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
如同前評所言:
西安事件無論在當時的輿論或後來的影視之詮釋權上,中共似比KMT占優勢,雖然事件的背後有中共的陰謀。
有關宋氏三姐妹之影視書作品,下評似已定調,雖是失實的三分刻板印象:
有三個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權,一個愛國。愛錢的是大姐宋靄齡,嫁給了富甲一方的孔祥熙;愛權的是三妹宋美齡,嫁給了當時最有前途的軍官蔣介石;愛國的是二姐宋慶齡,嫁給了一心想讓中國富強的革命家孫文。
宋家皇朝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b_bjwq_h0o
1989年12集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WrXIXgS484&list=PLRReYY7M2MHD2AX-vC97lA0vPHS4BALkC
導演:潘霞
編劇:趙瑞泰
主演:李羚 王馥荔 張曉敏 郭旭新 章傑
劇情簡介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上,有過一個顯赫的家族,在六位兄弟姐妹中出了兩位第一夫人、一位財政部長,三位女婿則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孫中山、蔣介石以及孔祥熙,這個家族就是著名的宋氏家族。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她們那充滿神奇的魅力,那典雅端莊的風采、那悲歡離合的一生,都被世人認爲是東方之謎。本劇將要敘述的就是發生在這個家族中被世人稱爲東方之謎的動人故事……
全劇感情的色彩濃烈,既反映了宋慶齡堅持自己的信仰,爲信仰而執著追求的崇高品格,又反映了她與父母、姊妹之間的骨肉親情,對于劇中的宋美齡、宋靄齡和宋子文等,也給予了曆史的客觀和藝術再現。
主題曲《有幾番風雨晴天》作詞:瞿琮 作曲:許鏡清 演唱:郭公芳
有幾番風,有幾番雨,有幾番風雨晴天;
有幾番離,有幾番合,有幾番離合團圓,離合團圓;
休說那舊時恩怨,且攜手共赴明天;
畢竟是血濃于水,根也相連,畢竟是同一個中華,一個祖先。
休說那舊時恩怨,且攜手共赴明天;
畢竟是血濃于水,根也相連,畢竟是同一個中華,一個祖先!
啊......
所獲獎項
1991年,李羚因出演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獲第十一屆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1677.html?tp=5_11
李羚作品
《苗苗》《16號病房》《陌生的朋友》《黃山來的姑娘》《最後一個冬日》《最後一個皇妃》《超越情感》《至高榮譽》《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上海一家人》
王馥荔演出影片:
1975:《金光大道》(上集)
1976:《金光大道》(中集)
1979:《綠海天涯》
1980:《天雲山傳奇 》
1981:《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風流千古
1982:《張鐵匠的羅曼史臺島遺恨》
1983:《咱們的牛百歲》
1985:《日出》
1986:《歲月匆匆》 留在海邊的腳印
1987:《男人的世界》
相關劇集「共3部」
中國20集電視連續劇 《孫中山》
「2001年11月26日 主演:趙文瑄 朱媛媛」
中國32集電視連續劇 《做我太太100天》
「2001年1月15日 主演:王馥荔 陳曉樂 林芳兵 何睛 趙亮 劉濤 娟子」
中國8集現代生活電視連續劇 《天職》
「1997年11月12日 主演:王馥荔」
導演潘霞原名:潘宜霞,逝世于2004年3月0日(中國北京(腦溢血))
自1984年來已導演電視劇幾十部,其中獲獎的有10余部。
《神聖的使命》、《多棱鏡》、《司機王寶》、《走進暴風雨》等均獲全國優秀電視劇獎。《向警予》 、《巨人的握手》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及《大衆電視》金鷹獎。潘霞本人獲飛天獎優秀導演獎。1995年被評爲“中國電視劇十佳女導演”。潘霞執導的電視劇題材多樣,性格鮮明,她尤其擅長導演人物傳記片,其作品雋永、優美,飽含人生哲理。
2004年3月,作爲政協委員的潘霞在參加完政協會議後,突發腦溢血,不治逝世。
主要獲獎作品有:
《神聖的使命》獲全國優秀電視劇獎;
《司機王寶》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
《多棱鏡》(第一集)獲大衆電視金鷹獎;
《多棱鏡》(第五集)獲全國電視喜劇展播獎;
《走進暴風雨》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同時獲大衆電視金鷹獎;
《多棱鏡》(第五集)獲全國電視喜劇展播獎;
《走進暴風雨》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同時獲大衆電視金鷹獎;
《多棱鏡》(第五集)獲全國電視喜劇展播獎;
《走進暴風雨》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同時獲大衆電視金鷹獎;
電視連續劇《向警予》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
《開拓者的足迹》獲全國改革題材優秀電視劇目獎;
《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及大衆電視金鷹獎,並榮獲優秀導演獎;
《巨人的握手》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
《女人不是月亮》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同時獲大衆電視金鷹獎。
指導過電視藝術專題片:
《新加坡之春》、《中國歌劇欣賞》、《一代宗師梅蘭芳》等。
並撰寫文藝及電視藝術理論文章三十多篇,如:《電視短劇藝術探索》、《電視劇藝術特征初探》、《從向警予談傳記片創作體會》等。
我以爲,曆史傳記片的成功之一不全在于主人公的形象是否能立住,還要看主人公與周圍其它人物的人際關系是否立得住,是否能令人信服?分寸感是不是恰如其分,藝術處理是不是流暢?可以說,《宋》劇揭示了一個偉大女性深沈的內心世界,對宋慶齡的處理是成功的。同時,《宋》劇又很真實地寫出了宋慶齡與孫中山、宋慶齡與父母家庭、宋慶齡與姐妹兄弟、宋慶齡與革命事業間的情感。她既有對革命、對事業的向往和追求,但作爲女性,她也有尋常婦女都有的豐富的感情。說句老話,這個片子的思想性、藝術性都不錯,是成功的。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AE%8B%E5%BA%86%E9%BE%84%E5%92%8C%E5%A5%B9%E7%9A%84%E5%A7%90%E5%A6%B9%E4%BB%AC%E3%80%8B
陳廷一著《宋氏三姐妹:一個家族和一段歴史》(東方出版社,2003)
本書以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的個人成長爲主線,故事追求有頭有尾;又以她們婚姻爲重點,著重描寫三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國,一個愛權”的鮮明個性,突出宋氏家族的二次大分裂與中國革命的關系。三姐妹的個人情感曆程與姐妹間的深情,深刻地表現了政治分野使她們分離,但親情又割不斷血濃于水的這一“人間真情永在”的主題。
作者簡介
陳廷一,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國大地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系中國文基金會顧問、中國通俗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長篇專著《皇天後土》、《許世友外傳》、《宋床齡全傳》、《宋美齡全傳》、《宋靄齡全傳》、《宋氏家庭全書》、《民國嶽父》、《孔祥熙大傳》等作品達900萬字,並多次獲國家獎。以稿費設立了李耳文學基金會晨光獎,獎掖文學新人。
去年5月上旬,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四屆四次理事擴大會在贛州召開。深沈、神奇的紅土地深深吸引住了陳廷一。當時他並沒有帶什麽創作任務去。然而一去,他發現“紅色旅遊”成爲時尚,“五一”黃金周,瑞金一天就接待百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尋根人,那種熱烈的場景使陳廷一立即興奮起來。
會議期間,適逢“賀子珍博物館”“三起三落”後開放。陳廷一是個幸運者,曆史重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賀氏也有三姐妹啊!她們一個個如出水芙蓉,鮮豔奪目:一個嫁給毛澤東;一個嫁給毛澤東的三弟毛澤覃;一個因毛澤東而被國民黨挖去雙目、削光手指被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成爲“劉胡蘭”式的少年英雄。他被深深地感動了,陷進了情感的旋渦,于是便有了30萬字的《賀氏三姐妹》的誕生。
《賀氏三姐妹》一書發行後,反映之強烈始料不及。該書今年4月1日正式出版,正是北京“非典”肆虐之時,初印8000本,每本46元,不到兩個月便銷售一空,後又追印8000本推向市場,西安的《華商報》,河南的《大河報》、湖北的《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贛州的《贛州晚報》均予以連載,北京的《作家文摘》、上海的《上海文學報》等也進行選摘。有關報刊評論說,《賀氏三姐妹》是“紅土地文學的典範”。陳廷一和他的紅土地文藝創作觀在談到紅土地文化時,陳廷一認爲:紅土地文化不是過時文化而是朝陽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一部分。
革命曆史故事是紅土地文藝素材的重要部分。要讓塵封在曆史裏的人和事,重新鮮活地“站立”起來,除了尊重曆史真實之外,重要的是融入作家本人(也是現代人)諸多的人生體會。陳廷一認爲,作爲紀實文學和傳記文學,首先是紀實和傳記,必須用事實說話。在此基礎上,要有文學的感染力,要通過曆史人物的傳奇經曆和平常生活,揭示人性的美,激活大衆對曆史的記憶和想像,才會有讀者和市場。如果兩者不是有機結合,傳記充其量只是檔案館的黨史。黑格爾說過一句話:“曆史題材有未來的東西,找到了,作品就永恒。”在《賀氏三姐妹》這部書中,就有“曆史的反思、人性的複蘇、生命的思索”。陳廷一和他的傳記人生陳廷一是一個極普通的人。生不逢時,少年喪父,母親討飯供其上學,同時又是“老三屆”;與泥巴打了多年交道。後來入伍到長白山麓,做了一名軍營廚子。30歲進大學時,已兒女雙全。18載的軍旅生涯,給了他豐富的創作源泉。本來陳廷一最有條件走仕途,30多歲就成爲少校副團,可他沒有選擇此道,而是選擇了自我吃苦的傳記文學創作之路。他那質樸的文風和人格力量,以及在特殊環境下養成的創作韌性,在當代作家群中是不多見的。
從事創作以來,陳廷一先後出版了《皇天後土》、《孫中山大傳》(上下卷)、《許世友傳奇》三部曲、《賀氏三姐妹》、《宋代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傳》、《宋慶齡全傳》、《宋美齡全傳》、《宋靄齡全傳》、《宋氏家族全書》(上下卷)、《民國嶽父》等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1990年他以稿費設立了“李耳文學基金會”晨光獎,獎掖了65名文學新人。他的作品代表著他的人格,他的人格融進了他的作品。1995年7月16日《新聞出版報》發表署名梅潔的文章,其中指出“讀傳記文學不讀陳廷一不可;寫傳記文學史不寫陳廷一不行”。
在當代文學界,陳廷一先生被譽爲我國傳記文學的扛鼎作家。20多年來,他創作的《皇天後土》《孫中山大傳》《宋氏三姐妹》《宋慶齡全傳》等作品,在國內外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日前,陳廷一先生的新作《賀氏三姐妹》出版,此書講述了賀子珍和他的兩位姐妹的命運變遷,被評論家稱爲“‘紅土地’文學的典範”。近日,我來到陳先生的寓所,就這部作品的創作動機、背景等問題作了采訪。
談起如何用傳記的方式處理這些曆史題材時,陳先生說,傳記不是一面簡單的鏡子,它在曆史事實的基礎上,激活了大衆對曆史的記憶和想象,通過曆史人物的傳奇經曆和平常生活來反思曆史,這就是作傳者的基本理念。
關于這部作品的寫作緣起,陳先生介紹說:“去年5月初,我到了贛南。來到瑞金一看,適逢賀子珍博物館建成開放,全國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紅色旅遊’已成時尚。我想,人們在追尋一種崇高的東西。于是,我也興奮起來了。我曾寫過《宋氏三姐妹》,其實賀氏也有三姐妹,一個嫁給毛澤東,一個嫁給毛澤東的三弟毛澤覃,一個被國民黨殺害,犧牲時才13歲。她們爲革命事業的獻身精神震撼了我的靈魂。”
《賀氏三姐妹》這部書中,不少場面和細節描寫具有詩的氛圍,可以看出作者力圖營造詩的意境。有些評論者認爲,這樣的表現手段可能影響曆史人物的某些真實性。
陳先生說:“黑格爾說過一句話,‘曆史題材有未來的東西,找到了,作品就永恒’。人情、人性的美是文學表現的永恒主題,這些主題本身就蘊涵著詩情。這部作品裏,我用了相當大的篇幅表現傳主們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以及她們生命曆程中的悲歡離合。在情感問題上,我相信我們與這些曆史人物有共同的體驗,因而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我寫了這樣一個生活細節:1956年的某日,廣播電臺播送一篇毛澤東的講話,錄音一遍遍地播放,賀子珍抱著收音機一遍遍地聽,以至于忘記了吃飯睡覺。第二天嫂嫂來看她時,收音機燒毀了,她還抱在耳邊聽——繁華落地見真純,這就是‘詩意’。
“我在曆史人物身上尋找最有詩意的東西,並沒有神化她們,我只是遵循了人類的一個法則——人無法超越情感而存在。賀氏三姐妹對共産主義堅定的信仰,爲民族解放而鬥爭的獻身精神,潛在地影響著她們的命運和情感曆程,這是她們不同于常人之處。那樣的人生追求,使她們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情感體驗,其中也不乏詩意。追根溯源,那樣的情感和詩意則産生于那片浴血的紅土地。我的贛南之行,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這種詩意。我要把這樣的‘詩意’表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直面崇高。”
《宋氏三姐妹》目錄
引子 圓寂天堂
第一章 神秘家世
打開塵封,宋氏三姐妹不姓宋
父親——一個冒險家的傳奇經曆
母親——一位名門望族、虔誠嫻淑的基督教徒
第二章 特別教育
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
保護孩子的天性
歡樂應該歸還孩子
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教育孩子,懂得金錢我來之不易
兒戲不得,假皇後變成真皇後,曆史的必然
第三章 中西教育
靄齡初識美國
質問美國總統
迎接慶齡和美齡
三姐妹結伴遊曆美國南部風光
靄齡回國
第四章 總統秘書
大洋兩邊的姐妹
靄齡初戀
陽光的日子
好事多磨
第五章 女大當嫁
撥開雲霧
擁抱中山
靄齡的單相思
祥熙作客宋家
談錢得婿
第六章 慶齡婚波
第七章 政治姻緣
第八章 白色恐怖
第九章 暗殺陰謀
第十章 抗日烽火
第十一章 三姐妹抗日
第十二章 情感紅燈
第十三章 豪門恩怨
第十四章 訣別大陸
第十五章 俏笑黎明
尾聲 美齡百歲華誕
【人物:宋氏三姐妹】
宋藹齡、宋美齡、宋慶齡是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三姐妹的父親是宋耀如,宋美齡在三姐妹中年齡最小。
大姐宋藹齡,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爲夫婦;1973年10月19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産黨;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2003年10月24日,病逝在美國紐約去世。
宋慶齡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爲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啓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曆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囑托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爲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爲“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于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産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爲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爲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爲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爲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爲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于北京。
宋慶齡機智小故事
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叛變,要逮捕孫中山。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隊包圍了總統府。
淩晨兩點鍾,孫中山接到秘密報告,叛變的部隊要攻打孫中山住的越秀樓了。孫中山要宋慶齡跟他一起撤離,宋慶齡想:如果和孫中山同時撤離,目標太大,很容易被敵軍發現,于是她堅持自己留下,使敵軍誤以爲孫中山還在,不會過早沖進府來.這樣就能掩護孫中山秘密撒離。孫中山堅持要宋慶齡一起走,宋慶齡卻堅定地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先生。爲了中國,你先走。”
孫中山只得忍痛和宋慶齡道別。他身穿長衫,頭戴禮帽,肩背藥箱,化裝成去急診的醫生,由護衛帶著出了總統府,避過叛軍,平安地登上了永豐兵艦。按照和宋慶齡事先約好的信號,鳴炮三聲,表示平安到達。炮聲傳到了越秀樓,宋慶齡放心地對身邊的人說:“先生平安了。”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淩晨兩點半,叛軍果然開始向越秀樓進攻,槍炮聲不斷。越秀樓上的五十余名衛士奮勇抗擊四千余名叛軍。一直堅持到早上八點鍾,宋慶齡認爲自己再留在這裏已經沒有意義了,才決定沖出包圍圈。這時,叛軍殺進了總統府,府內士兵向外沖,一片混亂。宋慶齡化裝成士兵由衛士護衛沖出大門。遇到叛軍阻攔,宋慶齡急中生智,打開手裏的包袱,把錢物撒在地上,叛軍立刻哄搶起來,宋慶齡和衛士乘機逃了出來。他們剛走不多遠,忽然發現前面街道拐彎處過來幾個敵兵,宋慶齡和衛士們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屍中間,騙過了敵兵。等敵兵走遠後,他們連忙爬起來,藏到一戶人家去,才躲過了這次危險。
最後,宋慶齡和衛士們也終于安全到達了永豐艦,和孫中山會合了。在場的人無不佩服宋慶齡的機智勇敢。
宋慶齡守信用的故事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麽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准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爲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爲有什麽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裏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麽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麽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爲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宋慶齡一個鮮爲人知的故事
20世紀40年代初,日裔美國人有吉幸治曾跟隨美國的史迪威將軍到中國來支援抗戰。因爲宋慶齡跟史迪威的關系很好,有吉幸治跟宋慶齡也有了一些交往。二戰結束,有吉幸治作爲軍調處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被派往延安。他在寫給美國的一些報告裏,對這些中共的高層領導人及延安的民主氣氛、中共當時的方針、政策等予以高度贊揚。赫爾利當時認爲他替共産黨說的好話太多,對他很不滿意,于是把他召回了美國。有吉幸治回到美國後,辦了一個左翼報紙,仍在輿論上支持中國共産黨。
1951 年,美國實行麥卡錫主義,制裁親共人員,有吉幸治被抓入獄。消息傳到北京,宋慶齡焦急萬分,她要幫助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當時兩國關系正處于極度緊張狀態。盡管那時宋慶齡已是副主席,依然無法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幫助有吉幸治出獄。無奈之下,她將身邊的一套珍藏多年的純手工織成的繡服,托人帶到美國交給有吉幸治的家人,希望他們將繡服變賣,用于支付聘請律師的費用。
這套繡服是宋慶齡母親的結婚禮服:一件上衣,一條裙子。當時宋氏三姐妹中,母親最喜歡宋慶齡,但她堅決反對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姻。後來婚姻成了既成事實,宋慶齡主動與父母親近,以補贖歉疚之情。一段時間後,家裏就承認了她與孫中山的婚姻,當時還送了一些陪嫁品。陪嫁品中最珍貴的就是這套繡服,所以宋慶齡很珍視它———因爲這是她的家族承認她與孫中山婚姻的一種珍貴證物。既然這套繡服對宋慶齡如此重要,可爲什麽她要把它捐出去呢?捐別的財物進行援助不行嗎?
宋慶齡的一生中,在經濟上沒有接受家裏的任何財物,孫中山也沒給她留下任何財産,她完全靠自己的工資過日子。
當時,宋慶齡拿的工資是行政一級,月薪579 元,是中國官員裏唯一一個拿到這個高額工資標准的。當初工資定級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宋慶齡等都是一級。後來因爲經濟困難,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都是共産黨員,于是主動把工資下調至3級即404.80 元。宋慶齡當時不是共産黨員,所以她的工資沒動。然而,工資中的一大筆被宋慶齡自己掏錢花在外事活動方面,原本國家每月應給她300 元補貼,用于正常的外交開支,但宋慶齡從沒領過一分錢,就連國家安排照顧她起居生活的保姆的工資,宋慶齡也始終堅持自己承擔。上海的李燕娥跟了她52年,北京的鍾興寶跟了她也有幾十年,她們這幾十年的工資都是由宋慶齡個人來負擔的,這就是宋慶齡爲什麽沒有積蓄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這件宋慶齡身邊最寶貴也是最有價值的繡服,第一次飄洋過海被送到美國。有吉幸治的妻子手捧繡服,激動得熱淚盈眶,她沒有把它變賣,而是一直珍藏在家中,直到丈夫出獄。
1970 年,出獄後的有吉幸治受宋慶齡之邀,在離開延安20多年後,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把這套繡服放在箱子裏帶到宋慶齡的住處,飽含深情地說:在我遭遇不幸的時刻裏,非常感謝您對我的幫助,但這套衣服太貴重了,所以我要送還給您。宋慶齡說:這東西我已經給了你,現在它屬于你,我不能再收回。有吉幸治只好又把這套繡服帶回了夏威夷。
有吉幸治將這件珍貴的禮物仔細地收藏起來,並把這段故事告訴給了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兒子———小有吉幸治。同時,有吉幸治向宋慶齡寄來兩大箱子名叫鵝掌紅的鮮花,這是美國夏威夷的一種特産,當時中國還沒有。宋慶齡非常喜歡這種英文名字叫“安多利恒”,代表吉祥如意的花。
1976 年,有吉幸治在美國的家中去世,但是寄往中國的安多利恒花並沒有中斷。他的兒子小有吉幸治,繼續著父親的遺願,依然每年給宋慶齡寄去吉祥如意的祝福,並一直珍藏著宋慶齡當年送給他父親的那套繡服。一天,小有吉幸治接到一個從紐約博物館打來的電話,問他能否把這套衣服送給他們?小有吉幸治說:不行,我想把它送回給中國。過了幾天,那人又給他打來電話說:那我們就買下它吧!2萬5千美金怎麽樣?小有吉幸治說:先生,不是你所說的什麽東西都可以開價,比如這繡服,就是永遠也不能賣的,它沒有價格,即使天有價,地有價,這繡服也沒有價!1981 年,在宋慶齡去世幾個月後,小有吉幸治將這套繡服送回了中國,當時是交給了廖承志先生,廖承志先生又把它送回了宋慶齡故居。這套幾渡重洋的結婚禮服,最後還是回到了宋慶齡身邊。
在這套繡服在展廳裏展覽時,小有吉幸治作爲一個旅行社的負責人,從1984 年到2002 年,一共帶著美國遊客,到宋慶齡故居來參觀了54次,他個人捐了54次款,累計約7千美元。小有吉幸治爲宋慶齡寄花一直寄到2000 年止,因爲那年,他發現安多利恒花已經引進到中國來了,他想宋慶齡的在天之靈已經能夠感受到中國大地上安多利恒花的芳香
宋美齡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祖籍海南文昌縣,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宋靄齡、宋慶齡的妹妹。作爲蔣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元配以外,蔣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情人),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曆史與對外關系(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父親是上海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親倪桂珍。她8歲時到美國,畢業于美國威斯裏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MA)。
小時崇拜大姐靄齡
宋美齡的父親宋耀如原來是名牧師,又叫宋嘉樹、宋查理。他本姓韓,名字叫做韓教准,在家排行老三,其父韓鴻翼當年是一個普通商人。宋耀如小時候家境漸趨窮困潦倒,他過繼給一個姓宋的堂舅,改姓宋。他的這個堂舅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開辦了買賣興隆的絲茶商店。宋耀如于1889年來到上海,後來成爲一家印刷廠的主人。
宋美齡出生時,宋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裕人家。她自幼嬌生慣養,十分任性。三姐妹中,父母最寵愛的就是宋美齡。就長相而言,美齡像二姐慶齡多一點。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靄齡,慶齡比較文靜、溫柔,美齡則像大姐靄齡一樣顯得傲氣逼人。
宋美齡5歲的時候,就跟隨姐姐們進入馬克諦耶學校幼兒班學習,後來由于出蕁麻疹,家人單獨請人在家中教她念書。
《宋家王朝》一書中說:美齡則是一家之霸。她長得圓胖,人們都叫她“小燈籠”。她孤芳自傲,無人敢理。她生性超然脫俗,精力旺盛。她崇拜勤奮的大姐靄齡,靄齡發號施令、處理家務事時,美齡總是在一旁細心體察,仿佛在做靄齡的藝徒,准備將來取代姐姐的角色。
宋美齡自己說:“起初,我母親把我打扮成小女生的樣子。但是後來,我稍長大一些,一切行爲舉止愈來愈像頑皮的小男生,所以母親就把我哥哥的衣服拿來給我穿,但因爲哥哥長得太快了,每三四個月就得換新的衣服,所以我從哥哥那兒拿來的衣服穿也穿不完。”
赴美經曆短暫婚約
1904年5月,年僅14歲的宋靄齡去美國學習。1906年,宋耀如赴美國爲宋慶齡、宋美齡赴美國學習作了安排。1907年夏,宋美齡跟隨二姐宋慶齡在二姨夫溫秉忠夫婦的帶領下赴美國學習,時年10歲。
在美國,宋美齡先在新澤西州小鎮薩米特念書,後到佐治亞州德莫雷斯特念書,後來又到魏斯裏學院與二姐宋慶齡做伴。宋美齡在魏斯裏學院當了3年“自由旁聽生”。1912年成了該院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美齡與慶齡不同的性格給學校的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3年秋,她轉到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韋爾斯利學院學習,目的是爲了與她哥哥宋子文(當時就讀哈佛大學)離得近一些。宋美齡在韋爾斯利學院學習4年,主修英國文學,兼修哲學。在韋爾斯利學院,宋美齡曾與來自江蘇的哈佛學生李彼得訂過婚,但婚約只持續了幾個星期就解除了。
苦學漢語熱心社交
1917年夏,宋美齡結束在美國的10年生活返回上海。由于宋美齡自幼旅居美國,回國時對漢語相當生疏。于是,她苦學漢語。很快她就能以一口流利的漢語公開發表演講。
宋美齡還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會,協助該會從事社會工作,同時她還是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的一名成員。上海市參議會也破了先例,聘請她參加童工委員會。在此之前還未有一個中國人得到過這樣的職位。青年時代的宋美齡曾去上海的一些學校任教。
宋美齡回國後仍與美國人保持往來。就在其回國的第二年春天,宋耀如的美國朋友卡爾訪問上海,宋美齡幫助父親熱情地接待了這位美國朋友,還陪其赴宴,與孫中山晤談。
1918年5月3日,宋耀如病逝,宋美齡與兩個姐姐一起料理喪事,接著姐妹三人就各奔東西。宋慶齡南下跟隨丈夫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宋靄齡也隨孔祥熙而去,只留下宋美齡隨母親在上海居住。
第一夫人
1920年與蔣介石初次見面,被蔣介石熱烈追求。宋美齡要求蔣介石先行與所有妻子妾侍解除婚約才答應他的追求,結果二人于1927年12月1日假上海大華飯店舉行結婚儀式,此一結合曾被一語雙關的稱爲“(蔣)中(正)(宋)美(齡)合作”。在西安事變中與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使被軟禁的蔣介石獲釋,隨後對蔣之政治活動多有襄助,她曾負責當時中國空軍之組建。
1942年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將軍在緬甸她在對日抗戰之際,赴美國募款,並成爲第一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勸說美國將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爲中國贏得了美國的同情,戰時,她爲國軍縫制軍服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1943年宋美齡被美國《時代雜志》選爲封面人物和年度風雲人物。
戰後,宋美齡姐夫孔家與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團在政治力的默許下,在貿易特許權、金融等等方面上下其手,被許多近代史研究者認爲是導致當時中國國民黨形象敗壞的主因。
晚年
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在大陸地區撤退後,她曾赴美國居住,後又回到臺灣襄助蔣介石,並創辦中華民國婦女反共聯合會、華興育幼院等等。她反對共産主義,反對共産黨,並曾發表“給廖承志的公開信”、“爲勸告鄧穎超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公開信,甚至爲此和二姐宋慶齡慪了一輩子氣。1988年李登輝擔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時,她發表了“老幹與新枝”演說,是她最後一次在臺灣公開政治場合發言。1994年後長居紐約,2003年于紐約逝世,享年106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
宋美齡病逝紐約,中華民國政府通過行政院會議決議,總統陳水扁頒布褒揚令給予褒揚,並致送國旗覆棺。褒揚令原文爲:“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嶽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早歲負笈遊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曆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尤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抗日戰爭期間,周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衆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出席開羅會議,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巨。爲我國空軍建軍,展布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孤;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複健醫學中心,澤惠群民。綜其生平,跨曆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範。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總統 陳水扁。”概述了宋美齡的一生。
由于家屬認爲宋美齡已經入殮,總統致送國旗與連戰致送黨旗到紐約後並未舉行覆棺儀式。宋美齡與宋子文、宋藹齡都安葬于紐約家族墓園。
宋藹齡
宋藹齡,(1889—1973),原籍文昌(今屬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國留學,入佐治亞州梅肯市威斯裏安女子學院。1910年畢業後回國。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二次革命”失敗後與父親宋嘉樹去日本,仍任孫秘書。1914年9月與孔祥熙結婚。婚前介紹妹妹宋慶齡接替自己的秘書工作,孫表示同意。1915隨丈夫回故裏省親,幫助丈夫主持銘賢學校事務。1927年支持蔣介石“清黨”反共,促成蔣宋聯姻。1929年參加孫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支持蔣“剿共”。抗日戰爭時期與慶齡、美齡共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支持中國工業合作社,參與組織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創辦全國兒童福利會,擔任香港傷兵之友協會會長。1947年去美國。1973年10月19日在紐約病故。
宋藹齡,自上海出發來到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留學曆程.宋藹齡在美求學卻是十分輕松而愉快的。宋藹齡就讀的威斯裏安女子學院位于佐治亞州的梅肯市,瀕臨奧克穆爾吉河西岸。市內林木蔥蔥,幽靜閑雅。威斯裏安女子學院創立于1836年,原名爲佐治亞女子學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裏安女子學院,附屬于聯合衛理公會教堂。當初學院規模不大,僅有一幢主樓,學生自然不多。其學生來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後來才增建了配套建築。二十世紀初,主樓由希臘複興時代的建築風格改爲維多利亞式的華美樓房,又增蓋了雙層斜坡式樓頂,使之成爲“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廈”。學生宿舍在頂樓且內部裝備舒適,有大洗臉室和更衣室,每層樓還有一間浴室,裏邊有浴盆和瓷制便器。1900年學院又建了一座附屬建築,以爲新入學的住宿生提供住處。校園內清靜、舒適的環境,爲來這裏讀書的女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宋耀如的3個女兒: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曾在威斯裏安女子學院讀書。後來,這所女子學院也因培養了宋氏三姐妹而名聲大振。
宋藹齡最初在學院裏的“預科班”學習,與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一樣,她也是這裏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開始的時候,人們都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種說不清楚的複雜心理對待她。宋藹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學生裏只有她懂得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在于服飾打扮,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學問。平時沒事的時候,宋藹齡就會站在一旁,去欣賞和研究其他學生的美式服裝。宋藹齡能從一個人的服裝上推算出每個同學的父親到底擁有多少財産。當然這種推斷都是她心裏琢磨出來的。宋藹齡的同學們都把她的沈穩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爲這個矮胖的圓臉中國姑娘不會給她們構成任何威脅。
但是,宋藹齡的學習成績異常突出,尤其是數學成績,是所有同學都望塵莫及的。
慢慢地,同學們發現這個看上去很莊重、很嚴肅的中國姑娘,實際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並且熱情、開朗,很好接近,在音樂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華。于是,宋藹齡成了同學們喜歡談論的“熱點”人物。
自從同學們發現了這位中國姑娘的真正性格後,閑暇時都願意聚集在她的身邊,或者懷著極大的興趣擠進她的宿舍,聆聽宋藹齡用甜甜的聲音,講那遙遠而神秘的東方故事。宋藹齡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學們的“俱樂部”。宋藹齡的嗓音甜潤而宏亮,在家父親又教過她唱歌,這使她在演出方面占有絕對優勢。每當學校集體活動或聯歡時,宋藹齡自然成爲引人注目的人物。
這一切都應歸功于威斯裏安女子學院格裏院長的太太格裏夫人。
格裏夫人是個和藹可親的熱心腸婦女。是她盡力設法使宋藹齡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藹齡對格裏夫婦産生了終生難忘的感情。宋藹齡變了,變得更加能適應美國的環境。她穿的全是美國服裝,還學會了五花八門的美國俚語,且英語口語也運用自如。到美國僅1年宋藹齡就剪掉了辮子,梳起了流行的高發式。
宋藹齡的成長還得益于父親的指導。宋耀如經常寫信給自己的女兒,向她介紹最新的上海情況,推薦有關的中國曆史書籍,鼓勵她要自己努力。宋藹齡從父親的信中得到了啓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用東方人的眼光看,宋藹齡的長相並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發生誤會。有一天、威斯裏安學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說來藹齡已經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公民”。宋藹齡聽了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反駁說:“我不是美國公民,而是一位中國公民,並且我爲自己是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
宋藹齡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極爲動蕩不安的年代。當時中國的落後和美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爲什麽來藹齡不願做美國公民,而爲自己是一名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呢?也許是因爲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傳統思想的影響造成的,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宋藹齡自始至終都有一顆不變的愛國之心。
爲了這位教授的一句話,也爲了她初來美國時所遇到的遭遇,宋藹齡的心裏始終憋著一股火。這股火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發泄出來。
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1906年1月,宋藹齡經學院特別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溫秉忠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來了。溫秉忠是受慈禧太後的派遣,率領一個清朝教育考察團來美國考察美國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懼怕洋人的慈禧太後,怎麽會一下子變得開明起來了呢?
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被清朝政府勾結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下去了,慈禧太後攜帶光緒皇帝出逃西安後重又返回北京。這時,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變法”,並似乎真的要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新政”了。
慈禧太後之所以高唱“變法”,主要是爲了應付國內外的危機。《辛醜條約》的簽訂雖然緩和了來自國外的威脅,但她要順應帝國主義的要求,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在列強面前,向他們表明她的政權決不是一個頑固守舊的政權,而是一個能順應“時代”需要的政權。與此同時,慈禧也深知來自國內的危機更加嚴重了。不但在被剝削壓迫的下層廣大群衆中到處埋伏著待燃的火種,而且屬于上層社會的一些階層,包括各地的士紳、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興的資産階級對清朝政權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爲了緩和這種矛盾,爲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也爲了使人們感到清政權還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後不得不高喊變法,實行新政。
當時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親貴族載振任尚書,工礦業和鐵路都歸該部管理。同時,提出《獎勵公司章程》,允許私人資本自由發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業緊緊控制在官方手裏,到了外國資本已經深深地侵人中國工礦各種部門,官方再無力控制時,清廷才鼓勵私人資本加人。這雖然是對資産階級的一種讓步,但爲時已經太晚。
二是廢除科舉考試制度,設立學堂,並提倡出國留學。清政府下令,考試中廢除八股文,整頓京師大學堂,把各省原有的書院改成學堂,要求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設中學堂,各縣設小學堂。各省選派學生用官費送到外國留學。同時,承認了西學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軍制,裁撤舊式的綠營和防勇,組成新式軍隊。清朝末年的各省“新軍”均是在這時形成的。爲了培養新式官兵,各省設武備學堂,並以從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學習軍事。
1905年,慈禧太後還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議,居然要實行“君主立憲”了。其實,這只是清王朝妄圖以此向新興的資産階級做一些讓步,以達到他們“解散亂黨”目的的一個伎倆而已。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宋藹齡的姨夫溫秉忠率團來到了美國。宋藹齡立即前往華盛頓看望姨夫。見到溫秉忠之後,宋藹齡非常高興,這畢竟是她來美國後第一次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
隨後,宋藹齡作爲溫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爲中國教育代表團舉辦的招待會。席間,宋藹齡就自己初來美國時的遭遇,向美國總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批評了美國的“民主”。當時,這位美國總統也許是被眼前這位中國姑娘的氣勢給“鎮住”了;據說,羅斯福總統當場向宋藹齡表示了歉意。
當時,宋藹齡的父親來耀如也正在美國爲同盟會進行募捐活動。他從當地報紙上得知愛女的表現時非常激動。消息也在同學們中間傳開了。宋藹齡成了新聞人物,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向她打聽當時的情況。
而最令同學們羨慕的還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情景。
宋藹齡和姨夫溫秉忠在華盛頓參加完有關活動後,又前往紐約。在紐約,宋藹齡和自己的父親宋耀如重逢了。站在父親面前的宋藹齡已經不是兩年前離家時梳著一根大辮子、臉上充滿稚氣的小姑娘了。她已經變成了一位操著一口流利英語且打扮入時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妙齡少女了。宋耀如看著兩年獨立生活給女兒帶來的變化,心裏溢滿了欣慰之情。
父女倆從紐約分手後,宋藹齡返回梅肯市,宋耀如隨著溫秉忠渡過哈得孫河,到新澤西州的小鎮薩米特去參觀克拉拉•波特溫小姐創辦的一所樸實無華的學校。宋耀如很喜歡這所學校的氣氛,所以他當場詢問波特溫小姐,明年是否願意錄取他的女兒宋慶齡和宋美齡來這裏就學?
波特溫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要求。
http://baike.baidu.com/view/281552.html?tp=6_11
同是留學美國 宋氏三姐妹學曆鈎沈2005-02-21
宋氏三姐妹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了光耀後人的篇章,在關于她們傳奇經曆的各種著述中,其時留學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歲月被描述得如同昨日。
在彼時的美國,除了Wellesley College(譯爲衛斯理學院)外,還同時存在過另外一所讀音極其相似的Weslegan College(譯爲威斯理安學院)。威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坐落于美國南部佐治亞州的梅肯市(Macon,Georgia),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則位于北部的馬薩諸塞州。在曆史淵源上,兩校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宋氏三姐妹究竟是在哪個學院?她們三人是在同一座學院完成學業的嗎?
一、留學肇始:宋靄齡與威斯理安的情緣
1904年,年輕的宋藹齡登上了開往美國的輪船,前往彼岸求學。她是隨同父親的朋友步惠康牧師一家前往。步牧師是宋藹齡的父親宋耀如在萬德畢爾特大學的同窗好友。也正是得之于他的大力引薦,宋藹齡才得以進入位于佐治亞州梅肯市的威斯理安女子學院入學就讀。
在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威斯理安學院在當時的美國可是大名鼎鼎,因爲這是美國第一所得到政府認可的女子大學,屬于衛理公會教派,是專爲上層社會女性設立的學校。它和我國早期的女子高等教育還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淵源,解放前上海名媛的天堂——中西女塾就是由美國南方衛理公會的牧師開辦的,其第一任校長海淑德正是威斯理安學院的畢業生。而中西女塾當初設立,就是爲了培養中國上層女孩成爲有教養的淑女。
宋藹齡就是在上海中西女塾接受啓蒙教育的。她進校時只有5歲,當時沒有適合她的班級,時任校長的連吉生同意她先試讀一學期,並單獨教了她兩年。之後10年中,她學會了獨立自主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語。
初來威斯理安,宋藹齡就引起了這座學校所在的南方小城的轟動,因爲她是到這求學的第一位中國女性,一些當地報紙還作了專門的報道。熱心的人們擔心她能否適應這裏的學習與生活,校長格裏尤其擔心她能否與其他同學和睦相處。爲此,學校不僅安排她作爲預科學生注冊,還讓她第一年就住在校長的家裏。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在中西女塾所受的教育和訓練使她很快熟悉了這完全陌生的環境,並幫助她融入了當地的社會,宋藹齡無論是用餐禮儀還是衣著打扮都與同學無異,並很快成了學校裏最受歡迎的女性之一。
她的父親宋耀如不時寄來中文書籍,提醒她讀書不要光看外文,更不要忘記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告誡她無論在美國呆多久,根都在中國,只有回到中國,才能因爲受過洋教育而得到重視。而在美國,無論呆多久,終會因爲外族的身份而受到種種限制。這一點,宋靄齡深有體會,在來美入境時就因爲護照的問題而被滯留在船上近一個月。後來她有機會見到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時,她還當面向總統抗議了美國的排華政策。她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著一個中國人的認同感。在某次曆史課上,授課的馬克涅教授稱贊她是一個“優秀的美國公民”,她當時就站起來說:“我不是美國公民,我是中國人,我家祖祖輩輩都是中國人,而且永遠是中國人。”
而她的同學則有另外一種看法。她們都認爲宋藹齡之所以拒絕“美國公民”的頭銜,是因爲她的未來應該與中國新時代的領袖聯系在一起。她在衆人的眼中英明睿智,坦率友善,在音樂和表演方面相當有才華。所以當她于1909年春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時,鎮上的人們都對這個叫“艾麗斯”的中國女孩印象深刻,晚會上她用甜潤的嗓音朗誦了《蝴蝶夫人》劇中的一段臺詞。當地的《梅肯電訊報》誇張地稱她是“未來中國的改革者”,大膽地預言她將成爲革命後中國的總統夫人,並認爲她從這裏學習到的知識和所吸收的民主思想,必將在回國後引起一場偉大的變革,“領袖的妻子是支持寶座的真正力量”!這是威斯理安賦予宋藹齡最真切的期望和評價。
二、宋慶齡和宋美齡:共讀威斯理安的歲月
無獨有偶,宋靄齡的兩個妹妹也是從中西女塾走出來的。宋慶齡7歲入中西女塾,她的英文名字是“羅莎蒙黛”(Rosamonde)。在學校裏,她一直是個文靜的短發女孩,勤奮好思考。宋美齡的外號則是“小燈籠”,入學的時候只有5歲,是個胖乎乎的淘氣任性的小女孩,經常喜歡穿著男孩的衣服到處亂跑。她由于年紀較小,所以在幼兒班學習。爲了讓她們互相照應,學校還特意把姐妹倆安排在同一個宿舍。但是宋美齡晚上經常做噩夢,期間還出了一身丘疹,最終被父母領回家裏去了。宋慶齡特別喜愛學習英語和文藝,曾參加學校的話劇排演和遊藝會演出,演技頗受贊揚。很多年後,老師和同學們都記得她所表演的那個公主。
1906年,宋耀如爲孫中山來美籌款,爲兩個小女兒安排好了學校——坐落在新澤西州薩密特小鎮上的一所私立學校,由一位祖籍白俄的克拉拉?波特溫小姐負責。波特溫小姐曾到過東方,對中國頗有好感,她也時常招收一些中國學生,爲他們補習法語和拉丁文,以進入美國的大學讀書。
1907年,小姐妹跟隨姨父溫秉忠的教育代表團乘坐“滿洲裏號”來到美國,並在這所私立學校開始了她們在美國最初的求學生涯。宋慶齡在這裏只呆了一年,因爲她的年齡較大,一般也不參加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嬉鬧”。她在同學們的印象中一直是文靜端莊。10歲的宋美齡卻和小夥伴們相處得很好,和在國內一樣,她總是歡蹦亂跳,對什麽都感到新鮮。有一點倒是相同,就是姐妹倆都很愛看書,經常在圖書館呆到閉館時分。特別是宋慶齡,爲了盡快考上大學,學習相當努力。後來,薩密特鎮的圖書館長路易斯?莫裏斯記得,“那個嚴肅的姑娘”貪婪地閱讀成年人的小說和各類政治曆史作品,這遠超出了同年齡層次普通女孩的口味。而總是跟在她身旁的美齡則愛讀《兔子彼得》之類的童話。
1908年,宋靄齡剛升入大學四年級時,她和兩個妹妹——15歲的宋慶齡和11歲的宋美齡在威斯理安團聚。宋慶齡順利地考上了威斯理安女子學院的文學系,但是宋美齡卻因年齡太小,連做“特殊生”的資格都沒有。這年暑假,她們到佐治亞州山城德莫雷斯特做客,宋美齡就被留在了那裏,由宋靄齡同學的母親莫斯太太照顧,在皮德蒙特學校讀八年級。這個小山村,給她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不僅“懂得了麻煩的英語結構”,還學會演奏“小耗子田野四處跑”一類的曲子。受姐姐的影響,她也喜歡博覽群書,讀完了狄更斯的大部分小說。9個月後,她又回到了姐姐的身邊,因爲威斯理安的新校長安斯渥夫主教同意她和另外兩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住在學校裏,她們三人組成了一個小班,由學校的兩個年輕教員專門輔導。
如果說宋美齡是因爲年齡小,而在威斯理安頗受關注的話,那麽宋慶齡則是因爲她嫻靜美好的氣質而受到人們的歡迎。兩朵姐妹花,一朵是燦爛的雛菊,一朵則是香味悠長的百合。在師友們的印象裏,宋慶齡是三姐妹中最愛思考的學生。她非常用功,從不漏掉任何一門功課的作業,她的同學霍莉黛認爲她是一個“既有學問又有理想的學生”,而她的老師稱贊說:“在整個班上,她寫的作文是最好的。”她還擔任了威斯理安校刊的編輯和哈裏斯文學社的秘書,並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如《留學生在中國之影響》(1911年11月號)、《二十世紀中世界最大事件》(1912年4月號)、《近代的中國婦女》(1913年9月號)等,這些文章都反映了她在學生時代關心中國革命、關心婦女命運的進步思想。當辛亥革命勝利後她接到父親寄來的五色國旗時,她立即把牆上的清朝龍旗扔在地上,並高呼擁護共和的口號。而直到這時,校友們才驚奇地發現,這樣一個端莊溫柔的少女竟然一直是一個熱情洋溢的革命擁護者。
宋慶齡在威斯理安結交了許多好友,還經常去朋友家中做客,美國南方人的熱情好客以及歡樂文雅的家庭氣氛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1913年畢業國後,還保持與朋友的通信。後來,每當她遇到校友會格外興奮,時常共同回想起在學校的美好時光。
盡管她畢業後再也沒有回過威斯理安,但她一直惦記著培養了自己的母校。1925年,她向母校捐款500美元發展教育。在接見美國客人的時候,她常問起母校的情況,並托友人給學校帶去禮物和問候。至今,1976年她送給威斯理安的中國織錦還挂在校友會陳列館中。
三、宋美齡:衛斯理和威斯理安
一般地說,在一些書中,出現的“衛斯理”大半都是指Welleslee College(即衛斯理學院),之所以會産生衛斯理和威斯理安糾纏不清的迷霧,多半是因爲宋美齡。正是因爲宋美齡在衛斯理和威斯理安這兩所學校都學習過,所以就有人理所當然地把她的求學經曆籠統地歸于在衛斯理學習,並將與衛斯理毫無瓜葛的宋靄齡和宋慶齡都劃到衛斯理學院的門下。
小小年紀就跟著姐姐出洋留學的宋美齡,在美國呆了足足有10年、接受了全盤的美國教育後,人們常常會記起她初回國時的那句話,“只有我的臉才像個東方人”。在以後的歲月裏,即使她重新融入了中國社會,但身上仍打著很深的美國烙印,這也是南北兩所精英女校共同教育的成果,一所是她和姐姐們共同生活過的威斯理安,另一所則是讓她獲益終生的衛斯理。
宋美齡對威斯理安的感情是溢于言表的,在這裏她度過了快樂的少女時代,她把這裏更多地視爲溫馨的家庭。她和安斯握夫校長的女兒文羅斯以及另一個小女孩克拉瑞貝爾是這裏的“特別生”,學校派出兩名教師爲她們專門上課,學習是很輕松的。她們更多的是自己在校園裏找樂子。她們模仿大女孩的聯誼會組成了自己的團體“三個小家夥”,還創辦了一份每天只印5份的小報。同時,宋美齡還是個調皮搗蛋的女孩,經常破壞學校的規矩,用各種花招逃避懲罰。老師們在悉心教育她時也包容了她的淘氣,尤其是校長夫人,給了她母親般的關懷。她在這裏掌握了一切在上大學前應該具備的知識;更因爲年齡較小,所以更快地適應了這裏和學會了語言。到了1912年,她正式地成爲威斯理安女子學院的學生。
宋美齡原本可以像兩個姐姐一樣,成爲這所女校的第三個中國畢業生,但是當宋慶齡1913年畢業回國後,家裏人決定讓她到馬薩諸塞州求學,以便由正在哈佛讀二年級的哥哥宋子文就近照顧她,她轉入了後來美國最著名的衛斯理女子學院。作爲“七姐妹”院校之一,衛斯理就坐落在“常春藤”哈佛的旁邊。正是在這裏,宋美齡顯示出了她非凡的才華。她在衛斯理主修英國文學和哲學,同時對各種知識有著相當廣泛的興趣,她選修了天文學、曆史、植物學、教育學、英文寫作、聖經史和演講,還粗通一點法語和音樂,會演奏鋼琴和小提琴。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活躍分子,積極參加各種體育和社團活動,喜歡遊泳和打網球,三年級時她還加入了衛斯理曆史相當悠久的T.Z.E社團,在那裏與高年級學生一起研究音樂和藝術。
起初她卻並不喜歡這裏,仍然懷念威斯理安一塊長大的朋友們。在開學的第一天她走進校長辦公室,宣稱自己在這裏不會呆久。當時,這裏的女孩子們也對這個“異教的中國人”抱有成見,特別是看到她的宿舍中挂著的一把中國長劍都被嚇壞了,和她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但是不久人們就開始喜歡這個熱情、真誠的女孩子。她是一個相當有個性的人,對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不僅成績優秀,還樂于助人。她們覺得宋美齡有一種內在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地喜歡她;同時也感到在她西方化思維的背後,是對東方文化深深的依戀,因 爲她時常流露出對中國文學和藝術的自豪,還多次向師友們談到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這個在美國女學生裝上還要點綴一塊絲綢的中國少女,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1917年她以杜蘭榮譽學位畢業,這是衛斯理對優秀學生的最高獎勵。而宋美齡的異國求學生涯也告一段落。至此,三姐妹的整個留美經曆已水落石出。
留學生涯使三姐妹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使她們擺脫了深鎖閨閣的傳統命運,成爲新時代婦女的表率,成爲20世紀中國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三姐妹都對母校的培養感念至深,並先後向學校進行了幾次捐贈。
特別是宋美齡,她日後曾兩度回到威斯理安和衛斯理進行訪問,一次是在抗戰時期的1943年,另一次則是在1965年。這兩次她都是身負政治任務赴美求援。在對威斯理安師生的演講中,她曾這樣說道:“對這個曾經在童年歡樂的時光留下美好回憶的故鄉,我充滿無限的懷思,我仿佛回到了久別的家園,見到了久違的家人。” 她認爲威斯理安最重要的是對她人格成長的影響,她接受到的熏陶是“寧靜的高尚氣質,是體諒他人,是正直爲人,是知識上的鑽研,是交換人生所必要的觀念和理想”。在她短暫的停留中,她接見了威斯理安的每一位學生,並前往她私人老師的墳上獻鮮花悼念。
她在衛斯理的訪問更是被美國的《新聞周刊》、《時代》雜志等主流媒體大肆宣傳,認爲這位“龍女士”的成功離不開這裏的教育,把她視爲“美國的女兒”。衛斯理學院至今仍保存著“美齡基金會”,以此來紀念這位優秀學生的傑出貢獻,並以這位東方女性的成就作爲學校永遠的驕傲。 (摘自2005年第2期《文史精華》)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221/12119492_4.html
宋氏三姐妹晚年生活:宋慶齡一生最大遺憾 2008-06-10
宋氏家族除宋氏三姐妹爲世人所熟知外,還有宋氏三兄弟。兄弟姐妹6人中,宋慶齡排行第二。大姐宋藹齡,1890年出生,13歲時也像父親當年那樣,只身一人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成爲中國第一批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回國後協助宋嘉樹在孫中山身邊從事秘書工作,後來擔任了孫中山的英文秘書。1914年,與她留美時的同學,孔子第75代旁系孫孔祥熙結合,當上“孔氏錢莊”的老板娘。大弟宋子文,1894年出生,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碩士,畢業後,在宋慶齡的推薦下,出任廣東軍政府的英文秘書和廣東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後長期擔任蔣介石政府的財政部長,躋身“四大家族”行列的億萬富翁的排行榜。
妹妹宋美齡小宋慶齡4歲,美國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畢業。1927年底在宋藹齡的撮合下與鋒芒畢露、盡攬大權的蔣介石聯姻,成爲現代中國政壇聲勢顯赫的“蔣家王朝”的第一夫人。二弟宋子良與小弟宋子安雖名聲不及三位姐姐和大哥顯赫,但也身居國民黨政府外交、銀行等部門的要職,充當宋子文的左膀右臂,加之其“宋氏家族”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也使得世人對之另眼相看。
宋氏姐妹同出一宗,情同手足,但信仰、志向、情趣各不相同,公衆輿論對此曾有精辟評論:藹齡愛錢,慶齡愛國,美齡愛權。1927年掀起的狂瀾巨濤使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兄弟們分道揚鑣。大姐宋藹齡和姐夫孔祥熙早已投靠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小妹宋美齡則成爲蔣介石的追求對象傾向老蔣,宋子文雖對蔣介石所作所爲深爲不滿,但也終究不敵威逼利誘踏上賊船。宋慶齡面對全家倒向和宋子文出于對姐姐的關心前來通風報信,她不無遺憾而又堅定地告訴這位自己喜愛的同胞兄弟:決定走自己的路,與蔣介石鬥爭到底。
抗日戰爭的炮火重新使宋氏姐妹兄弟再度相聚,攜手合作。宋氏三姐妹並肩相隨出現在公共場合,她們或出入醫院慰問傷員;或往返前線視察陣地;或前往學校看望孤兒,把宋氏家族的團結與風度展現在中國和世介面前。
然而宋氏家族團圓的好景不長,蔣介石的內戰與獨裁政策再次把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兄弟們分開,從此姐妹兄弟各奔他方,成爲永訣。
1948年,“精明”的宋藹齡趁國民黨潰敗前夕,打點行裝,攜帶鉅額家産移居美國,1973年病逝于紐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院。
同年底,受命赴美求援的宋美齡竟未能踏上故土最後一腳,便隨著蔣介石的兵敗大陸而由美國直飛臺灣,偏居一隅,了卻殘生。
宋子文終于與妹夫積隙甚多,憤然于1949年辭去行政院長一職,經香港、巴黎,遷居美國,1971年病故于舊金山。
宋子良、宋子安弟兄二人也在1947年前後定居美國,客死他鄉。
但是政見與信仰隔不斷姐妹之情。宋慶齡常對人說:“美齡十分聰明,她拉丁文比我好得多,在音樂上也很有天賦,鋼琴彈得特別好。”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她與宋美齡走向了兩條道路,但卻一直保持著友好情誼,她們經常在電話裏用上海話親切交談。宋美齡還特別爲姐姐安裝了一部對外不公開的電話,並把長途軍話臺供蔣宋夫妻聯系用的絕密電話號碼告訴慶齡。宋慶齡與宋子文雖政見相左,但姐弟情誼篤深,弟弟送給她的一只小型金殼收音機和一架“施特勞斯”牌鋼琴被她視爲珍愛之物,陪伴宋慶齡度過多少孤寂的日夜。
人到晚年,宋慶齡愈加思念遠在海外的同胞手足。一次她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到:“你和我一樣,也是三兄弟、三姊妹,可是我卻無法和他們通信。”每次海外來人,她總是設法打聽姐妹兄弟的情況。在差不多長達30年的時間,宋、孫兩個家族都很少有人和她來往。她內心極其難過和傷心。有一回,海外有人捎給她一張美齡的近照,宋慶齡端詳良久,口裏還不停念叨著:“我和三妹很久沒有見面了”,雙眼充滿思念的淚花。
姐弟6人中,宋慶齡和幼弟宋子安的關系最爲要好,認爲子安最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慶齡幾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見他一面,以敘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慶齡不顧當時種種禁忌,發去電報以示哀悼。宋慶齡去世後,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從舊金山致電,對姐姐的故去獻上一片懷念之情。宋慶齡與二弟宋子良關系始終很好,因此1929年曾作爲家中代表赴瀋陽迎接二姐從柏林回國參加“奉安大典”。病重時刻,她仍期望有朝一日子良能重返故土,並委托身邊親友幫助接待,1981年5月22日,子良從紐約發來慰問電,對二姐患病在身不勝難過,遠在千裏之外爲她的康複而祈禱。然而姐弟團圓終未能實現,這成爲宋慶齡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1980年3月的一天,耄耋之年的宋慶齡凝神端詳著一張中國曆史博物館送來的請她鑒定的日文抄件,沈思良久,感慨萬端。這張年代久遠,紙質發黃的抄件的中文譯文是:
誓約書
此次孫文與宋慶琳之間締結婚約,並訂立以下諸誓約:
一、盡速辦理符合中國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續。
二、將來永遠保持夫婦關系,共同努力增進相互間之幸福。
三、萬一發生違反誓約之行爲,即使受到法律上、社會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異議;而且爲了保持各自之名聲,即使任何一方之親屬采取何等措施,亦不得有任何怨言。
上述諸條誓約,均系在見證人和田瑞面前各自的誓言,誓約之履行亦系和田瑞從中之協助督促。
本誓約書制成三份:誓約者各持一份,另一份存于見證人手中。
誓約人孫文(章)
宋慶琳
見證人和田瑞(章)
1915年10月26日
她還特地解釋道:“當時結婚日期是10月25日,只因日本有雙日吉利的習俗,所以在誓約書上寫作26日,還有誓約書上用‘琳’代替‘齡’字是因爲‘琳’字易寫。另外,當時自己沒有印章,所以只好空缺。”
1913年,宋慶齡結束了在美國6年的留學生活,踏上歸國行程。本來,她要回到上海與父母團聚,可是在加利福尼亞逗留時突然接到父親要她“推遲行期”的電報。後來她才得知,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後,反動本性暴露無遺,他先是派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後又與英、法等國簽訂善後大借款,准備用武力消滅南方革命力量,這樣,孫中山等人發動“二次革命”,討伐袁逆,但終因勢單力薄,寡不敵衆,再度流亡日本。隨後,父母攜藹齡、子良、子安也舉家東遷,來到橫濱暫居避難。
1913年8月28日,分別5年之久的宋慶齡與父母姐弟在橫濱相逢。十多天後,她在父親帶領下前往東京看望孫中山,宋慶齡向孫中山轉達了美國華人對他的問候與支援,並將當地華僑贈送的一箱加利福尼亞水果轉交給他。當宋慶齡看到孫中山緊張繁忙的工作和十分簡樸的生活後,一種幫他從事革命工作的強烈願望油然而生。
此時,正當孫中山處于危難之際,不少革命黨人打起了退堂鼓,紛紛別他而去。宋耀如雖緊隨孫中山忙前跑後,處理日常事務,但畢竟年近半百,體力不支,況且又身患腎病,不宜長時間坐地伏案緊張工作;擔任孫中山英文秘書的姐姐藹齡也因忙于籌措婚事,難于一身二任,正盼望能有人接替她的工作。
一連數日,宋慶齡在父親或姐姐陪伴下出入孫宅,幫他料理生活,處理日常事務,很快贏得孫中山的信任與首肯。不久,宋慶齡正式接替藹齡,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實現了她少年時代崇拜和追隨英雄的夙願。此時,在宋慶齡內心充滿了無限喜悅與激動,她爲孫中山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而欽佩,更爲孫中山的偉大人格所傾倒。半年之中,她與孫中山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將全部熱情和心血投入到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之中,不知不覺地墜入愛河,萌發出純真少女的一片愛心。
在東京和孫中山相處的日子裏,宋慶齡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她給妹妹美齡寫信道:“我唯一的快樂是與孫先生在一起,這是我從小姑娘時候起就想做的,我對他大有幫助……”
一天,22歲的宋慶齡終于向有著和她父親般年齡的孫中山袒露了愛慕之情:“我們結合在一起吧!我已仔細地想了好久,我能永遠幫你做革命工作!”
孫中山怎會感覺不到宋慶齡爲他奉獻的溫柔體貼和一片忠貞,又何嘗不喜歡身邊美麗、動人,洋溢著青春氣息和革命熱情的少女。但他深知自己處于動蕩不定的生活環境,況且已有妻室子女,再加上年齡和身體狀況,因此以“我已經老了,你還年輕”的理由謝絕了宋慶齡的求婚。
宋慶齡則堅定表示:“革命不問年齡,愛心沒有年輪,我的心早已和你聯在了一起。”
孫中山再次告訴宋慶齡要慎重考慮,並讓她征求父母的意見。果然,不出孫中山所料,當宋慶齡回到上海把與孫中山結婚的想法據實以告後,遭到全家人一致反對。
父親厲聲斷言:“這不可能!”母親則面露不悅:“你瘋了,他大你27歲,況有妻兒在身。”連一向疼愛自己的姐姐藹齡也極力反對,並背她當衆宣布已將慶齡許配一家漂亮闊少。一連串的打擊和反對,使宋慶齡如遭雷擊,當場昏倒。然而,她早已抱定爲孫中山付出一切代價和犧牲的心願,終趁夜深人靜之時,破窗出走,重返孫中山身邊。
1915年10月25日下午,東京大久保百人町350番地日本實業家梅屋莊吉的客廳裏,宋慶齡和孫中山舉行了熱烈而簡樸的婚禮。大廳正面,兩簇鮮豔金黃的秋菊爭相怒放,一字排開的灑金龍鳳屏風輝煌耀眼。雖然父母親人沒有出席女兒的婚禮,但親朋好友卻獻上誠摯的祝福。只見頭戴寬沿花帽,身著繡花套裙的新娘與新郎手挽手、肩並肩,面對來賓吟誦著裴多菲的愛情詩句,慶賀這一跨越年齡的新生活的開始。
這是理想與情趣的結合,也是理解與愛情的結合。每當談起這一天,孫中山與宋慶齡無不充滿激情與興奮。孫中山說:“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麽幸福。”
60年後,宋慶齡對這一天仍記憶猶新,她動情地說:“10月25日,在我的生活中,是比我的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http://big5.china.com.cn/book/txt/2008-06/10/content_15730253_2.htm
宋氏三姐妹誰最愛國 2014.08.26.新浪博客
先表個態:宋慶齡為中國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付出的個人犧牲,不容置疑。自己這些無聊議論,真正的貶低對象,是一些不好的宣傳。慶齡愛國,並不意味著靄齡不愛,更不能說美齡賣國。
( 一) 誰最漂亮,應該是宋慶齡吧
群裡聊天,老曹發了一張宋慶齡的照片,老夫子不服,說宋靄齡最漂亮。自己感覺,雖說蘿蔔青菜,總有大眾審美,按一般人的眼光,宋慶齡擱今天也絕對大美女。單比長相,老大老三真不行。
( 二) 誰最愛國,其實不好說呢
“一個愛錢,一個愛權,一個愛中國”,據說是對宋氏三姐妹的總結。但究竟哪個愛哪個,好像並不明確。一直覺得,愛錢的當然是老大宋靄齡,愛權的肯定是老三宋美齡,只有國母宋慶齡,才配得上“愛中國”的美譽。
今天沒事一較真,覺得這裡面的邏輯,並不是那麼太嚴密。說起來,宋慶齡宋美齡都貴為國母,到底誰愛權、誰愛國,其實並沒有最終歸屬。
( 三) 年齡順序上,愛國的是老三
如果僅僅以三姐妹的年齡大小,依次對應那句評價中的順序,那麼,老大愛錢,老二愛權,老三愛中國,好像更合乎邏輯。
這當然是胡說八道了。到底誰愛權、誰愛國,兩邊的說法肯定不一樣。咱誰也不聽,自己分析。
( 四) 孫中山的權力比蔣介石大
權力角度看,1915 年宋慶齡結婚時,孫中山早是民國總統,1927 年宋美齡結婚時,蔣介石只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身份上、政治影響上比較,當然孫中山的權力更大些。
( 五) 宋美齡對國家的直接貢獻更多
姐妹倆都貴為國母,對20 世紀中國歷史進程影響巨大。但如果僅論直接貢獻,宋美齡在抗戰中的表現,應當算更突出吧。1 、西安事變中震驚國人的赴死之舉,幫助國家渡過嚴重危機,2 、負責組建中國空軍,“中國空軍之母”對抗戰貢獻重大,3 、訪問美國引起轟動,樹立中國形象、博得世界對中國抗戰的同情。這些幾乎都是宋美齡憑個人一己之力完成的。
( 六) 無聊比較結果,“愛中國”的是宋美齡
綜合以上,從年齡大小、丈夫權力和對國家的直接貢獻看,“愛中國”的,更應該是指宋美齡。
我也覺得陳廷一的那本宋氏三姊妹有失客觀,且重點著力在宋慶齡身上,把其他兩姊妹寫得好像唯利是圖眼裡只有金錢與權力的樣子,且在描寫國民政府(左派右派,寧漢分裂)方面更是看得出來作者完全是站在共產黨的立場觀點來書寫的,在描述蔣介石時還有意無意的用了好些貶抑詞來形容,總之不是很推薦這本
( 七) 無聊的不是我
三姐妹誰愛誰的話題,實在無聊至極。但無聊的不是我們,“愛錢愛權愛中國”本是一句來路不明的胡扯,只因為正中某些人下懷,才竟然如此廣為流傳。
看看百度百科“宋氏三姐妹”條目:宋慶齡成為國母,愛國愛民,萬民景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藹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真的無聊。
( 八) 宋氏三姐妹是中國的傳奇
在中國歷史極為特殊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宋家三姐妹以她們遠遠超越時代的文明和優雅,通過她們極為顯赫的婚姻,對中國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把她們的名字深深刻在史書中。以她們的睿智,在她們的高度,她們對國家和民族博大而深遠的愛,不是我們凡人能理解和評說的。
宋靄齡曾任孫中山秘書,早於慶齡,抗戰中與兩位妹妹共同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宋慶齡協助孫中山革命建國,抗戰中摒棄黨派政見之爭,三姐妹團結合作面貌示人積極抗日。宋美齡對民族抗戰的貢獻,我黨官方和民間也都予以高度肯定。
三位著名姐妹之間,長相漂亮可以比較,說誰愛國誰自私,實在是無聊話題。她們當然不是完人,尤其美齡曾經的強勢和做作,相信不是空穴來風。但簡單以“愛權”來否定一個中華奇女子的一生,或者以“愛國”來包裝粉飾,都不公平不合適。
( 九) 宋慶齡為中國付出巨大犧牲
如此優秀、顯赫的幸福一家人,被政治硬生生拆散,彼此幾十年思念卻終不得見,這是歷史的悲劇,中國的悲劇。而從個人家庭角度,比較三姐妹的婚姻,宋慶齡是唯一不幸的:
宋靄齡1889 年~1973 年,從1914 年結婚,到1967 年孔祥熙去世,53 年婚姻生活。
宋慶齡1893 年~1981 年,從1915 年結婚,到1925 年孫中山去世,10 年婚姻生活。
宋美齡1897 年~2003 年,從1927 年結婚,到1975 年蔣介石去世,48 年婚姻生活。
宋慶齡嫁給長自己27 歲的孫中山,顛沛流離艱苦奉獻,當然不是為了權力。她為中國做出的貢獻、付出的個人犧牲,更不能被自己前面那些卑劣議論所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