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0 09:42:22阿楨

《華氏451度》

  禁書嘛!那肯定是中國國粹,二千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焚書坑儒了,直到現在兩岸三地還在唯物或唯心的禁/檢:書/唱片/電影。

  西洋也不差啊!羅馬教廷《禁書目錄》於1559年首度發表,共32修訂版,1966年才停刊。連號稱民主自由老大的美國,由《禁書:100部曾被禁的世界經典作品》的以下頁次,也可見即使在麥卡鍚主義白色恐怖之後、至今仍有各種形式的禁/檢書:

p.24,35,41,55,59,63,83,104,110,114,123,132,135,140,144,149,153,154,161,165,182,189,193,197,201,276,297,341,357,399,462,495

  是嗎?那就分評:《禁書》(世界)《中國禁書簡史》(含焚書坑儒/文字獄)《禁》(臺灣含禁/檢唱片/電影)《華氏451度》吧!

 

  《華氏451度》與前評《華氏911》傻傻分不清呢!

  嘛!連《華氏451度》作者布萊伯利也反對摩爾的紀錄片《華氏911》間接提及《華氏451度》,認為摩爾未有徵求他的許可就偷了他的書名及改動那些數目字。    

 美國布萊伯利著《華氏451度》(皇冠,2006,原著1953 )

 法國楚浮導《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 (1966)

 

燒不毀的靈魂──讀《華氏451度》

 

故事一開始,孟泰格出任務去焚書,他堅相信自己的任務是神聖的。焚燒的快感,讓他的嘴角總是掛著一抹詭異的獰笑。

在那個世界,人並不熱中交談,更不喜歡分享,只追求感官的快樂,譬如開快車,或看電視牆。擁有書本是違法的,因為書本會讓人思考,而思考只會讓人陷入矛盾,讓人不快樂。

那天下班後,孟泰格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個十七歲的少女克拉莉絲。那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她主動和孟泰格說話,而且喜歡聞氣味,看事物,觀察人,有時候通宵不睡,散步,看日出。

孟泰格從沒遇過這麼奇怪的人,或者說,這麼喜歡說話和觀察的人。即使是他的妻子,他們也不太交談,甚至沒有記憶。一切空洞蒼白得可怕。而這個女孩,似乎觸動了他內心深處最顫悸的思想。

在一次任務中,孟泰格奉命燒了一個老太太的所有藏書和房子,而老太太竟然寧願與書一同被燒毀,那股絕然的氣勢,憾動了孟泰格,也讓他開始懷疑,如果書本真是如此不值得擁有的東西,為什麼有人願意為它捨命呢?是不是,他該看看書裡到底寫了些什麼?即使是違法,他也該試一試。

一翻開書,踏進了思考的領域,他原本被那個世界強行灌輸建構的價值觀便崩塌了。

最有意思的是,這本1953年完成的書,在超過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看來,仍然處處充滿洞見,譬如消防隊隊長比提對消除人類思想的看法:

『我們懂得如何在他們(想法、知識)萌芽之初就箝掉它。蓋房子不能沒有釘子和木板。要是你不希望房子蓋起來,那就藏起釘子和木板。要是你不希望某個人在政治上有所不滿,那就別讓他看見問題的兩面,窮操心;只讓他看見單面。最好是一面也別讓他瞧見,讓他忘記有戰爭這玩意。就算政府沒效率,顢頇無能,瘋狂課稅,但寧可如此也別讓人們為它操心。給他們填滿不易燃的資訊,拿「事實」餵飽他們,讓他們覺得胃脹,但絕對是資訊專家。這麼一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在思考,明明停滯著卻有一種動感,他們就會快樂,因為這類事實不會變化。別給他們哲學、社會學這類狡猾易變的玩意,往那方面思考就會憂鬱。』

『清醒』過來的孟泰格開始偷偷收藏書本,在那個世界,這是有罪的。因此,茫然的他想到了一個曾經在公園邂逅的老人費伯,他知道費伯愛書,也是此時唯一可以拯救他的人。

費伯問他:『你怎麼會清醒過來的?是什麼原因讓你扔下手裡的火炬?』

『我也不知道。我們擁有使我們快樂的一切,可我們並不快樂。少了什麼東西。我環自四顧,而唯一確知少了的東西,是這十年來我所燒掉的書。我想書或許有助於解決問題。』

    書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費伯告訴他:『不,你要找的東西並不是書!你要找的東西在舊唱片、舊電影、老朋友身上才找得到;要在大自然和自己內心尋找它。書只是儲存許多我們生怕自己會忘卻的東西的一種容器。書本身毫不神奇,神奇的是書上說的東西,是它們將宇宙的一麟半爪縫綴成一件衣裳。』

    書爲什麼如此重要呢?

因為它們有質。什麼是『質』呢?它代表肌理,代表這本書有毛孔,它有特徵,你可以在顯微鏡下檢驗,你會在鏡頭下找到生命,豐盛無垠。毛孔愈多,每一方吋所真實紀錄的生命細節就愈豐富,你看見的愈多,也就愈有知識。這是費伯對書本的定義。

而上等的作家經常觸探生命,中等資質的作家輕描淡寫它,等而下之的則是強暴它之後,任它招蚊惹蠅。現在你明白爲什麼書遭人憎恨畏懼了吧?它們呈現出生命真相的毛孔。

故事的最後,孟泰格因為偷藏書,被迫親手燒掉自己的房子,妻子也因此離開他。燒掉房子後,他猛然將火炬轉向消防隊長,將他也燒了。孟泰格立刻遭到通緝,他開始逃亡,逃離城市,逃離文明。

最後,他沿著河流和廢棄的鐵道走道漂流了很久,來到了偏僻的山區,那裡,有一群被放逐的老人,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們都是熱愛書本的教授學者,如今,不能再擁有書,於是,他們分工將書本背下來。《理想國》《格列佛遊記》,《湖濱散記》,《傳道書》……每一個人,都是一本不同的書。

原本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可是,突然間,一場戰爭,毀滅了那個沒有書本的世界。戰爭過後,孟泰格和老人們一起走回那個廢墟般的世界,眼前是一段漫長的路……孟泰格望向河面,邊走邊想:

我們今天就開始上路,觀看這世界和它的言談舉止,觀看它的真面貌。如今我要飽覽一切。儘管它進入我腦中時無一屬於我,但過一陣子它會在我腦中湊攏,就會成為我。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的臉孔外面的世界,而唯一能真正觸摸它的法子,就是把它擱在它最後會成為我的地方,在血脈中,在它每天悸動千萬次的地方。我抓住它,它就永遠不會溜走。總有一天我會緊緊抓住世界。此刻我已有一根指頭勾住它:這是個起頭

http://rimi1974.pixnet.net/blog/post/23379178

 

華氏451度>維基百科

 

《華氏451度》(英語:Fahrenheit 451)是美國作家雷?布萊伯利所著的反烏托邦小說,於1953年出版。

故事敘述了一個壓制思想自由的世界,所有的書都都被禁止,所謂的消防員(Fireman,英語裡的字面意義是「火人」)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文中的主人公,Guy Montag,就是一名負責焚書的「火人」。華氏451度,也就是攝氏233度,正是紙張的燃點。

《華氏451度》係改寫自1951年發表的中篇《消防員》(The Firemen),發表于2月的Galaxy Science Fiction。由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執導的同名電影于1966年上映。另一部同名電影預計在2008年上映。除此之外,BBC Radio 4也以這部小說製作了兩部忠於原著的廣播劇。

一直以來,人們對這本書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主要認為該書聚焦歷史中焚書在壓制思想上的作用。儘管如此,原作者雷?布萊伯利強調,這部小說無意討論審查制度,而是關注電視對人們閱讀習慣的威脅。

作者雷?布萊伯利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個圖書館地下室的付費打字機上開始並完成了整部小說。他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表達對書籍和文學的熱愛。他經常把Montag視為自己的化身。

「華氏451度」已經成為反對審查制度人士常用的一個代名詞,就如出自喬治?奧威爾作品的「一九八四」,雖然兩者的使用程度並非一樣。布萊伯利反對麥可?摩爾的紀錄片《華氏911》間接提及《華氏451度》,認為摩爾未有徵求他的許可就偷了他的書名及改動那些數目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F%AF%E6%B0%8F451%E5%BA%A6

 

《華氏451度》在我看來跟科幻小說沒有太大的關係,即使書中的科技有如《關鍵報告》般的進化,但是閱讀後記後,我覺得這是本諷刺小說,用來諷刺人類對文字的濫用、知識的不當消化。

書中的消防員是為了「墳書」而存在,閱讀者、思考者活在被舉發的恐懼下,看到這裡我試著揣摩有一天因為閱讀、思考而被處以墳書的逞罰,那麼墳書的意義除了蔑視文字的存在,是否也代表對於人獲得知識過程的輕視?可能也是作者暗示政府與鷹犬控制思想的手段;而書中那些只接收外來音訊娛樂畫面渾不自覺已經沈現「零思考」的人群,對應到現在社會的相似人群,他們驚恐的是別人在思考,因此另一種的種族歧視展開了,「零思考」的人類好控制,而「會思考」的人群是反動份子。

在書中還呈現一種對知識獲得方法的肯定,藉由記憶達爾文、史懷哲、甘地、拜倫等人的事蹟或著作來說明真正的閱讀是記到腦海中,知識浩海的傳承能由記憶層轉換到筆墨層,這才能逃避「墳書」這樣斷絕思想運作的惡夢,不只是對應到西方異端還是東方焚書坑儒,知識的復活由此而行。

後記是很特別的,可知作者對於縮寫、刪改的書籍加以批判,也許是作者看不慣出版事業這樣「草菅文字」,而以「墳書」取代這些想要快速取得內容的文字傷害者,我不禁看了一眼書架上擺的世界名著縮寫版本,我也變成作者筆下的文字傷害者了。

http://blog.roodo.com/927/archives/3492913.html

 

  布拉德伯里>百度百科

 

  1920年8月22日,雷?布拉德伯裏出生在伊利諾斯州的沃克甘。布拉德伯裏學曆不高,只有高中學曆,可他始終堅持自我學習。他的首篇獲得印行的短篇小說是《霍勒波岑的困境》(Hollerbochen’s Dilemma),發表于1938年的《幻想!》雜志,那是一份科幻愛好者的雜志。他的第一篇獲得稿費的作品是發表于1941年的《超級科學故事》雜志的短篇小說《鍾擺》。

  最終,布拉德伯裏在1942年創作的《湖》中,發現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在接下來的那年裏,他放棄了出售報紙的活,開始全職的寫作。在1945年,他的短篇小說《大布萊克和白色遊戲》(The Big Black and White Game)被選爲全美最佳短篇小說。同一年裏,布拉德伯裏遊曆遍墨西哥,爲洛杉磯縣立博物館收集印第安人的面具。

  1947年,布拉德伯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合集《黑暗狂歡節》(Dark Carnival)。1950年,他出版了《火星編年史》,最終確立了他作爲一名領先潮流的科幻小說作家的名聲。這部小說描寫了人類殖民火星的企圖,火星上的殖民化的後果,以及殖民者對于地球上的大規模核戰爭的反應。《火星編年史》既是一部社會批判小說,也是一部科幻小說,它反映了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的種種焦慮和不安:核戰爭的威脅、對于簡單生活的向往、對種族主義和審查制度的反應、以及對于外在政治勢力的畏懼。

  布拉德伯裏的另外一部聲名在外的作品《華氏 451度》出版于1953年。故事發生在一個被極權政府統治的未來世界。極權政府取締了各類書籍報刊等出版物。蒙塔格很喜歡他的專業書籍焚燒員的工作。可是當他得知有段時間書籍是合法的、人們沒有生活在恐懼之中後,他開始質疑自己的職責。蒙塔格開始偷取那些本該焚毀的書籍,還與一位同意教育他的教授會面。當他的盜書之事被人發覺,他必須爲了自己的性命而逃離。

  布拉德伯裏屬于那些很罕見的、用作品改變了人們思考方式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超過500本——包括了短篇故事、小說、戲劇、電影劇本、電視劇本和詩歌——他代表了美利堅的想象力的巔峰。

  你一旦讀過他的作品,他的詞句定難忘懷。他最爲知名和最受喜愛的作品《火星編年史》、《繪圖人》、《華氏451度》和《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這些都是讀者們終生念念不忘的傑作。對于老老幼幼的讀者,他的魅力曆久不衰、可謂永久,這再一次地證明了布拉德伯裏的確是20世紀的一位真正經典的作家。

  布拉德伯雷不僅是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家,而且還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數一數二的文法家,他的短篇小說幾乎已譯成全世界的文字。他除了寫科學小說外,還寫劇本和社會小說,曾把美國古典文學名著麥爾維爾的《白鯨》改編成電影劇本。他本人也從古典文學中吸收營養。

  他自稱受愛倫?坡影響很大,還說他之所以寫科幻小說,主要是爲了讓自己的想象力有更廣闊的天地可以馳騁,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他的文體簡潔流暢,形象豐富,描寫生動,英國著名作家金斯場艾米斯說他是最有才華的科幻作家,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伊哈布?哈桑稱贊她的創作富于詩意,但說他的作品中略帶傷感主義色彩,往往通過幻想故事隱射社會現實,提醒人們提防那些能夠避免也必須避免的危險。

  作品集:

  ◆《冰霜與烈火》譯者:董樂山

  ◆《華氏451 》譯者:竹蘇敏

  ◆《濃霧號角》作者:雷?布雷德伯裏

  ◆《太陽的故事》

  ◆《城市》

  ◆《時間狩獵》

  ◆《火箭飛行員》

  ◆《馬裏奧納特公司的機器人》

  ◆《雨一直下》

  ◆《蒼白先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7142.html?tp=5_00

 

楚浮>百度百科

 

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ois Truffaut,法國導演。從小酷愛文學和電影,15歲在巴黎發起電影俱樂部。1953年進入法國農業部電影處,後在《電影手冊》和《藝術》雜志任編輯和撰稿人,成爲著名影評家。《論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1954)被視爲新浪潮運動的綱領與宣言;《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1957)預告了“第一人稱”影片的到來。特呂弗終身難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經曆,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憂郁的影象形式再現出來。這些電影作品呈現了一個叛逆傳統、反抗次序的電影藝術家,以及他的心路曆程。跟別的新浪潮導演相比,特呂弗避免了政治化傾向,風格雅俗共賞,顯示出維果、大地、雷諾阿的影響。他欣賞的好萊塢影人包括希區柯克、霍克斯、約翰?福特和奧遜?威爾斯。他認爲電影應該模仿生活,但比真實生活更浪漫化。在某些作品中他也會亮相在銀幕上擔任演員。"

  1981年,弗朗索瓦?特呂弗再一次踏上紅地毯,登上領獎臺。 此時,49歲的特呂弗,伴隨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美譽,早已經成爲世界電影界的天之驕子。 他記不清,再自己30多年的電影生涯以及2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自己已經多少次象這樣,成爲萬人矚目的焦點,但人們知道,這一次,由特呂弗參與編劇並導演的影片《最後一班地鐵》,已經創下了法國電影的空前記錄—它獲得了1981年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編劇和最佳剪接等十項大獎。也就是說: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幾乎囊括了當年法國電影愷撒獎的全部獎項

      演員作品

  綠屋 Chambre verte, La (1978)

  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 (1973)

  野孩子 Enfant sauvage, L' (1970)

      導演作品

  情殺案中案 Vivement dimanche! (1983)

  隔牆花 Femme d'à côté, La (1981)

  最後一班地鐵 Dernier métro, Le (1980)

  愛情狂奔 Amour en fuite, L' (1979)

  綠屋 Chambre verte, La (1978)

  癡男怨女 The Man Who Loved Women (1977)

  零用錢 Argent de poche, L' (1976)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The Story of Adele H (1975)

  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 (1973)

  美女如我 Une belle fille comme moi (1972)

  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Les (1971)

  床地風雲 Domicile conjugal (1970)

  野孩子 Enfant sauvage, L' (1970)

  騙婚記 Sirène du Mississipi, La (1969)

  黑衣新娘 Mariée était en noir, La (1968)

  偷吻 Baisers volés (1968)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1966)

  柔膚 Peau douce, La (1964)

  朱爾與吉姆 Jules et Jim (1962)

  二十歲之戀 Hatachi no koi (1962)

  Tire-au-flanc 62 (1960)

  射殺鋼琴師 Tirez sur le pianiste (1960)

  四百擊 The Four Hundred Blows (1959)

  搗蛋鬼與戀人 Les Mistons (1958)

      編劇作品

  米雪的告白 Petite voleuse, La (1988)

  斷了氣 Breathless (1983)

  情殺案中案 Vivement dimanche! (1983)

  隔牆花 Femme d'à côté, La (1981)

  最後一班地鐵 Dernier métro, Le (1980)

  愛情狂奔 Amour en fuite, L' (1979)

  綠屋 Chambre verte, La (1978)

  癡男怨女 The Man Who Loved Women (1977)

  零用錢 Argent de poche, L' (1976)

  日以作夜 La Nuit américaine (1973)

  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Les (1971)

  床地風雲 Domicile conjugal (1970)

  野孩子 Enfant sauvage, L' (1970)

  騙婚記 Sirène du Mississipi, La (1969)

  黑衣新娘 Mariée était en noir, La (1968)

  偷吻 Baisers volés (1968)

  柔膚 Peau douce, La (1964)

  朱爾與吉姆 Jules et Jim (1962)

  筋疲力盡 À bout de souffle (1960)

  Tire-au-flanc 62 (1960)

  四百擊 The Four Hundred Blows (1959) 楨:另參本館前評《四百擊》

  搗蛋鬼與戀人 Les Mistons (1958)

http://baike.baidu.com/view/31442.html?tp=1_11

 

李清志:華氏451度的電子書包【聯合報2012.05.04

1966年法國導演楚浮的電影《華氏451度》,是一部具警世性格的科幻電影,片中敘述一個獨裁的國家,只准人民看電視,卻不准人民讀書;主角是一位公家的消防隊員,他的任務就是一接到通報,立刻趕往現場,把房子裡的書本搜出來,然後放火把書本統統燒掉。不過有一次他違反命令,偷偷地藏起一本書,沒有將它燒掉,回家以後,便偷偷拿出來閱讀。閱讀讓他對當權獨裁政府產生疑慮,慢慢他成為反叛的思想罪犯,最後只好逃出城外,躲進一座森林中,令人驚奇的是,他竟然發現在那座森林中,居然躲著一群人,而且那群人都在讀書。
這部電影似乎是暗示著獨裁國家都不喜歡人民閱讀書本(秦始皇與希特勒都曾經焚燒書籍),因為閱讀書本會產生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讀書人容易反省思考社會現狀,導致對執政者的批評與抗議;相反地,電子螢幕卻容易以聲光吸引民眾觀看,可以不用大腦思考,便能消磨時間;甚至以置入性行銷隱藏某種訊息,藉此對民眾施以洗腦,成為獨裁者控制民眾的最佳利器。
《華氏451》原著的作者雷‧布萊伯利曾表示,他寫這本書的重點,無意討論思想審查制度,而是關注電視對人們閱讀習慣的影響。從這幾十年的電子媒體發展史來看,我們必須承認,電子媒體的確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讓紙本書籍雜誌媒體,經歷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而iPad等電子平板電腦的產生,更無時無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終會有一天,紙本圖書將被電子書所取代,而紙本圖書館也將完全被虛擬圖書館所置換。
不過最令人憂心的是,國內政府單位已經在推行「電子書包」,希望小學生可以從小接觸科技產品,用薄如蟬翼的「電子書包」,取代沉重的傳統書包,這樣的立意看似良好,事實上,卻隱藏著許多迷思與利益糾葛。
政府單位長期以來鼓勵電子科技業,各級政府施政提案或經費開支的申請,只要名為「數位」或「奈米」等熱門名詞,總是很容易過關,不論價錢有多貴, 似乎只要是科技產品,就必然是「好東西」,而且也是城市進步與現代化的象徵,是可以去跟別人誇耀與比較的事物。
政府單位很高興的說,「電子書包」是個五百多億的商機!引起許多企業廠商的覬覦,無不希望可以吃到這塊大餅,分一杯羹,也解救日益萎縮的電子產業。卻忘記好好去思考,「電子書包」對於我們的下一代(特別是小學生),將會有何等重大的影響?
先不論「電子書包」取代紙本書籍,對學童創意力與想像力的弱化影響,從最近小一學生的近視比率來看,就可以知道電子產品早已對學童視力造成極大的傷害,若是將來推行「電子書包」,我們的學童終日暴露在電子螢幕的照射下,視力的損傷情況將更惡化!
關於「電子書包」的推動,政府單位應該更審慎思考學童教育與視力問題,而不是只看到產業商機,而被科技迷思所蒙蔽。否則有一天,將會有很多家長逼不得已,帶著小孩離開公立學校,去尋找可以讀書的森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另參本館:科幻?魔幻?神怪? 越讀,越聰明? 電子書

 

科幻?魔幻?神怪?

 

    科幻、魔幻、神怪三者能分嗎?

    當然要分!依自誇是「全球唯一專業科幻網站『科科網』」的總召集人葉李華,在替《華氏451度》作者布萊伯利作品集(遊目族,2000)<導讀>的分法:

    最廣義的科幻小說,三者不分,只要有超現實的故事即可。

    但嚴格的科幻小說則要包括科學和幻想,社會科學也算,事實上三大科幻經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華氏451度》都是社會科幻,而且是具有深度的軟科幻。

    硬科幻著重科技內容的描述,軟科幻則以故事情節、寓意和人物性格取勝。

    深科幻具有深層的哲理和人文思想,淺科幻以娛樂為主欠發人深省的內含。

    如此的二分未免太僵硬,只要沾點科學的邊便可叫科幻小說,那不如不要這種類型文學。若論科學實用,科幻不如科普;若論小說的文字魅力,一般具有深度的軟科幻也不合格,連《美麗新世界》也不如歐威爾的《動物農莊

    誰管你文字魅力,喜歡類型文學者就是喜歡該類型的特質,武俠小說的特質是武俠、推理小說的特質是推理、科幻小說的特質當然是科幻了,頂多加點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

    要文字魅力的話,愛倫坡的《黑猫》就勝過他的其它推理小說(收於《愛倫坡故事集》,天華,1978),同理,卡夫卡的《蛻變》等超現實的奇幻文學也比一般的推理、科幻、魔幻小說更具文字魅力。所以推理、幻想和想像力常是文字魅力之大敵,如同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是文字魅力之大敵一樣。

    聽你在放屁,老是文字魅力,苦思一句詩就要撚斷數根鬚了,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若不靠一堆與文學不相幹的東西充篇幅,別說作者寫不出來,就算完成了,讀者也消化不了。

    那是從小吃多了垃圾食物,要是我則廢話愈少的作品我愈讀的下去。

    別老自以為是,即便文學最高學府──臺大外文系的「中外文學」之《科幻專號》(1994年5月)也不同意你的界說,Suvin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屬於認知上的抽離的小說」(p.13)「最好的科幻小說是反省現實,不是未來學的或科學至上的,而是具有批判性。」(p.20)

    只怕是半調子的英雄主義式反科學,最終還是沈淪於科技掛帥的好萊塢式之科幻、驚悚、魔幻、災難片裡。

    如同張國慶在<當代科幻電影的社會意涵>(p.204)所言:

「無論是《銀翼殺手》《異域》或《機器戰警》都呈現個人英雄與體制對抗的局面……就文化產物與社會意識的關係而論,好萊塢電影的批判策略就傾向於突顯美國崇尚自由和自決的價值觀,與資本主義集體經濟剝削之間的矛盾……以激烈動作取勝,展現史瓦辛格超人體魄的《魔鬼終結者》更是如此……固然暫時舒解了內心的社會恐慌,但同時也將所吸納的政治訊息作某種程度的去政治化。個人英雄的風采轉移觀眾對社會衝突的注意力:批判的意識開始焦距不清。」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1602321

上一篇:《禁》

下一篇:《退稿信》

阿楨 2021-01-27 09:20:52

書店,作為「炒作房地產」的新寵?

  與知名書店為鄰:從誠品到蔦屋的文化地產風潮
回看過去30年來,在台灣特有的土地制度(包括持有土地房產稅率低、空屋囤房沒有累進率)剝削下,大量的資金競相投入房地產,「書店倒,豪宅起」,記憶中的重慶南路也從書街變成旅館街,接著又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目標。對照30年後的此時此刻,虛華的樣品屋(偽)書店,冠以文藝形式包裝的社會運動,同時搭著宛如嘲諷(消費)時下真正以自身微薄之力辛苦賣書的其他眾多獨立小書店、策展人彷彿自我反串般的宣傳話術:「開書店不是只要有錢就好,而是要有對的『人』。包括尊重書與知識的人,在出版或文化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他們都有『人文的態度』才能創造美好的事物」。凡此種種一切表面的客套,終究掩飾不了近乎速成的貧乏與媚俗,以及助長土地炒作的惡。
  相關新聞
為什麼金石堂/誠品一間間關,對市民是一大損失?
台灣的出版業天真而迷人,但也因此賺不了錢:出版社薪水很低,勸你不要進來
沒有前輩的工作:網路時代編輯的摸索
雜誌走到了盡頭?「小編想燃燒雜誌魂,老編卻不指望創雜誌」

  回應
這就和那些網美打卡的圖書館一樣…
曾聽過創辦人演講,一邊開書店一邊推網路書店的連結讓人不解。在南部展店時說要來拯救… 現在終於明白,原來是集團啊
這家知名書店閒暇時會去逛逛,但買書會透過網路,因為確實便宜不少!
誠品一般的店還好,鳶屋的書量真的是很少,書,是用來閱讀的,不是用來裝飾的。

誠品不要看:蔦屋不是你想像中書店的八個理由 2017-01-26

理由1:誰說書店一定禁止飲料?——這裏不僅可以,還設置回收台
理由2:誰說書店只能席地而坐?——歡迎到咖啡廳慢慢看
理由3:誰說逛書店只能提塑膠籃?——這裏給你風格小籃
理由4:誰說店員只能退居幕後?——走出幕前,展現書店精神
理由5:誰說新書上架就一定要打折?——要也是會員尊榮
理由6:誰說書櫃一定要塞滿?——四方秀面,敞揚書的結界
理由7:誰說書店一定要設暢銷榜?——把選擇權還給讀者
理由8:誰說書店重點是賣書?——「非書」更是無比精采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137/2254318

阿楨 2021-01-27 09:20:32

透過「消費者運動」抵制電商的削價競爭,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護地方的獨立書店,而是為了維持整個出版業界從生產到銷售的友善環境(以及位在創作源頭的作者),避免被強勢的通路綁架。
  「違反人性」的對抗方式很難有效
所謂「獨立書店」這名稱,近幾年來早已被台灣媒體過度濫用,加上每年文化部固定編列活動經費補助的推波助瀾,以致獨立書店承擔了過多原本不該背負的精神(理念)十字架。
站在一般讀者的立場,畢竟網路購書就是比較方便,違反人性的對抗方式通常很難有效。從事抗爭者不妨參考2010年環保團體抗議富邦集團投資國光石化的做法,呼籲民眾共同抵制富邦金控所有子公司金融產品,包括號召支持者關閉台北富邦銀行帳戶、拒絕使用台北富邦信用卡、定期存款解約等,如此才會真正打到這家企業的痛處,從而達到抗爭效果。
  獨立書店未來的競爭優勢在哪?
台灣書籍出版業銷售額最高峰是2010年的367億元,此後十年內下滑到190億元,幾乎腰斬。
許多書店既吃不飽也餓不死,始終處於爭取經費補助和維繫書店營生的存活邊緣。與其繼續鼓勵開新書店,倒不如把資源放在健全地方鄉鎮圖書館的採購書籍與推廣閱讀活動方面。
獨立書店未來勢必要替自己營造出更多「不可替代性」的競爭優勢。比如每年香港、中國大陸都有出版不少我感興趣的中文書,一般在台灣本地的書店通常不易看到。

電子書定價太高?推廣數位閱讀,只有「折扣」一途? 2020-10-17

紙本書變貴,固然受到20年來物價上升的普遍影響,但原因仍是20年間總體出版量銳減,導致書籍單位成本變高,當然其中也包括為人所詬病的「泡沫定價」現象,即因應折扣削價競爭而刻意提高定價的作法。
台灣的電子書定價平均為紙本書的六到七折,倘若紙本書價格偏高,電子書價自然也稍高,電子書雖少了實體印刷、倉儲與物流等階段,但前置編輯作業與後端管理依舊需要成本,且目前的電子書收益可能有攤提紙本書製作成本的部分效益。
  「內容有價」才是硬道理
「比低還要更低」的定價或折讓,終究只能建立在出版人的自我剝削當中

上網就有看不完的免費內容,為何我們還是想要買書?

內容印成紙本,至少有三種功能
1. 完整傳達資訊
2. 編輯的加值
3. 具有某程度的權威

阿楨 2021-01-27 09:17:25

逃過「疫」劫之後呢?疫情時代下台北國際書展的真正挑戰 2021-01-25

2020年第28屆台北國際書展,因全球性流行的COVID-19疫情影響,先宣布延期至5月,而後難敵疫情變化,正式宣告首度停辦。正值疫情嚴峻之際,出版業也持續有產業內部的問題要面對。
  專業展?促銷展?是時候重新思考「書展」了
從何飛鵬於金鼎獎致詞時提到「電子書定價過高」以來,圖書定價過高背後的各種產業癥結就陸續浮上檯面。更別說特定通路掀起雙11折扣大戰,部分出版社退出該通路;獨立書店繼而發起串連,以一日歇業表達抗議(但喚起的討論與理解甚微小)之後,出版業的處境可說更為慘痛露骨。
台北國際書展如今已是台灣規模最大,也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的國際級圖書專展,兼具版權交易與消費展示的功能。
然而,參與書展對出版社而言,多半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畢竟攤位租金與裝潢費用壓力不小,加上各種必要支出,受到天氣、過年前後舉辦等各種外部條件影響,一場書展賣下來,能否回本都是問題。
對於精打細算的讀者而言,如今已有網路66折以下的優待,還能免除拿書、提書的物理負擔(儘管書展現場也有打包郵寄服務);對於喜歡活動的讀者而言,平時就可以參加出版社或作者的各種新書活動,甚至還有免費的線上直播。

低價行銷,有何不可?書價「割喉戰」與書店抗爭的幾點反思 2020-11-13

日前,為配合來自中國的「雙11」購物節,富邦集團旗下momo購物網發起全館圖書79折起、滿111元再加碼打84折(結算後等同66折)的促銷活動。其後不久,博客來隨即迅速跟進,相繼推出限定萬種中文書下殺66折的便宜優惠。
對此,獨立出版社松鼠文化率先決定要在momo下架抵制,寶瓶文化很快也跟著退出折扣戰;與此同時,1111當天更有40間獨立書店串聯共同「歇業一天」以示抗議。
  常態性的折扣戰,宛如止渴飲鴆
採取價格破壞策略好比是可怕的毒藥,雖然短期內能收到明顯效果,卻很容易讓顧客養成固定要求折扣的消費習慣,日後想要恢復原價早已是不可能。
消費者須知,在享受這些便宜、便利、快速的背後,是建立在物流宅配人員長時間的壓榨、血汗、過勞等惡劣勞動條件為代價上。更不用說,電商資安問題如個資外洩、電話詐騙屢見不鮮,有些電商甚至還被刑事局列為「高風險網路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