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8 08:51:00阿楨

《神醫喜來樂》

《神醫喜來樂》明明是部以清末民初的政治社會動亂為背景的愛情喜鬧電視劇,怎能與下真神醫比?

神醫華佗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100.html?tp=1_01(影視)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4178.html?tp=3_01(影視)

神醫扁鵲
http://baike.baidu.com/view/949473.html?tp=4_01(影視)
http://baike.baidu.com/view/70111.html?tp=7_01(歷史)

好看啊!前評《雲深不知處》不是說:娛樂電影嘛!總得加情添色才感人,不然就成傳統神怪戲了。更何況《神醫喜來樂》的演技遠勝《雲深不知處》。

在韓劇《醫道》影響下,中醫之道似被韓醫所奪?豈不知台之中影早於1975年拍過“保生大帝”神醫吳本的《雲深不知處》,大陸更拍過《大宅門》《大清藥王》《神醫喜來樂》(後順道評)。

韓奪中之事件啊,多著呢:<別再韓行了來去都快 

神醫喜來樂 -又治病又治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c6r2tSNs0&list=PLZOTADg9Sxv4wt4Q8F0KYPoUPgvq02EUu

喜來樂醫術高明, 受皇爺邀請, 到了京城行醫。
快樂的一面, 是他周旋在老婆及飯館老板娘賽西施中間的趣事。 
另外, 看他用坊間流傳的藥方, 而非用太醫們所謂的正宗療法, 也很有趣, 如把蒜泥放于腳底,可快速停止流鼻血; 或把不同的藥放在洗衣的搓板上搓腳, 可治療各種各樣的膝蓋關節病痛(這些療法在現實中是否有醫學根據則不得而知)。 
當他與家人正要逃離京城時, 守城士兵按命令不許任何人出城, 他們看見一位凶惡的高官給守城士兵一記耳光便出了城門, 竟學著他們, 也給守城士兵一記耳光, 守城士兵來不及反應, 他們便已逃出城門。 
他口才好, 有急智, 見招拆招, 例如: 太醫想前來羞辱他, 但卻反過來被羞辱, 被逼扮狗叫。 
但京城太凶險, 其中太醫院內醫術最高明的王太醫, 最恨喜來樂, 王太醫自認爲治不好的病, 或不敢得罪皇太後而不敢治的病人, 喜來樂卻治好了, 怎不恨他? 
最感觸的, 是一心想替人治病, 反遭皇宮的太醫所妒忌、暗殺、嘲諷及陷害, 跟現今的辦公室政治沒兩樣。 
在皇宮治病, 生存之道是「未病說成有病, 小病說成大病, 大病說成小病」, 又是辦公室政治的心得。
神醫喜來樂認爲「在鄉間行醫, 治不好, 是自己醫術差, 在皇宮內, 治不好, 會有殺身之禍, 即使治好, 但因夾在政治鬥爭之中, 也會有殺身之禍, 兩面不是人」。
http://blog.udn.com/warming/1560529

  35集電視連續劇《神醫喜來樂》(央視版31集)
  榮獲第2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2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等
劇情梗概
  清末,滄州的鄉下郎中喜來樂常常以奇招怪法治病救人,本與世無爭,京城的靖王爺的格格得了重病被太醫王天和宣布爲絕症,靖王爺親信魯正明將喜來樂拉到京城爲格格治病,喜來樂用裸體熏浴法將牙關緊閉、湯水不進的格格救活,贏得靖王爺稱贊,但卻引起王太醫切齒的嫉恨,于是千方百計對喜來樂加以謀害。喜來樂本來就戀著在滄州開飯館的情人,
  年輕漂亮的寡婦賽西施,更不願在京城這是非之地與王太醫糾纏,他幾番謝絕靖王爺挽留美意,靖王爺和魯正明用計終于將他留在京城,並把他設在滄州的“一笑堂”搬到京城來開業。在京城,喜來樂先是屢屢以偏方怪招兒療治好各類病人的疑難雜症,令京城人大開眼界,贏得神醫的美譽,後又進皇宮以妙方給珍妃瞧好了杖傷,得到皇上的賞識。這更叫嫉賢妒能的王太醫寢食難安,他派人火燒了剛剛建好的“一笑堂”,聽說喜來樂葬身火海,王天和不免又自我良心折磨,跪在菩薩面前懺悔。不料喜來樂陰差陽錯的逃離了火場,王天和殺心愈切,屢屢在慈禧太後面前誣陷喜來樂,喜來樂不得不與王天和展開一番又一番的周旋較量,雖然他以自己獨特的狡黠一次又一次地躲閃過王天和的暗算,但他仍苦惱不已,同是行醫人,爲什麽如此苦苦相煎?
  爲讓喜來樂踏踏實實的呆在京城爲自己瞧病,靖王爺讓人把賽西施的飯館“食爲天”也搬到京城“一笑堂”對面,惹得本來就吃賽西施醋的喜來樂老婆胡氏很是煩惱,她想了種種招數整治花心的喜來樂和衷情于老公的賽西施,瞧病時妙點子不絕的喜來樂,在胡氏面前卻無計可施,甘當“氣管炎”的角色。
  本來對中醫不屑一顧的德國醫生史密斯,看到喜來樂奇奇怪怪但又是頗有奇效的治病法兒,目瞪口呆。而喜來樂瞅見史密斯拿著刀剪鋸鉗給人開膛破肚時也是瞠目結舌,這一中一西兩個郎中爭著吵著竟成了朋友,到後來喜來樂陷入絕境時,史密斯還真搭救了他一命……
  喜來樂雖然是個鄉下土郎中,可也是個憂國憂民的主兒,他恨日本人在甲午海戰中殺了那麽多的中國人,日本公使找他瞧病,他極盡捉弄手段。中堂李鴻章找他瞧病,他卻將剛剛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的李鴻章著實挖苦了一通,惹得李鴻章大怒,幾乎要了他的性命……
  喜來樂的徒弟德福爲在相好的姑娘面前顯白,竟穿著皇上賞給師傅的黃馬褂跑到前門大街亂逛,王天和借題發揮,以欺君之罪將喜來樂師徒二人打入死牢。慌了神的胡氏只得找賽西施商量營救事宜,賽西施冒險混進順天府大牢,讓喜來樂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發誓只要能活著出去,就立刻將賽西施明媒正娶迎回家爲妾,賽西施後又闖入刑部大堂,通過早年在滄州曾被喜來樂搭救、後科考爲進士在刑部當官的田魁,將喜來樂師徒營救了出來。但是一到了胡氏面前,喜來樂怎麽也不敢開口提娶賽西施爲妾的事兒,這讓滿懷希望的賽西施十分傷感。有意于賽西施的田魁向賽西施獻殷勤,賽西施賭氣說要嫁給田魁,急得喜來樂百爪撓心。靖王爺出面當媒人,命令胡氏同意喜來樂取賽西施爲妾,不料胡氏寧死不服,靖王爺這才領教胡氏的利害,狼狽而退。賽西施一氣之下,關了飯館,與田魁定了終身,喜來樂大爲失落、傷心。
  盛夏,滄州一帶鬧瘟疫,災民大量病死,朝廷派王太醫爲欽差前去督辦,王太醫與滄州藥霸孟慶和狼狽爲奸,貪污藥銀,購置低劣草藥,再加上災民四處流浪,瘟疫東邊消了西邊又起,久不能複旨。喜來樂隨靖王爺到滄州,他采用井泡草藥法,不論災民遊蕩到哪兒,都得喝水,只要喝井水就能治病,很快將瘟疫控制,王太醫自歎不如,嫉恨越發利害,殺心越發強烈。
  戊戌變法失敗,魯正明作爲變法死黨,自殺未遂,氣息奄奄,朝廷命喜來樂救活魯正明,意圖追查同黨,魯正明怕自己受不了酷刑挖出暗中支持變法的靖王爺,求喜來樂將自己藥死,喜來樂陷入極度矛盾之中,他最終還給各正明下了死藥,隨即被王太醫指爲變法亂黨,再次被押進刑部死牢。田魁爲討好慈僖太後和王太醫,決心出賣自己的救命恩人,將喜來樂判爲死刑。已經准備與田魁舉辦結婚典禮的賽西施怒斥田魁忘恩負義,離他回到滄州。關鍵時刻,胡氏將下毒藥毒死魯正明的罪名攬在自己身上,替喜來樂赴了九泉,臨死前,她將老公和全部的家業托付給了賽西施……
  民國初年,發配到黑龍江的喜來樂與賽西施一家人回到闊別十數年的京城。老年的王天和得了怪病,已經是氣息奄奄,伴隨王天和數十年的盧忠肯求喜來樂救其一命。喜來樂出于仁義,懷著複雜的心情爲王天和開了救命的藥方子。但是,當王天和知道是喜來樂開的藥,他無顔吞咽被自己追殺、陷害了幾十年的喜來樂的救命藥,將藥罐打翻在地,羞愧憤怒地死去。“一笑堂”和“食爲天”重新開張,生意紅紅火火,曆經磨難後,喜來樂和賽西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笑。

分集介紹

  第一集
  晚清的滄州,雖不及京城繁華,每逢年節或集日也呈現出熱鬧的景象。這日,幾個漢子擡一不省人事的男人四處求醫,“一笑堂”藥鋪的老板喜來樂聞訊趕來,一針下去,生命垂危的男人便醒轉過來,圍觀的百姓連連地稱他爲神醫。
  喜郎中被人稱爲神醫,自己卻患有懼內的頑症——他念念不忘對門“食爲天”飯館賽西施親手做的“鐵獅子頭”。不幸的是,他的這一嗜好讓夫人胡氏察覺了。爲了吃“鐵獅子頭”,喜郎中私藏了自己行醫掙來的銀兩,又被十分愛他且醋意十足的胡氏如數索去。
  喜來樂與徒弟德福著實過了把癮。爲支付吃“鐵獅子頭”的費用,師徒倆使盡了渾身解數,無意之中得罪了在“食爲天”恭候皇室禦醫王天和的滄州藥商孟慶和,同時,也沖撞了康有爲的弟子魯正明。
  第二集
  正在“食爲天”與同伴商議國事的魯正明見送菜人是陌生人,登時拔出筆對准了喜來樂的咽喉。當喜郎中從容地道出魯正明的傷情及各自不同的療法後,衆人對他深深佩服。店小二對喜來樂的誇獎,讓欲往靖王府爲格格治病的王天和十分不快,他恣意尋釁,將喜郎中嘲諷了一番。
  喜來樂對賽西施向來有情,賽老板嘴上尖刻,內心也有意于喜來樂,二人單獨交談時,被胡氏當場撞見,依然以罰跪搓板懲戒喜郎中。
  吃了王天和開的中藥,格格的病情並無好轉,魯正明卻特意來到“一笑堂”活動著日益漸好的胳膊連稱與喜郎中有緣,並建議喜來樂去京城靖王府爲格格治病。胡氏對魯正明邀請她去京城遊覽十分高興,又擔心自己離開滄州後,喜來樂又去找賽西施,本想讓老頭子陪她同去,喜郎中卻道出了又一番道理。
  第三集
  魯正明向靖王舉薦喜來樂爲格格治病,王爺搖了搖頭,並未看中這位來自民間的“土郎中”。
  面對胡氏做的飯菜,喜來樂難以下咽,徒弟知道師傅的心思,特意爲他買來了“鐵獅子頭”,筷子未動,又被胡氏發現,將一頓美味倒進了雞食盆裏,喜來樂見此狀況,痛心疾首。
  王天和再次爲已不能服藥的格格治病。王爺無奈,決定將喜來樂召進王府,王天和不懷好意地從中阻撓。“一笑堂”裏,前來求治的“蛇頭瘡”孟慶和正在接受醫治。喜郎中曆來痛恨專賣假藥坑騙病人的孟慶和,德福更是恨透了孟慶和,在爲孟慶和抓藥時做了手腳。滄州知縣的小妾秋雲素與賽西施要好,無意中發現了賽老板對喜來樂情有獨鍾。福晉見格格久病不愈,命魯正明前往滄州召集喜來樂進京,王天和的謀士盧忠心懷鬼胎,先行來找喜來樂,極盡威脅,阻止喜郎中爲格格治病。
  第四集
  賽西施怒從中來,責罵喜來樂將“鐵獅子頭”不是喂了雞就是喂了像盧忠一樣的“狗”。喜來樂一時解釋不清,同時,他又不敢去見前來找他的魯正明,深怕讓他進王府爲格格治病。萬般無奈,喜來樂被賽西施藏進了自己的臥房,正在得意之時,被前來尋夫的胡氏看見,將他拖下床來。
  落魄書生田魁路經“食爲天”飯館,撿起孟慶和的西洋狗都不吃的肉吃了起來,孟慶和大怒,當即要了十碗米飯硬逼迫田魁當場吃下,眼見田魁要被米飯撐死,喜來樂、賽西施想方設法將田魁救下。自以爲受盡侮辱的田魁緩過勁來,不由分說,抄起棍棒追打喜來樂,得知真情後,對喜郎中等人感激萬分。
  格格病情日益加重,王爺聽說王天和已經無藥可治,下了最後的決心,綁也要將喜來樂綁至京城。孟慶和病情加劇,發覺自己吃的藥裏有瀉藥,率人來“一笑堂”問罪。
  第五集
  喜來樂以毒攻毒,爲湊足田魁進京考試的盤纏,將一個作爲藥引子的雞蛋以二十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孟慶和。盧忠獲悉魯正明要來滄州請喜郎中進京爲格格治病,急忙與孟慶和密謀,不惜用任何手段加以阻止。孟慶和深知上了喜來樂的當,以詐騙的罪名將喜郎中告到了縣衙。
  喜來樂據理力爭,縣太爺差人抱來喜郎中的母雞當堂查驗後,將喜來樂師徒押進了監牢。胡氏前來探望喜來樂,喜來樂念念不忘“鐵獅子頭”,胡氏罵也罵了,到底還是走進了“食爲天”飯館。賽西施來到縣衙門,借助秋雲解救喜來樂,秋雲念在姐妹情分上欣然允諾。秋雲突然病倒了,點名要喜郎中醫治,縣太爺驚慌失措,忙請喜來樂爲自己的小妾診脈。
  第六集
  喜來樂輕而易舉地就爲秋雲治好了“病”,秋雲趁熱打鐵,提到了喜來樂與賽西施的親事,見他二人言不由衷,秋雲只能搖頭歎息。縣太爺見秋雲放走了喜來樂,剛欲責怪,被秋雲一陣搶白,也只好默認了。
  孟慶和受盧忠指使,不甘心喜郎中被放出縣衙,他用名貴藥材賄賂趙知府後,又將狀子遞到了知府大堂。知府堂上,板子剛打在喜來樂身上,趙知府突然接到一封急信,登時對喜郎中轉變了態度,言稱靖王爺要喜來樂進京爲格格治病。喜來樂犯了強脾氣,死活不去靖王府,趙知府見無法向王爺交令,只好用囚車將喜來樂師徒倆押送進京。
  爲格格把脈後,喜郎中見其確實不能進藥,鬥膽向王爺提出了讓格格脫光衣服的療法。
  第七集
  王慶和誣稱喜郎中的治法爲妖邪之術,極力阻止其爲格格施治,福晉見格格病情日益加重,同意按喜來樂的法子試一試。依照喜來樂所說,天明雞叫時,格格就會醒來。長夜難眠,喜來樂師徒二人焦灼不安,王天和與盧忠深怕格格醒來,如坐針氈。遠在滄州的胡氏,丫環玉兒和賽西施也在爲喜郎中捏著一把汗。
  在靖王府,德福發現格格的丫環瑞芯患有疾病,同師傅一起爲其診脈開藥,瑞芯十分感激,並對德福産生了愛慕。
  格格終于醒來了,王天和、盧忠面帶愧色悄悄溜走。魯正明來向喜來樂深表感謝,慶幸自己爲王爺推薦了一位神醫。王爺高興之余,欲設宴答謝爲格格治病的每一個人。聽說王天和推說身體不適,當即命人前去邀請。
  第八集
  酒席宴上,喜郎中經不住衆人攛掇,講起了爲格格治病的妙處,當看見王天和、盧忠也來赴宴,自覺有些張狂,連忙煞住了話頭。
  王爺賞賜喜來樂之後,要其留在王府效力,魯正明也有此意,喜來樂婉言謝絕,連稱自己治好格格的病是瞎蒙的。王天和、盧忠十分嫉恨喜郎中,喜來樂看在眼裏,心中有數,深知治好格格的病會使自己更危險,與德福以探望格格爲名欲逃出靖王府。二人正欲出門,碰上了送客的王爺和魯正明,又被攔了回來。魯正明看出了喜來樂的心思,並將自己的擔心告訴了王爺,當即爲喜來樂撐腰。
  慈禧太後看戲之間,看到了大病初愈的格格,詢問後得知滄州神醫喜來樂醫術不凡,忙吩咐李蓮英記下,便于日後有用。王天和聞言,立刻在太後面前進讒。
  第九集
  孟慶和得知喜來樂治好了格格的病,厚著臉皮來王府找喜來樂套近乎,想與他聯手經營,遭到喜郎中的奚落。
  爲達到將喜來樂攆出京城的目的,王天和不懷好意地邀請喜來樂到太醫院與衆太醫切磋醫術。太醫們個個神情傲慢,像審問犯人一樣戲弄喜來樂。師徒二人不卑不亢,—一應對,太醫們細細品味之後,連連贊揚。
  王天和見狀,又提起喜來樂用一個雞蛋詐騙二十兩銀子的舊事。喜來樂反唇相譏,當衆揭露了王天和夥同孟慶和販賣假藥的勾當……
  王爺再次挽留喜來樂,答應他讓吏部給他謀個五品的官銜。喜來樂執意要回滄州老家,仍說治好格格的病是“瞎貓撞上了死耗子”,言談之間,喜來樂連稱王天和是有真才實學的禦醫。
  第十集
  王爺見喜來樂執意要回滄州,只好命人准備餞行酒。魯正明聽說喜來樂果真要走,想盡計策欲將其留下。
  德福與瑞芯在交往中關系甚密,在同師傅離京之前,把“一笑堂”自制的美顔膏送給了心上人。
  喜來樂離京之前,王爺與魯正明領他來到王府的藏書樓,喜來樂被滿屋子的醫書深深吸引,貪婪地看了起來,見此狀況,王爺把藏書樓的鑰匙交給了喜來樂,終于留住了神醫。德福聽說師傅不回滄州了,心裏樂開了花。
  喜來樂留在了京城,王天和心裏頗不是滋味,又與盧忠暗地裏商量如何將喜來樂師徒二人趕出京城。在喜來樂的家鄉,胡氏接到老頭子托人捎來的鏡子、手帕和法國香水十分得意,馬上噴上香水到“食爲天”飯館裏炫耀,萬沒想到,賽西施也收到了一份同樣的禮物,胡氏的醋勁立刻上來了。
  第十一集
  慣于吃醋的胡氏令丫環玉兒將喜來樂捎來的鏡子挂到門外,以獨特的方式發泄心中的憤恨。
  京城的大柵欄裏,“一笑堂”已然到了上梁的當口,田魁趕來慶賀,道明自己考了個進士,卻並未受到朝廷的重用,喜來樂由衷地哀歎:進士都不值錢了,大清朝還剩什麽值錢呢?
  靖王爺擁護變法維新,因鼻血流淌不止,有礙前去與德國人談判,特意叫喜來樂醫治,喜郎中真不含糊,用一個民間土方使靖王爺止住了鼻血,靖王爺再次對他刮目相看了。
  “一笑堂”在京城竣工,開業在即,王天和、盧忠卻不甘寂寞,伺機報複喜來樂。瑞芯無意中聽說盧忠要火焚“一笑堂”,盧忠察覺後,對瑞芯進行了威脅。瑞芯受自己良心的支使,專程于夜間請喜來樂師徒吃飯,喜郎中百般謝絕,瑞芯誠心邀請,喜來樂師徒終于聽從了瑞芯的安排。
  第十二集
  幸免于難的喜來樂師徒二人由衷感謝瑞芯姑娘的救命之恩,從中也悟出了“大火燒醒一場夢”的道理。喜來樂堅持要回滄州老家,魯正明盡力勸阻,道明大老爺們兒,寧可讓人打死,也不能讓人嚇死,喜來樂茫然了。
  滄州藥販陳皮從京城返回滄州,將喜來樂師徒被大火燒死的誤傳告訴衆人後,胡氏、賽西施哭得死去活來。滄州的“一笑堂”內專門設置了靈堂,並排擺放著兩口棺材,焚香祭奠之時,德福來到了“一笑堂”,令衆人驚恐萬分,待德福道明原委後,一家人反悲爲喜,馬上要到京城內與喜來樂團聚。
  胡氏醋勁未減,剛剛奉命進入京城,便責問喜來樂是否在京城拈花惹草,喜郎中被弄得哭笑不得。喜來樂在北京開設的“一笑堂”終于開張了,喜郎中本不願與身爲皇室禦醫的王天和爭個高下,王天和卻不容不讓。英國醫生史密斯來京城的“一笑堂”觀光,參觀之後深有感觸。
  第十三集
  “一笑堂”內,前來求治的病人絡繹不絕,喜郎中師徒忙得不亦樂乎。一直未能生養的胡氏來到京城後,覺得自己的肚子漸大,還特別喜歡吃酸的,便洋洋得意起來,喜來樂爲她診脈後,讓她先去去肚子裏的油水。
  王天和嫉賢妒能,千方百計地排擠喜來樂和他的“一笑堂”。喜來樂師徒應史密斯之邀,來到英國醫生開的診所,史密斯向他們講述了人體的骨骼、內髒等醫學常識,使喜郎中對自己從事的醫療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認識。他與史密斯認真切磋中醫療法,史密斯對中醫的博大精神大爲贊賞,高興之余,將一套動手術的醫療器械贈送給喜來樂。
  第十四集
  賽西施托陳皮特意捎來親手做的“鐵獅子頭”,喜來樂睹物思人,感慨萬千。胡氏爲丈夫做好了豬肉燉粉條,見他久久不來用飯,前來看個究竟,一見又是“鐵獅子頭”,不由得醋意大發,硬逼著德福將其全部吃掉。
  田魁身體不適,來到“一笑堂”看病,言說自己懷才不遇,喜來樂爲人十分熱心,將田魁舉薦給魯正明,爲他設法謀求官職。
  受王天和、盧忠的指使,幾條漢子擡一黑胖男人來到了“一笑堂”,喜郎中把脈詢問過後,便知此人來者不善,他靈機一動,令德福取過史密斯贈送的手術器械,一邊張羅著爲胖男人開刀,一邊描述用刀子劃開肚皮的景象,裝病的男人嚇得爬起來抱頭鼠竄了。
  喜來樂始終惦念賽西施,借機向食欲不振的王爺推薦了滄州的“鐵獅子頭”。
  第十五集
  賽西施搬到京城,又引起胡氏的不悅,她絕沒想到又和“食爲天”成了對門鄰居,氣惱之下,將喜來樂爲賽老板寫的菜單撕得粉碎。
  經魯正明推薦,田魁當上了刑部樞密,特來答謝喜郎中等人。胡氏不准他們去“食爲天”進餐,硬是強留田魁在家裏吃她做的四喜丸子。珍妃病了,皇上派人召王天和進宮,王太醫素聞太後不喜歡珍妃,怕引來是非,禍及自身,故托病未去,皇上大怒,只得聽從王爺主張,召喜來樂爲珍妃治病。喜郎中一家忙壞了,挑揀像樣的衣褲,演習晉見皇上的大禮……
  王天和存心不良,深怕喜來樂爲珍妃治好病後受到皇上的寵幸,來到“一笑堂”威脅喜郎中,聲稱若爲珍妃治病,惹怒了老佛爺,准會吃不了兜著走。喜來樂被嚇傻了……
  第十六集
  喜來樂一家以扔銅板的方式決定是否進宮治病,結果只得認命。珍妃有病,實際上是老佛爺打的傷痕,喜郎中怕治好珍妃的傷會得罪老佛爺,未開藥方,只開了個菜單:蛋白綠豆羹,白切豆腐片,並請皇上派人到“食爲天”飯館去取,意在讓賽西施也進宮見見皇上和娘娘。喜來樂的兩道菜治好了珍妃娘娘的傷,皇上龍顔大悅,將自己穿的黃馬褂賞賜給喜郎中。
  王天和借著爲太後看病的機會,把喜來樂爲珍妃治傷的事告訴了老佛爺,又在衆太醫面前撥弄是非,引起衆太醫不滿,吵吵嚷嚷要辭職回鄉。德福趁喜來樂不備,穿起黃馬褂招搖過市,白吃白拿,引起了衆人的紛紛議論,卻又敢怒不敢言。
  第十七集
  太後聽說衆太醫欲辭職回鄉,怪怨皇上不該爲個妃子賞賜黃馬褂,爲了安撫人心,當即傳話將黃馬褂賞給衆太醫們每人一件。
  德福自不量力,帶著自己心愛的瑞芯在大街上耀武揚威,盧忠看在眼裏,暗中打定了主意。滄州的趙知府一行地方官員聽說喜來樂得到皇上賞賜的黃馬褂,立馬前來京城朝拜。喜來樂一時找不到被徒弟偷穿走的黃馬褂,情急之下,只好將德福小時用過的屁股簾子擺在案頭之上,不料惹下了禍端。
  順天府在盧忠密告後,抓住了德福,當即傳喜來樂當堂對質。黃馬褂的來曆雖經證實,順天府又以喜來樂用屁股簾子充當黃馬褂爲罪名,將師徒二人打入死牢。魯正明坐在大堂上,非但不與喜來樂開脫罪責,反而煽風點火,試圖把案子搞大,主張將此案送至刑部嚴加處置。
  第十八集
  王天和得知喜郎中犯有欺君之罪,暗自高興,他寫了一幅白色挽聯,差盧忠送給死牢中的喜來樂。喜郎中接到挽聯,更感覺到世道的險惡以及王太醫的用心,且從挽聯的字體中,察覺到王天和患有清竅失靈的病症。
  魯正明來到“食爲天”遭到賽西施的唾罵。但當賽老板知道魯正明“欲縱先擒”的用意後,轉怒爲喜了。見賽西施要去牢裏看望喜來樂,魯正明囑咐她切不要泄露天機,意讓這對滄州來的師徒反省反省。
  牢中,賽西施來爲喜來樂“送行”,喜來樂料到自己已死到臨頭,終于說出了多年積聚在心裏的真心話,賽西施聽後,心中暗暗高興。衙役將喜來樂師徒押上囚車,二人嚇得亂了方寸,聽說將案子轉呈刑部處置,喜郎中樂了。
  第十九集
  大堂之上,刑部尚書急著去陪老佛爺看戲,便將喜來樂的案子交付田魁處置,田魁自然不忘喜郎中的恩德,令當差的將德福輕輕打了二十大板後,就將他們釋放了。喜來樂對魯正明的救命之恩萬分感謝,並爲自己誤解了魯大人而自責。
  大難不死,喜來樂夫婦與衆人聚在“食爲天”慶賀,席間,有人提到了喜來樂在死牢裏說出的“真心話”,喜來樂極力回避,胡氏卻堅持刨根問底,見喜來樂不敢認賬,吞吞吐吐,賽西施著實惱了,端上來一盤豬心、驢肝、狗肺給喜來樂一家人享用。胡氏追問喜來樂在死牢中對賽西施究竟說了什麽話,對丈夫的解釋十分不滿,嚇得喜來樂不得不將原話收回,並對胡氏許下了三樁誓願。
  第二十集
  胡氏聽到喜來樂在發誓中又提到了“鐵獅子頭”,氣不打一處來,忙叫丫環玉兒拿來棍棒,德福見狀,一把奪過,聲稱自己代師娘責打師傅。胡氏走後,德福在一大麻包上狠打起來,惹得胡氏氣憤不已,罰師徒二人一起跪搓板。被喜來樂的懦弱傷透了心的賽西施,將喜來樂送給她的鏡子等物扔在地上。
  老佛爺豢養的巴兒狗取名富貴,多少天來不吃不喝也不叫,這可急壞了李蓮英。王天和來到太後面前,詆毀喜來樂不配給人看病,只配當個獸醫。太後聞說,忙差李蓮英把富貴抱到“一笑堂”治病。喜郎中見抱來的是一條狗,又見王太醫尋來衆太醫看他爲狗治病,深知是王天和將自己比做獸醫,心中非常氣憤。他將計就計,借助李蓮英的淫威,言明只有讓太醫們當場學狗叫,富貴的病才能好起來。衆太醫無奈,只得從命。
  第二十一集
  衆太醫耐著性子學狗叫,絲毫未能引起巴兒狗的同情,照樣緘默不語,喜郎中急了,悄悄告訴德福一條妙計。富貴到底叫喚了,叫得李蓮英心花怒放,王天和等人卻滿臉陰沈。
  老佛爺召見喜來樂,喜郎中如數家珍地講了一大堆民間土方,令太後大爲高興。“食爲天”飯館裏,賽西施熱情款待田魁,並在衆人哄鬧之下,與田大人喝了個交杯酒,衆人喝彩助興,喜郎中卻拔腳離去。
  喜來樂在京城出了大名,就連京城有名的鞋帽店老板也知道喜來樂的大名。喜郎中的鞋子的尺寸被鞋店記錄在案,正如喜來樂所言,他是“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怕。”
  第二十二集
  人出了名,腳也成了“貴腳”,內聯升的夥計專門送來了爲喜郎中特制的“朝靴”,喜來樂對此並無興趣。
  魯正明帶著田魁來“食爲天”酬謝賽西施,田大人早對賽西施有意,特意給賽老板買了一副耳環。
  飯桌上,魯正明以燒餅和芝麻爲例,講述了朝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行徑。衆人聽罷,齊聲痛罵李鴻章。事有湊巧,偏偏李鴻章讓喜來樂前去看病。喜郎中借著看病之機,暢快淋漓地數落了李鴻章。衆人正在誇獎喜來樂爲百姓出了一口怨氣,一位不開眼的日本公使在“一笑堂”前下了車……
  第二十三集
  喜來樂對日本人深惡痛絕,見此人來治牛皮癬,吩咐德福將院裏的拴馬樁戳到了“一笑堂”門前。日本公使感到受了侮辱,不肯依從喜來樂的治法,由于渾身奇癢無比,只好脫光了上衣在拴馬樁上蹭來蹭去,使圍觀的百姓笑得前仰後合。
  賽西施聽說喜來樂爲日本人治病,氣就不打一處來。弄明喜郎中的真正用意後,對喜來樂更加敬重。賽西施約喜來樂到京城白雲觀許願,喜郎中自然應允。偏巧胡氏也要在同一時間去白雲觀燒香。喜來樂無可奈何,只得兩頭應酬。
  一位老媽子隨小姐來“一笑堂”看病,喜郎中稍一摸脈就看出了端倪。
  第二十四集
  小姐未婚先孕了,喜郎中設身處地爲其著想,小姐與老媽子深深感謝喜來樂的恩德。
  提督大人在對日作戰中爲國捐軀,喜來樂在魯正明引見下爲提督夫人治好了病,不收分文。
  喜來樂與胡氏成親十多年來未曾生過一男半女,王爺在魯正明那裏得知這一情況後,認定喜郎中的醫術不能後繼無人,決定親自幹預喜來樂的婚事。王爺叫來了賽西施,賽老板當即表露了心迹。胡氏被王爺召來循循開導,聽明原委,醋意又發,王爺急了,讓她選擇是接賽西施進“一笑堂”還是喝下從西洋引進的“毒藥”。胡氏毫不猶豫地喝起了“毒藥”,見此狀況,王爺也沒招了。
  第二十五集
  滄州一帶瘟疫流行,皇上寢食難安,派太醫前去賑災除疫,王天和卻以禦醫爲庶民治病不合朝廷律條爲由,不肯前去。皇上在靖王爺的舉薦下,派喜來樂前望滄州。王天和得知後,生怕喜來樂治好瘟疫再度揚名,不情願地來到滄州。
  孟慶和與王太醫早有串通,販賣劣質藥材自然不能消除滄州的瘟疫。
  賽西施痛感喜來樂對自己又愛又不敢愛,毅然摘掉“食爲天”的牌匾欲回老家。喜來樂多方解釋,賽西施不爲所動。
  滄州的瘟疫久治無效,朝廷大爲光火,遂派喜來樂前忘滄州,喜來樂師徒認定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道理,向王爺討來了聖旨和尚方寶劍,在知府大堂上一本正經地演練起來。
  第二十六集
  王天和窺見喜來樂師徒借著演練痛斥自己,登時翻了臉,趙知府上堂見上面坐著喜來樂,心中十分氣惱,當他們看到聖旨與尚方寶劍時,一下子又全蔫了。
  喜來樂見王爺到來,心裏寬松了許多,聲言作爲朝廷欽差大臣,不能沒有官服,王爺當即令王太醫、趙知府脫衣摘帽成全了喜來樂。喜郎中當堂打扮,坐在堂上發號施令,當衆懲治了專販假藥的孟慶和,又令王天和去查對滄州地界共有多少口水井,王太醫莫名其妙,但又不得不聽從欽差大臣的號令。
  瘟疫終于被治住了,皇上召見喜來樂,又要賞賜黃馬褂,喜來樂想起上次因黃馬褂惹出的是是非非,連忙叩頭謝絕。
  賽西施心灰意冷,決心解散“食爲天”,發放銀兩讓手下人各歸故裏。秋雲勸她不要一棵樹上吊死,言談之中提到了一直愛慕賽西施的田魁。
  第二十七集
  太後召見喜郎中,對他爲珍妃治傷並未怪罪,老臣們腿腳不利索,太後責令喜來樂爲他們調治。喜來樂用民間土方,以搓衣板加之中草藥搓腳足療的方式,使老臣們解除了各自的病痛。史密斯對此深加贊賞,太後也萬分喜悅,將洋人送給她的汽車賞給了喜郎中。
  賽西施關了“食爲天”飯館,讓喜來樂悶悶不樂。魯正明前來,責怪喜郎中不該爲昏庸的老臣們治好了腿腳,言說太後就是要重用這幫老臣,維新變法的事全讓喜郎中攪亂了。喜來樂哀歎,這哪裏是治病,整個一個玩權術啊。
  第二十八集
  喜來樂遵從王爺之命,爲假裝生病的袁世凱看病,醫術不凡,見風使舵,深得袁世凱的賞識。王天和又將喜來樂爲袁世凱治病的事告訴了太後,引起太後對靖王爺的不滿。
  田魁與賽西施成親的帖子送到了王爺、喜來樂等人的手中,喜郎中不由得暗中傷感。王天和居心叵測,非要在田魁與賽西施的婚宴上看喜來樂的笑話。婚宴上,王天和、盧忠想方設法讓喜來樂難堪,喜來樂心緒不佳,終于醉倒到桌子下面去了。
  袁世凱派兵捉拿維新派,魯正明被追兵追趕,逃到了喜來樂的門上。
  第二十九集
  胡氏絕不相信魯正明會遭此大難,當魯正明講明原委後,胡氏連忙爲其湊足了盤纏。
  官府前來搜查,被藏在藥缸裏的魯正明心驚膽戰,情急之下,喜來樂亮出黃馬褂,解了燃眉之急。驚魂未定,又一位上了年紀的官員到“一笑堂”搜捕魯正明,當聽到藥缸內存放的是爲自己搓腳用的藥水時,便一笑了之了。
  王天和得到盧忠的密報,召來田魁詢問魯正明的下落。“六君子”就義後,王太醫更加緊了對田魁的追問。喜來樂一家驚恐之下,逃出了京城。
  第三十集
  喜來樂在回鄉的路上,深感到黃馬褂給自己惹下的禍根,在一口水井邊,欲將其沈入井中,卻遭到當地人的責罵,當知道喜來樂的身份後,連忙將一家人迎到了村子裏。
  喜來樂回到滄州,深得軍民的擁戴,在“一笑堂”即將重振雄風之時,喜郎中用斧頭劈碎了“一笑堂”的牌匾,又砸爛了藥櫃,藥秤,立誓再不以懸壺濟世爲業,他傷透了心。
  “一笑堂”更名爲“一笑樓”,喜郎中的藥鋪變成了飯館,令前來恭賀開張的人們驚詫不已。胡氏做飯的手藝欠佳,令來“一笑樓”吃飯的人大爲不滿。
  盧忠率人來抓捕喜來樂,被滄州守城的官兵拒之門外。
  第三十一集
  一位中年患者來“一笑堂”看病,德福剛要診脈,被喜來樂制止了,患者十分奇怪,連說給你們送錢來了,你們幹嘛不要呢?
  孟慶和來到“一笑樓”,想請喜來樂到他的藥鋪挂牌坐診,當即遭到拒絕,孟慶和不甘心失敗,以二十兩銀子要一個菜刁難喜來樂,喜來樂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將孟慶和戲弄了一番。
  爲給喜來樂捧場,陳皮帶了幾十人來“一笑樓”吃飯,胡氏見自己忙不過來,叫跑堂的德福匆匆上了幾個不幹不淨的現成菜,見食客們不悅,陳皮忙向大家講述起喜郎中先前對衆人的恩德,食客們連連稱是。
  喜來樂從陳皮口中得知,賽西施與田魁翻臉後回滄州來了,心情頓時開朗了許多。德福拿來一個藥方,認准師傅去祁州行醫了,胡氏連連追問,玉兒看出了破綻,喜來樂覺得有人冒名頂替,決定去祁州查個究竟。
  路上,喜來樂師徒見到了被假喜來樂治死的病人,心中十分氣憤。他讓德福化裝成孕婦,來到假“一笑堂”,當衆揭露了假喜來樂的騙局。
  第三十二集
  縣衙大堂上,真假喜來樂使出全身本領極力證明是真喜來樂,昏庸的縣太爺不由分說,在孟慶和的鼓惑下,將真喜來樂師徒上枷戴鎖,示衆三天,卻將假喜來樂當堂釋放。
  喜來樂師徒被綁在街頭示衆,百姓們指著他們痛罵。賽西施回到滄州,設法救下了喜來樂師徒。“一笑樓”內,胡氏與賽西施正在談論田魁,田魁便到了,賽西施當著衆人的面,揭露了田魁賣友求榮,將喜來樂救助魯正明的事告發的行徑,田魁惱羞成怒,言稱賽西施如不依從他,就叫她守一輩子活寡,胡氏見此情況,挺身而出,當衆答應讓喜來樂娶賽西施進門。
  第三十三集
  喜來樂與賽西施終于成親了。未等上床安歇,官兵前來抓走了喜來樂。王天和見抓到了喜來樂,心中得意洋洋,逼迫他公開宣布,治好格格的病是蒙的,給王爺止住了鼻血是抄人家的偏方,止住滄州的瘟疫蔓延是偷他王太醫的招數,不然就要喜來樂的性命。
  爲搭救喜來樂,賽西施再次找到田魁,田魁趁機要挾。太後需要調養,提到了滄州的喜來樂,田魁借機讓喜郎中去了京城。喜來樂見到老佛爺,診治期間,勸她不要生氣,須靜心調養,老佛爺聽從喜來樂的勸告,言稱再不去管變法的事了。老佛爺欲賞賜喜郎中,喜來樂不求賞賜,只請老佛爺恕他無罪。
  第三十四集
  袁世凱在進京途中,被魯正明用炸彈炸傷,魯正明在被捕之前,吞吃了砒霜。田魁提出讓喜來樂去拯救魯正明,倘若將人救活,魯正明招出了同黨,喜郎中就可以將功折罪了。魯正明爲掩護同伴,央求喜來樂將自己治死,認定今天縱然被治好,來日也要被拉到菜市口殺頭。
  胡氏見喜來樂在爲魯正明煎的藥裏下了雄黃,提醒丈夫這是要治死人的。喜來樂橫下一條心,強忍悲痛將煎好的藥捧給了魯正明。
  魯正明死了,袁世凱大怒,王天和鼓動袁世凱一定要查明魯正明的死因,並找來了魯正明所服湯藥的藥渣。胡氏明白,要想救出喜來樂,除非自己去頂罪,遂上堂聲稱自己故意害死了魯正明,並說出了一番理由。案子有了結果,田魁欲放喜來樂,王太醫當場阻攔。
  第三十五集
  喜來樂剛被釋放,胡氏便喝下“三步倒”死在了堂上,喜來樂撲倒在堂上,悲痛欲絕。在王天和的煽動下,喜來樂等人未能免罪,被朝廷發配至黑龍江服苦役。
  轉眼到了1912年,喜來樂、賽西施帶著孩子們來祭奠胡氏。喜來樂在妻子墳前,跪著搓板,思緒萬千。
  王太醫病入膏肓,盧忠肯求喜來樂救其一命。喜來樂出于仁義,來到王天和榻前爲其治病,仍以民間土方救了王太醫。王天和得知救自己命的湯藥是喜郎中開的,立刻心火上攻,發誓死了也不吃他的藥,藥碗摔碎了,王太醫也一命嗚呼了。
  京城內,“一笑堂”和“食爲天”的生意紅紅火火,曆經磨難後,喜來樂和賽西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328.html?tp=0_01

中醫學(另參本館:另類醫療)

  中醫學,是中國的傳統醫學,是中華民族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風格和診療特點的醫學體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學之林的傳統學科。它的發生與發展,除取決于實踐參驗外,還與中國傳統文化倡導寶命全形以貴生的系統思維方式、哲學思想等關系至爲密切。中醫理論的探索方法與解釋依據的獨特性,也蘊蓄了她的特色,逐漸形成一批原創性的醫學發現和醫學發明,如藏象、經絡、針灸、氣功等理論和醫療技術,並不斷比益增附,直到現在還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中醫學是一條不斷發展的曆史長河,是曆史的延續性與創新性的辯證統一。中醫學在曆史上爲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許多國家中亦越來越受到重視。
起源與發展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曆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原始社會,先民爲了生存的需要,醫療活動就隨之而産生。由于人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采取的生産方式也不同,因此引發出多種形式的醫療活動。《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中的《素問•異法方宜論》寫道:砭石從東方來,毒藥從西方來,灸焫從北方來,九針從南方來,導引按蹻從中央出。說明古代流傳下來的醫療方法是中國各族人民的經驗彙集。中華民族所聚集生長的地理空間跨度廣大,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生産和生活方式,亦有不同的文化類型。古代除以農業社會文化爲主外,尚有草原遊牧文化、森林狩獵文化、河海漁業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創造出不同的醫療技術,運用不同的藥物資源,導致中醫學的民族和地區差異性,由此而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這是中醫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多樣化理論學說的原因。就其學術層面而言,也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特點。中醫學與傳統文化、科學技術乃至經濟發展,都有密切的聯系。中華民族久遠的曆史也是鑄就傳統醫學豐富多彩的原因之一。在中國,遠在百萬年前已有人類生存,他們在生産和生活中,須同疾病和傷痛進行鬥爭,從而産生了醫療救助實踐。火的使用,使人類得以熟食,驅寒保暖,同時有一定的防濕作用,也使灸治以及其他借助溫熱作用的治療得以施行。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們就用砭石作爲治療工具。現存古書《山海經》中有“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的記載,箴石就是砭石。1963年在內蒙古多倫頭道窪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中國第一枚新石器時代的砭石,之後又在各地出土了多枚砭石以及用于醫療的骨針、竹針,以及銅器和鐵器時代的銅針、鐵針、金針、銀針,說明針灸技術發展到現在使用鋼針已經曆了漫長的曆史時期。《淮南子•修務訓》說,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記補•三皇本紀》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的記載。說明藥物的發現,是與原始人的植物采集及其農業生産密切相關的。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過著以農業爲主的定居生活,釀酒就開始了,龍山文化時期已有專門的酒器,在殷商文化中則發現更多的酒器。酒的一大用途就是用以治病。《漢書》以酒爲“百藥之長”。上述事實都表明,中醫源自于先民生存和生産勞動的需要,在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中生産、生活的需要決定和孕育了中醫學的發生與發展。
  中醫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曆代都有不同的創造,湧現了許多著名醫家,出現了許多名著和重要學派。3 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關于醫療衛生以及10多種疾病的記載。周代,醫學已經分科,《周禮•天官》把醫學分爲疾醫、瘍醫、食醫、獸醫四科;已經使用望、聞、問、切等客觀的診病方法和藥物、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王室已建立了一整套醫務人員分級和醫事考核制度,《周禮•天官》記載:“醫師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藥工)二人,史二人,徒二人,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春秋戰國時代,湧現許多著名醫家,如醫和、醫緩、長桑君、扁鵲、文摯等。《內經》等經典著作面世,是中醫學理論的第一次總結。秦漢時代,已經使用木制塗漆的人體模型展示人體經絡,這是世界最早的醫學模型。臨床醫學方面,東漢張仲景在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簡稱《傷寒論》)一書中,專門論述了外感熱病以及其他多種雜病的辨證施治方法,爲後世的臨床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外科學也具有較高水平。據《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名醫華佗已經開始使用全身麻醉劑,酒服“麻沸散”進行各種外科手術,其中的胃腸吻合術是華佗所擅長的。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西漢初的名醫淳于意(又稱倉公)曾創造性地將所診患者的姓名、裏籍、職業、病狀、診斷及方藥一一記載,謂之“診籍”,是現知最早的臨床病案,其中包括治療失敗的記錄和死亡病例。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脈診取得了突出成就,晉代名醫王叔和在前代著作《內經》、《難經》“獨取寸口”診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使之規範化,並歸納了二十四種脈象,提出脈、證、治並重的理論。這一時期醫學各科和專科化已漸趨成熟。針灸專著有西晉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煉丹和方書的代表著作有西晉葛洪的《抱樸子》和《肘後備急方》,制藥方面有南北朝(一說唐代)雷的《雷公炮炙論》,外科有南北朝龔慶宣的《劉涓子鬼遺方》,病因病理專著有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兒科專著有隋唐之間的《顱囟經》,唐代蘇敬等著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藥典,唐代還有孟詵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藺道人的傷科專著《理傷續斷秘方》、昝殷的産科專著《經效産寶》等。此外,唐代還有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燾的《外臺秘要》等大型綜合性醫書。從晉代開始,已經出現由國家主管的醫學教育,南北朝的劉宋時代曾有政府設立的醫科學校。隋代正式設立太醫署,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立醫學教育機構。宋金元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國家對醫學和醫學教育的重視,宋政府創設校正醫書局,集中了當時的一批著名醫家,對曆代重要醫籍進行收集、整理、考證、校勘,出版了一批重要醫籍,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宋代除有皇家的禦藥院外,還設立官辦藥局太醫局賣藥所與和劑局等,推廣以成藥爲主的“局方”。宋代由太醫局負責醫學教育,各府、州、縣設立相應的醫科學校;太醫局初設九科,後擴爲十三科。在針灸教學法方面也有了重大改革,北宋時王惟一于天聖四年(1026)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次年又主持設計制造等身大針灸銅人兩具,在針灸教學時供學生實習操作,對後世針灸的發展影響很大。唐朝曾把一些寺廟辟作癘人坊,對麻風病人進行隔離治療,這相當于現代的傳染病院。宋代已經有各種類型的醫院、療養院,有專供宮廷中患者療養的保壽粹和館,供四方賓旅患者療養的養濟院,收容治療貧困患者的安濟坊等。元代還有稱爲回回藥物院的阿拉伯式醫院。明代中葉的隆慶二年(1568)之前,北京已經有醫學家創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學術團體“一體堂宅仁醫會”。該會由新安醫學家徐春圃創立,有明確的會款、會規,除開展學術交流外還曾組織編撰百卷的《古今醫統大全》。中醫學最早的學術期刊《吳醫彙講》于清幹隆五十七年(1792)創刊,由江蘇溫病學家唐大烈主編。該刊發行近10年,每年一卷,有理論、專題、驗方、考據、書評等欄目。這些學術團體和期刊的出現促進了中醫的學術交流,表明中醫這門學科在古代已形成較爲完備的體系。
  在中醫學的創新和繼承中,學派蜂起,競相爭鳴,貫穿于理論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先秦時期,中醫學按主旨和發生曾有“三世醫學”,即先後有用針、用藥和重切脈的《黃帝針經》、《神農本草》和《素女脈訣》三個派別。漢代,針灸和切脈合而爲一家稱爲醫經學派,重用藥物和方劑者發展爲經方學派。《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有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醫經學派後來僅存《內經》一書,後世圍繞此書的詮釋發揮形成重視理論的一派。經方學派旨在對經驗方的整理和運用,在魏晉隋唐乃至宋代以後,各朝代都有大量的方書傳世。對《傷寒論》的研究,自宋代起湧現出一大批致力于傷寒學術研究的醫學家,他們傳承發揮而成爲傷寒學派。金元時代的一些醫學家們,敢于突破經典的定論圍繞個人的專長闡發理論,並自立門戶,其中著名的有“金元四大家”,劉河間創主火論,張子和重攻邪,李東垣重補脾,朱丹溪倡滋陰。金元四大家等因地域和師承又可分爲兩大派。劉河間及其繼承者張從正、朱丹溪等人,因劉河間系河北河間人,故其學派後世稱爲河間學派。李東垣師從河北易水人張元素,又有張元素門人王好古、李東垣弟子羅天益等人,皆重視髒腑用藥和補益脾胃,這一派人因其發源地而被稱爲易水學派。明至清代,溫病的研究達到了成熟階段,其中一批影響較大的醫學家,如著《溫熱論》的葉天士、著《溫病條辨》的吳鞠通、著《溫熱經緯》的王士雄等,被稱爲溫病學派。從明代開始,在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以後,中國傳統醫學和傳入的西方醫學,在相互碰撞、交流、融合中,産生了中西醫彙通學派,湧現出一批著名醫學家,如唐容川、惲鐵樵、張錫純、張山雷等人。他們主張“中西醫彙通”和“衷中參西”等,該派興學校,創辦醫學刊物,傳播中西醫學思想,曾領風騷數十年,並成爲當代中西醫結合的先行者。曆史上各中醫學派,總是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創新而發展起來的,各學派此伏彼起,連綿不斷,各派中又有不同的支派。例如對于《傷寒論》原創問題的研究方面,有錯簡重訂派和維護舊論派;河間學派在新安江流域又演爲新安學派;易水學派中有由“溫補四家”的薛己、趙養葵、李中梓、張景嶽等人組成的溫補學派;溫病學派中又有吳又可、戴天章、余師愚等人的瘟疫派,葉天士、吳鞠通的溫熱派和薛雪、王孟英的濕熱派等。各學派間經常爭鳴,如傷寒與溫病學說之爭,河間與易水學派之爭,丹溪之學與“局方”之爭等,促進了學術的進展、學派發展,由學派發展爲新學科,新學科奠定以後又不斷勃發出新的學派。如此學派和學科的相互演進,形成了中醫學體系繼往開來的發展過程。

對象及特點

  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研究對象。中醫學以維護人體健康長壽、預防疾病、調節心身爲研究對象。醫者即是“治病之工”,“上工治未病”,同時還要指導調養心性,寶命全形。正如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所說:“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由此目標而確立的醫學行爲即是“醫乃仁術”。中國曆代醫生非常重視醫德修養,中醫醫德要求醫生濟世施術、恒德慎醫和謙虛善學等,古代醫家多以德藝雙馨而立身。從戰國時扁鵲行醫的“隨俗爲變”,漢代蘇耽的橘井濟民,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數千年來延綿承續,不斷發揚光大,成爲良好的醫德傳統。
  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醫學體系。這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對人體、自然、心理等進行長期思索和在防治疾病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其內在特質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思維和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彙在一起,這是與西醫學的本質區別。中醫學理論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有機論人體觀 
中醫學的有機論人體觀是中國古代有機論自然觀的重要內容之一,特點是著重事物的整體性和聯系性、動態性和自發性等,研究事物內部和事物間的協調和協同,認爲天地和人等自然界萬物之間有著複雜的內在聯系。有機論人體觀包括整體觀、恒動觀和陰陽穩態觀等。
①整體觀認爲,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和自然環境也是一個有機整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醫學稱之爲“人與天地相應”或“人與天地相參”。這是中國傳統哲學“天人相應觀”在中醫學中的體現,其中有統一性、完整性、聯系性和系統性的蘊義。人體的整體觀指人體的形體結構是統一的整體,其髒腑、肢體乃至五官九竅間密切聯系,互相協調,共同組成了有機的整體。就其基本物質而言,精、氣、血、津液構成髒腑器官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並運行于全身。就其機能活動而言,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是統一的,中醫學稱之爲神形合一。人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指人體健康和疾病,與天文(太陽、月亮和星體)、地理(地勢、幹濕)、季節、氣象乃至社會環境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人體的各種結構互相聯系,並有不同的層次,構成一個系統的人體。
②恒動觀,以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去審視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生命現象和醫學問題。《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動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規律,也是生命的根本規律。從陰陽理論中陰陽間的對立、轉化、資生、制約關系,五行理論中木、火、土、金、水之間的相生、相克,到髒腑氣機理論中的升、降、出、入關系,都貫穿著恒動觀念,這也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在中醫學中的體現。以《周易》、《老子》爲先源的中國傳統哲學,對“易”和“變”的恒動,有精辟的論述,並影響著整個民族的思維方式。
③人體健康與疾病的正常和失常的陰陽穩態觀認爲,人與自然界都以氣爲本,氣的一分爲二即陰陽,陰陽二氣的運動形成世界萬物,陰平陽秘的穩態是爲健康,否則是病態,即“一陰一陽是爲道,偏陰偏陽謂之疾”。有機論人體觀還重視人體時間結構。在中華民族傳統思維中,時間和曆史觀念強于空間觀念。人體的生命過程是由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組成的,時間結構由生命活動過程、節律和周期等組成;空間結構指的是形體、器官、骨骼、肌肉等。中醫學在對人體生命研究中,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知識以體現對空間結構的了解,並成爲發展醫學的基礎,但對人體時間結構的研究則至爲深入,並提出了關于陰陽終始、四時氣化、髒氣法時、病遇節發等有關理論,同時還提出了“因天時而調血氣”等一系列養生和治療原則。
  理論的獨創性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有很多與西醫學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這表明人類在與疾病的鬥爭中,有共同的智慧。但是,中醫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之中,創造出針灸、中藥、方劑以及氣功等醫療保健方法,有獨特的醫學發現,如發現了人體經絡現象、人體器官的功能和自然節律相應的髒氣法時現象、人體的整體結構完整地表現在局部的生命全息現象,以及對諸多證的認識,如陰虛證、陽虛證、氣滯證、血瘀證等和各種舌象、脈象的診斷意義等。又因研究對象、視角和思維方式的不同,中醫學創立了很多異于西醫學的理論和學說,包括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學說、五運六氣學說等。除中藥和方劑的運用外,尚有以針灸療法爲代表的多種醫療手段和技術,是翹卓于世的醫學發明。這些理論創造和醫學發明,構成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直至目前仍實踐于臨床,並遠傳國外。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的操作體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大方面,即分析、辨別疾病的證候而確立治療原則和方法。在中國古代的邏輯學方法中,其辨證邏輯遠較形式邏輯發達,臨床醫生由于重視對具體病情的分析而發展了辨證。另一方面由于恒動觀念和對人體時間結構的重視,中醫臨床既有“病”的概念,又更重視“證”,因爲“證”是某一階段的病理功能狀態。對“證”的重視,進而發展了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從證和病著眼,既包含對病的分析,又強調因時而異的證的特征;既重視疾病的“本”,又考慮病證的“標”;因于整體觀念,在診治疾病分析病證時,還要考慮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處方用藥,即“三因制宜”。把理、法、方、藥融彙運用,有時在深入把握辨證的前提下,論治時又可以“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辨證論治的靈活運用,堪爲一門藝術,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中國古代科學哲學在醫學中的獨特運用。

主要內容

  中醫學包括基礎理論、臨床診治、預防養生三大部分,這三部分構成了中醫學完整的理論體系。
  基礎理論 
中醫學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是臨床醫療和保健防病的指導思想。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藏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範疇。人們通過對矛盾現象的觀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爲陰陽範疇,並用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來解釋事物的運動變化。中醫學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活動同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複雜聯系。陰陽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是維持和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陰陽對立統一關系的平衡失調和破壞,則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發展,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
  五行學說,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範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動態模式來強調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中醫學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髒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髒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發展的機理,也用以指導髒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和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指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等五個運季的氣候循環。六氣則指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根據天文曆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對于運氣學說,曆代醫家都有著不同的觀點。有人肯定運氣學說提出的規律和推演格局,也有人持否定態度。
  藏象學說,主要研究五髒(心、肝、脾、肺、腎,包括心包時稱六髒)、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五髒屬陰,主要功能是藏精氣;六腑屬陽,以消化、腐熟水谷,傳導排泄糟粕爲主要功能。髒與髒、髒與腑、腑與腑的功能活動之間,還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藏象概念還包括體內精、神、氣、血、津液等,這些既是髒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髒腑功能活動的産物。髒腑功能正常,這些生命要素也就充足旺盛;若其因病而損傷,則髒腑的功能也會失常。
  經絡學說與藏象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絡全身的作用。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與之相連的絡脈,分別聯系不同髒腑,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髒腑疾病。還可用針灸、推拿等方法調整經絡氣血運行,以治療髒腑軀體疾病。
  病因學說主要研究有關疾病發生與發展的原因和條件。治病首先要辨明病因,也只有明確病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強調人體內外環境的統一以及體內各髒腑間的功能協調。疾病的發生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述統一協調關系的失常,也就是正氣和邪氣交爭過程的表現。正氣是機體防禦致病因素侵襲、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能力,邪氣是可以造成疾病發生發展的致病因素。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和飲食勞倦等,它們在正氣不足的情況下,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正邪相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是決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程演變的基本機制。在臨床上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則。由于中醫多是通過疾病的證候表現推斷病因,故又有“審證求因”之說。
  臨床診治 中醫學的主要診治原則是辨證論治,在辨證的基礎上制定治療方針,並進而選擇具體的藥物或非藥物療法。但辨證之前必須深入了解病情,這就要依靠診法。
  診法指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方法,簡稱“四診”。爲達到辨證准確,強調四診合參,全面診察,綜合分析。問診,意在了解症狀、掌握病程、探尋病因,是掌握動態情況的主要途徑。切診中的脈診則最具中醫特色,有時對判斷病情和指導治療起決定性作用。
  辨證是臨床診治的核心部分。通過四診取得臨床資料後就要認真分析判斷,辨別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階段、邪正盛衰以及發病機制變化。這樣得出的綜合性結論便是“證”,是進一步決定治療方針和對策的主要依據。中醫學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已總結出八綱辨證、髒腑辨證、病因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多種辨證方法。其中有的具有普遍意義,有的主要是針對特定類型的疾病。掌握這些方法進行正確辨證,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取得預期的療效。
  治則治法指治療原則和在其指導下的具體治療方法。治病求本是中醫治療的基本法則,許多其他法則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礎上。根據對“證”的正確判斷,對相同的疾病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不同疾病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療方法,這便是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法則。而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來調整陰陽,扶正祛邪,是最常用的方法,稱正治。中醫學強調鑒別疾病的本質和現象,分析病證的主次先後、輕重緩急,乃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法則。中醫學還重視個體差異以及時令地域對疾病的影響,于是又有“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法則。
  在具體治法方面,中醫學有著更爲豐富的內容。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等八法是基本治法。八法不僅概括了藥物方劑的主要功能,對針灸、推拿等非藥物治療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藥物以天然藥(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的藥用部分)爲主。各種藥物中,以草藥最多,所以古代藥學著作都被稱爲“本草”。漢代時的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載藥365種。曆代藥物數量不斷增加,據1997年出版的《中華本草》記載,現有中藥達12 807種。中藥的藥物知識來自臨床實踐,具體應用的效果也要通過實踐來驗證。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長期用藥實踐已總結出四氣五味、升降浮沈和歸經、等藥物理論,用以指導臨床用藥。
  臨床藥物治療的主要形式是方劑,就是根據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則,將相關藥物綜合成方,用以加強藥效便于臨床應用。
  針灸包括針和灸兩部分。針主要是針刺人體經絡腧穴,灸是以燃燒艾絨熏灼腧穴部位的皮膚或病患部位,目的都是治病保健。其作用主要是疏通經絡髒腑氣血運行,調和陰陽,扶正祛邪,消除疾病以達到恢複正常的功能狀態。針灸治療也遵循辨證論治法則,根據疾病與髒腑、經絡的關系,以及疾病的寒熱、虛實、陰陽、氣血等不同證候,選取穴位,以不同的補瀉方法,或針或灸,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推拿又稱按摩,是用特定的手法在人體的體表進行按壓推摩,用以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整髒腑功能和滑利關節,從而消除疾病,保健強身。推拿的理論,也是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腑經絡爲基礎,常用推拿部位即經絡腧穴。除醫生根據病情操作外,常人也可以自我按摩作爲保健養生之法。
  預防養生 中醫學推崇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內經》早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思想。曆代對疾病預防有很多措施和經驗,包括鍛煉體質、講求衛生、預防免疫等內容。五禽戲、太極拳、針灸導引按摩以及人痘接種術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養生又稱“攝生”,旨在通過自身的調攝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身心健康的目的。中醫養生由整體觀出發,講求人體與環境的和諧與寶命全形,重視身心的交互影響,強調對時令地域的順應,而且特別注意生活調理和體質鍛煉,以扶助自身正氣。養生的具體方法,大致包括養護精神、調節飲食、起居有常、勞逸結合、藥物調養、針灸調理、氣功按摩和醫療體育(如五禽戲、太極拳、武術)等內容。
  氣功淵于古代“導引術”,是一種自我鍛煉的方法,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氣功強調身心息並調,精氣神並練,達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平衡陰陽、調養元氣的作用。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也是中醫的源頭。翻開所有能流傳千古的醫書,從《黃帝內經》、《傷寒論》到《千金要方》等等,無不閃爍著易理的光輝。易醫治療也是易經與中醫結合的一種獨特療法。

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革命

  氣概念的革命:
  氣="信息,能量,物質"流
  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
  是"信息,能量,物質"混合流統一體.

  經絡觀念的革命:
  分形經絡解剖結構,粗糙,非管,不平滑,細胞充填的"自身調節-體液-神經調節"的"細胞群(細胞社會學)"經絡.
  陰陽概念的現代化
  陰陽的現代定義;陰陽分形集,陰陽分形維數,陰陽五行分形集
  五行概念現代化科學化
  五行分形集,五行分數維數
  藏象分形五系統
  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
  中醫哲學觀的新發現
  第三中醫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觀)".
  (第二中醫哲學觀--辯證觀
  第一哲學觀---整體觀)
  
經絡近代探索簡史

  1996年鄧宇等“分形分維的經絡形態及解剖結構”(非間隙經絡,細胞充填的非管經絡)
  1996年張聲閎“間隙維”經絡 (出錯) 孟競璧(同位素示蹤)、
  1985年,法國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蹤顯像方法;另外,法國Niboyet 對皮膚電研究
  1984年,謝浩然,人體經絡間隙結構解剖觀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測定儀研究經絡。
  1980年張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實地觀察鋪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經絡第三平衡系統
  1972年汪桐提出經絡的實質是二重反射假說
  20世紀70年代日本學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觀察,循經感傳線上的溫度變化
  1970年,法國J.Borsarello使用紅外熱像方法進行經絡研究。
  1956年Nogierop對中國耳針穴位圖譜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導絡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導點”,“良導絡”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關于經絡的假說
  1950年,日本長濱善夫報道了循經感傳現象。

現代氣概念的原始創新英雄榜

  1996年,鄧宇等:氣是“‘信息-能量-物質’統一體”。既是“‘物質-能量-信息’混合體”統一物。“‘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物質、能量、信息’混合統一體”中醫氣的本質。
  李德新:氣是物質與功能的統一說
  1962年,危北海:,‘氣的兩義說’。
  羅石標:在六十年代初期‘氣的功能說’(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氣的物質說’1959年?。
  氣是統一場說
  黃坤儀等:人體氣場說
  李梢等:氣與熵流說
  吳邦惠:氣的序參量說

內外交流及現代進展

  中醫學在各個曆史時期也不斷地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學術成就。早在秦漢時期,漢族就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得到西域各民族大量常用的藥材。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從西域各民族那裏學會種植諸如胡桃、葡萄等既是果蔬又是藥物的植物。聞名世界的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汲取了亞洲等一些民族的醫藥經驗。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載的民族藥物就更多了。各個國家醫學在臨床技術上、理論上也是相互滲透的,中醫眼科的金針撥白內障是唐代僧人由印度傳入的,經過吸收豐富以後,賡續創新,燦然豐富,延傳至今,已經成爲中醫眼科的一項絕技。曆史上,中國各民族都對醫學做出了貢獻,如元代蒙古人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是蒙古族的醫學傑作。正是民族間廣泛的文化交流,使中國各民族醫學具有了一定的共性。學術交流是雙向的。在中國近鄰之中,中醫學傳入越南、朝鮮和日本,至少已有千年以上的曆史。而經陸上絲綢之路,中醫學在中世紀便已遠傳西亞和歐洲。阿維森納的《醫典》是當時西方醫學的經典著作,其中便吸收了中國脈診的內容。《本草綱目》在17世紀就曾被翻譯成多國文字。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針灸更爲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各國,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承認其作爲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加以推廣,並制定了統一規範的經穴標准。綜上所述,中醫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體系,其精深的理論、豐富的實踐、對異域文化的擇優吸收和不斷的自我更新,使它永葆青春。在世界幾大傳統醫學中,中醫學至今仍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重視繼承發揚中醫藥學文化遺産,1982年將發展傳統醫藥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後成立專司傳統醫學管理的政府機構,大力發展中醫學。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就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方針,中醫醫院、中醫院校和科研機構相繼建立。1978年,中醫教育開始招收研究生,並實施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近年來在一些中醫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還設立了博士後流動站。中醫藥學術著作和刊物大量出版。在對醫史、古籍文獻的發掘、整理方面,以現代科學方法進行中醫理論、中藥和臨床研究方面等,均取得了有價值的成果。
  中醫藥科學研究,主要是從中醫藥學的理論和實踐出發,探索人體生命和疾病過程的規律,提高中醫藥防治疾病的療效。一方面要對傳統的中醫藥學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整理,另一方面要在研究探索中獲得創新和突破。目前,它已從古代散在的、自發的研究,發展爲設有衆多專門研究機構,集中大批科研人員,采用多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科研體系。
當代中醫藥科學研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中醫藥學體系爲對象,例如臨床研究以探討辨證論治規律爲主,從理、法、方、藥的不同層面或單獨、或綜合地進行;藥物研究則著重于藥性、功效、機理、炮制、配伍等。二是研究模式多元化,大致包括傳統內容的挖掘和深化、中醫現代化研究、中西醫結合三種類型。三是采用多學科、多途徑的方法,既用傳統研究方法,也應用現代科學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臨床觀察方法、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動物模型及實驗方法、細胞學方法、病理學方法、免疫學方法、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超微結構及影像學技術、文獻學方法、邏輯學方法、數理統計學方法、電子計算機方法以及科學抽象和建立假說方法等。四是新興的中醫藥學科相繼萌生,如中醫實驗動物學、中醫科研方法學、中醫護理學、中醫康複醫學、中醫急症學、中藥藥理學、中醫文獻學、中醫心理學、中醫腦病學以及中醫藥管理學等。
  50年來,在醫史文獻、基礎理論、臨床、中藥等方面的科學研究,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1963年在內蒙古多倫頭道窪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磨制石針,爲確定砭石起源時代提供了有力證據;以後,又相繼在河南鄭州和新鄭、山東日照、江蘇徐州高皇廟等地出土6枚砭石,驗證了《漢書•藝文志》等書中關于砭石的記載。
1978年在內蒙古達拉特旗出土青銅針。骨針和竹針的發現也屢見不鮮。1978年河北滿城漢墓還曾出土了九針。
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多種早于《黃帝內經》的古醫書——《脈法》、《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等,這些都爲中醫理論的起源、經絡學說的演變提供了新認識。在文獻研究方面,40年來完成1萬余種中醫文獻編目整理,出版了《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並對《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針灸甲乙經》、《脈經》、《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外臺秘要》、《針灸大成》等名著進行校勘評注,大型醫史專著《中國醫學通史》的撰著也已經完成。在基礎理論方面,藏象學說與“證”是中醫學理論的重要內容,也是研究的重點,50年代以來從對腎陰虛、腎陽虛、脾氣虛、心氣虛、肺氣虛、肝郁症、瘀血症等證發生機理和證候特征的研究,獲得了很多有價值的實驗資料。60年代開始了治則治法研究,在對活血化瘀、通裏攻下、清熱解毒、扶正培本等的研究中,不僅通過實驗闡明了機理,還把理論用于臨床,擴大了治療適應症。在經絡研究方面,肯定了循經感傳現象的存在,總結出了感傳規律。
1958年發現針刺麻醉,針刺用于抗休克、抗炎症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從神經和內分泌等方面探索針刺鎮痛的原理,得到了有力的科學論證。在舌診和脈診研究方面,除進行機理探討外,還研制了多種舌象儀、脈診儀等,向定量化、客觀化發展。辨證分型的方法較普遍地應用于臨床。
1991年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了《經穴部位》的國家標准,這一規範,使針灸學的學習、研究、臨床使用有了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了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准》,1997年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了《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的國家標准。
在臨床治療方面,中醫藥治療急重症和難治病的能力不斷提高,並總結出一些新的治療方法和經驗,如用中藥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心腦血管病、脈管炎、糖尿病、肝炎等都取得較好的療效。根據“動靜結合”的原則,運用手法複位和小夾板固定配合中藥治療某些骨折,使骨折愈合時間較單純西醫療法縮短三分之一,全療程縮短二分之一。運用“六腑以通爲用”的理論,以通裏攻下方法治療急性闌尾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和異位妊娠等,提高了非手術率,降低了複發率;並可以調整過度的炎症反應和異常免疫反應,治療急腹症中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在中藥和方劑研究方面,從藥物資源調查到炮制、制劑、藥理、藥化等全面展開。
1997年出版了載藥12 807種的中藥學巨著《中華本草》。在制劑方面,除丸、散、膏、丹、酒、露、茶等傳統劑型外,新發展了膠囊劑、口服液劑、袋泡劑、氣霧劑、注射劑、含服劑、藥膜、滴丸、栓劑等40余種劑型。中藥新藥的開發研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從1985年至1996年間,獲得國家批准生産的中藥新藥近800種,如青蒿素、白血寧、醒腦靜、消痔靈等,爲中醫藥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藥、針灸和氣功現已遠傳海外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益受到國際醫學界的重視。
  中醫學既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寶庫,又是在曆史和現實社會中以其特質和活力不斷發展的醫學體系,它將繼續爲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中國傳統醫學已有數千年的曆史,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東方傳統醫學範疇。
  中醫學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傳統醫學。按照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名詞,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爲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複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而中醫,是“起源與形成于中國,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中醫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同時中醫也指“中醫藥學科的專業職業隊伍”。
  中國傳統醫學主要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從宏觀的角度來研究人體動態的各種內在聯系和內外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闡明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並將其運用于疾病的治療、預防和保健之中。
  中國傳統醫學以陰陽五行學說爲理論基礎,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察方法,把觀察到的各種臨床生理、病理現象作爲客觀指標來分析、研究、探討和判斷人體內各髒腑、經絡的生理狀況及病理變化,從而對疾病做出診斷,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使人體得到康複。中國傳統醫學具有自己獨特的完整理論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認爲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爲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采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恒動觀念。
  認爲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征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
  認爲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念。
  在診斷治療疾病時,采取“辨證施治”的方法,即將望、聞、問、切四診收集到的資料、症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定爲某種性質的“證”,以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得出結論,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治療原則與具體治法。這種方法既不同于簡單的局部對症治療,又有別于不分主次、不分階段、不分性質、一方一藥治一病的辨病治療方法。
  治療手段和方法豐富多彩,既有一般內服藥物的內治法,又有藥物外敷、熱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獨特的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氣功等非藥物療法,還有以藥膳爲代表的日常食品療法。近年來還湧現出了一批傳統藥物注射制劑,可用于肌肉和靜脈注射。此外,由于絕大多數藥物均爲天然動、植、礦物,非人工合成之化學品,加之多爲複方制劑,配方時可采用相應的拮抗措施,因而毒副作用較少,而價格又相對低廉,因此,適用範圍較爲廣泛。
  《中醫學》 綜合性醫書。江蘇新醫學院編。分上、中、下篇。上篇爲中醫基礎,分述陰陽、髒腑經絡、病因、診法、辨證、治法、藥物及方劑;中篇爲中醫臨床,介紹內科、兒科、婦科、外科、傷科、五官科等多種疾病;下篇針灸和新醫療法,包括經絡腧穴、刺灸、新醫療法、常見疾病治療、針刺麻醉等。末附藥物、方劑、中醫病名索引。全書臨床部分采用現代醫學病名結合中醫傳統理論和辨證論治,治法包括驗方、草藥,內容比較豐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來中西醫結合和祖國醫學遺産的發掘進展情況,1972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學科分類

  自周朝起有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之分。隋唐的太醫署分醫學及藥學,醫學設四科,即醫科、針科、按摩科、咒禁科;醫科又分體療、少小、瘡瘍、耳目口齒、角法等五科。宋太醫局的醫學教育初分方脈、針、瘍三科,宋神宗以後分爲九科,即大方脈、小方脈、風科、産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瘡腫兼折傷科、針兼灸科、金鏃兼書禁科。元太醫院分十三科後並爲十科:即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産科兼婦人雜病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鏃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書禁科。明太醫院分爲十三科:即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口齒、咽喉、接骨、金鏃、眼、針灸、按摩、祝由。清太醫院初分十一科,之後並爲九科: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口齒咽喉、正骨、眼、針灸。道光二年(1822年)上諭:“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敕令太醫院廢止針灸科。同治朝將大方脈、婦人、傷寒並爲一科,故只分五科。
  現代中醫學則可分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兩大部分
  基礎中醫學
  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 、內經、傷寒論、溫病學、中國中醫學史、中醫各家學說等
  臨床中醫學
  包括中醫內科 、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針灸科、中醫骨傷科、推拿科、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咽喉科、中西醫結合醫學、氣功科、中醫護理等
  中醫學典籍
  中醫典籍可分爲醫經、醫論、本草、醫方、醫案、醫話等,例如《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備急千金要方》、《本草綱目》、《名醫類案》。
  節日、文化遺産
  1929年在一場廢除中醫的嘗試失敗之後,上海中醫藥界人士爲了慶祝這一勝利,把每年3月17日定爲“中國國醫節”。這是和中醫學相關的節日。

祖國中醫醫學書籍之最

  1.戰國 《內經》: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非一人一時所作)
  2.漢 張機《傷寒雜病論》: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臨床醫學典籍。
  3.漢 《神農本草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典籍。(非一人一時所作)
  4.漢 張機《傷寒雜病論》:我國現存最早的外感熱病學典籍。
  5.漢 張機《金匱要略》:我國現存最早的雜病學典籍。
  6.漢 華佗《五禽戲》:我國現存最早醫療體育專書。
  7.漢 淳于意《診籍》: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案學專書。
  8.漢 《黃帝岐伯按摩卷》:我國最早的按摩學專書。(現已失傳)
  9.晉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書。
  10.晉 王叔和《脈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書。
  11.南朝 雷敩《雷公炮炙論》:我國現存最早的制藥學專書。
  12.北齊 徐之才《明冤實錄》:我國現存最早的法醫學專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書。
  13.南齊 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我國現存最早的外科學專書。
  14.隋 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我國現存最早的“內經”注解本。
  15.隋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我國現存最早的病源學專書。
  16.隋 楊上善《黃帝內經明堂類成》:我國現存最早的明堂圖。(原作者不詳)
  17.唐 王冰《黃帝內經素問補注》:我國現存最早的“黃帝內經素問”最古本。
  18.唐 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我國現存最早的傷科學專書。
  19.唐 蘇敬《新修本草》:我國現存最早的國家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
  20.唐 昝殷《經效産寶》:我國現存最早的婦産科專書。
  21.唐 孫思邈《千金要方》:我國現存最早的臨床分科專著和醫學類書。
http://baike.baidu.com/view/56220.html?tp=1_00

 

上一篇:《雲深不知處》

下一篇:《大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