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8 10:25:12阿楨

《納粹狂魔》

維斯康提《納粹狂魔》片名意譯的和片中影音一樣有魅力。詳參【圖博館】:維斯康蒂:名導演19

1969《納粹狂魔》La Caduta degli dei被詛咒的人

  導演:盧契諾.維斯康提
  主演:德克.鮑加德英格裏德.蘇琳赫爾穆特.格裏姆海爾墨特.伯吉雷諾德.沃利安伯圖.奧西尼雷納德.科爾德夫Albrecht Schoenhals弗羅林達.保坎Nora Ricci
影片講述在1933年德國納粹盛行時期一個鋼鐵家族的衰落和消失,一個家庭裏充滿仇恨和殺機,老主管被殺,繼而各個家庭成員奪得這份世大的財産,進行了你死我活的較裏,馬丁也是受害者,但最終成爲害人者,逼迫自己母親……(楨:禁忌式賣關子,就是強暴啦!)
內容還涉及了母子亂倫、殺父等道德悲劇。維斯康提將權力和欲望使人性沈淪、泯滅和異化的殘酷事實,提升到希臘悲劇式的高度,並暗喻法西斯妄圖稱霸世界的權欲正是導致其滅絕人性的根本緣由。演員的演出極爲出色,特別是博加德的完美表演令人叫絕。
  馬丁由于叔叔弗瑞德裏克奪去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母親)而對母親心生恨意,采用最極端的方式報複了她——占有並最終毀滅了她的肉體......
  片中以一個德國家族的興衰與主角心境的改變,帶出整個德意志帝國當時在希特勒政權統治下,一股暗紅的敗德氣氛宣染了社會人心,使得種種禁忌,最後躍然脫出,大膽鮮明地呈現爲片尾最終的敗德嘉年華會。這種禁忌的狂歡氣氛,彷佛宣告了種種在在藝術創作上對于納粹主義的依戀或反動。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1513.html?tp=0_10

《納粹狂魔》是魔性史詩 【明報2007年4月17日 專訊】

《納粹狂魔》拍攝1930年代德國一個重工業世家望族,在希特拉納粹興起時期發生劇烈的豪門恩怨,像王國宮闈劇,亦像西式《紅樓夢》。歷史背景和故事人物十分複雜,對白很多,維斯康堤採取近似舞臺劇的傳統拍法,緩慢沈悶,然而構成妖艷殘酷的「惡之華」,劇力豐富完整。
劇情開始於老家長的生日宴會,這祖父便在當晚被謀殺,使我想起日本武俠片《爭霸》(柳生一族之陰謀)引用的禪門名句「逢祖殺祖,逢佛殺佛」。片中大家族的奪權爭鬥,與納粹上臺平行演進,最後奪權者的死亡婚禮,則顯然影射希特拉慘敗後在密封地堡與情人的悲劇結局。
主角是維斯康堤愛將漢密保加,飾演德國「賈寶玉」馬丁,首次亮相就男扮女裝登臺演唱,又喜歡小女孩,鬧出性醜聞。他漸漸狂性大發,由敗家仔變為心狠手辣的納粹狂魔,漢密保加演得很突出。
另一位表現優異的是瑞典著名女星英格烈杜蓮,曾演《野草莓》、《沈默》等英瑪褒曼名片。這次演陰謀女強人,但終於被兒子漢密保加大報復,嘗到最不道德的惡果。
還有當年新進女星夏綠蒂藍萍,漂亮動人。她後來的代表作是《魂斷多瑙河》(The Night Porter),在新世紀也主演了法國奧桑編導的《沙灘上》和《泳池情殺案》。
《納粹狂魔》是維斯康堤正式「由正入邪」之作,觸及人性很多陰暗面,並且用大量篇幅拍攝納粹衝鋒隊狂歡放縱之夜,以及亂槍大屠殺。
觀看這種魔性史詩當然不會輕鬆,其實像發惡夢。但格局嚴謹,成為一幅沈重頹廢的「地獄變」圖像。
http://www.mingpaosf.com/htm/News/20070417/HK-mee1.htm

維斯康蒂

  1906年11月2日生于米蘭,先爲布景師,1936年爲讓•雷諾阿的助手(攝制《鄉村一角》,《底層》);1939—1940年爲科赫的助手(攝制《托斯卡》)。
1942年導演《沈淪》(根據J.凱恩的小說改編,編劇:M.阿利卡塔、比特朗傑利、G.普契尼、德•桑蒂斯與維斯康蒂,攝影:A.湯蒂與D.斯卡拉,主要演員:M.季洛蒂、C.卡拉瑪依、J.德朗達、V.都瑟)。1945—1960年擔任舞臺導演。導演影片。
1948年:《大地在波動》(編劇:維斯康蒂,攝影:G.R.阿爾多,主要演員:西西裏島上卡塔那附近的居民)。
1951年:《小美人》(主要演員:安娜•瑪格那尼)。
1953年:《西亞莫•多內》中的一個插曲。
1954年:《情欲》(編劇:維斯蒂、S.C.達米科、T.威廉斯與P.波爾斯,根據卡米洛•波依托的原作改編,攝影:G.R.阿爾多與N.克拉斯蓋,主要演員:A.瓦利、F.格朗傑爾、M.季洛蒂)。
1957年:《白夜》(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主要演員:J.馬萊、M.謝爾)。
1960年:《羅科和他的兄弟們》。
1962年:《七年的薄卡丘》,《豹》(根據拉姆貝都薩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B.朗加斯戴爾)。
1965年:《桑德拉》(《大熊星》)。
1966年:《被迷惑的人》(與其他四個導演合作攝制)。1967年:《陌生人》。1969年:《受苦的人們》。

六十年代是維斯康蒂創作新階段的開始。盡管維斯康蒂的作品從整體來看是驚人的完整,但人們確實能看到他自拍攝《金錢豹》(1963)以來題材的重大變化。如果說維斯康蒂1960年拍攝的描寫意大利南方人向北方遷徙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還是現代題材的話(導演在此片中引了文學資料.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從而使這一題材蒙上一層神秘色彩),那麽從拍攝《金錢豹》起他的主題又回到了意大利“複興”獨立運動的年代。雖然維斯康蒂在他的傑作《情欲》(1954)裏就處理過這一曆史題材,但是從他最早的影片《沈淪》(1943)和《太地在波動》(1948)中就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位導演從根本上來說是把 實作爲表現熱情和曆史威力的歌劇舞臺的市景來處理的,他對作爲布景用的外景和建築的興趣從沒象自《金錢豹》以來的影片中表現得那麽強烈和突出。
  維斯康蒂這時的影片不再是表現“下層階級”(如在《沈淪》、《大地在波動》、《小美人》和《羅科和他的兄弟們》中那樣),而是反映貴族和上等人 活。同樣,曆史和社會沖突的背景也發生了改變。盡管很早就能看出維斯康蒂對“崩潰”題討的迷戀,但是在《大地在波動》、《情欲》和《羅科和他的兄弟們》這些影片中,仍表現了與這些影片中的“墮落現象”相抗衡的動機、人物和社會力量。即評論界在維斯康蒂早期影片中曾稱之爲“向未來開放”的東西。影片《金錢豹》(根據迪•拉姆佩都薩同名小說改編)——這一反映西西裏島日趨沒落的貴族世界的巨幅畫卷——充滿了絕望的情調。影計中薩利納的侯爵法布裏齊奧顯然是維斯康蒂的自畫像。侯爵知道封建社會的時代已經結束,他面對的是以精力旺盛、野心勃勃和略顯庸俗的市長東•卡洛傑羅爲代表的上升中的資産階級和新的民生機構。這些機構的代表甚至清求他接受議員席位。法布裏齊奧一方面出于戰術的考慮迎合新生力量,他甚至同意他的侄子同市長女兒聯姻,但另一方面他又拒絕都靈使者的請求。他說;“我屬于正在下臺的階級…•我不抱幻想,也不會欺騙自己,一切都晚了。二千五百年來一直處于殖民統治的西西裏人需要長眠、死亡和安定。我們曾經是高貴的鷹和豹,代替我們的將是兀鷹和羔羊。” 影片《金錢豹》中維斯康帶描繪了西西裏島的壯麗景色、宮殿的建築藝術及內部裝飾,以此來安排情節,藝術地再現了侯爵的悲觀處境、他通過各種人物他們的相遇和爭論展示了一幅複興運動時代包羅萬象的充滿矛盾的畫面。
  《大熊星》(1965是萊奧帕爾迪的一首詩的標題)也是一部描寫家庭崩潰的影片。這是維斯康蒂第一次把猶太教、法西斯主義及納粹的過去作爲主題故事敘述一對出生于一個上等猶太家庭的兄妹懷疑母親夥同其情人把父親出賣給納粹致使他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這個從文學角度看來裏深奧莫測,但外表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中,還摻雜著自殺和亂倫的場而。維斯康蒂用各種各樣的隱喻表現了貴族的沒落,但由于他用得過多,除了用在影片中:與現實卻毫不相幹。
  《陌生人》(1967)是維斯康帶唯一的一部事後他表示不滿的影片。他本打算突出加謬原作的政治意義,但計劃遭到加繆遺霜的反對而告吹。維斯康蒂只好拍一部除了圖解小說而外什麽也沒有的影片,並且在小說裏通過加繆的文學風格所表現的內容,在影片裏也絲毫得不到反映。
  《被詛咒的人》(1968)、《魂歸威尼斯》(1970)和《路德維希》是維斯康帶後期作品中的“德意志三部曲”。維斯康蒂熟諳德國的哲學、小說和音樂,他曾多次強調他同德國文化的密切關系,在《被詛咒的人》一片中也勾畫了一幅充滿血腥陰謀、不可救藥的墮落和個可抗拒的衰敗的誇張畫、盡管影片受曆史的局限(影片開始是1933年3月27日一個家庭的慶祝儀式),但影片仍涉及到某些曆史事件,如國會縱火案和沖鋒隊頭子在巴德•維塞被暗害等。影片以克虜伯家族爲“模特兒”。雖然維斯康帶在影片中未能就他所表現的納粹主義的曆史根源進行分析。但是他所描繪的希奇古怪的畫面卻包含著某種隱喻。影片至少通過可怕的誇張形式,成功地表現了法西斯的一個側面.即對死和血的狂熱,這種狂熱又同民族主義和被竭力美化的大男子主義合並成爲一種新形式的‘神的沒落”。
  《魂斷威尼斯》系根據托馬斯•曼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維斯康蒂早就想拍這部影片,但是一直到1970年他“才感到時機成熟”。他對托馬斯•曼的原作做了一些改動,主要是把作家阿中巴赫變成了一個具有古斯塔夫•馬勒特點的作曲家。影對多處出現馬勒的音樂。維斯康蒂在《被詛咒的人》一片中就想用馬勒的音樂,後因制片人反對而放棄。維斯康帶壓縮了原小說的諷刺成分和對藝術理論的討論。但另一方面,由于他細膩的導演手法和對充滿現實美及死的征兆的古老威尼斯電影化的推寫,賦予了影片的主人公及其通向幸福彼岸的道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似乎表現可這一點)一種近于神秘的色彩。維斯康帶在任何別的影片中都未能如此高超地再現一個行將滅亡的美麗世界,盡管他的世界有一種超脫現實的傾向,有種飄浮在現實之上的幻覺。在《魂斷威尼斯》中又一次出現了維斯康蒂心愛的“崩潰”題材。在阿申巴赫這個人物身上他還插入了一個生活在這個即將崩潰的世界上的藝術家想要表現這一世界的主題。
  維斯康帶爲《路德維希》一片中的巴伐利亞國工設計了與《魂斷威尼斯》中阿申巴赫相雷同的形象。兩個人同樣把生命獻給了藝術和美。阿申巴赫是親自去追求並在冥想中達到絕對的美,而路德維希則是要在自己周圍建立一個完整的藝術王國。他認爲只要通過同瓦格納的友誼和建造珍貴的藝術建築就能達到目的。但他未能如願。維斯康帶著重表現他的英雄的感情生活,他與周圍世界的異化以及在華麗的環境中與世隔絕的生活。維斯康蒂在影片的結尾讓路德維希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要爲別人和自己保守一個秘密。”維斯康蒂在該片的布景和藝術手段上 耗費了巨額資金,但效果和《魂斷威尼斯》截然相反。此片在德國上映時縮短了45分鍾,因此整體效果就被破壞了。
  《內地家族》(1974)可以理解爲是維斯康蒂的藝術箴言影片的標題就表現了他的作品的永恒的內容;一個家庭的內部生活是他的基本題材。這可以追溯到在《大地在波動》一片中瓦拉斯特羅家牆上挂的那張全家福。維斯康蒂中風後,在很困難的情況下拍攝的這部影片第一次回到了現代題材上來。羅馬的一所豪華住宅裏住著一個收藏繪畫的老教授。他很不樂意看到他樓上住進 一個帶著侍從、女兒、情人和女友的貴族。這一群墮落的人使教授陷入混亂和歇斯底裏的沖突中。影片還觸及到政治.一群法西斯分子正秘密策劃一樁謀殺案。維斯康帶特別突出了教授的貴族生活方式與年輕人的朝氣之間的對比。年輕人的朝氣使他驚異,恐懼,最後又使他産生好感。這群年輕人迫使他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他意識到他被禁煙在他周圍的藝術品世界中,這實際上是一種未死先亡的生活。影片中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有時使人對影片的可靠性産生懷疑。但是《大地在波動》也證實了導演對《世界》雜志所作的自由,這一自白也是他對他整個後期創作的總結.“我自己也屬于托馬斯-曼、普魯斯特、馬勒爾的時代。我出生于1906年。圍繞著我的藝術、文學和音樂的世界就是那個世界。毫不奇怪,我感到那個世界是親切的。也許我還有視覺的、形象的回憶。這是一種下意識的回憶方式。
  它幫助我能原原本本地描述那個時代的氣氛。今天一切都變了.今天我想要拍一部現代片時,我不知道到哪裏能找到我需要的場面.我覺得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令人掃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社會創造了最偉大的對比和美學成果。與之相比,當代世界是如此平淡無奇和缺乏美感,... ...
  正是維斯康蒂後期的影片特別成功地證明了,他一方面能夠以無可比擬的敏銳和傑出的技巧表現一個日趨沒落的世界的生活感,同時又懂得用美學手段表現出他對這個衰敗、令人置疑和充滿社會不平等的世界的認識;維斯康蒂不論是早期的還是後期的作品都貫穿著這種美學手段同政治思想因素的融合,盡管影片本身並不是直接與當代生活相關。
  維斯康蒂最後一部未完成的影片是他死後才上演的。《無辜者》(1976)是根據鄧南遮的小說改編的。此片不屬于維斯康蒂最好的作品之列、故事敘述一個尋歡作樂的伯爵欺騙了自己的妻子。但當他後來得知妻子也有一個情人並與之生了一個孩子時勃然大怒,這主要因爲孩子的父親是個非貴族階層的作家。他讓孩子在寒風中凍死,然後慷慨激昂地自殺了。維斯康蒂又一次用耗資巨大的布景和對布景的敏銳的感受描述了腐朽的貴族世界的荒謬的道德制度。這個世界就是由于他驚人的倒行逆施和盲目的偏見而走向沒落的。
  導演作品:
  Innocent, The (1976)無辜
  Conversation Piece (1974) 內地家族/家族的肖像
  Ludwig (1972) 路德維格/諸神的黃昏(三集)
  Death in Venice (1971) 魂斷威尼斯
  Alla ricerca di Tadzio (1970)
  Damned, The (1969) 該詛咒的人/納粹狂魔(兩集)
  Stranger, The (1967)陌生人
  Witches, The (1969)小美人
  Sandra of a Thousand Delights (1965) 桑德拉(大熊星)
  Leopard, The (1963) 豹
  Boccaccio '70 (1962) 七年的薄卡丘
  Rocco and His Brothers 洛克兄弟
  White Nights (1957)白夜
  Wanton Contessa, The (1954) 情欲
  We, the Women (1958)
  Appunti su un fatto di cronaca (1951)
  Bellissima (1951)
  Earth Trembles, The (1948)大地在波動
  Giorni di gloria (1945) (Caruso trial scenes) /戰國妖姬
  Ossessione (1942) 沈淪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6231.html?tp=2_10

另詳參本館:魂斷威尼斯

阿楨 2021-08-16 08:15:00

如何評價猶太人? 2020-05-29 盧克文工作室壹

在我青少年時,猶太人被包裝成一個好學、勤奮、愛讀書、擅理財,出現過無數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企業家的優秀民族。各媒體只要提到猶太民族,就會突出宣揚他們苦難深重、知恩圖報,在二戰中猶太人被德國納粹屠殺了600萬,好萊塢一遍遍地用《辛德勒的名單》提醒我們猶太人曾經有多慘,以前的中文雜誌,也著力描繪上海曾經救下部分猶太人後,猶太人默默回報的故事。中國的書店十分熱衷傳播這個理念,什麼《猶太人致富密碼》。
但是,在我這幾年開始深入瞭解世界各國的歷史時,我對猶太人的印象就產生了轉變。
在說出我的觀點前,我想說一下我的判斷邏輯。首先,我反對將任何民族進行面譜化、單一化處理,我反對極端地看待事物,不能簡單地將猶太人設定為“好人”或者“壞人”。其次,我個人跟猶太人沒有任何過節,只“以事實為標準、以利益鏈為準繩”進行分析。
第一個觀點是,今天的猶太人不太像一個靠血緣與猶太教關聯的民族,而更像是一個掌控世界金融與媒體的權貴階層。尤其是美國的猶太人。再通俗點說,今天美國的猶太階層,就相當於印度的婆羅門階層。
第二是,猶太人根本不是什麼高貴、善良、堅韌、智慧的民族,也不是什麼“神的子民”,那是他們吹出來的,他們跟其他民族本質上差不多,愛恨貪嗔癡的欲望也一樣,從來都不高級,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很會賺錢。
猶太人會告訴你他們被希特勒殺得有多慘,卻沒告訴你,當時56萬猶太人占德國人的1.5%,卻佔著德國的民生要害部門,占國民經濟收入的1/16(實際不止),猶太人放貸又一直沒什麼好名聲,希特勒順勢,殺掉了三分之一的猶太人。
二戰後,猶太人吸取了過去的教訓,開始向傳媒和文化兩大領域開始進軍,以控制美國金融、媒體、文化三大領域為基點,成功在全世界扭轉了他們過去糟糕的公眾形象。
蘇聯解體時,分食蘇聯財富的七大寡頭裡,有六個是猶太人。
  回應
70多年來經過媒體控制、道德綁票和悲情洗腦,猶太人把自己生生變成了道德禁區,說不得,碰不得,一說就是“反猶主義”。
就說二戰,要說淒慘,中國人沒被法西斯屠戮?中國人民遭遇的苦難少?憑什麼誰都敢反華?憑什麼說中國啥都沒事兒?中國啥都不敢幹,國際上動輒得咎,喘氣都是罪;猶太人啥都幹了,文明人噤若寒蟬,一個個睜眼瞎?不就是因為西方人把持國際話語權,猶太人把持西方話語權嘛。
還有一個因素,馬老漢是猶太人,然而最恨馬克思的,就是他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