仿是為了創新》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崛起(二) G2《中國模式》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渴盼輝煌》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中國軍工《中共科技先驅》中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客觀評價毛澤東時代的科技成就
問:中國重大的科技成就都是在毛澤東時代取得的,如兩彈一星、沙眼衣原體、牛胰島素、雜交水稻、青蒿素、哥德巴赫猜想的1+2。改革開放30多年,論文發了一大堆,有什麼比得上毛澤東時代的成果?
答:這種觀點雖然錯誤,但比前面的幾種觀點還是要高明不少。因為它舉出了若干項真實的成果,並且諷刺了科學的春天80年代,那時由於向錢看的社會風氣,經費不足,腦體倒掛,許多科研人員流失。
其實正因為那時成果比較少,所以才把每一個難得的成果都大加宣傳,寫進了課本里。而現在成果太多了,課本里寫不下,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力也大部分轉到科技之外去了,所以對有些人造成今不如昔的錯覺。因此我想對這些朋友們說:我完全理解與支持你們對腐敗與社會不公的道德義憤,不過請不要因此影響對科技問題的客觀評價。
回應
難得的好文章,希望對那些低水平的噴子和眼界窄短的人能有所啟示,就怕他們連看完這篇文章的耐心和勇氣都沒有,那就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你別忘記了,中國噴子數量也是世界第一的。你不懂大家都懂。
別意淫了,連款像樣的飛機發動機都造不出來,更別說其他領域的差距了。
別酸了,連像樣的高鐵都搞不出來,美國有什麼用
流浪恆星[遼寧瀋陽]這種話估計也只有中國人能說得出口,而德國日本法國這樣的鐵路技術翹楚都不會有這樣的豪邁氣概。
德國日本那叫過氣翹楚,法國麼。。。。。流浪你不懂的話,真的別發言好麼.
過氣?先不說德日、法國在化學、生物、航空製造、機械設備等領域處於全球尖端,德日的高端製造業同時都是世界一流,某大國製造業離開日德機床馬上就全部歇菜,樓上這個傻比哪來的自信。
如果你要是知道美國福特車使用的機床來自於中國製造,我不曉得你這個喜歡舔外國菊花的噴子有何感想?
有人說搞科研不需要很多錢,俄羅斯仍然有很多成就,舉出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的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很偏頗,因為數學和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自然科學不一樣,數學命題無法用實驗來證明,只能靠數學家的頭腦。所以無論錢多錢少,所有的數學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數學方面的民科特別多,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不計其數。自然科學就不是這樣,實驗是對理論最終的判決,而現代的實驗是非常燒錢的。拿個試管在自己家裡就能做出重大發現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粒子物理的加速器花錢是以百億元計的。俄羅斯由於缺人缺錢,科研每況愈下,這是明擺著的事。
至於說俄羅斯以人為本,就更是笑話了。俄羅斯人的預期壽命是70.16歲,低於中國的75.15歲,酗酒的、販毒的、走私軍火的一大堆,葉利欽時代差點連核武器都偷賣給黑幫,真是相當的以人為本哪!
科研的總量與人均
問:中國的人口相當於俄羅斯或日本的10倍,發表論文數達到他們的10倍了嗎?
答:沒有達到。問題是,按照人口平均計算科技成就的意義很小。對於衡量國家實力而言,科技的總量比人均重要得多。
當然,如果要論科研人員的效率,人均指標是重要的。我們的人均指標確實不如俄羅斯、日本以及很多其他國家,需要大力改進。不過這裡要強調一下,我們的人均科研投入比許多國家少很多,這是人均產出比他們低的最直接的原因。現在已經有人在問:我們給大學投資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沒有產生世界一流大學?是不是體制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很滑稽。你覺得投資很多,那是跟自己以前比,橫向跟世界一流大學比一比,還是比人家少得多。
詐唬也是一種戰術?
問:聽說過去幾年美國突破了許多關鍵性技術,中美實力差距再度拉開了?
答:這種說法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中美這樣的大國,都不斷有許多進步。只提美國的進步,假想中國停著不動,才會得出這種離譜的結論。固然可以舉出美國突破的許多關鍵技術,但同樣可以舉出中國突破的更多關鍵技術。對於這麼大規模的問題,憑印象舉幾個例子是不夠的,需要定量統計。前面列舉的各種數據就是統計。任何沒有預設結論的觀察者都會看出,中美差距是在縮小而不是拉大。相信這種奇談怪論的,說到底是對科技了解太少,對美國迷信太多。
俄羅斯的正面與反面
問:俄羅斯的國際論文發的少,是因為他們不屑於在英文雜誌上發文章。俄羅斯的科技比我們強得多!更加以人為本!中國的高檔次論文超過俄羅斯,是恥辱而不是榮耀!
答:這也是一種典型的錯誤論調,錯誤在於混淆增量和存量。如前所述,我們爆炸式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某些領域科技的存量可能還不如其他一些國家,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俄羅斯。但是在各種增量指標上,我們遠超俄羅斯。這無論如何都是好事,把這當恥辱的人,心態太扭曲了。
俄羅斯的優勢基本只剩軍工、航天和資源開採,這都是蘇聯時期的老本。在其它大多數領域,俄羅斯已經顯著落後於中國。一個非常有諷刺性的例子是,中國一汽與俄高爾基汽車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在米亞斯烏拉爾汽車製造廠組裝解放牌卡車。一汽是當年蘇聯援建的,結果現在老師不會造汽車了,只好請學生幫忙。
蘇聯解體後經濟崩潰,俄羅斯科學界遭受了一場大劫難,許多科學家不得不離開了科研,或離開了自己的國家。普京上台後雖然有所改善,但投入仍然很不足。我認識的一位經常訪問俄羅斯的老師說,俄國的科研人員大都是50—70歲的,年輕人很少。因為科研的收入太低,年輕人大都在外面打兩份三份甚至五六份工,編程序之類。這樣還願意搞科研的,只能說是真愛了。
然後,中國的基礎研究已經對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李振聲的雜交小麥養活了全世界數以億計的人口,屠呦呦等人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瘧疾患者,師昌緒的材料學研究大大提升了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徐光憲的稀土化學研究是中國稀土工業的基礎。看不到這些的人,是自己目光如豆。
最後,騙經費的人有沒有?有,例如偽造“漢芯”的陳進。但合理的結論是打擊假的,支持真的,有些人卻要把孩子連洗澡水一塊倒掉,那就太荒謬了。
諾貝爾獎情結
問:中國為什麼還沒人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答:其實得過了,楊振寧、李政道1957年拿獎時還是中國國籍。當然,如果把問題改成“為什麼還沒有新中國培養的人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那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了。對此簡短的回答是:不要急,會得的。諾貝爾獎授予的是經過檢驗、得到公認的成果,往往是幾十年前做出來的。日本近年來多次獲獎,是因為日本在20世紀80、90年代科研經費高速增長,獲獎者的成就大多是那些時候做出的。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如薛其坤等人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認為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而且還在不斷產生新的重要成果,如最近的預測和發現外爾費米子。可以確信,幾十年後一定會出現中國科學家獲獎的高潮。至於具體什麼時候得,誰因為什麼成就得,那就很難預測了。
重要的是,現在的基本圖像是百花爭艷,不能確定哪一朵最先綻放,而不是只有一兩朵,即使綻放了也不代表春天到來。在諾貝爾獎問題上,有些人處於悲觀的極端,認為中國永遠得不了(體制問題!),而另一些人處於憤世嫉俗的極端,聲稱諾貝爾獎純粹是西方的陰謀。這話用來說和平獎、文學獎或許可以成立,但用來說自然科學獎就離譜了。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耐心點,自信點。葡萄是甜的,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
至於說中國的科學體制,當然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這個體制畢竟實現了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可見總體上還是成功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制再好,沒錢也乾不成事。用飛機來打比方,體制好比機身佈局,投入好比發動機。發動機推力不夠,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機身也飛不起來。推力夠了,一塊磚頭都能飛上天。投入不足對中國科技的損害比體制問題大得多,許多被一般人歸結為體制問題的,其實是投入不足造成的。人云亦云地談論體制問題,是缺乏技術含量的無聊行為。
問:(某人對楊振寧《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的評論)我的天……最後一節完全不敢苟同……估計全世界都公認中國學生是最聰明最勤奮最守紀律的……可是……那又怎麼樣呢?看看現在的中國,問題難道是出在人還不夠聰明身上嘛?麻木冷漠的國人,專制獨裁的體制,沒有大無畏的勇氣挑戰這個社會的世俗,再聰明的學生也只是百無一用。
答: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觀點。它反映了一種很典型的錯誤思維模式:取樣錯誤。許多人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覺得都不怎麼樣,於是就對范圍大得多的問題喪失了信心。但是別忘了,搞科研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那些最聰明、最專業、最有好奇心的人,社會中最先進的少部分人。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普遍現象,如果你身邊的人水平都不高,那很可能是因為你的水平就不高。
許多領域都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人乾了80%的事。對於科研,這個比例相差得只會更高,比如說10%的人乾了90%的事,甚至是1%的人乾了99%的事。印度的文盲率比中國高得多,還有神奇的種姓制度,可是人家不照樣探索火星嗎?
星空與導彈
問:中國發了這麼多所謂高檔次論文,對生活有什麼影響?純粹是騙經費的!
答:這也是一種很典型的觀點,它反映了很多人的淺薄和傲慢。
首先,人類的追求不只有物質生活,好奇心與求知欲也是基本價值。你完全可以低頭看路,但不要冷嘲熱諷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其次,基礎研究決定了人類能夠達到的上限。
再次,基礎研究的效果要通過應用研究、生產試驗、工業生產等多個環節,才能傳導到日常生活。確實不是立竿見影,但這絕不是輕視基礎研究的理由。當然,中國的傳導機制還不夠通暢,成果傳化率還不夠高,在這方面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科技新聞在你身邊
問:中國的科學已經這麼厲害了?我怎麼感覺不到?
答:因為你沒有關心這方面的消息。如果你關心的話,就會看到很多。例如2015年3月,理化所和清華大學製備了一種液態金屬機器人,含鎵的液態合金吸收一小片鋁以後,就可以在電解質液體中運動很長時間,能夠蜿蜒前進和變形,被比喻為終結者。
2015年3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出了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針對性強,穩定性好,並具備大規模生產技術條件,優於美國、加拿大的需零下80度冷凍保存的1976基因型疫苗,已經治癒了一名英國女兵和一名意大利男護士。
2015年4月,科大建成國際最先進的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科大一環”,我為此寫了篇《科普核聚變》以及補遺。2015年5月,中國科學家研發的脫細胞角膜基質“艾欣瞳”上市,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為全球6000萬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2015年6月,南開大學製備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用光一照就可以運動,包括太陽光,這是世界上第一種這樣的材料,可望實現光驅動的飛行。固然中國的科學宣傳還有很大的改進餘地,但你如果閉目塞聽,只關註明星八卦、飛短流長,那即使有再多的科學成就,你又怎麼會注意到呢?
人云亦云與取樣錯誤
問:中國的科學界不是黑幕重重嗎?中國的科學體制不是僵化落後嗎?中國的科學成果不都是造假的、花錢買的嗎?
答:中國這麼大,科技人員這麼多,自然難免有陰暗面。美國也是如此。但你如果以為全都很陰暗,那就大錯特錯了。向一流期刊投稿時,審稿人水平很高,而且卡得很嚴,一心想挑出你的毛病來把你拒掉,造假的有多大機率過關?至於說花錢買,就更可笑了。不要說一流期刊,二流的你去買一篇看看?這都是不可能的事。當然,有些低級的期刊上會有一些甚至很多低價值的以至造假的、花錢買的文章。不過學術界都知道這些期刊水平很低,不會把上面的文章當成像樣的學術成果。向一流院校求職時,低級別期刊的文章不但沒有正面作用,而且有負面作用。總之,把科學界當成商場官場,是無知無識者常犯的毛病。科學是最客觀、最公正、最富智慧含量的人類事業,許多在別的領域適用的在科學中是不適用的。
中國量子信息的成功之路
我們來看一個中國的例子。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是世界領先的,多次刷新了傳輸距離的世界紀錄,有一些試驗性的政務網絡已經在運行中。科大的上海研究院在研製一顆量子衛星,預計2016年發射,用來做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實驗。如果成功,就可望建立星地一體的絕對安全信息系統,有非常高的軍事與民用價值。
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一大半在科大,科大有三個大的研究組:郭光燦院士、潘建偉院士、杜江峰教授。這裡來講講潘建偉的成才之路。潘建偉在科大碩士畢業後,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安東·塞林格(Anto Zeilinger)教授組裡讀博士。1997年,他們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實驗量子隱形傳態》(Experimental 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文章,潘建偉是第二作者。此文第一次實現了量子隱形傳態,即科幻電影中的傳送術(電影當然是大大夸張了的),入選了《自然》雜誌的“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後來潘建偉回到科大工作,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人才缺乏。為此他自己繼續到國外開展合作研究,同時有針對性的選派學生跟隨自己或送到歐美各個先進研究機構學習。派出去的每個人做不同的方向,回來後互相取長補短,團隊逐漸成形,就一點點顯現出了合作效果。潘建偉團隊從當初的單方向派人去海外學習,已經變成有來有往,目前有2位外籍教授、6名外籍留學生,分別來自德國、法國、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國家。
我們來比較一下拉比、鮑林和潘建偉。他們的成長道路很相似,都是先到先進國家學習,然後回國建立團隊,把本國提升到先進水平。有些過於保守的人反對出國留學和對外交流,認為關起門來自己搞才是正道,這固然是錯誤的。但更多的人是過於悲觀,認為中國永遠都只能跟在人家後面跑,不可能搞好科學,這就更加錯誤。我親耳聽到過地位很高的人言之鑿鑿地說“中國人不會創新”,這種人的危害比保守派要嚴重得多。正確的態度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如果說中國沒人才,那麼耐心培養不就是了?以中國人的文化底蘊、勤奮程度和天分,只要按照科學規律做事,持之以恆地投入,沒有做不成的。
……如果這位學生被一些當時所謂的好老師所教育,這些老師所知道的只比學生多一點,並常常被學生超過甚至輕視,那麼沒有人會懷疑這位學生的品味低下。這位學生髮現只要他稍加努力,他就能超過他所在的大學中擁有最高榮譽的人;他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工作的動力隨之消失了。旁邊的小土丘讓他感到自己是一個偉大的人,但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他無法比擬的大山。……在美國人的心中,期望與賭博的慾望被混為一談,除了它們的名字不同之外,每個機構都在混沌中昏睡,期望時間的流逝能帶來繁榮昌盛。……有太多的地方學會被冠以大而不當的名稱,每個學會都有自己的知名人士,他們有特權將他們在早晨散步時發現的某些多出一支腳的螃蟹描述為無價之寶。……它(按:美國科學院)沒有辦法獲得像偉大的英國皇家學會、或者是在巴黎、柏林、維也納和其它歐洲首都和大城市的偉大學院的地位。……在科學方面,我們國家還沒有出版過或者即將出版任何中小學教材以上的書籍。……我們國家所做的物理學工作還不足以支撐一個物理學期刊。”
看到這些,你會覺得美國的科學弱爆了。當時肯定也有很多“良心”人士宣稱美國不可能搞好科學。但他又說:“慷慨給予是美國人最優秀的品質,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將會在將來的資金中得到支持。……美國人在小事情上不缺乏發明和創造,當同樣的精神被用到知識和對科學的熱愛上時,它就會變成研究的精神。”羅蘭的結論是熱情洋溢的:“我們知道這個國家前進的速度:我們看見城市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其它的宏偉事業也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前進。我們看見了正在建造的物理學實驗室,我們看見了對接受過全面訓練又不懼怕數學的物理學家的大量需求,需要他們做教授或加入到所謂的現實生活中。也許我們與所有真正的美國人有著同樣的感覺,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繁榮昌盛的未來,我們將努力成為世界科學的領導,就像我們今天努力成為世界財富的領導一樣。”當時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是多麼相似!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有人有錢就能搞好科技,這個道理雖然正確,卻不容易讓人相信,因為許多人特別不自信,說得好聽點就是太有憂患意識,憂患過頭了。1999年左右,楊振寧到科大演講《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結論是:“以下的幾個長遠的因素是使得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夠有輝煌的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一個是需要有聰明的年輕人,有頭腦做科學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視紀律、重視忍耐心、重視勤奮的社會傳統;第三要有決心;第四要有經濟條件。……中國在20世紀裡有前三者,到了21世紀我認為將四者俱備,所以我對21世紀中國科技的發展是絕對樂觀的。”當時我十分不以為然,因為中國有太多的問題,腐敗,專制,貧富差距,世風日下……所以,楊先生,您是不是老糊塗了?後來隨著眼界的擴大,卻越來越發現楊振寧講的是完全正確的。他這些道理看起來很質樸,簡直土得掉渣,但卻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正應了《道德經》裡的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美國的昨天和中國的今天
其實從歷史上看,經濟強國科學崛起幾乎是必然的,過程比一般人想像得直截了當得多。19世紀末,美國已經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大國,但科學水平還很低。1883年,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亨利·奧古斯特·羅蘭(Henry Augustus Rowland,1848—1901)做了一個演講《為純科學呼籲》,被後世稱為美國科學的獨立宣言。他在演講中激烈批評了美國科學的狀況:“美國的科學只存在於未來,它沒有今天和過去。……我們厭倦平庸,這是我們國家所遭受的詛咒。……難道我們總是匍匐在塵土中去撿富人餐桌上掉下來的麵包屑,並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麵包屑而認為自己比他更富裕嗎?……教學工作會消耗大部分精力,這也是絕大多數在教授職位上不進行任何科學工作的人的一個藉口。……這類的事實(按:美國的許多所謂大學只有幾位教授、十幾名學生和幾萬美元的經費)只會存在於一個民主的國家,它所自豪的是將所有的東西都降低到同一層次。……要讓他們(按:美國的大學生)知道他們只接受了一半的教育,他們與世界上的一些人相比如原子般微不足道。 ……那些拿最高薪水並擁有教授職位的人今天所做的事絕對不是純科學研究,而是科學知識的商業應用,目的是增加他們已經很高的收入。
電信,美國有思科,中國有華為、中興。4G標準,美國有FDD-LTE,中國有TD-LTE。搜索引擎,美國有谷歌,中國有百度。電子商務,美國有亞馬遜、eBay,中國有阿里巴巴、京東。社交媒體,美國有臉書、推特,中國有微信、微博。汽車,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中國祇有奇瑞、吉利、長城。電動汽車,美國有特斯拉,中國有比亞迪。手機,美國有蘋果,中國有華為。高鐵,美國還沒有,中國占世界一半以上。大飛機,美國有波音,中國的商飛正在研製C919。液晶顯示,美國幾乎沒有,中國有京東方……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基本的特點是,大多數領域美國領先,但差距在縮小中。也有些領域中國領先,如預警機、火力發電。有些領域美國占壓倒性優勢,也有些領域中國占壓倒性優勢。
能在幾乎所有領域和美國正面對抗,而且還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家。其他西方國家由於體量較小,又缺少國家意志,在四代機、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媒體、手機等領域基本都放棄了。日本放棄得更多,除這些外還有電信標準、導航系統、大飛機等。俄羅斯只能抓軍工和航天,在大部分領域裡都退出了競爭。只有中國在全面發力,在每場競賽中都不缺席。
這裡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對中國,大家批的是:為什麼汽車不如德國?芯片不如美國?機器人不如日本?液晶不如韓國?這種批評背後的意思是中國應該在每一個領域都做到第一,否則就是失敗。其實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是第一,這是個脫離實際的要求。怎麼不提德國的社交媒體不如美國,美國的高鐵不如日本,日本的手機不如韓國,韓國的太多東西不如中國?他們是不是也該痛心疾首地反思?
不過這個脫離實際的要求也有正面意義,就是說明中國人民內心非常驕傲,自我期許極高。我們銘記著天朝上國的榮光,知道自己在歷史上全面領先過。面對困難,我們總是認為內因是主導因素,自己搞好了就沒有過不去的檻,堅信人定勝天,君子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這其實是大國特有的一種自信,一種盲目的自信。大國的這種自信雖然盲目,雖然不合邏輯,但仍然是有價值的。它多次使大國的人民煥發出不可思議的勇氣和創造力,完成了許多偉業。
日常生活中反映的科技水平
看完這些統計數據,再來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現在一個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擁有這些物質財富:房子,汽車,計算機,智能手機,大屏幕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多種家具、衣服等。在這些服務業上花費不菲:教育,醫療,養老,餐飲,電商,娛樂,旅遊,健身,美容等。享受這些公共設施: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飛機場,電信,醫院,學校,綠地,劇院等。還有軟環境:良好的治安,高效的政府服務,快捷的物流等。這樣的生活和美國中產家庭有多大區別?區別不大。中美中產家庭生活的相似之處遠遠多於不同之處。
區別總是有的,如美國人賺錢更多,買高檔汽車更容易,出國旅遊更方便,飛機場更多,如果能進名牌大學,就能受更好的教育。不過中國占優勢的地方也不少,如治安普遍更好,高鐵網絡更發達(美國還沒有高鐵呢),中餐更好吃(美國大部分的飯店就是悲劇),電信網絡覆蓋度更高(中國有村村通,美國在不賺錢的地方就不通)。2014年,中國人和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分別是75.15歲和79.56歲。總體而言,中美中產階層的生活屬於同一級別。不同之處屬於各有千秋,而不是瞠目其後。從收入看來似乎相差很多(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7),但實際生活質量卻相差不遠。這是因為中國的中產比例低於美國(但中產人口高於美國),也因為美國的貧富差距比中國大,少數的富人拿走了太多的資源,還因為美國是一個高成本的生活體系,消費效率比中國低。
工業技術水平
再來看生產中的技術水平。第四代戰鬥機,美國有已服役的F-22和F-35,中國有試驗中的殲-20和殲-31。航空母艦,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中國祇有一艘從買來的瓦良格號改建的遼寧艦,蒸汽動力,據說國產航母正在建造。衛星導航系統,美國有GPS,中國有北斗。導彈防禦系統,中美都有。導彈打衛星,中美都有。彈道導彈打航母,只有中國有。有源相控陣雷達,中美都有。預警機,中美都有,中國的有源更先進。超高音速飛行器,中美都在試驗中。空間站,美國、俄羅斯等16國共用國際空間站,中國有天宮。太空探索,美國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中國祇到月球。芯片,美國有Intel、AMD,中國祇有龍芯、華為麒麟。操作系統,美國有windows、iOS、安卓,中國沒有像樣的代替物。
五大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數據
基礎研究的產出可以用科學論文度量,下面我們再來看應用技術的產出,用專利度量。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是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五局處理了世界80%的專利申請,承擔了專利合作條約95%的工作。從2012年以來,五局每年聯合發布統計報告。
2014年五局共收到230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其中最多的是中國,高達92.8萬件,佔了40%!其次是美國,57.9萬件。日本、歐洲、韓國分別是32.6、27.4和21.0萬件。這是中國連續第四年居於發明專利申請量第一的位置。跟2013年相比的增速,中國也是最高的,達到12.5%。美日歐韓的增速分別是1.3%、-0.7%、3.1%和2.8%。
再來看發明專利的授權。2014年五局共授權了95.54萬件發明專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國,30.1萬件,佔31%。其次是中國,23.3萬件。日本、韓國、歐洲分別是22.7、13.0和6.5萬件。中國的增速12.3%最高,美日韓歐的增速分別是8.2%、-18.0%、1.9%和-3.1%。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知識產權局的申請人都來自全世界,不只是自己國家。美國專利的國際化程度比中國高不少,吸收外國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研發人員與經費
看完了專利,再來看國家在研究上的人力物力投入。科技部《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我國的研究與發展(R&D)人員總數為353.3萬人,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中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133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9%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前文中2014年WFC世界前十位的國家在2012年的R&D支出佔GDP比例是:中國1.98%,美國2.79%,德國2.92%,日本3.39%(2011年),英國1.72 %,法國2.26%,加拿大1.73%,西班牙1.30%,瑞士3.41%,韓國4.04%(2011年)。中國的比例處於中等偏低,不過在較快地上升,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高校與科研院所排名高校與科研院所排名
以上結果對科學界之外的人來說可能有點意外,但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很正常,因為符合我們的日常感覺。僅僅十多年前,中國的一流文章還非常少見。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現在想在科大這樣的單位獲得副教授職位,五篇一流文章算是起步價。
美國的一流和二流大學的研究水平是非常高的,隨便拎出一個教授來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還有一大波諾貝爾獎得主。不過中國的進步非常快,現在中國一流大學的研究水平我覺得已經接近美國的二流大學了。
中國的上升勢頭之猛可以從各國2014年與2013年WFC的對比上看出來。美國下降0.8%,德國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國上升0.9%,然後六到十位的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都是下降的。中國呢?上升14.9%!這是個什麼概念?如果保持14.9%的增速,5年就會翻一番。如果中美都保持14.9%和-0.8%的變化率,8.7年後中國就會趕上美國。
然而這還沒完。WFC是每月更新的。現在顯示的是從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統計,跟2014年12月的數據相比剛好過去了半年。僅僅半年時間裡,中國的WFC又從5026變成了6318,增長25.7%!按照這樣的速度,兩個半年即一年就會增長58%,達到7942。與此同時,美國的WFC從18643變成17448,下降6.4%;德國從4077變成3939,下降3.4%。在半年時間裡,美國對中國的比例從3.6縮小到2.8,中國對德國的比例從1.3擴大到1.6。如果這種令人咋舌的速度持續下去,中國超越美國所需要的時間就不是9年,而是3年!我們有可能在2017年就看到!此外,俄羅斯(338)排在第十九位,中國是俄羅斯的18.7倍。
發表在《自然》與《科學》雜誌的WFC,從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國家中最高的是美國(860),然後是英國(144)、德國(116)、法國(67),中國(58)只排在第五位。研究單位中最高的是哈佛大學(75),而中國科學院(17)只排到第十五位。這裡固然有《自然》與《科學》對英美特別照顧的因素,不過也反映出我們在頂級論文中的地位比在一流論文中的地位低一截。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優勢主要在於次頂級的成果。後面將會談到,這是一個具有某種普遍性的現象,而且與中西的歷史與文化有關。
解讀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2015-8-13 觀察者網
【BBC關於中國教師在英執教的紀錄片,再度掀起了中西教育對比的大討論。在正反雙方的唇槍舌劍中,中國科技水平自然躺槍,比如缺乏重大突破,本土科學家沒有拿過諾貝爾獎等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的是靠低技術撐起來的?中科大副研究員袁嵐峰博士賜稿觀察者網,詳細分析了中國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的位置。(作者:袁嵐峰化學博士,中科大副研究員作者主編的《大復興》一書將收入此文,預計由中國發展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
科技與文明等級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誌。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跟美國有顯著差距,但屬於同一級別。
基礎研究的論文與期刊
更詳細地說,科學技術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業技術、生產經驗等多個層次。先在這裡介紹一下基礎研究的現狀。
自然指數
近年來,《自然》的發行者自然出版集團提出了一套衡量國家或研究機構基礎科研產出的指標,稱為自然指數。他們挑選了68家一流期刊,統計每個國家或研究單位在這些期刊上發表多少論文計數(article count,AC)。
2014年12月,自然公佈2014年(2013.12-2014.11)的WFC。美國排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從3371到1151。超級大國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國非常強大,WFC是中國的3.6倍。但中國排第二,達到德國的1.3倍、日本的1.5倍。
再從研究單位的角度看,WFC最高的是哪一家?答案是中國科學院,高達1209,是第二位哈佛大學(852)的1.4倍。也許你會說這不公平,中國科學院是由許多研究所組成的,跟一個大學沒有可比性。然而第三位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729),第四位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721),它們都和中國科學院類似。可見至少在科學協會之間比,中國科學院排第一是沒有疑問的。再仔細想想,一個大學有很多院系和專業,而像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這樣的研究所只對應於大學的一個學院、一個系甚至一個專業,所以把協會和大學的科技產出做對比也未嘗不可。
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國三項成本的比重是18.2:1.1:1.5,對它自己也許是合理的。但是把別的國家相對美國的各分項調整以後,會極度扭曲這三項的比重,這是極不科學的。美國天然氣便宜,它就用天然氣。中國用美國三倍價格的天然氣去搞製造業不是扯淡嗎?當然用其他更便宜的能源(中國的主要能源消費來源80%以上是水和煤)
這種邏輯不是低智商的表現,而是高級騙術。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體系,目的就是營造美國“風景這邊獨好”的假象,打擊投資者對其他國家的信心,誘騙資金流出其他國家,流入美國。利益相關者懂了,也只是會心一笑。相信並加以傳播的,就是真傻了。
這個成本評估經過胡亂加減乘除操作,已經面目全非了。但是它就利用媒體優勢,扔出了這麼個報告,得出了數個重要結論,黑的還不僅是中國:
1. 在美國製造,和中國成本差不多。
2. 中國和巴西的成本都在急劇上升。
3. 在墨西哥製造,比中國成本低。(解析具體數據,發現是墨西哥天然氣和美國一樣便宜,把指數弄低到91。)
4. 俄羅斯、東歐、西歐,除了英國,全部成本巨高,10年來一直高。
5. 印度穩住了製造業成本優勢,成本一直很低,比中國有希望。
6. 最重要的,因為這數據,製造業有了向“美國、墨西哥、印度”轉移的趨勢。請趕快離開成本急劇上升的中國。
這些邏輯,通通是瞎說。例如印度的電力供應不足,企業和家庭都要自備柴油發電機,不考慮這個,電價成本有意義嗎?
用不著看這指數那指數,出口總額、出口增長率、全球市場份額、FDI,這些數據每個月都有。吹成就、唱衰、看趨勢都很清楚明白。出動了高級騙術,正說明這些數據不夠看。
為了掩蓋美國自己製造業的沒落,居然使出了這樣的炒作手法,妄圖吸引投資者的眼光,讓不明就裡的投資者撤出大陸,始終都是小道,也說明美國已經認識到自己製造業衰落的危機有多嚴重了。
回頭再看看國內的專家和學者的引用與轉發,加之不求真相與媒體的大量報導,此刻無言。中金公司的正式報告《變革中國之製造奇蹟》中金公司也中招了。
回應
話語權。也是文明體系的問題。不自信,跟屁蟲當到死。
我等不是經濟學家,就憑事實與邏輯。
投資者不是傻子,不會用自己的錢為這些媒體做註腳
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5_08_13_330429.shtml
有一個西方機構說中國製造成本接近美國 by陳經 經濟學家 2015-08-13
近來很多新聞引用了“中國製造成本接近美國”這麼一個結論。如這幾個消息
1. 富士康50億美元印度建廠中國製造成本直逼美國
2. 境外媒體:大陸製造成本接近美國印度欲迎頭趕上
3. 美國BCG報告:中國製造成本已接近美國
魔鬼藏在細節中。這個指數的計算方法見這裡,先選定一個基準國家,把勞動力、電力和天然氣三項成本加權考慮,再加一個數湊成100。媒體報導的都是以美國為基準的數據。美國的這三項成本是:1. 勞動力綜合成本,數值是18.2。2. 電力成本,數值是1.1。3. 天然氣成本,數值是1.5。
三項相加,美國的成本就是18.2+1.1+1.5=20.8。三個分項的具體數值應該是根據佔成本的比重給出來的。20.8這個數字不夠整,就加上個79.2,變成100好聽。這是美國的數值,2004年和2014年都不變。
為什麼不把20.8乘以一個數變成100,而是要加上79.2?這就是人家“專業”地忽悠的本事了。這79.2叫“其它”,所有國家都一樣,因此沒有一個國家低於79.2。例如2004年印度是86.8,比中國的86.5還高。這意味著即使你的勞動力、電力、天然氣成本都是零,你的最終得分也會是79.2,在媒體看起來就是你的成本接近美國的80%。製造業降成本最厲害的是產業聚集,BCG卻故意忽略,你有沒有產業聚集都是加79.2。自然科學的論文要是設計這麼荒謬的統計指標,肯定會被審稿人批得體無完膚。
相應的,中國2004年的數值86.5是這麼出來的:1. 勞動力綜合成本,4.5。相比美國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樣的錢,在中國能做出4倍的工作量。2. 電力成本,1.4,比美國高一點。3. 天然氣成本,1.4,比美國低一點。
所以,中國2004年的三項成本之和是4.5+1.4+1.4=7.3。在這個數值體系下,成本是美國20.8的三分之一。但美國加了79.2湊成100,中國也加79.2,就變成86.5。
同樣,中國2014年的數值96是這麼出來的:1. 勞動力綜合成本,10.2。相比美國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樣的錢,在中國完成的工作量接近2倍。相對於2004年優勢減少,但優勢還是很明顯的。2. 電力成本,1.8,比美國高一些了。
3. 天然氣成本,4.4,比美國高很多。
所以,中國2014年的三項成本之和是10.2+1.8+4.4=16.4。在這個數值體系下,成本是美國20.8的約80%。但加了79.2後,就變成95.6,略成96。“美國1美元,中國0.96美元”,就是這麼來的。由於有個以不變應萬變的79.2在那兒墊底,這個總數完全成了誤導。
全國高校畢業生創業率僅2.1%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荊德剛2014-12-13在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2014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創業人數同比增加27.3%,但佔畢業生總數仍不到1%。 相對而言,其他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率相對較高。 北大教育經濟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2013年大學畢業生創業率為2.1%,本科畢業生創業率為2.2%,專科生為2.4%,碩士研究生為0.5%,博士生為3.1%。 而2011年,全球大學生創業率為2.5%,2009年至2011年經合組織國家15至24歲青年平均自僱率為4%。 荊表示,有人稱西方國家大學生創業率達到20%,是不准確的。荊指出,目前大學畢業生創業有三缺:缺資金、缺經驗、缺機會。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岳昌君則指出,全國高校畢業生創業統計數據顯示,從2009年起,女性創業開始超過男性,這是因為2009年後女大學生數量比男性多的原因。 岳昌君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研究型大學各類創業教育均多於其他類型院校,但創業率卻偏低。 現實中學校層次越高,學生創業意向越低。
「創業成功率低於10% 別盲從」
台灣青年瘋創業,不過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2015-3-8在台大就業博覽會談到青年創業,拋出「不必為創業而創業,經過企業歷練也有助益」的想法。他說,創業成功率其實低於10%,年輕人要走向創業之路,一定要戰戰兢兢。
既然90%創業者會失敗,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想創業?
一 經濟的自由:擁有優越的生意模式,收入穩定。
二 行動的自由:擁有優秀的團隊,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三 擺脫社會壓力(人際關係)的自由:獲得旁人的認同,處於愛與被愛的關係。
青年創業成功率低的原因是什麼 58創業計謀網
當代青年大學生創業率不到3%,成功率不到20%。主因有三:
第一,青年群體對於政策和信息獲知渠道匱乏。
第二,青年創業融資難。
第三,青年缺乏無憂的創業空間。
廣東大學生創業成功率1% 政府將提供補貼
廣東省就業服務局副局長唐聖章2015-6-17表示,由於面臨創業融資難、門檻高、創業能力偏低、服務不足等系列問題,這類初創企業的成功率偏低。廣東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1%。 上海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為4%。 從全球來看,只有10%的初創公司能維持3年以上運營時間。
提高創業率須從源頭抓起
中國大學生創業少,事實上是從源頭上就走錯了道,小學、中學、大學培養學生的首要標準就是公務員,於是絕大多數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現自己的優勢潛能,沒有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能力,也未朝著創業的方向去發展,到了大學畢業的終點,才發現自己走進了與眾人雷同的一條胡同。對於這些人來說,最便捷的選擇就是去考公務員。
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在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的各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創業能力,開設商業課程,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做生意,參與商業實踐,用自己的智慧發明創造,並在這一過程中生成創業的意識和精神,培養成企業家的思維方式。
由此可見,簡單地鼓勵大學生創業,不如從幼兒園開始就實行多元自主評價,除了義務教育規定的課程要求外,在中小學階段充分發展不同學生各不相同的潛能,到大學畢業時,他們自然就不僅是求職者,而且還是工作機會的創造者。
回應
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 出處?成功率?
儲先生既然您對創業有如此多的見解,為什麼不自己也出來創業---辦個什麼教育機構,像徐小平先生來個“新新東方或新西方”學校。
創業,說起來簡單,一看就是長期白拿錢吃閒飯的主兒說出來的話。還說不創業是因為能力不足。你能力足你咋不辭職再創業啊。
典型的偽命題,創不創業不需要別人來教!有好處大家自然會幹,沒好處你再忽悠也白搭。人都是理性的,會選擇的!用不著誰來扯淡。
都是儒家封建思想、傳統遺毒侵害的結果。
中國的溫室教育,創業成功率低那是理所當然的事.
其實,不用去怪這怪那,不僅是中國大學生,幾乎所有中國人誰不想做老闆做個有錢人呢?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做老闆的!
只能歸咎於中國的教育問題
中國大學生不是不愛創業,是不宜創業。提倡大學生創業,與提出下崗工人當個體戶是一樣的,也都有成功的範例,但失敗的都無人說。
大學生根本就不該創業,除了點書本知識,什麼都不懂!我個人的觀察,大學生至少需要10年的打工經驗積累,才有資格談創業。
主要原因在於創業環境惡劣以及缺乏社會保障。城鎮居民的創業積極性也不高!創業失敗承擔的後果太嚴重.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業 《龍行天下》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搶救大陸大學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大陸名校領航手冊》 《中共高等教育體制之取向》海龜與烏龜《公共知識份子》
所以,其實中國大學生缺少創業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政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蛋糕”太大,獲得這些崗位的人還吃得比較滋潤;同時相關部門並未創設與公務員等就業崗位平等或條件相當的創業環境,還缺少創業的基礎配套,即與創業相關的法律、金融、風險投資等。二是缺少系統化的創業教育,沒有培養出那些有創新創業潛能的孩子的創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就高喊著讓大學生去創業,鼓動那些不具備創業能力的人去創業,只能讓他們確定無疑地遭受並無多大價值的挫折,是對他們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更是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為全國最高的浙江也僅在4%左右,且30歲以下的創業者成功率非常之低,僥倖成功的創業者年齡都在33歲以上。說明在缺少條件和能力的情況下,參與創業對於95%的人而言是徒勞的短期狂歡。
之所以這麼低的成功率,當然與人們沒有將創業當作人生正途有一定相關性,若靠短期鼓動,就造成事實上大學生創業主要來源於兩種情形,一是不願工作,二是找不到工作。而找不到工作又與他的社會資源不足直接相關。由這些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社會資源不足、心智尚未成熟的人創業,其成功率之低就可想而知。
作為對比,大學生創業比率超過20%的美國,其創業教育涵蓋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專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美國從1998年1月開始實施向中學生普及金融、投資、理財、營銷、商務等方面的教育,部分大學至少開設一門創業學課程。調查表明,37.6%的被調查的美國大學在本科教育中開設了創業學課程,有23%的大學研究性教育中開設企業創業課程,38.7%的大學同時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開設至少一門創業課。美國表現最優秀的上市公司與高新技術企業老闆有86%接受過創業教育。
中國大學生為何不愛創業?2015-6-25 鳳凰周刊特約撰稿/儲朝暉
2014年中國政府出台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等政策措施。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後,又頒發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足以顯示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重視。這些政策恰遇全國高校學生畢業就業高峰,於是各部門和高校興起了一股促進就業鼓勵創業風潮,甚至出現一些短期功利的做法,這些做法顯然不利於學生成長發展,也不利於創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但上述意見如何得到有效落實,並沒有固定的模板,也很難在全國不同高校形成統一的步調。在這方面,除了操作性較強的要求“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其他僅是類似於從前所發的文件那樣提出一些原則性要求,沒有將眼光看到大學和企業之外的人的整個成長發展過程,因而對創業的阻力認識並不充分。這種認識又會成為創業的局限。
中國大學生為何不愛創業?
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確實低
目前對中國大學生創業數尚無權威統計,也缺少有實證依據的深入分析,不同機構得出的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在畢業生總數的1%到2%之間;而在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中國城鎮居民創業意願達5%-6%。
在創業率如此低的情況下,提倡大學生創業本身沒什麼錯。在這方面中國比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印度都落後,當急起直追。只是僅僅在面上提倡未必有實效的結果,還必須找到更深層的原因。要解決根本問題,而不是僅僅到了大學生畢業季,才不亦樂乎地忙碌起來。
中國大學生為何不愛創業?
“創業少”源於能力缺乏
對於當下大學生創業少,人們已做了多種歸因分析。其中提得比較多的還是觀念,認為發達國家的大學生把創業作為自己的夢想,而中國大學生把找一份穩定而體面的工作作為上大學的夢想。
英媒:美國對華依賴遠大於中國對美依賴
英國路透社2015-6-3報導,白宮稱,美方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將有助於抵消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遺憾的是,該協議無助於解決眼前的問題。
目前的全球貿易體系沒有奏效,這一事實最明顯表現於中國周邊海域比上世紀60年代以來任何時候都要緊張。這與美國及其盟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創立世貿組織,然後要求北京加入時所設想的截然相反。當時克林頓斷言,互相依賴度的增加將對中國產生自由化的效果。更糟的是,世貿組織促成的極端性產業互相依賴,如今似乎賦予了北京強大的砝碼。
冷戰時期,美國推動與盟友,包括日德英加高度融合。這些國家均小於美國,且美國選擇任何必需品時,都不完全依賴這些親密朋友。而今天,美國公民需要的各種日常必需品,都要依賴中國。這包括100%的關鍵電子和化工部件,甚至還包括美國部分最重要藥品(如抗生素)的基本成分。相比之下,中國依賴美國的都是次要的商品。中國大量進口的,比如能源和金屬,其本身就擁有龐大儲備。
華盛頓與其在TPP上浪費更多時間,還不如——也必須盡快搞明白,在一個正迅速變為後全球化的世界裡如何與中國和平地相處與貿易
美媒:中國製造今非昔比其獨特性難被複製
美國石英 財經網站2015-6-3文章,在西方人眼中,中國製造就意味著便宜無好貨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但中國製造的服裝質量正迅速提高。
中國仍有血汗工廠,但也有極具技術含量且高度專業化的服裝產業,以及全球大眾服裝品牌甚至某些高端品牌的供應鏈經理人。他們被認為能提供有關價格、速度以及質量的最佳組合。
中國的服裝業已變得高度專業化,許多中國城鎮可能只集中生產某種服裝產品,如世界童裝之都,羊毛衫城等。這種密集的產業佈局使得當地工廠對業務極其精通。
其實,如今奢侈品牌在中國生產已成慣例,中國還擁有迅速成長的本土奢侈產業,由本國設計師在國內創作精美產品。
儘管中國的工資和經營成本都在上升,但許多公司並未離開。決策者認為(中國)獨特且難以被其他地方復制,中國已發展出如此先進的實力,其他國家很難與之競爭。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業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全球化的《中國製造》成本創新的《龍行天下》
中國三大運營商公佈降費提速方案 4G網絡2017年全覆蓋2015-5-15 國際在線
“網速慢、網費貴”已成為製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因素之一。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評估,發達國家固定寬帶資費佔月平均收入的比例為1.5%,而中國無論網速還是網費都有較大差距,在信息通信技術使用和普及水平等方面處於全球第80名左右。對此,中國民眾頗有不滿。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從上月開始已經連續兩次要求通訊運營商要降低資費、提高速度。
中國三大運營商15日公佈了各自的降費提速的方案,資費最高降幅35%以上。同時,工信部副部長尚冰表示,到2017年4G網絡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主要城市寬帶平均接入速率要基本達到2015年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對此,民眾也表示歡迎:
“ 我是中國移動用戶,現在88元套餐包括700兆流量和200分鐘通話,降費之後可以改一個套餐,50元可以買2G流量。這方面可以省很多錢。”
“現在我每個月手機話費花100元左右,降費大概能省二三十元,我希望速度能更快一些,並且省去漫遊的費用。”
http://gb.cri.cn/42071/2015/05/15/8011s4964092.htm
三大運營商"割肉"詳解:套餐優惠該咋選?2015-5-29 中關村在線
沒有誠意!這是三大運營商公佈降費提速措施後大家幾乎一致的看法,冠冕堂皇的優惠措施細細看來並沒有割出多少“肉”,著實讓人失望。本著蚊子肉也是肉的生活原則,本文將為大家詳細解讀三大運營商的優惠政策,為大家一一揪出那些隱藏在光鮮數據下的貓膩,並儘可能的為大家挑選出那些值得利用的優惠措施, 是肉絕對不能丟。
1、10塊錢1GB流量,夜間的;買1GB流量送1GB流量,還是夜間的。(無用)
2、假日流量10元1GB——過期就失效。(出門旅遊有用)
3、語音短信不限量?門檻高了去了。(低端用戶用不了,高端用戶用不著)
4、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轉贈——有坑,不要輕易跳。
5、50元2GB流量卡——能打電話,這個實惠。
6、套外安心服務——15G 500元雙封頂的一個緩衝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龍行天下》各國資訊業(一)
回應
此人長期唱衰國產品牌,不知收了多少外國品牌贊助費!小米4降低配置下調價格是為了給小米5讓路,且米2米3都是同樣的營銷手段,在作者眼裡就成了失守了!大家再看看華為mate7和p8的價格,那是很明顯的上揚趨勢!作者是瞪著眼睛說瞎話!
低價從來都不是公司的出路和發展要求,低價不會早就傳奇的公司更不會留住消費者,不會造就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價格戰只能是一些中小廠商一種互相廝殺的手段,。是為啥成不了大公司。國產還真做不出三星HTC蘋果這樣影響力的手機,不喜勿噴我,知道你用的是國產,我用的是蘋果,我家裡一大堆手機好好地華為聯想等都有,八個月一換手機玩意而已,別和國家思想啥扯一起煩人。
這說明一部手機的價值就這麼多,有些人56千買1千多的手機還沾沾自喜。SB
洋奴是沒有思想的,就喜歡外國的!
人類文明難道就是受於一小部分人的嗎。試問一下,製造一種商品沒有多少人賣得起,這樣的工廠會發展嗎?稻田裡的米有的賣幾十塊錢一斤,全中國的土地都用去種那種米去了,中國不就要餓死一多半人。
平心而論,企業當然更多的希望有品牌溢價,榨取更多的利益,可以說國產手機盈利靠的是走量,賺的錢可能卻還比不上蘋果!但是還是要感謝國產一些手機製造商,低價高配還是更加親民,至於蘋果衝它去的大多有面子觀念在裡面吧!性價比其實即使在歐美髮達國家也是很看重的,他們的消費觀念甚至比要面子的天朝人更加理性!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t/2015-05-29/pid_8479706.htm
相關新聞資料
三星穩居2015年Q1智慧手機龍頭 蘋果稱霸中國銷售超越北美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六年來首次萎縮
轉守為攻!中國手機大廠前進美國欲與蘋果一較高下
小米魅族等中國手機廠商加速布局印度
手機消費夯中國電商大爆發時代來臨
失守1999元:國產手機夢斷高端的背後2015-5-29 孫永傑
繼近日魅族MX4、華為榮耀6之後,小米手機4成為第三個加入1499元的2014年國產旗艦機型的廠商,再加上2015年發布的努比亞Z9 Mini和樂視樂1,國產手機廠商竟然集體失守國產高端旗艦機自定的1999元價位,這與之前國內廠商宣稱的為了營收和利潤,要在高端市場發力的策略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內手機廠商不約而同地紛紛下調旗艦機的價格?這背後反映了當下及未來中國手機廠商和產業怎樣的競爭處境和特點?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2014年,國內手機產業及廠商似乎迎來頗為值得驕傲的一年,而這個驕傲最主要的標誌就是我們在銷量上擊敗了三星和蘋果,並成為拉動全球智能手機增長的中堅。但進入到今年,隨著蘋果iPhone6的熱銷,中國手機市場反而成為全球手機市場增長放緩的主要誘因。據IDC預測,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將繼續放緩,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增速將由去年的27.6%收窄至11.3%。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部分原因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2015年成為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增速(2.5%)低於全球市場的首個年份。那麼為何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會出現增速減緩?僅僅是因為市場趨於飽和的原因嗎?
在此我們不妨看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季度的具體表現。從IDC的統計看,在排名前5的廠商中,蘋果、小米、華為均為正增長,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2.1%、42.3%和39.7%。而另外兩家廠商三星和聯想為負增長,同比下滑為53%和22.1%。
但有一點有關的是,作為拉動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中堅力量的三星損失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手機廠商要想繼續保持出貨量的增長,或者說保持出貨量增長的動力恢復,惟有降價或者說不得不降價來達到新的可以促進出貨量增長的價格點(從1999元降低到1499元)。
………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國內高端機市場1999元價位失守夢斷高端背後反映出的是中國手機廠商及手機產業仍處在價格驅動市場份額(走量)增長的低級階段,且這個發展模式也遭遇了很大的壓力,即難以拉動整個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增長,同時殘酷的競爭(包括非理性競爭)又在加劇這種競爭方式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未來這種競爭方式不能得以改變,國內手機廠商不僅在國內市場,在群起而去的海外市場也很難體現出應有的產業地位和價值。
8、2013年中國汽車產量1927.18萬輛,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穩坐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大國的寶座;是1978年14.91萬輛的129.25倍。
9、2013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6021萬噸,雖然受全球主要是歐美市場萎縮的影響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總造船量的41%。
10、2013年中國的手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70.6%。
11、2013年中國的積體電路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90.6%。
12、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國。
13、世界第一大鞋類出口國
14、世界第一大傢俱出口國
15、世界第一大食品生產國
16、世界第一大紡織品出口國
17、2013年中國生產了340噸黃金,排名世界第一。
18、世界第一農業大國
19、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58957萬噸,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統計,中國的穀物產量占世界總量比重一直處於世界第一位。2013年,在全球19種主要農產品中,中國雄居世界第一位的有12種。
20、中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2013年中國的水產品產量為5906萬噸,連續23年雄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水產品總量的60%以上。
21、中國是世界第一養禽業大國。2013年中國的禽蛋產量為2860萬噸,占到世界總產量的45%。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03057-1-1.html
真相讓全世界震驚:中國竟會有如此多的世界第一
1、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美國從1895年直到2009年,已穩坐了114年)。2010年世界製造業總產值為10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占19.8%,略高於美國的19.4%;但如果用聯合國統計數字,按2011年年初的匯率計算,中國製造業產值為2.05萬億,而美國製造業為1.78萬億,那麼中國高出美國就達15.2%。
2、2013年中國的生鐵產量為6.58億噸,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總產量的59%;與1978年中國生鐵產量3479萬噸相比,增長了17.9倍,翻了將近9番。
3、2013年中國煤炭產量為36.6億噸,為全球最大產煤國,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一半;為1978年6.1億噸的6.6倍。
4、2013年中國的粗鋼產量為7.17億噸,占全球15.5億噸粗鋼產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過第2至第20名的總和;與1978年的3178萬噸相比,增長了21.6倍,翻了10番半。
5、2013年中國水泥產量為21.84億噸,排名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萬噸的33.5倍。
6、2013年,中國的電解鋁產量為1988.3萬噸,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
7、2013年中國化肥產量6840萬噸,是世界最大化肥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的35%;是1978年869.3萬噸的7.9倍。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財富》世界500強 大陸公司首進三強2014年07月07日
財富中文網(www.FORTUNEChina.com)於7日晚與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零售業老大沃爾瑪重回榜首。中國上榜公司數量創紀錄地達到100家。中石化取代了埃克森美孚,在榜上排名第三,打破了該公司與沃爾瑪和殼牌三足鼎立的歷史。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被譽為「終極榜單」,由《財富》雜誌每年發布一次。今年,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再次提高5億美元,達到237億美元;總收入比上一年提高了2.5%,達31萬億美元;而盈利能力大幅上升,總利潤提高了27%,達到近2萬億美元。員工總數增長了0.5%,共計6522萬人。
在2014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排在前三位的公司依次為:沃爾瑪、殼牌石油、中石化。零售巨頭沃爾瑪以4763億美元的收入力壓群雄,而殼牌石油今年收入為4596億美元,較上年下降4.6%,將榜首寶座讓給了沃爾瑪。來自中國的中石化以4572億美元的收入,排名比去年上升一位,首次打入前三甲陣營。
但從利潤來看,沃爾瑪和殼牌石油都超過160億美元,而中石化為89億美元,利潤水準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國大陸(含香港)上榜企業再創新高,由去年的89家增長至95家。除百聯集團一家落榜外,去年的其他上榜公司都留在了榜單上。其中,中國民營企業排名均有上升,例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由去年的第315位上升至285位,聯想集團排名由去年的第329位上升至286位。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造船廠又不是食品廠、「下餃子」般下水艦艇有何用?當靶船?
中國軍民造船1數量上已世界第一、中國軍工的質量如同其它「中國製造」也正在「龍行天下」2!
原來如此,難怪反中者會忽而自卑地宣傳「中國威脅論」3忽而自大地宣傳「中國即將崩潰」「中國武器品質差」4
相關資料
…………………
相關新聞
2013年中國海軍服役艦艇數量世界第一
談2013年中國海軍新艦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後
美媒稱中國2013年新建50多艘軍艦 2014年數量仍將持平
俄媒稱中國海軍高速發展超越俄歐
俄媒《國防》稱中國重視先進造艦技術 數十年後取代美國
澳媒:中國海軍是紙老虎 遇美國必敗
漢和稱中日海上決戰中國054A護衛艦優勢很明顯(楨:平可夫是說數量上明顯而已!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52D 《僵局》)
又一個甲午年 中日新一輪主力艦競賽開始
日驚呼052D打破日美優勢:中國海軍已成亞洲翹楚
五角大廈2014.6.5發布《共軍軍力報告》擁有亞洲最強海軍戰力
中國2013年28艦入列 一船廠同時建7艘大驅
中國多型戰艦(楨:趁全球造船不景氣)同時在不同船廠開工 成本大幅降低:新一代護衛艦群體的崛起,得益於海軍裝備系統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艦艇“訂單”實施統一招標,具備承制資格的各大船廠均可公開競標,並逐一簽訂採購合同,從而大大加速生產交付速度。
中國遠洋虧轉盈 擺脫賠錢封號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2013年服役28艘艦艇 數量世界第一2014-2-12 中新網
根據一份由官方報導統計出的數位,2013年,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共增添了驅逐艦2艘、大型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9艘、大型補給艦2艘、常規潛艇4艘、潛艇支援艦2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裝備試驗船1艘、掃獵雷艦2艘。另外,可能還有一艘核潛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558113
中國品牌在國際迅速擴張 國際商標申請量增長2014-5-13 新華國際
湯森路透公司CompuMark部門今天在國際商標協會2014-5-13年會上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中國企業全球商標戰略的最佳實踐》稱,中國品牌正在國際上迅速擴張。
中國企業的國際商標申請量猛增:近五年來,中國企業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國際商標申請總量增長了84%,在2013年達到35637件。這比1990年的申請量增長了47倍之多。
中國內地的國際商標申請量排名世界第七:在全球范圍,中國當前的國際商標活動水平位居第七,排在美國、日本、德國、中國香港、英國和法國之後。
尚在起步階段:來自知名中國跨國品牌、法律公司和政府機構的知識產權專家的評述證實,雖然商標申請量正在增長,但國外商標保護的概念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仍然較新。隨著企業對待全球商標戰略越來越認真,中國目前正經歷一次重大轉變。
相關新聞
5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智慧發力促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
李克強2014年5月訪非:投資非洲推介中國製造
習近平主席3月底訪問德:中國製造牽手德國製造
中國品牌百強 中移動最具價值2014-5-11
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最新發布的《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的總價值高達3798億(美元,下同),顯示價值回升的態勢;其中中國移動、工商銀行、騰訊名列中國最具價值品牌的前3強。
購買影響力不輸外企
報告也顯示,中國品牌的品牌資產和購買影響力與在華外資品牌大致相當,不過中國品牌在差異性上仍處落後地位。
百度為最受信賴品牌
報告並發布了中國最受信賴的品牌前10名,分別為百度、中國國航、攜程、中國國旅、蘇寧、伊利、平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張裕。
受惠汽車、電子及時裝業飛速趕超,中國品牌在全球消費者眼中快速崛起。在一項全球調查中,中國製造排名第9,甚至超越擁有三星的韓國及Angry Bird的芬蘭等以品牌為傲的製造業強國。通過海外併購,國際大牌來華生產,以及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創新公司脫穎而出,中國製造正加速擺脫粗製濫造形象。不過有專家指出,在自主創新及建立自主品牌上,中國製造仍任重而道遠。
小米的崛起不是個別現象,一批新興科技企業正成為中國新一代製造的領軍者。微信躋身全球三大社交軟件之一,華為最近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訊設備廠商。中國製造以全新的形象出現。產地調查發起人、Future Brand亞太區總裁Sarah Reiter認為,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工程師」,新一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業,不再是山寨者,而是科技與創新的全球參與者。
另一方面,中國製造通過兼併獲得核心技術和品牌,飛速成長。吉利、聯想這些本土行業龍頭,在成功收購沃爾沃和IBM後,迅速打入全球市場。聯想已經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在歐美銷售強勁,顯示中國製造的thinkpad得到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中國設計領域競爭力令韓國為之驚嘆2014-5-9
“4、5年前去中國出差,當地大企業的最高設計負責人(CDO)或者高層管理人員還會通過人際關系找到我們說壹定要見壹面,讓我們給他們壹些指點。最近,中國設計師相比拜訪韓國設計師,更想拜訪的是美歐的設計師。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設計方面的發展以及自信。”
通過調查統計的結果也顯示出了中國在設計方面的潛力。根據韓國設計振興院(KIDP)的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市內與設計相關的企業有兩萬多個,大約25萬人(占北京就業人數的3.8%)從事著與設計相關的工作。
三星電子迅速決定,繼上海之後要在北京成立第二個中國地區的設計研究所。
中國設計師提升中國服裝全球地位2014-5-17國際商報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而且消費結構也在改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正在尋找那些能真正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服裝。“中國創造”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最近在紐約、巴黎或者米蘭時裝周上博得喝彩,中國服裝及其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國製造低價優勢漸失 向中國智造轉型提速
中新社廣州2014-4-24電 (程景偉)正在廣州舉行的第115屆廣交會開幕以來,記者看到,中國外貿企業通過自身努力積極尋覓商機,但以往的“拼價格、拿訂單”模式已難持續,低價優勢的日漸式微倒逼“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步伐提速。
“中國創造加力全球服裝供應鏈2014-5-15國際商報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服裝價值鏈》系列報告的第五部分深入研究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和最大的奢侈品活躍市場,而且消費結構也在改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正在尋找那些能真正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服裝。“中國創造”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最近在紐約、巴黎或者米蘭時裝周上博得喝彩,中國服裝及其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國製步步高升 向頂級品邁進 2012-08-15 旺報
《環球時報》引用德國《世界報》報導,過去中國向西方企業初開放之際,「中國製造」成為大批量、低成本、低品質的代名詞。但隨著經濟突飛猛進,及中產階級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中國製造」逐步邁向創新、獨特和細膩的方向。不管是小型手工作坊或大型企業,都正在建立自我品牌。
雖然北京鼓勵陸企走出去,但並非所有行業,希望自我提高品質後再出走。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貨車銷售到烏茲別克斯坦、埃及和斯里蘭卡,但中國車商還在等待時機,等品質提高時再進入要求更高的歐洲市場。
陸買氣下滑 奢侈品市場退燒 2012-08-15 旺報
在大陸熱賣的奢侈品,最近出現蜜月期提早結束的跡象,從高單價珠寶、知名時裝品牌到頂級手表等,似乎買氣後繼乏力。包括Prada等重量級品牌,也都放緩在大陸開店腳步,而且這股消費趨向也正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三線城市,顯然消費者瘋狂追逐奢侈品的風潮,開始褪色。
陸本土品牌竄起 舶來品市占降 2012-08-15 旺報
過去歐美消費品牌都展現出強勢的銷售佳績,如今在大陸本土消費品牌迅速崛起後,尤其在牙膏與洗衣粉等市占率開始受到擠壓,首當其衝就是全球最具分量的清潔用品大廠寶潔(P&G),正飽受大陸品牌的步步進逼壓力。
大陸一支自稱採用中草藥的牙膏,不僅售價是P&G的2倍,而據歐睿資訊諮詢公司調查,這款草本牙膏在大陸市占率從5年前的1.1%上升到8.8%。同時段P&G卻從20.8%降到19.7%。
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低價中國》《中國製造》《龍行天下》專利權大戰 《時尚考》 台灣時尚沙漠? 兩岸紡織業 中國製造業 2014-05-18 10:15:07
中日筷箭之爭
不就是一把筷子/三隻箭的老掉牙故事,中日有啥好爭的。
老故事也能詩出新意象,你看中國總理李克強到東協、引筷子論、倡東亞穩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全球亂射箭、只要中國在那兒有成果、安倍就射那兒,日本這種跟著中國腳步、繞著地球儀、過動式外交戰術、看似靈活,其實是無頭蒼蠅式戰略、旣射不亂中國步伐、也射不下自己果實。
濕人太會歪詩了!安倍的三隻箭是指在國內進行經濟改革,而非對外射箭。
差不多啦!安倍的三隻箭如果也叫經濟改革,那經濟學家多教不下去了,除非像克魯曼這種經濟邪家1。安倍第一隻箭,大印日圓試國透過貶值解決通縮、刺激外銷,結果是通膨了,但苦的是中下層,所得減少、支出增加;樂的是出口產業,但也只爽一下,隨即貿易逆差創新高、Q3成長腰斬,企業不敢投資、加薪,銀行的錢多到拜託來借錢、日圓(如狂印下之美元)卻多流到無助反而有害經改之股滙房市。安倍第二隻箭,在日本國債高達GDP的二倍、遠超歐豬小國2、依財政學原理、政府早該破產(日未破是靠日人買債硬撐、美未破則靠世人買債硬撐)之下,根本射不成。旣然財政困難,第三隻箭就射高消費稅,讓中下層日子更難過。
愛說笑!中共習李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以改善民生民營、改革政府國企為中心,都已被糞青和反中著大罵,安倍如此為難百姓,聲望怎反高。
有啥辦法,靠民粹3經濟之春藥、靠反中右翼4之毒藥唄,雖然這些都會成「強駑之末」。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212518
跨越中國製造 (2009) 央視紀錄片 簡介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在國際製造業的新格局中,中國製造業正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正發生著怎樣的深刻變化?中國製造將如何實現自身的跨越?
第一集:《製造的競爭力》,敘述了中國製造是如何從不具備競爭力繼而在30年的過程中轉化為全球市場上低成本高效率的楷模,通過各種類別製造業中的典型案例,表達了中國製造的興起怎樣改變了全球經濟的格局。同時為中國製造在下一步的轉型升級破題——中國企業的價值取向: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
第二集《品牌在縫隙中漸進》,通過幾個不同類別的企業案例揭示了中國製造企業如何在強手如林的全球市場,為打拼自己的品牌而進行的艱苦探索,為正在全球市場低迷過程中的中國製造企業開啟了一扇可供借鑒的視窗。
第三集《創新的世界觀》,其核心是“讓創新開拓市場,讓市場維繫創新”,通過東軟、吉利、龍芯等案例,揭示了在全球化時代的創新思維邏輯——“以我為主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這樣一個引領中國製造未來的思維方式。
第四集:《國際化之路》,全面分析了TCL、聯想和東軟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結果,並以此透視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路徑——實力與價值的交換的信任,以及企業文化的全面融合。
第五集:《升級中國製造》,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製造的低成本優勢收到了了空前的挑戰,中國企業如何建立高技術含量的低成本,放棄單一的低價優勢構建未來的國家競爭優勢。通過比亞迪、中集、吉利、一汽等案例,分別從技術升級,戰略升級、管理升級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8%B6%8A%E4%B8%AD%E5%9B%BD%E5%88%B6%E9%80%A0&type=video&sid=0000&pid=0000
大國重器 (2013)
作為建國以來第一部記錄中國裝備製造業振興發展歷程的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準背後的艱辛歷程。6集片名分別為《國家博弈》、《國之砝碼》、《趕超之路》、《智慧轉型》、《創新驅動》和《製造強國》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5%A4%A7%E5%9B%BD%E9%87%8D%E5%99%A8&type=video&sid=0000&pid=0000
日媒:中國走向工業機器人大國 中時2014-2-12
據日經中文網指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8000台,有望與日本並駕齊驅。而到2015年更將達到3萬4000台,將比日本多出3000台,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需求國。中國2005年的需求僅為4500台。換言之,預計10年期間增加至8倍。
中國開始積極引入機器人的原因之一在於人力短缺。明志科技設備負責人説,「由於嚴酷的勞動環境,年輕人一般不到3個月就會辭職」。
在中國,由於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轉為減少。同時高學歷化不斷發展,年輕人往往會拒絕「3K(辛苦、骯髒、危險)工作環境」。
機器人則能輕鬆搬運重達數十公斤的鑄件,並能迅速完成金屬焊接。與頭戴防護罩的員工一起,像人類手臂那樣擁有多個關節的多關節機器人在發出機械音的同時,不間斷地進行著作業。鑄造需要在高溫狀態下熔化金屬,因此對人類來説是嚴酷而危險的工作。
日經中文網指出,中國政府也在積極致力於本國機器人産業的培育。中國領導層在截至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中轉向了重視增長質量的路線。尤其是在有助於生産效率和品質提高的機器人産業領域,將以舉國之力推動人才培養和産業化。安川電機中國總代表後藤英樹分析稱:目前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期」。
而在大學和國立研究機構,相關研究自10多年前就已經啟動,以風險企業等形式,已開始獲得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政府下屬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是該公司的大股東,而産品為汽車工廠使用的焊接、塗裝和搬運機器人。2012年的銷售額為10.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0%。
自主進入這一領域的中國企業自2010年前後也出現增加。中國能否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將取決於機器人帶來的工廠革命的成敗。
『精蟲危機』
2013.7.5公視 【主題之夜】播出『蟲蟲危機』不是在介紹昆蟲,而是在個訴大家"全世界男人的生殖系統正遭受「環境荷爾蒙」猛烈攻擊...
「人類有一天會絕種!」
「怎麼可能,絕對是危言聳聽!」
但是,一群丹麥、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可不這麼認為。經過長期追蹤研究,這群來自動物學、生物學、毒物學和癌症的頂尖科學家們發現,全世界男人的精子數目過去五十年減少了一半!法國一項研究也指出,巴黎男性的精子數量,二十年間減少了四成!
佛羅里達大學動物學家盧吉烈不敢相信這個結果,「一定是哪裡出錯了,我簡直無法相信。但隔年重做一次實驗,結果還是一樣。」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研究部主任尼爾斯卡貝克則認為,男性不孕問題的嚴重性不亞於全球暖化議題。
事實已經證明,全世界男人的生殖系統正遭受「環境荷爾蒙」猛烈攻擊,並且節節敗退。「環境荷爾蒙」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之中,會經由空氣、水、土壤及食物進入人體,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負責維持生物體內生殖、發育或行為的內生荷爾蒙。因此也叫做「內分泌干擾素」。
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檢驗漏洞百出,導致社會人心惶惶,其中元凶是「鄰苯二甲酸酯」。紀錄片指出,「鄰苯二甲酸酯」是影響人類生殖系統的外來化學物質中嫌疑最大的一種。羅徹斯特大學流行病學家尚娜史旺也發現,如果母親接觸較高濃度的鄰苯二甲酸酯,生下的男孩肛門與生殖器距離會變短,陰莖也比較小。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人呈現出無精子狀態,甚至喪失生殖能力?為什麼與生殖器官有關的癌症越來越多?又為什麼青蛙、短吻鱷、烏龜及其他許多魚鳥的性功能不全、生育率下降、行為失常?《蟲蟲危機》將揭發人類繁衍的潛藏危機。
相關新聞
順丁烯二酸和洗腎 別亂連
孟山都危害更甚毒澱粉
媚登峰 涉塗改、販賣過期品
日本佳麗寶召回美白產品 社長謝罪道歉
「造福人群變毒澱粉」王老師:我像替死鬼
順丁烯二酸 氧化可去毒? 學者:唬誰
添加毒澱粉 擬罰千萬納入刑責
王老師配方 無法可罰
訪王東清 檢疑嫡傳協奇散毒
毒澱粉 是洗腎元凶?
協奇老闆:按王東清步驟製澱粉 沒改配方
從毒澱粉事件看「零風險」標準
食品安全黑洞 塑化劑翻版
違法添加物致死 可處無期刑
化學品源頭分級管理機制 卡在立院
衛署掛保證 關廟麵合格 將向星釐清
順丁烯二酸 新加坡標準1ppm偏嚴
食品驗出順丁烯二酸 就是不法?
黑心原料竄15縣市 91廠商中鏢
重創美食觀光 星港等來台旅客 恐減卅萬人次
斬斷毒澱粉「輸出路」 啟動境管
毒澱粉傷台形象 15項台灣食品 禁入大馬
毒澱粉滿天飛 衛署有粉的都要查
統一、愛之味、依蕾特中招EDTA-Na2
大廠喊冤 沒看到自省
進料兩年 德記洋行:不信政府了(回應:此言差矣!風險控管要有多層.不要事事靠政府.)
工業用EDTA-Na2 專家:吃了恐增腎病變機率
「幾十年都吃這家」 食安風險最高
稽查8488家 9%不合格 食品安全大執法 768家沒證明
檢驗報告難挽信心 小吃業叫苦
毒澱粉波及 美濃粄條街冷清清
化學品源頭分級管理機制 卡在立院
賴清德批擾民 南市拒查小吃
管源頭只說不做 南市早成毒窟
富麗有機糙米 驗出農藥殘留
斃死豬 流入便當店、市場、學校
過期粽、油漆豆干 流竄
嘉義8萬公斤菜脯 防腐劑超標
衛署抽驗 高屏GMP羊乳含抗生素
隱匿毒澱粉? 衛署:如果吃案 怎爆這麼大
便宜色香味 買家要付出代價
南方朔觀點-台灣飲食王國形象的破滅!(回應:任何人去日本,根本上不必害怕會吃到有毒的東西? 媚日到這種程度,但南方朔你總會GOOGLE吧 要不要GOOGLE一下日本的黑心食品事件 沒那個知識,就不要冒充專家.呦!難得耶!南方朔沒叫馬英九負責耶?看看他最後一段欲言又止的寫法吧!這老鬼有失心瘋..)
聯合晚報社論2013.06.01愛心台灣,黑心台灣?
(楨:聯經又在內戰!詳參【圖博館】:聯經的農改內戰)
聯合報社論2013.06.02有這樣的政府,所以有這樣的黑心商
(回應:聯合報你嘛幫幫忙,你知道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草案在立法院從塑化劑風暴開始到現在躺了幾年嗎?鼓吹選不賢與無能,不就是這個媒體 ? 有這樣的媒體,才會有這樣的政府.有這樣的政府,所以有這樣的黑心商.換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有這樣的立委民代, 才會有這樣的黑心商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難道不肖業者是看哪個政府執政才決定製造黑心毒食品的嗎? 這些業者恐怕已經製造毒食品材料已經十幾年了, 你說應歸咎于哪個政府? 我不同意這篇社論的看法,不去指責黑心的商人,投機的大廠,反而將炮口對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沒問題? 前年台獨人餵臺灣人吃塑毒,今日少數不肖南部人黑心傷臺灣,記者啊,請別怕熱,出去跑一跑,分析一下這些該死無良的什麼政治傾向,有無政黨掛鉤給誰在背後撐腰。 歸納起來,聯合報所有的評論只有一個主題:都是馬英九的錯,這些寫手還真好交差。反正有什麼不爽的,都掛給政府,準沒錯,大致上也無可反對。 台灣人希望政府能夠徹頭徹尾的管住別人,注意喔,是管住別人而非自己,台灣人的自私短視已經超過世界標準了,自己小便不順利 也能牽扯政治,台灣人沒有政治好像就活不下去,無法靠自己生活 得靠政客來替自己蓋棉被 抓屎擠尿的. 兩蔣時期雖然獨裁,人民對法律是敬畏的。民進黨興起後,長期挑戰法律權威,也大幅降低了社會的守法觀念,現在後遺症一一冒出。除非再來個獨裁政府,像這種空談的社論,也是耍嘴皮而已。 黑心政府是黑心人民組成的,可見台灣人天生黑心已經可以申請金 氏世界紀錄了。 台灣的民眾自己也該想想,一天到晚軟嫩彈牙,Q,色香味俱全....等等對所謂美味食物與食品的「要求」是否也是促使商人添加這些不該加入的添加劑的根源之一? 寫這篇的人根本沒有化學知識. 化學檢驗是一項化學檢驗只能檢驗一個名稱化學原料,千千萬萬種化工原料,請問如何檢驗 ?端視原料供應商有沒有良心?不然工業原料掺入食品的事還會發生! 黑心商人不是只有台灣有,前陣子歐洲肉商把馬肉當牛肉也用了多年,也沒有查出來,國外的食品管理不嚴嗎,防也不勝防,人要無良心,如何規範都沒有用.....)
《華爾街日報》「中國製造的新標誌」介紹了一系列逐漸為西方人欣賞的中國品牌
(回應:品質好不好是管理問題。在台灣卻參雜了統獨和藍綠問題,就如親綠的義美製造黑心食品,綠人馬上就拿統一企業出來說嘴,任何問題只要參入統獨和藍綠,就會失焦,問題就無法改正,這就是台灣難以改善的;大陸沒有這種問題,品質管制會進步,品質會越來越好。)
詳參【圖博館】:《精子戰爭》 管人家要怎生 生殖崇拜與性崇拜 女人不生女孩生 生育自生自育 健身迷思 《美之偽科學》真有哈台族?《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大陸造假與打假 《低價中國》 《龍行天下》《龍的經濟》 狂牛病政府 《毒物魅影》《塑膠》 中日毒餃大戰 中韓泡菜大戰 全球黑心產品 美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台灣毒奶症瘊群 「蒙牛」VS「蠻牛」 2013-07-06 11:00:13
網購廉價魚竟是「血海鮮」?「強迫勞動」再洗產地流入全球!標籤疑雲背後的供應鏈黑幕!
回應
台灣漁業是全球第四大的,血海鮮最厲害的國家,不是我們中華民國嗎,還被制裁過,當初被指責的有強迫勞動 非法捕撈 過量捕撈,而且那還都只是遠洋才被看到的,近海那種出去補個三五天 外勞在上面是真的做好做滿 全都是非法外勞去做的.
那是假新聞,台灣100%的企業都是守法、有道德良心的,怎麼可能會做這種事!
中國有沒有強制勞動不知道,但是台灣捕蝦蟹船違法血汗僱用外國勞工,前幾年才被國際漁業協會點名批評
把海上的魚運到新疆內陸給維吾爾族血汗加工,再運到沿海地區出口到世界各地,血棉花血海鮮,造謠造的太假了.
「強迫勞動」這概念離生活太遠。在台灣有大小無數的非公開團購群組、社團,裡面賣的廉價食品多數幾乎沒有任何包裝資訊標示,出售商品的公司、製造工廠、產地都不需要,只要夠便宜就有人買!這些稱為垃圾都不過分的食品完全沒人管,但那才是最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隱藏問題。
讲个笑话,美国很讨厌中国和穆斯林,但是美国超级关心住在中国的穆斯林
基本上中國公司的商品我都不會買,尤其科技產品更是如此,只不過中國製造我實在沒有辦法完全避免
貿易戰把中國製作公司推向墨西哥,南非,甚至緬甸和越南。消費者單憑原產地,看不到供應鏈是很難規避的。
這種低薪高通膨時代,誰在乎什麼強迫勞動,能用最高的CP值填飽肚子再說.而且資本主義注重的就是成本,看看台灣就知道,廉價勞動力誰不愛呢?甚至還覺得台灣人力不夠便宜想用外籍勞工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_qmuZzE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