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 10:24:28阿楨

《走出社交焦慮的陰影》

   艾瑞克在《走出社交焦慮的陰影》二次(p.28,239)不點名地反駁本館前評《發明疾病的人》社交焦慮症乃醫界為賺錢而發明之病,其實由其多次强調社交焦慮症根源於兒童之腦神經病變,可知(如<假憂鬱之名>的憂鬱症)社交焦慮症也有先天性的比例:約5%(p.118-,132)。

  是嗎?那英國佬也是先天性社交焦慮的民族了?

 

 

艾瑞克.郝蘭德爾(Eric Hollander)尼可拉斯.貝克勒(Nicholas Bakalar)《走出社交焦慮的陰影》(商周出版,2007)

 

社交焦慮症、憂鬱症和酒癮是目前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你害怕和他人四目相對嗎?害怕成為注目的焦點嗎?和別人說話時你會緊張得臉紅或直冒汗嗎?也許你不只是害羞而已!

許多人為各種形式的社交焦慮症所苦,其中包括極度害羞、莫名恐懼、憂鬱等等。和一般的害羞不同,有社交焦慮症的人往往害怕與人群接觸,在公眾場合感到窘迫不安;在身體方面,可能出現流汗、顫抖、發聲怯懦、心跳加速、氣喘等症狀。本書由兩位相關領域的權威人士,分別從心理治療和社會觀察的角度探討現這社會現象。內容分為社會觀察以及臨床治療兩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引導讀者先從一般社會觀察的角度,瞭解社交焦慮症和一般害羞的不同,以及身體或心態上的徵兆。社交焦慮症只是純粹的疾病嗎?社交焦慮症的人其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可能有哪些成長經驗?父母老師如何適時引導?

◎第二部分:則教導讀者判斷自己是否有社交焦慮的徵兆、如何以初步的自我練習來解決這個問題,以及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醫生,有哪些臨床治療的藥物,還有對於社交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最新研究報告。

 

【圖博館】:《瞧這些英國佬》

 

  在《瞧這些英國佬──英格蘭人的人類學田野報告》(貓頭鷹,2006)中,芙克絲以讓人眼界大開的方式,檢視了英格蘭人的怪僻、習性、缺點。她將英格蘭民族性放在人類學顯微鏡下,發現奇怪而迷人的文化,且這文化受錯綜複雜的未言明規則和透著神祕的行為準則所規範。她以洞察秋毫的眼力,觀察英格蘭人說話、穿著、用餐、喝酒、工作、遊戲、購物、開車、調情、打架、排隊的方式,以及英格蘭人抱怨這些活動的方式,進而揭露英格蘭人所不知不覺謹遵奉行的潛在規則。

  原來是要找出英格蘭人「錯綜複雜的未言明規則和透著神祕的行為準則」,難怪近五百頁的書,讀起來雖然生動有趣(除階級分析的部分嫌冗長之外),而且每章有小結,但是總覺抓不到啥是「錯綜複雜的未言明規則和透著神祕的行為準則」?

  是嗎?那讀書先翻「前言、結論」的讀者這回瞎碰到正確的讀書方法了,芙克絲在<引言>自白道:「我研究、著述的主題為何是英格蘭人特性,而非英國人特性,原因有四:因為我十足的懶…因為我覺得『英國人特性』這個詞很無意義,大家使用它時,其實幾乎都在指稱『英格蘭人特性』,而不在表示某個人非常威爾斯或非常蘇格蘭。(p.31)」

  又在<結論>總結道:「社交不自在病是的核心…是先天疾病…它指的是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領域裡的不自在、不安、無能;我們的尷尬、保守、笨拙、刻意拐彎抹角、情感受抑、害怕親暱…我們要不是變得過分客氣、緘默、自制得彆扭,就是扯著嗓門、粗魯、野蠻、令人憎惡。我們著名的『英格蘭人拘謹』和惡名昭彰的『英格蘭人流氓行徑』(如足球爆動),都是這個的病狀,我們對隱私的執迷也是。

  這是可以治療的病症,藉由競賽性質的遊戲、酒館、社團、天氣話題、網路、寵物等道具和輔助工具,和/或儀式、酒、具魔力的字眼、其他治療物,都能暫時緩解/卸除,我們享受個人獨處以及與至親好友相處時『自然』卸除時期,但這病永遠無法根除,英格蘭人行為的怪僻,大部分可直接或間接溯源自此一不幸的病魔。

  本能反應(幽默、節制、虛偽),幽默是重要的一個,是我們克服社交不自在病的最有效解藥。…節制泛指任何極端、漸進改變、保守、冷漠、容忍…我們的禮貌/謙遜/公平大部分都屬虛偽,但也可以說我們的虛偽大部分出於禮貌。(p.466)」

 

社交恐懼症>維基百科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爲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爲社交焦慮失協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 SAD),是焦慮症的一種。此症最早被發現于1985年,當時被認爲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經過14年後才漸漸被重視。

一般人對參加聚會或其他會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事情都會感到輕微緊張,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出席。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會導致無法承受的恐懼,嚴重的案例裏,病患甚至會長時間的把自己關在家裏孤立自己。

患者在面對或進行其所恐懼的社交活動時,除感到焦慮外,多數會伴隨著如臉紅、發抖、異常冒汗、心跳加速、心悸、輕微頭痛、暈眩、胸悶、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狀。

社交恐懼症不應該與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混淆,驚恐障礙患者相信他們的恐慌是由某些嚴重的物理原因造成,在發作當時或之後往往去醫院或叫救護車。社交恐懼症患者也許會經曆恐慌發作,但是他們會察覺到自己經曆的是由非理性的恐懼造成的極大焦慮。很少社交恐懼症患者願意在那時去醫院,因爲他們害怕權威人士的拒絕或評斷。與權威人士打交道對大部份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特別困難,像是打電話詢問、參加約會、派對、或工作面試等等。

精神科醫師常區別一般的和特定的社交恐懼症。患有一般的社交恐懼症的人會對大部份或所有的社交場合都感到害怕,特定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則只對某個場合有問題。舉例來說,最普遍的特定社交恐懼症是公開演講恐懼症(glossophobia),是對公開演講或表演的恐懼,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怯場。其他的像是害怕公開寫作(scriptophobia)、害怕臉紅(erythrophobia)、害怕公開吃東西、害怕使用公共廁所等。

社交恐懼症最近才被認可爲正統的精神疾病,而不是其他問題的表現。混合認知行爲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 CBT)和團體治療兩種方法通常可以成功治愈患者。防焦慮和防憂郁的藥物有時也有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4%BA%A4%E6%81%90%E6%87%BC%E7%97%87

 

社交焦慮症不只是害羞 常併發憂鬱症 ( 2000/08/01/ 民生報 )  

 

「你害怕被注視或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嗎 」「你逃避社交場合嗎 」「你很容易流汗臉紅或發抖嗎 」「這種社交焦慮會造成你生活的不便嗎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YES」,你可能是罹患社交焦慮症了。專家指出,這種病理上的害羞情緒,每三名病人中就有兩名女性,平均發病年齡為十二歲;所幸,社交焦慮症已有藥物可供治療。

應邀來臺的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精神科教授許南(Prof.DavidSheehan)指出,社交焦慮症(SocialAnxietyDisorder)是僅次於憂鬱症、藥物酒精濫用的第三種常見精神病,也是社區中最普遍的心理疾病。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平均每八人就有一人飽受社交焦慮症所苦,其症狀包括:極度害怕處於被他人矚目的場合,例如參加公眾演講或參加聚會,跟上司說話覺得困窘,甚至外出用餐、使用公廁、打公用電話或在飯店服務生面前簽署信用卡,都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出汗、發抖或聲音顫抖等現象。

許南強調,社交焦慮症已不是單純害羞,也不是個性問題,它是慢性、持續的心理疾病;根據統計,患者67%為女性,平均發病年齡為十二歲,多半在二、三十年後才向醫師求助。由於這種心理困擾常併發憂鬱症,自殺率是一般人五倍。臺大精神科醫師李宇宙也指出,中國人比較害羞,加以長輩常告誡孩子不要愛現,因此國內社交焦慮症比率,雖缺乏本土數據,但至少不會比西方人低。有這種心理問題者,尤其在步入社會後,因人際互動增加而更感到退縮。

值得注意的是,臺北榮總兒童精神科主任陳映雪指出,從臨床觀察發現,在某些孩童懼學症與社交焦慮症同時並存,但前者主要以分離性焦慮為主,而後者則是連在家中打電話給朋友,就會臉紅心跳;她曾收治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從小害怕與朋友來往,午休時乾脆躲到圖書館,以致人際關係不良,被同學稱為「孤僻鬼」。

許南表示,醫界過去以抗焦慮劑治療,可讓八成社交焦慮症患者減輕症狀,但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依賴或影響注意力。近來藥界研發新一代血清胺再吸收抑制劑(如克憂果),沒有前述副作用。

http://www.psychpark.org/news/new/000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