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時評(2009-11-20)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時評(2009-11-20)
忝為台大校友的館長最近很堵卵,不論看到跟著洪蘭教訓台大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或幫台大說話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
這些人都無知於:
1.依曾志朗/洪蘭夫婦的教改/快樂學習主張,台大學生不樂上的課,當然可以不鳥教授,而自行吃睡玩。
2.故她倆的以下批評是自作自受:
曾志朗的兒子 認為雞有6隻腳 2009.11.07
洪蘭: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2009-11-10
洪蘭批醫學生/不上課 「共筆」取巧過關 2009/11/16
台大校慶頒獎 台下學生吃睡玩2009/11/16
3.不只,如果洪蘭質疑皮紋測大腦是偽科學,那麼洪蘭的快樂學習腦神經學也是門偽科學!
相關新聞
皮紋測大腦?被洪蘭質疑偽科學【聯合報╱記者薛荷玉 2009.10.26
洪蘭:快樂學習 加速腦神經連結 >商業周刊 曠文琪
台大校長李嗣涔:洪蘭批評的是普遍現象
面對批評 台大生:不必反駁要改進
吳清基:選修通識 提升競爭力
吳清基:大學生態度決定機會
學生尸位素餐? 老師也要檢討
台大教授何寄澎:該補修教養課
評委》洪蘭不應隨便放話
學生》以偏概全 太誇張
短評》大學都嘛這樣?
醫學生想自省 反被譙
詳參本館:
快樂學習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1770137
神童製造所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1779220
《教改錯在哪裡?》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72/20060317074146
教革會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4203068
而且他們也很努力,有的人在國內已經成名,每天只睡4-5小時,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還比我還讀得好。這讓我才有了危機感,覺得自己以前不過是小聰明而已。為了不落後,我就得更加努力,於是讀書就讀得很辛苦,覺得一輩子讀書最努力最苦的就是在博士期間。
所以總結,這個世界的聰明人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有很多層次,你覺得自己聰明,是因為你還沒有達到你的極限,沒有見到更聰明的人。如果你努力,就可以在聰明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更上一個檔次,你努力的結果就是和更聰明的人為伍。如果你自滿了,放任了,你就只能停留在較低的檔次,沒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極致。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的時候,那就是你才智的頂端位置,再也上不了更高的層次了。即使如此,在你的上面仍然是有更聰明的人在努力向上攀登。
回應
我在荷蘭讀書,一個數學方面的論壇,來了一個德國博士,一個英國博士,說是歐洲的青年新銳,他解決問題的數學工具那個水準遠超我的理解程度,隨便什麼問題很快就能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交流起來處處碾壓。去公司實習來了一個愛爾蘭據說是數學第一的人,工作起來水準完爆我們什麼模型演算法都是信手拈來。
中國可能整體來說數量是很厲害的,整體都到了一個水準,但是頂尖的人跟西方都有差距,科學很多時候都是靠天才的火花一閃,我們這方面不擅長,我們擅長是靠大規模的人才作戰規模優勢。
相關新聞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我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
【本文來自《老婆是學霸,她認為天才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超出常人百倍》評論區】
985的放到大專裡,那就是大神;但若放到科大少年班裡,他可能跟不上。
有天才,還有“天才當中的天才”,更還有“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最上面的可能就只有那麼一兩個人了,再若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之後,那又可能渺小到讓人看不到了。所以,天才往往是個相對的概念,一旦絕對化,那會造成認知錯誤的。
我小時候家境尚好,父母工作忙,根本沒時間輔導功課,把我丟到外婆家。外公外婆都是文盲,根本不可能管我們學習,我每天玩到困得要死,都是第二天早上上學前用半個小時把功課做完。從來沒拿考試當回事,考試前一晚上我照看電影看小說不誤。就這從來都沒跌出前班上三名。而且我考不到第一名不是因為腦筋不好使,而是因為覺得太簡單,然後粗心大意地被扣了分。在中學時學數理化,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公式,列出例題,準備講解時,我就已經演算出答案,剩下的時間就把自己無聊得要死。
上了大學也沒有感到壓力,只是上課時把老師說的記下來,課外時間就是看自己想看的書,然後考試的時候讀幾遍筆記,就能考到前三名。因為學了文科,所以看書比較多,而且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地看,目光不是從左到右,而是從上到下。我看書時常常是同時看五六本書,都在屋子裡攤開了,隨便走到哪裡,撿起一本書,就能從上次看到的地方接著看,而且五六本書的內容從不互相干擾,許多那時候讀的書到現在還記得。
在讀碩士時,同班有不少聰明人,但對我還未形成壓力,而且最後我寫的碩士論文受到導師的讚賞。導師是本領域的大咖大牛,桃李遍天下,在我答辯時,請的答辯委員會都是導師的前學生,導師對我的論文大加稱讚,於是其他委員都順著導師的話,我在下面坐著根本不用回答問題,只是傻笑而已,碩士學位就這麼到手了。
後來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他們往往讀書比我更快,還讀得深,讀得更細,往往能夠說出卓絕的見地,我卻挖空心思也從未想到,讓我常常有挫敗感,感到人比人氣死人。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美國高考成績跌至30年來最低,42%的考生掛了全科 2022-10-14 觀察者網
今年美國高中畢業生在ACT大學入學考試(與SAT同為美國高考)中創下30多年來最低成績,其中有42%的考生在所有考試科目中都沒有及格。
回應
美國90%都是缺知識少文化的人!快樂教育的後果!
他們成績變差了,但是他們擁有了自由!
美國的快樂教育,是從體制上毀人。
考得好有什麼用,你黑嗎,你gay嗎,你跨嗎,你lgbt嗎?有這些才管用!
日韓這種都是典型的勤學苦練亞洲發達國家,然而那麼努力人均還差歐美一大截,日本工人世界出名的認真努力的工匠精神,結果呢,收入倒回30年去了,人家都不想努力了 只想在家裡躺著。
你說日本製造可以吧,是可以,但是可惜精力沒用對地方
【本文來自《老朽去過日本,人家一線工人的認真工作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評論區】
以前的日系製造還是可以的,但是工匠精神在很多領域就是令人不齒的一種自大傲慢。索尼的pspgo,製造精良,卻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ipad2,可以說做出來精緻的廢品
回應
有一說一,這個跟工匠沒啥關係,應該是跟公司的決策有關係
你怕是對工匠精神理解有點狹隘了。沒有決策上的支持,工匠從而養成?
學習是消化前人的最強智慧和成果。快樂教育只適合啟蒙階段。
【本文來自《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玩,而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評論區】
學習從來不是個輕鬆愉快的事,極少有人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或者說,在高密度學習中不可能有快樂可言。
回應
你理解“大多數人”是什麼意思就行了。
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 2022-10-10
我有孩子。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為啥?因為鼓勵式教育,需要口才和情商,缺一不可。你得學會把握時機,選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措辭,得體的口吻,還要一言誅心,正好說在點子上,基本上,至少是處級領導的口才,才會有用。你有這種才能嗎?我的感覺,越鼓勵,孩子越自滿,越沒有危機感,能學好才怪。所以,鼓勵式教育,是一句“真實的謊言”。總的來說,鞭策和激勵,結合著懲罰,立竿見影,效果明顯。不愛念書的孩子,除了此法,其他方式毫無用處。
回應
鼓勵還是批評得看孩子的情況的。還行的水準獎懲分明才有效。一塌糊塗同時士氣崩潰,那只能鼓勵了,說壞話只會更差。如果表現很好那最好閉嘴,不做干涉。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現實裡都是挫折 2022-10-10
孩子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怎麼辦?不打、不罵、講道理?他也不聽,就覺得天天打遊戲翹課挺舒服。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小孩想逃避現實,現實的世界裡學習考試沒有成就感,都是挫折,只能在遊戲裡面找了。如果孩子實在不是讀書考試的料,可以培養其他興趣,體育,音樂等等,多耐心尋找,家長還是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關愛的。
還有一種是孩子學習不錯也聰明但他發現遊戲裡面的樂趣遠大於學習的成就感,這屬於自律性差的,可以和孩子協商控制好遊戲時間,還是要家長花足夠的時間精力來管理孩子。
回應
我打遊戲充滿了挫折,老是死,幾乎沒有樂趣。
其實打遊戲最不“挫折”的地方是可以無限重啟,而每次重啟又給人帶來“希望”,然後就沉淪於這種“希望”之中——本質跟吸毒沒有區別。
遊戲確實比現實更容易有滿足感,也有成癮性,完全指望說服教育讓孩子不打遊戲是很難的。
中國參與國際奧數史上最佳成績 6名選手全部滿分強勢奪冠 2022/07/17 中時
參加63屆國際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6名大陸選手以全部滿分的6金成績奪下團體冠軍,這是中國代表隊第23次取得團體冠軍,同時也創下中國參賽史上最佳成績。這項榮譽在16日晚間的微博很快地就衝上熱搜排行第一。
數奧始於1959年,旨在激發青少年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從1985年起,中國科協每年組織中國優秀中學生參賽,共累計選派218人參加競賽,獲得金牌174枚、銀牌36枚和銅牌6枚,23次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奧數熱--維基百科
奧數熱,是對21世紀初中國大陸學生、家長和教師大規模參與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及其他類似競賽有關培訓這一群體性事件的代稱。這一事件前後持續長達二十餘年,而其是否完結、何時開始及有無必要至今尚有較大爭議。
2019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代表隊無一人獲得金牌,「舉國奧數體制」失效了嗎?
今年的比賽結果公布後在網上引起爭議,不少網友把中國隊在RMM上的失利,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鈎聯繫到一起。2001年,教育部發布奧數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鈎;2010年,北京、廣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也陸續禁止舉辦奧數班、叫停「奧賽」。 2015年起,各地逐步取消奧數高考加分;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要求公辦學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2018年,中共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門,通知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嚴禁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
一些和培訓多有掛鈎的競賽已被叫停:32年來共4000多萬學生參賽的「華杯賽」決賽被暫停、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被暫緩、「學而思杯」不再舉辦,甚至連長期參與培訓的家長微信群,為了防止被查,都連夜改了微信群名,刪掉「數學」、「牛娃」等敏感詞彙。
然而,五大學科奧賽獎項和科技創新競賽獎項依舊是高校自主招生最關鍵的指標,北大、清華還幾乎同時發出了「奧賽生召集令」。家長們對於官方「一刀切」的「減負」行動也並不領情。
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一年了,校園霸淩者們還囂張嗎? 2022-07-05
前幾天,連續兩起校園暴力事件登上熱搜。6月25日,網上流傳一段“漢濱區大河中學學生被扇耳光”視頻。同一天,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在官方微博回應“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園欺淩跳樓”一事。
提到校園暴力,大家都不陌生,80後、90後的童年更是我國校園暴力最猖獗的時代,近年來,多起校園暴力事件憑藉其手段之殘忍,後果之嚴重引起廣泛關注,在互聯網上大範圍傳播,刷新了很多人對校園暴力的認識。
校園暴力古今中外都是頑疾,至今都沒可以值得借鑒的治理經驗,比如日本成立了很多幫助受欺負孩子的民間機構團體;政府專門成立了檢查小組,監督教育那些無視甚至縱容校園欺淩的教師,文部科學省還制定了防止校園暴力問題的指導方針;還開通了24小時對話熱線。效果怎麼樣呢?僅在2017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超過54萬件,比我國要嚴重得多。
德國採取預防性的措施,學校霸淩也是一個嚴峻問題,特別是在5-8年級,20%-25%的學生遭到過霸淩。
美國有各類預防欺淩、研究欺淩的機構和計畫,早在2000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淩的法案。至於效果嘛,只看美國的校園暴力有多嚴重,還時不時有青少年槍支暴力犯罪,其規模和烈度,堪稱獨步天下。
這麼,中國,能成功嗎?
回應
現在的14歲比40歲的人還懂鑽法律漏洞。訓誡有毛用。
2018年,女兒深圳公立小學,搞了快樂教育,成績讓學校心都涼了 2022-07-05
我們前幾年某些人大聲嚷嚷的快樂教育,減負,就是走的美國公立教育方向,只是程度還沒到那樣而已。最近揭露出來的毒教材問題,本質就是全面向美國學習。希望能早點撥亂反正!
18年,我女兒在深圳一所新開的公立學校讀3年級,學校試著搞了一下快樂教育,語文學到13課了生字只寫到第9課,期末全班語文成績平均60多分,學校慌了,解聘了那批老師,換了一批嚴格的,也開始搞留堂,新的老師批改作業非常認真,標點符號,拼音注音,一些字的細小錯誤都被發現,4年級就好了。
回應
只有好的結果才能讓人快樂,過程永遠是痛苦的,只能苦中作樂。所謂快樂學習就是不學習,快樂教育就是不教育。
西方快樂教育都破產了。快樂教育帶來的分數和學習水準的貧富差距。美國精英都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學習壓力不比國內的高中生小。
台灣國中生6/10,高中生1/3瘋補習!每年人均5萬新台幣 2021-05-02 聯合報
12年國教 補習班更擠了 2015-12-25 聯合報
12年國教上路兩年,家長一窩蜂把孩子擠進補習班、考私校國中部,甚至小三就惡補,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像倒退50年,回到仍要拚命考初中的6年國教時代。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問總統候選人,如何加強監督私校,讓國高中真正免試入學,挽救崩潰的國教理念?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問候選人,如何推動高中職入學真正全面免試?如何看待明星高中存廢?少子化帶來的國中小廢校、私校退場等問題,如何解決?他希望新總統修法推動教師評鑑、積極淘汰不適任教師,維護學生公平受教權。
為上私校 不計成本 台灣學生補習成瘋 2017-06-16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俗稱補習一條街
招牌林立的補習一條街,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講課眉飛色舞的補習名師……在台灣人的記憶中,補習班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的伙伴。從小忙補習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特色。
2015年小學生7/10校外補習,支出總額601.1億新台幣,人均6萬元。
由於12年國教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
台灣從1954年到2001年,一直實行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一些專門針對升學惡補的補習班應運而生,補習風氣也愈演愈濃。
到2002年,台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課,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
之所以補習班能有那麼多學生追捧,原因在於這些名師不管學術功底如何,但至少都能說會道。因為可能學生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在名師們手上就會化繁為簡,清晰易懂。如教數學的名師一般都會掌握口訣、速算方法等等。同時,他們也在講課的同時也會講笑話、說段子,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給家長“減負”為何成社會話題? 2021-03-01 環球時報
近日,教育部表示,學校不得以各種形式給家長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給學生檢查、批改作業。實際上,即便崇尚“寬鬆教育”“不留作業”的一些國家,也常有類似的爭議。
韓國奉行“寬鬆教育”,結果反而帶來家長負擔增重和課外教育盛行。在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寬鬆教育遠遠滿足不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2019課外教育月均32.1萬韓元,創史最高,市場達21萬億韓元,大有超越公立教育的趨勢。
在國內很多人都會聽過傳言,“外國(歐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後沒作業”。然而並不屬實。英國1998年曾出臺過一個參考指南,規定小學生每天作業量上限,結果卻遭到家長抱怨。最終,英國政府2012年取消了這項規定。
然而,這並不代表英國家長就能在家裡參與輔導孩子的學習,英國家長平均每週僅花費3.6小時。除了工作和家務外,超過一半的家長沒有信心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文科出身的家長抱怨說,自己連化學元素都認不全,更沒有醫學經驗,想陪孩子在一個晚上完成作業,實在是不容易。
歐洲不少學校會留給學生在校寫作業的時間——德國中小學通常在下午一兩點放學;法國、義大利等國家也在下午三四點放學。學生可以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再回家,有困難的話還有老師輔導答疑。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家長代批次工作,最開始是家長要求的 2020-11-06
2018年出臺了《進一步推進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簡稱減負30條!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每天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60分鐘以內,初中每天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90分鐘以內,還有就是第18條家庭履行教育監護責任。
方案實施後,學生成績大幅度下滑,最開始從上海開始的,學校和家長達成一個共識,就是老師還是以過去的作業量佈置,但家長要配合監督和落實!之後這一模式迅速在全國蔓延開來!
到了2020年,因為疫情,要居家隔離上網課!人也比較情緒化等等因數,矛盾開始激化,最後延變成現在這樣!
本來這一模式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見光死的!當地市局確定了重新回歸到減負30條!
改回原來的,又對誰有利!
本來老師就不需要佈置怎麼多作業量,家長支持還是反對有很大差別的,比如收入,城鄉,閒置時間,工作壓力等都不一樣!事實上對校外培訓機構最有利…
換句話說,家長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
①花錢上輔導班②走回減負模式!③自己花精力去輔導孩子!④擺爛,讓孩子真的快樂!
回應
我倒希望老師壓根就別佈置家庭作業,讓大多數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比什麼都重要,真要那樣,我的孩子以後競爭就少了!
對,這才是那些喊減負的精英家長主力的想法.家長們一邊喊著減負,一邊給孩子報滿了各種培訓.老師們一邊支持減負,一邊課後掙外快.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家整體完蛋,你的後代也好不起來。
一些老師老抱怨工資低,但從不考慮當地的工資水準,直接要跟一線城市比 2020-11-05
經常說工資三四千,麻煩你看看自己當地工資才多少,不要在內地十八線城市要跟沿海比,內地公務員跟老師也一樣的工資,怎麼沒看別人來抱怨,而且基層公務員加班不少。
回應
以你的理論,教師醫生這類高知的收入都低的合理了。
我什麼時候說工資低是合理了,我都說了兩個地方工資不同關鍵是財政收入.
中國醫生非要跟美國醫生比收入怎麼說?
他們可以去美國,沒人攔著他們。
我倒是十分期待你希望的醫療制度完全西方化,實話實說,市場經濟下,某些階級的人本來就看不上病早該病死了,不過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下強制的醫療制度壓低了醫療成本而已,難道你真覺得治病這件事,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
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2020-09-10回應填鴨式教育的質疑:沒有辦法的辦法
2020年高考,全國第一家公辦女子高中華坪共159人參加,其中150人考上本科,9人專科,70個一本,17個六百分以上。但是對於這樣的好成績,張桂梅卻並不滿意。“我的目標是人人都上一本,有個10%左右去上全國重點,有那麼一兩個能夠鑽進清華北大。”
是不是填鴨式,我們需要先界定概念2020-09-11
填鴨式:不管學生懂不懂——實際上大多情況下是不懂,只管硬著頭皮往下講,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尤其是理科的東西,又尤其是數學。文科,坦率的說,是需要一定的“死記硬背”的;當然學生年齡越大,越應該強調理解,這個另論。
很難想像華坪女高老師的好成績是在沒給學生講明白,繼續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個人判斷,這真不是填鴨式,是講的清晰透徹,孩子都消化吸收了,效率很高。
回應
填鴨式可以培養一群80分的人才,啟發式可以培養1個120分的天才和一堆20分的傻瓜。
你想多了,120分的天才,不管填鴨還是啟發,都是120分
其實很簡單,鋼琴是不是素質教育,是,學鋼琴是不是填鴨式教育,是,那好了,大家別去學鋼琴。其實,人在世界上真的想學一樣東西,你都可以是“填鴨”。看看那些提倡“素質教育”的東西,馬術,高爾夫,西洋樂器,哪個不是“填鴨”?但是,你幾乎看不到誰去批判這些東西是“填鴨教育”。
法國理工教育就是“填鴨式”,意不意外?2020-09-11
我是從法國的大學校畢業的,法國19世紀至今大部分數學和理工科精英人才,都是通過這種高效“填鴨式”教學開始培養的。這個體制從拿破崙創設開始,直到今天都沒有變過。
高中畢業,成績前3%的學生,可以得到推薦,進入預科學校,每週32-35小時,每週六考試,累計成績,每年20%末位淘汰。兩年之後,全國競考,最好的大學校淘汰率90%.這兩年被法國人形容為“暗無天日”,比國內高三還可怕。進入大學校之後,前二年仍然要全校考試,排名決定你可以申請的M2和博士專案,乃至是否能進入工程師團。可以說過五關斬六將之後,你才有機會接受“啟發式”的教育,更多的把重心放在科研上面。
現代教育體系下,沒有填鴨式的奠基,人才就不可能在腦力最旺盛的年齡得到最好的教育機會。一個天才,如果不知道複分析,不知道群表示論,不知道流體力學,哪怕再啟發式的教育,也只是浪費聰明才智。
禁補習、小考、能力分班!教改逼瘋家長 台灣拜託別去這考察 2019-11-02 聯合報
事件的起因是,南京市教育局正在推動的教改,希望讓中小學生能全面發展,降低學生不合理的課業負擔,讓孩子能快樂、健康學習。為此,南京要求學校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佈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
但卻讓南京的家長們陷入一片恐慌,過去幾天「刷屏」的網文章:「南京家長已瘋」,反諷說,「來啊,一起做學渣啊!」
南京市教育局趕忙滅火表示,「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當地教育局承諾,將會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
回應
台灣自己的教育制度就搞出一堆屁孩、學渣了!
王曉燕:日本“寬鬆教育”失敗的啟示 2019-11-02 環球時報
日本實施寬鬆教育政策時的教育發展階段與我國當前實施的減負政策非常相似,如果只是一刀切式的政策減負,但是課堂形式、教學方式、考試制度、招生錄取方式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改變的話,家長和學生會依然在追求分數的跑道上奔跑,就會造成“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嚴重現象。家長和社會培訓機構對政策的不理解、不配合是日本寬鬆教育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之(作者是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首席專家)
希望工程30年,受助者成為資助者 2019-10-31 中國青年報
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50.23億元,資助困難學生594.9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10所,援建希望工程圖書室31109個,培訓鄉村教師114306名,促進了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工作的全面發展。
教育部質疑學貸免息套利 韓國瑜:把孩子當賊嗎? 2019-11-03 聯合報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深夜臉書分享他近來所提出青年政策,包括「政府讓您出國交換一年」、「就學貸款免利息」。面對教育部質疑恐有學生套利,韓批評這完全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想法,「是把我們台灣孩子都當成賊嗎?」
“量子波動速讀”日本創始人:愛讓人擁有這個能力 2019-10-20 介面
一排排小學年齡的孩子坐在桌子前,手裡拿著一本書快速從頭到尾反復翻動著,翻一次的時間大概只需2秒鐘。這是近日熱傳的國內某教育機構組織量子波動速讀比賽的現場。
“量子波動速讀”(quantum speed reading)這個用不相關物理概念搭配起來的高深稱謂,乍一聽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該機構招生廣告稱,學員可以運用HSP(高等感應認知)的能力進行速讀,大腦呈現動態的影像,可以在1至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並且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
也就是說,學員在翻書的過程中不是用眼睛“看”書,而是通過一遍遍翻書產生“感應”,把內容直接傳輸到腦子。用“心靈感應”閱讀,可算得上是一種超越科學認知範疇“超能力”了。
但相信這個理論的人卻不少,不僅在北京,杭州、駐馬店、深圳等地均有類似機構開展相關培訓,收費在6000元半年到26萬“終身制”不等。
事實上HSP在13年前,日本人飛穀由美子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量子波動速讀》的書,她稱,即便是外語書,翻書的過程也能激發大腦迅速翻譯,跨越所有語言障礙。她表示,其背後的秘密來自於大腦的三層結構,當書頁翻動,資訊會直接進入中腦或間腦,那裡也是人類潛在意識的所在。
但這一系列神乎其神的說法背後,卻沒有提供能佐證的科學依據。
而在她之前,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對快速閱讀進行探索。1950年代,美國教育家埃弗蘭•伍德(Evelyn Wood)提出了一種叫“動態閱讀”(Reading Dynamics)的方法。只需一根手指,在紙面上從上到下劃過,而不是從左到右,就能“一目十行”,這一方法一度在美國廣受歡迎,有接受了訓練的讀者自稱能在1分鐘內看完68頁書。
直到今天,美國一些地方仍有“動態閱讀”的培訓課程,但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這是一場騙局。科學家指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不可能實現,因為人類的視力本身就是具有限制性。
然而在一定範圍內提高閱讀速度仍然可行,思維導圖發明者、曾出版《快速閱讀》一書的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就給出了幾點閱讀小貼士:學習如何用你的眼睛快速閱讀;保持身體健康,大腦供氧充足;學著記憶章節甚至是全書;跟朋友組成快速閱讀小組。
相關新聞
“量子遠程治病”又來了,有人被騙11萬
學生很珍貴 文大取消雙二一 老師苦笑 2019/06/14 中國時報
又到期末打分數時節,文化大學本學期起取消大學部雙二一制(連續兩學期不及格學分數達該學期的二分之一),教師私下苦笑表示「學生很珍貴」;另淡江大學今年秋天起大一生也將不納入雙二一規定。 愈來愈多大學放寬退學規定,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梁學政說,這是大學自主範圍,尊重各校決定;但也希望各校一定要有配套,譬如提出其他輔導措施,以管控畢業生的品質。
私校工會理事長批高教沉淪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痛批,大學不是義務教育,且現在要學習專業知識技能也不一定要讀大學,既然選擇上大學,就應努力符合學校的要求,部分私校以少子化為由取消雙二一,這是高教的墮落與沉淪。 文化大學近日校務會議決議取消大學部雙二一。文大教務長王淑音解釋,文大不是第一個,靜宜大學、台師大都有前例;其次從校務研究的觀點,二一早已失去以前的警惕和品質保證功能,「現在被二一的學生一點都不在乎,他們變成一個pool(池塘),在各校之間轉學轉來轉去;要不然就是重新考回原校,因為現在考進大學也很容易!」過去收到的轉學生品質都很棒,現在卻千篇一律是被他校二一退學;若不准被退學學生轉學,又影響他們受教權,再者生源減少,這麼做也不實際,因此文大才決定改弦易轍,加強及早預警和輔導。
實踐認少子化更應有堅持 但也有學校堅持雙二一。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該校6月11日校務會議修改學則,由「累計」雙二一略放寬為「連續」雙二一,「在少子化的今天,有所堅持才能讓台灣高教健康、永續前行。」 台師大早已取消 但有配套 台師大早在2011年就取消雙二一退學,該校教務長陳昭珍表示,有分析過學生表現,並沒有因為取消雙二一致學生程度下降,反而表現愈來愈好;且取消雙二一要有配套,「預防勝於事後處理」,台師大實施雙導師制、專業輔導社群等,學生心態正確,就不會荒唐度日,也就不需要二一退學制。
可就在各國教育專家紛紛趕往新加坡前去取經之時,就在這個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卻顛覆了整個新加坡教育界——這個國家,將迎來50多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教育變革!
這次改革的核心,說白了就是將要取消將不同成績的學生放置進不同的“快慢班”的分流機制,學生可享受統一的學制,還可與高於或低於自身水準的同學一起上課。
這聽起來似乎是好事,這不就是想要“促進教育公平化”嗎?但也未免讓人疑惑,在許多國家,教育資源的公平與均衡早已被視作重要的奮鬥目標,怎麼到現在,領跑全球的新加坡才剛剛開始進行此方面的變革?
因為在新加坡,“大學”作為“精英教育”的代名詞,僅僅開放給最優秀的一小撮學生;而無論怎麼學都考不出好成績的學生,則應該認命,安心在職業技術學校度過學生生涯,畢業後,到社會上靠手藝謀份差事。每個人,都應該待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裡。
這也正是延續了幾十年的教育分流制度。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加坡的“小升初”幾乎有著和東亞國家“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整個新加坡十二三歲的孩子將用小學畢業後的一場考試,決定未來二十年的人生走向。
成績最牛的精英學子,將升入直通車課程專案(Integrated Proramme,IP),享受大量政策上的幫助,比如不用選拔考試、課程與名校接軌等。這意味著小學畢業之後,一隻腳就已經跨進了最強高等學府的大門。
水準尚可、但沒那麼“精英”的,則會進入快捷流學校(Express Stream),用四年正常的學制,學完中學的科目。
成績在中等偏下的學生,將被分進普通學術學校(Normal Academic),無論你樂意不樂意,都得讀五年才能從中學畢業,也就是比普通的四年學制,多花上一年。
回應
新加坡經濟這麼發達,社會文明程度也很高,但你聽說過任何能夠真正的在創新上有影響力的人嗎?或者在文化、藝術方面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嗎?”
那麼點人口,想要有多少國際影響力的人是有點奢望了。
2、鏟雪機父母:掃除一切通往成功的障礙
我們以前知道有種父母是“直升飛機父母”,就是那些整天焦慮地圍繞孩子身邊,照看孩子一切活動,回應孩子一切需求的父母。這個詞最早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家安妮特•拉羅(Annette Lareau), 她發現在1990年代和21世紀早期,在美國家庭中,但凡受過更高、更好教育的家庭,不管白人還是黑人都是採用了這種與孩子緊密互動的方式。普通工薪階層、貧窮階層的孩子養育則基本遵循著“聽之任之”的模式。
從教育效果而言,這種“直升機父母”模式卓有成效。1990年, 堪薩斯大學的貝提•哈爾特(Betty Hart)和陶德•萊斯利(Todd Risley)發現這種緊密陪伴中話語展現的力量。比如,貧窮家庭的孩子,每小時聽到的英語單詞約600個;但有父母陪伴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達1200個。
進入21世紀,美國富有的中產階級父母已經從“直升機父母”進階到“鏟雪機父母”。他們負責剷除孩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礙,這樣她們的孩子就無需面對失敗、挫折或者失去機會。
3、鏟雪機模式的代價
這種鏟雪機模式從選擇知名幼稚園就已經開始,到小學教育進一步強化,監督作業、參加體育專案、去打比賽;只要讓孩子擁有最好、佔據最好、成為最好,父母可以調動一切金錢、人脈和資源,可以包辦一切,Nothing Impossible!
回應
看吧。天下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要放在我國,完了,一堆人絕對會沒完沒了的噴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聲明:胡說八道,西方世界孩子快樂教育素質教育,18歲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就不管了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從小學開始就決定?領跑全球的教育強國新加坡迎來“大地震”……
新加坡,一個狹小的島國,面積只有美國洛杉磯的一半,自然資源匱乏,卻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強國。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的孩子歷年來在國際教育水準評測中的優異表現。以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為例,連續三屆,新加坡學生都坐穩了五強的寶座。
在如此光芒耀眼的成績背後,想必離不開別具一格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制度。
美國家長比中國家長更拼? 2019-03-24 新浪財經
先猜一猜這是你印象中的哪國的學生和家長:
大學開學,父母總是一馬當先鋪床疊被、查看飯菜是否合適;與寢室室友制定出行計畫,要父母出面協調;考試時,父母是人肉鬧鐘;因為孩子的分數,父母與老師錙銖必較,如果孩子實習不如人意,父母還會跑去雇主那裡投訴。
臨近畢業,如果孩子考研,寫論文或改論文自不用說,還聘請昂貴的輔導老師開小灶,無論多貴眼睛都不帶眨一下;如果孩子工作,幫著投簡歷是必須的,而且大多數都是瞞著孩子。
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入學斯坦福的美國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您猜對了嗎?
《如何養大一個成人》,是斯坦福大學新生院院長茱麗葉•莉斯科特-海因斯(Julie Lythcott-Haims)2015年出版的暢銷書,正是因為每年要接觸不少家長和新生,雖然考上名校,家長還不放手孩子的現狀,她才決心通過寫書討論美國中產階級過度育兒的問題。
最近被美國FBI公佈的名校招生舞弊案,反映了名校招生過程中所謂“前門”、“後門”到如今用計謀和金錢撬開“側門”的程式漏洞。
但是,隨著涉及人物的一一曝光,這起醜聞日益像一出子女教育的悲情劇:為進名校父母不惜重金甚至鋌而走險,為了成功父母包辦一切,而養育則是一場以名校為目標,以成敗論英雄的“軍備競賽”。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值得。
在美國知名大學畢業生比同齡的非大學畢業生收入溢價超過70%,教育回報率比1950年高出50%,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回報率,在丹麥和挪威,大學教育的溢價不到20%,日本不到30%。
除了投資效益,更重要的是階層精英的維護和傳承。
一般來說,“家庭好、健康好、學校好、鄰里好、工作好”,這“五好”是富有的中產階級精英的重要標誌。要保持在一個階層,除了錢之外,還要有家庭、朋友、社會關係、個人健康、文化等等,教育當然也不能少,這些非財務類指標才是定義階層更為重要的指標。
美國階級固化日益嚴重,生於1950年的人有80%的機會比父母掙更多的錢,生於1970年的,超越父母的機會降至61%,到1980年出生的人只能勉強與父母維持相似水準。
在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在一種跌出“五好”生活的不安全感中,名校是能確保後代世襲階層的最可靠的上升通道。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12種語境表揚孩子! 2019-03-18 新浪育兒
讚揚比批評更容易使人進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誇獎孩子,也要講究方法。
我們常見的讚揚用語可能成為了口頭禪,比如“你很聰明”、“你真棒”、“很好,繼續努力”等等,但其實真正的表揚不是體現在這些泛泛誇獎上。
是表揚努力 毅力 細節 創意 態度 合作精神 領導能力 勇氣 細心 信用 謙虛 選擇
回應
MB,為什麼老外啥都TM對?
沒這麼講究,這些人吃飽撐的,這種日常語言也要琢磨來琢磨去,不見得按你的12句話,孩子會更優秀
一幫沒有孩子的出的書
美國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惡化 文化潮流或是誘因 2019-03-18 新華網
美國心理學會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過去10多年間,美國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惡化。與2005年時相比,在2017年自述過去一年裡有過重性抑鬱症狀的青少年人數增長近52%。
研究人員分析美國“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資料得出上述結論。“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始自1971年,是美國關於12歲以上人群藥物使用和飲酒行為、心理健康和其他健康相關因素的一項長期調查。研究人員此次分析資料涉及2005年至2017年間超過20萬青少年以及2008年至2017年間大約40萬18歲以上成年人的答覆。
研究顯示,自述在過去一年裡有過重性抑鬱症狀的青少年人數2005年時為8.7%,到2017年時增至13.2%;18歲至25歲年輕人中,自述在過去一年裡有過重性抑鬱症狀的比例從2009年的8.1%增至2017年的13.2%。另外,2008年至2017年間,自述過去30天出現過嚴重心理困擾的年輕人比例從7.7%增至13.1%;同期產生過自殺念頭或與之相關想法的年輕人比例從7%增至10.3%。
洪蘭/失禮不能當率真!總經理親自電話面試 短短幾句話讓到手的工作飛了 2019-01-17 聯合報
台灣少子化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僅小學關閉,中學招不到學生,連大學也恐慌起來,因為沒有學生就不需要老師,那麼過去費盡心血拿到的教授證就沒有用了(在美國升到副教授後就有終身教書Tenure保證)。
每個學校都很努力去招募新生,連國立大學也不例外。其中研究所受到的衝擊最大,因為收不到學生,連實驗都沒人做了。因此,現在老師還得替學生找工作,只有畢業生有工作,新生才願意進來讀。
我的朋友說,他有個學生成績不錯,就是找不到工作,每次面試後就沒有下文了。他知道我與某公司的人事室主任有熟(是我以前鄰居的女兒),便央求我有機會時,替他問問為什麼?
不久,鄰居嫁女兒,這個主任的妹妹要結婚了,我就抽空去喝喜酒,受人之託要忠人之事。想不到主任一聽他名字,眉頭皺了起來,告訴我,這個學生筆試第一名,因此總經理親自面試。
總經理很珍惜時間,不願年輕人舟車勞頓,而且能力已經確定了,只要應對得體,這工作就是他的了。所以用電話面試。
她是人事主任,也在分機上聽。只聽見這個孩子嘴裡一邊咀嚼食物,一邊接電話。總經理有點不爽,就故意說這電話收訊不好,聽不清楚。這學生不懂暗示,竟然建議「那你換另一邊耳朵試試,總經理不高興,很快就把談話結束了,跟她說:連重要場合都不懂得禮貌,以後怎能代表公司出去接待客人和談生意?
我聽了默然,現在很多學生不懂周公為什麼要一飯三吐哺。嘴裡有東西,講話不清楚,這是表示對他人的不尊重,極不禮貌的。
我們一再告誡學生:品德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當眾剔牙、摳鼻孔這些生活小事,會流失到手的機會,能力再強別人也不要,像這個學生一樣。
以前家長重視家教,教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在大學教書,上課時常要說:第一排穿迷你裙的女生請你把腿併攏坐,不要讓老師看見你的內褲。我是女老師,如果我的眼睛都沒地方放,男老師上課該如何?(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為何東亞人大腦容量勝歐非?中科院研究:基因突變方向不同 2017-01-30 崔德興
據《南華早報》報道,30多年前,美國科學家對全球2萬俱現代人頭骨調查發現,東亞人的顱腔容積平均為1415立方厘米,而歐洲人為1362,非洲人為1268。去年的一個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東亞人的顱頂更高,這讓他們的頭部能夠容納體積更大的大腦。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假設來解釋這樣的差異,其中包括氣候因素,長居於寒冷地方,可能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體積較大的大腦更容易在其核心部位維持恆定溫度,而絕大部分的思考活動是在這個部位進行的。然而,這難以解釋在同一緯度生活的人,例如中國人和歐洲人擁有不同腦容量的現象。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教授的帶領下,對不同人種的CASC5突變位點進行對比發現,腦容量調控基因CASC5在現代人的起源過程中積累了8個氨基酸突變,這些突變在非人靈長類和古人類(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中均不存在,是現代人特有的變異位點。其中,2個突變位點在現代人中已經固定下來,而其他6個位點在人群中仍然是多態的。而且,這一基因中有4個多態位點在東亞人群中呈現高頻率,這和包括中國、日本、蒙古人在內的東亞人腦容量的增大有著密切聯繫,而在歐洲和非洲人群中,這4個多態位點頻率很低。
宿兵表示,這一調查並不能表明東亞人比其他人種更聰明。他表示,人類為獲取更大的大腦而作出了巨大犧牲。大腦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更大的大腦使得生育更為艱難,並消耗身體其他部位的資源,這就產生了很多例如體力下降等問題。
黃種人的智商很高,那科學家為何總是白種人? 2018-08-23
文化上的差異,西方人們崇尚的是個人主義,可以擁有張揚的個性,東方是更喜歡集體主義的,人們都是很謙虛的,西方人喜歡鑽研問題,更執著於一個事物,東方的則是分散的思維模式,更注重於整體。日本已經有很多的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了,將來中國科學家也會獲得諾貝爾獎的。
“腦容量大的人種就智商高”有根據? - 知乎
就算假設腦容量的資料是正確的,但物種種族的智商不單是腦容量多少決定的,應該是腦重量占到動物自身體重的比例,而且還要考慮腦細胞的多少,且腦細胞之間的神經元的緊密複雜性等因素(如果腦容量大就代表一個物種、一個民族聰明的話,哪長頸鹿和鯨魚的智商不都比人都高了嗎?)如說日爾曼人的腦容量比東亞人大,但歐洲人體格比東方人大,腦容量上的比例就抵消掉了!當年納粹就說猶太人腦容量比較小,是劣等的。但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與猶太人在世界的人口比例看,用腦容量來衡量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智商是不準確的。
人種、腦容量與智商
英國阿爾斯特大學教授林恩(Richard Lynn),研究全球各民族智商發現,東亞國家包括中韓日是全球智商最高的人種,平均達到105。美國心理學協會最新調查顯示,主要人種的智商的確存在差異,最大相差50%,東亞人比美國白人和黑人都要高。
經過核磁共振研究發現,腦容量跟智商的確有關係,容量大的大腦擁有更多的神經細胞和神經連線,處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其中,東亞人大腦容量比白種人平均多1立方英寸,白種人又比黑種人多5立方英寸。
不過,專家說,外在客觀環境也可能影響智商發展。例如研究發現,柯林頓的智商,是小布希的兩倍,但是結果兩個人都當上美國總統。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德國人以平均107分的智商領先全歐洲,超過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水準。智商排名前15名的歐洲國家依序為德國、荷蘭、波蘭、瑞典、義大利、奧地利、瑞士、英國、挪威、比利時、丹麥、芬蘭、捷克、匈牙利、西班牙。法國是七大工業國中國民平均智商最低的國家,只有94分。
氣候較為寒冷的北歐和中歐地區國家民眾的腦容量約為1320cc,大於溫暖的南歐地區的1312cc,這可能是因為北方的環境較惡劣,居民必須食肉以抗寒,進而使腦力增強,且他們也必須動腦才能與大自然對抗,所以腦容量也變得較大。
每個國家不同地區的智商也會有差異,例如倫敦是英國平均智商最高的地方,約為102分,主要可能與數百多來社會精英都遷移到倫敦有關,至於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民眾的平均智商為100.5分,而蘇格蘭地區則是平均只有97分。
言論惹議致財窘 曾賣諾獎獎牌
他事後受抨擊時曾自稱言論「愚蠢」,強調自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種族主義者」。惟他仍被多間機構董事局除名,受科學界排擠,再無接到講學邀請。2014年他更以財窘為由,拍賣諾貝爾獎牌,最後由俄羅斯富豪烏斯曼諾夫以480萬美元拍下,並物歸原主。
現年90歲的沃森在2019-01-14: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播放的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沃森》中,再次強調自己的看法一如從前:「我還沒看到任何改變,智商測試中反映黑人和白人之間存在平均差異,我認為這些差異是遺傳的。」
英國移民後代沃森1928年4月生於美國芝加哥,15歲便以資優生獲得獎學金升讀芝加哥大學,專攻動物學。33歲時他就當上哈佛大學教授,翌年以他25歲在《自然》發表的DNA雙螺旋結構論文,與克裡克(Francis Crick)和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同獲195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40歲開始兼任冷泉港實驗室主管。
家屬透露,PBS的訪問是去年6月做的,沃森現未能回應最新言論,因他在去年10月遇車禍後尚住在療養院。其子魯弗斯(Rufus)上週五接受電話訪問,稱其父對周圍的認知「非常少」,其言論「可能會使他成為一個具偏見和歧視的人」,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說﹕「這些(言論)只代表他對遺傳學的狹隘解釋……我父親視整個實驗室為生命,但現在實驗室認為他是個麻煩。」
回應
在這個社會說實話也不行
冷泉港實驗室說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數據是啥?這世界所謂的"政治正確"真是令人作噁! 根據英國教授林恩發表引的「全球智商地圖」,根據620份智力測驗結果分析各地區的平均智力。東亞人平均智力(105)最高,歐洲人以99居第二。其後依次為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和美國印第安人(87)太平洋島國民族(85)南亞及北非人(84)。非洲人(67-54)澳洲原住民(62)。 黑人特性是低智商和高體力(包括性能力),這跟黃種人正好相反,而白種人中間。可談論黑人擅長多項田徑運動是種禁忌。
本人主張,不該歧視黑人....人類生而平等 某些人批評我.黑人犯罪率和智商是鐵生生的真實數據.不是你一句種族歧視就可抹滅....迄今為止,主流輿論始終認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僅僅是暫時的,這個差距是由可以改變的種種外部環境條件造成的。
相關新聞
基因人種智商論 禁不起科學檢視
英媒發佈全球最聰明國家排行榜:中國第三日本第一 2019-01-14 環球網
英國Vouchercloud門戶網站編制了一份“全球最聰明國家與地區”榜單,排名基於三大因素——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人口平均智商以及小學生學習成績,認為分別代表一個國家國民過去、現在、未來一代的智力,前五位的分別是日本、瑞士、中國、美國和荷蘭,俄羅斯排第六。日本以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第六位、人均智商第六位和小學生學習成績第五位的指數,綜合排名第一;中國排名第三,主要由於民眾的智力水準很高,人均智商105.8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排名第一的新加坡(107.1)。美國排在了中國後面,且能排到第四主要得益于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全球第一,達368人,是第二名英國獲諾貝爾獎人數的近3倍。但是美國人均智商僅排第28位、小學生學習成績排名也只有中等的第13名。
回應
日本,韓國充其量也就是耍小聰明,要論大智慧中華民族絕對第一。
可惜我們的高智商都用在了騙自己人身上了
這也信,信了你就輸了
讓那些無聊的人排去,中國人務實,沒時間考慮這些,掙錢重要
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人家的生活方式
你應該學學豬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普遍比較勤奮,感覺偷懶都像是在犯罪。
美國人的智商不夠但是科技成就高,恰恰說明美國的國家體質好
你是要飯的?美國的體質(制)好,你去美國要去吧,中國人的習慣都是把剩飯喂豬喂狗的。
受訪重申黑人智商遜白人 DNA之父Watso遭褫奪榮銜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諾貝爾獎得主、人稱「DNA之父」的沃森早年曾稱黑人普遍智商遜於白人,觸發種族歧視非議,日前重申其立場沒有改變,其服務半生的國際著名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之割席,批評其觀點「沒有依據又鹵莽」,宣佈褫奪給予沃森的全部名譽銜頭。
沃森(James Watson)晚年開始發表冒犯言論,包括指稱赤道地帶人種暴露於陽光下而性慾較強、胖人比其他體型人士少野心等。惟2007年貶抑黑人言論最受非議——他表示對非洲的前景「悲觀」,指「我們的社會政策全基於他們(非洲人)的智商跟我們一樣,但是測試全皆顯示不是真的」。他還說儘管希望人人平等,但是「不得不讓黑人僱員知道,這不是真的」。
精英教育還在一代人身上催生了可怕的世俗態度:盲目的野心、對風險習慣性的回避、霍布斯式的物質唯上的野蠻性競爭。
在精英學生光鮮亮麗的外衣之下,是一雙“害怕失敗”的魔爪。他們最恐懼的事情是:將來自己不成功。他們無法從“我會失敗”的恐懼感中掙脫出來,因為他們一直被不成功的可能性套上枷鎖。對於精英學生來講,哪怕是短暫的失敗,都無法忍受,“贏者全盤皆贏,輸者全盤皆輸”的心態普遍存在。
當你的生活中沒有被給予犯錯空間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給錯誤任何機會。所以學生們都不願意去上一門自己沒有把握取得優秀成績的課程,因此大家無法拓展並超越自己已經熟悉的領域。所以學生們都選擇“金融和諮詢”作為專業和職業,按部就班地生活,喪失了新生活的想像力,在內心深處,也缺乏勇氣和自由來創造自己的道路。
儘管有一部分人在做出決定之後,不再回頭,持之以恆地去做自己的事,但是更多的人則會長期深陷於選擇的迷茫和壓力之中。就是那些勇往直前的人,也總會在人生的某一時刻,停住腳步思考這一切是否都值得。
第三,它向孩子們灌輸了一種虛假的自我價值,讓他們變得傲慢和自負。
精英教育會告訴精英學生:你根本沒必要在一個沒上過名校的人身上浪費時間——不管他屬於什麼階層。你是天之驕子,是“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之一”,其他人根本沒法和你比,他們沒你優秀,沒你聰明,無論如何,他們都應該生活在你之下。於是,精英學生們自以為高人一等,成為一個與世隔絕、自以為是的小混蛋。
而事實上呢?名校之外還有很多聰明和優秀的人,他們之所以沒進名校,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的階層。即使一個孩子出生在大富之家,從小受到優待,他也需要明白:不管別人怎麼誇讚他,他都並不比別人更重要。他的痛苦並不比別人的痛苦更值得同情,他的靈魂也並不比別人高尚。
所以,在努力將孩子培養成“精英”的同時,如何避免他受“精英教育”的傷害?我想這值得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所有的教育體系都會教出有系統特點的人才,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一樣,精英教育也有其劣勢所在。
首先,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只有成功才值得被愛。
在精英階層的家長眼中,名校對自己的孩子來講是必需品。他們對孩子的期望不是“盡你最大的努力”,而是“你必須是最好的”。雄心勃勃的父母不斷地向孩子提出高標準的要求,其背後的實質是對孩子的不滿。孩子為了極力消除父母對自己的不滿,一刻不敢停歇地拼搏。我們並沒意識到,這是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種下一顆叫做“必須成功”的種子:只有成功才值得被愛,不成功的人就不應該有快樂。就像猶太家庭的孩子所被灌輸的:倘若你不能給你的父母帶來榮譽,你將深感罪惡。
然而,孩子們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建立起來的“自我”是一種“偽自我”。當一個孩子力爭滿足父母的要求時,往往會忽視自己的感受和渴望,久而久之,他將失去關懷自己感受和渴望的能力。
同時,如果要出類拔萃,那麼就必須做出犧牲。有多少孩子,為了成績和簡歷,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友情、愛情、好奇心、興趣愛好,而這些犧牲,恰恰是構建一個人內心和靈魂的基石。當你身邊的人都在爭分奪秒地你追我趕,你自然也不敢停下腳步,去關注並滋養自己的靈魂。
於是,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精英名校生過得極其不開心,他們患上了成功強迫症,必須成功,而且必須速成;他們的身上寄居著令人窒息的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和孤獨。
我們都承認,學生在高中階段承受巨大壓力會導致精神焦慮,那麼當他們進入大學之後,焦慮症會不翼而飛嗎?不會,只會變本加厲。
名牌大學裡的競爭更加激烈,對手更加強大,孩子們如履薄冰,在自負和自卑之間起起落落。同時,對於大學突然給予的自由,他們並不具備強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去承受,難免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搞得一團糟。面對困境,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依賴興奮劑或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來幫助自己,有些學生會選擇中途休學或者夢想著休學。
第二,它讓孩子們恐懼失敗,使他們對風險極力回避。
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聰明、富有天分、鬥志昂揚,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極度缺乏好奇心,對未來一片茫然,不能定位自己真實的喜好,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他們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特權泡泡裡,所有人都老實巴交地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猶如一群優秀的綿羊。
被過度推崇的精英教育 哪裡是它的劣勢所在 2019-01-03 新浪博客
最近,“用生命陪孩子做作業”、“家委會競選成秀場”等文章爆紅網路,笑Cry之餘,我為這個時代家長們的集體焦慮而深感無奈。同時,想起了曾經給我帶來很大啟發的一本書,“紐約時報暢銷書”《優秀的綿羊》(作者 William Deresiewicz 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2008年辭去耶魯大學的終身教職),推薦給大家。
哈耶普,看得見的階層堡壘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我曾經以為,它們離學霸們並不遙遠。直到看到它們的本科錄取法則:學術標準(SAT、GPA、AP等)、金光閃閃的推薦信和個人簡歷(特長、課外活動、社會服務專案)、昂貴的學費、偏向校友子女、偏向體育健將、偏向巨額捐贈者、強調家庭背景(例如限制猶太申請者)。
在這種情形下,富裕家庭無疑占盡了優勢:聘請SAT私人教師、雇用自薦信導師(代筆者)、以校友名義捐助,更不用說,提供學習多門特長、參加多項課外活動、參與跨國社會服務專案所需的時間和財力支援。
於是,學生的課外活動列表成為申請大學的“個人炫富名單”,如果你有10項課外活動,那我需要有11項;於是,社會服務專案越來越標新立異,你去印度教英語,我去秘魯蓋學校,你去知名博物館當 docent(講解員),我去投資銀行寫 PitchBook (專案建議書);就連SAT,本意是摸清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實際上摸清的卻是學生們的家庭收入。
所以,僅憑你是學霸,拼爹拼不過,也難以踏進哈耶普的門檻。(相比之下,咱中國的清華北大只看高考分數,是一件多麼公平的事!)
頂尖大學招收上層階層的孩子,這些孩子畢業後從事上層階層的工作,將來他們的孩子再去上頂尖大學,如此反復,階層就此固化。
不同社會層級的學校教學理念不同,工薪階層的孩子學習如何嚴格遵守紀律,學習機械式勞動,訓練死記硬背功夫;職業階層的孩子學習如何創造,如何表達自我;而商業階層的孩子學習掌握權力、統治和自我掌控。
一箭穿心。
然而,這並不是《優秀的綿羊》,也不是我,最想談論的主題。
精英教育的劣勢
何為“精英教育”(superior education)?
簡言之,就是培養精英階層的教育。按照公認標準,適齡人口入學率<15%稱為精英教育,從入學率而言,名校(小學、中學、大學),當屬精英教育的第一梯隊。
光明時評:王詩齡的課程表,無法定義每個人的成功 2018-12-29 光明網
曾經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王詩齡課程表”,最近再次成為社交網路上的熱門話題,為此,光明網-時評頻道12月29日刊載評論文章《王詩齡的課程表,無法定義每個人的成功》。
在知名主持人李湘女兒王詩齡的課程表上,從週一到周日,鋼琴、大提琴、油畫、書法、瑜伽、國際象棋甚至織毛衣,各種學習安排擠滿了她的課餘時間。對此輿論不吝讚譽,還不忘一個勁地給其他家長和孩子們打勵志雞血:“王詩齡課表曝光,你是985都輸她”,“看吧,比你聰明、條件比你好的人,還比你拼命十倍!”
同樣一張滿滿當當的課程表,在普通家庭父母那裡可能備受質疑,到了名人李湘和王嶽倫那裡卻獲得讚譽。有人還拿出更“成功、大牌”的英國王室來說事。英國小王子、年僅5歲的喬治,在他一年級的課程表上,就排滿了數學、英語、法語、科學、歷史、地理、電腦、戲劇、藝術、體操、游泳、擊劍、高爾夫、陶藝、芭蕾等十幾門科目。觀點還是一樣——他們出生時就在羅馬,卻仍比你努力。
這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輿論意見,其實都屬於同一套話語體系——成功學的話語體系。只不過,因為普通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不夠成功”,所以人們還有探討和質疑成功標準的勇氣。王室、名人“足夠成功”,甚至直接定義了何謂成功,跟他們探討、對他們質疑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變成了一面倒的讚譽和宣導。
在相當長的時間段裡,那麼多人都為育兒問題爭論不休,那麼多家庭都為孩子的教育成長焦慮不已,甚至彌漫成為一種全社會的焦慮。要不要“王詩齡的課程表”,要不要喬治王子式的苛刻教育,恐怕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形成共識。也許首當其衝的,是家長和全社會都應該反思一下價值觀問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何為健康的成長;對於一個人來說,何為成功?
回應
精英這些琴棋書畫所謂培養氣質的課程學得越多,就離現實越遠。
對大多數人來說,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甚至初中的部份數學、物理、化學都是無用的。
學習本身並不是只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培養人的能力,認知,理解,邏輯思維等能力。
琴棋書畫也是
無名指越長,理科越好?
男孩愛數學、理科成績好,女孩愛背書、文科成績好。
男孩應該穿藍色的褲子,女孩應該穿粉色的裙子。
男孩應該玩小汽車,女孩應該玩布娃娃。
明白了吧,我們對於男女性別是有很多「刻板印象」的。並沒有關於手指長度和學科成績關係的研究喲。這種說法,最多只是「男生理科好」的 2.0 版傳言。
無論男女,只要選擇自己喜愛的,都可能取得好成績,跟手指長度沒關係。
無名指越長,賺錢越多?
看起來有些玄乎,倒也的確有過一項研究:
觀察44名(對,只有44名……)金融交易者後發現,無名指較長的,賺的利潤就會較高;同時也發現,睾酮——這種男女都有的性激素水準越高的金融交易者,收益也會更高。
決定金融交易成敗的關鍵,其實是心理因素,比如人的決斷力、對風險的偏好和警覺程度,而這些是受睾酮含量的波動影響的。以至於看起來像是手指長度和收益之間有關係。
再說了,賺錢、致富也不是只有金融交易這一種方式,怎麼能說手指長度能反映賺錢能力呢?
無名指越長,心臟病越多?
冠心病、男性不育、前列腺癌、乳腺癌……這些都被和手指長度一起提及。
這些也都沒有什麼意義,比如,男性本來就比女性更容易發作冠心病。
如果你實在擔心癌症,先注意下吸煙等生活習慣,或者注意有沒有家族疾病史,要可靠譜多了。
無名指越長,女性脾氣越好?
巧了,也有一項研究發現:
無名指比食指長得多的女性,她的「神經質」性格特徵越不明顯,情緒相對越穩定。
但男性身上觀察不到這種差異……難道是男性性格一直很穩定?
事實上,性格不是天生的呀,也受很多因素影響,和手指長度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個巧合罷了。
丁香醫生給大家總結一下:
1. 關於手指長度與健康關係的研究是有過一些,但問題不僅在於研究規模非常小,而且都只是一些片面而探索性的研究。
2. 大部分研究只表明有點相關性,而不存在因果關係。
3. 不少現象都可以用性別解釋,性別又確實和指長有關係,僅此而已。
手指長度,連你能不能成為鋼琴家、小提琴手、籃球運動員都決定不了,對於你的未來,真的什麼也改變不了。
https://dxy.com/column/9490
牛津大學研究結果:食指較長的女性或更易出軌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8-12-05報導,牛津大學的埃倫德•皮爾斯測量了274名女性志願者的手指長度,並對她們的DNA進行取樣,另外進行了婚戀關係品質的心理測試。研究發現,較長食指和較短無名指與子宮內較高水準的雌性激素有關。皮爾斯在研究論文中推測,食指較長的女性會“更女性化”、更受男性追捧, 也更易發生科學家所稱的同丈夫或伴侶以外的男子“機會主義交配”和“衝動交配”。相比之下,子宮內若有更多的雄性激素睾丸酮,則會產生“更陽剛化”的效果,導致無名指更長、食指更短。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男性食指與無名指長度比例,但沒有發現與婚戀問題存在任何關係。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期刊上。
日研究/無名指比食指長「經前症候群」(抑鬱症,精神分裂)更嚴重2017年11月2日
無名指比食指長,能說明什麼? 2017-05-08
先問一個問題,我們的「五姑娘」為什麼長短不一呢?
有朋友這麼回答:如果現在張開手做一個握球的動作,就會發現長短不一的五指指尖剛好能捏到一起、對著掌心,這樣能很好地抓握球形的東西。
除此之外,你很可能還聽過不少手指長短「看命運」「看性格」「看健康」的說法。
無名指越長的男性,也更不容易患上前列腺癌、精子活性更低。
無名指越長,越不容易得冠心病。
無名指越長理科越好,食指越長文科越好。
無名指越長,賺錢越多。
……
現在的你一定下意識地伸出了自己的爪子手,開始思考(或懷疑)人生了:咦,是說冥冥之中我遲早要發財嗎?
丁香醫生告訴你:無名指和食指長度,最能說明的就是……你的性別。
地球人的食指無名指長度比值(DR),都在 0.92~0.96 左右。少部分的會低於這個值,或者食指特別長而大於 1.0。
然後,科學家們真不是閑著沒事兒幹,經過統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兒:
女性的食指無名指長度差異相對小,男性的食指無名指長度差異相對大,而且右手更明顯。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源自於我們還是胎兒時期的性激素平衡。
如果雄激素的受體活性降低,食指會長一些,甚至比無名指還長;如果雌激素受體活性降低,無名指會比食指長得多。而等到出生之後,手指長度比例就不會再變了。
明白這一點後,咱們再倒過來看看前面幾種「看手相,算命運」。
也有網友表示,對於結果不用太過關注,做測試也只是為了好玩。劉女士表示,在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圖後,自己也掃碼做了題目,“其實就是一種娛樂,就跟星座測試似的,就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和參考,沒有太大意義,也沒有必要當真。”
測試代碼被程序員“扒出”
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小遊戲熱傳後,有網友發布了一張圖稱,有程序員“扒出了”這個小遊戲的測試代碼,其中出現了可以得出隨機數的代碼,稱左右腦年齡是隨機分配的數字,而並非是根據所出題目科學分析出來的結果。
測試結果沒有科學根據
昨天,記者聯繫了多年從事腦研究的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沈政稱關於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沒有科學道理。沈政介紹,人體大腦不存在左右分工的問題,“從事比較複雜一點、高級一點的心理活動時,都是左右腦協同操作。”而對於有部分網友認為,左腦主要掌管抽象思維,右腦主要掌管形象思維,沈政也否認了這種說法。“這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和我們的雙手雙腳不同,左手和右手可以自己控制,但是左右腦自己是沒有辦法控制的,也不存在分工問題。”
對於大腦是否有具體的年齡這一問題,沈政稱,大腦年齡和人體實際年齡相關,“比如會有青年、中年和老年等這樣大致範圍的劃分,但是不會像這種測試一樣,有具體的數字來表示。”
沈政同時認為,測試中的題目測試的重點是大腦的知覺和推理能力,但是不能夠完全作為大腦測試題,“其實這些題目來自於智力測驗,包括操作智力成績和語言智力成績等,但是通過這麼幾道題得出來大腦年齡,是不科學的。”
回應
就是湊個熱鬧圖個樂,沒當真。
“左右腦年齡測試”不靠譜程序員:結果實為隨機數
據北青報2017-10-26消息,近日,關於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在朋友圈引發熱傳。測試中,只要通過掃描測試結果圖中的二維碼並回答幾個設定的問題後,便會生成一張顯示有左右腦兩個年齡測試結果的圖片,圖片的下方還配有相關的文字解釋。
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熱傳不久後,便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並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同時有程序員表示,研究測試代碼發現,測出來的年齡其實只是隨機數。相關專家認為,有關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沒有科學依據,左右腦沒有分工,從事複雜活動時實為左右腦協同操作。
“這個男人的眼睛在一條直線上嗎?我的結果是,左腦33歲,右腦5歲。”近日,一則關於左右腦年齡的測試“刷爆”朋友圈。有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測試結果,並配上了一些調侃的文字。
記者註意到,在最初引發熱傳的圖片上附有二維碼,但在引發熱傳不久後,掃描二維碼後便提示,網頁包含不安全內容,被多人投訴,為維護綠色上網環境,已停止訪問。而在二維碼掃描頁面被禁止訪問後,仍有小程序測試可以使用,截至昨晚7時許,小程序頁面上顯示已經有超過2390萬人在測。
昨日,北青報記者在親試測驗時看到,這項“左右腦年齡測試”共有9道問題,每個問題有2-4個選項。問題包括:“這個男人的眼睛是在一條直線上嗎?”“立方體中的豎線和哪條橫向垂直?”“你能看到圖中的字母嗎?”“圖中的廚房用品是什麼顏色?”“圖中哪個蒙娜麗莎是看向你的?”等。經測試,記者得到了“左腦19歲,右腦20歲”的結果。同時,有文字詳細分析稱,“左腦和右腦一樣都年輕,思維活躍,傾向於充滿靈性的思考”等。
此外,還有網友測出“左腦27歲,右腦43歲”、“左腦33歲,右腦5歲”、“左腦35歲,右腦8歲”和“左腦39歲,右腦22歲”等幾種結果。
測試結果引髮質疑
“左右腦年齡測試”在朋友圈廣泛傳播後引發了網友熱議。做過測試題的王先生稱,根據結果,自己的右腦結果只有5歲,“可能是平時右腦用的比較少,以前從來沒想過智力跟實際年齡有這麼大差距”。但同時,王先生也提出了質疑,“自己做了很多次試驗,有幾次選了相同的答案,但是卻得到了不同的分數,而且結果也相差很大。”
李女士稱,在朋友圈看過多個測試結果,多次都是“左腦27歲,右腦43歲”,“感覺結果都是大同小異,看到的也都差不多,所以應該是有模板的。”
李茂生用自身經驗安慰李家同「要跟上時代啊」2017-06-12聯合報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日前參加金門大學畢業典禮致詞,看到不少學生在典禮中進出會場,認為不尊重講者,「如果在台積電工作,張忠謀講話時也這樣,可能留在台積電嗎」,引發熱議。
對此,台大教授李茂生在臉書表示,其實他覺得李家同似乎太在意這種事情了。「要跟上時代啊」。他幾年前被請去某高中演講,結果兩小時下來,只有前2、3排的高中生乖乖聽他演講,後頭的學生不是睡覺就是在打鬧聊天。事後請他來演講的老師一直道歉,他反倒是覺得沒什麼,還反省自己是不是沒有說到這些學生想聽的東西。
還有一次,「到某非常非常有名的男子高校演講,那次也很慘,兩個小時鬧烘烘的,害我數度停止演講,默默警告那些高中生乖一點」。他說,當然效果不彰,他完全被菁英高中生所忽視。
「其實,大學上課的時候也有相同的感受」。他說,上課時,進進出出,這還算是小事,直接拿起包包走人更是稀鬆平常。最誇張的是上課時一個教室容得下聽課的同學,但是考試時則必須開兩間教室才能容納得下所有考生。
他說,記得他只有1、2次經驗,上課時爆滿,考試時小貓兩三隻。原因在於旁聽的人太多。不過,這是因為初期大家以為他研究所考試會出獨門暗器,所以跑來旁聽,但是到後來,大家理解到聽也聽不懂,而且獨門暗器根本不成暗器,所以這種「盛況」只維持了幾年而已。
李茂生說,以往大學教授真的很有地位,現在呢?「任何人都可以恣意地侮辱你」。這就是時代的真諦。看看他臉書前幾篇的發文就會知道時代的轉變。「阿貓阿狗都上來汙衊,情何以堪啊」。其實,不爽就不要看,不爽就不要來聽演講或上課,不是嗎?不管是講者還是聽眾(觀眾)都是一樣的。
回應
出席率在美國佔課程成績的10%。一個有Prof.李茂生的態度的人不會得到升等的!
要跟上屎袋啊...這和「要跟上時代啊」沒啥關係,這是尊不尊重自己目前所處的身分,看看美國或是日本,不管新生入校或是畢業典禮,學生和家長都視為人生的一件大事,既然你選擇這所學校,從這裡畢業就是對自己的肯定,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別怪別人鄙視你。
台灣教育被李遠哲改垮,只強調發展個性,不講道德和責任,不講團體紀律,鼓勵投機詐騙,培養出一代好名又自私道德敗壞的年輕人。追求自身利益,而且不擇手段,只顧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忽視其他人應享有的權利和自由。
台灣就是被這一類沒有教養沒有倫常的叫獸 搞成歹丸
比如美國的中小學階段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學習技能的培養,對孩子的教育多采用鼓勵的形式,教育方向也是朝著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因材施教,這是我們教育體制未來的發展方向。假如有一天我們國家也實行這樣的體制,一樣鼓勵學生注重自己的興趣發展,那難道只要有興趣,不努力也能取得成功?
我們認為:興趣也許是最好的老師,是孜孜不倦學習的動力,但這只是學習的啟始動力,許多孩子對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但是並沒有成為他們以後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簡單,他們並沒有為這個興趣而努力。比方說喬布斯,有人認為他的成功是因為有著非凡的天賦,但是這種天賦也是要在漫長的過程中不斷經歷痛苦,不斷嘗試失敗或積累下來。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優秀的人也是要通過不斷努力,辛勞地付出才能成功。比如一個小孩,他是很喜歡畫畫,但是他並沒有為此而努力過,那他以後就能成為一個畫家嗎?孩子因為有興趣,所以對某件事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有目標去學習,甚至為此做出很多犧牲,這才是他以後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學習中要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否則長大都很難有成就
在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下,一些學生在高度的學習壓力下,學習很努力,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地學習,成為大家熟知的書呆子。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讓孩子學習到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團隊精神,情商逆商等。單純為了考試而考試,這絕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孩子也只是成為會考試的機器。但是如果因此就極力排斥學校的教育,也只是走上另一個極端而已。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是會伴隨他們一生,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後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孩子天性就喜歡玩,家長不讓他們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他們怎麼可能主動努力學習?
現在零零後的孩子,生活基本上沒有負擔,他們從小生活中一種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快樂,他們從小就沒有為生活而擔憂的必要,所以快樂對他們而言是理所當然,而辛苦付出就是一種不必要的想法。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強調快樂,這是當前大部分零零後孩子的生活狀態。如何培養孩子努力付出,幫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為目標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回應
是的 科學告訴我們沒有寓教於樂,只有苦逼的刻意練習
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後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美國為什麼要研究我們的應試教育,因為我們會吃苦
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中國的應試教育,呼聲最高的就是孩子負擔重,扼殺孩子的天性等。不能否認,有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甚至很多學習的內容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並沒有什麼用,孩子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去學習,這個情況並不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內容。我們關心的是,在目前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你不能改變這種體制,那如何去適應它。
所謂適者生存,教育也是一樣,比如高考,如果是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中國有多少寒門學子能進入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高考制度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暫時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製度,同樣現在面臨的應試教育,誰都知道它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我們並不可能很快就能改變它。在這種體制下,孩子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必須要學會努力,勇於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種體制下生存。美國許多重點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所以美國反過來研究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如此“優秀”。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反而培養了中國學生在千軍萬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能力,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肯努力,會吃苦,為了考試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
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我們有些家長總是羨慕國外的教育方式,事實上除去偏見,外國有些優秀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
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 2017-02-14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國外也一樣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
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方面等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賦。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後面不也經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嗎?據說,孩子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
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復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沒有經過無聊和辛苦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有的孩子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
但無論是那種情況,他們首先是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但是也不排除極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俱備極強的天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這只是個例,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母親基因決定孩子智商 父親基因主管性慾2016-11-14聯合新聞網
誰決定了孩子的高智商?根據獨立報報導指出,母親是孩子高智商的主要貢獻者,而非父親。研究者表示,由於高智商基因來自於X染色體,因此比起父親,母親對於小孩的智商更有決定性影響。
研究者在實驗室中使用擁有特定調配基因的老鼠做實驗,結果發現身上帶有更多母親基因的老鼠擁有更大的大腦,而擁有更多父親一方基因的老鼠則有更大的身體。
研究者根據老鼠腦中的不同位置,汲取了只含有母親或父親基因的細胞,這些腦部位置分別控制了老鼠的飲食習慣、記憶力、思考及語言等等。
結果發現,含有父親基因的細胞主要集中在大腦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這個位置主要控制了性慾、飲食以及攻擊行為等。而含有母親基因的細胞則集中在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主要控制了老鼠的認知功能,包括思考、語言及計畫等。
為了證明實驗結果能進一步推論到人類身上,研究人員從1994年開始,陸續訪問了將近一萬三千名年齡介於14到22歲的年輕人,並將受訪者的教育程度、種族、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納入考量,結果發現母親的智商仍然對孩子的智商高低最有預測力。
然而研究者也強調,先天基因對於小孩智商只占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影響力,剩餘的部分仍然受到後天環境所影響。
除了基因影響智商高低,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強度也有影響。華盛頓大學研究指出,當母親與孩子建立的安全情感連結越強,則對孩子的認知功能有正面影響。孩子在記憶、學習及調節壓力上的能力,會比情感上與母親疏離的孩子來得好。
回應
又是個胡扯報導。那幾篇論文也沒引用,連新聞記者的名字也不敢放。聯合新聞網的水準真是全球第一流的爛。
假如多看科普雜誌, 就能將此一結果也推翻, 例如保羅•納斯爵士,FRS(Sir Paul Nurse,1949年1月25日-),英國遺傳學家的故事。請到網路查看他的新聞。
雖然這場比賽像是中國孩子贏了,在其他方面,還是跟丹麥的孩子比還差的遠。我們可以不知道披頭士是什麼。但是,不能不知道避孕是什麼。
我們嚮往著西方式的教育,比如他們自由的上課氛圍,或是更注重個人發展的教育模式,或者,我們只是為了鍍金而出國學習。
我們一個勁的批評自己的教育,也一個勁的讓別人批評我們的教育。但在批評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自怨自艾,但是我們忘記了反思,思考著,在沒無法改變命運的時代中,如何正視自己。或許,高強度的基礎知識教育並不是沒有道理。
“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尊重學校,尊重都是,和相互尊重”
而在經過了一次次比賽之後,讓我們有壓力的,是丹麥人已經開始反思和改變,我們如果只看到自己贏在哪,其實那些真的沒什麼鬼用。
回應
其實這個視頻,去年我已經看過了,但我還是必須指出: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對待叫不醒裝睡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從他們身上踩過去…
沒有基礎,何來房子?當然睡帳篷的那叫創新?
但是隨著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大陸在這一點上快和台灣統一了
我們的大學以前的學生不輸任何國家(不管他們是哪種教育模式),但上了大學就垮了,所以我們要反思的不在於中小學,而是大學教育。
總是有人在貶低國內的大學教育。看看社會對三本大學畢業生的鄙視程度及他們的就業困難,這些學生怎麼會有動力在課堂上。自覺努力的從來都是有天分的學生,這群人在社會青年總人數中的比例是一定的,就那麼多,無論最終擴招後的學生總數是多少。所以從前的精英制大學裡面,你看見的全是努力的學生,如今幾乎氾濫的大學裡則到處是混日子的。其實無論從前或現在,好學生依然還在那裡,並且日後成為棟樑之才。大學教育問題在於,很多應該去技職的學生混到了大學裡。教育分流已經提出多年,但社會觀念卻依然停留在以文憑定九流,而不是如同德國等工匠文化國家那樣,以個人收入定九流。
天天黑教育的人然而提不出一個更好的,適合31個省,從貧窮到富裕,從夢想到貧瘠,面面俱到,更廣闊公平的辦法,甚至他們不懂平等和公正的差別,真要認真和他們較勁,他們最後只有三個結果, 1. 有錢人上有錢人的學校,沒錢人上沒錢人的學校,以後怎麼辦,那不是教育的事了,是社會的事. 2 .全部放開,放開成什麼樣,教什麼不教什麼都交給私人和學生雙向選擇. 3.中國干嘛要這麼大?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6_10_12_376975.shtml
這些書上有的測試其實沒啥大不了的,要比就比書上沒有的。
第三項: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的測試方式就是4個人為一個小組,用4卷膠帶和50張白紙,蓋一個能容納4個人的紙房子。
中國孩子分工明確,目標專注的做好了自己房子。
而丹麥的孩子更注重自己的發揮,以個人意見為主,所以整個合作還是稍微有些困難。所以,第三輪的比賽,中國勝。
聽聽專家怎麼說:“在我們看來,中國學生團隊合作的表現最好”
第四項:創造力
創新思維的測試,他們又開始預言打臉了。
“我們從小被培養的方式,能讓我們放開大膽地創新”
對於又有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又有安徒生撐腰的丹麥孩子覺得自己肯定贏定了。
中國學生每天上課10多個小時回家還要做作業,怎麼還有時間去創新呢。
但是越是有信心的預言就輸得越慘。
測試的題目,就是一張畫了兩個括號,運用這兩個括號的白紙上畫畫。
中國學生畫的有:“一個男人在跳舞”“正在彈豎琴的人”“森林法則,弱肉強食”
丹麥學生唯一能挑出來表揚的畫:“度假天堂”
最後專家評判,中國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分比丹麥學生高了100%。
所以,第四輪的比賽,中國勝。
在連敗的狀態下,丹麥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只好放大招:考英語。
第四項:英語
不得不說,丹麥語和英語同屬日耳曼語種,其實有些詞彙的結構是相似的,就是讀音不同。所以,東北孩子的英語就沒有考過丹麥孩子。最後一輪的比賽,丹麥勝。
比賽結束 中國4:1丹麥
幾場考試後,有一個孩子說出了真理:“我個人覺得,中國人將來有一天會征服世界”
通過這些考試,終於讓丹麥的老師們意識到了,基礎知識的教學上,丹麥的初中學生其實還差的很遠。光是有創新的思維,卻沒有基本知識,也不算牛逼。所以,儘管丹麥的專家還是對於一個班四五十人,每天上課10多小時的教育方式接受不了。但對於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應試教育算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中國教育並沒有那麼呆板,也沒有那麼沒有人性。“我覺得西方的文化有嚴重的問題,我們會在驕傲和自滿中,被人超越.他們已經從我們的手裡,搶走了那些研究性的工作崗位他們其實比我們強,我們未來靠什么生存呢?”
丹麥初中不服中國教育於是跟中國學生PK了一場2016-10-12
自從前段時間火過的《小別離》之後,讓很多人又開始討論中國教育了。
到底中國的教育怎麼樣,其實有一部紀錄片在三年前就告訴你們了。
這部片來自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丹麥
拍完之後,他們幸福指數下降了!
因為這片子顛覆了西方人對中國人應試教育的過往呆板印象。
在片中,丹麥一直用自己的教育制度實力打臉說話,狠狠的表揚了中國教育。
而這部紀錄片的起因,都是PISA挑起來的。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
PISA就是一個針對全球15歲學生能力測驗,主要考試內容有閱讀能力、數學和自然科學。
自從中國在2009年加入PISA後,第一名就沒有其他國家的份了。
在西方教育的觀點裡,中國學校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應試機器。
連續幾年的PISA第一其實沒什麼。
畢竟那些都是試卷上的東西,要比就比試卷上沒有的。
BBC曾經出了一部關於中國教育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國學校》
他們派了中國老師去英國用中國教育方式教英國學生。
英國的教務老師是這樣說的:“中國老師的課,要無聊的撞桌子了”
所以我們的教育模式,歷來並不受西方人看好。
在PISA的測試之後,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表示不服!
丹麥胡奧斯市(9年級的班級)VS中國哈爾濱市69聯中(初三班級)
PK項目有5項:
閱讀理解、數學、創造力和團隊合作,以及英語。
丹麥人覺得,這些測試都能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
可是他們沒想到,這是一條打臉的不歸路。
比賽開始
第一項:閱讀理解
讀著安徒生童話長大的丹麥孩子,表示閱讀理解根本就不算啥。
可是測驗成績是,丹麥9班學生的平均分低於哈爾濱聯中的孩子。
雖然在丹麥有幾個孩子的成績考了滿分,但是還是因為被部分學生拉低了平均分。所以,這一輪的比賽,中國險勝。
第二項:數學
第一場雙方用的是中國的數學試卷,第二場是丹麥的數學試卷。
考試開始前,專家預言說,丹麥學生肯定考的好。
但是考完之後,這位自信小胖徹底傻眼了…….
“中國的數學考試太瘋狂了,這些題目簡直就是給工程師做的”
在由於兩國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不一樣,所以,在丹麥學生考的中國數學試卷裡,已經去掉了一部分題目。但這場數學測驗90%的中國學生作對了,丹麥學生只做對了30%。第二輪的比賽,中國完胜。
哈佛心理學家:過度正向思考無助改善我們的遭遇2016-09-26 聯合新聞網
過度的正向思考不會讓你更快樂!哈佛藥學及心理學家蘇珊大衛(Susan David)在她的新書中試圖挑戰一般認為正向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這個普遍被人們所接受的「真理」。
蘇姍表示,一般認為正向思考有助於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困難,然而她卻認為這樣的情緒調適,事實上可能是源自於一種自我逃避的心態。
她指出,正向思考本質上是人們為了逃避在面對生活時的負面情緒,包括生氣、悲傷等,這些情緒普遍被人們認為無助我們心靈成長,甚至對我們的心靈有害。
然而蘇珊卻認為,負面情緒反而可能是我們最好的心靈導師。她說這些負面情緒,正好反應出我們最在乎的部分是什麼,當我們逃離負面情緒,也代表著我們逃離了那些我們重視的價值及事物。
因此比起逃避或忽視,她說人們更該做的是在出現情緒的當下,好好去檢視負面情緒的來源,這樣才更有助於我們的成長,並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她提到,當人們出現負面情緒時,一般人只會建議他們「正向思考,一切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她說這種過度強調正向思考的觀念,很可能讓人們誤以為只要正向思考,就可以改善我們在現實當中遭遇的處境。她直接了當的指出,這種正面思考根本起不了作用。
蘇姍表示,人們必須承認,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就是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及挫折。當我們在面對這些遭遇時,我們很自然的會感到受傷及憤怒,此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強迫自己去正向思考,而是好好面對這些負面的感受。
在她的研究中發現,當人們越是逃避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有非常高的比例會反撲回當事人身上。就像當我們強迫自己不要思考某件事時,我們更容易將注意力轉到那件事身上。她說,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正向思考,而是在追尋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獲得的。
最後她也提供四個步驟,幫助人們面對負面情緒。包括正面面對當下情緒、客觀看待當下情緒、分析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從何而來。最後,放下這些情緒,並去思考這些價值為何對你重要,如此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延伸閱讀
臉書負能量集氣 學者:越集越氣
負能量爆發! 怨男怨女如何成為這世代的標誌?
是正向思考 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阿Q精神?
廖玉蕙指出,從學校中兩性實際的自然相處為起點,正是兩性教育最容易也最自然的方式。
廖玉蕙最後質疑,徒有豐富的知識,卻不知如何和另一性相處,不就是以往教育最大的缺失嗎?
回應
看到這文章,特地去讀完洪教授的那篇文。她主要是就教育部平頭式的要求每個學校都要男女通收,這種假性別平等的做法,提出她個人在專業上的見解。如果您覺得賣弄了!也去拿個博士,把研究作個十年,發幾篇papers也可賣一下重點是,原本就有男女校,合校等不同的學校,政府一方面喊尊重多元,但執行定政策時,又強齊頭式平等,才是洪教授寫這些的原因吧!
洪蘭是我一向敬重的學者.但這次我支持廖玉蕙的觀點
我看根本沒看過洪蘭的文章,標準的看了標題就發情了,所以才會有這種結論。現實的社會就是男女合校之後,女生就越不會去做一些傳統認為比較陽剛的事,男生就越不會去做傳統認為比較陰柔的事,這是現實數據的統計,不是腦神經知識的賣弄,要批評人家也要多看一點他的著作吧
廖認為洪「一貫的賣弄她的腦神經知識,也一貫歸結出讓人錯愕的結論」 我也認為廖「一貫的賣弄她的文學知識,也一貫歸結出讓人錯愕的結論」廖你好歹也是阿嬤級的人物,這麼批評阿嬤的時代好嗎?
廖所言浮淺,只說時代潮流,沒有學理根據。 況且大家都知道時代潮流在男女方面是每況愈下的墮落。洪所言是根據男女發育的不同提出懇切建言,青春期最好是於自在單純的環境下學習。青春期若男女同班,會衍生很多問題,美國中學就可借鏡,況且台灣現在多數家庭失於對子女管教,若合班問題會更多。請教育部多查 深思,慎重!
社會要和諧,陰陽要調和!現在網路發達常見穿制服學生貼同性接吻照,請問學校應該如何處理?另外聽說有的學校異性牽手要記過,是有這麼嚴重嗎?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男女大不同 北一女爭褲權)
男女分校好? 廖玉蕙批洪蘭與世隔絕 2016-09-09 聯合報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今在報刊發表一篇題為〈耐心等醜小鴨變天鵝〉的文章,從教育部宣布要建中收女生、北一女收男生為起點,發表相關科學看法與教育建議。作家廖玉蕙今在臉書發表讀後感,指洪蘭所言結論謬誤,「是阿嬤時代的老調」,認為這種舊思維的復辟,顯示洪蘭好像與世隔絕甚久。
廖玉蕙指出,洪蘭該文起於擔心建中將招收女生,因此寫文章大力擁護單一性別的學校,希望恢復古早單純的男校女校。
廖玉蕙認為,洪蘭「一貫的賣弄她的腦神經知識,也一貫歸結出讓人錯愕的結論」,譬如從男女生大腦部位成熟的順序不同,認為「在課表安排和教法上應有所不同」。
廖玉蕙質疑,洪蘭沒有從「課程修正」上提供意見,卻主張乾脆回歸男女分校,以絕後患,然後推論出個人非常古老保守的結論如:
「單一性別的學校中,學生可以在教室中,自由的做自己而不必特意表現給異性看。女生可以充分發揮她的數理天賦,男生也不會因為不喜歡運動而被女生嘲笑。
在不確定自己是誰的青春期,單一性別的教育環境的確可以減少很多少年維特的煩惱。在醜小鴨尚未變成天鵝前,孩子需要安心的探索真實的自己、不必花心思去取悅異性,一旦出社會後,這個自由就少很多了,保留一些孩子純真的時間和空間未嘗不好,他們以後學習男女關係的時間還長得很呢!」
廖玉蕙指出,洪蘭的結論誤謬,她則認為應是:
『一. 在台灣男女分校,教材並無不同,這和分不分校沒關係。分校只是意在刻意阻絕兩性交往,以為分校就能專心向學。洪教授不知道時代已經遠遠走出她以前的年代和環境,竟以為還可以藉這種方式來達到專心的目的,真是不可思議。
二. 「以後學習男女關係的時間還長得很呢!」這種阿嬤年代的老調,意思就是「現在先不用學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哪」。換句話說也就是,學校教育不必管兩性教育,只管專心致力於知識的獲得或競爭的能力,這正是台灣保守派教育工作者的不合時宜論調,我還以為已經在21世紀的現在絕跡了哪。』
有學生覺得,在“三疑三探”的輕鬆氛圍下上課,他們很高興。而部分學生和老師認為,儘管這種教學模式初衷是好的,但在操作中遇到現實的尷尬。學生小胡(化名)說:“同學們講題一節課下來講不了幾道題,下面坐著的同學有時還跟不上,等於一節課什麼都沒有聽到,甚至同學講題講的還有錯,老師再重講一遍,特別浪費時間。老師每節課只講10多分鐘課,講不完就往後推。”
郝金倫說,“三疑三探”並不是說,孩子提出多少問題老師就在課上解決多少問題。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有些老師因為增加了負擔嫌麻煩,習慣於按照多年來背好的課灌輸教學,對於學生的不斷提問,他們覺得是節外生枝很厭煩。
是否水土不服?
涿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多為山地、盆地和丘陵,縣內最偏遠的學校距離縣城130多公里。大多數學生靠考試改變命運。縣的一流學生去衡水、石家莊讀高中,二流的學生去張家口讀高中,剩下的學生才在涿鹿中學唸書。近幾年,每年縣里都有100多優質生源流失。
同時,教師隊伍也跟不上教改要求。大堡學校校長李樹杰說,我校有50名教師,大多數老師是近幾年招的特崗老師,且我校位於偏遠山區,老師的流動性大,有的老師參加一年工作就調走了。去年我們學校調走了18名老師,只能補充一些大學畢業生。沒有足夠的優秀老師保證全方位推進教改,大部分老師的教學素質和能力很難勝任,在推行“三疑三探”過程中老師大多疲於應付,缺少主動思考。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家長更多在意分數和升學情況,很少在乎學校採取什麼教學模式。許世民認為,如果完不成教學目標,保證不了學習成績,就必須學生少講、老師多講,“不能為了教改而教改”。
李迎春表示,“三疑三探”是涿鹿教育改革中的一項內容,儘管叫停了“三疑三探”,但不會停止教改的步伐,仍會學習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
回應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沒資金沒優秀老師你還想玩素質教育?貧困縣還是老老實實應試教育吧,這樣孩子還有希望你個貧困山區,搞這個不是作死嗎
這是拔苗助長,這種教學只適合大學自主性強的學生。
感覺這玩意兒就和共產主義一樣,聽起來美好,但真要在現實中實施,幾乎不可能,那得全部的學生的思想(肯學習)素質(不會故意搗蛋)學習能力(接收能力強)等等各方面都達到一個極高的水準才可能成功,除非多少人裡選拔,否則一個普通班級怎麼能達到那種水平?所以這種實驗注定會失敗的。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6_07_30_369494.shtml
河北涿鹿教改調查:老師疲於應付課堂紀律都難保證
據北京晨報2016.7.30報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郝金倫,日前因當地政府對他在全縣中小學推行了兩年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全面叫停而辭職。他的辭職信在網上傳播後,引發社會熱議。有人認為,這位改革帶頭人以辭職表達對教學改革擱淺的無奈;也有人認為,郝金倫所力推的教育改革被叫停是觸碰了現實之礁。
郝金倫:改革停掉非常可惜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由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運用拓展四個環節組成。簡單說,就是區別於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它雖然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卻在涿鹿遭到全面叫停。他說,改革做了兩年,因為部分家長的呼籲就停掉了,非常可惜。“我是不能容忍灌輸式的課堂,所以辭掉職務”。從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涿鹿縣所有中小學,不分年級、不分學科,所有課堂都逐步採用這種教學模式。
反對聲:三疑三探耽誤孩子
“三疑三探”推行以來,家長反對聲音不斷。2015年7月,迫於家長反對壓力,縣政府叫停了位於縣城的一所小學和一所初中使用“三疑三探”,其他學校繼續實行。今年7月5日,300餘名家長呼籲叫停“三疑三探”。當日下午,涿鹿決定全面叫停“三疑三探”。
一位四年級學生家長陳曉峰說,“學校採用'三疑三探'後,考試少了,考了也不公佈成績、不排名次,我怎麼知道孩子學習的好壞呢?我還想著孩子能排前幾名,以後有機會去外地念中學呢!”家長徐海兵說,“升學靠考試成績,別人都在擠時間,我們卻在丟時間,多耽誤孩子啊。”
記者在與家長交談中得知,部分老師因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氛圍混亂反對“三疑三探”,還在與學生家長交流中傳播,並在貼吧、微信圈中持續發酵。
學生是否受益?
涿鹿縣副縣長李迎春說,“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要求,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進、推行這種模式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推行的方式方法上有些欠妥。
據了解,學校在落實“三疑三探”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老師素質良莠不齊,疲於應付新的教學模式,教學任務完成不了;保證不了課堂紀律,學生不是在討論而是在說閒話。在一些一線校長看來,這個改革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但應該逐步滲透,通過試點帶動改革。
文藝復興:邏輯邪30/66
都已啥時代還在掰文藝復興
屍人不是想復辟古典的文藝
是因人文與人本有同一邏輯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
愛說笑
文藝復興是歐洲理性化關鍵
是中國現代革命學習的對象
教改是改革理性的教育制度
是兩岸後現代噴罵對象
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
尤其鄉民憤青糞青噴子那管那麼多
反正亂打亂罵一通誰管有沒有邏輯
這個嘛,廣義的人文主義是指:「一種以研究古典語文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和學術運動」,並隱含著樂觀主義、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狹義的則是指古典語文的研究和國語運動。只是當時歐洲的國語運動是想將方言提升到與拉丁文同樣精緻層次,而非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古文太精緻故要廢,要用我口說我語的粗俗白話文。
精緻只是說說
粗俗白話文也不算啥
網文更進化到粗暴的外星文
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
不論是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
或者人本的快樂學習
人文只是說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60050
黃光國vs曾志朗
館長雖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1批評過,洪蘭以腦神經的波紋來証明「快樂學習」是科學的真理、是偽科學,就好比洪蘭批評以手指皮紋來測驗人的智力個性是偽科學一樣。其因是腦神經的反應是生理現象,而人的學習是種心理甚至是價值取向,如果「快樂學習」是科學真理、那其它非快樂學習豈非邪說了。而且同一腦神經的反應可能是多種正負價值的行為造成,比如快樂學習、性行為、臉書癮、美食、吸毒等對腦神經而言都是同一快感,但你能証明它們都是對的嗎?
但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依法不依人,只依理性專業事實來戲(謔評)論「黃光國vs曾志朗」,結論是:黃光國是晚節不保的學術廢物流氓,相對於前評【夢想家翻版?】2的文化廢物流氓而言。理由如下:黃光國自己也曾是現代化學術典範的霸權,自己的心理學之中國化和本土化,在心理學的學術共同體辯不過曾志朗的腦神經派認知心理學,就在中國時報設擂台、一再向曾叫陣,這不是黃自己在《民粹亡台論》3所批評的民粹嗎?
反正黃的心態是:我拿不到國科會研究計畫、曾也別想。這在理盲濫情的呆歹灣,透過民粹很容易達成:綠(力)委一質詢,洪蘭在國科會的原民科教計畫便被中止了,搞到最後說不定連民間的書商也會怕出版洪蘭的科普翻譯書。
粹人者人恆碎之啦!曾志朗當年不也隨著李遠哲,靠民粹4搞教改5嗎?
可悲的是台灣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多變呆歹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這鬼島到底怎麼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50982
英向中國學習 60上海教師赴英教數學 2014-3-13環球網
中國教師將向英國人展示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據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道,60名來自上海的教師將奔赴英國30個數學中心,為英國同行展示他們的教學方法。之後,這些英國老師將協助其他學校的教師推進工作。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年底發布的國際學生測評項目(PISA)中,上海中學生在數學素養方面排名世界第一,而英國排名第二十六。15歲英國學生數學成績落後于上海同齡人3年,落後于新加坡、香港、韓國和日本學生1-2年。經合組織研究發現,上海一般家庭背景的青少年數學成績和英國富裕家庭孩子的成績相當。
《每日電訊報》12日稱,這是英國教育部與中國一項1100萬英鎊交換項目的一部分,目的在于縮短中英兩國之間數學教學上的差距。這也是第一次在英國推廣中國國家教育體係裏運用的教學法。英國教育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最近帶領教育代表團訪問上海,探求中國人數學成績優異的原因。她認為數學這門學科關乎英國的經濟前景,英國必須向中國學習,以提高學校的數學教學水平,結束“15年停滯不前的狀態”。
據悉,這些中國教師將推廣他們的教學法,例如按照最聰明學生的水平教授課程,同時也確保對學習能力中下遊的學生都能照顧得到。其他教學方法還包括對數學較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而且每天都上數學課、布置作業、並給與反饋。他們將強調一種“我能做”的態度。與此同時,來自這30個數學中心的60名英國教師將在中國進行為期至少一個月的進修,學習那裏世界一流的教學技巧。這一項目公布後受到英國教師界領導人的攻擊,稱上海的成功案例被過度誇大了。全國教師工會秘書長克裏斯汀‧布羅爾稱,上海是中國最富有和高學歷人才最多的城市,國際排名沒有考慮到中國偏遠農村的成績。
但前保守黨學校事務大臣吉布認為,進行激進的改革有助于克服左翼教育機構的“正統”。吉布認為英國的學校太過于強調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對純粹的數學重視不夠。吉布說,“好的數學成績需要不斷的練習,我們有很多需要從中國學習的地方”。
「人腦計畫」是歐盟執委會去年通過的旗艦研發項目,預定投資十年,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組成的團隊主導。頭三年的暖身經費五千四百萬歐元(每年七億二千萬新台幣)。二○一六年進入第二階段,將廣納各方精英團隊加盟,每年經費提升至一億歐元,其中一半直接來自歐盟執委會。
根據說帖,人腦計畫將整合神經科學、臨床醫學,以及資通科技,最終目標是建造能夠模擬人腦運作的超級計算機。預計為達成這一目標而產生的知識,不僅可以提供扎實的線索,解答人之所以為人的大哉問,還能促成實用的科技產品。例如協助醫師提前發現大腦病變的徵兆、掌握病變的機制,以縮短開發新療法的時間、降低研發新藥的成本。以人腦為模型的嶄新資通技術,應能突破現有技術的限制,人工智慧系統就不會只是科幻道具了。
哪裡知道,今年六月,關於第二階段的詳細計畫出爐,卻引起了神經科學界強大反彈。七月七日,一百五十六位科學家以公開信呼籲抵制,到了月底,簽名者接近五百。因為這個自比為人腦研究的「登月計畫」,並沒有為認知科學留什麼餘地。
計畫主持人與部分諮詢委員同意,這是一場「公關」災難。因為認知神經科學家誤會了人腦計畫的性質。這個計畫的願景是發展新世代資通技術,經費也來自歐盟執委會主管資通技術的部門,而不是科研部門。因此,人腦計畫不會排擠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像人腦計畫這種大規模的跨領域研究,必然涉及願景與策略,得有取捨,動輒得咎屬意料中事。
計畫主持人與諮詢委員會更擔心的公關災難,是輿論。科學家內訌會削弱科學的公共形象。現代科學是職業科學家以納稅人錢從事的事業。民主政體中,理論上每筆公共開支都受監督。科學團隊提出的研究計畫,不僅要說服同行,還得贏得外行納稅人代表的青睞。即使天馬行空,也要天花亂墜。而最能揭穿這種計倆的,正是同行科學家。
不幸的是,過去半個世紀,神經科學界似乎已耗盡了創造願景的想像力。不然,怎麼會以「登月」彰顯「人腦計畫」的意義呢?今年是登月四十五周年,我們仍不清楚月球的來源;而史前時代的人就能實施開顱手術了,又促進了多少關於腦子的科學呢?
其實這是整個生物醫學界面臨的困境。生物醫學界最後一個能夠激發想像、創造共識、指導研究的隱喻,大概就是DNA的雙螺旋模型。一九六○年代,以這一模型為核心的遺傳密碼、生命之書等概念,為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七○年代,分子生物學再以「向癌症宣戰」動員社會、取得資源,最後促成九○年代的人類基因組計畫。千禧年後,解讀基因組這部生命之書的科學,揭露的卻是:生命比想像的複雜,而我們仍缺乏有力的隱喻,既能刻畫生命過程的特徵,又能指引研究。我們仍在摸索基礎研究。至於應用,「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以人腦計畫而言,認知神經科學家批評主事者目標狹隘、氣度不廣,未必是要害。描繪「捨我其誰」的嶄新願景,打動人心,才是嚴酷的考驗。
要是閱讀文學作品,更能令我們感動,捉摸人性的深度與廣度,這從來不是科學的長處,不是嗎?(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2014-08-10 09:00:44
正直─學術倫理的判準?2013-10-22 中國時報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10月17日我在《中國時報》發表〈學術跟屁,經濟當然只能代工〉,翌日國科會人文處處長鄧育仁先生隨即投書表示:國科會「尊重學術研究自由」,「斷不可能去禁止、限制某些研究的方向」。
〈學術跟屁〉一文其實只有1個訴求:建立實質評鑑制度,以端正學術倫理。拙作中提到的心理學「大老」,對學生的嚴肅質疑,是不是該作公開回應?
由於這位「大老」位居要津,又不斷吹噓這篇論文的「重大貢獻」,所以有許多同行學者用各種不同實驗方法,試圖澄清師生間的爭議。他們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不斷挑戰「大老」的「研究發現」。他在研究所時代教過他「實驗設計」的一位資深教授也發表論文,指責類似這樣的論文「誤導研究方向」,對後繼者造成「無法彌補」傷害,但他一概不作公開回應。請問鄧處長:這種態度有沒有違反研究倫理?
這位官學兩棲「大老」,最拿手的本事是促成各頂尖大學購買貴重儀器,再由他在各大學吸收「樁腳」教授,負責訓練研究生,教他們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尋找熱門議題,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論文。只要論文能夠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刊登,他們就可以拿論文換獎金,研究生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也有了「競爭力」。在「學術自由」的盾牌遮掩下,只要美國學術社群中有人做什麼,他們就跟著做什麼。幾年下來,他們的「研究團隊」發表了無數「跟屁型」的「垃圾論文」。
他和其「夫人」一起掛名論文發表愈多,「論文引用率」衝得愈高,他們的權勢也愈鞏固。學術界有人發表論文,指責他們指導的2位研究生同一年發表兩篇論文內容互相矛盾,他們同樣不作公開回應。針對這種「養小鬼」現象,請問鄧處長,國科會是不是該效法英國和荷蘭,建立實質評鑑制度,致力剷除這種「跟屁型」的「爛研究」?
這位「大老」不僅經常公開自吹「非常正直」,還出書義正嚴詞指責韓國的黃禹錫教授不「正直」,偽造研究資料,嚴重違反學術倫理。國科會如果沒有能力判斷這位「大老」的作為是否違反學術倫理,不妨正式行文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大家一起研讀這位「大老」的「大作」,再告訴我們的學術界:什麼叫做「正直」?什麼叫做「違反學術研究倫理」?違反學術研究倫理又該如何處置?
以上批評經過臺灣報紙報導後,台灣師範大學翻譯所教授周中天感嘆:「洪蘭譯本的現象,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反映了臺灣存在「權威」的名人主義,就算似懂非懂甚或看不懂,也不敢懷疑正確性,也少有人有時間或能力去找原文比對,導致多數人永遠不知道作者原意。[25]經常在傳媒上發言的洪蘭則並未親自出面回應,只透過任教的中央大學所屬的新聞單位表示:「讀到好書,要努力介紹給國人,翻譯有不盡理想的地方,有人指正批評,當然要虛心接受,讓自己再進步!」[26]
讀者抱怨洪錯誤太多的聲音並未因此停息,出版社亦因此遭批評重利而無視其過往劣蹟,損害讀者權益[27],臺灣實體書店龍頭誠品終於8月率先接受讀者要求退換書,博客來、金石堂等網路書店亦於9月初跟進。出版該書的天下文化則強調,經檢查認定《快思慢想》翻譯正確,洪是「消化」原作再寫,若逐句對照會有點不同,但社方同意視個案退書,只能換書不能退費。2012年獲得「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的專業譯者潘信宇說,以王偉雄所舉的例子來看,洪蘭的問題不在翻譯,而是對文意的理解和概念;此外實務上的確可能消化全文再翻譯,但須與逐字翻譯兩案併陳給出版社、並註明段落,因此出版社也有把關之責[28]。王偉雄批評出版社的說詞是敷衍塞責:「洪蘭的是劣譯,不是因為逐句去對會有一點不一樣,而是因為她的譯文不少是跟原文的意思完全不同[29]。讀者持續在Google+ 及PTT實業坊「書板」上公布洪蘭其他譯作中的錯誤,例如在「恐懼之邦」、「大腦當家」、「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等書都發現嚴重的翻譯錯誤[30][31][32], 並呼籲遠流、商周、天下文化等出版社應找人重新翻譯以上書籍[33]。由於不滿出版社的消極態度,讀者開始直接聯絡原書作者,告知洪蘭翻譯的諸多問題;Kahneman 與 Pinker 都回信表示感謝,並言已請經紀人查證相關問題[34][35]。
面對臺灣科普書籍首次遭到讀者退書的案例,當事人洪蘭則拒絕回應[3]。
洪蘭曾因公開指責台大醫學系學生「不知史懷哲是誰」、「尸位素餐」,因此引起學生之不滿。許多人認為她對學生的要求不合理。[36] [37] 當然,也有些人支持洪蘭的觀點。不過確認的是:她擔任的大學評鑑委員會訪視委員裡,委員會有「個人意見應向召集人報告,不應任意對外發言」的規範,客觀上洪蘭違反了此規定,她因此遭致各界批評,不得不主動辭去訪視委員職務,針對台大醫學院評鑑時打的成績,也因爭議性太大,不列入最終的評鑑報告[38]。
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洪蘭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曾於2011.10.25聯合報發表〈執意要選 不理性的樂觀〉一文,表示「希望這個實驗能對堅信選情樂觀,執意要參選的人提供一些忠告,請理智的評估一下選票,或許現在懸崖勒馬還來得及」,暗諷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的宋楚瑜不自量力,引起爭議。
2013年10月,面對接連不斷的公民抗爭,洪蘭於個人部落格發表了〈別讓前人的熱血白流〉,批評當今學生生活安逸,卻成天「叫嚷」國家社會虧欠他們,並四處翹課抗爭,「應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辜負了前人的努力與犧牲」。這番說法立刻引發多數網友撻伐,認為洪蘭將公民意識、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簡化為「到處抗爭、隨意翹課、丟鞋子打人」,對於民主的認知相當狹隘[3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8%98%AD 2013-10-22 11:23:10
怕女兒被寵壞 騙「我不是你親媽」【世界日報2013.09.12
申女士和丈夫都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家境非常殷實。她怕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寵壞了,就騙孩子說「不是親生的,你媽早死了」,此後女兒變得十分獨立,學習成績突飛猛進,驕嬌之氣消失殆盡,等到女兒成家立業、事業有成,她才告訴女兒實情。
「你媽已經死了,我不是你親媽。」瀋陽晚報報導,13年前,申女士告訴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程程。「我只供你讀書,供你上大學,以後別想指望我!」孩子笑著對申女士說:「媽,不會是真的吧?你開玩笑的吧?」但申女士的話斬釘截鐵,讓程程一頭霧水。
報導指出,從此之後,程程仿佛變了一個人,刻苦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一躍衝進班級前五名,身上的驕嬌之氣也消失殆盡,既懂事又聽話。
中考前,程程填報志願,填寫了20中學,她說:「20中學可以住校一年,我想獨立生活。」高考那年,正好趕上非典,學校裡上課斷斷續續的,但程程一天課業也沒耽誤,當年以519分的成績考上了大連鐵道學院。
據報導,大學四年間,程程刻苦學習,一直是獎學金獲得者。她從來不出去打工,說怕打工影響學習。因為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被上海一家軟件公司聘用。
女兒事業有成,獨立性也強,申女士感覺應該說出實情了。「其實,你媽沒死,我是你親媽!」報導稱,程程半信半疑地問:「是真的嗎?」申女士說:「我當初說你不是我親生的,就是為了激勵你學習,讓你改掉缺點,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你要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啊!」
據報導,申女士十分自豪:「我的女兒長得漂亮,現在事業有成,又嫁了一個好老公,別說有多幸福了!」她也說:「可能會有人不認同我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當初我不那樣激她,她就會滿足於現有的家庭環境,不知上進。」
據報導,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小王說:「我是站在程程的角度去想的,其實,母愛在孩子心中是無法替代的,雖然她現在事業有成,但申女士當年的那句話,很有可能在程程心中留下一道傷疤。」
回應
重點是這句:「我只供你讀書,供你上大學,以後別想指望我!」 寳媽寳爸說的是: 乖,現在就給你買最新的手機,考上大學我給你買車開,畢業後給你買房子,薪水低我給你補貼。寶貝乖。
台灣孩子:妳不是我親媽,憑什麼管我!然後就當痞子英雄去了~~
台灣的大學生都還在當【媽寶】睡覺還要吸奶嘴,畢業也只能找到22K的工作,慘~
洪蘭(Daisy L. Hung,1947年5月29日-)[1],祖先來自福建省同安,生於台北市,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知名台灣科學家。她多年來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以及相關知識在教育的應用和推廣。為了提昇華人對於生命科學的知識,已經將四十多本科普英文書籍翻譯為中文,其中最著名者包括美國心理學家Steven Pinker的The Language Instinct(語言本能)以及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所著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中文書名《快思慢想 》)。洪蘭的翻譯作品雖然在台灣常成為科普類書籍中少見的暢銷著作,但翻譯品質從2000年起一直受到批評,評論者認為不但錯誤過多,而且文理不通,出版社也連帶遭到批判。《快思慢想 》的出版商「天下文化」終於在2013年九月同意讀者退換書,首創臺灣科普類翻譯書籍遭到讀者大量退換的紀錄[2][3]。
家庭
出生於司法世家,祖父為檢察官,父親洪福增是律師[4],《刑事法》雜誌創辦人,另有六位姊妹[5];籍貫福建省同安縣(現屬廈門地級市),1940年代末隨全家遷台。
與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前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結婚多年,育有1子。
求學
1965年自北一女畢業,1969年於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留學,並於1980年獲頒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博士學位。洪蘭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系攻讀博士時,其夫曾志朗則在同系任教[6][7]。校方在數十年後承認曾、洪的狀況很不尋常,雖然不算違規,卻不鼓勵 (very unusual and while not strictly against the rules is discouraged)[8]。洪蘭的博士論文題目是"A Chronometric Study of Sentence Processing in Deaf Children",後來在學術期刊發表時,曾志朗被列為共同作者[9];此後他們聯名共同發表數十篇論文。
研究和教學
曾獲美國NSF博士後研究獎助。
曾至美國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與夫、子回台,並於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教書。
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台灣認知神經科學學會(2013年1月12日成立)首任理事長[10]。
研究領域有:認知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神經心理學與神經語言學等。
社會服務
常應邀至各界演講。 常提供偏遠山區的原住民國小學童書籍衣物以及教學服務。 於2008年10月29日起出任台灣公視董事,任期至2010年12月3日,2009年初自行請辭。
爭議與批評
洪蘭雖然致力於科普書的翻譯,但是她的譯文品質時常受到學者批評。[11][12][13]
2000年,譯作《尋找第一個愛滋病毒》(Viral Sex) 被《中國時報‧開卷》列為一週好書,但書評作者卻同時對翻譯提出強烈的批評。[14]
2000年,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道還發表書評,批評她的譯作《揭開老化之謎》有許多錯譯之處。書評刊出之後,王道還接到洪蘭電話,被尖銳指責。[15]
2006年,任教於陽明大學的著名科普譯者潘震澤,在洪蘭所譯《腦內乾坤》前129頁內,即列舉出近30條重大錯誤,最終因問題太多而無法卒讀。潘震澤並言:「我還讀過洪教授譯的《腦中有情》及《透視記憶》這兩本好書,可惜都因同樣的問題而難以終篇,這是十分讓人難過的事。」[11]
譯作《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於2010年獲得中文世界最重要的科普著作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第五屆)。但洪蘭的翻譯被讀者指出許多錯誤,且譯筆多處文理不通,明顯未達該獎的評選標準。經追查發現,其夫婿曾志朗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教育、文化事務,居然身列該獎最後的決審委員之一,且該書附錄是一篇對曾志朗的專訪。曾氏竟然漠視學術倫理,毫不迴避,且授與該書最高榮譽「金籤獎」;追查者因此以醜聞名之。[16][17][18]
譯作《語言本能》以簡體版形式出版後,被任教於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課程部的英語教師尹力列舉諸多缺乏專業素養和一般常識的錯誤,他批評洪蘭的翻譯: 「幾乎每頁都有硬傷(gross mistake)。譯者因為不懂原文,除了錯譯之外,有時乾脆大段略去不譯,有時譯文又幾如囈語,完全成了毫無意義的文字堆積;有時又根據譯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添枝加葉一番,弄成夾譯夾議了。有時略譯,是因為譯者在語言學方面毫無基礎所致,如在某處將「索緒爾」省去不譯即應為此故。」並言:「其錯誤簡直多如過江之鯽,無法勝數。據此,可以說,譯者毫無語言學知識準備,英語水平也極低下,完全是種裸譯。」[19] 2013-10-22 11:22:49
“減負令”其實是個坑,你跳不跳?
苦了孩子和家長,肥了校外輔導班。先天不足的“減負令”可能演變成一次利益的博弈——變相拉低公共服務品質,為收費服務騰出空間。在一個階級接近固化、上升通道狹窄的社會裡,如果不拼孩子,那就真的只有拼爹了,而寒門將再難出貴子。
減負令,越減學生負擔越重
備受關注的小學生“減負令”再度公開徵求意見。教育部修改了此前公佈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英語或將從統考科目中“剔除”———新的意見稿中,小學一至三年級不舉行統考;從四年級開始,僅語文、數學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考。同時,意見稿中將焦點之一的“不留作業”改為“少留作業”,取消百分制考核,嚴禁設立重點班並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等。[詳細]
在我國,教育“減負”的政策長期存在。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發出新中國第一個“減負令”——《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據統計,在過去的58年間,“減負”被國家教育部門喊了9次。幾十年來,各地的“減負令”多達上百項,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沉重。
減負令,為何越減負擔越重?
從博弈論角度看減負令的先天不足:認真你就輸了
以同理推導減負令“怪圈”:
教育部門呼籲減負,對於家長及學生來說,選擇有以下三種:
如果所有人都減負(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其他人減負你增負(背叛),你將取得相對優勢;
其他人增負你減負(背叛),你就會處於弱者地位。
所以,權衡利弊後的家長有可能選擇合作麼?絕不可能啊,只有互相背叛,唯有主動增負。
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好的工作永遠是稀缺的,差異化永遠存在。可以說,減負令天生就有著不足,無法彌補。
減負令減了誰的負,誰是真正受益者?
我國公共教育資源的投入一直不高,2012年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額超過2萬億元,占GDP比重是首次達到4%。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有陰謀論認為,減負其實就是為課外輔導班讓路。
公立學校畢竟是義務教育機構,狠抓低年級教育,無關升學率,總體而言意義不大,但課外輔導機構學費動輒成百上千,相比而言更有利潤空間。必須指出的是,某些公立學校與課外輔導班已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公立學校的教師甚至在課外輔導機構任職,這早已不是秘密。一些本該義務教育課堂內解決的問題,被推到了學費昂貴的輔導班。對於家長而言,公立學校所謂的減負,意味著子女的教育成本將極大增加。 [詳細]
中國人欣賞“寒門貴子”的奮鬥模式,因為它展現了這樣一種積極的人生意義,即自我的不敗精神,不僅可以打敗眼下的困窮,甚至可以鋪設出錦繡的未來,它永遠在呼喚和提醒著困境中的人們,只有不放棄才能看見最終的曙光。可以說,寒門亦能出貴子,是最真實的中國夢。
在一個階級接近固化、上升通道狹窄的社會裡,當家長不能給孩子提供超過社會群居水準的教育資源時,就只能依靠孩子的自身競爭來爭取資源。換言之,如果不拼孩子,那就真的只有拼爹了,而寒門將再難出貴子。
一紙“減負令”,將眾多孩子從學校的書山題海中解脫出來,但孩子們又轉而投向各大輔導班、培訓機構的書山題海中,減了學校的負擔,卻累瘦了家長的腰包,而對家境普通的孩子,這無異更增添了一筆教育支出的沉重負擔。
事實上,如果讓孩子脫離常規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培養出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成本會更高。
最近常見諸媒體的冬天裸身長跑弟、五歲開飛機弟——多多,他的爸爸何烈勝自詡鷹式教育,在接受央視《生活早參考》採訪時他表示,他本人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訓練多多的這一年多時間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
換句話說,就算你想讓孩子當鄭亞旗,那也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鄭淵潔啊。
國外也不是懶學生的天堂
其實,關於孩子課業負擔的問題,同樣在困擾著臺灣、香港等地的孩子。
那麼,是不是日本、美國就是教育的天堂呢。醒醒吧,親!
日本小學生的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小學生,在比較哪個國家的學生最不用功時,他們遙遙領先:平均溫習功課1小時,看電視2.7小時,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然而,日本學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學力低下”人群!早在2005年,“學力低落”的現象就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激烈討論;2010年,明治大學以1000名經歷過所謂“素質教育”時代的年輕人為對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七成以上的人表示感到自己學力低下。[詳細]
至於美國呢?身在美國的新浪網友@山桃木 專門寫了篇長微博,生動地描繪了他眼中的美國基礎教育:“它讓具有天分的學生充分展現並發展了自己的天分,但卻放棄了絕大多數的普通學生”,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美國會產生最優秀的數學家,同時大部分孩子連加減乘除都算不過來,@山桃木 還尤其指出,“所謂的素質教育,已經給美國公民的職業選擇造成了很大困擾,但美國人不用擔心自己工業缺勞力,可中國技術層面的人才缺失,能否吸引其它國家的技術人員過來效力?” [詳細]
這還說的只是美國出了名爛的基礎教育,還得說說美國的高中生們,其實他們的學習壓力也很大,甚至比國內還大。美國的高中至少兩天就有一次考試,成績都是天天考試積累下來的,拿到好成績很不容易。雖然美國的升學制度不像國內一樣單一取決於分數,但課外活動、個人陳述和SAT也並不那麼輕鬆就可以達到要求。美國大學在挑學生時,不但要看學生的在校成績和SAT成績,他們還非常重視學生在整屆畢業班學生中的名次。一般來說,想擠進名牌大學,學生名次必須保持在前十位,這對在明星學校讀書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嚴格的考驗。[詳細]
升學壓力之下,世界皆大同也,如今在美國,各色補習班也遍地開花,學區房價格也是步步高攀啊,正視現實吧,親! [詳細]
跟國外一比較,新浪網友@專寫明朝特別白 的話就顯得更擲地有聲: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有什麼資格反智和反工業化,有什麼資格減負和休息,凡是這麼說的,我覺得都是意圖自我閹割!
與其瞎減負,不如改革招生考試制度
事實上,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一味的減負,而是真正的教育改革。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曾發過一條微博:【“減負”不是少留作業】一位家長問在北京頗有名氣的小學讀書的女兒:你們上語文課,是不是先讀課文,然後講字、詞、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女兒驚訝得瞪大了眼睛:“你怎麼知道?”媽媽苦笑:“當年我們就是這樣上課的。”小學學什麼,如何學,是減負需要重點考慮的。[詳細]
曾經有這麼一句話,評價中國的教育現狀——幼稚園學小學知識,小學學中學知識,中學學大學知識,大學學幼稚園知識。
儘管素質教育推行多年,但應試教育的影子仍然籠罩著我們的基礎教育,中考、高考兩大指揮棒依然高懸。當教育主管部門嚷著給中小學生減負時,家長根本不領情。
終點不改,起點從何改起?
http://news.sina.com.cn/c/z/xgcjfl/ 2013-09-13 09:59:40
考不出思考的考卷【聯合報╱洪蘭2013.07.14
有位教授在報上投書:「請給國中生活路」,他說如果給國中的數學老師寫國文考卷、英語老師寫數學考卷、國文老師寫英語考卷,他們也考不好,因為我們考了太多不需要學的東西。我看了心有戚戚焉。李遠哲剛回國時,看到大學聯考的化學考卷也說:如果他來考,也考不上。
我們小學的考試究竟有多難呢?報上曾經登過一次小學四年級的國語考試題目,「請決定下面題目是:目的複句;遞進複句;條件複句;承接複句;假設複句;因果複句;轉折複句;映襯;引用;排比;譬喻」。我看了傻眼,竟不知有這麼多種的複句。更驚訝的是,小四的學生有必要學什麼是「複句」嗎?他們又不是語言學家。我以為小學國語課的目的是增加孩子的語文能力,考這些複句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只會使學生恐懼上學,厭惡國語課而已。
國中的考試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國中生寫信來說:他們國文課本選了一篇我的文章,老師要他們決定這篇文章是抒情文、記敘文,還是論說文?他不知道,所以寫信來問。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們以前上作文課時,老師說,心中有話用筆把它寫下來就是作文,作文要有頭有尾,前後呼應,若寫到別人看得懂,起共鳴的,就是好文章。我很慶幸我生得早,不然一定會留級。
該讀而不讀的項目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哲學,外國高中生必須讀哲學,因為哲學是思辨能力的訓練,缺乏這個能力,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民主社會是件非常危險的事。台灣很多父母相信「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就是忘記了「大器晚成」能馬上反證它。
法國的高中生畢業前要考哲學,考題如:「假如沒有政府,我們會有更多的自由嗎?」「我們是過去的奴隸嗎?」「科技的發展會威脅到我們的自由嗎?」「語言會背叛思想嗎?」這些都是辯證很好的題目,可以讓學生思考。
嚴長壽董事長說台灣有三分之二的科系可以不必念,我在想,台灣的國中小是否也有三分之二的內容不必考?
回應(楨:洪子就認為雞有6隻腳!)
考不出思考?莫非想學習佛利曼在芝加哥大學的所學所聞 在課堂上 教授在黑板寫出一道問題(不。不。沒有答案。。答案只是另一問題的延伸)沒有答案的題目。。那是在訓練高階學生所使用的,在一個人連基本知識都不明白的時候,使用高等教學,這意味著甚麼?而台灣 有多少高等學生?別再搬那一套婦人之仁的理論出來,那只會讓無知的人,在台灣數量上破表而已
單親媽帶大的男孩 成就較差 2013-05-29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最新的研究顯示,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孩子,女孩沒有太大的問題,男孩卻比較難有成就。而且這些男性將來也比較容易離婚,製造再一代的單親家庭。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奧圖(David H. Autor)與研究生魏斯曼(Melanie Wasserman)共同發表了這份報告。不過奧圖強調,他希望這個研究結果不要害女性為了孩子繼續忍受不幸的婚姻。奧圖說,他有點學術成就,都要感謝他的單親媽媽─她當初下定決心離開酗酒又嗜賭的先生。
一九七○年代,美國的單親家庭占十八%,如今達到卅七%。這些單親家庭,絕大部份都是母代父職,離婚通常是因為先生不爭氣。既然父親不爭氣,兒子往往也不爭氣。報告說,一代又一代的惡性循環就此產生。
美國的整體變化也印證了這個現象。男性的平均收入仍然比女性高,但是差距逐年縮小。而且女性比較上進,收入也逐年提高。女性上大學的比率屢創新高,男性則沒有什麼變化。卅五歲以上者,女性唸過大學的比男性多十七%;而從大學畢業的女性比男性多廿三%。換句話說,半途而廢的男比女多。
壞牌也能打滿貫2013.06.13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時報最近報導一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男孩比較難有成就,以後也較易離婚,製造下一代的單親家庭。這個新聞令許多單親媽媽恐慌,一位朋友流著淚說:「我沒想到當年的錯誤選擇,害了我孩子一生」。
這份資料是用統計方式比較一九七○—二○一○年間,美國人口普查中,白人、黑人、墨西哥裔,在種族、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狀態上的情形,它描述的是鐘型曲線上,大部分人的情形,不是每個人皆如此(楨:廢話,此乃統計常識!)。
研究發現有一個暴力基因在X染色體p11的地方,它跟製造MOA-A(單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A)有關。研究者用基因剔除方式製造出缺少這個基因的老鼠,把牠們關在一個籠子裡時,牠們會互相咬到沒有皮、沒有毛,慘不忍睹,但把MOA-A注射回牠們身體,廿分鐘後,牠們就安靜的蹲在成對角線的角落了(老鼠沒有學過幾何,但是牠們知道對角線的距離最長)。
動物大部分的行為有基因上的關係,人類也不例外。但對人來說,它不是基因決定論,它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這個暴力基因只占暴力行為的百分之廿九,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一是後天環境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結果。孩子從小看著他的父母用拳頭解決事情,他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碰到問題,拳頭就先伸出去了。有研究發現,三歲以前,每個月被打過一次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比沒被打過的高兩倍。
同時,美國女性不論種族,她們的社經地位一直都比男性低,即使念到博士這種高學歷,仍然如此,只是差距沒有像中輟生那麼大而已。經濟資源少,單親母親在維持生計上來說,就比單親父親辛苦,她們平均陪伴孩子的時間比男生少一個小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說單親母親的兒子因為缺少同性的角色模範,所以較不成材,其實,如果這個父親是吸毒、酗酒、打人的話,這種角色模範不要也罷。典範不一定非來自父親不可,任何年長、品性端正的人皆可替代。猶太教中就有「兄長」(Big Brother)的制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兄姐陪伴他長大,有時更可談心。
當然,孩子更可從書中尋找典範,歷史上有許多單親的孩子都成了大材,例如諸葛亮、歐陽修等等,不勝枚舉。
回應
男女和諧 不是男女平權 不要被薪水的數字迷惑了 洪蘭阿姨 現在對女人的關愛都比男人多很多 這沒辦法量化的 女人沒錢不會餓死 男人沒錢 我建議趕快去死!
應該是 “MAO-A” 的誤排。
古代單親母親多是會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另有男性長輩照顧,和美國的小家庭社會不同。諸葛亮和歐陽修雖然早年喪父,但諸葛亮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歐陽修投靠叔父歐陽曄。打個插。這個研究倒可以應用在紅樓夢裡的薛姨媽家。薛姨媽丈夫早亡,家中好像也沒有甚麼男性長輩。養成的女兒是才貌兼備,賈府上下誇讚的薛寶釵。但兒子薛蟠卻是個大字不識,游手好閑仗勢欺人的惡霸。再打個插。中國歷代皇帝除了開國的,其後代大多是窩囊廢。這和皇子大多數由母親和太監養成不知有沒有甚麼關係﹖
壞牌也能打滿貫?是較難,人格都不完整哪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06252
忝為台大校友的館長最近很堵卵,不論看到跟著洪蘭教訓台大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或幫台大說話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
這些人都無知於:
1.依曾志朗/洪蘭夫婦的教改/快樂學習主張,台大學生不樂上的課,當然可以不鳥教授,而自行吃睡玩。
2.故她倆的以下批評是自作自受:
曾志朗的兒子 認為雞有6隻腳 2009.11.07
洪蘭: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2009-11-10
洪蘭批醫學生/不上課 「共筆」取巧過關 2009/11/16
台大校慶頒獎 台下學生吃睡玩2009/11/16
3.不只,如果洪蘭質疑皮紋測大腦是偽科學,那麼洪蘭的快樂學習腦神經學也是門偽科學!
相關新聞
皮紋測大腦?被洪蘭質疑偽科學【聯合報╱記者薛荷玉 2009.10.26
洪蘭:快樂學習 加速腦神經連結 >商業周刊 曠文琪
學生尸位素餐? 老師也要檢討
評委》洪蘭不應隨便放話
學生》以偏概全 太誇張
短評》大學都嘛這樣?
詳參本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真的《家庭會傷人》《該隱的封印》 《攻擊的秘密》收養棄養 2013-06-13 10:52:13
亞斯伯格症 非輕生主因【聯合報 胡永崇/大學特教系教師2012.05.28
媒體報導台北市建國中學學生因女友懷孕,過於自責想不開而跳樓輕生。此事件除凸顯性教育、生命教育、壓力調適教育之重要性外,該生就讀明星高中且已甄試考上台大,以及據聞其患有亞斯伯格症,也是另一受到關注之重點。
事實上,男女情感及未婚懷孕,一直都是青少年甚至各年齡層當事人相當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該生之自殺與此一複雜事件之處理壓力有關,但與該生就讀明星高中及患有亞斯伯格症,並無直接關係。
亞斯伯格症的學生,雖可能具有人際互動、情緒處理方面的問題,但就此一事件而言,該生之自殺應起因於女友未婚懷孕所造成之強大壓力及過於自責,而非因患有亞斯伯格症所致。任何人若突然面對強大壓力或感情受挫,且未獲即時支持協助,皆可能走上自殘一途。媒體提及該生患有亞斯伯格症,醫師並指出此類患者若受挫情緒一直無法宣洩,可能以自殘甚至自殺行為來解決情緒困擾,這容易讓閱聽大眾誤以為亞斯伯格症者易自殺。
亞斯伯格症患者及其他身心障礙者,在融入學校及社會本已不易,此類報導更易加深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之誤解、異樣眼光甚至產生排斥作用,務必慎重。
資優生尋短 問題在哪? 2012-05-28 中國時報 張瑜(文字工作者)
近日來,研究生、大學生、高中生想不開尋短行為層出不窮;尤其被人們視為菁英薈萃的建中,竟在短期內發生兩起學生自殺殞命事件,令人痛心扼腕。
面接二連三的青年學生自殺事件,我們對生命教育必須重新思考,期能幫助青少年建立光明、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
資質優秀的孩子自我期許也高,尤其在學業上一路順遂,導致主見強,幾句重言責備便令其情緒失控,做出令人遺憾的事。讓孩子認識生命寶貴,每個生命的延續傳承,都有獨特意義,不容以自殺毀掉生命價值。
面對心情憂鬱、情緒不穩定的孩子,父母師長與其勸他「不要想不開」、「不要想太多」,不如做他的朋友,聆聽他的心聲,運用同理心,讓他知道他還有「知音」、有傾訴苦惱的出口。無論在學業競爭或情感波濤激烈的環境,讓他有正確的情緒紓解及諮詢管道,別再以自殺解脫。
另參本館:《自殺的權利》《雨人》《如何教出資優兒》神童製造所 《人人有怪癖》《躁鬱之心》《躁鬱奇才》
面對競爭和壓力的環境下,有些學童表現比較好,可在壓力下成長茁壯,但有些學童就是做不到,為何如此?《紐約時報》六日刊出一篇報導,引據台灣的一項先驅研究指出,關鍵在於人體中的COMT基因,COMT(酉每)負責協助規範神經系統的活動,保持腦力運作。這篇報導並且是六日的《紐約時報》被轉寄文章排行榜第一名。
《紐約時報》指出,台灣每年五月有逾廿萬名國中生參加基測,是攸關學生未來的重要考試。若想研究基因在重要考試上的影響,基測是絕佳的真實世界研究對象。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及其團隊,從台灣三個考區找來七七九名基測考生,採取血液樣本,把每人的基因型和個人成績比對。
研究人員對所謂的COMT基因感到興趣。COMT基因帶有一種特殊(酉每)的組合碼,這種(酉每)負責清除前額葉皮質區的多巴胺。前額葉皮質區是人們做計畫、決策、預測未來後果和解決衝突之所在。而多巴胺會改變神經元的放電速度,加快大腦的運作,就像渦輪增壓器一般。大腦運作的最佳狀態是,多巴胺維持在最佳水準,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COMT基因有兩類,一類所組成的(酉每)會緩慢移除多巴胺,另一種所組成的(酉每)會快速清除多巴胺。一般人帶有其中一種或兩種皆有。研究發現,擁有活動較慢(酉每)的人,認知能力較強,平均智商也較高,但壓力過大時就會失靈。擁有活動較快的(酉每)的人,反而會因能面對壓力而出現最佳表現。
台灣的研究即發現,擁有活動較慢的(酉每)的學生,平均得分比擁有活動較快的(酉每)的學生低了八%。張俊彥表示:「我不反對面對壓力。事實上,壓力對某些人是好事。但對於容易屈服於壓力的人,將更為不利。」
報導指出,瞭解學童感受壓力的傾向以及如何對付壓力,可幫助學童競爭;壓力比人們的認定複雜多了,但也比想像中容易控制。
據《紐約時報》報導,還有數個研究也探究COMT基因,包括針對美軍的研究。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退伍美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COMT基因之間的關聯性。美國海軍研究院研究COMT基因和飛行員表現的相關性。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則研究COMT基因在戰鬥和身心健康中的角色。
初步研究結果都顯示,容易擔心發愁的人,仍可處理龐大的壓力,只要受過良好訓練即可。即便是海豹特種部隊中,也有部分隊員先天容易擔心發愁,但照樣可以成為勇士。
多巴胺 構成專注力的神經物質 2013-02-08 中國時報
多巴胺為提供專注力的神經傳遞物質,若分泌足夠,能有較好的專注力和警覺力,對外察言觀色、判斷力及理解力較佳,自然構成智力表現的要素。
另一方面,專注力及警覺力佳,對外抗壓力彈性度好,面對壓力時就不會逃避或是過度防衛。
但多巴胺若分泌過旺,可能會造成過度執著,形成某些科目表現特別好,但某些科目卻特別差;或對任何風吹草動都過於敏感,過度猜想別人話語的弦外之音,甚至妄想。
張俊彥:自然數學社會好 特定基因發功 2013-02-08中國時報
甫獲第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因研究刊登在《紐約時報》,他感到很意外。他說,台灣的教育大多透過考試結果、量表推測學生的學習成效。他的研究是希望透過基因、生物標記,更瞭解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張俊彥說,人體約有三萬個基因,COMT-158基因可能和學習有關,COMT是一種促使大腦物質中「多巴胺」回收分解的(酉每),分為三個變異點「MET-158/MET-158」、「MET-158/VAL-158」、「VAL-158/VAL-158」。
他說,過去文獻認為,三者中以「MET-158/MET-158」在工作記憶、語言智商表現較佳,但他們的研究發現,帶有「MET-158/MET-158」基因型的學生,國中基測成績自然、數學、社會三科表現,顯著不如帶有其他兩個基因型學生。也就是說,具有基因優勢未必就會有好的學業成就,後天環境、學生抗壓性也可能導致「基因好卻考得差」的結果。
張俊彥表示,研究成果後來被美國兩位暢銷作家Po Bronson、Ashley Merryman看到,想在《Top Dog: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書中引用,半年前寫電子郵件給他,他還以為是詐騙集團,上網查了之後才確認。
張俊彥指出,他持續和多所大學、醫院合作,去年對一百多位十八歲至二十歲大學生進行BDNF基因研究,初步觀察,視覺記憶好的人,通常聽覺記憶較差,反之亦然。這項研究也已發表在國際期刊。 2013-02-13 07:32:16
讓學生睡飽 洪蘭:不應遷就家長2011/05/03聯合報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孩子年紀越小,睡眠時間要越長,腦科學研究證實,長期睡眠不足,學習效果差;睡得熟、睡得飽,尤其在深眠時做夢,有助活化腦神經,將白天所學去蕪存菁。
她支持新北市延後國中小上學時間,強調「對學生有益的事就該做,不能因家長接送上學不方便而遷就現狀」。
洪蘭多年來在她的著作及各地演講,鼓吹把目前國中小上學時間延後一小時,指美國很多州早就這麼做了,且證實,睡得飽的孩子,較不鬧事、師生及親子衝突減少,學習效果顯著提升。
很多家長因接送孩子上學不方便而反對,但她認為這並非無法克服,學校可組織社區媽媽或志工協助接送學生,「政府應該問,延後上學對孩子的學習好不好,而不是只關心對家長方不方便」。
洪蘭感嘆,台灣的學生睡得少、睡不飽,但書讀得多、考試多,卻不代表記得住,與其強迫他們半睡半醒,一大早就待在教室勉強上課,還不如睡飽後再上學,更有學習效果。
回應
這些像夜行動物的孩子 要吃喝玩樂 多早都行 上課要下午或晚上才夠
真的要讓孩子睡飽 現在的孩子都打電動打到凌晨兩三點 或整夜不睡覺利用網路把妹、上限制級網站 白天不讓他們睡覺怎行!? 誠懇學校應彈性中午之後才開始上課
延後上學不如要求小朋友提早就寢 延後上學只會讓小朋友覺得可以更晚一點睡覺而已, 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如果是為了小朋友能多睡一點, 延後上學不如要求小朋友提早就寢還比較實在!!
提議將「早自習」改成「早上睡覺課」,小孩到校後繼續睡覺補眠~~不過是趴桌子睡~不知道睡眠品質會不會好~~^^!!
洪蘭說得輕鬆,她現在沒有孩子要接送,當然可說風涼話。如果有個讀國小的女兒,每天要保證她能安全上下學,洪蘭你這大嘴巴還能輕鬆講嗎?看不起你這種自命權威,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專家。你只知理論,不知實務,你只會說理,不會執行。你若少說話,天下社會可以穩定一些。
延後一小時 , 只是讓孩子多上網玩一小時 , 到時候還是一樣睡眠不足!! 看看現在的國中生 , 8、9點才三三兩兩到校的比比皆是 , 完全看不出遲到緊張的樣子 , 一點紀律都沒有 ,這樣的教育如何教出一個守法負責的孩子!! 所以與其延後一小時上課 , 倒不如做家長的多要求孩子早一點睡覺吧 !!
另參本館:快樂學習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晨鳥有蟲吃
前兩天嚴長壽在一場演講裡提到,台灣正在耗盡人才存糧,用教育膨脹滿足望子成龍的虛榮,把學生寵到不用去面對問題,結果畢業後失去競爭力。無獨有偶,昨天本報的專訪裡,全球最大生產唯讀記憶體的旺宏公司總經理盧志遠說,台灣的年輕人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想把手弄髒,當然達不到企業的需求。
這兩位企業家並非只是高高在上,空口苛責年輕人。嚴長壽近年投身公益關心教育,四處演講呼籲重視人才培育。旺宏電子設有教育基金會,認真籌辦了科教研習營、青年教授講座、各種科學獎以鼓勵年輕學生等活動。企業領袖語重心長,讓很多民眾覺得點出目前人才問題的重點。但網路上同時也有很多人反駁這樣的說法,認為現在企業待遇太差,所以找不到人才;還有人說錯都錯在教育政策和制度,年輕一代是當今教育的受害者。雙方簡直雞同鴨講。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是被寵壞了的一代,還是被大環境所苛待的一代?這個問題有點像是杯子一半滿又一半空。年輕一代並不是只有一種形象,各有各的背景和經歷;被寵壞了的草莓族、月光族當然有;而吃苦耐勞,創意十足,想要追求夢想,卻苦於時代的機會之窗太窄,這樣的人也很多。
從整體制度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成為教育受害者」的這點特別值得重視;關鍵在於教育政策,也在於家長心態。文憑「虛胖」的情況讓很多人錯估了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但家長虛榮心不改,最近傳出兩位老師作假讓自己小孩進入北一女,就是最清楚的例子。社會的文憑心態還是傳統式的,升學制度和教育內容的設計也還在迎合這種傳統心態;但學生一出學校所面臨的,卻是當今的經濟景況和國際競爭。孩子在嬌寵的氣氛裡長大,然後被迫面對嚴苛現實裡的「生存遊戲」的挑戰,落差當然很大。
每個世代都可能面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的環境和機會。這一代年輕人頗多成長於溫室,一跨出門卻可能迎面襲來風雨的惡劣氣候,這個時代挑戰必須警覺應對。
回應
問題出在傳統企業仍是目前社會所必須,但古老技術和人力卻沒被現代的科技所取代,而教育體系所想培養的又是科技人才,年輕人所要的工作又是能運用現代科技來完成的工作因此覺得自己太委屈了還不如在家啃老
新加坡、香港,高中升大專,考取率皆不到百分之廿;台灣升學率百分之一百零一,產出碩博士,多數十倍!
三十年前,新加坡給外勞是6000,如今新加坡競爭力還是特強,國民所得也翻了倍. 而當年的韓國人在海外標案子是使用外勞,二十四小時開工,進度快到讓地主國受不了,這就是為甚麼韓國人把我們甩在一邊的工作精神. 教育方面我們受到美國影響太大,說好聽是快樂學習不放棄任何一位,但是缺少規劃與責任,提升整體社會文化水準方面說得過去,但對於國家社會人才需求則疏於用心,國家的競爭力就一點一滴的流失. 大陸過去生活苦,大家明白一定要實幹,拼命搶進重點大學,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修的是理工科.美國人則是鳥兒郎當的讀書,就讓一些天才鬼才與新移民去拼,大家往輕鬆的服務業與賺大錢的財金方面靠,久而久之,美國的基礎逐漸流失,中國與韓國的產品到處充斥. 競爭已是全球化,許多企業員工每日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作不作呢?
你有沒有看過大陸在春節返鄉的各大車站的[人潮]之恐怖,而,他們-那群人們卻願意在車站或睡或躺的等車 回家;那種群眾等待三天以上的車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24小時ㄋㄟ 回家;那種群眾等待三天以上的車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24小時內車站就會被砸掉了;他們為什麼願意等待?
為什麼高學歷者失業率這麼高?要怪阿扁時廣閞大學之門啊.大家高興可以唸大學,但台灣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啊..
失業率這麼高!薪水這麼低!寵個屁!誰把台灣弄窮了,環評假環保阻撓經濟發展,台塑鋼廠產值3,828億元可創造就業4萬人備趕去越南成為越南最大外資(170億美金),國光石化帶動相關產值6,500億元可提供17萬人就業被趕去馬來西亞,台灣以一窮二白現在又想趕六輕,環保團體罔顧台灣失業嚴重,招商困難!
外勞本勞薪資不脫鉤害死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都比台灣有錢,外勞薪資為NT10000及6000,台灣凱子加勞保要20000,外勞當然湧入,產業成本又為降低 2012-11-14 11:16:15
明朝拜金女
明朝拜金女似新五女拜壽,是一部描述明朝吏部尚書梁朝辰三個女兒拜壽的電視劇。全劇共20集。
吏部尚書梁朝辰五十大壽,大女兒暖雪、二女兒暖冰嫁入官宦之家,禮物厚重,深得梁夫人喜愛;三女兒因夫家貧寒、壽禮簡單,被梁夫人趕出家門。
不久,梁朝辰因反對皇上祭拜“孝泉”而被太師所害削職爲民,老兩口在丫環玲瓏的陪同下,投奔大女婿、二女婿,兩個女婿推來推去,把老兩口推到了牆頭上,上演了一幕新版“牆頭記”。梁朝辰、梁夫人顛沛流離,正要自縊,被三女兒暖雨和丈夫救回家中,精心侍奉。
適逢皇上舉孝,要評選天下“十大孝廉”,老人頓時身份倍增,爲了當上孝廉,大女婿方爲民從“孝廉院”租了一對老人,欲拜爲幹爹幹娘,揭幕開蓋頭之後,竟然是自己的岳父岳母!
而被太師陷害遊街示衆的丫環玲瓏竟然是太師夫婦18年前抛棄的親生女兒!18年前的一場宮廷陰謀被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得勢時趾高氣揚,失意後人走茶涼!古劇新唱,借古諷今,有無窮感喟嗟歎,留幾許沈思反省!
http://baike.baidu.com/view/4653076.htm
五女拜壽
五女拜壽《五女拜壽》講的是楊繼康做壽,五個女兒女婿前來祝壽,因養女三春及婿鄒應龍禮薄,楊甚不悅。後楊因事獲罪,投靠各女均受拒,唯三春夫婦將其收留。後鄒中舉,楊亦沈冤得雪,因前情不認衆女而只親三女的故事。是一部著名的越劇劇目,同時也有秦腔和潮劇等。
1.越劇劇目2.秦腔劇目 3.潮劇曲目 4.豫劇劇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713635.htm
孝經~二十四孝故事動畫
點選圖片就能播放動畫喔!
孝感動天 親嘗湯藥 齧指痛心 單衣順母爲親負米 賣身葬父 鹿乳奉親 行傭供母乳姑不怠 懷桔遺親 恣蚊飽血 臥冰求鯉 爲母埋兒 扼虎救親 棄官尋母 嘗糞憂心 戲彩娛親 拾椹供親 扇枕溫衾 湧泉躍鯉 聞雷泣墓 刻木事親 哭竹生筍 滌親溺器
http://tw.myblog.yahoo.com/a08826173/article?mid=1428&next=1391&l=f&fid=59
中國傳統因欠權利觀,故除少數涉及金錢財物關係有契約行為外,其餘大部分人際關係皆依角色規範行事,而角色規範是屬倫理義務而非法律權利,故陳顧遠認為中國是義務本位而非權利本位(二三五p56)。錢穆更以此認為中國的政治不是主權在誰的問題,而是誰要負責的問題,所以中國傳統君王政治不是西洋的君主專制(二三七p33-4)。
1、家庭結構與社政經結構的關係 (2)家庭結構中權力與權利
2、孝經的分析
傳統中國人應守那些角色規範,在《孝經》表明地很清楚。孝經開宗明義認為「孝」是先王用來「順天下,民用和諧,上下無怨」的「至德要道」,故「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章七)。所以只要行孝則能「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宗廟致敬,鬼神著矣」(章十六)。可知孝經將上下兩代的孝,透過祖先崇拜,擴大成可通天地鬼神。
所有人須「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立身行道,揚名於世,以顯父母」(章一),事親之道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章一),從生至死對父母要「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敬」(章十)。但卻一反儒家子不諍父,而大言:「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於父,臣不可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章十五)。
依角色不同,天子行孝應「愛敬盡於事親,而德加百姓,刑於四海」(章二)。諸侯應「在上不驕,高而不危,節制謹度,滿而不溢」,如此則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卿大夫應「非法不言,非道不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如此則能「守其宗廟」(章四)。士應「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位,而守其祭祀」(章五)。庶人應「謹身節用以養父母」(章六)。
既然孝有上述特質,那「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章十一)便是很自然了。孝道文化之盛行不只是理論而已,實際社會亦然,表現在法律上的是義務至上、家族主義、和泛孝主義。
3、中國式父權制
孝就其權力而言,家長享有最高權力,但家長依理或史實並無此絕對權力,故發生有關父權制異同之爭。
(1)瞿同祖的看法
瞿氏依西方父權制認為:「中國的家族是父權家長制,父祖是統治的首腦,一切權力都集中在他的手中,家族所有人口……都在他的權力之下,經濟權、法律權、宗教權、生殺權都在他的手裡」(二三八p7)。
依前述分析,西方父權原只是古希羅時依宗教習俗而來的一種權威,因這些權威由家長享有,久之就形成所謂的父權制。在氏族社會父權並非家長的權利,故無遺囑權。自覺權利正當合法性要到梭倫立法和十二銅表法後,家長才有遺囑權,但同時某些父權如賣子權便受限,其實西方的父權隨時間愈近現代愈小。
與瞿不同,陳顧遠說:「羅馬法系以權利為本位,中國固有法系以義務為本位,彼此絕然不同。以權利為本位,特別重視人與物之關係,從而課其責任於他人,而不求之於己;以義務為本位,特引重視人與人之關係,課其責任於自己,而不求於人……故在中國往昔,權利云者,爭權奪利之謂,乃極為醜惡之名詞,不能公然鼓吹;義務云者,義所當為之一種任務,無論在法律或道德方面皆然」(二三五p55)。莊孔韶透過田野調查也說:「宗族族長的權力一般認為有生殺予奪之權,但實際上必須善於履行宗族原則,他的權力是有條件的」(一三一○p.273)。
(2)HAMILTON的研究
韓氏以義務與權利之對立批評韋伯以家長制分析中國之謬(四五p108)。他認為「在西方,支配集中於司法裁奪權的制度化,而在中國則是集中於角色的制度化」(p26)。是義務之舉。權力乃從角色上的順從而導引出來,並非來自行政裁奪上的特權」(p34)。
4、小結
分析完上述,吾人有一疑惑,反對爭權奪利的中國為何走不出民主且政爭不斷?而主張權力鬥爭的西方反以民主來解決權力之鬥爭。
首先吾人必須正視權力,權力不只是爭權奪利而已,它是出自人的主體之本能,它具有形上基礎(如神、自然法),故權利不只是外在且具有內在極高的價值,亦即具有絕對性。人人為實現各自認為的絕對真理,自然會施展其權力,為對抗破壞其權力之自主性,彼此便發展出制衡權力的民主機制。
而傳統中國因視人的主體為無限性,人人均可既內在又超越,政治上主張內聖外王,總期望聖王依道統行事。即使發現君王未必如此,還是找些天命、災異、君王教育……等來期望君王成為聖王,而未能找出一有效的制衡之道。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2518016 2012-09-21 10:29:52
孩子犯錯,應該體罰嗎?‧講義雜誌 2012/09/12 趙麗榮
……………
「在德國,孩子犯了錯也要體罰嗎?」我不解地問孟莉安女士。
「是的,雖然體罰孩子不好,但是有時候缺少體罰反而是不完整的教育,而且我們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採取特定的懲罰,」孟莉安女士回答。
「在我們德國,一般來說,孩子不聽話是受到體罰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對父母有過分的行為,去觸碰危險物品,欺負小弟弟小妹妹,故意弄壞東西……等。當然,在體罰的時候,我們會十分小心,絕不會以打耳光、用棍子等方式體罰,而是採取一些比較柔和的方式,比如打屁股、限制遊戲時間、不准看電視、罰做家務、面壁思過、關禁閉。」
「你不怕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或者讓他對你產生敵意嗎?」我一臉擔憂地問。
「即使是傷害了自尊心,也是他應該付出的代價,下次他就會記住了。為了避免此事影響我們的情感,等他冷靜後,我會和他溝通,讓他知道我這麼做的原因和用心,並向孩子道歉,還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我想他是具備思考能力的,並且我相信,如果他站在我的角度來看,也會這麼做。」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孟莉安女士顯得非常有自信。
孟莉安女士和小尼克離開後,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主要還是因為她剛才體罰孩子。
在德國,體罰孩子是一種「不合法」、「侵害孩子權利」的事情,可是很多德國父母依然會偶爾體罰孩子。
當父母體罰孩子時,孩子能夠理解是為他好嗎?一想到這裏,我忍不住問欣欣:「欣欣,你覺得今天孟莉安阿姨做得對嗎?她打尼克哥哥的屁股正確嗎?」
「我覺得應該是正確的,畢竟尼克哥哥實在太過分了,」欣欣非常贊同。
「這麼說,如果你是孟莉安阿姨,也會這麼做?」我反問道。
「是的,如果以後我這麼調皮的話,你也可以揍我,不過,我想我不會像尼克哥哥那樣讓人討厭。」
可是,孩子真的能在「零暴力」的情況下成長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始終沒有找到合理的答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同時要向德國朋友多多請教了。
不過,從德國父母也體罰孩子這件事來看,儘管他們很尊重孩子,卻絕不遷就與縱容孩子,絕不姑息犯錯的孩子。可見,「尊重而不遷就」是其一大教養特色,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417&f_ART_ID=409862
美國南方體罰仍普遍 2012-08-31
世上許多國家禁止體罰,但美國南方好幾州仍然照打不誤。位於阿肯色州森林城的學校董事會最近決定重新引進體罰至當地學校。體罰在阿肯色州是合法的,而森林城區裡很多家長也都贊成孩子需要用木板(戒尺)或長尺管教。
此決定面臨某些反對聲浪。位於德倫的新罕布夏大學社會學榮譽教授勞斯認為打學生根本沒用。研究體罰多年的他堅稱「所有研究都發現打屁股等體罰會增強孩童的肢體攻擊性。」
儘管也有其他人像勞斯教授一樣批判體罰,但南方近期還是不太可能在近期立法禁止。贊成體罰的人認為應該要考量到不同地域的人對體罰的態度。美國南方,特別是非裔美國人社群,已接受打屁股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且他們認為體罰與聖經教條「不打不成器」有關。
http://n.yam.com/funday/society/20120831/20120831766743.html
美國法律竟然允許老師體罰學生 2010-10-15東南新聞網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尤其是在古代,老師教育學生時,體罰打板子是經常的,幾乎是一種制度了。沒想到的是,現代教育制度中的美國竟然也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在美國有21個州依然在法律上保護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體罰的合法性,而對學生體罰最常見的方式竟是用木板打學生的屁股。在2007學年,美國共有22萬3190名中小學生遭受到體罰。
屁股的板子也是專門備用的,有的學校校長整天就在教學樓的走廊拎個板子亂轉,而且名曰“殺雞給猴看”。打學生屁股的板子也很文縐縐,上面還寫上了教育名言:“省下了棍子,慣壞了孩子。”
通常“犯錯誤”的學生一次被打屁股至少是三下,也可以打十多下,多是由學校的校長親自上陣。
在這張美國地圖上,藍色代表已廢除對學生體罰的州,紅色代表依然保留對學生體罰的州。准備送小孩到美國讀書的父母,可要選擇好。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0/15/7236916.html
不要限制父母管教子女 by粱英年 September 08, 2012
每隔-段時候,總是有-些加拿大人或團體要求政府取消保護家長體罰子女的法例。加拿大在1867年立國,這條保障家長教養權的法例早於在1892年草擬,經過多次參眾兩院議員及上訴至最高法院的挑戰,至今這法例仍屹立不倒。全世界有近200個國家,只有加拿大需要透過立法來保護家長體罰子女的權利。為什麼其他國家,甚至是同樣行使普通法的英聯邦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法例,我們卻沒有聽到他們施行體罰的家長都被打入監牢。
這次提請政府取消這條保護法的,是出自加拿大醫生協會期刊的社論。醫生支持家長可使用適當的體罰來管教任性的幼兒,時移勢逆,醫生今天卻認為體罰已不合時宜,成為不懂教養子女的父母發洩怒氣的藉口。
現任政府堅持保留這條保護父母的法例,是要顯示政府尊重父母的權利和家庭完整性的重要,法例本身沒有鼓勵或反對父母以體罰方式來管教子女。大前題是我們所講的體罰,在這條法例已講得清清楚楚,平衡了保護兒童和父母管教的自主權。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20087268/article
南非:父母體罰孩子是否犯法引爭議 2012-08-28人民網
據當地媒體今日報道,南非近日就“父母打自己的孩子是否屬于犯罪行爲”及“是否應進行相關立法”問題再次進行討論。這一話題在政黨和民間組織間引發爭論。
據報道,相關討論在2007年曾進行過一次,而這次舊事重提,是因爲要對現有“兒童法”進行修正。社會發展部部長德拉米尼上周表示,他們准備在2014-2015財政年提交修正法案,該法案將對父母體罰孩子做出規定。但是有民間組織認爲該法案較爲短視並且不負責任。即便新的修正法案受歡迎,它也很難付諸實施。
一名來自兒童保護民間組織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我們都不能在學校中執行現有法律,我們又怎能在家庭中去執行它呢?” 民主聯盟的國會議員也表示,怎麽管理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特權,除非有虐待行爲,否則政府不應該介入家庭事務。 2012-09-13 12:28:40
王道還:背誦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聯合報╱王道還2012.08.31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背誦」成為關心教育的人最痛心疾首的議題。論者口誅筆伐,視背誦為教育的對立面,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具體內容,是傳授值得背誦的知識。
將背誦視為教育的對立面,出自一個直覺的誤解:以為動用理性的過程才是「理解」,而背誦只是不經大腦的機械過程。由於科學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理性的最高成就,科學教育更強調理解。背誦無異放棄磨鍊理性的機會,更令人難以容忍。
這個看法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越是基本的科學事實,越沒有什麼道理,無從理解。例如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光速每秒卅萬公里,是運動速度的極限。這個說法怎麼理解?當然只能死背。光速的值是實測的結果。物理學者測出光速後,不研究物理的人都能利用這個只好死記的數值算出:從太陽發出的光必須旅行八分鐘以上才抵達地球表面。這個發現令人驚訝、感動: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八分鐘以前的世界裡!莊周夢蝶的故事在這個科學事實的襯托下,突然產生了新的意義。
科學的原型是西元前四世紀成形的歐基里德幾何學。這套幾何學是以定義、公設建構的體系,而定義、公設都不是理解的對象。學生先死記,然後學習運用定義、公設演繹出規範圖形、空間的規律—定理—以及利用它們描述現象的技巧。學習這種知識體系,越深入越依賴記憶力提供的便利。健全的知識體系,產生的知識哪怕學生只會背誦,依舊是有用的知識。不會證明畢氏定理,並不妨礙學習這個定理的應用範例。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他的意思是:利用知識、能產生力量。而理解未必產生力量。
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不強求理解。牛頓發明萬有引力概念,解釋太陽系各行星的運行。他拒絕對萬有引力做進一步的解釋,許多學者都覺得困惑。牛頓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描述自然;好的理論能精確描述自然、精確預測自然的運行。至於追根究柢,是哲學家的事,因此他不對萬有引力的緣由做任何臆測。
八月初,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報告,凸顯流行教育觀的盲點。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百卅個人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變項是:四歲的行為特徵;七歲的語文與算術測驗;大學畢業與否。他們發現:學齡前的行為特徵最能預測此人是否能夠大學畢業,而不是七歲時的語文、算術能力。孩子若從小就表現出專注、又能遵循指示的性向,最有可能在廿五歲前完成大學學業。「遵循指示」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在許多情境中,就是背誦。
洪蘭:表達的藝術【聯合報 2012.12.12
去美國開會時,巧遇一位曾經擔任過美國公家機關發言人的朋友,他跟我談起說話藝術的重要性,它甚至可以決定法案的成敗。
他說,美國是用沒有孩子的家庭作標準,孩子的減免額跟納稅人的收入無關,只要你有孩子就可以依人頭減稅。他在哈佛大學念書的時候,老師問:「在兒童免稅額上,富人是否應該多一點,窮人少一點?」當然不行,他們立刻抗議:富人怎麼可以少交稅,太不公平了!
老師再問:「若是改變稅法,用兩個孩子的家庭作為標準,沒有孩子或少於兩個孩子的家庭需多付稅,那麼,沒有孩子的窮人是否應該和沒有孩子的富人繳同樣的稅?」他們一聽,猶疑了。因為第一個案子是「減稅」,第二個案子是「增稅」,假如你要窮人跟富人有同樣的福利,那你就應該讓沒有小孩的窮人跟沒有小孩的富人去付同樣的稅金。兩個案子一模一樣,為什麼反應會不一樣?因為文字的描述不同,會帶出不同的答案。
我想起當年在美國加汽油時,因為美國人不習慣帶現鈔,買東西通常是用信用卡,加油站的牌子貼的是「現金多少錢一加侖,信用卡多收百分之一手續費」,這時,大家就不願用信用卡,寧可多花時間去銀行提款。後來信用卡公司遊說美國國會,把用現金稱為折價(discount),即汽油多少錢一加侖,現金購買每加侖少百分之一,這時很多人就用信用卡了,因為他們不喜歡多交手續費,也就是說,多付手續費心裡不舒服,少拿點折扣比較可以接受。
這種表達的方式不同,造成效果的不同,最顯著的是在器官捐贈上。德國跟奧國是同文同種,文化一切都很相似,但是二○○三年的研究發現,奧國人民在意外發生時,同意捐器官的比例幾乎是百分之百,但是德國只有百分之十二;瑞典跟丹麥也都是北歐國家,瑞典還被丹麥統治過,但瑞典的器官捐贈率是百分之八十六,而丹麥只有百分之四。這差異來自表格,高捐贈國家所用的表格是不想捐的人在格子中打勾,若不然,政府假設你願意捐;低捐贈國家的表格是你要捐才在格子中打勾,不然政府假設你不想捐。就這麼一點點格式上的差別,造成了這麼顯著的效果,真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美國有個每月讀書俱樂部,它的做法是每個月寄一本新書給你,你要看就付錢,不要時,就在表格中勾一下寄回去(郵資對方付),你若沒勾,就代表你要看,下個月信用卡扣款。因為不要,需要多一道手續,所以很多人家裡就堆滿了他不想讀的書了。
這真是非常有趣,一個萬物之靈的人會被這一點點小技巧所左右。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在他的《快思慢想》一書中說,人的決策有兩個系統,系統一是直覺的作判斷,想到就做,很衝動;系統二是理智的思考,它不衝動,但是它懶,懶得去比較文字背後的真意,所以老百姓很好騙。
朋友說,文字包裝絕對是行銷的一大要素。看來政府的發言人應該去看一下這本書,才不會粉越搽,臉越黑。
回應
這算是置入性行銷吧,幫自己新譯出版書打廣告。誠信篤實較能經得起長時間的檢驗,巧言令色鮮德矣,惡紫亂朱,小心啊!
自從看過洪蘭女士和曾志朗先生合譯的"State of Fear"這本小說後,我就對洪蘭和曾先生合譯的書很恐懼了。(詳參【圖博館】:《恐懼之邦》)
我看洪教授作為一個心理學家,倒是對這些語言操弄津津樂道。似乎缺乏政治敏感度與批判能力。現在搞學運與社運的人對這些題目並不陌生。假如他去幹教育部長,怕只會比蔣偉寧死的更慘。(詳參【圖博館】:馬教育政策)
美國人數學不好 台灣人數學不差 不會上商人的當
在台灣,會罵加油站是小偷!
但從那頭看回來,如果一件事本質相同,國民卻寄望政府發言人把話說的漂亮點,而去撻伐缺乏包裝的言語。是不是意味著國民素質不高,易受話術所愚?
那還是提高國民的思辨能力比較重要!
藝術?溝通的藝術首要乃是"誠心",不誠的言語,叫做騙術,叫synical manipulation, 這種技術在美國歷史悠久。眾所周知,最早的"典範"乃是"公共關係之父"Edward Bernays 透過宣傳,讓美國民眾支持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幫煙草公司把吸菸塑造成時尚進步,成功地打開女性市場。Bernays 是Freud 的孫輩,運用群眾心理,操弄公眾輿論。他相信公眾意見需要來自'enlightened leadership"的引導與塑造---洗腦。 2012-12-15 10:52:51
反思台美教養 別妄加認同【聯合報/洪承宇/劍橋大學博士生(英國)2012.02.22
「林來瘋」不僅讓紐約尼克隊支持者找到新偶像,更因為林書豪的台裔背景,讓台灣的球迷也從前幾年的王建民熱擴散至美國職籃。
近日媒體上有些聲音反譏「林書豪只是個美國人」。我想這些「評論家」誤解台灣廣大的美國職棒或職籃球迷了。當年的麥可‧喬丹,不也迷形成旋風,讓更多台灣球迷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轉播;在這種前提下,崇拜林書豪又怎麼能形容成台灣人偏狹國家主義下的自爽造神運動?在全球化氛圍下,不分國籍,任何人的努力與自我實現,本來值得大家廣為流傳。
的確,因為台裔背景,也許讓台灣人對林書豪比起喬丹,多了更多的關愛,也吸引了更多原本不看美國職籃的新觀眾,這種現象是緣自於身分認同的先天本性。身分認同並沒有錯誤,當一位美國人與一位台灣人落水,如果僅能有一人存活,也許我們都會選擇救這位台灣人,這是源於族群內的那份連結關係。但也因為這份格外的連結關係,讓我們有時失去理性地為別人尋找他的身分認同,一味地執意林書豪是台灣人或中國人都是種過度的一廂情願。
從法理面看,林書豪是位貨真價實的美國人,但美國眾議員訪華團在接受馬英九總統接見時,強調林書豪是位美國人時,卻也只是部分正確。暫且不論法律面的公民資格問題,身分認同是一種自我接納的歷程,它是極具私人性與獨特性,唯有當事人才夠資格表達自己內心的真正認同為何,別人都不應為他強加標籤。
所以,美國眾議員也獨斷地詮釋了林書豪的認同問題,台灣許多人亦同。此外,身分認同不一定只有一個選項,他可以同時具有多種認同,而這種認同也可以在不同時空下展現出來或者消失。也許,林書豪因為父母,也對台灣有著某種程度的認同,但我們不必去猜測,因為這就像是銀行的密碼一樣,原本就只應該留在每個人的腦袋裡,自己的認同應該自己去發掘,而不是任人妄自添加。
此外,許多人感嘆如果林書豪生長在台灣,就不會如此「文武兼備」了。我們的確應反思台灣過度文憑主義的傾向,但也不必過度放大美國教育的優點。林家父母帶著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台灣人的文化教養到美國,探討他們如何融合美國與台灣的教養模式,從文化衝突到找到平衡點,反思台灣教育現況的優與劣才是重點,過度宣揚美式環境如何造就台裔移民家庭孩子的成就,只是簡化了家庭教育中複雜的多元因素。
另參本館:快樂學習 美國民族大熔爐 精神勝利法 臺灣奧運症瘊群
半個月前,也許你根本不關心NBA;現在,你開始看起籃球轉播。半個月前,美國籃壇只是黑人和白人的天下;現在,幾乎全球都在瘋一個黃皮膚小子的演出。半個月前,亞裔遭辱罵Chink的事時有所聞;現在,使用那個字眼的人可能會丟掉飯碗。
這些改變,全因林書豪而起。僅僅半個月,林書豪改寫了他自己的命運,他也改變了人們對命運的看法:命運是可以創造的。
林書豪以速度和美技突破了體格的限制,粉碎了亞洲人無法成為籃球高手的假說。他頂著哈佛的光環,打破運動不需要智慧的錯誤印象,允文也允武。他為籃球運動締造了美好的一頁,也激起了人們對人類可能性的大聲驚嘆。
「林來瘋」的傳奇,不僅讓人讚賞他的光芒,更重要的是,他的驚奇和喜悅能被許許多多人分享。對尼克隊而言,豪小子使它走出了長期的低迷;對教練丹東尼而言,找到了一個能實現他「快打戰術」的好手,使兩人從裁員邊緣變成世所矚目;對紐約而言,「豪小子」奇蹟增添了城市的驕傲;對NBA而言,因亞裔球員的傑出光芒而更顯色彩繽紛,也擴大了市場;對美國亞裔而言,因種族心理藩籬的破除,而揚眉吐氣;對打球的孩子而言,多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偶像;對在人生道路上受挫折的人,因為林書豪的故事而得到莫大鼓舞。
把林書豪說成「台灣之光」,是窄化了他的表現,同時也掉入了大家原想避免的種族陷阱。林書豪的成功,台灣人與有榮焉;但「豪小子」崛起的意義,要遠大於此。在血緣上,他是父系加母系的「番薯芋頭」;在成長經驗上,他是如假包換的美國小子;在籃壇追逐的過程,他曾因膚色而受到壓抑與輕視;但最後他憑著過人的毅力和智慧,把自己從板凳球員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新星。
值得注意的是,半個月前,林書豪在對籃網之役暴紅;半個月後,昨天他再度面對籃網,卻以敗北收場。這恰恰說明了籃球是一種團隊比賽,而不是個人的特技演出。半月前那場比賽,林書豪因為隊上老將受傷而替補上陣,而得以大顯身手,將他個人快速、靈活的特質發揮到極致;昨天之役所有老將全部歸隊,尼克的打法反而失去體系和靈活。這說明尼克教練的調度,以及球隊的調整,都還沒跟上「林來瘋」的驟變。尼克近九場的兩次敗績,都輸給較弱的隊伍,包括日前輸給黃蜂,或許皆可作如是觀。
難得的是,林書豪非常意識到自己崛起與團隊關係的改變,他在追求表現之際,也努力維持隊友的信賴。最明顯的是,他每場比賽都製造大量助攻,幫助隊友得分,讓他們融入由他掌控及發動的攻擊隊形。對國王隊一役,當外界都在觀察他會不會打破「俠客」歐尼爾的得分紀錄時,林書豪放棄破紀錄的機會,卻送出十三次助攻,幫七位隊友取得兩位數以上的得分。與其說這是一名控衛的精神,不如說這是林書豪的籃球EQ,也是他贏取團隊信任的不二法門。
在籃球史上,林書豪絕對是一個異數。作為NBA史上的第二位哈佛畢業球員、第七名亞裔球員,他小心翼翼經營這個「少數」的位置;即使在大放異采後,他依舊保持謙抑,把榮耀歸諸團隊。林書豪的成功,也絕非偶然。若不是雙親的教養與理解,他不可能有如此華麗的人生冒險;若不是出於對籃球的熱愛,他不可能鍛練出如此「人球一體」的神奇技巧;也正因為有虔誠的信仰,他才能在暴紅後仍表現超齡的穩健與寬容,讓人忘了他不過是個廿三歲的小伙子。
如果沒有兩年板凳生涯的襯托,林書豪的傳奇就不可能如此炫麗,這正是「林來瘋」耐人咀嚼之處。在球場看台上,許多觀眾戴著林書豪的面具,把自己投射為他;在NBA,許多球隊忙著研究尼克隊戰術,設法破解「林體系」。讓追隨者和對手都想要變得更好,這是林書豪最大的成功。 2012-02-22 10:01:59
全台唯一 台師大將廢除退學制度 2011/11/25 聯合報
台師大昨天宣布,即日起取消學生雙二一退學制度與扣考規定,校長張國恩表示,部分學生因遭逢變故,或科系與志向不合,因而學業成績不理想,但基於「不放棄任何學生」的教育理念,前天校務會議決定取消。而台師大也將成為教育部補助的十二所頂尖大學中,唯一廢除雙二一退學制度的學校。
台師大之前採取的「雙二一退學」制度,指「學生累計兩學期修習學分數二分之一不及格」就被退學,但張國恩指出,即使雙二一退學與扣考取消後,但學生依舊有六年修業年限、品行不佳被記過、曠課數過多,還是會被退學。
張國恩表示,台師大平均每學期有卅到四十位學生,因修習學分數二分之一不及格,占學生總數百分之一到一點五,雖然只是少數學生,但台師大不會因為學業而放棄學生。張國恩指出,學生只要「加以修正」,未來成為社會菁英也大有人在,放寬限制後,學生有機會參加社團、拓展人際關係,「說不定還能培養更多『賈伯斯』」。
「因成績不佳被退學,對學生不公平」,張國恩指出,取消雙二一退學制度與扣考規定,是要給學生更多機會適性發展,因為從統計中發現,台師大百分之廿五到卅的學生,所選本科與興趣不一,未來放寬限制後,讓學生盡早探索興趣,甚至有轉系機會。
對於學校破天荒作法,學生會長陳婷怡贊成,她說,有些學生並非不認真,而是有個人或家庭因素,取消雙二一制度,等於給他們二次機會。未來學生能彈性調配時間,探索畢業出路。陳婷怡說,外界認為取消二一退學制,會讓學生更怠惰,但她認為教授反而對學生更嚴格,「因為學生不再有藉口,也沒有後路」。
「沒差別!」就讀生命科學系大三的曹同學認為,取消後還是有六年修業年限的「緊箍咒」,只紓解危險邊緣學生的壓力,「會認真念書的還是會認真,打混的還是在鬼混!」
相 關 新 聞
交大15年前廢過 「學習品質變差」
教部建議配套 別影響學習品質
學生有罵有讚
大學退學制/大法官,管得了學生?
尼克隊球星「甜瓜」安東尼讓步,重申「哈佛小子」林書豪將擁有充裕控球權,希望今天主場迎戰老鷹隊,找回過去贏球模式。
安東尼說,「我希望林書豪繼續控球,我會積極融入球隊目前體系,在這體系中找到適當位置,打出屬於自己的球風。」
安東尼認為林書豪可以掌控節奏,又能執行戰術,「過去兩周我們因為林書豪贏不少場比賽,我希望他繼續幫我、史陶德邁爾和球隊每個人創造進攻機會,就像過去兩周一樣出色。」
尼克最近十場拿下八勝,但有六勝是在安東尼缺陣時。
上一場輸給籃網隊後,豪瓜配不配?成為紐約媒體討論焦點,甚至已經有媒體調侃送走安東尼,維護林書豪體系。
林書豪認為,球隊陣容正在磨合期,不是安東尼的問題,「我們沒有太多練習時間來調整,只能藉由比賽努力合作,相信只要團結一致,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尼克教頭丹東尼同樣指出,不是安東尼歸陣造成輸球。
他說,「我們陣容有了些微改變,是往好的方向成長,很遺憾以輸球開始,但不是安東尼的錯,或任何人的錯。」
他覺得碰上縮水球季,磨合時間短,「各隊都在找尋最適合的輪替陣容,我們在這段期間,有不少球員受傷、加入或歸隊,陣容不斷更替,對球隊調整很困難,但我們將盡力而為,不要急躁。」
林書豪認同教練看法,「就像教練說的,我們還有一段調整的路要走,這條路有困難、有低潮,但要想辦法克服,熬過這段時間,我們將變成更好的隊伍。」
安森尼失寵 嘗試融入豪之隊 2012-02-23 中國時報
紐約客是全美最挑剔的球迷,只要有出色表現決不會吝嗇給予掌聲,一旦失寵則是噓聲四起。由於甜瓜並未提供尼克向上爬升的力量,因此才會滿心期待能有新救世主出現。
相較於林書豪是尼克新寵,舊愛安森尼前場對籃網之戰傷癒歸隊,十一投四中,僅貢獻十一分、六助攻、六失誤,表現完全不及格。
《紐約郵報》帶有批判角度的報導,尼克目前應該考慮將安森尼交易到湖人,換來大前鋒保羅蓋索。
美聯社專欄作家馬洪尼則表示,安森尼已逐漸失寵,球迷還是非常欣賞他的天份,卻也懷疑安森尼能不能幫助球隊贏得勝利。
不少球迷在網路留言,擔心安森尼回到球隊之後無法和林書豪組成「豪瓜連線」,甚至還會搞砸一切。
面對外界的疑慮,安森尼強調,「我試著融入尼克前兩周打法,並且相信傑瑞米(林書豪)掌握進攻節奏的能力,希望傑瑞米幫我、史陶德邁爾和所有人創造機會,同時也期待他能繼續保有先前的侵略性,就像他過去十場表現一樣。」
看「魔球」與林來瘋 2012-02-23 中國時報 【莊佩璋】
「林來瘋」大噴出前不久,院線放映一部美國職棒MLB的電影《魔球》;看過《魔球》的人再看「林來瘋」,應更有啟發。
這電影是演奧克蘭運動家隊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的傳奇故事。比恩是林書豪的反例,高中時就已是眾所矚目的天才運動員,紐約大都會隊第一輪選秀就挑中他。不過,比恩後來說:「天分是個面具,掩蓋了其他真相,年輕時,我太順利,導致我不知如何接受失敗。」
放棄就讀史丹佛大學,專心打職棒的他,從此困頓於小聯盟,沒上過大聯盟;因為求好心切,比恩會跟球賭氣,找球棒出氣,當然越打越糟。
人生的幸與不幸,真的很難說,林書豪如果申請到北卡等傳統名校的籃球獎學金,他可能就淹沒在一堆籃球天才中,重蹈比恩覆轍。「淪落」到哈佛,其實更有表現機會;兼顧學業,動動頭腦,打球會更全面;而且,挫折是增長EQ的良方,挫折讓人謙虛,讓人敬畏神明,沒有之前的挫折,就淬鍊不出現在的「林來瘋」。
《魔球》裡的比恩球場失意,轉而從事球隊管理;好身手沒讓他成名,好頭腦反倒讓他成為大聯盟的傳奇。
比恩沒看過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不過他經營球隊就是用「數字管理」的大歷史概念。
他不進球場看球,因為既怕觸景傷情,又怕「觀感」會影響他對球員的判斷;比恩只相信數據。經營奧克蘭這種小市場,他必須把每分錢都用在刀口上,用最少的錢創造最多的勝場數。被球探誤掉青春的比恩,顛覆大聯盟傳統的球探選才方式,開創運動家隊最輝煌的時代,也改變了大聯盟的運作方式。
林書豪一鳴驚人後,美國媒體不斷檢討選秀制度出了什麼問題。其實,《魔球》裡比恩已經給了答案,因為制度裡的人都相信傳統,而不信數據。
林書豪高中時籃球已打得非常好,各種數據都十分亮眼,不過,傳統裡,哪有亞裔打籃球?到哈佛後,他表現更好,但NBA裡有幾個哈佛的?選秀當然還是慣性地盯住傳統籃球名校了。
人生,就像球場;怕失敗的照制度、傳統走;不過卻只有勇於擺脫傳統的人能成功。這是「魔球」加「林來瘋」給大家上的課。 2012-02-23 10:27:42
把3子女「打」進北大 中國狼爸爆紅2011-11-16 中國時報
繼美國華裔虎媽蔡美兒以東方嚴管教育走紅美國後,大陸商人蕭百佑則以子女一旦犯錯就藤條伺候的體罰方式,再度掀起大陸本土教育模式的探討。蕭百佑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並認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四名子女中有三位就這樣被他「打」進北大,痛打子女的作為也讓他被大陸媒體封為「中國狼爸」。他強調,當然可以與子女談民主,「但你是民,我是主!」
篤信「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蕭百佑早年從公,為了教育孩子,副科長一幹十年,後來赴香港從商。他的長子蕭堯、長女蕭君、次女蕭簫,從○九年起,先後考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院,三女蕭冰讀高二,專長古箏,目標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蕭百佑回憶,他當年以大學聯考廣東省第八名之姿考上暨南大學,就是受益於母親「動輒就對他毒打一頓」,所以選擇延續家族傳統。他強調,打是一種威嚴、一種法度、一種文化,只要孩子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要求,就會遭到雞毛撣子或藤條懲罰。過去十餘年中,蕭百佑無數次從家中的仿古花瓶裏取出藤條,來到客廳,然後殺氣騰騰地立於兒女面前,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他還自創中國狼爸的打法流派,共有七招:一是國中以後少打,但在幼兒、小學時期要毒打;二是只用藤條或雞毛撣,傷皮肉不傷筋骨;三是只打手和小腿;四是打前講明錯誤之處;五是一個孩子犯錯,其他兄弟姐妹要看他挨打;六是打之前先說打幾下,讓孩子自己數;七是縮手一下多打一下。
「孩子們當然有過反抗,何況聯手起來就可四對一」,蕭百佑回憶,其長子蕭堯曾據理力爭說,現代社會要講求民主。他不屑地回應:「你是民,我是主,這就是民主。」女兒曾問他:「爸爸,我今天彈了四小時琴,你要獎勵我!」他就答:「好,獎勵你再彈兩小時。」
經媒體披露後,這位「中國狼爸」一夕爆紅,他還將打子女心得寫成《所以,北大兄妹》一書。他強調,自己不是「野蠻父親」,打是明家規。這不是無情,而是大愛。
大陸江蘇教育電視台近日特別邀「中國狼爸」蕭百佑上節目,面對現場教育專家的質疑,他揮舞著打孩子的雞毛撣,大談狼爸育兒經。
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朱強質疑,體罰是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意志,培養出來很可能是唯唯諾諾、沒有獨立思想的「羊子」、「羊女」,「奴性教育」不值得提倡推廣。
蕭百佑回應說,孩子有三個特性:動物性、人性、社會性;年幼孩子不需要獨立思考,只要學會服從就能成長,「在我看來,○至十二歲孩子,動物性占主要成分,很多行為都是無意識下進行的,所以要用雞毛撣子給他立規矩。」
南京市十佳家長、作家張姬雯指出,狼爸不准小孩看電視、隨便喝可樂、開冰箱、冷氣,如此家教,孩子不會快樂。
蕭百佑說,孩子並不理解什麼是快樂,童年是建立在回憶上,他知道三女兒日記寫過「我沒有快樂童年」,但他並不理會。「現在,他們考上北大,在學生階段取得成功。所以,我相信以後他們在回憶童年時,肯定認為是快樂的。」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黃侃建議,成年人打孩子,以強凌弱,會在心理上造成傷害;不要在意光鮮的表面,而要關注孩子內心。狼爸表示,他並非外界描述那麼冷血,他動手完全是出於對子女的愛,所以不會放棄「打」。
學生睡不飽?李家同嘆台北看天下 2011/11/25 聯合報
兒童福利聯盟前日調查,全國高達九成國中生課業壓力太大,每天都無法睡飽。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李家同卻認為,這個調查是「以台北看天下」,沒有顧慮到偏鄉學童,「鄉下的小孩沒有補習機會,每天睡得飽,應該要關心,孩子睡不好以外,還學不好。」
明道大學昨天舉辦「第二屆中華教育家教育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前教育部長楊朝祥、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李家同等出席,討論當前初等教育的困境。
李家同質疑,「難道學生用功到沒睡飽,功課就很好嗎?」他指出,九成學生沒睡飽,表示學生很用功,但非常用功功課還不好,就是問題所在,「為什麼都沒有人問學生程度到底好不好?」
李家同表示,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忙補習,課業多到睡不飽,是教育界以台北看天下的說法,偏鄉學童沒有補習機會,每天睡得好得不得了,但成績和「大安區」學生比,也差得遠得不得了,「教育如果從台北看天下,是絕無希望的。」
「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人問我們的學生程度到底好不好」,李家同說,常有「台灣最好的學校學生」交作業的時候,超過一半英文文法錯誤,「最好的學生基礎能力這麼差,很奇怪。」
李家同認為,教育部連續編列五年五百億給頂尖大學,只是提供大學教授做研究、寫論文,是炒短線,只要求排名,卻從來不問學生學習程度,「然而,世界上有哪所頂尖大學,是十年之間一夕變有名的?」教育部應該強調基礎學習,不要只求十年後,台灣的大學就能變頂尖。
李家同強調,學習不好的學生,不管程度到哪,都要把他教好,「不要讓學生睡不好也沒學好!」 2012-02-23 10:26:47
台大電機 「通才」先鋒【聯合報╱陳龍輝/台大電機系大一生2011.10.29
系友林百里董事長一席「我恨台大電機系」、「讀書無用論」,引起軒然大波。
現今大學的課程,與數十年前有如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電機系提供的課程, 包括基礎科學中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各領域的知識,在大學走向「通才教育」的趨勢中,台大電機系正是此一潮流的先鋒。
我們追求的,絕不只是書本的知識,認同的亦非「分數決定成就」的價值觀。因為我們清楚,創新,是人類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除了在校內多元的學習,電機系的校友,也在學術界與產業界中各種多樣、橫跨人文與科技的領域中,扮演「領導時代」的角色。
批林百里財大氣粗 學者:有錢講話大聲? 2011-10-27 台灣醒報
廣達電機董事長林百里一席「我超恨台大電機系」的話這幾天在政壇、學界盪漾,媒體不斷追蹤台大至今是否仍有不重創新,啟發學生思考的教育方式?但今天也出現學者批評林百里「財大氣粗」,「權大氣盛」的聲音,認為林百里心中沒有「飲水思源」4個字,也覺得林百里自認成功、強調創新,不過卻只是個以代工賺錢的董事長。
台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今天在聯合副刊以「超恨?成功?創新?」為題發表文章表示,林百里說「我讀書讀不好,所以才會成功」,這其中反映的是他心態的「傲慢」與他視讀書為無用,以及對「成功」的定義極為偏狹;並否定了當時與他受同樣教育者的收穫與成就。
何寄澎也說,林百里認為母系的教育一點「創新性」都沒有,這就證明他實在不知道「創新」不是憑空得來的,也不是憑單一面向或自我可以成就的。沒有努力學習、沒有努力讀書、沒有一切扎實的根基,「創新」何由而生?何寄澎質疑。
另外,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同樣畢業自台大電機系的張瑞雄今天也投書蘋果日報,在名為「林百里 比爾蓋茲 台大」一文中說,「林董事長顯然也患了很多大老闆的毛病,財大氣就粗,財大講話就大聲。」
他在文中說,「如果沒有台大電機的學歷,林董事長可以得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嗎?如果沒有台大電機的教育,台大校園薰陶,他可以創立廣達嗎?他可以為廣達注入廣達的文化嗎?」
張瑞雄說,如果林董事長當時讀的是哈佛,今天也不必然會有更好的成就。事實上林董事長今天的自認為成功,就證明了台灣的高等教育至少培養出了這些人。
留言
這些四零年代的香港僑生,大多又窮又土又笨,卻在台灣的好意下進台大,許多人吃喝唸書全部免費!廣達除了壓迫台灣人的腦力和青春,其餘完全沒供獻!建議政府嚴格查稅,抄光林某資產,趕回香港,去做他原本應該做的那個又窮又土又笨的香港仆街仔!
台灣不是沒有創新人才,學術開放,社會自由。但能遇上好的伯樂,指引正確方向的好老闆卻不多。看看這位林先生賺那麼多錢,買那麼多名貴的畫,但他有善用台灣的人力資源,提升台灣的創新能力,不必做超低毛利、卻犧牲健康的代工廠嗎?還是根本只是壓榨吸取、利用殆盡,是一個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惡魔?
充滿仇富,排外的情緒,你是紅衛兵還是綠衛兵?還是在轉移議題焦點?
比爾蓋茲沒念完大學而創立舉世無雙的微軟... 賈柏斯也沒念完大學就創立的i字輩的蘋果... 台灣的象牙塔充斥,高等生只追求台大學歷而不求創新... 身為工程師性格的林百里快人外語,此番話無疑是對台灣的扭曲教育的當頭棒喝!
哈!哈! 如果這位林sir 認為自己跟JOBS 一樣聰明有智慧,是學校誤了他, 那怎不學JOBS 休學呢? 有 GUT 一點嘛! 這麼久了才在放炮....真是的....
林百里絕對不財大氣粗,他是一位像藝術家般的企業家,很真很仁厚,而且他對員工極好 他對台灣的貢獻及感情比很多自認台灣人的人多太多,請部要用狹義的定義來評斷一個人,相信他的發言是被斷章取義了
没有台大優待港僑加分的加持,你能有好的工作機運和發展嗎!你會有今天的成就嗎!連香港的大學都進不了的調景嶺有肺疾的小難民,你如在現實的香港,還能做些什麼?說這種話的人,真是作賤自己! 不知你在狂妄什麼?你怎不學Jobs中途輟學去工作,再說這種話,大家才不會罵你是忘恩負義的傢伙!
他只剩下有錢而已,但是他的錢是員工拿爆,自願加班,與被資遣等所換來的,他自認是個比其他人聰明,疏不知聰明反版聰明誤
台大被企業家數落,顏面盡失,所以再找來學者罵回去。今天技職體系的大學生得國際大獎的選手也在抱怨,台大資源豐富,台大學生上課啃雞腿...。不同層級的人有相同的批判,可見台大真的有些讓社會大眾不滿意的地方,卻又不虛心接受,老大心態依舊。
當你看到台灣人對交通法規的扭曲及各種違法的方法,你就知道台灣人其實很有創造力滴~~~
我是台大的學生,我想要講,台大並沒有要塑造什麼樣的大學生,你可以有創新的泉源,你也可以保守的學習,這才是真正的大學教育,大學不是一個塑造的過程,而是學生在這裡變成他想成為的人,也許相對於其他學生林百里比較有想法,但也是這個環境讓他認是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不是嗎? 2011-10-29 11:20:47
林百里:書讀不好 我才成功 2011-10-26 中國時報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日語出驚人,對著數百名參加台北世界設計大會的設計師、學生和學者,直言「我超恨台大電機系,念書如同念聖經」,並痛斥台灣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教師應扮演解惑的角色,鼓勵學生創新,不該是死讀書及格就好。他還反諷地說:「我讀書讀不好,所以我才會成功。」
台大電機學院院長李琳山則強調,林百里常會督促學院要改進,一席話是愛之深責之切;教務長蔣丙煌則說,時空背景已變,台大已「脫胎換骨」。蔣丙煌表示,林百里畢業已超過四十年,現在台大每學期開課超過五千門,課程多元化,學生可以選擇空間大,教學也轉為互動、行動導向式、個案式教學、分組討論。
林百里說,破壞性的創新才能進步,創新不能怕失敗,甚至要恐懼成功,因為成功是由很多失敗組合而成,成功往往來自關鍵性的失敗。
林百里暢談創新,痛斥台灣的教育太死板,「教不出創新的人才,嚴重阻礙成功。」他舉自己為例說,從香港飛到台灣念台大電機系,但是教授的教學方式錯誤,念書就只求及格,而不是具有創造思惟的人,能得到讚賞。
林百里說,念書應該靠自己,不是聽老師講,老師的角色是「解惑」,協助學生找出解答。「應該是不創新,不及格。」
緊扣「創新」的核心精神,林百里鼓勵與會的設計師和學生,不要怕失敗。他指出,蘋果也曾做出許多失敗的產品,很多產品後來沒有上市,但之後卻造就了成功的產品。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美國哈佛大學學生中,智育成績前五十%的人畢業後多數當教授,排名後面的通常到企業界,其中許多人很有成就,還捐款給母校。林百里的智育成績可能不是很好,但台大的環境卻造就他有今日成就,他應該感恩台大。
小林百里四屆的學弟李琳山說,他們求學時台大電機系的確很爛,老師有博士學位的不超過五個,實驗室的設備更是破舊。但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創系六十六年的電機系,畢業系友逾千人,現在的台大電機系已經和國際同步接軌。
電機系大四生蔡博安說,系上給學生很多發揮空間,讓他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大陸參賽
留言:
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僑生,依當時標準他跟本上不了台大,如何適應台大的教學方式及進度。成功=學習+社會+文化+機運+低調。如果不是台大畢業,他的學習品牌會得到比別人還高的尊重嗎。一個專科畢業的僑生留。
台灣社會對於「大學評比」有個奇異現象,講到哈佛、麻省理工學院(MIT)等美國頂尖大學,動輒以世界最高學府稱之,因此不論該校學費收得再貴、招生政策如何菁英化,輿論多視為理所當然。這些美國長春藤名校畢業生,即使回台任教國立大學,不少人開口閉口還是「如果在我們哈佛、MIT,就不會這樣做」云云。
反觀國內大學,資源稍集中於前幾大,就被痛批不公不義;龍頭大學帶頭想漲學費,就遭斥責不知民生疾苦。一方面,我們鼓勵台灣的大學群追求卓越,前進百大;另方面,真有大學擠進百大,卻馬上出現酸葡萄言論,萬一隔年這所大學又退出百大,就更逃不掉一缸子的冷嘲熱諷。教育當局深知大學數量過多,是失業碩博士生滿街跑的癥結,卻又催促國立大學增額招生,製造更多眼高手低的延畢生。凡此,又是誰的錯?
在輿論一片「崇洋媚外,滅自己威風」的氛圍下,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身為龍頭的台灣大學。台灣社會存在著「人人想進台大,又愛罵台大」的詭異現象,這就好比大家擠破頭參加高普考,想端公務員鐵飯碗,卻動輒批評公部門等因奉此不長進,是一樣的矛盾。
如果出現台大人反台大人,而開砲者又是意見領袖,對見獵心喜的媒體而言,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日前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語驚四座:「我超恨台大電機系!……書讀不好,我才成功。」果不其然,立刻攻佔各大媒體顯著篇幅,而且照著一貫反台大模式放送,一時間,彷彿台大是阻礙國家創新的罪魁禍首。
但,意見領袖的「自由心證」就等於事實嗎?至少,讓我們先把時光拉回民國63年,有3位當今學術界與科技業大老,那年一起從台大電機系畢業,他們分別是李嗣涔、施崇棠與李焜耀,「學長」林百里則列名師長輩的「講師」。37年後,李嗣涔已是台大校長,施崇棠是華碩董事長、李焜耀則掌管明基友達集團,與林百里創辦的廣達集團維持著微妙競合關係。2006年李焜耀旗下面板大廠友達合意併購林百里旗下的廣輝,更是台灣面板產業發展史的大事。
從財富角度觀之,李嗣涔可能是大學同學中最窮的一位,但他選擇留在林百里「超恨」的台大電機系任教與研究,進而出任校長,引導龍頭大學的發展方針。功成名就的林百里、李焜耀分別回饋母校造價數億元的「博理館」與「明達館」,深具文哲關懷的施崇棠也允捐5.4億元(取五四精神之意)興建人文大樓。如果林百里捐款興建「博理館」不是基於感恩,而是源於「超恨」,真不知現在每天在「博理館」進德修業的台大師生該如何自處?
民國60年是個什麼樣的年代?是冷戰方酣、老蔣威權統治末期、念大學被稱為擠窄門、有人拒絕聯考就被視為天大地大的年代。那也是個困苦僑生受保障到台灣念大學,翻轉個人命運的年代,從香港調景嶺來的林百里,正是受惠的一員。
林百里當年既占了台大頂尖科系的學生缺,畢業後又擔任講師,影響他最深的友人-前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也是結交於台大。2007年,大病初癒的林百里獲頒台大榮譽博士,他演講時還滿懷感謝:「到台大就讀,才知天有多高;進電機系,才知水有多深。」昨是?今是?我們該相信那個林百里?君無戲言,身為電子業大老,難道不該更謹言慎行?
民國60年代的電機系畢業生因緣際會,迎上科技業勃發的大時代,憑藉所學與努力,加上國家政策立意扶持,因而創造了日後台灣科技產業奇蹟,誠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是時勢造英雄,並非英雄造時勢!
要知道當國家集寵愛於科技業,也意味著排擠掉其他產業茁壯飛揚的機會,如果說政府不珍惜科技業,那麼其他產業恐怕更該哀號政府一路偏心。吃果子拜樹頭,自豪的科技業領袖們,當感恩惜福整個主客觀環境的造就!
更令人難過的是,林百里竟說自己「書讀不好,才會成功」。台灣社會已經夠反智了,眾多名嘴沽名釣譽,唯恐天下不亂,令人傷神,現在又多了頂尖科系畢業的科技大老公然反智,又教那些立志教學與研究的大學「窮酸」教授(相對於科技大老的高薪酬),情何以堪?
我們也沒聽過輟學的比爾蓋茲、賈伯斯痛罵自己的母校哈佛或里茲學院。說到底,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史丹福大學當年拒絕賈伯斯的入學申請,但2005年賈伯斯術後出席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以自己的成功回應史丹福當年的錯看,還留下了「求知若渴,虛懷若愚」的傳世演說,應該是一種更有智慧的示範。
重點是,罵完台大,滿足了全民獵巫心態,台灣社會就朝創新邁進一大步了嗎?台大離完美還很遠,理當接受合理的鞭策,但台灣高等教育結構糾結,千絲萬縷,離完美更遠。追求創新不在否定過去,而在記取過去的優與劣,轉化為向前的正面力量,整個台灣社會都需要努力!
留言
我不同意這篇社論的說法。林先生根本沒有否定過去。不要給人戴帽子。他有權表示對僵化教學的感受。 2011-10-28 11:28:41
戴更基對Cesar Millan 《報告狗班長》節目的評論
1、Cesar 即使根據國家地理頻道的說法,他不是訓狗師,而是行為矯正師,其實他只是墨西哥自學的訓狗師。沒有行為學的理論基礎,而擅自執行行為矯正。
……………
另外我也呼籲台灣的媒體、藝人、立委、NCC的朋友們,拿出魄力來,把國家地理頻道的這檔節目趕出台灣。不要因為日本可以播放就表示我們也會接受,台灣需要受到尊重。
回應
程斤斤Cesar在矯正狗狗時的一些拉扯或是踢的動作,他都有在動作前先跟飼主說明並且強調是輕輕的,如果大力的踢或扯,狗狗難道不會哀鳴嗎?難道不會退縮害怕的動作出現嗎?況且日本也有許多訓練師是用類似的手法在訓練狗狗,況且他對於不同類型的狗有不同的矯正方式,請不要以偏概全!節目尾端也都標明了:影片中的訓練方式不見得適合所有的狗狗。適不適合,我想飼主都很清楚,與其評論他虐狗,你們倒不如花心思去關心那些棄養寵物的主人,他們才是名副其實的虐狗。
我看過影片後覺得其實他的踢法無傷大雅,只是一個attention,要狗注意或是打斷牠的某些不好的意圖,並非虐犬
我並不覺得Cesar有暴力傾向.狗就是狗.講的聽不懂.用點小動作讓牠懂.如果真的傷害了狗.狗主人會放過Cesar嗎?美國人最注重人道.難道會任由Cesar傷害他們的狗嗎?真的傷害了他們的寶貝狗.早就不知有多少官司纏身了!拉狗跟勒狗.碰狗跟踢狗.請不要混為一談!
我反而覺得體罰教育 其實還不錯說 馬上就讓你知道做的對不對
http://pets.nownews.com/2011/07/22/11507-2729742.htm
另參本館:殘忍的《動物表演史》 動物園 那只別賽神豬 教改與體罰 體罰險熱賣 快樂學習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報告狗班長》將在台播出 戴更基及多位訓練師聯署反對
台灣國家地理頻道即將在8月推出關於狗行為矯正的節目《報告狗班長》(The Dog Whisperer),沒想到未開播先惹爭議!國內知名動物行為專家戴更基醫師、響片訓練師黃薇菁等人,都出面反對該節目訓練師凱薩米蘭(Cesar Millan) 所使用的踢(點)狗、拉扯及勒狗、使用P字鍊等方式,事實上這些方法也受到美國獸醫及行為學會(AVSAB) 及多個相關組織的抵制。戴更基醫師不謹批此方式為古老又過時,還說「不問行為學家的意見就播放節目,這等於問保姆怎樣打小孩讓小孩聽話,卻不問教育學者的意見。」
台灣國家地理頻道回應解釋:「Cesar 運用的方式,主要在針對具有攻擊性的狗,這些狗因為不易控制,在美國若無法妥善處理,往往只有安樂死的命運。經由Cesar 的訓練,每年改變了無數狗狗的生命,讓牠們免於被安樂死的命運。因此國內也有推崇Cesar訓練方法的團體,並當成教材使用。」
不過就像體罰之於孩童,有許多支持正向訓練的飼主也認為「任何不該用在兩隻腳孩子身上的方法,就不該用在四條腿的孩子身上。」戴醫師也說:處罰、體罰小孩,在國家地理頻道認定為錯誤的方法,卻把處罰、體罰動物當成沒有問題,這點更顯現出國家地理頻道的偏執與自大。
對於網路上流傳Cesar 以不人道方式訓練狗的影片,台灣國家地理頻道宣稱「影片是經過剪接,已失去原始畫面完整的前後訓練經過。」也在聲明文中說「西薩不勒狗、不踢狗、也不打狗。他使用他的手、腳和腿來引導、分散注意和幫助狗兒做牠們需要做的事。這些動作或行動從不是虐待性的。當有必要在一場致命的對抗中拯救狗兒的性命時,一些肢體上的干涉可能是難以避免的。」
不過戴更基醫師也認為:「Cesar 確實踢狗、勒狗也打狗,這點鏡頭沒有說謊,每個人都看到了,國家地理頻道不要欺騙消費者。」
美國舊金山「動物防虐協會附設訓練師學校」(The San Francisco SPCA-Director of The Academy for Dog Trainers) 主持人珍唐納生(Jean Donaldson),也曾經針對Cesar 提出評論:「即使用最寬鬆的狗訓練標準來看,利用肢體的對抗來處理具有攻擊性的狗,或是用窒息式勒頸來訓練感到害怕的狗兒們,都顯得過於粗暴了。行為訓練專業一直以來,都在穩定的增加它的專業性,技術上的精密與人性化標準卻因此遭受重大挫折。長久以來,我深深的因為米蘭先生方法的普及,與如此多可能效法他方法人們而感到困擾。節目的名稱用"whisper"(耳邊低語)這個字,來形容節目中這些不可思議、暴力和技術不健全的方法,也是很荒謬的。」
事實上狗攻擊人必有因。國內訓犬師熊爸也在今年台北寵物展的講座中分享,狗絕對「不喜歡」也不輕易咬人,牠們通常在面臨「緊張、害怕、焦慮」情緒下,才會出現攻擊行為,而且剛開始只會出現三級訊號,例如透過安定訊號:打哈欠、別開頭、舔舌頭等,來排解內心的壓力,再來是露牙、低吼甚至空咬,目的只是告訴人「請不要再惹我、傷害我。」
要改善狗攻擊行為,除了先「改變環境」和「避免惹牠生氣」之外,飼主平常也可以多多獎勵你家的狗,可先從簡單的互動開始,只要牠做對了任何事或只要牠乖巧,都給牠讚美與獎賞、讓牠心情好。這些都屬於「正向增強」且人道的訓練方式,雖然不是「速成班」,不過一旦狗狗的精神壓力慢慢釋放後,攻擊的行為自然也會減輕,漸漸尋回對人類的信任感;就像人只要心情好,就不會隨便發脾氣。
若人類誤解狗的肢體語言,進而持續威脅、處罰、打罵,才會讓狗為了保護自己,加劇攻擊的強度。而「以暴制暴」雖然表面上壓制狗、令狗服從,但實際上狗的心理壓力並未解除,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戴更基醫生也補充說,其實《報告狗班長》節目Cesar Millan 的許多理論仍是值得參考的,只是不贊同踢(點)狗、拉扯或勒狗,因為人類難以掌握適中的力道,他擔憂一般民眾看了之後有樣學樣,造成狗狗受傷,甚至將暴力或虐犬行為合理化。
相關引述來源:
→ 戴更基醫師對Cesar Millan 《報告狗班長》節目的評論(完整全文)
→美國獸醫及行為學會(AVSAB) 反對Cesar Millan(英)
→ 反對Cesar Millan《報告狗班長》節目在台灣國家地理頻道播出聯署(@Facebook)
→ 台灣國家地理頻道發佈:關於《報告狗班長》(Dog Whisperer)的疑慮及回應
→ 熊爸:狗狗不喜歡咬人 飼主不要幫牠「練功」!
http://pets.nownews.com/2011/07/22/11511-2729679.htm 2011-10-13 10:19:04
教育政策、恐龍家長…43%老師憂鬱【聯合報2011.09.29
快樂教師節?老師快樂不起來!
昨天是教師節,根據北市教師會調查顯示,43%的教師的壓力已近臨界點,甚至有36%的老師需要到醫療單位尋求協助,壓力來源是不明確的教育政策和恐龍家長。
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表示,他們引用董氏基金會的「台灣人憂鬱量表」,以電話訪談的方式調查700多名教師,共351份有效問卷,發現剛進校園22至30歲的新進老師壓力最大。
楊益風認為,近年來教育政策民粹化,第一線的教師承擔所有的指責,加上家長跟老師的互信基礎越來愈差,新進教師經驗不足,讓憂鬱傾向變得嚴重。
另外,超過一半的老師因為經濟壓力感到困擾,已婚有小孩教師最為嚴重,楊益風表示,北市的物價比其他縣市高,教師會希望教育當局能夠比照跨國企業,給予北市教師「首都加給」的福利。
教育局主任秘書馮清皇表示,教師的薪資是全國一致,不可能讓單一縣市有所不同。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新進教師的薪資最低至少有4萬1905元,若還有兼任導師,還有導師費3000元,另外正式教師除了本薪之外,年終獎金固定是2.5個月,一年總共可以領到14.5個月的薪水,年薪至少60萬7千元起跳。
目前任教於北市私立中學的張姓教師表示,公立學校的老師享有的福利不計其數,像結婚生育都有2個月的津貼,子女教育費也有補助,甚至每年也放寒暑假,這份「鐵飯碗」人人搶,現在還要求「加給」,簡直是得寸進尺。
下周一,台大電機系很多同班同學將回到母系去,我們畢業五十年了,我們都珍惜母系對我們的教育,個人尤其感激台大電機系給我的教育。
五十年前,我在台大電機系所學到的是真空管技術,可是我現在是一位資訊系的教授,我所教的當年我都沒有學過,為什麼我能成功地轉行?理由非常簡單,在大學裡面,最重要的是學基本的學問,有了這些基本的學問,進入社會以後才能接受挑戰,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改行,我之所以能夠教資訊科學,我在台大念書時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是決定性的因素。
現在大家喜歡談創新,我要講一件事,五十年前我們所用的示波器品牌是Tektronics,現在仍在用這一家公司所出產的示波器。也許大家會問:是不是因為我國的電機工程師不會創新,所以做不出這種高級的示波器?我的想法完全不是因為我們不會創新,而是因為我們對於最基本的線路設計技術未能掌握。也許有人說,我們早就知道這些線路的原理了;可是如果我們使用的頻率是非常高的頻率,設計這些線路就變得非常困難。所以我始終認為我們絕對要加強學生基本科目的教育,如果我們的電機工程師不會設計非常高級的線路,我們不可能會有價值昂貴的電子儀器,五十年以後我們可能仍在用Tektronics的示波器。
我希望母系的老師們更加注意電子學,我最擔心的莫過於,很多電機系畢業生對於基本的電子學觀念越來越不扎實。舉例來說,很多工程師對於電磁學的了解,遠不如幾十年前電機系畢業生,但是如果我們要設計非常精密的積體電路,電磁學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我也要鼓勵學弟妹們,應先將基礎的學問學好,所謂學好,絕不是背公式,而是徹底的了解,因此必須要有足夠的好奇心,來探討老師們教的學問。老師會教庫倫定律,你們就應該設法了解當年庫倫如何測量電量的,如果他沒有精確的測量電量,庫倫定律的係數如何決定的?老師們一定會教電場,你們就應該好奇電場如何測量的。我也希望你們知道,如果學問不夠好,休想創新。
發明無線傳播是一個突破性的創新,如果不懂麥斯威爾方程式,能發明無線傳播嗎?電腦的發明也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新,但是如果不懂布林代數可能發明電腦嗎?
在此重申我對母系的感激,希望母系的師長們能夠使學弟妹們有非常扎實的電機學問,台灣如果要有更高級的電子產品,就要靠這一批有扎實學問的工程師了。
愛深責切 別誤解林百里【聯合報╱陳全福/退休教師2011.10.27
林百里「我讀書讀不好,所以才會成功」這句話發人深省,後面一句「超恨台大電機系」應該是對母校的愛之深責之切。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媒體大力歌頌致富、功利主義盛行的現在,「大企業家」絕對是大家公認成功的典範。他們經營龐大的企業,創造就業機會,累積個人、社會及國家財富,冠以「成功」頭銜,實至名歸。
至於那些當年書讀得好,如今卻必須向企業募款的教育、研究工作者,留在校園或學術單位培育人才、研發技術,提供大企業充沛人力資源及先進科技。
就因為這群人並非直接創造財富的大老闆,在經濟競爭掛帥的今天,他們就不算成功嗎?果真如此,一個凡事向「錢」看的社會,面目將何等可憎!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嚴重落伍,「讀書無用論」卻也矯枉過正。林百里只是提醒大家,別讀死書扼殺創意,千萬不要解讀成「想成功就不要把書讀好」。
什麼是成功?只要不作奸犯科,在各自領域努力實現夢想,這就是了。
自己混 別恨台大【聯合報╱陳吟足/中央大學化材系教授2011.10.27
林百里直言,超恨台大電機系,理由是教學死板,扼殺學生創造力。林百里不同於賈伯斯(另參本館:),賈伯斯休學,仍利用大學的資源,修讀自己喜歡的課程充實自己,沒有糊塗過日子;林百里卻在台大電機系混了四年。他的成功大部分應歸功於天時(年代)、地利(台大)與人和(同學)。
當年政府德政,廣納東南亞僑民的孩子來台就學,無須經過聯考的競爭,即可輕易進入台大念書。筆者所修讀的台大化工系,除了經由聯考進來的本地班以外,另有一僑生班,他們基礎程度稍弱於本地生,大多能努力接軌,回僑居地也大多有不錯的發展,且以「留台生」為榮。
林百里依此管道進入台大電機系,沒讀好書理應自我檢討;台大人的驕傲就是不靠老師,靠自己。
林百里在台大男生宿舍結識了不同系的同好,畢業時(七○年代)正是計算機問世的年代,一夥年輕人闖進了這個領域,又有仁慈長者資金的支持,這批年輕人有了成功的機會。
林百里後續的努力與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如果林董當年把書讀好,事業成功也許不僅於此。超恨台大電機系沒道理,就當是林董的玩笑話,一笑置之。
身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公開言論不得不慎,飲水思源才是給年輕人的好榜樣。 2011-10-27 12:39:40
時代雜誌:美國衰落 始於懶惰【聯合報2011.09.27
美國國力陷入衰退,輿論出現一片對中國大陸的責難聲。但在「時代」雜誌發表全美巡迴採訪日誌的專欄作家克萊恩,在一篇以「懶惰的美國人」為標題的日誌中指出,他發現美國人不再抱怨中國大陸的不公平競爭造成美國衰退,反而反求諸己, 認為美國人的懶惰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阻力。
曾為華府資深記者、現為外交關係協會成員的克萊恩(Joe Klein)觀察到,今年美國人的看法與去年不同,去年談到美國衰落的原因時,多數人怪罪中國大陸的不公平競爭。但現在很多人怪自己,「懶惰」是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
阿肯色州牙齒協會會長菲利普斯說:「我認為我們的國力已達顛峰,正在走下坡。我們就像昔日的英國,變得懶惰。我們有了所有東西,成為一個消費國家,即使最窮的人也有空調和電視,人們沒有理由再努力工作,不像我們的父母。」
在密西西比河岸城市賽奧拉當牙醫的懷蒂茲說:「就像羅馬,我怕我們正從內在崩潰,吸毒文化失控。很多人請我給他們開止痛藥。」
克萊恩在聖路易市踫到五名華盛頓大學男生。讀政治學的梅塔說:「我擔心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們在退步,世界排名好像落到第17名。」另一名學生多西說,「自滿」是美國衰落的原因。他說,他中學在北卡一所保守的私立學校就讀,很多同學都認為他們不用太費力氣,就能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畢業後能賺很多錢。他們說,他們家什麼事都能解決。他們超過半數都不用功,每晚花兩個小時玩「臉書」。
中學讀東北部私立學校的席格爾說:「只有來自市區貧苦家庭的小孩用功讀書,他們靠獎學金進入我們學校。一般來說,女生比男生用功多了。」漢米爾頓說:「女生沒有染上男生懶散的文化。」懷特說:「圖書館裡七成五都是女生。」女生為何較用功?這五個男生認為,女生不像男生那麼愛打電動和看體育節目。
作者:Leonard Sax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2008年
內容簡介
有些令人不安的事情發生在今日的男孩身上:父母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兒子對真實世界沒有任何熱情,缺乏動機、興趣,失去目標、方向,甚至不能、不願獨立過自己的生活。男孩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隨著生命的潮流把他帶到天涯海角。
家庭醫師暨心理學家薩克斯認為社會和生物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造成了對男孩有毒的環境,也找到五個驅使男孩向下沉淪的元凶:
● 學校和教育方式的改變:包括教育課程加速、純知識取代動手做的經驗、從競爭的形態移轉到大家都是贏家,意外的造成許多男孩遠離學校。
● 電玩遊戲取代其他活動:電玩不會使任何人變聰明,更糟糕的是可能會誤導或扭曲男生的動機,使他們對真實世界的成功和成就不再有興趣。
● 過動症的過度診斷和用藥傷害:其實許多被誤診的孩子不必服藥,只是需要一個符合他們發展的課程表,和一個懂得如何教男生的老師。
● 環境雌激素干擾內分泌平衡:食物中和塑膠瓶產生的環境雌激素,可能使男孩的骨頭更脆弱,延緩青春期歷程,甚至嚴重打擊他們的內分泌系統。
● 流行文化對男性氣概的貶抑:男孩轉變成男人的過程需要適當引導,卻找不到成熟的男性角色模範,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成為真正的男人。
接著他提供父母親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放下電玩遊戲,使他們對學校和學習比較感興趣,還有一些簡單的生活改變以保護孩子不受環境污染,避免大腦的傷害讓他們失去動機。
這本書充滿了感人的真實故事,可以激勵老師和家長,並指出年輕男性邁向新未來的路。
作者簡介 利奧納德‧薩克斯(Leonard Sax, M.D., Ph.D.)
是醫生也是心理學家,為美國單性公立教育協會的創辦人和執行長。學術性相關研究發表在許多知名期刊上,包括《美國心理學家》、《行為神經科學》、《美國醫學期刊》、《美國營養學院期刊》以及《性研究期刊》等等,並著有《養男育女調不同》(遠流出版)一書。他是知名的演說家,一年在全球有五十場的演講,曾多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公共電視(PBS)、福斯新聞(Fox New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之聲(Voice of America)、《今日秀》(The Today Shows)及許多其他節目的採訪,討論性別差異在孩子學習上的重要性。他住在馬里蘭州的蒙哥馬利郡。
目錄
導讀/男孩的成長需要適當的教育與引導 洪蘭(另參本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第1章 謎團:缺乏動機的男孩/13
◇不僅僅是學校
第2章 第一個因素:學校的改變/31
◇為什麼這是個問題?◇現在攔住他,將來他才能超越
◇小女孩是什麼做的?◇好和壞的知識之樹
◇孩子與一部可設定的電腦有何不同?
◇好消息:男孩危機是假的!
◇假如你是小豬,你會有什麼感覺?──對男生不友善的問題
◇正確的競爭方式◇自尊心不會受到打擊嗎?
◇科倫拜高中和維吉尼亞技術學院槍擊案呢?
第3章 第二個因素:電玩遊戲/87
◇主控力◇笨和更笨◇北極熊俱樂部
第4章 第三個因素:ADHD的藥物/121
◇「為什麼不試試看?」◇伏隔核
◇電玩遊戲真的會煎熟你的大腦
◇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董遺跡
第5章 第四個因素:內分泌干擾物質/149
◇雌性化的魚◇她才八歲,但看起來像十二或十四歲
◇不同步的青春期◇瓶裝水、奶嘴及奶瓶
◇內分泌干擾物質、ADHD和動機
◇為什麼美國孩子變得這麼胖?
◇男生現在是比較脆弱的性別嗎?
◇不男不女◇有利處
第6章 結果:賴家王老五/179
◇錢怎麼了?◇克瑞夫特的兩難◇普利畢洛夫群島的教訓
◇怎麼回事?◇改變中的美國家庭◇錢和性怎麼了?
◇責任的棍子◇賴家王老五
第7章 第五個因素:被遺棄神祇的復仇/235
◇歷史悠久的文化有一件事相同
◇美國文化是男孩的毒藥,那女孩呢?
◇性別的特殊含意◇美國父親的改變
◇做為一個男人是什麼意思?◇女生又如何?
第8章 解藥:讓男孩重拾動機/267
◇第一個因素:教育中的改變◇第二個因素:電玩遊戲
◇第三個因素:ADHD的用藥◇第四個因素:內分泌干擾物質
◇第五個因素:失去正向的角色模範
◇重建世代之間的聯結◇一句警語◇一個故事 2011-10-09 12:46:38
亞洲倒數第十【聯合報╱黑白集2011.09.14
最近全球托福考試統計出爐,台灣學生成績平均為七十六分,在亞洲卅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十。
比起五年前的倒數第四,如今倒數第十,如果要說是「進步」也可以,卻不免顯得阿Q。近十年來,托福考制迭有更改,而我們卻只能一直用「倒數」第幾的標準來衡量台灣學生成績的升降,令人不勝感慨。全球化的年代,我們年輕一代如果連英語能力都在亞洲屬殿後組,台灣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勝出?
有人會說,托福成績不代表英語能力,英語也不等於競爭力;有人會說,台灣不是沒有英語頂尖的人才,他們只是不想去美國留學罷了;或者說,台灣參加托福考的人太多,拉低了成績,沒事的人不該去考等等。這些或都言之成理,但卻不能改變台灣學生成績難看的事實:我們不僅輸給英語系的星、港,輸給非英語系的南韓、大陸,甚至落在印尼、緬甸等國之後。
總在為成績欠佳找藉口,絕不是面對問題的辦法。早年大量台灣學生帶著托福的好成績赴美留學,甚至留在當地就業,造成本土人才為外國所用;但他們敢於挑戰新境的精神,卻不可忽視。多年後,我們也看到許多人帶著他們的技術、經驗、資金和國際人脈回流台灣。如今該問的是:在過度強調本土化、過度擴充高等教育後,我們是不是把下一代教得太過自滿於現狀,而忘了周遭具競爭力的勁敵環伺?
學生上課睡覺、啃雞腿,我們說那是自由;學生蹺課去打工,我們說經驗更重要;台灣學生托福成績要從亞洲的尾巴倒數,我們要怎麼說?台灣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我們還剩下多少藉口?
日前時論廣場刊出〈把台大校長做小了〉一文,針對台大校長李嗣涔先生,僅僅提出簡單的「四不」守則訓勉新生。在此,我也提出個人淺見,請諸位讀者見評是盼。
其一、考試不要作弊。我們在媒體常見的作偽證、作假帳、造謠汙蔑、偷工減料、工程弊案新聞,這就是「作弊」。作弊行為不容輕忽,重則甚至影響國家的政治、經濟並重創國家的形象,如:拉法葉艦軍購弊案…等。
其二、不要抄襲。學生如果抄襲作業,養成抄襲的壞習慣,將來就缺乏創意,不願追求創新。目前台灣的工業仍是為全世界的知名廠商做代工。如果要強化台灣未來競爭力,就要勇於追求創新,不能抄襲。這就是為什麼校長要年輕的台大人作為表率。
其三、單車不要亂停。一位學生連腳踏車都停不好,很難想像他畢業之後有能力將公司和業務整頓管理的井然有序。英國劍橋牛津之所以成為名符其實的名校,因為該校的學生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成就斐然,更因為他們潔身自愛,深受學校鄰近店家和民眾的尊敬。學校附近的民宅都很樂意將屋子租給劍橋、牛津的學生,因為這兩校的學生尊重公共秩序,不會亂停單車,搬出或搬入房間都把屋子整理乾淨。
我在淡江中學唸書時,我的英文老師蔡信義先生曾說:「淡水住了很多日本人,日本戰敗要回到日本時,每一個房子都掃的乾乾淨淨。他就認為日本將來一定會東山再起。」
所有的學問就在這小事情上。前中國領導人朱鎔基先生在上海對商業學院的學生演講訓話。他只說一句話:「不要作假帳」。沒有人認為他把官做小了。因為「不做假帳」就是商業的根本。短短幾個字,聽起來簡單卻意義深遠。帳務是經濟的命脈,經濟則是國家的命脈。難道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嗎?
其四、不要蹺課。蹺課就是蹺班,蹺班就是不負責任。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公司敢用這種人嗎?國家能用這種人?「講義雜誌」專訪台灣餐飲業大亨戴勝益先生。他提到自己成功的祕訣,就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上課是務本,不務本,何生道?更別談有什麼成就了。今年已入古稀之年的我,認識不少政商朋友,找我當總經理、董事長或邀我去當委員、官員,這對於來自鄉下的我而言,可說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但我卻從來沒有心動過,因為我要務本,我不能在繪畫這堂課上蹺課。一旦蹺課的話,又如何能在藝術道路上闖出成就呢?
現在許多學者喜歡唱高調,大談宇宙、歷史責任、國家的命運…,一位台大傑出的校友,錢復部長認為生活品德教育是所有學問的根本、事業的根本。今天台大李校長所提的「四不」,就是四步邁向成功的方法。要成大業,就必須從基本做好。因此我寫這篇小文章,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作者為藝術家) 2011-09-19 11:14:44
英國研究:適當壓力 有助應付考試【台灣醒報2011.05.06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羅爾表示,處於壓力狀態下會分泌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因此強化基因外修飾(epigenetic modification) 機制,改變腦部神經元內的基因,腦部儲存資料時間更久。
羅爾表示,「學生在面臨考試或是繳報告的壓力時,這些壓力無形中反而可以提升學習效果,」他也補充表示,人的一生偶爾都有不好的回憶或經驗存在,無形中形成壓力,若從人類自古到今的演化的過程來看,這些過程反倒可以幫助人類,避免再繼續重蹈覆轍。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健康資源網絡」(Health Resource Network)統計,美國民眾75%的人,平均每2周會有遇到一次壓力情況。
壓力 (醫學)维基百科
壓力是一個心理學與生物學的術語,意指人類或動物面對情緒上或身體上的有形或無形威脅時,無法正常回應的感受狀態。該名詞首次出現於1930年代的生物學研究領域裡,但近年來已逐漸為大眾所熟知。
適當的壓力能提高人的警覺性,使我們更小心思考,謹慎行事,從而發揮更理想的表現。過度的壓力則會使人困擾、沮喪和氣餒,並會引致腎上腺素增多,令我們失去自控能力,影響身體健康。壓力包括三部分:
1.壓力源即對我們產生壓力的事物和處境;
2.壓力源會產生力壓力感,壓力感的大小取決於個人對壓力源的重視程度,對有關事物和處境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對自己的期望:
3.不同桯度的壓力感,會引致不同的壓力反應,並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
我們遇上真正、或自以為是具威脅性的事件時所激發起來的一種身心不安、緊張、焦慮、苦惱和逼迫的感受狀態。當要求高、限制多而支援少時,即會造成當事者的壓力。當然它與客觀問題有關,但與個人對問題的主觀看法更是有關。固此,應付壓力之時,最好先瞭解造成壓力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分別是什麼。
性質
人們無限的希望與要求在有限的現實生活裏求生存,一定會遭到階階層層的衝突、挫折、與矛盾。這是很容易想得到的道理。衝突、挫折、與矛盾是壓力主要來源,所以消除生活壓力的基本方法是寡慾或減低要求。理論上這是基本而且最徹底的方法,但也是大家最難接受的方法,因為會覺得這方法太消極了。
時尚界不僅崇尚紙片人,而且喜歡清純少女風潮。但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現在英國的媽媽們站出來,她們不要少女們因風潮而過度早熟,因此要求內衣廠商不得再販售性感或者有襯墊的內衣給女孩,也不該以性感標語販售少女內衣。媽媽聯盟的訴求,也獲得了商家認同,紛紛願意加入自律行列。
不過,有高達55%的家長並不排斥自己的孩子穿上成人款式的衣服,「因為那樣會讓他們看起來更成熟」。
媽媽聯盟(Mothers' Union)認為,少女內衣應該著重舒適、樸素、支撐為主,而不是跟大人一樣,過度集中托高等華而不實的效果。
媽媽聯盟指出,廠商為了行銷內衣,讓這些充滿性暗示的口號常常出現在在中學生的聽的音樂裡,花花公子的文具上,不斷鼓吹少女應該朝向具有色情明星的丰姿體態。他們認為,商家應該要針對孩子訂出乾淨的販售規則,而不是一味地仰賴消費喜好而投其所好。
學習障礙與「識正書簡」2011-06-25 中國時報 【林希陶】
學習障礙這個診斷,不知為何在國內常常被誤用。很多學校老師只要一碰到教不會的小孩,一律概稱為學障。其實學習障礙只是統稱,其中還包含閱讀障礙、寫字障礙及數學障礙。
當然大部分被轉介的個案,都不是學習障礙。因為根據診斷,必須是學習成就與個人能力要有落差者,才能稱為學障。學習成就是指學業成績,能力就是個案的智力。但是智力一定要足夠,不能是不足者。不足者,本來在學習上就會有問題,這樣並不叫學障,而是智能不足。兩者在後續的治療上差距非常大。分辨不清楚,就無法做正確的矯治。因此,常見的個案能力通常為中等左右,但學業成績卻奇差無比,有這樣的落差存在,才能稱為學障。落差的定義是略有不同,但要差距一.五個標準差至兩個標準差之間。以一個簡單例子可知:用標準化智力測驗得到智商分數為一百的人,在學校考試的時候,卻排在倒數,這樣的落差就有兩個標準差了。
因此,宣稱有學習障礙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是智能不足或邊緣性智商,少部分是正常人但為了取得考試優惠而來的。真的被歸為學習障礙者,屈指可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識正書簡」,根本未經科學實證的考慮,只以意識形態恣意談論,殊不知此種形式的言論若真正實行,只會造成更多臨床災難罷了。繁體中文相對於簡體中文而言,最為特別的地方,就是繁體中文一個字就具備了一個語言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形」、「音」、「義」。以「江」字而言,「水」為形符,告訴我們形象;「工」為聲符,告訴我們讀音;二者合一,告訴我們意義。簡體字則是簡化了所有的要素,讓字只成為最簡單的符號,連原有的「形」也消失了,更遑論與「音」、「義」做任何連結。以當今神經科學之研究,核磁共振系統(MRI)已經證實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的書寫系統是使用不同的神經回路(當然,這個議題還有爭議,有研究者認為不管任何語言,在大腦中所走的路徑全都是相同的)(楨:旣然有爭議,還引以為据,如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另參本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漢字的故事》)。語言的學習歷程是反覆的刺激與反應,使神經細胞之間的傳導重複發生,最後在腦中形成最為快速的連結。因此不管學習哪一種語言,其書寫系統最好是單一、清楚、明白、有規則可循,學習上最為有效迅速。
以初學的兒童而言,若其單位時間的念字速度比平均值慢者,未來越容易產生閱讀障礙。「識正書簡」則是試圖整合兩套不同的書寫系統,以神經語言學而言,只會在腦部產生混淆,阻礙大腦形成強而有力的連結。而且最大的問題是,目前根本無人研究該如何整合繁簡兩套不同的系統,政治人物只是口說無憑,毫無憑據。若真的採用「識正書簡」,以神經科學的角度而言,可以想見未來會有更多人為製造的閱讀障礙患者出現,不止造成學校及醫療的負擔,最後還會變成社會進步的阻力。
另外一個常常會混淆的問題是,很多人覺得我們早就在用簡體字了。但我們手寫的簡化字,並不是中國所用的簡體字,比較好的說法是「俗體字」,也就是我們依照自己的方式去簡化文字,這些東西並未系統化,所以你寫的俗體字跟我寫的可能長得不太一樣。而且俗體字的出現,大部分只會出現在已經嫻熟某一套語言系統的人身上,英語也是如此,大家因為懶惰會亂縮寫,但不代表這是一個完整的語言書寫系統。英美國家的成年人不會因為書寫方式的自我調整,就去倡議、推行所謂的「識正書簡」。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
因此最佳良策,還是「識正書正」、「識簡書簡」,讓一切語文書寫系統回歸神經科學的道路,讓大腦好好發揮自己最大的功效,減少人為的閱讀障礙,才是現代社會之福。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2011-06-25 10:13:42
單親溺愛脾氣壞 半年輔導40次2011-04-20 中國時報
連續對多名同學施暴的林姓小六生,生長在單親家庭,疑因外婆過於溺愛,造成他暴躁、易怒的壞脾氣;校方強調,從去年十一月至今,導師對他輔導次數多達四十多次,輔導紀錄更長達一萬三千字,校方已盡力而為。
警方指出,林生父母多年前離異,他的母親須上班賺錢,平日照顧教養工作就落在外婆、阿姨身上。校方說,可能因家長認為他單親、有些許補償心理,管教方式就偏向過度疼愛,才養成他「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性。
錯誤的家庭教育,造成林姓學生情緒掌控能力低、EQ差,平時暴躁易怒,還有自殘的傾向。去年十一月開始,就曾因與同學意見不一樣等因素,陸續對五、六名男女同學施暴,曾有代課老師糾正他上課態度,卻引來林生不滿,對老師講比中指,講話很不禮貌。
校方指出,去年十一月開始,導師每周就對林生施以數次輔導,今年一到四月間,下課時間都採緊迫盯人看守該生,卻引起家長的抗議孩子沒有人權,強力要求老師退場,林生又開始霸凌同學,讓校方耗盡心力。
校長強調,剛開始由導師與訓導處對林生施以一級輔導,隨著霸凌事件再度發生,請心理系畢業的老師、心理醫生協助,施以二級輔導;最近輔導情況更進入要求家長每周帶他去看心理醫師的三級措施。
校長無奈表示,學校可以做的處置都已經盡力做了,對於被害學生遭欺負的情況,他感同身受、也備感抱歉;現在只希望透過心理專家的諮商,來協助改善林生的問題。
留言
這種野人用文明方式是教不慬的,放在有體罰教練的棒球隊做小弟肯定很快就學乖了!
小朋友本來就是惡魔,所以提倡0體罰,就是讓小惡魔可以坐大,真是爽翻了,快點好好的教訓這些爛學生,長大出社會教訓大人.(另參本館:《蒼蠅王》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孩子年紀越小,睡眠時間要越長,腦科學研究證實,長期睡眠不足,學習效果差;睡得熟、睡得飽,尤其在深眠時做夢,有助活化腦神經,將白天所學去蕪存菁。
她支持新北市延後國中小上學時間,強調「對學生有益的事就該做,不能因家長接送上學不方便而遷就現狀」。
洪蘭多年來在她的著作及各地演講,鼓吹把目前國中小上學時間延後一小時,指美國很多州早就這麼做了,且證實,睡得飽的孩子,較不鬧事、師生及親子衝突減少,學習效果顯著提升。
很多家長因接送孩子上學不方便而反對,但她認為這並非無法克服,學校可組織社區媽媽或志工協助接送學生,「政府應該問,延後上學對孩子的學習好不好,而不是只關心對家長方不方便」。
洪蘭感嘆,台灣的學生睡得少、睡不飽,但書讀得多、考試多,卻不代表記得住,與其強迫他們半睡半醒,一大早就待在教室勉強上課,還不如睡飽後再上學,更有學習效果。
回應
這些像夜行動物的孩子 要吃喝玩樂 多早都行 上課要下午或晚上才夠
有些是晚上去補習的孩子 回到家還要複習整理筆記 以及盥洗 也是需要白天在不精采的課堂上補眠
洪蘭根據的是美國的研究 我們也可選幾個學校 看是橘逾淮為枳 還是有顯著的學習效果
個人深覺 晚一個小時上學 那為何不晚兩個小時, 三個小時...... 要孩子晚睡晚起, 不如早睡早起, 還有要善用時間 時間是連於智慧的
回應
真的要讓孩子睡飽 現在的孩子都打電動打到凌晨兩三點 或整夜不睡覺利用網路把妹、上限制級網站 白天不讓他們睡覺怎行!? 誠懇學校應彈性中午之後才開始上課
回應
延後上學不如要求小朋友提早就寢 延後上學只會讓小朋友覺得可以更晚一點睡覺而已, 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如果是為了小朋友能多睡一點, 延後上學不如要求小朋友提早就寢還比較實在!!
回應
提議將「早自習」改成「早上睡覺課」,小孩到校後繼續睡覺補眠~~不過是趴桌子睡~不知道睡眠品質會不會好~~^^!!
回應
美國有每個小學都晚上課嗎? 我家附近的小學七點半就上課了
回應
洪蘭說得輕鬆,她現在沒有孩子要接送,當然可說風涼話。如果有個讀國小的女兒,每天要保證她能安全上下學,洪蘭你這大嘴巴還能輕鬆講嗎?看不起你這種自命權威,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專家。你只知理論,不知實務,你只會說理,不會執行。你若少說話,天下社會可以穩定一些。
回應
延後一小時 , 只是讓孩子多上網玩一小時 , 到時候還是一樣睡眠不足!! 看看現在的國中生 , 8、9點才三三兩兩到校的比比皆是 , 完全看不出遲到緊張的樣子 , 一點紀律都沒有 ,這樣的教育如何教出一個守法負責的孩子!! 所以與其延後一小時上課 , 倒不如做家長的多要求孩子早一點睡覺吧 !! 2011-05-04 10:49:32
(楨:以下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聯合造謠!另參本館:《都市傳奇》啥是部落族 《校園暴力》教改與體罰 《教改錯在哪裡?》自拍無罪 上傳有理 )
相關新聞
遭霸凌少女 37萬人打氣
邱毅:逼少女下海 黑幫撐腰施暴
教部:校方不得令施暴生退學(楨:叫改不得退學?)
爭議》教長:不再容忍霸凌 直接法辦(楨:正辦!)
霸凌法辦?江宜樺:教育為主 法律為輔(楨:政辦!)
警回應:開賭場傳播妹 應為謠傳 2011-03-29 中時 陳育賢
針對立委爆料指施暴者中有家人是黑道、開賭場、傳播公司,劉姓少女係因拒絕做傳播妹才被打;新竹市警方昨天再傳訊加害人訊問,但除了其中一人的父親確實入監服刑之外,其它應是網路謠傳。針對霸凌案,新竹市警方接連兩天進行第二波傳訊,依霸凌畫面及施暴少女的供詞,除了先前五名少女之外,再傳喚另兩名同夥。
沒黑道介入成霸凌案唯一版本?陳鳳馨:小粉說法很可疑! 2011/03/30
新竹國三女遭霸凌案28日出現轉折,受害少女小粉(花花)call in至政論節目,澄清整起事件並無黑道介入。而資深媒體人陳鳳馨29日在節目表示,霸凌者與被霸凌者都口徑一致,極力想說明沒有黑道介入,而且光是少女遭到霸凌的原因就出現三種版本,包括小粉等人的說法都讓人覺得很可疑。
國民黨立委邱毅2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指出,參與霸凌的其中一名少女坦承吸食K他命,而且做過傳播妹,並且由某黑道人物指揮。他表示「提供未成年少女毒品及賣淫的人不是黑道是什麼?這不正是重要線索嗎?也證明此霸凌事件確有黑幫介入。」
而新竹市警局長張永仰先前指出,根據主嫌說法,是因為不滿被害人搶她朋友的男友,且到處放話要教訓她,才邀約同案少年施暴。而涉案少年則說,自己並未加入黑道幫派,不曉得為何有此一說。
http://www.nownews.com/2011/03/30/91-2700881.htm#ixzz1I9AtB5SE
黑道「康叔」介入?原來是2學生惡搞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2011.03.31
新竹市國中少女遭霸凌案,署名「康叔」的人在網路留言嗆聲引起公憤,名嘴因此質疑有黑道介入,警方找到兩名留言者,都是學生,訊後函送法辦。至於打人的七名少女,尿液檢驗全呈陰性,無毒品反應。
警方前晚分別在桃園縣、台北市,找到以「康叔─王安康」之名留言的湯姓大學生及杜姓高中生,兩人皆供稱「不知道這樣觸法」。警方調查,兩人互不相識,純粹是上網得知霸凌案,覺得好玩才湊熱鬧。
竹市少女霸凌案,因「康叔」PO文對被害人嗆聲,引起網友憤怒,新竹市刑大與刑事局成立專案小組過濾上萬筆網路留言,並以IP調查PO文者身分後,昨凌晨終於找到「康叔」,結果不只一個,兩名假冒康叔者均是十九歲學生。警方登門抓人時,兩人嚇一大跳,不知這樣也觸法。警訊後均函送法辦。
其中,就讀桃園某科技大學的湯姓學生,在網路留言「我爽啦!打我阿?我找人打死你們!」警方發現他並非黑道要角,留言只是惡搞。湯昨透過校方表示造成社會困擾感到抱歉。
校方說,湯生因畢業於新竹香山高中,對新竹霸凌案特別關注。因年輕氣盛,在網路看到許多網友留言聲援霸凌受害者,出於惡搞的心態,竟選擇「反派」身分,以康叔為名留下涉嫌恐嚇的字句。校方聯絡上湯生後,確認他只是惡作劇,也沒黑道背景。
另住在台北準備重考大學的杜姓學生,本月廿七日在台北市家中上網發文「單挑啦,一群孬種只會在網路上嗆,有種新竹受天宮我等你x。」
兩人均供稱,PO文只是因大家都在討論,覺得被害少女很可憐,加害人很可惡,才會冒康叔之名「反聲援」,想因此讓大家更恨康叔。
警方調查,兩名學生和新竹無地緣關係,不認識加害人和被害人,無幫派背景,只是跟著網路瞎起鬨,但杜生已觸犯刑法煽惑他人犯罪罪嫌,湯生則觸犯恐嚇公眾罪,兩者都是公訴罪,昨天已分別函送法辦。
台北市某國中教師王安康,因和新竹霸凌案同名同姓,深怕被誤以為是背後藏鏡人的「康叔」,前晚打電話向新竹市刑大「自首」,指自己同姓名,近日很惶恐,不知是否是自己的學生上網惡作劇。警方調查後,杜、湯都非他學生,本身也沒在網路留言嗆聲。
雖然全案在加害人出面道歉,冒名嗆聲的兩名「康叔」也被送辦,但網友不罷休,近日仍串連,四月二日要在新竹市府廣場前再次舉辦反霸凌集會遊行。被害的小粉妹上網表示,「不排除現身」。
PO過必留痕 當心惹禍上身 2011-03-31 中國時報
網路世界是虛擬的,為所欲為也神不知、鬼不覺?宅男宅女們可要謹言慎行了,走過必留痕跡,言行還得自負,不僅網路誹謗、恐嚇要吃官司,過去還有對「網路身分」誹謗也被判刑案例!
過去,一名大學生未查證網路訊息,在台大BBS布告欄刊登「要付一萬多,不然不急救…」文章,指控竹市某醫院草菅人命。院方名譽受打擊,一狀告上警局,沒兩天,網路科技犯罪偵查隊就「循線」逮獲周生。
另名周姓男子,也因與鄰居口角,以網路信件造謠,仍然被警方逮捕,而製造網路謠言可判二年以下徒刑。
三年前,台北縣一名吳姓線上玩家,更只是在遊戲討論區內,對一位玩家的「網路身分」辱罵,一樣被法辦,最後被依加重誹謗罪判處拘役卅天,是國內首度針對誹謗網路身分做出有罪的判決。
網路言論,不再容人為所欲為,網路行為更不再是虛擬,「康叔」們別再以為不過PO上三兩字,躲在網路裡不用負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社會公審解決不了校園霸凌【聯合報社論 2011.03.31
新竹國三女生遭圍毆事件,鬧得全台沸騰,卅萬網民同聲討伐,名嘴民代更直指幕後有賣淫集團操作,將之上綱為內政問題。社會關注校園霸凌問題固屬應當,但以集體公審方式刻意渲染放大,未必有助於解決問題,反而顯得不成比例。
然而,在網路加媒體的相乘效果下,事件被導向黑道、毒品或賣淫集團操控的陰謀論,沸沸揚揚要求警方嚴辦,要求施暴者公開道歉,甚至進行「人肉搜索」,若無實際證據,這些指控恐怕都已超越了事件本質,也引發不必要的社會焦慮。 2011-04-04 11:39:03
「虎媽」女兒 被哈佛、耶魯錄取【世界日報2011.04.04 (另參本館: 快樂學習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神童製造所
虎媽大獲全勝!在蔡美兒的著作「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被她罵成垃圾,也不准看電視或有玩伴的長女索非亞(中文名蔡思慧),即將成為長春藤盟校的學生。
蔡美兒在她的臉書網頁中表示,17歲的蔡思慧已獲哈佛和耶魯錄取,可是尚未決定上哪一所學校。
她在寫給「波士頓前鋒報」的電郵中說:「我不能居功。我不覺得我的教養方式,與她被錄取有關。我覺得這百分之百是索非亞自己努力的結果。」
虎媽什麼時候變成了小貓咪?
不到四個月前,「華爾街日報」以「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為題,報導蔡美兒用言語辱罵、心理控制和恐嚇教養孩子的方式,引起非常強烈的反應,使蔡美兒被罵得很慘。
她立刻展開危機管控,強調書中有很多地方是在自我調侃,她寫的也只是一些極端事例。
但是,美國的母親不僅把「虎媽的戰歌」變成暢銷書,也逐漸接受她的觀點。
虎妞獲兩所長春藤盟校錄取,勢必使更多父母接受虎媽的鐵腕管教智慧。
在美國引爆中西教養話題的「虎媽的戰歌」,今天在台出版。「虎媽」蔡美兒接受遠見雜誌四月號專訪時,表示這本書並非育兒手冊,而是一本幽默詼諧的家庭日記,「全世界都誤解我了」;西方對「虎媽」的恐懼,是基於對中國崛起的恐懼。
蔡美兒在訪談中透露,她是在面臨家庭危機時完成這本書。她遵循上一代華人管教的方式管教子女,結果引起二女兒的反抗。母女大吵一架後,「虎媽」打開電腦寫作,兩個月就完成全書2/3。
「我把內容全部分享給我的小孩及先生,就像做家庭治療一樣。」蔡美兒認為這本書就像是她的日記,「其中包含自我嘲諷,以及我犯的一些錯誤」,也有教養小孩的故事,「但這不是一本育兒範本」。
「虎媽的戰歌」出版後,書中教養方式引起美國激烈的批評聲浪。蔡美兒認為,「華爾街日報」下的標題「中國媽媽為何比較優秀?」,讓整個西方世界「扭曲了原本應該幽默詼諧的自傳」。她根本不同意「中國媽媽比較優秀」的說法。
對中國崛起的恐懼,也造成西方對「虎媽」的恐懼。蔡美兒透露,出書前,一份國際學生評比報告剛出爐,上海學生名列世界第1,而美國學生卻排在25名。當時美國社會洋溢著「中國將要接手全世界」的氛圍,他們的驚恐便反映在對「虎媽」的批判上。
蔡美兒說,許多在網路上批評她的西方人,根本沒看過「虎媽的戰歌」,只知道「這位作者認為中國媽媽比較優秀」。但是許多華裔移民看完書卻說,「你說的真是太有趣了」。
許多人以為,「虎女」在「虎媽」嚴格的調教下,「會像個膽怯的機器人」。蔡美兒卻說,她的女兒非常開朗活潑,還很有幽默感。女兒曾經投書為母辯解,寫道:「沒人知道其實我媽是有趣的人。」
「也沒有人討論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我的兩隻狗。我出書的第一個念頭,這是本關於:一位母親和兩個女兒加上兩隻狗的故事。」
蔡美兒說,「這兩隻狗教會我很多事,牠們甚麼都不會,根本無法達到我的要求,甚至連跑步都做不到,但我還是愛牠們,喜歡和牠們在一起。」一開始,她寫道:「我的狗狗們沒有自己的事業也沒關係。牠們不需要成為警犬。只要牠們開心,可以做任何事,不需要為牠們的前途打算。」 2011-04-04 11:37:40
美國研究念完2年大學 45%學生沒進步2011-01-20 中國時報
最近美國有些教育改革人士呼籲,美國應該生產更多大學畢業生,才能保持全球競爭力。但新書《學術漂泊:大學學習有限》(Academically Adrift: Limited Learning on College Campuses)卻指出,近半數的大學生念完頭兩年後,學業表現看不出明顯進步。此說也引發美國高等教育價值的辯論。
《學術漂泊》由紐約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歐姆(Richard Arum)和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羅克沙(Josipa Roksa)合撰,書中數據主要來自一項針對廿四所大學、二千三百多位大學部學生的調查研究。該研究的資料之一,是這些學生在大一第一學期和大二結束時,兩次參加「大學學習評量」(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測驗的等第。
研究發現,四五%的學生念完頭兩年大學後,在批判性思考、複雜推理和寫作表達這三項主要學習指標方面,並無顯著進步。進一步追蹤則發現,經過四年大學生活,仍有三六%學生沒有顯著進步。
《學術漂泊》指出,會有這種結果,原因之一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太寬鬆。據調查,這些學生有一半在前學期未修過需要寫廿頁報告的課程,有三分之一沒有修過每周須閱讀四十頁書籍的課程。
對於大學課程的輕鬆,剛在密蘇里大學念完大一的茱莉亞有親身體驗。她說,上學期她修的五門課程大多已在高中修過,有些比高中還容易,其中有三門課程是和幾百個學生在大禮堂合上。
歐姆說,大量頒發大學畢業證書並不能使美國經濟更具競爭力,還需要學生下苦功。針對外界批評,已有七十所大學校長承諾,要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程度並公布成果。
簡單生活 更幸福 ▲美國籍的酷媽莫莎特(左2)透過「斷線」手段,讓三個孩子(由左至右)安妮、蘇西、比爾擺脫電視、電腦、電玩、電話的羈絆,空出更多時間培養正當興趣,共享天倫之樂。(美聯社)
如果你命令家中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半年內不准上網、打手機、電玩或看電視,會有什麼反應?多數家長可能會說,肯定會鬧家庭革命。不過,美國一名單親媽媽莫莎特(Susan Maushart)說,沒那麼嚴重,而且,經過這番「實驗」,孩子得以重新發掘興趣,親子關係也融洽許多。
在新書《斷線的冬天》(The Winter of Our Disconnect)中,莫莎特詳述自己和三個孩子一同實驗的過程。莫莎特是美國紐約人,為了跟前夫住近一些,方便照料三個孩子,數年前移居澳洲伯斯,並在當地一家報紙撰寫專欄。
二○○九年,她驚覺十八歲的女兒安妮、十五歲的兒子比爾和十四歲的小女兒蘇西,過度沉迷在手機和網路等現代科技產品上,每天一定要上「臉書」更新網頁,隨時與朋友傳簡訊,一邊聽音樂才能寫功課。於是,她與子女約法三章,嚴格執行半年的戒除電子科技癮「實驗」。
莫莎特是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信徒,嚮往《湖濱散記》描述的簡單純粹生活,認為專注和享受真實生活,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對於這次實驗的成果,她大感驚奇。她說,那段「斷線」的日子,她和三個孩子又重拾簡單的生活小樂趣,像是一起下棋、看書、翻閱老照片、家庭聚餐,或是一同欣賞音樂,而非各自聽iPod。
她說,兒子比爾原本整天看電視、打電玩,為了打發時間而學吹薩克斯風,結果意外發掘對音樂的興趣,上大學後決定專攻音樂。大女兒安妮因為平時就少掛在網路上,所以衝擊最小。小女兒蘇西算是最痛苦的一個,後來受不了,央求搬出去跟父親住六個星期。不過她學校成績有顯著的進步,仍可見「斷線」之效。
莫莎特坦承,多數家庭恐很難執行這種「實驗」,但她建議可以定期為之,例如一星期一次。此外,千萬別讓孩子以為那是一種處罰,而要告訴他們是一種「特別活動」,因為「地球上找不到一個喜歡玩下棋,勝過打電玩的孩子。」
國內研究生:沒網路像斷隻手2011-01-20 中國時報 葉芷妘放大
美國的酷媽可以「斷網」,台灣的學校能不能?
「沒有網路就像斷了一隻手一樣嚴重!」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生沈雨蓁表示,從起床開始就使用電腦,和同學聯絡的方式都是透過臉書和MSN,如果斷掉這些聯絡方式,等於是封閉,不和外界聯繫,做研究也常需要用到網路,如果沒有這些三C產品,研究會相當不方便。
不過,沈雨蓁也說,沒有這些三C產品對於經營家庭關係,的確會有很大的改善。
台大學生會會長陳乙棋也表示,網路對台大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同學透過PTT的資訊平台,知道學校發生的大小事,資訊或是開會資訊也都會在板上發布,如果不能使用PTT,對台大學生來說是弊大於利。
台科大建築系顏廷叡則說,沒有手機對他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平常做事的時候也會關機,專心處理功課;網路對他來說,也僅只是查資料的工具,一天使用網路時間約五個小時,使用社群網站時間約占十%,無聊的時候也不會常使用臉書或是MSN,如果沒有網路,他可以更專心讀書和做研究。
大同大學宿舍網路從凌晨兩點到四點都關閉,此規定已好幾年。大同大學主祕李清坤表示,還沒有斷宿網的時候,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住宿生,晚上都通霄使用網路,導致隔天上課精神不濟。學校凌晨宿網停止兩個小時,即是提醒學生該休息了,雖然學生一直有抱怨的聲浪,但是透過學生家長調查發現,家長對於學校的政策都很肯定,學生學習品質也變好。
同樣有宿舍網路流量管制的義守大學,學務長周兆民也表示,學校從午夜十二點到中午十二點會針對網路做流量管制,學術網路可以使用,但是遊戲網站一律不准上,學校用意是希望讓同學有正常作息。雖然學生諸多抱怨,但權衡考量下,學校仍是決定維持流量管制的規定。 2011-01-20 10:05:13
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 虎媽戰歌掀戰火【聯合報2011.01.15
「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中),與大女兒蔡思慧(左)和二女兒蔡思珊(右)合影。圖/蔡美兒提供
華爾街日報八日刊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新著「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書摘,標題為「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引起廣大迴響,新書在出版當天即攀升到亞馬遜網站銷售排行第六名。亞裔移民紛紛就她描述的中國式管教發表意見。有人認為她有道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兒。
還有讀者指出,這是危險的「樣板」,可能為「仇華」人士提供更多口實,但也有人在網路上公開感謝他們的母親用類似方式管教他們(雖然不像蔡美兒那樣嚴厲)。
蔡美兒在書中敘述,她對兩個女兒嚴格規定:不准外宿、不准和朋友出去玩、不准看電視或玩電動遊戲、不准自己選擇課外活動、不准有任何功課拿不到A。這種管教方式令許多西方父母覺得無法想像。
現年四十八歲的蔡美兒是菲律賓華裔的女兒。她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時表示,由於華爾街日報標題驚人,近日來收到成千上萬封威脅信件,許多人指責她「虐待兒童」和「醜化亞裔」,「他們沒有閱讀全書造成誤解,這令我痛苦和難過,而貫串全書的是我如何改變教養方式。」她說,許多指責出於不理解華裔家庭文化背景。
蔡美兒說,丈夫魯賓福支持她的嚴苛教養,他是美國猶太裔,從小家裡管得鬆,「他倒希望父母對他嚴厲一些,逼他學習外語和樂器。」蔡美兒認為自己的成功歸功於父母嚴加管教,「我父母非常嚴厲,相比之下,我管孩子已很鬆了。」
蔡美兒表示,「虎媽的戰歌」出發點不是指導父母們養兒育女之道,而是在她的二女兒蔡思珊出現嚴重叛逆情緒、導致家庭危機時回顧十八年為人母的經驗,用兩個月時間揮筆寫就的回憶錄。
但多數讀者不贊同她的教養方式。兩歲隨父母從台灣移民到洛杉磯的克莉絲汀‧劉寫出有關她自己的「虎媽」回憶,充滿悲傷。虎媽的嚴厲管教對她沒有發生作用,但在她姊姊身上獲得成功。她姊姊畢業於哈佛大學,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一帆風順,直到廿八歲。那年她服務的公司倒閉,初嘗失敗的她從此意志消沉,愈陷愈深,終於自殺。劉不怪罪母親,她說:「這是文化造成。蔡美兒也是文化的產物。」
華爾街日報刊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新著「虎媽的戰歌」書摘,引起讀者熱烈迴響,華爾街日報網站就有四千多篇評論,「臉書」社交網站也出現大約十萬則評論。以下是蔡美兒對讀者的答覆摘錄:
問:你認為嚴厲的教養方式真能協助子女成年後生活快樂嗎?
答:這種教養方式如果運用得當,絕對可以!所謂運用得當,是指父母必須用愛心、瞭解和參與,配合對子女的高度期望。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傳授給女兒。我在法學院教各種背景的學生已十七年,碰到過無數在「艱苦移民」教養下成長的學生,而他們都很上進、獨立、大膽、富有創意、很會玩鬧,至少在我看來過得很快樂。但我也認得一些在「強悍的愛」裡成長,對父母懷著怨恨的不快樂的人。
問:蔡女士,你現在快樂嗎?回想過去,你覺得你的童年快樂嗎?
答:我是由極度嚴格,也極度愛孩子的中國移民父母教養成長,童年非常快樂!我常與父母一起歡笑。我當然希望他們讓我做更多事!不過我們家庭生活快樂。我是快樂的成年人。
問:你與女兒現在關係如何?
答:我們母女非常親近。這本書大部分是在描述我如何決定擺脫一部分嚴格的移民教養模式。儘管如此,如果必須重新來過,我基本上還是會採用同樣的做法,只是做一些調整。
虎媽:教養子女 中美平衡2011.01.14世界新聞網
蔡美兒說,她對女兒嚴格規定的「不許」是有些誇張(exaggerate),但女兒們並不覺得恐怖,反而認為好笑。在被問到為何「不許玩鋼琴和小提琴外的任何樂器」,蔡美兒表示,確實後悔當年沒有給女兒們更多選擇,譬如大提琴和口琴,但認為鋼琴和小提琴比較有挑戰性,但她也不斷調整自己,坦然接受女兒放棄拉小提琴。
蔡美兒說,兩個女兒非常有人緣,朋友很多,與老師和同學關係甚密,「她們自信堅強,非常有個性。」18歲的大女兒蔡思慧(Sophia)今年在申請大學,已經接到大學提前錄取的通知,但為保護孩子隱私,她拒絕透露是哪所大學。
本周末她要給二女兒蔡思珊舉辦15歲生日派對,已經邀請七位好友過夜。蔡美兒說,如果在朋友家過夜只是看電視、玩臉書,她當然不允許。「許多美國媽媽讓假期讓孩子去歐洲旅遊三個月,我規定女兒們滿18歲後,對事物有更好的判斷再獨自闖世界。」
她說,「玩伴日」(playdates)有助孩子結交朋友,培養社交技巧,但西方母親注入太多浪漫色彩,過於重視孩子自尊心和受歡迎的程度。
針對有些美國母親對她的一些作法感到「殘忍」,蔡美兒說,因為她們缺少對華裔家庭文化背景的理解,她說,華裔父母稱孩子「小胖子」、「懶蟲」、「無能」,前提是孩子明白父母的愛心和調侃,懂得父母是敦促他們努力做到更優秀。她書中講到曾威脅女兒會「燒掉動物玩具」,但孩子們知道母親不會真的下手,她們一次野外郊遊時女兒丟失一個動物玩具,蔡美兒曾開車200哩去幫孩子找回來。
「虎媽」勁爆 華裔媽咪也震驚2011.01.11世界新聞網
華爾街網站上,這篇極富爭議的文章在48小時內得到了近2200位讀者的評論回應。許多評論表示他們並不認同蔡美兒的理念。但網站的讀者投票結果卻顯示,60.7%(3151人)認同嚴厲的東方家庭教育方式,39.3%(2039人)認同寬容的西方方式。
蔡美兒的文章幾乎在全部美國華人網站上得到熱議。北美華人網網友在轉載時,給標題加了「shocked」(震驚的)字樣,獲得1萬2000多人關注。
網友katezhaoying就表示,「非常不喜歡這種stereotype的寫法。首先我就不是這樣的媽媽,而且也很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不知道這是showoff(炫耀)自己培養了多麼成功的孩子,還是為了證明中國孩子整體優秀是因為這樣的教育。還有講作者小時候爸媽在家爆粗口罵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本來就敏感,心裡沒有安全感,還不知道怎樣想呢」。另一些更極端的網友則把文章形容成,「恐怖的兒童故事」。
但也有網友表示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位文學城網友說:「她那幾條我想過,但一條都沒能做到,汗顏。」另一網友也指出,「認同作者,對子女的自尊心來說,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讓他們放棄;因為沒什麼比在你失去信念的時候堅持成功更能建立自信」。
在紐約市大(CUNY)工作的台灣女生陳柏均剛剛升任人母不久,同樣在思索培養子女的方式。但她在看完文章後說:「很高興蔡教授的女兒如此有音樂才華,但偉大的藝術家同樣需要多愁善感和對世界充滿熱情。作為一個母親,我不強求把兒子培養成天才,只希望他不要孤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 2011-01-15 10:47:53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時評(2009-11-20)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06252
忝為台大校友的館長最近很堵卵,不論看到跟著洪蘭教訓台大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或幫台大說話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
這些人都無知於:
1.依曾志朗/洪蘭夫婦的教改/快樂學習主張,台大學生不樂上的課,當然可以不鳥教授,而自行吃睡玩。
2.故她倆的以下批評是自作自受:
曾志朗的兒子 認為雞有6隻腳 2009.11.07
洪蘭: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2009-11-10
洪蘭批醫學生/不上課 「共筆」取巧過關 2009/11/16
台大校慶頒獎 台下學生吃睡玩2009/11/16
3.不只,如果洪蘭質疑皮紋測大腦是偽科學,那麼洪蘭的快樂學習腦神經學也是門偽科學!
詳參本館:
神童製造所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1779220
《教改錯在哪裡?》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72/20060317074146
教革會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4203068
前天我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的講題是:「品德教育與幸福人生」,這個題目我已經講過很多次,每次聽眾的反應都非常正面,所以昨天平面媒體的報導,連我自己看了都嚇一跳,因為我整個演講的主要內容不是針對台大,動機也不是批評台大,媒體報導的方式,我只能說是一種「台大症候群」—只要有人言談間對台大或台大學生有負面的意涵,立即就被擴大。
「台大學生只是聰明的動物」這句話我確實說過,但是我說話的整個脈絡是:「如果你們(學生)每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只關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前途,而從來沒有想到別人,這種思考模式就是『趨利避害』,而這種思考模式動物也會,你們和動物有什麼差別?惟一的差別是:你們是一群聰明的動物!但是『人』是什麼?人會令人感動,而會令人感動的行為,永遠都是對別人付出關懷和愛。」這段話的目的是期許學生行善愛人、關懷社會,這樣才比較夠格稱得上「人」;其實這是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精神,康德認為人之所以為人、不同於動物,就是因為人能夠從事道德行為,如果一個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根本和動物無異。孟子也說過:「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也是這個道理。這樣論述方式是批評台大學生嗎?
我也說過:「許多人其實說穿了是吃飽飯等死。」但是我說這句話的脈絡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思考過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等於吃飽飯等死。」這個說法出自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說:「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與其說這句話是批評台大學生,不如說我批評的對象是:所有從來不深刻反省存在意義和價值的人。我教的是哲學,在哲學課堂上逼迫學生深思生命的道理,這也算是一種批評嗎?
不過我也常和學生說,台大得到社會最多的資源,承擔全國人民最大的期許,所以社會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看台大,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期待社會對台大的關心應該放在:如何使台大更好、社會更棒。像這樣一則報導,完全不處理我演講中一再申訴的:品德教育和幸福人生的關聯,只著墨於在我和台大學生之間挑撥離間,這對我們的社會有什麼好處?台大症候群似乎應該適可而止。(楨:林更會造症候群,另詳參本館:88水災 (二) )
「學生這樣 林老師不丟臉嗎」2010/01/22聯合報╱記者陳智華
對於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的批評,台大主秘廖咸浩表示,校方對任何評批都感激,會虛心接受、反省;但台大學生認為林火旺以偏概全,不少學生反問,林火旺是台大老師,教出這樣的學生,「難道都不必負責嗎?」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32376
學生當過客 教職只為薪【聯合報╱余衡/研究生2010.01.23
洪蘭教授、林火旺教授相繼嚴詞抨擊大學生,可惜缺乏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自政府廣設大學及碩博士班以來,高教窄門鬆綁過快,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可以預見,學生數量在幾年內呈倍數成長,教授員額勢必增加,整體教學品質下降乃合理後果。
其實多數大學教授仍為了知識的傳遞成日埋首書卷,但少數大學教授視學生為匆匆過客,視教職為薪給來源,教學內容數十年如一日,上課顧左右而言他,於是遲到早退、任意調課、猛抄板書、以影片代替講課等也就不足為奇。而不適任教授汰換機制,在教授間的人際壓力下多未落實,由學生所做的課程滿意度調查結果,在多數大學根本形同具文,但是當優秀學者感嘆待遇太低的同時,教學品質不佳的老師照樣可以戴上面具大聲吶喊爭取高薪。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382979.shtml
課堂像菜市 我成豆油伯【聯合報╱鍾昌修/大學講師2010.01.23
從洪蘭教授到林火旺教授的批評,似乎看出台灣高等教育體制所培育出來的學生與社會期待有落差,但所謂「聰明的動物」是誰造就的呢?
大學生會想自己的前途是人之常情,就怕腦筋空白不思考,所以不需要過於苛責! 然而,不只是台大,其他大學院校學生一樣,對於社會、政治、其他公眾事務關心程度,較以前大學生可能就差之千里,這也是受資訊流通快速、社會功利價值影響所致。
自己多年從事高中職及大學教育的感觸,在高職教室內外,可以聽到學生三字經如口頭禪般經常掛在嘴邊,隨地吐痰、亂丟垃圾,遑論人際的相互尊重!在大學殿堂裡,看到學生穿著拖鞋來修我的課,頓時感覺自己被羞辱,也汙辱了高等教育的價值,學術知識傳播場所好像變成菜市場的雜貨店,穿拖鞋的學生如同住樓上鄰居來買罐醬油,我卻是賣醬油的老伯!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382972.shtml 2010-01-23 12:15:13
范雲:上課乖乖坐 流於形式【聯合報╱記者湯雅雯2009.12.01
昨晚參與「力挽洪蘭」座談會的教授,除了當天授課老師吳嘉苓外,還有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等人,范雲表示,過去要求學生乖乖坐好的上課方式已流於形式,應回歸以師生為主體的教育本質,讓師生互動激發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上課吃雞腿、泡麵的行為,范雲提出不同見解,她認為,過去由上而下的威權品格教育已經被證明失敗,特別是大學教育應該要回歸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也就是老師和學生間的互動,重要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
她直言,如果課堂上老師發現學生吃食物已經影響到其他同學上課的權益,「難道老師不會出面制止嗎?」每個老師跟班上同學上課「默契」皆不同,師生間達成共識,比上課形式重要。
她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從小到大社會規範學生上課要乖乖坐好,但是坐在那裡不代表心也在那裡,大學生不應該跟小學生、幼稚園一樣被管教,那樣的方法只會流於敷衍,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個別的課堂行為不等同於課堂秩序,也不等同於上課態度、更遑論學習效果。」她認為,不該把學生吃雞腿跟學習態度不佳畫上等號,「再多點名,再多的道德要求,再多的上課身體規訓,都只能讓這些聰明的大學生作表面功夫。」
她認為,醫學系的當務之急是培養學生發自內心對人的尊重,對知識(而非分數)的真誠熱情,培養自發自律的大學生,將他們涵化為具性別敏感度、倫理觀、尊重病人的好醫生。
中央大學教授洪蘭日前批台大醫學生「尸位素餐」,上課吃雞腿、泡麵;台大醫學系學生昨晚舉辦「力挽洪蘭」座談會,現場免費提供雞腿、披薩等食物,反諷意味十足。會後將組成學生意見小組,依照「報告書」執行具體行動方案,改善醫學教育評鑑制度。
「力挽洪蘭」座談會上周在網路發布後,不到幾天,一百人名額額滿,昨晚在台大醫學人文館舉行的座談會出席約八成。
系學會邀請台大醫學系教授蔡甫昌、何明蓉與社會系吳嘉苓、范雲等教授與談,師生針對醫學教育、性別問題、學生參與及評鑑制度,分組討論交換意見。
座談會諧音「力挽狂瀾」,並提供雞腿、泡麵,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說,「這是台大醫學系的逆襲嗎?」也有網友說:「校長不是說有則改之,無則自勉,反撲什麼啊!
台大醫學系副會長劉子弘則說,現場提供雞腿、泡麵只是想小小KUSO一下,沒有「反撲」之意;但也有提早離席的學生走出會場時開玩笑說:「我們真的是來尸位素餐。」
昨天參與討論的醫學系四年級田同學說,她是來聽社會系老師的意見,「這不是對洪蘭教授嗆聲」,「而是一個機會,讓學生可討論,希望變成好的契機,讓師生關係更好。」
醫學系二年級陳宗延則認為,醫學人文課程長期不受到醫學系重視,「醫學生把它當成營養學分的心態,必須用制度去改」;他直言:「醫學院都不重視醫學人文教育,醫學生有誘因上課嗎?」
學生會後決議出四大共識,分別是建立學生及校方課程制度溝通平台、成立醫學院公共空間規畫小組、試辦醫學教育自我評鑑制度、呼籲評鑑參考美國作法,納入醫學生代表。
范雲透露,聽說洪蘭教授已辭去訪視委員一職,記者截稿前試圖與洪蘭電話聯繫,但未聯繫上。
評鑑「洩密」? 洪蘭:被套話【聯合報╱記者張錦弘2009.12.01
洪蘭批台大醫學院學生不敬業,但也遭質疑違反評鑑倫理。醫評會委員之一的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定信表示,評鑑的內容應該是保密的,不應該投書雜誌,也不能任意對媒體發言。
但據了解,被質疑透露評鑑內容的洪蘭,也向醫評會喊冤,表示她投書雜誌時,只提到醫學院學生,而未指名台大,是媒體採訪時向她「套話」。
據傳洪蘭也因此次風波,計畫辭去評鑑委員一職。但醫評會內部人員指出,洪蘭並非醫評會的十三位委員之一,而是評鑑前段的「訪視委員」。
醫學院評鑑是由訪視評鑑小組成員進行,成員還可包括非醫學教育領域專家,及來自國外的華裔醫學專家;評鑑之前的討論會先針對各成員的不同訪視重點進行分工,各自完成報告,再交召集人彙整;評鑑委員最後根據各校自我評鑑及訪視小組的報告,做出完整報告。
且醫評會也要求評委要給受評學校答辯的機會,因此,委員認為,若有人在初期訪視階段就對媒體發表評論,極易失之偏頗。
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最近剛參與台大外文系的系所評鑑,面對媒體詢問評鑑內容,他一概拒絕,強調評鑑一項很重要的專業倫理,就是規定在評鑑結果還沒公布前,不能透露評鑑過程觀察到或訪談內容,這可能是洪蘭這次批評台大醫學生遭反彈的主因之一。
此外,他認為,老師對上課秩序有絕對主導權,若因上課接近用餐時間,准許學生在課堂上吃東西,並無不可;若有學生不舒服趴著睡覺,也應體諒。洪蘭訪視台大醫學院看到學生課堂上吃東西、睡覺,若真要發表評論,也應向授課老師求證,以免有誤解。
台大醫學系學生想要推自我評鑑。不願透露姓名的醫評會委員表示,其實目前評鑑制度就包括醫學系自評,學生自評也可納入自評報告,但委員採納多少,則得視自評的品質而定。 2009-12-01 09:58:59
史懷哲哪國人 洪蘭再嗆醫學生
更新日期:2009/11/25 02:42 陳至中/高雄報導
中國時報【陳至中/高雄報導】
先前嗆醫學生上課啃雞腿的中央大學教授洪蘭二十四日出席師培主管會議大談「終身閱讀」的重要,又拿醫學院面試當例子。她說,有學生想當醫生,卻不知道史懷哲是哪國人、要他舉中國的典範,只知道孫中山以及「幫關公這個這個(指刮骨療傷)」的人。歸咎原因,都是書看不夠、知識不夠廣泛。
昨天是洪蘭前次嗆聲引起軒然大波後,首度在公開場合演講,會前會後來去如風,婉拒媒體任何問題。但在演講中,她又有意無意地提到相關議題。
批學子書讀太少 心中缺乏典範
她表示,台灣學生普遍課外讀物讀得太少,心中缺乏典範。她曾在研究所口試時,請考生舉一個醫生的例子,對方回答「史懷哲」;進一步追問卻對史懷哲的生平背景一無所知,連他是哪國人也不知道,改舉中國歷史上的典範,也只知道孫中山。
另外,她也指出,不只學生,社會大眾的中文能力也有待加強,曾有一個教授寫信給她,自我介紹說:「我是你『先父』的先生。」有一次記者提問題,開口就說:「你『外子』在當部長時……」其實「先父」、「外子」都是自我表述的謙詞,他人不應使用。
學習是馬拉松 不認同早讀現象
洪蘭把原因歸咎於書讀得太少,傳統教育強調背誦教科書,缺乏廣泛閱讀,教師得負很大的責任。她在美國留學時,一名東方學生為了爭取教授好感,上課前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教授提問時,他一字不漏地把教科書內容背出來,以為會得到讚許。沒想到教授卻痛批:「只是在剽竊作者的思想!」缺乏自己的思考脈絡。
洪蘭認為,理想的教法是先「Learn To Read」,等啟發閱讀的興趣後,就能「Read To Learn」,自行學習精進,「你不可能教他一輩子的知識!」
她也批評「早讀」的現象,她認為沒有所謂的「輸在起跑點」,因為學習是馬拉松,就算開始衝得快,也不見得能夠一路領先到終點。此外,如果早讀兒因為心智不夠成熟,跟不上同儕進度,反而會因此毀掉自信心,就像肌肉還沒發展好就學寫字,往往就有可能學不好。
2009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學術研究"的比重較高)
第一:台大(150名); 第二: 成大(262名); 第三: 清大(297名)
2009科研世界大學排名("學術研究"的比重較高):
第一:台大(102名); 第二: 成大(307名); 第三: 清大(347名)
洪蘭教授,應是為自己推廣教改的失敗,負起矯正之責,希望她近來的做為能在教育界起了抛磚引玉的效果.其他當年推廣教改失敗的學者們,應該一起站出來負責,看要如何改正自己當年所犯下的大罪!!
史懷哲是哪國人很重要嗎?問了人名就問事蹟,問完事蹟就問國籍,問完國籍說不定要問他爸媽跟老婆小孩是誰. 就是台灣這些人亂問亂考一通,考生只好什麼都學. 只知道罵,不知問題在哪裡,不知怎麼解決,這些就是為什麼教改失敗的原因呀(洪蘭也是教改的一員).
洪老師講的真對,只要讀書,沒有人文素養,豈是當代學生應有之自我修為
網友不知省思,徒增自爆其短
老實說,請問, 你自己景仰誰? 洪蘭教授難道不知道,問這個問題是"廢料問題"?老實說,全世界有幾個醫學生真的景仰史懷哲?若真的景仰,怎麼那麼多醫生還在家裡賺大錢?怎麼洪蘭教授都在美國跟台灣混?他不是應該在非洲? 被問的人只好答一個人,而教授學生都知道那是鬼扯的問題.問這種問題的人真是太虛為了.
歷史少見的智者?你知道大部分有名的物理,數學家,就一定算是哲學家嗎(因為他們的理論,都代表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觀感),你又能背出幾個?知道他們見到什麼樣的新世界? 若說智者,不要說比史懷哲強,跟他差不多的史上如恆河沙數,要背到幾時?
洪蘭妳先回去教教你兒子一隻雞有幾條腿吧,還六條腿ㄌㄟ, 看來這麼有知識的父母, 教出來的小孩才真的是妳口中的嘆為觀止啊.
加強醫學生人文?你去看看醫學系的課程吧.不然醫學生改10年制,我想就可以加強人文啦.不過到時候大概又罵,醫學生變得不食人間煙火啦. 教改,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人在搞,才把教育搞成這樣.洪蘭身為教改成員,面對教改結果又有什麼檢討?現在的學生不就是他們搞出來的嗎?
有一天發現洪教授是進步的動力?這一天, 我只知道他們這票人把台灣教育搞砸了. 他們"以前"的動力把台灣毀了,未來? 有句話說,講未來,未來他們都死了,你要鞭他們屍嗎?
網友噓:又來唱衰大學生2009-11-25 中國時報 陳至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所長洪蘭二十四日再開炮,指有志報考醫學院的學生心中缺乏典範,不知道史懷哲是哪國人。此說立即在網路、BBS引起熱烈討論,PTT八卦版轉貼文迅速被「噓爆」。這回網友意見兩極,也有不少人覺得洪蘭說的有理。
洪蘭言論昨天再度受到網友關注,許多人開玩笑說:「又是她!」、「又來唱衰大學生了!」一名網友打趣說,醫學生應該隨便提一個人名去問洪蘭,看她認不認識。史懷哲是哪國人一點都不重要,只要知道自己是「歹丸(台灣)」人就好了。
一名網友還查台大榜單,發現醫學院曾有一個學生名叫「史懷哲」,畢業於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所以正確答案也可以是「台灣人」。不過,也有人為洪蘭講話,她只是要推廣閱讀,舉個例子來說服大家而已,「沒必要那麼認真!」洪蘭的意思是告訴未來的老師,要多引導孩子閱讀,不能用片面的觀點來批評。 2009-11-25 11:54:42
曾志朗的兒子 認為雞有6隻腳
=========
太經典了......ha ha ha
曾志朗與洪蘭/熱血教育家?學術大霸主? 財訊 2009/11/27金筱釗
鮮少有人能持續做這麼久、付出這麼多!對推廣閱讀、傳達教育知識的熱中「就像傳道士一樣!」這是許多人對洪蘭、曾志朗夫婦的評價。
六十二歲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為了向中小學生推廣閱讀,現在平均一周有四、五場以上演講,再遠的山區也不辭勞苦走上迢迢遠路,加上她還要應付七家媒體專欄需求,從事研究、教書以及行政工作,還能翻譯、寫作合計出版四十多本書,儼然女超人。六十五歲的曾志朗也不遑多讓,在學校時就以研究室常常半夜還亮著燈聞名,繁忙的公務外,寫專欄、著書,到全台鄉鎮、中國大陸推廣閱讀,還能在教育部長、陽明校長任內,累積了很照顧、關心部屬的好評。
只不過,期許自己要「本著知識分子的良心說真話」的夫婦倆,過去因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隨著影響力漸大,也有些負面評價跟著放大。不過,敢言的個性為兩人贏得許多佩服的眼光。除了洪蘭在這次拿台大醫科「開刀」引發家長共鳴以外,曾志朗在通用拼音對上漢語拼音戰役上,不顧綠營的政治考量,不惜丟官仍堅持採用漢語拼音,獲得很多學者專家的肯定,「光是考量國際接軌,節省學習成本,我也會選漢語拼音。」一位表明與曾志朗「不對盤」的學者也欣賞他這點。
曾志朗 自比神鬼戰士很委屈
然而,沒架子卻不表示曾志朗能處世豁達、脾氣溫和。被民進黨政府換下來後,曾志朗卸職前選在對大學校長演講的場合,特意準備了配上電影《神鬼戰士》劇照與激昂配樂的簡報檔,說:「我不是哈利波特,我是神鬼戰士。神鬼戰士是英雄,但他必須死。」 早在一九九四年,曾志朗與鄭丁旺共同角逐政大校長落敗,過程中目睹以學校資源綁樁等亂象的他,還很不甘心地投書媒體,洋洋灑灑寫了二千多字。洪蘭還曾透露,幾年前,怕毛茸茸動物的曾志朗,為了洪蘭及兒子瞞著他養貓而動怒,離家夜宿中研院三天。在在顯示他若自覺委屈,絕對不會默默承受。
「很生氣時,他會一口氣講很多很多話,讓對方鮮少有回嘴的機會,」一位曾與他「意見不合」的學者透露,由於受他「老頑童」的媒體形象影響,有些因業務、學術往來的人,與他「爭執」時都感到有些錯愕。「他很好勝,」認識他多年的朋友指出,想爭取的他絕不會讓賢,「而且禁不起被糗,玩笑稍微開過頭就會翻臉。」
曾志朗當年就讀政大教育系時,與讀財稅系的大法官林紀東兒子林健相當要好,把他家當自家「灶腳」走,因而結識了被林紀東認作乾女兒的洪蘭,譜下本土窮小子與外省世家小姐的浪漫戀曲,結婚時,讓洪蘭家人氣得止付洪蘭在美生活費。處女座的曾志朗擁有水瓶座想法天馬行空、個性大而化之的特性,水瓶座的洪蘭卻擁有做事一板一眼、個性龜毛的處女座性格。「他們兩個互補性很強,」同行觀察,曾志朗發想能力強,洪蘭則很有執行能力,曾志朗研究出來的理論,交由洪蘭去設計實驗執行,合作無間。
洪蘭 律己律人「正義魔人」?
做事一板一眼的洪蘭律己甚嚴,管起別人來也很嚴,這次放炮批評台大醫學生上課秩序引起爭議,很多人都覺得,以她的個性「並不意外!」事實上,她近年來密集到中小學演講,對演講秩序的要求一樣嚴格,「因為我會準備很充分去演講,聽眾也要尊重我!」她曾因後排學生打瞌睡而大發雷霆,在校長、老師面前開罵訓話,也曾發生過氣得下台走到門口、被校長好說歹說才勸回演講台的事蹟。一名台大學生就在台大PTT BBS分享自己高中畢業典禮邀洪蘭致詞、卻全校一起被訓話的經歷,把洪蘭封為訓人不看場合、對象的「正義魔人」。
事實上,洪蘭的研究生被管得更多,洪蘭曾在受訪時指出,她要求自己的研究生每次吃完東西一定要刷牙,由於可樂只是一罐要價二十元的糖水,也不准他們喝可樂。有趣的是,洪蘭曾在採訪中抱怨曾志朗有次忘記接兒子下課,後來還是她的助教去把小孩接回來,無意間把大學教授常讓領公家薪水的助教協助處理家務的陋習給透露出來。
她的兒子則從小被施以軍事教育,洪蘭曾得意地說,在兒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由於她與曾志朗必須到外地參加研討會,她索性出了一百題數學叫兒子統統做完,成功省掉為他安排活動的麻煩。不過,一遇到老公,洪蘭就沒轍,曾志朗至今仍會喝可樂,洪蘭每天早起、七點準時開始做事的紀律,多年來從未中斷,曾志朗作息則非常不規律,超級愛看電影的他,還被媒體遇過半夜與合作出書的出版社年輕員工們在電影院流連。
...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442&f_ART_ID=223621 2009-11-29 11:38:04
新課綱實施5年 文理補習班增966家 2024-10-11
108課綱實施後補習班家數不減反增!教育部統計,108課綱實施5年多,「文理補習班」增加966家,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更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學者對此表示訝異,因為補習班數量增加,與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背道而馳,而若小學生補習是為了進入私立中學,問題更嚴重。
教育部統計,相較於2019年,現在全國文理補習班1萬2395家,增加966家;外語類補習班3035家,減少490家;技藝類補習班2134家,減少167家。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這5年多來增加近千家。
以招生對象來看,現在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有1萬0869家、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其次是招國中生的補習班有2400家、占13.66%。國內補習班逾6成是招小學生,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教育部表示,因為少子化,家長更願意投注資源讓小孩進行能力的補強及提升,而補習班業者以客製化或小班教學回應需求,致現在文理補習班數量較2019年增加約8%。此外,國小生除課業學習,有更多餘裕學習外語、音樂、繪畫等才藝,所以補習班招收對象以國小生為大宗。
新竹市教育處長林立生說,108課綱實施後,各版本教科書多元,考試沒有固定內容,希望學生學習增加廣度與深度,但也造成家長對學習內容不確定的恐慌,因為市場有需求,文理補習班數量就增加。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表示,他看到這樣的數據感到訝異、覺得反常,因為補習班數量的增加,跟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是背道而馳。
吳清山說,現在許多私立中學以學科成績來篩選學生,每年3、4月都可看到招生盛況,而如果很多國小生補習是
相關新聞
中國為啥中小學教育減負,越減負擔越重?
回應
因為人類社會是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位子就越少。
多元學習 就是更多補習
越改越爛,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