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5 10:42:23阿楨

《中國四大名妓》

  順著前評《海上花》,聯評到《中國四大名妓》
  豈只《中國四大名妓》,還有《中國曆代十大名妓》呢!
  管它「四」或「十」,反正古今中外的「名伎」皆兼具「藝」及「妓」。

《中國四大名妓》DVD:陳圓圓/李香君/李師師/蘇小小

蘇小小  片長:87分鐘
劇情簡介:蘇小小乃南濟錢塘名妓,豆蔻之年被其表兄孟平暴力姦污,又被迫身陷行院,及後名噪江南...
李師師  片長:92分鐘
劇情簡介:李師師,生於北宋,四歲時父母雙亡,被託孤於曾以賣笑維生的李姥姥門下,終於被訓練成補京一代名妓....
李香軍  片長:92分鐘
劇情簡介:李香君為秦准人,美艷動人,詩曲同工。與侯朝宗定情後,獨守空樓,被阮大成強迫伺酒作樂。李香君怒斥...
陳圓圓  片長:78分鐘
劇情簡介:陳圓圓,字婉芬,原姓邢名阮。母親早亡,從養母陳氏姓。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為稱「江南八艷」之一...
規格:

中國曆代十大名妓(VCD)

本片將中國曆史上十位絕色傾城、最爲後人所熟悉的名妓寫入曆史的長卷之中。她們雖被一些正義道德人士所不齒,不能寫入正史。但是,還原真實的故事,這些青樓女子用傾城的美貌與才情、用義、用淚寫就的人生傳奇,卻爲我們增添了一筆流光異彩、真實多姿的曆史符號。
01 一國之母 趙姬
02 藝壓群芳 李師師
03 傾國名姬 陳圓圓
04 遇難逢春 玉堂春
05 俠骨奇情 賽金花
06 紅岩薄命 蘇小小
07 秦淮暮色 董小宛
08 風骨才女 柳如是
09 桃花扇主 李香君
10 亂世俠妓 小鳳仙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15647

四大名妓之: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楊,初名雲,一名影憐,又名愛。後改姓柳,名隱雯,字如是。後又改名爲隱,號河東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雲佳麗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麗質,書畫雙絕、美豔絕倫,無數風流才子以一睹紅顔爲幸,然而她氣格孤傲,心懷天下,多情重義,非一般青樓女子可比。,幼即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由于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柳如是曾與南明複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于崇禎十四年她20余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爲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一女。
  然而柳如是“人生的幅”絕不僅限于男女之事,歎賞她是反清複明的義士。清兵到來之時,她勸錢謙益自盡殉明,謙益不從,她亦自盡未遂。後來她和錢謙益一起參與鄭成功等人的複明活動,她傾盡珠寶,助餉義軍;以自家爲地下聯絡點,爲義軍傳送密信;義軍起事前夕,她親赴舟山慰勞……反清複明在柳如是這裏,體現的是其對漢文化的堅執與癡情。
  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這位風塵女俠氣節錚錚,足以令無數須眉汗顔,如出污泥之白蓮,爲世間留下不盡清芳。她一生體驗充盈,終以一束白練了卻了四十七歲的英年。有歌詞說:“好花美麗不常開。”傷哉斯言,空留下我們這些後世的塵俗中人,在此強作解人,謬托知己而已。
  四大名妓之:蘇小小
  蘇小小家先世曾爲東晉官,流落到錢塘後靠祖産經營,成了當地較爲殷實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這麽個女兒,十分寵愛,因她長的嬌小,所以叫小小。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謝世,于是變賣家産,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
  她們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樓裏,每日靠積蓄生活,盡情享受于山水之間。因她玲瓏秀美,氣韻非常,在她的車後總有許多風流倜儻的少年。沒有父母的管束,蘇小小也樂得和文人雅士們來往,常在她的小樓裏以詩會友,她的門前總是車來車往,蘇小小成了錢塘一帶有名的詩妓。
  有一天蘇小小在遊玩之時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籍。兩人一見傾心,阮籍到蘇小小家拜訪,受到美人的禮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蘇小小從此與阮籍形影不離,每日共同遊山玩水。可是阮籍的父親聽說他在錢塘整日與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氣,把他逼回了建業。蘇小小整日企盼,卻不見情人回來,終于病倒了。
  幸好她還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她漸漸恢複了車馬盈門的往日生活。
  當時的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身爲官員不好登蘇小小之門,于是派人請她來府中,沒想到蘇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幾次方來,孟浪決定難爲她一下,于是指著庭外一株梅花讓她做詩,蘇小小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孟浪贊佩不已。
  佳人薄命,蘇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這時鮑仁已金榜題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蘇小小家,卻趕上她的葬禮,鮑仁撫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雖然蘇小小結交都不是什麽改變曆史的大英雄、或者皇親國戚。但她卻是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名妓女。而且其初戀情人是曆史有名的放蕩文人阮藉。所以她的名妓資格當之無愧。
  四大名妓之:李師師
   李師師是開封人,本姓王,父母雙亡,被一李姓歌妓收養,改姓李,人稱李師師。長大後不但亭亭玉立,豔若桃李,且歌喉婉轉,在諸教坊中獨領風騷。崇寧、大觀間,正值豆蔻年華的李師師已名噪當時的都城開封。她不僅是一名美麗、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識強烈,深明大義的奇女子,她美豔絕倫,才華出衆,善詞曲,工歌唱,在京師汴梁高張豔幟,名動京華,連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趙佶也忍不住一親芳澤,著名詞人周邦彥躲在床底譜就新詞《少年遊》,描繪師師與徽宗的一段風流韻事,成爲後世詞壇佳話;她又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梁山首領宋江潛入她家,爲她寫下了壯詞《念奴嬌?天南地北》,至今爲人傳頌李師師是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號爲“飛將軍”。
  宋徽宗本是獵豔好手,李師師很快便成了他的獵物,于是金屋藏嬌,香溫玉軟,二人極盡繾綣。盡管後宮佳麗三千,粉黛如雲,但宋徽宗視之皆如糞土。《大宋宣和遺事》說李師師曾被冊封爲李明妃、瀛國夫人,國學大師王國維則說李師師從未進過宮廷。
  可惜樂極生悲,好景不長,《李師師外傳》記載:“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人牧馬南寇,四郊多壘,邊圉孔棘,李師師慷慨解囊,將宋徽宗前後所賜金錢悉數捐入官府,以助軍餉,並棄家爲女道士。金兵破汴(即開封),主帥撻懶知師師花容月貌,便指名索要,欲獻給金太宗。師師“乃脫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一代名媛就此香銷玉殞。被囚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的宋徽宗得知消息,不禁涕泣不已。
  對她一生的所做所爲,有這樣一首詩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靖康奇恥誰爲雪,黃河滔滔萬古殤。
  四大名妓之: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豔,能歌善舞,陳圓圓本爲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于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豔”之中,並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她豔壓江南的“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聲悠悠蕩漾著醉人的魔力,所者無不歎道“余音繞梁,三百不絕;她的美是那樣的恬靜、秀淡,渾身上下,抖落著與青春的氣息;她的才時刻都反襯出男人們的冒昧知,理性與智慧畜于她無懈可擊的判斷與反映能。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豔。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爲己有。陳圓圓其實是個外交能手。爲了報恩,讓田畹送自己獻媚皇帝,之後爲報平安,又去討好吳三桂。到李自成兵敗,圓圓尚能完身回到吳三桂身邊,她周旋于三大曆史人物之尖,手段何等機智。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沈于寺外蓮花池,死後葬于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5030.html?tp=0_01

中國古代十大名妓傾城名花

  薄命紅顔 錢塘名妓------蘇小小
       蘇小小,南齊錢塘名妓,能歌善舞,公藝傾絕當時,然而造化弄人,在西泠與阮朗相遇,一見鍾情,結爲伴侶。不幸被阮郁始亂終棄,後小小又累遭官府中人欺辱,一代薄命紅 顔,終于含恨夭折風流,用生命唱出了一曲淒美的哀歌。 蘇小小的生可謂古典唯美主義的絕唱。她年方十八,偶遇風寒,賈姨娘勸她自重,她卻已爲自己富貴榮華享盡,無可留戀,不再進藥,芳年逝世,獨留春香芳影于人間。難怪後世文人詠之不絕。清初詩人袁牧更以與蘇小小同爲鄉親爲榮,刻一印“錢塘蘇小是鄉親”。
  蕙心蘭質 旖旎才情 巴蜀女詩人-----薛濤
       薛濤,字洪度,生于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卒于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她人品風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能吟詠書寫,當時城裏的浮浪子弟爭相和她交遊,以博得她的歡心爲榮。 鍾靈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薛濤這位流芳千古的風流才媛。她花容朋貌,才華絕世,名重一時,。曆事劍南川西十鎮帥幕府,並制造出芳名百世的“薛濤箋”。然而到了後世封建文人那裏,她卻蒙受了“輕薄桃花逐水流”的不白之辱。“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薛濤之詩恰如其人,質樸如白衣處子婷婷獨立毫無俗態,表白其胸襟,蕩蕩然如一泓清水。
  才貌雙全 傳奇一生 北宋名妓------李師師 
       極富傳奇色彩的名妓李師師幼年不幸,父母雙亡,以至淪落風塵。她美豔絕倫,才華出衆,善詞曲,工歌唱,在京師汴梁高張豔幟,名動京華,連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趙佶也忍不住一親芳澤,著名詞人周邦彥躲在床底譜就新詞《少年遊》,描繪師師與徽宗的一段風流韻事,成爲後世詞壇佳話;她又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梁山首領宋江潛入她家,爲她寫下了壯詞《念奴嬌?天南地北》,至今爲人傳頌。在經曆了不盡的風流韻事之後,李師師這個撩動人心的癡情女,最終的結局卻衆說紛陳,飄遊不定------
  才情鬥八高 膽識過須眉 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雲佳麗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麗質,一適周道登,再愛宋徵輿,三適陳子龍,最終與錢謙益白頭偕老,敢愛敢恨,視封建禮法如無物;豪邁不讓須眉,忠心爲國,明亡時力勸丈夫殉節,自己投水以殉國;膽識過人,伉儷情深,爲救夫君願以身代死。錢謙益作詩贊頌:從行赴難有賢妻!才華橫溢,秦淮名妓中堪稱第一,詩文雄健渾達,神奇妙曠,脫盡紅粉閨氣?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這位風塵女俠氣節錚錚,足以令無數須眉汗顔,如出污泥之白蓮,爲世間留下不盡清芳。
  沖冠一怒爲紅顔 爭得娥眉匹馬還------陳圓圓
       明清鼎革,風雲變幻。剛愎自用的崇禎、趨炎附勢的田弘遇、反複無常的吳三桂、驕傲自大的李自成、粗俗狂妄的劉宗敏、陰險狡詐的牛金星,專權好色的多爾袞。這些權重一時,注定要被載入史冊的男人分爲三方,書寫了一段錯綜複雜,驚心動魄的曆史。然而,一位亂世佳人突然出現于這一舞臺上,頓時成爲這個男人世界的焦點,起到了所有男人起不到的作用,使曆史法碼失去了平衡,讓這些男人,不失時機、不惜代價地改變了自己的行爲,于是風雲突變,改變了他們自己的歸宿,更改了中國的曆史。
陳圓圓,這位秦淮河畔的絕代佳人,竟引江山易色,地覆天傾;帝星殞落,霸王爲僧,當世梟雄,爲之搏命;生靈塗炭,傾國傾城。
  空谷幽蘭 豔冠群芳 傳奇才女------董小宛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紅顔。晚明之際,這裏誕生了一位名揚江南、技壓群芳的才女??董小宛。她與才子冒襄,珠連壁合的佳話,隨著《梅影庵憶語》而流芳百世。更衍移了她進宮爲董鄂妃,順治皇帝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動人傳說。 董小宛出生煙花,閱盡人間的悲歡冷暖,但卻有著超然脫俗的清秀與靈氣,她聰慧絕倫,才藝超群,引得無數才子佳人驚奇贊歎。她重情有義,度盡劫波,終得與如意郎君,長相廝守;她氣節凜然,助夫胥奔走民族大業。雖然年僅二十八歲即花名凋零,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傳 奇一生。
  亂世名姬 柔腸俠骨-----李香君
       李香君體態嬌小玲瓏,膚色瑩白如玉,綽號“香扇墜”,在秦淮八豔中,她沒有顧橫波、陳圓圓那樣的豔麗嫵媚,也沒有柳如是、馬湘蘭那樣超群的詩畫才情,但傳劇《桃花扇》一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香君忠貞剛烈之名,幾乎舉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贏了最高聲譽。 她忠于愛情,矢志爲侯方城守貞;忠肝義膽超越男兒,在魏逆權臣阮大鋮面前公然唱出“于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寧不教須眉愧煞。其凜然正氣如寒冬傲梅,足以令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由此改寫!
  傾倒西東方的清末名妓------賽金花
       寒金花名噪大江南北,更傾倒西方,是晚清大名鼎鼎的人物。她一生姻緣分分合合,極富傳奇色彩,由妖冶風流的妓女,到狀元郎之妾,欽派公差夫人,又淪爲青樓名妓,可謂幾度沈浮。國家危難之秋,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燒殺淫掠,賽金花憑著自己高超的手腕,用美色服聯軍主帥瓦德西,以己之力拯救斯民,譽滿京華,達到一生輝煌的頂點。然而天妒紅顔,在閱盡人間冷暖之後,歎別苦影,孤守余生。
  不信美人終薄命 自古俠女出英雄 民國俠妓------小鳳仙
       小鳳仙因與護國運動名將蔡鍔的傳奇經曆而名載史冊。她天生麗質,性情孤傲,不公世道使她淪落風塵,在北京八大胡同高張豔幟,成爲南幫翹楚。結識革命黨人蔡鍔是小鳳仙一生命動的轉折點。深明大義,俠骨柔情的她與蔡鍔將軍情投意合,互爲知音,而小鳳仙幫助蔡將軍曆盡艱險,逃脫虎口,更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一代俠妓的芳名自此長存。
http://hi.baidu.com/cqtnzj/blog/item/a375c1d4ee616f05a18bb7ed.html

24集電視劇《蘇小小》

領銜主演:王亞梅 佟瑞欣
  劇情簡介: 
蘇小小人稱錢塘第一美人,德、藝、才、色俱佳,可與西湖山水爭奇鬥豔。蘇小小雖身外青樓,但與書生阮郁刻骨透徹之情始終不渝。然而,蘇小小所愛的阮郁恰恰又是同父異母妹妹紈素的未婚夫,從而展開了一場錯綜複雜的愛情糾葛,。蘇、阮的愛情,除了蘇小小親生父親南齊國子祭酒謝松齋的百般阻撓外,阮郁的父親朝遷禦史阮康又派文武雙全的鮑仁充當“奸細”,企圖從中挑撥。結果鮑仁又深深地愛上了蘇小小,使這場情感糾葛更加複雜化,朝延禦史中丞孟浪見到蘇小小更是神魂顛倒,使盡事種手段,企圖霸占蘇小小,遭到蘇小小拒絕。孟浪惱羞成怒,把蘇小小推上公堂,打入地牢。此案驚動了皇後娘娘,孟浪不得不公審蘇小小。在公堂上各種人物亮相,各種觀點交鋒,展開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生死搏鬥。蘇小小經曆各種磨難,心力憔悴,在二十一歲時去世,成爲封建社會的一個犧牲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863452.html

各個電視劇中那個陳圓圓最漂亮?

鹿鼎記 TVB84版 陳圓圓-商天娥(最難看的陳圓圓)
TVB97版 陳圓圓-梁小冰(個人認爲最漂亮的陳圓圓)
華視00版陳圓圓-朱茵(朱茵是美女,可惜那時已經過了她最美麗的時間)
帝女花 陳圓圓-向海嵐
江山風雨情 陳圓圓-張瀾瀾
桃花扇傳奇 陳圓圓-趙靚
明末風雲 陳圓圓-翁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70674.html

28集電視劇《風流戲王》(2004年8月18日在橫店開拍)

導演:範秀明
主演:
焦恩俊(飾李 漁) 寧 靜(飾李香君)
雷恪生(飾洪承疇) 趙亮(飾王永康)
戴嬌倩(飾隆格格) 李公律 飾王紫稼
婁亞江(飾吳強) 李屹(飾杜學士)
劉溯(飾周書吏) 隋蘭(飾林五娘)
徐葉娜(飾王姬) 莫俏媚(飾喬姬)
尼格木圖(飾曹璽) 馮進高(飾吳湘)
王振宇(飾李三)
  幕後資料:清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李漁的傳奇人生首次搬上熒屏。以李漁生平事迹爲藍本演繹的28集電視連續劇《風流戲王》,是繼去年30集電視連續劇《江山美人》之後,橫店集團影視娛樂有限公司再次獨家投資推出的力作。
李漁一生酷愛戲劇,戲劇活動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業。作爲一個戲劇全才,一個精通戲劇藝術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戲劇實踐家,李漁除了訓練演員、導演劇目外也登臺演戲, 同時又寫了不少戲供自己的戲班演出。他的劇作《笠翁傳奇十種》多寫才子佳人的故事,雖然流露出市井趣味,卻因善于描繪常人的生活欲望,在離奇的情節中表現出真實的生活氣氛,富有才情和機智,且有良好的演出效果,故流傳甚廣。
《風流戲王》講述的是李漁帶著他的戲班四處演出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他風流倜儻、癡心藝術而充滿艱辛的傳奇人生。該劇由寧靜、戴嬌倩等知名演員出演。
  故事梗概
順治年間,清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穩,改朝換代的陣痛仍在延續。
爲戲癡迷的李漁,兩耳不聞窗外事,潛心舞臺,憑其卓越的才情,“戲名”深入民心,遠近聞名。
到江南尋訪昔日名妓李香君的洪承疇因爲李漁借戲曲譏諷于他,懷恨在心,欲對李漁不利。他費盡心機,要讓李漁身敗名裂,背上千古罵名,讓作爲“文人”的李漁永世不能翻身。
冥頑不化的前明官員吳湘因認爲李漁是《金瓶梅》的作者,認爲大明的滅亡正是因爲《金瓶梅》教壞了世風民心而導致的,因此苦苦追尋李漁問責。洪承疇乘機慫恿吳湘,給李漁惹來不少麻煩。
爲尋找不到合適演員而苦惱的李漁,邂逅心灰意冷、准備剃度爲尼的李香君。最初爲愛李香君“戲才”,李漁把准備遁入空門的李香君拉回塵世。誰知爲戲的一次沖動,竟讓兩人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爲憐惜香君的情懷操守,李漁放棄了不過問政治的自我承諾,不顧性命安危,搭救香君收養的前明烈士遺孤,並以學戲唱戲爲掩護收養在戲班。漸漸地,李漁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李香君。本來已經心如止水的李香君也發現自己的心慢慢地融化了…… 從此相守李香君,除了爲戲,更是爲愛。
自小追隨李漁的喬、王二姬心中暗戀李漁,個性灑脫的隆格格也因爲仰慕李漁的才情,偷偷溜到江南,尋找李漁。幾路人馬彙在一起,演出了一番好戲。因李漁對李香君的情感,不但打翻了她們的醋瓶子,也使她們不得不采取策略,既聯合又對立,彼此鬥法,鬧出不少笑話,令李漁哭笑不得。
洪承疇公報私仇,以搜查反清遺孽爲名派兵搜尋李香君,再加上吳湘鍥而不舍、聯絡了一班前明官吏苦苦追尋李漁,李漁的戲班充滿了驚險和鬧騰。
李漁的戲班被江南織造曹璽看中,邀請李漁在太後生日之時帶領戲班進京爲太後演出。但遭到李香君的反對,她堅持認爲不應該爲蹂躪大明的滿人唱戲,而李漁卻認爲,這正是向滿人展示戲曲文化的大好時機,並勸香君順應時代潮流。他告訴李香君,他要用博大精深、美侖美奐的戲曲,讓滿人來見識漢人的文明,爲在疆場上敗于滿人的漢人贏得尊嚴。
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婿王文康爲了向太後獻媚,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組織戲班“姑蘇劇社”,准備進京演出。可王文康才疏學淺,無法組成優秀戲班,他開始覬覦李漁戲班,欲把李漁的戲班據爲己有。
李漁不爲利益所惑,王文康幾次不能得逞,惱羞成怒,場上不行場下使勁,自忖與李漁戲班鬥戲不能獲勝,王文康不但開始了陰險的場外損招,也聯合洪承疇對李漁共同發力。
洪承疇因爲他暗中仰慕的李香君心儀李漁而更加惱羞成怒。爲王文康出謀劃策,屢屢把李漁置于險境。
王文康在洪承範疇的幫助下,制造戲場踩人事件,並利用“女屍”誣陷李漁輕薄民女,導致民女自盡。李漁蒙冤入獄。王文康大肆制造謠言,煽動地痞到蘇州府尋釁滋事,請願要公審李漁。情況萬分危急。好在曹璽、隆格格等暗中相助,李漁才曆經苦難,得以脫險。但李漁的兩位高徒喬姬、王姬爲搭救李漁,中了王文康的奸計,答應離開李漁戲班,並簽字畫押,加盟“姑蘇劇社”。
李香君得到侯方域的消息,欲尋侯方域,並還回“折扇”,以徹底了斷情緣。李漁不舍李香君,擔心香君一別不會再回來,但仍大度地讓香君離開。
醇親王奉皇命,來蘇州最後定奪爲太後祝壽的戲班。王文康和李漁各自率領戲班,准備“鬥戲”。
因李香君離去而使李漁苦于戲班沒有旦角之時,從京城得知李漁落難前來搭救的隆格格及時趕到,及時頂上,李漁因而獲得第一場的勝利。但王文康慫恿醇王爺以隆格格不是李漁戲班成員爲名,要隆格格退出第二場的演出。就在危急之時,李香君趕到救場。李香君告訴李漁,她決定不回南京,因爲她已經無法割舍戲班,更無法割舍李漁。
有了香君的加盟,李漁戲班大獲全勝。就在李漁准備進京演戲,宏揚戲曲文化的宏願即將實現之時,最終不願爲滿人演戲的李香君卻留下書信一封,不辭而別。李香君在信中告訴李漁,她尊重李漁的選擇,所以最終才選擇離開……
因戲邂逅,因戲結緣,最終卻又因戲而分離。
李漁在京城的演出大獲成功,隆格格設法封李漁爲“風流戲王”。而此時的李漁卻無法享受戲劇帶給他的歡樂,他獨自遊走在街頭,無望地尋找著香君的身影……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77261.html

賽金花

在晚清衆多的名妓之中,賽金花應該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除了名列“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的《孽海花》,還有多部筆記和小說涉及她的故事。
  根據有關的史料,曆史上的賽金花經曆大概如下:
其初名爲傅鈺蓮,又名彩雲,江蘇鹽城人,(一說爲安徽人)約生于1872年。幼年被賣到蘇州的所謂“花船”上爲妓,1887年(光緒13年),適逢前科狀元洪鈞回鄉守孝,對彩雲一見傾心,遂納?妾,洪時年48歲,傅彩雲年僅15歲。不久,洪鈞奉旨爲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懼華洋異俗,遂借誥命服飾給彩雲,命她陪同洪鈞出洋。90年代初,同洪鈞歸國,不久洪病死。1894年,傅彩雲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蘇州途中,潛逃至上海爲妓,改名「曹夢蘭」。後至天津,改名「賽金花」。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居北京石頭胡同爲妓,曾與部分德國軍官有過接觸,也曾改換男裝到皇家園林西苑(今中南海)遊玩。1903年在北京因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獄,解返蘇州後出獄再至上海。晚年生活窮困潦倒,1936年病死于北京。
  今天從現存的一些老照片來看,賽金花本人並沒有令人驚豔的傾國之色,卻只因不同尋常的經曆,成爲一連串傳奇故事的主人公。
  能夠嫁給狀元首先就是一個風塵女子不同尋常的遇合,這于是引出了另外一個在當時就頗爲流行的傳說。據說,洪鈞未中狀元之前,曾經受到過一個妓女的資助,這個妓女有的作品裏稱之爲小青。和所有“公子落難美人相救”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樣,洪鈞和小青訂下了白頭之約,但是也同樣沒有跑出這類故事的套路:中了狀元的洪鈞覺得娶妓爲妻有損自己的體面,于是抛棄了前盟。而不知內情的小青最初沈浸在被人稱爲“狀元夫人”的喜悅中,得知真相後憤然上吊自殺。因此,在《孽海花》中,出場時的「花榜狀元」傅彩雲脖子上有一圈與生俱來的紅絲,足以讓男主人公金雯青(洪鈞字文卿,此處影射很明顯)明白她是小青的後身,遂有隔世重逢之感。而因了這段沒有了結的前世孽債,許多作品將洪鈞的死因歸爲小青對他的報複:彩雲後來私通幼仆、玩弄戲子,最終將洪鈞氣死。甚至後來彩雲與戲子孫小三的一段不解之緣,也有傳言說,因爲孫小三的前身在那段前世姻緣中曾經爲小青鳴過不平,所以今生裏得到彩雲的以身相報。 不過曾樸的《孽海花》並不滿足于以上這樣因果報應的簡單故事,小說對彩雲的個性進行了更爲細致的加工,使人們更容易相信這位狀元夫人的不同凡響。在做“公使夫人”期間,彩雲不但很快學會了歐語,其美貌和聰明也到處引起轟動,甚至德國皇後也與她合影留念;與此相對照,大清國的公使金斐青卻處處顯出迂腐和無能,危難之時甚至要求救于他這位如夫人。而傅彩雲在金雯青死後要求脫離金家的一段表白裏,其坦率和敢作敢當也不乏令人稱道之處:
  “我何嘗不想給老爺爭口氣,圖個好名兒呢?可是天生就我這副愛熱鬧尋快活的壞脾氣,事到臨頭,自個兒也做不了主。……若硬要把我留在這裏,保不定要鬧出不好聽的笑話,到那一步田地,我更要對不住老爺了!再者我的手頭散漫慣的,從小沒學過做人家的道理……我闊綽的手,一時縮不回,只怕老爺留下來的這一點死産業,供給不上我的揮霍,所以我徹底一想,與其裝著假幌子糊弄下去,結果還是替老爺傷情面,害子孫,不如直截了當,讓我走路,好歹死活,不幹姓金的事,至多我一個人背著個沒天良的罪名,我覺得天良上倒安穩得多呢。”
  實際上,假如傅彩雲在洪鈞死後心甘情願地爲他守節而不是下堂求去重操舊業,「狀元夫人」的名聲就不可能作爲一種成名的資本。而在賽金花的時代,象明末名妓董小宛那樣從良後心甘情願作一名賢婦的妓女可謂聊勝于無。清末的妓女,許多因爲揮霍太過、債務纏身,經常靠嫁人來擺脫債務,不出三、五月到一年,即想方設法地脫離夫家,重張豔幟,名爲“泡浴”。賽金花雖未能免俗,但她到底是在洪鈞死後才明明白白地下堂求去,倒也不失爲一種光明磊落。因此,在燕谷老人的《續孽海花》裏,曆史上賽金花在送靈回南的途中潛逃到上海,被描述成經過洪鈞原配夫人默許的行爲,因爲如此則彼此都不傷體統。
  回到滬上的賽金花挂牌接客,果然效果頗佳,名聲大噪。清末著名小說家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因爲她傳奇的經曆,將她列入海上名妓中的“後二怪物”之一。另有作者特意將原來的海上名妓“四大金剛”開除一位,而將這位「狀元夫人」列?「金剛」之首。在北京她則因爲喜歡穿男裝,被稱?“賽二爺”。
  不過促成賽金花再次成名的卻是庚子事變。據傳說,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賽金花因爲通歐語,得到西人的寵幸,她在西洋時就與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相識,這次舊情複燃,親密異常;也憑借這一層特殊關系,賽金花曾勸瓦德西少侵擾百姓,辛醜和議之成,也多得益于她,因此京城人對她多有感激,稱之爲「議和人臣賽二爺」。這類傳說也正是賽金花故事中最引起爭論的地方。從曆史上看,出生于1832年的瓦德西時年已68歲,似乎不大可能與賽金花有什麽私情可言。不過,在北京衆多的倚門之娼當中,精通歐語的確可以使賽金花脫穎而出,爲“結與國之歡心”提供方便。至于賽金花是否對辛醜和約發生過作用,從史實上可以說是無據可查,不過民間敘事卻是另一回事了。在當時多數人的記錄中,乘車與歐人招搖過市的賽金花至少並沒有引起普通人的反感,「議和大臣賽二爺」倒是名滿九城。傳說不見得具有細節的真實性,卻並不排除一定的合理性。
  這段難以揣測的公案給小說家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另一本清末小說《九尾龜》是這樣敘述此事的:賽金花到紫禁城與瓦德西敘舊,看到國人眼中神聖的皇家宮苑被聯軍占領,面目全非,本能的愛國心由此被喚起:「我雖然是個妓女,卻究竟是中國人,遇著可以幫助中國的地方,自然要出力相助」。因爲華德生(影射瓦德西)請她作翻譯文案,賽金花借此勸說華德生不要虐待中國人,釋放被押的中國官員。更爲人稱道的是使出她的嬌媚手段,幫助中國的議和大臣洪中堂(影射李鴻章)說服華德生在和約上簽了字。對于這一段功勞,一般的文人贊揚起來喜歡咬文嚼字,什麽「他在那槍林彈雨之中,談笑而勸敵帥,頤指而策番奴,飄零鴛燕,因賴他作個金鈴,即貴居王公,也都靠他一枝明杖」,更本色一點的想象大概更符合主人公的身份,我們可以設想,賽金花打著一口婉轉的蘇白,向別人表明自己簡單的動機:「謝不謝倒沒有關系,只是讓大家看看,知道我們吃把勢飯的人也不是一點點用場也沒有,別人說起來總是堂子裏的倌人沒有好人,其實也不見得。」
  和議既成,聯軍退兵,兩宮回鑾,亂哄哄論功行賞之時,自然沒有賽金花的份。相反,雖然「議和大臣賽二爺」的名聲增加了不少「生意」,也不過依舊做著倚門賣笑的生涯。一至于後來的虐妓致死一事,賽金花並非沒有責任,但似乎也別有隱情,例如吳趼人就認爲,她是因爲招搖的緣故才被解返原籍的。「招搖」二字似乎頗有深意,亂世之中,一個風塵女子身份大起大落,巨大的反差很容易反映出世態炎涼。因此,《九尾龜》就大膽的虛構了一個卑鄙的蔔部郎,賽金花因爲看不慣他的市儈樣,得罪了他,後來他就借虐妓一事大做文章進行報複,使賽金花最終被迫鎩羽南歸。
  此後的賽金花雖然又在上海重張豔幟,只是秋娘已老,傳奇的故事也離她而去。不過一個身份低賤的風塵中人,一生中兩次與曆史風雲際會,雖爲流星一閃,卻也足以引起世人的向往與涼歎,因此,時人曾預言:
  「照他這樣俠骨奇情,不但比古來的蘇小、薛濤,只以歌舞詩詞傳爲佳話者不可同年而語,就是比那些紆青拖紫的貴人,弄月嘲風的名士,碌碌終身,汶汶沒世,也就有上下床之別,將來自必爲一代傳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54238.html

小鳳仙

據有關史料記載,小鳳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親是偏房。因不願受大老婆歧視,其母帶著她離開朱家單過。不久母親病逝,一位姓張的奶媽收留撫養她,所以她就改姓張。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那時張奶媽帶著小鳳仙正在浙江巡撫增韞(子固)家幫傭。11月間,杭州革命黨人響應武昌起義,在杭州起事,炮轟巡撫衙門。張奶媽就帶著她倉促逃往上海。因衣食無著,張奶媽就將她暫時押給一位姓胡的藝人學戲,到南京賣唱爲生,取藝名“小鳳仙”。1913年(民國二年)7、8月間,革命黨人在南京發動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北洋軍閥馮國璋、張勳等部攻打南京,戰火延及近兩月。小鳳仙跟著胡老板逃回上海。這年小鳳仙已是13歲,成一亭亭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著胡老板輾轉到達當時的京師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陝西巷雲吉班賣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藝俱佳,名震京師,成爲民國初年北京城紅極一時的名妓。
  結識蔡鍔
就在這期間,前任雲南都督蔡鍔將軍被袁世凱羈留于北京,居高位,實閑職,並遭受種種監視,爲避袁世凱耳目,故作韜晦之計,常到八大胡同妓院走動,在雲吉班結識了小鳳仙。英雄美人,十分恩愛,成爲知音。蔡將軍知道了小鳳仙的身世後,十分同情。一次,張奶媽從江西來到北京,找到胡老板與小鳳仙。蔡鍔問小鳳仙:“張是什麽人?”小鳳仙說張是她母親,胡老板是領家(押賬的債主)。蔡鍔就出錢替小鳳仙贖了身。小鳳仙回到奶媽身邊,仍在雲吉班做生意,並與蔡鍔感情更深。蔡教她識字看書,並常給她講些《三國》、《水滸》的故事與做人、爲政的道理,後來也給她透露些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事情,使小鳳仙的思想認識大爲提高,終于在1915年(民國四年)11月中旬袁世凱稱帝前夕,協助蔡鍔逃出了北京。隨著護國討袁鬥爭的勝利發展,小鳳仙的“俠妓”名聲也傳遍了全國。銷聲匿迹但不幸,蔡鍔將軍在討袁護國鬥爭取得勝利後僅數月,于1916年(民國五年)11月8日在日本東京因喉癌不治逝世,年僅34歲。消息傳到北京,小鳳仙悲痛欲絕。在北京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特地請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聯送去致祭。這是中國近代的一副名聯。其詞如下:
九萬裏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顔色亦千秋
據說,當北京官方與民間各界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穿藍布大褂,親自前往致哀。當她隨民衆步入靈堂向蔡鍔遺像鞠躬時,被北京大學堂的學生發現。小鳳仙察覺後隨即快步走出中央公園,學生們追蹤尋訪,竟不可得。此後,小鳳仙遂從八大胡同消失,隱姓埋名,無影無蹤,對其去向衆說紛紜,一直是個謎。
  遠嫁東北
直到近年,關于小鳳仙後半生的情況才逐漸披露出來。筆者經多方搜集查訪核證,整理如下:
小鳳仙自蔡鍔將軍去世後,遂離開八大胡同,隱姓更名。她先嫁給東北軍的一位師長,從北京移居沈陽。後來可能是那位師長死了,她遂改嫁給一位姓陳的廚師,住家于沈陽市皇姑區壽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裏。因爲她丈夫姓陳,四周鄰居們都稱她“陳娘”,但對她不平凡的身世一無所知。人們看到陳娘長得很漂亮,白皮膚,大眼睛,瓜子臉,個頭兒至少在1.6米以上,依稀可見她年輕時沈魚落雁般美麗的姿容。至于她的實際年齡,她本人從不提及,長相又很年輕,無人能猜得准。她沒有工作,靠丈夫的收入養家度日,生活很是拮據。兩口子沒有子女。她居住的房間是狹小的北廂房,室內面積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室內幾乎沒有家具,因而並不顯得十分擁擠。家裏唯一像點樣的擺設,就是那只天天上弦的小鬧鍾。陳娘也沒有什麽講究的穿戴,只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洗得幹幹淨淨,穿起來顯得與衆不同。她的惟一愛好就是喝酒,幾乎每餐都要飲兩盅白酒,飲得很慢很慢。她的最大樂趣,就是去聽戲,聽得有滋有味,如醉如癡。這也可能與她早年的生活道路有關。她這樣的生活習慣一直維持到晚年。
  求助梅氏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1月,人民解放軍占領沈陽。這年小鳳仙已48歲。她丈夫在東北人民政府的總務處工作,可能還是廚師。她自己也要靠勞動吃飯了,先是進一家被服廠做工,以後到東北人民政府統計局出收部一位叫張建中的人家做保姆。她改名叫張洗非,不知此名是否有深意。她的生活仍較拮據。
1951年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赴朝參戰的志願軍,途經沈陽演出,下榻于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招待所。小鳳仙聞訊,很想見見這位昔日在北京的舊相識,並求得他的幫助,遂寫了一封信寄給梅。信中寫道:“梅先生,若寓沈陽很久,如有通信地址,望企百忙中公余之暇,來信一告。我現在東北統計局出收部張建中處作保姆工作。如不棄時,賜晤一談,是爲至盼。”數日後,小鳳仙接到梅蘭芳邀請相見的回信,高興非常,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得像過節一樣,趕去交際處招待所見梅。
這時的小鳳仙已年過五十,人老珠黃,又生活拮據,飽經憂患,故人顯得很憔悴。她見到梅蘭芳,一番寒喧後,便向梅談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和淪落煙花的經過,以及與蔡鍔相識並幫他逃離北京袁世凱虎口的情況。當她講到蔡將軍到雲南後就再沒有給她來過信,以及在討袁護國戰爭中喉疾加劇,去日本就醫逝世時,聲音哽咽,泣不成聲。梅蘭芳關切地詢問她此後的生活情況,她感慨萬分,講了她30多年來的顛沛流離,以及目前的生活艱辛。梅安慰她說:“你的生活問題,我跟交際處商量一下。人民政府一定會照顧你的。”當天,梅宴請了小鳳仙,離別時還送給她一筆錢。
  遵囑守密
梅蘭芳把小鳳仙托他解決生活問題的事,托付給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李桂森處長,並寫信通知小鳳仙與李桂森聯系。
小鳳仙接到梅蘭芳來信通知後,即去找交際處的李桂森處長。經李桂森處長介紹,小鳳仙被分配到一家政府機關學校當保健員,于1951年6月23日正式上班工作。爲此,她十分高興,于6月28日特地寫信給梅蘭芳表示感謝。信中寫道:
別後轉眼之間兩月多。當梅先生啓程時,捧讀大劄,即按所指去李處長處請示,以梅先生之幫助,現已蒙李處長之介紹,在政府機關學校當保健員,于星期一(二十三)正式上班。我的前途光明是梅先生之援助,始有今天。決依領導指示,遵守工作,以報答大恩……
梅蘭芳接小鳳仙信後,未再與其通消息,並遵小鳳仙囑,對其身世與行蹤守口如瓶,僅將此事告知其秘書許姬傳與近代史專家榮孟源。數年以後,榮孟源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梅蘭芳則在1961年病故。在政治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小鳳仙的情況再也無人知曉,也再無人敢于過問了。小鳳仙被人間遺忘了。
  舊情難忘
但小鳳仙仍默默無聞、平平淡淡地在沈陽平民中生活著,也仍然無人知曉她那不平凡的身世。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大陸正處在“文革”動亂之中,小鳳仙已是70多歲了,丈夫已死,孤苦伶仃。她曾被好心的鄰居、沈陽低壓開關廠女工劉長青接到家中住了一段時間。這期間她心情開朗,常常眉開眼笑。只是有一次,她聽到收音機裏播放戲曲,內容是當年蔡鍔與小鳳仙的往事,她面容痛楚,泣涕漣漣。劉長青見狀,急忙握住她的手,細問緣由。在一聲聲關切的詢問之下,這位被稱作“陳娘”的慈祥老人才情不自禁地口吐真言:“那戲中之人就是我!”她向劉長青講了自己的身世,並再三叮嚀,千萬不可外傳。
1976年,小鳳仙終于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人生道路,以76歲之齡病故。她是栽倒在自家平房旁的公共廁所裏,是突發性的腦溢血。人們把她擡進醫院急診室,但搶救無效而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39180.html

娼妓>維基百科

娼妓本作倡伎,本意是指女藝人,即歌舞表演中的女演員。由于中國古代從事歌舞音樂表演的樂戶毫無地位,因此多半與有勢力者以身體換取所需,導致妓女逐漸演變爲今天的含義。不過,「妓」並非「性工作者」的同義詞,在古代,某些藝妓並不提供性服務。日本藝妓和韓國妓生的「妓」字都保留古漢語「妓」的意思。
古代娼妓又稱青樓女子、風塵女子,她們大多數屬于奴隸身份,如宮妓、官妓、家妓等,多是罪犯、罪犯家屬、販賣人口或戰俘,她們是不能獲得報酬的。由于她們完全沒有人身自由,除了極少部分外,沒有改變身份的任何可能,因此古代的娼妓與現代的性工作者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由于古代提供性服務的人群中有許多提供舞蹈表演、吹拉彈唱、詩詞歌賦等內容,因此娼妓在古代的文化發展中起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許多文學作品是在妓院(古稱青樓、勾欄)中産生的。
中國最早有記載的公娼起源于公元前685年-645年間春秋時期齊國的首都臨淄,齊相管仲是公娼的創始人,他的治國方略之一是「設女閭七百,征收夜合之資」,以補充國家財政收入。最早的商業性妓院産生于唐朝古長安城的平康坊。曆史上有名的娼妓如:趙飛燕、李師師、陳圓圓等。
清末民初時,香港的妓女稱為阿姑、老舉(因香港開埠初年妓女需為人抱起(舉起)前往「做生意」而得名),妓院集中在水坑口,後來遷移至石塘咀,為著名的塘西風月所在地。
  現狀
在普通話發音中,「妓」和「雞」讀音相似,因此俗稱雞。在中國大陸,官方常用賣淫女一詞,而普通公眾會根據不同的工作場所和形式對其有不同稱謂,如在夜總會、舞廳、酒店等場所工作的妓女稱為小姐、三陪女,另外特定的環境下陪酒女、按摩女亦可能為同義詞。在臺灣地區,以援助交際形式進行性交易的稱為援交妹,KTV陪唱的稱為「公主」,於街上兜搭嫖客的妓女稱為站壁。也有稱企街(香港地區)等。其他的稱謂有流鶯、應召女郎、坐臺小姐以及根據地域來源加上一個妞或者妹字的稱呼。
由於性服務業長期存在的事實,以及性服務呈現的多樣化,其在現代社會的合法性也存在不同的聲音,部分國家和地區性服務已經合法化,但有人認為性服務是把人的身體當作商品,損害人的尊嚴,認為性服務不應合法化(參見性服務)。
性工作者如今仍被世界多數人口視為最低等的社會階層之一,然而尊重他們,或以自身工作為榮的從業者也有。他們最初從事性工作的原因是多樣的,有被逼良為娼,有為生活所迫,當然也有為滿足性需求或其他方面物資需求者。娼妓多被排斥在一般人的概念之外,現存絕大多數的娼妓無法獲得應該的人道對待。
目前,印度在其首都新德裏授權辦理了一間「妓女專業化培訓學院」。性工作相關行業很可能在未來逐步朝專業化轉型,不過在當前的時間點,這傾向仍不明顯。
  參見
性工作者
男妓
中國大陸賣淫業:談中國性工作行業的現狀。
臺灣的性工作
香港的性工作
廟妓:歷史上一種特殊的性工作者。
性服務
性產業:廣義與性、色情有關的產業。

賣淫
樂戶:古代從事吹彈歌唱的高級奴隸。
秦淮八豔:在中國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留下淒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名妓。
日本旅遊團珠海買春事件:在2003年9月16日—9月18日期間,有大約380名日籍男子在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進行集體買春嫖娼妓的事件。此事引起了中國民衆的強烈憤慨。
日本的性工作
慰安婦
中國娼妓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6%93%E5%A5%B3

中國娼妓史>維基百科

妓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行業,春秋時代管仲建立官妓制度,漢武帝時加以制度化。中國歷史上的妓女由宮妓、營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組成。陳東原認為中國有妓女真正開始於漢武帝時的營妓。許慎《說文解字》有「倡」字無「娼」字。梁朝顧野王《玉篇》始出現「娼」字。
  商朝
王書奴的《中國娼妓史》認為中國娼妓起源於殷商的女巫。
  周朝
春秋初期,齊國宰相管仲設「女閭」,《東周策》載:「齊桓公宮中女市七,女閭七百」。《堅瓠集》續集裏說:「管子治齊,置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花粉錢之始也。」
《吳越春秋》載:「越王句踐輸有過寡婦于山上,使士之憂思者遊之,以娛其意。」《越絕書》說:「獨婦山者,勾踐將伐吳,徙寡婦置山上,以為死士,未得專一也。後之說者,蓋勾踐所以遊軍士也。」
  漢朝
《正宗通》引《漢武帝外史》雲:「漢武始置營妓,以待軍士之無妻室者。」
東漢馬融「居宇樂器,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降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人稱「絳帳教授」。
  南北朝
《南史》載:齊廢帝「每夜輒開後堂,至營署中淫宴。」
  唐朝
《南部新書》載:媚川、歙州酒錄事,尚書李曜守歙頗留意,而已納營妓韶光。罷州日,與吳國交代托令存恤,臨發共飲,不勝離情。而已有詩曰:「經年理郡少歡娛,為習幹戈問酒徒。今日臨行盡交割,分明收取媚川珠。」吳答曰:「曳屐優容日日嘆,須言達德倍仇瀾。韶光今已輸先手,領得蠙珠字掌內看。」
《南部新書》載唐朝官員在外營妓而生子:「張裼尚牧晉州,外貯營妓,生子曰仁龜,乃與張處士為假子,居江淮間,後裼尚死,仁龜方還長安,曰江淮郎君」。
宋朝龔明之的《中吳紀聞》:「樂天(白居易)為郡時,嘗攜容滿、張志等十妓,夜遊西湖虎丘寺,嘗賦紀遊詩。為見當時郡政多暇,而吏議甚寬,使在今日(指宋代),必以罪聞矣!」
杜甫作有《陪諸公子攜妓納涼》,《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等。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於此,兼每年新進士紅箋名紙遊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
  宋朝
馮夢龍《古今笑史》有一則「不近妓」的笑話:「兩程夫子(即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赴一士大夫宴,有妓侑觴。伊川(程頤)拂衣起,明道(程顥)盡歡而罷。次日,伊川過明道齋中,慍尤未解。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卻無妓;今日齋中無妓,汝心中卻有妓。』」
吳自牧《夢梁錄》明有「紹興間,楊沂中因駐軍多西北人,是以于城內外創立瓦舍,招集妓樂以為軍卒暇日娛戲之地。今貴家子弟郎君,因此盪遊破壞,尤甚於汴都。杭之瓦舍,城內外不下十七處」。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元年:「詔裁造院女工及營婦配南北作坊者,並釋之。聽自便。」
柳永自稱「奉旨狎妓柳三變」。
陸遊《渭南文集》卷三十八墓誌銘「朝奉大夫直秘閣張公墓誌銘」中記張瑨「得臨安營妓,與之歸,遂欲棄妻出子……」。
  明朝
謝肇淛《五雜俎》說:「今時娼妓滿布天下,其大都會之地,動以千百計。其他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終日倚門賣笑,賣淫為活,生計至此,亦可憐矣!而京師教坊官收其稅錢,謂之脂粉錢。隸郡縣者,則為樂戶,聽使令而已。唐、宋皆以官妓佐酒,國初猶然。至宣德初始有禁,而縉紳家居者,不論也。故雖絕跡公庭,而常充牣裏。又有不隸于官,家居而賣姦者,俗謂之『私窠子』,蓋不勝數矣!」
  清朝
雍正七年(1729年),改教坊司為和聲署,各地樂戶皆除籍為民。
乾隆時發布上諭稱:「此四惡者,劫人之財,戕人之命,傷人之肢體,破人之家,敗人之德,為善良之害者,莫大於此。」
《燕臺評春錄》說:「嘉道中六街禁令嚴;歌郎比戶,而平康錄事不敢僑居。士大夫亦恐罹不測,少昵妓者。」「道光以前,京師最重像姑,絕少妓寮」。
《京華春夢錄》:「清光緒中葉,斯時歌郎像姑之風甚熾,朝士大夫均以挾妓為恥」
袁枚說:「二千年來,娼妓一門,歷明主賢臣,卒不能禁,亦猶僧道寺觀,至今遍滿九州,亦未嘗非安置閒民之良策。」
「鹹豐時,妓風大熾,胭脂石頭等衚衕,家懸紗燈,門揭紅帖,每過午,香車絡繹,遊客如雲,呼酒送客之聲,徹夜震耳。士大夫相習成風,恬不知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A8%BC%E5%A6%93%E5%8F%B2

歌女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爲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聲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藝妲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會(但不一定)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爲身份、財富的象征。
  各種稱呼及其由來
古漢語“妓”是指女性的藝術表演者,而“伎”是“妓”的本字,因此以演唱爲業的女性稱爲歌妓(伎)或聲妓(伎)。後來“妓”在漢語中變成“女性性工作者”的同義詞,爲免引起誤會,就多用“歌伎”或“聲伎”。
“謳者”的“謳”是歌唱的意思,“謳者”就是“唱歌的人”。
  “歌女”一詞則出現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之間。而歌姬則是美稱,“姬”在古漢語裏是對女性的美稱,也有美女的意思,日語中的“姬”也保留了美稱的意義,常用來稱呼貴族女性,日語至今仍然把女歌手稱爲“歌姬”。但現在于中文裏稱女歌手爲歌姬或歌女則含有貶義,尤其指于酒廊、酒樓、夜總會、遊樂場等場所走場演唱爲生的女歌手,已故香港女歌手梅豔芳就曾說自己小時候走場表演唱歌,被稱呼爲“歌女”,受同學歧視。
  “商女”、“秋女”、“秋娘”見于唐朝,杜牧的七言絕句《泊秦淮》中的“商女”就是指歌妓“商女不知亡國恨”。而商女的稱呼源自秋女、秋娘,秋女、秋娘是唐人對歌妓的稱呼,白居易《琵琶行》就把歌妓稱爲“秋娘”,古人把五音(宮、商、角、征、羽)與四季相配,因爲商音淒厲,與秋季肅殺之氣相應,故以商配秋。于是“商女”就成爲歌妓的別稱。
  臺灣日治時期,有一種叫“藝旦”的歌妓,也作“藝妲”,常于酒樓以戲曲悅客,此名稱最早見于清朝同治年間,她們一般不提供性服務。
英語稱爲Sing-song girl,由字面上看,很多人會認爲是直譯“歌女”一詞,其實不然。據張愛玲所述,“Sing-song girl”是源自吳語的“先生”一詞,吳語把高級妓女稱呼爲“先生”(“先生”可以是對任何人客氣的稱呼,不限性別),而她們必會在宴席上歌唱,英美人就誤把“先生”當作“Sing-song”(唱歌)了。
  曆史
  先秦時期
歌妓曆史悠久,原始宗教崇拜中有不少歌唱和舞蹈,那些于宗教儀式中表演歌舞的女性相信爲後世歌妓、舞妓的前身。夏朝時,夏桀就蓄養三萬女樂,亦即歌舞女藝人。至春秋戰國時期,一些地方還保留巫娼,有些歌舞表演則脫離宗教崇拜,變成純娛樂性質。成語“秦樓楚館”爲妓院別稱,而古代妓院爲歌舞表演場所,所以先秦時期已有歌妓。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嫁給呂不韋前就是邯鄲的歌妓。
  漢朝
漢朝時,皇宮中和貴族府中都有很多歌妓,用作于宴席上表演,娛樂君主、貴族、大臣等,少則數十,多則數百。東漢梁冀就蓄養上千名歌妓這些歌妓有時會成爲貴族的寵婢,有些會被正式納爲妾侍,有些更成爲後妃。例如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後衛子夫,本來是漢武帝姊姊平陽公主府中的歌妓。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蓄納聲妓、歌妓的風氣盛行,貴族府中的歌妓往往數以百計,這段時期的歌妓作爲貴族顯示財勢的功用最爲明顯,亦常出現搶奪歌妓的事,《世說新語》就記載不少關于歌妓的故事。三國時期曹操有一歌妓,唱歌唱得很好,但脾氣很壞,曹操雖然生氣,但又怕殺了她就聽不到那麽悅耳的歌聲。後來曹操訓練一百個歌妓,直至當中有人唱歌像那個脾氣壞的歌妓一樣好,就把她殺了。東晉的石崇,有一歌妓名綠珠,由于石崇性好浮誇,得罪了當時許多權勢人物,後來孫秀見綠珠貌美,欲搶奪綠珠。綠珠矢志不從,並跳樓自盡。
宮廷中亦多蓄歌妓、舞妓,南朝時流行的宮體詩,就是供宮中歌妓吟唱來娛樂君主、貴族之用。一些歌妓也成爲後妃,例如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就是歌妓出身。
  隋唐
  隋唐時蓄歌妓的風氣亦很盛行,貴族、文人與歌妓酬唱、交往也很普遍,有些文人更把歌妓引爲知己,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就有不少開于歌妓的描述。唐人傳奇故事中有不少女主角都是歌妓,例如《虯髯客傳》的紅拂女原爲楊素府中的歌妓,《柳氏傳》的柳氏爲歌妓,《霍小玉傳》的霍小玉被逐出霍王府後淪爲歌妓等。詩詞中也有不少關于歌妓的作品,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寫一個嫁作商人婦的歌妓,他自己也有蓄養歌妓,當中以樊素歌藝最好,白居易有詩:“櫻桃樊素口”贊美樊素的歌藝。李商隱有《贈歌妓二首》。女詩人杜秋娘本身就是歌妓(“杜秋娘”即“杜姓歌妓”)。晚唐以溫庭筠爲代表的花間派詩詞,與歌妓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從內容和形式上看,花間派詞主豔情,柔媚婉約,與“倚聲填詞”、協樂歌詞的性質分不開,以描寫深閨繡房、歌樓妓館的淺斟低酌爲主。這些詞通常會于宴會中由歌妓演唱,因此這些詞得以廣泛流傳,歌妓實在功不可沒。
宮廷中也有不少歌妓,唐玄宗愛好音樂,他于開元二年(公元724年)設置左右教坊,掌管宮廷的俳優雜技。當中的宜春院由女伶組成,稱爲“內人”;由于她們常在皇帝面前演出,又稱“前頭人”。當時出了一些優秀的宮廷歌妓,如念奴、許和子(許永新)等,二人的事迹見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據載,念奴歌喉有如鑽出了天上的朝霞,雖然鍾鼓笙竽的嘈雜也不能遮遏,因此玄宗對她十分寵愛。元稹亦曾在《連昌宮詞》詩中描寫了當時的情況。許和子是吉州永新(今永新縣)人,因此又稱“許永新”,父親是樂工,據段安節《樂府雜錄》載,她從小就喜歡唱歌,且美麗聰明,她的歌唱自然清新,善于變古調爲新聲。。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舉行盛大宴會,但觀衆的喧鬧聲幹擾了音樂聲,玄宗很不高興。高力士就建議由許永新登臺演唱,以止喧嘩,許永新歌聲一起,場內頓時寂靜無聲,觀衆都被她的歌喉所吸引了。玄宗常常說她的歌值千金。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南方相對穩定,宮廷內外都有歌妓,亦有歌妓出身的妃嬪,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花蕊夫人)就是歌妓出身。而孟昶善于享樂,和花蕊夫人在宮中亦
  宋朝
  宋朝時,不少士人都有蓄養歌妓,或與歌妓交往、酬唱,亦影響文學創作和傳播。
  其中婉約詞派與歌妓關系很深,北宋初年婉約詞派的詞是爲了讓歌妓歌唱而作,內容多爲男女戀愛、閨情等。張先、晏殊、柳永等詞人都有不少關于歌妓的詞作。其中柳永更是長期流連妓院,經常與歌妓接觸,常爲歌妓、樂工填詞,也常自度新曲,再填詞讓歌妓演唱。他仕途不順,亦可能因爲如此,對同在社會下層的歌妓有特別的感情,與她們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當時歌妓們都很喜歡跟柳永酬唱:“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死後,杭州名妓謝玉英出頭,與其他歌妓出錢把他殮葬,每年清明,歌妓們都會去柳永墓拜祭,稱爲“吊柳七”或“吊柳會”。他有不少關于歌妓的詞,例如《惜春郎》、《鳳銜杯》等,內容包括描述歌妓生活、描繪歌妓色藝、抒發對歌妓的相思眷戀等,在《樂章集》中有提到的歌妓有蟲娘、英英、心娘、酥娘等。
  除了婉約派的詞人外,開創豪放派的蘇軾亦有與歌妓交往,他離開杭州赴密州(今山東諸城),途經蘇州時,有歌妓守在閶門出城處,爲他設宴餞行,蘇軾就賦《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送給她。蘇軾的妾侍王朝雲也是歌妓出身,歌妓琴操亦與蘇軾有交情。蘇門學士秦觀也與歌妓交往甚密。而蘇軾的好友陳慥多蓄聲妓,令妻子柳氏不滿,柳氏更當著客人面前擊壁大呼,陳慥因此十公畏懼妻子,此事亦即成語河東獅吼的由來。
  北宋末年的歌妓李師師善詞曲、工歌唱,十分有名,連宋徽宗也被她所吸引,更多次離宮與她相會。《大宋宣和遺事》說李師師曾被冊封爲李明妃、瀛國夫人等,但國學大師王國維則說李師師從未進過宮廷。周邦彥亦與她有來往,寫了幾首表露愛意的詞贈予李師師,亦有一首《少年遊》描寫君臣都與李師師交好,此詞觸怒了宋徽宗,周邦彥被貶謫出京。《李師師外傳》載,金兵破汴,金兵主帥欲把她獻給金太宗,李師師拔下金簪自刺其喉自殺不遂,再吞簪而死。
  除了李師師外,周邦彥亦曾與另一歌妓嶽楚雲交往。
南宋之後,詞逐漸被“雅化”,較少描寫歌妓的詞,很多詞亦不再適合由歌妓演唱,但當時的詞人仍有些爲歌妓而作的詞。
  元朝
元朝時,各種職業被分爲十等,娼妓、藝妓(包括歌妓)、優伶等同屬于第八等的“倡”,一些演出雜劇的女伶本身出身自教坊司的歌妓。此外,不少歌妓會于歌樓裏或宴席中演唱散曲助興,元人夏庭芝的《青樓集》和陶宗儀的《輟耕錄》記載了一些歌妓、女伶的生活花絮和事迹,除了演出雜劇和演唱散曲外,她們還會演唱戲文、慢詞、諸宮調等。元朝著名的歌妓有梁園秀、張怡雲、順時秀 、珠簾秀、天然秀等。她們亦與文人交好,有些演出雜劇的歌妓,還與元曲作家建立深厚的友誼,例如珠簾秀和關漢卿、天然秀和白仁甫等。
  明朝至清朝中葉
  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設置“國營妓院”,稱大院,後稱舊院。因此歌妓多集中于秦淮河一帶。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和北京立教坊,到了明朝中葉,找士大夫歌妓的風氣更盛[18]在嶺南亦有歌妓,例如張喬,她生于明萬曆年間,卒于崇禎六年(1633)七月廿五日,字喬婧,一字二喬,又名張麗人。隨母淪落爲歌妓,與南園詩社諸子交厚,年僅十九歲就死去,其友彭孟陽等把她葬于廣州白雲山麓梅花坳,當時名士各作詩一首,植花一株于墓旁,號爲“百花塚”。
  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她們與文人士大夫的風流韻事,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清朝雍正時,雍正皇帝下令廢除教坊司,但樂戶仍然繼續經營妓院,因此歌妓並沒有消失。乾隆時,揚州成爲煙花之地,有不少歌妓,鄭板橋的詩就有“千家養女先教曲”一句,可見歌妓之衆多。而《落拓》一詩亦提到“縫衣歌妓家”,鄭板橋的《道情十首》被北京歌妓招哥傳唱,他知道後便托人帶錢給招哥:“宦囊蕭瑟音書薄,略寄招哥買粉錢”。乾隆下江南時,遇到一個歌妓,欲立她爲妃,他的第二任皇後烏喇那拉氏就剪自己的頭發來勸諫他,結果乾隆打消立歌妓爲妃的念頭。
乾隆、嘉慶年間,經濟的發展刺激妓業,包括歌妓的發展,當時珠江三角洲的妓業十分昌盛,尤其是廣州一帶,趙翼著的《簷曝記》中說:“廣州珠戶不下七八千,皆以脂粉爲生計。”。當時珠江上的歌妓分爲三個幫:廣州幫、潮州幫、揚州幫,均傳習各自地方的曲藝,互相交流,加上文人的幫助,歌妓場所興起一種叫南音的新曲種。嘉慶年間,嶺南文士馮詢、招子庸等的幫助下,在木魚歌、龍舟歌、南音(皆爲嶺南歌曲種類)的基礎上,通過“變其調”而創造出新曲種粵謳,通過歌妓演唱而廣泛傳播。
  清末民初至現代
  清末民初時,上海的妓院有不少歌妓,韓邦慶的小說《海上花列傳》就是描寫這些歌妓的生活。她們通常被稱呼爲“先生”,當時上海有不少從歐洲或美國來的外國人,而歌妓在招待客人時必會唱歌,吳語“先生”又與英語“sing song”音近,所以英語把她們稱爲“Sing-song girl”。而中文“歌女”的名稱在1920年代末葉才出現,即民國十四年之後。民國時期的歌女除了在傳統的妓院、酒家表演,還有于夜總會、舞廳等由西方傳入的娛樂場所表演,由于她們多會與客人交際應酬、飲酒,因此又稱交際花(交際花亦包括舞女)。
  在秦淮河上,有一種于“七板子”上賣唱的歌妓,本來是于茶舫上賣唱,後來被政府取締後,才改于七板子上賣唱,朱自清和俞平伯就分別于兩篇同樣題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的文章描述過她們。雖然這種歌妓是賣藝不賣身的,但當時一些人,包括一些知識份子,認爲她們從事的職業不正當。朱自清在《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1923年10月11日)中,就說到聽歌雖然與狎妓不同,但他覺得她們與娼妓(性工作者)都屬于“妓”,認爲她們從事的是不健全的職業,而接近妓者是不正當的行爲,所以拒絕聽歌妓唱他又提到她們是“被逼的以歌爲業”。而俞平伯則出于對歌妓的尊重和同情而拒絕聽歌,認爲聽歌是對她們的侮辱。
  臺灣由同治年間開始出現一種叫藝妲的歌妓,盛行于日治時期。她們在藝妲間接受訓練和表演,亦會到酒樓、廟會、私人筵席等表演,以演唱戲曲爲主,多名藝妲唱曲並作角色扮演則稱爲藝妲戲。
  在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區,同治年間,廣州出現專門收養盲女傳授粵曲彈、唱技藝的“堂口”,這些能彈能唱的失明女歌手被稱爲“瞽姬”,被稱呼作“師娘”,俗稱“盲妹”。也有一些歌女到茶館、酒樓賣唱。民初時廣州有一種“曲藝茶座”,第一家曲藝茶座是廣州西關十五甫正街的初一樓,“師娘”常會登臺演唱,不久又有健全的女歌手演唱,一些歌妓脫離妓籍後亦加入女伶行列。1918年,校書(歌妓)林燕玉在初一樓客串登臺演唱,開了失明藝人和女伶混合演唱之先,後來又有卓可卿等,取代了“師娘”。妓院裏的未成年歌女稱爲“琵琶仔”,琵琶仔往往會成爲妓女(當地人稱“阿姑”)。
  “歌女”一詞出現後,由于“歌妓”的“妓”令人聯想到性工作者,而“歌姬”的“姬”又有“寵姬”、“姬妾”的意思,“歌妓(伎)”和“歌姬”的稱呼被“歌女”所取代。在1920年代左右,隨著唱片業和電影業的發展,加上五四前後西方戲劇理論的傳入,令不少知識分子加入演藝行列,藝人的社會地位亦得到提高。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女歌手已不再稱爲“歌女”,“歌星”這個名稱亦開始出現。“歌女”亦開始帶有貶義,常用來指一些知名度較低或到處演唱爲生的女歌手,直至二十世紀中後期,仍然有人以“歌女”作爲于酒廊、酒樓、餐廳、舞廳、街頭(如香港廟街、大笪地等)、遊樂場(如香港荔園)等地方演唱,而知名度不高、“檔次較低”的女歌手之貶稱。
http://baike.baidu.com/view/944151.html?tp=0_00

本館的「藝」及「妓」前後評有:《藝伎回憶錄》《惡女花魁》《烈女殉情記》《櫂》《歌女五美圖》 《日本愛經》 《海上花》《上海異人娼館》 《250天倫敦應召日記》 《援助交際》  《臺灣藝妲風華》 《12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 中國四大名妓 《畫魂》 《四大才子》 《李娃》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玫瑰玫瑰我愛你》 《青樓艷妓》 《索多瑪120天》 《茶花女》

上一篇:《海上花》

下一篇:《上海異人娼館》

阿楨 2022-05-14 06:23:44

《孟買女帝》|印度真人真事改編, 從妓女成為黑道大姐超狂人生!2022-05-13

《孟買女帝》是2022年Netflix上映印度傳記電影推薦,又名《孟買大家姐》,改編自印度作家侯賽因薩迪撰寫的《孟買黑手黨女皇》甘古拜本人真實故事,甘古拜被譽為是孟買黑手黨皇后,劇情故事在敘述甘古拜被男友賣至妓院,她誓言要在五年後奪回自主權,之後靠著黑手黨首領拉拉的闢護,以及在選舉時當選卡馬蒂普拉區長,更是致力於推動性交易合法化等,成為猛買叱吒風雲的「孟買女帝」!
  華麗歌舞穿梭《孟買女帝》
一個傳奇女人的故事,如果用破敗環境、夢想殞落與絕對寫實,氣氛一路沉重到海溝那麼黑暗,大概也不可能榮登網飛的排行榜。片子既然是印度片,不免俗要來點華麗歌舞。慶幸的是,本片的歌舞不算太冗長,或是強硬穿插其中,而是適時調劑悲傷的氛圍並刻畫角色的心境。
從片初甘古拜的跳舞登場,演繹懷有星夢的少女,到後期瘋狂旋轉獨舞的戲,一個成熟的女人嫣然誕生。這是少數不讓筆者討厭的印度歌舞,如果沒有這些歌舞讓你從沉重的故事轉移焦點,恐怕無法一口氣看完。
  女主角引人深思的勇氣
甘古拜掛在嘴邊的「男人不可信」,揭露她悲慘遭遇下只相信自己和好姊妹的習性。然而,片子不免讓人覺得她有時是矛盾的,畢竟她的販酒生意有大半是靠乾哥撐腰,她能在廣場上發表激勵人心的演說,也有勞記者的幫忙。她能翻轉際遇,除了自己的堅持,也有他人的幫忙。她的確在爭取娼妓工作權上有不可抹滅的影響,但始終還是女權低落環境下的受害者,難以洗刷身分的汙名,也無法成為妻子與媳婦,這是故事最無奈之處。
該片沒有忽視甘古拜的脆弱,也不把她形塑成聖人、完美的女性主義者,而是維護妓女工作權與尊嚴的女性。看她解救小女孩同時換取選舉好名聲、賄絡警察以保住販酒生意、在自己場子放電影好讓競選對手的演說沒半個人,不在乎小奸小惡,只求能為姊妹們謀求更長遠的生計。
甘古拜有太多行為讓人懷疑需要做到如此嗎?犯得著跟人槓上嗎?我們在她曲折的人生中,反思捨我其誰的勇氣,對於她的矛盾不忍批評。命運之神選中了某個人成為英雄,而她也在換上新名字的當下,宣告過去那個沉迷星夢的女孩已死了,從此她就是自己人生的電影主角。既然是主角,踏上佈滿荊棘的道路,不見點血是難以成就英雄之路的。至於這血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恐怕只有英雄本人知道了!

圖博館 2017-09-21 08:23:44

曾以“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被人親切稱為“張三影”的北宋詞人張先,是蘇軾的好朋友,兩人均是“蘿莉控”。
  老來雄心在的張先,80歲時娶了一位18歲的“蘿莉”為妻,還十分恩愛。一次宴會上,頗為得意的張先調侃自己的新娘說:“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在座的另一“蘿莉控”蘇東坡(四十歲的蘇東坡娶了十四歲的王朝雲為妾,和張三影同為蘿莉控),立馬意味深長地和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一樹梨花“壓”海棠,既曖昧又貼切,一言盡得風流,兩個“蘿莉控”果然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回應
這文章有意思,看著還有知識增長呢,好!
真能胡扯。朝雲是蘇軾倅杭時,蘇夫人收的婢女,當時才12歲。到烏台詩案蘇軾入獄時,蘇夫人憂病交加臥床不起,家裡全靠當時大概17、8歲的朝雲支撐,後來蘇軾謫到了黃州,才納朝雲為妾,當時朝雲在18歲以上了,很快就生了個兒子,不久就夭折了。(如果蘇軾很早就娶了朝雲,則朝雲應該在黃州之前就生孩子了)。蘇軾小時候家教很好,有個非常明事理的母親,所以蘇軾一生都很尊重婦女。蘇軾初到黃州時,每天都不出門,而且是白天睡覺,晚上才出去溜達一下,著名的卜算子“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就是寫的這段生活。因為當時蘇軾帶罪,也見識了人心險惡(到黃州後,“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也被監視,所以極其低調,不想給別人和自己惹麻煩,哪來的到處混跡、還出席當地官員的宴會?他是後來朝廷對他的看管放鬆,才與當地人和官場有了一些往來。“四年黃州住”也表明是他在黃州時期的末期了。另外,杜甫一生不詠海棠,是因為杜甫的母親小名叫海棠,他不詠海棠是為了避諱。蘇軾不給那個歌女題詩,後來又那樣題,用意應該是出於倫理和委婉的輕視,哪來的自比杜甫、把歌女比海棠?蘇軾一生最喜歡海棠,尊重它的高潔,不會把一個歌妓比做海棠。

圖博館 2017-09-21 08:20:12

古代蘿莉控:蘇軾四十娶十四歲王朝雲 2017-09-18

一般來說,程朱理學沒有奪得絕對的倫理話語權之前,宋朝老男人的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政治人文環境一寬鬆,文人潛意識中的那種風花雪月情緒及心境就會得到很大釋放。像蘇東坡這種大文豪,不管身處順境逆境,也不管是身居高位還是遭受貶官流放,身邊都一直不缺以他為偶像並十分鍾情於他的紅顏知己。  
  據《春渚紀聞》記載,就是在蘇東坡被貶黃州的日子裡,身邊甚至一度連個親人都沒有,每日混跡於普通老百姓之間,居然也能吸引一位當地知名歌女李琪的青眼,堅持要正被“雙規”的倒霉東坡賜詩。據說他是在出席當地官員的一次宴會時認識這位名歌星的。東坡雖然還在落難,不過他的文名早已滿天下,很多人都喜歡索要他的墨寶,喝酒興起的蘇老爺子也樂呵呵地寫啊寫,從不吝嗇。李琪一聽到文豪蘇東坡來了,也不可免俗地連忙向夫子求詩,並且要求寫在絲羅袖衫上,就像現在的追星族讓明星把名字簽在汗衫上捨不得洗一樣。蘇東坡也不扮大牌,立馬就寫在了美女的長袖上:“東坡四年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寫了這兩句無頭無腦又平淡無奇的斷頭詩後,就把美女晾在了一邊,繼續和旁邊的人飲酒作樂,當女歌星透明了一樣。  
  就這樣打發了?李琪不服氣,也不相信夫子就這麼點本事,於是又央求蘇東坡再寫。看到美女美目顧盼,蘇東坡也不再矜持:“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這兩句猛啊,用典精美貼切,大意就是說美女李琪好比是一朵艷麗海棠,而我老夫子就好比是杜甫,海棠雖好,詩聖杜甫從來沒為海棠寫過一首詩,而我卻給美女簽名惠贈。  
  這下意境全出來了。想不到東坡的一次無意“調戲”,居然讓一個小歌女名留青史!  
  有一次更搞笑,在一富豪家喝酒時,主人“出侍姬十餘人”,大家唱唱跳跳蠻盡興,可壞就壞在座中有個叫媚兒的高個子美女,奉主人之命索取東坡“價值連城”的詩句。可惜她不是蘇軾喜歡的小鳥依人長髮飄飄的那種類型,她人高馬大的,哪裡嬌俏可人?特別喜歡離經叛道的“蘿莉控”猛人蘇東坡,就毫不猶豫地寫下了這奚落意味很濃的所謂詩句:“舞袖翩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寒。”無情嘲弄媚兒人高聲大不像女人。原以為是誇她的媚兒一臉得意,等弄清楚詩意之後,只能惱羞成怒地奪門而去,蘇東坡的“壞男孩”形像也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