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勒名單》
若非猶太人名導演史蒂芬史匹伯及猶太人掌控的好萊塢之奧斯卡獎項的加持,單憑黑白攝影爲主調,與紅衣少女孩及片尾與彩色畫面的對比,就能成為電影史上永恒光輝的一部經典作品?
管它啥作品,我只覺如前評
同樣,《辛格勒名單》裡的德國投機商人辛格勒是個國社黨(即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于利用與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占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爲戰爭産品的生産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所謂救猶太人,只不過是副產品罷了!
正因如此,才較沒一般挺猶反納粹片子的八股味,較有看頭:惡意也能行善!
《辛格勒名單》Schindler Li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5XAEi0Y28I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 (飾辛德勒) 本?金斯基(飾猶太人斯特恩) 拉爾夫?芬尼斯
【獲獎提名】 獲十二項提名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原著音樂. 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 (瑞夫範恩斯)、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配樂。
劇情簡介:
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曆史事件。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現捷克境內的摩拉維亞。二戰初期是個國會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當地有名的納粹分子中的堅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與沖鋒隊頭目的關系攫取最大資本。在被占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這位精明的發戰爭財的辛德勒在他新創辦的搪瓷廠只雇用紐倫堡種族法中規定的犧牲者。這些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在他那兒工作的人都受到從事重要戰爭産品工作的保護:搪瓷廠給前線部隊供應餐具和子彈。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破滅了。他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幸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納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比爾肯利時,他破費了一大筆財産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裏幹活幸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爲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他,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他們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來的金首飾,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鐫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類"。 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淚。他爲自己還有一顆金牙而懊侮,因爲這樣一顆如果將它賣掉的話至少可以多救出一個人。辛德勒爲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戰爭期間積攢的全部錢財,都用來挽救猶太人的生命......
戰後,辛德勒在瑞士的一個小鎮隱居下來,身無分文,靠他曾經救助過的猶太人的救濟生活。過了幾年,辛德勒在貧困中死去。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被作爲"36名正義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前曾經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爲敬禮……
【背景資料】
影片《辛德勒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于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爲94年全球最爲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
對于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對于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熱情,實際上,影片的改編權和制片權早在1982年就已買下。但直到10年後,影片的拍攝計劃才真正得以實行。爲了拍攝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也拒絕請好萊塢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請來了當年集中營的幸存者作副導演,並請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作影片的顧問。斯皮爾伯格耗費了230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並謝絕了片酬而將全部個人贏利捐獻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作爲一個猶太人,拍攝這樣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爾伯格長期以來的心願。《辛德勒名單》一片雖然是以黑白攝影爲主調,但其制作規模卻不亞于任何一部彩色大制作的影片。影片共有126個角色,動用了3萬名臨時演員參與演出。影片情節感人,氣勢悲壯,而以黑白攝影爲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極其真實的效果,感人肺腑,發人深思。影片中電影語言的運用十分出色,在表現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時,有一個鏡頭中出現了紅色,在沖鋒隊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穿紅衣的小女孩與畫面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産生了極具藝術沖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這一處理手法堪稱經典。同時也點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沖擊。對于辛德勒來說,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見的猶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發生的變化。這一鏡頭具有的深層內蘊和藝術價值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它的藝術性達到了經典的地位。
當影片進行到猶太人走出集中營,獲得自由時,銀幕上驟然間大放光明,出現了燦爛的彩色。這一明顯的電影語言技巧的運用,起到了極好的效果。由壓抑陰沈的黑白兩色到豐富的自然色彩,極其形象地盡顯了人們解除死亡危險,重獲自由後的開朗心情。此時此刻,幾乎每個觀衆都會不由得鼓起掌來。這既是對猶太人獲得自由後的欣慰,也是對導演斯皮爾伯格秘作的最高贊賞。影片的結尾同樣具有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它體現出了猶太人對辛德勒的無限敬意,同時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顧曆史、發人沈思的藝術效果,極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現空間。
《辛德勒名單》一片將作爲電影史上永恒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http://www.nbclub.net/thread-8590-1-1.html
《辛格勒名單》劇情介紹
1939年9月,德軍在兩周內攻占了波蘭,納粹下令波蘭全境的猶太人必須集中到指定的城市進行登記,每天有一萬多名猶太人從鄉村來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猶太人推舉了24名猶太人組成委員會幫助被集中到該城的猶太人解決住宿膳食,分配勞役和排解紛爭等問題。
剛從家鄉來到克拉科夫的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舉止風流倜儻。他在酒店及各種社交場合慷慨地大量結交德國軍官和黨衛軍。
辛德勒也來到登記處,找一個曾在利勃茲一家搪瓷廠當過會計,名叫伊紮克?斯泰恩的猶太人。辛德勒有意買下那個經營不善的搪瓷廠以生産食用器皿,供應軍需,發戰爭財。他要斯泰恩當他的會計師和助手來管理工廠。可令斯泰恩疑惑的是:辛德勒做什麽呢?
資金重新到位,工廠重新命名爲埃馬利亞。黨衛軍規定:雇傭猶太技術工人每天工資7馬克,其他工種和女工每天5馬克,但必須直接全部付給政府財政部門,猶太人分文得不到。而雇傭波蘭工人工資要高一些。于是,猶太人成了辛德勒當然的選擇對象。
招工處人頭濟濟,斯泰恩仔細地給應征者有效的指點,幫助同胞找到合適的去處,還暗中僞造了各種資格證書給那些不具備進廠條件的教師和音樂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單讓德軍推上卡車送走。
一天有一個叫魯因斯坦的獨臂工人,來向辛德勒當面致謝。他說自己差點被黨衛軍打死,很感激這個工廠救了他,他會報答他的。但在日後清掃積雪時魯因斯坦還是被德國軍官從隊伍中拉出來槍斃了。辛德勒找德軍交涉,有個黨衛軍高級軍官對他說,讓猶太人在企業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意味著背叛。
一次,斯泰恩和許多猶太人被送上了火車,辛德勒得知後火速趕往車站,機智地斥責德軍軍官,並在火車啓動時在窗口找到了斯泰恩,並把他留了下來,責怪他日後別忘帶工作證,以免遭此橫禍。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黨衛軍開著軍車帶著成群的狼狗進入了猶太區,見一個殺一個,克拉科夫一片肅殺之氣,個個如驚弓之鳥。腥風血雨,其狀甚慘。和情婦騎馬歸來的辛德勒駐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忍卒睹的情婦,哽咽著懇求他離去。
望著空無一人的工廠,辛德勒憂心忡忡。思慮再三,他決定去找黨衛軍司令官阿蒙?戈特,讓他批准將埃馬利亞工廠定爲一個附屬勞役營,重新恢複生産。戈特推說要達到目的須具備很多條件,以此乘機狠狠賺它一票。辛德勒自然心領神會,表示只要鼎力相助,他定會給以令人滿意的報答。
辛德勒來到普拉紹夫勞役營,乘機和斯泰恩見了面。斯泰恩告訴他到時別忘了給黨衛軍軍官及家屬的生日送禮,還必須按時孝敬財政部和軍需局的人,黨衛軍司令部的費用每個月的第一天就得送去。以此來換取獲准開設集中營金屬加工廠的權利。
在德軍瘋狂屠殺猶太人的日子裏,辛德勒開設的工廠成了衆多猶太人的避難所。辛德勒慶祝生日時,吹滅了五層高的蛋糕上的蠟燭並親吻了身邊的每個女人。工廠裏的猶太姑娘帶著一個猶太女孩,也捧著他們的蛋糕,代表全體工人祝他生日快樂,辛德勒也親吻了她們,但他沒料到由此卻惹下了禍。
蓋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違反了元首的種族法規,無意中吻了那位送蛋糕的猶太姑娘。戈特向蓋世太保頭子朱利斯解釋,並爲辛德勒說情,用錢解決了問題。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後獲得保釋。
廣播裏傳來了叫所有活著的猶太人立刻到廣場集合的命令。剛從匈牙利來到集中營的猶太人不知道在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麽命運。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猶太人全部消滅掉。聽軍官說要脫衣檢查身體,女人們紛紛弄破手指擠出血來塗在臉上、唇上增加血色。
在站臺上,呆在悶罐車裏的猶太人承受著烈日的炙烤,口渴難忍。辛德勒給坐在月臺上的戈特遞上冰鎮汽水後建議叫輛消防車來,用水籠頭朝那些猶太人噴灑,以此取樂。于是,戈特吩咐士兵執行,猶太人紛紛用嘴去迎接這生命之泉。辛德勒吩咐士兵朝車頂多噴一點,注視著他的戈特意識到了什麽,臉上的笑容頓時收斂了起來。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紹夫猶太人居住區中被殺害的猶太人已超過一萬。阿蒙?戈特奉上級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屍體焚化,並把剩下的猶太人運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辛德勒得知這一情況後要求戈特給他的會計師特別待遇。
眼看工廠將難以爲繼,辛德勒打算回家鄉去,可斯泰恩說可以繼續開廠,當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發自內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淚從前途未蔔、生死難料的會計師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喚醒了什麽。
當辛德勒帶著滿滿幾皮箱的錢來到戈特的面前,說他要買下他的工人時,戈特疑惑地問:“究竟爲什麽?你肯定別有目的,你得對我說實話!”辛德勒說,這樣他不需要再訓練工人,而且對軍隊也有利,他要生産軍火。辛德勒要戈特開價,一個猶太工人多少錢?
在工廠的辦公室裏,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著煙,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著名單,他終于用錢買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兒童,他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生命。他開列的名單越來越長,這時的辛德勒表現出異樣的“貪婪”,他一次次地去見朱利斯,盡量力爭多給一些名額。
斯泰恩捧著他打出的長長的名單,雙手顫抖著……
名單的最後一頁,留著一個空白的名額,那是留給戈特的猶太女仆海倫?凱絲的。戈特當然不肯將她交給辛德勒,他表示永遠不會送她去集中營,而要帶她一起回維也納,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這只是個一廂情願的夢。但戈特說寧可帶海倫?凱絲去樹林,然後朝她的腦袋上開一槍。但最終戈特還是退卻了、妥協了,以一萬四千八百馬克將海倫?凱絲交給辛德勒去勞役營上工。
名單上的猶太人到廣場登記後,將用火車分男女兩批送往捷克的茲維陶?布倫利茲——軍火廠所在地。辛德勒告訴先期到達的猶太男人:婦女列車已離開了普拉紹夫,很快將到達軍火工廠。婦女列車在行進著,車廂裏一片歡騰。然而。火車卻開到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婦女們被命令脫光衣服進行沐浴消毒,傳說中的可怕事情終于降臨到了她們身上,人們一片驚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趕到奧斯威辛,向集中營頭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軟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賄賂的頭目想用用另外300人替換。可是,辛德勒不同意,在他的堅持下,頭目終于松口了。他還向德軍士兵訓話,不准他們隨便開槍亂殺軍火工廠的猶太工人。
一天,斯泰恩來向辛德勒彙報:工廠生産的炮彈質量全部不合格,恐招軍方起訴。可是辛德勒卻鎮定地表示,他會去向德國人解釋。他告訴斯泰恩,他們生産的炮彈質量不好,他非常高興。整整七個月,他沒有生産出合格的産品。與此同時,他卻花數百萬馬克以供應他的工人以及用來對德國官員行賄,同時還用錢從軍火市場買來一些炮彈作爲軍人工廠的産品,搪塞一下德軍。這樣做,使辛德勒傾家蕩産、瀕臨破産。
德國終于無條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廠工人鄭重宣布:他們從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尋找自己的親人了。並回首勸阻守廠的德軍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鄉,不要再充當納粹的劊子手。士兵們垂頭悄然離去。之後,辛德勒提議爲紀念無數被殺害的無辜者默哀三分鍾。臨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廠裏的東西全部分給工人。工人們把假牙融化取出銀子打鑄成一個質樸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萊文刻了一句經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斯泰恩代表全體工人寫了封信交給辛德勒,萬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簽名。
辛德勒激動得熱淚奔流、難以自持。面對語無倫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說:因爲他才使1100名猶太人幸免于難,他們的後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澤,永志不忘。辛德勒說:“如果我的生活不那麽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我太荒唐揮霍了……”辛德勒泣不成聲地伏在他的會計師肩上跪了下來,工人們紛紛圍上前來抱住了他們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們久久地尾隨著,目送著他直到盡頭……。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紀念館宣布他爲義人,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
戰爭結束時,波蘭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猶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猶太人的後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幸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的亡靈。
背景資料
《辛德勒名單》一片將作爲電影史上永恒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1993年,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帶領《辛德勒名單》一片攝制組初抵波蘭,就在他們跨進二戰期間克拉科夫中營准備安營紮寨之時,突然收到全美猶太人協會從紐約發來的一封急電:"請勿驚擾亡魂,讓他們安息吧。"斯皮爾伯格讀完這聊聊數語的電文,一言不發。他當即下令攝制組全體人員撤離克拉科夫集中營,轉移到幾十公裏以外,搭置布景拍攝。與此同時,他獨自一人離開了攝制組,乘飛機直接飛往紐約。斯皮爾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電話、電報、電傳等迅速方便的現代化通訊工具而橫跨大西洋,親赴紐約向"猶協"致歉,他的謙遜和誠意令"猶協"全體成員無不動容。難怪後來國際影評界交口贊譽《辛德勒名單》是"一位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導演拍攝的一部洋溢人道主義氣息的電影"。
《辛德勒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國總統克林頓看過此片後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
《辛德勒名單》具有如此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沈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應該說,是與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以及他源于烏克蘭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害;以及他的內心深處對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敬感恩的心態等一系列無法逃避的事實分不開的。
早在1982年,斯皮爾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給他由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從不細讀小說的斯皮爾伯格一反常態,不僅仔細閱讀完這部小說,還當即拍板買下其改編、制片權。他意識到這是他渴望已久的題材,但他自知時機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後,即進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勸他放棄這部非商業性影片的拍攝計劃,他所在電影公司的一個頭面人物甚至提出:"與其拍此片,不如把錢捐給大屠殺博物館。"這句話激怒了斯皮爾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決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都要堅持拍成這部影片。電影公司最後作了讓步,不得不讓這位向來以遊戲心態拍攝驚險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稱于世的"孩童"導演去實現他的夢想。爲了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拒絕援請好萊塢影星主演,僅請一位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幸存者做副導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猶太人做影片顧問。就這祥,他僅耗資2300萬美元就拍出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這部影片的拍攝對斯皮爾伯格來說是一次新的體驗,壓抑的情感閘門一下打開,他說:"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間,我一慣用來逃避現實的攝像機直面現實,在拍攝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熱淚。"
爲了方便工作,斯皮爾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蘭,可每天14小時緊張的拍攝工作之後,親人也無法把他從白天的思緒中解脫出來。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斯皮爾伯格不止一次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攝中途停止。當他用手勢指揮群衆演員--健康的到右邊,有病的到左邊時,他感到自己就像納粹黨徒;當他指揮剃光婦女的頭發、剝光她們的衣褲,把她們像牲口一樣趕來趕去時,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經曆。"幾個星期裏,他不和劇組裏的德籍演員握手,不向那些身著納粹軍服的扮演演員打招呼,他以爲自己就生活在當年的納粹集中營裏,4個月後,影片在波蘭封鏡,身心疲憊的斯皮爾伯格臉上才終于露出一點笑容。……拍完此片,斯皮爾伯格謝絕了片酬並決定將個人贏利全部捐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辛德勒名單》雖是以黑白攝影爲主調,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規模,全片有126個角色,動用3萬名臨時演員演出。在波蘭除有30個外景場地,還搭制了140個布景配合。前幕後動用了百余名猶太人參加工作,讓他們重溫一次納粹恐怖血腥的惡夢。影片情節波濤洶湧,氣勢悲壯,一幅幅畫面--以黑白攝影爲主調的紀錄片的結實性手法,表現德國納粹瘋狂滅絕猶太人的恐怖,其慘狀催人淚下。……
《辛德勒名單》成爲全球最矚目的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描寫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遭受集體屠殺的影片過去也拍過不少,但是以德國人良知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營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片,這還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開始時並不是位英雄,爲什麽最後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並未作出解答--所表現的只是他的行爲。斯皮爾伯格動用了一個小小的具有象征含義的效果陪襯:
在清洗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時,辛德勒在揮舞棍棒、瘋狂掃射的沖鋒隊和被驅趕的猶太人之間看見了一個穿行于暴行和屠殺而幾乎未受到傷害的穿紅衣服的小女孩。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極大的震動。斯皮爾伯格將女孩處理成全片轉變的關鍵人物,在黑白攝影的畫面中,只有這小女孩用紅色。在辛德勒眼裏,小女孩是黑白色調的整個屠殺場面的亮點--後來女孩子又一次出現--她躺在一輛運屍車上正被送往焚屍爐。
這一畫面成爲經典之筆它的攝影的深層內涵和藝術價值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電影作品。從影片開頭到納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攝影,目的在于加強真實感,也象征了猶太人的黑暗時代。後來納粹投降,當猶太人走出集中營時,銀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現燦爛的彩色,使觀衆有從黑暗中走到陽光下的感受,可以體驗到劇中人解除死亡威脅的開朗心情。
影片的攝影指導紮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攝影的畫面質感,在沈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別是在拍攝波蘭的貧民區時,矮牆、磚塊、潮濕氣息,還原了時代的真實氛圍……。
同時由愛爾蘭影星利亞姆?尼森飾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獲奧斯卡金獎的本?金斯利飾演猶太人斯特恩所組成的強大的演員陣容,也是使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電影,很難以達到像《辛德勒名單》這樣簡直令人無法挑剔的完美。應該這樣說,它的存在是電影的一種永恒。奧斯卡金像獎,只是作爲它的一個褪色的陪襯。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
本片獲得奧斯卡7項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反省曆史浩劫的人道主義之作,這也是他從影以來首度獲得影評界肯定的作品。
內附《辛德勒的名》主題曲 (小提琴)
這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曠世傑作使我們對他的藝術創造力不能不刮目相看, 而這部影片的音樂無疑已經成爲世界電影音樂寶庫中的經典之作。這一段音樂取自該片片尾,當辛德勒的猶太人獲得自由之後隨著歡快的合唱,共同走向一個明朗的世界,影片漸漸變爲彩色,字幕出現“辛德勒的猶太人活在今天”,緊接著旋律急轉直下,小提琴奏出辛德勒的主題,畫面是這些今天尚在世的猶太人輪流走過辛德勒墓碑堆砌石頭表示紀念的鏡頭,與音樂相配,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尤其是小提琴憂郁低婉的音調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愈發的感到今日的陽光是多麽的可貴……
這部影片的配樂是近年來少見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音樂之一,作曲者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與斯皮爾伯格多次合作,深切體會這一位在身體中流著猶太人血液的導演在創作此片時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采用了小提琴獨奏的方式突出主題,將殘酷戰爭陰影下猶太人淒涼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配樂中的兩個主題旋律的小提琴獨奏,編曲平實而情緒深刻。約翰.威廉姆斯在他擔任多年指揮職務的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茲霍克. 帕爾曼(Itzhak Perlman)和豎笛好手吉洛拉. 費德曼(Giora Feidman)助陣,他們的演出溫和細膩,哀而不傷,不是對人間悲劇的控訴,而是對曆史錯誤的沈思,充滿了省思和緬懷的溫淳氣質。威廉姆斯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爲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曆史獨白。
第六十六屆(1993):片名:Schindler’s List中文:辛德勒的名單出品:美國環球影片公司年份:1993簡介:《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曆史事件。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現捷克境內的摩拉維亞。二戰初期是個國會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當地有名的納粹分子中的堅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與沖鋒隊頭目的關系攫取最大資本。在被占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這位精明的發戰爭財的辛德勒在他新創辦的搪瓷廠只雇用紐倫堡種族法中規定的犧牲者。這些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在他那兒工作的人都受到從事重要戰爭産品工作的保護:搪瓷廠給前線部隊供應餐具和子彈。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破滅了。他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幸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納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比爾肯利時,他破費了一大筆財産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裏幹活幸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爲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他,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他們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來的金首飾,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鐫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類"。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淚。他爲自己還有一顆金牙而懊侮,因爲這樣一顆如果將它賣掉的話至少可以多救出一個人。辛德勒爲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戰爭期間積攢的全部錢財,都用來挽救猶太人的生命....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前曾經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爲敬禮……
電影音樂及賞析
這部電影成了電影裏的經典,電影中扣人心弦的音樂同樣成了音樂裏的經典。長達3小時15分的電影有14段、總長爲六十多分鍾的配樂,便構成了這張音碟。配樂的作曲爲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十八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的作曲家,《侏羅紀公園》《星球大戰》《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樂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約翰?威廉姆斯采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樂,采取浪漫樂派的傳統寫法,用柔和簡練的旋律將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民族複雜而沈重的內心世界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加上畫面、情節的配合,套句俗話說——很煽情。
配樂中有著許多小提琴獨奏的樂段,演奏者是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大師——伊紮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一名猶太人,由他來演繹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自是最合適不過。鋼琴部分由則作曲家親自上陣,同時還有合唱團的聲音。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唱片的封面,一只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緊緊地拽住了小紅袖子裏伸出來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題就這樣簡單而又震撼的表現出來了。袖子的紅色是整個畫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別顯眼,我想這或許象征著生命與希望。 畫面的背景則是“老式打字機透過一條仿佛浸染過鮮血的色帶打出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
總而言之,這是一張悲傷但又不只是悲傷的音樂,若能配合電影,可以讓你感受到更多。
專輯曲目
0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 Itzhak Perlman
02. Jewish Town (Krakow Ghetto - Winter '41) - Itzhak Perlman
03. Immolation (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 - John Williams
04. Remembrances - John Williams
05. Schindler's Workforce - John Williams
06. Oyf'n Pripetshok/Nacht Aktion - The Li-ron Herzeliya Children's Choir
07. I Could Have Done More - Itzhak Perlman
08. Auschwitz-Birkenau - Itzhak Perlman
09. Stolen Memories - John Williams
10. Making The List - Itzhak Perlman
11. Give Me Your Names - John Williams
12. Yeroushalaim Chel Zahav (Jerusalem Of Gold) - The Ramat Gan Chamber Choir/Hana Tzur, Cond.
13. Remembrances (With Itzhak Perlman) - Itzhak Perlman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 John Williams
電影花絮
拉爾夫?菲恩斯爲角色喝了13千克的酒,創下一項吉尼斯記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選中他來出演,就是因爲他有著“邪惡性特征”。
比利?懷爾德爲電影貢獻了最初的劇本,並且在最開始的制片階段,曾經定下執導該片話筒。
馬丁?斯科西斯在1980年代拒絕了導演這部電影的機會,他認爲自己並不能像一個猶太籍導演那樣把這份工作做好。後來他同意用這部電影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交換,于是他就執導了恐怖角Cape Fear(1991)。
作爲一個制片人,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把執導這部電影的大權“出售”給他的衆多同行,因爲他擔心自己無法把這個故事講得公正。他先是被馬丁?斯科西斯拒絕(他剛開始感興趣但最終認爲這應該是由一個猶太導演來完成的工作),羅曼?波蘭斯基(在童年從大屠殺中幸存下來之後,他感覺自己至今還沒有准備好面對這一題材)還有比利?懷爾德(由于已經退休,他很幹脆地拒絕了)。很顯然,就像懷爾德勸說的那樣,只有斯皮爾伯格自己來導,才是最佳人選。
原著小說發表于1982年,席恩堡隨即買下版權,並且交給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就是希望他有一天會去執導這部電影。電影最終取得巨大成功,同時還有一件轟動性大事情,那就是席恩堡離開MCA/Universal。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在波蘭開始這部電影的時候,同時還要進行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的後期制作。通過衛星並且在喬治?盧卡斯的協助下,他才能著手這些工作。
?克拉科夫猶太區“清算”這場戲,在劇本中只有一頁的情節,“根據幸存目擊者的證詞”,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把它改編到20頁,屏幕上時間長度爲20分鍾。例如,有個場景是有個年輕人從德國士兵的抓捕中逃跑,告訴他們他被命令清理大街上的行禮,這段就是直接運用到了一個幸存者的故事中。
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沒有得到在奧斯威辛裏面拍攝的許可,只能在門外面的另一邊重新建造一個與真實場景極爲相似的場景,來拍攝這個死亡集中營的戲。
當奧斯卡?辛德勒在他的生日宴會上,親吻猶太女人的時候,他的雙手從她的肩上跳到了她的臉上,這個有意犯下的連貫性錯誤,有可能是爲了盡情表現親密(或者還有別的)的這一刻。
片尾出現演職員字幕表的時候,在石堆上放鮮花的人,是利亞姆?尼森(Liam Neeson),而不是很多人認爲的那樣,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拒絕接受這部電影的酬勞,他的理由是要是接受了那就成了“血錢”。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把這部電影的執導機會給羅曼?波蘭斯基,由于主題過于私人化,他拒絕了。在清算之日逃脫的時候,他已經生活在克拉科夫猶太區直到8歲。後來他的母親死在了奧斯威辛集中營。波蘭斯基稍後將執導他自己的關于大屠殺的電影,鋼琴家The Pianist(2002)。
導演標簽:(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音樂)約翰?威廉斯作曲。
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堅持下,電影所有版稅和追加酬金(本來是屬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成立了Shoah基金會,用于記錄和保留在世界範圍內有計劃的滅種和屠殺中的幸存者的文字和錄音證詞,包括這次大屠殺。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原來打算用波蘭語和德語制作電影,英語作爲對白字幕。在反複權衡之下,他還是認爲自己無法用不熟悉的預言來精確地評定表演。
爲了搜集兩萬名臨時演員的服裝,服裝設計師特意張貼廣告尋找衣服。由于波蘭的經濟條件還很落後,很多人都急于把自己家中1930年代到40年代的衣服賣出去。
迄今爲止曆史上制作最昂貴的一部黑白電影。原記錄保持者是超過30年的另一部關于二戰的電影,最漫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
自從公寓春光 The Apartment (1960)以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黑白電影。
哈裏森?福特被邀出演電影主角,但被他拒絕了。他說有些人看電影是爲了不想錯過他這個明星,但更想看到的還是電影本身的重要性。
2000年在法蘭克福的Hildersheim,辛德勒公寓的床底下一個行李箱中,發現了隱藏在其中的原本丟失的辛德勒名單,上面有猶太人的名字和一段演講。辛德勒在那裏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直到1974年逝世。
導演客串:(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片尾數百名被辛德勒解救出來的猶太人,正在穿過田野。
導演標簽:(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父親)辛德勒對他的妻子說,他還不具備承擔一個家庭的能力。
影片大約40%是用手持攝影機拍攝的。
朱麗葉?比諾什邀請出演一個角色,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她描述是扮演一個將要被強暴的婦女並且隨後被謀殺了。她拒絕了這個角色。在同一年她已經拒絕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不要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艾麗?莎特勒的角色,而是出演了三色:藍 Trois couleurs: Bleu (1993)。
穿著紅衣服的女孩真實名字叫做羅瑪?利高卡。不像電影中她的角色那樣,她在戰爭中幸存了下來,並且寫了一本傳記,名爲《穿紅衣的女孩:一本自傳》(The Girl in the Red Coat: A Memoir)。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這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黑白電影(美國國內九千六百萬美元,全球三億兩千一百萬美元)。
猶太人有一個傳統習慣,參觀墓地的時候,應該在墓碑上留下一塊小石頭,以示敬意。這就是片尾場景中的這一幕出現的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辛德勒並沒有因爲在他的生日宴會上親吻一個猶太女孩而被逮捕。他三次抓進監獄都是因爲在黑市的交易。
穿幫鏡頭
事實錯誤:辛德勒從來沒有贏得過Golden Nazi Party Badge(金質納粹黨章),因此根本就不可能爲了救更多猶太人而把它賣掉。在任何競賽活動中,只有少數的徽章是用金器制成的。
事實錯誤:辛德勒拿著的那塊Golden Nazi Party Badge(金質納粹黨章)是一個“大型的”軍事版本,並不是他應該獲得的市民版本,如果他有可能得到一塊。
連貫性:當辛德勒親吻猶太女孩的時候,他把雙手放在她的臉上。下一個鏡頭,他的雙手從她的肩上放了下來。
連貫性:孩子被納粹的軍隊抓住的時候,他的行禮掉了下來就在他的腳邊。當我們切回他的鏡頭時,看到箱子已經離他有一米遠。
連貫性:當辛德勒因爲親吻猶太女孩在SS的辦公室被斥責,SS軍官在說同一句話的時候兩次拿起他的杯子。
顯示錯誤:在火車站,辛德勒把伊薩克?斯特恩解救出來免于被送走,一個軍官正在查看名單,可以看到所有的紙張上面寫的都是相同的內容。
顯示錯誤:辛德勒和斯特恩在猶太區的外面討論著猶太人投資的事情,可以在後面的窗戶上看到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倒影(他的外套正被風吹動著)。
時代錯誤:Yerushalayim shel Zahav《金城耶路撒冷》至少是在20年之後,二戰結束以後才創作出來的。
時代錯誤:電影中可以看到軒尼詩白蘭地酒的酒瓶是一個新型的設計,生産于1990年代。原始的瓶子更高而且有著不一樣的商標。
時代錯誤:辛德勒聽Billie Holiday的音樂,除了非法之外,她的專輯在德國統治下的歐洲幾乎不可能找到。
時代錯誤:捷克斯洛伐克在1945年並不存在。這個國家已經分裂並且Brunnlitz當時是在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的保護國(現在是捷克共和國)。情況就是這樣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03.html?tp=0_11
史蒂芬史匹伯
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爲“電影奇才”一點也不爲過,他是以史詩片《辛德勒名單》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他的《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等著名的商業娛樂片卻爲更多的電影迷們所知,當人們帶著這種印象湧向電影院去欣賞那部黑白電影《辛德勒名單》時,卻發現了斯皮爾伯格的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個真正的電影藝術的世界。
1994年3月2日,第66屆奧斯卡頒獎晚會上,影片《侏羅紀公園》(《Jurassc Park》1993)和《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囊括了共九項獎項。當這兩部傑作的共同導演斯皮爾伯格登上領獎臺時,全場起立,掌聲不息,在這個屬于斯皮爾伯格的夜晚,一向鎮定含蓄的他也不禁潸然淚下。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1947年誕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個電子計算機專家,其母是位頗有造詣的古典樂演奏家。斯皮爾伯格自小便喜歡冒險與幻想,又勤于思考。12歲生日那天,其父送給了他一架袖珍攝影機,這使他對拍電影更爲著迷。從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采訪了環球公司電視部的總經理並因此于不久有幸成了與好萊塢電影制片廠簽訂長期合同的最年輕的導演。1971年,初出茅廬的斯皮爾伯格僅用十天就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視片《決鬥》(《Duel》)。這部成本僅爲30萬美元的片子在歐洲上映時竟爲環球公司賺了幾百萬美元,令圈內人士刮目相看。
生性喜歡幻想的斯皮爾伯格最喜歡拍鯊魚、太空人和蛇之類的題材。不久,他又指揮著一支龐大的攝制隊伍和一條任性的機器鯊魚拍攝了他的首部巨制《大白鯊》(《Jaws》1975)。該片那令人戰栗的場景爲好萊塢贏得四億一千萬美元的空前票房收入,讓整個電影界目瞪口呆。接著,斯皮爾伯格結合個性,抓住了人們求幻想、求刺激的心理, 從1977年開始, 陸續執導了和制作了《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Kind》1977)、《外星人ET》(《E.T》1982)、《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和《奪寶奇兵》系列(《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1984、《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等諸多巨片。這些影片都以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給觀衆以前所未有的離奇感受,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其中以《外星人ET》爲代表的講述地球上的人們與來自外層空間的生物接觸的影片更給了觀衆以巨大的幻想空間和心理刺激,令斯皮爾伯格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該片使他被提名爲奧斯卡獎最佳導演。至此,他那充滿幻想的導演風格也已形成。
但是,斯皮爾伯格的創作範圍也有局限。他那純熟高超的表現手法同影片類型單一化的內容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爲了拓寬自己的導演路子,他于1985年首次執導了一部傳記片《紫色》(《The Colocr Purple》)。在這部影片中,斯皮爾伯格抛棄了以前那些輕松愉快的故事,擷取了得獎小說的精華,真實地反映了一位黑人女性悲苦而倔強的一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被提名達十一項的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晚會上卻未獲一獎,這不能不令人深感惋惜。然而,這時尚有點古典主義精神的斯皮爾伯格並不甘心向大衆妥協,兩年後,他又到中國上海拍攝了內蘊豐厚的《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1987)。但命運不濟,這部被美國影評委員會提名爲最佳影片的作品與該年的奧斯卡獎又擦肩而過。
可屢遭挫折的斯皮爾伯格並不以此爲然,進入90年代,他更是馬不停蹄,舉措驚人。1991年,他拍了影片《霍克船長》(《Hook》),獲得成功。1993年,他更是用近6億美元的巨額成本制作了《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這部夢幻式的影片創造了一個神奇的恐龍世界並迅速在全美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恐龍熱且波及到日本、歐洲和東南亞。首映至今,該片已創利近十億美元,突破了《外星人ET》創下的最高紀錄。而更令驚奇的是,數月之後,他又推出一部與《侏羅紀公園》風格迥異的寫實抒情的人文黑白片《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在該片中,流淌著猶太血液的斯皮爾伯格用史詩般的鏡頭把五十年前二次大戰中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慘劇搬上了銀幕。斯皮爾伯格明知冷肅的題材、沈重的主題不被票房看好,但敢于冒險的他卻抛棄了最拿手的玩意兒——電影特技,而采用了黑白底片與手提式攝影機。終于,斯皮爾伯格戰勝了挑戰,他以深沈的激情拍出了影片的真實感、曆史感與人道主義襟懷,影片不僅贏得了高票房,還與《侏羅紀公園》一起,真正實現了他追求已久的奧斯卡之夢。此後,斯皮爾伯格又于1994年拍攝了影片《The Flintstones》,亦廣受好評。最後,他又再度創建了一個恐龍公園,隆重推出了他的又一力作,《侏羅紀公園》的續集《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Jurassic Park》1997),其栩栩如生的畫面鏡頭令觀衆有身臨其境之感,而它宏大的場面和刺激的情境更是讓觀衆心海澎湃,歎爲觀止。接著他沈下心來,拍攝了一部描寫100多年前黑人命運的史詩片《斷鎖怒潮》(Amistad),本片于97年12月上映後,被人控告剽竊他人小說作品,因此到最後票房成績並不十分理想。1998年,斯皮爾伯格拍攝了戰爭巨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讓人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導演著重刻畫了戰爭中人的關系和人性的表現。評論普遍認爲此片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斯皮爾伯格因此第二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進入21世紀後,斯皮爾伯格平均每年都有一部電影問世,例如《人工智能》(A.I)等都是不錯的影片。2005年,他連續推出了《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和《慕尼黑》(Munich)兩部大片,期望能重現1993年時的輝煌,但在第78屆奧斯卡典禮上,兩部影片均顆粒無收。不免使人有些失望。
在最近兩年,斯皮爾伯格沒有新作産生,只擔任了某些電影的制片,例如《變形金剛真人版》等等,隨後開始投入到《奪寶奇兵4》的拍攝中。2008年2月,派拉蒙爲《奪寶奇兵4》發布了先行版預告片,引得衆多粉絲大呼過癮。本片有盧卡斯與斯皮爾伯格的聯手打造,演員有哈裏森?福特與凱特?布蘭切特的加盟,再加上“金剛男郎”希安?拉博夫的加盟,使得《奪寶奇兵4》無疑成爲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大片。今年5月22日,影片將登陸北美大銀幕。讓我們拭目以待!
導演作品
奪寶奇兵4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2008)
慕尼黑 Munich (2005)
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 (2005)
幸福終點站 The Terminal (2004)
少數派報告 Minority Report (2002)
神鬼交鋒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1997)
斷鎖怒潮 Amistad (1997)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1993)
霍克船長 Hook (1991)
直到永遠 Always (1989)
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9)
太陽帝國 Empire of the Sun (1987)
紫色 Color Purple, The (1985)
奪寶奇兵2:魔宮傳奇 Indiana.Jones.and.the.Temple.of.Doom(1984)
陽魔界(交易地點TradingPlaces(1983)) Twilight Zone: The Movie (1983)
外星人 E.T.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奪寶奇兵1:法櫃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一九四一 1941 (1979)
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大白鯊 Jaws (1975)
橫沖直撞大逃亡 Sugarland Express, The (1974)
飛輪喋血Duel(1971)
Firelight (1964)
編劇作品:
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2008)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 Spearhead (2003)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
七寶奇謀 Goonies, The (1985)
吵鬧鬼 Poltergeist (1982)
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橫沖直撞大逃亡 Sugarland Express, The (1974)
父子雙雄 Ace Eli and Rodger of the Skies (1973)
Firelight (1964)
制片作品:西部風雲 into the west
政治方面
好萊塢著名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曾向北京奧委會表達過希望爲北京奧運會作出自己貢獻的願望,並接受了北京奧組委藝術顧問的聘書。但在08年二月中旬發表個人聲明,決定不再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藝術顧問,理由是中國在處理達爾富爾問題上備受爭議。
http://baike.baidu.com/view/91015.html?tp=1_11
飛躍集中營—從電影看納粹極權下的猶太人>游宜潔
在納粹極權下的猶太人,就像在實驗室裡的小動物,一步一步走向安排好的死亡之路,全然沒有反抗的餘地。已有文學家針對這個主題著作,然而對於較少接觸文學的人們,影像的傳播無疑是接觸這樣嚴肅議題最直接的方式。本學期看的這四部影片,雖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去陳述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然而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訊息都是一樣的重要。
若說宗教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最高表現一點也不為過吧!在「消失的1945」中更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當猶太人在水深火熱的逆境中苟活時,宗教無疑對他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影片中有一位婦女提到,當初她們在集中營時,曾經一群人在廁所度過猶太教的安息日;雖然周圍是殘酷的集中營區,雖然彼此都不熟悉,但是宗教卻牽引著彼此,雖然只是一個簡便的儀式,這樣的一個舉動卻帶給當時在營區受苦的人們無與倫比的溫暖。另一位婦女也提到,當這樣的事件發生時,她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與否;這樣不合理的困境使得她懷疑起自己所信仰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解釋發生在她身上的這一切,她所相信的上帝並沒有離棄他們,這一切只是一個任務、一個考驗,雖然遭遇悲慘,卻也背負著使命。
當人們遭遇艱難困苦,是什麼可以支持著人繼續堅持下去?親情、友情、亦或是愛情?也許因人而異吧!然而在納粹時代的猶太人,這些似乎不再是強大的力量了,因為所愛的人們,親密的伴侶、朋友、以及家人,都有可能在下一秒,在眼前,非常落魄、不堪地死去,存活下來的,也多失去的生命的尊嚴;這個時候,尋求一個心靈的慰藉,似乎等同於尋求一個支持著自己、讓自己能夠繼續活下去的力量;宗教於是成為他們心靈的依歸。猶太人始終認為他們是上帝唯一的選民,上帝是眷顧他們的,上帝安排這樣的磨難在他們身上必有其原因;雖然說這樣的想法似乎有一點消極,但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還能冀望什麼?不過就是一個能夠對未來抱有希望以及不恐懼的力量,雖然未來是那樣的不確定、那樣的茫然無望,如果連這點心靈的慰藉都沒有,那麼在集中營那種生不如死的生活,又更加不堪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是依賴宗教的力量,我覺得某部份的猶太人還是靠著親情的力量支持下去的,親人之間那無形的線牽引著彼此,是世界上什麼都比不過的;日子再難過、在痛苦,想起過去與親人相處的點滴,如今卻猶如天人永隔一般,然而心愛的親人,看不見可是依舊存在,只有活下去才能夠在未來重新與親人團聚、重回屬於自己的家園,也許機會渺茫,可是誰又能百分百確定呢?就算是苟活,這也是唯一的方法。活著,就有明天、就有未來、就有無限的可能!
而在去年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何處是我家」,雖然當初我並不看好這部片,但是這部片的背景雖然是納粹時代的猶太人,然而有別於其他多著墨於納粹荼毒猶太人的影片,本片探討了很重要的一個議題—認同,我想這是為什麼這部片會得獎的原因。而在本學期所觀看的影片中,除了這「何處是我家」,我覺得「藏匿」也有些微提到認同的問題。
不論是誰,只要是人,在生命的過程中都會去尋求一份認同感,無論是年輕時對自我存在的認同、或是把範圍擴大為國家民族的認同感,這樣的一份認同感的重要性大到可以左右一個人的生活乃至於對生命的想法。
為什麼猶太人不離開德國?為什麼曾經逃離德國的猶太人還要回到德國生活?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吧!先談為什麼有些猶太人不願意離開德國的原因。我曾經有過一個荒謬的想法,認為逃離德國的猶太人大多是知識分子,而留下來的則是眼光無法望遠處看的人;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太狹隘也太膚淺了,雖然某些知識分子確實是比其他人早看出納粹有意要滅絕整個猶太種族,然而沒有離開的或是沒有看出納粹這個企圖的猶太人,多半也受「認同」這個因素影響。在「藏匿」一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男主角以及他的母親,他們完全不覺得自己無法察覺也不相信自己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男主角沒有信仰猶太教,甚至連猶太語都不會,從小就在德國出生,生活的一切都和其他德國人沒有兩樣,何況自己的家人在德國都有很好的工作,算是處於上層社會,他們已經早已把自己當成德國人了,畢竟「血統」並不是普遍會被人們拿出來爭論以及判斷人的一個點,所以他們不願意離開德國是能夠被理解的,在他們的認知裡,自己和其他德國人並沒有兩樣,他們就是德國人,德國,就是他們的國家!
人終究要回到屬於自己的地方,所謂落葉歸根,但是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地方?最小的範圍是家庭,這很容易定義,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庭的所在地;那麼,國家呢?何謂祖國呢?
在「何處是我家」一片中的結尾,男主角執意回到德國,而女主角則執意要留在非洲,這是他們之間對於國家認同的不同認知吧!男主角雖然是全家最早到非洲來生活的,縱然他早已接受了非洲的語言以及生活,然而對他而言,只有德國才是他的家;女主角則從一開始的不願意接受驟然的生活改變,到最後接受了非洲的生活文化,對這個國家也產生認同,終於適應了非洲的生活而且也很愉快,沒有必要離開這裡回到那個殘害自己親人的傷心地;小女孩則不用說了,自始至終都是這個小女孩與非洲的一切最為密切。這樣不同的三個人,對於初到非洲的接受度都不同,對於是否要回到德國的看法自然也會分歧,究竟該回到德國,那個原本屬於他們的國家,還是留在非洲繼續生活?男主角曾經對英國軍官說,如果搬到英國,他們永遠都會是「外國人」,雖然我也懷疑他們回到德國之後雖然不是「外國人」,但是身上仍有著「猶太人」這個標籤吧!但是從這裡可以看出對於國家的認同,男主角顯然還是很執著,他都不願意搬到同樣都是白種人的英國重新生活了,更別題繼續留在與自己有著明顯主族差異的非洲了,他並不是歧視非洲的生活或是人種,否則他大可接收去英國,我覺得這和某些台灣老兵很相似,無論如何都要回去大陸,就算是看看也好,都想要再次回到那個從小生長的地方。然而女主角和小女孩想留在非洲的想法也不難理解,就像現在很多所謂的ABC,在他們眼中,儘管膚色種族完全不一樣,絕大多數都是想繼續留在美國直至老死。這樣兩種不同的認同,也很難說是誰對誰錯,只要自己找到了自己的那份認同感,能夠以著這們認同感開心繼續生活下去,這就夠了!就像蔣宋美齡,雖然貴為台灣第一任總統夫人,在台灣以及世界上都成就了不少事蹟,但她不也老死在美國,並且把屍骸葬在美國,我們能因為這樣就說她不是台灣人嗎?美國方面也不會說她是個美國人,雖然她有綠卡,不是嗎?
看了這幾部與納粹屠殺猶太人有關的電影,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我感受最深的還有人性的弱點以及黑暗面。如果沒有這麼多的支持的群眾,光憑希特勒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屠殺上百萬的猶太人,這樣的歷史悲劇也就不會發生;那樣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希特勒,恰巧希特勒又非常善於操縱人心、掌握人性的弱點,雖然在「我的奮鬥」這部片中聽懂的部份不多,可是看到希特勒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的模樣,不難看出他是一位善於利用言語來鼓舞群眾的高手。根深蒂固在一般德國民眾的偏見也嚴重到了一種讓人難以相信的地步,猶太人根本罪不至此啊!昨日的好鄰居可以是今日的過街老鼠,雖然也有像Schindler和Nina這樣不顧自身安危默默幫助猶太族群的人們,但畢竟是少數;原來人是非常脆弱也非常容易受控制的。
1. 我覺得這個專屬網頁對於「集中營文學」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為網頁裡頭有許多相關的資料,有一些是我們平常很難接觸到的,透過這個網頁可以瞭解且學習很多原本不瞭解的事。我平常使用率最高的除了一定要看的公佈欄之外,其實就是討論區了,因為可以看到很多同學們的不同的意見,加上都是中文閱讀起來迅速也不吃力,偶爾點閱到歷史背景,一看到都是德文我幾乎都馬上打退堂鼓,轉而點閱其他頁面。
2.在這學期所閱讀的作品及所觀賞的影片中,我想要提出的疑問其實已經在討論版中出現了,就是為什麼當初猶太人在那樣的環境下不群起反抗?雖然大家提出很多的看法了,可是我還是想要知道確切的答案。一般而言,西方外國人不是都比東方人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更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嗎?我想到當初中國被瓜分的這一段歷史,雖然和納粹與猶太人這一段不是很相同,然而在台灣被日本統治的這段時間,民眾群起抗議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啊!不是很瞭解為什麼猶太人會這麼認命地按部就班,跟著納粹的步伐走。另外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德國人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如此仇恨猶太人?其實也不只德國人仇恨猶太人,因為在消失的1945中也有看到在匈牙利等其他國家的猶太人都同時被仇恨、鄙棄,明明昨天可以是朋友、是鄰居,今天去可以對對方恨之入骨,這樣的轉變對我來說太突然了也太難以理解!
3. 「集中營文學」這個課程內容帶給我的收穫,就是身為德文系的學生終於對集中營有比較多的了解。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對於這一段歷史的認知只停留在「猶太人被屠殺」以及「暴君希特勒」!其實是非常膚淺的!而且以前的高中歷史課本也只大略提過,似乎沒有人特別說明,「集中營」於我而言,等同於課本上的一個歷史名詞,雖然在當初姊姊們也會在家裡討論辛德勒的名單,可是因為年紀差太多,不只沒能看電影加入討論,甚至愚蠢地以為辛德勒就是希特勒!所以這學期的一門課對我來說真的事幫助很大,其實我覺得不只是德文系的學生需要知道,這樣沉重的歷史應該每個人都去了解、去探討,讓這樣的悲劇不被忽視、不再發生。除此之外,因為觀賞了一些探討這段歷史的影片,讓我頗有感觸,也許是因為畫面又比文字更加深刻有力吧!不論是文學家或是電影工作者,都努力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喚起大家對這段歷史的重視,我覺得這個真的很難得,畢竟當作品涉及到較敏感的話題時,免不了會遭受到外界的壓力,有讚賞也有抨擊吧我想!但其中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Steven Spielberg竟然是猶太人!身為一個背負著沉重歷史的猶太人卻可以導出以及製作出辛德勒的名單以及消失的1945這樣的影片,這真的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也許就因為他是猶太人,而恰巧也有這樣的能力去拍攝影片,利用這樣的方式傳達世人正視這一段過去,這也許是猶太人的另一種使命吧!
2003年集中營文學期末報告>陳俐君
1.就所參考過大同資訊、龍騰、建宏、南一版本中提供德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相關歷史背景,你認為高中教材內對希特勒納粹政權及猶太人集中營的大屠殺提供多少資訊?這些資訊對瞭解本學期課程有無助益,請加以說明。
在網路上看過現在的高中教材後,我想關於「希特勒納粹政權及猶太人集中營的大屠殺」這些資訊,這些教材提供了還算完整的概念吧!但是有一個版本(忘了是哪一家出版社的),對於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只有輕描淡寫的帶過一句話: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約有數百萬的猶太人死於大屠殺。就這樣一句話顯得大屠殺似乎不是什麼很嚴重的大事一樣!嗯,不過這些教材將納粹政權和集中營大屠殺的動機和歷史寫得很清楚。比如說:從裡面我們得知,希特勒相信意志力量和英雄主義,並認為金髮的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人種!而關於種族的部份,自古以來對於種族的觀點及迷思,教材中都有概略的敘述,讓人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這整件事的背後有著淵遠的歷史背景。我想人類對於自己的種族都會有一種潛在的優越感,古時候的中國人也認為自己比其他的種族都優秀,因為文化程度不同,所以中國人老是稱其他民族為“番邦外族”或是“蠻族”!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2.課程中若沒有提供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你在Vom KZ ins Kloster一書中會有哪些地方看不懂?請例舉。
若沒有讀過相關的歷史背景,我想我不懂為什麼同樣是猶太人,卻能狠下心來為納粹做事來殘害自己的同胞?像 der Blockaelteste,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有些東西我想就算我拜讀過這段歷史背景,我還是不懂:為什麼對不認識的人,仇恨可以大到這種地步?納粹與猶太人之間並沒有那種殺父殺母的血海深仇,而納粹對待猶太人卻是無所不用其極!我無法理解,那些聽命行事的人是否真的失去了人性?一個人真的能夠這麼完完全全地被洗腦嗎?在他們的心中,是否真的“領袖大過於良心”?!
3.「集中營文學」課程給你哪些的重要訊息?請列舉。
這學期“集中營文學”的課程,讓我覺得似乎就身在集中營一樣。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從學期開始就一直在接觸關於集中營、希特勒和納粹政權有關的各式形形色色的訊息,雖然是每週一次的課,但在上課之前的文本預習,總是會讓我感到不可思議!一開始在看“Der Ball” und “Im Schwimmbad” 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很不好的感覺,因為文章裡說的只是猶太人如何被歧視,這兩篇文章告訴我當時的猶太人在生活裡是怎麼被看待的,他們時常被取笑、被當作小偷一樣誣賴…這些都還不算什麼,到後來看了”消失的1945“和”Vom KZ ins Kloster”,才讓我了解原來集中營裡發生都是一些殘酷不人道的事情!做不完的實驗、殘忍的處罰、毒氣室和焚化爐都成為猶太人的夢靨。我在想,所謂的“Arbeit macht frei”只是一種表像罷了!是用來耍猶太人的!讓他們不斷地受苦卻依舊相信自己最後會獲得自由。我認為在集中營裡,”frei ist tot”!雖然在現實中我並沒有身在集中營,但在讀了這些文本之後,心裡的感覺真的會很不舒服,每一次一翻開講義就像是要踏入集中營一樣;但我真的從這學期的課程裡學到很多。
4.本課程中提供電影和文本教材,此兩者給你個人的感受有何不同?請加以闡釋。
電影方面,“狂琴難了”敘述了在非常時期裡,一女二男之間的糾纏愛戀,這樣的烽火戀情更顯得刻骨銘心!“何處是我家”給我很溫馨的感覺,雖然一開始因為文化的差異,使他們一家人不太適應,但最後他們卻和不同文化的民族相處融洽!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情景不會在德國出現,有時候為了自保、或是保住心愛的人,人類被迫必須做一些自己也不想做的事。我相信就算壞人也是有人性的,做了壞事,還是免不了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消失的1945”這部片,無疑地是讓我最震撼的一部電影,那些不堪入目的片段和生還者的描述,都讓人覺得害怕。文本給我的感受也很深,雖然文本中的情節不是親眼所見,但也因為這樣更讓人有想像的空間!文本的敘述很仔細,仔細地讓人覺得可怕和不可思議,這兩種給我的感受雖不同,卻都讓我印象深刻!
7.本學期「集中營文學」採用網路輔助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你個人的學習是否有受益?助益為何?
網路輔助教學是絕對有好處的!!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資訊,多方面吸收是有好處的喔!雖然講義要自己印有點累,不過老師架設的網站是一個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好機會,也是一個可以和同學交流的地方!我們可以經由網路獲得文字以外的東西,對我們而言是有利而無弊的!向老師說聲謝謝喔!老師真的很用心要讓我們了解集中營文學。
沙拉莫夫——集中營文學的又一拓荒者>吳嘉佑(黃山學院中文系)
提 要:集中營文學是20世紀俄羅斯特定曆史時期的産物,它在20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占據獨特的板塊。沙拉莫夫作爲集中營文學的拓荒者,以其親身經曆和全部真誠告訴世人那裏的一切,以純潔的藝術之筆開創了俄羅斯集中營文學。如今,他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讀者的關注和歡迎。本文旨在把沙拉莫夫全面地介紹給中國讀者,以期抛磚引玉。
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不能沒有集中營文學,也不能沒有索爾仁尼琴,更不能沒有它的拓荒者——沙拉莫夫。 1959年,剛剛踏上文學道路不久的索爾仁尼琴在3周內極其神速地寫出他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兩年後,終因得力于《新世界》雜志主編A?特瓦爾多夫斯基的斡旋和赫魯曉夫的首肯,小說在《新世界》1962年第11期上與讀者見面。從而,它在客觀意義上開創了俄羅斯集中營文學。小說一經問世,就給作家帶來極大聲譽,使他一舉成名。然而,殊不知,早在50年代初期,剛從古拉格生還的沙拉莫夫就已開始緊張地創作他的集中營小說《科雷馬故事》(以下簡稱《故事》),而且他從此終生一直在這塊荒地上筆耕不輟。他夢寐以求把自己的《故事》親手交到俄羅斯讀者的手中。1964年,索爾仁尼琴讀完《故事》的手稿後立即寫信給沙拉莫夫,信中寫道:“我堅信我們將活到《科雷馬詩抄》和《科雷馬故事》同時出版的那一天。我堅信這一點!到那時世人都將知道瓦爾拉姆?沙拉莫夫是何許人也。”(В.Шаламов 1998:488)這一天,索爾仁尼琴等到了,但沙拉莫夫沒能等到。《故事》只在作者死後多年才與俄羅斯讀者見面,這是命運的不公平。不管命運多麽不濟,沙拉莫夫以其堅強的毅力走過了極其艱難的一生。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OTui_7esyoIJ:pizhoudong.h28.ttrr.com/Article/UploadFiles/200804/20080420184636711.doc+%E9%9B%86%E4%B8%AD%E7%87%9F%E6%96%87%E5%AD%B8&hl=zh-TW&ct=clnk&cd=8
另參本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657/20050929095449
反猶主義
反猶主義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猶太人控制所在國家的經濟命脈,反猶主義者最新的證據就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已經被猶太人控制,在美國的國徽上有一顆由十三顆星星組成的猶太人標志“大衛王之星”即中國人所說的六角星,在曆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誰更親以色列誰就會在猶太人支持下當選美國總統,在反猶主義者的眼中,美國已經成爲猶太人的國家,猶太人通過控制美國而控世界。
http://baike.baidu.com/view/631473.html?tp=0_01
叛徒猶大
出賣耶穌基督次日是逾越節,叛徒猶大在耶路撒冷城郊自縊;叛徒猶大的屍體因沈重自垂吊的樹上掉下,落在地下的屍體由于腐爛而肚子爆裂、腸子流出。猶太大祭司用叛徒猶大出賣耶穌基督的錢,將那塊地買下來,埋葬了叛徒猶大;這塊地被稱爲“血田”,後來作爲安葬在耶路撒冷去世的外邦人的墳地。
因此,叛徒猶大根本沒時間寫作《猶大福音》;何況《聖經?新約全書》最遲于公元1世紀末完稿,最早的抄本是2世紀初的;《猶大福音》現存最早抄本比《聖經?新約全書》的現存最早抄本晚了一個多世紀,據傳最早成書于公元2世紀後期,和叛徒猶大一點關系也沒有,只能是後人托名僞造的。考古學者們懷疑《猶大福音》是諾斯底主義者編造的,歪曲了叛徒猶大的曆史;這種猜測很有道理。
耶穌基督降生爲一個猶太人,《聖經?新約全書?羅馬書》第11章明確指出猶太人和上帝的聖約關系,因此,反猶運動實質上是反對聖經、反對耶穌基督。曆史上有不少基督教名人犯了這種錯誤,如宗教改革運動發起人馬丁?路德。在歐洲曆史上,基督教會多次成爲反猶運動的幫凶甚至骨幹,這實在是基督教會的恥辱和悲哀,原因在于基督徒沒有徹底順從聖經的權威。而當西方偏離了基督宗教,反猶運動演變爲人本主義的種族歧視,視猶太人爲血統肮髒低賤,反猶運動因此更加血腥殘暴,乃至于滅絕人性、慘絕人寰。
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爲 Judah,猶太人的祖先以色列的第四個兒子,是大衛王、所羅門王和耶穌基督的嫡系祖先;猶大支派是古代以色列12支派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支派之一,另外兩個是利未支派和以法蓮支派。
Judah Maccaabbe,猶大?馬加比,公元前猶太人馬加比獨立運動領袖,屬于猶大支派。
Judea,猶大地,即羅馬帝國的猶大州,轄區範圍和分裂後的南國猶大王國相仿,即今日以色列的南方,主要城市爲耶路撒冷、伯利恒、愷撒利亞等。
Judas Lebbaeus Thaddaeus,又名達太,耶穌基督的使徒;耶穌基督複活後若幹年,猶大?達太爲耶穌基督而殉道。
Judas Iscariot,即叛徒猶大,耶穌基督最初選立的12使徒之一,負責管帳。
Jude,耶穌基督同母異父的弟弟,《聖經?新約全書?猶大書》的作者。
1700年前古埃及手稿:猶大背叛耶穌是奉耶穌之命
(華盛頓綜合電)最近公開的一份已有1700年曆史的手稿顯示,耶穌的門徒猶大當初是奉耶穌之命背叛他,以完成上帝的救贖計劃,因此,猶大並非人們所說的叛徒。
這份源自三或四世紀、以古埃及科普特語抄寫的“猶大福音”手稿,對猶大的角色提出同傳統聖經不同的詮釋。
猶大福音聲稱,猶大是在耶穌的要求下“背叛”他,將他交給羅馬當局處決。實際上,猶大是耶穌門徒當中,唯一能夠理解耶穌要擺脫肉身羈絆的人。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宗教系教授埃爾曼說:“他(猶大)在這份手稿中是好人,是唯一理解耶穌的使徒。”
猶大福音在其引言中說,這是一份“揭示耶穌與猶大對話的秘密紀錄”。根據這份手稿的描述,耶穌告訴猶大:“你將超越他們所有的人,因爲你爲我而犧牲了自己。”。
埃爾曼教授說:“這份福音的看法是,耶穌和我們所有人一樣,是受困在肉身裏的靈魂。當救贖降臨時,我們都要擺脫有形物質的羈絆,而猶大通過讓耶穌的身體被處決,讓他能夠脫離這個羈絆。”
目前還不清楚,誰是猶大福音的作者。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前天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將這份手稿和其內容的英文翻譯公之于世。
這份長66頁的手稿是在上世紀70年代于埃及的沙漠被發現,之後經由古董商數度易手,從埃及流入歐洲和美國。
它在2000年被蘇黎世古董商收購之前,曾被置放于紐約州長島的銀行保險箱長達16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46.html?tp=9_01
另參本館《基督的最後誘惑》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860/20050917180555
猶太人
猶太人(希伯來語:יהודים)乃是指猶太教民,或者更籠統意義上所有猶太族人(也被稱爲猶太民族),是族群體既包括自古代沿傳下來的以色列種族,也包括了後來在各時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猶太宗教的人群。從廣泛的角度,猶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嚴格的宗教奉行者。
從民族宗教上講,猶太群體原來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遊牧民族,最初被稱爲希伯來人,意思是“遊牧的人”。根據記載他們曆史的《聖經?舊約》傳說,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阿拉伯語發音爲易蔔拉辛)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後來遷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帶)。他有兩子,嫡幼子以撒成爲猶太人祖先,根據《古蘭經》的記載,其與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長子以實瑪利(阿拉伯發音易斯瑪儀)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但根據基督教《聖經》記載,以撒有兩子,長子以掃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次子雅各是猶太人的祖先,而以實瑪利流亡埃及不知所終。
曆史變遷
遠古代
猶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發音爲葉爾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阿拉伯發音爲易蔔拉欣)的孫子,後來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神搏鬥的人”,而且因爲他在和神搏鬥的時候傷了腿筋,所以猶太人在宰殺動物時都要把腿筋挑出來丟棄。
雅各生有12個兒子,由于約瑟的關系,在七個荒年的第二年遷移到埃及,受到當時統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的優待,居住在尼羅河下遊,轉變爲農業民族。西克索人被努比亞人暴動趕出埃及後,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劇下降,淪爲埃及人的奴隸,他們在摩西(阿拉伯發音爲穆薩)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支族,原來在巴勒斯坦分居,後來統一成一個國家,先由便雅憫支族中的掃羅作王四十年。之後由猶大支派中的大衛擔任國王,以色列國家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阿拉伯稱爲蘇萊曼大帝)擔任國王期間達到鼎盛。
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承王位。由于他及一班年青的大臣所施行的苛刻政策,北部10個支族的人分離出去,單獨成立以色列王國,並推舉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爲王;猶大支族和便雅憫支族聯合成立了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不久即被亞述人消滅,猶大王國尚堅持了幾百年,後來也終于被巴比倫帝國攻占。人民被虜到巴比倫成爲奴隸。
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被允許回猶太區,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後來相繼淪爲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到了公元1世紀,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是沒有來往的。耶穌死後不久,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人,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稱爲猶太人。
中世紀及近代
猶太人到世界各地後,語言、風俗逐漸和當地居民同化,但他們堅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維持民族的獨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來字母書寫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猶太人,語言被同化,用希伯來字母書寫的叫“拉丁諾文”;在德國、波蘭的猶太人語言爲“意第緒語”;流落到中國的猶太人,由于他們的宗教信仰也不吃豬肉,被中國人誤稱爲“藍帽回回”“術忽回回”,並逐漸和其他回族混淆,長期以至于完全失去了猶太人的信仰和習俗傳統,這是全世界所有猶太人中唯一特例。雖然基督教《聖經》的“舊約”部分與猶太教《聖經》的內容幾乎相同,但基督教的“新約”將“舊約”的內容進行了相當大程度的延伸並使得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産生了一定的區別。信仰上的區別在歐洲多年來深刻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下不斷被利用,造成猶太人在歐洲國家長期受到歧視、迫害和殺戮。
現當代
19世紀末期,由于東歐的迫害加劇,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逃離此地,大多數投奔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到1924年,共有大約兩百萬猶太人移民至美國,因當時美國社會對待猶太族群的態度相對比東歐而言更加寬容。歐洲對猶太人的迫害終于在大德意志帝國時期達到頂峰,發生了滅絕約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幾乎徹底摧毀猶太人在歐洲2000年的文化曆史沈澱。
1948年以色列國建立,是自羅馬摧毀耶路撒冷後近2000年來成立的第一個猶太人國家,並人爲複興口語希伯來語的正式使用。但以色列建國的地點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導致和當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激化,使中東成爲世界的熱點地區,並致使原先居住在阿拉伯國家的近90萬猶太人也陷入困境。
到21世紀初,美國和以色列是猶太人的主要集中地。
猶太人的特點
高智商
人類的智商一般是在90-100之間,而猶太人的智商比人類的一般高出20-30左右,納粹德國因爲猶太人在智商測驗中比一般德國人的智商高而禁止智商測驗,對于猶太人爲什麽高智商解釋不一沒有統一的定論,主要解釋有以下四點。
一、猶太人經過近二千年散居在世界各地和當地人通婚客觀上形成了遠血緣的繁殖的作用,其後代一般比近血緣的繁殖智商要高.
二、猶太人研究《塔木德》對智商有啓發的作用.
三、中世紀反猶的歐洲,禁止猶太人從事農業及在政府部門中任職,迫使猶太人從事高智商的商業和金融業,加上猶太人都在在從事高智商的猶太人內部通婚加速了後代智商的提升.
四、猶太人在普遍反猶的環境中生存必須依靠智力,所以形成了猶太人對知識和智慧的重視
膚色的多樣性
猶太人在世界各地經過接近二千年的流浪,和當地人的通婚,使到猶太人的膚色變得多種多樣,有白種猶太人,黃種猶太人,和黑種猶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亞膚色的猶太人.
猶太人占以色列的人口比例
以色列的猶太人占總人口的76%,19%是阿拉伯人,5%是其他民族,由于猶太人的出生率比阿拉伯人低,而且近年來又有猶太人從以色列移民到歐美等國,以色列政府擔心,將來以色列的猶太人不會再占人口的多數。猶太教(יהדות),舊稱挑筋教、藍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中東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産生的。猶太教的成年禮在十二歲(女)與十三歲(男)。
猶太教崇拜單一的主神耶和華,是希伯來人內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爲《塔木德》是僅次于《聖經》的經籍,從猶太教中派生出了兩個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當亞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後,希伯來人也易名爲猶太人並散落到希臘帝國各處,
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臘語的猶太人,集中整理猶太教文獻並譯成希臘語,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臘語聖經中的舊約全書部份,所謂七十士譯本。再後來猶太國被羅馬帝國徹底摧毀,猶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毀,只留下一段殘破的西牆(哭牆),猶太人散落到歐亞各地。
公元6世紀時,部份猶太學者將七十士譯本聖經整理,剔除其不是源于希伯來文或阿拉姆文本的部份,將整理好的部份重新譯回希伯來文,成爲猶太教的聖經。當然這個說法只是關于希伯來語聖經成書的一種說法。這個說法與基督宗教和猶太教中常見的關于希伯來聖經的來源的說法不一致。
曆史上,猶太人曾面對多次毀滅性的災難和逼害。猶太人由于兩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語言、文字已經分化,只是靠著統一的宗教維系其單一的民族性。由于猶太教徒認爲救世主尚未來臨,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視和迫害的一個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近年,已承認曾對抗猶太教徒,造成了他們承受苦難的曆史。他們向往自己民族的輝煌曆史。
19世紀,猶太複國主義(錫安主義)思潮興起,各地猶太人以買地等手段陸續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家。由于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異,現今的猶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別是正統派、保守派及改革派。
一些宗教學者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通稱爲亞伯拉罕諸教,因爲三者奉舊約中的亞伯拉罕爲他們的先知。
猶太教影響
猶太教只是一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並不多,但與猶太教相似的兩個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宗教,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響。
猶太人國家在公元79年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他們的宗教與阿拉伯人宗教類似,猶太教的教義又認爲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來自同一祖先。在古蘭經中,也有很多和猶太教近似的方面。
基督宗教本身原來只是猶太教的一個支派,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死後,聖保祿仍然在猶大-撒馬利亞宣揚耶穌基督救贖,就是傳揚救贖給萬邦萬民,但幾乎獲得和耶穌同樣的下場,只是由于聖保羅是出生于小亞細亞的羅馬公民,所以幸免于處死被遣返回羅馬。他因此得出一個結論:與其在猶太人中間傳道,不如在外民族中間傳道。由于他在羅馬帝國中間的各民族中傳道,將基督教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
現在全世界信仰猶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猶太人內部,還沒有信仰錫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紹宗教的書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猶太教,主要是因爲其影響巨大。
反猶主義
反猶主義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猶太人控制所在國家的經濟命脈,在美國國徽上有一顆由十三顆星星組成的猶太人標志“大衛王之星”即中國人所說的六角星,一般人認爲國徽上的大衛王之星偶然出現的,但在反猶主義者敏感的神經中,這顆在美國國徽上的大衛王之星成爲了猶太人控制美國的證據,在曆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誰更親以色列誰就會在猶太人支持下當選美國總統,在反猶主義者的眼中,美國已經成爲猶太人的國家,猶太人通過控制美國而控制世界。
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
希特勒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他在《我的奮鬥》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根子,人類生活秩序的破壞者。這些觀點成了希特勒後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企圖滅絕猶太人的理論依據。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透視:
1、曆史的原由。在曆史上,歐洲人對猶太人持有成見。爲了闡明問題,有必要對猶太民族的曆史作一個簡單的機關的回顧。猶太人的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萊人,公元前,他們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攻占巴基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占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到公元135年的猶太人起義再義慘遭失敗爲止,在這1個多世紀的時間裏,羅馬統治者屠殺了百萬猶太人,最後把還把余者全部趕出馬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完全處于落後的小生産的農牧社會,土地被人們視爲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逃往西歐後,當地的封建主們非常歧視他們,不許他們占有土地,只許他們經營商業。不知是曆史過錯教育了他們,還是生死磨難砥礪了他們,或者說這本來就是曆史賦予的機遇,總之,由這一切所構成的曆史集合體,鑄就了猶太人的特質,使得他們聰明起來,堅強起來。他們不僅在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漸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當地新興資産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們,産生了利益沖突,噩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大批猶太人被迫流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開始了曆史上的猶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居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沈澱,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一直“遺傳”到現代。尤其是進入本世紀後的德及奧民族,反猶情緒與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隨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結。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在歐洲,特別是西歐,人們普遍信仰基督耶穌。雖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曆史淵源,但基督教教義認爲,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爲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所以說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大衆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同樣,這種社會心態也作爲一種文化沈澱。世代“遺傳”,並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與社會經濟政治相結合,使之成爲一種隨時可以被利用的社會政治的潛在力量。當這種潛在的東西某個(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時,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成爲一種瘋狂的社會驅動力。
應該看到,當時的德及奧民族的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沖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在這種社會氛圍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逐步形成,並迅速成爲了這股社會情緒的主導,一方面,當時德及奧民族仇猶反猶的社會情緒極大地刺激著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義思想惡性膨脹,爲其日後仇猶反猶滅猶政策和措施制造社會價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3、現實的需要。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使其工業生産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産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産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産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爲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于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完全處在一種極端瘋狂的症狀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不僅有了適當的社會環境,且得以迅速瘋狂起來。
4、狂暴的病態心理。希特勒是奧地利海關一個小官吏的私生子,從小缺少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代整天流浪于維也納和慕尼黑街頭,鑄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正如他小時的一位班主任老師後來回憶所說的那樣:“希特勒缺乏自制力,至少被大家認爲性格執拗,剛愎自用,自以爲是和脾氣暴躁。”加上他患有痙攣性的神經質,發起癲狂來甚至會趴在地上啃地毯邊。從有關史料上可以看出,狂暴是希特勒性格的典型特征。例如,1942年的一天,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外科醫師紮爾?伯羅赫奉命去晉見希特勒,希特勒的愛犬就猛撲這位醫師,嚇得他魂不附體,醫師被迫與它細聲細語地說話,很快它就平靜地趴在醫師身邊,把前肢擱在醫師膝蓋上,兩眼溫順地看著他,並與他逗笑。希特勒見此情景暴跳如雷:“它是完全忠于我的惟一生物,可你把它騙去了,我要殺死它。”聲音越來越高,簡直到了嘶叫的地步,恕吼著威脅要監禁醫生,類似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狂暴如嫉恨,又造就了他的狠毒和殘忍,希特勒是一個有嚴重病態心理的政治狂人。
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個原因,都很難構成對猶太人的滅絕性仇殺。只有把這四大原因融合爲一體時,才能産生確定性的使猶太民族在劫難逃的社會效應,而希特勒則是把這四大原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魁首。
首先,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爲劣等民族。爲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民衆,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怕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爲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制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及奧人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經過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這個理論再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他利用曆史的宗教的因素,爲其滅絕猶太人而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得這一理論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動性。希特勒一上臺,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一整套瘋狂迫害猶太人的反猶滅猶政策,無疑得益于他這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其次,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國內廣大群衆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複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
在這四大原因中,現實的需要是最直接的要素,其它兩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曆史的原因和宗教的情結作爲先導性條件,那麽,即使現實再需要,也很難想象會達到如此瘋狂和殘忍的程度。只有當這四方面的原因聚合爲一體時,才産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滿血腥的驅動力。
任何曆史事件都是社會各種相關因素合力作用的産物,或者說是時事造就的。二戰期間,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希特勒當屬罪魁。希特勒對猶太人特有的種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態心理的一種特殊反映。導致希特勒嚴重病態心理的“菌種”就是來自曆史成見和宗教情結,恰好又得到了當時德國社會環境的孕育。確切地說,希特勒的嚴重病態心理與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的瘋狂病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瘋狂的病態心理正是曆史成見、宗教情結和現實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瘋狂病態的心理推向了極端,從而引發了那場人類曆史的大悲劇。
http://baike.baidu.com/view/7542.html?tp=2_01
另詳參本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紐倫堡大審》《德語課》《辛格勒名單》以黎巴又戰? 以入侵巴 圍牆易穿心牆難越 美伊與中東 美以伊朗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俄國外交部長稱希特勒有猶太血統 以色列要求道歉 2022-05-02
英國BBC報導,俄國外交部長拉夫洛夫稱,納粹德國總理希特勒有猶太血統,試圖解釋俄國將烏克蘭描繪為「納粹」,儘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身就是猶太人。以色列對此感到憤怒,該國外交部召見俄國大使要求「說明」並為此事道歉。
拉夫洛夫是在1日接受義大利電視節目Zona Bianca訪問時說出此番言論,正逢以色列過完「大屠殺紀念日」(Yom Hashoah)沒幾天。這是以色列曆法上最莊嚴的日子,紀念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殺害的600萬名猶太人。
拉夫洛夫受訪時被問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身就是猶太人,那又如何能說明俄國正為烏克蘭「去納粹化」而戰。他說:「希特勒也有猶太血統,(澤倫斯基本身就是猶太人)根本就沒有意義。明智的猶太人說,最狂熱的反猶分子通常是猶太人自己。」
回應
「最狂熱的反猶分子通常是猶太人自己」同理「最狂熱的反納粹分子通常自己就是納粹」
馬克斯(主義)就是猶太人
希特勒有四分之一血統的猶太人,祖父是猶太人,與女傭私通生下希特勒的父親,女傭後來嫁給一姓叫希特勒的男子,兒從猶太人姓改姓希特勒。
當年納粹黨裡面,尤其是惡名昭彰的黑衫隊,也有不少純正的猶太人,他們比一般亞利安血統的德國人更凶殘,其心理可想而知!就像民進黨裡激進的外省人,他們不狠的話,自己也活不了命!
說的好像以色列人多無辜似的,就是現在,他們在巴勒斯坦幹的壞事跟納粹有什麼區別?!
這是英國BBC報導。英國現在已是一個狐假虎威,靠著英語造謠混飯吃的國家
走不出「失落時代」日本經濟規模被德國超車 2024-02-19李宜蓉
日本為了擺脫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自2013年起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卻不見顯著效果。而近來全球普遍升息,反倒造成日圓嚴重貶值,抑制民間個人消費;貨幣政策的連鎖反應,導致日本去年GDP再下滑,甚至被德國擠出世界三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若日本經濟無法好轉,兩年後,將被印度追過,經濟規模跌至世界第五。
二戰後,日本靠著製造業成就了「戰後經濟奇蹟」,數十年來,GDP僅次於美國。2010年,中國憑藉著「世界工廠」,經濟扶搖直上,躋身全球第二;從此,日本一蹶不振,去年GDP再被德國超車,落到第四,摔出世界三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IMF)進一步試算,2026年,日本將會輸給印度,經濟規模慘跌世界第五。
德國民眾:「很意外升上第三,畢竟最近幾個月、幾年,並沒有感覺生活有更好。」
德國民眾:「超市的東西還是很貴,日常生活上不覺得經濟變好。」
回應
這麼報不怕被謝金河噴嗎?他這麼拼命吹捧日本,你們是説他眼瞎了嗎?
德國已經夠慘了還能超越倭國,可見倭國之慘不忍睹
相關新聞
GDP被德國超車淪第4經濟體...謝金河曝日本「任督二脈在日圓」:不必太擔心!
德國2023年GDP萎縮0.3% 今年前景也不樂觀
俄羅斯2023第三季GDP增長5.5%
美陷以巴戰/烏俄戰.
烏軍大挫敗! 俄軍2024-02-20佔領東部重鎮阿夫迪夫卡.
以巴戰紅海航運危機衝擊全球貿易和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