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併購(三)
【汽車】
美三大汽車告急 中國想蛇吞象>中時08.12.10
目前美國三大汽車製造業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困境中,在中國大陸內部,呼籲中國汽車業趁機前往「抄底」的聲音不斷,並傳出多項收購及合作的消息。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目前大陸長安集團、福特、富豪(大陸譯「沃爾沃」)三方高層,正在商談長安集團收購富豪的事宜。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在上月廣州車展期間,即與相關各方有過長時間的秘密會談。
福特早前以五百億瑞典克朗(約等於五百億元人民幣)買下富豪,業界估計,如果福特此時有意出售,不可能依原價出售,但報價仍將不會低於三百億元人民幣。
長安集團是中國國家兵工集團的下屬企業,財力雄厚,他看中的是富豪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長安集團與福特在中國大陸已有「長安福特馬自達」的合資關係,知情人士指出,當福特有意出售富豪時,自然首先會想到長安集團。
事實上,福特公司在本月一日即公開宣布說,為籌措現金,該公司正準備出售旗下的富豪汽車公司。
另據《證券日報》報導,大陸奇瑞汽車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一百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支持奇瑞收購持續虧損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分析師指出,奇瑞如果進行收購,其對象很可能是克萊斯勒的部分車型或生產線。
對於收購美國汽車業,大陸業界持正面看法者認為,這是大陸汽車業提升自身技術的一大良機。據指出,中國發展汽車業至今,仍缺乏關鍵技術,尤其是發動機的製造技術,透過這一時機出手,中國汽車可以在短短幾年消化買回的技術,並由此建立完善的發動機生產和研發體系。
反對者認為,如果美國三大汽車製造業是大象,則大陸汽車業的規模像是小蛇,以中國汽車業長子「一汽」為例,加上合資廠的產量,一年的產銷量為一四三.六萬輛,而美國通用汽車二○○七年的業績是九二六萬輛。反對者認為,蛇吞象不如想像中容易,因此雖然目前是一個收購的良機,但大陸車汽還不具備必須的能力
不想變成大陸車 Volvo工程師要買經營權【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09.08.17
瑞典媒體報導,富豪汽車(Volvo)的工程師打算自力救濟,準備從福特汽車(Ford)手中買下這家虧損連連的瑞典汽車公司,以免經營權落入中國企業之手。
瑞典工業日報(Dagen Industri)未引述消息來源報導,由於福特已和中國企業就出售富豪汽車事宜密切接觸,擔心可能失去技術優勢的富豪汽車工程師,組成名為Jakob AB的國際財團,希望自福特手中買下富豪,此舉並得到富豪汽車執行長約翰森(Leif Johanssen)的私下支持。該報導並指出,Jakob AB曾經邀請在瑞典和比利時的員工,以相當於兩個月的薪資入股該集團。
工業日報報導說,如果Jakob AB順利以150億瑞典克朗(20.8 億美元)買下富豪,在約翰森之前擔任執行長的赫特貝克(Roger Holtback)可能回鍋。赫特貝克於1984至1991年任職富豪汽車執行長。
為從低迷的汽車銷售中脫困,福特汽車公司去年12月開始致力降低成本和增加現金,並計劃將虧損連連的富豪汽車脫手。
福特今年7月表示已和若干汽車商接觸。日前更有媒體披露,福特有意將富豪汽車的過半持股出售給中國的吉利汽車公司,價碼介於200億至250億瑞典克朗。
工業日報指出,Jakob AB公司代表本周已經和福特的管理階層會面,且富豪汽車可能加入Jakob AB陣營,但已遭富豪汽車否認。富豪汽車發言人維克福斯(Maten Wikforss)表示:「我們相當關注富豪汽車的未來,但也就僅止於此。我們自認不是汽車產業的投資人。」
美國媒體稱悍馬品牌身價大跌估價約1億美元
新華網2009年6月3日電 (韓建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2日說,已經和中國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協議,向後者出售旗下著名越野汽車品牌悍馬。
騰中重工當天證實,正與通用汽車就收購悍馬展開深入談判。
通用汽車將借助出售悍馬,邁出重組重要一步。這家美國汽車業巨頭同時宣布,旗下另外兩個品牌土星和薩博已經擁有多個潛在買家。
初步協議
通用汽車當天發表聲明說,已經與騰中重工達成一份諒解備忘錄。
按照通用汽車的說法,騰中答應保留悍馬高級管理層和營運團隊,同時計劃和通用汽車就悍馬車輛總裝、關鍵部件和材料供應的長期合同舉行磋商。
聲明沒有提及具體合同金額等細節。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弗裏茨?亨德森當天早些時候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談及出售悍馬一事,但他當時拒絕公布買家身份。
通用汽車說,預計這筆交易今年三季度末完成,並提請相關監管部門批准。
通用汽車當天早些時候說,買家今後將爲悍馬生産和技術研發投入資金,這筆交易有望保全美國3000多個與悍馬生産、銷售相關的工作崗位。
合同規定的過渡期內,悍馬品牌將繼續和通用汽車簽署車輛制造等合同。同時,通用汽車位于美國什裏夫波特的悍馬工廠將繼續組裝悍馬,至少維持至2010年。
騰中重工證實這一收購協議。
這家公司中文網站上一篇文章說,將在全球拓展、優化悍馬的經銷網絡,“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待開發市場”。
文章援引騰中重工總經理楊毅的話說,騰中重工“將對悍馬品牌和産品研發投入資源”。
根據網站介紹,騰中重工是一家民營企業,主要生産重型機械設備,包括路橋、建築和能源設備,同時涉足特種車輛生産。
通用汽車和騰中重工都沒有談論合同金額。
亨德森1日在通用破産保護申請文件中說,2008年6月計劃出售悍馬時,當時估價大約5億美元,但考慮到現階段經濟形勢和通用汽車處境,出售條件和過程應“更加合理”。
路透社分析,悍馬身價行情大跌,現階段能爲通用汽車換回大約1億美元現金。
風光歲月
作爲通用汽車著名品牌,悍馬車一度風光無限,霸氣十足,占據美國汽車文化一席之地。
悍馬最先由美國汽車綜合公司研制,最初爲軍用輪式車輛,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美軍大量裝備軍用悍馬。
1999年,通用汽車將悍馬品牌購入,開始生産、銷售民用型悍馬車。
民用悍馬主要包括3種型號,悍馬H1、悍馬H2和悍馬H3,車體重量分別爲7600磅(3447公斤)、6600磅(2993公斤)和4700磅(2131公斤)。悍馬H1已經于2006年停産。
由于車體過重,悍馬車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先前經濟形勢好、石油價格低,悍馬銷售火暴。
著名影星、加利福尼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和悍馬車緣分不淺。他先前說,自己1990年出演《幼兒園特警》一片時,看到50輛軍用悍馬駛過,決心擁有這樣一輛車。
施瓦辛格努力說服美國汽車綜合公司開發第一種悍馬民用型,即悍馬H1。施瓦辛格本人一度擁有8輛悍馬,組建悍馬車隊。
但受經濟衰退、油價上漲等影響,悍馬風光不再,銷量持續下滑。甚至連施瓦辛格也將自己的悍馬車賣掉。
路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悍馬車銷售出27485輛,比2007年下降51%。悍馬車價格不菲,主要在美國銷售。
複雜重組
一些分析師說,在某種程度上,悍馬車從風光到尷尬,折射出通用汽車甚至整個美國汽車業的榮辱史。
悍馬車給人的印象是車體大而重、油耗驚人,可看作美國汽車業的縮影。
按照一些汽車業分析師的觀點,相比之下,在小型轎車和經濟型轎車生産領域,美國落後于日本和歐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汽車業遭受沈重打擊。
不少人看好悍馬的品牌效應。
通用汽車北美地區總裁特洛伊?克拉克說:“悍馬仍然是一個強勢品牌,它出售後將繼續得到發展。”
出售悍馬品牌是通用汽車重組計劃的內容之一。根據重組計劃,通用汽車將只保留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和GMC四大核心品牌,這4大品牌汽車銷售量占據通用汽車總銷量80%。
悍馬則與薩博、土星、龐蒂亞克等一道“淪落”爲非核心品牌,通用汽車計劃予以出售或停産。
悍馬交易初露端倪,薩博、土星等品牌交易加緊進行。
通用汽車2日發表聲明說,16個潛在買家有意收購土星,薩博也得到3個潛在買家追逐。通用汽車計劃2009年底前出售薩博和土星,2010年底前停産龐蒂亞克。
通用汽車1日申請破産保護,這是美國制造業最大的破産案。
通用汽車計劃實現快速重組。爲確保通用汽車在破産保護下繼續運營,美國政府將再向通用提供大約300億美元援助。
在新通用汽車中,美國聯邦政府持有60%的股份、加拿大政府持有12.5%的股份,汽車工人聯合工會持股17.5%,債權人將獲得10%的股權。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亨德森說,希望通用汽車能像克萊斯勒一樣,快速實現重組。
美國一名破産法官5月31日晚宣布,批准克萊斯勒將大部分資産出售給意大利汽車制造商菲亞特集團。克萊斯勒4月30日向法院申請破産保護。
這意味著,克萊斯勒的破産保護程序即將完成,“新克萊斯勒”呼之欲出。
但通用汽車重組過程將更爲複雜。通用汽車規模大于克萊斯勒,汽車生産量爲後者2倍。通用汽車現階段員工大約23.5萬人,克萊斯勒爲5.4萬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3/1008553927.html
一億美元跳樓價? 騰中撿便宜【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09.06.04
一日宣布破產的通用汽車積極「變賣家產」,出售旗下車型最粗獷的「悍馬」給四川騰中公司。若交易成功,將是中國企業首次收購美國知名汽車品牌;鮮明反映中美經濟實力消長,及中國對美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進軍美資本主義實力象徵的汽車業,兼具經濟與政治意義。
對通用來說,悍馬是重型車,有如軍車,很拉風,但不符破產重組後致力節能小型車的新走向;加上悍馬去年銷售劇跌百分五十一,今年一到五月,再挫逾百分之六十,為通用旗下銷售最慘車型,早應出清。
賣了悍馬,但基地仍留在美國,可保住三千個工作,包括一百五十多個國內經銷商,對深陷困境的美汽車業不壞。
但美媒體認為,此案可能有政治障礙,也可能面臨美工會阻力。
對騰中公司來說,這是趁通用分崩離析時進軍美汽車業、強化本身在中國市場地,位並布局全球的重要戰略轉進,有風險,也有無限潛力。
通用一年前就想賣悍馬,但無適當買主。
當時通用預估售價五億美元;但通用與悍馬情勢急轉直下,現在悍馬售價可能約一億美元現金,外加財務擔保。騰中重機有如撿了跳樓價。
大陸民企強強滾! 海外大收購【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2009.06.04
大陸民營企業收購通用汽車旗下「悍馬」,將獲得悍馬關鍵高級管理層及營運隊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說,相比以往國有企業對海外企業品牌的幾次競購,這次收購顯示中國民營企業不斷增強的實力,對汽車行業來說,應該是一次有益的示範。
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初衷,就是因為騰中重工之前沒有SUV(運動型多功能車)業務,一旦收購成功,公司便可直接進入高端越野車生產行列。
郭國慶認為,國外汽車企業在研發、設計、行銷網絡,特別是服務方面,需要認真學習借鑒成功的經驗,這才是對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東西,對中國企業提高管理水準來說是促進和鞭策。
隨著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國汽車企業越來越多地進行海外併購。2004年,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百分之四十八點九的股權,05年,南京汽車公司以五千三百萬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汽車品牌羅孚,都曾引起海內外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今年三月,民營汽車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成功收購位於澳洲的全球第二大變速器公司。
郭國慶說,金融危機導致的資產價格下跌,固然給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在全球經濟低迷、車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持續穩定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然成為汽車業尋求復興的「主戰場」。中國汽車市場一季度總銷量近二百六十八萬輛,增長百分之三點八八,相比歐美日汽車市場的大幅縮水,已經是唯一仍保持增長的主要汽車市場。
買悍馬》苦戰… 總在併購後開始【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09.06.04
美國通用汽車旗下悍馬子公司證實被中國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所購併,引起全球汽車業界震撼,過去中國購併海外企業以國營企業居多,這次由一家民營企業發動,見證中國民營企業的實力已經做強。
這次悍馬被中國民企購併引發全球關注,在於悍馬過去生產軍用越野車,代表著美國本身的軍事工業實力,生產民用越野休閒車後售價不斐,堪稱是富豪人士休閒、娛樂的「玩具」,如美國著名影星、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就一度擁有八輛悍馬車。在大陸四川有一對新人結婚,不但使用寶馬7系列的轎車為新娘禮車,後面還跟著12輛悍馬車組成的迎親隊伍,這支豪華車隊的轎車總價高達人民幣千萬元,一亮相便立即引起路人驚嘆,紛紛掏出手機和相機拍照,讓這對新人與其家人感到非常自豪。
雖然2004年中國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48.9%的股權,2005年南京汽車以5,300萬英鎊收購英國路華汽車,都引起海內外廣泛的注意,但耗油量極大的「悍馬」反映美國汽車業的豪氣與霸氣,一夕之間轉手成為中國企業,自然更會被各界熱烈討論。
四川騰中重工機械長期以來都相當低調,即使是四川連續兩年的繳稅大戶,也盡量不引人注目,昨天證實通用悍馬子公司被騰中重工購併後,成都總部立刻湧進大批媒體,搶著要採訪公司負責人,但苦等數個小時,僅由一位騰中重工委託的人員代為發表公司聲明。
大陸一位汽車專家認為,穩定成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儼然已成為汽車業尋求「復興」的主戰場。中國企業順勢購併海外汽車廠,雖有撿便宜機會,但非意味著是絕對物超所值,尤其購併後得面臨企業文化的衝突、經濟管理配套與資金問題,未來的經營仍有一番苦戰。
北京不同意 騰中騎馬生變【聯合報記者汪莉絹09.06.06
四川騰中集團併購美國通用悍馬一案,傳出大陸國家相關部門並不同意此收購案。
香港文匯報報導引述四川省商務廳官員的話稱,四川騰中此前曾就收購「悍馬」一事向商務廳作過匯報,只要條件具備且符合相關法規,四川方面會協助促成此事。不過,當四川省有關領導口頭向大陸中央相關部委提出收購「悍馬」事宜時,當場被拒。
北京方面鼓勵企業收購兼併國外的零部件企業,但並不鼓勵收購整車企業。按大陸現行法規,大陸企業境外投資超過一定金額,需通過大陸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審批。從目前北京態度看來,騰中「馴」悍馬,成事把握並不高。
大陸媒體對騰中併購悍馬案,紛紛質疑,大陸汽車業者對這場「蛇吞象」的海外併購案前景甚至認為,這不過是一場精心策畫的「公關秀」,其真實目的是幫騰中母公司完成海外融資上市的目標。因為,騰中註冊資金僅三億人民幣,「悍馬」則開價五億美元。
報導稱,撮合騰中和通用悍馬的是雙方的財務顧問,就是瑞士信貸以及美國花旗銀行,這麼做的背後,不排除是資本運作的需要。
資料顯示,騰中背後實際的操盤者是「華通系」掌門人李炎,而他與大摩、瑞信等國際投行關係密切。報導稱,李炎背後有強大的資本推力,所以不排除此次收購悍馬是一場計畫成熟的資本運作。
騰中收購的目的並非急於在短期內實現盈利,而是通過此舉與其東家華拓股份實現「雙贏」。騰中藉機揚名海外,並躋身整車生產領域,達成母公司華拓海外上市的夙願。
調查顯示逾半數網民認爲收購悍馬是賠本買賣09-06-08 中國青年報
“看新聞了嗎?四川的騰中重工收購了美國悍馬,看來以後能在國內見到更多的悍馬了。”愛車一族文輝在網上看到四川民營企業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收購悍馬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告知了身邊的好友。
6月3日,通用汽車公司與四川民營企業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就戰略收購悍馬達成諒解備忘錄,稱騰中重工將與通用汽車就總裝、部件和材料供應的長期合同進行磋商,該交易將能使逾3000個在美就業機會得以保留。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首家中國企業收購美國整車資産。
新浪網根據此次並購在網上做了一項調查,在82397人參加的調查中,關于“你怎麽看待四川民企收購悍馬品牌”,有52.5%的網民表示“不看好,賠本買賣”,有34.7%的網民表示“看好,逢低收購”,還有10.1%的網名認爲“不好說”。
“悍馬之所以淪落,在于汽車市場的變化。悍馬根本就不適合目前社會的需求。即使有需求,也只是發燒友之類的吧。所以,我覺得這次收購並不明智。”上海的一位網友表示。
也有網友表示:“收購悍馬未必是壞事,重要的是技術創新。”
你認爲中國民企能否拯救悍馬品牌?調查顯示,52%的網民認爲“不能”,只有28.9%的網民認爲“能”,此外還有19.1%的人認爲“不好說”。
“通用都玩不了,中國人接著能玩嗎?況且還有三千人的營銷隊伍需要我們的企業養活。悍馬的總部又在美國,中國人好管理嗎?”對中國企業能否駕馭悍馬,一位網友抛出了一系列疑問。
也有網友擔心騰中重工的運營經驗:“與聯想收購IBM不同,他們都是電腦品牌,相對容易操作,但對于四川民企購買悍馬品牌來說,騰中重工由于先前缺乏汽車運營的經驗,使得在未來品牌的運營及業務的開拓上充滿了變數。”
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陷入困境,這也爲我國企業的並購提供了機會。針對“你認爲中國是否應該走出去收購跨國汽車企業”,59.2%的網民認爲“應該”,26.9%的人認爲“不應該”,還有13.9%的網友表示“不好說”。“我們支持國內的企業走出去並購,但我們更希望他們有的放矢,去並購國外那些有價值的企業。”一位網友表示。
“既然都已經談好了,我們就希望騰中重工能夠把悍馬品牌成功地做好,至少不能做虧本買賣吧。在海外並購活動中,民營企業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們經營管理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具有産權優勢,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做出榜樣。”汽車行業的一位從業者表示。
還有網友建議:“並購只是手段,獲得資本回報才是目的。一旦收購整合出現意外,我覺得騰中重工可以運用資本運作方式來保證自己的收益。”(本報記者 陶濤)
通用汽車與收購方就出售悍馬品牌達成初步協議 2009-06-03
通用汽車破産悍馬品牌打包出售給四川騰中重工 2009-06-03
美國媒體稱悍馬品牌身價大跌估價約1億美元 2009-06-03
美國媒體稱通用將悍馬品牌出售給四川騰中重工 2009-06-03
中國版悍馬梟龍越野車赴西藏新疆等地測試(圖) 2009-05-05
美國售中國民用悍馬對美國家安全影響微乎其微
世界著名軍用越野車:悍馬系列已生産逾14萬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8/1001554491.html
另參本館: 中國越野車 美軍越野車史 中國車的虛實
騰中併悍馬 商務部准了【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24
炒得沸沸揚揚的中國四川民企騰中重工併購美國通用悍馬案,新浪網援引可靠消息,稱已獲中國商務部通過,騰中與通用將於7月28日至8月5日之間簽訂收購條約,而摩根士丹利將提供足額收購資金。
消息人士透露,「這次肯定不會延後了,否則悍馬運營團隊將面臨失業」。而騰中收購悍馬的資金總額將確定在3億美元(約台幣98.7億元)以下。
根據中國現行規定,如果中國公司要在中國建設悍馬工廠,必須得到發改委的批准;若騰中要從中國國內出資購買陷入困境的美國品牌,還必須得到商務部的批准。
也就是說,對收購悍馬和悍馬國產兩個步驟的審批,分別由商務部和發改委負責。目前就審批騰中收購悍馬方面,商務部已亮起綠燈。消息人士稱,「商務部對此比較熱心」。
中新網報導,之前業內認為,悍馬是高油耗車,不符合國內節能環保主旋律,收購國外企業也不符合國內兼併重組的主旋律,因此,獲得監管部門批准的可能性很小。但商務部之前曾經表示,騰中重工收購意向屬於正常和理性的行為。可見商務部對騰中收購悍馬並非持反對意見。
而在悍馬國產方面,發改委態度尚待明確。不過,悍馬已經在天津中汽研做過測試,結果良好。
消息人士說,悍馬H4油耗在13個油左右,比路虎(Land Rover)低,這證明悍馬新一代的發動機技術已經在節能方面有了優秀的表現。而油耗問題,恰為發改委不能通過悍馬國產的關鍵問題。
據了解,如果最終發改委通過悍馬國產的審批,騰中將會把此項目放在四川德陽。
【油】
08年大陸石油產品進口大增 對外依存度達49.8%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25陳恆光/綜合報導
據中共發改委網站消息,2008年大陸石油產品進口大幅增長,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消息稱,2008年,石油行業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機、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等因素對大陸成品油供應帶來的不利影響,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方針政策,採取綜合措施,維護市場穩定。2009年,受海內外經濟環境影響,成品油市場供需面臨多種不確定因素,也會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要繼續做好總量平衡、監測分析和運行調節等相關工作,保障成品油供應,保持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石油產量保持增長,成品油收率進一步提高。據統計局資料,全年累計生產原油18973萬噸,同比增長2.3%。原油加工量34207萬噸,同比增長3.7%。汽油產量6348萬噸、柴油產量133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和8%。據行業統計,前三季度累計汽、煤、柴油收率同比提高0.7%。四季度受乙烯等石化下游產品市場供需狀況影響,成品油收率明顯升高,比前三季度提高2.8%,同比上升3.2%。
石油產品進口大幅增長,消費對外依存度繼續提高。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口原油17888萬噸,增長9.6%。全年進口成品油3885萬噸,同比增加506萬噸。成品油出口1703萬噸(主要是航空煤油和5-7號燃料油),同比增加9.8%,其中汽油出口204萬噸,下降56.2%。據行業統計,原油消費對外依存度47.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成品油消費四季度大幅下降,消費柴汽比明顯回落。據行業統計,全年成品油消費20494萬噸,同比增長10.2%,其中前三季度增長15.2%;四季度下降3.6%,其中柴油下降8%。消費柴汽比由4月份最高的2.66下降到11月份最低的1.86。
天然氣產銷保持較快增長。據行業統計,產量7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5%;進口液化天然氣(LNG)42億立方米,增長5%;供香港29億立方米,增長13%;表觀消費量789億立方米,增長11.2%。
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2008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大起大落,呈現少有的劇烈波動狀況。布倫特油價全年平均為98.4美元/桶,同比上漲35.4%。從運行區間來看,四個季度分別為96.5美元/桶、123美元/桶、116.9美元/桶和57.2美元/桶。7月份國際油價達到創紀錄的147美元/桶,到12月則跌破了40美元/桶,降幅超過70%。國際油價劇烈波動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前期國內外成品油以及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倒掛,社會資源供應減少,出現囤油投機現象,社會庫存增加,造成成品油表觀消費增幅虛高。9月份後市場發生逆轉,表觀消費大幅回落。
大陸狂買油 啟動第三儲備基地>中時08.12.10亓樂義
據《路透》獨家消息指出,中國從十月起趁油價下跌大量進口原油,並於上月開始對其位於青島的第三個原油戰略儲備基地注油,以建立石油緊急供應緩衝機制。
據指出,上月約七百卅萬桶原油被注入青島市黃島基地,其中逾半數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知情人士稱,「十二月和明年一月將會注入更多的石油。」由於石油庫存被中共視為高度機密,至今上述消息未得官方至證實。然而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說,「十一月初至少有兩艘裝載沙國石油的巨型油輪曾為戰略存儲卸貨」,據稱這兩艘巨型油輪能運載約四百萬桶石油。
此一消息似乎印證一些市場分析師數月前的看法,即中國近月大量進口原油,部分受庫存注油驅動的影響,而非煉油廠的需求。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和石油需求的消退,中國眾多煉油廠已經開始抑制生產。據指出,青島市黃島基地是中國第三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可儲備一億桶石油。此外,位於大連的第四座石油儲備基地預計於年底交付使用。
油價蠢動 中國4個石油儲備基地完成儲油【中央社 2009.08.22
國際油價再度蠢蠢欲動,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4個石油儲備基地已完成收儲任務,為石油安全提供初步保障。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國家能源局透露,目前中國大陸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已基本完成收儲任務。自此,中國國家石油儲備從無到有,邁出實質性的一步,石油安全有了初步保障。
報導表示,石油是現代經濟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石油的穩定供應關係到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安全。上世紀70年代初發生第1次石油危機後,為保障石油穩定供應,防止石油供應中斷,以經濟合作組織國家為主所成立的國際能源機構開始建立石油儲備。
據報導,目前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共持有石油儲備5.7億噸左右。其中,美國政府石油儲備規模約9400萬噸,日本約4000萬噸,德國約2600萬噸,分別相當於其本國56天、92天和76天的石油淨進口量。而2006年之前中國的政府石油儲備,特別是原油儲備基本上是空白。
報導表示,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石油消費不斷增加,中國大陸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大。2008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約3.86億噸,其中淨進口1.97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0%。受資源限制,未來中國大陸石油對外依存度還會進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刻不容緩。
報導指出,針對這一形勢,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做出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戰略決策。按照「安全可靠、經濟高效、反應快速、應急面廣」的原則,確定先建設鎮海、舟山、黃島、大連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004年3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建設啟動會議,拉開建立國家石油儲備的序幕。
報導表示,2004年3月28日,中國大陸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打下第1根基樁,標誌著第1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正式開工建設。
據報導,中國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總規模1640萬立方公尺,均由10萬立方公尺的大型鋼製儲罐組成,可儲存原油約1200萬噸。鎮海基地2006年9月建成並進入試運行階段,是第1個建成投入使用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黃島、大連和舟山基地分別於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和2008年12月建成運轉。到2008年底,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4個基地已全部建成,並抓住去年底、今年初低油價的有利時機,基本完成國家儲備石油的收儲任務。
根據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20年以前,中國將陸續建設國家石油儲備第2期、第3期項目,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進一步增強中國大陸應對石油中斷風險的能力。
美國經濟轉弱 油跌金漲【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8.11.04
美國10月的製造業活動降到26年來最低水準,顯示燃油消費勢必下滑,國際油價3日每桶重跌近4美元,金價則在連跌三個交易日後小幅回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12月原油期貨3日重挫3.90美元,以每桶63.91美元收盤,跌幅高達5.8%。油價自7月11日飆到147.27 美元的天價以來,已暴跌57%,目前的油價也比一年前低33%。
過去四個月來,美國經濟轉弱可能抑制石油消費,是油價一路下墜的主因。美國供給管理協會 (ISM)3日公布10月的工廠指數從9月的43.5降到38.9,挫至198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也等於預告未來的石油消費勢必低迷。
芝加哥Alaron交易公司營業員佛林說:「負面的經濟消息隨處可見,製造業的數字更不是好預兆。」「除非我們能讓工廠加速運轉,石油需求近期內難望回升。」
國際金價在連挫三個交易日後,3日小幅上揚。紐約商品交易所的12月黃金期貨上揚8.60美元或1.2%,以每英兩726.80 美元收盤。12月白銀期貨也微揚2美分或0.2%,以每英兩9.75美元收盤。黃金行情通常和美元匯價反向而行,美元對六種主要通貨的匯率在10月間勁揚7.8%,對歐元更大漲9.7%,金價在10月也因此暴跌18%。若比起月17日締造的1,033.90美元天價,更已重挫30%。
大陸擴大內需 國際油銅暴漲【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08.11.11
中國大陸宣布推動人民幣4兆元的振興方案,可望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商品需求,國際油價與銅價10日應聲暴漲7%,貴金屬價格也全面上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日早盤,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大漲4.52美元,每桶報65.56美元。
北海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早盤一度大漲8%,每桶升抵61.98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銅期貨一度暴漲9.1%,每公噸報4,095美元,扭轉上周的跌勢。
現貨黃金上漲18.4美元之多,最高報755.05美元。
但交易員認為,貴金屬上漲和美元走勢比較有關係,和中國推動刺激經濟計畫比較無關。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北京當局9日宣布要加強住宅與基礎建設,鐵礦砂、原油與銅需求勢必大增。另外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通知日韓煉油廠,12月要減少原油供應,也助長油價漲勢。
中國提振經濟計畫代表要把13.5%的國內生產毛額,投入基礎建設與鼓勵機器投資。
德利銀行商品研究分析師丁塞說:「市場相信這個消息是利多,但我懷疑其中有多少持續效果。」這種反應「可能有點過頭」。
不過倫敦渣打銀行衍生性商品部門主管杜布拉說:「中國的題材對商品很可能是利多,對金屬尤其如此。」
化工原料供應商BASF 暫時關閉80座工廠【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08.11.20
由於需求減緩,獲利下滑,全球最大的化工原料供應商巴斯夫公司(BASF)19日宣布將暫時關閉80座工廠,並且有100座工廠將減產。這將影響到全球2.5萬名員工,但實際裁員數字尚未明朗。
生產苯乙烯、觸媒轉化器等化工產品的德國BASF集團同時下修全年財測,表示將無法達成與去年獲利持平的目標,股價因而應聲重挫近20%。
巴斯夫聲明說,由於客戶難以取得融資,積極減少庫存,產品需求自10月底以來「顯著下滑」。道氏化學集團(Dow Chemical)14日也宣布要採取「緊急措施」,才能達成明年的獲利目標。
BASF執行長韓布瑞克(Juergen Hambrecht)說:「汽車客戶在短時間內紛紛取消訂單。BASF將為艱困時期做好準備。」也為愛迪達公司提供運動鞋原料的巴斯夫表示,關廠減產是為了避免在需求遽減時造成產能過剩。
巴斯夫已在10月時下修獲利目標,當時韓布瑞克表示市場出現惡化跡象,計畫裁員1,000人,減少工廠產能,在2012年之前省下10億歐元(13億美元)費用。現在,韓布瑞克說,他無法預測明年市場將如何發展,要做好最壞打算。
巴斯夫的暫時減產將持續到明年1月。但巴斯夫也警告說,假如需求持續疲軟,彈性調度工時也無法解決問題時,BASF 不排除必須進一步縮短工時。
全球化工廠必須仰賴源源不絕的訂單,才能維持高昂的工廠營運費用,控制負債水準。總部設在德國路德維希夏芬市的巴斯夫表示,這項關廠行動將影響到當地5,000名德國工人。
巴斯夫正在執行對瑞士Ciba公司的38億歐元併購案,在韓布瑞克領導下,巴斯夫曾積極大舉併購擴充,現在巴斯夫表示,今後將專注削減成本,維持預算紀律。
第一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型油輪首航成功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30 王鵬捷/整理
11月29日,中國大陸第一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長江之珠”輪首航成功儀式在青島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舉行。這艘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由中船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自主開發設計,中船集團公司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建造,隸屬於中國長航南京油運股份有限公司。該輪總長330米,型寬60米,型深29.7米,載重量29.7萬噸,航行速度15.8節(約29.3千米/小時),續航能力為28000海裏(約5.2萬公里)。此次實載滿載27萬多噸原油成功靠泊青島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中新社/圖文)
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30 陳恆光/整理
上海市副市長胡廷照29日在「2008上海海洋論壇」上透露,上海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已位居大陸第三名,港口貨物吞吐量更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根據中央社報導,胡延照表示,作為沿海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其海洋經濟多年來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去年其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人民幣3864億元,位居大陸第三名。此外,上海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國際標準貨櫃吞吐量則已躍居全球第二位。
胡延照說,目前上海已大致形成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海洋生物醫藥業等共同發展的海洋產業格局,其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船舶製造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以海洋高新技術與產業發展戰略為主題的「2008上海海洋論壇」吸引了國內外200多人參會,論壇議題聚焦在中國海洋發展戰略,以及研討海洋高新技術與產業的發展。
亞洲到歐洲海運 首度降到0元【經濟日報編譯彭淮棟09.01.15
倫敦電訊報13日報導,亞洲到歐洲的貨櫃海運費率有史以來首度降到零,反映了全球貿易從去年10月以來逐漸崩潰的進一步發展。
報導引述香港海運界人士的話說:「運費已經到零了。我們眼看著貿易活動筆直往下掉。亞洲到歐洲這個方向慘不忍睹。」專家說,零運費是不合邏輯的,但現在大家只希望求生,只好走極端。
海運期刊Lloyd’s List報導,新加坡現在對華南來的貨櫃已經不收費。從北亞來的貨櫃,運費則降到200美元,比營運成本還低。
海運界表示,從沒看過運費掉這麼低。
反映鐵礦砂和穀物等大宗商品運費的BDI指數(波羅的海乾貨指數)已重挫96%。
最新的發展是,海運危機現在已經蔓延到製成品,製成品是國際貿易的核心。
過去數周來,亞洲出口重鎮的資料可看出災情嚴重,反映歐美地區需求崩潰。
最新資料顯示,南韓1月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30%,台灣跌42% ,日本減少27%,中國也急遽萎縮,特別是鋼鐵、電子與紡織品。
美國港口的海運活動陷入急凍狀態,兩大港長堤和洛杉磯的對外交通比去年減少18%,比過去幾次經濟衰退都嚴重。
專家表示,「這不是循環性的減緩,而是海外需求完全崩潰」。在新加坡港外,閒置無事的船隻一排排,遠看像一支巨大的海運艦隊在那裡下錨駐泊。去年秋天金融危機高峰階段,即使另一端有個有心的買家,供應商也很難像往常那樣順利拿到信用證。
分析家說,這難題已經解決了,但現在一切又陷入全球貿易萎縮的泥淖。
世界銀行上月警告,全球貿易今年可能出現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首次式微。現在,每出現一批數據,看來都在證實世銀的警告。專家預測今年亞洲對美國的貿易將下跌7%,對歐洲少則下跌9%,多則下降12%。
低油價 短期嘗甜頭 長期有苦頭>中時08.12.07陳文和
國際原油價格七月攀升至每桶近一五○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即一路走跌,迄今已崩跌三分之二,汽油的成本隨之大幅降低,來到近幾年新低價位,讓飽受信貸緊縮及經濟衰退之苦的消費者與企業暫時喘一口氣。然而,「路透」通訊社引據專家分析,長期而言,低油價不見得對大家有利。
能源價格低落會對石油業者的投資造成壓縮效應,導致未來的石油供給減少。低油價也會削弱消費者節能減碳的意願,而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還可能面臨油源供應不穩的問題,長此以往可能帶動油價再度高騰,甚至波動更加劇烈。
最重要的是,低油價會抑制替代能源的研發投資,且會深化人們對石油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依賴,大幅提高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石油研究中心主任魏特納指出:「因為當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短期內我們都有低價的油可用,但長期來看,當前油價已低到不足以支應新的供給,且將減緩開發替代能源、研發新能源科技和節約能源的動能。」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六日罕見地就油價發表談話表明,每桶七十五美元為「公平的」原油價格。沙國石油部長納米隨後解釋說,這個價位可鼓勵成本較高的供給源生產石油。
這些談話招致了若干批評,例如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就指出,經常有產油國家宣稱油價應維持在每桶六十至七十五美元,但對於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來說,油價卻是越低廉越好。
德意志銀行的商品研究中心主任陸易思則表示:「穩定的能源價格是任何長程計畫的根本。」印度石油部長潘岱也同意這番觀點,他認為:「今年油價劇漲驟跌的走勢是極糟的事情。」
據德意志銀行指出,當前國際原油每桶僅有四十多美元,並非可以維繫長久的價位,估計長期的合理油價應在每桶六十至八十美元之間。
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以及石油消費國間也普遍同意,恰當的油價應為每桶七十五美元左右,因為這樣的價位才有利於產油國投資新的生產,也才能鼓勵消費者提高用油效率,中東的產油大國也才得以維持預算規模。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PFC能源顧問公司估計,國際原油價格必須維持在四十到六十美元之間,中東產油國的境外帳戶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為因應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而設立的「國際能源總署」也期望,國際油價能維持在足以促使產油國家持續投資新油源的價位,包括注資推展高成本的深海油田鑽探。
國際能源總署的石油工業與市場部門主管費佛指出:「假若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滑落,將會加劇中程石油供應緊縮的風險。」
油價暴跌9% 直逼35美元【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8.12.26
經濟前景黯淡,石油市場面臨沈重壓力,國際油價在耶誕節前夕暴跌逾9%,重挫至4年來新低價位,直逼每桶35美元。
國際油價已連跌9天,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貨的輕原油期貨價格24日盤中一度下探35.13美元,收盤時下跌3.63美元,收於每桶35.35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2月北海布侖特原油期貨下跌3.75美元,收於每桶36.61美元。
由於美國汽油商業庫存增加大於預期以及失業率創新高,加上美國消費者支出在11月連續第5個月下降,這些負面經濟數據加重了投資者對原油需求繼續走軟的憂慮。
雖然美國石油庫存在上周出乎投資人意外的下降,但民眾在嚴重衰退中減少開車,導致汽油庫存增加,降低了未來的需求。
美國能源部24日的報告顯示,上周美國汽油商業庫存增加了330萬桶,遠高於市場預期的50萬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在內的成品油庫存增加180萬桶,也高於市場預測的20萬桶。同時,美國勞工部的報告顯示,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增至58.6萬人,創下26年來最高記錄,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在持續惡化。
由於經濟危機不斷加深,能源需求不斷下滑,油價自7月以來已下挫74%,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上周創紀錄地減產220萬桶亦未能產生支撐效果。OPEC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哈利勒表示,如果油價繼續按目前的速度下跌,OPEC可能在明年3月之前召開緊急會議磋商對策。
經濟放緩 大陸能源需求大幅回落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1-01陳恆光/綜合報導
經濟情勢轉差,大陸對能源的需求大幅回落。發改委31日公佈的資料顯示,十一月份,大陸煤炭、成品油生產增速放緩,電力生產降幅擴大。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發改委31日公佈了十一月份工業經濟運行的一些重要指標。從資料看,當月,工業生產增速大幅下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四,為一九九八年公佈該指標以來月度增速最低值(剔除春節因素),增速比上月減緩二點八個百分點,同比減緩十一點九個百分點。前十一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七,同比減緩四點八個百分點。
能源行業受經濟放緩影響顯著,需求出現大幅回落。在煤炭行業,十一月,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二點二七億噸,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二,增速比上月減緩四個百分點,同比減緩二點八個百分點。由於需求增勢減緩,煤炭市場價格迅速回落,主要用戶和中轉港口煤炭庫存持續增加。一到十一月,中國煤炭出口同比下降了近一成四,進口下降了逾一成八。
在電力行業,十一月份,全國發電量二千五百四十億千瓦時,同比下降百分之九點六,降幅比上月擴大五點六個百分點,同比降低二十三點四個百分點。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逐步進入冬季用電高峰期,但由於需求回落速度更快,電力呈供大於求狀況,部分水電比重較大的地區出現水庫棄水現象。
在石油行業,雖然大陸原油產量十一月份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四點九,但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了百分之二點三,比上月降低了九點三個百分點。官方透露,由於國內市場成品油需求回落,十一月末,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品油庫存上升至歷史高位。
經濟惡化 油價冷黃金熱【工商時報09-02-13蕭麗君
在一年前走勢還呈同步的國際原油與黃金價格,近來卻是分道揚鑣。受到全球經濟惡化,能源需求銳減影響,國際油價本週來一路下滑,週四西德州中級原油35美元關卡失守,跌到3週來最低。與此同時,金價則在避險買盤推升下,站上每英兩940美元大關,達6週來的高峰,專家預測金價可能很快就會觸及1千美元。
油價跌跌不休,除了受到國際能源總署日前調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外,美國能源部門週三公佈到2月6日為止的當週,國內原油庫存增加470萬桶,超出預期,以及外界憂心美國銀行紓困計劃不足以振興金融業頹勢,都持續對油價造成打壓。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3月期貨價週四盤中下跌1.4美元,至每桶34.54美元。油價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走跌,跌幅深達10%。
至於金價則是步步走高,在投資人加強避險下,黃金的避險天堂光環更加耀眼。週四紐約黃金現貨上揚7.39美元,至每英兩946.38美元,並且一度勁揚升至每英兩953.3美元。
FutureOne副總裁史密斯表示,「我們觀察到一波逃向安全避風港的買盤」。Heraeus貴金屬交易商桑佛也認為,「黃金依然處在多頭格局」,他指出從黃金指數基金ETF來看,可見投資者對黃金需求強勁。身為全球最大黃金ETF的SPDR Gold Trust在週三大漲近5%。
國際能源總署:4年後恐爆發更嚴重經濟危機【中央社09.03.01
國際能源總署警告,由於原油開採量和儲量節節下降,如果經濟明年復甦導致需求擴張,4年後全球恐爆發比目前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署長田中伸男接受「南德日報(SueddeutscheZeitung)」專訪時表示,目前油價每桶只有40美元,因此石油公司紛紛減少投資,不過如果明年經濟反彈導致需求擴張,刺激油價飆漲,到了2013年恐爆發「比目前還嚴重的經濟危機。」
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屆時油價將超越去年夏季的歷史紀錄,每桶可達200美元。
除了要求石油公司擴大開採外,田中伸男還呼籲各國提昇能源效率,推動能源來源多元化,「1/2來自風力、水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1/4來自核能,剩下的1/4 必須將二氧化碳存在地底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田中伸男說,如果不採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抗氣候變遷,本世紀結束前全球溫度將上升攝氏6度,「那將是一場災難」。
然而他坦承,由於能源來源多元化現實上很難辦到,國際能源總署因此相信,世界各國對原油仰賴的程度還會加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影響力也將持續擴大。
油價看漲 經濟嫩芽恐枯萎【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5.24
國際能源總署(IEA)警告,油價去年大跌使許多開採油田的計畫取消,投資不足情況更加惡化,讓產能更加緊繃。這可能埋下未來油價暴漲的種子,威脅已經相當脆弱的全球經濟。
產業界與經濟學家警告,金融海嘯使原已不足的採油投資更加惡化,全球經濟稍有復甦,就可能立刻遭到油價暴漲打擊。
國際能源總署(IEA)將在24日發表的中期原油市場報告指出,中國與印度大舉增加的石油需求,卻遇上石油公司在減少投資,可能使原油生產供不應求,推動油價漲到「明顯高出」目前的水準。
原油期貨市場也認定,全球經濟有望在近期回穩,將使原油需求再度回升,供需再度緊繃。
紐約西德州輕原油最近期價格22日收在每桶61.67美元,過去一周大漲8.2%。
遠期期貨合約顯示交易員預期在2011年就會漲上70美元。
IEA首席經濟學家拜羅(Fatih Birol)說,石油公司已至少取消掉1,700億美元的油田投資計畫,光是今年就取消掉1,000億美元計畫。
拜羅估計,這等於使全球每日產量少掉200萬桶,並造成另外420萬桶的新產能延後至少18個月。
分析師指出,油價在去年從逼近150美元價位崩跌至近40美元價位,但整體石油產能投資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仍舊存在,且因為油價暴跌而更加惡化。
換言之,目前相對較低的油價僅是「大漲勢」的一個插曲,全球經濟衰退僅是延後供不應求失控的時間點。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部長奈米甚至悲觀認為,油價飆漲將「拔掉經濟復甦的輪子」。沙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中原油儲量最大的國家。奈米說,油價漲到75美元只是時間問題,未來的挑戰是如何把價格壓在70美元到80美元間,避免價格失控。
奈米曾說,把油價壓在50美元是沙國挽救全球經濟衰退最大的貢獻。
沙國承諾要穩定原油產量,避免短期供需失衡衝擊全球經濟秩序。
IEA的拜羅呼應這種看法,他說:「如果石油需求回升時,供給面的投資卻在減少,我們可能在油價上遇到困難。」屆時油價將在數年內明顯高過目前水準,而這對「非常脆弱的經濟是個壞消息」。
IEA的原油需求報告呼籲,全球應加強投資油田與替代性能源。這份報告將為八大工業國(G8)7月舉行的高峰會提供諮詢。
報告還指出,全球電力需求將在今年負成長,是1945年來未曾見過的狀況,顯示這波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
拜羅說,過去65年來世界經歷兩次石油危機、亞洲金融危機與美國嚴重的經濟衰退,但電力需求從未下降過;而今年,IEA預估全球電力需求將下滑3.5%。
中石油吃下新加坡石油45%股權【工商時報09-05-25賀靜萍
中石油海外收購再有大動作!根據中石油昨(24)日晚間宣佈,透過旗下子公司與新加坡吉寶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吉寶油氣達成附生效條件的協定,即中石油將收購吉寶公司所持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全部股份,交易對價約合10.2億美元。
中石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公司之一,這筆交易是透過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擁有的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完成。交易的現金對價為每股6.25新元,共計約14.7億新元,將於交易完成時支付全款。
不過,本次交易的完成尚待中國監管部門批准,預計交易將導致對新加坡石油公司其餘股票的強制性要約收購。
新加坡石油公司是一家地區性能源公司,從事煉油和銷售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等。新加坡石油擁有新加坡煉油公司50%的權益,新加坡煉油公司是新加坡三大煉油企業之一。新加坡石油還進行原油及成品油的碼頭輸送、分銷和交易等業務。
根據新華社報導,中石油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的收購後,新加坡石油公司將成為中石油國際戰略的新平台。
除此交易外,中石油和吉寶集團還原則同意未來在海上石油方面展開合作。
這次負責交易的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主要業務為原油、成品油、石化產品貿易,並投資一座油庫設施,主要市場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韓國和中國;而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吉寶集團是淡馬錫控股的、業務多元化的跨國公司。這次交易是由德意志銀行擔任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的獨家財務顧問。
原油黃金 雙漲【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9.05.30
原油漲破每桶66美元 黃金創近三個月高點
國際原油價格29日漲破每桶66美元,5月漲幅為1999年來最大,主因是亞洲經濟表現亮麗,且美國原油庫存降低。另因美元貶值引發投資貴金屬保值需求,金價挺升,可望是三個月來首度收高。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德里(Abdalla El-Badri)29日說,雖然全球原油庫存仍高,油價可能在今年底前站上每桶70至75美元,部分原因是投機者重回商品市場。他說:「市場氣氛看多。但除亞洲經濟外,基本面並無支撐。」OPEC會員國原油產量約為全球的四成,剛決議維持每天2,485萬桶的產量。
亞洲經濟的好消息包括,印度上季經濟成長優於市場預期,日本4月工業產出增幅為六年來最大。
美國原油庫存上周意外減少541萬桶,降至3.63億桶,減幅為去年9月來最大。彭博訪調的分析師原先預估,減幅為15 萬桶。
70美元 國際油價蠢動【工商時報09-06-06王曉伯
在美國經濟衰退觸底跡象益趨明顯的刺激下,國際油價漲勢不斷,週五紐約油價一度衝上每桶70美元大關,是去年11月以來最高。專家指出,下週油價上看75美元,而預料油價今年內可望升到80到90美元。
美商高盛證券昨日也針對能源短缺議題示警,預期2009至10年國際油價將以「4階段」方式向上攀升,將2009/2H、2010年1H、2010年2H油價分別上調至85、90、95美元。
美國公布5月就業報告,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34.5萬人,是2008年9月以來最少,顯示美國就業市場萎縮減緩,油價聞訊後跳升,西德州中級原油達每桶70.32美元,上揚1.51美元,不過稍後在69.7~70美元窄幅波動。過去兩天來油價已勁揚逾4美元。
國際油價自2月中旬以來上漲超過1倍,如此漲勢,使人不禁想起2005年的「油價大躍進」,許多分析師也因此調升對油價的預測,高盛就把西德州中級原油今年底的目標價上調31%,達到每桶85美元,並且預測明年底將會達到95美元。
美國為解決金融危機瘋狂印鈔票所導致巨大通膨隱憂,近期已成為外資圈關注議題,美元貶值趨勢明顯,使得國際油價更是蠢蠢欲動,高盛證券指出:「全球金融危機才剛剛平息、但能源短缺問題才正要浮現!」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提出警告,油價漲勢過於凌厲,可能會對才出現好轉跡象的全球經濟造成傷害,使得經濟復甦的時間點延後。國際能源總署的官員也表示,他們擔心其實全球對原油需求恢復的速度可能跟不上油價的上漲腳步。國際能源總署預定在下週公布其對全球原油需求的最新預測。
也有經濟學家指出,油價可能要到接近100美元才會對經濟造成明顯傷害。
國際油價攀升、勢必會衝擊國際資金對台股持股信心,美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曾省吾指出,在半導體族群投資評等已調降至「中立」、金融族群短線股價上漲空間已有有限、PC產業前景還是謹慎保守下,應針對體質較差DRAM、IC設計、PC/手機/LED零組件、航運/航空等族群、逢高先獲利了結。
大陸獵油氣 中石油搶入伊朗氣田【工商時報09-06-06潘羿菁
中石油再度砸下重金,打算接手伊朗最大氣田的開發權,經伊朗國家通訊社報導,伊朗石油副部長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賽富拉賈什恩賽茲將率領伊朗油氣代表團,到北京進行最後談判,這項交易案最終可能以322億人民幣成交。
據指出,伊朗石油副部長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賽富拉賈什恩賽茲,早在3天前就已率團抵達北京,就是為了針對中石油,打算開發伊朗南帕爾斯氣田第十一階段以及簽署合約一事,進行談判。
中國最大的石油集團─中石油集團今年初舉行工作會議,鎖定加快海外投資計劃。其中,在與海外油氣合作區部份,爭取用8至10年時間,基本上建成中亞、非洲、南美、中東、亞太5個規模不同的油氣合作區。
而伊朗南帕爾斯氣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位於海灣的該氣田擁有14兆立方米天然氣儲量,占世界天然氣總儲備的8%,由於規模龐大,所以南帕斯氣田分成28階段來開發,這次中石油將可望獲得第11階段的開發權。先前也有許多知名石油公司參與其中,包括殼牌、阿吉普、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韓國LG公司與土耳其石油公司等。
其實早在中石油看中伊朗南帕爾斯氣田之前,法國道達爾就曾在今年3月底,跟伊朗簽定開發第十一階段的權力,當時道達爾耗費50億美元取得開採權,但是至今道達爾都沒有進一步開採。
不缺乏技術與資金的道達爾為何遲遲不動工呢?「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業內相關人士指出,這是政治考量因素,道達爾主要是受到美國與聯合國安理會的影響,才會一再推延該項談判。
如此一來,伊朗須重新找新的投資對象,賽富拉賈什恩賽茲說,與法國道達爾在開發第十一階段一事上,浪費太多時間,因此才另覓新合作夥伴進入這個項目。
而賽富拉賈什恩賽茲口中新的合作夥伴,就是中石油。中石油高層說,「我們不僅是開參與上游開發,而且會與伊朗方面討論合資建立液化天然氣(LNG)生產廠的可能性,並將液化天然氣運回中國大陸」。
中石油高層說,中石油參與這項開採案,最終目的就是要提供中國大陸更充足的液化天然氣。
中石油與伊朗接觸並不是第一次,在今年1月,中石油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訂17.6億美元共同開發總儲量估計為60億桶的伊朗北阿札迪油田項目,中石油取得2階段開發權。
由於推估伊朗北阿札迪的油田含量有60億桶,因此當時協議提到,中石油第一階段將花25年時間,日產7.5萬桶原油。
中石油中海油 海外併購屢受挫【工商時報09-06-06潘羿菁
受到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對於能源的需求也愈來愈大,根據中石油今年出海藍圖,已經將海外獲取油氣規模資源和國際併購,作為今年整個集團公司的重點工作之一。不過連同中石油在內的中國能源巨頭,進行海外併購的時候,卻也時常碰到政治力介入的「釘子」,而非純粹的商業力量。
令人印象最深的,當屬數年前中海油欲併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 Corp),引起美國參議員的反彈,導致中海油自動放棄。
2005年1月初,中海油透露將花費逾百億美元,考慮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尤尼科,尚未提出正式收購尤尼科。此通告一出,美國兩名參議員 Richard Pombo 和 Duncan Hunter,馬上寫信要求布希總統召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議中海油的收購有否危害美國的利益。
據新華網引述1名美國議員指出,當時整個眾議院只有個3人支持。主要反對理由有兩個,一個石油是敏感行業,二來中海油是政府控制的石油企業,他們認為敏感行業不能讓中國政府控制。因此他們開始大力渲染這起併購更像是國家行為而不是商業行為,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企圖影響了美國社會的看法。
原是一樁單純的公司併購,卻因涉及敏感的石油資源,而且收購者是大陸重量級油企,身後站著國家利益而變得複雜,也逼得中海油自行退出這項交易案。
而一向腳步比較保守的中石油進軍國際,同樣遭受到不少阻礙。2002年時,中石油欲與其他國際石油公司,一起競標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俄羅斯國會隨即通過一項建議案,反對俄羅斯將實行私有化的國有公司股出售給外國公司。
此條例一過,馬上讓中石油競標資格失去正當性。中石油的公司代表當晚就做出了退出斯拉夫石油公司競拍的決定。
此外,今年3月,中國石油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Verenex計劃也受阻。因Verenex多數資產所在的北非利比亞政府表示,有意根據和Verenex的合作條款,利用優先購買權收購Verenex。
另謀出路 繞道第三世界【工商時報09-06-06潘羿菁】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油氣等能源的國際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據統計,中國目前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一,而且還在不斷提高。專家估計,到2010年,中國對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將達到40%。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已將目光投向國際能源市場。
不論是俄羅斯科維克金天然氣項目一波三折、斯基姆股權之爭失利;或是放棄英國北裏海合作開採協議;及入股尤尼科遭美國否絕等,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的拓展可謂是屢受挫折。
這些阻礙來自於對中國崛起的擔心,或是出於政治需要,道致純商業行為到最後總是「泛政治化」,上升到威脅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高度。也因為進軍西方世界的能源市場不順利,才會讓中石油開始修正戰略,開始著眼於非洲與中東國家。
中石油今年初舉行工作會議時,高層領導人對海外投資計劃進行了陳述,其中並下了「加快海外5大油氣合作區建設」的結論。
5大海外區域分別是:突出中亞、拓展非洲與做大南美,另外,同時要加強中東。最後則是推進亞太,作為中石油海外重要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供應區。 如此布局的背後,已經繞過美歐勢力範圍,在西方強權帶有敵意的抵制下,似乎只能繞道第三世界國家做戰略布局。
早年,中國在對美進行雙邊貿易談判過程中,不時有極為強硬的應對態度,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看來,在西方列強有意無意抵制中國海外取得諸如油源、鐵礦砂原料等戰略物資的情況下,中國只能轉進另謀出路,避開列強所設的路障了。
中國三大油企 海外併購【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2009.06.10
繼中國中石油宣布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45.51%股權後,中石化及中海油也計畫共砸下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930億元)巨資,在非洲尋求石油資產併購。中國三大石油巨擘共投入130億美元資金,在全球掀起一股石油資產收購風潮,凸顯中國在金融危機下的能源戰略新布局。
網易財經網引述南華早報報導,中石化有意出價80億美元,收購在倫敦和多倫多上市的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也有意收購阿達克斯,中國政府為避免彼此競爭,通常只批准一家企業進行交易。
據指出,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是一家立足於西非和中東的國際油氣開發商,成立於1994年,是西非最大的獨立油氣開採商。阿達克斯公司在尼日和加彭共和國擁有非常好的油氣資源,同時也在西非和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探勘新資源。
阿達克斯去年已與各方展開談判,但未能達成協議,日前該公司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承認與三家石油企業洽談入股事宜,但洽談結果存在不確定性。不過,這項收購消息已讓阿達克斯在倫敦的股價上漲2,300便士,使公司資產達到54 億美元。
南華早報還報導,中海油正在尋求以40億美元入股美國石油公司Kosmos能源,擬購得Kosmos能源公司處於非洲加納沿海Jubilee油氣田30%股權。
據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對石油依賴程度愈來愈高,石油安全也成為當前最關注的問題,國外也密切注意中國的石油戰略。
對於西非這個油氣天堂而言,中國一直努力爭取,但因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種種阻擾,中國在西非的石油投資一直沒有獲得重大進展。這次中石化與中海油同時瞄準西非,如果這兩筆收購案能夠成功,將可正式打開非洲油氣的大門。
消息指出,中石油上周剛在伊拉克替代已經簽約的法國石油巨擘道達爾,取得一塊價值47億美元的氣田開發權。加上中石油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45.51%股權,以及中石化、中海油收購西非油氣資源的120億美元,中國三大油企近期在海外石油資產收購金額就高達177億美元(約新台幣5,800億元)。
中石化買Addax 搶進西非探油>中時09-06-26連雋偉
中國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學集團前天(廿四日)宣布,以約七二二億美元(約二三一○億元台幣),全資收購瑞士石油勘探公司Addax,創下大陸企業最大海外收購案紀錄;同一天大陸第二大連鎖家電商蘇寧電器以二七五億元台幣,成為日本家電連鎖賣場LAOX最大股東,是大陸企業收購日本上市公司首例,更是大陸家電流通業,首次涉足海外收購。
《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Addax開採基地以西非為主,該項交易增加中石化在西非沿海此一全球最火熱的石油勘探地區之一的業務機會。
這也是繼二○○五年中海油在美國政治壓力下,放棄以約一八五億美元買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計畫,及本月初中國鋁業欲以一九五億美元,收購澳洲礦業巨頭力拓部分股權遭挫後,大陸石油能源業終於完成海外大筆收購,以滿足對中國大陸自然資源的渴求。
Addax總部位於瑞士,在倫敦和多倫多上市,是西非和中東石油產量最大的獨立石油生產商之一。中石化收購Addax一案更可讓大陸石油公司頭首次進入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Addax目前在庫德斯坦地區經營Taq Taq油田。中石化收購Addax時,一度面臨韓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競爭,為此去年營收高達一五兆元人民幣的中石化不斷加價,終於搶得這場聯姻。
至於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公司,則牽動大陸人民的愛國主義神經。蘇寧電器總裁孫為民表示,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公司是以戰略投資者的身分進入的,今後作為日本LAOX公司第一大股東。
該消息宣布後,網友一片叫好,「多買他幾間,把整個小日本都買下」。目前處於虧損的LAOX公司在日本是一家成立近八十年的老牌連鎖家電賣場。孫為民表示,買下LAOX將有助於大陸家電進軍日本市場。
聯手競購天然氣田【工商時報09-06-30楊泰興
在中海油錯失優尼科(Unocal Corp),併購機會的四年後,中國能源企業海外收購再見接連積極動作,繼日前(21日)中石油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權的間接收購,24日中石化緊接著宣布全額收購瑞士石油勘探公司「Addax」;昨(29)日,再度傳出中海油將與中石油一起競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天然氣項目,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能源企業第一次密集進行海外資源收購。
南華早報昨(29)日報導,中石油以及中海油正計畫競購巴布亞新幾內亞一個天然氣項目的股權,該項目為加拿大「InterOil」所擁有,價值約5億美元左右。
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政府通常僅會批准1家國內大型石油公司對一個海外項目發起競購,因此上述兩家公司中可能只有一家會獲准提交收購要約,或者這兩家公司可能會聯合競購該項目股權。
近期,石油三巨頭頻頻釋放海外併購的消息,這也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能源產業第一次如此集中地釋放海外能源項目收購訊息。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近幾年的油企海外併購戰略出現三個趨勢,包括:從以大中小「通吃」到以大中型兼併為主;從以純粹併購發展中國家的公司轉向西方國家;從僅收購油田到上中下游齊頭並進。
中國近期攫取海外能源動作的積極,可從下數字可知;資料顯示,今年5月14日之前,全球共有14項國對國的石油交易,涉及貸款換石油465億美元,其中中國占到450億美元,日本為15億美元。
另外,來自發改委的一份報告指出,截止4月底,經發改委核准的3億美元以上的能源類海外併購項目26個,中方投資額458億美元,約占1,000萬美元以上非金融類海外併購項目總額的78%。
伊拉克拍賣8油氣田 中英拔頭籌【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07.01
伊拉克石油部表示,BP與中石油標得伊南魯邁拉油田的開採權,該油田蘊藏量178億桶原油。這是已故伊拉克獨裁者海珊所屬復興黨1972年將全國能源產業收歸國有之後,伊拉克首次將6處主要油田與2處天然氣田的開採權開放競標,也是首次達成合約。
伊拉克石油部長沙赫里斯塔尼表示:「BP與中石油同意如果產油量超過最低門檻,伊拉克每桶支付2美元。」根據雙方達成的20年期合約,BP與中石油得以6年的時間將魯邁拉油田的產量提高至每天285萬桶。
參與競標的艾克森—美孚集團要求,如果產油量超過最低門檻,伊拉克每桶支付4.8美元;BP和中石油開的價碼是3.99美元,但伊拉克只肯付2美元,艾克森拒絕接受,BP同意,因此贏得第一項合約。
沙赫里斯塔尼表示,伊拉克仍將保有油氣田的蘊藏所有權,開放競標的主要目標是,未來5年將全國每日石油產量自目前的240萬桶提高至400萬桶以上,以在未來20年為國庫創造1兆7000億美元的進帳,從事各項基礎建設。
部分外國油氣集團因為不接受伊拉克政府開出的條件而撤回標單。中國的中海油與中石化要求對採自梅桑油田的每桶原油抽成25.4美元,與伊拉克開出的每桶2.3美元相去甚遠。
美國的康菲石油對巴伊哈桑油田的要求是每桶26.7美元,伊拉克則只開出每桶4美元。
30日的競標是各國能源業者多年來,首次有機會進軍伊拉克的能源產業,結果吸引31家分別來自美國、歐洲、中國大陸、印度、南韓、印尼的油氣集團投標。伊拉克總理馬里基在開標前表示。歷經3場戰爭與10多年經濟制裁的蹂躪後,伊拉克人亟需以石油收入重建國家。他說:「這些合約是重建伊拉克所必須。它們有利於伊拉克人與外商石油公司。」
伊拉克原油蘊藏量約1150億桶,主要的油由位於北部與南部,天然氣田則位於西部與首都巴格達的東北方。
需求恐慌症與能源爭奪戰【聯合報周添城/醒吾技術學院教授 09.07.01
全球原油生產最集中,居全世界石油輸出樞紐地位的中東,於昨日發生了自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最大的騷動。甫由美軍交防伊拉克的同一周內,伊拉克政府宣布將六大油田和二大天然氣田提出供各國石油公司競標,隨後伊拉克石油部長公布第一批競標結果,即英國石油和中石油共同標得Rumaila油田的開採服務合約。這也是此次六塊油田中最大的一塊,估計原油蘊藏量達一七七億桶。六塊油田合計儲量估計共四三○億桶,意即首日競標已標出百分之四十一的儲量,顯見石油消費國需求之殷切。
伊拉克自一九七二年以後,即因石油國有化政策,未曾將油田開採讓外國油商來爭取,此番開放固有其國內之需要,主要是波灣戰爭後,聯合國長達廿年的禁運制裁,令伊拉克經濟受創甚鉅,使該國的石油生產設備大受影響,久久未能恢復產能。尤其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後,可說是民生凋敝。為了戰後重建所需龐大費用,伊拉克擬在未來五年內,把石油產量從日產二四○萬桶增加到超過四百萬桶,以擴增國庫一兆七千億美元。
事實上,史上第一次石油危機就是中東國家聯合改採油田國有化政策所造成的。如今,伊拉克打破此一政策,讓國際油公司重新介入該國石油開採,預計將對該地區產油政策產生衝擊。尤其對石油儲量高居世界第二的伊朗產生怎樣的示範效果,尚待觀察。這也將使OPEC組織產生鬆動的可能性。
至於積極參與此次競標的公司,有國際知名的艾克森、殼牌等,其中中國就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中國中化四家,他們可以說是志在必得。中國快速經濟成長所衍生出的石油需求恐慌症病情不輕,二○○一年中國每日需求四九○萬桶油,二○○八年已增至八百萬桶。因此,掌握油源成為中國之國家戰略目標,這也是競標首日中石油就與英國石油聯手標下最大一塊油田的道理。未來,中國的其他三家公司再度奪標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伊拉克政策的大轉變,也可以說是看準這些新興經濟體需油日急的情勢下,不如以油田為手段讓其他國家共同分享,也共同來保護他們的原油資源。這勢將引發後九一一、國際反恐後另一場國際能源的爭奪戰,其影響不容小覷,也應密切注意。
中石油中海油 聯手海外併購【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4
中國石油企業再度赴海外併購,中國石油集團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計劃共出資226億美元(約新台幣7,440億元),收購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 YPF(雷普索爾YPF)位於阿根廷的股權。
東方早報報導,兩家公司最後的交易價格,超過中石化集團72億美元收購瑞士石油探勘公司Addax Petroleum的交易,如果收購成功,將成中國石油業近期最大的海外競購案。
據指出,這件收購案中石油集團計劃出資170億美元,取得Repsol YPF 75%的股權,中海油有意出資56億美元,購買剩下的25%股權。到目前為止,外界對這處位於阿根廷資產的具體儲量所知甚少。
Repsol YPF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經收到很多中國、印度與俄羅斯有意者發來的提案、意向和建議,但目前尚未就是否出售YPF做出最後定論。
Repsol YPF是一家總部位於阿根廷的西班牙石油公司,業務包括上游的勘探、開發和生產原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下游業務包括精煉、市場營銷、運輸和石油產品、石油衍生品、石化、液態石油氣和燃料銷售。
相關資料顯示,Repsol YPF公司2008年營業收入為609億歐元,淨債務為33.34億歐元,其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日的收盤價為22.8美元,市值達275.57億美元。
早在2007年7月,中石油就已經參與Repsol在阿根廷的子公司YPF25%股權的競購,不過,因為當時南美洲蔓延石油資產國家化潮流,給這項交易帶來潛在的風險,中石油最後放棄競購,當時交易雙方並未透露包括交易金額等細節。
有消息指稱,中石油還在對南美地區其他潛在交易進行評估,其中包括與法國道達爾聯合競購委內瑞拉奧里諾科(Orinoco)重油帶的石油資產。
中國獵油飆速度【工商時報09-07-04夏幼文
根據中國政府今年制定出的戰略目標,6月份以來,中國的能源企業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都加快海外收購的步伐。在過去的半個月之內,中國向海外收購投資金額超過300億美元,創下多年以來從未有的佳績。
6月25日,中石化才剛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瑞士公司Addax Petroleum。該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和倫敦兩地都有上市,集團在西非和中東都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到去年年底時被探明儲量為5.36億桶,每天平均生產原油14萬桶,平均年產量達到700萬噸。
這起72億美元的收購案,才創下有史以來能源方面的最高收購金額,不到一周,7月2日,中石油就和中海油考慮聯手競購西班牙石油雷普索爾位於阿根廷的資產,預計者兩家聯合競購投入的資金是226億美元。
一旦此案成功,將刷新先前的72億美元紀錄,成為中國石油能源海外收購等史上最高價。
中國最大的石油收購案是2005年中石油以4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哈薩克斯坦的PK石油公司。
根據「21世紀報導」稱,中國大陸幾大石油公司都在通過不同方式加緊海外油氣資源的擴張力度。一位資深石油專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直指,最近半個月,中國石油巨頭在海外油氣資源方面的收購遠遠超越過去數年的進度。
分析指出,後金融海嘯時代,中國抓緊趨勢,積極向中東、俄羅斯、非洲以及巴西等國家收購油田,對於70%原油靠進口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來說,大量收購油田,可以確保石油供給的安全穩定。
根據中石油的海外發展計畫,中石油將力爭用8到10年的時間,基本建成覆蓋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和亞太的五大油氣合作區,使其海外油氣作業量達到2億噸的規模。
此外,從去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除了非洲還有待觀察以外,中石油在其他四個地區採取「貸款換石油」的模式獲得包括與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哈薩克等國家共計470億美元的能源契約。
在這一波全球原油資源整合中,獲益最多的即為中石油。有業內人士認為,收購國際原油貿易,能夠幫助中石油增強原油貿易能力,甚至增強在國際貿易領域的發言權。
此外,在未來10年內,中石油要在亞洲、美洲、歐洲加快建成集貿易、加工、倉儲、運輸於一體的區域性六大油氣營運中心,未來實現年貿易量達到4億噸以上的目標。
邁入修正期 油價將下探60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7.05
經濟疲態顯露,紐約原油期貨3日跌破66美元,已比今年高檔回跌10%,相當於進入「修正期」,分析師預估數周內可能下探60美元,紓解通膨壓力。
國際油價連跌三周,彭博資訊訪調分析師後預估,本周油價恐怕仍會繼續下滑,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復甦前景仍充滿變數,對原油的需求疲軟,能源庫存可能會繼續攀高。
Caprock風險管理公司總裁賈維斯說,現在油價面臨雙重打擊:美元走強、經濟數據不如預期,所以賣單大筆湧入。
西德州輕原油8月期貨2日重挫3.7%,收每桶66.73美元,3日因美國國慶日長假休市,但在電子盤交易中最低下跌1.2%至65.96美元,比6月30 日的今年最高價位回檔逾10%,市場通常稱下跌10%為「修正」。倫敦布侖特原油3日下跌1.56%至65.61美元。
上周美元對歐元轉強,上漲0.54%,原油的避險功能相對減弱,也是油價下跌的因素。
國際油價去年12月落到32美元左右的低點,至今已翻漲一倍。上季大漲42%,是1990年來最大單季漲幅。
但分析師已預見,經濟和能源需求依舊疲軟,但原油庫存仍高,油價很難再像6月飆上70美元。摩根大通(JP Morgan)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預估,國際油價可能會修正到60美元甚至更低。
技術分析師也看壞油價近期走勢,表示油價跌破66美元的關卡,下跌動力更大。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的技術分析師說,未來幾周,油價回檔到60美元的機率提高。
長線而言,油價後勢仍看漲。許多專家和分析師認為,目前油價低、投資開發油田和設備的資金不足,導致供應面未來有短缺的疑慮。經濟一旦開始走穩,對原油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到時供不應求,油價就會愈漲愈高。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已表明,國際油價要到75美元左右,才足以刺激投資。該組織為支撐油價,自去年9月至今,每日產能目標已調降420萬桶。
今年稍早OPEC成員罕見地發揮「合作精神」,儘量遵守減產協議,分析師相當訝異。
投機客炒作油價 很快會熄火【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7.05
一年前,國際油價攀抵145美元高峰,主要是受中印俄等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和美元走弱推動。今年美元仍弱,但不見需求。分析師認為,這波油價多頭,是投機客炒作,很快就會熄火。
紐約原油8月期貨2日收在66.73美元,不到一年前的一半。在這一年間,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去年12月一度跌到近34美元。近幾個月來,市場看好景氣逐漸走出谷底,帶動油價出現一波反彈,但這波多頭並沒有一年前的條件,因此後勢並不看好。
回顧一年前那波油價大多頭,背後有兩股力量支撐:一是中國、印度和俄國等新興經濟強權,和歐美各國爭奪原油;二是美元匯率走弱,推升原油價格。
商品經紀商OptionSellers.com創辦人寇迪爾表示,去年強勁的需求同時伴隨著虛弱的美元,造就出飆漲的油價。
原油期貨以美元計價,美元貶,油就漲。不過,反觀最近的情況,美元疲弱依舊,但需求還是沒有出現。
原油供應在20年高點,需求卻以史上最快的速度下墜。
寇迪爾認為,若從供應和需求來看,油價可能還是會跌近33 美元。
他說:這波油價漲到將近74美元,實在相當投機,因為市場靠的不過是復甦的綠芽,靠的是景氣快要復甦的感覺。
他預測,8月或9月失業率一旦攀抵10%,勢必震撼市場,到時候油價就會回到基本面,大概在50美元到55美元。
從去年秋來,油價和股市變成難兄難弟,跌的時候一起跌,漲的時候一起漲。
例如從去年7月初到12月中,S&P 500指數大跌30%,油價則縮水77%。
今年3月9日,S&P和道瓊指數跌抵12年新低,此後一路上漲。到6月11日止,S&P漲了43%。同樣這段期間,油價大漲一倍。
股市和油價雖然亦步亦趨,但看來油價跌得比股市深,也漲得比股市大,波動更劇烈。寇迪爾說,這就是拜投機客之賜。
惡棍交易員操弄油價 影響短暫【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7.05
每當油價飆升時,總有人歸咎於投機炒作,評論家則質疑個人或投資集團是否有能耐在全球交易的商品市場中操弄價格。但上周爆發英國交易員進行未授權交易導致油價飆漲事件,似乎顯示投機炒作油價確有其事,只是為時短暫罷了。
6月30日英國時間凌晨2時,布侖特原油價格在一小時內每桶飆升2美元至73.5美元,在這段時間內,有1,600萬桶的原油期貨合約成交,是平日水準的32倍,相當於沙烏地阿拉伯日產量的兩倍。
這些交易約有一半出自倫敦PVM石油期貨公司資深交易員柏金斯(Steve Perkins)之手。PVM公司表示這些都是未授權交易,而柏金斯在事發之後也已遭停職。
這些交易很容易被發現,不只因為發生在凌晨兩點,交易量低,更因為交投清淡,使這些交易的影響力倍增,帶動油價暴漲。
股票經紀商Redmayne Bentley石油分析師麥葛雷格說:「若要說有任何時間,個人可以明顯影響油價,就是這個時間。」
但也有許多分析師認為,沒有證據顯示投機者可以操弄市場,除非是根本的因素,例如經濟數據或供需問題。
巴克萊資本商品分析師西恩說:「充其量只會造成一些波動,例如許多避險基金同時持有某種部位,但這並不是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
PVM公司3日向外界公布柏金斯從事未授權交易,造成該公司損失1,000萬美元後,PVM內部控管問題也跟著浮上檯面。
在柏金斯於6月30日凌晨完成交易後,PVM公司當天上午8點44 分仍照常發送每日交易報告給客戶,報告中寫道:「市場上有正面動力正在形成」,並強調油價可能進一步升高。
該公司宣稱,直到上午10點10分才發現柏金斯的未授權交易。
然而PVM在發現後,並未撤回這份報告,據金融時報報導,PVM的確通知部分客戶此事件,但在兩天後,才向大眾宣布,許多交易員早已知道此事。
石油投機客 歐美聯手打壓【工商時報09-07-09劉聖芬
擔心油價劇烈波動恐令全球不景氣惡化,大西洋兩岸合力展開打擊石油投機客大作戰。
英國首相布朗與法國總統薩柯吉在周一舉行聯合記者會,呼籲各國政府採取行動抑制油價波動,同時投書華爾街日報表達意見。美國期貨市場主管機關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詹斯勒則在周二發表聲明,表示將在未來幾周內就針對能源商品期貨投機部位實施限制舉行公聽會。
布朗與薩柯吉在八大工業國(G8)領袖會議本周於義大利登場前夕舉行高峰會,除了宣示將致力穩定油價外,還表示為了全球經濟好,境外避稅庇護所(tax havens)應朝提高透明度加速改革。
薩柯吉在與布朗的聯合記者會上指出,法國與英國將於未來幾天內發表在處理油價波動議題上採取共同立場。他還說,「我們必須與產油國努力將油價穩定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不會過高,也不致偏低。」
布朗則表示,石油生產與消費國應該一起研究引發油價震盪的油市機制,並找出其中是否有任何「不當投機」行為。
CFTC主席詹斯勒在周二發布的聲明中說,第一場公聽會的重點將放在是否應對所有商品期貨設定投機部位限制,尤其像是原油、熱燃油、天然氣、汽油等能源商品。
油價於去年7月創下每桶超過147美元的新天價,引發市場人士抱怨亂躥的熱錢扭曲期貨市場。現在油價漲風又起,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復甦前景蒙上陰影。
根據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的預測,油價在12個月內維持10%漲幅,將使全球經濟成長率少掉0.4個百分點。
上個月歐巴馬政府送給國會一份範圍廣泛的計畫,旨在讓美國的金融法規更趨嚴格,並防範銀行與市場危機再度來襲。
不過,芝加哥PFGBEST研究公司的分析師弗萊恩說,詹斯勒向政治壓力低頭,除非全球都實施投機部位限制,否則該做法不會有用。
周三華爾街日報登出布朗與薩柯吉的投書,他們表示各國政府需要採取行動抑制油價「危險地震盪」。他們說,這種違反公認經濟規律的震盪走勢,在各國政府努力振興經濟之際,可能會破壞信心。
然而,有油市分析師對投機性投資推升油價的想法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是全球經濟復甦前景的不確定性,才造成目前油價的震盪。
美將嚴懲操縱油價者【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2009.08.08
為加強監管油品市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7日宣布未來將嚴懲操縱油價的能源交易商,每天最高處罰100萬美元,展現歐巴馬政府掃蕩油市詐欺行為的強烈意志。
FTC主席雷博維茨(Jon Leibowitz)表示:「新規定使我們得以打擊詐欺和操縱行為,這些不法行徑推高加油站的油價。我們會監看油市,如果發現有公司操縱市場,將全力追查。」
違反規定者將面臨每天最高10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而且可連續處罰至改善為止。新罰則將自11月4日起生效,主要針對處理原油、石油和蒸餾油品的交易商,禁止透過虛假或故意令人誤解的訊息,不當操控市場,包括操控庫存、價格,或原油和燃料產量等資訊。
美國國會2007年通過立法,授權FTC阻止人為操控油價。FTC 將依新職權監看煉油業者發布的石油庫存報告。這些每周由能源部負責彙集與公告的數據,會導致油價上漲或下降。分析師和交易員仰賴政府的庫存報告,買賣原油和汽油期貨。期貨價格也會影響汽油的批發或零售價格。
FTC官員葛文說,FTC從未從事過類似監控。對政府石油庫存報告作假本屬非法行為。葛文並指出,新規定的涵蓋範圍,擴及石油公司提供私人企業的報告。
但美國石油協會(API)首席經濟學家費爾米認為,FTC的新規定可能事與願違,反而導致市場資訊不足,因為除非法律規定,煉油業者和石油公司可能因此拒絕提供報告。費爾米說:「石油公司不會想涉入任何事後會被解釋為違規的行為。」
3年內油價再登147美元【工商時報09-07-09吳慧珍
在經濟展望黯淡依舊,能源需求短期內仍難回溫的陰影罩頂下,國際原油價格周三盤中跌破每桶62美元,觸及今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不過有「油神」封號的德州投資大亨皮肯斯(T. Boone Pickens)仍看好原油後市,大膽預言3年內油價會重新站上去年7月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點。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8月原油期貨價格,周三盤中一度回軟到每桶61.87美元,為5月26日以來首見的低點。倫敦布蘭特8月原油期貨價,周三曾一度跌至每桶62.30美元,為5月28日以來的新低,不過隨後又小幅回彈到62.42美元。
英國蘇克敦金融(Sucden Financial)分析師卡瑪指出,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持續下滑,自上月底創下8個月來高點的每桶73.38美元起算,跌幅已超過15%,原因出在市場投資人對經濟復甦腳步緩於預期因而抑制原油消耗的疑慮加深。
按美國能源研究機構Schork Group的技術分析,油價還會進一步下探,預料將低到每桶50美元。該機構總裁施洛克(Stephen Schork)表示,油價確已進入空頭波段,66.26到65.65美元是目前的上檔壓力區。
不過德州石油投資大亨皮肯斯仍舊看好原油後市,主要是基於未來石油產量有減無增,他鐵口直斷油價3年內將重新站回去年7月所創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點。皮肯斯受訪時表示:「我們目前的年產量維持在8,500萬桶,到2013年還會進一步減產,10年內油價會飆到每桶300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周三發表「2009世界原油展望」報告,預估2015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為9,020萬桶;2030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預估,則由原先的1.13億桶大幅下修到1.06億桶之下,僅1.056億桶。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也曾預測2015年和2030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分別為9,440萬桶和1.064億桶。
中石油 入股新日本石油【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2009.07.11
大陸國家發改委昨(10)日發布消息指出,核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下屬的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投資收購新日本石油有限公司(Nippon Oil Co.,下稱「新日本石油」)大阪煉油廠部分股權專案。根據之前的消息,中石油收購比率是49%。
中石油與新日本石油的這項合作是中日雙方能源領域近幾年來最大的合作專案,也是中日油企間首次合資籌組石油精煉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這是繼5月要約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以來,中石油今年在下游製煉業務上的第二次海外併購。透過在海外市場併購下游煉油廠,中石油正在補足煉製業務上的不足,報導形容「兩條腿走路」的資源市場國際化策略日益凸顯。
報導指出,中石油與新日本石油的合作去年5月已基本確定。當時,雙方在東京達成協定,中石油將收購新日本石油位於大阪的煉油廠49%股份,該煉製廠的原油加工能力約為每天11.5萬桶。
此外,雙方協定合資籌建一家專門從事石油精煉業務的公司。
昨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採訪時,新日本石油北京辦事處表示,因集團公司方面正在和中石油進行協商,對入股比率、投資金額、該煉製廠的日後管理和產品生產方向向等問題,目前還無法對外透露。中石油方面則表示,對雙方合作內容不予評價。
5月25日,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公告,以總價約14.7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69.4億元,新台幣約347億元)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全部45.51%股份(不包含庫存股)。
石油比美元值錢 【Smart智富月刊 2009/07/10朱紀中】
這兩檔基金買在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前,買進之後,隔月,金融海嘯爆發,股市狂跌。投資組合最慘時,大虧43.1%。還好,沒有停扣,在低檔買到更多單位數,因此,儘管基金淨值還沒回到原點,我卻已經賺錢了!從這裡,我得到兩個結論...
下半年原物料肯定還會漲,長線石油、黃金不僅比美元值錢,反彈速度還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最近,翻了一下對帳單。我在去年8月定期定額買進的拉美基金和中國基金,到6月份,獲利14.1%,正逐步向停利點邁進。
回頭看,這兩檔基金買在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前,買進之後,隔月,金融海嘯爆發,股市狂跌。投資組合最慘時,大虧43.1%。還好,沒有停扣,在低檔買到更多單位數,因此,儘管基金淨值還沒回到原點,我卻已經賺錢了!從這裡,我得到兩個結論:1.定期定額投資,碰到股市大跌,絕不能停扣,還要加碼。2.長線投資新興市場、原物料是對的,一定賺!
第1點不必贅述。至於第2點,當初,我的想法很簡單,中國和拉丁美洲的巴西,都是人口大國,內需市場夠大,肯定會有表現,再者,只要這兩個新興市場大國經濟不垮,龐大的人口應會使用愈來愈多的原物料,讓原物料行情重現多頭。
現在看來,我的假設是對的。中國、巴西經濟回暖的速度,超過歐美,原物料價格更領先景氣,出現一波大反彈。大家都以為,台股今年大漲35%算很多,但石油漲97%,比台股還猛,輸出石油的國家,像俄羅斯、巴西,股市漲幅也都不輸台股。
大家會奇怪,景氣那麼差,原物料需求沒增加,價格怎麼可能一直漲?本期封面故事就要解開這個謎團,資深撰述林淑玲和胡健蘭採訪眾多專家後,得到一個結論:下半年原物料肯定還會漲。為什麼?除了景氣可能觸底復甦之外,本刊顧問馬凱給了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因為美國政策狂印鈔票,當美元不值錢的時候,愈用愈少的原物料將更顯價值。長線石油、黃金不僅比美元值錢,反彈速度還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中石油參股馬來西亞煉油廠【工商時報09-07-15彭女韋琳
中石油海外併購動作再添一樁,馬來西亞美拉坡資源(Merapoh Resources Corp.)本週一(13日)宣布,將與中石油在吉隆坡北部的吉打州進行大型煉油廠的開發計畫,總投資金額達100億美元,這項計畫同時也是中國大陸規避麻六甲困境的又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美拉坡資源指出,將在今(15)日與吉打州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煉油廠的投資金額將由馬來西亞的國際金融機構和中國大陸投資方來提供。計畫在吉打州投資興建每日加工能力達35萬桶的大型煉油廠,總投資金額高達100億美元,預計在2013年可以投入營運。
該煉油廠除了美拉坡資源外,中石油、SK Engineering、SVL Engineering Service和杜拜投資者,都將參與這項計畫,但美拉坡並未公布合資方的具體投資金額。
相關參與中石油在馬來西亞投資計畫的人士指出,這次與美拉坡合作的煉油計畫,除了兩座煉油廠外,還將興建一條橫跨馬來西亞3個州的輸油管道,這也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大能源工程項目。
中石油投資馬來西亞煉油廠,除了要增加公司的產能之外,更負有中國石油戰略的重要意義。中國大陸在過去5年來,積極以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國營油氣公司進行海外併購的策略,除了擁有海外石油資源以外,確保石油運輸通道的安全,也是執行中國大陸石油戰略的重要舉措。
目前中國大陸有超過五分之四以上的海外進口石油,必須經過東南亞的麻六甲海峽,而該海峽不只是海盜猖獗,主要的軍事主導權,也掌控在美國手裡,對中國大陸而言,無異於被掐著了進口石油的大動脈。
為了擺脫此一困境,中國大陸除了希望未來能開通泰國的克拉地峽取麻六甲海峽的地位外,近期也開始在中緬通道籌建輸油管,以及在馬來西亞設立煉油廠,讓中東地區的石油可以在馬來西亞煉製後轉運中國大陸。
中國領頭復甦 石油熱起來【聯合報 2009.07.20
香港文匯報報導,金融海嘯中,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激發新一輪石油需求熱,加上近期中石油、中石化等幾大巨頭海外收購動作頻繁,使中國的石油戰略又引起海內外關注。
經濟觀察家表示,從儲備方面來說,中國正在以國家儲備與商業儲備並舉的方式加大收儲力度;在勘探方面,中國正在從淺海勘探向深海勘探拓展。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對原油產生巨大需求,但自身的產油能力及儲油量仍存在很大缺口。數據顯示,二○○八年,中國進口原油一點七九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五,而今年一至四月份,中國進口原油達五千七百零七萬噸,全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很可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海中撈油/未來,三個海上大慶【聯合報2009.07.20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周守為昨日在珠海舉行的「二○○九中國海洋論壇」上透露,未來中海油將構建渤海灣、南海和沿海,構建三個「海上大慶」油氣田。
根據二○二○年中國能源供求情況預測,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四點五億噸,屆時,石油產量將為一點八至兩億噸,缺口將達二點五至二點七億噸;天然氣缺口將達八百億立方米。
周守為說,未來中海油將在渤海灣、南海的深水區、沿海建設三個「海上大慶」。目前渤海累計探明原油地質儲量三十三點六億立方米,截至二○○八年底,中海油在渤海灣的油氣年生產量僅為一千六百萬噸。
周守為說,至二○二○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將在渤海灣建設五千萬噸原油生產基地,相當於一個大慶的生產規模。同時,在南海深水區建設四百至五百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能力,按照油氣當量來算,也相當於一個大慶的規模。
為開發深海油氣,中海油將建設一些海洋的重大裝備。更遠的未來還將在深海建立「空間站」,就像在太空一樣,潛水員衣服內有生命支持系統,能像太空人一樣在深海作業。而目前潛水員只能在三百至五百米水深進行正常作業。
周守為說,第三個「海上大慶」,是在中國沿海構建五千萬噸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目前已經批準的四個大型的LNG接收站正在建設。
油價攀至兩週高點 中國需求有升高跡象【中央社 2009.07.20
國際油價攀升至近兩週來高點,除因股市上揚激勵外,中國能源需求也有增多跡象。
在歐亞股市因商品股與科技股帶動走高下,國際原油價格第四天揚升。
而根據上海商品研究機構CBI的報告,中國的煉油廠在7月16日將產能利用率調高至85.1%,是連續第八週調升。
倫敦Bache商品公司資深經紀商貝盧 (ChristopherBellew)表示,中國一直是未來原油需求極少數的亮點之一。
油價也因美元疲軟而受支撐。美元疲軟將提升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吸引力。美元今天一度貶至1.4248美元兌1歐元,為6月5日以來最低。
台北時間22時00分,紐約8月原油期貨漲1.10%,報64.26美元一桶。今天最高達64.90。
倫敦布倫特9月原油期貨漲1.15%,報66.13美元,最高66.70美元一桶。
紐約油價上週累漲6.1%,主要受股市上揚及美國新屋開工數增加的激勵。
中國科威特協議90億美元興建廣東煉油廠【中央社 2009.08.11
國營「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International,KPI)證實,已與中國達成協議將於廣東省西南斥資90億美元興建煉油廠與石化工程計畫。
「科威特新聞社」(Kuwait News Agency, KUNA)報導,這項期待已久的計畫參與廠商包括科威特國際石油工的母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Corporation),「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
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發表聲明說,經科威特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深管理階層討論後,決定於廣東省西南沿岸湛江市的東海島,作為興建巨型煉油廠與石化工程計畫的廠址。
初估這項計畫將耗資90億美元,但預算也有可能再調整,以配合新建廠址的工程條件。完工後的煉油廠可每天提煉原油30萬桶,每年生產乙烯製品約100萬噸。
這是中國與外資合作的大型開發案之一,預料中國的高階經建計畫部門將於數月內,核准這項跨國合作案,若一切順利,煉油廠可望於2013年底前完工。
中國與科威特於2006年同意合作興建煉油廠與石化工程,最初原選址於廣東省會廣州的南沙開發區,但考量人口稠密及對環境衝擊而停擺,如今廠址敲定廣東西南沿岸湛江市的東海島。
能源爭奪諜對諜 美中砸錢大車拚【Taiwan News009/08/11 林麗美(楨:獨觀
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全球最大的產業-能源產業,正在醞釀巨大的改變。中國為了滿足發展經濟的需求,用盡各種手段,在全球大肆搜刮能源。深陷金融海嘯的美國,野心更大,不再侷限於發動戰爭、搶奪地盤的能源策略,藉著氣候暖化的議題,順勢發展「綠色能源」新產業,為美國下一波經濟的繁榮鋪路。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搶能源 美、中各有動作
7月初,發生了幾件和中國搶奪原物料能源的新聞。首先是歐、美聯手向中國抗議,指其透過對出口課稅的不公平手段,讓中國製造商便宜取得20種金屬與化學品的「原物料」,造成歐、美廠商在海外市場競爭居劣勢,決定向WTO(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諮商要求,展開訴訟的第一步。
其次是,中國逮捕英、澳合資的礦業巨擘-力拓集團的4名員工,指控他們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危害經濟。事情是這樣的,今年初,「中鋁公司」有意投資195億美元,購買澳洲力拓礦業公司的股份,其中72億美元為可轉換公司債,到期可轉換成股票,約占9%的股權。只是,中鋁與美鋁公司已於去年合作買下力拓12%股份,因此全部股份加總起來,已超過澳洲稍早通過的法令-外國人擁有任何天然資源如礦業公司的股份,不得超過20%上限。中國以投資外國公司企圖偷渡的「木馬屠城」策略,至此終告破局。這兩則新聞,可看出中國處心積慮、搶奪全球資源的蛛絲馬跡。力拓員工被捕,與此脫不了關係。
工業革命以來,石油成為強國的兵家必爭之地,邁入21世紀,能源搶奪戰更加熾熱化。崛起中的中國,黑、白兩道通吃,自1996年以來,即不斷利用全球的貪腐、極權、貧窮、落後與反美的政治矛盾,進行「能源外交」,除了繼續從中東購油外,也大動作在俄羅斯、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亞等地區,提高石油進口比率。並挾其雄厚的外匯存底併購海外石油公司、與外國合資石油開發與探勘、簽訂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合約,或簽署國與國間的「能源框架合作協議」,加強進行能源研究與對話等方法,附身西方跨國企業,滲透全球。
例如,中國與北非摩洛哥簽署磷酸鹽採購合作、與安哥拉簽署石油探勘協定、以提供優惠貸款,參與國家大型公共建設工程的方式,幫加澎共和國建造價值25億歐元的水力發電廠,及幫賴比瑞亞重建布坎南港工程等。
小動作 中國不顧國際公義
中國進行全球搶奪資源的案例,俯拾皆是。記得經濟破產、通貨膨脹率飆上億倍的辛巴威嗎?該國總統因選舉作票遭國際社會抵制,中國卻與之簽訂13億美元的能源協議。記得蘇丹的種族大屠殺?正當全球共同譴責之際,中國卻默不吭聲,不但沒有表態,還暗中出售武器給蘇丹,換取大量開採石油的利益。諸如此類的國際爭議國-如伊朗、委內瑞拉、安哥拉、津巴布韋、緬甸等,都有中國不顧國際公義,暗中金援、換取能源利益的足跡。
再來看看美國,兩位大、小布希總統不惜發動戰爭,暗中進行能源爭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此時的美國人驀然回首,看到共和黨執政時所施行的「Exxon艾克森石油政策」(德州大石油集團所主宰的政策),為美國帶來「兩場戰爭」、「一個暖化的地球」以及「一個向中國借錢(賣公債),向一些不喜歡美國的國家買石油」的後果,情何以堪。最後一次選舉競賽中,民主黨歐巴馬以「綠色能源政策」,把共和黨趕下台。
大手筆 歐巴馬推動多項計畫
美國人想要的是一個創新、有希望的綠色能源政策,不但為地球暖化找尋解決方案、為人類能源找尋替代方案,還要為美國經濟創造出一個新產業,展開下一波經濟競賽的部署。
歐巴馬不是空口說白話,上任後,找來傑出的諾貝爾得獎人朱隸文,當「能源部長」,這位華裔美籍的科學家,近年積極參與跨界別的研究工作,尋求解決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尤其專注「生質燃料」與「太陽能源」科技的研究。他於2004年開始主掌「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專研「替代性能源」。這是歐巴馬對開發新能源的第一個承諾。
歐巴馬旋即展開他的「阿波羅計畫」-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研發再生能源科技、創造500萬個綠色工作機會。這個計畫也稱為「綠色復甦計畫」。
在歐巴馬的推動下,美國眾議院終於通過「美國乾淨能源安全法案」,授權政府限制工廠、煉油廠、發電廠等的排碳量,規定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到2012年,必須比2005年的排放量降低17%,至2050年,更須降低到83%。目前「綠領」工作只占美國職場的一小部分,在美國政策的主導之下,預期未來將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行業。
歐巴馬從78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預算中,特別撥出390億美元(近5%)給美國能源部作為發展綠色能源的經費。加上能源部原本26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朱隸文手中擁有65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2兆以上,不知羨煞多少科學家!
此外,美國發展綠色能源的資金,還有許多來自私人領域的投資,不少在電腦與網路賺到錢的科技新貴,包括微軟的比爾.蓋茲、Google創辦人等,坐擁數百億美元資產,看好綠能將可能成為下一波的新興產業,早已重金押下,投資在替代性能源產業如生質能源、太陽能電池、風力等。還有創業投資業,也不敢輕忽這個潛力十足的新產業,募集全球資金,等待新機會的來臨。
歐巴馬團隊估計,能源法案的通過,可以為美國創造數以萬計的新「綠領」工作。從能源效率顧問到廢水處理等節能相關行業,將成為職場的新寵兒,也可能是未來30年的明星行業。美國潔淨能源產業,從1998年到2007年,成長了9.1%,就業人口達77萬人。在政策的引導下,預期發展將更加快速。
美國從鐵路經濟、石油經濟、汽車與機械經濟、電腦經濟,到網路科技,新產業一個接一個崛起,創造出美國經濟的強權,但美國科技似乎已到達一個瓶頸,如果沒有新產業遞補,將難以再創經濟優勢,歐巴馬不惜砸下重金,就是希望加速綠能產業的發展,再度為美國經濟注入另一股活血。
後遺症 亞太安危新變數
受到金融海嘯重創的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或政治的強權地位,都飽受崛起中的中國的威脅,綠能產業如果能成功,絕對有能力改變世界、改變全球的能源地圖。而中國以擴大國際影響力,達到能源安全的能源外交策略,也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將改變亞太及全球戰略的情勢,為區域安危投下變數。
美、中的能源競賽,對海峽對岸的台灣,會帶來什麼影響?台灣陸委會在2年前,就針對中國積極在國際上開拓油源外交,做一評估報告,認為此舉可能影響台灣與非洲、拉丁美洲等邦交國家的關係。中國為了維持海陸能源通路的安全,將會發展海權力量,並對台海的軍事部署及作為,加以合理化,對台灣的軍購、以及對台灣中油公司在海外原油的採購,都是一大威脅。
歐美經濟好轉 油銅價大漲【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8.14
歐美13日相繼出現經濟好轉訊號,激勵商品價格大漲。倫敦銅期貨價突破6,300美元關卡,漲至十個半月來新高,鎳期貨價也升抵近一年來最高。紐約油價連續第二天上漲,最高大漲近3%。
美國聯準會(Fed)說經濟趨穩,加上德國和法國經濟上季意外轉正,市場看好經濟改善將帶動需求,部份工業用金屬價格13日升抵今年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三個月期貨大漲3.2%至每噸6,386美元,是去年10月來最高。光是本月銅價就上漲11%,今年來更翻漲兩倍以上,一雪去年腰斬之恥。
鎳鋁鉛鋅錫 同步走高
LME三個月鎳期貨價最高上漲逾7.5%至21,325美元,為去年8月22日來最高;其他金屬期貨也有亮眼表現,鋁、鉛、鋅至少上漲3.6%,錫漲1.8%,報15,118美元。
提貝流斯資產管理公司(Tiberius)共同創辦人艾伯指出,整體而言,市場正面看待Fed的說法。當然有些人意見不同,但他認為情況比許多人想像中還要好。
IEA調升需求 油價有撐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分析師潭娜認為,基本金屬的漲勢有點過急,預期接下來一、兩個月會稍微下跌。由於銅價大漲,部份產能已開始恢復,加上中國進口減少,都對金屬價格造成壓力。
國際油價今年來已上漲近60%,13日仍繼續攀升,國際能源署(IEA)調高今、明兩年原油需求也是一大助力。西德州輕原油9月期貨在紐約早盤最高上漲2.92%報72.21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9月期貨一度漲2.51%至74.72美元。
IEA預估,全球明年原油每日需求量為8,525萬桶,比先前預估增加7萬桶。但美國能源部的資料顯示,美國過去四周來每日燃料使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3%,且在7日為止的當周,原油供應量增加252萬桶,高於市場預期。
顧問業者Schork集團總裁薛克在給客戶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能源的需求很弱,但如果Fed的「多頭」看法確立,那就不重要了。
砸410億美元 中石油買澳洲天然氣【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8.19
儘管中國與澳洲雙方正因鐵礦砂引發的「間諜」案陷入緊張關係,大陸的中石油集團(PetroChina)仍舊順利以500億澳元(410億美元),簽下澳洲一處天然氣田的20年供應合約。
澳洲資源與能源部長佛格森(Martin Ferguson)在北京表示,這是中澳雙方史上最大筆的採購合約。中方採買的液化石油天然氣(LNG),由美商埃克森美孚公司擁有25%股權、在澳洲西岸的一處天然氣田供應。
中國政府日前逮捕澳洲力拓礦業集團四名職員,指控他們賄賂中國鋼廠,非法竊取商業機密,使中方在購買鐵礦砂時損失慘重。澳洲又因發簽證給新疆穆斯林活躍份子熱比婭,引起中國嚴重抗議。
佛格森說,這項合約顯示中澳關係仍舊穩固。
佛格森表示:「這項合約證明澳洲仍在繼續與中國發展貿易與投資關係。隨著中國繼續建設成為現代化全球工業與商業巨人,澳洲將伴隨中國走上這趟美好的發展旅程。」
澳洲外長史密斯在18日同日證實,中國一位高層官員因熱比婭獲准參加澳洲的影展,因而取消訪澳行程。
根據協議,中石油未來20年內將從埃克森美孚的西澳Gorgon天然氣田開採計畫,購買500億澳元的液化石油天然氣。中石油每年的採購量為225萬噸,使中石油成為Gorgon開發項目最大的買家。
【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美國天然氣市場受供應充沛、需求不振衝擊,期貨價格跌到近七年來最低點,連熱帶風暴可能侵襲產地墨西哥灣的消息,都無法拉抬天然氣價格。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8日早盤,天然氣9月期貨下跌7.5美分,跌幅2.3%,每百萬英熱單位報3.163美元,是2002年9月2日以來最低價。
日本17日發布經濟擴張力量不如預期的消息,打壓能源市場與股市,也是氣價重跌的原因之一,熱帶風暴不是登陸威力減弱,就是風力減弱,也是氣價下跌的原因。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部門分析師韓諾德說:「能源部門最大推手是經濟狀況,現在經濟看來沒有以前那麼差了,卻不表示天然氣需求會回升。」
只顧石油 跨國公司破壞奈及利亞環境【美國之音2009/07/06記者克斯塔
國際人權組織大赦國際發表報告譴責石油公司在尼日三角洲地區大範圍破壞環境並妨害貧窮社區。當地一些社區的居民傾訴了他們面臨的艱難處境。
居民處境艱難
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奈及利亞的石油據估計已經創造了高達6千億美元的價值。但是這個國家主要產油地區的多數居民在長達50年來的的石油開採過程中沒有得到什麼實惠,而他們家園的環境則受到了破壞。
在這個地區的多數民眾都依賴農業和漁業來維持生活。在尼日三角洲一個小村莊居住的農民阿韋雷就是這樣一個。他說:「我們因為石油而經受著苦難,污染殺死了很多植物,我們種植的植物,比如木薯、紅薯都遭了殃,我們得不到任何收成。我們都沒有乾淨的飲水。」
大赦國際說,石油公司,特別是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通過他們的生產過程對附近區域造成了污染,對環境形成了破壞。這個公司表示,尼日三角洲的污染有80%都是因為受到襲擊和有人破壞而造成的結果。
但是這個地區的青年領袖所羅門說,縱橫交錯輸油管道在尼日三角洲地區造成對該地區環境的破壞。他說:「它們污染了水,損害了我們的莊稼。這些管道應該埋設得深一些。由於管道太淺,如果發生任何事件,這些管道就會爆炸,然後進入我們的河流,並且到處造成污染。」
政府坐視不管
大赦國際組織把尼日三角洲地區稱為人權的災難。尼日三角洲的人民受到石油公司的欺壓,而政府又不能把它們繩之以法。
三角洲省艾默艾本多村莊的部落長老奧地利格威說,石油公司和政府只對攫取這個地區的巨大的石油財富感興趣。他說:「石油公司以及聯邦政府沒有對這個社區作任何事情。你可以親眼看一看。你到那裡去到處看一看,有什麼能夠顯示聯邦政府對這個社區盡了責任?沒有。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顯示,甚至沒有學校。所以我們需要聯邦政府,省政府對社區的服務。」
根據聯合國的一個發展項目,從1976年到2001年,奈及利亞共記錄了6800次原油泄漏事故。
當地民兵經常襲擊石油設施,綁架外國工人,作為尋求更多分享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財富的運動的一部分。
中國、剛果協議縮水【工商時報09-08-20李書良/綜合報導】
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但中國卻趁此時加快了進軍海外礦產與能源市場的腳步。不過此舉卻也引發歐美國家的疑慮。近日,中國政府在非洲剛果的一個「礦產換基礎設施」的協議,即因受到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介入,其項目規模不得不被迫修正。
根據「中國金融網」報導指出,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Kinshasa)18日表示,該國將削減與中國的「礦產換基礎設施」協議規模,從而取得IMF的債務減免承諾。經過修改後,前述協議的規模將從原先的90億美元降至60億美元。
政治局勢並不安穩的剛果,上個世紀積欠了包括IMF在內的國際組織以及歐美國家債款。
對於何以要介入中國與剛果之間的協議,IMF表示,主要是擔心雙方此項協議可能加深剛果債務負擔,因而推延了IMF對剛果的債務減免。
IMF並未詳細說明剛果的債務減免規模,但世界銀行估計,剛果可獲減免欠國際機構和其他政府約70億美元的債務。
不過,剛果媒體卻對IMF的介入有不同的解讀。剛果「繁榮報」發表文章表示,IMF之所以激烈反對北京與剛果的協議,關鍵是擔心「礦產換基礎設施」、「貸款換能源」的中國模式在非洲國家的各領域,將開始全面替代原有的歐美殖民宗主國模式。
文章指出,剛果欠下的數十億美元債務,都是上世紀7、80年代的前獨裁者蒙博托所欠下的,IMF和「老歐洲」以此進行威脅,顯得不夠厚道。
「金夏沙觀察家報」亦報導,IMF的一個特別代表團近日曾要求剛果修改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強調如果剛果拒絕修改,IMF將拒絕減免其所欠的數十億美元債務。
今年4月份,中國與剛果簽署合作協議,中國水電、中鐵香港、中鐵華剛、中鐵資源等獲准和剛果當地企業以合資公司形式,開採剛果境內的一個銅鈷礦項目,剛果並同意境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交由中國中鐵和中國水電負責承建。
其實,今年中國在海外資源的出手強勁。僅在2月份,中國的海外石油與礦產投資總額就高達630億美元。當月更先後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巴西分別簽署總計超過41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
中國買斷委內瑞拉三年燃料油>中時09-08-21林殿唯
中國政府已經與委內瑞拉達成協議,中方將以80億美元的代價,買斷委內瑞拉接下來連續3年所出產的燃料油(一種工業用的重油),而委內瑞拉也向中方表達歡迎中國企業前往該國投資基礎建設、汽車廠與科技公司。
委內瑞拉的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對於中方的採購表示歡迎,因為這將有效減輕石油國家輸出組織(OPEC)成員國對美國的依賴。尤其在金融海嘯後,歐美國家對石油需求大減,產油國紛紛減產以降低風險,而這次能和中國簽訂供油協議,將有助於改善委內瑞拉的財政問題。
根據「路透」報導,委內瑞拉將在接下來的3年中,將其所生產幾乎全部的燃料油,輸往中國,而80億美元的款項則會以預付的形式,由中國政府直接匯入委內瑞拉的國庫中。
根據雙方協議,從2009年到2012年的3年中,委內瑞拉每天必需對中國提供20.7~25.3萬桶的燃料油,實際的運送數量則取決於國際油價,若油價下跌,則供應量增加,油價上漲則減少供應量。除此之外,若委內瑞拉無法輸送足夠的燃料油給中國,則必須向中方提供代替品,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將會是這項協議的保證人。
分析家表示,委內瑞拉是全球第五大產油國,但是國際油價自從去年攀上每桶140美元的歷史高峰後,價格就不斷下滑到現在的每桶70美元,這對於高度依賴原油出口的委內瑞拉來說,在財務上造成嚴重打擊。
市場普遍認為,中國買斷燃料油的目的,在於確保中期能源供應。其實早在2007年,雙方就已經簽署過類似的協議,根據先前的協議,委內瑞拉每天向中國石油公司(中石油)連續3年每天提供8~20萬桶的燃料油,而中方則需支付40億美元。
中國百億投資巴西油田>中時08.12.09
據《美聯社》報導,巴西主管能源的高層官員昨天表示,中國已經向該國表達意願,準備拿出一百億美元,開採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海的深海大型油田。
巴西礦產能源部長羅伯對當地《聖保羅報》表示,中國將提供這筆錢給巴西國有石油公司。據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準備參加這項投資。羅伯說,如果必要,針對此開發案,巴西將動用其二千零七十億美元外匯儲備。巴西礦產能源部發言人也證實這項說法
巴西石油開採權 要一把抓【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8.19
巴西近年來在原油探勘方面有重大發現,為了更直接控制原油開採,巴西政府打算逐步減少與外國石油業者長達十餘年的合作關係,以鞏固自身利益,並強化巴西的國際強權地位。
巴西政府本月宣布,希望巴西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能掌控2007年發現的深海油田未來所有開採作業。國際地質學者估計,該深海油田蘊藏量多達上百億桶原油,能源及風險分析師則認為,在全球正積極尋找新資源之際,巴西可以放緩開採該油田的速度。
這項改變會使Petrobras掌控該油田62%未開發區域的營運,外國公司則擔任金融投資的角色,以限制外國公司掌握油田開發速度的能力,讓Petrobras有更大的權力創造工作機會、提供有利的合約。
IHS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葉爾金表示,這個油田位於2萬呎的深海、流砂及鹽層之下,稱為「前鹽區域」,綿延上百哩,是目前全球開發中最大的油藏,也是石油產業史上最複雜的工程之一。
葉爾金說:「這個前鹽區的發展時機和規模,將會是未來十年全球石油平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2020年之後尤為重要。」
對巴西而言賭注也很高。許多人將石油視為解決國內重大社會問題的仙丹妙藥。巴西總統魯拉希望能修改能源法,提高未開發的油田對政府財政的挹注,並成立基金改善教育及健康照護,他的提案下周將送抵國會。
政府官員也強調,民族主義的狂熱不會席捲巴西,魯拉的計畫並不是將外資完全排除在能源方案之外。目前部分外國公司已經參與前鹽區開發的第一階段,包括開發大型油田Tupi,Petrobras預估該油田蘊藏80億桶石油及天然氣。
即使沒有前鹽區域的下一輪開發,巴西也尋求在2020年以前將產量倍增至每天570萬桶。
Petrobras總裁佳布雷里表示,巴西的經濟發展相當多元,不會像其他產油國家一樣,患上因為過度開發天然資源而導致其他出口行業競爭力減弱的「荷蘭病」。
中國已不在乎俄國石油 >中時08-01-20
原油價格滑落使俄羅斯「石油武器」的力道大減,它突然暫停談判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興建案,使人頗覺意外,但是中國方面反而一派無所謂的樣子,這不能說不是因為油價大跌,中方有恃無恐。
這條支線的談判時間拖了九年之久,原因其實很簡單,俄方有恃無恐,因為這段期間油價由廿餘美元漲到一百四十元,而中國因為經濟發展快速,需油量大增,到處覓取油源。
直到上月廿八日,國際油價已大幅回落到六十美元時,雙方始達成協議,簽署了備忘錄,俄國根本缺乏建油管經費,由中方貸給俄羅斯石油公司一百五十億美元,另貸給石油管線運輸公司一百億美元,而俄方承諾在廿年內每年提供一千五百萬噸石油。
但只兩周時間,俄方就叫停,據說是嫌貸款利率太高,擔保形式上也有問題。過去是嫌給的油價太低,現在則又嫌貸款利率太高。不過中方卻不以為意,認為俄國一直將石油當作一切談判的工具,在油價高漲、油源缺乏時,工具生效,但目前卻不是擺高姿態的時候。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石油安全並不需要依賴這條油管,甚至中方懷疑,油管建成後,俄國是否有足夠的石油供給也是問題。
而另一方面,中國與緬甸卻悄悄地達成協定,中方獲得緬方油氣雙重的管道經營權,它可以最短距離掌握住油輪從中東運送來的石油及緬甸海域開採的天然氣,無需經過麻六甲海峽,而輸送時間可縮短為七天,中方將在緬甸西南部面向孟加拉灣的一個島嶼修建天然氣儲存基地及油輪專用碼頭,油氣再經曼德勒等地與昆明相連。中國向來是緬甸的後盾,這種油管較俄國的油管太可靠了,又何必垂涎俄國石油?
中借俄250億美元 換20年原油供應【工商時報09-02-18康彰榮
中國拓展海外能源市場有重大進展。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昨(17)日與俄羅斯兩家最大國有石油公司簽署俄方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能源協議,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將以20年3億噸的長期原油供應,換取中方250億美元貸款。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俄羅斯最大國有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石油管道壟斷企業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昨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這項拖延已久的協議。
該消息人士說:「貸款提供者是國家開發銀行。」現在在中國的俄羅斯代表團成員包括主管能源的俄羅斯副總理謝琴(Igor Sechin)、能源部部長什馬特科(Sergei Shmatko)、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阿雷科謝耶夫,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托可列夫。
報導稱,250億美元的貸款是一項更廣泛的石油供應協議的一部分,根據該協議,北京將確保未來20年獲得原油供應,而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的再融資需求將得到滿足。而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已經簽署關於俄羅斯向中國供油20年的最終協議。
用外匯買能源的一石二鳥之計【工商時報09-02-18康彰榮】
在財經界不斷建言下,中國官方首次釋出訊息,將動用外匯儲備來協助油企採購海外石油等能源。由於過去兩年在國際油價飆漲時,中國政府在購油時吃了不少虧,當前國際油價走低之際,更應把握時機增加石油戰略儲備,而動用鉅額外匯來協助油企購油,又可減少大量外匯壓在美國國債的風險,可說是「一石二鳥」之計。
過去幾年大陸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大增,但大陸石油的產量有限,依賴進口比例相當高,也因此成為國際油商「宰割」的對象。加上大陸石油企業對國際期貨市場操作不夠成熟,導致油價高點時購進不少儲備原油,在油價急轉直下後,損失重大。
國際油價下跌後,許多專家久不斷建議中國應該記取教訓,趁油價偏低時,進一步增加戰略儲備。但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中國石油龍頭,在去年出現巨額虧損後,手中銀彈短缺,投資策略也勢必趨向保守,此時唯有靠官方注資,有能力在海外大量採購石油。
而中國外匯儲備過去集中於美國國債的情況,隨著全球金融海嘯持續肆虐,美國國債市場也不再被視為可靠的避風港,加上大量儲備被「綁架」在美國,恐將影響中國在中美經貿和政治折衝時的籌碼。
逐漸減少持有美國國債,對中國官方來說肯定是要走的路,但這「只能做不能說」,而逃離的資金,當前還是選擇投資國際能源市場、增加能源戰略儲備,最符合中國需要。
俄每年對中國供油1500噸【聯合晚報 2009.07.06
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院)批准「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由俄羅斯提供中國20年、3億噸原油,意即每年提供中國1500噸原油。
中俄2國副總理今年4月份在北京第4次會晤時簽署上述協議。
香港「星島環球網」根據協議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將共同興建和經營一條連接中俄的輸油管道,預計2010 年啟用,屆時俄方將在今後20年內每年向中國輸出1500 萬噸原油。
這條輸油管道的中、俄境內的工程分別在今年4、5 月開工,中國境內由漠河至大慶,全長926公里,俄境全長64公里。
【金銅....】
大陸擴大內需 國際油銅暴漲【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08.11.11
中國大陸宣布推動人民幣4兆元的振興方案,可望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商品需求,國際油價與銅價10日應聲暴漲7%,貴金屬價格也全面上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日早盤,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大漲4.52美元,每桶報65.56美元。
北海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早盤一度大漲8%,每桶升抵61.98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銅期貨一度暴漲9.1%,每公噸報4,095美元,扭轉上周的跌勢。
現貨黃金上漲18.4美元之多,最高報755.05美元。
但交易員認為,貴金屬上漲和美元走勢比較有關係,和中國推動刺激經濟計畫比較無關。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北京當局9日宣布要加強住宅與基礎建設,鐵礦砂、原油與銅需求勢必大增。另外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通知日韓煉油廠,12月要減少原油供應,也助長油價漲勢。
中國提振經濟計畫代表要把13.5%的國內生產毛額,投入基礎建設與鼓勵機器投資。
德利銀行商品研究分析師丁塞說:「市場相信這個消息是利多,但我懷疑其中有多少持續效果。」這種反應「可能有點過頭」。
不過倫敦渣打銀行衍生性商品部門主管杜布拉說:「中國的題材對商品很可能是利多,對金屬尤其如此。」
保值抗通膨 金幣金條賣到斷貨【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8.12.26
世界黃金協會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全球黃金投資熱情,金幣、金條都格外搶手,美國的老鷹和水牛金幣賣到斷貨,國際零售投資市場第三季的黃金購買量增加了121%。
在金融風暴源頭美國和在私人銀行業最發達的瑞士,第三季金條和金幣需求量都猛增6倍。瑞士的需求量達到21噸,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美國芝加哥錢幣商高柏克說:「我作這行生意44年,需求量這麼高的情形可說前所未見。」
在中國大陸,受央行大幅降息的影響,以保值著稱的黃金吸引更多投資者,傳統在年底轉熱的黃金市場越發火爆。投資者爭相購買年末賀歲黃金,北京甚至出現了組團購金的「炒金團」,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的牛年賀歲金條才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分析師指出,黃金不像衍生性金融商品和資產擔保的證券,動不動就變得一文不值,在金融市場風雨飄搖中,投資人紛紛抱金「過冬」。
回顧黃金買氣波動,可說和華爾街金融動向息息相關,8月份聯邦準備理事會注資620億美元給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拒絕房利美和房地美增加貸款額度的要求,老鷹金幣頓時賣到斷貨。9月底時,美政府紓困數家大型行庫失靈,水牛金幣也供不應求。待美國政府終於向兩房伸出援手、雷曼兄弟破產時,黃金銷路再度上升。
其實投資人從年初以來已把目標轉向金幣和金條等實體黃金,把金價在3月間推向新高,3月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價格飆到每英兩1033.90美元。由於股價節節下挫,投資人寧可付高價買黃金,道瓊指數在10月初跌破萬點,金幣和金條買氣衝天,訂貨後可能要兩周到一個月才能取貨。
世界黃金協會指出,世界各地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很大,黃金被視為對抗通膨的工具,也支撐了黃金買盤。
鑽石價格 恐跌四成【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08.11.20
鑽石是公認的永恆象徵,不少人用以保值,但金融海嘯令鑽石價格也無法恆久閃耀,已不再是投資者的「頂級」好友。鑽石價格面臨五年來首度下跌,今年普通貨色鑽石的價格預料會下跌三至四成,高檔鑽石的跌幅會更大。
控制全球四成市場的De Beers公司和俄羅斯Alrosa集團等主要鑽石商,和印度、以色列、杜拜和中國的切割師、磨光師、交易商,正在全球「鑽石之都」安特衛普集會,商討如何因應鑽石跌價問題。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主席阿納爾達指出,業界目前的困境前所未見,「一無市場、二無流動資金、三無需求,更慘的是沒有信心」。
根據PolishedPrices.com的鑽石價格指數顯示,8月以來,切割鑽石價格下跌10.8%。未切割天然鑽石價格由每克拉平均2,500美元跌至1,400美元,跌幅達44%,預計明年跌幅將更大。
美國人一向是鑽石最大買家,購買量占全球45%,但如今美國陷入衰退,通常占全年銷售量四成的耶誕節旺季恐怕難以指望。預料明年北美對鑽石的需求量會減少15%,歐洲減少10%,日本也會下跌5%。
受金融海嘯影響,消費市場萎縮,出手闊綽的富豪不再一擲千金購買奢侈品,地位如畢卡索的頂級鑽石也有行無市。
De Beers表示,雖然美國人購買量減少,但中國、印度和中東買氣仍然旺盛,De Beers去年生意僅減少3%至68億美元。但英國Gem Diamonds鑽石開採公司表示,今年第四季鑽石銷售收益顯著下跌,雖然上半年仍有2,380萬美元獲利,但預料下半年會把獲利虧光。Gem Diamonds已暫停在剛果的部分開採作業,並停止印尼鑽石礦生產,消息傳出後,該公司股價重挫38%。俄羅斯的Alrosa也已減產40%,以緩和未切割原石供應過剩的情形。
全球鑽石切割業龍頭的印度,下月將暫停原石進口,雖然目前只計劃暫停進口一個月,但80萬人面臨失業的危險。
Polished-Prices.com表示,鑽石業明年第一季恐怕更難過。但並非所有人都看淡前景,高級珠寶店Graff Diamonds創辦人葛拉夫就認為,頂級鑽石十分稀罕,無論是自用或投資都有市場,價格短期內或有波動,但長遠來說後市仍然看好。
美鋁 上季大虧近12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9.01.14
全球第三大製鋁業者美國鋁業(Alcoa)12日宣布,由於需求與價格下跌,去年第四季虧損11.9億美元。美鋁股價13日早盤下挫6.6%。
美國鋁業上季淨損11.9億美元,每股虧損1.49美元,遠不如一年前的淨利6.32億美元、每股盈餘75美分。營收則從前年同期的70億美元減少至57億美元。
若扣除一次性費用,美鋁上季每股虧損28美分,低於湯瑪遜路透調查的每股虧損10美分。此外,美鋁去年全年營收達269億美元,每股虧損9美分,低於市場預測的營收276億美元,或每股盈餘1.4美元。
美鋁總裁兼執行長柯萊菲德(Klaus Kleinfeld)表示,鋁業深陷經濟風暴中,價格從來沒有跌得這麼快。需求消失,庫存不斷升高,價格隨之大跌。去年第四季鋁價下跌36.49%。
美國鋁業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中第一個發布財報的成分股,向來被視為企業財報的領先指標。
鋁的市場從營建、汽車、飛機到飲料罐都包括在內,但受房市和車市萎縮衝擊,單是美國市場需求就已連續下跌數個月。
而鋁價與其他商品走勢自去年中來同步下挫,據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報價,三個月期貨價去年7月11日報每公噸3,317美元,如今只剩1,516美元。
銅價暴漲 中國惹的禍【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9.03.24
金融時報23日報導,中國暗中逢低囤積銅,使銅價今年來暴漲28%,漲幅超過黃金。由於銅的使用量與工業循環周期密切相關,不少人懷疑,銅價大漲是否意味著經濟好轉。
中國去年的銅耗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所以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負責管理中國戰略庫存的國家物資儲備局 (簡稱國儲局)正在買入銅。國儲局的決策秘而不宣,外界幾乎不可能準確評估該局的購買量。交易商估計,國儲局正在買進30萬噸銅,中國今年的購買量可能高達120萬噸。全世界去年的銅產量為1,800萬噸。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金屬分析師威爾森說,國儲局大量採購是推動銅價上攻的主要力量,與實際需求沒有太大關係,由於全球製造業活動持續走下坡,銅的實際需求仍十分疲弱。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資料顯示,全球銅庫存量、特別是亞洲的庫存量已經減少,但上海的銅庫存量卻增加,表示中國採購量大增。
交易商認為,中國正在回補銅的戰略儲備,因為目前的銅價不到去年每噸8,940美元天價的一半,且買銅可讓中國的冶煉廠有事可做,可提高就業。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三個月銅價上周一度漲至每噸4,075美元的四個月新高,比去年12月每噸2,825美元的四年低點高出44.2%。上周五(20日)收在每噸3,960美元。
摩根大通金屬分析師簡森表示,銅價要漲到每噸4,000美元,大部分的生產商才能獲利,但銅價要守穩4,000大關並不容易。
中國黃金産量繼續全球第一 金價在09年持續走強09-07-14中國財經報
日前發布的《黃金年鑒2009》和《2008中國黃金市場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以282噸的黃金産量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黃金市場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貨幣供應迅速增長和通貨膨脹率可能迅猛回升,都將使——
金價在2009年持續走強
日前,中國黃金集團公司與世界黃金協會和英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聯合發布了《黃金年鑒2009》中文版和《2008中國黃金市場報告》,報告顯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中國以282噸的黃金産量居世界第一位,以396噸的需求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已在全球黃金市場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GFMS公司主席菲利普?克拉普威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盡管金價近年來大幅上漲,但金礦生産趨勢仍然平緩,同時貨幣供應增長迅速和通貨膨脹率在未來很可能迅猛回升,都將使黃金價格堅挺並創下新高。“我相信投資者們的遊戲遠遠沒有結束,黃金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內很可能輕易重返1000美元關口,並創下1100美元的新高。”
我國黃金産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全球黃金産量自2001年達到2623噸曆史最高水平之後,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全球黃金總産量2416噸,比2007年下降2.5%。而我國近年來黃金産量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繼2007年首次超過南非居世界第一位之後,2008年我國黃金産量達到282噸,同比增加4.26%,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據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孫兆學透露,今年1-5月份全國生産黃金120.20噸,同比增加13.84%,全年有望達到290噸-300噸的水平。他說,目前我國産金縣達到500多個,黃金工業在100多個縣市中成爲支柱産業和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尤其是偏遠和貧困地區,黃金工業的發展對安排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中國近期宣布增加儲備黃金到1054噸,這是一個既大膽又具有領先作用的舉措,它體現了中國外彙管理當局相信黃金作爲保值和分散風險的作用。”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強調,這一舉措與近期看到的人民幣逐步國際化有一定的關聯性,相信未來一定不是美元獨大,人民幣、歐元和黃金等也一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報告稱,2008年我國黃金消費和投資消費總需求量達到395.6噸,比2007年增長了21%,其中來自黃金首飾方面的需求達到326.7噸,超過美國,緊隨印度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成交量達到4463.8噸,同比增長了144%,中國黃金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功能逐漸完善。
對此,孫兆學強調,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黃金行業生産經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經濟運行質量提高,行業整體實力增強;從長遠看,我國黃金産業的提升和發展,將極大地增強我國對外及對金融風險的防範能力。
投資將推動金價重返千元時代
《黃金年鑒2009》公布的數據顯示,從需求上看,全球黃金總需求下降了1%,首飾制造業的需求下降了10.2%。但值得一提的是,金條的囤積大漲了62%,並且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同時淨投資增長了近76%,達到288噸。
“金融危機使大家重新注意到了黃金的投資價值,它不僅是一種商品,而且還具備重要的作用,它是風險管理的非常有力的工具。”世界黃金協會黃金投資研究經理RozannaWozniak表示,黃金需求上升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盡管金飾和工業牙科需求有所下降,但是總需求和一年前相比還是有上升的,這主要是可確認投資的上升。
據了解,2008年1月-7月,全球投資者普遍呈淨購買狀態。這也直接導致黃金的價格飆升至1000美元/盎司以上,同時美元大幅貶值、通貨膨脹率上升及金融市場的動蕩也都推高了金價。7月中旬之後,黃金市場出現了大規模抛售,原因同樣簡單——美元大幅反彈。
在發布會上,GFMS公司主席菲利普?克拉普威克表示支持這一觀點。他坦言,低于900美元甚至850美元的現象仍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在夏季的銷售淡季中。他強調,上漲的可能性更大,一個由投資者推動的上漲行情極有可能帶動金價重返千元時代。
他進一步分析說,投資需求對金價走勢的影響越來越大。投資者是價格走高的關鍵,如果沒有投資需求,黃金價格可能會更接近700美元,而不是900美元。“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新一輪的黃金投資需求,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已經從金融穩定性銀行存款的安全性轉向了由于各國政府和央行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導致的潛在通脹後果這一方面。”(陳清華)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714/n265210175.shtml
中國黃金儲備 全球第五【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6.17
中國大陸減持美國公債金額,更大舉增加黃金儲備。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資料顯示,中國黃金儲備在今年4月增至3,389萬盎司,累計已達到1,054噸,高居全球第五。預料美中經濟戰略對話7月在華府登場,中國持有龐大外匯存底能否增持美債,將成為對話焦點。
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中國外匯存底逼近2兆美元大關,加上美國聯準會購入長期國債,全球刮起美元貶值的浪潮,讓中國大量以美元持有的外匯存底拉響警報。
於此同時,中國外匯存底展開多元化的投資戰略,今年4月減少購買美國公債,是11個月來首度降低,歐元增至20%的比重;中國黃金儲備增加到1,054噸,在各國公布的黃金儲備中排名第五。
在美元貶值等預期推動下,國際金價5月底再次逼近1,000美元,處歷史高檔。雖然近半月略跌,中國銀行人士表示,國際黃金市場容量有限,中國若在國際市場大筆購買黃金,必然引發國際金價大漲,「決策高層會審慎以對」。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4月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21世紀以來,中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自2003年來逐步透過國內雜金提純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454噸。
她指出,中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在各國公布的黃金儲備中,只有六個國家超過1,000噸。胡曉煉又說,外匯儲備資產除安全要求外,還需要保持充分的流動性,不僅要滿足一般對外支付需求,還要在資本可能出現快速流出、貨幣面臨較大壓力下,有效發揮保障國家金融穩定安全。
市場人士分析,胡曉煉對中國黃金儲備情況的披露對黃金市場是一大利多消息,預示中國將購買更多黃金作為儲備,以改善外匯儲備結構。
中國將成最大黃金消費市場【工商時報09-07-10馮復華
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黃金第一大市場。全球黃金資訊機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主席菲力普.克拉普昨(9)日在「2009年黃金年鑑」記者會上宣布,2008年中國黃金產量和黃金飾品銷量都一枝獨秀,預計印度相對大幅減少黃金礦產和需求下,今年中國消費量將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黃金市場。
今年金價也被預測將創新高,菲力普表示,09年迄今已出現新投資需求,儘管金價大幅上漲,但在貨幣供應增長迅速及通膨率可能迅速回升等市場預期下,黃金價格將創新高,預測在夏季因逢淡季而短期走低後,入秋將輕鬆重返1,000美元關口,年底前將創下1,100美元新高點。
在產量方面,中國在發展黃金為戰略儲備策略下,04年起急增黃金礦產開發,07年黃金產量超越南非居世界第一,08年黃金產量達292噸,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4.26%,繼續維持世界第一,全球產量則同比下降2.5%,為1996年來最低紀錄。
據黃金年鑑的統計數據,去年全球的黃金首飾需求急降10.2%,但金條囤積大增62%,菲力普預測,今年以印度為主的首飾需求將繼續大幅下跌,印度將首度失去黃金消費的冠軍地位。
克拉普預測,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將繼續有利於金價上揚,且政府和央行應對經濟衰退和債務爆炸的政策,將會延長黃金上升走勢,並導致金價遠高於迄今為止的反彈行情中見到的價格,在今年年底前可達到每盎司1,100美元的水平。
根據統計,去年1至7月遇到美元大幅貶值、通膨率上升及金融市場動盪,造成全球投資者搶購黃金,並讓金價飆至每盎司1,000美元,7月後美元大幅反彈,故黃金市場出現大規模拋售。
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也認為,近日金價重回美元主導模式,多國也仍在增加貨幣儲備,讓美元的強勢維持一段時間,短期金價受到壓制,而鑑於美國繼續發債的傳聞甚囂塵上,其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得到強化,預期金價長期將走出強市。
上周召開的「亞洲黃金論壇」上,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炳南也發佈統計指出,去年中國商業銀行紙黃金成交業務累計成交達1,424噸,首次超過國家黃金儲備量,中國市場對黃金投資的需求快速增長,對於國際金價有很大的支持,黃金仍有望長線走高。
買黃金抗通膨 未必有效【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 2009.07.12
去年散戶投資人對金融體系極度恐慌,買進的金子幾乎加倍,大增至862公噸。近來恐慌性買盤略減,但經濟衰退可能延長導致股市受創的憂慮取而代之,使黃金仍受到投資人青睞。投資人愈來愈擔心,歐巴馬政府大規模經濟振興支出可能引發通膨。雖然投資人買進的黃金已從2008年的高峰期下滑,但數量仍大,第一季買入130公噸,比十年來的季平均高出50%。分析師預期,到今年底前銷售仍會保持強勁。
衰退使工業用黃金及飾金的需求大減,但投資人的需求強勁,支撐金價居高不下。今年4月通膨疑慮再現,金價升至每英兩逾900美元,並在6月初攀抵983美元。印度最近加倍徵收黃金進口稅,才使金價下跌至909美元。
投資人搶購黃金,使鑄造金幣的美國鑄幣廠(US Mint)必須加速生產。至6月底止的今年上半年,美國老鷹金幣的銷售已逼近去年全年的79.4萬枚。因為供不應求,鑄幣廠還必須暫停銷售。
雖主流財務顧問常建議,投資組合應有10%長期放在黃金等商品,但另一些顧問卻認為,包括實體黃金或黃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在內的任何黃金都不該買,因黃金在亂世中表現好,其他時候則欠佳。
金價波動大於股票。Truepoint資本公司投顧服務部門主管說,過去40年間,黃金的波動比標普500指數幅度高三分之一,報酬率卻較低:每年只有8.4%,不及標普指數的9.1%。
黃金的通膨避險表現也非十全十美。金價1980年1月升抵每英兩850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兩個月內重挫近44%,直到2008年1月才又再觸及850美元,這段期間通膨率雖達175%,金價卻沒有變化。今日金價確實遠不及1980年的高峰期,如果計入通膨因素,當年的850美元應該值今天的2,206美元。
黃金也不如股票,不會有股息或利息。
持有實體黃金的最大威脅是遭竊。以美國保險業者Allstate公司一般家庭竊盜險為例,家中失竊黃金最多只理賠約200美元。交易商FideliTrade公司有保險庫,可負責保管,每年依投資人黃金資產的0.75%收費。
囤銅當存錢 陸商狂炒有色金屬【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2009.08.07
中國有色金屬期貨及現貨價格同步走高,以銅價為例,年初至今上漲高達80%,鉛價也上漲75%,在利之所趨下,引發中國大陸從北到南囤積有色金屬現貨的奇觀,廣東的養鵝商人居然家裡就囤了100噸的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資料,今年上半年,中國銅進口量達到180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60%。原鋁進口更爆增16倍。今年7月,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有色金屬價格快速反彈,連續創出今年新高,鎳、鋁、銅、鋅和鉛的單月漲幅都在17%到11.3%之間。
中央電視台報導,中國北方最大的大型廢舊金屬回收集散地─河北安新縣,當地一家大型廢舊金屬回收站負責人王超跟朋友籌資人民幣300萬元(約新台幣1,440萬元)囤積100多噸銅線。
王超說,做這種生意跟賭博一樣,前幾年銅價在人民幣7萬多元(約新台幣33萬元),今年初跌到1萬多元,集資買進的時候是3萬多元(約15萬元),現在已經漲到4萬多元(約20萬元)。在新安縣的老河頭鎮,家家戶戶都囤了幾十噸到幾百噸的銅。
鏡頭拉到浙江省溫州市,這裡是有色金屬加工廠的重要據點,一位溫州商人何先生倉庫裡就有將近2萬噸的銅,投資的資金大約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7億元),其中有不少是從銀行貸款而來。
興業銅業公司執行董事王建立說,在浙江省溫州及寧波周邊地區,現在投機比較多,很多人把囤銅當作存錢,包括前一段時間,溫州人大量在儲備鎳、鉬這些稀有金屬。有資料顯示,上半年,浙江省有幾十萬噸的有色金屬,沒有按正常情況被用於企業生產,而是被囤積在倉庫。
上海市吳淞區是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上海市上半年的有色金屬倉儲量直線上升。位於上海市吳淞區的倉庫,是上海市期貨交易所指定的有色金屬存儲倉庫,倉庫調度員秦寶慶告訴記者,早在3月,倉庫儲量就已經飽和。
邁科控股投資公司總裁何金碧表示,在廣東我們看到一些很怪的現象,跟這行業沒有關係的,像養鵝的商人,家裏收購100多噸鋁等等這種現象。作為大陸最大的銅貿易商,邁科從年初開始,就一直忙著在世界各地採購貨源,以滿足國內火熱的投資需求。
黃金之後 溫州人炒作白銀【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 2009.08.07
溫州人炒有色金屬出了名,炒過黃金條塊後,現在最新的白銀投資銀條在北京上市,溫州人躍躍欲試,視為黃金之後另一個投資新歡。目前溫州人透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白銀T+D(延期交收交易)業務,白銀交易量已超過黃金。
7月底,中國首款儲蓄型投資銀條在北京上市,這種銀條與投資性金條一樣,可方便地購買和贖回,其優點是投資門檻低,更適合一般大眾投資。業界人士認為,白銀將成為繼黃金之後貴金屬投資的新寵。
溫州商報報導,目前溫州市場上還沒有儲蓄型投資銀條,由於黃金金條大受歡迎,實物白銀投資還是一個空白點,銀行都還沒有銷售實物白銀,而一些黃金製品公司雖然有銷售白銀,但是一般都以紀念幣的形式出現。
沒有實物白銀,不代表溫州人在白銀投資方面空白。溫州人的白銀投資在全國占了較高的份額。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白銀T+D業務,溫州投資者每天的交易量維持在5,000噸,占全中國交易量的5%。
龍鼎投資公司表示,現在白銀的交易量遠遠大於黃金的交易量,白銀比黃金更受投資者歡迎是因為行情波動激烈,更有操作的空間。而白銀T+D業務可以做多與做空,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機會。
其次是投資成本低。黃金與白銀的投資起點都是1,000公克,按10%保證金比例算,投資一手黃金需要人民幣2萬元(約新台幣9.6萬元),而投資一手白銀只需要人民幣300多元(約新台幣1,440元)。同樣的資金量,做白銀投資比做黃金投資更容易控制倉位。
另外,白銀的行情趨勢更加明朗,也使得日間的風險係數比黃金要低一些。雖然黃金和白銀的整體價格走勢是一致的,但是黃金在單日的價格波動很激烈,在單日爆倉的情況有可能會發生。而白銀單邊日內行情相對平穩,短線風險相對較小。
澳礦業 中國又買到一家【工商時報09-07-09馮復華
中國廣東礦業向澳洲再跨進一步。繼旗下企業中金嶺南收購澳大利亞Perilya鉛鋅礦業公司後,昨(8)天廣東省國有企業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收購了澳大利亞泛澳銅礦公司,並獲得泛澳股東大會通過,完成澳洲方面的所有審批程序。
廣晟與澳洲銅礦生產商泛澳公司在5月底簽署入股協議,廣晟將以每股0.395澳元的價格認購泛澳發行的約4.6億股新股,投資約合1.4億美元,獲得泛澳增資後的19.9%股權,成為泛澳第一大股東。
昨天泛澳舉行股東大會,審批廣晟資產的認購協議,獲得股東大會94.89%的同意票,並完成澳洲方面所有審批程序,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中國政府審批。
泛澳是在澳洲上市的礦業公司,市值約5.7億美元,公司總部位於布里斯班,主要礦山為位於寮國的Phu Kham銅金礦,礦石儲量1.46億噸。
阿楨
董一凡:認清西方“綠色殖民主義”實質 2023-08-18 環球時報
一些美國學者不久前撰文批評歐洲國家正在實行某種新的“綠色殖民主義”,論據包括歐洲國家一方面將高污染行業轉向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徵稅,使發展中國家企業遭遇污染和關稅壁壘的雙重盤剝。事實上,這種“綠色殖民主義”不只出現在歐洲,整個西方經濟集團都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暴露了發達國家正將“綠色理念”“綠色產業”轉化為新的剪刀差工具。
首先,西方以“綠色壁壘”構建全球南北方的不公平分工模式。在“中心—週邊體系論”中,發達國家佔據產業體系中研發、創新、品牌、設計、智慧財產權、市場、關鍵核心技術等高端環節,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在外包中承接高污染、粗加工、資源勞動環境密集型的“髒活累活”。
其次,以“綠色”旗號攫取貿易規則優勢。隨著全球化數十年來東西方經濟實力對比此消彼長,西方仍希望以新的話術和框架重構貿易規則,從而獲取優勢傾斜已達到“再平衡”的目的。於是,不僅歐盟以所謂“碳洩漏”等由頭發起“碳邊界調節機制”,美國國會部分民主黨人也在規劃美國版的碳關稅規則。另外,近年來發達國家在自貿協定談判中經常提及的“環境標準”,即是通過產品標準圍堵對發展中國家的部分商品設卡制限,例如多年來歐盟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談判遲遲不能得到批准,很大程度上就是歐盟提出的環境條款對拉美國家的諸多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形成極為不利的苛刻條件。
再者,西方以“供應鏈韌性”合作框定發展中國家產業鏈地位。隨著清潔能源、數位技術等行業的興起,以及對關鍵原材料和礦產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希望繼續主導上述高端產業的西方國家對於原材料供應穩定產生巨大焦慮,紛紛提出所謂“供應鏈韌性”合作,並將目光投向戰略金屬資源富集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在冠冕堂皇的所謂的“合作”和“夥伴關係”背後,西方實際的盤算卻是通過其強大的跨國公司獲得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的開採權,並將精加工及生產高端產品的產業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1
全球外匯儲備去美元化 中俄都在增持黃金
中國黃金儲備2023年1月增加到2,025.46公噸占外匯儲備的3.5%占全球第七:美(8,133.5)德(3,355.1)IMF(2,814)義(2,451.8)法(2,436.8)俄(2,298.5)。中國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的3.5%比重。但中國的黃金儲備肯定遠高於官方資料。首先,過去10年中國黃金產量占全球15%,2000年以來約產6830噸,且保留在國內。中國還在非洲、南美和亞洲收購國外金礦資產。其次,中國還是最大進口國,2000年以來就超過6700噸,中國私人約2500噸。
相關新聞資料
5項「去美元」計劃 正威脅美金全球經濟主導地位 2023/02/01 中時
規避制裁 陸數字貨幣跨境試點成功 展現人民幣全球化野心 2022/10/27 中時
俄油打折中國進口同比飆升55%趁機擴充戰略石油儲備 2022-06-21
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維基百科 至2008年中國石油儲備相當於10天淨進口量,2016年50天,計劃到2020年90天。
中國外匯儲備--維基百科 至2023年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1,844.62億美元,美元占70%,日元10%,歐元和英鎊20%。
人民幣2021年12月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創六年來最高、全球第四,美元SWIFT仍佔41%,歐元降至37%,英鎊第三。
2021年全球經濟負債破300萬億美元,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舉債,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阿楨
台灣蛋價明起漲2元 2023/02/12
受國際原物料高漲、禽流感疫情等問題,蛋價始終居高不下,每日缺口仍達40萬顆,批發價由每台斤50元漲到52元,下一波清明過後是關鍵,民眾直言「含淚繼續吃」。
相關新聞資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2-02-16籲不用搶購雞蛋!農委會做4措施:價格波動低於美日(回應:台灣人薪資是美日幾? 而蛋價卻要比美日?有這種不專業的農業官員,是台灣人之恥!)
才笑台灣吃不起雞蛋!中國抗疫也一蛋難求價格翻倍飆漲,從每斤(500公克)4元(18元新台幣)漲至8元人民幣 2022-05-21 新頭殼newtalk (回應:整天帶仇中風向的爛頭殼,監督對岸好努力好用心,台灣不必封也翻過倍了吧! 綠頭殼就愛比爛? 綠民真好騙! )
2023年第1周中國大陸雞蛋批發價每公斤10.73元人民幣(48.5元台幣),環比跌2.4%,連續10周小幅下跌。
蛋價再創新高!台灣為何會缺蛋? 2023-01-04 聯合新聞 極端氣候/疫病禽流感/飼料價格/小農高齡化/…,根本原因還是雞場如何升級,2021年全台1613個蛋雞場中,現代化的水簾式、高床式分別僅有75場和59場,剩餘的都是傳統雞舍,占比91.7%。(回應:綠色執政、缺蛋保證!)
中國現代化蛋雞養殖場,全流程自動化,比德國的還先進,真酷!2022-02-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MoIAeXoEY
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蛋雞養殖場:投資5.82億元,養300萬隻蛋雞,年產蛋4.5萬噸,銷售收入5億元,年生產3萬噸有機肥 2009-03-22在京奠基。
2019年中國生產3300萬噸雞蛋,占世界40%。過去,每個農場有100–1000只蛋雞。幾十年裡,朝標準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養了數百萬隻蛋雞。
2020年中國水產品6549萬噸,養殖占79.8%,占世界60%以上。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中國的糧食儲備超過6.5億噸足以養活14億中國人,儲備量超過6.5億噸,稻麥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2017年玉米儲備2億噸,2019年儲備100萬噸豬肉。中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為2.2億桶,相當15天需求量,國際能源署(IEA)建議90天,年煤1.2億噸,銅、鋁、鋅的戰略儲備分別為150至200萬噸、80至90萬噸和25至40萬噸。約7000噸鈷,是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料。此外,還儲備有鎳、銻、銦、鍺、氧化鉬等金屬及其化合物。
阿楨
印度要拯救全球鋼鐵行業?需求量1.2億噸僅中國13% 2022-12-28 觀察者網
印度再次“拯救世界”?印媒又自嗨了。2022-12-27,印度斯坦時報稱,全球鋼鐵需求低迷,在中美歐陷入恐慌之際,印度是“全球鋼鐵需求的救世主”。
回應
一個河北唐山就幹倒阿三產量了,真不知道狂什麼
鋼企巨無霸 寶武鋼併中國中鋼 2022/12/22 工商時報
大陸政府為了提升產業整體實力與經營績效,近年加速推動國企整併,鋼鐵業是官方鎖定的重點行業。大陸國資委21日宣佈,寶武鋼鐵與中國中鋼集團進行重組。2020年10月,中國寶武對中國中鋼實施託管,寶武鋼產量達到1.15億噸,擊敗近20年裡排名世界第一的歐洲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 S.A.)。
今年5月以來,受俄烏戰爭與上海防疫封城衝擊的大陸鋼鐵市場,隨著防疫加快鬆綁與鋼市回神,寶鋼終於開出第一槍,12日開出的2023年1月內銷盤價全面調漲六大鋼品價格,每公噸調漲50~200元,是今年5月以來首度漲價,可望提振全球鋼市信心。
阿楨
非洲「738兆大寶藏」差點被大陸搶光!拜登緊急回防 2022/12/28 中時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成為未來一大趨勢,坐擁豐富鈷礦財富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成為美中在先進半導體領域之外的另一大戰場,幾十年來,大陸已經掌握剛果大部分主要礦源,反觀美國在該國影響力衰退,如今正極力的收復失土。
能源新聞網站「Oilprice.com」報導,鈷是手機、電腦和電動車等設備鋰電池的關鍵原物料,其中電動車銷量預估將從去年的650萬輛,成長至2040年的6600萬輛,展望未來爆發式的需求,佔全球約70%鈷產能的剛果也被稱為「電動車時代的沙烏地阿拉伯」。
除此之外,剛果也是非洲最大的銅生產國,並佔全球70%的鈳鉭鐵,亦對手機和電腦設備製造至關重要,估計剛果還有約24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38兆)的未開發礦產資源。
本月中旬,美國與剛果,以及銅、鈷生產大國的尚比亞簽署協議,為後兩者提供資金及技術上的支援,支援兩國發展電動車供應鏈。
在這十幾年來,大陸斥資數十億美元大量收購歐美礦商,以獲得該國19個主要鈷礦源中的15個。大陸有60%的鈷需求來自剛果,全球有約80%的鋰電池鈷加工在大陸作業,但來自政治上的壓力卻讓大陸採礦業遇到障礙。
報導指出,在美國的「鼓勵」下,剛果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稱,前總統與大陸礦業公司簽訂不平等合同,要求重新評估這些合同。而大陸則表示,該國協助剛果完成多項建設,增加稅收及創造就業機會,也投資許多道路、醫院等基礎設施項目。
西方長期批評大陸提供非洲國家貸款,目的是透過這些貸款扣押非洲的資產,但報導補充,非洲國家積欠西方的債務,實則是大陸的三倍之多。Paul H. Nitze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非研究計畫主任布羅蒂坎(Deborah Bräutigam)質疑西方說法,「我們研究表明,大陸銀行願意重組現有貸款條款,且從未扣押過任何國家的資產」。
回應
歐美帝國殖民掠奪完跑了,不再販賣黑奴,鬧獨立後,沒油水可撈了!現在又發現好處,禿鷹又出現了!
阿楨
睽違6年 陸原油年產量可望重回2億噸 油氣對外依存度雙降 2022/12/16 中時 陳柏廷
俄烏衝突影響下,油氣供應成為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議題。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海洋能源發展報告 2022》(《報告》)資料預計,2022年大陸原油產量達到2.05億噸左右,是2016年以來首次超過2億噸;預計全年大陸天然氣產量2211億立方公尺,同比增長6.5%。
此外,2023年,全球油市供需大概率維持緊平衡狀態,國際油價維持高位但有所回檔。《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將繼續穩產原油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4.7%。
澎湃新聞報導,近年來,大陸原油產量的一個轉捩點出現在2016年。2016年,大陸原油產量19969萬噸,比上年下降6.9%,這是2010年以來年產量首次低於2億噸。自2016年開始,受低油價衝擊,大陸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持續下降,原油產量連續3年下滑,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快速攀升。
《報告》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超深水、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有所突破,老油田產量衰減速度放緩,新油田投產加快,原油產量保持增長,再上2億噸。
據了解,大陸第一大油田仍是長慶油田,年產量有望超過6500萬噸油氣當量;大慶油田年產量約4000萬噸油氣當量,繼續位居第二;渤海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年產量均超過3000萬噸油氣當量;勝利油田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油氣當量;其餘的新疆油田、延長油田、遼河油田等6個油田,年產量在1000萬噸油氣當量以上。
報導稱,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202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6%。不過2022年油氣對外依存度出現反轉,呈現雙降趨勢。《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原油進口量5.01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降至70.9%。由於天然氣進口同比下行,對外依存度降至42.5%。
阿楨
倫鎳暴漲,青山控股遭逼空!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何「拉偏架幫中國人」 李永樂老師
回應
整個過程敘述清楚明瞭,贊!問題是青山賣空超出自己供應能力的空單,已不是套期保值了,而是投機!雖然投機也是期貨市場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青山沒有超賣,那青山在期貨市場的虧損,完全可以通過賣出實物補回來,虧不了的!
這不算投機。青山作為會世界最大的鎳廠但又控制不了定價權,所以必須做套期保值,它不做的話,接幾筆訂單它就得倒閉。李老師還是比較善良,市場中的其它大部分商品,老外是可以想辦法控制定價權的,但非白人國家不行,再大的企業都有辦法讓你定不了價(美國商務部,稅務局,海關,NGO輪番上陣),然後再弄死你。青山這類的事不知道出了多少了,基本就是收割中俄印日韓南非巴西這些國企業,連韓日的央行都被它們用差不多的方式收割了,別說企業了。
7日開始,LME鎳主力合約價格大幅跳漲。8日,L突破每噸10萬美元大關,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48%,並刷新紀錄新高。8日,LME緊急叫停鎳交易。LME於3月16日恢復交易,但對鎳設了日價格浮動的上下限,青山也已與期貨銀行債權人組成的銀團談妥:靜默期內,青山集團無需追加保證金,不必擔心會被強行結束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HZg1qmcU
相關新聞資料
「妖鎳」事件背後是中共: LME是港交所所屬公司
中國鎳礦巨頭調現貨反殺:LME上周爆發史詩級軋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在LME鎳上逼倉全球最大鎳與不鏽鋼生產商青山控股,彭博更點名,摩根大通等10家銀行及經紀商全部涉入其中,不過青山化被動為主動,調配充足現貨進行交割。
回應
發改委一個電話給青山,問他需要多少鎳!中國五礦集團全力支持!
不只救了中國,也救了金屬生產加工業者。鎳是不鏽鋼金屬必要的材料。現在鎳的價格也已經開始下跌,平穩。
也讓西方嚐嚐,每次都是他們在吃人:美國常隨便發布大宗商品庫存量,隨心所欲(沒規則)炒作期貨,美元覇權,什麼都要吃全球的
李老師說的比較合理,主要是青山與大型銀行團綁定,如不停止交易,這些大型銀行團的損失會很重,去年的GME事件也是類似的,LME所要救的不是人,而是制度,期交所建立目的,不是炒賣,目的是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Rut93qI1E
阿楨
外媒關注中國大宗商品儲備情況
2021年6月,為穩定大宗商品價格,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通知表示,將分批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此舉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2021年8月5日,英國路透社《中國的秘密商品儲備中都有些什麼》稱,近日,中國10年來首次投放了部分戰略金屬儲備,試圖抑制傷及製造商的價格漲勢。中國還投放了煤炭和進口玉米儲備,以抑制價格,同時中方還購進豬肉以支撐市場。
估計中國對銅、鋁、鋅的戰略儲備分別為150至200萬噸、80至90萬噸和25至40萬噸。約7000噸鈷,是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料。此外,還儲備有鎳、銻、銦、鍺、氧化鉬等金屬及其化合物。
中國的糧食儲備足以養活14億中國人,儲備量超過6.5億噸,稻穀、小麥兩大口糧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且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準。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今年將啟動建倉項目120個,建設倉容1085萬噸,新建的120個倉儲項目分佈在1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包括6個百萬噸大豆儲備基地和7個50萬噸大豆儲備基地。
中國在2017年玉米國家儲備估計約有2億噸, 2020年出售了超過5600萬噸玉米儲備。
到2019年,中國儲備了近100萬噸豬肉。在2018年8月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中國加速進口豬肉以增加儲備,並且一年內國內生豬存欄數量減少一半。中糧集團2021年高達14.8億元人民幣,將可買11.5萬噸豬肉。
中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為2.2億桶,相當於15天的需求量,包括商業儲存和石油公司庫存在內,能滿足60天。2019年9月,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石油庫存約為80天的淨進口量。國際能源署(IEA)建議成員國保持90天,不過中國不是IEA成員國。
今年的煤炭儲備要達到1.2億噸以上,發改委還設定了建立4億噸商業煤炭儲備的目標,預計發電廠將持有約2億噸,煤礦企業持有1億噸,煤炭經銷商持有1億噸。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佈,國家正在推進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總的目標是在全國形成相當於年煤炭消費量15%、約6億噸的煤炭儲備能力
回應
他們關心我們的戰略儲備幹什麼?想玩大的?
一個國家的戰略儲備任何時期都是戰略情報
阿楨
迴紋針等科普大V“不讓中國人吃海鮮”的背後… 2021-06-20 觀察者網
一群科普大V紮堆發表“中國人對海鮮貪得無厭”的奇怪言論,沒想到竟意外引發科普圈“大地震”。
18日晚,科普博主@賽雷話金 稱自己也曾收到過一家“公益組織”發出的合作意向,邀請他製作關於“中國海洋保護”主題的科普短視頻。但進一步查詢後,他發現這個組織實則是個境外NGO組織,創始人和顧問表面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實則多年幹的都是抹黑、污蔑中國環境事業的勾當,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被斥為“千古罪人”,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身影。
由此他表示,此類境外NGO組織花鉅資找大把國內媒體宣傳所謂“環保”,以科普海洋漁業為名,實則不懷好意地傳播一些“未來吃不上魚”的恐怖資訊,讓蛋白質攝入量遠低於發達國家的中國人不要吃海鮮。
視頻中,他還直接掛出了博主@EyeOpener 疑似收錢做科普視頻,並點出另一科普大V@迴紋針PaperClip 的兩名編輯,分別存在任職於美國軍方機構、在境外社媒發佈大量反華言論等問題。
相關新聞資料
德媒:全球暖化因中國人愛吃肉
美國時代周刊:“中國人愛吃肉會導致世界毀滅”
“中國人吃肉毀滅世界!”外媒雙標抹黑中國,還偽善勸咱全民吃素…
阿楨
中央儲備凍豬肉將收儲2萬噸
據商務部網站2021-07-05消息,為切實增強中央儲備豬肉應急保供能力,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近日啟動2021年度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定於7月7日公開競價收儲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2萬噸。
相關新聞
豬肉價格見底了嗎--人民網
2021-06-9,全國外三元生豬15.56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大降51.22%。
國家儲備肉 _百度百科
國家儲備肉是指國家 商務部在全國各省市設置的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分為 中央儲備和 地方儲備兩部分。國家儲備肉是應對突發事件、平抑肉價波動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局部收儲和市場投放,維護社會穩定。
阿楨
技術工藝改造升級 中儲糧啟動最大規模建倉專案
2021-07-11,中儲糧公司在唐山啟動2021年倉儲設施建設,也是中儲糧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集中建倉工程,將在1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啟動建設項目120個,建設倉容1085萬噸。這一次中儲糧突出技術工藝的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資訊化智慧化應用水準,建設智慧儲糧,綠色儲糧,安全儲糧。
依舊是老大哥:中儲糧資產規模超萬億四年政策性收購近十億噸!
截止2019-11-09中儲糧總資產規模突破1.4萬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擁有直屬糧庫和分庫980餘個,總倉(罐)容接近1億噸。2005至今累計收購政策性糧油總量超過9.3億噸,其中稻穀2.26億噸、小麥3.12億噸、玉米3.51億噸、大豆1898萬噸、油菜籽2219萬噸。僅在2015年就收購了1.83億噸,佔全國糧食商品量的44%。公司資產總額14091億元,員14.2萬人,年營業收入3185億元。
在中儲糧的良好執行力下,助力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15連增! 2017年人均889斤,是40年前的1.4倍,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麥、玉米自給率98%以上。
與中儲糧相比,儘管中糧的品牌認知度在消費群體中更加廣泛,但企業規模還是略有不足。中糧資產總額5606億元,年營業收入4711億元,年經營量1.6億噸,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加工9000萬噸, 年轉港能力6500萬噸。相比中儲糧,中糧更為業界所看好的是其"買全球,賣全球"戰略,先後通過合併、購買、重組等方式,逐漸打通了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開拓,特別是其對萊寶農業、尼德拉的收購,使其在南美及歐洲糧食貿易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對標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老牌國際糧商,現在中糧的總資產規模和年營業收入均排名全球第一,年利潤排名第三。
阿楨
外媒時隔半年又監測到“百艘油輪駛向中國”,有重大暗示?
彭博社2021-02-06報導,根據監測,上週五駛向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超級油輪數量,在當日躍升到了127艘,創下了近六個月來的新高。彭博社計算,若這些油輪都滿載,相當於向中國運送了2.5億桶原油。油價便宜是去年中國大幅增加原油進口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海運費用大減也是一個原因。因為租用超級油輪的成本當天至少降到了2017年以來最低水準。
因疫情及去年3月初OPEC與非OPEC談判破裂,國際原油均價跌至43.12美元/桶,較前年下跌32.8%,創五年來最大跌幅,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達5318.1萬噸,同比增長34.4%,為有史以來最高月度紀錄。
去年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逆勢上漲了7.3%,達到了5.4億噸,金額1.22萬億元。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5.06億噸,金額1.67萬億元。兩相比較,2020年中國少花了26.8%的錢,約4500億元,卻多進口了4000萬噸原油。
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海外石油依存度達到了70%。2011年至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逐年增加,年增8.86%。2020年中國共從54個國家進口原油,其中中東、北裡海、非洲和南美洲依然是四大主要進口來源區域。從沙特和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占比基本持平,依然是中國最重要和最穩定的原油海外供應來源。從2020年7月開始,中國從美國進口原油數量出現暴漲,這是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仍然有效的表現。不過中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在2020年也達到了1.95億噸,連續兩年產量回升。國家能源局在近2021年葉岩油勘探開發推進會上指出,2020年國內油氣增產成效顯著。為進一步做好原油穩產增產,需要突破資源接替、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等多重難題,在葉岩油等新的資源接續領域尋求戰略突破。
阿楨
在海外買了礦 為何鐵礦石價格還是摁不住 2020-08-20 證券時報
鐵礦石價格重現離奇漲幅,62%鐵品位的鐵礦石現貨達到127.6美元/噸,較1月初上漲約36%,國內期貨9月合約19日一度到了921元/噸。
中國始終沒有掌握鐵礦石價格話語權,中資海外鐵礦石產量不佳是重要因素。
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鐵礦石最大進口國後,鐵礦石談判價格2005年~2008年分別上漲71.5%、19%、9.5%、96.5%。這個階段中國企業出海拿礦願望最為強烈。2013年中資企業投資國外鐵礦石專案資源量達到987.2億噸,權益礦量達到2.7億噸。不過實際形成的權益礦年供應量僅6200萬噸,占進口總量的8.3%,與日本、歐洲的50%以上相比,差距巨大。6年過去,去年中資海外投產權益礦年產量約6500萬噸,僅占全年進口量的6%。
這主要是因為優質礦山多已被占,中資企業沒有成本優勢,三大礦企鐵礦石離岸價成本不到30美元/噸,FMG公司為40美元/噸。
中國企業出海收購時,鐵礦石價格已大漲,因此高價收購了不少礦。收購的礦山多開採條件不好、距離港口遠、鐵礦石品位差,比較典型的如中信泰富澳大利亞項目。收購後很多中資企業騎虎難下,即使達產,成本也在100美元/噸。鐵礦石價格近些年多在100美元/噸以下,中資鐵礦沒辦法啟動生產。
中國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是幾內亞西芒杜鐵礦,計畫2026年生產6000萬噸鐵礦石,並計劃將年產量提高到1.1億噸。
中資企業在提高海外鐵礦石權益上依然任重道遠,如果能構建全產業鏈,不管鐵礦石價格漲跌,都不會如此受制於人。
回應
別著急,早晚有一天會像石油一樣!
回應相關新聞
80%鐵礦石出口至中國市場!澳洲巨頭試圖開闢新業務,卻面臨難題
產業人士:鐵礦石價格可能出現高位回落
鋼鐵行業面臨疫情嚴重的供大於求:2020年全球鋼產量預減12.9%/2億4000多萬噸,中國減5.6%/5000多萬噸(原預增長3%,去年前年是增8%以上)。
阿楨
不敵低油價 美頁岩油巨人倒下 切薩皮克與30關聯公司申破產 2020年6月30日
長期受債務困擾的頁岩油鑽探技術先驅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CHK),與30多家關聯公司在美國得州申請破產保護。疫情導致油氣價格暴跌、需求放緩,成為拖垮CHK的致命一擊。CHK列出價值162億美元的資產及118億美元的負債,目前已跟部分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它目前獲9.25億美元的資產融資,以便在破產程序中維持營運,並尋求取消約70億美元的債務。
截至上周五,CHK市值跌至1.16億美元,較2008年高峰時期的350億美元蒸發超過99%。截至5月底,美國已有18家石油探鑽或開採企業申請破產保護,業界料破產申請將陸續有來。
圖博館
外媒:全球銅礦業霸主為中國破例 改一年合同為三年
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正在與中國五礦進行談判,預計將簽訂一份為期三年的合同,於2019年至2021年間向中國出售多達6萬噸銅,此前的行業慣例則是一次簽一年合同。銅行業消息人士稱,“五礦與Codelco之間已經合作多年,這次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合同為期三年。”
路透社2018-10-8稱,通常情況下,每年10月和11月是銅的交易季,生產商和客戶就採購數量達成一致,然後簽訂為期一年的合同。像這樣一次簽三年的合同還不多見。
由於缺乏新項目,礦石品質下降和需求回歸理性,預計未來幾年銅礦市場的客戶訂單將會減少,因此許多銅礦公司都希望能簽下長期供應訂單。
Codelco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公司,去年供應量為173.4萬噸,約占全球總量的約7%(約為2300萬噸)。此次與中國五礦的合同,是Codelco確保長期銅採購訂單戰略的一部分,“Codelco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個更大,期限更長的戰略客戶群,亞洲也包括在其中”,消息人士稱。
美國資源調查局的資料顯示,全球銅儲量共約為7億噸,智利、澳大利亞和秘魯的合計儲量占到了其中的一半以上,而中國的銅儲量只占全球總儲量的4%(約為3000萬噸)。此外,中國2016年的銅礦產量只有140萬噸,還不到全球總產量的7%。
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和最大的銅精礦進口國,佔據了全球50%以上的銅消費量。在高消費、低儲量和低產量的情況下,對外依存度高達70%。因此每年的進口都需要耗費鉅資。
同時,國際銅價通常是根據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銅期貨合約進行定價的。英美兩國的這兩大交易所在全世界建立了從生產、提煉、運輸到期貨交易的完整體系,基本壟斷了各層次的銅貿易,也一直“操控”著國際銅價。
而中國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由於起步較晚,並沒有多少發言權。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在3月推出人民幣原油期貨、5月向外資開放鐵礦石期貨市場,中國爭奪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權的腳步已經加快。
據新華社9月21日報導,我國首個工業品期權銅期權當天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報導稱,這次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的銅期權交易,或將助力上海將成為全球三大銅定價中心之一,有望擺脫該方面受制于英美的情況。
回應
好!期貨還是靠自己的穩定。
圖博館
美媒: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是長期趨勢的五個原因是啥?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016.7.14文章,原題:中國海外併購是長期趨勢的五個原因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海外併購金額達到1353億美元,超過以前任何一年的全年總和。
來自中國的併購增加,引發中國企業併購活動頻繁是暫時現像還是長期趨勢的討論。筆者認為是後者,有五個充分理由。
一、市場多元化。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遠高於全球3.0%的平均水平,但差距在縮小。因此,許多中國企業認定,現在是出國收購實現市場多元化的好時候。
二、政府優惠政策。中國政府希望本國企業“走出去”,積極鼓勵它們通過併購成為全球龍頭企業。中國還出台具體措施,方便企業境外併購。比如,2015年初修訂的監管規定放寬對國企的限制,如果收購價低於10億美元並且目標公司業務屬於國企主業範圍,那麼就不再需要監管部門批准。
三、技術。現在,中國不願意再向世界出口網球鞋了,而想要賣高科技產品。為此,中國企業把海外併購作為獲得所需專門技術和知識的一條途徑。
四、獲得硬通貨。今後人民幣所面臨的壓力主要是向下的。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籃子,人民幣走在了2020年前自由兌換的道路上。在此過程中,貨幣限制會逐步放寬。現在中國出口增長放慢,流入中國的硬通貨相應減少。在中國貨幣今後可能進一步走弱的形勢下,企業尋求通過海外併購獲得美元等硬通貨計價的收入和利潤流。
五、對股價有利。進行海外併購使中國企業的股價上升,而且很多時候,公司市值的增加與併購目標公司的相對價值不成比例。(作者傑克·佩爾科夫斯基,喬恆譯)
相關新聞
澳媒:中澳鐵礦項目走上正軌系中企海外礦產投資最大項目2016-06-14
英媒:蘇寧將控股國米"足球夢"促中企收購海外勁旅2016-06-06
英媒:中企海外併購恐需重新評估且看下面三理由!2016-04-26
日媒:中企海外收購網越撒越廣從德國一路殺向美國2016-02-05
圖博館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3日刊登題為《中國鐵礦石市場成新“賭場”》的報導稱,現如今,鐵礦石定價的主導力量是中國東北部一個鮮為人知的大宗商品市場。這凸顯出從鋼鐵到銅等各種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正在向東轉移。
報導稱,推動這一轉變的正是中國投資者,他們向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鐵礦石期貨投入數十億美元。花旗集團的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對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的押注所產生的美元成交額與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額不相上下。中國投資者的押注還在對資格要求嚴格的鐵礦石市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東西:可見的實時價格。
這些可見的實時價格正大幅上漲。儘管2016年料將出現鐵礦石供應過剩,但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價格年初以來仍累計上漲46%。實物鐵礦石價格飆升52%,在4月21日觸及15個月高點68.70美元/噸。
鐵礦石價格攀升令中國監管部門和鐵礦石生產商都感到擔憂。他們擔心投機狂熱將製造泡沫和劇烈波動,令對沖操作難以進行。雖然如此,事實證明鐵礦石期貨市場的龐大規模令其不容忽視。
鐵礦石價格上漲支撐了全球鋼鐵價格走高。在美國,基準熱軋板捲價格指數今年以來上漲37%,至每噸520美元。
中國是從銅到鋁等多種金屬的全球主要消費國。在國際市場交易的所有現貨鐵礦石中,有超過三分之二被中國購買,因此中國釋放的需求信號備受關注。
今年鐵礦石價格的偶爾飆升凸顯出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合約影響力的日益擴大。
市場觀察人士稱,中國鐵礦石期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一個原因是,相較於每日公佈一次的現貨鐵礦石價格,現貨市場的交易員可以實時觀察期貨數據。每日公佈一次的鐵礦石現貨價格在北京時間下午6:30左右公佈,以現貨交易平均價為基礎。
雖然年規模14億噸的全球海運鐵礦石市場去年供需大致平衡,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計,隨著鐵礦石生產商繼續維持高產量,今年該市場將出現約6000萬噸過剩供應,2017年的過剩量將進一步擴大到9000萬噸。
回應
當年被必和必拓還有巴西淡水河谷卡脖子的日子終結了,反過來你們得求著我們買東西,真是風水輪流轉哪!
風水輪流轉,轉的鋼鐵工人幾萬幾萬都失業…
落後當然淘汰,物競天擇;不要幻想從前的好日子,你不與時俱進,永遠愁日子!你還用BB機嗎?時代在進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圖博館
回應
不要再開採國內石油了,留點給子孫後代吧!國內的油田產量壓縮七成,煉油企業全部用進口油。原油儲備量夠用一年,戰時再啟用國產油田。人民必勝,中國必勝。
不要再開採國內石油了,留點給子孫後代吧!
賣掉美債,買入原油!
拿錢回來是關鍵,錢放在美國打起來就吃虧
石油是戰略物資,什麼時候都不嫌多
原油問題,關乎國運,國之命脈,死生大事,尤須關注,早做籌謀。
呵呵,這就是噴子希望油價下跌的後果,大面積虧損,油井關閉,然後失業,再開就麻煩了,這都是美國搞得!
低油價對新能源產業的衝擊是現實的,中國的做法極具前瞻性,政府死頂著社會對油價輿論的壓力保持保底油價,也說明中國面對將來的產業轉型有著極強的堅定的決心。那些唱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媒體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腦殘被人利用!中國的長遠之策是採用高油價政策,在燃油上收重稅,同時保證這筆稅收能投入公交建設,最終鼓勵人們少開車、不開車。
發改委已經被媒體(理盲濫情的霉體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妖魔化了.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01-13 發布消息稱,為減輕國際市場油價過高或過低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保障國內能源長期安全,有必要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在40美元至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發改委表示,40美元下限,是綜合考慮國內原油開採成本、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勢,以及中國能源政策等因素確定的。據相關機構統計,國際主要石油企業的平均原油生產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資源禀賦等原因,中國原油生產成本更高。
美媒稱中國從全球礦業巨頭手中奪走鐵礦石定價權
美媒稱,數十年來,鐵礦石價格都是由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與鋼鐵生產商以秘密磋商的方式確定的。
圖博館
中美競相抄底儲備原油中國每天轉運超78萬桶 2016.5.5
華爾街日報稱,根據聯邦政府公佈的數據,美國原油進口量已從2015年5月初觸及的20年低點上升了20%,至每日800萬桶。數據顯示,美國正從剛果共和國,俄羅斯和巴西進口原油,同時從加拿大進口的原油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美國國內原油產量接近30年來的最高點,達到每日900萬桶,但近幾個月來一系列市場變化導致進口激增。美國的儲存能力已用去約2/3,還可以儲存1億桶左右的石油;中國和南非的主要儲存中心看起來已經飽和;集中在鹿特丹的歐洲主要儲存地的可用儲存能力似乎不足10%。
彭博社圖表:曲線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柱狀圖為中國原油進口量
另據《環球時報》5月5日報導,近期不僅是美國被觀察到增加原油儲備,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有。彭博社的報導稱,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每天轉運78.7萬桶原油用於戰略儲備。中國在去年建成多個儲油設施,另外還有更多設施在建。
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研究機構的分析說,中國的主要儲存中心看起來已經飽和。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第一季度在中國最大石油港口青島港卸貨的原油較上年同期驟增73%,但由於缺少從終端輸往地方煉廠的石油管道,而且倉儲空間不足,意味著原油進口速度很快將放慢,因為青島港沒有能力接收更多的進口原油。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能源與產業經濟專家萬軍4日對《環球時報》表示,與西方相比,中國的石油儲備能力還是偏弱的。中國現有的石油儲備基礎設施已經裝滿了石油,處於“飽和”狀態,只有新建石油儲備設施才能滿足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目前原油儲量僅約為16天的石油進口量,而國際能源署建議的儲量應相當於90天。
萬軍錶示,按照國務院批准的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國家石油儲備二期於2009年初啟動。2020年以前,將陸續建設國家石油儲備第二期、第三期,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規模。
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報告預計,今年下半年石油的供應量會減少。然而如果石油價格走高,石油產量就會上漲。根據路透社調查,儘管尼日利亞、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由於多種原因削減了其石油產量,但歐佩克國家的3264桶/天的石油產量卻仍接近於其於2016年一月的石油生產水平,創其自199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市場中的石油嚴重供過於求,原油上漲行情沒有很強的支撐。
圖博館
沒有中國,鐵礦石過去什麼價?2001年也就20美元。現在大跌了,一噸也有50多美元,挖起來也不怎麼難。因為有中國,總需求還是比過去高多了。不要忘了最高價格漲到過170,這麼高的價格本來就不可持續。
正經的道理是,世界各“新興經濟體”不能沉迷於挖資源,不要被暫時性的大宗商品高價迷惑。大宗商品價格大跌,這是回歸正常,是必然的。所以,這次也不可能像2009年那樣深V回去。希望中國的需求進一步爆發增長,與世界各國的巨量資源產能供給平衡,這是鞭打快牛,逮著一個做得最好的猛提過分的要求,卻對許多差得多的不置一詞,完全沒道理。
對世界各國,特別是急需經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提供了新的出路。中國願意幫助各國全面發展,例如提供巨額貸款全面提升所在國的各類基礎設施。這絕對不是以挖資源為導向的發展思路,光挖資源用不著這麼麻煩。
回應
世界大宗商品期貨大崩盤,看來西方沒少在這個問題上藉機唱衰中國經濟,陳經此篇算給世界一個正面回答,大宗商品需求未減,中國經濟運轉良好,距離崩潰預期還早著呢。
大宗商品定價主要是金融衍生品模式,由金融玩家決定,脫離實體經濟供需均衡。中國影響力小。
大宗商品不是以美元計價的麼?和人民幣有啥關係?
分角度看,從供需方面看,中國是大宗商品需求大戶(以銅為例,中國消耗佔比50% 以上);中國一感冒,全球就發抖…… 從貨幣體系看,大宗商品大多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升值,(生產地貨幣相對貶值)大宗商品價格就下跌。
市場經濟價格高低,有市場需求決定。以前中國房地產熱的時候,鐵礦石價格飛漲,他們賺盡了中國人的錢,怎麼不嫌錢賺多了,現在鐵礦石價格降了又賴起中國了。
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5_12_20_345274.shtml
另詳參【圖博館】:物價到底有沒漲? 物價漲不漲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馬物價政策 只漲不跌? 省錢達人 省錢大作戰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對中貨幣戰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主權vs私募基金 中國併購(二) 中國併購(三)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鋼鐵量與質
圖博館
由於頁岩氣革命,美國才是貨真價實的“原油進口需求大降”。金融危機後,美國原油進口不斷下降,2014年降至27億桶,21年來最低,2015年進口量將低於中國。
再看看鐵礦石,2014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暴跌50%。但是當年中國進口量9.325億噸,遠超2013年的8.203億噸,仍然是大增。2014年底,中鋼協曾經預測2015年進口量會突破10億噸繼續增長。2015年1-10月,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基本持平。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實在太可怕,全年進口能維持住9億噸不容易了。這只能說是不增長了,不是大降。其實鐵礦石是比較極端的例子,因為全球大半需求在中國這,影響大到不正常,一般沒這麼大。
從原油和鐵礦石來看,是兩種很不相同的情況。一種是中國需求會繼續可預期地增長,但佔全球的需求比例不算太高。原油中國需求佔比“僅”11%,中國需求的增量乘以這個係數,影響就小多了。鐵礦石是另一種情況,全球佔比特別高,超過一半甚至高達三分之二。那需求到頂停止增長,就是天大的影響了。
從需求增長以及佔比來看,銅是一種中間狀態。和原油類似,中國的銅需求繼續增長。和鋼鐵類似的是,中國銅消耗佔世界40%。這裡有一個說法,叫“需求的增長放緩”,是說需求仍然在增長,但增速降到很低了。有預測說,中國對銅的需求到2020年預計增速每年只有3%,和之前的高增長不同了。
分析中國需求,基本就是這幾個因素。一是中國需求的全球佔比,二是需求有沒有到頂,三是“需求的增速”的變化,這第三個有點繞。總的來說,確實和以前商品牛市週期的情況不一樣了。中國需求增長空間大的,全球佔比小,如原油。需求佔比極大的,年消費總量又到頂了,如鐵礦石。需求佔比大,需求沒到頂的,增速在下降,需求的存量大,但是增量小了,如銅。從需求端來說,原油價格大跌和中國關係不大,因為佔比不高,是世界經濟形勢主導的。鐵礦石和銅都是中國需求主導的,鐵礦石需求情況比銅要差,價格跌得比銅要多。
應該理直氣壯地說,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即使不再增長,也是對世界經濟的極大貢獻。大宗商品價格大漲中國肯定是最大因素,價格大跌,這不賴我們。只能說其它國家需求跟不上來,讓中國占比這麼高的再增加需求,實在太過分,沒有這個道理。
這次的商品期貨價格大跌,顯然是因為供給增加。邏輯也不復雜,很容易解釋。
有中國這樣一個大買家,需求量特別大,掏錢痛快,價格高也不慫,過去是沒有這種好事的。
圖博館
大宗商品價格大跌是中國導致的嗎? 2015-12-20陳經中科大風雲學會研究員
2014年世界經濟一個大事,就是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崩盤了。一年多時間,油價從110多美元跌到40多,鐵礦石、銅期貨價格都大幅下降。中國是所有大宗商品的超級買家,相關新聞裡時常提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需求增長疲軟等“基本面”,話裡話外透著中國出了毛病,或者有責任的意思。
2008年底商品期貨也崩了一次,比這次要猛得多,油價從140多跌到30多,跌幅更大更迅速。那時沒有說中國需求出現問題的,是美國次貸危機突然爆發,全球慌了神。都沒見過這種事,不少公司的反應是先把訂單暫停,現金為王,全球經濟活動冰凍。但那次油價其實走了個深V,在30、40的底部區域就三四個月,2009下半年就回70、80去了。需求還是在增長,中國加大投資作了最大貢獻,2009當年M2增長29%。再加上美歐日都搞了各類名目的“量化寬鬆”,資金氾濫,大宗商品漲回去也可以解釋。
連同之前2001年到2007年的商品期貨大牛市,中國在這兩次大漲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最堅定、最有錢、最有胃口的大買家。像國際鐵礦石價格,中國主導作用更大,鋼鐵產量佔世界一半,鐵礦石進口量佔全球三分之二。2013年鐵礦石價格比起2008年的相對高點差不多翻倍。
這次大宗商品價格崩盤看起來是不太一樣了,油價在40、50已經快一年了,不像能短期漲回去的樣。2015年中的“小反彈”也只到60多,又衝著30多往下探底了。2014年底有一個笑話,說2015年俄羅斯最不願意見到的數字是,普京、盧布和油價都要奔向63。現在看來,盧布對美元匯率是60多,但說油價能有63就想得太美了。
我們來看看,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疲軟”是怎麼回事。
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3.1億噸。2015年前7個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幅達到10.4%。其中6月原油進口量同比大漲27%,7月大漲29%達3071萬噸,創歷史新高。這裡看不出需求增長放緩,當然考慮到國家利用低油價兇猛收儲,增長原因是有些特別。後來應該是儲油罐放不下了,油船都只能停在外海處理不了,進口增幅有所減少。至2015年10月,全年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幅8.9%。這無論如何不能說是“需求增長疲軟”,還是過去的猛吃。進口消耗的資金是大降了,2015年1-10月累計進口原油1143億美元,同比下降41.3%,因為油價降太多了。但中國對原油進口需求繼續大增是肯定的,絕對不是疲軟。
圖博館
央行大幅增加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中國增至5000噸
接近中國央行的知情人士2015-7-17晚對《環球時報》證實,中國人民銀行已於上個月月底大幅增加黃金儲備。中國央行目前的黃金儲備比2009年4月增加604噸,至1658噸。這一增持在6月底前完成,很可能通過多渠道和多次數低調安排,增持渠道包括國內雜金提純、生產收貯、國內外市場交易等。
目前,中國已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五大黃金儲備國。俄羅斯擁有1251噸黃金儲備。不過,美聯儲擁有8133噸黃金儲備。央行增持後,其黃金儲備量仍僅相當於美聯儲的20%。相對於中國6月底的3.6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國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不足2%,遠低於發達國家5%左右的平均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稱,按照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規模,中國應當準備5000噸左右的黃金儲備。
17日晚,央行6年來首次發佈公告公佈增持黃金。公告稱“未來需繼續統籌考慮我國民間投資需求與國際儲備資產配置需要,靈活操作。”
黃金多頭舉白旗 國際金價連6挫 2015-7-16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預期刺激美元走強,加上Fed對美國經濟展望樂觀、希臘風險消散,投資人對避險資產的興趣驟減,促使美國與德國公債價格走低、黃金價格續創8個月新低。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8月期貨今盤中下跌0.4%至每盎司1143.3美元,且稍早一度下探1140.6,連6個交易日下挫並創去年11月7日來最低;黃金現貨價格同步挫跌0.6%至每盎司1142.58美元,改寫4個月來低點。
紐約Pension Partners投資長Edward Dempsey說:「黃金多頭正舉白旗投降。倘若你屬於黃金多頭,已因未投資股市而失利,現在又將面臨Fed展開升息時所導致的機會成本。」
另外,美國公債價格今走低,促使與價格走勢相反的殖利率上升,為3日來首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盤中攀升3個基點至2.38%;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升4個基點至0.87%。
阿楨
炒作美國頁岩氣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相關新聞
開發頁岩油 引來地震 : 美國中西部的奧克拉荷馬州近年地震頻發,次數多於全美其它各州,甚至超過地震易發地加州。2009年以前,俄克拉荷馬州每年僅有兩次芮氏3.0或更高規模的地震。然而今年至今為止,地震次數已激增至200餘次。科學家研究,這是為了開採頁岩油和頁岩氣而挖掘的地下井與地震次數的激增有關。
頁岩氣開採 德擬喊卡
陸首座四川涪陵頁岩氣田 儲量超千億噸:預計2017年建成大陸首個百億萬頁岩氣田,挑戰美國的龍頭地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359561
阿楨
跨國並購 (2011) 央視紀錄片 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中國企業逐漸成熟,海外投資和跨國並購已經成為一種熱點現象。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企業發起的跨國並購無論在金額上、規模上、深度上都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時期。尤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企業的身影在跨國並購領域表現得越來越活躍。如何降低跨國並購的風險與成本?如何通過跨國並購,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求?這是中國經濟當前的重大命題。但目前國內經濟界對這一經濟活動的認識還存在不少模糊地帶,財經媒體也從未對這一經濟活動進行過系統深入、專業權威的報導。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歷時半年精心打造的七集系列片《跨國並購》,用國際化多維度視角,深度解讀跨國並購經典案例,揭開跨國並購背後的韜略與機謀、博弈與利益、交鋒與合作,對正在融入全球經濟鏈條的中國企業,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節目聯合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深入索尼、聯想、中遠、TCL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近距離跟蹤報導它們展開跨國並購的艱辛歷程,以國內外經典案例為切入口,探索跨國並購活動的核心區域,揭秘跨國並購所暗藏的商業玄機。節目既具備全球視野,又具有歷史縱深,既細緻解剖企業個案,又在理論上對跨國並購的商業規律進行了高度總結和歸納。
《跨國並購》特別節目內容覆蓋了跨國並購的大部分領域,從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礙到如何降低並購風險,從如何面對文化差異到如何實施人事整合,從如何制定並購戰略到如何運用仲介機構,再到如何抓住中國經濟的機遇,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國內外跨國並購領域的基本面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知名經濟學者胡祖六等將走進節目,分享他們對跨國並購的經驗和思考。節目還採訪了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副財長沃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並走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第一次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家神秘部門,究竟如何掌握美國跨國並購的生死大權;第一次系統介紹美國律師事務所、公關機構、媒體、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國並購中發揮出看不見的力量;第一次報導中國企業在贏得並購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商業謀略。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5%9B%BD%E5%B9%B6%E8%B4%AD&type=video&sid=0000&pid=0000
阿楨
美頁岩氣革命 陸專家斥騙局2013-8-21 旺報
在8月19日出刊的《中國經濟周刊》,以「要不要頁岩氣」為封面大標題,內文深入探討頁岩氣是「能源革命還是資本騙局」。
《紐約時報》2011年的一項調查指出,美國對頁岩氣持懷疑態度,認為頁岩氣泡沫遲早會崩潰。有人認為,此時美國向大陸輸出「頁岩氣革命」,根本就是美國資本的「陰謀」,因為近年來頁岩氣開發的利潤越來越薄,甚至無利可圖。去年,美國頁岩氣許多企業瀕臨破產。
陸普及仍需時間
一位大陸國土資源部的油氣戰略負責人表示,「開發頁岩氣為中國提供一次能源結構調整的機會。」
頁岩氣給美國帶來每年約12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尤其大陸儲量為美國的約1.7倍,為世界最多,所以更被寄予厚望;但有專家認為,大陸頁岩氣多蘊藏於南部和中西部山區,且多數位於地下4000公尺以下,與埋藏在地勢平坦且較淺地層的美國不同,開發成本高;加上大陸基礎設施不完善,用於液壓破碎法的水資源也面臨短缺。
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JOGMEC)主任研究員竹原美佳就指出:「中國頁岩氣很難開採,要全面普及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頁岩氣
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具有開採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但開採難度較大。隨著世界能源消費的不斷攀升,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已實現頁岩氣商業性開發。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統計,200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為122億立方公尺,僅占美國天然氣供應的1%,到2011年已達30%左右。亞太地區以大陸、印度及澳洲藏量較豐富,但發展仍在萌芽階段,對於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影響仍有限。
陸頁岩氣開發熱潮 降溫 2013-8-21工商時報
因美國引爆頁岩氣能源革命,今年初一度在大陸掀起的頁岩氣開發熱潮正逐漸消退。不僅獲得官方頁岩氣探礦權的企業多數還未實際探勘,有的甚至開始打退堂鼓,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業占據8成資源不開發。
中國頁岩氣開發勘探程度低、區塊資源情況不清、開發風險偏高、產量小且不穩定、扶持政策不夠等,都導致開發成本過高、利潤太薄,影響企業開發獲利。最終,企業投資熱情減退,頁岩氣開發原地踏步。
中國經濟周刊報導,根據大陸官方去年公布的「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所設定的目標,到2015年,中國頁岩氣產量要達到65億立方米。但事實上,截至2012年,中國頁岩氣的產量大約只有2,500萬立方米。
阿楨
中緬天然氣管道已貫通 中國不再受制麻六甲 2013-6-5新京報
中石油集團昨日披露,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全面建設完成,隨時等待指令投產。
屢因戰火停工
今年3月,中石油方面曾宣佈,中緬油氣管道計畫將於今年5月30日全線貫通,但由於緬甸的政治局勢,工程建設曾一度被延緩。
據瞭解,中緬油氣管道緬甸境內近800公里的距離需經過克欽獨立軍佔領區、巴郎國家解放陣線、北撣邦軍和南撣邦軍四個地方勢力所控制的區域,而該地區數年的戰火已讓中緬油氣管道屢次停工。
中緬油氣管道於2010年開工,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後的第四大能源通道。該管線是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雙管線。中石油稱原油管道工程已完成94%,投產目標可控。
供氣可達去年進口量四分之一
據此前發改委披露的資料,2012年全年天然氣進口量425億立方米,增長31.1%。中緬天然氣管線投產後每年120億方的供氣量相當於去年進口量的四分之一。
此外,據中石油此前披露,該管道還將使中國進口中東原油不必再經麻六甲海峽。目前中國80%的原油進口依賴麻六甲海峽,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達2.7億噸。
美國打敗薩達姆,石油卻歸了中國 2013/6/3紐約時報中文網
中國的購買量已經幾乎占了伊拉克石油產量的一半,將近每天150萬桶,而且中國正在謀取更大的份額,投標競購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在伊拉克最大油田擁有的股份。
中國人是後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石油產業繁榮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華盛頓國防大學中東問題專家丹尼絲•娜特莉說,他們需要能源,而且他們想要進入這個市場。它們每年向伊拉克投資逾20億美元,輸送數百名工人。
中國在該地區的介入程度體現在大大小小的細節上。
中國近期在靠近伊朗邊境的沙漠中建造了自己的機場,以便將工人運送到伊拉克南部的油田,他們還計畫很快開設從北京、上海到巴格達的直航航班。在港口城市巴士拉的高級酒店裡,讓當地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的高管不但可以說阿拉伯語,而且可以說帶伊拉克口音的阿拉伯語。
與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頭不同,中國企業欣然接受伊拉克石油合同的苛刻條款,這些合同把它們的利潤壓到了最低限度。中國更感興趣的是獲得能源,推動它的經濟增長,而不是讓它的巨型石油企業賺錢。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30604/c04chinaoil/
阿楨
天價2201億 雙匯收購美食品巨頭2013-05-30 中國時報
中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河南雙匯國際控股,將以加上包括債務至少約七十一億美元(約二二○一億元台幣)金額條件,收購美國最大養豬、及豬肉生產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SFD)。一旦成交,將是史上最大一筆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收購案。
買下史密斯菲爾德 破紀錄
「美國豬大舉來了!」不少大陸分析師如此形容該筆交易案。SFD官方發布通告指出,此一戰略合併,可進入巨大且不斷壯大的中國市場,雙匯則承諾保留Smithfield運營、管理層和職員。
美聯社引述SFD表示,已接受雙匯的收購邀約,交易價格約四七.二億美元。包括SFD債務在內,此項交易價值約七十一億美元。根據協議,雙匯將為SFD股票每股支付卅四美元。SFD股票五月廿九日大漲二四.八七三%,收卅二.四二九美元。
河南豬肉加工商 股價大漲
此項交易已獲雙方董事會一致批准,尚須獲SFD股東批准。預計,兩公司此項交易,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但一位消息人士稱,該交易可能有待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審查,不少SFD股東擔心,美國政府會以中國食品安全堪慮擋下該比交易。
不久前,大陸三一重工欲透過美國關係企業收購風力發電項目,就遭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以有礙國家安全為由否決。
總部設在大陸河南漯河市的雙匯集團,是河南雙匯投資發展的控股公司。雙匯集團去年總營收五五○億元人民幣,淨利四○億元人民幣。受此消息激勵,在深圳A股上市的雙匯發展,昨日股價上漲○.五七點,收於三九.四二點。
走出瘦肉精陰影 重振形象
雙匯曾於二○一一年因收購的豬肉含有瘦肉精,重創該企業形象。市場人士認為,雙匯「走出去」的舉動,可視為其已從瘦肉精風波走出,獲取更穩定肉源。中國目前是美國第三大豬肉出口市場,但美豬進口時都有檢附第三方確認無瘦肉精證明。
中國歷來最大宗海外收購案,是今年二月大陸海洋石油(中海油)公司獲准以一五一億美元、折合台幣約四四八○億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
根據普華永道中國(PwC China)調查,去年大陸海外併購成交金額,較一一年成長五四%,達六五二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阿楨
黃金跌深強彈 今年仍跌3成 2013/04/25聯合報
今年以來,黃金強勢地位備受考驗,14日單日重挫8%,創近30年最大跌幅,更一度跌破每盎司1400美元關卡,近一周跌深反彈,金價急漲近5%,黃金基金近3日隨之強彈2.4%。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葛瑞森表示,近年來金價強漲,其上漲動能並非來自實質需求,也非由通膨引發,反而受到過多投機性炒作影響,在投資需求退場下,金價當然走強不易,拖累金礦股臉色跟著慘綠,今年來金價下跌15%,S&P金蟲指數跌幅高達4成。
反應在基金績效上,雖然金價短線強漲,黃金基金近3日強彈2.4%,但今年來績效仍下跌逾3成。
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認為,就基本面來看,由於經濟成長趨緩,加上中國GDP 增速下降,降低市場對黃金需求的預期,也增添金價後市的不確定性。
天達投顧研究部主管唐宗凱表示,近年來成熟國家採取空前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實體資產持續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尤其當已開發國家貨幣因大量印鈔票而趨貶,黃金的保值特性將更彰顯,此外高品質的金礦公司將持續創造良好的現金流量,提供較佳的重新評價機會。
相關新聞
黃金多空論戰
暴跌急漲》
‧黃金榮景已逝? 價跌原因為何?
‧黃金跌深強彈 今年仍跌3成
‧亞洲爆黃金搶購潮 30年來罕見
‧逢低加碼 黃金存摺交易量飆10倍
‧金價慘跌 全球央行大失血
‧金價大跌 三大效應漸升溫
‧國際金價暴跌 近2年新低
趨勢預估》
‧避險功能漸失 黃金榮景過了
‧該買的都買了 黃金買氣急凍
‧金價連五漲 創下今年最長漲勢
‧黃金存摺投資熱再起 銀行搶客
‧金價急殺 低接力道強
‧國際金價一路重挫 瑞銀也喊空
‧拋售黃金 貨幣戰爭開打
專家看法》
‧羅傑斯:金價跌破1,300美元 就買
‧劉憶如:重挫之後 誰為黃金定價?
‧專家:未來金價走勢不會平靜無波
‧觀察站/黃金拋售潮蠢動 不利投資
‧黃金崩跌 賣壓湧現 專家:勿搶短
‧分析師:投資需求疲弱 金價弱勢難改
‧黃金空頭來襲 高盛:快賣快放空
版主回應
黃金暴跌非巧合? 專家直指「美國陰謀」 東森新聞2013-5-2
金價價格跌破了歷史紀錄,很多人把矛頭指向美國聯準會。聯準會官員自己都在國會上承認,他們沒有多少黃金存量,黃金下跌,他們沒受影響,反而是最大受益者,為什麼黃金下跌,大家會跑去買美國國債?因為其他國家貨幣會減弱,強化美元地位,美國就成為最大受益者。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賽普勒斯在4月12號這天,一口氣拋出了13.9噸的黃金,造成金價動盪,事實上,美國政府佈局佈得更久,包括聯準會股市大亨索羅斯都唱衰過黃金市場,讓投資者漸漸失去信心,還有一件很詭異的事。
美國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替世界各國代為保管黃金,但是去年年底,世界第二大黃金儲蓄國的德國要求向美國檢驗自家黃金,竟然被拒絕,外界懷疑,美國可能早就把其他國家的黃金賣掉,剛好趁著這次跌價一口氣補回。
照理說,貨幣貶值、國際局勢動盪,金價應該上漲,這次卻出現了超乎常理的暴跌,要說背後沒人操弄,不是陰謀論,恐怕沒人會相信。
金價戰 專家:中國大媽料被套【中央社2013.05.02
有分析認為,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擊敗了做空黃金的市場巨鱷。但多位專家認為,把國際金價和大媽搶金混為一談是笑話,金價正醞釀新一輪下跌行情,「中國大媽」可能被套牢。
金飾店內的黃金量和整個黃金市場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中國大媽」也根本無法撼動整個金市。
潑「中國大媽」冷水 林毅夫:金價將再暴跌【經濟日報2013.05.04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林毅夫日前在北京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的金融家大講堂上表示,目前包括日本在內的不少發達國家負債率太高,例如日本負債率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0%。
林毅夫說,這些國家為了降低政府借新債及還舊債的成本,必會推行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接近零利率的政策。
他認為,歐美股市持續大漲就是貨幣寬鬆的結果,而非源於實體經濟的改善,存在泡沫。「現在道瓊指數已超過2008年的水準,2008年有泡沫,大家都知道,而現在實體經濟比2008年時還要弱,在這種狀況下,股票市場超過2008年不是代表更大的泡沫嗎?」
林毅夫認為,市場泡沫形成後,投機者往往過於敏感,導致市場大幅波動。「投機者對任何資訊都會做出巨大反應。只要有一點利空消息,股票一下就會跌很多;如果利多消息出來,由於資金價格低,股票也會漲很多。」
林毅夫表示,像黃金這樣,短時期內大跌20%的現象,可能會持續發生在股市或者其它商品市場。
林毅夫還指出,過度的流動性導致資金可能流入資本帳戶沒有管制、實體經濟表現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大量資金流入會造成這些國家的貨幣升值、出口競爭力減弱、實體經濟將受影響。後國際炒家又會開始唱空,大量拋售將再度導致資金大量流出,給這些國家帶來宏觀管理上的巨大挑戰。
報導:中國大媽掃金資料可疑 2013-05-03 中央社
「中國大媽」掃金300噸,戰勝金融大鱷最近成為熱門新聞後,大陸媒體今天報導,經調查發現「掃金300噸」這一資料尚無明確來源,質疑可能是假新聞。
經過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所謂「狂掃300噸實物黃金」資料沒有明確來源,最早可查的出處,是曾著書對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做出準確預測而備受關注的宋鴻兵微博所發消息。
大陸黃金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大陸2012年的黃金消費量達832.18噸,而同年大陸黃金產量為403.047噸。若300噸黃金資料屬實,則相當於大陸全年(包含工業用金)總消費量的36%,全年首飾金條用金的40.39%,或大陸全年黃金總產量的74.4%。
南華期貨研究所金屬部高級總監曹楊慧認為,從宏觀面到微觀面,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投資依據非常廣泛,亞洲市場的黃金消費成長即使可以算作一個因素,「權重也不會太大」。「事實上,中國市場對華爾街的影響聊勝於無,金價主要影響因素都在歐美,且內盤金價一直對外盤亦步亦趨。」
婆婆媽媽 亞洲經濟推手【聯合報/許素菲/真理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2013.05.04
當華爾街金融巨鱷欲做空黃金,「中國大媽」突然蜂湧搶進黃金,銀樓金飾一掃而空。「中國大媽」讓華爾街炒家傻眼,低迷金價逆勢看漲,更迫使高盛停止做空。雖然專家警告金價仍會泡沫,但黃金產量有限,中國人偏愛黃金,大媽們仍不手軟。(楨:印度大媽更愛!)
婆婆媽媽們撼動國際經濟,無獨有偶,日本有一群被稱「渡邊太太」投資外匯的女性,每逢外幣跌到谷底,就大量買進,她們通過數百倍槓桿的外匯保證金交易,進行外匯投資與利差套利交易。其交易規模竟達東京外匯市場規模的百分之卅,使日本政府不得不限制交易的規模,她們只好回買日圓,又造成日圓大漲。許多專家分析,日本渡邊太太們的蝴蝶效應,影響全球金融甚鉅。
有別於一般歐洲婦女比較重視享樂,在歐洲經濟遍地哀鴻中,亞洲卻欣欣向榮,這些婆婆媽媽功不可沒。
阿楨
公視〔主題之夜〕 廉價年代
大家常抱怨,什麼都漲、就薪水不漲,在現在這個時代,生活中常出現廉價航空、廉價超市、廉價的背後其實是惡性循環的開端,因為廉價航空提供廉價的機票,但機師、空服員卻沒有健保也沒有退休金,五花八門的低價和折扣背後,犧牲掉勞動權益。今天晚上10點公視主題之夜將播出【廉價年代】一窺廉價背後付出的代價。
以旅遊業後起之秀的廉價航空為例,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廉價航空公司超過150家,進駐台灣航空市場的有11家,總部設在愛爾蘭的瑞安航空是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擁有830條廉價航線,遍佈歐洲17個國家,165個目的地,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航空公司,2011年獲利增加25%,稅後淨利高達6億5千萬美元,但公司上下都存在著一種霸凌的文化。
瑞安航空前空服員維吉妮說,她們執行飛機安全檢查和確認座位下的救生衣,必須在5到10分鐘完成,而且起飛前的準備工作,從簡報到關上機門完全不計薪,只有飛行時才有薪資。即使如此,他們仍時時處於失業的恐懼中。利用人事權和掌控人事成本,是瑞安航空節約開支、獲取龐大利潤的利器,不但空服員由委外機構「機組員聯盟」提供,在2600位飛行員中,有1800人不是由瑞安航空直接雇用,而是採業務委外方式運作,薪資、福利、退休金一一備受剝削……。
您知道打了「低折扣」的商品是怎麼來的嗎?百元剪髮、廉價航空、低價超市……,您知道這些廉價商品是如何吞噬我們的薪資、侵蝕我們的工作權、摧毀我們的環境嗎?《廉價年代》揭開低價與折扣的迷思。
相關新聞
油金大跌 商品交易商 十年來賺2,500億美元
拋售黃金 貨幣戰爭開打
金價慘跌 全球央行大失血
金價跌 全球拚QE更有理?
(楨:廉價年代背後 勞動權益惡性循環?難道要養歐豬?詳參【圖博館】:《便宜是好事》 省錢達人 省錢大作戰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馬物價政策 只漲不跌?《黃金的魔力》 油價漲不漲 中國併購(三) 中國石油大戰略 歐豬四國 雙率大戰)
版主回應
鎳價跌 大陸買進3萬噸 2013-06-04 工商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大陸國家物資儲備局趁著近期國際金屬價格下跌,逢低佈局,在市場上收購了高達3萬噸的鎳,相當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倉庫6分之1的庫存。除了鎳以外,銅可能成為大陸鎖定的下個收購目標。
報導指出,大陸物資儲備局是全球金屬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機構之一。2009年初,該局的龐大買盤支撐了國際金屬價格,並為隨後兩年大幅飆升的價格奠定了基礎。
但從2011年金屬價格達到高點以來,市場擔憂身為金屬消費大國的中國大陸,其經濟增長放緩,包括銅、鎳和鋁等的價格開始大幅回落,甚至都在上月創下近年來的新低水準。
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大陸物資儲備局又在市場上頻頻出手,近日鎖定的是鎳,另外,該機構也在探詢銅價。報導稱,這波大規模收購,是物資儲備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屬價格暴跌以來的首度行動,不過大陸官方一直未對外承認。
金屬交易員認為,市場認為這是大陸官方對未來消費充滿信心的積極信號。大陸過去已經去化了相當大規模的金屬庫存,目前金屬價格下降,才讓物資儲備局願意大量逢低買進。交易員還稱,「如果每次大陸物資儲備局買進銅的時候也跟進佈局,你一定賺錢」。
報導指出,用於不鏽鋼生產的鎳合金價格自2011年初以來暴跌50%,上月價格達到每噸1.4609萬美元,為近4年來的最低水準。儘管全球供應充足,但大陸過度依賴從印尼進口的低品級鎳礦石,使得印尼政府可能從明年開始禁止出口這種礦石。
銅價今年也出現了下跌,儘管與2008年的低點相比,現在的價格依然高出了1倍多。報導指出,銅因為使用廣泛,被大陸視為一種戰略金屬。
阿楨
中國冒犯了資本主義的競爭經濟模式 2013/03/11
【前言】
看中國如何在全球佈局,掌控石油、可耕地、礦產、水、糧食等大宗物資,改寫「新殖民主義」世界史!
作者為我們攤開世界地圖,繪製出地球上各種大宗物資的分布板塊,無論硬性(如礦產、金屬、土地、水、能源)或軟性(如木材、糧食穀物等)物資,均從需求、供給到消耗與流動,全盤解析中國如何操控全球期貨交易市場,一步步寫下「新殖民主義」的史頁,以及世界各國如何進行制衡;而現在和未來,又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
中國冒犯了資本主義的競爭經濟模式
有人會說,大宗商品業界損益平衡成本的降低,等同於或至少是類似於某種傾銷。成功傾銷是發生於傾銷者將該產業的成本壓得夠低,使其他任何理性的投資人要想留在業界、賣出商品,都變得不符經濟效益時。在國際貿易界,傾銷指的是某國以大大低於別國國內市場價格的價格,將商品出口到該國販賣的情形。一段時日之後,由於消費者選擇購買較划算的舶來品,而非較昂貴的本土製造商品,舶來品能使本土製造業者幾乎全活不下去。雖然並非完全相似,這類傾銷發展的結果,可見於製造業一蹶不振已經四十年的美國。例如有一千五百萬左右與製造業相關的美國工人失業,因為他們所製造的產品敵不過來自以中國為首的全球市場的較廉價製造品。循著類似的思惟,擁有買方壟斷地位的買家(中國),能將其買方出價(買方所願意付出用以購買資產,且得到廣泛補助和零資本成本支持的價錢),提高到讓其他買家無法跟著追高而不得不失去市場的程度。
韓國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姜泳元深切了解這種趨勢,在二○一○年,向鎖定他這間國營公司為收購對象的投資銀行業者,發出非常明確的訊息:「留意來自中國的競爭,要避開規模更大、資本更充裕的中國公司。」換句話說,別提出最終可能會與中國打出價格戰的計畫。
狂熱的自由市場論者無法忍受,價格在中國作為唯一買家的情況下,被以買方壟斷的方式決定。在這類人的思惟裡,中國的作為明顯冒犯了資本主義競爭經濟模式的神聖地位。中國的全球性資源積聚活動,即願意付出高於「合理」市場應有價值的價錢,和熱衷於補貼複雜的中國企業網,大大貶低了完全競爭市場的準則,並帶來不好的影響,導致資產價格升高(石油、糧食價格攀升就是明證),資源落入單一持有者中國的手裡。
版主回應
那些可能被視為清教徒的資本主義者的憤慨心態,大體上來講,對中國影響不大。中國龐大的現金使它能在各種大宗商品領域都成為邊際買家,亦即因為是資產的最高出價者,從而成為決定市場價格的買家。如果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優勢地位持續存在,使中國成為最終價格制訂者,完全平衡的市場可能會瓦解,中國在取得大宗商品上的成就,可能令嘉能可望塵莫及(有人會說這兩個情形發生的機率不大)。事實上,中國是能夠囤積大宗商品來操縱價格的。
如何使用法律遏止壟斷
除了公共政策和經濟障礙,法律架構和規章制度也能在產業裡助長非競爭性的買方/賣方壟斷狀況。
賦予企業、產業,乃至國家的法定權利,提供了迅速達成賣方壟斷市場的機會。製藥公司所享有的法定權利,就是說明法律使賣方壟斷產業的絕佳例子。靠著專利權,製藥公司取得新藥在特定期間內的唯一販售者的地位。開發出新藥的公司擁有該藥從生產到配銷的整個市場。類似情況,可見於從書籍版權到某些專利技術的整個智慧財產權領域。這些獨占權(賣方壟斷的一種)大體上旨在藉由獎賞發明者和創造者,來鼓勵創新和研發。但賣方壟斷普遍被視為不利於經濟的順利運作,因此常透過法律來預防壟斷,以維持產業內的競爭性。
國際貿易、反托拉斯規定、反托拉斯官司顯示,若任由市場自由發展,市場可能朝賣方壟斷來平衡發展。因此,國際法致力於監督搖搖欲墜的市場,以避免市場遭到賣方壟斷。一九九八年,美國、歐洲的監管機構分別指控,微軟濫用其在電腦軟體市場的支配地位,將競爭者趕出業界;兩場官司都以微軟支付龐大的罰款而收場。歐盟命令微軟支付將近五億歐元(八億美元左右)的罰款(是當時歐盟所祭出的最大罰款),並限令微軟在一百二十天內公開相關技術資訊。對微軟罰款和罰款背後更大的法律架構,都建立在市場會自然而然走上賣方壟斷這一假設上,但諷刺的是,誠如下一節會提到的,這些規則和規定其實可能使中國得以控制大宗商品市場。
缺乏國際法來規範中國的收購行為
許多國家的反托拉斯規則,具體表明旨在管理企業活動,卻少有反托拉斯法適用於由主權國政府領導的全球性活動。換句話說,為阻止任何實體在某產業取得牢固據點而設立的市場保護措施,有很多不適用於中國入侵大宗商品領域的活動。
事實上,藉由嚴格管制企業同時,放任由政府領導的活動,中國受益於目前普見的國際法律環境。藉由消除中國在取得資源時可能碰到的部分競爭,這些管制在無意間,助長中國成為全球大宗商品業界制訂價格的買方壟斷者。中國在土地、農業交易上的支配地位,不管是在巴西,還是在非洲,都在在說明此點。
雖然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法律真空,全球決策卻一直收不到成效,這有一部分是因為眾國沒有作為,一部分因為這個事實未得到充分關注,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無能為力。
個別政府因應情勢所做出的臨時決定,或許能澆熄中國的衝勁,例如美國攔下中國的收購行動。不過,除非創立一個統籌性且得到全球支持的法律架構來規範中國政府的行為,否則大部分決策者會繼續從國家角度而非全球角度來看這類事情,未能對往後所會面臨的、真真切切的國際大宗商品風險預作準備。與此同時,中國很可能會繼續增加其在全球土地、能源、礦物上的市場份額、使用權與控制。
(本文轉載自丹碧莎.莫尤之書《當中國買下全世界》,中文版由野人出版)
回應
一小撮人 其實就是當權者 資源掠奪者 假法律之名 影響市場 這才是最大的壟斷
從頭到尾充滿的偏見,沒有一個買主願意購買高價的產品,比方說石油好了,中國過去花了多少時間經營海外油田,不論如何總比歐美日大型石油公司晚吧,換言之除了蘇丹,安哥拉,等這些歐美政權認為獨裁不與之來往的國家,中國的石油公司可承租一些油田之外,其它的油源多落在歐美手上,如果不向它們購買,還向誰買哪 ? 請看 埃克順石油季報,平均Exxson每一桶石油淨收益(扣除成本) 約在 30 --40USD 之間,換言之,美國如 Exxson & Chavon 的石油取得價格因有自己的油田,故可以獲得較低的成本,市價越高,這些油商獲益越高,反之台灣中油,或對岸的中海油,因少有直屬油田,成本就高了很多,透過直接擁有油田要比現貨市場購買原油要便宜多了,因此對岸大手筆收購美國,加拿大石油公司,透過直接擁有油田降低購油成本,此篇文章作者顛倒事實,但此書必定大賣,因為該篇文章頗對一般美國人味口,不適合做為事實論辨的知識書,到可列為小說類,作者的目地就是寫一些大家喜歡閱讀的書,投其所好..多賺些銀子而已,令外此書可窺探一般歐美沙文主流意識形態,讓我們了解到歐美人的傲慢與無知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45188
阿楨
忍辱 2013-03-08 旺報短評
美國政府在2月上旬,批准了大陸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原本外界以為老美對大陸終於「正常化」了,但數日前曝光的交易條件卻顯示,哎,老美還是對大陸「另眼相看」。
尼克森是加拿大的上市公司,這個交易案需要美國批准,主要是尼克森擁有墨西哥灣油田的控制經營權,對美國而言,這不僅影響重要資源的控制,更影響著國家安全。但最後美國核准此案,原因是中海油放棄對墨西哥灣油田的控制經營權,只收取油田的收益。但過去北歐的挪威、南美的巴西等國家的國營石油公司,都可控制在墨西哥灣的油田。
在公司的董事長上,大陸與加拿大的比例,竟然是「2比4」,也就是說加拿大籍占的比重但超過大陸,還超過半數;董事長雖然由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擔任,但尼克森的執行長繼續擔任原職。
這些條件,夠苛刻吧?中海油花了151億元,號稱併購了一家公司,但除了分紅利益算是正常的企業常規外,其它條件都違背企業運作的常理,中海油撒大把銀子卻無法完全掌握這家公司,老美的確對大陸的國營企業非常、非常的「另眼相看」。
不過,換個角度看,雖然是忍辱、把這些苛刻條件「吞下去」了,但畢竟是跨出了一大步。中海油藉此跨足全球油氣市場,可取得更先進的技術與管理,同時掌握重要的油源。但,由中美的競爭與彼此作為對方「假想敵」的情勢判斷,老美的退讓,很可能僅止於此。
(楨:西方的公平貿易!詳參【圖博館】:中國併購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入世》)
中國企業“走出去”要防範內幕交易風險 2013-03-08
去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加拿大能源企業尼克森股份公司(N exen Inc.,以下簡稱尼克森),美國證監會就及時發現涉嫌內幕交易的行為並迅速立案展開調查。這是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加拿大爆出內幕交易醜聞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再觸內幕交易“地雷”。此事件提醒我們,中國企業境外戰略併購的風險管控體系存在重大缺陷,值得注意和深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4/6/2/2/102462212.html?coluid=53&kindid=0&docid=102462212&mdate=0308064206
版主回應
中國三桶油海外併購 足跡遍佈能源重地 逾千億資金出海2013-2-26 鉅亨網
近年來,中國國有三大石油巨頭加緊全球油氣產業佈局,據中新網能源頻道瞭解,僅 2012 年,「三桶油」併購足跡即遍佈中東、北美、澳大利亞等多個能源重地,累計 254 億美元 (約合 1583 億元人民幣) 的併購資金也刷新歷史記錄。以下為 2011 年以來「三桶油」實施的海外併購:
中石油 (0857-HK)(SNP-US)
2013 年 2 月 21 日,自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手中購得部分資產權益,包括西澳大利亞的波塞冬 (Poseidon) 專案 20% 權益以及陸上凱寧 (Canning) 盆地葉岩氣專案 29% 權益。
2012 年 12 月 12 日,中石油宣佈以 16.3 億美元收購了必和必拓位於西澳大利亞海上布勞斯 (Browse) 液化天然氣專案 20% 的權益和東布勞斯 8.33% 的權益,創下近 2 年來在澳大利亞的最大筆投資。
2012 年 12 月 14 日,加拿大公司 Encana 公告,與中石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中西部 Duvernay 地區的葉岩凝析氣資源,中石油投資 22 億美元獲得 49.9% 的合資公司股權。
2012 年 7 月,中石油以 10 多億美元收購殼牌公司西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Groundbirch 區塊資產 20% 權益並參與下游天然氣液化廠合作專案。
2012 年 7 月,中石油公佈,卡塔爾 (卡達) 能源和工業部正式批准了中石油收購法國蘇伊士環能集團卡塔爾海上第四區塊 40% 石油的勘探開發權益。
2012 年 1 月,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以 6.8 億加元向中石油轉讓該公司位於艾伯塔省麥肯河油砂專案 40% 剩餘股權。交易完成後,中石油將全資控股麥肯河油砂專案。(接下頁)
中石化 (0386-HK)(600028-CN)
2013 年 2 月 25 日,中石化正式完成對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資產的收購交易。該筆交易歷時半年多的準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收購美國油氣資產比例最高的一次。
2012 年 7 月 23 日,中石化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塔裏斯曼能源公司正式簽署認購協定,以 15 億美元收購後者英國子公司 49% 股份,該交易尚需得到相關政府批准。
2012 年 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公佈,核准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收購葡萄牙高浦 (Galp) 能源公司所持有的高浦巴西公司及高浦荷蘭公司 30% 股份專案,為中石化史上第二大海外收購。
2011 年 10 月 10 日,中石化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 Daylight 能源公司簽署協定,將以每股 10.08 加元收購 Daylight 能源公司 100% 股份,收購對價約為 22 億加元。
中海油 (0883-HK)(CEO-US)
2013 年 2 月 26 日 中海油宣佈完成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對價約為 151 億美元。此為中國企業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筆海外併購。
2012 年 2 月 21 日 中海油完成收購英國圖洛石油公司在烏干達 1、2 和 3A 勘探區各 1/3 的權益。交易總對價約為現金 14.67 億美元。
2012 年 2 月 17 日 中海油完成收購切薩皮克公司丹佛-朱爾斯堡盆地及粉河盆地油氣專案共 33.3% 的權益交易,交易價格為現金 5.7 億美元。
2011 年 7 月 20 日 收購在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的加拿大油砂開發商 OPTI 全部股份,該交易總價約為 21 億美元。
阿楨
大陸躍最大能源生產國 加速開發頁岩氣【經濟日報2013.01.10
大陸全國能源工作會議7、8日在北京召開,據新華社昨(9 )日報導,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一的能源生產大國。
會議還提出2013年全年目標,包括:新增水電裝機2,100萬千瓦、風電裝機1,8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
去年全大陸電力裝機達到11.4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達到2.49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6,300萬千瓦,光伏發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700萬千瓦。
目前大陸水力發電、風力發電規模均居世界之冠。
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由於開採技術的突破,頁岩氣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
據大陸主要石油公司的統計資料,截至2012年4月底,中國已開挖出63口頁岩氣(油)井。
大陸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于海峰早前曾表示,初步評估中國頁岩氣可開採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公尺(不含青藏區),與中國陸域常規天然氣相當,與美國24萬億立方公尺的頁岩氣儲存水準相近。
相關新聞
151億美元 中海油併尼克森 加拿大准了
美明年產油量將創26年新高
頁岩油真的可以拯救全世界?
陸砸190億 力挺新能源汽車 【經濟日報2013.01.07
據中新社報導,大陸已啟動「十二五」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技支撐計劃電動汽車類項目39個,科技計劃經費預算人民幣13.57億元。為配合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大陸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人民幣40億元,重點支持全新設計開發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及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
中國科學技術部介紹新能源汽車科技發展情況稱,截至2012年底,全國25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共示範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74萬輛。預計2013年3月底示範推廣規模將達到3.97萬輛。
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這份「規劃」最大的特點,是在各地紛紛推出汽車限購政策下,新能源汽車卻不在限購之列。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1年全國銷售新能源汽車僅為8,159輛,年均銷量離先前計畫2015年達累計50萬輛的目標相當遙遠。
但未來在整車企業有望在政策的壓力和動力下,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份額可望迅速擴大。
版主回應
查韋斯賣給中國的油價最低 2013-03-08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於當地時間5日16時25分去世。在查韋斯1999年上任之前,委內瑞拉沒有向中國出口石油。雖然說一個擁有豐富石油儲量卻無力開採的國家,遇到另一個對能源需求極度增長的國家,合作成為不二選擇;但查韋斯上臺前,顯然沒有合作,而查韋斯上臺後,雙方合作飛速。查韋斯在2007年第一次同意每天向中國輸送10萬桶石油,以換取一筆為期三年的40億美元貸款。從那時起,委內瑞拉與中國的石油協議迅速增加。到2012年,委內瑞拉每天向中國運送40萬桶石油,相當於美國運送量的一半。截至2012年4月15日,中國為此已支付了208億美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承擔了其中絕大多數的貸款。中國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根據中國海關資料顯示,2012年12月從委內瑞拉進口的原油每噸只需要635多美元,比從其他主要原油進口國家的價格每噸要低100多美元,下面圖是各國輸出石油給中國的價格,其中委瑞內拉價格明顯低。2013年2月,中國從委內瑞拉進口的原油每噸仍然停留在636美元左右,而同期中國從沙特進口的原油則達到每噸798美元,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口最高為每噸830美元。
截至2012年底,中國從委內瑞拉進口原油1529萬噸原油,同比增長32%,委內瑞拉成為中國第七大原油輸出國。查韋斯此前曾表示,到2015年,他計畫將委內瑞拉到中國的石油出口了增加到每天100萬桶。然而,查韋斯突然去世,如果來個親美的上臺,委內瑞拉能否在查韋斯去世後繼續成為中國石油供應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知道查韋斯時代中委除了石油貿易,委瑞內拉還和中國軍事貿易加強,不久前的4架Y8(這種性能差的東西,中國看不大上,但對小國委瑞內拉而言,差不多算是戰略運輸機了)訂單,就讓產能低的陝飛忙乎了一陣。
從下圖來看中國石油進口,目前中國從委內瑞拉進口的原油比例並不高,無論後查韋斯時代對華石油供應情況如何,都不會成為影響中國石油供應的核心因素。而美國葉岩氣革命扭轉了地緣政治對美國能源安全的威脅,葉岩氣很可能是改變國際石油供應的重要籌碼。由於開採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美國葉岩氣產量已顯著提高,石油產量正在上升並將大幅加速。這使得美國成為過去30年中全球油氣產量增長最快的國家。分析師預計,到2030年美國將實現石油自給,這將對全球的石油供應產生深遠影響。我國雖然葉岩氣儲量也很大,但由於開採技術的局限,使得短時間內難以通過複製美國模式取得石油自給。而且我國原油供應的對外依存度很高,原油進口量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政治上不太穩定或者存在較大風險的國家和地區。一旦美國葉岩氣革命成功並最終實現石油自給,OPEC將改變石油供應格局,轉而主要向亞洲輸出石油。所以個人覺得,中國必須開發出具有商業化的葉岩氣開採技術,貌似中國已經在開始著手這麼幹了;但具有這個項技術後,中國也不要馬上就大規模全面開採,因為葉岩氣畢竟是一次性資源,用完就沒了,而是利用這個葉岩氣降低進口石油價格,而更多保留葉岩氣給後代。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585005
阿楨
中美爭奪能源 升級霸權競賽2011-12-07 旺報
中美雙方近來「交手」已從匯率、貿易壁壘轉向能源領域,最近傳出加拿大想與大陸石油公司合作,卻被美國「技術性」警告;針對南、北蘇丹石油爭議,中方則以「斡旋者」身分進駐,似在取代美國「世界警察」地位,讓能源爭奪戰升級為中美霸權競賽。
全球景氣復甦乏力,外界多認為美國即將宣布的2012年原油需求預測會下修;但油價近來在伊朗禁運、蘇丹事件等影響下持續上漲。伊朗政府更放話,若西方國家執意進行制裁,原油價格可能將增至每桶250美元。
我向卡達買天然氣
伊朗是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包括大陸、歐盟、印度、日本與南韓等都是使用大戶,油價上漲會使所有產品生產鏈成本上升,對大陸抗通膨將是一大挑戰,英國石油(BP)首席執行官昨日也表示,高油價將對脆弱的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消極影響,對美國影響更大。
穩定能源供給事關「國家安全」,台灣中油公司昨日也與卡達簽署為期21年的液化天然氣(LNG)採購契約;但依《中國經濟周刊》報導,大陸打算開採加拿大油砂卻「踢到鐵板」,主要來自美國阻撓。
美國一向是加拿大能源傳統出口地,金融危機後美國消費量減少,加拿大將目光投向亞洲,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喬奧利弗11月初到大陸拜訪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高層,除了出口產品,也傳出要進行油砂開採的投資合作。
油砂被稱為「髒油」,是瀝青、砂、水、沉澱物組成的黏稠狀混合物,開採提煉成本較高,加拿大是產量最高的國家,也被視為解決石油短缺的契機。
陸能源靠進口孔急
但同一時間,美國國會也以環保名義推遲加拿大管道公司計畫投資70億美元的「美加輸油管道項目」,由於加拿大出口油料到亞洲,都要經過美國,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實質上是告誡加拿大,在能源領域不要和中國「走得太過親密」。
南、北蘇丹在輸送石油過程喬不攏後,大陸外交部證實已派遣特使到當地進行「促進和平對談」;《華爾街日報》報導,這顯示大陸能源過度仰賴進口的緊迫,也凸顯大陸深耕非洲的成果。
版主回應
美大量開採頁岩氣 將成第2大能源 2012-11-19 中國時報
十年前,美國對「頁岩氣」的開採還微不足道,如今它已佔美國天然氣開採總量的四分之一。據計,到二○三五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五○%。有人認為,美國正在上演一場「能源革命」。
「頁岩氣」,是指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據新華社十八日報導,隨著美國頁岩氣產量迅速提高,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到二○一五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美國能源當局則預測,頁岩氣將取代煤炭,成為美國第二大能源資源,僅次於石油。
美國頁岩氣產量增加,拉低了能源價格,已成為美國振興製造業的一大法寶。歐洲一些大企業,如空中巴士,也因為這緣故,將部分製造工作遷往美國。
另外,開採頁岩氣的「水力壓裂」技術,也讓頁岩油(一種石油)的產量快速增加,從而使美國石油產量大增。IEA預估,到二○二○年,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有人甚至認為,到二○二○年代中期,美國將不必進口石油。
《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對於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氣可能促成能源產業革命寄予厚望。日本《朝日新聞》則認為,頁岩氣讓美國有機會「擺脫中東」,這勢必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儘管如此,開採頁岩氣所衍生的環保問題不容忽視;而美國開發頁岩氣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原有的基礎建設足以應付需要,業界也具備相關的工程技術,其他國家無法輕易複製美國的經驗;頁岩氣是否真能促進美國工業復興…。凡此種種,都需要時間來回答。
回應
幾個意義
1.地球癌細胞美利奸回到故土破壞,對全世界落後國家是好事,可喘口氣!
2.碳氫化合物被從地底抽取,回灌淡水,燃燒後的碳氫化合物,產物有部份水回歸土地,淡水資源終將逐漸損耗,草原沙漠化可能出現,二氧化碳則留存大氣,等待植物光合作用消化,碳循環速度減慢,地球繼續增溫,氣候狂暴回饋給世人,美國天災破壞加劇
3.打破之油頁岩層,灌入淡水壓力平衡後,若是地殼變動,連通地下水河既存管道,此水會開始流動,天坑現象將頻繁出現,微型地層崩落將層出不窮,開採區附近建築陷落將不可避免
4.油頁岩之石油天然氣是未成型的油資源,其實是地球留給後世的資源,美利奸提前開採是超支預領子孫財富,站在樂見美帝崩潰的立場,看著貪婪的美帝吃垮下幾代財富,其實也是世人欣賞因果循環的好教材
確實可能增加碳排放,那就全面大幅採用核能吧!民眾及環保團體會接受嗎?!就算是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的德國,距離零碳排放,零核能的理想綠色世界也是遙遙無期..
看起來美國人大量開採頁岩油氣,好像挖到寶一樣,其實未必!這純粹就是開採所得跟開採成本之間的計算問題...一百年前開採石油,油田上面挖口不深的井,就可以開始賺大錢! 那時候開採成本可能只有開採所得的1/30~1/50 現在中東原油已經1/15~1/20 原油越採越深,現在已經挖到大陸棚淺水海域...為了爭海底油田,中國跟日菲越劍拔弩張!美國的頁岩油氣會是多少呢? 大約1/5~1/10...三十年前就發現了,只是當時經濟價值不高,現在鹹魚翻身!遲早開採石油會"入不敷出"! 跟現在開採黃金一樣...
阿楨
美大選最後一役 主打中國崛起 2012-10-23 旺報
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羅姆尼在政策上屢屢將矛頭指向中國,但前美駐中大使洪博培認為,不管誰最終當選,都會認清中美關係的現實。美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將於美西時間22日晚間登場,而主題之一正是「中國崛起」,這場決勝局已引發空前關注。
為何説美大選打“中國牌”得不償失 2012-10-21 中國網
奧巴馬宣稱,要為美國人“重新奪回”流失給中國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所謂“不公平競爭”加大追查力度;羅姆尼亦叫囂,入主白宮首日定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在就業、軍事、人權等領域均抨擊奧巴馬對華政策太軟弱。
國際媒體分析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之所以肆意攻擊中國,除了中國國力上升快,比較扎眼外,更多則是因為兩黨政客對美國當前經濟頹勢拿不出好辦法,故而將中國作為“替罪羊”,企圖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撈取更多選票。有關專家也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與其拼命攻擊中國,不如直面美國民眾的期待,把美國經濟整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失業者不再失業。如若不然,只會令選民大失所望。
美大選炒作 對華貿易鬥「強硬」2012-07-13
據美國商務部前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整體貿易逆差下降,但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從4月的246億美元,進一步擴闊至260億美元。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近日為11月的大選積極拉票,紛紛大打「中國牌」,貿易逆差擴大很可能成為政客炒作「對華貿易強硬論」的藉口。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中美貿易是全球產業分工和調整的結果,美對華貿易逆差部分源自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轉移,而美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亦是主因。
繼年初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在進口美國汽車、鋼鐵等貿易有「不公平」外,美國亦對中國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影響中國製造的風能和太陽能儀器出口。奧巴馬上周亦聲稱,華對美汽車徵收關稅「不合理」。
(楨:天下民主果然一般黑!詳參【圖博館】:天下民主一般黑 歐巴馬 《替罪羊也是必要之惡》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綠能產業(一))
版主回應
華為反抹黑 決和思科殊死戰 2012-10-23 旺報
思科,曾經的矽谷明星,正對華為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給客戶發「黑資料」,勸誘客戶不要和華為做生意;指責華為抄襲其源代碼;花費數百萬美元動員美國國會議員、政府高管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與其競爭;最新的爆料又說,有73位美國國會議員持有思科股票,美國會與思科顯然已形成利益共同體。
華為尋求專利突破
但由於早前基礎薄弱,華為的專利確是其軟肋。除了思科,諾基亞、阿爾卡特、西門子都曾利用專利對華為進行過攻擊。華為曾為此成立龐大的智慧財產權分析團隊,要求華為內部在專利數量上有所突破。
Solarbuzz :2012年中國太陽能市場坐二望一 2012-07-02
此次美國的“雙反”案,針對的是中國大陸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根據Solarbuzz的研究,2012年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能佔據全球總產能的63%,而作為“雙反”發起國的美國電池產能(包括不在此次“雙反”之列的薄膜電池),事實上僅佔據全球總產能的2%。
此外,中國國內市場也是眾多中國廠商下半年的重點。根據Solarbuzz的統計,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項目儲備已經達到35 GW,其中有61%位於西北地方。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部省份的地面安裝項目和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的屋頂安裝專案都有望在今年的中國國內市場上佔有重要比例,相關業者表示,以目前31省區市的市場規模來看,保守估計可創造出10GW以上的需求。
我國風電並網世界領先 產能過剩仍是“頑疾”2012-10-11 北京新浪網
8月份,國家電網促進風電等新能源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並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但與此同時,國內各風電企業的生存現狀卻並不樂觀,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作為國內風電行業的龍頭,華銳風電昨日公告稱,公司2012年1~9月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度不超過2.6億元。不止是行業龍頭境況不佳,其他風電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
此前,並網問題一直是各大風電企業的心頭之痛。現在,隨著風電並網日益受到重視,並網風電規模不斷提高,但各大風電企業生存狀況卻愈發嚴峻。
我國積極醞釀政策 扶持光伏產業轉向國內市場 2012-10-23 中國廣播網
《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小平指出,我國長期形成的光伏發電發展模式也制約著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我們一直以來都希望搞大型的太陽能電站,而大型電站要在太陽能富集的邊遠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當地的電價水準都很低,把這樣一種昂貴的電力通過電網輸送到東部也是沒有經濟性的。”
多方利好支援 國內光伏市場進入全面破冰期 2012-10-23
過去的一週,A股市場太陽能光伏板塊迎來久違的“小陽春”,多只概念股連續三個交易日隨大盤持續上漲,向日葵、中利科技等龍頭股還一度封住漲停板。
光伏板塊群起騷動的背後,是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光伏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利好——先是國家能源局通知,將此前擬定的光伏分佈式發電“十二五”目標規模再上調一半,到2015年末將達2000萬千瓦以上,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
根據即將出臺的《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分佈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鋻於政策明確分佈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此外,分佈式光伏未來主要在配電網側並網,有分析認為,隨著分佈式光伏電站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將帶動起特高壓、配網和智慧化領域的投資增長,包括國電南瑞、北京科銳、平高電氣等A股公司將隨之受益。
中國可望推2兆民幣振興案 2012-05-29日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報告指出,預計中國投資支出將介於1~2兆元人民幣,為2008年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制定振興經濟方案4兆元人民幣的一半。
以中國近期發改委9/5審批通過了25個全國城市鐵路建設項目來說,資金規模 達到8000億人民幣,9/6再批准13項地區公路工程項目、10個市政類專案與7個港口、航道項目……再加擴大內需,希望能補出口大減之GDP成長率至8%。
阿楨
中國黃金 擬併購非洲巴里克【經濟日報2012.08.22
受到黃金價格居高不下影響,黃金業者獲利豐厚,並累積併購實力,中國黃金集團擬以39億美元,洽購非洲巴里克黃金公司(African Barrick Gold)74%的股權。
一財網報導,巴里克黃金公司是全球最大黃金製造商,總部設在加拿大,該公司接受採訪時證實,正就出售持有的非洲巴里克黃金74%股權進行初步會談,但討論還在早期階段,雙方不確定能夠達成交易。
中國黃金集團是大陸黃金產業中唯一央企,旗下有2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金黃金和中金國際;中金國際也在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也是中國黃金集團海外資本運作平台。
中國黃金協會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大陸國內黃金產量約360噸,黃金消費量高達761.05噸,比前年增加189.54噸,年增33.2%,延續近5年高速增長態勢,2007年以來消費複合增長率已達24%。
受益於黃金和銅價格不斷攀升,近幾年大陸黃金業者獲利豐收。中國黃金集團公司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人民幣494.46億元(約新台幣2,3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44%,完成全年預算目標61.8%;利潤總額完成全年預算的53.26%。
中國和印度黃金需求下降2012- 08- 17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提供的數據﹐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降至990噸﹐同比下降7%﹐為2010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作為全球主要的黃金消費國﹐印度和中國二季度黃金需求佔全球黃金總需求的45%。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引發的擔憂﹐兩國都減少了黃金這種貴金屬的購買量。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分部8月交割的黃金期貨合約漲12.40美元﹐至每盎司1,616.10美元﹐漲幅為0.8%。黃金價格8月同比上漲3.2%﹐但較2011年8月22日的1,888.70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下跌了14.4%。
剔除央行和工業使用者的需求後﹐全球黃金需求下降了13%﹐至721.1噸。為了減少美元和歐元儲備、使儲備多樣化﹐全球央行仍然在大舉購買黃金﹐第二季度的購買量創下157.5噸的歷史新高。
盧比的持續疲軟導致印度消費者黃金需求的下降。儘管全球金價下跌﹐但盧比的疲弱導致以盧比計價的黃金價格保持在接近歷史高點的水平。
黃金需求數據中也不乏亮點。除印度和中國外﹐全球黃金零售投資需求上升了16%﹐達到195.2噸﹐其中大多數來自歐洲。
版主回應
探訪神秘的中國武警黃金部隊 2012-08-22
據悉,中國的武警黃金部隊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專職找黃金的部隊,極少對外開放。國家每年找到的金礦,至少有三分之一來自這支僅有1萬人的隊伍。在改革開放初期,“貧金”中國急需增加黃金儲備,一支軍事化的尋金部隊應運而生,迄今已探獲黃金1800多噸,幫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
……………
旺報2012-08-21社評----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黃金加持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台灣及大陸央行黃金儲備,分居世界第6及第13名。對大陸而言,區區1千多噸的黃金顯然極度偏低,不到3.6兆美元準備貨幣的1.5﹪。與西方國家相較,兩岸都過度偏低。
大陸外匯占款在人行資產中比例極高,貨幣價值靠以美元為大宗的外匯支撐著,歐元區總準備資產比大陸高53﹪,但外匯儲備卻只有大陸的27﹪。人民幣要成為國際性強勢貨幣,官方準備資產不能過度仰賴外匯,增加黃金儲備在戰略上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
在主要強勢貨幣中,日本的儲備結構與兩岸類似,日圓總準備資產約美元1兆5千多億,黃金準備僅值406億,不到2.7﹪。日本是一個開放型資本市場,貨幣準備資產靠著1.3兆美元外匯支撐,但是日本10.2兆美元的貨幣供給,是外匯準備的7.8倍,而大陸這個比率卻只有4.4倍。
但是日本受制於美國的政治壓力,不但無法降低對美元外匯準備的仰賴,反而還要承擔日圓升值的貿易壓力。根據全球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雖然日圓外匯交易金額已占全球市場的19﹪,但是以日圓支付交易之比例卻不到3﹪,遠低於歐元的39﹪、美元的35﹪,甚至於英鎊的8﹪!這個現象的產生,就是因為日圓對於美元過度依賴。人民幣不該重蹈日圓的覆轍,必須減持美元並增持黃金。
亞洲國家黃金準備偏低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金本位貨幣制度的重要性,在國際談判中未堅持金本位制度原則。歐洲國家熟知金本位制度的來龍去脈,德、法、英等國無不堅持一定比例的黃金儲備。台灣貿易立國的經濟發展路線與日本類似,還是靠著當年蔣總統從大陸祕運數百噸黃金來台,台灣黃金存量才能高居世界第13名。
大陸人行研究局長張建華也曾經指出,中國應該多購買黃金,但人行正式立場是,不願為購入黃金而推高國際金價。以大陸高達3.6兆美元準備貨幣的水準,要達到日本的黃金準備水位,就要買進約730噸左右。如果要達到英鎊的黃金準備飽和度4.8﹪,更需要買進2千多噸黃金,是過去10年大陸買進總量的5倍,也是全球央行過去10年總賣出量的7倍。
大陸需要做到的是,既要快速累積黃準備量,卻又不致過度推升金價。循傳統速度增持黃金,可能要花20年以上,對急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大陸來說,時間太長了。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國,但每年產量僅約360噸,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年成交量1千2百多噸。因此,大陸除了必須積極在國內開採,或在海外購買黃金礦源外,還可以在金融措施上著力,就是實施黃金存褶。
台灣黃金存摺始於1997年,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在中央信託局長任內的建樹,以「無實體黃金交易」辦理黃金存摺業務,2010年台灣銀行更推出美元計價黃金存摺。對於投資人而言,黃金存摺可以做靈活的黃金投資。對於央來說,美元計價存摺是減持美元準備的有效利器,可惜央行未積極開拓這個管道。
近年來中國銀行等大陸銀行也紛紛推出紙上黃金存摺業務,但不允許提領黃金現貨。大陸市場廣大,目前外國人或貿易商的美元部位受到管制,無法與黃金互通避險。如果採納台灣制度,開放以美元計價黃金存摺作為境外機構境內外匯帳戶(NRA)避險,絕對可以幫助人行增持黃金而減持美元。所有保管帳戶中的黃金,不但在未來可以透過準備提存的方式,擴充人行的黃金準備,也可以降低對美元的經常性需求。
另參本館:《黃金的魔力》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中國併購(三)
阿楨
神舟計畫成功操控反衛星武器 2012-06-17 中時 亓樂義
據澳洲頂尖太空情蒐專家波爾所悉,神舟四號電子系統,曾成功攔截過美國軍艦的電子信號,亦能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美國軍艦進行追蹤。
尤有甚者,據我方太空專家觀察,神舟七號二○○八年升空入軌後,大陸太空人翟志剛出艙時,其身旁伴隨一個幾公斤重的小衛星,由地面操控,圍繞神舟太空船走,顯示中國有相當能力從地面操控小衛星,「作為太空的反衛星武器。」
相關新聞
中、印、以發展反衛星技術 挑戰美國
突破西方壟斷 江蘇自產碳纖維 2012-06-30 旺報
江蘇航科突破西方技術壟斷,建立大陸首條T800碳纖維生產線。航科預計投入人民幣2.5億元,建成25噸T800碳纖維的生產線。T800的受壓強度達到5.49GPA(54.9億帕,帕是壓強單位),目前能工業化量產的最高強度級別碳纖維。
潛7020米 蛟龍號新突破 具軍事功能 2012-06-25 旺報
在蛟龍號之前,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已擁有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但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也不過5000米。
昨上午9點15分,蛟龍號在達最大深度時,通過水聲通話,潛航員對神九太空人問候,祝福3位太空人與天宮一號對接順利。
據多維新聞報導,蛟龍號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這款深海潛水器同時肩負多項涉及軍方的試驗任務。
西方媒體普遍認為蛟龍號具有強大軍事潛能,可用於核潛艇外殼改進,水下通訊升級和破壞他國對中國大陸的水下監聽系統。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蛟龍號另有所圖,這台潛水器可用於截獲或剪斷海底電纜,回收海床上的外國武器,或維修、救援海軍潛艇。
大陸專家也表示,雖然蛟龍號主要用於科研試驗,但在通信遙控、電子、機械等方面的技術突破都可用於軍事,尤其是用於深海潛艇的研製。
搶深海資源 卡位展實力 2012-06-25中國時報
中國發展「載人深潛」比「載人升空」晚了十年,但企圖心強,早在二○○一年中國以深海技術,取得國際海床管理局准予在位於夏威夷和北美大陸之間海域勘探礦產的權力。去年聯合國下屬機構又批准中國政府計畫勘探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海底金屬礦藏的方案。
實力決定利益。按國際海床環境管理局規定,要申請哪個地區的預先開採權,先要有載人潛水器深入海底取得樣品和圖像作為依據。「蛟龍」號昨又創下潛紀錄,使中國對深海資源爭奪指日可待。
版主回應
中菲黃岩島對峙 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zfnh2012/
《時代》:南海爭端 中已獲勝
黃岩島風雲如何釀成
護主權給糖不夠 中共鞭子並用
南海護權與菲對峙 中不再消極 行動代抗議
黃岩風雲急 南海艦隊出動
大陸航母密集出海(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臺灣官員稱菲越要求臺就南海問題勿與大陸聯手
登太平島侵犯越主權?臺外交部駁斥
越南反對台官員前往南沙太平島
黃岩島爭端 俄表態反對美國干預
日媒稱日欲借售菲巡邏艇打破武器出口限制
日本海上自衛隊3艘練習艦將訪問菲律賓
菲南海急進源于石油誘惑 中國應適度強硬宣主權
印度擬退勘南海 又怕沒面子
印度公司決定退出南海石油開發可能因中國壓力
世界最先進半潛平臺“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投産 2012-2-14
武船造世界頂級三用海工船海洋石油681(981配套船舶)交付 2012-3-20
南海深水油井 大陸今天開鑽 2012-05-09
英媒稱中國正用高科技鑽井平臺在南海尋石油
菲律賓總統改口稱願同中國在南海合作采油
中海油開放南海9個區塊與外企合作
中國宣布大規模南海油氣開發反擊越南偷盜
中海油招標油田 激勵類股
泰馬菲競相參加中國西沙石油招標!
日右翼政客石原"叫囂"購釣魚島 專家稱其另有圖謀
熱比婭捐10萬 助日購釣魚台島(另參本館:熱比婭妨台
中方稱日大陸架延伸申請獲聯合國批准系捏造
胡錦濤拒單獨會日首相 熱比婭訪日釣魚台爭議作梗
搶攻東海戰略點! 共軍福建水門機場曝光
日本海上保安廳爲右翼政治團體登陸釣魚島護航
日媒稱中國民間保釣船已開赴釣魚島1-2天或抵達
中日國民互相反感 衝到最高點
日研究:臺灣人哈日 但認為最該親近中國(另參本館:真有哈台族?
愛臺何必仇中
日媒:台艦駛入釣魚台海域遭日本保安驅逐
我遭日「驅逐」? 海巡署否認
宣示釣魚台主權 台日互相抗議
中俄黃海聯合軍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zhongejunyan2012/
美進逼亞太 致中俄軍事同盟
普丁、胡錦濤2012-06-05簽署中俄戰略合作 與上合組織相輔相成
上合2012联合反恐军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2012shfkjy/
陸外交部:上合組織不似北約(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 上海合作組織)
中方向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百億美元貸款
美戰略東移 出席香格里拉對話的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中國軍方就美軍對華抵近偵察向美方表達關切(回應:學敘利亞,過來就打下來,看他還過來不?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外媒稱中國高新6號反潛機性能超美P-3C(另參本館:運8電戰機 中國預警機)
俄挺中 逆火轟炸機 生產線賣給中國
美方第一島鍵 難防凶猛逆火
選美國或選大陸 亞洲國家兩難
亞太武力競賽美國沒有勝算
分析稱美國圍堵中國策略不會獲南亞諸國支持
日金援湄公河 與大陸拚影響力
湄公河慘案主犯 包機押回大陸
中日韓FTA談判 年內啟動
中美兩軍計劃年內舉行聯合演練
2012中泰海軍陸戰隊聯合兩棲作戰訓練落幕
最大規模環太平洋演習明日開幕42艘軍艦參加
俄參演尋求亞太影響力 非對付中國 中國曾觀摩美軍演習
抗中國 美日韓21日首次東海軍演
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因南韓民間團體激烈反彈 喊停
抗中 南海4國擬聯合巡邏
美越難有深遠合作
中方就越南蘇-27戰機巡查南沙島礁表示強烈不滿
俄媒稱中國殲10B對付越南印度蘇30效果更佳
中國就越通過《越南海洋法》提出嚴正交涉
印度成功發射烈火5洲際導彈 被命名中國殺手
西方為何對銀河3號與烈火5厚此薄彼?
印度總理訪緬 加強合作抗衡中
翁山蘇姬助力叫停建密松水壩(楨:典型的要電卻不要電廠之民粹!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緬甸因電力供應緊張發生示威活動
宗教流血衝突 緬甸若開邦戒嚴
騷亂讓西方擔心緬甸走回頭路
(另參本館: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中國衛星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PLA最急需的武器 《國家海上利益論》 中國海洋調查船 天安艦事件 中國與東協保釣再起? 中國與印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與韓朝)
阿楨
邁向太空站時代 神九安返中國 2012-06-30 中國時報
大陸執行首次載人航天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經過十三天太空飛行任務後,三位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昨天上午十時零三分安全降落在內蒙古的預定著陸場。中共解放軍總裝備部宣布神九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大陸官方「新華社」稱:中國邁向「空間站(太空站)時代!」
評論並稱,從十三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神舟,到獨具特色的發射模式,從穩定的交會對接技術,到高效益的空間實驗室,載人航天領域系列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顯示中國完全有能力自已開展智慧創造。
神舟九號發射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shzhfch2012/
大陸上天下海 歡慶黨慶 2012-06-17 中國時報
明(十八日)將是中國的好日子,除在天空中「神舟九號」早上約十一時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任務外,另一項刷新紀錄的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亦將於這天進行第二次七千公尺下潛試驗。時間上的巧合,被認為與慶祝中共「七一」黨慶有關。
「蛟龍號」為大陸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自一千公尺、三千公尺、五千公尺海試之後,於今年挑戰七千公尺深潛海試世界紀錄。(楨:蛟龍號可爲海軍潛艇繪高精度海圖,可勘查/鑽芯取樣金屬結核資源,可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檢測。)
備受矚目的「神舟九號」將於十八日早晨約十一時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專家表示,此次的「天神合一」後,將進行十多天的載人飛行。這締造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幾項新紀錄:太空人首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太空人首次進入天宮一號駐留;首次有女太空人參與飛行。
相關新聞
美空軍X-37B選中國神九升空時返航疑搶風頭
美軍返航著陸 執行絕密太空任務 被疑系衛星殺手
大陸研發似美-37B的神龍無人太空轟炸機
美稱神九和天宮對接成功軍事意義非凡
美媒:美應阻止中國占領月球
美專家稱中美太空競爭像龜兔賽跑中國有耐心
中國「上天下海」的企圖
中國上天入海 加深國際警惕(楨:德國《新德意志報》則為大陸遭受猜忌鳴不平,稱「對於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通過科技強國應該獲得尊重」。)
海天2突破 有助提升軍事技術(楨:其他國家的都含有軍事目的)
神九與蛟龍雙雙成功 印證中國科技力量 朝鮮日報
版主回應
大陸航太「三步走」 驚人第二步【聯合報2012.06.17
八年前,搭載太空人楊利偉的神舟五號完成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踏出大陸航太發展「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昨晚神舟九號發射升空,在去年神舟八號完成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的基礎上,朝載人手控對接目標前進。大陸用八年多時間走到第二步,要的就是躋身航太強國之列。
儘管美國與俄羅斯早就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但兩大航太強國早期在實施對接任務時,都曾發生故障,造成任務失敗,甚至有太空人因此受傷。就此看,大陸航太發展,反而有「後發先至」的潛力。
神九火箭設計師呂新廣:三套控制系統讓火箭更可靠 新浪網 2012-06-16
舉個例子,平台到神三和神七是加了一台罐組,現在加了兩個罐組,可以換這裡面任何兩個器件。實際上用航天設備的可靠性來說,每一個設備壞一個器件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我們提的指標是99.99%,甚至更高,就是說一萬次里可以壞一次,我們允許它壞兩個還可以正常工作,這個可靠性基本上就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我們鍵上計算機,主要是控制大腦,現在改成三套獨立的工作,獨立的算,最後三取二,任何一個壞了我都沒有問題。現在整個火箭任何一個地方一度故障都是沒有問題的。
失敗的機率極小,但是不能說爲零,要科學的看待這個問題。神州九號有逃逸系統,故障系統,在天上就判斷這個火箭是不是有問題了,如果出現問題用逃逸系統改進離開。
航天飛機對于美國來講下了很大的工作,包括冗余設備,他的成本也很高,很多技術都是用最先進的。畢竟他的系統更加複雜,越複雜的系統出問題的概率越大。我們火箭相對于它來講要簡單。簡單就是可靠,拿一個導線來講,我就一根線連過去,只要把這根線弄堅固了就沒問題,但是他通過很多電子元器件轉換,這個是保不齊的。
相關新聞
神九有3種電源 太陽電池帆板 鎘鎳蓄電池 應急電池 一天耗電43度
神舟一船多用 巧思省錢省力 2012-06-19 中國時報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昨對接成功,從技術上說,美國雙子星太空船早於一九六五年在低軌道完成對接,神舟並沒有新的創舉,它真正吸引西方的不是技術,而是大陸運用技術的巧思,能以節約的方式達到太空船「一船多用」的最大效應。相較之下,大陸的載人航天發展起步晚,但有後發優勢。
美國的做法不同,雙子星太空船每次對接,都要前後發射兩個飛行器進行對接,軌道並無預置目標,若要對接兩次,就必須發射四個飛行器(2N),依此類推。
大陸因有預置目標,每次對接採N+1方式進行,如天宮一號兩年內和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太空船對接,發射次數少,比美國省錢又省力,預置目標還能發揮很多作用,一舉數得。實在說,美國更在意後發國家的巧思,作戰亦復如此。
回應
大陸空間站的配置更是棒,一個載人飛船一個貨運飛船,2個實驗艙都可以獨立飛行逃生,安全性比國際太空站高明太多了,功能性也強又節省發射費用,美俄一昧求大,結果悲劇一再發生,中國人實事求是,智慧比美俄高多了
相關新聞
載人航天花費 不到390億人民幣
評估稱航天領域每投1元可獲7至12元回報
中國經濟、太空實力展現
神九發射將重點進行航天醫學實驗研究
太空養心丸 照三餐服中藥 避免太空病
神九太空人 把尿變飲用水
手控對接 人腦比電腦快3分鐘
太空穿針 劉旺嚴肅 劉洋輕鬆
新老、男女搭配 3太空人分工
太空站衛生間分男女 設2睡眠區
陸太空科技先進與否 專家分歧 2012-06-17 中央社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太空分析專家歐柏格(James Oberg)說:「天宮一號不僅只是對接目標,它是一個完整的支援生命模組,能充當居住空間,如果中國決定超越低軌道,邁向月球或外太空的話。天宮一號正是供長期外太空任務使用的那種模組。」
歐柏格說:「中國人正在做的,不只是在古老太空競賽成就上尾隨追趕,他們正迎頭趕上,在某些案例中甚至較部分其他太空強權超前一步。」
他又說中國大陸目前正展開多項太空能力大規模改善計畫,包括設計更大型長征五號火箭(楨:長征五號推力1100噸/載25噸火箭 2012-6獲驗收2014升空,推力3000噸/載重百噸也在論證中)以及在海南島興建新火箭發射設施在內,這只是能提升中國大陸技術能力的兩個案例而已。
但曾出版有關中國太空產業書籍的澳洲學者瓊斯(Morris Jones)指出,中國大陸在太空競賽方面起步較晚,仍遙遙落後,根據他的估計可能落後高達40年。
瓊斯說:「目前,中國的太空計畫大約相當於1960年代末期的美國太空計畫,雖然他們尚未能把太空人送往月球。」
瓊斯認為中國大陸的太空雄心與美國和俄羅斯沒有兩樣,均著眼於軍事、科技和宣傳目標。
阿楨
阿根廷將該國第一油企國有化 稱為開啟強國之路 北京新浪網 2012-04-21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20日電(記者馮俊揚宋洁云)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日前表示,阿政府將該國第一大石油企業YPF公司國有化的決心不會動搖,因為衹有國家控制了石油資源才能為阿根廷開啟強國之路。
克里斯蒂娜說,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政府都牢牢把握對石油產業的戰略性控制,因為這事關一個國家的存亡和發展。在拉美主要經濟體中,衹有阿根廷政府還沒有掌握石油資源這個經濟命脈。她強調指出,阿根廷控制了石油資源後,這個南美國家將開啟強國之路。
阿根廷政府日前宣布將向YPF公司第一大股東、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強行收購51%的股份,實現對這家阿根廷石油巨頭的控制。阿政府將YPF公司國有化的舉措引起了西方國家強烈不滿,歐盟準備對阿根廷采取集體行動,維護西班牙企業的合法權益。
阿根廷國有化“誤傷”中石化? 鉅亨網 2012-04-18
但“國有化”風波卻有可能讓第三方受害,比如中國。成為一家政府控股的石油企業后,YPF在阿根廷石油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將處於絕對優勢,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將被破壞,中海油早在2002年就曾與YPF在印尼合作過,目前還持有阿根廷第二大石油企業泛美能源20%的股份。阿根廷國有化YPF事件本身都再次提醒中國企業要及時注意在海外投資項目的風險。
無獨有偶,蒙古礦產資源局4月16日在烏蘭巴托宣布,暫停由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SouthGobi Sands LLC擁有的若干許可證的勘探及開采活動。這意味著,南戈壁旗下惟一一個已經運行的煤礦敖包特陶勒蓋(Ovoot Tolgoi)也受到負面影響,其許可證也遭到暫停。
不光是中石化和中鋁,中國企業近年來頻頻在海外經營的過程中遭遇各方面突發事件:既有相關國家審批環節的風險,也有地緣政治的風險,還有被收購的企業的違約風險。同時,部分企業也確實遭到了不小的損失。比如,因利比亞戰爭影響,有專家預言,中國近200億美元的資產可能在該國的利益洗牌中“打了水漂”。
“從種種事件來看,中國企業不僅要知道如何投資,還要學會及時應對相關的突發事件。”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需要企業努力,同時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助力。
另參本館:《衝突與合作》拉美向左轉 新社會主義典範? 中國併購
版主回應
中國併購金額全球第三 2011-3-26大公報
湯森路透昨日發布的中國併購市場一季度報告顯示,中國相關併購(包括境內和跨境)總金額達422億美元(約人民幣2783億)和769項交易數量,金額與交易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總併購金額佔亞太地區的三分之一,並排名全球第三。
其中,中國境內併購活動總計159億美元,佔中國總併購交易金額38%和併購交易數量的67%。外資併購中國企業的交易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併購案例為173項,較去年同期增長166%,創下第一季度入境併購最高紀錄。中國企業對外收購總金額達1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
就行業來看,在第一季的併購交易中,材料産業是併購總金額最高的産業,併購總金額達101億美元,較去年增長18%。其次為金融行業,併購總金額達76億美元,較去年下降20%。能源與電力與去年持平,併購總金額達68億美元。
而名列一季度中國前五大併購交易之首的是中石油國際投資公司斥資54.3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一個頁岩氣項目權益,其次是香港富商鄭裕彤旗下的周大福斥資194.5億港元認購中國平安2.72億H股。
排名第三位的是中國藍星集團以20億美元收購挪威綜合企業奧克拉集團旗下太陽能公司埃肯公司。而中國煙台萬華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匈牙利BorsodChem96%股權,排名第四位。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總成功率達40% 2012-04-19工人日報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4月17日透露,迄今爲止,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總成功率大概是40%,高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
近年,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發展迅速,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十一五”期間跨國並購的投資額累計將近94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35%。按國際上通行的跨國並購的成功率的計算口徑計算,從鎖定並購目標到談判、競購、交割、整合,再到運營獲利爲止,目前全球跨國並購成功率大概是25%。也就是說,從鎖定目標到交易成功,大概能夠成一半;從交割到整合順利,並且運營獲利,這大概也是一半。
沈丹陽分析說,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成功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國企業整體比較謹慎,鎖定的目標比較少,不輕易發起收購,第一階段的成功率可以達到鎖定目標項目的70%左右;二是多數並購發生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並購的成本比較低,交割後的整合總體也比較順利。當然還有一部分並購項目還在整合期內,還不能確定成敗。
“我們認爲,中國企業開展跨國並購目的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自身全球經營戰略的決策結果,企業業務重心放在境內還是境外,與是否實施跨國並購並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取決于自身發展的方向、市場情況、經營成本等因素,取決于如何能夠實現盈利。”沈丹陽表示,我們認爲這樣的行爲是企業的商業行爲,政府應該做的就是繼續加強政策促進和服務保障,指導企業有序開展境外投資並購,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阿楨
陸買遍全球 西方讚又怕【聯合報記者陳思豪2011.12.24
中國三峽集團以卅五億美元,收購葡萄牙電力公司超過兩成的股票,同時間,兗州煤業集團也以七億澳元收購Glouces-ter公司,取得全球最大煤礦出口國的出口權。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大陸正不斷透過海外收購的方式,企圖增加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
細數大陸這幾年的收購史,從TCL收購阿爾卡特、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到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騰中重工收購悍馬、中國石化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創下大陸海外收購最大案)、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大陸「買遍全球」的舉動,引起全球注目,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奇蹟的讚嘆之餘,也擔心經濟實力強大後的中國,未來將進一步掌控全球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卻是大陸企業的本質問題,很多企業屬於國營,多半抱持著「搞大做專」的想法,卻忽略了固強保精的思路,從TCL、聯想、中國平安的虧損案例來看,過多的併購動作,或許不是一個太明智的舉動。
統計數據指出,先進國家併購後的成功率,只有兩成左右,對許多剛起步的中國大陸企業來說,很可能存在更高的風險。舉例來說,就像一個財大氣粗的富豪,因財力雄厚,而到處收購藝術品、亂投資股票,其中的風險是難以估算的。
中國人過去普遍存在好大喜功、愛面子等陋習,不少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但企業本身的體質尚未完善,縱使財務報表亮眼,但不能反應整體實力。
在世界經濟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大陸是穩住全球經濟形勢的重要關鍵,但一窩蜂的盲目,很可能會讓自己也陷入危機當中。
版主回應
非洲人首選夥伴 中國開發方案官方掛保證 2012/08/29
(丹尼爾.尤金新書《能源大探索:石油即將枯竭?》(時報出版)除了接續《石油世紀》的脈絡,分析石油供需對於世界經濟、政治乃至軍事戰略的影響,更深入探討眾所關心的「石油是否面臨枯竭?」的焦點話題。
走出去方針與用兩條腿走路
中國在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工業中的地位日漸重要,這種新角色有一個名字,叫做「走出去方針」,中國大約是在二○○○年前後,宣布這項政策,但是政策的基礎可以回溯到鄧小平最初的改革開放。
走出去的最初幾步步幅很小,從加拿大開始,然後前進泰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印尼。一九九○年代中期,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取得秘魯一座實際上已經廢棄的油田,利用在中國更老舊、複雜油田發展出來的密集生產技術,把這座油田的日產量從六百桶,提高到七千桶。但是這些計畫的規模都很小,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建立推動重大國際業務的信心需要花時間和經驗。
今天「走出去」方針的影響在世界各地處處可見,中國的石油公司像其他部門的中國企業一樣,在整個非洲和拉丁美洲相當活躍,也在比較靠近的鄰邦哈薩克,取得大量石油資產,而且經過一再嘗試後,也在俄羅斯建立若干據點,此外,還在土庫曼開發天然氣。中國在國際石油工業中是後起之秀,卻挾著油田技術、意願和付出高價的財力,打進國際石油版圖。中國人更是非洲人偏愛的首選夥伴,因為中國企業帶來非常重大的「附加價值」,也就是帶來政府資助的開發方案,協助地主國興建鐵公路和海港,這是傳統西方石油業者做不到的地方,卻也引發爭議,批評者指控中國殖民非洲,利用中國勞動力,而不是利用當地勞工。中國人回答說,自己大費周章,為非洲商品出口創造市場,而且出口收益勝過外援,更能刺激永續的經濟成長(有些方案已經失敗。)中國的銀行配合石油公司,也對很多國家貸款數十億美元,這些貸款將來要以石油或天然氣的形式,分成很多年償還(其中一筆交易費了十五年時間才定案。)
能源安全策略也走了一條明顯的路線,就是興建輸送管線、分散風險,降低對海運的依賴,強化和供應國之間的關係。中國在創紀錄的時間內,興建了一整套新管線,把石油與天然氣從土庫曼與哈薩克運到中國。俄羅斯耗資二百二十億美元,興建東部西伯利亞─太平洋管線,除了對太平洋地區(主要是日本和韓國)供應石油之外,也在中國撥給俄羅斯二百五十億美元貸款的保證下,要把俄羅斯石油輸運到中國。二○一○年九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參加啟用典禮,共同按鈕,開啟中俄邊界之間的石油運輸。
火上加油
但是和「走出去」策略有關的最大爭議不是在非洲爆發,而是在美國爆發。二○○五年,雪夫龍和中海油為了併購美國大型獨立石油業者加州聯合石油(尤尼科)公司,陷入混戰,尤尼科在泰國和印尼生產大量石油與天然氣,在墨西哥灣也生產若干油氣。雪夫龍和中海油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雙方為了財務條件、中國金融機構擔任的角色、以及提出不同併購建議的時機上,掀起激烈爭執。北京若干人士不但不熟悉全球併購之爭,也覺得不安,中海油提出的併購價格高於耗時數十年興建的三峽大壩工程成本。經過幾個月的奮鬥後,雪夫龍最後以一百七十三億美元的價格,贏得最後勝利。
但是華盛頓在這場併購戰的過程中,卻掀起大的不成比例的嚴重政治風暴。畢竟加州聯合石油只占美國石油總產量的一%,大部分都是和其他公司合資,在墨西哥灣中生產的石油,這部分產出的唯一市場是美國。但是就像美國一位參與其事的人說的一樣,爭議延燒到華盛頓時,在已經因為貿易、匯率和就業等重大火辣議題而超載的國會山莊上,變成嚴重反中情緒風暴的焦點。激烈的言詞顯示,美國至少有某些部門十分懷疑中國的動機和方法。不管併購之爭的細節如何,中國在這場政治之戰結束時學到的教訓是:美國對開放外國投資的友善程度,不像美國向其他國家說教的那麼友善,中國企業應該加倍投資努力,但是要到別的地方投資。
隨後的幾年裡,這種變化變的明顯多了。中國國家主席大張旗鼓,到中東和非洲很多石油與商品出口國,進行國事訪問,第一個訪問的國家就是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召開非洲國家總統高峰會、討論經濟合作事宜時,有四十八國的總統不遠千里而來。迦納總統說:「中國應該購買非洲產品,非洲應該購買中國產品,我說的是雙贏策略。」
世界繼續前進,二○一○年,也就是雪夫龍和中海油激烈爭奪加州聯合石油之爭結束五年後,宣布決定連手探勘石油,探勘地點不是墨西哥灣,而是在中國沿海水域。雪夫龍一位高級主管說:「我們歡迎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合作的這個機會。」
阿楨
中俄重啓天然氣價格談判 俄方主動降價100美元
中國經濟網北京2011年8月4日訊 (張美奇)今天出版的俄羅斯《消息報》報道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副總裁亞曆山大-梅德韋傑夫(Alexander Medvedev)率領的一個代表團已經于本周一抵達北京開始就天然氣出口與中方展開新一輪價格談判。這已經是中俄雙方圍繞天然氣出口問題展開的第八輪談判。
報道中說,在這次談判中俄羅斯方面已經不再堅持向中國出口天然氣價格與向歐洲出口價格看齊。報道中援引俄氣公司一位消息人士的話說,俄氣這次向中國開出的要價已經降低至每立方千米250美元,與此前每立方千米350-380美元的報價低了100美元。這一價格基本上已經接近中國從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的價格。不過,上述報價並不包含天然氣從西伯利亞産地到中國的運輸費用。
《21世紀經濟報道》周四援引一位了解內情的中方能源問題專家的話報道說,這一新的報價仍不能爲中國方面所接受,因爲這個報價只是井口報價,如果加上運輸費俄羅斯天然氣到中國的落地價格仍將遠遠超過中國所能接受的水平。
根據2009年10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達成的框架協議,俄羅斯計劃通過東西兩條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700億立方米天然氣,協議有效期長達30年。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梅德維傑夫來華之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采訪時曾表示,盡快就天然氣出口達成協議將符合中俄雙方的利益。不過他也承認,中俄雙方在價格問題上仍有分歧。
俄羅斯《新聞報》上個月報道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簡稱俄氣)希望中國提前支付400億美元預付款以此換得俄羅斯在未來30年內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保證。知情人士說,中俄雙方目前就天然氣問題的談判真正症結其實並不是價格分歧,而是俄羅斯方面希望中國支付400億美元預付款。
阿楨
中石油揮軍伊朗 砸2,400億挖油田【經濟日報2011.09.05
中石油近年積極在海外投資油田,集中於中東及中亞一帶,因其有不少歷史悠久的油田。據陸媒報導,中石油近期又有赴海外投資的動作,將斥資84億美元(新台幣2,434億元),開挖伊朗油田。
據陸媒報導,中石油集團將投資 84億美元開發伊朗阿扎代干油田。該文章引用外媒說法,伊朗石油工程開發公司總經理納吉·薩杜尼對外表示,中石油今年將啟動開發阿扎代干油田的第一階段作業,有望鑽取185口新井。
據指出,阿扎代干油田擁有石油儲量332億桶,其中約53億桶為可採儲量;完全建成後,該油田的原油日產能將達到60萬桶。
據報導指出,阿扎代干油田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120億美元,其中中石油將投資80%,伊朗與日本公司Inpex將投資20%。
據中石油先前提供的統計數據,海外投資油田的原油產量可以達到1億噸。中石油平均每年新增1,300萬噸原油和100億立方米天然氣開採量。
細數中石油海外投資歷程,是從1993年開始,中石油成功中標泰國邦亞區塊項目,首次獲得海外油田開採權益,開啟了大陸石油公司進軍海外市場的序幕。
在近十餘年當中,除中石油外,大陸其他兩大石油公司,中石化與中海油積極赴海外投資油田。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一份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大陸三大石油公司投資海外的油田、工程項目總計144個,投資金額累計更是高達近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0億元。
版主回應
西氣東輸管道突破1萬公里
中石油2011年 8月3日消息,隨著西二線主干線全部投運,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負責運營的管道總長度首次超過1萬公里,由8959公里增至10073公里。
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直屬於中國石油(601857),負責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管理和天然氣市場開發與銷售等,目前運營管理兩條主干線西氣東輸一線和西氣東輸二線東段,以及4條支干線、5條聯絡線、13條支線和長寧線、蘭銀線。管道途經17個省、市和自治區,是中國天然氣基干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氣覆蓋華東、華中、華南、中南和西北東部地區,并向華北地區轉供天然氣,構建起國內四大氣區和國外氣源聯網供氣的格局。
目前,西氣東輸銷售及分輸用戶已發展到157家,累計管輸商品氣量達1004億立方米,首次超過千億立方米。西二線東段棗陽至十堰、樟樹至湘潭、南昌至上海以及廣州至深圳支干線預計今年建成投產。
另據中石油消息,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承建的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緬甸段8月1日打火開焊。中緬油氣管道是我國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其建成將有效緩解馬六甲海峽能源運輸瓶頸,降低我國對海上原油運輸的依賴度,同時有效緩解我國西南地區能源緊張局面,對國防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海洋石油﹕海南液化天然氣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簡稱﹕中國海洋石油)2011年 8月 2日在其網站上稱﹐公司旗下的海南液化天然氣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
中國海洋石油表示﹐該項目預計將於2014年8月投產﹐年產量為200萬噸﹔預計到2016年時﹐年產量可達300萬噸。
中國海洋石油表示﹐該項目總投資為人民幣65億元(合10.1億美元)﹐項目的接收站工程包含兩座存儲能力均為16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儲罐﹔項目建成後﹐有助於滿足海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西部地區的天然氣需求。
中國海洋石油已擁有三座在運行的天然氣接收站﹐分別位於省深圳市、福建省和上海市﹐還於去年在廣東省啟動了另外兩座接收站的建設。
據行業諮詢機構Wood Mackenzie稱﹐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將增至每年4,600萬噸﹐因政府承諾將大幅提高更為清潔的天然氣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2010年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940萬噸。
巴媒:巴基斯坦邀請中國建設伊—巴天然氣管道巴境內段
據巴基斯坦《國民報》2011年8月3日報道,巴基斯坦有意將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氣管道項目巴境內段工程及設備採購合同授予中國公司。據悉,巴水電部長賽義德-納維德-卡馬爾日前在北京參加巴—中聯合能源工作小組首次會議時邀請中方參與該項目建設。除工程和設備採購以外,巴還希望中方對該項目提供融資。
報道稱,巴水電部長卡馬爾在上述會議上稱,巴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對巴政府提出了嚴峻挑戰。巴在解決自身能源危機的同時,也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巨大機會。
日將試驗從海底“可燃冰”提取天然氣(楨:難如登月採礦?)
【法新社東京2011年7月25日電】一篇報道今天說,日本將從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也稱“可燃冰”)中提取天然氣,這將是世界首次在近海開展這種試驗。
《日經金融新聞》日報稱,此次試驗為期幾周,計劃在截至2013年3月的財政年度進行,地點位于東京西南靜岡縣與和歌山縣之間的一片海域。
報道稱,經濟產業省準備為這個項目申請超過1 0 0億日元(約合8.2億元人民幣———本報注)經費。
青海祁連山 發現「可燃冰」【聯合報2011.08.27
面對石化能源逐漸枯竭,各國均在積極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青海祁連山盆地近年發現一種新型乾淨能源「可燃冰」,初估蘊藏量至少有三百五十億噸油當量。大陸今年將投入人民幣六千萬元(新台幣二點七億元)研究經費,預計十年後可開始生產。
阿楨
陸企海外併購 全球第二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2011.01.25
相較歐美國家投資規模在金融海嘯後明顯萎縮,滿手現金的大陸企業卻逆勢成長,逐漸變成海外市場的收購主力。根據中國社科院統計,在國有企業帶頭下,2010年上半年,陸企併購額僅次於美國,躍居全球第二。
專家預估,若以年成長30%的速度保守推算,到2015年,中國每年對外投資額將高達3, 507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的對外投資大國。
中國青年報報導,這份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公布的「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近兩年,陸企擴張海外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以發展能源產業為主的企業。
事實上,包含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近年已開始由過去資產被收購角色,轉變成海外市場的主要收購方。
根據摩根大通日前公布的一項統計顯示,在2010年上半年,中國作為收購方的海外併購交易額僅次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其中,如浙江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收購瑞典富豪(VOLVO)即是去年最具指標性的收購案。
如果從2003年開始算起,當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只有28億美元,不到十年內,此規模已達到400多億美元,每年平均成長速度高達70%,相當的驚人。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金傑預估,在陸企加快併購海外市場下,未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兩者間的規模,將逐漸達到一比一或相對平衡的階段。
不過,由於陸企國際化的程度目前仍遠低於西方跨國公司,在整體經營規模和企業績效上存有差異,也缺乏對外投資及跨國經營的經驗,張金傑認為,陸企在短時間內形成角色轉換,更須注意投資風險,避免重演2009年中鋁併購澳洲力拓的失敗覆轍。
版主回應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存四大瓶頸 2009-06-27北京商報
中國“走出去”戰略呼聲一片之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官員,成思危和樊綱等知名學者卻濟濟一堂給當前企業海外併購潑了一盆冷水:外匯不放開、貸款銀行缺乏、政策促進不升級、文化排斥不融通,中國企業還沒有那麼幸運能大規模“走出去”。從昨日出席“海外併購戰略研討會”官員和經濟學家的規格與規模可以看出,政界學界對當前“走出去”瓶頸的關注可見一斑。警示之餘,眾人紛紛建言獻策。
瓶頸一:外匯不放開
●可設立稀缺外匯資產外債市場
資金障礙是制約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問題。業界的共識是,只有完全放開資本管制,海外併購的星星之火方能形成燎原之勢。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說,當前解決企業“走出去”的一系列困難,首先需要金融體制加速改革。他認為,中國之所以遲遲未能下決心放開外匯管制,是出於兩個擔憂。其一是擔心一旦放開外匯自由買賣,將帶來境外資本炒匯風險;其二是擔心引發中國民間財富流失海外。
儘管兩個擔憂很難短期內打消,但國家發改委官員則繞過此症結提出,中間性、漸進性的改革“這個可以有”。
國家發改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孔涇源表示,可以把稀缺的外匯資產設立外債市場,中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在內都在國內的海外基地購買品牌、購買資源能源。通過這種方式找回貨幣政策的資本權。
瓶頸二:貸款銀行缺乏
●可增加海外併購貸款銀行
中國高額外匯儲備與海外投資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動。2008年末,中國資產結構中對外直接投資僅占6%,而儲備資產高達67%。日本2007年此數字分別是10%和18%。
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司長孔令龍表示,融資渠道方式相對單一是中國海外併購的一個突出問題。目前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機構僅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兩家銀行資本金不足嚴重制約企業“走出去”步伐。
企業海外併購所需資金一般要幾十億美元,多則上百億美元。目前中國商業銀行基本上沒有參與海外併購和海外融資。
數字顯示,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支持比例中,商業銀行不到5%。
瓶頸三:政策促進不升級
●政府可參與併購可行性研究
商務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將企業海外投資審批核准權利下放到地方。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建議,當前應出台一部促進“走出去”的國家性法律,將促進境外投資提高到立法高度。他指出,此舉“非常必要”。
成思危表示,政府應參與到併購初期的可行性研究環節,可行性研究是海外併購最難的環節。
企業對海外資信掌握不夠、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全面,導致併購後發現“上當”的情況很多。他指出,應建立境外投資促進中心,支持企業做初期工作的調研基金由企業和政府共同分擔。若併購成功可歸還政府出資部分,失敗則國家也承擔部分損失。以此分攤風險。
他還表示,境外投資應逐步由審批制轉向核准制,最終轉向以咨詢服務為主的登記制或備案制。
瓶頸四:文化排斥不融通
●併購後可採取本土化管理
隨著企業海外併購增長加快,中國經濟威脅、資源掠奪等國際輿論的非經濟因素正影響著海外併購的成敗。
併購後文化的融合也至關重要。此前上海汽車收購韓國雙龍即因當地工會問題將企業搞垮。海爾收購美國美泰克時,管理層遇到的最大問題也是非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文化政治因素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難關。北京第一機床廠2005年併購德國百年品牌科堡集團時曾遇同樣問題。其併購完成後,德國媒體刊登大版面負面報道,並引用科堡老員工的話說:“對於北一這個母親來說,科堡這個孩子太大了。”北一最終決定不辭退科堡老員工,避免公司內部躁動,並用反映北京城市現代化程度的宣傳片打消媒體質疑,贏得德國媒體隨後的正面報道。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表示,中國部分企業已經在併購後實現了非常高水平的管理本土化。他在韓國、日本考察中國企業併購後的公司時發現,一些企業已實現完全的本土化管理。 作者:王曉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0/6/5/10100650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06506
阿楨
俄羅斯供油中國 期限20年【中央社2011.01.02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油源需求若渴。中俄石油管道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未來20年,俄羅斯將通過這條管道每年向中國大陸供應1500萬噸原油,進一步鞏固中國能源保障體系。
綜合京華時報、新京報報導,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國邊境,止於大慶油田終點站,管道全長近100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最大年輸油量3000萬噸。
中俄原油管道幾經波折,歷時14年。在鋪設原油管道之前,中國由俄羅斯進口石油主要靠鐵路運輸。輸油管道開通後,不僅輸送量大幅提高,運輸成本也將大大降低。
據瞭解,中國原油將近95%須經過海上進口,為穩定油源供應,中國大陸近年來全力部署的陸上油氣管道,在東北有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天然氣管道,在西北有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在西南有中緬原油、天然氣管道等。
中俄石油管道也被譽為改善中俄關係的「潤滑劑」。中俄石油管道的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陸上油氣管道佈局取得了新的進展,對扭轉中國原油進口管道單一的不利局勢具有積極作用。
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羅斯「用石油換貸款」的產物,2008年深陷金融危機的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俄羅斯承諾向中方出口3億噸石油,並以此換取中國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的150億和100億美元貸款。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據統計,2009年中國原油消費達3.88億噸,其中自產1.89億噸,進口1.99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中國海關方面提供的數據,依照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測算,1500萬噸原油將為中俄兩國增加約80億美元貿易額。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盧賈寧指出,中俄石油管道的運行標誌著俄羅斯的能源輸出戰略正在從傳統的西方轉向東方,對於俄中兩國加強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他表示,從蘇聯時期開始,俄羅斯在油氣出口上就形成了以歐洲為主的傳統。但與中國和亞太地區相比,歐洲市場相對狹小。在對未來燃料能源行業和其他領域投資的可能性方面,歐洲也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盧賈寧認為,隨著中俄原油管道開通,中國將成為俄羅斯向亞洲出口能源的通道。因為中國不僅是消費方,還是轉口商。對俄羅斯來說,中國是運輸方、消費方,也是貸款提供方。中國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提供了總額20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
版主回應
中石化 去年淨利可望逾千億2011-01-25 旺報
理財周報》報導,從相關管道獲知,中國石化(600028-SH;00386-HK)2010年淨利或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下同),以2009年640億元淨利計算,其增長率在60%左右。
對一個成熟的企業來講,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增長是常態。很難想象像中國石化這樣的超級大企業獲利2年能翻一番。這樣的高速增長對許多中小板甚至創業板公司都難以企及。但石油「老大哥」中國石化做到了。
油價今年料闖120美元關口
紐約原油期貨結算價上周五(31日)衝破每桶91美元,在201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以26個月的高位收市,全年計上升15%。以高姿態步入2011年,市場預期今年可突破100美元,向120美元高位推進。
新興市場需求大增
惟上周五市場成交量接近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結算時成交合約數不足26萬張。紐約商交所二月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漲1.54美元,至每桶91.38美元,上周五一度觸及兩年盤中高點每桶92.06美元。而去年油價最高是於6月4日造出的,報94.67美元。
對於2011年的石油價格走勢,中原資產管理首席分析師李岡峰認為,受到美元走勢及國際供求關係的影響,明年油價有機會高見每桶125元。
他指,從2005年至2008年,油價的趨勢是不斷向上的,但原油的日產量按年升0.4%,供應的增速緩慢,反映了原油的供應增長空間不大。他又稱,現時亞洲及新興市場經濟起飛,對石油的需求必定會上漲,進一步推高油價,加上若美元持續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亦會被推高。
高盛分析員David Greely亦預測,2011年全球油價達到每桶100美元的均價,而2012年價格將上升到每桶110美元。
摩根大通則預計,油價在2011年將繼續走高,並在明年上半年突破每桶100美元,2012年將一舉突破每桶120美元。
今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速將下降 2011-01-25 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近日在京發布《2010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稱,2011年中國國內石油需求增速將有所下降,預計全年石油需求量為4.83億噸,增長6.2%。原油需求增速也將有所下降,預計全年原油需求量4.71億噸,增長7.2%。
報告顯示,在全球經濟曲折復蘇的背景下,世界石油需求迅速反彈,重新進入上升通道。2010年中國石油需求強勁反彈,出現新世紀以來第二個增速超過兩位數的年份,估計全年石油表觀消費量4.55億噸。
對于2011年,報告認為,世界石油需求將繼續增長,增長量在120萬桶/日左右,而非歐佩克供應僅能增長40萬桶/日左右。世界石油供需仍將處于平衡狀況,世界經濟恢復、美元貶值和歐佩克限產將推動油價整體水平上升。報告預計,國際油價波動范圍為70—100美元/桶,均價85—90美元/桶,高于2010年水平。
中國冷VS美國熱 國際油價"爽約"100美元大關 2011-01-25中國經濟
近日,國際油價未能如世界大型投資銀行預期那樣漲至每桶100美元,在對經濟的擔憂中,1月20日國際油價急速回跌,紐約輕質原油近月期貨在倫敦交易時段跌破每桶90美元,美國官方石油庫存數據公佈後,國際油價加速下跌。不僅如此,卓創資訊研究員還認為,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緊縮政策預期也對原油價格波動產生較大影響。
……………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gysj/201101/25/t20110125_22168051.shtml
阿楨
中國中石化開發巴西深海石油【中央社2010.10.02
西班牙能源巨頭Repsol當地時間1日宣佈將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石化)聯手開發巴西深海石油。
BBC中文網報導說,據信,中石化以7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Repsol巴西子公司40%的股份。
該合作將使Repsol巴西子公司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私營能源集團之一,價值接近180億美元。
此舉也是中國進一步向外謀取石油資源的又一實例。
Repsol巴西子公司擁有巴西深海巨大的石油儲備開採權。中石化的投資將使它得到額外資金開採當地的石油。
該協議最後還必須經過有關當局的批准才能生效。
中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目前在全球20個國家參與了50個石油開發項目。
此外,中國和巴西有著廣泛的經貿關係與合作。巴西是中國主要的鐵礦石以及農產品的供應國。
由於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使得深海石油的開發頗具爭議。
BBC分析,中國與巴西即將開採的深海石油所需的技術難度可能更高,海床的地質情況也更複雜,需要鑽透大量的深海鹽層才能找到原油。
過去幾年中,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已向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礦業和石油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
在拉丁美洲地區,石油儲量豐富的巴西、多種礦藏豐富的秘魯和阿根廷都是中國直接對外投資的重點。
版主回應
中石化挺進深海 10.6億新購海洋物探船
2010年08月06日世紀經濟報道從中石化內部獲悉:中石化已決定斥資10.6億元,裝備一艘海洋多纜物探船,以加快其在海洋油氣開發上的力度。
“如果直接購買,那麼這艘船年內有望到位;如果造新船,時間可能要長一些。”當天一位具體負責此事的中石化管理人士透露。
上游資源匱乏、勘探開發能力薄弱一直是中石化發展的短板之一,且由於國內陸上成熟區塊多被中石油佔據,因此中石化高層希望通過加大海洋油氣開發投入,在深海勘探上發力。
發力深海
海洋多纜物探船是海洋油氣勘探的重要裝備,此次獲得新裝備的是上海海洋石油物探公司,它是目前中石化旗下唯一一支擁有深海油氣勘探能力的隊伍,目前擁有發現號、發現二號等5條物探、工程地質調查船。
目前國內擁有同類型物探船的僅有中海油服[14.42 -0.14%](601808.SH)一家,該公司于2006年和2008年兩次購入探船,為中海油近年來海洋油氣開發奠定了數據基礎。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裝備新船的方案論證,但總部要求我們儘早實現新裝備投產,以滿足集團海洋油氣開發的需要。集團對海洋油氣開發的期望很高,而且決心也很大。”上述中石化人士稱。
除將裝備一艘大型海洋多纜物探船外,中石化還在與挪威石油公司——全球知名的深海油氣開發公司謀求合作,以便在未來的深海作業中得到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援。
“而未來勘探的重點無疑集中在南海等油氣勘探。”一位知情者稱。
據他介紹,鋻於200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0%,今年春節前,國家發改委召集在京的各方專家對南海油氣開發前景進行評估論證。會上中石油、中石化提交了其在南海某海域的油氣勘探資料,得到與會專家的較高評價。隨後國家相關部委同意兩家公司可在南海進行油氣開發。
由此,中石化決心加大投資力度,正式向海洋邁進。
據原中石化集團總經理助理周佰修介紹,事實上中石化已具備一定的深海油氣開發能力,目前其全球作業項目中已有6個項目是水深在500米—1000米的深水作業項目;在尼日利亞等地的多個項目中,中石化還擔當負責油氣開發的作業者角色。
此前礙于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我國領海勘探開發卻多被限制在水深5米的範圍內,更深的地方由中海油完全壟斷。
三家齊上
事實上,除深耕海洋油氣的中海油外,中石油也和中石化一樣有著類似開發海洋油氣的規劃。三者積極進軍海洋的背後是我國豐富的海洋油氣儲量。
據中海油高級副總裁高志凱稱,我國海洋石油儲量達240億噸,是2008年全國產量的126倍;天然氣儲量是14萬億立方米,是2008年產量的184倍。
然而海洋油氣屬於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行業,相關設備生產及技術工藝都掌握在跨國石油公司手中,因此此前我國石油企業主要在近海水深不超過300米範圍內勘探作業。
“目前中石化所有深海作業的勘探開發技術、裝備都依靠進口,打一口井的成本就達7000萬—1億美元。” 周佰修說。
更重要的是,雖然我國海洋油氣開發前景很好,但由於石油企業對那片“藍色國土”知之甚少,因此它們更急需對深海的勘探數據。
大地構造專家、中科院院士李廷棟就指出,上世紀80年代,日本、美國就已完成了對本國周邊海域中比例尺(1:25萬左右)調查,從而對其周邊海域的油氣資源狀況有了較詳盡的了解,而我國目前僅完成了幾幅1:100萬的,這導致我國石油企業對周邊海域的資源儲量了解還很膚淺。
為了加大海洋油氣開發力度,今年內中海油旗下“海洋石油981”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201” 深水鋪管起重船等一批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將陸續下水投產;隨著海洋多纜物探船的正式到位,中石化的海洋勘探開發將開始加速;而中石油也已在南海申請了多個海洋區塊的開發。
今年5月,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表示,該公司未來10年到20年內在南海的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僅在深水鑽探設備上的第一期投入就達到150億元。
“相比墨西哥灣、西非等地,目前亞太深海油氣開發還處在追趕階段。雖然深海勘探開採設備租金很貴,每天50萬美元以上,但(石油開採企業)仍會有很好的利潤空間。這使得今年很多國際石油公司都積極參與亞太區的深海油氣開發。”深海能源服務商AGR公司亞太區市場開發部經理Weekam認為。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00806/2483412.shtml
阿楨
金價狂飆各國央行惜售創11年低點 2010-09-30 NOWnews
國際金價近期續創歷史新高,各國央行也惜售,黃金銷售創11年來低點,由於美元走貶、市場對美國政府債信疑慮增加,促使各國央行逐步提高黃金準備,預估在避險保值與旺季需求下,市場推估金價第4季站穩1300美元機會非常大,明年底前有機會上看1450美元。
金價衝高至1317美元後回軟 2010-10-01 中央社
紐約金價30日一度衝高至每盎司1317.50美元新天價,隨後由紀錄高點滑落,主因美元止跌後,黃金作為美元資產的替代投資工具需求頓減。
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盤中一度升值0.4%,經濟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意外攀升,初申失業救濟金人數則減少。稍早美元一度觸及8個月來低點,金價則飆上1317.50美元新天價,是9月來第10度創新高記錄。
芝加哥LaSalle Futures Group金屬交易商齊曼(Matthew Zeman)指出:「美元走勢攸關金價表現。美元走勢逆轉,金價衝高後回軟。」
齊曼指出:「目前金價已超買,但金市依然多頭氣盛,持續吸引低接買盤進駐。」
金價今年來累漲19%,正朝向第十年的多頭邁進。
部份分析師指出,金價狂飆,部份投資人已轉向其他價位較便宜的投資替代品。
金價飆!新「假」黃金橫行 銀樓慘賠 2010-09-29 TVBS
金價飆新高,今天銀樓牌告價,來到一錢5110元新台幣,而國際金價也站上1311美元一盎司,再創史上新高!接近年底,又是黃金買賣的旺季,現有有歹徒疑似以集團式的手法,打造「新的假黃金」,它的外觀非常逼近純金,已經有銀樓受害,損失金額都在6到10萬元,台南也有銀樓老闆反映差點受騙,更恐怖的是,這些業者都是10多年以上、很有經驗的老銀樓,現在公會打算搜證,報警逮人。
版主回應
中石油廖永遠:促進我國能源進口多元化 2010-09-28 黑龍江日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於石油天然氣等高效能源的需求日漸上升。2008年,我國進口原油1.79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50%。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成為近年來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經過多年努力,東北、西北、西南陸上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已初步成型。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氣管道的基礎上,2008年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開工建設,進一步鞏固了我國油氣進口的西北陸上通道。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邊境,穿越烏茲別克中部和哈薩克南部地區,在新疆霍爾果斯入境,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連。目前已落實每年300億立方米土庫曼天然氣資源。在西南,中國石油正在抓緊落實中緬油氣管道。在海上,隨著液化天然氣項目紛紛上馬,傳統的海上石油進口通道增加了液化天然氣進口這一新內容。
中俄原油管道幾經週折,歷時十餘年。早在1996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就作出了加強油氣戰略合作、建設中俄原油管道的重大決策。兩國政府於今年4月簽署了關於石油領域的政府間合作協議。中俄原油管道是實施中俄關於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長期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項目協議的重要內容,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副總裁別茲韋爾霍夫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將為俄開拓遠東及亞太地區市場的通道。這條管道將成為俄羅斯打開通往亞洲窗口的第一步。
……………
http://big5.ce.cn/cysc/ny/shiyou/201009/28/t20100928_20512446.shtml
俄石油公司同中石油簽署俄中石油管道注油合同
俄新網北京2010-09-27電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就經“斯科沃羅季諾-大慶”石油管道對華供應石油簽訂合同。該文件27日在俄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訪華期間雙邊高層會談結束後于北京簽署。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中國支線的建設工作根據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于2009年2月簽署的合同進行。
http://big5.rusnews.cn/ezhongguanxi/ezhong_jingmao/20100927/42883148.html
蘋果超中石油成全球第二大公司
【文匯網2010-09-24訊】由於投資者對iPhone、iPad的增長預期大為看好,蘋果公司市值昨日曾一度超越中石油,成為全球第二大公司。
根據納斯達克股市的數據顯示,蘋果昨日股價盤中上漲到了292.76美元,使其市值達到了2675億美元,一度成為僅次於美孚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公司。但是美國當地時間昨天下午4點,蘋果股價下滑至288.92美元,使得公司市值達到2639億美元,略少於中石油2655億美元的全球市值。
美國媒體今晨報道稱,自從2007年iPhone上市以來,蘋果公司的股價就翻了三倍,公司「iPhone」這一招牌法寶,也攬獲了公司總收入額的30%。而今年年初iPad的上市,銷量勢頭更是趕超在市場已經九年之久的iPod。
紐約股市分析員斯諾雷克稱,憑借其在科技市場上的巨大佔有率,人們有足夠多的理由相信,蘋果將會大大的增長。而另一名分析員吉恩更是預測,蘋果的股價將達到390美元每股,彭博通訊社所發起的調查也顯示,預計蘋果股價在未來12個月內將漲至342.81美元。
http://news.wenweipo.com/2010/09/24/IN1009240063.htm
中限稀土出口 美日找新貨源2010-09-28 旺報(另參本館:保釣再起?
稀土產量占全球97%的中國最近因為中日釣魚台紛爭傳出限制稀土輸日,雖然中國官方否認。但去年起,中國減少戰略資源的稀土出口,牽動美、日、歐盟等國的民企及軍工企業正常生產,各國正尋找因應之道。
在華盛頓,參眾兩院熱門話題是稀土短缺。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都提出了議案要求政府研究發展稀土礦物。眾議院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審議的法案名稱是「2010稀土及關鍵礦物再生法案」。參議院的提案為「稀土供應之技術及資源轉型法案」,訂下星期四在能源暨自然資源委員會舉行聽證會。
中國恢復對日本稀土出口【聯合晚報記者朱小明 2010.09.29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相關業者透露,中國昨天已恢復對日本稀土出口通關手續。在發生釣魚台海域衝撞事件後日本扣押中國漁船船長,引發兩國外交衝突,媒體報導,中國因此停止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但中方否認。
阿楨
李嘉誠控股公司在南海發現巨型油氣田!(2009-12-10 )
加拿大第三大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 Inc)星期二宣布在南海發現了一處巨型油氣田,初步估計儲藏量與荔灣油氣田相似。
2006年6月發現的荔灣油氣田可采天然氣儲量約爲4萬至6萬億立方英尺。該油氣田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的最大海上天然氣田。據了解,在赫斯基能源對該氣田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前,開發計劃必須先獲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赫斯基能源公司的聲明中說,新發現的油氣田位于荔灣3-1區塊東北23公裏處,試驗開采階段每天天然氣産量達5500萬立方英尺,預計正式商業開采時每天産量能夠達到14000萬立方英尺。這處油氣田距離香港僅250公裏,商業前景非常樂觀。
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市,控股股東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公司總部設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裏市,在加拿大西部、加拿大東岸一帶海域經營業務,並在南海、東海和印尼擁有權益。
中國南海自古就是一個神秘而富饒的地方。據中國國家海洋局統計,南海能源儲備可與波斯灣媲美,至少蘊藏有367.8億噸石油, 7.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200多家西方公司染指南海
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已經與埃克森-美孚、英荷殼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其中大約八九成位于爭議海域(即中國南海海域)。
而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在其爲媒體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其他國家已經從許多國家招來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鑽探了1000多口井,年石油産量達5000萬噸,這遠遠超過了中國大慶油田4000萬噸的年産量。
越南是較早掠奪我南海資源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越南就與蘇聯合作開采了頭頓地區東南150公裏處的白虎油田,最高年産量足有540萬噸,但由于蘇聯技術落後,導致海水侵入了貯油層,油田被毀壞。隨後,越南改與美英等西方石油公司合作。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2008年的報告表明,自1978年以來,越南先後與日本、蘇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數十家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和開發合同,招標區域有120多處,幾乎覆蓋了中國整個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越南在我南沙海域的青龍、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個油田,年産量都在500萬噸以上。
版主回應
馬來西亞則是在我南海開采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目前,該國在南海的石油年産量超過3000萬噸,天然氣近1.5億立方米。南海其他國家則緊隨其後,在南海油氣開發上毫不遜色。
油管後面有“炮管”撐腰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李金明教授把這種做法稱爲“油管子連著炮管子”,他說,先是武力占領,然後在軍艦的保護下進行油氣開采,“這是南海周邊國家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套路。”自1988年3月14日中越“赤瓜礁沖突”以來,除文萊外,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都直接派軍艦保障其海上油氣田的安全。
除了軍事保護,南海周邊國家在油氣資源開采上還采取了打“擦邊球”的做法。李金明教授指出:“爲了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它們開采的油田通常會選擇在斷續線邊緣上。”例如,越南在南海的9大油田中,只有位于萬安灘的青龍油田完全在中國斷續線內,大熊油田則稍微靠近斷續線。
區域內外聯手制衡中國
“南海國家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如同草船借箭,既有經濟、技術上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考慮。”李金明教授指出,海上石油開采是一項高風險、高技術和高投入的産業,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選擇與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油氣田是很現實的考慮。
英荷殼牌公司的一份市場評估報告爲此提供了佐證。目前,在海底每鑽井1米需要1萬至2萬美元,海上鋼結構鑽井平臺每平方米則需3萬美元以上。建設一個中型海上油氣田,就需要至少5億美元。無疑,南海周邊國家無力獨自承擔如此高昂的海上開采成本。
李金明同時指出,拉攏西方石油公司“入夥”,背後也有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將“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治考慮。西方國家在得到經濟利益的同時,必將在南海問題上起到制約中國的作用。
西方向中國打“南海牌”的企圖已經顯現。“美國之音”8月16日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常設委員會8月15日舉行聽證會,探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應當扮演積極的角色”、“反對任何恐嚇美國公司的舉動”。該議案的重要推動者吉姆?韋布曾是越戰大片《野戰排》的故事原型,他曾被曝與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聯系密切,而埃克森-美孚與越南、菲律賓合作開采了我南海多處油氣田。
中國未産一桶南沙油
南海爭議海域的“共同開發”正如火如荼。然而,中國至今卻沒有在該海域産出一桶油。
盡管1957年4月,南海鶯歌海上閃動的勘探火苗曾讓全中國爲之一振,但1965年南海糾紛後,中國主動將海洋石油工業重心由南海轉到了渤海。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這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國海洋開發能力不夠,存在技術、資金和組織管理上的瓶頸;另一方面,中國的海洋戰略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不斷調整。
據介紹,全球能夠在水深300米開采油氣的企業不足20家,在3000米海底開采石油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而南海平均水深達1200多米。直到2004年,中海油才掌握了部分深海勘探開發的技術。
其實,中國也曾有過與西方公司聯合開采南海爭議海域油氣資源的嘗試。
1992年5月,中海油與美國克裏斯頓能源公司簽署了“萬安北-21”合同。5年後,當克裏斯頓能源公司依照合同在南沙群島西部萬安灘附近海域進行勘探時,卻遭到了越南政府的抗議,電纜、管道等也遭到破壞。隨後,中越兩國陷入“口水戰”“外交戰”。1997年4月1日,中國政府主動把“勘探三號”船及拖船撤離了萬安北海域。然而,越南後來卻不顧中方的反對,執意與美國埃克森、英國BP石油公司等合作開采我南海油氣田。
對此,薛力指出,“中國之所以沒有做出針鋒相對的反應,主要是出于大局考慮,並不是沒有能力組織區塊招標聯合西方公司開采。”
多重因素增加南海維權難度
“我退他進”的局面,令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形同虛設,南海周邊國家實際執行的是“擱置與中國爭議,共同與西方開發”。 在既成事實的基礎上,南海國家才敢于跟中國叫板。李金明教授認爲,相關國家在開發我南海資源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外彙,再用這些外彙購買武器裝備,反過來再強化對我南海海域的侵占。這事實上已經成爲南海國家掠奪我海域的具體思路。
李金明教授還指出,“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通過與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把美國的利益和軍艦都拉攏過來,以形成對中國外交和軍事上的掣肘。”
無疑,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在南海維護主權的難度。甚至有悲觀者認爲,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拿回那些美麗的南海島礁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6529d0100frwb.html?tj=1
阿楨
市場供過於求 中澳天然氣合約 失效2010-01-06 中國時報 李文輝
澳洲伍德塞德石油公司宣布,○七年與中石油簽署的四○四億美元液化天然氣銷售協議,已於去年底到期失效。伍德塞德公司在聲明中說,失效「是因未能與中石油達成下一步協議」,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協議破裂主因是主從關係改變,未來油氣供應過剩,預料中方因調低價格導致雙方談不攏而破裂。
中石油五日宣布,與澳洲伍德賽德石油公司簽署的液化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因布勞斯盆地天然氣田開發被推遲,已經不能在協議約定的時間內供氣,因此,該框架協議到期不再延期。
伍德塞德與必和必拓、英國石油公司,雪佛蘭、及殼牌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澳洲西部外海布勞斯盆地天然氣田;依中澳兩大石油公司○七年九月簽訂的銷售協議,澳方將在二○一三至一五年開始生產天然氣,中石油同意每年採購兩百到三百萬噸天然氣,供應期十五年。
不過因布勞斯天然氣田開發進度緩慢,相關投資決延到二○一二年,也就是說,天然氣出口要推遲到二○一六年,而中石油與伍德塞德簽署的協議,已於去年十二月卅一日到期,中石油似已決定不再等待布勞斯項目。
伍德塞德公告表示,該公司還在與其他亞太區的買家,洽商天然氣銷售事宜,包括來自台灣和日本的公司。
據了解,中澳雙方○七年簽署協議時,天然氣市場在全球出現供應緊張態勢,當時中石油為了大陸唯一投入營運的廣東省天然氣接收站,四處尋找較低的進口基準價格,但供應商在價格上不願讓步,因那時可輕易在亞洲其他地區或美國等地,找到天然氣客戶。
風水輪流轉,去年十一月,國際能源署預估未來數年內,因北美天然氣田投產、而經濟不景氣影響天然氣需求,將使天然氣市場嚴重供過於求。位於中東的卡達,去年把原本供應給美國的天然氣,轉運中國,並於十一月與中石油就擴大天然氣長期供應,簽署協議。
據知,中石油目前計畫在全大陸設立至少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卡達天然氣將用於供應位於江蘇省如東縣的接收站,預計二○一一年投產營運,該站原計畫採用澳洲布勞斯的天然氣。儘管過去一年中澳兩國關係緊張,特別是中方逮捕礦業鉅子力拓公司高層,但觀察家不會因這次中澳天然氣合約失效,而認為中石油對澳洲天然氣供應源降低興趣。
中石油去年八月還與雪佛蘭簽署一項巴羅島高庚天然氣田合約,預訂從二○一四年起,每年提供中石油供應二百廿五萬噸天然氣,總價約四百五十億美元。
版主回應
海外能源戰 印度向中國下戰書【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 2010.03.17
印度官員表示,印度可能成立一個主權基金,用來協助印度的國營公司和中國的國營企業競購海外能源資產。
官員表示,印度的石油部已正式要求財政部動用印度的2540 億美元外匯存底成立這麼一個基金。
印度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 (ONGC)董事長夏爾馬說,「如果我們要和中國公司競爭,那我們舉手歡迎這樣的一個基金」。ONGC是印度最大的能源出口企業。
這兩個全球人口數一數二,而且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天然資源的需求,極力在全球搜羅資源,但ONGC面對中國國營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和「中海油」,目前步調明顯落後。中國公司去年斥資創紀錄的320億美元在非洲、亞洲、澳洲購併石油、煤和金融資產,而印度只有ONGC一家企業出手,價值21億美元。
標準普爾的印度分部首席經濟學家喬希指出,為了滿足經濟成長的需求,印度有必要加速競爭海外能源。
3月5日為止,印度的外匯存底有2540億美元,而中國到2009 年底有2兆4000億美元。
中國投資公司 (CIC)是擁資三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去年在加拿大、印尼、美國投資能源和礦物公司。此外,中國發展銀行給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三百億美元低利貸款,供該公司從事海外擴張。
總值1兆2000億美元的印度經濟體,如果經濟成長加速,而日益老化的境內油田產量減少,那麼燃料勢必供不應求。印度財政部已估計,4月1日開始的一年內,印度GDP將會擴張8%。
此外,印度原油需求75%仰賴進口。國際能源總署統計,依照人口和工業成長的趨勢判斷,到2030年,印度的能源消耗量可能增加倍多,達到8億3300萬噸。
中資大買家 中海油
中海油1999年8月在香港註冊成立,並於2001年2月27日和28日分別在紐約證交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2001年7月,股票入選恆生指數成份股。中海油集團為中國最大之海上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商,亦為全球最大獨立油氣勘探及生產集團之一。
過去四年,中海油在全球三大洲購併能源資產,共花費66億美元,本周再添一大筆,同意以31億美元購入阿根廷能源控股公司Bridas一半股權。
另詳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兩岸私募大戰 主權vs私募基金
政治角力! 官方插手鐵礦談判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2010.03.18
大陸鋼鐵業對外鐵礦砂採購價格談判,正步上人民幣議題的後塵,從純粹的市場行為演變為政治角力。
大陸商務部公開宣示,將聯手工業與信息化部,以政策手段支持大陸鋼鐵業與世界三大礦商談判年度鐵礦砂採購價格,但沒有說明做法為何。
由於年度鐵礦砂採購價格陷入僵局,寶鋼、鞍鋼與武鋼等十多家鋼廠上周聯名致函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請求官方介入談判,將鐵礦砂採購提升至國家層級。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日前表示,商務部將會同工信部,支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同大陸主要鋼廠,支援鐵礦砂對外談判,包括採取必要的貿易手段。
姚堅並未透露具體的貿易手段,只說「由於日本和韓國鐵礦砂價格也沒有談定,目前不能明確說出具體的政策,但會有政策儲備」。
中鋼協也發布聲明指出,「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強烈反對鐵礦砂生產商欲提價80%至90%的打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此表示贊同和支援」。
中國證券報報導,自從2010年鐵礦砂談判啟動後,澳洲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世界三大礦商的報價便一路飆升,從漲價20%至30%,到50%,再到80%至90%,遠遠超出大陸鋼鐵企業的底線,談判雙方的預期差異也愈來愈大。
姚堅表示,中國大陸是鋼鐵製成品重要產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鋼材製造國。大陸鋼鐵企業是鐵礦砂的重要消費者。根據國際貿易中大宗商品多年形成的慣例,重要的消費者在定價機制中應發揮重要作用。
姚堅說:「中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砂消費國,中國鋼鐵企業的利益在鐵礦砂談判中應當得到應有的體現。金融危機後,各國鋼鐵產品的需求領域出現了一定的反彈。希望在這樣一個談判中,能夠反映中國企業的利益。」
他指出,希望礦砂供應商和中國的鋼鐵協會,連同日本、韓國相關鋼鐵業,能共同維護鐵礦砂長期協定的價格形成機制,避免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阿楨
PLA最急需的武器:時評(2009-11-26)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最急需啥武器?眾說紛云,但似多不足。
做為<賣台軍事家>不只要當<共軍能阻美救台>的軍師,還要當中共國師,獻策如下: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
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以及配有遠程反艦/防空(反導/攻陸/反潛)飛彈的巡洋艦。
如此,即使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東海/南海/藏南,中國沒必要與日越印等國爭占不毛之島/地,而是全力開發油/水(引藏南水北調黃河)資源,若日越印等敢搞破壞、就趁機痛宰之。
這樣一來,全球尤其亞非拉美的眾多開發中國家,便會信服於中國軟(如中國動輙上百億美元的經援非洲/東協)硬(如上述軍事戰略)兼施的「和平共享」大戰略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29229
版主回應
中日開發春曉油氣田 日本不敢公布出資比例
聯合早報2010-01-01網訊、太陽報報道,中、日兩國就東海及春曉油氣田主權爭議傳出現突破性進展。日本媒體報道,中日兩國已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春曉油氣田,出資比例達成協議,中資可能占過半數,但因擔心招來輿論反彈,故予以保密。
《讀賣新聞》引述多名日方官員透露,兩國政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春曉油氣田一事,其實出資比例早已達成協議,因中方已先行開發,故出資可能過半數。
憂民意反彈未公布
報道指出,兩國政府去年六月達成協議將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中方同意日本企業參與春曉油氣田的開發,並成立合資公司,當時已就出資比例達成協議,但由于在東海油氣田中,春曉蘊藏量最豐富,中日輿論對此問題非常關注,擔心如果公開出資比例,會導致民意反彈,故一直未有公開。
報道也說,今後兩國政府將針對出資細節進行協商,然後締結條約確定,日方已多次要求中方早日交涉締約,但中方態度未見積極,何時交涉仍無期。
回應
在中間線中方一測的春曉油氣田要和日本共同開發,還竟然發表這樣的AQ言論(精神勝利法),看來確實有一幫反動賣國的政客文人!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57458
東海油氣田內幕:日本沒想到中國動作這麽快 !
日本原來的計算是認爲中國東海的天然氣田要在2010年以後才會投産,所以打算等待中國什麽都開發完成以後再來爭。日本要撿現成的便宜,而不要擔一分的風險。但是日本沒有想到中國的開發速度很快,在2005年便建成投産,于是眼睛立刻就紅了,搶著提出要求分一杯羹。
其實中國完全不必理會日本的無理要求,因爲日本根本不具有開發東海油氣田的條件與技術。日本想用參股的方法來分一杯羹實在是可氣又可笑。日本的要求屬于“見者有份”的強盜行爲。
========
中日共同開發東海春曉(日本稱白樺)油氣田,中日合資公司已就出資比例達成協議,中資可能過半數。
報道指出,多位日本官員透露,有關雙方政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春曉油氣田一事,其實出資比例早已達成協議。因爲中方已先行開發,所以出資可能過半。
報道說,兩國政府于2008年6月達成協議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中方同意日本企業參與春曉油氣田的開發,兩國同意成立合資公司。有關出資比例雖未公布,其實2008年6月已達成協議。
東海油氣田中,一般認爲春曉油氣田蘊藏量最多,所以中日輿論對此問題均非常關注。兩國政府可能擔心如果公開出資比例數字,會導致民意反彈,所以未公開。
報道說,今後兩國政府將針對細節部分進行協商,然後締結條約確定。日方已多次要求中方早日交涉締約,但中方的態度消極,何時交涉仍遙遙無期。
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藪中三十二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繼7月之後,本月中旬有中國船只出現在白樺油田,雖未確認中國船只是否在油田周邊海域進行違反雙方政府達成協議的行爲,但日本政府已向中國政府反映勿做出引起誤解的行爲。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指出,本月中旬,日本觀測到中國船出現。藪中表示,中國政府的說明是,爲了進行油田的維修,並未進行實質的變更。
日本巡邏機一年多以來頻繁在東海油氣田上空偵察飛行,以示“關心”,其頻率幾乎達到每天一個架次
2008年6月18日,中國外交部宣布中日就東海問題達成原則共識。
回應
中國就是他媽懦夫
日本人從來就是狡詐之徒,中國人開發自己的油田就應該理直氣壯!
如果讓日本有股份,中國政府就是晚清政府,就是賣國的政府
那個什麽共同開發東海協議其實是面子看得,雙方都沒把他當回事,現在是中國占著實際便宜,日本軍事上有顧忌、外交上也沒得到美國支持,所以這個給我們的南海教訓很大
老子人多思想也多 有本事你使使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57323
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憤青 保釣再起? 假科考之名《石油世紀》《石油耗劫》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中國海軍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中國海洋調查船 啥是深層海水 人造礦泉水
阿楨
中國石油三巨頭 海外栽跟頭【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9.15
北京晨報報導,據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官方網站披露,因收購案未獲得利比亞方面批准,中石油已放棄收購這家以利比亞業務為主的小型石油公司。
無獨有偶,中海油和中石化欲聯合收購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一石油區塊20%權益的海外油氣項目,也與勁敵安哥拉國有石油公司狹路相逢。
儘管海外收購接連受挫,但中國石油商「走出去」的態度依然堅定。近日中石油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在今後五年內,國家開發銀行將以優惠利率為中石油提供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793億元)融資額度,其目標即為保障海外業務快速發展的資金需求。
中石油成外商剝削工具2009-09-13 旺報 (王傳濤/山東濟南.教師)
據公開資料顯示,8月18日,大陸的中石油與埃克森美孚簽訂協定,每年將從其澳大利亞高更專案中購買225萬噸液化天然氣,單價為918美元/噸,而印度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公司Petronet8月10日也與埃克森美孚簽訂了合同,單價僅為683美元/噸。按照這樣的演算法,中石油的採購價居然比印度Petronet貴1/3之多。
委國發現龐大天然氣田2009-09-13 中國時報 鍾玉玨
西班牙最大石油公司「雷普索」(Repsol)昨天表示,在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外海發現了一座大型天然氣田,估計儲量高達八兆立方英尺,足以供應西班牙使用五年以上。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風險分析師艾斯特維拉斯表示,由於蘊藏量是雷普索當初預期的八倍之多,除非看到確鑿證據,否則不該一味唱多雷普索。雷普索在紐約掛牌的ADR股價昨天上漲一%,以二五.八七美元作收。
雷普索的產能連續下滑四年,希望藉由在巴西與委內瑞拉外海探勘到的新油田提振石油與天然氣產量。不過艾斯特維拉斯說,委內瑞拉的營運與合約條件對外商極具「挑戰性」,尤其是委國大幅補貼國內油氣消費市場,讓外商與委國合資開發新油田不易獲利。
高檢行賄查詢 擴及所有行業2009-09-14 中國時報 李文輝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高檢)為嚇阻商業賄賂,九月出台《關於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規定》,把行賄查詢系統範圍,從五大領域擴大到所有行業。無巧不成書,新規定出台前夕,可口可樂旗下上海申美飲料食品有限公司爆發受賄疑雲,申美十三日證實有前員工接受警方經濟調查,但未透漏是否與受賄有關。
版主回應
中海油 進軍非洲受阻【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10.08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參與美國石油公司Kosmos Energy在西非迦納近海油田權益競標案,結果由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得標,中海油前進西非的計劃失敗,這也是埃克森美孚近十年來首次重大收購。
搜狐財經引述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埃克森美孚已與Kosmos Energy就迦納近海Jubilee油田權益達成排他性協議,價格高達40億美元(約台幣188.1億元),其他競購者已被書面告知。
網易財經報導,之前中海油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傅玉成在業績發布會上,確認中海油正參與這項競購案,這是中海油近期在海外重要的收購行動,且在非洲市場上與西方石油巨頭展開直接競爭。
據指出,該油田預估蘊含有12億至18億桶油當量,是近年來西非發現的最大油田之一,預計2010年下半年產出首批石油。Kosmos擁有加納三尖角海域區和與其相鄰的塔諾深水區30.87%和18%的股份,Jubilee油田橫跨這兩區。
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三大石化集團,近年不但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股權,更遠赴南美、非洲和中東競購油(氣)田,以穩定油氣供應來源。
這次中海油瞄準西非,就是希望打開非洲油氣的大門,沒想到最終還是鎩羽而歸。
中石油 痛失全球市值王座【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2009.10.08
中國石油過去一個月股價持續下挫,當了四個月的全球市值第一大的上市公司,日前將寶座歸還美國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外界分析,中石油股價下跌主要是受大陸油價上漲過慢的利空影響。
彭博報導,自大陸9月2日最新一次調整境內汽柴油價格至今,中石油股價已經下跌2.2%。
同期間埃克森美孚股價上漲0.7%,總市值到3,3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兆元),超越中石油的3,255億美元(約新台幣10.45兆元)。
外界認為,大陸官方調升汽柴油價格的幅度,跟不上原油成本上漲,才使中石油股價過去一個月持續下滑。
由於市場需求逐漸回暖,紐約原油期貨今年來已經大漲60%,創下十年來最大漲幅。
大陸官方今年允許加油站調漲汽油與柴油價幅度各為19%及18%,仍然遠不及國際原油漲價速度。
大陸去年11月開始採用新的油價定價機制,規定原油價格在22個工作日內波動超過4%時,大陸境內油價須重新調整。該機制啟動後今年來大陸已經四度調漲、三度調降燃料油價格。
從洛克斐勒創辦標準石油公司迄今,埃克森美孚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地位少有變動。不過,今年5月大陸官方祭出振興方案後,強勢拉抬大陸股市,中石油股價也水漲船高。
根據彭博的統計,在全球營收前十大石油公司當中,中石油的資本報酬率低於埃克森美孚,埃克森美孚的年營收也比中石油高出一倍多。
中石油A股在十一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9月30日)收在人民幣12.7元(約新台幣59.66元),中石油H股昨天收盤價為港幣9.23元(約新台幣38.22元),過去一個月已上漲了6.6%;埃克森美孚6日的最新收盤價,上漲1.6%至68.66美元(約新台幣2,203.3元)。
阿楨
澳洲 拚天然氣供應龍頭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2009.09.11
澳洲政府10日宣布,已和日本與南韓簽訂700億澳元(6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 )供應合約,將使澳洲未來可望威脅卡達(Qatar)的全球LNG供應龍頭寶座。
澳洲總理陸克文表示,雪弗龍公司(Chevron)未來將從澳洲西部外海的Gorgon天然氣田,供應日、韓三家天然氣業者。他說:「未來25年內,這些合約將為澳洲帶來700億澳元的出口收益。」
幾周前,雪弗龍在Gorgon開採案的合作夥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也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敲定410億美元的供應合約,以及與印度Petronet公司簽的210億美元合約。
根據澳洲與日、韓業者簽訂的新合約,雪弗龍未來每年將分別供應大阪天然氣和東京天然氣各137.5萬噸和110萬噸的LNG,另外供應南韓第二大煉油廠GS Caltex50萬噸。
此外,大阪天然氣公司將買下Gorgon開採計畫1.25%的股權,東京天然氣公司也將收購1%的股權。
雪弗龍全球天然氣部門總裁葛斯說:「這些合約是意義不凡的里程碑,代表雪弗龍將天然氣資產商品化和拓展LNG事業的努力。」
澳洲將在未來十年內推動一連串LNG開採計畫,而Gorgon開採案只是其中一環。分析師指出,這些計畫將為該國帶來數百億澳元收益,並挑戰卡達全球最大天然氣出口國的地位。
澳洲目前是全球第六大天然氣出口國。政府數據顯示,該國2006年出口1,520萬噸、價值52億澳元的LNG。當局預估,2015年以前出口量將增加三倍至6,000萬噸。
倫敦史福伯登公司(Sanford Bernstein)發表報告指出,澳洲和鄰近的巴布新幾內亞未來十年準備把LNG的產量提高為五倍,從目前的2,000萬噸增至1億噸,可望超越卡達,躍居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
史福伯登分析師貝弗里奇在報告中說,澳洲有機會和卡達一較高下。在2000到2010年間,卡達的LNG年產量從2,000萬噸增至8,000萬噸左右。目前澳洲已提出超過12個LNG開採案,而巴布新幾內亞也正積極爭取亞洲買主的長期採購合約。
版主回應
重慶發現儲量豐富天然氣田【中央社 2009.10.2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化),在重慶發現一處儲量高達千億立方公尺的特大天然氣田。
成都商報報導,中國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重慶忠縣、梁平、萬州一塊面積逾340平方公里的區域探勘,發現一處儲量千億立方公尺特大天然氣田,與目前中國儲量最大海相天然氣田--四川達州市普光氣田類似。
一名忠縣官員說,中國石化探勘人員稱此為「亞洲第一大氣田」。目前第一口預探井--興隆1井井位已通過中國石化總部的同意,即將上鑽。
中國石化初步估算,興隆場區塊中的「石家場構造--巖性複合圈」,天然氣資源量超過1200億立方公尺。
報導說,9月下旬,重慶忠縣等地的野外探勘工作已經結束。
搶油大戰失利 中海油錢景受限【聯合晚報2009.10.25
分析家指出,由於缺乏經驗和保護主義阻撓,中國大型國營石油公司在全球爭取上好能源資產的競爭中失利,敗給對手,只能購買較小的油田或從事風險較大的併購。
分析家說,無法購得上好的能源資產,將侷限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PetroChina)、中國石油化工公司(Sinopec)與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的成長潛力,也可能使中國海洋石油公司達不到其雄心勃勃的生產目標。
銀行家指出,本月初國際石油集團Kosmos Energy公司決定把其位於迦納境內上好的Jubilee油田的權益售予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Exxon Mobile),讓CNOOC競購失利,空手而返,是中國能源公司尚未進入探油黃金時代的最新跡象。
Kosmos沒有說明它垂青艾克森美孚公司的理由,但分析家指出,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缺乏經驗,以及過去行之已久的認可程序,是主要原因。另一原因可能是Kosmos的其他油田夥伴(如Tullow與Anadarko)偏向艾克森,認為它是成功的石油公司,而且擁有較好的技術能力。
阿楨
俄羅斯 石油出口新霸主【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2009.09.09
俄羅斯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之際,努力擴大市場,上季石油出口超越沙烏地阿拉伯,在蘇聯崩潰後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
俄國能源部的資料顯示,第二季俄羅斯原油與油品每日出口量達到740萬桶,超越國際能源署(IEA)所估沙烏地阿拉伯700萬桶的日產量。
投資人原先預期俄羅斯將跟著OPEC減產。去年12月,俄羅斯副總理謝欽(Igor Sechin)告訴OPEC,俄羅斯準備減產石油,支撐油價。不料俄羅斯在總理普亭領導下,反而提供西伯利亞新油田租稅獎勵,帶動Rosneft、Lukoil 與TNK-BP等業者紛紛趁著油價漲到接近每桶70美元之際,增加產量。
最大受益者
莫斯科UralSib金融公司首席策略師韋福說:「俄羅斯無疑是OPEC減產最大的受益者,油價上漲為俄羅斯帶來200億美元的暴利稅。」
俄羅斯增產石油可能在9日OPEC部長會議後,破壞OPEC減產的作法。據彭博訪調分析師所做預測,第三季平均油價將比第二季下滑4.7%,降為每桶64.5美元。國際油價8月25日曾漲到十個月高點的75美元,8日又重回70美元以上。
無閒置產能
OPEC去年在三次會議中達成減產共識,日產量共計減少420萬桶,是OPEC史上最大幅度的減產,成功地把油價從1月的32.7美元谷底拉上來。
倫敦史福伯登公司(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克林特估計,沙烏地阿拉伯大約有275萬桶的閒置產能,相形之下,俄羅斯業業關閉油井幾個月再恢復生產油,幾乎沒有閒置產能。
俄羅斯能源部統計,俄羅斯8月原油日產量比一年前增加1.3%,增為997萬桶,出口增幅更達到5.9%。Rosneft開始開採西伯利亞Vankor新油田,是俄羅斯油產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Lukoil執行長艾力克裴瑞夫3月時說,Lukoil今年計畫增產1.5%。
紐約LCM商品公司經濟研究部主管摩斯說:「如果俄羅斯如預期減產石油,日產量應比目前少60萬至70萬桶,市場供應顯然會比較緊俏。」
如果計入天然氣,俄羅斯早就是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
俄羅斯國營Gazprom公司去年天然氣日產量相當於990萬桶原油,超過沙烏地阿拉伯920萬桶的原油產量。由於有些天然氣合約與原油連結,俄羅斯天然氣也同樣受惠於OPEC減產。
版主回應
中亞天然氣管道今年底建成 【中央社2009.09.11
今年年底中亞天然氣管道將建成通氣,在30年營運期內,每年從中亞向中國輸送約30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相當於2007年中國大陸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據中新社報導,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國重大能源戰略工程,西起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邊境,穿越烏茲別克中部和哈薩克南部,在霍爾果斯口岸進入中國大陸,是中國第1條跨境天然氣管道。
中亞天然氣管道進入中國大陸後,將與西氣東輸2線銜接,總長度超過1萬公里,將是世界上距離最長、等級最高的天然氣輸送管道。
中國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今天指出,世界能源形勢複雜多變,新問題層出不窮,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國際油價大幅震盪,能源資源和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氣候變化受到多方關注,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和調整,中國願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也希望國際社會把中國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
這名負責人表示,中國富煤缺油少氣,自1993年起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8年原油進口1億7900萬噸,進口依存度超過50%,近年來對外積極開展能源合作,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阿楨
美林:金價3年漲到1500【聯合報╱記者許韶芹 2009.09.09
美元走跌,拉抬黃金吸引力,最近外資券商紛紛提高黃金目標價。摩根大通預期,金價突破每英兩1,003美元後,就有機會挑戰1,300美元;美林證券則以1,500美元為未來3年黃金目標價,市場持續看好,金市第4季可望演出旺季行情。
新加坡大華銀投顧分析,今年第1季到第2季,黃金ETF強勁買盤成為推升金價主要動能;但到了第3季,黃金ETF買盤暫歇,使得金價漲勢受挫,但在持續盤整後,因美元走貶,還有經濟逐漸復甦,市場對於通貨膨脹擔憂提高,促使市場投資者又追著黃金跑。
黃金現貨價格昨天創下6個月來新高點,統計今年以來,黃金累計漲幅達到13%。
新加坡大華銀投顧分析,目前經濟復甦基礎仍然不穩固,全球主要央行持續維持低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再配合黃金傳統需求旺季到來,都有利黃金和黃金類股第4季走勢。
天達投顧預估,全球央行的第3次黃金協議將於9月下旬簽訂,可望持續限縮黃金釋出規模,以抑制黃金供給;再加上黃金ETF投資買盤增溫,各國外匯存底拉高黃金儲備比重,都使得黃金需求大增,未來金市會呈現供不應求情況;此外,美元繼續走弱勢格局,還有第4季飾金需求上揚,預估金價漲勢可以持續至明年第1季。
中國石油投資加拿大油砂田
卡達與中海油簽約 聯手開發卡達外海天然氣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9-02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杜哈1日電:國營卡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今天表示,已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東部門,簽署天然氣探勘和共同生產協議。
根據協議,中國海洋石油將為探勘和鑿井提供1億美元資金,協議為期25年,其中長達5年將致力於探勘。
英石油 墨西哥灣探到大油田【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9.03
英國石油公司(BP)2日宣布在墨西哥灣深海探得「巨量」的超級油田,為西方國家新增一筆在掌控範圍內的石油蘊藏,墨西哥灣深海原油的探勘前景也頓時發亮。英石油股價應聲大漲4%。
英石油2日發表聲明說,在墨西哥灣的提伯探勘計畫(Tiber Prospect)已探得油源,油井在深達海平面以下3.5萬呎(10.6公里)找到石油,成為業界所鑿過最深的油井之一。
隨著歐洲北海油田枯竭,墨西哥灣是少數西方石油公司還可以掌控、有望找到大量新油源的地區。
全球主要產油國紛紛收回石油天然氣蘊藏,俄羅斯施壓外國油公司退出俄國的石油開採計畫,委內瑞拉等南美諸國則是逕行「接收」石油產業。西方油公司的探勘選項有限,而且多半位於像是這次的深海之中。
荷蘭國際集團(ING)石油產業分析師肯尼指出,提伯油田的新發現顯示墨西哥灣深海相當有潛力,其他深海探勘區也燃起希望,例如爭議中的北極海地區。巴西在外海探得的油源也是深處海平面七公里之下。
墨西哥灣區如果繼續發現新油田,也將影響美國推動「綠能」的政治議題。
歐巴馬政府推動太陽能、電動車等新能源政策時,主打的議題之一就是減少倚賴外國石油。
如果美國周遭控制區域繼續探得新油田,美國政府推動綠能減碳的力道可能將會削弱。
中國石油砸重金 投資加拿大油砂田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9-01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加拿大渥太華31日電,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Athabasca Oil Sands Corporation)今天宣佈,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CNPC)同意以19億加幣(17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在加拿大西部兩項油砂專案60%的股權。
位於亞伯達省(Alberta)東北部的馬開河(Mackay River)與多佛(Dover)油砂專案,屬於民營的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所有,據估這兩處油田蘊藏50億桶原油。
中國黃金儲量世界第5
中國黃金儲量1054噸 躍居世界第5 【中央社2009.08.29
中國大陸黃金儲量已達1054噸,躍居世界第5,不過,經常反映北京財金政策的金融時報引述專家的話表示,中國黃金儲備還是偏少,要達到國際平均水平,需要6000噸黃金。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宣佈,目前中國大陸黃金儲備已達1054噸,較2003年增長75.6%,在全球排名第5。
專文表示,今年以前,儘管中國已是世界上較大的黃金生產國和黃金消費國,但直到2009年中國終於進入全球黃金儲備排名榜的第5名。
報導指出,現在世界各國公佈的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為3 萬2700噸,約等於目前全世界黃金年產量的13倍。其中官方黃金儲備1000噸以上的國家和組織有: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美國的黃金儲備最多,為8100多噸,占世界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4.9%。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說,本世紀以來,中國大陸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自2003年以來,逐步透過雜金提純及市場交易等方式,又增加454噸。到了2009年,黃金儲備最終達到1054噸。
報導認為,儘管中國目前黃金儲備已達1054噸,但是以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約0.81克,人均占比還非常低。
且黃金儲備在整個儲備資產中占比還不到2%,按照當前的黃金價格計算,中國的黃金儲備約合300億美元,占外匯儲備的比例僅1.6%左右。而發達國家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普遍高達40%至60%。
專文表示,根據世界黃金協會今年3 月份整理的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數據顯示,黃金儲備規模排在中國之前的美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的黃金儲備占比分別為78.9%、71.5%、72.6%和66.5%;國際平均水平為 10%。
專家測算,中國黃金儲備占比如果要達到日本的水平,需要1400噸黃金;要達到俄羅斯、印度的水平,需要2500噸黃金;要達到國際平均水平,需要6000噸黃金。
董一凡:認清西方“綠色殖民主義”實質 2023-08-18 環球時報
一些美國學者不久前撰文批評歐洲國家正在實行某種新的“綠色殖民主義”,論據包括歐洲國家一方面將高污染行業轉向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徵稅,使發展中國家企業遭遇污染和關稅壁壘的雙重盤剝。事實上,這種“綠色殖民主義”不只出現在歐洲,整個西方經濟集團都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暴露了發達國家正將“綠色理念”“綠色產業”轉化為新的剪刀差工具。
首先,西方以“綠色壁壘”構建全球南北方的不公平分工模式。在“中心—週邊體系論”中,發達國家佔據產業體系中研發、創新、品牌、設計、智慧財產權、市場、關鍵核心技術等高端環節,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在外包中承接高污染、粗加工、資源勞動環境密集型的“髒活累活”。
其次,以“綠色”旗號攫取貿易規則優勢。隨著全球化數十年來東西方經濟實力對比此消彼長,西方仍希望以新的話術和框架重構貿易規則,從而獲取優勢傾斜已達到“再平衡”的目的。於是,不僅歐盟以所謂“碳洩漏”等由頭發起“碳邊界調節機制”,美國國會部分民主黨人也在規劃美國版的碳關稅規則。另外,近年來發達國家在自貿協定談判中經常提及的“環境標準”,即是通過產品標準圍堵對發展中國家的部分商品設卡制限,例如多年來歐盟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談判遲遲不能得到批准,很大程度上就是歐盟提出的環境條款對拉美國家的諸多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形成極為不利的苛刻條件。
再者,西方以“供應鏈韌性”合作框定發展中國家產業鏈地位。隨著清潔能源、數位技術等行業的興起,以及對關鍵原材料和礦產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希望繼續主導上述高端產業的西方國家對於原材料供應穩定產生巨大焦慮,紛紛提出所謂“供應鏈韌性”合作,並將目光投向戰略金屬資源富集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在冠冕堂皇的所謂的“合作”和“夥伴關係”背後,西方實際的盤算卻是通過其強大的跨國公司獲得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的開採權,並將精加工及生產高端產品的產業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