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1 09:28:24阿楨

《東方不敗》

繼前評《白髮魔女傳》,想起《東方不敗》,《東》雖只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但經徐克的編劇,其性別之議題性似勝梁羽生的《白》。

本館對《東方不敗》的基本立論見前評《夜宴》: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另參本館:馮小剛:名導演56),是因我從前評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旣無歷史也非小說》《俠失諸朝》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胭脂扣》《霸王別姬》《秦俑》 《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 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至於影視的影音魅力,如前評《英雄》所言:我認真地比較了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戴黃金甲》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無極》 和李安的《臥虎藏龍》(另參本館:李安:名導演72),無論在構圖、取景、場面、色調、音效、配樂、演技、功夫、服飾、道具(這些連一般外行的觀眾也能看出其熱鬧,更別說內行人看其形式美)或影片內容、感情刻劃、思想呈現等之表現上(大多半調子影評不知現代形式主義美學之內含自存於形式,而濫評以內容空洞、形式虛無),張陳都勝過至少不差於李安。但兩岸三地的大多影評人怎褒李(含本館前後評之好萊塢諸大片)貶張陳呢?
  論理何用?評論娛樂片的唯一標準是賣不賣座!
  這就對了!如一娛樂片大賣,而又沒濫捧之論可供反批,那半調子影評就屬自以為是之無的放矢。反之,若先有半調子濫評《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戴黃金甲》《無極》《夜宴》,那護之便有理。《臥虎藏龍》 《墨攻》《赤壁》《刺馬》則反反之。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另參本館:張藝謀:名導演50)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另參本館:陳凱歌:名導演51)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吳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1992《東方不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k1O5BPMEk

導演:程小東
編劇:徐克
演員:李連傑、林青霞
《東方不敗》延續前集電影《笑傲江湖》中爭奪葵花寶典的情節,引介出為練寶典,引刀自宮的東方不敗這個悲劇性的角色。
撇去徐克這系列武俠電影濃厚的政治寓言意味不談,《東方不敗》之於「笑傲江湖」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編導巧妙地運用令狐沖的師妹這個角色,將變貌過後的同志情感,融入既有的武俠—政治文本中(在金庸笑傲江湖的原著中原本就滲有強烈的政治意味),豐富《東方不敗》的內涵。
《東方不敗》中,引刀自宮的東方不敗在失去男性性徵後,性格逐漸趨近於陰柔,甚至開始傾慕充滿男性陽剛氣息的令狐沖,在與令狐沖對決時處處留情,致使局勢丕變,陷自己於絕境。
論者以為,東方不敗自宮之後,以女形現身,令狐沖也自始至終,視東方不敗為女子,所以電影中令狐沖與東方不敗間的曖昧情感,不應以同志情感視之;然而就片中編導設計的許多小細節觀察,同志情感的變貌卻隨處可見。
以《笑傲江湖》中就出現的小師妹為例,從《笑傲江湖》開始,她就以男裝的扮像現身,而後在《東方不敗》顯現的,是她想要扭轉男人形象,恢復女兒身的努力,卻往往受到師兄弟們(男性)調侃的諷刺趣味。
令狐沖身旁一直有這麼一個想要女性化的女人,但令狐沖的對待態度,卻與其它師兄弟殊無二致。之後在《東方不敗》的中後半段,小師妹一直以男裝扮像出現,令狐沖也以「小弟」稱之。由這段情節的描寫,可以明顯地看出令狐沖對於男女的態度,遊移在異性戀與同性戀之間,女性化的小師妹讓令狐沖渾身不自在,他只能接受身著男裝的「小弟」跟在身旁。
劇情往後發展,編導在令狐沖與東方不敗情感互動的過程中,又設計許多同志情感變貌的暗示,如東方不敗雖是以女形出現,卻仍有男性的豪邁的飲酒作風;又東方不敗安排侍妾詩詩代替自己與令狐沖燕好,侍妾詩詩的在字幕上的英文譯為 CiCi,又恰與 Sissy (娘娘腔 )同音, 暗示東方不敗除去女形之外,本質上其實是一個 Sissy 的男性 。
這類顛覆性別角色的複雜關係,在令狐沖與東方不敗在黑木崖對決之際,達到衝突的最高潮。
一方是性傾向曖昧難辨的男性—令狐沖,偕同陽性化的女性—小師妹,異性戀女性的任盈盈,以及任我行等人代表的男性沙文—保守勢力,另一方是陰性化的男人—東方不敗;這場武功對決與其說是任我行與東方不敗之間,武林權位的爭奪,不如視為同性戀者在面對異性戀霸權社會的反撲;在武功上東方不敗是相對的強勢,但在情感上他卻是絕對的弱勢,東方不敗的未來決定在愛人令狐沖的身上,而令狐沖的態度卻是附從武林 / 江湖 / 社會的道義 / 理性,一劍刺向東方不敗的肩頭 。
接著東方不敗被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逼下斷崖,此時令狐沖不顧己身安危,縱身去救東方不敗,他拉住重傷在身,鮮血淋漓的東方不敗說:「告訴我你是詩詩! 」
令狐沖這句話一方面表示他希望東方不敗是侍妾詩詩代表的女體,可讓二人在異性戀社會中結合,另一方面,卻也透露令狐沖已然接受東方不敗的同志情感,以及自己非異性戀的傾向,否則令狐沖不必有這種不可能的期待。
而面對令狐沖的問話,東方不敗的反應是:「你這負心的天下人何必救我? 」「我不告訴你,我要你永遠記得我。」
第一句話,東方不敗不直接指稱令狐沖負心,反而說天下人負心,意味著東方不敗對令狐沖背後,整個天下 / 社會的反控, 下一句「我要你永遠記得我」則更代表東方不敗始終如一的情感,亙久不變。
相較於令狐沖仍執著於性別、禮教,徬徨猶疑的情感態度,東方不敗的情感毋寧是更為專一而且深刻的。
http://blog.roodo.com/fuhoren/archives/2763477.html

東方不敗與楊蓮亭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十二本大作中,你覺得寫得最扯的是哪一部?
大女性主義的女生們可能以鹿鼎記為首選,並對滿肚子壞水、滿腦子「大功告成」的「花差花差」小寶咬牙切齒。
不過,鹿鼎記好歹是以清朝初年的歷史為張本鋪陳而成,對於天地教、紅花會、乃至於臺灣開拓史,字裏行間可以看出金庸是做過紮實學問的﹔一如金庸的另外十本小說,對歷史人物與史實,下過一番考證的功夫。十二本鉅作中,本本找得出對應史實的朝代,唯獨一本例外,那就是 ------ 「笑傲江湖」。
「笑傲」扯的不只是找不出朝代﹔小時候看笑傲,看到令狐沖這個窩囊廢對師門與小師妹的癡情換來絕情,就不免心中有氣了。一路往下看到林平之一家被滅門、令狐沖被冤走投無路、「正邪」兩派間生靈塗炭、「正」教間比魔教還恐怖的陰謀四起、一片血流成河﹔大多數人可能的反應都是:金庸有沒有搞錯?太無厘頭了吧? 一個成天把「五嶽劍派、連枝同氣、一派有難、四派相營」掛在嘴上的正教泰鬥左冷禪,到頭來竟是屠戮同門的幕後大黑手?!一個滿口仁義道德、以「君子劍」揚名武林的嶽不群,在金庸的筆下結局,竟成了一個殺妻、自宮、無惡不作、卑鄙下流的小人?!
金庸打破媒體包裝,諷刺善惡、正邪的固有價值,在一般人的「想當然耳」上搞 Kuso ,還不限於「正教」﹔「魔教」也被他消遣到了:任我行、向問天、任盈盈、令狐沖四大高手圍攻黑木崖的橋段,堪稱是全書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高潮:
叱吒武林數十載、堂堂日月神教教主東方不敗,結局竟成了一個穿著粉紅蕾絲裝、低三下四服侍男寵的老旦!
之前寫 獨孤九劍與沖靈劍法 時,有位東方不敗的綠營粉絲跳出來為他叫屈,寫了長篇大論:認為四大高手都不是東方不敗的對手,若不是任盈盈在最後關頭使出了下三濫的政治作戰手段,讓東方不敗關心則亂,四個人包括令狐沖在內,都得死在東方不敗的繡花針下。
我認為此論反映了綠營「智庫」一向見淺視薄、見樹不見林的毛病﹔東方不敗得位不正,他當然要服膺馬基維利 (Michiavelli Nicolo) 的僭主原則才能生存﹔僭主原則是甚麼?那就是大殺老臣、消滅反對聲音 ( 例如:李登輝時期的非主流鬥爭、民進黨 2000 年執政前後對「美麗島系」的慘烈鬥爭、與「馬系」狡兔死、走狗烹,在選後發動對「三公四老」與國民黨的全面鬥爭 ) 。
再者,就是拼拼湊湊、趕快成立自己的小班底,徹底貫徹僭主的獨裁意志 ( 例如:李登輝用 B 咖劉泰英幫他管錢、 C 咖小蘇子幫他把權,扁馬不約而同的搞總統府「童子軍」、搞「 文成武德,英明神武,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馬扁式文宣 ) 。
消滅完反對聲音後,僭主就安心了嗎?當然不是。
當初幫著僭主的老臣,一看同梯的老友全死光光了,難免兔死狐悲、開始擔心起自己的處境,僭主第二波的行動就開始針對「功臣」﹔
童百熊是救過東方不敗好幾命的、又是助東方不敗奪位的大大功臣,我們且看看東方不敗怎麼對付他:
楊蓮亭對東方不敗說話,聲色俱厲,東方不敗卻顯得十分的「溫柔嫻淑」,人人既感奇怪,又有些噁心。 童百熊忍不住便發作了起來。
童百熊叫道:「東方兄弟,你……你到底在幹甚麼?」
東方不敗陰沈著臉,問道:「傷害我蓮弟的,也有你在內嗎?」
童百熊道:「你為甚麼受楊蓮亭這廝擺弄?他叫一個混蛋冒充了你,任意發號施令,胡作非為,你可知道麼?」
東方不敗道:「我自然知道。蓮弟是為我好,對我體貼。他知道我無心處理教務,代我操勞,那有甚麼不好?」
童百熊指著楊蓮亭道:「這人要殺我,你也知道麼?」
東方不敗緩緩搖頭,道:「我不知道。 蓮弟既要殺你,一定是你不好。那你為甚麼不讓他殺了? 蓮弟喜歡幹甚麼,我便得給他辦到。 當世就只他一人真正待我好,我也只待他一個好。童大哥,咱們一向是過命的交情,不過你不應該得罪我的蓮弟啊。」
東方不敗柔聲道:「蓮弟,你想殺了他嗎?」
楊蓮亭怒道:「快快動手!婆婆媽媽的,令人悶煞。」
東方不敗笑道:「是!」
…………
童百熊一條老命,在東方不敗手起針落下、登時報銷。
愛情的力量,實在太偉大。
東方不敗的小命不保,令狐沖與向問天那兩劍不是重點。偌大的日月神教,被東方不敗掏空,成了一個馬屁精俱樂部,早已注定了東方不敗的命運。令狐沖只是很適時的在歷史的舞臺上出現,成了那個「踢破腐朽的門」的關鍵角色。任盈盈與令狐沖小倆口如果橫下心、不理嶽父大人的野心、私奔到美利堅合眾國拿綠卡去了,東方不敗還是改不了被圍攻而死的命運﹔蓋日月神教的掏空與不堪一擊早已注定了東方不敗的結局,剩下來的只有「何時?」與「誰踢這扇腐朽的門?」的問題。
http://blog.udn.com/ArtemisX/2081026

東方不敗(偽基)

東方不敗,是中國最為有名砍掉重練的武術高手,因為與東瀛勾結跨國合作想推倒萌朝而被一名瘋癲的劍客令狐沖給打敗,而墜落山崖,沒有人能確定是生是死。
據傳,後來東方不敗曾經復出一段時間幹掉了東瀛的霧癮雷藏,最後帶著愛妾雪千尋跑到東瀛隱居。而且還收了一個徒弟叫做多蒙.卡修姆。同樣也是沒有人能證實這項傳言。
武學
東方不敗的基本武功是修練自葵花寶典,因為秘籍大綱開頭就明言葵花寶典是給太監練的武功,因此在練功前若不自宮,將會慾火焚身,然後將會失去理智推倒眼前所看到的任何雌性動物。因此東方不敗為了練就神功,於是忍痛將自己給自宮。
不過,當東方不敗將葵花寶典翻到第二頁再繼續看時,卻發現了一個重大秘密,那就是:若不自宮也能成功。結果,東方不敗當場抓狂發瘋性格大變,也因此變成了一個大變態梟雄(?)。
後來,他的陰毛陰謀被令狐沖發現之後,被打落黑木崖,自此生死不明。據傳,後來曾經短暫復出一段時間之後就帶著愛妾雪千尋隱居東瀛,並自行創立流派,研究新的武功。
可能東方不敗在退隱前樹敵太多,不僅中國的大萌朝廷要追緝他,就連在東瀛也有他的仇家,因而東方不敗的武功究竟高到什麼樣的程度,可從如下視頻可一窺一二。 
隱居東瀛的東方不敗仍舊戒不掉娘化的毛病既然東方不敗武功如此高強,為什麼還會被令狐沖給打落黑木崖?答案即在這裡。
東方不敗的人際關係
 在中國時
東方不敗<---敵對--->任我行
東方不敗<---寵物---楊蓮亭
東方不敗---一相情願--->令狐沖
東方不敗<---愛妾---濕濕
在東瀛時
東方不敗<---愛妾---雪千尋
東方不敗<---師徒--->多蒙.卡修姆
http://zh.uncyclopedia.wikia.com/index.php?title=%E4%B8%9C%E6%96%B9%E4%B8%8D%E8%B4%A5&variant=zh-tw

《東方不敗》維基百科

東方不敗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東方不敗是日月神教教主,精通《葵花寶典》神功,在小說中武功天下第一,可是因修習《葵花寶典》上的武功而揮刀自宮,成為半男不女之人。作為金庸筆下武功實力最頂級的經典人物之一,東方不敗已成為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擁有強大實力的性變態者的代稱。
生平
東方不敗原是日月神教下一名教眾,透過童百熊等人提拔,最後任我行提拔為副教主,原本意欲授與大位,但東方不敗卻先下手為強,幽禁任我行,篡奪其教主之位。
任我行獲救後與令狐沖、任盈盈和向問天一起上黑木崖對付東方不敗以重奪教主之位。由於東方不敗武藝高強,憑著葵花寶典神功,在令狐沖、任我行和向問天等人聯手之下非但沒有落敗,而且漸漸佔了上風,於是任盈盈轉而刺殺東方不敗的姘夫楊蓮亭,使東方不敗分心,最後露出破綻,被令狐沖、任我行和向問天三人擊中要害。任我行趁東方不敗身受重傷之際將他殺死,但東方不敗在身受重傷的狀態下仍能在死前以繡花針刺盲他左眼,足見東方不敗武功遠非令狐沖、任我行、左冷禪、嶽不群、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這些武林的頂尖高手所及。
就劍理上,令狐沖的獨孤九劍的確是天下之絕,開戰時東方不敗就讚令狐沖劍法很高,到他臨死前雖然佩服令狐沖劍法高深但仍贏他不了。而任我行也承認若果單打獨鬥,絕非東方不敗敵手,最主要原因是東方不敗因修習葵花寶典而行動迅速,令任我行因抓不到他而無法施展吸星大法。
任我行在少林寺也公開宣稱,東方不敗是自己最佩服的三個半人之中的第一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6%96%B9%E4%B8%8D%E8%B4%A5

東方不敗與同性戀

笑傲中的東方不敗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武功、才智都是一等一的,出場不過數頁,但光芒耀眼,不可逼視。
美中不足的是,卻是個同性戀,針對此,敝人提出幾個疑問:東方並非生來就是個同性戀{原本有七個小妾},而是為了練葵花寶典,引刀自宮才變的{原著所描述}。但是,同性戀與性器官的喪失有任何關連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歷代各朝的太監豈非個個都是同性戀,而現今具有同性戀傾向之人難道都喪失了性器官?只怕未必。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東方性向的改變當是與葵花寶典所載之內功有關,若是如此,那林遠圖、嶽不群、林平之為何不變?其理不明。
同性戀形成的原因乃是一門大學問,敝人才疏識淺,不敢在此妄言,諸位方家倘若有所高見,還盼有以教我,不勝感激。
回應
根據某些社會學家的觀察,許多所謂的「雙性戀」者,其實都是同性戀,祇是受囿於社會禮教及世俗的價值標準,而有異性戀的行為。 也因此,這些「異」皮「同」骨的人,很多都依照社會標準成家並育有子女,然後在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之下,私底下做一些遵循「本性」的行為。
也因此,我們會聽到一些社會新聞:老公結婚多年之後,才發現都已做了媽的老婆居然是同性戀,「情敵」就是妻子婚前就「很好」的那位手帕交,而她本身也有老公及小孩......; 或是:兒子在同性戀「交好」的場合居然碰到自己的老爸!(蔡明亮的電影「河流」裡就有如上情節)
對於東方不敗,個人的想法是,他應該原本就是個同性戀者。對於自宮之前招養小妾一事,可能是受囿於周圍環境及自身地位,不得不故作「正常」(甚至「超正常」--七個小妾!嘖嘖...),也有可能是真正的「性向」尚未被導引發掘出來。一旦自宮之後,性情大變,或拋開一切恢復原形、或因緣際會而「幡然醒悟」,總而言之,最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同性戀,和自宮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自宮最多祇發揮一個「觸媒」的功用罷了。
金庸在創作「東方不敗」這個角色時,是否有考慮到同性戀的問題,這是個更有趣的題目。愚某人倒不覺得金老是刻意在這個題目上兜圈子的。反而,金老只是想借東方不敗這個材智武功俱是一等一的人物,卻淪為不男不女,好走後門的怪物,來表示「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的腐化」這個論點。東方不敗原先是愛男的還是愛女的,這倒不太重要。
相反來說,愚某人覺得東方不敗在自宮前的野心和慾望,都不切不扣地顯示他心身都應該是個男人。而自宮後,他卻一心一意地想做個女人。所以,東方不敗不算是同性戀。他最多只是個性別倒錯(TG)而矣。
因為同性戀,是一個男人愛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人愛一個女人。而東方不敗的例子,卻是原本是一個男人,通過後天的改造,想變成一個女人,然後愛上一個男人。並不完全符合同性戀的定義呢。
但不管如何,金老筆下這個噁心可怕的人物,卻是塑造得很成功的。因為他正好觸及人們心底處最害怕的東西。
如果自宮不是男性荷爾蒙就會因此停止分泌或減少嗎,男性荷爾蒙停止分泌或減少,鬍子等毛髮自然比常男少,聲音會變得比較細和高,思想和動作上也會和常男不一樣,但我不知道會不會變同性戀,應該多少有點影響,至少比常男更容易喜歡男人。我覺得自宮之人會不會變成同性戀是在於此人的心境和環境,不一定都會變成同性戀,頂多變得像嶽不群和林平之一樣怪模怪樣的,哪位人兄願意去做做這個實驗吧。
也許東方不敗自宮後,男性荷爾蒙減少的因素,所以性向較傾向男性吧~~其實我覺得人都有雙性戀,會發生同性或異性戀,只是性向較傾向彼方而已
被閹了之後會不會因為生理失調,而變成同性戀?這不必誰親身去試,中國信史兩千多年裡,太監最少有好幾百萬個,他們的生態就可以提供很多的資料了,與東方不敗的武俠時代,也比較有重疊性,應能互佐。
  愚倒是以為:被閹割了之後,基於彌補心理,反而會變得更強調自己的男性雄風,或是男子氣概。雖然是沒有的,但是還是會假裝有,或是以權力金錢的誇耀,作為一種自尊心的補償。宦官一有了錢之後大多招搖,無法謙沖自守;有了權之後,就喜歡看見別人怕他的樣子,應該就是這種心理的體現。不少宦官也是娶妻的,閹了之後還要娶妻,足見其貪愛美色的本能不變,未必都會變得像東方不敗那樣。在下寧可相信東方不敗尚未閹前可能就有同性戀傾向,或至少是雙性戀。不過,東方不敗的心理轉變之中,最主要的一點,在下認為還是金老對於同性戀的不接受,所產生的筆法;也可能他是為了較容易被最大範圍的讀者接受「東方不敗」這個主題所要表達的意涵,故而有此筆。
想想歷代宮廷,都傳宦官與宮女有「菜戶」、「對食」之事,想是閹割之後,並不會改變人的性取向。我覺得東方不拜,會被金庸塑造成不男不女的形象,可能是要凸顯練東方不敗的下場,和前仆後繼欲練之人的對比,把它看做文學筆法,可能會比較釋然。
一般人都對男同性戀有種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娘娘腔,喜歡打扮成女人的樣子.而在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一角,便是被金老所刻畫成了一位典型刻版印象中的男同性戀.他身著女裝,也自認為是女人,並且愛上揚亭蓮.不過,小喵覺得,東方不敗不能算是個同性戀!同性戀的定義應為:性吸引發生於同姓個體間的性現象.東方不敗既然已認為自己是女人,因此他在心理上與楊亭蓮便不能算是同性,既不是同性,何來'同性'戀之說?小喵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學家,不知道這種情況在醫學上作何稱呼(性別混淆?).小喵倒覺得,楊亭蓮的性向反而比東方不敗值得令人探討。在楊亭蓮眼中,東方不敗是男還是女??楊亭蓮是屬於同性戀還是異性戀者呢?^^
東方不敗本來是一個道地的男人,但為了練就神功,不惜引刀自宮,導致對自己本身的性別產生錯亂,進而妖獸化。
誠如之前的前輩所言,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自宮後的男人難道就有同性戀傾向?那這麼說來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太監不下百萬餘人,難道被淨身後個個都是同性戀?恐怕不一定吧?
他自己在練了葵花寶典之後,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逐漸變成了女人,生理上是因為男性賀爾蒙減少的影響而皮膚變得細緻、聲音變得尖滑;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生理改變,但值得令人探討的,是他的穿著開始女性化了,這反映著他那複雜的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看到……外型上,穿著打扮、說話方式、一顰一笑間……在在都流露出了女性的特質,話說回來,這也就是一般世俗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然而,東方不敗這一代奇人所帶給我們的部分女性自覺省思主義的意涵(簡單來說就是指女性形象)究竟是什麼?我想外表上的感官可以說是膚淺的,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東方不敗他的心態才是重點,其心境轉換藉由外在的改變透露給外界人士許多的訊息:他已不再是男人,他的心已完全是個女人了,甚至也愛上了同是跟自己原本性別一樣的男人。
在「武俠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範疇裡東方不敗算是個特例,但如果說要將其排除探討範圍似乎也說不過去。因為所謂的「女性形象」包含的不只外在的描述,心理層面也是同樣重要。
今天就算東方不敗沒有在外表呈現出「女性的形象」,但因為其內在確實已達到「女性應有的形象表現」,所以我認為他在「女性形象」方面的代表性也有其不可抹滅、某既定程度的探討價值。這只是小女子個人的淺見,還望不會讓各位見笑了~
有心理研究和基因研究指出同性戀是天生的. 算是一種基因/心理病態. 雖然說後天因素也可能倒置某人變成同性戀, 但是被改變成同性戀者也是有些先天因素存在才能轉變成同性戀. 男性赫爾蒙減少一般不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向. 一般是改變身體特徵等, 但是跟心理不會有太大影響.
一般同性戀並不會改變自己的性別. 而東方不敗已經自認是女子, 也作了些當時可能的變性手術, 應該不算同性戀吧?
東方不敗認為自己是女人,所以愛上楊連亭.可是楊連亭為什麼愛上東方不敗? 只是為了權力嗎?楊蓮亭應該也是同性戀吧,看後來他與東方不敗的對話,我覺得他是真的愛他滴。書上既然未提出,我只好自編故事,大家可以互相研究琢磨。不料二人(嶽、蔡)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
葵花寳典是以內功為主的劍術,東方不敗變人妖大有可能是因爲殘本的內功缺陷。辟邪劍法不過嶽蔡二人所記的,本已不多,經過這麼一轉述,不免又打了折扣。魔教長老可能從殘本的招式中領悟破解五嶽劍派,而且殘本和辟邪劍法是同路數,相異之處就是內功部分。
嶽不群和林平之練辟邪劍法之後,內功並沒進展,因此辟邪劍法只是注重快速和劍法72招變化,從殘本轉述的更不完整,況且林遠圖已有少林內功底子,自創的辟邪劍法是傾向劍招,所以辟邪劍法自宮練氣沒有變性,但東方不敗練殘本中存在缺陷的內功就嚴重了,就如同歐陽鋒9陰。
關於東方不敗,接觸電影先於原著。這裏又關乎電影中的同志形象了,徐克導演除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外,尚有〈青蛇〉等片也暗示了同志意像。但重點還是在商業片的元素內。
後來看了原著,東方不敗從出場到死,不過一章,反倒有種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眾人上黑木崖的所見,有夠詭異,但待揭穿楊蓮亭,至東方不敗出場,倒不如何驚訝了(可能是因為這個角色太過出名了罷,大家都知結果)。不見他的城府謀略,只是個武功非凡的變性者而已,作者的口氣也有些厭惡的。
反觀電影中的東方不敗的故事,不僅身份在開始時懸念重重,與男主角生出戀情,直到最後將令狐沖送上崖頂,捨身墜崖,構成了完整而淒美的悲劇。結局的生死未蔔更留下懸念,比之原著的走投無路而亡更勝一疇。
變性未必變態,金大俠在寫這段的時候是考慮不多呢,還是更多主觀因素。
http://jinyong.ylib.com.tw/snowtalk/show.asp?no=20393&ch=genuine

太監

宦官,也稱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中官、中涓、內豎、中貴人,是指古代宮廷中替皇族服務並閹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中國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 察之不近人情。」
用閹割過的男人作為宮廷內侍並非中國獨有產物。以往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去勢的男性作為內待,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聖經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衣索比亞的太監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太監(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中外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太監,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太監,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
中國宦官史
在中國,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義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作宮庭內侍的記述。西周時開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禮》內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絶也」。當時的閹人被用來作「寺人」、「內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隨著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亦增多,閹人當政亦開始出現。
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至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當政亦在當時首次出現,東漢末年成為宦官與外戚之間彼此廝殺的舞臺,稱為「第一次宦官時代」。
之後,在唐代安史之亂後再次出現大規模宦官當權,稱為「第二次宦官時代」。
至於「太監」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俱由宦官出任。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後來成了對宦官的統稱。
宦官在明代發展至頂峰,雖然明太祖明令禁止宦官幹政,但明成祖奪權後開始重用宦官。明初交趾監軍馬騏激發交趾人起兵脫離中國獨立,明末時曾經有過宦官數萬名,據王世貞《龠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淨身男九百七十餘人復乞收入。」宦官遍佈政府各部門,以太監充任的特務分佈全國,尤其是天津、泉州、寧波、廣州等對外商船貿易海港港口必定派駐「稅監」太監,稱為「第三次宦官時代」。崇禎多次怒斥太監:「將我祖宗積蓄貯庫傳國異寶金銀等,明比盜竊一空。」宦官時代的結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王夫之在《沿書引義?舜典四》中針對太監議論:「宮刑施之,絕人生理,老無所養,死無與殯。無罪之鬼,無人除墓草而奠懷染。故宮者,均於大辟也。且宮刑之後,二氣時乖,肢體外痿,性情內琢。故閹瘸之子,豹聲陰鷙,安忍無親。且刑人並齒於天地之間,人道絕而發已凋、音已雌矣,何懼乎其不冒死而求逞於一朝?而又美其名曰,姑且憐其無用,引而置之官府之間,不知埋下禍根深矣。宦寺之惡,甚於士人,只因其無廉隅之借,子孫之慮耳,故憫不怕死,何況乎其以淫而在傍君主之側耳。」
到清朝時,宦官統統稱為太監。清朝對太監控制得十分嚴格,除了清末有一兩個受寵的太監外,宦官弄權的情況沒有出現。
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宣佈宮中永遠不用宦官,宮中僕役全部由女官擔任。
宦官的來源
閹人最初的來源是受過宮刑的犯人。到了宦官有機會掌權,開始亦有人為了作宦官而接受閹割。
隋朝以後,宮刑被廢止作為正式的刑罰,宦官應以自願被閹割者居多。
到了明朝,被閹作宦官者,除了部份是來自南方被擄的少數民族孩童(如鄭和、汪直);多是自願閹割的人,直隸河間等地出產太監較多。
明朝太監的閹割本來應該是由宮廷負責,民間自行閹割是被禁止的;但這項禁令從未被認真執行。明代中葉,民間曾經出現大批自閹後入不了宮,作不了太監的人,被稱為「無名白內官」。
明朝後期,宮廷中不少本來由女官擔任的職務轉為由宦官擔任,因此太監多如蟻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北京鄰邊的青縣、靜海、河間、滄州、任丘、南皮、棗強等縣,許多人爭相淨身入宮。當時,宦官割捨之睪丸放於紅絨布袋內,懸掛於紫禁城一陰乾室內,細索懸於粱,太監位尊離濕氣地面最遠最乾,初進宮者離地面最近,名曰寶貝房。《戴鬥夜談》載「京畿民間生子,每私自閹割」,《日下舊聞考》引《白頭閑話》所記「都人生子,往往閹割,覬為中宮(太監),有非分之福」。
婚戀與家庭
雖然宦官沒有生育和進行性交的能力,但同樣有情感上的需要,《詩經小雅》「巷伯」篇,有「萋斐貝錦」之嘆,一些宦官也為了顯示權勢而娶妻納妾,《後漢書?劉瑜傳》曰:「常侍黃門亦廣妻娶」。
漢桓帝時單超等「五侯」,更「多娶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
唐朝的宦官高力士、李輔國皆曾奉旨娶婦,高力士娶刀筆吏呂玄晤之女呂國姝為妻,呂玄晤隨即被擢為少卿,後出任刺史;李輔國娶元擢之女,元擢也因此成為梁州刺史。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子王衍曾和太監王承休之妻嚴氏私通,王承休以後當了天雄軍節度使。
《萬曆野獲編》「宦寺宣淫」條雲:「比來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識三數人,至納平康歌妓。今京師坊所謂兩院者,專作宦者外宅,以故同類俱賤之。」。
由於宮中僕役的生活苦悶寂寞,有些宦官會與宮女、女官結為對食或菜戶。對食多為短暫交往,而菜戶關係有如夫妻,在明清時期最為普遍。
有些甚至比一般夫妻感情更為深厚,《萬曆野獲編》中曾記載一間寺廟中放滿由宦官奉祀他們伴侶的牌位,牌位上都寫有宮女的姓名,每逢宮女的忌日,與其結為菜戶的宦官便會前來祭悼,其悲傷之情一如丈夫悼愛妻。
由於宦官缺乏性能力,一般的性愛方式僅限於愛撫、口交和假陽具。清人筆記《浪跡叢談》記載:「閹人近女,每喜手撫口齧,緊張移時,至汗出即止。蓋性慾至此已發泄淨盡,亦變態也。」《萬曆野獲編》記載:「近日都下有一閹豎比頑,以假陽具入小唱穀道不能出,遂脹死。法官坐以抵償。」
有些太監為恢復性能力,不惜殺人,食用人腦,《萬曆野獲編》「對食條」雲:「近日福建稅當高策,妄謀陽具再生,為術士所惑,竊買童男腦啖之,所殺稚兒無算,則又狠而愚矣!」
朝鮮的宦官
朝鮮的宦官稱為內侍,屬於貴族。李氏朝鮮時期的內侍由內侍府管轄,從最高職位從二品尚膳到從九品尚苑共有140名。內侍一般從小入宮接受閹割,於宮內的內班院接受教育,主要教材是輔佐中國帝王忠臣們事例的《大學演義》。要通過小宦考試才可以接受正式內侍訓練。
內侍居住於宮外,但必須讓國王隨傳隨到,他們多居於昌德宮前的鳳翼洞通往宗廟的路上。他們工作的內侍部在北部俊秀坊(今孝子洞附近)。在大韓帝國末期,內侍住處集中在鐘路區雲泥洞。
內侍的主要是管理王室飲食諸事,包括尚膳(監督國王飲食)、尚醞(管理廚房)、尚茶(管理茶飲)、尚藥(管理藥品)等職位。其次是掌管聖旨出納的承傳色。此外,內侍也負責管理宮廷鑰匙、清掃、燈火、宮女等業務,王室田地也由內侍管理。
掌管聖旨出納的承傳色往往擁有權力,而上報於承旨的國政懸案通過也要內侍傳至國王,一些內侍就壟斷有關信息以至訛傳,敗壞朝政。因此國王的兩個近臣承旨和的任用都要非常謹慎。內侍由於服侍於國王左右,地方長官大都為巡察的內侍設宴接風並贈送各種禮物。
婚戀與家庭
內侍與其他士大夫男子一樣,會娶妻納妾,內侍的正室會根據丈夫的官職,被封為一品貞敬夫人、二品貞夫人等。但內侍無法生育,他們會領養孩子。《經國大典》允許內侍領養三歲以下沒有父親的孩子作養子,這些養子大多是在從小入宮接受內侍訓練的小內侍中挑選,也有些是選同鄉的小孩為養子。內侍死後,養子要負責祭祖。
著名宦官
中國
豎刁:春秋時齊國宦官。他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自行閹割,而齊桓公也因為這件事而不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桓公病危時豎刁作亂,桓公衣袖蒙臉,氣絶而死。之後桓公五位公子為繼位而明爭暗鬥,無人替桓公收屍。
嫪毐:戰國時期秦國的假宦官,與太後趙姬通姦,後被秦始皇車裂。
趙高:秦朝時宦官,秦始皇死後專權獨斷,被秦王子嬰所殺。
鄭季產:與漢和帝合謀,計殺竇憲,後頗得權柄。
蔡倫:(約63年—121年),東漢時宦官,相傳是紙的發明人。由於政爭,陷害漢安帝的祖母,後被迫自殺。
張讓:東漢十常侍之首,殺死了大將軍何進。在袁紹入宮捕殺宦官時,跳黃河自盡。
黃皓:三國時蜀漢宦官,頗受劉阿鬥寵信,因而荒廢政事。
高力士:唐玄宗寵臣,傳說李白醉酒後要「力士脫靴」。力士權勢雖大,但頗為忠義,玄宗死後即絕食而死。
李輔國:唐肅宗當權的宦官,第一位宦官宰相,擁立唐代宗有功,後因驕橫,被代宗派人殺死。
魚朝恩:唐朝時以監軍出身的宦官,頗有才氣,能講授《五經》,亦能佛法。後因專權,被唐代宗賜死。
仇士良:唐朝專權宦官,神策軍中尉,在甘露之變中果斷劫持唐文宗,致使李訓、鄭注等為首的朝臣集團圖謀剿滅宦官幹政勢力的努力失敗,從此唐朝中央政府徹底被宦官集團控制。仇士良後被唐武宗逼退,幽悶以死。
童貫:北宋宦官,與權相蔡京勾結,在小說《水滸傳》亦有描述。力主宋、金協力攻遼,後被宋欽宗賜死。
鄭和:(1371年-1435年)明朝成祖三寶太監,航海探險家。
王振:明朝第一位當權宦官,引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王振則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
劉瑾:明朝時當權宦官,貪污甚鉅,後被明武宗淩遲處死。
張永,明武宗時的大宦官,告發劉瑾罪狀,於是劉瑾淩遲。王陽明被江彬誣陷時,曾經進言力救。
馮保:明朝宦官之一,權傾一時,與大臣張居正合作,後為明神宗所殺。
魏忠賢:明熹宗時宦官,頗得寵信,把持朝政,殺害了許多東林黨人,後被明思宗所殺。
安德海:清朝慈禧太後的寵臣。後出北京,在山東辦貨,被山東巡撫丁寶楨以祖訓逮捕,處斬。
董海川:河北文安縣人,宦官,清朝武術家,八卦掌始創者。
劉進保:清末太極拳家,楊氏太極拳始創者楊露禪的弟子,禮王府太監,晚年授拳於弟子張正學。
李蓮英:服事慈禧太後,為繼安德海後的另一位當權太監,1911年卒,年六十四。
小德張:中國最後一位掌權太監。1957年病逝,年八十一。
朝鮮
金處善:李氏朝鮮文宗至燕山君時期的內侍宦官,後因酒醉對燕山君失言失態(實為直言進諫),遭戮刑。同年,金處善家產充公,朝內與處善同名者均奉旨更名,另「名及大小文書,禁用處字。」
其他國家
穆尼斯?穆贊法爾,阿拉伯帝國著名宦官,禁衛軍首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6%E5%AE%98

太監閹割手術過程

國太監的歷史記載,2000年前就開始有太監,明朝要亡國之前後有七、八萬多的太監,光吃就被吃倒,七、八萬的太監,需要多少閹割的師父大家想想看?
農業社會有人專門替人閹豬,古代有那麼多太監,當然閹人的師父很多,閹人的行業,古代與一般行業相同,非常競爭,分南派北派,一樣做廣告「功夫一流刀一流,快刀斬斷是非常安全可靠,祖傳功夫,哈~不痛、不痛苦、不發炎、不會意外、沒副作用…」,閹割不是閹掉那根而已,連那二粒也要割掉。
過去北京城內有二個出名的專家,一個叫畢五,一個叫小刀劉的,這二家名聲最大,也最大牌,二家都代代相傳,都自稱一刀下去保証沒麻煩。
這二家光是操閹割業就變得有錢,又得到皇帝封賜做到六品官,比縣太爺縣長高一級。
聽說,這二家每一季都要向清朝後宮內務府供奉40個太監,一季40個,一年三季,總共120個,所以說到這兩戶人家,一年有固定240個生意,簡直是總包工程!
古人貧窮,生計較難,窮人家子弟做太監最多,閹割的師父,人家叫他淨身師,據說淨身師都是父傳子子傳孫,有傳自己後代,沒傳給別人,淨身師與宗教的點傳師,受戒師父是同一個人,你要閹割要先拜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你被淨身師閹掉後,入宮做太監,你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你的恩人便是淨身師,必須孝敬他,然後才輪到你自己享受
要拜師要先照禮數行,最簡單的見面禮是一顆豬頭或一隻雞,一罐白酒,沒錢人起碼也要準備這三項,有錢人當然另外談,有錢人花比較多,要閹割以前先打契約,簽合同,當時古代叫文書,像醫院要手術動刀,家屬要寫切結書,歡喜甘願閹死不賠,避免閹死人被人告,吃官司閃避法律問題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那大家知道嗎?
重點是淨身師要保障自己的利益,怎麼說呢?人家說凡事應變,你看李蓮英做太監做到權勢那麼大,簽這張合約就是說西牛望月,,或許有一天太監大發展,有出息了,師父可以得到報答,賺到利頭。
合約的用意第一是閹死不賠;第二用意是師父像做投資,希望閹過的人,將來有出息時,師父有回收,因為遇到沒錢人,師父是做白工,望以後回收,閹割遇到有錢人有二種價錢,一種是保証會活的價錢,一種是不保証會活的價錢,
保証會活較貴,不保証當然便宜,價錢講好後,合約也簽好,要做太監的人必須準備一些東西,第一、30斤米,準備一個月要吃的米。
第二、曬乾的玉米骨,要做火柴用。
第三、麻葉,麻葉燒成灰,要灑在下體割掉部位,因為麻葉灰不會燒到皮膚。
第四、準備半打的窗紙(大約50張,將窗戶糊起來糊到密不通風,要閹要挑日子,最好是春天,一月至三月左右,不熱、沒蚊蟲、蒼蠅
因為閹割後不能穿衣服,淨身房是一間單獨的房間,不大間,四邊沒人住,因為閹割之後很可憐,至少痛三、四天,哀叫得很淒慘,像殺豬一樣,淒厲得叫聲沒人敢聽,所以淨身房附近沒人住,單獨一間,做太監自己在房裡叫整天,可比人間煉獄!慘…
一個男人要閹掉做太監,真是可憐無奈,這麼殘酷的事情,要閹割的前一天,不准吃東西。手術後,至少一、二不能小解,不管大便小便都不可以,這時要準備一支玉米骨,用剪刀修一修,修得圓圓滑溜,玉米骨軟而且有水分,要插進去尿道,像裝一條塑膠管似的,忍不住變從這玉米骨的管出來,有夠淒慘,若沒插管進去,光是尿水洩出來,會讓尿水把傷口刺痛得唉唉叫。
太監要閹割因為很痛苦,腳與手都要綁起來,像綑豬一樣綑起來,手術時不可亂動,手術後不可亂摸,手上的細菌很毒,摸到會浮膿,病毒感染,甚至會喪命!手術前,下身要消毒洗清,要先喝臭大麻與中藥的水臭大麻水,什麼東西我不曾看過,也不知道長怎樣?
煮臭大麻湯之時,要放二粒蛋下去煮,滾愈久愈好,滾愈久蛋愈硬,淨身師父再準備二粒新鮮的豬膽,這碗臭大麻水喝下,頭殼就茫茫渺渺,身體麻木,身上的肉會抖,像蛇吸到煙油一般,一直抖…
這時手腳綁著,腰身也固定起來,綁得很緊,一動也不能動!
這時被人閹的人眼睛被矇起來,全身起寒顫,淨身師要動刀了…..
太監動手術由哪裡開始動手?
雖然聽起來很殘忍,但是不用怕,因為這個時代,沒人會逼你去
閹掉做太監,除非你男人要變女體,變性也不像古代那麼恐佈,手術的過程如下所述:
第一,先閹睪丸,隂囊先切二個洞,將筋割斷,然後將睪丸擠出來,喔!光聽就好痛,被人擠的人一定比死更痛苦,擠出來的時候雞蛋也有用,雞蛋拿來,從太監嘴巴塞進去,一粒一嘴,要叫都叫不出聲,雞蛋在嘴內塞到差點無氣,這時會出力,丹田一出力全部的力道往腹肚去,淨身師一個出力,二粒睪丸就擠出來。
然候苦豬膽拿來,把傷口糊一糊,粘搭搭,聽說苦豬膽糊下去會消腫止血,睪丸擠掉,再下去就是全套閹掉,北京話叫去勢,要閹這個地方,要準要切完整平面,不能留任何突起的肉,怎麼說呢?因為割不夠平,不夠平貼,改天這塊軟骨會再跑出來,出來便要再手術一次,閹太深也不可以,太深改天傷口好了,那裡會凸一塊,倒下去又變一個洞,尿尿會用灑的,很麻煩,會將褲子灑的濕漉漉,太監大部分閹了後,都有後遺症,尿尿開叉,像扇子形狀!整組閹起來,另外一粒雞蛋再從嘴巴塞進去,痛到都沒聲音了,但是痛得要命,下面被火紅紅的火鉗子夾住,沸燙的讓人昏迷不醒,痛到昏厥!
男人下體被閹起來,變成男不男,女不女,這便是可憐的太監,這比死刑更痛苦,太監大多六、七歲孩子,為了生活,年紀輕輕便要受這種酷型,而且是自己幹願的,實在有勇氣亦可憐!
前段我講到閹起來時,人痛到昏去,到醒來還要喝大麻水,大麻水喝下去會讓人失去意識,迷迷糊糊像吃麻藥、吃四號的、吃安非他命,所以應該是毒品,大麻也是瀉藥,喝了大麻水,一直漏尿,漏到肚子都空無一物。補充一下,閹割之後,傷口是用苦豬膽糊起來,豬膽粘粘的,糊起來血會止,也會消炎,糊好要留一個小小的洞要插麥子管,這條玉米骨做的管像尿管,讓他尿尿用的。
手術好的第二天,可以喝粥,不可吃硬的食物,粥是用破去的球裝著,放一支管子,吸起來讓太監吃,床的下面,放一個破的盒子,那是要放屎用的
經過第三天才下床,這時下面的傷口還沒好但已結疤,這時還要痛苦一下,會抽筋,一天三次,腿痛得要命,混身發抖,據說不抽筋會佝僂,龍骨從此不直,所以壹天要抽筋三次。
割起來的那話兒怎樣處理呢?淨身師父當做寶貝收起來保管,太監無權利將這東西拿回去,淨身師父有權保留它。
淨身師父會準備一盆子,裡面參雜石灰,將二粒睪丸擺好,以便讓石灰作用吸水分,睪丸才不會爛去,手術的契約書用油紙包好,放在盆中,用大紅布將盆子包起來,繩子綁好然後吊在中質樑,古代房子大廳都有一支中樑,這有意思呢!這叫做紅布高升,意思是預祝太監以後福氣一直來,步步高升!中國人有一個傳統,死了一定落葉歸根,埋在自己的鄉土。不管你到天邊海角,不管最後死在哪裡,都想要落葉歸根,人如果死在他鄉外裏,不能回到故鄉埋葬,一定會掬一把故鄉的土掩上,這叫做落葉為根。
做太監一生的願望便是將他被切割的下體要回來,人是叫贖身,他叫“贖蘭”(臺)所以太監都很省,賺錢捨不得用,目的是為了這古人觀念,一定要留一個全屍,少自身那話兒,便沒資格埋在祖墓,不能與父母埋在同一個墓園,這叫骨肉還家,不贖回來,據說閻王也不收,因為不男不女六根不全,閻王不收,所以太監若有出頭天,一定想盡辦法找淨身師贖回,往生才能留一個全屍。
上次我們說到,一個人死後,不可六根不全,所以大家的觀念,都認為人死要留一個全屍,少一根骨,少一支手,閻羅王不收留,
因為這種錯誤觀念,沒人喜歡死後捐獻器官。
因為古人這種觀念重,所以太監老來,一定要將閹下來的
男人那話兒贖回,死才能全屍埋葬。通常贖回是做太監的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一般在五十歲前要辦理,古人活到50算長壽,50不辦,有時會來不及,之前我講過,做太監為了後代,當然太監是不可能有後代,所說的後代就是認義子替他贖回那副牲禮,是由義子出面,不是太監出面,太監出面感覺不體面,所以由義子去。
要迎接時像一般嫁娶儀式,非常隆重!太監義子,坐回到淨身師他家,紅籠中放一堆銀兩當作喜錢,喜事的錢叫喜錢,這像喜事紅包,不在贖回那話兒的價錢中,那話兒的錢另外講,事先便要講好的,不能沒說好就來,如聘金一樣,先談好,紅包另外包,這時,淨身師門口要放砲,鼓聲響天,這時有一個接鬥的儀式,捧鬥接鬥非常隆重,淨身師擺香案、香桌鋪紅布。
淨身師將那話兒的鬥捧出來放在桌上中央,這時客人滿座,由族中長輩輩份高的人主持,老族長先向淨身師行一個禮,然後打開鬥上面的紅布,裡面是當初簽約的合約書,老族長展開,內容唸一次並且表示今日要將鬥內的契約書以及閹下來的下體贖回,太監義子要三拜九叨頭,謝淨身師、謝族長、謝所有貴賓,然後將這裝下體的鬥,放在紅籠雙手捧著,坐上轎頂,往墳場去,所有的人跟在後面來到墓地,太監本人已經在墓地等,墓地早擺好香案,墓地是太監的父母的墳,這時囉鼓喧天,砲聲降降!老族長在香案前再唸一次契約書內容,說明今日要將太監下體贖回,主要是表達給墓中的人聽。
太監的義子以及一些晚輩像我們出山的儀式差不多,都在地上爬,就在契約書要點火燒掉的一剎那,突然吹一聲長號,像師公吹的,又像一支長長的那種喇叭,像古代犯人要殺頭的聲音,太監邊爬邊哭的叫著阿爹阿娘說:爹;娘,你生給兒子的骨肉,今天全部贖回來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603040

宮刑

宮刑,又稱腐刑、蠶室、陰刑、椓刑或宮,中國古代的一種殘酷的刑罰,受刑者會喪失性能力。
宮,即「丈夫割其勢,女子閉於宮」,就是對男性施以閹割,割除其外生殖器,有時候只割陰莖,有時候也破壞陰囊和睪丸。對男性施宮刑以後,因為傷口容易腐爛,所以通常在密不透風的「蠶室」中待百日,以保全性命,故亦稱「蠶室」。唐顏師古解釋蠶室說:「凡養蠶者欲其溫早成,故為蠶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須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意思是,人在受宮刑後,因傷口易感染中風致命,如要活命,就要待在似蠶室一般的密室內,在不見風與陽光的環境裏蹲上百日以上,傷口才能不被感染而逐漸癒合。
女性的宮刑稱為幽閉,具體方法上目前無一致說法。
宮刑於何時出現已是遠不可稽,一般相傳在遠古的夏禹以前已出現,最初是用來懲罰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性關係。《尚書》中提到宮刑,為五刑中僅次於大辟(斬首)的刑罰。後來宮刑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至西周時已不限於風化案件。到了戰國時,有人勸秦王以仁義治國,即被秦王處以宮刑。漢文帝時曾一度廢除宮刑及其他肉刑,但至景帝時恢復,並規定某些死刑可以以宮刑代替。漢武帝時宮刑十分普遍,大臣往往因言得咎,而受此刑。自東漢開始,宮刑被用於處置謀反者的未成年家屬,算是對他們的一種赦免。至隋文帝時,宮刑被廢止於刑律之外,之後各代的刑律中亦再沒有見到宮刑,直至明朝。
著名受刑人
司馬遷
張賀
李延年
鄭和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AB%E5%88%91&variant=zh-tw

幽閉

幽閉是中國古代對女性使用的宮刑,為五刑之一。最早見於《呂刑》。孔安國注「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閱實其罪」一句為:「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
幽閉執行的方法沒有官方的史料記載。流行的說法包括:
將人永遠囚禁于深宮之中。
切除卵巢或輸卵管。但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如此操作的死亡率會很高。
人工造成子宮脫垂。但似乎缺乏解剖學的依據。
閉合其生殖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D%E9%97%AD&variant=zh-tw

閹割

閹割也稱「去勢」,指出於非醫療目的破壞人或動物的生殖器官,使其喪失生殖功能
歷史
在人類歷史當中,不同的文化體系中,基於宗教或社會需要都曾出現閹割這種行為,特別在中世紀的歐洲、中國、印度、中東和非洲也有歷史記載。在戰後,勝方或會以閹割敵方以象徵自己的勝利和奪取對方的力量。而閹人亦成為了社會中一個特別的階層。
對動物
對於動物而言,閹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圈養和育肥,其破壞的生殖器官主要是性腺,即睪丸或卵巢。
對人
而對人的閹割,主要表現為對男子的閹割,這種行為主要出現在奴隸社會及部分的封建社會,其最初是作為對性犯罪者的懲罰,後來也用於奴隸和戰俘。對奴隸和戰俘實行閹割主要的目的,在於保證有地位男子對其配偶的絕對佔有,由於其目的與閹割動物的目的有所不同,對人類的閹割也就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方式,即對陰莖的破壞及對睪丸的破壞。
對女人是指對其生殖器官進行破壞使其失去生殖能力,不過很少有這樣的。
進行方式
將動物以外來方式除去生殖系統或使其喪失功能稱為去勢。方法有化學方式及外科手術進行。
化學方式
可以改變荷爾蒙的方式進行。
外科手術
以侵入性的方式,將男性生殖器官如睪丸,或女性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宮移出個體外,或者通過注射藥劑到生殖器官,破壞生殖器官機能。 具體方法有切除、繩系法、錘騸、注射藥劑等等。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E%BB%E5%8B%A2&variant=zh-tw

去勢男高音

閹伶,也叫去勢男高音、閹人歌手等,是16世紀至18世紀期間,歐洲的一種獨特的藝人。他們都是一些在童年時接受過閹割手術的男性歌手,去勢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童聲,以便成為男性女高音或男性女低音歌唱者。
在16世紀的歐洲,由于婦女被禁止在教堂唱詩班和舞臺上演唱,於是由男性替代女姓唱某些音域的歌曲。這些歌劇演唱者和教堂唱詩班的男性歌手爲了不受青春期變聲影響,使自己的嗓音永遠保持清冽,而在青春期到來之前施行閹割手術。這類閹割過的歌手在整個17、18世紀非常盛行。在歌劇的發源地意大利,每年都有超過5000個男性歌者加入這一行列。閹伶的音域寬廣、靈活、有力,其獨特音色與高度歌唱技巧相結合,能演唱極困難的聲樂段落,大受當時觀眾歡迎。這些閹伶即使進入中年,仍可保持如女性般甜美、高亢的聲音。18世紀之後,閹伶逐漸消失。其中著名的閹伶法裏內利(Farinell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89%E4%BC%B6

另參本館《男根文史》《閹夫結》《中國古代同性戀史》跨下神功 >

徐克>百度百科 (另參本館:徐克:名導演62

   徐克導演香港地區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生于越南西貢市的他,祖籍廣東省海豐縣,出身自華僑的大家庭,共有16名兄弟姐妹。1966年移居中國香港,後到美國學習電影課程。1977年回港後,在佳藝電視從事編導工作。佳視倒閉後加盟無線電視。後轉入電影圈發展,憑借《蝶變》一片嶄露頭角。1984年與妻子施南生組建電影工作室,憑《英雄本色》、《倩女幽魂 (1987年)》、《黃飛鴻 (1991年電影)》等片蜚聲海內外,爲香港電影開創了新的時代。在現今香港電影界的幕前幕後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個人經曆
  徐克(10張)在他十歲那年,他已經對電影發生興趣,他曾與朋友租了攝錄機來拍攝魔術表演,並在校內播放。他也喜愛漫畫。這對他的電影風格有很大影響。自幼就對電影有極濃厚的興趣,自13歲起即開始制作八厘米實驗電影。   1966年移居香港,入讀中學。他後來到了美國德州,先後在美國南衛理工會大學及德州大學奧斯分校修讀電影。
   1969年進入美國德薩斯州的南循道會大學,一年後停學環遊美國,後來轉到德州大學(奧斯汀)修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與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鍾的有關美籍亞洲人的記錄片《千鍾萬縫展新路》。
   1975年畢業後,移居紐約,參與一出關于唐人街的電影-《From Spikes to Spindles》(1976)。他爲當地唐人街報紙作編輯,建立了社區劇院社群,並爲當地的華語有線電視臺工作。
   1977年回到香港,徐克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從事導演和監制等工作。一年後,又隨梁淑怡轉投“佳視”。1978年拍攝了根據古龍小說改編的9集電視劇集《金刀情俠》,一舉成名,這可說是徐克導演生涯的轉折點,他的才華爲電影監制所注意。 
1979年受到吳思遠的提拔,在思遠電影公司拍攝他的第一部古裝劇情長片《蝶變》,此片雖未見成熟,但徐克獨特的風格和嫻熟的技巧,使《蝶變》從當時充斥市場的功夫片中脫穎而出,得到電影界同仁的重視與好評,被認爲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徐克的第三部電影《第一類型危險》,基于題材敏感,曾一度被禁在香港上映,更要另剪一個較溫和的版本。而他的第四部作品《鬼馬智多星》,叫好又叫座,摩登豪華的流線型喜劇蔚然成風,更爲他贏得1981年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殊榮。其後的《最佳拍檔之女王密令》更創下了三千萬的票房紀錄。而1983年爲嘉禾所拍的《新蜀山劍俠傳》,不但轟動一時,更在當時引進了好萊塢特技專家,培訓出一批屬于本土的電影特技人,奠定日後香港動作特效的成熟發展。
成立電影工作室     
1984年4月徐克與他的妻子施南生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希望能爲熱心于電影工作者及投資者創造一個理想環境,共同拍攝一些能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的高質素電影。首部電影《上海之夜》即將徐克的理想實現了,電影公映後叫好叫座,在藝術及商業上都取得極高的成就,獲選爲198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最佳電影,並獲邀參展十多個海外大型影展。徐克亦曾參與《打工皇帝》、《超級警察》和《最後勝利》等多部電影的演出。而《最後勝利》更令他獲提名198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同年由他監制的《英雄本色》亦取得票房新高,《刀馬旦》 更取得國際性的好評。前者還掀起了“英雄片”小馬哥的熱潮,更捧紅了日後紅透半邊天的國際級大導吳宇森、國際巨星周潤發兩人。
   80年代末,徐克以精進的視覺技術及成熟的敘事技巧,完成了名作《倩女幽魂》,突破了1979年《蝶變》及1983年《新蜀山劍俠傳》這兩部武俠片的風格困境,並以續集《人間道》和《道道道》達到神怪武俠片的巔峰。在錯綜複雜的人、鬼、妖的關系中,徐克把香港電影中武俠片的類型元素,成功地轉換而融入《倩女幽魂》中,創造出電影史上最飄逸動人的小倩形象。在他精心描述的人間、鬼域、妖界糾纏溷雜、難解難分的聯系中,他往往借助于贊美鬼而鞭撻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隱喻。而徐克出神入化的剪接技巧、對女性角色的依重以及對諸多類型片風格溷用的熟練掌握,均能受到各界的好評。
   1987年,徐克監制的古制劇情片亦突破了港片的先河,《倩女幽魂》的成功,不但造就王祖賢的玉女形象,更引來無數競拍聊齋女鬼的跟風作。該片除獲得票房佳績外,亦奪得1988年法國Avoriaz電影節特別評判大獎、1988年葡萄牙Oporto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亦在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屢獲殊榮,分別取得五項和三項獎項。這年可稱電影工作室豐收之年,此時制作的電影有吳宇森的《英雄本色II》,杜琪峰及金揚樺導演的警匪片《城市特警》,鍾志文導演的科幻動作片《鐵甲無敵瑪利亞》及黃志強導演的警匪動作片《天羅地網》等。     《東方不敗》
1989年完成的電影亦有四部:遠赴越南拍攝的《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票房跟前兩集一樣成功,《喋血雙雄》除了在傳統的亞洲市場票房成功外,亦罕有地在美加獲得全線公映,且得到極高的推崇及票房成績。而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亦已買下《喋血雙雄》的劇本重拍版權。取景日本東京和香港實地拍攝的《中日南北和》,爲工作室首次結合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幕前幕後演職員在一起的新嘗試。《驚魂記》是一套由四名當紅女星主演的驚栗片。接著,在改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系列中,他轉往較具寫實基礎的刀劍武俠片,以連環畫式的敘事及構圖、快速而具韻律的剪輯、天馬行空的異想,還有許多暗藏譏諷現實的戲謔笑料,讓這個類型脫殼而出,展現新時代的視覺語言,爲80年代武俠片的低潮帶來豐沛的活力。
   徐克不斷以懷舊式的電影文本,書寫著溝通過去和現在寓言。在這一意義上,他獲得了除一般觀衆之外的更高層次的文化認同。在徐克影片所構想的江湖世界,充滿了欲望與沖突,企圖表現出“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的思想。
   在徐克心目中,一代宗師胡金銓曾是他最景仰的導演,他的第一部武俠片《笑傲江湖》,就請了胡金銓執導,不過最後胡卻因理念不同而退出。這時期的《笑傲江湖》雖然花招百出,但似乎還有著胡金銓的思鄉幽情與俠義之風,而到了第二集《東方不敗》時,這股氣味似乎已散去,反倒是徐克犀利的口齒與漫畫式的風格大大突顯,而林青霞顛倒衆生的扮相與神態,還有發功時翻天覆地的特效,更宣告新時代的武俠電影已然成形。
   1990年的古裝片《倩女幽魂II人間道》,傳統的服飾場景及戲劇動作處理揉合最新的電腦特技視覺效果,創造了視覺新感受,結果不但在傳統市場極受觀衆歡迎,更得到非傳統市場的西方觀衆極佳的反應,將香港的刀劍動作劇情片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確立了徐克武俠電影大師的地位,亦爲他贏得法國Avoriaz電影節特別評判大獎。同年徐克亦贏得(Screen集團)最佳導演的殊榮。   1991年的《黃飛鴻》成功地將黃飛鴻這個廣東民間人物塑造成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神話英雄,也創新了拳腳功夫的印象,古裝武俠片終于全面複蘇。此外,在《黃飛鴻》系列中,顛覆過往黃飛鴻英雄形象,加入母子、愛情等課題,所呈現的黃飛鴻不再只是單純的父權體系下的英雄,而是有沖突、矛盾、弱點的男性。同年,《倩女幽魂III道道道》秉承前兩集的成功提供了更佳的娛樂性。《豪門夜宴》是全港電影界人仕爲中國華東大水災籌款而拍攝,徐克是其中一名主力導演。  《黃飛鴻》
1992年,徐克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而《倩女幽魂II:人間道》則奪得葡萄牙Oporto電影節最佳特技獎。
   1992年制作計有科幻動作片《妖獸都市》,爲另一部與日本合作的電影,由日本一級紅星仲代達矢主演。而同年與嚴浩合作的電影《棋王》在各大國際影展中得到極大的關注,獲得很高的評價。該年還有部教人擊掌的出色佳作《新龍門客棧》,這是爲了向大導演胡金銓(《龍門客棧》),致意。徐克延續舊作大漠孤店的封閉氛圍,增添了些暗湧于善惡間的曖昧氛圍(原來並無張曼玉的黑店老板娘角色),算是獨具創見,片中絕無冷場的緊湊武打場面,更將渾然天成的韻律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年,《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三片在亞洲地區都錄得破紀錄的票房,開創了當時拍攝古裝電影的潮流。而與嚴浩合作的電影《棋王》,在意大利的劇本和影像國際電影節奪得大獎。
   1993年的《笑傲江湖II之東方不敗》和《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亦取得佳績。同年底,徐克即完成了《黃飛鴻III之獅城爭霸 》、《黃飛鴻IV之王者之風》、《鐵馬騮》、《新仙鶴神針》和《青蛇》,開創了當時拍攝古裝電影的潮流。《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和《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繼承這系列的偉大成績,分別在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服裝大獎和最佳武術設計大獎。   1994年,徐克監制及導演了愛情悲劇《梁祝》,被譽爲東方《羅密歐與茱麗葉》。徐克亦再表演出他題材的豐富多變,制作了一部愛情喜劇《花月佳期》。同年他亦制作了《黃飛鴻之龍城殲霸》。
   1996年,徐克制作了三部著名作品《新上海灘》、《黑俠》和《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同年,他更爲美國新力公司,導演了他的首部荷裏活電影《反擊王》。往後數年,徐克的作品題材豐富多變,計有愛情悲劇《梁祝》,農曆年檔喜劇《滿漢全席》,動作片《刀》等。到了《刀》時,徐克已棄絕了胡氏風格,而轉向張徹純然陽剛暴力的殺戮風格,舍棄美學的考究,崇尚男性體魄與血肉淋漓。   1997年,徐克更打入了國際市場,與動作巨星尚克勞德範達米合作,先後接拍了兩部好萊塢動作電影《雙重火力》和《迎頭痛擊》。徐克熱愛漫畫人所共知,徐克導演並沒有放棄新嘗試,1997年更監制了首部動畫作品《小倩》。該動畫以名作《倩女幽魂》爲腹稿,曆經四年的制作,終于成功地完成了亞洲第一部以2-D加上3-D電腦制作的動畫長片-《小倩》,甫推出即大獲好評,令中國人的動畫邁進曆史性的新紀元,更憑《小倩》奪得是年臺灣金馬獎的「最佳動畫」的殊榮。
   1999年,徐克亦制作了電影工作室的首部漫畫集《天涯明月刀》徐克導演近年致力融合美國和香港兩地電影制作之所長,拍成了多部得到國際認同的電影,他的作品─與爲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監制並導演了動作片《順流逆流》,在美國上映後,即被評論界喻爲國際性動作電影新典範,亦作了世界性的發行。
業界的先行者
  作爲業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爲香港電影注入新元素。
   2001年,徐克重拍二十年前的《新蜀山劍俠傳》,爲本港首部投入大量電影特技的大片;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亞洲發行,並由Miramax公司購得全歐美的發行權。而另一部片由他監制的《老夫子2001 》更爲香港首部結合3-D 動畫人物和真人演出的電影。該片自複活節起,即作全東南亞發行。
   其實,徐克的電影多屬于偏險怪奇一路,但他卻善于把偏鋒與主流、險怪與平穩這些似乎是對立狀態的東西互相滲透,轉化發展。他的電影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濃郁的個人風格。英雄臨風鶴立,煮酒相逢,中國古典文化的俠義精神被天馬行空的元素剖析得淋漓盡致,這是徐克電影中無法替代的特質。他的武俠片中的“武”,已經臨界于武術本身,是用來制造一種視覺“奇觀”;動作設計並不是一招一式的真功夫,而是將武功神化、幻化,通過特技和剪輯手段制造人體極限以上的高難度動作,因而觀賞性極強。在他的影片中,演員忽而上天,忽而入地,武術高手們雙掌生風,快以魅影,人去風留。徐克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把古典風神與現代人文精神熔于一爐,開辟了新武俠片,而他本人則成了締造這個新片種的當之無愧的大師。論創造和帶領潮流,徐克無疑是香港影壇的佼佼者。     與夫人施南生
2001年10月,徐克在1993年監制的《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在美國上映。在一個月內累積了1400萬美金的票房紀錄,反映了美國觀衆對中國功夫片的渴望。
   同時,徐克另一部科幻動作片《黑俠II》,亦于2003年初上映,並由新力公司作世界性發行。2002年徐克監制的《僵屍大時代》,再次由美國新力公司取得世界性發行權。
   2003年徐克監制《散打》,散打是近年來中國最流行的拳擊運動,此片描述散打拳手的奮鬥心路曆程,並起用職業散打拳手演出,充分表現了散打比賽的刺激。
   2005年,徐克率大隊人馬,遠赴新疆拍攝,帶回了《七劍》。《七劍》改編自武俠名家梁雨生的作品《七劍下天山》,講述古時七名劍客爲逃避朝廷禁武令,隱匿山中,直至村民被屠殺後方重出江湖的故事。電影《七劍》獲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2007年與老友林嶺東、杜琪峰合作導演了《鐵三角》。
   David Bordwell : 滿漢全席——徐克
   一幢三合土綜合大樓內,散發著煎炸氣味與香煙的煙薰味,電影工作室的總部便設在這兒。辦公室倒也寬敞,但卻簡陋,沒有紅木經理房,也沒有豪華放映室,整個空間都以灰板分隔。隔壁的偌大工房內,幾個年輕小子身邊貼滿便條貼紙,又釘滿人物素描。他們都俯伏案上,埋首繪制電腦動畫《小倩》。接待處要算是最體面的角落,有電影工作室閃亮的標記,也有放大的《黃飛鴻》劇照。其中一面牆上,繪滿工作室員工的漫畫肖像,領導繪在正中,墨鏡後眉頭深鎖,口銜一支長雪茄。
   徐克飛快開完一個又一個會議,便坐下接受訪問。他個子高瘦,目光炯炯,神情肅穆,下巴蓄的羊咩須人盡皆知:看上去,就像每一刻都蓄勢待發的模樣。眼前這個人,可以不眠不休連續36小時工作,可以五天內完成剪接、配音、混音、字幕、印片等整個過程,還可以在午夜場放映四小時前動手做些“小改”注1。他回答問題時很客氣,也很詳盡,但很少直截了當,他的思維,往十來個方向擴散開去。他說話態度認真,不僅表達了監制的務實想法,還有導演的不竭精力。
   有關港片80年代的情況,出現兩個說法,但都以徐克爲焦點。樂觀的說法認爲,徐克是銳意創新及港片現代化的關鍵人物。他的首部長片《蝶變》(1979)是有強烈修正主義傾向的武俠片。其後的《地獄無門》(1980),把美國70年代低成本電影的狂野放任氣息,帶進一個人吃人的故事中。即使電檢刪剪過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亦猛烈批判殖民地社會的不公現象。據李焯桃稱,《鬼馬智多星》(1981)“使摩登豪華的流線型喜劇蔚然成風。”注2。《新蜀山劍俠》(1983)則借用好萊塢的特技,經營出超凡入聖疑幻疑真的武俠太虛幻境。   徐克自組獨立的電影工作室後,推出連串瘋狂熱鬧、多姿多彩及大膽創新的影片。他既監且導,創出了英雄槍戰片(《英雄本色》,1986)、曆史冒險片(《刀馬旦》,1986;《天羅地網》,1988;《財叔之橫掃千軍》,1991),未來科幻片(《鐵甲無敵瑪利亞》,1988;《妖獸都市》,1992)等路線。另外,亦把舊酒換上新瓶,所及類型包括上海喜劇(《上海之夜》,1984)、女鬼愛情片(《倩女幽魂》,1987)、神怪武俠片(“笑傲江湖”系列,1990-1993;《青蛇》,1993)及功夫劇情片(“黃飛鴻”系列,1991-1997;《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1993)。1997年更把《倩女幽魂》改編成動畫《小倩》,創作了香港曆史上的首部動畫長片。香港出品的首部動畫長片,應是胡樹儒導演的《老夫子》(1981)。但《小倩》結合3D動畫與2D動畫,則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譯者注
   港片亮麗的外觀、通俗與自由奔放的想像力,經徐克之手鞏固起來。這些特質,成爲香港電影在世界電影文化中的標志。電影工作室創造了男兒光榮犧牲的浴血場面、火柱與油滑地板上的比武、女扮男裝的俠士及不男不女的魔教教主、巨型舌頭與特大時鍾,還有一身戰衣打扮開機關槍的女人。凡此既刺激複壯觀的種種,處處令西方擁躉神迷,亦往往令影片在東亞各地賣座鼎盛。由是觀之,徐克是過去20年來,最有遠見的一股創作力。    
有關80年代香港電影的另一說法,是徐克乃新浪潮希望幻滅的縮影。他首三部作品皆向主流電影恣意挑戰,但票房全軍盡沒。因此,有人認爲徐克其後已失卻向社會挑釁的興趣,他媲美火山爆發的精力,轉而用于制作喧鬧的低檔娛樂之作。他翻拍舊片,又翻新過時的類型,同時亦厚顔無恥地抄襲好萊塢熱潮;他被稱作香港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不是沒有理由的。更甚者,有論者認爲電影工作室的設立,本是給獨立電影人制造機會,但徐克卻變成事事過問的監制。他重新剪接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又接管嚴浩的《棋王》(1992),有人還說他欲大幅改動《喋血雙雄》(1989)。程小東雖是《倩女幽魂》的導演,但許多戲劇場面的拍攝與剪接,都由徐克操刀。他安排胡金銓複出執導《笑傲江湖》,但兩人意見相左,胡金銓結果中途離開。此一影史版本認爲,徐克把新浪潮帶入主流,令本土電影的異見聲音沈寂下來,個人電影創作再沒法找到立足之地。因此,難怪從《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押後至1992年公映)至《反擊王》(1997),到《K.O.雷霆一擊》(1998),徐克都一直欲進軍好萊塢注3。
   誠然,徐克工作起來,從不克制,也不會耐著性子。至1998年底,他執導的作品有26部,監制的數目也相若。這産量肯定是一種全情投入拼命工作的性情所造成的,他表示寧取香港而舍好萊塢,因爲這兒可在拍一部片的同時,計劃下一部作品。他看來享受制作的過程多于成果。此外,他愛在別人執導的影片中客串,又義拍過一些籌款電影,如爲導演會籌款購置會址而合導成龍主演的《雙龍會》(1992),以及爲華東水災災民賑災籌款而合導喜劇《豪門夜宴》(1991)。   另外,徐克視合作夥伴爲助手,也是事實。他說“意念輕易便跑出來”,是以他構思的作品,多得沒法全由自己執導。他一旦取得拍片資金,便要控制制作過程,包括監督集體創作的腦力激蕩會議,並寫下“制作日記”,詳列執行其意念的方法。工作室有些出品縱也摸索非正統風格,如李仁港的《黑俠》(1996),但大部分看起來都很像典型的徐克作品。
  徐克的務實作風與親力親爲的工作方式,可保證其作品的市場價值。他相信在香港影業,沒搞出新作的,遲早中途離場。70年代他發現電視不斷威脅電影,因爲對他那樣的新秀,電視提供的創作環境更自由。徐克深明只有不斷創新,電影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當時他腦海的改革方式,大抵不算激進。他批抨新浪潮徒具專業技巧,卻無商業觸覺注4。《第一類型危險》這一部影片從多方面看,都是徐克實驗意味最強烈的作品,不過是一個例外。《蝶變》與《地獄無門》皆是奪目的類型修正片,比方育平與許鞍華的寫實習作更接近主流。徐克最早期作品縱然也有離經叛道的地方,但亦顯示他總偏愛怪異風格及粗俗喜劇——根深蒂固的兩個香港電影傳統。他不大可能會帶領新浪潮,走激進的前衛路線。
   徐克是香港導演中,少數真正的電影頑童。他自己也說:“我是瘋狂影癡。”注5徐克1951年在越南出生,13歲便拍超8,中學畢業後度過兩年百無聊賴的日子,每天看三至四場電影。他在美國達拉斯南循道大學修畢電影課程後,曾往紐約工作,未幾于1977年返港。回港後,他馬上加盟電視臺當編導。其電視武俠劇《金刀情俠》大受歡迎,催生了電影作品《蝶變》。他把此片稱做“未來主義古裝片”,借此把武俠片擁躉及追求現代感的年輕人一並吸引過來注6。徐克在此片中給自己制造了好些高難度技術挑戰,像引動成千上萬蝴蝶飛舞,或爲冗長的洞穴場面布光。影片在臺灣拍攝,雕琢工夫遠勝大部分70年代後期的港片。
   徐克其後兩部作品都不賣座,接著爲新藝城執導了《鬼馬智多星》,那是無傷大雅的笑片,但展示的技巧卻極有看頭。徐克摒棄粵語喜劇慣用的平光,也沒有依從他們簡陋的布景設計;他大膽運用漫畫似的飽和色彩,還搞出有趣的誇張剪影效果,不無實驗意味。《鬼馬智多星》成爲1981年最賣座片之一,爲徐克締造了開拍《新蜀山劍俠》的條件。嘉禾爲他斥資空前的3000萬港元,更從美國聘來特技專家,但結果影片奪目的色彩設計,毫不像好萊塢。該片票房收益不到2000萬元,徐克惟有安全至上,執導新藝城《最佳拍檔》第三集《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1984)。他用波普藝術風格設計布景,又大搞先進的機械人效果。他決意要娛樂觀衆:“總不能老是搞成熟的作品,傻兮兮有時也很有趣。”注7     《鬼馬智多星》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成爲1984年最賣座影片,徐克于是有了創辦電影工作室的本錢。他妻子施南生原是新藝城高層行政人員,亦爲《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設計布景,如今加入工作室任監制。《上海之夜》(1984)是工作室推出的首部作品,但兩年後的《英雄本色》及《刀馬旦》,才奠定工作室的地位。兩片皆打入當年十大賣座片之列,在日本、臺灣及南韓亦極受歡迎,工作室出品賣埠有價後,便把制作成本提高至介乎700萬——3000萬港元不等。
   徐克在1988年訪問中,清楚道出電影工作室對導演的要求:
   1.要有自己的風格。
   2.要言之有物——即使功夫片,也要有話說。
   3.要“走群衆路線”……商業片定要娛樂觀衆,讓他們得到宣泄,心情轉佳。電影是大衆媒介,但願我們跟觀衆一起呼吸……觀衆是用感覺看電影,不是有腦袋分析電影的。注8
   徐克與施南生宣稱工作室定要跟觀衆品味亦步亦趨,觀衆厭倦笑片,他們便推出《英雄本色》另創潮流,1987年又推出《倩女幽魂》使古裝神怪片複蘇。賣座片開拍續集令工作室財源滾滾,縱然吳宇森幾乎否認《英雄本色II》(1987)是自己的作品,但該片卻很賣座,徐克更接手執導《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1990)。
   一輪成功過後,電影工作室陷入困境。《笑傲江湖》由1988年拍到1990年,先後雇用六個導演,制作費預算1500萬港元,最後超支一倍,期間,工作室幾部作品票房欠佳。直至《黃飛鴻》(1991)出現,徐克才一舉挽回頹勢。黃飛鴻是廣東民間英雄,由內地影星李連傑飾演。該片無論在本土或海外,都很賣座,尤其在龐大的韓國市場。有了《黃飛鴻》的成功做後盾,工作室在1992——1993年間推出12部制作,不少是《笑傲江湖》及《黃飛鴻》的續集,還有像《仙鶴神針》(1993)及《青蛇》(1993)等類型變種。但打入本地十大賣座片的,卻只有兩部,而且多數在東亞市場萎縮的景況下遭遇滑鐵盧。工作室惟有減産至每年三部左右,90年代中更在掙紮求存。
   電影工作室十年間大起大落,倒與領導人變幻無常的脾性很是吻合。徐克稱,很想把自己的不同面貌都發揮出來:“我拍片,會拍給性格的另一半去看。”注9徐克作品極不平均,有時精采絕倫,有時卻吵鬧膚淺。他最好的一些作品,縱爲大衆市場口味度身訂造,但亦落得慘淡收場,而像《大三元》(1996)那些他滿不在乎的,卻成了賣座片。所有影片無論瘋狂吵鬧,或血腥暴力,或多情善感,或嘲弄諷刺,或小衆趣味,一一是他試練極端手法的場所。豐富的曆史細節,會出現在神怪武俠片裏頭;華麗的服裝,卻淹沒于人工霧景之中;眩目的特技效果,則配合平平無奇的吊線動作。上一場剛出現可觀的色彩設計,下一場即過度運用或藍或棕的濾色鏡。這人,會令編劇每三分鍾便要加添新意思注10。   然而,徐克那停不了的表演,那些生動的影像與活潑的音樂,都給觀衆提供獨一無二的樂趣。不少影評人都強調他對中國曆史的興趣,張建德更形容他這傾向是“民族主義成癮”注11。“黃飛鴻”系列確有探討中國面對帝國主義入侵時的長處與盲點,盡管探討得並不徹底,但亦算廣泛注12。可更重要的是,徐克往往透過審視通俗娛樂的傳統,來反省民族的承傳及曆史的後遺症。
   《上海之夜》的序幕很有費蘭克?鮑沙其(Frank Borzage)通俗劇的影子。故事講1937年,郁郁不得志的作曲家Do-re-me(即董國民,鍾鎮濤飾)遇上在歌廳賣唱的舒佩琳(張艾嘉),兩人夜裏在橋底浪漫邂逅,隨後卻因上海淪陷局勢紛亂而失散。戰後,兩個湊巧成爲同一座樓房的住客,而剛從鄉間遷來的凳仔(即查小喬,葉倩文飾),卻愛上了Do-re-me。片中,選美會、睡房鬧劇、探戈舞、大號樂器笑料、大驟雨,還有時間控制分秒不差的視覺喜劇效果等等,如走馬燈般逐一登場。此外,也有動人的表演時刻,如Do-re-me走上天臺,在上海的霓虹燈光映襯下拉起小提琴,猶如給予整個城市奏起小夜曲。
   影片高潮富有幽默感,同時亦緊張刺激,是今天好萊塢沒法再拍得出的。Do-re-me憑一曲《上海之夜》贏了比賽,此曲更安排在電臺播放,但舒卻答應了富商的婚事,當晚便要乘火車離開。凳仔縱使不情願,但也把消息告訴了Do-re-me。他趕往火車站及時跳上火車,一曲《上海之夜》此際悠悠響起,火車在歌聲中開出(“明天的我,明天的你,會不會再像那天相擁!”)。火車上,舒給Do-re-me抱在懷裏,她的未婚夫只好把目光移向其他女人,凳仔則一直在月臺勇敢揮手。徐克稱自己用歌曲歌詞構思這連串鏡頭,于好萊塢而言,把歌曲、聲音及視覺韻律結合得同樣迷人的場面,恐怕要回到羅賓?馬摩利安(Rouben Mamoulian)《公主豔史》(Love Me Tonight,1932)的火車高潮戲才見得著。
  《上海之夜》的感情跌宕,以徐克特有的古怪尾聲收筆。火車開走後,剛從鄉間出城的少女向凳仔問路,但少女卻是凳仔的化身,不僅同一演員飾演(葉倩文),還與凳仔開場時所穿一模一樣。故事猶似麥比烏斯環帶,正要重頭開始。Do-re-me與舒在火車呼嘯中奔向未來,凳仔則祝福那天真版的自己交上好運,然後轉身離開,粉紫披肩在畫面飛揚。她走過《再見上海》一片的廣告牌,鏡頭就凝在那兒。
   影片運用錯綜複雜的技巧,來講一則純真浪漫的愛情故事。徐克借此向香港電影的源流致敬,該片讓人聯想起上海經典片《馬路天使》(1937)與《十字街頭》(1937),但他沒有像新好萊塢電影般搞低級滑稽笑話,反而想把一個有價值的大衆傳統翻新。《上海之夜》拍攝之際,香港正值需要重新思考與內地關系之時,影片把本土議論帶往另一方向。上海被塑造爲香港般擁擠與殘酷的城市,人人欲打進娛樂圈。片中樂曲悅耳,亦帶出流行文化的活力。徐克也表示,複興舊傳統不等于沈醉于懷舊之中,而是把自己生命與重要傳統連系起來。流行文化因此亦成爲集體的記憶與曆史。影片充滿懷緬之情,大家都知道上海這個中國沿岸最國際化的城市,不久之後便會給南方的對手迎頭趕上。火車載著作曲家與歌手離開上海,向著香港進發。
   《刀馬旦》以較古老的一種娛樂爲題,故事發生在中國現代史另一關鍵時刻。1912年滿清覆亡,大將軍袁士凱奪權,當上新共和國的總統。雖然國民黨後來多次選舉中皆取得一面倒的勝利,但袁士凱依然屹立不倒,他更向歐洲列強借下巨債,以鞏固軍力,對抗南方國民政府。《刀馬旦》故事發生于1913年初,貪贓枉法的曹督軍(曾江)負責協助袁士凱借貸,但女兒曹雲(林青霞)卻暗中幫革命黨盜取袁借款的文件,好讓國會揭發袁欲複辟的陰謀。雖然密件最終亦給盜走,但卻功虧一簣,曹督軍給貪污的稽查官殺害,曹雲及革命黨人被迫逃亡。五個月後,片末的字幕交代,袁世凱解散國會,“第二次革命”爆發。觀衆都曉得不久之後,中國便陷入四分五裂與軍閥割據的局面。
   徐克把劇院描繪爲政治與個人命運的交叉點。片頭字幕出現時,鏡頭一一端詳後臺的頭飾,挂須及兵器(皆影片往後發展的重要元素),最後停在繪上面譜,高聲冷笑的京劇武生身上。片名《刀馬旦》指京劇的女武打行當,臺下的刀馬旦其實是曹雲,她經常佩槍,身穿男裝。臺上的刀馬旦,則是白妞(葉倩文),她很想在父親經營的全男班劇團演出。後來她終于倉促中上臺,扮演了刀馬旦,且更勝曹雲,竟然假扮男人來反串女角。第三個女人叫湘紅(鍾楚紅),是到處賣唱的歌女,愛財如命,但爲尋找遺失了的首飾盒,卷入劇團紛爭及政治陰謀之中。在關鍵時刻,她與白妞一同粉墨登場,把刀馬旦演得滑稽風趣。徐克向來喜歡顛倒性別,這一回,男性化的刀馬旦也有女性化的男人與之對應,即那群反串的京劇男演員,以及稽查處惡霸雷組長(谷峰)。雷看上戲團當紅的男花旦花綿繡,硬要對方下嫁。其他角色還有革命黨的間諜寧北海(鄭浩南),以及大帥府的逃兵(張國強)。三女人後來成爲朋友,二男則輔助她們出生入死。 影片性質上屬于大衆娛樂,徐克對性別僞裝的興趣,跟性別政治沾不上邊。美國Republic公司出品的電影集對喬治?盧卡斯的影響,猶如中國戲曲之于徐克的作用。徐克憶述:“五歲時跟母親到劇院看戲曲,發現臺上所有男角,基本上都由女人扮演,更奇怪的,是大家亦把女演員視作男人……我開始摸不著頭腦,幹嘛這樣也行得通……我說過,拍《刀馬旦》,爲的是重新找回兒時的那種感覺。”注13
  《刀馬旦》結局,政治與戲曲已變得難分難解。爲掩人耳目,躲避雷組長的追捕,一衆革命黨及同謀全部假扮戲子粉墨登場,演出《八仙過海》一幕。徐克借此把政治鬥爭與通俗神話結合起來,片中所有要角都變成神話人物。主角曹雲扮演法力高強的金魚精,身穿刀馬旦的戲服。臺上的假打之後便是真打,雷組長的部屬都追上戲院屋頂,一衆主角雖然受了傷,但都成功脫身。尾聲一場,政治動蕩中,容不下兒女私情,五人分道揚鑣。刀馬旦如今真的騎上了馬背,但不得不各走各路。
   一如《上海之夜》,劇中人在結局中,無法預知其後曆史的發展,故沒料到彼此其實沒法再見。凳仔在月臺上高叫Do-re-me和舒佩琳回來時找她。《刀馬旦》的曹雲安慰衆人:“民主成功之後,我們在北平再見。”最後畫面出現塗上面譜的武生,他仍在哈哈大笑,猶似嘲笑著他們重聚的願望。
   徐克把京劇的華麗與動感作戲劇化處理時,若不是那麽老練,片中的政治寓意便失諸散漫可笑。京劇一如上海的時代曲,都是中國人引以爲豪的傳統,徐克決心要將之美化。政治陰謀一次又一次打斷臺上的武場戲,但兩者的拍攝和剪接,都同樣活潑生動,別具感染力。徐克的風格亦或受斯皮爾伯格影響,但斯皮爾伯格其實可往他那兒借鑒。如前文(指本書的前面某些章節——本站注)說過《刀馬旦》亂閨房的一場戲,男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無端睡在女孩身邊,又要躲閃白妞父親。又或比較一下《刀馬旦》督軍手下大鬧戲院一場,便可發現《奪寶奇兵》咖啡館打鬥一幕的場面設計實在笨拙。寧一忽兒在板凳跳上跳落,一忽兒利用懸在半空的橫幅飛來蕩去,又在白妞協助下揚起舞臺地毯擋開子彈,再連滾帶翻走遍後臺通道。
   這一幕把徐克刺激過癮的視覺手法表露無遺,豐富的影像感,的確是他強項。誠然,刺激有時走過了頭,他其實可減省小部分搞笑動作及大部分高科技小玩意(即若《蝶變》,亦有火箭式飛索與未來世界的機關槍)。也許出于對《用心棒》的欣賞,他偏愛傾斜角度及極端講究的構圖注14。巔峰時期的徐克,堪稱當代電影最有想像力的風格家之一。徐克沒有運用吳宇森對動作場面的“三文治式”拍法,他把香港慣用手法推向極致,准確調校鏡頭角度以配合動作每個細微變化,和他一道工作的攝制人員都知道,他總會要求多一個不同位置的鏡頭。《黃飛鴻》最後一場令人歎爲觀止的決鬥,在貨倉發生:黃飛鴻與關東武師嚴振東先後在地面、狹窄通路及竹梯上對打,鮮有取景位置重複的鏡頭用了近300個,把動作交代得明明白白,而威力更是驚人。(見下圖) 《黃飛鴻》:黃飛鴻與嚴振東在竹梯上保持平衡。 其後,兩人在直立的竹梯上對打。 
  《上海之夜》的聲音與影像水乳交融,《刀馬旦》亦盡顯徐克的音樂創意,京劇場面都加上黃沾節奏明快的配樂,屋頂壯觀的打鬥場面,則有細意控制的固定音步,每回(尖音的)間斷都突出了關鍵動作。此外,打從開始,徐克已探索言語的各種可能。《蝶變》比王家衛更早實驗畫外音的敘事方式:一開始便聽到書生方紅葉的憶述,直至接近劇終,有他最後一句沈思的話語。他離開了現場,代之以旁白:“以後發生的事,我全不知情。”徐克接著給我們交代事情怎樣發展下去。差不多20年後,他才在《刀》(1995)重拾此一手法:由一閑角擔任畫外音敘述者,對劇情只一知半解。徐克甚至揶揄本土影片經常錯漏百出的英文字幕:《打工皇帝》(1985)有一場戲,竟把粵曲曲詞翻成無厘頭的意大利文“La scala,mama mia……Machismo si si pronto”。
   有人指出徐克最好的作品都拍于80年代,他不少近作確有如機械化的習作。然而,其1995年的三部影片,處處顯示他依然能夠全面發揮多才多藝的本色。
   《花月佳期》由吳奇隆與楊采妮主演,兩個是流行歌星,在徐克古裝愛情片《梁祝》(1994)裏已鋒芒畢露。徐克沒有重複自己,該片的敘事手法及特技皆有新酞。故事背景再一次發生在平民化的劇院,但這回是30年代的上海。在父親戲班當花旦的洪欣欣(楊采妮),往廟宇問姻緣時與銀行書記江繼威(吳奇隆)碰個滿懷,兩人大吵起來,我們由是得知他們終會成爲一對。一女人來誘惑江,暗中把槍械藏在他皮箱內,江不知就裏,帶著槍械經過守衛走進銀行,那女人的男人在銀行內利用那些槍械行劫,又勒死了江。江的鬼魂飄到劇院,向欣欣道明一切,央求她一起返回事發時空,制止劫案並救回他一命。
  猶如《回到未來續集》的邁克爾?霍士(Marty),江繼威的鬼魂與另一時空的欣欣走回過去,碰回他們自己,又猶如《偷天情緣》,把發生的情節興致勃勃地重演。但徐克這個大影癡,在重演片段中稍稍變換鏡頭角度,兩人的另一個自己就不會出現在畫面之中。劇情其後發展更趨錯綜複雜,黑幫亦發現回到過去的方法,欲阻止兩人改變曆史。片中的特技效果處理得揮灑自如,但徐克志在搞出重重誤會,複雜程度比好萊塢有過之而無不及。未來時空的兩戀人與過去的自己吵將起來,他們又扮作另一個,把雙方都弄得糊裏糊塗。黑幫又在盛怒之下不顧後果,欲幹掉過去的自己。戲院捉迷藏般的一場追逐,把亂局推至高潮,三人連同另一時空的自己,全都沒法掌握全局。徐克的《花月佳期》層層疊疊迂回曲折,令時光旅程喜劇的始作俑者好萊塢亦非其對手。
   《刀》的靈感更遠溯至張徹的《獨臂刀》(1967),且欲以女性做敘事觀點。小靈(桑妮)是練刀師傅女兒,常幻想鐵匠定安(趙文卓)與鐵頭(陳豪)爲了她大打出手。一次,定安爲了在馬賊手中救回小靈,失掉持刀的一條手臂,小靈則給鐵頭帶走。定安在野外長大的男仔頭孤女照料下複元,然後著手討回父親的斷刀及燒焦的秘笈。最後他追尋到殺父仇人紋身馬賊飛龍(熊欣欣),在兩女人及鐵頭跟前,他與飛龍決一死戰。
   徐克摸透他所謂的“軟件時代”(software generation)的特殊口味,于是拍出了他的音樂錄像版本,可毋須多說,那半點不像我們見慣的音樂錄相。《刀》的一切,皆在于強調一種情感:凶殘。片中如噩夢般原始的,除了事件(幕開便見狗兒掉進捉狼的捕獸器中),還有風格:刀在鐵砧上敲打成形,單調的錘音變成瘋狂的韻律:片中世界陷于一片火海,火花四濺的對話配上火光掩映的大特寫。此外,武打場面不僅用升降臺,還轉動攝影機拍攝。徐克用對講機指示操作人員逆向拍攝演員動作,或快速變焦距産生像拉近遠處細節的效果,或努力爲動作重新構圖。這種粗線條作風,對不少影片都可構成騷擾,但用在這兒卻能表現變幻無常,痛苦與霸道主宰一切的世道。刀是全片沈溺的一個母題,所有角色的性格都圍繞著刀發展,甚至天主教的十字架也變成又一柄刀。高潮一場是香港電影兵器交鋒場面中最刺激淩厲的,無論是旋轉與飛身進攻,或鐵鏈與鋸齒刀對打,或突然飛至的捕獸器,統統化成塵土飛揚中的剪影。(見下圖)能令觀衆看得如此筋疲力竭的影片,實在沒幾部。   《刀》:主角淩厲的旋轉進攻,前景對手嚴陣以待。  《刀》:主角和殺父仇人對攻。  
  《花月佳期》與《刀》的票房成績都不理想,但徐克1995年的賀歲片《滿漢全席》卻極其賣座。那是香港最趣味盎然的喜劇片之一,講的雖是烹飪比賽,用的卻是功夫武俠片的拍法:先有挑戰,然後苦練,而且充滿旗鼓相當,令人眼花繚亂的烹飪風格及取勝絕招。但別以爲影片就這麽平鋪直敘,徐克其實不脫神經本色。趙港生(張國榮)原是黑幫放債佬,爲移民加拿大會女友,便去學烹飪。他在酒樓廚房學師,老板女兒歐嘉慧(袁詠儀)因不肯繼承父業,把頭發染成朋裝(punky),又故作瘋癲,欲使父親氣不過攆走她。同行敵對的富商黃榮下戰書,要跟嘉慧父親比試最考廚藝的滿漢全席。可父親接下戰書後心髒病發,阿生與嘉慧必須說服退隱後酗酒的內地師傅廖傑(鍾鎮濤)重出江湖,助他們一臂之力。
   此一劇情主線已很有看頭,但徐克還加插了無厘頭的精采內容。阿生的手下並非什麽黑幫分子,而是惟命是從的工商管理碩士。嘉慧在卡拉OK酒廊高唱一曲《卡門》,吸引了阿生的注意。此歌變成電影的主題音樂,徐克把手風琴、豎琴及響板混和起來,搞出五花八門的一首瘋狂樂曲。嘉慧得知阿生的女友是日本人後,便幻想他揚帆遠去,自己則揮淚送別,場面有如普契尼歌劇。功夫大師熊欣欣(也是《刀》的大奸角)飾演那目中無人的富商黃榮,打算吞並全港酒樓。他解釋成功人士都嗜吃魚翅時,手拿一排魚翅撕咬。片中除有對暴富者的嘲諷外,也有巨魚劈啪亂跳闖進酒樓的混亂場面。廚藝高手廖傑五覺遲鈍,爲要使他回複正常,徐克大搞笑料,不僅搬來針灸、健康舞,還有例牌放屁。滿漢全席的壓軸項目,是用新法炮制熊掌、象鼻及猴子腦。准備“金睛火腦”這道菜色時,嘉慧一夥看似撬開了活生生猴子腦,然後阿生得意洋洋宣稱,“食新鮮腦其實不需要任何烹調的。”滾油接著便澆到猴腦上,然後傳出可憐猴兒痛苦尖叫的聲音。
   《上海之夜》搞時代曲,《刀馬旦》搞京劇,《黃飛鴻》搞中藥與舞獅,此片則來搞中國廚藝。廚藝成了生氣盎然,創意無盡的大衆化傳統。廚師的天賦其實是帶有感性的創意,能把平凡材料弄出新口味(此處猶似反駁徐克的批抨者:廚師就像個導演,搞藝術要遷就客人口味)。弄菜的過程由于亦饒有趣味,攝影機運動流暢自然,與《刀》的淩亂不安互相輝映,烹調的場面亦拍出功夫雜耍的刺激與炫耀勢態。
   食物,一如片頭映出字幕時畫面的提示(圖X.1),是亦陰亦陽的,是群體生活的中心。徐克運用升降臺拍攝的俯瞰鏡頭,不僅給觀衆示以觀賞菜色的最佳角度(如序幕鏡頭在一盤又一盤菜色的上空滑過,令人垂涎欲滴),還把人物變成食物(圖X.2,X.3)。鏡頭角度亦把禿頭的黃榮比作高潮夜的猴腦主菜,預示他會給打敗(圖X.4)。該片強調真正美食,是由心而發的。多數角色初時若非把食物視作借口或工具,便是討厭的東西,只圖一己目的,如阿生要移民加拿大,嘉慧欲擺脫父親限制,黃榮要統占全港酒樓業。廚藝大師廖傑縱仍刀法如神,但已沒法嘗到食物的味道。比賽把各人都喚醒過來,重新發現食物在愛情與群體中扮演的角色。到了尾聲,嘉慧變成父親酒樓的大廚,正隨手爲燒豬插上生日蠟燭。較早前,廖傑開始回複昔日身手時,愛人爲他做飯。她因工作緊張,食而不知其味,故希望丈夫複元後,她能重新享受食物樂趣。他爲此把一口豬肉放到她飯碗,她沈吟說:“我已經不吃肉,改吃素了”,然後把豬肉吃掉。   
 圖X.1《滿漢全席》:映出片頭字幕時的高空俯瞰角度…… 
 圖X.2 ……鏡頭角度預示將會把人與食物連系起來。 
 圖X.3《滿漢全席》:升降機把嘉慧的面部倒轉,她正在裝飾盤子。
 圖X.4 鏡頭將黃榮比作一頭猴子。 
   圖X.5 《滿漢全席》最後一鏡:徐克(圖中紅圈處)率領幕前幕後工作人員,給觀衆拜年。
  此乃賀歲喜劇片,所以不會像《上海之夜》與《刀馬旦》那樣,以苦樂參半的別離收場。食物把所有中國人牽引在一起:師傅廖傑的戰友來自北京,廖傑住在廣州,嘉慧與阿生則是徹頭徹尾的香港人,阿生後來亦決定不再移民。一如片名《滿漢全席》所示,結局大排筵席興高采烈。尾聲中,一衆賓客不耐久候,都擠到廚房大顯身手(做的是“中國筵席”{《滿漢全席》的英文片名是《The Chinese Feast》,意即“中國筵席”。作者以片名喻徐克的電影作法。原書本章亦以“A Chinese Feast”爲名。——譯者注})。他們在飯桌安頓下來後,阿生舉杯祝酒的場面了包羅了整隊攝制人員,他們然後轉身,舉杯面向觀衆(圖X.5)。徐克那些最佳的作品,把香港電影變成中國筵席,本土娛樂傳統做調味料,再添加藝術家實事求是的精力及馳騁的想像力。
   {注}   1、見Tony Rayns:“Hard Bolled”,Sight and Sound 2,no.4(August 1992),頁20。   2、見李焯桃:“從徐克到香港電影的西方反應”,《淋漓影像館——引玉篇》(香港:次文化堂,1996),頁89。   3、欲進一步了解徐克的工作方式,可參考以下資料:“‘My Boss’Tsui Hark”,HK Orient Extreme Cinema no.2 (April 1977),頁62-63;Tsui Hark:“Pour une nouvelle culture chinoise”,同上,no.3 (July 1997),頁68-72。有關徐克在好萊塢的經曆,可參閱Steven de Souza:“Knock Off ”,Fade In (Summer 1998)k,頁80-85;Tsui Hark:“Retour d’exil ”,Made in China,Cahiers du cinema special issue,1999,頁32-35。   4、見Beth Accomando:“Army of Harkness”,Giant Robot no.8 (1997),頁30。   5、同上,頁29。   6、見Tony Rayns:“Die Bian (The Butterfly Murders)”,Monthly Film Bulletin no.603 (April 1984),頁114。   7、見Lawrence Chua:“Separation Anxiety”,Village Voice,10 April 1990,頁74。   8、見Pat Aufderheide:“Dynamic Duo”,Film Comment 24,no.3 (May-June 1988),頁44-45,Nansun Shi:“Profession:productrice”,Made in China,Cahiers du cinema special issue,1999,頁19。   9、引述自Accomando:“Army of Harkness”,頁29。   10、訪問陳嘉上,1996年11月23日。   11、見Stephen teo:Hong Kong Cinema:The Extra Dimensions (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1997),頁162。   12、見Ange Hwang:“The Ireesistible:Hong Kong Movie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Series”,Asian Cinema 10,no.1(Fall 1998),頁10-23;亦見Laurent Courtiad的訪問:“Wong Fei-hung par Tsui Hark”,HK Orient Extreme Cinema no.6(March 1998),頁40-47及95。   13、引述自Accomando:“Army of Harkness”,頁29。   14、見Ralph Umard:“Interview Tsui Hark”,Film ohne Grenzen:Das Neue Hongkong Kino (Lappersdorf:Kerschensteiner Verlag,1996),頁40。
   本文摘錄自《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一書第五章   海南出版社出版   著:大衛?波德威爾 David Bordwell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是當今世界一流的電影學者。他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到香港多次調查研究後再以其深厚學養寫成此書,對香港電影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   譯:何慧玲   曾任報館及香港電影節編輯及翻譯,現職自由人。   編:李焯桃   曾任《電影雙周刊》總編輯,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著有《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筆記》,《觀逆集》及《淋漓影像館》等影評結集共八冊。
影視作品
   導演 
  蝶變 (1979)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地獄無門 (1980)   鬼馬智多星 (1981)   新蜀山劍俠 (1983)   上海之夜 (1984)   最佳拍檔女皇密令 (1984)   打工皇帝 (1985)   刀馬旦 (1986)   英雄本色續集 (1987)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 (1989)   笑傲江湖 (1990)   財叔之橫掃千軍 (1991)   棋王 (1991)   豪門夜宴 (1991)   黃飛鴻 (1991)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1992)   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 (1992)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1992)   雙龍會 (1992)   青蛇 (1993)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1993)   梁祝 (1994)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 (1994)   花月佳期 (1995)   金玉滿堂 (1995)   刀 (1995)   大三元 (1996)   KO 雷霆一擊 (1998)   順流逆流 (2000)   蜀山傳 (2001)   黑俠 II (2002)  電影行動(2003)   七劍 (2005)   鐵三角 (2007)   女人不壞(2008)   深海尋人(2008)   2008分之一(2009)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09)  龍門飛甲(2010)
   剪接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 (1989)   刀 (1995)   策劃   專撬牆腳 (1983)   我愛夜來香 (1983)   淺藍深藍 (2006)   出品人   新仙鶴神針 (1993)   鑄劍 (1994)   鐵三角 (2007)   執行監制   天羅地網 (1988)   監制   上海之夜 (1984)   英雄本色 (1986)   刀馬旦 (1986)   倩女幽魂 (1987)   英雄本色續集 (1987)   激光人 (1988)   鐵甲無敵瑪利亞 (1988)   大丈夫日記 (1988)   城巿特警 (1988)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 (1989)   驚魂記 (1989)   義膽群英 (1989)   喋血雙雄 (1989)   秦俑 (1989)   中日南北和 (1990)   笑傲江湖 (1990)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1990)   黃飛鴻 (1991)   財叔之橫掃千軍 (1991)   倩女幽魂III 道道道 (1991)  棋王 (1991)   妖獸都市 (1992)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1992)   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 (1992)   新龍門客棧 (1992)   青蛇 (1993)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1993)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1993)   新仙鶴神針 (1993)   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 (1993)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1993)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 (1994)   梁祝 (1994)   火燒紅蓮寺 (1994)   刀 (1995)   花月佳期 (1995)   金玉滿堂 (1995)   黑俠 (1996)   大三元 (1996)   新上海灘 (1996)   小倩 (1997)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1997)   順流逆流 (2000)   老夫子2001 (2001)   蜀山傳 (2001)   黑俠 II (2002)   僵屍大時代 (2002)   散打 (2003)   七劍 (2005)   鐵三角 (2007)   故事   鬼馬智多星 (1981)   英雄本色續集 (1987)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 (1989)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1990)   雙龍會 (1992)   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 (1992)   黑俠 II (2002)   配樂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1993)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 (1994)   執行導演   笑傲江湖 (1990)
  演員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難兄難弟 (1982)   最佳拍檔 (1982)   星際鈍胎 (1983)   新蜀山劍俠 (1983)   最佳拍檔大顯神通 (1983)   我愛夜來香 (1983)   兩只老虎 (1984)   上海之夜 (1984)   最佳拍檔女皇密令 (1984)   打工皇帝 (1985)   恭喜發財 (1985)   皇家師姐 (1985)   開心鬼撞鬼 (1986)   英雄本色 (1986)   最後勝利 (1987)   鐵甲無敵瑪利亞 (1988)   城巿特警 (1988)   豪門夜宴 (1991)   雙龍會 (1992)   小倩 (1997) ... 小狗金堅
   編劇
   地獄無門 (1980)   第一類型危險 (1980)   英雄本色續集 (1987)   黃飛鴻 (1991)   倩女幽魂III 道道道 (1991)   財叔之橫掃千軍 (1991)   豪門夜宴 (1991)   雙龍會 (1992)   新龍門客棧 (1992)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1992)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 (1992)   妖獸都市 (1992)   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 (1993)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1993)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1993)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1993)   新仙鶴神針 (1993)   青蛇 (1993)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 (1994)   梁祝 (1994)   金玉滿堂 (1995)   花月佳期 (1995)   刀 (1995)   大三元 (1996)   黑俠 (1996)   小倩 (1997)   順流逆流 (2000)   老夫子2001 (2001)   蜀山傳 (2001)   僵屍大時代 (2002)   散打 (2003)   七劍 (2005)   深海尋人(2008)   藝術指導   我愛夜來香(1983)
獲得榮譽
  1981年:《鬼馬智多星》(臺灣名《夜來香》):第1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導演獎
   1984年:《上海之夜》:香港電影節十大中文片之一、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7年:《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1987年:《倩女幽魂 (1987年)》第2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剪輯、服裝、男配角四項、第十六屆法國科幻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葡萄牙科幻電影節最佳作品大獎。
   1992年:《黃飛鴻 (1991年電影)》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2000年:《順流逆流》 威尼斯電影節未來電影數字獎
  2001年(年份待考):小行星(23258)被命名爲“徐克”
   2010年:《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獲“金獅獎”最佳影片提名。
他人評價
  張國榮:徐克導演的電影,包含一些哲學的、政治的思想,即使畫面很昏暗,總是在某一個地方存在希望和光明。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15.htm


 

上一篇:《白髮魔女傳》

下一篇:《古龍》

阿楨 2013-09-15 10:20:37

壞的不是女人誰都知道2009-01-07

  俗話說裝逼賣老一棒嗨倒,可這有逼不用裝的你要怎麼處理呢?
  當年我和同學說我聽搖滾,他就罵我傻逼,那眼神就像是說現在的我一邊看韓劇一邊玩勁舞團。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去live聽樂團演出過一次,臺上的莫名樂隊的歌詞只有一句話,操你媽的逼並重複無數會。這次我通過桂淪美的表演才有了深深的體會,文藝青年已經不能形容這類人了,簡直是文藝到極致了,穿朋克一定不能說自個朋克,搞搖滾一定要說自己玩流行。去年我說《監守之盜》裡每個美國人都是殘疾,今天我才發現,原來北京生活不易心理壓力大不是瞎說,這三個女人也就是在我國這種發展中國家才會被親人和政府放縱在大街上,放到西方發達國家這種人怎麼能讓她們走出精神病院大門,不吃藥就算了,還美其名曰缺愛情。還好先看到葛優說的好,不找女企業家,那就是和男人在一起生活。
  以及我們這個國家的確需要法制,道歉了不代表你就可以打人了。廣電局的人都他媽吃了什麼,怎麼放這麼傻逼的導演出來排戲。還好我們都知道壞的不是女人,一個老爺們導演搞什麼女性題材,把我家迅姐姐全給毀了。
  另補:看了另一個哥們的評論有所覺悟,徐克不是不懂女人,而是太懂了,懂到忘記自己還是個男人了。
  回應
  徐克只能回去拍武俠什麼去~ 青蛇我是最愛的他毀了可不只周訊還有桂綸鎂 看看蘭色大門裡面那個青澀的摸樣天啊~
  怎麼就叫毀了?一個演員的角色應該是多元化的,徐克把這眾女演員沒有被人發掘的一面展現出來了,我覺得很好啊,這才是大導演.
  天啊,挖掘無人知道的東西要謹慎,不能隨便一鋤頭一鋤頭的亂敲。這片子裡除了讓人裝啥還有什麼,哪裡提得上是演技
  這很正常,不是每部戲都對每個人的胃口,只能說這部片子不是你想要的那杯茶.
  嗯,大概是給女人看的
  呵呵,是的,反正我看過覺得有點意思。裡面的男角都不錯嘛。偷偷流口水ING...
  “把我家迅姐姐全給毀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610926/

《女人不壞》:男人為芻狗 2008-12-10韓兮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少女不仁,以畫偶為芻狗,春女不仁,以男人為芻狗,熟女不仁,以歲月為芻狗―――韓兮

版主回應
  少女鐵菱是一個假小子,打拳擊,玩搖滾令她在這個大都市中顯得極為異類,更重要的是,這些行為以及她所住的地方令她的女性意識已經淡化到了極點。這樣的女人似乎絕不適合尋找男朋友,眾多哥們無一人能夠成為她的另一半,於是,偶像便是唯一可以讓鐵菱記起自己女性身份的物件,也成為她潛意識中的幻想。
  是不是每一個少女都會幻想出一個完美的情人?筆者是男性,無法解答這個問題,但鐵菱的幻想其實證明了一點,她打拳擊以及玩搖滾這些相對男性化的行為背後卻是一種對現實的不滿,周圍的男性絕對沒有完美的,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生活軌跡便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性別的錯位並不意味著對愛情本身喪失了信心,只是理想無法得到真正的實現,於是以這種方式逃避理想失落後的沮喪。鐵菱,一個都市中的女孩,卻只活在自己的夢幻之中,那裡不但完美,而且安全。
  近三十的女人還沒有男朋友,這令泛泛感到十分失落,她是一個長相極為普通的醫師,對男人的瞭解只局限於醫學的專業知識。從某種角度來說,泛泛對男人的渴望是極為正常的,但同樣是現實中的打擊,她也成為影片中最鬱悶的一個女性。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著這樣的女性,她們根本無法走入男人的視線,無法成為一種欲望的象徵,因為她們平庸,理智,更因為她們不懂得男人,而泛泛恰恰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她是孤獨的,甚至是可怕的,孤獨源于她們對男人的渴望,可怕源於她們的冷靜。
  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泛泛扮演起了男人的角色,同樣是性別錯位的感覺,與鐵菱完全不同的是,泛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開始了獵男色的行動。愛情是可以用科學來實現的,於是,形式上的男追女其實質已變成了女追男。費洛蒙,這種藥物成為女人實用主義的象徵。
  毫無疑問,唐露是一個獨身主義者,她的熟女魅力以及事業強人形象都令她在對男人的態度上顯得自信而張揚。唐露不相信愛情,因為她發現過多的男人在迷戀著她的美貌,從而忽略了她的本質,這些男人是浮淺的,是根本不值得愛的,所以,她也冷靜的甚至有些殘忍地將這些男人打入冷宮。
  生命就是這樣,當你有意識的拒絕某件事情的時候,它已經成為了你內心的癥結。唐露的女強人形象因為美貌而受到詬病,在這種情況下,她極力地要展現自己的能力,與其說她是在維護著獨身主義的信條,遠離男人的輕浮,不如說她在尋找著能夠認同自己的人。如果能力可以超越美貌,那麼女人便可以象一個男人一樣成功,這是一個在不分性別的世界中的命題,在現實這個世界,這個命題其實是並不成立的。
  唐露極力想放棄自己作為女性的優勢,但實際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女性的存在便是誘惑本身,她對存在的理解是相對男性化的。
  都市中的三個女人,對男人的態度分別為理想主義的,實用主義的以及存在主義的,看似不同,但實際上卻是相同的,鐵菱在偶像面前會表現出女性溫柔的一面,泛泛費盡心思渴望著男人的愛情,而唐露更是希望得到與男人同等的社會地位。由此可見,她們三個人還是希望被男性所承認。
  女人希望得到男人的認同,從某種角度來說便會轉向男人本身,於是,鐵菱儼然把自己當作一個男人,與男人稱兄道弟,泛泛借助費洛蒙的作用以求征服男人,唐露更是希望自己在社會上將男人取而代之,於是,女人便都呈現出一種男子化的狀態,也許這就是徐克眼中的都市新女性的代表。
  影片在前半部基本是以三線並行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但當費洛蒙出現之後,三個女人之間終於形成了交集。但需要指出的是,其實費洛蒙只是一件道具,真正意義上將三個女性聯繫在一起的卻是男性本身。鐵菱的樂隊朋友成為泛泛的情人,而唐露的表弟則是鐵菱的追求者,更不用說點水成油的科學家以及那個所謂的明星。這些男性角色其實才構成了社會的骨架,而三位女性依舊只是個體而已。
  影片是以輕喜劇的形式演繹的,有些誇張搞笑,更有一份黑色的幽默在裡面,而作為主人公的三個女性以自己各自不同的表現來追求著愛情,男人以及社會的認可度,但殊途同歸,影片的結局自然是觀眾可以預想到的。
  整部影片看下來十分幽默有趣,對現代都市女性的詮釋手法雖然誇張,但也是較為準確的,只是影片的前半部基本處於一種無序的混亂狀態,與後面三線歸一的敘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節奏的突變多少有些令觀眾摸不清頭腦,也讓此片流於符號般的形勢主義,而失卻了對都市女性心理更為深入的挖掘。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開心的影片,在新年交匯大片雲集之時,倒不失為一個飯後甜點的佳品!而許多女性觀眾更可能從中找到自身的影子!突然想起《小倩》中的那只情比金堅,徐克老怪,代女人言,以芻狗自嘲,也算有趣了!
  回應
  LZ是不是沒看懂道德經,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沒有偏愛,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話說非常多的人對這句話理解有誤
  糟蹋道德經啊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79891/
2013-09-15 1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