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6 09:28:09阿楨

《瘋狂理髮師》

 似前評《香水》是部空前地以文字影音呈現嗅覺本能而與道德等無關之作,提姆波頓的《瘋狂理髮師》也是部空前地以影音呈現復仇殺人本能而與道德等無關之作。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2007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gfj1qy6Rk

導演:提姆波頓
演員:約翰洛根/強尼戴普/海倫娜波漢卡特/艾倫瑞克曼/提摩西司伯
  劇情簡介
繼《巧克力冒險工廠》後,強尼戴普和導演提姆波頓再度攜手合作,改編百老匯音樂劇,電影中強尼戴普也將親自配唱「Not While I’m Around」等知名插曲。
故事講述原名班哲明的「瘋狂理髮師」陶德的復仇故事。原本與妻子露西、女兒喬安娜(珍妮懷森納飾)在倫敦開設理髮院的他,卻因亞霸法官托賓(艾倫瑞克曼 飾)看上妻子露西的美色,而買通邪惡助手畢多班福特(提莫西史波飾)捏造罪名陷害他,班哲明一判就被流放到異鄉15年,之後他遇到一個好心的水手將他帶回倫敦...
  回到家鄉的班哲明,改名為史威尼陶德,在好友鄰居肉派店老闆娘樂芙特(海倫娜波漢卡特 飾)的幫助下,展開復仇大業,要讓搶走妻女,淩虐妻子害她服毒自殺的法官與爪牙都一一送命,並搶回已長大被軟禁的愛女…
  首先陶德重操舊業,以優秀的理髮技術吸引名流紳仕上門,接著趁客人修剪得正舒服的時後,隨手將刀子往他脖子上一抹,然後把椅子向後一倒,人就掉到樓下肉派店的廚房去了,樂芙特老闆娘就利用這些倫敦的名流仕紳的屍體作成肉派,這些人肉好派在倫敦市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這樣進了他們的肚子,並且暢銷熱賣一已,但陶德復仇的怒火始終沒有平息過,每日磨著剃刀等著法官上門...直到某天法官終於出現在理髮院門前…。
  但陶德報仇要快,因為托賓法官這次將念頭打到她女兒頭上,曾救過陶德一命的年輕水手安東尼(傑米坎貝爾鮑爾飾)不經意看到喬安娜,對她一見鍾情,誓言要拯救她並娶她,於是與陶德站上同一陣線,人肉餡餅賣出好名聲,一直愛慕陶德的樂芙特,則夢想著與他搬到海邊,收養皮瑞利的小助理托比(愛德華桑德斯飾)為兒子。
  問題是一心想報仇的陶德終於遇上了托賓法官,他會放棄這個一刀抹仇恨的機會嗎?他可愛的女兒又是否能獲救認祖歸宗呢?這兩個製作了無數人肉派餅的殺人狂樂芙特與陶德又會有什麼下場?一直將愛意深藏在心裡的樂芙特又是否能得到陶德的心?
  關於電影
本片是提姆波頓與強尼戴普第六次合作,故事原創是英國劇作家克裏斯多夫龐德,電影版本仍由史蒂芬桑岱姆負責作詞和作曲,由編劇約翰羅根改編。製作人是李察賽納克、華特帕克斯、蘿拉麥當勞與約翰羅根;執行製作是派屈克麥考米克;聯合製作是卡特利佛恩菲爾德。創意團隊包括攝影指導達利烏胡斯基,製作設計丹提費瑞提,剪輯克裏斯利賓遜,服裝設計柯琳亞特伍德。
  這部舞臺劇最早出自十九世紀的民間傳說,曾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1979年首度由史蒂芬桑戴姆搬上百老匯舞臺劇,以「驚悚音樂劇」的名號在百老匯闖出一片天,逼真且血淋淋的殺人場面引起社會各方爭議,也為史蒂芬桑戴姆贏八座東尼獎(等於音樂劇的奧斯卡)等多項獎項,混合了漫畫式的誇張、戲劇性與黑色情節,並找來替恐怖大師希區考克電影《驚魂記》、《鳥》配樂的伯納赫曼,從此成為經典。
  雖然有些人聲稱陶德史威尼是真實人物,並在18世紀的倫敦幹下160宗謀殺案,但一般說來,他仍是個虛構人物。該人物第一次受到注目是出現在標題為“The String Of Pearls: A Romance”的故事中,作者是湯瑪士佩克特普雷斯特,刊登在1846年11月份的人物(People’s)期刊上。在這個故事中,史威尼在幫客人理髮時,會趁機割斷客人的喉嚨,然後把屍體丟入斜槽,藏在地下室,之後再把屍體切碎,給他的共犯,也就是開糕餅店的寡婦樂芙特太太當做肉餅的餡料。
  一年後,普雷斯特的故事被改編成名為“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的戲劇。一直以來,「瘋狂理髮師」的故事啟發許多舞臺劇、電視和電影的作品,不過直到1973年英國劇作克裏斯多夫龐德在這個故事中加入史威尼要報復托賓法官的情節,創作同名戲劇“史維尼陶德:艦隊街的惡魔理髮師”之後才成為傳奇。
  為了配合電影的長度,編劇約翰羅根花了六個月研究劇本,最後將原長三小時的舞臺劇,濃縮為兩小的電影,故事重心將放在陶德的復仇之旅上,及與樂芙特太太的三角關係。
  在舞臺上,陶德與樂芙特太太經常由約50或60歲的演員扮演,這次提姆波頓在電影中特意降低角色的年齡以符合故事的角色。他表示:「感覺上男女主角不夠年輕就少了活力,大約40歲上下,而小孩角色就該由小孩飾演,所以演員的年紀跟原本的故事較吻合,而不是像是由30歲左右的演員演青少年。對我來說,電影必須比舞臺劇感覺更有活力。」
  影片短評
還不錯~
音樂普通,劇情還可以,但提姆波頓真的有把那種沈悶.悲哀的感覺表現出來,結局的部分是一種悲劇的沈悶
強尼戴普和導演提姆波頓再次攜手合作,很好看
難看的要死,世紀大爛片,超級無敵難看,世紀大爛片,看了眼睛都發黴了﹗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cfm?film_id=fsen00408236

《瘋狂理髮師》歌頌復仇  by賴奕如

延續了提姆波頓一貫的黑暗詭誕風格,《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不論是各個角色的裝扮或特質,以及場景的佈置,都充滿了沈鬱陰森的氣氛。
  理髮師為妻展開復仇之路
故事講述一名手藝高超的理髮師班哲明巴克的復仇故事。原本與妻子露西、女兒喬安娜在倫敦開設理髮院的他,卻因法官托賓看上妻子露西的美色,而與執事畢多班福特捏造罪名陷害他,班哲明被流放到異鄉十五年,之後他遇到一個好心的水手將他帶回倫敦。回到家鄉的班哲明,改名為史威尼陶德,在肉派店老闆娘樂芙特的幫助下,展開復仇大業。而故事也由此開始。
影片改編自英國劇作家克裏斯多夫龐德(Christopher Bond)的同名劇作,由史蒂芬桑岱姆(Stephen Sondheim)作詞譜曲。片中大部份的情節,都是經由音樂以及歌詞來表現,然而這樣的做法,卻使角色間的塑型顯得有些不足。以歌唱來表現情緒的方式,讓情緒上的轉折與鋪陳顯得薄弱,每個角色的特質也變成單一而表面。滿腦子只想著復仇的理髮師、好色的法官、年輕俊美的水手、被軟禁的美少女,倒令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印象,反而是肉派店老闆娘樂芙特,因為心中有對陶德的「愛」與對金錢的詭詐而顯得比較有趣。
  現實與夢想的矛盾
樂芙特的角色與外型都是《瘋狂理髮師》最成功的雕塑。海倫娜.波漢.卡特從黑店老闆娘蛻變成理髮師幫兇,轉成「人肉饀餅」主廚後又不忍傷害癡心僕役,亦正亦邪的角色轉換,讓她能遊走於無辜與無情兩端。尤其她思慕理髮師的心情,在「By The Sea」的歌聲中盼望著日後幸福快樂的夢想,想像的色調光亮溫暖,實際的生活卻是昏暗黑白,落差造成了矛盾,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嘲諷讓人不由得讚嘆提姆波頓黑色美學的精彩實踐。
如果說陶德貫徹了理髮師的復仇意念,甚至反被自己燃燒的恨意所吞噬,那麼樂芙特很明顯是因愛蒙蔽了雙眼。她的協助、她的隱瞞、甚至包括她的心軟,造就了自己玉石俱焚的悲劇。這也讓片中兩首合唱曲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情緒:當理髮師陶德的剃刀遊走在仇人脖上時,兩個男人合唱的「Pretty Women」,一個泰然自若搞不清狀況,一個處心積慮等待下刀時機,反令歌詞中談論心儀美女的描寫,讓人覺得變態且毛骨悚然;反之,被樂芙特太太所收養的男孩和她唱出「Not While I’m Around」雖然有著秘密即將曝光的緊張,但兩人之間的孺慕之情,卻令人產生希望他們能有快樂結局的情緒。
  黑色美學 風格形塑更深一層
提姆波頓最為人所知的地方,莫過於他總能在黑暗中混和美麗的功力。不管是怎樣的故事內容,提姆波頓總能挖掘出題材裡灰色的一面,卻又能夠在殘酷的故事裡尋找出意外的光芒。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瘋狂理髮師》中,那份幻想雖然還在,但相較於過去殘酷的美麗,更添加了無止盡的黑暗。
《瘋狂理髮師》毫無疑問是提姆波頓從過去到現在,最深沈的一部電影。這並不是說電影本身缺乏那些提姆波頓以往吸引觀眾的元素,而是那份更深沈的希望或悲哀,現在則為絕望與諷刺所取代。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看完會讓人十分沮喪壓迫的電影,但卻也更加突顯了角色如理髮師陶德、肉派店老闆娘樂芙特,甚至法官托賓的存在。黑暗的氣氛不僅未降低電影的魅力,反而創造了本片特殊的調性與氣氛,以提姆波頓往常的風格來說,算是相當特殊的情形。
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387

瘋狂理髮師:復仇與血

強尼戴普(Johnny Depp)演怪咖的電影都演比正常人來的受歡迎,越怪異、陰沈、神秘、頹廢越受好評,他時而邪氣、時而粗獷的外貌,與海盜十足配合,是標準的壞男人形象代言人,隨著兒女的出生,他壞男人的形象逐漸收斂,轉到童話故事與詭異電影上去發揮,電影「神鬼奇航」系列和「尋找新樂園」找上他來演,也許就是衝著他的海盜基因,而且鮮少看到一個演員如此適合超重黑眼圈與慘白肌的吸食毒品過量妝,化妝適合到如果他不是演員一定直接被抓進毒品勒戒所,連驗血驗尿都跳過。望遍整個好萊塢,能激起我尖叫飛撲的欲望…撥開人體障礙物,撲到面前要簽名要合照的知名帥哥酷男演員不多,也只有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克裏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強尼戴普三人了,其餘演員簽名合照都會被我拿去拍賣網站。
  這次強尼的新電影「瘋狂理髮師」(Sweeney Todd),又和怪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合作,是繼「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斷頭谷」(Sleepy Hollow)等之後的恐怖驚悚電影。「瘋狂理髮師」承襲提姆波頓的黑色電影風格,著重電影的特效、灰暗、化妝,但也有不同,因為這次強尼戴普開口唱歌了,而且「唱」所欲言,且歌喉還不賴。
  「瘋狂理髮師」的故事本是由Stephen Sondheim作詞、作曲的音樂劇,曾獲東尼獎殊榮,也有一說這是激發韋伯創作「歌劇魅影」音樂劇的來源之一。「瘋狂理髮師」是根據十八、十九世紀關於英國倫敦殺害百人的理髮師班傑明巴克的傳說故事,劇情是描述理髮師的妻子露西遭好色法官托賓(Alan Rickman飾演)覬覦,佔有露西還將巴克流放至澳大利亞,搶了巴克的女兒喬安娜做養女。十五年後巴克歸來改名為史威尼陶德,找到海倫娜波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的肉餅店女老闆幫忙,史威尼陶德計畫復仇,發現法官托賓不僅破壞了他的幸福一生,還想娶養女喬安娜為妻,怒火中燒的陶德靠愛慕他的肉餅店老闆重操舊業,他在樓上招客理髮,順便殺了他們做成人肉餡料,讓肉餅店有新鮮且不盡的肉材可以用,使肉餅店財源滾滾,然後陶德日日等著法官托賓上門,親自解決掉這個毀他一生的壞蛋。
  這部電影的情節是復仇,而且是血腥的復仇,因此電影中的「紅色」是重頭戲,當理髮師陶德宰殺顧客時,頸部動脈處的畫面處理是導演想要呈現的黑色美學,鮮血狂噴的處理是驚悚但不噁心,是含蓄了點、收斂了點,只是強調割的部位是動脈處,沒有恐怖電影中拿著鋸子霍霍向豬羊、拖著沈重腳步的魔人追著臉上寫著「我很笨,請來殺我」主角群們猛殺猛砍的畫面,也沒有血漿亂灑、斷頭來個切斷部位橫切面特寫或是一堆被害者邊跑、人體器官邊掉的畫面,所以可能無法滿足期待恐怖、噁心電影的觀眾們,也可能無法讓想看到屍橫遍野、血漿不絕的觀眾盡興,如同「斷頭谷」或是「萬惡城市」,強調色彩與氣氛,喜歡的觀眾很喜歡,不喜歡的觀眾就是不欣賞。
  血的顏色是「瘋狂理髮師」、「萬惡城市」等電影的精采處,「萬惡城市」是漫畫誇張手法,「瘋狂理髮師」則是音樂劇舞臺呈現,兩者不同,因此「萬惡城市」畫面帶出的暴力快意在「瘋狂理髮師」中幾乎感受不到,因為演員要演戲、要歌唱、要走位,在這點上「瘋狂理髮師」的演員更辛苦,不太會歌唱的演員趕緊去找救星教唱歌,這點對強尼戴普不是太大的難題,加上他的表情本來就多變,角色設定是偏陰暗的個性,歌技展現當然不如音樂劇演員的嗓音(休傑克曼是例外之一),但是也足以讓觀眾滿意了。
  音樂劇在劇情內容比較薄弱,主要是以歌曲與歌詞表現劇中演員的對話,是否能以歌曲感動觀眾、帶動觀眾、舞臺效果是比較重要的,此卻造成電影宣傳的兩難,「瘋狂理髮師」電影宣傳是驚悚、噴血、提姆波頓、強尼戴普,還不能忘了電影保留音樂劇的又唱又跳。「歌劇魅影」、「吉屋出租」、「芝加哥」等音樂劇改編成電影上映,有些歌曲或畫面如「吉屋出租」的「Seasons of Love」、「芝加哥」的「Cell Block Tango」廣受好評,歌曲的通俗與大眾化是超過「瘋狂理髮師」的,「瘋狂理髮師」可能因為故事偏向黑暗而無法一展其他音樂劇電影的明亮、暢快、奔放。
  Ps:許多觀眾期待看到鮮血直噴的畫面以及人肉餡泥的限制級畫面,此片選擇保守的呈現,做成人肉餡泥的部分亦同,沒有一些洋片對於血肉的「鋪張」。如果對西洋、香港的人肉大餐電影感到恐懼,又覺得此片的劇情張力不夠,像有人肉餡泥這類的電影題材可在港臺電影中尋找,撇去一些三級片、排除早期電影,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是不錯的選擇,由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甄子丹主演,時代背景於明代的東廠腐敗生態,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所開的客棧就是做人肉餡泥的生意,加上徐克、程小東的組合,以及卑劣歷史的主題,就劇情、武術、特效、演員身段在當時已經不凡之作,經過十多年再看,同樣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http://blog.roodo.com/927/archives/5519843.html

瘋狂理髮師:黑色悲歌

色彩定義了氛圍,《瘋狂理髮師》的黑色美學成就了全片最鮮明的印記。
美術、音樂和悲劇是《瘋狂理髮師(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的三大標竿,號召著觀眾投入,卻也考驗著觀眾的接受度。
  從第一滴豔紅到不似人血的紅液流瀉在齒輪咬合的空隙間,美國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執導的《瘋狂理髮師》就預告著雖然電影遵循著古典悲劇的構,他無意在寫實人生中開發驚悚力道;從第一首歌曲「No Place Like London」在強尼.戴普的嘴中傳出出來時,作曲家史蒂芬.桑海姆(Stephen Sondheim)就宣示著他創作的雖是音樂劇,卻不期待劇中的歌曲能讓大家琅琅上口。
提姆.波頓的影像風格一向陰森古怪,史蒂芬.桑海姆的音樂風格偏好低冷偏鋒,提姆.波頓把史蒂芬.桑海姆填詞作曲的音樂劇《瘋狂理髮師》搬上銀幕,其實就是將兩個不協調的極端美學鎔鑄一爐,兩極風格兼而有之,鮮明的新作品。
《瘋狂理髮師》的劇情大綱可以簡單一句話就交代完成:「復仇的火焰遮蔽了良知與理性,也帶領主人翁墜入無間地獄。」本名班傑明.巴克(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的理髮師因為妻子露西姿色過人,遭惡霸法官托賓(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飾)覬覦染指,羅織罪名就把巴克丟進苦牢棄置汪洋,十五年後,他從海上歸來,改名陶德,開始殺人復仇,卻也掉進悔恨莫名的宿命悲劇中。
  《瘋狂理髮師》的復仇故事其實不算新鮮,陶德的苦情心志在他靠屠殺來發洩恨意,用血腥來獲得救贖之前,還能贏取同情,一旦動刀見血,正義退位,血絲紛飛,反而亂了焦點,倒是夾附在復仇主線之外的人物枝節,讓電影在黑色悲劇的氛圍下,有了意在言外的諷刺與批判。
例如,導演太太海倫娜.波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的肉餅店老闆娘樂芙特,在蟑螂爬行的,灰塵滿布的店中賣著全倫敦最難吃的餅,她一方面傷歎原物料缺乏,羨慕著同業可以靠貓肉做肉餅,另一方面卻能接受陶德殺人後,用人肉做肉餅,終於大發利市。電影透過理髮師的嘴強調「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規矩做自己,一種把腳踩在別人臉上」的人吃人世界,透過這款「人肉饀餅」,頓時就成為最簡單也最鮮明的象徵。
樂芙特的角色與外型都是《瘋狂理髮師》最成功的雕塑,海倫娜.波漢.卡特從黑店老闆娘蛻變成理髮師幫兇,轉成「人肉饀餅」主廚後又不忍傷害癡心僕役的心路歷程,讓她得能穿梭在正邪之間,遊走於無辜與無情兩端,堪稱是全片性格面向最寬廣的角色(其他人都是扁平化角色,明白見底,毫無深度及變數可言),尤其,她私慕理髮師的戀人心情,在「By The Sea」的歌聲中盼想著日後幸福快樂的黑色夢想,看似甜美,卻又暗影幢幢,更是提姆.波頓黑色美學的精彩實踐了。
  黯黑的倫敦場景基本上直接表現了十九世紀英國的城市感覺(那是富者恆富,貧賤任人欺的電影基調),同時也反射出人心黑暗(從沈淪到復仇,黑暗就是最準確的對位色彩),一片黯黑中層次卻鮮明的美術景觀,更捉準了全片悲涼的氣氛。
  堅持音樂調性品味,則是《瘋狂理髮師》的另一個特色,歌不好唱,旋律不易記誦,但是強尼.戴普、海倫娜.波漢.卡特和艾倫.瑞克曼三位主角都是親自獻唱,增強了音樂的可信度,也讓歌詞和臺詞的互動往來有了濃烈的生命力,特別是強尼.戴普和艾倫.瑞克曼輪唱的一曲「Pretty Women」,一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個是春情盪漾,不知死之將至,狀況內的虛情諂媚和狀況外的泰然自若擦撞出緊繃的緊急風雲,堪稱是全片的第一個高潮;當然,「Epiphany」和「My Friends」等曲也都在主唱抒情,合唱扶襯的效果下,讓《瘋狂理髮師》的音樂表現在絕不媚俗的低調風格中出現了無窮餘韻。
反派不夠壞,可能是《瘋狂理髮師》的最大致命傷,所有的血腥報復來自於托賓法官強搶人妻又想染指人女的行徑,但是劇本對他的罪行著墨則有如蜻蜓點水,從判再犯孩童絞刑,偷窺養女,誘毆少年,再送養女到精神病院,小壞嘴臉自然不足以引爆最後巨奸伏首,血濺滿面的大快人心能量,連帶使得理髮師最後驚見亡妻,把樂芙特推進火爐的毀滅結局,都面臨著「報應不爽、人心難快」的尷尬處境。
  血漿是假,音樂低調,美術黯黑,仇恨熊熊,提姆.波頓的《瘋狂理髮師》就像在空中拋擲著四根火焰棒的雜耍師,只見火焰棒各自在空中交閃,卻未能轟然而成巨大煙花。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8/01/post-10.html

蒂姆伯頓>百度百科

  相比蒂姆伯頓本人,他的電影裏那個長著蒼白陰郁哥特式的臉的Johnny Depp(約翰尼德普)則迷倒了更多的中國普通觀衆。他被譽爲好萊塢的鬼才導演,這樣的昵稱是票房保證下導演所得到的特殊待遇,當今的好萊塢,能得到這樣稱呼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他的電影,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溫婉和憂傷,自閉又很有張力,冷與暖的交揉,是陰森中的華麗,溫暖中的殘酷,黑暗中的溫馨,一個非常詭異的世界。在好萊塢有一種說法,凡是喜歡他的電影的人,都是有自閉症傾向的,而這位導演本人,也似乎正是這樣一個人,有人追憶,他的少年時代是在一種十分封閉的環境中長大的,是一個十分不合群的人,于是,他就有大量的時間,沈浸在自己的幻想當中,做著自己的夢,他的電影中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其實都是他童年噩夢的延續。
  蒂姆伯頓1958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班博市,童年生活的地方就離好萊塢的幾個大制片廠很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從小他就喜歡畫畫和看老電影,尤其是B級片,後來他拍攝的《Ed Wood》(1994)可以是就是拍給好萊塢B級片導演們的一部勵志片。在他9歲那年,他畫的一張反對亂丟垃圾的獲獎海報被當地一家清潔公司看中,張貼在他們的垃圾車上有一年的時間。高中畢業後他去了加州藝術學院,這所學院當時是迪斯尼公司繪畫師的一個重要來源,伯頓畢業之後也順理成章地去了迪斯尼公司當上了一名動畫師,並參與了一些傳統動畫片的制作。他很快發現迪斯尼公司那刻板的規則並不適合他的性格和創造力,但是迪斯尼公司賞識他的天賦,讓他創作了一部動畫短片《Vincent》(1982),描寫了一個7歲小男孩的世界,這部片子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但卻被迪斯尼認爲太過于陰暗而不適合兒童觀看,因而未獲准公映。後來他又創作了《Frankenweenie》(1984),這部基于弗蘭肯斯坦傳說改編的29分鍾真人短片也因爲被認爲不適合兒童觀看而未獲公映,但當時的一個演員Paul Reubens看了這部片子後,便認定伯頓就是他的首部長片《Pee-wee's Big Adventure》(1985)的最佳導演人選,此人成了伯頓的第一個大伯樂。這部片子後來大獲成功,伯頓迅速成名。接下來三年,伯頓未拍任何電影,只是拍了一些電視劇集,直到他接到《Beetle Juice》(嘩鬼家族)(1988)的劇本,這部旁人眼裏看來沒有什麽的劇本,在伯頓眼裏卻是充滿了離奇的藝術感,他不可能拒絕。這部片子再獲成功,伯頓開始被好萊塢所牢記。
  後來伯頓得到了拍攝華納公司當時根據暢銷漫畫改編的大投資商業電影《Batman》(蝙蝠俠)(1989)的機會。他果然沒有令人失望,這部由Michael Keaton 和 Jack Nicholson主演的片子成爲了當年最成功的商業電影,也創造了伯頓電影的票房記錄(全美票房:251,188,924),至今他自己都未能打破,但這部片子以及隨後的續集《Batman2:Batman Return》(1992)中對于好萊塢爛俗商業元素的應用,也是伯頓爲人所詬病的地方,但它們仍然深深地打上了伯頓黑暗風格的烙印。
  正因爲蝙蝠俠的巨大成功,伯頓得到了可以任意創作一部他喜歡的風格的電影的機會。于是就有了最爲中國觀衆所熟悉和喜愛的《Edward Scissorhands》(剪刀手愛德華)(1990)。片中孤獨一人住在幽暗城堡內的主人公愛德華那憂郁蒼白的造型和靈巧的剪刀手一時讓無數觀衆爲之傾倒,他也一度被認爲是導演自己的自畫像,這部片子在商業和藝術上都獲了成功,同時這也是伯頓和Johnny Depp合作的首部電影。Johnny Depp憂郁陰沈的氣質和獨特的說話方式,可以說是上天賜給伯頓展現自己風格的最好禮物,他們通過此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此後Johnny Depp便頻頻出現于伯頓的電影之中,是伯頓當之無愧的禦用演員。
  伯頓下一部電影是《Batman2:Batman Return》(1992),有了上一集的成功,伯頓此次對影片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于是這一集更加陰暗和詭異,但這並沒有帶上票房上的成功,雖然仍屬當年賣座影片,但相比第一部還是差了許多,伯頓因此受到華納公司高層的質疑。在蝙蝠俠系列的下一部中,伯頓沒有再擔任導演,只是擔任了監制,這部片子幾乎看不出來伯頓那種特有的陰暗風格了。在拍攝Batman2的同時,伯頓也參與了另一部影片《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聖誕夜驚魂)的拍攝,這是一部定格拍攝的人偶動畫,是最耗費金錢和考驗制作人耐性的一種動畫形式,整部影片耗時三年時間才制作完成,雖然導演不是伯頓,但由于它把伯頓的哥特式風格發揚得酣暢淋漓,習慣上仍被納入伯頓的電影體系中。
  1994年伯頓和Johnny Depp再次合作拍攝了《Ed Wood》(艾德伍德),這是伯頓向好萊塢曆史上惡名遠洋的最爛導演Edward D. Wood Jr致敬的一部黑白傳記片,片子開頭一段動畫的制作費用便超過這位有異裝癖的爛片之王一生所拍攝的所有電影投資的總和,伯頓在片中強調的是他獨特的個人想法和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影片雖然票房慘敗,在評論界口碑也不甚好,但卻贏得了他從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幾個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化妝。1996年,伯頓嘗試轉變風格,拍攝了《Mars Attacks》(火星人玩轉地球),這部依然滑稽怪誕的片子的色彩相對前面已經明亮許多,盡管有Jack Nicholson和 Pierce Brosnan這樣的全明星陣容,但影片似乎過于顛覆傳統外星人入侵題材電影的模式,觀衆仍舊不買賬,影片還是賠本。
  1999年,伯頓回歸了他的風格,與Johnny Depp三度合作,打造了更加黑暗和藝術化的《Sleepy Hollow》,這就是中國觀衆可以說第二熟悉的伯頓電影《無頭騎士》(《斷頭谷》),這部片子是伯頓風格的集大成之作,該有元素一樣不少,黑暗、陰郁、驚悚、超現實,以及無所不在的黑色幽默,然而影片的結尾卻依然是溫情的。影片在商業和藝術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但獲得了2000 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還一舉獲得美國科幻奇幻恐怖類電影最高獎土星獎11項提名,雖然最終只獲得其中兩項,但還是一掃《Mars Attacks》失敗的晦氣。
  2001年,伯頓翻拍了60年代的經典科幻影片《Planet of the Apes》(人猿星球),影片投資逾1億美金,是伯頓指導的投資最大的影片之一,也許是前作太過經典,這部影片上映後在評論界飽受批評,是公認的伯頓水准最差的電影,幾乎沒有體現出他的風格,這似乎印證了好萊塢的一個定律,越是投資大的影片,越不能展現導演的風格,但好在票房仍舊大賣。正因爲此片,伯頓結識了現在的妻子英國女星Helena Bonham Carter(海倫娜•伯翰•卡特),這位哥特式的姑娘無一例外地出現在了伯頓後來所有的電影中,可以說是伯頓目前的第二禦用演員。
  2003年,波頓指導了一部講述父子溫情的藝術奇幻電影《Big Fish》(大魚),這部電影雖然也有部分黑暗的場景,也有一些奇怪和不和邏輯之處,但整體來說已經明亮和傳統許多,似乎更像是一部成人寓言,在美國本土票房平平,還受到一些已經喜歡上伯頓陰暗風格的影迷的批評,但卻受到國內影迷的一致好評。
  2005年,伯頓一反常態,一口氣推出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根據經典童話改編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由禦用演員Johnny Depp擔綱主演,造型依然是那麽神經質的纖弱和怪異的慘白,一億五千萬的投資營造的巧克力工廠內部不能不說美輪美奐,色彩也極盡斑斕,但外面的世界卻依舊黑暗陰沈,這就是伯頓一貫擅長的黑暗與光明的對比,在他以前的影片中,無論整體多麽黑暗,總還是會出現一兩處十分明亮的場景。影片雖然沒有獲得什麽獎項,但最終票房還是大賣。另外一部則又是一部人偶動畫《Corpse Bride》(僵屍新娘),該片于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首次亮相,片中那憂郁的男主角其實就是Johnny Depp的人偶版,甚至連配音也是他,影片又采用了伯頓一貫的哥特式風格,色彩對比依舊強烈,人間的世界灰暗陰冷,死氣沈沈,而死人的世界卻色彩明亮,生機勃勃,片中的音樂也是一大亮點,片子的結尾雖然有些悲涼無奈但依舊充滿溫情,這就是伯頓,“他用故事小小的驚嚇你,但給你卻是很快樂的感受,就象萬聖節帶上個鬼面具,而面具底下卻是善良的臉和善良的心”。影片最終獲得2006年土星獎最佳奇幻類電影,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
  2007年,伯頓與Johnny Depp六度合作,翻拍了著名的百老彙歌劇《Sweeney Todd》(理發師陶德)。這又是一部把哥特式的陰暗風格貫徹到底的影片,哥特建築單調的黑白灰三色,狹長街道上被拉長的人影,倫敦陰霾的天空,主人公自始自終僵硬蒼白的臉,二重唱下鋒利的剃刀劃過咽喉,血濺五尺,整個影片充滿了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陰冷。影片再次地證明了一點,只有在伯頓的手中,Depp才是最有邪氣的Depp,他的這種氣質也就只有蒂姆伯頓才挖掘地出來。該片奪得了2008年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類電影,Depp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此片還獲得了08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在07年的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上,伯頓被授予終身成就獎,這也是威尼斯曆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了,對從未親自捧過小金人的伯頓來說,這樣一尊金獅也足以聊以自慰了。
  在伯頓的下面的排片表上,我們赫然看到了經典童話《Alice in Wonderland》(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名字,這是一部中國的80後應該都熟悉的作品,據說伯頓已經和老東家迪斯尼簽下協議,將于2010年推出這部經典的翻拍版,不知道伯頓這樣的頂級造夢大師將以一種什麽樣的手法給我們展現那個夢幻般的國度,是黑暗還是明亮,我們拭目以待。
  繼夢工廠和IMAX 3D達成放映協議的消息之後,迪士尼則宣布他們將與蒂姆?波頓(Tim Burton)聯合,由後者爲他們執導兩部數字3D(立體)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和《科學怪狗》(Frankenweenie)。
  其中《愛麗絲夢遊仙境》是根據大家耳熟能詳的Lewis Carroll童話經典改編,影片將采用真人和動畫結合的方式,其中動畫部分將采用和《貝奧武甫》一樣的動作捕捉技術。影片劇本由曾爲《獅子王》(The Lion King)、《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編劇的Linda Woolverton創作。
  在這之後,他還將制作一部逐格拍攝的動畫片(類似《聖誕夜驚魂》、《僵屍新娘》),名字叫《科學怪狗》(Frankenweenie),影片根據1984年的一部動畫短片改編,講的是一只死去的寵物小狗被他主人複活後發生的故事。
  以上兩部影片都將在數字3D(立體)電影院上映,目前在好萊塢立體電影已經成爲一股潮流,迪士尼這幾年的動畫片《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拜訪羅賓遜一家》(Meet the Robinsons)以及重映的《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都有3D立體版本。 
  蒂姆?波頓和迪士尼合作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聖誕夜驚魂》(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埃德伍德》(Ed Wood)
  而堪稱默契搭檔典範的蒂姆?伯頓和約翰尼?德普即將展開兩人的第7次合作,而促成他們這次合作的則是德普自小就喜歡的超自然題材電視劇《黑暗陰影》(Dark Shadows)。
  《黑暗陰影》是一部上世紀60年代氣氛陰森的電視劇,長達1225集,幾乎集合了所有哥特式恐怖片裏出現過的角色,如吸血鬼、怪獸、巫婆、狼人、幽靈、僵屍等等。雖然此前也有過翻拍和續集的計劃,但都沒有德普這樣的大明星參與。
  德普曾在采訪中表示他一直很喜歡《黑暗陰影》這部劇,還是小孩的時候,他就希望成爲片中的吸血鬼元老“Barnabas Collins”(原劇中由Jonathan Frid扮演)。
這部電影版的《黑暗陰影》將由蒂姆?伯頓執導,德普除擔任主演還將通過他的Infinitum-Nihil電影公司參與制作,華納兄弟公司負責制作和發行。
好萊塢獨行怪俠蒂姆?伯頓 
  蒂姆伯頓出生于1958年8月25日,從小由于受到良好的“照顧”而擁有封閉和孤獨的童年生活。于是,小伯頓一直沈迷于個人世界,喜歡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後來,他在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贊助給年輕動畫人的一筆獎學金後,他從此開始正式學習和從事動畫工作。他最初爲迪斯尼公司的《狐狸與獵犬》之類的主流電視動畫片工作,但這些並不能發揮他特異的個人靈感的優勢,于是迪斯尼給他一定的自由,讓他從事自己的項目。
  八十年代早期,伯頓先後搞出兩部短片,《文森特》和《弗蘭肯維尼》,一部是對恐怖片演員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蘭肯斯坦》的兒童改編本。從題材上就可以看出伯頓動畫實驗短片的傾向,但這些早期作品太過顯露伯頓的個人趣味和品質,最初被認定不適合兒童觀看,並被永遠禁放。但保羅?魯本斯(又名: Pee Wee Herman)慧眼獨具,看出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具有良好的潛質,就請他制作了一部成本稍高的《大冒險》。這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影片,而且在票房上也獲得很大的成功。于是,伯頓開始成爲好萊塢引人注目的新派導演。緊接著,他執導了一部超自然喜劇片《甲蟲汁》,這部怪異而前衛的影片再次使得觀衆和影評家對這位年輕的導演另眼相看,也使他在動漫畫一類影片制作者行列中脫穎而出。
  1989年,而立之年的蒂姆伯頓獲得一個開拓事業的大好機會,得以執導大制作影片《蝙蝠俠》。這是一部根據同名暢銷漫畫改編的超現實風格的娛樂片,漫畫風格和超現實的影片世界爲伯頓提供了馳騁想象力的最好空間。但好萊塢多年不變的原則是,預算越大,影片受到的牽制越多。這部影片中伯頓的個人風格並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但無論如何這仍然是一部打上伯頓標簽的詭異陰暗的電影,在一向明朗的好萊塢賣座片中具有一種非同一般的風格和影調。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獲得極大的成功。
  1990年,借著上部影片的成功的東風,伯頓又拍攝了詭異與浪漫相融合的影片《剪刀手愛德華》。影片講述的是長著剪刀手、披著淩亂的長發的“科學怪男孩” 與有愛心的普通小姑娘的一段浪漫感人的童話故事。這是他最好看、最著名、也最明朗的早期作品,雖然主角愛德華造型怪異甚至有點可怕,但影片散發出的歡快與浪漫也是突出的。在這部影片的拍攝中,他也和影片男主演約翰尼?戴普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富于成效的工作關系。
  蒂姆伯頓 Tim Burton 作品
  演員 cast
  1 The 7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6) ..... Himself - Nominee: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2 3rd Irish Film and Television Awards (2005) ..... Himself
  3 Venecia 2005: Crónica de Carlos Boyero (2005) ..... Himself
  4 The Many Faces of Catwoman (2005)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5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The Gathering Storm (2005) ..... Himself
  6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The Legend Reborn (2005) ..... Himself
  7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The Road to Gotham City (2005) ..... Himself
  8 Ray Harryhausen: The Early Years Collection (2005) .....
  9 The Wonderful World of Roald Dahl (2005) ..... Himself
  10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Dark Side of the Knight (2005) ..... Himself
  11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Disaster Movies (2004) ..... Himself (Director)
  12 Pie Plates Over Hollywood (2004)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13 Mario Bava: Operazione paura (2004) ..... Himself
  14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Superheroes (2003) ..... Himself
  15 De Superman à Spider-Man: L'aventure des super-héros (2002) ..... Himself
  16 The Making of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 Himself
  17 Mario Bava: Maestro of the Macabre (2000) ..... Himself
  18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nd (2000) ..... Himself
  19 "A-Z of Horror" (1997) ..... Himself
  20 Masters of Illusion: The Wizards of Special Effects (1994) ..... Himself
  21 A Century of Cinema (1994) ..... Himself
  22 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Special Edition (1994) ..... Interview
  23 The Bat, the Cat, and the Penguin (1992) ..... Himself
  24 單身一族 Singles (1992) ..... Brian
25 Luau (1982) ..... The Supreme Being/Mortie
    監制
最新作品 《9》,09年9月9日上映。敬請期待
  導演 director
  0 理發師陶德 Sweeney Todd (2008) .....
  1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
  2 僵屍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
  3 大魚 Big Fish (2003) .....
  4 決戰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
  5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
  6 斷頭谷 Sleepy Hollow (1999) .....
  7 火星人玩轉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
  8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 .....
  9 蝙蝠俠歸來 Batman Returns (1992) .....
  10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11 蝙蝠俠 Batman (1989) .....
  12 陰間大法師 Beetle Juice (1988) .....
  13 荒唐小混蛋奇遇記 Pee-wee's Big Adventure (1985) .....
  14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1985) .....
  15 Frankenweenie (1984) .....
  16 "Faerie Tale Theatre" (1982) .....
  17 Vincent (1982) .....
  18 Luau (1982) .....
  19 Hansel and Gretel (1982) .....
  20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21 The Island of Doctor Agor (1971) .....
  編劇 writer
  1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
  2 Lost in Oz (2000) ..... story (pilot)
  3 聖誕夜驚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 ..... (story and characters)
  4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story) &
  5 "Beetlejuice" (1989) ..... creator
  6 陰間大法師 Beetle Juice (1988) ..... story (uncredited)
  7 Frankenweenie (1984) ..... idea
  8 Vincent (1982) .....
  9 Luau (1982) .....
  10 Hansel and Gretel (1982) ..... idea
  11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12 The Island of Doctor Agor (1971) .....
  制片 producer
1 9 (2007) ..... producer
  2 僵屍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 producer
  3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 producer
  4 Lost in Oz (2000) ..... executive producer
  5 飛天巨桃曆險記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96) ..... producer
  6 火星人玩轉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 producer
  7 永遠的蝙蝠俠 Batman Forever (1995) ..... producer
  8 Cabin Boy (1994) ..... producer
  9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 ..... producer
  10 聖誕夜驚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 ..... producer
  11 蝙蝠俠歸來 Batman Returns (1992) ..... producer
  12 "Family Dog" (1992) ..... executive producer
  13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producer
  14 "Beetlejuice" (1989) ..... executive producer
  15 Luau (1982) ..... producer
  16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producer
  造型設計 production designer1 Vincent (1982) .....
  藝術指導 art department1 黑神魔 The Black Cauldron (1985) ..... conceptual artist (uncredited)
  2 Frankenweenie (1984) ..... storyboard artist
  全體團隊 crewmembers1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 extra special thanks
  2 Shadows of the Bat: The Cinematic Saga of the Dark Knight - Dark Side of the Knight (2005) ..... archive source
  3 "Family Dog" (1992) ..... design consultant
  4 "Family Dog" (1992) ..... character designer (uncredited)
  5 "Beetlejuice" (1989) ..... developed by
  6 "Amazing Stories" (1985) ..... character designer (episode "Family Dog")
  7 儀器 Tron (1982) ..... animator
  8 狐狸與獵狗 The Fox and the Hound (1981) ..... animator
  9 Stalk of the Celery (1979) ..... animator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113.html?tp=0_11

上一篇:《香水》

下一篇:《狗臉的歲月》

阿楨 2019-10-07 08:09:05

電影《小丑》的恐慌爭議:暴力與精神疾病的浪漫標籤? 2019/10/05 轉角說

「是我的問題,還是這個世界變得太瘋狂?」電影《小丑》(Joker)上映前後,先是以拿下威尼斯影展大獎的藝術成就,捲起娛樂話題熱潮;而後又因為電影中涉及的暴力、精神疾病議題,在美國出現了安全恐慌的爭議。有人質疑《小丑》鼓吹犯罪、也有人疑慮給精神病患貼標籤,甚至憂心有人會趁機模仿犯罪、重演槍擊慘案的血腥悲劇。是《小丑》真的有毛病?各種質疑到底是「無聊的指控」、還是有其社會脈絡可循?
有槍擊案受害者家屬向《BBC》表示,《小丑》的電影宣傳「讓人直接聯想到殺手」,在家屬的要求下,奧羅拉市的電影院將不會放映《小丑》;家屬們也同時向華納兄弟影業呼籲,應該捐款幫助槍案受害者的相關社福組織。除了奧羅拉之外,目前也有其他城市的電影院禁止觀眾以蒙面、或特殊化妝的造型進場觀影,確保「出入者安全」。
美國紐約在2日晚間的電影節《小丑》放映會上,就有全副武裝、配備突擊步槍的員警嚴陣以待,連觀眾也必須接受安檢後才能入場。「《小丑》上映讓人非常害怕...」《路透社》報導,包含紐約、洛杉磯與芝加哥等大城市,已有部分民眾對此感到恐慌;而恐懼的根源,又連結到了2012年發生在科羅拉多州奧羅拉(Aurora)的槍擊慘案,當地一間正在首映蝙蝠俠系列《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電影院,放映途中突然有一名槍手朝觀眾席無差別掃射,最後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傷的悲劇。
從《小丑》電影延伸的議論不只如此。由於內容涉及精神疾病與犯罪,有些心理醫學相關團體擔憂的是,過往從好萊塢電影中常刻意誇張「精神異常」者,或是把心理疾病的類型化,連結到極端行為甚至是暴力,而《小丑》是不是也落入這種「精神病患容易反社會、犯罪」的窠臼,則各有解讀。不過英國的精神健康組織在確認過電影內容後,倒是向《BBC》表達肯定,故事中人物背景盡力鋪陳細節,人們對「瘋子」的刻板印象已經有所轉變。
「不是擔心《小丑》電影怎樣,是我們本來就害怕『小丑』本身...」過去幾年當中,英美就發生過「小丑恐慌」現象,根據民調機構拉斯穆森在2014年的研究,全美43%的成年人「討厭馬戲團小丑」,甚至有6.8%的受訪者坦承「小丑的出現會令人感到嚴重焦慮與恐慌」。這樣的負面反應就被稱為「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