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09:14:26阿楨

《燕山日記》

要一窺朝鮮李氏王朝的影視史實,與其看冗長又無影音文字魅力的韓劇前評《明成皇后》,不如看深刻人性中權與慾之《燕山日記》尤其後評《王的男人》

 《燕山日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7gYrJ-PZJQ

導演: 林權澤 演出: 俞仁村、金真兒
第26屆大鍾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企劃
第24屆百想藝術獎-最佳人氣獎
第42屆坎城影展參展作品
●劇情簡介:  
這部韓國片講述的是燕山君的故事。 
片子一開始,甫即位,雄心壯志的燕山君就因爲先王的祭禮引爆了儒生和佛教的鬥爭,他所下的第一道命令夾在太皇太後和群臣的中間,無法執行。充滿無力感的燕山君好不容易從挫折中振作起來,又發現了自己的生母被父王逐出宮外,最後含恨而死的真相。在屢次想替生母平反而遭致群臣的反對後,燕山君開始不顧一切的遂行他自己的意志,不但爆發了著名的戊午(1498年)、甲子(1504年)兩次「士禍」(大舉屠殺士人),而且殘殺史官。 
燕山君從此荒廢政事,將進諫的臣子處以酷刑,整天挾妓出遊,在女性之中尋找母親的影子,卻藏不住心裏的空虛。片中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當燕山君某次出遊,撇開衆人獨自到水邊喃喃自語:「對百姓無德的我,自繼位以來已經有十幾年了,除了羞恥自己的不清廉以外,心中剩下的只有空虛而已。整天和侍臣嬉笑喝酒,失去威嚴。」又對趕來的隨侍的侍臣子原說:「風這麽大,應該不能渡河吧?萬一船翻了,到時候誰來救我呢?我想不會有人來救我的吧!」隨後又感歎親生兒子的仁厚好學,當侍臣子原附和贊美太子像世宗、盛宗一樣英明時,燕山君卻又暴怒爲何自己的兒子竟像先祖而不像自己?拔刀殺了最親近的侍臣。然而午夜夢回驚醒,高喊的仍是已死在自己刀下的侍臣子原。這一連串的情節充份表達了燕山君反覆無常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 
這部片子也提到了被稱爲「朝鮮三大妖女」之一的張綠水,但卻從另一個比較正面的角度去描寫。張綠水雖然得燕山君寵愛,卻暗地裏婉轉地保護了生性寬厚的太子和下人,免受喜怒無常的燕山君的刑戮。 
總的來講,這部長達119分鍾的片子是以比較心理的層次去摩寫燕山君的故事,人物的內心沖突得到了突顯,但史實上的燕山君是否作如是觀就不得而知了。
 http://www.ncu.edu.tw/~hi/Forum/subjectdisplay.php?fid=8&tid=47

燕山君>百度百科

  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在位1494年-1506年,是李氏朝鮮第10代君主,第11代君主朝鮮中宗的同父異母哥哥。是第七代君主朝鮮世祖的曾孫,也是朝鮮曆史上第一位廢君。
生平
  燕山君是朝鮮成宗與廢妃尹氏所生,爲成宗的長男。生母尹氏是成宗第二任王妃,但尹氏在他5歲時因爲宮廷鬥爭而被廢賜死(尹氏在1474年因恭惠王後韓氏去世因而登位爲正妃,但因忌妒心異常強烈,不但殺害與成宗有關系的宮女,還弄傷成宗臉部,所以在1482年被賜死藥毒殺),所以他實際上是由貞顯王後(晉城大君生母)撫養而長大的。在他8歲的時候(即1484年)被封爲王世子。其性格非常粗暴且從小就厭惡讀書,也有人認爲他作爲王位繼承者並不適任。成宗雖然也同意,但並未下廢嫡的決定。1494成宗過世,燕山君于是便登基爲王。正妃爲居昌慎氏。
  燕山君原本隨順祖母仁粹大王大妃崇信佛教,仁粹大妃去世後,態度一轉,開始和太宗、世宗一樣對佛教加以破壞。他撤去三角山藏義寺佛像,趕走寺內僧侶,將教宗首刹興德寺的佛像廢去,寺院改爲官用。1504年,他還廢掉朝鮮禪宗首刹興王寺,移佛像至檜岩寺,改圓覺寺爲妓院;自高麗以來所舉行的僧科制也被迫廢止。不久,興天、興德寺相繼被焚,禪宗、教宗本寺俱毀,宗務轉移他處。
  他不喜歡儒家文化,所以經常都與尊崇儒學的百官發生沖突。他任內曾發生兩次士禍,分別爲1498年的戊午士禍及1504年的甲子士禍。其中甲子士禍的成因,是燕山君聽信外戚官員任士洪讒言,追捕與生母尹氏案件相關人士並加以殺害。燕山君常帶官妓到處遊玩,並對進諫功臣一個個施以酷刑,是李氏朝鮮史無前例的極惡無道、冷酷無情的君主。
  1506年,中宗反正九月一日(陰曆),吏曹判書柳順汀、知中樞府事樸元宗、副司勇成希顔等人發動政變,組織軍隊撲殺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隨後包圍昌德宮,驅散宮中衛隊後迫使燕山君退位,並以慈順大妃(成宗王後,晉城大君生母)的名義命令燕山君交出國王印璽。燕山君先是百般抵賴,但最後不得不于九月二日清晨交出玉璽。政變發起者隨即赴晉城大君私宅,將其迎入景福宮,在勤政殿即位,是爲朝鮮中宗。
  明史中記載如下:“……正德二年,(忄隆)以世子(皇頁)夭亡,哀慟成疾,奏請以國事付其弟懌,其國人複奏請封懌。禮部議命懌權理國事,俟(忄隆)卒乃封。既,陪臣盧公弼等以朝貢至京,複請封懌,廷議不允。十二月,(忄隆)母妃(按:即貞顯王後)奏懌長且賢,堪付重寄。于是禮部奏:‘(忄隆)以痼疾辭位,懌以親弟承托,接受既明,友愛不失。通國臣民舉無異詞,宜順其請’。上乃允懌嗣位,遣中官敕封,並賜其妃尹氏誥命……”。朝鮮奏聞使再一次騙過了明廷。
  燕山君退位後與其妻、子一同被流放到江華島的喬桐,兩個月後被賜死,得年30。因以暴君身份被廢,所以沒有廟號、尊號、諡號、陵名。
後妃
  廢妃慎氏
  淑儀李氏 淑儀尹氏 淑儀郭氏 淑儀權氏 淑儀閔氏
  淑容張綠水
  淑媛田氏 淑媛崔氏
子女
  子
  元子(早夭)
  廢世子 李(皇頁) (廢,流放旌善,後賜死)
  昌寧君 李仁 (燕山君時封,廢,死)
  李榮壽
  李聰壽
  (庶)陽平君 李誠(燕山君時封,廢,死)
  (庶)李敦壽
  女
  徽慎公主 李壽億(夫綾陽尉具文璟) (廢妃慎氏生,後削其號)
  庶長女 李寧壽(一作李靈壽) (夫權翰) (淑容張綠水生)
  庶次女 (夫慎居弘、續娶)
  庶三女 李鹹今(鄭今生)
評價
  朝鮮史書評價其人是“悖惡”,爲了鎮壓朝臣,制定寸斬、炮烙、拆胸、碎骨飄風等酷刑,並不時派醫女去賜送毒藥與政敵。此外,由于先主廢除了官妓制度,燕山君爲了宴樂,把醫女強充官妓,開了很壞的先例。寵愛藝妓張綠水。他又曾把成均館,佛寺改建爲妓院,因爲有人用訓字(現在的韓文)羞辱他,所以禁了訓字。這些行徑,都被指爲“淫亂宮廷”。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071.html?tp=0_11

甲子士禍>百度百科  

1479年朝鮮成宗廢黜成宗妃尹氏,翌年賜死。燕山君爲彈壓功臣和爲母親報仇,殺死嚴淑儀、鄭淑儀、安陽君、鳳安君、仁粹大妃。燕山君要把廢妃尹氏追崇爲王妃,和成宗配祀,可是權達手、李荇等反對。燕山君把權達手處以斬刑,把李荇流放。贊成廢死尹氏的尹弼商、李克均、成浚、李世佐、權柱、金宏弼、李胄等都處以死刑,韓致亨、韓明澮、鄭昌孫、魚世謙、沈澮、李坡、鄭汝昌等處以剖棺斬屍.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討論爲廢後封諡號和陵號的事宜。”
  修撰權達手首先站了出來。
  “殿下!請問您這是什麽意思?”
  左議政李克均也積極參與。
  “殿下!先王有遺訓,廢後之事不得再提。請殿下明察,並收回成命。”
  燕山君似乎早有准備,高聲斷喝道。
  “立刻把這兩個人關進大牢!”
  官員中間嘩然騷動。但是燕山君根本就不把他們的建議放在眼裏。
  “內禁衛幹什麽呢?立刻把這兩個家夥關進大牢!”
  內禁衛甲士跑過來帶走了權達手和李克均。直到這時,官員們才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禁不住冷汗直冒。
  “主張賜死母後的王室!不予反駁的大小官員!打點賜死藥的官員!把賜死藥端到母後面前的軍官!配置賜死藥的內醫院醫官!裝殮造墓、安置棺槨的內禁衛甲士!一個不漏,統統處死!現在就動手!立即執行!”
  燕山君狂傲不可一世。燕山十年(1054年)三月,甲子士禍*(燕山君將所有與廢後尹氏賜死事件相關的官員、王室、軍官、甲士全部處死,這在曆史上稱爲甲子士禍)爆發,那天的天氣格外晴朗。
http://baike.baidu.com/view/268607.html?tp=6_11

張綠水  

  又作張綠樹、或昌綠水,妓生出身,父親是成宗19年文科及第、文義縣令張漢弼。張綠水是李氏朝鮮中期的暴君燕山君(1476-1576年)的寵妃,初封淑媛,再封淑容。生燕山君庶長女李寧壽(一作李靈壽,夫權翰) 。
  她與中宗時期的鄭蘭貞及肅宗時期的張禧嬪合稱朝鮮三大妖女(三大妖女的另一說爲張綠水、宣祖時期的金尚宮、張禧嬪)。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8025.html?tp=0_11

電視劇《張禧嬪》

  這部戲表現的是兩個女人的人生———張禧嬪和仁顯王後。在她們身上,兩種女性的本質———愛欲和母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張禧嬪原名玉貞,是一個普通的宮女,因爲出衆的美貌被君王朝鮮肅宗寵愛,生了一個王子朝鮮敬宗,後被冊封爲禧嬪。她想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聰明,廢掉當時的仁顯王後,再讓肅宗立自己爲後。仁顯王後是兵部尚書的女兒。家教嚴謹,舉止端莊,沒有張禧嬪的美貌和嫵媚,一直被冷落,最後因政治動蕩被迫退位趕出了宮。而張禧嬪也在當時複雜的黨派鬥爭中也漸漸不能控制局面,最後被賜死。
角色分析
  張禧嬪(金惠洙飾)
  原名玉貞,出身平民。因貌美且嫵媚贏得肅宗的寵幸,生下太子育(之後的敬宗)。後在謀士的幫助下,設計將仁賢皇後廢掉。對肅宗的嚴重占有欲和想當皇後的強烈願望一直在折磨她,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育身上,對兒子的教育非常殘酷。由于她的種種過激做法,失去了肅宗的寵愛之後,開始學習巫術,希望能重新奪回大權。1701年,被賜死。
  肅宗(全光烈飾)
  朝鮮的第19代王,明聖皇後的兒子。是一個信仰高度集權的君主,這也決定了野心勃勃的張禧嬪的命運。他疑心重,在行使王權的過程中冷漠而獨裁。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感性戰勝理性的事就是愛上了張禧嬪,並爲她廢後。不過最後這個他心愛的女子還是在宮廷鬥爭中被完全摧殘,成爲了一個對權力充滿欲望的女人。
  仁顯王後閔氏(樸善英飾)
  出身名門,家風嚴謹,作爲當時的國母,她感受到的責任感比幸福感多得多。因爲厚德、賢淑,很受王室喜愛。但張禧嬪的出現,讓她在肅宗心目中完全失去了地位,後被陷害,淪爲平民。她的一生折射出那個時代大多數朝鮮女性的命運,後來,她在35歲那年抑郁而死。
電視劇看點
  張禧嬪是代表朝鮮時代妖女的人物,在韓國的影視曆史中,一共有過4個張禧嬪:林權澤導演的《妖花張禧嬪》、1983年的MBC電視劇《女人烈傳———張禧嬪》、1988年MBC電視劇《朝鮮王朝五百年———仁顯王後》、1994年SBS電視劇《張禧嬪》。很多電影和電視劇都刻畫了張禧嬪的形象,同時,女演員也都把張禧嬪看作是“作爲女演員希望演的角色”,現在金慧洙演繹的是第5個張禧嬪。據說,這部戲有明顯的女權主義傾向,一反過去將張禧嬪演繹得妖冶、陰險的傳統,展現了一個充滿自信、也充滿欲望的美貌女子在宮廷鬥爭中,一步步走向成熟,也一步步將自己逼上絕路的悲劇故事。
曆史上的張禧嬪
  張禧嬪本名張玉貞(亦有一說是張玉菁)1659-701年,籍貫德水,譯官張炯之女,出身中人。張氏是朝鮮肅宗的廢後,景宗的生母。張氏入宮後成爲肅宗曾祖母大王大妃(莊烈王後)的侍女,在大王大妃的安排下成爲肅宗的愛妾。肅宗的元配仁敬王後在一次生産後不幸辭世。肅宗母親明聖王後心中的怨恨至此爆發出來,她借張氏詛咒仁敬王後的罪名,將張氏趕出宮外。並在喪期過後立即撿擇大臣閔維重之女閔氏爲繼妃。不久明聖王後因病辭世。仁顯王後閔氏無子,得知肅宗與張氏的舊事,爲了王室的延續著想,下旨讓張氏進宮,並冊封其爲從四品淑媛。
  張氏懷孕後,肅宗晉升其爲正二品昭儀。 公元1688年(肅宗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張氏于昌慶宮就善堂生下朝鮮景宗李昀。張氏被爲正一品嬪,封號爲禧嬪。後肅宗廢掉仁顯王妃與金貴人,並將她們趕出宮外,貶回私宅。張禧嬪成爲王妃,父母親分別冊封爲府院君與府夫人,禧嬪的哥哥張希載亦成爲捕盜大將。張禧嬪也成爲朝鮮曆史上唯一以中人身份登上國母寶座的後宮。(朝鮮王妃要求必須是兩班貴族出身,張禧嬪之例可稱的上異數。)
  後肅宗發現張禧嬪殘害自己寵幸的內人崔氏(既後來的淑嬪崔氏,英祖大王母),將張氏降爲嬪,更讓肅宗決定迎接仁顯王後回宮。張氏爲此不滿,暗中請巫師作法加害仁顯王後,東窗事發,肅宗在1701年以“詛咒國王”、“巫盅後宮”之罪名將張氏廢爲庶人並賜毒藥,同時恢複仁顯王後的後位。
  景宗李昀基位後追封母親張氏爲玉山府大嬪宮,即“七大宮”之首。
  張禧嬪與燕山君時期的張綠水及朝鮮中宗時期的鄭蘭貞合稱朝鮮三大妖女(三大妖女的另一說爲張綠水、朝鮮宣祖時期的金尚宮、張禧嬪)。
  長子 景宗大王 李昀
  二子 盛壽君
http://baike.baidu.com/view/437604.html?tp=0_00

鄭蘭貞  

鄭蘭貞 ?—1565(明宗20年)。朝鮮明宗時期的戚臣尹元衡的小妾。本貫是草溪。父親是都總官鄭允謙,母親是官婢出身。
  爲了擺脫自己卑賤的身份而接近尹元衡,成爲了她的小妾。
  1545年朝鮮仁宗死後,朝鮮明宗即位。因爲明宗年幼的關系所以由他的母後文定王後垂簾聽政。她的弟弟尹元衡靠著明宗和文定王後的權勢誣告仁宗的戚族尹任陰謀讓他的外甥鳳城君(中宗第八子)世襲王位,引發了乙巳士禍,鏟除了尹任和吏曹判書柳仁淑、領議政柳灌等人。之後鄭蘭貞得到了文定王後的寵愛可以隨意出入宮廷。1551年(明宗6年)驅逐了尹元衡的正室金氏(金安遂的女兒),成爲了尹元衡的嫡妻,繼而毒殺了金氏,獲得了貞敬夫人的爵號。
  她與奉恩寺的僧侶普雨結交密切的關系,以振興佛教爲目的,靠著尹元衡權勢的背景掌握了實權。
  1565年文定王後死後,尹元衡被士林派彈劾。她與尹元衡被流放到了黃海道江陰地區。這個時候,尹元衡前妻金氏的繼母姜氏告發了金氏被毒殺事件,鄭蘭貞被判賜死。尹元衡的家奴事先通知鄭蘭貞禁府都事即將到來的消息,讓她逃跑。在義禁府都事去平安道途徑金郊驛的時候得知了她與尹元衡已經一起自殺的消息。她死後被還原了原來的身份。
  她與燕山君時期的張綠水及肅宗時期的張禧嬪合稱朝鮮三大妖女。
http://baike.baidu.com/view/668191.html?tp=2_00

《燕山君日記》中關于孔吉的記錄

在《燕山君日記》裏關于孔吉的記錄就只有下面這一小段: 
傳曰:“《周禮》方相氏,掌儺以逐疫,則逐疫與儺,固非二事。而國俗旣逐疫,又設儺逐疫者,逐舊災迎新慶,雖循俗行之猶可,若儺禮,則皆是俳優之,無一事可觀。且優人群聚京城,剽竊爲盜,自今勿設儺禮,以革舊弊。”先是優人孔吉,作老儒曰:“殿下爲堯、舜之君,我爲陶之臣。堯、舜不常有,陶常得存。”又誦《論語》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 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王以語涉不敬,杖流遐方。 
其中“先是優人孔吉,作老儒曰:“殿下爲堯、舜之君,我爲陶之臣。堯、舜不常有,陶常得存。”又誦《論語》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王以語涉不敬,杖流遐方”就有講到孔吉這個人物 
關于這段文言文的解釋,其實直接看也大致明白是什麽意思,至于後半段我就引用一下“准基的家”的miyakowiccan話 
珙吉是曾經出現在〈燕山君日記〉裏的名字,他得到君王寵愛,以戲子之身封官,只在曆史上留下二十幾個字,大意是諷刺君王說:「論語上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君不君、臣不臣,縱有再多米糧亦食之無味。」因而受到燕山的流放。《爾》的原作金泰文(音譯)就是因爲看到這些文字大受感動,因而激發靈感,創作出舞臺劇《爾》的。 
在話劇《爾》裏的孔吉 
“ 爾”是朝鮮時代國王尊稱4品以上仆人的稱呼。該話劇的主人公孔吉是貧民出身的藝人,並且得到了燕山君的“爾”稱呼的實際人物。得到燕山君寵愛的孔吉登上了全權管理宮中藝人的“娛樂院”的總管大奉(4品仆人)之位。 
 雖然孔吉是實際存在的人物,但戲劇的內容是虛構的。作家兼表演藝術家金泰雄(38歲)以宮中藝人孔吉作爲同性戀者得到燕山君寵愛的虛構故事爲主要內容,進行了戲劇表演。得到國王信任的孔吉忘掉藝人的本分,衷情于權力,期間陷入忌妒他的張綠水的陰謀之中而面臨死亡危機。孔吉因替他而死的朋友張生保住了性命,但覺悟到“什麽才是真正藝人應走的路”,進行諷刺燕山君的演出後,自盡身亡。 
《王》裏的孔吉 
電影裏孔吉並不貪欲,反而是一個很被動的人,有點宿命論者的感覺,一向對周圍的情況和刺激敏感,不能表明自己的觀點的性格,也沒有那樣的立場。 
長生和孔吉是一對完美組合吧,兩個人總是在一起,孔吉從長生那裏得到很多幫助,也很依賴長生,就像夫婦一樣。長生是丈夫,孔吉是夫人。然後從見到王以後就是孔吉不幸的開始了。以前總是得到幫助,遇到王以後就有了想呵護這個人(應該是指王吧)的念頭。從王那裏感覺到了王和自己相似的地方。悲劇就這麽開始,結局是孔吉和長生一起走了。
http://huamumasfamily.spaces.live.com/blog/cns!A0092F655E21486B!394.entry

朝鮮王朝>百度百科

  朝鮮王朝又稱李氏朝鮮,正式國號朝鮮國,(諺文:조선왕조,漢字: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是朝鮮半島曆史上的一個封建王朝。君主的本貫是全州李氏。 1388年,高麗禑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在開城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爲朝鮮。1395年定都于建都于漢陽(即今日首爾漢江以北地區)。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今首爾)。
  朝鮮王朝的國土大體上相當于今天韓國和朝鮮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爲界。朝鮮王朝曆經27代君主共五百余年。1896年,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與清帝國的冊封關系,改國號爲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朝鮮王朝滅亡。
政治制度
  朝鮮王朝的政治結構采用中央集權制。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後雖然官職的名稱存廢有一定的變動,但是整個李朝時期的官職制度總體上都遵循了《經國大典》的規定。
  朝鮮的官職稱爲兩班,仿照中國,分爲正從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爲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爲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爲參下官。1896年以後,修改職官制度,敕任官爲正一品至從二品,奏任官爲正三品至從六品,判任官爲正七品至從九品。武將制度,大將爲一品,副將、參將從二品,正領、副領、參領、正尉從三品,副尉、參尉從六品,正校、副校、參校另外決定。
  在國王下面,有輔佐機關——議政府,其首領稱“領議政”,相當于中國的內閣首輔。領議政之下爲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爲正一品。再下爲從一品左右贊成、正二品左右參贊。再下有舍人等職官。
  議政府之下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于中國的六部。其首長稱判書,相當于中國的六部尚書。檢察諫議機構爲司憲府和司諫院(兩府)。此外還有承政院,爲國王起草旨意。
  宗親、忠勳機構有宗親府、忠勳府、儀賓(相當于駙馬)府、敦寧府等。國學爲成均館(相當于中國的國子監)。其他機構有奎章閣、經筵廳、弘文館、藝文館等。史館稱春秋館。內廷供奉機構有內醫院、尚衣院、司仆寺、內資寺、內贍寺、禮賓寺、濟用監、內侍院等。此外還有宗廟署、社稷署、長興庫、義盈庫、冰庫、平市署、圖畫署、惠民署、造紙署、瓦署、歸厚署、典獄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養賢庫等機構。
  朝鮮王位
  武職機構有五軍營、內三廳、訓練院、世子翊衛司、扈衛廳、捕盜廳、鎮撫營、管理營、龍虎營等。首長稱大將、中軍、使等。
  外職分八道,道下爲州、府、郡、縣。漢城府判尹爲正二品。四都(開城府、江華府、水原府、廣州府)長官稱留守,爲正、從二品。地方官職爲從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護府使、牧使、從四品郡守、從五品縣令等等。
  李朝實行兵將分離制度,無定將、無定卒,類似輪流服役的預備役軍隊,而非常備軍。武官外職包括兵馬節度使、三道水軍統禦使(均爲從二品)、兵馬/水軍節制使、兵馬虞侯、水軍虞侯、兵馬/水軍僉節制使、兵馬/水軍同僉節制使、兵馬萬戶、水軍萬戶等品級。中央外派官職有觀察使、中軍、察訪等。
行政區劃
  朝鮮八道示意圖朝鮮曆代都把全國分爲八道,俗稱朝鮮八道。
  朝鮮時代的八道如下:
  京畿道,含漢城府、開城府。首府在漢城府。
  慶尚道,含慶州府、尚州牧、晉州牧;設左兵營、右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首府在慶州府。
  全羅道,含全州牧、羅州牧;設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設水營。首府在清州。
  黃海道,含黃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黃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義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護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鹹鏡道(寧安道),含鹹興府、鏡城都護府、北清都護府。首府在鹹興府。
  道之下設州、府、郡、縣。 其中,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兩道。寧安道(鹹鏡道)分南北兩道。平安道分東西兩道。江原道分嶺東、嶺西兩部。
  除了行政劃分以外,古代朝鮮還按傳統習慣將全國劃爲六個大區:關北(鹹鏡道、平安道);關西(黃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關東(江原道太白山以東的部分,又稱嶺東);畿湖(京畿道全部和忠清道的一部);湖南(忠清道一部分加上全羅道);嶺南(慶尚道)
  高宗時期,曾實行過兩次行政改革,一道把朝鮮八道分爲23府,但後來又再改成13道,即把平安、慶尚、鹹鏡、全羅、忠清五道劃分爲南北兩道,成爲十三道。
  在日據時代,朝鮮全境歸朝鮮總督府管理,朝鮮總督府將漢城府廢爲京城,漢城府轄區降爲京畿道的一個郡,一直到日本投降。其時朝鮮行政區爲13道,218個郡,2202個面、28,498個裏。
  士禍和政爭
  從十五世紀後半葉的成宗時代開始,朝鮮的統治結構逐漸擴張。官僚階層日益增多。俗稱“兩班”的文武官僚階層人數增多。以協助世祖篡位的武將勳貴權臣爲主的勳舊派,同與儒生和士大夫爲主的“士林派”首先發生黨爭。
  燕山君被廢黜後,士林派取得了勝利。士林派隨後又不斷發生內訌和分裂,包括明宗時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時的東人黨(嶺南學派)和西人黨(畿湖學派)。東人黨在政治鬥爭中得勢後又分裂爲以李滉(李退溪)爲首領的南人派和曹植 爲首領的北人派。北人派由于擁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得勢。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爲以李爾瞻爲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慶爲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後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則分裂爲清南和濁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的政變中得勢,又在顯宗時期分裂爲老論派(元老派)和少論派(少壯派)。南人派在肅宗時因依附張禧嬪而得勢。總之,李朝的中期和後期,是在混亂而無休止的黨爭中度過的。
  除了兩班和士林的黨爭外,李朝的王位更疊也令人眼花繚亂。先後發生過第一次王子之亂(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亂(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廢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變動。每一次政變都會帶來被稱爲“士禍”的誅戮和貶斥。
  宗教
  在與政治有關的宗教政策方面,由于高麗末年時朱元璋曾批評高麗因爲尊釋輕儒,會導致亡國,所以朝鮮立國後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幾位國王在位時外,曆代國王通常采取崇儒廢佛的政策,在國內拆毀佛教寺院。即使是崇佛的燕山君,他在朝時亦受到大臣的廢佛壓力。廢佛時,寺院的土地予以沒收,並對僧侶征收重稅。與此同時,高麗時期僧院的飲茶傳統也被禁止,茶道從此在朝鮮失傳,民間則以麥茶作爲替代飲料。
  在正祖時期,天主教開始傳入朝鮮。在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用朝鮮政府對西洋天文曆法和天文儀器感興趣的機會,同來京的朝鮮使臣交往,傳教士的博學多聞、教堂的莊嚴崇高、基督教教義表述的新奇觀念,也隨著這些交往傳給了朝鮮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朝鮮使臣李承熏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領洗爲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他回國之後開始了秘密傳教活動,朝鮮的天主教徒組織的地下教會、信徒迅速增加。但是朝鮮的教會屬于自發性質,沒有經過教會任命的神職人員,教徒爲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義。但朝鮮嚴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區主教決定派遣相貌與朝鮮人相同的中國傳教士進入朝鮮。1791年12月23日,周文謨教士曆盡艱辛,潛入朝鮮國境,隨即開始了傳教活動,入教信徒有兩班顯貴,也有卑賤的士卒。朝鮮政府將天主教視爲邪教,不斷逮捕處決教徒,在得知有中國傳教士潛入之後,更是加緊了搜捕,逮捕、拷打教徒。爲了保護廣大朝鮮教徒的安全,周文謨決定向朝鮮政府自首,于1801年4月19日在漢城被處決。此案被稱作“辛酉邪獄”,衆多教徒和進步思想家如李承熏、丁若鏞等人被處刑和流放。樸趾源、樸齊家等與天主教無直接關聯的北學論者也被降職、革職。韓國學者認爲,周文謨在朝鮮的活動已經超出了宗教的範疇,通過他的活動,十八世紀末的朝鮮社會在了解和吸收歐洲外來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直到19世紀末開國時爲止,李朝的統治者都一直對其采取打擊和壓迫的政策。
  後宮專政
  由于朝鮮王朝是中國清朝的冊封國,所以在1896年終止冊封關系之前,其國王不能自稱皇帝。其配偶相當于清朝的皇後,但是稱爲王妃。皇太子稱爲王世子,皇太後稱爲王大妃,太皇太後稱爲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還有嬪、貴人、昭儀、淑儀、昭容、淑容、昭媛、淑媛這些等級。按照李朝的傳統,年幼的國王在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前,由王大妃攝政,稱爲“垂簾聽政”。睿宗、成宗、明宗、純祖、憲宗、高宗時的王大妃或大王大妃都曾經垂簾。此外,中宗時的敬嬪樸氏、文定王後、肅宗時的張禧嬪、高宗時的閔妃都曾經用自身的影響幹預朝政。
  隨著女人掌握政權而來的,是王朝後期的外戚門閥勢道政治。清州韓氏、青松沈氏、安東金氏、豐壤趙氏、驪興閔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勢的家族。
  語言文字
  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創立了朝鮮民族的文字訓民正音。
  天文學和地理學
  朝鮮王宮內的科研機構制造了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以及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精密儀器。宮廷曆法機構編寫了《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諸家曆象集》等書籍。18世紀初,實學派還將西方的地轉說引入朝鮮。
  世宗時代,編纂了八卷本《地理冊》,按照一定的體系詳細敘述了朝鮮各州郡的曆史變遷、名稱由來、山川、部曲、城池、官坊、烽燧、橋梁、津渡、驛站、按姓氏分類的居民構成、牧場、土産、手工業種類、土地的肥瘠、田結數、租稅、供納、運輸、四季氣候、風俗和路程,相當于一部地理方面的百科全書。與此同時編纂了各地的地方志,此後又編寫了《東國輿地勝覽》、《東國輿地備考》等地理書籍。地圖方面,先後編纂了《八道州郡圖》、《八道山川圖》、《八道圖》、以及按照比例尺繪制的《大東輿地圖》。
  實用科學
  朝鮮時期實用的發明創造活動同樣非常活躍。農業書籍《農家集成》、《農事直說》、《農桑輯要》、《四時纂要》、《課農小抄》等重要書籍。制造並改進了雨量計、水文計等科學儀器。高麗時期發明的銅活字印刷技術和排版術得到廣泛應用,1403年在漢城設置了鑄字所。17世紀的實學家還深入研究研究西洋算學,洪大容編寫了《籌解應用》,把古代算術發展到包括代數學和幾何學在內的現代數學。
  醫學
  醫學方面,朝鮮參考中醫理論,按照土産藥材和氣候創造了朝鮮的醫學理論,按科對疾病加以分類,建立了治療大綱,並首度提出了預防醫學的概念。宮廷和民間編纂了許多著名的醫學書籍,如《東醫寶鑒》、《醫方類聚》、《鄉藥集成方》、《本國經驗方》。
  文學、音樂、美術
  景福宮
  朝鮮的文學、繪畫、詩歌、音樂、舞蹈也非常興盛。李朝時期,出現了金時習、鄭澈、林悌等著名詩人,出現了《熱河日記》、《壬辰錄》、《金鼇新話》、《謝氏南征記》、《九雲夢》等小說和文學作品。在十七世紀,還出現了《春香傳》、《洪吉童傳》、《沈清傳》等用朝鮮文字寫成的小說。通俗詩歌和小說的興起,促使人民注意社會的種種弊端,鼓勵人民參加社會改革。
  朝鮮宮廷音樂機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曲,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此外,在著名的高麗青瓷的基礎上,李朝時期還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朝鮮白瓷。李朝在螺鈿、漆器、金屬、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繡、砂器等工藝方面也留下了很多具有獨特色彩的寶貴遺産。

  實學派與退溪派
  朝鮮采用儒教思想治理國家,忠、孝被認爲是最大的美德。在官方的許可下,一些引退的士大夫和有學問的大學者在家鄉建立了書院,並在全國得到推廣。書院享受免稅的待遇,並有自己的田産。但是到王朝末期,書院已經成了儒生發泄對政權不滿的地方,因此很多書院被下令關閉。17世紀以後,李朝社會逐漸衰落,教育陷入停滯,官方教育的主要內容——儒學中的朱熹性理學派脫離了實際生活,陷于空談。這時出現了實學派的思想。
  新出現的實學派學者認爲,人民的生活狀況比士大夫所極爲珍視的合法性和禮制問題更加重要,“若農民民不聊生,任何國家都無法生存,而即令沒有君主,人民卻能照樣興旺發達。”這就是構成實學基礎的新潮思想。肅宗時期的學者柳馨遠在他的《蟠溪隨錄》中提出了下列措施:
  1. 建立一種利益能由大家公平分享的土地制度;
  2. 實行推薦制,代替科舉制;
  3. 爲所有人確立均等機會;
  4. 改革政府機構;
  5. 采用新學。
  他的建議沒有爲官方所接受,但是他的改革派思想卻成了實學的主流。他把重點放在農業上,因爲他所建議的改革能否成功,取新局面于農業問題的解決。與官府無關的學者育感需要從事實學。官府系統則一心進行內部爭權鬥爭,同時各派在對新儒教禮制的不同解釋上發生沖突。到英祖、正祖朝,朝鮮出現了柳得恭、李德懋、洪良浩、樸趾源、樸齊家、洪大容、丁若鏞等實學大家,擺脫了已經變成僵死教條的朱子學說的束縛,主張向當時的中國學習利物厚生的學問。朝鮮出現了最初的民族意識、民本意識、改革意識和人道主義思想。除了提出理論之外,實學派在農業、醫學、數學、築城學、工程學、天文學、地理學等方面,也通過當時的中國吸收西洋的先進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李退溪繼承了明朝末年王陽明的思想,並發展起來,成爲了退溪派。

經濟
  朝鮮王朝時期王朝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農業稅收。稅收以貢米爲主,雜以少量地方土特産,很少征收貨幣地租。因此農業成爲經濟的關鍵。在土地問題上,李朝確立了高麗末期開始的科田制,廢除了貴族占有大片土地的現象,並解放了大批奴婢。世祖時期,在1466年制定了職田制,田地只授予在職官員,在其去職後由國家收回,以提高國家的稅收,防止兩班貴族對土地的兼並。隨著開墾荒地和農具的改進,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貨幣的機能逐漸提高。因此,不僅各地商業日益發達,對外貿易也進入正常的軌道。
  17世紀後,私營的手工業場取代了官營的工場,刺激了爲出售而生産貨物的手工業發展。商業活動的增加還促進了商業性農業的興起,而商業性農業的興起又促使農村生活開始性發生變化。朝鮮的宮廷用度、百官俸祿都來自田稅米谷,此外一切恒常及臨時使用之物,如絲綢、藥材、馬匹、衣料、紙張、菜蔬等等均責之于土貢。英祖之前的幾代國王對此制度進行改革,采取切合實際的政策,允許邊遠地區將貢物折成米,然後用米納稅,交到附近的港口,稱之爲貢價米。在山區允許繳納土産來代替糧食。貢價米發到各個衙門手中,由其自行采辦所需物資,或者交人承包采購。承包者即爲“貢人”,後來發展成朝鮮商人的主力。
  18世紀,朝鮮的國內和國際商業活動量迅速增加,通過經由行會組織擴大的壟斷和批發銷售,出現了資本積累。許多從事貿易的商人集中在漢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領有執照的貢物供應商與街巷小店主之間的傳統分野,被融合到一種壟斷和批發體制的結構之中。臨時商店的設立原來是爲了滿足人民在特殊場合(如科舉考試、國王出巡和其它全國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這些店鋪在這種場合過去後,仍繼續向普通百姓供應食品和雜貨。這些店鋪是由小店主在臨時搭起的棚屋裏經營的,他們不管怎樣都依賴批發商。批發商的價格方針對漢城百姓的生活有著直接影響。手工匠往往成爲個體生産者。有些人甚至發展成工廠廠主,取得了銷售自己産品的壟斷特許權。在一些情況下,僅僅做經營某些商品的批發商比從事物品生産更有得可圖。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對已獲得特許的的商品作少許改進而創立一種新商品來獲得特許證,已成爲一種風氣。特許證確保壟斷和受到政府保護。朝鮮義州地區所謂的“灣商”(首領爲當代巨富林尚沃)壟斷了來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貿易,還有一些批發商在全國有著人參銷售網。此時朝鮮人參生産已經從單純的采集山參和在山間種植人參發展爲大規模的參田,並將采摘的人參蒸幹加工制成紅參,在中國深受歡迎。
  到英祖時期,朝鮮和清朝、日本之間的貿易額迅速增長。其中除了中朝邊市貿易的牛、馬、鹽、鐵之外,最重要的是對清朝的人參貿易。人參貿易又稱爲八包貿易,每包人參爲10斤,朝鮮允許到中國的使團—所謂“燕行”人員—每人攜帶八包。後來因朝鮮邊民越境采參傷害中國地方官員,朝鮮政府停止人參出口,使團按每斤人參25兩白銀計算,可以攜帶2000兩白銀去中國購買商品。後來爲了防止白銀過度外流,又折合成價值2000兩白銀的朝鮮貨物,如皮毛、紙張、海産幹貨等雜物。高級官員可以攜帶一個半八包(3000兩白銀)的貨物。由于使團內象譯官等低級官員資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虛而入,或貸款給譯官,或直接爲使團提供包參和包銀,從中國購買商品。他們出售人參和朝鮮其他産品來換取日本的白銀、中國的織物、日用雜貨、金屬品、書籍、藥材、染料,還有朝鮮王室所用的藥材、珠寶、蘇杭綢緞等奢侈品,采購量相當大。一些朝鮮巨商爲了追求利潤,甚至充當使團的馬夫、奴子,隨同使節團前往中國。
  從朝鮮輸送到清朝的商品包括馬匹;貂、水獺、青鼠、豹等毛皮;海參、鮑魚、蝦、魚、海帶等海産幹貨;金、銀、銅、豆錫、生鐵、鋼鐵等金屬;白紙、壯紙、桑皮紙等紙張;人參、胡椒、白礬、幹姜等藥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蘋果、柿、栗等幹鮮果品。從清朝輸入朝鮮的有牛、羊、騾、驢等牲畜;剪刀、鑷子、針、床爐、釜、皮箱、馬鞍、雨傘、木箸、算盤、梳子、紐扣、煙袋、眼鏡、瓷器、毛綿紙、鬥方紙、火石、火鐮、筆、墨、硯、銅壺、錫壺、指南針等日用雜貨;各種金屬制品如鏟、犁、鏵、鋸等工具;金、銀、銅制錢等通貨;棉花、棉紗、生絲等紡織原料;各種棉布;各種錦緞綾綢;各種男女成衣、帽子、鞋襪;各種染料;各種食品;各種藥材;各種書籍;乃至于進口珠寶玉石、漆器牙雕、家具古董、釵環首飾、自鳴鍾、自鳴琴等西洋玩好、貓狗鸚鵡等珍禽異獸。此外還有清朝嚴禁出口的天文、曆法、地理、曆史類書籍,以及牛角、火藥、硝石、硫磺等軍用品,米、豆、麥等谷物,以及生絲銅鐵等物,主要是由使團私帶和走私進口。
  除了中朝貿易之外,朝鮮的廛貢商人還作爲中日貿易的轉口商,用從日本貿易得來的白銀到中國購買絲等物,再將中國的絲出口到日本換取白銀。朝鮮“貿白絲于清國者,皆入倭館,則輒得大利。白絲百斤,貿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館,則價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絲雖累萬斤,皆能售之”。在英祖時期,開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參批發和出口貿易活動中與漢城、義州的同行(京商、灣商)展開激烈的競爭,在日本和中國之間進行三方國際貿易。他們從朝鮮寺廟裏的生産者那裏大量買進紙張(高麗紙),從東部海岸買進海帶、海參等幹貨,從中部和北部山區獵人那裏買進水獺、豹、虎等野獸的毛皮,從中國進口白絲、錫,從日本進口紅銅、鐵器,這些商品都是用來進行這種三方國際貿易的。此外,朝鮮通過琉球向南洋的轉口貿易也有發展,從南洋進口藥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國都城首裏城(朝鮮稱爲海浦)出現了專門航行到朝鮮的琉球貿易船。李重煥在《擇裏志》一書中,李寅文在畫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別敘述和描繪了貿易船只經常來往于這些邊遠港口的情景。後朝鮮政府規定造參以松商(開城商人)爲主,出口則以京商與灣商(漢城、義州商人)爲主。尤其灣商到了林尚沃的時代,不僅如前文所說壟斷了國內貿易,而且還代政府收稅、經營銀錢兌換、經紀海外貿易。
  朝鮮商人的這種商業壟斷和批發活動造成了對銀和銅的更大需求,促進了采礦業的發展。倭亂之前在政府嚴格控制下的礦山交給了私人經營者。在十七世紀,朝鮮全境有68個銀礦在開采,但是銅礦業不是很發達,因爲朝鮮的銅主要是依靠日本供應的。然而在十八世紀,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銅,而與清朝的貿易也要求朝鮮大量供應銅,所以朝鮮的銅礦也發展起來了。英祖以通過增加錢幣的鑄造來鼓勵貨幣流通,所以物價不斷上漲,漢城市民如果不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與了商業活動的話,他們的生活會受到威脅。1801年以後,灣商中的林尚沃聲名逐漸遠播,使當代朝鮮人對經商的看法轉爲正面,許多兩班和平民不顧自己的身份,也起而從事各種商業活動。此外漢城在18世紀作爲工商業城市已有了長足進展,19世紀後貿易更勝往年。老百姓對諸如刀、文具、煙竹、衣帽、餐具、農具等手工藝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對婦女戴裝飾性假發的限制實際上也消失了。

對外關系
  在對外政策方面,朝鮮對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對于日本和滿洲政權則采取敵視的態度。1592年,發生了壬辰倭亂,朝鮮遭到日本入侵,並引至光海君被廢。1627年和1636年,朝鮮又先後兩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後金政權入侵,已經失去遼東領土的明朝無力支援朝鮮,朝鮮承認後金爲兄朝鮮爲弟的兩國關系。1636年後金隨著更名爲清朝對朝鮮要求來朝貢而打明朝,朝鮮不接受清朝的要求而發表不承認皇太極爲中華天子。皇太極親自率領12萬士兵入侵朝鮮,朝鮮投降而接受清朝的冊封。
  1876年,日本與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朝鮮開國。1894年,爲了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清朝與日本進行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後,朝鮮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成爲近代國家。1896年,朝鮮國王高宗稱帝登極,將國名改爲“大韓帝國”。但是日本控制了朝鮮的內政和外交,並在朝鮮設立了朝鮮統監一職。
  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會派遣秘使,尋求國家獨立而被勒令退位。1910年,日本與所謂的“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大韓帝國”成爲日本的一部分,朝鮮王朝滅亡。

國王列表
太祖李成桂朝鮮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中宗 李懌 1488年—1544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顯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肅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莊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純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憲宗 李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莊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爲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莊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爲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爲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純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年號
  太祖 李成桂 用明朝年號 (洪武)
  定宗 李芳果 用明朝年號 (建文)
  太宗 李芳遠 用明朝年號 (永樂)
  世宗 李祹 用明朝年號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文宗 李珦 用明朝年號 (景泰)
  端宗 李弘暐 用明朝年號 (景泰)
  世祖 李瑈 用明朝年號 (景泰、天順、成化)
  睿宗 李晄用明朝年號 (成化)
  成宗 李娎 用明朝年號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用明朝年號 (弘治、正德)
  中宗 李懌 用明朝年號 (正德、嘉靖)
  仁宗 李峼 用明朝年號 (嘉靖)
  明宗 李峘 用明朝年號 (嘉靖、隆慶)
  宣祖 李昖 用明朝年號 (隆慶、萬曆)
  光海君 李琿 用明朝年號 (萬曆)
  仁祖 李倧 用明朝及清朝年號 (萬曆、天啓、崇禎、崇德)
  孝宗 李淏 用幹支紀年,同中國來往使用清朝年號
  顯宗 李棩 幹支紀年
  肅宗 李焞 幹支紀年
  景宗 李昀 幹支紀年
  英祖 李昑 幹支紀年
  正祖 李算 幹支紀年
  純祖 李玜 幹支紀年
  憲宗 李奐 幹支紀年
  哲宗 李元範 幹支紀年
  高宗 李熙 年號:建陽/光武 (1896年以前用幹支年號及檀君紀年)
  純宗 李坧 年號:隆熙

年表
  1392年 - 李成桂在開京即位
  1393年 - 國號變更爲朝鮮
  1398年 - 第一次王子之亂(戊寅靖社)
  1400年 - 第二次王子之亂
  1401年 - 明朝正式冊封朝鮮國王
  1404年 - 與日本室町幕府建立往來
  1419年 - 對馬島日本人入侵
  1434年 - 平定女真部落,建立東北邊境四郡六鎮
  1443年 - 開始制訂訓民正音(1446年公布)
  1453年 - 癸酉靖難(世祖篡位)
  1469年 - 完成經國大典
  1498年 - 戊午士禍
  1504年 - 甲子士禍
  1510年 - 對馬島日本人入侵(三浦倭亂)
  1516年 - 中宗反正
  1519年 - 巳卯士禍
  1545年 - 乙巳士禍
  1547年 - 丁未士禍
  1551年 - 乙卯倭變
  1555年 - 設置備邊司
  1559年-1562年 - 林巨正之亂(黃海道農民戰爭)
  1575年 - 士林派分裂爲東人、西人
  1592年-1593年 - 壬辰倭亂
  1597年-1598年 - 丁酉再亂
  1607年 - 與江戶幕府恢複往來
  1608年 - 大北派擁立光海君,北人政權開始
  1609年 - 朝日通商條約,日本派遣朝鮮通信使
  1619年 - 薩爾滸之戰,明朝和朝鮮聯軍敗于後金軍
  1623年 - 仁祖反正
  1627年 - 後金軍進攻朝鮮(丁卯胡亂)。
  1636年 - 清帝皇太極親征朝鮮(丙子虜亂)。
  1637年 - 仁祖向大清投降,朝鮮終止與明朝的冊封關系
  1660年 - 禮論事件,西人與南人對立
  1683年 - 西人分裂爲老論派與少論派
  1721年-1722年 - 辛壬士禍。
  1728年 - 李麟佐之亂。
  1784年 - 基督教傳入朝鮮。
  1791年 - 開始鎮壓基督教
  1796年 - 建設水原城(華城)
  1801年 - 大規模鎮壓基督教
  1804年 - 士林派統治終結,開始安東金氏的勢道政治
  1811年 - 洪景來之亂(平安道農民戰爭)
  1861年 - 金正浩完成朝鮮全圖、大東輿地圖
  1862年 - 壬戌民亂(慶尚道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1863年 - 成立大院君政權
  1866年 - 丙寅邪獄。謝爾曼將軍號事件。
  1873年 - 大院君退位,閔氏幹政
  1875年 - 江華島事件
  1876年 - 與日本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1882年 - 壬午軍亂。簽訂《朝美修好條約》
  1884年 - 甲申政変,開化派政變失敗
  1894年 - 東學黨之亂(甲午農民戰爭),甲午戰爭爆發
  1895年 - 日本人暗殺閔妃
  1896年 - 日本與清朝簽訂《馬關條約》
  1897年 - 高宗改年號光武,稱帝登極,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改國名“朝鮮”爲“大韓帝國”
  1910年 - 李完用與日本特使簽定《日韓合並條約》,大韓帝國淪爲日本殖民地。
http://baike.baidu.com/view/67512.html?tp=5_11

朝鮮王妃>百度百科  

  1.太祖高皇帝 李成桂1335-1408
  諡號加尊號--康獻 至仁啓運應天肇通光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 諱旦,字君晉;初諱成桂,字仲潔,號松軒,潛邸時所稱
  神懿高皇後 安邊韓氏—原封爲節妃,定宗1398年即位,加封尊號神懿,1897年承仁純聖神聖王後
  神德高皇後 谷山康氏--原封爲顯妃,順元顯敬
  2. 定宗大王 李芳果1357-1419
  諡號加尊號--恭靖 懿文莊武溫仁順孝, 諱曔 字光遠 初諱芳果
  安定王後 慶州金氏—原封德媛,之後被封爲德妃,1400年太宗繼位後,封爲順德王大妃,溫明莊懿
  3.太宗大王 李芳遠1367-1422
  諡號加尊號--恭定 聖德神功建天體極大正啓佑文武叡哲成光孝, 諱芳遠,字遺德
  元敬王後 驪興閔氏1365-1420,徽號—元敬章德昭烈,原封貞嬪,1400年封爲靜妃,世宗繼位後封爲厚德王大妃,厚德爲尊號
  扶幼執政—其兄長支持大兒子讓寧大君,太宗晚年生重病懷疑王妃與其妻舅將扶幼執政,曾釀起要廢妃,之後太宗要求大兒子讓寧大君內禪四弟世宗
  4.世宗大王 李祹1397-1450
  諡號加尊號--莊憲 英文睿武仁聖明孝, 諱祹,字符正
  昭憲王後 青松氏 原封爲三韓國夫人,1408世宗冊封爲世子後,封爲敬嬪,1418年世宗繼位後封爲恭妃,1432年世宗規定王之正室均以王妃稱之,不再加上**妃,同時也以中宮殿稱呼王妃殿,尊號--宣仁齊聖
  5. 文宗大王 李珦 1414-1452
  諡號加尊號--恭順 欽明仁肅光文聖孝, 諱珦,字輝之
  顯德王後 安東權氏—1418-1441年,1431年是爲當時世子魯山君(之後爲文宗)之承徽,1433年封爲良媛,1437年封爲純嬪,1441生下端宗後因産後病死亡, ,尊號仁孝順惠
  文宗死後,當時宮中最大者爲世宗的嬪妃—惠嬪楊氏,以及文宗的寵妃-貴人洪氏與梁氏,政策決定權曖昧不明,世祖(首陽大君)發起癸酉靖難,開始確定議政府,使相權縮小,中央集權強化,王權加以強化,並且斥佛倡儒(文宗與端宗都有傾佛傾向),確定戶籍制度還有國防軍事制度
  6. 端宗大王 李弘暐 1441-1457
  諡號加尊號--純定 安莊景順敦孝, 諱弘暐
  定順王後 礪山宋氏,1440-1521,由于個性勤儉恭順,所以死後第二年端宗本來要選妃因而取消,1455年世祖原本還追封爲懿德王大妃,但是成三問與樸彭年等所謂死六臣發起端宗複位運動,使得1457年世祖降端宗爲魯山君,王大妃也被降爲夫人,1698年肅宗年間複位
  7.世祖大王 李瑈1417-1468
  諡號加尊號--惠莊 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 諱瑈,字粹之
  貞熹王後 坡平尹氏 1418-1483 1469-1476垂簾聽政
  1428與世祖舉行嘉禮—封爲樂浪府大夫人,1455封爲王妃,1457尊號慈聖,1468開始攝政,1469年睿宗即位時上尊號—欽仁景德宣烈明順徽懿,當時睿宗14歲,其與睿宗同位攝政,1471年再上尊號元淑慎惠神寧,睿宗死後,欽選睿宗之二侄子(德宗之子)者乙大君爲繼位者, 是爲成宗,繼續垂簾聽政直到1476年成宗親政
  8. 德宗大王(追諡) 李暲1438-1457
  諡號加尊號--懷簡 宣肅恭顯溫文懿敬,諱暲,字原明;初諱崇
  昭惠王後 清州韓氏—1437-1504,曆史上多稱她爲仁粹大妃,1455封爲世子嬪粹嬪,1470年成宗即位後封爲仁粹大妃,晚年因爲燕山君調查其生母尹妃被廢之事,而在病床上遭其孫子燕山君羞辱迫害
  9.睿宗大王 李晄 1450-1469
  諡號加尊號--襄悼 欽文聖武懿仁昭孝,1457年,8歲被封爲世子,20歲死去, 諱晄,字明照, 初字平甫
  章順王後 清州韓氏 1445-1461,當時重要門閥韓明澮之女,1460年行嘉禮,封爲世子嬪,備受世祖疼 愛,1460年生下仁城大君(仁城大君五年後死去),1461年生下公主後死去,其與成宗第一王妃恭惠王妃是親姊妹
  安順王後 清州韓氏 ~1498年 1462年封爲王妃,1466年生齊安大君,原爲繼承王位的第一順位人選,但因世祖貞熹王後反對,加上成宗之生母昭惠王後運用計謀而變成8歲的成宗繼位,1472封爲仁惠大妃,1497年燕山君加封爲明懿王大妃,1590上尊號章聖,1604年又上尊號徽徽,貞憲,
  10.成宗大王 李娎1457-1494
  諡號加尊號--康靖 仁文憲武欽聖恭孝, 諱娎
  恭惠王後 清州韓氏 1456-1474年,1467年封爲世子嬪,1469年成宗即位成爲王妃,1474年死後上尊號 恭惠,1498年加封尊號徽懿慎肅
  廢妃鹹安尹氏 1474年恭惠王後死,燕山君之生母淑儀尹氏成爲繼妃,1479年因爲成宗寵妃嚴淑儀與鄭淑儀讒言以善妒被廢,1480年被賜死,(其與成宗之生母仁粹大妃不和而遭排斥),
  貞顯王後 坡平尹氏 1462-1530,原爲成宗之淑儀,1480年成爲王妃,1497年尊號慈順,1504加上尊號和惠,1506年支持反正大臣廢燕山君,中宗(其子大君繼位)是爲中宗反正,1530年死後又加尊號昭懿欽淑
  11.燕山君 爲廢岀,無祖位名與廟號 1476-1506
  1496年追崇生母尹氏爲大妃
  其夫人居昌慎氏,父親爲慎承善,兄長爲慎守勤,與成宗之第一王妃端敬王妃爲親姑侄關系
  12.中宗大王 李懌1488-1544
  諡號加尊號--恭僖 徽文昭武欽仁誠孝, 諱懌,字樂天
  端敬王後 居昌愼氏 1487-1557,1499年封爲晉城君府夫人,1506年中宗剛即位被封爲王妃.因其父爲燕山君之義兄又是國舅,而被廢位,1739年王妃名號才複位
  章敬王後 坡平尹氏 1506年封爲淑儀,1507年封爲王妃,1511年生孝惠公主,1515年生仁宗因爲産後病死去,徽號淑慎明惠,1547年明宗加封尊號宣昭懿淑
  文定王後 坡平尹氏 1501-1565年,1517年7月19日入宮冊封爲王妃,1534年慶源大君(即明宗),1545年開始八年垂簾聽政,尊號慈懿
  中宗34年封文定王後之子爲慶源大君,仁宗實錄上寫到—當時仁宗病危,遺命12歲的慶源大君繼位
  13. 仁宗大王 李岹1515-1545
  諡號加尊號--榮靖 獻文懿武章肅欽孝, 諱岹 ,初諱峼,字天胤
  仁聖王後 羅州樸氏 1514-1577 1524年行嘉禮封爲世子嬪,1544年進封爲王妃,1547年上封尊號恭懿,徽號孝順,殿號孝慕
  14.明宗大王 李峘1534-1568
  諡號加尊號--恭憲 獻谷昭文光肅敬孝, 諱峘,字對陽
  仁順王後 青松沈氏 1575年死于昌慶宮,44歲,徽號宣烈,1569年上封尊號懿聖
  15.宣祖 李昖1552-1608
  諡號加尊號--昭敬 正倫立極盛德洪烈至誠大義格天熙運景命神曆弘功隆業顯文毅武聖睿達孝, 諱昖,初諱鈞
  宣祖生母爲河東府大夫人鄭氏,之後宣祖封爲德嬪,
  懿仁王後 磻南樸氏 1555-1600 1569年行嘉禮冊封爲王妃,1590年尊號章聖,1604年加尊號徽烈,1610年加尊號貞憲
  仁穆王後 延安金氏 1584-1632 史上多稱爲仁穆大妃,1602年19歲封爲王妃,1606年生宣祖唯一嫡岀子永昌大君,1614年其子永昌大君以及父親延興府院君金悌男被光海君以謀反罪名遭殺害,1612年光海君要求廢大妃,1618年被光海君幽禁于西宮五年,1623年仁祖反正成功才複位,尊號爲昭聖貞懿明烈,徽號爲光淑莊正
  仁穆大妃的遭遇曾被宮中宮女寫成癸醜日記,與仁顯王後傳和恨中錄(思悼世子-莊祖之妃洪氏著)同爲朝鮮朝宮中小說三部曲
  16.光海君李琿 被廢,無諡號也無尊號 1575-1641
  夫人爲文城郡夫人文化柳氏,死于1623年
  17.元宗大王(追諡) 李琈1580-1619
  諡號加尊號--敬德仁憲靖穆章孝
  仁獻王後 綾州具氏 仁祖生母,1578-1626,原封爲定遠君(元宗原爲定遠君)府夫人,後來又被封爲遠珠府夫人,還被封以宮號啓運宮,1626年死去,1632年追崇仁獻王後,加封尊號敬懿貞靖
  18.仁祖大王 李倧1595-1649
  諡號加尊號--開天肇運正紀宣德憲文烈武明肅純孝,號松窓,潛邸時所稱
  仁烈王後 清州韓氏 1594-1635 1610年封爲綾陽君(仁祖原爲綾陽君)清城縣夫人,1623年仁祖即位封爲王妃,16325年生下龍成大君後死去,1651年孝宗追尊尊號明德貞順
  莊烈王後 漢陽趙氏 1624-1688,又稱趙大妃,1638年15歲成爲王妃,1649年仁祖死後,1651年孝宗上尊號慈懿,1659年孝宗死,爲了這位仁祖繼妃要爲孝宗服喪期年(1年)或是齊衰(3年),引發朝鮮朝第一次服喪問題,因爲孝宗爲仁祖第二嫡子,當年仁祖的世子-昭顯世子死去時,趙大妃是守喪1年,但是帝王去世,宮中都要爲他服喪三年,所以問題就來了,畢竟孝宗並非嫡長子身份入繼,所以這位長命的王妃要服幾年喪引發朝臣中南人與西人之第一次黨爭
  19.孝宗大王 李淏1619-1659
  諡號加尊號--欽天達道光谷弘烈宣文章武神聖顯仁明義正德 字靜淵,號竹梧,潛邸時所稱
  仁宣王後 德水張氏 1618-1674 1630被封爲豐安府夫人,1645年昭顯世子死,鳳林大君成爲世子,成爲世子嬪,1649年孝宗繼位成爲王妃,1674年死時又引發顯宗服喪大功(9月)或期年之服喪糾紛
  20.顯宗大王 李棩 1641-1674
  諡號加尊號--昭休衍慶敦德綏成純文肅武敬仁彰孝 諱棩,字景真
  明聖王後 清風金氏 1642-1683 1651封爲世子嬪,顯宗繼爲後封爲王妃,1683年于儲承殿42歲死去
  21.肅宗大王 李焞1661-1720
  諡號加尊號--僖順 顯義光倫睿聖英烈裕謨永運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啓休篤慶正中協極神毅大勳章文憲武敬明原孝, 諱焞,字明普
  仁敬王後 光山金氏 1616-1680,1713尊號光烈,1722徽號孝莊明顯,1753年徽號宣穆,1776年殿號惠聖,
  仁顯王後 驪興閔氏 1667-1701尊號孝敬淑聖莊,徽號純元化懿,殿號貞穆
  仁元王後 慶州金氏 1687-1757, 1711尊號惠順慈敬,1711又上尊號獻烈光宣顯徽號-定懿章穆,殿號-孝昭
  22.景宗大王 李昀1688-1724
  諡號加尊號--恪恭 德文翼武純二宣孝, 諱昀,字輝瑞
  端懿王後 青松沈氏 1686-1718 ,1697年封爲世子嬪,來不及作王妃就死了,1720追封殿號永徽,1726年尊號恭孝定穆
  宣懿王後 鹹從魚氏 1705-1730,1718年受封世子嬪,1720景宗即位持爲王妃,英祖繼位後成爲敬純王大妃,膝下無子,個性溫和,尊號敬純,徽號孝仁惠穆
  23.英祖大王 李昑1694-1776
  諡號加尊號--莊順 至行純德英謨毅烈章義洪倫光仁敦禧體天建極聖功神化大成廣運開泰基永堯明舜哲幹健坤寧配命垂統景曆洪休中和隆道肅莊彰勳正文宣武熙敬顯孝 諱昑,字光叔,號養性軒
  貞聖王後 達城徐氏 1704封爲達城郡夫人,1721年封爲世子嬪,1724年死去,1740年上尊號惠敬,1753年又上尊號莊慎康宣,1756年又上尊號恭翼仁徽昭獻,1772年殿號端穆章和
  貞純王後 慶州金氏 1745-1805 1759封爲王妃,與當時世子-思悼世子之間有爭論(背後代表的世大夫勢力正在黨爭),1776年正祖即位,其家族代表的辟派失勢,但是1800年純祖即位後,賜死恩彥君,以果斷的政治手腕維持政治秩序,1778年徽號端穆章和,尊號順聖哲明宣隆仁
  24.眞宗昭皇帝 (追諡)李緈1719 - 1728
  諡號加尊號--恪湣 溫良睿明哲文孝章, 諱緈,字聖敬
  孝純昭皇後 豐壤趙氏 1715-1751 1724年與孝章世子(真宗)行家禮,1735年封爲賢嬪,1776年莊獻世子(思悼世子)長男-正祖入繼承統孝章世子,正祖即位後封爲大妃
  25.莊祖懿皇帝 (追諡) 李愃1735-1761
  諡號加尊號--思悼綏德敦慶弘仁景祉章倫隆範基命彰休贊元憲誠啓祥顯熙神文桓武莊獻廣孝, 諱愃,字允寬
  獻敬懿皇後 豐山洪氏 1735-1815 曆史上常被稱爲惠慶宮洪氏,1735年成爲思悼世子的世子嬪,封爲惠嬪,到了正祖年間加封惠慶宮宮號
  26.正祖宣皇帝 李祘 1752-1800
  諡號加尊號--敬-天明道洪德顯謨文成武烈聖仁莊孝 諱祘,字亨運,號弘齋
  孝懿宣皇後 清風金氏 1753-1821 1762年封爲世孫嬪,1776年進封王妃,死于慈慶殿,徽號睿敬慈粹
  27.純祖肅皇帝 李玜1790-1834
  諡號加尊號--宣恪 淵德顯道景仁純禧體聖凝命欽光錫慶繼天配極隆元敦休懿行昭倫熙化浚烈大中至正洪勳哲謨幹始泰亨昌運弘基高明博厚剛健粹精啓統垂曆功裕範文安武靖英敬成孝, 諱玜,字公寶,號純齋
  純元肅皇後 安東金氏 1789-1857 1802年冊封王妃,1824年尊號明敬,憲宗年間進號大王大妃,1827年又上尊號文仁光聖隆禧正烈宣徽英德,1857年又上尊號慈獻顯倫洪化神運
  28.文祖翼皇帝 (追諡)李旲1809 - 1830
  諡號加尊號--康穆 體元贊化錫極定命成憲英哲睿誠淵敬隆德純功篤休弘慶洪運盛烈宣光浚祥堯欽舜恭禹勤湯正啓天建統神勳肅謨幹大坤厚廣業永祚莊義彰倫行健配寧基泰垂裕熙範昌禧立經亨道成獻昭章致中達和繼曆協紀剛粹景穆峻惠衍祉宏猷愼徽綏緖佑福敦文顯武仁懿孝明, 諱旲 字德寅,號敬軒
  神貞翼皇後 豐壤趙氏 1808-1890 1820年12歲行嘉禮成爲世子嬪,1827年生憲宗,1830年王世孫冊封,1834年憲宗繼位,期間純元王大妃垂簾聽政18年,1857年純元王大妃去世,神貞才被封爲王大妃,年高宗繼位也垂簾聽政,尊號加殿號--孝裕獻聖宣敬正仁慈惠弘德純化文光元成肅烈明粹協天隆穆壽寧禧康顯定徽安欽倫洪慶泰運昌福熙祥懿謨睿憲敦章啓祉景勳哲範神貞翼皇
  29.憲宗成皇帝 李奐1827-1849
  諡號加尊號--莊肅 體健繼極中正光大至聖廣德弘運章化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宗成皇帝 諱奐,字文應,號元軒
  孝顯成皇後 安東金氏 1828-1843 1837年成爲王妃,1851年上封尊號敬惠靖順端聖粹元
  孝定成皇後 豐山洪氏 1844年封爲王妃,1849年哲宗與高宗繼位成爲王大妃,死于1904年
  尊號加殿號--明憲淑敬睿仁正穆弘聖章純貞徽莊昭端禧粹顯懿獻康綏裕寧慈溫恭安
  30.哲宗章皇帝 李升1831-1863
  諡號加尊號--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欽命光道敦元彰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 諱升,字道升,號大勇齋
  哲仁章皇後 安東金氏 1837-1878 1851年冊封爲哲宗王妃,尊號加殿號明純徽聖正元粹寧敬獻莊穆
  31.高宗太皇帝 李熙1852-1919
  諡號加尊號--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立紀至化神烈巍勳洪業啓基宣曆幹行坤定英毅弘休壽康文憲武章仁翼貞孝, 諱熙,字聖臨;初諱載晃,字明夫,號誠軒
  明成太皇後 驪興閔氏 1851-1985尊號加殿號--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洪功誠德
  32.純宗孝皇帝 李坧1874-1926
  諡號加尊號--文溫武寧敦仁誠敬
  純明孝皇後 驪興閔氏 1872-1904,1882年爲世子嬪,1904年因水腫而死,一生未生一子半女
  純貞孝皇後 海豐尹氏 1894-1966,1910年純宗召開會議,在衆大臣要求下要將玉璽交出並按手印時,躲在一旁屏風偷聽的尹氏出手阻止,還將玉璽藏起來,結果仍被其父尹德榮強行一手奪走…終身未有子女,晚年篤信佛教
  33.懿湣皇太子英王 李垠諡號加尊號--文仁武莊至孝明暉 1897-1970
  太子妃—日本貴族梨本宮方子,夫婦住在日本直到1965年韓國准予回國
http://baike.baidu.com/view/527853.html?tp=7_11

上一篇:《明成皇后》

下一篇:《王的男人》

日本藤素 2020-01-05 08:10:36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阿楨 2014-01-23 09:13:30

雙面君王與朝貢體系

  台評哈《雙面君王》哈到韓流1成為亞洲的好萊塢2了。其實《雙》片喜劇部分尚可!扳起臉當王就失史實失法理了!
  談起「影視史學」3,別說韓國歷史劇4失實,就連【圖博館‧影視史學】上百部的影視也多失實!
  問題是《雙》片完全顛覆了當時朝鮮史觀!
  韓國要獨立於儒家中華文化圈,當然要否定當時的韓中朝貢體系5。不只如此,還要對對東亞輸出此種去中國化6觀點,雖然儒家中華文化曾是東亞的「普世價值」。
  不就是「軟實力」7,重造「中國模式」8就是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29182

阿楨 2013-11-17 11:29:48

(楨:朝貢體系 詳參【圖博館】:《亞洲歷史》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9291992
軟實力 詳參【圖博館】:《柔性權力》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4360514
《中國模式》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4402218
【雙面君王】 詳參【圖博館】: 《燕山日記》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425907
漢文化的剔除和否定 詳參【圖博館】:去中國與俄國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6809186

朝鮮仁祖-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9%AE%AE%E4%BB%81%E7%A5%96

光海君-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6%B5%B7%E5%9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