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3 09:10:11阿楨

《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

  王智弘的《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哈佛醫師報到》和陳俊龍《從小留學生到哈佛名醫》,主旨在衣錦還鄉,而非「台灣小留學生問題本質和對策」,更非「留學生文學」。
  這個嘛!得求教於也有小留學生問題的中國大陸了。

王智弘《一個臺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健行出版社,1995)

十四歲到美國唸書的小留學生王智弘,他在家人的愛心支援下,十年苦讀,從不識英文生字,記誦冰淇淋名稱開始,到走進世界最尖端的科學領域,成為哈佛大學的准醫學博士。作者以輕鬆幽默之筆細述與家人移民美國的辛酸與成長,為有意移民者最佳指南。而他苦學有成,先後進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的過程,兩大名校優良的求知傳統與校園見聞,以及世界級科學家、諾貝爾講得主們的研究精神、為人風範,更足為國內青年學子借鏡、效法。

空巢媽媽的自言自語  by鄭培珍序

  這本書終於與大家見面了。我很仔細地瀏覽每一個章節,忽然覺得對所有的情節,有一種陌生的熟悉,又好像是一種熟悉的陌生-這是我們過去十年旅美留下的足跡嗎?孩子是這樣成長過來的嗎?
  我讀著書中的每一個字,那刻骨銘心的往事又一幕幕呈現在眼前,淚水不聽使喚的爬滿雙頰。我曾經在那中西文化衝擊下,不斷的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重新調理孩子們異邦的生活起居。外子更是一肩挑的帶領著我們,不畏艱難的一路長征過來。孩子們也在這顛顛簸簸的移民歲月裡,學會了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這期間我們同時遭遇到人世間最大的悲痛-孩子們的祖父與外公在等不及我們返鄉團圓的日子裡,離我們而去。這殘酷的事實,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痛。我時常矛盾的想著:這樣的日子,如果重新來過,我願意作同樣的選擇嗎?
  時間,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可能洗褪曾經認為不可能忘卻的哀傷;它漸漸拭柑園本以為將永遠留在衣衿上的淚水。當那段心裡一直擔心熬不下去的日子不經意弟與自己擦肩而過之後,我跟著智弘的感覺,反覆地咀嚼書中的每一帖心情,我告訴智弘,我覺得很訝異,我們居然可以把那原本熨貼在心底的家庭隱私,這麼毫不保留地呈現在每一個陌生的讀者眼前。
  在我寫這篇「序」的時候,弘在哈佛、瑩在麻省理工學院、觀在高雄長庚醫院作實習醫師,我突然感到自己是一個有點憂鬱的「空巢」媽媽。十年來,為了讓這三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就像一個前線的士兵,每天幾乎都處於緊張的備戰狀況,如今,我好像還愣在終戰的鐘聲之中,望著伴我十年的盔甲,不習慣地過著太平日子。
  孩子們顯然都能體會媽媽的心情,儘管波士頓、高雄與加州乖隔千裏,但他們還是經常都讓我聽到聲音。不過,我告訴他們,這兩年來因為幫助弘寫書,我勉強不算寂寞,但願觀和瑩也跟進,每人都寫一本書,讓我能常陶醉在兒女繞膝的心理圖像之中。

王智弘《菜鳥醫生上前線:一個臺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2》(健行出版社,1995)

  臺灣小留學生王智弘,不但獲得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實習後又當了主治醫師。他遇見了:捕鼠人、懺悔醫生、吸血鬼、對魚說話的大男孩,經歷了大師本色、舉足輕重的乳房、灰色床單、櫥櫃裡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特殊遭遇,促使他成長、成熟。生命的尊嚴、生存的種種困境、異國的文化與人情,均一一展現在醫生與病患之間輕鬆和特殊的畫面。王智弘還為我們詳細解說在美國求學面臨的讀書、文化、家庭問題等困惑,是到美國求學的最佳指南。
  關於作者 ─ 王智弘
  王智弘,民國六十年生,十二歲赴美求學,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曾獲全美最優二十名高中生首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英格蘭醫學研究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代表畢業生致答詞,並獲華僑總會全球海外優秀青年獎章及華文著述獎散文類首獎。現任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王智弘《哈佛醫師報到》(九歌出版社,2002)

  臺灣小留學生王智弘,不但獲得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實習後又當了主治醫師。
  他遇見了:捕鼠人、懺悔醫生、吸血鬼、對魚說話的大男孩,經歷了大師本色、舉足輕重的乳房、灰色床單、櫥櫃裡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特殊遭遇,促使他成長、成熟。生命的尊嚴、生存的種種困境、異國的文化與人情,均一一展現在醫生與病患之間輕鬆和特殊的畫面。
王智弘還為我們詳細解說在美國求學面臨的讀書、文化、家庭問題等困惑,是到美國求學的最佳指南。

九十二學年度高二九班級讀書會討論活動紀錄

  導讀
      他之所以後來在MIT(麻省理工學院)有所成就而進入哈佛就讀,大概是因為剛到美國時英文尚未精通,不善與人打交道而專於念書的緣故;他有個朋友叫亞歷山大,是從前蘇聯輾轉移民到美國的,他記憶能力強能背對下西洋棋,這難就難在必須記下所有棋步,後來這位同學卻因故而發了瘋實在令人惋惜的一個人才。(座號 09 林家緯)
   這本書內容主要是寫一個臺灣的天才到美國遇到很多天才的故事,主角原本的英文不是很好,為了能在美國讀書,藉由生活中週遭的事物來學習英文,後來也因此而突飛猛進;他同時也因為簽證的問題而一直搬家,從加州開始最後搬到了德州,剛到美國的時候,到了一間小學,在智力測驗時以些微差距就進入資優班;到了高中時進入小森林高中就讀,在學時因音樂方面特有長才,九年級因而當上了管絃樂團長。(座號08林上晏)
   分享 
     我是在高一時讀這本書的,當我看到一個普通的臺灣留學生到美國當了一個天才,覺得蠻有趣才看的,因為臺灣和美國教育的方式不同,父母也對他抱相當大的期望,生活算是蠻辛苦的,他進入MIT時遇到很多”怪ㄎㄚ”,因為他很喜歡惡作劇所以發生了很多趣事,有人問他為何讀書這麼強,他的回答是:「我總是自己努力將範圍讀完,而不是把題目弄到手。」他原本是專攻物理,畢業後因對物理沒了興趣而轉投數學;總之這本書就是在描述一個天才身邊發生的趣聞以及之後的成就的書。(座號 21 許志宇)
    我覺得主角強就強在,他快畢業要考化學時,他發現他和別人準備方式不同(別人是想辦法弄到題目,而他自己是一個人自己努力讀書)但最後還是以全A的成績畢業,他說過最有意義的一句話是:「今天以後,我們就要走向另一個階段學習,而很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我們應該記住,不管再哪一階段,都不要忘記誠實與小心求證的重要。」實事求是─我想這就是他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座號38 蔡繼章)
     最初翻閱這本書時,最讓我感到興趣的不是他的醫學學位,而是一個移民到外地,在那裡的生活方式及適應過程,與一些和我們文化不同的人群相處,會是怎樣的一個歷程,每一件都是足以讓我喜愛這本書的理由。書本中有提到作者到麻省理工學院求學的過程,在這各個頂尖人才聚集的學校裡,他是如何從中脫穎而出,還有一些他與同儕間的互動及如何爭取到與曾得過諾貝爾獎的教授一起做實驗,和他與教授朋友間的趣事,在最後收到哈佛醫學院的錄取通知,入學後他自創了一種新式教學法,以及他對這種教學法的推崇,他的方法使得學生與病人能更進一步相接觸,進而使醫學院學生能更加了解病人,對哈佛有不小的貢獻,欲知詳情請自行翻閱此書。(座號 49 林侃成)
   討論    
主角能到美國唸書是因為父親的工作關係才到美國唸書的,一般人若想和他一樣那必須有個有錢的父親才行,所以說他的際遇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到才有所成就,但最主要的還是他自己的努力才有如此成果,即使我們沒有良好背景,只要努力一樣可以開出自己的一片天。(座號 12 邱羿維)
   總結    
藉由主角在學時的表現與事跡,探討我們個人的讀書態度,雖然我們無法像這個天才一樣,在各方免都有傑出表現,但經由此書對主角的介紹,我們應能更加修正自我讀書的方式,特別是英語能力的加強,總之我們能從書裡找到一些有關讀書方法的參考資料,很適合大家閱讀。(座號 12 邱羿維)
 
另參本館:神童製造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779220/20090111071906
 
陳俊龍《從小留學生到哈佛名醫》(大好書屋,2009)

玉米田裡的孤寂男孩,登上世界榮耀之光的故事……
  他,來自彰化醫生世家,是臺灣第一屆資優生。12歲赴美成為小留學生,卻淪為偏僻小鎮寄養兒,度過六年孤寂的茫然歲月。17歲開始發憤讀書,最後以全美最高成績,破格進入哈佛牙醫系。為了進入美國白人圈,身為牙醫博士的他在診所當最不起眼的洗牙師,累積人脈與機會……30歲自行開業,陸續發表陳氏五合一植牙法,震撼全球牙醫界,成為世界第一植牙名醫!
商業周刊人物特寫
TVBS專訪
中天專訪
2008年國家磐石獎得主
  他是哈佛牙醫學博士畢業,身兼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國際植牙學會講師、美國人工植牙學會講師……,更榮登世界名醫錄,發明數十件世界植牙相關專利!
  但,他也是那個,十二歲就隻身出國留學的寂寞小男孩……背負著巨大期望的資優小學生,獨自在父親的朋友名單中漂泊,啃噬沮喪、孤寂、惶恐和茫然,也曾自暴自棄,遺忘初衷,甚至對自我認同產生迷惘!他是如何找到方向,從偏僻小鎮的寄養兒一躍成為哈佛大學生?在嚴重種族歧視的美國社會中,他如何以獨步技術博得尊敬,享譽世界?
  作者陳俊龍簡介
  現任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董事長暨院長。
  美國哈佛大學牙醫學博士高分畢業
  美國西北大學牙周專科碩士畢業
  國際植牙學會講師、最高榮譽Diplomate
  美國人工植牙學會講師、最高榮譽Fellowship
  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哈佛大學駐內華達州入學准考官
  前內華達大學及西北大學牙醫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內華達州牙周學會創辦人及第一任會長
  ICOI, AAP, USC, Symposiun, AAID, EFP, NDA, NDN, ADA, AO, 學會指定講師
  美國Xive, biolok, Deka Laser, Biohorizons, Ankylos, H&H系統顧問講師
  德國,義大利植牙學&牙周學雜誌,ICOL學會雜誌,LA Health審核委員
  拉斯維加斯2所Periodontal Care、8所植牙醫學中心Dental Implant Institute創辦負責人
  美國電視臺ABC, NBC, DIS,主要植牙顧問醫師
  榮登世界名醫錄
  內華達州十大名醫錄
  數十件世界植牙相關專利發明人        
  陳俊龍用四個成語勉勵大家,『堅忍不拔、超越自我、腳踏實地、勇於創新』。唯有不斷超越自己與創新,才有辦法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往前走,才能夠讓成功更穩固。   
  80年代的臺灣,是個處處瀰漫不確定氛圍的國家,在大環境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許多經濟狀況稍好的家庭,紛紛把小孩送出國外或舉家移民。因此,出生於彰化醫生世家的陳俊龍也不例外被父親安排出國當個小留學生。當年他只有9歲,生活富裕,在學校還是個資優生,但怎麼也沒想到手中的護照,將改變他往後的人生,小小年紀還天真幻想,到美國一定是要去狄斯尼樂園玩。
  王子變乞丐,美國夢碎
1979年8月21日,一位年邁父親牽著一個12歲小男孩的手,搭上飛往美國的航班。父親想著到了美國,希望身旁的麽子能有好的學習環境和成就。而從3年前拿到護照開始,一直認為要去美國玩的小男孩,變成大家羨慕的小留學生。
陳俊龍回憶起小時候臺灣的生活,國小讀資優班,家庭生活溫馨美滿,兄弟姊妹感情融洽,一家人和樂融融,不需要為任何事煩惱,到了美國開始生活,才發現自己從王子變成乞丐。
密西根州賽吉諾縣(Saginaw)的Freeland小鎮,人口不到150人,放眼望去只有整片玉米的鄉村,除了飛機場外看不到其他的建築物。原本以為只會短暫待在一對美國貧窮夫婦家中幾個月的陳俊龍,卻沒想到自己的青少時期都在玉米田裡生活,由於宗教的原因,在家裡吃著美國父母烹煮和美味搭不上邊的素食,特別是每到週末美國母親都會把當週剩菜煮成大雜燴,外加一碗爆米花。那就是週末一成不變的三餐。
  哈佛博士,牙醫天才
憑著這股不服輸的態度,進入密西根大學,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陳俊龍就開始比其他同學認真萬分,不只一口氣修24個學分,還分別報名申請醫科與牙科的專業考試,即使前一天打球受傷,依然裹著石膏也要去應考。在這不輕易放棄的背後是為了讓臺灣的父母親安心,也想儘早完成學業,減輕家裡負擔,這樣的做法令人敬佩也令人心疼。
天資聰穎的陳俊龍就這樣順利通過兩種醫學考試,在牙醫的DAT考試中拿下近十年全美最高分,而另一個醫學考試MCAT也超出哈佛錄取分數十幾分。進入哈佛名校後,陳俊龍的天賦完全顯現,別人要作半天的齒模,手巧的他只要幾十分鐘就可加以完成,然而面對許多明明暗暗的種族歧視問題,加上植牙在當時根本處於牙醫系的萌芽狀態,他卻以植牙作為職志,因此差一點畢不了業,還幾乎失去繼續攻讀專科的機會。然而,更嚴苛的條件只會激起陳俊龍更堅強的鬥志,在這段過程中,再多的不公平,他都以堅定的態度面對,以專業的姿態從容應對,最終讓他在主流的美國社會中獲得尊重和肯定。
  連鎖診所,天賦的商業頭腦
陳俊龍說:「拉斯維加斯是白人的世界」。也因此創業之路更加艱辛,由於血液裡好勝心的趨使,放棄在華人較多的加州開業,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成為第二位在內華達州取得執照的黃皮膚華人醫師。(第一位是他的夫人Dr Cha.)
不過在保守的白人市場,創業至今受過不少同行的排擠,甚至是手術成功的患者,也會受到其他醫師的煽動,假借手術失敗的理由前來索賠,另外還有不少惡意的毀謗與騷擾,種種經歷,讓陳俊龍點滴在心頭,但是並沒有讓他灰心喪氣,反而更充滿鬥志,最後終於靠著獨創新穎的專利技術和親切熱誠的服務態度,讓拉斯維加斯市市長、參議員、各界名人都成為他的患者,甚至各國人士不遠萬裏飛來接受他的診療,陳俊龍的醫德和醫術,令人讚不絕口,患者更是絡繹不絕。
診所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他獨創的植牙技術,既能縮短治療時間,又免除病患的疼痛,而且更有百分百的效果,於是吸引不少醫師的好奇,紛紛前來求教,也因此,漸漸發展成為醫學中心,並與哈佛大學結盟,提供各種研習課程,至今全球已經有超過5000位的醫師跟隨陳俊龍學習植牙技術。
  貴人相扶,漫漫植牙路
陳俊龍回顧著自己過去的時光,沒有因為自己年輕又成功而自滿,反而對於過去曾經一路幫助過他的人表達深深的謝意。
在醫學界,光有診所的成就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專業學術界的認可和支持。當時年輕又是黃種人面孔的陳俊龍,主張的又是和傳統相反的植牙論調,希望進入主流的學術圈真是難上加經過介紹引薦,更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他慢慢在學會術界中嶄露頭角,就連當時牙醫界大老,都親臨他診所看陳俊龍操刀,當時的他年僅28歲,已經獲得這位老前輩的肯定,也讓他知道,自己其實是可以站在植牙醫學領域中自信的昂首闊步,不必擔心自己是否落後他人而不敢發表自己的建樹。
爾後,不斷的新專利與新技術,甚至站上植牙界奧林匹克之稱的講臺,與醫學界大老並駕齊驅,種種的成就,都因為陳俊龍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而一步步成功,然而,他心中最惦記著,仍然是臺灣的父母親。
  子欲孝,親猶在
現在看陳俊龍,有著人人稱羨的成就,但是在他內心深處,最遺憾的是沒有辦法陪伴父母親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長。說起年邁的雙親,陳俊龍不自主的紅了眼眶,沈默不語。是父母親才讓他有今日的成就的,當年出國時,小小的心靈還曾埋怨父親,但是現在回頭想想看,也是五個孩子父親的他,發覺當時父親需要下很大的決心,感情上作出巨大的犧牲,才會捨得讓9歲的他獨自在遙遠的異國求學和生活。摟著在他懷中撒嬌同樣9歲大的女兒,陳俊龍或許無法具備父親當年的勇氣和犧牲的抉擇。
從小在大家庭長大的陳俊龍,受到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與兄弟姐妹陪伴的孤獨生活影響,現在的他,有五個聰明又活潑的小孩。還笑著說,本來想生12個,讓每個生肖都有個小孩的。對於現在大家都不太想生小孩的風潮下,他還真是另類。現階段的他,最重視家庭溫暖,因此,週末一定把時間留給家人,彌補以前沒有家人相伴的時光。
最後,陳俊龍醫師還特別說,美國夢不一定是最美的,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也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要三思。因為什麼都比不上家人相伴的親情。
  企業沿革
1996年 在Las Vegas開設牙科診所,開始創業之路。
發明國際知名HSC陳氏水壓法鼻竇增高術。
1998年 成立Handerson牙科診所。
受美國植牙牙周學會(APP)邀請演講,成為APP最年輕的講師,當
天聽眾爆滿。
獲聘為哈佛大學駐內華達州入學准考官。
1999年 獲聘國際植牙學會講師,並獲得最高榮譽Diplomate。
獲聘美國人工植牙學會講師,並得到最高榮譽Fellowship。
發明VTT陳氏牙齦拉皮法。
2000年 創辦內華達州牙周學會,任第一任會長。
2001年 榮獲內華達州華人各領域最高榮譽獎。
2002年 獲聘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榮登世界名醫錄。
榮登內華達州十大名醫錄。
2003年 首度回臺講課,並創下臺灣同類課程最貴學費之紀錄,聽眾爆滿,從此
帶動植牙風氣,連耳鼻喉科醫生也前來上課。
2004年 合併原來屬於陳醫師夫婦各自成立的診所為一家公司,為企業化經營做
準備,Las Vegas植牙醫學中心正式誕生。
Las Vegas植牙醫學中心與哈佛大學牙醫學系結盟,可由Las Vegas植
牙醫學中心頒發哈佛大學植牙課程證明書。
2005年 獲聘美國與世界牙周學會聯盟主要講師,從此HSC陳氏水壓法鼻竇增
高術成為主流技術。
獲邀在日本大阪授課,聽眾爆滿。
獲邀由歐盟植牙協會主辦在德國柏林授課,聽眾爆滿。
2006年 結合多項植牙專利,發明正式命名為陳氏五合一植牙法,推廣到全球開
放全球植牙醫學中心連鎖。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洛杉磯San Gabriel分院成立。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高雄分院成立。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Pola Alto分院成立。
2007年 榮獲臺灣多項植牙專利。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上海新天地分院成立。
6月獲邀擔任4年一度在波士頓舉行的國際牙周學大會主要講師,與會講
師均為各項牙科專長國際級大師。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Beverly Hills分院成立。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Acadia分院成立。
http://www.ocac.gov.tw/public/dep3public.asp?selno=7622&no=7622&level=B

當前小留學生問題本質和對策

留學生問題的本質大致可以區分為「離鄉出洋受教育」和「負笈異地再深造」兩種;前者偏重的是「出洋受教育」這層目標,後者講求的是達到「再深造」目的。我國的留學政策早期較著重受教育過程,隨後逐漸強調深造目的,這種思量特別容易從公費留學生派遣原則演變歷史中印證。
小留學生問題基本上是留學生整體服務中一環,但是由於事實形成過程畸型和情勢發展變數繁多,可說是當前留學生服務中最需要有特別對策者。
一般界定「小留學生」,主要是指這些遠渡重洋的留學生年紀幼小,事實上這些學生的年紀「小」和居「留」困境正好充分反映有關問題的本質和對策特色。
此外,早期的「小留學生」多半是隻身在美或者是「太空家庭」成員,而現在的小留學生背景愈來愈走向多元化,有人出身於新移民單親家庭,有人是輾轉自第三國家或地區到達美國就學(如「阿美族」~指原來由臺灣移民到阿根廷或者在阿根廷出生的學齡華裔青少年,再度申請赴美就讀大、中、小學),還有部分年輕人縱然有家人同行或者親友受託照顧,生活起居和學習仍是自理。
當前小留學生基本問題當前小留學生問題基本反映在中華歷史文化傳承、社會化過程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一、小留學生心靈的孤寂和心理的壓力,主要來自接受中西文化的矛盾,特別是記憶深處或者腦海心中常有傳承中華文化的心意卻不知如何接觸,而在另一方面,受到語文限制,對於西方禮俗和歷史文化吸收的速度緩慢並且不容易增加廣度和深度。
不在少數的小留學生渴望繼續做個道地的中國人,甚至運用機會克盡傳承中華文化責任(例如~~哥倫比亞大學附屬的學生調頻廣播電臺,於每周日上午播出「東方樂府」節目,該節目製作人和主播李宜弘,他曾在美唸高中並是哥大校友,他經常在這個音樂節目中播放國樂欣賞,並且自述是蔡志忠「孔子說」系列漫畫忠實讀者,認為這個漫畫提供了他許多做個道地中國人應有的沈思)。
美東地區現有來自臺灣的小留學生人口,保守估計在四萬到五萬人之間(綜合旅行業者、移民顧問公司、有關州、市教育當局研究報告、華人家長會等相關資料),而紐約都會地區是小留學生最集中區域。
小留學生集中在紐約都會地區,主要是因為這個地區的華人人口逐年在增加,而且各種相關生活條件和服務環境優越。從單純的就學觀點出發,紐約市的公立中、小學和大部分大學院校,對華裔學生申請入學和提供學習專業都較有利。
長期處理教育有關問題的華人家長會總會朱寶玲會長認為:小留學生在紐約都會地區集中,反映在幾種社會現象方面,如以營利為目的的「小留學生之家」不斷成立(目前的行情是每人每月收費八百到一千元,膳宿全包,負責代開家長會但是交通、長途電話等額外服務另收費用)、各種升學補習班和家教生意興隆等。
朱寶玲認為小留學生普遍心態是「想認同中華文化,更想了解美國社會」,因此年紀愈輕的留學生對於國、臺語流行歌曲排行榜愈關心,而且翻查有關美國社會說解的書籍報章也很勤快。這點和一般成年後才離臺到美國的留學生顯然不同,他們不論受中華文化薰陶程度深淺,來美後比較沒有認同障礙反而有表現衝動,而且個人的成熟度使他們不會誤認流行文化就是傳統文化,至於美國的真相,他們寧願聽聽老生經驗之談,而少有興趣坐定追根究底。
  二、「有媽的孩子是塊寶」,對於發育階段的小留學生來說,本身的自律和勤學加上親朋的幫助或開導,無論如何都不等於父母的呵護和關懷。
走訪在長春籐盟校(如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耶魯大學等)就讀的小留學生,他們的心聲是寄人籬下怎能不低頭?唯有爭取高學歷和高度專業,才能掩飾自己是小留學生的遺憾。
當然這是小留學生力爭上遊的好結局,至於還有部分年輕人因為生活缺乏監護和溝通,而衍生成性情乖張甚至行為誇張或暴力的惡例也是不勝枚舉。
紐約市警局總局亞裔幫派情報組資深幹員汪易安,能夠講國語和粵語,曾經負責建立所有華裔不良青少年檔案。他認為小留學生在缺乏家人適當和及時管教情況下,離家出走、輟學甚至作姦犯科的案件愈來愈多,而且當事人的年齡有時僅有十二、三歲,有時青少年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者不健康的人生觀點,影響他們步入「不良壯年」。
除了兩種極化結果外,大多數的小留學生都是悄悄地在摸索一條能夠生存和成長的道路。
雖然「小留學生之家」有人燒飯(中餐)和打掃,小留學生社會化過程卻是畸形展開。
缺乏父母的耳提面命,迫使年輕人過早就需承受自主和自立的責任和後果,縱然有多人同住(通常「小留學生之家」收有五到十名小留學生),疏離感覺依然強烈,而且如果兄弟姊妹不是一起成長,對於小留學生(男性較女性多)的心理健康頗有影響。
  三、在僑學一體的華僑社會中,小留學生如果不是棄兒就是遭遺忘的一部分。通常以觀光名義到達美國的小留學生,長大後即使是花費鉅額費用希望調整身份也是很難,其它方法就算假結婚有門路,或者真成親有對象,對當事人本身都是痛苦經驗。
更何況有些應運而生的代辦身份「非營利」社團或者虛設公司行號,趁機對小留學生撈上一票又不辦事,更讓他們沒齒難忘。
小留學生缺乏在臺灣社會生活和生長經驗,又對美國社會和華人社區有另一種切膚感受,他們有時會認為年紀較長的留學生哥哥或姊姊們太過洋化或者不踏實,可是他們如何能夠名正言順的道出自己更深一層留學心聲呢?
  小留學生問題對策
小留學生群是可觀的人力資源,也是留學生整體中一股新生力量。當前中華民國社會經濟情勢一再改善,留學生回國服務意願和實際回饋人數逐年增加,預計在七○年代和八○年代相繼出國的小留學生,回國就業人數當會逐漸增加,而尚留在美國者,也會成為各地僑社新生力量。
為了進一步因應情勢,今後對小留學生服務工作可透過目前留學生服務作業加強辦理,其策略大致為:
一、文化組創刊「紐約學訊」後,希望發揮主動服務精神,同時對留學生生活和學業兩方面同時提供協助,今後這種協助會擴大,包括對小留學生的諮詢和參考。
二、透過現有美國中文學校組織和運用現有語文和文化教材,有效協助小留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民族和文化歷史。
三、協調美國華人大眾傳播媒體長期深入報導小留學生有關問題,蒐羅他們的心聲以便有效因應。
四、加強在臺灣宣導小留學生問題負面影響,矯正部分家長(尤其是生意人)貿然送子女「出國受教育」想法,而使他們了解這種作法對孩子、家庭和社會整體造成的深遠影響。
五、正視小留學生的潛力,及早研究有關法律規章,清除部分不必要的攬才障礙(如護照過期作廢、違反役男、當兵辦法等),使這些受過磨鍊並對民族國家有不渝感情的人力資源能夠有機會成為社會再進步的力量。
http://www.saec.edu.tw/chinese/nyjournal/022/2.txt

造精英還是垃圾?"小留學生現象"愈演愈烈堪憂(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據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巍披露:2000年至2005年間,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達59.82萬。從2002年開始,連續4年每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都穩定在10萬以上,其中自費出國留學的人員超過了90%。
  近幾天,正在上海舉行的2006年國際寄宿中學留學交流會空前火爆,60多所來自英語國家的寄宿學校聚集一堂,向中國孩子們展示通往未來的陽光大道。展廳裏人頭攢動,許多孩子和家長對此表示出濃厚興趣。但多數人只能是觀“洋”興嘆,昂貴的學費,給這條路設了一道錢少打不開的門。但無論怎樣,國外學校依然是他們心目中的高端。這些世界各地到中國掘金的洋學堂最終都能喜獲豐收。
    花學費數十萬,成才夢是遠是近?
    劉璐今年上初二,與父母一起來看展會。當被問到想不想出國時,她笑了笑,說無所謂。而她的父母則沒有這麼輕鬆,雙雙低頭沈思,細算經濟賬。在一家寄宿學校展位前徘徊良久後,劉璐的父親搖著頭說,“太貴了,要是去了的話,還沒等上大學,家裏就得負債纍纍啦,還是高中畢業以後去吧”。
    像這樣的觀望者還有不少。近10年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派出國,中國自費出國留學生每年約有2萬至3萬人左右,其中18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留學人數就佔到一半。面對方興未艾的“小留學生現象”,有人發出疑問:小小年紀出國留學,利大還是弊大,“鍍金”的文憑是否更有價值?
    據了解,西方寄宿中學又被稱為私立學校或貴族學校。與公立學校免學費不同,這些學校要收取高昂的學費,招收從7年級到12年級(相當於國內初中到高中)的學生。在北美寄宿中學專場裏,這些貴族學校的學費(包吃包住)平均在3.5萬美元一年,最高的則超過4萬美元,相當於每年花費30萬元左右的人民幣。如果讀完6年,則至少需要人民幣180萬元。這筆學費支出確實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儘管如此,這次展會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這些學校最終都將喜獲豐收。
    留學門檻降低,造精英還是垃圾?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很多大城市特別是沿海地區中小學生就開始遠赴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留學。在國外教育機構的推動下,這股“留學潮”愈演愈烈。據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從幼兒園孩童至12年級生的小留學生數量已佔到中國留學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南方一些城市,辦理出國留學的中學生已佔所有出國人員的70%至80%。深圳大學的一次問卷調查更顯示,有86.6%的中學生希望出國。對於這一現象,海內外反應見仁見智,褒貶不一。
    有人說少年留學具有“有利於學習語言”、“有利於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及早接受更優質教育,有利於成才”和“有利於接受所在國文化,融入當地社會”等諸多好處。
    但也有人說,由於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分辨是非能力較弱,容易被西方一些表面的東西所誘惑。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如果2至3年後仍然不能過語言關,很容易感到前途渺茫,自暴自棄,淪為真正的“留學垃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曾報道過16歲出國留學的少年王瀕的經歷。在英國期間,他幾乎沒有學到任何知識,整天沈溺于網路遊戲,耗盡了3年的青春和父母50萬元的積蓄,最終一事無成,悄然回國。由於無顏面對父母,他沒有回家,而是在一家賓館裏面當服務員,回國三個月後才被父母找到。
    總體來說,小留學生留學的結果取決於4個環節——留學生本人、留學生家長、仲介公司、國外學校。英國、紐西蘭等西方國家把開拓中國的留學市場視作教育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除了經濟門檻外,其他方面的留學門檻越來越低,出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人員素質也越發參差不齊;家長盲目跟風,心態不平;仲介公司魚龍混雜,騙局多多。國外學校疏于管理,良莠不齊。在此情況下,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的教育參贊明確提出,由於年齡小,學生的自製力差,世界觀沒形成,“只有很少數學生能成龍成鳳,絕大部分都會走一段彎路。嚴重的甚至會染上吸毒、賭博等惡習。而一般人在大學本科畢業後,不僅心態比較成熟,對社會和國外的情況都比較了解,此時選擇出國深造才是最好時機。”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教育外交官則從經濟的角度,勸說那些希望早日出國的初、高中生們:“現在日本政府大大降低部分學生的簽證率,是針對那些出去先學語言再報考大學的學生們,其中低齡留學生佔有很大比例。”他忠告說:“出國讀書不要忽視經濟的重要性,能在國內學好的知識就在國內打牢基礎。把還沒有在國內完成中學學業的孩子們送出國,往往是花了很多錢卻沒有學好相應的本領。”
    中國教育反思,競爭力從何而來?
    小留學生現象的出現與擴大,可以視為中國教育對外交流的正常現象,然而國人對“小留學生之路”的流連顧盼,折射出中國教育存在的隱憂——很多家庭之所以沒選擇留學是由於經濟不可及,但國外學校依然是他們心目中的高端——這與其說是國人心理不成熟,不如說中國教育的不成熟。
    在中國的家長們看來,在國內考大學有諸多的不盡如人意。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走上留學之路,究其根本並不在中小學教育,而在於大學。對於中國的大學而言,既需要提高教學水準,還要增強品牌意識,提高中國大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中國的學校還有很多的功課要做。
    家長們普遍認為,在國外上中學必然有利於繼續在國外上大學。但專家的意見是,就中學教育而言,國外所學,遠不及國內學校紮實。對於那些寧願傾家蕩產也要送孩子上飛機、完成自己夙願的家長來說,則需要冷靜思考,不可盲目跟風。認真掂量一下家庭經濟能否承受,有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孩子到國外讀書,出國的就業前景是否真的比在國內讀書好。
    教育首先應當是一個國家的公益事業,中國明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提法。然而國外的教育機構針對中國小留學生進行的卻是商業運作,盯著的只是錢。按照英國高等教育統計署2005年公佈的統計數字,作為國際教育市場的強勁來源,中國學生每年至少向英國高校繳納l7.3億英鎊(合人民幣253.23億元)的學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派出國,這塊市場對他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針對這一局勢,國內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應對。首先是加強對小留學生的出國管理,嚴格仲介機構的資質審核,及時發佈國外寄宿學校的準確資訊。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整體規劃好中國教育的結構與未來發展,才不至於造成資源的流失。
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1/06/content_7323551.htm

中國小留學生 三成遊戲人生
 
【大紀元2007/04/10 訊】留學海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小留學生是留學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在國內讀完高中,到國外上一年或者兩年的語言學校,然後再申請就讀當地大學的留學生。
據《環球時報》報導,小留學生在海外的一些惡性事件,讓人們對這個群體有了不少非議:2003年來自上海的留學生陳敏殺害多倫多華裔小女孩張東嶽,2005年兩名在渥太華的中國小留學生在KTV歌廳被人殺害……
小留學生是否如傳聞中所說,他們家境優越,在海外拿父母的錢吃喝玩樂,把學習當兒戲?
  大部分留學生學習努力
加拿大多倫多的約克大學在校學生近5萬人,其中持中國護照的小留學生有近千人。大部分學習很努力。這些小留學生們,雖然已經上過專門的語言學校,但是一下子進入大學,還是非常吃力,普遍都感覺很難聽懂老師的講課,尤其當老師有口音的時候,就更為困難了。
很多小留學生為了能夠通過期末考試,或者取得好成績,都在課外花錢請研究生來做輔導。否則,不及格的課程累積到一定數量,學生就會自動肄業。
小留學生中有很優秀的,他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學習很努力。約克大學亞克森學院的教授基古鼎認為,雖然中國的小留學生中有一些人不認真學習,沈溺於吃喝玩樂,但大部分同學對於學習和生活的態度還是很認真的。
   70%家境優越 部分自我放縱
經瞭解,家庭條件好的中國小留學生約佔70%,一個月的花銷在人民幣1.5萬元以上,他們住別墅區,開名牌車。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個月花銷在人民幣6,000元左右,兩個人住一套公寓。而其它國家來的學生的每月消費一般不超過人民幣1.5萬元。他們對車的牌子和吃的不那麼講究。
約克在加拿大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學校,能夠被約克錄取的,已經是其中的優秀者。由於加拿大的大學對本科生在學習以外的管理非常少。中國小留學生們父母不在身邊,所以很多沒有自制力的學生就開始放縱自己。
另外還有很多從國內過來的小留學生們,一直在語言學校裡學語言,從這個語言學校轉到另外一個語言學校,最後等到簽證到期,就回國了。沒有學好語言,就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願意錄取。
像這類學生大都家庭條件非常好,良好的經濟條件讓他們覺得前途無憂。這樣依靠父母,遊戲人生的小留學生大約占所有來加小留學生的三成。
http://news.epochtimes.com.tw/7/4/10/52730.htm

 中國大陸20集連續劇《小留學生》Little Chinese Overseas(2005)

 《小留學生》以近年來出國留學潮爲背景,以中國大陸小留學生劉蓴、熊立、溫小小、裘知文等人在加拿大的學習生活爲主線,真實深刻地講述了一群中國大陸青少年在異國文化沖擊下的人生經曆,演繹出一部大陸小留學生在海外成長的感人故事。
  一個讀書的季節,劉蓴、熊立、溫小小、裘知文四個小留學生,同乘一架飛機抵達多倫多。熊立因爲身帶一萬五千元美金未報關,被海關扣留,正在美國出差的熊立父母的好友李大軍請斯科特律師來協助解決。留學服務公司老板葉大春派索達陽將四個孩子接到食宿條件簡陋的留學生接待站安頓,大家因條件與合同上有很大差異而極爲不滿,又與先來的其他留學生發生沖突,開始的生活不是很愉快。
  留學生接待站意外發生火災。熊立、溫小小、裘知文搬到李大軍家住,索達陽的女友吳嵐,向自己正在實習的律師行老板斯科特先生介紹了劉蓴的情況,熱心的斯科特夫婦請劉蓴搬來自家,其女思璐不悅。斯科特長子托米推薦劉純、溫小小參加所在大學話劇《梁祝》的演出。
  不安分的熊立在索達陽的幫助下買到了假駕照,晚間熊立偷開李大軍的車外出,欲帶溫小小、裘知文看望劉蓴,卻誤入白求恩故居,李大軍、托米、劉蓴趕去接三個孩子回家,熊立與托米發生爭執。熊立的母親張莉突然來到多倫多,李大軍幫她選購定居公寓並辦理移民事宜。四個小留學生字短暫的語言學校強化學習中,與早年從臺灣來此留學的麗達老師結下友誼,並切身感受到前輩華人在當地生存奮鬥的艱難。
  裘知文因家庭困難到華人餐館打工,結識了羅賓斯老人——七十多的他出生在裘知文的故鄉上海。之後,裘知文常去照顧獨自生活的羅賓斯,老人激勵裘知文敢于面對成長曆程中出現的挑戰。移民局官員抓到未經許可打工的裘知文,斯科特在吳嵐和其他孩子的請求下,前往移民局幫裘知文重獲自由。
  一直深愛張莉的李大軍,偶然得知張莉因情感徹底破裂與丈夫分手,再次表白,張莉一心關心熊立的學業和成長,希望李大軍把他們的事情暫時擱置。
  因對《梁祝》排演中人物理解和表演方式的分歧,劉蓴與導演、托米爆發激烈沖突。斯科特夫婦和索達陽從中開導化解,兩國年輕人終于達成默契,演出成功,反響熱烈。慶祝會上,熊立、裘知文正式邀請托米參加國際高中三人籃球賽,他們雖因實力差距輸掉了比賽,但孩子們真切體會到了戰勝怯懦的意義。
  絲璐和男友發生爭吵,並對家人、劉蓴的批評與勸解大爲光火,氣而出走。裘知文、溫小小、熊立無意中發現異樣的絲璐,幫斯科特一家找到絲璐。
  劉蓴教斯科特夫婦從中國領養來的女童露茜學習漢語,還給她起了中文名字,斯科特夫婦擔心露茜過早知道不幸身世,對劉蓴做法不滿。劉蓴不願給斯科特一家平添麻煩,搬區張莉新家與熊立、溫小小同住。
  羅賓斯心髒病突發,裘知文發現並將他送到醫院搶救。羅賓斯在病逝之前,委托斯科特修改遺囑,願爲裘知文分批支付大學學習費用。
  索達陽反複要求葉大春兌現接待小留學生工作酬金未果,無奈之下,一時沖動將其綁架。警局接葉大春太太報警展開調查追捕,劉蓴等幾個孩子得知後十分著急,終于在已經廢棄的原留學生接待站樓裏找到索達陽,真情說動索達陽放掉葉大春,投案自首,爭取減輕刑罰,並跟葉大春談判,希望其不予追究。葉大春權衡利害,庭審中突然決定撤訴,但終因索達陽觸犯刑律,被判七個月監禁。
  女傭偷竊了張莉家裏部分財産後跑掉,熊立意外發現張莉的離婚證書。狂躁之後,他終于開始理解媽媽的痛苦和寄托。
  上學途中,熊立開車險些撞到送外賣的加拿大小夥子,對方不一不饒。劉蓴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留學生生活曆練出的鎮定自信,巧妙化解。同時,孩子們因熊立家事引起的尷尬不快得以消融。
  已去其他城市工作並和索達陽分手的吳嵐,在索達陽刑滿前一天趕來探望,由衷陳情,鼓勵索達陽重新開始生活。翌日,劉蓴等幾個孩子接索達陽出獄,其深受感動。
  按照國際高中慣例,小留學生們共同參加了自發精心籌辦的畢業舞會,接著,在正式莊重的畢業典禮上,劉蓴代表大家發表演講,回顧三年多來的留學生活,感慨萬千。
  隨著大學時代的到來,中國小留學生們翻開了人生的一頁,又踏上了各自新的人生旅途。
  分集介紹
………………
http://baike.baidu.com/view/757745.html?tp=0_11

中國大陸《百年留學》電視記錄片  

  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國留學發展過程的電視曆史記錄片《百年留學》即將在廣東電視衛星頻道和廣東電視新聞頻道隆重推出。這部大型曆史記錄片共24集,每集42分鍾,是廣東電視臺聯手歐美同學會、香港電臺電視部、廣東新氣象影視宣傳中心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也是廣東電視臺在人文記錄片制作領域的一大探索和突破。
  2004年開春,剛任廣東電視臺臺長的張惠建,提出充分利用廣東在百年留學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記錄百年留學曆史,展示留學精英風采,制作《百年留學》電視片的創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韓啓德在得知廣東電視臺的制作計劃後,也積極支持歐美同學會與廣東電視臺的合作。
  中國人出國留學,從1847年容閎赴美算起,至今已有159年的曆史,從1872年清政府正式選派官費留美幼童算起,也長達134年。而在中國留學史上被譽爲留學第一人的容閎,正是廣東珠海香洲人,1855年,在他學成歸國之後,他成爲曾國藩的幕僚,抱著“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的信念,極力遊說晚清朝廷派遣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在容閎的上下奔走和曾國藩、李鴻章等一批洋務運動主將的操持下,第一批留美幼童成功派出,開創了中國官費留學的先河,也掀開中國留學史的嶄新一頁。在派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中,廣東籍的就有83位,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此之後,中國人出國留學幾起幾落,幼童留美、海軍留歐、留日狂飈、留法勤工儉學、留學蘇俄,直至當代留學……曆經起步、發展、斷裂、鼎盛,不同時期的留學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全片以百年留學曆史發展脈絡爲線索,以重大留學事件和重要留學人物爲主體,以新的立意、新的視角講述中國留學的緣起、發生、發展,不同曆史階段的留學特點和傑出留學生的成長故事,從而揭示留學在中國曆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片從策劃、采訪、攝制到後期制作,曆時兩年半,攝制組足迹遍及中國十多個省份20多個城市以及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采訪留學生後裔、留學專家學者逾200人,拍攝挖掘各級博物館、中外著名大學校史室以及名人故居的鮮爲人知的珍貴史料呈現給觀衆。
  這是一個好題材,好故事,好制作。在看完樣片後,歐美同學會副秘書長陳泉說:“《百年留學》出乎意料的好。”總監制、廣東電視臺副臺長陳永光說:“每一集內容都有精彩的故事。”總編導勞鴻鍇說:“六位編導,各有各的擅長,範小靜長戲劇沖突,鄭曉旭長影像結構,曾偉文長挖掘細節,陳小莉長深思嚴謹,杜軍長故事敘述,黎建力長影像拍攝,自由發揮而又團結緊張。”
  從封閉走向世界,從傳統走向現代,百年留學曆史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融合的曆史。在曆史的浩瀚中尋找,在現實的遺存中發現,當我們走進《百年留學》的細節裏,看著那些帶著曆史體溫的照片、奏折、手迹、曆史舊地,彷佛可以在曆史的碎片中勾勒出百年留學的身影。
  正如方輝的主題曲所唱:異國他鄉,學海寒窗,砥礪學問,開引思想洪流;追求真理,救國救民,報效神州故園。
  看,《百年留學》,一筆連一筆,可歌可泣!
  看,風流人物,一代接一代,英名天下傳!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7343.html?tp=0_00

留學生  

“留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創造的。唐朝時,日本政府爲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曾多次派遣唐史來中國。遣唐使團是外交使節,在中國停留的時間不能過長,因而難以更好地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遣唐史起,就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所謂“留學生”就是當遣唐使等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後來,“留學生”這個詞就一直沿用下來,其語義也有了變化發展:凡是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都稱作“留學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64399.html?tp=0_11

李東芳著《從東方到西方:20世紀中國大陸留學生小說研究》

本書不僅勾勒出了20世紀中國大陸留學生小說流變的主要線索,而且探討了在現代化過程中留學生的心態變遷。留學生作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最能鮮明地體現東西方文化沖撞、交流的痕迹,也是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先鋒力量。晚清以降,留學生主要被塑造爲“卡裏斯瑪”化的英雄人物,他們被期待著肩負起救國強民的神聖職責。但近百年來中國文化積弱的式微,造成國人崇洋媚外的奴性意識和自卑心理,它們寄生在一些留學生身上,惡性膨脹,遭到時人的諷刺。新時期以來的中國大陸,留學生的行爲和體驗融合了“經濟中心的現代性”的思維定勢和心理期待,表述和象征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當代留學生文學是世紀初留學生文學的新生流脈和前潮回波,揭示了在二戰以後形成的、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系的世界兩極格局下,中國的現代性焦慮。
【作者簡介】
李東芳,山西大同人,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多年來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先後在《北京社會科學》、《文藝報》、《婦女研究論叢》、《文藝理論與批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當代文壇》等全國中文核心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她參加編寫的《話語轉型與價值重構》(北京出版社)一書曾獲得200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
【圖書目錄】
  緒論 中國大陸留學生文學的界定和研究現狀
  一 什麽是中國大陸留學生文學
  二 20世紀中國大陸留學生文學的總體特征和研究現狀
  上編 世紀初的留學生文學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留學生小說
  一 晚清留學場域的形成
  二 西方形象的出現:中國自我認同的開始
  三 現代性訴求:民族一國家的想象
  四 個案研究:中國第一篇留學生小說——《新中國未來記》
  五 諷刺類的留學生小說
  第二章 前期創造社的留學生小說
  一 自我認同三部曲:支那人一邊緣人?作家
  二 異國情愛與自我認同
  三 西方超我的出現
  第三章 “五四”以後的留學生小說
  一 事業與愛情——女留學生文學的獨特面貌
  二 革命/留學生小說:《旅途》
  下編 當代留學生文學
  第四章 “我”是誰?
  ——當代留學生文學的第一階段(1984-1989)
  一 當代留學生文學與現代性
  二 蘇煒等:邊緣人體驗之.
  三 小楂等:邊緣人體驗之二:
  四 留學生小說中的中國形象之一:“文革中國”
  第五章 “我”是“他者”
  ——留學生小說的第二階段(1990--1999)
  一 留學與90年代的文化語境
  二 一個後殖民文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三 異國性愛背後的東西方權力關系
  四 留學生小說裏的中國形象之二:文化中國
  五 物質的貧乏:第三世界中國的處境
  第六章 新留日文學-
  一 蔣濮:東京沒有愛情.
  二 新留日文學的主題:尋找和迷失
  第七章 網絡留學生文學:少君的留學生小說
  一 少君其人
  二 留學生故事:在“落差”面前
  三 少君的網絡寫作:真、純的魔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6747.html?tp=7_11

《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翻開《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可以清楚地把握近百年來留學生文學的發展脈絡,它按照近代小說、近代散文紀實文學、當代小說、當代散文紀實文學等類別來分卷。在近現代留學生文學中,有不少作品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意識,展現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在當代留學生文學中,一些描寫怎樣“活”下去、突出生存艱難的作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當代小說臺灣地區卷 書評
六十年代,臺灣出現一股留學熱潮。許多臺灣年輕人由此而成爲漂泊在海外的學子。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用自己手中的筆敘述他們的留學生活,于是,留學生文學成爲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學現象出現在臺灣港澳地區。
  白先勇曾把臺灣留學生文學的發展分爲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以於梨華爲代表,只要描寫留美學生在認同危機未能解決前而産生的苦悶和彷徨。第二時期是以叢甦爲代表,主要表現海外華人和知識分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迷惘的失落的感傷情緒。第三時期是以張系國爲代表,他主要是寫七十年代海外留學生的保釣運動。但大陸也有學者認爲:“白先勇、叢甦、歐陽子、王文興、陳若曦、於梨華、範思綺、水晶、施叔青、張系國、林懷民……先後幾乎都去了美國,……到了異邦,一個個卻患了思鄉病,寫起留學生文學——鄉愁文學的變種來了。其實,留學生文學也是鄉愁文學,只是身在異邦的鄉愁,思想之情更切罷了。”
  這樣的一些論述觀點盡管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與海外留學生文學的發展現狀是有很大差距的。白先勇的觀點可能形成較早,所以無法照顧到後來的留學生文學,如這本選集中收入的保真、劉大任和陳若曦後來的作品,就不能用“三個時期”的說法來涵蓋。即使是於梨華,她的創作本身也有發展,從初期的專寫“留學”遇到的個人學業、謀生謀職、愛情婚姻等,到後來兼寫“留學”與“留學”的生活,涉及到文化歸宿、政治認同和下一代的教育等問題。顯然,這樣的作家僅僅把她固定在第一時期是不妥的。至于國內學者以鄉愁來涵蓋海外留學生文學,則顯過于簡單,把一種如此豐富複雜多變的文學現象變成了某種概念化的産物。其實,在海外留學生文學裏所表現出的思想、情感,遠不是鄉愁所能包含的。像陳若曦的長篇小說《紙婚》,盡管也寫了上海去的自費留學生尤怡平在美留學時的苦悶、艱難和鄉愁,但小說更多地是通過她與美國青年項?墨非的“假婚”,對美國社會的同性戀、愛滋病等社會問題作了深刻的描寫和細膩的剖析。小說以日記體形式寫出,無須贅言,日記的主人尤怡平在日記中傾瀉的思想感情如何能用鄉愁來概括?正所謂“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舉出這些例證,並非想證明那些觀點的背謬性。我只是從中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當一種文學現象還在延續時,對它作分期和概括都有可能陷入不實的地步,除非你能在劃分時期和歸納命名時保留足夠的預見性,而這樣一來,你其實又不可能作出肯定的分期意見和涵蓋命名。所以,當我們著手選編這本反映臺灣留學生文學狀況的集子時,我放棄了劃分時期然後從中找出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做法,也不打算用一個名詞來概括所有的海外留學生文學。于是,我采取了另一種挑選的標准,那就是盡可能地反映留學生生活的不同側面以及由此而表現出的思想情感的複雜性。
  目錄
王渝:邊緣人的故事
李子雲:我看海峽兩岸的留學生文學
唐德剛:我的女上司
於梨華:小琳達/友誼
白先勇:芝加哥之死
劉大任:長廊三號——一九七四/在樂園外/野宴
張系國:割禮
範思綺:深愁
歐陽子:周末午後
施叔青:完美的丈夫
保真:斷篷
彭歌:紐約之一夜
李渝:煙花
趙淑俠:我們的歌(節選)
陳若曦:紙婚(節選)
鄒平:編後記
附錄:《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總目錄

阿楨 2024-11-17 01:05:21

「波波」亂象誰大開後門?牙醫協會點名2人:這綠委女兒就是波波醫師2024-11-12

日前有婦幼診所醫師替患者開子宮鏡手術時造成患者死亡,被起底是「波波醫師」而引發討論。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暨本土小牙醫聯盟今(12)日召開「波波牙醫侵台利益結構圖大解密」記者會,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揭露, 許多波波醫師都是政商高層子女,包括這綠委的女兒就是波波醫師,2022年《醫師法》修法時,提案大開波波醫師及牙醫名額的就是這名綠委,以及現任衛福部長邱泰源,現在還砸了24億推行偏鄉計畫,大幅開放波波牙醫實習名額;協會痛批,總統賴清德身為台灣首位醫師總統,反而毀壞台灣醫療。

賴清德回應波波牙醫、綠能民怨 網炸鍋:台南市長會換人 2024/11/13

近日波波牙醫議題再次引發輿論炸鍋。此外,日前有周刊報導外商來台投資綠能,六年後不堪地方勢力與黑道勒索、落荒而逃,也造成熱議。總統賴清德發文回應,針對波波牙醫,承諾不提高國外回台實習名額,針對國外學歷審查會更嚴格。另也將落實靖平專案及《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激勵措施》,杜絕犯罪。網友直呼「麻煩處理公視」、「台南光電要不要先處理好?不然市長會換人當了」、「勞動部霸凌事件呢?」
  回應
呵,爭功諉過的塔綠斑又來了
連醫界都點名邱泰源跟賴惠員是罪魁禍首,門戶大開是2022年的事,塔綠斑還想洗地到馬總統身上喔
而且追根究底,波波醫生的緣由是2004年起,中東歐國家一一加入歐盟,使得教育部一併承認了波蘭等國家的醫學生學歷
這群波波醫早從阿扁的時代就看到這條路跑出國去,畢業回國的時候已經是馬總統
馬時代的衛生署長葉金川等一眾官員官員還主導修法,嚴格管制波波醫生的資格
反觀當年波波家屬大遊行,收下連署書的,還是你民進黨的召委

阿楨 2024-02-15 02:53:47

清華北大聲譽排名再上升 專家指美英正在失去優勢2024/02/14 旺報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公布的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顯示,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該排名榜首。同時中國大學排名也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發生變化,中國兩所領先的清華與北京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
據介紹,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是通過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邀請制學術問卷調查評選而出,根據發表過論文的資深學者意見,提供了全球最強大的200所大學品牌的最終名單。
據中新網引述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榜首,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八年穩居第二位,史丹佛大學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三。整體看到美國有52所大學進入榜單,較2022年減少了4所。英國數量居次共20所大學入選,也同樣較2022年減少了4所。

同時中國大學聲譽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其中8所進入世界前100名,清華大學最新上升至一位到世界第8名。北京大學也上升兩位到第11名。
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在發生變化。雖然美國和英國可能仍然擁有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但中國兩所領先的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這對全球人才流動以及知識創造和創新的地緣政治具有真正的影響。

阿楨 2023-01-09 08:03:43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