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振興方案(二)
危機下中國大陸消費"處驚不變" 擴內需政策逐漸顯效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09 張達智/整理
據大陸中新社報導,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轉發《中國大陸資訊報》文章《消費:“冬天裏的一把火”》指出,2008年中國大陸的消費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處驚不變”,對防止經濟過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緩衝作用,顯示出近年來中央有關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調整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戰略方針和舉措開始逐漸顯效。
文章稱,2008年的中國大陸經濟波瀾起伏,在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國民經濟“體溫”由熱轉冷,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反觀消費卻“處驚不變”,其強健的增長為2008年中國大陸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對防止經濟過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緩衝作用。
據統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8488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個百分點。剔除物價影響,實際增長14.8%,比上年加快3.3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73735億元,增長22.1%,加快4.9個百分點;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4753億元,增長20.7%,加快4.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91199億元,增長21.5%;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5404億元,增長24.7%。
考慮到2008年兩大消費主力“板塊”房市和車市低迷的影響,去年消費整體較快增長的勢頭確是難能可貴。在各級政府打出一系列信貸、稅收、物價政策組合拳以求強力拉升房市、車市景氣的努力下,12月份部分商品銷售有所回升,包括汽車、服裝、化妝品,其中乘用車銷量達到64.4萬輛,創了當月銷量之最。
文章稱,2008年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近年來中央有關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調整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戰略方針和舉措開始逐漸顯效。從2003年到2007年,中國大陸最終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35.3%提升到39.4%;同時,消費和投資的實際增速差距大大縮小。表明“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的方針政策舉措正逐步進入收穫期。
2008年下半年,中國大陸經濟出現明顯減速,消費之所以沒有出現同步明顯下滑,還在於消費本身的特性。從微觀機理上看,是由於消費的剛性和慣性,決定了消費並不會伴隨即期經濟和收入同步起伏波動,其因果變化呈現出滯後性。從歷史資料看,中國大陸前兩個經濟週期的波谷年份1990年和1999年,其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都明顯高於上一年份,分別達到47.8%和74.7%,有力地佐證了消費在經濟週期低潮階段對經濟平穩發展的支撐作用和對抵禦危機衝擊的緩衝作用。
文章指出,展望2009年的消費形勢,可謂不利和有利因素交織,挑戰與機遇並存。
從不利因素看,作為收入的函數,消費在面臨著預期收入下降的明顯壓力下逆勢上行的難度可想而知。消費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房地產市場仍處在深度調整中,發展走勢尚不明朗。汽車市場在股市大幅縮水和收入預期下行的陰影下,購買力的釋放受到極大牽制。與經濟收縮期併發的棘手就業難題,膨脹的失業群體,也加大了消費較快增長的阻力。
“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有利因素顯然是左右未來消費市場走勢的主導面。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中央“著力擴大消費”的強力政策導向,不斷推出的一系列落在實處的保障民生政策舉措,政府日益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手段,都是提振消費信心、升溫市場人氣的積極因素。物價水準大幅回落致使消費成本下降,居民服務消費增速明顯加快,“家電下鄉”試點的擴大,3G市場的強勢啟動,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加速推進,新醫改方案的通過,國家發改委出台一攬子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4萬億元投資中占了很大比重的民生項目的上馬,等等,都是促使消費市場升溫的利好資訊。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凜冽寒風中,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保8”的艱巨任務,穩定和繁榮消費市場對於保障中國大陸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至關重要。在提升消費能力方面,要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在培育消費熱點、提升消費意願方面,則要在中高層收入群體身上做足文章。積極發展消費信貸,適度增加閒暇時間,大力發展旅遊消費、休閒消費、文化消費,都是刺激即期消費值得嘗試和尋求突破的領域。同時,不僅要努力促進即期消費的增長,還要注重構建消費增長的長效機制。治標見效雖快但“好景不長”,治本收效雖慢但能解決影響長期科學健康發展的機制問題、體制問題和動力問題,促進形成中國大陸經濟“長治久安”的良好格局。因此,要標本兼治,在保障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前提下,在改善消費環境方面逐漸加大治本力度,著力改善有利於消費增長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社會環境。
著力擴大消費是對破解經濟困局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棋,走好這步棋,消費就能燃起“冬天裏的一把火”,進而盤活經濟全局,打造支撐中國大陸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展望2009年,只要各級政府堅決貫徹中央“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的戰略方針,將相關政策舉措落到實處,消費的平穩較快增長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而隨著消費拉動力的增強,當經濟回暖時,中國大陸經濟將絕不僅僅是速度的回穩、回升,更有內在品質的提高,內生動力的增強,結構更趨優化,肌體更加健康,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走得更矯健。
政策有效 股市最早知道 最快5、6月 陸經濟回春【工商時報09-02-16彭媁琳
曾經在上海負責重組本地股票的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認為,儘管近期全球股市持續下跌,但中國大陸政府相關的救市已經發揮作用,讓滬、深股市不跌反漲,大陸股市的春天已經來臨了。
他也認為,半年後中國大陸實體經濟就會有所反映,最快在5、6月間就能走出低潮。
面對記者詢問,中國大陸股市未來的走勢將會如何時,黃奇帆很好奇的反問:「台灣也關心這個問題嗎?」當然,兩岸經貿關係如此緊密,大陸股市會怎麼發展,勢必牽動著台灣投資人的敏感神經。
1990年代曾在上海重整垃圾股,成功推動上市公司財務透明化的黃奇帆,對於股市的運作自有一套看法與心得。
他表示,去年底上海股市跌到1,700點左右,大家都失去信心了,中國大陸政府即時推動了各項經濟政策,雖然政策的重點是在提振實體經濟、救民生、保就業,但是這些政策在股市上卻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相較於美國道瓊指數從12,000點下滑到8,000點,以及歐洲地區平均30%的跌幅,中國大陸股市在這段時期卻反而從1,700點回升到2,200點,不跌反漲,顯示出各種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已經陸續發揮效果了。
黃奇帆說:「中國大陸沒說要救金融、救股市,可是政策卻在這些面向上產生作用。」
他認為作為先行指標的股市既然已回春了,那麼實體經濟的復甦也指日可待,起碼半年後就能看到成效。黃奇帆表示:「最快在5、6月間,實體經濟就會走出拐點了。」
中國擴內需政策效應顯現 1月消費成長24.5% 【經濟日報09.02.16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大陸1月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4.5%,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指出,中共官方在去年第四季以來推出的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姚堅16日在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元旦、春節兩大節日帶動下,1月中國商品消費「亮點突出」。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食品、煙酒、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8.9%、47.2%和29.2%。
大陸車市受官方減稅政策刺激也出現回暖跡象,1月汽車銷量達73.55萬輛。另,春節長假期間,大陸文化、旅遊、教育、電訊等服務消費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出現明顯增長,顯示大陸民眾消費已逐漸由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
摩根大通:中國經濟 進入刺激消費的階段【經濟日報09.02.18
摩根大通新近發佈的報告認為,中國下一步的經濟刺激計劃將進入刺激消費的階段,近期的訊息和數據顯示,市場情緒出現復甦復蘇,暗示大陸國內需求取得一定的回穩。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證券市場主席李晶表示,2008年11月公佈的人民幣4兆元元刺激方案,只是中國刺激經濟行動的開端。第一階段的措施包括大幅放寬貨幣政策,推出大型基建項目及向有困難的廠商提供稅項優惠。
隨著推動信貸增長的貨幣及行政措施雙管齊下,近期的經濟數據表現理想,也部分反映經濟刺激計劃的成果。但鑑於中國1月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17.5%。中國政府開始認識到刺激消費的必要性越來越大,並且在部分地區推出發放消費券、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的措施。
不過,目前中國的儲蓄率仍然過高,去年年初由於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表現低迷,大陸民眾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下降,從2007年12月底至2008年12月底,大陸家庭儲蓄出現大幅增長。
李晶認為儘管刺激消費方案可以為經濟增長帶來支持,但中國經濟仍然在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外貿及固定投資。李晶預計隨著以消費為導向的刺激方案進一步落實,與家庭消費相關的股票將從復甦的市場情緒中受益。
大陸外匯儲備將用於擴大內需【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09.02.18
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表示,外管局將積極支持大陸擴大內需、增加進口對外匯資金的需要,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融資支援和便利,服務於國家的經濟建設。
關於外匯儲備的運用問題,溫家寶總理在2月1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外匯儲備是人民銀行用人民幣購買的,其對應的是人行的人民幣負債,與財政資金是有區別的,外匯存底應該用在對外貿易增加進口和對外投資上。
新增企業放款 大陸爆炸性成長【工商時報09-02-22陳碧芬
各國央行拯救衰退的2大方法:積極降息、寬鬆通貨,造成各國的市場利率屢破史上新低記錄,市場資金部位跟著水漲船高。但是,能以資金創造經濟效果的企業融貸,從港、星、英等指標國家的情況來看,並沒有想像中的活躍。唯有中國在09年1月率先出現爆炸性成長,新增企業貸款金額較上月成長110%,引來各國的異樣眼光。
自08年雷曼事件發生以來,台灣的企業貸款金額成長緩慢,和台灣經濟體質相近的香港,08年第4季的放款情形,製造業、房地產、批發零售和貿易融資4大項,都出現全年最低的成長率,其中貿易融資僅成長1.8%,和其他3季動輒30%的成長率難以相比較,整體放款成長率較08年6月時衰退了22%。新加坡在08年11月、12月也出現企業放款下滑的情形,主要是受到信用緊縮的衝擊。
日本的情況,則是短期商業的資金調度自08年9月起快速增加,4%的成長率是1992年2月以來的新記錄,日本央行的降息動作頻頻,企業的融資成本近乎是零,日本市場預估此波高潮要到09年的3月才會停下來。可是,中長期企業融資部份,幾乎就沒有明顯的成長,尤其是日本汽車業嚴重虧損,所有長投計畫均暫時喊卡。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指出,目前金融海嘯導致景氣衰退,再加上未來景氣復甦時程不明,使得民間投資意願不振,許多人擔心將產生流動性陷阱的現象,即使利率一再調降,亦無法刺激投資上升,發生市場失靈的問題。
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甚至英、澳在這部份的問題都很相近,出口縮萎影響到企業的債信表現,銀行擔心企業放款會淪為壞帳。英國在08年第4季的存款,出現季成長75.7%,放款的則是負成長42.3%,證明此一論點。「現在確實已陷入流動性陷阱」,王儷容說,公民營金融機構資金過剩,存放利率超低,放款業務亦不順,業者不知新投資機會在哪裡,龐大游資亟需導入中長期投資行列,「政府要出來做!」,用創造外部效果的方式來進行。
大陸的情況,正是政府帶頭的效果創造。08年9月之後,新放款跟著全球大幅萎縮,隨後緩步成長,及至11月時回到第2季的平均水準,約單月新增人民幣4700億元,隨官方擴大內需政策出檯,大型國銀放寬融資條件,12月新增企業融資達7718億元,09年1月跳增為1兆6200億元,中國的例外作法如今也被印度跟上參考,兩國政府有意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扮演加溫的催化角色。
發改委:赴歐採購有相當部分服務十大產業振興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27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共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今日表示,大陸赴歐採購團採購有相當部分是為十大產業振興服務。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劉鐵男在會上介紹了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情況。
在回答記者就有關“大陸赴歐採購團”相關問題時,劉鐵男表示,商務部部長帶隊的一個採購團正在歐洲採購,這點也可以說明,我們沒有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像這種大規模的採購在國際上也是不多見的。他們採購的是我們國家需要的裝備、材料、技術,有相當部分也是為十大產業振興服務的。所以十大產業振興、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包括引進技術、引進必要的管理。
劉鐵男說,採購的主體也是市場的主體,都是企業,它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引進。現在擔心的是什麼呢?我們是開放了,我們要買,是不是一些高新技術還要對我們進行封鎖,設置一些障礙。
劉鐵男: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27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共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27日表示,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介紹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情況。
劉鐵男表示,這十大產業既包括原材料行業,也包括寬口徑的裝備製造、造船、汽車、電子,再加上輕工、紡織屬於消費品領域,直接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還有一個屬於服務業領域,是相對獨立的一個領域——物流業。產業的終端市場無非是兩個:內需和外需。內需又分成生產資料在產業之間的運行,及百姓生活相關的消費。給大家發的背景材料裏都講了。這兩個是分不開的,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就裝備製造業而言,上萬公里的高速客運、核電、常規電力、鋼鐵、煉油乙烯的發展,都對我們的裝備製造業提供了市場需求。
劉鐵男稱,消費品也是如此,紡織、輕工在規模、數量上都名列世界前茅,但是人均比起來我們還是一個低水準,再加上我們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廣大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所以說擴大內需既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外資撤出 亞股全綠 陸股獨漲>中時09-03-03張子嫻
外資持續撤出,亞洲股市昨日同樣受到金融股拖累,普遍跌幅達到約2%至4%,韓股跌幅更超過4%,亞股全臉綠,僅中國股市在溫家寶上周末的「中國經濟復甦論」後逆勢走揚,昨日陸股出現1%至2%不等漲幅。另外,高盛發布悲觀報告指出,亞股恐跌破2008年的低點,且以韓股最脆弱。
從外資動向來看,上周國際資金持續撤出亞股,由於受到美國金融機構是否收歸國有的疑慮影響,國際資金上周在亞股多數出現賣超,總計賣超金額約7.7億美元,其中,外資在台股賣超約2.4億美元,是連續第二周賣超;外資在南韓賣超3億美元,是亞股中賣超金額最高的市場,統計到上周4,外資在印度股市賣超2.1億美元。
檢視2月以來,新興亞洲地區儘管成長動能備受期待,但因為當地貨幣分別走跌,MSCI新興亞洲二月跌幅亦達到6.16%。
但觀察2月份新興亞洲各國,除南韓以外,其餘國家外資賣超金額明顯減緩,並未因為亞洲區貨幣競貶,而有大規模資金撤退的現象。今年1、2月,亞洲國家中外資賣超幅度排第3的台灣,股市表現卻不俗,台股二月份漲幅為全球第二。
摩根富林明JF金龍收成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台股在2月有明顯內資買、外資賣的現象,但因為外資買賣超金額不大,所以內資走向成為關注台股的焦點。
PMI連三彈 中國經濟望春風【工商時報09-03-03康彰榮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11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採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如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強調,中國經濟出現開始好轉跡象,在中國全國人大及政協兩會前夕,里昂證券昨(2)日公布大陸2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5.1,是去年12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反彈,其中出口訂單從1月的39.9回升至44.2。
由於PMI被視為經濟先行指標,儘管2月份仍處於50以下的萎縮指標,但指標持續向上,財經界均認為,數據顯示大陸經濟有望觸底回升,並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是值得鼓舞的數據。
路透昨天引述里昂證券的調查顯示,2月份中國製造業接到的新業務量依舊下降,但降幅已從去年11月的歷史高位持續縮小;來自海外的新業務量與新訂單量仍下滑;職位數量的減幅可觀,但均比1月份的歷史最高紀錄有所緩和。
PMI包括新出口訂單、庫存、產出、就業等11個分類指數,被視為經濟的先行指標。該指數以50為解讀基準,高於50表示製造業處於擴張趨勢,低於50則反映處於收縮趨勢。
里昂2月中國PMI指數雖仍低於50,但已從去年11月40.9歷史新低逐步回升,財經界普遍樂觀解讀景氣正逐漸回溫。
里昂經濟研究部門主管斐思瑋(Eric Fishwick)指出,中國製造業活動仍在萎縮,不過已較2008年底來得緩和。他並表示,雖然1月中國信貸數據出現好轉,但對國內製造業訂單的正面影響有限,新訂單指數的升高,有很大一部分仍是靠出口訂單在推動。
對於2月份PMI的持續反彈,華寶信託宏觀經濟分析師聶文認為,這幾個月PMI出現穩步上揚態勢,是因為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春節後大部分開工,對原來低迷的重工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原來的高價庫存也在逐步的消化過程中,相關的生產也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聶文表示,現在經濟正逐步完成築底,能不能復甦要進一步觀察,畢竟外部經濟很不樂觀。比較樂觀的看法是,經濟如果在上半年完成築底,下半年會開始復甦。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周六(2月27日)在與網友交流的場合中,也透露大陸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顯示大陸經濟開始有所好轉。例如,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發電和用電量都恢復了正成長。溫家寶說:「要隨時準備出手更堅決有力的措施,減少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除了里昂證券推出中國製造業PMI外,中國半官方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也逐月公布大陸製造業PMI指數,今年1月的PMI從去年11月的38.8反彈至45.3。2月的最新數據預期近日即將公布。
中國財政赤字擴增背後的警訊【工商時報社論09-03-05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將於今天揭幕。由於面對經濟的困難年,兩會將審議通過的中國政府財政預算,勢將呈現財政赤字的大幅擴增。此將深刻影響今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市場,乃至廠商的營運生態。即連台商經營,都會受此牽動,因此值得寄予高度關注。
在兩會開會前夕,北京已傳出非正式的數據,指今年的財政赤字金額,將高達人民幣9,5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佔GDP的比重,觸到3%的警戒線,也是中共建政以來財政赤字最多的一年。儘管此一數字,尚需由兩會進行討論與確認,然而,該赤字的直線上升,已成定局。
此一局面的成因,主要是,中國政府今年採取了高度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其手法甚至可說是「近乎激進」。為了應對國際金融海嘯衝擊,保證今年GDP增長率達到8%的水平,中國政府動用了龐大的資源,提振內需、擴大建設、改造產業、挹注民生。不斷推出的重大舉措,諸如四兆元建設計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十大傳統產業振興等等,一項接一項,未來並將層層加碼,彷如「連下十二道金牌」。而這些項目,大都要政府財政投融資來作支撐、引導,其所造成的財政赤字水漲船高,非常容易理解。
中國財政赤字的大增,其效應有正有負,堪稱為「兩面刃」。在正效應方面,它強力宣示了中國政府振興經濟的決心,有助激發中外廠商對大陸的投資意願,進而對產業活力、國民收入、國力提升等,帶來實益。這些好處,不勝枚舉,從學理上即可推知,毋庸贅述。
然而,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及經濟結構之特殊,其擴大財政赤字之負面效應,有些是「常理」上所難以掌握的。大陸財政赤字所衍生的實際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中國財政赤字的大增,有擠佔金融資源之虞。由於額外增加的財政支出項目,在在需要配套融資,使銀行體系的信貸資金,擴大流入公部門,導致民間廠商(包括台外商)所享有的份額,相對縮小,不利於經營週轉及擴大投資。而公部門之積極爭取金融資源,亦可能造成利率上升,或該降未降,增加了民間廠商的融資成本。
第二,商場訂單的「政策成分」增加。由於政府財政支出規模膨脹,導致整體市場多了「政策市」的色彩。相當多的訂單,要由政府機關來主導分配,因此,訂單的流向,也多了政策考量。在這種情況下,公營企業較容易成為贏家,民間廠商相對辛苦。
第三,政府當局會更在意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在中國當前國情下,任何財經政策的最高標的,是促使民眾收入普遍、持續提高。今年的擴大財政赤字政策,目標也是如此。因此,今年中國政府會更在意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必然希望工資有所增長,更不容忍廠商苛待員工。廠商對今年的工資成本,要未雨綢繆。
第四,查稅會更嚴格。由於政府要掌握更多財源,稅務機關對廠商的查稅和懲處逃漏稅,尺度之嚴格,將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民間廠商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當然我們主張廠商應誠實納稅,而這也是減壓的最好辦法。
第五,物價上漲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由於財政赤字等同投放巨量資金,再加上相應的金融配套款項,會導致游資過多,使整體物價安定,受到明顯的威脅。今年內若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止跌回漲,中國大陸物價,即可能重回持續上漲的軌道。尤其,去年下半年大陸物價回跌,統計上之基期較低,使今年同期相比,很容易呈現物價上升數字。因此,對大陸物價動向,仍應保持警覺。
以上各項問題,亦值得我政府引為輔導台商之參考。但無論如何,仍應以積極態度,去掌握這一波大陸內需擴大之商機。只是,要注意趨吉避凶,盡量追求「利益最大化」及「風險最小化」。
謝旭人:大陸2009年預算赤字在安全範圍【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3.06
中共財政部長謝旭人6日在北京出席中共兩會記者會時表示,中共官方2009年人民幣9,500億元的預算赤字,是在「安全程度」內,不會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
2008年全球專利商標申請 中國第3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09.03.04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統計,去年受到全球不景氣影響,全世界國際專利申請案約16萬4000件,僅比前一年成長2.4%,2008年前三年平均成長率為9.3%,去年國際專利申請案成長率最高的國家分別為:瑞典(12.5%)、韓國(12%)和中國大陸(11.9%)。
惠譽確認中國主權評等A+【工商時報09-03-06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際機構現在普遍有共識,中國的經濟成長減緩是歐美經濟衰退的牽連,惠譽國際信評昨(5)日明白表示,中國的長期外幣評等A+,人民幣信用評等AA-,展望評等亦為穩定,與近期大量被降等或展望轉負的其他國家,大為不同,重要是中國經常帳相對強勢。
惠譽昨天同時確認,中國短期外幣評級為F-,國家評級上限則為A+,在新興經濟體中屬於偏強的類別。
惠譽國際亞洲主權評等部門主管James McCormack表示,中國政府的財政部位足夠且強勁,能提供積極性政策,以對抗景氣衰退,可望避免經濟硬著陸的可能。不過,他強調,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間接向中國國營企業借貸,加上大陸銀行融資放款金額急增,會是中國主權評等轉為負向的壓力來源。
對於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惠譽認為,會減緩至5.6%,出現1990年以來最低值,較08年下滑3.4個百分點,惠譽亦不看好中國今年的出口表現,預估全年成長率會下跌12%,是經改30年來最差的表現。至於大陸經濟何時重拾上升的趨勢,端視其他貿易夥伴國家的經濟復甦情況而定。
McCormack指出,由於大陸擁有龐大財政儲備,財政赤字約占GDP21.9%,遠低於A級同儕國家之均值42%,預計政府還會推出刺激經濟措施,目前所知的人民幣4兆刺激經濟方案,相當於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但未能完全阻止經濟下滑。
惠譽估算,中國09年的經常帳盈餘約有2990億美元,約GDP的6.4%,淨外部信用達2.4兆美元,外匯存底必定持續增加,唯增加幅度放緩,市場預估的2兆美元將是一大必要門檻
大陸「世界工廠」的角色將面臨重大轉型>中時社論09-03-06
大陸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日昨在北京揭幕,由於投資人普遍預期會議有重大利多消息釋出,使得亞太和歐洲股市於前日應聲上揚,一掃連日陰霾,顯示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力今非昔比,在驚濤駭浪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儼然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恰如各界的預期,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大會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十四個令人矚目的經濟數據,大致可用「拉內需、保增長、促消費」等幾句話概括,他宣稱將力爭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維持在八%(又稱保八),這一點各界倒是真是要拭目以待。畢竟中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跌至六.八%,使得今年「保八」的任務更形艱鉅。
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顯示,中國尚擁有一兆九千五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作為家底;儘管今年財政赤字創歷史新高的達九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仍在綜合國力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加上去年十一月公布四兆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今年起陸續推出;以及國務院年初先後提出十大產業振興方案等等,在在說明北京當局力保增長的決心。
然而,歷史終究是殘酷的。中國的改革開放迄今卅一年,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尤其過去五年,中國的經濟增幅、財富增長率、人民福祉、通貨膨脹、貿易順差和外匯存底等主要經濟指標,幾乎達到歷史高峰,不僅國際地位大幅提高,也促進了中國的崛起。但這種難得的際遇恐怕已不可能在未來五年再重現。
對當前大陸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確保成長,而成長的背後卻是怎麼將成長模式有效轉型。過去卅多年的改革開放,把大陸形塑成一個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外需型」經濟型態,一旦經濟衰退,外需緊縮,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立即受到波及。
去年八月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陸的出口增長逐月下滑,去年十一月甚至出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不僅顯示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有其脆弱性,更說明一個缺乏內需動力的「世界工廠」,其實經不起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而未來究竟該怎麼建構「內需主導」型的成長模式,時間相當緊迫,已經不允許北京領導人再虛應故事,溫家寶年前夕間華髮,愁苦滿面的心結,即在於此。
有人也許會問:大陸去年底公布四兆元經濟刺激方案,難道無助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沒錯,這四兆元的刺激方案僅滿足「投資需求」,並不包括「消費需要」,而後者需要針對性的作為才能達到。對大陸來說,成長模式的轉型恐怕是繼卅年前改革開放後,再度面臨的一次抉擇難關。
溫家寶日昨在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一口氣談到多項「拉動內需」措施,並緊緊扣合民生議題,列出明確的「時間表」,似乎是告訴民眾政府不按表操課,可以唯他是問!這些措施包括:今年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扶貧對象及於四千零七萬人;教育方面確保今年底九五%以上的學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學習;今明兩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人平均每年成長一○%;交通方面則是到明年底完成全國鄉鎮和東中部地區的道路改善,以及西部地區公路網絡的建設等。
此外溫家寶也承諾今後三年內由中央財政支持建設五千所中心鄉鎮衛生院、二千所縣級醫院和二千四百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爭取用三年時間解決七百五十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以及二百四十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並爭取三年內基本解決農村「普九」(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債務問題。
可以說,上述措施可謂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結合內需和民生議題的最大手筆。這些措施都著眼於今年能否度過難關。大陸經濟學界已經提出警語,短期的刺激方案並不一定能確保經濟成長,而需有效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才能擺脫往昔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否則今年經濟即便有些復甦,也不能保證新一輪的發展必然能見到曙光。
溫3保→保八、保增長、保就業【聯合晚報記者汪莉絹09.03.05
大陸全國人大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午在北京人大會堂開幕,大陸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未提新的刺激經濟方案,仍堅持今年的「保八」目標,全國財政赤字將達九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四兆七千五百億台幣)。
去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大陸當局已連續公布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方案,包括四兆人民幣的投資計畫、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央一號文件「農業廿八條」等。原先外界盛傳,為進一步擴大內需,溫家寶今天將會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方案,或調整「保八」目標,或提高新增就業機會,這些相關傳言,上午證實,統統落空。
溫家寶的工作報告以「保增長、保就業」為主軸。他提出,今年大陸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八,城鎮新增就業九百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百分之四點六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百分之四。
溫家寶解釋說,提出百分之八的增長目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發展和能力。他說,中國大陸要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對於外界對「保八」目標的質疑,溫家寶特別在報告中強調,「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落實有力,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針對今年的擴大內需方案,溫家寶表示,面對金融危機,大陸將大規模增加強政府投資,實施總額四兆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一兆一千八百萬億人民幣,實行結構性減稅。
在財政赤字部分,溫家寶表示,「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七千五百億人民幣,比上年增加五千七百億;同時,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二千億債券。全國財政赤字合計九千五百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以內」。
溫家寶強調,今年大陸政府工作的原則是,「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新「廿四字原則」,把擴大內需擺在第一位,也要求對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提出更多辦法。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今天上午開幕,預計於十三日上午閉幕,會期八天半。外界猜測縮短會期與西藏情勢有關,中共官方則強調是為了「節約」。十三日上午,溫家寶將依慣行舉行年度記者會,親自回答外界關心的問題。
刺激經濟?看「一攬子計畫」效果【聯合報記者李春09.03.06
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共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帶領全民度過難關,格外受關注。綜觀這份報告,首度詳列經濟指標和數據,具體部署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以大規模、大範圍、大力、大幅度的「四大定位」,提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畫,完成溫家寶「要向人民說清楚」的承諾。
兩會前,世界多個主要經濟市場均傳出溫家寶報告要提出「刺激經濟新方案」,影響主要股市、油價波動。這種說法,來源複雜,有人認為是因誤讀中共官員的言論,有人認為是外資基金借勢炒作,還有人判定是中共領導層有內爭所致。
不管成因為何,結果是一個大誤會。因為溫家寶和他的財經班子制定的計畫,還沒向全國人大會議提交,未經法定程序批准,怎麼會再緊急定訂新法案?
北京的溫家寶,不是華盛頓的歐巴馬,他在人民大會堂提交的報告,不能像歐巴馬向國會山莊提交的方案那樣,緊急制定,朝令夕改。溫家寶昨天提交人大代表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去年秋天開始安排,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認,一個方案一個方案陸續出手,直到這次會議前夕,全部準備完成;經中共最高領導層批准,再將「一攬子計畫」提交人大會議審議,經人大「決定」的法定程序同意後實施。
也就是說,溫家寶的刺激經濟方案,不是不調整,而是一定會調整,但要看這回的「一攬子計畫」實施效果和反應,以及內外情勢的變化,再作出適時調整。若是涉及重大調整,還要經過中共領導層全同意,以及人大常委會批准。
所以,如有調整,適合的時機是「一攬子計畫」實施一個階段後再說
政策眉角》拉抬國貨 擴內需躍第一【聯合報記者李春09.03.06
大陸國家發改委昨天提交計畫報告中,有些看似不大起眼的政策安排,如「落實購買和使用國產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優惠政策」,這些可能不被注意的表述,卻展現當局擴大內需的急切情況。
購買和使用國產設備將享有優惠,與擴大內需的政府工作第一原則緊密相連。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的經濟方針,排名第一的是「保增長」;三個月內,中共領導層在會商中,以「政府工作原則」為名,重改方針,把排在後面的「擴內需」放到第一位。
「擴內需」放第一的理由,除了為「保增長」留點彈性外,更重要的是強調邏輯關係;在今天現實的狀況中,外需萎縮,投資拉動力有限,只有擴大內需,才能穩定經濟,也才能保住增長。
按溫家寶的要求,擴大內需主要有四大內容,即擴大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包括網路漫遊等新型消費;保持投資增長和優化投資結構,要出台引導社會投資的優惠政策;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加快推進地震災區重建。
數據說話 經濟難樂觀【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3.11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幾個數據,包括2月CPI、PPI、原油價格及大陸70個大中城市房價表現,均是呈現下滑態勢。
儘管大陸國統局出面闢謠,大陸距離通貨緊縮還相當遠,但外界還是忍不住認為,大陸通縮壓力已來到。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透過評論文章自行把脈,儘管2月CPI 、PPI數據雙降,但大陸經濟距離通貨緊縮還是遠得很。
官方觀點如是,民間觀點有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等人認為,大陸通縮壓力已經浮現。
左曉蕾認為,價格指數負增長與市場預期一致,甚至這個月乃至第一季的價格指數都會呈現負增長。PPI下降意味工業品市場企業利潤受到影響,恐將大大降低企業的投資意願,也讓大陸經濟不容樂觀。
去年1、2月,大陸CPI均在7%以上,站在歷史新高點。今年大陸經濟遭逢國際金融海嘯襲擊,拿今年和去年數據相比,自然拉大降幅。
若是今年3月起,大陸市場有機會因提振內需市場出現價格反彈,就可說明大陸經濟沒那麼危急了。
中國經濟不應再過度倚賴「大興土木」【工商時報09-03-14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已於昨(13)日閉幕。本次會議,確認了「擴大內需」、「保持增長」、「振興產業」、「關注民生」的政策方針,並通過了因應金融危機的「一籃子計畫」,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穩定發展,定可逐漸顯現效益。然而,我們深入檢視會議公布的相關文件後,發現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有過度倚賴硬體建設之傾向,相對上較忽略軟體建設,並有可能重演上一階段的「大興土木」經濟發展模式。這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品質,乃至台商經營環境的良窳,均有深遠的影響。
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肆虐以來,中國各地的「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支撐與擴大GDP的骨幹脊樑。其中,道路橋樑、樓堂館所、重工大廠、住宅小區等類工程項目,遍地開花,聲勢浩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蔚成中國經濟活力的象徵。
那時期,中國各地方的領導,每愛向外來訪客誇示:「本地已成了一個大工地」,其言下有得意,也反映出地方官偏好「收效快」、「看得見」的硬體建設,因它容易看到政績,推升GDP也迅速。甚至,很多地方對投資項目不加選擇,來者不拒,因而放進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材的項目,導致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產業能耗偏高問題,且均尾大不掉。
經過這幾年來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目前已實現「數量」的飛躍,接下來理當追求「數量與質量並重」,促成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然而,在本次「兩會」中,來開會的各地方領導人,或受中央政府「保八」意志強烈的影響,紛紛為本地增長競開數字,有的喊「保八點五」,有的聲言要「保十二」。漫天喊價,欲在全國範圍中冒尖、出風頭。
而各省市抬高數字的憑藉,普遍是大建設、大工程的老調。如南方某大省,在「兩會」期間,召開了一個省內及週邊的「五大機場會議」,聲言要以交通路網串聯,打造「世界級區域機場體系」。此外,還要在其中一個機場,建設飛機製造基地。人們並不清楚,這「機場體系」、「飛機製造基地」,是否具有長期的效益,或只是地方政府為拉抬GDP的短期行為?類似案例,在本次「兩會」前後,頻頻發生於各省市,也使此期間的中國經濟氛圍,充滿了「大興土木」的氣息。
中國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需要轉向「軟件導向」,即發展新科技、新產業、新產品、新的市場機制,另外還要大力扶持民營企業,徹底激發民間經濟活力。關於這方面,這次「兩會」之中也有論及,但多屬原則性的表述,至於各省市提出的相關具體項目,並不亮眼,僅是泛泛。
或許是受地方政府卯勁「大興土木」的影響,本次「兩會」通過的「四兆元擴大內需投資計劃」,內容「偏硬」。其中用於四川地震災區重建的一兆元,屬於災後復建之必要,毋庸議論。但其他三兆元,竟有半數,即一兆五千億元,用於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反之,與產業優化、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調整結構技術改造」項目,僅編列三千七百億元,比重只略高於一成。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兆元投資,中央政府只挹注一兆一千八百億元,其餘均由地方政府負擔。地方政府由於要承擔大部分的財務責任,未來落實相關投資項目時,難免以「政績顯眼」、「易於短線炒作」的土木工程為重,相對輕忽「潛移默化」、「造福後代」的軟件項目。連一些名目上為軟件的項目,也可能被改包裝成硬件項目,如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變成「研發中心大樓」的房地產投資。
這種風氣若不加以糾正,則中國經濟可能重回到處是工地的「大興土木時代」。如此經濟模式,本質屬公部門的「自我循環」,台外商僅能做次要配套,難以成為要角。而台外商所擅長的軟件運營,亦無大的用處。這也將使台外商積極搶進大陸內銷市場的行動,遭受頓挫。其未來趨向,值得繼續寄予以高度關注。
中國刺激經濟政策 有效【工商時報09-03-16潘羿菁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對於中國政府提出經濟刺激方案當中改變經濟結構、降低出口依賴度以及擴大內需的作法表示肯定,不過這次全球金融危機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協助,才能度過。
據中新社報導,在中國大陸享有知名度的斯蒂格利茨昨(15)日出席「外灘三號三言舍論壇」公開肯定中國政府提出各項改變經濟結構等政策,中國已經開始直接面對全球金融帶來的影響,針對近期提出的相關政策認為可行。
據人民網指出,斯蒂格利茨曾說,在傳統經濟和以創新為支撐的新型經濟間已經出現分野。然而,「令我有點吃驚的是,現在所有圍繞經濟恢復的討論都只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如果立足於未來考慮投資方向的話,所投入的金錢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顯然他認為中國提出的政策,更能聚焦未來發展方向。
至於這次全球金融海嘯該如何因應?斯蒂格利茨認為,唯有全球需求上升才能從蕭條中走出來,並建立一個全球協調新的貨幣儲備體系、減少對美元的依存度,對各國的經濟健康發展也具積極的作用。
溫家寶:4萬億所有專案經過論證 將全部公開監管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3 閻光濤/整理
中新網3月13日電,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日上午在會見中外記者時表示,新增的4萬億投資專案都是經過論證的,而且將會全部公開,全過程接受監管。
溫家寶說,新增的兩年4萬億投資,有些專案確實是原來“十一五”規劃當中的項目,比如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專案是經過充分論證的,是有準備的。
溫家寶指出,有些項目是新安排的,比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我們計畫三年要解決750萬戶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240萬戶棚戶區改造問題,這是新安排的。
“所有這些項目都是經過論證的,而且將會全部公開,全過程接受監管。”溫家寶說。
溫家寶:人們沒有讀懂一攬子計畫的全部內涵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3 閻光濤/整理
中新網3月13日電,3月13日上午,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會上表示,人們沒有讀懂中國所採取的一攬子計畫的全部內涵。
有記者問到,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府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畫。但是我們注意到,您的報告中並沒有像我們預期那樣推出一些新的刺激計畫,這是否意味著這一輪措施運作良好,未來還會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嗎?
對此,溫家寶說,“你的問題很重要。就是一個傳言和誤解,造成了世界股市的大幅波動。”
溫家寶表示,其實,人們沒有讀懂中國大陸所採取的一攬子計畫的全部內涵。
溫家寶說,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們形成的一攬子計畫包括四項內容,就是大規模的政府投入、大範圍的產業調整和振興、大力度的科技支撐和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水準。這四項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它體現了我們計畫的遠近結合和標本兼治。
溫家寶:中國大陸隨時可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政策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3 閻光濤/整理
中央社北京13日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表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大陸已經準備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並儲備充足的「彈藥」,隨時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政策。
11屆全國人大2次會議上午閉幕,大會閉幕後溫家寶循慣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外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為因應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大陸提出2年投入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的擴大內需計畫,其中1.18兆元來自中央政府投資。
溫總定調 刺激方案就一套【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09.04.17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5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檢討第一季經濟表現,認定促進經濟成長的一攬子計畫初見成效,但經濟復甦的基礎仍不穩固。會中確定官方第二季將積極落實各政策措施,並研究儲備政策預案。
這次會議結論意味,先前大陸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第二套經濟刺激方案,將於這次會議後宣布的說法,如今證明純屬此虛烏有。
中共國家統計局昨(16)日公佈,今年第一季經濟只比去年同期成長6.1%,不僅低於去年第四季的6.8%,更創下近十年來最低紀錄。但官方統計也顯示,最新城鎮固定投資與工業生產雙雙躍升,意味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開始顯露效果。
中共國務院辦公廳昨天公佈常務會議後聲明,其中指出,中共官方為擴大內需與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一攬子計畫,現在已初見成效,經濟運作出現積極變化,形勢比預期要好。
會議認為,大陸社會信心提振,市場預期改善,顯示北京當局對今年經濟工作的方針和部署完全正確。
但聲明中也提到,大陸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外環境仍十分嚴峻。國際金融危機對大陸經濟的衝擊還在加深,例如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出口下降幅度較大、工業成長回升乏力及民間投資意願偏低。
有鑒於此,常務會議敲定今年第二季的經濟工作,將持續執行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全面實施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包括落實現有政策措施、穩定進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官方並未完全否決採取後續經濟刺激方案的可能性。該聲明在最後提到,政府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做好預案,有效因應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南海現階段只會繼續推出微調措施,增強市場信心,暫時不會加碼經濟刺激方案。北京當局的想法是,希望把「彈藥」留到第二季,以防經濟一旦再度出現大幅波動時,可以有應變資源防止經濟下滑。
北京當局的想法是,希望把「彈藥」留到第二季,以防經濟一旦再度出現大幅波動時,可以有應變資源防止經濟下滑。
中國大陸2月工業生產年增11% 振興案奏效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2張達智/整理
中共統計局12日公佈2月份工業生產加速增長,較上年同月成長11%,顯示中國大陸砸下4兆元人民幣 (折合5850億美元)拚經濟已然奏效。
中國大陸2月份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月成長11%,相對1-2月合計增幅為3.8%,去年12月增長率5.7%。
本週出爐的經濟顯示,中國大陸出口跌幅打破紀錄,加上消費物價自2002年來首度下滑,反映中國大陸景氣衰退面臨加劇風險。
不過,工業生產成長,加上借貸與投資激增,意味著振興方案,其中包括重點支撐汽車等10大產業,將為中國景氣復甦奠基。
香港亞洲巴克萊資本 (Barclays Capital Asia)中國大陸研究部門主管彭文生對彭博社表示,工業生產開始對振興案作出反應,振興案也帶動投資支出。不過,多項新的工程項目仍在初步階段,加上出口需求持續滑降,工業產出不至快速回升。
統計局12日指出,中國大陸1-2月零售銷售年增15.2%,低於彭博調查分析師預估中值17%。中國大陸去年12月零售銷售成長19%。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已連續6季減緩,恐邁向近20年來最差年度表現。中共政府本週指出,農曆年過後,目前還有近1100萬返回城市的農民工失業。
北車獲392億元世界最高速動車組大單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6 陳恆光/綜合報導
北京鐵路局、中國北車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16日在北京簽署了一百列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採購合同,該高速列車試驗時速將超過四百公里,價值總額達三百九十二億元人民幣。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這批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採取十六輛長編組型式,由四個牽引動力單元組成“八動八拖”結構,持續運營時速三百五十公里,具有世界上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統匹配最優的特點,並可以滿足長距離、大運量、高密度、旅行時間短等運輸需求。
中國北車專家介紹說,簽署的百列動車組全部由國內自主開發製造,整車國產化率達到八成五,明年十月起陸續交付。
據悉,每列動車組由一輛VIP貴賓車、三輛一等座車和十一輛二等座車及一輛餐座合造車組成,總定員為一千零二十六人。
專家稱,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研製,將重點突破速度提升後帶來的基礎性研究與論證問題,帶來的基礎性研究與論證問題,節能與環保問題,舒適度問題,可靠性問題等。同時,還將重點突破高速列車空氣動力學性能、高速轉向架、高速列車牽引、高速列車制動、高速受電弓、高速鋁合金車體、列車網路控制、振動雜訊控制及高速輪軌磨耗等關鍵技術問題。因此,開發研製新一代高速動車組,也將成為新時期創建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
業內人士表示,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自主研發,將有利於培育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各行業技術進步,對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次中國北車採購一百列動車組,也是鐵道部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擴內需,保增長,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具體舉措。
據透露,鐵道部今年還將採購更大批量的國產動車組,進一步拉動內需。
目前,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設計工作已全面啟動。
中移動建置3G 砸7500億【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3.31
中國移動宣布三年共將投資人民幣1,500億元(合台幣7,500億元)建置3G網路,2011年TD-SCDMA(簡稱TD,同步分碼多工存取)將覆蓋全中國大陸,並於三年內爭取到5,000萬用戶。
新京報指出,中國移動將三年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的計畫修改為1,500億元,龐大的投資計畫,對中國擴大內需和刺激經濟成長有正面積極的幫助。
中國移動宣布的TD網路發展計畫顯示,今年將投資人民幣588億元,新建6萬個基地台,此舉將使TD網路基地台總數超過8萬個,可實現網路覆蓋238個地級城市的業務。
上海證券報報導,為擴建TD網路,中國移動已向大唐、中興通訊、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等設備廠商,發出TD三期無線網設備採購招標書,招標金額初步估算為人民幣86億元(台幣430億元),招標結果預定5月公布。
中國移動表示,這次採購的設備主要用於200個城市的TD 網路建設,加上前兩期的38個城市,到TD三期建設結束後,TD信號將覆蓋中國238個城市。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表示,中國移動已要求各地分公司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TD網路建設,第二期新增城市的TD網路也將於今年中全部完成。
據了解,3月初TD-SCDMA網路二期新站選址已經完成,設備安裝率也達六成,若進展順利,今年6月TD二期網路可以投入使用,加上一期所覆蓋的十個城市,屆時TD網路信號將覆蓋中國所有的省會城市、直轄市和計畫單列市。
到2011年中國移動的TD網路可覆蓋全中國,中國移動並計畫三年內爭取發展5,000萬用戶。
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中國大潤發 搶當量販一哥【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09.03.31
潤泰集團轉投資的中國大潤發今年營收上看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2,000億元),有機會追過家樂福,成為中國第一大量販通路。
潤泰計畫與法國歐尚集團合資成立控股公司,申請在香港股市掛牌上市(IPO),若今年中國大潤發營收能順利超過家樂福,不排除今年就完成在港股掛牌。
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全與潤泰新兩家公司分別投資中國大潤發,持股比例為16.7%與10.85%。去年潤泰集團營收500多億元,但中國大潤發營收已達1,500億元,集團總裁尹衍樑看好量販事業前景。
據了解,潤泰與法國歐尚集團已就雙方在大陸合作進行IPO達成初步共識,可能先成立控股公司,以控股公司名義在香港申請掛牌上市,但在大陸市場仍以大潤發、歐尚兩個量販通路品牌同時運作。
尹衍樑對中國大潤發的期許是10年達成百店目標,已在去年完成,第二個目標是在中國大潤發成為中國最大量販品牌後掛牌上市。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2008年中國連鎖百強,中國大潤發緊追家樂福,雙方開店數雖有33家差距,但中國大潤發營收僅比家樂福少人民幣3億元,兩大通路在營業額規模差距已漸縮短,若中國大潤發今年照計劃再增25家店,營收有機會超過家樂福。
中國大潤發在2008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零售業裡,僅次於第一和第二名的聯華超市與家樂福,在中國已是第三大民生消費連鎖通路。
潤泰集團發言人周冠印說,去年中國大潤發開了17家店,營業額約人民幣335.6億元,相當新台幣1,500億元,稅後淨利有人民幣10.5億元。今年預計再開25家店,蘇州第二期物流中心已啟動,今年目標放在超越家樂福。
中國大潤發今年1至2月營收為人民幣75.74億元,較去年成長15%;淨利有人民幣4.88億元,成長25%。
歐德:大陸百貨通路難收款【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4.04
歐德服飾董事長何玉玲指出,大陸一線城市的服飾消費力持平,沒有衰退,但百貨通路從去年底以來,大玩折扣戰,抽取成數加高,廠商毛利大減。
經營20多年服裝行業的何玉玲,早在2001年就開始登陸發展大陸市場,她把大陸總部設在上海,透過上海發展四、五家直營店,近幾年也直接到大陸其他城市開設百貨專櫃,也發展出大陸其他地區的經銷體系。
她觀察,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大陸一線城市的消費力沒有衰退,營收可以說跟去年持平,不過,百貨公司卻從去年底開始,打出買「200送250」等促銷折扣,廠商不僅要配合促銷折扣,得付行銷費用,百貨通路甚至還拉高抽取成數,廠商利潤大降。
跟大陸許多百貨通路打交道,何玉玲深深體會,「大陸市場大,真可怕」。她說,過去大家都稱許大陸市場大,以為很好做,其實市場大像是無底洞,許多百貨通路都很難收到款項。尤其是越北方的陸資百貨公司,經營不規範,每月都會在結帳時挑小毛病,拖延到對帳日,甚至還發生過拖欠數月,竟然被告知經營者換人,帳款很難收回來。
大陸電視購物 亂象超離譜【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5.11
大陸人瘋電視購物,2008年就砸了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500億元),但這個新興市場發展太快,品質參差不齊,光是上海工商局今年第一季就接獲3,075件投訴案件,比去年多了284%,有大陸民眾看電視購物買華碩EeePC,送來的卻是山寨版。
文匯報指出,去年大陸電視購物市場規模超過人民幣100億元,比2007年增長超過50%,若把相關附屬產業的營收也算進去,市場規模高達人民幣300多億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龐大商機讓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衛視趨之若鶩,台灣的東森購物與富邦MOMO也在這兩年搶著登陸。
亂象一 極盡誇張能事
大陸電視購物市場因成長太快,亂象叢生。中國電子商會官方投訴網站「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統計,今年第一季共受理1,515宗電視購物投訴,比上一季多了102%;投訴的產品將近400個,幾乎涵蓋所有熱銷產品,消費者最常抱怨的包括「誇大宣傳」、「產品品質差」及「售後服務缺失」。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你不會相信這是真的!只要拿起電話,它就是你的。快行動吧,你就能看到三天內發生的奇蹟。」大陸媒體指出,晚上打開電視,常會突然被頻道裡語氣誇張激昂的主持人嚇到,但經過主持人輪番洗腦,還是會有不少民眾乖乖打電話下單。
亂象二 專家都很眼熟
但仔細觀察廣告會發現,不少為產品現身說法的「專家」都很眼熟,有一個廣告中以糖尿病醫學專家身分出鏡的「孫仕友」,卻在另一個收藏品廣告中化身為錢幣專家「孫雲」,但轉到保健器材廣告後,同一個人又變成中國男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呂青」,都是找演員造假。
前一陣子就爆發「公爵王手機造假事件」,消費者收到手機後,發現藍牙無法使用、無法開機、按鍵失靈、找不到網路、無法充電甚至爆炸、時間永遠顯示星期日等,負責販售的紅藍國際董事長趙立新被迫公開道歉。
大陸電視購物的售後服務也為人詬病,很多民眾發現產品有問題,撥打售後電話,但不是占線就是沒人接,或一接起來就被掛斷,毫無保障可言。
另參本館:加盟救經濟 直銷族 台灣的服務業
刺激內需投資 追蹤落實【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4.05
香港文匯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共中央上周再派24個檢查組到各地,將以一個月為期,追蹤檢查中共中央今年新增的刺激內需投資項目,意在對下一階段中共中央對應金融海嘯的宏觀調控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據了解,這一輪檢查為期一個月,採駐地檢查和巡迴檢查兩種方式,對投資量大、投資項目多的省市採巡迴檢查,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將是檢查重點。報導指出,中共紀委監督部等部門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下旬,曾派出第一輪、24個中央檢查組,檢查地方落實人民幣4兆元的刺激內需投資計畫的情況。
今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中共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局、商務部等中央宏觀部委,也分別成立調研組奔赴地方,檢查中央系列經濟提振措施落實情況。
在上一輪檢查中,監督部門並未發現新增中央投資用於高耗能、高汙染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並無資源被用於興建黨政機關辦公樓,也沒有發現索賄受賄、貪汙私分、截留剋扣、挪用擠占等違紀違法行為。不過,調查指出些問題,包括部分地方前期準備不足等。
45兆元 陸富豪總資產 我GNP三倍【聯合報記者林琮盛09.04.07
大陸的富豪資產有多少?據大陸招商銀行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今年大陸將有卅二萬人的資產規模,可達到九兆人民幣。此龐大的資金規模,是去年台灣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倍有餘。
理財周刊報導,這份由招商銀行所做的「二○○九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針對大陸的私人財富總量、高端富裕人士分佈等面向,首度進行細部分析。
報告指出,去年大陸可投資資產一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所得人群,高達卅萬人;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兩千九百萬元,共持有可投資資產八兆八千億元。
今年,這群大陸有錢人的數量將繼續攀升,達到卅二萬人,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超過九兆元,約四十五兆台幣。
而台灣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四千億美金、折合台幣近十四兆。大陸這卅二萬「好野人」的資產規模,約是台灣去年GNP的三倍多。
招商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劉建軍分析,這些富人的投資性格,較傾向於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標的,屬於風險趨避者。
這種「穩穩賺」的投資風格,讓這群富人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仍持續獲利。「這些人的可投資資產,去年反而成長了百分之五」,劉建軍說,國際金融危機確實讓他們受了點傷,但並不嚴重,也並未把資金立即轉回國內。
另參本館:爆發戶心態 妖魔化陸資? 暴利富豪團
第一季大陸經濟已觸底 上半年有降息空間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5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建銀國際日前發佈報告預計,大陸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經濟已觸底。報告還預計,通貨緊縮形勢使得央行上半年有降息空間。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建銀國際的報告預計,大陸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經濟已觸底;預計今年全年GDP增速為7.5%;同時,通貨緊縮形勢使得央行上半年有降息空間。
據悉,作為反映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發電量和用電量被認為是未來能否轉暖的風向標。而接近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調度中心的人士透露,3月份各個電網調度中心的資料仍為負增長。其中國家電網3月份調度數同比下降0.7%,3月下旬則為下降2%,此使得一季度用電同比下降2.2%左右。調度中心的用電由於占到整個社會用電的60%-70%,這說明,3月份全社會用電形勢仍不樂觀。
建銀國際的報告稱,大陸政府仍有餘力實施更多政策,以刺激投資和經濟增長。我們很有信心大陸將成為第一個走出陰霾並吸引外資的大型經濟體。
報告指出,由於高於預期的信貸增長和水、電、氣等公共服務部門的價格可能提高,將今年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預估值由-1.5%上調至-0.5%;中國的通貨緊縮狀況可能持續到第三季度末。
因此,央行有下調利率的空間,以刺激私營部門的投資。預計今年上半年很可能降息81個基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至少100個基點。報告並預計,大陸今年新增貸款將達6.2萬億元人民幣。
今年1、2月份,大陸新增信貸分別達到1.62萬億元和1.07萬億元,有媒體援引商業銀行人士的話稱,3月份國內銀行新增信貸總量有望接近1.3萬億元。
此外,建銀國際還將大陸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13.5%上調至18%;出口增速由-4%下調至-20%;消費增速保持9%的預估值。
中國大陸財政赤字還在警戒線以內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3 張達智/整理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大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3日表示,現在來看,中國大陸財政赤字還在警戒線以內。中國大陸經濟能繼續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有足夠的財政收入來源,中國大陸財政不會出現風險。
據大陸中新網報導,3日上午郭田勇接受中新網視頻專訪,在談到“財政赤字”相關問題時作出如上表述。
郭田勇稱,現在來看,中國大陸財政赤字還在警戒線以內。因為從今年財政赤字來看,規模計畫數大概占到GDP的3%,控制在3%之內。而且我們這個財政赤字可以控制一個量,跟西方有些財政赤字並不一樣。西方有些國家出現的財政赤字就是政府實際向外支出這麼多錢,必須要花這麼多錢,比收入要多,所以就形成赤字。我們是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比如說把地方政府發行的兩千億的地方債,也計算在中央政府總的財政收支裏了。同時政府有一些積極性的投資項目,比如說今年要在社保方面,教育方面的一些投資,也是通過財政赤字方式來進行這些投資。或者講,中國大陸財政赤字想往下壓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由於我們堅持擴大內需的政策,使得人為性地要出現一些赤字,這樣使積極的財政政策變得更有力度。
郭田勇指出,從未來中國大陸經濟來看,如果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能夠達到8%左右,或者8%以上的話,那麼我們財政風險應該是非常小的。
現在海外有人擔心中國大陸未來可能會出現財政風險的問題,說現在政府刺激經濟力度特別大,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新開的專案這麼多,未來這些項目是不是具有可持續性?如果這些項目沒有搞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把錢已經掏出去了,同時企業破產又非常多,收不上稅來,中國大陸未來會不會出現財政風險?
對此,郭田勇分析指出,我們花這些錢,建這些專案的目的也是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同時除了政府投資專案以外,中小企業這塊還要加大扶持力度。因為這塊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提供稅收,也能夠解決一些就業問題。其實從長遠來講,中國大陸經濟能繼續保持一個平穩的,比如在8%左右的增長的話,那麼中國大陸財政是不會出現風險,不會出現問題的。因為我們會有足夠的稅源,足夠的財政收入的來源,這樣就對我們積極的財政政策就形成一個有力的支撐。
郭田勇談中國大陸銀行業排名突出:防止出現“虛胖”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3 張達智/整理
針對有媒體報導說“中國大陸三大銀行現在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銀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大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3日表示,西方各大銀行在金融危機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這使得中資銀行在國際銀行排名中地位更為突出。從經營的內核來看,中國大陸銀行業要防止出現“虛胖”情況,這點恐怕跟西方的銀行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
據大陸中新網報導,郭田勇是在3日上午接受中新網視頻專談,解讀G20峰會的意義、影響與成果做上述表示的。
郭田勇首先稱“應當說還是符合這個情況的”。他指出,中國大陸這幾年銀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危機中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一直保持很高的業務增長。而西方各大銀行,無論是花旗、滙豐,這些在危機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一方面有些銀行甚至被分拆,業務出現分拆,同時股票價格大幅度下降,所以就導致它的市值大幅度縮水。這種此消彼漲的情況使得中資銀行在國際銀行排名中地位更為突出。
郭田勇還指出,雖然中國大陸銀行業表面上非常大,但從經營的內核來看要防止出現“虛胖”情況,這點恐怕跟西方的銀行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
郭田勇繼續分析稱,中資銀行還有很多處在粗放型的經營階段。盈利多規模大是得益於中國大陸整體經濟增長率這些年非常快的經濟大背景。但在金融創新上,金融產品開發上,包括金融服務的改善上,可能工作做的並不到位。社會上各方面對金融服務領域、對銀行提出的質疑還是非常多的,這也反應了銀行業未來應該在產品創新和服務改善上還是要進一步來提高。而且國際大銀行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中國大陸銀行業學習的。
大陸14項產品 出口拉警報【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2009.04.08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對14項商品發出外貿監測預警報告,這14項商品近期出口均呈現持續、大幅衰退;其中,鋼材、汽車整車、汽車零件、摩托車、水泥、鋁品,2月出口金額或出口量衰退幅度更達五成上下,顯見大陸當前對外貿易面臨的嚴峻挑戰。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對14項商品發出外貿監測預警報告,這14項商品近期出口均呈現持續、大幅衰退;其中,鋼材、汽車整車、汽車零件、摩托車、水泥、鋁品,2月出口金額或出口量衰退幅度更達五成上下,顯見大陸當前對外貿易面臨的嚴峻挑戰。
大陸海關總署昨天發出「進出口監測預警」的產品包括鋼材、汽車零件、汽車整車、機電產品、摩托車、磷礦石、水泥、玩具、鋁品、鞋、家具、礬土、塑料製品和紡織服裝14項商品。
其中,占大陸出口總額近六成的機電產品,2月出口額衰退22.8%,為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衰退,衰退幅度不斷擴大。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月衰退幅度分別為4.8%、8.3%、21%及22.8%。
海關總署指出,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步入衰退,外部需求明顯衰退,大陸機電產品出口面臨巨大挑戰。海關總並提醒大陸出口商,在當前國金融危機加劇惡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逐漸抬頭,將加大機電產品的出口難度。
大陸出口主力的紡織服裝,今年2月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5.1%,出口額創2006年2月以來新低。海關總署也警告,歐美保護主義抬頭、東南亞國家貨幣持續走弱,都將進一步威脅大陸紡織服裝出口。
還有大陸鋼材2月出口156.2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幅降低49.6% ,汽車零件2月出口金額衰退幅度也達49.9%。至於2月汽車整車出口為1.6萬輛,更大跌66%,為2007年以來單月出口新低量。
為促進鋁產品出口,大陸在2009年12月1日採取下調出口關稅、調升出口退稅率等措施,但今年2月大陸鋁品出口仍進一步萎縮至6.8萬噸,比去年同期大降65.3%,為2002年6月以來最低紀錄。大陸2月摩托車出口37.5萬輛,也比去年同期減少48.4%
對於這14大類商品出口明顯衰退,海關總署基本上都歸咎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競爭對手幣值貶值等三大因素。但在昨天公布的這些報告中,在「建議」一欄內,海關總署全部以「略」字帶過。
金融風暴下 「水煮蛋」票房8成2【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9.04.12
大陸規模最大的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南側小劇場將於五月竣工。
被北京人戲稱為「水煮蛋」的「國家大劇院」,位於人民大會堂西側,總投資達卅多億人民幣,上個月入選為北京新「十大建築」候選名單。今年五月,小型劇場竣工後,內部表演場所將增為四個,分別是歌劇院、戲劇院、音樂廳和小劇場。
位於大劇院中間位置為歌劇院,主要演出歌劇、芭蕾、舞劇,有觀眾席二三九八席;東為音樂廳,主要演出交響樂、民族樂、演唱會,有觀眾席二○一九席;西為戲劇場,主要演出話劇、京劇、地方戲曲、民族歌舞,有觀眾席一○三五席。南側為小劇場主要表演實驗劇碼、小型室內樂,有觀眾席五五○席。
自二○○七年十二月底開幕以來,已有許多國際重量級劇團、知名音樂家到大劇院演出。世界知名指揮家捷杰耶夫、小澤征爾、梅塔祖賓、格林馬澤爾、海丁克、楊頌斯等人,都曾率領國際級交響樂團在大劇院作精彩演出。
運營一年多以來,北京「國家大劇院」的精品劇碼和表演節目,經常一票難求。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大劇院在項目策劃、票務銷售、贊助合作也受到一些影響,不過,演出票房仍保持在八成二左右。特別是世界著名樂團的演出門票仍是供不應求。
大劇院今年將安排六百場商業演出,包括精心策劃貫穿全年的大師系列、亞洲群星系列、室內樂系列、世界古典音樂之旅系列等。今年四月,已安排有世界界著名鋼琴家毛里奇奧.波利尼的獨奏音樂會以及維也納愛樂獨奏家八重奏音樂會等。
為普及北京民眾的歌劇欣賞,下周起將推出為期三個月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節」主題參觀活動,在大劇院內公共空間安排經典歌劇「詠嘆調」段落演出並講解,同時舉行沙龍座談。
另參本館:《當藝術遇上經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289698/20070416064411
北京奧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349499/20071128062112
北京瞭望》經濟小陽春 提防乍暖還寒【經濟日報╱記者李春09.04.13
中共領導層已把繃緊的臉舒展開來,經濟專家也再次滿地找眼鏡,因為首季的中國經濟,「比預期的好」,如何好過預期?一大堆先行數據上周現身,重要的宏觀數據,本周即將出台。
問題不少 喜憂參半
首季經濟數據還未全部出爐,各方不同的評價已現。目前北京的經濟界大致有三類說法,一種叫見底回升,一種叫企穩回暖,一種叫喜憂參半。見底回升不用解釋,最樂觀;企穩回暖留有餘地,但也有不再跌之意,只是暖和升還有區別;喜憂參半,則指目前經濟好消息不少,還難言回升,問題也不少,不見得見底。
由於公布前已掌握整體數據,中共領導層集體會商,定下口徑,大致有三點,一是目前的經濟走勢,比預期好;二是應對危機、刺激經濟的「一籃子計畫」,已初見成效;三是困難還不小,仍要提前預防,積極應對。
放下各方評價以及領導層的定論,伸手測溫,中國經濟應是出現了一個「小陽春」,但當前還要防止可能出現的「倒春寒」。
說中國經濟出現「小陽春」,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但如果準確把握「小陽春」的意思,說的不是那春暖花開的陽春3月,而是那立冬至小雪間的初冬時節,「桃李生華,俗謂之小陽春」。
中國經濟目前也還置身冬天,但目前不少經濟數據,有的已去冷回暖,有的出現花開二度,有的甚至由暖和轉向高溫。
中國經濟數據最值得重視的,是三大官方機構的數據,包括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報告、國家統計局的宏觀經濟數據。
因應目前的經濟狀況,社保部的就業數據、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相關數據,也受到關注。
三大數據 關注焦點
上周數據陸續公布,本周進入數據發布的高峰期。目前各方最關心、也決定經濟走勢定位的數據,主要有三,即經濟增長、進出口與消費。
按目前北京傳出的消息,經濟增長才是「好過預期」的主要代表,比去年第四季要改善。至於消費方面,數據已由「較難看」轉為「過得去」,出現好苗頭,如汽車銷售和房地產銷售回暖,但總體看仍不理想。
如果首季整體經濟數據好過預期,並由「小陽春」轉而迎春,則現在不僅要等待迎接經濟回暖,還需要防止經濟「倒春寒」出現。
如果說「小陽春」是冬天裡的春天,則「倒春寒」是夏天裡的冬天。中國北方的春季後期,最易出現氣溫猛降,持續寒雨,冷空氣進襲等現象,文人說是「春寒料峭」,百姓稱為「倒春寒」。
中國經濟傳統上易在第二個季度中,出現「倒春寒」現象,多次「宏觀調控」、「治理整頓」等,都在第二季度出現。中國經濟又極易在危機後的復甦中,出現「倒春寒」,這方面曾有歷史紀錄。如按官方認可的「止跌回暖」評估,中國經濟首季經濟出現向好之勢,按道理第二季度應該是趁熱打鐵,趁勢而上,各方面至少比首季還要好些。但此時不能不保持警愓,中國經濟有可能出現「倒春寒」。
防倒春寒 兵分三路
中國經濟「倒春寒」,可能來自三個方向。首先是國際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加深,如此怎能不影響中國經濟;其次是中國經濟問題最大的是就業,雖說最困難的大學生就業是第三季的事,農民工就業第二季度就是關鍵;第三是所謂後勁乏力,「一 籃子計畫」人民幣4兆元的投資,希望帶動地方和社會,一旦地方投資乏力,社會投資冷落,中央政府的獨角戲,唱不過3個月、半年。
喜迎「小陽春」,真得認真預防「倒春寒」。要不怎會有玩笑說,中國可能是全球復甦走出危機的第一個,也有可能是全球危機中倒下的最後一個。
美生技新藥錢快燒完 大陸趁勢崛起【工商時報09-04-24 張令慧
受到金融海嘯襲擊,長線資金不肯進場,美國生技新藥公司普遍面臨錢快燒完的問題,相對中國大陸的創投基金則快速崛起,等著揀便宜貨。
浩理生技董事總經理李世仁指出,台灣要快速發展生技產業,也應當掌握這一波浪潮,尋找併購美國生技新藥公司的機會,李世仁並提醒,這樣的機會大約只有3年。
太景生技資深副總經理葉海川指出,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很多生技新藥公司都面臨錢快燒完窘境,但長線的投資資金卻因為在受創於這一波的海嘯,沒有辦法挹注新的資金進入到這些生技新藥公司。
正因為美國的生技新藥公司很多都缺錢,李世仁說,現在說不定只需要幾十萬美金,就可以買到生技新藥公司,經過一些資源的整合與投入後,可能有機會創造出不錯的生技公司。
事實上,中國大陸近來有許多從美國學畢回到大陸成立創投基金,生策會副執行長賴博雄說,這些大陸的創投資金規模少則有1億美元,多則有5億美元,加上這些經營者都瞭解美國的生技產業,因此,正準備運用手中豐沛的資金到美國大揀便宜貨。如果給中國大陸幾年的時間機會,大陸很有機會趁著這一波的收購,在全球的生技新藥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因此,台灣不能再溫水煮青蛙,否則很有可能只要幾年的光景,生技產業的發展就會落在中國大陸之後。
《景氣急凍的慾望城市 醫療篇》 醫院裁員關門大吉>中時09/02/10王良芬
幾乎所有景氣專家都認為,醫療業是抗經濟衰退的主流行業之一,但隨著美國經濟兵敗如山倒,成千上萬的民眾失業之後,接著失去醫療保險,各地醫院開始感受到陣陣寒意,病人和保險公司延遲給付,急診室的呆帳高築,許多醫院破產關閉,尚在掙扎的醫院大幅裁員,或是減少門診的日子。
海嘯狂襲 金飯碗也不保
史帝夫醫生說:「醫療界已出現失業潮了,光是新澤西的紐瓦克這城市,就有五家醫院關門了!」《華爾街日報》不久前才引述專家說法,在景氣蕭條大環境下,醫護人員是最有保障的工作。史帝夫嗤之以鼻,「這些專家都是些蠢蛋,不少醫院都已經歇業了,他們竟然視而未見。」
史帝夫是新澤西大學醫院的急診室主任,畢業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又在哥倫比亞拿到博士,同時具有MD和PhD的名校學位,原是以為金飯碗的醫生工作,如今在這一波的金融海嘯摧毀下,任職的醫院將申請破產保護,他和許多同事一樣,趕緊四處送履歷表,希望能找到新工作。
而和新澤西一河之隔的紐約市,光是布魯克林區,至少有九家醫院已關門大吉,當地的病人都湧向剩下的幾家醫院,醫生每天從早看病人到半夜,病人抱怨醫療品質差勁,醫護人員都精神透支,但是當局實在拿不出辦法。
來自台灣的護士傑美在長島一家醫院服務,她表示:「醫院預算吃緊,因行政人員、營養師、清潔工多被裁員,留下的人被迫分攤額外工作,醫生得處理文書、追蹤保險給付,護士得換床單、掃地,日夜累得苦不堪言。」
人力緊縮 醫生護士打雜
金融危機首先重創了美國醫院的資金和投資,醫院因為信貸緊縮加劇、借貸成本增加,以及投資損失慘重,導致經營舉步維艱。而隨著全美經濟衰退,越來越多的失業人口沒有醫療保險,要不是看病不付帳,否則遲遲不上醫院,直到拖成重病才就醫,這些都讓醫院成本增加、收入劇減。
此外,保險公司本身也因沉重財務壓力,時常故意延遲給付,或著緊縮給付範圍,造成醫院、病人和保險業間爭議不斷,醫院總是被迫吞下呆帳。至於無收入或低收入者的政府醫療補助,更是杯水車薪,無法彌補鉅額的醫療和技術費用。夏威夷州因實施強制保險,幾乎所有醫院都陷入困境。
加州在全美這波經濟風暴下,可謂一級重創災區,許多醫院早已申請破產保護,而公立醫院更是無以為繼,州長阿諾為了解決龐大赤字,下令雇員從二月起,每月無薪休假兩天,換句話說,加州公立醫院每月第一和第三個星期五關門,該計畫將實施十八個月,盼望十八個月後,能改善包括醫院在內的加州各部門財務。
省錢第一 偏方草藥竄起
在資金短絀的困境下,醫院首先拿官方補助開刀。羅德島州決定取消低收入父母的健保補助,新澤西州刪減了醫院的慈善醫療基金,銀髮族眾多的佛羅里達州則凍結了療養院的預算補助。
許多醫院相繼倒閉後,醫生何處去?家庭醫生羅夫說:「私人診所的風險更大,許多人為了省錢,不看醫生改改買成藥。」不孕科醫生彼得眼看上門求診的病人稀少,決定改行從事藥品、醫療器材進出口。他嘆氣說:「景氣不好,人們不再熱中人工受孕。」
除了超市上架的免處方成藥外,美國人開始學嘗試亞洲的偏方,草藥等另類療法在經濟蕭條之下,反呈逆勢成長。據統計,自經濟衰退之後,全美的草藥商、營養補充劑比一年前成長了十%,很多數消費者說,因擔心無法負擔傳統醫療費用,促使他們嘗試另類療法。
另參本館:假癌症之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816009/20070912062151
中國在 WTO 戰中逐漸走向成熟【富比世09/05/13 Tina Wang】
在重大的文化轉變過程中,中國在向 WTO 提起訴訟方面正逐漸變得氣勢凌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之下,美國或許會發現自己上 WTO 法庭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
在重大的文化轉變過程中,中國在向 WTO 提起訴訟方面正逐漸變得氣勢凌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之下,美國或許會發現自己上 WTO 法庭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
中國羞於向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的最高法院對其他國家提起訴訟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學者和律師表示,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下出口行業的不景氣和不斷強化的保護主義,中國政府在針對美國提起 WTO 訴訟方面將變得更加從容而積極。
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態度上的一種重大轉變——從視 WTO 爭端為雙邊外交的失敗,轉變為將 WTO 爭端解決機制作為一種極為有用且必不可少的外貿政策手段。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在 WTO 中一個更為成熟的原告身分,也是其在今年這種全球經濟秩序下不斷提升的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大學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國際法教授兼副院長 Chin Leng Lim 表示:「似乎中國在 WTO 的貿易爭端正成為其外貿政策中積極的組成部分。如果我是 Claire Reade(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中國貿易執法首席法律顧問),我就會非常擔心,因為中國現在也開始起訴了。」
中國於週五就美國因健康方面的擔憂限制中國雞肉進口向 WTO 提起訴訟。1月份時,WTO 首次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就中國起訴美國對中國產鋼管、越野輪胎和複合編織袋非法徵收關稅一案進行裁定。「中國政府在處理 WTO 相關爭端中變得愈發自信,」香港中文大學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法律和貿易學者王江雨 (Wang Jiangyu) 說。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這在心態和策略方面都是不小的轉變。政府智囊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際經濟法副主任劉敬東表示,自中國2001年加入 WTO 的這些年來,中國政府更傾向於外交和雙邊談判,而不是提起法律訴訟。劉敬東說,採取起訴另一個國家這種特別手段,在過去意味著外交失敗。劉敬東曾在全球貿易問題方面與中國商務部和其他政府官員密切合作過。
Lim 表示:「對於一個東亞國家而言,透過起訴處理外交事務是文化上的一種轉變。東亞國家基本上不喜歡起訴其他國家。轉變這種思維模式需要很大的努力。」
研究人員表示,早些年,中國在發現美國和歐盟向它提起訴訟時就會迅速回避。例如,2004年,中國直接就美國向 WTO 提出的一項有關中國透過徵收積體電路進口稅非法支持國內半導體生產商的訴訟達成了和解。這也是中國回避的第一個 WTO 爭端。之後中國還就其他兩項重大案件達成了和解,它們分別涉及2004年至2006年間中國向歐盟出口焦炭以及中國對美國牛皮卡紙徵收反傾銷稅。Lim 說:「中國給人的印象就是不願意打官司。」
劉敬東指出,WTO「有權審核我們的內部事務和法律條令」,這是中國政府所要面對的問題。王江雨稱,中國政府對那些針對中國提起的貿易訴訟感到非常不悅,極力為自己辯護,而不是把它們當成一種法律事務來看。Harris Moure 律師事務所駐青島合夥人、對中國法律有30年研究經驗的 Steven Dickinson 說,過去中國政府的態度是「這些都非常荒謬可笑。我們不會理會」。
然而,一場至關重要的汽車零部件案成為了轉捩點,分析人士表示。在這場官司中,中國於9月份敗給了美國、歐盟和加拿大。這是中國第一次遭受重挫。
WTO 的裁決稱,中國非法向在國內裝配汽車的汽車生產商徵收汽車零部件進口稅。Lim 說:「人們都想知道中國為什麼會在這場官司中鬥爭到底。」各方向 WTO 提起這項訴訟後,各國在正式磋商階段試圖透過協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中國卻並沒有在此期間達成和解。為了審理這個案件,WTO 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結果中國輸了這場官司。之後中國又向由成員國審判員輪流主審的上訴機構——WTO 的最高法院上訴,但還是以敗訴告終。
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鬥爭也同樣艱難。中國對美國提出的反盜版不力控告進行了積極的辯解,在指控中,美國指責中國法律在打擊制假方面的力度不夠。1月份,WTO 最終拿出了一份折中的裁定:同意美國提出的中國必須保護國家審查人員禁止盜版的版權內容且必須對盜版做出刑事處罰的要求,但 WTO 同時也稱中國對盜版的刑事處罰並非過於不力。王江雨指出,中國已經從極力辯護的態度轉變為根據 WTO 規則進行更加自信的辨述。
中國為什麼做出了這一徹底轉變?其中有諸多猜測。隨著中國新一代政府官員將 WTO 爭端解決程序視為一種技術手段而非西方法律體制霸權,中國政府的文化觀念或許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認為自己充分瞭解如何利用 WTO 訴訟程序來鞏固其經濟優勢,認識到不應該放棄那些有著重大意義的案件,尤其是在全球需求急劇下降的時候。
「中國已經從 WTO 體制中獲益匪淺」,同時也應當在 WTO 面前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劉敬東表示。「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如果我們不爭取這些權益,我們將蒙受巨大的損失。」
「中國的觀點是『想一想,就能夠雙管齊下,我們可以主動提出訴訟,而不是單純地對針對我們的控訴進行辯解』。這是一種新的態度,也是一種正確的態度,」Dickinson 指出。另一個出口大國日本也在上世紀80年代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日本的出口在全世界都面臨壁壘,因此不得不學會如何提出訴訟,Lim 和 Dickinson 補充道。
正如在 G-20 峰會中表現出的自信那樣,中國還希望向世界證明,中國是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一支領導力量,中國將在現有的規則和機制下開展貿易,中國能夠做得很好。
由於出口驟降,大型國有企業也向中國政府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要求政府進一步保障它們的利益或代它們提起貿易訴訟。今年中國向 WTO 專家小組提起了第一項訴訟,保護國內遭受全球經濟危機沉重打擊的鋼鐵龍頭,這不並是巧合
國務院:經濟回春 別太樂觀【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5.22
中國大陸對經濟復甦的樂觀態度逆轉,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與美林及瑞士信貸等兩家外資,昨天異口同聲地警告,大陸經濟復甦力道不足,短期內大家不能對經濟過於樂觀。
更糟糕的是,衡量製造業狀況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未來幾個月可能面臨50保衛戰,若低於50則意味製造業活動正在萎縮,反之則為持續擴張。
路透、彭博資訊及新華社報導,李克強昨(21)日在財政一場座談會中表示,儘管中共官方的人民幣4兆元經濟刺激方案初見成效,現在就斷定經濟已經復甦還言之過早。
李克強說:「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經濟復甦過程可能是曲折和複雜的。」
報導指出,由於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再重申,在大陸全力走出經濟下坡之際,信心的重要性更為重要,李克強這番談話非常值得外界注意。
此外,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連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昨天公佈「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其中提到隨著北京當局「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措施逐步到位,預期從去年10月以來就維持個位數的工業成長率,可望在下半年提高至10%以上。
但報告中也提及,當前工業全面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影響工業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和困難比較多,工業運行的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工信部總工程師、運行局局長朱宏任說:「由於當前外需環境並未改善,經濟下滑使產能過剩的問題更加突出,所以當前要慎言經濟到底,寧可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些。」
無獨有偶,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大陸經濟活動似乎在4月下半月更為疲軟,這股趨勢到了5月更為明顯。
陶冬說:「中國經濟復甦仍在推進,但步調可能不如許多人希望的那樣強勁。這股步調不僅減緩,在有些產業甚至反向而行(衰退)。」他預期,有時被視為經濟領先指標的大陸PMI,未來幾個月可能降至50以下,意味製造將萎縮。
大陸節能補貼 拉動2.5兆消費【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5.22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宣布,將以財政補貼方式,推廣涵蓋空調、冰箱、洗衣機、平面電視等十大節能產品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預估,未來每年可拉動高達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消費需求,同時省電750億千瓦時。
發改委昨(21)日晚間以公布解振華日前接受人民日報專訪稿的方式,宣布這項規模更勝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新刺激方案。解振華表示,大陸是家電生產和出口大國,對國民經濟影響大,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主要是透過財政補貼,鼓勵民眾盡量消費節能產品,希望可以同時達到擴大內需與節能減排的目的。
解振華指出,去年下半年因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的家電產品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後,預估每年可以拉動人民幣4,000到5,000億元的需求,不只有效拉動消費,也能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此外,隨著大陸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陸家用電器擁有量快速增長,但高效節能家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始終徘徊在5%到15%。解振華表示,實施惠民工程後,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占率可望在2012年提高十至20個百分點,達到30%以上,也促使企業加快提升節能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解振華強調,惠民工程的意義不只是拉動內需與改變產業結構,也會惠及百姓,幫全民省錢。因為一般來說,高效節能產品比普通產品貴,但在惠民工程補貼之下,消費者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節能產品,不但省了購買成本,未來也能因為產品比較省電,進一步享受省下電費的優惠。
至於最關鍵的節能部分,解振華粗估,實施惠民工程後每年可以減排7,500萬噸二氧化碳,還能省電750億千瓦時,相當於少建15個百萬千瓦級的燃煤電廠。而且因為家電業屬於勞動密集產業,產業鏈長,擴大高效節能產品消費後會帶動企業投資與行銷、物流、售後服務等內銷網路,可望擴大就業機會。
至於惠民工程究竟如何補助,解振華指出,惠民工程為期三年,補助對象包括所有的節能產品消費者,產品則涵蓋能效等級一級或二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電機等十類產品,也包括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此外,為了方面消費者,並加強監管,惠民工程採取間接補貼的方式,也就是政府直接補助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消費者看到的已經是補貼後的優惠價格。
另參本館:綠能產業(一) 綠能產業(二)
北京觀察》中國特色的豬肉經濟學【經濟日報記者李春 2009.05.25
踏入春夏之交,向來是中國的敏感時期。經濟的敏感點,則在對經濟走勢的判斷,好不容易不再爭議「觸底」說、「回暖」論了,「二次探底」說卻又泛起。中國經濟會不會再見一次底,有沒有實力再沉一次底,是一個艱深的話題,中共的最高智囊機構正努力調研。
其實研究一些不那麼複雜的話題,也能得到結論,比如「豬肉經濟學」。今年是豬隻的委屈之年,除了在國際上,一度把新型流感的源頭,推到豬身上,專家後來為之平反。而在中國,豬還有新的委屈,那就是牠們的肉不值錢了,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豬肉不值錢也被看成是個經濟問題了。
今天豬肉在中國真的是不值錢了,北京有所謂的「白菜豬肉價」,說的是白菜貴,貶的是豬肉賤,因為一棵白菜價,等於一斤豬肉價,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在過去,人們會大喜,起碼多吃幾頓紅燒肉,但現在有跟豬聯在一起的流感, 人們敢不敢吃肉,令肉價更跌。
經濟危機未解,市場物價非常敏感。所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價格數據,顯示4月豬肉價格下跌28.6%,為歷年最大跌幅,豬肉價格大跌,豬與糧的價格比,已持續下降,接近6:1的警戒線了,這已令當局有些緊張。
為何要緊張?是因在中國,豬肉和豬肉價可不是小事,而是會寫進「中央文件」,會開專門的「工作會議」的大事。而更值得緊張的是,因為中國物價有所謂「豬周期」之說,市場豬肉價格會影響生豬價格,也會影響與之相關的飼料價格,連鎖反應還會影響整個農副產品價格。農副產品的價格,又會影響到整條價格鏈,對中國整體 物價產生影響。
豬價格大跌,有「豬流感」的影響,但更大問題是供過於求。如果因豬肉問題經濟產生起落,豬農生計受到影響,板子要打到調控不力的農業部身上,打到無作為的地方政府身上。
中國經濟最近一個物價「豬周期」起於2006年,當時豬肉大跌價,豬農揮淚殺母豬。結果第二年豬肉瘋狂漲價,由之推動糧價,再推動整體農副產品價,最後是推動物價飆高。2007年5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到陝西考察,提出「豬七點」。其後國務院下發文件,部門召開大小會議,各種優惠、補貼下來,地方以養豬為榮,百姓以養豬為貴,結果就是2008年的豬豐收,以及今年豬肉大降價。
豬多肉賤,肉賤傷農,更不用說還有個豬流感了。在豬肉大跌價下,有的地方已傳出生豬賣不掉、養豬錢不夠飼料錢、殺母豬減損失之說。此風之下,預計一個「豬周期」,又再開始。
現在來研究「豬肉經濟學」,不是擔心中國經濟滑落物價出現的波動,因為雖然地方政府都在暗中漲價,但整體通縮的格局還不易改變,所以物價波動百姓不著急,更不用說政府了。「豬肉經濟學」,要研究的是中國經濟的尾大不掉現象。
為何今天豬肉大跌,主因是生豬存欄太多,為可會豬那麼多,是因農業部根本不去了解市場肉價,不去統計生豬產區的存欄數,溫家寶揮鞭子,農業部跑兩步。到現在豬養得太多了,豬農開始殺母豬了,農業部養一頭豬補貼人民幣百元的政策,還在執行。農業部長孫政才為此就應被解僱。
除了農業部,從省到鄉鎮,還有比豬不少的管豬官。他們同樣也是不會去看農村養豬的狀況,城裡賣肉的行情,照著國務院的文件、農業部的政策、省裡的實施安排等等,一頭扎到黑。
中國的宏觀經濟,比豬肉經濟要更加複雜,但表現差不多,要按市場規律來走,要按供求關係來調,更要因時定策,靈活調控。為何北京經濟界最近議論「二次探底」?不外是經濟走勢不那麼樂觀,令人擔心一季度的「見底」,不是真底,回暖不成,下滑還可能再來一下。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早就定下「三保方針」、「24字原則」、「一籃子計畫」等,為何還問題不斷?關鍵就在於政策的時間落差、層層變 通等尾大不掉的效應,這大概是「豬肉經濟學」最有力的啟示。
大陸科技廠逆勢躥起【工商時報09—06-02李純君
美國商業週刊「2009年度全球IT企業百強榜」出爐,其中因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波及,多數國際科技大廠排名均嚴重衰退,但中國移動、中興通訊與比亞迪等中國科技圈重量級企業卻趁勢集體竄起,顯見在北京擴大內需政策的力挺下,中國科技大廠成了最大受惠對象。
「商業週刊」之「全球IT企業百強榜」新出爐,受金融危機影響,跨國廠商排名普遍下挫,但中國移動、中興通訊、比亞迪、騰訊、愛信諾5家中國科技大廠排名上揚。其中,中興通訊更是惟一上榜的中國通訊設備業者,其去年排名為45,今年上升到39,不單僅僅落後Google和戴爾,更首度超越諾基亞跟思科等國際大廠,成為今年科技圈排名中最受矚目的黑馬。
業界分析,不景氣重創科技圈,終端市場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買氣嚴重衰退,為此,國際科技大廠均遭遇史上最大危機,必須藉由裁員、減薪、放無薪假來因應。但大陸為救經濟,一方面推出家電下鄉等政策,擴大內需市場,一方面又加碼釋出硬體設備更新與安裝商機,藉此將大環境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尤其大陸今年初正式釋出3張3G執照,3家電信業者總計今年將釋出至少上千億人民幣的採購商機,包括進行基地台的設立、3G手機的採購等,讓大陸本土的電信產業業者得以渡過這景氣寒冬。而中國移動跟中興通訊便是當中最大受益者,也因此,可以說是大陸官方養大的企業小孩,目前已是大陸最大的3G網路設備提供商,市佔率達29%。
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通訊不單只靠大陸市場,其逐漸壯大後,近年來也開始走入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適逢印度等地發展正著手要發展通訊硬體,中興通訊也屢獲國際市場大單,而在終端方面也是品牌手機大廠,除在全球累計已銷售上億支手機外,今年首季更在大陸市場宣佈推出40款3G手機。
刺激民間投資 發改委祭20招【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6.14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醞釀推出刺激民間投資20條意見,鼓勵大陸民營資本投入金融、電信等壟斷性行業。20條意見旨在刺激大陸民間資本,追隨政府腳步,一同「拚內需經濟」、確保經濟不降溫。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本月11日,大陸發改委在安徽合肥召集全國各省市發改委官員,討論旨在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20條意見。這是大陸發改委首度召開類似會議,大陸發改委副主任穆虹也在會上裁示,「希望早日推出」。
20條意見明確提出,將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電信、金融、城市水務等壟斷性、公益性領域;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和信貸支持、信用擔保;明確支持民營企業進入科教文衛等非營利性領域;支持拓寬民營企業在營利性行業的投資。
一位發改委官員解讀,大陸中央政府推出的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振興方案,已初見成效,但一些地方卻出現後續專案儲備不足的情況,一旦兩年後,中央新增投資計畫用完,民營投資還沒有起色的話,中央能實施的宏觀調控手段空間就很小了。
大陸國務院曾在2005年推出「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俗稱的「非公36 條」。
36條強調公平競爭、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但民營企業仍在諸多投資領域上有進入門檻。
據了解,20條即是加強版的36條,為了突破昔日政策看得到、吃不著的現象,20條強化了不少協助民營企業發展的配套措施。稍早,發改委也要求各地政府根據自身情況,推出具體的鼓勵民間投資辦法。
浙江省發改委投資處長徐幸表示,大陸中央人民幣4兆元的投資,應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由政府帶動更多民間投資,但今年第一季,完全沒有發揮效果。
也因此,浙江近期已在研擬鼓勵民企與中央企業合作,以BOT方式承攬公共工程。
根據大陸中央檢查組的檢查,截止到4月28日,大陸中央第二批新增的人民幣1,300億元投資中,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僅為30.7%,個別省份,地方配套資金甚至不足10%。
大陸刺激消費 再出招【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 2009.06.24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昨(23日)透露,商務部正醞釀和制定多項刺激消費的新措施,可能包括刺激汽車和家電銷售新政策、調整信用卡費率及下調流通業的電價。
姚堅昨天接受中國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專訪時透露,商務部正在醞釀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但他未詳談更多政策細節。
姚堅強調,今年來中國的個人消費狀況「表現穩健」,5月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5.2%,達到人民幣1兆多元(約新台幣4.8兆元)。
姚堅指出,金融危機開始以來,國際面臨消費萎縮窘境,大陸內需市場卻逆勢而上,全面飄紅,今年前五個月,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6.4%,「充分體現擴大消費政策措施所體現的效果。」
姚堅說,大陸內需成長主因有二,一是零售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大家買東西更方便。
二是隨著國家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居民增加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民眾對消費的信心。
姚堅透露,商務部正在醞釀和制定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為大陸內需消費發展加一把勁。這幾項措施的關鍵詞是「以舊換新」、「商業用電電價」和「信用卡」。
姚堅指出,商務部將在目前推動家電和汽車下鄉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商務部日前已宣佈家電的「以舊換新」政策,卻尚未頒布相關實施辦法和細節,他強調,「完善之後,會趕緊頒布。」
姚堅指出,流通企業的電價要進一步下調,要逐步實現商業用電和工業用電的同價。
同時,隨著消費的現代化,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消費比例正在增長,「怎樣合理設置信用卡消費的卡費費率,也是積極研究和推進的政策。」
大陸媒體傳言商務部可能再開放外資投資房地產,商務部外資管理司表示,外資利用確實在下降,為吸引外資有一定的政策放寬,可能會包括房地產方面,即使包括房地產方面,「也不一定是簡化程序或者放寬限制方面,可能是稅收方面。」
樊綱:救經濟 別瞧不起賣鞋襪【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安妮2009.07.04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3日在北京出席「中國經濟60年論壇」時表示,金融海嘯過後的經濟復甦之路還很漫長,有人認為今年第四季,全球景氣就可望恢復,但他認為,歐美日三大經濟體還會碰上兩年的景氣低迷。
他指出,海嘯過後,世界主要國家的消費率將會降低,儲蓄率會攀高,美國的儲蓄率也許會到6%,甚至來到10%。由於消費習性改變,過去以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的大陸經濟,將面臨輕工業產品出口面臨壓力的尷尬。
他提議,大陸依然是要大力發展製造業,製造業最能吸附大批的就業人口,不過,他反對「產業升級」的概念,現階段大陸需要做的反而是擴充產業結構和拉長產業鏈,「只要天下窮人占多數,低端產業就會占更大的市場。」
樊綱的說法和多數主張包括大陸台商、陸企在內等「中國製造」,都必須升級轉型,才能應對市場更嚴苛挑戰的說法不一致。但他出發點是著眼於大陸仍存在龐大的農民市場,他的一席「不要瞧不起賣鞋子、襪子」,也博得現場大笑。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劉世錦也說,不是所有產業都合適往中高端爬,大陸必須學會放棄,也必須有所選擇。選擇的基礎就是大陸已經有的優勢,不管企業怎麼往中高端爬,但中低端產業鏈仍然是一個有優勢的基礎。
劉世錦圈點了一些未來大陸可能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像是大陸政府直接大量投資支撐的產業,像是軍事工業,航空航太產業,或是具有顯著市場和生產規模經濟優勢的產業,例如,鋼鐵、有色、化工、汽車等。
另外,一些以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為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研發設計能力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例如大陸華為、中興、大唐已投入的電信設備製造行業,也是未來可能重點發展領域。
至於勞動密集的行業,只要具有研發設計、市場行銷、品牌等優勢,也可在後金融海嘯時代,在大陸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周小川:中國將擴大消費【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4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日在北京「全球智庫峰會」上表示,全球經濟不平衡確實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低收入者儲蓄率反而較高,發達的富裕人群借錢過度消費。中國調整的最優選擇是擴大居民消費,並將直接拉動內需,降低總儲蓄率。
新華網報導,周小川說,有人強調中國儲蓄率過高,美國家庭儲蓄率過低,這兩國都應該改革,我們覺得也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周小川說,這些年來大家對這個問題很重視,國際貨幣基金進行了討論,分析重點從國際收支不平衡轉到儲蓄過剩的問題。今年5月美國家庭儲蓄率已上升到近7%,是否能代表持久性的發展,還需進行謹慎判斷。
一般來說,結構調整並非那麼容易,美國還有公共部門的赤字問題。大家特別關心美國健保體制改革,這一改革將決定美國今後總儲蓄的走向。
他認為,中國高儲蓄問題可能國外研究了解不太夠,一般認為中國消費太低,應該增加消費,事實上,中國家庭儲蓄率與GDP之比相對比較穩定,家庭儲蓄占GDP比重保持在20%上下。
周小川說,政府儲蓄基數相對較小,企業儲蓄大幅度成長,在中國的變化中作用比較大,應該看到中國企業儲蓄高是和中國巨大的農村勞動力大軍有密切關係。
大陸內需回溫 復甦添動能【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7.11
大陸海關總署昨(10)日公布最新對外貿易統計,6月進出口額連續第八個月較去年同期下降,但降幅均縮小,特別是進口衰退幅度減至約一成,這結果可能意味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大陸,正在積蓄復甦動能。
大陸6月出口95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4%;進口871.6億美元,下降13.2%。但和上個月相比,分別成長7.5%和15.6%。
「進口跌幅縮減程度遠大於出口,表明中國內需的恢復明顯好於外需。但從全年來看,下半年出口可能會好於上半年,跌幅將逐步收窄。」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因為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被動升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出口在上半年步履艱難。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學家表示,雖然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億元)的經濟刺激計畫,正在拉動大陸的內需,但外部需求始終是中國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短期內中國出口不會恢復增長。
新華社報導,6月貿易順差為82.5億美元。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表示,國內需求反彈速度超過了外部需求;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中國的投資需求都可能提振6月的進口額。他表示,中國的生產活動正在回暖,帶動原材料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認為,最新數據符合原先預期與當前國際市場的形勢;如果進一步考慮到外部市場好轉、政策時滯性等因素,中國第三、四季的出口形勢將有所好轉。
路透報導,申銀萬國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蓉認為,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恢復情況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且國內外貿企業的訂單短期化現象嚴重,不排除未來出口出現波動。
6月貿易數據顯示,歐盟、美國和日本是目前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各為1,599.7億美元、1,320.9億美元與997.3億美元,也比去年衰退16.6%到23.1%不等。至於中國與東盟、香港與印度的外貿總值,也分別下滑23.8%、24.3%與32.3%。
確認回升 全面調查【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2009.07.11
南方日報報導,大陸信貸政策開始微調的同時,整個宏觀政策的基調不會改變,但是微調卻必不可少。
下周四(16日),大陸國家統計局將會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等宏觀經濟資料。權威人士透露,資料公布後,全國人大財經委有可能在當天召開會議,研判第二季度經濟形勢。 還有消息人士透露,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周二召集數位智囊人物,共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大計。據瞭解,本周二中南海共商經濟的專家包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以及部分部委的高級官員等。
這些參加會議智囊的建議是,鑒於美國及歐洲等已開發國家經濟回暖有待時日,外部需求未來兩、三年仍將低迷,中國已公布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必要繼續保持穩定。但是市場普遍擔憂的通貨膨脹,央行應在貨幣政策上給出適當暗示。
這次中南海「問計經濟」,是溫家寶從山西回來後舉行的。本月4日至5日,溫家寶到山西,調研當地經濟運行和民生問題。至此溫家寶已經連續五個周末,到地方調研。
6月可說是「高層密集調研月」,,短短一個月,北京中央最高層已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的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調研。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經濟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回升的苗頭,但是中央高層選擇此時密集調研,是為了透過對經濟全面摸底,以確認中國經濟是否真的回升。
美國提出加收碳關稅 中國表明反對【中央社2009.07.15
針對美國提出加收碳關稅問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今天在記者會中明確表示中國反對的態度。姚堅同時透露,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中國會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
姚堅說,最近國際上有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了碳關稅問題,這項政策的提出,無論是與世貿組織(WTO)的相關政策、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提出的要求都不相符,「實際上這項政策的背後潛在著借環境和資源問題來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所以我們反對這項政策。」
姚堅表示,這項政策的實施將有損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如果碳關稅政策出台,將可能引起連鎖的貿易報復,不利於克服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目前正在北京訪問,姚堅透露,中美雙方將會討論碳關稅問題。
姚堅說,關於中國和美國商務部長的會談,目前中美之間有很多需要交流的話題,包括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智慧產權保護、禽肉、杜哈回合談判,以及中美貿易中存在的一些持續性的問題,包括碳關稅問題。
姚堅進一步表示,關於碳關稅問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保護環境和資源,而且這樣的政策是不會改變。同時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公平的、合理的國際貿易政策,來促進當前的貿易正常發展,而不是實施貿易保護。」
姚堅指出,美國是中國的第1大貿易夥伴,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8%,雙邊貿易規模大,確實存在一些例如中國享有貿易順差等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貿易順差並不代表貿易利益」,但即使如此,中方也在促進貿易的平衡發展。
在外貿方面,姚堅還透露,中國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目前還在試點階段,商務部正在和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合作配合,研究進一步擴展這項政策的覆蓋面。同時,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會進一步和中國人民銀行及有關部門積極合作,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
陸節能工程 商機逾2兆 【聯合報09.07.18
大陸龐大內需商機又添一樁:節能市場。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官員呂侃透露,今明兩年,大陸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投資需求,將超過人民幣四千億元(約台幣二兆);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投資需求超過人民幣五千億元(約台幣二兆五千萬元),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需求達人民幣四千五百億元(約台幣二兆二千五百億元)以上。
「新華社」報導,在山東煙台市召開的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上,呂侃說,中共正不斷加大節能產品推廣力度,去年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六千二百萬支,今年計畫推廣一億二千萬支。中國積極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對能效等級達到一級或二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等十類高效節能產品,加大推廣力度。
另參本館: 綠能產業(一) 綠能產業(二)
中國上半年貿易大降 投資消費快速成長【中央社 2009.07.17
中國官方今天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3.5%,但固定資產投資卻成長33.5%,消費品零售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16.6%。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上公布上述數據。
李曉超指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人民幣13兆9862億元,同比增長7.1%。
工業生產加快回升,工業利潤降幅減緩。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月份增長10.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個百分點。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2%。
1到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502億元,同比下降22.9%,比1到2月份降幅縮小14.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兆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
李曉超表示,國內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縣及縣以下增長快於城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兆8711億元,同比增長15.0%(6月份增長1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同比加快3.7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下降,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1.3%,農村下降0.6%。
對外貿易持續大幅下降,貿易順差略減。上半年進出口總額9461億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億美元,下降21.8%;進口4246億美元,下降25.4%。貿易順差969億美元,同比減少21億美元。
李曉超表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國民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回升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
中國經濟交出漂亮半年報 後遺症不可不防【中央社 2009.07.17
中國經濟不負眾望,今天交出漂亮的半年報,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達7.1%,在世界經濟一片黯淡中表現相當搶眼。但專家警告,要注意刺激經濟措施產生的後遺症。
中國去年第四季GDP年增率為6.8%,今年首季降為6.1%,第2季增至7.9%,9個月間走出1條「微笑曲線」,回穩跡象愈益明顯。
據中新社分析,半年報亮點頻頻,包括經理人採購指數、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等都明顯回升;發電量和用電量成長由負轉正;財政收入自5月開始出現正成長。
加上股市、樓市暢旺,消費品零售額大幅增長,農村市場加速啟動,市場信心振奮。觀察人士認為,全年實現「保8」問題不大。
不過,中國經濟快速回暖,相當程度是因為政府下「猛藥」帶來的效果。截至5月底,已經下達的公共投資超過5千6百億元人民幣,接近全年預算數的6成2。前6個月,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加33.5%,為近5年來最高。新增貸款達7.4兆元,超過前2年的總和。
專家指出,既然經濟已經走出谷底,「保增長」已非當務之急,當局眼下應當對「猛藥」後遺症有所防範。
據分析,過於充裕的流動性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和資產泡沫,可能是中國經濟復甦之路上最大隱患。短短6個月,中國的放款量已超過歷史新高。若信貸繼續大開「水龍頭」,加上國際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前景並不樂觀。
另外,今年以來,A股再次走出一波行情,漲幅超過7成;京、滬、粵等地部分樓盤價格已超過2007年的歷史高位,資產泡沫的擔憂再度浮現。
市場另一個擔心是,主要靠政府投資帶動的經濟成長可否持續,因為民間投資尚未有效啟動,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遠遜於投資,自發性經濟成長還沒有復甦。
專家認為,當前,反危機政策副作用正日漸暴露,不少政策目標相互衝突。例如中國希望降低進口成本,但大規模的反危機計劃反而造成鋼鐵業熱潮,導致礦石成本很難降低。
財源不足-中國積極查稅 瞄準大企業【工商時報09-07-20李書良
為了增加稅收,中國稅務部門近期正積極進行查稅動作,重點放在大型中、外資企業集團身上,經營領域包含銀行、保險、通信、電力、石油石化、房地產等行業,範圍遍及16省總計60家企業。諸如中國電信、華能集團、華遠集團、建設銀行、深圳萬科等知名大陸企業,全都榜上有名。
儘管中國稅務官員矢口否認這次的查稅行動含有「增加稅收」的目的,但「經濟觀察報」報導指出,許多被查稅的企業負責人與高層管理幹部均不約而同表示,今年稅務機關稽查主要目的是為了財源,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下滑損失。
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逐漸波及實體經濟的影響,中國政府除了一方面大灑銀彈,推出各項振興產業方案因應危機,另一方面也對陷入困境的企業減免各項稅收。但如此一來,卻使得官方面臨著財政收入縮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報導指出,一位接近中國國稅總局的人士透露,今年中國稅務總局稽查局年度任務的稽查目標最初是「保七爭八」,即最低要保有7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稅收,並爭取達到800億元稅收,後來調高成為1,000億元。
為增加財源收入,中國國稅總局於是要求受查企業需根據國稅總局列出的自查提綱,自查2005年到2007年這三個年度的稅款申報和繳納情況,並補交稅款和相應的滯納金。
經過中國稅務部門本輪的「查帳」後,發覺共有高達130.92億元的稅款延期徵收,占企業當期應繳稅款的54%;此外,有部分企業違規享受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減免優惠等。
對於中國政府的查稅行動,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今年6月中旬在他的網路部落格中率先委婉透露了稅務機關查稅的消息。他認為稅務機關目的之一,「大約是看(企業)是否偷稅漏稅,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下降損失。」
另一名協助企業自查的人士也認為,「今年稽查首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因此會找盈利和效益比較好的公司,而以前稽查主要是為了規範企業的納稅行為。」
中國經濟的三道回馬槍【經濟日報╱記者李春 2009.07.20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各方人士再度指點江山,議論風生。從整體上看,中國經濟果然在「一籃子計畫」力推下,按預定的「保八」路徑在走,經濟復甦增長的大格局,也似在掌握中。
但這個時侯,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依然眉關緊鎖,那些主政官員仍舊語多搪塞。反而是人大、政協的常委聽了政府匯報,有點著急。大數字好,大政策不變,愁什麼、又急什麼?關鍵在,中國經濟又出現了「回馬槍 」現象。
所謂「回馬槍」現象,實際上是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宏觀調控難度很大,北京話說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這個問題治住了,那個問題又出現了,而且都是殺回馬槍的老毛病。
中共當局為了止住經濟下滑之勢,決定以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巨額投資拉動經濟,再輔之以擴內需、保出口的政策,令經濟不僅不下滑,還保住了較高增長。但任何果斷的決策,都會有副作用,中國經濟目前的「回馬槍」之憂,就是可能出現的副產品。
中國經濟的「回馬槍」現象,至少有三個最值得留意,首先就是通貨膨脹。自趙紫陽被高通脹和搶購風潮埋下下台的導火索後,歷任總理都不再承認中國有通脹這個問題,而只以「通脹風險」、「通脹壓力」代之。今天也如此,不論是政府當局、還是體制內的學者,都堅決否認通脹可能出現。
但在半年就釋放出人民幣7.37兆元(約新台幣37兆元)的貸款規模下,有粗估以千億美元計的熱錢流竄,資產價格應聲而漲,以糧食和農副產品為主的物價出現波動的可能,通脹的陰霾雲已在聚積中。政府當局為了怕經濟再掉下去,只好容忍這種泡沬式通脹。以目前的走勢,通脹的「回馬槍」,來年初會再度殺來。
再一個「回馬槍」,是流動性過剩和經濟過熱。溫家寶兩任總理的上任之初,都在壓經濟過熱;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前,當局的 頭等任務是治理流動性過剩。危機來臨,經濟下滑,方針大變,局面改寫。出動寬信貸、大投資後,換來了經濟穩定,也帶來經濟可能局部過熱、流動性再度過剩的「回馬槍」。
可能再現流動性過剩的道理很明顯,是信貸規模前所未有之大,上半年改寫歷史後,下半年再怎麼收縮,信貸規模也會超過人民幣10兆元。而經濟局部過熱已經再現。比如大家都認定,大量信貸流入房地產和股市,其中房地產資金至少流進人民幣3兆元,導致各地出現「地王」、「天價樓」。但如果到廣州看看,會發現那些熱銷的「天價樓」,晚上都沒有一絲燈光,那說明什麼?人人都知。
如果說當局對以上兩條「回馬槍」視若無睹,另一把「回馬槍」就要高度設防,那就是經濟的「二次探底」。
當局以大手筆刺激經濟後,有三種可能:一種是走向復甦,一種是沒有反應,一種是大起之後大落,出現所謂「二次探底」。
以目前的經濟增長勢頭,看似「探底」已無回馬可能,但國際大勢難料,風險不能不防。而國內刺激經濟處於新的兩難,再擴大投資埋下隱患更大,擴大消費救不了急,出口拉動今年都無望。通脹的壓力、產能過剩的壓力、就業的壓力,件件都不輕,經濟再沉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看來,宏觀調控又到了反周期行動的關鍵時刻。
大陸打造本土英特爾【工商時報09-07-22李純君
大陸為扶植本土IC設計勢力,決定砸下10億元人民幣,設立一家專精於CPU等PC晶片研發的Design House,這家新公司計畫由中科院主導,主要業務是大陸自主研發的龍芯CPU晶片的研發與銷售,最終是希望能自創一家大陸本土的英特爾。
自2000年起大陸中科院計算所投入PC用CPU晶片的開發,2002年自行研發的第一顆CPU試產成功,取名為「龍芯」,但產品穩定性不佳,因此離實際的大量產與商業總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今年6月大陸更以重金買下龍芯晶片原產家美商美普思(MIPS)的專利。
而大陸對於龍芯晶片的支持還不僅只於此!昨(21)日傳出,中科院計算所計劃成立一家公司龍芯處理器研發及銷售的設計公司,這家新公司的出資者除了中科院計算所外,還會包括天津市政府,而總投資或超過10億元。
目前官方尚未確認成立新的PC晶片設計公司一事,但中科院計算所龍芯研究組組長、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已在近日對外提前透露此事。
胡偉武更解釋,中科院計算所是個研究單位,不能賣CPU晶片,而龍芯夢蘭公司又是做龍芯電腦的,主要業務是龍芯電腦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非直接涉及處理器的研發及銷售,所以需要一家專門做龍芯處理器研發及銷售的公司,這無疑已提前證實此消息的可信度。
對於大陸官方即將設立本土第一家官方控股的CPU等PC晶片設計公司,兩岸半導體圈分析,其實最近這幾年大陸不論中央或是地方都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上不遺餘力。
以IC設計來說,廠商數量最多時可以達到200多家,目前剩下不到百家,幾家頗具規模的廠商像是展訊、大唐、海思等,更是目前最紅的幾家大陸IC設計公司。不過這些本土設計公司,營運主力多半在通訊晶片上,在研發難度甚高的PC晶片上始終沒有展獲。
因此中國官方才會在最近決定加碼對龍芯晶片的扶植,打造一個設計公司,希望有朝一日,這家專門研發販售龍芯晶片的設計公司,能夠成為台灣的威盛,甚至美國的英特爾。
貨幣政策轉緊/捏怕死放怕飛 大陸兩難【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2009.07.28
「捏怕死、放怕飛」,是今天北京當局面對寬鬆貨幣政策何去何從時的兩難。人民幣4兆元擴大投資,搭配上半年7.4兆元銀行貸款,共同撐起大陸上半年7.1%的傲人經濟成長率,卻也為中國製造出新一波資產泡沫危機。
股市頻創波段新高,半年漲幅近八成,大陸房市同樣再現久違的火熱景象。各地爭相冒出「地王」,一度求售無門的豪宅竟開始熱銷,連一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都比金融危機前的去年上半年成長33.4%。
資產泡沫跡象日益明顯,但不少大陸學者形容,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就像開車上坡,正處於爬坡階段,不能輕易放鬆油門,否則車子就會滑下來,因而堅決反對改變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
但金融機構浮濫貸款再不遏止,將擴大資產泡沫危機。若繼續放任金融機構不加區別的大量放款,還會帶來日後的壞帳問題,為中國經濟又埋下另一顆未爆彈。
人行與銀監會近期不得不聯手微調貨幣政策,小心翼翼地未採取過於強烈的手段,只以行政措施加強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核與監管。
為防外界認為大陸貨幣政策即將緊縮,影響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到吉林考察也不忘強調,中國會「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人行分析/大陸經濟回溫 速度超預期【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09.07.29
大陸中國人民銀行昨(28)日在網站上公布第二季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顯示大陸第二季各項經濟信心與景氣指標均明顯回升。報告顯示,經過測算,經季節調整後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季增率折年率高達14.9%,由於季增率會較年增率提早一步,「更即時反映出經濟回暖的勢頭」。
人行根據各項對當前大陸景氣的調查,做出對當前經濟的判斷:「國民經濟恢復速度超出預期,經濟主體信心穩步提高」。報告中也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指出「輸入型」通貨膨帳壓力增加,且因國內需求繼續回升,流動性持續寬裕,也將顯現對通貨膨帳的預期。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中國上半年GDP增長7.1%,第二季GDP增長7.9%。人行調查統計司昨天公布第二季總體經濟形勢分析中,另外提供季節調整後第二季GDP的環比(即與前一季比)數據折年率為14.9%,比前一季高6.4個百分點,這已是連兩季的環比數據持續回暖。
在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部分,報告顯示,由於全球商品市場整體呈現觸底回升之勢,未來大陸「輸入型」通脹壓力將增加。人行對物價走勢總體評估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會在下半年走穩,存在反彈可能」。
人行第二季各項經濟景氣及信心指標也明顯回升。主要包括:第二季企業家信心指數為68.4%,比前一季高出7.2個百分點;第二季銀行家信心指數為40.0%,比第一季更大幅反彈14.4個百分點。
大陸股市繼續回暖,上證綜合指數從第一季末的2,373點升至6月30日的2,959點,大漲24.7%。
人行針對城市儲戶問卷調查也顯示,第二季大陸居民擁有股票景氣指數為52.3%,大幅高於上季的18.6%,顯示大陸民眾對股市回升的信心正在增強。
人行對企業家的問卷也顯示,第二季宏觀經濟熱度指數較前一季上升7.8個百分點至-30.8%,為連續五個季度下降後的首次回升。人行指出,儘管仍處於不景氣區間,但企業家對宏觀經濟偏冷的擔憂已明顯弱化。
第二季企業經營景氣指數比起第一季也上升4.6個百分點至12.1%,結束自去年第三季以來逐季下滑的趨勢。
對於物價走勢,人行預估,大陸物價水平下降趨勢在未來幾個月仍會持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要到今年第三季末才會觸底。
大陸高速公路建設失控 壞帳風險高 >中時09-08-09黃淑嫆
中國高速公路建設「大躍進」!據《華夏時報》報導,高速公路當前建設速度已呈失控狀態。二○○四年,原定於二○三○年前後建設完成八萬五千公里的規畫,在各地方政府各自為政下,截至今年六月止總里程就已約達七萬五千公里。據統計,總里程在二○三○年將高達十八萬公里,比原定計畫擴增逾二倍。
「如果把現在各省規畫都算上,高速公路總里程將有差不多十八萬公里,或許有數萬億資金使用不科學」,中國交通運輸部一位專家表示。據當前公開資料統計,全中國有廿一省計畫到二○三○年使其省內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五千公里左右。
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問題大
其中,貴州規畫的二○三○年高速公路里程目標達到了六五八一公里,屆時,其單位面積內的高速公路密度將超過英國。而內蒙古、四川、廣東、陝西等地,甚至達到了八千到九千公里。當前,美國做為全球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國家,其總里程也只有八萬公里左右。而依照中國於二○○四年通過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畫》,則是預計在二○三○年前後,建設完成八萬五千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如今,卻已經被如火如荼進行的建設熱潮遠遠拋在了時代後面。
不少公路在省界附近中斷
「中國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高速公路」,交通運輸部專家說,由於修路的資金多是各地方自行籌措,交通部參與不了什麼。報導指出,在中國公路建設中,中央政府投資比率約在一五%左右,各省需自行承擔六六%到九○%。由於收費公路的批准和監管單位都是省級政府,金融機構在其背書和穩定利息收益的情況下,自然也願意貸款給地方政府。
然而,其中卻隱含著極高的風險。按照全中國八萬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設資金五千萬計算,總投資即高達四兆,而其中約七○至八○%是銀行貸款,也就是三兆左右,其利息一年約一千多億,「可全國每年高速收費也就一千多億,收的錢不夠還利息,產生壞帳的風險非常高」,該名專家說。
此外,在沒有相應的監督、溝通下,也出現了許多「一尺未通,萬丈閒置」的「斷頭路」。據官方統計,全中國約有六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並未真正聯通,不少高速公路在省界附近往往戛然而止,無路可行。
另參本館:兩岸高速公路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961794/20070801063238/
工業生產指數激增 中國刺激方案奏功【聯合晚報 2009.08.11
在銀行破紀錄的放款規模和政府大手筆景氣刺激方案帶動下,中國7月工業生產增長加速。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7月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攀升10.8%,低於市場預估的11.5%。6月增幅10.7%。
今年前7個月的城鎮固定收益資產投資大幅攀升32.9%,連續7個月上揚,低於經濟師預估的34%,6月是33.6%。7月消費者物價滑降1.8%。
7月零售銷售攀升15.2%,高於6月的15%。生產者物價破紀錄下滑8.2%,相較於6月降幅7.8% 。
高盛昨天上修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估至9.4%,遠高於政府的保八目標。大陸銀行業者配合政府景氣振興方案,上半年放款金額激增三倍至1.1兆美元,決策者也面臨如何避免房市和股市泡沫,以及銀行壞帳問題。
香港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師馬駿指出,很多官員憂心景氣方案若過早退場,經濟將大幅衰退。政府短期將以出售央行票據方式,回收市場過剩游資,微調貨幣政策,引導信貸適度增長。
他說,在有更嚴重訊號顯示通膨過熱之前,政府不太可能調高利率,並祭出放款配額限制。
大陸經濟數據 秀出微笑曲線【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8.12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1)日一口氣公布7月多項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社會消費零售額和工業生產成長加快,同時物價維持下滑走勢,中國經濟觸底回升態勢明顯,逐漸秀出「微笑曲線」。
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雖然近幾個月銀行貸款和投資激增,但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成長率分別下滑1.8%和8.2%。CPI、PPI雙雙告負,符合市場預期。
但經濟分析師認為,在中央擔憂房地產及股市資產價格飆漲之際,CPI和PPI數據同比下跌,為大陸政府繼續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喘息機會。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有六點積極變化值得關注。首先,工業生產已經連續三個月加快增長。尤其是7月汽車生產增長51.6%,比上月加快12.8%。
二是發電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增長。李曉超強調,今年前5個月發電量均是負增長,但6月發電量增長5.2%,7月增長4.8%。
三是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數據顯示,1至7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9%,其中7月房地產投資增長15.6%,比6月加快了1.7%。
四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月又加快。7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 2%,比上月加快0.2%。
五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續增,1至7月同比增長37.1%,而1至6月增長33.4%,1至5月增長26.7%。李曉超表示,從數據看出,增速在逐漸加快。
六是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五月高於50%。PMI指數7月達到53.3%,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李曉超強調,其他一些部門的數據,譬如港口的吞吐量、貨運量等增速也都在加快。
大陸進出口 連五月反彈【經濟日報╱記者雷盈 2009.08.12
大陸海關總署昨(11)日公布7月對外貿易統計,出口值為1,054.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但較6月成長10.4%,這是今年大陸單月出口值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出口貿易步入佳境。
大陸海關統計顯示,7月外貿進出口總值2,002.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4%,較6月成長9.6%。
統計顯示,7月進出口總值、出口值和進口值的年增率降幅,都比6月更深,但若從月增率來看,卻呈連續第五個月成長。海關總署分析,大陸外貿進出口自去年10月起一路下滑,但今年3月起已連續反彈五個月,表示回升趨勢確立。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說,去年9月後,大陸外貿才開始明顯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7月外貿成長正處於高點,由於基期原因,才使得今年7月年增率跌幅較深。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說,短期內要觀察外貿進出口狀況,必須多看月增率,而不只是看年增率。根據調查,企業的出口訂單確實在增加,外貿形勢趨於好轉。
張小濟說,從一些指標也能看到外貿轉熱,7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進入8月後,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也小幅升溫。
阿楨
安排10兆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
2024-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兆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2028年以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下降至2.3兆元,化債壓力大減。
此次化債對地方政府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週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週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於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助手,在推動基礎建設、促進城鎮化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政府負債比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國債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兆元,隱性債務14.3兆元,政府負債比率為67.5%。
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中央財政在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要將其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透過財政資源的投入推動改革(例如農村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最終達到提升消費、促進投資的目的。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連續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供給端的政策包括房企的「白名單」制度、用專款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今年10月,少數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市場已經有些起色。
回應
盡快化債,才能讓地方輕裝上陣,也能讓地方經濟再現活力,這是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的事。這個與發錢不同,是透過化債推進發展,再用發展的紅利來補償債務。而且從目前中的態勢來看,中國的科技離全面爆發最多五年時間,等到科技一爆發產業紅利會大增,到時候這點債不是多大的問題。
阿楨
前五月地方財政收入反差大:山西內蒙古大漲近四成,吉林減收超四成 2022-06-24
受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造成財政減收,以及疫情衝擊等造成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前5個月一些地方財政收入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除了內蒙古(39.8%)、山西(36.6%)、江西(1.5%)這三地實現增長外,其餘14省份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包括了浙江、北京、上海等東部發達省市,吉林則是出現了44.2%的降幅(詳見下表)。
今年為了給企業減負,退稅減稅緩稅降費緩費政策力度空前,預計超過3萬億元,這在短期會造成地方財政減收。尤其是4月和5月是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集中退還期,導致地方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收入大幅下滑。但此舉相應增加企業現金流,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幫助企業紓困。
回應
陰陽怪氣個啥,你健忘,不代表當地老百姓也健忘,前幾年煤炭價格的下跌,引起神木,鄂爾多斯這些地方,嚴重的民間金融危機。 現在煤炭漲價了, 當地百姓很多連以前的元氣還沒恢復過來呢 。 就開始吹起來了。
給你看看數據:山西省5月,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製造業增長12.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3倍,光伏電池增長33.4%,原鋁增長22.5%,氧化鋁增長14.3%,化學藥品原藥增長11.9%,粗鋼增長9.7%,生鐵增長9.5%,鋼材增長9.2%,石墨及碳素製品增長9.0%,原煤增長7.3%,發電量增長6.1%,焦炭增長1.6%;其餘產品產量下降:精甲醇產量下降28.2%,水泥下降19.0%,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下降7.8%。
阿楨
家電“以舊換新”商機大 2020-12-01 經濟日報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促進家電傢俱家裝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傢俱並購買綠色智慧家電、環保傢俱給予補貼。家電“以舊換新”迎來了政策利好。
此前,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背景下,我國曾推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政策,以補貼形式拉動市場需求,顯著促進了家電普及性消費。如今,這些家電大多數已經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
2018年,我國家電保有量分別是:電冰箱4.4億台、洗衣機4.3億台、空調5.2億台、熱水器3.7億台、吸油煙機2.5億台。按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推算,僅2020年度,預計我國又將有1.6億台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
家電以舊換新被業界視為富礦。上一輪家電以舊換新,全國共銷售新家電9248萬台,直接拉動家電消費超過3420億元。今年,家電市場行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大,國家及時推出具有針對性的促消費舉措,為家電市場注入了動力。
今年5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家電生產和消費大省山東作為試點,目標是今年底前,山東省將實現廢舊“四機一腦”規範回收處理規模增長10%,達到570萬台;通過以舊換新直接拉動家電消費80億元以上。到2022年,將建立起完善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處理規模增長35%,達到700萬台以上;通過以舊換新年拉動家電消費150億元以上。
廠商搶商機
各大家電廠商精心謀劃,搶佔家電“以舊換新”市場商機。
11月23日,蘇甯易購宣佈,將啟動持續到明年春節的綠色家電、家裝換新活動。僅今年雙11以舊換新就同比增長147%。
美團5至8月,冰箱“換新風暴”開展換新活動4154場,銷售9.5萬台,銷售金額3.27億元。從2020-11-01至2021-01-31,美的空調、冰箱、洗衣機還聯合開展“走遍中國”活動,主要在縣城和鄉鎮開展“以舊換新”,給予消費者100元至300元補貼支持。
除了以補貼形式加大促銷力度外,家電骨幹企業更聚焦產品競爭力提升,努力突破同質化競爭的紅海,通過技術領先、創新供給激發市場換新需求。
阿楨
外媒聚焦雙十一:各國企業指望中國消費者幫“回血”
2020年雙11全球狂歡季半小時成交3723億人民幣,去年雙11全天2684億元。
每年雙十一銷售額水漲船高,最近幾次,可以輕鬆秒殺黑色星期五、亞馬遜會員日加起來的戰績,國外商家對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購物盛典興趣逐年增長,外媒觀察雙十一也成了常態。在華盛頓郵報看來,今年雙十一不同於往年——當世界還在飽受新冠疫情困擾時,中國成了全球唯一的主要增長引擎,各國企業指望中國消費者幫它們回血。即使在本屆美國政府治下中美關係生變,也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商家主動加入雙十一,同時,世界各國賣家也願意主動學習中國電商平臺的玩法——資本,比外國政客誠實。
報導稱,中國用雙十一告訴世界,在疫情早期做好有效治理,可以帶來經濟V型回復,而不是淩亂的W型,後者可能會在明年持續困擾西方的許多經濟體。
相關新聞
2020年第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增長2.1%
基地台相差近14倍 陸5G布局遠勝美國
社評:全球疫情肆虐下上海進博會意義特殊 中評社 2020-11-11
2020年無疑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年份:東京奧運會推遲了,杜拜世博會也推遲了。G20峰會、APEC峰會以及上合組織峰會都將在線上舉行。美國主辦的G7峰會一再推遲,到現在也未能舉行。
唯有在中國上海,第三屆進博會照常舉辦。更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本屆進博會並非縮小規模舉辦,而是展覽面積更大、展區設置更優、展商質量更高。光展覽面積就比上屆擴大了近3萬平米。
2020年太不尋常,中國第一季GDP曾下降了6.8%,二季增長3.2%;三季增長4.9%。IMF預測,2020年中國GDP可望增長1.9%,世界大國中,中國是GDP唯一增長的:美國-4.3%;德國-6%;法國-9.8%;義大利-10.6%;英國-9.8%;日本-5.3%;印度-10.3%。
當進博會閉幕的次日就是雙11。
關鍵時刻,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在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來觀察這次進博會。
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
阿楨
中國經濟亮眼“成績單”背後彙聚中國力量
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
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既最大限度保護了群眾生命安全,更為經濟穩定復蘇創造了前提條件。
與此同時,一系列靈活適度的宏觀政策“組合拳”出臺:
包括減稅降費強度增強,1-8月份新增減稅降費1.88萬億元,有效減輕了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負擔。
結構性貨幣政策實現精准滴灌,在沒有大幅降低利率的前提下,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強化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
這些都有力支撐了前三季度「六穩」(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和「六保」(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基層運轉)目標的實現。
還有中國經濟堅韌的底色和主動求變的創新精神。三季度,中國外貿同比增長7.5%,格外亮眼。 同時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不少中國企業針對海外“宅經濟”需求的增加,積極調整生產方向、擴大出口,特別是民營企業表現亮眼,例如前三季度廣西螺螄粉出口達到了去年全年的26.3倍,中國的速食、冷櫃等“宅經濟”商品,拉動了出口增長。
而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的腳步堅定不停。
作為中國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之一,今年兩屆廣交會“雲”上舉行,運用先進資訊技術,兩屆廣交會讓海內外2.6萬家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2020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7月下旬實施,全國清單條目從2019年的40條進一步縮減到了33條。我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
上個月,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再擴容,新設北京、湖南、安徽三個自貿區,總數達到21個的自貿區,以更開放、更便利的制度體系,助力外貿進出口發展。
此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深圳開展綜合改革試點,這些舉措合力勾勒出一個更高品質發展、更高水準開放的中國。對於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釋放出更多的動力和信心。
阿楨
澳智庫:中美差距正加速縮小 中國就要追上美國了
“在戰爭之外,實力的轉移是緩慢的,但疫情改變了這一切。”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2020-10-19發佈2020年“亞洲實力指數”報告,報告的最大發現是,雖然美國仍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但它兩年前對中國的10分領先優勢如今已經減半。
報告涵蓋硬實力和軟實力8個領域,以總分100分評估亞太2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實力。美中分別以81.6分和76.1分位居第一和第二位。
美中在8個領域平分秋色。美國在軍事實力、文化影響力、防禦網路和復原力四大領域領先,中國則在外交影響力、經濟關係、未來資源和經濟實力四個領域成為新“霸主”。
美國希望通過制裁打壓華為、抖音等佔據優勢地位的中國企業,而中國針鋒相對,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實力上升的一個例子。
不過,美國在很多方面依然有諸多優勢,其中美元地位無出其右者。
美國失去聲望的原因包括美國應對疫情不力、美國內部的高度分裂和混亂、數次挑起貿易爭端以及特朗普政府退出多邊協定和機構的做法。
復蘇力決定未來十年實力,
疫情下,多數國家的實力指數都比前一年下降。中國的快速復蘇將進一步鞏固該國在亞洲的經濟中心地位,而美國經濟在亞洲的相對重要性可能下降。
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將外交重心“轉向亞洲”,現在其在這一地區的實力卻大幅下降。這是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失敗。美國要保持在亞太的實力,關鍵還是要發展經濟,持續創新並解決國內問題,而不是遏制中國崛起。
與歐美價值觀不同,亞太國家更注重經濟合作。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亞洲領先美國,亞洲國家普遍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中美關係的穩定對亞洲國家更有利。
阿楨
【韓】李根、金旭:東亞資本主義為何陷入困境 2020-10-16 環球時報
“東亞奇跡”發展模式不少國家最近都出現經濟增長率下降、分配條件惡化等現象,韓日都如此(楨:中?) 。如今“資本主義”模式面臨相似的困境。
原因十分複雜,其中經濟過度“金融化”。即金融資本行業過度膨脹,淩駕於製造業行業之上,導致一些製造業企業不願把利潤所得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而是將其分配給股東或熱衷於獲取公司股份主導權等,但分配條件卻進一步惡化,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率停滯不前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冠疫情暴發後,不難發現這種“華爾街股東資本主義”遭受重創。美國經濟學家羅德里克曾提出“全球化的三元悖論”,即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完整和民主政治不可兼得。面臨全球化退潮,,減少資本過度流動、確保匯率和利率自主性,成為更多新興國家追求的政策組合。(作者分別是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建國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中國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
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
阿楨
陸強勁復甦 帶旺東協 2020-09-30 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勢頭紅火,正在對東南亞鄰國產生正面的外溢效應,並吸引股市投資人的注意,有助拉抬東南亞股市。
Markit公佈東協8月PMI指數升至49,為連續第四個月上升,顯示製造業景氣已接近擴張水準。
中國景氣正強勁反彈,8月零售銷售也是今年首次出現回升,東協經濟因而受惠。MSCI東協股價指數也於9月開始從今年的低點回升。
新冠疫情如何使東南亞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美國之音
東協人口超過6億4千萬,區域各國工資上漲,民眾有能力在市場上購買更多的中國產品,包括手機。東協成員國的工業化催生了大量從中國購買原材料的工廠,並將製成品在中國出售。
2020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世界富有國家經濟活動放緩,東協和中國之間的經濟活動增加,東協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頭5個月,東協和中國貿易額達24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2%,中國同東協的貿易占其全球貿易總額的大約15%。
大量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 訂單量已排到明年5月
2020年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已經有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訂單數量已排到2021年5月。
阿楨
林毅夫:堅定不移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 2020-09-21 央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雙迴圈”?
在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看來,面對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既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必須之舉,也是中國在現有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比較來看,越大的經濟體,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中會有更多的是在國內消費。事實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
當前國民經濟迴圈中仍有一些“淤點、堵點”需要打通。比如,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向小微企業、農戶等的迴圈還不夠暢通;人才流動仍然受限於戶籍制度和房價等多重因素;而農村土地市場尚待完善。
這些淤點、堵點,它是我們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坎兒。要解決這個坎兒的話,目標是有效的市場。但是要構建有效的市場,也要有有為的政府來抓住它的痛點、難點在什麼地方,有些是要協調經濟當中的不同的企業、不同行業來共同發展,有些是需要政府來制定政策,落實這些政策。所以深化改革是大的方向,有效市場是大的方向,同時有為政府跟有效市場這兩隻手缺一不可。
阿楨
俄專家:只有中國才能如此快速地恢復經濟
中國2020-09-08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引起了俄羅斯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關注,他們紛紛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國的快速行動為世界贏得了寶貴時間,各國合作抗疫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相關新聞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2020-09-07報告,今年全球GDP將收縮4.4%,但中國上調至2.7%明年將增長7.7%。
外媒:中國通過服貿會展現擴大開放的姿態
韓媒:中企橫掃柏林電子展“空位”
日媒:沒人能阻止中國在5G全球競賽中的勝出
美媒:華為提供的變革性機遇,美國失去了
美媒:華盛頓為何要全力汙名化中國?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快速發展!
美媒:關稅?疫情?都擋不住中國出口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美股三連跌3日內跌去10%市值09-08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美媒:中國品牌價值增速是全球平均水準8倍
美國WWD網站2020-08-31英國 “品牌金融”報告,中國的爆炸式增長催生了一些全球增長最迅速的品牌。在過去10年來品牌價值增幅最大的十大品牌中,中國品牌佔據9個席位。總價值從2010年的111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3340億美元,增長了1100%。快美國177%,日本94%,接近上榜品牌總體增幅143%的8倍。
最有價值的中國品牌是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平安,華為緊隨其後。排名最靠前的主要是金融、科技、公用事業和電信企業,電商巨頭表現強勁。微信排名第7,其母公司騰訊排名第10。淘寶排名第13,天貓排名第15,阿裡巴巴網站排名第22,網易排名第30,京東排名第31,拼多多排名第122。TikTok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今年首次上榜。
從地理分佈來看,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香港等重點地區品牌價值貢獻最大。但北京仍然獨領風騷,擁有100個上榜品牌,總價值高達7872億美元,相當於中國500強總品牌價值的42%。南方的大灣區正在增加份額,廣東、香港、澳門三地躋身該榜單的品牌從2019年的135個增至2020年的138個。
阿楨
美股三連跌,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2020-09-08,美國三大股指連續第三日下跌。受到科技板塊下跌影響,納斯達克指數已在3日內跌去了10%的市值。當天,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1%至10847.69點,從創紀錄的高點跌入修正區域。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632.42點,跌幅2.3%,報收27500.89點。標普500指數下滑2.8%。
臉書及亞馬遜雙雙下跌4%,微軟及蘋果分別跌5.4%和6.7%,網飛下跌1.8%,“字母表”(Alphabet)下跌3.6%,標普500指數科技板塊整體下跌4.6%,比9月2日創下的歷史高點下滑了11%以上。
華爾街分析認為,“超級大盤股”估值已經遠遠超出歷史水準,一切指標都表明市場過於樂觀,預示著可能會出現盤整修正的階段。
特斯拉股票則暴跌21.1%,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此前標普和道鐘斯指數在4日盤後未能將該股票納入標普500指數。但投資者在此前,押注特斯拉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希望標普對該股的漲勢進行認證。特斯拉的遭遇也顯示了納斯達克交易過熱的風險。
在主要科技股大逆轉後,華爾街正經歷6周來的首次周度下跌。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臉書等近期市場的領頭羊大幅下跌,使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創下3月20日以來最糟糕的一周。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出現了6月以來的最大周度跌幅。
相關新聞
美國科技股慘遭拋售 道瓊09/04狂瀉807點 納指跌近5% 原因:基本面跟不上股價+中國十四.五計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應:中國5G技術與專利均獨占鰲頭,美國打壓無效,陸股5G指數EPS成長超過3成狂勝全球科技指數)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阿楨
新個體經濟來了 助陸青圓夢 2020/08/24 旺報
其實,在李克強總理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前(李2020年提出地攤經濟),大陸年輕人想投身自己的事業,這股勢頭已經不可擋了,有許多學校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建立了「孵化基地」也就是育成創新中心。
新個體經濟的來源是時代潮流,首先,脫貧致富讓農村經濟起來了,於是許多農村長大的孩子們在外地讀了書,就可以回到老家創業,,加上互聯網和物流的推波助瀾,很快就能夠成立當地的合作社。其次,由於上一代的老人們不再需要支撐孩子的生活,年輕人無所顧慮的可以拚多多。第三,媒體鼓勵直播帶貨。
地攤經濟也拉抬了一些人的真心嚮往,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煙火經濟。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傳奇故事,比方90後女子夜晚擺地攤每天賺4千,買了奧迪獎勵自己;大叔創業擺地攤,一天出攤5小時,賺的盆滿缽滿.許多城市都紛紛公佈一些地段,讓攤主們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擺攤,那些地方不可以擺?
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
不擺地攤,就要開始正規營業,於是展開了「小店經濟」發展計畫。2020年7月,大陸商務部等七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定位「小店經濟」是一個城市總體經濟的「毛細血管」,承載著城市經濟活動的動力,同時也是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及創新的重要機制。
大陸在2019年底已經有了8千多萬戶註冊的小店,帶動就業約有2億人,所以此後要在個城市之間,落實好現行扶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還要給予金融支持,放寬准入條件。
無論是地攤也好,小店連鎖也罷,只要是能讓年輕人的夢想能夠起飛,就值得期待,新個體經濟時代來臨,將會是線上線下齊發。
回應相關新聞
陸過七夕 訂房暴增
英媒:在中國,七夕為何值得慶祝
海底撈上熱搜:因七夕人多 應用程式排號出現異常
阿楨
陸家電市場Q2銷售單季翻倍 直播帶貨轉化率大增
工信部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2020/07/27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指出,上半年大陸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690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4.13%。但第2季零售總額達2486億元成為第1季的2倍,較上年同期仍成長2.64%。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互聯網零售管道以及直播帶貨等新行銷方式,對大陸家電市場的快速復甦起到關鍵作用。今年上半年線上通路占整體家電零售額的比例達51.84%;第2季家電類直播帶貨的轉化率大幅提升,場均產出是第1季的4倍。
該《報告》更指出今年上半年的家電市佔率進一步向京東、天貓以及O2O平台蘇寧聚集,京東市占率較去年底提升6個百分點至28.86%成為第一;蘇寧、天貓也各提升3個百分點至21.76%、14.2%,分別位列二、三位。
從產品上看,大陸上半年大多數家電出現不同程度的市場萎縮,但消毒櫃、淨水設備、洗碗機、除蟎儀等除菌消毒功能的產品銷售增長明顯,同時帶動保鮮抑菌功能的冰箱、高溫煮洗功能的洗衣機、空淨一體空調等產品增長。
此外,烹飪類小廚電如空氣炸鍋、煎烤機;清潔類小家電如電拖把、掃地機器人、吸塵器等,也都受「宅經濟」帶動銷量大漲。
阿楨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儘管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改造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和就業模式,中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人大會議上,沒有設定今年的GDP目標。
捷克世界報業05-28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財政赤字只略增到GDP的3.6%(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困難凸顯,財政收支矛盾加劇,1至4月財政收入下降14.5%,因而需要通過財政赤字。至2019年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21.31萬億元,債務率為82.9%,低於國際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16.8萬億元,全國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8.5%,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準。2019世界負債國排名:日本第一高達253%,美國負債最多22萬億美元,負債率110.4%,世界第5).
阿楨
到今天,炒菜的優點除了效率高,更在於好吃。
溫度高,可以使得食材表面焦化,獲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鮮味物質能夠溶於油,比如很多菌類,炒菜可以使得它們的鮮味溢出。
炒菜經常剛剛斷生即出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保持食材的新鮮風味和脆嫩。
精細加工的食材利於受熱,也利於咀嚼和消化吸收。炒菜的高溫操作,有利於實現梅拉德反應,增進風味。
炒菜還促進了各種食材、佐料的配比實驗,複合型香味成為特點,炒菜是創新最多的門類。
炒菜雖然可以簡單總結為大火油炒,但實際技法多樣,得出的效果差異不小,有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幹炒、抓炒、軟炒、爆炒等。
三、家庭廚房小火永遠炒不出好菜?
炒菜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的烹飪。炒的技法和“鑊氣”大有關係。
“鑊氣”或叫鍋氣,是一種對灶頭火力和烹飪技巧的要求——猛火快攻,在短時間熟化食物的同時,讓食物受熱均勻不致炒焦,以保存食材的原汁原味。沒有“鑊氣”的炒菜算不上好炒菜。
同樣是炒,食堂大鍋炒菜總是讓人興趣索然,家庭廚房出品,也經常軟趴趴。
食堂有食堂的原因,食堂師傅常常吝嗇放油,大鍋難翻怕糊,所以就算有火力也不開大,還經常往里加水,再加上上桌開賣過程漫長,等到吃到嘴裡時已經熱氣全無。
與廚師王剛視頻裡呼嘯的專業大灶猛火相比,家庭爐火就像蠟燭。那是不是宅在家裡炒菜就註定與“鑊氣”無緣?
家庭廚房出品不佳的原因,火力只是一方面,食材出水是重要原因。如果能控制住食材出水,一樣能出好菜。
配料有青菜,就先灼熟瀝幹水;肉料醃些生粉,也能更好鎖住水分。另外應注意控制翻動節奏,青菜劈啪作響的時候不要捉急翻,翻多了反而受熱慢,青菜變色變軟。肉也是一樣,等表面熟了自己能鎖水,這才開始輕輕翻。
一些實用的炒菜經驗,清代大才子袁枚早有總結,他在《隨園食單》中說:
“選用之法,小炒肉用後臀,……炒魚片用青魚、季魚”。
“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
“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又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
四、炒菜經典
…..
回應
有個關鍵點沒說,中國菜能發展出品種豐富的炒菜的基礎因素是筷子,用筷子可以夾起切細的食物,食物切細使得爆炒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相關新聞
誰才是地攤美食屆的“扛把子”!
政策鬆綁“地攤經濟”保民生穩就業. 李克強倡地攤經濟或撐出5000萬人就業.
阿楨
炒菜,我們的國民技能,看似簡單卻困難 2020-06-16 墨墨知道
在人類上百萬年的用火歷史上,烤和煮是歷史最悠久、應用最普遍的烹飪方式。
但是炒菜就不普遍,炒菜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炒菜在中國人的廚房裡很家常,看起來操作簡單,但實際它是一個更有技術含量的烹飪方式,必須背靠成熟的社會。
炒菜有很多好處,我們來感受一下炒菜的技術和炒菜的經典。
一、什麼是炒菜
炒菜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早在商代就有了,有人認為最晚到春秋戰國時期也已經有了。
不過普遍認為到南北朝時期,炒法已經形成,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對炒雞蛋有詳細精確的記錄。到宋代,炒菜已經很成熟,《東京夢華錄》這類書裡有很多炒菜的記錄。到清代,炒菜名目數以百計,萬物皆可炒,生炒、熟炒、滑炒、爆炒技巧多樣,時人對炒菜記載豐富且經驗總結精確老道,和今天已經差不多了。
炒菜是在炒鍋中,用少量的高溫油作為加熱介質,以快速翻炒方式,加熱切小食材的烹飪方法。
同樣是用油作為加熱介質,炒菜和煎、炸不同,炒菜用油要少得多,且溫度和時間不同。炒菜的特點是油溫高,爆炒時油溫在180到240攝氏度,接近油的燃點,時間短暫,快速出鍋。
而油炸經常是中油溫,4、5成熱,溫度約150-160度左右,不同食材烹飪時間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
炒菜烹飪的食材是經過精細刀工加工過的,一般已經切得較小,利於快速受熱。中國菜講究刀工、呈菜精緻的特點,也是源自於此。
炒菜的出現需要特定條件支援,炒菜到魏晉南北朝成熟,跟鐵器的普及有關,沒有導熱快的鐵鍋就沒法炒菜,同時也需要依賴植物油的生產供應,沒有油也沒法炒。這些條件,都和社會分工和物資生產水準有關。
二、炒菜到底有什麼好處
相比起烤和煮,因為烹飪時間短,炒菜要省時節能得多。對於古人來說,薪柴始終是個大問題。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排第一,可見其重要。古代城市周邊山林大多早被席捲一空,老照片裡,城市郊外大多是光禿禿的,缺柴少薪是居民生活的日常。另外,相比煎炸,炒菜也要省油得多。
阿楨
相關新聞
美國2.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畫04-09美債破24萬億美元(2020年美預算赤字增至2.4萬億占GDP的11.2%)海外央行與機構撤資 美聯儲成最大買單者 (回應:還是用人民幣結算吧,是時候減持美債了. 說的到輕巧,啥是優質資產呢? 避免被美元放水買單的唯一辦法就是擺脫美元結算。)
捷克世界報業05-28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財政赤字只略增到GDP的3.6%(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困難凸顯,財政收支矛盾加劇,1至4月財政收入下降14.5%,因而需要通過財政赤字。至2019年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21.31萬億元,債務率為82.9%,低於國際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16.8萬億元,全國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8.5%,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準。2019世界負債國排名:日本第一高達253%,美國負債最多22萬億美元,負債率110.4%,世界第5).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儘管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改造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和就業模式,中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人大會議上,沒有設定今年的GDP目標。政策鬆綁“地攤經濟”保民生穩就業. 李克強倡地攤經濟或撐出5000萬人就業.
阿楨
其一是支持美國政府發行更多的國債。流動性增加降低了利率,降低了美國政府發債的成本。
其二是進入美國的股市和公司債市,維持整個金融體系的虛假繁榮。奧巴馬和特朗普兩屆政府都想促使美國製造業回流,但華爾街的投資者對製造業沒有興趣,而更樂於把資金投入高回報的金融投機領域。
其三是滿足其他國家資金的避險需求。由於美國金融市場非常深厚,當世界經濟進入動盪期時,外部資金總在第一時間流向美國,此時就需要更多美元滿足這些資金的兌換需求。
短期內,氾濫的美元產生兩個效果。在國際上,美國薅全世界羊毛,用其他國家的儲蓄增加本國人的消費;在國內,華爾街對美國的財富和收入進行大規模的隱性逆向再分配,讓那些資產持有者更加富裕,而沒有資產的窮人變得相對更加貧窮。華爾街的繁榮是無根基的虛假繁榮。美國股市的暴跌雖然有油價下跌的因素在裡面,但根本性動因來自市場的自我矯正過程。美聯儲的救市措施中斷了這個過程,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造成更大的股市泡沫。
在長期,氾濫的美元不僅增加美國政府對民眾的負債,而且增加美國對全世界的負債。美國民眾人均負擔的聯邦政府債務已經超過7萬美元,而且還在增加,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欠外國人或外國政府的。美國現在還可以發更多的美元來沖銷債務,但總有一天這個遊戲會無法玩下去,到那時,美國就必須用實實在在的資產來還債。
由此反觀我國,就更能看清楚我國政府採取審慎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確性。通過保民生和保就業的措施提高消費需求,是疫情之後恢復經濟的最佳方法;我國沒有必要跟隨歐美國家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計畫。
阿楨
中國無需跟隨歐美“放水”刺激經濟 2020-06-10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
全國兩會公佈了今年的宏觀經濟調控總體方針,指導思想是落實以民生和就業為導向的“六保”政策,不搞大規模刺激。中央新增的1萬億元國債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要直達市縣,直接用到“六保”上面。地方專項債增加了1.6萬億元人民幣,用於滿足地方政府的投資需求,但也需警惕地方借機再次大舉籌借商業性債務。在貨幣政策方面,強調精准滴灌,資金要直達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之所以沒有為全年設定經濟增長目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防止重演過去十餘年間地方政府商業債務反復上升的迴圈。
與西方國家動輒數萬億美元的刺激計畫相比,我國政府在疫後經濟恢復方面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顯得相當克制。這樣的克制是否具備堅實的基礎呢?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回答是肯定的。
一是疫情發生之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長恢復的快車道,疫情造成的經濟下行不足以改變這個態勢。
二是我國已基本走出疫情,疫後經濟恢復相當穩健。一季度受疫情影響,GDP負增長6.8%,但4月份負增長收窄。消費是一季度下降最多的指標,但在5月份迎來反轉。PMI已連續兩個月超榮枯線,PPI負增長率收窄,說明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都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二季度的GDP總量有望與去年同期持平。總體而言,我國經濟已經顯露出V型反轉的端倪。只要下半年疫情不出現大規模反彈,全年實現經濟正增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三是保民生、保就業措施本身就對經濟恢復具有刺激作用。
歐美國家的大規模貨幣放水後患無窮。今年美國股市大跌之後,美聯儲為市場提供了高達6萬億美元的流動性,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再次擴表1萬多億美元。
這麼多的貨幣都到哪裡去了?
阿楨
北京:29項不文明行為下月起依法治理 2020-05-29 北京日報
6月1日起,《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正式施行。這份由141萬餘人參與“票選”的京版文明新規,不僅明確將懲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29項不文明行為,還將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線”、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習慣納入條例,以法律“硬制度”促進市民文明習慣“軟著陸”。
相關新聞
中央文明辦表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政策鬆綁“地攤經濟”保民生穩就業
成都推「地攤經濟」促十萬人就業
捷克世界報業05-28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財政赤字只略微增加到GDP的3.6%。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儘管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改造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和就業模式,中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人大會議上,沒有設定今年的GDP目標。
阿楨
2019年中國GDP增長6.1%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據國家統計局2020-01-17消息,初步核算,2019年全國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534233億元,增長6.9%。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城鎮人均42359元,增長5.0%;農村人均16021元,增長6.2%。全國人均中位數26523元,名義增長9.0%。
一、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牛羊禽蛋奶實現增長
二、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
三、服務業較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
四、市場銷售平穩增長,網上零售占比明顯提高
五、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六、出口172298億元,增長5.0%;進口143148億元,增長1.6%。順差為29150億元。
七、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符合預期目標,工業生產者價格小幅下降
八、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符合預期目標
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繼續縮小
十、重點改革和攻堅任務扎實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態勢持續
十一、人口總量140005萬人增加467萬人,城鎮化率60.60%繼續提高1.02%
相關新聞
廣東GDP首超10萬億,全球什麼水準?
我國2019年消費規模公佈,與美國62375.57億美元,差距縮小至2700億美元
回應
掙得少,花的多,有什麼可驕傲的?
一般都是掙得多花的多,兄弟你掙的少花的多才是真美國牛逼啊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我國GDP增長6.1%
貿易戰打了兩年,我國的GDP增長率一步步下跌,美國幾乎沒影響.
2018年二季度貿易戰開打時環比4.2同比2.8。而2019年三季度環比2.1同比1.8。跌去近四成,這叫沒影響?
阿楨
第一、沒有適時轉型
這幾年大陸市場最重要的趨勢,就是電商興起,馬雲甚至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強調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不僅是純電商。除了O2O以外,另外「業態融合」也是趨勢,如阿裡這2年爆紅的「盒馬鮮生」,就是超商、餐飲和電商物流的三合一,可算是真正的「趨勢領導者」(trend setter)。25年前,台商曾引領大陸消費趨勢,如當年上海的太平洋百貨,現在只能跟在陸企後面。
第二、沒有接地氣
大部分的台商都是第一代,現在已6、70歲。然而現在中國大陸消費市場主力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的背景、思維、習慣及文化和老一輩完全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和其打交道。現在還能存活的台商都非常年輕且本土化,重用大陸幹部,不再依賴台灣經驗。即使台灣有好的基因和創意,也需和大陸特色融合。
第三、規模太小
台商傳統思維就是站穩腳步、慢慢發展。這在大陸是行不通的,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被別人複製,你如果不懂跑馬圈地,只能將市場拱手讓人。現在市場上資金太多,但好的企業太少,台商不擅資本運作,錯失機會。未來應該強調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拉高經營門檻,輸出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區域格局,並創造品牌價值。
第四、速度太慢
今天的中國市場,是世界級戰場,台商的失敗與淘汰,並非由於市場沒有潛力,而是我們不夠世界級。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台灣服務業,是珍珠奶茶,創意、服務和發展速度,皆很優秀,然而大陸業者如「喜茶」已追上來。部分台灣業者轉而走向世界,或許這是台灣年輕人的大好機會。台灣服務業最大的商機在於全球市場,不論是中國大陸、東南亞或美國,然而最大的危機是,許多人只想待在台灣,搞一個小吃店。
今天即使你是服務業,也不可能迴避兩岸矛盾,一芳水果茶就是例子。最近川普出賣其盟友敘利亞庫德族民兵,重創美國信譽,「經濟學人」以「Who can trust Trump's America?」專題報導,我們覺悟了沒有?台灣未來只能相信自己,不能再依賴別人,更要全速邁向世界。
回應
不進則退,大家有空可以到大陸平潭看看,連這種小縣城的超市都能掃碼自助式自動手機結帳,不需要店員.台灣的媒體跟政治人物呢整天忙著鬼扯蛋,台灣人分化成兩派天天鬥你揍我一拳我給你一腳,像聯合報這種媒體也墮落到全是膚淺或商業考量的低俗報導
阿楨
這幾年台商在大陸凋零得特別快,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傳承,第一代退休,第二代沒有興趣接班;另外則是被時代和環境淘汰,無法與大陸本地企業競爭。
20多年前,台商極受重視,每一個城市都有台辦,專門服務台商。5年前貨貿、服貿協議簽署之際,雖然兩岸關係已大不如前,大陸還是給予台灣很多優惠,甚至超越外商,比如說由台資控股的證券商牌照。
然而今天台商已完全沒有任何優勢。不僅是企業,個人也是如此。那些有技術專長的台灣人還能存活,比如說半導體,但只是替大陸打工,不可能自己成立事業。
台商大舉回流,主要限於製造業。這並非由於台灣環境突然轉佳,而是因為美國的制裁和關稅,以及中國大陸人口紅利及優惠條件逐漸喪失。
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早已不在工廠,而是市場。你沒有看到很多從事「中國市場」的台商回流,事實上他們衰退的更厲害,有些甚至已經消失。
「中國市場」的代表性台商是康師傅。泡麵早已從工人食品轉變成網紅推薦的時尚點心,品質取代了價格。康師傅近期推出一碗68元人民幣的方便麵。
10幾年前,台商麵包烘焙業曾經紅過一陣子,如85度C和克莉絲汀,現已被新加坡的Bread Talk取代。但更驚人的是瑞幸咖啡崛起,僅4年就在美國上市,雖然仍虧很多錢,但網點遍佈全中國,對星巴克形成龐大壓力。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的餐廳和小吃在大陸還算滿紅的,如金錢豹、呷哺呷哺、鹿港小鎮,但現在大陸的海底撈取而代之,其服務及創意遠超過台商水準。早期,台商在服飾領域也曾以設計和性價比取勝,如女鞋的達芙妮和男裝的湯尼威爾,但如今都不見蹤影。
遇到困難的零售品牌並非只有台商,外商亦然。繼大潤發賣給阿裡巴巴後,家樂福中國最近也轉手給零售龍頭蘇寧。幾年前,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中國業務,也先後出讓給私募股權基金。
台商經營大陸市場和品牌失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阿楨
有人很緊張中國GDP會不會破6,我看沒必要 2019-10-24 觀察者網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創下了2007年次貸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按照此趨勢,“5”的時代不遠了。
......
不管某些人是否承認,現在的中國就是個超級大國。我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90萬億人民幣(13萬億美元),這是全球總體量的六分之一。這時候我們不應該繼續盯著短期的經濟波動,而應該考慮如何做大做強規模經濟。
一個國家的GDP,隨著基礎量的變大,增速放緩這也是規律使然。人均GDP,雖說和老牌發達國家比還是低的,但均值一直在高速上升,且人均GDP直逼一萬美元。所反映的就是個人的消費,從不斷上升的手機消費、家電、汽車旅遊等等就可以驗證。
如今的中國不僅是消費大國,同樣也是生產大國。除了超級基數的人口優勢,逐漸走高的公民素質,我們也在拼命追趕,以求後發優勢。另外我們也在自主創新,比如我們在航空以及5G的研發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所以,未來哪怕別“6”迎“5”也絕不意味著繁榮的結束。而可能恰恰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開始。
回應
是時候脫敏了,破也沒關係。
今年如果是6%的話,絕對數來說,相當於08年GDP增長了18%,而08年實際是9%多點,即使扣除物價因素,也是高速增長
應該不止18%,現在的經濟社會環境跟08年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舉個例子,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應該有很多沒有算進GDP統計中,現在租房者相比08年多了很多,房租也無法統計在內,而房租在西方國家就占了GDP很大的比例,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要按阿三那邊的統計方法,我們的GDP增速得20%以上
現在有人說中國的GDP實際是被低估的,我也這麼認為。但是,為了拉高GDP而更改GDP的演算法是很讓人無語的行為,中國沒有這麼做,這很好。
把中國當工廠的台商在敗退,為什麼把中國當「市場」的台商也失敗? 2019-10-25 商業週刊
上週中國大陸公佈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只有6%,乃近30年來最低水準,原因包括中美貿易戰持續以及內需疲軟,未來發展動力恐怕會進一步低速,對全球經濟將帶來深遠影響。
事實並非只有中國經濟不好,全世界皆然。根據國際貿幣基金(IMF)最新報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下修至3%,台灣今、明兩年成長率下調至2%及1.9%,不過今年台灣和南韓並列亞洲之首,新加坡只有0.5%,香港因為反送中事件,掉到0.3%。
這對台灣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大陸經濟不好,對於我們當然有影響,兩岸關係進入對抗期,更是雪上加霜。
阿楨
陸減稅降費 再送1.4兆大禮 2019-4-5
為力拚經濟,大陸近期迎來連番「減稅降費」浪潮,從4月1日增值稅大減稅、預計5月1日社保大幅降費後,大陸國務院3日召開常務會議,拍板從7月1日起,進一步對行政事業性收費與服務等採取降費措施,包含擴大減繳專利申請費、年費範圍、不動產登記費用、公民身分資訊認證收費、機場建設費等,預計將對企業與民眾釋出合計3000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1.38兆元以上的減負政策紅包。
實際上,近期大陸連番的「減稅降費」,確實讓民眾「很有感」。
企業增8%科研費空間
中國5月1日起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 2019-04-04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自2019年5月1日起,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6%的,可降至16%;目前低於16%的,要研究提出過渡辦法。同時,實施失業保險總費率1%的省,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
《方案》提出,各省要結合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政策等措施,加快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逐步統一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單位及個人繳費基數核定辦法等政策,2020年底前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加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力度,2019年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至3.5%,進一步均衡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阿楨
中國大陸為何寧可勒緊褲帶 也要幫企業減稅? 2019-03-06 聯合新聞網
從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年兩會所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觀察出大陸經貿政策的新風向。在內外交逼的2018年,大陸依然達成6.6%的經濟成長率,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接近30%,高於美國的21.5%。強勁的消費力,2018年消費對大陸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76.2%。2019年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與2020年全面達成小康社會及就業情勢有關。而GDP每增加1%,可以帶動190到200萬的就業人口。
一方面要克服經濟下滑的壓力,又要持續保持平穩的增長,從優化經商環境著手。減稅,製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6%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10%稅率降至9%。以知名手機品牌OPPO為例,廣東東莞的納稅大戶。增值稅稅率減少1%,就能減少1億人民幣的稅款。
由於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預計將減收近2兆元人民幣,各級政府要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尤其是政府官員的公務出差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的「三公」經費,要再壓減3%左右。
發改委提新政 4招刺激消費 2019年03月07日 中國時報
繼3月5日大陸總理李克強提出2019年總計2兆減稅降費計畫,發改委6日又提出經濟新政,包括發展新產業等4大招來壯大消費市場,同時推出刺激民間投間和鼓勵外商投資的多項措施,使得陸股氣勢如虹,6日成交額再次突破人民幣1兆元,創3年多新高,滬指也站上3100點,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
4招包括:一、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經濟;二、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三、加快發展新型城鎮化;四、增強居民消費水準、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在具體措施方面,發改委正草擬舊汽車、舊家電的回收政策,推動循環經濟進一步發展。何立峰指出,現在有超過2億部舊汽車,還有幾億台舊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進行更新將是龐大的市場。
相關新聞
新媒《海峽時報》:中國2019定的6%-6.5%經濟增長顯示中國的經濟推進器“大得超過預期”
美媒Seeking Alpha網站:世界經濟增長依然仰賴中國引擎
圖博館
劉軍紅:經濟復蘇(楨:?) ,日本人卻沒獲得感 2019-02-22
1月底,日本政府發表《月例經濟報告》指出,“安倍經濟學”下的日本經濟已實現連續74個月的擴張。這對日本而言無疑是福音,但是日本國民似乎高興不起來。原因在於本輪經濟景氣擴張是財政、金融政策刺激的結果,而不是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升帶動的復蘇。
日本此次經濟景氣擴張的最大特點是,6年來名義GDP的平均增長率達1.8%,但與高速增長期相比,不到1965年到1970年的平均11.5%,也比不上1986年到1991年泡沫景氣時期的平均5.3%,其主因是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難以產生創新驅動。
第二個特點是,作為經濟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整套出籠,持續加強,支持了日本經濟長期復蘇局面。安倍二次執政後,重整2006年的“安倍經濟學”,更加大膽地使用量寬和零利率政策,利用“金融抑制”,推進日元貶值,進而推升股價。過去6年,日元兌美元一度貶值約4成,日經股指上升2.7倍。虛擬資產繁榮,使得安倍內閣支援率保持相對高位。
但日本經濟的復蘇也暴露了本身的脆弱性。一是企業收益擴大,但日本人的實質工資未增,個人實際消費支出停滯,甚至為負值。二是名義GDP增速高於剔除價格影響的實質GDP增速,稅收增加,國民實質負擔加重。尤其是消費稅率上調,個人稅負陡然上升,2013年到2018年稅收增加37%,而同期名義GDP增加8.8%,呈現明顯不平衡。
金融危機後,日本對華貿易結構變化,由原來的對華出口以原材料、生產設備和零部件等為主的垂直分工結構,轉為在化工原料、一般機械、電子機械等領域,相互貿易擴大,互有交易的水準分工結構,這反映了中國產業向全球生產鏈的中高端平移。
另外,日美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日本順差增加,如2018年近700億美元。同時,日本企業對美投資增加,收益擴大。中國、東盟和美國市場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收益最大的市場。這樣,在貿易和投資兩方面,日本對中美市場均等依賴。由於中美貿易戰對日本貿易、投資同時構成影響,這也意味著日本經濟面臨多元複雜風險。
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降至6.6%,雖不算低但也是28年來最低。美國經濟迎來減稅效果衰減,財政刺激鈍化期,金融政策、貿易和產業政策調整,導致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充滿不確定性,而這也意味著日本經濟今後將面臨巨大風險。(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圖博館
所以在投資這一點中國的迴旋餘地大。有迴旋餘地還必須有錢。中國相對來講還是好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我們還是屬於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投資平臺等等的負債都加在一起,也差不多就是GDP的60%,而且中國跟其它國家的財政赤字有很大的不同。其它國家財政赤字一般是用來支持消費的,中國的財政赤字一般是用來支持投資的,有淨資產的,所以,如果淨的財政赤字比前面講的GDP 60%低多了。
在這一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出了一個報告講,過去,在講政府的財政赤字的時候,只看它名義的負債,但它現在講,要看淨負債。如果政府的投資創造了資產,那資產應該把它抵扣掉。
所以我想中國可以用的財政政策的空間還是很大,貨幣政策還有寬鬆的餘地。除此之外,中國的民間儲蓄也高。有了投資,就會創造就業,家庭收入會增長,消費也會增加。
所以,我覺得在2019年穩增長、穩就業,完全可以利用我們的迴旋空間、我們可用的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到底是高於還是低於6.5%,要看國際,要看國內,但是,我相信不管國際形勢怎麼樣,做好自己的工作,實現這樣一個增長,而且是高品質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如果能維持這樣一個增長目標,那麼就像2008年以後一樣,中國每年對全世界的增長的貢獻應該還是可以達到30%,中國還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增長的來源。這是我在達沃斯這幾天的感受和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謝謝。
圖博館
另外,去杠杆。去杠杆信貸資金減少,可貸資金減少了以後,民營企業本來就是比較小規模的,在借貸上處於不利的地位。緊縮信貸,第一個感受到的是民營企業。再加上現在銀行以盈利為主,下游的民營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了,獲利空間小了,那麼銀行給它的貸款也就更少了。
在這種狀況之下,去年出現了很多人討論是不是因為中國政府採取了國進民退的政策,對民營的前景感到悲觀。其實中國政府沒有這個政策。中國政府還是堅持發展國有和民營經濟兩個毫不動搖,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民營企業承受巨大的壓力。
在這一點,我們還是必須佩服中國政府有這個勇氣去推行收縮性的結構性改革,但是,附帶的效果就是經濟增長放緩,而且民營企業承受巨大的壓力。
政策總是要調整的。展望2019年、2020年,我覺得狀況會有所改變,做好中國的事情裡面有一點,穩增長,穩就業,這是必要的。
那麼在這種狀況之下,我覺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還會繼續推行,但會有所調整,因為前面的“三去”,基本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需要的是鞏固成果,不會繼續加強。然後,第四項降成本、第五項補短板,我覺得在2019年、2020年會在這上面下更大的力量。
降成本指的是政府的管理成本、稅收成本,在這一點其實政府已經在去年年底給中小企業大幅度減稅,一年的營業收入在300萬以下的這些中小企業,它的所得稅率降到了10%。在100萬以下的,它的所得稅率已經降到5%。這是非常顯著的降稅,會有利於這些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
再者,補短板,中國還是有很多短板可以補的。我們有一些產業是產能過剩的,但是,這些產業是中低端的產業,中國還可以升級到中高端產業。我們基礎設施還可以繼續完善,尤其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還是不足。我們環境綠色發展也要投資。中國還在城鎮化的過程。這一點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的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發達國家經濟疲軟的時候也應該多投資啊,但發達國家,它的產業已經在世界最前沿了,當它出現產能過剩的時候,很難找到好的投資機會,不像我們發展中國家,好的投資機會到處都是。它的環境是好的,它的基礎設施應該都有了,無非就比較老舊。再來,它城鎮化已經完成了。
圖博館
我們知道國家統計局已經公佈了2018年的增長是6.6%,確實比2017年的6.8%有所下降。我個人還是接受的,因為可以從其它指標來佐證,是相符合,造假不了的。比如說,外貿增長,去年增長14.2%,電力還在增長,交通運輸都還在增長,固然第四個季度下滑的壓力比較大,但全年6.6%的增長是可信的。
對中國來講,前面講的這些問題都存在,今天下午聽了王岐山副主席的演講,他指出對中國來講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對世界做了最大的貢獻。
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必須去瞭解為什麼從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會下降,以及為什麼去年下半年經濟下滑的壓力突然增加。
對此問題,學者有很多分析,有一派觀點認為,是因為中國的體制的問題,比如國企的比重太高了,國企沒有效率;一派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人口數量達到頂點,現在開始往下走了。
這些問題都有,但我不認為這是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下滑的主要原因,因為那些都是老問題、長期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也是一個慢變數的問題,它不可能在短期內有那麼大的影響。
對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原因,我做過不少分析,也在多個場合提到,主要是外部性和週期性的問題,在這裡不贅述。那201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何加速下滑?我認為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主動地進行了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每個國家都在講結構性改革,但真正推行的國家很少,中國是提出並推行結構性改革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有什麼內容?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但在過去這段時間裡,做得比較多的其實是前面三項: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而這些都是壓縮性的,都是把經濟增長往下壓的。而且不止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民營企業會感受到最大的壓力。
去產能主要是屬於上游部門的鋼筋、水泥、平板玻璃、煤炭,這是上游部門,去產能去了以後,一個好的結果就是說,產能減少了,供給量減少了,價格上升了,所以上游部門的盈利狀況在2018年是增加的,上游部門國有企業占多數,所以,2018年國有企業的盈利狀況很好。但是,它的結果就是讓下游部門承受到更大的成本壓力。下游部門全部都是民營企業,所以民營企業承受了很大的成本增加的壓力。
圖博館
過去全球化是發達國家推動的,現在,反全球化的推力又是來自於發達國家。為什麼呢?是因為發達國家內部有不少問題。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很多工人的工資,從真實工資來衡量的話,30年、40年沒有增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本來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但在美國,在一些歐洲國家,中產階級的比重在下降,並且收入分配急劇惡化。不少人就認為發達國家出現這些問題是全球化造成的,把它的罪魁禍首歸結為全球化。
當然在座有很多經濟學家,如果進行比較好的分析,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中國或是其它發展中國家賣到美國去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附加價值很低,發達國家早就不生產了。
現在工資水準沒有上升不是因為工作機會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被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搶走,而是因為工人的工資水準高,發達國家的企業就用自動化替代工人,這是主要原因。
而且在這種狀況之下,其實全球化對一般家庭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工人的工資沒有增長,但是他買的消費品的價格是下降的,真實生活水準應該是提高的。
那,中產階級比重下降跟收入分配惡化,原因主要是什麼?主要是70年代金融自由化,很多財富利潤集中到華爾街去,以及80年代以後高科技發展,創造了很多科技神話,讓一些人轉眼之間變成億萬富翁。
但一般人不在金融機構/科技產業就業,造成了中產階級比重下降,收入分配急劇惡化這些讓人不滿的問題。
可是一般人不是經濟學家,他只是看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也感受到了財富分配不均,工資不增長的壓力,有一些政客就煽風點火,利用這種不滿情緒,就造成了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的反全球化逆流。
它的結果大家也清楚,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新政,法國現在在鬧黃馬甲抗議,中美之間出現貿易摩擦。
第三個,我覺得跟中國有關,因為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每年全世界的經濟增長,30%來自於中國,中國是2008年以後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來源。而中國在去年經濟增長出現了下行的壓力,有些學者就利用一些掌握到的局部資料進行分析,認為中國的經濟是不是掉到4%以下了。這種觀點在媒體廣泛傳播,影響到人們的信心。
圖博館
美國經濟得分高 為何川普的政策分數超低? 2019-02-06 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2019-02-05在國情咨文中宣揚美國經濟良好,失業低,通膨低,經濟持續成長(楨:?)。依據芝加哥大學對約50位著名經濟學者所做的調查顯示,學者們幾乎一致認為川普的政策具有毀滅性;貿易政策得分F/財政政策D-/貨幣政策C。
林毅夫:這是最焦慮的一次達沃斯論壇,但中國仍有很大的迴旋空間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2019-01-23在2019冬季達沃斯論壇 “全球化4.0與中國包容性增長” 主題晚宴上以“世界經濟新動向”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林毅夫在演講中表示,今年達沃斯論壇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是由經濟危機,逆全球化和中國這三個原因引起。林毅夫提出,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時,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對世界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同時對於中國進行的結構性改革內容進行了闡述。】
算起來,我到達沃斯論壇來不下十次,從天氣來講這是最好的一次,沒有雪,陽光明媚,氣溫也不太低。但從氣氛來講,可以說是最清淡的一次,而且也從大家的交談中,充滿了焦慮的一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新的變化呢?我想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發達國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從2008年的國際經濟危機中完全復蘇過來。
從歷史資料來看,發達國家,包括美歐,在危機之前長期以來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3%-3.5%之間。現在來講美國的復蘇是最好的,即使在特朗普那麼大的減稅幅度之下,2018也只有2.9%,2019
可能降到2.5%,2020剩2%。歐洲從2008年以後就在1.5%上下增長,日本從1991年以後就在1%上下增長。
為什麼發達國家沒有復蘇?因為發達國家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在過去的十年,發達國家普遍用數量寬鬆的貨幣政策,把利率,真實來講降到零以下或是零的利率,來支撐經濟。
本來這麼低的資金成本是希望進入到實體經濟去投資,提高生產力,創造就業。但是現實太蒼白。發達國家把這些廉價的資金拿去做投機了,投資到股票市場,股市指數太高,泡沫太大。
第二個原因是逆全球化,達沃斯論壇本來都在宣導全球化,但是現在全球化受挫了。
jsoujsou
根據經濟學理論,經濟增長一取決於需求面,二取決於供給面,前者通過貨幣與財政政策更多地影響短期,後者一如生產函數所示,靠人才、資源、資本、技術,更多地影響長期。中國執政當局顯然已從過往過度的擴張性宏觀政策中總結了經驗,過於擴張的總需求政策固有利於短期一時的增長,卻不利於長期健康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中就進行了調整,開始強調「供給側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若就供給側的形勢與條件進行觀察及評估,中國未來中、長期展望,具有相當雄厚的潛力。
首先是人才,中國人的智商本就處於世界前沿,教育科研投資又大,大學畢業生一年約800萬,一半是理工科,規模是美國的五倍,印度的十倍;還有許多海歸。近年來中國在許多科技及產業領域突放異采,絕非偶然。
其次,資源(含土地)就人均概念比較,中國不高,但交通運輸飛速發展,鐵路八縱八橫、124萬公里,含高鐵2.5萬公里(全球六成以上),加上公路深入偏僻,土地與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大幅提高。
在資本方面,儲蓄率高是優勢,金融發展相對落後則是短板,要靠改革、政策與人才迎頭趕上。
最後,再看需求側。中國與各國一樣,雖然都將面對「逆全球化」的潮流,但中國最大的優勢是有14億的人口及已然形成的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產階級。
綜合以上分析評估,未來的中長期,中國應有很大機會避過美、日及四小龍的軌跡,持續維持中速以上的增長,並在2030年前後GDP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jsoujsou
未來40年…中國還有多大成長潛力2018-03-22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兩會時參加廣東團會議,被一位年輕代表的發言激發出連串金句,習近平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臨場不經意的幾句話,恰恰就點中了中國新一個階段經濟發展的要害,也為幾年前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最佳注解。
中國的經濟增速近年明顯地緩慢了下來。從中共19大開始,以追求「高質量發展」取代以往的「高速度增長」,凸顯了執政當局不再執著於高速增長的心態。這樣的調整是可以理解的,在理論上,中國GDP總量基數已大,持續高速的難度自然不小,在現實上,以早前的美、日,及稍後的四小龍為例,也是由高速而中速而低速,難有例外,是以現階段中國已把增長的預測值調低為6.5%,至於長期,恐怕對進一步的調低也做好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但畢竟這衹是一種直覺,或最多是一種經驗法則,中國未來還有多大的增長潛力,恐怕還是有必要從科學的角度來觀察與評估。
不妨就先以過去改革開放以來40年,分兩個階段作一回顧分析,從1979年到2012年共34年,是大約年平均10%的高增長階段,近五年即2013年到2017年,則是大約年平均7%的中增長階段。前34年高增長之所以為高增長,緣由有四:一、中國走向開放與全球接軌之時,正迎來全球化最新一波的高潮,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二、數以億計廉價的勞動力,為中國在此一巨大市場中取得了核心競爭優勢;三、體制的持續改革不斷釋放出1978年之前被壓抑住的巨大生產力與能量;四、對環境生態及對農工低階勞動力權益的巨大透支。年均10%的增長,既來自前三者的正面貢獻,也來自第四者的負面貢獻。如扣掉來自透支的不健康貢獻,那麼2012年之前34年的增長應低於10%;換言之,高增長時代的10%,實際上是偏高了。
其次看2013年到2017年。增長明顯減緩,必須看到這是在矯正之前政策錯誤之下的結果,包括對環境生態的透支、對農工權益的透支、過度的擴張政策。這三類矯正均不利於增長卻又不可能迴避,所以理論上,近五年的增長理應高於7%。
對過去40年作了這樣的檢視之後,就可以在這樣的基礎看未來了,比如說下一個40年。
jsoujsou
隨著中國經濟初露企穩苗頭,供給側改革紅利剛開始釋放,近期市場上也開始出現一些過於樂觀的觀點。我們認為,要客觀清醒地認識現實,改革的任務仍任重道遠。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紀念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展現新時代、新氣象,開啟新周期。比總結“中國做對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中國還需要做什麼?”
1-2月數據主要呈以下特點:工業生產超預期,出口和新經濟帶動明顯;固定資產投資回升,一產受鄉村振興和農業供改提振,三產中美好生活領域高增,民間投資回暖;補庫存和租賃房建設推動地產投資超預期,棚改拉動三四線地產銷售;製造業投資築底,結構優化,中高端製造高增,低端製造低增;基建投資仍有慣性支撐,財政整頓、赤字率下調和金融收緊將拖累基建回落;消費平穩回升,移動互聯網經濟爆發,美好生活消費升級;世界經濟新周期,出口持續復甦;PMI略降但延續景氣,主要受環保限產和春節錯位的影響;豬週期和核心通脹推動中期CPI溫和上升;信貸上升社融下降,金融去槓桿表外回表。
對於大類資產而言,在經濟L型築底調整背景下,股市結構性機會,債市交易性機會、配置為主。具體而言,股市存在結構性機會,關注政策鼓勵的新經濟細分龍頭獨角獸和新消費升級行業,基建和房地產相關鏈條受需求弱化影響;債市短期存在交易機會但空間不大,以配置價值為主;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以穩為主,中期強勢。
(本文作者介紹: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回應
“順差積累——基建”的鏈條中斷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形?
你死了,美狗
因為真正的中國人是韌性十足的!
因為統計數據可以按照想要的報
能生你這樣無恥的貨,真替你父母感到難過挖鼻屎
jsoujsou
3)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傳統行業築底轉型,新動能新產業新經濟加快成長。在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低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旅遊消費、電影票房收入、移動支付等快速增長。移動互聯網經濟爆發式增長,1-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7.3%,增速比2017年全年加快5.1個百分點。
4)2017年3季度-2018年上半年步入MINI去庫存週期,屬於中期產能週期向上的短期庫存回調。由於合意庫存水平低,2016-2017年2季度的此輪補庫周期力度淺、時間短,未來去庫周期對經濟的拖累較弱。
5)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周期,帶動中國出口復蘇。2012年以來美國新周期復蘇,2016年下半年以來歐洲經濟新周期復蘇,2016-2018年中國經濟L型觸底。這一輪美歐經濟復甦有它自身的邏輯,主因是資產負債表修復比較健康,具備可持續性。
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逐步釋放。2016年以來,公共政策部門不僅找到了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正確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取得階段性成效,政策重心開始著手解決去槓桿、降成本和補短板,2018年兩會已經傳遞出清晰的政策信號。經濟增速目標已經淡化,M2也不再提,穩健的貨幣政策搭配積極的財政政策,“一一五三”經濟政策頂層設計日漸清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已經開打,建設製造業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房產稅正在立法,個人所得稅將提高起徵點增加抵扣,圍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機構職能,金融監管體制重點加強宏觀審慎和監管協調,“獨角獸”也要回A股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2018年還有一些向下的力量,比如財政清理整頓拖累基建、金融監管加強影子銀行縮表、房地產調控銷售下滑、MINI去庫存週期等。當前世界經濟主要形勢是新周期復蘇和金融週期收緊。
因此,與重回衰退的過度悲觀論和馬上復甦的過度樂觀論不同,我們判斷2018年中國經濟還將經歷一年的L型築底期和調整期,2019年有望突破L型的一橫向上開啟新周期:新一輪增長周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週期、新中速增長平台、新興經濟周期。
jsoujsou
為什麼中國經濟韌性這麼強?2018.3.15任澤平
為什麼經濟韌性這麼強?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正呈週期性和結構性雙築底,支撐2016-2018年經濟L型的超穩定性。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7.2%,預期6.2%,前值6.2%。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7.9%,預期7.0%,前值7.2%。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9.7%,預期9.8%,前值9.4%。
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中國經濟正呈週期性和結構性雙築底。
1-2月數據讓中國經濟空頭大跌眼鏡,消費、投資、出口、房地產和基建均超預期,這在金融監管收緊、房地產調控的政策背景下,經濟走勢顯得尤為韌性強,市場對方向陷入迷茫,多空爭論再起。
與所有大的拐點一樣,近兩年中國經濟的多空爭論尤為激烈。我們在2015年下半年判斷“經濟L型”“中國經濟已經接近底部”、2017年2月判斷“新周期”,幾乎所有主流經濟學家均參與到“新周期”的教科書級論戰中。事實上,與2010-2015年經濟單邊下滑不同,2016-2018年中國經濟展現了很強的韌性。
今年初,隨著金融收緊、房地產調控,被市場教育了一年的中國經濟空頭們再度活躍,但數據卻超預期的穩定。為什麼經濟韌性這麼強?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正呈週期性和結構性雙築底,支撐2016-2018年經濟L型的超穩定性。概括而要,主要有六大支撐力量:
1)中期的產能週期已經觸底,新一輪高質量產能週期正在開啟。經過2010-2015年市場自發去產能,疊加2016年以來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督查,中國產能週期觸底,產能出清充分,傳統行業產能投資持續低增長,規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回升至78%,資產負債率從58%降至55%,製造業投資增長4%左右持續築底。
新周期的核心是:產能週期的第三個階段,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剩者為王、企業盈利改善、銀行不良率下降、資產負債表修復、為新一輪產能擴張蓄積能量。
2)步入消費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消費相對於投資的穩定性強波動性小,消費升級趨勢明顯。2016、2017年服務業佔GDP比重已超過一半,達到51.6%;消費增速長期保持在10%左右,已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人均GDP已8800多美元,從住行向服務消費升級,買健康快樂和不油膩的品質美好生活;移動互聯網經濟和新消費爆發式增長;13.9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與規模效應;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的梯度效應。
圖博館
梅新育說,“首先,所謂的'去產能',我們去除的是生產技術、生產工藝落伍的產能,而對於一些達標的產業而言,不存在去產能的問題。其次,產能是否過剩,不只是看當前的狀況,還要看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狀況;不能只看蕭條時期,還要看繁榮時期;不能只看國內市場的需求,還要看國際市場的需求。近兩年來,中國的去產能已經達到了1.5億噸,鋼鐵去產能基本上就已經完成了。但是,就在中國去產能的同時,中東和歐盟等地區新增鋼鐵產能近4000萬噸,這在相當程度上表明,鋼鐵市場還是有需求的。中國作為生產鋼鐵產品高效率的國家進行去產能工作,而一些鋼鐵生產低效率的地區卻在增加產能,那麼這從整個世界的市場來看就是一種逆向淘汰。”
俄遠東發展部強調,在濱海邊疆區建立的冶煉廠將是高科技生產,基於環保方法通過電爐熔煉製造產品。
圖博館
中國過剩鋼鐵產能向俄羅斯轉移
2017.12.27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中國把鋼鐵生產轉移到遠東。德邦廣東的香港公司計劃在濱海邊疆區建造鋼材深加工產業集聚區。根據遠東發展部的資料,中方准備向該項目投資20多億美元。
第一階段計劃建造年產100萬噸的鋼材生產基地,投資額為5億美元。5年後第二階段將建全完整生產銷售鏈:開採原料,連熔生產,生產鋼材的最終產品並將其在國外銷售。這家未來最大冶煉廠的年生產能力應超過500萬噸。將來有可能讓俄鋼材生產實現本地化。現在該項目應對俄是有利的,至少可為該地區提供5萬多個工作崗位。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認為,該項目對中國也很有利。首先,中俄目前的政治關係非常好。第二,俄商業環境在產業配套設施存在較大問題,而現代產業,越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越是需要範圍經濟的產業配套設施,濱海邊疆區毗鄰中國東北重工業基地,會便利很多。第三,在獲得焦煤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便利。第四,土地價格也會比中國便宜很多。此外,俄勞動力成本也因盧布兌美元匯率的下跌而極具競爭力。
中國動機是鋼鐵產能過剩
2008年危機時,中國政府為了防止GDP增速不出現大幅下滑,向本國經濟投放4萬億元人民幣。國家經濟中突如其來的流動性需要盡快得到實施,而且不是向任何投機活動,例如,在股市,而是向實體部門,以確保GDP的增長。因此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支持向基礎設施以及重型鋼鐵行業投資——這種能源與資本密集型工業當然在其建設中需要動用大量勞力,而這意味著可確保GDP的大幅增長。
問題在於,大家都試圖入流,建立了經常是不需要、相同的企業,基礎設施項目。最後中國成了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但問題是,中國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鋼鐵。而且臃腫的鋼鐵工業對生態環境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中國政府還在幾年前就宣布了“供給側改革”,即減少過量生產。改革已經見效。年底前中國將退出鋼鐵產能1.28億噸,而從2018-2020年將每年退出3700萬噸。
由此可見,中國在俄羅斯建立鋼鐵生產基地似乎是在試圖把自己的經濟不平衡向國外輸出。從生態角度看並不安全的鋼鐵生產在中國國內受冷遇,企業不過是想躲藏在俄羅斯。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
圖博館
京東營銷總監徐雷回懟:「這不是數學問題,是邏輯學問題,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開賣,然後算一天銷售額,我家不能正常開門做買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
「口水戰」熱烈,無損業績飆高;11日股價,阿里漲0.69%,報收186.41美元,總市值4,772億美元;京東漲0.4%,報收39.96美元,總市值569億美元。
相關新聞
新京報:過度沉迷於算法和數字 雙11不該只是數據的狂歡(回應:京東明目張膽的顛倒是非欺騙消費者!)
北京商報:數字早已不是惟一的意義 雙11千億背後的商業比拼和創新智慧
馬雲:阿里雙11沒怎麼賺錢 就是給消費者帶來快樂 給我們帶來技術提升
京東戳中了哪個G點,惹得阿里老大發飆了by李成東(回應:京東滿嘴謊言被人揭露,11.14股價大跌5.9%,價格只有38.9美元,從高點下來跌幅已超過20%以上。而阿里股價180多美元,這就是差別。)
馬雲的帝國2017-11-13聯合報
大陸的網購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被人稱頌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而探究這「新四大」當中的網購、支付寶就是由阿里巴巴推動。
阿里巴巴1999年由馬雲等十八名核心團隊創建,廿年不到形成一支年輕有朝氣的七萬多精英大軍。如今公司市值突破四千七百億美元,超過亞馬遜,事業版圖遍布電商、金融、百貨零售物流、音樂影視娛樂、文化媒體等,且不斷擴大中。
馬雲本身就是個點子王,他不像中規中矩的商界巨擘,他可以騎哈雷、高歌一曲,扮麥克傑克森大跳機械舞,他的太極拳功夫更跨界到拍電影(功守道),他的人生過得太多彩多姿。未來他還將推出什麼新鮮事務,今後的「雙十一」還有什麼驚喜,不僅他的對手,甚至全球都愈來愈關注。
陳經:雙十一對電商IT和快遞業是一種極限測試
許多網民戲稱要“剁手”防止在這一天過度消費,也有“剪斷網線”防備妻子“敗家”之類的玩笑。中國消費者在雙11這天的狂歡氛圍中,像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者衝進商場那樣,無腦地點擊手機填充購物車,會不會是過度消費?
中國剛脫離物資短缺時代,這種質疑可以理解,但沒有必要。從宏觀經濟大局來說,高速增長的網購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不僅實在地對經濟增長率有貢獻,而且有想像力,可以期待電商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圖博館
蘇力: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公民?2017-10-20
——重新理解傳統中國人的家國與正義
歷史中國未產生公民概念,這並非一種智識上或製度的“缺失”。公民概念是城邦的產物,作為一種特權,也是一種區分/歧視。在農耕大國,除極少數政治文化精英外,普通百姓通常只是作為歷史中國的自在但並不自覺的成員——國人,同時也作為其生活村落的更為活躍的成員——村民,這種身份制度是大國的必然。雖然沒有公民以及相應的公民權利制度,歷史中國也還是以獨到的方式,大致公正、系統、有效地處理了百姓在國家和村落這兩個共同體中的分配正義問題,只是沒有依據公民個人權利的概念或話語體系。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
....
回應
中國人翻譯外國的東西,一向有美化的傾向。公民citizen一詞,源自城市city,citizen直譯就是市民,市民一向是自私的,卻非得譯成公民。明明是自私自利的文人,非要譯成公知。按說,公民應該是天下為公之民,可普世價值宣傳的所謂公民意識公民權利,無非是爭取個人利益最大化,決不為公犧牲自己一點點利益的思想。到目前為止,在民的普系裡,英國日本還處於臣民階段,法國美國雖有所進化,也不過處於市民階段,全球最先進的中國,也不過處於國民階段。真正的公民群體遠遠沒有形成,恐怕到全球化徹底完成,人類實現共產主義,那時的民,才能真正稱為公民吧。
華東師大教授田雷:“兩百年的神話”及其批判
【每當美國人遭遇重大分歧而陷入僵局時,他們總是選擇回到建國者確立的那部古老憲法,以求解決之道。然而,制定於馬車和油燈時代的古舊憲法,難道真的有如此之神力,可以解決21世紀提出的新問題?10月22日,“觀天下”講壇特邀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田雷主講《假如林肯還活著,會如何看待美國當下的文化內戰?》,探討美國當下的政治文化亂象與美國憲政模式的問題,歡迎大家參加!】
....
回應
按中國王朝興亡的周期來看,美國立國200來年,正在步入一個王朝的末期,所以當今美國出現各種反人類的么蛾子都屬正常!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末年,當皇帝想要改革的時候,總會出來一大堆的祖訓來困住他的手腳。美國建國歷史不長,以前沒有類似的煩惱,不過到了今天,他們也終於到了要煩惱祖訓的時候了。
變不變法的問題,從中國戰國時代就已經在討論了吧?米鍋太嫩了吧?
圖博館
然而,鄧小平不是莎翁筆下的麥克白,他的憧憬已成為現實。今天的中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人均收入接近10000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銳意進取的社會湧現出大大小小許多領先於世界的互聯網公司,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生活水平等領域都取得了廣泛而迅猛的進步,可謂前無古人。
在這個歷史的交匯點,中共召開十九大,習總書記在大會開幕當天宣布五年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共和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社會主義在中國何以成功?2017-11-02
我的答案就是兩個詞:中國傳統和社會主義。對中國數千年文化和政治傳統的繼承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是中國道路成功的關鍵原因。具體而言,可從三個方面來看:國家能力,制度基礎(國家能力,不能是來自於暴力或者是對社會的壓制,而是來自於國家製度所具有的平等性、公共性、客觀性等正當性特徵),第三個條件:代表人民性的、具有主動性、責任感和領導力的先鋒隊.
文揚:中國社會主義的古文明淵源2017-10-17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中國,是一個晚近的概念,理論上的歷史未超過100年,實踐上的歷史未超過70年,放在5000多年中華歷史的長度上,是百分之一到二,兩者不可能是割裂分立的關係,必然是傳承發展的關係。
那種認為新中國是馬克思主義國家,是5000多年中華歷史文化的對立面的觀點,本身就是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表述。
.....
回應
社會主義與中華文化的內在契合性,那是由中華民族的早熟性決定的:曾經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建立了最現代化的大一統國家製度而獨領風騷上千年,那麼現代中國人自然能夠在初級工業化的前提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儘管還是初級階段,從而再次引領世界。
圖博館
2002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六大。《經濟學人》社論宣稱,中共面前的麻煩越來越大,此前總能“蒙混過關的策略”今後就不靈了。文中充斥著“危機”、“動盪”等不詳的字眼,彷彿凶兆當頭。
又過了五年,這份雜誌再次盡心盡力地表達了失望,認為中共十七大沒有釋放出改革的信號:“從政治角度來看,什麼都沒做”。
2012年秋,中共召開十八大。《經濟學人》再次“打鳴”預警。這次它對中國的抨擊力度上升到了新高度,社論借某匿名學者之口稱:“中國的政治現狀是底層失穩、中層失落、上層失控”。
這還不是最激憤的,看看今年《經濟學人》有多“不爽”。在最新出版的一期中,《經濟學人》發表關於十九大的封面文章,不但誇張地稱習近平總書記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而且危言聳聽地警告世界各國,不要“指望習先生會帶領中國或世界朝好的方向發展”。
四分之一個世紀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但足夠我們認清一家媒體——哪怕是備享盛名的《經濟學人》雜誌。
1992年《經濟學人》稱中國在“倒退”,而正是那年,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啟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從2002年到2012年,也就是《經濟學人》筆下中共“蒙混過關”的十年,可中國的GDP總量增加了4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唱衰中國的媒體遠不止《經濟學人》一家,不過它還是頗能代表主流西方媒體在報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人類重大歷史事件時的“集體表演”。
中共十九大的特殊意義在於它對當今中國和世界遼闊的前瞻性。按慣例,每次黨代會都會繪製未來五年的藍圖。但十九大製定了中國從今天到2050年的發展目標。這種情況幾十年一遇。上一次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鄧小平把建設小康社會確立為中國的目標。他借用儒家典籍中的“小康”一詞,描繪了國家總體繁榮、社會穩定的圖景。具體而言,作為一個階段性目標就是爭取到2000年時,中國人均年收入要達到800到1000美元。什麼?800美元?即使扣除通脹因素,現在上海一名勤勞的外來農民工一個月掙的錢也不止800美元。然而1980年時,中國人均年收入還僅有250美元。收入增加四倍在當時看起來,頗像“麥克白式的不自量力”。
圖博館
基於有所增加的土地銷售和政府主導的經濟適用房建造,中金認為明年的房地產投資將有所增長。這家公司預測稱,明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將增長10%至15%,高於今年8%至9%的增速。
中金認為,由於有所改善的盈利狀況和政府對創新的推動,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面的增長勢頭將會保持下去,但增速將有所放緩——從現在的25%降至2018年的15%至20%。
但是中金說,考慮到北京想要避免經濟過熱並追求更可持續的增長,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放鬆貨幣政策。
報告說:“明年重點將放在提高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上。”
中金說,這意味著將更加強調城市化和對戶口登記制度的改革,並且也將努力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國有企業效率、進行產業升級、鼓勵創新。
李世默:兩岸猿聲啼不住,中國已達“新時代”2017-10-25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和《赫芬頓郵報》以“西方媒體又錯了,中國將繼續崛起”為題,聯袂發表李世默文章
這幾天,全世界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北京集會,這是中共自1921年建黨以來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全世界的新聞媒體和那些時政專家們彷彿著了魔一般,都在臆測“誰進誰出、誰上誰下”。然而,研究中國的各國專業人士卻在逐字逐句分析3萬餘字的十九大報告全文(這份報告是習近平總書記花三個半小時一氣呵成向全世界宣讀的),希望分析出這個全球最大國家的未來走向。但是如此之多的政治術語和如此具體的政策內容,要分析解讀還真不容易。
不過,要讀懂這份報告,倒確實有條捷徑可以走,那就是先閱讀《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最新出版的關於中共十九大的社論——它的篇幅比十九大報告短得多——然後再反其意來理解就差不多了!
發行量超過150萬的《經濟學人》被許多人視為最具影響力的時政評論周刊之一,關於中國的誇張封面,是其標誌性特徵
好吧,還是解釋一下。
1992年10月,中共召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經濟學人》發表社論稱,中共在“倒退”(指中國政治經濟改革沒有進一步西方化),認為十四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全是自相矛盾的說辭。
五年後的1997年,中共召開十五大。《經濟學人》又發社論認為,從私有化到解決就業問題,大會做出的都是“空洞的許諾”,根本不會兌現。它還不忘潑冷水稱,民眾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最後可能導致“內亂”。
圖博館
如今攪動西方社會的那些棘手問題在現有體制中基本看不到可以有效應對的槓桿,解決它們需要決心,而形成這樣的決心要求有政治權威和凝聚力。這些都是西方最缺少的,那裡的精英們不是幫助國家塑造權威和凝聚力,而是為社會的渙散羅織合理性。西方的競選中經常出現“改變”的口號,但所謂改變都是形式上的。
沒有一種優勢是可以靠阻止其他外部優勢的崛起而長期維持的。西方問題的大暴露剛開了一個頭,那裡的政權必須領導人民向內奮發圖強,重新凝聚起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恐怕是西方保持長久繁榮和先進的唯一正道。
回應
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
任何事物,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有消亡的一天,資本主義也不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這一歷史進程.
“普世價值”成了形式主義高尚口號,這話切中要害。
我們自己整明白就行了,哪能把西方叫醒呢?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創新vs.紀律 中國發展大考驗
中國領導人與民眾現在更相信,中共一黨專政是穩定與成長的重要支柱,西方國家的治理焦點已入歧途,與包容式的經濟與社會進步背道而馳,因為民主與專制體制都會滋生貪腐。
再者,中國的經濟規劃已超越國內成長與發展,還包括擴大中國的全球經濟影響力。這些對外計畫引發資源需求,並影響政策選擇。
近年中國政策架構已更能因應社會與政治緊張,及市場自由化的現代目標。中共仍堅持一黨專政,因此繼續聚焦維持秩序,並將價值涓滴到生活所有層面,不僅主動介入政策爭議,在民間活動與社會事務方面亦然。
政府也設法讓市場在經濟體系中扮演更具決定性的角色,釋放創業與創新力量,並更有效反應年輕人、知識分子及中產階層的需要與願望。這些人是中國經濟在轉型期間仍能達到經濟年成長6%至7%的引擎。
一黨專政與市場經濟本質是否一定衝突,雖非絕對,但值得擔心。公部門在基礎研究等領域的選擇確實有重大影響,但創新卻非中央指導的產物。中共高層雖允許內部政策辯論,領導人對公眾辯論及評論仍多所懷疑。
展望未來五年,中國領導人一方面要使共產黨強有力、守紀律且無所不在,以制定標準並保障公眾利益,同時又要高創新、有空間、有活力的市場,繼續推動經濟邁向未來;如何在兩者間保持平衡,將是中國能否落實各項規劃及因應內部緊張的關鍵。
圖博館
全球治理排名 中國已經比肩美國甩開日本不少
央視2017.10.19聯合多家機構引用24項國際組織數據,對189個國家的全球治理做出計分排名。
過去五年間,中國堅定推進全球化,以601的總分提高三個位次,躋身美、法、英組成的全球治理第一陣營,超過第二集團領頭羊日本77分,僅全球決策話語權的分差就達到63分。
最近三年,中國在聯合國提出動議數量名列第三,在世界銀行提出動議數量名列第一。
世界銀行測算,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在維護和創建“全球治理機制“方面,五年前,在G20內部,中國以170分位居中游。
五年裡,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發起成立亞投行,開始彌補亞洲每年8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資金缺口。
“國際會議承辦”是體現全球治理能力的風向標,近三年,中國的得分增長174%,增幅是美國的5倍、德國的19倍。
環球社評:西方世界怎麼了?這個問題愈發嚴肅2017-11-04
西方世界怎麼了?一段時間以來這個問題被越來越多地提出來。歐美國家的選舉、公投不斷形成衝擊西方傳統價值和政治秩序的結果,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西方還成為了發生各種恐襲的新的“中心”。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則把分離主義的混亂帶向歐洲,而在美國,“通俄門”也像是在拷問整個執政團隊,特朗普已入主白宮快一年,相當一部分美國精英仍拒絕與他合作。
這一切很可能不是臨時、彼此孤立的現象,而在昭示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時代的變化正在挑戰西方曾經引以為傲的治理模式,在新的現實面前,西方沒有實現制度的與時俱進,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和槓桿落後了,但仍被教條地堅持著。
冷戰結束至今,西方的政治基本上躺在“功勞簿”上,藐視世界的多樣性,傲慢地視自己的體制為“人類歷史的終結”。
西方社會由資本主導,同時又提出“民主、自由、人權”的高尚口號,這兩者之間原本是不協調的,但是繁榮所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將這一內在矛盾搪塞了過去。不過這個問題的病根是除不掉的,它有些時候會兜著圈子發作。西方當下盛行的民粹主義比它表面的那些主張有著更深刻的線索,很大程度上折射了這個病根。
圖博館
以儒家為例,孔子所以被稱為“聖之時者”,是因為他總是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他的述而不作是有選擇的,他把過去的經典按照時代需要給予了創新性整理和詮釋,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後儒家文化吸納了佛家文化的內涵,發展為宋明“理學”和“心學”,以儒家文化為重要傳承內容的中華文化有能力隨著時代而調整、創新。這一點也可以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有能力在儒家文化基礎上實現現代化得到證明。
文化包含多個層面,當一個文化體跟另外一個文化體碰撞時,就會有強勢弱勢的差別,其決定因素在於經濟基礎。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中國的經濟基礎,也就是中國文化的經濟基礎完全有可能不斷提高。而且,只要有意識地實踐、倡導,中國文化也有能力保持其核心倫理價值取向,根據時代的需要不斷地進行上層建築的創新。
今天,我們迎來了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可以更為冷靜平和客觀地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命運之間的關係。除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65%的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夢想和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夢實現,還因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條件相似,來自於中國復興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很有可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為人類不斷貢獻其理論創新與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關新聞
宋魯鄭:跨過西方模式,看中國未來改革方向
張維為:中國選賢任能模式是如何超越西方模式的
胡鞍鋼:中國偉大實踐讓西方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門羅主義”預言破產
回應
林毅夫是比較早認識到西方經濟學理論不適合解釋中國發展的人,在國內一大幫經濟學家指責國有企業效率低下,要學習西方徹底私有化時,林就是提出不同意見的少數人。現在,好多經濟學家跟著人云亦云,因為事態明顯了,中國完全走的是適合自己的道路
西方經濟學不能解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現象。然後他們會說:統計數據是假的。
所以林毅夫永遠都不可能獲得諾獎,但是他在經濟學上的貢獻將永遠記入人類歷史,他自己明白,西方人也明白。
但這反而大大加強了林在經濟學史上的地位,中國的道路太超前了,這也證明了西方文明所謂的包容性多元性都是假的。
圖博館
第一波思潮是盛行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結構主義,強調市場失靈,主張以政府主導推行進口替代戰略。第二波思潮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的新自由主義,強調政府失靈,主張以休克療法推行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華盛頓共識。二戰結束至今已70餘年,全球200多個發展中經濟體,絕大多數至今依然陷在中等收入或者低收入水平。少數幾個趕上發達國家的東亞經濟體所推行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從結構主義角度來看恰恰是永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的。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以漸進雙軌方式轉型,實現了穩定和快速發展,如果從新自由主義視角來看卻是最糟糕的轉型方式。
西方主流理論總結於發達國家經驗,而且經常還是以在發達國家也尚未完全達到的理想條件為前提,拿到發展中國家來運用,必然有“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局限性。在現代化、全球化大潮中,閉關鎖國不行,照搬發達國家的道路、理論、文化亦不可行,學習參考他人要建立在對自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具有高度自信的基礎上。
文化復興是一種文化自信,它意味著文化的綿延不斷。中國文化何以幾千年綿延不絕?首先,需清楚何為文化。我傾向於使用馬林諾夫斯基的定義,他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即生產、生活工具;組織層次,包括社會、經濟、政治組織;精神層次,即倫理、價值取向,等等。五千年來,器物層次和組織層次的中國文化都在發生變化,但以“仁”為核心的傳統倫理價值體系始終綿延不斷。從孔子的“仁者愛人”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都是中華文化核心價值延續的體現。
面向未來,伴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不斷釋放,以儒家文化為重要傳統之一的中華文化,能否與經濟基礎發展相適應並不斷演進,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器物、組織、精神三個層次自洽的文化體系?答案是肯定的。當西方還是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就已是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的社會。在歐洲中世紀,農民是半農奴,依附於土地,而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有相當活躍的勞動力市場,商品市場也頗為活躍。可以說,中華文化以及以“仁”為核心的傳統倫理價值跟市場經濟體係是共容的。
從文化自我更新的角度來看,中華文化既能適應經濟基礎不斷提升、政治組織與經濟組織不斷變化,又能保持其精神實質,並以相應形式與變化相呼應。
圖博館
孔帆:十九大後,歐洲媒體畫風突變(回應:接納中國個頭,不過是要錢!西媒的話,聽聽就好,他們是服實力的。)
專家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以前是有沒有 現在是好不好
五大部委發紅包:十九大報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旺報社評:習近平十九大報告提出2020年要達到小康社會目標,2049實現社會主義中級階段,達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用台灣語彙,就是要實現富而好禮的中產階級社會。
淡大教授李沃牆: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躋身世界強國之林全球領導者的世界夢
美國學者曼迪斯:中國將迎來物質精神“雙復興”
看好中國經濟前景5大理由:樓市降溫民間投資復甦:農業基本穩定,製造業溫和擴張,服務業、高技術產業保持良好增長,結構調整將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迎第三次留學生歸國潮(八成43.25萬人)原因是經濟社會迅速發展。
工信部部長苗圩:2016年工業增加值24.8萬億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 中國選手摘15金7銀8銅 獲歷史最好成績
中共新核心名單出爐 學界、媒體和兩岸關係研究圈猜測的名單和風聲卻大多「失準」:
英國BBC中文網(7中5),命中率71.4%
香港明報(7中5),命中率71.4%
美國馬可波羅智庫智庫(5中3),命中率60%
日本讀賣新聞(5中3),命中率60%
政大國關中心模型(5中3),命中率60%
調查局(9中5),命中率55.6%
英國路透社(6中3),命中率50%
中央社(7中3),命中率42.9%
國安局(2中0),命中率0%
回應
中共研究方法「失準」
別說「中共研究方法」、就連所有學科的「研究方法」都是以洋學(邪?)者為典範!
林毅夫:西方國家理論不能解釋中國經濟奇蹟2017.10.27人民日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些剛取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西天取經”的心態,認為學會西方先進國家的理論,拿來推行,就能夠取得發展和轉型成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幾十年的實踐證明, 發展中國家尚無依靠“西天取經”實現現代化成功的先例,用西方國家的理論也不能解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經濟奇蹟。
以我的專業領域發展經濟學為例,發展經濟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應取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國家自主追求現代化之需,從現代經濟學當中獨立出來的子學科。
圖博館
相關新聞
中共19大「七上八下」王岐山裸退未進中委名單 趙樂際接手打虎
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章修改加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並列的新時代的中共的行動指南: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實現小康社會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2021至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6至2050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四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德學者呂格默爾著書談中國模式:所有階層收入都在提高,中國是唯一做到的國家
Discovery《中國:習近平時代》監製:他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國際領導力的領導人之一
美媒:美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支持社會主義 美國會支持的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2017年10月民調,58%偏向於資本主義。但35歲以下58%偏向社會主義(44%)或共產主義,42%偏向資本主義。
經濟學人:習近平—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人
外國記者關註十九大:渴望讀懂中國成功故事
國際政要盛讚中共領導力:中國成就舉世矚目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高效且關鍵
多篇誇中國的文章齊出 陸媒《察網》警惕西方可能在捧殺中國:一、中國綜合國力、世界影響力的確強大了。二、心理上處於不太願意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認現實的狀態。三、試圖在挑起新的「中國威脅論」炒作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十九大將如何影響中國和世界?看國外輿論咋說
港媒亞洲時報:中國正在全球論壇上填補美國的空白 (回應:地主家沒餘糧,全球戰略開始收縮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美媒:邁入新時代,中國崛起2.0版!
彭博:虛弱的川普vs.霸氣的習近平
亞洲領袖看穿 川普原來是「紙老虎」
對特朗普的亞洲行 中國贏了 歐美媒體這次出奇一致
川普未參加東亞峰會提前離菲 重創美信用
李克強11.14在東亞峰會:推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
德媒:世界將習慣中國領先
中國經濟增長6.9% 給世界驚喜耀眼數據 給中共十九大添光彩
中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對世界經濟貢獻31.6%超美歐日總和.
西班牙世界報驚嘆中國製造向質量時代過渡:致力赶超德美日
美國時代周刊稱中將超美的三理由:國有資金,強大支撐。穩定就業,注重民生。技術變革,引領創新。
圖博館
胡鞍鋼:政治局常委是如何產生的?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2017-10-24
中共中央領導人或接班人的產生,既不是西方國家產生國家元首時像空降兵一樣通過競選一舉上台,也不是像文革的政治新星王洪文那樣搞火箭式上台,而是典型的台階式:第一個台階是擔任黨的省區市委書記。第二個台階是擔任黨的領導集體成員的主要助手,也是集體交接班的過渡期。
回應
這種選拔的好處是,無能之輩和生手都被屏蔽掉了。比西方那種選舉要靠譜得多,國家發展可長遠規劃,並且能執行到位。近幾期英美的公眾投票結果,都證明了這種制度的缺陷——參與投票的人,未必知道投票的後果是什麼,無知且不負責任,率性而為。
選舉產生的,別說得那麼複雜。
但這個選舉只是最後的一個確認步驟,而且是由懂政治專業、能理性思考、選舉人自己也具有高度治理能力的人來選舉,不是由一幫大部分只會聽誰說得好聽、看誰臉長得好看來投票的人來選舉。
中國近兩千年來實踐的是選拔制,西方是選舉制。近代以來,中國選拔中加入了部分選舉程序。
http://www.guancha.cn/HuAnGang/2017_10_24_432019_2.shtml
十九大的7天5大議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10.18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期18至24日。
聽取和審查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審查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選舉十九屆中央委員會;
選舉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還有哪些?十九大後反腐是否會弱化?如何杜絕虛假脫貧?針對中外記者的提問,大會一一回應。
談改革
黨的十九大將對今後五年和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將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談脫貧攻堅
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沒有退路。
談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國也不會照抄照搬別國模式。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談反腐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製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圖博館
打破隔代接班 習近平不設接班人2017-10-26聯合報
習近平率六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出場序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接任人大主席)、汪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央書記處)、趙樂際(中紀委)、韓正.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調整,結果是「留二進五」,新進五名新血 ,此舉打破隔代接班的潛規則。那些被視為前朝安排的接班團隊,就此風流雲散。外界盛傳六○後的胡春華與陳敏爾是入常熱門人選,並據此推斷可望成為新的接班人選,但昨天名單公布,常委皆為五○後,顯示習打破預排接班人的政治規矩。
回應
聯合報事後諸葛寫落落長,誰能操控習接班人?「七上八下」王岐山裸退未進中委名單 !習圖第三任總書記?
習思想已經進黨綱了,習就是退也是鄧小平了,寧可幕後控制也不可能破壞接班制度,給人口實。
連滿清都知道,立了太子就是給其它皇子樹立了靶子,所以,滿清200多年只有兩位太子,就是為了保護所有皇子。
相關新聞
中共黨校主任11.9:中共領導不會再有「終身制」
高雄旗山人盧麗安擔任中共19大代表 陸委會:除了盧家人戶籍被砍 其他人也會處理 盧家:政府炒作此案非台灣之福 (回應:綠蛆最愛綠卡,蔡父蔡潔生(日籍)蔡兄長蔡瀛政(美)蔡兩位姊姊蔡瀛如(美)及蔡鳳嬌(美)以下民進黨執政8年擁有綠卡的前官員:... )
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台灣很多賤民不知道大陸多進步,2021中共建黨百年時要成為小康社會,2049中國建國百年時成為世界最大強國。網民怒:抵制東森房屋 (回應:果然是賤民,一講就大反彈. 看賤民玻璃心碎滿地,真爽! )
不只盧麗安 北京台生也想向中共申請入黨(回應:臺灣標榜人權自由,侈談報復,自打嘴巴。)
聯合報社論:台灣願景貧瘠,如何應對習近平的雄圖?蔡承諾給年輕人一個更好的國家,但一年半來青年低薪依舊。相對的,習近平對台灣民眾開出就學、就業、創業與生活等同居民待遇的優惠,福建要在三年內吸納台灣一千名年輕博士師資。蔡保證要讓經濟結構升級轉型,但閣揆換了,產業「五缺」還在緩步尋找解方。蔡英稱要促進公平正義,但只看到假轉型正義之名的政治追殺,和劫貧濟富的全民稅改。蔡說要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但台獨閣揆就讓她的兩岸政策破功。蔡有個2025非核家園夢,只是她絕口不提人民必須付出缺電危機、電價高漲和窒礙經濟為其代價。(回應:中國夢帶來中國強,台獨夢帶台灣去死!)
圖博館
受上述消息影響,美元兌加拿大元匯率在本週一路走高,從上週收盤的1.350元一度衝高到1.362元,截至北京時間4月26日22時11分,暫報1.358元。金融時報認為,投資者擔心加拿大產業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受到衝擊,而目前加拿大正考慮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
公佈“史上最大”稅改計劃
緊隨中國營改增稅改步伐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特朗普政府此時拋出的稅改計劃,其核心思想就是減稅,這也與中國政府近年來的思想吻合。而同樣的事,中國在去年就開始做了。
據證券日報消息,今年4月30日,中國營改增試點將迎來一周年。“預計到今年4月30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這是近年來中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日前表示,中國基本建成了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先導意義的現代增值稅制度。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的營改增為“近30年來中國最宏大的稅收改革”。
在央廣網看來:
中國的營改增對世界各國的稅制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是世界稅制改革的“樣本”。
近年來,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各國都希望通過改革提振國內經濟,而稅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通過調整稅制,可以助力一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
因此,中國的營改增將為各國深化稅制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圖博館
未來美國經濟建設不但要減稅,還需大興土木搞基建。一面少收錢,一面多花錢,且還要吸引私人投資者往基建上投錢。試問,錢從哪裡來,誰又敢跟投?
此外,對企業而言,減稅省下來的錢幹什麼,這既是問題,也是風險。若美實體經濟投資率仍弱,利潤率不高,而炒股等金融交易仍很掙錢,企業則會回購股票裝點股價,其他投資者亦將尾隨。減稅省下的錢便會像量寬時期那樣,推高金融泡沫。這樣,稅改不但失效,還可能成為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導火索。
總體看,美國稅改方案即便在國會通過、順利鋪開,未來也需要在國內做好引導,善用這筆錢,同時與其他國家搞好國際稅政協調,防止相互傷害,危及全球經濟。
特朗普本週內三箭齊發:為何加拿大哭了中國笑了
2017年1月20日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9日就要面臨總統生涯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上任100天。據新華社4月25日消息,美國白宮網站25日還開設一個新網頁,專門宣介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100天的政績。
眼看作總結的時間要到了,特朗普的動作顯然加快了不少,在本週內三箭齊發:
考慮發出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命令、對加拿大軟木徵收重稅、公佈“史上最大”稅改計劃。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生效,是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簽訂的區域自貿協定。美國總統特朗普自競選開始就多次批評北美自貿協定導緻美國製造業崗位流失到墨西哥,並承諾在上任後100天內重談協定。
美國考慮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消息也讓墨西哥比索兌美元應聲下跌,跌幅一度超過2%,創三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對加拿大軟木徵收重稅
從競選美國總統開始,特朗普就一直大肆抨擊中國和墨西哥的貿易,揚言要施加高額關稅,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卻將貿易戰第一槍對準了鄰居加拿大。
據CNBC報導,本週一(2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向加拿大軟木材徵收平均20%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最高可達24%)。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加拿大佔領了美國31.5%的木材進口市場,加拿大每年向美國出口的木材價值約50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認為,加拿大軟木材供應商通常由加拿大各省政府控股,而美國的木材生產商都是私人公司,加拿大有補貼木材生產並傾銷美國的嫌疑。加拿大方面則強烈反對,認為加拿大政府從未對木材生產有過補貼,加拿大木材生產成本由市場充分決定,美國征收高關稅涉嫌違反了雙方的自由貿易協定。
圖博館
人民日報刊文談美國稅改:減稅是在挑起稅務戰 by魏亮
美國聯邦政府2017.4.26推出的稅改方案,號稱力度史無前例。如果這一方案能夠在國會全部獲通過,對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將產生重要影響。
稅改的好處不言而喻。一則吸引美企紮根美國。僅企業所得稅率從35%左右降至15%上下,就將使美企稅負大大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約25%的平均水平,而降低的部分可轉換為企業的利潤。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與城市研究所聯辦的稅收政策中心測算,今年美國企業盈利預期將增加1080億美元,明年將增2150億美元。此外,15%的稅率已接近部分避稅天堂,加上美國經濟體量龐大帶來的規模效應,有望使實體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美國稅收基金會測算,在最佳狀態,稅改將整體使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6.9至8.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楨:?)
二則牽動企業流入或回流美國。雖然美國政府表示會對在海外留置利潤不歸的美企徵稅,但已有透露表示,方案中的稅率將是帶有優惠性質的低稅率。據估計,美國企業離岸利潤留存約2.6萬億美元。如此一來,蘋果等海外存利、持現企業,面臨著諸如歐盟等地的額外徵稅重壓和美國的優惠低稅率該何去何從,可想而知。
三則籠絡民眾。美個稅約佔國稅總額的70%,若各項稅改方案均能落實,自然使稅基縮小、稅款降低。美民眾對聯邦政府支持率也會隨之上升,有利特朗普續推新政。
美國稅改,納稅人賺了,誰虧了呢?顯然是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可能被波及的其他國家。
從他國視角看,美國減稅實際上就是在挑起稅務戰。作為反應,一些有實力的國家會加入這場競爭,或競相減稅,或以鄰為壑,或設立避稅天堂。目前,這一跡像在英、法等發達國家已露端倪。這樣做不僅會使國際稅收秩序陷入混亂,更會使業已形成的G20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框架下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等反國際稅收惡性競爭成果縮水。此外,美國稅改將使部分無力搞稅收競爭的出口導向型國家直接受損。
就美國聯邦政府而言,財政巨額減收將不可避免。據多家機構估計,如此稅改將使美政府未來10年財政減收2萬億至6萬億美元。這對於一個債台高築、過段時間就得裱糊一下債務上限這個“頂棚”的美國政府而言,風險不小。
圖博館
2017兩會: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一年一度的兩會大幕拉開。全國政協會議已於2017.3.3開幕,全國人大會議4日舉辦了記者發布會。今日(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在主席台就座。張德江主持大會。
圖表:數說成績與目標(新華社記者馬研編制)
人民日報客戶端整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一、去年工作不容易,“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取得了不少成就,政府主要做了八項工作。
經濟穩中向好:工業企業利潤由上年下降2.3%轉為增長8.5%。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
還有困難和問題:一些地區嚴重霧霾頻發;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涉企收費多,群眾辦事難等問題仍較突出。
二、今年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比2016年還多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
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
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
三、今年幾項重點工作
去產能: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
去庫存:三四線城市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降成本: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範圍,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
國企改革:基本完成公司製改革。深化混合所有製改革,在電力、石油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投資: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
消費: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
創新: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環保: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
醫療: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圖博館
那些嚷嚷中國貨幣要毀滅的、反對搞投資拉動經濟的經濟學家們,去勸一勸美國不要自我毀滅,才是你們該做的事情嘛。
這裡不妨把名點出來。最近《華夏時報》記者蔡慎坤發文《45萬億投資是盛宴還是深淵?》,說了許多危言聳聽、毫無道理的話。此蔡慎坤君雖有大學本科學歷,經歷也算豐富,如曾先後任中國新聞圖片報社記者,海南大科技雜誌社採編部主任,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擔任金十字計劃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掌上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但唯獨與經濟學不沾邊。此君最大愛好就是造謠和以危言聳聽影響輿論,幾年前就有人問:蔡慎坤為什麼那麼敢說?去年1月有網友在《天涯社區》發文:《為什麼蔡慎坤這位網友喜歡造謠呢?》該文列舉了蔡慎坤若干謠言及鏈接,並指出:&在天涯及鳳凰博客裡的名人@蔡慎坤,就經常藉助謠言來批評時政,比如在他的《中國自家還有多少人需要救助?》博客裡,硬是把“對最不發達國家到2030年的投資力爭達到120億美元”說成“對最不發達國家到2030年的援助力爭達到120億美元”,然後對中國的政策大加批評一番。另外,他還借助網絡上早就有人闢謠的謠言慷慨了一番。“2006年,中央政府投入公共衛生經費1190億元,其中的952億元,用在了850萬黨政幹部身上,另外的13億人還剩下區區238億。” 他的基本手法就是把並不存在的事情或被他歪曲的政策強加給政府,然後對政府大加撻伐。
http://www.guancha.cn/Hunyun/2017_02_21_395294.shtml
圖博館
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要增長主要靠內部動力,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情況下進行供給側改革。產業升級需要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資,發展綠色環保經濟需要投資,拉動城鎮化還需要投資。這是中國和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中國產業升級空間非常大。
在我看來,這些將西方經濟學學得相當優異的經濟學家們大可把他們的理念推銷給大洋彼岸的美國,畢竟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近來開始兌現其競選時擴大美國基建項目的承諾,甚至簽署總統行政令,要求加快高優先級基礎設施項目的審查和批准。而此前他曾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將投資5000億美元,將修繕城市,重修高速公路、橋樑、隧道、機場、學校和醫院。而1月初,美國民主黨也在參院提交了一套規模達1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規模龐大,不僅包括了特朗普計劃中道路和橋樑,還包括國家寬帶網絡、退伍軍人事務部運營的醫院,以及學校。
所以,那些嚷嚷中國貨幣要毀滅的、反對搞投資拉動經濟的經濟學家們,去勸一勸美國不要自我毀滅,才是你們該做的事情嘛。
回應
中外某些經濟學家督促印度加大投資,拉動gdp,以超過中國。。在中國就是另外一種論調,這些經濟學家安的什麼心?
4萬億是功是過,我不太清楚。這讓我想到了我們老家那邊10年修的體育中心,佔地600畝,總投資14億元。可上次去看,荒涼?空曠?整齊的座位蒙上一層灰。
當年的4萬億有沒有無效的,低效的投資,肯定是有的。有沒有伴隨著不少的腐敗,那肯定也是有的。有沒有帶來過大的通脹,肯定還是有的。但如果因為這些就否定了其更大的正面意義,那就是別有用心。別的不說,看看當年的PMI數據吧,我記得最低的那一個月,PMI是低於40的。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刺激,那可就真的呵呵了。
看事情要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看
我只知道家電下鄉等活動確實刺激了我們村子的消費需求
圖博館
更進一步說,投資比例高,是高速增長的後發經濟體的必然現象。一國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該國國情和經濟狀況息息相關,一概用“XX萬億”總結本來就有所偏頗,實際上早在200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當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就直言不諱:把一攬子計劃簡單說成是4萬億投資,這是一種誤解。放在今日,也是如此。
當年的投資計劃
中國現在大力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固定投資自然不能少,45萬億這個數字恐怕還是不夠的;而中國目前的情況也和2009年不能同日而語,中國本身實力大大提升,對外需的依賴度不斷下降,甚至很多國外公司都想著到中國來賺中國人的錢;相對於停滯不前的西方經濟,中國的經濟形勢更是不錯,完全不需要額外的大規模刺激計劃。
為何有人見“投資”就“觸電”
既然如此,為何45萬億還能引起瘋狂的刷屏?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在那些45萬億的批評者中,固然充斥著不少不懂裝懂半桶水的朋友圈經濟學家,更多的是那些眼斜的所謂“專家”。
毫無疑問,中國這些年取得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而投資就是高增長背後最大的因素之一。但很多深受西方經濟學熏陶的中國“經濟學家”,長久以來對於政府主導的投資刺激沒有什麼好臉色。在他們眼中,中國的經濟數字不過是依靠投資、房地產吹出來的泡沫而已,任何中國的經濟成就都會惹得他們不開心。近些年中國對投資的依賴度見頂,經濟增速放緩,他們卻是欣喜若狂。
投資刺激經濟在他們眼中是更是萬劫不復的“老路”,自然是萬萬不能肯定的,一有類似“4萬億”、“45萬億”的新聞出現,他們就如“觸電”一般,跳出來大加鞭撻,不如此似乎難以體現出他們的正確性了。
中國需要深化改革,但這些“專家”片面反對投資,將投資妖魔化,言必稱“深層次矛盾”,只會開出“市場化”一種藥方,恐怕反而會影響改革穩步有序的開展。
對於這些“西方”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曾有過評價,他曾表示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人們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誤區,認為中國不應該再搞投資拉動了,應該改成消費拉動。林毅夫說,這是“因為他們簡單地把投資拉動等同於產能過剩。”
圖博館
華雲:中國投資45萬億地球要爆炸?過慮了!2017-02-21 觀察者網
年才過完沒多久,財經圈子裡就不太平。先是“中國要搞45萬億投資”在朋友圈刷了屏,隨後更是有好事之徒跟進,直接稱“中國貨幣就要毀滅”、“全球2016年的所有投資加起來都未必有45萬億”、”這是準備讓地球爆炸的節奏”。一系列激烈的言辭讓人不寒而栗,差點讓我把過年胡吃海喝塞進胃的那些食物再給吐出來。
逐漸淡定下來的我終於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先是《XX時報》根據各省公佈的數據統計稱,迄今23個省公佈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投資已超40萬億元,如加上尚未公佈的省份,總數估計不會少於45萬億。
乖乖,確實是不得了,2009年的“4萬億”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現在要搞“45萬億”是不是真的要讓地球爆炸了?
其實,先不論地球是不是會“爆炸”,該文對於“45萬億”的認知就是徹徹底底的一個錯誤。
“45萬億”不是“4萬億”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中國經濟增速回落,面臨硬著陸的風險。為了應對這種危局,政府隨後推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舉措。粗略估算,這一攬子計劃的投資額大約在4萬億左右。隨後便有媒體和經濟界人士簡單將其稱為“4萬億計劃”。
由此可見,“4萬億”是在當年計劃基礎上,增加的中央投資,而不是全年投資總額。而這一數字之所以驚人,是因為此前的2008年全年固定投資總額為14.8萬億,額外的投入增幅巨大,被外界視作一個強刺激計劃。
此次的45萬億乍看起來11倍於4萬億,但事實上根本不是一回事。實際上早在2015年,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就達到了56.16萬億,2016年更是達到了59.65萬億,如果2017年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真的只有“45萬億”,非但不是增加,而是大大的減少了,何況這也不是額外的投資。
而且,這一數字僅是估算,和實際投入更是天差地別。查詢數據可以發現,金融危機之後這些年,全球經濟低迷致使各國採取非常規手段刺激經濟,中國也採取擴大投資等手段避免經濟過快下滑,因此,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年GDP的比重幾乎都維持在80%左右;若2017年GDP增速以6.5%計算,固定資產投資仍佔8成,那麼201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可達63萬億,這就遠超那個聳人聽聞的45萬億了。
圖博館
第二種選擇是停止資本流動自由化進程,進行資本賬戶管制。這會讓中國家庭和企業難以將資本轉移到國外,該方法獲得了IMF總裁拉加德的讚成。
但這一策略也有問題,它會犧牲掉中國開放資本賬戶過程中所取得的進展。這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此外,資本管制的效果也值得懷疑。目前將資本轉移到國外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外貿公司可以少報出口,多報進口,繞過資本管制。
第三種方法是靜待經濟觸底反彈,但這只是希望,不是計劃。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伯南克推薦的方法是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即通過加大政府開支和減稅,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至於在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資,伯南克並不推薦,他認為這是舊的增長模式。
那應該投資哪些領域呢?伯南克說,財政政策應當提高收入保障,比如加強養老體系,將有助於提升消費者信心、促進消費、同樣的,減稅政策也應當保障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政府支持的培訓和再安置計劃也有助於讓工人轉行。
他稱,從近期動作來看,中國可能也正朝這個方向邁進。對於中國處置“殭屍企業”、以政策安置下崗工人的決定,他也表達了支持。
此外,新華社此前報導,中國2016年赤字率將提升至3%。李克強總理4日在政協分組討論會上就已經透露,2015年中國的赤字率只有2.4%,今年赤字率會有“比較大幅度的提高”。
李克強表示,新增赤字將主要用來為企業減稅,同時部分用來保障民生。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更加有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伯南克說,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有很多好處。通過這種方式中國能夠同時有效追求短期和長期目標,而不會為貨幣帶來下行壓力,也無需對資本流動進行管制。這是中國應該考慮的措施。
回應
俄羅斯吃了美國的藥方差點毒死!
蘇聯吃了西方的藥方,已經死了
一群不事生產的吸血鬼餓壞了吧
先給自己開藥吧
治死一個美國可以了別想著再治中國了
欠一屁股債的窮鬼乞丐,滾一邊去吧!
中國就是拖垮這群惡魔!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中國模式》 中國振興方案(一)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日筷箭之爭 大陸經濟 《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圖博館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財政刺激是中國走出“三元悖論”的唯一方案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忍不住出來“開藥方”了。伯南克2016.3.9在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稱,中國經濟正面臨“三元悖論”,而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案,是有針對性的財政刺激政策。
伯南克指出,中國面臨著國際經濟學中典型的“三元悖論”,即下述三種政策中,最多只能同時選兩個:1)固定匯率;2)獨立的貨幣政策;3)自由的跨境資本流動。
伯南克認為,中國當前的形勢可以概括為四點:
1.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場艱難但必要的轉型,從重工業、建築業和出口拉動轉向發展服務業和內需拉動。
2.不過,中國經濟放緩似乎超出了決策層的預期。
3.為了支撐轉型過程中的經濟增速,中國用多種方式放鬆了貨幣政策,最近下調了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讓它們能貸出更多的錢。
4.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開放的進程沒有停止。
第三點和第四點就是中國三元悖論的根源。在一個增速放緩的經濟體中,如果貨幣寬鬆是其首要宏觀應對政策,那麼該經濟體不能給國內的儲蓄者提供高回報。結果,有能力的中國家庭和公司會縮減人民幣投資,去國外尋求更高的回報。然而,私人資本外流加劇使人民幣資產變成了美元和其他貨幣資產,結果就是給人民幣匯率造成了貶值壓力。
短期內,中國央行可以通過拋售巨量美元債券同時買入人民幣來抵消壓力。確實,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了7000億美元。中國外儲現在還剩3萬多億美元,應該還能在一段時期內保持匯率穩定。不過,這並非長久之計。隨著外匯儲備越來越少,中國將不願在外匯市場買入人民幣。此外,未來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風險可能加速外儲減少。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中國想通過貨幣政策促進內需,同時開放國際資本流動,那麼中國將無法讓人民幣匯率維持在現在的水平。
所以中國該怎麼做呢?伯南克認為,中國可以將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到位。如果貶值的幅度足夠大,消除了進一步貶值的預期,那麼外儲的壓力就會消失。但是這麼做的問題是,在全球經濟如此疲弱的情況下,人民幣大幅貶值無異於輸出通縮,等於是“偷走”了別國的出口和需求。此外,這也會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反過來也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
圖博館
過剩產能出清或超10年 去庫存命懸土地流轉 2015-12-21和訊網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在接受和訊網專訪時表示,去庫存在我國經濟改革中是攻堅戰,九大行業都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要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去化解。比如基礎設施鋼筋水泥煤炭方面應該通過一帶一路,打通中國與中亞的橋梁,把過剩產能轉移,互利共贏。而房地產主要是結構性的需求問題,要根據一二三四線城市的不同需求去化解。
中國房地產市場復蘇與小城市無緣2015.12.31華爾街日報
根據房地產數據供應商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China Real Estate Index System),今年截至11月份,中國全國房價上漲3.4%,收復了去年的失地。但房價上漲不成比例的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所謂的一線城市,今年這些城市的平均房價已飆升15%。而同期二三四線城鎮的房價卻下降了1.5%。
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屋庫存已經恢復正常,以目前的銷售速度,庫存僅夠幾個月的供應量。而一些小城市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讓庫存回復正常,前提是以目前速度銷售,而且沒有更多房屋投入市場。
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也使得中國政府將房地產去庫存定為明年的優先任務之一。但小城市要化解庫存,意味著開發商必須進一步降價,利潤率也會被壓縮。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房地產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振興方案(二) 習李三中全會 《三農問題》大陸經濟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屋奴 房市
圖博館
陸經濟會議閉幕:房產去庫存提高赤字率 2015-12-21 中央社
為期4天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閉幕,中國大陸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鼓勵開發商降價,幫助農民在城市買房子;另將逐步擴大財政赤字預算,使財政政策更有力。另外,2016年經濟政策重心聚焦於供給面的改革,將採取一系列舉措降低企業負擔。
會議指出,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著力於結構性調整,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社會生產力水準,實現「十三五」時期經發展的局勢。
會議公告指出,明年經濟五大任務:削減工業產能,化解房地產庫存,去槓桿化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改善薄弱環節。
在供應方面的改革,以穩定經濟成長方面;公告指出,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消耗一部分庫存。大陸將推動地產商的整合,鼓勵他們改變營銷策略,撤銷對房屋所有權的過時限制。
房地產去庫存要打組合拳2015-12-2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房地產領域的描述雖然只有短短一段話,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經代表了高層對於房地產去庫存的高度重視,其中,戶籍制度將在未來有所放鬆,以擴大住房消費需求,業內普遍認為,此次會議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走向定了調,即進一步寬鬆化。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認為,房地產去庫存的直接途徑是增住房消費需求,而農民轉化為有購房資格和購房能力的新市民是住房制度的一大突破。這不只是允許其進城務工,而且支持其購房居住成為市民,這是比1998年城鎮房改更加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三四線城市的高庫存使得中央在房地產的政策上變得寬鬆,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有利於惠及農民和農民工這部分新市民,租賃政策的鼓勵也有利於城市中低收入者實現住房消費。 房地產行業內部的產能過剩必然催生產業兼並重組,減少產能重複和浪費,產業集中度的提升也有利於信息對稱,平抑房價的泡沫成分。
圖博館
陸經濟會議閉幕:房產去庫存提高赤字率 2015-12-21 中央社
為期4天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閉幕,中國大陸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鼓勵開發商降價,幫助農民在城市買房子;另將逐步擴大財政赤字預算,使財政政策更有力。另外,2016年經濟政策重心聚焦於供給面的改革,將採取一系列舉措降低企業負擔。
會議指出,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著力於結構性調整,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社會生產力水準,實現「十三五」時期經發展的局勢。
會議公告指出,明年經濟五大任務:削減工業產能,化解房地產庫存,去槓桿化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改善薄弱環節。
在供應方面的改革,以穩定經濟成長方面;公告指出,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消耗一部分庫存。大陸將推動地產商的整合,鼓勵他們改變營銷策略,撤銷對房屋所有權的過時限制。
房地產去庫存要打組合拳2015-12-2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房地產領域的描述雖然只有短短一段話,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經代表了高層對於房地產去庫存的高度重視,其中,戶籍制度將在未來有所放鬆,以擴大住房消費需求,業內普遍認為,此次會議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走向定了調,即進一步寬鬆化。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認為,房地產去庫存的直接途徑是增住房消費需求,而農民轉化為有購房資格和購房能力的新市民是住房制度的一大突破。這不只是允許其進城務工,而且支持其購房居住成為市民,這是比1998年城鎮房改更加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三四線城市的高庫存使得中央在房地產的政策上變得寬鬆,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有利於惠及農民和農民工這部分新市民,租賃政策的鼓勵也有利於城市中低收入者實現住房消費。 房地產行業內部的產能過剩必然催生產業兼並重組,減少產能重複和浪費,產業集中度的提升也有利於信息對稱,平抑房價的泡沫成分。
阿楨
貿易額超美? 陸稱誤會一場 2013-02-15 旺報
大陸商務部13日發表聲明,稱媒體日前報導大陸2012年進出口總額超越美國是「一場誤會」,原因是中美兩國外貿統計基礎不同所致。聲明指出,若依據相同統計標準,美國去年貿易總額為3.88兆(美元,下同),中國為3.86兆,比美國少了156.4億。
日前陸媒報導大陸去年進出口貿易額正式「超英趕美」,認為大陸經濟復甦趨勢較持續進行量化寬鬆的美國來得更強。但商務部發表聲明指出,媒體援用的「美國商務部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與大陸使用統計口徑不同,因此造成大陸貿易總額略多的情況。
WTO將公布世界排名
聲明也指出,美國商務部亦公布另一與中國統計口徑相同的數據,按照此數據,美國去年貨物貿易總額應為3.88兆,而大陸為3.86兆,比美國少了156.4億。
這組數據是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標準計算,出口以船邊交貨價(離岸價)、進口以到岸價進行統計。聲明並指出,WTO將於今年2月底或3月初公布最終世界各國貿易額數據及排名,更準確的中美貨物貿易額差距屆時即可揭曉。
儘管大陸去年並未真正超越美國,差距也是有史以來最小數值。大陸去年雖然未完成年初制訂的貿易總額10%成長目標,但年成長率依舊有6.2%,在全球仍然表現亮眼。
賺的都是代工血汗錢
不過外資法人機構對大陸經濟數據準確性也抱持存疑態度。高盛、瑞銀與澳新銀行的分析師就分別指出大陸亮眼的進出口數據禁不起檢驗;瑞銀比對大陸出口數據與港口及貿易夥伴的進口數據,發現存有極大差異;而高盛則以低迷的製造業海外訂單數據來佐證出口數據偏高。
澳新銀行研究團隊在1月初發表報告,質疑大陸統計數據可信度。他們發現每季國民生產毛額(GDP)、工業產出、固定資產投資和通膨數據無法滿足用來檢驗數據合理性的班佛法則(Benford’s Law)。
班佛法則認為,在一個自然的數字資料庫中,第一位數的值越小其出現頻率應越高,反之數值越大者出現的機率越小,而假造的資料經常不符合班佛法則。
但也有學者指出,儘管大陸去年貿易總額略小於美國,在今年復甦態勢下要超越美國並非難事。問題在於未必「數大就是美」,在大陸工業發展技術與資源都相當依賴外資的情況下,大陸賺的都是代工「血汗錢」,龐大的貿易總額反而代表對貿易依存度過高,在發展內需及總體經濟結構轉型上,都未必是好事。
阿楨
瞄準國際 陸9大產業兼併重組 2013-01-23 旺報
面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大陸官方出重手,點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資訊、醫藥、農業等9大行業,推行企業「市場化」的兼併重組,明文規定「大者恆大」,目標邁向國際,將影響900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4兆元(人民幣,下同)。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先前「盲目性」併購導致很多問題;所以這次堅持市場化運作,並取消各地自行出台、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區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的規定,也會鼓勵外資參股、併購。
台商可關注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服務領域延伸,包括研發、採購、現代物流、汽車金融、資訊服務和商務服務,都是商機;造船業的中小型細分市場也可發展特色品牌;但台灣本土電子資訊業競爭壓力恐將加大。
陸打造怪獸 台灣皮要繃緊
台灣出口業目前最大對手是韓國,其動用國家資源培植不少「大怪獸」,以科技業來說,有成本、經濟規模優勢,台灣中小企業為主的靈活模式,屢吞敗仗。
為提振士氣,不少專家學者探討韓國財閥化缺點,包括官商勾結嚴重、國家重要資源都落在三星、現代等5大財閥手上,讓韓國社會階級難以流動,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私相授受、扶植關係企業的戲碼更是不斷上演。
過去幾年,大陸「看上」哪個產業,哪個就完蛋,台灣「四大慘業」中的太陽能、LED和面板等,大陸無序發展導致的產能過剩、殺價競爭總扮演「最後的『一堆』稻草」;而今,產業集中化說是官方為解決產能過剩,但「更大尾」央企也將不斷現身,屆時誰聽誰的話?是否又引發國際貿易戰?(楨:只准韓日打造怪獸?競貶?)種種問題還需觀察。
回應
老共出手了.看來韓國那些財團企業準備挫列等了....之後各方面成熟的集團…一個華為抵幾個三星也不是不可能
阿楨
城鎮化 引爆40兆人民幣商機 2012-12-21 旺報
《時代周報》報導,16日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作為單獨任務列出,可說是歷屆會議所未有,凸顯城鎮化在官方施政主軸的地位和分量;另外,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十八大後密集針對城鎮化問題表示意見,亦屬罕見。
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
報導說,城鎮化議題千絲萬縷,牽涉層面和動員部門極廣,但主要目的就在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城鎮居民同等權益。
報導強調,城鎮化骨子裡蘊含龐大商機,可能是官方未來10年投資最力的項目之一,「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資料顯示,大陸近10年平均10%的經濟成長中,僅城鎮化率便貢獻約3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就有6.6兆元,帶動消費成長1012億元。
擴內需 農民工市民化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描繪的城鎮化圖像更清晰,指出未來10年大陸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按低標來看,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就增加40兆的投資需求(大陸去年GDP總額近47兆)。
新一輪城鎮化是新領導要打的發展牌,專家觀察,現階段各地方政府無不「心領神會」,快馬加鞭大做文章。報導指出,雲南、貴州、新疆、廣西、安徽、山東等多個省分都大幅提高城鎮化速度,這些地區共同特徵是目前城鎮化比例偏低,換言之,「愈落後,投資力度也就愈大」。
不過,報導也提醒,官方城鎮化儘管喊得震天價響,但過去經驗卻不見得順遂;很多地方豎起城鎮化大旗,實則炒地皮搞土地財政,城鎮地區面積和人口增幅完全不成比例,預期將成為新一輪城鎮化的阻礙。
相關新聞
解讀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有品質 房價要合理
提高城鎮化質量關鍵在轉型與改革
城鎮化升溫多部委力推智慧城市
用城鎮化擴大內需亟需解決四個問題
中國和美國的城市化之對比(楨:反中之評!)
城鎮化將會使中國成為世界真正領袖
詳參【圖博館】:中共十七大 中國大戰略 《三農問題》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地方經濟
阿楨
林毅夫倡紙黃金作全球儲幣 2012-11-04 旺報
網易報導,林毅夫2日在北京1場研討會表示,世界需要新的貨幣體系避免危機再度發生。現有以美元為主的貨幣體系導致經濟資源分配不均,美國過度消費並濫行寬鬆政策,世界各國過度依賴美元作為貨幣儲備,造成這個機制。
人民幣沒有被低估
對外界認為人民幣被低估是全球經濟失衡禍首,林毅夫回應稱,失衡問題在2002年浮出水面,而中國次年的貿易盈餘比1997年金融危機時還低;既然1997年的人民幣值被認為高估,在貿易盈餘較低的2002年不可能幣值反被低估。
林毅夫強調,美國才是造成世界經濟不均衡的元凶。美國透過布列敦森林體系將美元打造成全球儲備貨幣,但美國聯準會(Fed)屢次執行寬鬆貨幣政策,固然擴大美國消費需求,但也造成全球貨幣連帶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人民幣升值,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取代中國的出口地位。
林毅夫說,當前的貨幣體系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形成雙輸局面。他認為,應倡議IMF發行「紙黃金」做為全球儲備貨幣,打造各國貨幣與「紙黃金」形成固定匯率的貨幣體系,以解決金融危機。
看好大陸增長潛力
這個體系將擁有紙幣的靈活性,能夠提供金融所需的足夠流動性,不會造成金本位的通貨緊縮問題,同時仍可保持全球匯率穩定。
林毅夫也於同日在媒體論壇表示,中國經濟成長下滑是因「3駕馬車有2駕減速」。在這種貨幣不穩定的狀況下,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採行寬鬆政策將導致經濟泡沫化;中國卻於2008年即開始宏觀調控,因此投資速度下滑很正常,加上全球危機導致出口下降,只剩下消費這1輛馬車還有動力。
然而他認為,中國仍有發展中國家的後發優勢,經濟增長潛力仍大;若政府開支能用於基礎設施,投資仍可提升經濟成長。亞洲4小龍與日本當年都可維持7.6%到9.2%的平均成長20年,他相信中國也還有20年8%的增長潛力。
林毅夫對「紙黃金」的構想
1.紙黃金應發行多少,將依據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公式。
2.各國可以保留本國貨幣,但必須與紙黃金建立固定匯率,匯率調整需要IMF的允許。
版主回應
大陸與杜拜的明顯對比2014-7-3中時電子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堅持「微刺激」調整經濟結構,相關的政策已經陸續落實到各省市,除了人民銀行定向調降存款準備率等措施之外,各省市各自出台微調刺激政策,並且積極向民間資本開放的基礎建設投資項目,總計金額累計超過人民幣1兆5千億元。大陸製造業回溫,橡膠、銅、鐵礦石等商品物料價格也回升,經濟觸底反彈的訊號日益明確,顯現大陸政府微刺激的堅持,已經開始產生成效。
李克強對於「微調」的堅持,正好與最近股市暴跌的杜拜成了鮮明的對比。杜拜股市在6月份暴跌20%,房地產泡沫再度破滅的危機浮現,杜拜政府兩年前採取全面的寬鬆與大投資,種下今年股市暴漲暴跌的禍因。大陸與杜拜兩國應對房地產泡沫迥然不同的政策,正是影響經濟能否穩健轉型的主要關鍵。
杜拜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受傷慘重,撐到09年底爆發全面倒債風暴,當時國營的航空母艦級開發公司棕梠島集團債務延期支付,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杜拜政府面對泡沫,試圖以更大的投資來掩蓋,爭取到2020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權,2012年更宣布規模巨大的房地產振興方案,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購物中心,新建100多家豪華酒店,目前規劃中、建造中的房地產項目高達744個,總值達到新台幣3兆6千億元。
杜拜能夠從08年金融海嘯中死而復生,關鍵在阿聯酋的老大阿布達比出手救援,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未來的現金流灌入杜拜泡沫破滅留下的黑洞,成效由杜拜DFM股價指數看來極為顯著。DFM指數從2012年的低點1,300點起漲,持續兩年多不斷創下新高,到了今年五月升抵5,400點,累計上漲超過400%。杜拜持續大多頭更帶動整個中東地區的股市,包括巴林、卡達等,一度同列今年漲幅最大前五大市場。
但是杜拜的房地產市場卻呈現「價漲量縮」的訊號。今年第一季杜拜的房地產大漲27.7%,與股市同列為全球漲幅第一的市場,但是新房銷售量卻大跌27%,泡沫吹到5月,終於被大型的房地產股票下跌戳破。例如大型房產公司Arabtec傳出大幅度裁員,公司營運長、資訊長、風險長同時離職等警訊,Arabtec股價在6月份已經暴跌超過50%,拖累大盤重挫20%。泡沫二度破滅的杜拜股市,從最強勁的多頭市場,逆轉為跌幅最深的空頭市場,前後只花了48個交易日。
相較於杜拜,中國自身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其實可以用更為強勁的貨幣政策來解決目前的地產泡沫危機。但是李克強堅持「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用選擇性寬鬆來處理,相較於去年6月銀行體系一度出現拆款利率暴漲的警訊,今年6月底雖然貨幣市場資金仍然緊俏,但是金融體系並未出現利率暴漲的現象,顯示金融體系以逐案、逐產業、逐省市的細膩手法,徹底掌握了市場資金需求,既避免了大量放水所必然造成的道德風險,也避免了過度緊縮所帶來的產業衝擊,堪稱是微刺激政策成功的典型。
李克強日前在海外強調,今年中國GDP增長的底線是7.5%,也為微刺激政策指出了具體的增長目標;各省政府也以這個目標的基礎,依據不同的經濟狀態推出針對性的經濟刺激方案。例如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就推出鐵路、民航、水利領域,總金額達到3千億元人民幣、大約新台幣1兆4千億元的穩增長措施;四川省也推出22條針對特定產業的微刺激方案,貴州、廣東同樣都出台針對各省調結構所需要的刺激措施。
此波大陸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個重點,就是開放民間資本投入重點建設。已經推出的有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面向非公資本,推出110個共人民幣2,650億元合作項目;廣東省97個總投資人民幣2,120億元重大專案向民間投資招標;甘肅省有100個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江西省面向非國有資本開放300個示範項目,陝西有39個項目、湖南長沙市有86個、河南省則有400個。這些引入民間資本的政府項目,總額已經超過人民幣1兆5千億元。
進入第三季之後,杜拜與中國大陸兩個對比鮮明的經濟體,將是值得大家持續關注的焦點。大陸經濟觸底回溫,杜拜則在暴漲之後暴跌,中國穩增長的措施,顯然對於長期穩定的經濟發展較為有利。至於杜拜的暴跌是否能夠就此打住,對於全球金融市場應是不能忽視的先行指標。
(詳參【圖博館】: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大陸經濟 中國城鎮化 波灣世紀來臨? 波灣經濟)
阿楨
林毅夫:未來中國經濟可年增8% 文匯網 2012-11-03
林毅夫在FT中文網2012年度高峰論壇上認為,造成中國經濟「七連降」主要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外貿依存度非常高,主要出口市場的發達國家普遍停滯,歐元區經濟萎縮,中國出口貿易增速下滑。二是中國投資速度也出現下滑,「三駕馬車」中僅剩消費仍按原速度增長,因此總體經濟增速必然下滑。
林毅夫強調,他不會像一些悲觀論者所說的那樣,認為中國經濟明年會崩潰。因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短期內產業升級的空間大,城市化進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還有非常多的空間;而且,中國政府的財務狀況還是非常好的,政府負債加上過去四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只佔GDP的40%多。如果再加上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中國維持8%的經濟增長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解釋「維持20年增長8%」
針對此前各方對其「中國經濟仍將維持20年8%的經濟增長潛力」的質疑,林毅夫昨日也做了更多的解釋和進一步闡述。在他看來,只要發展中國家合理利用「後發優勢」,經濟增長速度可以是發達國家的二到三倍。
林毅夫此前曾在多個場合發表上述看法,並稱中國可考慮再來一輪新的經濟刺激,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輪高增長奠定基礎。但外界有批評認為他沒有「接地氣」,是「回國後放衛星」。
昨日,林毅夫解釋稱,一個國家長期的經濟增長速度取決於其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速度;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擁有「後發優勢」,可借鑒或採用在發達國家已成熟的技術,從而將他們的劣勢轉變為優勢。
「以同樣的"後發優勢"跟同樣的發展軌跡,如果東亞的日本、新加坡、台灣地區和韓國可以維持20年7.6%到9.2%的平均增長速度,我相信中國從潛力來講應該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長潛力」,他說。
市場化改革是前提
不過林毅夫同時指出,要發揮「後發優勢」,就必須把中國市場化的改革進行到底,把「雙軌制」遺留下來的一些扭曲消除掉,改善收入結構、收入分配問題,也要解決貪污腐敗一系列的問題。這是十八大以後下一屆政府要努力的方向。
林毅夫認為中國需要進一步的金融改革。他說,現在中國金融體系主要是大銀行加上股票市場,而這基本上只能為大企業和富人擁有的企業進行融資,構成了一種「窮人」補貼「富人」的格局,不僅不利於經濟發展,且使得收入分配更加不平均。
版主回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林毅夫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最近網上有許多文章評論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看法,以及我倡議的新結構經濟學。對此,我個人深表歡迎,因為,真理只有在不斷的討論中才能辯駁清楚。不過,有不少質疑屬於斷句取意或望文生義,並未仔細瞭解我的論述或著作。劉海影先生在FT中文網上的評論《追問增長根源:也談林毅夫假說》就是一個例子。
首先,我近日強調,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必須以投資為主體,但我並未如劉先生所斷定那樣,強調以“政府”投資為主體。就像現在不少強調中國應該以消費來拉動增長的學者並未強調要以政府消費來拉動一樣。
其次,我強調政府必須在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中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以剋服外部性和協調的問題,但我並未如劉文所斷定的那樣,把政府在產業升級中“歌頌為主角”。
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在實行了“華盛頓共識”的改革以後,30年來除了易於收費的無線通信以外的基礎設施未見改善,成為增長的瓶頸,就是因為誤認這些無數微渺的個體、企業在市場環境中能自發協調解決這些外部環境條件問題的結果。我在世界銀行時,經常聽到非洲和東歐的許多國家抱怨,其投資和企業經營環境已按“華盛頓共識”的要求改善了十幾、二十年,但是沒有新的產業和就業機會出現,原因也在於此。
認為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在產業升級上不該甄別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以發揮因勢利導作用的看法,其實是要發展中國家自廢武功。
當然,在政府的作用上,過猶不及,不及猶過。新結構經濟學的研究希望能幫助發展中國家避免結構主義的“過”之過,以及華盛頓共識的“不及”之過,使更多國家有機會擺脫低收入和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高收入國家。
最後,我同意劉海影先生所強調的“要維持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最重要的是增強中國經濟體引進、創造與利用發展機會的能力,這註定必須以民間經濟為主體來實現。”
不過,我也認為就當前國際經濟情勢而言,中國經濟因外部沖擊和周期因素而處於低谷運行,民間投資意願低迷時,政府在推動結構性改革和完善制度以提高長期的、可持續的包容性增長潛力的同時,使用反周期的財政政策來直接投資,或啟動民間資金投資於像道路、地鐵、管道、污水和垃圾處理和社會工程等會影響消費潛力、經濟運行效率和產業升級的增長瓶頸限制是一石雙鳥、化危為機的政策。
http://estock.marbo.com.tw/ASP/BOARD/v_subject.asp?BoardID=3&ID=6799308
我看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2012-11-03 旺報 林建甫(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會財金組召集人)
今年9月初,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出版了《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經濟發展與政策的理論框架》。這本書是林毅夫在世行任職期間,研究考察開發中國家快速工業化和貧困地區發展滯後的原因,對比中國的快速成長,提出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成果。書中檢討傳統結構主義、依賴主義、「華盛頓共識」,建構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為開發中國家和國際發展機構的政策制定提出了一個新的領域和方向。
傳統結構主義者的中心思想是「結構決定一切」,經濟的結構決定了個人、階級、政治、國家以及國際間的行為。改變結構靠大政府,經濟發展應集中於具有較強產業前後關聯度的關鍵產業部門、或是以替代進口戰略實現工業化的主張。但前者在資本極度匱乏的經濟中,強行推動資本密集的重工業優先發展,完全違背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後者反倒加強了當地封建顯要與國際資本主義的新殖民主義聯盟,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加深,國內需求不足無法進行工業化,以及對已開發國家的跨國公司依賴性越來越大。
而80年代後出現的「華盛頓共識」是對傳統凱因斯作法的反思,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推行的一整套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的藥方。但其績效就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來說是乏善可陳。個體和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無法自發協調解決外部環境不佳的問題。
反觀,中國大陸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政府為輔助的二元系統,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協同作用,在改革開放後是日益壯大。從中國大陸的發展經驗,林毅夫認為經濟發展是一個技術革新和結構轉型的動態過程。經濟結構是很重要,發展中國家要具有競爭優勢,就必須根據要素稟賦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發展。但在推動本國選擇和發展優勢產業時,政府則扮演關鍵作用。
新瓶舊酒 有待實證
但最近網上也有不少評論的文章,有的認為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固然力度大、見效快,但也有低效率及腐敗兩個難以克服的缺陷。也有人挑戰新結構經濟學是建立在政府是一個「大公無私的好人政府」假設上?但林毅夫回應稱,從政治領導人利己的動機,也可以達到最終選擇正確決策的結果。
阿楨
美大選最後一役 主打中國崛起 2012-10-23 旺報
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羅姆尼在政策上屢屢將矛頭指向中國,但前美駐中大使洪博培認為,不管誰最終當選,都會認清中美關係的現實。美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將於美西時間22日晚間登場,而主題之一正是「中國崛起」,這場決勝局已引發空前關注。
為何説美大選打“中國牌”得不償失 2012-10-21 中國網
奧巴馬宣稱,要為美國人“重新奪回”流失給中國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所謂“不公平競爭”加大追查力度;羅姆尼亦叫囂,入主白宮首日定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在就業、軍事、人權等領域均抨擊奧巴馬對華政策太軟弱。
國際媒體分析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之所以肆意攻擊中國,除了中國國力上升快,比較扎眼外,更多則是因為兩黨政客對美國當前經濟頹勢拿不出好辦法,故而將中國作為“替罪羊”,企圖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撈取更多選票。有關專家也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與其拼命攻擊中國,不如直面美國民眾的期待,把美國經濟整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失業者不再失業。如若不然,只會令選民大失所望。
美大選炒作 對華貿易鬥「強硬」2012-07-13
據美國商務部前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整體貿易逆差下降,但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從4月的246億美元,進一步擴闊至260億美元。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近日為11月的大選積極拉票,紛紛大打「中國牌」,貿易逆差擴大很可能成為政客炒作「對華貿易強硬論」的藉口。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中美貿易是全球產業分工和調整的結果,美對華貿易逆差部分源自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轉移,而美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亦是主因。
繼年初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在進口美國汽車、鋼鐵等貿易有「不公平」外,美國亦對中國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影響中國製造的風能和太陽能儀器出口。奧巴馬上周亦聲稱,華對美汽車徵收關稅「不合理」。
(楨:天下民主果然一般黑!詳參【圖博館】:天下民主一般黑 歐巴馬 《替罪羊也是必要之惡》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綠能產業(一))
版主回應
華為反抹黑 決和思科殊死戰 2012-10-23 旺報
思科,曾經的矽谷明星,正對華為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給客戶發「黑資料」,勸誘客戶不要和華為做生意;指責華為抄襲其源代碼;花費數百萬美元動員美國國會議員、政府高管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與其競爭;最新的爆料又說,有73位美國國會議員持有思科股票,美國會與思科顯然已形成利益共同體。
華為尋求專利突破
但由於早前基礎薄弱,華為的專利確是其軟肋。除了思科,諾基亞、阿爾卡特、西門子都曾利用專利對華為進行過攻擊。華為曾為此成立龐大的智慧財產權分析團隊,要求華為內部在專利數量上有所突破。
Solarbuzz :2012年中國太陽能市場坐二望一 2012-07-02
此次美國的“雙反”案,針對的是中國大陸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根據Solarbuzz的研究,2012年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能佔據全球總產能的63%,而作為“雙反”發起國的美國電池產能(包括不在此次“雙反”之列的薄膜電池),事實上僅佔據全球總產能的2%。
此外,中國國內市場也是眾多中國廠商下半年的重點。根據Solarbuzz的統計,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項目儲備已經達到35 GW,其中有61%位於西北地方。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部省份的地面安裝項目和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的屋頂安裝專案都有望在今年的中國國內市場上佔有重要比例,相關業者表示,以目前31省區市的市場規模來看,保守估計可創造出10GW以上的需求。
我國風電並網世界領先 產能過剩仍是“頑疾”2012-10-11 北京新浪網
8月份,國家電網促進風電等新能源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並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但與此同時,國內各風電企業的生存現狀卻並不樂觀,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作為國內風電行業的龍頭,華銳風電昨日公告稱,公司2012年1~9月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度不超過2.6億元。不止是行業龍頭境況不佳,其他風電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
此前,並網問題一直是各大風電企業的心頭之痛。現在,隨著風電並網日益受到重視,並網風電規模不斷提高,但各大風電企業生存狀況卻愈發嚴峻。
我國積極醞釀政策 扶持光伏產業轉向國內市場 2012-10-23 中國廣播網
《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小平指出,我國長期形成的光伏發電發展模式也制約著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我們一直以來都希望搞大型的太陽能電站,而大型電站要在太陽能富集的邊遠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當地的電價水準都很低,把這樣一種昂貴的電力通過電網輸送到東部也是沒有經濟性的。”
多方利好支援 國內光伏市場進入全面破冰期 2012-10-23
過去的一週,A股市場太陽能光伏板塊迎來久違的“小陽春”,多只概念股連續三個交易日隨大盤持續上漲,向日葵、中利科技等龍頭股還一度封住漲停板。
光伏板塊群起騷動的背後,是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光伏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利好——先是國家能源局通知,將此前擬定的光伏分佈式發電“十二五”目標規模再上調一半,到2015年末將達2000萬千瓦以上,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
根據即將出臺的《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分佈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鋻於政策明確分佈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此外,分佈式光伏未來主要在配電網側並網,有分析認為,隨著分佈式光伏電站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將帶動起特高壓、配網和智慧化領域的投資增長,包括國電南瑞、北京科銳、平高電氣等A股公司將隨之受益。
中國可望推2兆民幣振興案 2012-05-29日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報告指出,預計中國投資支出將介於1~2兆元人民幣,為2008年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制定振興經濟方案4兆元人民幣的一半。
以中國近期發改委9/5審批通過了25個全國城市鐵路建設項目來說,資金規模 達到8000億人民幣,9/6再批准13項地區公路工程項目、10個市政類專案與7個港口、航道項目……再加擴大內需,希望能補出口大減之GDP成長率至8%。
阿楨
陸黃金周 內需雙響砲【經濟日報 2012.10.08
儘管經濟增長走緩,大陸「十一」黃金周出遊人數及消費仍大幅成長。新華社引述多位專家稱,黃金周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雙雙增長,反映民眾較強的消費意願和較高的消費能力,對於拉動內需是一個積極信號。
大陸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公布,9月30日至10月7日長假期間,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424.5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0.96%;旅遊收入人民幣17.65億元(約台幣81.71億元),增長24.96%。
總體出遊人數部分,中國旅遊研究院先前預估,國內旅遊接待人次約為3.62億,旅遊收入約為人民幣1,800億元(約台幣8,333.6億元),將比去年同期成長24%。中國廣播網昨(7)日點出,由於民眾熱烈出遊,實際數字也許要高於旅遊研究院的預估。
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大陸出遊人數3.02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人民幣1,458億元。
雙節長假期間交通事故致794人死亡
中國經濟網北京2012-10-07訊 據新華視點官方微博消息,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同比下降24.1%。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直接財産損失1325萬元,同比下降46.2%、46.4%、47.9%和37%。
相關新聞
黃金周症候群…加班費爆爭議
不滿黃金周加班-- 富士康鄭州廠傳逾3千人大罷工
黃金週遊客多! 駱駝被騎到累死
黃金周日子好「趕婚族」不得閒
黃金周/10萬陸客赴韓新紀錄
黃金周瘋韓修修臉_網友諷回來大撞臉
黃金周_日貨銷量銳減6、7成
詳參【圖博館】: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假日經濟 中國市場 大陸經濟 兩岸高速公路 中國非正常死亡
阿楨
末日博士罵Fed:一群印偽鈔的人【聯合晚報2012.09.15
美國聯準會13日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救經濟,「末日博士」麥嘉華 (Marc Faber)14日接受CNBC訪問時批評,聯準會官員是一群「印偽鈔的人」,而主席柏南克把美國經濟搞砸,真應該辭職下台。
麥嘉華說,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是近年發生金融危機的元兇,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是這種政策的主要擁護者之一。「如果我像他一樣把經濟搞的這麼糟,我一定會辭職。聯準會拉抬資產價格,創造財富的方式,根本是荒唐。這種作法是行不通的,只會暫時推升市場,隨之而來便是崩跌」。
麥嘉華因準確預測1987年金融風暴而名聲大噪,亦由於他負面的預測獲得「末日博士」的封號。他批評聯準會收購MBS,與短債換長債的扭轉操作,「只會讓資產價格上漲,使資金流向富人」。他認為,最新一波的量化寬鬆措施,無助於一般美國民眾。
柏南克13日宣布,聯準會每月將收購400億美元MBS,直到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明顯改善為止。麥嘉華指出,「量化寬鬆使富人持有的資產價值上漲,而一般民眾卻得承擔物價上漲的苦果,這項措施造成一小部分的經濟繁榮,卻對大部分的經濟造成傷害」。
麥嘉華說,「印鈔票的聯準會官員要為這次的危機負責。如果美國持續實施這套寬鬆的貨幣政策,未來面臨的不只是財政懸崖,而是財政大峽谷」。
相關新聞
歐盟央行OMT 德國不違憲
後海嘯時代/全球大撙節 養出低成長夢魘
後海嘯時代/財政政策擴張 才能避免衰退
克魯曼專欄/大家為柏南克拍拍手| 國際財經
克魯曼專欄/迷信撙節…很危險
克魯曼專欄/歐洲走向經濟自殺末路
克魯曼專欄-歐洲官員的傲慢拖垮希臘
克魯曼專欄/新金融風暴正在大陸醞釀
大陸經濟學家吳敬璉:美狂印鈔票 害慘全球
大陸為何不隨QE3起舞首
1兆人民幣撐腰 大陸Q4衝
(楨:霉國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豈只印偽鈔,而是全球的吸錢/吸毒/吸血鬼!詳參【圖博館】:美國振興方案(二) 美國價值2 五鬼搬運去了 美國詐騙集團 經濟巫師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中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歐巴馬 歐豬四國)
版主回應
相關新聞
QE3上菜 Fed下修今年成長率
柏南克:財政「跳」懸崖 QE3也沒用
市場懷疑效果有限 這次QE 3不一樣 擺明會一直「印」下去
柏南克推QE3 被批「為歐巴馬輔選」
油漲破100美元 金攻1,800美元
QE3+原物料漲 學者憂:通膨怪獸快醒了
QE3發威/亞幣漲幅 創3個月新高
QE3效應 全球恐掀貨幣戰
美債信 評等降到AA
QE3發威/全球股市 可望high半年
英媒:QE3 只能為美國經濟「買時間」
三大現實 讓Fed騎虎難下
QE3的經濟效應猶如走鋼索
學者:短多長空 別高興太早
QE副作用…英美不願面對的真相
美QE3將全球經濟帶往何處?
面對QE3 新興國家紛阻升匯價
QE3效應 全球恐掀貨幣戰
梁彥平:小心QE3後遺症
葉銀華:災難啟示…都是錢多惹禍
社論/QE3的經濟效應猶如走鋼索
西班牙2012-9-25新預算削減支出未提紓困
西班牙銀行恐需金援763億美元
反撙節抗議希臘警民2012-9-25大衝突
反撙節歐洲法比西葡四國民眾2012-9-29上街抗議
撙節惹禍歐元區1820萬人失業
國際債權人2012-10-3估希臘經濟恐衰退5%,撙節協議再陷僵局
劉憶如專欄/從理性預期看美國QE3【經濟日報2012.09.24
上星期聯合報系邀請去年(2011)經濟諾貝爾獎得主沙金特(Thomas Sargent)來台。本人參與上周五台中場,「預期心理對經濟情勢影響」,與沙金特教授及友嘉實業朱志洋總裁,拓凱實業沈文振董事長,有一個為時90分鐘的「與大師對談」。自QE3起頭,一路談到各項政策,包括ECFA效應,外勞與本勞脫鉤,以及青年低薪資與高失業率等議題,均可看見預期心理無所不在地影響著政策效果。
沙金特自70年代初期以來,一直是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另一位理性預期革命創始人,芝加哥大學教授盧卡斯(Robert Lucas)於1995年獲得諾貝爾獎。沙金特去年亦是以理性預期的研究獲獎;這也可見在風險持續升高的現代,預期心理角色的重要性持續不墜。而此次沙金特應邀來訪,正好時間很湊巧地,歐洲和美國央行也都剛推出貨幣救市方案,也就是9月6日歐洲的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tions)及9月13日美國的QE3;而這兩項政策的效果強弱,幾乎完全取決於市場的預期。
沙金特在上周五那一場對談中,明白指出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此時推出QE3,不但無助於降低失業率,更只讓聯準會的資產負債情況更加惡化,並造成日後的通膨壓力。
沙金特教授以過去幾年來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目前3兆美元的資產與負債,是自08年9月的7,500億美元至今,一個多麼突兀與快速的累積。尤其在大約3兆美元的資產中,除了之前QE1與QE2所購買的約1兆5,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公債之外,更有1兆美元的不動產抵押債券;再加上現在宣布的每月將持續購買400億美元,無上限規模的不動產抵押債,為未來聯準會的資產品質之風險,投下一個極大的變數。
而且,理性預期架構下,貨幣政策即使有時有助於降低短期失業率;但對於長期性的失業問題,卻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的。這是因為大量發行鈔票的行為(例如各次的QE),會導致民眾產生未來通膨的預期,也因此會要求提高各種價格,提前反應這樣的一個預期。也因此,廠商面對的將是一種成本價格上升的情況,導致企業失去擴大投資的誘因,造成寬鬆貨幣,卻仍無法提振景氣,或是增加長期性就業的政策目標。
但是,如果量化寬鬆是一個出其不意的政策,民眾的預期可能較為延遲與落後,因此在短期內,會有一些刺激生產投資的效果;可是一旦預期心理「迎頭趕上」,短期的效果也就很快地成了昨日黃花,徒留下未來通膨的傷害。美國前兩次的QE,就比較屬於這類型。
更有一種,是如同盧卡斯教授曾提出的情況,就是如果一個國家試圖操弄預期心理,常常「不按牌理出牌」,那麼後來連這種「政策突襲」都會被看穿及預測到。在那種情況下,即使是出其不意的政策,連短期效應都無法產生;這也是沙金特教授長期以來,一再強調「決策當局不能藉由給人們出乎預料的政策,去操弄經濟」的原因。
最後,此次QE3自9月13日宣布至今,國際原油及黃豆、玉米等商品價格不漲反跌;有別於前兩次QE政策後之反應。但事實上,原油等價格下滑,除顯示對未來需求不振的預期外,這次QE3基本上早已被預期到,亦是關鍵。因是預期中的政策,很多的反應因此都已提前發酵,玉米過去半年來上漲15%,即為一例。惟黃金價格在3次QE後皆即刻上漲,反應的當然是量化寬鬆所引發的通膨預期。
(作者是台灣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
阿楨
全球經濟再陷危險期2011-09-24 旺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嘉德和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22日同時看壞全球經濟展望,警示全球經濟已進入新一階段危險期。佐立克更警告,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風險正向新興市場蔓延。20國集團(G20)則發表緊急聲明說,各國央行已準備在必要時向銀行挹注流動性。
MSCI世界指數跌逾20% 步入熊市 2011-09-24 旺報
全球股市昨日再度暴跌,依然呈現「歐美放火、亞洲失火」局面,亞股昨日除印尼外無一倖免。20國集團(G20)緊急發表聲明,矢言捍衛全球金融穩定,歐股昨日紅盤開出,但穆迪隨即「再桶一刀」,大砍希臘8家銀行信評2級、並調降斯洛維尼亞主權信評,歐股盤中急挫再度翻黑;美股昨日也以小跌開出,顯示市場信心幾已潰散。
由45國股票組成MSCI世界指數22日大跌4.5%,重摔至13個月低點277點,距離5月2日寫下今年高點迄今回檔逾20%。一般認為,股市由雲端栽落,跌幅超過20%,技術上已步入熊市,為逾兩年首見。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認為美國經濟景氣有下滑的疑慮,重創已風雨飄搖的全球金融市場。歐美股市22日雙雙重挫,包括台股在內的亞洲主要股市23日都陷入恐慌性賣壓中,台股更一度失守7千,創下近2年來的新低點,大盤指數終場跌幅收斂,收跌259點至7046點,勉強守住7千點大關。
此外,韓國股市昨日收跌5.73%,跌幅亞股之冠;港股跌幅1.4%,再次收於26個月來低點,上證綜合指數則小跌0.4%。至於日股昨日因假日休市。
不直接買債 金磚五國援歐打折扣2011-09-24 旺報
被市場寄予厚望將聯手馳援歐債危機的金磚五國昨日發表聲明,承諾將透過國際貨幣基金(IMF)或其他機構等「間接」方式提供支援,穩定全球金融市場。至於巴西之前提議金磚五國應「直接」透過購買債券來援助歐債的構想,並未獲得其他金磚國的支持。
大陸擬透過擴大投資來馳援歐洲,但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易綱昨日表示,大陸的投資是重要的,但只能提供有限幫助。至於具體方式,易綱說,可能是在大陸和歐洲個別國家的層面上,或是和歐盟之間的機制,也可能是和IMF之間的合作。
易綱透露,大陸外匯存底投向歐洲市場比例,與實體經濟中歐洲與大陸關係比例「大致相當」,例如歐洲占大陸貿易總額或大陸外人直接投資(FDI)的比例。
版主回應
貶夠了! 強拉亞幣打炒家【聯合報2011.09.24
外資大逃亡,投機客趁機瘋狂炒作,近來台、韓、新、馬、印尼及澳、紐等亞幣全面狂貶;昨天亞洲國家央行聯手出擊,強力抬拉自家貨幣,正式向國際投機客宣戰。
全球股災 復甦路迢迢【聯合報2011.09.24
亞洲、全球股票市場全面重挫,黃金和原油價格出現大跌。顯然,短期內歐美經濟復甦無望,指望金磚五國(中國大陸、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伸出援手,CNN甚至點名,目前只剩中國大陸有能力扭轉全球經濟危機的困境。
美國本來就沒有太多的工具可救市,並強化投資者的信心;在民主共和兩黨的紛爭下,更形捉襟見肘。QE3是美國聯準會的最後仙丹,廿一日推出「扭轉操作」前菜,將短期債務移轉為長期性債務,藉以維持長期低利率環境,並支持抵押貸款市場。
在高失業率下,雖歐巴馬推出三兆美元的長期就業減赤計畫,並牽出巴菲特稅,最近共和黨杯葛並削減災難救助計畫,民眾對政府的救市可能性完全失望。
自八月份美國被標準普爾調降長期主權信用評等後,歐美的調降信用評等,從未間歇中斷,是股匯市波動的元凶之一。希臘的財政緊縮拖拉無方,又存在罷工等社會阻撓…目前希臘已面臨政府破產的危機,甚至可能退出歐元區。
從三大信用評等機構連續調降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和愛爾蘭的國家長期信用評等,並且將法國與比利時列入觀察名單,可見歐債危機絕不單純。
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地「走自己的路」2011-09-24 工商時報社論
「走自己的路,讓他們去說吧!」這話原本是義大利中古時代文學家但丁說的,但被共產主義理論宗師馬克思引用了,放在其經典名著「資本論」的卷首,因而成為後世共產國家普遍供奉的精神圖騰。由此來看當前的中國經濟,發現其正是著著實實地在「走自己的路」。歐美國家被主權債信危機弄得烏煙瘴氣,中國急欲跳脫出國際泥淖,掌握自己的經濟主控權。此一發展勢頭,很快就會改寫全球經濟版圖。
當前中國追求經濟主控權的有力工具,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為歐美乃至日本的貨幣,行情都在動盪,常見「非典型」的暴跌或暴漲,連帶其幣信也備受質疑。在這亂局中,連年堅挺的人民幣脫穎而出,成為全球部分金融機構吸購及持有的對象。至於舉世的貿易廠商,亦積極算計「人民幣結算」的優越性。換言之,人民幣在全球的「被接受度」和「流通動能」正在逐日升高。
而中國政府,也已因勢利導地將「人民幣國際化」定為國家發展戰略。近來積極採取的相關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廣「以人民幣結算外貿」、擴大與外國政府簽署貨幣互兌協定、大力對外發聲主張「國際準備貨幣多元化」等。
截至目前為止,國際經濟社會中已形成「人民幣經濟區」的雛形。這個經濟區,主要分布在慣用人民幣的港澳、東南亞、中亞、俄羅斯遠東地區。另外,已表態願將人民幣納列為外匯存底內容的奈及利亞、智利等國,也可視為「廣義的人民幣經濟圈」之成員。
下一步,就等著看中國政府如何開放國際收支資本帳,以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一旦該自由兌換付諸實行,人民幣將和美元、歐幣並列,成為國際準備的三大貨幣。那也是中國經濟充分走上「自己的路」時代之到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的自由兌換,談何容易?最重要的條件,是國內經濟的數量和質量,都要提升到「能在全球呼風喚雨」的程度。也就是要有堅強的經濟本質來作支撐,否則人民幣開放自由兌換後,因經濟體系吸不住資金,可能會釀成資金大量出逃、人民幣劇烈貶值的局面,其結局很可能會是「動搖國本」。
所以,在中國經濟「走自己的路」的過程中,貨幣只是一個表象,真正的取決因素是自身經濟的強大。這方面的首要課題,是要儘速降低對外銷市場的依賴,而讓內需市場起來支撐大局。
其次,中國產業的素質,也應早日擺脫山寨、低端、代工的層次,走上「自有技術」、「高附加價值」、「自創品牌」的境界。如能這樣,中國經濟就可以少看西方先進國家的臉色,而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實現經濟政策目標。
上述這些重點工作,中國政府目前都已在做。如擴大內需方面,已通過提高基本工資、提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大力調控房價等手段,來提升民眾對一般商品的購買力,並使近幾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都超過15%。而今年8月份大陸進口金額年增率激增至30%,顯著超越出口金額年增率24%,亦是擴大內需政策的一個成效。
至於產業素質提升方面,中國政府近來大力扶持新能源產業,其中太陽能產業,已壯大到足以將歐美同業大廠排擠出場的程度。而對於其他新興產業,如新世代移動通訊、雲端運算等之扶持,動作也很積極,應該說,中國政府現在確實是很穩步地追求經濟上的主控權。
阿楨
渣打:陸經濟Q3非常軟的著陸2011-06-30 旺報記者韓化宇
大陸經濟將「硬著陸」或「軟著陸」?近期爭論不休。渣打銀行最新研究報告表示,大陸經濟有望第3季「非常軟的著陸」。
同時,在今年的下半年宏觀經濟基調將從注重通膨,轉為同時強調「經濟平穩快速成長」和「保持溫和通膨」,意味緊縮政策落幕。
不過,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梁兆基昨日表示,不要對下半年貨幣政策放鬆「存有幻想」。因為當前實質利率仍為負,投資仍偏高,通膨不會馬上回落。
渣打報告稱,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進一步調高存款準備率或升息的可能性正在下降,只要通膨降溫,即代表本輪緊縮政策已過關,整體經濟活動良好加上通膨受控制,都為大陸經濟「軟著陸」創造條件。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很難控制在4%以下,但有信心維持在5%以內。
他並還強調,大陸抑制通膨「已取得明顯成效」。
渣打報告指出,大陸經濟成長可能持續減緩,但「硬著陸」風險非常低。
報告還稱,北京中央將於7月前兩周舉行小型經濟工作會議,調整下半年宏觀經濟重點,預計「經濟平穩快速成長」和「保持溫和通膨」將並重,而非只強調通膨目標。
梁兆基認為,北京中央可能擔心升息會戳破房地產泡沫,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因此對升息保持審慎。
預計今年至少升息2次,大型銀行存準率有可能升至23%。
(楨:以下在唱衰中國!另參本館:經濟巫師 《中共研究方法論》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大陸經濟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中國地方經濟 )
相關新聞
大陸經濟危機顯現
二次金融危機?羅比尼:2013「完美風暴」來襲!
完美風暴裡的中國氣旋
賀鏗:大陸經濟出現滯脹跡象
經濟硬著陸 索羅斯唱衰大陸
瑞穗:陸信貸泡沫和希臘差不多
戳泡沫 對沖基金放空人民幣
地方債危機 滬城投傳無力償貸
小企錢荒 銀行建議給專項信貸
中國土地財政失靈
中國的人口負債
版主回應
溫家寶:今年通膨5%以下 GDP保八
溫家寶:大陸成功抑制通膨
李克強:通膨在全球蔓延
溫家寶今抵英國 「對歐元有信心」
扮演救世主 陸外儲增持歐債
溫訪歐扮救星?歐學者:別想太多
中德磋商 簽署逾150億美元合同
不顧風險 陸有戰略經濟考量
溫家寶訪英 帶來大筆生意
歐債危機 中國出手救援
中國全球經濟貢獻 最大
中國趕超美國 長路漫漫
飛龍與巨象 中印角力競合
中國崛起 桃太郎苦抉擇
(楨:此次歐債危機有美法之陰謀!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 《歐洲共同市場》 歐豬四國 法總統能改革嗎)
IMF換帥即改口 陰謀論再起2011-07-02 明報專訊
5月14日中午在曼哈頓酒店套房發生的懸案,把卡恩由天堂推至地獄。案件雖未開審,但控方及美國傳媒一口咬定卡恩有罪,卡恩被迫辭去IMF總裁一職。但就在法國財長拉加德接掌IMF總裁不久,美國檢察官卻突然改稱可能撤銷對卡恩的性侵控罪,這戲劇性發展,難免令陰謀論再度熾熱起來,例如是否有人(楨:沙克吉啦)想阻止他選總統,還是有人(楨:美國啦)想逼他交出IMF權柄?
美殭屍消費者 拖累全球經濟 2011-06-22 工商時報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董事長羅奇(Stephen Roach)指出,迫於高失業與高負債而緊縮開支的緣故,美國消費者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成了名副其實的「殭屍(zombies)」,全球經濟恐受到這群美國殭屍消費者的拖累,建議亞洲經濟重心及時轉向內需,方可維持成長動能。
政府撙節惹民怨 變天潮恐襲歐 2011-06-18 中時
歐洲債信危機野火燎原,不少國家政府被迫推行財政撙節方案,但也引發民怨沸騰。繼希臘之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十六日也有逾一萬名憤怒群眾走上街頭,參加「小丑大遊行」。
相關新聞
卡恩性侵案 女侍疑想撈一筆
IMF前總裁史特勞斯卡恩 有限度恢復自由
卡恩性侵案 原告被爆是妓女
IMF前總裁的下一步 告檢警?
卡恩案大轉折 青天霹靂撼法國
卡恩的總統夢…回溫中
史特勞斯‧卡恩逆轉勝?
“性侵門”曝陰謀論卡恩掌握美黃金儲備秘密?
「誰陷害卡恩?」 支持者深信陰謀論
卡恩性醜聞扯上“陰謀論” 法民眾疑美設陷阱
薩科奇三線作戰可能以轉移國內困境視線為目的(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卡恩愛女人 法支持民眾不嫌
拉加德掌IMF 面臨重重挑戰
拉加德上火線 點名先救希臘
希臘危機暫解 美股收紅
希臘撙節案過關 歐股勁揚
希債危機暫解 銅漲金跌
油價攀抵2週高點
120億歐元希臘紓困金將到手
希臘悲劇?鬧劇?
希臘爆大罷工
希臘賣祖產籌錢 乏人問津
希臘通過撙節案 激化警民衝突
條件太苛 希臘新撙節案惹民怨
歐元區的赤壁之戰
經濟比爛 歐元對美元續堅挺
東歐 看破統一大夢
國家倒債…早有前例
認清希臘將倒債的事實吧
主權債信風險 希葡登雙高
防債務危機 義將撙節支出
IMF:西班牙恐陷經濟危機
歐債危機新爆點 穆迪擬降義大利信評
西比義 恐捲入風暴
憂鬱的世界:四速變失速?
歐美經濟 烏雲籠罩
新經濟危機烏雲 籠罩全球
謝國忠:下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即將來臨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三個麻煩
阿楨
溫家寶以和為貴思維是正道2010-10-18 旺報社評(楨:問題是反中者不想和!另參本館:中共十七大 《和諧社會導論》 中國與非洲 中國宣言 雙率大戰 國際金融新體制 中國振興方案(二) 民主形式萬歲 《天安門一九八九》《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 中共為何反維權 強國之鑑 藏獨的虛與實 保釣再起?)
十七屆五中全會前夕,中國處境可謂內外交迫。內政問題呈現的是,改革開放至今,大陸社會從原來的財富不足走向今天的貧富不均,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為社會秩序潛藏了許多動亂因素,政治特權和貪腐橫行更加劇了官民對立的態勢。未來中共若無法建立民怨疏通的管道,已經尖銳化的人民內部矛盾,就可能質變到敵我矛盾,終而衝擊經濟改革的成果。
……………
溫家寶近月來在海外奔波的結果,促使中美重啟軍事交流,暫時化解中日外交僵局,也適時勸阻歐盟與美國聯手施壓人民幣升值。儘管如此,北京未來仍須克服許多外部環境的挑戰,如何淡化涉及領土主權與核心利益的「毫不妥協」立場(楨:問題是反中者毫不妥協!),可能會決定未來中美、中日或中歐關係發展的重要因素。
內外矛盾交集之下,北京領導人若能對劉曉波多一些寬容,藉著五中全會召開之際展現政治包容的胸襟,相信可以降低許多外在疑慮,台灣民眾也會耳目一新。
中共五中閉幕 通過十二五規畫2010-10-19 旺報 特派員何明國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昨天閉幕,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2個5年規畫的建議」,增補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據新華社發布的會議公報,全會認為,第12個5年規畫(2011年-2015年)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社發展主要目標包括: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版主回應
相關新聞
十二五建構小康社會
中共五中閉幕 通過十二五規畫
十二五轉型 要打造小康社會
第四極經濟區 8大城市群競逐
綠能與內需 陸股投資亮點
厲以寧:一定要走擴大內需路線
歷史經驗 五年規畫影響股市
十二五規畫政改、台灣非重點
正視中國崛起戰略的轉變
網友期待落空(楨:以下乃政改迷之妄想!)
公報重民生經濟 政改僅1句
推進兩岸和平發展 重申統一
五中全公報 兩岸關係著墨多
大陸進入轉型關鍵 當以前蘇聯為鏡
《經濟觀察報》-何以解憂 惟有政改
《新世紀》-抓住政改的戰略機遇期
名家-對十二五規畫的另一種期待
習近平進軍委 中共政權穩定接班
習律己甚嚴 台灣對他不陌生
彭麗媛:對台灣印象挺好
習近平出線 領導人甄拔制度確立
出身「紅色家庭」 妻舅住嘉義
觀其言 洞悉習近平何時掌權
習近平進入軍委會 接班底定
留言和迴響
中共的領導是精英選出來的,台灣的領導是阿里不達的人選出來的,運氣好選到馬英九,運氣衰選到貪扁。
七新興產業 將占GDP 15%【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2010.10.19
昨(18)日閉幕的中共第17屆五中全會一如預期,通過中共中央對「十二五」規劃建議稿,確定了未來五年大陸經濟社會的發展的架構,並提出保經濟平穩增長與保民生並重,而大陸國務院最新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在這五年挑起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責大任。
根據大陸國務院昨天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並在中共官方的目標是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要到8%左右,並於2020年達到15%左右。
這份達7,000多字的內容,與國務院常務會議9月8日通過的同樣決定詳細許多,除了首度列出上述的量化目標,還詳列七大產業的各自重點方向及發展任務。該決定中說:「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曾估計,十年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將上看人民幣10 兆元(約新台幣47.4兆元)。
阿楨
中國內需規模今年達2兆美元【聯合晚報 2010.09.07
在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桑莫斯走訪中國之際,中國商務部官員崇泉表示,中國13億人口今年的國內市場規模將達2兆美元(13.5兆人民幣),北京將採取八項措施,鼓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的崇泉說,政府將鼓勵自主要貿易順差國家的進口。他是在北京舉行的「2010年中國進口論壇」發表上述談話,表示中國將積極引進能源、先進科技和關鍵設備。
據商務部資料顯示,2009年中國零售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12.53兆 (1.84兆美元),今年將繼續擴大。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進口國,去年並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6月底外匯存底達全球最高的2.45兆美元。
2009年中國貿易總額為286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286億美元,進口總額1582億美元。由於進口成長大幅放緩,7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達287億美元,寫下18個月新高,今年前7個月的貿易順差839兆美元。
中國的出口成績讓美國國會議員再度發出不平之鳴,要求北京讓人民幣升值,國會本月安排了兩場有關人民幣匯率的聽證會,可能考慮採取貿易報復措施。桑莫斯的北京行,預料將向中國官員表達人民幣匯率迫切需要改革的觀點和貿易問題。
道瓊新聞社報導,面臨主要貿易夥伴紛紛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已保證放寬進口限制,以利外國商品進入其龐大市場。
崇泉表示,中國將從改善進口結構、減化進口手續、完善促進體系等三方面著手,採取八項措施,將為企業提供進口融資、降低進口費用和成本等,並將支持和組織各種形式的投資貿易促進團「走出去」投資和採購,有效減少貿易順差。
阿楨
黃金周拉經濟 比政府刺激有效2009-10-05 中國時報 連雋偉
大陸史上最長「十一」黃金周已過四天,旅客比去年平均大增近四成,高出原本官方預期,最後旅遊消費帶來的收入將衝破六千億元人民幣;廣州甚至有房地產四天來一坪約連漲十萬元台幣。經濟學家指出,長假對經濟帶動作用,超過政府的刺激措施,更顯示大陸民間消費力,才是促進經濟成長根本之道。
大陸國家旅遊局下屬的中國旅遊研究院早前發表報告說,今年國慶長假將有兩億多人外出旅遊,與去年相比增長一三%。根據大陸國家旅遊局昨日通報,十月一日共發送旅客近七百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五成一;十月二到四日雖有小幅下降,也超過五百多萬人次。
長假帶動經濟 八天商機六千億
國際投資諮詢機構穆迪經濟網站經濟學家陳穎嘉說,今年大陸國慶長假旅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大大超過去年。長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甚至可能超過政府出台的刺激計畫。「中國經濟復甦情勢非常好,就業市場已經大為改觀,由於預期收入穩定許多中國人在消費方面不再向以往那樣謹慎」。
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大陸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商品零售額高達四二○○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二一%。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教授趙錫軍指出,與去年相比今年大陸國慶假期多了一天,旅遊消費帶動的零售額增長將可成長五成,最後應可輕易打破六千億元人民幣。
民間消費力強 出遊人數破兩億
中國最大的線上酒店、機票和旅行服務公司攜程旅行網本月初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六成的受調查者表示在國慶日期間有出行計畫,比例之高創下該公司開展此類調查以來的新紀錄。
此外,大陸上海、廣州等地的房地產市場則因中秋加國慶炒風頂盛,廣州珠江新城西區的新房,這幾天只是開放買戶登記,就要以複印銀行卡及繳交誠意金來控制人數。有的樓盤,竟在四天內,一平方公尺就飆漲七千元人民幣。
安排10兆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
2024-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兆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2028年以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下降至2.3兆元,化債壓力大減。
此次化債對地方政府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週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週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於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助手,在推動基礎建設、促進城鎮化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政府負債比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國債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兆元,隱性債務14.3兆元,政府負債比率為67.5%。
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中央財政在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要將其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透過財政資源的投入推動改革(例如農村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最終達到提升消費、促進投資的目的。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連續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供給端的政策包括房企的「白名單」制度、用專款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今年10月,少數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市場已經有些起色。
回應
盡快化債,才能讓地方輕裝上陣,也能讓地方經濟再現活力,這是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的事。這個與發錢不同,是透過化債推進發展,再用發展的紅利來補償債務。而且從目前中的態勢來看,中國的科技離全面爆發最多五年時間,等到科技一爆發產業紅利會大增,到時候這點債不是多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