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09:42:31阿楨

《越王勾踐》

原以為陸劇已因韓流而被凍,不料2007年有四部講述“大唐盛世”(後評)的劇集還未排期播出,三部“勾踐”已經開戰(不過剛好趁【影視史學】《影視史學》補評之前陸劇較少拍及的上述二主題)。

還韓流呢?全都成寒流了!(來去都快)

2007年41集《越王勾踐》電視劇  

導演:黃健中 元彬 延藝
主演:
陳寶國 飾 勾踐
尤勇 飾 夫差
鮑國安 飾 伍子胥
李光潔 飾 範蠡
姚安濂 飾 伯嚭
張彤 飾 文種
周揚 飾 西施
 劇情簡介:
  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吳國和越國並立而存,卻因日久爭戰結下宿怨。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老王闔閭,初嘗勝果,得意忘形之下,他不納範蠡忠言之勸,欲滅吳國而後快。終被吳王夫差和伍子胥領兵打得大敗。萬般無奈之下,爲圖保佑社稷、他日複國興邦,勾踐命人前去求和。夫差爲報父仇不肯納降,命伍子胥趁勢滅越。
  越王勾踐及其臣民命懸一線。範蠡請纓只身去見夫差,一番鬥智,說服夫差收兵, 救下勾踐,但越國上至君臣,下至百姓,從此成爲了吳國的奴隸。勾踐和範蠡也倍受世人唾棄。
  經曆了此番變故,勾踐意志消沈。他認爲是範蠡所爲陷自己于不義。範蠡無可辯說,忍辱負重。
  伍子胥借機百般淩辱勾踐,使勾踐不堪受辱,欲送死于伍子胥劍下,被範蠡舍命阻攔,勾踐也終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爲掩人耳目,勾踐白天在街頭忍辱偷生,夜晚勵精圖治。
  數年之後,勾踐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從吳國返回了越國,臥薪嘗膽,暗中集結力量。不想,被伍子胥發現了他們意欲複國的舉動。夫差得知後,殺心頓起,親自領兵前來,越國又一次大禍臨頭。
  在勾踐和範蠡周密安排下,使越國又逃過了一劫。伍子胥也因此失去了吳王夫差的信任,他的諫言不再被采納。
  夫差爲圖蓄謀已久的霸業,舉重兵赴諸侯會盟之地,伍子胥死諫也未能攔住大軍出城。伍子胥的死和吳國的窮兵之城,使勾踐終于得到了機會,舉兵伐吳。
  吳王夫差如願執牛耳稱霸于諸侯的同時也得知了消息。經過一場鏖戰,夫差成了越王勾踐的階下之囚,自撼無顔于地下面對伍子胥,掩面自盡。
  越王勾踐終于曆經十數年的勵精圖治、臥薪嘗膽,實現了複興的宏願。自此,勾踐專心國事,富國安邦。

2007年41集《臥薪嘗膽》電視劇

導演:侯詠
編劇:李森祥
演員:
陳道明 飾 勾踐
胡軍 飾 夫差
賈一平 飾 範蠡
安以軒 飾 西施
王冰 飾 伍子胥
鄭天庸 飾 文種
丁勇岱 飾 伯嚭
楊在葆 飾 闔閭

《爭霸傳奇》電視劇

導演:黃祖權
主演:
陳坤【飾】範蠡
郭羨妮【飾】西施
劉松仁【飾】勾踐
馬德鍾【飾】夫差
樊志起【飾】伍子胥
陳國邦【飾】文仲
李明【飾】伯嚭
馮威【飾】太子友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11.html?tp=0_01

《臥薪嘗膽》力挫《越王勾踐》將登央視八套07-1-10 網友評論

2007年有不少已經拍好的撞車題材將在熒屏播出,四部講述“大唐盛世”的劇集還未排期播出,但三部“勾踐”已經開戰,雖然都是以“吳越之爭”作爲背景,但三部劇集側重點不一樣,《爭霸》以吳王夫差、範蠡兩人與西施之間的兒女情長以及越王勾踐與範蠡之間的君丞情誼爲主要線索,講述了一個悲壯卻又偉大的愛情故事。
  《越王勾踐》和《臥薪嘗膽》則是以勾踐的個人奮鬥史爲主要線索。不管是在浙江衛視的內地首播,還是在香港無線的播出,《爭霸》收視都是平平。郭羨妮扮演的西施被觀衆認爲扮相太老。而陳坤的範蠡也頗受詬病,認爲不夠老成、儒雅。而陳道明領銜的《臥》劇與陳寶國擔綱的《越》劇從開拍至今都想搶先在央視播出,由于《越》劇較早殺青,加上陳寶國的《漢武大帝》爲央視創下收視佳績,之前央視傳出的風聲一直是以《越》劇爲優先,最終還是6年未拍帝王劇的陳道明笑到了最後,逼得央視“臨陣換勾踐”,央視最終敲定41集的《臥》劇爲2007年開年大戲,于今晚在八套正式播出。重新定位突出雅魚 “臥薪嘗膽”一直被當作中華民族忍辱負重勵精圖治的象征,曾出現過數以百計的改編故事。此次央視投拍的電視劇《臥薪嘗膽》,是導演侯詠繼《茉莉花開》後的又一力作。
  故事將帶觀衆回到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囚禁在吳國爲奴。頭頂“殺與不殺之劍”,勾踐二十年如一日“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最終反敗爲勝。而其中伍子胥、範蠡、西施等人物的故事也一波三折,共同書寫了“點滴之水,終成江海”的曆史傳奇。相比時下曆史劇多倚重陰謀懸念,《臥》劇則在“謀略”上下功夫吸引觀衆。
  編劇李森祥九易其稿後,重新闡述了勾踐反敗爲勝的傳說。一直是女主角的西施“退居二線”,越後雅魚則成爲勾踐最忠實的支持者。李森祥表示,勾踐是個強硬的君王,但有時會比較猶豫,而溫婉的妻子雅魚,則能成爲他背後的推動力。不過關于雅魚的曆史記載並不多,演員左小青則一改以往的時尚扮相,將人物處理得相對“沈重”:“能陪著丈夫臥薪嘗膽,既有傳統女性犧牲自己的一面,又是她堅忍執著的智慧體現。” 影帝交鋒展現精神曆史上勾踐和夫差的吳越對決,在《臥薪嘗膽》中則成爲“金雞獎”和“金紫荊獎”兩位人氣影帝的交鋒。一個是演過秦始皇、康熙的陳道明,一個是剛剛演過朱元璋的胡軍。
  劇中兩位曆史英雄的豐富個性,成爲吸引他們的關鍵。不過說到如今熒屏上熱鬧的古裝劇,陳道明卻表示,“古裝劇讓人很傷心”。面對長期沒有接演古裝片的問題,他的回答非常直接,“千篇一律,沒有好的劇本,無非是宮闈之爭雲雲,沒有新意。曆史劇似乎缺少了一種超出人物與故事之外的精神,多的是展示帝王將相的生活,少的是真正令人興奮的曆史人物之間的交鋒。”
http://news.67.com/files/2007/1/10/14903.shtml

越王勾踐

  勾踐(約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後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吳王闔閭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軍所敗。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于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爲了保存力量,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範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歸國後,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範蠡、文種等人,改革內政,休養生息。後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空虛之機,一舉攻入吳國並殺死了吳太子。夫差返國後只得言和。勾踐不斷舉兵伐吳。勾踐二十四年,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爲霸主。
大致過程
  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戰敗,闔閭中箭而死,夫差繼位。
  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春天越伐吳,夫差敗越于夫椒,越王勾踐困守于會稽山。越國大夫文種向吳太宰[伯嚭]求和,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諫而同意。
  勾踐在範蠡的參謀下,于公元前492年到吳國給夫差當奴仆,被關在石城,俯首稱臣,三年後,夫差動了惻隱之心,准備放勾踐回越國,大臣伍子胥堅決反對,說放勾踐回去,就等于放虎歸山,吳王不聽,將勾踐放回。
  回國後他委托範蠡建城作都,每晚睡在柴垛上,在房門口挂一個苦膽,每天都要舔一舔,臥薪嘗膽,不聽音樂,不近女色,念念不忘複仇。他對外繼續討好吳王,不斷送禮,給吳王送去西施等美女和大量的木材,以削弱吳國的國力,以致這些木材都堆積在靈岩山下的河道裏,因此這個地方現在還叫木瀆。對內休養生息,富國強兵,鼓勵增加人口,以增強國力,並和群臣一起謀劃攻吳之計。
  公元前484年,吳王向北進攻齊國,越王勾踐聽說了非常高興,就拿貴重的珍寶賄賂太宰[伯嚭],鼓勵吳攻齊。伍子胥知道後說,這是越國要毀掉吳國啊,就進諫吳王放棄攻齊,而攻打越國。
  公元前473年,越王又攻打吳國,將吳王包圍,吳王寫信用箭射給文種、範蠡:“吾聞: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今吳病矣,大夫何慮乎?”,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滅吳後,範蠡看出越王可以共患難,不能同享樂,就勸文種離開。範蠡同西施乘一條小船離去,後遊齊國,改稱陶朱公,經商致富。文種不聽,被越王殺害。
史記記載
  勾踐 (約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後裔。其先禹之苗裔,夏後帝少康之庶子封于會稽,以奉守禹之祀。後二十余世,至於允常。句踐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繼位越王。名菼執,勾踐、鳩淺同聲相通。(一九六五年,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曾出土越王勾踐劍,銘文爲:‘越王鳩淺自作用鐱。)
  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句(勾)踐即位,時值楚國聯越制吳,吳、越沖突初起,而越國 實力尚弱。句踐元年(前496),吳王闔閭興師伐越。句踐統兵抗擊來攻的吳軍于槜李(今浙江嘉興、桐鄉間,今嘉興縣南),“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陣呼而自剄”,以軍中罪人成列自刎驚亂吳軍而僥幸得勝,一舉打敗吳軍,射傷吳王。使吳王闔閭受傷而死(見槜李之戰),導致吳、越矛盾激化。
  吳王闔閭臨終告誡兒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接位後,遵照遺訓,日夜勤兵,矢以報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魯哀元年),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欲攻越以報父仇,打算欲先伐吳國,主張“先吳未發往伐之”。範蠡諫:“不可。臣聞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試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勾踐不聽,不聽大夫範蠡勸阻,發兵攻吳。吳王夫差聞之,親率精兵擊越,兩軍大戰于夫椒(今江蘇吳縣椒山)。終因力不能敵,慘敗于夫椒(今太湖中西洞庭山,一說今浙江紹興北),句踐率殘兵五千,退守會稽山(今紹興東南)。夫差追而圍之。勾踐非常後悔,對範蠡說:“以不聽子故至于此,爲之柰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危急之際,納範蠡委曲求全、以退爲進之謀,卑辭厚禮以求和,派文種向吳求和。
  初,吳王夫差納伍子胥之諫,勿許。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文種諫而獻“以美女寶器厚賂吳太宰嚭”之策,向夫差請求稱臣納貢。終于使夫差同意赦越,罷兵而歸。夫差不聽相國伍子胥要他堅決滅掉越國的忠告,答應了勾踐的請求,但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爲他服役。勾踐將國內事情托付給文種等大臣,帶著夫人和範蠡去吳。大臣們見國君爲保國複仇甘受屈辱,都哭著向他保證一定要治理好越國,百姓也都哭著爲他送行。
  勾踐五年(前492)五月,率妻和大臣範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于吳,抵達吳都,夫差有意羞辱他,囚于石室。要他住在闔間墳前的一個小石屋裏守墳喂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面前走過。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踐前去問候,還掀開馬桶蓋觀察夫差剛拉的大便,體貼夫差的病情。“問疾嘗糞”,博得吳王夫差之歡心,時間過去3年,由于勾踐盡心服侍,再加伯嚭不時接受文種派人所送之禮而在夫差前爲勾踐說好話,使夫差認爲勾踐已真心臣服,決定放勾踐夫婦和範蠡回國。
  勾踐七年(前490)歸越,勾踐歸國後,爲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裏挂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臥薪嘗膽”典故的由來。他和夫人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吃飯沒有魚肉,穿衣不加修飾。自己經常同百姓下田耕種,夫人也自己養蠶織布。
  越國遭受戰爭創傷,田地荒蕪,人口減少,生産受到很大破壞。爲使國家富強,勾踐采納了範蠡、文種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要範蠡負責練兵,文種管理國家政事,推行讓人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家獎勵耕種、養蠶、織布。尤其鼓勵生育,增加人丁。規定男20、女17必須結婚,否則父母受罰;上了年紀的人不准娶年輕姑娘爲妻;婦女臨産前要報官,由國家派醫官檢查照顧;生男獎酒1壺、狗1條,生女獎酒1壺、豬1頭;家有兩個兒子的,國家負責養活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國家負責養活兩個。
  從此臥薪嘗膽,苦心焦思,發憤圖強,富民興國。身自耕作,與百姓同其勞;自奉極微,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內修其德,外布其道;充實府庫,墾其田疇;緩刑薄罰,省其賦斂;獎勵生育,訓練士兵。納相國範蠡建議,選四達之地築城立廓,以圖霸王之業。先建小城,後建大城。于是人民殷富,社會安定,士民皆欲與報吳恥。志在滅吳的深刻用心,在範蠡、文種輔佐下,勵精圖治,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發展實力。
  在國家迅速恢複生機的同時,勾踐又采取許多辦法麻痹吳國,恭謹事吳,貢獻美女、玩好、方物、巧匠,以娛夫差,消除其對越的戒備;迎合夫差率精兵急于求霸之心,導吳北進中原,耗損其國力、軍力。造成吳國內耗。勾踐年年月月按時給吳國納貢,使夫差始終相信他是真心臣服。繼續賄賂吳太宰伯嚭。派出奸細刺探吳國的消息,散布謠言以離間君臣關系,使夫差殺害忠良。勾踐又以越遇災害爲由,不時向夫差借糧,使吳國糧食儲存減少,而越國則儲備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蘇臺,勾踐派人運去特大木料,說是“神木”,夫差非常高興,擴大了姑蘇臺的設計,使吳國更加勞民傷財。勾踐又施美人計,爲夫差的姑蘇臺選送美女。其中有一叫西施的,不僅美貌無比,且有才識,是由範蠡在芋羅山上選得,並經過了訓練。夫差得到西施,極其寵愛,以至言聽計從。
  伍子胥早已察覺勾踐所作所爲意在複仇,多次勸諫,不僅未被夫差接受,反而引起夫差的反感和懷疑。公元前485年,夫差爲爭霸而北上伐齊,伍子胥不贊成,指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聽,繼續伐齊,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獲勝而歸,夫差十分得意,不久又聽信了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伍子胥死前說:“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伍子胥死後,吳王將政事交給伯嚭管理。勾踐得知伍子胥已死,擬起兵伐吳,範蠡認爲時機未到,還需等待。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句踐十五年)春,吳王夫差率全國精銳部隊北上黃池會盟諸侯,國內只留下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衛。越王勾踐想乘吳國國內空虛之機出兵攻吳。範蠡認爲時機未到。他分析說:“吳王率精兵北上會盟,國中空虛,太子留守。但吳大軍出境未遠,聞越乘虛而入,會很快回兵擊我”,因而勸勾踐暫緩出兵。數月之後,估計吳軍已到黃池,遂促勾踐出兵襲吳。勾踐乃率5萬大軍(發兵四萬親率君子〈親兵〉六千)攻打吳國,命範蠡率師一部沿海溯淮斷夫差歸路,自率主力由陸路北上,殲吳守軍,攻破吳都,吳軍大敗,太子友陣亡,焚姑胥臺。這時,夫差打敗齊國,正約晉、衛、魯等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會盟,當上了霸主。接到消息,十分懊喪,只好派伯嚭向越求和(見姑蘇之戰)。勾踐和範蠡認爲吳國還有實力,一時消滅不了,答應講和,退兵回國。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句踐十九年),範蠡、文種乘吳國多年災荒又遇大旱,倉廩虛,百姓饑餓,多就食于東海之濱的機會,再次建議勾踐乘隙攻吳。戰于笠澤,越軍以兩翼佯動、中央突破、連續進攻的戰法,突破吳軍江河防禦,乘勝連續追擊,奪占吳國大片土地(見笠澤之戰),三戰三勝,大敗吳軍于笠澤(今蘇州南),從根本上改變了吳、越力量對比。
  句踐二十一年再次伐吳,自周元王元年(前475)開始,對吳都吳(別稱姑蘇,今江蘇蘇州)實施長達三年的圍困,吳王夫差被越軍長期圍困,力不能支,遂派王孫雒袒衣膝行向勾踐求和。勾踐于心不忍,正要應允,範蠡上前說:“大王您忍辱受苦20余年,爲了什麽?現在能一旦抛棄前功嗎?”轉頭又回絕王孫雒說:“過去是上天把越賜予吳國,你們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吳賜越,我們不敢違背天命而聽從你們的請求。”王孫雒還要哀求,範蠡毅然鳴鼓進兵。吳王夫差見大勢已去,求和不成就自殺而死,臨死時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勾踐葬吳王而誅太宰伯嚭。終于句踐二十四年(前473)一舉滅吳雪恥。
  隨後又乘勝率兵北渡淮水,會中原齊、晉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縣南),向周元王致貢。周元王命使臣賜句踐胙(送來祭肉),封勾踐爲“侯伯”,晉伯位。自此,越軍橫行江淮一帶,諸侯盡來朝賀,勾踐的霸業完成。于是遷都琅琊,稱霸中原。爲春秋霸主最後一位霸主。
  勾踐死後,子王鼫與立。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關于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有一把絕世兵刃--越王勾踐劍。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曆經兩千四百余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此劍被當世之人譽爲“天下第一劍”。
  越王勾踐劍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出土,保存完好,劍長55.7厘米,出土時寒光閃閃,劍刃仍很鋒利。劍身滿布黑色菱形花紋,紋飾精美,鏤刻最細處僅0.1毫米。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劍柄、劍格烏黑,劍格兩面鑄有花紋,分別嵌有藍色玻璃與綠松石。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11道寬度不到1毫米的同心圓。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卓越技藝,堪稱我國國寶。
相關人物
  1.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複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爲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衆叛親離,無心于國事,爲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于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兩個結局之一是:西施與範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裝進袋子裏抛入水中溺死。
  2.夫差
  夫差(?-前473) 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前496-前473)闔閭次子。爲遵從敗于越王勾踐的父王闔閭的遺訓,即位當年就以伯嚭爲太宰,與老將伍子胥操演軍隊,以圖複仇。次年在夫椒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開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水,開辟出一條通向宋、魯的水道,進逼中原。此後,又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打敗齊國。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與晉爭霸,適逢晉室內亂,夫差一度奪得霸主地位。連年的興師動衆,造成國力空虛。越王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複。趁夫差率精銳赴黃池之會、只有太子與老弱留守之機,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匆匆趕回與越議和。吳長期窮兵黷武,民力凋敝,難以與越抗衡。公元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殺。
  3.範蠡
  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我囯長達五千余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爲列,士爲首,商爲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範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曆使他無緣與曆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終于使勾踐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吳。範蠡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産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爲相。範蠡辭去相職,定居于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經商積資巨萬,稱“陶朱公”。範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于人”。
  4.文種
  文種(?—前467),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
  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範蠡一起爲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自覺功高,不聽從範蠡勸告繼續留下爲臣,卻被勾踐不容,受賜劍自刎而死。
  5.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叫伍舉,因爲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11.html?tp=0_01

《吳越春秋》是東漢時期的著作,為稗官雜記體之別史。東漢趙曄撰,共有十捲。敘述春秋時期吳、越二國之間的戰事。文辭豐蔚富饒,頗似小說家言。
卷一 吳太伯傳
卷二 吳王壽夢傳
卷三 王僚使公子光傳
卷四 闔閭內傳
卷五 夫差內傳
卷六 越王無余外傳
卷七 勾踐入臣外傳
卷八 勾踐歸國外傳
卷九 勾踐陰謀外傳
卷十 勾踐伐吳外傳
《吳越春秋》電子全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8%B6%8A%E6%98%A5%E7%A7%8B

曆史舞劇《吳越春秋》

  演出單位: 上海歌劇舞劇院
  創作者編劇:鄧一江、徐素。策劃:謝烈榮。
  編導:徐素、鄧一江。
  作曲:李瑞祥。
  舞美設計:韓生、周傑(布景),鄭善民(燈光),李蘇恩、莫小敏(服裝),浦國敏(化妝)。
  文學顧問:余秋雨。
  演出者主要演員:張玉照、包松岑(飾越王勾踐A、B),陳建萍、韓冬冬(飾西施A、B),徐森忠(飾吳王夫差),湯偉敏(飾西施的情人芸蘿)。
  樂隊:上海歌劇舞劇院交響樂隊。
  指揮:樊承武。
  演出介紹
  演出大事記本劇參加了在沈陽舉行的1992年全國舞劇觀摩演出,獲優秀演出獎、燈光設計獎,張玉照獲最佳表演獎,徐森忠、湯偉敏獲優秀表演獎。1993年獲第二屆上海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提名。
  劇情介紹:
  序一:排排越軍悲壯地倒下了,越國戰敗了。
  第一幕
  場景一:敗國遭劫難。爲生還、求複國,勾踐飲恨獻西施。浣紗女,失情人,別父老,嬌美年華付之去……
  場景二:城門前西施哀怨入吳宮,勾踐立志踏歸程。
  場景三:國已破、民也哀,往日雄風失落去,今日恥辱羞!羞!羞!
  第二幕
  場景一:吳宮內,西施念國思情郎,怎能擋住吳王纏身欲火燒。
  場景二:忍!忍!忍!勾踐臥薪嘗膽壯國威。
  第三幕:吳敗,越勝,弱女西施歎命悲;民慶、君昂,西施魂遊尋情郎;隨郎超度百姓哀,一代君王又重來。  
http://baike.baidu.com/view/379717.htm

吳越爭霸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爲解除後顧之憂,又曾攻越,占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吳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越欲北進中原,更必先服吳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續二十余年的吳越戰爭。吳、越地處江南水鄉,“以船爲車,以楫爲馬”(《越絕書?記地傳》),雙方多爲水上作戰。此時作爲水軍的“舟師”已成爲新的兵種,能獨立完成戰略、戰役任務。吳、越水軍有樓船(指揮船)、大翼、中翼、小翼三種主要戰艦船及突冒(船首裝有沖角)、橋船(輕快戰船)等戰船。主要戰船大翼船長20米,寬2.7米,載乘“戰士二十六人,棹(手)五十人,舳艫(手)三人,操長鈎矛、斧者(各)四人,吏、仆、射長各一人”,連同船長“凡九十一人”(《太平禦覽》卷315引《伍子胥水戰兵法》)。水戰基本方式是先用弩射,再進行接舷戰鬥,最後登船格鬥,有時亦用突冒撞擊敵船。
  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越,雙方主力戰于檇李。越以死罪刑徒陣前自刎,乘吳軍注意力分散之機發動猛攻,大敗吳軍。闔閭負傷身死,夫差繼位爲王。二十六年,越以水軍攻吳,戰于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越軍戰敗,主力被殲。吳軍乘勝追擊,占領越都會稽(今浙江紹興)。越王勾踐率余部5000人被圍于會稽山上。勾踐請降,吳大臣伍員建議勿許,認爲“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夫差因急于北上中原爭霸,未采納伍子胥建議,以越王質吳爲條件,許降撤兵(參見《夫椒之戰》條)。勾踐夫婦爲吳王“駕車養馬”,執役三年,贏得夫差信任,獲釋回國。勾踐爲興越滅吳,“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其在謀臣文種、範蠡輔佐下,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長期戰略:在內政上實行發展生産、獎勵生育及尊重人才等政策,以安定民生,充裕兵源,收攬人心,鞏固團結,從而增強綜合國力;在軍事上,實行精兵政策,加強訓練,嚴格紀律,以提高戰鬥力。當時弩已用于作戰。戰車、戰船均“頓于兵弩”,戰鬥勝敗關鍵又取決于最後之沖鋒。勾踐聘請精于弓弩射法的陳音教授用弩技術,包括瞄准、連續發射及掌握弩力與箭重最佳比例(拉力一石,箭重一兩)等方法,使“軍士皆能用弓弩之巧”,聘請善于“劍戟之術”的越女教授“手戰”格鬥技術,使軍士“一人當百,百人當萬”。越地民風是“悅兵敢死”,慣于各自爲戰。爲此,勾踐反對“匹夫之勇”,強調紀律性,要求作戰單位在統一號令下統一戰鬥行動,以發揮整體作戰能力。規定服從指揮者有賞,違犯者“身斬,妻子鬻”。在外交上,針對“吳王兵加于齊晉,而怨結于楚”的情況,采用“親于齊,深結于晉,陰固于楚,而厚事于吳”的方針(《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厚事于吳,即效法周文王對商紂王“文伐”之謀略,以非戰爭手段瓦解、削弱敵人。主要措施有,佯示忠誠,使吳王放松對越戒備,放手北上中原爭霸,縱其所欲,助長吳王愛好宮室、女色之欲望,使其大興土木,耗費國力;並行賄用間,擴大吳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破壞其團結。施行十年,使得越“荒無遺土,百姓親附”,國力複興。越軍亦成爲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人有致死之心”的精銳部隊。
  吳王夫差在征服越國後,即積極作北進准備。伍員再次建議“定越而後圖齊”,認爲越是“腹心之病”,而“齊魯諸侯不過疥癬”之疾。吳王仍未采納。三十一年(前489年),吳先攻陳(今河南淮陽).以解除其北進時來自側翼的威脅。三十三年,吳攻魯,打開進軍中原的大門。吳爲建立北進戰略基地及打通北進軍事運輸交通線,于三十四年在長江北岸營建了規模宏大的邗城(今江蘇揚州),開鑿了由今揚州經射陽湖至淮安之邗溝,溝通江、淮水域,並進而與泗、沂、濟水聯結。三十五年,吳率魯、邾、郯等國聯軍由陸上攻齊;派大夫徐承率水軍由長江入海,向山東半島迂回,攻齊側後。吳水軍海上作戰失利,陸上聯軍遂退回(參見吳魯邾郯攻齊之戰)。三十六年,吳再次攻齊,在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全殲齊軍精銳(參見艾陵之戰)。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率吳軍主力進至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及中原諸侯會盟,“欲霸中國”。此時吳之霸業達于頂點。
  當吳王夫差在黃池與晉定公爭作盟主時,越王勾踐分兵兩路攻吳。一部兵力自海入淮,斷吳主力回援之路,掩護主力作戰;其自率主力直趨吳都,在郊區泓水殲滅迎戰之吳軍,並乘勢攻入吳都。夫差南歸,恐因國都失守士氣下降及遠程奔返造成部隊疲憊、決戰不利,派人請和。勾踐亦以吳軍主力未損,不願進行無把握的決戰,遂與吳訂和約後撤軍。四十二年,吳國發生災荒。越乘機發動進攻,與迎戰吳軍在笠澤(在今江蘇吳江一帶)隔江相峙。越軍利用夜暗,以兩翼佯渡誘使吳軍分兵,然後集中精銳,實施敵前潛渡、中間突破,並連續進攻,擴大戰果,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較早的河川進攻的成功戰例(參見笠澤之戰)。笠澤之戰後,吳、越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越已占有絕對優勢。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再度攻吳。吳軍無力迎戰,據都城防守。越于吳都西南郊築城,謀長期圍困。吳數次遣使請和,均遭越拒絕。三年,城破,夫差自殺,吳亡(參見《越滅吳之戰》條)。勾踐率軍“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周元王封勾踐爲伯。“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終于成爲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任霸主。
  點評:此戰,吳王夫差不聽伍員之言,養虎爲患,終遭滅國。而越王勾踐則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並聽取謀臣文種、範蠡之言,主要靠謀略制勝;親齊、結晉、聯楚的外交策略,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春秋末期的戰爭,已發展爲智戰。當時人即認爲“夫戰,智爲始,仁次之,勇次之。”(《國語?吳語》記楚將申包胥言)戰爭中還出現了早期入海遠航作戰及河川進攻等新的作戰方法。
  吳越爭霸情況概述
  大國爭霸是春秋時代的顯著特征。在齊桓公首霸之後,晉、楚兩國相繼而起,逐鹿中原,爭當盟主,但終因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在春秋中葉以後,出現並霸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晉景公采納申公巫臣的意見,開始聯合吳國,企圖利用吳國牽制楚國的右翼,使楚國不能騰出手來招駕晉國的攻勢,從而謀利。
  吳國偏居東南沿海地區,與越國爲鄰,有斷發文身之俗。據《吳越春秋》記載,當時吳國“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嚴格地說,它還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部落群體。在中原列國眼裏,吳是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蠻夷之國。公元前五八四年,晉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吳國傳授車戰射禦的技術,並唆使吳國背叛楚國。于是吳國不斷侵伐楚國,又攻打巢、徐等吳楚之間的小國,弄得楚國忙于應戰,疲于奔命。在晉國的扶植下,吳國的軍事力量發展得很快,國土日益擴展,聲望日益提高。中原諸侯國家和吳國開始建立了聯系。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做了相國。他教給吳王闔閭“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府庫”等“安君治民,興霸成王”之道(《吳越春秋》),使吳國由極爲落後的蠻夷之邦,一躍而成爲軍事強國。公元五○六年,吳王闔閭以孫武爲大將伍子胥爲副將,聯合蔡、唐兩國興師伐楚。孫武是傑出的軍事家,爲了切斷楚國本部與方城之外的聯系,他采取中間突破的戰略,率領吳軍從淮河流域西進,至淮汭舍舟登陸,翻越大別山,與此同時,唐軍東進襲取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在今武勝關一帶),蔡軍循汝水至淮河、南下直取訾梁(在今固始縣)。這兩支偏師堵住了楚軍北上中原,東通齊、魯的要道,從側翼牽制住楚軍,使楚軍不敢正面迎擊吳軍,而吳軍卻乘機掃蕩楚國東境沿途的城鎮,從容西進,跟蔡、唐兩路軍隊會師,將楚國攔腰截爲兩段,隔漢水同楚軍對峙。楚司馬沈系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向令尹子常建議:“請令尹封鎖漢水,自己以方城外人毀掉吳軍舍棄的舟船,回過頭來封住大隧、直轅、冥厄三隘,然後夾擊吳軍,一定能勝利。”令尹子常接受了這個建議。可惜,當他聽楚大夫史皇說:“現在楚國人都怨惡令尹,喜歡司馬,假使采取司馬的建議,那麽戰勝吳國的功績就全歸司馬了。”就斷然改變主意,輕率地領兵渡漢水,與吳軍對陣于柏舉(今湖水麻城),結果一敗塗地。吳軍乘勝窮追猛打,五戰五勝,攻古了楚國的郢都。
  楚國的慘敗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外因是晉、吳聯合力量超過楚國;內因是楚國政治腐敗。而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楚國的政治腐敗突出表現在用人問題上。楚國出人才,可楚平王專信奸邪,加害賢良,後來楚昭王上臺,也胸無大志,只勉強立國,致使大批人才有的消沈,有的流走。象範蠡,出身于布衣之家,有匡世奇才,而“時人盡以爲狂”(《越絕書》)。他琢磨,楚國不用,自己不能直接報效于父母之邦,不如東去助越,以越制吳,消除楚國東顧之憂,將全部的才智曲折地貢獻給生養自己的故國。于是,他邀好友文種一起告別了家鄉,踏上東去越國的道路。
  越國是古代越族建立的國家。傳說其先祖乃大禹的後裔,被封于會稽(今浙江紹興),“文身斷發,被草萊而邑”(《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曆二十余世而至允常。公元前五一○年,吳王闔閭攻越,正是允常在位時。吳王闔閭攻占郢都後,慶功作樂,流連忘返,國內很空虛。越王允常乘機襲吳國。吳王闔閭之弟夫概也悄悄溜回吳國,自立爲王。恰巧這時,楚大夫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求來救兵,吳王闔閭被迫跟楚國講和,匆忙回師,趕跑夫概,保住王位,而楚國也僥幸複活。楚昭王接受了痛苦的教訓,開始勵精圖治。爲了解除吳國對楚國的威脅,他采取聯越制吳的策略。
  吳王闔閭決心打敗越國。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繼位。吳國起兵攻越。吳越兩軍戰于檇李(今浙江嘉興南)。吳國的軍隊陣列整齊嚴肅,越王勾踐派敢死隊沖鋒失敗,就改用罪人在陣前集體自殺,吸引吳軍的注意力,然後空襲吳軍,越將靈姑浮揮戈刺傷吳王闔閭,吳軍敗退,闔閭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繼位。夫差派專人侍立宮門,每逢夫差出入,便發問:“夫差,越王殺害你父親的仇恨你忘掉了嗎?”夫差則回答:“是,不敢忘!”過了兩年,吳國出動精兵攻越國。夫椒(古山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一戰,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僅剩五千人,被吳軍包圍于稽山。文種、範蠡說服勾踐忍辱圖存,厚賂吳王夫差的寵臣伯嚭,向吳王求和。吳相國伍子胥表示反對,他舉夏代少康中興的故事,勸告吳王,消滅越國,以絕後患。吳太宰伯嚭既貪圖越王勾踐的財貨,又嫉妒相國伍子胥的功勞,極力慫恿吳王答應越國的請求。吳王夫差終于允許求和,但條件是越國必須臣服于吳國,並要勾踐到吳爲奴三年。勾踐帶範蠡來到吳國當馬夫。每天早上喂馬擦車,以備夫差田獵,遊玩;晚上棲身于石屋,守在闔閭的墳旁,期待三年一過,重返越國,最使勾踐君臣提心吊膽的伍子胥,他常常勸吳王殺掉勾踐。因此,勾踐必須裝出萬分忠于吳王的表現,而且不能讓吳王發覺半點矯飾做作。範蠡爲此煞費苦心,他聽到夫差病了,就動員勾踐爲吳王嘗溲辨疾,以感動他。這招果然靈驗,夫差誤以爲勾踐確實屈服了,便如期放他回國。勾踐回國後,身邊總放著一個苦膽,坐臥飲食不忘先嘗苦膽,借以牢記會稽之辱。範蠡爲勾踐制定一套保民、富國、強兵的方針。勾踐親自耕田,夫人親自織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賑貧恤死,深得民心,越國很快富起來。相反,吳王夫差因勝利而驕傲自滿,腐化墮落,偏信奸佞術宰伯嚭,殺害忠誠的相國子胥,政治日趨腐敗。吳王夫差看不到越國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爭霸。公元前四八年,他乘齊景公新死之機,伐齊,在艾陵打敗齊軍。公元前四八二年,吳王夫差通知中原諸侯到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開會。會上,吳、晉兩國爭當盟主,結果歃血時,先吳後晉,魯、邾等小國也分別“賦于吳八百乘”和“六百乘”(《國語?楚語》)。黃池之會使吳國達到了北上稱霸的目的,但也標志著吳國霸業的終結。 就在吳王夫差參加黃池之會的時候。越王勾踐率兵攻進吳都,俘虜了太子友。夫差聞訊後,急忙從北方撤軍回國。但吳軍長途跋涉,疲勞不堪,無法抵抗越軍的進攻。夫差只得派伯嚭攜帶豐厚的禮物去越國求和。越王勾踐估量眼下還不能滅掉吳國,就答應同吳國講和。公元前四七八年,越國再次攻吳國。兩國軍隊在笠澤夾水對陣。夜裏,越軍左右兩小隊兵卒或左或右,擊鼓呐喊,佯攻吳軍兩翼。吳軍分兵防禦,而越國三軍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吳國中軍,吳國大敗。公元前四七三年,越軍第三次大規模進攻吳國,將夫差包圍在姑蘇山上。吳正派公孫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踐求和。勾踐想答應,範蠡說:“過去天意叫吳國滅掉越國,可吳國偏偏不幹;現在天意叫越國滅掉吳國,難道大王要違背天意嗎?”吳使聞聽淚如雨下。勾踐遂說:“請夫差遷到甬江以東,讓他管理一百戶人家。”夫差羞愧交集,對勾踐說:“我老了,不能服侍大王了。我真沒臉見子胥呀?
  這時,越國已成爲地跨江、淮的東方大國。起王勾踐率領軍隊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東滕縣)與齊、宋、晉、魯等國諸侯會盟。各國都聽越的號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賜給勾踐祭肉,命他爲霸主。此後,勾踐爲長期稱霸中原,遷都琅琊(今山東諸城縣)。直到戰國中期,越國才被楚國打敗。
http://baike.baidu.com/view/48576.htm

 

上一篇:《春秋五霸》

下一篇:《西施》

阿楨 2010-12-11 11:04:32

英媒警示中國崛起 喻為臥薪嘗膽2010-12-11 中時(另參本館:中國崛起 G2

 最新一期倫敦《經濟學人》,以長達十四頁篇幅,大幅報導中國崛起,除了以中國歷史著名的「臥薪嘗膽」故事說明面對中國崛起,曾經強盛一時的西方國家,現在害怕自己會成為「吳王夫差」,遭中國報復,並表示,中美註定是對手,但不一定是敵人。
 記者愛德華.卡爾與中、美、日廿六位學者專家合作編寫的這期封面報導,以華人熟知的「臥薪嘗膽」開頭,指中國在鴉片戰爭後一敗塗地,被迫與當時西方列強簽下不平等條約,中共建政後,經改革開放卅年,在二○一○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為安撫疑慮,中國一再重申會以和平方式崛起,嘗試與鄰國解決領土紛爭、積極投入聯合國維和並參與國際組織,哈佛大學教授柯恩認為,現代中國雖可看做臥薪嘗膽,但這個「勾踐」專注在提升自我發展,而非報仇雪恨。
 文中提到,「和平中國」有時仍會被「好鬥中國」取代,文章舉今年三月北韓擊沉南韓天安艦,造成四十六人死亡事件為例說,中國沒做出任何譴責;九月與日本爆發釣魚台衝突,中國拘捕數名日本人並限制稀土出口,同時中國在西沙及南沙群島爭議不斷強調自我主權,顯露「理性中國」也有不理性的一面。(楨:西理而已!另參本館: 天安艦事件 保釣再起?)
 談及中美關係,《經濟學人》稱,美、歐在金融風暴後,明顯感受中國比預想中強大且越來越富有,中國的強大讓美國備感壓力,尤其美國遭金融風暴重創,中美關係因此更為尖銳。
 文章剖析,美國雖想讓中國成為繁榮的商品市場,也想讓其在國際間成為積極、負責的力量,但中國在經濟、軍事、工業及外交各方面的轉強又讓美國有所顧忌,試圖阻止中國崛起,兩相矛盾下,讓美國對中國又愛又恨,「當美國人不喜歡中國扮演得角色時,就會耍賴皮哭喊」,文章以幽默口吻為美國心態下了註解。
 文章表示,廿一世紀中美兩國,「存在許多利益共同點」,因此,不能是「決鬥式」比拚,只能是「田徑式」競爭,兩國經濟平衡與國防安全平衡都需要。中美應保有競爭與合作並存的「競合關係」,且中美競合比起歷史上其他大國的優勢在於,曾見證廿世紀的災難性錯誤,未來兩國競爭將為推動世界進步,而不是帶來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