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蝶飛舞》
古今中外大概少有其它動物像蝴蝶如此受到文藝界擬用,古之莊周化蝴和梁祝不說,在法國兒童電影(2002)叫好叫座前,以《情書》(1995)出名的日本導演岩井俊二便已拍過(1996),《蝴蝶》(2002)之後各國更搶拍,先是加拿大(2004) 與《蝴蝶》(2002)爭誰先開拍而非發片(還有中國蒙古童音《吉祥三寶》剽竊《蝴蝶》主題曲的主要旋律之爭),再來:美國電影《蝴蝶效應1》(2004)《蝴蝶效應2》(2006)《蝴蝶效應3》( )、德國電影(2006)、美國/法國電影(2007)、香港同性戀電影(2004)、大陸電影(2005)、香港愛情電影(2008)、臺灣電影張作驥(2008)。
同是愛問為什麼,法《蝴蝶》比《囧男孩》更合小孩心智及口吻,《蝴蝶》的編/導/演俱佳,影音似淡但不著痕跡地呈現了老中小的自我,生命,文明與自然等之探索,而《囧男孩》則不合文藝之理地將雜亂問題及技法拼貼到一角色和影片上(這是台灣電影庸俗化後現代常見現象,《海角七號》《練習曲》亦然,對比於日片《情書》《鐵馬頑童》,更能突顯台片之困囧。另參本館:中國金馬獎)
同是治病,《藍蝶飛舞》費了太多影音與主題不太相干的雨林及土著文化之介紹(靠蝶靈治好小男孩腦癌也太牽强),而《蝴蝶的眼淚》少女終雖仍死於血癌,但片中的詩,音樂和愛之要/藥素,似不足於治癒片中人的自殺,遺棄,孤寂等之心疾。
香港麥婉欣的《蝴蝶》與陳雪原著,均有本館前評陳雪《惡女書》所批:「在未透過細膩內心刻劃和角色互動等之文脈,誤以為將影像化的破碎片段之文字描述、剪接而成、就可」呈現同/異性戀與社會/政治的複雜關係。(《蝴蝶效應》的破碎化影音則足以反映精神妄想患者的內心世界)
黃英雄評《藍蝶飛舞》The Blue Butterfly (2004)
導演:蕾雅.普爾(Lea Pool)
演員:威廉.赫特(William Hurt)
帕絲卡.巴絲瑞(Pascale Bussieres)
馬可.多納托(Marc Donato)
◎ 劇情簡介
彼特是個十歲的小男孩,因罹患了腦瘤而命在旦夕,但秉持一股毅力,想在生命盡頭能捕捉到一隻世上最美麗的藍默蝶。因為傳說中只要抓到藍默蝶就能得知生命的真相。
母親泰瑞莎為了完成彼特的心願,以所有的積蓄當旅費,希望「昆蟲先生」歐艾倫能帶彼特到南美洲捕蝶。原先艾倫以季節已過而委拒,但彼特在艾倫答錄機中留言將以假護照獨自出國。艾倫急急趕去,正好見彼特被警察帶回。艾倫受了感動,決定在季節結束前,帶這對母子前去探險捕蝶。
艾倫一行來到一個部落,友人吉勒摩與女兒雅娜及族人都很歡迎他們。雅娜的年齡與彼特相仿,兩人很快成為好友,但彼特對雅娜所說藍蝶在每個人心中的講法無法理解。
捕蝶行動開始,動用了村內龐大的人力,反而驚動了蝴蝶。於是艾倫與泰瑞莎母子一起出發,但在發現藍蝶蹤影時,將彼特扛在肩上的艾倫只顧往前跑,下達撲網時刻不僅慢了一步,也差點掉到懸崖下。
泰瑞莎因在過河時受到水蛭攻擊而情緒大壞,事實上泰瑞莎有著一些傷痛,她的丈夫因車禍而亡,肇事者是酒後駕駛;留下的彼特卻又罹患腦瘤且只剩幾個月的生命。
然而極受彼特尊敬與崇拜的艾倫與泰瑞莎一樣,有著一段不堪的過去。艾倫自認是一位不會處理感情的人,因太過專注於昆蟲的捕抓與研究,雖然獲得學術上的地位,但妻子與女兒早已棄他而去。他認為自己不是英雄;更不是一位好人。
艾倫這回決定與彼特單獨行動。雅娜送彼特一條她親手所作的勇士項鍊。果然在瀑布不遠處發現藍蝶蹤影,一陣追捕不僅沒抓到藍蝶,反而掉入地洞中。彼特憑毅力爬出地洞,但最後昏厥。昏迷中好似有巫師出現用矛尖點中他的頭部。族人在全面搜索後救回了彼特與斷腳的艾倫。雅娜將在屋外抓到的藍蝶送給彼特,但彼特反而將牠放走,因為此刻他終於了解雅娜之前對藍蝶的詮釋與真相。
賞析
「藍蝶飛舞」是由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所寫的小說而改編的電影。在戲劇結構與意旨方面,與法國的「蝴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藉著美麗的蝴蝶來詮釋並印證生命的領悟。
彼特十歲時就已經是腦瘤末期的病患,埋怨自己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可以在草地上踢足球,於是將生命歸咎在一種錯誤,並努力想從中尋求出真相與答案。然而科學與現實提不出正確的解答,彼特不得已將希望寄託在傳說之中。
將藍默蝶這種在陽光下會從翅膀上發出鈷藍般的透明藍色及金屬般的光澤放置在神祕的位階上,然後再將之與人的心性與追索過程中相互連結與印證,從而展現人生的認知互動與價值觀,於是在這些過程中,每個人的心靈缺陷與盲點就慢慢浮現而出。
蝴蝶其實沒有因顏色不同而有差異。翺翔在天際的都是一種燦爛的生命。如果不是因為有其他顏色的襯托與呼應,如何顯示藍色的獨到?這不僅是泰瑞莎的困惑;其實也是生命的另一種宣示。
雅娜或許是因生長在熱帶雨林中,早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體驗到「萬物皆有佛性」的道理。彼特自然開始時不能理解任何東西與物件若能覺知當下之美,其實就是永恆,而當這種意象被轉移為另一種符徵時,藍蝶就成了一種代表。
影片中大量攝影了雨林中的昆蟲與動物的世界,使得全片的質感令人讚嘆激賞。其實這些畫面不也呈現了另一法門的真相?
腳色的性格與生命必須呈現內心世界的衝擊與醒悟,才能讓腳色更為立體。編導在這方面而言算是成功的。雖然艾倫與泰瑞莎的過去都是以對白呈現而削弱了不少的戲劇張力。但考慮到影片的風格與調性,暗場交待倒也相當得體。尤其艾倫自承不是英雄亦不是好人,直接衝擊到彼特對他的崇拜。這段情節使得影片呈現不少的動力。
當艾倫走入彼特的房間時,看見自己的相片被當成偶像般貼在牆上,立刻感受到彼特的心中與他有著相同的頻率。但牆上那幅相片反而在他心中產生莫名的壓力,畢竟對照那張相片與艾倫的人際或人倫關係,是何等的諷刺與難堪。艾倫答應帶彼特到南美洲捕捉藍蝶,是因為同情其即將面對死亡?抑或是對自己過去的虧欠而彌補?
金獎影帝威廉.赫特飾演的歐.艾倫,雖然不似在「蜘蛛女之吻」般的精湛,但年過五旬的他以更內斂的表現來呈現一名婚姻失敗的昆蟲先生,對觀眾而言這是一份新的感受;對他而言,應是駕輕就熟。
雨林的世界似乎永遠保持著某種程度的神秘。於是彼特的夢境便無法用現象界中的常態來解釋。夢境中的土著令人驚惶,但彼特腦瘤的痊癒反而必須在這個神祕的面向中尋求解答。也許很多真相不需要解答,因為生命的過程就早已呈現答案。
有趣的是部落中的巫師也有「善惡」之別,族人們對惡巫師的酒後咒言總是一笑置之,這是何等令人羨慕的情境。這裡的世界似乎永遠沒有紛爭,雖然也有生老病死,但卻能自然面對。雅娜也是單親家庭,卻是這部影片中最「安定」的角色。
泰瑞莎的丈夫因車禍身亡,這點與艾倫是不一樣的,然而兩人都一樣陷入生命的困境。導演將兩個破碎的婚姻藉著捕蝶的過程而安置在一起,自然滿足了觀眾的一些內在期許。人不見得都完美,艾倫執著在昆蟲世界中;而泰瑞莎也掉入兒子的病魔試鍊中。兩人最後的相擁代表了認知,也讓「藍默蝶」瞬間在影片中的每個段落中綻放燦爛的光采。
然而編導卻忽略了雅娜的父親,別忘了他也是一名喪妻的丈夫,但我們似乎聞嗅不出一種焦慮的神情,難道因為他是熱帶雨林中的原住民?
當然家的真正詮釋不見得要以傳統觀念來看待,但在一種平行敘述中,有時能夠有所兼顧,應該也是一種自我挑戰吧。
小說中的主角真正拜訪過墨西哥雨林,此刻也已二十歲了。世界上不乏絕症無緣無故痊癒的例子,彼特的腦瘤是否真如夢境般消失,應該只是一種戲劇的具體呈現。在前因後果中必然要有明示呈現,否則是無法說服觀眾的。但我們可以根據劇中雅娜對藍蝶的詮釋,獲得某些啟示。
當彼特的意念能漸漸感受到生命的「真相」時,藍蝶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這似乎符合了唯識學中所謂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諦了。
彼特帶著心中的期許去尋求答案,一切都是心外求法;理解藍蝶其實是在當下,自然是一番的徹悟。也許這樣的比喻太過沈重;導演也不一定有這番的心意,但將本片歸納於生命哲學的角度觀之,相信也會帶給觀眾另一番的感受與省悟的。
http://blog.roodo.com/hero.h/archives/3107359.html
「你是藍蝶,我是藍蝶,所有的一切都是藍蝶。」
當小男孩一手握著神秘、美麗的藍默蝶,一手抓著注滿防腐劑的針筒時,最後他選擇讓藍默蝶繼續飛舞,並期待未來和牠的再次相遇。影片裡的故事或許短促,但生命的課題、快樂的祕密都隱含其中,一切的一切都在上面摘錄的電影對白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常常可以獲得加倍的了解與認知,但相對的卻也讓我們失去對許多其它事物的關懷。請靜下心好好思考一下,事實上「專注」和「廣泛的關懷」並非相斥、相反的字詞,而是必須同時兼顧的生活態度。如同影片裡罹患腦癌的小男孩,在醫生的死亡宣告下,將捕捉一隻藍蝶視為他剩餘生命的全部,但在雨林裡追逐的過程中,原住民的小女孩卻告訴了他不一樣的觀點,打開心扉後的他,眼睛裡開始出現其它美麗的身影,甲蟲、變色龍、花草、瀑布、森林,最後就連他自身也成為自己關注的一部分。而帶領小男孩捕捉藍蝶的昆蟲學家,也因為和小男孩的相處,而強烈感受到自己生命中失落的部分──十多年前為了專心研究昆蟲而拋下的妻子,和他的女兒瑪麗亞。
雖然這是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但導演在影片中放入了大量的生態景觀,尤其是森林裡許許多多奇妙又美麗的植物、昆蟲與動物。如果說《藍蝶飛舞》只是一部劇情片,那我覺得這個介紹太狹隘了,因為它更應該是一部生態影片,諸多微距鏡頭下的自然世界,讓每個城市心靈重新發覺到這個地球──還有另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一個不依市場法則、不遵循商業機制而運行的世界。比起影片裡所敘述的故事,我想那呈現故事的「背景」──雨林,勿寧是更加迷人且動人心弦的。
http://blog.yam.com/farmer/article/339002
主題:模仿法國蝴蝶
根據國外資料指出《藍蝶飛舞》在《蝴蝶》開拍前就開始拍攝了,但由於取景的關係(遠赴哥斯大黎加雨林)歷經兩年多才拍攝完成,這之間,法國的《蝴蝶》便在短時間內拍攝完成、並且上片,你說藍蝶飛舞模仿蝴蝶,是根據在臺灣上映的日期來推論吧,要是根據國外所指出的拍攝日期、上映...等(可參考imdb)藍蝶飛舞是比蝴蝶更早開拍的耶,怎麼可能模仿蝴蝶,而且,我兩部都看過,根本不像阿,哪裡像?要不要指出具體的例子
《藍蝶飛舞》的質感和主題都比《蝴蝶》深刻細膩。尤其是畫面的靈氣──《藍蝶飛舞》真的把森林的靈氣都拍進畫面裡了!
是真的有模仿,而且略遜一疇,美國片還是不好看
法片〈蝴蝶〉也很不錯,但比較屬於小品式,跟〈藍蝶飛舞〉相比,人物、劇情都偏簡單化,後者帶給我的感受是更豐富而強烈的,人物情感交流較多,劇情精彩有轉折高潮,所富寓意深刻、多面,熱帶雨林的取景更不乏discovery常見的驚喜,不論是哪部先開拍,的確是藍片的質感較好,而且說實在,我也不覺得這兩部電影有相仿相抄襲,會這樣想的人,大概看的不夠仔細,只從片名與蝴蝶一角思考,評論略少客觀吧,我在租片店打工,要是有客人來租〈蝴蝶〉,我勢必也會推薦他看〈藍蝶飛舞〉,但反過來就不一定嚕~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7720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