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鹽女》
《無鹽女》如果前評將電視劇《大染坊》當成中國近代紡織業興衰史劇來看,那《無鹽女》便是清末江南織造的興衰史。
誰為了解清末江南織造史,而去看《無鹽女》?一般人關心的是:那女的也不醜呀!爲什麽說是無鹽女呢?那塊臉疤又不是很大很難看。
文學藝術的誇大啦:
無鹽與宿瘤就是古代中國兩個奇醜無比的女人,由于她們才德兼備,竟然使得齊宣王與齊湣王大爲折服,而成爲他們的夫人。後世用以稱頌和比喻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
雖然山崎豐子的
(皇冠,2007)對商「盜」本質之剖析,優於韓劇 陸劇 ,但下言不會過實?超越《白色巨塔》,山崎豐子經典代表作!
改編電視劇,超級偶像木村拓哉領銜主演!
2007年影劇新聞話題焦點,日本首播收視率即突破30%!
日本熱賣超過250萬本!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文學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雖是書商文宣,但就《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和《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而言, 的原著和影視均優於《白色巨塔》(詳參【圖博館】:白色巨塔的謊言)。
《華》書雖同《白》也花了大量篇幅在描述人物背景、鋼鐵銀行產業知識、政商關係及法律訴訟,但《華》之原著譯文比《白》更能有機地扣緊人物的爭權奪利和內心世界(雖然《華》在行文中插入長段倒述式文字的寫作方式不是純粹之意識流,但是可能更為一般讀者接受)。
另外《華》片的演技、色調、攝影、服裝、道具和場景等之影音魅力也比《白》片優且劇情緊湊,更沒「媚俗」的廉價正義和廉價同情。
另參【圖博館】:財團興亡史《xx金融風暴》綠頂商人之悲 《一兆元黑洞?》 兩岸金改 如此的二次金改 新黨國不分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總統的親戚》 《黑金》 扁定罪 葉盛茂重判10年
電視劇《無鹽女》2003年40集
潘儀君飾田菊芳
邱心志飾徐文修
潘虹飾徐母
何苗飾金如蘭
沈曉海飾梁秉文
斯琴高娃飾慈禧太後
故事梗概
江南織錦世家徐府奉旨爲慈禧太後織造龍袍,但織龍袍使用的五色絲失傳已久。徐母(潘虹飾)爲了得到染絲技術同意讓兒子徐文修(邱心志飾)和臉上有疤的田菊芳(潘儀君飾)成親。文修盡管深深愛著江南名角金如蘭(何苗飾),卻不得不和菊芳成爲一對貌合神離的挂名夫妻。徐文修凡事追求完美,因此對菊芳臉上的疤痕一直耿耿于懷,對如蘭卻念念不忘。然而,菊芳的氣度、聰慧和能幹漸漸地打動了文修。龍袍織成了,兩人也成爲了真正的夫妻。
如蘭因救龍袍有功終于嫁進了徐家。徐母早年就是因爲戲子才被丈夫抛棄,所以不能忍受如蘭戲子的身份。如蘭受不了婆婆的不容和衆人的白眼與譏諷,又深深妒恨著菊芳在徐家得到的恩寵,最終設計將菊芳攆出徐家大門。
梁秉文(沈曉海飾)是菊芳蠶學堂的同學,執著地愛著菊芳卻苦于得不到她,同時他也是被徐家抛棄的私生子。懷著上一代的恩怨和對菊芳的占有欲,他一直處心積慮地要擊垮徐家。徐母的固執、如蘭的私心、秉文的狠辣終于使徐家一敗塗地。秉文趾高氣揚地將母親的靈位捧進徐家,徐母不能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含恨自盡。菊芳回來堅定地支持著文修,如蘭也翻然悔悟告禦狀使秉文入獄,秉文惱怒之下誣陷文修,使文修也入獄。兄弟二人在死亡面前再一次面臨著爭鬥和寬容的抉擇……
曆史上的無鹽女
無鹽與宿瘤就是古代中國兩個奇醜無比的女人,由于她們才德兼備,竟然使得齊宣王與齊湣王大爲折服,而成爲他們的夫人。後世用以稱頌和比喻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
無鹽是個長相落陋不堪的孤女,生得臼頭深目,長指大節,卯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胸,皮膚如漆。令人望而卻步,年過四十,不但流離失所,甚至無容身之處。她本來有個名字叫鍾離春,因生得太醜,又出生在無鹽,大家就都把她叫做“無鹽”,反而忘記了她的本來姓名。
春秋戰國時代,兼並侵擾,此起彼落,用現在話說是“競爭激烈”,各國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個黎民百姓,也可以毫無顧忌地求見國君,陳述自己的願望,對國家施政方針提出建議。有一天,無鹽也鼓足勇氣,前往臨淄求見齊宣王。無鹽見到齊宣王,大言不慚地說:“傾慕大王美德,願執箕帚,聽從差遣!”
齊宣王後宮國色天香的佳麗比比皆是,更不缺執役人等,聽了無鹽的話,看著眼前這個醜陋的女人,竟然異想天開,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不料無鹽卻鎮靜自若,一本正經地連說:“危險啊!危險啊!”齊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你說危險,那是什麽啊?願聞其詳。”
于是無鹽慢條斯理,侃侃道來:“秦楚環伺齊國,虎視眈眈,而齊國內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衆子不教,齊王你專務嬉戲,聲色犬馬,這是第一件可憂慮的事情;興築漸臺,高聳入雲,飾以彩緞絲絹,綴以黃金珠王,玩物喪志,利令智昏,這是第二件可憂慮的事情;賢良逃匿山林,謅諛環伺左右,諫者不得通入,讜論難得聽聞,這是第三件可憂慮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繼日,女樂緋優,充斥宮掖,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治,這是第四件可憂慮的事情。危機四伏,已是危險之至!”
齊宣王首先還是要聽不聽,漸漸地目瞪口呆,無鹽說完之後良久才虔敬地說道:“得聆教言,猶如暮鼓晨鍾,如果我今後還有一點點進步,皆君所賜。”刹那之間,齊宣王一驚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漸臺,罷去女樂,斥退諂佞,摒棄浮華,然後勵精圖治,從此齊國國勢蒸蒸日上。無鹽也成了齊宣王的王後。
無鹽雖然外貌醜陋,卻能在進德修業上補救,學識上的修養,事理上的觀察,以及道德勇氣的培養,日積月累,都有了豐厚的基礎,因此在第一次見面的交談中就能一針見血地切中時弊,暢所欲言,震撼著齊宣王的心弦。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身爲一國之君的齊宣王,平日聽慣了阿邊奉承的話語,若非具有靈明的頭腦,如何能夠分辨而且接受逆耳之言?更難能可貴的是聞過則喜,從善如流,是非具有堅強的意志力不可的。無鹽的義正辭嚴,固然博得了千古美名,齊宣王也算是十分的難能可貴!
無鹽還在典籍中留下了一個“鍾離春”的名字,另一個生長在齊國都城郊外的醜女宿瘤,卻連姓名也沒有流傳下來,正史中只有一句:“君子謂齊瘤女通而有禮。”宿瘤世居臨淄東郊,以采桑,養蠶,繅絲爲生,因爲頸項下長了一個大瘤子,所以大家就稱她“宿瘤女”,整天忙忙碌碌爲生活操勞,年逾花信還無人問津。“瘤子”長在頸下,就是甲狀腺腫大,古代醫藥不夠發達,無法抑制,無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
盡管遠遠近近的婚齡男子,都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宿瘤,但她卻不以爲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周圍的一切不聞不問,甚至不屑一顧。她這種與衆不同的性格,突然引起齊湣王的好奇心理,不惜移樽就教、不接觸不知道,一接觸嚇一跳,齊湣王對她的賢德才智肅然起敬,更爲敬重而滋生愛意。
第一次見面相當偶然。那是在齊湣王的一次出遊中,齊湣王前呼後擁,車騎威盛,男女老幼都聚集路旁,以欣羨的眼光觀看這難得一見的熱鬧場面,宿瘤女卻繼續在路旁采桑,對齊後王的出巡視若無睹。宿瘤女的矜持傲慢,大大刺傷了齊湣王的自尊心,特別是宿瘤女的解釋更出人意料。“妾承父母之命采桑,其他則不曾在意。”
一個鄉野女子,不慕榮華富貴,使得齊沿王大感興趣,認爲是不可多得的賢淑女子,當即下令空出後面車輛,准備載她回宮。
不料宿瘤女心平氣和地說:“大王不棄,私心竊喜,然未稟明父母,即是私奔,大王若不能以禮相求,則雖死不能相從。”難得齊湣王竟完全尊重她的意願,果然非常正規地擇吉備禮來迎。按理宿瘤女應該沐浴更衣,盛裝打扮才是,然而她卻依然布衣荊釵,逕隨使者登車而去。穿金戴銀,花枝招展的齊國後宮佳麗,看見大王以禮迎娶的“聖女”,竟是一副邋邋遢遢的村婦模樣,不由得掩口而笑,等見到她頸項間竟還有一個大瘤搖搖晃晃,更加忍不住笑得前仰後合。對此齊湣王厲聲怒斥:“貌美不如德美,塗脂抹粉何如素面自然,而綿繡其外,敗絮其中又有何益?”
宿瘤女接過齊湣王的話:“過去堯舜桀紂都是天子,堯舜以仁義爲本,安于儉樸,茅茨不剪,采椽不斷;後宮後妃,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千載以下,而爲人津津樂道,稱頌不衰。桀紂以奢華爲務,習爲苛酷,酒池肉林,窮奢極欲;後宮蹈羅綺,弄珠玉,笙歌不歇,紙醉金迷,結果身死國亡,爲天下所笑,視爲暴君。婦人女子貴能相夫教子,守貞不二,又何必虛僞矯飾以媚人!”說得一大群妃嬪啞口無言,齊湣王更是大爲稱善,立即下令拆除重樓層閣,填平池澤,損膳減樂,停築苑囿,後宮不得佩戴珠王,也不得衣著彩衣。
可惜宿瘤早逝,齊湣王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強內助,以至于後來流于驕矜自大,更冒然攻打燕國,燕昭王以樂毅爲將,長驅直人,幾乎滅掉了齊國,後來靠田單以二城複國,齊國逐漸地失去了那種雄霸地位。
大凡一個細皮嫩肉,美豔如花的女人,一顰一笑都能惹人憐愛。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俯首稱臣,心甘情願地竭智盡忠以供她驅策的大有人在,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地進德修業,也不必謹言慎行地刻意拘束自己,只要以柔情、嬌慵、蠱惑、無助等毫不費力的手法,便能牢牢地抓緊一顆男人的心,從而也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一個醜陋的女人,外貌既不能吸引男人,就只有砥勵自己的品德,充實自己的內涵,再加上胼手脫足地進行永無休止的犧牲與奉獻,竭盡所能地幫助男人們成功立業,獲取他們的尊敬和報答式的愛情。
後來,人們就把“無鹽”作爲醜女的代稱,如同把“西施”作爲美女的代稱一樣。——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苧蘿山的一個采樵女子,越王把她獻給吳王,是傳說中的古代絕色美人。(參看“東施效顰”)
無鹽和西施,一個極醜,一個極美,簡直無法相比。如果竟把她們兩人相提並論,那就是把醜的擡得太高、把美的貶得太低,這叫做“刻畫無鹽,唐突西施”。(刻畫,是加工描繪;唐突,是無禮沖撞的意思。)
《晉書周顗傳》載:周顗,字伯仁,晉元帝時,曆任尚書左仆射,朝中官宦認爲他爲人高潔,把他比作樂廣。樂廣也是當時被認爲高潔的人物,有“樂翁冰清”的贊語。但是周顗卻認爲樂廣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當庾亮告訴他有人把他比作樂廣時,他並不高興,說道:“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以醜比美,比得不恰當,而且因此褻瀆了美好的人物,就叫做“刻畫無鹽,唐突西施”。男人們早就應該了解“紅顔禍水”’的道理,與其爲一個美麗的女人做牛做馬,何如尋覓一個並不漂亮的,但卻能夠腳踏實地的女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結伴同行。然而,天下的男人,始終是執迷不悟,一再重蹈覆轍,甚至爲討好嬌嬈的美貌女人,不惜拖得自己精疲力盡,身敗名裂,實在令人納悶!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896.html?tp=1_11
40集電視劇《無鹽女》劇情簡介
第一集
慈禧太後要織造龍袍的懿旨傳到江南織錦大戶徐家,徐家上下誠惶誠恐,而徐家必須與當地染絲大戶田家結親才能織造完美龍袍.徐、田兩家聯姻在即.而這個眼中不容半點瑕疵的徐家大少爺、織錦狀元徐文修,早已經愛上梨園名角兒金如蘭……
第二集
爲了徐家上下,文修勉強答應成親.文修帶徐母去見如蘭,惹徐母對如蘭大加譏諷,還要雲吉班安排如蘭在文修的婚宴上唱戲,失魂落魄的如蘭,在戲臺上失手,一杆槍直飛向席間周統……
第三集
新婚之夜,文修看到菊芳臉上的疤,誤以爲見到了鬼.文修跑出來找到如蘭,漫漫長夜,兩人山盟海誓.菊芳獨守空房,得到徐母的諒解,心地純真善良的菊芳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置身于一段糾結難纏的三角關系之中……
第四集
因爲牽挂龍袍,慈禧特命內務府大太監徐夢湖回鄉監工,夢湖歸省令徐家上下倍感親切.由于菊芳受命要染出五色絲,于是找來同窗好友梁秉文幫忙,秉文進入徐家卻另有目的.而文修、菊芳這對苦命鴛鴦私下商量,因織龍袍,只做名義夫妻,織成之後,一拍兩散……
第五集
大量的織造工作使文修疏于如蘭,寂寞中的如蘭終于按捺不住與文修大吵.菊芳理勸文修,夫妻竟成了知己.秉文與菊芳愉快地合作,令文修不快.在菊芳的努力之下,五色絲基本染成,徐母與夢湖大感欣慰.而此時染絲中重要的顔色"天金"的染法成了困擾菊芳的一大難題……
第六集
秉文討到"天金"配方,與菊芳兩人喜極而擁.金秋看見告訴徐母.徐母憤怒地將秉文趕出徐家,點燃秉文心中複仇的火燃.文修面對壓力,酗酒逃避,在酒館寫下譏諷菊芳爲"無鹽女"的詩句.菊芳深明大義,沒有怪罪文修,文修悔不當初……
第七集
文修因題詩一事向菊芳致歉,菊芳的諒解使文修萌生好感.菊芳到織坊幫文修,引起梁秉文的極大不滿,徐家有個蠶戶叫陳靖,是個愛打抱不平的人,他與秉文相識,二人談得投機,結義成兄弟,秉文內心逐漸成形的計劃也由此開始……
第八集
如蘭病重,菊芳代文修前往雲吉班看望,而如蘭對文修會否變心的恐懼使得她對菊芳産生敵意.同時秉文面對菊芳、文修二人與日俱增的情感,而自己卻不能釋懷,利用醉倒的吖環梅香,狡設毒計,誣陷文修,初晴的天空再轉陰霾……
第九集
秉文的毒計,攪得徐家不安寧,二叔夢湖在徐家祠堂痛斥文修.菊芳忍痛送走丫環梅香,獨自忍受這一切,令徐母、夢湖大感可貴.文修一個人在深夜,靜靜地想著自己今後要走的路……
第十集
菊芳獨自染出"天金",龍袍馬上就織成了,徐家上下歡慶,而對他夫妻二人來說卻意味著分離.此時,文修再也不能欺騙自己,示愛挽留,兩人終于走到一起.龍袍織成,而上面的龍珠織法,再設懸疑,而會這種失傳織法的人,唯有丫環梅香……
第十一集
龍袍織成,夢湖奉旨回京.此時秉文的身世被夢湖得知,原來秉文就是夢湖的親哥哥、徐母之夫、文修之父徐夢洋的私生子.夢湖知道徐母定不能容,于是暫收秉文爲義子.徐母滿心歡喜地讓文修、菊芳二人隨同進京,而受文修之托,菊芳決定留下來安撫如蘭……
第十二集
夢湖的妻子金秋在徐家並不安守本分,早與徐母之胞弟侯老實勾搭成奸.夢湖回京,紅可再度出牆.奉送龍袍回京的車隊剛剛離開,另外一夥欲劫龍袍的草莽之衆又開始行動了.此去京城,危機重重......
第十三集
深夜,車隊在新安鎮郊的行館駐紮投宿,正當文修對夢湖訴說心中這兩段均難以割舍的情感之際,劫龍袍的一夥人,行凶縱火,一時間,火光沖天,傷亡慘重.情急之時,如蘭拍馬趕到,救下龍袍.文修無事,而二叔夢湖,重傷所致,命在旦夕……
第十四集
唯恐夜長夢多,猶如驚弓之鳥的周統決定護送龍袍先走,同時向立下大功的金如蘭保證讓慈禧下旨爲徐,金二人主婚.出事的消息傳到徐家,衆女眷不禁大亂,徐母鎮定,從容地指揮大家啓程出發,前往行館探望受傷的家人……
第十五集
夢湖在彌留之際,感念如蘭之功,要徐母答應如蘭進徐家爲妾,徐母勉強答應,而沒等夢湖說出秉文的身世,便撒手人寰.自尊心屢受傷害的如蘭此時有了周統的保媒更放肆地提出要徐母下跪才肯做妾的要求,面對僵局,菊芳挺身而出……
第十六集
徐母對菊芳越來越器重,將整個徐家的織染作坊交與菊芳打理,此時的如蘭也離開戲臺,在家中暗暗等待著做徐家少奶奶.菊芳探望秉文後,得知了秉文的身世,而她答應秉文保守這個秘密,正在暗中實施複仇計劃的秉文也在給夢湖上墳的時候知道了金秋的秘密……
第十七集
心計深沈的秉文不動聲色,暗中調查,終于拿住了侯老實和金秋暗通款曲的證據,本以爲可以當衆羞徐家一番,卻被徐母的有意護短所駁,並挨了徐母四記耳光,秉文決心鬥垮徐家.如蘭自覺婚事遙遙無期,便書信一封,寄給了周統……
第十八集
慈禧見龍袍後大悅,親賜鳳冠霞帔,並命周統主婚,成全文修、如蘭.陳靖一直對徐母不滿,參與了劫龍袍一事.秉文利用陳靖,從絲綢生意入手決定與徐家鬥到底.同時,秉文煽動徐家其他蠶戶、織戶並大收人心,此消彼漲…….
第十九集
徐母以守孝爲由想拖延婚事,周統竟收如蘭爲義女,下令十天內完婚,徐母留書出走.菊芳想出面調解此事不料其父又從中挑難,將菊芳帶回家.徐母肯定菊芳在徐家的地位,菊芳進退兩難,而此時,梁秉文正在暗中籌備與徐家打擂臺,整個徐家還沒有覺察這真正的危機…….
第二十集
如蘭爲進徐家,在寺前跪求徐母主婚,又協同文修到田家懇求田父讓菊芳回家.徐母因其戲子身份,終不能正眼相待,而金秋更是冷嘲熱諷,這令文修左右爲難.雖然如蘭指天發誓,菊芳甘心割愛,但是這樣的日子真的就能太平嗎?
第二十一集
如蘭剛進徐家門,徐母對其百般不滿,如蘭只能忍氣吞聲,惟有菊芳,待人寬容,體恤如蘭。梁秉文暗中以高價收購絲戶手中的絲,搶下徐家許多定單,也使不少絲戶們轉舵,文修似乎覺察到其中不妙……
第二十二集
如蘭回雲吉班探望衆梨園姐妹,三姑要她早些懷孕可以穩固在徐家的地位,如蘭去藥鋪抓藥,發現金秋懷孕的事情。深夜,菊芳對如蘭訴說心事,如蘭深爲出身低賤而自卑。金秋懷孕找來侯老實商量對策,面對危難重重的徐家,他們會萌生怎樣的念頭?
第二十三集
如蘭回戲班的事情被徐母所知,徐母一氣之下燒了如蘭的行頭,並對其大加譏諷。如蘭誤以爲菊芳告密,懷恨在心與文修大鬧一場。菊芳忍辱負重,兩邊賠罪,丫環梅香有些看不過去了……
第二十四集
侯老實勸金秋墮胎,金秋不肯,兩人不歡而散。秉文利用各種手段經營自己的生意,並與洋人打得火熱,使得徐家生意銳減,文修心急如焚。同時,如蘭使計,令文修誤會菊芳,菊芳百口莫辯,此時內憂外患,菊芳心頭再次蒙上陰影……
第二十五集
菊芳與秉文的友誼繼續著,而與文修的感情糾葛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如蘭拿出曾經羞辱菊芳的詩,讓菊芳大爲痛心,徐母得知這一切後令文修將如蘭趕走,文修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十六集
文修、菊芳雨過天晴,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菊芳發現秉文偷染五色絲,感到蹊蹺,而梁秉文抓住了侯老實的把柄後要求查看徐家帳本,從而對徐家産業了如指掌。承受不住打擊的如蘭竟與秉文走到一起,他們會有怎樣的計劃……
第二十七集
金如蘭懷孕了!徐家上下對她得態度也有所轉變。此時,秉文又找來金秋和侯老實,給他們出謀劃策,他們四人各懷心事,卻共同預謀著一項秘密計劃。眼看徐家的生意越來越淡,文修還蒙在鼓裏呢,秉文的綢緞莊已經開張了……
第二十八集
秉文的做法令徐母大爲不滿,文修從中勸說,徐母不依,二人決意鬥到底。菊芳掌管鑰匙惹來懷疑,如蘭此時又興風作浪,菊芳苦不堪言。爲救徐家,菊芳找到秉文,秉文竟釋懷多年感情,菊芳無奈,告訴秉文不要把事情做絕……
第二十九集
在金秋的挑撥下,菊芳在徐家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徐母對菊芳有所懷疑,這倒讓秉文稱心。在秉文與徐母的較量中,徐家勢頭漸弱,爲了徐家的祖業不被輸掉,徐母竟讓文修休掉菊芳……
第三十集
文修被迫寫下休書,苦命鴛鴦難逃劫難,菊芳帶著難解的癡怨離開徐家,面對秉文的好意,菊芳不理不睬,與梅香住到了陳靖家裏,菊芳走後,如蘭籠絡人心,終于當上了徐家正房少奶奶……
第三十一集
金秋得意忘形之下將瞞天過海的計劃向如蘭和盤托出.如蘭知道實情後,決定不再受人擺布,也不願看到梁秉文對徐家一步步地蠶食鯨吞.秉文繼續取悅被攆出徐家的菊芳,而田菊芳卻說他們之間只有友誼,秉文聽後悵然離去……
第三十二集
金如蘭爲了擺平假懷孕的醜事,設計遭劫並聲稱自己流産,全家爲之歎聲一片.陳靖終于抱得美人歸,和梅香舉行了簡單的婚禮.菊芳爲了遏制洋人"引絲扼綢"的策略,約見秉文並想規勸他,而秉文卻執迷不悟,無奈菊芳只好拂袖而去……
第三十三集
文修的低價策略使徐家開始全面虧本,徐家開始了崩潰的第一步.徐母把地契拿出來交給侯老實去典當,他與金秋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卷款潛逃.菊芳和文修再一次規勸秉文,結果又是不歡而散.徐母等人發現家中失竊,如蘭懷疑是金秋所爲,將真相公布于衆。
第三十四集
潛逃途中侯老實與金秋發生爭執,竟自相殘殺,先後死去.此事對徐家無疑是雪上加霜,爲了重振家業,文修決定破釜沈舟,將祖産拿去抵押,同時,京城有買家可收購文修手中生絲,這樣可暫緩危機,在徐母的倡導下,這批"救命"的生絲從水路運往京城……
第三十五集
真的是天亡徐家,最沈重的打擊出現了:運往京城的絲船在半路上出事了,徐家上下哀聲痛哭.打擊一個接一個,梁秉文趾高氣揚地捧著自己母親梁香芸的牌位進入徐家,徐母在與秉文的舌戰中得知所有事實真相,她一生最提防的這個人最後還是以另一種方式進入了徐家的大門……
第三十六集
接連承受打擊的文修和徐母還是被梁秉文毫不留情地趕出了徐家,得意中的梁秉文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羞辱徐母的機會,此時更是將一切事實真相如實道出。徐母悔不堪言,如蘭也知自己大錯已鑄,欲求死贖罪。此時的菊芳已決意回到他們身邊……
第三十七集
菊芳與文修街頭賣布招人譏諷,如蘭終于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爲多麽可恥,于是她決定告發梁秉文,留書後離開。徐母的獨斷專行招致惡果,爲平民怨,徐母割腕自盡。發喪之日,秉文鬧事,菊芳痛斥秉文並以死表明自己的心意……
第三十八集
爲了徐家能夠重振聲威,菊芳欲先嫁秉文後出家爲尼。婚禮上,文修趕來,卻被菊芳羞辱,文修知道菊芳是故意的,正在難解之時,官兵趕到,將秉文擒獲,原來是金如蘭進京告禦狀,梁秉文私織龍袍,是欺君之罪……
第三十九集
文修、菊芳因涉嫌私織龍袍,也被捕入獄,如蘭爲求二人清白,以死明鑒。菊芳無罪釋放,而文修卻仍要問斬,而能救文修的只有秉文。在這關鍵的時刻,這對親兄弟真的要共赴黃泉嗎?
第四十集
秉文姥姥臨終的一封信,終于喚醒了秉文心中尚未泯滅的良知,如蘭的死也讓判案的大人們心知肚明.秉文含笑而去,留給後人的正是一段織綿龍袍的佳話……
http://ent.163.com/ent_2003/editor/tv/tvplay/040412/040412_237204.html
沒有美貌、沒有愛情…〈鍾無艶〉 2010-07-21 作者: 粟子
命中注定的宿世姻緣、命中注定的人海巧遇、命中注定的墜入愛河……卻因為嬌俏貌美的鍾無艶臉上多了塊愛情胎記,隸屬「外貌協會」的好色皇帝齊宣王立刻逃之夭夭,轉投狐狸精夏迎春的懷抱。〈鍾無艶〉(2001)雖極盡嘲諷能事,將男人的懦弱嫌醜、貪生怕死演得露骨,倒也點出女人陷入情愛時的盲目付出。鍾無艶能文能武、幹練有擔當,無奈再多的無怨無悔,最終只換得「有事鍾無艶、無事夏迎春」,就因她缺了最關鍵的花容月貌。
甫以黑幫片〈鎗火〉(1999)接連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杜琪峰,回歸暌違多年的古裝喜劇路線,與韋家輝聯合執導新作〈鍾無艶〉。憑藉影壇地位和口碑,他力邀梅豔芳(1963~2003)、鄭秀文(1972~)、張柏芝(1980~)攜手合作,將港人熟悉的民間故事,改採天馬行空的無厘頭方式呈現,讓觀眾重溫他〈威龍闖天關〉(1992,港名審死官)以來,令人激賞的詼諧風格。
〈鍾無艶〉於農曆年黃金檔期面市,票房幾近三千萬港幣,僅略遜〈孤男寡女〉(2000)的四千萬收入,兩部電影將同任女主角的鄭秀文推升天后地位。更有甚者,鄭秀文憑〈鍾無艶〉、〈同居蜜友〉(2001)及〈瘦身男女〉(2001)共同入圍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平了早先周潤發的紀錄,儘管敗給張艾嘉的親情作品〈地久天長〉(2001),卻已展現她新一代演技巨星的實力。
〈鍾無艶〉的故事原形在中國南方廣泛流傳,取材自春秋時期「無鹽女」、「齊宣王」事蹟,史書上也確有其人。關於鍾無艶的記載,最早為西漢《烈女傳》,她又名鍾離春、鍾無鹽(艶即是鹽的音誤),德才兼備,唯面容醜陋,因此許多古書皆以「貌比無鹽」(醜女)對比「貌如西子」(美女)。鍾無艶的長相究竟如何,據傳她「臼頭、肥項、少髮、折腰」,即額頭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脖子有個比男人還大的喉結、頭髮沒幾根、皮膚黑得像漆、上下比例失調……實在與美字相差十萬八千里。鍾無艶雖然外型欠佳,卻不改鴻鵠大志,她冒死勸誡性情暴躁的齊宣王,終使他重振腐敗吏制。齊宣王深覺鍾無艶是一面反映善惡的明鏡,將她立為皇后,齊國也因此富強。
以鍾無艶為題材的民間故事,至二十世紀前後改編為粵劇,1939年首次搬上大銀幕,片名亦為〈鍾無艶〉。電影由侯曜、尹海靈編劇執導,名伶大口何(飾鍾無艶)、新馬師曾(飾齊宣王)主演,除穿插粵劇唱詞,基本結構與今日所知相差無幾。1955年,同樣取作〈鍾無艶〉的古裝粵劇再度重拍,同日還有另一部〈有事鍾無艶〉鬧雙胞,足見其熱門程度。此版本由「萬能旦后」鄧碧雲飾演鍾無艶,齊宣王、夏迎春分別為名伶歐陽儉、鳳凰女擔綱;而〈有事鍾無艶〉則為馮志剛導演,羅艶卿、鄭碧影、蘇少棠合演。1962年初,集合新馬師曾、于素秋、李香琴等知名伶星的〈鍾無艶掛帥征西〉拍成,劇情較前三個版本完整,近期的〈鍾無艶〉似脫胎於此。
儘管是講述一男一女一狐狸的糾結愛情,杜琪峰、韋家輝執導的〈鍾無艶〉卻找來三位女明星,而且每個人都在戲中「變男變女變變變」,大玩「性別轉換」的趣味,幾乎到了雌雄莫辨的地步……。梅豔芳飾演的齊宣王,多數時候以帝王裝扮現身,唯將領吳起叛變時,被迫出逃的他只得改換女裝避難。妙的是,吳起竟對自稱是「北宮娘娘」的宣王一見鍾情,額頭也長出愛情胎記,顯示宣王無論當男當女都很具吸引力!鍾無艶雖是如假包換的女人,但因想恢復往日美貌,請已成仙的齊桓公施法。未料這位祖先爺爺法術失靈,無艶的胎記不是變成蝙蝠形狀,就是長出鬍子、聲音變啞,甚至身上「多出一個東西」!至於張柏芝飾演的狐狸精,一會兒以男裝追求鍾無艶,一會兒換女裝誘惑齊宣王,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梅豔芳、鄭秀文與張柏芝都已是獨當一面的主角,合作除可激發演技火花,也不了勾心鬥角的競爭傳聞。報導即指三人都有意演唱插曲,使電影公司傷透腦筋,幾番協調週折,最後由鄭秀文出線。她不只演唱粵國兩種版本主題曲,還得挑戰黃梅調(片中戰爭場面都以皮影戲加黃梅調帶過),記者好奇一向接觸流行音樂的鄭秀文,為何能快速掌握竅門,她笑言小時曾聽長輩唱梁祝,自己也跟著哼哼唱唱,不知不覺奠定基礎。
〈鍾無艶〉的三個主要角色都有所發揮,是全片最精彩且成功的地方。張柏芝為以往妖豔攻心計的夏迎春,增添青春活潑的氣息,令觀眾直覺他(她)是調皮而非陰狠。鄭秀文則善用執著認真的傻大姐形像,本色加上對角色情緒的掌握,創造出為愛不顧一切的鍾無艶。反串齊宣王的梅豔芳堪稱最亮點,她將角色遇事逃脫、見異思遷、毫無個性的昏庸皇帝詮釋得恰到好處,既保有喜劇必備的誇張表情動作,真情流露的橋段亦絲毫不打折扣,確是演什麼像什麼。
鍾無艶(The ugly empress,1939)
導演:侯曜、尹海靈
編劇:侯曜、尹海靈
演員:大口何、新馬師曾、胡美倫、黃楚山、子喉七、楚岫雲
首映:1939年3月16日(香港)
出品:萬壽影片公司(香港)
語別:粵語對白
劇情簡介:
齊宣王夢見一女子可輔佐治理江山,現實中卻在桑園遇見奇醜無比的鍾無艶,迫於無奈,只能將無艶封為正宮娘娘。無艶入宮,宣王極盡冷淡能事,日日寵愛美人夏迎春,更藉故將她打入冷宮。
魏國使者攜藕絲琴前來,稱若有人能彈此琴,就將其獻出,否則就要齊國伏首稱臣。文武百官苦無對策,宣王只得赴冷宮向無艶求救,結果她真能演奏美妙旋律,立下大功。與此同時,無艶因得此寶物變得美若天仙,宣王驚為天人,與無艶恩愛非常。有一日,楚王在望江樓設下棋局,企圖行刺齊宣王,幸得無艶護衛,才能逃過一劫。
鍾無艶(The story of Chung Mo-yim)
導演:陳皮
演員:鄧碧雲、鳳凰女、歐陽儉、林蛟、陳皮、林甦
首映:1955年7月12日(香港)
出品:寶發影片公司(香港)
語別:粵語對白
劇情簡介:
齊后鍾無艶(鄧碧雲)精通武略,卻因貌醜遭齊宣王(歐陽儉)冷落。奸妃夏迎春(鳳凰女)縱火陷害無艶,未料火焰反使她恢復美貌。燕國來犯,無艶力退敵國,終於贏回宣王寵幸。
有事鍾無艶
導演:馮志剛
編劇:馮一葦
演員:羅艶卿、鄭碧影、蘇少棠、林家聲
首映:1955年7月12日(香港)
出品:四海影業公司(香港)
語別:粵語對白
劇情簡介:
齊宣王(蘇少棠)冊封鍾無艶(羅艶卿)為后,卻嫌她樣貌醜陋,終日流連於妃子夏迎春處所。無艶功績彪炳,又得術士相助恢復美貌,遂不甘再與迎春爭寵,憤而離宮另覓夫婿。宣王憶起往日種種,回心轉意,主動迎無艶回宮。
鍾無艶掛帥征西(How Chung Mo-yim conquered the West)
導演:楊工良
編劇:胡文森
演員:新馬師曾、于素秋、李香琴、新醒波(譚定坤)、金鳳儀
首映:1962年1月5日(香港)
出品:大聯影業公司(香港)
語別:粵語對白
劇情簡介:
齊宣王(新馬師曾)郊外狩獵,邂逅允文允武的鍾無艶(于素秋),提親後才發現無艶為「陰陽臉」,宣王亟欲毀約。無艶上京逼婚,宣王受迫迎娶為正宮娘娘,妃子夏迎春(李香琴)不服,屢次陷害不成,竟向宣王進讒言,將無艶打入冷宮。燕國逼迫宣王割地求和,被無艶擊鼓逼退,宣王大喜,卻不願與她親近。未幾,燕國再度派兵來犯,無艶掛帥上陣,激戰後大獲全勝。凱旋歸國途中,無艶誤觸神秘泉水,容貌由醜變美,終得宣王歡心。
鍾無艶(Wu Yen)
導演:杜琪峰、韋家輝
編劇:韋家輝、游乃海、黃勁輝
演員:梅豔芳、鄭秀文、張柏芝、黃浩然、林雪
首映:2001年1月18日(香港)、2001年6月(台灣)
出品:一百年電影有限公司(香港)
語別:粵語對白
劇情簡介:
昏庸好色的齊宣王(梅豔芳)誤闖夜叉山,遇上丰姿綽的寨主鍾無艶(鄭秀文),拼命向她示愛,無艶明白與宣王有宿世情緣,遂同意婚事。本以為天定姻緣,沒想到無艶臉上突然多了一塊大紅痣,嚇得宣王落荒而逃……原來是愛慕無艶的狐狸精(張柏芝)對她施下愛情咒。狐狸精強逼無艶與己相愛,否則將終身貌醜,她依舊斷然拒絕。
無艶堅持成婚,成為齊國正宮娘娘,狐狸精竟化身美麗年輕的夏迎春勾引宣王,想藉此讓她看清所愛男人的真面目。宣王整日沈溺迎春羅織的溫柔鄉,毫不關心國事;反觀一片痴心的無艶,仍甘願為夫南北征戰、出生入死,即使多次入冷宮、坐天牢也甘之如飴。無艶的付出非旦未得到宣王的關懷,反而養成他「有事鍾無艶、無事夏迎春」的劣習。未幾宣王染上賭博,不僅將國土全數壓下,引起大將吳起(黃浩然)叛變,更把無艶當作籌碼,終使她心寒球去。
無艶恢復往日美貌,宣布重新選婿,一無所有的宣王匆匆趕來,真誠懺悔錯誤,乞求妻子原諒,無艶的臉上又浮現大紅痣,知道她再動真情的宣王雀躍不已。無艶、迎春都有了身孕,兩人一同回到王宮,共享「有事鍾無艶、無事夏迎春」的三人世界。參考資料:
1.葛大維,「『鍾無艶』顛鸞倒鳳」,《聯合報》第二十八版,2001年1月12日。
2.唐在揚,「張柏芝情變看鍾無艶解悶」,《聯合晚報》第十七版,2001年5月24日。
3.祁玲,「杜琪峰變男變女玩上癮 鍾無艶愛來愛去鬧翻天」,《聯合報》第二十九版,2001年5月30日。
4.唐在揚,「鄭秀文唱黃梅調 鍾無艶妙聽聞」,《聯合晚報》第十八版,2001年6月13日。
5.唐在揚,「國片 鍾無艶 胎記變變變」,《聯合晚報》第三十版,2001年6月15日。
6.聞天祥,「聯晚電影院 鍾無艶」,《聯合晚報》第十八版,2001年6月17日。
7.本報香港訊,「香港金像獎提名公布」,《聯合報》第二十七版,2002年2月27日。
8.郭靜寧主編,《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3,頁98。
9.郭靜寧主編,《香港影片大全(第五卷1960~1964)》,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5,頁152~153。
10.香港電影資料館,檢索…鍾無艶
11.百度百科…鍾無艶
http://movie.pchome.com.tw/movie_blog/review.htm?no=1321225544&sid=oldmovie&type=1
台視TTV 鍾無艶(2010)
戰國時期:絕頂才智,卻也絕頂醜陋的平民女子鍾無艷,全力輔佐齊宣王,把朝綱不振、國運漸衰的齊國步上正軌。但宣王的心,始終只繫夏妃--夏迎春.雖然宣王理智上清楚知道無艷有多好,但除了敬畏、欽佩、讚嘆、欣賞、感激,卻從來得不到宣王的愛。屢屢失望的無艷終於徹底寒了心,含淚揮刀斬落長髮,收起她被消磨殆盡的破碎真情,離開了不懂珍惜的齊宣王。
現在2010:因緣際會之下,天真開朗的草包少爺遇上了聰明世故的山水鄉地下鄉長,暫停了兩千三百多年之久的命運之輪重新啟動。原來在17年前,他們早就相遇,並且兩家締結婚姻之約。抱病的老父齊威一聲令下,要鍾無艷進齊家,幫助齊宣保住齊氏集團總經理的位置。草包齊宣帶給無艷不少麻煩,無艷漸漸發現,他的蠢他的真背後隱藏的傷痛。而齊宣,卻只是有事就找鍾無艷、無事懷抱夏迎春...冰雪聰明的無艷,漸漸埋葬對齊宣的好感,她的身邊,也出現一位懂得珍惜她的神秘盲眼男「Howard」,究竟四人還會發生什麼故事?
http://www.ttv.com.tw/drama10/ZhongWuYan/story.htm
江南三織造
清代在江寧﹑蘇州和杭州三處設立的﹑專辦宮廷禦用和官用各類紡織品的織造局。管理各地織造衙門政務的內務府官員,亦通稱織造。
明代在三處舊有織造局,久經停廢。清順治二年(1645)恢複江寧織造局﹔杭州局和蘇州局均于四年重建。八年確立了“買絲招匠”制的經營體制,並成爲有清一代江南三織造局的定制。
江南三局重建之初,對于督理織務的織造官員,曾一度襲用明制,派遣織造太監督管。順治三年改以工部侍郎一員總理織務,旋簡選內務府郎官管理江寧﹑蘇州﹑杭州三處織造局,名曰織造,實爲皇帝的親信和耳目。三織造局重建時,並不是經常維持生産。康熙七年(1668)以後織造始逐步走上正常的途徑。
清代江南織造通常分爲兩部分。織造衙門是織造官吏駐紮及管理織造行政事務的官署﹔織造局是經營管理生産的官局工場,生産組織各有一定的編制。蘇州織造局分設有織染局(一名北局)和總織局(一名南局)。局內織造單位分爲若幹堂或號,每局設頭目三人管理,名爲所官。所官之下有總高手﹑高手﹑管工等技術和事務管理人員,負責督率工匠,從事織造。江寧織造局之下分設三個機房,即供應機房﹑倭緞機房和誥帛機房,技術分工較細,按工序由染色和刷紗經匠﹑搖紡匠﹑牽經匠﹑打線匠和織挽匠等各類工匠操作,具有工場手工生産組織形式的特點。
在織局生産編制下,由于清代廢除了明代匠戶制度,采取雇募工匠制。工匠被招募到官局,不僅服役,而且還遭受嚴格的封建強制,並非完全自由的勞動者。其來源主要是官府招募的各色局匠,他們系官局編制內供應口糧的額設人匠,故一般又稱爲食糧官匠。這類工匠雇募到局應差後,如不被革除,不僅終身從業,並且子孫世襲。織造局還招收工匠的子侄爲幼匠學藝,然後升正匠,即所謂長成工。此外,織局還用承值應差和領機給帖等方式,占用民間絲經整染織業各行手工業工匠的勞動,作爲使用雇募工匠的補充形式。在“領機給帖”方式下,民間大批機戶機匠隸屬于織局,往往淪爲“官匠”,即“機戶名隸官籍”。所謂“領機給帖”,指由織造局揀選民間熟諳織務的殷實機戶機匠承領屬官局所有的織機,同時將承領者的姓名﹑年貌﹑籍貫造冊存案,並發給官機執照,這些機戶機匠從此即成爲織局的機匠,又稱“官匠”。他們從官局領取原料和工銀,雇工進局使用官機織挽,保證了官局織造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他們又大多自有織機。領帖替官局當差後,還可自營織業,遂具有“官匠”和“民戶”的雙重身份。但由于在官局當差負責包織,勢必影響其原有的自營織業,加以官局的剝削榨取,使得他們往往破産失業。
清代江南織造三局,從17世紀40年代重建時起,到18世紀40年代經過一度調整生産時爲止的一百年間,各局的設備規模不斷縮減,其主要生産工具──織機額數,清初有兩千一百余張,幹隆十年(1745)下降到不足九百張,不過仍大于明代在南京及蘇﹑杭所設織局的規模。而各局擁有的招募匠役人數比較穩定,一般在兩千人以上。蘇州局在順治四年共有匠役兩千五百余名,康熙二十四年有匠役兩千六百余名。江寧局的三個機房,幹隆三年共有匠役兩千九百余名。杭州局原定額數不詳,大致也在兩千人以上。幹隆十年江南三局匠役總數爲七千名左右。
江南三局經費的來源,完全靠工部和戶部指撥的官款,其中工部撥款占百分之五十五,戶部占百分之四十五,然後根據織造任務和生産能力的大小分配給三處織造。工部戶部撥款雖有數字,但與各局的實際費用並不相同。從總體看,織造局的實際費用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如雍正三年(1725)江南三局的實際費用爲二十一萬三千余兩,嘉慶十七年(1812)則降至十四萬兩,反映出清代官營織造工業的規模日益衰落。
由于清廷長期進行大量搜刮緞匹,已使內務府和戶部兩處的緞匹庫存達飽和狀態,不論是上用緞匹和賞賜緞匹都已過剩,其中僅以積存的杭紬一項,就足支百年之用。這樣,從道光二十四﹑五年(1844﹑1845)起,江寧局和蘇州局的生産已經處于縮減和停頓的狀態。到鹹豐元年(1851)年底,這兩局因織造停減而不曾用掉的額定經費有二十余萬兩。
太平軍興,江南三織造局先後受到戰爭破壞。鹹豐三年以後,一向由江寧局織辦的彩綢庫各色制帛庫存告急。因南京爲太平軍占領,故暫交杭州局織辦。光緒四年(1878)始奏准由杭州局添設機張,繼續織造此項神帛誥敕各件,江寧局原從事此項織造的神帛誥命堂從此停辦。太平天國失敗後,江南三織造局逐步恢複生産,凡上用和官用各項絲經﹑煉染﹑織挽工料價銀,由戶部重新厘定。並陸續添設織機,但僅及幹隆十年織機數的三分之一左右。陸續招募的工匠也不足額,總共三局不過千人。江寧和蘇州兩局織造經費每年額定,無閏月時爲十八萬兩左右,有閏月時爲十八萬一千一百余兩。光緒十一年清政府爲江南三織造支銷銀數爲六十一萬余兩,以後雖逐年有所增多,如二十年增加到一百五十多萬兩,但三十年,清政府還是以物力艱難爲由,裁撤了江寧織造局,標志著清代官手工業的衰落。蘇州﹑杭州兩織局則隨著清亡而終結。
http://baike.baidu.com/view/51662.html?tp=3_01
刺繡概述
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迹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繡多爲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産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此外尚有顧繡,京繡、甌繡、魯繡、閩繡、汴繡、漢繡和苗繡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曆久不衰。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紮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繡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臺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挂等陳設品。民代刺繡種最著名的是顧繡。
刺繡源流
刺繡起源很早。黼黻絺繡對鳳對龍紋繡淺絹面衾之文,見于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繡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繡于尺絹之上,因刺繡聞名,見于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繡逐漸成爲閨中絕藝,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繡圖騰等各式紋樣。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在先秦文獻中有用朱砂塗染絲線,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繡朱紅的花紋的記載及所謂"素衣朱繡"、"袞衣繡裳"、"黻衣繡裳"之說。在當時既有繡畫並用,也有先繡紋形後填彩做法。
戰國時期的刺繡已很精美,這時期的刺繡用的都是辮子繡針法,也稱辮子繡,鎖繡。湖北江陵馬山矽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繡品,有對鳳、對龍紋繡、飛鳳紋繡、龍鳳虎紋繡禪衣等,都是用辮子股施繡而成,並且不加畫填彩,這標志此時的刺繡工藝已發展到成熟階段。這些繡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並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並用,穿插蟠疊,刺繡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繡紋樣的重要特征。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爲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繡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繡)繡成于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遊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繡藝術之成就。漢代繡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繡品,更有助于了解漢代刺繡風格。從這些繡品看,漢繡圖案主題,多爲波狀之雲紋,翺翔之鳳鳥、奔馳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繡新采用的底本質材,則爲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繡爲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爲流暢。
刺繡佛像供養人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于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繡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繡全部繡出,成爲滿地施繡的特色。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繡,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有不少唐繡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繡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繡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繡,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繡爲主,並采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繡底質料亦不限于錦帛和平絹。刺繡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系,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爲刺繡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繡之繡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顔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繡獨特的風格。至于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爲唐代刺繡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繡品,多爲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爲實用品外,尤致力于繡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于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于絲繡,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曆代迄清各時代之繡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系。
宋代刺繡之發達,由于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繡院掌纂繡。徽宗年間又設繡畫專科,使繡畫分類爲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繡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爲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刺繡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繡作。爲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繡前需先有計劃,繡時需度其形勢,乃趨于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繡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爲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繡之特色。
元代繡品傳世極少,臺灣雇故宮博物院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繡之精工。 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繡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繡密集金剛像》爲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繡,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繡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貼綢料並加以綴繡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明代刺繡以灑線繡最爲新穎突出。灑線繡用雙股撚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繡制,以幾何紋爲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繡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繡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後灑線繡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爲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撚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制成,是明代刺繡的精品。屬北方繡系的還有山東魯繡、衣線繡和輯線繡。
明代刺繡始于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繡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繡之真傳。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撚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繡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鬥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繡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繡完成繪畫之制作,于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繡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
清代刺繡,多爲宮廷禦用的刺繡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繡作坊,照樣繡制,繡品極工整精美。除了禦用的宮廷刺繡,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繡,著名的有魯繡、粵繡、湘繡等、京繡、蘇繡、蜀繡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繡,後又稱爲“四大名繡”,其中蘇繡最負盛名。蘇繡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繡運用普及于日常生活,造成刺繡針法的多種變化,繡工更爲精細,繡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爲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繡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繡大家相繼而出,如丁佩、沈壽等。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蘇繡出現了創新作品。光緒年間,余覺之妻沈雲芝繡技精湛,聞名蘇州繡壇。沈氏30歲時,逢慈嬉太後70壽辰,沈氏繡了“八仙慶壽”的八幀作品祝壽,獲賜贈“福”“壽”兩字,因而改名沈壽。沈繡以新意運舊法,顯光弄色,參用寫實,將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表現于刺繡之中,新創“仿真繡”,或稱“藝術繡”,針法多變,富立體感。
近代刺繡藝術家沈壽,不但繡藝高超,還分類整理曆代刺繡針法,繼承顧繡、蘇繡傳統技藝,並引用西方素描、油畫、攝影的表現方法,創造散針、旋針、以表現物體的明暗虛實。她繡制的意大利帝王肖像,在意大利都朗世界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會展出,獲世界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
她在年天津開設自立女工傳習所,傳授繡藝,組辦女子師範學校傳習所,培養專業人才,晚年病中寫成《雪宧繡譜》,總結我國自唐宋畫繡、明代顧繡以及她的美術繡所刺繡針法,爲我國刺繡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蘇繡的發達與創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繡,如亂針繡、束繡、雙面繡、雙面異色繡、精微繡、彩錦繡等。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繡,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刺繡最早多爲實用,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制作,漸乃成爲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繡,多屬此類。時代最早者爲五代,而用品最多者爲清代。經曆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爲精品,繡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法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爲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曆代刺繡
戰國刺繡
中國刺繡起源很早,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繡”,夏、商、周三代和秦漢時期得到發展,從早期出土的紡織品中,常可見到刺繡品,早期的刺繡遺物顯示:周代尚屬簡單粗糙;戰國漸趨工致精美,這時期的刺繡用的都是辮子繡針法,也稱辮子繡,鎖繡。湖北江陵馬山矽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繡品,有對鳳、對龍紋繡、飛鳳紋繡、龍鳳虎紋繡禪衣等,都是用辮子股施繡而成,並且不加畫填彩,這標志此時的刺繡工藝已發展到相當成熟階段。這些繡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並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並用,穿插蟠疊,刺繡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繡紋樣的重要特征。
漢代刺繡
漢代,刺繡開始展露藝術之美。因爲經濟繁榮,百業興盛,絲織造業尤稱發達;又當社會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費階層,刺繡供需應運而興,不僅已成民間崇尚廣用的服飾,手工刺繡制作也邁向專業化,尤其技藝突飛猛進。從出土實物看,繡工精巧,圖案多樣,呈現繁美縟麗的景象,堪稱爲這項民族工藝奠定優秀的傳統。
漢代王充《論衡》記有“齊郡世刺繡,恒女無不能”,足以說明當時刺繡技藝和生産的普及。因爲刺繡工藝的成熟,漢代已經在無形中開始區分使用刺繡的人群等級和種類,刺繡雖然是在勞動中由勞動人民創作産生,但是絕大部分的勞動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檔絲織刺繡品的。普通的勞動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簡單的刺繡工藝來點綴服飾鞋帽等實用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刺繡殘片,它們雖已在地下埋藏了幾千年,但出土時仍然精美絕倫,配色、針工都運用得恰到好處,讓我們這些現代的繡工們都汗顔。漢代的刺繡工藝在山東一帶也很發達,並早已成爲民間婦女的普遍勞動。而四川成都的蜀繡在漢代也很精美。由此可見刺繡工藝在漢代就已經很普及了。
唐代刺繡
唐代刺繡應用很廣,針法也有新的發展。刺繡一般用作服飾用品的裝飾,做工精巧,色彩華美,在唐代的文獻和詩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詩“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等,都是對于刺繡的詠頌。唐代的刺繡除了作爲服飾用品外,還用于繡作佛經和佛像,爲宗教服務。唐代刺繡的針法,除了運用戰國以來傳統的辮繡外,還采用了平繡、打點繡、紜襇繡等多種針法。紜襇繡又稱退暈繡 ,即現代所稱的戧針繡。它可以表現出具有深淺變化的不同的色階,使描寫的對象色彩富麗堂皇,具有濃厚的裝飾效果。
宋代刺繡
刺繡工藝發展到唐宋時期已有數十種針法,其風格也逐漸形成了各個地域的不同特色。刺繡已不單單是繡在服飾上,而是從服飾上的花花草草發展到了純欣賞性的刺繡畫、刺繡佛經、刺繡佛像等等。據傳武則天時,曾下令繡佛像四百余幅,贈予寺院及鄰國,由此可見唐代繡佛像已非常盛行。
唐以前之繡品,多爲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爲實用品外,尤致力于繡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于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于絲繡,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
宋代是我國手工刺繡發達臻至高峰的時期,無論産品質量均屬空前,特別是在開創純審美的藝術繡方面,更堪稱絕後。宋代手工刺繡之發達,由于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繡院掌纂繡。徽宗年間又設繡畫專科,使繡畫分類爲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繡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爲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手工刺繡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繡作。
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繡工藝顯著的有了幾個方面的提高: 1、「平針繡」法富變化,鑽研發明出許多新針法; 2、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鋼針和發細絲線; 3、結合書畫藝術,以名人作品爲題材,追求繪畫趣致和境界。爲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繡前需先有計劃,繡時需度其形勢,乃趨于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繡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爲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繡之特色。
元代刺繡
元代刺繡的觀賞性制作雖遠不及宋代,但也繼承了宋代寫實的繡理風格。入主中原的元人,在全國各地廣設繡局和羅局,刺繡的審美和功用,越趨于美術化。佛教題材的出現,始自隋唐,主要圖案是寶相花。宋繡獨尚名人書畫,偶有佛像繡品。元世祖忽必烈爲了否定儒家的首一地位,崇推出藏傳佛教,中原拜佛信教之風複興。
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繡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繡密集金剛像》爲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繡,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繡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貼綢料並加以綴繡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然而,各地繡局仍沿著宋人路子,刺繡名人書畫或花卉寫生,且工不如宋人。《清秘藏》中則道:“元人用線稍粗,落針不密,間用墨描眉目,不複宋人精工矣!”可見,元代的刺繡工藝較之宋代無多大進步
明代刺繡
明代是我國手工藝極度發達的時代,承繼宋代優良基礎的刺繡,順應時代熱烈風氣,繼續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層樓。
明代刺繡工藝也表現了多項特色:
一是用途方面,廣用流行社會各階層,制作無所不有,與後來的清代,成爲我國曆史上刺繡流行風氣最盛的時期;
二是繡藝方面,一般實用繡作,品質普遍提高,材料改進精良,技巧嫻熟洗練,而且趨向迥異宋代的繁縟華麗的風尚;藝術繡作,承襲宋繡優秀傳統下,能夠推陳出新有新發明,特別是明代已經出現以刺繡專業的鳴世家族和個人如有名的「露香園」繡,爲上海顧家所創,發明繪畫刺繡結合的「繡畫」作品風靡至清不歇;這種刺繡家紛然崛起廣受社會推崇的風氣,也以明末清初最盛。
三是衍生其它繡類方面,刺繡原本僅以絲線爲材料,明代開始有人嘗試利用別的素材,于是有透繡、發繡、紙繡、貼絨繡、戳紗繡、平金繡等出現,大大擴張了刺繡藝術的範疇。
明代刺繡以灑線繡最爲新穎突出。灑線繡用雙股撚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繡制,以幾何紋爲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繡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繡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後灑線繡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爲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撚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制成,是明代刺繡的精品。屬北方繡系的還有山東魯繡、衣線繡和輯線繡。
清代刺繡
清代初中時期,國家繁榮,百姓生活安定,刺繡工藝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和提高,所繡物像變化較大,富于很高的寫實性和裝飾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諧和喜用金針及墊繡技法,故使繡品紋飾具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傳神、獨具異彩、秀麗典雅、沈穩莊重的藝術效果。折射出設計者及使用者的巧思和品味,體現了清代刺繡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和藝術價值。
清代刺繡,另有兩點值得視爲突出成就:
一是地方性繡派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著名的除有“四大名繡”蘇繡、粵繡、蜀繡、湘繡,還有京繡、魯繡等,各自樹立自我特色,形成爭奇鬥妍的局面。
二是晚清吸收日本繪畫長處,甚至融和西洋繪畫觀點入繡,江蘇蘇州沈壽首創的「仿真繡」,爲傳統刺繡注入新血和新面目。
民國刺繡
民國刺繡,存世量極少,因晚清政府腐敗帶來的國家百姓生活困苦還未得到改善,隨即又面臨國民新政府的上臺,新政府政治上缺乏收拾爛攤子的能力,空虛的國庫更是沒有能力迅速的帶領百姓從困苦的邊緣解脫。龐大國家的經過這麽多年的國外列強欺淩和內部軍閥的混戰,再加上國民政府的四大家族瘋狂斂財,百姓的生活確實的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藝人們也都在顛沛流離中疲于解決生存問題,根本無暇顧及業余的生活和藝術創作的追求。因此,民國刺繡的發展幾乎停頓,流傳至今所見繡品基本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藝術和觀賞角度出發的刺繡藝術精品非常罕見,而做爲刺繡收藏的作品更是難得。
文革刺繡
解放後,人民生活剛剛穩定,物質和精神的追求僅僅滿足在最底的需求上,國家的發展趨勢以及國際的局勢都不容樂觀。時代精神與社會局勢,部分解決了溫飽地區的人民群衆沒有迫切的建設和發展的需求,文化藝術創作成了業余生活的主要目標,大量的優秀刺繡作品應運而生,刺繡針法的運用與實踐上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刺繡技術的革新與成熟度又提高到了曆史以來又一個新的層面上。
雖然,解放初期的手工刺繡工藝到達一個新的曆史高點,但是,由于國家局勢與各種條件的限制,所有繡品的題材選擇基本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作品題材局限于描寫國家的建設、政治人物或者突出解放初期人民群衆政治生活與政治精神面貌的作品。
自1966年-1976年,刺繡又遭遇了十年文革運動,全國的經濟建設停止,刺繡行業也無例外的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創新以及創作幾乎爲零,其間少有新做問世,也還是與政治有關。
解放初期至文革結束,爲刺繡的又一個曆史時期。這些少量存世的題材單一、技藝優秀的繡品,隨著時間的遷移,應該可以做爲刺繡收藏的一個熱點,相信有著大幅度的價值提升空間,有刺繡收藏愛好的投資者機會適當可多加關注。
十字繡
十字繡(cross stitch)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手藝,具有悠久的曆史,廣泛流行于歐洲和美國以及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由于它是一項易學易懂的手工藝愛好,因此流行非常廣泛,受到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十字繡來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統的刺繡大國,更加深受人們的喜愛。
刺繡流派
蘇繡蘇繡
曆史悠久,在宋代已具相當規模,在蘇州就出現有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産集中的坊巷。明代蘇繡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較廣。清代爲盛期,當時的皇室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更是豐富多彩。清末時沈壽首創“仿真繡”,飲譽中外,她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繪繡科主任楊守玉,創始亂針繡,豐富了蘇繡針法。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致,形象傳神。技巧特點可概括爲“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繡、紗繡等。繡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品,有被面、枕套、繡衣、戲衣、臺毯、靠墊等;一類是欣賞品,有臺屏、挂軸、屏風等。取材廣泛,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書法等。雙面繡《金魚》、《小貓》是蘇繡的代表作。蘇繡先後有80多次作爲饋贈國家元首級禮品,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國外作刺繡表演。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繡《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湘繡
以湖南長沙爲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繡,光緒二十四年(1898),優秀繡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繡自銷的“吳彩霞繡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繡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繡,長期深入繡坊,繪制繡稿,還了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繡藝術水平。早期湘繡以繡制日用裝飾品爲主,以後逐漸增加繪畫性題材的作品。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劈絲細致,繡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爲藍本,色彩豐富鮮豔,十分強調顔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以特殊的鬅毛針繡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1982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湘繡榮獲金杯獎。
粵繡
亦稱“廣繡”。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繡品而言。粵繡曆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于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朱啓鈐《存素堂絲繡錄》都描述:遠在明代,粵繡就用孔雀羽編線爲繡,使繡品金翠奪目,又用馬尾毛纏絨作勒線,使粵繡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現;“鋪針細于毫芒,下筆不忘規矩,……輪廓花紋,自然工整”。至清代粵繡得到了更大發展。國內收藏以故宮藏爲最多而有代表性。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粵繡品類繁多,欣賞品主要有條幅、挂屏、臺屏等;實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臺帷和繡服等。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于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爲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于渲染歡樂熱鬧氣氛。18世紀納絲繡,則底層多用羊皮金(廣東稱“皮金繡”)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1982年粵繡以《晨曦》、《百鳥朝鳳》等作品,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蜀繡
又名“川繡”。是以四川成都爲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曆史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載,當時蜀中刺繡已很聞名,同蜀錦齊名,都被譽爲蜀中之寶。清代道光時期,蜀繡已形成專業生産,成都市內發展有很多繡花鋪,既繡又賣。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爲主要原料。題材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針法經初步整理,有套針、暈針、斜滾針、旋流針、參針、棚參針、編織針等100多種。品種有被面、枕套、繡衣、鞋面等日用品和臺屏、挂屏等欣賞品。以繡制龍鳳軟緞被面和傳統産品《芙蓉鯉魚》最爲著名。蜀繡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鮮豔,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蜀繡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隴繡
慶陽刺繡也就是隴繡,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挂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巧針細線地繡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豔似錦。茶余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杆上都吊著一個繡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繡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繡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繡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繡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征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繡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繡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于生活,美就是生活。
民間刺繡
民間刺繡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從出土的漢代文物中,就發現很多挑花刺繡品,說明早在漢代以前,刺繡已在我國流行。
山西民間刺繡
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繡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繡,在山西不獨曆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間刺繡,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豔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繡工精致。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繡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
山西刺繡,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繡工藝品最有影響。
忻州刺繡
忻州民間,刺繡在群衆中頗爲普遍。代縣一帶,刺繡品有著嚴謹、華麗、雅致的特色;五臺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繡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繡産品風格較爲淳樸秀麗。
忻州刺繡,大致可以分爲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
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繡主要是作爲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繡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繡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一片,常常嵌邊、繡花,而顔色多爲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繡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繡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繡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繡花,甚爲精致。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繡花,一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 。也有繡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繡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繡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繡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爲老虎鞋、前爲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繡一綠色蟾蜍的名爲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繡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
舊時嬰兒滿月時,親友都要繡制童帽作爲贈禮。在這些刺繡中,贈男孩的以虎帽爲多,分成單面虎、雙面虎、獅虎合身等等。而送給女嬰戴的是蓮花帽、女冠等刺繡品。
生活用品:忻州一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裏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男女結婚時縫制的方型合枕,兩頭繡以魚采蓮,魚征婚配性愛。
“砌花”,是忻州一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
“鞋墊”常常作爲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繡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
“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一般情況下,“荷包”繡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爲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
“針敝”,是供婦女插針使用的日用品。常分爲上 、下兩部分 ,有魚、豬、虎、兔不同造型,也分外別致。
“粉線袋”,是城鄉農村婦女們剪裁衣服用的打線印工具,大多造型是動物,繡工一般也分外別致。
“鑰匙套”,是婦女外出時常常佩帶在身上的日用品。上面常常繡以各種圖案,既有實用價值,又是隨身佩帶的飾物,繡工也多別致。
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爲孩子們繡制一些節日用品。
端午節,母親爲子女繡制佩于胸前背後的五谷“香袋”。
平時,還有人們繡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繡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制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繡花“轎簾”、“車衣”等等。
祭獻物品:這一類繡制品,常常用幹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繡物。還有的,繡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繡,用料和繡工都甚爲講究。
晉南刺繡
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繡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繡圖案。
晉南民間刺繡,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爲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繡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爲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是晉南民間刺繡的一般題材。而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山川風景、亭臺樓閣等,更是生活中百見不厭的刺繡體裁。
晉南的民間刺繡,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繡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裏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繡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爲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繡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繡的作者,很善于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創造出無數既富有裝飾趣味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刺繡工藝品來。
晉南民間刺繡在表現方法上,取材範圍很寬,而且造型生動、有些刺繡藝術品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以晉南農村兒童頭上戴的花帽子爲例,這種帽子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節令的變換而設計的。不獨造型優美,色彩豔麗,繡工精細,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頭都能晃動。加之以刺繡和披肩,非常引人,是一件難得的民間工藝品。
在色彩運用上,采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顔色作爲底色,所繡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顔色,使繡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顔色的和諧。晉南刺繡,在繡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顔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在刺繡針法的運用上,晉南民間刺繡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繡和打子繡、套扣繡、盤金繡等多種針法,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針法,形成許多不同風格的繡品,反映了晉南農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情趣。
晉南民間刺繡,曆史悠久,地方色彩濃重,構圖嚴謹,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靈寶民間刺繡
靈寶民間刺繡曆經數代人的延綿傳續,並不斷發展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方風格,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豐富多樣,寓意吉祥
靈寶的民間刺繡多屬生活實用型。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以婦女、兒童爲主),都以刺繡加以裝飾。如衣服的袖口、衣領、裙邊、圍裙、窗簾、被面、帳沿、幼兒兜肚、童帽、手帕、襪底等等。這類物品,都被各種不同寓意的吉祥紋樣所裝飾,表現出婦女們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靈寶民間刺繡的圖案紋樣,一般多采用喜慶、吉利的象征。或是通過字音相同的“諧音”。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它融合了群衆的欣賞習慣,滲透著豫西地區的民間風情。如“蓮生貴子”、“喜鵲登梅”、“麒麟送子”、“鴛鴦戲水”、“並蒂蓮花”、“鳳凰戲牡丹”、“鯉魚穿蓮”、“百鳥朝鳳”、“獅滾繡球”、“鳳戲牡丹”等等。
傳播愛情,表現母愛
靈寶又是戲曲藝術之鄉,各種民間戲曲如“道情”、河南梆子”,還有“皮影戲”等,深受當地群衆所喜愛。因此,民間戲曲、皮影藝術中故事情節,服裝、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間接地移植到民間繡品中。最突出的內容是愛情故事.如“拾玉鐲”、“櫃中緣”、“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均被姑娘們精心繡制在荷包,枕頭頂、門簾、帳沿、被面、床沿上。繡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樸實純真,色彩豔麗明快,寄托著姑娘們對愛情生活、美滿婚姻的快樂心情。婦女們給子女們繡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傾注了全都的母愛。
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民問的風俗習慣給靈寶民間刺繡刨造提供了充分顯示婦女勤勞、智慧的機會和條件(婚喪嫁娶和重大節日),過來說,民聞刺繡又給當地的民風、民俗埔承了美好、神秘的色彩。
在靈寶縣,根據不同的節令和時尚,婦女們根據婚姻愛情和子女健康這兩件大事,繡制出具有不同內涵、不同內容的繡品和玩具。姑娘出嫁是大喜臨門,因此必須是“藍緞鞋、繡紅花.過了門就當家”。新郎、新娘的新房必須要布置得紅火、喜慶。又是什麽樣兒呢?“鴛鴦枕、龍鳳帳,紅綢子門簾繡鳳凰”。新娘子的嫁表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有民謠爲證:王小姣作新娘,趕繡嫁農忙又忙.一更繡完前大襟,牡丹富貴開胸膛;二更繡完表四角,彩雲朵朵飄四方;三更繡完羅衫邊,喜鵲登梅送吉祥;四更繡完並蒂蓮,夫妻恩愛喜洋洋;五更繡完龍戲鳳,比翼雙飛是鴛鴦。婦女生育“作滿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頭靴,虎頭帽,繡花兜肚,相公帽(都離不開刺繡)。五月“端陽節”是漢民族的重要節日。民謠說:“五月端陽太陽紅,做個香袋驅毒蟲。”靈寶農村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和巧手婆婆們一齊動手,繡出各式各樣兒的“香布袋”,什麽“八仙”、“十二生肖”、“孫悟空”、“搬腳娃”、“抱桃娃”,以及“雞心”、“壽桃”、“佛手”、“蝴蝶”等等。香袋裏裝滿蒼術、白芷等芳香藥料,既能驅除蚊、蠅毒蟲,又香氣襲人。姑娘們精心繡制是爲了送給情人,作爲愛情的信物。母親們精心繡制,是爲了保佑子女們平安、健康。
完整地保留、繼承了刺繡的傳統技法
靈寶民間刺繡代表性的針法是“拉鎖子”、“辮子繡”和“打子繡”。除此以外,經常使用的針法還有“包針繡”、“納紗繡”、“平針”、“盤金”、“補繡一”等等傳統技法。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繃花”和“補繡”技法。繃花,是以針引單線,廖廖數針作放射狀,繡出生動的花朵,雖屬輔助技法,但卻在繡品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針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玩具上,如在威嚴的虎的額頭上和兩肋處各繃一朵小花,使凶猛的獅虎露出幾分憨態,形象十分逗人喜愛。“補繡”,在繡品中運用更爲廣泛。其特點是能使繡出的物品,産生一種浮雕的效果。“補繡”又細分爲以下幾種類型:“填補繡”,其手法類似“疊繡”,是采用布、綢或其它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圖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針將圖案花邊周圍鎖邊繡牢,從而使圖案紋樣凸起,出現立體的效果。這類繡品多見于兒童兜肚、枕頭頂、童帽上;“挖補繡”,技法較爲複雜,通常以白色爲底,再以黑、青色布剪成所需紋樣,用刀刻去圖案不需要的部位,並在縷空處襯以鮮豔的各種布料,這種挖補繡法,在黑色紋樣中襯托出色彩鮮豔的圖案,對比強烈、明快,根出效果。這種繡法多使用在繡制鞋墊、襪底等生活用品中;“留邊疊繡”,此種繡法技法繁雜.其手法是先將剪好的原樣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貼起來,再拼貼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爲主),再用各種色彩線,由圖案中心向外用平針繡實。繡制時,在紋樣的邊沿均勻地留出一條細線,白色的輪廓襯托在色彩繽紛的圖案底料上顯得十分別致。
錫伯族刺繡捕捉生活美景
錫伯族民間刺繡曆史悠久、內涵豐富,錫伯族婦女更是心靈手巧、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景致。在祖國西部生活的200多年中,錫伯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贏得了各族群衆的贊賞和認同。錫伯族刺繡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我來到伊犁察布爾縣愛新舍裏鎮和納達齊牛錄鄉,有幸看到了錫伯族婦女的刺繡過程。
無處不在刺繡是錫伯族人民普及廣泛的傳統手工技術,錫伯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好事物,用靈巧的雙手繡到自己的作品裏。刺繡的圖案有人物、山河、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其中,蝴蝶和菊花已成爲錫伯族的吉祥物,象征著自由、寧靜、和平、美麗,也給予錫伯族人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繁衍生息。錫伯族婦女刺繡的作品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也包括桌布、挂飾和香包等一些小物品。
傳統與現代最近,我走訪了愛新舍裏鎮和納達齊牛錄鄉,觀看到錫伯族婦女刺繡的過程。愛新舍裏鎮有一個由鎮婦聯組織的刺繡坊,由身有殘疾的民間刺繡藝人佟雪蘭負責。這裏的刺繡全部用手工制作,制作過程非常緩慢。她們主要以制作錫伯族傳統服裝爲主,也兼作其他一些生活用品,這些婦女大多是利用農閑期間進行刺繡。在納達齊牛錄鄉,我們走進一間刺繡坊,這是在該鄉政府扶持下成立的又一個民間刺繡協會。
這裏除了傳統的手工刺繡以外,還有機繡。負責人楊秀玉女士說,這裏的手工刺繡産品較少,一般都是采用機繡。機繡要比手工刺繡速度快,她們除了制作一些手提包、裝飾畫、香包等小物品以外,也有客戶來這裏訂做服飾等。由于這裏的刺繡作品大部分都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吸引了許多外地來的遊客,和一些商家前來購買或者訂貨。今年,鄉政府還專門買來蘇繡的樣品,組織民間刺繡藝人進行學習,准備擴大刺繡作坊的規模。在繡坊的作品中,我發現這裏刺繡較多的人物圖案是毛澤東的畫像,可以看出,錫伯族人民對毛主席有一種特殊的情愫,他們把內心對領袖的崇敬與愛戴,都融入到這一針一線裏。
青海民間刺繡
青海刺繡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隨著絲綢之路南路的開通,唐代隨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進藏路過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給青海吐谷渾王,中原絲綢源源湧入,人們開始用刺繡裝飾自己,美化生活,傳遞友誼,寄托感情,使得這種民間藝術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世代相傳,不斷發展。
青海刺繡應用十分廣泛,其品種豐富,花樣繁多,綜觀各種繡品,大體上可分爲四種類型:一是實用類,主要有鞋、襪子、腰帶、辮筒、枕頭,這是刺繡的實體;二是觀賞類,主要有錢褡、衣領、衣袖、荷包、口袋片等;三是禮儀類,主要有錢包、筆包、褲帶、壽帳、挽聯、字畫等;四是宗教用品類,用刺繡塑造佛像和裝飾寺廟殿堂。這只是從大的方面區分,實際上許多東西既是實用品,又是禮儀觀賞品,很難嚴格區分。
民族特色
民族性是青海民間刺繡的顯著特點。青海刺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獨特風硌。一個民族由于語言、宗教信仰、節慶禮儀、文化娛樂、生活習俗的內容和形式以及習慣愛好的一致性,在民間藝術,特別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刺繡中必然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識。
藏族、蒙古族、土族,由于信仰藏傳佛教,他們的刺繡多反映吉祥八寶、獅象瑞雲等宗教內容,而且相當一部分刺繡直接爲宗教服務。
蒙古族
藏族刺繡吸收唐卡的構圖手法,又學習漢族刺繡的技藝,繡品講究觀賞價值,追求淺浮雕和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藏族刺繡裝飾性極強,許多圖案巧妙地組合成互相纏繞、互相紐套的和諧布局,反映出團結友愛、互不分離的民族性格。
土族刺繡
土族刺繡做工精細,針針見功底,線線出效果。繡品講究整體關系,以盤繡爲主體,以密集的繡法爲基調,以大面積繁繡爲特色,件件繡品舒展大氣,光彩奪目,由于精工耗時,繡品經久耐用。土族刺繡應用十分廣泛,民間刺繡非常活躍,時至今日,土族婦女從頭到腳 用刺繡裝扮,看上去花枝招展。
回族
回族、撒拉族刺繡則講究高雅、秀麗,針法精巧飄逸,繡品精美淡雅,並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很少用動物圖案,多以植物花卉爲主。
青海漢族刺繡博采衆長,既受中原刺繡又借鑒少民族構圖色彩,還收宮庭刺繡的技藝,從構圖、題材、色彩,繡法諸方面刻意追求,全面發展,繡品樸實中見華麗。
地域特色
地域環境對刺繡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國著名的刺繡有蘇繡、湘繡、蜀繡、廣繡、京繡、顧繡、苗繡等,都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中誕生,並形成獨特的繡種。
青海民間刺繡雖不能與其他地區的專業繡種完全相類比,但由于高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形成異曲同工之美。青刺繡最大的特點是原始古樸、件件繡品似乎都體現著遠古的印記。
就本省而言,由于地域遼闊,在刺繡上就反映出了地區差異。草原牧民的刺繡以誇張的造型、莊重的色彩、潑辣的筆觸、強烈的對比、簡練的構圖、粗獷的線條,展現出豪放的草原氣質。青海東部從事農業的各民族,不但刺繡種類繁多,應用廣泛,而且講究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渾厚樸實、色彩純真、手法多樣,並以做工精細而著稱。
民間刺繡滲透了無數婦女的聰明智慧和美好的願望,十指春風,充滿了熾熱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技藝高超的繡女,手中的針線猶如畫家手中的筆墨丹青,可以繡出璀璨精美的圖畫,並能表達繡女的個性,顯示出不同時代的文化風貌和藝術成就。
早期刺繡重在實用,直到紡織品出現之後,刺繡藝術才得到長足的發展,民間刺繡也就更加活躍起來。爲了適應刺繡藝術發展的需要,各種刺繡針法應運而生,伴隨著繡女的孜孜不倦和執著追求,刺繡針法不斷完善豐富,形成了刺繡藝術品類萬千、百花爭豔的嶄新局面。
刺繡針法
類別:直繡、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繡、施針、輔助針、變體繡
直針
完全用垂直線繡成形體,線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比,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線,沒有和色。針腳太長的地方就加線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
盤針
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滾針、旋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旋針。
套針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繡,清帶的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
單套 :又名平套。其繡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線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厘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許……;其後,依此類推。
擻和針
有稱長短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繡仿真形象。
搶針
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著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說,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平針
是用金銀線代替絲線的繡法。其方法:先用金線或銀線平鋪在繡地上面,再以絲線短針紮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繡紋樣而回旋填滿,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紮的線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紮鞋底花紋。
散錯針
它以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達到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繡的形體逼真。
散整針:是套針、施針、接針、長短針兼用的混合針法。
編繡
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繡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繡、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繡等。這些針法都適用于繡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爲“圖案繡”。
饒繡
是一種針線相繞、扣結成繡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繡、辮子股和雞毛針,都屬于這一類。 打籽:它是蘇繡傳統針法之一。可以用它繡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繡圖案畫。
施針
是加于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並,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輔助針
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繡形體的針法,而是爲了增強所繡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采用的輔助性針法。歸入這一類的針法有:輔針、紮針、刻鱗針等。
變體繡
刺繡中,有一些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常規刺繡發生變化的特殊繡法,就是變體繡,其中包括染繡、補畫繡、借色繡、高繡、摘綾和剪絨等。 染繡:元代繡品中的人物、花鳥多用墨描眉目,以畫代繡。染繡的方法,就是從這兒開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繡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繡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繡實物之一。 到了漢代,刺繡品的應用更加廣泛,出土的實物也較多。
明代刺繡已成爲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産生號稱"四大名繡"的蘇繡、粵繡、湘繡、蜀繡。上海的露香園顧繡,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繡。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于刺繡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繡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大量訂購顧派刺繡品,一時顧繡成爲刺繡的通稱了。
中國古代的刺繡,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繡品成爲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繡拍品,價格競現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刺繡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外國人眼裏,刺繡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特點和種類
手工刺繡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豔相宜,繡工精巧細膩絕倫。就刺繡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 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繡、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采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産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手工刺繡藝術表現效果。例如,運用施針、滾針繡的珍禽異獸,毛絲頌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針繡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樸鼻,盡態盡妍;使用亂針繡的人像和風景,絨條組織多變,裝飾味濃,藝術效果強,富有濃郁的民間、民族特色;使用打點繡的繡品,則清靜淡雅,極富詩情畫意;運用打子繡的繡品,則具有古色古香、淳樸渾厚的藝術效果與技巧上的平、齊、細、密、和、光、勻、順的特色。
刺繡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有著悠久的曆史。刺繡是一種在織物上用各種線料織出種種圖案的工藝。根據各種古墓出土的帛畫和刺繡等實物可知,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中國就已有華美的暗花綢和多彩刺繡。目前在河南發現的商代刺繡實物,是中國最早的刺繡工藝品。這種刺繡花紋爲菱形紋和折角波浪紋,在花紋線條的邊緣使用加絞拈的絲線,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西周(公元前1100~前771年)的刺繡印痕發現于陝西省寶雞茹家莊的西周墓中。這種刺繡采用今天還在使用的辮子股繡的針法,運用了雙線條,線條舒卷自如,針腳也相當均勻齊整,說明刺繡技巧是很熟練的。
這種絲織刺繡工藝品的生産,不僅對中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國際文化生活中也産生了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到了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繡品也成爲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由于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自古以來,富者以“閨房繡樓”爲貞,貧者以“善織巧繡”爲業。清代(公元1644~1911年),各地的民間繡品皆有傳統的風味,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繡,即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此外還有北京的京繡、溫州的甌繡、上海的顧繡、苗族的苗繡等,産地不同,風格各異。刺繡的針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等。刺繡的花卉不聞猶香,飛禽栩栩如生。走獸神態逼真。解放後,中國將油畫、中國畫、照片等藝術形式運用于刺繡,使之達到遠看是畫、近看地繡的絕妙效果。刺繡品的用途也進一步擴大,從戲劇服裝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臺布、屏風、壁挂及生活服裝等。此外,刺繡品還是中國傳統的外貿産品,經濟價值很高。
中國刺繡的特色和藝術價值,直接體現在四大名繡上。
蘇繡以針腳細密、色彩淡雅、繡品精細而著名,具有平、光、齊、勻、和、細、密等特點。題材以小動物爲主。如《貓戲圖》、《風穿花》、《魚蝦圖》等。近年來出現的雙面繡,兩面有同有異。如錨的眼睛,兩面顔色不一樣,十分引人入勝,其刺繡技藝之高超,是刺繡中的精品。湘繡以寫實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國畫爲底,襯上相應的雲霧山水、亭臺樓閣、飛禽走獸,風格豪放。特點是繡虎、獅等,以獨特的針法繡出的動物毛絲根根有力。人稱湘繡“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聞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
蜀繡構圖簡練,大都采用方格、花條等傳統的民族圖案,富有裝飾性。色彩豐富鮮豔,針法嚴謹,虛實適宜,立體感強,平整光滑。所繡對象有花蝶、鯉魚、熊貓等。
粵繡采用金銀線盤金刺繡,繡線平整光亮。構圖布局緊密,裝飾性強,富有立體感。繡面富麗堂皇、璀燦奪目,多用于戲裝、婚禮服等。荔枝和孔雀是粵繡的傳統題材。
http://baike.baidu.com/view/32268.html?tp=6_01
中國近代棉紡織業>張國輝
指從清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在中國設立的機器棉紡織業。
從清末到中華民國初期 中國機器棉紡織業開始醞釀于19世紀70年代後半期。但第一家棉紡織廠──上海機器織布局直到1890年才投産。該廠集資40萬兩,擁有紗錠35000枚,布機530臺。可惜在投産後三年左右,毀于大火。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籌建湖北織布局,于1892年底投産。上海尚建有3家紡織廠,即華新紡織新局(1891)、華盛紡織總局(1894)和裕源紗廠(1894)。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全國已開車的機器設備計有紗錠12.9萬余錠,布機1800臺。這反映了中國棉紡織業創建時期的狀況。
甲午戰爭後,棉紡織業利潤優厚,刺激了這一行業的發展。1895~1899年五年中分別在上海、寧波、無錫、蘇州、杭州、蕭山南通等地增設了10家棉紡織廠,18.8萬枚紗錠,形成中國棉紡織業第一次設廠高潮。著名的業勤紗廠、大生紗廠等就是在這一時期中建立的。
但是,外國資本勢力憑借馬關條約特權,迅速侵入這一行業。在1897年一年中,上海出現了4家外資棉紡織廠,分屬英、美、德三國所有。資本總計405萬余兩,紗錠16萬枚。
20世紀初,列強加緊對華侵略。1902年又有日本三井洋行收買華廠楔入上海棉紡織業。在英、美、德、日四國勢力交相搶奪的情勢下,1900~1904年五年中,華資棉紡織廠竟無一家成立。1905年的抵制美貨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棉紡織業也在原有基礎上稍有進展。1905~1908年四年中,分布在蘇、浙、豫及上海的新建棉紡織廠8家,共有資本534萬元,紡錠12.9萬余枚。但是面臨外資兼並和壓迫的處境,中國棉紡織業經營的困難有增無已。創業于1895年的大純紗廠到1908年爲日本資本所兼並;1907年以中日合資開辦的上海九成紗廠,開業不久便爲日資所吞並。其他華商各廠也屢經改組。據不完全統計,在1905年以後的六年中,新舊華資紗廠的改組、出租和出售的達 8家、11次之多。這表明了中國棉紡織業在興起階段遭到外國侵略勢力的威脅,處于艱難的地位。截至中華民國建立後的1913年,全國還只有紗錠484192枚,布機2016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外國棉紡織品輸入減少,歐洲各國在華紗廠也無力增加投資,中國市場上紗布價格猛升,原來處于維持狀態的舊有紗廠,如無錫振新、寧波和豐、江陰利用、天津裕元及華新、南通大生等廠在戰爭期中都獲得了高額利潤,年年擴充並增設新廠。1914~1922年九年內,純由民族資本設立的紡織廠達54家,反映了中國棉紡織工業的初步發展。若幹大型紗廠如上海申新、永安、厚生,天津華新、恒源、北洋和武昌裕華等廠都是在這一時期創辦的但這一時期日本棉業托拉斯卻乘虛而入,僅1921~1922兩年間,日本在上海、青島兩地,便設立了15家棉紡織廠,紡錠總數增加近30萬枚,新增布機1500臺。日本資本盡力楔入一些新設的和資金周轉發生困難的華商紡織廠,以致這一時期與日本壟斷資本發生借款關系的華資廠達13家,其中有 7家因無力償債而爲日資所兼並。所以,到20世紀20年代,一度出現的建立紗廠的熱潮隨之消逝。
[天津華新紗廠粗紗車間(20世紀早期)]
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運動,抵制外貨是群衆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對棉紡織業的發展有所刺激,在其後的三年中,華資紡織廠增至73家,已開工紗錠達201萬余枚,布機1.2萬臺。但同期中,外資紗廠的傾軋日益嚴重,其中日本資本的膨脹最爲明顯。截至1936年,在棉紡織業最集中的上海,共有紡織廠65家,其中華廠31家,日廠30家;共有紗錠266.7萬余枚,華廠爲111.4萬枚,占41.8%,日廠爲133.1萬余枚,占49.9%;共有布機30058臺,華廠爲8754臺,占29.1%,日廠爲17283臺,占57.5%。這表明日本資本在上海棉紡織業中居于絕對優勢。1936年,全國棉紡織業共有紗錠5102796枚,其中外資紗廠紗錠爲2356404枚,占46.2%;共有線錠532270枚,外資線錠爲358954枚,占67.4%;全國布機共有58439臺,外資布機爲32936臺,占56.4%。
[上海公大紗廠車間(20世紀早期)]
抗日戰爭期間及戰後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戰火波及地區棉紡織業損失奇重。據統計,上海、常州、無錫華商紗廠紗錠遭直接破壞的達52.2萬余枚,布機達6000余臺。武漢、沙市、鄭州一帶棉紡織廠曆盡顛沛,內遷川、陝等地。據國民黨政府經濟部工礦調查處統計:至1939年3月止,遷到後方的紡織廠共有59家,大部分是小型織布廠,而大中型棉紡織廠只有九家,計有紗錠15.9萬枚,布機800臺。戰時後方購置大型紗機設備十分困難,新增的紡織廠多是擁有2000枚紗錠的小廠。國民黨政府采取嚴格的統制政策,實行紗布統購統銷、代紡代織,而統購統銷所規定的官價遠低于市價,代紡代織的工繳又遠在成本之下,加之苛捐雜稅,通貨惡性膨脹,使民族棉紡織廠難以維持,不得不相繼減産停工。據統計,1942年,後方大型紗廠雖有30余萬枚紗錠,但開工運轉的只有17.6萬枚。
淪陷區棉紡織業的處境更爲困難,它完全被日本侵略者控制,華資棉紡織廠開工者不多。日本是一個産棉不足的國家,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從美國和印度輸入棉花的來源斷絕,華棉遂成了日本本土亟需的資源。在淪陷區,原棉和動力的供應十分缺乏,迫使各大型紡織廠停工。1943年,南京、上海一帶遂出現了一些擁紗錠一二千枚的小型紗廠,以適應社會需要。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了日本在上海、天津、青島和東北等地經營的棉、毛、麻、絹工廠及印染、軋花、打包等附屬工廠85家,並在這些廠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成爲擁有紗錠近180萬錠的龐大的官僚資本企業。但是,紡建公司所屬各廠生産效率奇低,它的紗錠和織機的運轉數額在1946年平均不到半數,最低時只有19%(紗錠)和14%(織機)。每月産紗率只達標准産紗率的37%,比抗戰後華商紗廠的平均産紗率還要低57%。至于民營紡織廠,在國民黨政府假借“平抑物價”的名義下,所需原棉和所産成品均受到嚴格的控制,以致各民營棉紡織廠原料供應嚴重不足,而在通貨惡性膨脹的影響下,成本高昂,虧損嚴重,不得不停工減産。
曆史表明,近代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曆程是非常坎坷的。它在初創時期曆盡外國侵略勢力的傾軋,幾經起伏,得到了一點微弱的發展。到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襲擊,迫使它在蕭條中掙紮,而40年代的戰爭破壞和戰後官僚資本的摧殘,終于使棉紡織業這個非常有發展前途的行業陷入了空前危機的地步。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478/2007/20070610129039.html
《明德繡莊》 互動百科
《明德繡莊》(原名《繡娘》),該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拂去曆史的塵封垢積,讓人們回到那已逝去的動蕩歲月。全劇以刺繡爲背景,以緙針繡絕無僅有的傳人、清純靈秀的阿秀的迷離身世以及她與青年學子、繪畫才俊林吾健的愛情爲主線,吸納許多感人的民間傳奇,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構織了一個綺麗、淒婉、慘烈的故事。
導演:包福明
主演:徐露 飾 阿雲 阿繡 朱鐵 飾演 林吾健 何賽飛 飾演 明姑
發行單位:江蘇盛世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
明德繡莊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山清水秀的江南,孕育了民族瑰寶——刺繡。古鎮方橋秀莊林立,恰似姹紫嫣紅的偌大花圃。而明德秀莊更是一枝獨秀的奇葩,聞名遐邇,因爲它擁有獨門絕技緙針繡和一位技藝超群的繡娘。緙針繡絕無僅有的傳人阿繡,靚麗、靈秀、身世迷離,其人其技深藏繡閣,密不是示人。 可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緣由,莊主明珠不得不讓一位青年學子、繪畫才俊林吾建進入神秘繡房,與阿繡合作價值驚人的刺繡珍品。少女懷春,少男繾情,阿繡與吾建朝夕相處,互生愛意。然而,愛情之花未及綻放,便罹致殺生之禍。死裏逃生的一對癡男怨女從此天各一方,都誤以爲彼此陰陽相隔,只落得心靈守望。流年似水,期間多少愛恨情仇,此消彼長,擾人肝腸,真是天意弄人。
8年後,兩人故地重遊,景物各異,人事皆非。而阿繡的身世揭密,更是石破天驚,不由人萬千感慨。刺繡事業有將兩人命運相連。面對小吏、豪強、地痞、奸商對緙針繡的爭奪,他們又開始了一段不平常的人生……
幕後故事
《明德繡莊》以民國期間一位女性不平凡的命運爲主線,講述一代刺繡傳人的曆史傳奇。
該劇具備了情感、命運、懸疑、陰謀、傳奇等元素,徐露從18歲一直演到一個8歲孩子的母親,跨度很大,和男主角(朱鐵飾演)的跌宕起伏的戀情更是感人,她笑稱,演戲時自己終日“以淚洗面”。這樣的女性題材讓人想到《大長今》 ,兩位主演也表示,開場確實有點像,“女主人公是一代刺繡傳人,她媽媽第一集裏就被毀了雙手,趕出家門,生下女兒,留下了很多懸疑。”
從《情深深雨蒙蒙》中的可雲,《梧桐雨》裏的少奶奶, 《金粉世家》裏的丫環,到《明德繡莊》裏的阿秀,徐露似乎和民國戲結下不解之緣。在這部劇中,徐露18歲之前一直被關在繡樓裏。梁天笑著解釋:“就是不准近男色,不能分心,否則影響繡藝。”18歲之後,走出繡樓的她遇到了一生的真愛——朱鐵。
爲了演活一代繡娘,徐露吃了不少苦,她專門向蘇州“刺繡女狀元”盧福英學習了兩天,“學了一些手法、技巧和知識,普通觀衆一定看不出破綻。”《明德繡莊》有很多雨中戲,在沙家浜拍戲時,劇組從水池裏抽水成雨,可是都是些臭水溝裏的水,可想而知淋在身上是什麽滋味。
徐露梁天10年前做過“情侶”
笑星梁天在《明德繡莊》裏飾演一個反派,與徐露的對手戲並不多。不過,徐露和梁天彼此卻十分熟悉。徐露透露:“這是我們10年後的再合作。我大學畢業第一部戲《經過上海》就是跟梁老師合作,有幸被梁總和謝園老師選上,從此開始了我的演戲生涯。”梁天更樂,“對,那時她還演我女朋友呢,當時是謝園選上她的,那部戲裏還真是都是些資深的演員,就她一個新人。”
喜劇劇本奇缺讓梁天很頭疼
梁天近年來演戲減産,做起了導演,拍《明德繡莊》對梁天而言有點像“玩票”,他執導的電視劇《不談愛情》即將播出,這是根據池莉小說《不談愛情》《太陽出世》兩部中篇改編的社會婚姻愛情題材劇,“現實題材更有意義,現在的戲都太較真了,打啊、殺啊什麽的,本來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電視裏又老是打來打去的,我認爲也不太好,還是要寬容、輕松、美好一些。”
梁天透露,最近他要披挂上陣,演主角了,而且還是他鍾愛的喜劇題材,“要和謝園拍一個30集的喜劇《北京是我家》,我、謝園、劉金山等等一起演,講一個中年男人在北京發生的故事,非常好玩,我演一個開公司的賠錢老板。”梁天鍾愛喜劇,可是,喜劇目前的困境也讓他頭疼。“現在喜劇極其缺乏,老百姓願意看,但很多人不願意做或者說做不了,因爲喜劇需要很高的智慧,從編劇、導演到演員,而且很多演員不愛演喜劇,像徐露這麽漂亮,去演一些搞笑的角色也不太好,喜劇現在女演員非常缺乏,而且很難演。而且一般費力不討好,電視臺播喜劇一般都擱在下午時段。”如今喜劇也分門派,陳佩斯的、馮小剛的、郭德綱的、英達的、還有《瘋狂的石頭》式的,在梁天看來各有千秋。不過,他對趙本山式的喜劇顯然更贊賞。“原來二人轉沒有那麽大影響的,現在每年都有二人轉的大賽,又帶到國外去,演得也很成功。二人轉的演員非常不容易,人家的基本功唱念做打非常厲害,很多二人轉演員演喜劇一點問題也沒有,我們也准備找一些這樣的演員來演。”
觀衆評論
明德繡莊《明德繡莊》講述的是民國年代的故事,女主人翁阿秀每次進繡房前必須進行神聖沐浴。爲了達到劇情所需要的神秘感,片子本身使用裸體並沒有什麽不對,作爲女一號徐路使用裸替似乎也能理解,她肯定不是耍大牌,也確實沒有大牌可耍,雖然演繹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是畢竟還沒有躋身國內一流明星的身份。我們更多的可以理解爲她的羞澀,或者爲了保持悲情女星形象的一種手段。但是我們有沒有想到那些裸替的處境呢?
裸替的大多數身份也是懷揣著夢想進軍演藝圈的妙齡女郎,她們由于名氣和地位的局限,甘願成爲明星的裸替出境,其目的昭然若揭,其心境悲苦莫名。有人一定認爲這是做著明星夢的女孩子當然要付的代價,但是我們不禁要問,女明星是人,非女明星就不是人嗎?同樣是爲了藝術“獻身”,一個簡單的動作,幹嗎非要分等級概念呢?明星用裸替到底尷尬了誰?
我想尷尬的不僅僅是那些做著明星夢的裸替女孩,最尷尬的應該是觀衆,被導演和現代化科技欺騙的觀衆。觀衆看的是明星們的表演,而不是一個移形換位的剪輯。這個事情值得導演們深思,要麽就不用裸露鏡頭,要麽就讓明星們真人秀大膽出鏡。否則,觀衆們再看到這些鏡頭時,第一反應就是下意識地嘀咕,真倒黴,今天又買到了注水肉。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6%98%8E%E5%BE%B7%E7%BB%A3%E5%BA%84%E3%80%8B 2012-05-11 11:17:48
【超視】 繡娘蘭馨
節目介紹
1915年,中國著名的民間工藝品江南「顧繡」,第一次入選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時值辛亥革命前後,見證了「繡娘」這一社會階層在新舊兩個時代的傳承與發展。本劇反映的正是這樣一個勵志故事。
光緒年間,江南辜仙芝繡莊已是方圓百里赫赫有名的世襲刺繡大家,成為專為王室提供御品的「御繡戶」,鄰近辜家的樊家也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御繡戶」,兩家之間在繡藝界的地位相互爭鬥由來已久。
辜家為了傳宗接代,私下將媳婦戴蓮芸所生女兒與沈家所生男孩調了包,女孩取名沈蘭馨,男孩取名辜傳銘。
十五年後,沈蘭馨,辜傳銘成了兩小無猜的一對,此時朝廷派李公公來選繡女與繡品,辜家為了保存顏面,讓蘭馨替代辜家孫女瀟瀟作為辜家人入了宮。同時,樊家女兒樊綠珠也應徵入選。傳銘則繼續留在辜家,接受養父辜松圃嚴苛的教育,以繼承家業。而蘭馨的沈家哥哥沈濤,一心嚮往革命,已經給自己的人生定下了目標,所以對於瀟瀟的愛戀也視若罔聞。
綠珠刁蠻奸詐,很快攀附上了宮中權貴李公公,且處處陷害蘭馨,加上蘭馨自身性格耿直,總是得罪李公公,故屢遭災禍。幸好有護軍裴子東一直守候在身邊,傾力相助。無奈蘭馨心中只有青梅竹馬的傳銘,裴子東只有默默守候…
繼去年本台播出中國女性自強三部曲系列《徽娘宛心》及《第一茶莊》獲得理想收視及口碑後,全新aTV將推出第三部壓軸篇【繡娘蘭馨】。此劇由《徽娘宛心》及《第一茶莊》同一製作公司製作,【繡娘蘭馨】將再創新境地。
【繡娘蘭馨】取材於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顧繡〞,以中國著名的民間工藝品江南「顧繡」為背景,展現中國精美的手工刺繡藝術及服裝造型,此劇透過一幅傳世繡品「瑞鶴圖」引出一段段曲折動人的故事,同時亦見證了辛亥革命前後「繡娘」這一個社會階層在新舊時代的傳承與發展,反映了當代中國傳統女性美麗傳奇的勵志故事。
在劇本上的創作長達一年,整部戲畫面唯美、情節緊湊、人物造型精緻細膩,劇情更有如「狸貓換太子」- 清末民初,三代單傳的御繡戶辜家在得子無望時,竟暗中調包,將女換子。但換來的兒子辜傳銘反而使得家業敗落,換走的女兒沈蘭馨卻成為一代刺繡大師。
【繡娘蘭馨】的「江南第一繡莊」莊主辜仙芝的孫女由《第一茶莊》秦嵐飾演,男主角則由《徽娘宛心》李宗翰擔任,加上香港紅星呂頌賢、翁虹及國內一級女星潘虹,延續中國女性傳統美德和獨特魅力。
秦嵐飾演的女主角「沈蘭馨」是處於動盪年代與兩段情感糾葛之間的傳奇女子,堅韌善良的性格讓她分外美麗,對刺繡事業的執著又讓她賦有魅力,秦嵐把握這個角色分寸有度、處理細緻,並將沈蘭馨坎坷飄零的命運以及精彩的人格魅力表現的淋漓盡致,更被美譽為中國版的「大長今」。
【繡娘蘭馨】被安徽衛視以高價購買在內地獨家首播權,可見此劇未播出已炙手可熱。而劇集在內地播出後迅即登上了全國電視劇收視率第一名,更遠超第二位的電視劇,不僅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的收視神話,更一度引發熱潮。
http://www.hkatv.com/v3/drama/07/sewingmaid/
《繡娘蘭馨》昨晚大結局 2007-09-17 羊城晚報
編劇否認抄襲《金枝欲孽》
新快報訊 (記者 曾樂) 安徽衛視獨家播放的電視劇《繡娘蘭馨》昨晚大結局。該劇由李宗翰、呂頌賢、秦嵐、翁虹、潘虹等偶像實力派演員領銜演出。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繡娘蘭馨》播到第二集便登上全國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收視率第一名。有網友認 為,該劇有抄襲《金枝欲孽》之嫌,為此編劇陳慧君一一予以了否認。
隨著《繡娘蘭馨》熱播,有部分網友認為,該劇在情節上酷似香港電視劇《金枝欲孽》──《繡娘蘭馨》裡呂頌賢出演的裴子東與《金枝欲孽》的孔武有點像,兩人一開始都是清宮裡的護衛,兩人的情感命運也是驚人相似;而潘儀君飾演辜純園同張可頤的安茜也是相似,純園和安茜都是宮裡的老人了,雖有點頭銜但還是一樣可悲的奴才命等等。
昨天記者採訪了《繡娘蘭馨》的編劇陳慧君,他指出人物的命運相似並不奇怪,但並不是抄襲,觀眾看完以後,肯定只會覺得劇中人物更加讓人憐惜,而純園與趙公公之間感情更讓人同情的。
《繡娘蘭馨》為女一號秦嵐增加了不少人氣,而呂頌賢雖然是第二男主角,卻成功搶戲把李宗翰比了下去。許多影迷認為李宗翰這次角色不討好,觀眾不是很喜歡,而呂頌賢則是出演一個絕世好男人,許多女性觀眾都夢想有這樣一個男人,所以觀眾跟隨劇中感情走,自然呂頌賢比較受歡迎。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tv/ycwb/su/file/20070917/2034228311.html 2010-11-06 12:24:49
讚~~~~!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