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道》
原以為J.F.Dunnigan所著《戰爭之道》(黎明,1985)是本戰略書,不料是分析比較美蘇(含北約華沙)各項武器性能之作。
這類書較少見,尤其在蘇聯瓦解後,美軍已無比較對象。不過書中不但比較各項武器的硬性性能,更重要的是軟性性能(如妥善率、人員素質~)等。故作著才能在書的末行說:「蘇聯唯一能夠在海上擊敗西方的希望,是建造自感滿足數量的艦船,到其時或因此宣告破產。」(p.572)
如今俄羅斯更慘,連量也大不如人了:
北約17國演兵波羅的海,俄海軍縮水抗衡乏術
據俄《真理報》2007年05月21日報道,北約海軍在波羅的海舉行了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海上演習。
由于北約海軍不斷更新艦艇,而俄羅斯海軍艦只日漸減少,蘇聯時期取得的基地遭“蠶食”,俄海軍在該地區越來越難以與北約匹敵。
北約海軍“攻勢逼人”
北約海軍近日在波羅的海舉行“忠誠水手-07”(The Noble Mariner 07)演習,于24日正式結束。
5月21日是演習的高潮,芬蘭和瑞典海軍開始演練登陸作戰。此次演習地域從波羅的海到北海,跨越丹麥、德國、瑞典和波蘭的領空和領海。
據瑞典國防部透露,演習指揮部設在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上,總共有80艘軍艦參演,來自英國、荷蘭、芬蘭和美國等17個北約國家的軍人達10000多名。北約海軍演練了海峽布雷、危機處理和反恐等課目,以檢驗北約海軍的快速反應能力。
德國海軍接收東德的家當後,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戰力不降反升。水下戰力是德軍的優先發展方向,目前已擁有14艘潛艇,另外還擁有2艘驅逐艦、12艘護衛艦、30艘導彈艦和113艘其他水面艦只。
瑞典海軍的現代化程度也相當高,與其中立主張很不相稱。現擁有9艘潛艇、6艘輕護衛艦、14艘導彈快艇和27艘其他艦只,外加25架戰機。40年來,瑞典一直以擔心蘇俄潛艇進入其峽灣2由,不斷提升其海軍實力。
丹麥扼守著波羅的海通往北海的戰略通道,也正穩步推進自己的海軍發展計劃。芬蘭海軍也不差,他們不僅嚴密地守衛著本國海疆,而且還出海護航護漁。
加入北約後,波蘭海軍就象打入了強心針,實力急速擴張。目前,波蘭海軍擁有16860人,列裝3艘潛艇、1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5艘坦克登陸艦、4艘小型導彈艦、7艘導彈快艇和22艘反潛艦。
俄艦隊縮水抗衡乏術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俄損失了大部分戰艦,失去了俄國出資在芬蘭、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修建的海軍基地,喪失了沙皇時代波羅的海的霸主地位。曆史往往驚人地相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痛失波羅的海三國的基地,而且這些基地目前成了北約的地盤。
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艦隊的戰艦數量減少了2/3還多,水兵人數僅2原來的1/4。 近年來,該艦隊失去了80%的海軍基地、16個疏散地中的12個和61%的停泊碼頭,不少海軍航空兵機場不複存在。位于加裏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斯克是俄海軍在該海南部海域的惟一基地,但它遠離本土。
俄軍在該海的潛艇數量1990年2100艘,而現在只有一艘潛艇能夠出海。
在蘇聯時期,加上華沙條約成員國波蘭和東德,蘇聯就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保持大體平衡。當時蘇聯海軍控制著波羅的海1/3的海域。
而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海軍實力已下降至第五位,甚至更低。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又拿什蝠P北約抗衡呢?(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5/30/content_6172004.htm
另參本館<俄喬戰爭><中國熊報?>《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 《俄羅斯2010》 《獨聯體各國概況》 《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俄羅斯軍情瞭望》
武器系統作戰性能評估
摘 要:隨著綜合程度的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武器系統日益複雜,系統的性能再也不能僅 僅用“命中”或脫靶來衡量了。2了評估武器系統的性能,細致的作戰和技術評估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先決條件是要對傳感器,作戰系統和操縱裝置之間的數據流有一個深刻 的認識。本文重點介紹了德國海軍所采用的方法。
1 采辦程序
在德國,海軍軍用物資的采購受戰術概念和改進的或新式的作戰能力的任務需要激勵。在作戰需求得到批准後,武器系統的研制和采購工作以連續的邏輯步驟進行。目的是2了以完全滿足海軍要求的高質量的軍用物資來裝備海軍。
武器系統的技術適用性試驗評估以及驗收試驗由聯邦軍事技術和采購辦公室(BWB)來執行,該機構是國防部下屬的文職機構。
作戰效能和適用性測試由德國海軍試驗司令部執行。與BWB不同,德國海軍試驗司令部是一個軍事研究機構,在某些方面可與美國海軍的作戰試驗和評估部隊相提並論。
作戰效能和適用性試驗能根據戰術任務以及軍事和作戰要求在盡可能接近實際任務的條件下檢驗武器系統和設備。
目的是要確定艦艇及其部件系統在單獨使用和與海戰其它設備聯合使用時的整體作戰效能。
作戰效能評估的主要試驗內容是戰術和生存能力,以及更重要的作戰要素,如探測、分類、定位、捕獲和殺傷。
除了對效能進行運行試驗以外,還要2以後的增補任務收集額外的數據。按照這些方面進行試驗,就可寫出作戰適用性的報告。
下面的判斷依據對作戰適用性的評估很重要:可靠性、可維修性、可用性、後勤支持能力、兼容性、互操作性、培訓、人員因素、安全性、文件編制
在確認作戰適用性以後,系統的壽命周期開始了。
2 分析和評估
2了評估武器系統的實用性,在作戰效能和適用性試驗期間以及對抗演習、操練和分配任務的壽命期內,數據的收集、文件的編制、武器系統效能的評估以及人員培訓具有突出的重要性。2了分析艦隊的任務,對抗演習以及操練,2了評估培訓是否有效,以及對軍事物資的改善是否可能的分析結果,考慮到該分析的結果來研究戰術,戰術數據是必需的。由于這個原因,在德國海軍中海軍武器的操練(導彈、魚雷)在盡可能逼真的環境下進行。表1所示的是所涉及的武器系統。除了在實彈射擊中的命中次數以外,更令人關心的是根據不同的需求而在現實情景中獲得的知識。這些知識既與操作人員對作戰系統的處理有關,也與系統的技術效能和可靠性有關,比如說,目標捕獲,目標跟蹤過程,一直到與目標交戰的過程。
對系統的優勢和弱點必須加以研究,以對正在進行的系統進行必要的改進,或在戰術、程序和條令上作必要的改變,或對訓練作必要的改變。
………………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3-28456.html
蘇俄建軍原則
蘇俄建軍原則
維克托蘇沃洛夫是一個叛逃到西方的蘇聯軍官,其真實姓名無法得知,原因是已被蘇聯缺席宣判死刑,需要隱姓埋名,以免報複。他畢業于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接受了正規而嚴格的專業訓練,其後在蘇聯軍隊中服役15年,曾任摩托化步兵連連長,師級參謀工作,並最終成爲蘇軍總參謀部的 軍官,1968年參加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 蘇沃洛夫既從事過基層部隊的指揮工作,也比較了解蘇軍的整體結構和特點,到達西方後完成了幾部引起很大反響的著作,如《蘇軍內幕》和《解放者》等。其中涉及蘇軍組織,編制,作戰思想和裝備等諸多方面,並以其本人的親身經曆和生動文筆,讓人們從另一個層次認識了蘇軍的鮮名風格。 雖然其觀點中有不值得懷疑和商榷的地方,但確實可以從中了解許多蘇軍內部不爲人知的事實和獨特的價值判斷。特別是蘇軍在軍事領域 “突出實用,一切爲戰爭服務”的思維方式,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摘錄其著作中的一些片段,讓我們一起暫放棄慣性的看法,體會蘇軍軍事智慧方面的可取之處。
什麽是武器
美國吉普和AK-47 我喜愛武器,任何武器都喜愛,我還喜愛各種與軍事相關的裝備和軍隊制服,總有一天我要開辦一個小小的博物館以收藏這些我喜愛的東 西……但我爲博物館買的第一件展品將是一輛美國吉普──這是一件真正神奇的武器,它在二戰前完成設計,仿佛一個忠誠士兵,從戰爭的第一天服役到戰爭結束。 它曾經被降落傘空投過,曾經浸泡在海水之中,它的輪子在利比亞堅硬如石的荒漠中被磨破,它的車身在太平洋的熱帶島嶼上陷沒于沼澤之中,它也在挪威和高加索 的高山上跋涉,或在阿爾卑斯山和阿登陰暗的森林中出沒……戰後,又有哪一種軍用車輛參加過如此多的戰爭──朝鮮,越南,西奈半島,南部非洲,印度尼西亞,南美,克什米爾又有多少武器裝在吉普車上──無後坐力炮,反坦克導彈,機關槍……它也曾用于執行偵察任務,當作救護車巡邏車,指揮車和普通運輸車輛… 在吉普車的時代裏,有多少種坦克、大炮,飛機,導彈出現又消失了呢?這些武器肯定是重要的,引人注目的,而吉普車則是被忽視的,但卻飽經滄桑──引人注目 的武器一個個過時了,被忽視的吉普車依然存在!在沙漠中,它比駱駝可靠;在草原上,它比豹子還快;在北極它比北極熊還能吃苦耐勞。 我的博物館中還將陳列的另一件展品是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突擊步槍──這不是恐怖分子用來傷害奧運會選手的那一支,也不是我拿著它進入捷克的那一支,我要的是美國海軍陸隊 在越南繳獲並愛不釋手的那一支。 在越南的美國士兵常常不相信自己的武器,而寧可使用他們的戰利品。這種選擇帶來了麻煩,因爲他們很難指望有適當的子彈來供應這種武器,但他們仍然使用這種槍。這種槍的秘密何在?因爲它簡單而可靠,就象一個親密的戰友。結構簡單和性能可靠這兩特性在戰鬥中是最爲重要的。 T-34坦克 我的博物館將要有來自各地(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的武器,但絕大多數將來自蘇聯。我爲什麽這樣喜愛蘇聯武器?因爲蘇聯設計師在幾十年前就認識到一個最樸實的真理──只有簡單而可靠的裝備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現實中同樣的道理還有:只有簡單而易于了解的計劃才能成功;只有最簡單和最耐磨損的占地服裝才是最好的軍服……蘇聯人對武器的要求是:它必須易于生産,結構簡單,容易教會士兵使用,並易于維護和修理。 二戰中蘇聯的鋼産量和德國基本相同,但蘇聯生産坦克的數量卻遠遠超過德國。此外,由于結構簡單,有可能臨時修複幾萬輛這樣的坦克,以便兩次甚至三次地讓它們重返戰場。古德裏安將軍欣賞蘇聯坦克,他曾熱情而不厭其煩地描述蘇軍坦克的優點,積極主張德國仿造T-34。後來,德國的“豹”式和稍後的“虎王”雖然受到蘇軍坦克的影響,但德國設計師未能滿足最重要的作戰要求──結構簡單。結果,“豹”式一共生産了4815輛,“虎王”只生産了484輛,蘇聯卻生産了102000輛坦克,其中 70000輛是T-34。
在考慮這些數字時還應考慮,大部分德國在遭到轟炸時,很多蘇聯工廠也毀于一旦──哈爾科夫工廠戰爭頭幾個月即被德國占領,而這是蘇聯最大的工廠,也是T-34的誕生地。斯大林格勒的坦克工廠處于激烈的戰鬥前沿,情況也可楊而知,列寧格勒被圍困,既無鋼材又無煤炭,那裏的工廠不斷遭受炮擊,卻堅持維修坦克達3年之久,有時候,還在修理中的坦克不得不從牆壁間隙中對前進中的德國士兵開炮……剩下的工廠是在烏拉爾,機器是從別處搬去的,實際上是在露天安裝的,但它生産了世界上最簡單,最可靠的坦克。不要認爲蘇聯裝備的結構簡單,使用效果就不好。恰恰相反的是,T-34不僅簡單,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坦克。
米格-25 當一架米格-25降落在日本函館後,檢查該機的西主專家們都驚訝于其設計的簡單。出于宣傳的目的,這架出色的飛機被刻意貶低了,一個專家甚至說:“我們原以爲它是由鈦合金制造的,現在知道不過是鋼而已。”──事實上,使用鈦合金也很難實現米格-25所達到的速度,但蘇聯設計師卻用普通的鋼造出了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注,原文如此,實際上米格-25沒有美國YF-12的絕對速度和持續速度快,但20多年來,它仍是在役的最快和爬升率最大的截擊機)。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實,它說明不借助非常複雜的車床或者先進的工藝也可以制造出色的飛機,並且在戰時大批量生産時,也不會因爲重要原料的缺乏而受到影響。另外,米格-25的成本非常低,必要時可以生産出很大的數量(注,這是同樣3倍速的美國飛機所無法實現的目標)。
簡單主義
技術正在發展,隨著時間流逝,武器裝備變得越來越複雜,但這並不與蘇聯設計師的總體思想矛盾。幾年以來,他們在其所設計的占車和飛機上使用了很多最新式的設備,這些設備確實是非常複雜的。但蘇聯設計師在成百甚至上千種可供選擇的工具和技術方案面前,始終堅持著牢不可破的原則──選用最簡單的一種。如生産一種車輛,即可使用自動變速系統,也可以采用普通的變速器,蘇聯人通常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普通變速器。 有一次,我看到一家工廠正在對比蘇聯坦克和美國坦克,一名駕駛員駕駛兩種型號後被問到:“哪一種較好?”駕駛員說:“當然是美國的好,它有自動變速裝置,而蘇聯的坦克必須靠人工換擋,這對重型車輛來說不太容易。”如果你把戰爭看成一次愉快的戶外活動,他的回答就太對了,但蘇聯設計師認爲未來任何戰爭都不是那麽回事。他們清楚地知道,如果遭到大規模轟炸。如果整個工業區都摧毀,如果長途通信中斷,大規模生産有自動變速裝置的坦克就會成問題,同樣,在前線維修這種坦克也是困難的。普通變速器對坦克駕駛員來說比較困難,因爲他會很累,但是對工業,對整個國家而言是“省力”的,可以利用裝在露天場地機器去生産成千上萬輛坦克。
猴型蘇聯武器的簡單性令人驚訝,但是每一種投入生産的裝備都要造兩種型號,一種是政黨型,一種是“猴型”(注,這是一種比喻說法,因爲人與猴均爲靈長類動物,但猴肯定沒有人先進)。“猴型”是盡一切可能使之簡化的武器,只打算在戰時生産,如T-62“猴型”的火炮沒有裝備穩定器,無線電和光學設備也異常簡化,夜視設備仍然使用紅外按照燈(注,我們至今還可以在很多蘇軍裝備的T-64/72上看到這種設備,但以作者觀點,蘇軍似乎早已淘汰了紅外按照燈),火炮的俯仰和炮塔的轉動都是人工操作,穿甲彈彈頭用鋼而不用鎢或鈾。 蘇軍將領們無可非議地認爲,在戰時有這樣的“猴型”坦克總比沒要好。而這種采用“猴型”的方法不僅用來制造坦克,也用于所有的其它武器──導彈,火炮,飛機和無線電設備等等。在平時,這種“猴型”能大量生産,但他們只送往對蘇聯友好的國家。
我曾見過BMP-1 型步兵戰車的兩種型號,一種供蘇聯陸軍使用,另一種打算給蘇聯的阿拉伯朋友們。我計算過,第二種“猴型”與其原型相比,簡化了63處──其中最顯著的差別是73毫米主炮沒有裝彈機和炮彈選擇設備。蘇聯自用的型號,炮手只要按下相應的按鈕,所需的炮彈就會自動滑進炮膛,而在簡化型號上,這一切都用手工操作。BMP-1“猴型”裝備的是“馬柳特卡”導彈,而蘇聯自用的則是“馬柳特卡”-M型(編者注,應爲9M14和9M14M“嬰兒”,北約稱爲AT- 3A/B,“薩格爾”A/B)兩者的區別在于有無自動制導系統。“猴型”的車壁上沒有含鉛內襯以保護乘員不受核輻射傷害,並防止在被直接擊中時受裝甲碎片的傷害。也沒有化學戰自動檢測儀器,自動密封和空氣過濾系統,以供在嚴重沾染區使用,更沒有導航系統。此外,還有很多設施都不見了。要是一輛“猴型”車落入西方專家手中,他們當然會對BMP-1步兵戰車及蘇聯坦克的真正作戰能力得出一個完全錯誤的印象,因爲他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殼體或一個容器──就象一個空的錢匣一樣,當裏面沒有裝東西時,本身毫無價值。最近,蘇聯已國外出口T-72坦克,米格-23戰鬥機和圖-22轟炸機,但是這些出口型不同于蘇自用的型號──當某人在一個口袋裏裝上鈔票,另一個口袋裏只裝幾張紙時,從外表看無法分辯兩個口袋的區別。蘇聯現行的裝備政策是明智的。它積累足夠數量的第一流裝備,以應付戰爭頭幾個星期的需要。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新裝備將會大規模生産出來,但這是最大限度簡化了的型號,敵人在此時也已消耗了大量裝備,簡化型號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具有戰鬥力。另外,同時生産標准型和“猴型”的經驗在平時就已獲得,只不過是把“猴型”當作現有的最新式武器賣給了“兄弟”和“朋友”。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寒冷的夜晚 1969年,蘇聯遠東的秋天分外寒冷。當與中國人在烏蘇裏江上發生第一次沖突時,陸戰師還沒有到達該地區,對方的壓力全都由克格勃的邊防部隊承擔。沖突結束後,總結經驗時發現有些人凍死了──因爲他們從來沒有進接受過在零度以下室外睡覺的基本訓練。這是令人震驚的消息。總參謀部的一個委員會馬上隨機抽出三個師進行試驗,結論同樣令人失望。二戰時的經驗已經無可挽回地失去了,現在的蘇聯士兵在沒有睡袋,也禁止點燃火堆的情況下,當溫度低于冰點時,他們怎麽辦呢?各師的參謀長立即被召集到莫斯科。他們接受一天的訓練──關于如何在天寒地凍之下只用一件軍大衣在雪地裏睡覺,每個人都被要求在雪地裏睡三個晚上。然後,這些參謀長又返回各自部隊,蘇聯陸軍全體官兵立即進行了一次艱苦的試驗──在凍死人的寒冷天氣裏,不添加任何衣服而在室外過一夜。那些駐紮在南方沙漠裏的部隊同樣被送到西伯利亞進行艱苦的訓練──從此以後,在雪地裏過夜被列入所有軍事訓練計劃中。在這一事件發生的前兩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西奈半島的慘敗之後,阿拉伯士兵越來越害怕坦克和凝固汽油彈。于是蘇軍發布命令,所有的蘇聯士兵和軍官(直到將級軍官)都 要練習從烈火中跳過,以及躲在戰壕中,讓坦克隆隆地從他們頭上通過,或者就直接躺在呼嘯而過的坦克的履帶之間的空地上。我對凝固汽油彈有切膚之感,我曾匐伏在壕溝內讓坦克從我頭上過去,我也曾在雪地裏度過了幾個難熬的夜晚。
學習防禦在二戰開始時,紅軍不知道如何組織實施防禦作戰,特別是保衛大城市上──紅軍從來沒有學過這類技巧,他們掌握的只是如何去進攻,並把戰爭引向別國的領土。戰爭是按照德國總參謀部的計劃而不是蘇聯的計劃開始的。災難接踵而至,保衛明斯克的努力堅持了三天,保衛基輔只堅持了二天,每人對如何去更好地組織防禦都束手無策。基輔是9月底陷落的,到10月古德裏安已接近莫斯科。突然,出現了令人十分驚異的事情,蘇聯的防禦變得無法突破了,尤其是在莫斯科,圖拉和特維爾的防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中,德國的軍事機器第一次停頓下來。據說,寒冷的天氣對這種形勢的轉變起了很大作用,但這種說法對11、12月來說是適合的,而10月的天氣卻依然陽光燦爛──這只能說明蘇軍通過戰爭學到了防禦戰的方法,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轉變。1942年發生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防禦戰的方法在整個夏季被證實是有效的,這次戰役在曆史上成爲保衛城市作戰的一個典型。另一個典型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幾乎持續了三年,經曆了兩個冬天和三個夏天的進攻──嚴寒冰凍的天氣在這裏也不起什麽作用,因爲三年之內的任何季節裏都給德軍保留了機會。在蘇軍中,沒有能力完成一個特定任務和有能力以高超的技巧完成任務,兩者之間的界線幾乎難以分辨,轉變往往發生在一瞬間 ──通過戰爭學習,善于總結教訓是最重要的經驗。不僅在戰略,戰術和人員訓練方面如此,在裝備計劃方面也是如此。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1&fid=51130&tbid=8159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報道:美國環球戰略網2009年6月3日刊發文章,對印度戰機事故高發原因做了一番探討,並指出很多在印度制造的軍事裝備和零部件,在質量上確實非常拙劣。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4/1158554089.html
阿列克謝耶夫艦艇中央設計局及其生産工廠主要設計制造快速艦艇,它還是俄羅斯惟一一家能生産可掠水面和地面飛行的地效飛機的廠家。雖然該廠目前在俄羅斯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但從去年12月就開始拖欠工人工資,到目前爲止,拖欠工資總額達1020萬盧布(約合225萬元人民幣)。該廠工人向地方政府和檢察部門多次反映該問題,但都沒得到滿意答複。據消息人士透露,該工廠負責人是一位“非常有影響的人物”。
日前,工人們向該廠創建人紀念碑敬獻了花圈,然後便舉著標語進行罷工和抗議。工人們說,如果他們的工資還是無法兌現,他們就會阻止一艘剛剛造好的軍艦下水。
無獨有偶,遠東地區第92艦船修理廠的職工們也因爲拖欠工資而舉行罷工。他們被拖欠的5個月工資總額達4820萬盧布(約合1063萬元人民幣)。該廠工會負責人表示,該廠負責爲海軍艦艇提供建造和維修工作,往年4月份時,來自國家的補助就會發到工人手中,但今年的補助遲遲未來。國防部對此的解釋是,由于采取了新的補助交付程序,所以發放時間被延遲了。
俄太平洋艦隊下屬一些造船廠的職工也因爲拖欠工資,而加入到第92艦船修理廠職工的罷工行列,這股風潮也影響到俄北方艦隊下屬的艦船制造廠。專家認爲,此輪拖欠工資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危機肆虐,國家在這種背景下拿不出錢來對工人們進行補貼。但如果這種局面繼續下去,俄軍工企業將面臨全面罷工的危險。
不久前,俄總理普京曾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向俄軍工企業提供總額4萬億盧布(約合882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但外界普遍認爲,這種援助能否兌現是個問題,就算兌現了,軍工企業面臨的問題也難以很快解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0/0749555924.html
2007-2月7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端出了雄心勃勃的俄羅斯振軍新計劃,將全力打造新型洲際導彈、新型核攻擊潛艇和超級航空母艦,最終實現俄軍整體戰鬥力超過蘇軍最高水准的目標。
當天,伊萬諾夫在國家杜馬提出,俄軍隊近一半的武器裝備將在2015年前更新換代,今後8年內,俄軍隊計劃購進50套“白楊—M”新型洲際導彈系統、50架新型戰略轟炸機、31艘新型水面戰艦,並將重新裝備40個坦克團、97個步兵團以及50個空降營。伊萬諾夫表示,俄羅斯還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反導防禦系統。
伊萬諾夫說:“軍隊現有裝備中的約45%將(于2015年前)在武器更新計劃中得到更換。”俄軍的總體戰備狀況和戰鬥能力要超過蘇軍當年的最好水平。
伊萬諾夫接著向杜馬議員們詳細介紹了俄軍重新武裝的詳細步驟:
資金投入方面:俄軍2007年至2015年在武器現代化方面總投入爲1890億美元。
洲際彈道導彈方面:俄軍2007年將獲得17枚“白楊-M”導彈,而往年每年平均只能獲得4枚左右。俄軍現在配合的是40余枚井下發射型“白楊-M”導彈,根據軍事現代化計劃,到2015年,俄軍將另外配備50枚能夠機動轉移的“白楊-M”新型洲際彈道導彈。
海軍水面艦只方面:到2015年,俄羅斯海軍將有31艘新型水面艦只服役,包括8艘能攜載洲際彈道導彈的核攻擊潛艇。伊萬諾夫透露說,鑒于俄羅斯海軍眼下只有一艘蘇聯時代的中型航母,而它只能載30架噴氣式戰鬥機和直升機,戰力嚴重不足,因此俄政府決定于2009年-2010年正式開始建造新一代超級航母。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建設方面:俄羅斯將重建能夠保護全國的反導系統,而這是因應美國在中歐地區部署反導系統。
武裝力量人員建設方面:俄羅斯現役軍人有113萬人,而2001年是134萬人。到2015年,俄軍准備保持100萬兵力。伊萬諾夫強調說:“考慮到我們廣闊的國土,我們的兵力不能少于100萬。”
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戰備狀況:伊萬諾夫表示,俄羅斯武裝力量現在終于有足夠的資金加強戰鬥訓練了:“陸軍與海軍的戰備都達到了蘇聯解體後的最高水平,現在俄軍的任務就是其戰力和戰鬥水平超過蘇軍當年最強水准。”
俄羅斯武裝力量之所以下如此大的決心加快建設,這與美國不顧俄羅斯的感受不斷推進有關———2002年,普京與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旨在美俄兩國削減戰略核武器的協議,到2012年將雙方的核武器數量減少三分之二。但隨著美俄兩國在伊戰以及其他全球危機中發生分歧,兩國的關系急轉直下。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開始了重振軍事之路:2001年,俄羅斯國防開支爲81億美元,而今年是310億美元。伊萬諾夫承認,今年的國防開支是自蘇聯解體後最大的一年,但即便如此,美國的國防開支仍是俄羅斯的20倍還多。
其次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這使得俄羅斯在經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軍費不斷收縮之後,終于有能力重新加強軍事建設了。伊萬諾夫表示:“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有計劃,有錢了,就看軍工企業能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第三是這與俄羅斯即將舉行的大選有關。2008年大選在即,接班呼聲甚高的伊萬諾夫此時抛出計劃顯然有助于他提升在國內的形象。
戰略火箭軍:總兵力爲28萬人,其中含院校1.4萬人,占總兵力的7.6%;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98枚,基地19個。
陸軍:總兵力127.22萬人,含軍事院校11萬人,占總兵力的34.7%;編爲146個師,其中摩步師102個,坦克師33個,炮兵師5個,其他師6個擁有中型坦克3.325萬輛。
防空軍:兵力49萬人,含院校2.2萬人,占總兵力的4.7%;編爲9個防空集團軍、1個防空戰區,擁有各型飛機3400余架。
空軍:總兵力爲38.8萬人,含院校4萬人,占總兵力的10.6%,編爲39個師,90個團,擁有作戰飛機6260架。
海軍:總兵力42萬人,含院校5.4萬人,占總兵力的11.4%;編爲4個艦隊,擁有各型艦艇1900艘、約450萬噸,各型飛機50架。
在解體之前,蘇聯的軍事實力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是惟一可以和美國進行抗衡的國家。截至1991年底,蘇軍共分遠東、南方、西南、西方四大戰區和西北獨立戰略方向。全軍編爲13個軍區、4大艦隊、3個駐外集群和駐蒙蘇軍。其中,遠東戰區轄遠東、外貝加爾、西伯利亞和太平洋艦隊;南方戰區轄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土耳其斯坦軍區和裏海艦隊;西南戰區轄喀爾巴阡、基輔廒德薩軍區,以及黑海區艦隊;西方戰區轄白俄羅斯軍區及駐德、駐波和西北集群,以及波羅的海海軍艦隊;西方獨立戰略方向轄列寧格勒軍區和北方艦隊。另有莫斯科軍區和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軍區爲戰略預備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基本取代了前蘇聯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在從蘇聯分離出來以後,俄羅斯國防部于1992年3月16日正式成立。截至2002年底,俄武裝力量共有112.6萬人,文職人員約80余萬人。俄武裝力量由陸軍、空軍、海軍三個軍種和戰略火箭兵、空降兵、航天兵三個獨立兵種組成。全國分爲六個軍區。2002年俄國防預算2841.5億盧布,占國家預算支出的14 .6%,占GDP的2.6%。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2-09/0829430839.html
俄羅斯軍事分析家聲稱,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的軍工企業支離破碎,許多生産線停産多年已經不能啓動,人才嚴重流失,再加上解體加盟共和國又分散了俄軍工企業不小的實力,因此面對突如其來如此之大的武器訂單,軍工企業能否吃下確實是個大問題。
一位俄軍將領憂心忡忡地說:“我們現在是得重建關系鏈,重建軍工廠,這樣才能滿意軍隊建設需求。”邱永崢
144億美元用于建造新艦只,比2007財年增加29%;
60億美元用于打造衛星以及相關的設備,同比增加25%;
274億美元用于采購與研發新戰機,同比增加18%;
37億美元用于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的研發,同比增加9%。
另外,布什總統還建議撥款225億美元給能源部和其他部門用于新型核武器的研發。
據悉,五角大樓擬購買12架F-35、20架F-22、18架FE-18G、24架F/A-18和26架V-22。
在此之後,蘇聯與美國開展了長達幾十年的核軍備競賽,其核武器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爲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核大國。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2-09/0829430840.html
合作曆史悠久、軍購數量巨大、武器現代化程度高,一直是印俄兩國軍購與軍工技術合作的重要特征。在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軍備研發機構的遺産,米高揚設計局等軍工企業也隨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獲得巨額利潤而逐漸複蘇。1998年12月,印俄雙方正式將軍事技術合作協定延長至2010年,並且在隨後的幾年內,印度向俄羅斯的軍購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則因爲印度進行核試驗等一系列原因,逐漸丟掉了印度軍火市場。
在過去5年裏,印度對俄軍購的武器裝備主要包括蘇—30多用途戰鬥機、T—90坦克、用作空中預警機平臺的伊爾—73運輸機、米格—29K艦載戰鬥機以及“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空母艦等。軍購總額超過了100億美元。除此之外,印俄還共同研制成功“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印度目前已經准備將該型導彈進行改裝後裝備到三軍,同時向國際市場出口。
但是,從2005年以來,美歐等西方國家重新回到了爭奪印度軍火市場的競爭行列。這一點在印度126架先進戰機采購項目上體現得最爲明顯。美國還以印美核能合作協議的簽署爲契機,要求印度轉而購買自己生産的F—16或F—18戰鬥機。因印度在對外軍購上的立場曖昧以及俄羅斯的獨占優勢逐漸喪失,印俄軍工合作夥伴關系也在新形勢下面臨著一系列轉折。印度議會曾經在一份向政府提交的報告中表示,由于俄羅斯“不再以友好價格向印度提出軍售報價合同”,印度“應該積極向西方國家尋求購買更先進更尖端的武器裝備”。印度在俄美之間的搖擺,使得俄羅斯不再把向印度提供先進武器視爲地緣戰略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俄羅斯決定將對印軍售由“交情價”轉爲“市場價”。
盡管如此,印度國防與分析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爲,印俄傳統的軍工合作關系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分道揚鑣”。時任印度國防部長的慕克吉也在2005年底表示“印俄均有意將2010年到期的軍事技術合作協定再延長10年”,但在今後一段時間裏,兩國軍工合作的內容將可能面臨一些重大改變,從以軍售爲主變成兩國從事新武器裝備的共同研發。
目前,印俄的共同研發項目除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之外,還包括第五代戰鬥機的聯合研制與生産計劃、總值7億美元的中型軍用運輸機研發項目等。對于印度而言,聯合研發過程中得到的技術轉讓,與以前大規模軍購及許可生産相比,能夠獲得更多更切實的利益。同樣,對于俄羅斯來說,由印度承擔大量的研發經費,讓俄裝備研發部門不斷獲取經驗和拓展實力,顯然也是一樁合算的買賣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7-13/0839454147.html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羅山愛發自北京 6月1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專訪時,罕見地親自推銷本國最新款蘇-34殲擊轟炸機。衆所周知,賣軍火雖然是涉及俄羅斯國計民生的大事,但總統出馬做廣告卻並不多見,那麽,這場“總統軍火秀”到底意味著什麽呢?
俄羅斯拿如此先進的戰機來吸引中國的購買欲,是有現實考慮的。就在不久前,中國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上將率領軍方代表團出訪歐洲三國,其中在俄羅斯受到最熱烈的歡迎。對莫斯科而言,當前希望恢複對華武器出口的迫切動機來自于金融風暴給俄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打擊,這一點已從俄軍事企業支付2009年上半年國際展覽會的展臺租金規模大幅下降就可看出。同時,金融危機對一些傳統的俄武器進口國(如印度、越南)的打擊也很大,因此盡快恢複中俄軍貿,對尚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俄軍工業來講無異于雪中送炭。
伊塞金談到的問題在中俄軍貿方面反映得極爲典型。應該說,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俄武器的大買家。從2001年至2008年,俄中軍貿總額累計達160億美元,然而其中,對華出口在俄羅斯軍貿總量中的份額卻在急劇下降。
俄戰略問題專家科諾瓦洛夫表示,在西方仍對華實施武器禁運的情況下,中俄軍貿仍會持續下去,但相比較20年前,中國國防技術儲備顯然要殷實得多,戰略眼光也更具計劃性與前瞻性。換句話說,俄羅斯要麽拿出“壓箱底”的好東西換取人民幣,要麽什麽也得不到。
實際上,上述事件只暴露了俄羅斯軍工出口弊端的冰山一角。這一點不僅是針對中國,對別國也如此。所以,俄羅斯要想盡快恢複對華武器出售,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拿出更多的誠意,這就應了中國那句老話——“解鈴還需系鈴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9/1025555899.html
中廣網北京2011年9月30日消息 (記者李豔)據中國之聲《晚高峰觀軍情》報道,媒體稱,俄羅斯海軍日前證實,太平洋艦隊在堪察加舉行軍演失敗。此次軍演並不是孤立的事件,近年來俄軍演習接連不斷地出現事故。
那麽,這次軍演暴露出俄軍隊的哪些問題,他們正在推進的改革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吸取?相關話題,記者采訪了軍事觀察員、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
俄軍敢于宣布大型演習失敗 顯示改革決心
本月中旬,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堪察加舉行了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實戰演習,50多艘艦艇、50多架飛機以及1萬多名官兵參加。據俄媒體透露,這次軍演當中出現很多問題,包括大批導彈脫靶、裝甲車抛錨、軍艦故障等。
金一南認爲,俄羅斯軍隊敢于宣布一次大型演習失敗,一方面可以看出這支軍隊的千瘡百孔,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俄推進軍隊改革的決心。
從演習內部看,不僅僅是單一軍種的問題。俄海軍、空軍,甚至陸軍都存在一些問題。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正在逐步或者基本上走出蘇聯腐敗階級的陰影,但國防建設還在這個陰影中徘徊。俄此次太平洋艦隊演習,由太平洋艦隊宣布演習不成功,甚至失敗。
我們應該客觀冷靜分析。從另外一個層面看,如果一支軍隊,尤其像俄羅斯這樣一支繼承蘇軍傳統的軍隊,它敢于對全世界承認演習失敗,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此次演習暴露出來了很多的問題,包括導彈脫靶、艦艇出航率。另外,飛機的出航率也有很大問題,包括目標的鎖定、攻擊。部隊的調動有效性也存在問題。
任何情況,發現問題就是前進的下一步臺階。俄羅斯軍隊敢于宣布自己一次大型演習失敗,一方面可以看出軍隊的千瘡百孔,另外可以看出這支部隊改革的決心。
最近,俄羅斯總統的選舉比較明確化,普京在黨的代表大會上,統一俄羅斯黨的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爲下一屆總統候選人的時候,普京講話中要求在五年到十年內完全改裝軍隊和艦隊。
當然,普京還是針對此次演習暴露出的如此多問題。如果普京當選下一屆俄羅斯總統,可以想象,俄軍隊改革的步伐可能會比較大,出現比較大的發展。
俄軍改革具有雙面性 步伐適度而且要有節奏
近年來,俄羅斯軍隊一直在大力推進改革,而軍隊內部卻有很多不同聲音。今年七月,就有好幾位俄羅斯軍隊的高級軍官辭職,據說是爲了表達對改革措施的不滿。
金一南認爲,在當今國家安全態勢劇烈變化的時代,任何一支軍隊都必須直面改革的考驗,改革停滯將給軍隊戰鬥力帶來嚴重損害。
俄羅斯軍隊改革總體方向不能否定,是正確的。從俄軍改革來看,適應一種未來國際安全形勢變化和俄國內安全形勢變化,打造一支適應未來變化的軍隊,包括撤銷各大軍區、成立各個戰略方向司令部、大幅度削減機關人員,甚至削減將軍,削減將軍的數額在幾百個以上,要把將軍的數額,把軍官的數額大大的減少,充實一線作戰部隊。
因此,誰也不能否認俄軍事改革的方向。就其改革步伐看,是否步伐邁得大了,引起很多高級軍官的反彈。從俄軍總參謀長辭職開始,很多軍官做出非常強烈反彈的舉動。
當然,反彈要從兩方面看,一面看是改革步伐不太適當,對軍隊造成“傷筋動骨”,引起軍官反彈。所以,改革步伐必須得調整,以軍隊能夠接受,以這批中高級軍官能夠接受的步伐,在不損傷軍隊主體,不做出“傷筋動骨”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軍隊戰鬥力,改革做一些適當調整步伐是必要的。
另外,一些反對者認爲,俄軍事改革是既得利益者保護既得利益。改革出現很大變化,將軍數量不能那麽多,作戰部隊不能那麽龐大,指揮機構不能那麽龐大。
做出這些調整的時候,必然對相當一批軍官的利益産生影響。同時,出現了一批軍官發自身利益爲重還是國家利益爲重的問題。這個博弈中,如果說以軍官利益爲重,國家利益不重,損失的就是軍隊改革步伐。
因此,俄軍改革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俄軍改革總體方向是正確的,但前進的步伐要調整,不要將先有的體制整個打倒重來,那是不可能的,任何改革都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的改革。
另一方面,改革要有節奏、要有步驟並不意味著不進行劇烈的變革。在今天經濟全球化劇烈變化、國家安全態勢劇烈變化的時代,任何國家軍隊都一樣,必須面臨這種改革的考驗,而停滯、穩定是沒有出路的。
這一點在俄羅斯軍隊表現得非常明顯,停滯、穩定、不變化給軍隊所帶來的損害是相當大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0-02/0822668040.html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中國出口“梟龍”戰鬥機時,曾發生過俄羅斯方面以發動機爲由進行阻撓的事情,給世人一種俄羅斯人敵視“梟龍”的印象。但從裝備技術角度講,最應該裝備“梟龍”的也許恰恰就是俄羅斯。
從空軍裝備情況看,俄羅斯缺乏一種真正可以大量裝備的低檔戰機。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廣闊的國土,應該在數量上達到相當規模,才能保證領空的安全。新型的蘇-35或T-50造價高昂,在俄羅斯經費有限的情況下,10年內裝備數量最多達到200架,作爲空中力量的核心尚可,保衛全國的領空則顯得捉襟見肘。
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中,米格-29雖然造價最低,但卻非真正的低檔戰鬥機,而且現有的大量米格-29、米格-31和蘇-27也開始老化,未來10-20年必須有新的飛機進行替補。米格公司曾在1980年代提出過單發戰鬥機米格-33計劃,該計劃效仿美國F-16的設計思路,作爲低端戰機,在數量上彌補高價戰鬥機的不足。
米格-33計劃雖然夭折,但“梟龍”卻相當于米格-33計劃在中國的重生。“梟龍”和米格-33設計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氣動布局非常類似,均采用一臺米格-29的RD-33發動機(“梟龍”的改名爲RD-93)。“
“梟龍”最大的缺點,是現有型號不夠先進,只相當于米格-29SMT的水准,無法勝任21世紀中葉的需要。但俄羅斯在發動機、雷達方面仍擁有大量技術積累,可以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專爲俄羅斯空軍使用的隱身版“梟龍”。由于“梟龍”的技術平臺和生産線比較成熟,隱身版“梟龍”裝備俄軍的時間可能還會早于T-50。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近日曾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而且“西北風”級的進口,也證明俄羅斯官方爲武器進口已經打開大門。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米格公司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如果大膽引進“梟龍”生産線,甚至將“梟龍”重新命名爲米格-33,也許米格公司尚有重生之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站2009年6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重新崛起爲軍火商 中國正恢複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角色嗎?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的數據,北京2007年簽署的武器出口合同達38億美元,這是10多年來最高的銷售數字。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4/1000554075.html
範布爾奧德藍科(歐洲亞洲問題論壇中心主任):中國的武器裝備,我們一貫是從他們外部來了解。我們通過中國對于類似巴基斯坦,津巴布韋。斯裏蘭卡,緬甸,泰國。等,從哪裏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很多的常規武器性能。但是,這些所謂武器,事實上並非與中國自備武器是完全相同的。
中國采取的這種做法,雖然表面上看是效仿歐美國家的所謂“出口型”但是,實際上還是中國的一種封閉的保密措施。例如:中國對外公開公布的C802C型導彈,他的最大射程120公裏。改進型爲180公裏。彈頭重量爲250公斤。速度爲1-2倍音速。因此,作爲北約軍事刊物上,均已此作爲中國C082導彈的基准技術參數。
但是,來自巴基斯坦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海軍裝備的C802與對外銷售的決然不同,更加不是那些所謂公開數字。他的彈頭最大可以搭載330公斤,射程增加到195公裏。最低彈道爲1 。5 米而不是他對外稱的2米。
中國銷售給伊朗的導彈技術C802系統也是更加小型化他的載彈彈頭部位只有125公斤。彈道2.5米。制導爲單一制導模式。速度爲1.5倍音速。因此伊朗依靠這種技術發展起來的導彈,在用于打擊以色列撒爾5型軍艦時,才能使得對方僥幸逃脫。
但是巴基斯坦方面沒有說出其他主導關鍵部位。中國銷售給泰國的85裝甲車,安裝有按照泰國“意願”的德國KBN型新型電臺。他們把自己的COP90型電臺在出場前拆除了。在對于巴基斯坦出口的殲7F型戰鬥機上,中國拆除了1部新型執行研制的遠程合成孔徑雷達。而是還裝了歐洲布雷斯塔公司的LA302型中型雷達。
中國在出口的武器上,加以這種掩飾,主要目的是爲了用來迷惑與引導我們對于了解中國軍備走向歪曲。這樣我們根本不可能實際了解中國自己軍方裝備的武器。在中國與俄羅斯94年談判引進SU27戰鬥機生産線期間,中國談判方首先聲明要求俄羅斯將,SU27戰鬥機的部分機載雷達,操作系統。等留下空余位置。
最後俄羅斯還是勉強同意。但是,在俄羅斯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沈飛進行總裝指導時期,中國卻拒絕俄羅斯專家的進入指導。他們認爲中國可以自己安裝這些制導設備。因此,來自俄羅斯的關于殲11的消息,大致停留在他的生産線上的原始數據。至于中國在內部秘密進行改進,俄羅斯方面對此也是沒有辦法完全搞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一切制造,研制引進。武器的工作方面上,多時加以隱秘的手段來作出掩飾。這就是中國的所謂“逐步開放的軍事透明度”。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4016&tbid=4314
J-20試飛,瓦良格要試航,這給許多軍迷炫耀的資本,以爲是天下第二了。但捫心自問,中國現在的武器中有哪一樣超過了上世紀的前蘇聯?
我把中國現在最先進的武器拿來與上世紀前蘇聯對比發現,中國有的,前蘇聯全有,而中國沒有的,前蘇聯也有,比喻中國戰力最強的現代級、171,99式坦克、東風31A,093、094核潛、元級潛艇、瓦良格、J11B、J-20、北鬥定位系統,這些前蘇聯都有性能相近的武器,而前蘇聯的基洛夫級、光榮級、無畏級、卡52、米格31截擊機、SU34鴨嘴畜、S38金雕、熊式遠轟、圖160、白楊導彈這些中國目前還沒有,這就是說,中國現在的軍力還未超過30年前的蘇聯。當然這也並不奇怪,因爲蘇聯畢競是超級大國。
回應
也不能這麽說,前蘇聯的經濟就沒中國這麽好,前蘇聯是被拖垮的,而我們恰恰就是借鑒了這點,不像印度一味發展軍力。
前蘇聯的基洛夫級、光榮級、無畏級、卡52、米格31截擊機、SU34鴨嘴畜、S38金雕、熊式遠轟、圖160、白楊導彈這些大半過時的武器?你先說說關于殲二十,“前蘇聯”它有沒有啊?
類似東西都差不多,但是作戰性能比蘇聯時期的武器高很多,單單是靠雷達等電子設備這一條,就各種武器就能比蘇聯同類型武器高
都幾十年了,有啥好比的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40438-1-1.html
俄羅斯軍方與軍工企業再次爆出不和聲音。因核導彈訂單“交白卷”受到總統批評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埋怨軍工企業“野蠻漲價”,而俄羅斯海軍總司令維索茨基6日也對俄軍工企業大幅漲價表達強烈不滿。實際上,俄羅斯軍方與軍工企業之間積怨已久,軍方曾多次批評軍工企業,嫌他們的研發、生産能力不爭氣。而俄軍工企業也對軍方頗有微詞,認爲軍方出錢少、要求高,成心爲難軍工廠。
修船廠變賭場,令軍方憤怒
據俄羅斯《觀點報》7日報道,俄羅斯海軍總司令維索茨基6日在接受采訪時,對軍工企業大幅提高武器價格表示強烈不滿。他首先對生産“北德文斯克”號多用途核潛艇的北方機器制造生産聯合企業提出嚴厲批評。他說,該企業大幅提高了該級核潛艇的建造價格,“價格應當提高,但提高的有點過分了”。他表示,海軍將會與該企業協商解決這一問題,不會拒絕購買這艘潛艇,該潛艇計劃于年底前編入俄海軍服役。目前,該公司正在爲俄海軍建造第二艘“喀山”號此級核潛艇。
實際上,俄軍方高官曾多次表達對軍工業的不滿。俄國防部副部長兼武裝力量裝備主任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曾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責BMP-3裝甲車是“棺材車”。而“布拉瓦”導彈的多次失敗,更是讓俄軍工業界飽受批評。更令軍方憤怒的是,蘇聯時期留下的軍工遺産逐漸被軍工企業揮霍一空。俄聯合造船集團爲了追逐商業利潤,不顧俄太平洋艦隊的反對,執意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第178艦艇修理廠拆除,用于興建五星級賓館、賭場等娛樂設施,以迎接2012年APEC首腦峰會。俄軍方人士稱,這意味著太平洋艦隊將無法自行修理和維護萬噸以上的大型水面戰艦。
俄軍方也在用實際行動來“懲罰”本國的軍工企業。向法國購買“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向以色列求購無人機等行動,都表明俄羅斯軍隊對本國軍工企業的信心大打折扣。
企業抱怨軍方太苛刻
面對軍方指責,俄軍工業也頗多怨言。俄羅斯《真理報》7日報道稱,面對海軍總司令的批評,北方機器制造生産聯合企業消息人士表示,核潛艇建造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由于材料、電力及供應成套設備價格上漲所致。目前公司正在與供應商進行協商,希望降低價格。但他表示,世界造船經驗證明,首艘潛艇的價格確實要比批量生産的高得多。
一位俄軍工業代表表示,國防訂單出現未按照計劃交付的情況的主要原因在軍方,他們總是拖延支付國防訂單資金,造成軍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領導人切梅佐夫也表示,軍方經常爲國防訂單設置過于苛刻的期限,而在這種很短的期限內,企業根本無法高質量完成生産任務,同時軍方在下訂單時也根本不考慮軍工企業的成本,企業沒有利潤,當然也就沒有積極性。
總統“各打五十大板”
面對軍方與軍工企業的相互指責與推諉,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給出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態度。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今年5月16日,梅德韋傑夫在國防工業綜合體發展會議上憤怒地表示將追究相關官員和軍工企業的責任,除3名軍方高官被解職外,還對8名軍工企業的領導采取了行政與紀律處分。
而俄總理普京似乎更加了解軍工企業的難處,他在4月底曾表示,俄國防部必須交付所有國防訂單的預付款,以保證企業正常運行。俄國防部應在上半年預付80%的國防訂單資金,剩下的20%將在下半年交付,以鼓勵企業生産。
俄軍事觀察家維克多?巴拉涅茨表示,如果今年國防訂單仍無法完成,國防部長有可能面臨辭職。目前軍方與企業間關系已陷入僵局,因此,應當讓國防工業委員會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介入,國防部已無力解決他們間的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俄軍方與軍工企業之間的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蘇聯解體後,經曆了長時間的蕭條期,俄軍工企業人才和技術流失嚴重,無論是在産能上還是技術水平上,都已經很難滿足俄軍最近幾年雄心勃勃的胃口了。
在卡紮菲的軍火庫裏,空中和地面主戰武器幾乎全部來自俄羅斯。截至2010年底,利比亞防空系統共有900多套俄制導彈系統,包括ZSU-23-4“石勒喀”、“S-200”防空導彈系統。
在韓國老頭子主持下,聯合國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北約空軍對利比亞政府軍進行狂轟濫炸,電視畫面上只能看到地面防空炮火如同節日焰火,對來襲的戰機無法構成威脅。俄羅斯生産的“S-200”防空導彈竟然連一架敵機也打不下來。
“我們的防空系統就像一個稻草人,可以嚇唬住貪婪的麻雀,對凶猛的鷹隼卻無濟于事。”3月21日傍晚,利比亞北方重鎮班加西,一名卡紮菲政權低級軍官垂頭喪氣地坐在轟炸後的廢墟上。
俄羅斯産的“S-200”防空導彈在西方電子戰面前,只是相當于燒火棍。強大的電子幹擾使“S-200”的雷達系統根本找不到目標,所以一架敵機也打不下來。北約空軍到了利比亞空域如同到了無人之境,想怎麽炸就怎麽炸。
俄羅斯還有少量“S-200”導彈系統在使用中。大約200輛發射車,部署在加裏寧格勒地區。
“S-200”系統的改進型“S-300”現在依舊是俄羅斯防空系統的中堅力量。相比“S-200”導彈系統而言,除優化了數據鏈,縮短了預警時間之外,“S-300”防空導彈並無質的飛躍。雖然由“S-200”變成“S-300”,數字上增加了100,但導彈的性能並沒有明顯提高,只是用數字來誘惑人。
中國進口相當數量的俄羅斯“S-300”防空導彈,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我們就靠進口的俄羅斯“S-300”來保衛北京上海?
“爲什麽利比亞裝備的俄制武器如此不堪一擊?”普京總理和國家杜馬爲俄制武器在利比亞的糟糕表現極爲不滿。
自由民主黨議員謝爾蓋?伊萬諾夫要求俄軍方解釋,“爲什麽北約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將俄羅斯生産的利比亞防空系統徹底摧毀?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將對俄國防能力構成嚴重威脅!”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負責人魯斯蘭?普霍夫的解釋說,利比亞裝備的武器都是蘇聯時期生産的,技術性能已經落伍,自然抵禦不了北約先進飛機和巡航導彈的攻擊。
對此,有批評者指出,2007年以色列戰機轟炸敘利亞核設施時,也曾騙過當時最先進的俄式防空系統。
俄羅斯常規軍力正在衰落。俄羅斯軍工戰線已物是人非,蘇聯時期龐大的科研投入不複存在,科研機構僅靠吃老本“小打小鬧式”改進的武器維持出口,不僅研制新裝備能力極度下降,在某一些方面連蘇聯時期都不如。
俄羅斯國防部不得已將大量訂單交付外國供應商,購買法國DCNS公司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計劃從意大利購買裝甲車,而造船和裝甲武器曾經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強勢。
任何一個出口武器的國家,必定要評估自己出口的武器,在未來會用在什麽地方,首先考慮是否對自己造成威脅。
另外許多技術手段也被用在出口武器上,防止武器輸入國將來對自己造成威脅。已經早有媒體披露,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S-300”防空導彈,將不會對俄羅斯的戰機構成威脅。也就是說,如果有朝一日中國拿“S-300”去打俄羅斯的飛機,“S-300”電腦控制系統將會拒絕執行戰鬥指令。因爲俄羅斯已經在“S-300”中做了技術處理。
俄羅斯出口的武器裝備已經跟不上軍事新時代步伐,只能被落後國家買來打內戰,根本對付不了武裝到牙齒的西方大國。
許多東西與戰略思維有關系,俄羅斯計劃6500億美元,研發重型核導彈時,美國在X-51那樣高精尖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上下功夫,實現其一小時打擊全球各個角落的戰略構想。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39654-1-1.html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2月25日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近日在接受《生意人報》的采訪時宣布,去年俄武器和軍事裝備得到的訂單總額高達48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大關。至于中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持續下降的問題,主要是由知識産權爭議和中國軍事工業快速發展造成的。
對于俄方是否積極努力解決中國仿制俄制軍事裝備的問題,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回答說:“確實,這是知識産權問題。2008年我們和中國在司法部系統簽署了特別協議。我們會向中方提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其中也包括對我們而言。以前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二戰後以及蘇聯時期,我們向中國供應了某些産品的整條生産線,當時沒有要求簽署什麽文件,我們在此方面沒有任何文件,現在無法提出嚴肅的意見。因爲我們只是簡單地供應了産品和技術,而他們在其基礎上制造出了自己的産品,對它進行了改進,加入了自己的部分。這些産品已經不是我們的了,而是在中國軍事工業認真參與下制造出來的。中國人認爲它們是自己的産品。在此方面很難達成一致。不過,這個問題仍然有自己的迫切現實意義。現階段我們將繼續在現行國際法准則框架內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因爲中國工業迅速發展而滑坡,中國已經有能力獨立自主地保證自己的許多需求。”
德米特裏耶夫局長同時指出,俄羅斯和前華約國家也存在著相同的知識産權問題,蘇聯時期向東歐國家供應了大量武器和軍事裝備,也提供過相應的技術,但是沒有提出知識産權保護問題,結果現在産生了較大的矛盾。俄方正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現在已經和匈牙利簽署了相關許可生産協議,目前還正在和斯洛伐克、捷克、波蘭、保加利亞談判簽署類似協議。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坦承,雖然俄羅斯在整體上暫時保持住了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主要優勢,即相對不高的價格和令人滿意的質量水平,但是由于近期生産和配件成本上升,導致軍事産品漲價趨勢明顯,俄軍事産品出口價格隨之不斷上漲,在現有裝備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下,必然會對俄國防産品的競爭力産生負面的影響。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28/0946635079.html
俄軍冷落國産裝備再次外購1000輛意大利裝甲車 2010-03-17中青在線
意大利“依維柯”M65多用途裝甲車
在性能上俄羅斯國産虎式裝甲汽車要優于意大利M65多用途裝甲車
本報特約撰稿 玉鵬
繼向法國購買“西北風”級兩棲艦和向以色列購買先進無人機後,俄媒體近日再次披露,俄國防部正與意大利談判,計劃向意購買1000輛“依維柯”M65多用途裝甲車(又稱重型裝甲吉普車)。這一消息引起了部分俄羅斯專家的不滿,他們堅持認爲俄國內企業完全有能力提供比M65更先進的同類裝備。
美國智庫“地緣政治與沖突報告”網站3月12日援引俄《觀點報》消息稱,M65裝甲車(綽號“猞猁”)于2001年研制成功。主要用于戰術巡邏,可運載1個班的兵力,有輕裝甲防護,還配備了機槍和反坦克導彈。因爲無法防禦重武器,越野能力也不如履帶式車輛,該車更適合用于反遊擊作戰或是在戰線後方警戒,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意大利軍隊的海外維和行動中表現尚可。
由于局部沖突時有發生,各國今後對這類裝甲車輛的需求量可能增加。此前,俄羅斯主要用БТР裝甲車執行巡邏任務,但這種車輛太笨重也太昂貴,用于巡邏有浪費之嫌。爲此,俄軍方數年前曾表示,將購買耗資6000萬美元研發和制造的國産“虎”式裝甲車取而代之。但由于種種原因,軍方至今沒有簽署訂購“虎”式的合同。研制該車的嘎斯汽車公司被迫囤積了大量半成品,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有觀點認爲,“虎”式是由高爾基汽車廠生産,而近期,另一家大型汽車廠正准備取代前者以壟斷軍用車輛的生産。正是由于商業集團間的矛盾鬥爭,國防部才做出這一決定。但也有俄軍工界消息人士說,目前還無法確認軍方向意大利購買裝甲車的消息,這有可能是企業的一種宣傳方式,或是向汽車公司施壓的手段。
美國智庫“地緣政治與沖突報告”研究員西蒙?塔克則評論稱,就主戰裝備的來源而言,蘇聯長期堅持自給自足,但這一傳統在2007年前後出現了動搖。受困于資金短缺,俄軍工業的完整性近十余年來受到嚴重破壞,其自主研發能力已跟不上軍隊現代化的步伐,所以才出現了軍隊向北約國家采購武器的現象。如果這種情況成爲常態,對莫斯科未來的軍事乃至外交政策都可能産生長遠的影響。
俄羅斯與法國初步達成購買4艘兩棲攻擊艦意向 2010-03-03
俄斥資5300萬美元從以色列購買12架無人機 2009-06-25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17/0750587088.html
這個題目有些古怪,實際上,“國民性”是地區群體意識的凝聚,而戰鬥機是當地最高科技的凝聚之一,顯然有著密切的聯系。
比如大家熟悉的轎車造型設計,尤其是“前臉”,“哪國的車(當然是獨立自主知識産權的)就會長得象哪國的人”,比如美國、英國都很明顯,但也有國民性分別被幾個品牌繼承,比如日本豐田過于國際化了些,本田介于本土和國際之間,三菱就很有忍者的味道,鈴木則青年化、村民化一些。如果說到整體配置的權衡,就更明顯了,美國的誇張,日本的輕巧,法國的城市浪漫,德國的運動均衡……這個不是主題也不廢話了。
實際上,造型設計體現了審美取向,汽車作爲擬人化比較明顯的工業設計,設計師自然會注入自己的慣常的傾向了。那麽,在更高的科技結晶,戰鬥機上呢?
1.英國:古怪還是頹廢?
自從二戰著名的“噴火”和“蚊式”之後,英國幾乎沒有“正常”點的戰鬥機出現,不論是縱置雙發的閃電,還是垂直起降的鷂,都是“非主流”的設計。
如果說法國在大革命之後的帝制與共和制的折騰,加上一戰的巨大傷亡,讓法國人頹廢到在二戰投降的話,英國則在二戰後折騰得累了,雖然成功得打壓了德國,但日不落帝國也隨即崩潰,缺乏戰略縱深,卻又處于對蘇前沿,頗讓英國人無奈。從很多影視片中可以看到,曾經很多英國人還懷念輝煌的過去,但面對回歸島國的窘境,或自嘲,或頑固,或頹廢,這其實也是英國足球流氓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民衆在戰後興起“社會主義”運動,要求政府將造成戰爭傷亡的軍費轉爲社會福利資金,工黨政府上臺後更是大刀闊斧的砍掉衆多軍工項目,英國除了在發動機上還有一些優勢,其他都殘缺不全了。這也就可以理解,爲何英國總是在發動機上作文章,試圖彌補其他系統的不足,就連F4鬼怪拿過來也要換換發動機玩玩雖然鷂式在戰鬥機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雖然馬島戰爭中取得很高的交換比(空戰中似乎沒有損失?),但鷂實際上不具備航母艦載機的基本素質,或者能長時遠程巡航驅逐敵機,或者能高速截擊阻攔敵機,更不要說爲轟炸機護航~~慘勝的馬島戰爭證明英國再不複日不落的輝煌~~倒是美國拿去改成AV-8A/B用于海軍陸戰隊的遂行近距空中支援比較合適~~
2.法國:浪漫還是無奈?
和英國恰恰相反,法國在二戰後頗想挽回些面子,一貫簡直獨立自主的原則(而意識形態/信仰的模糊,又讓這個觀念有時卻又表現爲給錢就賣的婊子,比如對臺灣和大陸的雙重軍售),依然和英國相反的是,法國雖然保持了較爲獨立而齊全的航空體系,卻一直缺乏推重比足夠的發動機~~
常說,長得“漂亮”的飛機一定也是機動性不錯的飛機,幻影就符合這一點,頗有法蘭西浪漫氣息,但是,幻影堅持的大三角翼,無非是想用氣動造型的水平敏捷性機動性優勢,彌補發動機推重比不足造成的垂直性能的缺陷。雖然鴨翼讓垂向敏捷性提高,但發動機推力和大三角翼阻力的雙重缺陷,又只能讓陣風試圖去“多用途”(尤其和臺風對比的話),而非超音速截擊。
3.俄羅斯:天性簡練還是現實被迫?突出過頭結果失衡?
就像毛子給人的印象常是四肢發達+頭腦直接一樣,毛式戰鬥級的設計思路似乎過于簡練,從MIG15到MIG25/SU15,給人的印象就是“有翅膀的噴氣發動機”,當然,是“有人駕駛”的(“無人駕駛的”、“有翅膀的噴氣發動機”、“加個彈頭”,就是蘇聯第一代反艦導彈,毛子的思維就是這麽直接,哈哈)~~西方飛行員更是形容MIG21不是“坐”而是“騎”在發動機上飛行~~
“設計就是突出與妥協”——蜂帶刀。常有人說毛子武器顯得“邪惡”,這種感覺就是因毛子過于突出主題造成的,造成整個系統失衡。鑒于自身綜合技術實力不逮,所以毛子幹脆將戰鬥機分成遠程巡邏、遠程高速截擊、重點防空、前線格鬥都多個型別,平時各管一攤,戰時一擁而上~~
MIG23是個過渡點,試圖向機動性靠攏,但“單發+變後掠翼+純手動”又造成穩定性很差,容易“抽風”,“自殺”的恐怕比被殺的還多~~MIG25的寬距雙發顯然又“過于穩定”,加速、極速和高度上去了,機動性依然很差。
終于,盼來了SU27/MIG29這一代高機動戰鬥機,尤其SU27具備了爲轟炸機遠程護航的能力,和TU160轟炸機、A50預警機、伊爾78加油機一起,讓蘇聯空軍具備戰略空軍的資質。
但是,爲了實現高機動下穩定性的,幾乎是機動性的極限設計的,“眼鏡蛇/天鵝式擡頭前機身+下吊式寬距雙發”卻又成了下一代戰鬥機所必須的隱身和加速性的巨大障礙。
香港《鏡報》月刊1月號題爲《中國開拓軍火出口市場》的文章稱,中國的軍品出口策略已經改變,開始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一直以來對中國武器的貶低正在被事實所擊破。
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一般都是軍售大國。隨著中華全面崛起,中國對外軍貿的市場正在擴大,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把購買先進新裝備的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的軍工生産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低潮期,近年又迎來躍升,首要原因是端正了營銷戰略。中國著眼于未來國際上的軍事沖突高技術化、信息化的大趨勢,改變了過去以出口價格和贏利都很低的槍炮爲主的思路,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軍售推出的頭號拳頭産品,就是同巴基斯坦共同開發(雙方合資、由中國獨立研制)的FC-1“梟龍”戰鬥機。該機在成都和巴基斯坦都建立了生産線,從2007年起大批量生産,有十幾個國家發出了訂單,預計會有600架至1000架的産量。此型飛機的設計思路專門面向難以購買高價戰鬥機的國家,操作系統、機身材料盡量簡便和低檔化,空戰性能卻足以同中檔第三代戰機一決雌雄,機上配置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而改變。同美國的F-16最低配置也需4000萬美元、蘇-27需3000萬美元相比較,FC-1的價格根據配置可從8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中國新産的殲-10戰鬥機,空戰性能可與最新型的F-16匹敵,出售給巴基斯坦的報價據稱不過2500萬美元。現在國際航空界大都承認,中國高低兩檔戰機的推出,足以沖破世界軍機市場上美國、西歐和俄羅斯戰機“三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中國的民用造船噸位和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二,具有人力、材料費便宜而技術含量亦不算低的競爭優勢,軍用艦艇的外銷正好發揮了這一長處。上世紀90年代,泰國購買了6艘中國制造的護衛艦,使用後聲稱戰鬥性能達到德國同類品的70%,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近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又提出要購買中國的新型護衛艦,單價不過1億多美元,其完成任務的能力與美歐報價兩三億美元的護衛艦相比並不遜色。
在火炮、坦克等傳統武器方面,中國軍工企業利用長期的積累進行了新技術開發,也以新面貌打開了銷路,特別是對注重地面作戰的中小國家更能滿足需求。2002年中國向科威特出售了一批PLZ45-155自行榴彈炮武器系統,用戶反映很多性能好于美式裝備,在中東石油富國中又引來新的訂單。在國際坦克市場上,不久將會有數萬輛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生産的坦克需要退役的更換期出現。許多發展中國家買不起美國和西歐單價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産品,中國和俄羅斯的單價只有二三百萬美元的坦克將會有一個大商機,泰國剛剛訂購了100多輛中國産的96式坦克就是好的開端。
在導彈研制方面,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行“兩彈一星”工程時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在國産武器中最早能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其出口有諸多國際限制,中國仍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擴大外銷。爲此,中國還以部分轉讓技術的方式同土耳其合作開發B-611近程導彈,並出售了射程180公裏而居世界之最的WS-2火箭炮,就此又引來諸多國家的興趣。
國際上一些貶低中國武器性能的人總說,這些出口品都是仿造和引進蘇俄技術,因而不如直接購買俄羅斯産品。事實是,中國仿造蘇俄武器後,通過自我開發往往都能提高一個檔次。過去幾十年一直購買蘇制裝備的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也向中國洽購武器,連獨聯體內的中亞國家也有些意向,正好說明這一點。(楊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5/0820481273.html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和軍事雄心撰文,文章認爲:
中國希望從俄羅斯購買未果的武器讓我們對當前中國國防工業的轉變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盡管中國現在已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低技術工業基地,也投入了比美俄還多的人力物力來發展其寄予厚望的航天計劃,但仍然十分依賴從國外進口的陸戰武器系統。直到幾年之前,在俄羅斯每年65億美元的軍火訂單中還有40%是來自中國,但由于中俄之間出現的僵持局面,今天這個數字已急劇縮小。
俄羅斯希望向中國大量出售其老舊不用的武器,但中國卻希望購買俄國最新銳武器,尤其是陸戰武器。此外中國還希望能夠和俄羅斯達成共生産協議以引進技術自己生産武器。中國方面稱已不再需要不附帶技術轉讓的俄羅斯“低科技”武器,認爲俄羅斯應該對華出售更先進更強大的高科技武器裝備。
更重要的是中國希望通過聯合生産來獲得尖端的國防技術、發明和複合材料。事實上俄羅斯在面對其他國家時也曾這麽做過,例如去年它就和委內瑞拉簽署了在該國建廠生産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合同,還與印度合作發展超音速巡航導彈,但當對手換成了中國時俄方卻斷然拒絕。中國試圖向俄羅斯購買強大的T-90坦克但遭拒絕,因此直到今天中國武器工業仍然不能自行制造世界水平的主戰坦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俄羅斯剛與印度簽署一項出售347輛T-90坦克的協議,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
按照俄羅斯專家的說法,解放軍總裝備部希望購買的俄羅斯武器和技術包括:“什米爾”(Shmel)雲爆火箭筒、Nona-SVK和維拉(Vena)120毫米自行迫榴炮、Msta-S152毫米自行火炮、300毫米龍卷風(Smerch)多管火箭炮、BMP-3步兵戰車、BTR80裝甲人員輸送車、米-28“浩劫”和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多種三坐標雷達、海軍的垂直發射施基利(Shtil)-1防空導彈、電子對抗設備(ECM)、艦載卡27/28直升機、生産第四代和第五代飛機發動機的技術以及高級合金鋼等。
文章認爲中國國産武器工業目前正遭遇“瓶頸期”。換句話說,與令人驚異的經濟和民用工業成就相比中國的軍工産業仍很落後,不能自行生産的武器很多,尤其是陸戰用及對地面作戰實行空中支援用的武器,因此不得不向其他國家購買。
當然,在有限的一些領域裏中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不滿足于此。中國人希望引進技術來大量生産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印度相匹敵的強有力尖端武器裝備。要達成這個目標,俄羅斯可以說是個天然的夥伴,但目前爲止俄羅斯似乎還沒有這麽做。
這種弱點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繼續對中國的外交和重大戰略施加影響,同時還會決定中國將如何選擇自己將要面臨的沖突。(環球網 袁宗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7/1630487518.html
中國軍隊武器裝備與新形勢要求尚有差距 2008年02月13日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 最新一期《求是》雜志刊出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張慶偉的文章,闡述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與發展。文章指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鬥爭准備,維護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對國防科技工業提出了緊迫任務。經過多年建設,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實現跨代躍升,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
文章說,要准確把握中共十七大對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富國與強軍的統一,這在黨的代表大會上還是第一次。爲軍隊提供能克敵制勝的武器裝備是國防科工部門的天職,同時,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也是國防科工部門責無旁貸的曆史任務。
文章說,經過多年建設,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實現跨代躍升,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特別是武器裝備的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與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武器裝備動員能力和水平與現代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國防科工部門必須著眼于新世紀新階段的曆史使命,大力提高武器裝備的研制生産能力和動員能力,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能有效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文章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完成國防建設武器裝備研制生産、供給保障任務。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完成好武器裝備研制生産任務。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增強實戰性。加強組織協調,做好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和戰時動員能力建設。軍工集團公司是武器裝備研制生産的核心和骨幹力量,要對其開展有力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工作。支持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軍工建設,形成“小核心、大協作”的開放發展格局。
文章並強調,國防科技工業必須是一個不斷追求創新超越的行業,自主創新是軍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要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提高質量效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13/0840485175.html
解放軍基本中止購俄武器 莫斯科怕失去中國市場 2008年01月30日環球網
俄羅斯《獨立報》1月29日文章,原題:《軍事出口陷入死胡同》 中國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産品最大客戶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近來出口到中國的國防技術和産品已接近爲零。據《獨立報》消息人士透露,莫斯科對此十分重視,而且這也成爲國防部長出訪中國的一個重要目的。
出訪中國的消息是《獨立報》通過消息人士的得到的,但是國防部長謝爾久克夫出訪北京,與曹剛川(部長)會見的具體時間還沒定。“也不排除中國國防部長出訪俄羅斯的可能性”一位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但他拒絕透露具體出訪時間。但是可以預測,不會早于總統選舉結束,也不會晚于新總統就職。
兩國國防部長推遲見面的主要原因是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出現了停滯。現在莫斯科與北京的大額國防軍工産品出口合同一個也沒有,而之前俄羅斯每年在該領域可以從中國賺走18到20億美元,占俄羅斯所有出口創彙的四成: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蘇-27SK和蘇-30MKK兩種戰鬥機、還賣給沈陽飛機制造廠蘇-27SK飛機的組裝權、供應中國S-300PMU1和Tor M1防空導彈、超過10艘877型柴電潛水艇和裝備了“俱樂部-C”反艦導彈系統的636型柴電潛水艇。彼得堡工廠爲中國海軍建造了“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及956E型“現代II”級驅逐艦,艦上配有3М-80Е“白蛉”(美國稱爲SS-N-22“日曬”) 超音速反艦導彈,與驅逐艦一起出口的還有8架卡-27/卡-28反潛直升機。除此以外,出口清單還包括爲中國海軍提供的S-300PMU艦載型號“要塞” 防空導彈系統,以及爲中國國産殲10戰鬥機制造的AL-31F發動機。這個單子還可以繼續開列,但是近年來兩國合作出現了問題。首先總價值爲15億美元的伊爾-76MD運輸機和四架伊爾-78加油機的合同被終止。推遲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缺少生産這些飛機必要的技術人員和設備。
最關鍵的原因是北京現在不想要莫斯科推銷的作戰武器,而希望自己選擇需要的武器的生産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給俄羅斯“國家國防出口總公司”開列的大規模作戰裝備單子有:RD-33噴氣式發動機,2S23 120mm自行迫榴炮, 2S19 152mm自行榴彈炮, “旋風”300mm火箭炮,T-90C坦克,BTR-80和BTR-90輪式戰車,米-28H和“黑鯊”卡-50武裝直升機,各種型號的三坐標雷達,艦載防空導彈和無線電偵察設備和反電子戰設備。對于中國軍隊來說還有購買價值的還包括蘇-33多用途艦載戰鬥機,米格-31遠程截擊機,圖-22MЗ遠程轟炸機,大型水面艦艇及核潛艇。
俄羅斯軍事技術監督局主任米哈伊爾•德米特裏在一次采訪中無意識泄露說,俄羅斯不准備對中國供貨的原因之一是雙方軍事領導人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也可能是(俄方)覺得不應該向中國供貨。有意思的是,俄羅斯從不擔心向印度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其中有些武器甚至俄軍都還沒有裝備,比如蘇-30MKI多功能戰鬥機,它的機載雷達是法國和以色列生産的。
當然,這種立場讓中國將軍們很痛心,數次軍事合作會議也被延遲,看來國防部長此次中國行與沒有得到中國訂購合同有很大關系。(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30/0917483576.html
中國武器裝備如只進口不創新將不堪一擊2007年04月10日 解放軍報
回味曆史的每一個細節,不經意間,你都會從中得到若幹啓示。
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使用“飛魚”導彈曾重創英國軍艦。但法國在英國的要求下,將“飛魚”導彈的性能參數全盤告知英國,英軍得以采取針對性措施,從而使得阿根廷空軍後來的作戰效果大大削弱。不僅如此,法國還中止了對阿根廷的導彈供應,使得阿根廷空軍的飛機無彈可投。
“飛魚”導彈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極爲深刻: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武器裝備依靠進口,一味“拿來”,只能受制于人,靠外國技術創新成果支撐的國防注定不堪一擊。
聯想到我軍 信息化建設,在經驗不多、成果較少的情況下,把外軍已經完善成熟的技術和裝備成果“拿來”爲我所用,在短時間內不失爲一條捷徑。這樣做,不但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能夠縮短戰鬥力生成的周期。
可是,“拿來主義”不是機械地照搬照套,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所取舍,有所創新。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拿來”,結果會重蹈覆轍。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這個靈魂,要在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的過程中邊引進、邊摸索、邊學習,最終與國情軍情有機融合,以實現真正的跨越。如果在引進的過程中只“借”不“鑒”、抑或只模仿不創新,則很容易受制于人,形成對先發國家的依賴。
隨著高新裝備的迅猛發展,高端技術“黑匣子”、生産工藝“金剛鑽”等“門檻”越來越高,但凡最先進的軍事高科技,總是被列爲秘中之秘。真正的核心技術幾乎無從引進,即使是“拿來”了,也難以全盤引進先進武器裝備的整體系統。可見,從長遠和戰略角度來看,關乎國家安全、軍隊發展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我軍信息化建設,必須依靠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的那句話:“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焦磊峰 陳江兵)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4-10/1011439117.html
美媒稱中國巨資發展太空武器技術遠落後于美國 2008年02月16日 環球網
美國和中國都已宣布有意將人送上月球。兩國業已處于新一輪太空競賽的早期階段。其熱度和詭詐頗有幾分像冷戰時期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太空競賽,當時太空成爲爭奪地緣政治優勢的代理戰場。
中國視太空探索爲確認其超級大國地位的一種途徑,因而它的載人航天計劃可以說是攸關民族自豪感的大事。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亞洲問題專家迪安?成表示,中國向空間研究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中國太空計劃一年的預算多達20億美元左右,與日本大抵相當。今年晚些時候,中國計劃進行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這是可能的2024年登月的前奏。隨著布什總統誓言到2020年將美國宇航員重新送上月球,兩國間的競爭或許不可避免。
當然,中國的太空計劃仍遠遠落後于美國。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研究部主任瓊?約翰遜?弗裏茲說:“他們基本上是在重複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行動。這是一場龜兔賽跑。他們樂于緩慢前進,造成這種太空競賽的印象。”
但其中可能也包括民族榮耀之外的東西。部分分析人士說,中國試圖獲得美國太空技術,但這種企圖與推進其太空計劃沒多大關系,而是爲了提升軍事力量。中國已經把太空作爲一個潛在戰場加以重點關注。不久前五角大樓對中國軍力的評估認爲,中國正投入巨資研發反衛星武器。
毫無疑問,中國認識到了這種能力的重要性。2005年,一名中國軍官著書稱,對衛星實施“震懾性攻擊”,“將動搖敵方作戰系統結構,並對其決策者造成巨大心理威懾”。從理論上說,這樣的攻擊可以使中國抗衡技術高于己方的美軍,後者嚴重依賴衛星獲取戰場數據。中國距離在太空挑戰美國尚有數十年之遙。但美國官員擔心中國可能獲取機密信息從而拉近與美國的差距。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2-16/0954485623.html
美國專家評價中國將成世界上最重要武器生産國 2008年02月25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的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撰文稱:盡管中國國産武器工業目前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不小,但總有一天將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武器生産國之一。
西方專家相信中國在未來幾年內還是需要國外提供大批裝備。盡管從鋼鐵工業以及輕工産品及耐用消費品出口方面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交易仍折射出中國目前軍事工業的複雜性與不足之處。19世紀時英國伯明翰與謝菲爾德地區曾經獲得過“世界工廠”的稱號,20世紀時這個桂冠轉移到了美國賓州匹茲堡頭上,而到了21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又把這一稱號送給了中國的廣東省。
當然,在某些領域,中國工業能力已經轉化成了強大的軍事工業和潛在的戰略影響力。比如,中國已能自己制造洲際導彈(ICBM)和越來越尖端的衛星。2007年1月11日,中國更是成進行的反衛星試驗。中國發射的據稱是用來進行氣象觀測任務的衛星中,有不少從軌道參數上來看實際上更接近美國間諜衛星或軍用通信衛星,一些美國專家相信在中國成功進行反衛星試驗之後,將會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沖突中使用它們來摧毀或者癱瘓美國的天基情報、監視、偵察(ISR)能力。
美國海軍已經多年不研發柴油動力潛艇,中國卻從俄羅斯購買了一定數量的這種潛艇並在其基礎上開發出了本國可靠的軍事工業。中國每年能制造大批性能出色的柴電潛艇,2006年美國國防部指出中國制造了14艘潛艇,而同年美國只建造了一艘——盡管是核動力潛艇,但美國海軍的潛艇都已使用多年。
中國目前僅僅在大力建造柴油潛艇而不是核潛艇,同時拒絕建造航空母艦,盡管最終在航母方面中國人也有所動作,但有的美國分析家還是認爲:這表示中國目前的領導人並沒有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計劃或願望。而保守派人士的觀點則認爲中國軍費的增長和武器的建造證明他們的確有這種野心。
中國長遠戰略雄心的增長和軍事影響力都顯而易見,但在現在來看仍然十分有限,由于武器生産設施上的限制,中國要實現其雄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生産攜帶潛射洲際導彈的戰略核潛艇的能力多年前已經實現,但建造速度和技術可靠性仍很成問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對于生産航程更短,戰鬥力更有限,只能發揮戰術作用的常規潛艇卻是不遺余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5/1033487024.html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據俄羅斯《晨報》報道,俄羅斯國防工業目前正陷入全面危機。俄羅斯國防業無力履行外國訂貨合同,而且合作者還紛紛以質量問題撕毀合同,俄羅斯名譽和市場地位面臨風險。問題其實早在2007年就已發生。第一個表示不滿的是印度。
2004年,俄羅斯和印度簽署了7.5億合同修建並更新“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航母。本來計劃2011年交貨,但錢支付後航母還是沒完成更新。俄羅斯人宣布2013年將交出航母。印度不僅不滿俄羅斯的延期交貨還不滿俄羅斯産品質量不合格,如2005年俄羅斯將已交付的潛水艇再次召回進行更新。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拖延在加裏寧格勒制造三艘“隱身”巡航戰艦和交付給印度制造T-90S坦克相關資料。
就在一星期前阿爾及利亞宣布退回俄羅斯15架米格-29飛機,飛機不是已使用過就是設備非常老化。俄羅斯方面認爲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交付的飛機全部符合合同規定。但飛機還是被送回,還給阿爾及利亞更加現代和昂貴的飛機型。
中國也是俄羅斯傳統客戶,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技術。但中國對于俄羅斯也存在不滿。問題主要是田灣核電站的設備。該事件直接導致與中國簽訂的數額高達數十億美元的38架伊爾-76和伊爾-78飛機合同出現擱置,2年後由于價格上漲,俄羅斯人才明白該合同實際上對于自己來說已是虧本買賣。解決問題的出路是尋找新的制造商,替換以前的塔什克伊爾飛機制造廠,由烏利亞諾夫斯克飛機制造廠來生産。
俄羅斯方面的抱怨都是一樣虧損,現在面臨成本上漲,但價格還是當初的價格,也無法與對方重新進行談判。而且爲了應得對手(法國人爭取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市場,美國人爭取印度市場),俄羅斯迫不得已還要自壓身價,根本沒有考慮可能面臨的風險,如通貨膨脹,運費和能源開支,鋼材原料價格上漲,完全忽視了經濟方面的分析。
去年,伊萬諾夫副總理驕傲的宣布俄羅斯從武器出口賺到70億美元。而這主要是2004年和2006年的合同。官員們認爲出口讓俄羅斯擺脫了90年代危機,開始了大規模的出口生産。
但這些合同目前還都是紙上空談,實際收入應該看財務帳本。實際成就比情緒激昂的工作報告要少很多,如果合同還在不斷被取消和擱置。俄羅斯憑目前的産品質量和市場信譽將很難再找到客戶。
現在俄羅斯政府著手解決問題,花費巨資培訓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更新廠子設備。總之,軍火生意,軍事技術在現今世界還是最火的生意,而且國家安全還取決于國防工業收入。
每次發生合同問題,國家總統都會出面進行交涉,就像這次印度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航母事件,其實印度這次拒絕其他國家的航母是因爲印度戰艦指望著俄羅斯米格艦載機,俄軍工企業老想依賴這種方式解決問題是欠理性和不穩妥的。(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02/1044488076.html
俄羅斯對中國仍有戒心 軍火交易停滯不前
·由于俄羅斯違約、武器品質不好及對中國武器出口限制,導致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的軍火交易陷入困境。但分析人士認爲,對尖端武器及能源的需求兩大因素,使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仍會繼續依賴俄羅斯。
·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軍火的幾個主要買主最近紛紛抱怨俄國武器品質有缺陷,俄羅斯軍工企業經常不履行訂貨合同。其中,由于機載設備有問題,阿爾及利亞最近決定將去年購買的十五架米格29戰鬥機退還給俄羅斯。因無法按期交貨,印度也決定取消從俄羅斯購買潛艇的協定。印度也不滿意俄羅斯改裝的航空母艦推遲交貨期及大幅調漲航母改裝費用。
· 另外,中國從俄羅斯訂購的伊留申76軍用運輸機無法按合同規定如期交貨。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艦載防空導彈等武器裝備也同樣出現品質問題。
· 違約、武器品質不好及對中國武器出口存在限制,導致中俄軍火交易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目前除了S-300防空導彈、伊留申76軍用運輸機及戰鬥機發動機訂單外,俄國軍火工業已有很長時間沒有收到中國的大規模武器采購訂單。
· 不過,有媒體認爲,由于許多尖端武器中國還無法自行制造,加上對能源的需求,兩大因素導致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將繼續依賴俄羅斯。
· 俄羅斯中國問題專家拉林認爲,俄羅斯同中國的夥伴合作的根基就是雙方共同經濟利益及兩國經濟之間的互補性。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大國,而中國目前急需能源和原材料。中國需要從俄羅斯獲得尖端武器裝備,而俄國軍工企業需要訂單維持運轉。
·俄羅斯軍備問題專家馬基延科說,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武器主要以海軍和空軍武器爲主,這可以把中國的注意力引向臺灣海峽,給在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軍隊帶來麻煩,這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 專家利托夫金認爲,由于對中國存在戒心,因此俄羅斯不會向中國出售陸軍武器。他說,中國與其他的俄羅斯軍火買主不同,其他的軍火買主能從俄羅斯以外的其他國家進口尖端武器。但中國除了俄羅斯之外別無選擇,因此中國只能依賴俄羅斯。
· 俄羅斯專家認爲,雖然中國試圖從俄國獲得陸軍以及其他一些更尖端的武器裝備,但俄羅斯國內很多人反對把這些武器裝備出售給中國,導致雙方軍火交易停滯不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2524d01008mly.html
老毛子這個現代“病夫”,雖然分家帶來的痛楚還未完全消散;可畢竟“祖業”雄厚。蘇聯幾十年以來積累的雄厚軍事研發和制造實力當今除了老美之外,他稱第三,就沒人敢喊第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不,就數我國和印度對老毛子的祖業盯得最直了。
可老毛子人雖病心理卻清醒得很(不要把人家想的太蠢,那樣只能顯示自己有多弱智);凡是能買到歐美武器的國家誰還會找他???所以,誰找他,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唯一之舉!所以,老毛子也很是會把握這做獨家生意的優勢,肆意忽悠你沒商量!
1.價格上“套籠子”
老毛子的戰鬥機,價格比米國便宜一大截(三分之二左右)看起來很是誘惑,而買了其戰機的國家,不管實際上用起來怎麽樣,主流報道還是要稱贊一番;畢竟是花了自己銀子買的,何況也是國防實力,說他不好;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可吹歸吹,零件壞了還得照買,戰機最重要的是發動機,呵呵,老毛子發動機的壽命大家也都知道了吧,以su27的AL31爲例,兩臺壽命都比不上F15的一臺;所以,大家看看買了歐美戰機的國家空軍訓練強度,再看看我們國家的Su27???經常趴在窩裏!沒辦法,平時飛行就把發動機壽命玩完了,到戰時怎麽辦啊?
所以,要是按照歐美戰機的訓練強度,老毛子的飛機壽命期內所花費的費用實際上比歐美戰機還要高得多(換個AL31發動機就要400W美金啊)。戰鬥機畢竟是高科技武器,不要拿AK47來比。
2.關鍵時刻掉鏈子
我國從老毛子買的現代驅逐艦,有次實彈發射日炙導彈。發射按鈕已經按下了,導彈卻在發射桶裏紋絲不動。軍艦上的人都嚇暈了,這要是出事,數億美金的軍艦可就完玩了;最後還是艦上工程師豁出去了拼了老命才解決問題。還好這是訓練的時候,要是戰時,早被人家幹掉了。
印度從老毛子買的SU30,神氣十足地飛上了藍天。可演習中多次“擊落”了自己的同伴,原來是su30機載雷達探測精度和識別目標能力不足,關鍵時刻“敵我不辨”,常常把同夥當成了“敵人”。阿三空軍只好下令:蘇-30的飛行員必須在眼睛能夠看到並且識別出目標的情況下,才能開火。印度空軍有的飛行員就提出疑問:蘇-30戰鬥機的雷達,號稱最大探測距離是240千米,最大跟蹤距離爲185千米,可是機載雷達還不如我們的眼睛,這樣的戰鬥機還能不能作戰?
所以,看看我們經常吹噓老毛子的雷達抗幹擾強,距離遠!可關鍵的功能都不行。檢了芝麻丟了西瓜。
3.交貨慢,臨時漲價
以前看雜志時,看我國從米國進口黑鷹的交貨速度,24架黑鷹一年多就交付完畢(NB啊,那還是80年代)再看看美國交付TWF16和韓國F15K的速度!
反看下老毛子,簡直是蝸牛。慢慢吞吞,反正他收了你的定金他是不急;買個幾十架飛機要拖上4-5年;並且時不時這個要加錢那個要加錢(就是現在很多沒職業道德的ji一樣)
大家看看我國和老毛子買伊爾-76運輸機,我方都忍耐到極點了!交貨日期遙遙無期(這個老毛子也有原因的,我方一次就采購幾十架76大運,人家也有所顧慮啊,何況老米也再暗中搗亂)
4.售後培訓差
看看購買米國飛機的國家,飛行員都可以到米國進行高強度訓練。可老毛子呢,隨意忽悠一下了事。怎麽玩還要靠你自己去琢磨(我軍隊很多就是當金魚樣,養在那裏而已),我家旁邊的大托鋪機場,空18師的SU30偶爾飛個2架到湘潭和衡陽上空轉轉(挂架都是空的),可笑的是這裏還住了好多花重金請來的老毛子工程師(住別墅)。真不知道我們把Su30玩得怎麽樣了!(早年安徽的SU30“看風景”事情還記得吧,兩個團職的飛行員飛SU30低空讓樹枝擦了下就嚇得連忙跳傘了,飛機還滑翔飛行好遠才墜毀。這飛行員玩得轉嗎?)
再看看我們的“道爾”防空系統,都是老毛子80年代的東西了,還要數百美金一小時請毛子工程師來“示範”;真搞不懂打仗時怎麽辦!
下面看看老毛子忽悠阿三:
阿三重金從老毛子進口SU30,剛開始用時發現飛機嚴重震動不穩定,且發動機渦輪葉片出現裂縫!阿三找老毛子給個說法,老毛子曰:這是你們飛行員技術太差,玩不轉飛機。而且地勤人員水平低,保養不好而導致的。
阿三說;那我們用法國的幻影2000從沒出現這情況啊;毛子答曰:那就是你們訓練強度太厲害了吧,再加上東南亞高溫天氣,對飛機影響很大,我們的戰機在正常條件下使用,發動機在擔保壽命期內不會提前報廢,也不會導致飛行中各種故障現象的發生!
阿三狂暈:“那還是放在機庫裏最安全了”
可問題終究還是要解決,老毛子又開始忽悠阿三了。那就是給SU30裝矢量噴口(哈哈,老毛子自己都沒實裝,正好阿三做免費試驗還可以賣錢);阿三高興的要死,這個東西好啊,可360度轉向,比F22的都NB,可買回來一用才知道,俄羅斯方面聲稱,這種安裝推力矢量噴口的蘇-30戰鬥機使用時間可以達到260~500小時,可是飛行員只使用這種戰鬥機飛行了20多個小時,就必須更換推力矢量噴口,哈哈,更可笑的是那個力矢量噴口要人工操縱調整(爆暈)比F22的編程自動調整完全是兩碼事……
看看最近發生的幾場戰爭,俄式武器輸得一塌糊塗。有的人老喜歡用AK47來說話,這是老思想,現代高科技戰爭,靠的不是粗糙實用,而是領先的技術優勢。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9589&tbid=8180
先來看一則消息:10年來俄對華軍售曾達到一年逾20億美元的峰值,2006年則減到近乎爲零,目前也無新的大的整機合同(除了外媒說的100套LA31F發動機)。
再來簡單地回顧一下我國武器裝備的曆程:新中國剛剛建立時,由于沒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産品全部依賴進口,武器也是部分從“老大哥”手裏獲得;但在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如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造船、電力、通訊、化學、國防工業後,我們依靠的是自力更生爲主的方針而實現的武器裝備的國産化。
但在80年代,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和軍隊要忍耐的大局下,新的武器裝備沒有太大的發展。我們的經濟重心,也主要分布在了沿海;而這個經濟重心是原來在和美國的“蜜月”期所建立的,也就是整個80年代建立的。而這個經濟帶的命運就決定了中國的生死存亡!
在90年代,面對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中國突然發現,西方的矛頭完全對准了中國!而我們薄弱的海防、面對第一島鏈的弧形包圍、東海劃界、南海各國向我提出的主權要求,我們的海上力量還不足以保衛自己,只能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有心無力來拖延。加上臺灣問題的日益惡化需要面對的是美日臺相互勾結,已經對我們的安全構成嚴重的挑戰!爲了彌補裝備的差距, 只能是再采取邊引進邊消化吸收的辦法彌補再次拉大的武器差距。而80年代末的那場風暴,面對整個西方的制裁,中國無從獲得西方的武器和防務技術,因而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提供實現軍事裝備的現代化縮小軍事裝備上的差距。
這個時期,最大的幾次外購軍備就是來自對俄羅斯的蘇-27系列戰機的分四次引進,總數達到120架以上(含第四批的55架蘇-30和蘇-30MK2)、12艘基洛(第一批4艘,2艘877M、2艘636型。後追加8艘)、還有4艘現代級大型驅逐艦、YL-76和YL-78大型運輸機等。·
進入21世紀,在經過消化吸收後,不斷有好的消息出現:先是海軍167的出現,我們有了自己的6000噸以上的戰艦,隨後168、169、170、171江南四驅的出現和115、116的服役,更是顯示出與中國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相比,70年代設計的“現代”級驅逐艦已顯得過時。中國海軍向俄羅斯購買整艘軍艦的曆史已經結束。
在空軍方面,隨著殲-10的高調亮相,並傳出新機可以1:4模擬擊落蘇-27時,那麽1990年代,蘇-27SK戰鬥機對于落後的中國空軍來說是“雪中送炭”;但10多年後,該型號面對不斷進步的世界戰鬥機水平已經嚴重過時。同時,中國國産第三代戰鬥機的服役使進口戰鬥機不再必要了。
而蘇-27的國産化的殲-11B,更是把蘇系列飛機推上了極至——顯示了俄羅斯方面對出口的蘇-27、蘇-30系列的升級工作明顯力不從心,至少對中國來說是這樣!
還有傳說中的“新飛豹3試飛成功 中國已看不上蘇-30MK2”,(附:新飛豹3已經試飛成功!並且已經定型,軍內編號爲DDK-03.之所以被稱爲新飛豹,是因爲它的氣動外形以及其內部系統都是全新的!雖然有原飛豹的身骨墊底,但是爲了適應新型的發動機,因此不得不將機身放大!由于新型發動機的進氣量和單位推力比原發動機增強了近75%,所以新飛豹3不能簡單的沿用和放大原飛豹的機體!(新型發動機比原勞思賴斯發動機直徑大,而且也短!)因此,有關科研人員對原機的氣動外形以及內部機體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其工作量之大之複雜,絕不亞于重新設計一架新飛機!)
再看武直-10直升機:《簡氏防務周刊》、《漢和防務評論》、《紐約時報》和美國UPI合衆國際社等國外媒體和機構都熱衷于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裝備了外形酷似“阿帕奇”的攻擊直升機,該直升機被命名爲直-10型攻擊直升機,裝有國産的數字化武器管理系統,可挂載各種北約制式武器,能大幅提升解放軍空中作戰能力。
陸軍方面,隨著主戰坦克99改的陸續服役,俄軍最新的T-90坦克無論從各項指標上都談不上先進了,和中國最新型坦克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還有8x8輪式裝甲車據說性能已優于俄最先進的BTR-90。
防空方面,改進後的紅旗-9叫紅旗-9A,一躍成爲世界先進的雙用途(反飛機與反導彈、含戰術導彈)的防空導彈系統,而我軍的大型防空艦也把海軍型的HHQ-9A搬上艦,成爲我軍艦隊遠程區域防空的主力彈種。
看紅旗-9A的性能:
1.最大射程:200千米(超過美軍海軍裝備的標准-2的70千米、標准-3的180千米)
2.最大射高:40千米
3.紅旗-9的雷達系統相當先進,發射功率異常強大,其發出的電磁波具有美、俄、歐洲雷達所沒有的燒穿能力。能夠完全壓制機動能力極強的航空平臺的小功率幹擾機;如美制F-16、法國的幻影-2000、的機載小功率幹擾機,甚至和F-22的機載小功率幹擾機幹擾機也可以被有效壓制,綜合電子反制(ECCM)能力極強!
紅旗-9的雷達電子設備相當先進可靠,發展潛力很大,相比之下,光是數字化顯示控制臺技術就比S-300領先5-10年。因此,紅旗-9成爲了獨立于美、俄、歐防空系統的另一極!
只是中國在大型飛機領域的制造上仍存在很大缺陷,因此當前中俄尚存最大的軍售項目就是伊爾-76和伊爾-78的進口。當然,隨著我國大飛機項目的啓動,這個差距也是很快要拉平或趕超的。
所有這一切,都值得國人驕傲,我們沒必要妄自菲薄!
總結:我反對片面的“唯武器論”,但我不否認武器的重要性。
因爲軍力的優劣不僅僅等同于幾種武器的對比,而是不能片面地強調“唯武器論”,要正確看待武器的問題。
從中俄軍售合同的減少看,我們的確是在進步!
戰爭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雙方戰爭謀略的運用結果。武器是畫家手裏的一枝筆,善用者才會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什麽樣的武器打什麽樣的仗,對什麽樣的敵人運用什麽樣的戰術,在什麽樣的地形運用什麽樣的戰術,在什麽樣的天候運用什麽樣的戰術,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都是戰爭的致勝因素,是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法寶。
回想當年跟蘇美兩強的戰爭,中國之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與當時的黨中央敢打必勝的政治勇氣、政治意志是分不開的。過去幾十年,中國把國防的戰備定位于“打核戰爭、打世界大戰”的基點,因而才有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孫子說:無恃敵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武器裝備的准備僅僅是戰爭准備過程中一個環節。關鍵是在你的潛意識裏,你有敢于直面一場殘酷戰爭的勇氣和心理准嗎?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0051&tbid=2905
中新社深圳十月十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亞楓十一日在此間表示,目前,中國的軍工科研生産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轉向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有十多萬項軍工技術轉爲民用。
首次領銜國防科技工業整體組團參加深圳高交會的國防科工委當天舉行專場新聞發布會,胡亞楓介紹國防科技工業展團相關情況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中國軍工民品産值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一九七八年不足百分之十,已提高到去年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國防科技工業已能生産五十余大類約一萬多種民用産品,年銷售過億元人民幣的民品近兩百種,過十億元人民幣的也近二十種。
胡亞楓稱,民品産值占總産值比重達百分之六十五的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爲國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並以其高科技優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據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國防科技工業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方針,在核能、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技和電子信息等各個領域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有效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 競爭力。
本屆深圳高交會上,單獨設立的“國防科技工業展館”展出具有自主 知識産權、科技含量高、産業前景好的高技術、新技術和特種技術與成果五百多項,主要展品包括“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長征五號”運載 火箭、七千米載人潛水器、月面巡視探測器、秦山二期核電站、ARJ21新型支線飛機、新一代氣象電子雷達、保安機器人等模型,覆蓋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核技術應用、民用船舶、公共安全、能源與環保等諸多領域。
國防科工委同期還正式發布《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對接項目指南》,旨在利用高交會平臺,進一步加強國防科技工業與地方的經濟科技合作,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
中國傳統軍工企業改革中將受到強烈沖擊(組圖) 2007年09月04日 華夏經緯網
近期,國家主管部門陸續推出兩項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重大改革措施。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這些均表明:軍工産業與軍工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兩指”促“兩化”,政府意圖十分明確
“兩指”是對由國防科工委正式公布的《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由國防科工委、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爲《指導意見》)的簡稱。“兩指”的公開發布,表明政府大力推進國防科技工業的産業市場化和企業市場主體化(以下簡稱“兩化”)的決心已定,且態度明確,措施具體。
《指南》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可參與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五個具體領域:軍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軍工配套科研項目;軍工科研生産任務;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采取多種方式與軍工企業合作,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産業化發展。
《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指導意見》同時明確了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政策與措施。
國防科技工業作爲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曆來在體制改革問題上謹慎而行;軍工企業作爲關乎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力量,曆來在承擔軍品科研生産任務方面獨占鼇頭。爲什麽政府近期連續出臺政策,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産業化和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這無疑明確地表明了政府推動軍工企業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需要的意圖。
序幕已經拉開,政府和企業准備好了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被不斷打破、行政關系變爲利益關系、國有企業神聖使命世俗化的過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也將是一個封閉半封閉體制被不斷打破、行政關系變爲利益關系、軍工企業神聖使命世俗化的過程。“兩化”既是政府追求的長期目標,也是軍工企業的終極歸宿。
但是,應該看到,盡管“兩化”的結果將是美好的,但是“兩化”將是一個充滿經驗和教訓,既令人振奮、又令人痛苦的變革過程。
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前,政府和企業都覺得有許多亟待改革之處,政府嫌企業行爲能力不強,“等靠要”的觀念陳舊;同時企業嫌政府管得太緊、太寬,企業難以自由發揮。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後,對于政府而言,過去的許多管理措施都將失效,本來井井有條的秩序可能會顯得有些混亂,甚至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對于企業而言,過去有固定的渠道可以獲得任務和資金支持,企業的發展總有“靠山”可以依賴,但是由于未來政府對企業的管治越來越少了,因而通過政府的固定渠道獲得的排他性支持也越來越少,企業將主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獲得合同,企業的生命線將依賴不斷地殘酷拼殺才能得以延續。
政府對傳統軍工企業的直接管治與排他性支持越來越少,傳統軍工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與習慣性服從程度越來越低,將是兩個並行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政府主管部門和傳統軍工企業是否對各自角色的變化做好了准備,還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化被動爲主動,軍工企業“浴火重生”
無疑,對于這次以“兩指”促“兩化”爲主要內容的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感受到沖擊和震動最強烈的一定是傳統軍工企業,尤其是市場化進程稍微滯後的産業與企業。如果說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的話,那麽傳統軍工企業就等于是要進行一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再造,成爲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實際上,這次出臺的“兩指”促“兩化”改革政策,是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進一步落實中央要求的具體行動。軍工企業作爲被改革的對象,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從軍工企業自身來講,置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之中,常有被時代抛在後面的感覺,主要是因爲國家出臺的政策越來越依賴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由于體制機制的改革相對滯後于其他行業,很難完整地行使作爲一個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應該行使的權力,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企業的內部管理也很難對市場信號做出合理的反應,不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顯得“另類”,同時在企業內部積累了一些影響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損害到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還會損害到職工的個人利益。
因此,軍工企業應該化被動爲主動,借助國家推進改革的東風,研究政策、把握機會、認真策劃,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積極應對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帶來的挑戰,變壓力爲動力,變挑戰爲機遇,化被動爲主動。在這次曆史性的國防工業體制深刻變革中,軍工企業要“一不怕疼(不心疼傳統體制)、二不怕老(敢于對過時的老觀念提出挑戰)”,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決心和態度對企業進行再造,在政府的管理與指導下重塑軍工企業社會形象、重構軍工企業運行基礎,激發企業的內動力和創新活力,使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爲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要讓私企造武器 世界軍工私企撐起半邊天 2007年08月13日青年參考
8月6日,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委員會近日專門頒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提出要積極、穩妥地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規範有序地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而在7月末,印度新德裏舉辦的“本土武器——機遇與挑戰”裝備研討展覽會上,如何吸收國外和國內私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生産成爲會議主題。實際上,私營企業已成爲很多國家國防工業發展的“頂梁柱”。
美國:軍品私營之“典範”
美國雖然是個軍事大國,武器裝備先進,卻沒有專門的國防工業部門,國防科研和生産主要由私營企業擔負。如美國最大的軍火制造商洛?馬公司、 波音公司和雷神公司都是軍民兼營的私營企業。在美國,其軍工企業中私營企業占90%,而整個美國約有1/3的企業與軍工生産有密切聯系,堪稱軍品私營的“典型”。不管是軍服、頭盔、擔架等“小件”,還是戰機、導彈、雷達、潛艇、坦克等這些“大件”大都由私營企業設計、制造。同時,美軍並不僅限于從民企直接購買産品,還包括租用産品、勞務購買等。美國海、空軍飛機的保養和修理任務有35%由私營企業承擔。在今後幾年,這一比例還將提高到40%以上。
也正是因爲軍工企業在美國的特殊地位,那些軍工集團的“龍頭老大”與白宮和五角大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的軍工集團不僅可以左右國內政壇人選和政策走向,甚至還可以通過軍火貿易直接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
日本:年産數萬坦克戰機
冷戰結束後,日本對國防工業進行了調整,大力促進軍民結合,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其軍工産業得到巨大發展。日本官方沒有專門的兵工廠,武器裝備研制和生産均由防衛廳委托私營企業來完成。目前,在日本從事軍事裝備生産的私營企業約有2500家,年生産總值達200億美元。
日本的軍民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寓軍于民”,強調民用技術對軍工生産的輔助作用。因此日本的大企業在制造汽車、船舶、 發動機、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等民用産品的同時,還不斷將尖端民用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 這在很大程度上壯大了日本的戰爭潛力,比如,日本坦克生産企業平時只有3家,而一旦戰爭來臨,把部分汽車工業轉産坦克,可年産坦克1萬輛;若以30%的汽車工業能力來制造飛機,年産量可超過1萬架。
俄羅斯:軍工私營路艱難
不管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國防工業都是重中之重。但另一方面,國防工業也是俄羅斯經濟改革的一個巨大障礙。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很快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軍民一體化改革,把70%的軍工企業轉向民品生産。然而這場對軍工企業的激進私有化,不僅沒有改變軍工生産所面臨的困局,反倒讓本就危機重重的國防工業陷入整體性崩潰的局面。從1991年開始俄羅斯的軍火訂貨年年下降,到1994年軍品訂貨共減少80%,軍品銷售額也從以前的平均每年出口約200億美元狂降到30億美元。這直接導致生産規模的縮減,其中彈藥生産下降93%,戰略 火箭和核潛艇的生産已降到“最低水平”。鈈、鈾等核原料的生産完全停止,其他還有大批工廠處于停産和半停産狀態。據估計,當時俄軍工領域失去200萬個工位,1700家企業已有幾百個徹底關門。
到上世紀90年代末,俄政府不得不放慢私有化步伐,軍工企業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內容變爲在軍工企業間聯合組建股份制企業。2004年3月,普京對國防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繼取消五局、科技工業部,加強國防部行政管理權,成立國防訂貨國家委員會,把國防工業改革主導權納入總統權力核心體系之中,爲國防企業下一階段的大規模結構體制改革創造條件。
中國軍工戰略武器生産企業將保持國有獨資(圖) 2007年07月03日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日電 國防科工委、發展改革委、國資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對有關問題進行解答時指出,對從事戰略武器裝備生産、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將保持國有獨資。
孫勤表示,軍工企業關系國家安全,行業之間及各企業之間特點各不相同,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因此,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嚴格界定股份制改造的範圍和程度,科學區分企業類型,統籌規劃,分類推進。
一是對從事戰略武器裝備生産、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保持國有獨資。在禁止其核心保軍資産和技術進入股份制企業的前提下,允許對其通用設備設施和輔業資産進行重組改制。
二是對從事關鍵武器裝備總體設計、總裝集成以及關鍵分系統、特殊配套件生産的重點保軍企業在保持國家絕對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實施股份制改造。鼓勵境內資本(指內資資本)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允許企業在行業內部或跨行業實施以市場爲主導的重組、聯合或者兼並,允許企業非核心資産在改制過程中租賃、轉讓或拍賣。
三是除上述兩類企業外,對從事重要武器裝備生産的其他重點保軍企業,根據承制武器裝備的重要程度,可實行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地允許外資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 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四是鼓勵和支持以民爲主,從事軍民兩用産品、一般武器裝備及配套産品生産的軍工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可以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融資。
中國將有條件允許外資進入軍工領域(組圖) 2007年06月23日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二十二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中國將積極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軍工企業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國防科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資委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中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
該政策文件要求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對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等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必須國有獨資;對從事關鍵武器裝備總體設計、總裝集成以及關鍵分系統、特殊配套件生産的重點保軍企業在國家絕對控股前提下,可實施股份制改造。
此外,對從事重要武器裝備生産的其他重點保軍企業,根據承制武器裝備的重要程度,可實行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允許外資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符合條件企業通過 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鼓勵和支持以民爲主,從事軍民兩用産品、一般武器裝備及配套産品生産的軍工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可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融資;鼓勵軍工集團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經批准允許其主營業務資産整體重組改制。
這份官方文件稱,國家將爲實施股份制改造的軍工企業在軍品市場准入以及承擔軍品任務、投資、軍工設備設施管理、稅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對股份制改造後符合條件的軍品生産企業,國家繼續發放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證,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或上市提供報務的中介機構,則必須符合有關保密要求。
國防科工委官員認爲,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一是有利于打破行業、軍民及所有制界限,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進行國防建設,提升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能力和水平;二是有利于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三是有利于軍工企業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軍工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中國支持重點戰略行業:軍工企業2007免交紅利2007年06月04日 中國新聞網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30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意味著熱議多年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入實施階段,政府有權開始要求央企交納紅利。主管部門的知情人士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協商情況來看,軍工企業將免于在2007年交納紅利,不過他也表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收繳和支出的實施細則還沒有最終明確。
該知情人士介紹說,軍工企業免于在2007年交納紅利的原因是,該行業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行業,而且曆史負擔普遍過重,“需要的錢比能交納的還要多,因此現階段不必征收。”
他說,其他央企之間也因行業不同而收取不同比例。平均比例不會太高,不會以犧牲企業的活力爲代價。
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前, 財政部主導起草的《關于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請示》以及《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現階段,財政部將與國資委共同協商制定預算管理中收繳和支出的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將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怎麽收。財政部和國資委認爲,國資委作爲一百多家央企的監管人,了解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且有權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考核,因此由國資委進行收繳最爲現實;二是怎麽管。央企紅利作爲公衆財産,和石油特別收益金一樣,也應該進入政府的預算體系內,由財政部作爲非稅收入單獨管理;三是怎麽用。央企紅利將部分補充社保虧空,各方對此已經沒有爭議。而另外一個重要用途———産業結構的調整,不但國資委和財政部都有建議權,而且包括 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其它機構也可以參與決策。在今年5月成立的國家核電科技公司中,發改委作爲整個産業結構的調控者,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對于一些重大項目的支出,還將提交人大審議。
5月召開的會議要求,從今年開始,率先在中央本級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地方試行的時間、範圍和步驟,由各地政府自行安排。(記者 李雁爭)
中國五大軍工集團攜梟龍暗劍等亮相莫斯科 2007年08月22日 中國新聞網
2007年8月21~26日,第八屆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MAKS 2007)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格羅莫夫試飛院機場隆重舉行。作爲俄羅斯“中國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在國防科工委的組織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家軍工集團公司,以及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組成的中國國家展團以強大的陣容首次亮相莫斯科航展,成爲本次展會上最大的亮點之一。
全面發展的中國航空
由中航第一集團公司和中航第二集團公司組成的中國航空工業在本次航展上展出了“梟龍”戰鬥機、“暗劍”無人機、ARJ21支線飛機、H425直升機、直11直升機機等一大批軍、民用機型。
“梟龍”戰鬥機是由中航第一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新一代的單座、多任務輕型戰鬥機,適應于21世紀的作戰環境,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先進的氣動外形及高機動性,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先進航電和武器綜合系統,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精確武器投放、較強的空對地攻擊能力。
ARJ21飛機是由中航商用飛機公司研制的70~100座級、以渦扇發動機爲動力、航程在2000海裏以內的中、短航程支線飛機,也是第一架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支線飛機。ARJ21支線飛機研制是中國首次作爲主承包商主導運作的高水平國際合作項目,共有12家國外大公司作爲11個主要分系統的承包商參與了風險合作。
H425直升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的4.2噸單旋翼帶涵道尾槳的雙發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機,裝有兩臺法國賽峰集團下屬的透博梅卡公司生産的阿赫耶2C發動機,已于2004年12月獲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
直11直升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 昌河飛機工業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研制生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並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産許可證的2噸級多用途輕型直升機。
自1951年創立以來,中國航空工業已經走過了56年的發展之路。從最初只能簡單地修理飛機,到目前已經擁有了完整的設計、試驗和制造體系,能夠研制生産各種殲擊機、轟炸機、教練機、直升機、空中加油機、通用飛機、無人駕駛飛機、民用支線飛機等各種類型的飛 機和微型飛機,以及配套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成爲中國國民經濟中技術密集、基礎雄厚的高科技産業之一,爲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積極進取的中國航天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組成的中國航天工業爲本次航展帶來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火星空間環境探測器、新一代大推力運載 火箭、“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開拓者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等展品。
2004年獲得立項的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投資約14億元人民幣,工程命名爲“嫦娥工程”,第一顆繞月衛星被命名爲“嫦娥一號”。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衛星、運載火箭、測控、地面應用和發射場等五大系統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繞月探測工程完成了“嫦娥一號”衛星和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産品研制,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驗證;完成了發射場、測試、地面應用系統的建設;“嫦娥一號”衛星于日前通過了出廠評審。2007年8月10日,經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批准,工程已經轉入發射實施階段。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中國自主創新的重大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中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裏程碑。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對于提高民族凝集力、激發全民探索精神,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同時,實施月球探測工程也將爲推動國際深空探測發展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
中國火星空間環境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對火星空間環境進行探測,該探測器將在2009年通過俄羅斯運載火箭與俄羅斯“福布斯”火星探測器一道發射升空。
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是一個由多種型號火箭組成的大推力、無毒、無污染的綠色環保火箭系列,具有模塊化設計、批量生産、發射周期短、低成本,可靠性高的特點,將可以滿足中國航天未來發展對運載能力的要求。
“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是一種按照“通用性、繼承性、擴展性、及時性和先進性”原則設計的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臺。基于這一平臺,中國分別與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簽署了通訊衛星在軌交付合同,2007年5月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升空後已准確定點,中國民用衛星實現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開拓者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的中國首枚小型多級固體運載火箭,具有可機動發射、操作簡單、發生成本低、能夠快速進入空間等特點。目前,在“開拓者一號”研制試驗基礎上,正在進行“開拓者一號甲”(KT-1A)、“開拓者一號乙”(KT-1B)固體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
2007年是中國航天工業創立51周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仿制進程導彈到應用完成的地地、地空、海防導彈武器系統;從嚴治探空火箭到具備研制發射各種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能力;航天技術從一片空白到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不僅爲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航天已成爲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繁榮富強的象征,興旺發達的縮影。
創造高端的雷達電子
在中國展團中,擁有數十家中國高水平電子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是第一次參加莫斯科航展。
他們的展品中集中展示了近年來中國在高性能雷達領域的重要成果。其中展出的YLC-2雷達是新一代3D雷達,采用了相控陣、全固態、全相參、頻率分集、脈沖壓縮等先進技術。該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測高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反地物性能好、可靠性高、易于維修等特點,並能綜合6部雷達情報組成一個局部雷達網。YLC-2雷達是一部高性能的三坐標骨幹引導和警戒雷達,其技術水平達到了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功開發的導航系統、航天測控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金融網絡系統、政務信息系統、能源電子控制系統等,提供的各類通信及網絡産品、計算機、雷達、數字音視頻産品、新型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基礎材料等,已不斷爲全球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信息産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爲實現國防高技術引領科技發展,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綻放異彩的專業院校
在中國國家展團的行列中,除大型軍工集團外,來自中國航空航天專業領域三所重點院校也進行了精彩的展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出了“北航一號”試驗火箭、“蜜蜂”系列飛行器、共軸式無人機和WP-11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等展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出了微型飛行器系列和“禦精靈”無人直升機展品。西北工業大學則展出了ASN-206無人機等展品。另外在各高校在航空航天領域有意向開展對俄合作的基礎前沿技術和項目也受到專業參觀者的關注。他們的展品和介紹,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航空航天工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走向國際的航空外貿
而作爲此次展覽中中國展團唯一的專業外貿公司——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是中國國家授權的航空産品營銷商,目前已銷售飛機逾千架,用戶遍及30多個國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舟60飛機實現批量成交,成爲中國民機出口的重要裏程碑。
中航技公司從事的航空轉包生産專業服務始于1979年,作爲這一事業的開拓者、推動者、組織者, 中航技公司與世界上許多知名的航空工業企業包括波音公司、空中客車公司、GE公司、羅羅公司、普惠公司、霍尼威爾公司、柯林斯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承接的航空零部件包括波音和空客等飛機制造商的機頭、機身、尾段、垂尾、平尾、機翼零組件、各類艙門、電纜等,GE、RR、普惠、斯奈克瑪等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的盤、環、軸、葉片等零組件,以及霍尼韋爾、柯林斯、泰勒斯等機載設備制造商的機載設備零組件。中航技公司爲中國航空工業的對外開放、技術進步、管理創新、人才培養以及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完)
臺海兩岸軍工比拼:臺灣靠進口 大陸自研(組圖) 2007年05月16日 東方網
4月24日,臺灣軍方舉行新聞發布會,證實在“漢光23號演習”兵棋推演中將“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導彈”(TSMFS)列入演習項目,用以反擊解放軍對臺灣實施導彈攻擊。雖然防務主管李傑不願指出TSMFS到底是指何種武器,但外界普遍相信在的TSMFS的類別中,可能包含雄風2E巡航導彈,以及由天弓2型地空導彈改良得來的天弓2B地地彈道導彈。
有媒體推測,TSMFS數量有限,尚不能對解放軍構成實質威脅,臺灣公開新型導彈背後的原因只是爲了逼迫美國技術輸出。
臺灣軍工:八十年代是巔峰期
其實,無論是雄風2E或是天弓2B導彈,它們都是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産品。
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它是臺灣“國防自主”政策的産物。由于特殊的政治環境,臺灣在武器裝備的取得上受到了極大限制,因此在“國防”方面向來重視自主發展,投入龐大的經費與人力研發所需的武器裝備,並且獲得了可觀的成就。1964年,中國大陸成功試爆首顆原子彈,身處臺灣的蔣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蔣介石親自任命唐君鉑中將爲籌備處主任,成立“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學研究院在桃園縣龍潭鄉正式成立,隸屬于臺灣“國防部”,下設“核能研究發展”、“ 火箭研究發展”、“電子研究發展”、“化學材料科學資源開發研究發展”4所,首任院長爲閻振興,總員額約1200人。今日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隸屬于臺灣“國防部”軍備局,下轄六個專業研究所和四個研究中心,涵蓋電子、化學、信息通信、導彈和航空等多個領域,是臺灣最重要的軍事科技研發機構,負責人是臺灣海軍中將龔家政。
除了所謂的“中科院”之外,臺灣重要的軍工相關單位還包括漢翔航空和中船(即臺灣中國造船公司,由于當局的“去中國化”政策,2007年3月1日,中船已更名爲“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發中心改制而來,擁有制造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的能力,而後者則是島內領先的船舶制造企業,與臺灣的軍艦自造計劃密切相關。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IDF戰機原型機的基本完成,臺灣的自主“國防”走到了巔峰,當時,臺灣三軍都有許多重點型號武器問世,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IDF戰機、天劍系列空空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天弓系列防空導彈、勇虎式主戰坦克等,如今這些武器仍是臺軍的主力裝備。
而此時的大陸軍工,剛剛從十年動亂的陰影中走出,雖然依靠自身的努力,已有能力研發“兩彈一星”這一類的尖端科技,但在常規武器的研制上已經遠遠落後于軍事先進國家。進入八十年代以後,爲了服務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國策,大批國防相關的重點項目又相繼下馬,這其中就包括日後不斷引發爭議的運-10。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陸軍工陷入低潮。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兩岸軍工互換了位置。大陸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只能從少數幾個國家引進先進武器來應急,于是大力推動自主研發成了唯一的選擇;而臺灣則在對外軍購上取得重大突破,出于各種因素的考慮,當局越來越依賴對外軍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軍售項目包括法制幻影-2000戰機和“拉斐特“級護衛艦,美制F-16戰機和E-2預警機。
這種行爲雖然在某個時間點上可以提高臺軍的作戰能力,但它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自主研發成果無法爲繼,大量的專業人才流失。作爲臺灣最爲頂尖的軍事科技研發機構,中山科學研究院在上個世紀90年代擁有6000名科學家和8000名技術人員,但是到了2003年,這個數字下降到約4000名科學家和5000名技術人員。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臺“國安單位”甚至發現有超過50名“中科院”離退職人員經由第三地前往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強烈懷疑,這些人員極可能會參加解放軍的國防科研計劃,尋找事業的第二春。
與“中科院”一樣,漢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以漢翔爲例,在臺灣獲得F-16和幻影-2000戰機之後,IDF的生産計劃由原先的250架銳減至130架。當IDF生産完成之後,除了組裝少量美國直升機外,漢翔的營運只能依靠飛機翻修與延壽改裝、零部件制造、支持臺軍的拖靶訓練任務等業務來苦撐。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專業人技術員對漢翔的未來失去信心,離開公司流向民間甚至是國外和大陸。
今年3月,漢翔航空花費七年時間耗資七十億新臺幣打造的“雄鷹”戰機原型機終于出廠,不過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臺灣空軍對其興趣不大。這對于處境已相當不妙的漢翔航空而言,無異于敲響了喪鍾。
就這樣,軍方不購買軍工的産品,軍工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動力來推動新項目的發展,更搞不出軍方所中意的産品。不客氣的說,今日臺灣軍工已經陷入惡性循環,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如今臺灣軍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義已經不是爲了實現“自主防衛”,而是爲當局外購先進武器時提供討價還價的基礎。這也就難怪會有媒體推測此次臺軍公開新型導彈意在逼美技術輸出。
反觀海峽這邊的大陸,近年來進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爲主,這對于提升國防工業水平頗有幫助。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特別是1999年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之後,中國政府加大了對相關機構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與此同時,多年來大陸一直大力推動的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等一系列科技計劃在許多重要領域取得了大量創新結果,進一步推動了國防科技的發展。今日,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大陸的國防科技與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經縮小到有限的短距離,少數科技項目甚至處于領先位置。
2000年以後,大批先進的國防科技成果相繼被展示在中國公衆面前:在地面,解放軍裝甲兵的99式主戰坦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准,而陸軍航空兵的專用武直雖未解密,但照片已經多次出現在網絡上,被國人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海面上,被譽爲“中華神盾”的新型驅逐艦已經加入了中國海軍的作戰序列,航空母艦相關的研制工作亦已展開;在空中,中國自行研制的殲-10已經成軍,各式國産預警機也相繼出現在大陸的上空;在外層空間,神舟系列飛船成功完成了兩次載人飛行,而隨著第四顆導航衛星的發射升空,中國自行研制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強勢政府必然需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爲支撐,這是執行重大政治理念的基礎。在這個科技發展以驚人速度進行的新時代,行政當局的決策失誤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兩岸軍工過去三十年的發展經曆表明,僅靠外購武器不可能實現軍隊的現代化,依靠自身軍工的發展才是唯一途徑。而穩定的政治環境、堅實的經濟基礎、有效的人才政策和合理的行政力量支持是軍工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而在這些方面,今日大陸已經不是臺灣可比。
當前兩岸力量的平衡已經開始傾向于大陸一側,相信未來大陸軍工的發展將會爲反“臺獨”提供更爲有力的保障。
香港《鏡報》月刊1月號題爲《中國開拓軍火出口市場》的文章稱,中國的軍品出口策略已經改變,開始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一直以來對中國武器的貶低正在被事實所擊破。
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一般都是軍售大國。隨著中華全面崛起,中國對外軍貿的市場正在擴大,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把購買先進新裝備的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的軍工生産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低潮期,近年又迎來躍升,首要原因是端正了營銷戰略。中國著眼于未來國際上的軍事沖突高技術化、信息化的大趨勢,改變了過去以出口價格和贏利都很低的槍炮爲主的思路,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軍售推出的頭號拳頭産品,就是同巴基斯坦共同開發(雙方合資、由中國獨立研制)的FC-1“梟龍”戰鬥機。該機在成都和巴基斯坦都建立了生産線,從2007年起大批量生産,有十幾個國家發出了訂單,預計會有600架至1000架的産量。此型飛機的設計思路專門面向難以購買高價戰鬥機的國家,操作系統、機身材料盡量簡便和低檔化,空戰性能卻足以同中檔第三代戰機一決雌雄,機上配置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而改變。同美國的F-16最低配置也需4000萬美元、蘇-27需3000萬美元相比較,FC-1的價格根據配置可從8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中國新産的殲-10戰鬥機,空戰性能可與最新型的F-16匹敵,出售給巴基斯坦的報價據稱不過2500萬美元。現在國際航空界大都承認,中國高低兩檔戰機的推出,足以沖破世界軍機市場上美國、西歐和俄羅斯戰機“三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中國的民用造船噸位和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二,具有人力、材料費便宜而技術含量亦不算低的競爭優勢,軍用艦艇的外銷正好發揮了這一長處。上世紀90年代,泰國購買了6艘中國制造的護衛艦,使用後聲稱戰鬥性能達到德國同類品的70%,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近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又提出要購買中國的新型護衛艦,單價不過1億多美元,其完成任務的能力與美歐報價兩三億美元的護衛艦相比並不遜色。
在火炮、坦克等傳統武器方面,中國軍工企業利用長期的積累進行了新技術開發,也以新面貌打開了銷路,特別是對注重地面作戰的中小國家更能滿足需求。2002年中國向科威特出售了一批PLZ45-155自行榴彈炮武器系統,用戶反映很多性能好于美式裝備,在中東石油富國中又引來新的訂單。在國際坦克市場上,不久將會有數萬輛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生産的坦克需要退役的更換期出現。許多發展中國家買不起美國和西歐單價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産品,中國和俄羅斯的單價只有二三百萬美元的坦克將會有一個大商機,泰國剛剛訂購了100多輛中國産的96式坦克就是好的開端。
在導彈研制方面,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行“兩彈一星”工程時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在國産武器中最早能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其出口有諸多國際限制,中國仍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擴大外銷。爲此,中國還以部分轉讓技術的方式同土耳其合作開發B-611近程導彈,並出售了射程180公裏而居世界之最的WS-2火箭炮,就此又引來諸多國家的興趣。
國際上一些貶低中國武器性能的人總說,這些出口品都是仿造和引進蘇俄技術,因而不如直接購買俄羅斯産品。事實是,中國仿造蘇俄武器後,通過自我開發往往都能提高一個檔次。過去幾十年一直購買蘇制裝備的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也向中國洽購武器,連獨聯體內的中亞國家也有些意向,正好說明這一點。(楊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5/0820481273.html
上一篇:《戰爭與國家》
下一篇:《1977年世界國力評估》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幻象2000妥善率6成 操作成本每小時80萬元 2022年3月17
幻象2000日前在台東墜海,飛官黃重凱跳傘逃生,卻讓這款服役25年的戰機,備受關注,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今天在立院備詢,提到幻象2000的妥善率約在60%,高於全球平均值,但其操作成本每小時高達80萬,遠高於F-16的16萬與IDF的25萬,維護成本相當驚人。
退將分析,幻象2000與F-16在全球數量差距頗大,要維持妥善率確實不容易,台灣國防預算與採購的資源有限,任何武器裝備都該物盡其用,讓現有戰機揮最大效用。
兩岸緊繃 幻象老舊 戰備壓力大 2024/09/11
空軍向法國採購60架幻象2000戰機已超過25年,與其同時服役的F-16戰機、以及IDF經國號戰機皆已做了性能提升,唯獨幻象還沒有做。
在維修成本等考量下,幻象戰機每年有「環控」,意思是封存不飛,每年架數會變動,一般來說,空軍會將部分幻象的零附件拆下,讓其他戰機維修,而拆下零附件的戰機即會做環控,待法方送來零附件,再將環控機開封裝,如此循環做封控。
由於幻象維修較貴,零件等待時間長,空軍向美採購66架F-16V戰機時,一度討論是否汰除幻象,兩派意見都有,最後決定留下,考量因素之一即兩岸軍事情勢嚴峻,幻象負責高空攔截任務,不能輕易汰除。空軍與法方正評估幻象延壽案,未料,10日晚間不幸發生失事的飛安意外。既然不汰除幻象,就該儘速做性能提升案。
此外,由於賴清德總統的兩岸互不隸屬論述,使得台海軍事情勢更加嚴峻,共機目的就是壓迫,並消耗我戰機的妥善率,飛機妥善率實在令人擔心。
憂幻象2000機齡老舊 王鴻薇:勿讓飛官坐在高空棺材裡 2024-10-19
王鴻薇說,幻象2000在台服役已經超過25年,無法汰換,只能夠用購買零件「延壽」。過去幻象2000曾多次不明原因墜海,造成5名飛官喪生,絕對不能容許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梟龍、殲10C戰機出擊 專家曝陸強攻國際軍武市場實力2024/10/05 中時
從中亞到東歐和中東,陸製戰機為愈來愈多國家提供了選擇。分析家說,向亞塞拜然交付JF-17「雷電」(Thunder)戰機,也就是解放軍所謂的「梟龍」戰機,使這個前蘇聯共和國成為第4個操作中巴聯合戰機的國家(緬甸、尼日利亞和伊拉克),代表中國在美俄主導的軍火市場中,不斷擴大影響力。
而巴基斯坦占中國武器出口約60%,旗下空軍有161架 JF-17,以及約20架被拿來與美製F-16相比的殲-10C。
英國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RUSI)戰機和技術專家布朗克(Justin Bronk)說,亞塞拜然選擇不採用升級的米格(MiG)-29或蘇(Su)-30戰機系列。傳統上巴庫是俄羅斯國防工業客戶,空軍擁有14 架米格-29戰機。布朗克說,亞塞拜然決定改買JF-17「無疑顯示,過去10 年來,俄羅斯戰機工業和中國相比有所衰退」。
「即使西方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而實施制裁的影響之前,蘇愷,尤其是米高揚的產品與最新型中國戰機相比,已逐漸失去競爭力,制裁只是加速了既有的進程。」布朗克指出,JF-17「可以使用各式現代空對空和空對地武器,並擁有現代化座艙界面。在其他大多數方面,它是一款雖不起眼,但卻實用的輕型戰機設計」。
此外,布朗克說,「殲-10C最新版可以直接與最新型F-16 和「獅鷲」(Gripen)戰機媲美,但價格較低」。然而,他也直言,它仍然不是為了要直接與「颱風」(Typhoon)、「飆風」(Rafale )、F-15EX、蘇-35 或殲-16等較昂貴的重型戰機競爭,而在混合戰鬥攜行量下,無論航程、酬載和性能等,都無法相比。
回應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
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不勞日落帝國智庫專家在那捧殺帶酸,梟龍JF-17定位是輕型防禦戰機,殲-10C則定位是空優戰機。2021年土耳其舉辦的「2021安納托利亞之鷹」演習,卡達空軍派出Rafale在綜合演練科目中以2:6敗給巴國的JF-17/FC-1 block 2。巴國2023年「2023印度河之盾演習」中,使用殲-10CE分別擊敗卡達的颱風/EF-2000(傳出以9:0絕殺颱風/EF-2000)、沙烏地的F-15SA及土耳其F-16 Black 40等等。
殲31隱形戰機透露新型號 獨創側面雙導彈艙2024/07/01 中時
據《觀察者網》報導,瀋飛公司發佈視頻介紹公司發展的歷程,最後還以電腦繪圖方式依次列出它研製過的型號,包括殲-11、殲-15和鶻鷹隱形戰鬥機。其中鶻鷹戰鬥機的CG模型上標注了它的編號為J-31B,一般認為是殲-31B的縮寫。
這款最早以FC-31編號亮相的隱形戰機原為出口市場而設計,但最後卻因種種原因被中共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選中,在進行一系列改進之後,以殲-35的型號定案。原本外界認為中國的隱形戰鬥機部隊將出現以空軍殲-20加海軍殲-35的組合,但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卻表態將自中國採購殲-31隱形戰機。由於「殲」型號為中共空軍戰機獨有名稱,因此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的表態,無疑證明在殲-20和殲-35之外還有第3款隱形戰機殲-31的存在。
報導說,不少中國網友質疑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可能分不清FC-31與殲-31的差別,後來中航工業卻在中東防務展上展出了殲-31隱形戰機模型。其外形與早期的鶻鷹和殲-35有明顯不同,但很容易看出這3者之間的血緣關係。
跡象顯示,未來殲-31可能是中共空軍自用型號,相比海軍使用的殲-35,它去掉了艦載機彈射起飛的起落架設備,空重略小,機翼外形也有改動。而沈飛這次發佈的視頻證明,殲-31這個型號不僅存在,而且還有殲-31B改進型號。
報導說,從殲-31B的CG模型上可以看出側彈艙裡配置2枚空對空導彈,目前各國隱形戰機大都採用內部彈艙以儘量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其中F-22和殲-20都採用了側彈艙加主彈艙設計,在側彈艙裡容納近程格鬥導彈,主彈艙佈置中程空對空導彈或對地攻擊武器。但這兩種隱形戰機每側的側彈艙都只能裝一枚空對空導彈。也就是說,在執行空對空作戰時,F-22通常採用2枚格鬥導彈加6枚中程導彈,而殲-20則是2枚格鬥導彈加4枚中程導彈。至於美國的F-35隱形戰機則無側彈艙設計。
以往美國空軍認為,隱形戰機主要憑藉隱形優勢執行視距外攻擊,用不上格鬥導彈。但近年來美國空軍在隱形戰鬥機之間的對抗演練中發現,由於隱形技術的應用,戰機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大幅縮減,導致它們發生近距離格鬥的機會猛增。在這種情況下,隱形戰機的格鬥導彈數量不足就比較麻煩。
報導分析稱,從殲-31B各自能容納2枚格鬥導彈的側彈艙看,很顯然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強化的設計。殲-31B如果攜帶4枚格鬥導彈加4枚中程空對空導彈,這種空優配置也更符合中共空軍的作戰需求。很顯然地,中共空軍正在為隱形戰機進行空戰做準備。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PPP GDP仍然低估 2023-06-23
世銀2021年各國實質購買力PPP GDP,中美印前三,28.82萬億,23.59萬億、10.96萬億美元(中美印2021名目GDP,17.82萬億,23.32萬億、2萬億美元),《經濟學人》認為,這還是低估了,因為很多指標中國是美國數倍。
例如圖二的25種關鍵金屬礦和提煉產品占比,中國占全球60%以上的9種,50%以上的11種,40%以上的16種。再如發電量是美國兩倍,鋼鐵12.6倍,水泥是22倍,汽車三倍,造船占全球50%。
消費品數量也遠高於美國,一般占全球的20%-40%。美國只是服務業遠高於中國,中國很多服務消費沒放進GDP,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在有意壓低GDP!
回應
欠債的裝富,要債的裝窮。
GDP有三種統計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中國採用生產法,美國採用支出法。三種方法雖然從理論上最終值應該是一致的,但生產法相比於支出法,其優點在於更多地避免了重複計算,缺點則是忽視對非生產性部門,例如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業,生產法往往會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數值要小。中國稅收大頭在間接稅,特別是通過企業的增值稅等,所以採用生產法統計GDP,更有利於掌握稅收情況。而美國稅收大頭在直接稅。用哪種方法,是各國的國情決定的。
回應
微軟、英偉達、蘋果市值合計超過中國股市總值2023-06-07彭博社
微軟、英偉達、蘋果三大美國科技公司的總市值約為9.2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交易所(不包括香港)9萬億美元。2023年滬深300指數下跌了12%,而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4%。這是美國股市泡沫,還是中國股市低估?應該是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市值代表實際價值和經濟實力的話,那中國經濟實力相對於美國不值一提,不值得美國那麼焦慮。但在現實中,按照匯率GDP,中國GDP占美國65.4%(2021年曾經達到73%);按照購買力等價GDP,中國達到美國的122%。在現實中,美國很焦慮,這或許是美國股市泡沫的反證。
美中經濟實力差別與美中股市是兩回事。
回應
一個國家的股市,當上市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賣公司,怎麼可能健康發展?你想發展製造業,金融業收益就不能比製造業高或者高太多,否則誰還費勁巴拉的搞製造?中美的發展側重,註定了股市的情況。
《美製武器,神話破滅》
(1) 標槍飛彈: 因為在烏克蘭實戰表現低下,多被烏軍丟掉,或者被盜賣到黑市
(2) M777榴彈砲: 在烏克蘭,幾乎是已被俄軍全殲,烏軍撤退時,M777多被丟棄
(3) MQ-9死神無人機: 每架台灣支付25億新台幣,其實是可以輕易被民兵擊落的爛貨; 葉門叛軍已經擊落兩架MQ-9
(4) 愛國者飛彈: 沒有擊落任何俄羅斯飛彈,只擊落了大約10架俄機; 援烏的20套愛國者飛彈,(註:全台只有6套),過半已被俄軍擊毀; 殘餘的愛國者,已經不太敢開機了,怕被定位/被摧毀
M1艾布蘭主戰車: 每輛M1,台灣支付30億新台幣; 2024年2月23日,M1首次出現在烏克蘭前線,三天後2月26日,到3月11日,總計6輛被俄軍摧毀,俄軍使用的武器,不過是很普通的無人機/RPG ..烏軍撤退時,還丟下一輛完整的M1戰車.
M1的主要問題,出在其燃氣渦輪引擎: 耗油/高溫/維修複雜/容易著火; 無論是RPG/無人機/普通砲彈,只要從後面擊中M1,就可以使其起火; 早在20年前,伊拉克反美民兵,就已經利用這些弱點,摧毀了數十輛M1.
2017年,阿聯/沙烏地阿拉伯,聯手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進攻葉門叛軍胡塞武裝; 沙烏地花了數兆美元於美製"神兵利器",結果不敵胡塞 ..在戰鬥期間,多輛M1,被胡塞以簡單的武器摧毀
美軍本身早已逐漸放棄M1戰車,從10多年前開始,就沒有再新購M1,還把一批二手M1,轉移給伊拉克陸軍; M1生產線也已封存,直到台灣購買M1,才重開生產線
也就是說,M1戰車,其實是美軍/烏軍都已經放棄的武器,但是台灣以天價購買M1,而且吹捧成了"天下無敵的神兵利器" ..民進黨更用來證明加強了國防! 實際上,國防並未增強,反而因為資源錯置而削弱了國防 ..更糟的是,民進黨刻意營造一種假像: 台灣擁有美製"神兵利器",安啦
相關新聞
「刺針飛彈16倍價?」美挺烏參議員 痛批軍企根本敲竹槓
美暗鷹高超音速飛彈原型最快年內完成 1枚成本飆到13億 2024/03/29 中時
洛馬和美國陸軍正在「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上獲得穩步進展。儘管目前各式「暗鷹」零組件在測試階段遭遇一些障礙,但五角大廈仍保持樂觀。美國軍方內部消息人士暗示,最快可能在 2024年看到「暗鷹」原型。
然而,《保加利亞軍事網》28日報導,焦點正逐漸轉向不斷攀升的成本。如今美國分析家對「暗鷹」系統內每枚飛彈的價格節節高漲表示擔憂,美國國會預算處估計,價格高達 4,100 萬美元(約13億台幣)。
相對的,美國配備核彈頭的核威懾骨幹「三叉戟2型」(Trident II)飛彈,成本還少了1000萬美元。隨著「暗鷹」零組件面臨測試挑戰,令人不禁納悶,這價格是否還會進一步上漲。
而中、俄等國正不斷開發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其中北京位居領先地位。而設計「暗鷹」這類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就在於遠距離壓制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並鎖定其他高價值/時間敏感目標加以攻擊。
回應
又是騙錢計劃的一項,,中美已全面攤牌了,光是制造彈體的高耐熱材料美國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大陸貨了!反正美國軍火也已被俄烏戰爭證明是破產淘汰品了,繼續騙錢!
不盡是買不到便宜貨, 是根本做不出來。
研發中的飛彈不代表有用,美國現在研發好像有問題,一般都是先研究飛彈推力的發動機,等發動機成功才去結合飛彈驗證氣動力,導控,結構等等,要試了又試都沒問題才會交給部隊,但現在美國沖壓引擎還屢試屢失敗,那整顆飛彈怎麽會成功。
被俄中领先雨年後, 老美似平終能造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樣, 老美可能是世界第三個國家擁有此導;也可能是第五個擁有者, 排在俄中伊朗胡塞之後。
如果要打掉中俄,至少五百萬枚。
逾4兆!美國哨兵洲際飛彈 成本暴增37%慘遭調查 2024/03/29 中時
美國空軍下一代洲際彈道飛彈計畫預期成本暴增37%,來到4.2兆左右,原因是大量軟硬體設計都已經過時,包括對核彈發射井和連接電纜,都需要開挖以及修改升級,暴增的成本,已經觸發了美國用來避免國防預算大幅失控的法案。
回應
過時的東西太多,美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支持新的任何軍備計劃,大陸的可都是新造的第三代第四代導彈,還是極音速無法攔截的導彈,每天在替美國吹牛的媒體,真是在用嘴炮欺騙大眾來抗中。
上了普丁的當?陸高價購入俄S400防空系統消失之謎2024/03/26 中時
曾經轟動一時的俄羅斯研製最新式且號稱無敵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在這次俄烏戰爭中未聞有任何表現且多次在戰場失利,中國花天價購入2個團S-400後亦未在共軍演習與報導中出現。當初把性能吹捧上天的S-400經過測試後完全達不到俄方宣稱的能耐,只好把它部署到南方一些防空壓力較小的城市,並搭配國產防空導彈作補充。加上S-400在這次俄烏戰爭中有多次被摧毀,已嚴重挫傷共軍對俄製武器的信心。
中國從90年代開始就向俄羅斯購入防空導彈系統,早在1991年蘇聯解體、海灣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就從俄羅斯引進了首批4個營S-300防空導彈系統,1994年和2001年又引進第2批和第3批總共8個營S-300。2003年俄方出台升級版S-300PMU2,解放軍又再購入一批,合計20年間共採購了24個營S-300,耗資計18億美元。
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又推出號稱性能更強大的S-400防空系統,能夠使用最遠高達400公里的多種射程導彈,還能攔截超音速戰機、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無人機與高超音速武器等多種目標。中國於是在2014年簽約訂購買2個團S-400,每套單價5億美元、總價30億美元,分別裝備於6個導彈營。這次採購帶動了土耳其與印度下定決心訂購S-400,分別是土耳其以25億美元購入2套,印度以55億美元購入5套。土耳其這項交易還得罪了美國,最終迫使美國撤回土耳其參與F-35戰機合作案,大幅改變了美土兩國做為北約盟國的戰略合作關係。
陸媒曾就中俄S-400的交易分析稱,中國在2014年已開發出紅旗-9防空系統,但仍對俄採購S-400,主要有2個因素,一是以軍購體現中俄的緊密關係,二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惡化,必須大幅加強備戰,但國產防空導彈產能不足,只好對外採購應付迫切的需要。
其實S-400與蘇-35戰機一樣,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軍事技術進展非常有限,很多號稱先進的新式武器並沒有在前蘇聯的軍工基礎上有更大的進展,整個軍工系統腐化成風,俄媒的報導也以吹噓居多,在中東與非洲戰場面對差距極大的弱勢對手還過得去,一旦遇上較有實力的對手就會醜態百出,這也是為何俄烏戰爭拖延了2年多還處於僵持狀態的原因之一。
相關新聞
印度購俄S400到貨 中印邊境部署殲20有危險?
俄軍武出口重挫53%
《美製武器,神話破滅》
(1) 標槍飛彈: 因為在烏克蘭實戰表現低下,多被烏軍丟掉,或者被盜賣到黑市
(2) M777榴彈砲: 在烏克蘭,幾乎是已被俄軍全殲,烏軍撤退時,M777多被丟棄
(3) MQ-9死神無人機: 每架台灣支付25億新台幣,其實是可以輕易被民兵擊落的爛貨; 葉門叛軍已經擊落兩架MQ-9
(4) 愛國者飛彈: 沒有擊落任何俄羅斯飛彈,只擊落了大約10架俄機; 援烏的20套愛國者飛彈,(註:全台只有6套),過半已被俄軍擊毀; 殘餘的愛國者,已經不太敢開機了,怕被定位/被摧毀
M1艾布蘭主戰車: 每輛M1,台灣支付30億新台幣; 2024年2月23日,M1首次出現在烏克蘭前線,三天後2月26日,到3月11日,總計6輛被俄軍摧毀,俄軍使用的武器,不過是很普通的無人機/RPG ..烏軍撤退時,還丟下一輛完整的M1戰車.
M1的主要問題,出在其燃氣渦輪引擎: 耗油/高溫/維修複雜/容易著火; 無論是RPG/無人機/普通砲彈,只要從後面擊中M1,就可以使其起火; 早在20年前,伊拉克反美民兵,就已經利用這些弱點,摧毀了數十輛M1.
2017年,阿聯/沙烏地阿拉伯,聯手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進攻葉門叛軍胡塞武裝; 沙烏地花了數兆美元於美製"神兵利器",結果不敵胡塞 ..在戰鬥期間,多輛M1,被胡塞以簡單的武器摧毀
美軍本身早已逐漸放棄M1戰車,從10多年前開始,就沒有再新購M1,還把一批二手M1,轉移給伊拉克陸軍; M1生產線也已封存,直到台灣購買M1,才重開生產線
也就是說,M1戰車,其實是美軍/烏軍都已經放棄的武器,但是台灣以天價購買M1,而且吹捧成了"天下無敵的神兵利器" ..民進黨更用來證明加強了國防! 實際上,國防並未增強,反而因為資源錯置而削弱了國防 ..更糟的是,民進黨刻意營造一種假像: 台灣擁有美製"神兵利器",安啦
相關新聞
「刺針飛彈16倍價?」美挺烏參議員 痛批軍企根本敲竹槓
陸航母遼寧號艦載機數量飆升!退將一看嚇壞:威脅太大 2024/03/07 中時
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號在入塢改造1年多後,搶先福建號進行海試,並且攜帶殲-35隱形戰機出海測試。對此,退役少將栗正傑6日就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引發討論。
栗正傑6日在中天節目《Cti Talk》中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這是什麼概念?遼寧號的數量徹底碾壓日本的出雲號,另外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它所帶的飛機也是比改裝後的遼寧號少」,栗正傑接著說,「在這種狀況之下,一艘服役十年的遼寧號,經過改裝之後,他的艦載機帳面上的數量就很明顯的碾壓了日本出雲號和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
栗正傑坦言,「因此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緊接著下來,會做類似改裝的,應該就是山東號」,栗正傑最後也說,「福建號已經確定可以上殲-35戰機是沒有問題的,因此這次遼寧號破繭而出、橫空出世,華麗轉身,才是代表大陸解放軍海權的擴張,尤其是後續還有兩艘核子動力航母,已經開始動工了,這才是讓台灣跟美國最擔心的事」。
港媒公佈殲35戰機參數 最大起飛重量超越F22和F35 2024/03/04 中時
香港《文匯網》在連續曝光遼寧艦中期大修與改造的圖片與新聞後,又公布了據來自中航殲-35隱形艦載機性能參數。正面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大約是0.01平方米,而參考基準是0.1平方米,敵方雷達探測距離下了50%左右。
殲-35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5噸,WS-19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超過12噸。殲-15重型艦載機只有33噸。美國F-35C約32噸,屬F/A-18E/F為30噸。殲-35最大載彈量將有8噸,作戰半徑為1350公里,已達甚超過F/A-18E/F和F-35C的水準。殲-35最大速度2.2馬赫,不但超F-35C與超級大黃蜂的1.8馬赫,還超殲-15的2.17馬赫。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殲-35受體型所限,只有機腹設計了大型彈艙,因此在隱形模式下能夠攜帶的武器並不多。要發揮8噸的最大外掛能力,必然要依靠4-6個翼下掛點來攜帶副油箱、各種導彈或偵察吊艙等等。
除此之外,新戰機上配備的先進機載雷達及電子系統必不可少,曾經被提起的先進設備如主動式相控陣雷達、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紅外成像制導裝置,都被媒體列為主要裝備,對空導彈仍以PL-15系列為主,可以對抗美國空軍所有的先進裝備與武器。
報導最後說,美媒曾形容殲-35是一架「雙發版的F-35」,但由於殲-35速度快、起飛重量大,其實還更像一架「隱形版的F-14D」,掛載多枚空對空導彈在編隊300公里攔擊線巡邏2個小時以上,或者為編隊提供1000公里以上的打擊距離。如果上述的各項指標能夠達到,那麼福建艦在搭載2個大隊殲-35的情況下,其作戰能力將達到甚至超越美國超級航母,這將是解放軍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又一個飛躍。
揚基一周軍評:“紅旗”再卷巴爾幹,HQ-17AE怎麼打無限制無人機戰?
各類輕量化防區外打擊武器投入戰場,讓武裝直升機的最遠打擊範圍增加到了15-20千米以上,這使“道爾”/紅旗-17的射程顯得有所不足。因此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出現了彈體明顯延長、最大攔截斜距增加到30千米的FM-3000;後來逐漸演化成滿足戰艦垂直發射系統需求、可以“一坑四彈”的FM-3000N型。
紅旗-17AE雷達已優化探測無人機等低慢小目標,但面對無人機時,單車攜彈量不足的問題依舊存在,2022年珠海航展,紅旗-17AE “以蜂群反蜂群”、可與前出的小型無人導彈發射車組網作戰的FK-3000,適合攔截3公里範圍內目標的LW-30鐳射防禦武器系統,出口沙特的“寂靜獵手”等已在實戰中證明了卓越效能。
另外,對於塞爾維亞空防來說,雖然引進了FK-3遠端中高空地空導彈系統,但中低空防禦仍然存在短板:的俄制“鎧甲-S1”到貨了一個營之後,其餘兩營因俄烏戰而無法交付。
如果說紅旗-22/FK-3還並非我軍自用的“頂級裝備”,那麼紅旗-17A/AE則是我軍中型合成旅防空營當之無愧的“貼身匕首”,因此紅旗-17AE出口塞爾維亞,不僅標誌著中塞軍事合作進入新的階段,對於在背後攛掇科索沃地區矛盾衝突的域外勢力也是一種震懾。
回應
HQ17系統多目標能力很差很差,與鐵穹系統相比,相差不是以道裡計!
鐵穹壓根不是一種具備實戰意義的“防空導彈”,而是一種專門對付巴勒斯坦遊擊隊土制簡易火箭的“防空火箭”。它根本不具備攔截機動目標的能力,攔截彈小速度慢機動能力差,連肩射式導彈都不如。即使面對民用的大疆無人機,鐵穹也是個毫無反擊能力的靶子。紅旗17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野戰伴隨防空導彈系統,吸收了道爾系統的優點,改良導彈並用我們更先進的雷達電子設備補足了短板,實彈演習中,紅旗17不僅擊落飛機和炮彈,還把飛機發射的對地導彈也擊落了,堪比科幻電影。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美軍E-6B「末日飛機」塗層斑駁 似乎已經歷世界末2024/01/29 中時
1架有著「末日飛機」之稱美國海軍E-6B空中指揮機,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的白色塗層斑駁不堪,露出米黃色底漆,被動力-戰區(The Drive-The Warzone)網站戲稱「似乎已經歷世界末日」。
這架序號164387的E-6B的機身、尾部大部分區域都已經缺少了原本的白色漆,戰區的記者打電話給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 (NAVAIR),得到的說法是:「那架E-6B的塗漆,沒有黏附在底漆上,感謝你們告知,我們正在調查原因,並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
對方補充說:「這架飛機仍然可以安全的執行任務,也能繼續支援所有分配到工作。」
這架飛機的白色塗層應該是抗輻射與強電磁波的功能,據悉應用了大量的鈦化合物,為何出現剝落,目前還沒有答案。
不過,在過去幾年,美國海軍的好幾艘軍艦,因長時間海上部署,造成艦身積鹽與生鏽,引發不小的關注。一種看法認為,這顯示美國海軍預算的困窘,從歐巴馬時期就出現維護預算不足的情況,使得原本的例行養護工作,選擇能省就省,因此原本對軍艦除鹽、防鏽、補漆,變成久久才一次。
E-6B可能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既然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明顯的核武衝突危機,那麼E-6B表面的抗輻射白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尤其特殊塗料的成本,一定是普通塗料的好幾倍。
E-6是以波音 707 客機為基礎,加上各種機密通訊設備的核戰通訊機,這些飛機的通訊器材主要是提供了關鍵的中繼節點,如果需要,最高指揮者也可以從過這些節點,傳達「實施核打擊」的命令,也稱為緊急行動指令(EAM)。
E-6B 擁有大量專業的通訊設備,以支援這項罕見的任務,比如釋放8公里長的長波拖曳天線,才能直接與水下的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戰略潛艦進行通信。它也能在飛行時,指揮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
E-6的操作成本偏高,因此美國海軍正在尋找後續機種,可能會以通用運輸機C-130J-30 「超級力士」(SuperHercules)擔任載台,安裝重要的通訊設備以取代 E-6B 機隊。
大陸渦扇13引擎生產線就緒 可成為殲31心臟 2021/02/10 中時
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已經完成了「第三代中口徑航空發動機」生產線的建設,這型發動機將可成為梟龍戰機JF-17,和中型5代戰機殲-31的動力來源。
防衛世界(Defense World)報導,這項消息來自《每日經濟新聞》(National Business Daily ),它援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旗下航空動力部門的聲明,表示中口徑引擎的生產線,已通過了驗收工作。
大陸軍事觀察家推測,報導中說的引擎是代號「泰山」的渦扇13型(WS-13),據大陸百度百科的資料,渦扇13引擎總長4.14 公尺、最大外直徑1.02公尺,單具重量1135公斤,最大推力86.37千牛頓(kN),也就是19,416.74 磅力(lb)、8,807公斤力(kgf)
做個比對,通用動力F404的最大推力78.7千牛頓,F414的最大推力是97.9千牛頓,勞斯萊斯EJ2000最大推力90千牛頓,賽峰M88最大推力75千牛頓,克里莫夫RD93最大推力81.3 千牛頓。
渦扇13可能將應用在大陸與-巴基斯坦合作的JF-17戰鬥機(大陸稱為FC-1梟龍)和殲-31匿蹤戰鬥機身上,其中又以FC-31較受矚目,因為一直有傳言認為,FC-31將會是大陸下一代航空母艦的艦載戰鬥機,因為它在尺寸上較殲20更為合適。
陸殲16掛霹靂17導彈首次曝光 400公里超視距截擊預警機2023/12/08 中時
《中國軍網》2023/12/08照片,展示4架殲-16戰機編隊飛行,掛載了高達10枚不同型號的空對空導彈。其中2架殲-16在左側機翼下各自掛載了一枚巨大的空空導彈,按照霹靂-15近4米推算,霹靂-17至少超過5米。配備雙向數據鏈系統,能實現「A射B導」的功能,亦即由預警機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目標後將目標座標等資訊傳輸給殲-16,由殲-16戰機發射後,再由預警機和大型無人機等對導彈進行中繼制導。
霹靂-15射程已超200公里,霹靂-17會到400公里,已超了俄R-37M,也大超美國AIM-120D約200公里,在美新一代AIM-260尚未完成研發前,中共率先亮相霹靂-17,對美軍展示遠端打擊實力的用意非常明顯。中共目前已列裝數十架配備相控陣雷達的空警-500預警機,也擁有長航時的大型偵察/預警無人機,足夠對霹靂-17的作戰提供充足的支撐。
重大突破!殲-37垂直起降隱身戰機問世 從075艦到山東艦均可搭載
最近,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公佈成飛專利 “一種雙發串聯垂直起降飛機”,有可能是第二款隱身艦載機殲-37。是在美英俄等的垂直起降基礎上,結合中國自身的技術特點和戰略需求,獨創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採用了雙發串聯的動力系統,前部負責提供升力,後部推力,可以避免了單發的死重問題,提高了飛機的載荷和續航能力。
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分流式升力系統,即將巨大的噴氣分成兩股,導向左右兩側。這樣就形成了三個向下的向量噴管,分別位於機身前部和後部的左右兩側。既保證了飛機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又增加了飛機的操控性和機動性,可以實現更加靈活的垂直起降和過渡飛行。
後發動機採用了三軸承轉向噴管可以在垂直起降和水準飛行之間快速切換,提高了飛機的反應速度和機動性能,也有利於提高飛機的隱身性能,減少雷達反射面積。
殲-37可在多種航空母艦和兩栖攻擊艦上使用,不僅可以在遼寧艦和山東艦等常規航空母艦上起降,還可以在075型兩栖攻擊艦等平臺上起降,甚至可以在簡易機場和公路上起降,大大擴展了中國海軍的作戰範圍和空間。將使中國海軍在海上作戰方面擁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動,提高中國海軍的戰略機動性和反應速度。
美陸軍評估:2040艾布蘭M1坦克對抗共軍將不具優勢 2023/10/06 中時
近日美國交付烏克蘭首批艾布蘭M1A2主戰坦克,讓台灣訂製的同型坦克延後至2024年開始交付。令人意外的是,美國陸軍研究報告稱,M1在2040年與中國的高強度衝突中不只無法佔有主導戰場的優勢,甚至會在對抗中難以持久。
這項針對M1所做的研究報告由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在2019年立案,總共花4年時間才完成。由獨立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希望為艾布蘭M1尋找接班的主戰坦克,以及下一代M1衍生產品,例如搭配較佳火力的輕型坦克、加裝超音速反坦克飛彈和無人駕駛裝甲運兵車等等。
目前美軍約有2500輛現役M1坦克,另外還有數千輛處於封存狀態,做為戰時備用。M1坦克有3種主要型號:M1、M1A1 和 M1A2,每個新版本性能都有些改進,各個版本也有不同的配備,例如台灣購買的M1A2T就是最新的版本加上一些特定的武器、防護與電子裝備,「T」是指出售台灣的版本。
報告強調,中國與俄羅斯長期研究美國軍事力量,並制訂反制措施,美國可能面臨寡不敵眾的情勢,美軍主戰坦克低戰備率和裝備老化會使劣勢更為惡化。研究報告說,所有用來進行評估的M1坦克數據來自於不同的戰場經驗,並涵蓋多種不同的因素。其中包括以色列2006年對黎巴嫩南部和2014年對加薩地帶的軍事干預,以及2020年南高加索的納卡(Nagorno-Karabakh)衝突中吸取的教訓,還有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然也包括中共解放軍的發展情況。
這份報告強調,現代主戰坦克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包括目前最新版本的M1坦克也一樣,它們體量過重,嚴重影響機動性,而且過度依賴被動的和反應式裝甲而非主動防禦系統。現在最新的M1A2增強版SEP v3 在滿載戰鬥狀態下重達76至78噸,比上個世80年代投入使用初代M1重了20噸。
由於在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對抗中需要遠距部署,裝甲部隊裝備過重對海空運輸能力將是致命的缺點。因此建議改採55至60噸的輕型M1坦克,配備先進的130毫米主砲,以及較少的乘員、混合電力推進系統以及強化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小組為此提出一個概念圖,描繪了一輛帶有反坦克導彈和安裝在主砲塔頂部機槍的坦克。
美國陸軍上個月已公開宣佈放棄原有的 M1A2 SEP v4坦克升級計劃,改為M1E3版本,它將著重於2040年代的戰場需要。
中國旋轉爆震發動機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2023-09-27
近日,由中國推重比公司自主研製FB-1爆震發動機,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力爭在全球率先實現爆震推進技術工程化應用。
其最大推力可達1000N,約為先前設計的H1—M型發動機的10倍。其使用的燃料還是非常便宜的煤油。
爆震發動機是基於爆震燃燒原理的新型動力裝置,利用脈衝/連續旋轉爆震波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來產生推力的新概念發動機,爆震發動機通常又分為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爆震發動機和斜爆震發動機。
脈衝爆震發動機是一種利用脈衝式爆震波產生週期性衝量的非定常推進系統。當脈衝爆震發動機工作頻率在100Hz以上時,可近似認為工作過程是連續的,這種組合發動機的推力、耗油率和推重比都比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改善一倍。具有以下潛在優點:熱迴圈效率高、結構簡單、品質輕、推重比大、比沖大、單位燃料消耗率低、工作範圍寬等。可以成為獨立的發動機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發動機組合使用。能在亞音速條件下使用,也能在高超音速條件下使用。
如採用連續旋轉爆震燃燒室替代主燃燒室的就是旋轉爆震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每次起爆都需要點火,旋轉爆震發動機只需要一次起爆即可連續運行。相比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爆震發動機的重量更輕,使用燃料更少,卻能產生更大的推力,推重比可達20。
這比現在第4代渦扇15這樣的發動機在推動比方面提升整整一倍,意味著領先2-3代以上。從原理上講,脈衝爆震發動機和連續旋圍爆震發動機都適應5-6倍音速的飛行器使用,如果用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時,其射程甚至能比彈道導彈提升4倍左右。
由於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多種優勢,比如可以做得個很小,不但能用於高超音速導彈發動機使用,能在更廉價的無人機、靶機、靶彈當成動力,還可以成為高超聲速隱身偵察機,空間作戰平臺的組合變軌發動機。如果技術進一步成熟,這種發動機還能成為太空梭、空天轟炸機等大型平臺組合發動機的一部分。
世界最貴武器 美國F-35要價58億 2023/10/04 旺報
美國F-35匿蹤戰機的開發和採購成本,即將打破自己的世界最昂貴武器紀錄,飆升到4380億美元(約台幣14.2兆元)。美國五角大廈最新發布的《選項軍品籌購報告》(SAR)數據顯示,2024年的成本評估相較前一年,將增加6.5%,相當於增加260億美元(約台幣8411億元)。
《選項軍品籌購報告》是美國國防部用於評估和報告國防採購計畫的文件,它提供有關預算、進度、風險和決策的詳細資訊,以確保有助國防採購計畫的透明度。
對比報告的新數據,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01年和美軍簽約時的評估金額,僅為2330億美元(約7.54兆新台幣)。《選項軍品籌購報告》提及,每架F-35戰機的售價漲了1300萬美元(約4.2億台幣),從1.66億美元漲到1.79億美元(約58億台幣)。
至於「計畫籌購單位成本」(PAUC)的生產計畫時間是從2044到2049年,涵蓋開發和製造成本,並計入通膨,還有海、空軍及陸戰隊重新調整生產計畫後算出。
《每日郵報》援引美國國會預算處的數據稱,截至去年為止,美國擁有約450架F-35戰鬥機,並計畫在2040年代購買2500架。報告稱,新的評估並不會改變計畫中的飛機總數,其中包括美國的14架研發測試機和2456架量產型戰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告發布的幾天前,美國陸戰隊9月17日才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生一架F-35戰機,因飛行員彈射逃生,F-35B戰機持續在「殭屍模式」下航行,最後墜毀的事故。
儘管如此,五角大廈仍證實,F-35戰機在通過對抗中俄等高階戰機效能的模擬測試,達到一個重要里程碑。而這些戰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於2006年首飛,並於2015年開始在美國陸戰隊服役,但預算已超出80%,比計畫晚了10年。
“三姨夫”提前退役,中國停購俄制發動機,進入100%國產航發時代 2023-09-01 柯洛廖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海空軍的主力戰機已淘汰俄制AL-31F發動機,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100%國產渦扇-10航發時代。
殲-20B/35換裝渦扇-15/19後,將可以碾壓美國的F-22/35。
回應
航空發動機之外,除了光刻機, 高精密度機床才是天花板。
不好意思哈,你口中的天花板早在十年前就被捅穿了。
回應相關新聞
華為2023-08-29發佈Mate60手機,聯手中芯造出7奈米麒麟9000s+5G 晶片。(回應:2018年美中貿易戰/科技戰、2022俄烏戰爭,美帝皆小敗。)
華為晶片突圍成功,荷蘭光刻機巨頭妥協,宣佈繼續交貨DUV設備
服役還不到5年海砸110億 美濱海艦提前20年退役 2023/08/18 中時
原本預定要服役25年的美國自由級濱海戰鬥艦「蘇城」號(USS Sioux City,LCS 11)才為海軍效力約4年9個月,耗費了3.62億美元,但週一已在佛羅裡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Naval Station Mayport)舉行的儀式中退役。
2021年初時,美國海軍發現,自由級濱海戰鬥艦的變速器關鍵組件「複合齒輪組」(combining gear)出了大問題,而決定淘汰這些戰艦。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Michael Gilday)後來坦承,艦上設備雖有瑕疵,但美國海軍想淘汰它們,還有其他原因。他說,雖然機械問題固然是個因素,但更大的要素在於,它缺乏足夠的戰力,來對抗勢均力敵的中國對手。
吉爾迪和其他海軍高層都認為,讓它們受到淘汰厄運的關鍵在於,艦上的反潛作戰套件並不管用。吉爾迪說,與其只考慮淘汰一個選項,不如也看看其他選項。例如,美國海軍有好幾艘派裡級巡防艦(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退役後,就轉賣給台灣、澳洲、泰國、埃及、巴林、波蘭、西班牙、土耳其,墨西哥與巴基斯坦等國。
回應
又想要讓台灣撿破爛當凱子了?!
Joe Wang五毛綠龜之前替美爸吹噓濱海艦是未來神艦,快出來帶風向,不要龜縮。
中國航發總師黃維娜 :殲-35的渦扇-19會比殲-20渦扇-15更早換裝 2023-02-09
黃總師出席2022中國航空推進技術論壇,講題是《數字賦能先進中等推力發動機創新發展》,渦扇-19研發過程採用了數字化技術,五年以來需求滿足率已超過 90%,試製週期縮短 25%,總體進展有望提前。數字孿生技術是研製週期、硬體投入、試驗次數降低的關鍵性因素,因為能在虛擬空間測試航空發動機性能直到滿意,再轉入到實機測試,「這彎路就少多了」
三代中推包括美國F404、英國RB-199、俄羅斯 RD-33、中國的WS-13,法國的 M88-2則屬於三代半。第四代包括美國F414、英國EJ-200、法國M88-3,中國WS-19,推力為10噸級。
中國的中等有兩個技術路線。第一是「吃透了 RD-33之後的WS-13,所以進行深度挖潛出WS-13IPE 增推改進型。第二條路線是先進中推WS-19。
回應
好醜的山寨垃圾機
殲-35打改裝老爺機F-16V,就像打火雞
預算有限 美國空軍首批F-15EX戰機 缺少適型油箱 2023/01/23 中時
自1989年F-15E「打擊鷹」(StrikeEagle)戰機服役以來,F-15E的機翼根部都有適型油箱(Conformal Fuel Tank,CFT),它設計的相當嚴絲合縫,看不出來是額外增加的部件。然而根據五角大廈最新的一份報告,美國空軍首批投入使用的F-15EX「鷹二世」( Eagle II)戰機,將不會配備CFT適形油箱,很可能是預算原因。然而,缺少 CFT 將會降低戰機的航程與武器攜掛量。
戰區(The Drive-The WarZone)報導,五角大廈作戰測試與評估辦公室 (DOT&E)的報告指出,「第一批可操作的F-15EX,將不包括CFT。採用的是傳統的2具外部可拋棄式油箱。」
該報告沒有說明為什麼,一種簡單的看法認為,之所以美國空軍購買F-15EX的原因,是汰換已經面臨機體疲勞的F-15C空優鷹式戰機,而F-15C並不具備CFT,所以擔任後繼者的F-15EX也可以沒有。
然而這種看法是錯的,事實上,目前仍在役的F-15C 空優鷹式戰機,已裝備CFT,既可增加航程,又不減低飛行性能,何樂而不為?
不過,CFT 確實會影響F-15 的整體速度和機動性,儘管並不顯著。F-15的帳面極速為2.5馬赫,加了CFT的F-15E,雖然多數的資料,仍稱「極速2.5馬赫」,但應該是略有下降。因為根據F-15C飛行員的訪談,這些飛行表示,在防空巡邏時,他們更喜歡外掛副油箱,因為一但進入戰鬥,拋棄副油箱可以立即增加戰機的飛行能力,而無法拋棄的CFT油箱就沒有這種「性能突然提升」的感受。這反應了CFT油箱雖然性能損失不多,但飛行員仍然感受的到這多餘的阻力。
根據五角大廈的規畫,奧勒岡國民警衛隊第 173 戰鬥機聯隊,將成為第一個配備F-15EX的部隊,大約會在2025年駕駛到這批新飛機。對於這些通常負責執行較短訓練任務,與美國土防禦的部隊,他們或多或少可以保證有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也就沒有必要一定必須安裝CFT油箱。
或許主要原因仍然在預算問題,可能是有限的CFT油箱,分配給F-15EX使用,根據任務需要再分發給部隊進行安裝。
另一方面,美國空軍去年透露, F-15EX 的採購計劃已大幅縮減,原本採購總量不少於 144 架,現已下降到僅 80 架。
秦剛駁斥債務陷阱 中國武器賣翻非洲中東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2023-11-13與非盟主席法基共同駁斥了所謂中國給非洲帶來「債務陷阱」的無理指責。世銀報告,在非洲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近3/4。
英國《泰晤士報》2023-11-09述IDEAS報告指,中國透過向「一帶一路」參與國出售無人機,擴大武器出口的版圖。其中沙烏地購入70架,埃及和巴基斯坦亦分別有60和25架。
相關新聞
非洲市場美俄武器退出前三 陸CP值高成冠軍
大買40億美元! 沙特珠海航展買陸先進武器
大疆無人機獨占全球80% 年賺400億人民幣
波音連續第四年輸給空巴 主因是大陸市場
C919生產線5年將產150架 訂單已超1200架
巴鐵公佈殲-10C參數,渦扇-10推力非常令人意外,“心髒病”治愈 2023-01-03 傅前哨
自中國向巴基斯坦批量出口殲-10C以來,巴鐵就不斷展示其比印度陣風戰鬥機更加優越的性能
回應
起喜歡這種出口轉內銷、由買家親口說出的好消息,更重要是由巴鐵親口承認的參數;相信不久將來,會看到巴鐵精心製作的殲10CE版本 Top Gun 上演!
航空發動機這都努力了多少年了,發動機獨立成一個公司出成效,從WS10/15/18/19/20。
台灣F-16V最大起飛重量19.2噸,而最大後燃推力不過100KN多一點,殲10C(E)重量多了80公斤,但是卻有一具最大後燃推力145.2KN的渦扇10,F-16V在近距纏鬥包絡線的表現,恐怕就得差上殲10C一大截, F-16的不敗神話,很大概率就要在數年內的台海上空徹底終結,千萬別不信邪。
牛。從WS10/15/18/19/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_P2JzC4Io
相關新聞
解放軍拚福建艦試航 有望2024服役 電磁彈射內部首次曝光
反超美國GPS,中國北斗獲165國認可,有望拉動3000億的市場 2020-12-15 騰訊網
在北斗之前,全球比較完善的導航系統分別爲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其中,美國GPS早在1994年就完成全球組網,擁有高達98%的全球覆蓋率。
2000年開始啓動的北斗系統,終於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局面。而北斗系統也不負衆望,獲得165個國家的認可,好評度反超美國GPS。近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的標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令GPS失色」數據顯示,北斗的使用遍及165個國家。
那麼,北斗系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1、短報文通信
2、高精度定位;
3、安全可升級;
據瞭解,北斗系統主要有行業市場、大衆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用市場,將拉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
165國勝負已分!北斗導航反超GPS,印軍服了:確實深謀遠慮
印媒稱,在1996年二炮發射彈道導彈時,曾遭到GPS的信號干擾,最終導致導彈打偏, 1998年首次試射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也遭到了GPS的干擾而失敗,然而北斗導航應時而起,甚至和GPS也分庭抗禮,贏得了165國的競爭,這確實是深謀遠慮的長遠佈局。
F-22猛禽戰機為何是「短命的空中王者」? 2022/12/22 中時
1997年,首架F-22A試飛,被譽為「絕對的空優王者」,25年過去了,它的時代卻也即將結束,即使規畫了F-22中期升級,卻10年內退役,下一代制空權 (NGAD)計劃,正在推動當中。
蘇聯解體了,美國贏得了冷戰,到2009年,原本750架削至186架。又過幾年,F-35排擠到F-22大部分生產線。F-22的隱身性比F-35還要好;最大運動可達9G,而F-35只能到7G。但F-35有明顯的科技優勢,它的融合感測器和資料鏈管理能力,是F-22問世時所不具備,這使得F-22雖然「決鬥無敵」,但F-35可倚靠「團隊合作」。
F-22中期升級耗資110億美元,包括隱蔽型的外掛油箱,新的超視距空對空武器(如AIM-260),紅外搜索和跟踪 (IRST)筴艙,與新的電子作戰設備。F-22的雷達吸收塗層,屬於上一代的配方,主要的成份是白銀,極易受到高速飛行造成的損壞。維修起來也非常昂貴且耗時。
現役10種最受歡迎戰鬥機 2022/12/18 中時
戰機要考量速度和機動性,以及維護成本和多功能性。全球航空(FlightGlobal)使用大數據分析,列舉了10種現役最受歡迎的戰鬥機。第10名:F-5。第9:殲7。第8:Su-25。第7:歐洲颱風。第6:F-35。第5:MiG-29。第4:F/A-18。第3:F-15。第2: Su-27/30/34/35。第1: F-16。
渦扇15發動機首飛了 殲20還要等多久 2022/12/20 中時
中方軍機引擎設計專案高層顧問似乎不經意透露,專為解放軍最先進殲-20隱形戰機設計的渦扇-15今年已完成首飛。
不過,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日報導,目前還不清楚,渦扇-15是否在殲-20上測試。而國防專家說,儘管相關新聞暗示,這款強大的發動機即將完成,但要預測它何時會服役還太早。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劉大響11月底在江西南昌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上發表演說時,透露了渦扇-15的發展進度。而相關影片上周開始在微信上出現,軍迷四處瘋傳,但因內容敏感,很快就被刪除。
劉大響是中國航空動力工程專家,也是國營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首席顧問,他在錄影中說,「中國第4代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就是推重比10和以上,要使用在殲-20上的發動機,雖然還未裝備但是已經首飛了。」
儘管他並未說出發動機的名稱,但推重比類似美國最先進,使用在F-22上的普惠F119發動機顯示,那就是渦扇-15。事實上,央視2017年就說,渦扇-15能匹敵F119發動機。中國軍事專家傅前哨說,戰機發動機發展需要歷經5個階段,那就是地面測試、風洞測試、高空模擬測試、試飛,接著為產品驗收測試,進入最後小批量生產階段。他強調,這些測試都很複雜,而發動機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1名解放軍內部人士說,渦扇-15要成為可靠成熟的戰機引擎,可能還需要花好幾年。這位因事涉敏感,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說,基於安全考量,首飛可能是由4引擎運輸機執行,而4具引擎中,有1具就是渦扇-15。「接著這發動機應該要通過另一輪極限測試,包括飛往積雪的山區、沙漠、高濕高鹽的南海和其他地區。」
另一方面,北京為了加緊研製精密噴射引擎,近10年來至少已砸下9000億人民幣(近4兆台幣)。今年9月時,中方空軍說,最新一批殲-20全都由渦扇-10C發動機驅動,中國正以世界級脈動總裝生產線加速交付殲-20先進戰機。
回應
119是二十年前的美國技術。
WS15與F119(F22使用)同為4代小涵道比(意即涵道比小於0.3的大推力加力型渥渦扇發動機;簡稱為4代大推)。F135發動機(F35使用)的涵道比高達0.57,屬中涵道比發動機。WS15 推重比大於10,加大推力可大於18噸; F119推重比約10.04,加大推力約為15.6噸。
3萬一克拉人造鑽石,在中國跌到270元,美媒:中國破壞了秩序 2022-12-11 上游新聞
鑽石,被譽為“珠寶之王”,一克拉的價格在3-30萬。
2020年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枚11克拉鑽石曾拍賣出4.53億天價。但如今在中國河南,一克拉鑽石最低270元,跌到了白菜價。
一百多年,鑽石是歐洲皇室和上層的專屬。如今,河南珠寶批發市場上,一克拉鑽石跌跌到了3位數,遠銷到全世界。不少男性網友直呼“感謝河南,讓我們實現‘鑽石自由’”。
鑽石降到白菜價,卻意外惹怒了老美。老美珠寶理事會、珠寶商協會等6家珠寶機構聯合發文,批評中國正在將神聖的鑽石變為普通的石頭。文章最後警告:警惕中國製造,他們是行業秩序的破壞者。
01河南製造,終結鑽石“天價神話”
鑽石之所以賣到天價,源於西方的壟斷。
1870年,南非發現Orange River鑽石富礦。為了壟斷鑽石生意,西方財團戴比爾斯買下整個礦場,用武力壟斷了全球90%以上市場。每年只開採一小部分,加上瑪麗蓮.夢露、英國王室的代言行銷,鑽石進入“天價時代”,並延續至今。
不過,隨著我國解決了“鑽石產量稀少”的難題,風向突然逆轉。2019年,中國科學院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人造鑽石”培育技術,並向河南試點推廣。短短兩年,河南就成為全球最大產鑽基地,占了全球近一半產量。
和天然鑽石相比,河南人造鑽石不僅“以假亂真”,甚至品質上更勝一籌,顏色達到標準最高的D級,淨度達VVVS級。
中國技術下,天價商品被拉下神壇的例子比比皆是。2021年10月,心臟支架被納入集中帶量採購,從3萬降至6000,自費部分僅需700元。
還有曾經3萬一克、天價收割我國的日產“時光酶”,其國產版“若返”也跌至千元出頭。
回應
不是破壞秩序,而是打破詐騙局面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剛定10天 巴西50億軍購專案即被叫停 2022-12-06 觀察者網
巴西聯邦第一法院暫停50億雷亞爾(約9億歐元/66億人民幣)購買98輛義大利半人馬2型輪式突擊炮,表示在這和平年代購買戰爭兵器並不是急需的,11月巴西凍結57億預算,其中教育和衛生削幅最大。
回應
這玩意重達30噸一輛1000萬歐元,中國VN-1(08式裝甲車出口版) 重20噸一輛170萬美金。
世界最大軍火公司,美國五家領先,中國兩家入榜2022-12-06
2021年全球100大武器生產公司銷售額5920億美元,增長1.9%。美國洛馬以603.4億美元居首,雷神、波音、諾斯羅普、通用動力霸佔前五。英國BAE(航空航太系統)第六。中國北方工業和中航工業排第七第八,增長強勁。
回應
如沒政治介入,中國公司排名應上升些。
2022珠海航展外貿新版“自動迫擊炮機槍”像機槍連發 2022-11-15
圖:新一代82毫米速射迫擊炮,外形與傳統迫擊炮差別很大
圖:老版本82速射迫擊炮直瞄/高射角間瞄射擊
新版的82毫米速射迫擊炮雖還是用猛士4x4高做底盤,但不再是敞開的戰斗室和駕駛室,成員在全封閉雙排防彈駕駛室內,火炮系統的集成度和自動化程度都提高了,不再需要炮班手動操作,可在以駕駛室內遙控操作。
老版使用的是4發彈夾供彈,新版改為封閉彈箱,射速提高了1倍,達到40發/分鐘。新版價格對第三世界國家,可能不如老版更吸引人,對不差錢的中東國家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8uXuyvknQ
相關新聞資料
詳解PCP-001型82毫米車載速射迫擊炮
https://www.gushiciku.cn/dl/12yop/zh-tw
速射迫擊炮:被蘇聯淘汰後竟然在中國獲得新生
中國兵器即仿製外國最新型武器,也仿製淘汰的落後武器通過改進,變成一種適用的先進武器。如中20世紀九十年代仿過義大利M56式105毫米馱載榴彈炮,成為外貿105mm輕型榴彈炮。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94241
國產新型外貿型120毫米車載自動迫擊炮 2022-12-03
車載82毫米迫擊炮存不足和問題,首先是口徑威力不足。其二,簡易觀瞄火控系統,數字化和資訊化程度較低。120毫米自動速射迫擊炮,採用第三代東風猛士長軸距版的6×6車體,炮身被科幻的殼體所包裹,採用全自動供彈模式,可採制導炮彈,誤差約1米(傳統約50米)。
中國紅旗9BE一車搭載8彈,已全面超越S-400 2022-12-03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epoTOx9jY
紅旗-9BE——趕超S-400的中國遠端防空導彈系統 2022-12-02
眾所周知,中國遠端防空導彈,一直曾依賴於俄羅斯,先後外購了S-300、S-400,而2022航展上紅旗-9B及BE,標誌已走出自己道路!展板介紹,紅旗-9BE具備攔截射程1000千米短程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抗干擾能力強;可指揮其他防空武器,構成一體化多層防空體系。射程5~260千米(紅旗-9為125) ,射高27千米,能同時制導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
紅旗-9BE彈體長6.5米、直徑0.5米,彈重1.2噸,與紅旗-9相外形沒變,但主動雷達制導艙縮短了,而動力艙長度增加,此外,近年來,國產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高比沖固體燃料推進劑屢見報端,260千米已超S-300MPU2(200千米),也超S-400早(S-400服役的48N6為250千米,400千米的40N6E導彈2018年才通過測試,目前裝備情況並不明確)。
紅旗-9中遠程防空飛彈--維基百科
紅旗-9(HQ-9),海軍版「海紅旗-9」,外銷版「FD-2000」(FD防盾),反輻射飛彈版「FT-2000。
使用用戶:中國/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
2022珠海航展新型紅旗16FE 可攔截超音速巡航導彈 2022-11-10
紅旗-16 A/ B射程40/70公里,紅旗-16FE達160公里(射高15-27千米),由中程變為中遠程。最新型的紅旗-9B自用版還達350到400公里,不輸俄S-400。
相關新聞資料
紅旗16FE射程增4倍,為何如此兇殘?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ZVV9U3sZ4
紅旗-16 -維基百科
半主動雷達制導
艦載 054A型護衛艦/051B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
出口型為獵鷹-80(LY-80)巴基斯坦
六架運-20紅旗-22遠銷塞爾維亞 俄專家:市場廣闊 2022-04-15 聯合報
紅旗-22出口型稱FK-3,是早期KS-1(紅旗-12)升級版,已出口緬甸、土庫曼、烏茲別克和泰國。
紅旗-22中遠程防空飛彈--維基百科
射程 5~100Km
射高 50~27000米
制導系統 無線電指令制導 + 半主動雷達尋的
120釐米巨砲太有說服力 巴西宣布「半人馬 II」勝出
巴西2022-11-25宣佈中型輪式裝甲車專案,義大利半人馬2式(Centauro II)勝出,第2名為美國LAV 700AG,中國ST1-BR第3。半人馬2式,搭載45倍徑120公釐(120mm/L45)主力戰車級滑膛砲,結合李奧納多電子的HITFACT® MkII砲塔,複合裝甲可擋40mm正面射擊。
國產裝甲車挺進南美市場!陪跑還是機會? 2022-10-10 華夏今日軍事
ST1BR(解放軍 ZTL-11輪式105毫米突擊炮的出口型)入圍意外,一則巴西一貫使用西方武器;二則ST1BR步戰車2021年剛推出,尚未有訂單;三則南美是美國後花園,除了古巴、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其他唯美是瞻。
相關新聞資料
2022年珠海航展,除VT-4、VT-5主戰坦克外,還有ST1-BR,採用了類似VT5輕坦(15式)的尾艙式自動裝彈機。
中國向阿根廷出售110輛VN1 2015-06-14
08式装甲车(出口型VN-1)- 维基百科
全向抵禦12.7mm機槍彈與155mm榴彈破片 正面可抵擋25mm炮彈
HJ-73C或HJ-16反坦克飛彈 88式12.7毫米防空機槍 (備彈500發) 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 (備彈2500發)
作戰範圍800-1000千米 速度100km/h 水上13km/h
衍生車型
步兵戰車型(ZBL-08)指揮型(ZBL-08C)人員輸送(ZSL-10)突擊(ZTL-11)火力支援(PLL-09)自行高炮車(PGL-625)工程/核生化偵測/架橋/裝甲搶修/救護車/光電偵察/通信車/電子戰/排雷車
使用國
中國解放軍:至2020年5,260輛
委內瑞拉40輛VN-1
泰國2020年34輛VN-1,每輛170萬美金
奈及利亞ST1 (11式輪式炮車的出口版)
潛在使用:巴西
各國八輪裝甲車比較
各國履帶式步兵戰車比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08%E5%BC%8F%E8%A3%85%E7%94%B2%E8%BD%A6
美媒贊:625E野獸般強大,96彈的防空3000表示625E算啥 2022-11-19 嘯鷹
2022珠海航展的新裝備實在是太多了,結束後世界各路專家仍舊在分析展上的各種武器。近日美國《戰區》就認為625E是中國最強防空車。625E採用8*8輪式底盤,搭載一門6管25MM速射炮以及8發FB-10近防導彈。FB-10射程超過10公里,可攔截15-5000米飛行目標。FB-10與HQ-10類似,擁有雙模紅外及被動/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航展彈炮合一方面,除了625E外,也展示了CS/SA5彈炮合一,裝備了6管30MM速射炮以及4發FN-6防空導彈。CS/VP16B彈炮合一,安裝了一門6管23毫米轉管炮和四枚近程防空導彈組成的。JRN-6彈炮合一(2門6管30毫米速射炮12發防空導彈)。防空-1000彈炮合一(兩門23毫米速射炮+12發防空導彈);防空-2000彈炮合一(2門6管30毫米速射炮12發防空導彈)。防空-3000彈炮合一(1門30毫米速射炮+6發防空導彈+48發反無人機導彈)並且裝備了24發袖劍防空導彈的無人從車以及裝備了12發袖劍和4發可擕式防空導彈的ZR-1500無人從車。
分體的彈+炮防空系統方面,有紅旗-6A(730近防炮+4發紅旗-6防空導彈),紅旗-11(1130近防炮+8發紅旗-11防空導彈)。
單獨的防空炮有730近防炮上陸的陸盾-2000;1130近防炮上陸的陸盾-3000;76炮上陸的陸盾76車載76毫米高炮;
純粹的導彈防空方面,有倚天2防空系統(陸射版天燕-90)、HQ系列防空導彈、獵鷹系列和飛龍系列;甚至還有一群鐳射反無人機系統。只要客戶能提出需求,中國軍工體系就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美國陸基中近程防空系統也就是陸基版密集陣,以及陸基版AIM-120(NASAMS)外加毒刺了,所以在中國外貿型防空系統中算不上有多強的625E在美國人眼中已經是個頂個的強了。美國建軍思路的基石就是空中優勢。盤子實在是想不明白美國人失去空中優勢之後美國人還會不會打仗?亞太美軍是真的沒有空中優勢可言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6_NxMUNFMo
美限制晶片技術輸出 難以制約中共發展先進武器能力 2022/11/18 中時
中國現役武器裝備用的晶片比美國要先得得多。例如美軍F-15C主控使用60年代末的CP-1075運算晶片,每秒32萬次;F-22第5代戰機是6枚1995年的PowerPC 603,500nm製程;F-35則是PowerPc 7448CPU的民用版是2005年上市。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1年送上火星的毅力號火星車,用的是1998年的Power 750CPU, 250nm製程,單價卻高達20萬美元。它的晶片跟F-35、F-22一樣,現在看來都比市面上廉價手機用的晶片差了不知多少代。這種落差最誇張的則是核武器,射控電腦用的是Window98,一些還用4.5吋的軟碟操作DOS系統,前幾年因為軟碟機故障找不到零件可以修還鬧出新聞。
相較之下中國因為尖端武器開發的時程較晚,例如殲-20主控用每秒超過千億次運算的國產「魂芯2號A」,是28-45nm的製程工藝;雷達很多用的是華睿1號,65nm製程;軍用電腦多用雙核45nm晶片,有2D或3D繪圖卡,用定制linux系統操作。全球定位用的北斗衛星用的是130nm的CPU,地面站控制台為22nm的CPU。
由於軍用晶片的環境要求極為嚴苛,要耐高溫、低溫,還要經得起急劇溫度變化,有的要防震抗幅射,軍用版CPU工藝標準更高,它要求幾乎不能出錯的穩定性,因此不能使用過於精細的線路,製程愈高、線路愈細,穩定性就愈差,也更易受幹擾,所以必須使用最穩定的晶片,以及專用的軟體。民用晶片講究的低能耗與更多電晶體管,受到電磁影響容易當機,造成的不便有限,但戰機CPU如果在飛行時當機,那影響就太大了。目前已知晶片穩定性過了65nm,穩定性會快速下滑。
傳統的機艦飛彈等武器,對晶片製程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倒是近年來漸成主流的無人機與人工智慧型武器需要大量與快速的運算能力,即便如此,這類武器要發展到相當成熟,可能還要很多年,屆時晶片製程與運算能力才能在武器應用上出現較明顯的差別。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組「Chip 4」圍殺大陸?台灣經濟等於「切腹自殺」!
晶片冰風暴怎炸開的?供應商揭台積電內幕:下修資本支出,延後7奈米進度。
飛豹A2與隱身彈藥(似美AGM-158)亮相珠海,還能再戰幾十年,讓俄羨慕又給美上一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JMlOT5eS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8CHi3AbF0
回應
JH7作戰半徑航程載蛋量是不錯,但有一個致命弱點,有多次墜機事件。
殲轟-7--維基百科
長度22.32米 翼展12.80米 高度6.22米 翼面積42.20平方米
空重14,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公斤
WS-9×2發動機 單台最大推力(12,250磅)最大後燃推力(20,515磅)
最大速度 1,808公里/小時(1.75馬赫)
實用升限 16,000米(51,180英尺)
最大航程 3,700公里(1,970海里)
JL-10A 神鷹多普勒脈衝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ECM莢艙
9個武器掛點
霹靂-9短程空空導彈
鷹擊81/91;雷電-10反艦/反幅射導彈
CM802A/ KD-88空地導彈
雷霆/飛騰精確制導炸彈
殲轟-7(JH-7),又名飛豹、FBC-1,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1973年研發,1988年首飛,2004年改良型殲轟-7A。
事故與空難記錄
1991-07-08,閻良試飛的殲轟七原型機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測試飛行員盧軍在燃油剩不到30公升的狀態下安全降落。
1994-04-04,082號原型機在當天試飛時墜毀,試飛員殉職。
1996年,上海大場,海航6師16團一架JH7墜毀。
1996-08-12,遼寧興城,085號原型機在機場降落失敗,兩名試飛員犧牲。
2009-07-18,一殲轟-7A參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習對地攻擊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
2010-04-15,浙江寧海,一架JH7墜毀,飛行員犧牲。
2011-10-14,陝西蒲城,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後艙飛行員彈射成功。
2011-11-07,浙江麗水,一架飛豹戰機墜毀,兩名飛行員罹難
2014-06-05,東海艦隊一架飛豹戰機,夜訓時墜毀,兩位飛行員犧牲
2014-12-22,裝備秦嶺發動機的飛豹戰機在進行交付部隊前的試飛時墜毀於渭南沙王大橋。
2016-10-22,一架殲轟7A在廣西柳州墜毀。
2019-03-12,一架殲轟7A於海南樂東縣失事墜毀,2名飛行員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時跳傘。
2019-05-18,一架殲轟-7A在山東威海高村鎮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波音發布B-52J要再戰50年,逼近100歲,中國轟6機群也心領神會 2022-11-14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wgPzzMzYM
回應
未來真要轟炸遠距離的目標,扔遠端導彈就完事了,不用飛有人的遠端轟炸機了。
相關新聞
威懾中共! 堡壘戰略轟炸機B-52升級「換心」 守護印太再戰30年 2022-10-23 新頭殼
回應
威懾中共! 了不起的屁話!美國連金正恩都不敢處理了,敢動中國。
一個東風導彈21 把你機窩給炸平了 戰個毛
目前,解放軍陸航近年來的裝備發展重心,並不在提高某種型號的單機性能上,而是努力強化資訊化、網路化體系作戰能力的建設。直-10投入戰鬥時,會有直-19利用桅頂毫米波雷達進行偵察,結合無人機臨空監控、照射瞄準或中繼,還能得到專用電子干擾直升機的支援和預警指揮直升機的指揮,其作戰效力將遠遠高於一架豪華頂配版武直的單打獨鬥。體系的作用在俄烏戰場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解放軍陸航的思路是相當正確的!
回應
這可能不是頂配!因為我覺得我們自用的武直十可能跟殲20雙座一樣可以指揮金鵰無人攻擊直昇機在高烈度戰埸上作戰.
中國現在把目標放在無人機。看俄烏戰。中國的眼光遠大
爲了面子,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對外人更好。
顧客多付款買頂配版,就是這麽一回事而已!商業決定。
買別人的軍火一般都是一步到位買最好的,因為跨國軍火貿易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升級起來也不方便。自家用就是實用為主,根據使用需求可以自行改裝升級
出口的產品給國內的好,例如醬油國內有漆加劑國外沒有,中藥材出口日本等國家是上品國內民眾用的是劣品。中國人民萬歲!
你出過國沒? 我在沙特超市里全是中國造的, 品質一般, 價格貴的要死 , 都是些在國內我看不上的東西 , 而且都是歐盟標準 .
紐約也是,一個做超市的廣東朋友來考察一下後講,全部都是大陸三無產品居多。
安安靜靜呆在井裡就好,不要說話,一說話就丟人
又再吹牛逼沒實戰
五大國的氫彈也都沒實戰過.
別著急,島上那麼多靶車,夠武直十慢慢敲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DTA1g3Vls
武直十出口巴基斯坦?不知道解放軍能不能裝備!
巴基斯坦陸軍將於2023年裝備中國武直-10MP型武裝直升機,意味著自2015年開始的巴基斯坦陸航武裝直升機換代計畫,在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多次反復以後,中國武直-10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自從10年前武直-10部隊以後,就一直在不斷升級進化。2018年推出了改進型外貿版直-10ME-01型,增加了航炮擴展彈艙使炮彈增加3倍,還增加了防沙塵進氣道、紅外抑制型上彎排氣管,再加上座艙和發動機艙附加裝甲板,也被解放軍陸航採用成為國內自用版的標準裝備。2021年,進一步改進推出直-10ME-02,進一步升級火控和自衛電子防禦系統,成為了世界中型武直的天花板!其配置已遠超出同噸位的歐洲虎式,甚至超出了比它大不少的美國AH-1Z,至於T-129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直-10ME-02加裝了毫米波桅頂相控陣雷達,源于武直-19的毫米波桅頂雷達,探測距離20公里,比採用機械掃描的美國長弓更遠,解析度和多目標處理能力更高!其次,顛覆了以往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採用了全新的有源,這套堪稱豪華的自衛防禦系統,筆者只在美軍部分執行高風險任務的特種作戰直升機上見過,而且還不像02那樣如此齊全完備!
一般直升機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分為光電/雷達自衛系統,分別對紅外制導導彈和雷達制導導彈進行防禦。而直-10ME-02的有源系統分為三部分,一是綜合主動鐳射干擾機(DIRCM)系統安裝在短翼兩端上方的流線形夾艙中,整合了鐳射告警和主動鐳射干擾機的功能, 360度旋轉的球形光電轉塔,發射雷射光束“照瞎”導彈的導引頭,使其失效。二是有源主動雷達干擾機(ESM),位於機身下方佈置的四個固態平板天線和相控陣,通過探測、接收敵方的雷達信號,生成相應的假信號,對敵方雷達進行干擾。即便是已經發射的雷達制導導彈,也可干擾使其失去有效鎖定,讓其最終失的。第三是有源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目前無源被動告警的紫外線的光電探頭,作用距離近,受天氣和環境因素影響。而02的有源MAWS統採用四部固態雷達陣面,目前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白菜化”,將有9塊相控陣磚板,可謂奢華之極!
殲-20首次降落地面展示,六代機概念模型同步於珠海航空展出現 2022-11-09
解放軍第六代戰機概念模型,採用無垂直尾翼設計,機身採大型三角翼設計,表露追趕美軍「下世代空優機」NGAD的企圖心,也證實了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凱利上將(Mark Kelly)9月聲明中國六代機計畫進度快速的說法。
相關新聞
回應美國預定12月推出B21 中國轟20隱形轟炸機快來了
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簽約總額超398億美元(第十二屆212億,第十三屆125億)
珠海航展六代機,南天門、玄鳥、白帝細節照片曝光,酷似美科幻電影《絕密飛行》的科幻戰鬥機
這款戰機被命名為白帝,以前叫玄鳥,其實中國人並不缺創意,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就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tW3aAv-gg
回應
白帝是空天戰機,MD-22是寬域飛行器!
相關新聞
X-37B無人太空梭航行地球軌道908天結束神秘任務2022-11-12降落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殲-20一亮相就“趴窩”,跟遼寧艦一樣冒出黑煙?原來中國軍工還有這樣的高科技!
回應
當時我看到一股黑煙時,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東西,只是沒想起來叫做APU起動補助發動機
相比黑煙,美航展更有大片的即視感:德克薩斯州2022-11-12達拉斯航展上有兩架二戰老式飛機(P-63戰鬥機B-17轟炸機)在空中相撞墜毀。
美國人負責科幻,中國人負責實現,,,這個未來真的會成為常態
有人說中國發動機的壽命短,其實2015年中國就突破了葉片單晶體金屬拉伸技術,渦扇葉片壽命大大延長,整機達到了9500小時的大修壽命,2020年,中國突破了葉片高碳素纖維複合材料拉伸技術,使渦扇發動機的大修時間延長到1.2萬小時,2023年將正式量產,美國最新的渦扇發動機大修時間為1.5萬小時,中國渦扇發動機的心臟病問題已徹底解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tvWamuh4
翼龍-3亮相2022珠海航展
翼龍-3中規中矩,似乎是翼龍-2的簡單放大,沒超過服役已久的美國MQ-9(楨:? )。
翼龍3最大起飛重量為6200公斤,機長12.2米,高度4.3米,翼展24米,2000公斤外掛點16個(除了常見的小型導彈炸彈掛,還掛PL-10近程/PL-12中程空空導彈、電子戰吊艙),機內載荷300公斤,最大速度40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50),續航40小時,航程10000公里,升限10000米。
翼龍2為4200公斤,載荷480公斤,續航32小時,最大速度37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00),航程1900公里,續航4小時,升限10000米。
MQ-9重4760公斤,1700公斤外掛點7個,最大速度482公里/小時(巡航313),航程1900公里,續航4小時,升限15000米(空載)9000米(滿載)。
回應
翼龍3是高端無人機,但成本高,估計1億起步。
相關新聞資料
美2021年以16億美元億售澳12架MQ-9B無人機
埃及2021年增購了32架翼龍-1D無人機,總價5800萬美元。
因KC-46等項目,波音虧損33億美元
美“防務新聞”(DefenseNews)報導,波音2022-10-26報告稱,由於KC-46加油機項目的12億美元費用以及一些其他軍工計畫的問題,報告了高達近33億美元的虧損。更高的生產製造和供應鏈成本以及KC-46、VC-25B(基於波音747-8的下一代空軍一號)、MQ-25和T-7A的“技術挑戰”,加上NASA的商業宇航員計畫,是虧損的主原。
報導指出,KC-46的一些問題仍然存在,如為存在缺陷的遠端視覺系統(RVS),導致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超支,遠端視覺系統是KC-46上的加油控制系統,相比於KC-135與KC-10上位於機尾、通過特殊視窗目視控制的傳統加油操作艙,RVS通過若干攝像頭和感測器代替了用於目視的透明視窗,使得加油操作員可以坐在機艙內通過顯控台引導收油飛機並操作加油探杆,但目前KC-46上的RVS系統存在某些照明條件下顯示圖像失真甚至無法看到圖像的問題,這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KC-46的最新費用使其總耗資達到約68億美元。
回應
全球唯二的公司,還有軍火生意,居然會虧損?
前段時間中國買了2400億元人民幣(372.57億美元)的空客,法國人不會把這錢給波音吧。
相關新聞
波音和中華航空2022-09-27宣佈,雙方已敲定787訂單。
波音737-800機型「16年來16起意外」、682條生命驟逝 2022-03-21
美強銷我24架波音787 華航不想埋單 2022-04-28 航空界人士:迫於無奈,近年不管長榮、華航,私底下都比較傾向購買空巴,一方面是A350整體評價略優於波音787,再加上先前波音737發生過意外...
波音、空巴訂單較勁 牽扯國際地緣政治
中國三大航空2022-07-01宣佈,與空中巴士簽約合計購買近300架客機
回應
從防護上看,T-14將幾乎所有防護手段都加裝在車體上,使得車體的防護等級甚至可以與發動機前置的以色列“梅卡瓦”相媲美。但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人遙控炮塔的防護等級卻低的可憐——其炮塔外部只有一層薄薄的金屬防護罩,,不要說現役主戰坦克的120毫米以及125毫米高壓滑膛炮,即便是步兵戰車所裝備的30毫米以上口徑自動炮所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也足以將其炮塔擊穿。而一旦無人遙控炮塔被擊毀失效,T-14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可想而知。
俄軍坦克為何有簡陋金屬架? 2022/07/08 中時 盧伯華
其實「柵欄式裝甲」並非完全無用,美歐坦克也會裝,柵欄略小於RPG-7的肩射火箭彈彈頭,讓其內部錐形裝藥因結構破壞而無法形成金屬射流,無法穿透防護裝甲。
這次俄烏戰爭大量使用美製標槍等,較RPG-7完全是不同等級,能穿透120cm的裝甲,連坦克正面都擋不住。
由此可知,俄軍金屬架根本不是為防禦標槍,而是RPG-7,是來自於2次車臣城市巷戰。
總之,之所以會用上如此拉挎的土製裝備,是因為俄軍根本就看扁了烏軍裝備與抵抗的意志,否則也不至於打了4個多月未見決定性勝利,還讓全世界看這個軍事強國的笑話(楨:? )。
回應
頂上的鐵架子是否降低了穿甲威力,就得看「標槍」是在什麼位置引爆。
相關新聞
俄至2022-03-25完成階段任務:已毀烏空軍/防空/海軍/彈藥燃料和食品供應,將側重解放烏東南。
俄完控亞速鋼廠05-20烏殘軍投降。
俄烏戰百日06-03俄控烏1/5領土: 俄贏得經濟戰;美元帝國開裂;世界地緣劇變;歐洲內傷/西方撕裂;打亂美圍中計畫/禍水東引中國;世界能源/糧食/社會危機。
普京07-05祝賀俄軍奪取盧甘斯克,俄軍奪城戰攻勢加速。
俄軍繳獲烏克蘭標槍飛彈 嗨PO影片秀戰果!沿路全是烏被毀戰車 2022-03-16
烏克蘭廣泛使用肩射式的反坦克飛彈對抗入侵的俄軍。然而,俄公佈最新影片,前線俄軍繳獲了標槍(Javelin)和NLAW反坦克飛彈,這些戰利品將用來保衛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
美國《戰區》網站軍評:兩岸空防失衡 應提供台灣AV-8B垂直起降戰機 2022/10/09
回應
又把台灣當資源回收場?又要詐取幾千億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又要來收保護費了。
嘿嘿,台灣蔡有拒絕的權利嗎?
美軍下一代坦克「艾布蘭X」亮相 內外已全面升級 2022/10/09 中時
M1坦克一直是世界先進坦克的代表,不過自1990年推出M1A2之後,就沒有什麼明顯的進展,僅限於「系統改進套件」(SEP)的小幅升級。然而就在這個週末,通用動力陸上系統(GDLS)提出了「艾布蘭X」概念坦克,砲塔全新設計,極可能是無人砲塔,改用油電混合式。
相關新聞
總金額405億的108輛M1A2T戰車交貨延後 2024年起分3年交運抵台
回應
新坦克一台多少錢,反坦克飛彈又是一顆多少錢,作戰思維必須改變,否則坦克只會成為標靶而已。
台灣的戰場環境挑戰M1,台灣政策法的不對稱作焦土戰略(城鎮/巷戰/遊擊戰) 已不需要M1坦克。
現有的坦克已經足以滿足目前的需求,更多的是各種武器互補的立體化作戰體系。
直10ME換裝渦軸-9C+長弓+天燕-90 單挑台灣「長弓阿帕奇」 2022-03-30
近日,一張最新款直-10ME武裝直升機的照片,引起外界關注,桅杆頂部則安裝了一部雷達,看起來與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很像。
從外觀來看,長弓阿帕奇像的頂個盤,而俄羅斯米-28N則像頂個球。而照片中的直-10比阿帕奇厚一些,但又沒有米-28N那麼圓,可能對這兩種都有借鑒。
AH-64 長弓最大特點是“發射後不管”,射導彈後可以實現自主索敵與追蹤功能,可以不需要駕駛員確定目標,直接撤離戰場,提升直升機的生存率。另外,長弓每6秒鐘就掃描一次,可在8公里的範圍內同時鎖定與區分多達256個目標,並且篩選出16個首要目標。在伊拉克戰場中,將伊拉克龐大的裝甲坦克群以摧枯拉朽之勢擊垮。
而米-28N的 “夜空獵手”是毫米波與釐米波雙波段雷達,能在黑夜、大霧與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照樣能準備識別與追蹤目標。並且配備鐳射測距儀等設備,能以10至15米低空貼地飛行時,及時避開障礙物,並且能在障礙物後方探測前方目標。
直-10ME機頂雷達可能兼具這兩種特性,使其能發揮更好的優勢。在2019年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國的直-19直升機就出現過類似的裝置。
最初直-10,採用加拿大PT6C-76C發動機,但美國制裁,後續直-10採用國產渦軸-9A,造成直-10的航程、起飛重量等難以安裝機頂雷達。而如今已換裝渦軸-9C發動機,為直-10加裝機頂雷達創造了條件。
美國因S-400事件對土耳其進行制裁T-129發動機,巴基斯坦因而轉向中國訂購直-10ME。
回應相關新聞
003航母即將下水,殲-35艦載機曝光,換裝渦扇-19發動機,單挑美F-35!
和飆風拚了 美願賣印尼36架F-15EX 搶3870億大單 2022/02/11 中時
就在印尼宣佈,將採購法製飆風(Rafale )戰機幾小時後,美同意將出售36架F-15EX。
回應相關新聞
買蘇30可以把F15吃夠夠
蘇-30是1989年老飛機、都卜勒雷達,性能比蘇-35還差....
可以買su35/su30配法國航電
相關新聞
俄將Su-30升級至Su-35,印度會參與,其他使用Su-30的國家是不小的改裝市場。
棄買俄製Su-35! 印尼鎖定美F-15EX、法國飆風戰機 2022/01/03
近日空軍參謀長公開表示,將放棄Su-35,轉而爭取美製F-15EX及法製飆風(Rafale)。
印尼於2018年宣佈向俄購Su-35,原本印尼擬以等值的棕櫚原油、橡膠和咖啡,採「以物易物」方式,向俄國購買11架Su-35戰機,但受到自身預算有限、與俄談判過程漫長,加上印尼憂心,採購Su-35恐違反美國2017年《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CAATSA),導致美方予以制裁,因此「懷著沉重的心情放棄計畫」。
陸謎樣新柴電潛艦曝光 2022/02/09 中時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02/0報導,周二稍在社群媒體上出現的錄影顯示,這款新潛艦顯然仍在進行初期測試,推測新潛艦近50公尺長,可能武裝了4支魚雷發射管,不如長約76公尺的039A型潛艦,武裝了6支魚雷發射管,它可能和2018年首次現身的神秘無指揮室圍殼潛艦有關。這款新潛艦很可能有單船殼,039型則有雙船殼。
新潛艦的指揮室圍殼平順地融入船體,這讓人聯想起德國212型和214型,但在這之前,從未出現在中方潛艦上。不過,艦體的形狀先前已出現在MS200型袖珍潛艦、S600小型巡邏潛艦,還有較大的S1100型潛艦設計上,而它們都是由中國船舶重工(CSIC)所打造。
由於中國039A外銷成功,這款新潛艦很可能也是以出口海外客戶,如巴基斯坦,緬甸和泰國等國為主。
相關新聞
陸打造新型核潛艦 衛星照首曝分段
陸新型潛艦配巨浪3戰力猛增 從南海渤海就能攻打美
泰媒:中國可能提供泰國海軍兩艘039型潛艇
泰國《國民報》2022/02/06報導,泰國海軍5日表示,中出向泰提供兩艘039宋級潛艇。039型是中國90年代開發的,用於取代035型,首艇於1999年6月服役,後續是039G。該型艇具有靜音技術強,能發射潛射導彈等優點。由於外軍長期搞不清楚中國潛艇代號,因此將039和039G稱作「宋」級,將039A、039C等後續型號稱作「元」級。
2016年7月,泰國宣布敲定從中國以10億美元購買3艘S26T型(元級),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泰將在2023財年放棄為後續兩艘。
目前還不清楚這兩艘039型潛艇是捐贈的,還是以特殊價格出售的。一位前泰國海軍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最近向緬甸軍方提供了兩艘『明』(035)級潛艇,所以這可能是一個免費的提議。然而,我們需要檢查其他情況,比如是否需要支付維修和進口成本。」一家與潛艇相關的網站表示:「在泰國海軍等待新潛艇交付期間,這些潛艇可以用來訓練軍校學員。此外泰國海軍將在未來兩到三年節省100多億泰銖。」
中國有出售老舊潛艇和護衛艦的傳統,孟加拉2016年收了兩艘改進過的035型。2021年12月,緬甸也接收了一艘035B。
大陸武器愈造愈先進 為何少見對外出口? 2022/02/04 中時
雖然中國大陸近年持續公開殲20匿蹤戰機、極音速武器、先進潛艦與水面作戰艦等尖端武器,且價格相對低廉、限制又少,但根據智庫統計,其軍備出口卻不升反降;《歐亞時報》指出,這是因為外界懷疑其先進技術體系不完整且未經實戰驗證,對產品水準存在疑慮。SIPRI統計,中國2010至2020年出口價值166億美元軍備,遠低於美國1050億美元和俄羅斯705億美元;且持續下降,2020年僅7.59億美元。
回應
軍火市場並不在乎有無實戰驗證,買武器從來都是政治問題(交保護費),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賣軍火多是單純生意,自然不會是各國的優先選項。
目前美式軍火占了全球絕對大宗的優勢,大陸隨著大陸國力的上升,只要可靠、易維護、價廉物美,打開市場是遲早的事。
大陸最新的武器都是這幾年才開發完成的,數量不多自己用都不夠,
相關新聞
中國武器銷售“全球第二”?軍事專家:數據存疑
2021-12-06,瑞典SIPRI稱,世界100家最大武器製造商,美軍工企業第一(占54%),中國(13%),英國(7.1%)和俄羅斯(5%),引發助推“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質疑。
衣索比亞將購買中製L-15戰機(第一個國際用戶是甘比亞2015年購買了6架),L15採用2具AI-222發動機,單具最大後燃推力41.2千牛頓,極速可達1.4馬赫,有具搜索範圍達到110公里的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PESA),可攜掛PL-12空空飛彈,及精準導引對地攻擊飛彈,這使得它成為最輕型的多功能戰機。
澳採購天價M1A2坦克後 美媒發現對抗中國用不上 2022-01-13 軍迷圈
據美媒thedrive報導,澳大利亞將25億美元向美國採購75輛M1A2 SEPv3主戰坦克。然而, M1A2 SEPv3非常重,不僅無法使用澳軍兩栖登陸艇運輸,澳北一些重要地區(進行大量軍事訓練的地方)沼澤太多,道路太簡陋,無法支撐73.6噸的新坦克。
回應
澳採購天價M1A2,是同灣灣一樣拿來佈置在海邊當碉堡用的。
回應
台軍M1A2坦克本想做「地表最強」,卻成了「地表最貴」單價2000萬美元
(2017年售科威特M1A2單價1500萬美元「土豪級配備」/售給伊拉克M1A1單價600萬。日本10式坦克,2010年單價1500萬「榮獲地表最貴坦克」頭銜,近年隨著其生產擴大,單價降到850萬。而韓國K2坦克單價也是850萬。中售泰VT-4坦克單價560萬,99A單車採購成本不會低於500萬。德國「美洲獅」裝甲車單價700萬歐元。)
F16V外海失聯 去年才合作美國斥資1100億升級換裝 2022/01/11
空軍嘉義基地一架F-16V單座戰機(機號6650)失聯,14點55分由飛行官陳奕駕機起飛執行例行性訓練任務,15點26分於水溪靶場週邊光點消失,空軍已成立應變中心展開搜救行動。根據了解,空軍去年11月18月才舉辦F16V戰機接裝儀式,不料年初就傳出墜機意外。
飛行官陳奕在下午2點55分駕機起飛執行例行性訓練任務,不久後有民眾目擊戰機於鰲鼓溼地北堤西側墜入海面。國防部派遣直升機2架前往搜救中,海巡派一艇執行海面搜救,警察、消防、海委會岸巡人員及嘉義縣救難協會前往岸際搜救。國搜中心也配合國防部指揮,調派海巡艦艇海面搜救,及消防與警察人員岸際搜尋。
根據了解,空軍去年11月8日在嘉義空軍基地舉行接裝典禮,當時是由總統蔡英文親自主持,現場安排了15架空中兵力展演。空軍以「鳳展專案」為代號,耗資約新台幣1100億元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與漢翔,將現有141架F-16A/B升級為F-16V(Block20);改良重點在於換裝雷達,並改裝新式任務電腦、座艙儀表、頭盔瞄準系統、電戰莢艙等,可搭配最新一代的AIM-9X響尾蛇飛彈。
相關新聞
F-16V才剛參與「「大象走路」秀戰力
回應
下次別再秀戰力了 這種飛機展示還可以
美媒:巴軍殲10C令印度面臨重大挑戰 全面超越蘇30 2022-01-05 軍迷圈
美媒《軍事觀察》報導,巴基斯坦已成為殲-10C“4++代”第一個海外客戶。
印度自20世紀90年代末部署重型戰鬥機蘇-30,並從2002年部署更先進的蘇-30MKI,目前有270多架正在服役。
蘇-30MKI續航能力比殲-10C高得多,可攜帶更多的彈藥,而印度最近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飛行速度和高度不但不如蘇-30,甚至也不如殲-10。殲-10是在蘇-30MKI問世16年後的2018年才服役,並受益於中國強大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規模,在航空電子設備,特別是感測器和電子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殲-10C的部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尺寸要比蘇-30MKI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小,但更難被干擾,探測效率也更高,電子對抗能力也更強。殲-10C的PL-15性能遠遠優於俄羅斯R-77和法國“米卡”導彈。在射程上,PL-15可以達到印度導彈的兩倍以上(R-77為110公里,米卡為80公里)。PL-15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不僅不易受到干擾,也更能鎖定隱形目標。在短程空對空作戰方面,殲-10C的PL-10短程空空導彈具有非常大的離軸發射角,要比印度優勢。殲-10C機身更廣泛使用複合材料,重量也更輕,推重比也更高。
殲-10C相對于蘇-30MKI的主要優勢在於,低得多的運營成本和維護需求,以及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資料連結。這也被認為是使該機在2020年模擬空戰中擊敗俄制蘇-35的主要因素。
俄羅斯遇經濟抵制 Su-35戰機被大量退單 2022/01/04
俄羅斯的蘇愷系列戰機過去幾十年一直很暢銷,不過最近遇到退單潮。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與西歐陣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間接導致一些Su-35戰機的原本訂戶決定退訂單,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印尼都取消了Su-35戰機的採購案。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Su-35之所以被退單,與它的產能受限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俄羅斯掌握了大多數Su-35的生產工作,但是精密的電子設備卻需要從美國、歐洲和以色列進口,在美國與北約對俄羅斯進行工業產品的禁運後,就造成產能的延遲。
消息人士表示,「由於俄羅羅未能及時更換供應商,先前從一些歐洲國家和以色列進口的主動掃描陣列雷達和關鍵航空電子設備被扣住,影響3個國家對Su-35的大訂單。」
埃及也停止了30架Su-35戰機的採購,轉單到其他款式的戰機。鄰國阿爾及利亞也決定不買Su-35,而是把資金集中到Su-30SM 戰鬥機的性能更新上,現代化上。這對俄羅斯來說,是相對的好消息,雖然新戰機訂單取消,但至少現有戰機的性能提升也是一筆不無小補的商機。
Su-35剩下的出口希望在伊朗,報導稱,德黑蘭將於下個月與俄羅斯簽署一項為期 20 年的軍事戰略合作協議,可望購買包括 S-400、軍用衛星和埃及退訂但已完成的Su-35戰鬥機。
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日前巴基斯坦空軍2022官宣視頻透出端倪後,巴國隨即對外放出殲-10C機隊將在2022年3月23日國慶中展示的消息,之所以從殲-10A直到殲-10C才成交,除了與印度購入飆風戰機外,殲-10C成功換裝渦扇-10向量推力發動機與決定搭配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是關鍵。
霹靂-15可供巴JF-17(梟龍)Block3使用,但在雷達與與機動性等遜於飆風,對戰勝算不大。進口殲-10C後,只要掌握機會並運用適當的戰術,有機會先發制敵擊敗飆風。
殲-10C在2019年珠海航展傳出的是每架7000萬美元,接近梟龍Block3的5000萬。殲-10C甚至稱這次交易是14億美元購入36架,真是半買半送,當然也有可能是與其他交易項目捆綁在一起才有的價格。中國願意以如此低廉價格出售給巴國,除了雙方長期的關係之外,可以讓殲-10C有實戰檢驗的戰場。因為對於所有高價值軍事資產來說,實戰戰績才是軍火外銷唯一的硬實力,只要有一次機會擊敗盛名在外的飆風戰機,那未來的財源才真是源源不絕而來。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日本軍工:國產武器質次價高 承包商紛紛退場 2021-12-31 軍迷圈
據美媒《防務新聞》報導,日本自衛隊需要美國出售的更先進的武器,因為日本的戰略重點正從北方的俄羅斯轉移到南方的其他事務上,包括中國戰鬥機和艦艇的巡航行動,以及朝鮮的導彈發射等。
三菱、IHI和川崎重工等日本大型國防製造商正努力製造坦克、飛機和艦船,他們需要開發更好的技術。而日本的武器出口也從未真正騰飛,其製造的武器明顯缺乏競爭力,價格昂貴、技術老化、也缺乏政府的支持,因此日本武器製造商越來越多的選擇退出軍工領域。
日本是世界第12大武器進口國,占全球份額的2.2%。每年購買的2萬億日元(約177億美元),大部分是美國製造,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增加。日本已經購買了F-35隱形戰鬥機、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和其他昂貴武器以加強對抗中國。購買昂貴的美國戰機和其他裝備已經減緩了該國的防務改革的進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徹底失敗,這也讓許多日本人對軍事建設保持警惕。自武器出口禁令解除以來,日本只向菲律賓出售了一款裝備——監視雷達。2016年,當澳大利亞最終選擇採購法國的12艘柴油潛艇時,也意味著日本“蒼龍”級潛艇的出口徹底失敗。不過這項價值650億美元的合同最近因澳大利亞轉而採購英國和美國的核潛艇而被取消。日本向印度出售12架US-2巡邏機的交易也因為價格問題而受阻,向泰國出口雷達以及向印尼出口護衛艦的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日本有60多家公司從事與軍工相關的業務,不過近年來已減少了約10家。今年三月份,三井E&S造船已將其軍艦業務出售給日本最大的國防承包商三菱公司。住友重工也已經停止生產5.56毫米機槍,理由是長期前景黯淡。
相關新聞
日本批准5.4萬億日元(472億美元)國防開支關費用,以減輕對當地社區的影響,這是日本國防預算歷史上連續第八年創下新的紀錄。 聲稱要"跟上中國步伐"
回應
軍備竟賽拖死日本就好了!
日本國防支出增長1.09%,中國軍費增長和經濟增長率差不多,而且總規模是還是日本的幾倍。現在科技競爭最前排的是中美,日本已經排不上號,例如人工智慧,量子,新能源,5G,晶片早就被美國給搞垮了。航太航空更是被中國甩出去不知多遠。
警惕!為與中國爭奪東海 日本最新戰艦一年4艘也開始下餃子 2021-12-12
回應
雖然最上級噸位較054A大,設計也非常新穎,隱身能力不俗,自動化程度高,但防空少一半,近防系統也少1部。最上級4.67億美元,而054A只需14億RMB(2.19億美元)。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12-12/doc-ikyamrmy8512168.shtml
相關新聞資料
2021年11月日本為前2艘艦各買2套16單元美制MK41,補充預算7400萬美元,這還不算幾百萬美元一發的導彈,最上級成本顯著看漲。
再坑法國一次?希臘澄清將按協議從法國購買3艘護衛艦
美國務院2021-12-10批准了希臘協議:25億美元升級其4艘MEKO 200型護衛艦;69億購買4艘新護衛艦。9月,法國與希臘協定:以30億歐元(34億美元)出售3艘FDI護衛艦。
回應
西方軍艦是真貴啊!
相關新聞
英法2021-09-23同日開工新型護衛艦,英31型來源於丹麥設計,法FDI帶有神盾雷達
https://www.sohu.com/a/491864996_632518
法國造FDI隱身護衛艦,結合歐美艦船特點?網友:窮人家的護衛艦 2019-10-29
法國2013年研發FDI,2023-2029年共製5艘。滿載排量為4500噸,長度為122米,舷寬為18 米。而FDI作為「拉法耶特級隱身艦」替換品,隱身勢更加的明顯。不過,一向以設計著稱的法國,這次也開始走模仿和實用主義路線。FDI貌似結合了美國DDG1000和法國FREMM的特點!FDI武器也略顯寒酸。16單元垂髮系統,火炮從100毫米縮減到了76毫米。這樣「重傳感器、輕武裝」的思路,倒也是契合歐洲各國的設計。但這樣詭異的搭配卻是讓網友直呼:窮人家的護衛艦。
警惕!為與中國爭奪東海 日本最新戰艦一年4艘也開始下餃子 2021-12-12
三隈號是最上級護衛艦的四號艦,它具備防空、反艦、反潛能力,還能執行掃雷任務。武裝,包括127毫米主炮、八單元MK 41垂直發射系統、四聯裝17式反艦導彈、三聯裝68式反潛魚雷等,1架SH-60K直升機。將在2023年加入海上自衛隊,取代阿武隈級、初雪級、朝霧級等護衛艦,建造總數高達22艘,但前3艘垂發還沒著落。最上級僅4.67億美元,首批建造8艘。
最上級艦長133m,型寬16.3m,吃水深4.7m,標準排水量3900噸,滿排5500噸,船員90人,自動化程度很高。艦體大量採用隱身設計和隱身塗料,具有隱身造型的一體化綜合射頻桅杆,安裝有四面較大的C波段主雷達陣列和四面較小的X波段雷達陣列組成的OPY-2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桅杆還集成有資料鏈天線、NOLQ-3E電子戰系統天線、通訊天線和光電搜索設備等,主桅頂部則是圓棒造型的NORA-50複合通信天線,可能整合了塔康戰術空中導航設備、被動雷達警告裝置、敵我識別應答器天線、根部的OAX-3光電/紅外感測器等,小艇收容於上層結構內部並以網簾封閉,反艦導彈安裝位置有擋板遮蔽,泊錨設備全部隱藏在艦首主甲板下,煙囪周邊也有擋板遮蔽。所有感測器獲得的資訊都會傳入艦內特殊的高級集成圓形作戰情報指揮CIC,內部安裝有面向牆壁排列的14個多功能控制台,中部則有兩個大型觸屏海圖戰術桌和4個以上的多功能控制台。其牆壁則是360°視頻牆,使用了增強現實技術,可用於顯示護衛艦的直接周圍環境,和光電、紅外、視頻甚至雷達感測器、發動機控制室的資料圖像,科幻感十足。
回應
雖然最上級噸位較054A大,設計也非常新穎,隱身能力不俗,自動化程度高,但防空少一半,近防系統也少1部。最上級4.67億美元,而054A只需14億RMB(2.19億美元)。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12-12/doc-ikyamrmy8512168.shtml
造價78億美元就晾著 美超級隱形驅逐艦一身鏽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1/12/10報導,朱瓦特號5年前服役,多年來在聖地牙哥灣來來去去。它最近出現時,部分雷達波吸收瓦已嚴重變色,而整個艦身顯得鏽跡斑斑。或許歸咎於當初設計時,就以花最少的人力為重心。人員只阿利伯克級的一半,僅175人,但控制鏽蝕須靠勞力,有隱形塗層,維護起來比一般軍艦更麻煩。
中國武器銷售“全球第二”?軍事專家:數據存疑
2021-12-06,瑞典SIPRI稱,世界100家最大武器製造商,美軍工企業第一(占54%),中國(13%),英國(7.1%)和俄羅斯(5%),引發助推“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質疑。
報告稱,中國推動軍事現代化和國防自主,使中國武器生產商變得更具競爭力,“所有5家中國都進入了前20名,其中3家進入前10名”。軍售668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1.5%。9家俄企從2019年的282億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264億美元,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俄《獨立報》表示,SIPRI算法是基於自己的評估,並不能反映出真實情況,使用的僅是公開資料,但這些資料不全面,諸如零配件和服務之類的出口並未被計算在內。
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這一報告的資料確實存疑,因為很多公司不會公佈自己的銷售額。“俄羅斯應該是全球第二大武器銷售國,這應該不會發生大變化”。
下午!遼寧艦開進港口!殲35戰機成功降落甲板,首批艦載機今日正式交付,沈飛直言:已搭載新航發 2021-11-24
回應
有本事將所謂殲35在遼寧艦起降的視頻放上網,虛假誤導性資訊,已經舉報該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sakaOQLwM
相關新聞
中國海五代FC31最新場面曝光,成功“降落”航母甲板 2021-07-05 網易
據消息稱:沈飛研發的五代機成功“降落”在水泥航母的甲板之上,可以說此舉似乎已經坐實了FC31海五代的身份。(文/華強)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4URM8H0515PPQC.html
美國通貨膨脹F-35A已快養不起 洛馬此舉將讓美空軍更頭痛
《富比世》2021/07/31報導,美國截至今年7月為止,該國通貨膨脹率已達到5.4%;加上F-35A正推進作戰軟體Block 4的更新計畫,將換裝高解析度顯示器、處理速度更快的電腦,以及更先進的光電(EO)感測器等,也讓成本進一步提高;且計畫減少採購數量,導致分攤成本難以拉低。
最新批次F-35A已降至每架7800萬美元,低於飆風、颱風、F-15EX等4.5代戰機的8500萬至1億美元。不過美國國會稽核處(GAO)警告,採購成本僅佔F-35全壽期成本的不到1/4。
陸登陸艦驚傳花蓮外海演練作戰
日本《產經新聞》2021/11/24報導,中國2艘071型船塢登陸艦,本月中旬曾於台灣東部外海進行兩棲作戰演練,可能有意利用花蓮長約10公里的礫石灘地形,突擊對台灣至關重要的佳山基地。
相關新聞
反制共軍 國軍下令海空軍進駐南北決戰海域操演 2021-11-21
回應
民進黨別騙人民了啦,笑死人了,中國半小時內清空台海空軍
美媒:胡塞武裝占盡優勢 但沙特有錢能用導彈打無人機 2021-11-22 軍迷圈
據美國媒體《福布斯》網站報導,用空對空導彈打擊低技術無人機是一種昂貴的戰術,但沙特可能無法放棄使用上百萬美元的導彈對付幾千美元的無人機。
美已批准沙特採購價值6.5億美元的280枚AIM-120,因為沙特的導彈因打擊胡塞武裝在葉門發射的來襲無人機而耗盡。
不過使用這種先進的美制空對空導彈對付胡塞武裝製造的低技術飛機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的成本太高了。這是不對稱戰爭的一種形式,胡塞武裝的無人機讓沙特付出了巨大代價,而他們自己卻只付出了極少的代價。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2017年,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就用一枚價值3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擊落了一架造價僅1000美元的小型四旋翼無人機。而AIM-120導彈也並不便宜。雖然此次沙特採購導彈的交易還會包括培訓、支持、維修備件和其他額外費用,但粗略地說,最新一批的AIM-120C7單價將超過230萬美元。
但沙特採購美制導彈也並不是一筆特別糟糕的交易。2018年,當時英國購買了200枚性能稍微先進些的AIM-120D,也是6.5億美元。日本2018年採購AIM-120的單價約200萬美元。加拿大2017年採購32枚導彈就花了1.4億美元,每枚超過400萬美元。
胡塞武裝Samad能夠飛行1500公里或更遠的距離,並對目標上投下GPS制導炸彈。這些無人機的翼展不到5米,並採用商業電子設備製造。其成本估計為數萬美元,胡塞武裝現在可以大規模生產這些無人機,儘管他們似乎依賴伊朗的援助。
胡塞武裝還使用各種更小的自殺式攻擊無人機,包括Qasef-2K等,這些無人機的設計是在空中爆炸,並大範圍內的拋射致命的彈片。胡塞武裝的另一款Rased無人機實際上是一款小型民用無人機,你可以輕易在購物網站上買到它們,價格僅為150美元。
在這場不對稱的戰爭中,所有的優勢似乎都在胡塞武裝這邊。到目前為止,沙特人仍有能力維持這場戰爭。而胡塞武裝可能也會熱衷於提高無人機攻擊的頻率,因為他們正在獲得回報。不過目前富裕的沙特王國可以用“黃金子彈”射擊“火雞”,除非來襲的無人機數量大幅增加。
只要3000萬?蘇75性能資料再次補充 基本配置有套路
迪拜航展2021.11.14-18,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再次強調了蘇-75基本價只要3000萬美元,比印度光輝輕型戰機4000萬美元還要便宜,這其中顯然是有套路的。
蘇-75的機體長17.37米左右,翼展11.88米左右,比機體長20.1米,翼展14.1米的蘇-57要小一圈。但是比15.4米的F-35要長,翼展則是介於F-35A/B和F-35C之間,整體來說與F-35是接近的。
蘇-75和俄軍方沒關係,是聯合公司自籌資金的專案,瞄準的潛在客戶是中東,北非,拉美,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設計上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大量使用蘇-57的成熟設備,包括發動機的推力是14.5到16噸,與蘇-57使用的117(AL-41F-1)差不多。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同時跟蹤目標數是30個,同時交戰數是6個,對地是2個。
回應
乞丐版配置裸機價, AESA可能就是3000萬刀
中國徹底吃透了蘇-27嗎,青出於藍勝於藍,蘇霍伊王牌在中國!
2021年珠海航展,殲-16D電戰機公開亮相,是有史以來改裝性能最好的蘇-27血統戰機。
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共從俄羅斯引進了三批78架蘇-27,其中38架蘇-27SK單座,40架蘇-27UBK雙座。另外還進口100架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還自行組裝了大約70架殲-11A。隨後,中國以蘇-27為基礎升級的改進型號殲-11B和雙座的殲-11BS、殲-11D、殲-16等戰機。後中國又在蘇-33艦載機T-10K-3基礎上發展出殲-15艦載戰機。
蘇-35S取消機背大型減速板,可以靈活操縱襟翼、副翼、垂尾等控制台,節約的空間可安裝機內油箱,蘇-35S的內油量高達11500千克,比蘇-27多22%,而殲-16則仍保留大型減速板。
中國在改進蘇-27時,強調航電水準和武器,綜合戰力要超過蘇-35/蘇-30SM,殲-16配備了國產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蘇-35還是“雪豹-E”NO35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一討論軍事就習慣于去黑某些廠和所,我堅決反對 2021-11-02
早在2012年討論基於鶻鷹發展而來的中型四代機能否裝備部隊時,就是有一個不斷黑沈飛和601所的人跟在我屁股後面罵我,不得已我才說要打賭。2021年海四首飛,2017的打賭限定與立項時間相差並不大。不過,今天我看到一些人仍然是那種亂黑,真的讓我瞧不起這些人。
相關新聞
國產五代艦載機外形與FC-31相似?設計理念截然不同! 2021-10-31 觀察者網 王世純
宋心之:中國發展輕多用途戰鬥機可以逆襲,LFC-16前景一片光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4ctfkbH8AE
14年前,珠海航展亮相一獨特戰機,號稱世界第一,最終卻被迫下馬 2018-05-02
2004年珠海航展期間,貴航展出了一款外形獨特的戰機模型LFC-16的高敏捷性戰鬥機,當時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美國《航空週刊與航太技術》雜誌,對這款戰機模型的評價是:“令人迷惑的模型”。
貴航表示,LFC-16代表“輕型(Light)戰鬥機(Fighter)中國(China)-16”,其中16,可能是對標美國F16,希望該機具備和F16一樣的綜合作戰性能。
不過,LFC-16整體方案,是要求具備低價格、高機動等特點,因此,該機僅安裝了較爲簡單的電子設備,屬於格鬥型廉價機種,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其實,LFC16的最初設計,是一家名爲超翼的民間飛機設計公司,早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該公司就以CY-1的編號,展出過LFC-16的早期設計方案。
從外形可以看出,氣動設計上,和殲7改進型山鷹教練機比較相似,也就是說,LFC-16,在技術上,其實是在殲7基礎上的重大改進型,加裝了鴨式佈局和側板技術。
不過,爲了保證廉價這一特點,LFC-16可能會採用WS-13或崑崙發動機,機載設備應該會和殲7改進型或者山鷹類似,可能會配備功能簡單的機載雷達和火控設備。
此外,武器系統應該不會單獨爲其研製,而是採用現有的國產空空導彈和對地作戰武器。
LFC-16採用了中國獨創的側板鴨式氣動佈局、隨動側鰭等專利技術,加上機身側板+鴨式氣動佈局、隨動側鰭、可控渦流等新技術,LFC-16戰機操縱性和穩定性都大大提高,機動性能也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因此,有評論稱,該機一旦研製成功,將可能成爲機動性全球第一的戰鬥機。
雖然LFC-16採用了衆多新技術,不過,超翼公司並沒有將其進行深入研究。
LFC-16機長14.08米,高5.03米,翼展8.32米,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正常起飛重量8.5噸,最大外掛重量3噸。LFC-16整重不如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這種就限制了LFC-16的作戰半徑、載彈量等技術指標,因此,也限制了LFC-16的後續研製。
由於沒有裝備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LFC-16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並不突出,現代化空戰,對近距離格鬥要求並不高,因此,LFC-16,即使堅持發展下去,也不會獲得中國空軍或國際市場的訂單。
印媒:俄新型5代機比梟龍還便宜 印度可買來對抗中國 2021-07-28 軍迷圈
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報導,俄羅斯輕型第五代戰機“將軍”很可能具備先進的隱身能力,但其售價將遠低於美國的 F-35。而印度空軍沒有戰機能與殲-20匹敵。因此印度將熱衷於購買,以幫助其在邊界上應對中國。
預計“將軍”戰機將在2023年進行首飛,並於2026年開始交付。該機採用單引擎設計,採用三角翼和傾斜雙垂直尾翼佈局並取消了水準尾翼。它裝備了推力向量發動機以及至少三個內部武器彈艙。最高速度為2馬赫,航程為3000公里,有效載荷為 7.4 噸。
與價格至少1億美元的F-35相比, “將軍”只有2500萬至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蘇-35超過8000萬美元,而成飛公司殲-10C超過6000萬美元。中巴JF-17梟龍Block3, 5000萬美元。不過一款五代機想達到預定的價格總是非常困難的。例如F-35預估成本也僅為5000 萬美元。
預計中東、亞太和拉丁美洲國家都對“將軍”有興趣。
相關新聞
未收到外國採購申請 俄將自行撥款建造新型五代機
美軍方要求下一代發動機可以匹配F35戰機
F35B為何要登日本航母 美媒:就為對抗中國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回應
看來阿三還沒被毛子坑爽
毛子航母都可以白送,將軍2500-3000萬美元有何不可。只是,想要相控陣版-加錢;想要帶光電塔-加錢;想要內置導彈-加錢……
所有軍火,在別人手裡都打不過布拉莫斯,到了阿三手裡,就賦予仙氣,是世界第一。
相關新聞
中俄印都有蘇30誰的性能最強 美媒排名
第一名:蘇-30SM2——俄羅斯
第二名:蘇-30SM——俄、哈薩克、白俄、緬甸
第三名:蘇-30MKI/MKA/MKM——印度、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
第四名:蘇-30M2——俄
第五名:蘇-30MK2——委內瑞拉、中國、越南、烏干達、印尼
第六名:蘇-30MKK——中
第七名:蘇-30K——安哥拉
回應
最強的應該是殲16.
相關新聞
蘇35罩門「雪豹-E」被動電掃雷達吃大虧 被殲16與殲10C的動電掃雷達壓著打
和印度軍演想摸清陸蘇-30底細 日本要以F-15迎戰
超級大黃蜂再遭重擊 未來更無力對抗大陸 2021/08/28 中時
新聞網站「The Drive」25日報導,在成本、作業時程和實際表現的考量下,美海軍已取消在F/A-18E/F配備適型油箱(CFT)的計畫;該設備是F/A-18E/F第3批次(Block 3)的關鍵能力之一,能讓其航程增加約120海裡(約222公里),以對抗中國等對手的長程反艦武器。波音強調,芬蘭、加拿大等潛在出口客戶仍能採購F/A-18E/F。
相關新聞
不想再買超級大黃蜂 美海軍:對付不了中俄
超級大黃蜂賣不出去 印度想拿來對付大陸
回應
殲15推力非常大、推重比高,能短場起飛。F-18推力低、機翼小、必需靠彈射器,印度航母沒有彈射!
F-18雷達電戰系統沒比殲15先進,是美不肯再買F-18主因!呆完笑ㄟ以為裝備AESA雷達的F-16V天下無敵,卻不知大陸早在十幾年前就換裝AESA,甚至外銷廉價JF-17都裝!更可笑是呆完笑ㄟ以為大陸戰機非用台積電代工的消費電子用晶片,卻不知軍用、太空用、超級電腦用晶片完全不同!以AESA來說,需微波高頻晶片,台灣沒能力生產,大陸是最大生產國!
英航母上的F35B戰力 將被以色列F35吊打 2021-08-25 軍迷圈
F-35I是專為以色列定制的,還計畫增加外部油箱,能打擊2500公里外的伊朗。由於F-35最初並未設計用於掛載額外的副油箱,可能導致的機體疲勞。
以還可以使用F-35上高度機密的任務控制系統和軟體,使用以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以一直很喜歡將自己的航空電子設備與外國戰機進行融合。此外F-35I內部燃料容量也更大,達到了8380公斤。
儘管F-35B在發動機、雷達、速度和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遠遠優於AV-8B(英國鷂式),但與F-35A和F-35C(艦載型)相比,整體性能上仍然落後。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F-35只能在其內部武器艙內攜帶4枚導彈,日本希望通過融合F-22和F-35技術,將耗資480億美元開發雙引擎F-3能帶6枚,和F-35形成高-低互補,將取代空自老舊的F-2和F-15J。原型預計2024年,首架量產2030年,2035年正式服役。
亞洲特快:聯合軍演我們要給俄羅斯看什麼 2021-08-20
去年,俄羅斯舉辦“高加索2020”戰略演習,解放軍除攜帶步兵輕武器和輪式輕型裝甲車輛,全面使用俄軍的武器裝備,包括T-72B3坦克、BMP-3步兵戰車、BTR-82A裝甲輸送車、9K111(AT-4)反坦克導彈和“針-S”單兵防空導彈等。
俄軍展示的在敘利亞實戰中總結出的坦克旋轉木馬、直升機馬戲等雖然確實很實戰,但和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作戰關係不大的戰術。同時,俄軍所展示的無人機系統,空地配合等,很難讓我們產生“震撼”感覺的東西。
今年這次演習,我軍給俄安排的就是一場“震撼教育課程”了,讓俄軍感受一下什麼是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化戰爭。
針對去年演習雙方只能簡單進行一些信息互通,今年我們弄了一個專門的中俄聯合指揮控制系統,讓俄軍相對簡單的數位化系統能夠和我們高度複雜的系統互聯互通,以使俄軍部隊能夠真正跟上我們的作戰節奏而設計的
同樣,我軍的工程、爆破、修理保障分隊也可以直接編入俄軍裝甲突擊力量,由俄方指揮,對於今天重視戰鬥,保障相對而言並不怎麼得力的俄軍來說這是他們夢中的情景。
殲-10C唯一弱點是油量較少,保型油箱那麼香,為何堅決不用? 2021-08-10
8月8日,在空軍“金頭盔-2021”對抗考核中,殲-10C單發中型戰機的對手是殲-16雙發重型戰鬥機,殲-10C以大比分優勢戰勝殲-16。
殲-10C的機內載油量2.9噸,3個副油箱能裝載3.3噸燃油,最大作戰半徑1240公里。對比其他中型戰機,例如俄米格-29K作戰半徑只有殲-10C的一半不到。法國陣風號稱的1800公里是攜帶高達6000升副油箱,實戰中根本達不到。正常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機內滿油+3噸多外油,與殲-10C相當。
要提升殲-10C航程,有三個辦法。
第一是殲-10都擁有一套空中受油系統。
第二是攜帶副油箱。
第三是安裝保型油箱。
保型油箱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技術,早在2010年10月,央視就公佈了帶保形油箱的殲-10風洞測試模型。空軍認為這種容量有限的保形油箱對提高殲-10C作戰能力的意義不大,而且油用光後就變成無法拋棄的死重,此外還涉及機身和減速板的重大結構修改,保型油箱並不如雙聯掛架攜帶副油箱簡單高效。
從殲11B被殲20打出108: 0的戰績,再論立即停產殲11系列的必要性 2020-03-18
回應
作者分析的太片面了,像是鍵盤俠,殲11敗於殲20,不代表殲11差,只說明殲20太強。殲11B相比越印軍機,仍有碾壓式的優勢,君不聞“殲20踹門,殲11.殲10掃蕩”的打法?
日常的巡邏,繞飛,驅逐,護送還是用低成本的飛機比較好,更何況周邊那些小國,高射炮打蚊子太浪費,平時巡邏用殲20正好中了人家的圈套,收集你的信號特徵;
j10是不可能替代j11巡邏的,J10在有土地接壤的國境線上巡邏是最划算的,重型機在航程,掛載等放面有有很大優勢,j11與j16的定位是不同的,人家空軍是有實際需求的。
超級大黃蜂賣不出去 印度想拿來對付大陸 2021/08/09 中時
雖然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機產量雖然超過600架,但實際使用的國家卻不多,連最大客戶美國海軍都已表示不想再買新機;不過為與中國爭奪制海權,《歐亞時報》指出,在印度自製航艦「維克蘭號」(IAC-1)即將服役之下,該國海軍可能成為超級大黃蜂的新買家。不過超級大黃蜂並非穩操勝券,包括法國海軍「飆風M型」(Rafale M)、印度海軍MiG-29K,以及印度自行開發中的TEDBF,都是其有力競爭對手。
相關新聞資料
殲15為什被F/A18超級大黃蜂秒殺!
不想再買超級大黃蜂 美海軍:對付不了中俄
回應
美國:超級大黃蜂,可賣給台灣,順便要他們多吃點萊豬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南方司令部2021/08/09表示,將協助阿根廷取得西方世界製造的戰機,「梟龍」軍售案再遇危機。
回應
阿根廷要有點智商都不會買西方戰機。馬島戰爭還沒被法國坑怕嗎?
法國飆風演習大贏俄國Su-35 電戰系統取勝 2021/07/22 中時
一家中東軍事雜誌報導,埃及在上次的內部演習中,法國飆風 (Rafale)的電子作戰系統非常高明,成功干擾使 Su-35「失明」,贏得戰機對抗賽。Su-35引擎推力大、航程遠,機動性能優異,也有不錯的數位化座艙系統。雖然俄國聲稱,Su-35為4代++,然而埃及的演習結果,說明俄航電設備,性能還是與西方水準差一截。
巴基斯坦“梟龍”在土耳其力壓“陣風” 2021-06-21
“安納托利亞之鷹2021”多國聯合空軍演習,梟龍與F-16、米格-29和陣風同台競技。第一階段,梟龍在基本戰術動作、空中編隊、後勤保障等方面,表現優於阿塞拜疆的米格-29和卡塔爾的陣風。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同美關係親疏: 以色列買F35單價1億,日本2億,卡達買F15一架都3億 2017-06-30
中東和亞洲買美武器時價格都會上漲很多,因為很難買到美外的武器,而買美國武器也是為了尋求變相的保護。
F-35戰機專案失敗 美空軍終於認了 2021/02/24 中時
F-35除了為空軍開發F-35A,為海軍陸戰隊研製了能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也為海軍打造了F-35C。而這複雜性推升了成本,繼而造成延遲,為設計增添更多複雜性,連帶再推升成本,結果惡性循環就這樣不斷下去。
美國防部招標無人機挨轟:性能差還比中國貴8到14倍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內政部今年1月向拜登新政府提交的備忘錄中強調,由國防部招標、旨在替代中國產品的藍色無人機(Blue sUAVS)專案均價2100美元,相比中國產品貴了8到14倍;且由於設計問題,無法滿足內政部需求。如果只能使用五角大廈提供的產品,將導致美國內政部的態勢感知能力下降95%。
內政部擁有美國政府中規模最大的一支民用無人機機隊,廣泛用於山火、洪水預警與救災,野生動物、自然資源勘察與保護等工作。但是川普總統任上以國安為由,禁止中國無人機,內政部停飛了幾乎全部810架無人機,其中至少15%為大疆產品。此後,得到豁免,但不能從事監測野生動物等任務。內政部警告說,當前的狀態已幾乎不可能有效開展法律賦予的關鍵本職工作,比如為大片公共土地進行測量、保育等。
令美國尷尬的是,政府後來發現,藍色無人機的產品中至少4款的電路板等大量零件均產自中國。這份備忘錄反映出,美國在民用小型無人機領域,試圖擺脫中國技術的嘗試面臨重重困境。
不過,拜登政府仍未撤銷川普時期發佈的禁飛令,亦未將大疆公司移出實體清單。美國會也提出《美國安全無人機法案》,將要求政府從2023年起5年內禁止購買由中國生產或組裝的無人機。
回應
問題在於,對中斷供美台的半導體零組件后,大疆只能像華爲那樣一落千丈。
是台美高度依賴中國技術!5G半導體是華為設計,台積電按線路圖代工生產晶片!沒有華為5G通信技術,台積電沒晶片可代工!
相關新聞
華為以不受美限制的40奈米成熟製程生產OLED驅動IC晶片 台廠警戒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華為推出鴻蒙強調萬物互聯,挑戰iOS、Android
瑞典禁華為,愛立信二季度在華銷售額銳減六成.
至2020年底,中國線民達9.89億,5G超1.6億,全球占比89%。5G基站已建91.6萬個,占全球70%。
全球晶片荒創造中國新機遇,壓迫聯發科的中低階生存空間!
2021第2季小米擠下蘋果 躍手機全球二哥:三星市占19%、小米17%、蘋果14%、OPPO和Vivo都為10%。
劉鶴打赢中美貿易戰(2021年第1季出口美國同比增長62.7%) 領軍打晶片戰,將以28nm為新起點 14nm量產可望明年底實現
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俄外貿輕型五代機模型曝光 將于莫斯科航展正式亮相(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1年07月13日消息,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在接受採訪時推斷稱,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計畫在2021年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太展覽會(MAKS-2021)期間推出的全新戰機將是一款第五代多用途飛機,旨在出口,與F-35競爭。
回應
SU57其實是證明了俄羅斯目前沒有能力搞出隱身飛機。這款新的噱頭,肯定是要先以共同研製的說法來騙投資,日後再層層加碼,綁架顧客的。上一次研製SU57,上當的是印度,不知道這一次誰會上當受騙。
蘭德智庫:中國武器研發雖有進步,但抄襲模式使之難以躋身世界前列
蘭德公司2021-07-15公佈《俄羅斯與中國的國防採購》報告對俄中武器研發特點、以及優勢與缺陷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分析。
中國的照抄模式很容易助長逆向工程而犧牲基礎性的研發工作。不過,中國已經開始彌補這一缺陷,從2010年大幅度增加研發經費,每年的增幅接近15%。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努力解決了一些研發方面存在的老問題,在某些領域,如彈道導彈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如飛機等,不過是延續過去幾十年抄襲模式得到的自然積累而已。
解放軍解決了許多技術障礙,但是這種進步基本上是通過盜竊智慧財產權、採購和合資企業等方式來吸收外國經驗和外國技術的結果。中國在高端晶片、潛艇靜音和飛機發動機製造等許多方面依然難以有所突破。
回應
試問蘭德,航空發動機是材料工程結晶,要怎麼抄襲啊?去看看商用CFM,RR發動機早已賣遍全球多年,至今哪一款被人抄襲的。
各式東風導彈丶99A主戰坦克丶055大型驅逐艦、J20第5代殲擊機,那一個是偷的?跟誰偷的?
隧道鑽探機、高鐵、高速公路,以前歐美都以高價格刁難,現在呢?大陸出口產品壓低了以往高價格的歐美機械,功能更是青出於藍。半導體呢?過些時,就可知道華人的智慧無上。
DF-17超高音速導彈美國還沒開發出來,要從哪裡盜竊技術?美國還活在"世界第一"的心態,可憐
中國太可惡了,把美國技術,像是5G,給偷走了,害得美國沒有了5G
米國從來靠偷竊,靠抄襲,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日本戰後的工業就是靠抄襲起家!
付了學費的學習,就是合理的進步過程,無論怎麼污蔑,也是後進者的正當和必經之路,...
美國人有創造力但是整體工業實力衰退過度沒辦法用合理的成本造出實物來就不要牽托那麽多。
科技靠理工人才,今年大學畢業人數,中國909萬人、理工生約500萬,美國200萬、理工生約60萬!
研發創新能力可從專利申請數衡量,聯合國世界智產權組織(WIPO)公佈2018年審核通過專利申請,中國1,542,002件,美國597,141件!
中國的成本控制優勢加上驚人的造艦速度,令美國海軍無法企及。其驅護艦隊的規模已達全球第二。
2020年中國下水12艘056護衛艦、9艘驅逐艦,1艘071綜合登陸艦以及1艘075兩栖登陸艦。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25艘052D驅逐艦,30艘054A護衛艦,7艘055萬噸級驅逐艦。
由於中國在造艦成本上的優勢,中國海軍的艦艇無需刻意限制排水量或者數量。
對比之下,美國海軍的新造艦計畫卻屢屢受挫。DDG1000驅逐艦被砍至3艘,LCS濱海戰鬥艦停止建造,並開始退役封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開始退役,block3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建造速度緩慢。美軍緊急招標義大利“星座”級護衛艦。
中國防空能力的完善,是中俄技術的結合。
目前中國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土防空網,由近600台雷達組成的警戒體系。從遠端警戒到中近距離的跟蹤,從低空到高空,從小目標到隱身目標,都實現全方位的覆蓋。而中國近50架的預警機則成為最好的補充,大大擴展監視的範圍。
中國空軍下轄近200個地空導彈營。中國裝備24個營的S-300PMU/PMU1/PMU2,4或6個營的S-400。國產的紅旗9超30個營,其餘部隊還在換裝紅旗-22。美軍的打擊力量想要穿透如此嚴密的防空網,將很難且會損失慘重。
美國智庫蘭德報告評估中國導彈,海空軍及防空力量 2002-06-22
《美國的軍事能力以及如何應對危險世界》的報告中,中國毫不意外成為報告的“主角”。
在中國發展出霹靂-15/21等新一代遠端和超遠端空空導彈後,美軍已沒有優勢。美雖加強JASSM-ER和LRASM等空對地導彈的部署,以及開始新一代隱身核巡航導彈的研製,但仍需發展下一代戰斧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遠端反艦導彈、地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等。美還需準備10至15個現代化的短程防空部隊,來應對中國新型巡航導彈的威脅。
中國導彈能力:
在1996年,中國的東風-11/15裝備數量還在十位數,僅覆蓋韓國美軍基地。到2003年超過三位數,到2010年超過4位數5,同時擁有上百可覆蓋第二島鏈的東風-21C和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其艦載版本東海-10導彈)。到2017年,東風-21C和東海-10已超千部,而中國的轟-6K的長劍-10已覆蓋美國關島,並擁有3位數的存量。
中國空軍:
中國擁有大量高性能的四代機,包括蘇-27/30和殲-11/16,性能不次於美國F-15。儘管美軍的五代機F-22和F-35對中國的四代機殲-20/31有優勢,但數量太少,而且中國正在部署自己的五代機。
中國在造船,陸基導彈和防空三個領域超過美國,且短期內很難趕超。
美軍沒有遠端陸基戰術導彈,也缺乏對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能力。美陸軍只有M270和海瑪斯兩款火箭炮具備發射ATACMS彈道導彈的能力,其改進版也僅有300公里。
美軍在一線基地部署的愛國者和薩德系統的數量嚴重不足,因為這些武器價格昂貴,無法掩護所有的軍事目標免受“導彈雨”的洗禮。
美國最為關注的是DF-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它對美國部隊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和行動構成特殊的威脅。
梟龍軍演擊敗飆風攪動中印巴情勢 印度憂中巴已獲飆風戰機參數 2021/07/02 中時
日前在土耳其舉行的「安納托利亞之鷹-2021」(Anatolian Eagle-2021)聯合演習中,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出乎外界意料地以總成績6:2擊敗了卡達的飆風戰機,這使得長期與巴國有領土爭議並多次發生軍事衝突的印度極為擔憂。印度空軍認為,巴國空軍飛行長期以來使用性能優異的F-16戰機,飛行員實戰經驗與技術亦不落人後,如果再獲得飆風戰機的技術參數,未來若再次發生印巴因喀什米爾糾紛而爆發空戰,印度空軍無疑將處於非常不利的態勢。
印度以平均單價2.45億美元(含配套的相關機載武器裝備)引進法製飆風戰鬥機,並對外宣稱能改變中印與印巴邊界的空中形勢,但這次的表現不如預期,可能是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未能發揮,最後在近距格鬥中落敗,這對其他戰機在應對飆風時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本次演習自6月21日舉行至7月2日,地點於土耳其科尼亞(Konya)的第3主要噴射機基地(3rd Main Jet Base),除了本土土耳其空軍的F-16、KC-135和E-7A等多型戰機外,還有北約E-3A空中預警機、卡達空軍飆風、亞塞拜然空軍MIG-29和SU-25,以及巴基斯坦空軍JF-17雷電戰機,此外還有包括日本在內近20個國家派出觀察員參與。
71架戰鷹飛過天安門廣場 向党、祖國和人民致敬
2021年7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71架飛行編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通場而過。15架殲20戰鬥機三梯隊,71字樣由10架殲10組成,殲10C今年換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C公開亮相作戰部隊,這標誌著殲10已經正式進入了100%國產化狀態。
圍繞彈射座椅的算計:英國也想卡中國“脖子”? 2021-06-30 軍迷圈
阿根廷採購12架梟龍3的傳聞了,總價6億美元,將裝備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新型的RD-93MA或中國國產WS-13E發動機,中國國產彈射椅。
梟龍3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性價比最高的戰鬥機。有人說目前像F/A-18E/F、蘇-30SM也已降到5000-6000萬,但這是裸機價格。與梟龍包含配套的武器、備件、維修服務,甚至還附送生產線的打包式銷售完全沒有可比性。實際上,西方戰鬥機如果全套打包售賣,單價往往十分驚人。比如瑞典“鷹獅” 出口巴西時單價已超1億。而且與梟龍之前出口尼日利亞、緬甸時由巴基斯坦航空工業綜合體負責不同,這次是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
前不久阿根廷甚至還放話說,如果梟龍3不降價,就要購買印度LCA。其實這只是一種非常拙劣的砍價技巧,LCA不單價格更貴(採購價6000萬)、性能遠不如梟龍3,它使用的彈射座椅,同韓國FA-50出自剛剛卡阿根廷脖子的英國馬丁貝克!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如阿實買不起5000萬的梟龍,還有1000萬的FTC-2000G可供選擇。售後服務必定比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要好:其維護的戰鬥機墜毀記錄是世界空前的。
相關新聞
【傅前哨】阿根廷購12架梟龍,5000萬美金一架不貴! (回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Vb0GMyAphw
回應
阿三假新聞
買中國不怕維修後勤?既然同屬美洲,應買F16VBlock70。
中南美洲一堆國家都是親中的,而且買美國貨更有可能被斷貨,一堆國家原本用美國貨,後因政治氛圍反美,就被斷貨了。JF-17 Block 3裝備AESA雷達、電戰莢艙、抬頭顯示器、頭盔追蹤瞄準、後視鏡頭、機身機翼多處用複合材料降低雷達反射,和F-16 Block70無差!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同美關係親疏: 以色列買F35單價1億,日本2億,卡達買F15一架都3億 2017-06-30
中東和亞洲買美武器時價格都會上漲很多,因為很難買到美外的武器,而買美國武器也是為了尋求變相的保護。
F-35戰機專案失敗 美空軍終於認了 2021/02/24 中時
F-35除了為空軍開發F-35A,為海軍陸戰隊研製了能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也為海軍打造了F-35C。而這複雜性推升了成本,繼而造成延遲,為設計增添更多複雜性,連帶再推升成本,結果惡性循環就這樣不斷下去。
日放棄全面升級F15J
日本共同社2021-06-19稱,日已計畫放棄F-15配備遠端反艦導彈(LRASM),甚至連現代化升級數量也都要重新考慮。
日本之前一再宣稱,F-15配備LRASM後,將有能力與中國爭奪釣魚島的控制權。LRASM射程超過800公里,具備很強的隱身能力,尤其是智慧航路規劃能力可以通過改變航線來躲避敵方雷達探測,被五角大樓宣傳為最接近理想的反艦武器。
但美在談判中提出,由於缺乏零部件以及需要修改軟體,初期改裝費用需要約2400億日元(約人民幣140億元),是最初的3倍!這還沒完,美方在初期費用之外,還要求每架戰機再額外增加45億日元的改裝費用……如今日本政府也沒錢了啊,不但考慮放棄裝備LRASM,還為進一步削減經費而準備減少F-15的改裝數量。
這些年來,只要五角大樓囊中羞澀,就盯著日本這只肥羊薅羊毛。日本每年為駐日美軍交納的“保護費”持續上漲,特朗普時代,從前一年的1974億日元提高到約8700億日元。
這還不算完,美國提供F-35A給其他盟國時單價約1.3億美元,而日本42架100億,再加上飛行員培訓和其他費用,一架2.38億。
巴基斯坦“梟龍”在土耳其力壓“陣風” 2021-06-21
“安納托利亞之鷹2021”多國聯合空軍演習,梟龍與F-16、米格-29和陣風同台競技。第一階段,梟龍在基本戰術動作、空中編隊、後勤保障等方面,表現優於阿塞拜疆的米格-29和卡塔爾的陣風。
回應
這是一場針對三哥的陽謀
喜訊!中航工業與阿根廷完成“梟龍”出口洽談,一架5000萬美元
阿媒2021-06-01報導,10架梟龍Block3型和2架梟龍B雙座教練型,總報價為6億美元。位於阿根廷Rio Cuarto一家航空工廠負責“梟龍”維護和大修(原文是組裝)、準備使用俄製RD-93/93MA發動機、每架配備兩枚中距空空和兩枚近距格鬥彈、另外加配空中加油管和中國製造的火箭彈射座椅(取代英制彈射座椅)等。
相關新聞
英國卡脖子失敗,梟龍彈射座椅中國造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被攔截?美國專家:末端降速、機動性大減 2021-02-11
美軍高超音速武器落後於中俄,2020年3月,美軍參謀長在參議院報告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太快了,根本無法成功攔截。”但美導彈專家雷夫認為,高超音速武器飛行末端,為了確定目標,必須減速。當然,這是理論,畢竟,高超音速武器尚未實戰過,更別說實戰攔截了。
反導系統怎麼防禦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滑翔飛行器重返時的彈道,第一是桑格爾“水漂彈”,導明顯的錐體造型(例如我國的東風-15B),由於錢學森彈道的升阻比高,所以會在雙錐體上增加一些短小的彈翼,以提供額外的滑翔升力。不過採用箭簇形扁平升力體的東風-17,是一種更新的全程滑翔彈道。發動機在上升段快出大氣層前就關閉,然後彈體依靠重力作用自然停止上升並轉向,此時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水準加速彈體,最後轉入滑翔階段,在大氣層內起滑,因此彈道頂點較低,降低了被地平線上預警雷達給偵測到的幾率,而且彈道全程不可預測。對現有導彈防禦系統形成了挑戰: 防禦的不確定性提高;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能力跟不上;現有攔截彈難以攔截。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反導攔截彈 應對導彈攻擊
美媒福布斯2021-04-30報導,美計畫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下一代反導攔截器(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美使用中的44枚GBI在20次攔截試驗有9次失敗,而且還無法可靠的擊落採用誘餌、規避機動和或釋放多彈頭的更為複雜的洲際導彈。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
NGI可將陸基、海基和天基感測器以及指揮和控制設施連接起來,攔截高達23倍音速導彈,抵禦像俄“先鋒”這樣的高超音速武器。現代洲際導彈也會採用更多的輔助設備進行突防,包括誘餌、干擾機和其他對抗措施等,NGI將採用新的紅外或雷達,區分誘餌彈和分導式彈頭,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朝鮮的“火星-15/16洲際導彈能搭載多個分導彈頭。
不幸的是,美國的反導系統促使中俄以低成本,投資于更先進的先鋒和東風導彈,進攻方付出的成本要遠比防禦便方低得多。
儘管美反導系統能對攔截朝鮮洲際彈道導彈提供一些不確定的防禦能力,但無力防禦中俄兩國1000多枚的戰略核武器。
相關新聞
美媒:朝鮮也有“關島殺手”導彈
中國2020-08-26在南海軍演中,從青海發射的東風-26和從浙江發射的東風-21在偵察飛機、雷達、衛星和軍艦的引導和協調下鎖定並擊中海上目標。中國還裝備了世界第一款超高音速滑翔導彈東風-17。中國的彈道導彈以20倍音速的速度重返大氣層,大增攔截難度。
天和號核心艙2021-04-29發射成功 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全面展開
空間站建造兩個階段各規劃6次飛行任務
2021年9月和10月,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將有3名太空人駐留6個月。2022年底成建造,壽命不小於十年,通過更換還可以延長。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04-29/doc-ikmyaawc2500984.shtml
中國空間站和比國際空間站 --知乎
國際空間站建造費用爆增,20年來總費用超過了20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的運營費用已經極高,例如國際空間站常年保持6人在軌生存,半年左右進行輪換。目前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是唯一運載工具,一張船票就需要8100萬美元!每年單美國就需要花費15億美,足夠中國完成嫦娥探月工程。
因而,選擇建立一個第三代空間站已經足夠完成絕大部分任務目標。長期保持3人在軌運行,用現有的長5(重型建設工作)、長7(天舟貨運飛船)和長2F(神舟載人飛船)火箭即可支撐,性價比顯然要高很多。
實際上,天宮空間站方案也很靈活。在運行中,天宮空間站將同一個光學艙段共軌飛行,在很多指標上都接近甚至超過哈伯太空望遠鏡,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這種方案減少了對望遠鏡的干擾,同時如果望遠鏡出類似哈勃曾經的品質問題時,也方便維護升級。同時,核心艙還保有備用對介面等,如有需要可以將天宮空間站進一步升級成更大版本。
這些設計理念是非常先進實用的。我國航太依然處在追趕階段,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即便再怎麼多快好省也要避免航太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天宮空間站保持一個超高性價比建設和運營方案,對於我國是最優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utpHu3mXU
花230億買來就廢棄 美製「全球鷹」無奈送進博物館 2021/04/05 中時
德國獲得後始終沒有正式服役,5架花費超過8億美元(約新台幣230億元)的美製RQ-4「全球鷹」(Global Hawk)無人機,雖然一度傳出加拿大有意購買這架二手的無人機,作為監控北極區域之用,但評估後決定放棄,讓該機最後僅能「安息」於德國首都柏林的一間博物館之中。
回應
昂貴的美製大型裝置藝術品! 全球富裕國家才有本錢購置收藏。
台灣也是這些美製破銅爛鐵的收藏家!也買了米國1MQ死神無人機。
陸無人攻擊機熱銷 恐引發全球軍備大賽 2021/03/18 中時
奈及利亞和伊斯蘭暴亂組織博科聖地纏鬥十多年後,向中方買了2架「翼龍II」無人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近年外銷有增無減,這不過是其中之一。
綜合外電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曾在利比亞內戰中動用航空工業的無人機,而埃及則用中國無人機在西奈攻擊叛軍,而沙烏地領導的聯軍也在葉門使用它們。專家說,這些無人機經過戰爭驗證,能將相關經驗回饋製造商。
而奈及利亞的「翼龍II」無人攻擊機長11米、高4.1米,為翼展20.5米。它的最大飛行高度為9000米、最大飛行時速可達370公里,而最大起飛重量則為4.2噸,外掛能力為480公斤,續航時間可達20小時,可搭載12枚飛彈。
自從2015年航空工業推出「翼龍II」起,已為外銷生產了50架,更不知為解放軍生產了多少架。如今航空工業正在研製更先進的隱形無人攻擊機,而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近10年來,中國已賣給16國220架無人機,加上戰機和其他軍備,使它2019年的銷售額達225億美元(近6,400億台幣),僅次於5家美國企業之後。
回應
世界各國各年向美國買了幾百上千億美元的各種武器都沒問題,都是正常軍備採購, 向中國買了幾億美元的無人機就要引發全球軍事緊張軍事競賽? 呵呵呵.... 這是小六學生都看得出來的雙重標準.
從英國外貿護衛艦看艦艇交易背後的隱性利潤 2021-03-09 新浪軍事
美媒2月26日報導加拿大水面戰鬥艦(CSC)正在面臨漲價風波。美國洛馬公司在英國26型護衛艦的基礎上打造的。15艘400億加元(約315億美元)。但最新的成本要773億加元,平均每艘40.7億美元,接近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高價低能艦艇朱姆沃爾特級。
除了近海遠洋艦艇的比例外,英國艦艇的設計也都非常遠洋:
今天我們的主角,26型護衛艦也延續了英國艦艇的傳統。在設計之初,26型的專案名為未來水面戰鬥艦(FSC),不過2010年之後FSC的叫法被全球戰鬥艦(GCS)代替。這充分說明了該級艦的用途。全球作戰的需求也讓其對居住性、適航性和續航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型僅安裝小型單面旋轉相控陣搜索雷達(997型)、36單元垂直發射系統、滿載排水量高達8000噸,高於052D型驅逐艦。該艦設計載員157人,卻208名艦員安排了住艙。這主要是為了在需要時超編艦員,實現更加寬鬆的輪班制度,提升艦員士氣、使其在長期遠洋任務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身體狀態。
目前,國際軍售一般都伴隨著智慧財產權的轉讓,一些軍迷可能會覺得智慧財產權轉讓會導致購買方對於售賣方的產品依賴性降低。但實際上,需要購買智慧財產權的國家大部分沒有能力在買來的技術的基礎上自行反覆運算。而對於出售技術的國家來說,出售智慧財產權所獲得的利潤則可以用來供養產品研發部門,促進關鍵技術的反覆運算。這樣一來,售賣方的技術更新速度永遠會快于購買方,購買方也就產生了購買新技術的需求,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意,在運轉平穩後甚至可以大幅降低本國武器研發的開支。類似的事情也發生中巴梟龍戰機。
回應
問西方國家海軍是怎麼衰弱的?是貴死的!
搶來的錢早晚要吐出來
https://mil.news.sina.com.cn/photo/c/2021-03-09/doc-ikkntiak6814227.shtml
相關新聞
印度要買30架美國MQ-9B無人機,一架1億美,就算是算上附屬設備的話,也絕對算是昂貴了。不過臺灣採購價更高,單價1.5億。翼龍2單價是MQ-9B的1/80.
美對付中國的射程超過1600公里的戰略長程加農砲SLRC計畫2021-03-09停擺
回應
騙預算的,沒人相信它對付中國有用
陸十四五 拚科技自立自強 2021/03/06 工商時報
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此次會議將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成當中重點,AI、量子資訊和半導體則被列重點。雖未列出GDP增速具體目標,但要求保持合理區間,研發經費年均增長7%以上,數位經濟增加值要占GDP一成、高價值專利比例成長一倍等目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至65%、城鎮調查失業率5.5%內。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增長目標
外媒解讀李克強總理GDP “溫和”增速6%“保守”、“謹慎”,認為可能超過8%。外媒報導兩會,塞進了自己的議程。
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美華裔學者獨排眾議做驚人預測 2021/03/05 中時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美國對華政策的未來——對拜登政府的建議》中引用華裔學者易富賢的研究,表示中國人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經濟成長也在同一年減速,不只2028年超越不了美國,反而會在2035年速低於美國。
歐日曾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由於落入老齡化陷阱,然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生育率1991年已低於美國,2000年比日德希葡義還低,所以,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的50%。
回應
美國人均GDP6萬7千美金,為何一般人過得那麼辛苦!
那可以叫美國不要整天像瘋狗一樣亂吠中國威脅論了嗎,別整天對中國沒事亂搞什麼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
本文只是多年前中國崩潰論的變種版,內容雖略有不同,但還是先畫靶再找理由,聽起來是很有理,但其實只是一種心靈毒湯自我安慰的幻想。
中國航空發動機水準能排全球第幾?目前至少並列第4 2021/03/05 新浪
第一美國。GE和PW航發領先至少二十年。理由:F119/F135推重比10級的大推力發動機別國沒有實際服役的產品。
第二英國瘦死的駱駝,全靠一個羅羅撐著,民航RB211/Trent長期和GE9家族對抗,軍航EJ200也是推重比9級的中推。
第三俄羅斯苟延殘喘也是只瘦死的駱駝,就靠蘇聯家底度日了,新東西不多,對標F119的“產品”30還沒出來。
老四法國後勁不足。軍航就守著個8.5推重比的中推M88-2混日子。民航仗著CFM56、LEAP的底子還可在15噸級上風騷一把。
中國眼下並列第四,不過前景最看好。j20的軍航大推渦扇15一直“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渦扇10改進型也可以扛一扛。J31的推重比9以上的中推渦扇19要更神秘一些。民用航發就看C919的長江CJ1000了,而遠程寬體C929的CJ2000還在核心機試驗階段。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5/doc-ikftssaq1459818.shtml
相關新聞
印媒:殲20仍飽受發動機困擾 而印度LCA卻能用上美F404航發
回應
j20已用上了國產ws10c。而印度只能花大錢買發動機,還有臉說比中國強?
相關新聞
運20運輸疫苗2021-02-28直飛菲律賓的背後--用上了國產渦扇18一年內消滅五大詬病:數量多了;動力好了;使用不受限了; RVSM設備認證有了;加油/預警/…系列化發展有了。2023年可能安裝大涵道比渦扇20,將徹底解決國產大飛機的“心臟病”問題。
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 2021-02-02 日本雅虎新聞網
2021年1月,亞馬遜平臺上新開設的店鋪75%來自中國。
電子商務誕生於美國。亞馬遜于1995年成立,並于2004年進軍中國。當時,阿裡巴巴淘寶網才成立1年,然而,到了2019年,美國只有4家電商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而中國有6家。破1萬億的美國電商業只有1家,中國則有3家。
最近20年,隨著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輸出中國經驗的“Copy from China”(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這其中,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服務,最能夠體現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互聯網發展。
支付寶借鑒了美國的PayPal,但支付寶的利潤主要來自數位結算、為加盟商提供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等。但PayPal營收主要來自手續費。
2020年12月,被稱為“美國版拼多多”的Wish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Wish的股票市值最高只有145億美元,拼多多是2000億美元。
最近兩年,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直播帶貨”也正在被傳入美國。比如,亞馬遜/穀歌/臉書效仿“淘寶直播”。
如今,中國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正在輸往世界各地。這主要歸功於幕後的生產線工人、倉庫分揀員、快遞員,以及通宵工作的程式師。中國的電商奇跡正是他們創造的,這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模仿的。
回應
馬雲以支付寶創造性模仿亞馬遜,在李克強互聯網+政策下,創造了全球第一的互聯網經濟。
西方國家都靠“山寨”起家,中國做到了極致! 2020-12-30 人大教授金燦榮
人類工業化歷史上沒有國家不山寨的。英國山寨荷蘭;法德山寨英;美山寨法德英;然後日本山寨他們。中國工業規模大體系完整學習能力好,山寨的特點就是規模大,品質好。我們做到了山寨史的奇跡,假冒不偽劣,品質比正品還好。
回應
創造性模仿+成本性創新+開放性改革
外媒:阿聯酋又買了兩款中國武器 還要在本國製造 2021-02-27
據《防務快報》網站報導,阿聯酋軍方將購買10至15架CR500無人直升機,及其裝備的紅箭12導彈;20架MR40無人機,及其裝備的BBE-2炸彈。金額分別約為900萬美元和700萬美元。
早在2020年11月,中國北方工業司就宣佈其CR500已完成最終檢查,並獲准交付給一家未公開的客戶。CR500航時達5小時,飛行高度可達3000米,而MH40在執行偵察和研究任務時,可在5公里範圍內飛行約半個小時。
CR500是共軸旋翼,主要用於戰場偵察、目標定位和照明、通信中繼和戰鬥損傷評估等多項任務。2020年首次在阿布達比舉行的防務展上亮相。
MR40是四旋翼可以裝備搜索和瞄準雷達以及偵察子系統,並裝備一系列武器,包括制導導彈和炸彈。
回應
真是便宜到家了,和美的相比就是白菜價。真不明白,合著高科技人才活該一輩子受窮麼?
這個價錢根本就不低,可能上面的光電偵查設備都比機體值錢,能直接盤活這種小公司了,要知道翼龍賣給阿聯酋的時候也才不到100萬美元一架。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2-27/doc-ikftssap9097427.shtml
054艦改裝終於實錘:裝上紅旗10後基本就不改了 2021-02-27
054護衛艦的中修改裝工程牽動著軍迷們的心,有著不同的解讀。比如:改裝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或者換裝HQ-10艦空導彈的,爭得不可開交。
近日054護衛艦首艦525馬鞍山艦的圖片顯示防空武器將是24單元的HQ-10,射程15公里左右,比原先的HHQ-7略遠些,HHQ-7發射完8發之後就要進行補彈操作,只有8枚備用彈,整個補彈的操作過程也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054的改裝如今塵埃落定了,軍迷們也無需失望,做為點防禦的艦艇其隸屬於看家護院的護衛艦支隊是夠用了,畢竟054A的後續艦艇已經開工,比其更新更先進,為何還要去花鉅資改裝一艘老艦呢?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2-27/doc-ikftpnny9995124.shtml
中美歐的超視距空對空導彈各有什麼優劣 2021.02.22
霹靂-15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使用傳統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空導彈在發射後僅有短短幾秒的加速時間,之後導彈開始無動力滑翔時,導彈機動性下降(無法使用推力向量控制)且速度也會急劇下降,導致追不上敵機。但雙脈衝發動機可以點火兩次,此外,因為導彈速度越快空氣阻力就越大,因此在發動機第二次點火之前速度並沒有達到理論上的最大值,擁有更遠的射程。
歐洲流星導彈發動機的主體仍舊是固體火箭發動機,但在前端安裝了進氣道,空氣被壓縮,並與火箭發動機燃燒產生的廢氣相混合,並被後者加熱(類似於渦扇發動機的內外涵道)。這種冷熱混合的排氣可以提升固體燃料的利用效率。固體火箭燃料的比沖大約為260秒上下,但衝壓火箭可達到500秒以上,實現比一般導彈更長的動力射程。MBDA估計流星導彈的不可逃逸區是一般空空導彈(AIM-120)的3倍,美國人估計其動力時間高達恐怖的60秒(AIM-120為7.75秒)。但劣勢在於導彈劇烈機動可能會導致進氣道失速,發動機的性能也會直線下降。此外,在攻擊超遠距離目標時,燃料燃盡後就與傳統導彈沒什麼差別,而雙脈衝則可保證接敵時有不錯的機動性。
AIM-120D與AIM-120C7的發動機一樣,僅使用了更好的飛行控制系統,希望通過航路規劃讓有限的燃料發揮出最大的效能,頗有三代半戰機對比四代機的意思。但好處是,以後如果設計動力更強勁的導彈,可以直接利用現在的軟體設計經驗,讓新導彈發揮出最佳效能。比如美國正在研製的AIM-260,就稱使用了與霹靂-15類似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
回應
火箭衝壓發動機的垂直機動性不佳。高度突然變化帶來的氣壓劇烈變化,會超出進氣道的調整範圍。早年蘇聯的薩姆六就有這個毛病。
普惠F135引擎修復不易 已影響F-35戰機出勤率 2021/02/14 中時
美國空軍發布了2021年,F-35示範飛行表演的場次表,外界卻發現飛行時時與表演科目都有削減,對此一名美國國防官員坦承,現在美國空軍的F-35聯合打擊戰機面臨著出勤率下降的問題,而核心原因在引擎,原來F-35的普惠F135面臨修復時間過長、新毛病接踵而至的麻煩,這個情況可能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改善。
防衛新聞報導, F135引擎的問題是雙重的。首先,F135重型維修中心,無法照原訂計劃的修理速度,來處理待修的引擎。其次, F135引擎葉片的表面抗磨抗熱塗層,有過早損耗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維修工作。如果無法解決F135修復時間過長的問題,到2022年,約有5-10%的F-35沒引擎可安裝。
為了解決堆積的維修工作,美國空軍正在培訓第2個F135引擎維修中心,應可在今年6月啟用。同時普惠公司也將會再修改與生產新版本的引擎葉片,能夠更耐用。
軍事財政學:為何美國空軍選F-15EX 2021/02/11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波音公司在2021/02/09完成了首架F-15EX的試飛,儘管F-15已服役45年,但是美國空軍卻將會再次採購它,這引起了各種討論,最大的問題就是:加購F-35不是更好?為何買這種不匿蹤的4代戰機?
一種解釋是:因為F-15EX的成本較低。
這引起批評F-15EX立論者更大的不滿,就報價來看,F-15EX達到8770萬美元,而現在的F-35僅7790萬,所以F-15EX反而更貴,而且還沒有匿蹤能力。
但是, F-35的操作壽命(飛行到需要進廠大修的時間)為8,000小時,而F-15EX則是20,000小時。像是F-35這種高性能5代機,每小時操作成本高達44,000美元,而F-15EX為29,000美元。
從根本上講,2型戰機是為不同任務而製造的, F-22是F-15的接班人,但是因為各種原因,F-22僅交付了186架,使得有200多架的F-15C超時服役。在F-22重開生產線無望之後,F-15EX成了僅存的方案。
回應
總歸一句,美國沒有那麼多錢好浪費了。
相關新聞
印度要買F15EX對抗中國? 印媒:毫無意義將成印軍噩夢
綜上所述,“陣風”和F/A18E/F是印度空軍MMRCA 2.0項目中兩個最有利的競爭對手,而採購波音F-15EX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應
這麼貴買來不心疼錢包嗎
多買點,買少了不夠摔的
美國「看軍事」雜誌分析 殲10C勝過F-16V 2020/05/11 中時
美國F-16V,和大陸的殲10C,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完成,這兩型戰機有頗多相似之處,包括空重都約13噸,機鼻電達空間大小相似,採用相似的單引擎配置,以及相似的武器掛載量,因此有很高的可比性,美國「看軍事雜誌」(Military Watch)分析認為,殲10C的性能評分要比F-16V來的高。
首架F-16於1978年服役,且F-16V沒有對原始設計進行太多更改,也就沒有減少雷達截面,而F110發動機的推力也沒有做更動。升級僅限於航空電子設備,包括新式座艙顯示器,電子戰系統和主動相陣雷達AESA。F-16V也仍採用AIM-120C中程飛彈,儘管一些報導稱,未來AIM-120D具有180公里的射程。
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F-16E、日本的三菱F-2,或是正在向印度推銷的「F-21」相對比,這3款F-16的衍生型改變的更多,它們具有新的機身,和更大推力的發動機,相型之下,F-16V的更改幅度真的不算大。
殲-10 A於2006年投入使用,其設計得益於1970年代以來開發的新技術,最新改良型的殲10C,在機身設計上有明顯更的修正,改成DSI進氣,包括減少雷達的橫截面,使用隱形塗層,更多地使用複合材料,更強大的10B新型矢量發動機,更強大的新型AESA雷達,以及PL-15(霹靂15)長程空對空飛彈,PL-15的估計射程達到驚人的250~300公里,遠勝過任何現有的美國空對空飛彈。
渦扇10B的功率比AL-31還更大,具有三維推力矢量系統,它能帶來機動方面的具有巨大優勢,而F-16則沒有安裝過推力矢量發動機。另外,殲10C具有內建的集成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IRST),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鎖定近距離範圍的匿蹤戰鬥機,而不需開啟雷達。相對的,F-16沒有這樣的設計。
回應
台媒台獨分子講來講去都在自說自話,F16V可完勝殲20就是最佳例子!
相關新聞
巴媒:梟龍3比印度陣風有三項優勢 巴軍可大量裝備
嫉妒梟龍出口3國 印官員:印度LCA戰機性能更強 出口沒問題
巴媒:梟龍3比印度陣風有三項優勢 巴軍可大量裝備 2021-01-26 新浪軍事
據巴媒paffalcons報導,巴空軍宣佈將生產最先進的JF-17“梟龍”BlockIII戰機。
目前印度已接收了8架“陣風”戰機,預計全部36架將在2022年交付。然而巴將有超過50架梟龍3。梟龍3與陣風在機動性、速度、航空電子設備、電子對抗系統等方面都相差無幾。梟龍3是在巴製造,而印度陣風則購買,因此在戰機的升級和維護方面,巴軍都更有優勢。梟龍3比陣風便宜得多,巴能夠大批量的生產。
相關新聞
嫉妒梟龍出口3國 印官員:印度LCA戰機性能更強 出口沒問題
回應
一個研製了二十多年才剛服役的先進戰機,從指標看確實比梟龍先進,因為採購的都是公認的優秀零部件,但是否能夠形成系統戰力從實戰看尚存疑問。
外媒:中國軍工在這些領域都領先美國 更不用說俄羅斯 2021-01-23 新浪軍事
印媒《歐亞時報》報導, 2015至2019年,中國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武器生產國。美國繼續位居第一。四家中國軍工2019年前25名武器製造商,占全球16%,收入567億美元。而只有兩家俄企業進入,只占不到4%,收入139億美元。
在軍事技術方面,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西方的差距,殲-20的發動機的更換就是明證。中國在無人機、某些類型的軍艦甚至可能是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都已經超過俄羅斯。中國生產新型武器的速度非常快,每10年就會出現一代新武器。
俄國防預算每年都在減少,中國的角色也迅速成俄制武器的客戶轉變為俄的競爭對手。直到2007年,中國大部分國防武器都是從俄進口,幾占84%,其中包括戰鬥機、防空導彈系統、驅逐艦和潛艇等。
中國正迅速成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供應商,從2011到2019年,有18個國家採購了武裝無人機,其中11個是從中購買。
中國目標是在2049年底成為世界一流,美國國防部報告也承認,中國至少在造船、陸基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綜合防空系統已經領先於美國。
美軍緊急叫停自由級LCS瀕海艦交付 承認該艦有嚴重缺陷
防務新聞2021-01-19報導,美國海軍近日暫停了自由級的交付,理由是該艦的傳動系統存在設計缺陷。海軍、洛馬和RENK AG公司已合作以解決這一問題,可能需花費數月對每艘艦船進行改進。
自由級此之前就一直備受組合齒輪傳動裝置問題的困擾,這一設備原本是為滿足該艦40節以上航速而設計,但在實際使用中問題頻發。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1-01-20/doc-ikftssan8720221.shtml
星座級護衛艦比不上052D的戰艦 為何對美軍如此重要
比利時《海軍識別》2021-01-16報導,美國新一代護衛艦“星座”級的製造商1月14日發佈最終設計渲染圖。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聲稱星座級項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剛解體,美國海軍制定的21世紀水面艦隊計畫是非常狂妄的:大洋有約八十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護衛著超過10艘超級航母,牢牢把握著制海權,而新型軍艦以DDG-1000驅逐艦和LCS濱海戰鬥艦為主。但DDG-1000每艘高達46億美元只造3艘就停建了並未形成戰鬥力。而LCS動力系統經常出故障,任務模組開發受阻,火力太弱“幾乎沒用”,但仍在國會壓力下續造了21艘,計畫共造35艘。
2021年元旦以來,美國海軍高層頻頻公開闡述美國海軍未來的主力艦船的發展路線。
LSC:將比DDG-1000小,服役時間2025年之後。
SSC:星座級護衛艦,計畫建造20艘。
LCS:將給LCS裝備導彈,提高它的戰鬥力。
未來唯一靠譜的是星座級護衛艦。首艦12.8億美元,後續預計7.81億,低於國會設置的8~9.5億上限。
相關新聞
美第二艘星座級護衛艦命名國會號將取代瀕海戰艦
美軍開造星座級 國會先潑冷水:怕是要嚴重超支40%,前10艘可能高達123億美元。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20/doc-ikftssan8609343.shtml
直20列裝西藏軍區:航發比美還棒 輕鬆飛越唐古喇山口 2020-12-14 新浪軍事
為了滿足嚴苛的高原飛行能力要求,直-20採用了三大技術技術創新,首先表現在其五葉複合材料旋翼上。儘管在五葉旋翼會增加旋翼系統的複雜性和重量,但與“黑鷹”的四葉旋翼設計相比,五葉旋翼不僅能夠降低飛行振動水準,還增加了升力儲備,利於直-20在高原稀薄空氣中長時間飛行。直-20與“黑鷹”之間這種有趣的旋翼葉片數量對比,正充分顯示出前者在設計上對高原性能的更高追求。
為了充分發揮出五葉旋翼的增升潛力,直-20的發動機也相對“黑鷹”有顯著提高。該機配備了兩台國產渦軸-10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達到了1600千瓦,緊急功率2000千瓦,比“黑鷹”的T700發動機增加了20%之多,先進國產發動機和五葉旋翼組合奠定了該機強悍高原飛行能力的基礎。
有了先進的基礎硬體後,直-20在高原飛行中還需克服旋翼結冰帶來的重大挑戰。直-20總師鄧景輝前不久在獲得航空航太月桂獎技術先鋒獎這一殊榮時透露,直升機在海拔6000-7000米的高空飛行時會遭遇結冰雲層,雲層中的過冷水滴會不斷積聚在旋翼前緣固化結冰,於是改變旋翼啟動剖面,惡化升力特性,導致直升機不斷掉高度甚至摔機。為此研製團隊經過艱苦技術攻關後,為直-20設計出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旋翼除冰防冰系統,通過在槳葉中埋入加熱元件以電加熱方式避免旋翼結冰。我國是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充分保證了直-20的高原飛行安全性。
外媒評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戰機:中國殲-7戰機418架全球第8占3%
12月8日,英國《國際飛行》雜誌《世界空軍2021》報告評選“全球服役數量十大戰機”。
美國F-16以2267架奪寶座, F-15、F-18和F-5則分別以956架、884架和403架入選前10位。
俄羅斯有4型入選,其中蘇-27/30僅次於F-16達1057架,米格-29以817架第5。蘇-25/24分別以470架和389架第7位和第10位。
回應
米格21居然沒有上榜?
蘇聯70年代就停產了,現役的米格21沒殲7多
C-130和Y-8各59架排名第8和9.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2-09/doc-iiznezxs5986173.shtml
中國武器銷售全球第二?瑞典智庫“抬中壓俄”,中外專家解讀各異
2020-12-06,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全球25家最大軍工企業去年的武器和軍事服務銷售總額為361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8.5%。其中,12家美國公司占61%,中國4家占16%;6家西歐占18%;兩家俄羅斯139億美元。
中國4家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6名);中國電子科技(第8名);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工業)(第9名);中國兵器裝備(南方工業)(第24名)。
宋忠平7日認為,中應不及俄。他說,在國際市場上,美俄在某些武器裝備領域已經形成壟斷,中國的武器出口則有些“偏科”,出口強項包括察打一體的無人機、遠端多管火箭炮,火炮、榴彈炮以及包括坦克在內的一些陸戰裝備。
但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教授埃裡克森表示,中國軍售活動可能被低估了。
另一位匿名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中國武器裝備的國際競爭力“確實越來越強”,原來出口主要靠價格優勢,現在中國製造的防務產品在技術上有很大提升,受到國際市場青睞,口碑越來越好,比如察打一體的無人機、潛艇、輕型護衛艦等,“未來中國的防務產品一定會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
這位專家還介紹說,美出售武器不是靠公平競爭,還有強買強賣,尤其對歐洲及其他美國盟友,美制武器裝備有附加的政治屬性,從而實現更大市場佔有率,為美國軍火商攫取更高利潤。在這種前提下,其他國家很難與之競爭。
中國則不會有苛刻的附加條件,交易雙方是公平的關係。中國始終考慮到外國夥伴的利益,認真履行對外國夥伴的義務,在經貿關係、通信領域以及武器出售方面均享有可靠夥伴的聲譽。人們對中國及其武器的信心與日俱增,這促使中國公司躋身世界領先出口商行列。
阿根廷空軍再次盯上梟龍戰機:將實現前所未有的飛躍 2020-12-02 新浪軍事
10月底韓國航太(KAI)致函阿駐韓大使,稱由於6個英國製造的關鍵元件無法獲得英國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FA-50暫無法出口阿根廷。
近日阿空軍參謀長,稱西方飛機製造商很容易屈服於英國的壓力,阿經濟無法負擔像F-16和JAS-39這樣的昂貴系統。阿已將JF-17“梟龍”Block 3列入選擇,阿一個特別委員會已經於2017年參觀了該機。
梟龍Block 3作為JF-17的最新改型,具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電子戰系統、座艙大屏顯示器、飛行員頭盔顯示器、全數位化電傳飛控等先進特性,在超視距空戰性能上將不輸于英國空軍部署在馬島的颱風戰鬥機。
回應
阿根廷名義上有40多億美元一年國防預算,實際沒外匯。也只有中國可以接受牛肉/大豆/豬肉來交換
相關新聞
韓國K2坦克心臟病復發
韓媒報導,韓國國防計畫採購局(DAPA)2020-11-25決定,第三批K2坦克採購德國RENK公司製造的變速箱。這項決定給韓國歷時15年的坦克動力包自研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難免會影響K2坦克的出口之路。
回應
韓國K2除殼子,有幾個系統,是自己研發的?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系,生產一流的武器裝備,不現實!
外媒:中國10年後將有4航母加20艘055 卻面臨一困境 2020-12-01 新浪軍事
在美國海軍學院作者克里斯多夫•卡爾森計算了中國主要水面戰鬥艦艇和航空母艦的建造和大修方面的費用,在2018年這些船隻要投入2884萬工時(還不包括潛艇、支援艦和小型船隻)。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只是1138萬工時,這說明中國海軍的增長速度驚人。意味著在短短8年的時間裡,生產和維護工時就增加了153%。十年後保守的說,中國會有4艘航母(2艘裝有彈射器)、16-20艘055型巡洋艦、36-40艘052D/E型驅逐艦和40-50艘054A/B型護衛艦。
中國的造船和大修工作量將在2026年達到峰值,大約需要4813萬工時。這是因為許多中國軍艦將在那時開始進行中期大修工作。不過這樣這樣的造船速度是不可持續的。因為經濟增長速度比以前放緩,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回應
按現在的生產力去算10年後的工作量,這是傻還是蠢?10年前蓋樓要2000工時,現在只需20工時。不過美人可能無法理解中國的發展速度。
忍痛砸近9億 美要廢了重殘兩棲攻擊艦 2020/12/01 中時
兩棲攻擊艦「好人理查」號(LHD-6)7月發生爆炸,又遭大火焚身超過4天,約60%毀損,傷勢慘重,恢復戰力需要花5-7年25-30億美元,拆除只需9個月3000萬美元。美國海軍決定,為了顧及成本效益,不打算修復這艘黃蜂級(Wasp-class)兩棲突擊艦,或是移作他用。
日媒:日本海自已大幅落後 實力將只有中國的一半
日本《軍事研究》2020年1月號,通過對比日本和中國海上力量的變化,得出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已大幅落後中國海軍的觀點,並通過對日本現行艦艇更新政策的批判性評論說明日本不能安於現狀,建議日本政府改變政策,擴大艦隊規模以達到與中國海軍的制衡。
過去日本海軍對中國有著壓倒性的優勢,而現在遠洋型水面艦艇數量上,中國擁有63艘,日本只有41艘,中國是日本的1.5倍。
針對這種情況,日本決定積極推進護衛艦的列裝,計畫在性能上做出妥協,並以連續製造低成本的新型艦艇實現短期數量上的提升,以此緩和對中國的劣勢。
日本假如持續實施當前的艦艇調整政策,相對於中國海軍的劣勢會越來越大。因為,日本即便接連列裝護衛艦,但只要艦隊規模不變,就永遠無法追上一直在擴大規模的中國海軍。
逆轉開始於2015年,當年日本沒有新的遠洋型水面艦艇服役,而中國一年內就服役了6艘,日中海上力量對比變成了41比43。在此之後,這個差距急劇增大。
中國以每年5艘左右的速度建造水面艦艇,而且是純增加,沒有退役艦艇。
相對而言,日本每年只有1艘艦艇在建,並且是退役1艘,再服役1艘,以1年5艘的速度在急速落後。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會是日本的2倍以上。到2050年中國水面艦艇數量將達到132艘,另外,中國海軍的現代級、051C/D和052型驅逐艦在服役之後將近20年都在進行現代化升級,至少還能作為主要戰力服役10年,。
相對而言,以現在的政策,2050年日本艦艇保有數量最多為61艘,在53艘的編制下加強8艘,因為海自編制數量是規定死的。
當然,這只是基於推測的數量,並不準確。
事實上中國未來新建艦艇數量可能會減少。首先是成本上升的問題,且占國防預算很大一部分配額的航母艦載機、陸上預警機和反潛設備設施等專案落實之後,艦艇的新建速度會進一步降低。此外,正在邁向發達國家的中國,經濟增長率開始逐步放緩,相應的,國防預算相比過去,也沒有大幅增長。加之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引起的社會保障經費的增加,可以說中國新建艦艇的速度很有可能緩下來。
在這方面,其實日本也一樣,並且日本還有其他問題。到2050年,日本人口數量將達到一個最低點,國家的社會保障也會成為一個重大負擔。日本要比中國更加難以保持艦艇建造速度,別說61艘了,能不能集齊53艘都是問題。
官媒再度曝光解放軍蘇35戰機 光芒為何全被殲16搶走 2020-11-28 新浪軍事
原因非常明顯,儘管蘇-35航電已大幅精進,但還是比不上國產殲-16,最為明顯的就是缺乏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頭盔顯示器。無論在航電先進程度、國產武器發射能力、體系配合作戰上,殲-16都完勝蘇-35,於是該機產能爆發批量裝備部隊的過程,也就變成了蘇-35逐漸被邊緣化的過程。
難怪俄媒最近老調重彈什麼中國打算採購第二批蘇-35了,俄戰鬥機對中國的吸引力早已大不如前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回應
可以試買一點su57,打猴子白象用
這麼多死腦殘軍盲……無論現在的117S還是未來的產品30,這才是中國夢寐以求的神器!
印媒:印軍為何要警惕運20? 使用WS-20發動機載重將提高20% 2020-11-28 新浪軍事
運-20航程為7500公里,最大載重量為55噸,但W-20發動機能讓載重提高到66噸——以前58噸重的99A坦克必須要通過拆卸一些部件才能運輸。
太行發動機最新改型裝備殲16 尾噴管有明顯變化 2020-11-28 新浪軍事
近日網路照片顯示,新型WS-10“太行”發動機的一種最新型已裝備國殲-11B和殲-16,該發動機最醒目的識別特徵就是配備了全新設計的尾噴管,具有更長的收斂-擴張段(可能受到俄羅斯D30-F6加力渦扇發動機的影響),在外形更接近GE F100發動機的尾噴管。
印媒:蘇30為何總被F16擊敗?看看印巴空戰吧
據印媒《歐亞時報》報導,美國F-16已多次超過包括蘇-30在內的蘇制戰機。無論是在競高加索納卡、印巴南亞,還是在資源豐富的南海。
雙引擎蘇-30雖是4++代戰機,但F-16V搭載了相控陣雷達(AESA),同時還升級了電腦和駕駛艙。
回應
輕型的F16能改雷達,重型的蘇30當然能裝探測更遠,威力更大的相控陣雷達,老美為推銷胡說八道糟蹋俄國戰機,小編跟著胡說八道
你要知道兩國的雷達技術差距有多大。蘇30的雷達,旁瓣大,抗干擾能力差,這就意味著,F16電子對抗蘇30就瞎了。這些都是俄式雷達的老大難問題
日本造船業有多黑:造2艘盾艦相當於5艘中國055大驅 2020-11-28 新浪軍事
歐美國家建造軍艦的費用由於受到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系統武備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其軍艦單價明顯要高過我國建造的同類型作戰艦艇。
以日本為例,若想引進國外技術建造2艘先進宙斯盾艦,取代之前被放棄的陸基宙斯盾方案,需要支出至少4800億日元(45億美元),至多7000億日元的建造費用。國產萬噸大驅的單價折合成美元也不過11億。
日本這次計畫引進的新型宙斯盾艦,其整體規格設計和技術應用相比前代其實並無明顯超越,主要就是會安裝反導能力更強的SPY-7雷達,並將繼承摩耶級驅逐艦上剛剛應用的基線9型宙斯盾系統和標準3、標準6防空導彈。其單艦造價幾乎是16.7億美元的摩耶級驅逐艦的兩倍,增長如此之大,著實令人難以接受。
今年四月,洛馬公司和西班牙F-110護衛艦整合宙斯盾系統和SPY-7雷達的合同總費用也不過5.191億美元。日本新型宙斯盾艦造價應在20億美元。筆者猜測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日本造船工業有意抬高造價以增加訂單利潤,才導致日本宙斯盾艦成本出現大幅溢價。
相關新聞
中國是有全門類完整產業鏈,能發揮協調作用,降低成本。日本盾艦的核心配件都是歐美貨,組裝起來,當然成本高!
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警博會上有哪些“黑科技”
2020年11月23日,由公安部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在推遲六個月後在北京開幕。本屆警博會彙集了全國600餘家企業參展,展示的產品包括警用武器、車輛、無人機、裝具以及各類電子設備等,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在諸多現場展示的產品中,筆者還是發現了不少亮點。
“哈瓦戰斧”H16-V12型無人機,其攜帶了兩門榴彈發射器,非常霸氣。
H16-V12型6軸12旋翼多用途無人機,採用GPS、北斗、格洛納斯以及RTK三星七頻多種衛星定位系統,具有航線規劃和多工管理能力,機身採用T800碳纖維和航空鋁材製造,以鋰電池為動力源,最大續航時間60分鐘,最大載荷25千克。
H16-V12分普通版和5G版。普通版的最大飛行半徑只有15千米,而5G版可以借助更大的信號覆蓋範圍飛得更遠。不過,5G版的最大飛行速度和最大飛行高度要稍遜于普通版。對於排-連一級的部隊來說,普通版15千米的飛行半徑也能夠滿足作戰要求,但是到了連-營一級就無法滿足要求了。所以, H16-V12如果要成為我軍合成營一級部隊的主戰裝備,還需要利用軍用戰術資料鏈對其進行改造升級,以獲得戰鬥力的大幅提升。
H16-V12擁有40種以上的任務模組可供使用,機身下有4個掛點,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類型來選擇不同的任務模組。按照用途不同,這些任務模組分為應急救援、輔助、打擊震懾、運輸補給、情報偵察取證以及三維地理資訊航測等六大類。
H16-V12還可以掛載一種小型空對地導彈,彈徑100毫米左右,屬於近程輕型反坦克導彈,其尾部採用四片方向舵設計,適於打擊地面高速運動的目標。而在西藏軍區部隊H16-V12還擔負起了運輸重要物資的重任。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11-25/doc-iiznctke3167628.shtml
軍武出口大增 陸稱霸無人機市場2020/11/26 旺報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十大軍火公司中有三家是中國公司。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武器生產國,僅次於美國。
2011年至2019年,18個國家獲得武裝無人機。其中,11個國家從中國購買無人機產品。
但BM-30和美國M-270相比,重複使用的發射定向器非常沉重。上面的四管和兩側的四管構型還不一樣,導致裝填難度大、速度慢。每次齊射之前,戰士們都要用吊車把12枚沉重的火箭彈一個一個小心翼翼地插進定向器裡,在夜間和惡劣天氣下尤其困難,。解決之道就是M-270的廂式設計,把6根一次性使用的儲運發射管集中成一個模組,用滑軌整體裝填。M-270一次裝填兩個模組12發火箭彈只需要不到5分鐘,而BM-30裝填一次超過15分鐘。
另外,300毫米遠火的性能遠遠沒有發掘完畢。大口徑火箭彈體積比較大,加上制導設備之後,就徹底克服了火箭彈的這種天然缺陷。大大提高了有效射程。美國的227毫米火箭彈採用GPS制導之後,有效射程從40千米一躍提高到75千米以上,最新改型已經提高到150千米。
中國學習了美式大口徑火箭炮的這些先進思想,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型號。其中,2019年國慶閱兵上的兩個定向器模組、8枚待發火箭彈,因為彈藥精度高、再裝填速度快,作戰效能遠遠超過仿製自BM-30的PHL-03。而且由於減少了4個發射管,車輛更小、更輕,更有利於機動作戰。射程,由於在衛星導航技術、微電子技術和微機電系統技術上具備優勢,同時借鑒了導彈、無人機、巡飛彈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成果,中國出口的300毫米火箭彈就已經能達到接近300千米。如果不是受到國際導彈技術控制協議的約束,完全可以出口射程更遠的型號。
俄其實也早就意識到了上述問題。早在2007年,俄就推出了9A52-4,也採用了廂式設計思路,把6根發射管集成到了一個定向器模組裡。但剝開外殼,可以發現它還是採用老款BM-30的重複使用發射定向器,依然需要裝填火箭彈,而不是整個模組更換。其增程彈藥也只能打到90千米遠,可見在火箭彈制導技術上的進展非常有限。即使這樣的型號,俄也要等到2027年才能裝備。
回應
現在中國除了核潛艇、大運載火箭、戰略轟炸機少外,其它軍事技術絕大多數都早已超俄,這與中國最近10年電子技術的巨大進步是分不開的,我們現在對標的國家只有美國,超越美國就是世界第一。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1-21/doc-iiznezxs2998532.shtml
師傅被徒弟超過了?俄羅斯遠火技術至少落後中國8年
俄塔社2020-11-18稱,俄羅斯將在2027年裝備全新的“龍捲風S”300毫米火箭炮,替換已經老舊的BM-30。
雖然古代中國人第一個發明了火箭,然而在現代火箭炮,中國軍工的輩分是相當靠後的,俄才是真正的老大哥。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設置了一些機構來研製液體火箭和固體火箭,用於高空科學探索。二戰爆發之後,這些火箭先驅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武器領域,喀秋莎就是這支隊伍的傑作。
中國軍工其實對火箭炮一直有著強烈的興趣,在朝鮮戰爭前後就曾經自行研製過輕型的六管火箭炮。但是因為財力有限,中國的火箭炮種類和性能一直遠遠落在蘇聯的後面。到了七八十年代,還只能依靠進口樣品來仿製著名的40管122毫米“冰雹”火箭炮。至於更大口徑的型號,則超過了當時兵器工業的能力。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的兵器工業和航太工業先後推出了273毫米和300毫米的火箭炮型號,後者還在出口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當俄向中國打開軍備出口大門的時候,國內科研單位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差距所在。這種差距並不僅僅體現在重型火箭炮的具體技術上,更體現在火箭炮和使用的思路上。
從技術上說,BM-30最大的特點就是跨越了傳統的火箭-導彈邊界。它裝備了慣性導航系統和燃氣噴射式彈道修正系統,在某種程度上進入了地地導彈的領域,但使用上又歸屬炮兵。這樣的觀念創新為國內科研部門點開了新的技能樹。經過一段時間的科研實踐,中國的兵器工業、航太工業在參照BM-30的基礎上,分別推出了自己的遠端火箭炮體系,也就是AR系列、A系列和衛士系統,分別在外貿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績。
來搶中國翼龍2生意?美計畫向阿聯酋出售武裝無人機
美國TheDrive網站2020-11-06報導,美計畫向阿聯酋出售MQ-9B武裝無人機,國務院已非正式通知國會。擬議中的一攬子計畫包括18架MQ-9B無人機,29億美元,單價1.6億美元。前不久也售臺,6億美元4架。阿聯酋曾引進大批翼龍2,有著亮眼的表現。翼龍2僅數百萬美元,MQ-9B真是不便宜。
但翼龍2的續航時間和負載等參數相差巨大,根源在於發動機的性能。翼龍2為500千瓦的渦槳-9發動機,功率500千瓦,而MQ-9B是TPE331-10T,功率710千瓦。
再者,國產出口型無人機配備的光電/紅外觀瞄設備性能不如西方的產品,我國實際上有性能優良的光電/紅外觀瞄設備,但目前沒有獲批出口。
回應
冀龍2總師李屹東表示,冀龍2與MQ9性能相當,負載油+彈是1.6噸,是1分錢50分貨,徹底擊敗美無人機。
翼龍2單價是MQ-9B的1/80。一架打80架?沒辦法,保護費。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1-10/doc-iiznezxs1020669.shtml
相關新聞
尼日利亞空軍人員2020-11-10親自赴成飛接收翼龍II無人機
亞阿衝突大殺八方的土耳其無人機 曾被中國翼龍2吊打
美國10年只賣出5架 中國5年就賣出153架,中國無人機將長期處於壟斷地位
路透:美本周可能宣布售台4架無人機 總價171億元2020-11-03 聯合報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國國務院即將批准對台灣出售四架海上衛士無人偵察機,金額達6億美元(約新台幣171億元),可望本周即正式通知國會,預料將加劇美中的緊張關係。
回應
美元1.25億一架!?呆子凱子軍購
民進黨玩的是沒有達震公司的達震。
台灣購買MQ-9B有什麼用?一架1.3億美元的RQ-4全球鹰曾称霸世界,在伊朗擊落,用全球鷹對付陸是找死,美军要退役2/3.
為削減支出 日本考慮棄購3架5億美元全球鷹
相關新聞
亞阿衝突大殺八方的土耳其無人機 曾被中國翼龍2吊打
翼龍2每架两三百萬美元,MQ-9B3000萬美元.
美國10年只賣出5架 中國5年就賣出153架,中國無人機將長期處於壟斷地位 2019-03-14 新浪軍事
陸研發「天網一號」攔截系統 擊退無人機偵查 2016-02-22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近日於官方微博中發表「天網一號」攔截系統,能針對動力滑翔翼、動力飛行傘、風箏等低空小型無人機進行探測和預警,一旦發現可疑無人機飛入禁區,便會發射「導彈」擊落。消息曝光後,外界對於「擊落」方式有所爭議,擔心墜毀的無人機會危及民眾安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澄清,「天網」所擁有的「軟殺傷網式攔截技術」,是會發射特殊材質製成的網子,網住無人機,並不會對民眾的人身安全造成影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IeAHX7P3w
一輛200萬!美軍新型越野車曝光 可由直升機部署 2020.10.28
美國陸軍授予通用汽車2.143億美元的合同,在2024年前生產649輛新型越野車,可以搭載9名士兵,它重量輕,可以由UH-60直升機吊運,可裝入CH-47機內。該越野車的設計基於通用汽車2020款雪佛蘭科羅拉多ZR2中型卡車,90%的零部件與民用車相同。
回應
靠,90%與民用通用還要33萬美元一輛,可見軍火商還真特麼吞金獸
要是國產的山貓全地形車,會有大把的人疾呼,防護呢,這不是當靶子嗎
這樣的汽車才是回歸本質。戰場上這玩意就是個消耗品,整的再高大上也沒用
嚴重鄙視那些跪美爹一族,什麼簡潔、回歸本質之說,美軍又不是二傻子,會要這種裸奔車嗎? 列裝時會據具體用途加掛不同的防護模組
普京希望中俄軍工合作 中國今非昔比還有哪些可交流 2020-10-27 環球時報
我們分陸、海、空、天、核、電這6個領域探討。
陸軍
在坦克裝甲車方面,中已超俄:中攻克了先進大功率柴油機和自動變速箱技術;攻克了先進光電火控系統。
火炮,中國火炮的自行化、射擊自動化,已遠超俄。俄雖有繁多的反坦克導彈,但先進型號的缺乏和電子技術的落後。
卡車領域,中國佔據絕對優勢,俄甚至要從中歐進口發動機才能支撐新型卡車的研製。
海軍
由於俄失去了黑海造船廠,北方造船廠最多只能製造中等噸位艦。試想20年前,中還需向俄訂購現代級驅逐艦,如今卻已成海軍造艦大國,能生產055大驅,出口054A護衛艦。另外,俄卡-27反潛直升機依然具備一定優勢。上面所說的僅是水上,在卡-27反潛直升機和水下核潛艇俄依然保持顯著的優勢。
空軍
中國自研的各類發動機雖快,但尚不能充分滿足航空兵部隊需要。不過殲20使中俄幾乎拉開了代差,除非蘇57能自證是真正的五代機。俄伊爾76雖已落後,但數量和使用經驗遠超運20。俄有兩個老款超音速轟炸機圖22M和圖160,中尚空白。中國無人機資訊化絕對領先。中俄地空導彈已平等競爭,中方在高性能電子元器件優勢明顯。至於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高技術機種,中已遠超俄。雖然直10/19/20等型號的服役,讓中國直升機裝備進入了世界主流,但產能種類尚不能滿足需求。俄方無論是技術合作還是批量供貨,都具有機會。
航太
中俄航太合作已有了相當歷史,但沒有形成規模。主要是俄長期專注和西方合作,包括國際空間站等等。但自從美俄關係惡化,…合作包括俄進入中國空間站,兩國導航衛星相容交互操作,以及中國載人登月工程。俄最高賣點是重型火箭發動機RD-180,俄會需中國生產的各類宇航級電子元器件。
核武
俄核武庫規模至少比中大一個數量級,如把中俄的雷達網聯合運作,就可以形成一個幾乎覆蓋整個歐亞大陸的預警網。
電子
中國資訊電子幾乎一邊倒優勢。
上述所有合作,都需要建立在高度戰略互信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需要充足的經濟基礎。
回應
呵呵!合作俄要拿出技術誠意來!
美軍還在測試的單兵資訊化系統 我軍或已正式裝備了
“央廣軍事”微博帳號在2020-10-17發佈了一組我國陸軍裝甲步兵跨晝夜實訓的照片,士兵左手腕上固定了一個加固的手機狀終端設備。
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在數十年前就對單兵資訊化系統有了許多設想:在戰場的第一線,指揮員能夠通過隨身攜帶的終端監控每位元士兵的位置和生理情況,並通過終端向每個士兵下發作戰任務,包括地圖上的運動路徑等,而士兵也可以利用手中的終端設備接收指令,並在作戰單位中分享一些目標資料。
但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設想在硬體上還無法實現。由於半導體技術和高解析度彩色超薄螢幕技術在當時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根本無法做出現在這樣的手機和資訊終端,無線資料鏈技術也受限於體積和功耗,無法做到每個士兵都能裝備,而GPS定位技術在八十年代也並不具備,士兵的位置根本無法追蹤。
直到本世紀初,半導體和液晶螢幕技術的發展,才使個人資訊終端成為可能,但技術並未成熟。美國陸軍在好幾個未來士兵系統的預研專案中,都提出了類似的裝備設想,但都沒有實現輕量化和便攜化。直到大約十年前,技術才逐漸成熟。
2015年,英國國防部提出了未來陸戰技術的前瞻性報告,在未來10年實現的單兵資訊系統,但是圖中的設備直到今天也並未實現。
到了2018年,美始測三星Galaxy手機改裝的戰術終端設備“奈特勇士”(Nett Warrior)系統,上面運行著美國陸軍開發的ATAK(安卓戰術攻擊套件)軟體。可顯示自己和戰友的位置,共用戰場資訊,拍攝和傳輸照片,並且能夠進行加密的語音和視頻通話。但是直到目前仍然處於測試和發展階段。
中國在這一領域並不落後。早在2017年,北京軍民兩用技術展會上電科某所開發的智慧手錶和智慧手持終端。除了視頻傳輸以外所有單兵資訊化系統該有的功能,支持“藍牙等多種無線通訊方式”由該所開發的低功耗遠距離窄帶資料鏈,在無阻擋的情況下最遠能達到數公里遠的通信距離,通信速率可以達到數十Kbps。因此,班組的指揮員使用手持終端,就能監視所有攜帶智慧手錶的士兵的位置和生理資料,同時也能佈置作戰任務,共用戰場資訊。
回應
在單兵資訊化系統上,我們絕不會落後于美國陸軍。外骨骼類技術部隊已在試用了,民間應用的早就有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0-24/doc-iiznctkc7372158.shtml
艦艇的近防炮是否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2020/10/20
美軍的FFG-62型護衛艦和伯克級的後續艦卻都選擇了拆掉「密集陣」近防炮,只保留海拉姆近防飛彈;歐洲的FREMM、地平線級等也都放棄了近防火炮。這是否代表未來發展趨勢呢?
在各國反艦飛彈主要以冥河、魚叉、飛魚之類亞音速反艦飛彈為主力的年代,密集陣防禦能力基本夠用,但隨著蘇聯致力於發展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並不足以進行有效的攔截。
為此,密集陣改進增強了火控電腦的計算能力,在雷達旁邊加裝了光電探測裝置提高抗電磁幹擾能力,提高初速,換用MK-244炮彈,增重到150克。
不過,實驗結論,要以90%機率摧毀一枚飛彈需要命中4枚20毫米炮彈,當飛彈速度2馬赫時,密集陣已無法有效攔截。
相對威力不足的密集陣,採用7管30毫米GAU-8的荷蘭守門員採用的搜索雷達和光電火控系統,攔截高度20米,速度2.3馬赫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時,毀傷機率達到82%-91%,但英國海軍也已退役並出售了15套守門員。
俄制AK-630M2儘管採用並聯兩門AO-18機炮的方式達到了1萬發的射速,但機炮本身的精度問題以及彈藥穿甲能力不足的缺陷。
回應
密集陣,守門員已落後,歐美又造不出來我兔世界第一的1130近防炮,所以……
https://read01.com/d0K8d7e.html#.X5C8e4gzb5U
近防炮戰力對比:中國1130近防炮>美國密集陣>俄羅斯卡什坦 2017/01/10
H/PJ-11型11管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裝有11個炮管,2個彈艙,最大火力為每分鐘11000發。裝設在自動型炮塔基座上,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一次能夠鎖定40多個目標。
美軍新一代星座級護衛艦FFG(X)價格飆升 1艘頂6艘中國054A
彭博社2020年10月13日報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稱,前10艘FFG(X)可能耗資123億美元,比預估高出40%,每艘12億美元,再加上機械缺陷、火力不足和易受攻擊等問題,新型護衛艦採購計畫已經被大大削減。
美國國防部長上周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45年,美國海軍將擁有500艘艦艇,其中包括重量、能力和成本都未知的無人駕駛艦艇。
預算分析人士說,從歷史經驗看,美國海軍總是低估首艦的採購成本,而成本超支的首艦往往會導致後續艦隻的成本升高。如FCS濱海戰艦成本增長了155%,聖安東尼奧級兩栖戰艦成本增長了84%,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成本增長了44%,以及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成本增長了25%。
回應
要用美國拖死蘇聯的手段,拖死美國!
你在逗麼,拖死印度還差不多,美國,還是算了吧,底蘊很強的,
美元霸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用紙買世界其它國家的商品,另一方面軍火這種只能自己造的東西變成了天價。
美元快破產了,一旦美元掛了,你看看美國還有多少底蘊,蘇聯掛了後,俄羅斯到現在都緩不過氣來,美國不比蘇聯好多少!
美國的幾大造船廠,目前是專吃美國海軍!他們造的船成本越來越高,品質越來越差,成了個惡性循環,軍艦永遠超支,還不得不造下去!
美國大片中的無人機“蜂群”,這家中企實現了 2020-10-14 觀察者網
近期,中國電科集團電科院開展了陸空協同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的相關試驗試飛工作,驗證了陸上發射和空中投放固定翼無人機“蜂群”開展對地察打、精確打擊等各項任務能力。
固定翼無人機具有速度快、航時長等優勢,然而技術難度遠高於旋翼,旋翼蜂群的數量世界紀錄超過3000架,而固定翼只有200架,由電科院2017年11月創造。
回應
這種無人機很小,不能掛載炸彈或者導彈,基本上就是自殺無人機。
就是48管巡飛彈發射車,主要是可以精確打擊,破壞關鍵節點的。
哈比落後了,蜂群有數量優勢,可以抗擊地面的防空火力。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0_10_14_568011.shtml
哈比無人機-維基百科
以色列哈比反輻射無人機長2.7米,翼展2.1米,航速185公里/小時,航程500公里,續航4.5小時。一個基本火力單元由54架無人機,1輛地面控制車,3輛發射車和輔助設備組成。
相關新聞
1994年中國曾以五千五百萬美元購買120架哈比,13年後西工大中國版ASN-301航速快隱身好單價白菜化(2018年哈比單價250萬美元/台灣版劍翔單價1億台幣/ASN-301單價200萬人民幣)! ASN-301長2.5米、翼展2.2米、航速220公里/小時,續航4小時,航程288公里(出口限制所致,自用版會超過)。
納卡衝突給俄羅斯提了個醒!關鍵武器落後20年,根本沒能力應對 2020-10-13新浪軍事
上個月底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圍繞著納卡地區的武力衝突再度爆發,雙方在10月10號簽署了一紙脆弱的停火協定,僅幾分鐘再度開打。
兩國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國,但是阿擺脫了蘇聯的"陰影",在戰爭中利用大量無人機對亞進行了"降維打擊"。
阿地面部隊的戰術表現並不好,損失相當慘重。但因大量TB-2無人機的存在,才使得亞毫無還手之力。
對此痛定思痛的俄也展開了自我反省。《軍工信使》題為《納卡陣地戰暴露俄軍日益落後》的文章表示,大量的俄制防空系統被這款造價僅僅只有50萬美元,最大飛行速度不過每小時130公里,彈藥攜帶量甚至只有55公斤的廉價無人機摧毀。
外高加索地區進行的是一場集中的各種武裝力量以及技術兵器的"混合戰爭",本質上來說這就是現代戰爭形式,但是目前俄顯然沒有足夠能力應對這樣一種戰爭。
在此類戰爭中能發揮巨大作用的無人機,目前俄這實力已經落後美國20年之多,甚至連伊朗都不如。
相關新聞
瞬間爆炸!亞公佈擊落阿無人機及一架AN-2飛機現場畫面
亞:阿軍在衝突中已損失173架無人機、16架直升機、18架戰機、521輛裝甲車和4個TOS火箭發射器,死傷5139人。
亞阿衝突大殺八方的土耳其無人機 曾被中國翼龍2吊打
回應
阿把安2運輸機改成了無人機,落地爆炸煙火這麼大,應該是在機內加裝了油箱,使安2飛行時間加長。土搞不到再大型號的發動機,沒本事造像翼龍2,就只能把安2改為長航時無人機用!
阿塞拜疆的以色列造無人機襲擊亞美尼亞的S300 2020-10-01 新浪軍事
2020年0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納卡地區發生武裝衝突,阿表示,亞有2700多人傷亡,多達130輛裝甲車被摧毀。此前,亞稱,已摧毀了阿137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擊落72架無人機、7架直升機和1架飛機。
阿使用以色列無人機滲透到亞空軍陣地,至少擊毀了一套S-300防空導彈,S-300的國際聲譽受到了沉重打擊。
亞部署的是蘇聯時代的S-300PT,射程90公里,半主動雷制導。阿在蘇聯解體後從俄羅斯獲得了先進的S-300PMU-2,二者存在15年的技術差距。
相關新聞
"雙亞戰"持續5天 遠程砲火皆為中國產 2020-10-01 TVBS
回應
中製有關係嗎?台灣武器都美製不是嗎?兩國發生戰爭,為何扯上武器生產國……
全世界用的武器基本都是五常的,这有什么……
現在是兩亞戰爭,未來臺海戰爭,一定也是這些武器用在臺灣,臺灣切記。
相關新聞
阿的以土無人機已不是中東地區的改裝民用機型,也不再是東烏戰鬥蘇俄傳統的中小型無人機;而是利用無人機“發現即打擊”的能力,無人機在此次衝突中,已開始承擔要點打擊、防空壓制等重要戰役級任務。反觀亞美尼亞以9K33為代表的野戰防空裝備,已愈發難以應對當下無人機的威脅。其實,早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就已發現鎧甲-S1無法防禦無人機襲擾。
回應
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軍用晶片和元器件依賴進口,甚至需要靠走私民用器件來替代,極端缺乏現代戰場條件下的電子對抗能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密集的發射管形同虛設。
相關新聞
俄副總理:俄軍事電子產品關鍵部件不再依賴北約 東南亞替換 2020-09-30 觀察者網
回應
東南亞?不是東亞?
其實就是中國唄,不好意思說出來。
看來,我們強大的無人機,就可以幹死印度阿三全部坦克、火炮、雷達。
這種無人機對付小國有效,對付大國只有空優才能保證無人機的安全。
美媒:巴基斯坦無需引進殲10 用梟龍3就能對抗印度
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2020-09-22報導,殲-10的最新改進型號,即“4++代”的殲-10C戰鬥機,於2018年服役,目前已裝備超過200架。該機使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新技術,包括隱身塗層、更強大的發動機、有源相控陣雷達、新型座艙顯示器和電子戰系統,以及使用PL-15和PL-10空對空導彈。而JF-17“梟龍”的最新改進型號是JF-17 Block3,該機同樣擁有許多相同先進技術。
殲10和梟龍重量與美國F-16和瑞典“鷹獅”相當,都是在相似的設計理念下開發的。F-16是一款標準的輕型戰機,“鷹獅”則是“超輕型”使用的是雙引擎的中型F-18而不是重型F-15的一台發動機。JF-17則採用了一台米格-29的發動機,米格-29與F-18同屬中型雙發戰機。
JF-17製造成本低,價格也便宜,操作起來也更容易。JF-17 Block3雖然總體能力不如殲-10C,但由於裝備類似的航空電子設備和使用射程高達250-300公里的PL-15導彈,其在超視距作戰中仍能構成相當的威脅。
相關新聞
巴鐵大批中國VT-4坦克亮相:雖然VT-4與印度T-90S和T-90MS一樣被稱作“第三代主戰坦克”,但實際上無論發動機功率(1500馬力VS980/1150馬力),還是火控系統水準(雙獵殲火控系統VS獵殲式火控系統)、感測器能力(第三代紅外成像儀VS第二代紅外成像儀)、車輛數位電子化水準,T-90S/MS和VT-4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俄展出新型導彈,讓標槍導彈徹底過時(楨:?) 2020-09-07 新浪軍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3日報導,8月底,俄在“軍隊-2020”論壇上展出的新型遠端導彈“赫爾墨斯”反坦克導彈系統,最大射程在100公里以上,可同時對6個目標發動打擊,飛速超過音速三倍,還裝備無人機,偵察發現並打擊目標。
美媒強調,正是因為俄羅斯不斷加大研發反坦克導彈的力度,這才導致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英國開始放棄坦克部隊。但是就算反坦克導彈系統再先進,坦克會退出歷史舞臺嗎?我想並不儘然!
美國陸軍卻依然將坦克,作為主戰裝備;英國還想著用德國的豹2來替換。俄同樣在研發新型坦克;我國同樣也是將坦克作為陸軍主戰裝備….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11679120_17e2a759000100tbr5.html
坦克的發明國要放棄坦克?這到底是戰術的進步?還是口袋沒錢? 2020-09-08 新浪軍事
英國國防部近日稱坦克在現代戰爭中無任何價值,考慮放棄所有坦克,改為以網路資訊作為建軍的重點。如今英軍僅有227輛主戰坦克和388輛裝甲車,數量不僅不及法德兩國,甚至還不如烏干達。
英國是坦克(TANK水櫃)的發明國,1914年英國陸軍中校溫斯頓看到士兵們在戰場上被困在壕塹和鐵絲網之間,然後被機關槍成片掃倒時,突然萌發了一個想法,希望製造一種可以有效防禦機槍射擊,同時自身又帶有機槍或者火炮火力的機動車輛,但是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溫斯頓的想法毫無興趣,而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對溫斯頓中校的設想卻極為感興趣,並下令海軍為中校撥款開發這種"陸地巡洋艦"武器。
美軍用M109自行榴彈炮反導 俄方根本看不上 2020-09-09 環球網
俄羅斯《觀點報》2020-09-07稱,美軍於3日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測試,一輛經過改裝的M109自行榴彈炮向模擬俄羅斯巡航導彈的BQM-157無人靶機發射了一枚155毫米口徑的超高速炮彈,並成功將其擊落。
俄專家維克多•穆拉霍夫斯基他認為,美軍是被迫採取這種奇特的反導武器,因為美陸軍沒有伴隨防空系統,在“毒刺”低空防空導彈和強大的“愛國者”“薩德”高空防空系統之間,缺乏中程防空系統。因此五角大樓試圖用155毫米榴彈炮來完成這項任務。但實戰經驗表明,某些多用途武器總是比專門的防空武器要差。
回應
現代版瞎貓碰上死耗子和守株待兔的故事?
台灣用掃帚就可以。
殲20 vs 陣風誰贏?印媒:陣風實戰經驗多 流星導彈更強 2020/09/09 中時
印媒《歐亞時報》說,法國陣風是4.5代戰機,儘管不像美國F-35那樣的隱形飛機,但陣風在近距離格鬥中具有比F-35更高的機動性,它配備有一款程為120-160公里的流星導彈。陣風有過大量實戰行動,而殲-20隱形戰鬥機沒有。
回應
四代機要挑戰五代機,想贏很難!
跟台灣好像,精神勝利法,f16去消滅殲20,什麼流星飛彈,老共的劈靂15射程200公里,連巴基斯坦都買了,光靠那5架法國飛機,很像是在送人頭!
俄媒:中俄合研新潛艇 中方想獲這項美俄才有的技術
綜合俄羅斯媒體2020年08月25日報導,俄中正在聯合設計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中國希望獲得俄羅斯控制潛艇低噪音水準的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美擁有這種技術。俄考慮到目前生產能力受限和資金有限等問題,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
回應
有實力才能談合作。中國軍工,請繼續!
可能性不大。中國現在靜音技術跟本不比俄差,光一個無軸泵推和綜合電力系統,俄羅斯再過15年也搞不出來,俄傳統的減震橡膠 消聲瓦之類的強項中國早就掌握了,看看最近曝光的093新艇艇身做工就知道中國現在消音技術有多精良,以前只能用雙殼體,現在中國一樣能做大尺寸單殼體或單雙混合殼體。中國的AIP潛艇資訊化和靜音技術,續航能力也比阿莫爾級先進的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27/doc-iivhvpwy3317470.shtml
殲20B戰機開始量產 我軍網路中心戰將增添新節點 2020-08-25 兵工科技
網路中心戰概念最早由美軍提出並實施,通用資料鏈系統、協同作戰系統、MQ-4C無人偵察機、無人水面艇、瀕海戰鬥艦、F-35隱身戰鬥機等,進一步增強了網路中心戰的作戰節點,大大提高了部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
我國雖沒“網路中心戰”說法,但大力推進的“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同樣有偵查、通信、指揮、作戰等平臺以及配套的感測器節點。
為此,我們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研製發展了諸如北斗導航衛星系統、055型驅逐艦、殲-20、殲-16戰鬥機、翔龍無人機、空警-500預警機、運-9電子偵察機等裝備。
首先,殲-20可以利用其優秀的態勢感知能力,與體系內的其它偵察平臺實施聯合偵察行動,然後利用其超音速巡航和隱身優勢,使用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對關鍵目標進行“刺殺”,破壞對方的作戰體系。
其次,殲-20還可以利用其強大的火控雷達和資料傳輸系統,充當空中小預警指揮機,像殲-16這樣的“炸彈卡車”,可掛載大型、重型武器的轟-6N等,都將在殲-20的指揮下,實現最佳的作戰效能。
俄羅斯版“忠誠僚機”無人機曝光 被指山寨美國產品
據“防務博客”網站2020-08-25報導,在莫斯科附近的愛國者公園舉行的“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展示了最新型的隱身無人概念模型機“雷鳴”重7噸,有效載荷500公斤,能與蘇-35/57並肩戰鬥,還擁有自主作戰的“蜂群”模式。但有分析表示,“雷鳴”是美國XQ-58A“女武神”的山寨品。XQ-58A是高亞音速無人機,是“忠誠僚機”計畫的一部分。XQ-58A的主要用途是在未來空戰中擔任有人戰機的先鋒與保護者的角色。
回應
高亞音速僚機怎麼跟上超巡的長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8-25/doc-iivhvpwy2996428.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殲20戰機部署新疆後 印度或引進蘇57與其對抗
回應
買蘇-57? SU-57的隱身設計多麼粗糙不是五代機,俄都沒用!
殲20升力係數世界第一 氣動佈局先進程度超乎想像 2020-08-24 兵工科技
2020年7月15日,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殲20“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榮獲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
殲20採用了基於渦流控制技術的升力體機身、鴨翼、邊條、機翼、後機身邊條、外傾雙腹鰭和外傾全動雙垂尾的一體化非常規氣動佈局,其控制和受控渦流至少包含機頭鰭角渦流、進氣道鰭角渦流、鴨翼渦流、邊條渦流和機翼前緣渦襟翼渦流等——複雜多渦系的互相耦合,若設計水準高,控制得當,將產生巨大的升力收益和減阻效果(顯著超過使用升力體機身、邊條翼、鴨翼三者中一種或兩種時)!其升力係數不小於2.1-2.2,世界第一。而在同等設計水準時,鴨式佈局的阻力係數比常規佈局小10%左右,同時殲20機身長細比較大,截面積較小,也利於減阻。常規佈局的F22公開升力係數為約1.7,超聲速巡航零升阻力係數約0.035,殲20的升力、阻力係數明顯優於F22。
殲-20空重15-16噸為何這麼輕
因殲20研製年代較晚,可利用新建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級模鍛壓機,還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液態金屬(特別是鈦合金等材料)電磁約束成形技術,金屬超塑成形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等。
行家看飛行表演,殲-20的表現要比F-22更好
殲20通常會連續進行三次小半徑穩定盤旋,半徑逐次減小,第三次約150米,4秒完成半圈180度盤旋,飛行速度0.35馬赫120米/秒,超載近9.5g:遠超暫態盤旋角速度勉強達30度左右的三代、三代半飛機。F22借助推力向量也可完成,但會明顯地掉高度、掉速度。
殲20還在機動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主、側彈倉的同時開、閉,展示了中遠端的PL15和中近程的PL10空空導彈。此時,該機的速度、高度基本不變。而在F22會有明顯的高度和速度損失。
殲20表演結束時,均拉70度以上迎角高速爬升,其平均爬升率超過500米/秒,F22最大爬升率在300-400米/秒,其常規佈局大迎角升阻特性不夠好,僅靠發動機增速不夠。
回應
相對於啟動外形,我更看重殲20的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DAR),比F35和F22的有源相控陣(AESA)還要先進半代,空警500在2014年是世界首款DAR飛機,055大驅也是世界首款DAR戰艦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8-24/doc-iivhuipp0347548.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軍事觀察》F22多項能力不及殲20:包括可以使用雷達制導的遠端空對空導彈、頭盔顯示器、更新的電腦、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和許多其他速度/機動性關鍵功能。
俄專家列出我軍96B坦克三大強項 這一系統中國獨有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0-08-23報導,俄軍事專家費奧多爾•博爾德列夫表示,抵達俄羅斯參加“坦克兩項”比賽的中國96B坦克的強項是生存力、防護和火控系統。
“坦克兩項”比賽8月23日至9月5日在莫斯科州的阿拉比諾訓練場展開。坦克兩項包括單車賽、團體賽、接力賽。中國軍隊按以往參賽慣例,攜96B坦克參賽,其他項目主要參賽裝備由俄方提供。
他說:“96B坦克由於特殊的彈藥架獲得了更好的生存力,即使引爆彈藥也不會造成坦克毀壞。除了完善的基礎裝甲之外,坦克還裝備了陶瓷反應裝甲,而且這種裝甲可以隨時卸掉”。
96B坦克的另一個優點包括光電防護系統,目前除中國外還沒有類似系統,火控和夜視系統也是96B坦克的亮點。
96B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小於最新版T-72B3坦克,但96B坦克重量更輕,使其功率重量比與T-72B3旗鼓相當。
在23日“坦克兩項”比賽首場小組賽中, 中國96B坦克在比賽過程中3次火炮射擊全中,車載高射機槍和並列機槍靶射擊也均命中,最後以19分44秒的成績獲得本場比賽第一。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和塞爾維亞代表隊的最終用時分別為21分56秒、22分00秒、27分16秒。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24/doc-iivhuipp0322071.shtml
印度M777遇勁敵?巴鐵採購15門中國AH4,可發射制導彈藥 2020-08-24 新浪軍事
印度陸軍同樣宣佈計劃以美金5億7百萬添購145門M777,但因請購作業於2010年才重啟,而延宕了原有的採購計畫。印度國防部最後
印度在2016年11月批准以7億5千萬美元從美國總共引進了145門155毫米M777超輕型榴彈炮,這種火炮重量很輕。
對此,巴基斯坦緊急從中國採購了15門造價不太高的AH-4型超輕型火炮,用於高原山地作戰。總重量不到五噸,可由巴方米-17直升機吊運,來執行蛙跳戰術。所謂蛙跳戰術,就是在火炮使用完之後,立刻用直升機吊裝火炮轉移陣地,這樣一來可以節省轉移陣地的時間,二來對手也因為無法快速將直升機擊落,而提高火炮的生存率。可以說,只要巴基斯坦部隊嚴格使用蛙跳戰術,對手的反制火炮就無法摧毀巴基斯坦的AH-4火炮。
AH-4還可以使用高精度制導彈藥。印度M777也購買了六百多發神劍精確制導導彈,印巴發生炮戰的地方幾乎都是高原,由於空氣壓力、濕度等問題,大部分炮彈的散佈都會遠遠超過其原定標準。在印巴之間的數次炮戰中,印度就曾經嘗試使用155毫米火炮抵近射擊,但依舊打不中目標,直到戰鬥機發射精確制導彈藥才成功將對手的固定陣地摧毀。
除了高精度版本外,考慮到美國曾經關停印巴戰區的GPS服務,巴還購買北斗制導彈藥。
其實,科威特和阿聯酋早就購買了一批AH-4,並表示性能還算不錯。AH-4、梟龍戰機等,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相信在未來中國武器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銷售前景也會變得更加理想。
https://k.sina.com.cn/article_2825699115_a86cbf2b02000p0p4.html
殲20技術上身 梟龍鬥飆風誰威 2019/07/18 中時
盛傳採用殲-20新技術的新版梟龍戰機年底將首飛,而巴基斯坦為了對抗夙敵印度即將到手的「飆風」(Rafale)戰機,打算買50架新版梟龍。
而從性能上來看,新版梟龍其實已經脫胎換骨,在梟龍2的基礎上全面提升,主要是分別對資訊化、雷達,以及其他細節進行了全面優化。新版梟龍採用的是電掃模式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搜索距離可達170公里,而飆風搭載的雷達對空搜索距離只有160公里。此外,梟龍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雷達反射面積小,使隱形性能大幅提升。
此外,巴還向中方採購了一批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最大射程200公里,如再配合預警機,就算飆風裝備了射程達150公里的「流星」,也會備受新版梟龍威脅。
臺灣正式敲定66架80億美元F16V軍購案 2020-08-15 中央社
據美國《國會山報》8月14日報導,臺灣正式簽署協定,66架80億美元F16V軍購案。預計2023年可取得美方首批交貨2架新機,所有66架新機預計2026年交機完成。
據瞭解,去年8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對台出售洛馬公司的80億美元66架F-16V及相關設備。立法院11月22日三讀通過近2500億新臺幣“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
這批對台軍售是美國自1992年宣佈出售臺灣150架F-16戰機以來,再售台先進戰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7月14日記者會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售台武器,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售台武器,以免對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趙稱,中方決定對洛馬公司實施制裁。
回應
66架80億美元的呆子凱子軍購
交保護費
陸直10遇上印阿帕契 只能掉頭跑 2020/08/14 旺報 楊俊斌
AH-64「阿帕契」性能卓越,已有十多個國家引進,其中包括台灣和印度。在2015年,印度耗資14億美元向美國購買22架AH-64D。由於交付時間延期,採購型號由競標時的AH-64D變成AH-64E。相較原版「阿帕契」,AH-64E強化在高海拔環境下的飛行能力,換裝起飛功率高達1470千瓦的T700GE-710D渦軸發動機。
今年7月9日,最後一批AH-64E交付,印度空軍訂購22架AH-64E全部到貨,在全部攜帶「地獄火」飛彈的情況下,印度空軍AH-64E機群一次可摧毀352輛坦克,其中一批AH-64E已部署到拉達克地區,目標指向中國。
反觀中國,僅有一款起飛重量約6噸的武直-10中型直升機,比AH-64E少4噸。裝備陸產渦軸發動機功率約1000千瓦左右,略優於AH-64E。直-10最多能攜帶8枚紅箭-10飛彈或8枚「天燕-90」空對空飛彈,數量僅為AH-64E的一半。在防護能力與機載雷達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阿帕契」在性能上有絕對優勢。
在單一武器對抗模式下,直-10難與AH-64E在對抗中取勝。另外,印度本身並沒有建立AH-64E的生產線,戰時損失一架就少一架。全球「阿帕契」生產數量高達2500架,直-10至今沒有超過100架。
回應
武直-10 有「天燕-90」空對空飛彈,阿帕契沒有空空飛彈,阿帕契遇上武直-10遇上只能掉頭跑
AH-64E使用2台GE公司T700-701D,AH-64E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4噸,最大升限約為6096米。T700-701D渦軸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只可持續10分鐘)約為1486千瓦。這樣,2台T700-701D發動機在AH-64E最大起飛重量時提供的功率重量比約為285.8千瓦/噸。武直-10,重6噸,裝備2台渦軸9,功率約為957千瓦,功率重量比約為319千瓦/噸,高於AH-64E的285.8千瓦/噸。因此,在中印邊界的高原地區飛行,武直-10遠優於AH-64E。另外武直-10已經換裝了2台渦軸9C,其單台功率已提高到1200千瓦。
央視最近報導直-10有裝備了射程二十公里以上、兼具毫米波和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地導彈,這可是世界領先的導彈,直接從直-10上視距外對地攻擊,射後不管(fire-and-foget)。
武直10還能掛載空射型偵查與電戰無人機:天翼-6(長度1.6米,翼展2.4米,重量20公斤,時速80-100公里,飛行高度1000米,巡航時間一個半小時。),對目標區域進行偵查,同時給武直10發射的導彈進行中繼制導,甚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對敵軍的防空雷達直接下手,給武直10提供必要而關鍵的掩護。
烏克蘭求外國幫升級米格29 單價竟和全新殲10C相當 2020-08-11 新浪軍事
據烏克蘭《國防快報》消息,烏正和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進行談判,為其米格-29進行現代化升級,升級內容包括先進的駕駛艙,雷達,武器投放和導航系統,每架4000萬美元,啥概念,我國出口的殲-10CE也不過就是這個數,梟龍Block3還不要這麼貴。
埃爾比特是以色列的軍火巨頭,幫很多國家空軍升級老式戰機,從米格-21再到F-5。
烏又不可能買美制昂貴的全新戰機,單價過億的F-16V,買得起嗎,4000萬美元的升級費用,算是恩惠了。
中國新一代艦載機要上艦了 殲15還有用嗎? 2020-08-06 觀察者網
殲-31將不是殲-15的替換,而是補充。殲-15還有大用呢。
在制空作戰中,殲-31、殲-15可以構成某種口袋陣,大量攜帶中遠端空對空導彈的殲-15在口袋底構成阻擊線。殲-31在口袋側構成伏擊線,利用隱身優勢探明敵情,通風報信並狙擊,而殲-15則在袋底用密集火力阻擊。口袋陣只是一個形式,可以根據需要很容易地變化成L形陣等其他陣形,甚至戰列艦時代的T字陣。
這樣的伏擊與阻擊的結合對非隱身的對手是致命的,隱身對手也不便貿然沖進去。即使隱身對手溜過殲-31的伏擊線,也有被抄後路的顧慮。也可以用非隱身的殲-15前出作為誘餌,把對手引入肥鶻的伏擊圈。
在對地反艦攻擊時,同樣可以靈活配置。如果對手擁有隱身戰機,或者強大防空體系,殲-31依靠隱身和自護航能力,擔任主攻,殲-15殿后,擔任空戰掩護並提供遠端火力支援,或者掩護撤退。如果對手只有非隱身戰鬥機,或者相對容易對付的防空體系,則利用殲-31開道,隱身突入,掃清障礙,然後轉入空中掩護,伏擊和攔截前來干預的對方戰機;殲-15則作為炸彈卡車,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加武器攜帶種類和使用範圍。
這樣的組合實際上是與美國海軍的F-18E和F-35C組合對標的。
但如果說殲-31相當於雙發的F-35C,那麼殲-15比F-18E更大、更重,速度、機動性、航程更加優秀,有更大的機內空間,搭載更先進的電子設備的潛力也更大,以補償隱身方面的不足。最新的F-18E Block 3的電子設備能力與F-35C不相上下。
殲-15的機體還很新,還有大量剩餘壽命,值得考慮對電子設備進行深度升級,重點在LPI/LPD的主動電掃雷達、資料鏈和電子戰系統。在做不到外形隱身的時候,達到一定程度的信號隱身。
回應
何來的不能滿油滿載!其實遼寧艦有二個近點一個遠點起飛,近點105米,遠點195米,全長304米,平時都是近點105米起飛,起飛30噸時也僅需要120米助跑。空空導彈掛10枚也就1噸多,滿油以9噸多,加空重18噸,也就30噸。至於滿載34噸起飛,遠點起飛也木有問題!殲16最大載彈量達12噸。艦載的殲15S還沒成功,艦載機著艦是加速的,用阻攔索攔截,滿掛著艦很危險,導彈又不能扔掉。殲20被彈倉限制,只能掛6枚空空導彈,是不是就沒有戰鬥力?滿載降低了推重比,會降低了航程和空戰能力。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06/doc-iivhvpwx9447175.shtml
美媒:中國蘇30南海飛行長達10小時 飲料和小吃搶鏡
美國TheDrive網站2020-08-03文章,分析中國Su-30MKK戰機在南海巡邏記錄,從機組人員進入在中國南方的遂溪-南寧空軍基地等待的噴氣式飛機開始,到進行空中加油(航程可擴大到3,000多英里),再經過南沙群島的渚碧礁,然後返回基地。有趣的是,他們似乎攜帶了各種預包裝的飲料和小吃。
中國1999年開始分兩批訂購了76架Su-30MKK,近年來,中國對Su-30MKK升級有關,Su-30MKK經常攔截美國巡邏機。
相關新聞
美E-8C夜探廣東 陸亮蘇30回敬
解放軍11天7度闖我西南空域 專家:圖壓縮我防空縱深
累死了 CNN:去年東海攔截陸戰機675次 日負擔好大
回應
日台防空識別區劃的過當,縮回來就好了.
飛行10小時就把南海的島礁完了個遍,要上廁所怎麼解決?
拉尿不濕裡。
印度蘇30MKI成本為何遠超中俄 印媒《歐亞時報》給出這兩個理由 2020-08-06新浪軍事
印度政府表示,蘇-30MKI的成本較高是由於性能規格上的差異、生產規模較小以及支付技術轉讓許可證的費用等因素造成的。
印度斯坦生產的蘇-30MKI每架約6200萬美元,比俄羅斯的蘇-30高出約2200萬美元。
蘇-30MKI裝備更先進的以色列航電和電子對抗系統,還可搭載多種導彈,包括俄R73、R77和印度阿斯特拉和布拉莫”導彈。蘇-30MKI還裝備有推力向量發動機,因此比中國的蘇-30MKK機動性更強。
回應
回扣至少得2000萬美元吧
相關新聞
中印衝突搧風點火 美秀衛星照片:轟-6K和殲-16戰機出現新疆喀什機場
外媒:055大驅或裝備新型發電機 為電磁炮提供動力 2020-08-03 新浪軍事
據美國《軍事觀察》網站報導,解放軍軍艦可能將開始裝備中國船舶集團704研究所的新型20兆瓦渦輪發電機,將為中國艦船提供全電力推進(美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英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都採用了全電),可使功率輸出達到原來的400%,遠遠高於柴油機、內燃機或混合動力系統,從而節省燃料,並使船舶能夠長時間保持高速行駛。並允許艦艇使用一系列下一代武器系統,包括鐳射武器和電磁軌道炮,中國是最早在海上測試電磁軌道炮的國家。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僅能使用三台2.5兆瓦的發電機來提供最大7.5兆瓦的功率輸出,這對於電磁軌道炮來說是行不通的。
俄軍10年造艦計畫破滅:僅完成55% 普京問責反被懟 2020-08-03 新浪軍事
2020-07-27,普京召見俄聯合造船總裁拉赫馬諾夫,說俄軍10年造艦計畫何以破滅。
俄海軍在2011-2020規劃中提出的造艦計畫:
6艘955/955A型“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服役4艘,4艘在建)
6艘885/885M型“亞森”級多用途核潛艇(服役1艘,8艘在建)
3艘636.3型“基洛”級常規潛艇(服役7艘,5艘在建)
2艘677型“拉達”級常規潛艇(服役1艘,2艘在建)
1艘1164型“光榮”級巡洋艦
2-4艘“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最終沒買成)
6艘22350型護衛艦(服役2艘,6艘在建)
6艘11356R型護衛艦(服役3艘,剩餘放棄)
1艘11661K型護衛艦(服役2艘)
2艘新型護衛艦
12艘20380型輕型護衛艦(6艘服役,6艘在建)
23艘新型輕型護衛艦(2艘20386型在建,4艘22800型服役,12艘在建;8艘21631型服役,4艘在建)
俄海軍10年造艦計畫完成了大約55%。
失敗原因:
其一,克裡米亞事件後,烏歐與俄軍工的合作戛然而止,受發動機斷供的影響,俄展開大規模國產替代計畫;
其二,這些新艦普遍採用了新一代艦載武器系統,各系統不完善直接導致了艦艇驗收週期大幅增加,如22350型首艦光海試就五六年。這已經不只是造船的問題,而是整個軍工體系人才斷檔、艦載武器、電子系統創新能力不足;
其三,外界看船廠不給力,但船廠則認為俄軍給錢不到位、老修改設計是大問題。
船廠造艦慢,俄軍下單、開工卻如此“積極”呢?
首先,反應了俄軍對於主戰艦艇大量老化的緊迫感,想加快造艦速度;
其次,俄軍想要更為先進的技術,但俄軍工無法跟上俄軍需求。
下一代空對空導彈為何這麼小 F22/35可以裝14/12枚 2020-08-04 兵工科技
美國洛馬公司正在研製一款被冠以下一代的新型空對空導彈,目前美空軍使用的是AIM-120空空導彈,最大射程70千米, F-22和F-35一次分別只能攜帶6枚和4枚,全長177釐米(AIM-120365釐米),重70千克(AIM-120約157千克),體積和重量僅分別為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的40%和45%,採用了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雙模導引頭,安裝近炸引信和觸發引信兩種類型引信,可以在充滿電子對抗的環境下,全天候、全時段使用。具備後向攻擊能力—採用保形雷達陣列技術、反作用控制技術與載機後向式雷達相結合,使該彈具備了在載機後方攻擊目標的能力,即從載機前方發射導彈,利用導彈的超機動性攻擊位於載機後方的目標。
第三,搜索範圍支持360度全覆蓋,能在複雜背景干擾下識別出真實目標。導彈採用多波段多模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是目前世界上首個可工作在C波段和Ka波段的導引頭,其中C波段導引頭極大地改進了導彈的遠距離截獲和跟蹤能力,而Ka波段導引頭則為導彈飛行末段提供了高解析度圖像。在進行空空作戰過程中,導彈能夠識別40千米以外的雷達橫截面為0.1平方米目標。在打擊防空雷達時,導彈能夠在敵雷達關機狀態下對防空雷達進行成像識別末段導引。
洛馬已經完成初步技術研發工作,導彈模型已經完成並進行飛行實驗,演示了中距攔射彈的技術成熟穩定性。洛馬力爭202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回應
說了半天和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到這麼小還能打那麼遠的?是推進劑技術飛躍了嗎?兵工科技也淪為標題黨?
200公里估計是從1萬米高空高初速拋射彈道得出的最大射程。
哪個國家不是把空對空導彈儘量往小了做?技術沒有大的突破,想縮小體積太難了
美國在燃料上有突破了吧。
開玩笑呢?任何技術發展也都是循序漸進、有跡可循的,長度、重量減了一半以上,射程反倒是原來的3倍左右,也沒這麼“跨越式發展”的吧?美帝又獲得外星科技了嗎?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8-04/doc-iivhvpwx9116830.shtml
巴鐵用中國技術升級哈立德MBT2000坦克 功率已趕上美軍M1A2 2020-07-30 新浪軍事
本週二,一輛升級版的“哈立德-1”坦克,在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重工業公司展出,具備了更強的防護系統,可以抵禦智慧彈藥和其他形式的頂部攻擊。
“哈立德”是巴中在90年代聯合開發的,以中國90-IIM為基礎,已生產了500輛坦克。裝備一台烏克蘭6TD-26缸液冷柴油機,功率1200馬力。但哈立德-1已升級到1500馬力(與美軍M1A2坦克相當)。
俄自造兩栖攻擊艦能否開啟俄海軍的新紀元?
2020-07-24,在普京的主持下,俄同時開工建造了6艘新艦。
回應
俄因沒錢,如果給他們足夠的錢,他們什麼都能做出來,不比美帝差
就好比10年不練習,一參加就能拿奧運冠軍一樣
俄不僅沒錢更缺技術,補給艦的橫向補給系統買中國的,導彈艇上也買了中國的柴油機,俄艦設計理念、製造工藝,艦載系統和國際水準已有脫節。俄專家二十多年都沒幹過什麼正經項目,反觀我國,這些年各類艦艇就沒停過,已經培養了一批基礎扎實,能力早已經在俄專家之上!
土耳其要擺脫對外國武器裝備的依賴 美媒福布斯:不可能 2020-07-29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佈,計畫2023年(土國100周年之際)在國防工業領域擺脫對所有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但土耳其無法在2023年甚至2020年代末擺脫這種依賴。
以“島”級軍艦為例,只有60%的是本國生產的。兩栖攻擊艦“阿納多盧”號的設計與西班牙的 “胡安卡洛斯一世”級相同,只是配備了土製相關系統。
T129攻擊直升機與是基於義大利A129,配備了土製造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而已,當土準備以15億美元向巴基斯坦出售30架T129時,卻需要美國的出口許可證,因為使用了美製發動機零件。
“阿勒泰”主戰坦克,希望取代老式豹II和M60,並出售給其他國家。但阿勒泰源自的韓國K2。土耳其的T-155火炮也是源自韓國K-9。
土從俄購買了S-400防空導彈,美就將土踢出第五代F-35專案。土聲稱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完成自己TF-X項目或購買俄蘇-57,但都不可行。
回應
中國也一樣啊,幹嘛小看土。中國武器的發展都有蘇式影子, J-10,J-20開始也是用的俄發動機。日韓軍備都有美式的概念。
開始都是仿製,但土自主的路還很遙遠!
相關新聞
採購俄製發動機大減 俄軍方:陸將全面換裝國產貨 2020/07/28 中時
蘇聯科技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2020-07-16
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是二戰結束後的首次世博會,各國紛紛拿出看家寶貝。其中,蘇聯展出一台可以由數位程式控制的機床被評為金獎,遺憾的是,蘇聯很快就失去了這一優勢。如今蘇聯在設備數位程式控制上已經落後于世界平均水準。這是蘇聯科技的一段「典型」往事,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個類似故事。
1.死于沒有未來的小型化電子管,為什麼會走這樣一段彎路?
最流行的說法是,蘇聯的官僚們認為電晶體無法抵禦核戰中強大的電磁脈衝,從而選擇了受干擾較輕的電子管。
另一種說法是,冷戰中美國對蘇聯的技術封鎖,遮蔽了蘇聯科學家的技術預見。選擇電子管道路的並非蘇聯官僚而是科學家,資訊不對稱導致其科學預判結果缺乏前瞻性和戰略性,與世界脫節。蘇聯科學院的專家們認為,電子管的小型化才是電子工業反覆運算的正確方向。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說法,蘇聯人首先在半導體領域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
2.消失的三進制電腦Сетунь:死於蘇聯僵化的官僚體制和計畫科研
三進制電腦相比現在使用的二進位電腦,具有相反數的對稱一致性,因而架構要簡單、穩定、經濟得多,指令系統更便於閱讀,同時也非常高效。三進制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地方是對「模糊數學」的應用:符號1代表真;符號-1代表假;符號0代表未知。
模糊數學同樣可以追溯到蘇聯,創始人查德教授,1912年出生于蘇聯巴庫,1944年移居美國,1965年發表《模糊集合論》。
三進制電腦如能發展至今,可能會是人工智慧更優的演算法基礎。
3.消失的行動電話ЛК-1:死于無人買單
……
回應
我們要小心了,美國現在對我們好像也是這個套路,現在開始製造緊張局勢誘導中國窮兵黷武,我們不要上當了。
那個年代的美國製造業極其發達,現在對抗中國5G優勢的辦法卻學了當年的蘇聯搞“反移植”,今天美國首先要栽在窮兵黷武上。
每月4架 殲-20B量產拚逾百架 2020/07/16 旺報
俄媒報導殲-20A只生產50架左右,安裝有向量噴嘴的殲-20B將生產100至200架。中航工業估計每月可生產4架殲-20B。
相關新聞
俄蘇57換裝新向量推力發動機 別號「超級蘇愷」2022測試 2020/07/16 中時
俄媒披露蘇57因測試機載控制系統失靈而墜毀 2019/12/25 中時
俄5代隱形戰機蘇-57 為何連印度都嫌棄?蘇-57在隱身和發動機電子組件上不足。
俄米格蘇愷2公司將聯合開發第6代戰機 與美歐展開競爭
陸欲買12架蘇-57 抗衡美亞太F-35
回應
5代蘇-57連印度都不要,中國更不可能買, 6代?
莫斯科為了出口的行銷手法,蘇-57並不是俄真想要的隱形戰機。
全球預警機數量對比,美國173架俄羅斯16架,中國65架 2020-07-11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情報戰,而要彈指敵人動向,通常是利用雷達進行偵察,因此預警機就顯得十分重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預警機的功能愈加豐富,資訊分發、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等高端技術,更是被外界稱為“空中大腦”,是當之無愧的作戰樞紐。有了它之後,空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成倍提升。
美國擁有34架E-3,139架E-2C/D,韓日及歐洲部分國家的預警機都是從美國購買來的。
俄羅斯擁有A100和A50兩款預警機,僅16架。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擁有4架空警2000,11架空警200,50架空警500,加起來差不多是65架,按照我軍的作風,真是數量或許比這要多很多。
相關新聞
美國批准向法國出售3架E-2D 要價高達20億美元
巴基斯坦花11億美元購買4架中國空警500出口版ZDK-03,實戰表現出色,直呼物有
俄將造第二架A100預警機 俄軍工:全球第一無法干擾
俄羅斯《消息報》2020-07-08報導,A-100的研製工作將在2024年底完成。研製單位表示,這款配備了先進雷達和電腦設備的預警機將是世界上同類預警機中最好的。專家認為,想要通過電子戰“干擾”這款預警機幾乎是不可能的。
回應
言過其實!矛與盾永遠是動態平衡的。
不說的這麼厲害三哥怎麼下單?
發動機雷達全勝出:殲16空戰可完全壓制印度蘇30MKI 2020-06-29 新浪軍事
殲16主要武器是PL15和PL10空對空導彈
蘇30MKI仍然是落後的R77和R73
戰鬥機進行超視距空戰主要依靠機載火控雷達、中距空對空導彈。殲16配備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雷達孔徑可以達到1米,T/R模組超過2000個,雷達平均功率大約為2KW左右。而蘇30MKI配備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平均功率只有1KW,加上無源雜訊、損耗等指標明顯大於有源,殲16探測能力、抗干擾、多少目標攻擊等均比蘇30MKI要強的多。PL15中遠端空對空導彈,配備了固體雙脈衝火箭發動機,能多次點火,射程超過150公里。R77E中距空對空導彈採用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瞬間燃燒,工作時間短,限制了導彈有效射程, R77E有效射程不超過100公里。
實際上印度空軍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曾經計畫為蘇30MKI集成流星中遠端空對空導彈。流星採用固體衝壓發動機,工作時間長,歐洲導彈集團為了防止導彈資料外泄,已經明確拒絕為俄以雷達集成流星空對空導彈,因此蘇30MKI短時期內難以擁有能夠與PL15抗衡的武器。
PL10紅外成像制導空對空導彈,配合國產頭盔顯示/瞄準系統,具備強大的離軸攻擊能力。R73E,採用雙元紅外制導,探測能力、抗干擾能力遠低於PL10導彈。
殲16配備兩部太行改進型發動機,加力推力為13.2噸。蘇30MKI兩部AL31FP發動機,加力推力12.5噸。蘇30MKI重量卻高於殲16。
印度空軍制訂了蘇30MKI升級計畫,包括換裝AL41F-1S(117S)發動機,換裝IRBIS-E無源相控陣雷達,不過中距空對空導彈仍然沒有著落。近距空戰方面,歐洲導彈集團已經同意蘇30MKI可以集成ASRAAM紅外成像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
相關新聞
運20掛新航發直徑明顯變小 或為轟20測試發動機
成都瀋陽上周同時傳巨響 或是殲20殲16測試新航發
風光背後尷尬無限 俄閱兵裝備看起來繁多其實很心酸 2020-06-24 環球時報
6月24日,俄羅斯在紅場舉行一年一度的勝利日閱兵式。今年的閱兵式,是俄羅斯政府從疫情手裡“搶”過來的,來之不易。
然而在外觀張揚、氣勢奪人的背後,隱藏著泥足巨人的真相。
蘇聯解體至今已經有30年。在這段時間裡,俄羅斯基本錯過了資訊產業的發展機遇,在精密機械領域和西方的差距也沒有縮小。這體現在閱兵場上,就是武器裝備型號陳舊、核心技術嚴重落後。
首先討論蘇俄最著名的坦克部隊。
T-90M是在T90坦克基礎上,修改了炮塔,採用了從白俄進口的松樹U火控系統和更好的裝甲方案,動力部分卻毫無改進。
T-80BVM是在T-80BV改進而來,研製T-80BVM的目標有兩個。首先,作為世界上唯二採用燃氣輪機動力的坦克,它的GTD1250原在烏克蘭生產,所以俄幾經努力終於實現了燃氣輪機的國產化。其次,T-80BVM裝備的是從法國泰雷斯公司引進的火控系統。
按理說,作為T14研製成功後,就不需要T-80BVM翻新二手車了,說明T14在首次亮相5年後依然沒有形成戰鬥力,作為外貿主力的T-90同樣不堪大任。不但如此,從白進口的松樹U火控系統顯然也靠不住,只好從西歐進口火控系統,因此,T-80BVM才是這次閱兵坦克集群的真正中堅力量。
有人會說,俄羅斯不缺防空導彈。這顯然是事實。俄這次依然要推出以S400、S300為代表的防空導彈集群,特別是三個型號的“鎧甲”。不過這幾種導彈在敘利亞戰場上的表現都不好。前兩者從未擊落過任何一架敵機,也沒有成功對抗以色列F35的記錄。“鎧甲”則遭遇了被無人機擊毀、被利比亞政府軍繳獲等敗績。主要的原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軍用晶片和元器件依賴進口,甚至需要靠走私民用器件來替代,極端缺乏現代戰場條件下的電子對抗能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密集的發射管形同虛設。
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轉向中國,唯一問題,就是俄羅斯人的面子。
相關新聞
燒火棍如何?關鍵是看誰用,戰鬥民族絕對不是吹出來的。文章太酸。
俄吹都是自卑的人
最強戰鬥機F-22 面臨發動機短缺問題 2020/06/24 中時電子報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美國空軍司令部負責人邁克‧荷姆斯將軍(Mike Holmes)證實,F-22正面臨發動機短缺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來自好幾個原因。
F-22使用的是普惠F119-PW-100,是一種是低旁通比帶後燃器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達到156kN(約為35,000磅力)。還具有獨特的二維俯仰向量噴嘴,可向上與向下改變推力方向高達20度,這樣的能力,就提供F-22無與倫比的機動性。
不過,F119僅用於F-22戰機身上,再加上F-22的總生產量只有195架,這使得F119的需求量並不高,據普惠的資料,生產總量是507具 。
相比於使用在F-15、F-16戰機的F100,全球總數突破1萬具,就可知道F119後勤成本高,零件稀缺的窘境。
美國海軍模擬俄國「危險攔截」 提升大型飛機組員膽勢 2020/06/24 中時
美軍長程軍機經常在國際領空期間,被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戰鬥機攔截,有時會發生危險逼件的情況,甚至出現事故。為此,美國海軍派出EA-18電戰機,模擬這類型的危險攔截,一來提升大型飛機乘員的膽勢,也學習該如何應變。
歷史上,攔截偵察機發生碰撞的著名事故有兩起,一次發生在1987年9月13日,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戰機Su-27,在巴倫支海截攔挪威的P-3B反潛巡邏機,當Su-27朝P-8B右翼下方高速掠過時,垂直尾翼不慎切到P-3B的發動機,導致P-3B緊急迫降,Su-27也受損而迫降。
另一起事故就是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中國大陸的殲-8乙戰機,在離海南島約70英里處,攔截一架EP-3E白羊座2式電戰機( Ares II),殲8乙與EP-3B擦撞,大陸飛行員王偉中尉死亡。而EP-3E緊急降落在海南島的陵水機場,是當年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重要外交爭端。
特朗普剛吹過美軍高超音速導彈,就被普京潑冷水
2020-06-13,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了有關美國正在研發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導彈還快17倍的高超音速導彈。隨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針鋒相對”地稱,俄羅斯在研發包括高超音速導彈在內的新武器上,領先全球。而在其他國家研製出高超音速武器的時候,俄羅斯極有可能已經擁有了反制手段。
回應
我不相信毛子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還能在軍事科技領域壓米國一頭。感覺更像是用嘴炮刺激米國陷入軍備競賽,報“星球大戰”的一箭之仇。
看來是被DF17嚇尿了,土共都可以搞17?那我們美國也要17倍的。
中國比美國領先將近兩代,中國的東風17已經大批量列裝,水漂彈頭將移植到中國所有東風系列導彈,包括洲際導彈。更先進的星空高超音速導彈正在驗證飛行中。
日本自衛隊換裝單價4000美金世界最貴"瘦身SCAR"20式新步槍 2020-05-26 新浪军事
槍托:可伸縮、可調整腮托,但不能折疊。
上圖從右到左,分別是上方的可折疊機械尺規;專門用來標記銘文的部位;插銷;背帶環;行程約120°的快慢機;分別為保險-半自動-全自動;瞄準鏡鏡橋;空倉掛機解脫鈕與彈匣解脫鈕;拉機柄行程的開槽,以及拆卸拉機柄的大孔;應該是用於固定槍膛的星型螺絲;上下機匣開合鉸鏈/插銷位於下彈匣井前方,但是有個膨起的弧度,有更多的材料,應該會更加堅固些。
比較讓人疑惑的是,下圖裡黃箭頭所指的,護木和機匣過渡段的那一小段皮卡汀尼導軌——這個位置非常靠後,且在拉機柄正下方,安裝附件幾乎必然影響到拉機柄的使用。
比較讓人疑惑的是刺刀卡榫座後方的環孔——從上文幾張光照條件更好的圖片可知,其表面處理工藝與槍管更接近,不像是護木上的零件。因為槍上已有專門的背帶環,按照之前日本自衛隊裝備的步槍的特性,這個環孔很可能是用來安裝腳架的——不過當前較新的步槍往往追求浮置槍管,把腳架直接安裝在槍管上實在有些復古;加上和很多新槍一樣,20式小銃也在護木下加裝了“腳架握把”,這個環孔的作用仍然讓人不解。
除了腳架握把之外,此次展示的20式小銃,還安裝有瞄準鏡和榴彈發射器這兩個附件。其瞄準鏡是近來時髦的LPVO(低可變倍率瞄準鏡),而其榴彈發射器則是一門“義大利炮”——伯萊塔GLX-160型。
當然,到底誰才是20式的“爹”這事兒還是有說頭的:20式通過螺絲將槍膛固定在輕質合金(鋁合金)機匣上,以實現減重的方法,之前的經典範例正是SCAR。
當然,20式現在也只是進行了公開,尚未大量裝備。如果在測試中對材料、製造工藝等方面進行改進,自然具備繞過特定“坑”的可能性——總之,對這支“瘦身”SCAR現在就下定論,還是為時尚早了。
回應
輕武器發展到現在都是在抄,一看就是抄SCAR!「世界最貴」90式主戰坦克…日本製造的武器為何都是天價?
日本抄得的啊,那一定是黑科技附體,工匠精神精雕細琢,顏值與性能的巔峰!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5/doc-iirczymk3426665.shtml
不過其實電雷也不是一無是處,首先在東海,臺灣海峽這樣的淺水區,電動魚雷比較安靜,而且航速慢就帶來相對靈活的優勢而且SUT還是線導。潛艇被動聲呐,測距非常不准,而且一旦你用主動聲呐進行精確測距,百分之百會被對面馬上反制。
當時台軍旗魚級憑藉自己相對先進的水聲設備和SUT魚雷“虐”我們老舊的033型和035型,碰上少數039或者“基洛”的時候也不處下風。
現在,解放軍的主力潛艇都上了與MK.48相似的魚6,性能碾壓SUT,而旗魚級就顯得非常落後了。
他們曾經想要向荷蘭採購旗魚級的後續海象或海鱔,但因為中國外交壓力,未能成功,但看“潛艦國造”模型,活脫脫一個海象,尤其是那個X型舵,可以說一脈相承。
解放軍最新潛艇已裝備魚-10,採用了三元燃料技術,比MK.48更先進了,與英國“矛魚”屬於同類——打個比方的話,MK.48相當於AIM-120導彈的話,那麼魚-10就相當於“霹靂-15”了……射程更遠,速度更快,這個優勢在潛艇對抗中是非常直接的。
對於臺灣來說,“旗魚”級再怎麼改進,想要對抗解放軍層出不窮,數量龐大的潛艇,實在是力不從心。
我們知道柴電潛艇如果堅決“苟”的話,在現代環境下不太好殺。
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掌握了制海權的一方被對方一兩艘常規潛艇折騰的死去活來,尤其台海環境下淺海區反潛更是麻煩。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兩艘“旗魚”級只要設法“苟”到解放軍的登陸船團過來,然後齊射出自己的6發魚雷,那麼就一切都夠本了。
理論上說,這就可能了——這也可以解釋為啥臺灣就買了18枚魚雷,兩艘海龍能打出一輪半齊射呢,夠本了……至於打完一輪魚雷——反正母港肯定已經是被炸沒了,接下來是跑路去日本還是去哪裡,隨便選一個吧。
從這個角度看,臺灣的18枚MK.48還真是一個需要我們認真應對的東西。
當然應對的手段也並不複雜,就是和平時期隨時盯梢跟蹤這兩艘“旗魚”級,戰時確保把他們消滅掉就完了……對於潛艇數量、性能上都佔據絕對優勢的我們,這事兒不難辦。
當然反過來說,美國海軍的核潛艇數量和性能都比我們強,這方面,咱們還得多管齊下,一方面要繼續研製新一代高性能核潛艇及其配套武器,確保安全。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12988
臺灣潛艇換魚雷 意義究竟大不大? 2020-05-22 席亞洲
近日,美國批准了臺灣採購Mk.48潛射重型魚雷的請求,採購數量小的令人吃驚,只有18枚,相當於兩艘“旗魚”級潛艇每艘9枚(該艇攜彈量20枚,魚雷管6具),每發魚雷1000萬美元。
這個價格就很搞笑了,美國2005年採購Mk.48 ADACP 380萬,後來洛馬又推出了新的Mk.48 CBASS,改裝費每發51萬。2005年的380萬美元換算成今天是500萬。兩廂結合,應是550萬,改裝的50萬沒算進去,甚至可算厚道呢!
啊……且慢
仔細看清單,原來買的不是Mk.48 MOD7 CBASS,而是Mk.48 MOD6,這也算是延續傳統,最新的技術不可能給臺灣,翻一倍價格賣,也算是老規矩了。
臺灣1987年向荷蘭採購兩艘“旗魚”級潛艇,1966年荷蘭引進美國“大青花魚”級潛艇——這也是美國最後一型常規潛艇的技術,以其為藍本,採用了水滴形艇體,三台高性能柴油機,大容量電池。不過當時荷蘭能買到的Mk.37魚雷是50年代設計的,航速17節時射程21公里, 26節時僅9.1公里。
美國自己1972年高的Mk.48採用熱動力——簡單說就是在魚雷的殼子裡有一個燃燒室,和氧化劑混合在一起的燃料在這個燃燒室裡燃燒,帶動渦輪輸出動力——這個原理可以說就是一個“水下火箭”,只不過最後不是靠往後面噴射氣體,而是用渦輪驅動螺旋槳而已,到現在也只有美俄羅英日中等少數國家掌握自行研製此類動力的技術。
通過這種全新的動力裝置,MK.48射程可達50公里,後期型號55節時射程也有38公里。荷蘭在2016年購買了最新改進型MK.48 MOD7,是該首個海外用戶。可以說MK.48和各種電動魚雷相比,那就相當於AIM-120空對空導彈和AIM-9比較,優勢太大了。
德國雖沒研製出熱動力魚雷,但卻研製了7種型號的電動魚雷,到80年代,他們的電動魚雷甚至達到了50節的航速,比同時代的MK.48還要快——沒錯,這就是臺購買“旗魚”級時,費盡周折偷偷從印尼買的印尼仿製版SUT魚雷。
不過SUT的50節其實是推銷時的宣傳,如以50節航速射程就個位數了。
據台軍說法,SUT的最大實用航速也就33節,而使用18節經濟航速達到的最大射程,是28公里。而外貿宣傳手冊則是35節時射程11公里,23節時26公里、18節時28公里。
中國075與美最新兩栖艦有何差異 看看這9個細節(圖) 2020-05-22 新浪軍事
4月22日,075型兩栖攻擊艦2號艦在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把075和 “美利堅”號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兩者在設計上有哪些異同之處呢?
看看下面這張圖,也許能夠直觀地告訴你答案!
① 075的飛剪艏前伸弧度比較小,而且水線以上有一段垂直段。美利堅級強化了航空功能,本身已經很長的艦體還有要充分利用甲板長度以支持F-35B短距起飛
② 球鼻艏尺寸很大,呈紡錘型,美利堅級是直筒的子彈頭型。聯想到國產航母對“遼寧”艦、055對伯克級的球鼻艏,改善航海性能(楨:反潛?)。
③ 艦艏飛行甲板下的層高比美利堅級大,側面折線很低,能提高前半部艦體的內部容積。
④ 艦島位置居中,美利堅級位於全艦的3/5處,這也是美國兩栖攻擊艦和航母的主流設計風格,優先支持航空作業,艦島儘量往後放,騰出甲板停放更多飛機;而西北風級和戴高樂號一樣偏向航海能力,艦島非常靠前;075在中間,航空航海兼顧。
⑤ 航空控制室完全突出在艦島外,分上下兩層,視野比美利堅級傳統的六角形塔臺要好得多。而且這個突出的控制室呈倒三角錐型,所有立面都是傾斜的,隱身效果非常好。
⑥ 艦艉2座近防武器的佈局更合理,075位於突出艦體側面的平臺上,向艦艏方向有120度以上的射界;而美利堅級是縮在艦體內的,前向90度是射擊死角。
⑦ 艦艉水線部位收縮,有利於降低阻力,提高航速。而美國的兩栖攻擊艦都是筆直的大方盒子,美利堅級前2艘雖然取消了塢艙,但是結構沒有改,艉部線型阻力較大。
⑧ 075在兩舷各有四個艙門,分別是2部折疊舷梯、1個小的車輛跳板和大的小艇庫百葉門,人員車輛裝卸能力更強。
⑨ 075在艦島前安裝了一部固定式吊車,和071直升機庫右側的吊車類似,但尺寸更大且折疊程度更高,用於在下層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飛行甲板和大型登陸艇之間轉運大件貨物或車輛。美國兩栖攻擊艦上攜帶的是輪式吊車,尺寸要小很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2/doc-iirczymk2949306.shtml
俄戰機發動機向量噴嘴為何愛用圓形?可減少推力損失 2020-05-18 新浪軍事
五代戰機出色的機動能力離不開推力向量技術。這種技術除了單純提升飛行效率外,還提供飛機失速後的機動能力。其實現的原理解釋起來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通過轉動發動機噴嘴或加裝擾流板而已。
不過看似簡單的實現過程達到應用能力是個非常漫長又充滿難題的過程。那麼俄羅斯的推力向量技術究竟如何呢?
……..
通過圖片和視頻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出,F22使用的向量噴嘴是扁平式的,俄羅斯的則是圓形的。扁平式噴嘴可以大量遮蔽渦輪葉片與後燃器,從而降低雷達與紅外線訊號。
不過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氣流從渦輪流出後將快速由圓形截面過渡到矩形,這個過程會造成一定的推力損失。
當然這不是俄使用圓形向量噴嘴的理由。相反,克裡莫夫設計局也在研發扁平式的噴口,只不過損失掉的動力高達14%至17%,導致遲遲無法試飛。
有消息指出,新技術進步後,推力的損失減到了5%至7%,還在嘗試將損失降到3%。
回應
二元隱身發動機遲早成為趨勢,怕損失只是因為發動機技術還不到家
F35看了看自己的菊花,罵罵咧咧退群了?
相關新聞
最新版FC31亮相!去掉空速管進入原型機階段,或為上艦做準備 2020-05-19 新浪網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zymk2279938.shtml
首先,地效飛行器價格不菲,但是性價比不高。
大型地效飛行器搭載多台飛機引擎,其控制系統也十分複雜,但它既沒有飛機的速度,也不具備船隻的載重量。其航程和它的起飛重量相比,也比較短,基本上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
其次,對於複雜海況下的適應性較差。
地效飛行器在海面飛行時對海浪高度、海況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因為飛行高度很低,在有霧天氣下就無法使用,1969年,就有一架“裡海怪物”因為海面起霧而迷失方向,最終被海浪拍擊後失事。
另外因為接觸海水,地效飛行器的使用壽命也比普通飛機短,保養很困難。
當今世界各國研究地效飛行器,名氣最大的當屬波音公司的“鵜鶘”。
它具有驚人的尺寸,機身長110米,翼展152米,載重量1270噸,可以飛行1.8萬公里,幾乎繞地球半圈的距離。
它一次可以搭載3000士兵或者17輛主戰坦克,比當今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載重量大4倍。
但是“鵜鶘”計畫已經提出很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新的消息,這種巨型運輸工具有個大問題,它的尺寸導致其無法從常規機場起降。
要知道,安225的翼展也才88米,已經不能在普通機場起降了,比它重得多,翼展差不多超過一倍的“鵜鶘”,什麼樣的機場和跑道才能供它起降?
要是降落在海面上,運輸貨物的裝卸又是個大問題,而不靠海的地方,還得再次中轉,效率大打折扣。
相信在新技術突破以前,地效飛行器依舊只是個時髦的名詞。
美媒:俄羅斯正打造新款"裡海怪物" 裝備布拉莫斯導彈
美國軍事網站“We Are the Mighty” 2020-05-16報導,俄羅斯正在打造新型的“裡海怪物”
A-050“海鷗-2”型地效飛行器計畫在2020年投入使用。這款飛行器就像蘇聯在冷戰時期研發的“裡海怪物”一樣,是一種結合了艦員與飛機特點的獨特飛行載具。
“裡海怪物”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達到近500噸,配置8台VD-7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其機背上搭載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A-050使用了現代材料,重約50噸,可搭載9噸貨物,航程超過5000公里,可安裝“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回應
這想法確實很具有創造性,中國人過於追求四平八穩;!
冷戰老玩具,熊家基本脫離時代了,看看這幾年軍事領域全都是挖掘老玩具
貼近地面水面的一個飛行器,誰說脫離時代了?你的雷達需要多近才能發現他
對方只要空中有飛行器,這玩意就是送菜去的,純屬萬歲衝鋒!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5-19/doc-iirczymk2373591.shtml
裡海怪物:難實用的地效飛行夢想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地面效應,蘇聯在地效飛行器上研究最早,投入也最大。事實上,這一類型的大型地效飛行器都只進行了試驗飛行,一直到蘇聯解體,只有兩架“小鷹”型列裝部隊,它的起飛重量只有140噸,此後蘇俄再也沒有進行大型地效飛行器的開發工作。
而世界其它國家雖然對地效飛行器也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小型或者商用版本上。因為地效飛行器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美。
它的確是綜合了飛機和船的特點,但是也兼具兩者的缺點。
還有彈與彈之間的距離都很遠,還是不同的攻擊線路,當中的幾枚彈若是超出了彈與彈相互資料交換的距離後,每一枚導彈只能是自己記錄相對於發射平臺所在的動態座標(自己獲取的敵艦運動參數)即便是“領航彈”與其它彈之間的資料交換正常的動態座標,但是各彈之間由於座標不一致也無法共同使用,所以“領航彈”的說法是子無須有的。
從1970~1980年的技術水準來說,如果蘇聯使用P700攻擊航母編隊在理論上成功概率還是較大的,因為當時雖然有了“宙斯盾”雷達,但是發射器發射速率太慢了,比如說: “約克城號”巡洋艦,它雖然安裝了四面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對目標的探測/跟蹤/鎖定能力都非常的強,但是它的發射器是雙臂機械式的,前後兩座理論上可在8秒鐘內將四枚“標準2”艦空導彈打出去,但再裝填時間需要10秒以上。但到了1990年代初,“宙斯盾系統”再完善和MK41型垂直發射器的大量裝備,P700導彈再想突防成功將變得非常的困難,發射速率是一秒鐘一枚,並且60枚以上,可在一分鐘內攔截至少40~60枚P700。
從這張“彼得大帝號”發射P700的照片上看它是高彈道飛行器,發射後經過加速段迅速越升到2萬米巡航段,但是它也就失去了隱蔽突防的能力,另外P700使用衝壓發動機,它的紅外特徵比一般的渦噴發動機高的多,就像一架大搖大擺飛過來的米格21一樣,現代戰艦會在100公里之外輕鬆的將它擊落!對於現代由遠中近、末端近防武器構成的四層防空體系面前它已經很難突防了。
“納西莫夫號”改裝P800的數量可能要增加到48~80枚,還有一說是要裝備“口徑”系列巡航導彈,它將具備了對1500公里外陸上目標的打擊能力,在目前俄羅斯大型戰艦青黃不接的囧境下,將發揮出獨當一面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uyvi3730336.shtml
俄基洛夫級巡洋艦3號艦開始改造:花崗岩導彈被淘汰 2020-05-18 新浪軍事
從2018年開始升級的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摒棄了笨重而且落後的P700型“花崗岩”反艦導彈,將升級為重量3噸但是更先進的P800型“縞瑪瑙”。
P700研製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由於紅海軍沒有與美國抗衡的航母,所以蘇聯力求在戰時高速突破攔截並利用重型戰鬥部的破壞威力重創航母,P700比“光榮級”攜帶的P500“玄武岩”(發射重量4.8噸)重了大約2.5噸。
“花崗岩”使用了兩種發動機,一種是渦噴火箭發動機,它的作用是導彈發射之後加速的,另一種是能以高彈道2.5馬赫的速度飛行就靠的這型KR21–300衝壓發動機,由於需要很大的進氣量“花崗岩導彈”採用頭部進氣道的方式,高速氣流進入與燃料進行更充分的混合,才能提供更大的推力。
關於“花崗岩”的傳說確實挺嚇人,說是:先發射一二枚充當“領航彈”或者“指揮彈”在高空飛行,然後間隔很短時間內再由戰艦和潛艇發射幾十枚彈在低空飛行,“領航彈”探測到後通過資料鏈將目標資訊傳輸給其它彈,當“領航彈”被“標準2/3”遠端防空導彈攔截後,另外一枚低空飛行導彈立即躍升到高空繼續充當“領航彈”,同時多枚彈通過先進的智慧連同功能和高速運算能力,進行共同決策和協調進攻,從不同的攻擊航線去打擊航母戰鬥群。
但,前面說的P700導彈的黑科技,經過十多年後的技術驗證之後被認為是根本不存在的,原因是:資料鏈傳輸和中繼制導的問題,蘇聯電子工業水準“傻大黑粗”,而且資訊傳輸的通道很窄,每一秒遠低於1K的資訊傳輸量,而P700在飛行過程中需要有海洋監測衛星進行彈道修正和潛艇聲呐獲得敵艦編隊的位置,通過資料鏈傳輸給“基洛夫艦”再裝訂給P700發射參數…這麼複雜的過程沒有高速電腦是根本做不到的。
不論是雷達型還是監聽型都是在獲取敵方艦隊的電子資訊,但是獲取這些電子信號誤差是很大,特別是在戰時複雜的電子環境下,往往敵方機艦會實施電子徉動或者電子欺騙手段,干擾衛星的監聽,所獲取的資訊根本不能用作P700在初速資料裝訂時的最低精確度要求。
另外,潛艇使用聲呐對敵方航母戰鬥群的探測也是不能作為P700的初速裝訂資料的,因為聲呐較精確探測到大型艦隊的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並且探測到的是目標大概其的“概率圈”,而不是目標精確點也就不能用作目標資料參考了。
太貴!菲律賓不買AH-64與AH-1Z 2020/05/17 中時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菲律賓拒絕了美國提供的外國軍事銷售(FMS)計劃 ,因為AH-64E 阿帕契守護者(Apache Guardian ),或是AH-1Z蝰蛇( Viper),對菲律賓來說都太貴了。
根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的公告,上個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兩種先進武裝直升機的出售許可給菲律賓,因為菲律賓有反恐作戰的需要,而目前他們沒有合適的直升機機隊。
美國國務院是根據直升機廠商提出的報價,6架波音AH-64E,包括後勤與武器裝備,總共是15億美元,而貝爾6架AH-1Z的報價,沒有全部的武器,開價是4.5億美元。
但不管哪一種,對菲律賓來說都難以負擔,國防部長洛倫紮納(Delfin Lorenzana)說,美國的報價對該國來說太貴了。部長強調說,以菲律賓的預算,購買美國的直升機,最多只能買1~2架。
菲律賓找其他種類的直升機,比如俄羅斯的KA-52、Mi-35,或是中國大陸的直10,也有可能尋求其他國家使用過的中古直升機。
原本菲律賓傾向選擇了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TAI)的T129 ,但是T129愈來愈不可能,由於華盛頓對土耳其進行武器科技制裁,該型直升機有不少使用美國子系統,現在土耳其已無法取得這些子系統的出口許可證。
中國飛機製造廠紛紛採用脈動生產線 新戰機產能飆升 2020-05-14 新浪軍事
飛機總裝脈動生產線(pulse Assembly Lines)是一種按節拍移動的裝配線,運用精益製造思想,對裝配過程進行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實現按設定節拍的站位式裝配作業,達到縮短裝配週期、滿足客戶要求的裝配生產形式。隨著脈動生產線在汽車工業等裝備製造業領域的突出表現,自然而然很快人們就將它應用在了航空工業領域,首條飛機脈動生產線由美國波音公司建成,目前,波音、空客、洛馬等世界知名的航空工業集團均已採用了脈動生產線。據央視等報導,陝飛運-9也採用了,實際上,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其他各大總裝廠家,如成飛、哈飛、貴飛等,目前均已全面推廣脈動生產線這一先進生產裝配技術。
何謂飛機脈動生產線——從“飛機不動人動”到“飛機動人不動”
脈動裝配生產線(pulse Assembly Lines)最初是從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移動式汽車生產線衍生而來的,是連續移動裝配生產線的過渡階段,其核心是分站位、柔性化管理與裝配。整條生產線包括脈動主體、物流供給系統、視覺化管理系統、技術支援4部分組成,涵蓋總裝工藝流程、建模與模擬、執行資訊系統和硬體平臺4大板塊內容。
此前整個20世紀直到21世紀初的飛機總裝,通常採用的是固定機位元裝配方式,即人、物、設備以及工裝等圍繞著飛機轉。整個總裝過程基本上是依靠人工裝配,所用的工裝主要是工作梯,測量設備落後、效率低下。通俗點來說,就是“飛機不動人動”,這與脈動生產線的“飛機動人不動”形成鮮明的區別和對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4/doc-iirczymk1551283.shtml
國產新型單晶渦輪葉片量產 或助FC31戰機推力增加10% 2020-05-12 新浪軍事
近日有消息說成都航宇公司實現了國產單晶渦輪葉片批量生產,這種葉片可用於國產渦扇中推發動機,應該是三代渦扇中推-WS13增推型,它既可以用於F31鶻鷹戰鬥機,也可以用於梟龍3。
渦噴(扇)發動機推力來源於進、排氣之間溫度差,因此要提高發動機推力就必須提高排氣溫度,排氣溫度提高50度,發動機推力就可以提高10%。不過需要承受巨大的高溫高壓,加上自身高速旋轉產生的應力,對於材料和工藝要求非常高。
WS13是俄羅斯RD93仿製型號,RD33為了提高渦輪前溫度就採用了單晶葉片,並且通過採用高效空氣冷卻措施大大提高了葉片溫度耐受能力,渦輪前溫度提高達到1407度,介於美國F404和F110之間,前者渦輪前溫度是1387度,後者是1427度。
國內從上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第一代國產單晶合金-DD3。90年代又研製第二代DD6,拉伸、持久、蠕變、疲勞、抗氧化及耐熱腐蝕性能等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了國外二代的性能水準。進入新世紀第三代DD9拉伸性能與持久性能等達到了國外第三代,尤其是它含錸量較低,而錸是稀有貴金屬,價格和成本較高,所以DD9具備經濟性好、成本低等優勢。最新消息指國內相關單位已經完成第四代和第五研製,將會用於國產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發展。
2018年珠海航展曾經展出過用DD9研成的高壓渦輪葉片,它採用了雙層壁冷工藝,冷卻效率提高30%,相當於將渦輪前溫度提高330度,DD9工作溫度最高可以達到1120度,加上雙層壁冷的330度,因此採用DD9可以承受1450度,如果WS13換上DD9研成高壓渦輪葉片,它的推力可提高到9噸以上。
實際上WS13增加推力型提高推力採用了多種措施。例如風扇葉片前掠,這樣可以提高葉片轉速,減少激波損失,推遲氣流分離,從而獲得更多的空氣。另外就是增加了渦輪前溫度,進一步提高發動機推力。經過這些改進,WS13增加推力型加力推力應該可以超過9噸。這個指標可以初步滿足FC31鶻鷹戰鬥機和梟龍三批戰鬥機要求,為飛機性能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應
航展上的新FC31改型空重都28噸了。WS-13單台推力9噸?剩下10噸重量誰來推?
你以為是垂直起飛嗎?重力是靠升力平衡的,推力只需要克服阻力就行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2/doc-iirczymk1180704.shtml
美國軍事雜誌分析 殲10C勝過F-16V 2020/05/11 中時
美國F-16V「蝰蛇」(Viper),和大陸的殲10C,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完成,代表著當代最強大的兩種輕型戰鬥機,並且都是早期型的大幅度改進版本。這兩型戰機有頗多相似之處,包括空重都約13噸,機鼻電達空間大小相似,採用相似的單引擎配置,以及相似的武器掛載量,因此兩型戰機具有很高的可比性,美國「看軍事雜誌」(Military Watch)分析認為,殲10C的性能評分要比F-16V來的高。
首架F-16於1978年開始服役,而且F-16V沒有對原始設計進行太多更改,也就沒有減少雷達截面,而F110發動機的推力也沒有做更動。升級僅限於航空電子設備,包括新式座艙顯示器,電子戰系統和主動相陣雷達AESA。F-16V也仍採用AIM-120C中程飛彈,儘管一些報導稱,未來AIM-120D具有180公里的射程。
首批殲-10於2006年投入使用,可稱為殲10A。其設計得益於1970年代以來開發的新技術,空重比F-16輕一些,所使用的俄製AL-31發動機的功率,超過了美國F110的推力,具有更高的速度與作戰高度,而且大推力、輕機身的搭配,進一步增加了其機動性優勢,F-16則沒有哪個領域比殲10C擁有更高的能力。
殲10C,在機身設計上有明顯更的修正,改成DSI進氣,包括減少雷達的橫截面,使用隱形塗層,更多地使用複合材料,更強大的新型AESA雷達,以及PL-15(霹靂15)長程空對空飛彈,PL-15的估計射程達到驚人的250~300公里,遠勝過任何現有的美國空對空飛彈。
殲10C還將安裝新型的渦扇10B發動機,功率比AL-31還更大,也就會進一步擴大與F-16的推力差距。WS-10B還具有三維推力向量系統,它能帶來機動方面的具有巨大優勢,而F-16則沒有安裝過推力向量發動機。
另外,殲10C具有內建的集成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IRST),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鎖定近距離範圍的匿蹤戰鬥機,而不需開啟雷達。相對的,F-16沒有這樣的設計。
「看軍事」的結論是,殲10C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回應
台灣部長/名嘴說F16V可以完爆對岸的殲20,這下被美嗲雜誌打臉了,好痛!
10C當然勝過F-16V,台獨宣傳,自嗨自淫而已。
美軍選定新戰艦定位相當於中國054B 2020-05-09 新浪軍事
美國海軍一口氣買了10艘FFG(X),由芬坎蒂尼在美國威斯康辛州Marinette Marine造船廠建造,首艦造價12億美元,預計在2022年開工,2026年交付,2030年實現戰鬥力,首批10艘艦預計2035年交付完畢,後續艦單價會降至9億美元。
FREMM型是一個法意合作的多用途護衛艦專案,法國版叫“阿基坦”級,義大利版叫“貝爾加米尼”級,有對地攻擊和反潛等型號,兩者船體一致、武備接近,但動力、雷達有一定區別,法版“阿基坦”級採用的是單面“武仙座”無源相控陣旋轉式雷達,而“貝爾加米尼”級採用的本國產的克洛諾斯多功能雷達,相信是法意“地平線”防空驅逐艦的EMPAR雷達的“縮水版”。
這次FFG(X)選擇的意版FREMM,最大排水量實際上達到了6500噸,也就是接近052D的水準。其動力系統採用了柴燃電綜合推進,1台32兆瓦級的美制LM2500+G4燃氣輪機,以及四台2.1兆瓦柴油發電機為2台電動機提供動力,最高航速30節,可跟隨核動力航母打擊群作戰。
其縮水版“宙斯盾”雷達是3面相控陣的“企業空中監視雷達”(EASR),也就是伯克Flighter3批次的SPY-6“防空反導雷達”(AMDR)的縮小版,全艦採用COMBATSS-21作戰系統,它將首次搭載主被動複合低頻拖曳式聲呐系統,要知道我海軍的052D和054A後期型、056A已經有了類似的產品。
可以這麼說,我國海軍的迅速發展壯大,特別是052D和055大批建造,讓美倍感壓力,雖然他們計畫保持80-90艘盾艦(提康+伯克),但必須要補充一種“二等”或“三等”經濟型遠洋作戰艦艇,定位上和我國即將建造的054B是很接近的,選擇歐洲“舶來品”顯然是為了加快進度。美國海軍總算沒有瞎折騰了,21世紀以來,從32艘砍到3艘的“朱姆沃爾特”級隱形驅逐艦,理念超前卻被曝“戰五渣”的“瀕海戰鬥艦”,他們已經瞎折騰了20年!
回應
楨:054的定位,052的噸位,055的價位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9/doc-iircuyvi2118209.shtml
其次,在執行不同任務時,飛機的任務剖面(航路規劃)也有很大差異。以F-14為例,其標準任務剖面就有護航、艦隊防空、低-低-低、低-低-高、高-低-低-高、近距離支援等等。在不同的任務剖面下,飛機的巡航高度、巡航速度和預計交戰時間都有非常大的差別,這意味著飛機需要加力爬升的時間不同,巡航時的阻力也不同。比如,同一架F-14同樣掛載6枚馬克-82,在使用低-低-低就只有317海裡,而高-低-低-高就到441海裡。
最後,在不同的任務想定中,戰機在戰鬥中能夠使用的油量也有很大不同。F-15C其標準空優任務剖面要求戰機在戰區能夠使用的最大油量為“在10000英尺高度,0.9馬赫的狀態下用最大加力獲得144,000英尺勢能所需的油量”;而在標準CAS任務剖面下,這一數位就變成了“在5000英尺高度,0.9馬赫的狀態下用最大加力獲得50,000英尺勢能所需的油量”。
回應
軍火商提供的資料其實就是驗收標準,真實作戰情況千差萬別,如果軍迷連這個也不懂那怎麼能“迷”得下去?
軍火商提供的武器數據裡有多少貓膩 2020-05-05 迷彩虎
說起提供的武器數據有貓膩、造假,恐怕沒有任何一國的軍工能和俄羅斯相媲美,舉例,俄公佈T90穿甲火力指標參數時,將穿甲彈標定為兩千米距離可擊穿800毫米垂直軋制均值鋼裝甲靶板。
蘇系坦克自T64開始,便一直採用輪盤式自動裝彈機供彈,125毫米炮彈分為兩截分裝,關乎到穿甲火力深度的核心穿甲體長度被嚴重限制。同樣採用蘇系坦克自動裝彈機技術的我國,通過穿甲體材料方面入手解決了穿甲火力不足這一問題。但是對於俄來說,其穿甲彈技術在蘇聯解體後便一直擱置,直到近些年的T14換裝了新型裝彈機以後,才出現了像「真空」穿甲彈這樣的強力新型彈藥。
縱觀其他國家往往都喜歡誇大武器性能,中國的軍工企業卻恰恰相反,各種武器性能幾乎都給出的是最保守的數據,在實際使用之後便會發現,中國產裝備只可能比紙面數據更強、不可能更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武器裝備出口銷量增長較為緩慢、但是買了以後又來當回頭客再買一批的國家會那麼多。歸根結底,中國產武器裝備物美價廉、性價比極高、對外公開的武器性能數據都是保守數值、不摻水分。
軍火商提供的武器數據裡有多少貓膩
對於喜歡各種武器裝備的軍迷來說,“最直觀、最公正的資料”往往是我們接觸最多且喜聞樂見的一個詞,給軍迷們帶來最多困擾的恐怕就是各種武器的射程,包括彈道導彈、面空導彈和空空導彈的射程等等。比如很多人可能會疑惑:我國最新、最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也不過14000公里,剛剛開始發展洲際導彈的東北亞某核大國的火星-15怎麼可能有13000公里的射程嘛,這一定是西方媒體吹牛的啦。
但事實上,西方對於火星-15射程推測完全是根據其掌握的彈道逆向推算出來的,可靠性非常高。實際上,這就是“射程”這一資料的計算方式導致的差異,火星-15投擲重量僅為1噸,相比之下,美國三叉戟D5射程(7500英里,約12000公里)是2噸,如頂到2.77噸的上限,其射程約7200公里。
雖然各國確定“最大射程”的條件不盡相同,但通常來講,空對空導彈的最大射程的內在含義一般有這麼幾個要素:發射機與目標處於同一高度,以規定的速度相向而行,目標不做機動。此時,導彈的最遠發射距離即為其最大射程。
可以發現,這種資料既沒有什麼參考意義也沒什麼實戰價值,畢竟實戰中不會有人看見導彈了不做機動,還傻乎乎的和你相向而行。事實上,在實戰中,戰鬥機飛行員會更加看重“不可逃逸區”這一概念,即在這一區域內發射導彈的話,不論目標做何種機動,只要導彈不脫鎖,都可以擊中目標。不過不可逃逸區的計算要考慮很多因素,如雙方的陣位元、目標的速度、機動性等等。這就意味著不可逃逸區並沒有一個標準的量化方法,其數值基本是通過機載任務電腦根據發射機自身的狀態和跟蹤到的目標狀態進行即時計算的。加之這個距離要比標準的最大射程近的多的多,因此,武器製造方在宣傳武器騙人的時候,並不會用這一資料來吸引眼球。
同樣的,ESSM的50公里最大射程是高拋彈道,沒有實際意義,而紅旗16的40公里是斜距,兩者之間有本質差別。所謂“斜距”,就是指高度不同的兩個點之間連線的長度。換句話說,地空導彈的斜距與射程基本是可以劃等號的。
飛機的“航程”資料,其實也大有文章可做:首先,執行不同任務時戰機的掛載方案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掛載方案重量輕、阻力小,有些掛載方案重量重、阻力大。以美軍F-15C戰鬥機掛載CFT時的狀態為例,其在掛載4枚AIM-7F空空導彈執行空優任務時,作戰半徑為407海裡;而在掛載16枚馬克82航彈執行CAS任務時,作戰半徑就僅四分之一。
中國FTC-2000G戰機首次出口 兼具多項功能性價比高 2020-05-07 新浪軍事
《高棉時報》柬埔寨官方宣佈引進了FTC-2000G,雖然該型機的具體採購數量、具體交付日期都還不清楚,但是對FTC-2000G這個2018年才首飛的機型來講,短短幾年時間內就獲得出口訂單,確實可喜可賀。
FTC-2000G是 “山鷹”系列化發展的重要型號之一。該機功能定位為攻擊為主,兼具戰鬥和教練功能,性能卓越,功能完備,經濟適用,性價比高,還具備加掛偵察吊艙,改裝偵察機的潛力。
FTC-2000G採用大長細比機身、兩側肋下鼓包式進氣道、帶機翼邊條的梯形機翼、後掠式全動水準尾翼和後掠垂直尾翼的常規氣動佈局。座艙視野開闊,前艙正前方下視角達16°,後艙正前方下視角不小於5°。具有飛行包線寬闊,小速度/大攻角特性優越,起降性能和機動性能突出,爬升率和穩定盤旋超載較高,人機界面友好,人機工效高等特點。FTC-2000G設備配置立足國內自給供應且靈活多樣,能適應用戶的不同需求。可配裝脈衝多普勒雷達和武器火控系統,外掛點數量多達7個,外掛重量高達3000千克,可掛載空對空導彈、滑翔炸彈、常規炸彈、集束炸彈、反跑道炸彈、航空火箭彈發射器、航炮吊艙以及偵察吊艙等。
柬空軍成立於1953年,目前只有3架米格-21BIS和5架L-39C教練機,性能已經嚴重跟不上時代,而且由於維修保養的水準有限,到2018年已經停飛了所有的固定翼作戰飛機,目前僅剩下1架A320專機、2架新舟60客機、1架運-12輕型運輸機和十余架蘇聯時代生產的直升機。FTC-2000G恰恰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幾乎能夠滿足他們現階段對於戰鬥機的所有要求。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7/doc-iircuyvi1764418.shtml
大陸殲教9「山鷹」 將成為航艦教練機 2020/03/24 中時
隨著中國大陸的第二艘航母「山東號」在2019年12月入列,需要培訓更多飛行員,解放軍海軍指定殲教9「山鷹」噴射教練機,改裝成航空母艦起降版本。「山鷹」外銷型稱為FTC-2000,機身佈局可追溯到殲7(MiG-21的大陸授權版)。
美軍新版宙斯盾性能猛增數十倍 成功反超中國海之星(楨:?) 2020-05-02 新浪軍事
美海軍將在未來五年之內,向雷聲公司採購多達47套的AN/SPY-6,16套(V)1用於伯克III驅逐艦;2套(V)2用於美國級兩栖攻擊艦;14套(V)3為福特級航母以及FFGX護衛艦的配套,15套(V)4則用作伯克IIA的改進。相比宙斯盾艦標配的AN/SPY-1系列,AN/SPY-6不僅採用了體制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天線,同時還進一步集成了以氮化鎵工藝為基礎的全新元器件,天線孔徑一致的前提下,其與探測能力直接掛鉤的信噪比猛增了50倍之巨。而我國海軍在水面艦艇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一些優勢,也有可能隨著AN/SPY-6的批量裝備而不復存在。(作者署名:烽火議軍情)
回應
我們的艦載相控陣雷達也應當在不斷的更新進步。科學就是這樣,有什麼好擔心的。
不這麼寫,恐怕點擊率太低掙不到生活費哦。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中美新裝備與“老問題” 2020-05-03 施洋
“經濟適用”的美國海軍新成員
4月30日,從2017年開始發起的美國海軍新一代導彈護衛艦FFG-X專案有了重大的推進:選擇了義大利芬坎蒂尼在其FREMM基礎上提出的方案,FREMM單價只有6.5億美元,FFG-X首艦總造價預估12.8億,剩餘資金將用於艦上武器裝備和電子設備等的採購上。
排水量6000噸的FFG-X對於一般國家已是絕對的高配了,EASR雷達雖然在孔徑上要明顯小於新一代伯克級上使用的SPY-6雷達,性能會優於FREMM上的雷達。至於艦上的武備,芬坎蒂尼的方案與其他競標產品設計基本類似,包括MK110型57毫米艦炮,4組共32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 16枚反艦導彈的傾斜發射裝置,直升機機庫以及拉姆末端防禦系統等。
由於FFG-X的排水量以及搭載多面有源相控陣雷達與中國052D頗為相似,不過052D同美伯克級一樣,是承擔航母編隊區域中遠端防空作戰,遠程反艦和對陸打擊等的主力艦。而FFG-X只有32單元的垂發,如果要搭載標準艦空導彈的話,明顯不敷使用,即使在搭載改進型海麻雀,在滿足自保的中近程防空作戰下,考慮到反潛導彈的需求,每艘FFG-X最多8-16枚戰斧巡航導彈進行對陸打擊作戰,相比宙斯盾艦30-60枚戰斧,FFG-X也不太適合執行對外干涉打擊行動。FFG-X的定位更加接近美之前的佩里級或中054A,在為航母編隊提供反潛護航工作外,能夠執行中近程防空等其他的作戰任務。
俄軍蘇57將改成全電傳操縱 或可提高戰機生存能力2020-04-28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2020-04-27稱,俄第5代戰機蘇-57上的液壓傳動系統換成電傳操縱系統,增強戰機的機動性能並簡化其維修工作,首架原型機應在2022年年中首飛。
按照計畫,電傳操縱的蘇-57將進行不少於2年的試飛,其間戰機的飛行性能和新設備的電磁相容性將得到檢驗。
相關新聞
俄蘇57赴敘未參加戰鬥成笑話 這次又派T14坦克"走秀" 2020-04-28 新浪軍事
回應
三代機早就普及全電傳操縱系統了,毛子的四代機到現在都還沒實現全電傳操縱,看來毛子只能靠核武器壯膽了。
俄新一代特種核潛艇即將下水 新添核武器戰力幾何 2020-04-28 環球網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新一代09851型特種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即將成為“波塞冬”核魚雷的標準載艦。“波塞冬”核魚雷採用核動力,可攜帶核彈頭,具備戰略打擊能力。
印度為何拒絕俄蘇57戰機?印軍列出該機一連串缺陷
印度曾經雄心勃勃地要與俄羅斯一起研製隱形戰鬥機,而中途卻突然放棄,美媒近日披露了其中的原因。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20-04-22報導,在俄羅斯製造的蘇-57戰機首飛10年後,終於準備將首批戰機交付部隊使用。蘇霍伊最初計畫在2019年底交付首批蘇-57,但因一起墜機事故,交付暫停。
蘇-57磕磕絆絆的發展歷程讓該機的研製充滿不確定性。早在2018年初,印度就宣佈將與俄共同研發蘇-57,印空軍想購144架,為設計工作投入60億美元,這將為當時陷入困境的蘇霍伊研發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和商業發展之路。但是印度在2018年4月又退出了合作開發計畫。
俄自用版蘇-57據說比印度版更為簡單,印度版計畫配備印度國產的航空電子設備,同時還能相容更多的武器裝備,但最終只停留在了紙面上。
印度空軍和國防部官員列出了蘇-57至少四個“在性能和其他技術特徵方面的不足”,包括AL-41F發動機不可靠、雷達能力不足、機身設計差影響隱身性能。
俄則回應,AL-41F只是在未來全新的、更為強大發動機造出之前臨時用的,雷達也是臨時的,未來將開發新型雷達。
但印度對於蘇-57機身結構設計差的抱怨似乎特別嚴重,除了易造成飛行事故之外,各種縫隙和角度結構還會增強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
早在2013年就被曝出在蘇-57的品質把控上存在問題,至少有一架原型機的在機翼上打了“補丁”,以免在飛行時發生解體。儘管如此,也有媒體猜測,印度抱怨蘇-57的各種問題可能是出於政治動機,因為印度還計畫從法國購買“陣風”。
ZBD-04A和BMP-3其實代表了兩種裝甲步兵/摩托化步兵的使用戰術,而最大的分歧點,就在這兩種戰車的車體上:
BMP-3採用了非常獨特的動力艙後置佈局,乘員艙相當詭異地位於炮塔周圍,其中車體前部三人(駕駛員一人,負責操縱航向機槍的機槍手兩人),炮塔兩人,炮塔後方五人。如果要下車作戰的話,炮塔內兩人與駕駛員一般不下車,炮塔後方的五名摩步兵需要從車體兩側的兩個艙門下車,隨後還要等待兩名機槍手從車體前部上方下車,採取這種非常特殊的、乃至容易導致己方士兵暴露在敵火面前的多路下車模式。
而ZBD-04A採用了與部分主戰坦克類似的動力包前置佈局,駕駛員位於車體前方左側,炮塔內則是車長與炮長,其餘的戰鬥兵均坐在車體後部的大型乘員艙內,下車時直接通過步戰車後部的大型尾門下車即可。
蘇軍戰術運用
蘇軍步兵戰車是一種“快速突破”的戰術,講究在大規模野戰攻堅時憑藉裝步的衝擊力快速在敵方前沿防禦體系上撕開缺口、爭分奪秒地實施縱深攻擊,為己方部隊完成包抄創造條件。
中美步兵班強調下車作戰,就是考慮到現代反坦克武器擴散嚴重,對於預有工事之敵也很難做到可靠的壓制,步兵戰車的觀察能力畢竟有限,遠不如步兵下車後的視野開闊,而且散開後的步兵班也不易被一鍋端,也有利於步兵發揚火力。
但是,不管哪種戰術,都需要有足夠的壓制火力,越多越好,這個世界上的軍隊就沒有覺得自己火力足夠的,別再說什麼中國軍隊的火力不足恐懼症了,蘇軍和美軍都能把圖-22和B-52一類的重型轟炸機當成步兵支援火力用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18/doc-iirczymi6995260.shtml
中國仿製俄方的04A步戰車 為何運用越來越像美軍了 2020-04-18 新浪軍事
ZBD-04A戰車的親戚:BMP-3
作為蘇軍摩托化步兵裝備的第三代主力步兵戰車,BMP-3針對BMP-1反步兵能力不足、BMP-2反坦克能力不足的缺項,BMP-3配備的2A70型100毫米低壓滑膛炮可發射8發9M116-3型鐳射駕束制導炮射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5000米,破甲深度可達600到700mmRHA。還在2A70滑膛炮一側配備了一門30毫米2A72型機關炮,射程2000米,備彈500發。在車體前部左右兩側各配備了1挺PKT型7.62毫米機槍,備彈1000發,是各主要軍事強國步兵戰車車載火力最強。
中國的ZBD-04A在防護、動力、火控等方面均實現了對俄制BMP-3的趕超。
先說防護,ZBD-04A型在延續了ZBD-04全憑車體防護基甲的基礎上,在車體首下、車體兩側、炮塔正面均使用螺栓錨固了數十塊附加的複合陶瓷鋼裝甲,車體正面可在1000米的距離上抗擊30毫米穿甲燃燒彈的直射、車體側面在200米的距離上可防禦14.5毫米穿甲彈的直射。
再說動力,相比BMP-3輸出功率約370Kw的UTD-29M型四衝程柴油機,ZBD-04A則使用了440Kw的6缸150系列渦輪增壓柴油機和CH400型液力綜合傳動系統,確保了比BMP-3M重數噸的情況下單位功率基本持平。
而炮控系統,ZBD-04A在滑膛炮上增加了炮射導彈自動裝填裝置,改進了100毫米主炮的拋殼機構和30毫米並列機關炮的供彈系統,系統可靠性比原版的BMP-3要略高。
最後,在火控系統上,ZBD-04A採用了先進的炮長上反式穩像瞄導合一瞄準鏡,配備有自動跟蹤模組,且車、炮長均配備有獨立的熱成像儀通道,車長面前的綜合戰術態勢顯示幕與後臺的通訊電臺還具備戰場態勢管理與車際、向上戰術通訊等多種功能,相比而言BMP-3儘管同樣採用了穩像式火控裝置,但由於其部分電子元件較為落後,總體命中率比ZBD-04A是要低了不少的,更不用說BMP-3還在沿用老式的紅外夜視觀察鏡,直到最新改進型號BMP-3M上才普及了炮長熱像儀通道。
同為隱身戰機 為何美F22尾焰冒紅火而殲20卻冒藍火 2020-04-07 新浪軍事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尾焰的溫度。
也就是說,F-22發動機工作時的溫度為1000攝氏度,而殲20則要達到2000度。按照我們一般的觀點,當然溫度高提供的能量就會越多,但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卻不是這樣的。發動機工作時的溫度約到,代表單位時間內損耗的能量就越大,同時也會大大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實際上,這也是美國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可以達到6000-7000個小時而俄羅斯航發的使用壽命則只有1500-3000小時。而且俄認為未來戰爭中戰機被擊落的情況會很頻繁,不需要壽命這麼高的航空發動機,還不如節約成本,生產性價比更高的航發。中國在航發上也延續了俄航發一直以來的特點。
然而,戰鬥機進入隱身戰機時代之後,俄的航發邏輯就被推翻了。
隱身戰機被擊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一架隱身戰鬥機非常昂貴,隨之而來就是更換航發成本的暴漲,提高航空發動機的壽命也成為了當務之急的事情。俄已經積重難返,受困於目前軍費開支的下降,或許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完成在航發壽命問題上的轉變。
至於中國,目前中國最新的渦扇-10B已經開始了批量生產,並陸續裝備到殲11和殲16戰機上。渦扇-10B的主要性能指標已經和美俄第三代航空發動機接近,使用壽命達5000小時。
除此之外,發動機的工作溫度還跟它的內部設計,耐高溫材料等有很大關係,在這一方面,我們還需要長期的努力。
回應
藍火是完全燃燒,紅火是不完全燃燒。最早我們發動機差,燃燒不好,都是紅火。等我們藍火了,又說溫度高了。
懶兔子居士:你的直覺是對的,藍色是富氧燃燒,紅色是富油燃燒,開加力的時候油噴得多,就是紅色尾焰了
軍用航空發動機看到火焰噴出是處於加力狀態溫度都超過2000k,而加力火焰器的位置不同決定了噴口火焰的顏色,靠前(美國)火焰到噴口的溫度下降了,所以紅色/橘色。靠後(中俄),火焰到噴口的溫度高,所以顏色就藍。網上早有人解釋過這個問題,設計思路不同而已。推力效果都差不多,當然後期為了紅外隱身,肯定要改變這個設計思路。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07/doc-iimxyqwa5510873.shtml
蘇35罩門吃大虧 被殲16與殲10C壓著打 2019/02/13 中時電子報
俄羅斯蘇-35戰機有最強「側衛」(Flanker)「超級側衛」,是蘇霍伊(Sukhoi)蘇-27家族中最強大的改良機型。俄國提及蘇-35時,都會大讚它所攜帶的雪豹-E被動掃描雷達,以及AL-41發動機。 然而,據新浪軍事報導,軍事評論人士透露,北京向俄方採購的24架蘇-35全部到位後,雖然解放軍空軍接收單位對引進的新戰機讚不絕口,但在實戰演練中,蘇-35卻被殲-16和殲-10C壓著打。
蘇-35一度被稱為4代半戰機,「雪豹-E」雷達(Irbis-E)意外成了它的罩門,以致與殲-16和殲-10C實戰演練時落居劣勢。「雪豹-E」是俄最先進的被動電掃雷達,藉由接收目標發射出的電磁波,來獲取目標方位,但是無法快速測量距離,需要經過多次探測,進行資料運算之後,才能獲得準確的資料。相對的,主動雷達靠本身發射的電磁波,能快速探測目標,並精準定位,在時間上搶占先機。
殲-16和殲-10C都安裝了最先進的主動電掃雷達,在戰場上,能利用雷達的優勢,快速鎖定機動性超強的蘇-35,繼而致勝。分析指出,長久以來,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的弱項。不過,戰機性能並非完全由發動機決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在戰機雷達的研製上獲得超乎許多人預期的成果,使解放軍戰機的戰力飆升。
根據中國電科旗下14所,38所與55所發佈的消息顯示,中國大陸在雷達研製領域已經躋身世界級行列。俄在最新的蘇-57上才安裝第一款主動電子掃描雷達,而解放軍已經在4代機上大量安裝了新型主動電掃雷達。
相關新聞
俄:中國已克服對俄發動機依賴,美捆綁烏克蘭坑華失敗
俄:中國已克服對俄發動機依賴 美捆綁烏克蘭坑華失敗 2020-03-16 新浪軍事
俄媒稱,中國克服了對俄羅斯發動機的依賴。在此前,AL-31F是中國能夠裝配的最好的發動機,渦扇-10改變了局面,已安裝在殲-10、殲-16以及殲-11等戰機上。
另外運-20的發動機,中國有D-30的替代版本渦扇-18,以及指配版本渦扇-20。
一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深知在航發領域的短板,因此在該領域也是傾注了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2016年,中國啟動了航空發動機和燃起輪機的專項3000億人民幣的研發資金。正是這樣的投入和科學家工程師們不懈努力,讓中國在該領域一路狂飆,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
美國人一直在用各種動作干擾中國人挽救頻臨破產的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發動機生產商,導致數度要完成的合作最終被放棄。美國人推測中國將會從馬達西奇獲得先進發動機的技術,但是俄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錯誤的判斷,馬達西奇繼承的蘇聯遺產在過去數十年幾乎沒有進步,缺乏創新,在坐吃山空。
當然,不是說馬達西奇對中國沒有吸引力,畢竟這家企業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積累,放在十年前,馬達西奇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寶藏。但現在,中國人收購馬達西奇更像是一個禮節,收購方並非中國航發旗下的公司,而是一家民營企業,這顯示了中國收購這家公司並不是那麼迫切。
最重要的是,中國自己在航發領域的進步顯示了馬達西奇的吸引力大不如前,除了渦扇-10的成功,渦扇-15、渦扇-18以及渦扇-20,中國商發也有新的更加先進的發動機研發項目,這些項目對比馬達西奇擁有的技術就可以得知,馬達西奇的落後太多,這家公司唯一有價值的可能只剩下發動機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也是數十年前蘇聯的遺產。
美國人目的不是真的同馬達西奇合作,他們的目的是搞死這家企業,且毀掉蘇聯的遺產。而中國人是要挽救這家企業,然後也可以學習一些歷史經驗。
最終,這起事件中沒有贏家,中國收購失敗,烏克蘭一家企業消亡,而美國人則是花錢讓這家企業消亡的冤大頭。
中國已經對俄羅斯的發動機都沒有了依賴,收購失敗沒有什麼損失。只不過美國人花錢捆綁烏克蘭拒售,本想坑中國,最終他們一起遭了殃。
拆解核航母燒錢 美智庫:賣給陸 2020/03/12 旺報
航母是各國海軍心目中的一大殺器,只要有相當國力的國家,都想擁有自己的航母編隊,構建起來的戰鬥力足以撼動一小國,各國都想打造自己的航母,提高海上及國際影響力,最能運用航母的國家,自然以美國為箇中翹楚,目前12艘航母的服役數量傲然全球,現階段,沒有國家能夠在海上挑戰美國海軍,即使是作為第二大軍事強國的俄羅斯也一樣。
航母主要分為常規傳統柴油和核動力航母,常規航母作戰半徑遠不及核動力航母,全球擁有打造核動力航母技術的國家現只有美國和法國,各國想研製出核動力航母只能自己動手,除非美國願意出口一艘核動力航母給其他國家。
由於核航母在退役之後,最難處理自然是艦上的核子反應爐,不論是拆解還是封存,都比新建一艘有更高的難度。美國有艘7萬噸的報廢核動力航母,透過拆解的話成本非常高,要想將這艘航母肢解可能要花上14億美元的經費,其中人工費就花了三分之二,代價太高。
對於該核動力航母報廢後,如何善後讓美國非常頭疼,美智庫提出建議,可以考慮賣給中國。
美智庫認為,中國缺乏打造核動力航母的技術,只要將上面的核心技術拆除,理論上可以不用怕仿造,加上中國的人工費用低廉,就算買來拆解也不虧。不過這樣的建議並沒有被接受,美國對於中國的「逆向工程」能力十分忌憚,就算是舊的動力航母,靠中國強大的仿製能力,極有可能打造出真正的核動力航母。
要冒的風險太大,很多例子顯示,只要給中國實物,很快就能夠打造出類似的產品,而這艘核動力航母很大程度還是掌握在美國手裡,過去美方在處理退役的核子反應爐,都是先封存在港口,等待艦上的反應爐慢慢冷卻後,再進行拆解。只是成本和時間都比當初建造時更為費時費力,且費用高昂,光是拆解的經費,就不是一般中小型國家可以承擔。
巴空軍花20億買了4架中國飛機 對空戰勝利至關重要
最近,敘利亞和土耳其發生衝突,空戰結果幾乎一邊倒,土F-16在E-737空中預警機引導下,輕輕鬆松擊落了敘多架戰機。
這和去年年初,印巴空戰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印具有數量和品質優勢,但卻遭到可恥的失敗,一架米格-21和蘇-30被擊落,關鍵就是一款巴花費20億人民幣購置了4架中國ZDK-03預警機!
ZDK-03和空警-500預都是採用運-9平臺,但是雷達天線陣面尺寸更大一些,探測距離更遠,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種設計和美國E-3完全一樣;弱點是,這種單面預警機雷達,轉速較慢,整個空域掃描一圈需要時間比較長,一分鐘可以看6-8次全空域。
空警-500則具備電掃描功能,掃描速度可以比較低,也可以調速變得很高,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而且可以針對特殊區域採用凝視模式,可以實現對特殊目標高精度即時監控,這是一個很尖端的功能,但是對於巴來說,還是過於奢侈了。
中國預警機擠壓了瑞典廠家一半訂單,憑藉的是性能優勢
瑞典薩博-340飛機,雖然採用了電掃描技術,但是飛機前後60度存在明顯的死區,這是這種平衡木式的空中預警機存在的根本弊端,中國類似技術的空警-200,也採用了類似設計,很快遭到降級,大量型號轉為海上使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10/doc-iimxxstf7776582.shtml
土耳其至少摧毀8套鎧甲S1防空系統
土耳其總統2020/03/10稱,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的戰鬥中,土空軍至少有摧毀了8套俄製鎧甲S1防空系統(Pantsir-S1,北約稱SA-22)。
鎧甲S1具有12枚5E76型短程防空飛彈,以及2門2A38M 型30公釐機砲,通過2套相陣列雷達,以及自主光電系統來搜索目標與鎖定,防禦5公尺~20公里的空中威脅。
鎧甲曾被稱「最強野戰防空系統」,也取得很好的外銷成績,2007年,敘向俄訂購了50套,然而實戰表現卻頗慘,除了擊落過無人機之外,還沒有擊落作戰飛機的紀錄。
其實俄專家曾表示,鎧甲S1並沒有官方宣傳的那麼有效,問題出在雷達系統,搜索不夠精確,分不清是飛鳥還是無人機,經常把基地周圍飛來飛去的大型鳥類當成目標,這使操作員感到相當困惑。
老美不買鐵穹了 以推銷10多年出口掛蛋 2020/03/09 中時
美國去年才宣布,可能會砸10億美元,採購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 defence system),不過如今卻說,計畫已喊停。
鐵穹雖能防禦大砲和巡弋飛彈攻擊,但卻無法攔截戰機或彈道飛彈。美軍對鐵穹攔截巡弋飛彈的能力表示懷疑,另以拒絕提供鐵穹的原始碼,而這將嚴重限制美方將它與既有防空網整合的能力。然而,長久以來,鐵穹成功與以色列防空網整合,而以國防空網多的是美製技術裝備。而美方所謂無法與美製系統構成的防空網整合,不免令人腦海浮現一些問號。
太行版殲10C被曝服役 尾噴管與殲16一致推力提高16% 2020-03-02 新浪軍事
近日,一架殲10戰機在網上引起關注,裝備渦扇10太行版發動機的殲10C正式服役了,困擾殲10多年的發動機頑疾終於治癒了!
過去殲10使用的是俄制AL31FN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25千牛,動力基本上足夠殲10進行各種高難度機動,但是AL31相比美制發動機仍然存在著油耗高、大修間隔短、軸承的潤滑可靠性差的問題,導致軸承喪失旋轉精度、最終卡死抱軸,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
相比之下渦扇10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支撐設計,不存在潤滑可靠性的問題,渦扇10B最大推力比AL31FN提高了16%,達到了140千牛,超過了目前絕大部分F16戰機的推力。只有最新型的F16V使用的F110GE134發動機,推力才略微超過渦扇10B。
殲-10C擁有DSI進氣道、鍍膜座艙蓋等半隱形設計,首度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具備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以及新型精確對地打擊武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2/doc-iimxyqvz7092349.shtml
相關新聞
泰國要買新戰機取代F16:曾考察殲10C FC31也有機會
印度買一架法國陣風戰機1.3億美元能買3架中國殲10C
巴基斯坦又被土耳其T-129和美國AH-1Z坑了,或將重新考慮中國直-10武裝直升機 (回應:當初加拿大斷供,坑苦了武直10,設備簡化裝甲減弱,尤其發動機高原基本不堪重用,面對阿三基本沒勝算,所以才棄用,現在不同了,發動機搞定了,所有短板得到彌補,加上價格不算高,市場還是有的!)
成飛3次改進梟龍戰機價格漲1倍 巴鐵為何仍大量採購 2020-02-21 新浪軍事
梟龍是一款輕型單發的三代戰鬥機,空重只有6.4噸,各國的單發戰鬥機空重大多在7噸以上,甚至9噸,梟龍從2005年開始批量生產,單價從最早的1500萬美元,暴漲到2500-3000萬美元,漲幅接近100%,中巴雙方卻宣傳是全世界最具備性價比的三代機!
早在2006年巴軍方預計生產總數250架,其中外銷100架,但是最近些年,巴空軍卻決定2022年前購買63架,梟龍三批次還會繼續大幅度訂購。
梟龍3000萬美元不算便宜,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米格-29,單價在3500萬美元左右一架,但是米格-29戰鬥機空重幾乎比梟龍大一倍。
巴空軍能接受梟龍的定價,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一分錢一分貨,中國為了滿足巴空軍不斷提出的各種各樣要求,不斷將國內研發成功的先進航空電子設備,以及機載武器應用到梟龍上,從最初只具備簡單的發射近距格鬥導彈,無制導炸彈,發展為能發生多種多樣先進武器的戰鬥機,梟龍第二批次具備了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和遠端空對地導彈和鐳射制導炸彈的能力,而第三批次AESA有源相控陣KLJ-7A雷達+PL15則具備了強悍的遠端攻擊能力。
最終成為一款作戰能力全面,機動性強悍的先進飛機,最早巴軍方僅僅將梟龍作為一款對地攻擊能力比較強,但是空戰能力弱的飛機看待,高端對空作戰由美制F-16負責,但是經過10多年的使用,巴空軍不斷發現,梟龍和F-16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隨著第三批次的升級,梟龍性能超過巴空軍F-16。
最終梟龍戰鬥機憑藉自己的實力,從巴空軍原定的低端戰鬥機不斷升級為中端甚至高端多面手,獲得巴空軍的高度信任,未來巴空軍的作戰力量將以梟龍戰鬥機為核心。
回應
放眼全球,還有哪架飛機的性價比有梟龍高?
嚴德發:F-16V戰機可以對應陸殲20戰機 2019/09/23 中時
國防部長嚴德發上午答詢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質詢時表示,F-16V的AESA可以對應大陸殲20 (楨:?),F-16V不會買貴,台灣是第5個買的,裸機是1.2億美元,而第4個買的摩洛哥是1.5億美元。
美軍打仗有多燒錢:年耗萬枚導彈 最貴1枚600萬美元
據美國“驅動”網站2020-02-19報導,美國軍事戰鬥機、無人駕駛飛機和直升機在海外執行任務,往往使用大量各種導彈和其他精確制導武器。美國在這一領域花了很多錢?
根據官方資料,僅在2019年,美國軍用飛機在阿富汗使用了7423枚不同類型的武器,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使用了4729枚導彈,共計超過12000枚。2020年,美軍已經在上述地區分別使用了415和68件武器。
以下是美國軍方各部門預計在2021財年為各種空中發射武器支付的單位價格。
空對空導彈:
AIM-9X響尾蛇(空軍)- 472,000美元
AIM-9X(海軍)- 430,818美元
AIM-120D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空軍)- 109.5萬美元
AIM-120D(海軍)- 995,018美元
空對地導彈:
AGM-88G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擴展射程改進型(AARGM-ER)(海軍)- 614.9萬美元
AGM-114“地獄火”(空軍)- 7萬美元。
AGM-114(陸軍)- 213,143美元
AGM-114(海軍)- 45,409美元
AGM-158聯合空對地導彈(JASSM)(空軍)- 126.6萬美元。
AGM-158C遠端反艦導彈(LRASM)(空軍)- 396萬美元
AGM-158C遠端反艦導彈(LRASM)(海軍)- 351.8萬美元
AGM-179A聯合空對地導彈(JAGM)(陸軍)- 324,805美元
AGM-179A聯合空對地導彈(JAGM)(海軍)- 243,281美元
很多美軍現役空射武器,並沒有被美軍列入2021財年購買清單,這是因為這些武器的存量令美軍無需增購。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預計將在2022財政年度開始購買AGM-154帶有動力的衍生型號。
巴鐵梟龍3戰機相控陣雷達競標落幕 南京14所再次勝出 2020-02-06 新浪軍事
最近外媒透露,巴訂購26架梟龍雙座戰鬥機今年開始交付,過去由於缺乏梟龍雙座教練機,梟龍飛行員都從F-16,殲-7PG,幻影IIIEA部隊抽調成熟飛行員改飛,隨著時間的推移,梟龍戰機大量交付,使得這種移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越來越難於應付,如今巴飛行員僅僅需要完成高級教練機訓練,就可以直接上梟龍雙座,然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
經過2年多的認真對比試飛試驗評測,梟龍第三批次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戰終於有了結果,雷達大魔王南京14所KLJ-7A雷達不出意料笑到了最後,這一款高性能液冷雷達輕鬆擊敗中航雷電院的風冷雷達,巴空軍沒有完全看價格,而是更看重KLJ-7A的高性能,可以將梟龍1和2批次,以及雙座型號,在中國製造的ZDK-03大型空中預警機指揮下,結合地面的中國製造防空雷達網,結合成一個天網,可以應付印度的陣風戰鬥機攻勢!
梟龍3首架2019-12-17在成飛順利首飛,巴空軍計畫將裝備28架,最終總數可能超過100架。
雷達大魔王依靠性能和價格優勢,擊敗了法國RDY-400和義大利GRIFO先進脈衝多普勒雷達,壟斷了梟龍第1和第2批次雷達,KLJ-7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探測距離遠,僅120公斤,但是印度空軍蘇-30MKI的1000公斤雷達性能指標相當。
14所從殲-20吸取成功經驗,KLJ-7A採用了傾斜的雷達陣面設計,可將飛機迎頭雷達反射截面降低到最小,借用歐洲颱風有源相控陣的傾斜旋轉技術,將雷達掃描範圍擴大了幾乎一倍,不需要安裝多面雷達天線,依靠一面就可以達到。
梟龍價格不到2000萬美元,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緬甸訂購16架,尼日利亞購買3架,裝備有源相控陣KLJ-7A雷達的梟龍3也將大量出口,這是世界最便宜的三代半戰鬥機,具有強悍的多功能作戰能力。
回應
梟龍本來是想替代殲7用的,沒想到改進一下居然能替代F16跟印度高端機叫板,所巴鐵才這麼喜歡它,實在物超所值。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4495.shtml
第一種配置相對於基線配置略微修改了鼻子部分;這種配置改變了機艙中部(駕駛艙)前方的基線機身,總長度略有增加。
第二種配置沿截斷的三棱柱線改變了機身形狀。是梯形橫截面機身,其側面向內傾斜30°,狹窄的上機身使飛行員座位和副駕駛座位之間的距離更近,從而減少了主艙的肩部空間。主艙地板比地面基準線高約6英寸。地面對地面高度的增加為戰鬥部隊快速進入或離開飛機帶來了困難。對過渡段和尾錐段的模具線進行了少量修改,以正確容納基準UH60A的尾部轉子軸。
第三個配置基本上是具有側面向內傾斜50的扁平側面橫截面機身,並且其寬度從狹窄的駕駛艙部分到與基準UH60A一樣寬的過渡部分逐漸變細。尾錐為矩形截面,比基線窄。狹窄的座艙導致飛行員和副駕駛座椅之間的距離更近;主客艙可容納四個座位的空間減少了。擋風玻璃的傾斜度可能會引起機組人員的視野問題。
與基準UH60A相比,LRCS配置2和3在不使用先進材料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飛機的重量和成本,使用先進的材料也可以使重量和成本均比基準UH60A機身節省。配置1的機頭部分稍作改動,導致機身重量和成本的差異可忽略不計。垂直阻力的懲罰似乎比配置2和3的機身所涉及的結構重量變化更大。即使使用先進的材料,垂直阻力也超過了任何重量減輕。對主旋翼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頭部略大。
隱形黑鷹首次行動不是很成功,除了在夜間使用夜視鏡進行飛行任務非常危險,飛行員壓力大導致操作不當的原因外。重要的是設計時的問題,“隱形黑鷹修改尾部的旋翼使其隱身,這也降低了效率並需要更多動力,靠近牆壁,懸崖或樹木時,空氣通過旋翼向下撞擊地面,再水準撞擊牆壁,上升然後被吸入發動機,導致發動機功率降低,這時如果在比其他直升機低的高度上被另一個旋翼產生的尾流湍流擊中的話,湍流同時撞擊了主旋翼和尾旋翼,在接近降落處時,飛行員就會失去態勢感知,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的機會撞到了大院的圍牆,隱形黑鷹外表科幻,但並不好用,所以也沒什麼大力生產的價值了,總共只有4架。(作者署名:萬乘之尊)
回應
RAH-66/武直10的棱柱線
沒聲是不可能的,低燥音還是可以做到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19/doc-iihnzahk5071626.shtml
美軍隱形黑鷹直升機飛行時沒聲音 但為何不量產? 2020/01/19 新浪軍事
現代直升機旋翼槳葉產生的拍打聲是在“葉片渦旋相互作用”中引起的,這種雜訊可以在兩英里或更遠的地方聽到,這與人類區分不同聲音的能力有關,人可能不會聽到隔壁的割草機聲音,但是很容易聽到飛機的聲音。它的頻率更高,而且聽起來很煩人,遠遠就讓敵人提前做好準備,歷史表明,有90%的直升機被步兵武器擊落,其中80%被步兵武器擊落的直升機沒有發現地面的攻擊者。這些難以捉摸的威脅迫使美軍需要“悄悄地在敵方領土上空起飛並接送人員”的隱形直升機,美軍現有三種隱形直升機,小鳥,CH47和黑鷹,但只有“隱形黑鷹”進入實用。
突襲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賓拉登的“隱形黑鷹”是UH-60直升機經過特殊設計的高度改進型。修改包括更改主旋翼槳葉和尾旋翼,調整發動機固定主轉子,使飛行員可以減慢主旋翼速度,從而使葉片更安靜。發動機用鉛乙烯基墊作排氣消聲器以減輕噪音,還設有擋板來阻擋進氣口噪音,通過降噪罩遮蓋了用於輸入旋翼槳葉俯仰角的低頻變化的運動控制技術,通過減弱尾槳和發動機的聲音來降低噪音,飛行時達到近乎靜音的效果。
KEVLAR全複合單殼外殼提供十倍於鋁的防彈力。直升機在後排乘客艙中還配備了額外的油箱,用於在短時間內提高發動機功率輸出的酒精/水噴射系統,高可見度的座艙設計提高了周邊視野並消除了盲點。渦輪軸上的熱抑制裝置使熱信號低於熱導導彈的閾值。發動機被隔離以提高生存能力。新型先進的空氣動力學特性是其他西方直升機所無法比擬的。
1978年由美國陸軍研究與技術實驗室的Sikorsky飛機司發佈,標題為:“低雷達橫截面(LRCS)機身結構的結構概念和氣動分析”,隱身黑鷹具有獨特的邊緣和角度,有點像F-117,有三種低雷達橫截面的機身配置,每種配置的主旋翼塔整流罩和尾部折頁鉸鏈的尾部表面與基準UH60A相同。
鷹擊12反艦導彈有多貴?單價180萬美元約抵兩輛勞斯萊斯豪車 2020/01/19 新浪軍事
導彈不同于普通炸彈,它需要高性能發動機、導航裝置、目標搜索裝置、微型控制電腦等子系統的強強組合,這些子系統一個都不便宜,洲際彈道導彈的平均價格在人民幣億元以上,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價格也在百萬美元以上!
反艦導彈其價格也多在幾十到數百萬美元之間,美國的魚叉在2011年的採購單價約150萬美元,我國最新的鷹擊12已達180萬美元,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導彈已過350萬美元。
鷹擊12是我國第一型全程超音速導彈,其射程在低彈道時為150千米,採用低阻的高空彈道則能夠達到400千米。鷹擊12全程以1.5馬赫的超音速巡航,末端突防速度接近4馬赫。鷹擊12還使用重量約400千克的高能戰鬥部,結合高速衝擊動能,一發就可以擊沉4000噸級的主力驅逐艦,三發就能讓十萬躲級航母徹底失去戰鬥力!
但是伴隨著性能的增加,鷹擊12單價接近200萬美元,因此並不能大面積進行裝備,一般與鷹擊83做高低搭配,前者用於飽和式攻擊,後者只針對高價值目標。導彈價格貴,首先就是研發階段投入大,其次鷹擊12內部的任何一個子系統都不便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內部微電子電腦晶片。魚叉雷達導引頭約25萬美元,而鷹擊12的智慧化導引頭則接近60萬美元!
從前許多的超音速導彈都是採用捆綁式火箭發動機助推加衝壓式發動機空中點火的方式達到超音速,但是這樣的分離式設計導致導彈又長又粗,只能使用專用的發射平臺發射,通用性十分差。而鷹擊12創造性的將助推火箭發動機嵌入衝壓發動機之內,並且採用了4個X型的進氣道,不僅將導彈的長度大幅縮短至6.3米,也提升了衝壓式發動機的可靠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鷹擊12不僅能由殲轟7、殲16等空中平臺發射,也能搭載在052D驅逐艦以及陸地導彈車之上,並且還發展出了對地攻擊和反雷達等多種型號,模組化和通用性完全不輸美國的戰斧導彈!而這樣的小型化一體式衝壓發動機,不僅製造工藝複雜,材料耐高溫要求嚴格,並且良品率相對較低,因此價格自然也不會便宜!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19/doc-iihnzhha3433415.shtml
陸軍買空軍用 台黑鷹缺兩關鍵設備 2020/01/03 中時
載有參謀總長沈一鳴等高階將領的1架UH-60M「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2日7:55從松山基地起飛,僅僅飛了約25分鐘,還來不及求救,機頭就撞地墜毀。
新浪軍事的分析指出,就直升機本身而言,這架客串「專機」的「黑鷹」隸屬空軍救護隊,是從美國採購的最新型「黑鷹」。這架編號為933的UH-60M飛行時間只有376小時,服役才1年半,近3個月沒有重大故障紀錄。
而在飛行員部份,中校機長葉建儀在「黑鷹」系列直升機上的飛行時數達2,475小時,而上尉副機長劉鎮富的飛行時數只有220小時,算是老帶新的組合。不過,考慮到沈一鳴不僅是參謀總長,而且是前空軍司令,這個飛行員組合的飛行能力應該沒有問題。
經過搜尋,發現這架UH-60M墜毀在新北市烏來山區,海拔約1,200米,雖然起飛時,氣象報告顯示,天氣條件良好,但從墜機後搜救直升機的現場照片來看,烏來山區彌漫著大霧,直到搜救人員步行進入墜機現場後都沒散去。這場大霧也為後續救援來帶了極大困難,搜救直升機難以確認地面情況。
墜機現場的照片顯示,這架UH-60M的機頭和機身已撞得完全變形,幾乎看不出輪廓,但槳轂之後的後機身上部,以及直升機尾梁卻相當完整,可以判斷,當時這架UH-60M應該是在迷霧中降低高度,迷航後撞上了山體墜毀。
分析指出,UH-60M是新一代「黑鷹」,裝備了先進數位航電和新機體,應該不至於撞山,但從UH-60M的照片可以看出,這款「黑鷹」的機頭幾乎光禿禿,既沒有氣象雷達,也沒有地形追蹤設備。事實上,UH-60M就是美國陸軍使用的新一代運輸型「黑鷹」,機頭飛行設備中最先進的,不過是一台前置紅外夜視儀,具備夜航能力。
而多山的台灣5,000萬美元(約15億台幣)的單價,買了基礎運輸型「黑鷹」,沒有設法滿足複雜氣象和地形條件下的飛行需求,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另一方面,分析指出,「黑鷹」這種貨艙高度僅1.3米的直升機也很不適合當專機,一旦發生硬著陸,機艙高度冗餘不足以保證客艙乘員的安全。
而空軍救護隊怎麼會買這種「陽春」型運輸直升機呢?分析指出,台灣採購的60架UH-60M原本是交付陸軍的,結果在馮世寬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從中分走15架給了空軍救護機隊,還有15架則給了內政部空勤隊,結果陸軍只拿到了30架。而原本是運輸的直升機,卻當成救護機使用,偏偏還客串了高層將領的專機,或許因此埋下禍根。
俄最鐵盟友嫌棄Su30戰機 只想要F16 2019/12/04 中時電子報
據《防衛部落格》報導,2017年俄白兩國簽訂了12架蘇-30SM合約,上個月才接收2架用以取代前蘇聯時代製造的舊式Su-27、米格-29、Su-25等。
白俄說,俄戰機的運營和維護成本比美國製F-16戰機貴太多了,其生命週期(35年)整體成本是購買價格的2到2.5倍,現在戰機約5000萬美元,為維持適航性和跟上現代化,每架還要支出1.85到2.1億美元。
俄戰機的另一個缺點是它的AL-31FP發動機,每架Su-30SM的生命週期中總共要用掉6座。傳統上俄製戰機在燃油效率與維修時間、使用壽命比西方國家發動機差很多。F-16可以最初安裝的同一座引擎連續使用35年,期間大約10年需要一次大修。但若是MiG-29,要用掉8座發動機。
中國首台百千瓦級船用燃料電池系統誕生
2019-12-03,在上海舉行的第20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中國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發佈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國首台500千瓦級船用燃料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振動雜訊低、零排放無污染等優勢,是高技術船舶未來發展的理想動力能源裝備。
國外現階段船用燃料電池功率一般在350千瓦以內,正在向500千瓦-1000千瓦發展。世界船舶用燃料電池的市場容量大約有160吉瓦,2025年改造和新建分別約400艘和200艘,市場將達到200億元。
孟加拉將購首批44輛中國VT5坦克 未來或再增購100輛 2019-12-02 新浪軍事
根據孟加拉媒體報導,孟陸軍已經決定採購中國VT5輕型坦克,如屬實,這是VT5第一次出口打開國際市場。
孟希望把VT5部署在南部和東部水網地區執行機動作戰任務。俄韓中國都提供新一代輕型坦克參加競爭,2018年完成評估,認為VT5性能更好,效費比更高。
VT5主要面向山地、丘陵和稻田水網地區作戰。全重33噸,配備複合材料、反應裝甲和格柵裝甲等,具備較強防護能力。另外還配備有鐳射告警、煙霧彈等防禦系統,如果需要,還能夠安裝國產GL-5主動防護系統,進一步提高坦克防護能力。VT5動力系統包括8V150型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880馬力,傳動系統為綜合液力傳動系統,手自一體,具備變速、制動、轉向於一體,憑藉先進動力系統,VT5機動性能較好,最大速度可以達到70公里/小時,完全可以適應複雜地形環境。
VT5主炮為105毫米線膛炮,發射國產BAT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55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這個指標完全可以對付T-72這樣三代主戰坦克。如果客戶需要,也可以配備國產炮射導彈增加坦克打擊距離。火控系統方面VT5採用上反穩像火控系統,炮長配備有綜合瞄準鏡,集成有熱成像夜視系統,具備探測、瞄準、制導於一體。車長配備有綜合周視瞄準鏡,也集成有熱成像夜視鏡,可以為炮長指示目標,必要的時候也能超越炮長射擊目標,實現獵-殲作戰能力。
VT5是專門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國外許多輕型坦克是在步兵戰車或者裝甲輸送車基礎上改裝而來,性能與VT5存在明顯差距。
實際上孟加拉陸軍一直是中國坦克忠實用戶,上世紀70年代就從引進了59中型坦克,80年代又引進了69中型坦克。孟認為這些坦克結構簡單、經濟實用,一直留用至今,繼續升級配備了125毫米滑膛炮、先進夜視和火控系統,作戰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了T-72。考慮到59、69坦克已經老化,孟又從中國引進更先進的VT-1A,它配備有125毫米滑膛炮,穩像式火控系統、熱成像夜視系統,整體性能超過T-72,可以與T-90S抗衡。(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相關新聞
2019年閱兵首度亮相的國產15式輕型坦克曝新畫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2-02/doc-iihnzahi4659750.shtml
殲10CE報價4000萬美元只有F16V一半 為何仍難出口 2019-11-25 新浪軍事
2019迪拜航展殲-10CE首次亮相,表明-10C已經獲得批准出口。
對於戰鬥機來說,價格有許多種,不同配置,不同後勤保障服務會造成飛機價格差異。
巴林採購F-16V單價7000萬美元
印度採購陣風單價2.5億美元
殲-10C採用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光電探測系統、綜合電子戰系統、一體化玻璃化座艙。可以配備PL-15中遠端空對空導彈、PL-10E紅外成像制格鬥空對空導彈、精確制導炸彈、隱身空對地導彈等武器,整體戰術技術指標完全可以與F-16V、陣風等相媲美。
即便4000萬美元只是殲-10CE裸機單價,加上彈藥零件、訓練保障等方面費用再翻一倍,可能也不到8000萬美元。這個價格只與1架F-16V裸機相當,不到陣風單價三分之一。但是殲-10CE作戰能力一點都不遜色,可以說物美價廉。殲-10此前採用AL-31FN發動機較為昂貴,現在換裝了國產WS-10A產量接近千部,拉低了價格。還有中國相關單位為了開拓國際市場,考慮到潛在用戶經濟條件、購買能力等因素,對於國產戰鬥機利潤率要求也比較低,以便先打開銷路。
當然,殲-10CE在國際市場仍然面臨激烈競爭,俄羅斯米格-35只有5000萬美元,更別說大量二手F-16、米格-29在國際市場傾銷。1架二手F-16升級到F-16V,航空電子系統需要1500萬美元,加上機載武器、機體和發動機整修大約可以控制在3000萬美元。還有更重要一點,先進戰鬥機採購從來不是價格和性能對比,還要考慮政治方面因素,講白了有些國家高價買美國戰鬥機就是交保護費。在這種情況下殲-10CE性價比再高恐怕都難以打開這些國家市場。(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J10E不比F16V差,之所以無人問津,不是因為飛機的品質,而是想買的不敢買,敢買的沒錢買,
中國空軍已擁有3款遠端防空導彈 為何還繼續研發新款 2019-11-14 新浪軍事
每個國家都追求軍事實力強悍,但是軍事圈存在一個悖論:數量和品質。
紅旗9屬於高端防空導彈,最早型號射程125公里,最新型號射程超過200公里,和俄S-400類似,但是面對多目標攻擊能力,抗干擾能力卻遠遠超過俄,中國超過100公里射程的防空導彈已經有3款,自製紅旗9, S-300, S-400,為何還要開發第四款!
原因是,紅旗9是自製的,價格最高性能也最好,兩款俄制價格稍低,但是都進口貨,紅旗22如何能得到海量訂單,原因就是:廠家在高端紅旗9上,採用多種簡化技術,不斷降低價格,最終獲得訂單,而且性能差距不大!
紅旗12為何部隊很快就看不上,原因是射程只有35公里,對於現代空戰來說,美軍精確制導SDB炸彈射程已經達到80公里!
如何降價?廠家非常精明,第一個徹底利用紅旗9技術。紅旗22導彈氣動設計外形發動機控制舵面,幾乎都照抄現成紅旗9,這種做法,直接節省掉了麻煩的設計和試驗過程,成熟基礎和部件利用得乾乾淨淨。
第二,取消紅旗9的複雜設計,紅旗22採用大傾斜角發射取代紅旗9的垂直發射系統,垂射系統,發射筒上必須單獨安裝一套燃氣彈射裝置,導彈被拋射到空中後點火,啟動速度不高,必須採用推力向量技術進行快速程式轉彎,整個發射系統過程複雜,而且造價昂貴,俄S-300還多次出現導彈彈出發射筒後,點火失敗導致砸發射筒的恐怖事件!
紅旗22,取消先進而且昂貴的主動雷達導引頭,轉而採用非常廉價的被動雷達導引頭,外加指令制導設備,這一點變化直接導致導引頭價格減半不止,近距離使用指令制導技術比較合適,遠距離則適合用被動雷達,遠距離指令制導精度差,但是半主動雷達遠端精度好。
尾部:紅旗9為了能360度攻擊目標,所以採用了複雜昂貴的推力向量技術,在高溫高壓的發動機噴口採用了4塊燃氣舵面,燃氣舵面的好處是能讓導彈快速轉彎,弱點是,浪費了寶貴燃氣能量,而紅旗22取消了推力向量之後,導彈發射跟隨發射架方向即可,直接噴射出去,發射安全性更好,價格更低!
採用了這些辦法後,紅旗22可以執行大部分紅旗9的遠端攻擊任務,所以受到了客戶的極大歡迎,和紅旗9相比,採用一般多點的價格,得到類似的性能,所以非常合算!(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4/doc-iihnzhfy9083217.shtml
蘇57量產竟是借用蘇30生產線?工藝還不及中國FC31 2019-11-12 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宣佈,蘇-57第一架批量產生型已經開始總裝,並公佈了廠房內的生產線畫面,首飛近十年後終於等來了量產,實屬不易。但是從技術上可看出,蘇-57仍然沿用了傳統的總裝流程工藝,不是最新的脈動式生產線。
蘇-57仍是傳統的機翼與機身分開製造,通過3個鉸鏈緊固連接到一起。相比之下,F-35、FC-31都採用了最新的翼身一體化製造技術,更結實、重量更輕。圖中可以看到可動式前邊條的底座,佈設了部分線纜,即將安裝電機和液壓伺服機構。
機體結構塗刷了黃色防銹底漆,表面又刷了一層灰色防護漆,但並非隱身塗層,接下來直接就塗刷面漆和迷彩。前機身框架上留有大量鉚釘,表明蘇-57的部裝製造工藝仍較保守,很少採用一體成型等最新技術。
最值得注意的是,蘇-57的總裝廠房內,遠處全部都是蘇-30SM等戰機的垂直尾翼和機體。換句話說,所謂蘇-57量產,根本沒有開設單獨的生產線,而是與現有蘇霍伊戰鬥機並線生產。這表明兩點,一是蘇-57的技術應用和工裝工藝確實仍停留在蘇-30時代,二是蘇-57未來很可能長期小批量,而不是大規模生產,裝備數量會較為有限。(作者署名:烽火君 文/妹子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2/doc-iihnzhfy8666506.shtml
中國同時引進美俄直升機 為何最終只仿製了美國貨 2019-11-07 新浪軍事
美俄是世界軍事兩大強權,兩國開發武器具備鮮明的特色,美國精銳先進,充滿了高科技氣息,細節比較考究,弱點是價格昂貴,使用比較麻煩,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高,而俄制武器則正好相反,總體設計比較精良,但是細節則顯得比較土,設計師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低,而且特別貼近製造廠現實,材料和工藝都比較普通,皮實耐操是主要優點。
假如美俄兩國武器同時到手,會採用哪一種作為典範?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常理來說,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採用俄羅斯路線比較容易些,設備材料加工技術都不太難,更容易上手,但是中國長期引進並使用美俄直升機,最終卻沒有引進更貼近中國實際水準的俄機仿製,卻啃起硬骨頭:美國貨來!
中從美採購了24架高原型黑鷹,從俄採購了幾十上百架米-8,同時,中國只有仿製法國超黃蜂的直-8,由於性能低下品質不穩定,長期以來幾乎沒有像樣的訂單(楨:?),而美俄斯直升機進入中國,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俄制直升機從總體到結構到設備等都落後許多,很難經過不斷改進超越美國,所以,按照更高的標準實現跨越是最佳路線。中國陸航的選擇是:技術實力不充分的時候,引進外國產品,等到財力和研發實力足夠充分的時候,適時啟動自主研發項目,最終完成完美一擊,整個過程中,不存在任何越級跳級的可能,只有一步步夯實基礎,才能登頂!(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都是抄,肯定抄90分同學的了,難不成還抄70分的啊!
也曾試圖生產米8,結果發現買更加便宜。
軍機遭質疑買貴 空軍澄清:我購F-16V是最優惠價格 2019/10/31 中時
空軍表示,美商洛馬所公告之F-35合約價格係為供售美軍及初始研發國之價格,並未包含參與研發出資之金額,且各國購買之品項、數量及供貨期程等均不相同,比較周邊國家購買F-35之單機價格均為美金1.5億以上,故無法簡化類比、同等推論。
我買66架F-16V,裸機單價是1.21億;巴林22架單價1.89億;斯洛伐克14架單價2.08億;摩洛哥25架單價1.55億;保加利亞8架單價2.09億。
空軍指出,F-35研發經費達531億美元,非初始會員國採購,須攤提研發經費,按目前規劃量產期程須俟2044年始有空窗期可供售非會員國。
回應
他媽的白癡國防部的F35價格都是幾年前的,現在更便宜了。F16比F35不是一個等級的產品,但價卻差不了。
只有台灣最聰明,可以用第四代戰機去對抗第五代隱形戰機。真打仗第一天三小時內機場跑道和戰備跑道都全毀,如何再升空攔截?
轉進飛到日本機場的計畫,所以是買來展示。
打得過殲十C嗎?殲十C才3000多萬美元.
我們買的F16V裝了嘴砲,口水彈,所向無敵。
陸武器出口 5年躍全球第3 2019/11/03 旺報
瑞典SIPRI報告指出,中國2011~2015年主要武器出口與2006~2010相比激增88%,世界上第三但仍只占5.9%主要分佈在亞洲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遠低於第一美國的36%一半出口中東及第二俄羅斯的22%。
SIPRI表示,中國武器遠比十年前更先進,而且在一些市場中引起購買興趣,但在2011年至2015年間,武器進口卻相比下跌了25%排名世界前3,次於印度及沙烏地阿拉伯。中國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大型運輸設備、直升機,以及軍機、戰車、船艦引擎(楨:?) ,顯示在武器核心的技術上仍不足。
報告還指出,中國2015年軍事預算共1414.5億美元,證明中國正增加武器開發的投資,以應對南海和印度洋不斷出現的爭端。中國也希望透過較低的技術成本,打入國際軍備市場。
小國航空夢 陸軍售軟訴求 2019/11/03 旺報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官方微博發布名為【重新定義你對中國飛機的感官】的企業形象宣傳片中,用於出口的「爆款」軍機──梟龍、獵鷹、運-8、直-9悉數登場,以購買了中國外貿軍機的亞、非、拉國家軍人的視角,講述了小國航空夢的故事。
巴鐵前軍官談為何沒買殲10:當時還有50個問題未解決 2019-10-28 新浪軍事
軍事記者Alan Warnes近日採訪了巴前高官、梟龍項目負責人之一的Shahid Latif獲知,巴在2008至2009年確曾考慮過引進兩個中隊約36架殲-10A。但以他們的標準來看,當時的殲-10A還有50多個問題有待解決。
不過有道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連Latif也沒有預料到10後,殲-10C比起當年的殲-10A來可謂是脫胎換骨,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0和霹靂-15空空導彈的強強組合,足以確保殲-10C具備碾壓除殲-20和殲-16外我軍其他戰機的強悍實力,在聯合演習中領教過其威力的泰國空軍對其印象十分深刻。
而今印度也在加緊從法國引進“陣風”戰機,即將裝備梟龍block3的巴雖仍有一戰之力,但終究是力有不逮。如能夠獲殲-10C,巴在面對未來可能的衝突時,也能顯得更從容一些。(作者署名:軍械喵 )
土耳其為巴造3000噸島級護衛艦遭美卡脖子 中國紅旗-16導彈成救星 2019-10-28 新浪軍事
儘管島級輕護無論是在性能規格還是性價比上都無法與054AP相提並論,儘管巴基斯坦購買島級的時間要早於054AP,但滬東廠承諾4艘054AP都將在2021年交付,而伊斯坦布爾造船廠則將島級的交付時間延長到了2023至2024年,價格還從10億美元上漲到了15億美元。
回應
老巴這艦是老沙出的錢,要照顧伊斯蘭兄弟的。
相關新聞
埃及防長參加完香山論壇後專門參觀中國海軍056護衛艦 2019-10-25為何要參觀056輕護,而不是噸位更大性能更強的054A護衛艦或者052C/D神盾艦,可能是跟埃及的確是需要一型輕型護衛艦。
回應
老沙出錢
美國防機密預算大增 承包商暗地狂撈錢 2019/10/25 中時電子報
據《防務1號》報導,被五角大廈列入機密的國防預算項目大幅增加,國防承包商獲利亦快速成長。美國2020國防預算較前一年增長5%,但機密項目增長6%,新的財政年度將有11%(約76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被列為機密項目。而連眾議院武裝委員會主席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都批評,機密項目過多會躲避議會、媒體與公共團體監督,造成浪費,傷害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不過,有一群人正在熱烈談論機密預算支出,他們是美國國防承包商的高管與華爾街分析師們討論季度收益時的熱門話題。承包商表示,機密項目增長快速,尖端技術開發部門利潤成長比公司整體成長大得多。
報導說,今年洛馬公司獲得約6億美元的機密資金用於開發高超音速武器技術和原型,明年這個項目可望增長到約10億美元。而這只是用於開發,尚未計入量產的資金。雷神公司去年財報中的機密項目增長46%,達70億美元,佔公司整體收入19%。諾格公司的航空部門去年有10億美元的無人機機密項目,另外還有金額更高的隱形轟炸機開發。
海軍的作戰計劃與戰略副部長斯圖亞特.蒙許(Stuart Munsch)稱,冷戰之後美國沒有全面競爭的對手,但現在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崛起,五角大廈因而恢復了過去冷戰時期的保密手段,對訊息的披露更加謹慎。
不過,報導指出,推動政府透明化人士認為,過度保密會傷害美國人,也會傷害保護美國的軍人。美國國際政策中心的武器與安全項目主任哈頓(William Hartung)說,國防機密項目增加,就很難獨立評估國防支出是否有價值。目前五角大廈的預算已經接近二戰以來的最高水準,預算資金本來就有逃避監管的傾向,一旦機密類別遭過度使用,就會會造成大量的浪費。
相關新聞
國防好貴,109年度國防預算破3500億:不含66架F-16V特別預算案共2500億,進行中軍購總額逾8000億
先進空對空導彈究竟有多貴?韓國剛買120枚,單價和超級跑車相當 2019-10-21 新浪軍事
美國10月17日向韓國出售2.53億美元120枚的AIM-120C-7/C-8,C-7採用了緊湊化的制導系統長度縮短了15釐米,得以換裝一台長度更長、推力更大的火箭發動機, C-8(AIM-120D)使用全新的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和雙向資料鏈,比C-7的105公里增加50%,是AIM-260服役前,美軍最先進的視距外空戰武器。
雖然一枚210萬美元包含了武器支援、備件和維修零件以及其他系統,但我國一架梟龍1500萬,歐洲的“流星” 2019年的單價也是200萬以上。
現代高技術戰爭,要想遠距離殺敵,各種導彈的價格不斷水漲船高,韓國宙斯盾驅逐艦的標準SM-3艦載反導導彈1500萬美元單價。
英國造艦業已無可救藥:訂單全靠哭 誰最能哭誰中標 2019-10-21 新浪軍事
在長達兩年“拉鋸”之後,英國皇家海軍31E型護衛艦的選型風波:巴布科克海事的“箭頭-140”奪魁,而BAE的“里安德”、德國克虜伯的MEKO則落選。
英國並非根據船艦方案的好壞來衡量勝負,而是用“誰哭得響,誰有飯吃”的原則來決定花落誰家,原因很簡單,BAE掌握有26型護衛艦訂單,“讓一讓”競爭對手完全是分內之事,總不能坐視巴布科克海事旗下的船廠倒閉破產,工人失業吧?
為了替代16艘的23型護衛艦,十年前規劃了26型護衛艦,但議員認為太貴(1艘8億英鎊),最終決定其中5艘由“更廉價的”12.5億英鎊的31E替代。
但看似照顧到各方面的造艦策略,受害最深的依舊是英國皇家海軍,以及英國人自己。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21/doc-iicezzrr3647544.shtml
全球電視價格持續下跌 日媒:起因在中國 2019-10-21 觀察者網
據日經中文網2019-10-21報導,中美貿易摩擦正在加劇由於中國企業供應過剩而導致的電視機價格暴跌。平板電視1-3月的每英寸價格為10.9美元,同比下降17%。價格大幅下跌有利於消費者,另一方面,對企業構成打擊。
回應
當年日本電視賣1-2萬,這種暴利看的下去嗎?55寸前幾年賣5000的,良心不疼嗎?
中國技術一突破/生產線一起動就白菜价。
美售泰國"玩具級"直升機性能遠不及直10 價格卻更貴 2019-10-14 新浪軍事
9月24日美國務院通知國會將進行這次對泰軍售,主要內容是8架AH-6I輕型武裝直升機,總價4億美元;50枚AGM-114R地獄火導彈;和200枚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APKWS)火箭彈。還包括10支M134迷你槍,10支M260火箭發射器;10個M299長弓地獄火發射器;10個AN / APN-209雷達高度計;8個AN / APR-39(V)和4個GAU-19 / B 。50機槍;500發Hydra 70火箭;20個AN / AVS-6夜視鏡;8個WESCAM MX-10Di相機;10個AN / APX-123 IFF敵我識別器;10個AN / ARC 201E-VHF-FM 電臺;10個帶有MX-4027的AN / ARC-231設備;10個LN-251慣性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空勤教練(ACT);飛行員臺式教練機(PDT);虛擬維護培訓師(VMT),製造商也為泰國飛行員和維護人員提供了特殊的地面支援設備,零件,出版物,整合式產品支援,技術支援,品質保證團隊,運輸以及物流和計畫支持的其他相關要素的飛行員和維護者培訓。
AH-6I最大起飛重量2噸,直-9的一半,直-10的三分之一重量(楨:直-11的2噸),沒有裝甲和防墜毀措施,純粹普通民用直升機加裝武器和火控系統,機頭下方的光電系統,可以制導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發射,機翼下可以掛載2發地獄火導彈和一個7管火箭彈發射槽,外加2門機槍,火力不到武直-10的一半!如此薄弱火力和防護的武直,泰國居然也要,美國的解釋是提高泰國國土防禦能力並威懾區域威脅,取代老化的7架AH-1F。
這些雜項最貴的產品就是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大體12萬美元一發,50發導彈一共600萬美元,200發先進精確制導火箭,一發3萬美元,總價也才600萬美元,剩下的夜視鏡,導航儀也貴不到哪裡,普通槍炮都不用提,如何湊齊4億美元這麼一個大坑,真是很考驗美國人的臉皮厚度!(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相關新聞
武直-11E價格低廉首次軍貿出口 載6人配反坦導彈
性能超越美军OH-58 先进的直-11武装直升机
回應
交保護費又不能明說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4/doc-iicezzrr2101916.shtml
戰機報廢後發動機都去哪了?美直接銷毀中國有一妙用 2019-10-08 新浪軍事
發動機屬於飛機的核心裝置之一,但是發動機也有其使用壽命,過期的發動機已經不能夠被裝備,各國對其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部分國家直接將其報廢,例如美國。他們的想法很簡單,美國的發動機技術一直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準,為了防止各國的間諜竊取發動機技術,美國更情願去銷毀這些發動機。美國不但有技術撐腰,也有雄厚的財力支持,就算報廢了一些軍事裝備,他們也不會太心痛。
作為軍事大國之一的俄羅斯,遠沒有美國那樣財大氣粗。何況還在蘇聯的時候,為了和美國進行軍事裝備競賽,耗費了大量財力。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要成員,繼承了很多來自蘇聯的軍事裝備。俄羅斯明白,以自己目前的技術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蘇聯差距不小,一磚一瓦都要珍惜。
因此,俄羅斯的發動機報廢以後軍方會把這些發動機拆下來,裝備到除雪機上。
中國也有除雪機運用了這些發動機。中國除雪機所使用的發動機大多拆自於殲6,這是中國的早期戰鬥機,20世紀60年代由瀋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研製。1958年開始投入研製,1964年交付。是我國的第一架超音速戰鬥機。它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曾經是我國空軍和海軍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在服役過程當中,殲6曾經擊落20架不同的戰鬥機,自己卻沒有損傷一架。雖說2010年6月12日,殲6戰鬥機已經退役,中國軍方把它攜帶的第一代噴氣式發動機拆卸了下來。
殲6發動機裝備的是兩台WP-6渦噴發動機,一台WP-6渦噴發動機的推力可達到25.5千牛,即2600公斤。它的原型是前蘇聯的米格19的發動機裝置:愛爾德-9Б(Pд-9Б),從1961年開始服役。戰鬥機的發動機來說,它終究還是落後了,不再投入生產。但是,該發動機的產量曾經達到3萬台,從殲6戰鬥機上拆卸以後,中國也把它裝在了掃雪車上。這樣的發動機應用于掃雪車還是綽綽有餘的,它可以在局部產生十級風力,吹散周圍的積雪。同時,它尾焰的高溫可以達到六百攝氏度,將積雪融化並吹幹。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8/doc-iicezuev0700534.shtml
嚴德發:F-16V戰機可以對應陸殲20戰機 2019/09/23 中時
國防部長嚴德發上午答詢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質詢時表示,F-16V可以對應大陸殲20,因為F-16V可以儘早抓到殲20,這是AESA雷達的功能,它可早期抓到殲20。此外,F-16V不會買貴,台灣是第5個買的,裸機是1.2億美元,而第4個買的摩洛哥是1.5億美元。
回應
部長說笑!
噗哧!我的飯都噴出來了!
日韓都用比我們買F-16V的價格買F-35,還有臉說這種假話?
奸20只有正面有隱形功能,徹面跟後面雷達照的到,時速超過一碼嚇隱形破功
已是超視距空戰時代,不再追尾空戰啦!誰用雷達照屁股?雙方面對面200公里外就用雷達搜索,誰的雷達先鎖定對方發射飛彈是嬴家!
有唬爛總統,有就唬爛的官員,就連國防部也一堆人在唬爛。
立委吳焜裕問F-16V可對抗殲20? 官員不知從何答起 2019-09-23 聯合報
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今天審查採購F-16C/D Blk70 (F-16V)的「新式戰機採購特別條例」草案,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吳焜裕質詢國防部長嚴德發與空軍參謀長劉任遠,殲廿與F-16V的性能高下,並宣稱「殲廿的火控雷達應該精密度高於F-16V的紅外線搜索系統IRST」。
從吳焜裕的投影片與質詢內容,似乎顯示殲廿有兩具雷達,分別是「AESA雷達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及「火控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
事實上,「AESA雷達主動相控陣雷達」與「火控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是同一件事情,只是譯名不同,而非兩具雷達。另外,俄系戰機一向比美系戰機更重視紅外線被動搜索。從米格29、蘇愷27以來的各式俄國戰機,在機首座艙風擋前方,都有IRST的感測鏡頭。殲廿在座艙下方有一個突出物,就是IRST。
回應
F-22重型雙引擎戰機、體型大電力足、用美軍最大雷達AN/APG-77,F-35中型單引擎戰機用AN/APG-81雷達(是AN/APG-77縮小型),F-16V輕型單引擎戰機用AN/APG-83雷達(是AN/APG-81縮小簡化版)!殲20型比F-22還大,殲20的AESA雷達比F-22的AN/APG-77更大,搜索距離約是F-16V的AN/APG-83雷達兩倍!美軍辧了多次三代機(F-18、F-15、F-16)和四代機(F-22、F-35)的對抗。毎次都是三代機大敗、四代機無損。F-22和F-15CD打出183:0。F-16V對抗殲20,不會有更好的成績。
我新型無人機彩虹5用上特殊發動機:航程翻倍達10000公里
彩虹5無人機設計師介紹,採用了兩項關鍵技術,保證了飛機的航程和飛行時間指標,彩虹5改進型續航力高達120小時,最大航程將達到10000公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記錄。
彩虹5最多可以掛載16發空對地導彈出擊,算是不折不扣的無人轟炸機
彩虹5得益於氣動和發動機兩方面的改進,先說氣動,對於普通飛機來說,氣動設計的核心就是機翼設計,一款好的機翼能產生巨大升力而且阻力很小,為此飛機機翼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製成,取代原來的鋁合金機翼,大大減輕了機翼重量,而且也提高了飛機機翼剛度,翼展比彩虹4加大3米,達到21米,和彩虹4相比,飛機採用更大展弦比機翼,提高升阻比。
而且新機翼並沒有簡單拉長,而是採用彎度更高剖面的新型高升阻比翼型設計,而且飛機採用了強力的襟翼增升設計,起飛升力提高了30%。
除此之外,彩虹5還採用新型航空汽油活塞發動機,這款新型發動機最大的特點是,飛機採用重油為燃料,重油的特點是熱值高,不易揮發,價格便宜,可以極大降低飛機油耗達到2成,和節省燃油購置成本。
但是使用重油發動機也有很大的麻煩,最麻煩的是,重油比普通航空汽油的黏度高,低溫流動性差,重油的霧化效果要比汽油差,影響了燃燒效果,甚至導致發動機啟動困難,為此必須開發先進的霧化和穩定燃燒技術,由於重油燃點比汽油高,因此火花塞點火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重油發動機需要更高的壓縮比,這也是個難題。
採用重油發動機後,彩虹5最大升限從彩虹4的7200米增加到9000米,增加了載機的安全性,而翼龍無人機也會在後續的改進中同樣採用這種技術,中國彩虹和翼龍兩大無人機家族,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兩家公司都採用了類似技術升級,以達到壓制對手的目標,這種良性的競爭,將會使得中國無人機技術越走越遠,類似中國手機!(作者署名:大水)
相關新聞
沙特世界最大原油工廠2019-09-14被十架無人機攻擊,沙國油產少50%股市重挫3%,國際油價恐暴漲10美元,沙國去年軍費全球第三約676億美元竟栽在15萬元的無人機上,美國又說是伊朗幹的要負責,葉門胡塞武裝:我們幹的,連叛軍都能用無人機攻擊沙國石油設施,美沙報復受限.
中國海軍“下餃子”船廠能賺多少錢?1艘055或僅3億 2019-09-14 新浪軍事
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在世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如今,中國海軍正在瘋狂的“下餃子”,對於噸位不一,性能不一,造價不一的各式艦艇,很多人便會疑問,船廠在造完一艘艦艇之後,能夠賺到多少純利潤?
實際上,對於這種事情,國內早已頒佈了相關法律和條款。根據《軍品價格管理辦法》和《海軍艦船訂貨合同管理規定》,軍品的利潤必須保持在5%以內,相關的專案會有專門的監督組和督查組監視,一旦違規則會被移交給軍事法庭受理。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一艘造價60億人民幣的055驅逐艦,船廠實際上能夠拿到的錢只有3億人民幣左右,還是最大的。而一艘造價為35億人民幣左右的052D驅逐艦,利潤最大維持在1.75億人民幣。一艘造價為14億人民幣左右的054A型護衛艦,船廠最大的利潤僅為7000萬人民幣。
而這之中,產量最大的056型護衛艦單艦價格在7億人民幣左右,其利潤也就是3500萬元。071型船塢登陸艦造價在19億元左右,僅比054A型護衛艦要貴點,其純利潤也就是9500萬元。利潤最豐厚的當然是航空母艦和核潛艇,一艘航母保守估計造價在100億元以上,那麼它的利潤就是5億人民幣以上。核潛艇造價如果按照80億元計算,則是4億人民幣。
這樣的利潤相對於國外,真的非常良心。如果同樣的訂單放在國外,軍火商估計都不會正眼瞧。以英國31E型護衛艦為例,單艦價格據說不超過2.5億英鎊,但就是如此價格,英國造船廠竟百般推辭,表示要先滿足民用訂單。(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回應
中國的軍工體系說到底,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穩定與安全。不是和洛馬公司那種西方軍工集團一樣只為了賺錢。這兩者有巨大的區別。所以,軍工哪怕賠錢,也要幹下去。這為的是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這個收益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中國突破微機械陀螺技術 子彈長眼睛百發百中不再難 2019-09-14 新浪軍事
最近些年,珠海航展逐步從比較單純的航空武器設備飛行展覽,不斷有航太,兵器,電子,艦船各個工業企業的加入,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世界級別的武器技術展覽,不僅僅包含海陸空天的各種技術和設備,而且包含很多通用的先進技術和裝備,最近些年,中國精確制導彈藥井噴,連近程的迫擊炮都長了眼睛,何況更大型的火箭彈。
過去幾十年,中國在導航技術上嚴重落後,但是經過努力,中國已經獨立掌握了高精度鐳射陀螺設計製造技術,而且還包括先進的北斗衛星導航技術,這兩種導航技術的成熟,使得中國大型武器和平臺的先進性有了堅實的基礎,在航空界而言,導航技術落後,那就容易飛不遠,打不准,愛迷路,這是作戰的最大忌諱之一。
最近些年中國在大型武器上有了長足進展,戰鬥機,遠端導彈,大型驅逐艦,航母等,不知不覺中,中國科技工作者也突破了中等精度小型導航儀的技術,開始普遍用在國產彈藥改造上,現在已經開始有多款炮彈火箭彈精確化改裝,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中國甚至可能開發精確制導子彈,做到完全百發百中!
展臺上這些不起眼的導航儀黑盒子,在資深專家看來,就是妥妥的核心尖端科技
這就是俗稱的微型機械陀螺儀,現有設計大多採用採用振動物體傳感角速度的概念,利用振動來誘導和探測寇里奧利力而設計的微機械陀螺儀沒有旋轉部件、不需要軸承,可以像電路板一樣,採用微機械加工技術大批量生產。
這種微型機械陀螺儀由於尺寸很小,價格便宜,雖然精度一般,但是在幾公里範圍內短時間飛行應用還是有良好的效果,這是世界精確制導武器的又一次浪潮,小型彈藥精確化。
最近些年,感測器小型化微型化浪潮成為推動新武器發展的一個核心動力,全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投資各種感測器技術,也包括核心的陀螺儀,可以說,陀螺儀最早用於航海,然後擴展到航空,最終加入到航太領域,統治了洲際導彈的飛行軌道,最近些年,陀螺儀技術再一次領導了世界新軍事革命!(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作為一個嚴肅的媒體,為什麼會逐漸墮落為標題黨了呢?
無知者無畏啊!同類型的就有LMT在EXACTO專案中開發的XM25,正在試驗中!乖,《少先隊員:知識路》2017年 第7期就有介紹,趕緊去學吧!
F-15EX拍板確定 參議院通過8架預算 2019/09/12 中時電子報
服役超過40年的F-15鷹式戰機(Eagle)將會重新生產,美國參議院國防委員會於9月10日提出2020年財政年(FY)撥款法案,當中有一筆8架F-15EX 「先進鷹」( Advanced Eagle)的預算。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美國2020財政年度的國防部資金法案,金額達到6,994億美元,比2019制定的金額還增加205億美元,在該建議案尚甲,就包括支持美國空軍購買波音公司的新型F-15EX戰機,不過數量不算多,參議院國防撥款小組建議先通過8架,前兩架是研究、開發與測試評估,其他6架是先導量產型。
F-15EX是從F-15E「打擊鷹」(Strike Eagle)的進化版本,被戲稱為「打了類固醇的F-15E」,它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等級與F-35相同,但是沒有匿蹤能力,而且強化了機翼強度,武裝攜帶量可達到20枚空對空飛彈,被譽為「飛彈卡車」。
波音公司表示,F-15先進鷹可以攜帶全套空對空、空對地和海上打擊武器。戰機可以在任何特定任務中對付多個目標,新的F-15設計架構,也有助於實現低操作成本,雖然沒有匿蹤外型,但是有完整友機資料鏈,能與戰場無人機配合,即時得知週遭情況,而且戰機配有紅外線威脅警告系統,可以即時發現來犯的飛機或飛彈,以提高生存能力。
F-15EX比較大的困難是造價仍然不低,大約是F-35的三分之二,美國空軍一直認為增加F-35的數量更划算。
相關新聞
切割俄國!前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波蘭砸65億美元買32架F-35 美2019/09/11批准了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一彈未發,要嗎被干擾無法使用,要嗎被入侵謊報軍情,總之就是個坑爹系列,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中俄反隱身雷達誰更強:俄式方案高效(楨:?) 中國後勁更足 2019/08/30 新浪軍事
當前,美國及其盟國正以極快速度的裝備F-35,加之以往F-22、B-2,以及未來的B-21,它們利用隱身技術對對手的優勢正在進一步加強。
這其中誰威脅最大呢?自然是中、俄,為此當然要反制。以609/YLC-8B和新型米波雷達等為代表,近年來中國在反隱身探測領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俄在反隱身探測領域還是在前行的。不久前閉幕的“軍隊-2019”論壇上,一款名為103Zh6首度亮相。
俄軍現役最新的55Zh6M是機動多波段一體化雷達系統的“先驅”,103Zh6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它的“迷你版”。
俄此類雷達的基本概念和新穎之處在于集成了不同頻段的雷達感測器,如VHF雷達大範圍探測目標和L/S波段雷達高精度跟蹤目標的能力,以最合理的方式實現各自無法實現的“獨特能力”。
雷達研製絕不僅是單純的電子技術,背後涉及了工程機械問題。如號稱“中國反隱身雷達旗艦型號”的609/YLC-8B,其雷達天線面積也有2個羽毛球場大,在研製時同樣面臨了結構問題。
完整的55Zh6M系統由KU-RLK指揮中心、RLM-M型VHF波段雷達天線(米波)面積達230多平方米相當於3個標準羽毛球場、RLM-D型L波段雷達天線(分米波)以及RLM-S型S波段雷達天線(釐米波)組成。這些雷達均採用為2維相掃技術(楨:中國3D!),扇形掃描模式下,最大探測距離、高度均為600千米,能滿足常規氣動目標和空天威脅的探測跟蹤需求,如高超音速導彈及其彈頭、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偵察機、隱身目標等等。
55Zh6M、103Zh6這類通過系統集成解決個體不足,算是典型的蘇/俄工程實現方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俄軍工在個體創新上似乎有點後勁不足。中國軍工同樣重視反隱身探測能力的發展,但在面臨技術抉擇時,首先考慮的則是把米波雷達的先天缺陷用創新的方式解決(楨:中國3D!)……(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俄擅長利用現有技術組合成新技術,這是研發能力和物質基礎不足的表現。
俄繼承了前蘇聯的工業基礎,產品大多傻大笨粗,再加上電子工業基礎薄弱,雷達也受到拖累
楨: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謢衛艦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謢衛艦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型驅逐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相關新聞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買回「毛胚機」彈藥得再花錢 2019-08-22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F-16軍售案,美國五角大廈終於正式公告。六十六架最新款的F-16,總價八十億美元。相較於兩個月前美方批准保加利亞購買八架同型的F-16,卻高達十六點七億美元,國軍彷彿得到美方的大特價?另一方面,若在網路上檢索舊新聞,會發現不少國家採購比F-16更新一代的F-35戰機,價格卻比國軍F-16的平均單價一億兩千萬美元更低。似乎又顯示,我國其實是冤大頭,花了大錢才買到老飛機?
但是仔細研究清單,會發現這一波出售項目中,幾乎完全不包括F-16未來所需的彈藥。若以買房子作比方,等於只是「毛胚屋」,裝潢、家具、產險,都還不在內。
因此,引進F-16真正所需款項,將遠高於檯面上數字。我方行政部門或美方,顯然體會到「頭過身就過」的道理,先只揭示部分開銷,便可以減少民間的反彈。至於先前外電傳出,其他國家購買F-35的低廉數字,很可能是「裸機」,甚至扣除引擎的價格。
因此,單純引述一兩個數據,就作出「便宜」或「買貴」的結論;或隨意臚列幾項兩岸戰機的性能數字,最後哪方「勝」字比較多,就代表未來空戰勝負。這種「統計」都是過度簡化事實,都淪於自以為明察秋毫,其實不見輿薪。
回應
花大錢買武器幫美國擋子彈!
有人"超買菸",有人"超賣機"...
姑且不論台灣買的F16V單價/架,是不是比日本買「F-35」每架1.2億美元還貴?事實上,所購66架F16V,2026年起交機,屆時具「匿蹤」功能的才是空戰主流機種!中國已經有2款隱形戰鬥機,殲20(量產中)與殲31(試飛成功,發展中),2款隱形無人攻擊機研發中。一旦台海開戰,地對地東風飛彈與衛士長程火箭攻擊,所有軍機場跑道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能承受幾波攻擊,F-16V還能升空多少架次進行迎戰!這台灣保衛戰該怎麼打?
相關新聞
中方將制裁售台F-16的美國軍工巨頭洛馬公司
美軍畫皮被撕破?F22機身像泡水牆皮 戰艦大片生銹 2019-08-09 新浪軍事
在這張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到F22座艙前部機頭的蒙皮,已經像泡水的牆皮一樣裂開,而且還有大量的破洞,這莫非是當年砸艙蓋救缺氧的飛行員留下的痕?如果換一個標題,說是F22戰損負傷成功返航,估計也有人相信。
滄桑的F22,讓人想起去年10月份停靠我國港口的美軍DDG54威爾伯號驅逐艦,艦體很多地方就出現了遠超人們想像的嚴重銹蝕,特別是尾部第一層雷達平臺上,積了厚厚一層鐵銹,簡直比烏克蘭泡在海水裡30年的巡洋艦還要不堪。
自從二戰結束後,美軍的武器裝備優勢就一路領先,然而絕對的裝備優勢,並不等於絕對領先的戰鬥力,撕開高科技的畫皮,那些籠罩在耀眼光環下的美制武器,正在露出本來的面目。(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回應
葡萄酸效應,F22為保護隱身塗層,限速2•2M,可能極速2•5M飛行過,開裂前緣有燒蝕痕跡
我也剛拉完粑粑,你還要來舔不,
地球上錢最多的國家現在沒錢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09/doc-ihytcerm9567951.shtml
日本發佈F-35A墜機最終報告:飛行員陷入空間迷向
日本航空自衛隊三澤基地F-35A在太平洋海域墜落的事故,空自2019-08-09調查結果,表示當時機體並無異常。與中期報告一樣,結論是飛行員陷入無法掌握飛機高度和姿勢的“空間迷向”,導致墜機。
回應
飛行員缺氧陷入空間迷向?
相關新聞
美國掃雷艦老舊不靈 軟體還用WIN2000
美日隱身戰機大面積缺氧 中國戰機為何沒發生該問題2019-04-10日本F-35A失聯,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故障成為外界猜測重點,實際上美國隱身戰鬥機一直深受困擾,以於於F-22不得不重新裝回氧氣瓶解決這個問題。
衣索比亞航空波音七三七Max-8客機墜機 157人全罹難 2019-03-11 聯合報
回應
又是波音的飛機出事,保證又有一大波人說美國飛機最安全,是用戶自己使用問題造成、或者極端天氣造成...
相關新聞
美國FAA堅持安全無虞! 波音737 MAX 8剩美堅持飛
美終於跟進! 川普宣佈:波音737 MAX即刻停飛
FAA :737MAX至少停飛至5月
美媒揭737 MAX認證 直指FAA與波音便宜行事
張召忠勸印度不要造蘇30 印不聽結果2019-08-09叕墜機了,光今年印度已經摔了13架戰機了……
美軍C-130「非典型裂縫」百架飛機停飛,幸好還不致於影響海外緊急行動(楨:?) 。
AL31F生產水準下降 殲10C不忍了:換裝國產發動機 2019-08-09 新浪軍事
用渦扇10換裝俄羅斯發動機,在我國戰機上早已不是第一次了,為啥殲10C這一動作卻引起議論紛紛呢?
原來,大家議論的焦點是俄AL-31F發動機,AL-31壽命短,效費比遠遠低於西方同類航空發動機。然而,這僅僅只是AL-31FN的一些小問題,其真正的致命之處在於主軸承品質存在問題。
對於一般的結構部件來說,即便出現輕度裂紋也可以保證安全使用,這在專業上稱為損傷容限,而航空發動機的主軸承不存在損傷容限一說,其在使用過程中絕不允許出現絲毫的裂紋等形式的損傷,然而AL-31FN卻經常有表面起始的剝落現象。
不僅如此,AL-31FN還經常會出現軸系潤滑壓力過低,導致發動機自動降低轉速,空中停車就會很快到來。2005至2013年,我軍累計發生數十起因AL31FN主軸承損傷導致的發動機嚴重故障並報廢,並多次發生空中停車和數起二等重大飛行事故,損失十分巨大。
無獨有偶,在2017年,蘇-30的最大買家,印度軍方也曾公開對外界抱怨,AL-31經常性的引擎空中熄火和發動機故障,導致只有一半的蘇-30MKI處於可用狀態。
其實早在2016年珠海航展,AL-31FN品質問題的消息已經傳出來了。然而,生產AL-31FN的俄禮炮工廠和發動機設計局並不承認發動機有品質問題,反而認為是我方維護不當造成的。
如果說這些品質問題是俄羅斯的技術不過關,那麼接下來曝光的問題則事關生產企業和工人的責任心。據網路消息,一次因AL-31發動機故障墜機之後,在事後事故調查中,居然發現該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第一級可調葉片有多個零件忘記裝配,從而導致壓氣機葉片折斷。雖然俄羅斯“禮炮”工廠最終開除了該發動機裝配工人和檢驗人員,全體裝配工人需考試合格後才能重新上崗,但類似的低級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比如曾經在AL-31發動機的外部管道中發現過內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09/doc-ihytcerm9566684.shtml
相關新聞
張召忠評印度戰機8月9日墜毀:我早就勸過印度不要碰蘇30
而5.8X42mm的88狙初期用的也是與88通用機槍一樣的重尖彈,後來又用上了DBP10式通用彈,但精度對標西方也只是M16A2的水準,如果參照西方標準的話,也只能視作精准步槍。但話說話來,本身作戰和戰術的理念和需求就不同,強行去套西方標準並不適合。
“26萬”所用的國產CS/DFL3型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彈改變了我國沒有裝備專用狙擊彈的歷史。比如傳統彈頭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方便生產都是後部封口,國產高精狙子彈為了提高同心度開始改變生產工藝變為前端封口,和M118LR類似。美帝摸著石頭過河,我們摸著美帝過河,這也使得該彈配合CS/LR4步槍時射擊精度提升到1MOA級別,在100米處的散佈範圍為小於29毫米,精度達到了M24狙擊步槍使用M118LR時的水準。
我國士兵在這把槍剛剛列裝的時候參加了哈薩克斯坦“狙擊金鷹2012”大賽並使用CS/LR4步槍揚眉吐氣獲得了優勝獎,技驚四座!
這對軍工人來說是莫大的歡欣鼓舞,遙想當年因為中國人沒有專用狙擊彈,拿著88狙參加國際大賽而被拒之門外的而含恨落淚中國老兵,這也是我們裝備水準極大進步的見證,而我國軍工人還不滿足於此,我國12.7毫米和8.6毫米狙擊彈也已經搞得風生水起,我相信我們中國的狙擊槍各方面一定可以走到世界前列。
中國高精狙發展的這十多年間,各種口徑各種類型的高精狙總體處於快速發展狀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26萬”這型我們首次大規模服役的高精狙。(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7-17/doc-ihytcitm2588062.shtml
中國高精度狙擊槍子彈比95步槍彈貴15倍 究竟貴在哪 2019-07-17 新浪军事
從2010年開始露臉的國產CS/LR4型狙擊步槍一走入大眾的目光便成為了焦點,該槍配備的還有8~32倍白光瞄準鏡、微光圖像增強儀、鐳射測距及彈道計算器等,還有維護工具等備用彈匣等配套附件。這一全套下來總共26萬人民幣,因而該槍又被網友起了個“26萬”的諢號。
電視劇《特種兵之火鳳凰》中一段描述CS/LR4步槍的CS/DFL3型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彈50元一發的場景更是勾起了吃瓜群眾的好奇(注意教官的表情):
當然,電視劇歸電視劇,7.62毫米高精狙彈肯定不便宜,但撐死了也就20到30塊錢左右的樣子,而95步槍的步槍彈一發才2塊錢左右,價格相差15倍,狙擊彈到底貴在了哪裡?
就拿的國產高精狙子彈的國外兄弟7.62*51NATO的普通彈和M118LR狙擊彈來舉個例子。
M118LR使用的11.3克比賽級狙擊彈頭遠距離存速好,比如千米外還能保持音速,在氣動外型設計、加工精度、誤差處理等方面都比M80普通彈好太多了。M118LR的銅被甲是從彈頭收口(一般子彈是彈尾收口),形成了一種開尖設計。這種彈的同心度和一致性特別優秀,下圖便是開尖和M80普通彈的對比。
M118LR所使用的特殊發射藥較普通7.62NATO的發射藥每磅也要貴十美元。這種發射藥雖然燃燒比較慢,沒有普通發射藥那麼猛烈,但燃燒時更均勻,推出彈頭時的一致度更高,殘渣也更少,M118LR用的比賽級底火比普通彈的也要貴上一些。
所以美國彈藥銷售網站上M118LR的單價普遍都在1.1美刀以上,比7.62*51普通彈的0.41美刀貴上許多。
更極端的例子則是以精確度出名的美國M200狙擊步槍使用的彈頭都是銅鎳合金直接車出來的,質地非常均勻,彈道表現極為優秀,最便宜也要每發十美元。如此一來犧牲的除了性價比,也一定程度弱化了毀傷能力。
反觀我國之前狙擊步槍精度不足很大程度上就是吃了沒有專門配套狙擊彈的虧。比如我軍從對越自衛反擊戰就開始仿製蘇制的SVD精確射手步槍而來的“79/85狙”使用的還是53式7.62X54R步機彈,精度遠不如用7N1狙擊彈的SVD。
美軍售總額比我預算多200億 國防部這樣解釋… 2019-07-15 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宣佈,出售我國一○八輛M1A2戰車及周邊設備,總價達到廿億美元,然而國防部先前送到立院的M1A2採購計畫「銳捷專案」,預算僅四百億餘元,出現高達兩百億的價差,必須追加預算。國防部表示,差額主因係陸軍規畫的「需求項目」,與美方發布之「可供售項目」之間有落差所造成,不代表清單中每一項,我方必定都會買。
相關新聞
報復美對台軍售 大陸要制裁美國軍武商
回應
6百億怎麼夠,應該編6兆才對,這樣子,民進黨和蔡桶,才能錢進銀行,當大富翁環遊世界
尹清楓!
凱子軍購 2019/07/16 旺報
其實M1A2戰車,軍事專家一直認為,對台灣而言並不實用,買來只是鼓舞士氣,沒有什麼實戰效用。果真如此,美方還要我們追加200億的設備,這不是凱子軍購,什麼才是凱子軍購?
兩百億的「大禮」 2019-07-16 聯合報黑白集
M1A2T軍購暴增,不免令人懷疑,難道是美方「強迫推銷」原本不在清單裡的東西?又或者是美方故意漲價敲竹槓?更糟的是,其間有否人謀不臧的弊端,現在浮出的只是冰山一角?不久前美中貿易戰降溫,隨即傳出美對我軍售可能生變;莫非這新增的兩百億,就是讓軍售通過的另類「代價」?
最可悲的是,無論答案是哪一項,在蔡政府「單邊押寶美國」的對外政策下,會不會不管對方開價多不合理,台灣也只能含淚裝笑「吞下去」?不僅如此,跟在M1A2T的六百億軍購後面,還有少則二千餘億、多則四千億的F-16V採購案。屆時,又會不會重演「預算剛過就加價」的慘劇,誰也說不準。
蔡英文把美台關係當成連任之路上撿到的槍。但一路看下來,撿到這槍的代價,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如果用兩百億的大禮,來換取紐約過境的禮遇,那代價可真高!
美批准售台22億美元武器漲價20倍 台網友:超級冤大頭
海外網2019/07/09繼美媒稱美國將擱置對台軍售後,美國務院卻又批准售台108輛價值約20億美元的M1A2主戰坦克與相關設備;此外還有250枚“毒刺”防空導彈約2.23億美元,行政部門已通知美國國會。
消息一出,島內網友紛紛表示不滿,怒斥蔡當局“花百姓納稅錢”“這保護費還真貴”“買這些還不如拼經濟”“把錢拿來照顧弱勢,用於百姓和小孩身上才是重點”。
有島內網友算了一筆賬,表示:“刺針一枚單價是3.8萬美元,差不多台幣120萬元,但是現在賣給臺灣,一枚單價是2400萬台幣”。
對於美國新一輪總額為2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曾回應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售台武器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敦促美方充分認識售台武器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和嚴重危害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有關規定,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軍事聯繫,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的和平穩定。
美國5月通過所謂“2019年臺灣保證法”要求對台軍售常態化,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也曾表示,我們也再次正告民進黨當局,搞“台獨”,把寶押在外國勢力身上是靠不住的,挾洋自重,必將自食惡果。
回應
這空心菜政府真應了前些年李敖大師的一句話:當走狗還要自己買狗糧!
順便說句,M1坦克生產線早停了,這坦克全是坦克墳堆湊出來的
美海軍MQ-8C無人直升機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2019/07/09 中時
美國海軍宣佈MQ-8C「火力偵察兵」(Fire Scout)無人直升機,已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MQ-8問世於2006年,原本僅提供短距敵觀察或是無線電中繼,因此早期MQ-8A體型小,僅有1.4噸。然而MQ-8C,以貝爾407做為機身,進行無人化改進,可提供長達12小時滯空盤旋。
貝爾407雖是商用規格,但是軍用版安裝桅頂觀測儀的OH-58D最有名。
MQ-8C已飛行了1500多個小時,超過700架次,在阿富汗反恐作戰中,它被用來偵測與破壞簡易爆炸裝置的工作,並且與載人的MH-60有相當好的協同工作的能力。海軍的訂購數量是38架,主要部署在濱海作戰艦LCS上,較早期的MQ-8B不會汰除,會繼續在第5/7艦隊的濱海作戰艦上操作。
我軍無人運輸機投送演練成功 物資完好落入目標地域 2019/07/09 軍報
根據“Popular Mehcanics”雜誌的《美國人製造的一次性貨運無人機》美國國防部對一次性物流滑翔機要求;無人機應適合從C-130、MV-22和CH-53上投放,一個裝置的費用不應超過11.000美元。但在敵對行動過程中,機降和降傘或多或少與目標區有時相隔很遠,如果將貨物送到 "熱點目標區" 是非常危險的。……
以往,中小型無人運輸機受載荷和航程限制,難以滿足複雜多變的戰場需求。為此,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成立專項研究小組,將大型無人機快速裝載、中遠端飛行、物資智慧空投等新課目納入演練內容,通過改裝、試驗、演習層層推進,實現我軍在無人化智慧投送領域的重大突破。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7-09/doc-ihytcerm2350045.shtml
相關新聞
伊朗多次擊落和捕獲成最大美軍無人機收藏家 破解後大批量仿製 2019/07/09 環球網
掌握關鍵 陸6代戰機傳5年內問世 2019/06/26 中時
為了搶占空中優勢,美、俄、英、日,德法與西班牙等國都已著手研製第6代戰機。而解放軍第6代戰機的研製仍處於絕對保密的階段,官方至今守口如瓶。
不過,中國《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從許多資訊中,仍可以探究解放軍6代機發展的蛛絲馬跡。
分析說,中國航空戰略有一個理念,就是發展一代、成熟一代,預研一代。而5代機殲-20已開始小批交付使用,預料3、5之內6代機就會帶來驚喜。
而在可見的種種線索中,首先是自我調整變迴圈發動機,為了達到更高的巡航馬赫數,在動力系統上,現有5代機的發動機已不合適,中國相關單位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航空技術展上,低調展出了新一代發動機概念圖「適用飛行速度3-4馬赫,飛行高度3萬米的戰鬥機」。它已經遠遠超越現有5代機的飛行包線,並具有兩種工作狀態。
6代機將會普遍使用光傳控制與光纖通信技術。殲-20已使用了達先進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並配置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為核心的多感測器系統。只要把在殲-20多感測器融合技術,還有中國正在開發的物聯網技術適當升級,就能轉用到6代機上去。
6代所用的全向、全頻譜隱形技術,中國已位居領先地位,有多所理工科大學已研發出一系列納米隱形寬頻吸波材料,具有重量輕、吸波能力強的特點。
6代機雷達應要有大幅提升。而中國近年來軍事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就是雷達,殲-20的配置2,000到2,200個T/R元件,每個T/R元件擁有8瓦的峰值功率,雷達總發射功率達到16千瓦以上,超過F-22A的15.6千瓦AN/APG-77雷達,還有F-35的10千瓦AN/APG-81雷達。中國還積極研究了具有顛覆性的新概念太赫茲。這種超高頻雷達能越過障礙物,獲得物體的圖像,還有隱形與非隱形敵機的反射信號。而衛星和偵察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後,不但能發現空中的隱形目標,還能很容易地發現潛艦與偽裝目標。
中國殲7壽命只達到俄原裝米格21的60%?其實是300% 2019-06-12 新浪軍事
中國航空工業從仿製蘇制戰鬥機入門,殲6殲7都是前米高揚戰機的中國仿製型號,但是中國軍工人,即使在技術基礎和經費投入極端薄弱的情況下,也努力改進飛機,並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最近有人這樣寫道:經過一系列改進,殲7B的壽命已經達到米格21的60%。
經過資料查找,所說的60%壽命指的是殲7B的某些成品和附件,比如儀錶電氣等設備,並不是整個飛機結構。
原裝米格21設計使用壽命1200小時,每500小時一次大修,最終經過500+500+200結束飛機壽命,中國瀋飛經過長期的努力攻關,進行了4項大改,包括修改更安全的彈射座椅,阻力傘艙上移,增大內油箱容積,換裝更大推力發動機I,殲7B機體壽命達到了2000小時。
到了第三代殲7E/G,改成雙三角機翼,換裝更大推力發動機之後,空戰性能大幅度提高,載彈量和航程也是如此,飛機壽命長達3300小時以上,而俄最後一款米格21,壽命也沒有超過2000小時。
成飛在殲7戰鬥機上通過不斷努力,將原版米格21壽命從1200小時提高到了3300小時以上,幾乎是3倍,而且在更新一代殲10A戰鬥機上創造了更好的成績,客戶要求4000飛行小時,最終實驗結果,竟然高達5000小時!(作者署名:大水)
短短20年間,中國戰鬥機壽命大幅度提升,領先俄蘇27只有2000小時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2/doc-ihvhiqay5187110.shtml
中國為何不需要圖160 用2架轟6K也能完成攻擊任務 2019-06-11 新浪軍事
圖-160在80年代美蘇兩國空天防禦體系下有著巨大優勢:超音速突防在那個時代基本上是碾壓式的優勢。但她的劣勢也同樣讓人撓頭:製造非常困難,蘇聯時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造出來36架,之後俄到現在也只攢出來3架,還是拿著蘇聯時代的舊貨攢的。
有些人不太明白,軍備這種東西性能第一不就完了,要什麼性價比?
其實不然,美軍的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為什麼只造了3艘?B-2型戰略轟炸機為何只造了21架?
除了冷戰之後美國突然沒有了戰略目標沒必要搞這種黑科技武備的因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製造太困難,性價比太低,可靠性不行,造出來的武器堪稱天價,裝備都只能咬著牙,用起來更是小心翼翼——美國後來搞出來了佛吉尼亞級代替了海狼級,現在又在搞廉價版的B-21代替B-2,都是裝備不能只單看性能的佐證。
目前的圖-160的劣勢,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這種超音速突防的模式未經過實戰檢驗,且有較大概率已經成為一種比較落後的突防模式了,不太適合這種不具備隱身能力的遠端戰略轟炸機用超音速突防模式出動。
因此圖-160目前的任務,在俄羅斯空天軍裡面能較好地、效率較高地執行的也就是一個防區外攻擊(也就是打巡航導彈)的任務了,但是你弄個轟-6K來也能幹,2架轟-6K就等於1架圖-160出動一次的攻擊力了(都是帶12枚巡航導彈)。
相反,用隱身性能實施突防,其戰場生存性無疑比超音速突擊要好得多。因此我國空軍未來的新型轟炸機一定是強調全向隱身能力的戰略轟炸機而不是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當然要是二者皆有就更好了。(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1/doc-ihvhiqay4940534.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海軍已接收至少4架轟6J(戰鬥半徑3500公里可攜帶7枚射程400公里3倍音速的鷹擊12反艦導彈)覆蓋海域比G型擴大一倍
等到霹靂-12性能趨於完善時,中國蘇-30MKK全部能夠使用霹靂-12及其改進型導彈,有效射程達到80公里,明顯超過俄制R-77。
目前,殲-20、殲-16、殲-10C等已全面配裝霹靂-10、霹靂-15等新型導彈,其中霹靂-15中遠端空對空導彈有效射程遠遠超過100公里。另外一種尺寸比霹靂-15更大的超遠端空對空導彈,採用多種模式複合制導,外媒稱其有效射程可達200公里,足以對西太平洋上空的敵方大型特種飛機進行遠端“狙殺”。
殲11B掛霹靂15導彈亮相 或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 2019-05-06 新浪軍事
霹靂-15採用的是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即導彈發動機可以在飛行過程中熄火,臨近目標後再次點火,可以讓導彈與目標進行追逐時,能夠做出持續大超載高機動動作,不至於被對方輕易甩開。
流星使用的是衝壓發動機,在助推器體積過大,裝載燃料過少,且缺乏燃燒和推力控制技術的情況下,性能反而不如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俄R27空對空導彈大改型號將交付 曾在中國惡評如潮 2019-06-02 新浪軍事
二戰後,俄羅斯除了R-73紅外制導導彈相對較好之外,大部分幾乎就是燒火棍,實戰中命中率低的得驚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27導彈,俄稱為楊樹,中看做會飛的大型火箭彈。
中國伴隨蘇27戰機進口,也購買了一批R27,雖和美第三代麻雀F同時代,但只達第二代麻雀E的水準,中國空軍的建議是:由於命中率低下,最好用來打無機動的敵人大型飛機,美國的反潛飛機或者偵察機一類的低機動目標,對於敵人戰鬥機,幾乎不要做任何夢想。
對於R27導彈的問題,俄空軍也是心知肚明,最近俄稱,首批經過大改的R-27在今年年底交付,
換裝火箭發動機燃料可以提高導彈射程,換裝導引頭和引導系統可以提高導彈捕獲目標能力,更換主動雷達導引頭,導彈可以發射後不管,而且具備了過去完全不具備的下視下射能力,這可以算最大的好處。
從技術層面來說,改進R27不如改進R77,畢竟R27架構太老,直徑粗,彈翼大,阻力非常大,並不太適合遠端攻擊,但是為了省錢,俄還是通過全盤移植R77技術來提高性能。(作者署名:大水)
印媒公佈印巴空戰細節:俄制空對空導彈射程縮水近半 2019-06-02 新浪軍事
印巴2•27空戰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印媒稱,印緊急起飛了8架戰機,其中有2架蘇-30MKI;但其實是巴圈套,早已有F-16(楨:?梟龍!)埋伏,蘇-30MKI憑藉機動性和電子干擾躲過了一劫;但米格-21最終因為缺乏態勢感知能力而被擊落。
巴沒戀戰,立刻撤退;蘇-30MKI隨即追擊,然而蘇-30MKI攜帶的R-77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射程不夠,最終放棄追擊。
其實R-77與美制AIM-120C相當;其採用了格柵彈翼,雖然末端機動性更好,但是飛行阻力更大,因而理論80公里,實際50公里。即使改進了火箭發動機後的R-77-1仍只有60公里。而美制AIM-120C7換裝新的雙脈衝火箭發動機、改良彈道後,已超80公里。
坦率地講,印度空軍最需要的,其實是像歐洲“流星”有效射程超過100公里,印度將裝備36架法國 “陣風”戰機,配套引進“流星”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作者署名:烽火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02/doc-ihvhiews6334348.shtml
印巴空戰印度被俄制空對空導彈坑慘 中國卻早已棄用 2019-06-02 新浪軍事
中國先後引進了數量不少的R-77,還包括R-77-1改進型,中國很早就發現了格柵彈翼所帶來的先天射程缺陷,因此即使是在早期國產霹靂-12問題頻發、性能未完善時,哪怕長期使用半主動的R-27和霹靂-11過渡,都沒有貿然擴大R-77的採購。
阿塞拜疆欲購梟龍戰機對抗鄰國蘇30 單價2千萬美元 2019-05-31 新浪軍事
自從印巴2月空戰以來梟龍聲名鵲起,阿塞拜疆正準備從巴基斯坦購買JF-17,原因有兩個。
JF-17在運營上很容易,維護成本也很低,這也讓戰鬥機很有吸引力。
目前JF-17的價格按不同配置從1500萬美元-2900萬美元,已有緬甸和尼日利亞獲得了。其他也想得到,特別是辛巴威、孟加拉、埃及、黎巴嫩、馬來西亞、摩洛哥、斯里蘭卡、阿爾及利亞和蘇丹已經討論了可能的交易。
由於與阿塞拜疆的激烈衝突,巴仍然不承認亞美尼亞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但如果你仔細想想,阿塞拜疆真的別無選擇。除了中巴製造的JF-17,其它只有土耳其和以色列積極同阿塞拜疆在軍事領域有合作。但是他們不生產戰鬥機。雖然美法的遊說團體相當強大,但價格也非常高。當年印度36架陣風花了78億歐元天價,是F-35的兩倍。
在亞美尼亞空軍得到四架蘇- 30後,阿塞拜疆在天空中唯一能與敵人對抗的就是一個米格-29中隊(而不是米格-21)。毫無疑問,他們會在第一次戰鬥中被R-77和R - 27導彈擊中。
中國的空對空導彈PL-12將讓JF-17比蘇-30更厲害。
為此,JF-17 Block II已將土耳其“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SOM整合到飛機上(土耳其的F-35也要裝備它)。它的雷達截面很低,在山區的機動能力也很好。缺點是飛行距離很小,最多250公里。然而,亞美尼亞人肯定沒法攔截它。
不僅僅是亞,伊朗對阿塞拜疆構成了潛在的威脅,伊朗東部和西部的阿塞拜疆省有大量的阿塞拜疆民族,也被稱為阿塞拜疆土耳其人。(作者署名:蜀中行講武堂)
回應
得罪了俄國佬,發動機怎麼辦?
中國WS-13/19
巴西賠本賣掉9架幻影2000 最便宜的一架僅7千美元 2019-05-30 新浪軍事
荷蘭航空網站Scramble報導,經過持續3年的血虧大拍賣之後,巴西空軍終於為自己的9架退役“幻影”2000戰鬥機找到下家。
這事要從14年前說起。隨著巴西空軍13架幻影IIIEBR/DBR老化,為該機尋找後繼機的問題開始急迫起來。法國提交了基於幻影2000-9的2000BR方案。
雖然巴也希望能購買全新戰機,但苦於軍費不足,幾經反復之後決定推遲招標。最後時任巴西總統盧拉趁2005年7月訪問法之際簽訂了購買12架退役幻影2000作為過渡的交易,機身總價7200萬美元,首批2006年9月到貨,2008月交付完畢,連同採購的“超級530”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魔術2”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在法飛行員換裝訓練和全面後勤支持在內,共花了2億美元,合單機成本1666萬美元。
巴西採購這批飛機時預計經過達索翻新後的剩餘機身壽命至少能使在巴西空軍繼續服役10-15年,足以支撐到新一代戰鬥機的到來。但巴西空軍很快發現這批“幻影”是個坑,老化機身需要的過度維護以及法制戰鬥機高昂的備件成本都讓巴西人無法承受,最後導致“幻影”在僅僅只服役5年後就於2013年匆忙從巴西空軍退役了,2億美元基本打了水漂。
之後巴西空軍就著急割肉止損,為其中11架適航“幻影”尋找下家。但由於這批飛機的飛行時數都超過10000小時,剩餘壽命稀少,在2016年處理掉2架之後就無人問津了。多方尋找客戶無果之後,巴西空軍在2018年急了眼,發佈公告表示願意以452000美元的廢品架打包出售最後9架“幻影”,根據機身狀態的不同,每架飛機的價格從7300美元到63000美元不等,真的是比私家車還便宜。
賤價大拍賣策略最後獲得成功,一家總部位於巴黎附近的法國公司最近與巴西空軍達成了交易,該公司買下這批“幻影”後準備進行翻新,用於承包北約空軍的假想敵訓練業務。
吃了大虧之後,巴西空軍對法制戰鬥機產生了心理陰影,在2013年12月耗資45億美元購買36架“鷹獅”NG戰鬥機,其中首架飛機將在今年交付。(作者:阿姆斯壯)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5-30/doc-ihvhiews5774180.shtml
蘇27曾是全球飛行壽命最短三代機:基本型僅1千小時 2019-05-29 新浪軍事
截止蘇聯解體之日,蘇27系列交付各航空工業單位的試驗機,僅不完全統計就有59架——不計入交付作戰部隊(包括類似試訓中心這樣的單位)使用的飛機,不計入僅用於地面試驗的靜力試驗樣機等。此外有8架試驗機交給了國防部研究所,同樣不承擔作戰任務。
其初期的10架樣機按照匯率計算,在今天至少價值過億美元(1977年,花費一億多盧布)。這些飛機中,早期的9架機體壽命僅有200小時出頭,發動機壽命不到300小時。而蘇27sk/ubk(第一輪結構強化改進型,壽命2000小時)之前的單雙座基本型,飛行壽命僅有1000小時,發動機壽命500小時。
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長達幾十年跨度中,軍事開支始終比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快1.5-2倍。到末期蘇聯國民收入的40%都用於軍事開支,沒有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經濟能長期承受這樣的負擔,而蘇聯軍事開支的70%都用在了軍事裝備的研發和採購上。
蘇27的試驗機數量,是這一歷史現象的直觀體現。真正分析蘇27的整個研製流程,嚴重的低效和浪費無處不在;對於飛機設計師,這是一場可以無限度揮霍財力和物力的盛宴,但對於蘇聯的國民和國家經濟,蘇27的工程成就,是用極端浪費的代價換回來的。
在歐美的三代戰機研發中,從未有型號完成後遺留缺陷如此之多、花費代價如此之高的型號,這才是系統工程效率差異的真正體現,這是一個值得警醒的問題。特別是國內一些體制內的高級設計師、甚至是院士候選人,至今沉迷在俄式系統工程系的表面輝煌中。
以下是根據俄方最新發佈的各種資料做的試驗機匯總統計
........
回應
預設貶低蘇聯飛機和設計師的立場,然後翻爛帳找根據,這個小編真夠“精美”的。
1992年中國進口的100架原裝蘇27已經報廢做易開罐了,後100架用進口件組裝的蘇27(殲11A)現在正在退役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29/doc-ihvhiqay2259342.shtml
美軍將增購94架F-35戰鬥機 拿中國威脅當藉口 2019-05-25 環球網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在本週四公佈了總值7500億美元的年度國防授權法草案,特別提及中國對美國軍事優勢的威脅,將授權美軍購買94架F-35,以及隊美國核武器庫進行現代化改造。
此外,草案規定,如果土耳其購買俄制導彈系統,將終止F-35合產計畫。草案還授權組建太空軍,並禁止國防部將駐韓美軍人數縮減至2.85萬以下。
回應
94架管P用, 300架更適合,趕快去改草案。
呵呵呵,咱飛機生產完全國企,成本就這麼大,咱們可不是九十年代的蘇聯那麼好糊弄,我華夏人是知道怎麼團結對外的!
中國的軍費即便誇大也不到gdp的2%,而美達3.5,正如卡特所說,中國將大量的錢用到民生,而美用到戰爭,中美到底是誰威脅誰?
20年花費300億美元 美軍終承認瀕海戰艦徹底失敗 2019/05/23 中時電子報
瀕海戰艦(LCS)計劃可能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悲慘的錯誤,前後搞了20年、花了約300億美元買下35艘。美軍最後終於認識到,這艘不斷變更任務、設計與裝備,還持續追加預算的戰艦根本無法開出港口作戰,只好回頭尋找一艘造價約10億美元的導彈護衛艦。
俄將量產蘇57戰機 但這種關鍵材料可能要從中國進口 2019-05-22 新浪軍事
5月16日俄羅斯空天部隊宣佈採購76架蘇-57戰鬥機需1600億盧布,如果算上全部服役期限成本應該在4500-5000億盧布,不過外媒普遍不太認可1600億這個數字,有人認為1600億可能是第1批13架費用,即均架120億盧布(約合1.1億美元)。
前期生產的蘇-57繼續採用117S發動機,原來計畫採用四代發動機-產品30發動機還在測試和試飛之中,俄媒說將會從2023年起換裝產品30。
從俄內外消息來看,蘇-57批量生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俄現在受到西方制裁和禁運,一些材料和元器件無法進口。其中就包括複合材料,例如碳纖維是第四代戰鬥機關鍵材料之一,F-22複合材料使用比較達到25%,而F-35更是達到了35%。2015年俄曾向中國江蘇恒神進口HF30-30K碳纖維,相當於加強版T-300。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已實現T-1000批量生產,而中國在2019年也建成百噸級T-1000生產。因此俄不能在碳纖維取得突破,那麼蘇-57只能提高金屬使用比例,飛機結構重量就會增加,影響飛機性能。
因此不排除未來俄從中國引進高規格碳纖維,但是中國殲-20也進入了大批量生產階段,新一代導彈也採用了碳纖維殼體,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碳纖維,因此國內產能滿足自用之後可能也提供不了多少給俄。從這個角度來講材料蘇-57批量生產還要俄羅斯在材料領域的進展。(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合作共贏,碳纖維換產品30怎麼樣,一起針對美國嘛
俄蘇57價格僅是殲15一半?別被盧布與美元匯率騙了 2019-05-19 新浪軍事
日前,普京前往位於阿赫圖賓斯克的國家飛行試驗中心並召開軍工會議。期間確定了一則重磅事項,俄軍將在2028年前購買76架蘇-57戰機。相比早前決定僅購買16架,這個意外的數字引發外界極大關注。相比採購數字,背後的採購單價則被忽略。
蘇-57如今可以說是“謗滿天下”,外界都在搬小凳子等著看它笑話。如何判斷蘇-57失敗呢?最直接的當然就是看採購數量,如果連俄軍都不買,想說它“不失敗”都難。
據俄《生意人報》,76架蘇-57的合同價1700億盧布,單價22.36億盧布,約3500萬美元,乍看起來真的是戰機界中的“白菜價”了。
看看中美的戰機,殲-154億人民幣約6000萬美元;F-35單價1.436億美元、F-15EX單價1.375億、F/A-18E/F艦載機單價8333萬。
如今看俄武器價格是以盧布為准,換算成美元會嚴重“失真”。如果以蘇-35S的盧布價格為准,那麼蘇-57的價格是它的近2倍,這樣就不難理解蘇-57的真實價值了。另外,俄軍的裝備採購價格大都是壓榨廠商“為國服務”,並沒有算進合理利潤,這個價格足以讓廠商生存,卻不可能大賺。
作為廠商,肯定是希望新飛機大賣,而作為軍方放著更先進的飛機怎麼可能不想要?蘇-57採購波折的核心還是軍方能有多少錢可去買飛機,軍方和工業這兩大勢力其實是都是普京的人掌舵,普京出手的關鍵等於給錢平衡雙方(即便再打折,76架蘇-57的錢也比原本的16架多出很多),廠商有活幹、軍方有飛機用。(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只是給57打個廣告,最後根本不會買這麼多。無非是向客戶表明自己也要裝備了,大家來買。但其實57是什麼水準誰不知道?再怎麼行銷也不會有人來買的。
美國海軍真壕:新護衛艦造價直逼055 配置豪華超052D 2019-05-15 新浪軍事
儘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像沙特、阿聯酋這類“家裡有礦”的中東石油富國,才有資格被冠以土豪買家的頭銜。不過,在作者個人看來,相比起軍費開支常年吊打全世界的美國人,以上這些熱衷於在進口先進武器上“撒幣”的國家,在如何花錢的問題上,卻是無法與前者相提並論的。典型的像首艦造價70億美元的DDG-1000,單價破百億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艇。
恰逢2019年度海空天展覽會(SAS-2019)正如火如荼的舉辦中,來自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軍火巨頭都紛紛借著此次機會,公佈了他們為美國海軍量身打造單價9.5億美元的FFGX(新一代護衛艦計畫),也足以說明這個競標項目油水之豐富。
同屬護衛艦的054A為15億人民幣,也就是2.2億美元。而052D型驅逐艦30億人民幣。055型大驅60億人民幣,可見FFGX價格的誇張程度,與美國造船業高昂的用人成本與軍工企業所謀求的巨額利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平心而論,“一分錢一分貨” FFGX配置先進的ESAR有源相控陣雷達,完善的反潛聲納系統,ESSM BLOCK2、標準-2MR BLOCK3C等新型中程、遠端防空導彈,其綜合戰力甚至可以比肩我們的052D。(楨:FFGX:32單元MK41/小盾;052D/大盾64單元)
眾所周知,在堪稱一代經典的“佩里”級護衛艦退役之後,由於現役LCS瀕海戰鬥艦自身火力與防禦性能的羸弱,而FFGX顯然為美國海軍補全其水面艦艇在種類以及規模上的短板。
形勢變得再快,美軍都能及時調整戰略,這不僅僅源於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更因為其擁有龐大的軍費開支,畢竟有錢才可以為所欲為。(作者署名:齧花熊)
回應
不敢苟同小編觀點。造價高,不一定就代表其技術是最好的,畢竟實用的,才管用,才有戰鬥力。從發展的觀點看,美軍不可能永遠稱王稱霸,總有衰落的那一天。
美國全世界訛詐來的錢就這樣敗光了
要論性價比,中國武器是世界上最高的!
圖紙上估價9.5億按美國人的傳統,造出來至少14億!
美國軍艦造價高,除了科技和成本因素外,更多的是體制問題
美國的軍工企業只是單一軍品生存,卻要養活同樣多的技術人員、工人,維持生產設備運轉,那麼其成本肯定居高不下。而中國軍民兼顧,加之中國人力成本更低,況且都是國有企業,對軍品利潤也有嚴格限定,所以軍艦造價自然大幅低於美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5/doc-ihvhiews1989663.shtml
泰國購美制“斯特瑞克”裝甲車 價格竟低於中國VN-1的175萬美元?
2019-05-14,比利時《陸軍知識》網站引用《曼谷郵報》稱,泰國陸軍與美國簽署協議購買一批二手M1126裝甲輸送車。泰國將購買37輛此型車輛,美國陸軍額外贈送23輛,總數達到60輛,合同價格8000萬美元。泰國購買的應該是不帶新型“龍”炮塔的輸送車型,這種“高貴”的炮塔造價要100萬美元,和泰國購車價格差不多。
訊息源表示,儘管此前泰已買了中國VN-1並續購更多,但泰仍和美達成協議,此舉被認為是為了加強與美關係。
泰國一向喜歡在全世界撿便宜貨,此前開發卡車加農炮的時候就是先從以色列買了炮,然後花了多年時間尋找合適的卡車,最後選擇了捷克太托拉底盤
當然,當“垃圾佬”也有風險,此前泰國貪便宜買了烏克蘭BTR-3M裝甲車, 結果就因為裝甲車品質缺陷和無法按時交貨被坑了一把
回應
沒什麼好奇怪的。泰國以前也買過中國的坦克底盤,換裝美國火炮~~~買中國護衛艦,加美國武器。泰國是誰便宜就要誰的。
配件、維修服務費坑死你!
交點保護費很合理,畢竟是唯一沒有淪陷的xx國家。
美軍二手貨價格一直便宜,前幾年賣了一批伊拉克拖回去的悍馬,價跟送的差不多,當垃圾賣掉比回去的時候用的運費要便宜。
人家願意當垃圾佬也沒辦法,反正被坑的是他們又不是我們
美軍F35C艦載機缺陷太多 中國FC31設計方案或更合理 2019-05-14 新浪軍事
F-35為了兼顧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的需求,不得不採用十分短粗的外形,機翼也採用了較為保守的梯形翼,優化亞音速機動性。這不僅完全喪失了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速度僅有1.6馬赫。海軍F-35C增加翼展後,超音速性能惡化更為嚴重,只有1.5馬赫。
美國海軍在淘汰掉F-14、只剩下F/A-18E/F之後,就幾乎喪失了像樣的超音速截擊能力。如果不是為了三軍通用,絕不會仍是F-35C這樣臃腫肥碩、短粗無比的外形,肯定可以騰出技術冗餘來更好地兼顧超音速飛行性能。JSF項目中還有很多跟艦載機不沾邊的性能,比如說取代A-10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務,也都可以剔除出去,簡化技術、節省成本,得到一種更加出色、也更加純粹的隱身艦載機。
考慮到在F-35設計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殲-20和航母,美國海軍不用過多考慮截擊性能,才敢聯合空軍搞出肥短的F-35C,沒想到短短幾年就時過境遷,美國海軍將來在海上勢必要面對對手隱身艦載機的威脅;但此時F-35C生米已煮成熟飯,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這裡也不是說F-35不好,而是說如果不考慮三軍通用,那麼空軍F-35A可以更好,海軍艦載F-35C也可以更好。事實上,美國國內眾多媒體也不止一次設想,如果美國海軍沒有加入F-35項目,而是選擇單幹,自行研製一種隱身艦載機的話,會是什麼樣?
如果還是要把成本控制下來,不要太重太貴,最好選擇雙發中推,比如F-414的鋸齒噴口向量改進版,控制全機噸位。然後要擁有更優化的機翼設計,後掠角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搭配隱身修形的進氣道融合邊條翼,強化航母上的低速起降性能。最重要的是,雙發窄間距佈局機體空間本來就比F-35C更充裕些,蜂腰修形、流線過渡也會更加流暢,更好地減少跨、超音速飛行阻力,兼顧優化截擊能力,提高空戰能力。
於是,這款假想中的隱身艦載機造出來之後——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中國殲-31艦載版嗎?(作者署名:烽火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4/doc-ihvhiews1775787.shtml
相關新聞
F-35生產量上百 複合材料自動鋪絲機作用關鍵
國產複合材料自動鋪絲機研製成功 殲20/31也能下餃子了
為何艦載機價格迎風漲?殲11B造價2億人民幣 殲15卻直接翻倍 2019-05-12 新浪軍事
中國武器物美價廉是一大美德,每個小型號之間改進漲價幅度歷來不大,這也使得中國人使用比外國少很多的錢,擁有了更多更先進的武器設備,但是凡事總有例外,一款戰鬥機從陸地機場下海,價格卻瘋漲了一倍。
成飛的殲10A造價2.1億單發鴨式佈局,沈飛殲11B也是2億,但殲15高達4億人民幣。
難道沈飛胡亂漲價?乘機黑國家錢財?當然不太可能,因為中國戰機價格是很透明很薄利的,價格審計很嚴格甚至做到分毫畢現,每個零件的用料,加工費,利潤,裝配工時全部都有詳細檔案可查。
艦載機的價格主要是艦載環境帶來的,首先說機體,飛機在海上飛行,海面鹽霧比陸地重很多,腐蝕速度也高10多倍,中國某型發動機,陸地機場正常使用100小時才檢修,但是在海邊機場,僅僅11小時就發現葉片斷裂的重大險情,所以飛機機體要加強防腐蝕,這是一大筆錢。
另外一個就是起降,為了起飛和降落,艦載機需要重新設計飛機升力系統,使用了鴨翼,將普通的襟副翼改成複雜的雙縫襟翼,而且還不夠,還將外側副翼增加了下垂功能,提高升力。
而且為了應對高速降落要求,前起落架支柱做的更強壯,單輪起落架改雙輪,主起落架輪胎沒改,但是增加了胎壓,而且減震器支柱行程更長了,飛機機翼和尾翼都增加了折疊設計,這些設計增加了很多零件,而且還包括液壓折疊裝置。
艦載機降落通過尾鉤拉鋼索停止,需要增加尾鉤和尾鉤放下和收起裝置,而且增加尾鉤後,必須將尾鉤的幾十噸拉力轉移到機身主框架上,所以還必須加強後機身,否則,一拉就斷成2節,不堪設想。
艦載機要正常使用,和普通的陸基戰鬥機不同,必須增加另外一套海上導航裝置,這也是一大麻煩,假如沒有海上導航裝置,飛機很可能飛出去就找不到航母,而且這套導航裝置要求精度很高,而且要和陸地導航系統相容。
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所以,艦載機價格昂貴還是有相當的道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嘛。(作者署名:大水)
天災人禍
……
SSJ100由於缺陷以及各種天災人禍使得其名聲掃地,只能靠俄政府攤派的訂單維持,結局非常淒慘的,而其肩負的振興俄航空業的期望無疑也落空了。
目前中俄合作研發寬體客機CR929,並于2018年珠海航展展示了1:1客艙模型。希望這次中俄合作能充分吸取SSJ100這一項目的教訓,平穩推進,別辜負了人民對寬體大飛機的期待。
回應
毛子軍機發動機大修時間是三百小時,中國買蘇27自己研究提高到500小時,而美軍2000小時以上。
對比ss100,arj21發動機的耐用性和經濟性沒好很多。
ARJ21的發動機是美國通用電氣GE的,和737一樣的耐用和可靠,在加拿大龐巴迪和巴西航空的多型支線飛機上使用很多年了。
主要是蘇聯思路問題,認為打仗這就是消耗品不用太好夠用就行!二是他們科技確實不知歐美,特別是材料方面!
蘇俄客機雖然價格便宜,但營運的經濟性很差。
曾經在機場遇到一支歐洲足球隊,當知道將要乘坐俄機時,集體拒絕登機。溝通後得知他們在歐洲買的保險裡明確規定,乘坐俄羅斯飛機出事後,保險公司不會給予賠償。毛子這品質真是名聲在外了。
https://www.guancha.cn/ZhangZhongZuo/2019_05_10_500963.shtml
熊熊燃燒的SSJ100,滿滿都是黑歷史 2019-05-10 觀察者網
SSJ100於2010年取得了FAA適航許可,然而自2011年投入運行以來,SSJ100可謂命運多舛。
2011年,首架SSJ100交付給了亞美尼亞航空,開始投入商業運行。俄記者伊利亞 瓦拉莫夫乘坐後,被SSJ100的品質所震驚:座位上的緊急氧氣面罩蓋子蓋不攏、客艙行李架會自行打開、客艙內的艙壁上都沒妥善的組合好。
雖說艙壁只是客艙內裝飾,並不涉及到氣密與承壓,但是這縫隙實在是看著瘮人,可能也就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子還能看著如此飛機繼續乘坐了。而亞接受了第一架SSJ100之後就把後續的SSJ100訂單給退了。為什麼?SSJ100平均每天執行3.3個小時也就是航班飛一個來回,與SSJ100相同定位的巴西航空E170為7小時, A320和B737可10小時。
由於SSJ100有設計問題,而且做工實在是太糙,以至於俄2012年2月宣佈停飛SSJ100。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面:洩漏警告系統參數錯誤、縫翼展開故障以及起落架故障。雖說快得到了解決並且重新恢復了適航認證,然而SSJ100的麻煩不僅僅是這些。
短命的發動機
當然SSJ100的問題並不只有那麼些,要不然SSJ100怎麼會淪落到8年了才交付130多架飛機呢。SSJ100使用的SaM146發動機是俄法合資的powerjet公司製造,採用法M88的熱端部件以及CFM56的齒輪盒及低壓渦輪,然而SaM146有著不少問題,發動機的集油器和燃燒室在2000-4000小時的飛行後就出現了裂縫,需要進行返廠翻修,有時候甚至1000小時就需要翻修。
對於SSJ100的製造商蘇霍伊來說,或許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問題,畢竟蘇27戰機所使用的AL31F發動機平均300小時就需要翻修一次,然而對航空公司來說,這就非常遭不住了,SaM146設計時預計8000小時翻修一次,而實際1000小時後就要返廠翻修。A320與B737的CFM56平均翻修時間為2萬小時。返廠翻修一次約為2個月耗資約200萬至500萬美元,也難怪預定的客戶紛紛選擇退掉訂單或者轉手SSJ100了,這種賠錢貨實在是沒法用啊。
俄客機SSJ-100緊急降落時起火41死
2019-05-06,從莫斯科飛往摩爾曼斯克的俄客機(SSJ-100)由於故障返回,在緊急降落時起火。機上共有73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事故原因可能是飛機遭遇雷擊,機上自動化設備失靈,在著落期間飛機兩次撞上跑道。
蘇愷超級噴射機100
蘇愷超級噴射機100(Sukhoi Superjet 100, SSJ100),是由俄蘇愷航空集團製造的一款支線客機。為了重振俄航空製造業, 2000年開始開發,並獲得美法的注資(義大利阿萊尼亞航宇公司25%股份,深度介入SSJ研製全過程。法國泰萊斯開發系統軟體,投入1.5億美元,其中3300萬用於開發模擬器。德國Liebherr航宇負責為SSJ研製飛控系統和大氣資料管理系統。法國Messier-Dowty公司注資4億美元,並為SSJ研製綜合起落架系統。) 第一架樣機於2007年9月26日亮相。2008年完成首飛。
交付進度
截至13年累計交付43架,寮國3架,印尼3架,墨西哥10架,製造商手中8架,餘交付俄各航空公司。該機從一開始就把目標瞄準了出口市場,預計總共生產800架。95座售價約為2800萬美元,比國外同類機型低15%。分為基本型和遠端型,有60座、75座和95座三種佈局,起飛重45噸,航程4590公里,巡航高度10200米,巡航速度0.78馬赫。
事故記錄
2012-5-9,在雅加達進行飛行展示時於印尼爪哇島薩拉火山墜毀,造成45人死亡。
2012-6-18,技術故障,莫斯科飛往哥本哈根的航班任務時中斷起飛。
2012-7-10,從諾夫哥羅德飛往莫斯科的航路上遭遇空調系統故障。
2012-8-3,從韃靼斯坦共和國首都喀山起飛之後,客艙發生失壓。
2018-7-13,在莫斯科附近的格羅莫夫試飛院降落時發生硬著陸,無人受傷。
2019-5-5,俄航空1492號班機發動機大火,迫降莫斯科國際機場,爆炸。機上79人中13人遇難。
相關新聞
繼波音空巴先後撤單 華府2019-01-01再禁俄國向伊朗出售SSJ100(美佔有1成零件)
055型驅逐艦如何實現抗飽和攻擊能力?
055艦抗飽和攻擊能力是通過強大的雷達和數量巨大的艦空導彈來實現的,各國艦載雷達目前主要選用L波段、S波段、C波段和X波段。L用於遠端警戒;S中遠距離搜索與跟蹤;X火控和照射;而介於S X之間的C則中和了S X優缺點,往往用於中小型艦艇上。
選擇S的神盾艦有我國052C/D,美日韓;選擇C有日本秋月級(承担搜索功能),法意地平線級,以及俄22350護衛艦;而選擇X有日本秋月級(承擔火控功能)和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等。
S由於對海雜波的抑制能力不強,低空掠海目標探測能力一般較弱,因此被用於承擔空中目標的中遠端跟蹤和概略火力引導任務。055艦的346B比346A,不但在散熱效率方面進一步提高,而且還相當省電,改用了新一代氮化鎵組件和接收/發射技術等,性能上達到或超過了美軍新一代SPY-6的指標。
由於大型相控陣雷達的耗電問題,一般驅逐艦還會用L執行遠端對空警戒等任務,052D是517B(052D加長版已經換裝更新型雷達)。L可能位於055一體化桅杆的最上方,而X則位於最下方(也有認為相反)。
055海紅旗-9B射程超過200公里,雖然由於採用先進的捷聯慣導-指令修正-末段主動雷達制導體制,但在20公里末段之前,仍需要由母艦的C波段雷達發送校正指令。052D位於346A下方的C波段信標應答天線,而055將其獨立了出來。
除了雷達之外,055還必須有“一坑四彈”。中國紅旗-16射程能達50公里,但是體積和重量卻幾乎是ESSM的兩倍,彈長近5米,直徑340毫米。雖然055採用了直徑達850毫米的新一代同心圓式冷熱相容通用垂發,很可能無法實現“一坑四彈”。
回應
為什麼美帝的導彈個頭都那麼小,技術差距還是很大,努力吧
美國也有個頭大的,不能用個頭來區分技術,這是不專業的。
我們的防空導彈個頭都比美軍大,主要是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及雷達比較落後。
不矛盾,紅旗16地空導彈是配合中程發射車使用的;但在萬噸艦艇上,特別是055上面口徑大、箱體長的發射箱,主要是一坑四彈的適裝問題。
中國DK(地空)-10防空飛彈是SD-10的防空型號,於2012珠海航展展出,設計思路與ESSM (美國增强型海麻雀導彈)類似。DK-10長5.07米,直徑0.26米,重340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SD-10超過100),射高30-20000米。
偽命題。飽和攻擊下就是航母艦隊抗不住呀。最好的防禦還是在敵人發射導彈前將其消滅。
印拿出打掉F-16的證據(回應:擊落戰機卻展示AIM-120C-5空空導彈殘片? 只是需要個臺階下,不然還得再打下去,你就可憐可憐莫迪老仙吧,還要大選呢!)
印創造了米格-21擊落F-16擊落前來突襲的F-16世界空戰奇跡
印宣稱米格-21擊落了F-16 最生氣的不是巴鐵是美國洛馬公司:這是對卓越的F-16航空電子設備和聲譽的不尊重。
美方清點後確認巴軍F-16一架沒少 打印度一巴掌
巴得到被擊落的印度米格-21所掛全部4枚未曾發射的R-73和R-77空空導彈,這是推翻印方擊落F-16的關鍵證據。
衛星圖證實:印空襲巴失敗,轟炸地點在偏離目標建築物200米山坡上樹林。路透社記者也探訪確認只有一人受傷
澳洲智庫ASPI打臉印度:巴戰機迫使印軍飛行員匆匆投擲裝載物後即行撤離。
印巴空戰細節曝光:梟龍發射霹靂5導彈擊落米格21
印軍籌畫11天的對巴鐵空襲 為何最後卻打偏了200米 (回應:不是導彈末導/飛行員的錯,是房子的錯,因為房子沒有建在導彈瞄準的位置。)
印度戰機剛起飛,巴鐵就收到中國ZDK-03預警機預警情報
印巴空戰印方蘇-30被多次鎖定,俄專家發火:給你們也不會用
印總理莫迪批評反對黨阻礙飆風戰機採購 導致空戰失利(回應:阿三全民嘴砲淹死巴鐵梟龍)
印軍官談米格21被擊落:若用陣風巴鐵絕對不敢攔
LCA搭載布拉莫斯導彈換相控陣雷達 性能不輸梟龍(回應:巴鐵梟龍3的相控陣雷達和PL10/15導彈都超過陣風了)
巴鐵梟龍掛PL15導彈亮相 可打掉印度預警機
莫迪稱陣風將改變空戰結果,議會主席稱莫迪拖延了陣風採購
印要法國提前交付陣風,達索趁火打劫:得加錢
印以78億歐元的天價購買36架陣風四代半戰機,價錢卻比五代機還貴(1架陣風3億美元,美國F-35A/F22也不過1/2億美元)
台美軍火採購有利小英訪美 編特別預算66架F-16V天價4000億新台幣比F-35還貴(回應:呆子凱子軍購)
美媒《國家利益》列出印度應恐懼巴軍武器:梟龍戰機在列
梟龍首戰並非印度米格21是2019-6-21發射PL-5E擊落了入侵巴領空的伊朗製Shahed-129無人機
韓國F-16起飛3分後在黃海墜毀
巴總理:莫迪的政治大選把戲 呼籲印巴盡快談判「歷史告訴我們戰爭都是因為錯估情勢,鑑於我們擁有的核武器,我們承受不起錯估情勢」。
美中求印巴克制
梟龍戰機首戰帶動成飛公司股價漲停
中航控股的四川成飛集成回應漲停: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我們造汽車不造飛機
巴基斯坦軍方:擊落印度2戰機 活捉1飛行員 2019-02-27 聯合報
印巴緊張關係升級,巴軍方2019-02-27稱,擊落2架闖入領空的印度戰機並俘虜1名飛行員;巴國揚言轟炸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報復。較早前,印方指控3架巴軍機27日闖入,印度軍機已升空攔截並將其驅逐。
印度空軍12架幻象2000 26日越過控制線,宣稱炸毀屬於穆罕默德軍的訓練營及炸死多名武裝分子,但巴否認有任何傷亡及損失。
印度空軍越境空襲是自1971年印巴戰爭結束後首次,行動共投下1000公斤的炸彈。
回應
沒有證明是梟龍打下的。
印度戰機被擊落...飛行員被抓!..有影片有真相...印度臉丟大了!
梟龍打出戰績,成飛股票要漲了吧
巴空軍這麼能打,不僅靠梟龍戰鬥機,還靠中國的防空系統的導彈/雷達網/ZDK-03預警機。
在當天的調動中一架米17墜毀,三哥真是隨時隨地不忘掉飛機啊!
怕什麼,三鍋說了,可以同時打贏2.5場戰爭
相關新聞
巴軍機2019-02-2擊落印度2戰機活捉1飛行員
被俘印飛行員為將帥之子 父親怕打仗讓蘇30飛行員改飛米格21老戰機
印度3代機比巴鐵多170架但飛行員素質不行
《印度時報》稱巴空軍裝備實力遜色于印度 專家:巴水準卻更高 巴的武器密度不低。
印度被俘飛行員獲釋 「步」過邊界
巴鐵還印度飛行員當天 喀什米爾再次爆發炮擊 (回應:驗證了中國的古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放人是對的,但是時機太早,阿三不是一個以德報德的國家,不反復捶打讓它遲到足夠教訓是不行的,上世紀中印戰爭就是如此。)
巴海軍用中國直-9EC艦載反潛直升機攔截印度潛艇:本可輕鬆擊沉,為和平,逼其浮出水面後驅離 (回應:飛行員被俘虜了,潛艇又被發現了,印度這是在搞笑嗎?)
印巴局勢緊張之際 印度航母領銜60艘軍艦在靠近巴海岸的北阿拉伯海軍演(回應:怕是要演習轉實戰…鄰國間打仗用航母?怕被攻擊目標不夠顯眼? 空軍出動想露把臉,為莫迪大選造勢,結果被打臉,然後換海軍出去造勢了,總之都是為了大選。)
印度航母戰力如何?艦載機出勤率僅50%實戰能力低下
巴:印計畫4月16-20日之間再次對巴發動新的攻擊
巴表示,印媒稱印擊落巴F-16,純屬無稽之談,因為巴並未動用F-16。(回應:巴在事發地區部署的三個中隊使用的都是梟龍出口型JF-17 Block 2,使用的是PL-12出口型SD-10空空導彈/霹靂5出口型PL-5E。目前梟龍正和三哥家的LCA爭奪馬來西亞訂單,這下子三哥突然出血價奉送了個免費大廣告,感動.)
美日隱身戰機大面積缺氧 中國戰機為何沒發生該問題 2019-04-10 新浪軍事
日本F-35A失聯,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故障成為外界猜測重點,實際上美國隱身戰鬥機一直深受困擾,以于於F-22不得不重新裝回氧氣瓶解決這個問題。
國產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在新世紀初就裝備殲-10戰鬥機,至今服役已經接近20年,沒有發生因此機載分子篩故障造成的飛機事故。
相關新聞
日本F35成軍10天就墜毀 局座張召忠的預言又變現實
日本F35墜毀不意外 美軍早已發出安全警告日本不聽
美媒稱中俄將搶先撈墜海F35 卻折射出冷戰時期,美國秘密打撈蘇聯潛艇的陰暗心理。
日本F35墜毀背後:訓練壓力太大 只為追趕中國殲20
日本F35墜毀3大疑點指向夜航錯覺 飛行員或直接撞海
日媒:墜落F-35A曾在飛行中兩度因故障緊急著陸(回應:一堆酸的不知道哪來的驕傲感,戰機哪有不摔的。 日吹眼裡大國躬匠是不會出問題的)
土耳其買一套俄S-400,美不給土F-35,土外長:我們可選蘇-35/57,若美拒供愛國者,將再買一套S-400
俄媒:F-35存在966個明顯缺陷,至少110項可能導致飛行員出現傷亡或停產的重大缺陷。
F35墜海前外媒就有結論:它在中國戰機前只是紙老虎:先是2018-9-28,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因為發動機燃油管問題而墜毀。美媒曝出又F-35在澳水土不服,其隱身塗料耗每飛一個架次就得重塗。 英國《太陽報》也爆出F-35隱身塗料被刮傷後雷達信號甚至與一架波音747差不多。對此,英軍認為,在忽略隱身性能的對抗中,F-35的飛行性能甚至不如颱風戰機。 美國彭博新聞社獲得國防部評估報告披露:第一, F-35B使用壽命可能低至2100小時,與8000小時的預期使用壽命相比,有著令人吃驚的巨大差距。第二,中期可靠性與現場維護指標無法達到預訂計畫的80%,造成妥善率不足,可用於實際訓練的飛機數量大幅減少。第三,網路安全測試顯示前幾年發現的一些漏洞仍然沒有解決,在網路攻擊屢見不鮮的時代,這個情況非常令人吃驚。第四,F-35的對地攻擊武器系統的測試顯示,準確性低到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
中國四代渦扇中推疑亮相 FC31有望在6年內投產2019-04-16(回應:六年太久了吧?)
如果你看一下雙方的偵察力量,那麼解放軍的優勢更加明顯。
我軍中型旅火力營下設置有目標保障連,裝備有無人機、炮兵雷達、以及炮兵偵察車。同時每個步兵營有綜合保障連,連中有一個偵察排,裝備3輛綜合偵察車。
以ZBL-08為底盤的綜合偵察車上裝有“三合一”偵查系統,即光學、紅外、雷達綜合轉塔,可以直接將偵察資訊通過資料鏈發送給炮兵部隊。
相比之下,美軍也是在旅中設立炮兵目標支援連,裝備無人機、炮兵雷達和偵察車。同時步兵營下裝備“斯特瑞克”偵察車。
但“斯特瑞克”偵察車的配置遠比不上我軍已經實現資訊化的“三合一”系統,它是在普通“斯特瑞克”的頂上架一個高性能紅外觀察裝置,由乘員操控進行觀察和測量,然後手動輸入資訊。而其所發送的目標資訊,用來直接指示營屬120毫米迫擊炮,也可以發送給旅火力引導中心,由他們來調動155毫米M777的火力支援。
按照美軍自己的說法, 這個偵察連屬於“人力情報”單位……換句話來說它和步兵扛著設備跑上跑下也差不多。
換句話來說,按照今天的眼光來看,美軍的“斯特瑞克”旅其實只是“假裝”自己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實際上所有資訊是從設備搜集到,前線人員判斷好,然後手動輸入電腦,再發給上級單位,上級單位再發給炮兵——雖然這個過程可以依靠人員訓練和默契,達到相當的反應速度,但這其實一點也不“資訊化”……
反而是解放軍,偵察車開過去,升起三合一轉塔,一按鍵,偵察車所能搜集的情報就傳給炮兵指揮部了,那邊直接就生成射擊諸元給炮兵——這個過程幾乎就是轉瞬之間的事兒。
當然,“斯特瑞克”旅只是美軍發展中“走歪了”的一個插曲,隨著美軍強調“大國對抗”,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美軍也可能恢復更多的裝甲旅。
實際上美軍現在的三種旅級戰鬥隊,IBCT和SBCT的實際作戰能力都非常有限,SBCT幾乎已經成了治安戰專用部隊,而IBCT則幾乎就是湊數輕步兵單位的代名詞。
所以美軍這幾年也在喊著要實現陸軍現代化嘛……當然前提是,如果有足夠經費的話……
回應
作者肚子裡有點東西,寫的滿滿乾貨。不過我們也應該理解斯特瑞克旅是在特定歷史背景和技術條件下的嘗試,滄海桑田物是人非,跟不上時代也是正常。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15/doc-ihvhiewr6129667.shtml
解放軍中型旅比美斯特瑞克旅強在哪?火力堪稱碾壓 2019-04-15 新浪軍事
光說戰車本身,安裝30毫米炮“斯特瑞克”戰車,並不比解放軍的ZBL-08差。兩者的性能應該說差別並不大,互相都能在遠距離上擊穿對方的裝甲,火控系統都可算是跟上時代步伐,並且有今天看來“入門級”的資訊化指揮控制系統。
至於步兵手中的夜視儀,單兵電臺的普及率,在解放軍這一輪軍改後大規模換裝後,也已經趕上了美國, “超二代”微光夜視儀,價格便宜的出奇,直接從美元改成人民幣。
從這一點小小的端倪,我們也可以看出解放軍的現代化速度真的是在日新月異,現如今如果有人還在套用老黃曆的看法,認為解放軍步兵技術裝備不如美軍——那可真的是老黃曆咯。
我們一直都認為美軍陸軍的網路指揮系統很先進,但美軍這方面的項目其實失敗的也不少,比如2014年,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開發的,旨在整合陸軍當時現有各種資料鏈系統的DCGS-A系統,就因為過於複雜, 而且與已經疊床架屋的其他指揮控制系統並不能真正的很好互聯互通,最後被美軍放棄。相比之下解放軍陸軍的資訊化系統反而因為“後發優勢”。
美軍“斯特瑞克”旅目前的主要曲射火力是18門155毫米M777牽引式榴彈炮,下面每個營有一部分120毫米和82毫米車載迫擊炮,連裡面有60毫米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然後就……沒了。
而直射火力方面,一個旅裡面有十二輛裝105毫米炮的輪式突擊炮,9輛“陶”式導彈發射車。然後就是斯特瑞克戰車本身的機槍榴彈發射器和30炮
解放軍中型旅的曲射火力包括每個旅,27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炮、9門122毫米11式或81式40聯122毫米火箭炮;每個營6門05式120毫米迫榴炮,沒有82迫擊炮,步兵連裡面有60毫米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
直射火力方面,一個旅有54輛105毫米突擊炮,9輛紅箭-9發射車、然後就是每輛ZBL-08本身的30毫米機關炮和紅箭-73C導彈(未來可能會替換成射程4公里左右的新型反坦克導彈)
嫌不夠咱還有PHL-11式箱火……9門炮,360發火箭彈,別說用末敏彈或者集束彈藥這些高級彈藥了,就算是高爆破片,也足以一個覆蓋幹掉美軍毫無防護的M777陣地……
當然了,美軍師級指揮部手裡有M270或者“海馬斯”火箭炮,在聯合作戰環境下它們也可以為旅裡面的作戰提供火力支援。
但解放軍也可以獲得集團軍指揮部手裡的03式火箭炮和05式或PTL-181式155毫米榴彈炮支援。
空軍現役12型服役逾20年 主力戰機故障率高 2019-04-14 聯合報
共機殲11戰機穿越海峽中線,空軍動員IDF與F-16進行攔截,我方服勤戰機現況引人關注。空軍司令部表示,空軍現役16型各式航空器中,12型機服役已超過20年以上,均屆中、後壽期,面臨零附件經久使用產生可靠度下降、故障率增高等情況,主力的F-16故障率成長約30%,今年耗資25億餘元採購零附件維持妥善,幻象2000-5戰機故障也逐年成長42%,得花43億餘元買零附件維持妥善。
軍方將知名品牌食品改為戰時對共軍心戰宣傳品 2019-04-14 聯合報
國防部心戰大隊推出心戰食品,透過蛋捲、餅乾、泡麵、牛奶糖等食品,包裝加印簡體字文宣,要共軍別抵抗,快投降。包裝盒印上最近投降地點的位置圖,地點隨部隊駐地不同而改變。但官員說,這些品牌改造前,未取得原廠商許可。
回應
腦殘無藥醫...什麼時代,還在搞這白爛的遊戲?這群官員以為中國大陸在大饑荒時代?
解放軍看到「投誠方便麵」時,已經取得制空、制海權,而且登陸成功。想「投誠」的是誰?
解放軍伙食比國軍好得多,用泡麵是頭殼壞去?
解放軍一來,國軍拿「投誠方便麵」當見面禮。
現在野戰訓練都靠小蜜蜂補充軍糧,如果戰時這些大哥大姐不出來營業,是不是棄械投降?
軍火界質疑 造價貴到不合理 2019-03-25 中國時報
對海軍聲稱潛艦國造IDS案,700多項主次裝備均獲得輸出許可,為了防止生變,都會有3家供應商;熟悉潛艦購案的軍火界人士說,海軍拿到是否為「有效輸出許可」,是否是國家政府給的,令人懷疑。
軍方官員說,海軍潛艦國造IDS案進度順利,預訂28日向立法院做機密報告,屆時所有裝備的輸出許可,均讓立委檢視。軍方官員說,潛艦案的主次裝備輸出許可,有數個國家政府同意,但不願進一步說明。
軍火界人士說,檢視「輸出許可」時應注意以下細節,一是,申請方必須是「裝備原始」生產商;二是,內容不單有文字描述,更應具備國際通用「軍備管制編碼」;三是,核可單位是「生產商國」的國家級權責機構;四是,使用者(EUU)必定是「中華民國海軍潛艦」。
他表示,凡不符上述4項內容,就不是「有效輸出許可」,若廠商生變,本來答應又反悔,拿到國際上打官司,或公然控訴該國政府或廠商失信時,根本站不住腳,因海軍的檔根本無效。
這位軍火界人士說,中共賣給泰國潛艦,具備配備絕氣推進系統(AIP)功能,一艘約100億元;日本蒼龍潛艦,全球戰力最強柴油潛艦,一艘約200億元;而海軍IDS首艘原型艦,沒有先進的AIP,只是先求有,很基礎的功能,戰力甚至不及大陸賣給泰國的潛艦,造價卻要493億元,貴得很不合理。
這位軍火界人士還質疑,海軍編近80億預算替台船蓋造船廠也不合理,且蓋一座技術層度高的廠房,要有原廠「技術認證」,絕非阿貓阿狗就可蓋。他說,「認證」是有白紙黑字的「審核項目」,並簽署「台船具備建造潛艦船塢」的保證;此外,地是公家的,蓋個船廠卻要花幾十億,實在太不合理了。
此外,海軍曾在立院公開說明,「目前有來自歐洲、美國近15個國家的大廠,都有相當意願參與潛艦國造,部分廠商已有相當意願與本國業者合作,有些廠商已在高雄設立分公司。」這位軍火界人士說,IDS案困難在過去太多廠商表達意願,誰不想賺錢?然而一旦要他們交出輸出許可,而且是政府發的,都沒結果。
回應
只要有軍火交易, A錢的機會又來了! 否則慶富獵雷艦案怎會辦不下去?
呆子凱子軍購
中國武器為何受歡迎?美俄產品兩大優點我們全都占了 2019-03-15 新浪軍事
蘇系的槍械結構簡單,火力威猛,易於保養,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其精准度並不是那麼好。但是對於遊擊隊來說,好用易保養就好,精准度什麼的,就用密集的火力來補償。遊擊隊的三大神器中有兩大就有屬於蘇系武器的範疇(AK47/74和RPG),由此就可以看出遊擊隊員對於蘇系武器的熱衷。
同屬於一個時期的美軍的M16與蘇軍的AK47相比較,前者的的精准度更高,但後者的殺傷力更強。這也是美系裝備與蘇系裝備最大的不同——美系的裝備在保證火力密度的基礎上更側重於精確打擊,蘇系裝備是在追求結構簡單的基礎上側重於火力密度與火力殺傷力。
吸取了蘇系武器精髓的中國武器,近年來也在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大顯身手,不但吸取了蘇系裝備簡單可靠的優點,也加入了美系裝備精准的特點。這也使得我國的裝備在世界的軍貿舞臺上占了越來越多的比重。當然,這也得感謝蘇系裝備為我們留下的好底子。(作者署名:利刃/穿雲鷹)
即使美國放鬆出口限制,也並不意味著美制軍用無人機會在中東和非洲市場成為“香餑餑”。美國官方的限制政策只是制約美制無人機銷量的其中一座“大山”,況且這座“大山”尚未完全鏟平。保護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優先任務,這也是此前美國嚴格限制高技術以及攻擊性無人機銷往中東國家的原因之一,目的就是確保在無人機這種非對稱裝備上,以色列對周邊國家長期擁有壓倒性優勢。而今,美國在這方面的顧慮仍在。
還有一座“大山”就是價格。在非洲地區,美制無人機的高昂售價勢必嚴重制約其競爭力。即使在“土豪”遍地的中東,該地區國家對武裝無人機的需求也秉持“實用、實惠”的原則。
《華爾街日報》曾將中國武裝無人機在中東地區的成功歸結於“幾乎沒有競爭”——以色列不賣、美國也基本上不賣。但中東國家對中國無人機的青睞並非只是“選無可選”,與美國同類型無人機相比,中國無人機技術上並不存在代差,而且售價會低廉很多,特別是在反恐戰場上優秀的實戰表現也印證了其價值。(文/董磊)
回應
仿製的,沒有政治條件,並且不做戰爭限制的,低價出售自己的武器,這些值得驕傲嗎。
嘿,噴畜,你先仿製一架出來給我們瞧瞧。
比個球啊!人家怕技術外泄。
送你2字,腦殘,真怕外瀉一架也別出售了.
問題是美國賣的是天價,咱賣的是白菜價。
一看你就是個不會算帳的。你一架都賣不出去,利潤是0。我一架只賺100元,可是我賣了幾百架。壓縮對手的生存空間,弄垮對手,再用升級的手段理由漲價增加利潤,同比始終會是增長,就這麼簡單。
美國10年只賣出5架武裝無人機 中國5年就賣出153架 2019-03-14 新浪軍事
按照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2011年以前軍用無人機占航空飛行器的出口比重非常小(不到1%),到2016年已升至2.43%。據軍用無人機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15至2024年的10年間,全球軍用無人機需求的複合增長率可達6.7%,將遠高於同期全球軍費預測增長水準。
以色列是軍用無人機市場的領跑者,2001至2015年出口占全球61%。從2014年開始,美國超過以,但並沒有拉開太大差距,而中國奮起直追,基本穩定了季軍位置。於是,軍用無人機市場基本形成了以美中三足鼎立的格局。
過去10年裡,美國僅僅賣出5架武裝無人機(英國)。而中國已成為世界霸主,在近5年間向全球13個國家供應了153架武裝無人機。
原來,2015年2月17日,美國公佈了一項旨在加強軍用無人機出口管制的新政策,各種苛刻規定包括:逐案審查、必須通過政府專案出口、買家必須簽署“最終用途保證書”、客戶國只有在本土防衛等行動中才能使用等。
整體而言,在中高空察打一體無人機市場上,美國產品的“特點”就是附加了過多政治條件、購買門檻高、採購週期長、性價比較低。據介紹,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售價約為500萬美元,而MQ-9“死神”無人機的售價更是高達1500萬美元,至於其他附加條件和繁瑣、複雜的採購流程,更是令人望而卻步。
特朗普上臺後,一直在推動放鬆美國常規武器出口,尤其是美國製造的無人機。2018年4月19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用來取代2015年制定的過於嚴格的限制政策,允許外國政府與美國公司直接達成交易,但是美國政府仍會對相關交易進行監管。
台美軍火採購有利小英訪美 66架F-16V天價4000億新台幣 2019-03-06
軍方可靠消息來源透露,我已向美正式提出採購66架F-16V戰機需求,將編列特別預算支應;至於價格,傳出美方報價新台幣4000億元,我方則希望壓在3000億元以下,尚待雙方議定。
據瞭解,F-16V戰機購案是美方1年前主動提議。蔡英文總統去年8月過境美國洛杉磯時,曾公開表示若遇到重大軍購案,台灣可動用特別預算完成相關軍事採購。據瞭解,蔡英文指的即是F-16V戰機。蔡英文現要競選連任,需要美方支援,編特別預算向美方買武器,有重要政治意涵,且有利蔡英文的訪美安排。
軍方官員說,F-16V戰機購案之所以編列特別預算支應,是比照當年採購F-16戰機案,如此不影響年度的軍事投資預算。
美方主動提議 政治意涵明顯
據指出,扁政府時代,我有意採購F-16戰機,但美方不願賣,只同意將F-16性能提升到F-16V,並由漢翔公司負責;去年初,美因無法售我F-35,提出軍售F-16V案的構想。
軍方消息人士說,外傳美方開價66架4000億元,簡直比F-35戰機還貴,如果真是4000億,還不如買F-35。
動用特別預算 議價盼砍千億
國防部上次編特別預算買武器,是在扁政府第二任時,而非大選年,扁政府為採購潛艦、反潛機與愛國者飛彈,共編列約6100億元,國民黨當年雖在野,但在國會仍是多數黨,最後未通過這項特別預算。民進黨現於國會擁有過半立委席次,加上拚總統連任,預料F-16V戰機特別預算案,應能在國會過關。
空軍昨天表示,前瞻當前敵情威脅、審慎評估未來作戰需求,周延完備建案程式,並循正式管道向美方提出新式戰機採購需求,以強化我空防戰力。
空軍表示,因裝備型式不同,價格有所差異,待美方回復後,空軍再行議價。
回應
呆子凱子軍購
花人民的錢,一點都不手軟。花了還鐵敗選,這就更好笑。
自私的蔡英文為了延續她自己的女皇夢,賣掉台灣在所不惜。
川普獅子大開口!不只要盟邦負擔美軍軍費 還要賺50% 2019-03-09 聯合報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多年來一再抱怨美軍駐在國分攤太少軍費,他要求對方負擔美軍全部費用,現在他又獅子大開口,要盟邦多付50%,讓美國倒賺一筆。
十多位美國官員透露,依照白宮的指示,美國政府正在擬定「成本外加50%」(Cost Plus 50)計畫,要求德國、日本、南韓,最終擴及所有美軍駐在國,支付美軍的所有費用,並為享有美國駐軍的待殊待遇,多付50%的特權費。
根據「成本外加50%」計畫,部分國家可能要比目前分攤的費用多付五到六倍。
對於這個想法,川普已鼓吹了幾個月,他的堅持差點讓美國和南韓針對2萬8000名駐韓美軍的協商談不下去,川普向國家安全顧問波頓下條子說:「我們要成本加50%。」
川普團隊認為這是逼北約盟國加速增加國防預算的高招,川普自上任以來就對這個議題緊咬不放。儘管川普聲稱在他施壓下,北約盟邦已增加數以十億計美元的國防經費,但他仍認為增加的速度太慢。
儘管美國官員謹慎地認為「成本外加50%」只是美國要盟邦分攤更多的諸多選項之一,而且仍在初步階段,但已震撼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官員擔心這將大大冒犯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的堅實盟邦,他們原已質疑川普對他們的承諾。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顧問車維德表示,川普政府先向南韓要求「成本外加50%」,雖然最終沒達到目的,但藉此向其他盟邦傳達訊息。
回應
這般折騰盟國,遲早撕毀同盟條約!
沖繩婦女之鑑就是因為免費的最貴...
台灣現任政府就愛被川普強暴,但會說的好像賺到了
滿腦子生意經,他是生意人,不像一個國家領導人。
日韓台三隻看門狗(watch dog)自己買狗食 呵呵
結果是美軍滾蛋!
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十七世紀的法國、十八九世紀的英國、二十世紀的美國。二十一世紀輪到中國出頭了。
99A坦克比歐美輕10噸為何防護力卻反超 靠兩項黑科技 2019-02-22 新浪軍事
坦克在普通人的想像中是比較高大威武的,比如美國的M1A2等等。但到了我們中國的坦克,甚至我們曾經的參照國俄羅斯卻顯得小巧單薄,重量也輕上很多。就算我們最強的重型主戰坦克ZTZ-99A2,在重量上僅是五十多噸,比歐美的要輕十多噸,目前世界坦克大國在研製的陸戰之王的水準不相上下,在其中的複合裝甲技術也拉不開差距。難道我們的坦克在戰場上不堪一擊麼?但是事實卻告訴我們僅在鍵指標“防護力”上我們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僅99式的裝甲防護能力就能與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7等現代裝備相媲美,我們使用了何黑科技呢?
看資料說話,美軍M1-A2高2.89米,而我們國產的99式坦克,高度2.37米,96式有2.33米,與前者比要“矮”50公分!這樣不就節省了很多重量了。當然我們坦克主炮是分裝式彈藥的,分佈是扇形的自動彈藥裝填,從而在炮塔長度上又可以節省許多重量。還有個好處就是“背彈面積”也減少了就這樣會省很多裝甲重量。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坦克體重輕了,但乘員空間小,環境差了。然而主要的裝甲厚度卻有自信。
坦克車“扁”了“矮”了也是有較大好處的。他的投影面積變小,敵方不太會注意與發現,瞄準上也佔優勢。甚至坦克主炮是有射擊角度的,太扁角度壓不下來,敵方沒法射擊。我們在城市的巷戰中利用矮與小巧可以利用建築物做隱蔽了。而矮的優勢在西方高大坦克相比更利於戰鬥。
還有一個黑科技,那真是黑了!戰時掛“雙防反應裝甲”,黑科技啊。即可以防單兵的RPG火箭彈,還能防敵人的破甲彈、碎甲彈及榴彈一些很大威力的炮彈,甚至能防“反坦克導彈”與“動能穿甲彈”!牛不牛的黑科技!回過來說,歐美的坦克不太掛“反應裝甲”,,因為他們車太重了,行駛的路吃不消了,不堪重負路也會塌。
而我們的小扁平坦克缺點也是有的,主要是車內空間小,工作環境相對就差,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我們的坦克與亞洲人的體形有關,坦克兵的個頭都不高,大部分都是挑選1.70米以下的個頭。
中國老式導彈為何能擊毀美制M1A1 其實用手雷就成 2019-02-22 新浪軍事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一直被評為世界十大最強坦克之一,幾乎就是美國陸軍的象徵。正是因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在薩達姆被推翻後,伊從美國購買了152輛M1改進型M1A1M,從而讓戰後的伊拉克陸軍迅速成為中東勁旅之一。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手算不上正規軍的IS,但陸續有伊M1A1M被擊毀的戰場照片流出,而且慘狀令人目不忍睹。
據稱,IS擊毀M1A1M主要使用5種武器,一是俄“短號-E”反坦克導彈,二是歐洲的“米蘭”ER,三是中國的紅箭-8,四是RPG火箭筒,五是簡易的反坦克手雷。
其實,這也不能怪伊陸軍,據稱,雖然伊採購M1A1M價格比美軍自用還高,但是美國交付的坦克品質卻十分低下。其中,美軍自用的M1A1使用的是十分堅硬的貧鈾裝甲,但是出售給伊的M1A1M只是裝備了普通裝甲,而且也好像沒有美軍那麼複雜的高級複合材料夾層,這使得M1A1M根本就很難承受一般反裝甲武器的命中。
分析認為,伊雖然引進了不少M1A1M,但是據報導如今只剩下了70輛處於完好狀態,其餘的超過80輛不是被擊毀就是被擊傷,這使得原本認為戰力很強的伊拉克陸軍第9裝甲師的戰力遭到嚴重削弱,不得不補充俄中坦克來維持戰力。由此可見,即便是使用世界頂級坦克,像伊這樣的國家也未必成為陸戰強國。同時,美國所謂的軍援或者軍售,不過是向被保護國收取保護費的一項形式而已,而提供的卻是一些不倫不類的武器,雖然打著世界先進的旗號,但根本不具備美軍自用武器的技術狀態。就此來看,那些盲目迷信美國先進武器的國家,至此真的應該需要清醒一下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22/doc-ihqfskcp7607911.shtml
瑞典鷹獅戰機是蘇霍伊殺手?蘇35電子戰或難堪其一擊 2019-02-11 新浪軍事
最近瑞典和俄羅斯隔空吵了一架。瑞典空軍司令稱鷹獅是針對蘇霍伊戰鬥機設計的殺手,而俄羅斯專家則反駁說瑞典人在吹牛、而且暴露了瑞典人的自卑。
就實際戰機性能來說,瑞典人的說法沒有什麼硬傷。實際上現在所有的現役三代鴨式佈局戰鬥機,包括殲10、陣風、颱風、鷹獅,都是針對米格29和蘇27開發的針對性克制型號。在機動性和敏捷性設計上,特別強調跨聲速區域機動性、帶超載的高滾轉能力。
但相對來說,這種機動性上的針對設計,能夠贏取的空戰優勢幅度較小,而且不確定性較高。但是鷹獅的另一方面性能,實際上不只是鷹獅,而是歐洲高配版(有些國家的戰鬥機配置非常寒酸)戰鬥機都具備的針對俄式飛機優勢,就是壓倒性的電子戰能力,這一點在90年代以來的空戰中表露無疑。
新華社曾經刊發中國西部戰區空軍副司令員亢衛民的回憶文章,他駕駛蘇27在香港回歸期間執行任務時,被西方戰機實施電子戰干擾,導航、雷達火控、通訊全部失靈。如果這是實戰背景下發生,後果是不難想像的。事實上在90年代後的空戰過程中,絕大多數被擊落的俄式飛機,都是被歐美戰機火控鎖定了都不知道對方在哪。
瑞典本國雖然國土面積、人口有限,航空工業體系不足以完整的提供所有設備;但是這不影響它獲得美英法等國家的尖端產品,整機性能並不會因此受影響。
反倒是俄羅斯,現在自用的蘇30SM都還在努力解決國產化問題——原來出口的蘇30MKI上,大量關鍵的高性能電子部件、設備都是來自泰利斯等歐洲企業;本來歐洲就不會賣最好的東西配合俄軍機出口,而國產化過程中,這些部件設備的性能還要進一步縮水。瑞典人看不起蘇霍伊戰機,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地方。(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1/doc-ihrfqzka4906480.shtml
印度國產蘇30戰機為何比俄原廠還貴50% 印防長回應 2019-02-10 新浪軍事
印度審計報告發現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向印度提供的蘇-30比俄原廠提供的那些更昂貴,不過印度國防部澄清說,當地製造的版本有經過修改,以提高作戰能力,所以價格貴點也正常。
HAL目前以每架約6200萬美元成本生產Su-30MKI,比俄原廠Su-30高出2200萬。
印度國防部已經列出了幾個原因,為什麼價格較高。
U-30 MKI產量低於SU-30,再加上本土Su-30MKI中加入了其他修改以提高作戰能力並滿足印度空軍的要求,由於無法發揮規模效益,所以成本較高。加上技術轉讓費,總成本還涉及向俄羅斯方支付許可費,所以就貴了2200萬美元。
國防部的解釋是這些設施是本地設立的,如果增加新訂單,未來的單價可能會更便宜。不過由於HAL的品質控制早已名聲在外,維修沒有不墜毀的,交貨沒有不延遲的,再加上本次幻影墜毀曝光的廠家內幕,目前看來印度政府不會同意的。(作者署名:蜀中行講武堂)
回應
每個零件都塗了神油,神油可貴了。
這飛機貴是貴了點,但拿來摔著玩還是很好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2-10/doc-ihrfqzka4653925.shtml
殲11戰機機背安裝減速板 為何蘇35戰機卻沒有? 2019-02-05 新浪軍事
俄制蘇-27和國產殲-11戰機兩台發動機之間的機背上,都有一扇減速板,蘇-30以及美國的F-15等的減速板也是設置在同一位置上。其他戰機基本都擁有減速板設計的,不過設置位置不一樣,可能不容易注意到。
減速板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降低戰機飛行速度的板塊,能打開收起的蓋子主要作用便是減速。在平時減速板將閉合和機體緊密貼合,減少阻力。減速板外表面就是飛機流線型的一部分,因此一般情況下無法察覺到這個減速板的存在。在需要減速時才打開,迅速增加戰機迎風面的阻力,從而迅速減少戰機速度。減速板結構的存在可以説明戰機在空中快速減速,便於戰機以更小的半徑實施戰術轉彎,戰機降落時也需要用到減速板,可以明顯降低戰機速度,説明戰機更快的停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減速板的設置也是有嚴格要求的。需要在機體中軸線上佈置或是在機體兩邊左右對稱佈置。如果是不對稱佈置,在打開減速板很可能導致戰機飛行方向偏移,在降落時還有可能導致戰機無法對準跑道,甚至沖出跑道。
殲-10的減速板位置與F-16戰機相似,都設置在機身後部,呈現出十字形佈置的四片減速板,每片減速板體積較小,並不容易注意到。F-18艦載機的減速板設置在兩側邊條翼的上部。
如今隨著戰機設計技術的進步,減速板這種結構重量大,佔用機體空間較多的結構已經是越來越不方便了,不合時宜了。如今已經有新戰機取消了減速板,需要減速時,則使用飛控系統統一操作戰機的氣動面,來達到減速板的效果。
例如蘇-35可通過操縱垂尾上的氣動面差動來增大阻力,達到減速效果。而不需要在機背上安裝高大的減速板了。蘇-35戰機取消減速板後,明顯增加了一塊機背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用來搭載更多的燃油和設備,對戰機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殲-20,全動式,變換的“角度”特別“大”,就起到“減速板”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5/doc-ihqfskcp3183623.shtml
美稱F35存在嚴重問題 飛行壽命只有設計壽命1/4 2019-02-02 環球網
美國國防部報告稱,五角大樓發現了美軍現役五代機F-35的致命缺陷。
軍方在測試過程中得出結論,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的飛行壽命為2100小時,約為其8000小時預期使用壽命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這些每架1億美元的戰機在2026年就要做減值處理。
專家們還認為F-35A內置機炮的打擊精度是不可接受的,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退役的美國空軍少將兼運行測試總監羅伯特•貝勒表示,該飛機也存在著嚴重的程式設計錯誤。
此外,專家們指出系統運行中存在不便之處。許多自動化功能經常需要手動輸入,由此,更正資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從而導致飛行的延後甚至取消。
洛馬製造F-35的計畫已經耗資約1.5萬億美元,成為史上最昂貴的武器製造計畫。
回應
這樣貶損F35,叫F35情何以堪?還怎麼在這世上混下去?美國國防部也太不地道。
坑人!按特大嘴巴的話就是—咋就這麼不靠譜呢?
小心美國人搞戰略欺騙,若果有很多重大問題,請解釋一下為什麼年產量100架,而且現在還一直維持井噴式的產量。
殲20專用空空導彈霹靂-15獲重大突破 研發團隊與殲20合影 2019-02-01 新浪軍事
目前,殲-20的主彈倉最多只能掛載4枚霹靂-15,而美國的F-22最多可掛載6枚AIM-120C,這是因為霹靂-15彈徑尺寸更大,其深層原因還是在空對空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中美存在差距。
其實,早期的F-22也是只能掛載四枚,但是,美國並沒有盲目加寬F22的主彈倉,而是單獨開發出為F-22專用的新型AIM120,並對導彈懸掛方式進行合理調整,這樣就能多掛載兩枚導彈。
美國的軍事的確是值得世界各國學習的,我國在對殲-20進行改進的同時也要考慮,是否可以通過改良殲-20的配套設備,如加快發展比霹靂-15更先進、體積更緊湊的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來提高殲20的戰鬥力,這樣才能在與F-22這類同代機型對抗時立於不敗之地。(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不是中國空對空導彈固體發動機比美國弱,中國的推進劑效能比實際還比美國稍強些,主要是F22研製年代久遠,沒有想到那麼遠的超視距作戰,J20攜帶的中遠程霹靂-15比AIM120C強大的多。另外美國佬吹牛的水分向來遠大於中國!來看最初型號AIM-120A的射程資料量化:號稱最大理論射程74公里,作戰約50公里,但實戰紀錄30公里!對飆AIM120C僅需霹靂12,霹靂12略長那只是為了比美彈更遠的射程!但看殲20彈倉,略長顯然不是問題!另外也不建議多帶彈,四枚也足夠了!帶多了也是浪費!
多掛2枚並非難事,以後大家會看見的。圖中殲20完全是掛在一個平面上的,稍稍改變,比如導彈掛兩層,對比嵌入深度為導彈半徑,錯開前後距離使得彈翼不接觸等等,隨意都可以多掛兩枚.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1/doc-ihrfqzka2885246.shtml
我軍殲16機體壽命已達到6000小時以上 是蘇27三倍 2019-01-30 新浪軍事
我國從俄羅斯引進蘇-27系列戰機,是一件跨時代的大事。這些蘇27系列以及隨後國產化改進型型號,甚至影響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亞洲政治格局。從1992年到1999年,引進了三批78架蘇27,其中有38架是蘇-27SK單座,40架蘇-27UBK雙座。另外還進口了100架蘇-30MKK,自行組裝了70架殲-11A。隨後自行研製了殲-11B,並且發展了殲-11BS雙座型,殲-11D等型號。接下來,又推出了全新的殲-16多用途。
殲-11系列主要執行空戰任務。而殲-16則是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可接替“飛豹”。就和當初俄的蘇-27和蘇-30的關係是高度類似的。而且殲-11就是直接借鑒蘇-27SK研發生產的,殲-16則是借鑒蘇-30MKK。殲-16主要改進內容就是採用了國產先進的航電設備,例如換裝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此外,殲-16還更大規模的採用複合材料製造,並裝備了推力更大的國產WS-10發動機。
原版的俄制蘇-27,底子不夠好,設計機體壽命只有2000多小時,中國組裝的殲-11A的壽命也不高。而在新世紀研製生產殲-11B,超過了4000小時。到了最新的殲-16,已達到6000小時以上,已經跟西方標準相同。
殲-16主要就是作為一款重型攻擊機而研發的,但也具備不俗的空戰能力,如果是在空戰武器掛載的模式下,其空戰能力是不遜於殲-11的。殲-16在新國產航電系統的支援下,幾乎可以使用全部現役機載武器設備。這一點是蘇-30,殲-11A、殲-11B、以及殲-11BS等三代戰機都不具備的。由於是重型雙座機,殲-16還被改造成為電子戰機,增加了電子作戰吊艙和相關機載設備,極大的增強了電子作戰能力。
至於如何區分殲-16和殲-11,也是個比較有趣的話題,殲-11BS有空速管,沒有空中加油管,機載紅外搜索系統設置在機頭座艙中間位置。而殲-16取消了空速管,增加了空中加油管,機載紅外搜索系統也移到了座艙右側。另外,殲-16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是灰色雷達罩,往往採用了低可視話塗裝。(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你這是典型無腦黑。沈飛成飛人家本就是一家人,生產什麼飛機那是中航統一決策的。 照你這種理論,過不了幾年003出來的時候,你肯定又跑去鄙視大船重工,因為001和002不如003...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30/doc-ihqfskcp1827695.shtml
俄未來7年只裝備15架蘇57 或只是中國殲20一年產量 2019-01-22 新浪軍事
1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確認,兩架蘇-34戰轟機在韃靼海峽上空的訓練中發生剮蹭事故,一架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後一人獲救一人下落不明,另一蘇-34一台發動機受損,並在阿莫爾河畔共青城機場成功降落。
不過對於俄空天軍來說,2019年有點糟心。
比如俄軍今年要被迫接裝4架還用平板縫隙天線的米格-35……
這其中主要的點,可能就在於蘇-57的延遲上。
“這13架中的部分要裝備第二階段的發動機”。
目前除了正在測試“產品30”的2號原型機之外,其餘的飛機理論上使用的“第一階段發動機” AL-41F1(S117)最大推力147KN,“產品30”最大推力則可能達到178KN。
對比一下,殲-20在2017年開始列裝部隊,2018年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當然,這一數量差異背後展現的,並不僅僅是俄中兩國在航空工業戰機研發技術實力或者決策水準上的高下,而是兩國作為世界一流空中力量,其背後支持的綜合國力之間的差異。
相關新聞
殲-20計畫變身「雙座版」戰術轟炸機首個威龍旅(32架)有望2019年內成形
俄軍蘇34撞機因電子技術太爛?防撞系統為何沒起作用
俄“逆火”戰略轟炸機遭遇罕見暴風雪墜毀:2死2傷
回應
蘇-57俄羅斯明顯是在趕時髦,在隱形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搶佔隱形戰機的外銷市場。產量當然要由外貿訂單而決定。跟我們殲-20的使用動機不同。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2/doc-ihqfskcn9329972.shtml
俄稱蘇57具備一特殊能力 卻只是早已被淘汰了的技術 2019-01-22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隱身戰鬥機最為突出的性能就是隱身。只有隱身性能足夠強大,才符合五代機的特徵。然而目前世界上這麼多種五代機中,俄羅斯的五代機隱身效果是最差的。這是由兩點原因所導致的。
第一,蘇57的氣動外形設計不符合隱身戰鬥機的特徵。
第二,蘇57表面的隱身塗料性能不如中美。
然而最近俄羅斯卻引用了一個新型詞低光學圖元化偽裝隱身性能,使得在本身能夠肉眼識別的距離內無法識別蘇57。其實這種技術正在被淘汰。現代戰爭中,不論是空對空,還是地對空,都是採用雷達探測,根本不需要用肉眼瞄準,即便將戰機改成任何顏色,都無法逃過雷達系統的捕捉。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只是在回避自己的弱點。(作者署名:鐵血觀世界)
回應
F16十多年前好像才賣幾千萬一架。
現在的F16外貿機型配置和十多年前是不一樣的,單純比較價格沒什麼意義。
是的,那時F16C/D單價在3500~4500W刀,去掉售後服務和備品備件費用,這批二手貨單價也遠超以前。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0/doc-ihrfqziz9284003.shtml
美國恐嚇以色列封殺中國 以:美就是個笑話完全瘋了 2019-01-20 環球時報
據以色列《國土報》消息,美國官員日前以網路安全和情報擔憂為由,警告以色列取消中國投資海法港專案。不過,以色列方面對此提醒卻不以為然,並回應稱:美國關於中國的安全警告就是個笑話,完全是瘋了。
以色列交通部和中國上海國際港務集團(SIPG)之間曾經在2015年達成協議,該協議從2021年開始給予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對海法港為期25年的租借權。美國擔心,中國將利用這個港口搜集有關附近以色列海軍設施、以及到訪的美國第六艦隊軍艦的情報。
而一位參與SIPG合同授予的以色列官員說,中國企業的中標過程已經通過了以色列所有相關安全部門的審查。
回應
的確如以色列說的,要搞間諜活動,租房就可以,投資港口有什麼用?
美國佬自己就是個賊,總是喜歡偷竊別人,窺探別人,所以看著所有的人都是賊……
美參議員擔憂“中國車廂不安全”,美企耿直回應:想買貴的,政府請掏錢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019-01-19日報導,美國4名參議員近日致信華盛頓地鐵公司,表達對該公司可能採購“一家中國企業”地鐵車廂的“安全關切”,要求籤合同前獲得美國國防部批准。對於議員插手商業招標,華盛頓地鐵公司董事長耿直回應說:如果政府想讓我們買貴的,請補差價。另外,聯邦政府一毛不拔不撥款,請議員們催催。
美國痛斥鐵杆盟友:戰機幾乎白送給你 你居然轉手賤賣 2019-01-20 新浪軍事
作為地處“巴爾幹火藥桶”衝突核心區的國家,克羅地亞空軍的主力卻一直都是12架蘇聯時期的米格-21Bis戰鬥機,而這些飛機還是從南斯拉夫“分家”時候得到的家產,其後僅在烏克蘭接受過小規模的改造和翻新,但現在可用飛機數量可能已經下滑到個位數,這使得在面對塞爾維亞新獲得的2個中隊(23架)米格-29戰機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不過,克羅地亞很快和以色列“接頭”,談妥了價值僅5億美元的戰鬥機轉讓合同:後者正在引入美制四代戰機F-35I,以及從美國處獲取更多的二手免費F-15D,其空軍清退的現役F-16C/D正好就是克羅地亞夢寐以求的絕對主力。
但,美國很快對以色列施加壓力要求其“毀約”,換句話說就是對以色列以如此之低的價格出售F-16表示極端不滿,並“卡死”以色列的軍備出口許可,使其不得不就範。
當然,美國的反對理由也不無道理:以色列從美國採購的報價都是含有軍事援助性質的“優惠價”,有時幾乎是“白送”,而以色列卻拿著“優惠價”來對美國主導的F-16二手市場“砸盤”,也難怪美國人會大呼以色列人不厚道了。
那麼,這個5億美元12架二手戰機的開價到底有多低?同為東歐國家的斯洛伐克從美國購置14架F-16V,包括同樣的後勤服務總價超過18億美元,單從數字上看相差超3倍。
雖說單純少了這幾億美元的單子,家大業大的美國軍機出口業也不會掉塊肉,但在美國政界眼中,眼下這種“美國不優先”的例子一個都不能要,這不僅是利益問題,更事關美國的國內政治原則……
所以,外界就不免看到美國在對克羅地亞軍事援助上的前後矛盾:近兩年來美國已經向克羅地亞贈送了超過20架先進直升機,但在以色列出售二手軍機問題上就是死活不鬆口。
對接納克羅地亞加入歐盟的歐洲國家來說,他們也很樂見以色列“吃癟”:若克羅地亞真掏不起錢來購置戰機,那麼德法等國家就有在克羅地亞境內輪番部署空軍部隊的合理藉口,繼而讓克羅地亞更加“歐盟一體化”,更深入地依賴歐盟核心。
而若克羅地亞“傾家蕩產”地發起新一輪戰鬥機招標,歐盟各國則又有了從中發財的空間。至於克羅地亞能不能抵擋得住秣馬厲兵建設國防力量的塞爾維亞?恐怕這個“過河卒”存亡的問題,從來就不是美歐所真正在意的關鍵。(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利刃/TO)
梟龍戰機90%賣給巴基斯坦 中國外貿戰機如何突破圍城 2019-01-11 新浪軍事
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三代機和四代機設計製造技術,但航空強國的飛機都外賣紅紅火火,而中國戰鬥機外銷記錄則與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的地位非常不相稱。
中國戰鬥機外銷記錄,其實也不算差,但是從機型和金額來說顯得比較難看,主要是2大家族,一個就是殲7M,殲7E,另外一個就是梟龍,殲7M和殲7E是低端二代機,不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而梟龍則是輕型多用途三代機,具有比較全面的對空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梟龍的銷售記錄雖不算差,除了巴基斯坦這個投資商有250架的確認訂單和100架的追加外,別的國家的訂單都極少,緬甸,尼日利亞,未來還可能有阿塞拜疆或者塞爾威亞幾乎都訂購10架左右。
同為單發三代機,梟龍和美國F-16的4500架生產量比起來,法國的幻影2000也有601架的總產量,出口也超過300架。
從飛行性能和電子設備以及武器來說,3者差距不大,為何梟龍賣得這麼慘?原因就是,來的太晚了, F-16在1978年面世,而幻影2000在1983年,而梟龍2007年才服役,市場幾乎被搶佔光。
從技術來說中國也有更高端一點的戰鬥機,比如殲10和殲11,但是由於殲10是國內防空的殺手鐧,性能需要嚴格保密,所以不讓外銷,而殲11家族是一款仿製俄羅斯蘇27的飛機,在智慧財產權上有糾紛,所以不能出口。
從2005年起,隨著美國F22的服役,戰鬥機世界開始進入隱身時代,由於F22不外賣,最終由F35攻佔。
中國現狀,有喜有憂,喜的是,中國掌握了隱身戰鬥機技術,憂的是,沈飛的FC-31從2012年開始就不斷招商引資,經過漫長的6年時間,都毫無確定消息,前景不明。
從可能性來說,成飛在殲20基礎上開發一款稍微低價的隱身戰鬥機,是比較合理也更合適的,而且這或許是中國外貿戰鬥機的唯一機會(楨:?)。
回應
誰告訴小編F35是9000萬美元一架的?那是不計算先期的500億美元,F35因為銷量超過2000架,平攤到每架上只有2500萬美元,加上9000萬的成本,總單價可以做到1.15億。但假設F35銷量只有200架,先期成本平攤的話就是2.5億,單機總價就得3.4億了。這就是為什麼法國自己玩不起四代機了,幻影2000才造了600架,陣風還不到300架,這麼算來法國的四代機銷量不會超過200架,單價肯定超過3億美元,怎麼會有人買。同樣道理,法國人都玩不起的東西,巴更負擔不起。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1/doc-ihqhqcis5268651.shtml
美售台戰機報價近巴林兩倍,台網友:魚肉,倒貼,冤大頭! 2019-01-04 環球時報
臺灣又被當“冤大頭”?據臺灣《聯合報》3日消息,去年10月底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之後盛傳,美國願出售66架F-16V戰機給臺灣。臺灣方面規劃今年就編列特別預算,但因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報價高達新臺幣3900億元,幾乎是台方預期數字的兩倍,使得案子出現變數。
據報導,F-16V的改良款引用了F-35等下一代戰機的新科技。目前台軍現役兩個聯隊的F-16已在進行改良,如果再新購一個聯隊,便可將操作成本昂貴、又缺乏升級機會的法制“幻影2000”部分或全數淘汰。報導還稱,由於大陸遠海航行愈來愈密集,F-16也會部署到台東志航基地,加強對臺灣東南與巴士海峽等敏感空域的監控。
有消息人士透露,美方在去年國防工業會議上,表達願意出售F-16V的訊息。當時美方強烈暗示臺灣方面應列特別預算,才是“展現自衛決心”的表現。台軍估價時以2017年巴林採購19架F-16V為例,“裸機”單價7000余萬美元,加上彈藥、零附件、後勤支援,約需要1億4000余萬美元。由於台軍採購量將近巴林的4倍,而且此前早就採購過F-16,許多開銷不必重複投資,因此台方預估,大約需編列新臺幣2000億元特別預算,約每架戰機1億美元,其他開銷可在日後以一般預算處理。
然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卻令台方大跌眼鏡,日前對方提出的報價,66架F-16V連同兩年的後勤、訓練,總價達新臺幣3900億元,幾乎是台方預期的兩倍。美方還稱,如要在臺灣生產,粗估還要再加1000億元以上。台方對這種獅子大開口的行為十分不滿,認為“洛馬”去年連丟掉美軍三大標案(MQ-25無人加油機、高級教練機、空軍通用直升機),現在是在拿臺灣來撈本。
台“國安”體系官員稱,目前台方除向“洛馬”爭取議價,同時也不排除採購或租賃美軍現役的二手F-15、F-18戰機。然而,台方被美國當“冤大頭”已讓島內民眾感到極為不滿,有網友在該新聞下留言稱:“獅子大開口?再不咬就沒機會了!”“主子要硬著跟‘老共’鬥,就只好乖乖地隨老美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個Sugar Daddy真爽! 臺灣菜政權向來都是倒貼的。”
韓交付泰國護衛艦性能怎樣?與中國外貿型相比如何
2018-12-14,韓國大宇造船(DSME)舉行了為泰國海軍建造的Tachin(舷號471)護衛艦的交接儀式,新艦將於2019年1月抵達泰國。泰國海軍於2013年8月7日與DSME簽訂了建造Tachin的合同,價值為149.97億泰銖(約合4.1億美元,不包括導-彈武器)。
中國的外貿版3000噸級護衛艦的武器有:一座單管76mm主炮,四組八單元32發防空/反潛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兩座六管30mm近防炮,兩座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一座八單元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兩座三管魚雷發射裝置,可攜帶一架反潛直升機並帶有機庫。雷達電子設備有:一部SR2410C三座標相控陣對空/對海警戒雷達,四部防空導彈火控雷達,一部炮瞄雷達,一部導航雷達,兩部低頻段雷達告警天線,兩部366型雷達協同定位天線,一部戰術衛通等。
然而韓國當時DW3000H型護衛艦模型上的武器和雷達系統,甚至外形都與真實的塔欽級護衛艦有很大的不同,後來韓國還出了個修改後的模型,但還是和真實的塔欽號護衛艦有些出入,所以我們以真實的塔欽級護衛艦配置為例。實際配置的武器有:一座奧托•梅萊拉單管76mm主炮,一組八單元MK41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32枚改進型海麻雀ESSM防空導彈),兩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兩座單管DS-30M30mm炮,一座六管密集陣20mm近防炮,兩座三管魚雷發射裝置,可攜帶一架反潛直升機並帶有機庫。實際配置的雷達和電子系統有:一部海上長頸鹿AMB4A三座標相控陣雷達,三部導航雷達,兩部CEROS 200火控雷達,9LV Mk4 CMS戰鬥管理系統,一部海上長頸鹿ABM ER遠端對空搜索雷達,一部衛通等。
從以上的性能來對比,防空能力塔欽級要占優,畢竟改進型海麻雀(ESSM)的射程比中國外貿版的LY80N防空導彈遠。但塔欽級護衛艦沒有配備火箭助飛魚雷,因此反潛能力是中國外貿版3000噸級護衛艦強。其它性能的差異是動力方面,中國外貿版3000噸級護衛艦依然採用柴油機動力,而塔欽級護衛艦採用的是柴燃交替動力,因此在動力上塔欽級有優勢。
不管如何,泰國皇家海軍選擇了韓國產的外殼,配備西方多國武器和雷達電子系統的護衛艦,花了4.1億美元的高價,那只能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了。(作者署名:浩漢防務論壇)
回應
4.1億美鈔艦殼,貴了點兒吧?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2/doc-ihqhqcis2411882.shtml
中國光纖光纜年產量占全球一半 單價比麵條還便宜
2018-12-25舉辦的中國工程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現場,數十位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獲益者。從1978年到2018年,他們青絲變白髮,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之中,“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現在我們國家每年生產全世界一半的光纖光纜,並且中國的光纖把整個通信成本降下來了,10年前一根光纖平均1公里大概要賣2000元,現在賣40元,按單位長度算光纖比麵條便宜。” 鄔賀銓院士的生動比喻把在場的其他人都逗樂了。
回應
價值與價格能成正比嗎?
成本低就是競爭力,成本低不值得炫耀,難道成本高值得炫耀?
賣的比麵條便宜還能賺錢的話,那就值得炫耀。
又一個行業白菜化
這就是美國人害怕中國製造的原因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2-28/doc-ihqfskcn2110713.shtml
西媒:這家中國企業令世界航運巨頭“不得安寧”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班牙《國家報》網站2018-12-25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簡稱中遠)立志超越馬士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運企業已經不是秘密,中國海運和中遠的合併重組(中遠海運)不僅僅是解決生存問題,更提高了該集團在海運管理方面的效率。
回應
合併就能提高效率?我[吃驚]也是醉了
你一生都是醉了
你懂不懂,這樣就不用惡性競爭了,相同的航線就不需要重複佈局了,你以為你智商比人家好,那些高層都是國家精英.
中國光纖光纜年產量占全球一半 單價比麵條還便宜
2018-12-25舉辦的中國工程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現場,數十位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獲益者。從1978年到2018年,他們青絲變白髮,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之中,“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現在我們國家每年生產全世界一半的光纖光纜,並且中國的光纖把整個通信成本降下來了,10年前一根光纖平均1公里大概要賣2000元,現在賣40元,按單位長度算光纖比麵條便宜。” 鄔賀銓院士的生動比喻把在場的其他人都逗樂了。
回應
價值與價格能成正比嗎?
成本低就是競爭力,成本低不值得炫耀,難道成本高值得炫耀?
賣的比麵條便宜還能賺錢的話,那就值得炫耀。
又一個行業白菜化
這就是美國人害怕中國製造的原因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2-28/doc-ihqfskcn2110713.shtml
西媒:這家中國企業令世界航運巨頭“不得安寧”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班牙《國家報》網站2018-12-25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簡稱中遠)立志超越馬士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運企業已經不是秘密,中國海運和中遠的合併重組(中遠海運)不僅僅是解決生存問題,更提高了該集團在海運管理方面的效率。
回應
合併就能提高效率?我[吃驚]也是醉了
你一生都是醉了
你懂不懂,這樣就不用惡性競爭了,相同的航線就不需要重複佈局了,你以為你智商比人家好,那些高層都是國家精英.
但買的沒有賣的精,乙方不會虧損,對乙方來說,還有一項即不可預見費也可以轉化為純利潤,不可預見費相當於風險獎勵費,如果乙方安排的科學合理,較好控制了技術風險和進度風險,那麼不可預見費則就是純利潤,軍品科研的不可預見費與利潤的比例相同,也是5%。在軍品價格管理中,一些有益的做法也在實施,如以前重硬體輕軟體,軟體作為硬體的附屬品不單獨計價,而現在隨著對軟體的重視程度增加,軟體也開始單獨計價。艦船訂貨合同裡所規定的總價並非一次性給付,而是根據隨著各大節點如開工、上船臺、試航、交付、保修等完成後支付,軍方付款是以國家採購為信用的,故此有絕對的保障。(作者:pop3)
回應
低利潤對後續升級不利!把研發費用提高點,把零部件價格提高一點,把人工建造人數和工時提高點等等。
中國體制不同,軍工企業國家的國家養,研發單位國家養,人才工資國家發,利潤不利潤都差不多。
其實,軍品對內的利潤,各國都很低,暴利是對外的。西方對內價格相比我們高,是因為他們人工啥的本來就比我們高很多。
我軍055大驅價格是如何擬定的 利潤為何不能突破5% 2018-12-26
武器裝備的採購價格歷來是人們所關心的一個熱門問題,很多人的認知是從媒體上所得到國外如美國等國的軍火暴利等印象,在中國是不會允許出現此類暴利情況,中國的軍事裝備承制單位主要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國家對軍品的價格管理有明文的規定。近些年來,進入軍品研究製造領域的非國有制企業逐漸增多,但這些企業與國有制企業一樣,遵照執行相同的軍品價格管理體系。中國目前所執行的軍品價格規範最權威的頂層檔是1996年由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等部門聯合發佈(1996)計價管108號文《軍品價格管理辦法》,這個檔規範了軍品在生產過程中各方面價格管理辦法及最終利潤。
《軍品價格管理辦法》對軍品的最終利潤規定為5%,這是以經過審核的軍品成本基數所計算的純利潤,在中國,軍品是免稅產品。常有人把軍品價格與軍品研製價格混淆,這兩者並非同一概念而有本質上的區別。軍品科研價格是國防科研研製費,按國防科工委和財政部1995年頒發的《國防科研專案計價管理辦法》及總裝備部、財政部2006年頒佈的《國防科研試製費管理規定》執行。在實際執行中,軍品科研研製的費用與軍品生產採購的費用也是分開對待分別列支。
…..
海軍艦船訂貨合同的內容相當複雜和龐雜,從實物形態上來說有硬體成本與非硬體成本,從船廠角度來說有本廠成本與外購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費、配套設備費、人工工時費、軍品專項費、不可預見費和利潤等幾個方面,配套設備提供給船廠的價格中已包含5%的利潤。現行《軍品價格管理辦法》對軍品的利潤規定為5%,這是法律性的檔,不可突破。在軍品報價、審核和談判時,乙方總會多報成本,軍方則是在審核的基礎上核銷多報的部分。
第二,中國還有一個優勢是範圍經濟。現在我回國最大的享受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就是吃中國餐,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國家,一頓早飯二十幾個菜,你到美國的五星級賓館裡面最多三五個菜,中國現在的奢侈程度超過西方的貴族和帝王。所以中國品種的創新比西方的規模生產還要厲害。
第三,國家產業集群效應。在長三角、珠三角,周圍走路幾十分鐘所到的範圍裡面,你把產品品種部件配套就齊了,你在美國訂一個部件,等著吧。蘋果公司一旦有新產品上線,會還沒有開完,副總立馬坐飛機飛深圳,而不是矽谷。所有的這些優勢最後落實到一條就是中國社會裡面的優勢,社會協作。
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這裡面講的就是資料,中國的廣義工業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包括市場的排序,中國是世界出口第一大國,進口第三大國,進出口加起來是世界第二。美國也好,歐洲也好,日本也好,想要搞一個市場把中國排除在外,他們有戲嗎?我告訴你,沒有戲。
而且你要明白美國在中國的投資其實很少的,在中國投資最多的恰恰是歐洲、日本、韓國。美國的政治盟友都已經綁在中國經濟的戰車上了,所以美國想要搞新冷戰,沒可能。
回應
最喜歡看陳老師的文:語言親民,把深刻的道理說得淺顯、透徹。言語如刀,一語中的。
這是因為陳平老師不是所謂正兒八經經濟學科班出身,沒有那些彎彎繞繞、高深莫測的高大上術語,更重要的是其完全的理科思維,講究嚴謹嚴密的邏輯,不會用似是而非、唯西人為准的嚇人的吆喝,說到底做學問要有邏輯思維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西方學術的名字標籤化的惡趣味已經病入膏肓了。當年大學裡的時候,這些西方的書讀起來,覺得特牛逼,各種名詞亂飛,把聽的人搞得一臉懵逼,自己還覺得特幸福。現在,老子特反感這套路,就是不好好說話,裝逼和故意設置壁壘的套路。
陳平:以GDP衡量中國經濟,會低估中國的競爭力 2018-11-26 觀察者網
經濟學家陳平曾不止一次在公眾演講中提及這樣一個觀點:現在的GDP測量是不科學的,以GDP衡量中國經濟,會低估中國的競爭力。
給大家講一下中美的實力到底差距有多大。現在中國有一個弱點,就是悶頭幹,但是理論上沒有話語權。中國事做對了,在媒體上全都變成你們歪打正著。中國的經濟學跟在西方後面學,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所以現在要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學,我把它叫做複雜經濟學,代謝經濟學,新陳代謝了,才可以後進趕上先進。
現在GDP的測量本身就是不合理,它的分類有問題,把製造業裡面兩個最重要的工業部門,一個是交通,一個是運輸通訊,都放到服務業裡面去了。如果現在中國最領先世界的,像高鐵、鐵路、電網,還有通訊,這些都變成服務業,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度量中國的經濟實力。
所以廣義工業就要把這些加上去,中國就是世界第一,不光是絕對值7.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6.9萬億,中國占GDP是63%,德國是59%,俄國第三,比日本強一點,美國只有38%,比日本差十個百分點,所以你就知道特朗普想打貿易戰來挽救美國實體經濟、廣義工業衰落的趨勢。有可能嗎?我認為二十年之內沒有可能。
還講一個中國的競爭優勢,中國人均GDP低。人均GDP高不等於國際競爭力高,而人均GDP在國際競爭裡沒有話語權。現在競爭就是規模競爭,即使美國、歐洲、日本在研發上面可能在某些領域上面保持領先地步,一旦到了研發出了成果可以用了,要投資、投產了,美國人就傻眼了,就告訴我說,要投產一個新的應用,美國要十年以上,歐洲比美國還慢,中國兩年不到就可以上去了,為什麼?
我就講這幾個道理,第一是中國的規模優勢,因為你同樣的一套模具,我生產一百台就不賠不賺,生產一千台就賺了,生產一萬台、十萬台成本越來越低,所以告中國傾銷是胡扯,這是因為規模,中國的人口大,勞動力充足,這一點上西方就沒戲了。
美F35機腹與我FC31對比顯工藝差距 或系設計定位不同 2018-12-21 新浪軍事
對於目前最火爆的F-35隱身戰鬥機,大家多多少少都瞭解一些。試問其昂貴的單價和巨大的出口數量又是現在哪款武器裝備可是挑戰的,我想沒有。F-35的圖片我們平時應該見得很多,不過一般都是一些正面或者是上表面的圖片和視頻,很難看到下表面。如果給你看一下F-35戰機的下表面,腹部,你肯定會被“震驚”,天哪五代隱身戰機的腹部竟然可以被這樣處理,如此的肥胖與凹凸不平,強迫症人看著肯定會覺得特別不舒服。
F-35的腹部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我想主要原因是在於F-3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下的各種標準,條條框框。F-35並不是一架戰機,而是聯合打擊戰鬥機, F-35A為空軍型,F-35C為海軍艦載機型,F-35B為垂直起降型,就數它在研發過程中耗費的時間和資金最為巨大。
於是最終,洛馬公司就推出來了這麼一款15.9米長的戰機,且滿足不同需求。僅僅從長度上來看,這款戰機都太過於短了,但是為了滿足大的航程還給其加進去了更大量的油箱。在長度不變,橫向尺寸不變的情況給其中塞東西的結果不就是變厚了變胖了麼。另外,比較複雜的F-35B型還要給其中安裝升力風扇以及更大的油箱,所以最後F-35的腹部就被塞進了更多東西,表面也就不好處理了,最終給我們展示出來的就是凹凸不平。
如此表面說不影響戰機隱身性那是不可能的,和F-35比起來,我國FC-31腹部就很平滑,很平整。沈飛當年在立項的時候就表示這款戰機將來即使出口也是面對防空壓力較弱的國家,所以會強調在兩側加入彈倉而不會往下考慮。(作者署名:武器正能量)
回應
放屁,明明人家工藝好,F35的凹凸不平那是工藝問題?那是設計的問題好吧,倒是FC31的工藝,可能也就比俄羅斯好點。
頭一次覺得誇F35的如此無恥
那是因為肥電太肥
相關新聞
巴鐵三軍將全面換裝中國高端武器 未來FC31或對其出口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22/doc-ihqhqcir9262938.shtml
而對於航母艦隊來說,無論離本土有多遠,其每架艦載機戰鬥機就可以在400公里外維持約2個小時的滯空時間,效能是岸基飛機的許多倍。也許有人會說,在500公里左右並沒有多少區別啊?對此筆者只能說,如果有人覺得中國的利益範圍只在500公里範圍內,那確實沒必要建造幾艘航母。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利益已經是全球性的了。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是不是可以少建一點,比如說3艘?這是不行的。航母是一種需要維護、訓練時間較長的艦艇。美國的航母以前是這樣的迴圈模式:18個月使用,3個月維護;再18個月使用,3-5個月維護;再18個月使用,18個維護(大修);然後迴圈。在這種模式中,約1/3的時間在維修,在使用的時間中,又有不少的時間是在進行恢復性訓練,實際可使用時間只占1/2左右。後面美國覺得部署時間太少,又變化成了36個月的模式:12個月維護和訓練、8個月部署、14個月戰備。即使是這種模式,在美國擁有11艘航母的情況下,也只有3艘航母可以隨時作戰,2-3艘航母在30天內可以加入作戰,另外還有一艘航母在90天內可以加入作戰。這樣,正常情況下,一般只有一半的航母可以及時應對形勢的變化。所以,如果我們只有3艘航母,一旦需要時,我們最多只能派出2艘航母,甚至是只有一艘航母去作戰。而且,與美國不同的是,我國的航母目前噸位還不夠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比較少,比如前2艘滑躍型航母的艦載戰鬥機數量只有24-28架,約美國航母的一半,作戰效能要低不少。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數量。所以,既然航母又不貴/這麼便宜,何不多建點?
此外,從我國驅護艦艇、核潛艇的建造規模看(20多艘052C/D,未來至少16艘的055,近30艘的054A,以及後續的052E、054B等),按照一個航母編隊“1-2艘055+2艘052C/D+1-2艘054A+1艘093”的模式看,已經足以組建10個左右的航母艦隊。有這麼多艦艇,獨缺航母平臺,不合適吧?也許有人會擔心現在的軍費夠不夠的問題,這其實又是一種誤區。6艘航母的建造,需要許多年的時間,屆時我國軍費會達到3000億美元左右的檔次,到那時,就不需要擔心了吧。(作者:晨曦軍情)
回應
再貴也要造!沒有獵槍如何防豺狼!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14/doc-ihmutuec9043617.shtml
我國航母相對而言遠比想像中便宜 建造6艘完全沒問題 2018-12-14 新浪軍事
在一些國人的印象中,航母是一種建造、使用、周邊配套都很昂貴的艦艇。所以,在涉及到我國需要建造幾艘航母的時候,一些人覺得航母太貴了,所以6艘太多了,有個3艘就差不多了。其實,只要經過一些深入的思考和計算,就會發現,這種想法存在許多誤區:航母其實是一種並不那麼貴,而且效能很高的艦艇。
首先,是航母的造價問題。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單價約為130億美元,但是,價格要同時期、同檔次對比看才有價值:福特級滿排噸位高達11.2萬噸,使用了各種最新技術;與之相比的是,美國已經建造3艘的1.45萬噸的DDG1000驅逐艦,即使減少了關鍵性的遠端探測雷達以降低價格,其單價也高達36億美元左右;正在建造的1萬噸級的伯克3型,其單價預計將高達28億美元。
由於我國滑躍型航母的噸位不過6萬噸;即使是正在建造的彈射型航母,其噸位也只是在7.5-8萬噸,也不過相當於3艘大型驅逐艦。我國055型造價約60億人民幣(不含武器),也就是8.7億美元,我們這裡按10億美元算。那麼,我國航母的單價會是30億美元?核動力的要比常規動力的貴50-100%。所以,我國彈射型航母應是20億美元?也別覺得很稀奇,我國2萬噸的071船塢登陸艦,單價不過2億美元左右罷了。
有人說,航母戰鬥群還包括艦載機、護航艦艇等等——這其實是一個誤導性的說法。沒有航母,就不需要驅逐艦、護衛艦和核潛艇了?就不需要岸基的作戰飛機了?一樣的需要。航母戰鬥群不過是把這些零散的艦艇/戰機給整合起來,組成一個系統性的編隊,然後中間增加一艘航母平臺罷了;所增加的成本,不過只是一個航母平臺。然而從遠洋作戰效能上看,同等規模的部隊,航母艦隊要比常規的部署方式效能高的多。比如1500公里外的海洋上,這個距離已經達到3代重型戰機作戰半徑的極限。岸基戰機要麼到不了(中型機),要麼到了也只能維持5-10分鐘的有效作戰時間,然後就要返航,效能十分低下。空中加油技術只能緩解這個問題,而不能解決。而且一旦超過2500公里,本土的空中加油就很難使上力了。
紅旗9和紅旗22遠端防空導彈的關係也是高低搭配。畢竟我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還有不少裝備老式紅旗-2,都用高價的紅旗9替換不太現實,那麼紅旗22及其早期型號紅旗12作為低檔型號,就可以更快地實現新老交替。
同時裝備技術特點不同武器能夠增加敵方應對的難度
還有一種同類型武器裝備的搭檔,就是配合作戰使用,比如鷹擊12和鷹擊62遠端反艦導彈。鷹擊12屬於超音速導彈,但是射程較近,而鷹擊62屬於亞音速導彈,但是射程較遠。這樣,在打擊敵方艦船時,鷹擊12和鷹擊62遠端反艦導彈配合使用,前者速度快但射程近,適合正面突防,而後者速度慢但射程遠,可以實施大範圍機動,從敵艦的側後方實施打擊。
當年蘇聯海空軍針對美國航母編隊的“飽和攻擊”戰術,就是利用大量不同速度和射程的導彈實現幾乎同時攻擊的效果,使得美艦防空火力通道徹底飽和。這樣,即便只有很少的幾枚導彈實現突防、擊中美艦,也能夠迅速打開美國航母編隊防空火力網的缺口。那麼,接下來蘇軍再發動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飽和攻擊”,美國航母編隊恐怕就難逃覆滅的命運了。
在強調電子對抗的現代戰場,如何提升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可不是一句空話
類似的還有我軍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全頻譜防空預警體系,我軍裝備的防空預警雷達包含了米波、半米波、L波段、S波段等等,型號雖然多,但是從對抗的角度來說就會給地方造成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些頻段相差巨大,要進行全面言之就必須派出很大規模的空中壓制兵力,但在強手間的對話中,想要大規模突破又沒有那麼容易了;同樣的效果在紅旗-9和紅旗-22上也有體現,它們採用不同的制導方式,敵方要同時對它們進行壓制也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子對抗可謂是現代戰場的核心,作戰體系圍繞它就會有諸多調整。
總而言之,同類武器裝備不同型號更多的是從成本、綜合對抗的角度來迅速提升體系作戰能力。我國軍力近年來雖然快速發展,但面對頂級強國,我們還是處於“沖”的位置。在軍事鬥爭準備嚴峻的情況下,快速形成戰鬥力以及多重“保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11/doc-ihprknvu2775724.shtml
解放軍同類武器為何總買好幾個型號 背後藏致勝密碼 2018-12-11 新浪軍事
如果關注解放軍裝備發展的話,應該會發現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軍近年來裝備發展迅速,諸多具有先進水準的武器快速服役,但類似裝備(如主戰坦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等)往往會有2個型號,甚至是3個型號同時服役。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首先就是通過採購不同價格、技術特點和工作模式的武器裝備,實現整體裝備性能水準的快速提升,比如99和96主戰坦克、紅旗9和22遠端防空導彈等,都是這類事例的典範代表,也是比較好理解的。
比如,99是我國陸軍正統立項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雖然技術起點高、總體性能水準出色,但是造價也創造了國產坦克的新紀錄,達到了數千萬人民幣的級別,而之前的國產坦克基本上都是百萬人民幣級別。我國陸軍作為世界上規模數一數二的陸上作戰力量,曾經裝備坦克的數量也達到了上萬輛。如果所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戰坦克都用99式主戰坦克一對一的替換,恐怕光是採購經費就是一個極其驚人的天文數字了。
在這種情況下,有了96式主戰坦克這樣性能稍遜、價格適中的“低檔”主戰坦克作為99式主戰坦克的有力補充,才能夠實現更快、更大規模的更新換代。而且,現在我國陸軍又開始裝備最新一代15式輕型坦克。這樣,15式、96式和99式形成了輕、中、重不同檔次和噸位級別的主戰坦克裝備體系,再加上各型突擊炮和突擊車,使得我國陸軍擁有了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
世界上其他陸軍強國也是如此:俄羅斯陸軍在暫緩採購和裝備T-14主戰坦克之後,依舊以T-90、T-80和T-72各系列改進型號為主戰坦克體系;日本陸上自衛隊裝備較重的90式和較輕的10式兩型主戰坦克;韓國陸軍裝備K1和K2兩代主戰坦克。歐美國家雖然已經實現了主戰坦克的單一系列,但是通過早期型號和後期改進型號,同樣也是高低搭配,比如美國陸軍現役的就有早期的M1A1系列、後期的M1A2以及最新的M1A2 SEP系列;德國陸軍裝備“豹”2A4/5/6以及最新的“豹”2A7+,等等。
特朗普突然變卦大砍軍費 被警告“美軍要敗給中國” 2018-12-03 環球時報
美國《防務新聞》12月1日題為“國防部長馬蒂斯馬蒂斯:削減國防預算無助於解決赤字問題”的報導稱,財政償付能力和戰略償付能力可以共存。
特朗普上臺後在“重建美軍”的旗號下,五角大樓撥款連年增加,美軍制定了龐大的軍隊現代化項目以應對中俄等“傳統大國威脅”。但特朗普今年10月表示,由於赤字上升,他將下令削減2020財政年度預算,其中五角大樓的撥款被砍為7000億美元,比2019財年減少了160億美元,更遠低於美軍預期的7330億美元,這讓五角大樓的規劃人員陷入一片混亂。
相對於馬蒂斯的委婉抵制,兩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主席發表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激烈得多。《國會山》網站稱,他們聯手敦促特朗普“重新考慮削減明年的國防預算”。
退役海軍上將加里•拉夫黑德也公開表示,733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是“大國競爭”時代的“底線”,如果低於7330億美元,美軍無法保證核力量和常規力量的優勢地位。
在特朗普看來,他已經為美軍做出了足夠多的“貢獻”:“不久前我們的軍費是5200億美元……是我把它增加到7000億美元(指2018軍費),然後又增加到7160億美元,這樣我們能擴大我們的海軍艦隊。我們正在重建我們的軍隊,我們還要造導彈、造火箭……”
然而軍隊現代化是一個將持續多年的過程,特朗普的“朝令夕改”讓美軍很“受傷”。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表示,過去兩年五角大樓將經費主要投入網路、航太、反導、電磁頻譜能力和核工業的現代化,但如今因突然的削減經費,不得不放棄很多項目,不但造成大量資金的浪費,而且深刻影響美軍未來。
回應
美軍向國會要錢可以,別扯上中國,更別扯上中美對抗!
美國人佬為的世界霸權永遠稱霸,一直自己給自己製造強大的敵人和對手,你把發動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費用,用在國內的經濟發展讓,美國還能負債累累嗎,全世界軍事能力最強的是你美國人,只要你不去侵略別人推翻人家政府,其它國家有必要惹你嗎。
老天爺,七千億美元的軍費,還不夠美軍塞牙縫?他們打算 征服全宇宙?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2-03/doc-ihprknvs7345136.shtml
有些港媒無腦吐槽遼寧艦 卻對美艦嚴重銹蝕視而不見 2018-11-30 新浪軍事
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攜伯克級驅逐艦柯帝士•威爾伯號、本福爾德號及切斯勞維爾號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2018-11-21訪問中國香港,照片讓人大跌眼鏡,實在讓人無法想像,目前全世界第一強的美國海軍艦艇竟然保養水準如此低下,全艦各處鏽跡斑斑,而有些部位的鏽跡非常明顯顯示出已經很久沒有保養了,這非常令人不解。艦體保養是任何國家海軍乃至於民船的日常工作內容之一,也是各國海軍條例中的內容。由此可見去年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事故頻發、接連撞船也並非偶然。
…..
中國海軍艦艇部隊必須嚴格執行《艦艇條令》,《艦艇條令》是人民海軍艦艇部隊的法令性文件。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海軍艦艇至退役時,都能保持良好的艦容和整潔的艦貌。這個世界上,也並非僅有美國海軍長期執行海上任務,中國海軍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已經10年,在海上時間上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以上,即使如此,又何曾見過中國海軍護航的艦艇有如美艦此等“慘烈”的狀況?就在去年,還有港媒毫無專業知識把遼寧艦水線位置受到到海水沖涮露出底層防銹漆的現象說成是生銹,而對此次訪港美艦如此大面積的銹蝕的“慘狀”卻視而不見,這是何等的雙重標準?又是何等的奴才心態?實在令人不齒。(作者署名:pop3)
回應
美國海軍也是沒法子,軍費不夠花,買不到防銹漆。不過,現在穿身破衣服是時髦,那是丐裝。哈哈,美國海軍牛逼,丐裝遊世界
有人喜歡選擇性吐槽
敢噴美爹?那些無腦的香港噴子打算不要狗糧了?不可能的
跪在英國人的褪下跪長了跪出奴性來了!
不要比差,要比好!有點自尊好不好,媒體
有的人做狗做習慣了,你讓他忽然間學做人,真的挺不願意。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30/doc-ihmutuec4955583.shtml
軍艦為何撞不過商船?船體厚度僅相當於一枚一元硬幣 2018-11-21 新浪軍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軍艦滿載火炮導彈,全副武裝,而商船則是赤手空拳,軍艦懟商船,簡直比坦克碾壓汽車還要簡單。然而實際上,軍艦屢屢被商船撞傷撞翻,感覺根本不堪一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018-11-8,剛剛參加完北約“三叉戟接點2018”演習的挪威海軍英斯塔號護衛艦,在返航途中,被13萬噸級油輪索塔TS撞個正著,受傷損重。在匆忙搶灘棄艦之後,掙扎了兩個星期,最終沉沒。
2017-6-17,美國第七艦隊9000噸的“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返回駐地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港途中,與菲律賓3萬噸貨輪相撞損毀嚴重,兩到三個艙室漏水,動力系統也喪失殆盡,而商船仍具有動力,7名水兵死亡,艦長受重傷。
2017-8-21,美國另一艘伯克級驅逐艦“麥凱恩”號與一艘商船在新加坡東部海域相撞,左舷側損毀,繼續依靠自身動力前往新加坡。
而在1980年,美國中途島號與仙人掌號商船相撞後,飛行甲板被撞傷,3架鬼怪式戰鬥機被損壞,而仙人掌號只是船頭撞爛了。
很多人不解,一般軍工品質一定會優於民用品質,因為軍用產品是用來打仗的,品質絕對有保證,然而為什麼軍艦總是撞不贏商船?
首先從噸位來說,幾千上萬噸的軍艦和動輒幾萬噸,甚至十幾萬噸的商船相比,就好像小車撞卡車,個頭小肯定是吃虧的,所謂身大力不虧,這個問題無解。
其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裝甲厚度,一戰二戰時期,為抵禦炮彈的襲擊,軍艦都有厚厚的裝甲,非常堅固。然而二戰後,由於導彈武器的發展,面對幾百公斤甚至近一噸重的導彈穿甲戰鬥部,任何裝甲都無濟於事,於是現代軍艦乾脆放棄治療,一般船體厚度僅30毫米,剛超過一元硬幣,甚至有些軍艦採用鋁合金建造,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薄皮大餡的餃子。
相反,由於建造和運輸要求,有些現代商船的鋼板反而越來越厚,越來越硬。總的來說,軍艦更多考慮的是作戰性能等,但商船作為運載貨物的載體,最先考慮的一定是船身的堅固程度,二者如果相撞,軍艦吃虧也就不奇怪了。(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回應
楨:歐俄印都妄想以小盾代美中大盾,但有皆小盾雷達安裝在塔形桅杆高處,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和重量,會影響艦艇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轉彎易傾覆之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1/doc-ihnyuqhi6548456.shtml
俄媒:中國航空展示三款新武器 俄10年內也無法裝備
據俄羅斯《獨立報》2018-11-13報導,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了一系列先進裝備,其中有堪稱全球最先進的殲20、殲10TVC、反隱身雷達等裝備,這些裝備即使是俄也不擁有,甚至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也看不到裝備的希望。
俄五代機技術實在缺失太多,即使是在之前最自豪的發動機也是如此,俄雖然一直在宣稱向中國出口發動機,但到了2016年後,中國就再也沒有進口,且先後在自主研發的渦扇10上衍生出了一系列先進發動機,例如此次殲10的向量發動機。而隱身技術、電子戰技術甚至是新一代的先進空對空導彈,中都遠超俄,甚至已經研發出了先進的超遠端空對空導彈,比俄宣稱的KS172型還有領先一大截,而PL15更是全球唯一能和美軍AIM120D媲美的先進導彈,再加上已經開始裝備的PL10E,這些武器的優勢實際上是俄根本無法彌補的。
畢竟俄電子技術一直較為衰弱,隱身能力也略有不足,相對於中美戰機,蘇57無疑要顯得粗糙不少。而在去年就進入船塢維修的庫茲涅佐夫好航母更是出現了大問題,這艘航母被砸出了一個超過20平方米的大洞,按照俄現在的技術,幾乎無法修復,而中國卻堪稱全球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技術最強悍的國家,續建完了一艘航母的同時,甚至還製造出了第二艘改進型的航母,這個技術是現在俄最需求的,畢竟俄一旦沒有航母可用,在地中海以及中東地區的劣勢就會越來越大。
中國近年來實際上已經往俄出口了一部分裝備,未來出口的裝備只會更多,不會更少,畢竟按照現在俄的技術來看,其短時間內不可能造出先進戰機,維修航母,而且資金方面俄也略有不足,目前的出口額度越來越少,俄能維持裝備研發和製造的資金已經遠不如從前了。俄和中在裝備進出口上倒掛是遲早的事情,畢竟就技術而言,中國幾乎一直在進步,而俄卻落後了一大截,一直在吃老本,距離蘇聯解體已經超過20年,俄軍隊衰退自然也就不奇怪了。(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回應
俄賴以自傲的軍事實力並非那麼輕易可以擊敗,如果不是俄的經濟和政治困境,它原本是不會這麼囧的。一旦國際形勢扭轉,俄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有根本的好轉,憑藉其大量的資源和野心,一樣可以短期內實現軍事實力的爆發
沙俄除了核潛艇和核州際導彈其它落後了
小便,我就靜靜地看著你吹牛逼.看看這篇文章的用詞和論調,像是俄媒會說的話麼?
這是轉俄羅斯的文章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9/doc-ihmutuec1610107.shtml
俄蘇57終極發動機與殲10B不同 但仍用蘇35老套路 2018-11-18 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播出的《從T-50到蘇-57》紀錄片受到了外界高度關注,以往一般認為蘇-57第二階段發動機“產品30”的向量噴嘴與殲-10B的類似,但從最新細節來看並非如此。
“產品30”所用的向量噴嘴技術其實與蘇-35第一階段發動機類似,其噴嘴是整個噴嘴一起活動,整桶作動需要額外制動機構的留裡卡式。
PYBBN式在美國的F-15上率先採用,它的很多機構與原來的擴散段調節片共用,因此增重較少。而留裡卡式噴嘴因需要額外制動機構,因此會增加長度和重量。以同樣是在90年代問世的PYBBN與留裡卡噴式嘴比較,PYBBN增重約40-50千克,留裡卡式噴嘴增重約100千克,但留裡卡式量產時把制動機構材料減輕,液壓系統與燃油系統也實現互通,便進一步減少重量,只增重70千克,但仍比PYBBN重;另一個差異是活動角度與速度,同樣是在90年代,留裡卡式的是±15度,PYBBN可到±20度。活動速度方面,留裡卡式是30度/秒,PYBBN是40度/秒。
總的來看,(殲-10B使用的)PYBBN式比留裡卡式更好。但是留裡卡式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它在超音速時也可以使用,因此如果涉及超音速運用留裡卡式會比較好。
但在重要性方面,亞音速時其實向量發動機的用處是更實在的,因為此時可能出現氣動控制效率不高的情況。例如失速後,氣動控制面幾乎無效,就可以完全靠向量推力控制,可以在很低速甚至失速後控制,沒有向量推力等於少了很大一塊可控範圍;反觀超音速時,氣動控制面一定可以控制,有向量推力更像“錦上添花”,而非在亞音速領域那樣可以“救命”。
雖然PYBBN式各方面看起來優勢明顯,但蘇-57使用留裡卡式也並非不可理解,因為蘇-57本身是一款針對超音速優化的飛機,而以超音速而言留裡卡式不會損失推力,比PYBBN式有優勢。
相關新聞
俄媒妄稱我殲20國產發動機不成熟:仍在使用俄AL-31F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8/doc-ihnyuqhh8928296.shtml
俄媒:中國會不會成為“老大哥”?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2018-11-13報導稱,,近來,遭遇西方制裁和惡性競爭的俄在東方明顯活躍起來。多國爭搶阿裡巴巴歐洲首個海外倉(數字貿易樞紐) 比利時列日最後贏了俄帶來了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如蘇-35殲擊機(中國已經採購)、蘇-32、雅克-130教練機、米-171Sh和米-17V-5直升機、S-400、S-300、山毛櫸、道爾防空導彈系統的各種改型。中俄的合作占俄出口的15%以上。中國訂購了20架喀山直升機廠的安薩特和6架烏蘭烏德的米-171A2。俄中AHL重型直升機專案正在談判中。
另一方面,對中國參展的軍民兩用產品的分析得出一個“不令人寬慰”的結論:中國專家在某些方面已經走得很遠,以至於俄同行現在不得不到這裡來取經。
首先是無人機令人震撼。有著名的“翼龍”“彩虹”和“雲影”系列無人偵察攻擊機、更大型的TYW-1偵察無人機和XY-280隱形無人機、察打一體的AV500無人直升機、在環形管上安裝螺旋槳的X-Hawk-1垂直起降無人機、體型巨大的X-Hawk-2察打一體旋翼無人機、載重2噸的TW356超大型無人運輸機模型(外形讓人想起法國“神經元”無人機和美國艦載無人機的隱形全翼無人機)。
在載人飛機領域,中國也已經擁有一些與俄並駕齊驅或超過、正在追趕美國的產品:第5代戰機(兩種)、安裝向量發動機的第4++代殲-10B多功能戰機、殲-15艦載機、運-20重型運輸機、各種武裝直升機和多功能直升機等。
中國正在測試安裝4台渦槳發動機的“鯤龍”AG-600水陸兩栖飛機,而俄同類產品A-40/42很可能不會再升空。中國研製了各種類型的預警機,而俄只有一種。
同時,不要忘了導彈系統。珠海航展上展出了能攻擊地面和海上目標的WS-600L多功能戰役戰術導彈系統、使用CM-401反艦彈道導彈的地面移動發射裝置和艦載發射裝置、安裝衝壓發動機的HD-1超音速導彈。
報導稱,在很多中國產品身上不難看到俄和西方元素。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過去作為中國設計師靈感來源的個別國家現在已經在積極購買中國產品。
美欲購俄別200滅火但制裁是道坎 可選擇中國AG600 2018-11-13 參考消息
據美媒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正遭遇加州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野火,大火已造成42人死亡、30余萬人被強制撤離,8000多消防人員日夜奮戰,但是火勢至今仍幾乎無法控制——兩處大火分別只被控制了25%和10%。
美國森林大火近些年時有發生,2017年德克薩斯州有記錄的野火為9827起、加利福尼亞為9560起,北卡羅來納州5125起、佐治亞州為3929起,且規模也呈現出擴大的趨勢。據氣候專家分析,氣候變化並不會令火災發生的頻次加快,但卻是火災超強破壞性的“主要原因”。
氣候干預難以奏效,且後果難料,對付大火最有效的辦法可能是培訓更多消防人員以及添置更為有效的消防設備。美媒建議美國政府採購別-200以應對日益頻繁的森林大火。
美國目前正在使用的用於滅火的兩栖飛機多為老式改裝飛機,也有從加拿大購買的部分CL-415和CL-215,但是這些飛機在滅火效率上有所欠缺,並且維護成本較高,技術狀態也並非最佳。
別-200目前最主要的客戶是俄緊急情況部,其他有泰國、印尼、阿根廷和中國。
美目前對俄實施的經濟制裁,俄似乎不抵觸這種合作,願意為美國提供幫助,而美國也可以通過租借的方式引進別-200以解燃眉之急。
日本近些年極力推銷的US-2,但而消防作用是次要的,還“坑爹貴”(單價1.2-1.5億美元)買兩架別-200(單價不到5000萬美元)還有富餘,消防能力還遠不及後者。
從成本與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專門用於執行滅火和海上救援的AG600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但是AG600今年10月剛剛完成水上首飛,可能會在2022年開始交付用戶。如果美國能等得起,或許可以候一候AG600。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13/doc-ihnvukfe4292765.shtml
殲-10B技術突破 專家:仍落後美俄20年 2018-11-07 聯合報
珠海航展昨天開幕,中共空軍殲-10B推力向量驗證機首度公開亮相,並上演「落葉飄」、「眼鏡蛇機動」、「J轉彎」等高難度動作。不過,香港明報引述軍事專家黃東指出,中國今次邁出第一步,但技術發展上仍落後美俄20年,預計最快3至5年後才可量產。
回應
殲十的太行TVC是軸對稱設計,與美國或俄國的桶轉式不一樣,太行的觀念更先進,推力損失更少。黃東不知道嗎? 這種程度有資格軍事學會會長!? 是什麼三腳貓學會呀?
『向量推力發動機技術』落後美俄20年?這個所謂的是『磚家』非『專家』!一開口,就知有貨沒貨!美國F-22,採用的是雙發F119-PW-100向量推力發動機---主要係以可上下俯仰±20°角的調節板,來偏轉戰機推力上下方向,卻無法左右偏轉推力;俄羅斯Su-35S,採用的是雙發F-117S向量推力發動機---軸對稱,可360°角來偏轉戰機推力方向,缺點是可動段噴管過長、機構死重大,而且噴口使用壽命太短;中國殲-10B,採用的是單發WS-10向量推力發動機---軸對稱,可360°角來偏轉戰機推力方向,可動段噴管短、機構死重小、結構簡單、噴口使用壽命長,改裝效果量好,是全球唯一單發的戰機上配置有向量推力發動機。
哈哈哈! 聯合報終於等到反中派發言了,黃東的反中意識徵態濃重,他應該說大陸落後二百年而且永遠追不上才對!
當我們在評論大陸進步時,有很多酸葡萄的人常常會不自覺地使用"仍然","還有"這些字眼,殊不知這些字眼其實剛好點出大陸突飛猛進的進步,我自己在過去數十年的觀察,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三十年前,你問大陸何時追上臺灣,大家嗤之以鼻;二十年前,你問大陸何時追上臺灣,大家說,還有三十年吧;十年前,你問大陸何時追上臺灣,大家說,還有XXXXX還追不上;五年前,你問大陸何時追上臺灣,大家說,還有半導體還追不上;大家有沒有發現到其中的"奧妙",再過個幾年,如果連半導體都趕過台灣之後呢?大家只能說...大陸的人文素質還敢不上臺灣,那個時候,台灣人,你不會覺得辛酸淒涼嗎?
相關新聞
人類首次單發向量戰鬥機飛行表演 輕鬆玩眼鏡蛇/落葉飄機動
殲10B如何做出超機動:向量噴管與氣動舵面無縫連接
我殲-10B推力向量驗證機秀超機動 打臉“狗鬥無用”
網友:殲10B落葉飄動作比蘇35更驚豔 都搶了殲20風頭
外國網友評殲10B上演超機動:中國的進步難以置信
殲10B表演超機動但提速卻比蘇35慢很多 WS10A暴露一個缺陷
殲10B技術驗證機總師談向量航發:我們不會就此駐步
向量航發版殲20A將問世 具備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
回應
這是驗證向量的,又不是驗證大推力發動機!小編會認為向量最終是用在WS10A上嗎?WS10B!
殲20肯定比殲10B厲害。為出口先亮相殲10B。
蘇35是雙發,J10是單發,發動機推力確實小了些,但我們的飛控的確有了質的提升!
真搞不懂了,提速慢說明對應失速狀態可控的時間長,這本來是飛控好的表現,怎麼到你這變成劣勢了?用腦袋想想吧迅速提速是為了從失速狀態儘快改出從而維持飛機飛行狀態。能夠很長時間維持失速狀態,還能從容改出,高下立顯。
這小編明顯是為了任務而噴,不懂裝懂的噴,雞蛋裡挑骨頭!找各種藉口噴
別聽不得不同意見,善意的指出問題所在,只會讓我空軍更強大更進步,一味的說好捧臭腳,搞一言堂,絕非我軍之福
做這樣的動作慢才表示難度,你做個慢的360度空翻試試?快的時候別說做360度,做720度都很輕鬆.尤其是亞音速機動中的飛機,要慢下來才是見真功夫的,看看最後J10降落時的姿態,那是飛控和發動機的完美結合。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07/doc-ihmutuea7713546.shtml
殲10B在珠海狂秀超級機動 頭功竟不在向量發動機 2018-11-06 新浪軍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殲-10B換“心”為殲-20鋪路
本屆航展上,換裝國產渦扇-10B推力向量發動機的殲-10B在風頭上甚至蓋過了“換衣服”的殲-20編隊。
享譽全球空軍屆的“眼鏡蛇機動”由前蘇聯蘇-27首先試飛成功。機動過程中,飛行員快速向後拉杆使機頭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間,形成短暫的機尾在前,機頭在後的平飛狀態,然後推杆壓機頭,再恢復到原來水準狀態。在航展現場,解說指出殲-10B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現上述機動動作的鴨翼、單發戰鬥機。
J-Turn原本指汽車特技裡的一個表演動作,利用加速-急停-變向的方式實現汽車180°掉頭,迅速反向駛離現場。換到飛行領域,戰機在高速飛行中利用強大的機動能力實現180°水準掉頭,其轉彎半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落葉飄機動是在“失速尾旋”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一種機動方式,在爬升的最後階段迅速進入螺旋下降狀態,出其不意地擺脫追尾敵機。簡單地理解,落葉飄機動實現了垂直方向上的“J-turn”,觀感上戰機就像一片優雅的落葉在爬升狀態中突然失重下落,但全程可控。
上述科幻大片一樣的超級機動方式並非簡單炫技,在實戰場景中,與敵機纏鬥、躲避來襲導彈過程中超級機動動作都具備難以比擬的優勢。
不過,殲-10B上演精彩絕倫的超級機動,宋忠平認為向量發動機背後的飛控系統更值得關注。
相對於發動機技術,所謂飛控系統是一套軟體演算法。簡單理解下,通過飛控系統可以將電信號轉化為控制指令,實現對於飛機上的鴨翼、垂尾、發動機等所有可控部件的控制,並將這些不同部件統一為一個整體協同工作。優秀的飛控系統可以讓駕駛員更為便捷、安全地控制飛機動態。
“我們談到的殲-10B實現了超級機動,依靠不單單是發動機技術的提升,更值得關注的是飛控軟體進步。解決了殲-10B向量推力發動機與飛控系統的匹配難題,這才是最大看點。對於殲-10B而言,鴨翼、全動垂尾再加上向量推力發動機,這讓飛控軟體演算法更加複雜。毫不誇張地講,解決這一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的國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兩家。”美國由於具備世界領先的超視距空戰實力,便傲慢地認為視距內的纏鬥空戰將不復存在,因此提升戰機機動能力的鴨翼設計得不償失,從而降低了其飛控軟體的設計難度。但每個國家各有各的國情和軍情,正像上文所述,我們目前還不能武斷地認為空中纏鬥作戰模式將不復存在。
中國殲10B為何沒用蘇35向量噴管?再見了俄羅斯技術 2018-11-01 新浪軍事
2018年珠海航展俄羅斯人嚴重缺席,不管是勇士飛行表演隊還是雨燕飛行表演隊,蘇35也缺席,這讓一些已經買票的觀眾產生了一種很受傷的感覺,有點衝動的呐喊:老闆,換片,老闆,退票。
當然,作為航展重磅參展商兼“廣告商”的中國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則是無法接受這種事情的發生,為了突出中國自主創新的成就,派出了2大重磅巨星參展,這就是殲20和殲10B。
中國殲10B推力向量噴管和蘇30和蘇35的都不同,俄的可動噴管特別長,而中國的特別短,外觀幾乎覺察不到。
中國很早就和俄羅斯展開了比較親密的接觸,中國設計師摒棄俄式的原因很簡單,俄制過於落後,可動段噴管過長,機構笨重,而且噴口使用壽命太短,美式設計才是王道,重量輕,結構簡單,改裝效果好。(作者署名:大水)
相關新聞
殲20亮相珠海,機載分散式光學系統,可壓制F22: F-22研製較早沒有安裝分散式光學系統,光學系統不輻射電磁波,對方難以察覺,可以突然發起攻擊,提高成功概率。
回應
看一眼就知道比不過俄117S/30,美國F-22.
美國是二元向量,中國是全向量,中國的要更好
看一眼就知道性能,除了上帝就你能做到。神仙都需要掐指算一算
噴子不都是如此嗎?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1/doc-ifxeuwwt0077610.shtml
北約給中國戰機起綽號不懷好意 但殲8與殲20卻是例外 2018-10-19 新浪軍事
對於飛機來說,全世界各國都有官方正式的編號,比如美國的F系列,F15,F16,F22,F35,而俄羅斯則有2大家族,米格和蘇霍伊兩條路,米格19,米格21,米格23,米格29等等,還有蘇27,蘇30,蘇35,蘇57,原因就是俄羅斯就米高揚和蘇霍伊設計局這兩大家族。
當然,除了編號之外,大家還是喜歡另外取一個名字,畢竟編號大多是冷冰冰的數字,沒感覺,所以美國人就開動,給自己的飛機取綽號,比如美國F4叫鬼怪,F-15叫老鷹,F-16叫戰隼,而F-18則叫大黃蜂,大體是威猛居多。
美國人(北約)給自己的飛機取綽號還算用心,考慮影響好聽,而給宿敵俄羅斯和中國戰機取外號,則惡意滿滿,讓人覺得人品低下。
米格17叫壁畫(越戰也狠狠的打美國飛機),米格19叫農夫(把美國F4打得屁滾尿流),米格21叫魚窩(這和魚窩啥關係,咋不叫狗窩呢)!
米格21變魚窩之後美國人變本加厲,米格23叫鞭笞者(這個綽號覺得美國人有點受虐傾向啊),3倍音速的米格25居然叫狐蝠,鬼鬼祟祟的蝙蝠,人家很高大帥氣的好不好?
米格29叫支點,阿基米德的哏,給我一個支點,一根棒子就可以翹起地球,有點威猛啊;蘇27叫側衛,帶刀侍衛,克里姆林宮保鏢?這個名字還湊合。
而中國飛機也遭受了類似的待遇,中國的強5,讓美國人叫番攤,一個紙牌遊戲,上不了檯面,這飛機從設計來說,可是很不錯的,可以攜帶核彈對敵人發起報復。
殲8外號叫長鬚鯨,確實很貼切,殲8主要特點是機身超長,飛機機身長細比大,超音速阻力小,當然美國人也沒存啥好心,長鬚鯨這種動物,在海洋裡面幾乎的人畜無害,殺傷力很有限,也有點詆毀戰鬥力低下的意思。
JH7綽號飛豹是中國官方取得,比目魚是美國人給的,這魚長相很不咋地,做隱身飛機的綽號還比較湊合,做戰轟機就大失水準。
殲10中國叫猛龍,洋人叫火鳥,這都哪跟哪,殲20中國叫威龍,洋人叫火牙,則充滿了恐怖色彩,或許歪打正著,殲20性能確實有讓西方恐怖的資本,隨著中國官方給自己的飛機早早取綽號,並四處公開,洋人這種動不動就瞎取名的做法,以後估計叫不起來了。(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19/doc-ihmrasqs3298544.shtml
F-22天下無敵?一場颶風就吹出一代神機2大致命傷 2018-10-16 聯合報
麥可颶風上周強襲美國佛州,除造成當地巨大損失外,還重創佛州丁道爾空軍基地。該空軍基地平時停有55架F-22戰機,但軍方卻未在風災來臨前將這些嬌貴戰機撤光,冒著遭颶風破壞的風險留下22架停在機棚內。儘管美軍14日樂觀稱道戰機完好,但此事仍讓民眾感到憤怒,要求嚴懲基地指揮官,有些人甚至怒批該用運輸機將F-22全運走。但專家認為這些看法太天真了。
F-22堪稱史上最貴戰機之一,每架造價約3.39億美元(約新台幣104億元)。
能升空都已升空 餘下的都是不得已
美國軍事專家羅葛威13日在The Drive網站撰文指出,大家誤會了,這些F-22不是不飛,而是沒辦法飛。F-22每飛行一小時就需數十小時的維修,深入維修更需花上好幾天甚至好幾星期才能完成,這取決於需要完成的工作及備用零件的供應,且這些零件的數量可能很稀少。
除了一些長期停飛進行維修的飛機外,其他還必須定期維修、謹慎檢查零件以及進行侵入性階段檢查,而一旦進入侵入性階段,飛機大部分就會被拆下檢查,並在裝回與試飛之後才能重回飛行行列。
美國第五代戰機F-22與F-35也遭遇類似的零件短缺問題與後勤困境。
F-22在美空軍中 擁最低戰備妥善率
F-22在去年勉強達成50%戰備率,表現遠比普遍在70%以上的其他戰機差。一般民眾可能不瞭解,F-22和家裡的汽車不同,和波音737這類民航機也差很多。汽車大約半年保養一次就行,波音737除了每天進行安全檢查,大約一個月進行一次定期保養,而F-22非常精巧複雜,需要密集維修,穩定性也相對比不上民航機,F-22花在地面上檢修保養的時間,絕對比在空中多得多。
回應
F-35被禁飛 令美及盟國空中力量受累 『戰機單一化』造成問題
2018年10月11日,美國五角大廈宣佈F-35全部停飛,起因是2018年9月28日一架F-35B在南卡墜毀。這次停飛將持續24至48小時,美軍將檢查所有F-35安裝同類燃油管進行更換,沒有安裝該類燃油管的將恢復飛行。但美媒認為,這一缺陷不是F-35本身的問題,而是美軍及其盟國軍隊,對『單一戰鬥機家族』的過分依賴。未來美軍及其盟國將要採購3000架以上各型F-35,一旦發生問題,將造成重大戰略影響。對於單一戰機來說,故障導致停飛很正常。但是在三代機的時代,F-15停飛了有F-16,狂風停飛了有陣風。但是未來只有一種隱身戰機,該怎麼辦?
而且以色列人對新飛機的要求定調了:和F16一樣的對空能力和電傳操縱,和F4一樣的掛彈能力和對地攻擊作戰半徑。
最終的得到獅式戰鬥機的氣動要求:飛機有最高的暫態盤旋和穩定盤旋能力,優秀的跨音速和超音速加速性,以及軍推下的低空高速飛行速度。
機翼展弦比2.35,前緣後掠角54度,50個剖面形狀組成的機翼外形(太複雜了),操縱面控制規律由飛行狀態決定(比如,飛行速度和攻角,對空還是對地模式)。
發動機選擇則比較容易,選擇了F1120,使用高端F100的話,性能將會超越F16對美國軍機外銷不利。最終強調對地攻擊能力,掛點多,掛載重量大,高達8.3噸!
當然,過於狂妄的設想,往往在冷酷無情的物理法則面前立即撞得粉碎,獅式試飛後,就發現了抬頭太猛難於控制,而且鴨翼和機翼距離太緊,耦合作用強,但是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導致飛機航程嚴重不達標,而且所有的解決問題的夢想都在美國人身上。
當然美國人也不是傻子,吭哧吭哧幫猶太人把這個戰鬥機的設計實現了,F16哪裡還有活路!
1985年美國人終於怒了,獅式gun!
F16是美國三代機的現金牛,誰動了都和美國嚴重過不去,LAVI不死沒天理
獅式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軍事開發專案,也是最後一次自主研發複雜戰鬥機項目,費用嚴重超支,技術問題嚴重,最終下馬,大量設計師下崗,這嚴重打擊了猶太人的自信,當然在獅式戰鬥機流散下崗人員內,以色列人在互聯網找到了新的G點,幾百上千個新技術公司崛起,從另外一個角度支撐了以色列的發展。
或許,LAVI死的很好很合適。(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殲十的直接源頭應該是鴨翼版殲九,可能參考了以色列方案,但是各種鴨翼構型應該是全都試驗過了,經過折中選擇的現在的版本,不會拍腦門做決定的,缺陷倒不至於,估計軍方性能方面的取捨倒是主因.
人家都是輕型機單發,中型機和重型機雙發。殲10這個中型機單發,複合材料也不多,推重比就在三代機裡墊底了。
中國雷達落後,小編忘了加個“曾經”,中國的雷達技術,現在不比美國差。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8/doc-ifxeuwws1949741.shtml
從殲10到殲20,中國設計師才搞懂了鴨式飛機設計,對於中國第一次完全掌握三代機設計製造技術,和鴨式佈局設計來說,殲10也可以算滿分,有殲10做基礎,殲20方案出來很快,在殲10批量生產2-3年後,成都飛機研究所就拿出了殲20的詳細設計方案,最終在四代重殲專案競爭中奪冠。
而另外一個野心勃勃的小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也展開了鴨式佈局的研發,經過20年的努力最終失敗,這就是以色列的獅LAVI。
最初他們就是想在成功的幼獅C2上開發一款輕型便宜的空戰飛機,以色列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僅僅安裝一個鴨翼,就可以使得飛機的大迎角性能飛速提升,提升幅度高達50%,而且攻角範圍可以輕鬆達到30度,而大部分三代機最大攻角就是24度。
可以看出,鴨翼和主翼重疊而且機翼採用展弦比較大的後掠翼設計,可以最大限度的壓縮機身總長以及機翼尺寸,將鴨式佈局,渦升力干擾能力壓榨到極限,這也是猶太人的一個特色吧。
1974-1976年進一步研究結果,得到了ARIEH最早的一些設計構想:經過驗證的氣動佈局設計-使用幼獅C2的鴨翼。在F15和F16上經過驗證的先進發動機-PW-F100。電傳操縱控制-隨控佈局CCV構型,結構和幼獅近似(這一點專門針對第一個方案),翼身融合體,帶雷達,最大9G極限超載。
但是經過認真研究後,結合以色列購買F16A得到的關鍵資料,以色列人很快就發現這個沿用幼獅C2方案的嚴重不足了,在穩定盤旋和作戰半徑資料有相當的差距,但是載重和瞬盤有超越,最終的結果決定修改:
修改也包含雙發高推比設計,也可能採用英國羅羅公司的RB199設計,從對空和對地能力來看,以色列人還是不滿意,需要大力提升。
為了得到最佳效果,以色列人嘗試了很多種進氣道方式,最終發現F16的進氣道最好
由於雙發帶來了高推比優勢,當然也帶來了高重量和阻力,最終使得初衷低價成為泡影,所以,雙發方案下馬。
在發動機的選擇上,也經歷了一番波折,最初採用一台F18的F404,飛機尺寸和重量得到了極度的縮減,得到了一個不錯的結果,在飛機載重能力和航程方面超越了幼獅C2。
最終在LO-33佈局上得到的參數使得以色列人下了決心,未來戰鬥機就是這個樣子:鴨翼三角翼組合的氣動佈局,全動鴨翼,機腹進氣道,翼身融合,電傳操縱配合靜不穩定佈局設計,能到手的最先進的發動機。
中國殲10戰機鴨式佈局還有缺陷 空中加速性能並不好 2018-10-08 新浪軍事
鴨式佈局是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風潮,由於升阻比大,機動性好,超音速性能優勢,而且整機重量輕,起降距離短,受到了全世界航空大國一致熱追,雖然第一款鴨式佈局飛機由瑞典人在1970年就批量一款半鴨式佈局JA37雷戰鬥機,但是在整個80年代,全世界研發鴨式佈局的熱潮中,瑞典人也繼續領先,開發出了JAS39鷹獅戰鬥機,這一款戰鬥機,採用鴨式佈局後,飛機空重比雷幾乎小了43%,發動機推力最大推力減小了三分之一,而且載彈量幾乎保持一致,而且機動性更好,這就是鴨式佈局的威力。
歐洲的英法都不約而同採用了鴨式佈局,法國人在鴨式佈局上花了很多功夫,最早就是在幻影3幻影5機翼前方加一個小型固定三角翼面,雖然這麼一點點小東西,但是對於飛機的升力卻有大幅度的提升,盤旋性能提高了20%多,但是渦流增升帶來的阻力也使得飛機的加速性降低了11%左右,由於法國發動機歷來比較弱,所以就採取了比較謹慎的做法,儘量降低鴨式佈局帶來的阻力,所以,採用了一個超小面積的鴨翼作為陣風戰鬥機的三角機翼補充,最終也使得陣風戰鬥機,加速和爬升能力和幻影2000相比有了臺階性的進步,同時保持了三角翼飛機盤旋和滾轉的優勢,最終成為一種強悍的,能和F15匹敵的先進戰鬥機。
而歐洲颱風戰鬥機在英國和德國這對難兄難弟的相互忽悠下,放棄了渦流增升,幾乎就作為一個遠距離的前置平尾使用,超音速性能確實不錯,就是亞音速機動性稍差點意思,雖然飛機總推力比陣風大了3噸,最終格鬥還是經常輸。
而美國人經歷了多款鴨翼研究飛機之後,還是選擇放棄,而俄在歐洲鴨式浪潮中,也動搖了,在蘇聯解體前開發出了重型鴨式飛機-米格1.44,大體設計來說,很像颱風戰鬥機吹胖,性能指標也偏向於超音速高速飆車,當然,不合時宜的缺席了隱身時代,慘遭淘汰。
而中國在殲10上,缺乏經驗,在跨音速格鬥上傾注了過多的精力,而雷達技術落後導致機頭太粗,機翼面積大使得飛機加速性能不夠好,在新一代殲20研發上,雖然也有個碩大的機頭,但是設計師還是將主要精力用於提高超音速性能上,而且保證了隱身性能,造就了一個傳奇。
中國航母編隊或至少耗資500億元 航母建造費用占一半 2018-10-07 新浪軍事
縱觀中國四大軍種,海軍估計是最為燒錢的軍種。就連大規模量產的056型護衛艦,造價也達6-7億人民幣。054A型護衛艦,則高達15億,已造30艘。052C型驅逐艦的一座相控陣雷達,就達5億,整艦超過25億。052D則35億以上。055型超過60億。
不過,也是造價較為實惠的2萬噸級巨艦,例如071型船塢登陸艦,10億左右。主因為071型無需配備先進的武器系統。要說最貴的艦艇,非航母莫屬。中國改造遼寧艦就耗資超過200億,而首艘國產航母也達到240億。其中,殲-15艦載機單價高達4億。24架殲-15和其他航母裝備費用,一艘航母戰鬥群,至少需要500億,後續的維護和運營開銷,則不計其數。航母戰鬥群都是大國之間的昂貴玩物,小國連想都不敢想!(作者署名:烽火軍事)
回應
只要每次都像170艦這樣,花多少錢都值!
中美神盾艦南海狹路相逢 美軍照片暴露一被忽略事實 2018-10-07 新浪軍事
前幾日,美伯克級擅闖我南部島礁,被我的052C,在其艦艏41米處將其逼停轉向,維護了我領海不受侵犯。
052C型155.5米,伯克級153.77米,長度相差並不大。052C寬度是17.2米,伯克級20.4米,這就是她們相差3000噸的關鍵所在。
長寬比大的設計好處就是減小艦體在水中的阻力,有利於提高艦艇的航速,在相同的長度下,其排水量也相對較輕。而長寬比小的設計有利於艦艇的穩性,增加了艦面的甲板空間,有利於武器裝備的佈置。
052C的兩台QC-280燃氣輪機,功率才76000馬力。而美國伯克四台LM-2500-30,105000馬力,滿載排水量9033噸,依然能跑出31節的高航速。如今055型四台QC-280燃氣輪機,也選擇了長寬比小的設計,這算是中國海軍的一大進步。(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合理、合用才是最好的。
俄"航母殺手"核潛艇入塢維修 船廠清一色中國設備
根據俄友2018-10-5發佈的照片顯示,一艘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已經在遠東地區的紅星造船廠開始進行維修,使用了許多中國製造的大型設備,比如巨型龍門吊和浮船塢。(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回應
毛子終於還是放下了面子,面對現實了。
英美的船廠都用中國設備,他們有啥丟面子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7/doc-ihkvrhps8426424.shtml
由於提煉困難,人類從發現鈦元素到制得純鈦,歷時一百多年。而鈦材料真正的應用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
鈦材料的硬度和韌性都和鋼材很接近,但其比重卻很輕,只有4.51克/立方釐米,只有鋼材的60%,其比強度超過鋼材近1倍,同時比密度更小的鋁合金強度高出2倍,綜合力學性能極佳。
鈦合金還有一優勢那就是耐高溫和耐腐蝕,而且沒有磁性,其本身熔點1668攝氏度,超過了鋼材,高溫低溫特性優良,其化學性質也非常的穩定,常溫下可以抵禦各種強酸強鹼和氯氣的侵蝕,甚至連王水也奈何不了它,在海水中更是幾乎不會發生腐蝕,即使浸泡幾十年也依然光亮如新,這使它成為了製造航空航天器及核潛艇外殼的絕佳材料。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鈦材料不僅提煉成本極高,其導電性和導熱性都較差,機械性能也較差,不僅斷面收縮率較大,而且其彈性模量較小,不適合用於做結構材料。但其與某些金屬組成鈦合金材料後的性能變化非常的明顯,強度硬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也是鈦材料在工程上應用的主要方式。
鈦合金材料的焊接和加工性能都比較差,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其製造成本,不過隨著電子束焊和各種新型刀具的飛速進展,鈦合金的加工難題也會得到完美的解決。
綜合來看,使用鈦合金材料做為戰車的結構件和裝甲材料其成本至少是鋼材的20倍,而且這些用於步戰車的都是屬於回收再利用的低成本鈦合金材料。
低成本鈦合金的原料來源主要包括機加工的碎屑、軋製鍛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殘料,還有海綿鈦和中間合金等廢棄材料,經過冷爐床工藝重新熔煉而成,其材料成本較低,適合用於戰車、超輕型機槍火炮等結構材料及裝甲。
從兵器集團的口氣也可以看出其對鈦合金材料的製造工藝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國內在兵器上使用鈦合金結構件也是相當的有經驗,從QJG-02式14.5毫米機槍到AH-4超輕型火炮的研製,鈦合金結構件的應用已經是非常的成熟,用於戰車上也應該問題。
綜合以上分析的結果來看,採用鈦合金材料的應該是我軍的新一代傘兵戰車,只有這類輕型戰車才會那麼計較重量和體積,使用鈦合金材料所增加的成本都可以在後續的使用中省回來,這也是一向摳門的中國軍工突然變得任性的主要原因。(作者署名:浩漢防務論壇)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2/doc-ihkvrhps0094134.shtml
我鈦合金步兵戰車橫空出世 突破關鍵焊接技術價低質優 2018-10-02 新浪軍事
近期軍迷都在熱議中國下一代的鈦合金步兵戰車,鈦合金在人們印象中是高檔昂貴金屬的代名詞,特別是軍迷都知道前蘇聯打造過鈦合金潛艇A級攻擊核潛艇,屬於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我軍怎麼會裝備如此昂貴的裝備呢?
其實,鈦的儲量和鈦合金本身並不是十分昂貴的東西,也已經廣泛應用到軍民用各領域,但是要用在坦克裝甲車輛上,主要是鈦合金的加工和焊接工藝要求高,才導致價格昂貴。
目前無論是坦克還是裝甲車都呈現出重型化的趨勢,如果不對一些部件進行減輕重量的話,這些戰車的戰鬥全重將越來越重,甚至影響到技戰術發揮。就像二戰時期的上百噸的鼠式坦克一樣,這就是在複合裝甲技術沒有的情況下,用傳統均質鋼裝甲造出來的怪獸,但其防護能力並不比現代輕得多的主戰坦克好。
其實,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鈦合金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應用,特別是美國在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研製過程中,就發明了Ti-6Al-4V鈦合金,以替換一些部位上的鋼制材料,可以在減重30~40%的同時,使得車輛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未來,我們不但會用鈦合金製造坦克裝甲車輛的車體和框架,還能夠採用鈦合金裝甲,打造全鈦戰車。(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2/doc-ihkvrhps0138652.shtml
我軍竟捨得在空降戰車上用鈦合金 技術工藝成熟成本低 2018-10-02 新浪軍事
鈦元素在地球上的儲量其實很多,在自然界中的排名第十,總儲量是銅的61倍,主要以鈦鐵礦及金紅石的形式存在。但由於鈦材料的分佈比較分散,難以提取,再加上其在熔融狀態下的化學性質極為活潑,在提煉過程中很容易氧化,甚至在熔融狀態下與高爐的耐火材料發生反應,奪取其氧原子而造成高爐損毀,因此必須使用帶冷卻水的紫銅坩堝來提煉,也就是所謂的電子束或者等離子冷爐床熔煉法。
莫迪捲入印法陣風戰機交易黑幕 法國前總統公開證實 2018-09-28 參考消息
最近幾天,關於採購“陣風”戰機存在“黑幕”的報導充斥印度媒體。根據莫迪“印度製造”的要求,印度採購軍事硬體會要求外國軍火商與印度企業合作聯合投標,最終通過技術轉讓須實現在印度本土生產。
其實作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採購大戶,印度官員在軍火交易中的腐敗作風幾乎是全球馳名。為了肅清軍購過程中嚴重的腐敗問題,印度為採購武器裝備設置了苛刻而又繁瑣的程式,最終導致很多廢標的出現,拖累軍備計畫。
例如,2014年印度陸軍終於等來了自己的火炮升級(斥25億美元採購814門火炮155毫米火炮),而這一採購從陸軍提出要求到最終實現整整過了30年。而莫迪上臺後積極簡化採購程式,試圖解決官僚作風對於國防建設的傷害,但是就如同硬幣兩面,程式簡化有可能令腐敗回流。
當莫迪深陷“陣風”交易案“黑幕旋渦”時,有媒體“挖出猛料”將“鍋”甩到法國前總統奧朗德頭上。達索的印度合作夥伴信實工業公司曾部分資助了奧朗德女友朱莉•加耶參演的一部電影。言外之意,奧朗德可能為私利在“陣風”交易案中用權力影響了印度合作夥伴的選擇。
但是奧朗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做了澄清。他表示在選擇信實工業公司這個問題上法國沒有發言權,相關合作夥伴完全是印度政府提供的。《印度快報》在題為《法國當初並沒有選擇》的報導中寫道,多虧奧朗德的一席表態,人們才進一步證實確系莫迪總理本人偷偷更換了合作夥伴,選擇了信實工業公司。
奧朗德把頭上的“鍋”取了下來,接下來就看莫迪如何回應了——宣稱奧朗德在說謊,或者把這一決策解釋成為扶持私營軍工企業而犯的“冒進錯誤”,抑或是堅持信實工業公司是“最好的選擇”。但不管怎樣,莫迪目前處境非常微妙,而對於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陣風”採購案來說,其前景就更加晦暗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8-09-28/doc-ifxeuwwr9075496.shtml
美軍將斥資5千萬美元翻新23萬輛悍馬車 再用幾十年
據美國軍事雜誌《防務博客》2018-9-25報導,美國陸軍承包司令部授予AM General一項合同,旨在升級翻新現有悍馬越野車壽命。
1985年至今悍馬生產了近30萬輛(圖片來源:防務博客)
全面翻新是美國陸軍久經考驗的維修方法,目的是對車輛進行現代化和延壽。陸軍計畫從一線作戰單位接收悍馬,然後進行拆卸,替換掉目標零部件,再製造其他零件,最後將車輛翻新,更新原有配置。
屆時,翻新後的悍馬如同一輛零公里、零小時的新車,隨後重新配備給戰術部隊。這些悍馬將更加可靠和靈活,適用於後勤保障,培訓和應急操作等任務。
國防部指出,所有工作都會在印第安那州南本德進行,預計完工日期為2019年8月30日。
報導稱,悍馬車型相比世界上任何戰術車輛,都可以執行更多工,這次AM General對悍馬的全面翻新包括車輛的許多改進,包括高性能、堅固可靠的汽車結構。
悍馬,這款開發於70年代末期的吉普車,結構已經非常古老,民用版早在2008年就已停產。隨著現代資訊化戰爭形態不斷進步,軍用版悍馬的改裝潛力被挖掘殆盡,裝甲薄弱的缺點越發突出。
多年來美軍已經多次表示,決定開發新一代戰車取代悍馬,也就是JLTV(聯合輕型戰術車輛)專案。2015年8月,美軍宣佈威斯康辛州的奧什科什公司的L-ATV(輕型戰術戰鬥全地形車)車輛中標,國防部宣佈將在2040年前,為陸軍採購5萬輛L-ATV,陸戰隊也要採購五千輛。
到2018年年初為止,奧什科什公司已經交付超過1000台L-ATV,同時奧什科什稱,目前的9個訂單合計有5000輛L-ATV。但值得注意的是,L-ATV最初設計目的是為了防禦簡易爆炸裝置(IED)和地雷,防護能力是L-ATV考慮的重中之重。因此L-ATV是一輛裸重6.4噸,長達6.2米的大型車輛。相比之下,悍馬空車只有2.3噸,長度也只有4.6米,兩者是否構成全面替代關係未可知。
目前來看,L-ATV的採購還會繼續進行,但這份5130萬美元的訂單出現後,L-ATV全面替代悍馬可能已成泡影。在美軍要立足于用現有裝備打贏未來裝備的當下,悍馬這台40年的不惑車,恐怕還要繼續老驥伏櫪。
回應
200美金整一輛炮灰車,刷漆嗎?
美開工新型補給艦造價6.4億美元 我901A僅用其1/3
據美媒體《美通社》在2018-9-21報導,美軍計畫開始建造新一代的“約翰•路易斯”級補給艦,並且已經開工製造了第一艘,這種巨型補給艦的艦體和本世紀初建造的“路易斯•克拉克”級相當,但排水量更大。新的補給艦噸位達到了5萬噸,且計畫一次性建造17艘,屆時美軍的補給艦數量就能達到30艘左右,且全部都是排水量5萬噸上下的巨型補給艦。這些補給艦是美海軍之所以能稱霸全球的基礎,可以輕鬆支持6支航母戰鬥群高達2周左右的打擊,美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就是依靠大量的補給艦保障作戰能力的。而現在美軍想要執行全球作戰任務就必須製造更多的補給艦。
而我軍也已經開始建造新一代的大型補給艦了,典型代表就是我軍的901A型補給艦,這款補給艦的排水量也達到了5萬噸,載重量接近3萬噸,並且擁有4台燃氣輪機,空載的航速可以輕鬆超過30節,滿載也可以達到26節以上,這種速度的戰艦可以輕鬆為航母戰鬥群提供補給,而我軍製造速度也同樣不慢。我軍目前已經下水交付了2艘901A型補給艦,第三艘也已經成型,未來至少還會再建造5艘,將我軍的補給艦數量擴充到25艘左右,而8艘5萬噸級的補給艦和8艘2.5萬噸級的補給艦結合,實際上已經足夠我軍目前使用了,這些補給艦至少可以支撐4支航母戰鬥群使用,而按照我軍目前的規模來看,我軍在2025年前也最多只能將4支航母戰鬥群投入現役。
而我軍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製造速度上,一艘901A的製造僅需要2年左右時間,其中船臺時間不到1年,9個月上下即可下水,隨後進行6個月的舾裝和同樣時間的海試即可交付部隊,由於對於艦體的要求不高,所以即使黃埔造船廠也可以大批量建造這種補給艦。對於我軍而言,這些補給艦無疑是未來我軍航母戰鬥群擁有強大打擊能力的保障,甚至比美國製造的新型補給艦還要主要一些。美軍這種戰艦的價格達到了6.4億美元一艘,而17艘戰艦的製造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才能完成,我軍相對於美軍,只需要不到1半的時間和三分之一的價格就可以做到了,這就是我海軍最大的優勢。(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6/doc-ifxeuwwr8463727.shtml
美空軍接連採購中國大疆無人機 稱目前找不到代替品
2018-9-24據防務博客網站轉自thedronegirl.com的報導,美國空軍希望購買由中國DJI公司開發的35架商用Mavic Pro Platinum無人機。文件稱:到目前為止,美國空軍還沒有找到另一種可行的設備來滿足DJI Mavic Pro無人機帶來的成本效益要求。
美國空軍特種戰術部隊目前在8個特種戰術中隊一共使用了15架DJI Mavic Pro型無人機。
這次全新的採購方案美國空軍希望這次使用到白金版Mavic Pro無人機。
根據DJI公司的說法,Mavic是一系列遙控緊湊型四軸飛行器無人機,用於個人和商業航空攝影和攝像。DJI Mavic Pro Platinum是革命性Mavic Pro版本的新型號,能提供包括30分鐘飛行時間和60%噪音功率降低在內的改進,這是性能都是由於採用了新的向量控制系統驅動器ESC高速無感測器和8331螺旋槳才得已實現的。(作者署名:烽火君)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9-26/doc-ihkmwytp2412928.shtml
中國將運5B運輸機改裝成無人機 將用於快遞物流 2018-9-26 新浪軍事
順豐全資子公司豐鳥航空與航太時代飛鴻技術公司合作的大型運輸機運5B無人化改造項目(飛鴻98)在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支援下,已成功攻克了飛行模態辨識、容錯控制、異質匯流排通信等技術難題,目前已完成無人化改造,近日首飛成功。
運5B作為我國第一款全自主製造的運輸機用途廣泛,自1957年首飛以來,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改造後的系統最大起飛重量5.25噸、最大商載1.5噸,具有短距(起飛距離低於200米)和簡易跑道的起降能力,能夠滿足邊遠地區、山區、海島等複雜地形的物流運輸需求,並能拓展應用於複雜條件下應急救災物資投放和軍民融合遠端物資投送等多個領域。
飛鴻98的研製成功將為我國智慧物流無人自動化運輸系統建設奠定技術基礎,未來投入運營後將提升配送效率,降低配送費用,為物流領域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未來在物流和軍民融合領域巨大的市場空間,探索引入大型物流無人機進行支線運輸,構建順豐“幹線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物流無人機+末端配送無人機”三段式航空運輸網路,將會有效提高公司物流轉運速率,升級公司快遞產品時效,提高公司的物流運營效率,進一步加強公司獨特稀缺的“天網+地網+資訊網”三網合一的網路資源優勢。(作者署名:看航空)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9-26/doc-ifxeuwwr8429893.shtml
中國民企推出新型狙擊步槍 比單價26萬的高精狙還准 2018-9-25 新浪軍事
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一大批先進的軍警用裝備和技術亮相國家會議中心。其中有一款來自雄鷹集團的高精度狙擊步槍令大家眼前一亮。
之前在我國軍隊的裝備序列中,由於缺乏專業的高精度狙擊步槍,因此88式在我軍確實是被當做專業狙擊步槍使用的。2008年中國武警匈牙利世界軍警狙擊手錦標賽時,攜帶國產的88式、85式狙擊步槍成績慘不忍睹。
雖然後來換用了當地好心華僑贈送的雷明頓700步槍,但仍是鎩羽而歸。2009、2010年中國隊員通過刻苦訓練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但仍是靠著華僑們贈送的雷明頓700步槍,泱泱大國,連把狙擊步槍都拿不出來,實在丟人。
慢慢的,中國參賽隊手中的雷明頓700,換成了國產CS/LR4,一套價格高達26萬,不過有消息稱該槍價格已經下降到3萬左右。CS/LR4精度很不錯,但是槍管壽命據稱只有3000發(楨:?),距離國際先進水準還有一定差距。
26萬的是是非非暫且不談,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國企在成本控制上不如民企是顯而易見的事,這也是國家提倡軍民融合發展的初衷之一。
雄鷹的前身不過是齊齊哈爾的一家獵槍廠,名不見經傳,但是小廠有大野心,XY7.62主打的是軍警兩用,在100-300米,可以打到0.5角分,800米能打到0.8角分。射擊壽命達13000發,未來還在提升中。
2016年,中國舉辦“鋒刃”國際狙擊大賽,大賽用槍是CS/LR4,中方兩支參賽隊中的雪豹突擊隊使用的是XY7.62。經過激烈角逐,中國代表隊一舉奪得小組賽的總冠軍!(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回應
國企真是不爭氣,名聲越來越臭
一聽民企我就不想看了,充滿了騙補貼的氣息
雄鷹民企的前身是中國兵器集團的分公司,軍民融合然後還夾帶私貨貶低國企,成本控制民企不願意交社保,這樣真的好嗎?
M16的槍管壽命已就18000發,機關槍20000多發!你一個狙擊槍弄到13000發,當特麼自動步槍和機槍使嗎?精度成本先不說,這麼長壽命對狙擊槍有意義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5/doc-ihkmwytp0491915.shtml
中國運8為何能擊敗美C130奪中亞訂單 價格僅為美1/3
航空工業近日報導,2018-9-23,出口哈薩克斯坦的Y8F200WA首機正式交付,這標誌著運-8首次進入獨聯體和內陸國家市場。
哈是在2016年表達出進口一批運-8意向的,當年就派員來華考察航空工業漢中公司。在考察後哈方對運-8性能指標非常滿意,經過談判後於2017年4月底簽訂,計畫於2019年一季度全部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出口哈仍是老式運-8,而不是其換代產品運-9,說明在性能相近的情況下,老運-8仍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再加上該機與哈空軍之前裝備的安-12的相似性,可以省卻一筆機組換裝的培訓費用,因而最終獲得哈方青睞。
哈作為獨聯體國家,其軍隊裝備在傳統上一直以俄制為主,其空軍擁有一支小規模安東諾夫運輸機部隊,裝備有安-12 2架、安-26 4架、 安-72 2架。但這些安東諾夫運輸機大都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已逐漸接近壽命末期,急需替換。
為了取代安-26,哈從2013年開始陸續接收了8架西班牙CASA C-295輕型渦槳運輸機。為了取代安-12,哈從2007年開始就在尋求其後繼機。由於安-12早在1973年就已經停產,而俄規劃伊爾-276雙發噴氣式中型戰術運輸機尚在研製階段,服役遙遙無期,所以哈薩克斯坦只能在安-12的中國仿製型號——運-8和美國洛克希德的C-130之間進行選擇。
哈先是考察了美國的C-130J,並放出口風說考慮購買六架,具體取決於美方提供的價格。可能是C-130J的報價嚇壞了哈薩克斯坦,導致這筆交易最終沒有達成。要知道印度在同期採購了6架C-130J,總金額達到了11億美元,單機價格接近2億美元(含備件和培訓等的一攬子合同),這個報價顯然是哈方無法接受的。
運-8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當時我國從蘇聯引進安-12,計畫在國內安許可證進行生產。但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出技術援助,使該計畫未能實施,我國隨後自力更生對該機進行仿製,其原型機於1975年首飛,1981年定型為運-8,從此該機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中型戰術運輸機。
除裝備人民解放軍外,運-8也被出口到緬甸、巴基斯坦、蘇丹、坦桑尼亞、委內瑞拉、斯里蘭卡、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成為最暢銷的國產軍用運輸機。我國還在運-8基礎上研製了性能更好的運-9,成為C-130的有力競爭對手。(作者署名:阿姆斯壯)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5/doc-ihkmwytp0601911.shtml
新軍售哪些真該高興?哪些是自作多情? 2018-09-25 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DSCA)臺北時間今天清晨宣佈,國務院已經批准新一波、總價將近100億新台幣的軍機零件。近年美方一旦批准對台軍售,我方隨即高調宣佈,包括國防、外交與總統府,都表示感謝之意,因此這次蔡政府的大動作並不令人意外。另外,從美方公佈的項目與數據上來看,就是四種軍機(F-16、C-130、F-5、經國號)的5年期備用零附件,並沒有提及任何升級。因此這波軍售就是讓這四種軍機,未來5年可以順利運作、零件無虞,若說因此就使國軍「空防升級」,恐怕太往臉上貼金。
因此,面對近年政府把「國防自主」奉為神主牌,大眾仍必須要瞭解,所謂「國防自主」,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國艦(機)國造」的目的,是必須設法讓產業真正「產業化」,真正能夠自給自足,能夠與國外新技術與國際市場相結合,否則若僅是「為自製而自製」、「為扶植特定業者而扶植」,產業終究是建在沙灘上、不堪一擊的危樓。
美方這次公佈軍售,基本上是一件案子,而非像以往歐巴馬時代,往往好幾年才公佈一次對台軍售,每次包括多項銷售案。這代表我國美方處理對台軍售,逐漸走上「有需求就處理」的模式。這儼然也落實了,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先前曾經提到的,讓對台軍售「正常化」的政策。
這才是美方公佈此波軍售,真正最大的「進步」所在:當然,在現實外交局勢下,距離我方作為一個「真正盟國」,還有相當遙遠的路,但能夠有一點點的突破,仍然代表許多無名英雄的背後努力。
現在兩岸軍力對比,至少十對一,軍購只是交保護錢,杯水車薪、求心理安慰。
回應
還踏馬的f5...現在人家都f35啦!
認清現實。美國對台政策就是「一中政策」和「對台承諾」。 「一中政策」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對台承諾」就是要收保護費,並不是出兵衛台。美國從沒有承諾出兵衛台,就連台灣關係法裡都沒有。
塞爾維亞或引進6架中國無人攻擊機 5架將在塞方生產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8-9-21報導,據塞爾維亞門戶網站B92稱,隨塞總統武契奇訪問中國的該國國防部副部長米洛拉多維奇表示,正在與中國商討購買作戰無人機,並引進相關製造技術。據稱,塞可能引進6套無人機系統,其中5套將在塞爾維亞本地生產。這些無人機可以同時執行下列四種任務中的三種——包括晝夜間監視戰場,為炮兵提供校正射擊資訊,引導其他武器發射的鐳射制導彈藥,或者直接發射鐳射制導炸彈或導彈。
據稱,塞爾維亞將採購兩套新一代作戰無人機系統,每套系統包括一套地面站和遙控視頻終端,以及三架無人機。
他說,雙方已經同意,塞爾維亞將用引進的中國技術,自行製造5套無人機系統。這是兩國間首次正式軍事技術合作,這可以增加塞爾維亞武器裝備來源的多樣性,有助於保證該國的中立國地位。米洛拉多維奇強調,這一協議不會影響到塞爾維亞與此前已經進行合作的其他夥伴之間的關係。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從我國此前對外出口無人機的相關報導來看,我國主要的察打無人機製造商是成飛公司和航太科技集團旗下的彩虹公司。這其中,彩虹公司的彩虹3無人機生產線已經出售給巴基斯坦,同時向沙特轉讓了彩虹全系列無人機生產技術,沙特在此基礎上,正在研製生產自己的國產無人機。因此從塞爾維亞提到的,將會引進技術自行製造3套無人機系統,共15架飛機來看,似乎採購彩虹系列無人機的可能性更大。
截止發稿時,彩虹公司宣傳部門暫未回復觀察者網的詢問資訊。
回應
引進兩套6架,自行生產五套30架。這種生意也接的話,腦子進了水
有毛病嗎?錢給足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
說白了轉讓生產線其實就是組裝!像萍果手機一樣!你有生產線又能怎樣,萍果公司不照樣賺大錢!導彈也是大賺的!
中國售馬來西亞軍艦單價4億 為何性能僅與海警船相當 2018-9-20 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出口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的瀕海任務艦開工了,此型艦將在中船重工的武昌造船廠建造,首批次為四艘,整個專案為十八艘。
該型艦為瀕海任務艦,而不是什麼瀕海戰鬥艦,畢竟從其排水量和戰鬥力來看,和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完全不是一回事,說通俗點,其實就是近海巡邏艦。
從首批四艘建造總金額為2.64億美元。這價格真的不便宜啊,要4億多人民幣,對比下中國海軍的056輕護也才6億多人民幣。
此型的瀕海任務艦的性能大概如下:總長68.2米,滿載排水量約680噸,最大航速22節,續航力2000海裡/15節。其搭載的武備也很簡單,一座單管30mm炮,兩座機槍,艦尾部搭載有兩艘快速摩托艇。
從以上的噸位與配置來看,其實和中國海警部隊的原海關600噸級海警船的性能幾乎一致,但唯獨兩款艦艇的外形卻不一樣。這型瀕海任務艦的外觀反而和中國出口孟加拉海軍的64米長的FAC級導彈艇極為相似,建造方同樣也是武昌造船廠。
但她們之間在武備上的差別非常大,FAC級導彈艇,其實其噸位也達到648噸,已經是艦的概念了。其裝備有一座單管76mm炮,兩座雙聯裝14.5mm機槍和兩座雙聯裝C-704型反艦導彈。
因為定位的不同,馬來西亞的瀕海任務艦在武器上有所簡配,以便於應對低烈度的海上對峙。
此型艦今後的目的用途應該是要將其部署在南部海域與麻六甲海峽之間,用於應對與鄰國的海上領土、領海糾紛,充其量就是一種扮演海警船角色的軍用近海巡邏艦。(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私人遊艇一點幾個億都挺正常的了吧
性能只相當於海警船,馬方會要嗎?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9-20/doc-ihkhfqnt2485498.shtml
中國造056輕護為何令美警惕 美軍真正忌憚的是這個 2018-9-21 新浪軍事
近日咱們決心一口氣建設60艘056護衛艦的消息傳遍了網路,之所以大量建設056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可以它集反艦、防空和反潛為一身,還能搭載一架直-9直升機,開展反潛救護,未來亦可搭載無人機,實現察打一體,性能上完全滿足了近海任務需要。這樣近海與遠海的艦隻能各司其職,各自安全無虞地幹好各自的活兒。
而且在近海防禦的作戰中,像這種反潛,包括基地的防禦,包括擔任一些就是護漁、護航、哨兵偵察監視、反潛的任務,都需要使用056型,所以正是由於它和其它的艦艇,所擔負的任務不同,所以我們人民海軍既需要大型的這種驅逐艦,也需要這種輕型的護衛艦。
但是這則消息卻迅速引發了美國的警惕,按理來說056的威懾力不足以使得美國大驚小怪,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其主要原因還在於056在批量服役之後會退役大量老舊的艦艇,對後勤保障的統一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海軍未來的艦艇種類也會慢慢減少,逐漸發展為由遠洋打擊力量和近海防禦力量結合的藍水海軍是我們不變的信念。
屆時,咱們成長起來的世界一流的海軍力量才是美國真正所忌憚的。(作者署名:鷹眼防務)
回應
武器配備也只能自保而已
本來就是看家護院的。
基地艦,看家護院挺好,防空反艦反潛樣樣都拿得出手,航空兵掩護下不怵東南亞的那群猴子,有效提高咱們近海控制能力
作者說的對,056將取代數以百計的獵潛艇,導護艇,江湖級護衛艦,假設裝備60艘,會節省大量的海軍作戰人員,後勤人員,其作戰效率是老式艦艇無法比的,例如,一艘先進的反潛型056,其聲呐探測範圍可能在數百平方公里,如果安裝傾斜發射式反潛導彈,其攻擊範圍可能也在數百平方公里,這是老式037獵潛艇無法想像的,其反艦作戰能力可能也在200公里以上,遠遠超越037導護艇。
中國引進蘇35是對俄戰機摸底 但一關鍵系統令人失望 2018-09-04 觀察者網
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現在來看很大程度上的考慮是對俄戰鬥機領域的進展摸底。蘇-35進入中國空軍服役以來,其飛行性能,尤其是向量推進與飛控系統的完美融合,令中國飛行員讚歎不已;但同時其電子系統的現代化程度,卻已無法滿足解放軍對於三代半戰鬥機的期望,不過這一情況倒也並不出乎解放軍的意外。事實上,早在展開蘇-35引進談判的時候,中方就曾提出要求給飛機安裝中國製造的電子系統,以融入解放軍空軍作戰體系,雙方為此進行了長時間艱難的談判。交付前,有俄方專家撰文稱,由於更換電子系統將需要太長的測試時間,趕不上交付的時間表,因此最終決定向中國交付的首批飛機將和俄軍自用型的設備完全一樣——事實上首批4架飛機是原本為俄羅斯空天軍生產的。而後面的兩批20架蘇-35,據稱進行了一些局部修改,如將其導航系統改為能接收北斗衛星信號。據稱還可能採用中國空軍的新型頭盔瞄準具等。但總體來說,其電子系統並沒有大幅度的改進。
雖然蘇-35電子系統不大可能讓已經擁有多型三代半、四代戰鬥機的部隊感到驚豔,但中國空軍採購的蘇-35是“對空套件”,相關武器裝備主要強調對空作戰能力,包括俄羅斯KS-172超遠端空對空導彈、R-77-1新型中程空對空導彈,R-74新型格鬥導彈等。儘管解放軍自身裝備的導彈中,這些導彈都有功能對應的型號,如霹靂-10、霹靂-15、霹靂-1X,但採購俄制導彈,至少有助於瞭解俄空對空導彈研製領域的最新進展,評估其新概念和想法的價值。
相關新聞
殲20國產航發鋸齒噴口曝光 15片擴斂片清晰可見:如果性能參數以及軸對稱向量推力噴管雙雙能滿足軍方的需求。那大家不用去羡慕F22、蘇57甚至蘇35了。
回應
這麼看來,24架su35將成為中國引進俄國戰鬥機的結尾曲,整機引進將成為中國空軍史上的絕唱。
別得便宜賣乖了,買人家SU35,不就是為了發動機麼,如今發動機到手,又返回頭說人家電子設備差.
拓展視野,開闊思路,取長補短,提升自己都要有好處。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9-04/doc-ihiixyeu3136709.shtml
我軍殲10早就取消機械飛控 為何10年後的運20還保留 2018-09-01 新浪軍事
最近網路上傳來一個消息:最後一道安全防線的守衛者——航空工業一飛院某型飛機機械備份系統研製紀實,經過研究發現,這就是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備份機械飛控系統研製紀實。
此次試飛的成功,標誌著該型飛機機械備份系統試飛完美收官,也標誌著飛機操縱、品質、安全等重要指標的“見底”工作順利完成!為了這一天,大家已經足足奮鬥了十年。
機械操縱系統是將駕駛員發出的指令從駕駛艙操縱機構傳出,經鋼索、滑輪等傳動裝置,跨越幾十米的空間距離後傳遞到飛機運動舵面的系統。由於該型飛機採用的是電傳系統,機械操縱系統作為一個備份系統,可能在飛機全壽命內也不會被用到一次;但一旦用到,就必須做到“需則能用,用則頂用”,因為它是飛機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取消機械操縱備份的全電傳飛控殲10戰鬥機飛行超過15年,幾百架飛機,幾十萬小時的高機動惡劣氣象環境飛行下,飛控系統安全可靠,從來沒出現過問題,為何在運20上還要加上機械備份?這不是浪費嗎?
第一,殲10,殲20設計單位是成都飛機研究所,而運20是西飛,西飛是第一次嘗試全電傳飛控,之前的飛豹採用的是電子增穩設計,一種機械飛控的改良版本。
第二,運20追隨美國規範和設計方法,美國C17採用了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有備份的機械操縱系統,保證飛機安全是第一位的,激進的一步到位,學歐洲A400M,那就是很大的麻煩,要知道A400M,背後就站著法國達索公司!
從實際試飛來看,運20的電傳操縱系統運行良好,而且保證了整個飛行,指哪到哪一步到位,來回晃動量很小,飛機飛行品質最低就是10級,低於3.5級就很難飛。而運20的機械備份操縱系統,只達到三級,保證飛機可以安全起降,但是超調量相對比較大,操縱起來不容易立即到位,需要來回小心翼翼的調節,飛行員飛起來比較累,不愛用。(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運20的機械控制是用的鋼索滑輪?應該是液壓吧。鋼索滑輪只能用在小蜜蜂上,運20用這個扳得動嗎?電傳相比液壓的缺點就是力量沒有液壓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01/doc-ihinpmnr4321756.shtml
中國03遠火一枚造價200萬 能打出美軍JDAM一樣的精度 2018-08-20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炮兵部隊都是中國陸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遠端炮兵中,300mm的PHL03遠端火箭炮是軍一級遠端縱深打擊武器,這種脫胎於俄羅斯著名的“龍捲風”火箭炮的遠端打擊重器,加裝了簡易制導系統,可以瞄哪打哪,日前,陸軍某炮兵部隊就在旋轉式天線罩高原上演示了一下它和導彈無異的驚人精度。在“極遠射擊”的情況下,兩枚火箭彈分毫不差擊中了預定靶標,基本上是10米以內的驚人精度,要知道PHL03的300mm火箭彈,基本型射程都有70公里,增程型射程在150公里,即使是70公里的基本型,達到10米內的精度已經很驚人了。
此前,根據北方工業公司曾經展出過名為GR122-II的外貿型火箭彈性能指標,它不僅採用了末修技術,還採用了北斗/GPS衛星制導,40公里射程上CEP精度卻高達30米。
PHL03也裝備了300mm口徑的新型末修彈藥,彈頭處有和新122火箭彈類似的末修小翼,加上部隊訓練水準高,才打出了10米以內的驚人精度,可以有效“點穴式”毀傷敵炮兵陣地、指揮部,無需面覆蓋,一發即入魂,10米以內的精度,大概和美軍JDAM這樣的衛星/半主動鐳射制導的航彈差不多了。
我軍在未來作戰中講究的是多軍種、多兵種的體系作戰,一開始火箭軍的“東風快遞”,如東風11、東風15乃至東風16家族,自然會把高價值目標敲掉,而陸軍無需裝備昂貴的地地導彈,把相對便宜,一枚只一台寶馬7系價格的300mm遠火加了末修制導後,達到的毀傷效果不會比俄 “圓點”(SS-21)、美軍的ATACMS這種射程150到300公里的短程地地導彈差多少,價格卻要便宜得多。
一枚基本型的300mm遠火造價如果是100萬人民幣的話,加裝了簡易末修系統後,往多了說也就是200萬人民幣(不到30萬美元),而美軍ATACMS最便宜的Block1型造價也要百萬美元級,這中間便宜了好幾倍,讓陸軍炮兵部隊在未來炮戰中可勁兒打,不心疼。(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回應
遠火雖然比戰術導彈便宜,但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用來洗地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20/doc-ihhxaafz0678028.shtml
印度花31億美元購美P8I反潛機 關鍵設備卻全是次品 2018-08-19 新浪軍事
印度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感覺腦回路有點不同,而且又常年處於被坑的狀態。用一句“人傻錢多”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雖然實際上印度也並不是太有錢。正因為如此,很多國家都將印度當成了一個“香餑餑”,期望咬上一口。但最近,印度對之前的一項軍購提出了質疑,這是難得聰明了一回?
據美國媒體稱,印度在近日發現了貓膩,此前引進美國P-8I反潛機項目,存在著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牽扯到採購上的財務問題,最重要的是P-8I的關鍵機載設備,其表現出來的性能完全不符合印度海軍預期的要求。並且機載雷達在反潛搜索能力上同樣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或許是被俄羅斯坑久了,印度近幾年對於美制裝備表現出了格外的親近之情。不僅中止了同俄羅斯合作研製五代戰機的計畫,還對美國的F-22變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印度花費了31億美元向美國購買了12架P-8I反潛機,以提高對中國潛艇的搜索能力。
我們知道美國在軍售中,總喜歡留一手,這也是P-8I這種定製版出現的原因所在。一般為保證本國技術不外泄,通常在對外軍售中,美國都會對其關鍵技術進行閹割。這個原因也使中國在軍售上得到很多好處,因為中國並不會做這種事情。
以印度與俄羅斯一直以來的合作,美國在對待印度的軍購時,自然更是要萬分小心,以免先進技術最後出現在了俄羅斯人的手裡。所以也有人表示,印度這次是難得的聰明了一次。
從美國軍方公佈的資料看,P-8I在一些關鍵設備的參數上,確實比美國原裝設備要遜色很多。而參考到印度擁有超過7500公里長的海岸線,閹割版的P-8I還真不一定能滿足現在印度的需求。由此看來,印度對於美國的指責也是有根據的。
那麼問題來了,在被坑了這31億美元以後,印度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一直“四處要錢”的美國吐出這31億美元呢?這對印度來說將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了。(作者署名:前沿哨所/智忠)
回應
三鍋幹啥都是馬馬虎虎的,什麼好東西到了他手裡就全部玩壞了。美帝以次充好的伎倆使在三鍋身上是恰到好處
我梟龍戰機已經迎來首個非洲用戶 或將續寫殲七輝煌 2018-08-12 新浪軍事
梟龍戰機的出口一直受到質疑,許多人都認為它賣不出去,事實上,尼日已經訂購了一批數量不明的梟龍戰機,本年度的分期付款為3500萬美元,現代軍火採購的貨款基本都是採用這樣的分期支付方式,以後,尼日,每年都會支付一筆相關的費用,畢竟,其對梟龍戰機的需求不小,絕對不是只有傳說中的3架,也許最終會在24架左右,這也僅僅是尼空軍的基本需求,考慮到尼空軍在全盛時期的規模,實際需求應更大。
許多人眼中,梟龍就是低性能的代名詞,完全忽視了另一個優點:低成本,尼日顯然不能無視成本問題,畢竟國力不足,軍費相當有限,空軍曾經相當強大,如今卻處於恢復期,對戰機的需求量更大,如此一來,對成本要求就高了。
梟龍從設計之初,即考慮了成本問題,否則也不會選擇殲七為原型,即便由於市場價格的整體上升,梟龍的單價依然在三千萬美元的水準上,這就相當有吸引力了。
如今有許多人對梟龍各類的抱怨與指責不是一種正常的心態,我們期待它的良好表現,而不是指責與抱怨的方式,應有一個良好與樂觀的心態!(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美F35成本下降為何訂單減少?售價不變而且問題不斷 2018-08-12 新浪軍事
原本美國對F35期待相當大,認為可以搶佔全球的五代機市場,目前的訂單數量確實不少,可是總的訂貨量並沒有什麼增加,有些國家更是取消或減少了訂單,比如:加拿大放棄F35採購計畫,英國把原訂80架的F35B,減為40架。德國本就不打算採購F35,而是與法國聯合發展一款五代機,英國也推出了自己的六代代模型。
如今的局面是隨著生產加快,產量增加,單價成本逐步下降,由原1億5千萬美元下降到,目前在八九千萬,未來可能還要進一步下降,但是訂單數量卻不增反減。
讓盟友們不滿的是,美國降低成本(由原1億5千萬美元下降到八九千萬)之後,竟然不願意給盟友們分享,依然按以前的合同價格交付。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F35A自服役以來,一直是技術問題不斷,動不動就曝光點什麼問題,否則專案也不會一再推遲,如此問題連美國軍方都不滿意,更不要說是海外客戶們。
如果換成其他型號,早已造成直接取消訂單了,也就是F35是唯一的選擇,大家只能認了,但是這樣一來誰敢下單?大家紛紛轉入觀望狀態!(作者署名:浴火)
中國蘇27系列早已全部掛載電子吊艙 俄軍卻剛剛配發 2018-08-09 新浪軍事
俄《消息報》近日報導稱,根據敘利亞的作戰經驗,俄軍決定在2018年開始大改蘇-27的L-705電子戰系統,將其提升到蘇-34/35所用“希比內”等級,屆時L-705將成為更強的電子偵察系統,並且可以與各式最新的電子戰系統整合在一起 。
改良工作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升級軟體(合同金額約1333萬人民幣),第二階段將無線電接收與識別的模組改成 “希比內”的部分模組。改良後的L-705可以偵察敵方的通信系統、雷達系統、飛機、防空系統等的無線電信號,並自己進行分析,除了可以知道輻射源的位置外,也可以判定類別以及威脅等級,並解算出適合的反制措施。
另一個消息,根據敘利亞作戰經驗,俄軍決定在近期為所有蘇-30SM配備SAP-518電子戰吊艙,其可用來反制地空與空對空導彈,尤其是對主動雷達導引頭“特別有效”,也能干擾機載雷達、海基與陸基防空系統等。
SAP-518其實就是“希比內”的干擾機,配備大功率、大頻寬的主動陣列天線,由兩個吊艙構成,掛於機翼兩端,一個吊艙是接收吊艙,用來測定電磁波頻率,另一個吊艙則有數位射頻存儲以及發射機,用來產生干擾信號。SAP-518可以選出最危險目標,並以最佳方式進行干擾。多通道記憶裝置可以接收並儲存數百個信號,並產生與原信號非常接近的假信號。被干擾的一方如果要區別出真假信號,會需要動用大量運算資源,結果是制導能力大幅減弱 。
這兩款俄軍將發力裝備/升級的電子戰設備,在現代戰場,其堪稱戰機的“保命符”。它們的姊妹型號在中國引進的蘇-27/殲-11、蘇-30MKK/MK2以及蘇-35戰機上都有使用,對現代戰場的前瞻性讓中國空軍花重金也要為每架戰機都配上這些“保命符”,這在其它任何蘇系戰機用戶中(包括僅在蘇-34上全部使用的俄軍)都是沒有的。
俄軍未必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是此前實在沒有這個精力,如今敘利亞戰場成為催化劑讓俄軍下決心做到解放軍已經做了很久的事。(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9/doc-ihhnunsq1724498.shtml
第二是靠科技人員“系統第一”的設計思想。後者就是指“武器部件的水準可以一般,但系統水準,包括武器系統性能指標和武器可靠性必須一流”。例如在空天防禦武器領域,從俄高層領導到導彈系統總設計師,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俄的基礎工業遠遜於美國,應該實事求是發展自己的空天防禦武器。他們有二條不成文的設計準則:一條是不能要求武器系統指標全面超過美國,或者項項指標世界第一。俄沒有力量全面和美國拼比。所以要抓住主要指標,解決主要矛盾,使主要指標世界領先。第二不能要求系統中所有設備和部件都是一流的,但要求各個設備自主創新,儘量做到揚長避短。主要追求實效和穩定、高可靠,而不刻意追求採用先進元器件和先進技術,不在乎外貌有點“傻、大、粗”。
由於俄基礎科研非常扎實,大家相信,只要俄經濟進一步好轉,他的微電子技術和高端晶片技術一定會有新的發展和騰飛(楨:?)。
回應
這公知大V的論斷可真霸氣!暫且不說中國少數的擁有高端核心技術的領先科技,中國科技的進步完全是憑市場換來的嗎?軍工科技是被歐美發達國家封鎖了吧,沒有那麼多科研工作者,哪來的?坐井觀天,以偏概全,管中窺豹,如你般張口就噴,你的科研能力和水準,是有多高?
中航"大國工匠"毫米間打磨重器 導彈零件百分百可靠 2018-08-09 海外網
馬立冉是中國航太科工二院699廠的一名銑床操作工。
在數控銑工車床上,隨著機身顯示幕上由數位、字母和符號組成的指令不斷跳動,點孔、鑽孔、銑平面……銑床上的零件正在一件件被打磨。
“我們這個工種叫數控銑工,數控銑工就是根據設計的零件圖紙用數控銑床進行零件加工的技術工人。”馬立冉一邊演示一邊說道,數控銑工主要用於加工複雜曲線曲面輪廓、精度要求高的零件或用普通機床難以加工的零件。
對於技能人員來說,“全國技術能手”的稱號代表著榮譽和技術的巔峰,但同時也意味著比賽之路的盡頭,因為按照規定,獲得該稱號的人員今後不得報名參加曾獲獎的賽事。面對這些榮譽,馬立冉很是淡定。“這些都是過去式,做好手中的活才是最重要的。”
回應
非常好,大國工匠精神!
但也有一些專家和經濟學家認為做晶片不如買晶片,也就是所謂“用市場換技術”論;並說不用擔心美國會輕易放棄中國這樣巨大市場和巨額利潤。一些主張市場導向的領導也顧忌投入大,風險大。這就使中國的晶片產業再次遺憾地錯過了一個機遇。
原因之一是大陸年輕科技人員都在國有企業(楨:?),沒有危機感。自然也沒有緊迫感,又怕艱苦,不去也不需要去深入鑽研其中的深奧原理和關鍵技術。一部分年輕人敬業精神太差,熱衷於儘快發財。一些媒體有自吹自擂的習慣,自認為早已是世界第一。
前蘇聯和俄羅斯微電子技術和晶片水準差,原因複雜。但據俄文獻說法,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上世紀60年代世界性的由電子管轉向半導體。原蘇聯高層聽信了半導體抗核輻射遠不如電子管的說法,竭力主張發展小型電子管。這就使蘇聯從一開始就錯過黃金機遇。二是蘇聯推行一段時間的“三進制”,與國際普遍推行的二進位不相容,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三是原蘇聯為了平衡各加盟國利益,將微電子產業分佈各加盟國。蘇聯解體後導致半導體產業碎片化。加以俄經歷十年經濟休克時期,經濟恢復遲緩,無力全面重振昔日輝煌。
從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至今,俄羅斯經受西方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但卻仍能一批又一批推出世界一流的新武器。如在空天防禦方面,有第五代戰機蘇-57投產,有第四代防空系統S-400的服役,第五代防空系統S-500打靶成功,以及新一代戰略反導系統A-235戰鬥值班等等。
我曾在“俄尖端武器研發為何沒有晶片危機?”一文中初步剖析俄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簡言之就是依靠“自主創新”的思想。再具體說,一是靠科技人員“揚長避短”的設計思想。充分利用俄在導彈飛行力學、慣性制導技術和器件,發動機,微波電真空技術,類比電路等基礎技術優勢,依靠俄科技人員聰明才智,彌補數位技術的不足。這種彌補不是簡單的替代,而是一種創新。如作者在“晶片危機”一文中曾舉例,俄用他激晶體振盪器作為中頻信號積累,其體積甚至比積體電路還小,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例子。俄科技人員揚長避短,一方面是出於無奈,但另方面卻促使類比電路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和進步。
俄沒有高端晶片仍能造出一流武器 對中國很有啟示 2018-08-09 環球網
在導彈、雷達和空天防禦武器領域,用得最多的高端晶片,除了常用的高速高精度ADC/DAC晶片外,大致還有三方面,一是武器電腦本身晶片。尤其是彈上、機上電腦,對晶片的要求極其嚴苛。二是通訊晶片;是很多武器通信控制中心的支柱。如美國薩德中的C2BMC,靠它實現全球聯網。第三要算美國雷達中大量採用的,美商務部屢屢點名的DSP(數位信號處理)和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晶片了。
至於FPGA,它包含大量門電路,使晶片更集成化,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尤其是具有系統內可再程式設計(可再配置)的能力,包括可程式設計邏輯塊,可程式設計I/O和可程式設計內部連線。作為資訊處理,FPGA大有取代DSP的趨勢。
我們從S-300已公開的資料圖片中看到,它的火控雷達信號處理也採用FFT技術。雷達每一距離通道也是通過FFT運算實現多普勒速度支路。但俄是用小規模積體電路(IC)來組成。一個距離通道就得做成一個機櫃,而美國只需用一片FPGA或DSP晶片(以及高速高精度ADC/DAC晶片)和一塊印製電路板。所以俄羅斯的電子設備常給人以傻、大、粗的感覺,常被國內一些學者瞧不起。但俄有他的辦法,並不妨礙他的S-300和S-400成為世界一流的防空導彈系統(楨:?)。
我從沒有從事過半導體和晶片的專業。沒有資格對當前晶片問題說三道四。但能從使用者角度反映一些使用情況和意見。
大家知道,晶片產業是個需要前期大量資金和人才投入的行業,是個投資回報週期比較長的行業;更是需要薪火相傳,幾代人堅持不懈,辛勤勞動,反覆運算創新的積累,才能發展到今天的巔峰。會上就有專家指出,目前國際上的半導體行業巨頭幾乎都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步,用漫長的時間和巨量的人才投入,換來了今天的技術積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遺憾地錯過了一個黃金的年代,改革開放後,雖然我們也沒少花力氣,並且在中低檔晶片領域也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對高端晶片的開發,要靠市場競爭機制,就很難趕上美國的水準了。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也曾有一些有遠見的科學家如倪光南等人主張自主核心技術,提出要瞄準美國的主要核心晶片(如英特爾的Xeon),攻克高端晶片技術難關;並提出不怕多次失敗,最終定能取勝。
中國太行發動機究竟行不行 已裝機數百台還上艦下海 2018-08-09 新浪軍事
近20年,中國的國產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速度之快令世界驚歎,而需要補課最多的恐怕還是各型航空發動機,在渦扇-15“峨眉”新一代推比10一級渦扇發動機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況下,自上世紀80年代啟動研製,歷經30年成熟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已經是國產最先進軍用大推力發動機的指標性產品,那麼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來了,太行究竟行不行?
太行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中國利用從民航購買的美制CFM56型商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第二代波音737用),借鑒其核心機結構而自行研製的一種加力推力超12噸級的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三級風扇、九級整流、一級高壓、一級低壓共十二級的整體結構類似於CFM56的軍版親戚——通用電氣F110,這讓中國成為當今世界僅次於美俄能夠研發10噸(100KN)以上級軍用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國家。
太行的成熟,是在殲-11B上完成的。除了首批次仍使用俄制AL-31F之外,所有的上百架殲-11B,全部普及了太行,從量產之初各種可靠性不佳,再到首次翻修和全壽命週期大幅增加,渦扇-10B改進型也已經進入量產,在殲-16上實現了量產,從推力來說,渦扇-10B從原始版的12噸級增加至13噸以上,採用了全許可權數位式發動機控制系統(FADEC)增加了油門潑辣性,噴口材料也有了新的改進。
在推比10一級的渦扇-15“峨眉”研製還處於艱苦攻關狀態下,太行要在中國四代機工程裡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從殲-20測試渦扇-10B來看,它的性能已經比殲-10B/C裝的AL-31FN Series 3更為優異,未來的14噸級渦扇-10IPE型,或許正是殲-20用上渦扇-15之前最重要的過渡型發動機。
太行發動機枝繁葉茂,甚至對中國海軍裝備建設也有重大推動力。國產的726A型中型氣墊登陸艇目前正在飛速建造,它採用的國產QC70型艦用燃氣輪機,正是在太行發動機的核心機基礎上研製的。
太行歷經了好幾代航空發動機科研工作者,通過無數人不懈的努力才迎來了如今開花結果的日子,但比起美國同級別最先進的F110-GE-132系列,不論是推力、壽命等指標,太行發動機的差距還很明顯,太行從“行”到“非常行”,要走的路還很遠。(作者:烏龍防務評論 微信公眾號:wulongfangwu1 )
回應
航空發動機比汽車發動機厲害多了,技術難度高多了。
搞汽車發動機是企業行為,搞航空發動機是國家行為!
這一點與我國的95式自動步槍完全不同,因為95式本身就是準備大規模生產的,主要追求性價比。而且95式步槍採用“槍族化”設計,只需要主要零部件可以在槍族內通用既可,所以說並不需要太高的加工工藝,甚至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的AK步槍和RPK輕機槍都可以做到“槍族化”。而HK416則追求的是模組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從在加拿大民間市場上售賣的97式步槍也可以大致推斷出價格,一支97步槍不會超過1000加元(約5000人民幣)。
根據2013年流出的一份公務採購報價來看,一支95式的公務採購價為4000元左右一支,如果是面向部隊大規模銷售的話,估計95式步槍至多也就在3000元的樣子。
而且這3000元可不單單只是一把槍,還包括了一根隨槍出廠的白光瞄準鏡。如果單獨採購這一根白光瞄準鏡的話,就需要上千元。
為什麼會這麼便宜呢?這是由於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著幾百萬常備軍隊。日後如果發動戰爭,動輒就是數十萬軍隊投入戰鬥。這就要求我國的武器能夠在戰時大量、廉價、快速地生產,所以說無論是現在的95式、95-1式,還是標配的三倍白光鏡,都是以性價比高、能夠戰時快速生產的目的來進行設計的。這也就導致了95式步槍雖然性能還算不錯,但是價格依然很低的原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8/doc-ihfxsxzf8136552.shtml
中國95步槍為何能進美國市場 價格還不到你1個月工資 2018-07-28 新浪軍事
我國的武器一向以廉價且產量極高而聞名於世界,特別是我國最早的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就曾經出口到了幾十個國家與地區。中國的武器能夠銷售給這麼多國家,價格想必也是相當的“親民”。
而伴隨著我國輕武器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輕武器的價格是否便的更貴了?一把最常見的95步槍值多少錢?
國外的一些步槍價格可以說是比較貴的。以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基礎的M16A4自動步槍為例,該槍的單支售價約586美元,約等於4000人民幣,而且這只是M16A4步槍的本體價格,發放給部隊時還會配套一個比槍還貴的ACOG瞄準鏡。另外,在很多指標上M16A4並沒有完全超越我們的95式步槍。例如M16A4的壽命僅有6000發,而我國95式步槍的壽命高達10000發;M16A4的綜合故障率在0.9‰,而95式步槍則是在0.3‰之內。
不過M16A4其實在美軍當中算是比較便宜的步槍了。這幾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想要換新式步槍,看上了德國H&K公司的HK416自動步槍,並打算採購一些當作新步槍用。
HK416性能十分出色,且操作方式與M16槍系相似。十分受西方國家歡迎,法國軍隊前兩年也剛訂購了10萬把用來替換掉法瑪斯步槍。
HK416在民間的售價高達3000美元一支,而一把普通的AR步槍連1000美元都不到,海軍陸戰隊與德國H&K公司在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在2011年5月,以每支2000美元的價格購進了6500支M27 IAR。在此之後,海軍陸戰隊又分批購入了數萬支M27 IAR。
同樣是自動步槍,M27 IAR為什麼會貴這裡多呢?
首先,M27 IAR的採購數量太少了,僅僅只有幾萬支而已。可能有些朋友要問,幾萬支自動步槍,也已經是個不小的數位了,為什麼要說“僅僅”呢?要知道,美軍擁有接近三百萬的武裝/准武裝部隊,區區幾萬支槍,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已。
相比起我軍採購步槍時都是幾十萬支一批購買時的“豪氣”,美國海軍陸戰隊無疑是寒酸了許多。而且HK416的採購數量不多,這也就導致了HK416的研發成本攤平到每支槍上時,會使這支槍的成本升高許多。
其次,就是HK416的設計理念問題了。由於HK416採用的是“模組化”設計,這就使得加工工藝更加的複雜與精准。而這樣的話,勢必就會讓步槍的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
殲20機體壽命有多長:超蘇27一倍至少能服役到2050年 2018-07-20 新浪軍事
目前,國產四代機中,殲-20的機體壽命尚未披露過。但FC-31“鶻鷹”,卻曾公開披露過機體壽命指標,那就是不小於6000-8000小時,殲-20相信不會比“鶻鷹”差。
圖片:FC-31機體壽命指標(最後一欄)
而美軍裝備的新一代F-3機體壽命同樣也是8000小時,比起第三代戰鬥機有很大的進步。美軍裝備的F-16,最初機體設計壽命僅有4000小時,但經過綜合延壽措施後增加至8000小時,俄羅斯的蘇-27增至5000小時,比二代機時代翻了一倍,因此1992年首次裝備中國空軍的蘇-27SK,首批已於2016年前後開始退役。
中國空軍三代機部隊,飛行員年均飛行小時已超過200小時,殲-20壽命如果有8000小時,意味著能夠使用到2050年以後,當然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六代機也早已服役了,按照楊偉院士的設想,2035年或許是國產六代機出現的時間節點。
四代機如此重視機體壽命,全因現代化戰鬥機越來越貴,並通過加強機翼強度等措施進一步延壽,節省新買戰鬥機的巨額費用,而在整個全壽命週期內,它還會更換多台發動機,現代化的四代推比10一級發動機,如美國的F135發動機總壽命/首翻壽命高達8000小時/4000小時,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僅有1500小時/600小時,渦扇-15能有多達進步尚不得而知。
其實,國產教練-10(L-15)高教機早就披露過機體壽命可以達到10000小時,因為在訓練基地長期使用,因此機體壽命是高教機設計之初重要考慮的一項指標。
對於老舊戰機,延壽很多時候都是迫不得已,比如美軍的B-52H轟炸機,因為可以投射AGM-86B巡航導彈的不可或缺作用而不斷延壽,自1962年服役迄今已近60年,但美軍為此付出的維護成本也是很高的,對維護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很高,因此現代化戰鬥機,設計之初的壽命肯定是越長越好。(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0/doc-ihfqtahh5465565.shtml
中國造無人機在中東被擊落 為何網友卻一點都不失落
2018-07-19,葉門胡塞武裝宣佈擊落一架沙特軍隊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並宣稱是中國製造的“翼龍-1K”型無人機。通過觀察胡塞公佈的照片,有西方觀察家認為,胡塞武裝擊落的無人機也有可能是中國製造的彩虹-4型無人機。無論是翼龍-1K,還是彩虹-4,都是中國研製的無人機。而中國製造的各類無人機目前在中東地區頗受歡迎,包括伊拉克、沙特等國均有裝備。
伊拉克,在實戰中,CH-4型無人機是點對點狙殺敵人最好的武器,特別是AR-1專用導彈AR-1,可以用於打擊包括坦克、裝甲車、地面工事及水面目標在內的很多東西,其功能與美制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相似。AR-1採用雙重制導方式,慣性制導加GPS技術,彈頭重量約10公斤,射速1.1馬赫、導彈重量45公斤。有媒體報導AR-1的穿甲破甲能力大於1000毫米,而對鋼筋混凝土的穿透能力為1200毫米。
正由於AR-1和CH-4的配合極為出色,以至於伊拉克每個月的訂貨由200枚暴增到700枚,伊拉克軍隊用CH-4無人機發射AR-1導彈對武裝分子進行“定點清除”,由此對方的戰鬥力急速崩潰。沙特在看到伊拉克的戰績後,也訂購了相當數量的CH-4和“翼龍”,並用於葉門戰場和胡塞的戰鬥。對於這次被擊落的無人機,很多網友竟然表示“樂於見到”,因為“又可以多賣一架了”。
近年來,我國的武器頻繁在中東亮相,包括已經為世人熟知的彩虹CH-4無人機和翼龍無人機外,還有M99型12.7毫米重型狙擊步槍,FN-6肩扛防空導彈,而最近兩次胡塞擊毀沙特HSV-1運輸艦和護衛艦的“諾爾”導彈,也是由中國的C-802仿製而來……中國造已經成了中東的一個品牌,這不但說明我國武器“質優價廉”,也說明我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作者署名:晨曦軍情 利刃/龍貓)
回應
無人機毫無自衛能力,僅能做的就是把高度保持在5000米以上防止肩扛式導彈的攻擊,如果飛行高度太低,或者碰到的對手稍微有點防空能力,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的無人機都是活靶子。胡賽武裝能夠擊落沙特的F15,那麼無人機完全不在話下。
近年來,我國的武器頻繁在中東亮相——無論遊擊隊還是沙漠富國,中國武器都是候補非主流。指望國企成功,還不如指望老佛爺統一大清。
難道中國指望一群美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19/doc-ihfnsvzc0343423.shtml
此外,有些俄軍工企業無法完成的任務,土耳其和南非的一些軍火公司卻可以做到,比如把老式航彈改造成精確制導武器——通過加裝翼面、發動機和導引頭,它們還能研製出暢銷海外的大型無人機。俄塔社著名軍事評論員維克多•李托夫金稱:“在資金上捉襟見肘的俄羅斯軍工企業從沒真正朝俄軍有需求的方向努力。他們的想法是:你部隊反正跑不掉,我們造什麼,你們就得用什麼。”俄軍上下對此早有不滿,前空軍司令澤林曾抱怨俄軍工企業研製的無人機“列裝軍隊的話,是一種犯罪”,而謝爾久科夫不僅力主引進西方先進武器,對俄國內軍火供應商要求也甚是嚴格,要他們提高品質、壓低價格,稱“價格透明前絕不簽約”,還說:“我們只買政府需要的武器,而不是買那些你們想賣的。”然而謝爾久科夫一下臺,這些強硬之辭即只能流于表面,根本無法對軍工企業起到督促作用。
雖然俄軍只能採購本國軍工產品,但在海外市場經濟環境下,俄軍工企業作風拖遝、效率低下的痼疾暴露無遺。俄現任總理梅德韋傑夫也稱“俄武器的吸引力正在消失”,蘇-35S在競標印度新一代軍機採購專案中完敗法國達索的陣風-M就是典型一例,。
經歷了收回克裡米亞、敘利亞反恐兩場軍事行動的檢驗,不難看出“新面貌”軍事改革對俄軍戰鬥力提升還是有著顯而易見的效果:新裝備的批量列裝、兵力調遣部署快速靈活、作戰人員氣勢如虹。從兩任國防部長所做工作上看,謝爾久科夫打破了軍隊傳統思維、固有模式和組織結構,通過裁減單位與非戰鬥人員,使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建設得以“輕裝上陣”;而紹伊古任內國家防務指揮中心的建立是俄軍新時期軍事指導理論與作戰實踐有機結合的突出典範,中心的正式運行帶動了四大軍區及下屬作戰單位區域指揮中心建設的逐步展開,以國防部下屬總參謀部和軍區為核心、各層級指揮中心為依託、軍地協同保障為支點的新型聯合作戰指揮機制已初步確立。
然而“新面貌”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得到解決:科學完善的頂層設計和計畫制訂、“統一資訊空間”自動化指揮體系的建設、模組化新裝備的批量採購、空天軍從“物理融合”到“化學融合”等。然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俄軍高層的堅定決心和持續不斷的強力手腕去推動,更有賴於全社會的支持配合與國家經濟發展的良性推進。謝爾久科夫想推行的全面合同兵役制、紹伊古試圖恢復的戰場保障工作、軍工企業要實現先進裝備產能的擴張,都由於經濟原因和社會問題而遲滯了進程。(作者署名:知遠防務評論)
然而從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暴露出的問題來看,“軍兵種思維”樹大根深,物理上的軍兵種融合和主官職務的簡單更替並沒有將其根除,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圍繞軍事行動指揮權明爭暗鬥。敘利亞軍事行動是俄羅斯近三十年來首次在中東地區用兵,意義重大,因此最高指揮官的選擇十分重要,而一旦取勝,指揮官及所屬軍兵種的聲譽、威望都將得到極大提升。所以,喪失了戰場指揮權的軍兵種司令們無不把這次行動當成翻盤的不貳良機,其中空天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上將呼聲最高;支持者的理由是,剛剛成立不足兩個月的空天軍承擔在敘利亞的主要打擊行動,熟悉空軍的邦達列夫理應獲得這一職位。然而普京明白,一旦邦達列夫就職,等於“復辟”軍兵種司令的戰場指揮權,這是對“新面貌”最大的否定。基於上述考慮,普京將指揮權交于時任中部軍區參謀長的亞歷山大•德沃爾尼科夫上將(現已任南部軍區司令),他果然不辱使命,前線捷報頻傳,普京也用事實讓軍兵種司令們閉了嘴。
二是軍兵種自動化指揮系統融合程度低。俄軍的自動化指揮系統建設原本早於美軍,但各軍兵種為了自身利益,爭先恐後地建設自己的系統,結果各自為政、互不相容。俄雖計畫於2020年前建成全軍一體化、數位化的“統一資訊空間”指揮自動化體系,但在目前看來,各軍兵種依然專注於升級自己的指揮自動化系統,而不太關注構建各軍兵種互聯互通的指揮平臺。
軍工體系消極落後,裝備革新成效不足
歷經國家解體與經濟衰敗,作為蘇聯軍工體系主要繼承者的俄羅斯國有軍工體系在逆境中不斷恢復。“新面貌”軍事改革中,軍工體系改革也是重要一環。然而,從敘利亞戰場上的表現來看,軍工企業和裝備體系的改革成效依然不夠明顯。
在敘利亞,空天軍使用的新式裝備暴露出很多問題。包括缺少精確打擊武器、缺乏全套老式炸彈改裝元件、空中加油機數量和性能指標嚴重不足以及沒有大型無人機等。其中,由於俄軍工企業無法生產大型無人機以及類似於美國“傑達姆”(JDAM)的廉價精確打擊武器,因此,在空襲行動中,俄空天軍只能打擊固定目標,卻無力執行對恐怖分子頭目及隱藏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斬首行動”。
二是部分決策科學論證缺失,缺乏長期建設性規劃。在這一方面,最為突出的案例即是成立俄羅斯空天軍。在2014年12月19日的國防部年度總結會議上,普京突然責令國防部要在2015年中旬完成空天軍的組建,而圍繞這個問題,俄軍內部至今依然爭執不休。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院長、軍事科學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就認為成立空天軍並不合理,因為“航天部隊向各軍兵種提供情報卻不直接參與戰鬥,如果航天部隊能和空軍合併,那也可以和海軍合併”。西夫科夫的結論實際上點出了以普京為首的俄軍高層的真實考量:成立空天軍,就是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戰略資源優化空軍以用兵敘利亞,從而達到維護俄國家利益、實現戰略破局的目的,空天軍成立不足兩月即投入到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就是最好的說明。這也表明俄軍高層並非真的有清晰的空軍、航天部隊長期發展規劃,空天軍的成立更多體現了隨機應變的“現實”色彩,一如俄軍事專家巴維爾•帕夫諾維奇所言:“(改革中的問題)不得不採取脫離軍事科學依據的折中解決方案,就是先由軍隊官員做決定,再由學者來論證這一決定是正確的”,“軍師們”無法向上級提供決策建議與事實支撐,而只能作為總結和闡釋政策的工具,這使“新面貌”的部分改革措施和規劃僅能解決一時所需,缺乏長期建設性,因此在後期需要不斷地“循環往復”。
“軍兵種思維”餘孽猶存,負面影響改革
突破“軍兵種思維”是一支軍隊邁向聯合作戰的關鍵一步,只要軍兵種之間互不協調、各自為政,聯合作戰便無從開展。“新面貌”以來,俄軍高層一直在努力突破“軍兵種思維”,對不服從改革命令、拒絕交出戰場指揮權的軍兵種司令堅決予以裁撤、整肅軍紀。2009年,謝爾久科夫在這一問題上遭到了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澤林、海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上將的強烈抵制,對此,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毫不猶豫地站在了謝爾久科夫一邊,並立即解除了反對者的職務,同期31名俄軍主要高級將領中也有23人被撤換。
俄軍改革10年有哪些問題:軍工體系落後裝備革新不足 2018-07-13新浪軍事
俄格“五日戰爭”後,俄羅斯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新面貌”軍事改革,距今已有十年整。外界普遍關心的是,經歷了克裡米亞和敘利亞兩個戰場的檢驗,“新面貌”軍事改革進展如何、成效怎樣、有哪些得與失?本文節選自《知遠防務評論》即將刊出的《“新面貌”十年:回顧與反思》一文。基於資訊化條件下戰爭形態的變化、俄羅斯地緣博弈的戰略考量,文章對俄羅斯“新面貌”軍事改革中的戰略考量、路徑舉措、經典案例進行了深度剖析,對改革成效進行評估,盤點得與失,旨在得出對我有益的借鑒與啟示。節選部分探討了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頂層設計缺乏全域考量、長遠規劃
軍事改革中最關鍵、最核心的環節就是頂層設計,它將直接決定軍事改革的未來進程與走向。“新面貌”屢經波折,頂層設計缺乏全域考量和長遠規劃是直接原因,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部分方針計畫趕不上世界軍事發展變化。以俄2011年公佈的《2011-2020國家裝備計畫》為例,根據計畫,在2021年前俄軍制式武器中現代化裝備所占比重不能低於70%,普京和紹伊古也先後在多個場合強調要按時完成“70%”這一指標。然而,從武器列裝結構上看,俄軍近年來列裝的所謂“現代化裝備”,多是舊式裝備的深度改進型號,如T-72BM3主戰坦克、Su-30M2殲擊機,真正如T-14主戰坦克這樣全新研發的裝備相對較少,正如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軍事專家維亞切斯拉夫•采盧伊科所言:“我們沒有考慮到,同一時期現代化裝備占60%-70%的大國也在研發新式武器裝備,以俄國防工業體系糟糕的基礎狀況,2020年前列裝俄軍的新式裝備比例可能不是70%,而是更少,俄羅斯沒有對戰爭轉型期最新裝備研製工作的長期預測。”從這個角度分析,不難看出“新面貌”為俄軍制訂的裝備現代化指標僅停留在“縱向比較”階段,裝備現代化程度雖然比10年前要強,但若與世界其它軍事強國裝備現代化水準做“橫向比較”則仍顯不足。“豎比是需要的,但橫比更重要,應當與其他的國家比”,不以全球視角去考慮計畫指標,“70%”一定會摻雜水分。
英國這一創新可使航發壽命無限 曾主動提供給中國 2018-07-08新浪軍事
對於航空發動機的壽命,中國、蘇聯與歐美國家之間曾經存在很大的差異。蘇軍在冷戰中一直在為似乎隨時都會到來的新一場世界大戰做準備。因此,通過二戰中獲得的經驗,蘇軍認為武器裝備,尤其是各型軍機在戰場上的生存時間其實很短暫。
因此,在航空發動機的性能要求上,蘇聯突出推力和可靠性,相對忽視壽命和經濟性;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研發上也長期受蘇聯思路的影響,早期航空發動機的壽命普遍不高;歐美國家則恰恰相反,一向都很重視航空發動機的壽命。
不過,如今已經轉變思路,開始向歐美學習和借鑒。特別是英國“斯貝”Mk202首開先河的單元體設計模式,使得航空發動機在理論上有了無限壽命的這個概念。簡單地講,單元體設計模式類似於模組化,將整個航空發動機結構分為幾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會給出一定的壽命。理論上講,只要不斷更換壽命到期的單元體,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上世紀,中國與西方關係密切時,英國就挺主動地把Mk202提供給我國。當然,當時其對英國人已經不是什麼先進的東西,渦扇-9就是其國內版本。Mk202的一些技術,還被用到了渦噴-14、渦扇-10等,對我們的幫助不小。
除了單元體設計模式,航空發動機的延壽技術也得到了長足進步,包括對受損零部件,比如葉片、葉盤、軸等部件的修復,等等。實在無法修復的零部件,則可以生產全新的部件予以替換。
另外,計算航空發動機壽命的單位也不再僅限於飛行小時,而是開始採用更加科學的任務迴圈概念。因為戰機在飛行中的狀態是不同的,平穩飛行和劇烈的高機動飛行對於航空發動機壽命的損耗也必然不同。那麼,通過任務迴圈概念,就可以更好地計算和衡量航空發動機壽命究竟損耗了多少,餘下多少。(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假消息!英國哪有那膽子!難道就不怕他的大爺制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8/doc-ihezpzwt5679753.shtml
問:同樣燒錢無數,俄羅斯和美國發動機最大差距在哪裡?
俄羅斯發動機設計考慮不夠周到,維護性和可達性差距太大。
俄羅斯AL31發動機家族,從開始就採用單元體設計,但是外場無法隨便更換,還是經常得返廠
美國航空壽命確實好一些,但是遠遠沒有傳說的那麼大。
具體零部件來說,俄羅斯人是做東西太粗,精度也不行,標準化比較差不得不按照很低的標準執行,動不動就返廠。
問:美帝作弊在哪裡?
美國人使用了單元體設計,大量外場可更換件,所以部件從裡到外換幾遍,標牌還在呢,這就是美國發動機長壽的“秘笈”,換零件勤快,換單元體勤快,這個不算大修哦。(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中國現在也是模組化發展,這一點比俄羅斯做的還快,但距離美國還有很大距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6/doc-ihexfcvk6669050.shtml
美軍航發壽命為何超中國太行3倍 竟有這些"作弊"手段 2018-07-06 新浪軍事
最近出現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到中國太行發動機,經過艱苦努力終於超越了俄AL31的300小時大修間隔, 達到了500小時。按大修三次然後報廢的說法,我國太行總壽命將達到2000小時,而殲11B飛機壽命4000小時,一架飛機在服役週期裡需要消耗4台發動機。
但是美國四代機發動機壽命早早超過4000小時,並向6000-8000小時邁進,幾乎和飛機機體相同壽命!
問題就來了,為何中國俄羅斯發動機這麼差,美國這麼牛,為此特意採訪了一個發動機資深專家。
問:美國發動機壽命長,是不是翻修次數多點?
答:錯,美帝的翻修,是不計算熱檢的,一般熱檢發現問題,外場可換件就換了,而且這不算翻修。
答:美帝優勢在檢測手段先進,設備,部件的標準化,外場可更換,更換之後免調試校準,直接就可以裝機開車,走你。
美帝的發動機,好多都是直接原位換件解決問題,而俄羅斯的發動機外場檢測水準極低低下,動不動就要返廠,而返廠是不算大修的。
俄羅斯發動機設計問題比較多,附件設計的亂七八糟,外場只能換附件。發動機本體裡面的出問題了,基本都得回廠裡拆解換,這種返廠正常換件修理,類似俄羅斯發動機外場換外面的附件,不影響發動機的本體壽命。
美國人咋個做,舉例來說一台美國發動機,某次換渦輪部件,一個人過來就很快幹完了,而且換完不等試車直接飛機回家,公司出差時間卡的緊。
如果是俄羅斯航空發動機,不好意思,設計複雜,外場拆了,換了,就廢了,得送回廠才能換,要修要挫要計算反復開車做實驗,很費時間。
問:美國怎麼做翻修?
發動機術語裡,翻修就是你們飛機的大修。
翻修,正常走的話,所有部件分解,檢測,看部件損傷情況,是否能撐到下次翻修再修。不能的,換可用件(二手貨),土豪要新件?可以請另外加錢。
美國發動機好修,發動機機匣就是上下兩瓣,擰開螺絲就可以隨便換葉片,不需要返廠
問:現在美帝外場換單元體多還是零件?外場檢測和大修檢測差多少?
美帝良心啊!!每次翻修之間會安排熱檢。簡單的說就是熱端部件檢查,主要看熱端部件的損傷和整機效率下降情況,需要單獨的設備接上去測定,推算效率。
美帝能換單元體的儘量換單元體,省錢啊。速度也快,現場就可以幹,美帝牛逼的就是這個,標準件做的好。
中國這位院士的一個成果 就讓幾千架戰機多飛幾十年2018-06-13新浪軍事
我國著名飛機結構疲勞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鎮同,總結前人經驗和個人研究工作基礎上,提出了結構疲勞可靠性定壽模型。這項成果用於我國海空軍航空兵飛機的定壽延壽,在工程實際後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按疲勞可靠性設計思想,使我國現役飛機壽命從1400小時至1800小時,延長到3000小時,幾千架軍用飛機的壽命提高了近一倍,相當於又增產數千架飛機,同時為我國空軍飛機大幅延壽開闢了成功之路。
運7飛機機翼結構的原翻修期為5000飛行小時。高鎮同指導學生與西飛的技術人員合作,根據全尺寸機翼疲勞試驗的結果,並通過該模型進行可靠性分析,預測運7機翼結構首翻期可達7000飛行小時。過去按使用經驗給出的強5型飛機初始壽命為1250飛行小時,高鎮同與南昌飛機廠的技術人員合作,確定可靠性壽命為3200飛行小時。正是,通過高鎮同的理論支撐、定壽模型,才有了我們熟悉的“尖頭”強-5,一直服役到了本世紀第一個十年。
另外,媒體關於高鎮同院士的報導中,還重點介紹了,在1982年承擔某艦艇部隊水上飛機的測壽延壽,飛行多年已達500次起落的水上飛機是否已經“到壽”?由於新飛機尚未來得及裝備,在此青黃不接之際,老飛機能否延壽?這是關係海軍部隊戰鬥力的關鍵問題之一,也影響到我國海岸線的防衛。
最終,高鎮同利用現有零構件的疲勞試驗結果,在不做全機疲勞試驗的條件下,通過周密的理論分析,採用適合國情的先進技術,完成了水上飛機定壽工作,制定了延壽10年的總體方案。在高鎮同的指導下,水上飛機又安全飛行了10年,每架飛機由5000次起落延長至8700多次起落。(作者署名:攔阻著艦)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3/doc-ihcwpcmq2089269.shtml
美海軍軍官抽查合格率僅25% 因窮兵黷武壓縮訓練時間2018-06-10新浪軍事
在我們的印象裡,美國一直是一個高大上的存在。但近幾年發生的一些事情,導致這種高大上的形象逐漸崩塌,其中尤以美國海軍出現的事情最多。為此美國專門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內部審查,結果卻發現了一個足以導致美國海軍覆滅的問題。
在去年,美國海軍太平洋第七艦隊遭遇了一連串的事故,讓美國“無敵海軍”的形象瞬間崩塌,美國海軍司令甚至還因此被迫辭職。正因為這樣其海軍及華盛頓的高層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內部審查,結果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其高層隨機挑選了一批合格的首次巡航師軍官,對他們進行了三個月跟蹤檢查,結果接受檢查的這164名軍官中,只有27人通過測試,而剩下的137人中的絕大部分的測試結果讓人有些擔憂,而這其中有29人尤其值得時刻注意。
美國海軍高層對這一結果可以說是相當的震驚,畢竟在去年就有17名士兵因此喪命。而美國海軍也已經對全體官兵三令五申過,沒想到還是出現了這樣的狀態,最重要的是這次參與檢查的這164名軍官,還是艦隊裡最新的軍官,各項技能都是非常熟練的。實在不敢想像那些已經從軍很多年的老兵們會是怎樣的狀態!
美軍裝船事故
美國海軍近幾年頻繁的出現在世界各地,這一窮兵黷武的行為也將使其士兵的技術得不到修正和訓練,因此美國艦隊仍沒有從極大的碰撞風險中脫離出來。要不然2017年的事情還將再一次重現在美國海軍身上,而且同上一次相比,這次如果出現問題的話,有可能將是美國海軍全軍的危機。
而美軍要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其實也非常簡單,只要不像現在這樣繼續在全世界範圍內執行其所謂的“世界員警”的事物,而更多的將自身的精力放在本國身上,類似的事件就不會再發生了,而美國士兵的軍事素養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畢竟美國的徵兵物件就面向精神病者和癮君子等,有這些不安定因素在,美國有可能最終會輸在自己的手裡,畢竟他們自己才是美國最大的敵人。(作者署名:前沿哨所/智忠)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一枚值多少錢?2018-06-07
今年有關東風-41新型洲際導彈的照片不斷在網上曝光,最大射程可達1.4萬公里,採用多個分導式主動制導彈頭,因此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可使用類比假目標對抗敵方的反導系統。為了躲避反導攔截,中國還為該導彈專門研發了誘餌彈頭,上面配備熱、光電裝置,這些裝置設計用來誘騙導彈防禦系統。一旦可攜帶10枚彈頭的東風-41列裝,美國所需攔截導彈的數量就會成倍數增長。如此強大的東風-41導彈造價也不菲,那麼一枚東風-41導彈的單價是多少呢?
以俄“亞爾斯”導彈為代表,生產成本單價高達1億美元,而這個價格還僅僅只是導彈本身的生產成本,東風41的採購成本還包含研發費、試驗費、設計費,也可以理解為研究單位的前期投資。
50枚東風41總體研究費用是估計在五十億美元,那麼採購價在2億美元左右,但其戰略價值卻是無價的。具有6-10主動式分導核彈頭的東風-41最大射程高達12000千米,將是中國現代化戰略核武器的中堅力量,是保家衛國的戰略重器。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82193480_17c688b48001007m87.html
印度忍無可忍,大罵俄羅斯太欺負人了,俄的回應很乾脆:不買拉倒 2018-04-28新浪
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印度算是一個比較活躍的“土豪”,俄製武器,西方武器都想辦法收入囊中,但同時也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存在,特別是和中國的暗中較勁,中國擁有了什麼武器,印度就想盡辦法買相同的或是更為先進的。
S-400導彈就是印度夢寐以求的武器,但是最後卻被中國捷足先登,早在2015年,中俄就S-400導彈出口達成了一致,這也讓中國成為S-400海外出口的第一個用戶。
印度自然不甘心落後,也緊跟其後向俄羅斯提出了採購S-400導彈的請求,但是根據媒體的報導,印度和俄羅斯的談判進展並不順利,甚至一度陷入了僵局,雙方在諸多方面不能達成一致。
比如印度對5套S-400的意向採購價為45億美元,而俄羅斯方面卻開出了55億美元天價,印度還要求俄羅斯能夠將S-400的相關技術進行轉讓,一共包括三種,而俄羅斯方面也表示55億美元只是裸價,不包含任何技術轉讓費。
俄羅斯如此“傲慢”的態度也徹底激怒了印度,不少印度媒體表達不滿,稱俄羅斯方面欺人太甚,印度近年來大力提倡“本國製造”,就連武器裝備也不例外,所以能夠獲取S- 400的技術並在本國組裝生產是關鍵。
而且印度媒體還稱,中國購買的S-400平均單價僅有5億美元,而印度的購買的單價卻已經上漲到9億美元,幾乎比中國的貴了一倍,幾乎是以成本價出售給中國,印度媒體為本國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連連喊冤。
但是俄羅斯軍事專家卻不這麼認為,一方面,之所以將S-400以如此低的價格賣給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擁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其次的原因就是考慮到廣告效應,中國一旦購買,後面的訂單就會絡繹不絕,這筆買賣絕不會虧。
另一方面,印度本國幾乎沒有可以替代的防空導彈可用,並不完善的軍工體係是俄羅斯敢“漫天要價”的資本,而作為俄羅斯最大的客戶,印度從戰鬥機到航母、導彈無一不是從俄羅斯進口。
對於印度媒體的抱怨,俄羅斯方面表現的極為淡定,甚至表現出了一幅“愛買不買,不買拉倒”的無所謂態度,要知道同類型的防空導彈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但是相比之下,西方的防空導彈價格更為昂貴,所以印度似乎別無選擇,只有再讓俄羅斯痛宰一筆。
中國修殲10都用電動螺絲刀為何美軍拆F22還靠人工2018-04-08新浪軍事
.....
以下讓我們看看美國人如何維修飛機,尤其是隱身飛機。
這是美國士兵檢修隱身飛機,可以看出使用手工工具擰螺絲
上面的圖是手動工具擰隱身飛機機腹的螺絲,看看別的地方如何暱?
這是F22戰鬥機脊背拆卸維修口蓋,可以看出,都是手動工具,注意鞋套
慢著!為啥美國人這麼落後,我國殲10戰鬥機拆口蓋都用電動工具了呀,有圖為證。
我國殲10戰鬥機維護人員用電動工具擰螺絲,效率高,省事
問題就來了,為啥美國人這麼慘,電工工具都不會用?
當然不是,這個是維修設計的一個重要話題,直接從源頭盡量杜絕維修事故。
隱身飛機對於表面損傷非常敏感,維修人員上飛機,都要穿專用的鞋套,嚴禁普通皮鞋釘鞋損傷隱身塗層。
不僅如此也要盡量對使用的工具做明確的限制,不讓工具變成無意損傷的兇手,其中一個要點就是,控制工具的附加損傷,電工工具有好幾斤重,萬一失手砸飛機上,砸壞了蒙皮破壞了表面塗層,這個損失就太大動不動就是幾萬幾十萬美元,現在選用的低技術看著很慘烈,這種效率很差的手動工具,最大的好處就是輕,小,無意墜落也很難損傷表面。
而且,不止這一種,對於的必不可少的錘子,螺絲刀等等,都盡量選用輕變小巧的型號,比如橡皮錘,而不是鐵鎚。
F22美容,可以看出採用很輕的橡皮錘,和很小的螺絲刀(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該用什麼時候就用什麼,單憑這幾張圖片還無法這種說,但是但可是可但是,總體上美國事無鉅細還是很講究原理的,中國總體上還是簡單省事拿來主義的觀念比較強,這點必須虛心承認。
小編意思就是說中國的辦法不行,鬼佬的屁更香。
F-22是正面RCS 0.001到0.0001級別的,殲十是RCS 5 級別的,螺絲刀在飛機上鑽幾十個洞,RCS基本不變。F-22的螺絲釘安裝回去後,還要處理螺絲釘表面。那能一樣嗎?還有一點,美國是隱身飛機,中國是補丁滿身,不是隱身飛機,拿來比較,笑掉老牙,考試不合格。
那為啥美機仍5天墜4架?哈哈哈。論無知服你。鉚釘讓你說成了打補丁。你看過f22的細節圖麼?你再看看j20的細節圖。秀下限。
總有一天老美髮現,中國方法好用,都會老實不客氣,用上中國方法,這是有各方的各方方法,所以新進用久了(快,好用,無問題),不要去學壞和舊的,老美不一定是好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08/doc-ifyvtmxe0005020.shtml
中國發展新一代反導攔截彈的時候,汲取了KKV動能攔截器概念,擯棄了破片式殺傷戰鬥部,根據海外媒體報導,國紅旗-19反導攔截彈就採用了KKV戰鬥部,成功降低了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達到或者接近THAAD反導攔截彈的水平,從而說明中國在反導攔截彈發展方面緊隨美國,已經超越了俄羅斯。
此次俄還首次公開了S-500防空反導系統的雷達,對於普通彈道導彈可以提供3000公里左右的探測距離,對於RCS=0.1平方米的隱身目標也可以達到1300公里,這些指標也可以與美國THAAD配套的TPY-2雷達相媲美,不過TPY-2天線面積高達9.2平方米,工作在X波段,T/R模塊超過2萬個,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S-500防空反導系統雷達天線面積似乎並不太大,並且分為一大一小兩個陣面,大陣面應該是雷達陣面,小陣面有可能是敵我識別天線陣面,由於雷達探測距離增加,需要提高敵我識別系統探測距離以配合雷達波束工作,考慮到俄羅斯在雷達技術領域與美國還是有較大差距,所以能否用這麼小陣面得到與TPY-2相近性能讓人持保留態度。
從總體上來看,S-500標誌著俄羅斯防空系統研製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還是落後美國,甚至與中國也有差距。(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400中國才引進,小編腦殘,500有落後了
我們有動能彈頭,我們的雷達比北極熊的好的多,不少芯片要從我們這裡買。在反導方面我們早主領先北極熊了好不。引進S400一是學習不同彈的同一筒的技術,了解北極熊的防空理念,二是為了更好的升級替換S300
一看到這種貶低毛子的鼓吹自己的我就想吐!
文章說的反彈,不同於防空,是紅旗19,請看清楚。不懂裝逗。我們的動能彈跟雷達當然勝過S500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02/doc-ifysvmhs2029065.shtml
俄軍首次公開S500反導系統關鍵技術落後中國紅旗19
2018.3.28,俄羅斯空天部隊首次公開了新一代S-500防空導彈反導系統,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俄羅斯稱它為第五代防空系統,美國則認為它與THAAD反導系統相近,裝備部隊之後,將會與S-400構成俄羅斯的戰區反導體系。
S-500防空反導系統模型,注意它採用10輪發射車,備彈2枚
從公開資料來看,S-500性能可能比THAAD還要好的多,例如它的最大射程達到600公里,最大射高150-200公里, 而THAAD最大射程大約200公里左右,最大射高150公里,S-500可以攔截速度以10-20馬赫飛行的彈道導彈或者彈頭,也可以攔截速度為5馬赫左右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第一階段S-500防空反導系統可以攔截射程為3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未來還將升級可以能夠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但S-500採用的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都要比THAAD要大,S-500採用BAZ-69096卡車,10輪全驅越野,載重可以達到30噸,而THAAD採用M1075卡車,8輪全驅越野,載重大約為15噸左右,但是載彈量方面,S-500一輛發射車只有2枚導彈,而THAAD可以達到8枚,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S-500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要比THAAD大的多。
按照BAZ-69096卡車體積和載重,S-500反導攔截彈發射重量估計會達到10噸以上,相比較之下THAAD反導攔截彈發射重量大約只有0.9噸,不到前者十分之一,S -500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已經與美國GBI陸基反導攔截彈相差無幾,後者長度為17米,發射重量為13噸,但是GMI射程達到數千公里,射高也達到1千公里,遠遠高於S-500反導攔截彈。
S-500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如此之大,可能與它採用比較落後破片戰鬥部有關,THAAD和GBI都採用先進的動能攔截器(KKV),KKV配備有紅外成像製導系統、姿態調整火箭等,具備自主探測能力,可以直接碰撞摧毀目標,因此KKV體積和重量較小,THAAD、GBI配備的KKV重量只有60公斤左右,S-500反導攔截彈為了能夠摧毀目標,不得不採用較大戰鬥部,S-400防空導彈戰鬥部已經達到200公斤左右,為了摧毀加固彈道導彈彈頭,S-500可能採用更大戰鬥部,這樣就增加了攔截彈體積和重量。
據說是S-500防空反導系統的探測雷達,可以看到它採用了一大一小兩個陣面
THAAD採用的TPY-2雷達
而它的替代者96A式也鋪開全國各地,15式輕坦也在高原南方水網地區紮根,99A式重型坦克也馳騁在北方腹地,而最近也看到了加裝了自動武器站的改進型96B式坦克也已經通過了寒區測試,59式坦克在我軍活躍的時日也不多了。
而同樣,身管火砲在中國的裝備數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隨著現代化裝備的更新換代,在我軍立下赫赫戰功的66式152毫米加榴砲,也漸漸追趕不上我軍強軍建設的步伐了。隨著反砲位雷達的“白菜化”,隨便一個小規模部隊都能夠裝備。那麼發現這種移動速度較慢,反應速度差的牽引式火砲豈不是太容易。一波火力覆蓋基本就解決了所有問題。有人說,老舊的牽引式身管火砲在戰場上只能生存八分鐘,因為牽引火砲的準備時間太長,浪費準備時間,射擊之後的撤離速度又太慢。所以很容易就被敵人的反砲位雷達盯上。
在我軍的高炮部隊同樣還有數量不少的牽引式雙37高炮以及“老將”59式高炮的存在,除了保留防空部隊的編制外,57毫米彈藥的裝藥以及雙37高炮的射速,同樣也能是敵方武裝直升機以及無人機的不小威脅。所以暫時保留它們也是正確之舉。
裝備的換裝是迅速的,老舊裝備也在部隊中繼續發揮餘熱,在新裝備到來前,站好最後一班崗。雖然我們很急,但是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我們期待著那一天早日到來。(作者署名:利刃/木子雙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28/doc-ifysqfni0018898.shtml
中國大量老舊武器為何還不退役目前解放軍並不缺錢2018.3.28新浪軍事
隨著科技的進步,軍工技術日益強大,各種反裝甲武器盛行的今天,即使待在有著厚厚複合裝甲的坦克里面也不能放下心來。那麼在新裝備層出不窮的情況下,老裝備應該如何處理呢?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早期為了應對危機,組建了由59式中型坦克組成超大規模的裝甲部隊,自產裝備的數量在一萬輛以上,構築了由59式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在當時59式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強,但是發動狼群戰術依然能夠讓敵軍膽寒。
但是時代在進步,海灣戰爭一戰驚醒了有著老舊作戰思想的中國。然我們認識到數量已經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老舊火控系統,穿甲能力差,綜合防禦能力低下的59式坦克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戰場的需求。在經過以此次試驗之後,轉變思想,“以精代量”的新模式在全軍展開。96式、99式等新式坦克開始裝備各輕、重裝部隊,再之後就開始了合成營的轉變。
在經過了漫長的換裝之後,59式坦克終於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並不代表它在部隊全部退役。在先進裝備盛行的今天,59式坦克依然活躍在部隊中。在部隊的訓練視頻中我們看到,59式以及改進型號59D坦克,在新的作戰模式促使下,也被編進了合成營。當然了,在新的編制情況下,擁有59以及59D坦克的合成營,自然也就成為了全軍中最受關注的“最窮合成營”了。視頻中的合成營裝備主要由59(59D)式坦克,63式裝甲輸送車以及83式152自行加榴砲組成。眾所周知,這些都是我軍裝備中的“老將”了。在現代化裝備更新換代的今天,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已經有限。
不過現在還保留它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主要是為了保有部隊編制數量,保留裝甲部隊的編制,在新裝備沒接收之前保留一定數目的裝甲部隊編制,同時不中斷部隊的訓練。其二就是繼續發揮老裝備的餘熱,現在部隊中的59式坦克已經不再是主要充當重裝甲坦克的作用,主要是被當做突擊砲來使用。100毫米的滑膛砲威力還是非常可觀的,直瞄直接支援步兵,拆個碉堡工事還是沒啥大問題的。而且裝甲再薄也是坦克,也是那些步戰車“小脆皮”不能比的,戰鬥中步兵待在59式後面總比待在裝甲輸送車後面更安全。
俄突然願將先進火箭發動機售華或阻中國研更強產品2018.3.11新浪軍事
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令得多國想與中國合作,尤其是俄羅斯,無論是態度,還是行動都是搶先已有消息稱,中俄雙方正在就是RD180火箭發動機交易進行談判,這可是不小的變化,以前俄方可不同意向中國出售這個東西。
2018年3月初,中國對外宣布:針對將用於重型火箭的三型液體發動機研發正在實施,其中,500噸級發動機在2018年可完成工程樣機的整機生產和裝配。
看完這條消,才知道俄方真是精明,對中方進步速度把握的不錯。目前的500噸級比RD180的推力更大,但是在實際上,距離最後投入應用尚有不小的距離,只是在理論上,可以說:中國一下子打破俄方保持多年的技術優勢!
也許將不得不兩條腳走路,一方面引進,以便加快相關工程的進度,自然是越快越好,另一方面堅持自研,我們不會把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避免像美國一樣,被俄方在發動機卡脖子。求人不來己,這可是多年以來,中國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成功之道,不能放棄的。(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是這樣的,可以先買一部分,同時還能藉鑑毛子的技術,完善自己的研發。
阻止中國技術進步的最好辦法就是,在中國已經開展研發,並有了實質進展的時候,出售中國想要的技術裝備!即能攏住這個大客戶賺大錢,又能阻止其真的進步到與己相當甚至超越,還能讓中國在此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付諸東流,並間接影響其人才隊伍培養和相應製造能力的發展壯大!可謂一舉多得,俄國人是很精明的,跟俄羅斯人打交道同樣要有精明的腦袋
你想的多了,我國一直在進口俄製航空發動機,可什麼時候停止過自研?買來先用著,而從俄國方面,既然中國大推力發動機只是技術成熟度的問題,那再不賣以後怕再難賣了,現在一是能賣個好價,二是可以要求一些空間站的優惠,何樂而不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11/doc-ifxpwyhw9268480.shtml
最早交付的F-35屬於Block 2型,其中Block 2B型具備發射JDAM炸彈和AIM-120導彈的能力,但直到在其基礎上增加更多功能的Block 3i型出現,美軍才宣布F-35A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而現在新的Block 3F構型,美軍則希望能夠實現“完全作戰能力”。至於未來的Block 4(或C2D2),要求則是對此前生產的所有飛機進行升級改裝,並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和軟件的性能。例如要求整合SDB小直徑制導炸彈,增加彈艙內攜帶格鬥空空導彈的能力,增加彈艙內掛載JSOW防區外攻擊武器的能力等等。
換言之,到2020年代後期,所有F-35必須經過C2D2改裝,才能真正實現F-35設計之初承諾的完整性能。
所以,C2D2改裝成本的大幅度攀升,也就意味著美國和目前已經採購F-35的國家都要支付額外的經費,來升級他們的F-35,否則就只能用功能不完整的初期型F-35……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句,洛馬公司,真“釣魚”奇才也!
回應
我看……和某些4S店賣車一個道理:您要買這車的話必須要加裝,需要什麼加裝什麼付XXX錢,白板車只有基礎配件,您必需要加裝ESC,ABS,6個氣囊,胎壓監測,換裝氙氣大燈或者LED大燈改裝,倒車雷達,倒車影像……
我靠,不是洛馬買了川普大王的面子,給降價了嗎,怎麼又...
這就是軍火玩私營的代價,可見我們不讓軍工玩私營的正確性:中間環節每多一層必然被多剝一層皮,軍工是用來保家衛國的,不是讓無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工具,美國給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反例。
美審計署:F-35升級價格又漲總成本或漲125億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8.3.8稱,有美國國防部和議員透露,美國F-35的後續升級成本可能大幅度上升,關於漲幅最高的說法達到125億美元。如果按照總共生產2600架計算,那麼相當於每架飛機的成本上漲近500萬美元。
換言之,當初美國在F-35前面擺得琳瑯滿目的武器拍照片,是想要表達:要是你不升級飛機,這些武器只能看看,掛不上哦……
F-35升級項目也是美國控制盟友的一個手段,以色列的F-35一到貨是2B構型,但很快就會升級到3F構型
而日本開始也是2B構型,想要升級3F?慢慢排隊去吧……
《簡氏》稱,此前美國政府審計署(GAO)曾在2017年8月列出F-35 block 4升級項目的研發成本為39億美元。3月8日,眾議院軍委會又舉辦聽證會,F-35項目執行辦公室主任馬特·溫特海軍上將表示,C2D2(就是原來的block4項目,改了個名字)升級項目到2024年耗資為108億美元。
軍委會委員尼基·桑格斯表示,C2D2項目到2024年的總成本應該是164億美元,他相信,這一費用大大超出了國會此前批准的價格。
在上述金額的基礎上,這一費用還將繼續上漲,總價格或許突破200億美元。
按照美國審計署公佈的說法,未來的Block 4升級將按照四種方案進行,分別稱為4.1、4.2、4.3、4.4。其涉及的內容包括整合不同國家需要的各種不同武器裝備,並為戰鬥機作戰系統增加一些新功能。
美國的對手蘇聯使用的AK74步槍發射5.45x39mm7N6步槍彈。這種子彈尖頭、船型尾、彈頭尖部弧線部分很長,所以彈頭顯得又長又尖銳,其氣動性質非常好,雖然彈頭輕僅有3.44g,初速900m/s,在小口徑步槍彈中並不出眾,但是因為飛行阻力小,其存速性能優異,1000m距離上存速還有292m/s。它的彈頭比較特殊,覆銅鋼被甲內有一截鋼芯,鋼芯和被甲之間有一層鉛套,但是鉛套沒有填充滿整個彈頭尖部,而是在尖頭里留下一個小空腔。這種結構在飛行中重心靠後利於穩定,擊中人體時和美國的M193彈不同,不是靠整個彈頭破裂變形釋放動能,而是由於彈頭尖部空腔的存在被甲很容易變形,鋼芯前部的鉛套會發生流動導致彈頭失穩翻滾,在體內橫滾,製造出非常大的創傷。
你看,它也不是空尖彈,不是達姆彈,但是,這殺傷力你敢說小?
所以到今天,軍用步槍彈上已經不見這種擴張型彈頭,因為現代軍用步槍彈即使用全金屬被甲彈也遠超早期的擴張彈頭。目前還在用擴張型彈頭的主要是狩獵用步槍彈和各種手槍彈。
手槍彈彈頭圓鈍,初速低,存速差,攜帶的動能總量就小,全金屬被甲彈頭的手槍彈擊中人體時就類似前面講的老式圓頭全金屬被甲步槍彈,彈頭既沒有翻滾,也沒有擴張破裂,而是直著“擠”出一條傷道,致傷效果很有限。(所以一些人說步槍彈近距離停止作用不如手槍彈是非常錯誤的)手槍彈由於初速低彈頭鈍,走不通翻滾的路子,要提高停止作用就只能在彈頭擴張上做文章,所以出現了各種擴張型彈頭的手槍彈,在擊中人體後鉛芯擠壓擴張,彈頭外翻,擴大彈頭直徑,打出一個盡可能大的傷道。這類彈道試驗中留下的外翻破裂的彈頭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誤以為這類子彈威力極大,極端殘忍,其實這些彈藥的缺點也很大——這類頭部開口的擴張型彈頭面對有防護的目標,汽車外殼、窗戶甚至較厚的衣物時彈頭會過早變形,侵徹力大大降低,穿入人體後還沒侵入到足夠深度破壞重要器官就停住了。要論威力,即便是使用擴張彈頭的手槍彈,也不能和現代軍用步槍彈比。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892
所以誰再瞎逼逼什麼達姆彈、空尖彈太殘酷,被國際條約禁止,都可以退散了。
到了步槍小口徑時代,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雖然也是全金屬被甲彈,但由於特殊的彈道性能,其致傷效果不容小覷。比如美軍在越南戰場投入使用的M16步槍發射5.56X45mmM193步槍彈。這種子彈的基礎是民用彈,鉛芯、黃銅被甲,彈頭輕,只有3.56g,初速很高,有997m/s。
這種又輕速度又高的彈頭在近距離內有非常好的彈道性能,彈道非常平直低伸,而且在擊中人體後會迅速失穩翻轉,裡面的鉛芯會被甩出,彈頭破裂,有爆炸一般的效果,致傷效果非常強。
你看,這不是空尖彈、不是擴張型彈頭,是全被甲彈,但是你看看那個破碎扭曲的彈頭碎片,你好意思說他不兇殘嗎?還好意思吹那些早期的達姆彈嗎?
這種全鉛芯的M193彈也有缺點,遠距離性能欠佳,超過300m後侵徹力和射擊精度都不好,這是因為它是鉛芯彈、彈頭又輕的緣故。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軍列裝了M16A2步槍,發射比利時研製的北約SS109步槍彈,也是北約標準小口徑步槍彈,美軍的代號是M855步槍彈。為了和外形尺寸一樣的M193彈區分,M855彈彈頭塗上了綠色色標。
M855彈相比於M193彈更注重侵徹性能和遠距離,彈頭更長也更重,有4g,彈頭弧線也更尖銳。彈頭內部結構方面,改用鋼鉛複合彈芯,前半部分有一個鋼尖錐,後半部分填塞鉛柱,用M16A2步槍發射初速為940m/s。為了提高彈頭飛行的穩定性,步槍纏距從M193彈配套的305mm縮短到178mm。這種新的M855彈侵徹力比M193彈明顯提高了,在640m距離上能射穿3.45mm厚的北約標準軟鋼靶板,在小口徑步槍彈中應該說很優秀了。
M855彈和M193彈侵徹性能對比,同樣距離上對半英寸厚鋼板射擊,M855彈穿透,而M193彈不能穿透,只打出一個深坑。
在提高侵徹力的同時,M855彈的致傷效果仍然不錯,擊中目標後彈體還是會失穩翻轉,彈頭尾部的鉛芯會甩出裂解,製造出很大的創傷,可以說是既有侵徹力,又有很好的致傷效果,動能釋放非常充分。
但是,這個條約真的是有很大約束力的嗎?現在這類擴張型彈頭不在軍隊裡使用真的是因為《海牙公約》嗎?
不是。
英國人簽了條約不假,但是數年後的1910年他們有了更先進的步槍彈,.303英寸MKVII步槍彈。
和之前的.303英寸圓頭彈不同,MKVII步槍彈改用尖彈頭,初速從圓頭彈的600m/s提高到744m/s,彈頭結構又變成了全金屬被甲彈頭,但是彈芯為鉛-鋁複合彈芯,頭部為鋁,後半部分為鉛,前輕後重。別看MKVII彈是全金屬被甲彈頭,但是和過去圓頭的全金屬被甲彈頭不可同日而語——它的彈頭初速大大提高,加上鉛-鋁複合彈芯前輕後重的結構,擊中人體後非常容易失穩翻滾,翻滾的彈頭能打出一個非常大的傷道,完全不亞於半被甲擴張彈頭。所以英國人一方面偽善地表示我要人道主義,你們說半被甲彈頭太殘酷,那好,我就淘汰,另一方面,新式尖頭步槍彈雖然是全金屬被甲彈,但是致傷效果比半被甲彈頭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英國,其他國家都在這個時期紛紛用尖頭步槍彈取代了老式的圓頭步槍彈。
在採用了尖頭彈以後,即便不使用半被甲擴張彈頭,依靠尖頭、高速彈頭擊中人體後的翻滾變形也能製造出很大的創傷,再加上尖彈頭初速更高、存速性能更好、彈道平直,全金屬被甲彈頭侵徹力強,其性能全面優於過去的圓頭彈,所以半被甲彈頭在軍用步槍彈領域就被全面淘汰了,僅在民用狩獵槍彈領域還有發展。這不是因為各國覺得半被甲彈太殘酷,遵守條約不用,而是新式尖頭彈致傷效果不亞於半被甲彈,而且有更好的侵徹力,老式半被甲彈因為技術落後被淘汰了。
PS:而且這個《海牙公約》對條約的適用還有規定,只有在締約國之間的戰爭中才適用條約,只要參戰國里有一國不是締約國,條約就無效。說明這個條約就是做樣子的放屁。好玩的是這個條約裡還有一條“禁止利用空中飛行的氣球向下投擲爆炸物”,然後看看後來的轟炸機,這絕對是諷刺。
這種子彈彈頭外殼是黃銅、白銅或者覆銅鋼做的,也就是被甲;內部是鉛芯,被甲將彈頭整個包裹,這種結構就叫全金屬被甲彈頭(FMJ),使用了被甲後彈頭的鉛芯不外露,就不會掛在膛線上,而且彈頭在擊中目標時不容易變形,侵徹力比裸鉛彈頭提高了很多。
但是這種圓頭的全金屬被甲彈頭有個問題,就是子彈既不會翻滾,連過去裸鉛彈頭的變形膨脹都沒有了,經常直穿而過形成一個很規律平直的傷道,這在英國人鎮壓阿富汗起義時暴露得特別明顯——.303英寸圓頭彈在擊中阿富汗人時經常直穿而過,創傷很小,阿富汗人在被命中多發後還沒倒下,停止作用還不如過去的.450英寸亨利馬蒂尼裸鉛彈,使英國人對.303步槍彈的性能產生了強烈懷疑。英國人採取的辦法就是使用半被甲擴展性彈頭,也就是印度達姆的兵工廠生產的“ 達姆彈 ”,它還是圓頭彈,彈頭的圓柱部分也就是和膛線接觸的部分還是有被甲,但是彈頭頭部的被甲被切掉,露出裡面的鉛芯。這種子彈擊中人體後鉛芯被人體組織擠壓膨脹,把彈頭撐開,擴大直徑,打出一個很大的傷道。
1870年的一種純鉛擴張彈頭,剖面和擊中目標後擴張破碎的彈頭
實際上擴張型彈頭出現得很早,19世紀中後期就出現了,當時人們發現使用這種前端開口的鉛彈頭射擊獵物時,彈頭會擴張變形,造成更大的傷害,對付大型獵物時效果比較好。英國人的達姆彈,只不過是把這種擴張彈頭的原理移植到被甲彈頭上。
達姆彈只是這類擴張型彈頭里一種比較早的型號,早已退役,現在連這種達姆彈的照片都不好找,所以現在還叨叨什麼達姆彈如何如何的,都滾一邊去。
半被甲彈似乎解決了全金屬被甲圓頭彈致傷效果差的不足,但是在歐洲卻引起了爭議,比如德國就抗議說這種子彈太過殘酷,不人道(帝國主義的偽善),向英國抗議。英國人則許諾,在歐洲“文明人”之間的戰爭中不會使用這種半被甲彈,半被甲擴張彈頭只會使用在鎮壓“野蠻人”的戰鬥中,這當然是極端虛偽的狗屁。扯皮的結果就是1899年歐洲各國簽訂了《海牙公約》,宣佈在戰爭中禁止使用各種半被甲擴張性彈頭,也就是說,只能使用全金屬被甲彈。很多水貨公眾號裡說的“國際法”其實就是這個東西。
“達姆彈”是因為特別殘忍才被禁止使用的嗎?2018.2.19新浪軍事
不止一次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說法,說空尖彈、達姆彈特別殘忍,一槍就能把人腔子裡五臟六腑打得稀爛,因為太過殘忍所以被國際法禁止使用,所以現在軍隊都不準使用達姆彈。隨著自媒體時代興起,一大批“軍事博主”以訛傳訛,這種說法流傳更廣,幾乎成為網上通說,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空尖彈也好、軟尖彈也好,都屬於擴張型彈頭,19世紀末期出現的達姆彈也是這類彈頭的一種,這個話題得從頭說:
早期的金屬彈殼定裝槍彈是黑火藥發射藥、裸鉛圓頭彈頭(整個彈頭都是鉛做的)的,口徑都比較大,普遍在10mm以上。比如英國的亨利·馬蒂尼步槍發射的0.450英寸子彈.450英寸亨利馬蒂尼步槍彈
這種步槍彈彈殼是黃銅卷製的,彈頭就是鉛,為了在發射時潤滑槍膛提高閉氣減少掛鉛(鉛彈頭通過膛線時一部分鉛卡在膛線凹槽裡),鉛彈頭周圍有一圈蠟紙包裹。
毛瑟步槍的始祖,毛瑟M1871單發步槍發射的11mm口徑毛瑟步槍彈也是這種結構:
它的彈殼要先進一些,是黃銅拉伸成型的,強度比卷製的彈殼要好,彈頭結構類似,還是鉛彈頭+蠟紙。
鉛彈頭有很多缺點,一個是掛鉛,即使用了蠟紙還是很難免;還有一個是鉛彈頭的侵徹力不好,面對有防護的目標效果較差,但是鉛彈頭面對無防護人體的致傷效果倒相當不錯——在黑火藥步槍時代,步槍彈的初速比較低,還不能指望彈頭擊中人體後失穩翻滾來擴大傷道,只有靠口徑大、又比較軟的裸鉛彈頭在擊中人體後變形膨脹,直徑擴大,打出一個很大的傷道。
到了1886年,法國首先研製了使用硝化棉無菸火藥做發射藥的8mm勒貝爾步槍彈,隨後歐洲列強紛紛效仿推出了自己的無菸火藥步槍彈。和老式黑火藥步槍彈相比,無菸火藥步槍彈的膛壓初速大大提高了、彈道更平直,射擊精度也更好,但正因為膛壓初速大大提高,如果使用老式裸鉛彈頭的話膛線掛鉛會更加嚴重,打不了多少發,膛線凹槽內就要被鉛塞滿了,傳統的包裹蠟紙的辦法也效果不好,解決的辦法就是使用被甲彈頭。
法國8mm勒貝爾步槍彈,這是早期的“M”型彈,白銅被甲、鉛芯、圓頭,彈頭頂部有一個小平頂。
這裡是一個很典型的早期圓頭全金屬被甲彈,英國的.303英寸MKVI步槍彈示意圖:
美俄由於冷戰期間的軍備競賽,對手推出新一代設計,我方就勢必要打報告、寫需求、搞科研來擠出對應方案,因此才會有戰機世代對齊的現象。其他國家由於各自的軍備規劃不同,就不一定是分成五代戰機。我國對殲-20的分代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一個點,官方目前對它的統一稱呼都是“新一代隱身戰機”,但空軍裝備部對殲-10B等戰機的定位則是第三代,如此劃分的話殲-20在我國顯然就是四機。
這其中的關鍵當然就是殲-7、殲-8是否需要分開劃代,畢竟兩者首飛只差了3年,具體的就是殲-8是否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當然,殲-8最終是具備了,可同時殲-10也幾乎已經服役。如果殲-7系列與殲-8系列同列為一代戰機的話,那麼殲-20就無疑是屬於我們的“四代機”了。(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作者是呆子麼?劃幾代不過是為了一個對應參照,別人叫5代,你丫的非要叫4代,人為製造混亂麼?既然目前國際上都將隱身戰機劃到5代,殲20為何要自己劃到4代?
這也是我們和西方劃代的區別,不用去糾結,一句話,打得贏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扯淡
我們的四代機與西方的五代機性能差不多,說明我們的戰鬥機領先西方一代呀。你還要爭什麼四代、五代幹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9/doc-ifyrrmye2718698.shtml
有些人認為“世紀系列”與F-4同為超音速的二代機,這其實違背美國航空研究者的主流意見。因為F-4的採購雖然有國防部的壓力,但其兩具J79發動機的推力驚人,使其可兼負防空攔截與戰鬥轟炸任務,打破了美國空軍傳統由防空指揮部與戰術指揮部各自發展戰機的局面,統一了空軍的戰機機種。這有點像像唐朝統一了五代十國一般,F-4絕對有資格獨立為一代。
美國戰機分代上真正比較有爭議的是“世紀系列”,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的短短十年間,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代。第二代後期(或稱為二代半)的F-105與F-106原本要各自生產1000架以上來淘汰“第二代”的F-100與F-102。但因為生產到一半就被國防部強推F-4,導致F-105、F-106與墊檔的F-101B沒有足額生產就匆匆下馬,交棒給統一空軍機種的F-4。因此“世紀系列”沒有被拆成兩代,而是讓F-4獨立成為一代。
美國的四代機是受到越戰的刺激,根據伯伊德的“能量機動”理論從頭設計出來的F-15與F-16,並輔助最不像戰鬥機的戰鬥轟炸機——F-111。背後的科技推手則是渦扇發動機、脈波多普勒雷達、數字化航電、電傳飛控系統等,美國海軍也發展出對應的F-14與F-18。前蘇聯戰機也從第四代開始出現嚴重的落後,其蘇-27原型機在1977年首飛,但重新設計導致其在1985年才服役,落後F-15有9年之久,如果以過往每10年出現一代的周期來看,等於是落後了一個世代。
美國的五代機自然是F-22與F-35,後者也遇到發展延遲的問題,2016年在空軍初始服役時,距離第一架概念機X-35首飛已有16年之久。美國海軍不願發展F-22的海軍版,於是改良四代機成為F-18E/F“超級大黃蜂”,也就是(相對於空軍)四代半水平的第五代戰機,等到F-35C服役時就會再度出現混代水平同時服役的狀況。
回到開頭的問題,那些認為美國是看到俄羅斯把蘇-57劃為五代機才把戰機分五代,以免顯得自己落後一代的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實際上,美國在1989年的蘇聯軍力報告中就有把蘇-27與米格-31稱為四代機的說法,不會到2009年才“驚覺”自己差了人家一代。
美俄就戰鬥機分代達成默契殲20剛服役就落後一代?2018.2.19新浪軍事
關於戰鬥機如何分代一直是軍事圈中討論比較熱烈的一個話題,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俄羅斯把戰鬥機分成五代,美國覺得這樣在場面上比較“吃虧”,因此也把戰鬥機分成五代。這個觀點顯然是不對的,戰鬥機如何分代都是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軍備規劃而定,而非場面上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國內似乎依然認為四代分法是“國際主流”,因此殲-20在中國大都還被稱呼為“四代機”。某種程度上說其實並沒有必要去糾結這個問題,畢竟這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而定,但殲-20比人“落後一代”的話畢竟還是“怪怪”的。
△美國原空戰司令部司令霍克·卡萊爾上將在2012年的“第五代戰機”簡報官方定調了戰機分成五代,但其實美國航空研究者在之前就分成五代,並不是從此時開始
目前,國際上並沒一個標準組織或學術單位定義戰機如何劃分代數,戰機代數的劃分主要是基於兵力規劃的需要。早期剛出現飛機這種武器時,各國軍隊常常是“少量多樣”的方式購買:這家的飛機買一點,那家的飛機也買一點,機種間沒有明確的世代區分。
但在二戰期間,各國了解到飛機的重要性,開始會分析需求,選擇適當的廠商設計方案進行大量生產與部署,這不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也使後勤管理、人員訓練與調動更加單純與簡化,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同一時期只生產一兩種飛機來汰換掉之前的機種,戰機就出現了代際的差異。
美國的噴氣式戰機始於二戰期間洛克希德秘密發展的P-80,不過在戰後,美國又從德國得到軸流式噴氣式發動機與後掠翼的設計數據,著手發展更先進的F-86後掠翼戰機。但擔心前衛的後掠翼風險太大,美國空軍同時也批准了平直翼的F-84計劃進行量產。也就是說,美國空軍在戰後的第一代戰機其實混雜了兩種技術。相反地,美國海軍認為噴氣式飛機上艦的風險太高,其採購的多種第一代戰機就全部是保守的平直翼。
美國空軍的第二代戰機就是由F-100開始的超音速戰機,由於這一代戰機的編號都是100以後,因此又得到“世紀系列”的稱號。這一代的機種比較龐雜,主要是超音速時代進步得太快,才剛超過1倍音速又要設計2馬赫的戰機。有意思的是,海軍的二代機還是亞音速的後掠翼戰機,但接著設計出來的F-4“鬼怪”卻被國防部硬推給空軍,終結了“世紀系列”的發展,同時成為海空軍的三代機。
以上說的只是影響武器貿易的幾個因素,此外還有種種原因會影響武器交易價格。總而言之,買家“人傻錢多”應該是比較次要的因素。
中國買武器就是花錢買好用,摻雜的東西較少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中國后買武器價格的之所以便宜,關鍵就在於我們自身有相當的基礎,購買武器本身比較“純粹”,也就是為了用,很多保障工作自己都能做,我們也不會還去要求什麼技術轉讓,更沒有交保護費的意思。買賣雙方是完全平等的地位,如此,武器價格自然就低。(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軍購就是這樣的同配置價格就是不一樣,你買不買?這其中有戰略利益考慮,看看台灣、印度、英國、韓國日本……同樣武器價格就是不同
中國買得便宜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有比較強大和完整的工業基礎,據說中國青睞蘇35就是看中了它的雷達和發動機,其他的部件基本上都可以用國產貨代替,可像印度和印尼這樣的國家就不行了,受制於自己的工業能力不行,他們只有成套全體系地引進,那價錢當然就貴了許多。
印尼買蘇35比中國貴1億為何中國購武器總比人便宜2018.2.19新浪軍事
據媒體報導,印尼已經正式與俄羅斯簽署了採購蘇-35,11架11億美元,而中國購買24架是20億美元。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比如中國買6個營S-400防空系統30億。而印度5個營55億,土耳其4個營也要25億。
從數字看的話,中國買武器確實最“便宜”,但這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首先,武器採購本身就是去選擇一個很大“套餐”,可選的東西太多。例如中國的要求可能就是俄空軍是啥樣的照著給我來就成,語言界面都不用改都可以。印度肯定不行,別說界面,其它任何細節都得按我的要求改改改……這是有先例的,印度購買36架“陣風”的修改成本就將近20億。此外,還包括配套武器怎麼配、量怎麼選等等。
其次就是採購背後的附加條款,印尼支付蘇-35的錢就有很多“花樣”,僅有1.7億用現金支付,剩下的這是以易貨(據稱是用咖啡、茶葉和棕櫚油)和抵消的形式進行合作,其中易貨占到了一半的價值,抵消的部分則占到35%,類似的易貨模式在中國的採購蘇-27時也採用過。
印度買武器貴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推進“印度製造”的“法寶”——抵消條款,逼著武器賣家投資本國工業和技術轉讓。例如,2008年升級69架米格-29、價值10億,但其中30%金額的零部件將從巴拉特動力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引進;印度後來在採購米格-29K艦載機時同樣如此;以色列出售武器給印度也都接收其抵消條款,而且似乎比較積極,印度通過抵消條款獲得了大量的以色列軍事技術。印度向法國採購36架陣風高達88億,光看價格印度是“傻到家”了。不過,印度人心裡卻高興著呢,因為這筆交易的抵消合同金額占到了總價格的50%!其中30%用於轉讓軍事技術,20%用於協助印度廠商生產和陣風相關的零組件,印度的不少大小國防企業都得到了好處。問題的關鍵應該在於,印度花高價搞這些事目的達到了麼?
售後保障也是影響武器價格的因各重要因素,比如中國和中東土豪都買蘇-35,就算所有的硬件都一模一樣,中東土豪的最終成交價也必然比較貴,因為中東地區氣候比較惡劣,相關的保障難度更大,價格自然也高。此外,土豪們“嬌貴”,要你提供更好的售後保障,錢也會水漲船高。
殲20參加我軍演習表現有多強戰績1比10還完胜預警機2018.2.14新浪軍事
我國殲20戰機已經裝備了部隊,並且在演習中展現出了非常出色的打擊能力和製空能力,不但輕鬆解決了絕大多數三代機和三代半,還在三代半的“重重保護”之下,輕鬆解決了預警機,隨後就對三代半展開了屠殺。我國空軍測試了殲20戰鬥力以後,才發現了四代機和三代半之間戰鬥力的碾壓性差距,我國空軍很可能會擴大殲20的生產量,並且逐漸縮小三代半的裝備數量,僅會建造一部分殲16這種執行打擊任務的戰機用於保證打擊能力。美國空軍的測試裡,一架F35就能對付15架以上的F15、F16等,而在個空軍的演習中,殲20的作戰能力甚至更恐怖一些。
我國空軍目前已經開啟了四條生產線製造殲20,尤其是殲20的發動機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以後,殲20的產量就可以遠遠超過使用俄製發動機的型號,我國殲20戰機最終產量還需要看美國究竟在我國周邊部署多少F35,尤其是美國計劃重啟F22生產線,中國生產殲20數量也並不會少。(作者署名:吐槽秀)
殲20若跟F35空戰誰會笑到最後?美專家:交換比1:6
2018年02月14日07:48 新浪軍事
中國空軍的殲-20戰鬥機進入作戰部隊服役成為了既定事實,目前判斷已進駐到中國東部戰區的機場展開全面演訓。這次交付的部隊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作戰部隊,也是長期擔負各種空情的應對處置的單位。這也意味殲-20極有可能遭遇F-35,甚至是F-22,這也代表未來全球首次五代機之間的空戰,已經一觸即發!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軍事專家戴夫認為,中國如果想要進入到超音速巡航、矢量推進的這樣的自由空戰空間,可能還需要8-15年的時間。不過戴夫也認為,就算不換發、能夠掛載PL-10和PL-15空空導彈的殲-20仍然在“紅劍-2017”演習中,表現搶眼,展現了極強的戰鬥力。這比美軍的早期的F-22應用要強的多,畢竟在F-22早期服役階段,甚至出現過被EA-18G擊落的情況。殲-20目前的沒有類似的消息被證明,說明之前美方專家對殲-20的作戰能力評估是低估了,而且僅用1年多的時間就從“初始”轉化為“完全作戰能力”,這個速度也比美軍的F-35要快很多。目前,美軍僅F-35A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如果真的要是跟殲-20打空戰,戴夫預估殲20與F35的交換比可能會達到的1:4甚至到1:6。
回應
其實殲31才是針對F35設計的,我方設計師也信心滿滿,要打F35一個6:0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4/doc-ifyrpeie4377044.shtml
中國最新紅箭11導彈已服役配備超強激光技術2018.2.11新浪軍事
紅箭11是去年首次公開曝光的,它與此前在航展上頻繁曝光的紅箭12單,是我國最新的兩種輕型先進反坦克武器。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防護能力和機動性不斷改善,我軍的紅箭73、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以及更小口徑的各種火箭武器,已經很難保證摧毀敵方新一代坦克。
紅箭11的製導系統,包括鏡頭巨大的熱成像瞄準具、控制導彈準確飛行的激光駕束制導儀、各種配套設備。
熱成像瞄準具通過望遠式佈局,令射手可以在接近臥姿的隱蔽狀態下操作發射,不易被敵軍擊中。這一佈局類似於俄羅斯“短號”與中國紅箭8L。
紅箭11輕巧靈活,兩人即可背負全套系統長途行軍,緊急情況下射手可以搬走整套系統,轉移到就近有利位置。
紅箭11,使用源自於俄羅斯技術的激光駕束制導模式。射手實際上通過遙控來製導飛行的導彈準確命中目標。作戰時,射手瞄準目標,發射導彈,隨後射手通過熱成像設備保持跟踪目標,而製導系統向瞄準軸線方向發射出一個“調製”的特殊激光束。
紅箭11尾部有一個激光接收機,通過解碼運算,可以判斷導彈距離激光波束中央軸線的偏差量,通過空氣舵面不斷修正這一偏差。
因此,只要射手不間斷的瞄準目標,紅箭11導彈最終將準確無誤的命中目標。
紅箭11與使用彈載熱成像圖像識別自主制導的美國標槍導彈、紅箭12相比,有突出優點:雖然後兩者制導體制最為先進,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但卻極為複雜昂貴。這導緻美國陸軍也不得不額外採購火箭筒、無後坐力砲武器,避免過多使用標槍導彈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而紅箭11成本適中,導彈本身不攜帶非常複雜的自主制導設備,只是有一個被動判斷與瞄準線之間偏差量的設備,因此更可靠更便宜。
紅箭11與它的技術來源:俄“短號”與“混血兒”導彈相比,也有重大改進:拋棄了俄沉重龐大的固體Nd:YAG激光器、解決了激光系統耗能多、轉化率差的問題、改善了調製技術、使用新一代的激光束變焦系統。
紅箭11預計將替代服役已經多年的紅箭73、PF-98等武器,成為我軍至關重要的一種班組輕型反坦克導彈。它可以用於戰車,例如作為步兵戰車的主力反坦克武器,或者以4聯裝、8聯裝方式裝到裝甲車輛上,作為專業反坦克車輛使用。(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又是仿俄羅斯短號。
噴子,你找其他國家仿一個看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1/doc-ifyrkuxt4910298.shtml
俄剛賣給中國一先進軍工技術沒幾年又上門求購同款2018.2.11新浪軍事
上世紀90年時,我軍從俄羅斯引進龍捲風火箭炮,其火箭彈的戰鬥部有一款稱為:末敏彈,全稱是“末端敏感彈藥”,為集束子母彈技術的升級版,屬於製導彈藥的一種,將非制導的子彈藥變成有製導的,適合打擊裝甲集群目標。這對我們提高的自已相關技術提供了一個機會,故而很快突破相關技術,成為少數掌握全部技術的國家之一。
由於它採用攻頂的方式,再強的坦克也很容易被其摧毀,據說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了它,一枚發射121枚,摧毀了至少48輛坦克,以及其它目標,這個水平相當高了,要知道普通砲彈壓制坦克群最佳命中率也只有五十分之一。
我2011年,中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實彈測試,當時特意弄了30輛62式坦克充當標靶,以模擬一個坦克營進攻的戰鬥隊伍,結果僅一輪打擊之下,多數坦克被末敏彈摧毀,這充分證明國產技術的可靠性。
如果我軍遠火營以齊射的方式打末敏彈覆蓋目標區,那麼威力就將太震撼,成片坦克瞬間消逝,一個03式遠火營進行一次齊射144枚火箭彈,使用末敏彈的話,足以一次摧毀150個以上的裝甲目標,再強大的攻勢也會一下子失去沖擊力。
讓人沒想到的,俄羅斯剛向中方轉讓有關末敏彈的先進技術沒幾天,又上門要來買同款技術,具體為;末敏彈控制與目標探測識別組件與技術。原來中方在引進相關技術之後,又結合自已的東西,進行了不小的升級,結果比俄方的技術水平更高,最終俄方把技術又買回去,這成為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歷史上第一次中國向俄羅斯轉讓軍工技術。有關情況為見於當時有關203所的事蹟報導中。
這實質就是,俄方精於整合,讓多項簡單技術發揮了最大的效果,卻在單項技術上的有所不足,我們則相反,單項技術過關,卻缺少整合的經驗。我們後來更推陳出新,開發了紅外、毫米波雷達、激光:三模式複合製導技術,並應用在國產新一代末敏彈上,讓中國在相關技術領域達世界一流水平!目前也僅有美國掌握三模式製導技術。如今不僅我軍列裝末敏彈了,還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推銷,成了俄方的主要競爭對手。
回應
如果俄將含有中國技術的火箭發射末敏彈賣給阿三,你中國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導引參數在中國手裡,俄國能賣,印度敢買嗎,不怕那東西把自己炸了?這也是所謂高科技可怕之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1/doc-ifyrkuxt3096294.shtml
4 豪氣沖天的中國式命名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對外銷售武器裝備,各大航空工業集團開始從武器裝備的用途出發來起綽號,例如殲-7M作為超音速戰鬥機,被叫做“空中哨兵”。
之後,自用型飛機也開始被起綽號,而且威風又好聽,比如殲轟-7叫“飛豹”。還有一些緊扣用途,如殲-15叫“飛鯊”,當中的“鯊”就體現了這是海軍的一種艦載戰鬥機。
而我國殲-10、殲-20、FC-1戰鬥機的研製廠商——成飛集團,則給飛機都起了“龍”的綽號。
殲-10叫“猛龍”,殲-20叫“威龍”、FC-1則叫“梟龍”。
成飛這種用某個動物為一系列的飛機命名的方式,可能是受美國最大的雷達與軍艦製造商——格魯曼公司的影響。
該公司非常喜歡將自己的戰鬥機命名為“貓”,從二戰時期的“野貓”、“地獄貓”、“虎貓”,到F-14“雄貓”都遵循此例。
而上世紀80年代,成飛曾與格魯曼公司有過很深的交流。
相比之下,沈飛就沒有這樣的習慣,“飛鯊”、“鶻鷹”、“雪䝞”……代號之間沒有什麼統一的規則。
不過,上面說到的這些名稱,都是航空工業集團賦予這些飛機的“商品綽號”,而不是中國空軍的官方正式命名。
目前,我軍沒有給自己的飛機起綽號的習慣,不過部隊裡面會沿用一些廠商慣用的名字,例如殲轟-7在部隊裡也被叫做“飛豹”。
雖然不起“酷炫”的綽號,但暱稱是可以有的,我國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就被其總工程師唐長紅及團隊親切的稱為“胖妞”。
近年來,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長足發展,除了軍機,越來越多民機也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它們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拿客機“新舟60”來說,它的英文名稱是“Modern Ark 60”,其中“Modern”是指對老飛機的現代化改進,“Ark”是對運-7的代稱。所以“新舟”就是現代化運-7的意思,至於後綴60,則是指該機最大可容納的乘客數量。
珠海通航研製的“鯤龍-600”水陸兩棲飛機(2017年年底試飛成功)一開始叫“蛟龍”。
後來,為了凸顯該機尺寸龐大,且水陸兩棲,改用了更有氣勢的“鯤龍”,其中“鯤”取自《山海經》“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加上“龍”,同時具備了海上巡遊和空中飛行之意。
與戰鬥機相比,早期的驅逐機強調飛得高、飛得快,能趕上轟炸機,並使用重型的火力迅速將其擊落;後來則強調要有較先進的雷達和火控,如蘇聯的米格-31,美國早年的F-106等。
不過,現在各國已經很少專門研製驅逐機了,“驅逐機”這個詞也就進了歷史的故紙堆。
今天,我國不同機種的命名,除了傳統的“轟”、“運”、“教”、“殲”之外,還有一些如“偵殲”、“殲教”、“轟運教”、 “殲轟”等混合名稱,一般是指改變飛機原用途的改裝型,或者設計時就強調多用途的型號。
此外,在飛機研製的不同階段,還有一些特殊的項目代號。例如,殲-5、殲-6研製的時代,都用了“東風-XXX”的廠家代號,以及“56式”“65式”這樣類似於陸軍裝備命名方式的軍方代號。還有基於整體項目而言的工程代號,例如殲-10研製時就有個“10號工程”的代稱,同樣的還有“82工程”、“20工程”等等。
3 隨機的北約式命名
為了方便在無線電中快速識別飛機型號——在嘈雜的無線電中,一個形象的綽號比一串數字更容易聽清楚,外國飛機大部分都有綽號,比如美國F-15叫“鷹”,F- 16叫“戰隼”。
有些部隊還喜歡自己給飛機起綽號,比如A-10攻擊機,官方名稱是“雷電”,而士兵們通常稱之為“疣豬”。
美軍還喜歡給外國飛機起綽號。
冷戰時期,北約組織對中蘇飛機的代號是無從了解的,為了其內部使用不同語言的軍事單位之間能正確溝通,他們給蘇聯和中國的軍事裝備起了諸多綽號。
方式十分隨意,先抽取對應蘇聯飛機用途的代號,來決定綽號的首字母,比如戰鬥機就用F開頭的詞。然後,由電腦隨機在詞庫中抽取名稱,形成最後的綽號。
例如,蘇-27在北約被叫做“側衛(Flanker)”,米格-15被叫“柴捆(Faggot)”,米格-21被叫“魚床(Fishbed)”,米格-29竟然叫“支點(Fulcrum)”。
對於中國仿製的蘇制飛機,北約並未另起綽號,因此仿製米格-15的殲-5沿用“柴捆”的稱呼,仿製米格-21的殲-7依然叫“魚窩”,等等。
後來,我國獨立自主研發能力急速提升,引起了北約的重視,第一個正式被北約“命名”的是強-5。
巧的是,北約給強-5的綽號頗具中國特色,叫“番攤”,這是一種早年在潮汕籍海外華人中流行的賭博遊戲,
再往後,殲-8被稱為“長鬚鯨”,殲-10被叫做“火鳥”,據說,殲-20被稱為“火牙”。
"棍子""六爺""黑絲帶"中國戰鬥機為何會有這些稱呼2018.2.9瞭望
近日,沈飛研製的“鶻鷹”戰鬥機引起了廣泛關注。
“鶻鷹”戰鬥機
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
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佈的“FC-31”。
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
文| 席亞洲 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1 從無到有
我國的航空工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最初是以裝備的定型、出廠日期或者驗收通過的年代來命名飛機。
比如現在的殲-5,它作為我國生產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於1956年7月試飛成功,被命名為56式戰鬥機。殲-6是1959年9月試飛成功,被命名為59式戰鬥機,等等。
在1964年,我國開始實施飛機統一編號,新的命名方式是“裝備用途+數字代號”。
基於我國航空工業的起步時間,56式戰鬥機更名為殲-5,同理,1957年首飛的運輸機也被更名為運-5。
殲-5
“5”也成了我國正式命名各種機型的傳統,轟-5、強-5、直-5、運-5、無偵-5……皆遵循此例,也恰好取義我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
2 為啥叫殲擊機?
我國的戰鬥機都是以“殲”開頭,其實,這是“殲擊機”的縮寫,就像運輸機的開頭是“運”、轟炸機開頭是“轟”、偵察機開頭是“偵”一樣。
我國第一種正式獲得“殲”代號的飛機是仿造蘇聯米格-17製造的殲-5。
那麼,戰鬥機為何不以“戰”字開頭呢?
飛機最初主要被用於偵察敵情,所以首先出現的是偵察機,稍後出現了轟炸機,後來才出現了專門用於消滅敵人飛機的飛機,被稱為“pursuit aircraft”,因此,當時的戰鬥機都是P開頭,比如“飛虎隊”的主力P-40。
蘇聯在翻譯的過程中,將“pursuit aircraft”翻譯成了“殲擊機”,我國在引用時也就使用了“殲擊機”。
二戰後,這種強調與敵方爭奪制空權、具備格鬥能力的飛機,又被命名為“Fighter”,也就是“戰鬥機”。
不過,這個詞的變化對於俄語和漢語來說,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因此,我國和俄羅斯都沒有改稱呼,“殲擊機”的使用得以延續,“殲”這一簡稱也得到了沿用。
如果我們看上世紀20-30年代的書刊,經常能看到“驅逐機”,英語是“destoryer”,海軍的“驅逐艦”也叫這個。這個詞來源於早期對戰鬥機的另一種稱呼:“Bomber destoryer”,也就是“轟炸機毀滅者”。
蚌式進氣道,多個複雜激波將氣流減速,然後平穩的進入進氣管道,氣流速度大小,不敏感,各種條件的進氣狀況,在蚌式進氣道內引起的脈動比較小,而且頻率比較高,對於發動機是一個絕佳的福利,不像別的進氣道容易喘震,簡單點說就是,發動機一會被撐死,一會被餓死。
殲20採用這種進氣道配合鴨式佈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不管是超音速巡航還是低速超機動,都能超快抬頭轉向,殲20的抬頭非常快,幾乎一秒鐘就可以抬頭60度,快速形成對目標的對準和鎖定,這就是殲20在國內演習,碾壓殲10和殲11的訣竅之一。
殲20的進氣道,在高速抬頭低頭的時候都可以保證正常工作,當然可以注意到,負迎角很小
當然,殲20採用蚌式進氣道,也不是沒有弱點,弱點就是戰鬥機不能做大的低頭動作,簡單說就是大的負迎角飛行,這個時候會造成發動機工作問題,問題何在,這就是蚌式進氣道的弱點,抬頭的時候劣質的附面層氣流幾乎都被鼓包趕走,但是在負迎角的時候,鼓包就有可能失去效能,部分附面層氣流會衝入進氣道,影響發動機工作,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弱點吧。
蚌式進氣道的特點就是,不允許大的負迎角飛行,角度稍微大一點,就可能造成附面層氣流排除失敗
回應
一臉懵逼的進來,一臉懵逼的出去,這篇不好噴,換下一家。小的們,我們走...
這不是赤裸裸地洩密嗎?讓阿三、棒子、倭人、毛子學到了!
沒有超高速大型風洞的對相應參數進行驗證,仿造出來的就是飛行棺材。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6/doc-ifyqyuhy6599789.shtml
殲20採用蚌式進氣道設計機動性逆天1秒可仰角60度2018.1.26新浪軍事
自從美國洛馬公司1990年代,開始在F16戰鬥機採用BUMP超音速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進行實驗,之後F35採用這種進氣道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減重,隱身和高總壓恢復係數,而且不管高速還是低速,進氣道的抗畸變能力都非常強(簡單點說就是給發動機的氣流質量比較好),這使得隱身戰鬥機的設計如虎添翼,緊隨其後,我國成都所的梟龍戰鬥機04架,殲10B和殲10C,殲20,貴州飛機公司的海山鷹教練機,瀋陽所的FC-31都紛紛跟進。
BUMP蚌式進氣道取消了傳統超音速戰鬥機的3-4個沉重的斜板和作動筒,從這個角度來講,每台發動機進氣道就可以減少100公斤多的重量,對於蘇27或者F15這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幾乎就是300公斤的重量,幾乎就是5-6%的結構重量,非常可觀了,而且蚌式進氣道取消了附面層隔道,使得飛機進氣道截面尺寸減小,重量減輕,由於附面層隔道往往會形成雷達波的空腔反射,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使用蚌式進氣道後也使得飛機進氣道隱身效果更好。
可以看到超音速飛機巨大的進氣道斜板
簡單解釋一下附面層:
空氣流過飛機表面時,由於表面不是絕對光滑的,加之空氣具有粘性,所以,緊貼飛機表面的一層空氣受到阻滯,流速減小為零。這層流速為零的空氣又通過粘性作用影響上面一層空氣的流動,使上層空氣流速減小。如此一層影響一層,在緊貼飛機表面的地方,越向後流動這一層速度慢的劣質空氣會越積越厚,貼著機身的氣流會減速到接近停止。這種速度很低接近停滯的氣流被吸入進氣道會導致發動機停車。附面層是發動機正常工作的一大公害,必須採取措施避免。
而且相比於普通的皮託管進氣道,蚌式進氣道在全部速度範圍幾乎具有更高的總壓恢復係數,簡單點說就是進氣能量損失更小,而最有利的還有,蚌式進氣道,由於採用了三維鼓包設計,氣流從鼓包前緣開始到進氣道管道內,有一個比較長和復雜的的多激波過渡過程,而且鼓包經過特殊設計,在很大的迎角範圍內可以自動將遠處附面層來流自動推到進氣口之外。
這就是蚌式進氣道的工作原理模擬,附面層氣流幾乎都被趕走流到進氣口外
一般一個飛行團會按1:1.5的比例為戰機配備飛行員,也就是說約36名飛行員只有4架雙座戰鬥教練機可用於學習駕駛。不但在飛行訓練中使用頻繁,蘇-27UBK還要同時承擔較繁重的戰備巡邏任務。我國引進的原裝進口蘇-27,以及組裝生產的殲-11A,在未經過中期改裝升級之前,全部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能力,而蘇-27UBK卻具備這一能力。所以,40架蘇-27UBK真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既有戰鬥任務,也負責教練任務。
除了身兼兩職,蘇-27UBK提前那麼多年的退役,更與中國空軍訓練強度大大提升有直接關係。在我軍飛行員年平均飛行時間超過200小時之時,西方國家空軍卻呈下降趨勢。2016年數據顯示,美國飛行員的年訓練時長從232小時下降到158小時,日本飛行員更是從原本的160小時,下降到只有104小時。此消彼長,更能說明中國空軍的進步有多大。
如今,絕大多數蘇-27UBK已退役,中國空軍三代機部隊的新飛行員培訓任務已有合適機型承擔,那就是在蘇-27UBK基礎上研製的國產殲-11BS雙座戰鬥教練機。此外,中國引進的蘇-35單座,也以蘇-30MKK雙座戰機搭配作為戰鬥教練機。
訓練強度大大提升,時間不斷延長,中國空軍的實戰經驗也相比以前大為豐富。目前,地處沿海一線的空軍戰備值班部隊,平均7天的戰鬥起飛次數已達到恐怖的3-4次。在沒有戰鬥起飛任務時,這些部隊經常會進行凌晨零點後的下半夜訓練,還會進行48小時滾動、72小時滾動訓練。因此,中國空軍的戰鬥力早已有了質的提升。那些還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的人們,可以歇息了。(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有這樣的加強訓練,提前十年退役也是值得的
這種問題沒有必要澄清,外敵會根據數據推算出某些問題來的,應當保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6/doc-ifyqzcxf7068812.shtml
中國空軍訓練不比美軍少蘇27飛得太狠提前10年報廢2018.1.6新浪軍事
直到今天,還會有人拿中國空軍飛行員每年的飛行時間太少說事兒。甚至到現在還有專家在媒體上稱,我軍飛行員一年飛不到100小時。這些老黃曆的說法很有必要堅持澄清。美國空軍2016年發布的年鑑報告就已明確提到,中國空軍飛行員每年平均飛行時間超過200小時,有的一線戰備值班部隊飛行員甚至超過240小時。外軍報告我們可以不太在意,但中國空軍戰機的一個重要退役動向,卻直接證明這20多年來,空軍對訓練抓得有多緊!在現在還有七八百架二代機服役的時候,一款正宗三代戰機已提前約10年基本退役完畢,只因飛得太狠了。
這裡說的就是1992年開始從俄引進的蘇-27系列戰鬥機裡的雙座型號——蘇-27UBK。從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間,我國分三批引進了76架蘇-27,其中36架蘇-27SK單座型,40架蘇-27UBK雙座型。為什麼雙座蘇-27UBK空中機動性明顯不如單座蘇-27SK,引進數量反而多了4架?這是因為當時中國空軍沒有一款培訓新三代機飛行員的高級教練機。為了盡快讓數量龐大的二代機飛行員能改裝三代機,只能更多地引進蘇-27UBK。
在當年購買的第一、第二批蘇-27裡,還是單座機比雙座機多得多,比如第一批24架就是20架單座機加4架雙座機。但在使用了7年之後,中國空軍明顯發現蘇-27UBK數量太稀少,完全不能保證新飛行員改裝進度。所以在1999年,俄中雙方又簽署了一份專門訂購28架蘇-27UBK(V2型)的合同,全部飛機於2002年9月交付完畢。
一般來說,三代戰機的機體壽命經過中期延壽後可以達到35年甚至更久。就算蘇-27有著機體結構較脆弱的設計性缺陷,但要飛個30年還是沒問題的。不過中國空軍引進的這40架蘇-27UBK卻在2017年前就已大多退役報廢,目前僅剩餘極其少量的2002年後到貨的飛機,預計這些飛機也會在這一兩年就退光。
平均來看,中國空軍蘇-27UBK的使用壽命為約18年,比正常情況少了整整12年。出現這樣大的差別,並不是俄廠家的生產質量有問題,主要是因為飛機用得太頻繁。為了讓更多蘇-27部隊有雙座機可以用於培訓新飛行員,空軍基本採取一個飛行團20架單座機加4架雙座機的配置。
美最新戰艦“凍”在加拿大服役前曾請牧師祈禱
加拿大蒙特利爾電視新聞網2018.1.21報導稱,美國海軍最新服役的“小石城”號瀕海戰鬥艦處女航極罕見地被嚴寒結冰打斷,不得不滯留在蒙特利爾港度過寒冬。
美軍不打算為“小石城”號提供昂貴的破冰作業。該艦停靠加拿大期間,已配備臨時加熱器和16台除冰器,以減少船體積冰。考慮到當地的嚴寒天氣,還專門為該艦艦員們提供了防寒衣物。
回應
如果戰時這樣就很好,讓美軍的航母、驅逐艦這些全凍在港口,然後出不去等著挨炸!
沒有中國的護法就等於0.
很明顯這是設計缺陷造成的!如果把主桅頂上裝個大十字架,肯定就不會凍住了!
倒行逆施,必遭天譴。
不努力不知啥叫絕望!蔡英文又砸10億拼台艦自造2018.1.19
蔡英文當局上台後,對島內的軍力發展尤為看重。不僅揚言,要建「島內自產」的軍艦,還要增加防務預算。然而,「台艦自造」不僅陷入詐貸危機,還遭到島內各界唱衰。台當局的軍艦招標過程也十分不順,經過了第3次流標,蔡英文決定再加碼10億元新台幣,提升到46億3576萬元。
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排水量為1萬噸,艦身長度為153米,最高船速21節、續航力約7千海里。
蔡曾與2017年3月親自主持「潛艇自造」的簽約儀式。但近1年過去,島內研究機構及中標船廠都因缺乏技術而一籌莫展。島內學者皆認為「台艦自造」根本就是「錢坑」。
對於蔡當局力推「台艦自造」一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明確指出, 通過發展一些進攻性的武器來為自己的錯誤政治路線保駕護航,只能升高兩岸的緊張,拉開兩岸的對抗,對台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https://www.xcnnews.com/js/3003274.html
中共新船塢運輸艦密集下水 退將:我方卻輕忽反登陸2018-01-23聯合報
退將蘭寧利2018-01-23以「脫胎換骨的共軍兩棲兵力」為題在臉書發文説,解放軍海軍第6艘071近日在上海滬東造船廠下水,距離第5艘艦該型登陸艦「龍虎山號」的下水僅僅七個月。
美軍很迷惑中國以1/4的軍費建造了比美多一倍的艦艇2018.1.23新浪軍事
這幾年,中美海軍方面存在著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中方的軍費總額只有美方的1/4左右(美1500億美元中6000億),但每年實際下水的艦艇噸位卻比美方高出不少(美10萬噸中15-18萬噸)。由於雙方海軍經費的分攤比例相差不大,中方海軍艦艇的建造總費用與美方差距甚大;看近些年中美雙方空軍先進戰機的國內採購價,在性能相當的情況下,差別也不是很大,所以這種現像也就成了一個難解之謎。不過,近日這個謎底終於解開了,海軍方面確實有些特殊。
055,這款目前中方最尖端的水面主戰艦艇,號稱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雙波段雷達技術和綜合一體化射頻技術的萬噸以上級驅逐艦,其總價竟然不到10億美元。要知道,在美軍艦艇中,即使是已經大批量建造幾十年,技術相對已經不那麼先進的伯克IIA,其單價都高達18億,而即將開工的綜合性能並不比055強的伯克3,更達25億。相比較下,055是真的便宜啊!也正因為這樣,才會出現055首批訂單就高達8艘的盛況,後續規模很可能會很大。
2萬噸級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其單價竟然不到2億美元,所以已達6艘,一個世界第2強的登陸力量正在成型(另還有30多艘坦克登陸艦)。
054A單價2-2.5億,056單價1億。對比來看,中方在海軍艦艇的經費利用率方面是相當的高。
現有裝備規模也有一定的影響。由於美方海軍艦艇目前的存量很大,比如11個航母戰鬥群和10個兩棲打擊群,其維護費用會比較高;而中方由於都是新建造艦艇,所以大規模的維護期還沒有到來,相對佔些優勢。
過去國內媒體上總是羨慕日方潛艇艇齡的“新”,並以此作為戰鬥力強的標誌,但目前形勢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從主戰裝備看,目前中方無論水面還是水下艦艇的艇齡都是最新的,而且還將出現優勢、規模均擴大化的現象。很明顯,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海軍強國、大國新星正在冉冉升起,而且無可阻擋。(作者署名:利刃/晨曦)
俄羅斯近來的垂發發展也異常迅猛,其研製了最新的冷發射型魯道特,該系統是由陸基S-400而來,可發射遠程的48N6、中程9M96和近程的9M100,48N6和9M96一單元一枚導彈,而9M100則一單元四枚。目前9M96和9M100用於20380護衛艦。而遠中近程彈用於22350護衛艦。
此外,俄還專門為口徑-N反艦導彈及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設計了單獨的3S14U1冷射垂發;並將其佈置於暴徒M1級輕型護衛艦和出口印度的11356M,在22350型上共佈置了兩套模塊,16個單元的3S14U1垂發系統。
總的來看,目前我國的冷熱共架的通用垂發系統,對導彈的兼容性和適配性最好,尺寸跨度也最大,相信,其將配裝中國新一代驅護艦,馳騁在萬里海疆之上,顯示著中國軍工人的智慧和才華!(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噴子又不高興了,中國人怎麼能超過美國人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1/doc-ifyquixe5410918.shtml
中國戰艦冷熱共架垂發系統正式曝光憑此可獨步天下2018.1.21新浪軍事
近日,在某微博大V的發布中透露了052D冷熱共架通垂的佈局並展現了相關圖片。
052D採冷熱共架通垂系統,其一個模塊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直徑最大0.85米,大型型號型深9米,中型型號型深7米,小型型號型深3.3米,可容納1~4枚導彈,用於防空、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也可以用於未來的反導導彈的發射。
而在052D在前32單元中,16單元是海紅旗9B遠程防空導彈,16單元是鷹擊18反艦導彈,而在後32單元中目前佈置均為海紅旗9B,當然在這48單元中,也可以佈置PL-12對空導彈的艦空版或者海紅旗16B中程區域防空導彈,據猜測,在採用中程防空彈的佈局下,其有可能採用一個單元多枚中程區域防空導彈的佈置。
該款通垂的大型版用於055型,據信,可以發射未來的反導導彈,即類似於美國標準-3。
MK-57系統用於美國新建的DDG-1000,共佈置了80個MK-57垂發單元,單元為71厘米,深度7.19米,這是目前美國最大的垂發系統,僅次於中國的冷熱共架通用垂發系統。在此之前,美國使用的主要是MK41及MK-48。
MK-41每個單元直徑為635毫米,長度有5.79m和6.71m和7.70米三種,分別為MK13&14&15三種儲運箱,在ESSM北約海麻雀改進型的安裝上,一個單元可以安裝四枚所謂一坑四彈,此外MK-41還可以安裝標準2遠程防空導彈和標準3反導導彈,及戰斧艦載版巡航導彈,其可以對艦、對陸發起攻擊。
MK-48為輕型垂發系統,僅可發射海麻雀系列防空導彈,一般裝於艦身中部上層建築的兩側。
除此之外,還有歐洲地平線驅護艦計劃用於發射紫菀15/30的席爾瓦垂發系統,紫菀15用於中近程防空,紫菀30用於遠程防空。此外,法國還正研製一種既可發射“紫菀”又可發射最新研製的SCALP海軍型巡航導彈的通用垂發。
俄測試一航天技術惹美國不高興 中國放棄爭第二機會2018.1.21新浪軍事
美國人搶先研發了火箭重複使用技術,即讓火箭的第一極在完成任務之後,再重回地面,以便進行重複使用,這樣將會大大降低成本。現代運載火箭成本中第一級所佔的比重相當大。
目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有獵鷹9已初步實現了可重複使用,只不過受技術的限制,成功率無法保證,而且它的運載能力降低了,只能算一般的中型運輸火箭。
俄羅斯在最近展示了自已的重複使用火箭,預計在2018年完成,發射時間未定。這足以讓美國很不高興,原因很簡單,這款世界尖端航天技術即將被俄方攻克,美國失去一項優勢了。
美國為垂直著陸式。俄打算改為水平著陸。目前俄方已開始製造可重複使用“安加拉”火箭。按著設計,新火箭將裝備可折疊翼板,一旦完成發射任務,將貨物運入軌道後,火箭可張開翼板,然後如飛機一樣在機場軟著陸。
所謂的“安加拉”火箭為俄羅斯研發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由多款型號組成,包括:輕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四個系列,此前已進行了過2次成功的發射。但是發展並不算順利,超重型已被擱置,中型被取消。
與此同時,我們也沒有閒著,有關重複火箭的研究與設證也沒有停過,相反的設計概念方案已經公開,也有試驗視頻公開,目前已知至少二個類型的方案,一是與美國類似的垂直著陸方案,二是,傘降方案。
這次中國似乎已放棄爭世界第二機會,為何中國至今還造不出來?以中國在航空技術領域實力應可以試一試的,其實,主因不是造不了,而是缺少足夠的動力。因為在重複使用火箭外,我們更關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研發,可能在2020年左右首飛,如果成功的話,也許我們就可以直接跳過火箭重複使用這一階段,直接進入重複使用航天器階段,這樣的成本更便宜,也更方便(楨:?) 。(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正好三種方式,美國垂直著落,毛子水平滑翔著陸,中國降落傘著陸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1/doc-ifyquptv8304145.shtml
中國防空導彈已超俄為何還引進S400 背後有兩點考量2018.1.20新浪軍事
許多人可能感覺奇怪,當年中國引進S-300是因為國產紅旗-9研製進度遲緩,進入新世紀之後,紅旗-9早已經裝備部隊,並且進行了升級和提高,還發展更加先進反導攔截系統(KKV先進動能攔截器),戰術技術指標已經超越俄同類導彈,那麼中國為什麼還要引進S-400?
我軍力爭在2025年前後完成武器裝備升級和換代
引進S-400不但可以加快部隊換裝,還有助於緩解國內工廠產能壓力,讓工廠能夠更好進行質量、工藝方面控制。
還有一個非常大用處,那就是作為國產新一代防空導彈備用方案,防空導彈作為高技術密集武器裝備,有可能研製或者生產之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問題,如有備選方案,那麼就可以將這種影響降低到最低。
還有其他用途,例如通過S-400可以摸清俄新一代防空導彈發展脈絡,可以為國產防空導彈發展提供借鑒,周邊國家也有可能引進S-400,這樣中國就可以通過引進S-400對這些國家防空體係發展做出比較可靠評估,同時作為藍軍與空軍航空兵部隊進行對抗,提高航空兵部隊突防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噴子們,你們可曾聽過HQ9B/19/26這些遠程防空導彈(兼具反導)?無知就是無知,承認無知不丟人,不懂裝懂就很搞笑了.
真能吹牛逼,俄在導彈上比美國都先進.
俄導彈上並不比美國先進,美國潛射三叉戟D5已經連續100多次連續試射成功,射程12000公里,搭載10枚分導彈頭,而俄7次試驗4次失敗,30年了仍然無法突破,另外美國在高能固體推進燃料方面遠超俄,所以導彈質量輕,裝載的當量卻更大更精準。此外,美在反導導彈上仍然遠遠超過俄。
博採眾長,從來就是我國軍工體系的優良傳統;這本來就無可厚非,如果美國人、歐洲人也願意賣,我們也歡迎!不想賣,也沒關係,無非就是自我發展的時間稍微長些而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0/doc-ifyquptv8100215.shtml
俄售中國S400交付途中慘遭損壞這筆錢俄方會賠償嗎2018.1.20新浪軍事
日前,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瑪利亞·沃羅比約娃表示,一艘貨船在運載S-400防空系統輔助設備前往中國的途中,在英吉利海峽附近遭遇強風暴,其中運載的部分設備受損,最後被迫返航回到俄羅斯。目前俄方正在對受損情況進行評估,之後未受損的設備仍將由同一條船運往中國,受損的設備將在隨後“補發”。
設備損壞,這個責任該算誰的呢?毫無疑問,當然是俄方,因為裝備還沒到中國手上,中國沒確認簽字所有問題自然該由俄方負責。
那麼,東西壞了這損失又該怎麼算呢?是俄廠商自己咬牙賠麼?很可能不用,俄國防出口公司官員在向北國防務介紹武器交付工作的一些細節時曾表示,武器的交付必然要買保險,而且買這個保險“很貴、很複雜”。因此,此次S-400的損失最終很可能應由保險公司承擔。(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現代科學對於天氣變化,沒有任何預測嗎?希望不是藉口!
上次越南買蘇27更慘,人貨全滅。1997.12.6,一架安124運輸2架蘇27時剛剛離開伊爾庫茨克機場便出現了故障,一頭栽進了附近的居民區,造成了8名機組成員、15名乘客和地面45人死亡,其中包括蘇霍伊設計局的工程師和越南代表成員。雖說事後俄拿2架稍早生產的蘇-27PU補充了損失,但是安124、蘇霍伊及越南的人員和平民的損失卻是無法彌補的,這次事故雖然不是安124唯一一次事故,但卻是刻骨銘心的一次。
美新版國防戰略稱中國欲取代美承認美無力阻止中國2018.1.20新浪軍事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18.1.20報導,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新版《國防戰略》,新版的最大特點是強調“國家間戰略競爭,而非恐怖主義,現在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憂患”,並將中國、俄羅斯列為主要的競爭對象。
......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在武器裝備研製方面“不打折扣”,要求所有武器裝備必須符合五角大樓提出的一系列極為複雜和苛刻的條件,結果就是導致其武器裝備研製時間拖得特別長,冷戰時代的“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現代的F-35戰鬥機,都是典型的案例。有些先進裝備往往在漫長的拖延中“出師未捷身先死”,例如“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砲,“科曼奇”直升機,陸戰隊遠征戰車等都是如此。而五角大樓最後選中的裝備,往往並不一定符合美軍的要求,例如“斯特瑞克”裝甲輸送車……
相比之下,中國近年來有不少裝備可以說是吸取了美軍開發失敗的先進裝備教訓,進行部分設計折衷的產物,最典型的就是05式兩棲突擊車……
同樣是高超聲速項目,X-51A高超聲速驗證平台早就已經開始試驗,但遲遲沒有下文
太平洋另一邊……無偵-X型無人偵察機原型已經試飛……未來該機將可以用於執行反艦彈道導彈打擊效果評估等任務
此次的新《國防戰略》首次提出“在採購項目中允許設計折衷”,對於美軍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改革措施。
馬蒂斯在周五的講話中,強調“勝利不屬於首先開發某種新科技的國家,而是首先將它更好整合到系統中,並首先快速將其融入戰法的國家”,也可以理解為是對美國近年來開了太多“坑”,研製了太多不切實際新裝備,卻遲遲無法將其投入實用的反思。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美軍終於要學著過“窮日子”了。
...
回應
美國經濟已經復甦了,走向正軌,你這井底之蛙不知道而已
美國先有能力把他們國家的實體經濟引回他們國家吧,靠賣軍火發財遲早和前蘇聯一樣,現在只能出售科技產業和金融支撐,等中國也成高科技產業輸出國,它的美元地位就不保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1-20/doc-ifyquptv8139619.shtml
外媒稱中國殲15戰機產量不足很多零件仍是手工打造2018.1.15新浪軍事
近日,加拿大媒體《漢和防務評論》報導稱,根據最新空中、地面觀察的結果顯示,2017年殲-15艦載戰鬥機沒有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
漢和還稱,除了技術能力和產能的問題之外,殲-11D和殲-15的問題可能還包括高昂的價格成本,目前仍然有很多殲-15的部件是手工打造的,這也是殲-15為何沒有量產的原因。
其實,漢和報導中提到的殲-15零件手工打造的消息,是源自央視的視頻。報導中提到的方文墨是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廠的一名高級鉗工。視頻中介紹了他手工打造殲-15高精度零件的故事。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在工業化時代,儘管大多數戰機零件都可以自動化生產了,但是有的戰機零件因為數量少、加工精度高、難度大,還是需要手工打磨。
在加工特別複雜或者小批量的零件時的成本和效率問題。在這些情況下,採用鉗工製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方法。新型飛機的研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結構問題,因為飛機結構龐大而復雜,設計初衷與實際使用情況肯定會存在差異。一旦有個別零件在實際上與實際裝備中出現了一定偏差,就需要對單個零件進行加工修改。
而從效率上來看,肯定是鉗工師傅們比數控機床快的多。因為數控機床進行零件加工,一般都是針對大批量生產的,一兩個零件用數控機床加工反而是費時費力的。
實際上,漢和的評論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24架艦載機對於中國來說,這實際上已經是滿編的狀態。其次,從目前的狀態來看,這樣的飛機架數已經足以滿足中國艦載機的科研訓練任務需要,對遼寧艦來說同樣如此。而對首艘國產航母來說,由於還未舾装完成並且沒有開始海試工作,所以確實暫時不需要更多的殲-15艦了。最後,對於殲-15的生產廠家沈飛來說,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生產海軍空軍都更為需要的殲-16,因此暫時擱置殲-15的生產只是策略性原因,而並非產能的問題。(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加拿大的漢和僅僅是漢奸平可夫的妖孽產物,污衊我方不足為怪
用手工打造零件,絕對誤誤民,與舊石器時代先人用打造工具的方法相同,這樣的大國工匠寧願不要!
這話說的,戰機部分零件當然是手工打造的,美帝亦是如此,能拿這個說事的就是個外行。你這種想當然的想法才是誤國誤民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15/doc-ifyqrewi2739738.shtml
新戰機服役數量倒退5年 俄軍力被中國超越在所難免
俄媒統計,2017年俄軍總共接裝17架蘇-30SM、16架蘇-34、10架蘇-35,共計43架。
客觀的說,一國1年內接裝43架重型戰鬥機,那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成就,可名列前茅。
但:一,和俄軍的過去對比,過去9年間俄軍總共接裝超415架戰機,其中超8成是在過去4年生產的(詳見列表)。二,和強手比,美國的戰機產量都是數以百計,中國也近百計。
造成這種“下降”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整體國力的限制,可以說俄軍能承受的飛機購買數量也就是這麼個數。
那麼,是否意味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產能已“碾壓”俄羅斯呢?就目前來看,答案應該還是否定的。
俄除了給俄軍製造戰機,還幫中國、埃及以及哈薩克斯坦生產了超20架蘇-35、米格-35以及蘇-30SM,近80架,參考前幾年的生產,俄開足馬力的話年產量超130架問題應該不大。相比之下,中國目前的產能應該已是馬力全開(楨:?) 。
但正如前文提到,因為俄軍本身的需求減少,外銷飛機數量也有起伏,如此從長遠看的話,產能只能是萎縮。而中國的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十分強勁,產能也將擴充,超越俄羅斯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是很短的時間。(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國家軍力必然是以國家經濟實力為基礎,俄羅斯經濟多年停滯或倒退,中國經濟比俄強出好幾個檔次,從長遠角度來看兩國軍力,結果可不是很分明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9/doc-ifyqkarr8087465.shtml
一艘055型造價相當於6艘071 造價揭秘2018.1.9新浪軍事
從長時段來看的話,海軍艦船的造價是上升,如053H3型導彈護衛艦1995年時為4.785億,而2002則5.5億。上升原因很多,如通膨導致的人工費、設備費和材料費的上升,新裝備、新技術的增加也使得造價上升。如052C所配置的346相控陣雷達的價格就近5億,相反,船體部分的造價在總造價中的比例越低,這說明該艦船的技術含量越高。071型雖然排水量達兩萬噸,但武器與電子系統科技含量低,因此整體造價與驅護艦相差甚遠
簡單用每噸位造價去闡述艦船總造價是非常不科學的,在同平台衍生型號的艦船也是如此,如052B到052C到052D/054到054A,雖然平台相同,但新技術新裝備不斷增加,價格也同步升高。
中國艦船造價控制上歷來極為嚴格,如071型綜合登陸艦的造價控制在10億;056輕型護衛艦的造價控制在6.7億,而056A增加了311拖曳聲吶系統的造價也僅為7.1億;萬噸級055造價控制在60億。
中國海軍艦船的造價涵蓋了從開工到完成交付後保修的所有有效費用,價格以軍方與承建廠簽訂合同最終確定。艦船前期的型號預研和技術設計等不包含在造價內。中國海軍的造價大致包含原材料費、設備配套費、工時費、軍品專項費、不可預見費和利潤等等這幾個方面。但不包含彈藥消耗品如各型導彈、砲彈等;也不包含艦載機,如我國的驅護艦和航母的造價中僅包含與艦船相關的價格而不包含艦載機、彈藥的價格。艦船在試驗時所用的彈藥、飛機和配合試驗的艦船等由海軍統一劃撥及抽調(作者署名:烽火軍事)
回應
知足吧!同樣的艦如果美國造50億美元?
071就是個大點,裝點通訊定位的雷達,簡單的武器系統 基本就是個空鐵皮殼子,根本沒法和戰鬥艦艇比.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9/doc-ifyqkarr8093661.shtml
如何正確地“黑”SpaceX:回收不能複用和引擎不給力的重獵鷹2018-01-03
SpaceX推進垂直回收計劃以來取得的第三次成功,事實證明了,現有的垂直回收手段已基本成熟。隨之而來的,是其支持者的歡呼雀躍,以及對計劃於6月進行的、被回收的一子級執行首次復用任務的無比期待。
儘管憑藉火箭引擎進行的動力減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從而避免減重減到極致、結構堪稱脆弱的箭體在返回彈道上崩潰解體。但是,獵鷹9火箭大量使用的2195鋁鋰合金的退火溫度僅有200℃,縱然完整降落,經歷過高溫烘烤、事實上已經局部退火的殼體,除了“賣廢品”、又能派上啥用處呢?SpaceX公佈了一些被回收的一子級的細節照片,照片顯示箭體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損壞,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箭體上部的格柵翼。雖然這個構件離發動機最遠、結構上也是經過強化的,依然被熏黑了、格柵出現明顯的破損。格柵翼尚且如此,箭體的其它部分又會如何?
另一方面,火箭的著陸平台和起飛工位不一樣,沒有導焰槽、也沒有噴水降溫系統,最後著陸階段、發動機的高溫高速噴流在著陸平台甲板上形成反沖,也會給箭體、特別是發動機艙段造成嚴重損傷。同樣是根據SpaceX公佈的細節照片,箭體下部的發動機艙段像是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火災,這部分結構、包括發動機本身的狀態,實在不容樂觀。
實際上,SpaceX是對此有足夠心理準備的,負責發射任務的副總裁曾經明確答复媒體:回收系統將能使每次發射任務的成本降低三成。請注意,這還是對著媒體說的場面話,按照常理、最樂觀的情況、恐怕還要在此基礎上打折扣。當然,若以目前的情況而言,恐怕連上述推論都屬於最樂觀的預計,實際情況可能只是回收了幾十噸廢金屬而已、可以送到航天博物館和主題公園充當展品。
除了展覽與凝聚人氣的意義,從經濟角度而言,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回收第一級是毫無價值的
然而,馬斯克虧了麼?試問若以聚攏人氣贏得噱頭的角度來說,一家私人航天發射承包商如果用傳統方式打廣告搞營銷,得投入多少費用、才能有這樣的收穫?
http://www.guancha.cn/ZhaYouYin/2018_01_03_441526.shtml
為何我軍服役20年的蘇27不升級答案讓人感嘆2017.12.26新浪軍事
據媒體報導,我國計劃對超過200架殲11B戰機執行升級任務,但對超過100架殲11A和48架蘇27SK卻視若無睹,這不是中國軍隊浪費,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些戰機基本上已經不具備足夠的作戰能力和壽命,進行延壽改造的情況下,成本非常高。我國重新製造一架殲11B的價格也僅有4000萬美元,相對於改造的成本,雖然還是比較昂貴,但殲11B的機體壽命和作戰能力比殲11A強得多,為此所消耗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實際上,我國空軍也計劃停滯殲11B戰機的建造,來製造更先進的殲20戰機和殲16來補充數量。
殲11A實際上就是蘇27SK的中國組裝版,在作戰能力上也遠遠比不上中國的殲11B,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機體壽命上,蘇27的機體壽命僅有2000小時,6~8年就會進入機體老化期,而早期AL31發動機的壽命更是僅有1000小時,一架蘇27在全壽命裡要消耗4台AL31,機體延壽,甚至需要6台以上,相對於美國戰機來說,雖然俄看似單價更便宜,但全壽命更昂貴。
中國在戰機製造上已經接近了美歐的水平,比俄要先進很多,殲11B機體壽命已超了4000小時,殲16甚至達到了8000小時以上,每年300小時的訓練時間,殲16也能夠使用近30年,延壽後近40年,這已達美國水準,如果節省使用並且進行維護的話,美國甚至有服役60年的戰鬥機出現,計劃將一部分F15延壽到2040年再退役了。
我國在武器製造方面近年來已經開始拋棄俄羅斯的體系,而是轉向西方的生產模式,我國近年以來多種武器在外形和技術上都已經類似於西方裝備,如我國近年來出口的多種武器設備,不但在性能和價格上絲毫不亞於西方同類型武器,也可以使用西方標準的彈藥。而相對的俄羅斯反而成為了廉價武器的代表,俄羅斯出口的T90S主戰坦克價格只有中國VT4的一半,性能也較為落後,當然對於中國來說這自然是個好消息,因此中國在很多國家的裝備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英法的國家,僅次於美俄。(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6/doc-ifypyuvc3215228.shtml
普京介入敘800天付出多大代價每天軍費超400萬美元2017.12.19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訪問敘利亞,並宣布了一項重大消息——俄將從敘利亞撤軍,因為成規模的恐怖分子武裝已經被消滅。剩下的,交給敘利亞政府軍。
回過頭來看2015.9.30,俄宣布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這一舉動讓人們覺得很吃驚。因為自從油價暴跌之後,俄基本上就沒有過上“舒心的日子”——格魯吉亞危機,烏克蘭危機,引發了西方對俄的經濟制裁、經濟封鎖,俄的國內經濟形勢很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俄羅斯還要拼了老本,不惜代價去介入到敘利亞戰爭呢?
俄甘願拿出大量資金,動用大量軍事資源幫助阿薩德打擊恐怖主義武裝和反叛武裝,令阿薩德政府逐漸擺脫了一度非常危險的狀態,最終實現了到穩定狀態的過渡。
根據《莫斯科時報》報導,俄的空襲行動,每天花費高達500萬美元,近800天,共費32億。若再加上其他費用支出,估計在50億。
相對於俄2015年約合800億軍費,但因為匯率變動約合500億的軍費預算來說,已占十分之一。
此外,俄提供給敘政府的援助有10億,主要是提供敘政府自身無法生產的武器彈藥、機械設備、食品藥品和其他輔助設備。
除了金錢上的代價外,俄還有人員和武器硬件上的損失。俄犧牲了40名官兵包括一名中將,另外還有千名僱傭軍死亡,由此可見反恐戰線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武器裝備方面,俄共損失6架戰機,其中蘇-33和米格-29各損失一架。從傷亡比上看,俄羅斯用相當小的代價,換來的是在敘利亞直接擊斃超過3萬IS武裝分子。(作者署名:石江月)
回應
樓主一天到晚算錢,你到給美國算算,每天軍費比俄羅斯多幾十倍。光在朝鮮半島軍事演習,不知要用多少錢。
毛子能和美國比?毛子的錢只相當於廣東一省。而且毛子的錢是花了沒法賺,他沒造血能力,老美是不管花多少,最後都能賺回來,人家有造血能力。
全球軍火商百強出爐為何中國沒一家軍工企業上榜?2017.12.14新浪軍事
近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發布了2016年全球100家最大軍工企業的次年年度評級,根據各軍火公司在2016年的銷售額進行排名,評出了前100強的企業。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100家公司裡面居然沒有一家是中國公司。難道中國愛好和平,從來不賣武器?亦或者是中國軍貿成績實在太差,入不了西方人的法眼?
根據這項研究,在2016年,排名前100名公司的軍品銷售增長是在過去五年持續下降後取得的。2016年,上述百家最大軍工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銷售軍品共計3748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9%。
這其中,最大的軍火國家當然是美國,美國公司在百強榜中佔據了60%;其中,前3名都是美國公司,前5名中有4家是美國公司,前10名中有7家是美國公司。
排名第一的是著名的美國洛馬公司的防務銷售在2016年達到了1070億美元,其中主要是依靠銷售F-35戰鬥機所得。
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29.51億的波音和22.91億的雷聲。
第四名是22.79億的英國BAE。
歐洲方面,2016年91.6億,增長0.2%。除了BAE外,空客以12.52億排名第七。意大利的萊恩那多以8.5億美元排名第九。
百強中的俄為15.6億,增長了3.8%。其中聯合航空以5.16億排名十三。
以上是第一梯隊的國家。作為第二梯隊的韓國,以色列、日本、烏克蘭等國家也有一些公司入選百強榜!
SIPRI註明,儘管一些中國武器製造商足夠大到可以排入百強榜單,但是由於缺少中國企業準確的銷售數據,因此無法對中國軍火商們進行對比!
回應
我們不追求上什麼榜單。我們只追求未來隨處可見中國武器就行了。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席執行官休森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國防經費削減導致整個國防工業“更加脆弱,更缺乏靈活性,這是我從事這個行業以來從未見過的,而我在這個行業裡面,已經很多、很多年了。”
他表示,“以我們洛克希德威力,在財務上限法案之前,我們有12萬6千名員工,現在,則只剩下9萬7千人。”秀森是在加利福尼亞的里根國防論壇上說這番話的,“我們已經泥足深陷,以前,我們需要的每個零部件都有許多、許多的中小企業供應商,而現在,往往只有一家,頂多兩家。”
21世紀頭10年,熱熱鬧鬧的裝甲防雷車生產近年來完全結束,相關企業關停一批
前任雷西昂公司總裁,現任的陸軍部長馬克·埃斯皮爾則表示,由於撥款狀況的不確定性,構成美國軍事工業基礎的小企業——他稱為“革新的發動機”——正在大面積退出軍工領域。
“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夫妻老婆店,以我在國防工業界的經驗,那麼在這種不確定的撥款環境下,是生存不下來的。”他說,“越來越多的小企業最終發現,他們無法繼續從事軍工行業,只能另尋他路。這讓我們的供應鏈七零八落。”
採辦局的新報告指出,小型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採購合同數量的下降,而對於大企業來說,市場動盪和國防經費下降才是他們最大的問題。
回應
一句話產能過剩,研究美國軍工特別是核心航空航天產業歷史發展來看,二戰冷戰是其兩個頂峰,之後都是萎縮狀態,從業人員崗位大批消失,頂峰都是幾百萬人規模,之後就逐年下降,現在能維持百萬人就不錯了(只算主承包商例如波音,洛馬,雷神,通用動力等)。中國軍工有其國家屬性,基本維持適合國家發展階段的規模,軍工光十二大軍工集團都有二百萬人的規模了,加上配套的系統承包商,子系統,零部件承包商,只能說符合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日等之和的規模,國家只要願意軍費暴漲,生產潛力自己都害怕。但畢竟軍工有其特殊性,沒有那麼多需求,就是過剩,老歐洲都因過剩近年接連重組軍工產業,美國祇怕更甚。
其實中國也要注意這個問題,現在我們的戰艦、軍機都像下餃子似的,主要是彌補以前的不足。但積累一定數量之後,要適當控制建造速度,也可以稱為“可持續發展”。否則,像美國現在這樣,人才、技術、經驗各種流失,不利於軍事裝備的長遠建設需要。
美國因為戰爭發了財,同樣也會因為戰爭而破產。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主要原因還是沒錢,沒錢是萬萬不能滴。
調查:美國17000家公司在2011-2015年離開軍工行業
2017.12.15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下令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進行自查,美國防部採辦局公佈了研究報告的部分內容。據稱,在2011至2015年間,美國有17000家擁有一級資質的國防供應商離開軍工行業,相當於總數的20%。《防務新聞》文章標題稱之為“出美國記”。美國防部將這一情況歸咎於奧巴馬時期的國防政策,認為國防領域投資的不穩定和政策的不持續性讓大量國防工業子承包商被迫退出,動搖了美國國防工業的基礎。
報導稱,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防部採辦局國防工業執行集團發起的,原計劃在2018年1月發表正式結論。但在12月14日華盛頓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前發布了部分內容。
據稱,這次研究中使用的數據均來自於公開消息,不過由於目前尚未發布全文,所以還不清楚這些離開國防業界的企業究竟是完全取消其國防工業的業務,還是僅僅轉移到了產業鏈的下游。
不過研究的作者,美國國防工業研究集團總裁安德魯·亨特表示:“但毫無疑問,對於構成國防工業基礎的子承包商來說,正在發生一場巨大的地震。他們沒有足夠的準備來應付國防領域投資的不確定性,以及政策的不持續性——現在,要確認現狀對這些子承包商的實際影響,還是十分困難的。”
這一研究是在特朗普政府關於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進行自查的命令下實施的,按照國防部長馬蒂斯的命令,結論要在2018年4月提交給特朗普總統。
波音公司C-17運輸機生產結束後,工廠隨之關門大吉
2011年F-22戰鬥機生產結束,相關子系統承包商隨之大批退出行業
美國國防部採辦局將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歸結於2011年以來的國防經費上限之爭,稱國會的“不可預測和不可持續”的採辦過程導致了“失去供應商,改變市場結構和競爭情況,以及其他的震盪”。
報告中距離,2013年,因為財務上限法案,導致國防經費削減,這一年軍費削減5%,而簽約的國防採購項目數量比上一年下降15%。而在2013-2015年間,採購項目數量年均降幅達到23%。
除了以色列,包括日本、英國、挪威、意大利等多個國家也都在今年獲得了F-35。隨著洛馬公司按計劃完成F-35總裝生產線的擴大工程,從明年開始,F-35總數將以超過一百架的年均產量快速增加,源源不斷部署到全球各地。如今F-35的飛離單價已經下降到1億美元左右,並且隨著F-35產量飛速增加,其飛離單價也將持續降低到8000萬(楨:?) ,這已經比很多所謂四代半鬥機更低了。買得起、用得起的F-35,不僅讓美國各個盟國空軍跨入了“隱身”時代,更重要的是跨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優勢將逐步擴散,而不再只是美國空軍的獨享。
無論從航空科技發展的角度,還是從信息化作戰理念發展的角度,F-35都已經奠定了下一代戰鬥機的技術基礎,打開了改變未來戰爭形式的全新篇章。這不會因任何過分褒揚或無端貶損的媒體報導而產生任何改變,“F-35無用論”“F-35坑錢論”的奇談怪調可以休矣。(作者署名: 雷曼軍事)
回應
確實,發現隱形機是一回事,鎖定是一會事,就算知道來了、在什麼方嚮導彈如無法完成鎖定與摧毀還是白搭。F35的問題是單發、中型機,內置彈倉尺寸有限,隱身狀態下有效載荷弱,不能做超音速巡航,這兩項特性導致隱身優勢發揮不充分。
美軍F22戰機在敘利亞領空開火示警強硬驅離俄戰機
美國國防部2017.12.15證實,2架俄羅斯蘇-25攻擊機進入敘利亞上空的“非衝突區”後,美軍2架F-22發射信號彈警告驅離。
12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命令俄軍撤離敘利亞。
回應
在別人家裡劃分界線,還滿世界宣揚它的所謂明主,真是可笑!
不服打我大美啊,中國應該學學美俄,雖然不義,但一個個是真的TDM霸氣。全世界是真沒有敢惹美俄的。因為睚眥必報。
又不是沒揍過,不僅揍了,好幾次連你爸爸帶乾爸幹叔幹爺一起揍了!
隨著時間推移,防禦體系的部署情況將變得越來越沒有秘密可言,薄弱環節逐漸被對手洞悉;而對於進攻方來說,整個戰場態勢會變得越來越透明。對防空系統來說,完成雷達探測預警、數據通信中繼、火控照射,才能最後進行導彈發射;但對於空中進攻方來說,只需打擊破壞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就能癱瘓對手的防禦。每一架F-35都是電子偵察機、干擾機,也是裝載著對地精確打擊武器的攻擊機,還是同時攜帶中程空空導彈的戰鬥機,彼此之間完全實現融合作戰,因此比以前任何一種戰鬥機都適合突破嚴密的防空體系。
2016.8.22-9.2,F-35A和F/A-18、EA-18G和F-16編組,對抗模擬假想敵紅軍的F-16和中遠程防空導彈部隊。其結果就是,多架F-35A組成的作戰編隊在一次出擊中就摧毀27個敵方目標,而假想敵F-16基本無法找到F-35A就被擊落,防空導彈陣地也悉數被摧毀。
正所謂防空防空,十防九空,被動的防禦到最後只會防不勝防,永遠只是弱者的體現。只有依靠同等技戰術水平的同類裝備,建立同樣強大而完善的信息化作戰體系,才能有效對抗新一代多用途隱身戰機帶來的難以想像的巨大威脅,並轉而把這種威脅也施加到對手頭上。這就是為什麼對我國來說,自主發展殲-20這種重型多用途隱身戰鬥機,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而對以色列來說,引進一款像F-35I這樣獨特的飛機,不僅將獲得對周邊地區巨大的威懾力,對以色列國防軍內部指揮作戰體系和戰爭規劃決策產生本質性的影響。正是因為F-35在情報收集等綜合電子戰領域的關鍵節點作用,未來F-35I部隊將擔負情報收集、諮詢和分發任務,這或許會直接改變以色列空軍的作戰方式。“過去從沒有這樣做過,我們可能很難理解F-35這款武器系統的真正潛力。”以色列空軍退役準將伊弗列姆•塞高利說道,“F-35正在帶來一種全新的文化。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挑戰,還包括在未來戰爭中,飛行員和軍方其他部門學會決策以何種目的、何種順序、何種方式來使用信息化優勢。” 畢竟,信息化的背後遠不只是一塊大尺寸觸摸屏座艙界面這麼簡單。
俄針對F35戰鬥機建立強大防空網絡測試結果令人恐懼2017.12.15新浪軍事
在隱身作戰理念尚未完全成熟的1999年,美軍F-117多次重複使用同一進出航線,讓南聯盟依靠捷克ERA公司研製的“維拉”無源探測系統通過多次測量抓住了蛛絲馬跡,並指揮老式薩姆-3防空導彈獲得了僅數秒鐘的射擊窗口,打了一次精彩的伏擊戰。然而時至2017年,要想使用更顯老舊不堪的薩姆-5防空導彈,在F-35身上重演擊落隱身戰機的戰例,可謂已經難上加難。即使依靠俄羅斯在敘利亞境內部署的S-300和S-400遠程防空系統提供預警信息,對抗F-35的攻擊也遠沒有那麼容易。
任何區域遠程防空武器系統的核心,在於組網探測與指揮控制系統,而非導彈本身,無論是S300還是S400都是如此。以S400為例,其指揮部為團級單位,裝備高度自動化的83M6指揮系統,其中包含了相控陣雷達、超視距警戒雷達、大型火控計算機,有效探測範圍達600千米以上。團級指揮部可下轄多達8個防空導彈營,每個營都獨立配置制導火控雷達、低空補盲雷達,可以獨立實施陣地式或機動式防禦。防空導彈營下屬4個連,每個連配備3輛導彈發射車,發射架兼容遠、中、近多種射程的導彈,構成強大的梯次火力。整個S400實質上是一個完整的戰區防禦作戰體系,並且這個體系呈現出模塊化結構,不僅可以兼容指揮S300,還能夠與A-50U預警機、米格-31、蘇-35BM等其他作戰節點鏈接起來,協同組成更大的防禦網絡。
但是,看起來密不透風、靈活多變的S400,在面對主要由F-35組成的進攻機群時,同樣會遇到很大麻煩。S400內轄多種特殊波段和探測方式的反隱身手段,比如米波雷達和紅外探測器,或許能夠在一定距離上提前發現F-35,但是這些手段通常不能提供精確的火控信息來引導防空導彈攻擊。況且F-35不僅隱身性較好,其自身也具有較強的電子乾擾能力,在EA-18G等專用電子戰飛機的支援下,完全有能力突破雷達防禦網的前沿,更深入地開展偵察或攻擊行動。再加上每架F-35都具有較強的電子信號收集能力,能夠幾乎實時地把自己感知到的情報共享給友機。也就是說,S400任何一座隱蔽著的雷達,只要突然開機,就很可能都被對手以極高的效率標註在每一位戰鬥機飛行員面前的大屏幕上。
中國軍工開創一技術先河將使殲20FC31隱身性能大增2017.12.09新浪軍事
近期出版的《中國航空報》報導稱,沈飛自主《飛機整機外場靜態RCS測試方案》成功通過評審,標誌著外場靜態RCS測試小組開創了中國國內飛機隱身性能測試的先河。
隱身飛機整個研製週期中會進行縮比模型、全尺寸模型和飛機整機三個階段的RCS測試驗證。
國外很早就重視對隱身測試場的建設與發展,建設了系列測試外場和內場,如美國在全國各地為建了數十個雷達隱身性能(RCS)測試外場,另外法國、德國等也都建立了相應的RCS外場測量設施。
中國在研發隱身戰機RCS測試外場的建設方面也不是特別晚。據中國航空工業史料記載,“七五”計劃的總目標是機理研究,找出強散射源及抑制措施,而“八五”計劃的目標則進一步深人開展隱身技術預研工作。通過近10年的飛機隱身技術預研,雷達隱身的機理、理論分析方法,隱身材料技術研究已取得了一批成果。“八五”末期,按照綜合驗證進展和課題安排,到了使用真機進行演示驗證的階段。
沈飛的殲8II隱身技術驗證機,在沈飛簡易測試場裡,試驗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數據,驗證了10年隱身技術預研的成果,實現了在國內航空部門用真機的RCS外場測試,鍛煉了中國航空工業隱身飛機設計試驗隊伍。
相比於此前沈飛建設的簡易測試場,這次報導中提到新建設的RCS測試外場是國內航空系統中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RCS測試外場。而且其目標區支撐轉台承重超過50噸。可以測試包括殲-20、殲- 16在內的任意一款中國戰鬥機。而正在研製的FC-31(俗稱殲-31)則很有可能由於距離試驗場地近的優勢,在隱身技術優化方面得到進一步加強。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09/doc-ifyppemf6090872.shtml
巴基斯坦空軍證實將與中國合研五代機或已選擇FC31 2017.12.09新浪軍事
近日,巴基斯坦在首都召開了2017年航空技術會議,巴空軍參謀長阿曼上將證實,將會在中國幫助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這表明巴可能已經選擇FC-31作為下一代戰鬥機。
印度空軍可能會在2025年之後可以獲得蘇-57,巴基已經制訂了AZM項目(project Azm),用於發展第五代機,巴方希望這個項目國產化率能夠比JF-17更高,並且希望能夠飛機在2020年代之初就能夠投產。
巴方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土耳其TFX戰鬥機,但是土耳其在戰鬥機空氣動力、隱身技術領域基礎薄弱,需要西方國家援助,現在土耳其與西方關係緊張,能否拿到這些技術,就是拿到現在這些技術能否獲准轉讓給巴都是未知之數,綜合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對於巴基斯坦來說,FC-31應該是最為理想和合適選擇。
首先中巴是全天候友誼關係,中對巴出口武器裝備時候開放程度非常高,即便隱身技術高度敏感,FC-31首架原型機已經於2012年首飛,2016年經過改進的2號原型機也進行了試飛,技術狀態比較成熟,可滿足巴在2020年初投產這個要求,還有中國可以實現FC-31全部國產化,包括發動機、航空電子系統、機載武器、材料等等,特別是新一代渦扇發動機研製順利,為增強FC-31性能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也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對巴來說,現役JF-17就是中巴合作產物,如果選擇FC-31,裝備延續性好,並且五代機獲取的技術還可以用來改進和升級現有JF-17,後勤保障通用性更高,節省裝備成本和費用,巴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防預算比較有限,因此節省第開支對於巴來說非常寶貴和現實。
通過與中國合作,可以保證巴在2025年之前裝備五代機,以便能夠抗衡那時印度五代機,從蘇-57試飛情況來看,它似乎仍舊沒有解決機身彈艙開啟問題,如果到時還沒有解決,那麼只能外掛武器,這樣面對巴五代機就處於下風,至於現有的蘇-30MKI、即將裝備陣風F3,它們沒有隱身設計,四代半面對F-35/FC-31也是被碾壓。
FC-31如果被巴選中,在國際上會有非常強示範效應,對於美國F-35十分忌憚,抓住這個機會,將會是國產戰鬥機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台攪拌摩擦焊設備的工作台尺寸就達到了1500mm×920mm,最大焊接厚度為15mm,主軸的轉速和進給速度都實現了無級調速——轉速範圍為100r/ min至3000r/min,而進給速度範圍則為0到1300mm/min;主軸的最大傾斜角為5°,現已成功應用於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的生產製造。
此外,我國也緊跟國際潮流,開展了鈦合金攪拌摩擦焊設備與工藝等基礎性的預先研究,在多晶立方氮化硼(PCBN)攪拌針的生產工藝等關鍵與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目前我國正在試驗的鈦合金攪拌摩擦焊的接頭強度可達母材的90%,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服務於我國的航空航天製造領域。
而此次武漢重工集團自主研發的新型設備則使得我國的攪拌摩擦焊設備水平站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套設備採用移動式龍門結構,集自動裝夾、定位、銑削和攪拌摩擦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實現了對直徑為10m,起飛重量超過3000t的重型運載火箭的超大型薄壁貯箱裝配焊接零部件的多種材料、多工位和多工序的智能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製造的效率和質量。
更為可喜的是,我國的攪拌摩擦焊技術不僅能滿足國內相關企業的需求,還實現了對外技術輸出。如中航工業北京製造工程研究所就為同為航空航天大國的某友好鄰邦提供了該國的第一套攪拌摩擦焊設備,這是該國經歷重大變故20多年來首次獲得新型焊接技術,特別是在其飽受經費短缺和西方制裁之苦的大背景下,這一技術輸出可謂雪中送炭,解了友邦的燃眉之急。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航空航天製造事業的蓬勃發展,厚積薄發的攪拌磨檫焊技術必將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我國還將該技術用在了高鐵車身的製造方面,成功實現了攪拌摩擦焊技術的軍轉民。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製造2025”方興未艾的今天,源自於“軍”並將服務於“民”的攪拌摩擦焊技術將和諸多先進製造技術一道,為早日把我國發展成為工業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12-05/doc-ifyphxwa7942829.shtml
首先,由於攪拌摩擦焊的焊接溫度較低,被焊接的材料只是受熱軟化成為熱塑性狀態而不熔化,所以攪拌摩擦焊能徹底解決熱裂紋、氣孔和夾渣等傳統熔焊無法根治的問題;基於同樣的原因,攪拌摩擦焊不會產生高溫和有毒的氣體,對操作者的健康和工作環境比傳統熔焊要友好得多;
其次,相較於傳統熔焊工藝在焊縫附近形成鑄造形態組織,攪拌摩擦焊由於主軸會給被焊接的工件施加一個很大的壓力,所以在焊縫附近得到的是鍛造形態組織,這種組織比鑄造形態組織緻密得多,因而焊接後零件的機械性能也比傳統熔焊工藝做出來的好得多;
而攪拌摩擦焊最大的優勢莫過於其本質是把機械能轉化成焊接所需要的熱能,所以可以用特定的公式相當準確的計算出焊接熱及其引發的工件熱變形,從而為事前的補償和事後的糾正提供了幾乎不依賴操作者經驗的定量的依據,這是任何傳統焊接工藝都望塵莫及的;基於同樣的原因,攪拌摩擦焊設備的自動化也變得頗為容易,目前國內外都發展出了一系列攪拌摩擦焊設備和攪拌摩擦焊機器人;
此外,攪拌摩擦焊不需要焊料,這節約了不少成本,因為高端焊料往往都是非常昂貴的。
當然,攪拌摩擦焊也有不少局限性,如只適合焊接熔點相對較低的材料(如鋁合金、鎂合金或者銅合金);由於攪拌針要插入焊縫,焊接後必然留有一個小孔(近年來發展的伸縮式攪拌頭可以解決此問題);工件需要以很大的緊固力固定在工作台上,並以很大的壓緊力壓緊,可能造成額外的變形;對於異形焊縫的焊接速度較慢,攪拌針和軸肩材料損耗速度較快等等。
由於攪拌摩擦焊的這些特點,使其在問世不久之後就成為了航空航天製造領域的新寵兒,被廣泛應用於大型薄壁結構的焊接領域。1998年,美國的波音公司從英國引進了該項技術,並成功用於德爾塔和大力神火箭的貯箱焊接;無獨有偶,在波音公司研發生產的F-15戰鬥機和C-17運輸機上,攪拌摩擦焊技術也得到了不少應用——C-17的載貨斜坡地板和F-15的尾翼整流罩都是攪拌摩擦焊的傑作。
我國在緊跟美國從英國引進了攪拌摩擦焊技術之後,於2002年開始了相關設備的自主研發。迄今為止,我國已經發展了多種懸臂式和龍門式攪拌摩擦焊設備,攪拌針也實現了家族化和系列化。
中國這項技術積累15年迎井噴相當於量產型大國工匠
2017.11.10,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節目披露了航天科技集團某單位自主研發攪拌摩擦焊設備並成功用於我國新型大型運載火箭氧化劑和燃料貯箱的焊接;無獨有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武漢重工集團也於近日與航天科技集團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簽訂了重型運載火箭大型薄壁貯箱的攪拌摩擦焊設備訂單。這標誌著在經歷了15年的漫長積累之後,我國的攪拌摩擦焊技術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
攪拌摩擦焊(FSW)是英國焊接技術研究所(TWI)於1991年發明的新型焊接技術,其原理如下圖所示。
攪拌摩擦焊原理圖
一根安裝在主軸上的形狀特殊的(一般是蜗杆形式的)攪拌針(Welding Pin)在一定壓力下被旋轉著插入焊縫位置,攪拌針的長度一般比焊縫深度略淺,以保證主軸的軸肩能緊貼被焊接工的件表面。此時由於工件與攪拌針和軸肩(主要是後者)摩擦生熱,焊縫附近的材料受熱產生嚴重的塑性變形,但是並不熔化,只是成為一種“半流體”的狀態,隨著主軸帶著攪拌針沿著焊縫走向進給,攪拌針不斷把已經處於熱塑性狀態的材料攪拌到身後,主軸離開後,這些材料冷卻固化,從而形成一條穩定的焊縫。
眾所周知,以鋁合金和鎂合金為代表的輕質合金是航空器和航天器的主要結構材料之一。然而這些輕質合金的可焊性都很差,傳統的各種熔焊工藝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熱裂紋、氣孔和夾渣等焊接缺陷的產生,需要靠操作者俱有高超的技術和工藝才能保證焊接質量。並且熔焊的高溫會產生大量熱量和有毒的煙氣,這對操作者的身體健康也是一大威脅。而攪拌摩擦焊的出現則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後傾30度的彈射座椅坐起來感覺挺舒服,但在空戰機動中就完全兩樣了。在狗鬥中,F-16飛行員要在7-8G的過載下頻繁前傾上身以回過頭向兩側或6點方向張望,這麼大的後傾角會立即讓你的頸部和背部感到酸痛。
台灣媒體曾報導,台灣一位39的歲F-16飛行員,因頭頂疼痛和右肩酸痛超過5年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這位飛行員頸椎五、六節嚴重磨損,連吃止痛藥都無法緩解頭痛、頸痛,嚴重影響飛行任務及日常生活,不得已只好提前退役。
為了挽救F-16飛行員的脖子,美國空軍提倡在飛行後進行按摩理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作者:空軍之翼阿姆斯壯)
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01/doc-ifypikwt0740804.shtml
台軍F16飛行員常年飛出頸椎病都是彈射座椅惹的禍2017.12.01新浪軍事
頸部損傷在戰鬥機飛行員中較為常見,這是因為大過載機動會導致飛行員頭頸部過度前曲,使頸肌過度拉伸,作用於頸椎的力矩也隨之增大。長時間暴露在大過載環境下就會導致頸椎椎間盤突出症,也就是頸椎病。
但是有一種戰鬥機,其飛行員的頸椎病發病率要明顯高於其他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就是F-16。90%的戰鬥機飛行員都患有慢性頸痛和背痛,其中F-16飛行員最為嚴重。據統計,F-16飛行員飛行1年發生頸部疼痛的發生率高達56.6%。在與“颱風”進行的一組對照試驗中,F-16組頸痛發生率為48.6%,“颱風”組僅為5.7%。
是什麼原因導致F-16飛行員的頸椎病發病率高於其他戰鬥機,答案在於該機的座艙設計。
F-16A/C的座艙為單人空調座艙,F-16B/D為串列式雙座艙。F-16採用了無風擋無隔框的氣泡式座艙蓋,使F-16飛行員有著其它戰鬥機無法比擬的全向視野。
座艙蓋使用單塊聚碳酸酯材料製造,可使駕駛員的上半球視野達360度,一側至另一側為260度,前後為195度,側下方為40度,前下方為15度。座艙蓋的光學性能很好,曲面具有最小的光學畸變。
座艙內傳統的中置操縱桿被安裝在右側控制台上的側置操縱桿所取代,左撇子飛行員使用起來也毫無困難。
首架YF-16安裝的是固定式測力操縱桿,通過測量飛行員施加的力量來判斷所需的俯仰和滾轉速率。生產型F-16的操縱桿增加了少許人工“感覺”,可向後移動4.76毫米,左右各2.38毫米。由於在負過載狀態下的飛行員往往會大力推桿,所以側桿僅可向前移動0.25毫米。
F-16採用麥道的先進概念彈射座椅(ACE II),這種火箭動力的彈射座椅安裝有矢量推力俯仰控制系統,可零-零彈射,最高彈射高度15240米,最大彈射速度1111.2千米/時。
該座椅後傾30度,並提高腳蹬位置,可使飛行員在短時間的抗過載能力達到8-9g。但座椅的30度後傾角是否實用至今仍存在爭議,由於頭靠形同虛設,F-16飛行員的及背部頸部壓力很大,在裝備JHMCS頭盔後更是雪上加霜,在大過載機動中飛行員很難轉動頭部來檢查尾部空情。
甚至有人開玩笑說,F-16已經設計好了才發現彈射座椅的導引架太長了,最簡單的調整就是將座椅後傾30度,這樣不用做大幅度的機身結構修改。
西安光機所公開的信息不多,但是它提到的幾條,包括無重鑄層、無微裂孔、無再結晶,都指向了這樣的改善:
這種技術應用以後,國內在渦輪葉片製造上,因為加工導致的產品報廢機率能得到顯著降低;而且產品的成品,潛在的製造缺陷降低,產品品質的一致性——這代表著實際性能的普遍改善。
雖然國內發動機長期積弱,但是近十年以來,中國發動機研製開始走上正軌的跡像是非常明顯的。
特別是航天、中科院等其它集團涉足航發研製領域,極大的增加了中國發動機發展的活力,以及對於相關設備技術的需求;類似這樣的技術突破,還將越來越多的出現,並廣泛的投入到實際使用中。(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噴子:這種渦輪葉片氣模孔絕對不是由完全不可能是激光加工設備製造出來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30/doc-ifyphxwa7096207.shtml
中國渦扇10B航發水平已接近俄要趕上美或還需30年2017.11.30新浪軍事
前一段時間,根據英國“飛行網站”報導美國新一代航空發發動機研製相關技目前已獲重大突破,預計將在2020年之後投入使用,裝備在F35。美軍下一代“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推力高達20噸,超越世界上任何國家。相關軍事專家指出中美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差距至少30年。
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裝備部隊的F110,推重比7-8,與它同類型的中國WS10直到2010才投入生產,用於裝備殲11B戰鬥機。中國的WS15相當於美國F119,官方媒體報導它的保節點是2020年,美國裝備F22的F119發動機20世紀90年代就以後投入生產,從研製時間上面看,中美差距確實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年的時間。中美存在差距,我國也在奮起直追,一直未停步,比如WS10的改進版本WS10B,像WS20這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已經進入飛行試飛階段。
放眼世界,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的成就不俗,渦扇10B的出現意味著我國發動機技術已經追上了俄羅斯。我國與美國頂級世界航空發動機研製國還有著較大的差距,追上美國並超過它這一切也只是時間問題。再過一個三十年,中國與美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你們覺得孰強孰弱呢?(利刃/木子李)
回應
差30年的說法不准確,比如說你30年前發明了飛機,我今天也發明了飛機,按照你的說法,我昨天還與你有30年的差距,今天就跟你一樣了。說不定5年後中國就研製出很美國同代的發動機了呢,別說不可能,殲20出來前美國人也是這麼說的,結果被打臉。
渦扇15迎重大利好新型激光加工設備令性能大幅提升2017.11.30新浪軍事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目前展示了新的激光加工設備,實現了對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氣膜孔冷加工突破。
這種基礎能力層面的突破,對於中國所有類型的發動機——包括渦扇20和渦扇15在內,都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結構原理,其核心都要落到燃油和壓縮空氣在高壓下進行劇烈的燃燒,然後高溫高壓的燃氣猛烈推動渦輪葉片旋轉上;這才能把燃油蘊含的能量,從熱能的形式轉化為機械能。
這也意味著,發動機的性能提升——不管是要求推力大,還是要求省油,又或者要求壽命長;都得靠渦輪葉片在耐高溫能力的提升上實現,越是能耐受高溫,這方面性能指標越容易提升。
特別是渦扇15作為五代機的發動機,本身非常強調超巡能力——不開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提供很大的超聲速推力。這意味著發動機燃燒室必須處於非常高溫度的燃燒狀態下,才能賦予燃氣足夠的速度。
比如現在F135等新一代軍用發動機,渦輪前的溫度已經超過2000K——最近日本新一代戰機的發動機驗證機,也已經宣稱達到這一目標。
2000K,意味著超過1726攝氏度。這種要求,光靠現有的鎳基高溫合金本身的材料去硬抗,那是絕對扛不住的,現代先進發動機,至少要採用三管齊下的手段。
盡可能提升渦輪葉片材料本身的耐高溫能力,當然是必要的;國內經常在新聞上報導,中國發動機單晶材料又獲得突破,主要就講這個方面。
但是這方面的改進,傳統材料的邊際效應很厲害:要提升一點點溫度,需要的代價都很大。目前這方面的突破方向,主要在陶瓷複合材料上,不過由於韌性等問題,短時間內還是沒有辦法實用。
而另一條路子,就是想辦法減少熱量傳遞到渦輪葉片上數量,延緩它的溫度上升。這主要依靠在葉片上做一層本身耐高溫、導熱又很差的隔熱塗層來實現。
此次西安光機所的技術,就是第三條路子:通過從葉片內部向外噴射高壓空氣,強製冷卻葉片,並稀釋、隔離燃氣對葉片的直接沖刷。
中國在戰鬥機領域的進步是全面性的,無論是整機研製、雷達電子、複合材料加工、零配件加工能力,還是飛機總裝、調試和生產裝配水平的進步都有目共睹。2010年5月。中國首條飛機整體裝配脈動式生產線——飛豹生產線在中航工業西飛投入使用,中國已經在殲-11和L-15教練機的生產線上實現了脈動式運行,中國航空工業現代化戰機的生產得到猛然加速。
那麼,現在中國一年到底能生產多少戰鬥機呢?
中國擁有三個先進戰鬥機的研發生產基地,分別是成飛、瀋陽和西飛。其中成飛負責生產殲-10系列戰機和殲-20隱身戰鬥機,沈飛主要出產殲11B、殲16,殲15等重型戰鬥機,而西飛則生產殲轟-7A飛豹戰機。
在2014年,沈飛的年產量突破40架,成飛大約生產了50架殲10A/B和4架殲-20原型機。西飛則生產了大約12架殲轟-7A,合計年產量大約為90架左右,這個數字略低於美,但高於俄,位居世界第二。
在2015年,沈飛生產了42架殲-11B、殲-15和殲-16。成飛大約生產50架殲-10,西飛大約生產4至6架殲轟-7,共計約96架,其他飛機生產企業還生產了20架教練機、20架特種飛機、100架直升機和15架轟炸機。
中國在2016年實現了約100架戰術飛機的生產,從而一躍成為世界上戰鬥機產量最高的國家。隨著殲20的正式服役,成飛在2017年可能會生產超過12架的殲-20戰鬥機。借助於脈動生產線,沈飛在2017年的產能可超過60架。中國在2017年的戰鬥機產能有望突破115架以上,大幅度領先俄羅斯,略微高於美國的110架產量,從而成為世界戰鬥機產量最高的國家。
不過,我們還應該繼續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中國海空軍先進戰機的人均數量還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據外媒統計,美國擁有作戰飛機2740架,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國祇有1453架戰機,排名世界第二,如果按規模和人均規模計算,中國空軍的規模明顯下滑了,因為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空軍有3000架戰鬥機,比美國還多。(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氣死那些相同中國比個高的哥們了,中國人二十年的臥薪嘗膽,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春天。
發動機都沒有那麼落後的動力系統,生產的再多也就是個外殼。
渦扇10系列被你吃了?
還在實驗階段呢,傻兒,再說也不見得先進。整天意淫
還實驗階段?你是從平行空間來的吧?太行今年都已經生產定型了,知道什麼叫生產定型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5/doc-ifypceiq1809903.shtml
中國一年能生產多少架戰鬥機?大幅領先俄略高於美2017.11.25新浪軍事
在2017年4月,歐洲航空工業迎來一個里程碑,第500架量產型颱風戰鬥機正式交付意大利空軍,颱風戰機從正式生產至今13年,平均年產量為23架。幾乎在同時,俄羅斯空軍宣布,他們在2016年共接收了69架全新生產的戰機,包括米格-29CMT、蘇-30M2、蘇-30CM、蘇-34和蘇-35S、雅克-130等型號,此外還有71架直升機。2017年俄計劃接收160架戰機和直升機。美國也不甘示弱,到今年9月份,F35的服役數量已經不少於243架。
隨著中國殲20、殲11B、殲16、殲10B/C等大批新型戰機設計定型並轉入量產,中國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同時研製、試飛和量產先進戰機型號最多的國家。這時很過公眾不禁會問,中國同時研製這麼多型號的戰鬥機,那麼一年到底能生產多少架先進戰鬥機?
眾所周知,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年能生產10萬架戰鬥機的年代不同,現代戰鬥機的生產越來越複雜,週期越來越長,製造過程也越來越精密,這些技術是由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基礎能力和水平所決定的,毫不客氣的說,一個國家的技術和工業水平直接決定了戰鬥機生產的產能。對於普通的航空強國來說,同一型號的戰機一年出產20~30架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目前世界上單一型號戰鬥機產能最大的是美國,由於F35的訂貨數量高達6000架,所以洛馬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為F35建立了先進的脈動生產線,最終F35的年產量可突破360架,為此需要開設三條生產型,其中美國瑪麗埃塔工廠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飛機生產廠,具有年組裝120架F-35肥電戰機的生產能力。2016年11月美國洛馬公司向媒體開放瑪麗埃塔工廠的F35生產線,已經看到第100架F-35機已經完工,同時還有另外105架的F-35戰機正處在不同的裝配階段。長達1.6公里的F-35戰機總裝線,裡面整齊排列了大量正在組裝的F-35肥電系列戰機。其密集程度的畫面讓人非常震撼,這種生產效率實在是令人吃驚。
其次是中國,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國空軍的現代化戰機規模明顯增多。到2017年,中國的三代機數量已經突破了1000架,規模在全球排名第二,中國空軍也成為全球第二強的戰術打擊空軍。
中國60年前研飛行汽車還差點搞出氣墊坦克跨海作戰2017.11.23新浪軍事
很多軍迷會驚嘆冷戰時期美國或蘇聯的腦洞武器,比如什麼單兵飛碟、火箭坦克、登陸潛艇之類的。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也在向科學進軍的偉大旗幟下面,開始了對各種尖端科技,特別是軍事技術的探究。
今天要和大家揭秘的是中國西北工業大學曾經研製的一款58式“飛行汽車”。
圖片:58式飛行汽車,其實質是一種小型氣墊船。後部的風扇推進器以及導彈很有意思。
過去,我向讀者曾經介紹過北京理工大學在上世紀50年代末對“氣墊坦克”進行研究,當時這種聞所未聞的坦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飄型坦克”。
其實,“飄型坦克”也好,58式飛行汽車也好,都是當年對氣墊船這種新生事物的一種探索。
58式飛行汽車又叫地面效應飛行器,其實是一種小型氣墊船。
該車可以緊貼地面或水面飛行,安裝一台捷克製造的150馬力WATT發動機,採用風扇推進方式。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0公里/小時,離地高度150~300毫米,可以乘坐4人。
58式飛行汽車是1960年3月到1960年6月由西北工業大學研製完成。1960年7月,在北京向國防科委以及裝甲兵司令部召開匯報鑑定會。
從介紹來看,當時研製氣墊車輛的應該不僅僅有西北工業大學,有近50個單位參加。但58式飛行汽車錶現最突出,性能最好,受到了張愛萍、許光達等首長的肯定。上海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紀錄電影。裝甲兵還要求轉讓技術,生產裝備部隊。
筆者猜測,當年對氣墊裝備如此重視,除了邊境巡邏救援外,可能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獲得快速兩棲登陸的裝備,以實現跨海峽作戰。
其實,除了58式飛行汽車外,我們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11研究院也看到一輛早年生產的氣墊船。
11院是什麼單位呢?就是著名的彩虹-4、5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娘家。該院早年也曾經在氣墊船方面進行過深入研究。這輛車門上寫有“神運”字樣的小型氣墊船更像是一輛QQ小轎車的氣墊版。
在彩虹家族中,還真有這樣的地面效應武器,那就是“彩虹”地面效應無人機,具有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的能力。
圖片:彩虹地面效應無人機,可以打擊敵方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3/doc-ifypacti7256859.shtml
中國海軍從新世紀起也大量建造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也在發展之中,與之相配套氣墊登陸艇、艦載直升機、高速裝甲車也取得長足進展,中國海軍兩棲作戰能力已經達到當今前列。
相比較之下,俄在兩棲戰能力建設方面不但沒有跟上世界發展步伐,反而大幅度下滑,本來蘇聯兩棲戰艦艇與差距就非常大,一直沒有裝備兩棲攻擊艦,只裝備了伊万.羅戈夫級船塢登陸艦,戰術技術指標與西方也有差距,蘇聯解體之後,俄經濟長期不振,艦船工業投入不足,難以研製新型兩棲戰艦艇,俄海軍也是經費緊張,伊万.羅戈夫級長期停泊在港口之中,已經被淘汰,兩棲作戰能力只能依靠現役傳統坦克登陸艦,俄一度也希望能夠引進解決問題,從法國採購了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但是俄與西方關係變化,西北風級最終轉交給了埃及海軍,俄發展新型兩棲作戰能力努力受到嚴重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替代現役日益老化兩棲艦艇,俄只得建造技術相對簡單坦克登陸艦,這就是伊万.格倫級坦克登陸艦,技術簡單結果就是艦艇性能非常落後,所以會出現最大航速居然不如中美海軍40年前艦艇情況發生,從俄經濟現狀、艦船工業發展來看,受到經濟技術條件、工業基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制約,俄在可以預見將來估計都很難在兩棲戰艦艇領域取得較大進步,與中美海軍差距也會越來越大。(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2/doc-ifypapmz3663973.shtml
俄軍列裝新型登陸艦但一性能比中國40年前艦艇還低
根據俄羅斯媒體2017.11.15報導,俄最新坦克登陸艦伊万。格倫號已經結束海試和艦載設備調試,即將交付俄軍黑海艦隊,它是俄接收的第1艘大型兩棲作戰艦艇。
伊万·格倫號實際上仍舊是1艘傳統坦克登陸艦,不具備超視登陸作戰能力,以致於很難讓人相信這是1艘建造於本世紀兩棲作戰艦艇,相比較之下,中美兩國海軍大量建造了新型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充分說明俄羅斯在兩棲艦艇領域不但不如美國,也被中國同行遠遠拋在了身後。
伊万格倫號採用了大型艏門,表明它仍舊採用傳統衝灘登陸戰術,也就是說登陸艦直接把人員和武器裝備輸送到灘頭,這種戰術存在較多缺點,首先在艦艇前部開艏門,還要衝灘,需要採用平底船型,這樣就會增大艦艇航行阻力,所以傳統登陸艦速度都非常慢,大約只有10節左右,結果就是兩棲作戰編隊機動能力低下,非常容易被對方探測和攻擊,伊万。格倫號坦克登陸艦針對這些缺點進行了改進,例如採用尖削艦艏,提高了艦艇航速,根據海外媒體介紹,伊万。格倫號坦克登陸艦最高航速已經達到18節,比傳統登陸艦有提高明顯,為了減少艦艏變化對登陸影響,艏門採用跳板,以方便坦克和人員搶灘。
這樣設計在美國60年代設計、建造的新港級坦克登陸艦上面也能看到,根據美國海軍當時要求,新一代兩棲艦艇速度必須達以20節以上,以提高機動和生存能力,新港級採用尖削艦艏,以降低阻力,成功將航速提高到20節,這樣就無法像傳統登陸艦那樣開艏門,所以它採用了大型艏跳板和門架,受到美國海軍啟發,中國海軍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了072型坦克登陸艦,它同樣採用了尖削艦艏,同樣成功將航速提高到20節,不過它沒有採用大型艏跳板,而是保底了艏門,在艏門里安裝了一個較小跳板,結構更加簡單,建造難度也更小,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伊万。格倫號坦克登陸艦體現技術水平大約相當於美國海軍60年代、中國海軍70年代坦克登陸艦,並且在最大航速這個指標還不如它們。
從各國和地區海軍兩棲戰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岸艦導彈、新一代岸防火砲、先進探測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投入使用,即使伊万。格倫級坦克登陸艦這樣登陸艦也難以適應新世紀戰場要求,所以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海軍已經很少採用傳統衝灘戰術,更多依賴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進行超視距和立體登陸,在水天線附近就派出直升機、氣墊登陸艇、高速兩棲裝甲車進行沖擊,效能明顯高於傳統衝灘戰術。
銳爪1為察打一體式的小型無人戰斗車輛,配備有多種傳感器,比如:可伸縮的小型平台上,加裝的安裝攝像頭,也可以攜帶小型雷達,以便對周邊環境進行偵察,其光電攝像頭具有至少1000米的探測範圍。
車上配備有武器系統,一旦發現目標,即可以實施攻擊。一般搭載了一挺機槍,也可以安裝其它武器。其設計採用為模塊化理論,傳感器或武器都可以進行調整,只看需求如此。
這一系統適合執行巡邏和偵察、支援戰鬥工程和輔助作戰等任務。作戰時,上有無人機提供空中搜索,下有無人車輛提供地面搜查,這足以任何對手哀嘆仗沒法打,進行伏擊什麼的想都不要想了。也許技術上不成熟,卻是中國科研人員的一次大膽償試,論技術水平也不比別人差,再次向人們說明一個現實:中國絕對不會落後於別人!(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俄軍已經悄無聲息在敘利亞成功測試一款新裝備:地面作戰機械人,俄方對於這次作戰一直保持低調,並沒有介紹什麼了,西方媒體更保持沉默。看看人家戰術有任何先進武器不暴露不透露等到戰時就可以給對手出其不意純重的打擊中國傻子總把先進武器公佈出來故意給對手研究對抗方法.
總有傻子以為別人是傻子,最先在戰場用機器人實戰的是美國,而且俄羅斯的這個里面的很多元件都是從中國日本進口的,中國的地面無人作戰系統明顯比俄羅斯的先進,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保密,因為不是什麼難理解參透的東西,關鍵是你有無工業能力做出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2/doc-ifypapmz3671889.shtml
俄成功測試一新概念武器正得意時發現中國早有同款2017.11.22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中無人機已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那麼下一款新裝備:作戰機械人,將武器系統與地面無人車輛結合起來,作為新興技術之一,各國都在進行積極的研發。
俄軍已經悄無聲息在敘利亞成功測試一款新裝備:地面作戰機械人,俄方對於這次作戰一直保持低調,並沒有介紹什麼了,西方媒體更保持沉默,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世界上第一地面作戰機械人實戰,證明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俄正得意時,竟然發現在珠海航展的展台上有同款裝備,這就是中國的銳爪系統,又一款國產新概念裝備公開亮相,也是一款外貿型號,僅供出口。
銳爪系統技術極具創新性,採用許多新理念與新技術。注意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單位裝備,實際由三款裝備:銳爪1,銳爪2,四軸無人機組成。
銳爪2為採用6輪的無人車輛,全重1000公斤,為整個系統的搭載平台,其後部為車廂,用以運載銳爪1,車頭上搭載的一架四軸無人機。
銳爪2的機動性能相當強,速度也夠快,可以跟隨有人駕駛的車輛行軍,參與巡邏等行動,當操作人員認為某個區域存在危險時,可以派出銳爪2單獨前去,進行偵察工作。操作人員無需隨其前進,可以在安全的地方,甚到在幾百公里之外,通過數據鏈進行遙控操作,銳爪2相當於一個控制中轉站,它擁有2套無人操作系統:一個是用於控制四軸無人機,一個用於控制搭載銳爪1,有效距離達到2500米。
四軸無人機負責從空中進行偵察,更主要依然於銳爪1的地面偵察,其全重僅有120公斤,體積也不大,從銳爪2上開下來即可投入戰鬥。採用電力驅動,行進時速可達10公里,採用橡膠履帶底盤,一般的小溝、土壕、坡都難不倒它,即越野,也可以進入建築物內。
中國出口預警機引入一全新模式令美俄歐無可奈何2017.11.21新浪軍事
現代作戰中空中預警機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所謂“戰力倍增器”之稱,自然成為主要裝備之一,目前全球的預警機總數不足300架,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擁有預警機,形成相當大的市場,保守估計在100架以上。
灰白色長條形物件即為ZDK-06用的平衡木式預警雷達系統。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中國推出了ZDK-06預警機,這是ZDK-03之後的第二款外貿型預警機,也許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空警200的外貿型,也一樣採用平衡木式雷達天線,但是已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以電子掃描的方式工作,其掃描速度更快、雷達波束的指向性更好,具備對海、對搜索能力。同時採用了S波段,可以具備一定反隱身能力。
據稱:ZDK-06最大探測距離為450公里,對於戰鬥機類目標,即雷達反射面積5平方米的目標,有效探測距離為280公里,對1000噸級水面艦艇的探測能力可達300公里。與同類採用平衡木式雷達的國外型號相比,綜合性能上都處於領先地位。
當然了,“平衡木”式雷達也存在不具備360度全向掃描的能力,一般方位角掃描角度為300度左右,其實在使用中,通過載機不斷改更飛行軌蹟的方式,也可以實現360度範圍掃雷,更重要的是,其結構簡單,安裝方式,配置非常靈活,大飛機、小飛機都能裝,幾乎不需要對載機平台進行大改,通用性比較強,成本也對要低許多。
也因此,目前“平衡木”式預警機對中小國家相當有吸引力,瑞典“愛立眼”,印度的EMB-145I“天空之眼”,甚至連美國也推出E-737。
ZDK-06以運8為平台,可以在多種機型上改裝,快速形成戰鬥力,成本也比較低廉。也就說,中國製造的外貿型預警機技術引入一全新模式:可以將雷達單獨出售,安裝到客戶指定的載機平台之上,這下中國這招又挖了美俄歐牆角。(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無論什么生意,只要咱們中國入圍了,其它什麼國家都得慘敗收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1/doc-ifynwhww5773288.shtml
中巴演習殲8D爆冷大勝梟龍但美軍可作證這不是意外2017.11.02新浪軍事
中國與巴基斯坦在軍事領域交流不少,其中以“雄鷹”演習最為引人注目,由於雙方進行不受限制的對抗演練,對提高雙方的作戰水平相當有利,如今演習細節正在逐步公開,其中有一條值得關注:2016的雄鷹演習中,中方的殲-8D爆出冷門,在格鬥空戰中以以較大優勢戰勝了巴方的梟龍。
這個信息讓許多人點不敢相信,在大家的印像中,殲8為一飽受爭議之機型,主因就認為其格鬥能力不佳!
其實,美軍可以作證不是意外。美軍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越戰初期,美軍發現,F4戰機竟然對米格17束手無策,F4與殲8一樣,同樣以高空高速為優點,一樣不長於格鬥,米格17與梟龍也差不多,個頭不大,機動性好。
後來美軍憑藉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引入能量機動論--這一理論由美國空軍軍官約翰·伯伊德提出,數學表示為:戰鬥機的單位剩餘功率,又稱:SEP=(推力-阻力)*速度/重量。在飛行包線裡任何一點,SE較高的一方佔優,後來F16、F15等型號的設計更是完全以這一理論為基礎。
與其說是殲-8D性能有多高,不如說,中方飛行員成功應用了能量機動論,讓殲8的性能得到發揮了,該機以“高空高速”為特點,這意味著其擁有更高的能量,只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自然可以獲得優勢。
梟龍戰機已出口了
也不意味著,梟龍戰機的性能有問題,只能說其優勢尚沒有發揮出來,也許下一次,巴鐵飛行員找到新的戰術,也許就是可能反敗為勝。這個事情說明了一件事,再好的裝備也是由人操作,只要戰術得當,裝備性能差一點,也一樣可以讓對手頭痛!(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殲-7勝殲-11B,殲-8勝梟龍。我真心是看不懂了!新戰機的優勢在哪裡啊?
這說明了一件事,再好的裝備也是由人操作,只要戰術得當,裝備性能差一點,也一樣可以讓對手頭痛!
J7什麼時候勝過J11b
是軍迷嗎,前段時間中巴軍演,J7最新型號完胜J11,請查閱相關資料!
你真搞笑,自己看看原報導視頻好嗎?只是鎖定了而已,然後被擊中兩架,2對2就沒再繼續,握手言和,到了新浪就成了完敗。
在高空高速的條件下,渦噴發動機相比渦扇發動機具有天然的優勢,而渦噴發動機是中國的最先進,誰說國產航發不好!
盤點全球十大戰鬥機造價排行榜:中國殲20位列第三2017.10.25新浪軍事
第十名,俄羅斯蘇-35,6500萬美元。作為蘇-27家族的最新成員,俄自用型約6500萬。我國花費20億購買24架,單機8300萬,其中還包括備件和培訓等服務,不確定有沒有武器。
第九名,F/A-18E/F 7050萬。Block II批次後,由於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座艙航電也有大幅改進,所以製造成本有所增加。
第八名,法國“陣風”,9400萬,該機是法國當年退出歐洲戰鬥機計劃之後獨立研製的,不僅需要獨自消化研製成本,產量也很稀少,到2016年7月僅有154架。
第七名,歐洲戰鬥機“颱風”,9800萬。作為歐洲聯合研製的一種多用途戰鬥機,研製初衷是通過多國合作來攤薄研製費用,增加生產數量,降低單機價格。但由於冷戰的結束,歐洲各國空軍都不再需要維持龐大規模的戰鬥機機隊,導致“颱風”的訂單數量至今只有571架,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第六名,蘇-57(T-50),1億。由於存在一系列結構和航電集成問題,蘇-57項目已經被拖延多時,導致研製成本不斷增加。目前俄已經投入80-100億研製資金,製造了9架試飛原型機,但仍為結束試飛。
第五名,EA-18G電子攻擊機,1.02億。作為F/A-18F的派生型,EA-18G安裝了複雜的電子戰航電設備,導致單機成本大幅增加。
第四名,卡塔爾F-15QA,1億以上。36架F-15QA的120億是包括武器、訓練、後勤、備件在內的一攬子採購。F-15QA是F-15E家族中最先進的型號,不僅安裝有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具有全新設計的數字式飛控。
第三名,殲-20的單機價格,媒體估算從5000萬~1.2億不等,臆測成分居多,除非官方公佈,否則沒人能確定殲-20的準確成本。
第二名,F-35,按照2017年2月簽訂的LRIP10(第10批低速生產)合同,F-35A單價9460萬、F-35B單價1.23億,F-35C單價1.22億。
第一名,F-22,飛離成本1.5億,加上研發成本,單機為3.613億。F-22每克成本比黃金還貴。(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回應
2017/10/25國際黃金價格1,277.15美元/盎司(英兩),一盎司=31.1035公克,一公克黃金=41.06美元. f22就算是3.6億一架,可f22空重就有19.7噸,算下來每克不到20美金,比黃金貴?
殲20應該排第一吧,回扣忘算了。
當然,狗糧這月你第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5/doc-ifymzzpw1973460.shtml
歐洲多國聯手造戰機成本卻居高不下中國需吸取教訓2017.10.23新浪軍事
誰也無法否認,英國曾經擁有發達的航空工業,早年甚至比美國都要發達,二戰後,一直每況愈下,大型飛機的設計與製造能力早已失去,僅剩戰鬥機的研發能力,實則也是前景堪憂,目前僅能生產颱風戰機,卻無力研發下一代戰機。
不久前,卡塔爾宣布訂購24架颱風的消息似乎又給英國航空工業帶來了希望,實際卻沒改變什麼,據英媒體報導,英國航空工業又要裁員1000人,主要來源颱風生產線。
颱風EF-2000,為雙發、鴨式佈局多用途戰鬥機。其機長15.96米,翼展10.95米,空重為11噸多點,正常起飛重量為16噸,最大起飛重量約23.5噸,採用2台EJ-200加力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航程2900公里,作戰半徑近1400公里,甚至擁有約1.3馬赫的超巡能力,可惜因外掛等,實際無意義。
該機除了一門航炮外,還擁有13個外掛點,載彈量7500公斤。如果與五代機相比,該機也就是隱身性能差二個級等,雷達反射面積已壓縮到0.5-1平方米的水平,其論方面無論航電,還是機動性都可以與F22比一比,甚至曾在紅旗軍演中擊落過F22,故而它被稱為:第四代半戰機。
如此良好的性能,自然有多國採購,累計訂單達600架,遠超陣風戰機,可惜陷入困難之中,究其原因:失算!該機研製之初,稱為:歐洲戰鬥機,計劃由歐洲各國共同研發,卻因分歧讓法國退出,獨自搞了颱風,最後英、德、意、西四國研發,該機的絕大多數訂單也是這四個國家。
颱風戰機的成本不便宜,以前參與印度項目競標時,法制陣風投標價才8千多萬美元,颱風就超1億美元,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貴的戰鬥機,現在陣風已漲價到2億美元以上,颱風的價格只能更貴。
歐洲多國聯手研發以圖節約成本,為啥仍把戰機造出世界第一貴?原因很簡單,分歧太多,造成敗研發進度推遲,增加了成本。一共搞了四條生產線,造成誰也吃不飽的局面,最終成本反比法國的陣風更貴。
以前成本居高不下,如今又壞消息不斷,2017.9.13,沙特的一架颱風在也門墜毀,飛行員遇難,沙特稱為:技術故障墜毀,也有消息是被擊落。9月24日,意大利空軍一架颱風在航展表演上墜海,飛行員遇難。再隔兩週多,10月12日,西班牙空軍一架颱風墜毀,飛行員遇難。不足30天連摔3架同款先進戰機,如果是印度沒人會意外---。(作者署名:浴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3/doc-ifymzzpw0013819.shtml
韓國擊碎美製武器昂貴傳聞:中俄武器並不比美國便宜 (楨:?) 2017.10.22新浪軍事
目前,2017年韓國國際航空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除了展示飛機,還展出全套先進的機載武器,當然這些武器幾乎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人難得的在展板上把相當一部分武器的價格也給了寫出來。
AIM-9X空空導彈,射程22千米,55.7萬美元;AIM-9M,12.9萬。
AIM-120C,射程68千米,77.9萬;AIM-120B,65.2萬。
AGM-54G攻地導彈,射程25千米,22.8萬。
AGM-88反輻射導彈,射程148千米,34萬。
AGM-84H(SLAM-ER)攻地導彈,射程280千米,176.3萬。
AGM-84L空射型反艦導彈,射程170千米,150萬
GBU-10激光制導炸彈,射程12千米,2.3萬。
GBU-12,射程12千米,3.3萬。
GBU-24,射程22千米,13.3萬。
GBU-31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ADM),射程24千米,5.7萬。
GBU-28重型侵徹鑽地炸彈,彈重2130千克、射程10千米,為34.3萬。
如果以當前同等技術水平的裝備來看,這些武器價格實在算不上貴,甚至可能比中俄還會更便宜。這一方面得益於美國龐大的產量,例如單一款炸彈的產量就是以幾十萬計的;另外,強大的工業體系讓美國在價格控制上也有,例如,精確制導武器核心的製導元器件,美國人更高的良品率就會體現在價格上。
當然,武器價格背後必然包含多種因素,例如在有軍援的情況下武器的價格可能是會有優惠的,巴基斯坦在2006年採購AIM-120C時,單價就僅需50萬。相比韓國2002年訂購的價格還更低,此時其它國家購買該導彈普遍上浮到了近百萬美元(如今,較新的AIM-120C-7價格已突破150萬)。
同時期,西班牙、泰國等購買AIM-120的價格也在70萬美元上下。因此,韓國此次列出的武器價格還是很能反應出美製武器的一個價格趨勢。
有人可以省錢買、有人可以正常購買,當然也就有人要“多付出”。例如比韓國還早買AIM-120C的中東油霸沙特,它在2000年的購買價格就達到了100萬。沙特還不算最冤的,台灣同年購買AIM-120C的單價竟然就達到了125萬。
回應
應該是出廠價,不包括維修和後勤支持。
買中俄武器也有維修和後勤啊。
武器那麼多種,就挑這些消耗量大的比。這些武器使用量大,平均價格自然能拉低,而且這些武器中俄更便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10-22/doc-ifymzzpv9090156.shtml
殲20列裝開始大批量生產中國靠一科技能年產四個團2017.10.14新浪軍事
日前,國防部證實了殲-20的試飛行程十分順利,目前已正式列裝空軍,雖然不知道這次具體列裝了多少架,但對於我國空軍是一個歷史性時刻。殲-20列裝也充分說明了中國開始打算量產,究竟年產量有多少架,同樣是軍迷們想關注的話題。
然而,殲20的生產線是採用了中國一項先進黑科技“脈動生產線”,所謂的脈動生產線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生產飛機的方式,按照特定的節拍,使飛機在生產線上以固有的節拍移到五個操作站位,有效節省每道工序間的消耗時間,提高飛機裝配的效率與質量。說白點就是類似生產汽車流水線一樣。
隨著殲-20已列裝我國空軍,量產型殲-20的數量逐步增大,目前中國面臨急需更多的發動機,然而引進俄製AL-31系列發動機的產量再也滿足不了殲20的生產需求。幸虧中國早已未雨綢繆,自主研發匹配殲20國產發動機。殲-20換裝國發試飛照片就是一個佐證。
中國終於迎來了一款可以匹配殲20的國產發動機,同時也昭示著中國已擺脫俄製AL-31的依賴與製約,據專家分析認為,一條“脈動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1年至少可以生產出24架殲-20,四條同時生產1年可以產出96架等於四個飛行團編制。
值得關注的是,有媒體報導,俄突然鬆口主動解開對中國發動機領域的封鎖,並同意出口400台發動機給中國。雖然殲-20換國發試飛,但目前國產渦扇發動機並未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此時對於俄就是一個機會可以大量出售發動機,不然以後就再也沒了機會。(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14/doc-ifymvuys9675820.shtml
俄羅斯或將看家寶貝出售中國助殲20全面超越F-22 2017.10.14新浪軍事
媒體首次報導俄羅斯會出售中國AL-41發動機的消息,此前在2013年中國採購蘇-35戰鬥機之際就有國外媒體分析認為中國是看重蘇-35安裝的AL-41,這些隨蘇-35一起交付中國的AL-41將會裝配到殲-20上。對此俄航空工業界最高級別的官員明確表示:這不可能。中國若要獲得更多的AL-41,那隻能購買更多的蘇-35。
如果真如俄羅斯軍事專家所言,俄羅斯出售這款先進的發動機給中國,對中國的幫助將會非常大,殲-20將會立馬安裝AL-41,性能將會全方位超越美軍F-22和F-35。
不過,有分析認為,俄放出可以出售AL-41發動機給中國的風聲,或有深層次的考量,除了中俄戰略合作,也可能是看到了中國航發的研發速度驚人,再不出售用不了多久中國可能就不會購買了。
近期中國殲-20在測試一款中國完全自主開發的新型發動機渦扇-10B,這是一款比目前殲-10、殲-16裝配的國產發動機要先進的多的產品,這款渦扇-10B研發所用時間比渦扇-10研髮用時短很多,這表明中國在航發領域進步非常快。而之前分析認為的殲-20指配的發動機渦扇-15也已經在測試中,或在2020年左右完成研發。
目前媒體披露的渦扇-15的性能指標同AL-41和F119發動機相差不多,如果這款發動機研發完成,中國將不再需要購買俄羅斯的AL-41放眼全球,只有中美俄三國在研發五代戰機,俄羅斯現在不出售這款裝備,數年之後將找不到任何一個買家。
如果俄羅斯決定出售AL-41,中國決定購買,這或許是美軍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趕緊賣給中國,再不賣,沒機會了!中國發動機研製速度很快。
中國現在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好的東西,價錢合適,有多少要多少,至於中國自己研發的先進東西,那不會更不應也不能停,需要的資源、技術,需要多少給多少,市場銷路嘛,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再多的東西填下去,就如同石沉大海,除了一陣漣漪圈圈外,立馬就歸於平靜如鏡湖般的寧靜。
但地面迫近警告系統僅能在出現事故徵兆時發出“高度過低”或“拉起”的音頻和視頻警告,不具備主動操縱能力,對一些極端情況仍束手無策。於是美國空軍又為F-16發展出了地面防撞系統(GCAS),如果飛行員被警告後仍對撞地危險沒有做出反應,系統就自動操縱飛機改出。
地面防撞系統依賴數字地形數據庫和精確導航輸入來確定飛機的位置和高度,通過自動駕駛儀進行躲避機動。躲避機動是一個5g的滾轉-機翼改平動作。在AFTI測試中,GCAS只在最小預計離地高度在15~45米時才被激活。實際上最小離地高度可設定為任何值,通常選在45米,低空掃射時選在15米,預留出合理緩衝的高度。
目前,美國空軍的F-16、F-22、F-35機隊都基本安裝了地面防撞系統,並已經多次挽救飛機和飛行員。根據美國空軍的估計,地面防撞系統能在F-16機隊的剩餘服役期內拯救10名飛行員,節約5.3億美元。
目前,“颱風”戰鬥機仍未裝備地面防撞系統。在一個月內發生三起低空事故後,歐洲戰鬥機公司恐怕要把該系統的研製提上日程了,因為只要少墜毀一架“颱風”,就能收回地面防撞系統的全部研製費用了。(作者:空軍之翼阿姆斯壯)
回應
出現事故是正常的,誰敢保證一次事故也不出?
問題是一個月出3起,這就不要跪舔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13/doc-ifymviyp0809288.shtml
颱風戰機1月內墜機3架飛行員全部喪生曝光一大缺陷
2017.10.12,西班牙空軍的一架“颱風”戰鬥機在參加完國慶節閱兵後返回阿爾巴塞特的蘭洛斯空軍基地時墜毀,現年34歲的飛行員博爾哈·艾瓦爾·加西亞(Borja Aybar García)上尉沒有及時彈射,導致機毀人亡。
目擊者稱,當天從蘭洛斯空軍基地起飛參加馬德里閱兵的共有4架“颱風”。中午12:09分,4架戰鬥機編隊返回基地,開始依次轉彎進入降落航線。加西亞上尉排在最後一個轉彎,結果突然失控墜向地面。從現場照片看,這只是一次進近前的普通降落轉彎,不涉及大過載機動,而且當時天氣晴朗,飛行員也沒有報告飛機出現任何機械故障,所以人為失誤的可能性較大。
蘭洛斯空軍基地是西班牙空軍重要的戰術戰鬥機基地,常設一個“颱風”中隊。作為一線中隊的第14戰鬥機中隊,飛行員都訓練有素。
這已經是“颱風”戰鬥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發生的第三起墜機事故。9月24日,意大利空軍測試聯隊的一架“颱風”在飛行表演中墜毀在羅馬以南76公里的泰拉奇納海域。9月13日,沙特阿拉伯空軍的一架“颱風”戰鬥機也門上空執行近距支援任務時,墜毀在也門南部阿比揚省阿爾瓦代區的一座山峰上。在這三起事故中,三架“颱風”戰鬥機上的三名飛行員無一生還。
這一連串的致命事故對歐洲戰鬥機“颱風”的聲譽造成嚴重打擊,,三起事故乍一看之間毫無關聯,但仔細分析就能發現都發生在低空,令人不得不懷疑“颱風”戰鬥機的訓練程序或緊急情況處置操作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三起事故還揭示了“颱風”戰鬥機的一個重大缺點,那就是缺乏地面防撞系統(GCAS)。
“可控飛行撞地”(CFIT)是導致軍用飛機特別是戰鬥機墜毀的主要原因,在1993~2002年間,美國空軍發生的一等事故中,25%是由CFIT引起的。從這三起“颱風”的墜毀事故就能看出。而且由於此類事故發生高度低,飛行員根本就沒有彈射反應時間,後果一般都是機毀人亡。
為了降低CFIT事故率,美國空軍在70年代開始研究先進防撞系統。首先問世的是地面迫近警告系統(GPWS),在裝備了主要執行對地近距支援和對地攻擊任務的F-16戰鬥機後,大幅降低了CFIT事故率。
俄S400導彈部署敘利亞頻遭打臉對美軍空襲毫無察覺
2017年9月底的衛星照片表明,俄羅斯已經在敘利亞部署了第二套S400地空導彈系統。這套系統被部署在馬斯亞夫附近的山頂上,距離拉塔基亞東南部不到40公里,緊挨著一個裝備有P-800“縞瑪瑙”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堡壘-P ”營。
俄剛介入敘利亞內戰時,俄駐敘主要基地——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防空由“斯拉瓦”級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負責。該艦被部署在地中海的敘利亞海岸旁,裝備有S300F艦空導彈系統。
但“莫斯科”號無法無限期地停泊在敘利亞海岸附近。此外從敘利亞叛軍使用BM-21火箭炮對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發動的多次成功襲擊表明:“莫斯科”號的S300F系統對這種目標根本無法提供有效防護。於是俄軍又在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部署了至少一套“鎧甲”-S1彈砲合一防空系統。
2015年11月,俄空軍一架蘇-24戰轟機被土耳其F-16擊落之後,普京下令在敘利亞部署最先進的S400。從理論上講,S300F/S400/鎧甲-S1的組合能為俄軍提供完善的防空能力,不僅能覆蓋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還能覆蓋地中海地區的整個敘利亞海岸。
但事實遠非如此,赫梅米姆空軍基地位於地中海海岸,距離阿拉維山以西不到10公里,距離土庫曼山脈僅有40公里,這些山脈大大限制了其達的探測距離,S400的91N6E雷達即使在裝上40米高的桅杆後,也無法發現赫梅米姆以北40公里和以東15公里外的中低空目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5年12月,敘政府軍在阿勒頗以東的克維雷斯空軍基地部署了一座S-75M和一座“山毛櫸”地空導彈。與此同時,為了解決阿拉維山對S400雷達的遮擋,俄把一個S400單元重新部署在阿勒頗東南約30公里的塞菲拉。
但此舉並沒有取得效果。2017年4月6日,兩艘美國海軍驅逐艦向沙伊拉特空軍基地發射了59枚BGM-109“戰斧”導彈。其中大多數導彈先是飛越塔爾圖斯地區,然後穿過赫梅米姆以南50公里的“霍姆斯峽谷”(也就是敘利亞西部山脈與黎巴嫩境內山脈間一條通道)抵達目標。俄地空導彈系統居然對此一無察覺。
被打臉後,俄空軍在今年5月先後向敘利亞部署了兩架A-50預警機以擴大雷達覆蓋面。但俄只擁有17架這種預警機,抽調敘利亞無疑會影響俄羅斯本土的巡邏任務,並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俄又在馬斯亞夫附近的山頂部署第二套S400系統,以顯著改善雷達的低空覆蓋,但至於真正效果如何,還有待日後的觀察
一般將吊艙集成於載機時也需要對飛機進行相應改造,特別是對機載計算機進行滿足投放常規炸彈的軟硬件改造,還必須為吊艙和載機實施通信線路搭橋。由於飛機平台設計之初機載計算機接口有限且大多數為專用接口,這種搭橋活動並不是電腦USB口插入那樣簡單,需要對線路和軟件進行重新設計。美國除將先進瞄準吊艙配備給戰鬥機外,還配備了B-52這種老款轟炸機,這使得B-52的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退役時間被延遲到2050年。
對於隱身飛機而言,如果不能對地精確轟炸,其體係作戰威力將大大降低,美國F-35一改F-22走純制空路線的設計思路,為F-35配備了分佈式綜合光電系統,實際上就是一款光電瞄準系統。該系統由EOTS和EODAS兩部分組成,EODAS由安裝在機身不同方向的6個傳感器組成,可使飛機不開雷達就能獲取周邊360度範圍內態勢信息,最大探測距離可達1000千米,主要起對空中目標的遠程預警作用。但由於其瞄準精度無法滿足對地攻擊要求,因而還在機頭下方配備了EOTS系統用於對地轟炸瞄準,觀察我國的殲-20機頭下方也配備了該裝置,可見殲-20並非走F-22的純制空路線,而是更親睞F-35設計思路。
總的來說,這種裝備成本小,收益高,可充分發揮普通彈藥威力,大大提高戰機對地攻擊能力。中國空軍早一天裝備,就能早一天向攻防兼備型空軍邁進。(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30/doc-ifymmiwm2181608.shtml
這款設備價格並不昂貴但中國空軍若列裝戰力將翻倍2017.9.30新浪軍事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中國空軍戰機習慣於打火箭彈、凌空扔鐵炸彈,卻從來沒有看到國中國空軍在高空投擲常規炸彈與地面部隊實施戰術配合,這種現狀讓中國空軍大量庫存的常規彈藥在現代作戰中無用武之地,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而防區外發射精確制導武器過於昂貴只能用於前幾波次進攻,這極大的製約了中國空軍向攻防兼備型邁進的腳步,一切都來源於轟炸瞄準光電系統的缺失。
傳統的光學轟炸瞄準系統是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主力轟炸瞄準系統,這種系統一般由電子計算機、轟炸雷達和光學瞄準具組成,無法滿足現代作戰需求,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目標信息獲取難度大。純光學瞄準具在夜間及復雜氣象環境下難以觀測到目標,瞄準時甚至需要機組人員附身爬在瞄準具上,空中的氣流較大時很難保證準確觀瞄。
二是轟炸瞄準精度低,傳統的轟炸瞄準系統無法使用制導武器,轟炸誤差一般在200米左右,要增加精度,就必須降低飛行高度,令載機平台處於不安全狀態。三是載機生存率小。光學瞄準具操作繁瑣、瞄準時間長、轟炸雷達的高頻信號易被捕獲,這些都會導致載機生存率較低。
而轟炸光電瞄準系統恰好能解決這些問題,該系統由兩大模塊組成:一是可見光和紅外熱成像模塊,可實現對目標的全天候觀測;二是激光模塊,可實現對目標位置信息的精確測量和對激光制導武器的導引。隨著作戰需求不斷引導裝備功能分化,兩個模塊逐漸發展成以紅外搜索與跟踪系統(IRST)、前視紅外成像(FLIR)和激光瞄準指示系統(LTD)三個模塊集成的光電瞄準系統。該系統能夠在飛機雷達關機、無線電靜默下對目標實施全天候快速搜索、跟踪和瞄準,是信息化條件下空對地作戰的必備神器。
通常使用的光電瞄準系統被集成在飛機吊艙裡,上世紀80年代,美軍為F-15E、F-16、F/A-18戰機開發了藍盾吊艙和夜鷹吊艙,兩種吊艙由光電探測設備和機載計算機設備組成,分別實現目標的信息獲取和信息處理,可引導常規炸彈達到10米以下誤差的轟炸精度,且不受投放高度限制,大大降低了載機受地面簡易防空導彈和火砲的威脅程度。相對傳統轟炸瞄準系統,對地攻擊作戰效能提高數百倍。美軍後來又連續發展了更為先進的萊特寧和狙擊手兩款瞄準吊艙,進一步提高了轟炸精度,目前該兩款吊艙已成為美軍各類戰鬥機、轟炸機的主力瞄準吊艙。
央視披露中國AKD63導彈造價數百萬為何不比美便宜2017.9.30新浪軍事
AKD63空地導彈進入中國空軍的時間僅12年,還算是一種年富力強的武器系統,由於採用電視制導,技術基礎較老,體積大、飛行速度慢,顯得有些落伍。改進以後的AKD-63B導彈,採用紅外成像製導,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極大的提高了戰場適應性。
實際上中國現役先進武器和彈藥的造價都很高,高到出乎你想像。也有些軍迷認為只要產量大,武器價格必然會低廉,這是不了解中國軍隊武器訂貨造價規定。
我國的有些武器比西方國家採購價格要昂貴的多。例如國產CS/LR46狙擊步槍,加上配套部件全稱為“7.62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系統”,據稱單價為26萬,因而被網民戲稱為“26式”。CS/LR4系統除了槍和彈外,還包括32倍白光瞄準鏡、微光像增強儀、激光測距/彈道解算計算機,還有維護工具等備用彈匣等配套附件,26萬是不包括子彈在內的一整套系統。而美國陸軍採購一支巴雷特M82A1大口徑狙擊步槍,裸槍不含瞄準鏡的價格僅為6350美元。老百姓買的話只有6600美元,即便是加上瞄準鏡和火控系統等附件,也絕不會超過26萬元的天價。
我國採購和生產武器,跟民間生產襪子和T恤衫牛仔褲完全不同。
長期以來,我國現行的軍品定價原則,是軍品定價成本加5%的利潤兩部分組成(這裡所說的計劃成本是軍工企業計算出來的個別成本,而不是部門或市場的平均成本)。
即軍品價格=(軍品製造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1+5%)。
中國產的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的普通火箭彈造價就高達70萬元,制導火箭彈則要數百萬人民幣。所以,中國的先進武器並不便宜,尤其是精確制導武器,甚至貴過美國。
以美國生產了6800枚的戰斧巡航導彈為例,早期價格高達140萬美元,最新的改進型則降為60萬美元一枚,目前綜合平均價格為109萬美元一枚。而中國的長劍20(AKD20)空射巡航導彈,有軍事專家推測ADK20空射巡航導彈的造價不低於500萬元。(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現代戰爭,窮國真打不起,所以中國必須富起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30/doc-ifymmiwm2273244.shtml
美媒稱中國武器出口額5年內飆升74% 已躍居世界第三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9.27發表了羅恩·馬修斯和平曉娟的文章,渲染“為什麼世界應擔憂中國的軍事出口”。其中提到,中國武器銷售規模正在擴大,其2012年至2016年的對外軍售占同期全球武器銷售總額的6.2%,與2007年至2011年期間相比,軍售規模飆升74%。事實上從2012到2016年,中國的武器出口超越了德國、法國和英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這並非暫時現象,而是長期趨勢。從2000年到2015年,中國武器出口規模擴大了6.5倍。2016年,達21億美元,略低於法國的22億,但比英國的14億多出許多。中國在2016年全球武器出口市場的份額還遠低於美國的33%,但與俄(23%)的差距正在縮小,而與法國(6%)、德國(5.6%)和英國(4.6%)的差距已經徹底消失。
報導稱,中國的武器出口一直被認為缺乏全球吸引力,因為過去五年其72%的武器出口隻流向三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依賴少數幾個核心客戶,是成熟的武器出口國和“新入場者”的正常做法。
俄是2012年至2016年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但其70%的對外軍售主要面向四個國家——印度、越南、中國和阿爾及利亞。英國也不例外,其71%的武器出口到印度、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僅沙特一國就佔英國2010年至2015年五年軍售總額的一半)。
現在中國已經成功擴大了客戶群,如今在向5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武器,業務覆蓋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的多數客戶的確是發展中國家,例如其三分之二的客戶位於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非洲,它們從中國採購的武器系統大部分是基本的軍事裝備。
但是時代正在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用改進後的國產裝備替換老舊的蘇式裝備,如今正在向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出口現代化裝備,如99式主戰坦克、殲-10戰鬥機和元級潛艇。
技術水平的進步,再加上相對較低的採購成本,使得中國出口產品性價比越來越高。它們吸引了眼光更高的買家,如今中國25%的客戶屬於中上/較高收入國家行列,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
中國的武器出口模式主要基於三個原則:有助於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
這個政策對於過度依賴美俄武器的二級和三級軍事國家來說特別有吸引力。中國武器讓貧窮國家有機會拓展武器來源,在軍事能力方面獲取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並增強對武器禁運的戰略免疫力。
任何武器裝備都有壽命,例如對於戰機而言,就存在著技術壽命、日曆壽命和疲勞壽命三種不同的定義方式。一般國家在正常使用時,三種壽命差不多是同時到期,而美軍的裝備則處於一種尷尬的狀態:由於美國在軍事技術領域裡的領先地位,其武器裝備哪怕是上世紀90年代甚至更早前生產的,總體技術水平在當代都算不得落後,加之美軍頻繁對其進行升級,其技術壽命應該還有不少富裕;但是如果計算產品的日曆壽命的話,美國空軍的F-15C最年輕的一架已經服役了32年,最早的F-15E已經服役近30年,最新的也已經使用了16年,其F-16機隊裡最新的也已經有了15年的歷史,對於一般日曆壽命最多20-30年的戰機而言,他們也已經進入了中年甚至老年甚至“超齡服役”;而對於疲勞壽命來說,美國空軍的F-15大約9000小時的壽命和F-16大約8000小時的壽命都不算短,但由於美軍在冷戰後極端頻繁地使用這些戰機,他們的疲勞壽命要么已經接近“大限”,要么已是超期服役
正是這種三重壽命的矛盾,讓美軍遲遲下不了將其淘汰的決心,而如果要繼續給這些飛機續命,需要將飛機的縱梁、翼梁甚至是機翼整體換掉,再加上對航電設備、發動機還有武器系統的全面升級,其需要的資金和改動的規模其實已經和採購新機相差無幾。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徹底更新替換現有裝備,而考慮到美軍的規模,加上前幾年F-35系列替換機型因為延期試驗導致項目超支,又沒有額外資金貼補,一度取消過數架F-35的交貨計劃,而將其資金挪用來填補項目額外開銷。
如此一來,美國軍隊只能寄希望於更高的軍費投入,來實現更大規模的部隊換裝,以期盡快還掉欠賬繼續前進。反正2016年美國的軍費開支只佔GDP的3.3%,即使2018年加到7000億美元也不會超過4%,雖然不管怎麼樣都大大高過中國的1.9%,但無論是比起俄羅斯的5.3%,還是裡根時代美軍真正“窮兵黷武”時期佔GDP6.6%的超高額國防預算都還差得遠。
回應
只要美國有錢,還是很強大。
美國的國債有46000億。
我們中國與美國發展軍隊沒法比,我們有我們的發展過程,沒必要亂花冤枉錢,慢慢的發展,關鍵是要發展自己需要的裝備,而不是盲目的去追求超前可能不不到的裝備那樣浪費,慢慢拖死美國,不急我們中國是後發製人用太極方式
而那些概念新奇的高端方案,比如武庫艦什麼的,則總是在媒體一番熱炒之後就消失無踪。在那個時候看來,美軍的這一系列針對威脅的處置,總體來看是不算失敗的。畢竟在裝備性能早就夠用而防務預算削減的情況下,經濟適用是最科學的。
而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軍隊的一連串變故則把美軍引向了另一個方向。先是思想激進的拉姆斯菲爾德為了改革美軍把包括新型自行火砲、偵查武裝直升機等美國陸軍一系列先進的未來裝備給統統取消,再是為了美軍能夠全球快速部署介入力推斯特萊克中型旅。但隨後爆發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卻恰恰不是那種需要美軍快速部署能力的中低烈度治安戰。
雖然美國軍方反復強調斯特萊克裝甲車的裝甲多麼多麼有效、加裝了格柵裝甲的裝甲車能夠挨多少發RPG火箭彈也保證乘員不受傷,但大多數美軍仍然巴不得自己在遭到路邊炸彈襲擊的時候身處M1戰車的艙內,或者在遇到地雷的時候躲在防雷車裡面。經年累月的反恐戰爭裡,美軍再次像越南戰爭一樣,不僅每年要花數百上千億美元(最高的2008財年甚至達到1870億美元)投入十多萬美軍在海外的作戰需求,還採購了大量治安戰專用的武器裝備,比如美軍在2007年開始為了防止路邊炸彈的威脅,採購了27740輛各種型號的防地雷反伏擊車裝備美軍,用於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巡邏和作戰任務,而每一輛車的平均採購價格都要數十萬美元,根據美國國防部自己的報告,整個防雷車採購項目合計耗資達到了485億美元,而在美軍撤離伊拉克後,這些車輛中60%的命運是直接扔進了美軍的倉庫,剩下的車輛也因為在傳統的作戰環境中因為外形高大、防禦力一般且機動性不足而飽受美軍的詬病。
與此同時,美軍在下一代裝備換裝上則犯下了一連串的失誤,不僅徹底停止了本國空軍採購改進後的F-15和F-16新型號,還過早關閉和拆除F-22戰機的生產線,到針對反介入武器時的應對準備不足,再到下一代大型水面艦艇和輕型水面艦艇定位科技樹雙雙點錯……再加上F-35由於開發上的延誤,遲遲沒有具備完整戰鬥力的能力。這也導緻美國面對紛至沓來的威脅之時,很多時候只能使用上世紀90年代乃至80年代的武器執行任務。
從1965年到1975年,美國的軍費在賬面上增長了約60%,但因為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嚴重問題,讓開始服役的新一代武器裝備因為通貨膨脹價格飛漲,加上越戰期間大量軍費實際是用於作戰化作炸彈和橙劑扔到了越南,美軍實際的經費也因此捉襟見肘,不僅部隊裝備的戰機、戰艦數量都出現巨幅下跌,美軍也因為缺少優秀軍人變得問題重重,在美國公眾眼裡的聲望也降到了低點。而裡根當選美國總統後,為了兌現其競選時加強美軍的承諾,自然也開始進一步增加美軍的軍費,並一次次將美國軍方“想想而已”的樂觀軍費目標直接變成實打實的美元投入到國防工業的方方面面。
正是在上世紀80年代,極為充裕的軍費預算使得美軍實現了徹底的現代化。美國空軍在整個80年代換裝了上千架全新的F-15和數千架F-16戰機,B-1B和B-2兩款戰略轟炸機也在這一時期研製並開始裝備;美國陸軍換裝了以上萬輛M1系列主戰坦克和M2步兵戰車為核心的地面部隊核心體系;美國海軍則在這一時期開始堅定全核動力航母的路線不動搖,並且將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洛杉磯級核潛艇以及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都送下了水。而裡根以及隨後老布什時期美國龐大而現代化的軍事機器,也成了冷戰結束後美國干涉全世界各種事務,維護美國霸權的重要力量。
按照80年代的美軍設想,到了90年代,在美蘇軍備競賽的大背景下,美軍自然要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裝備全新一代的作戰裝備和武器。這些武器我們後來有的看到了,有的卻沒有看到。原因也很簡單,隨著冷戰的結束和美國全面超級大國地位的穩固,美國軍隊的建設方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由於蘇聯的解體,美軍對各類尖端武器的需求和急迫性都不如以往,反而對乾涉地區事務所用的武器裝備更具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冷戰結束後軍費無論是賬目上還是購買力上都陷入了縮減,使得美軍對各種冷戰期間立項但尚未進入實質深度開發階段的武器都缺乏進一步投資的興趣和能力。
這樣的策略結果,就是F-22這樣冷戰結束前已經造出原型機的方案得以繼續研製,海軍還處在效果圖階段的NATF項目則被砍掉;從“提康德羅加”級降級而來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得以批量建造,打算全面升級防空系統但還處於概念階段的CG-X方案則被一拖再拖最後徹底取消。
全新提出的方案則大多更加註重現實可用性,比如F/A-18E/F”超級大黃蜂”這樣的中庸機型,以及最初的JSF這樣注重採購成本與作戰性能有機統一的廉價戰鬥攻擊機。
美國新財年國防預算創新高:多出來的錢用在了哪兒?2017.9.24新浪軍事
本週,美國新財年的國防預算基本算是大勢已定,總額接近70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不僅遠遠超出特朗普政府最初謹慎提出的數額,也遠遠高出2011年《預算控制法》中規定的國防預算上限。儘管離款子批下來還有時日,但是美軍已經把這多出來的近千億美元的去處安排得妥妥噹噹。這筆高額軍費存在的意義和效果何在?答案毫無疑問要從太平洋對面的對手的變化那裡說起。
美國的“贖債”軍費
本週二,也就是美國當地時間的9月1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89票贊成、8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總額6920億美元的2018財年國防預算。至此,2018年度的國防預算基本算是塵埃落定。接下來美國參眾兩院還將通過兩院聯繫協調委員會將兩院各自通過的議案進行協商修訂以形成統一的最終版本,並送交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字以正式通過。
從軍費數額上,這次軍費預算比起2011年美國軍費高位的7113億美元,還稍微差了幾十億美元,但當時的軍費中有將近1600億美元的開支是用於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的軍事行動所需,相比之下,2018年的預算中只有大約600億美元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其餘6400億美元都是所謂的基礎軍費,實際用於軍隊訓練、人員薪資、裝備更新等的資金規模多了1000億美元左右。雖說美元的實際購買力正日趨下降,但2018年美軍預算的實際增長顯然可算是史無前例。
更加不同尋常的,是此次國會通過的國防預算數量之多,甚至超出了特朗普政府今年提出的6680億美元的目標,也比美國國防部今年5月提出的6391億美元的需求多出500多億美元。這些多餘資金之中,相當部分都將被用於額外採購一批裝備。此前觀察者網也曾引用美國媒體上透露的部分消息羅列部分,雖然在不少項目的實際增購數量上與國會最終通過的採購數有所偏差,但也大概表明了增加採購數量的趨勢。
國會此舉自然贏得了美國國內許多支持美軍現代化人士的讚許,對美軍而言,這樣的增購自然也是好事一樁。對於其他國家的軍隊,這又顯然是美軍“窮兵黷武”的舉動。不過如果從美軍本身的狀況和其軍方的設想目標看,這更應該是美軍針對本國長期以來裝備老化之下做出的“補課”之舉。
說起美軍的裝備更新和老化,最早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里根時期。在此之前,美國軍隊先是花了10年時間從越戰的泥潭中脫身,然後又因為美國經濟陷入滯漲而飽受軍費不足之苦。
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現在已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據報導,近來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實驗室的黃伯雲院士團隊通過大量研究實驗,終於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耐高溫材料。這種可以承受3000度高溫燒蝕的陶瓷塗層及其複合材料的出現,對於我國研製高超聲速武器的意義極其重大。
大家都知道,任何飛行器在進行高速飛行時,其表面都會因為和周圍空氣劇烈摩擦而產生高溫,而且溫度還會隨著飛行速度的提高而急劇上升。
高超聲速武器在飛行過程會產生3000度以上的高溫,一般的耐高溫材料是應付不了的。彈道導彈的彈頭和載人航天器使用的那種耐高溫陶瓷瓦磚材料也不適用於高超聲速武器,因為這種材料的質量相對較大,而且成本太高。
而中南大學這回研製出的耐超高溫新型陶瓷塗層及復合材料卻與眾不同,它幾乎可以說是為高超聲速武器的長時間飛行而專門誕生的。這種新型陶瓷塗層是一種多元含硼單相碳化物,其碳化物晶體結構十分穩定。中南大學的科研團隊採用熔滲工藝,將多元陶瓷相引入到多孔炭/炭複合材料中,最終獲得了一種極具潛力的、擁有復合陶瓷塗層改性的炭/炭複合材料。
這種耐超高溫陶瓷兼具了碳化物的耐高溫屬性,同時還擁有硼化物的抗氧化性特點。這兩種屬性的兼容,使得新型陶瓷塗層及復合材料在實際應用中能表現出優異的抗燒蝕和抗熱震特性,而這恰恰是它作為研製高超聲速武器關鍵一環的重要資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新型耐高溫材料的研製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早在2002就啟動了研製計劃,試驗過數百種成分含量的耐高溫材料。15年過去了,等到中國終於研製出可以耐3000度以上高溫的新型陶瓷塗層及復合材料,今天他們的成果,建立在過去15年來海量試錯的基礎之上,最終能夠成功,其實是因為恆心足夠堅韌,把所有錯路都走了一遍而已。
黃院士為中國材料學貢獻良多,C919大飛機上的複合材料就有他的功勞
把所有錯誤選項都勾選了一次,在碰過所有的牆壁後才走出一條活路,這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挺low,和高大上的尖端科研項目尤其是軍事科技多少有點不搭調,但這種“笨辦法”恰恰是突破材料學研究瓶頸和尖端軍事科技的唯一途徑。(作者署名:超大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3/doc-ifymesii5100141.shtml
F22用恆溫機庫為何殲20不用因塗層技術領先美軍2017.9.23新浪軍事
現代戰機越來越複雜了,也對戰機維護提供越來越高的要求,為此美軍特意為F22修建了恆溫恆濕專用機庫!
殲20的待遇要差許多,享受的只是機棚,除了能擋一下陽光,防雨之外,可以說四面透風。如此待遇的差別,也許保證有人在噴,中國技術落後,不重視殲20等等。其實這一個細節讓大家更加興奮才對,中美對待各自最先進戰機的截然不同作法,實際盡顯中國之進步。
美軍給F22準備恆溫恆濕機庫實為技術上的無奈,原來F22在美軍接手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才發現問題,它表面的隱形塗層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極易脫落,需要更為細緻的技術保養,往往每飛行一小時需要30小時維護,這才特意修了恆溫恆濕機庫。既便差一點,也要封鎖式機庫,很少會露天停放,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原本美軍的絕大多數戰機都是露天停放。
我們沒有給殲20弄個恆溫恆濕機庫,不是我們建不起,而是不需要,殲20採用更為先進的隱身塗層技術,完全可以像其他戰機一樣接受普通的維護。這個意義不小了,不必象F22那樣,在部置與使用上受到限制,目前F22無法常駐海外,只能短期駐紮,這與其說是兵力不足,不如說,駐外基地無法保障如此驕氣的戰機!
也許是中美技術理念的差距,美國人注意先進性,為了先進可以不計成本,中國人注重於實用性,僅僅先進對我們缺少吸引力!(作者署名:浴火)
回應
飛機放露天,不是比塗層,還有橡膠、電子設備等,可避免雨天、紫外線、溫度、濕度對好飛機侵蝕,愛護武器也是一種軍德。
哎,跪舔橙這樣,也真是!武器嬌貴能打大規模戰爭?智障!
噴子:人家是保護髮動機葉片,需要恆溫恆濕機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3/doc-ifymfcih3221317.shtml
中國高超聲速武器關鍵環節獲突破 全靠這種超級材料2017.9.23新浪軍事
高超聲速武器被譽為下一場軍事科技競賽的核心項目之一。因為高超聲速武器具有1小時打擊全球任何地區的能力,而且單憑現有反導技術幾乎不可能被攔截,所以它被世界主要大國倍加推崇。中美俄均在極力推進高超聲速武器項目的研究,而目前中美處在這個高邊疆領域的第一梯隊,雙方鬥得難解難分。而決出勝負的關鍵要素,或許就看誰能首先研製出適高超聲速飛行的新型耐高溫材料。
TopOwl頭盔具有投射在遮光鏡上的雙目40度視場圖像,能顯示飛行數據和符號系統,可用於控制機砲,火箭和導彈,並能在頭盔兩側外掛夜視鏡,以及顯示機載前視紅外傳感器的高分辨率紅外圖像,還具有障礙物警告功能。
我國在戰鬥機頭盔顯示器上的發展比較落後,目前主力戰鬥機殲-10和殲-11飛行員裝備還是仿製俄羅斯的光點投射式簡易頭盔瞄準具,不具備信息顯示能力。就連最新銳的殲-20也沒有裝備頭盔顯示器,只是TK-31新一代輕量化頭盔。我國曾在往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過兩種頭盔顯示器模型,具有凸起的遮光鏡顯示器和外形類似BAE系統公司“打擊者II”的頭盔顯示器,希望能早日列裝。我國陸航的武直-10已經裝備了頭盔顯示器,外形類似TopOwl頭盔顯示器,但採用雙目透鏡式顯示器,與目前頭盔顯示器主流的投射式遮光鏡顯示器相比,對視野的遮擋比較大。(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阿姆斯壯)
回應
沒有頭盔顯示,殲20裝那麼多分佈式光學觀察窗裝逼啊,腦殘
注意看殲20在朱日和YB時的照片,頭盔上的圓孔分佈證明它還是TK系列,另外注意看側邊,並沒有裝鏡片投射系統。既然真正的頭盔顯示系統已經公開展出,那暫未裝備無非是刷新率上不去或者集成還沒做完,這方面有個三五年肯定能搞定,不會比峨眉來得更晚
官方沒說,有沒有我們不敢確定。畢竟頭盔看不到裡面,不一定非要滿頭包的才是;另外,殲20側視光學雷達怎麼沒有,你仔細看看,雷達罩後面的小窗口,實在找不到可以參考肥電
側邊沒有裝鏡片投射系統是說的頭盔側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7/doc-ifykywuc5502489.shtml
弗林測試過一頂完全不匹配的頭盔:“我駕駛CAM的'鷹'教拉出9g過載,正要對付一架'阿爾法噴氣',突然間,我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脖子,因為我的頭部在產生過大的力矩。根據槓桿原理,只要頭盔重心稍微偏移,就能在大過載機動中產生很大的抬頭或低頭力矩。所以頭盔不僅要貼合頭部,還要具有完美的重心。這次飛行後,我覺得自己就好像打了一個星期的橄欖球賽!”此外,頭盔在保持舒適性的同時還要盡量降低重量,但做到這點很不容易。
為了把重心保持在限制之內,外掛夜視鏡的頭盔一般會在頭盔後部增加配重,這回進一步增加重量。Elbit公司就把航電盒放置在數字化JHMCS頭盔背部,以便在外掛夜視鏡時維持重心。根據美國政府研究機構的統計,這種配重設計會使飛行員頸部壓力增加40%。
F-35的HMDS Gen III和BAE公司的“打擊者”系列頭盔為了保持舒適性,都會為每位飛行員定制內襯,為此需要精確掃描每位飛行員的頭部。定制內襯先裝入安裝有通訊耳機的內盔,再裝入具有頭盔顯示組件的外盔。飛行員佩戴頭盔時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調整顯示器瞳距,讓圖像中心對準雙眼瞳孔。投射在遮光鏡內側的圖像焦距被設置成無限遠,讓飛行員從艙內把視線望向艙外時無需調整焦距就能看清顯示內容。
現代頭盔顯示器甚至能監測飛行員健康。數字化JHMCS有一個被稱為“金絲雀”的血液流量傳感器,這個緊貼皮膚的傳感器能檢測血液流量和血氧含量,並提交頭盔背後的航電盒進行分析,在疑似發生缺氧事件時及時警告飛行員。這個功能能挽救飛行員的生命,鑑於美國空軍和海軍的F-22、F-35、F/A-18和T-45都相繼發生缺氧事件,所以數字化JHMCS的這個功能無疑會引發軍方的興趣。
直升機頭盔
頭盔顯示器不僅被用於戰鬥機領域,武裝直升機也是該設備的傳統用戶。AH-64採用的綜合頭盔和顯示瞄準系統(IHADSS)能把瞄准信息和紅外圖像直接投射到單片顯示器上,頭盔也能直接控制30mm M230鏈炮和機鼻傳感器。目前正在研製的飛行員綜合頭盔(AAIH)將具有更強的能力。
BAE的“打擊者”和泰利斯的“蝎子”頭盔也被一些武裝直升機選用,泰利斯還專為直升機研製了TopOwl頭盔顯示器,目前已被16個國家的武裝部隊選用,其中就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的UH-1Y和AH-1Z。這種頭盔在研製初期一直飽受問題的困擾,現在似乎正越來越受到歡迎。
數字化JHMCS
這是另一種新型頭盔顯示器,首先在沙特空軍的F-15SA上進行了測試。數字化JHMCS也叫JHMCS II,由以色列Elbit公司研製。這種頭盔可以使用與JHMCS相同的磁跟踪器,也可使用新的混合光學/慣性頭部跟踪器。數字化JHMCS提供了投射在遮光鏡上的20度圓形視場顯示器,可顯示來自任何機載傳感器的圖像,也可複制座艙顯示器內容,兼容不同顯示格式。
但數字化JHMCS缺乏內置夜視功能,仍需外掛夜視鏡。Elbit為此提供了一個可顯示彩色符號系統的夜視鏡目鏡,用於替換夜視鏡的一個原始目鏡,然後通過頭盔上的一個適配器與飛機相連後就能在夜視鏡上看到顯示符號了。數字目鏡呈圓形的,厚6.35毫米,也可被用於升級老式JHMCS。
提高舒適性
把夜視鏡從頭盔顯示器上去掉是大多數頭盔顯示器廠家的努力方向。夜視鏡對飛行員產生很大限制,飛行員佩戴夜視鏡後要注意自己頭部的動作幅度,否則不是撞到座艙蓋就是碰到平顯。此外,夜視鏡增加的重量不僅加大了飛行員頸部的壓力,還會使頭盔重心前移,這種重量不平衡大大阻礙了飛行員做大過載機動。最後,在發生緊急情況彈射時,飛行員必須先取下夜視鏡。
頭盔的舒適性對飛行員來說是一件大事。弗林舉例說當年新統一的德國空軍飛行員普遍不適應前東德米格-29戰鬥機的頭盔,稱之為“俄羅斯的野蠻頭盔”。這種Zsh-5頭盔在設計時完全不考慮重心位置,飛行員在大過載機動中試圖扭頭控制大離軸角空空導彈時甚至會扭傷脖子。所以德國空軍米格-29飛行員最後改用了HGU-55G頭盔,並自行集成了頭盔瞄準具。
弗林在試飛生涯中測試過多種頭盔:“我飛過'颱風'並在皇家空軍CAM(航空醫學中心)的'鷹'式教練機上積累的大量的飛行時間。我們把一名教官塞進座艙,在另一個座艙塞進'小白鼠',讓他們測試不同頭盔。我本人也在'颱風'上當了'小白鼠'。”
“從博斯科姆比頓起飛拉出3g過載脫離起落航線後,我們向著測試空域飛去,此時我就能感覺到頭盔重心是否出現偏移。我們長時間戴著頭盔進行飛行、訓練和模擬戰鬥,我本人的最長記錄是飛了13個小時。如果頭盔不完全貼合頭部,你能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感覺出來,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頭盔就會把這次飛行變成一個漫長而痛苦的任務。”
與白天相比,弗林同樣喜歡夜間飛行,此時HMDS的數字夜視系統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弗林說:“夜間飛行總是令人緊張,DAS和夜視傳感器能讓我們在夜間飛行中具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的態勢感知。”HMDS Gen III的數字夜視視場有40度,主要用於觀察座艙外情況,由於DAS的存在,在夜間有時甚至無需啟動夜視功能。
“打擊者II”頭盔
BAE的“打擊者”頭盔也被稱為頭部設備組件(HEA)或頭盔瞄準系統(HMSS),現已經裝備歐洲“颱風”戰鬥機以及瑞典、泰國和南非空軍的“鷹獅”戰鬥機(在鷹獅上被稱為“眼鏡蛇”頭盔),但只具備白天能力。
BAE在測試了各種外掛夜視鏡後,決定為“打擊者II”頭盔集成數字夜視傳感器。這種頭盔採用了Intevac公司的ISIE-11有源像素夜視傳感器,所以無需外掛夜視鏡。頭盔還採用全新的LED頭部跟踪技術,圖像通過40度x32度視場的液晶顯示器屏投射到遮光鏡上。“打擊者II”頭盔的夜視傳感器位於飛行員雙眼眉心上方,所拍攝的夜視圖像直接由頭盔內置處理器進行處理,這樣可以避免延遲。無論時視場、舒適度和沈浸感,這種頭盔的夜視效果都遠超傳統夜視鏡
數字式圖像處理方式也有效解決了傳統夜視鏡遭遇強光時產生的圖像閃爍和模糊問題,飛行員不再需要通過兩根“吸管”向外張望,所以也不存在視野遮蔽問題。
和泰利斯的“蝎子”頭盔一樣,“打擊者II”頭盔也能顯示彩色圖像。第一代“打擊者”頭盔採用1280×1024像素的單色顯示器,“打擊者II”則升級為1920×1080像素的全高清彩色顯示器。展現在飛行員眼前的是一個完全重疊的彩色雙目顯示器,在日光下清晰可讀,這點在雲層上方的明亮日光環境中尤為重要。雖然“打擊者II”採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但完全兼容戰鬥機的模擬接口,可以通過一個接口盒來接收飛機的模擬信號並將其轉換為數字信號,使“傳統”戰鬥機同樣能使用這種數字化頭盔。
主動降噪與三維音頻
戰鬥機頭盔的另一個有趣的發展趨勢是主動降噪技術,HMDS Gen III和“打擊者”頭盔都已經採用這種技術。BAE系統公司已與丹麥Terma公司合作發展主動降噪和3D音頻技術,前者能使飛行員更易聽清通訊內容,後者則能通過三維音頻警告指示來自任何方向的威脅。3D音頻技術還有個有趣應用,那就是讓飛行員能聽到來自任何方向的通話,如果左側僚機飛行員和他通話,他能聽到聲音從左邊傳來,如果是右側僚機,他就能聽到聲音來自右邊,如果是地面通訊,那麼聲音就來自下方,如果與上方的預警機通訊,聲音就來自上方。
JHMCS依靠座艙中的磁場來感測頭盔的姿態,而“蝎子”可使用磁跟踪器或混合光學/慣性跟踪器來感測頭盔姿態。
雖然JHMCS已非常受歡迎,但無法兼容夜視鏡,飛行員在夜間任務中要拆下遮光鏡換上夜視鏡。目前最新的頭盔顯示器已集成夜視功能,並引入其他一些增強功能,如三維音頻。
HMDS頭盔顯示器系統
洛·馬的高級F-35試飛員比利·弗林這樣描述自己使用該機頭盔顯示器的感受:“我按航線飛行,扭頭向左度看去,不必把頭轉回中央儀表板就能看到浮現在眼前的空速和高度信息。這是件很棒的事,我正在改變自己獲取信息方式。”
看來弗林已經習慣了F-35標配的先進頭盔顯示器,這種最新的頭盔顯示技術完全取代了平顯。F-35的三種改型都配備了羅克韋爾·柯林斯ESA視景系統公司生產的第三代頭盔顯示器系統(HMDS Gen III ),這種頭盔內置兩個液晶顯示器,能同時為左眼和右眼提供彩色圖像。
除了被用作虛擬平顯外,重2.2千克的HMDS還提供了40度視場的數字化夜視、畫中畫視頻顯示、錄像、主動降噪和透視功能!最後一個功能最為有趣,能讓飛行員穿透機身看到外部景象。這個功能是通過F-35的分佈式孔徑系統(DAS)實現的,該系統圍繞機身佈置的6台紅外攝像機提供的紅外影像被無縫合成為顯示在頭盔中的全景圖像,讓F-35在低頭直視座艙地板時就能夠看到地面的紅外圖像。比爾·弗林說:“頭盔DAS圖像的清晰度和精確度令人驚喜,大大增強了飛行員在夜間飛行時的態勢感知。以前我們佩戴夜視鏡飛行時就好像透過兩根吸管向外看。頭盔顯示器在我眼前呈現出視場寬廣得多的圖像,不管我頭部轉向何方,都能看到DAS圖像,真是一個神奇的功能。”
HMDS的研發一直伴隨著圖像延遲、抖動和夜視分辨率過低的問題,其中大部分都是與DAS集成的數字夜視傳感器引起的。弗林解釋說:“在動態飛行中以令人驚訝的清晰度顯示夜視圖像是一項棘手任務。”由於測試團隊沒有專門用於測試頭盔的飛機,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去查找未知問題,只能等頭盔裝備F-35後再逐一解決,就在我們排除問題的同時,大量負面新聞也就隨之而來了。”弗林估計如果把一架F-16改裝成完全符合要求的頭盔測試機,怎麼也要花上一年時間。
20世紀90年代初,以色列Elbit公司研製出與“怪蛇IV”空空導彈配套的顯示和瞄準頭盔(DASH)。美國在這種頭盔的基礎上於90年代後期研製出聯合頭盔提示系統(JHMCS),來與新一代近距導彈AIM-9X配套,被統稱為大離軸角系統(HOBS)。JHMCS和AIM-9X組合首先裝備了F-15C。
DASH和JHMCS兩種頭盔也增加了符號顯示功能,除了用於控制導彈引導頭和瞄準吊艙傳感器外,JHMCS在後來也實現了把關鍵飛行數據投射在遮光鏡上的功能,從頭盔瞄準具進化成了頭盔顯示器。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可以把關鍵飛行數據和目標數據都從平顯上移除,統統投射在頭盔顯示器的遮光鏡上,讓飛行員在空戰中能更好地使用空空武器攻擊敵機,不再需要操飛機把機鼻對準目標,然後通過平顯瞄準。
經過多年發展後,頭盔顯示器不僅能夠為飛行員提供“先敵發射、先敵攻擊”的大離軸攻擊能力,還使他們在做大過載機動時也能控制機載武器和傳感器的瞄準。頭盔顯示器的遮光鏡不僅能顯示瞄準符號和飛行參數,還能顯示視頻和前視紅外圖像。
尖端頭盔顯示器
目前全球已經有多種頭盔顯示器服役,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頭盔顯示器將成為飛行員作戰時必不可少的裝備。
JHMCS和“蝎子”頭盔
在Elbit系統和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聯合研製出JHMCS後,美國空軍立即在F-15C上應用了這個設備。目前JHMCS已經普遍裝備美國現役戰鬥機並銷往多個國家。
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國空軍的F-22居然一直沒有裝備JHMCS。原因不得而知,有消息說是因為F-22與JHMCS整合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2014年初,美國空軍評估了給F-22裝備更新更便宜的泰利斯“蝎子”的可行性,但整合工作一直沒有進展。“蝎子”目前已裝備美國空軍的F-16 Block 30和A-10C,並成為這兩種飛機的標準裝備。與JHMCS使用螺栓固定在標準Gentex HGU-55頭盔上的單色遮光鏡顯示器相比,泰利斯採用彩色單片式右眼顯示器,視場26度x20度,可顯示武器瞄準和關鍵飛行數據。更重要的是這種單片式顯示器兼容夜視鏡(NVG),泰利斯表示位於飛行員的眼睛和夜視鏡之間的超薄顯示器始終可以顯示彩色的符號系統,客戶能根據作戰需要和航空慣例選擇顯示紅色、橙色或綠色符號。
深度解析:用目光殺死敵人的頭盔顯示器為何殲20沒有2017.9.17新浪軍事
飛行員頭盔原本是一種簡單的防護裝備,但在結合了頭部跟踪技術和符號顯示系統後正日益變為飛行員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從而大幅提高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能力。
從空戰誕生之日開始,飛行員的態勢感知就對空戰勝負和自身生存至關重要。在最初的日子裡,擺在飛行員面前的只有轉速表、高度表和羅盤,而現代飛行員在空戰中不僅要時刻注意座艙外的動向、還要不時低頭查看座艙儀表和顯示器。
隨著技術的發展,座艙儀表和顯示器顯示的信息也隨之增多,越來越多的信息導致了飛行員無所適從,無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信息。因此,簡化和幫助飛行員吸收信息成為戰鬥機人機界面的一個重要設計目標,必須先使用機載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簡化和分類,再呈現給飛行員。此外,隨著一系列大離軸角近距空空導彈和新型傳感器的出現,如何增大這類武器的發射區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軍用直升機和戰鬥機已普遍裝備了頭盔瞄準具。戰鬥機頭盔瞄準具一開始非常簡陋,僅能用於控制紅外制導空空導彈的瞄準。導彈引導頭能根據飛行員的頭部運動快速對準目標,實現大離軸角發射,不再需要飛行員努力機動把機鼻對準目標。
南非空軍的“幻影”F1AZ飛行員率先在實戰中使用頭盔瞄準具,並取得良好效果。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也實機測試了視覺目標獲取系統(VTAS),但未被美國空軍採用。
安裝了AV8-8 VTAS的APH-6A頭盔,有一個伸到飛行員眼前的反射鏡,飛行員把鏡片中的準星指向目標就能使空空導彈引導頭對準目標
蘇聯米格-29“支點”和蘇-27“側衛”代表著頭盔瞄準具技術的一場革命。這兩種戰鬥機從問世的第一天起就整合了Shchel-3UM頭盔瞄準具和紅外搜索與跟踪(IRST)系統,讓R-73(AA-11)紅外制導空空導彈具有了強大的近距作戰能力。這是頭盔瞄準具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使北約國家正視差距,認真對待頭盔瞄準具的發展。
*材料以及人工成本
與美英法等國的飛機製造商不同,中俄的飛機製造材料以及人工成本是相對低廉的。而且隨著產量的提高和技術熟練程度的提高,單架戰鬥機的人工成本會逐步降低。
*利潤
軍品銷售的毛利率非常高。讀者若有興趣,可以查閱我國一家以軍方為主要銷售對象的上市公司,天和防務的財務報表。據統計,該公司的毛利率曾一度高達96%,最低也在50%以上。沈飛的毛利率自然不能與天和防務相比,但軍工產品的高毛利率是一個客觀事實。如果我們假設沈飛的平均毛利率為30%,那麼每架殲-15的毛利就將達到1.2億元。
價格與戰鬥力同步增長
殲-15的價格印證了一項曾被或多或少忽略的事實,即曾經以廉價為主要特徵的中國武器裝備,在我國的軍工行業水平追趕世界一流水平的過程中,其生產成本也正在迅速追趕世界一流。
那麼,這裡就要引入一個重要問題:單價4億的艦載機到底貴不貴?如果縱向比較,在我國武器裝備體系中,這個價格無疑是昂貴的;但如果拿美國和法國的主流艦載機與之相比,這個價格又相對低廉的。
至於殲-15是否划算,則完全是另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以中國最新引進的蘇-35為例,價格在7000-9000萬美元之間(依據配置不同),殲-15的價格已經逼近了蘇-35,但兩者的作戰能力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上。而以昂貴著稱的F-35C,其最新批次(第9批次)的平均售價為1.322億美元(不含發動機),可知一架F-35C大致相當於兩架殲-15。但從作戰效能上看,F-35C的綜合能力又要領先殲-15一代。
但是,不管這個問題的答案如何,殲-15作為我國首款艦載機,國家既已投入了巨額研發費用,形成了寶貴的經驗財富,便不會被輕易地拋棄。筆者認為,殲-15的命運恐怕不會像有些媒體或者專家所言,會輕易被更先進的隱身艦載機所替代,而是將在相當長時期內成為我國艦載機的絕對主力。
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力挺殲-15的原因有二:
首先,殲-15研發已經投入了大量經費。
第二,下一代艦載機的研製耗費更為巨大,而我國的國防預算能否支撐需要權衡。
回應
al31不是毛子发动机吗,歼15怎么不用ws10
殲20用ws10b了
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购买比先进俄的美国发动机呢?你想买人家不卖。
換裝國產發動機必然的戰略需求。但殲20最終定型可能是渦扇15,雙發總推320千牛,這將使殲20戰力又上一個新台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04/doc-ifykqmrv8707359.shtml
殲15艦載機為何身價達4億?光發動機就值6600萬2017.9.3澎湃新聞
中國的武器長時間以性價比高著稱,但近日,海軍航空兵飛行員袁偉處置空中特情,挽救一架殲-15的新聞經過央視報導後引發強烈反響。在事件的後續的報導中,官方媒體首次披露了殲-15接近4億的單價——這個數字立即引發了各方的強烈關注。
一架艦載機的造價高達4億,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如果進行橫向比較,我國的殲-15仍屬於“物美價廉”。不過,4億的單價也足夠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我國軍事裝備發展的路徑正越來越接近一般規律:單價高企是當前世界主流武器裝備發展的趨勢,傳統意義上的物美價廉變得越來越難。因此,一國武器的數量和質量不僅要滿足未來戰爭的需求,更要符合國防預算的承受能力。
2017年6月,美國海軍官員在國會聽證會上證實,美海軍計劃在2018財年投資12.5億美元採購14架F/A-18E/F,折算成單架價格為9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對比F/A-18E/F的價格,4億的殲-15在主流艦載機中仍算物美價廉。
殲-15的身價從哪來?
官媒此次提到的“4億”應該是指海軍從瀋陽飛機製造公司採購殲-15的價格,該價格應包含了沈飛的研發成本攤銷、製造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潤。製造成本的概念容易理解,更為重要的是,在裝備價格中“攤銷的研發成本”的佔比可能不低。
不過,研發成本的攤銷是按照預期產量來進行的。假設殲-15的研發成本為400億人民幣,預期產量為200架,那麼每架殲-15的攤銷費用就是2億人民幣,如果預期產量是300架,那麼攤銷金額就會降低至為1.3億元/架。因此,如果殲-15的生產線能夠持續下去,海軍持續採購,未來殲-15的價格還會有下調的空間。
那麼,除了研發成本攤銷,殲-15單價的大頭還有哪些呢?
*發動機
去年珠海航展期間,曾有報導稱中國再次向俄羅斯訂購100台AL-31發動機,單價為3300萬人民幣左右。
殲20換上國產太行B型發動機推力可達14噸2017.9.4新浪軍事
△網上出現的殲-20使用新發動機圖片
首先,這架殲-20還塗有黃色防銹漆,說明是剛剛下線的新機,是殲-20的第一個改進型號——殲-20A的首架原型機。類似的,運-20更換國產發動機後,也發展出了第一個改進型號運-20A。
其次,這架殲-20更換的究竟是國產發動機還是傳聞已久的俄羅斯117S,即AL-41F1S呢?事實上,這張圖片較為清晰的展示了尾噴口內側結構,尤其是內部擴張調節片上半部分的多個擾流片。而這一結構特徵正是“太行”系列發動機所獨有的。因此,基本上可以確定此次殲-20真正的換上了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有了一顆“中國心”。
而且,可以看到這種新型“太行”收斂調節片的尾端還特別採用了類似美國F-35所用F135發動機尾噴口的鋸齒設計。此前,也曾有過相關的公開報導,稱606所的科研人員專門為提高發動機尾噴口的隱身性能而研發了收斂調節片鋸齒設計這一技術。那麼,將其最先應用在最新的殲-20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太行”B的加力推力14噸級,推重比9左右,與之前殲-20裝備的俄製AL-31FM相當,甚至某些指標還有所超越。因此,換裝“太行”B,滿足渦扇15服役之前殲-20的飛行性能需求也問題不大。
由於這幾年成飛戰機產量增加迅猛,殲-10C、殲-20所需要的99M1系列發動機的量很大,而俄的產能卻有限,並且這幾年的質量也有所下降。WS-15雖然是殲-20的標配發動機,但離能夠真正使用還需要數年的時間,為了保證殲-20的正常生產,以及為了國防安全的需要,增加了殲-20A。
同時,這似乎也證明了以前那個傳聞,那就是殲-20的生產速度會非常快,訂單量很大。不出幾年,殲-20戰機就可以出現在北部、東部、南部、西南各關鍵性地域,對周邊國家空軍形成“代差”優勢。
回應
變相說明WS15不太順利,用的是毛發.
你跪久了吧,什麼都往毛子臉上貼。
很順利, 需要定型測試的時間
中國人的成功,就是國內那些國賊走狗的失敗;中國人的失敗,就是國內那些國賊走狗的成功;隨著中國人的成功越來越多,國內那些國賊走狗的失敗也越來越多,說不定哪天這些國賊走狗,失敗得沒有希望,就一個個跳樓跳河去全部死光光。
我們軍方一定要多使用太行,盡可能的多用,多提出問題,這樣,太行才能做出最好的發動機,經驗來自實踐,帶著問題發展,才會不失時機,才能實現赶超.
“太行”可以幫助國產戰鬥機出口世界!
全球軍力排名美俄中列前三最後一名是中國的鄰居
羅斯媒體2017.8.31集體歡呼,在世界最強軍隊排名榜上,俄軍像往年一樣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據俄新社報導,“全球火力”公司公佈2017年世界最新軍力排行榜,美俄中占據前三甲。
報導稱,俄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坦克、裝甲車數量超過美國。雖然美國依然佔據榜首,但俄專家稱,美國軍費是俄的10倍之多,可俄美的軍力並沒有太大的差距。除了美俄中之外,排名前十的國家還包括印度、法國、英國、日本、土耳其、德國和埃及。
報導稱,整個排行榜包括全球133個國家和地區,不丹軍隊(近6000人)位居榜尾。此次全球軍力排行榜是基於超過50項不同的因素評出,但排名並不只是根據各國武器總量的多少來評判,軍事力量的平衡和武器種類的多寡也是重要指標。雖然核武器不在專家的考慮之列,但核大國能獲得更高的分數。人口多的國家在排名榜上也都較靠前。此外,排名還考慮到國家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工業狀況、財政狀況、運輸基礎設施、開採石油等因素。
俄“今日經濟”網稱,俄軍事專家、退役上校利托夫金稱,俄與美的軍力勢均力敵。例如在戰鬥機、戰略導彈核潛艇和多用途核潛艇數量上,俄美可以相提並論。俄唯一不如美國的是航母數量,但俄有能力對抗美國的航母威脅。
俄《消息報》稱,俄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克林采維奇稱,這一軍力排名並沒有考慮到俄羅斯的王牌。他還強調,俄軍最主要的優勢在於精神因素。“俄羅斯隱藏有非常多的東西,潛在的敵人並不知道。在發生軍事衝突時,這將是最大的優勢。其中就包括俄羅斯擁有的精神因素。”▲
回應
以現在的俄羅斯,除了那些個核彈外也就嘴巴最牛氣了
俄羅斯敢動手,這點就可以加分。沒有戰意的軍隊就是花架子
你有戰意,看誰不爽,戰一仗 牛!
綿陽風洞不僅吹我們自己的飛行器,也吹美軍的以及其它國家的飛行器,據報導F-22的模型就在綿陽風洞進行過吹風試驗,得出關鍵數據顯示,殲-20啟動佈局優於F-22。正因為如此,殲-20即使在發動機存在劣勢的情況下,超音速巡航和機動性也表現的非常出色。(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別扯淡了小編,中國風洞先進不假,但說起整體規模和除高超聲速風洞外,美國仍然規模更大,更先進,中國怎麼可能給F22去吹氣動,就算中國願意,讓美國研究人員進中國風洞吹,美國害怕洩露F22真實隱身性能呢,胡編亂造就不要上新聞了。
很多噴子是初級水平。是中國仿製的F22模型,在綿陽進行風洞試驗!
中國給F22吹氣動是有可能的,以前看到過國內風洞的f22模型,當然不是美國人拿來的,是自己拿來研究的,研究一下別人的氣動性,相信美俄都這麼幹過。
早些年就听說過。中國擁有超過美國的高超音速風洞,所以才有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屢屢成功,超越美國的現實。這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是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每天都在進步!這群公知大V噴子狗腿子天天在抹黑中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30/doc-ifykkfat2473279.shtml
中國風洞技術有多強一個普通風洞就令歐洲代表震驚2017.8.30新浪軍事
中國這些年航空工業取得的成就足以讓世界為之側目,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20直升機以及還沒有謀面的轟-20遠程轟炸機。
其中,殲-20的研發服役最為讓人稱道,其先進的鴨翼佈局已經被驗證較之美軍F-22的常規佈局更適合超音速飛行。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中國一個黑科技——那就是風洞技術。中國的“綿陽風洞群”,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響噹噹的名字。
綿陽風洞群,是我國最有份量的黑科技之一,在四川綿陽,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擁有全球品類最為齊全的風動群。不僅中國所有的戰鬥機、運輸機等軍用飛機的風洞試驗都在此地,中國的航天飛行器、導彈以及火箭的氣動實驗均在此地進行。
在十年前,歐洲有一個研發火箭的代表團到中國訪問,知道中國有自己的風洞,提出要看一看,他們不相信中國的風洞會有多先進,後來我們就給他們看了一個瞬時功率600千瓦的,他們當時就極度震驚,因為他們當時搞定風洞瞬時功率只有400千瓦。事情到這還沒完,因為在我們給歐洲代表團看的那個風洞旁邊還有一個風洞,是瞬時功率5000千瓦的。當時沒敢給他們看,是未來保密。
風洞的建設不僅是一項高科技產物,也是一項特別費錢的工程,全球玩的大的主要就是中美俄三國。綿陽風洞群目前是世界頂尖的,其2.4米跨聲速風洞,可展開從低速到24倍超音速,從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範圍內的氣動試驗研究,是一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正是有了像綿陽風洞這樣的航空工業的中流砥柱,中國航空工業才能飛速發展。反觀我們號稱科技發達的鄰居日本,其研發的五代戰機“心神”的風洞試驗要拿到歐洲才能做。
在2013年4月10日,中國二重集團研發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壓機成功的實現了試生產。中國在大型航空航天鍛造件的製造能力上有了本質性的突破,達到世界最頂級水平。而對於殲20來說,這意味著它能夠採用一次完整成型的鈦合金大框,其壽命將獲得巨大的突破。
傳統的鈦合金零件製造主要依靠鑄造和鍛造。鍛造切削雖然精度較好,美國F-22的主要承力部件便是大型鍛造鈦合金框。4個鍛造的鈦合金整體式承力框,其中最大的重2770kg,但是零件製造浪費嚴重,原料的95%都會被作為廢料切掉。而且鍛造鈦合金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制:3萬噸大型水壓機只能鍛造不超過0.8平方米的零件,即使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水壓機,鍛造的零件尺寸也不能超過4.5平方米。而且這兩種技術都無法製造複雜的鈦合金構件,而焊接則會遇到可怕的鈦合金腐蝕現象。
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的獨特優點,為克服大型鈦合金結構件上述製造技術缺點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美國等西方工業及軍事強國對其十分重視,美國國防部自1995年來先後實施一系列專門研究計劃,對飛機鈦合金結構件快速成形技術予了重點支持,研究與應用進展迅速。
2013年,“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一技術在我國已經投入工業化製造,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技術的國家。
在北京航空大學王華明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公示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鈦合金技術在軍事武器領域裡的具體成就:激光增材製造工藝,已在殲-15、殲-31、運- 20、殲-11B、C919等7種飛機,東風XX等3種導彈,遙感24等2種衛星,渦扇13等3種航空發動機和1型燃氣輪機等重點型號中獲得工程應用並發揮關鍵作用。
2013年國家啟動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飛機鈦合金尾段製造關鍵成套裝備研製及示範應用”。在中航集團先進戰機的設計和研發生產中,鈦合金成形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兩型五代機殲-20和殲-31都採用鈦合金的主體結構,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戰機的推重比。
2013年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中航激光展示了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關鍵構件激光成形技術。(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新一輪的超英趕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28/doc-ifykiqfe2280718.shtml
對陸軍武器重量有著變態般要求的中國軍隊,早就有鈦合金應用於武器的經驗,中國武器玩鈦合金的歷史並不比歐美晚多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就使用鈦合金,研製過60/82/100毫米迫擊砲,配備於空降兵部隊,其中使用TA7鈦合金材料的80式100毫米迫擊砲,全炮重量僅為52公斤,可以分解以後,由三名士兵背起來就走,極大增強了空降步兵團的火力。中國還在2002年研製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整槍重量只有73公斤,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是世界上第一種鈦機槍,而且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你知道這種大口徑高射機槍輕到什麼程度嗎,需要射手坐在機槍後面當配重才能射擊,否則一炮就翻車了。
近幾年,中國鈦合金已由完全仿製過渡到創新與仿製相結合的新階段,在高溫鈦合金、高強鈦合金、耐蝕鈦合金、阻燃鈦合金、低溫鈦合金的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
飛機上大型機構件的傳統生產主要採用“鍛造+機加工”的方法,該方法工序繁多、工藝複雜、材料利用率低、機械加工量大、數控加工效率低、製造成本高、生產週期長,採用激光製造技術直接製造大型鈦合金結構件顯示了巨大的優勢。
對於戰鬥機的結構製造來說,機身的大框是最重要、最耗時、也是最昂貴的部件,同時還是限制戰鬥機產能和性能壽命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那些不惜成本追求性能的主力製空戰鬥機,往往會採用難以加工的鈦合金作為材料,而這又進一步引發了成本的增高和產能有限的矛盾。
大型鈦合金主承力結構件低成本、短週期成形製造技術,是製約我國航空裝備研製與生產的技術“瓶頸”之一。
國內在2013年之前,能投入使用的僅有一台3萬噸的模鍛壓機。鍛造能力為鋁合金件最大投影面積不超過2平米,鈦合金件投影面積不能超過1.2平米。這個水平完全不足以完成殲20這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的鈦合金大框一體化鍛造的。
在這種限制下,殲20的鈦合金大框,只能在設計上先分成幾個鍛件,分別鍛造好以後,再用電子束焊接工藝連接成一個整體。這個工藝源於中國引進蘇27時獲得的全套技術體系,同樣是當年蘇聯大型鈦合金件鍛造能力遠不如美國時搞出來的變通辦法。
中國鈦合金超越歐美:已能3D打印一架鈦金的殲20
2017.8.28新浪軍事
新型輕質材料對國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有重要作用,鈦合金憑藉強度大、抗腐蝕、無磁性、高韌性、可焊接等突出特性,已被世界多個軍事強國列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結構金屬材料。
在使用鈦合金材料領域,世界各主要強國爭先奪後。以航空應用為例,美國1959年秘密研製的的飛行速度高達三倍音速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堪稱“全鈦飛機”,鈦合金使用量佔機體重量的93%,直到目前也是用鈦最多的飛機。
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研製的大型客機,在B747、A300時代的鈦合金用量為4%,到了波音787、A-380飛機時代,已上升近10%。第三代戰鬥機鈦合金結構件用量由F-4的約3%增加到了F/A18EF和蘇-27的15%以上,而第四代殲擊機F-22的鈦合金結構件用量已佔機身結構總重量的41%。事實上,第四代以後的戰鬥機基本上是一架鈦合金+複合材料的飛機。
圖片:殲-31戰機4個激光成型“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
從鈦合金在造船業中的使用規模和技術來看,俄遠遠領先於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俄先後生產了一系列鈦制核潛艇群。採用鈦合金材料建造耐壓殼體的潛艇,下潛極限深度甚至超過900米,破壞深度達1300米,迄今仍為世界潛艇之最,在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上,鈦合金的用量更是高達9000噸。中國國產深潛器技術一開始也是學習俄技術,蛟龍號深潛器的2.6米耐壓殼即為俄製造,中國在2015年根據俄技術基礎自行研製出國產深潛器耐壓殼。
大型整體鈦合金結構件用量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國防裝備技術先進性的重要標誌之一。美製M777式155mm榴彈砲大量使用鈦合金材料,在3.7噸重的火砲中使用了近1噸鈦合金材料,佔全炮重量的27%。美國甚至研究過艾布拉姆斯M1A2坦克的鈦合金砲塔,可以減重4噸。
西北工業大學製造的運20大型運輸機鈦合金承力梁,長度達到5米。
在環境耐受要求上,蘇聯本土寒冷乾燥,這對於飛機結構壽命是十分有利的因素,也使得蘇聯飛機在相關的設計規範上非常滯後和寬鬆。但是在中國,特別是中國南方沿海,由於溫度高、濕度高、空氣中鹽分高;飛機結構在自然條件下的腐蝕、老化速度遠高於蘇聯本土。
相較於中國的使用環境,蘇27家族早期大量型號,都存在著嚴重的結構設計缺漏——比如關鍵部位需要更換為防腐蝕材料,需要塗敷防腐蝕塗料,在容易蓄積水分的部位要開設排水孔,包括一些發熱量較高的機載設備所在位置和容易被腐蝕的結構部位,都需要安排冷氣通道設計,使其在地面能通過空調車的大流量乾燥冷空氣實現冷卻和水分吹除。
圖:蘇27在國內沿海環境下使用爆發了嚴重的腐蝕問題
而根據國內特種飛行器研究所公開出版的軍用飛機防腐蝕著作,蘇27在國內90年代,曾經短短3年內就爆發嚴重腐蝕。其中甚至有3毫米厚度鋁合金結構件上,腐蝕深度達到整個結構厚度一半的例子。
經歷多年使用,國內的蘇27家族——特別是使用年限較長的蘇27sk/ubk、殲11、蘇30MKK,現在已經開始大量進入壽命中後期甚至是末期。
由於國內的蘇27機群規模相當大,因此填補裝備缺口的緊迫性非常強——而目前國內殲20的產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這一需求。而這就是國內目前對殲16這一型號需求較大的最重要現實背景。(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25/doc-ifykkfas8104904.shtml
中國為何批量製造殲16 殲11系列壽命短將大規模退役2017.8.25新浪軍事
蘇27在國內家族使用中,暴露了相當多的弊端: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壽命不長,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壽命折損特別快。
這種原因來自於多個方面的綜合作用:蘇27設計上犧牲結構性能換取飛行性能,蘇聯時代結構設計和製造水平水平較低,此外中國使用環境要比蘇聯本土惡劣。
蘇27在最初批產定型時,最大外掛重量僅有4噸——僅相當於梟龍這樣的單中推輕型戰機水平,飛行壽命僅有2000小時。隨後從蘇27sk再到蘇27M直到現在的新蘇35,蘇27家族外掛重量達到8噸、最大起飛重量增大、壽命增長的過程,也是不斷增重結構、飛行性能降低的過程。
圖:蘇27家族的機身中央翼相當薄弱
蘇27在壽命上的局限性和它的氣動佈局設計關係非常大:它將機身做成了很薄的中央翼形式,將進氣道和發動機懸掛在中機身下面;而為了保證特別大的航程能力,又採用了大展弦比的後掠翼設計。
這使得機翼與機身的連接結構在長度和麵積上嚴重不足,而且機翼大樑無法垂直於機身佈置;這都是令結構特性很差的設計——而且會隨著全機尺寸放大而不斷惡化。這也是絕大多數三代機和目前所有五代製空機,都採用了小展弦比、大翼根弦長設計的關鍵原因。
在結構特性特別不利、飛機尺寸還特別大的情況下;蘇27當年為了達到飛行指標,制訂了非常苛刻的重量標準,這導致了結構強度儲備的嚴重不足。
圖:蘇聯時代還不能做這個一體化鈦合金框架,只能分塊鍛造並電子束焊接成一體
特別是當時蘇聯嚴重欠缺以有限元分析計算為核心的現代化損傷容限設計體系,在大型鈦合金件(蘇27早中期型號僅與F4相當)的加工能力上也遠差於西方。國內在80年代引進了全套的西方體系,使殲10在結構壽命上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提升;而俄直到1996年才通過引進西方技術獲得類似設計能力。
圖:環境耐受差是俄式飛行器通病,卡28在亞丁灣行動中,被抱怨結構採用的是“速溶鋁合金“
中國的PTL02式100毫米突擊砲,俄羅斯2s25式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BTR-80/82輪式步戰車,都有一台相似的設備,就是紅圈裡那個。這就是激光駕束炮射導彈的激光制導儀,可隨動主砲俯仰,發射激光編碼給導彈修正指令。
有網友提問,紅箭11和紅箭12都是我軍第三代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紅箭12很輕,能軟發射,圖像製導射後不管,攻頂平射兩用,技術先進,但很貴。
紅箭11是激光駕束,需要全程控制,不能擊頂,制導稍落後,比較重。
激光駕束制導,其實就是導彈騎著激光束飛行。原理是由地面激光發射系統向目標發射一個直徑數米的編碼脈衝激光束,當導彈偏離激光束中心時,由彈上激光接收機解算裝置檢測出飛行誤差,形成控制指令,控制導彈沿瞄準線飛行。激光駕束制導可實現測量與傳輸一體化,地面和彈上製導設備簡單,探測方便,且最小攻擊距離小。
激光駕速反坦克導彈不需要導線,飛行速度較快。以往用導線傳輸指令的導彈,包括陶式,米蘭,比爾2,紅箭8等第二代導彈,因為導線重量和放線率影響,導彈速度受限制,同時還存在斷線問題,可靠性不好。
紅箭11的最大優點是便宜,導彈的激光發射裝置,以及測量計算瞄準線偏差並發出飛行控制指令的主要設備都在地面瞄準控制裝置上,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紅箭11無需導引頭,也無需彈載計算機,彈上設備大幅度簡化,因此導彈彈體非常便宜,造價只有紅箭12和美國標槍的十分之一。(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我就想問一下中國什麼不彷造?
你不是仿造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25/doc-ifykiqfe1595606.shtml
中國這導彈曾被指山寨俄產品如今外形曝光打臉眾人2017.8.25新浪軍事
紅箭-11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早在2011年就正式定型,2014年首次曝光。該彈採用激光駕束制導體制,射程大於2000米。此前有很多傳聞和資料顯示,紅箭11是俄羅斯9M133仿製品。也有媒體分析,正是由於該彈是山寨的產品,沒有知識產權,所以定型幾年來一直很低調。
“裝甲與反裝甲日”主題活動上,紅箭11首次進行了靜態展示,人們發現該導彈的外形與短號導彈有很大的差別。
國內媒體隨後稱紅箭11並非仿製俄9M133,而是紅箭9的縮小版。
我們比較同意前半句,但同時也並非紅箭-9的縮小版。
圖為9M133短號導彈,可見與紅箭11完全不同,他們只是都採用激光駕束的製導原理。
紅箭11只是看上去有一點點像紅箭9,都有前長桿串聯戰鬥部,都是中置發動機和噴口。實際上二者完全不同,紅箭11的彈翼佈局是+和x的,而紅箭9是+和+的。
如果按照彈翼佈局去認爹,你還不如說紅箭11是美國陶氏導彈的縮小版,因為它倆的彈翼佈局完全相同,而且彈體外形和結構也相似。
近三十年來,中國研製的一系列反坦克導彈,從紅箭9到紅箭10,再到紅箭11和12,都使用了類似陶式的內埋式平直蛋翼。這種彈翼的優點是體積小,舵面效率高,因此,由彈翼外形和結構佈局來推測導彈之間的關係,是不准確的。
所以,紅箭11和紅箭9應該沒什麼關係。
結論,在武器領域,最好別亂認親戚。
我軍對於激光駕束制導的研究非常早。這是拍攝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86式100毫米滑膛砲試驗發射激光駕速炮射導彈。該彈為引進俄製9K116型“鐵拳”100毫米激光駕束炮射導彈,國產型號為02式100毫米輪式突擊砲配備的。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兩個系列激光駕束炮射導彈,一個是9M119系列,用於96式/99式主戰坦克的125毫米主砲;另一個是9M117系列,其中9K116“鐵拳套”用於100毫米高膛壓滑膛砲,我軍配發於100毫米輪式突擊砲上面。9K116-3“寓言”用於04A時第二代步戰車上的100毫米低壓滑膛砲。
美國海軍撞船剮蹭失踪事故頻髮美網民怒斥其無能
據海外網2017.8.21報導,近幾個月來,美國海軍多次出事,先是“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與一艘菲律賓籍貨船相撞,然後是與日本在南海聯合巡航時,一名美國水兵失踪,北京時間21日,美國“麥凱恩”號又在馬六甲海峽附近與一艘商船發生碰撞。
撞船、剮蹭、“丟人”
事實上,美國海軍狀況頻出不只是近幾個月的事兒了,近一年來,美國海軍多次發生撞船、剮蹭和丟失士兵等事件。
除了“菲茨杰拉德”號和“麥凱恩”號發生撞船事件外,2017年5月9日,美韓軍演期間,美軍“尚普蘭湖”號在韓國鬱陵島南方海域與一艘韓國漁船發生剮蹭。“路易斯安那”號戰略核潛艇、“鷹視”號潛艇支援艦也於2016年8月18日正常行駛時發生剮蹭,導致潛艇右舷受到輕微損傷。
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海軍“斯特塞姆”號上1名男性水兵8月1日在南海水域失踪,美國海軍的聲明說,這艘驅逐艦當時正在南海“執行例行任務”。“斯特塞姆”號的水兵對這艘軍艦進行了多次搜索,試圖找到失踪水兵。
這是美國海軍兩個月來第二次在亞太地區搜尋失踪水兵。2017年6月,“希洛”號的一名士兵在沖繩附近海域被報告失踪,隨後美軍進行了50個小時的搜尋。幾天后,人們發現那名水兵躲在軍艦的一個輪機艙內。
網友:美軍無能教條主義嚴重
對於美國海軍頻頻發生事故,美國網民紛紛怒斥海軍是無能的、不稱職的。
還有網友妄自將美國海軍的兩次撞船事故歸結到中國頭上,說是中國黑客所為。不過,馬上就有網友回復道:中國人黑不到我們水手的眼睛,除非我們的水手有電子眼。
相關新聞
美軍為何連續出現撞船事故?專家:軍紀渙散
利比里亞油輪被美艦衝撞後所載12萬噸燃油一滴沒漏
美艦再撞商船背後:南海任務太多令美軍疲於奔命
士兵失踪軍艦撞船美國人直呼特朗普"快從南海回來"
回應
故意作給特朗普看的,不增加軍費,也要維修費,最好換新艦,故意的。
霸權主義新海盜,自由航行目空一切。多行不義必自斃!
抗議!商船也有自由航行權,軍艦也不能欺負商船。
得表揚才對。自由航行嗎,誰也不能當道,只是人家塊頭太大。
啥都能扯到我們頭上,只能說美畜沒落了。
但筆者最無法理解的就是,費德索夫這樣的人,怎麼還能穩坐俄航空界的第一排交椅?
當然,大俄羅斯自有國情在此——反正他們還可以用嘴論證殲20是抄米格1.44的產物,所以中國戰鬥機研製水平依舊遠不如俄。
但是費德索夫再怎麼嘴硬,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費德洛夫以及他愚蠢的高位志同道合者,在俄經濟極為蕭條的時候,將整個T50計劃總體推向了完全失敗的深淵,對俄羅斯在數十年內的戰機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無法挽回的破壞。
2016年春季,蘇霍伊還能在軍事會議上,向俄總理展示所謂的“第六代戰機”方案,並表示將在2025年服役;但是在2017年,俄軍費大砍25.5 %以後,T50再也沒有推倒重來的機會了。
現在想一想,如果這世界上還有比費德索夫更蠢的人,大概也只有那些進入90年代以後還跟著毛子學怎麼做戰術飛機的哈麻批了。
最後,筆者再次用原來的文章結尾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回過頭來看看,中俄新一代戰機為何出現這樣大的差異,大概就是因為在總體設計的決策環節;我們有宋文驄老爺子這樣眼界思維極為開闊、而且對於西方前沿技術極為敏銳、敢於且善於學習和應用先進設計的領頭人;而俄羅斯,卻只剩費得索夫這樣的人。”(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19/doc-ifykcqaw0087016.shtml
俄院士認為蘇57隱身沒用,稱殲20非法抄襲米格1.44 2017.8.19新浪軍事
在今年春天的時候,俄羅斯國家航空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院長——費德索夫院士公開聲稱,中國的殲20,設計方案是非法抄襲自米格1.44方案。
筆者在此前的文章《俄院士竟稱殲20抄襲米格1.44,難怪T50無法隱身》中,詳細指出過殲20在核心設計上與米格1.44沒有任何相同的地方;並在結尾中表示,之所以毛子搞出T50這樣的爛貨,就是因為俄羅斯航空界只剩費德索夫這樣的人當道。
而就在今夜例行的熬夜翻閱資料中,筆者在一本俄羅斯自己出版、講述其驗證機發展歷史的著作《sukhois-37andmikoyanmfi》裡,見到了幾段關於費德索夫的採訪——其眼界之狹窄、觀念之落後、見識之愚昧,實在令人大開眼界。
而T50上種種完全無法用技術規律來解釋的狗血設計,恰好能與費德索夫的言論完全匹配。費德索夫完全不同意美國的戰機隱身設計觀念,並聲稱:航電設備才是第五代戰鬥機的最重要關鍵所在。
五代機性能相較於蘇27“決定性的提升”:在於它能整合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等多個系統的功能,並且可以通過數據鏈,直接從預警機等節點上下載戰術信息,實現偵察和打擊功能的一體化。
而為什麼要犧牲隱身功能?因為費德索夫認為,隱身效果同樣受到各種機載電子系統的影響——包括電子天線的安裝,以及它們工作時主動發射的信號。此外隱身飛機由於只能內置武器,攜帶的武器太少——而且隱身還嚴重破壞飛機機動性。
特別是費德索夫指出——當前所有的有人駕駛飛機,最小雷達反射面積,也在0.3平米左右。這裡要著重強調的是,令人尊敬的費德索夫院士同志,居然是當時俄羅斯最高航電設備研究開發機構的主管,這是何等的搞笑!
筆者實在是無法理解,他為什麼不知道,他所嚮往的所謂五代機決定性的航電功能,在西方的三代機後其型號上就已經實現?
他為什麼不知道,機載電子設備工作時的信號特徵控制,本身就是現代隱身設計中的核心環節?最早的F117確實雷達都不敢裝,但是很快B2和F22就具備了低可截獲性的探測和電子戰能力。
他為什麼不知道,出色的隱身性能完全能與出類拔萃的機動性共存?現在俄能有任何一種飛機的機動性,能與F22相提並論嗎?沒有!
那麼相對於殲-11B,殲-15究竟貴在哪裡呢?由於我國在固定翼艦載機領域毫無實際型號積累,2003年從烏克蘭獲得的T-10K-7樣機整機狀態已經很差,不僅無法飛行,甚至其外形尺寸都產生了形變。比如在飛控系統方面,硬件只能“僅供參考”,軟件程序則完全需自行研發。這些是無法從殲-11B研發經驗中直接照搬的,所以,在研製設計這一塊,殲-15的前期成本必然會增加。
至於為完成滑躍起飛、阻攔著艦而加強的機體結構,為適應海上潮濕多鹽等環境而應用的不同材料,為實現反艦、攻陸等多用途能力而開發的火控系統等,無一不是導致殲-15成本上升的因素。
殲-15標準數量為24架,總共需要超過14億。這僅僅只是戰機採購價,不包括機載彈藥等費用。至於常規訓練起降架次所需的航空燃油費用、保養檢修費用,發射機載導彈、航炮砲彈費用等,就屬於保密範疇了
目前殲-15Block2批次、殲-15彈射型原型機已下線。據稱換裝了與殲-16多用途戰機一樣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將可以使用我國新一代空空格鬥導彈PL-10、中距攔射導彈PL-15,也可能具備使用鷹擊-12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但這一型號不具備彈射起飛能力,未來將主要在遼寧艦、001A型滑躍起飛式航母上使用。
殲-15彈射型顧名思義,將是國產彈射型航母002型的艦載機。經過這樣的重大改進,殲-15Block2批次、殲-15彈射型的採購價顯然會遠遠超過6000萬。
隨著我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科研成本等的不斷上升,包括戰鬥機在內的武器裝備的價格也會不斷攀升。因此,雖然今時今日我們的國力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盛,為建設一支勝戰強軍投入的資源和資金也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優良傳統卻絕不能丟。(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18/doc-ifykcqav9838434.shtml
殲15戰機造價4億元究竟貴在哪這4個因素致成本上升
2017.8.17,《中國青年報》網站“中青在線”發表題為《當鴿群撞入殲-15發動機之後》的報導,詳細介紹了海軍某艦載戰鬥機團飛行二大隊副大隊長袁偉在一次駕駛殲-15戰機的飛行中,飛機意外撞鳥,最終在機場成功迫降的事蹟。關於袁偉的英勇行為,已有很多媒體報導,本文不再累述。反倒是“中青在線”報導中透露的另一個重要信息頗為引人關注。報導稱:“為保住這架價值4億的飛機,袁偉放棄跳傘……”
這很可能是首次有官方媒體透露國產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殲-15的單機價格(為了方便閱讀,以下均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目前,全世界與殲-15屬於同類的現役艦載戰鬥機大致有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法國的陣風M、俄羅斯的蘇-33。
其中F/A-18E/F已出現單架4990萬的“成本價”,只不過這是波音公司為吸引美國海軍採購而提出的報價,並非成交價。此前美國海軍採購的F/A-18E/F單價約為7000萬。在特朗普以轉而大量採購F/A-18E/F為威脅逼迫洛克希德·馬丁降低F-3價格之後,美國海軍已於今年6月啟用了一個由波音公司提供的計劃,即用新的“先進超級大黃蜂”戰機來支撐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部隊。波音公司為此開出的單機價格是7900萬。
再看看我國向俄羅斯採購的蘇-35。據俄羅斯媒體透露,中國與俄羅斯在2015年11月簽署了關於購買24架蘇-35的合同,總價值達20億。但是這個合同價格還包括了俄方提供地面技術支持和備用航空發動機的費用,所以不能簡單認為我國採購的蘇-35單價就是8300多萬。
經過這樣的大致比較可以看出,殲-15單機價格貌似高昂,實則正常。隨著現代空戰環境的日趨嚴酷,要想保持己方空中優勢,就必須擁有裝備眾多精密探測傳感設備、武器系統,擁有良好氣動佈局和可靠強勁發動機的先進戰機。滿足了這些條件,戰機的成本和採購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採購蘇-27的合同單價已超過3000萬。於1998年實現首飛,目前已是解放軍空軍絕對主力戰機之一的殲-11B,10年前的出廠單價也接近3000萬。在殲-11B之後出現的採用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的殲-11BS雙座戰機,價格顯然更高。
美軍不滿中國無人機大賣出損招破壞反暴露自身短板2017.8.15 新浪軍事
長久以來,人們已形成美國天下技術第一的印象,似乎只是工業品,尤其中軍用品,那麼美國自然應為第一,既便美國沒有,也會被人理解為:美國不想造,否則一定能造出來!
這一印像在無人機領域相當強烈,實則不對,很少有人會想到,美軍也是中國產無人機的客戶,只不過不是軍用型,而是民用的大疆無人機,一款標準的中國產品。中國大疆公司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民用無人機生產商,世界民用市場佔有率達70%,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雖說不研發軍用型號,但其產品依然被各國軍方採用,包括:美軍,為美軍使用最多的小型無人機。
中國造無人機不僅在全球大賣,還進入美軍的事實讓美軍內部的許多人心存不滿,一直在想方設法找彆扭,2017年8月4日,中國產無人機再遭刁難,美國陸軍已宣布,要求下屬單位一律禁用中國大疆公司製造的無人機及其相關產品。
這不禁令的理由竟如此荒唐可笑:網絡安全漏洞?美軍認為,無人機攜帶了拍攝裝置和多個傳感器的飛行器,為完美的潛在間諜設備,能夠拍攝高分辨率圖像,也可以收集精確的位置信息。無人機可以在內存中記錄所有信息,並且可能將其上傳到無人機公司的服務器上,這些信息可以被潛在的敵人獲得。
同樣使用大疆無人機的以色列軍方,卻在隨後宣稱,會繼續使用中國產品,根本不擔心這個問題。而且大疆公司隨後發表的聲明稱:沒有與任何國家的軍事機構合作。所製造無人機屬於民用產品,用於和平目的,並非軍用,也沒有採用軍事標准設計。也沒有向軍方客戶推銷過任何產品,也不知道美國軍方使用情況。
美國軍方的禁令發出沒幾天,8月8日,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公佈了此前針對大疆無人機展開的一項調查,認為:大疆無人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也直接否定了,相關的其它憂心之處,直接“打臉”軍方。
實際上,這個事件卻暴露了美國的一大短板,民用無人機產業的衰落。
這回老美純屬自已給自已找麻煩,便宜貨不想用,又沒有合適的替代品,以後要么買價格昂貴國貨,要么收回禁令,繼續使用中國貨!(作者署名:浴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15/doc-ifyixias1162421.shtml
美政府重新審核無人機出口限制欲與中國爭市場
美國《防務周刊》雜誌網站2017.8.4報導,美國政府正式啟動對2015年奧巴馬時期通過的無人機出口政策的重新審核,預計將放鬆美國無人機出口相關禁令。眾所周知,此前美國一系列無人機出口禁令限制了其對國外用戶出售武裝無人機,由此為中國無人機遠銷中東創造了良好環境。特朗普政府此舉顯然意在與中國爭奪國際軍用無人機市場份額。
對於美國無人機製造商來說,這個改變已經是來晚了。他們表示禁令已經將美國本應享有的全球市場份額拱手讓人,尤其是中國和以色列。
美國的電影、電視、遊戲裡給武裝無人機打了那麼多廣告,結果告訴盟友:這是非賣品
於是……(圖為伊拉克購買的CH-4無人機)
謝謝啊……
這些抗議在去年達到最高峰,因為中國製造的,和美國設計幾乎相同的型號,開始出現在美國一些戰略盟友的跑道上,例如阿聯酋、約旦和埃及。
回應
同等性能的沒有兔子便宜,同等價位的沒有兔子的好……咋玩吶?
三哥:這個貴?那就它了
沒用的,不是價格問題,真要是單純的比價格比,性能比不會怕它,但不是這個問題,之前米帝不賣是要軍事控制,技術控制,盟友也沒用,不賣。現在被中國打破了的技術控制,它要真要拿出來賣,所謂的盟友們還
是得交“保護費”,根本是政治問題而非事實的平等競爭的問題。
美國有個毛病,喜歡把一切東西都精英,精英化看起來很美好單兵作戰能力強悍,但是卻犯了個致命錯誤:雙拳難敵四手,養活精英化的東西也是成本飆升,精英化的階級脫離大眾走向了民眾的對立面最後自相矛盾.無人機就是個典型美國精英化軍隊之後,導致死不起人,於是就想用無人機代替,可以說無人機從一開始就是炮灰定位,而美國又犯了老毛病把無人機也精英化了:操作員必須親自飛過F16投彈在無人機上堆滿了高科技設備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捂著不賣以保障自家技術優勢.結果天朝靠著美國所不齒的“炮灰思維”“山寨低劣貨”把美國擠壓成了現在的樣子到底是誰錯了?
這個時候美國擅用的政治捆綁就來了,你買我武器的同時還得買我的無人機,當然美國還有沒有這影響力就不一定了
由於目前中國成飛生產的殲-10C的年產量在40-50架範圍,而沈飛的殲-16/15各型的年產量也在30架以上,所以目前中國戰機年產量在80架左右(不確定JH-7A飛豹是否還在生產)。美國這幾年F-35的交付數量相對較少,F-18E/F、EA-18G的產量也不多,這就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美國軍費是中國的4倍,但新戰機交付數量卻不如中國。而且這種現像不只出現在空軍,在海軍新下水軍艦噸位上的對比也是如此,這倒是一個需要更多了解的謎。(作者署名:利刃/晨曦)
回應
雖然美國軍費是中國的4倍,但美國成本高,因此換算下來,美國軍費比中國高不了多少。這和購買力是同一個道理。
世界個地駐軍和支持各方勢力開支是個巨大黑洞
中國軍工企業工人的平均工資還不如富士康,美國軍工企業工人的平均年薪超過中石油、中石化的職工。
有什麼大驚小怪,須知道美國佬的武器價格,在數字上,與中國一樣。也就是說,美國的飛機一架一千萬,咱中國也是一千萬。所不同的是,美國佬是美元, 咱中國是人民幣。這是因為,美國佬的飛機工廠是私人的,中國的飛機工廠是國營的。一個是拼命追求利潤,一個是拼命的追求成就。所以結果截然不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5/doc-ifyihrmf3398652.shtml
美國軍費是中國4倍但戰機交付數量為何比中方還少2017.7.25新浪軍事
美國曾經制定了雄心勃勃的F-35計劃,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問題重重。除了受價格困擾、各種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其真實作戰能力方面也備受質疑,特別是在面對中國的殲-20的時候。很顯然,美國變得沒有不再那麼自信,並積極謀求在更新一代戰機或者重啟F-22生產線的道路上取得進展;同時,F-35的生產計劃也突然受到了大幅度的削減。
美國國防部的報告顯示,美國空軍將把F-35每年的採購數量從80架降低到60架,這將導致F-35的採購時間延遲到2044年,並且總的採購價上漲275億美元。目前美軍計劃總採購2443架各型F-35,這意味著每架F-35的採購價格將上漲1100萬美元。
美國曾號稱F-35的生產數量將達到“每個工作日一架,全年約200架的產量”,但從2011年開始交付以來,每年的實際交付數量(含各盟國訂單)十分的可憐,從20來架一直到去年的60來架,一直距離目標產量十分遙遠。這次美軍自己的年訂單數量的大幅度下滑,不僅會實質性的造成F-35總年產量的下滑,勢必也會對盟國的訂單產生消極性的影響。畢竟,各盟國本來對F-35的性能就不是很滿意,訂單也不是很積極。
反觀中國的殲-20,一經交付,就受到了軍方“十分滿意”的稱讚,據稱目前多條生產線正在建設中,未來產量將大幅度增加。所謂“貪多嚼不爛”,F-35因為追求太多的功能而造成空重嚴重增加,體型肥胖,常規機動性只有3代機水平;當然,它本來對這方面的追求也不高。F-35在機動性上對於3代機的優勢也就體現在非常規的過失速機動上,然後據我國殲-20總設計師楊偉稱,過失速機動的意義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過失速機動主要用於低速格鬥領域,然而未來空戰主要發生在超視距領域,會盡量避免格鬥;此外,即使進入了格鬥,以F-35那蹩腳的常規機動性能,也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這恐怕可能就是F-35年產量被大幅度壓縮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鴨式佈局的戰鬥機,在設計時必然將遇到相當多的局限,為了保證飛行控制安全而不得不放棄理論上性能最好的氣動設計。這一點在三代機上表現的很明顯,比如三代鴨式佈局戰機沒有一種能將鴨翼和機翼水平安置,將整個機身做成真正完整的升力體佈局設計,主要的問題就是降低飛行控制的難度和風險。直到殲20才解決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在相當長時間內,鴨式佈局都是一種設計風險和難度高得多的選擇。但是戰鬥機最終的整體飛行性能受到的影響是非常多方面的,選用鴨式佈局卻無法將其理論優勢盡數發揮的話,那麼還不如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佈局路線,將其設計盡可能優化到最好水平,獲得的性能反而會更好。
圖:三翼面佈局的玩意,改改技術驗證機就行了,拿來做原生戰鬥機方案簡直愚不可及
鴨翼最好的位置在哪裡,根據不同的思路不一定有定論——比如陣風和殲20,設計思想權衡就不一樣;但是鴨翼最蠢的位置在哪裡,卻是非常明顯的——比如21世紀以後還拿來參與五代機競爭的三翼面佈局戰鬥機身上。(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發動機不好只能在氣動方面上做功課,F22,F35從不打算用複雜的鴨翼控制結構!
世界上發動機技術最好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人!確切的說歐洲人不管是陣風還是颱風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鴨式佈局!說明了什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0/doc-ifyihrmf3013941.shtml
軍曾嘲笑鴨翼佈局但殲20解決一難題後令其無語2017.7.20新浪軍事
F16總設計師的“鴨翼最好的位置,就是長在對手戰鬥機上”的論斷,是在早年控制技術尚不成熟(F16早期只有模擬電傳飛控可用)時做出的;具備極大的時代背景特色和局限性,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就隨著陣風戰鬥機的成熟而成了笑話。
在瑞典在JA37上首先突破脫體漩渦流型,率領包括F22、殲20在內的現在所有先進戰鬥機,學會在機翼前方製造強烈漩渦氣流,大幅度提升飛機升力性能以後;鴨式佈局成為了戰鬥機研發的熱點,並且真正興起到與常規佈局平起平坐的地位。
鴨式佈局的核心優點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優勢來自於進入超聲速飛行狀態以後,激波的產生會使得飛機的氣動力中心急劇後移。換句話說,同樣是控制飛機抬頭和低頭,平尾的控制效率就低了——因為力臂短了;而鴨翼的效率就會提高——因為力臂長了。
特別是由於噴氣戰鬥機的發動機在後面,重心本來就靠後;鴨翼只需要更小的面積,而且不需要利用尾撐結構進行延長,就能獲得相同的操縱能力——這意味著更輕的重量和更小的阻路。
第二個優勢在於鴨翼本身繼續作為類似水平尾翼、起到俯仰控制面作用的同時,同時充當了撕裂迎面氣流、捲起漩渦的渦流發生器。而在三機上,需要額外的邊條翼來起到類似的作用;這意味著更大的阻力與重量,而且由於邊條翼的寬度和麵積、特別是與機翼的空間關係等因素,其產生渦流的強度和增升效果不及鴨翼。
但是,鴨式佈局的第二個優勢,帶來了災難性的控制難度和風險。利用漩渦來增加升力,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做法——隨著渦流發生器和迎面氣流的夾角增大或者減小,渦流的增強和衰弱是非常敏感而急劇的。
但是在全動鴨翼的鴨式佈局戰鬥機上,鴨翼本身讓飛機抬頭低頭的過程就是要上下偏轉的;這意味著同樣的偏轉指令,鴨式佈局戰鬥機的渦流變化和飛機姿態的響應,劇烈程度遠遠超出常規佈局戰鬥機。
這意味著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將全動鴨翼的鴨式佈局戰鬥機實用化,需要一套非常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能夠運行非常複雜的控制律軟件,極為靈敏和準確的控制戰鬥機。這個問題,直到數字化的電傳飛控系統實用化以後才得到解決。
圖:陣風已是整體設計水平最好的三代機,但距離完整髮揮鴨式佈局理論性能極限仍然很遙遠
圖:殲20代表了現階段鴨式佈局的最高發展水平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土耳其剛撕毀紅旗9合同又看上S400 卻被普京擺了一道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2017.7.14的消息稱,土耳其駐俄大使迪里奧斯在接受采訪時,確認了俄、土已經達成了關於S-400防空導彈的系統。
在土撕毀中國紅旗-9出口合同,又沒買成美國的愛國者-3,以及瞧不上歐洲的“紫菀”後,最終,看中S-400。並且,之前的消息來源可以看出,土俄在商務環節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是土希望俄能夠提供全部貸款,讓土購買S-400。現在看來,俄是答應了這個條件。
中國採購6套同樣S-400的價格是30億美元,土是4套花費25億,印度是採購5套是60億。同樣的S-400系統為何差異會這麼大呢?S-400採用模塊化設計,最低火力單元為一輛相控陣制導雷達車和3-8輛發射車,一共可以指揮8種不同的導彈,最大射程可達400公里。而且,S-400的偵測雷達系統也多種多樣,如果一隻完整的S-400配備,會多達5種不同的雷達組合。因此,根據不同的火力配置、發射車數量、採購導彈型號,價格自然不同。而且,中國祇是沒有採購40N6超遠程導彈,其餘全部採購;印度則是要求轉移雷達、導彈生產線;而土要求是,購買2套原版,並採購另外2套在土組裝。
最近對於土來說,確實是個非常時期,採購S-400,起碼一箭雙雕!首先,把俄這個區域大國和相關方拉過來撐腰。其次,S-400,可以採用俄貸款,同時學習到俄最先進導彈的組裝技術,何樂不為呢?而普京為什麼又會答應土這樣“要求貸款買武器”的要求呢?而且未來償還貸款還未必是真金白銀。這就得說是普京全為了能夠在美國的北約盟友之間砸入一個楔子!俄製武器的採購,必然要接入到北約的防空體系中,儘管會有逐層數據過濾,但是一想到有套俄羅斯系統介入其中自然會引得周邊的不適。同時,把國土防空交到俄式武器手中,土也可能會進一步跟美國離心離德,所以這才是普京咬牙哪怕倒搭錢也要賣土耳其的原因。
當然,土的算盤自然是山響,4套S-400防空導彈,足以覆蓋土全境,自然防禦是滴水不漏(楨:?) 。不過,僅僅依靠美軍的實力,壓制一套S-400系統還是相當富裕。同時,美軍還在使用土的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還可以內部開花。所以,哪怕有一天土耳其真的跟別人動起手來,假如是美國,S-400也不會起到效果,看起土在這筆交易中是最大贏家,可實際上仍然是受夾縫氣,仍然沒有改變這個境地。(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16/doc-ifyiakwa4223333.shtml
此項研究於世界上首次發現了一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制,即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了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從而為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這是該小組繼首次發現電控可變形液態金屬基本現象之後的又一突破性發現。
研究揭示,置於電解液中的鎵基液態合金可通過“攝入”鋁作為食物或燃料提供能量,實現高速、高效的長時運轉,一小片鋁即可驅動直徑約5 mm的液態金屬球實現長達1個多小時的持續運動,速度高達5cm/s。這種柔性機器既可在自由空間運動,又能於各種結構槽道中蜿蜒前行;令人驚訝的是,它還可隨沿程槽道的寬窄自行作出變形調整,遇到拐彎時則有所停頓,好似略作思索後繼續行進,整個過程彷彿科幻電影中的終結者機器人現身一般。
應該說,液態金屬機器一系列非同尋常的習性已相當接近一些自然界簡單的軟體生物,比如:能“吃”食物(燃料),自主運動,可變形,具備一定代謝功能(化學反應),因此作者們將其命名為液態金屬軟體動物。這一人工機器的發明同時也引申出“如何定義生命”的問題。
目前,實驗室根據上述原理已能製成不同大小的液態金屬機器,尺度從數十微米到數厘米,且可在不同電解液環境如鹼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運動。試驗和理論分析表明,此種自主型液態金屬機器的動力機制來自兩方面:一是發生在液態合金、金屬燃料及電解液間的Galvanic電池效應會形成內生電場,從而誘發液態金屬表面的高表面張力發生不對稱響應,繼而對易於變形的液態金屬機器造成強大推力;與此同時,上述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氫氣也進一步提升了推力。正是這種雙重作用產生了超常的液態金屬馬達行為,這種能量轉換機制對於發展特殊形態的能源動力系統也具重要啟示意義。
在迄今所發展的各種柔性機器中,自主型液態金屬機器所表現出的變形能力、運轉速度與壽命水平等均較為罕見,這為其平添了諸多重要用途。作為具體應用器件之一,論文還特別展示了首個無需外界電力的液態金屬泵,通過將其限定於閥座內,可達到自行旋轉並泵送流體的目的,據此可快速製造出大量微泵,滿足諸如藥液、陣列式微流體的輸運等,成本極低;若將此類柔型泵用作降溫,還可實現高度集成化的微芯片冷卻器;進一步的應用可發展成血管或腔道機器人甚至是可自我組裝的液態金屬智能機器等。
美空軍實驗室正在開發飛機用液態金屬天線技術2017-07-13中國航空報
近日,美國國防科技網站報導稱,美空軍實驗室(AFRL)正在開發一種液態金屬天線,可以精簡飛機上的通信設備。
因為不同的任務需求,飛機上常常需要配裝8、9種適用不同頻率的天線。AFRL研製了一種內部填充液態金屬的通道系統,可以根據所需的頻率和方向進行重新配置天線,並在70兆赫到7吉赫的頻率範圍內間進行了測試。使用的液態金屬為鎵,其熔點為30攝氏度,通過添加銦等其他金屬形成合金,可使熔點降到-28攝氏度。這種通道系統可以採用柔性結構進行集成,形成柔性混合電子系統。
目前的測試和試驗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下一步計劃在無人機上進行試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液態天線技術可在7~10年內獲得應用。
液態金屬 (商品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Liquidmetal(由液態與金屬兩字所複合)與 Vitreloy是一系列由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所開發出來的非晶態金屬合金的商業名稱,目前由該團隊所組織的液態金屬科技公司(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Inc.)進行行銷,並是公司的產品名稱與商標名稱。
雖然名稱中包含液態,但在常溫下其實並不是液態,而是非結晶的固態(又稱無定形體)。
用途
Liquidmetal 結合了多種在一般金屬中所沒有的特性,因此有廣泛的應用。第一個商業用途是製作高爾夫球所用球桿的桿頭,用 Liquidmetal 材料所製的 iPhone SIM卡取卡工具
成份
Vitreloy 1
鋯: 41.2, 鈹: 22.5, 鈦: 13.8, 銅: 12.5, 鎳: 10
Vitreloy 4
鋯: 46.75, 鈹: 27.5, 鈦: 8.25, 銅: 7.5, 鎳: 10
Vitreloy 105
鋯: 52.5, 鈦: 5, 銅: 17.9, 鎳: 14.6, 鋁:10
Vitreloy 106a
鋯: 58.5, 銅: 15.6, 鎳: 12.8, 鋁: 10.3, 鈮: 2.8
中國研製出世界首台自主運動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
據中科院理化所網站,2017.3.3,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 2015)的研究論文,迅速被New Scientist、Nature研究亮點、Science新聞等數十個知名科學雜誌或專業網站專題報導,在國際上引起重要反響和熱議。
根據解放軍報的綜合信息,新組建的機械化步兵旅將下轄8個營,分別是四個合成營,砲兵營,防空營和作戰支援營。
合成營下轄:
1個營部,由於合成營是最小的作戰單元,有坦克、步戰車,砲兵、偵察等多個模塊,所以合成營有一個參謀長和四個參謀的參謀組。營部有營指揮車和一輛砲兵指揮車。
3個裝甲步兵連,各配10輛步戰車,共30輛04A式步兵戰車。
2個坦克連,共有20輛99A坦克。
1個砲兵連,6門120毫米自行迫榴砲,外加1輛指揮車和3輛彈藥車。戰時一個合成營可以得到旅加強的一個連6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砲的支援。營級壓制火力明顯強於美軍的SBCT聯兵營的6門120毫米迫擊砲。
1個保障連,下轄運輸、衛生、炊事等分隊。
1個支援連,下轄偵察、通信、工兵等分隊。
這個重型機步旅,轄四個合成營,擁有80輛99A型主戰坦克,120輛04A型步戰車, 18門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砲。與美軍重型裝甲旅戰鬥隊(ABCT)的58輛M1A2坦克、86輛M2步戰車和18門155毫米自行榴彈砲相當。
無人偵察機、指揮自動化系統、野戰地域網通信系統、數字化通信裝備等新型裝備,讓指揮方式更加靈敏高效,作戰意圖可直接標註到態勢圖上,分享至每個戰鬥終端,指令可以直達單車單兵。通過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指揮員在指揮車內對裝備部署情況和運動情況一目了然,每個戰鬥單元的進攻線路和位置一目了然,主戰裝備間互聯互通,共享目標信息,裝配新型信息系統的武器裝備實現了一鍵發射、百發百中。
中國陸軍的信息化建設步伐並不比美軍晚多少。1994年3月,世界上第一支數字化試驗營在美軍第4機步師誕生。1995年初,我軍裝甲第一師就開始主戰武器的信息化改裝,這個師是中國陸軍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的先鋒。1997年,美軍在數字化試驗營基礎上組建了第一支數字化重型旅。同年5月,解放軍第一支信息化裝甲合成營在裝甲第一師組建,到2008年,裝甲第一師全面完成了數字化改造。
2014年8月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的“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組織聯合演習時,俄媒讚歎解放軍已經建成世界最好的數字化合成營。
我軍的新型陸軍編制有一個特點。無論是集團軍,還是合成旅,還是合成營,都是下轄8個主要單位,即8個旅、8個營、8個連。與我軍過去三三製有很大,那麼新體制就叫“八八制”吧。(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12/doc-ifyhwehx5748938.shtml
中國第一重型合成旅亮相配80輛99A坦克120輛步戰車
2017.7.10,《解放軍報》二版刊登《只爭朝夕,鐵甲勁旅插上信息化翅膀——第76集團軍某旅新質作戰能力駛入快車道》文章,報導西部戰區陸軍第76集團軍某合成旅,2013年開始改制換裝,成為全軍重點建設的信息化拳頭部隊,實現了部隊戰鬥力的涅槃重生。從報導可以看出,這個旅是本輪軍改後第一個公開亮相、並實現戰鬥力的新型信息化重型合成旅。
2017年4月,中國陸軍集團軍開始改革,原有的18個集團軍調整組建為13個全新的集團軍,啟用新番號,其中第76集團軍由原第21集團軍和其他部隊調整組建而來。原第21集團軍是中國陸軍的頭等主力,部隊分佈在嘉峪關,酒泉、天水一帶,控制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河西走廊,一直被稱為西部的“定海神針”和“西北狼”。該集團軍以重裝機械化部隊為主,下轄的摩步第61師是我軍少有的6團制重型師,也是全軍僅存紅軍師之一,所屬181、182步兵團都是紅軍團,被軍委分別授予“金鋼鑽”團和“鐵鎚子”團稱號,戰鬥力槓槓的。
本文所述的這個旅,儘管組建僅四年光陰,但是歷史源長,種子部隊可追溯到新四軍第四師11旅31團1連,為新四軍時期的“攻堅英雄連”。該旅原隸屬於第21集團軍的某裝甲師,前身是成立於1969年的坦克第12師,1998年改稱裝甲第12師,2011年該師拆分為某裝甲旅和某機步旅。2013年該機步旅成為全軍重點建設的信息化部隊,換裝了以96A主戰坦克為代表的一批“湊合版”信息化作戰裝備,被譽為“拂曉雄關”旅。
去年,該旅向700多公里外的高原進發,進駐新的高原駐地,成為我軍面向中亞和南亞的主要打擊鐵拳,此後該旅歷經多次換裝,成體系配備了最新型的國產陸戰武器,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一支高度信息化的重型合成旅,其強悍的戰鬥力超過從蘭州到伊斯坦布爾的所有亞洲國家軍隊。
從2016年開始,該旅陸續換裝了一大批國產最新武器,包括最新的99A式主戰坦克、04A式步兵戰車,05A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砲,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砲,PHZ10式122毫米模塊化自行火箭炮,PGZ07式35毫米自行高炮,紅箭10光纖多用途導彈,紅旗-17機動地空導彈。並利用這些機械化和信息化裝備,打造全新概念的重型信息化合成營。該旅的武器體係是中國近些年武器裝備進步的集中體現,技術水平與目前最先進的美軍重型旅相當,是妥妥的中國陸軍第一土豪旅。
建造過程之艱難,出乎預料。有些建造技術比LNG船更複雜,而且船東幾乎隔一段時間,就增加一些新的設計,原定的設計也常常變化。中國造船人在難以盡述的設計難關前,妙計迭出,創造眾多“世界第一”。
建更多中國造“超級工程”
2015年10月27日,滬東中華建成世界首艘最大載重噸位的G4型集裝箱滾裝船“大西洋之星”,載貨量可達45000多噸,創造七項世界之“最”,標誌著中國“智造”有了爭雄國際集滾船市場的實力。今年5月,第五艘“大西洋太陽”號集滾船交付船東,海外媒體報導中寫道,5艘世界最先進45000噸集滾船,像“太陽”一樣,照亮了大西洋航線。可見,引領需求、激發潛在需求的新型船舶,正給航線帶來“強心劑”。
2016年6月,全球首艘“概念船”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交付。船東荷蘭思多而特·尼爾森公司,這家世界化學品航運巨頭感慨萬千。今年5月船東接收第四艘化學品船時,命名“堅韌”號,這個名字承載了它與中國造船人一同度過的不凡歲月。
中國成了世界頂級化學品船建造基地,引起了更多船東的關注。2016年10月31日,又一家世界著名化學品航運公司,把8艘新型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訂單交給了滬東中華。目前,滬東中華已經設計了下一代化學品船,其難度更勝一籌,計劃在今年9年開始建造
滬東中華方面介紹,大訂單在手後,除了全力完成訂單建造外,還將加緊推動更為先進的LNG船和其他高端產品研發工程,讓大洋上出現更多中國造的“超級工程”。
回應
設計和製造已經趕上來了,可是製造設備和材料,有多少自己的呢?包括那些設計軟件,有多少是國產的?
lng最關鍵的材料殷瓦鋼 是寶鋼的 你估計來這名都沒聽過 別人在努力的時候 你在抱怨
賺了錢應該捐給懶漢噴子,因為這些都是懶漢噴子輿論治國的功勞,跟這家國企沒關係
52億元大單花落滬東中華也不是偶然。作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同時建造LNG船、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和集滾船3種頂級民用船舶的船廠,滬東中華代表上海製造,站在世界船舶工業的“塔尖”。
用技術讓對手“望洋興嘆”
2011年中國造船產量就已達到7500萬噸左右,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國。去年,全球新船需求量跌至2800萬噸。不少船企紛紛關門或者轉行,國內一些造船企業出現倒閉,連很有名氣的國有大型船企都岌岌可危。
散貨輪曾是中國造船業的拳頭產品,但這種傳統產品在近年來遭遇巨大衝擊。“過去8000萬元一艘的散貨輪,現在市場價格不到3000萬元,但高端的LNG船,全球價格依然堅挺。”船舶行業業內人士指出,這便是4艘船能形成52億元大單的原因,當散貨輪等傳統船型遭遇利潤“斷崖式下跌”時,LNG船等高端船型技術門檻高、設計建造難度大,市場需求保持穩健增長,產品因此“物以稀為貴” 。
而滬東中華是全球少數能建造薄膜型LNG船的船廠,從2009年第一艘LNG船交付開始,已建成了13艘LNG船,得到了埃克森美孚等國際能源巨頭盛讚。此次訂單中的LNG船,是滬東中華自主設計、首次開建的第三代船型,它的噸位更大,能耗卻得以下降,同時密閉和絕緣性更好,能更大程度地減少液化天然氣在運輸中的揮發。
這筆訂單背後,也有著激烈的競爭,其中同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一家韓國船廠,有著建造LNG船的光輝歷史,最終滬東中華讓強大的競爭對手只能“望洋興嘆”。
“概念船”創造眾多“世界第一”
“沒有LNG船,我們現在很可能正在低端傳統領域慘淡、勉力維持,談不上發展,更難實現轉型。”滬東中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表示。
四年前,荷蘭、瑞典世界兩大航運公司,要建造最先進大型化學品和最大、最先進集滾船。十多艘船、數十億元訂單,世界最好的船廠都不想放過這兩塊大蛋糕。但是“概念船”三個字,讓優秀船廠都面露難色。
全球最先進的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有43個全自動貨艙,4.6萬立方米的貨物容積,可以裝載近千種化學品及成品油,幾乎囊括任何液體貨物。世界最大、最先進集滾船,汽車甲板面積達28900平方米,可裝載汽車3000多輛,9種車型,有11層滾裝甲板,其中最大的甚至可以裝載大型飛機,這種集滾船可給船東提供極富彈性的運營模式。正是這些“與眾不同”的結構,讓在船廠數以萬計的生產流程道路上,佈滿了“荊棘”。
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今天下午最新消息,華為否認了在日本建廠的傳言,稱報導有誤,只是實驗室。華為方面表示,華為將於2017年在日本千葉縣船橋市設立工藝研究實驗室,和日本的供應商及合作夥伴合作、共同研究,進行華為產品需要的部分零部件的工藝研究、試驗和試制,成果再反饋給供應商和合作夥伴進行生產。該實驗室預計2017年年底有數十名員工。
儘管如此,看到這則新聞,日本網民還是炸開了鍋,矛頭直指日本製造。
..........
回應
那帖子裡1000多條評論,日本製造被黑的太慘了……
可惜在很多國人的眼中日本貨仍然是價高質優的優良商品,君不見前年去日本買馬桶蓋電飯鍋的傻子一抓一大把。產品質量是可以逐步提升符合中國人的需求,但是一部分人的思維是很難改變的!
我寧願花500塊錢海淘日本的捲尺也不買國內的差別太大
你花500塊買國產品牌,這個價位的產品早就使用體驗大大超過所謂日本的啦,這點腦筋還轉不過來麼?
確實是這樣,到國外買貴比國內貴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東西,拿到國內就說:“看,質量多好”,我去你m的,國內你給這個價,給你單個定做都可以,質量絕不比他差,你拿的這東西就是我出口的!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6_30_415904.shtml
日本將52億元天然氣運輸船大單交給了中國造船廠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航運業需求萎縮已近9年,全球知名的各大船東卻從滬東中華開走了20多艘大型LNG船、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45000噸集滾船以及其他先進船舶
2017.6.29,全球深陷低迷的造船業再度將目光聚焦上海。日本商船三井公司將4艘先進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價值約52億元人民幣交給滬東中華造船。這筆訂單成為今年國內造船業接到的最大訂單。
回應
華夏民族本來就是一個最最優秀的民族
所有這些偉大的科技工程和偉大的事業,只有偉大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完成,比如中國,美帝,蘇聯,英法德這幾個,而中華民族又是人類智力最高種族,美帝不思進取的衰落,蘇聯的解體,英法德的不團結,我國短短三十年就要超過西方三百年的歷程。
硬件啊真的是牛逼了,就差軟件了,把習慣從小養好了
噴子們不要不愛聽,愛國就要尊重為祖國的發展默默奉獻青春的科技工作者,而不要聽到那些所謂的明星的心酸史也跟著流淚。美日等西方國家驚訝的接受中國果斷拒絕的場景以後將成為常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30/doc-ifyhrxsk1479817.shtml
台媒:日本製造業對華依賴正在增強
中時電子報2017.6.30報導,日本財務省最新數據發現,5月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5%,為5.8514萬億日元。智能手機所需的液晶元件、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金屬加工機械、鋼鐵和原動機增長明顯,面向大陸的出口同比增長24%,為1.11萬億日元。
報導稱,日本工廠自動化機器人製造商發那科提到,主要是受惠於大陸的工業機器人業務。日媒認為,在美國需求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可能會傾向依賴大陸。
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南武志表示,未來幾個月將是辨別中美經濟動向的時期;若美國和大陸需求無法拉動日本的出口成長,日本經濟可能會迎來逆風。
華為日本工廠中國員工的人工費比日本人還高?日網民:日本製造就是垃圾,該面對現實了
2017-06-29,一篇標題名為《華為的智能手機變成日本生產的了,比起中國人,日本人的人工費好像更加便宜的樣子》的文章在日本2ch論壇上引起了劇烈反響。
這篇文章稱華為將在日本建廠,並在“近年中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令人矚目”一節中寫道:“以前,日本的人工費太高,中國企業無法快速順利進入日本。然而, 2016年中國製造部門的平均薪資已經到達了2005年的3倍,和日本的人工費差距已經大大減少,現在日本的'貴'這個概念已經逐漸淡化了。”
中國的優勢還有知識改變命運對人才的選拔和激勵作用。知識改變命運,但不是在美國在中國這條工業化的科技人才流水線上,只要你畢業了就一定是合格產品,具有相當的素質,雖然這個過程不是很人·道。只要你足夠專注,就可以像霍金一樣迷戀下去,最終變成牛人。但是在西方教育體系裡,只有霍金當了科學家,其他全部成了放任自流的不合格產品。
公開資料可知截至2016年,美國科技人才36%沒有美國國籍,佔總人口1%的華裔佔科技人員總數14.7%。由於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學成即回國的情況日益嚴重,在美國《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中甚至明確提出,要改善美國就業環境,爭取將優秀留學生留在美國。
量子計算機,核聚變實驗裝置,加速器驅動次臨界反應堆,世界最長的碳納米材料,特高壓工程,高鐵,可燃冰開發,射電望遠鏡。所有這些項目的帶頭人才都是中國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人才。天才教育出“大師”只能扯淡,大德魯伊袁隆平才能讓我們免於餓死!
別說中國教育制度不好,西方世界已經意識到他們教育的失敗。我們發展三十多年到現在已經是奇蹟了,古話說的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看看現在美國大學的學生吧除了會玩會抱怨還能幹什麼?不否認西方上幾代人確實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科學家,但是那些科學家不是出現在當今的美國大學。
中國不斷拒絕西方底氣何來,就來自文化,來自信仰、來自西方所沒有的千年積澱和絕無僅有的製度優勢。俗話說的好,十年河東轉河西,我們中國正逢天時,地利,人和相彙的鴻運時代,隨著一帶一路世界級最大宏偉目標,帶動全球富裕功臣是偉大的中國!只有我們中國強大了,這個世界才會變得安寧!
西方技術優勢正在喪失,西方精心打造的所謂“西方中心論”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美國不靠侵略,不當寄生蟲,估計是跟我大中華端茶遞水都不配”——中國積弱積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一個嶄新的大中華將成為現實!中國的科技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我想與冰冰一類的騷婦沒有一點關係。噴子們不要不愛聽,愛國就要尊重為祖國的發展默默奉獻青春的科技工作者,而不要聽到那些所謂的明星的心酸史也跟著流淚。美日等西方國家驚訝的接受中國果斷拒絕的場景以後將成為常態。(作者署名:兵王的傳說)
過去在中國出生、在美國學習的科學家過去常常留在這里工作,但現在他們會在完成學業後回到中國。經費的增加,人才的聚集賦予中國軍備科技不斷爆發不竭的動力。
號稱創新能力超強的日本因為經濟低迷窮兵黷武,創新研發經費投入逐年下降,而中國的研發費用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小,很快就能趕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雙創已經成為世界名片。各種科研項目快速上馬,“天宮”、“蛟龍”,新材料、新技術技術層出不窮。“天宮”,需要改進170項新技術,600個相關專業,上萬家配套廠商。大飛機設計70過個產業、150各項核心技術。中國國家性工程對創新科技的巨大輻射帶動效果正在閃現。
“天宮”的背後是上萬家廠商製造的零件,每一件都嚴絲合縫,可知科研工程量之大,如此龐大的工程需要的科研人才當然是成千上萬!就像是工業流水線上的零件一樣。
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中子彈技術、氫彈技術、軍用核反應堆技術、衛星發射技術(彈道導彈技術)、返回式衛星技術(大氣層再入技術)、載人航天器發射技術、潛射彈道導彈技術、鐵路機動彈道導彈技術、空射運載火箭/彈道導彈技術、巡航導彈技術、衛星導航技術、十萬噸級航空母艦(擁有數量/製造能力)、核潛艇製造技術、兩棲戰艦研製、常規潛艇自主能力、神盾艦、反艦導彈技術、超音速反艦導彈技術、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研製、尾流自導魚雷、超空泡技術(超級重型魚雷)、高速風洞、10倍音速激波風洞、噴氣式飛機研製能力。這些高精尖軍備技術擁有的國家可謂屈指可數。
第3代(俄4代)戰鬥機研製能力、四代戰機、機器人研製能力、航空發動機技術(渦扇/渦噴)、飛機用大功率發電機及供電系統、相控陣雷達技術、X波段超級雷達(探測6000公里)、預警機研製、空中加油機研製能力、傘兵重裝空投技術、傘兵人車一體式空投技術、完全自主坦克整車研製、坦克炮研製、複合裝甲技術、坦克激光壓制裝置、計算機CPU設計製造技術、微型千萬次超級計算機技術、高能激光技術:(武器級激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PE)、反彈道導彈技術、超高音速武器、空天飛機(次軌道轟炸機)、反衛星技術(擊落對方衛星能力、策反對方衛星能力、強行搞亂對方衛星軌道能力)、彈道導彈無規律性變軌技術、磁流體推進核潛艇技術。這些技術則是中國引領世界,彰顯強大基礎的重要體現。
中國連續拒絕西方軍備合作請求為何有底氣無視西方2017.6.30新浪軍事
幻影2000換量子通信、美國太空技術換取空間站門票、歐洲航空發動機合作、日本超算超導合作、土耳其聯合研發防空導彈合作等等,中國在這些合作面前都禮節性選擇了拒絕。正想採購中國巨型挖泥船而被拒絕的某個西方國家不無感慨的說,為何中國越來越有底氣無視西方?
其實從這些意料中流產的“合作”來看,西方國家依然改不了那種傲慢,依然覺得他們自己“高人一等”,依然覺得我們應該跪舔他們!然而中國卻一次又一次超越了他們,扒掉了他們的遮羞布!
美國蘭德智庫專家分析指出,中國在量子應用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雷達,中國的研發都處於世界前列。西方國家試圖學習中國的量子應用技術,但是中國進行了技術封鎖,沒有採取開放策略。日本也指出,中國在量子應用領域的態度比較保守。應該在民用領域主動與世界分享。日本就是個白眼狼的國家,唐朝時期學習了我們先進文化與技術,後來學習了先進技術反過來打我們,千萬不能跟這種包藏禍心的國家進行先進技術交流!
隨著西方的沒落、中國的複興,仰視西方200年的中國人民突然發現中國才是最優秀的,中國的模式才是最合理的,中國的規則才是最合理的。中國科技的井噴,對西方規則的否定,新規則的製定,都在表明一個問題,中國才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國家。西方靠掠奪、剝削和壟斷壓榨式發展已經走到了末路。這不蘋果又想靠壓榨中國輕鬆發財,聲稱什麼都不干,直接提取30%的收益。這就是西方的醜惡嘴臉。霸權慣了,壟斷慣了,剝削慣了的嘴臉。不過這次中國選擇了說不,人民選擇了說不,蘋果的銷量下滑證明了人民的選擇。
世界上最頂尖的兩本科學雜誌,一本《科學》,一本《自然》,在2010年的時候,美國的論文數是中國的7倍。但到了2016年,中國論文佔20%,美國占25%,中國論文數是第三名英國的3倍!
也就是說,當今尖端科學領域,中美幾乎平分秋色,發明專利領域,中國排第三(發達國家存量比較大)。雖然論文並不能衡量一切,但中國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2015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是美國的75%。2000年,中國的投入只有美國的12%,中國的研發投入預計到2022年將超過美國。近15年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研究經費停滯不前,而中國的資金大幅增加。
印度網友稱有FC-31誰會買印產F-16?又被美國坑了2017.6.24新浪軍事
巴黎航展期間,印度塔塔集團同美國洛馬公司簽署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協議,兩國未來將合作生產F-16戰鬥機,印度引進F-16生產線需要花費上百億美元。
印度的計劃是用F-16替換他們空軍裝備的“空中棺材”米格-21,過去的幾十年裡,一共擁有900來架米格-21的印度空軍摔了近500架。
對於這個軍火協議,印度網友反響激烈,紛紛發表看法。
戰鬥機製造是印度人的痛點,這一次不要只是口頭承諾,要簽訂協議,要有實際結果。[曾經被俄傷的太深!]
希望這個協議是真的,不過縱觀美國的歷史,真的很難讓人相信。[被俄坑苦的後遺症麼?]
很好的憧憬,五代機滿天飛的今天,連中國殲-31都要出口,誰會買印度產的F-16?
特朗普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印度會有其它選擇,從哪裡購買軍火,印度有自己的決定權,特朗普不這麼做,美國會成為輸家的。[我的天,特朗普為什麼不這麼做?即將廢棄的設備能夠賣100多億啊?]
去美國購買拆了的飛機,然後運回印度組裝,然後美其名曰“印度製造”,然而成本增長了三倍。[印度國的噴子麼?貌似噴的有道理哦!]
光輝項目呢?三十年來為了光輝戰機投入的125億盧布的資金呢?印度政府這幫混蛋。[終於有人想起了光輝了,小編都快要感動了。]
將會引起中國和巴基斯坦重大反應,他們肯定也會坐不住![小編已暈倒,別扶!]
F-16是一款過時的戰鬥機,1973年開始生產,距今已經44年。[終於看到一個正常的印度網友了。]
花100億美金購買F-16生產線能讓印度人興奮成這樣子,是誰造成了印度人這樣的心理?(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4/doc-ifyhmtek7732700.shtml
美國批准向印度出口武裝無人機用於海上巡邏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2017.6.23,國務院批准通用原子公司向印度政府出售22架約20億美元MQ-9B“天空守護者”無人機及其配屬設備。早在奧巴馬時代,印度就提出了進口MQ-9B的意向。
MQ-9B機腹後部加裝的對海搜索雷達
MQ-9B是在MQ-9“死神”基礎上升級的多用途察打一體無人機,該機有軍用和民用兩種規格,還可以增添多種任務模塊。印度此次購買的應該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定制的版本,增加了對海搜索雷達等專用模塊,專用於海上巡邏和監視,被稱作“海上守衛者”。
“海上守衛者”被設計用於在開放海域和近岸水域監視,所有型別的設計飛行高度均為12192m、最大平飛速度約為389km/h、巡航時間約40小時。該機有6個外掛架,可以發射小型空地導彈、反坦克導彈和製導炸彈。印度軍方希望將這22架MQ-9部署到安達曼群島一帶,監視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界地區。
美印軍事合作在奧巴馬時期得到了長足發展,美國向印度出口了C-17戰略運輸機、P-8I反潛巡邏機、AH-64E武裝直升機等高性能尖端武器裝備,印度在美國軍售等級夥伴裡的待遇也在“反恐戰爭”結束後一再“水漲船高”。因此,印度國內對特朗普總統上台後的美印軍事合作前景一直感到擔憂。
印度總理莫迪原定於6月26日訪問美國,在出發前,印度再次就進口MQ-9B一事敦促了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內智庫認為,國務院在這個時候批准該筆交易,等於是在回應莫迪政府對美印軍事合作的試探。但特朗普總統不會對印度就此“輕拿輕放”,國務院的批准只不過是莫迪訪美前的“開胃菜”。
路透社稱,美國國務院內部有官員表示:“將這款先進無人機出售給印度,可能會在印巴關係新一輪緊張期破壞南亞地區的穩定和戰略均勢。”不過,在2018財年的預算中,美國已經將對巴基斯坦的援助額度從5.34億美元削減到了3.44億美元。印度媒體稱,美國之所以會同意出售MQ-9B,純粹是希望印度軍隊藉此干擾中國海軍的印度洋戰略。
美國卡內基基金會南亞專家特里斯認為,美國同意向印度出口“海上守衛者”的意義重大。美國通常不會向非盟友國家出售如此先進的無人機,該機的上一個國際買家是英國。一方面說明了美國南亞戰略在“反恐戰爭”後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有扶持印度製衡中國“印度洋戰略”的因素。
回應
每架9100萬美元,A3真壕。
想想彩虹翼龍才幾百萬美金單價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6_24_414920.shtml
中國造殲20逼美重啟F22? 美軍闢謠:太貴了造不起
2017-06-22
日前,中國某地多次出現殲-20“五機同框”的精彩照片,五架殲-20以檢閱隊形進行演練,意味著這款戰機已經接近形成“初步戰鬥力”,從側面也說明中國目前量產的殲-20的數量之多,已經能夠在保證空軍試飛任務的同時,抽調出若干量產機型進行空中表演訓練。
對於中國快速生產殲-20的消息,美國空軍保持了極大關注,認為此前低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目前大批量產的F-35無法有效應對殲-20這種重型隱形戰機,因此有必要重啟F-22生產線,生產新版F-22維持空中優勢。
然而對於要“復活F-22”的傳言,美國空軍部長海澤-威爾遜(Heather Wilson)2017.6.21表示目前美軍沒有重啟F-22生產線的計劃,因為該項目的成本將“非常昂貴”。 F-22於1997年首飛成功,到2011年一共製造了195架,包括187架量產型和8架原型機。
美空軍當時認為,187架F-22加上更多的F-35足夠應對現實威脅,加之F-22單價昂貴,因此決定停止生產並封存生產線,雖然美軍當時表示必要時可隨時重啟生產設備,但現在來看這需要花費巨大,即便是美軍這樣財大氣粗也是“地主家沒了余糧”。
美國空軍部長表示,雖然大部分生產設備都完好的封存在加利福尼亞的沙漠倉庫中,但想要將其完全恢復產能並非易事,涉及大量機械加工和工裝生產線的重新裝配和調試,光是重啟生產線就需要花費大約70-100億美元,而且成本也飆升至2億美元一架F-22。
海澤-威爾遜指出,與其斥巨資重啟一款老飛機的生產線,還不如將資源投入到全新戰機的研發上,美軍目前正在評估所謂的“2030”計劃,希望在六代機技術成熟以來,通過新技術的應用,研製所謂的“五代半戰鬥機”,同時研發新型無人機進行輔助作戰,從而保持美國空軍的作戰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3/doc-ifyhmtcf2783001.shtml
同時,採用“功能結構一體化”的設計製造技術,各種油路管道都合併在機翼的上下翼面,使機翼油箱的容積提高9%,3D打壓技術使機身內部更緊湊,可以攜帶更多的內部燃油。 既省油又能多帶油,鶻鷹1200Km的作戰半徑大就有了保證。
鶻鷹要成為“高敏捷、超音速巡航”的四代機,裝備先進的發動機是必備的條件。 目前使用的是推力9000Kg的WS-13E,2012年珠海航展展出一型推力9500Kg的中推模型
四代中推的核心機已在幾年前研製成功,為了加快四代中推原型機的研製,渦扇13的總師王維娜被調到渦輪院,據說原型機今年有可能上飛行台。 WS-15的很多材料和製造技術可以用在四代中推上,所以四代中推的研製進度有了更多的保證。 (作者署名:92軍迷)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3/doc-ifyhmtek7691589.shtml
說到空戰有些人會質疑鶻鷹沒有側彈倉,想當然地認為它不能內掛近距格鬥彈,這是被F-35要在機翼下掛載格鬥彈所誤導。 殲-20的側彈倉伸出導彈後,彈倉門是可以關閉的。 可以將這一技術移植到鶻鷹的腹部彈倉,如下圖所示。
讀者可能會說,那樣就少了兩枚中距攔截彈。 是的,但鶻鷹畢竟是中型機,有所取捨也屬正常。 如果設置側彈倉而加寬機身,所帶來的阻力增加就得不償失。 格鬥彈在腹部的確是會影響導彈自身紅外探測頭的上視角,但是如今的技術可以做到將頭盔瞄準鏡,以及戰機各種光電探測設備的數據綜合,再通過數據鏈傳給導彈來進行初段引導。 所以在三代機上是個問題,對於四代機已經不成問題。
鶻鷹達到四代機標準的優異性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基礎是它的機體製造技術是最先進的。 前幾年公路上出現的“粽子”是帶機翼,再對比下圖的F-35。 可見鶻鷹的機身和機翼是框梁一體化結構,機翼是不能拆下來運輸的。
根據多篇論文資料, 框梁一體化結構能使得機體結構重量減小30%,翼身結合部的重量減輕60%。 結合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的蒙皮,可以自信地說,鶻鷹的“空重/總重之比”是目前戰鬥機中最小的。
中國的3D打印技術走在世界的前列,王華明申報院士的材料中,就提到殲-31採用超5平米的鈦合金整體加強框。 空重比小意味著攜帶空戰所需彈藥和油料的戰機重量更小,在相同發動機推力下,其空戰的推重比更大,格鬥中的敏捷性就更高。 在巡航中戰機的重量小意味著所需的升力較小,相應的阻力就較小,再結合先進的四代發動機,就能滿足超音速巡航的要求。
有一種觀點認為採用兩台RD-33的米格-29腿短,鶻鷹的航程和作戰半徑一定小。 米格-29之所以作戰半徑相對較小,不是其機體內部裝不下更多的燃油,也不是發動機更耗油,而是因為它的空重比較大,為了提高空戰機動性只能減小空戰的飛機重量(減少燃油),作為前線戰鬥機較小的作戰半徑也能滿足作戰要求。
RD-33的最新改進型推力已達10噸, 所以米格-35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大幅提高。 上次出國參展,鶻鷹的宣傳資料顯示其作戰半徑可大1200Km(648海裡),有些網民對此有疑問。 其實道理很簡單,前面提到由於鶻鷹採用多項最先進的機體製造技術,機身重量小,加油掛彈後的總質量就相對較小,加上沒有外掛和優異的氣動設計,使得巡航所需的推力可以更小,發動機就能以更省油的狀態維持巡航;
具備高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對空戰的意義,在去年11月公眾號,殲-20超強空戰能力的兩篇文章裡有詳細敘述,這裡不重複。 鶻鷹的模型已經不是第一次出國參展。 它不但會裝備我軍,還是國際市場上四代戰機的有力競爭者。
中航副總李玉海曾在去年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在研製之處除了裝備解放軍的考慮之外,還考慮到要打破西方在四代機領域一統天下的局面。 說的白一點就是要挖F-35的市場。 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國際事務部部長劉林表示,鶻鷹有兩型,一型主要是國內使用,另一型是在國際市場推廣。
要在國際市場推銷一款產品,首先要有個定位,鶻鷹既然是要挖F-35的市場,那麼它的空戰性能就不能低於F-35,甚至要超越它,可以在空戰中能與F-22抗衡。 同時,價格上還要有優勢。 這樣苛刻的要求中航工業能做到嗎?
鶻鷹2.0版已經首飛成功,我們來看看它在外觀上與1.0版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1、主翼、平尾翼和垂尾都做了切尖處理,這是為了減少誘導阻力和消除震顫。
2、垂尾改為後掠,這是為了提高在高仰角狀態下的縱向穩定性和尾舵的有效性。
3、機身更近豐滿,取消機身中後部階梯狀的側面。 一方面機體內部的容積更大,另一方面也說明通過試飛,對減小氣動阻力的設計更有信心了。 能否超巡不僅僅是與發動機推力有關,提高升阻比也很重要。
4、要提高升阻比,除了減低阻力,還要提高升力。 機身升力體的進一步優化,以及進氣道唇邊的優化應該都與提高升力有關。 在殲-20的飛行圖片中,能看到進氣道唇口拉出的脫體渦,脫體渦流經機翼上表面能增加升力。
5、發動機的間距更小,這樣機身內部設計更緊湊,可以騰出更多的載油空間,而且進氣道的S形彎度更大,有利於隱身。
6、更豐滿的機身使得腹部彈倉的寬度略有增加。
7、機翼和機身蒙皮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減輕機體重量。
鶻鷹2.0版的機頭直徑增大,可以容納更大直徑的雷達天線。 去年珠海航展展出可裝備梟龍的KLJ-7A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探測性能相當於F-35雷達。 鶻鷹的機頭直徑大於梟龍,雷達性能自然更高。
中國FC31戰機出口預計售價是多少比蘇35還便宜2017.6.23新浪軍事
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報導,從2012年殲-31完成首飛至今,前後共計參與5次大型國際航展,上一次亮相是在今年2月的第13屆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足以說明該機定位就是出口型戰鬥機,直衝著同樣為五代機的美國F-35而來。預估殲-31的售價為7000萬美元,價格為F-35的三分之二強。
殲-31的定位屬於五代機高低搭配中的“低端機型”。實際上該機雖然不(?)具備殲-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據稱擁有不錯的隱身外形設計,兩側佈置S型進氣道,配置內埋武器艙,採用中國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綜合航電顯示系統,武器掛載能力也非常強大。
從殲-31僅有的兩次海外“亮相”都集中在中東地區可以判斷出目前殲-31已經基本成熟,在中國空軍不太可能(海軍可能)裝備的情況下向外推銷顯然是一件急迫的任務,而重點推銷對象就是中東“土豪”們。
作為第五代戰機來說,殲-31的價格肯定會比美國的F-35低出不少,但是這個“低”只是相對的,估計殲-31的價格為7000萬美元,這個價格比蘇-35等許多四代半戰鬥機還要便宜,但是算上配套的武器、人員訓練等費用也絕不便宜,再加上隱身戰鬥機複雜燒錢的維護保養費用,對一些“屌絲”國家來說根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是絕對負擔不起的。(作者署名:非主流軍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3/doc-ifyhmtcf2806959.shtml
中國FC31首秀巴黎航展欲搶4代機市場將有兩種型號2017.6.23新浪軍事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軍迷的關注: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隱身戰機FC-31“鶻鷹”2.0版的模型首次亮相巴黎航展。 對此,中航工業副總李玉海介紹稱:“FC-31具備高隱身、高敏捷性、超音速巡航能力,雖然是預研產品但技術成熟度已經相當高。不論是單機成本,還是全壽命成本,都是這個量級其他戰機比不了的,就是說,性能不差,性價比高!”。
中航工業副總對記者明確表示,鶻鷹具備全向高隱身性、高敏捷性、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性價比。 所以再去爭論鶻鷹是否能達到四代機標準,是否有完全的4S能力已經沒有意義。 雖然它現在還只是“預研產品”(驗證機),但原型機的變化一定小於YF-22到F-22的變化,因為李玉海表示2.0版的鶻鷹“技術成熟度已經相當高”。
美稱要在巴黎航展上為F35正名以免被中國FC31搶生意
觀察者網消息:2017.6.19巴黎航展正式開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次帶來了“鶻鷹”第五代戰鬥機模型。而美國F-35A則是首次參加巴黎航展的飛行表演。美國《防務新聞》19日文章稱,洛馬和空軍方面希望通過在巴黎的這次表演,反擊關於F-35空中格鬥性能糟糕的指責。美軍急於通過飛行表演,提升“F-35聯盟”各國對於該型戰鬥機性能的信心,以免被其他國家的外貿五代機搶了生意恐怕是最重要的考慮。
報導稱,此前有美國空軍內部消息爆料稱F-35很難在近距離空戰中擊敗F-16,該型戰鬥機因此陷入了近距離空戰性能不佳的困境。6月19日, 在巴黎航展上,美國空軍的飛行表演應該可以澄清這個錯誤印象。
巴黎航展前不久,由於供氧系統問題,美軍盧克空軍基地一度叫停F-35訓練飛行。到現在為止,導致這一事件的原因和處理方法尚未有更新的報導。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從這次F-35的飛行表演來看,雖然該機的滾轉、小半徑盤旋、機頭快速指向等表演動作看起來沒有稍後同場表演的法國“陣風”那樣令人印象深刻——“陣風”的表演動作有些接近中國八一表演隊殲-10單機表演套路——但F-35表演中所展示的主要機動性性能似乎已經達到了第四代戰鬥機的一般水平。有國內相關人士看後認為,該機的機動性能總體已經接近美國海軍F-18C。部分動作,例如“落葉飄”,是F-16和F-18現在無法做出的,其他一些性能也超過了這兩種典型四代機,但另一些性能上明顯還不如後兩者。總體來說,和強調敏捷性、機頭指向能力的歐洲“兩風”或殲-10,在敏捷性等方面恐怕還不能相提並論。
2014年珠海航展上FC-31原型機的表演中也有諸如大迎角,小半徑盤旋等動作,但沒有類似“落葉飄”這樣的過失速動作。
所謂“落葉飄”就是飛機在近乎失速的速度下,橫向轉動一定角度的動作,此前只有F-22在美國代頓航展上進行過展示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0/doc-ifyhfnrf9376365.shtml
F35參加2017巴黎航展系衝著FC31 沒想到反幫中國一大忙
殲-3機可能用於出口市場與艦載機,性價比會比F-35還高,此外,當時航展公佈的戰機增加後掠垂尾替換梯形垂尾、調整座艙蓋與改變內埋武器艙結構,機動性、隱身性與負載能力都有提升。
英媒:爭奪中國消費者,洋貨正敗給本土消費品牌
英國《金融時報》2017.6.20文章,隨著收入增加,中國白領消費群體逐漸轉向價格更貴的優質品牌,包括從飲用水、果汁到香波在內的種種快速消費品。這種趨勢甚至涉及廁紙。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本土公司在搶占高端市場方面腳步更快,導致雀巢和聯合利華等跨國公司的品牌在26種快速消費品中有18種失去市場份額。
中國城市快速消費品市場去年增長3%,但本土企業銷售額增幅超過8%,相比之下,外國品牌只增加1.5%。專家表示,跨國公司品牌正在倒退,而中國本土品牌正跳上高端化快車。
消費者轉向本土品牌最多的,是那些傳統上被外企主導的商品,比如化妝品。在果汁市場,匯源和農夫等本土企業主打的健康飲品備受青睞——此類產品契合日益壯大的中產對健康的需求,把百事等外國公司拋在身後。
國內品牌還受益於日益繁榮的網購。本土品牌在線上領域突飛猛進,比跨國公司更早接觸電商。專家說,跨國公司適應市場變化的速度很慢。中國消費品企業更注重本土市場,但其創新性和外企旗鼓相當甚至更強,而跨國公司正在或已經變得十分官僚氣。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消費者也許比人們想像中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
日媒:中國消費者漸成“主流”世界準備為其服務
其實縱觀美俄等超級大國的現代戰機發展,最初其實都是從仿製開始的,仿製後進行型號的延伸發展,最後加入自己的東西,然後一點點積累,最終形成了完善的航空工業設計和生產領域。即使是仿製,也不是照葫蘆畫瓢般的誰都能仿,這也都需要航空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水平後才可以實現。所以我們不要對中國航空發展進行過多的苟責,因為仿製是一條必經之路,也是一條快速提升的捷徑。關鍵的東西是仿製後的技術如何為我所用,能否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多的升級,能否為將來新的研究和設計提供參考。
其實從殲20上就體現出了這一點,我們暫且不去考慮殲20將來與美F22俄T50之間的性能孰優孰略,單從能在短時間內從仿製第三代戰機到正式跨入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跨度而言,我認為中國的航空工業,在可見的將來,一定會具有與美俄比肩的實力!(作者署名:軍事曉家園)
回應
仿製是落後者追趕前者的必由之路
不懂向人家學習不丟人,最丟人的是不懂裝懂
部分走仿製走捷徑可以,但不能一味仿製!多年來可以看出,大部分武器外形及核心都不是我們首先推出的,讓別人總認為我們的武器是落後的.日德的製造工藝和水平難道比中國差嗎?之所以軍事落後是因為被限制發展,如果國際社會對他們解禁試試,絕對比中國強。除了軍事,其他方面難道比中國差嗎?請問中國有什麼產品能影響全世界……
2016年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是日本和歐盟的總和,除了汽車,中國所有的工業產品都超越日本。其中過去被你們神話的日本電子產品更是被中國產品甩在身後,電腦、手機、平板電腦、冰箱、空調、電飯煲等等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都遠超日本本土品牌,在中國人還在追日貨的時候,日本人家裡幾乎都有中國製造了。哪怕你說的汽車,2016年,中國汽車的銷量是1000多萬輛,佔世界的4/5,其中電動汽車更是引領全球,可以說,中國已經搶占了未來汽車市場,一旦能源變革,中國汽車將遠遠超越日本。另外,在當前世界公認的70項尖端科技領域,幾乎全是中美兩分天下,而日本和其它國家只能在7項能排上號!所以,現在中國的對手只有美國,至於日本,你們不要在神話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0/doc-ifyhfnqa4490596.shtml
俄目前的主力戰鬥機全部是在蘇-27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改進,而我國也在其基礎上研製出了殲-11B等型號。其實中國仿製蘇-27並不丟人,因為從殲-11B的誕生開始,中國便正式跨入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生產研發國(俄稱為第四代),而後我們在其基礎上進行的殲11BS雙座教練型、殲11BH海軍型以及最新的殲11D、殲16等型號,都表明我們具備了與俄同等的戰機升級發展水平。
這在艦載型殲15的身上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早前俄曾拒絕賣給中國蘇33,但是殲15的成功服役,估計已經讓俄羅斯人腸子都悔青了。雖然在發動機方面中國較俄羅斯還相對落後,但是在航電和雷達技術上,其實我們是有許多長處的,因此對於蘇-27的仿製更多是在發動機和氣動外形上,而航電雷達等設備,殲11B之後的系列其實已經從蘇27上脫胎換骨了!
最近有文章稱殲20仿製於俄早年下馬的米格1.44,如果僅僅從氣動佈局上來看,似乎有點道理,但是如果從正面看進氣道的話,也許又有人該說殲20仿製了美國的F35 。從米格23與F-111、蘇-24與F-15的相似性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很多外形設計具有相似性是很正常的事情,並非所有的戰機外形相像就一定是山寨!米格1.44和殲-20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隱身性上根本無法相比,進氣道上更不一樣,而F35的技術,美國怎麼可能那麼輕易讓中國得到?
有人說日本工業發達,科技先進,那麼我們來看看日本的戰鬥機發展到底如何?日本目前國內唯一能生產的F-2是一種F-16的完全仿造型,日本所做的唯一亮點就是改了個雷達罩子換了個國內生產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然而F- 2在投產後的造價神一樣的達到了1.6億美元,幾乎趕上了現在F-35的價格,同樣的F-16在2005年公佈的價格僅有2000萬美元。
印度“自行研製”的LCA服役又延期了,自1983年開始,至今已經過去了32年了,一架戰鬥機從研製到投產前後歷時三十多年,這在航空史上實屬罕見。雖然號稱是自行研製,但是仔細看會發現LCA在外形設計上其實借鑒了法國的幻影2000,即使如此LCA還是一拖再拖,主要原因還是航空工業落後,現成的飛機放在那裡給研究,你就是仿不出來,這能怪誰?
“諷刺的是,當印度還在為研發國產第三代戰鬥機而奮鬥的時候,中國已經研發出隱形的殲20和殲31。
中國戰機只會山寨別人?看完美蘇怎麼做就明白了2017.6.20新浪軍事
航空工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參考之一,中國正在迅速的崛起,因此各型號飛機的研發也在一步步展開,第一型國產大飛機c919下線,第一款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試飛,第四代隱形戰機殲20的快速發展,無不透漏著中國航空工業驕人的成就!但是近年來,質疑中國靠山寨仿製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多。這些聲音把中國科技能力的發展說的一無是處。
其實仿製是每個國家航空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你科技儲備貧乏的發展初期,如果你想當吃螃蟹的第一人,那麼你就要走無數的彎路,錯路。而仿製卻是一條可行現實的發展捷徑。即使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航空發展的過程中,也全都盡一切可能去獲取其他外部的科技力量作為參考,以進行自身的發展。
從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開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空軍戰機的軍備競賽上就一直沒有停歇過!朝鮮戰爭時期,蘇聯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在朝鮮半島上就進行過初次的比試,然而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兩款戰鬥機從氣動外形的設計上來看其實非常接近。
米格15和F-86之所以相像,其實是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爹”!那就是二戰末期德國研製的Ta-183型噴氣式戰鬥機。蘇聯攻入柏林後得到了Ta-183的全套設計圖紙,而美國則佔領了德國準備生產Ta-183的生產工廠。之後兩個國家分別開始設計製造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
蘇聯在米格15的基礎上又相繼改進發展了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等型號,由於當時我國與蘇聯關係友好,因此我國的殲5、殲6、殲7三款戰鬥機也是源自蘇聯這三款發展而來!
所以說並非外形相似就一定是山寨的結果,很多情況下一定時期設計出的東西受制於當時的科技等環境影響,產生相似性是經常有的事情。
外界曾有傳言,美國的F15仿製了蘇聯的米格25,這兩款戰機單從外形設計上來看確實也很想像,雖然F15比米格25設計研發要晚,但是事實上米格25的技術資料保密非常嚴格,美國人確實一直想去獲取,但是從來沒有得到有用的東西。米格25服役之初美國嚴重高估了其性能,直到1976年俄羅斯一架米格25叛逃之後,美國才真正了解了其戰機的具體技術,而此時美國的F15已經服役很多年了。
而回到美軍的自適應六代發動機研製而言,其實中國早在2010年前後就開始測試六代發動機的核心機,該核心機及其研製所中國燃氣渦輪院的展板圖片也在2012年前後流諸網媒,據信該發動機代號珠峰,採用自適應配置,推比達到15,並可能在之前新聞裡提到配合成發集團研製的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升力風扇的基礎上配裝我國新一代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並有可能配置在中國新一代的直通式甲板兩棲攻擊艦上,基於珠峰六代發動機的身份,該款發動機最終可以達到單發加力推力24噸,接近美六代發動機水平,並且能實現單發裝配中國版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超音速巡航。就實際而言,美國研製六代發動機的出發點,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美國的第五代戰機F-35閃電II換發,並實現閃電II的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而就其第二個目的而言,也是最為突出的目的,由於自適應發動機可以滿足中涵道到涵道比為零即渦噴的自適應調節,並且根據涵道比適當調節相應的增壓比即發動機循環參數,因此自適應發動機也可以裝配轟炸機等對中涵道比有相應需求的轟炸機使用。行文至此,美國的第二個目的也不言自明,為下一代轟炸機配裝所用。而作為跟隨者的中國同樣也有這方面的目的,就目前正在研製的隱轟而言,其極有可能採用不加力版的渦扇15峨眉發動機,由於峨眉可以不加力超音速巡航,所以隱轟也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較為穩定的超音速巡航目標,但峨眉的不加力超音速巡航馬赫數畢竟有限,在更下一代隱轟研製中,中國需要更為出色的新一代發動機,而珠峰正是選擇的最佳目標,因而珠峰的研製也有雙重的裝機目標對象!
殲10B和殲10C仍在有條不紊的換裝太行,而中國的下一代發動機的研製正在鼓起希望的風帆,承載著中國航發之夢,破浪向前!(作者署名:谷火平利刃/小溪)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5/doc-ifyhfnrf9136369.shtml
中國剛開始量產太行發動機美就宣布製造第六代航發
2017.6.15新浪軍事
殲10B換裝太行發動機的消息早已流傳已久,目前換發的殲10B正處於量產中,而美國空軍則於2015年前後開始自適應六代發動機的研製,有媒體稱美軍此舉令剛開始使用太行不久的中國空軍感到羞愧,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小溪就來分析其中滋味。
首先,在殲10B裝備太行之前,太行早就裝備於中國的殲11B和殲11BS以及殲16,目前正積極換裝殲11D和殲15及殲15S艦載機,並且在部分引進版蘇27中期大修期間部分換裝太行發動機,而蘇27換裝太行發動機的照片早已流諸坊間,該時間節點最早可以前推到2007-2009年,而且最早太行在現役戰機上測試,也是在一架代號為11WS的引進版蘇27上進行,當時採用了一側裝原裝進口AL-31F,一側裝太行測試,基於左右發的不同,適應性改裝了發控系統,以便於測試和操作,而11WS配裝太行首飛的日期則是在2002年前後,而太行的設計定型時間是2006年,之後經過多輪小批量量產測試,並且進行熟悉,磨合,最終於2009年底開始批量生產,並開始批量進入部隊。
2012-2013年前後,據官方軍媒披露換裝太行的殲11B的空軍部隊已經成完成最大過載為8.5G的訓練科目。
2014年8月19日,機身編號24的殲-11BH攔截接近我國空域的美軍P-8A巡邏機。外軍稱,殲-11BH繞P-8做了一個“桶滾”展示超強機動性能和飛行員的堅定態度。殲-11BH也由此名揚海內外。需要指出的是H代表海軍航空兵,該機是裝備南海艦隊的殲11BH,毫無例外的是,該機裝備了太行。
就目前來看,太行除了完成基本型外,還完成了太行B型和太行海軍型以及高增推版太行G型,太行B型的渦前溫度達到了三代半發動機的指標1800K,接近歐洲噴氣發動機公司EJ-200的渦前溫度。而渦前溫度的提高,必然帶來材料的改進,據信太行B的高壓渦輪葉片材料已經由之前定向凝固合金DZ-125改為了二代單晶鎳基合金DD-6,太行B的加力推力因而也增加到14噸。而就海軍航母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殲15和其雙座型殲15S來說,其也在積極準備換裝艦載版海太行中,據信海太行的推力增加到大致和太行B相當,而因為在風扇進口葉片上塗抹了防海水鹽霧腐蝕塗層,其重量也有一定增加,但在殲15增加了鴨翼之後,在航母上起降的升力大有提高,相信換裝海太行後的殲15一定能獲得更加優良的性能。
MAV採用了大功率發動機,其發動機功率高達3000馬力,EVF為2700馬力,考慮到履帶划水效率太差,所以MAV水下推進系統採用了噴水推進系統,噴水推進系統優點就是高速性能好,結構簡單,附加阻力也比較小,為了進一步減少阻力,MAV履帶可能在水下行駛的時候收起,以降低阻力。
由於採用較大體積發動機,所以MAV在總體佈置上與EFV相當,發動機中置,比較有利於控制全車重心,但是缺點就是砲塔和乘員艙不好佈置,MAV車組乘員有3人,可以搭載18名士兵,這個指標可能考慮到了美國海軍新一代兩棲作戰車輛要求,,因此筆者估計MAV和EFV一樣,乘員象U形圍繞著發動機,中間在砲塔,其武器可能採用一門中小口徑機關炮,例如25毫米或者30毫米機關炮。
從日本所謂防衛大綱內容來看,MAV主要預定運用對象就是“西南諸島”,其矛頭直指裝備ZBD05戰車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實際上MAV還只是日本加强两棲作戰能力一部分,此前還有消息說日本準備引進黃蜂級這樣先進兩棲攻擊艦、MV-22,如果計劃成行,配合MAV,日本兩棲作戰能力將會產生質的飛躍,這是我們需要關注和警惕的。(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4/doc-ifyfzhac2240237.shtml
中國兩棲戰車對日有碾壓性優勢日本急研新裝備對抗2017.6.14新浪軍事
根據海外媒體報導,在2017年海上防衛技術國際會議上,日本三菱重工展示了新一代兩棲戰車模型-MAV(Mitsubishi Amphibious vehicle),它將替代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的AAV7。
日本戰敗投降之後,只能發展專守防衛型作戰能力,因此兩棲作戰能力一直沒有得到較大發展,進入新世紀之後,日本以所謂“西南島嶼防守”為名,開始著手發展兩棲作戰能力,在日本自衛隊整體精簡整編的情況下,兩棲作戰部隊迅速擴充,先是兩棲作戰聯隊,再升級為水陸兩棲機動作戰團,再到現在兩棲佈署旅。
AAV7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主力戰車,上世紀70年代裝備部隊,全重30噸左右,柴油發動機,功率480馬力左右,公路最大時速70公里/小時,水上最大時速13公里/小時,武器為1挺12.7毫米機槍。
從戰術技術指標來看,AAV7服役年代久遠,相關性能已經落後,尤其是水上最大時速只有13公里,因此新世紀美國研製了新一代兩棲車輛-遠征戰車(EFV),它採用了獨特滑板技術,水上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公里/小時,比AAV7高3倍還多,可以迅速從兩棲攻擊艦下水,對灘頭髮起攻擊,武器為1門30毫米機關炮,可以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工事等目標,整體作戰能力遠高於AAV7,但是EFV新技術採用過多,成本和費用猛漲,所以美國最終放棄了這個項目,中國汲取EFV項目先進經驗,發展了自己ZBD05完整車族,成為當今最為先進兩棲戰車,對AAV7幾乎是碾壓性優勢,日本對此可以說是如坐針氈,所以研製了MAV戰車。
從相關圖片來看,MAV和EFV、ZBD05一樣,採用了滑板技術來提高水上行駛速度,傳統戰車在水下行動時候,同時受到水和空氣阻力,尤其是水的阻力佔據很大一部分,由於戰車不可能像艦艇那樣把底部和艦體設計流線性,這樣就導致水上行駛時阻力過大,最大速度降低,為此EFV受到滑行艇啟發,在車體前方也裝備了滑板,水下行駛的時候,滑板向前展開,這樣全車就形成了流線形外形,以減少阻力,水流經過滑板的時候,還會形成壓力差,這樣就會產升力,從而讓車體抬離水面,進一步減少阻力,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車輛水上行駛速度,同時滑行收起之後,還能起到輔助防護裝甲的作用。
119架!陸再刷新無人機集群試驗紀錄2017-06-10 聯合報
新華社報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刷新此前2016年珠海航展披露的67架集群試驗紀錄,此標誌著智慧無人集群領域的又一突破,奠定中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報導稱,在試驗過程中,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進行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
「集群智慧」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一直被各國視作無人系統人工智慧的核心,是未來智慧無人系統的突破口;大規模、低成本、多功能的無人機集群,可通過空中組網、自主控制、群智決策,可以應用於多種探測感知、應急通信等任務。
中國電科智慧無人系統專家趙彥傑表示,自1917年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裝備問世以來,100年後的今天,智慧無人集群再一次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力量,以集群替代機動、數量提升能力、成本創造優勢的方式,重新定義著未來力量運用的形態。
報導稱,隨著人工智慧、網路資訊、微納電子、先進平台、增材製造五大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無人集群將呈現系統智慧化、網路極大化、節點極小化、平台多樣化、成本低廉化五大特點,並加速推進智慧無人集群向裝備系列化、應用多樣化、覆蓋全域化快速發展。
回應
以後戰爭的武器和群蜂戰術。一群小型固定翼無人機合力進攻。
發展小型低空防空飛彈為當務之急,有點像玩具的防空飛彈.
要控制多台無人機並非難事,要干擾它們使其失去控制也非難事不值得報導.
不值得報導,為何嚇成這樣。無人機群蜂作戰不是大陸最先開發重要嗎? 重點是台灣沒有,大陸有。
中國新型發動機研製成功全球目前僅兩國能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2017.6.1披露,中國首台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已獲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泵後擺核心技術的國家。
據介紹,此次試車的首台泵後擺發動機,是在已經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的120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基礎上,通過局部調整對液體火箭發動機泵後擺技術的有效驗證。該發動機採用了全新研製的多種零部組件產品,尤其是多層波紋管柔性連接的高壓搖擺軟管,承受住了渦輪泵排出的高溫高壓富氧燃氣多重考驗,在試驗過程中活動自如,結構可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說,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不僅用最小的擺動實現了推力矢量的變化,發動機結構還更加緊湊,火箭總體構型更加優化,更重要的是為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掃除了“攔路虎”,起到“瘦身健體”的作用,為研製更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泵後擺發動機自2015年10月啟動第一次論證,次年6月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圖紙下發,2017年4月10日完成零部組件生產進入總裝,5月17日完成全部裝配工作。試車前,科研人員對發動機進行了全面檢測,發動機試驗區進行了多項測試系統改進,並完成了多次冷擺試驗和綜合測試,確保首次試車準備充足,穩妥可靠。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是中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軌姿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專業研究院。
回應
量子通訊衛星世界唯一,量子計算機世界第一,超級計算機世界第一,高鐵高路世界第一,湖南袁教授超級稻世界第一,可燃冰開採世界第一。其實最厲害的是鍵盤俠,噴狗,軟骨癌患者,那絕對是宇宙第一
小事一樁,美帝這類進步千千萬萬,每天都有。什麼時候你聽他吹了?
你美帝香甜空氣吸多了,腦子不好使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03/doc-ifyfuzny2854541.shtml
中國兩項尖端技術獲突破促使美國6代機借鑒殲20
2017.05.31新浪軍事
最近,據媒體報導,美國雷聲公司機載任務系統對抗網絡作戰中,疑似美國第六代戰機曝光了。結果,中國網友一看,鴨翼氣動外形設計,那外形看著怎麼如此眼熟呢?怎麼越看越像中國的J20呢?堂堂的美國,不會抄襲我們的J20吧?
過去,都說中國J20是抄襲美國F22的,怎麼突然調換角色了?美國抄起中國J20了?這簡直是太讓人不適應了!
其實,這也一定程度上證實了,J20的氣動外形不是蓋的,那是優於現在的F22和F35的。當然,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們在J20定型過程中,不但有超級風洞吹,還有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J20的氣動力外形自然比十多年前就服役的F22更優。事實上,關於中國利用超計算機和風洞組合的體系早有報導,2013年就有俄媒報導說中國在研製9倍音速的超級風洞。而根據最近中國發布空射的空天防禦導彈速度超過10倍音速的情況看,中國在風洞技術方面又進步了!
近些年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為啥進步那麼快?兩項技術是關鍵:一個就是超級風洞,另一個就是超級計算機。(作者署名:佔豪)
回應
气动外形的领先根本不值得奇怪:如果不好,怎么能在发动机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性能差不多?
其实这么说不科学 美国对鸭翼的研究早中国好些年 由于发动机好 影响隐身性才没用的
曾经那么多人吐槽j20的气动布局,认为美国22布局才是最好的,如今美国也开始思考鸭翼布局,这耳光打得真特么响,长期跪舔你美国爹,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中国太坏了,在2008年潜入2017年偷了美国先进战斗机设计图,哈哈哈
美国佬只有抄袭的份,以前抄德国,现在抄中国,哈哈
美国早在70年代就用F16进行了鸭翼的研究了。我们某些人这能吹
那又怎么样。中国人玩竹蜻蜓的时候美国人还没造直升飞机了。炒旧饭有意思嘛??一口否认鸭翼的是美国。现在看到J20成就,美国还不是老老实实的山寨。你以为美国人牛逼呀,还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汽车都造不好,飞机能造好吗?
日本汽车不错吧。技术牛逼吧。为什么造的4代机看起来像二代教练机啊?汽车造不好,难道其他的技术就不行了?这都什么逻辑?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31/doc-ifyfqqyh9091386.shtml
美媒對比中美兩款新型大驅:055艦導彈數量超美48枚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5.28刊發戴維·阿克斯的文章《海軍對壘: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對中國055型驅逐艦》稱,055型很可能不會成為DDG1000的直接競爭對手。美國應該不會將DDG1000編入航母戰鬥群,而是在陸地附近進行單獨巡航,以充分利用它們能夠躲避雷達的艦體設計和兩門155毫米艦炮——這兩門艦炮發射的砲彈射程在80英里(1英里約1.61公里)以上,從而能夠支持兩棲登陸和特種作戰行動。
055型號的艦體外形和上層建築,只通過封閉式前甲板、傾斜的上層建築正面和整體式桅杆,略微嘗試了減少雷達反射面積。
相比之下,DDG1000從龍骨開始就採用了隱形設計,包括船舷內傾式艦體、全封閉式傳感器和砲塔。可以說,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有著更大的隱形需求,因為它們可能會單獨航行並靠近敵方海岸線。
055型據說擁有128個垂射單元 ——比美國海軍擁有最多武器裝備的水面戰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還多6個發射單元。
DDG1000只有80個發射單元,犧牲了導彈發射能力以換取抗打擊能力。055型則恪守了傳統的設計原則,犧牲了抗打擊能力以使火力最大化。
從很多方面來說,055型只是一種改進型,而不是革命性的。相反,DDG1000突破了軍艦設計的限制,也許能夠開拓新的作戰理念。
回應
花了上百亿美元的万吨舰,只突出了两门155口径射程一百多公里的火炮,就这距离,放了炮能跑得了吗?两艘022快艇迅速出击妥妥击沉它。美帝思维真搞笑!
DDG1000根本就不可能单枪匹马的到中国近海来开炮,不管他隐身不隐身。
它只对小国有效,适用于低烈度的战斗任务,是航母舰队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中美两大新驱各用于战略目的不相同,可比性少!佩服美国的创新精神!
DDG1000当初2门155炮说好的智能弹药没了,现在是普通弹药,80海里射程也不可能。双波段雷达也被砍了,现在用在伯克4身上。所以这艘1.4万吨驱逐舰,呵呵,
055具有对陆攻击能力,同时还配置中段反导能力。055的128个发射单元就只装防控、反舰导弹?不可以加装巡航导弹(对地攻击)、反潜导弹?空间加大了,可以搭载的武器种类也会跟着丰富起来!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31/doc-ifyfuvpm6783394.shtml
俄軍BMP3戰車夜視系統 竟落後中國04步戰車20年2017.05.31 新浪軍事
近日,俄媒報導,俄接收新型BMP-3步兵戰車,配備了國產SODEMA夜視系統,替代此前的進口熱成像系統,相比較之下,中國04早就裝備了國產夜戰系統,比俄領先大約20年左右。
BMP-3是前蘇聯研製最新型步兵戰車,1987年列裝,它最大特點就是火力強大,主要武器包括1門100毫米滑膛砲、30毫米機關炮、3挺7.62毫米機槍,其中100毫米滑膛砲可以發射砲射導彈,提供遠射火力,但是受到前蘇聯電子及光電工業落後影響,BMP-3火控及夜戰系統較為薄弱,砲長瞄準鏡配備的是微光,車長夜甚至是更加落後的主動紅外探照大燈,這兩種夜視系統探測距離近,受環境影響較大,相比較之下西方新一代步兵戰車如美軍M2,已經配備了熱成像系統,遠優於BMP-3。
上世紀90年代,俄由於經濟不振,將BMP-3推向國際市場,國外客戶認為BMP-3火力、機動等性能較好,但是夜戰系統薄弱,俄只好引進國外先進熱成像,例如出口到阿聯酋的BMP-3就配備了法國NAMUT熱成像瞄準具。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BMP-3,經過一系列測試,中方對戰鬥部滿意,就是對於砲塔上面的紅外大燈非常無語,因為這種夜視系統在中方已經被淘汰,所以重新設計了國產化系統火控系統,實現了數字化,並且增加了熱成像系統,經過改進和升級過之後的砲塔配合國產底盤,就形成了現在的04型。
經過這些對外合作項目,俄也意識到夜戰能力偏低已經成為BMP-3性能最大瓶頸,最後選擇了白俄SPRINK-K火控系統,它配備了從法國泰利斯引進熱成像系統和AST-B自動跟踪系統。
不過中國又研製了更加先進的04A型,尤其為車長也增加了熱成像系統,提高了車長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搜索目標的能力,讓戰車具備了獵-殲作戰能力,整體作戰能力已經達到西方國家戰車最新水平,比改進後的BMP-3要好的多。
烏克蘭危機之後,西方對俄實行武器禁運,俄只得發展國產熱成像SODEMA系統,從相關資料來看,它集成有白光、激光和熱成像多個光學通道,並且具備導彈制導能力,在白天條件下對於坦克大小的目標可以提供5000米探測距離,夜晚採用熱成像系統探測距離為3000米,不過從相關圖片來看,改進之後的BMP-3並沒有為車長配備熱成像系統,顯現車長可能像以前一樣,利用砲長夜視系統獲得的信息探測目標,要低於中國04A。(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31/doc-ifyfqvmh9670188.shtml
在廈門,不僅國家隊的綿陽的國家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北京的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積極很活躍,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三十一研究所、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航商飛、燃氣渦輪研究院、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國防科大、西工大、南航、北航、廈大等都有積極參加。《航空周刊》稱之為協調有效、舉國發力的高超音速科研計劃,不僅具有驚人的深度、廣度,而且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就取得了多到令人暈眩的重大成就。一板正經的權威專業雜誌這樣堆砌驚嘆詞是很少有的事情。
中國在高超音速領域敲響了戰鼓,但選的地方很小眾、很專業,該聽到的人想不聽到都不行,不需要聽到的人依然在懵懂之中。中國不想成為威脅,但老虎和眉善目的,可不能當病貓了。
這些年來,中國在科學研究與工業技術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在眾多傳統領域,中國還有很多方面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例子不勝枚舉,畢竟發達國家的發達不是在睡懶覺中從天上掉下來的,別人也在努力,別人的起點還更高,中國祇有靜下心、紮實努力。但傳統領域畢竟是傳統領域,發展還在繼續,速度總是在慢下來的,假以時日,不懈追趕的中國是可以追得上世界前沿的。從電冰箱、彩電還需要全國一盤棋攻關到殲-20、C919和天宮、神舟,中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過來的。但在顛覆性的新領域,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也正在發力,直衝世界前沿,高超音速正是這樣一個領域。更快,更高,更遠,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中國加油!(觀察者網)
回應
觀察者網的約稿都是精品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29/doc-ifyfqvmh9441144.shtml
在氣動上,XS-1在尺寸上相當於公務飛機,在氣動佈局上與航天飛機很相似,但機翼具有大型翼梢小翼,作為替代垂尾,正常垂尾的位置要用於搭載載荷級。XS-1的氣動控制能力估計也比航天飛機有所提高,改善了機動性,降低了對著陸場的跑道要求。但機翼升力可能不足以實現在滑跑中起飛,這使得XS-1的返回依然只能在指定著陸場進行,否則在偏遠的備降場著陸的話,無法靠自身動力返回發射場,還是要勞駕NASA的專用波音747駝在背上,這就費事了。中國的採用TRRE的空天飛機將能從普通機場起飛和著陸,技術水平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在廈門會議上,中國方面一口氣發表了所有347篇論文中的272篇。如果這只是主場現象的話,2016年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0屆會議只有89篇論文。中國軍工向來有很深的保密傳統,官方對很多已經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天下保守得最差的秘密”還拒不承認,慢說深藏水下、不為人們所知的真正秘密了。考慮到高超音速的軍用潛力,廈門會議上中國的大動作不同尋常。美國《航空周刊》稱這是中國對整個西方的叫板。
相比之下,某些完全沒摸到高超聲速門檻的國家設計出來的方案,一看就是……拿這種東西出來顯擺,中國是不會幹的
廈門會議還完整透露了中國的高超音速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出資1.5億人民幣,在2007-16年之間組織了9年研究計劃,涵蓋全國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涉及高超音速的所有主要方面。計劃分三階段,前四年打基礎,中間兩年擇優深入,最後三年成果集成,尤其是要有實物。整個計劃有三個目標:1、健全研究體系,完善設計方法;2、取得關鍵技術突破;3、打造人才隊伍。
在理論方面,中國在高超音速非穩態流動理論、複雜流動機制和數值仿真等方面取得突破,對物理耦合現象取得深入理解,發現了新的流動現象,建立了高升阻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最優設計方法,建立了同時達到降低熱通量和降低阻力的新方法。中國還摸清了碳氫燃料的熄火極限,這是使用碳氫燃料的超燃沖壓工作範圍的理論極限,對設計至關重要。中國在高超音速進氣道設計中採用彎曲表面的壓縮面。一般來說,人們對高超音速飛行中的空氣熱動力學的理解還很粗淺,所以已經飛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大多是直線、平面結構,把複雜的三維問題簡化成二維。彎曲表面的壓縮面代表了更高層次的技術和自信。
目前大多數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設計都是“直線”外形
中國還在大量興建高超音速風洞。理論前沿只有得到實驗驗證,才能成為可靠的指導工具,對於已經突破傳統理論應用範圍的高超音速研究來說,更是如此。中國的高超音速風洞有科學院力學所的當前世界最大的JF12風洞、航空航天院即將完工但比JF12更大的FD21風洞、國防科大的M6低噪聲風洞,當然少不了綿陽的可以模擬長達600毫秒的M4-7高超音速試驗裝置,JF12只能模擬100毫秒。這些風洞是蓬勃興起的中國高超音速研究的底氣。
回到XS-1,其液氫液氧火箭是“阿波羅”計劃的“土星V”就採用的技術,而沒有採用更先進的超燃沖壓或者任何形式的吸氣發動機。XS-1依然採用低效的垂直發射,完全依靠蠻力把載荷托入空中。航天飛機軌道艙(包括載荷艙、駕駛艙和燃料、發動機)的重量為110噸,最大載荷25噸,但整個航天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竟達2000噸,其他的都是發射後就拋棄的助推器、外部燃料箱。兩台助推火箭的推力各12500kN,加軌道艙三台主發動機共產生5525kN,起飛需要超過30000kN的推力!相比之下,飛機依靠機翼在滑跑中產生氣動升力,可用低得多的能量升空。最大起飛重量為254噸的波音787-9只需要兩台320kN級的渦扇發動機就可以起飛,這還是考慮到一台發動機在起飛中故障情況下的單發強行繼續起飛所需的推力。波音787只有載客量數據,沒有載重量數據,但最大起飛重量相似的C-17可載重78噸。垂直起飛的航天飛機與滑跑起飛的常規飛機的效率和經濟性差別不言而喻。
試驗數據表明,可在1平方米捕獲面積下達到8噸推力,達到設計要求。應該注意的是,8噸推力看起來不多,但超燃沖壓最大的挑戰是降低阻力,其次才是提高推力,8噸不少了。
在這次會議上,中國突然公佈了一系列新的技術成果
目前還在幻想中的SR-72高超聲速飛機的動力系統已經比中國在2017年將開始測試的TRRE發動機落後一代了
組合循環發動機不同於變循環發動機,前者是渦輪類噴氣發動機、亞燃與超燃沖壓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的組合,後者為渦噴與渦扇之間的無縫切換。前者用於高超音速與空天飛行,後者用於常規的大氣層內飛行,比如M2一級的超巡戰鬥機或者超音速客機。美國空軍為第六代(在中國稱為第五代)戰鬥機研發的AETD發動機就是變循環發動機。
廈門會議還揭示了其他來自中國的大量重大成果,尤其是大量成果都有實物試驗驗證,這意味著技術水平接近或者已經達到實用程度,而不是純理論或者純數字仿真的空談。比如說,國防科大已經成功測試了660毫米直徑的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這是脈衝爆轟發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同樣利用超燃時壓力波“自我閉鎖”的機理,使得燃燒的溫度和壓力極大升高,而且產生連續推力,可能突破渦噴、渦扇的速度和熱效率局限,成為下一代噴氣發動機的基本技術。北航展示了緊湊型高效換熱器技術,可以將進氣溫度迅速降低,不僅提高進氣密度和進氣道效率,還對熱端部件的起冷卻作用,可用於減輕防熱設計帶來的重量,或者進一步提高熱工參數,試驗已經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功。
在材料方面,中國新研製的輕質熱防護材料採用仿生的陶瓷表面結構,耐熱能力提高近萬倍。其他新型熱防護技術包括泡沫碳、陶瓷覆層和夾層隔熱、波紋夾層與隔熱複合結構等。中國科研人員還研究出三維碳纖維編織技術,形成三維網格复材結構,避免了傳統二維复材的界面分離問題。應該指出,這些技術在航空上也有巨大價值,三維編織碳纖維風扇葉片就是C919的LEAP發動機的關鍵技術之一。
但於3月6日由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簡稱AIAA)、中國工程院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召開的21屆國際航天飛機和高超聲速系統與技術大會上,中國大大方方地揭示了大量成功的試驗和實物圖片,並透露了中國已經成功地進行了超燃沖壓的飛行試驗。更加驚人的是,中國研製的渦輪-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簡稱TRRE)將在2017年底前開始飛行試驗,如果成功,這是世界第一。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慢說組合循環,連具有實用意義的可持續超燃沖壓都沒有做到。中國儘管沒有透露超燃沖壓可持續工作的時間,但要是達不到至少亞小時級,研發組合循環發動機是沒有意義的。這一階段的試驗將持續到2020年,在2025-30年進行水平滑跑起飛-著陸的飛行試驗,如果成功,更是里程碑級的成就。
一次對公眾極為低調,但在行業內不啻於雷霆萬鈞的大會
中國的TRRE採用上下並列的基本佈置,共用可調進氣口,然後進氣道分叉,上半通向渦輪發動機,下半通向火箭-沖壓發動機,兩者的噴口在擴散段再度匯合。這種上下並排的佈置巧妙地利用了渦輪發動機需要彎曲、擴張的進氣道和超燃沖壓需要短直進氣道的問題,尾後合併的噴口也巧妙地利用了渦輪發動機需要收斂-擴張噴口和超燃沖壓只需要擴張噴口的特點。可調的進氣口控制激波系的形狀和位置,確保進氣道工作條件與發動機工作模式最優匹配。
上涵道裡的渦輪發動機在靜止到M2之間工作,下涵道裡的火箭沖壓在需要加速時啟動,這時可以等效為加力燃燒室。火箭沖壓也稱吸氣火箭、引射沖壓,用貧氧富油的高溫火箭燃氣對沖壓進氣引射增壓,並與進氣混合燃燒,大大提高沖壓的效率、推力和工作速度。在M2時,上涵道關閉,下涵道進入亞燃沖壓模式,然後在M3-6之間轉入火箭沖壓模式。在M6時轉入超燃沖壓和火箭沖壓組合模式。發動機以性質穩定、價格低廉的航空煤油為燃料。
中國在過去兩年裡進行了大量試驗,驗證了加速、巡航、機動等各方面性能,驗證了上下涵道的協調工作和可靠平順的模式轉換,有效地解決了低速時的大推力要求和M6時的高比衝要求之間的矛盾。試驗證明了下涵道裡的液體火箭和雙模沖壓在M1.5-7之間協調工作的可行性。2016年,進氣道和噴管試驗完成,M1.8條件下的台架試驗也完成。M2-6的穩態台架試驗已經開始。試驗驗證了TRRE的進氣道、噴管和燃燒室設計和模式轉換。
中國在高超音速方面卓有成就,傳說中的DF-ZF(也稱WU-14)高超音速飛行體已經試驗了7次,全部成功。這是助推-滑翔體,還不是動力飛行體。中國對助推-滑翔體已經玩得很純熟了,A300火箭彈採用拉起彈道,射程增加到300公里以上(在出口市場上限製到280公里,以遵守導彈技術公約要求),這也是助推-滑翔技術的應用。但助推-滑翔更適合一次性使用,或者XS-1這樣的“偽可重複使用”,真正可重複使用的高超音速飛行體應該像普通飛機一樣水平滑跑起飛和降落,並在極高空達到高超音速。這對動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CCTV7頻道節目中層驚鴻一現的東-5導彈新型戰鬥部,被認為很可能就是WU-14飛行器的某種發展型
面對連續7次成功試驗的WU-14,美國也加速了AHW高超聲速導彈的試驗
結果……
傳統的渦輪類(包括渦噴和渦扇)噴氣發動機在M3左右達到速度極限,常規沖壓式噴氣發動機在M5左右也達到速度極限了。這是因為渦輪類和沖壓都是基於亞音速燃燒,進氣必須減速到亞音速,然後再通過收斂-擴散噴管達到超音速。這樣的減速-加速過程造成本質阻力,到一定的時候,阻力增加比推力增加更快,速度就達到極限了。火箭發動機當然是可以達到高超音速飛行的,但需要自帶氧化劑,重量較大,危險性也較大,發生洩漏就可能造成爆炸。吸氣(包括渦輪類和沖壓)發動機從空氣中吸取氧氣,效率要高得多,也較安全。但沖壓發動機要用於高超音速,必須基於超音速燃燒。這個超燃可是不容易。
空氣中的壓力波以音速傳遞。常規燃燒的火焰擴散在亞音速進行,所以熱空氣的膨脹擴散快於火焰擴散。超音速燃燒的火焰擴散速度超過空氣膨脹速度,空氣急劇升溫增壓但來不及膨脹,積聚的巨大能量最終釋放出來的時候,強大的壓力形成破壞性的激波,這就是爆炸。激波的理論密度為無窮大,激波掃過來就像鋼板打臉一樣,而且是超音速的速度,這就是爆炸威力遠遠大於燃燒的道理。超燃沖壓可算是可控的連續爆炸,其燃燒控制的難度可想而知,總算達到穩定燃燒了也只有很窄的工作範圍。
多少年來,超燃沖壓就像海市蜃樓,似乎觸手可及,但又總是飄然而去。僅有的成功試驗早先只有秒級的工作時間,現在延長到分鐘級,還都是在屢敗屢戰之後。但2015年國防科大王振國教授獲得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他是超燃沖壓專家,頒獎儀式上卻對他的成果隻字不提,倒是符合中國對於軍工科研守口如瓶的傳統。
除了這一逆轉,XS-1在推進技術和熱防護技術上沒有新意,基本上是現有技術的再包裝。XS-1採用Aerojet Rocketdyne的AR22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這是從航天飛機主發動機改進而來的。XS-1依然採用垂直發射,用單級火箭推進到大氣層邊緣後,釋放載荷級,自身靠機動滑翔返回發射場。一次性使用的載荷級則在自身火箭動力下進入近地軌道,任務完成後在返回中焚屍滅跡。由於助推級始終在亞軌道高度飛行,沒有再入問題,所以也沒有多少熱防護問題。取消熱防護要求大大降低了系統重量和成本。
波音計劃在2019年進行發動機地面測試,展示10天內接連發射10次的能力,2020年進行飛行試驗,可能進行12-15次發射。載荷從無載荷開始,然後從400公斤逐步增加到1360公斤。飛行試驗從5倍音速(也可表達為M5)開始,逐步提高到10倍音速,這是高超音速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僅速度快,還有強大的機動能力。彈道導彈也很快,但只有有限的機動能力。正因為如此,彈道導彈一發射,就可以推算出彈道全程的大概,反導彈就可以按照提前量發射了。這好比鬼子一出炮樓,就可以根據走哪條路,判斷掃蕩目標、行進速度和路徑,就可以趕緊埋地雷了。反導彈的機動性只需要補償彈道計算誤差或者目標的有限機動能力。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機動能力大大超過彈道導彈,在最終轉入攻擊之前無法判斷導彈的攻擊目標和彈道,最終只有靠現在還不存在的高超音速反導彈或者激光、粒子束武器來攔截,常規攔截手段很難奏效。如果還是用鬼子掃蕩作比方,鬼子上路後,有意識地不斷改變路徑,迷惑游擊隊,甚至可能繞一圈從背後偷襲,這地雷就不好埋了,只有從村里加強對四面的觀察,根據鬼子的最後動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換句話說,這仗要難打得多。
現有反導系統的設計前提都是彈道導彈的軌道可以預測
在氣動上,由於高超音速飛行的表面生熱巨大,飛行體表面的邊界層不再僅僅是流體力學問題,也是熱力學問題。比如說,邊界層會受熱膨脹,雷諾數不再能有效地描述邊界層和流動現象。空氣動力學與熱力學擰到一起,成為空氣熱動力學。另外,高超音速主要工作在空氣特別稀薄的高層大氣,與低層的稠密大氣相比,空氣分子之間的距離顯著增加,空氣的連續性假設不再可靠,需要當作粒子來處理,使得很多傳統理論與方法要重新考慮。
中美高超音速飛行器誰離“星辰大海”更近一些?
2017.5.24,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規劃局(簡稱DARPA)與波音簽訂協議,研發XS-1高超音速飛機。XS為Experimental Spaceplane的縮寫,意為實驗性空天飛機,用於驗證低成本衛星發射系統。
隨著衛星的軍民用價值迅速提高,更多的衛星等待發射,失效的衛星必須迅速補射。傳統發射方式的成本太高,準備時間太長,已經不適合需要了。XS-1要求把每次發射的費用降低到500萬美元以下,比現在的典型發射成本降低90%,並把再次發射的準備時間縮短到幾小時,而不是現在的幾個月。
在上世紀60-70年代空間競賽時代,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連創輝煌,最後以“阿波羅”登月計劃為頂點。進入80年代,美國空間技術再創輝煌,航天飛機的成就至今無人超過。但進入21世紀後,只有伊隆·馬斯克的“獵鷹”和傑夫·比佐斯的“藍色源泉”等民間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在折騰,美國政府主導的空間技術研發進入了沉寂,甚至出現發射軍用衛星必需的重型運載火箭依靠俄羅斯RD180發動機的尷尬。在高超音速方面,除了雷聲大、雨點小的X-47和X-51計劃外,也是靜悄悄的。XS-1計劃使得人們會心一笑,美國又回來了。
美國波音公司開始開發XS-1空天飛機,該機實際上是一種可返回式運載火箭
蘇聯時期計劃的“安加拉河”火箭助推器,其實和XS-1差不多是一樣的概念
但笑過之後,人們愕然發現,XS-1遠不如想像,在概念和技術上只是逆轉的航天飛機。航天飛機的助推級是一次性使用的,載荷級可重複使用。XS-1反過來,助推級可重複使用,載荷級反而是一次性使用。這當然是有道理的。航天飛機是載人的,載人的載荷級(也叫軌道艙)是最昂貴的部分,重複使用有利於降低成本。XS-1是不載人的,只用於發射衛星,載荷級不必重複使用,但更大的助推級反而是發射系統成本的主體,所以這才重複使用。實際上,這可以看作帶翼、具有滑翔著陸能力的“獵鷹”可回收火箭。
中國打算引進圖-22M3整機以及生產線的傳聞曾經“有鼻子有眼”,但最終都成為了“子虛烏有”。很多人認為圖-22M3的技術早已過時,中國應該有能力研製更為先進的戰略轟炸機。
中國一直不斷挖掘轟-6系列的潛力,但是在氣動佈局設計、材料和工藝上的創新上卻鮮有成果。想要從圖-16一步跨越到B-2A,如果沒有大量技術驗證的數據積累和支持,恐怕也是無法實現的。
雖然圖-22M3和轟-6K不是同一級別的對手,但是在“空中飛鏢”的競賽科目中,兩者比試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從往屆來看,“空中飛鏢”的競賽科目主要就是投擲普通航彈,中間還會設置一些障礙,以“考驗”突防能力,這就對飛機性能有所考驗。
在這兩點上看,圖-22M3M和轟-6K的表現應該差別不大,飛行性能方面圖-22M3有優勢,但轟-6K憑藉在航電設備技術性能上的優勢,在投彈上則更有優勢。但總體而言,如果僅就“航空飛鏢”競賽科目而言,轟-6K實在佔不到什麼便宜。
如果要讓轟-6K展露優勢,可行的辦法就是在“空中飛鏢”競賽中增加投射激光制導炸彈的科目,如轟-6K就可以完胜圖-22M3。轟-6K在機頭下方加裝了1具綜合光電吊艙,只要其集成了激光照射器,就可以完成自主投射激光制導炸彈並且實現自主照射導引。而圖-22M3即便是改進型號圖-22M3M雖然裝備了最新的SVP-24-22導航/攻擊系統,但其相比轟-6K也沒什麼優勢。
不過,作為一項俄羅斯人創立的賽事,中國要想做出利己的規則修改,顯然不大可能。
總而言之,轟-6K是當前我軍比較無奈的一個選擇,我們未來的目標還應該是發展新一代的戰略轟炸機。以我國當前的國力集中力量去突破,相信傳說中的轟-20理我們不會太遠。(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有了運20之後,搞轟20在技術上就沒有大的門檻了,手拿把攥
轟6k只不過是中程中型機,硬有人說成戰略機,真無語。
噴子,1架轟6k可攜帶6枚射程超過1500公里的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1/doc-ifyfeivp5598362.shtml
這些轟炸機以B-52、B-2我國西部的威脅最大。1架B-52可攜帶8枚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AGM-86B巡航導彈;1架B-2可攜帶16枚射程超過2500公里AGM-129隱身巡航導彈。
因此,B-52、B-2等轟炸機可以較從容的在印度洋孟加拉灣上空向我國西部內陸地區發動巡航導彈攻勢。同時,美國海軍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還可以從印度洋海域發射射程約1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
相對於我國在東、南部以火箭軍、空軍、海軍等軍兵種構築的嚴密而立體的防禦網絡,西部地區以防空為主的防禦力量明顯較弱。所以,中國空軍終於建立起高原空中作戰體係就顯得意義尤其重大。
有火箭軍反艦彈道導彈部隊威懾美國海軍艦艇,空軍可以運用航空兵部隊、地空導彈部隊、雷達預警部隊、支援部隊等完整要素和體系,並在戰略支援部隊的支持下抗擊敵空中打擊體系。與此同時,空軍轟-6K中遠程轟炸機還可以主動出擊,以射程達1500公里的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對美軍迭戈加西亞基地發起攻擊。這些以前不可能實施的作戰行動,如今在高原作戰體系的支持下,都可以成為現實了。(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1/doc-ifyfeivp5593741.shtml
轟6K將對決俄軍圖22轟炸機先天缺陷太多僅剩一優勢2017.5.11新浪軍事
轟-6K作為我國最新的轟炸機型號,大家提到它都會帶有自豪感。那這次它與圖-22M3 這一國外“最小”的轟炸機會給人甚麼觀感呢?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首先,從定位上看,圖-22M3是俄空天軍戰略轟炸機“三駕馬車”中最小的一個,但是與中國空軍最大的戰略轟炸機轟-6K相比,卻依然是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圖-22M3機翼全展開時的翼展為34.28米,與轟-6K的32.3米相差不大,但是圖-22M3的機身長度達到了42.4米,而轟-6K只有34.8米。在最大起飛重量上,圖-22M3為124噸,而轟-6K僅為78噸左右。
也就說,我們自豪的轟-6K即便在國外“最小”的轟炸機面前也像個“孩子”。
在航空飛行器的發展上,往往是越大、越重、飛行速度越快,設計和製造的難度也就越大。尤其是在轟炸機的研發上,沒有大型航空飛行器設計、材料和製造工藝的長期積累,從70噸級的中型轟炸機升級到100噸級以上的重型轟炸機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圖-22M3作為一款兼具常規和核打擊能力的超音速重型中遠程戰略轟炸機,其作戰用途很廣,既可以掛載遠程空面導彈實施反艦和對地打擊任務,也可以像老式轟炸機那樣掛載普通航彈來一次迷你“地毯式轟炸”。
截至2014年2月,空軍工程部隊建成了10座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機場。同年9月,《解放軍報》發表報導:空軍後勤部門完成《高原機場測試評定報告》,填補了高原機場測試評定的空白,為戰機在高原安全起降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和作戰保障。歷經近30年的摸索和經驗積累,中國空軍終於具備完整的高海拔地區戰機訓練、作戰和支援、保障能力。
鑑於青藏高原海拔太高、空氣密度極低,發動機燃燒不充分,中國空軍無論是蘇-27、蘇-30、JH-7A(飛豹)等雙發戰機,還是殲-10等單發戰機都經過了長期駐訓、輪訓摸索,才克服了高海拔地區起降距離延長、飛行性能下降、發動機曾空中停車等難關、險關。
在這近30年的摸索中,空軍航空兵部隊最早開展高原駐訓。S-300、紅旗-9等地面防空部隊,空警-2000/500、地面機動雷達等預警部隊在約10年前才開始駐訓,因為這些部隊大量裝備需依托陸路運輸。在青藏鐵路於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前,防空、預警部隊的車輛和設備進青藏高原大多靠國道實施機動。青藏鐵路的開通,大大提高了解放軍對青藏高原的兵力投送能力。在此期間,空軍仍處於各兵種分別駐訓高原的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
信息化戰爭正是體係與體系的作戰,不能建立起防空作戰體系,就不能有效進行國土防空作戰。在我國北、東、南三個方向早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就建立起了完備的現代化防空體係後,西部方向就成為我國國土防空網的最薄弱環節。
中國空軍根據先易後難的原則,以極大的耐力、巨大的投入,逐漸實現本軍種各兵種高海拔地區駐訓常態化,進而鍛煉和提升各兵種高原作戰能力,並終於在今年組織了首次高原多機種體系化戰備集訓。此次集訓也宣告了中國空軍高原作戰體係正式建成啟用。
來自印度洋方向的美軍巡航導彈威脅不可小覷
如前文所述,對我國西部廣大地區的空中威脅主要來自駐印度洋美軍、印度等。其中以美軍的威脅最大,印軍空中力量採取的還是防禦性戰略(在我國空軍逐漸強大以後)。美軍威脅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駐迭戈加西亞基地的戰略轟炸機;二是游弋於印度洋的美國海軍艦隊。
迪戈加西亞基地是美軍在印度洋上唯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綜合軍事基地,可以起降B-52,B-1B,B-2等戰略轟炸機。駐守該基地的美軍太平洋空軍第一特遣隊配備有32架轟炸機和KC-135加油機。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美軍就曾將6架B-2部署於該基地。
中國空軍填補國土防空最大空白啟用高原作戰體系2017.5.11新浪軍事
央視軍事頻道5月5日播出報導《人民空軍:為戰而建大國之翼護空天》,其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空軍於近期組織了首次高原多機種體系化戰備集訓。報導稱,在集訓中多型地面防空、雷達預警等作戰力量開赴高原,與航空兵展開突防突擊演訓,為空軍部隊高原戰役籌劃、全域力量運用、遠程奔襲作戰等方面積累了經驗。這次集訓也意味著我國國土防空網絡多年來的空白被填補,空軍高原作戰體係正式建成啟用。
這裡所說的高原主要指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前者海拔在3000-5000米,後者海拔在2000-4000米。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氣象條件異常,空軍戰機在高原會出現發動機推力下降、起降性能變差等較嚴重情況。也正是由於高原地區客觀條件特殊,我國空軍用了較長時間摸索高原軍用機場(場站)飛行訓練和作戰保障方法。各軍區(現在為戰區)空軍部隊均有在高原地區輪訓、駐訓的經歷。
我國高原地區氣象條件惡劣,導致長期以來區內國土防空力量薄弱,完全無法與我國東部、南部地區建立起的現代化、信息化防空體系相比;高原地區的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而敏感,由於該地區防禦力量薄弱,恰恰容易遭遇敵人的攻擊,尤其是空中打擊。青藏高原方向面對的是印度軍隊,美軍印度洋上迭戈加西亞基地、第5艦隊等軍事力量,尤其是美軍的空、海力量,可以在“印度洋—南亞次大陸/中南半島”空中走廊向我國西部發起空襲。
空軍三代戰機8年前才首次入藏駐訓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開始,中國空軍戰機在高原地區的駐訓趨於常態化。那時高原軍用機場數量有限,駐訓戰機也多為殲-7、殲-8等二代戰機。由於戰機性能有限,機場偏少,當時的空中防禦力量相當薄弱。直到2009年,成都空軍裝備蘇-27戰機的航空兵某團才實現了空軍三代戰機首批入藏駐訓。在此之後,空軍所有三代戰機(蘇27、蘇-30、殲-10、JH-7A)部隊開始常態化駐訓高原,特別是青藏高原。
中國為何不效仿美軍造兩棲指揮艦055大驅足以勝任2017.5.11新浪軍事
“編隊指揮所”這個詞近年來在中國海軍的相關報導中出現的頻率較高
由於艦上空間足夠,設備齊全、人員齊整,遼寧艦配備的應是目前中國海軍現役艦艇中最高級別的編隊指揮系統。與之相比,Plus版導彈驅逐艦的編隊指揮系統級別可能僅缺少了艦機協同(艦艇與艦載戰鬥機)指揮功能,級別也是相當高的。
有了編隊指揮控制系統的協調組織,這一作戰集群可以實現反艦、防空、反潛等作戰效能的合理化和最大化。比如,在編隊實施對空防禦時,各艦遠程、中程、近程防空武器可以根據戰場態勢適時形成多層次防空圈;通過組網建鏈,指控系統還會協調岸基、艦載戰鬥機同步開展防空作戰。
裝備編隊指揮控制系統的艦隻必然要求噸位、空間夠大,以容納更多設備和編隊指揮人員。無論051B、052C,還是052D型,均為6000噸級,在驅逐艦這一級別裡不算“大隻”。所以中國海軍目前的Plus版,很可能為了容納編隊指控系統而去掉了一些本級艦標配的子系統。
目前尚未看到中國海軍有建造類似美國海軍“藍岭”號兩棲指揮艦的計劃,那麼要解決上述問題有兩個辦法:一是建造排水量更大的驅逐艦,比如055型萬噸級;二是建造更多航母,圍繞航母打造海上戰術戰役集群。
每艘055型驅逐艦“天然”都是指揮艦
055型配備了海上作戰集團指揮部信息系統,多種數據鏈系統如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IDS)、綜合數據鏈系統和寬帶高速數據傳輸系統等,能提供抗干擾、高速率、大容量、保密的數字、語音、數據通信和定位功能。其通信功能齊備,不但有各類常規通信方式,還有衛星通信、水中通信系統,具備強大的通信信息能力。
最為關鍵的是,055型從設計之初就提出要實現指揮和控制一體化,特別強調全艦硬、軟件的通用化、集成化、綜控化和共享化。中國海軍還藉機要求相關院所研究出“綜合信息通用處理規範”。可以說,從055型開始,包括大型編隊指揮功能在內的海軍“軟作戰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在055型入列之後,052C、052D型Plus版更多擔當中等以下規模艦艇編隊的指揮艦,更多的是成為戰鬥艦。也就是說,在未來5-10年間,這些PLus版會逐漸回歸本色。(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主要還沒需求
現在的指揮系統已經比以前先進多了,稍微大點的軍艦都可以做指揮艦用,已經不用專門建指揮艦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1/doc-ifyfeius7816119.shtml
另一次,福州艦某型雷達(似為負責對空警戒的“頂板”雷達)出現故障,嚴重影響防空系統作戰使用。專家和技術人員反复排查會診後,也是一致斷定故障無法排除。驅三支雷聲業務長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判定故障是因隨艦圖紙錯誤,導致實裝線路錯接所致,最終成功排除重大裝備故障,受到海軍通報表彰。
4艘現代級陸續接受改裝提升國產化率
現代級引進後出現的這些問題,有的是因為對裝備情況不熟悉而引發的,有的則確實責任在廠方,比如隨艦圖紙出錯這樣的低級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充分說明,買來的裝備難以擺脫依賴性強、自主性低的固有困境。引進裝備只能作為應急手段之一,4艘現代級主要是幫助解放軍海軍渡過了國產型號驅逐艦“青黃不接”的尷尬期,並且艦上多種武器裝備還幫助一系列國產裝備的研製取得了突破。
比如現代級裝備的SA-N-7/12型防空導彈、“頂板”對空雷達、“音樂台”超視距雷達、雙管130艦炮、630艦炮等,都對相應國產型號武器系統研發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為了使這些正值“壯年”的戰艦戰鬥力再次提升,也為了盡可能解決俄製裝備“小毛病”多,進口彈藥價格昂貴等問題,解放軍海軍於兩年前啟動了對4艘現代級進行中期維修兼改造升級的一攬子計劃。最先接受升級的自然是最早服役的杭州艦。
雖然目前改造升級還未最終完成,但具體改進部分已基本明了。除了艦炮仍沿用雙管130炮以外,杭州艦的對空雷達、超視距雷達、防空導彈火控雷達均已換成與052B型同型號的國產雷達;反艦導彈由“日炙”超音速導彈換成艦射版鷹擊-12A超音速導彈;防空導彈由單臂式發射的SA-N-7/12換成32單元垂直發射的紅旗-16導彈;近防砲由AK630炮換成1130“萬發”炮,近防系統還增加了海紅旗-10導彈。
除此之外,杭州艦的衛星通信系統、作戰指揮系統、電子乾擾系統、導航/敵我識別系統、近防武器火控雷達等大部分系統,也都換成了國產裝備。經過這樣的大規模改裝,可以說杭州艦除了艦殼、動力裝置、推進系統、艦炮等、國產化率已經超過了70%。
預計接下來會按照福州艦、泰州艦、寧波艦的順序,對驅三支餘下驅逐艦進行同樣同規格改裝。在此期間,以廈門艦(預計舷號154)領銜的至少4艘在建052D型會陸續入列東海艦隊。因此,也不會出現因現代級驅逐艦入廠而致水面艦艇戰鬥力出現空缺的情況。(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3/doc-ifyetwsm1988564.shtml
進入21世紀之前,中國造船業的總體規模較為有限,無法依靠民船市場養活造船企業、攤低造艦成本。進入21世紀之後、2008年危機爆發之前,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上迅速擴張,對各造船廠而言,承接海軍訂單實際上是“虧”錢的——不是說賬面上會出現虧損,而是說會失去掙快錢的機會——一條驅逐艦的生產週期足夠生產好幾條散貨船,前者固然也有利潤,但後者當時的毛利潤率可以達到100%、200%甚至更高,造艦的機會成本十分高昂。
2008年危機爆發之後的現階段,中國造船業既有足夠的規模,同時民品船價又處於歷史低位(已經跌到了2008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再加上中船工業集團與中船重工集團南北分立的體制確保任一艦種都至少有兩家造船廠能夠建造,中國海軍有著充分的選擇餘地和壓價空間,此時不砍價大建,更待何時?(楊愛紅)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03/doc-ifyetwsm1871741.shtml
中國購俄現代艦圖紙曾頻繁出錯防空導彈險些自毀2017.5.3新浪軍事
我國引進自俄羅斯的這4艘現代級驅逐艦,“現代級”是北約代號,俄羅斯型號為956E/EM型。其中“E”代表外貿型,“M”代表改進型。136/137艦為956E型,138/139艦為956EM型。在新華社此次的報導中,披露了4艘俄製驅逐艦入列後先後遇到的不少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連隨艦出海的俄方廠方專家都無法解決。而且該報導還罕有的曝光了956EM型驅逐艦1枚防空導彈的價格高達上千萬元。
無論是軍艦出現技術問題後面臨的修理維護困難,還是配備的武器裝備超乎尋常的昂貴價格,無不證明了一個問題:軍隊的裝備現代化靠“買”是買不來的。在通過引進少量裝備短時間提升部隊戰鬥力,解決本國裝備研發瓶頸性問題後,真正的現代化,還需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完成。
曾經“最有戰鬥力”驅逐艦因圖紙錯誤接錯線路
新華社的這篇報導透露:“那年秋天,杭州艦完成任務後返航。剛離開碼頭半天,某部件突然損壞,動力裝置無法工作。”此時的時間應該是杭州艦剛入列時,因為報導提到了有隨艦出海的廠方專家在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廠方專家一致認為因為艦艇圖紙不全、設備結構不清楚,維修困難較大,建議指揮員返航靠港後再修理。最後,還是杭州艦的機電業務長帶人經過4個多小時奮戰,才將故障順利排除。
1952年,全國年造船完工量僅1萬載重噸左右,1978年達到86萬載重噸,1990年141萬載重噸,2000年346萬載重噸,2005年首次突破1000萬載重噸大關,2007年突破2000萬載重噸,2008年突破3000萬載重噸,2009年突破4000萬載重噸,2010年突破6000萬載重噸,2011年突破7000萬載重噸——此後一路跳水、直至腰斬。
考慮到從簽合同到交船一般需要兩三年的時間,2011年的高峰實際上反映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造船業產能的瘋狂擴張。2016年,中國造船業完工量不足4000萬載重噸,仍有約30%的過剩產能閒置,大量造船廠關門大吉,倖存者們也普遍開工不足。
大連船舶重工作為新航母的總裝廠,其軍品部門固然不需要擔心開工不足的問題,但其民品部門卻也面臨著訂單日稀的威脅。大連船舶重工有3座大型船塢(遼寧艦和新航母之前佔用的只是其中最小的,長370米、寬86米,另外兩個長寬分別為540米×80米、400米×96米)和1座大型船台(長307米、寬52米),此外還有多座中小型船塢和船台。要把這些船塢和船台的檔期都填滿,對大連船舶重工而言也非易事,更何況全國共有超過50座大型船台和船塢、足以容納新航母的船塢就有30餘座;甚至連部分擔負主力艦艇建造任務的骨幹企業,也開始安排職工輪崗放長假了……
這樣的形勢對中國造船業和造船人而言固然可謂是水深火熱,但對中國海軍而言卻是新機遇——以史上相對最低的成本打造全新艦隊的機遇。
憑什麼說是史上相對最低的成本?
從新中國真正開始大規模自行建造主力作戰艦艇的20世紀80年代算起:20世紀80年代,中國每年建成服役的海軍艦艇噸位與造船業完工噸位之比在百分之三左右浮動;20世紀90年代,這個比值約為百分之一;到了21世紀的頭十年,這個比值甚至一路下跌到萬分之二!近幾年,隨著航母、補給艦等大噸位軍艦的連續出現,這個比值才回升到千分之四左右,仍然低於以“海軍裝備發展放緩”著稱的20世紀90年代。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海軍艦艇噸位”與上面的“造船業完工噸位”的統計口徑不一樣,前者是排水量、後者是載重噸,二者不具備物理上的可比性。但二者比值的變化可以粗略反映出一個事實:雖說“下餃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鍋”的空間增長得更大更快!
問題的根源得追溯到19世紀:與通常印像中那個通過工業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變得先進而強大的美國不同,美國造船業反而是在工業革命之前的風帆木船時代曾長期把持著世界第一的寶座(相比於西歐,北美的木材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船舶逐漸進入鋼鐵時代、造船技術日新月異,美國造船業卻沒能跟上時代、陷入了漫長的衰退之中,被英國等國的造船業後來居上——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紀初,因為遲遲未能造出堪用的大型船用減速齒輪箱,美國的主力艦不得不另闢蹊徑採用效率較低的電傳動。
一戰和二戰是美國造船業最後的兩次迴光返照:其它主要造船大國的本土都陷入了戰火之中,唯有美國可以安心造船;戰時也不用擔心市場競爭力問題,大干快上的粗放經營模式也可以創造奇蹟。戰爭一結束,美國造船業就迅速在和平條件下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沒有足夠規模的民用造船業攤薄成本、僅憑政府的國防訂單續命,美國的造船業自然是積重難返。冷戰結束、國防訂單大幅削減,造艦十二巨頭進一步簡併成了六巨頭,每家專注某一種或幾種艦型。美國法律不允許美國海軍向國外廠商訂造艦艇,如此狹窄的選擇面迫使美國海軍不得不接受造艦巨頭們的漫天要價。
面對如此態勢,縱使“天降偉人”特朗普總統也拿它沒轍;美國國會近期倒是有點小動作:隨著2016年美國開始大幅出口LNG(液化天然氣),美國國會部分老爺開始謀劃“國氣國運”“國船國造”,試圖通過“必須由美國建造的船舶運輸出口LNG”的法案。如果此法案得以通過,那麼美國造船業有望在未來幾年裡得到上百艘LNG船的龐大訂單,現有產能無法滿足、勢必帶來一輪造船業投資熱潮,可能會間接拓寬美國海軍在未來的選擇餘地。
不過,此法案也會大幅增加LNG出口商的成本(美國船企一條LNG船的報價,在中日韓三國可以買至少兩條、工期還更短),有讓美國LNG出口商失去市場競爭力的風險,所以國會老爺們大概還會繼續扯皮下去。——這也就意味著,在造船業領域,美國這位“老師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無望擺脫反面教員的身份。
中國海軍的新機遇
蘇聯造船業隨著蘇聯一起化為殘骸,美國造船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萎縮成造艦業,新中國的造船業卻恰恰與之相反,以維修建造軍用艦艇為起點,逐漸拓寬經營範圍、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起來。
這才是正能量客觀提氣的評論!比那些自卑的噴子強太多了!
你怎麼淨說實話!小心被狗咬!笑哈哈
美鬼最會自吹,漢奸走狗更會幫著美鬼吹,目的就是欺騙中國人!
老美在這裡捧,不懷好意
美國軍方這麼做是為了向國會要錢!
美國的電磁炮和激光武器可以替代對地導彈和對空導彈的,不要小看DDG1000
現在DDG1000電磁軌道炮和激光武器都沒有吧!
最難能可貴的是,055的造價只有阿利伯克3的二分之一,朱姆沃爾特級的五分之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3/doc-ifyetwsm1958496.shtml
中國造航母迎新機遇:可以史上最低成本打造全新艦隊2017.5.3 觀察者網
新航母身後的老師傅有倆:蘇聯和美國。
先說蘇聯。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造船業的軟硬件都得到過蘇聯“老師傅”的巨大幫助和廣泛指導。
新航母出塢時間比原計劃節點提前一個月;與前蘇聯的“瓦良格”相比,同樣是二號艦,瓦良格從首個分段上船台(1985年12月)到下水(1988年11月)花了近3年,中國的新航母從首個分段入塢(2015年3月)到出塢(2017年4月)只用了2年、而且完成度遠超下水時的瓦良格。可以說,就造船業而言,中國這個“學生”已經遠超過蘇聯這個“老師傅”了。
相比於蘇聯“老師傅”的言傳身教,美國造船業對新中國造船業並無太大的直接影響,更多地是作為負面教員而存在。每當比較中美兩國海軍和造船業,美國造船業高企的造艦成本就會被拿出來批判一番:美國海軍買一條驅逐艦的錢夠中國造條航母、美國海軍買一條航母的錢夠中國造一個航母戰鬥群……這樣的段子雖然未必完全準確,但也八九不離十。
美國造船業高企的造艦成本中,人力成本是最常被攻擊的靶子:一般艦艇的人力成本佔建造總成本比例隨隨便便就能突破40%,航母甚至會超過50%。作為對比,中國造船業的人力成本佔比往往在20%以下,日韓與中國相當。
但這並不意味著鍋可以甩給美國的造船工人——即使把人力成本清零,美國海軍艦艇的平均每噸價格仍然遠超中國。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幾十年年均9.2%的軍艦增幅中,人力成本只貢獻了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即使造船工人都樂於奉獻、幾十年不漲工資,防空導彈驅逐艦的造價仍然會年均增幅7.2%(十年翻一番),這可比美國近幾十年的年均GDP增速高多了。
美國在研發DDG1000時,一開始也打算搭載雙波段雷達。但為了節省2000萬美元,美國國防部又取消了VSR,只保留MFR。這麼一款重要的雷達被取消後,不要說雙波段了,DDG1000能否算作是一艘“神盾艦”,都成了非常值得爭議的事情。
阿里伯克III將安裝AN/SPY-6(V)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其搜索能力是目前安裝在伯克IIA型上AN/SPY-1的30倍。2016年才安排預算,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至少還需要三年,發展時間晚於中國的055。(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當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算穩居世界第一2年時,奧巴馬自以為是的認為只要禁止賣給中國超算芯片,中國的超算就什麼也不是了,想不到,一年不到,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高於天河3倍的運算速度居於世界第一;在國人一再貶低中國製造的時候,中國的飛船載重達6.5噸,而俄美分別只有2和2.5噸,而且美國的還不能補充原料;美英現在製造先進航母、軍艦用的大型船塢、龍門吊同樣是中國生產的,當韓國民眾質疑為什麼打撈他們本國沉船不是他們曾經是最大造船廠的公司時,當局只能實話實說的這樣複雜海況,他們本國公司根本沒有能力時,大家終於越來越多的看到中國製造的可怕了;像中國這樣的地理氣候,世界上也只有中國了,一個國家:南北氣候的變化、東西海拔低到海拔高的變化、溫高由潮濕的海南到干旱的新疆;製造的東西轉一圈,基本可以適應世界大部分地方,大家都說德國製造質量好,但德國裝備在非洲很多都趴窩了。 知道嗎,僅僅三年,2014到2016,中國火箭推力達到了世界頂級,與美國不相上下!超級計算機實現了全國產化,包括芯片,而且雄霸世界第一,遠超美國,至於日本早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了!核電領域,中國的儲備水平連美國都羨慕,並且可以實現全國產化!高鐵實現了全國產化,型號統一,包括所有螺絲釘!民航客機,特別是大飛機,實現了國產化,全世界只有波音有這能力!電子產品,告訴你們,到2016年底,中國電子產品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遠超日本本土品牌,僅次於美國!有人說超算沒用,可它們不知道火箭,j20,核電站和核武器都離不開超級計算機,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幾乎沒有休息,工作強度世界最高! 如果真有人認為超級計算機沒用,那我告訴你,為什麼中國的網購發展如此迅速,日本的網購還是中國10年前的水平?除日本運輸成本高的原因外,信息處理速度慢是他們的硬傷,原因就是計算機速度和容量。我們已經在享受超級計算機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美軍稱中國驅逐艦技術首次超美055艦領先西方一代2017.5.3新浪軍事
055型驅逐艦首批訂單為8艘,單價據稱超過50億人民幣。艦長183米,滿載排水量可達12800噸,相比之下052D最大排水量只有7200噸。採用全燃動力、雙軸、雙調距槳,動力系統4台國產QC280型燃氣輪機的改進型,最大航速約32節。該艦具有強悍的單艦綜合作戰能力,具有遠、中、近三層軟硬武器預警防禦網和攻擊火力網。具有防空、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能力,具備綜合立體群指能力。安裝112單元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可綜合搭載遠中近各型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對地巡航導彈。新型中程防空導彈將實現一單元4發的搭載方式,載彈量大大增加。055船尾設置兩個大型機庫,可搭載2架新一代的反潛機,反潛能力大增。
055型是未來中國海軍編隊的核心艦艇,建成後的055將成為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驅逐艦,別誤會,這不是中國的自吹,而是美國海軍的評估結論。對055型的評價來自於美國海軍情報局,該局稱中國055級超越了美國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和計劃建造的阿里伯克III型。
055大驅最大特點是綜合射頻系統,一體化共用天線,主桅杆上集成了各型雷達天線和探測器,這項技術代表著我國乃至世界艦載雷達電子裝備最高水平,是世界第一艘採用該技術的作戰艦艇。這套系統的研製成功將進一步夯實我國海上預警、作戰的核心能力,意義重大,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大國重器”。
海軍艦船的傳統桅杆上掛滿了雷達、電子戰、通信、敵我識別、數據鏈、信息分發等設備,顯得越來越雜亂,集成桅杆便應用而生。英國的45型,印度的加爾各答級也都採用了集成桅杆,很多歐洲強國也在研究艦載綜合射頻系統,並裝備了不少“形似”的一體化桅杆,但它們或多或少的都在關鍵系統上有所欠缺,形似而神不似。
055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為346B型,是052D上346A的改進型。055的綜合桅杆上還有一部小型相控陣雷達,兼具兩種不同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構成了DBR(雙波段雷達)能力,由廣域搜索雷達(VSR)負責遠距離搜索,多功能雷達(MFR)負責精密追踪識別和武器射控,兩者相輔相成, 互補不足,滿足艦上需要的所有雷達功能,包括對空對海搜索、早期預警、反導防空,近程防禦,對海對地作戰。這是目前世界最尖端的艦載雷達技術,可以同時提供大批量、大距離的目標探測和導彈引導能力,領先世界主要大國一代,領先日本等國十多年的技術水平,是中國海軍技術發展的一個輝煌結晶。
受國產手機擠壓 中國蘋果iOS市場份額跌至3年來最低2017.4.14(回應:Android與iOS已瓜分世界民用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微乎其微。)
中國芯崛起:龍芯麒麟V7.0與中興新支點的國產操作系統已全面支持中國龍芯3A1000/3A1500/3A2000/3A3000系列芯片2017-04-18(回應:從2014年,龍芯的最新芯片,都是龍芯賺來的錢研發的。)
首艘國產航母001A雷達指揮數據鏈的電子元件都實現國產化2017.4.26
俄戰機雷達在中國慘敗原因:電子元件無法俄國產化2017.4.11
中微中芯5nm工藝光刻機突破,全力反超英特爾,三星,台積電 2017.03.11
台積電要去美國建廠為什麼把台灣急壞了2017-03-22
中芯恐取代成晶圓代工聯電老三地位(回應:還有紫光旗下的展訊、華為的海思等諸多國產芯片廠商在搶占份額)
晶圓代工激戰 陸需求年增逾2成 4年內將建26座
紫光續擴張!趙偉國喊2017年再砸460億美元,成都、南京建晶圓廠
如何阻止大陸半導體市場增速將成全球最快?台當局:沒辦法
日媒:蘋果三星失勢,華為走向全球手機市場主角2017.2.27
英媒:中國手機支付普及度令人稱奇 乞丐都用二維碼2017.4.20
愛立信:5G 發展已經加速,最快2019年上線
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瞄準5G加緊備戰: 2017年5G對場外試驗,2018年5G網路預商用試驗,2019年商用規模化實驗, 2020年正式商用。將在雄安新區超前規劃和部署.
大陸成功建立全球最大5G試驗網2017.3.24
中興通訊憑藉Pre5G通信芯片在全球30國部署了超過40個Pre5G網絡
英媒:深圳在駁斥“中國抄襲”這個過時謠言!2017.4.6
美媒:特朗普威脅搶就業 深圳製造業高管:並不擔心
製造業逃離中國?英國報告展示的卻是別樣景象
美媒:2017版中國科技將稱雄全球的五個理由
港媒:害怕吧,中國正走上獲全球科技支配地位大道
港媒:報告稱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投資“爆炸式發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近兩年或在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上赶超美國 2017.3.19
2017.4.19第17屆上海車展:國際車企在中國市場利潤 面臨中國車企威脅
處處「智慧製造」 廣交會最大亮點2017-04-19聯合報
中国高端數控機床進口率過半 数控机床技术落后日本20年?
瀋陽i5數控機床打破日德壟斷,2016年訂單14000台,產值突破120億元; 瀋陽新松機器人打破被日韓歐美壟斷,佔據國內汽車、電力市場90%以上。
中國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攻克筆尖鋼材料後 中國造出筆頭機
我國石墨烯強韌化碳纖維複合材料關鍵技術獲突破
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比國外產品快2萬倍
五一假期剛過,科技界就迎來一個重磅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中國科學院2017.5.3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這一消息。
這次一共發布了兩個量子計算機的原型,一種基於超導,一種基於光學。其中,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演示了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相關成果即將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是歷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量子模擬機,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5月2日,該研究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個“世界首台”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攻關突破的成果。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曾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如果現在傳統計算機的速度是自行車,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就好比飛機。使用億億次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求解一個億億億變量的方程組,所需時間為100年。而使用一台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求解同一個方程組,僅需0.01秒。
以前,量子計算速度比經典計算機快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中,而該台原型機將這一理論變成現實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把量子計算機真正推向和經典計算機競爭的擂台。這是歷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超導體系,該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高精度脈衝控制和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多體純糾纏,並通過層析測量方法完整地刻畫了10比特量子態。這一成果打破了美國之前保持的9個量子比特操縱的記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超導計算機的系統,使我國在超導體系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也進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根據計劃,潘建偉研究團隊將計劃在今年年底實現大約20 個光量子比特的操縱, 20 個超導量子比特樣品的設計、製備和測試,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將會成指數增長。
國產燃氣輪機_百度百科
中航工業動力所在發展QD128、QC185、QC70、R0110四款燃氣輪機,其中R0110為重型燃氣輪機、QD128和QC185是中檔功率,QC70是小功率。R0110因為體積、重量過大,只適合用於陸上發電用途。
中國海軍驅逐艦採用了燃氣輪機作為動力。其中052型112、113號裝備了美製LM2500,052B、052C型168、169、170、171號裝備了烏制GT25000或國內仿製型號。
燃氣輪機屬於重大核心裝備,如果長期依賴進口,在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不利於我國燃氣輪機動力產業及相關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從市場容量看,我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中“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三大工程均需要大量30兆瓦級工業型燃氣輪機,同時我國艦船製造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大量30兆瓦級艦船燃氣輪機,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燃氣輪機潛在市場。
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已經將我國燃氣輪機市場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納入“十二五”及長期發展規劃中,重型燃氣輪機是國家優先發展的10項重大技術裝備之一。到2020年,全國燃氣輪機聯合循環裝機容量將達到5500萬千瓦,是2000年之前50年已建成同類裝機容量的25倍。保守估計,僅中石油一家,每年需要的燃氣輪機價值就達到了30億元。到2015年,國內燃氣輪機的市場容量能達到300億元,而國際市場容量則能達到2700億元。
瓦特-維基百科
瓦特(符號:W)是功率單位。瓦特的定義是1焦耳/秒(1 J/s),即每秒鐘轉換,使用或耗散的能量的速率。日常生活中更常用千瓦作為單位,1千瓦=1000瓦特,又可寫作為「瓩」(讀作:千瓦,屬於符號,非中文字)。
瓦特由對蒸汽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英國科學家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的名字命名。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第11次會議採用瓦特為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
人們常用功率單位乘以時間單位來表示能量。例如,1千瓦•時。1百萬瓦MW,常用來表示發電廠的發電能力。台灣稱為「百萬瓦」,中國大陸和港澳通常稱為「兆瓦」。例如,福島第一核電廠設有4個784MW反應堆,以及460MW和1100MW反應堆各一。中國萬噸驅逐艦055型,使用4台QC280 (輸出功率24600千瓦33000馬力),總功率能達90兆瓦:一兆等于一百万,90兆瓦就是9千万瓦
俄衛星通訊社還在報導中稱,在整個研發階段,俄為這個項目投入了6800餘億盧布,約合120億美元,對於經濟不景氣的俄羅斯而言的確是一筆巨資。中國方面已經對這款新式大馬力艦用燃氣輪機已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有意向俄羅斯方面求購(?)。俄方稱,可能會與中國就7萬馬力的艦用燃氣輪機達成銷售協議,整個合同的價值可能接近30億美元。
不過,俄方的如此消息的確讓人有些懷疑。在我國艦用燃氣輪機技術取得突破的時候,還有必要用重金再次上門求購俄國人的發動機麼?恐怕,俄方是自我感覺良好地把中俄之間關於燃氣輪機的某些技術交流,當成了中國“重金求購俄製新式燃氣輪機”了。(作者署名:軍事家)
回應
打廣告的,意思就是說印度快來買
7萬馬力中國表現出極大興趣?先不說烏克蘭GT25000(輸出功率24600千瓦33000馬力)國產以後的各種改進型號早就成熟應用於052上面了。
看到了吧,優等生就是優等生,短時間就能出成果。那些說人家燃氣輪機搞不定的,出來走兩步。呵呵
流浪狗居然不知道中國有15萬馬力的R0110。
俄話要多想想,這個國家好大喜功,S400,吹的多牛,連個戰斧都攔不住,除了一張嘴,就剩吃老底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2/doc-ifyetwtf9458021.shtml
談兵論戰:國產軍艦或將用上超強「中國心」 2016-02-25 壹讀
據俄媒報導,有消息人士表示,俄已決定(?)從中國引進艦用柴油機,以裝備其最新研製的飛彈快艇。外媒進一步指出,俄艦艇動力的短板並不僅僅局限在柴油機方面,艦載大功率燃氣輪機的問題更大。
《簡氏防務》報導稱,俄看中中國QC-280 (輸出功率24600千瓦33000馬力)。2008年赴亞丁灣開展首批護航的169艦,就安裝了QC280進行航行試驗,其在可維護性、熱帶使用可靠性等方面均比舊有燃氣輪機有較大提高。萬噸驅逐艦055型,使用4台QC280,總功率能達90兆瓦以上。
俄媒分析認為,QC280憑藉三大優勢勝出。
第一,功率密度大。一般情況下,同等功率的QC280體積是柴油機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蒸汽輪機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啟動速度快。由於整個轉子十分輕巧,1-2分鐘內就可達到最高轉速。而柴油機因轉子運動源於活塞的往復,加速較慢,蒸汽輪機更是「反應遲鈍」需要長達1小時的時間。
第三,噪聲低。由於QC280處於高速穩定轉動當中,產生的噪聲更多的是高頻嘯聲。相比之下,柴油機的活塞往復產生了大量低頻機械振動噪聲,恰好迎合了海洋容易傳播低頻噪聲的特點。
新世紀美國曾經打算在DDG-1000和伯克F3驅逐艦採用綜合射頻系統,但是考慮到成本和費用等因素,這兩種艦艇都沒有配備完整版綜合射頻系統,可能要等到後面批次艦艇才可能配備綜合射頻系統,因此中國海軍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應該是全球第一艘配備綜合射頻系統的水面艦艇,它標誌著中國艦載電子系統乃至中國水面艦艇研製有了一個重大突破,有力增強了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2/doc-ifyetwtf9463615.shtml
該國宣布研出7萬馬力燃氣輪機稱中國或投200億求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7.4.26的報導,俄總統普京正式宣布,俄軍工部門已經完成了本國大馬力艦用燃氣輪機的研發工作,並且開始投產。這宣告著俄大馬力艦用燃氣輪機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完全不依賴外國技術了。
在原蘇聯時代,大型戰艦使用的燃氣輪機大部分都是在烏克蘭研發和生產的。這在國家統一的時期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國家內部的不同行政區劃而已。但1991年,隨著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轟然倒塌,烏克蘭一下就變成了外國,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艦隊,但這些散落在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內的工廠和技術卻永遠拿不回來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型艦用燃氣輪機的技術成為了烏賺錢法寶,俄此類裝備也只能從烏購買,甚至連大修都要得到烏的幫助。在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這段時間裡,俄烏雙方關係不錯,合作很順利,倒也問題不大。但隨著烏和北約越走越近,俄發現如此重要的海軍技術命脈絕對不能仰人鼻息了。事實也的確如此,隨著烏徹底倒向美國陣營和其內戰的爆發,俄烏之間的軍貿合作也走到了盡頭。另一方面,烏也實在不爭氣,那麼多年來就一直躺在蘇聯遺留的技術上睡大覺,已經開始落伍。其生產和研發燃氣輪機的工廠因為經營不善,也陷入了瀕臨破產倒閉的風險之中,是典型的捧著金飯碗餓死。
雖然從蘇聯解體後,俄就做過一些研發燃氣輪機的嘗試,但其正式進入發展軌道是從2011年開始。僅僅(?)經過6年,就結出了碩果。這一方面依賴於蘇聯時代留下來的部分技術、設備和科研人員,另一方面也來源於俄烏關係出現問題後,俄方對戰艦動力國產化的極端重視,以及廣大俄科研人員的刻苦攻堅:這些人很多都親身經歷了蘇聯解體的災難,對讓國家重新強盛起來,展現昔日紅色帝國雄風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
這個時候綜合射頻系統就出現了,綜合射頻系統可以說是集中了數字陣列雷達、軟件無線電、綜合孔徑技術、高速信息處理等高新技術於一體,主要是利用一組多功能寬帶綜合天線系統替代現在艦載系統眾多電子系統天線,也就是通常所說說NOR概念,即前端天線輻射電磁波已經不局限用於探測功能,而是能夠讓不同波束執行不同任務,例如有的波束用於探測,有的波束用於通信,有的用於電子乾擾,這樣整個系統可以同時執行探測、識加、制導、通信和電子戰等多個任務,從而實現“一艘軍艦一部雷達”的設想。由於減少了艦面設備特別是桅杆設備,有利於控制艦艇體積和重量,桅杆設備距離艦艇較遠,力矩大,所以桅杆上面設備增加1公斤,艦體可能增加數十甚至數百公斤來平衡,天線減少還有助於改裝艦艇電磁兼容性能,由於採用了有源相控陣天線,能夠實現上層建築、桅杆與天線一體化,可以有效降低艦艇RCS,從而發展全隱身艦艇打下堅實基礎。
綜合射頻系統最大優點就是減少了艦艇天線數量,並且能夠與上層建築融為一體
我們知道不同用途電子設備工作在不同頻率,考慮到技術難度、成本和費用等因素,各國研製綜合射頻系統的時候,也沒有讓一組天線來完成所有功能,而根據用途來進行綜合,一般劃為2-3個頻段,例如較低頻率電子設備主要用於遠程探測、通信/數據鏈系統、電子支援偵察系統等等,而較高系統主要用於製導、火控、自衛干擾、高速數據鏈通信等,也就是說前一個以遠程預警來中心進行系統綜合,而後一個則以火控系統為中心進行系統集成。
從海外媒體報導來看,中國海軍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桅杆上基本上消除了天線,顯現它採用了綜合射頻系統概念來設計艦載電子系統,其電子系統應該分為兩個部分,艦體較大天線應該工作在較低頻率,用於遠程探測,而桅杆系統則工作在較高頻率,用於火控,由於實現了艦載電子系統高度綜合,所以中國海軍新一代導彈驅逐艦作戰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在遠程探測系統發現目標之後,可以迅速指引近程探測系統對目標進行跟踪和鎖定,這樣艦艇可以更好抗擊大量目標飽和攻擊和高速目標,此外探測系統獲得目標之後,可以立即調動電子戰系統對其進行識別,或者電子戰系統獲取目標數據之後,可以讓探測系統對其進行確定,從而提高艦艇抗干擾和目標識別能力。
而另一方面,蘇-35晚了F-22十幾二十年,計算機硬件更輕且效能更好,因此例如說中央計算機無法解算雷達功能也沒事,雷達計算機運算量多用一點讓它故障時還可以在分配資源就好了,總運算能力與抗故障能力就不下於F-22。當然,總體而言,蘇-35比起F-35/F-22這種硬件等級和先進架構還是遜色不少。
如今T-50使用的新計算機BTVM IMA BK與F-35架構更加類似,可以取代更多子系統的功能。其中可能取代一些底層系統的通用運算部分及影像部分。這會越來越像F-35。但由於T-50是先在穩的架構研發好以後再去解除硬件的界線,不是直接一步登天(例如把中央計算機換成更強的,然後把底層系統的通用計算機取消,軟件灌在中央計算機上),應該不會重蹈F-22、F-35航電整合的覆轍(?)。(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直接說蘇35和殲10A、殲11B航電同一水平,F22、殲10B是寶石柱,F35和殲20是更高級的寶石台就好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2/doc-ifyetwsm1756791.shtml
中國055萬噸大驅採用一項尖端技術美軍都不敢用2017.5.2 新浪軍事
部分採用綜合射頻系統的DDG-1000驅逐艦,它取消了遠程探測系統
近日,網上出現可能是中國新一代艦載電子系統的文章,從相關文章可以看到中國新一代艦載電子系統採用了綜合射頻系統,這是國產艦載電子系統又一個歷史性突破。
所謂艦載綜合射頻系統是指採用前端幾個綜合天線系統替代艦上眾多系統天線,同時實現雷達、電子戰和通信系統功能,從而降低艦載電子系統體積和重量,綜合射頻系統被視為21世紀艦載電子系統發展方向。
我們知道一艘軍艦為了能夠在戰場有效執行任務,需要配備多部雷達、電子戰和通信系統,這樣才能探測目標,與友艦、指揮所交換戰術數據、控制艦載武器打擊對方目標、干擾對方探測系統和武器系統等,由於每個艦載電子系統都需要至少1個天線,這樣就導致水面艦艇天線數量直線上升,按照美國海軍說法,80年代建造的水面艦艇天線數量只有60-70個左右,進入新世紀之後,這個數量直線上升到100個,數量龐大的天線大幅度增加了艦艇體積和重量,像一些大型天線,如宙斯盾系統配備的SPY-1雷達,天線長度超過3.5米,重量在5噸左右,並且還讓艦艇電磁兼容性能降低、破壞艦艇隱身性能,同時各系統彼此分離,信息綜合比較困難,保障和維護難度較大,已經成為艦艇性能提高一個瓶頸。
例如個人計算機的顯示可以用中央處理器與內存分配一點資源出來處理,也可以用專用的顯示適配器,用上面的圖像處理器與影像內存來處理。一般顯示都沒啥差別,但當要做複雜3D處理、完高速遊戲時,就需要專門的影像芯片了。飛機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問題解決的好,那麼F-22的“大腦結構”當然是最好。可解決的門檻實在太高,加上2004年俄羅斯才開始展開類似架構的IMA的研發,因此在2003年開始研發的蘇-35就採用過渡式方案。依運算需求特性研製不同的計算機,這概分為信號處理與數據處理。其中數據處理就用來進行信號以外的所有功能的運算。例如“雪豹”-E的計算機就只有Solo-01信號計算機與Solo-02數據計算機,除了信號處理以外,所有雷達的功能(那些以前可能要好幾台計算機才能達到的功能),都是用Solo- 02去處理。由於硬件資源是一樣的,因此Solo-01與Solo-02內就可以進行資源分配優化,有點類似把F-22中央計算機的概念用在子系統上。
除了雷達以外,飛控也有專用計算機,而且也是用類中央計算機的架構。一台計算機就可以包辦所有的飛行控制任務,並且有4台。像慣性導航系統、大氣數據系統等,也都有自己的簡易計算機,實現最基本功能。
至於它的中央計算機就用來進行複合處理。例如復合目標指示、複合敵我識別、人工智能等。這裡看起來很像以往的任務計算機,但差別在於蘇-35的底層計算機功能比較單調,完整功能是在中央計算機實現,而中央計算機可以進行靈活的資源分配所以可靠度高。例如大氣數據傳感器的感測數據應該經過多重校正才會成為最終可用的數據,在傳統的分散計算機架構中,大氣數據系統自己會做這些校正,然後輸出校正後的數據給任務計算機,然而蘇- 35的簡易計算機只是在將傳感器的壓電訊號解算後,得到粗淺的高度、速度,校正工作則是交給中央計算機。因此蘇-35的底層計算機比較像是“翻譯官”的角色,功能主要是由中央計算機實現。
而且蘇-35的飛控、慣導、通信系統有備份線與座艙鏈接,就算中央計算機壞了,也可以用顯示器的內置計算機當臨時的中央計算機,可以讓飛機保持飛行功能然後回到基地。這等於是在硬件上就確保有一個保證安全的網絡可以操縱飛機。
這樣的架構看起來比F-22的生硬,但有類似的功能,而且可以較快實現。要比起變化性,F-22的中央計算機從最底層信息就整合了,變化性當然會比蘇-35高。
像蘇-27這樣的分散是航電,意思是說,它的子系統都有自己的計算機,每個都只會做自己的事,最後把它們串起來,形成完整的功能。例如雷達計算機只會解算雷達的功能,光電計算機只解決光電探測,電子戰計算機只管電子戰、任務計算機只管任務,然後飛控方面就有電傳飛控、自動控制、極限限制、矢量噴嘴控制等好幾個計算機。這種架構中,計算機用途彼此不互通,每一個都是必須的,那麼當有一個壞掉,整體的功能就會失去很多,甚至萬一這個壞掉的計算機底下管很多傳感器,那麼飛機就可能失去這大量傳感器的信息。
例如,如果矢量噴嘴計算機壞了,就失去矢量控制能力,無法用飛控計算機去接管噴嘴的控制。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很多計算機就要多重備份。這就要付出體積、重量、成本。而且這些多重備份的運算資源平常等於是用不到的。
F-22的架構則是,把全部的東西丟給一個中央計算機。這個中央計算機內由很多幾乎一樣的模塊構成,然後用高速通信接口串在一起。能這麼做是因為大部分的運算用到的硬件與算法則是一樣的。用了中央計算機架構,等於是用程序分配資源給子系統,那每個子系統分到的資源就可以是優化的。
例如,在復雜電磁環境下電子戰系統會分到較多資源,目標很多、很雜時雷達分到較多資源等等。然後由於運算資源是共通的,因此等於沒有“子系統”故障的問題。如本來拿去算雷達功能的模塊的芯片或內存壞了,那就挪用別的模塊來用。
這種架構很先進,但難度卻很高。我們的個人計算機其實就是一種整合式運算,裡面不同的應用軟件可以幫我們實現各種用途,然後應用軟件分到的資源也是視需要分配的。它的優點就是只要有兼容的軟件,就可以灌進計算機發揮作用,於是有了我們現在形形色色的多媒體生活。但是缺點想必每個人都有經驗:有時防病毒軟件開始掃毒,或是系統突然哪裡出錯,就會幾乎所有資源拿去,然後就陷入死胡同,計算機越來越慢甚至宕機。這問題應當也可以在資源分配時去解決,但總之就是沒處理好就會出遺憾的事情。
除此之外,要用完全一樣的硬件去解算所有功能還有一個問題是,有的功能的運算需求有點不一樣。例如雷達、無線電信號處理會特別強調高速,控制、通信、導航這類攸關安全的功能會希望更可靠。如果要用一樣的硬件去解算全部,應該也是可以,只是會增加難度。
俄軍新型巡航導彈射程達1萬公里可打擊美國全境2017.5.2新浪軍事
俄羅斯“星星”電視台發布消息稱,美國五角大樓此前宣布將準備為自己的轟炸機機組增加武器,特別是準備研發一種新型巡航導彈,主要性能至少與俄羅斯的Kh-101巡航導彈相當。
美軍新一代遠程空射巡航導彈LRSO
Kh-101射程可以達到5500公里,射擊精度不超過10米。這是因為使用了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裝備核彈頭的Kh-102導彈射程可能已經達到了10000公里,可以打擊美國境內的任何一個目標。
回應
小編,用腦子想想吧,既然巡航導彈的射程也可以達到10000千米,還要洲際彈道導彈幹什麼?10000千米射程的巡航導彈體積要有多大?這麼龐大的傢伙就算是超音速的,因巡航時間太長,於是預警時間也就充足,走到半路上就被敵方打下來了
巡航導彈飛10000公里,要飛11個小時,任何國家都能發現它在飛,用戰鬥機的航炮可以追著打,用近距空空彈瞄好了慢慢打,這純屬扯淡,巡航彈射程超3000公里都已是時間太長,很容易被發現、被擊落
毛子的數據未經檢驗最好不要信 多半是吹出來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2/doc-ifyetwtf9499596.shtml
中國購俄蘇35計算機不如F22 用一方法湊出更耐用系統2017.5.2新浪軍事
俄第五代戰鬥機從去年底開始,啟用新的新計算機BTVM IMA BK進行測試,替換原本與蘇-35一樣的計算機。
關於戰機的計算機系統,很多人拘泥在“有幾個機殼”,認為有很多個機殼的就是上一代的多計算機式,只有一個機殼就包辦全部當然最好。
其實所謂的先進與否,是在能不能把運算整合在一個單一的運算環境,至於機殼只是個保護。把F-22的計算機內的模塊拆開,分別裝在不同機殼,看起來就有很多台,但仍然是單一的運算環境。反之,把蘇-27的一堆計算機的模塊集中起來裝在一個機殼裡,看起來是一台,實際上卻是分散的運算環境。所以整合不整合,不是看有幾個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箱子。
中國以製造研發渦扇-15,不過,目前尚沒有其要研發成功的消息,中國航空發動機方面與美歐俄差距太大,不客氣的說,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設計、材料與工藝等方面,中國甚至缺少製造這些先進發動機所需要的尖端數控機床等設備(?)。
至於雷達航電系統,中國的網絡戰能力外界了解不多,不過可以推測的是,像F-35那麼強大的網絡戰能力全球獨此一家(?),中國軍隊儘管在這方面一直在努力,但依然差距有些大。中國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近些年比較受人關注,中國網絡和媒體認為殲-20上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媲美F-35上安裝的AN/APG-81,不過,國外觀察家認為,憑藉在機載雷達研究方面的底蘊和技術實力等,中國的機載雷達技術在迅速進步,但要趕上美國花費了數十年事件研發成功的個AN/APG-81,恐怕可能性不是很大。
回應
飛機的設計真的能前後兩半分開設計?黑沈飛,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這種文章,豬寫的!一架飛機居然分開設計,一家設計前半部份,一家設計後半部份。夠弱智的!
這些所謂專家的水平嘖嘖
他們原來還說殲20是吊著的模型呢,還說中國無法研製阻攔索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們曾經不是被他們說的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嗎?事實呢,北斗、神舟、天宮、高鐵.....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sm1481338.shtml
二、還有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對比F35與殲31自己誰更強?稱與美國先進戰機對比,殲-31電子裝備可能比較弱,具體表現在雷達、紅外線搜索和追踪系統、數據鍊和傳感器信息融合。雖然殲-31在技術方面落後於F-35,但是中國正研新型遠程導彈霹靂-15,性能非常類似於歐洲“流星”導彈,霹靂-15在動力方面也採用噴氣發動機,射程非常遠,其末端性能遠超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中國導彈比美國強這點是美媒承認的,導彈強也是戰時取勝條件之一。
三、殲-31的尺寸略大於F-35。機體更纖薄,翼展大,截面積小,因而空氣阻力小,從而在機動性能上佔據上風。但殲31憑藉內燃油可保證該機作戰半徑可達1250千米,已超F-35作戰半徑1000多公里。這兩點也是戰時取勝條件。
通過以三點信息分析認為:如果有一天殲-31與F-35在戰場空中短兵相遇來個“捉對廝殺”。殲-31對上F-35絕對能佔上風取勝,當然並不能說明一切,畢竟F-35在美軍體系中主要用於對地面攻擊。中國空軍真正實力地位將取決於殲-20、殲-31以及其他先進戰鬥機的綜合搭配,以及具體的戰略戰術運用。
國外觀察家看殲20:機身後部設計有瑕疵影響制空能力2017.5.1新浪軍事
由於遇到難以跨越的經濟和技術困難,有消息稱俄羅斯的T-50研製計劃或許將被擱置,但殲-20已經小批量服役。
儘管中國的網絡和媒體認為殲-20雖然不及F-22但足以超過F-35,不過,國外觀察家對殲-20的看法卻不怎麼一致,認為殲-20更加類似於一款遠程截擊機或者是輕型戰鬥轟炸機,也就是說,殲-20的製空能力可能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強大。
殲-20的前向隱身能力十分出色,這得到了國內外相關專家的一致認同,這裡不得不提到成都飛機在隱身等方面的積極探索,不過,對殲-20的後半身隱身,尤其是發動機與機身連接處會形成強烈的雷達發射區,根據某些消息,在殲-20的設計中,沈飛集團利用上層政治路線強勢介入,負責後半身設計,而這正是殲-20後半身隱身設計不完美的重要原因。
殲-20目前仍在使用俄進口的留里卡AL-31發動機,這種80年代誕生的發動機,僅僅能讓殲-20飛起來,根本不可能實現五代機標準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儘管中國進口了蘇-35安裝有性能更強大的117S發動機,即便是為殲- 20安裝上117S發動機,也無法達到五代機要求的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殲-31戰鬥機2.0版的試飛定型,與剛剛下水的001A型航母舾装列裝時間節點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在001A型航母正式入役的時候,我們或許能夠看到新型的殲-31在其甲板上起降。(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相關新聞
看見標語,就反感沈飛
好事,沒有必要黑,你黑成黑沈,都是自己國家的,發展好不好嗎,黑你嘛了比
對小編就一句話:中國海軍領導喜歡重殲,有絕對優勢,因此F31沒希望!沈飛洗洗睡吧!
海軍領導告訴過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sm1508456.shtml
三點或可證明:殲-31與F-35“捉對廝殺”能取勝2017-04-05
隨著殲-20已經正式服役,但中國目標也非常明確就是將殲-20打造為一款能夠與美軍F-22、俄國T-50相抗衡的第四代戰機。殲-31也公開亮相無疑表明,中國軍方現在變得更自信、更透明。殲-31已進一步成熟,中國空軍也將必然列裝這款戰機。如果讓殲-31與F-35來個“捉對廝殺”結果會如何呢?
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F-35被作為美國空軍主力,從21世紀初開始研發,2009年開始裝備,目前有三個子型號(A為普通起降,B為垂直起降,C為艦載機)。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和隱身性能、精確的攻擊能力以及較低的造價,作戰半徑1000多公里,巡航半徑2000多公里。不也也存在很多問題。速度不夠快(只有1倍多音速),性能穩定性也很可疑。
一、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自信豪言:殲-31上天一定能把美國F-35幹掉。殲-15總設計師孫聰:在殲-31研製這架飛機的時候,其實潛在對手就是致勝F35。但是我們做下來,可能會有方方面面的,有的可能比它好一點。能否PK掉F-35講究四個字:'一快、二騙、三準、四狠'。從中國這兩位專家的豪言解讀就可看出殲-31PK掉F-35相當自信,按他們地位與身份不可能空口白話的。
2.0版FC31戰機再次試飛未來上001A航母並非不可能
據網絡消息,2017. 4.27,中國在研的第二款五代隱身戰鬥機殲-31,在1架殲-11的伴隨下,完成了一次飛行測試。
殲-31是主要面向外貿市場的一種戰鬥機,外貿代號FC-31“鶻鷹”。從網曝新照看,與1.0版的殲-31相比,2.0版的機身似乎大了一圈,垂尾也由梯形改為了後掠型,另外外形上主翼切尖、主翼後緣前掠角度增大。
與外貿出口相比,軍迷們更加關心的是另外一個設想,即殲-31能不能搭載上中國的航空母艦。
由於殲-20尺寸較大,不一定適合屬於中型航母的中國001系列航母。另外,殲-20作為空軍未來主力,其產能主要是要供應空軍航空兵的使用,可能沒有精力改裝生產艦載機。
那麼殲-31會不會上艦呢?殲-31上艦其實有三方面的優勢:
一是中型艦載戰鬥機是未來艦載機發展方向。
目前,隨著F-14重型戰鬥機退役後,世界上只剩下俄羅斯的蘇-33和中國的殲-15,而使用的航母均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級中型航母。在這類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上,如果使用蘇-33或殲-15時,載機量只能達到30架不到。在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級航母設計之初,蘇聯是希望能在這艘航母上使用雅克-141型垂直起落戰鬥機,這樣的話,使用中型化的雅克-141可以使航母能夠攜帶戰機達到60架。
在蘇-33研製的同時,蘇聯還研製了米格-29K中型。雖然在蘇-33戰勝米格-29K,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尺寸太大,載機數量達不到航母戰鬥力的需求。因此,俄使用現代技術,又復活了米格-29K,未來可能代替蘇-33成為新一代的艦載戰鬥機。
此外,法國的“陣風”、美國的F-35、F/A-18、印度的米格-29K等常規起降的艦載機都是中型戰鬥機。
二是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將更具海空優勢。
目前最優秀的艦載戰鬥機要數F/A-18E/F和陣風,而隨著F-35隱身艦載戰鬥機的陸續列裝,將與其他傳統艦載機形成代差,在未來海空戰中取得碾壓式優勢。
中國要取得對F-35的優勢,殲-31發展隱身艦載戰鬥機是符合海軍航空兵發展需求的。
三是殲-31戰鬥機在001A型航母上起飛是有可能的。
正如上面所說的米格-29K,其尺寸和發動機動力等均和殲-31相似,也說明了殲-31上艦的可能性。
無論是引進技術還是逆向測繪仿製,殲-11D如果應用蘇-35技術進行改進,都會是很大幅度的調整變動。尤其如果要根據蘇-35的機體結構和氣動佈局來改進殲-11D的話,甚至還要進行風洞測試。
所以,利用蘇-35相關技術對殲-11D進行重大改進並不是不可行,但可能會耗費很多時間。具體如何取捨,還要看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
所以,未來殲-11D可能有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像當年的殲-8ACT驗證機那樣,成為國產新型戰鬥機子系統、設備、技術、材料的專用驗證機。畢竟中國空軍勤儉節約的傳統從來沒有丟,4架已製造出來的殲-11D原型機不可能就此廢棄。其完整的重型雙發戰鬥機機體可以完全模擬出多型戰鬥機的飛行效果。除了上述驗證項目,殲-11D原型機還可以測試太行IPE和國產矢量噴管。
殲-11D原型機如果真的成為專職技術驗證機,將大大縮短國產戰鬥機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發時間。畢竟其模擬效果遠比伊爾-76等大型運輸機平台要真實得多。所以,這一可能性可能超過60%。
第二條路徑,就是利用蘇-35的發動機、矢量噴管、機體結構、氣動佈局、飛控系統等技術對殲-11D進行類似“推倒重來”的改進。然而,在殲-20很快會批量服役,殲-10C/D進展順利,殲-16已批量服役的現實情況下,中國空軍會否有耐心等待大改版殲-11D “鳳凰涅槃”,實在很難說。所以這一可能性預計不超過40%。(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本來殲11D就在持續改進中,小編前一篇可能停產,後一篇寫起死回生,完全無中生有搞出兩篇文章來,稿費很好賺
切,小編撲風做影的能力也是到家了呀!
沈飛不行… 我替小編總結下吧
我為自己不懂事的孩子亂發文章胡說八道向大家致歉!
蘇35才進來幾天啊,就摸清技術了?吃透了?要真是這樣那未免中國科研人員也太牛逼了。
SU35除發動機外,有什麼地方能超過J11D?連有源T/R組件都造不出,都從中國進口,還泥馬有臉吹SU35?想一想,朝鮮戰爭以後,俄式飛機打過幾次勝仗?擊落過幾架F-16/F-15?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tf9242200.shtml
中國殲11D戰機再度試飛 蘇35技術或將助其起死回生
2017.4.28,有北方某城市網友拍攝到殲-11D時隔多日再度進行了約80分鐘的飛行測試。此前,殲-11D研製單位曾傳出消息,該項目已經被“叫停”。殲-11D首架原型機自2015年4月首飛後進度一直不快,第4架原型機於去年底首飛。
與殲-11D機功能和定位類似的蘇-35於去年聖誕節飛抵南部戰區空軍某場站。至今年初,中國空軍可能加大蘇-35採購量,同時停止殲-11D研製的消息開始不斷傳出。此次殲-11D突然再次進行飛行測試,是否預示著該研製項目出現轉機,“復活”有望?
據悉,殲-11D項目確實為中國空軍先行立項,在向相關飛機研發和製造院所、廠家撥付了少量經費後,該項目得以啟動。按照空軍的要求,殲-11D必須裝備推力達到14.5噸的國產“太行”IPE發動機,多用途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數字電傳飛控系統;可以發射PL-10、 PL-15、PL-21等所有新裝備或在研先進空空導彈;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裝備火-飛-推一體化綜合控制系統。這些技術指標不可謂不高,其中最難達成的是發動機、飛控系統要求。而這兩項,恰恰是俄羅斯蘇-35的強項。除此之外,殲-11D的性能指標都要超過蘇-35。
殲-11D目前使用的發動機為“太行”成熟版,其推力相比殲-11B裝備的“太行”並無顯著提高。增推型太行IPE目前剛結束試飛平台測試,還未裝上哪個型號的國產戰鬥機進行試飛。預計該型號發動機會在殲-20、殲-11B/D、殲10C/D等國產戰鬥機上進行測試。
蘇-35的大推力發動機加矢量噴管使其擁有了“不可思議”的機動性。在見識了這種機動性後,中國空軍也對國產戰鬥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殲-11D如果不能裝備太行IPE和矢量噴管,空軍基本不會對其再產生興趣。
此外,無論是殲-11B、殲-16,還是殲-11D,國內院所都沒有對其機體結構進行大的改動或重新設計。所以這些型號的飛機仍部分繼承了蘇-27系列機體結構不強,機身壽命不長的缺點。雖然殲-16、殲-11D加大了複合材料應用比重,也在機體強度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並沒有使這些缺點有本質性改觀。
所以說,國產大推力發動機和矢量噴管遲遲不能進入實用階段,嚴重阻礙了殲-11D戰鬥機進入中國空軍服役的步伐。
蘇-35的引進合同是否包括上述核心技術的引進內容目前尚不得知。有消息指出,在首批4架蘇-35加入中國空軍後,殲-11D的研製單位已現場體驗和研究過蘇-35。
殲-16的變種殲-16D於2015.12.18首飛,並於數日後發布了照片。我們來看看照片透露了哪些有限的信息。
殲-16D去掉了30毫米機砲與紅外傳感器,因為它不是一款旨在用於近距離空中格鬥的飛機。沿機身方向加裝了新天線和用於電子戰的共形陣列天線。殲-16D改變了機頭整流罩的形狀,可能為了容納一種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最重要的是,殲-16D的機翼翼尖安裝了新型電子戰吊艙,類似於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戰鬥機在翼尖安裝的ALQ-218電子支援偵察吊艙。這些電磁傳感器能夠分析雷達頻率,協助確定雷達波發射裝置的位置。此類數據對於乾擾雷達或者瞄準和摧毀雷達都非常有用。
這就是我們能夠確定的所有事實,畢竟中國空軍沒有詳細介紹其最新戰機的習慣。下面就讓我們做一些可靠的推斷吧。
如果想提高干擾和打擊雷達的效率,殲-16D很可能配備了乾擾發射機以及反輻射導彈。最大的可能性是,飛機將在機翼和機身下方懸掛兩到三台干擾器吊艙,每一台對應不同的雷達頻率。據說這些干擾器可能同樣使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
即使滿載電子戰設備,殲-16D依然能夠空出12個掛載點中的6個,用於攜帶武器。中國擁有三種可以遠距離追踪敵軍雷達的反輻射導彈。CM-102射程62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彈頭重176磅(1磅約合0.45千克),很可能具有精確打擊海上和地面目標的能力。中國還自主製造了俄羅斯Kh-31P的國產版本,被稱鷹擊-91。其射程稍遠一些,同時具有反艦功能。最後是參照霹靂-12對空導彈研製的雷電-10反輻射導彈。當然,基本型殲-16能夠掛載的其他武器,殲-16D基本都能攜帶。
中國已經部署了另外一種殲轟-7,曾被拍到攜帶乾擾器吊艙,而且能夠攜帶多種干擾發射機。不過,殲轟-7的機身沒有集成電子戰設備,所以就電子戰平台而言,它相比專門設計的電子戰機型會受到更多限制。
中國還有一些體型較大、速度較慢的飛機可以在對峙區域發揮干擾支援作用,比如裝備了電子戰設備的運輸機和轟炸機。
中國兩艘001型航母上的殲-15通過類似的升級工作研製出殲-15SD雙座電子戰飛機似乎是可行的。
電子戰飛機最有可能用來對付擁有強大防空系統的美國海軍艦艇。
當然,僅僅干擾雷達並不等於自動戰勝了防空系統。但乾擾確實能夠削弱雷達的有效探測能力和覆蓋面,使大批進攻性導彈或者飛機更有可能突破防禦。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01/doc-ifyetwsm1486183.shtml
轟6K不只會射巡航導彈還可執行1500千米反艦任務2017.5.1新浪軍事
目前解放軍可執行空對艦任務的戰機主要有JH-7/7A、轟-6G、蘇30MK2等型號,殲-10也可掛載激光制導炸彈對海岸目標、海上小型目標實施打擊。在這些戰機中,JH-7/7A、蘇30MK2屬於戰術飛機,作戰半徑(1500-1650千米)不及轟-6K(超過2500千米),掛載的反艦導彈也多為中型彈,如果要掛載鷹擊-12,則基本只能帶1枚。蘇30MK2據稱已可掛載國產反艦導彈,但重型反艦彈的掛載能力也比較有限。
相比較美軍航母戰鬥群、核潛艇可在距離我國海岸線2000千米處即可發動戰斧巡航導彈攻勢來說,解放軍現有反艦戰術攻擊機、轟炸機作戰半徑顯然不足以執行“拒止/反介入”任務。而不能有效打擊敵水面艦艇編隊的話,高新6號遠程反潛巡邏機也不能在高空情威脅的情況下前出攻擊敵核潛艇。
轟-6K不僅是我軍作戰半徑最遠的戰機,也是對面(地/海)攻擊能力最全面的戰機。從軍報此前的報導可知,轟-6K可通過高速數據鏈獲取軍用衛星、地基戰略預警雷達、大型預警機等多種渠道的實時情報數據。其配備的火控系統、射控系統也具備,或者經過簡單改裝升級後可具備發射長劍-20巡航導彈、鷹擊-63A/B重型對面導彈、鷹擊-83K/KH中型反艦導彈、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
目前解放軍空軍已裝備了至少4個團的轟-6K,總數達80架,最多可發射480枚長劍-20,足可“滅國”。
參照美軍發展的戰斧巡航導彈反艦型號,在執行反艦任務時,轟-6K具備打擊1500千米(長劍-20反艦型)、400-600千米(鷹擊-12、鷹擊-63B)、200- 300千米(鷹擊-83K/KH)等的多個距離內敵方水面艦艇編隊的能力。
而已裝備中國空軍的,作戰半徑超過1600千米的蘇-35,蘇-30MKK/MK2,殲-16等,都可以護衛轟-6K機群執行遠程反艦任務。(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相關新聞
牛逼,美俄歐都搞不出這種老爺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1/doc-ifyetwsm1430473.shtml
美稱中國殲16D電子戰飛機可干擾美軍艦雷達防空系統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4.29刊登題為《為什麼說美國應該提防中國的電子戰飛機》,作者為塞巴斯蒂安•羅布蘭。全文如下:
我們要討論的是中國殲-16雙座攻擊機的一種改進型號。殲-16模仿了俄蘇-30MKK,可與美國的F-15E相比擬。在俄羅斯設計的基礎上,殲-16升級了航電設備,包括裝備了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該大國一款戰鬥機一年之內十連摔印度也直呼比不了2017.4.29新浪軍事
要說到摔飛機最多的國家,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印度。印度的摔飛機數量都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了。不光數量多而且品種也多,不挑機型,有什麼摔什麼,那是相當任性。
可今天要說的卻不是印度,這個國家一年的時間裡連摔了十架飛機,而且是同一機型,這個記錄印度也只有乾瞪眼。這個國家就是美國,這個飛機就是F/A-18超級大黃蜂。
就是這麼一款看似非常優秀的飛機卻頻頻墜機,不光美國的摔,其他國的家也摔。如瑞士買了34架,已經摔了三架,差不多十分之一了。加拿大空軍也摔了一架。而最近一直大出風頭的美國卡爾文森號上的一架F/A-18在4月21日又摔了。這麼高的摔機率讓美軍飛行員都感覺畏懼。
F/A-18是一款艦載多用途戰鬥機,它要承擔艦隊防空任務、空中攔截任務、空戰支援任務以及部分對地攻擊任務。改進後的F-18E增加了大量電子設備,機體尺寸也增加10%,起飛重量達到30噸。如果做個艦載機排名的話,美國的F-35應該是第一名,美國F/A-18E/F、中國殲-15、法國陣風M可以並列第二。
這麼一款性能優秀的戰鬥機頻繁摔機,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許多超級大黃蜂都已經超期服役了。作為一款“70後”戰鬥機,它服役時間過長,導致許多部件老化嚴重。假如將來它遇上中國“00後”的殲15,它還有能力應付嗎?
之前的摔機,美國都不敢聲張,畢竟家醜不可外揚。但現在摔得這麼頻繁難免還是消息外洩了,連印度也說這樣的事情之前沒見過。(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看這幅圖,哎,摔都摔的這麼帥,一副星球大戰的樣子,不愧是美帝
人家有多少架?飛行強度有多大?飛行壽命有多長?我們為什麼不去比這些呢?
以摔飛機證明美機質量好。真心敬佩啊
中國人就這個德行,沒人家厲害就找點安慰
再洗白也沒有,美軍現在戰鬥機急需更新換代,最老的F18也飛了三十多年了,但以現在的效率來看,18還得熬上很久時間
有國家的空軍軍官怕擔責任,長期不訓練、不起飛,事故率為零。
你說的是哪裡?反正我這邊灰機的訓練次數比以前多多了,半夜都有飛的。空18師
睜眼說瞎話!不埋汰自己祖國就難受!典型漢奸一枚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9/doc-ifyetwtf8944834.shtml
俄媒評世界十佳戰鬥機F35僅第七榜首令人大跌眼鏡2017.4.24 新浪軍事
近日,俄媒評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10款戰鬥機,其中既有本世紀研發的新型戰機,也有上世紀研發但目前仍在軍隊服役的戰鬥機。
第10名:F-16“戰隼”
第9名:薩博JAS 39“鷹獅”
第8名:米格-35
米格-35是俄羅斯第4++代多用途戰鬥機,是米格-29K/KUB和米格-29M/M2的進一步升級型號,米格-35有10個外掛點,有效載荷達7噸,速度可達2.25馬赫(2700千米/小時以上),其作戰半徑為1000公里,實用升限為17500米。
第7名:F-35“閃電II”
F-35共包括三種型號:採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型(空軍),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機種F-35B型(海軍陸戰隊),與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F-35C型(海軍),單機約為1億美元。
第6名:歐洲颱風戰鬥機
歐洲颱風是歐洲戰鬥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研製的新型單座雙發超音戰鬥機,主要用於防空和空中優勢任務,兼具對地攻擊能力。2003年開始服役。
第5名:“陣風”戰鬥機
“陣風”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造的雙引擎、三角翼、高靈活性多用途戰機,是法國海軍及空軍現役主力戰鬥機。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中型戰鬥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 2001年開始服役。
第4名:蘇-30MKI
蘇-30MKI世界上第一款超機動性量產戰鬥機,能夠跟踪15個空中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的4個,12個外掛點可以掛載重達8噸的各種類型的導彈和炸彈。蘇-30MKI的2名飛行員可同時進行空戰,並對地面和水面目標發動打擊。該戰鬥機2002年服役。
第3名:蘇-35
蘇-35是俄第4 ++代多用途超機動戰鬥機,配備機載相控陣雷達和推力矢量發動機。航程可達3400公里,作戰半徑為1600公里。12個武器架可掛載炸彈和導彈。
第2名:F-22“猛禽”
F-22是美國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 2005年開始服役,共生產了187架。
第1名:T-50 PAK FA戰鬥機
T-50是俄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在無加力情況下進行超音速飛行,隱身性,超機動性,以及在短時間內完成起降的能力。T-50將在2018年開始服役。(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T50爛尾機得第一?想不到俄羅斯人變得這麼偏執狹隘了!
毛子媒體一向如此,世人皆哂之嘻嘻
震驚!j20居然連前10都進不了
讓俄排,殲20前百名都未必進得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4/doc-ifyepsch2876314.shtml
航空工業陝飛總裝脈動生產線全線正式打通
2017.2.7,脈動生產線首架運9飛機開始總裝。該項於2014年6月開工建設,2016年12月通過竣工驗收,內部設置5個站位,採用流水作業的生產方式,大大節省了每一道工序間所消耗的滯留時間。科學合理的生產模式不僅縮短了工作週期,同時也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全新的工藝改進包括,激光跟踪儀水平測量、全機自動水平調整、液壓管路快速裝配、飛機機翼模塊化地面裝配、自動精密鑽孔技術等,將有效確保運9飛機批產能力的提升。
航空工業金城ETC智能製造生產線通過驗收
中國航空報訊:2017. 4.7,由航空工業金城自主開發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條ETC智能製造生產線順利通過驗收。
該智能製造生產線整套系統引入一台六軸機器人,使生產線實現從自動放料、激光打碼、自動加工,到掃碼檢測、清洗、打包入庫,基本實現閉環的自動化生產。同時,該系統還有一個全能的生產管控平台,實現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
將ETC智能製造生產線打造成為金城智能製造示範生產線,是新時期金城為實現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和落實金城“十三五”關於智能製造戰略規劃的迫切需要。
中航國際航發搭建航空智能製造服務平台
中國航空報訊:2017. 4.18,由中航國際航空發展公司主辦的“引進•合作”航空製造裝備供應商大會在第15屆中國國際機床展(CIMT2017)期間召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航空工業、中國航發有關領導,以及來自中國航空工業、中國航發旗下55家建設單位、主要航空製造裝備供應商500餘人出席大會。
包括瑞士斯達拉格集團、法國法孚集團在內的近40家供應商率先表態,加入合作體系,自願公開企業信息,接受評價體系的管理和監督,並就商務執行、售後服務等內容達成有效的對話和磋商機制;同時,中航國際航發也將與供應商在工藝提升、智能化生產線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中航國際航發在會議現場與多家供應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用時14年生產超500架三代機產量超歐洲4國總和2017.4.18 新浪軍事
在過去的一周,歐洲的航空工業迎來一個重要時間節點。4月11,第500架量產型“颱風”戰鬥機正式交付意大利空軍。
在F-22獨孤求敗10十多年後,F-35、殲-20、T-50等五代機已經逐步走上正軌,五代機的時代已經徹底來臨。在這種背景下,“颱風”的成就自然就難以那麼顯眼。但無論如何,“颱風”依然是當前世界上極具競爭力的一款機型。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第500架交付對於任何一種戰鬥機,尤其是像 “颱風”這樣性能先進且不斷進行改良的第三代半機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相比之下,遠在亞洲東端的另一個世界性大國——中國,也在2003年至2017年這14年期間,以一國之力生產了比四國合作 “颱風”多得多的三代機。240架以上的殲-10系列、205架以上的殲-11系列、30架以上的殲-15艦載機、24架殲-16以及120架以上的殲轟-7A。
此外,中國自主研發的殲-20第四代隱身戰鬥機也已經至少服役了4架,而英國等西歐諸國已經沒有能力自主研發類似的戰機,只能採購美國生產的F-35。
應該說,中國航空工業都已經將英、德、西、意等西歐諸國遠遠拋在了身後。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力圖成為能夠與美國航空工業並駕齊驅的世界第二大航空研發集團。
尤其是在中國航發獨立成立集團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彌補中國在航發方面的短板。近日,中國最新型殲-10C開始批量換裝國產“太行”系列服役,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10多年前,中國曾苦苦的尋求歐洲解除對華軍售禁運,可歐洲拒絕了。可以說,當時歐洲就失去了最後與中國做生意的機會,如今中國在航空工業對歐洲的反超就是一個例證。(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笑死人,還在從毛子那裡進口飛機,竟然號稱世界第二
笑死人,歐洲那麼好,還進口美國飛機,竟然還當美國跟屁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8/doc-ifyeimqc4578519.shtml
中國賣巴鐵潛艇為何比賣泰國貴了近1倍多了這一設備2017.4.17 新浪軍事
近日,泰國海軍將領就從中國購買潛艇一事做公開說明。這位將領強調泰國有必要採購潛艇,而採購過程清廉透明。他表示,3艘潛艇的採購總價為360億銖(約合10億美元)。
看到這個價格,給人的第一感覺當然是便宜。那在這麼便宜的價格中國還能賺錢嗎?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為什麼說中國賣泰國的潛艇便宜?我們可以先來看3組數據:
1,2015年底俄印簽署升級4艘08773型基洛級的合同,價值8.5億。
2,中向巴出口了8艘常規潛艇,價格是40億。
據北國防務在上個月向廠商了解的信息,巴所購潛艇確定將配有AIP動力。而泰的談判似乎仍為完結,會否使用AIP動力技術還未確定。而這必然會影響到價格。
其次,對著這類武器平台的合同,其價格會涉及到相關的配套武器裝備、訓練、後勤保障、武器部署地的基建等等,美國對外出售通常都是打包的,但中俄在這個問題上則相對靈活。購買力不足的買家可以先買裸艇,再後續的慢慢把武器配上。因此,10億這個價格是否只是針對潛艇的價格,或者包含武器等還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巴泰購買中國潛艇意味著中國現代化潛艇的出口已經實現突破,當前,世界常規潛艇市場幾乎被德法俄所壟斷(?)。
雖然有所突破,但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在常規潛艇市場上也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首先,中國的常規潛艇在性能上與歐俄產品相比並能說有大的優勢;其次,在價格上與俄也不突出(?),如俄出售給越南的6艘基洛級價18-21億(不包含武器)左右。
以較為實惠的價格對外推介潛艇或許是中國打破壟斷必須走的一步,而在這之後中國的軍工企業更應該把握這些機會向客戶拿出過硬的產品。中國作為該市場上的一個新手,要徹底打破壟斷全面拓展市場,在盈利之外還考慮樹立品牌,這在現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7/doc-ifyeimqy2236406.shtml
殲-16之所以得到我國空、海軍高度重視,主要是它是一個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整體項目。不但殲-16載機本身的雷達、火控、航電、飛控等系統均是專門圍繞多用途性展開的設計,其配套精確制導武器的研製也保持同步進行。
在殲-16原型機試飛階段,就出現了其掛載類似美軍JSOW的防區外攻擊武器照片。推測該防區外制導武器彈倉也採用了模塊化設計,可裝載集束炸彈子彈藥、傳感器引爆武器子彈藥、鑽地彈彈頭等不同載荷,適用於人員殺傷、裝甲目標殺傷、堅固目標摧毀等多種任務要求。
同時,該武器最大射程有望超過60千米,如果加裝推進系統,射程可超過200千米,足以在防區外發射。與該型武器類似的國產隱身防區外武器布撒器已在去年珠海航展上亮相,並顯示可裝置推進系統。
我國新一代投擲距離超過30千米(已在野戰防空武器射程之外)的1000千克級別激光制導炸彈、北斗衛星制導防區外滑翔炸彈,指示距離可達100千米的新一代光電目標指示吊艙,新一代激光目標只是吊艙等精確制導武器系統也已在近年各大防務展上亮相。相信這些外貿型武器的自用型號離裝備我軍亦不遠矣。
我軍還在開發類似美軍JASSM、德國“金牛座”的隱身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目前所有這些新型空地導彈、制導炸彈應該已隨著殲-16的批量入役而裝備或接近裝備空軍。未來,飛豹、蘇-30等較老型號戰術攻擊機有望通過軟件升級,也具備掛載這些新型彈藥的能力。
在強五強擊機全部退役後,我軍戰術攻擊機將逐步形成以殲-16戰鬥機為核心,飛豹、蘇-30等戰機為主體的較現代化陣容。相對二代機數量還很龐大的殲擊機部隊,戰術攻擊機部隊已率先進入“全三代機”時代。硬件建設逐步跟上的同時,我軍海空軍戰術打擊航空兵還需加強實戰化訓練、研習新訓法和戰法。在空地一體打擊體系建設方面,我軍的短板效應比裝備更明顯,更需要加快赶超步伐。(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這小編真能噴,看航展防務展就知道,國產彈藥種類實在太多了,隨時可以拿出來。例如大狙,每個廠都展示其設計,實在多,軍方也只能選擇性能優秀的來列裝。
為什麼每次演習中飛機對地攻擊都只是用火箭彈呢,不管什麼飛機,只要對地攻擊,就是火箭彈。
打火箭彈是其中一個訓練科目西方國家也有。美國人的F-16也打火箭彈。至於你說演習只打火箭彈嘛……你只從新聞看演習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5/doc-ifyeimqc3965168.shtml
KD-88有效射程超過220千米,戰鬥部重量為280千克,數據鏈通信距離超過220千米,主要戰術技術指標已經達到和接近美國的AGM-84H/K增程斯拉姆導彈水平,超過俄羅斯KH-59M2E空地導彈。但與目前國外先進的防區外攻擊武器如美國的JSOW、JASSM、法國的阿帕奇等相比,KD-88彈體沒有隱身性,容易被對方發現攔截;沒有採用模塊化彈艙設計,不能靈活方便地換裝不同彈藥,攻擊不同目標。
海軍戰術攻擊機使用的國產空艦導彈有鷹擊-83、鷹擊-91A兩種型號。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主要由轟-6G掛載使用。鷹擊-83分為雷達製導型、紅外成像製導型,其中紅外成像導引頭可以提供10千米以上的探測距離,可以讓導彈具備攻擊小型、機動目標的能力。鷹擊-91A射程不及鷹擊-83,在100千米左右,但其超音速飛行能力大大縮短了攻擊時間。
海空軍戰術飛機共同使用的還有一型反輻射導彈——鷹擊-91。該導彈與鷹擊-91A均根據俄KH-31導彈研發而來,為超音速反輻射導彈。鷹擊-91/91A導彈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射程較近,攻擊方式單一,已跟不上現在防空網抗擊反輻射導彈技術的發展水平。
在精確制導炸彈方面,目前我軍公開亮相的有LT(雷霆)-2/3型500公斤級激光制導炸彈。LT-2投擲距離為10千米,導引頭為較老的“風標式”;LT-3投擲距離為24千米,採用陀螺穩定激光導引頭。LT-2性能與美軍第一代激光制導炸彈相當,是我軍當前主要裝備的激光制導炸彈。
激光制導炸彈結構簡單、威力大、成本低,但是機動能力較弱,攻擊運動目標能力有限,防區外攻擊能力也有限,還易受天氣乾擾,不能全天候作戰。衛星制導炸彈可全天候作戰,不受天氣乾擾,但目前我國衛星制導炸彈多為外貿型號,基本沒有自用型號公開亮相過。
我軍裝備的製導炸彈不但型號單一,而且均未裝備滑翔套件,基本不具備防區外投擲能力。這使得掛載激光制導炸彈執行任務的戰術飛機得冒著敵方防空火力投彈,危險係數大大增加。
反觀美軍,JDAM衛星制導(GPS)炸彈已使用多年,JSOW、JASSM等隱身防區外精確制導彈藥層出不窮。無論彈種豐富性、模塊化、作戰效能等都遠超我軍。
殲16戰機項目帶動國產製導彈藥發展
可以說,在殲-16“雙重任務”戰鬥機出現之前,我軍戰術攻擊機配套制導彈藥屬於“入門級”水平,也就是解決了“有無問題”,正在向更高階段奮進。
我軍攻擊機進入全三代機時代但配套彈藥比美差不少2017.4.15 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軍網發表空軍強擊機某團相關報導,其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早前已有消息稱開始全面退出現役的強五強擊機,日前完成退役封存工作。在目前唯一一型對地支援強擊機全部退役後,中國空、海軍航空兵戰術攻擊機基本完成二代向三代轉變。以飛豹(JH-7/7A)、蘇-30MKK、蘇-30MK2、殲-16等戰機為主的三代、三代半戰機共同組成解放軍現有空對面(地/海)戰術打擊體系。
同樣具備對面精確打擊能力的還有主要職責並非對面攻擊,卻有著不錯的多用途能力的殲-10A/BC系列戰機,以及對面攻擊“新銳”力量——察打一體無人機。
也就是說,隨著強五強擊機的全部退役,我軍空、海軍對面戰術打擊飛機已全部為具備精確打擊能力的三代及以上戰機。相信隨著我軍空對地(海)精確制導彈藥種類的不斷豐富,飛豹、殲-10/11、蘇-30等戰機對地傾斜火箭彈的場景會越來越少見,發射空地、空艦導彈,投擲制導炸彈等場景則會越來越常見。
國產精確制導彈藥種類不多性能不足
目前我軍戰術攻擊機使用的國產精確制導彈藥以空面(地/海)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為主,衛星制導炸彈、防區外制導炸彈/武器布撒器等相對廉價制導彈藥則以外貿型號為主,我軍並未大批量裝備。空對地、空對艦導彈精確度高、殺傷效果好,但造價相對昂貴,不利於在大規模戰爭中大批量使用。我軍空中力量的國產精確制導彈藥明顯存在兩個短板:一是空地、空艦導彈種類稀少;二是精確制導炸彈彈種單一。
空軍戰術攻擊機目前使用的國產空地導彈只有KD-88一種。KD-63因體積龐大,主要由轟-6轟炸機;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屬於戰略打擊彈藥,無論是掛載能力還是火控軟件要求,都只有轟-6K/M等轟炸機能符合。
KD-88系利用鷹擊-83空艦導彈彈體,更換制導系統研製而來。早期只有電視制導一種類型,近年來又開發出紅外成像製導型。電視制導結構簡單、造價較低,但是只能在晴朗的白天使用,無法在黑夜或者惡劣氣候下使用,因此作戰範圍和靈活性受到很大限制。近年來改用紅外成像製導系統後,KD-88不但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探測距離、打擊精度、抗干擾能力也得到增強,有利於在嚴重干擾條件下探測、識別和攻擊目標。
首先,由於政治原因,中國還是可以從西方通過商業併購獲得一些相對落後的技術,雖然單純引進技術很容易形成“引進一代、落後一代”,但如果國內有實力強勁的技術團隊,從中藉鑒國外技術,從而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這還是有希望的。相比之下,俄羅斯在這方面基本不具備可能性。
其次,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特別是烏克蘭危機之後,俄先後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出手,加上美國聯合沙特打壓油價,俄羅斯政府不可能像中國政府那樣耗費巨資投資半導體產業。
再次,中國半導體產業從原材料、設備製造、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整個產業鍊是完整的,即便局部不如西方,也可以就不足方面集中人力財力發展,補足自己的短板。而俄在蘇聯解體後,產業鏈破碎,很多方面要從零開始起步,如此追趕談何容易。
最後,中國有最龐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而且中國還有全球最龐大的受政府控制市場。正如幼稚工業保護論,在本國自主技術發展初期,必須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予以保護,在發展壯大之後才能與美國巨頭競爭。而中國的黨政軍、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有幾千萬台PC,以及海量的服務器等各種電子設備。根據相關計劃,到2020年黨政系統2700萬台計算機和60萬台服務器將全部換血。而這種規模的黨政市場是俄所不具備的。
回應
說的好像龍芯不是MIPS核心,沒找台積電代工、性能不有限一樣。真是含沙射影、指桑罵槐。
龍芯只是用了mips指令格式,設計實現是自己的,俄國是買的IP核,建議您先搞懂兩者的區別。
前蘇聯在電子方面就是垃圾,由於遭到封鎖,比現在還要垃圾(對照當時的平均水平)你看過蘇聯電視嗎?我看過,提著命看,隨時爆炸。而且電視後面的電子管還是什麼的,超長.再補充幾個家電的產量數據
電視機產量:1952年,蘇聯4萬台,美國575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44倍;1980年,蘇聯753萬台,美國103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4倍。
洗衣機產量:1958年,蘇聯46萬台,美國377萬台,美國是蘇聯的8.2倍;1985年,蘇聯507萬台,美國546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1倍。
電冰箱產量:1958年,蘇聯36萬台,美國31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8.7倍;1985年,蘇聯586萬台,美國64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1倍。
以上數據來源於《世界工業統計彙編1988》
1985年的話,歐美家電市場佔大頭的是日本吧,而且生產量不等於銷量,得把從日本進口過來的加上。
http://www.guancha.cn/kegongliliang/2017_04_11_402998.shtml
到80年代,蘇聯的半導體工業進一步成長,進入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微型機年產量突破60萬台,有5家大型工廠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機,這些微型機被用於180多種工業設備和生活用品上。
特別是在超高速集成電路和集成電路抗衝擊方面,蘇聯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在其他方面,即便相對於美國,局部的差距最多不過5年。必須指出的是,蘇聯建立起了從原材料、設備、設計、製造等一整套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而且這整套工業體係是完整而獨立的,當時僅有美蘇具備這種實力。
俄羅斯無法效法中國發展產業
導致當今俄電子工業一蹶不振的原因並非是蘇聯體制問題。恰恰是蘇聯的舉國體制、高效的理工科教育和龐大人才儲備使蘇聯在半導體工業上得以快速發展。而蘇聯解體才是俄羅斯電子工業衰退的罪魁禍首。
在蘇聯的經濟佈局之初,斯大林為了加強各個加盟國的聯繫,就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把產業佈局按照上下游關係分配到各個加盟國。根據產業佈局,烏克蘭是蘇聯的電子信息工業基地,白俄羅斯是蘇聯的半導體工業和微電子工業基地,即便是波羅的海三國,蘇聯也曾經佈局半導體工廠。
而隨著蘇聯解體,直接導致蘇聯時代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破碎化。加上俄羅斯寡頭和西方國家用非戰爭的方式洗劫了蘇聯人民的財產,導致原蘇聯各加盟國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
恰逢此時,美國、西歐和日本、韓國、中國不遺餘力的從蘇聯挖掘人才。
不過,在人才搶奪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美國。美國從蘇聯挖走了不少出色的架構師,比如彼得希洛科夫,他是超標量之父,在英特爾期間提出了simd的概念,參與p3的核顯設計和英特爾3d工藝的預設。
正是因為蘇聯解體之後造成的經濟困難和人才斷檔,導致如今俄羅斯半導體工業實力有限。即便和昔日的小兄弟中國相比,差距都非常明顯。
就以軍用電子設備來說,中國在軍用電子元件上的自主化程度要比俄高得多,以某型預警機為例,其CPU、DSP、T/R組件等關鍵電子元件全部國產化;某坦克火控系統和很多導彈的關鍵電子元件也實現國產化;北斗導航衛星國產化率達到98%,“神舟”、“天宮”里大多都是國產電子元件。可以說,中國在武器裝備電子元件自主化方面已經遠遠超越昔日的老大哥了。
雖然目前俄羅斯也開始致力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但前景非常不樂觀。
雖然當今俄羅斯電子工業衰退的很厲害,但蘇聯時期家底還是比較厚實的。中國建國初期計算機技術從無到有,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蘇聯的技術,103計算機是根據蘇聯提供的M-3設計圖紙進行局部修改後研發的,運算速度達每秒3000次,該計算機共生產36台。104計算機根據蘇聯БЭСМ-II計算機為模板研發,每秒運行1萬次,共生產7台,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一些觀點認為,是蘇聯的體制問題影響電子工業的發展,比如搞三進制和電子管小型化等等。
(採用超小型電子管的耐火箱)
但其實,這種解讀是片面的。蘇聯在50、60年代確實做過三進制計算機,只不過後續工作沒能得到上級的支持,導致三進制計算機研項目擱淺。
事實上,三進制計算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美國也研究過三進制計算機。如果把蘇聯研發三進制計算機歸結為體制問題,那麼美國也研究三進制計算機,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美國的體制也有問題?
(真空管電子管)
同樣的,關於電子管小型化蘇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真空電子管雖然具有壽命短、容易碎裂、容易燒壞、體積比晶體管大的缺點,但優點在於工作穩定,而且抗干擾能力非常強悍,非常適合在軍用設備中使用。
特別是在冷戰中核大戰的陰影下(在核大戰環境下,存在大量的電磁脈衝,電子管基本不受干擾,而晶體管就呵呵了),蘇聯在軍用電子設備上選擇電子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且,蘇聯在發展電子管小型化的同時,並沒有放棄晶體管的研發。在1948年,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克拉斯洛夫與莫斯科化工學院蘇珊娜•馬多婭發表了蘇聯第一篇關於晶體管的文章。後來亞歷山大•克拉斯洛夫因在半導體晶體管研製方面的傑出貢獻榮獲列寧勳章。
1950年,蘇聯多家單位分別完成了類似的晶體管樣品研製。
(蘇聯第一個矽晶體管П104 )
1953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蘇聯科學院院士А.И伯格起草了一封上書蘇共中央委員會的信,建議開展對晶體管的開發工作。到1957年,已經有晶體管收音機進入蘇聯百姓家庭之中。
P-353“質子”電台,採用了超小型電子管,裝備蘇軍傘兵和克格勃特種部隊
不過,由於核大戰的陰影,60-70年代,超小型電子管和晶體管並存是蘇軍裝備的一個特點,比如蘇軍裝備的無線電台基本上都是超小型電子管和晶體管並存,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
從蘇聯時代曾經的輝煌(?),到如今的電子工業整體衰退。即便俄羅斯目前積極發展本國處理器以及半導體產業。但在如今的國際格局下,中國半導體產業茁壯成長,俄羅斯半導體產業走向沒落已經是定局。
貝加爾-T1性能有限且受制於人
貝加爾-T1其實是集成了兩個MIPS P5600 CPU核的SoC,由台積電代工。本質上,和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購買ARM的IP授權集成SoC類似,真正由貝加爾電子完成的工作只有一系列的集成工作,由於設計CPU的過程中80%的功夫都花在研發CPU核上,這種從MIPS購買IP授權集成SoC做出來的芯片,其俄羅斯血統就非常有限了,而且還不能保障從MIPS購買的P5600 CPU核絕對沒有後門。
在性能上,貝加爾-T1也非常有限,其主頻只有1.2G,而且P5600也是性能比較一般的CPU核,是Imagination收購了MIPS之後,在2013年發布的一款產品,根據有限的信息判斷, P5600與ARM Cortex A15、龍芯GS232e大致處於同一水平,是一款嵌入式產品。
而從用途上,其實也能看出來貝加爾-T1芯片性能有限——主要用於路由器、IP電話、數據存儲、工業自動化、車載系統等方面。因此,貝加爾-T1顯然達不到桌面CPU的性能,即便是T-Platforms推出的搭載貝加爾-T1芯片的Tavolga Terminal TB-T22BT,其實也是一台瘦客戶端。
對於貝加爾-T1這款芯片,俄官方顯然是比較重視的,否則也無法獲得《2008-2015年電子元器件和廣播電子發展規劃》聯邦專項規劃的支持。但就意義而言,更多的在於解決有無問題,哪怕這款芯片是買IP做集成的產物。
俄軍用電子元件大量依靠進口
俄民用電子產品大量進口早已不是新聞,即便是軍用電子元件,俄也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比如俄羅斯最新服役的蘇35戰機上就有3000種外國組件,當中就有很多進口電子元件。再比如T-90等不少坦克的火控系統中就曾經集成法國的熱成像儀,而且原裝的俄國產熱成像儀連印度都嫌棄,印度在引進T-90的過程中,換裝了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熱成像儀。
(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熱成像儀)
在電子元件和模塊方面俄船廠對外國元件的依存度大約為70%。在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事件之後,西方制裁促使俄無法從美國採購電子零部件。
俄官媒引述俄羅斯宇航局消息來源的話說:俄宇航局目前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合作,中方下屬的一些研究所已向俄方面提供了幾十種電子零部件樣品,這些配件或是能全部,或是經過少許改動後可替代美國進口貨。
772所研製的抗輻照芯片出口俄羅斯
對3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目標言,上視迎擊與追擊搜索距離分別為130公里與50公里,下視距離分別為120公里與40公里。這類目標通常為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攻擊機或者小中型轟炸機。但是與中國為殲-10、梟龍研製的新型雷達相比,Zhuo-M雷達性能並不出色,而且俄方面在宣傳上一貫性的誇大自身武器系統參數,真實性令人懷疑。
因為Zhuo-M的性能有明顯突破,給米格-29帶來了真正的對地打擊能力,在此之前米格-29和蘇-27很難有效捕捉和鎖定地面雜波中的目標:它有不同分辨率的地形繪製能力,可同時跟踪4個目標,能對海面目標實施探測。可以區分和跟踪移動的地面與海面目標,能夠提供超低空地形迴避飛行控制能力,能進行600公里距離的氣象探測。應當說,中國在這一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走了不少彎路。飛豹攻擊機在服役後十幾年裡根本不具備捕捉地面小目標的雷達探測能力,因此空軍一直沒有像海軍那樣裝備飛豹。直到配備真正出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的飛豹A出現,空軍才首次裝備了飛豹攻擊機。
按照俄最初的計劃,甲蟲ME雷達可以用於米格-29SMT等,甲蟲MFE用於米格-29SMT-2、米格-29K等。
與俄相比,巴也在裝備中國KLJ-7雷達之後,於2017年初決定將KLJ-7A相控陣雷達和意大利雷達,列為梟龍Block3改進型的雷達選項,進度未必慢於俄。當然巴在選定梟龍配備的中國雷達後,也沒有考慮使用俄雷達。KLJ-7A雷達是一種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又甩開了領先俄無源相控陣雷達的距離。(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看評論就是一群不懂電子工業的人在那自我意淫淫,中國的電子工業很強?人家毛子做數控機床的時候你們這些人還在娘胎裡,能在八十年代做數控機床世界前三的國家你說電子工業很差?以為成天做殼殼做組裝做電路板就叫電子工業很強?
餵!你的磚搬完了嗎?你也不抬頭看看都啥年代了,你還活在八十年代看老黃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1/doc-ifyeceza2051357.shtml
戰鬥民族無法實現軍用電子元件國產化給中國什麼教訓2017-04-11科工力量
日前,俄羅斯貝加爾電子公司正式啟動了貝加爾-T1芯片大批量產,產量規模為10萬片。俄軟件協會專家對貝加爾-T1做出了評價,認為該公司在工程樣本發布後一年時間裡就實現了貝加爾-T1芯片的量產,並且芯片性能絲毫不遜於外國類似產品。俄目前電子元器件進口依賴程度已高達99%,包括關鍵領域的應用,微處理器的首批量產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事。
俄戰鬥機雷達真的先進嗎在中國慘敗只有一個原因2017.4.11新浪軍事
“甲蟲”M改進型雷達,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工研製的一種先進戰鬥機雷達。
而且,它的特殊改型參與了中國殲-10與JF-17“梟龍”戰鬥機的選型競爭,但卻被中方直接拒絕。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一改進型雷達,是俄為米格-29中期改進中規劃使用的先進雷達。它實際包含了兩個主要型號:甲蟲ME機械掃描雷達,以及甲蟲MFE相控陣雷達。後者又稱作RP-35,裝備FAR-700相控陣天線。
甲蟲M還有一種稱為Zhemchoug的奇特改型,這是為中國殲-10與FC-1/JF-17研製的,以爭取外銷合同,換取當時俄極其匱乏的外匯。這一改型雷達,配備中國模式的敵我識別(IFF)天線,天線口徑根據殲-10等具體情況進行了縮小。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縮短為80公里,最大鎖定距離60公里,可以跟踪20個目標,同時攻擊4個目標。重180公斤。
但是,同一時期中國戰鬥機火控雷達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了隨FC-1出口的KLJ-7火控雷達等等,都有著接近世界頂尖水平的技術參數。這令俄將己方雷達出口到中國或者巴基斯坦的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最終這一計劃不了了之。
平心而論,與米格-29原本配備的N-019雷達相比,甲蟲M不論天線工作體制、作戰模式還是探測距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對於俄自身來說,這些改型雷達仍有相當的實際價值。最初的Zhuk雷達,僅僅增加了模式,卻幾乎沒增加探測距離。裝備甲蟲M的米格-29SMT等中期改型,終於獲得了使用R-27ER/ET等真正的中遠程空空導彈的能力。也就是說,相關雷達首次賦予了米格-29視距外交戰的能力。
上述雷達的典型參數為:重220公斤,體積400立方厘米,天線口徑624毫米。天線增益34.5dB,尖峰功率6kW,平均功率1.5kW,故障間隔200小時。如果不做特殊修改,這一雷達並不能裝入殲-10機頭將,更不要說梟龍偏小的雷達艙內。
這一系列雷達有多種對空作戰模式:搜索與測速測距、下視下射、邊追踪邊掃描模式(TWS)等等。可以同時追踪10~20個目標,並同時控制多枚導彈打擊2~4個目標。還有格鬥模式、對付貼地飛行直升機的模式、辨識目標大小(小、中、大)模式、辨識目標種類(噴氣機、螺旋槳飛機、直升機、導彈)模式和判定敵機群內飛機數量的模式。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俄高官稱或將暫停T50戰機計劃無法有效對抗中國殲20 2017.4.5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俄或將暫停T-50計劃,等到2030年再重新開發一款5.75代戰機。對此,俄不少設計師解釋稱,出於費效比考慮,俄目前並不需要T-50這類的戰機。
在T50設計之初,俄國防部給蘇霍伊設計局的要求是T50必須能夠對付F-22,壓制F-35和中國未來的五代機(當時殲20尚未服役)。然而2015年之後,俄發現研製中的T50肯定不能有效對付中國的殲20了。於是近期宣布凍結T50項目。這下印度也不干了,未來怎麼善後,還要看俄的公關能力了。
現在俄就面臨幾個最直接的問題。第一,沒有了T50,俄羅斯打算拿什麼來堵五代機的窟窿?靠蘇35嗎?向買中國購買殲20嗎?且不說中國肯不肯賣,就算中國肯,那價格估計也不是俄能買得起的。
第二,中國周邊一些不懷好意的鄰國大多買俄戰機,就是看中俄戰機便宜而且性能夠用,想依靠俄製戰機來壓制中國。一旦俄直接向中國購買戰機就等於在國際上承認中超俄了。以前的這些老客戶們肯定不會再買俄國戰機,可能會全部倒向西方。本來經濟就非常困難的俄再丟了軍火收入以及由此而換來的世界影響力,那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T50項目停了,印度的錢怎麼辦。印度投資44億美元,要求和俄共同研發五代機FGFA項目,不過,雖然印度交付了大量資金,俄卻並未打算真正轉讓技術給印度。
作為T-50聯合開發團隊隊友的印度估計千算萬算也沒料到會有這一天。在整個研發計劃中,俄主要出技術,印度出資金。俄說不弄就不弄了沒什麼損失反而還可能在收穫了技術。
印度就不一樣了,一旦終止整個計劃,就意味著印度前期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俄故意放風嚇唬印度拿錢的,T-50計劃終止與否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應該是假消息。這個消息肯定是俄在忽悠印度人拿錢.
俄死抓“超機動”而忽視“隱身”很可怕的,儘管你“機動”的很炫目!
T50的技術路線一開始就偏了,再怎麼改最多就是個4代,永遠達不到5代。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05/doc-ifycwyns4856652.shtml
作為輕型巡邏艦,LMS的武器裝備十分簡單,艦首艦橋前設置1門20/30毫米自動機關炮,配備獨立光電瞄準火控系統,艦橋頂部平台後部可設置2挺12.7毫米機槍。LMS的船樓後部沒有機庫和甲板,而是留足空間設置一個20英尺集裝箱式任務模塊,這表明LMS採用了當今巡邏艦上流行的“任務模塊設計”,可根據需要在這個集裝箱模塊接口處安置巡邏、反海盜/反恐、搜索/救援、護漁等不同任務模塊。除此之外,LMS還可根據需求加裝武器裝備,如57/76毫米中等口徑艦炮,近程防空導彈、輕型反艦導彈等。
未來展望
根據馬來西亞海軍計劃,LMS艦的前兩艘將於2019、2020年分別建成交付,在馬來西亞建造的3、4號艦將在2021年建成。隨後馬來西亞將視情況擴大該級艦建造,最終可能建造18艘該級艦。目前LMS艦的子系統,包括雷達、聲吶、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等是否採用中國裝備,仍未定案,不排除馬方採用西方裝備進行整合的可能。
但鑑於此前中國製造的艦炮、反艦導彈、艦載雷達設備在馬來西亞海軍中已經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所以中國的艦載子系統也有望通過LMS一起漂洋過海,打入馬來西亞市場。中國海軍造船工業已經走過早期主要賣艦船平台這個“殼子”的階段,中國海軍的艦載武器、電子、雷達系統也已經經過長足發展和進步,擁有過硬的性能和可靠性。中國海軍艦船外貿的明天值得期待、看好!
http://www.micai.com/article/130584.html
中國軍艦外貿又獲突破贏得馬來西亞海軍訂單
在2017年3月馬來西亞蘭卡威舉行的蘭卡威海空展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推出的設計方案,成功贏得了馬來西亞海軍LMS近海任務艦項目的競標合同,中國軍艦外貿又獲得一次重要的突破。
海軍巡邏艦追求性價比
馬來西亞是知名的千島之國,擁有漫長而復雜的海岸線以及眾多的大小島嶼,要想保衛國家領土領海主權和專屬經濟區的利益,就需要維持一支規模相對較大的日常巡邏艦隊,保持在本國經濟水域和海岸線附近的存在。馬來西亞此前從法國訂購多艘2000噸級“追風”級巡邏艦,就是這一思路的體現。
招標1000噸級以下的LMS,則是希望與“追風”構成噸位梯次差別和任務組合,因為LMS噸位小,自然總造價更低,性價比更高,可以建造更多艘。這樣不超過1000噸級排水量的小型艦艇吃水淺,機動靈活,更適於長時間在島嶼密集的淺海水域執行巡邏任務。
所以LMS最重要的特點肯定是高性價比,低任務成本,中船重工優異的成本控制和優秀的造船技術,可以使LMS做到既結實耐用,又價格低廉,這是中國在與其它造船強手競爭中勝出的首要原因。據馬來西亞方面透露,該級艦首批4艘LMS總價僅為2.64億美元,單價僅為6600萬美元,相當於市面上200/300噸級導彈艇/巡邏快艇的價格。
其次,中船重工提供了優惠的技術轉移條件,前兩艘艦在中國國內建造,之後的16艘艦則按照圖紙在馬來西亞本土,由中船重工與馬來西亞BNS海軍造船廠組成合資公司負責建造。馬來西亞通過該級艦的建造,可以吸取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理念。
採用任務模塊設計
LMS艦長68.2米,滿載排水量約680噸,最大航速22節,續航能力2000海裡/15節,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續航能力。從外形看該艦採用隱身外形設計,單船樓,艦首乾舷高度較高,在航行中可防止前部甲板上浪,深V型艦首有利於提高航速降低阻力。
相關新聞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五代機還未列裝就造八代機?俄已著手研發空間戰鬥機2017.4.2 新浪軍事
俄武器網站發布消息稱,俄聯合飛機公司的專家準備著手研發第八代作戰飛機,這不僅僅是一款飛機,而是一個綜合高級技術情報的多用途作戰飛機系統。需要指出的是,新一代戰鬥機目前還只處於主觀概念階段,事實上,專家們至今還未就五代機除價格外應該在哪些方面超越第4++代機的問題達成一致。因此,六七代機的概念目前也是非常模糊的。
儘管如此,俄聯合飛機已經成立了工作小組,由高級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組成。這個小組的主要工作就是對綜合戰鬥機系統進行概念研發,該系統必須能夠應對21世紀所有挑戰,包括臨近空間作戰。在必要條件下,還有可能研發出九十代機。
回應
這個愚人節之後的第一個整人新聞。
呵呵,設計的出來但是造不出來,停留在圖紙上,根本形成不了戰鬥力。
我相信俄科技,但不相信目前它的經濟有這個能力。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毛子的科研是每況愈下
俄的研發目前大多只是噱頭了,俄連維修軍艦的錢都沒有,那什麼支付巨額的研發費用?
將,未來,計劃……毛子已經越來越三哥化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01/doc-ifycwyxr9187412.shtml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無用,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就拿這次交易的FD-2000,是中國融合東西方技術研發的第三代防空導彈。此前,這種導彈名聲大噪是緣於在土耳其的一次國際招標,雖然最終因為土耳其的失信而最終取消了交易,但是紅旗-9在競爭打靶試驗中9發9中的成績,把當時也參與招標的幾款國際著名型號——俄羅斯的S-300、美國的愛國者-3、歐洲的紫苑-30比下去了,因為這三型導彈都沒有紅旗-9的打靶成績好。根據《漢和防務評論》的說法,在沙特的這次招標活動中,很可能仍是上述四種型號的導彈投標,但最終沙特軍方負責官員表示,“競爭是在公平的情況下展開的,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都有投標。但紅旗-9最終以性價比最高的優勢被選中。”也就是說,紅旗-9導彈打得準,報價低,綜合性能優勢大而中標。
這次紅旗-9被沙特相中,最為關鍵的是中國出售給沙特的武器,都是經過沙特檢驗並表現出色的型號,這不同於沙特此前向美國求購的武器,不但附有政治條件而且別無選擇。正如有專家指出的那樣,中國的武器技術進步表明,西方國家不能夠再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先進武器系統佔據著主宰地位,現在的趨勢是買主轉向“足夠好又買得起”的防務系統,並不再追求“價格貴就是好”的傳統。隨著中國向國外出售的武器裝備逐漸增多,部署在世界各地的西方武裝力量正面臨新的威脅,他們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遇到對手使用中國生產的先進武器。這種局面堪憂!(作者署名:陳光文)
回應
搞成才算,不要高興大早。土爾其的教訓不要忘了!搞成了,油也不會降價。百姓得了什麼好處?
你這種人最煩人,說話不就事論事。講國防爭光,你就說和百姓有什麼好處。講民生,你又會說和國家有什麼好處。總是東拉西扯,關於什麼事情就談什麼事情就好了,東拉西扯看上去自己很牛,其實就是腦子想清楚,總想裝B一把。
這種B人非得在你兜里塞錢才叫好處?
這種B人,就是每個月往他兜里裝1000,他也會說,國家還搞其他東西幹什麼,每個月往我兜里裝2000多好
不要自得其樂!中國買俄羅斯武器是一貫的,從蘇聯吋期一直到現在都沒停過!
S400毛子自己都沒研發出來怎麼出口?目前毛子自己都還在使用S300V的導彈。
毛子的S400開始裝備了,正在研究的是S500。中國買蘇35和S300估計是政治需要。體現盟友的互助,你看毛子國內的經濟狀況就知道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02/doc-ifycwyxr9185836.shtml
中國紅旗9導彈再次擊敗歐美俄贏得美國一盟友大單2017.4.2 新浪軍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017.3.31報導,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披露了上述消息。紅旗-9的外銷型號為FD-2000,而這個所謂的中東富國,就是沙特。人們也許還記得上月初,沙特國王訪華,同中國簽署了650億美元的一攬子合同,當時的消息說引進了彩虹-4無人攻擊機的生產線,其他的交易沒透露。但還應包括VT-4主戰坦克和紅旗-9。
誰都知道沙特是富得流油的中東大國,也是美國在中東阿拉伯國家中的鐵桿盟友,其依靠豐富的石油蘊藏量和開採量支撐著國計民生,當然也促使其時常大手筆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採購先進裝備。以前,沙特三軍的主要裝備幾乎都是美國貨,也有部分歐洲貨,它們都是沙特一擲千金換來的“猴版”武器。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沙特作為中東阿拉伯國家裡的老大,雖然在美國的壓力下和以色列簽有和平協定,但因為美國最堅實的盟友以色列的原因,美歐把幾乎所有出售給沙特以及其他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武器,都進行了技術處理,主要就是使其在戰術技術水平上低於以色列裝備的同一類武器,比如F-15S戰機和M1A2S主戰坦克,前者降低了對地精確攻擊能力和空戰能力,後者沒有可靠的裝甲防護並且在火控系統上也做了弱化處理,因此才使得沙特軍隊在打擊也門反政府武裝時尷尬不已。
本來能入像沙特這樣的中東富國法眼的武器,基本都是世界的頂尖型號,除了上述的F-15S戰機和M1A2S主戰坦克外,還有歐洲的“颱風”戰鬥機、美國的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法國的“拉斐特”級護衛艦等,一般很難盯上早前居於二流水平的中國武器。不過,有三件事讓沙特改變了看法,一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交易,讓沙特看到了中國獨特的一面,也感受到了中國的真誠和友好;二是新世紀以來的東風-21CS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交易,使得沙特堅定了信心;三是近年來中國出口的武器水平扶搖直上,FC-1戰機和MBT-2000主戰坦克在巴基斯坦、PLZ -45自行火砲在科威特、翼龍-Ⅰ無人機在埃及、彩虹-4在伊拉克等武器的成功運用,讓沙特不得不對中國新時代的武器裝備有了刮目相看的意思。
而當時殲20的競爭對手之所以選擇三翼面方案,是試圖獲得更高的機動性能。在瑞典薩博的JA37上,人類首先實現了利用脫體漩渦氣流,增強機翼升力的突破;後來所有的先進戰鬥機,邊條、鴨翼等各類設計,都是遵循這一路線的產物。
理論上採用全動鴨翼的戰鬥機,由於把產生渦流的氣動面和提供俯仰控制能力的氣動面合二為一;再加上它更遠離飛機重心,因此相較於常規佈局,不需要邊條、而且面積比水平尾翼小很多,就能實現相同或者更高的機動性能。
但是這種二合一的設計,帶來了巨大的問題——極其難以控制。渦流升力的變化是非常不線性的。結果就是鴨翼上偏讓飛機抬頭,渦流也猛烈增強,飛機升力暴漲;而鴨翼下偏讓飛機低頭,渦流急劇削弱,飛機升力暴跌。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全動鴨翼的鴨式佈局戰鬥機,都出現更晚,清一色都是原生的高性能的數字電傳的原因,而邊條翼放寬靜穩定的常規佈局戰鬥機,像f16和蘇27用模擬電傳就行了。
而三翼面佈局,則是在常規佈局上添加鴨翼的設計;通過水平尾翼負責主要的俯仰控制,極大減小了鴨翼的控制風險和難度,而又獲得了鴨翼比邊條更強的高增升效果——代價是阻力和重量很大。因此這種佈局主要見於驗證機和現有戰鬥機的改型,在鴨式佈局飛行控制技術成熟以後,少有原生戰鬥機設計方案選擇。
因此當時與殲20競爭的三翼面方案,從設計思想上說,顛倒了五代機的性能主次選擇;從技術運用上說,沒有完成高難度高風險飛行控制方案設計的魄力和能力。
而殲20則完全相反,它在傳統鴨式佈局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利用隱身本身需要大外傾垂尾的特點,將垂尾做成全動式;比傳統垂尾面積更小、阻力和雷達信號特徵更低、更輕的情況下,其操縱能力要遠遠高於傳統垂尾;同時利用大幅度外傾帶來的控制力分量,使垂尾起到部分水平尾翼的能力。
換句話說,殲20用比傳統鴨式佈局還低的阻力和重量,獲得了高度近似於三翼面佈局的控制能力;因此最後在隱身、超巡、機動性能上全面壓倒了競爭對手。當然代價是,其飛行控制系統的開發難度和風險、全動垂尾本身的氣動力和結構設計難度,都遠遠超過對手。(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8/doc-ifycstww1528332.shtml
揭秘與殲20競爭失敗的中國五代機方案氣動佈局完敗2017.03.28新浪軍事
中國五代機方案競爭的勝負是在2006年結束的。如同當年的殲10一樣,現在殲20的方案憑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獲勝。
殲20獲勝的核心因素和當年殲10一樣,都是源於競爭對手方案在空戰需求認識以及技術運用魄力和能力上所存在的一個時代以上的差距——而體現在總體設計上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現在殲20採用了大外傾全動垂尾的鴨式佈局設計,而競爭對手則採用了三翼面佈局設計。
對於五代機來說,最重要的性能就是隱身和超聲速巡航。這兩者的結合,能極大幅度的壓低對手發現自己的距離(隱身),縮短對手的反應時間和壓縮對手的對抗餘地(隱身+超巡),並且使得五代機能始終維持在對手的飛行包線之外,擁有搶占有效武器發射陣位(我能開火打你,你沒辦法開火打我)和武器實際殺傷射程(飛行速度高的飛機,導彈的初始速度高,射程更大)上的絕對優勢。
圖:無尾三角翼佈局
隱身的低雷達信號特徵與超巡的低阻力特性,兩者在設計上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就是要求戰鬥機的氣動外形盡可能的簡潔,需要盡可能減少氣動面設計。理論上無尾三角翼佈局是最能兼顧這兩者的總體設計,而且最輕。
但是這種佈局上,氣動面無法提供足夠長的俯仰(戰機低頭、抬頭)操縱力臂長度;在短距起降能力、高機動——特別是超聲速狀態下的高機動能力上表現有明顯的局限性。
因此現階段的主流五代機方案,多數會需要退而求其次,在機翼的前方或者後方增設控制面,形成常規或者鴨式佈局;以重量、阻力和信號特徵加大作為代價,避免總體性能上出現過於明顯的短板。
而和殲20競爭的方案,則採用了三翼面佈局。這意味著在重量、阻力、雷達反射信號上,都會遠遠高於鴨式佈局。特別是在巡航阻力上,三翼面佈局是非常高的——這一點隨著速度提高、阻力增大會越來越明顯,到超聲速狀態下由於激波干擾阻力的出現,將會進一步惡化到無法接受的程度。
比如蘇27sk的最大航程是3680公里(3900的是基本型蘇27,結構很弱,外掛重量僅4噸),而三翼面佈局的老蘇35就下降到3200公里,蘇33則下降到3000公里。而這還是以較低的亞聲速狀態進行巡航的結果。
所有開關準確操作後,機載計算機探測的位置,確定飛行員的觀測線。這時容忍的最大方位角60度,高低角15度。飛行員讓頭盔瞄準具中顯示的瞄準標誌對準目標後,按下油門把手BBOU按鈕。機載計算機此時給相關設備,特別是導彈紅外制導頭,提供通過飛行員觀測線推算得出的目標位置信息。紅外制導頭開始捕捉目標。如果目標脫離了搜索範圍,那麼有一個提示標誌告知飛行員無法捕捉目標。
隨後,飛行員必鬚根據不同的模式,注意觀察平顯、頭盔瞄準具的輸出信號,確認系統正在正常的實施搜索跟踪,並實時干涉不符合具體情況的工作狀態。但這時操作比此前要簡單不少。
不難看出,在近距格鬥空戰瞬息萬變的生死關頭,還必須要求飛行員進行如此復雜的操作,實戰效果必然非常不理想。
美軍F–16等戰鬥機的飛行員,主要集中註意力於抬頭顯示器,通過操縱桿上的少量按鈕即可完成攻擊。這一缺點使得頭盔瞄準具無法完全發揮效能。
蘇-27座艙中設有一個醒目的時鐘,原因是飛行員在導彈發射後,根據導彈型號、射程,配合觀察時鐘的時間,決定進一步的操作。這麼做的原因是該機火控系統自動化程度太低。相反F–16戰機因為高度系統自動化,當導彈發射後,火控系統會代替飛行員來執行大量計算,方便得多。
總體而言,因為蘇聯設計方認為要實現其它的一些關鍵性能(例如最大速度、尺寸重量等等),比飛行員的視野、舒適程度,或者說比人機工程要重要得多,導致了設計上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例如運用標準流程緊急起飛、拋棄副油箱、進入超音速攔截階段、發射導彈、返航的全過程,有一些步驟過於僵化。舉例而言,由於導航系統的精度不如西方戰鬥機同類系統,導致必須更加嚴格的依賴地面指揮活動,限制了作戰靈活性。又比如座艙與座艙蓋設計得很小,降低了阻力,減小了尺寸與重量,但是視野和舒適程度變得很差。此外還有部分技術問題,例如副油箱與機砲等產生互相干擾。
總體而言,蘇-27的設計非常局限於前線防空與對地支援作戰,它的缺陷導致難以完成更為複雜的空中優勢任務。(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7/doc-ifycstww1217935.shtml
蘇27戰機設計有一大敗筆近距格鬥時要氣壞飛行員2017.03.27 新浪軍事
蘇-27,是世界上最早裝備頭盔瞄準具的戰鬥機之一。
在俄羅斯的各種宣傳中,將這一頭盔瞄準具與R-27近距格鬥導彈的組合,吹噓得天上有地下無。但真實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的,蘇-27上許多令人撓頭的奇怪設計,導致頭盔瞄準具這一空中格鬥利器,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這裡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
作為蘇聯冷戰時期發展的主力戰鬥機之一,蘇-27的研製始自1970年代。氣動設計上,蘇-27將米格設計局的傳統理念與新一代技術融為一體,採翼身融合構造,後掠中單翼、後掠全動式水平尾翼及雙垂直尾翼,配備雙發動機。該機安全性高,高速爬升及高空高速等性能良好,而大推力特性也令低速格鬥性能突出。
蘇-27低速操控性優異,原本在格鬥中應當很有優勢。按照俄羅斯方面說法,一旦目標進入蘇-27火控探測有效範圍內,飛行員便能利用頭盔瞄準具控制R73“射手”近距格鬥導彈,實現離軸攻擊。這應當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可以令飛行員在格鬥中先敵開火。這使得與蘇-27交戰的飛行員難以判斷對方發射導彈的時機,只能等蘇-27機頭方向接近時,持續釋放乾擾彈,以壓制該導彈的側向探測能力。
但是蘇-27存在一些重大缺陷,導致上述操作在實際中極其繁瑣—— 飛行員執行簡單的鎖定及導彈發射動作時,必須按動很多按鈕,手忙腳亂的操作大量開關。其火控系統有多種工作狀態,其中“頭盔”模式,就是通過頭盔瞄準具(AHCU)來最大化雷達、光電探測和紅外格鬥導彈聯合工作,快速捕獲目標、發射攻擊的模式。
但是細看這一頭盔瞄準具AHCU的工作流程,就會發現真實效果非常的糟糕—— 在飛行員轉動頭部觀察目標時,需要迅速操作好幾個開關,包括“自動/手動”模式選擇開關,截獲選擇開關,發射轉換開關和激光測距器開關等等。系統根據具體情況操作雷達或者光電系統實施搜索跟踪。但如果選錯了模式或者按錯了開關,那麼雷達和光電可能會錯誤的進入不適合當前需求的主要/次要探測手段規劃狀態,導致丟失目標的機率顯著增加。
回應
壽命只是一個參數,現在還是得用俄發動機啊,看來中國發動機還是有缺陷.
因為空軍還有很多SU27和SU30,還有J10A,一架飛機,生產出來用的什麼發動機,以後就得一直用了。換發動機是要做改動,甚至局部重新設計的。
我們所有軍工包括汽車的心臟都依賴進口.
你說的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都有自己的發動機好吧,只是整體性能和BBA還有一點差距。
第三個是綜合國力和技術。俄在經濟實力上從來沒有能與美國比肩的時候,它在很多技術上也都落後於美國,尤其是工藝和材料技術——比如作為航空發動機中最關鍵的核心部件渦輪盤和渦輪葉片,俄羅斯無論是在工藝還是在材質上都還難以達到高壽命的要求。
當年中國因為研製殲10,先後從俄引進了近600台套AL-31FN。但這些發動機工作壽命太短,已經有一部分損壞無法再使用。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立項研發太行發動機渦扇10系列。它於1978年預研,1987年立項,2005年12月28日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歷時27年。太行是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它結束了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的空白。太行由中國航空研究院606所研製,是國產第三代大型軍用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採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推力達到12000KGF-14000KGF(公斤力9.8N/Kg)。目前已大量裝備中國第三代高性能殲-11B。
我國自行研製的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如單晶渦輪葉片和整體粉末冶金渦輪盤,如今這些技術均已經突破技術瓶頸,並開始規模化生產。據悉,在應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太行改(WS10A)的使用壽命達到了2000至3000小時,雖然僅為歐美產品的一半,但已經遠遠超越俄產品。(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殲10C/11D/16/20換WS-10B;梟龍/殲31換WS-13;運20換WS-20了,殲20就耐著性子等WS-15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7/doc-ifycstww1354224.shtml
中國航空發動機突破瓶頸 改進版太行壽命已超俄1倍2017.03.27 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俄羅斯航空發動機都存在著壽命過短的問題。如AL-31F標稱首翻期壽命可達1000小時,然而使用過程中根本達不到,實際上AL-31F的總壽命才900小時,大修壽命僅有300小時。這款發動機被用於我國殲10和殲11上。按照每年約240—300小時的訓練和值班飛行時數來計算,通常不到時4年就需要更換全新發動機。對平均壽命可達到20年之久的戰鬥機來說,如果4年更換一次,就需要約5台,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浪費。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表示:“相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俄羅斯航空發動機在性能上是有差距的,並一直因壽命過短而為人詬病。如果相關數據沒有錯誤的話,分析應該接近實際情況。”
航空發動機壽命是衡量航空發動機性能的重要標誌之一,它的參數或指標主要包括有發動機工作壽命、首翻期壽命、翻修期壽命等。
發動機工作壽命即發動機壽命,是指發動機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從開始使用到最終報廢所應該達到的累積總工作時間。首翻期壽命也稱第一次或初次維修前使用壽命,是指全新的發動機從開始使用到首次維修時的工作時間。翻修(期)壽命有人也叫大修壽命,是指發動機在兩次翻修之間的工作時間;
資料顯示,美國F-100、F-110軍用航空發動機工作壽命和首翻期壽命一般都可達4000小時和1000小時。有媒體還曾報導,美國新一代的工作壽命甚至超過了10000小時。而俄要差一大截,拿與美國F-100、F-110同代的AL-31F來說,其工作壽命只有900小時,首翻期壽命也就是300小時左右。
為什麼長期以來俄航空發動機壽命要普遍低於西方呢?
王群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個是設計理念。很長時間以來,前蘇聯都不如美國那樣財大氣粗,並始終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所以它依照其戰機在二戰的生存狀況,認為開戰時戰機壽命也就是一兩百個小時左右,與其花大的代價在發動機的壽命指標上,不如騰出精力、時間和資金等提升發動機的其他指標或戰機的性能。
第二個是財政壓力。前蘇聯解體後,俄一段時間內國力衰弱,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人才和技術嚴重流失和分散,航空力量受到重創基本難以為繼,別說發展新型軍用航空發動機,就是改進或生產原有的都舉步艱難,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張圖告訴你為啥運-20能空運S-400 美國C-17卻不行
為期5天的2017年蘭卡威國際海事航空展(LIMA-2017)2017.3.25落下帷幕。
今天,參與了展會的北國防務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參觀澳大利亞空軍C-17運輸機的體驗。
△傳統機翼上表面較彎曲,可以增大空氣流速從而提高升力,且越彎曲氣流越快,但也帶來一個問題,即在飛機接近音速時,上表面的空氣有可能已經超過音速,超音速的氣流會產生激波,帶來很大阻力,因此超臨界機翼翼面比傳統機翼平坦,後緣部分較薄,弧度較大,而且向上彎曲,前緣半徑同樣較大。
從這個角度可以明顯看出,C-17和運-20一樣都使用了超臨界機翼設計。採用這種翼型設計的固定翼飛機可大幅改善在跨音速範圍內的氣動性能,降低阻力並提高姿態可控性。
△貨艙頂部特寫,從這個角度可以明顯的看出C-17因設計中考慮了減少飛行阻力,貨艙頂部很大一部分空間被主翼翼盒所佔據,因此整體貨艙高度只有3.76米。
中國的運-20機翼設計和伊爾-76、安-70類似,主翼翼盒貼在貨艙頂部以上,可獲得比C-17更高的貨艙高度,舉個例子,S-400高於4米, C-17顯然無法空運S-400全系統,運-20則有機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6/doc-ifycsukm3694408.shtml
中國99改坦克砲塔有帆布就落後嗎防護力比美M1更強2017.3.23 新浪軍事
從爺爺輩的59式,到最新的99、99改、99大改,國產坦克上有一樣東西一直沒變,那就是砲塔和主砲連接的地方,總是用帆布蒙著。對比其他國家的坦克,比如M1、豹-2,它們都是沒有帆布罩的,看起來整個砲塔全是鋼鐵器件,威猛得很。而我們的坦克,在一堆鋼鐵中間有一點點帆布,一下子暴力美學全被破壞了。
中國坦克上為什麼有帆布?
砲塔和主砲之間用帆布來蒙著,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坦克在這裡有防護薄弱點?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坦克防護體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火砲防盾(炮盾)。
炮盾是彌補坦克火砲與砲塔間的防禦缺口的重要手段。砲塔正面是坦克中彈概率最高的部位,砲塔正面的主裝甲物理厚度700毫米以上,但是中間有一個大“縫隙”——主砲,此外坦克炮需要俯仰,因而在砲身四周必須佈置一些細小零件,因此,主砲以及周圍的一個長方形的區域,成了整個砲塔的防禦軟肋。作為坦克,正面一大塊地方沒有裝甲可不行。所以,需要一個額外的火砲防盾,加上它之後,正面來看,砲管那個125毫米直徑的洞仍然是防禦薄弱的,但防盾至少減少了正面裝甲薄弱區的面積。
要在正面範圍內為砲塔內的乘員提供與砲塔其他部分賦於的相同程度的防護力,就必須安裝火砲防盾。
M1A2的砲塔上沒有帆布,看上去“現代感”更強烈。
坦克的砲盾一般可分為內防盾和外防盾。
西方大多數主戰坦克採用外防盾,即防盾裝在砲塔主裝甲外。
中國、俄羅斯坦克多采用內防盾,防盾位置在砲塔主裝甲後面。
這倆有什麼差別嗎?
首先,在裝甲防禦能力方面,差別是不太大的,甚至可以說,花費相同的重量代價,內防盾的防禦力更好。
為什麼呢?因為內防盾更靠近主砲耳軸……因此,同等重量的防盾(一塊鐵),內防盾在耳軸的相對側需要額外增加的配重就沒那麼大,簡單的槓桿原理。或者說,相同的配種,內防盾那一塊鐵,可以做得比外防盾更重一點。
其次,在外觀上,外防盾的坦克主砲根部有明顯可見的砲盾(一個不規則形狀的鐵塊),內防盾的坦克砲管後就是主砲塔上為安裝火砲留下的安裝孔,炮盾則隱藏在砲塔內部。
F-22使用的是美國第二代隱身塗層,相比B2上的前代產品,大大提高了堅固程度和可維護性。饒是如此,在第27遠征戰鬥機中隊萬里赴中東首次實戰打擊IS伊斯蘭國後,美國空軍發現該中隊12架F-22的進氣口塗層磨損十分嚴重、甚至已經影響了戰機的隱身性能。無奈之下,就有了空軍在去年8月與洛馬公司簽訂的維護合同,總價6100萬,建設全新的維修流程線並為12架F-22更換相當於總塗層面積6%大小的進氣道塗層。
也許是好不容易吃到了維護效率高的甜頭,美國空軍現在又為剩下的155架現役+20架後備F-22戰鬥機續了一份4000萬刀的塗層更換合同。這些F-22一來是吃了去年大合同里固定投資的老本、二來有賴於F-35的塗層新技術應用減少了寶貴的人工費,故而單機換漆單價從超過508萬美元直降至不到23萬美元,只有首批價的1/22,看來川普大帝的“改革”的確是卓有成效啊。
回應
日前,F22製造公司洛馬丁前工程師Darrol Olsen將其公司告上法庭。Olsen認為,F22在進行反雷達測試時做手腳,在飛機上塗了過量抗雷達塗層才通過各種測試。但該抗雷達塗層並不合格。美聯社報導,Olsen認為F22反雷達塗層主要缺陷是在熱力,油和水的作用下會從機身逐漸褪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機身多擦了272公斤塗層。而在這一方面中國的鈦合金隱身材料研究已經走在了美國人的前面,這一點令很多美軍專家都對此首肯。F22的弄虛作假更是令美軍人士對隱身性能表達深深擔憂。
你見過哪家資本家在沒出事的情況下幫人省錢?
187架總共4000萬美元,軍工複合體實在是沒怎麼跟你開大口。
相當便宜了。美國空軍如今還有不上億的項目麼?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美軍耗資上億美元為F-22更換隱身塗層2017-03-21觀察者網
F-22隱身戰鬥機因“身嬌肉貴”,被軍迷戲稱為“娘娘”。這其中隱身塗層維護昂貴問題常被詬病。最近有美國媒體以報告特大喜訊的口吻宣布,“娘娘衣服貴”的問題有望解決,在採用新技術後,為全軍187架F-22更新“僅需”4000萬美元了。當然,這仍然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洛馬公司該項目實質上是從去年8月開始的,至今已耗資1.1億,折合單機“換漆”耗資接近60萬。當然,相比於一出生便居高不下的F-35項目來說,這的確是近年來敗筆頻出的美國軍事採購史上一個難得的進步。
由於其它製造業中心在戰爭中遭到巨大破壞,二戰之後的美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壟斷著全球製造業產品市場,諸多工業部類依靠壟斷優勢吃得腦滿腸肥,日益不思進取。冷戰高峰時期美國研發投入與固定資產投資大量流向軍工領域及其相關部門,則使得民品生產裝備更新遲緩,競爭力江河日下。隨著歐洲與東亞的複蘇,美國民品製造業從約翰遜政府時期開始逐漸丟失陣地,所謂的石油危機則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與蘇聯集團競爭,證明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性而開閘放水的社會福利逐年膨脹。
防務開支對於支撐金元帝國不可或缺,因而也難以得到根本性壓縮。二者聯手吞下了美國聯邦財政的4/5,令國家助推的再工業化成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在逐利天性的驅使下,美國的私人資本不是轉戰海外,就是投身錢景更加光明的新經濟與金融運作。美國於是開始在去工業化與經濟泡沫化的道路上快活地奔跑,至今未見停歇。
美國海軍艦艇的高昂造價,因此歸根到底反映的是美國基礎工業全面退化的冷酷現實。美國漸進性基礎工業退化症的症狀還有很多,直衝雲霄的基建成本就是其中之一。按照美國的高鐵鋪軌成本,多數中國人只怕再過幾十年也享受不到高速鐵路客運的方便快捷。以美軍戰艦的建造成本為標準否定中國海軍發展的可持續性,邏輯上完全不能成立。(作者署名:剪水鹱)
回應
一天到晚傻車彈,不要看表面。戰爭時間美國的軍工動員起來是不得了的,現在200多艘。很快就是2000艘,。
你怎麼知道
參照珍珠港事件後美帝的反應即可。
現代的軍艦跟二戰時期的火砲軍艦不可同日而語,技術含量和生產工藝根本不一樣。以前巨艦大砲時代的英國造艦一樣厲害,你叫英國再像以前一樣造艦看看
中國現在軍艦下餃子的背景是民用船舶市場不景氣,如果民船市場好轉,中國就會壓縮軍艦的製造速度,給民船讓路,這樣就能兩條腿走路,持續發展。美國一條腿走路,失去民船,波及軍艦,最後呵呵了。
美國家大業大開銷大。能源,軍火,金融三巨頭控制美國工業體系命脈。不稱霸,不打仗,這些大佬吃啥喝啥?選你當總統,你就得給我好政策,就得聽我的。評啥?評國會都是我的人。
有道理。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什麼都是有代價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1/doc-ifycnpiu9308427.shtml
修正總噸已經考慮到了艦船建造標準與設備複雜程度的因素,因此每修正總噸所需要的建造工時比較準確地反映了船舶工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200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船舶工業每修正總噸需要的建造工時是日本的好幾倍。從其後10餘年間美國海軍艦艇的價格走勢來看,美國造船業效率低下的痼疾並沒有好轉的跡象。
國防採購是重要的豬肉桶。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政治支持,美國的國防承包商往往無視成本,效率等細枝末節,盡可能地將子系統採購網絡撒向全國,從而大幅度地人為推高了艦載設備的造價,而艦載設備購置花銷恰恰是海軍艦艇成本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2006年的研究表明,水面戰艦的成本中,57%來自艦載設備,32%來自人力花銷,11%來自材料費用。
攻擊型核潛艇上述三項的成本佔比分別是46%,38%,16%,大型兩棲戰艦的對應數字是37%,46%,17%,核動力航空母艦則是35%,51%,14% 。假設某國依靠更有效率,較少腐敗的國防採購機制,將同類型艦載設備的平均購置成本壓低至美國的80%,且由於勞動生產率較高,該國軍事造船業等效人力成本僅為美國的1/4,則性能與建造節奏相同,材料來源和定價一致時,這個假想國家的水面戰艦,攻擊型核潛艇,大型兩棲艦,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單價將分別只有美國同型艦的64.6%, 62.3%,58.1%,54.8%。
顯然,即使是物價水平與人力花費較高的發達經濟體,仍有條件實現遠低於美國的造艦成本。因此,通過各種渠道流出的中國海軍艦艇單價數據是值得採信的,歐洲與日本的軍用艦艇造價是具有參考價值的。中國確實未曾公佈過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艦艇單價,但據此宣揚我軍造艦成本不可知論,並進而斷言中國海軍艦艇的經濟可承受性無法計算,卻是毫無道理的。
中國軍事造船業如果人均薪酬為美國的1/5,平均勞動生產率達到美國的2倍,則等效人力成本就只有美國的1/10。艦載設備與用材的價格中包括其生產企業的人力花銷,中國製造的艦載設備和艦體材料完全有理由比美國同型設備價格低廉。若基於上述分析,假定中國同型艦載設備的單價為美國的70%,那麼國產海軍主戰平台只要實現批量生產,就完全能夠做到比美軍同級別型號便宜1/2左右。中國軍事造船業的薪酬水平無疑將伴隨中國經濟的增長水漲船高,但從業者的生產效率也沒有理由停滯不前。除非中國愚蠢地重蹈美國的去工業化覆轍,否則我軍艦艇的可負擔性優勢不僅必將長期保持,還有可能隨著中國製造業,特別是中高端製造業規模的持續擴張而進一步加強。
美國海軍歷史上曾擁有13家國有船廠,其產品無論在質量還是成本方面都能與私有船企展開正面競爭。二戰時期美國曾同時建造3級基本相似的驅逐艦,海軍國有船廠保質保量按照合同價格交付,私有船企則屢屢超期超支並經常出現質量問題。但二戰結束後軍事造船市場規模急劇萎縮,有限的訂單也被優先分配給私人企業,國有海軍造船廠開工嚴重不足,除航空母艦之外的產品單價急劇上升至私企的130%,終於在1972年正式撤出新艦建造行業。
航母市場更是隨著冷戰早期高速擴張階段的結束,從60年代初開始就完全被紐波特紐斯壟斷,1956年下單,1961年交付的CV-64星座號成為美利堅國有船企建造的最後1艘航空母艦。時至今日,美國海軍碩果僅存的諾福克,珍珠港,朴茨茅斯,普吉灣4大國有船廠已不再具備造艦能力,只承擔艦艇維修與退役處理等方面的工作,造船私企6巨頭中任何1家倒下,結果都將是災難性的。因此不管艦艇造價漲成什麼樣子,美國政府也只能咬牙買單,美國海軍事實上已淪為私有船廠的人質。
美國海軍當然也想奮起抗爭,最大限度壓低艦艇單價。但海軍手裡的籌碼實在太少。國有船廠從造艦行業撤退已久,海軍方面缺乏能夠準確評估艦艇成本的專業人才,在製定合同單價時底氣不足。軍事造船業有國家安全的尚方寶劍守護,不必面對海外企業的競爭,可能對私人船企形成降價壓力的海軍船廠則早早地被美國人自己去了勢,6大私有船廠在承接政府合同時若不漫天要價簡直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美國海軍選擇在6大船廠之外新設生產線建造瀕海戰鬥艦,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向軍事造船業引入競爭,但目前看來效果不彰。瀕海戰鬥艦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水面戰艦,就抗戰損能力標準,基本武器配置等而言更像是軍事化的高速遊艇。能夠建造瀕海戰鬥艦不等於能夠參與巡洋艦,驅逐艦等高價值平台建造合同的競爭,美國的軍事造船業仍然被6巨頭的壟斷陰影籠罩。
還是以導語中提到的DDG-114為例,船廠給出的船體報價僅為6億多美元,而加上艦載設備之後,整艘船的報價就超過18億美元了
不同艦船的複雜程度差異很大,單純的輕載或滿載排水量無法準確反映艦船建造所需消耗的工時與成本。經合組織因此提出了修正總噸的概念,即修正總噸=總噸位x 修正係數。單位空間內安裝的設備越多,特定噸位下平台結構越複雜,建造標準越嚴格,則修正係數越高。
2010年之前美國盤踞世界工業首強寶座逾一個世紀,商業造船方面的表現卻長期乏善可陳。將機械推進船舶歷史上除了非常時期之外,從未真正成為商業造船強國的美國當作普世範例加以膜拜,並由此推導出中國造船業未來幾十年必將面臨相對衰退,從而導致軍事造船成本高企的結論,若非圖樣圖森破,便是別有用心。
得益於利潤豐厚的國防合同及聯邦政府的財政補貼,美國船企儘管競爭力有限,到1980年時仍掌握著全球大型商用船隻市場約10%的份額。然而對市場原教旨主義深信不疑的里根政府於1981年單方面取消了對商業造船的聯邦補貼,同時卻並未採取任何措施促進造船企業改革管理制度和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
美國船企吃慣了國防採購的資本主義大鍋飯,勞動生產率本來就無法與歐洲和日本等地的競爭對手相比,失去政府補貼後在商業造船領域一潰千里。裡根上台前夕的1980年,美國船企還接到了62艘遠洋商船訂單,1981年該數字即下滑至46艘,1982年則只有35艘,1983年是21艘,1984年的訂單數量進一步收縮到了13艘。1988年是裡根在任的最後一年,當年美國船企接到的遠洋商船訂單是感天動地的一個大零蛋。
裡根政府錯誤決策的惡果並未立即顯現。在600艦海軍計劃指導下,美國於上世紀80年代掀起了年均19艘的造艦高潮,各大船企忙於爭奪利潤率遠高於商業合同的國防項目,對民船領域急速惡化的形勢視而不見。可是冷戰結束後美國防務開支急速收縮,在商業造船市場幾無立錐之地的美國船企就此開始滑向萬丈深淵。
對於靠國防訂單吃飯的美國造船業來說,後冷戰時代漫長的裝備採購假日可謂滅頂之災。歷史上的美國私營造船業12巨頭中,目前只有通用動力旗下的巴斯鋼鐵,電船分部,NASSCO與亨廷頓英格爾斯旗下的紐波特紐斯,英格爾斯, 埃文代爾6家依靠承接軍方項目倖存。美國在世界商業造船市場上的份額幾可忽略不計,其造船企業的生存完全依賴國防部與國土安全部的訂單。如果政府訂單數量不足,美國造船企業便不能充分開工。這就導致大量產能遭到浪費,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緘默知識也隨著熟練工人的離去而流失。美國軍事造船業的生產效率因此持續下降,單艦造價相應不斷攀升,艦艇建造數量與生產成本背道狂奔的死亡螺旋就此形成。
美神盾艦單價是中國3倍為何這麼貴國企已無造艦能力2017.3.21觀察者網
阿利伯克級是美國海軍二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驅逐艦,然而建造數量的增加並沒有帶來造價的下降,到2011財年的DDG-114,單艘已達18.43億美元。同一時期中國批量建造的052D不足40億元人民幣,即使052D與阿利伯克級存在噸位差距。
另外的例子就是071兩棲登陸艦和美國聖安東尼奧級,雖然聖安東尼奧在噸位和功能上略強於071,一艘聖安東尼奧的價格甚至能買上一打的071。到底美國軍艦採購價格為何如此昂貴,本文作者剪水鹱進行了一番探討。
得益於北美優質木材的充足供應,美國曾在木殼風帆船時代執世界造船業之牛耳。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蒸汽機鐵殼船異軍突起,擁有巨大內部市場容量與完備工業體系的大英帝國很快從美國手中奪走了全球首席造船大國的王冠。此後除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特殊歷史時期之外,美國商業造船再未重回世界之巔。
有觀點認為由於造船業的人力密集特性,發達國家的船企天然缺乏競爭力,必然被低薪酬國家和地區的船企擊敗。但當今世界造船業三大強國中,日本與韓國都是典型的高薪酬國家,中國的勞動力也早已不再廉價。勞動力成本整體而言更為低廉的諸多其它國家的造船業,則並未出現可與中韓兩國相提並論的爆發式增長。事實恰恰相反,這些國家在全球造船業中的份額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達到頂峰,隨即在韓國與中國強力競爭的擠壓下節節敗退。近些年個別低薪酬造船國的所謂崛起反映的不過是邊緣玩家集團內部的席次變動,低薪酬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世界商業造船領域日趨邊緣化。勞動力成本顯而易見與商業造船競爭力沒有必然聯繫。
經過多年的激烈競爭,民用造船業市場基本只剩下中日韓三國。而在全球航運萎縮的背景下,中日韓的不少船企也面臨著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船廠建造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至關重要
遠洋船舶是結構複雜,涉及多個工業門類的大型機械,其建造既需要密集的人力,也需要密集的資金和技術,而後者正是發達國家的強項。上世紀初大英帝國面對美德等挑戰者的猛烈競爭,在諸多工業生產領域全面潰敗,卻依托龐大內部市場將造船業全球翹楚的地位保持到了世紀中葉。
港媒稱中國火箭回收穫最新進展拒絕採用美國技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7.3.17報導,該系統將使火箭引擎和推進器安全返回地面,這樣它們就能在未來的發射中被重新使用。它包括使用一套被安裝在第一級火箭內的群傘系統。在第一級火箭下方,有一個氣囊可以充氣可起到緩衝作用。 “降落傘-氣囊”系統將得到多個傳感器和一套引導降落的飛行控制系統的輔助。最終目標是像垂直降落技術那樣讓火箭精準地落入一處範圍較小的回收區。研究人員稱,除節省成本外,回收火箭零部件還可降低火箭碎片落到地面造成的威脅。
這種技術不同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獵鷹9”號火箭上所使用的系統。在獵鷹9的第一級墜向地面的過程中,當其速度達到每秒3公里時,引擎將重新點燃,對火箭進行反推,並使其逐步減速,從而減輕在垂直降落時產生的撞擊力。
報導稱,中國火箭回收項目研究員鄧新宇稱,垂直降落技術面臨很多挑戰,極難實現。垂直降落技術需要攜帶額外的燃料,這意味著火箭只能攜帶較小的有效載荷。獵鷹9還使用了9台小型火箭發動機來創造推力,這降低了整個發射裝置的可靠性與效率。當前國際火箭主流發展趨勢是加大推力、減少發動機數量,這也是我國和空客、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國際一流宇航公司未採用該技術的原因。
報導稱,在集中力量開發降落傘系統前,中國政府一直在向上述兩種回收方法投入研發資金。兩年前,中國曾展開一項使用降落傘系統的大型實驗。新華社報導稱,中國尚未正式排除採用垂直降落技術回收火箭的可能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本月對新華社記者說,可重複使用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與國外主流火箭相比,中國現役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雖然成本低,但隨著中國太空探索活動日益增多,降低火箭成本也勢在必行。”
回應
純粹是騙錢,箭體就算用降落傘落地也是衝力極大的,裡面的零件早就震得亂七八糟了,發動機都可能變形,還回收?
說得好,這些行政級別的科研公務員,就是為了撈錢的名稱。
科學家就是科學家,起什麼科研公務員這樣的名稱~你這為了造輿論麼?是個科學家都比你這廢物要有用的多,社會負擔,浪費糧食,中國沒你這樣的,社會不知道要進步多少。
中國已經發射的多個外空飛船返回艙就是降落傘的,裡面的航天員也沒有震的亂七八糟,研究成果也好好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0/doc-ifycnpit2422900.shtml
蘇聯解體人才流失讓中國成大贏家印度為何沒參與2017.03.17新浪軍事
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的重要特點,就是忽視輕工業極力發展重工業尤其是軍工業,蘇聯時代,一半以上的工程師與武器裝備研發有關,或者與其配套系統研發有關,正是在這些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下,蘇聯打造了一套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武器系統,這是二戰結束後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軍事系統,現在的中國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的解體,大部分軍事研發人員一下子處於失業狀態,需要自謀生路,新興的俄羅斯權貴們還忙著爭權奪利,瓜分蘇聯領導人在黑海邊的豪華度假別墅,哪兒還有精力關心這些真正的人才。美國、中國、歐洲甚至朝鮮,都抓住了這個機會紛紛邀請高新前蘇聯武器研發專家來本國工作,在這一段時期,蘇聯軍工人才不知道流失了多少,令人意外的是,在這個短暫的瓜分蘇聯專家的狂潮中,裝備有大量蘇聯武器的印度採取了漠然視之的態度,假若印度當時也參與到這場盛宴中,恐怕如今印度製造的國產武器性能和可靠性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保守估計,在俄羅斯收緊人才外流之前,已經有數千名俄羅斯軍事專家以講學和合作等名義來到了中國,一個明顯的現象可以看出來,正是從90年代後期,中國不斷推出現代化武器裝備,掌握蘇聯最尖端軍事技術的專家科研人員在其中被認為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將蘇聯80年代末最先進的軍事科技送到了僅具備五六十年代水準的中國軍工業。即便是如今已經很難從俄羅斯獲得高水準軍事專家,普京上台後,中俄軍事技術人員交流隨著武器貿易一起進入低潮,當年的老大哥對這個越來越強大的弟弟終究是不放心,中俄恩恩怨怨不會讓中俄關係只停留在現在的友好時代,看到曾經的小弟變得比自己更強大,俄羅斯心裡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作者署名:鷹眼防務觀察)
回應
冷戰後劃分蘇聯人才和二戰後美蘇劃分德國一樣。美蘇都是藉助德國技術搞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挺好的,21世紀就是拼人才。二戰的時候那麼多人離開了中國,美國趁火打劫世界人才,發達起來了。蘇聯沒有了,還不允許中國近水樓台,覺得當時挺明智的,贊
西方和南、北兩棒據說也搶不少少老子人才。阿三搶也沒有用,反正自己造不出來,還是買買買合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7/doc-ifycnpit2171305.shtml
巴軍慶ZDK-03服役
該機外形與隨後才服役的空警500相似,主要差別為雷達系統不一樣。因趕進度,機載雷達系統為中國國產第二代空中預警雷達系統,屬於機械轉動的相控陣雷達,其圓盤式天線罩直徑為8.5米,厚度大約為1.5米左右,小於美製E- 3A的雷達罩,不過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其性能不比E-3A差什麼,特別是對目標跟踪數量、處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除了雷達系統之外,應巴方要求,對載機也進行少許修改,其它機載設計也進行了調整,包括,加裝巴軍制式的數據鏈系統,以及巴空軍的F16,梟龍戰機利用數據鏈協同作戰。
ZDK-03項目研製工作從2007年開始,2010年底,首架原型機出廠,2011年,首架飛機交付巴方。到了2015年初,第四架交付巴空軍,至此全部交付完畢。這樣的交付速度相當快,不比印度的費爾康預警機交付時間晚多少,以方直到2009年才開始交付,實際讓印方的所謂優勢並沒有維持幾天。
中國優先交付了ZDK-03預警機,自用的空警500交付則要晚不少,到2014年才完成,不過因時間寬鬆一點,安裝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已屬於國產第三代預警機。
ZDK-03預警機為中國空中預警機出口的開始,為進入高端裝備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標誌,中國軍品不再只是便宜的代名詞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7/doc-ifycnpiu8912945.shtml
印度3億美元買1架預警機巴鐵用同樣價格從中國買4架 2017.03.17 新浪軍事
十多年前,印度以10億美元的價格從以色列引進3架費爾康大型預警機,這事讓印度相當滿意,這可是大型預警機,花3億多美元買1架,對於印度來說相當便宜了,那可是花多少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的東西,性能也不錯,畢竟為以色列精心打造的產品,還有一點,那就是自認佔了中國便宜,原來這款預警機就是當年因美國干涉,沒給交付中國空軍的訂貨,以色列取消合同後,積壓在以色列手中的。
印度自認3億多點便宜,其實已漲價1倍多
印度原以為這樣可以對巴基斯坦形成空中優勢,沒料到夢想被打破了,沒過多久,巴鐵也列裝了中國製造的ZDK-03大型預警機,一連交付了4架之多,又將印度所謂的優勢打回原形,一點便宜也沒占到。
更重要的一點為:根據海外報導,巴國空軍採購4架ZDK-03的價格不到3億美元,也就是說,同樣價格中國一次賣4架給巴鐵,考慮到ZDK-03採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絕對不比費爾康預警機遜色什麼,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這也是只有巴鐵才能享受到的優惠價格。
ZDK-03的原型機
原來巴基斯坦為了反製印度,向中國求援。那時中國預警機研發工作剛剛攻克難關,空警2000與空警200剛研製出來,由於前者為大型預警機,受其載機平台供應的問題,中方無法向巴方供應,空警200性能並不理想,與愛立眼預警機並沒有太大優勢,故而決定為巴方研製一款新型號:ZDK-03預警機,實際採用空警500的設計方案及主要設備。
為了搶時間,不待運9平台完成,即以運8F-400運輸機為平台製造了原型機,配備新研製的雷達系統。稱為:ZDK-03,量產型則採用運9平台,空重36噸,最大起飛重60噸,機長34米,機寬38米,採用4台渦槳-6C發動機,單台功率5300馬力,巡航速度為550公里,航程達到5000多公里,續航時間8個小時以上。
另外,採購KEPD-350空地導彈的資金為1.13億美元,比申請額高出70%。KEPD-350導彈用於打擊加固目標,主要針對的是藏身於隧道或掩體內的朝鮮彈道導彈發射車。
韓國2017年國防預算還有部分將用於反導能力建設。
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國家各有側重
在過去10年,澳大利亞一直在推進老式裝備的更新換代工作。澳大利亞準備採購15架P-8A海上巡邏機和MQ-4C無人機,用來替換P-3C。另外,澳大利亞在2016年2月發布了國防白皮書,其中提到要新增加1700名軍事人員,加強情報、賽博和相關能力。
其鄰邦馬來西亞和印尼想要繼續購買先進多用途戰鬥機,但無奈財力有限。新加坡倒是有可能在2017年採購F-35戰鬥機。
馬來西亞在2017年的國防採購預算只有8億美元,將為陸軍採購全地形車和為海軍建造輕型護衛艦。
印尼在繼續尋求從俄羅斯採購蘇-35戰鬥機,但因本國財力有限,且俄羅斯無法提供財務支持,這個採購項目只能繼續擱置。印尼海軍有望在2017年訂購MBDA公司的“米卡”VL艦空導彈和“飛魚”III反艦導彈。
泰國計劃購買3艘柴電潛艇,總價值為10億美元,首艘潛艇的採購資金將於2017年下撥。泰國陸軍很有可能採購更多的米-17V-5運輸直升機來取代老舊的CH-47D。泰國空軍還可能增購兩架H225M直升機,使得總訂購數量達到8架,將用於替換越南戰爭時就開始服役的UH-1H直升機。(作者署名: 國際航空 王亞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6/doc-ifycnpit2057010.shtml
此外,印度新增的國防預算有相當部分會被用於人員開支,這將對印度軍隊尤其是空軍帶來不利影響,可能減緩其裝備現代化的步伐。
日本連續5年增加軍費開支
2017年,日本的預算比上一年增長2.3%,延續了自安倍內閣在2012年上台之後的上揚趨勢。不過,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要求日本為駐日美軍支付更多費用,因此,日本軍隊最終得到的資金可能達不到期望值。
在2017年的日本國防預算中,最大的一筆開支是8.33億美元用於採購6架F-35A戰鬥機。日本訂購了42架F-35A,其中首架已於2016年11月交付日本。日本的首個F-35A中隊將駐紮在日本北部的三澤基地,平時針對的是俄羅斯方向。
另外一筆比較大的開支是申請花費6.69億美元建造一艘排水量3000t的新潛艇。這艘潛艇將在“蒼龍”級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過去的12年裡,日本訂購了12艘排水量為2900t的“蒼龍”級潛艇。新潛艇價格將比“蒼龍”級貴19.5%,很可能是因為動力系統從斯特林發動機換成了燃料電池。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預算既沒有考慮購買“宙斯盾”驅逐艦,也沒有考慮通用護衛艦。
日本在2017年申請的其他採購項目包括兩架C-2運輸機(5.88億美元)、一架KC-46A加油機(2.8億美元)、6架CH-47JA直升機(4.02億美元)、4架V -22B傾轉旋翼機(3.46億美元)、一架RQ-4“全球鷹”無人機(1.52億美元)。日本採購的“全球鷹”將被取消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功能,無法用於監視彈道導彈發射車等目標。
此外,日本還申請了4.77億美元用於升級“宙斯盾”驅逐艦和“愛國者”導彈系統等反導裝備。
韓國力圖縮減F-35相關費用
韓國2017年的國防預算總額為345億美元,其中103億將用於裝備研製和採購。不過,這份預算可能不太受韓國軍方歡迎,因為韓國議會拒絕了軍方將F-35採購資金增加30%的要求,但卻為升級F-16和購買空地導彈劃撥了更多資金。
2013年11月,韓國決定購買40架F-35,準備將其與F-15K一道作為主力戰鬥機。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2017年F-35採購資金預計為7.8億美元,預計在2018—2021年完成交付。雖然韓國軍方大幅增加F-35採購資金的要求被駁回,但最終批准的金額仍然高於預期,達到了8.54億美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韓國議會為F-16升級安排的資金為0.87億美元,比申請額高出了50%。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F-16升級項目,將為韓國的F-16換裝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APG-83雷達。美國空軍強調,如果韓國不升級F-16的雷達和數據鏈,美韓兩國空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將大受影響。
在特種飛機方面,《國防授權法案》草案同意美國空軍用兩架基於灣流G550的電子戰飛機替換老舊的“羅盤呼叫”電子攻擊機,預計型號代號為EC-37B。龐巴迪和波音表示,此類單一來源採購模式不利於未來“聯合星”對地監視飛機項目的換代。雖然美國國會對空軍發出了警告,但卻沒有要求美國空軍採用“完全、開放的競標”模式。
戰略力量的現代化也是美國近年來裝備建設的重點。其中,《國防授權法案》草案為研製B-21轟炸機列支了13億美元,為“地基戰略威懾”(GSD)項目——即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提供了初步設計的資金,還為遠程防區外武器(LSW)提供資金,用以替換美國現役的空射巡航導彈。
在賽博安全方面,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草案提請設立一個賽博空間作戰司令部。現在的賽博司令部隸屬於美國國家安全局,地位和作用已經無法滿足賽博空間攻防對抗的需求。
此外,為了保護美國夏威夷免受遠程導彈攻擊,美國國會指示導彈防禦局(MDA)展開一個項目,採購中程雷達或傳感器。《國防授權法案》草案指示MDA要在2017年10月24日之前發出招標書。
人員成本過高使印度空軍壓縮升級計劃
印度政府預計在2017—2018年度增加國防開支,其中部分原因是要花費86億美元採購36架“陣風”戰鬥機。此外,印度國防採購委員會於2016年年底批准了印度空軍採購83架國產“光輝”MK.1-A輕型戰鬥機的計劃,總花費預計為75億美元。之前,印度空軍已經訂購了40架“光輝”戰鬥機,預計於2017年形成作戰能力。“光輝”製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計劃從2018年開始執行新的“光輝”訂單,於2023年完成生產工作。
印度國防採購委員會同時還批准了採購15架國產輕型武裝直升機,其中10架交付空軍,5架交付陸軍,總花費為4.4億美元。另外,花費1.6億美元採購598架國產無人機的計劃也在討論之中。
印度國防部還敲定了其他幾個項目,包括在本土授權生產卡-226直升機以及採購5套S-400防空系統。
其他計劃中的採購項目包括56架空客C-295軍用運輸機、500架直升機、12艘潛艇、約100架單發戰鬥機、120架雙發戰鬥機和一艘航母。
2016年,印度國防預算相比上一年增長9.7%,總額為387億美元,其中裝備採購資金為130億美元。2017年,印度國防預算上漲到510億美元,不過,由於採購“陣風”戰鬥機一下花去86億美元,其餘資金並不足以支撐印度全方位推進裝備現代化的需求。
2017亞太地區國家裝備建設重點美拒絕加速生產戰機2017.3.16 新浪軍事
2017年,亞太地區各主要國家都在盡力平衡近期和遠期的國防需求,努力找准國防裝備建設重點,以有效推進裝備現代化工作。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揚“重建美國軍力”且呼籲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但美國在2017年度的國防預算應該還是以此前的國防部申請為基礎。在中國的周邊國家中,印度正在大力採購新的戰鬥機,日本延續了過去5年軍費開支不斷增加的勢頭。韓國空軍希望盡快裝備F-35,但計劃遭遇挫折,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國家各有側重,以滿足當下的國防需求為主。
美國國會拒絕加速生產戰鬥機
美國國防部為2017年申請的國防預算總額是5878億美元,比上一年高出75億美元,其中包括為57個新的研製項目投入資金,並加大現有87個項目的裝備產量。
KC-46A加油機一直是美國裝備建設的重點,美國國防部申請在2017年採購15架,從而將項目推入全速生產階段。
儘管KC-46A加油機項目不斷遭遇各種問題,美國國防部還是準備在2017年將其推入全速生產階段。
在戰爭開支方面,上屆奧巴馬政府在2016年年底提出將588億美元的戰爭預算再提高58億美元,用於在海外部署更多美國軍隊以及為阿富汗空軍配備UH-60A直升機。
另外,美國國會還批准了34億美元支持美國的歐洲盟友,以應對俄羅斯。
在2017年的《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中,軍費開支總額為6187億美元,其中拒絕了美國國防部增加F-35和F-18戰鬥機生產數量的要求。
美國軍機戰備狀態令人堪憂的問題近年來受到關注。《國防授權法案》草案為美國的航空兵訓練以及飛機、設施的維護劃撥了更多資金,同時停止了兵員精簡工作,反而為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分別新增了1000人、3000人和4000人的編制。
美國國會明確表示,不同意美國空軍在2019年之前退役A-10。國會強令,F-35應盡快完成作戰測試,並與A-10在一系列任務中展開效能對比測試,如近距空中支援和戰鬥搜救。
除了院士的身份之外,陳祥寶還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代表、航空發動機研發人員,因此《中國日報》的這篇報導給曠日持久的“殲-20發動機”之爭畫下了一個句號:殲-20目前配備的仍是俄生產的發動機。(?)
不過,這篇報導中,並未明確殲-20將要使用的哪個型號,因為對殲-20來說,至少有兩個選擇:一是太行改WS-10B,二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渦扇-15。
而 “上機測試時間不會很久”表明,還處於“初始飛行前規定試驗階段”,正準備進行初始飛行(也就是科研試飛階段),都還要經歷“設計定型”這個階段,才能開始小批領先使用,因此並形成初始戰鬥力,仍然還需要一段時間。從近年來公開的報導來看,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已經處於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發動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任何工業產品都有著嚴謹的科研規律,網友們對中國發動機的研發應該報以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能過度樂觀,也不能妄自菲薄。
在《中國日報》的這篇報導中,陳祥寶院士也指出,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努力追趕世界頂尖航空發動機技術,但是依然還有很長的路才能趕上美俄等發動機強國。舉例來說,中國目前能夠生產發動機的兩個最重要零件——單晶高溫合金渦輪葉片和粉末冶金高溫合金渦輪盤,但是在大規模的量產中,產品的質量不是很令人滿意。總體來看,能否製造可靠的發動機是時間和毅力的問題。通過成功的道路上充滿挫折和失敗,世界各發動機強國都經過了這個過程。(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一款已經成熟的發動機,要裝在一款新設計製造的飛機上時,都要經過測試。小編用 “預計上機測試時間不會很久”,就推斷還處於“初始飛行前規定試驗階段”,太漏!
這個新浪網站上,有人老放屁!不著譜。
這些大便該歇歇了,專家都發話殲20換WS-10B了,你們就耐著性子等渦扇-15吧,發這些爛文讓人噁心!
飛機的進氣道部位,是飛機上面氣流最強、紊流湍流最多的部位,空氣在機頭被劈開,後掠到進氣道附近,被進氣道的格柵叉開,紊流流走,相對平穩的氣流送入發動機,在這個部位氣流的流速最高,因此這一塊地方的塗層磨損也最快。
F-22在美國空軍到現在也不是一個出勤率很高的機種,但就這不太高的出勤率,也影響到了進氣道附近的塗層,出現了過早剝落的現象,所以就需要每隔幾年,就修補一下這個部位的塗層,簡單說就是把原先脫落了一半的塗層鏟掉,刷一層新的。
當然,作為採用第二代綜合隱身技術的F-22,它的隱身手段比起F-117、B-2也有進步,不那麼依賴吸波材料。美國在向國外兜售F-35的時候就說過,這一代的隱身飛機,隱身能力大部分來自於外形設計,就算沒有美國原裝的隱身塗料(美國當時不打算在出口型飛機上給用原裝隱身塗料),也具有很好的隱身能力。但恰好,進氣道附近的雷達隱身卻不能不依賴隱身塗層,因為進氣道裡面就是渦扇發動機的渦輪壓氣機、風扇,雷達波如果從這裡照進去,是會被扇葉反射出來的,只有依靠隱身塗層,才能把這些漫反射的雷達波吸收掉。也就是說,F-22和F-35,如果機身其他部位沒有隱身塗料,影響不是很大;但是進氣道附近如果沒有隱身塗料,問題就大發了。
2016年8月, 美國空軍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合同,建立一個“進氣道塗層修理流程線”。第一批准備維護12架進氣道塗層磨損最嚴重的F-22。這12架F-22如果按期完成塗層修復,今後美國空軍就以每年24~36架的速度,把所有的F-22都送到這裡都修復一遍。
那麼給這12架飛機補油漆的價格是多少?6100萬美元,折合每架飛機500萬美元,而修補的塗層的面積只佔F-22表面積的6%!(作者署名: 光頭藍雲)
相關新聞
中國機群穿越海峽卻不見日軍機?日戰機4對1戰術崩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5/doc-ifychhuq4684879.shtml
殲20換國產發動機再現疑雲究竟用太行改還是渦扇15
“殲-20即將配備國產發動機,預計上機測試時間不會很久”,2017.3.13的《中國日報》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祥寶談及國產發動機的這篇報導一出,立即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因為在此之前,關於殲-20目前到底使用何種(國產還是俄製)發動機,一直是媒體和網友們爭議的焦點。
不過,就算蘇-35S沒有用到大修,必須考慮到,敘一年是直接丟到境外前線一年,而且又是戰場狀態,條件一定是比承平時期以及本土機場狀態嚴苛。這正好是一個絕佳的試驗機會,所以提前對蘇-35S做大修,或許可以順便看看在戰場條件下機況如何。
畢竟現在蘇-35S的壽命是比照西方戰機去設計,而西方戰機的壽命在實戰中是不是真的那麼好,說真的目前沒有那種足以提供考驗的戰場。要知道當蘇-27早期型壽命只有2000小時,發動機壽命只有900小時,大修週期300小時,西方戰機的壽命跟大修週期已經跟現在的蘇-35S一樣是幾千小時與破千小時,甚至還比蘇-35更好,西方戰機有的壽命還達到8000甚至10000小時。
這個差異有一部分是來自作戰思想,蘇聯認為實戰條件下不可能有東西可以用那麼久。然而,蘇聯這種設計就導致和平時期要消耗大量資源去保養跟換新,因此從蘇-35、蘇-30MKM、米格-35開始,壽命比照西方達到了6000小時(?)。
但在戰場環境下是不是真的能這樣?所幸現在正好有敘經驗,或許提前大檢修可以驗證一些壽命方面的設計也未可知。(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5/doc-ifychhuq4676420.shtml
美F22戰機有多嬌貴塗層修復補一塊漆就要500萬美元2017.03.15新浪軍事
F-22是當今世界空戰能力最強的王者。F-22有人號稱比F-35還便宜,的確F-35剛量產的時候報價是1.2億美元,而F-35現在核算的費用已經漲到了1.6~2億美元,川普砍價也沒砍下去多少。
但是F-22後期維護和升級的價格就沒那麼親民了。畢竟十幾年過去,各種通脹,CPI指數上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需要利潤,因此給F-22升級維護的價格也水漲船高。2016年,美國空軍發現F-22進氣道附近的隱身塗層磨損嚴重,於是準備招個標,找個公司把這一塊的漆補上。
F-22用的是美國第二代隱身塗層,它的隱身塗層相比第一代的F-117和B-2,已經耐用了很多。B-2據說是每次降落之後都要補油漆,因為當時研製的隱身塗層為了達到隱身效果,堅固耐用程度就不管了,所以飛機飛一次,因為氣流的吹洗和震動,降落下來,渾身上下塗層就跟頭皮屑似的往下掉。F-22因為用了海飛絲去屑洗髮水就好多了,第二代隱身塗層在保證雷達隱身性能的同時,塗層壽命也很高,正常情況下是不掉頭皮屑的,但有一個部位例外:進氣道附近。
蘇35在敘利亞的實戰大戲演砸了?剛回國就拆解維修2017.03.15新浪軍事
近日,俄電視台在一段俄國防部副部長視察共青城飛機製造聯合體的畫面中,披露了一架現役的紅色06號蘇-35S正在廠內進行維修工作。
從飛機機身上的塗鴉可以看出,這架飛機應該是去年1月底赴敘利亞首次執行作戰任務的4架蘇-35S中的一架。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這兩批次蘇-35S都是從生產廠家下線後,直接前往敘利亞執行任務的。
也就是說,首次實戰、同時也是剛服役1年左右的全新蘇-35S在執行完任務回國後就到廠家返修了。這是不是就證明蘇-35不靠譜呢?顯然不能這麼認為,畢竟蘇-35S出廠即赴戰場本身已經證明了俄軍對它的高度信任。
從機身上的塗鴉可以看出,這架“紅色06”號蘇-35S在敘利亞至少了170次對地攻擊任務,實際出動執行護航任務次數可能更多,也就是說至多不到2天就執行一次實戰任務。
至於蘇-35S返廠到底修什麼外界無從得知,但服役僅1年的蘇-35S就返廠確實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今天,北國防務特約撰稿人楊政衛就通過披露的畫面和有限信息說說蘇-35S返廠可能是乾什麼。
首先要先確定的是,蘇-35S這次進廠是升級改進?還是保養?還是修理?每一個都有可能性,但是又有矛盾。
如果說是升級改進,依據作戰經驗修正一些設計,本來就是有可能的。而且這4架蘇-35S是2016年出廠,已經使用一年多了。這種新飛機每一小段時間就做小改是可能的。不過,以蘇-35S的現狀,需要的改動應該以軟件為主了,這通常可以在前線完成,不一定要進廠。而且在保修畫面可以看出,連進氣道可調斜板都已卸下,可見就算有做改進,也不是返廠的主因。
如果是平時保養,為何要進原廠?
如果是故障修理,那飛機帶著故障還要自己從敘飛回俄又飛回遠東,也太神奇了,所以應該不是故障修理。
合理推測或許應該是進廠做些改進,然後順便做保修。蘇-35S的大修週期是第一次1500小時,之後1000小時。而它設計上壽命是6000小時或30年,即以每年200小時計算。蘇-35S在敘總共也就4架,值勤一年,任務或許吃重,但另一方面敘的主力是蘇-34、蘇-30SM等,蘇-35S在那裡有點像是陪練,因此在敘利亞一年就用到要大修的可能性應該不高。
問題在於,印度空軍等得起,俄羅斯空軍等不起。按照目前的態勢,隨著F-35的逐漸形成戰鬥力,2020年前後美軍的五代機數量將鐵定超過400架;殲-20在已經正式入列中國空軍的情況下,其量產速度即使沒有辦法實現其最樂觀的產量,在2020年前後接近甚至超過100架也是大概率事件;但俄軍自己的T-50雖然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直到目前仍然在試飛中,甚至連彈艙都沒有進行過空中發射試驗,原本俄軍計劃2020年前裝備60架的計劃落空已成定局,甚至2020年前T-50能否真正裝備俄軍都未可知。這樣的情況下,俄空軍迫切需要加快整個T-50項目的研製,而砸錢則是加快項目進展最為直接的前提要求。這樣的處境下,原本計劃中印度要投資的部分若是因為印度方面的遲疑不能到賬的話,將直接影響整個T-50的研製進度。而在中美的五代機都已經走上批量的情況下,這種拖延就將變成對俄羅斯空防乃至俄羅斯國家安全的一種威脅。這樣的損害,也許是俄羅斯當初為T-50立項時所沒有想到的。俄羅斯將如何避免這樣的局面出現,也值得我們好好關注。(作者署名:天真賣萌Bernard)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4/doc-ifychhus1171865.shtml
巴鐵看上中國一隱身戰機,未來成中美爭奪影響力的重要籌碼2017.3.10
殲-31據稱是以國際戰鬥機需求為主要銷售市場,並存在出口同時適度兼顧國內戰鬥機的需求。殲-31是在2012年完成首飛,估計現有技術狀態的試驗周期約5年,到2018年前後才有可能達到可交付狀態。據巴基斯坦黎明(QUWA)新聞網報道,巴軍工部長最近宣布未來將要製造第五代戰鬥機,這可能表明中巴兩國已經開始就殲-31合作研製進行接觸。
印度方面的想法則不是這樣,儘管蘇-30MKI項目如今是苦盡甘來,但當初花印度的錢搞科研,用蘇-27UB冒充蘇-30K,拿印度空軍當小白鼠試驗等等不快卻沒有被印度人忘記,加上印度在這個項目中並沒有如願獲得他們想要的戰鬥機生產技術,而只是充當組裝工廠的身份,雖然這裡有印度自身實力不濟的成分,但到了印度眼裡就變成了俄羅斯坑我沒商量。所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既然範廚師能從一個伙夫變成資深上當者老范,那麼三哥久坑成精也並不奇怪。
不過這回俄如意算盤可能並不那麼好打,因為印度雖然在五代機問題上只有俄羅斯一條路可選,但印度空軍眼下的關注點並不在五代重型機,而在中型和輕型戰鬥機的更新換代上。印度空軍從上世紀末開始謀劃本國戰鬥機換代,計劃實現以大約270架蘇-30MKI,126架先進中型戰鬥機和至少125架“光輝”輕型戰鬥機組建本國新一代的戰鬥機部隊。結果造化弄人,光輝先是不靠譜遲遲沒有定型,再是現在勉強定型了,產量平均只有一年一架;先進中型戰鬥機雖然花落“陣風”,但達索公司坐地起價讓印度實際能獲得的戰機數量只有36架,也就是說還有上百架的空缺亟待填補。弄來弄去,蘇-30MKI反而成為了印度三種戰鬥機項目中最成功和順利的一種,不僅已經完成了研製,還交貨了超過200架,還剩最後40架就功德圓滿。
如此情況下,印度目前無論是經費還是精力,都要優先用於現有的中型戰機和輕型戰機的選型和更新換代,畢竟米格-21就算改進了能發射R-77空空導彈,這幾年也要逐漸全部退役了,而即使現在就簽好了合同的“陣風”,也要到2019年才開始交貨,那些沒簽協議的戰機的交貨時間在2020年以後也不奇怪。這樣的形勢下,印度空軍的資源優先用於中型機和輕型機的採購,顯然是合理且符合需求的選擇。至於五代機,考慮到印度的四代機已經形成了對巴的壓倒性優勢,中國目前小批量裝備的殲-20也肯定會優先用於東部沿海地區,沒事不會找印度的大麻煩,印度空軍大可擱置幾年,等本國輕型機和中型機的換代全部落定了再考慮不遲。
超越F22?尾噴紅外線?超音速巡航?矢量發動機咋說?
殲-20用的是國產WS-10B發動機/ WS-15矢量發動機.
殲20據我判斷,前襟翼的鴨翼佈局只有一個原因,發動機動力不夠。提供不了超音速巡航所需要的發動機推力,設計鴨翼是為了提高升力,彌補發動機動力不足導致的推力不夠。殲20估計難以進行長航時的超音速飛行,最多飛短時的超音速巡航。
又見自帶風洞的磚家。全球最大的風洞群在中國,最快的超算也在中國,做不出最好的氣動外形,才真是最奇怪的。
說句理智的話,F22經過實戰檢驗,J-20受俄製發動機的限制,機體較大,發動機是整個的關鍵。隱身超F22不太讓人相信。
還實戰,把你綁在你美爹的f22導彈掛架上,空襲原始深林後,你美爹的f22也投放過髒彈了
髒彈也是髒話?佩服。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3/doc-ifychhus0954371.shtml
為何印度這次購俄五代機不再當凱子?提出兩項條件2017.03.14新浪軍事
本週四,《印度時報》援引印度國防部消息人士的話說,印度政府日前正在重新分析和考慮與俄羅斯聯合研製五代機的相關問題。儘管俄羅斯不斷施壓要求籤署這份久拖不決的最終版第五代戰鬥機研發合同,但印度除了繼續分析該項目的成本效益之外,又最新提出了兩個條件:第一,必須要有全面的技術轉讓,包括“源代碼”,以確保印度未來可以獨立完成戰鬥機的武器升級工作。第二,必須直接有助於印度國產第五代戰鬥機項目(即印度正在研製的MCA中型戰鬥機項目)。
從俄羅斯的角度看,T-50項目帶上印度幾乎是個毫無疑問的“釣魚”項目,按照俄如意算盤,一方面印度對於五代機是絕對的買家,不論出於壓倒巴基斯坦空軍的追求還是不被中國空軍壓倒的擔憂,印度都必然需要採購五代機;考慮到印度的技術實力,這一採購只能通過外國生產商提供;而考慮到出口商的情況,中國不可能向印度出口五代機,F-35想要賣到印度也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事情,因此俄是印度唯一的選擇。這樣的無可選擇之下,印度既然出錢參與了T-50項目,自然就會老老實實繼續掏錢繼續跟隨下去。畢竟無論是一坑再坑的“維克拉瑪蒂亞”號還是蘇-30MKI項目,印度掏的美元不僅讓俄羅斯賺得盆滿缽滿,還順帶給俄軍提供了蘇-30SM和米格- 29KR這兩款現成的“瓜落兒”,如今印度再度上門,不坑怎麼對得起俄良心?
美國在1991年開始YF-22和YF-23原型機的PK,在1996年確定YF-22獲勝。此後,F-22開始頻繁試飛,並不斷改進升級,最終於2006年形成戰鬥力,這個過程先後經歷了10多年。
在這方面除了美國,印度也很有發言權。如同遊戲“街頭霸王”裡的印度三哥一樣,印度研製LCA“光輝”國產輕型戰鬥機的過程,就是一個“胳膊”被拉長到極限的過程。LCA從1983年項目上馬,到2001年首架驗證機升空,再到2013年正式入役初步達到戰鬥使用準備狀態,先後經歷了整整30年,遠遠超出其最初宣布“將用8-10年時間來設計研發和製造一款全新的戰鬥機”的預期。三哥,你辛苦。
很明顯,殲-20的研製服役過程非常高效。殲-20於2007年立項,並於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在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和完善之後,殲-20的矢量、飛控、航電系統等不斷得以優化匹配,逐漸進入最佳狀態,先行進入空軍試訓部隊。這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是一個邊試飛、邊定型、邊入役的加速快跑過程。不得不說,中國給力!中國軍工,實在是給力!
我們在點贊中國軍工的同時,其實也要感謝那些“攪亂秩序者”。其實,殲-20等一批先進武器裝備及早入役實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時不我待的加速快跑完全是被那些“攪亂秩序者”滿滿的惡意逼出來的。
中國從100多年前的山河破碎,就開始不斷遭受外敵入侵帶來的各種大小磨難。直到今天,西方列強對這個國家的遏制打壓依然沒有停止,依然是對我磨刀霍霍、虎視眈眈。畢竟,中國是這個星球上人口最多的世界性大國,中國如果真正強大起來,任何國家難以超越。從這個角度說,那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單大毛)
回應
田朝媒體等宣傳機構,天天發布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的言論,好像田朝在國際上有多大的話語權,由於黃粱一夢終究不會成為事實,憤青所信奉的那些虛偽的信仰,注定是要破滅、垮塌,甚至可能徹底倒戈!
真是跪久了不願站起來
要說混淆視聽那誰也比不過西方了,天天把自由民主掛在嘴上,一個個都是上帝的使者,可是實際上做了什麼呢?以前為了掠奪資源四處殖民,奴役屠殺殖民地人民,不知道印第安人還剩多少?現在好了玩陰的扶植代理人打仗,為戰爭提供武器,在別的國家搞和平演變。在聯合國指責中國的時候想沒想過敘利亞反對派的資金武器是哪來的?虛偽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目前已能夠生產優於美國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憑藉激光鈦合金成形技術,中國在航空材料科學領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前列,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並且裝機工程應用的國家。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另一款隱形戰機殲-31至少有4個激光成型“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殲-20作為比殲-31更重型、更具威懾力的國之重器,對最尖端技術的應用必然不會落下。
殲-20能否上艦?
一直以來,殲-20是否會對機體改進部署到航母上,成為廣大網友關注的焦點話題。
這首先要看殲-20可能擔負的任務使命。結合目前殲-20裝備的數量不會太多、以及中國航母裝備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來看,在短期內殲-20上艦的可能性並不大。
作為一款隱形戰機,對機身塗料的刷附和對機體保養的要求都很高。航母長期在外執行任務,海上鹽度高、濕氣大,這都不利於隱形戰機的維護保養,隱形戰機的配套作戰單元設備、專業技術人才、維修保養經驗等,目前還都處於起始階段。另外,艦載機要求最大限度壓縮機體佔用空間,一般都採用折疊翼方式存入航母機庫。殲-20作為一款重型戰機,太大太重且寬大機翼不適合折疊。同時折疊翼很可能會造成機翼出現微小縫隙、或是隱形塗料磨損,直接影響戰機隱形性能。所以說,殲-20並非完全沒有登上航母的可能性,但目前來看確實並不現實。
相比之下,我國另一款自行研製的雙發中型隱形戰機殲-31倒很適合上艦。殲-31儘管沒有殲-20戰力強,但其綜合作戰效能優異,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佈局,兩側佈置大S型彎曲進氣道,配置內埋式武器艙。尤其是殲-31採用的雙前輪設計,是艦載機的典型特徵,顯然殲-31上艦更容易一些。
點贊中國軍工
殲-20入役太快了!
現代戰鬥機從藍圖構想“孕育寶寶”到“穿上軍裝”形成實際作戰能力,要經歷論證、方案設計、工程研製、設計定型、(試生產)生產定型、試飛驗證、正式入役等多個階段,這是一個漫長而繁瑣複雜的過程。像F-22、殲-20、T-50這樣的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更是技術複雜,涉及科目十分廣泛,研製難度極大,是對一國綜合科研實力和生產能力的嚴峻考驗。
即便是正式入役前的試飛階段,也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殲20正式入役改變亞太空中格局 隱形性能超越美F22 2017.03.13 觀察者網
殲-20的優勢在哪裡?
大國就是大國,重型戰鬥機果然是國之重器。殲-20的優勢,正如對它的定位一樣——單座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
隱形。這也是新一代先進戰機的最顯著特點,隱形飛機設計主要依靠外形。所以有時候看殲-20、F-22、T-50這三款戰機的外形彼此有些許相似之處,說明目前世界主流隱形戰機的外形設計均已達到人類掌握隱形設計技術的極致。戰機的雷達散射截面是整個飛機隱形設計的基礎,據資料顯示,美F-22的正向雷達散射截面達到0.1平方米級別,俄T-50為0.5平方米。作為正式服役的新一代戰機,殲-20的這項硬指標至少達到與F-22不相上下的水平,才能對美空中霸權形成足夠挑戰。
除了通過改變戰機外形來降低雷達散射強度外,還有一種途徑可幫助戰機達到隱形效果。那就是,採用雷達吸波塗料來消耗雷達波散射功率從而降低飛機雷達散射截面,稱之為材料隱形技術。有資料稱殲-20採用了局部等離子體隱形技術、反無源探測塗料,隱形性能已達到或超越了美軍的F-22。
重型。重型戰機的好處很多,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載彈量大。隱形戰機好不容易飛出去一趟,打幾枚彈就回來,總覺得不過癮。為了保證隱形性能,新一代隱形戰機往往採用內部彈艙掛載導彈而非機外掛架。目前,根據殲-20、F-22、F-35公開的彈艙照片來看,儘管殲-20的機腹彈艙結構大致類似於F-22,但無論是艙門還是彈倉內部深度,殲-20都要顯得比其他隱形戰機大一些。另外,殲-20機體較長,後腹部還有改進加裝彈倉的潛力。
重型的另一個明顯好處就是航程遠。航程遠,滯空時間長,作戰半徑大,威懾力自然就強。殲-20有著大體格,載油量應該相當可觀。之前網上有殲-20攜帶4具大型副油箱進行訓練的圖片,結合空中加油,殲-20將具備超過3000公里的作戰半徑,足以對類似關島這樣的目標發起“踹門”式打擊。
後發。殲-20具有後發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著手對DSI進氣道、先進綜合射頻和電子戰系統、EODAS和EOTS光電系統、軸對稱矢量噴管AVEN等先進技術進行了跟踪研究,並成為繼美國之後完全掌握這些先進技術的國家。正因如此,殲-20繼承並發展了F-22、F-35、T-50等戰機的先進理念,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當今世界先進隱形戰機的集大成者。
美稱中國殲20戰機剛服役美空軍就暴露出巨大弱點2017.03.13 新浪軍事
殲-20外形與美國F-22有些相似,以至於到現在,美國部分觀點仍然“固執”地認為,在多大程度上是中國竊取了美國的軍事秘密(看到殲20服役,還是不太習慣,難以接受,不相信中國軍工實力)。
此外,該媒體稱,中國打造了殲-20是專門對抗美國空軍的一個弱點:針對手無寸鐵的空中加油機和空中預警機。
一名研究隱形項目的高級科學家告訴該媒體,殲-20的隱形,並不是與美國同類機型一樣全方位隱身,殲-20只是在前端正面隱身,加上遠程導彈,使中國空軍達到擊落美國支援飛機並迫使美國空軍撤出戰鬥的目的。
華盛頓研究機構“新美國”的戰略家和“幽靈艦隊”(該書描述了中俄和美國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情景)的作者,彼得•辛格,告訴商業內幕媒體,殲20這種打擊戰術符合中國“殺手鐧”的策略。 “在中世紀,當面對攜帶長劍的武裝衛士時,中國刺客就在他們的袖子下攜帶一個小釘頭。他們以這種方式擊敗衛士,讓衛士的力量變成一個弱點。”(作者署名:烽火議軍情)
回應
奉勸那些虛偽的愛聽表揚話的傻子們!小心美國有詐!
意淫發動機
殲-20用的是國產WS-10B發動機
中國沒公開隱形機時美國說中國造不出來,中國公開隱形機後美國一方面污衊中國竊取美國技術,另一方面貶低中國飛機不能全方隱身。
呵呵,如果只是正面隱身,為何珠海是機腹加龍透?不要覺得正面隱身強,側面就一定弱,沒有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正面隱身性能強化,不全方位,等近距離發現時,給個驚喜,美墜機了,中國這虛實美國完全難定位
還是毛主席的游擊戰略好,找出敵人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一擊斃命!拿到現在還是很實用的!
他有沒說過的話嗎?
當然說過,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敵進我退,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3/doc-ifychhuq4324211.shtml
中國研製殲20全成本約54億美元僅為美F35戰機1/80 2017.03.13新浪軍事
運20運輸機、轟-6K轟炸機以及殲20隱形戰鬥機等一批高新裝備已進入中國空軍服役。裝備殲20戰鬥機,將顯著提高空軍綜合作戰能力。
去年香港早報報導稱,殲20成本很可能比美軍F-35要低許多。美國新政府也對製造F-35的成本不斷躥升而不滿。F-35項目的成本超出了控制範圍,已經超支1630億美元。去年國防部五角大樓稱增加1千萬美元來完成整個項目。
F-35驚人的價格,使得中國空軍最新獲得的殲20顯得很便宜。殲20全成本為371億人民幣(約53.7億美元),包括了設計製造8架原型機和6架預生產機型。因此一架成本為4.5-5億人民幣。而F-35研製商在與美國政府談判時,已經將F-35推高至4000億美元,使這架戰鬥機成為價格最高的武器。
回應
建議美國把生產圖紙,技術要求,生產流程交給中國,4000w美元保成
中國有太多縣城一年稅收不到1億美元,別在自欺欺人
偷換概念,j20這種國防重器根本不需要一般的縣的財政.
從亞馬遜雨林來的嗎?等量產之後,一架J20估計超不過1億,中國還有哪個城市年稅收過不了1億?縣城都過了吧。
這麼對比來看,J20能達到這種性能真的已經太划算了,要知道美帝的F22和F35有多燒錢,讓他下馬他都不干,不把F35忽悠出去,怎麼收回成本。就像美國的DDG1000,高額的成本之下,可能戰力還不如阿利伯克,一艘能買十幾艘052D,但反過來,十幾艘052D完全可以吊打DDG1000
中國軍工都是國企,美國軍工都是私人企業,這些私人企業已經是一個尾大不掉的既得利益集團,只會利用自己的資源不斷要求政府加大軍事投入,不管國家的財政。中國也要注意這一點。
1、J20抄襲四代機戰術指標概念,這個省略探索經費,但培養出來也是模仿三流人才。2、J20上的子系統開發都是模仿產品,這個比同類創新產品開發省略80%的資金。但是沒法超過原創,因為能力不同層次。3、J20採用了大量的縮水技術。典型代表就是氣動外形和發動機,還有隱身蒙皮,電子雷達技術四樣。老百姓都糊弄不了。
誰給你電子技術抄襲?你美爹對中國高科技領域封鎖的還輕嗎?死噴子,領你的狗糧去吧
結果飛都飛不起來……
你以為搞科研的都是你這種蠢蛋?你蠢就以為全中國人民都蠢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3/doc-ifychhuq4239052.shtml
武裝干涉或武力威懾並不是遠洋艦隊任務的全部。事實上海軍任務類型的絕大部分都與武裝干涉和武力威懾扯不上多少關係。美國海軍長期處於大國間高強度對抗的前沿,兵力結構畸形,發展野蠻生長。冷戰結束後的美國更是自恃一超獨尊,海軍任務譜高度偏向暴力端,從航母打擊群與遠征打擊群等霸氣四溢的名號中便可見一斑。低成本巡邏型戰艦的稀缺迫使美國海軍以導彈驅逐艦、大型兩棲戰艦、攻擊型核潛艇等主戰平台執行諸如反海盜、搜索救援、毒品攔截等雜務,毫無必要地燃燒著高端平台寶貴的使用壽命。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行動中使用主力艦艇的原因不言自明。待國際社會對中國海軍的遠洋活動習以為常後,此類非戰爭任務應轉而交由成本低,續航力大,且較不具威脅性的弱武裝巡邏艦執行。
近中期內的中國海軍因而需要四支裝備水平與核心任務各不相同的艦隊,即堡壘戰鬥艦隊,堡壘巡邏艦隊,遠洋戰鬥艦隊,遠洋巡邏艦隊。戰鬥艦隊顧名思義主要用於執行正規作戰任務,其艦型設計強調武器設備安裝密度與抗戰損能力。將這樣的高性能高成本平台用於雜務無疑是暴殄天物,構建專業打雜的巡邏艦隊極為必要。
巡邏艦隊以完成非戰爭任務為核心使命,其艦型設計應強調大續航力,低廉的成本,以及出色的任務靈活性。較低的武器設備安裝密度既降低了成本,也為攜帶多樣化的有效載荷騰出了空間。中國強悍的造艦能力與中國海軍未來龐大的兵力規模保證了專職巡邏艦隊將具有足夠高的成本效益。
海軍是能夠提供大量公共服務的軍種,擁有其它軍種無可比擬的巨大外交價值。公共服務能力領域的競爭是中美全面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海軍遠洋艦隊的存在不僅能夠提高美國攻擊中國海外利益時需要跨越的門檻,還將推進西太平洋-印度洋連續體諸國與中國之間利益共同體的加速構建。
美國海軍數據顯示,包括航空部門在內,LHA-6美利堅級與LHD-1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基本編制分別達到1059人與1070人。美軍大型兩棲戰艦的人員密集程度要顯著高於歐洲諸國與中國的對應型號,不僅建造費用遠邁中歐同儕,相同使用強度時的人力成本支出也令它國型號望塵莫及。
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皇級航空母艦的非航空部門人員編制為679人,只有尼米茲級的大約1/5。與尼米茲級同樣配備2具原子能熱水壺的法國戴高樂號緊湊型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非航空部門人員編制為1350人。美軍艦隊航母龐大的員額編制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超量保證損害管制所需人手,雖值得我軍參考卻沒有原樣照搬的必要。
中國海軍現役與建造中的水面戰艦武器設備安裝密度較大,人員編制水平接近美軍對應型號,全壽命費用中的人力成本部分較之於美國海軍的結餘相應將不如兩棲戰艦明顯。但建造與維護海軍艦艇依託的是相同的造船工業體系,造艦成本較低的國家顯然維護保養艦艇的成本也較低。
造艦費用的很大部分來自船廠人力成本。對於同一個國家來說,船廠人力成本與操艦人力成本無疑存在相對固定的比例關係。歐美國家的歷史經驗顯示,無論是航空母艦,水面戰艦,還是軍用潛艇,正常使用強度下包括維護保養,中壽升級,人力支出等的年均運作花銷普遍在平台原始採購價的1/10附近波動。中國海軍只要將裝備更新強度維持在合理水平上,就不會遭遇主戰平台造得起卻養不起的尷尬局面。
將海軍走出去簡單理解為與美國海軍遠洋爭鋒的想法是極其狹隘的。在同志加兄弟與漢賊不兩立之間遠非一片虛空,海軍的職責也絕不僅限於浴血殺敵。中美之間千纏百結的經濟利益,東亞的地緣環境,以及中軍日趨完善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均使美國在中國周邊進行直接武力干預的成本日益攀升,以至於美國戰略學界已經提出了棄守台灣的建議。
然而由於中國海軍建設嚴重滯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使陰招,下絆子,侵蝕中國利益,減緩中國復興速度所需支付的成本卻頗為低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進口國,並已成為資本淨輸出國。對於中國來說,繼續專注於東亞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建設而忽略海外利益的作法已經行不通了。沒有海軍護航的一帶一路是走不遠的。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多年之後的技術發展狀態,艦艇平台不管留出多少餘量,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將無可避免地遭遇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尷尬。與平台外形設計息息相關的雷達低可觀測性能更是無法通過升級子系統得到明顯改善。就算不必顧慮老齡戰艦結構與系統老化,零配件供應困難,人員編制臃腫,運作費用高漲等問題,單從保證戰鬥力角度考慮,過長的服役週期仍然極不明智。維持較快的艦艇更新節奏才是科學合理的選擇。
若中國海軍以平均每年1/3艘航母,1/3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1艘大型兩棲艦,1艘綜合補給艦,1艘攻擊型核潛艇,2艘導彈驅逐艦,2艘導彈護衛艦,2艘輕型護衛艦的節奏進行裝備更新,則所需年度預算可近似轉換為8.5艘導彈驅逐艦,尚未觸及前述的9艘導彈驅逐艦可承受性天花板。若將近未來的核潛艇採購速度按照前述假設減半,年均造艦預算更將擁有不低於1.25艘導彈驅逐艦的餘額,足以保證常規動力潛艇以及海洋調查船,電子偵察船等軍輔船的正常換代。
1998年以來美國海軍作戰部隊的艦艇數量從333艘下滑至274艘,前沿部署於海外母港的艦艇數量則從23艘上升到29艘以保證美國海軍在熱點地區的存在。1998年62%在海上航行的艦艇進行了任務部署,4%艦艇的任務部署時間跨度超過6個月,而2015年的對應數字分別是74%與100%。高強度的海外部署對艦艇及人員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直接導致了艦隊運作費用不斷攀升。長期的海外部署意味著巨額的遠航補貼,超設計極限的使用頻率則造成海軍艦艇維護保障成本急劇膨脹。主戰平台超期服役將進一步惡化艦艇運作成本持續上漲的趨勢,使美國海軍陷入維護保障費用高企擠占裝備現代化預算,船廠開工不足造艦成本持續攀升的死亡螺旋而無法自拔。
人力成本是歐美海軍艦艇全壽命支出蛋糕中很有分量的一塊。譬如設計於冷戰高峰,普遍義務兵役制尚未廢除,薪資相對低廉之際,人員編制規模龐大的CVN-68尼米茲級人力密集程度極高,人力成本達到全壽命花銷的48%,是平台初始採購費用的2.4倍。
美軍LPD-17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基本編制363人。噸位與之接近的我軍崑崙山級船塢登陸艦基本編制據報導約120人。法國西北風級不包括航空部門在內基本編制為160人。英國海洋艦基本編制285人,航空部門編制180人。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包括航空部門在內的基本人員編制為433人,其澳大利亞版本堪培拉級包括航空部門在內的基本人員編制為358人。
2001-2015年中國海軍共接收導彈驅逐艦15艘,年均1艘,導彈護衛艦27艘,年均1.8艘。其中2001-2005年導彈驅逐艦與導彈護衛艦服役數量分別為5艘和6艘。該時間段內服役的導彈護衛艦為造價低廉的舊世代型號,年均水面戰艦更新投資強度不超過1.5艘導彈驅逐艦。2006-2010年中國海軍列裝導彈驅逐艦4艘,導彈護衛艦7艘,年均水面戰艦投資強度繼續維持在1.5艘導彈驅逐艦以內。
2011-2015年中國海軍軍共接收導彈驅逐艦7艘,年均1.4艘,導彈護衛艦13艘,年均2.6艘,輕型護衛艦20餘艘,年均不到5艘,年際水面戰艦建造投資大致維持在略高於3艘導彈驅逐艦的水平,就資金投入而言並未出現海嘯式造艦高潮。雖然2011-2015年我軍水面戰艦更新換代的絕對投資強度顯著高於2001-2010年,但是考慮到同型戰艦造價基本穩定,裝備採購預算隨著國家經濟總量擴張而水漲船高,2011-2015年所謂暴兵階段的水面戰艦建造費用對國家財政造成的壓力,與年均接艦數量只有2.2艘的2001-2010年實際上沒有本質差別。
當前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相當於美日兩國之和,艦艇生產成本則遠低於造船業勞動生產率極為低劣的美國。除非毫無理由地規定我軍水面戰艦總數必須少於美軍,且艦艇服役週期必須向裝備更新速度遲緩,現役主戰平台拼命延壽以維持艦隊規模的美國海軍看齊,否則中國造艦速度過快,海軍發展不可持續的論斷就無法成立。
美軍艦艇普遍長壽實在是出於無奈。超長服役週期實際上既不利於軍事造船業的健康,也嚴重地限制了部隊戰鬥力的提升。1975年服役的DD-963斯普魯恩斯級曾被認為是預留充足設計餘量的典範。然而僅僅8年之後,基於相同平台的CG-47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便將其看似鋪張浪費的設計餘量吃得一干二淨,在服役過程中不斷暴露出頭重腳輕橫向穩定性欠佳,實施急轉向之前必須首先減速,乾舷高度不足適航性下降,上層建築重量過大導致船體結構開裂等一系列問題。
DDG-51伯克級首艦1991年服役,與CG-47提康德羅加號入列相隔只有8年多時間,設計風格卻大相徑庭,戰鬥情報中心從上層建築轉移至艦體內,雷達反射截面積呈數量級下降,上層建築材料也從鋁合金改為高強度鋼,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裝備換代節奏顯著放緩,但DDG-1000朱姆瓦爾特級與伯克級相比顯然也存在代差級的平台技術提升。舊瓶新酒的伯克III則早在設計階段就面臨與提康德羅加級類似的空間緊張和電力供應不足等諸多問題的困擾。
作為對比,採用民標建造的英軍海洋號直升機兩棲攻擊艦以2015年幣值計算的單價僅為2.8億英鎊,45型導彈驅逐艦包括研發成本在內的單價則高達10.5億英鎊。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2012年幣值的單價為4.52億歐元,為俄羅斯建造的2艘海參崴級以9.5億歐元價格售予埃及,而地平線級區域防空型護衛艦的2009年幣值單價達到10.8億歐元。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2010年幣值的造價為4.62億歐元,大致於同時期完成的F105區域防空型護衛艦的造價為8.34億歐元。
歐洲國家大型兩棲戰艦的造價普遍低於區域防空型水面戰艦。歐洲造船工業相對健康,美國的商業造船則接近死亡。對於身為造船大國的中國而言,歐洲兩棲戰艦的建造成本更具參考價值。以保守估計為原則,假定我軍大型兩棲戰艦的平均單價達到同時期區域防空型水面戰艦的60%,即已超過上述歐洲三劍客的相對成本,則0.6艘導彈驅逐艦的年均投入強度即可維持每年1艘的大型兩棲戰艦更新速度。按照30年服役壽命計算,穩態兩棲艦隊規模可達30艘。
假定我軍艦隊補給艦全部由更加豪華的綜合補給艦組成,均價達到同時期導彈驅逐艦的60%,中國海軍仍只需每年投入0.6艘導彈驅逐艦的預算即可實現年均1艘的補給艦接裝節奏。按照30年服役壽命計算,穩態綜合補給艦裝備數量可達30艘。
美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單價約為同時期導彈驅逐艦的1.5倍,大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單價約為同時期導彈驅逐艦的3倍。我軍核潛艇技術相對滯後,生產節奏較為緩慢,現階段相對成本估計高於美軍水平,未來技術成熟,實現規模化生產後的相對成本應與美軍相近。
假設核潛艇平均服役壽命30年,穩態核動力水下艦隊理想規模為30艘攻擊型核潛艇,10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則長遠而言我軍每年需在核潛艇兵力更新項目上投入相當於2.5艘防空型導彈驅逐艦的造艦費用。近期內中國海軍的核潛艇採購節奏似乎不大可能達到上述水平,若採購節奏減半而單艇相對成本上升40%,則年均核潛艇建造投資相當於1.75艘導彈驅逐艦。
中國海軍056型輕護滿載排水量只有瀕海戰鬥艦的1/2,且平台設計更加樸素,成本之低堪稱喪心病狂,為尼日利亞建造的P18N出口型單價只有4200萬美元,比瀕海戰鬥艦低了一個數量級。054A型導彈護衛艦的單價則不到052C/D系列導彈驅逐艦的1/2。
中國海軍052C與052D區域防空型導彈驅逐艦的單價大約相當於中國年度GDP的萬分之0.5。新一代大型驅逐艦的噸位與復雜性均較052C和052D顯著提高,成本也將相應大幅上漲。但新常態下中國預計仍能保持年均7%左右的GDP增長速度,新大驅批量服役時,其單價可望繼續維持在中國年度GDP萬分之0.5的水平。而美軍伯克IIA型驅逐艦的單價約為美國年度GDP的萬分之1。我軍新銳驅逐艦相對於GDP總量的成本僅為美軍對應型號的1/2,相對於工業總量的成本更是只有美軍型號的1/4。
噸位與伯克級相似的CG-16萊希級防空反潛火力俱全,是冷戰早期美軍航母具有代表性的帶刀護衛,其單價略低於當時美國年度GDP的萬分之1。按照採購價佔GDP比例計算,伯克級的經濟可承受性與上世紀60年代初交付的萊希級相比並未顯著惡化。
然而歷年來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權重持續下滑,遭遇需要砸下真金白銀的國防現代化事業時,被服務業吹起來的GDP泡沫瞬間原形畢露。這就意味著估算海軍可持續發展規模時,以GDP而非工業產值為衡量標準對美國較為有利。然而,即使以GDP為衡量指標,中國造艦經費佔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仍只需達到美國的1/2,即可支持年均9艘導彈驅逐艦等價物規模的艦隊更新速度。
當前預算水平下,我軍相對於GDP總量的裝備更新強度約為美軍的70%,海軍主戰艦艇相對於GDP總量的單價卻只有美軍型號的1/2。中國海軍預算規模佔國防經費的比例因此不必達到美國海軍的水平,即可支持與1986-2015年間的美國海軍類似的,年均9艘導彈驅逐艦等價物的艦隊更新速度。按照與美國海軍相近的水面戰艦投資權重計算,水面戰艦換裝節奏至少能夠維持在每年3艘導彈驅逐艦等價物的水平。
從鋪龍骨開始計算,1986-2015年間美國海軍共建造核動力艦隊航母6艘,包括5艘後期批次CVN-68尼米茲級與CVN-78福特級首艦,平均5年採購1艘。該時間段內航母採購投入佔造艦預算的11%,約為水面戰艦建造經費的1/3,年均航母採購預算相當於1艘導彈驅逐艦。目前1艘艦隊航母的單價大致等於5艘高性能導彈驅逐艦。我軍每年在航母平台項目上投入相當於1.66艘導彈驅逐艦的經費即可維持3年1艘的航空母艦建造節奏。
美軍船塢登陸艦的單價與導彈驅逐艦相當,兩棲攻擊艦的單價則兩倍於導彈驅逐艦。如此豪華的兩棲戰艦並不代表全球海軍的普遍規律,而是美軍的高標準嚴要求與萎靡不振的美國造船工業低劣的生產效率聯手製造的惡果。
中國海軍“餃子”還能下多久?可每3年入役1艘航母2017.03.10觀察者網
今年兩會中國公佈2017年國防預算相比2016年增長7%,根據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列出了國防支出預算為9543.54億元,若2017年增預算增幅7%,則約為10211億元。那麼這一國防預算情況下,中國海軍後續的發展將面臨什麼樣的變化,海軍在目前持續性下餃子的情況下,是否最終會面臨美國海軍目前所面對的維護問題,本文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
1986-2015年間,美國海軍造艦預算的34%投入水面戰艦更新。這30年里美國海軍共接收CG-47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4艘,DDG-51伯克級導彈驅逐艦62艘。提康德羅加級的單價較伯克略高,上述採購強度相當於年均服役3艘導彈驅逐艦。24艘提康德羅加級中,至少6艘的建造撥款基本完成於1986年之前,但以上統計也忽略了近些年生產的瀕海戰鬥艦與DDG-1000朱姆瓦爾特級大型導彈驅逐艦。DDG-51伯克級的1-62號艦在1991-2012年間列裝,其中1993-2012年60艘,年均3艘。
綜合以上數據,可將美國海軍戰艦的長期採購規模近似換算為每年9艘導彈驅逐艦。1986-2015的30年包括了美國軍費開始下降的冷戰末期,裝備更新投入斷崖式崩塌的後冷戰採購假日,以及大幅度增長的國防開支多數投入中亞山地與中東沙海的所謂全球反恐戰爭。該時間段內,美軍大型武器平台採購費用佔國民經濟總量的比例處於二戰以來史無前例的低水平上。
由於老舊裝備維護費用不斷攀升,全球用兵花銷巨大,儘管美軍為應對強勢復興的中國和迴光返照的俄羅斯竭盡全力,近未來計劃中的年度裝備採購預算仍只達到大約1100億美元,不足年度基礎防務開支的1/5,大致相當於美國GDP總量的0.6%。對於裝備更新速度正常且不必承擔繁重國際義務的武裝力量而言,國防現代化投入通常可以達到防務開支總額的1/3。因而我軍的年度官方預算雖然只有當年GDP總量的大約1.3%,裝備採購開支卻可達GDP總量的0.4%以上,裝備更新相對投入不低於美軍的70%。
彩虹-5除了外形尺寸明顯增大外,更重要的是採用了重油活塞發動機耗油率比渦槳發動機要小得多。與尺寸類似的食者B相比,彩虹-5的滯空時間為40小時,未來的升級版本有望達到100-120小時,而捕食者B的續航時間只有20多個小時。AR-1和AR-2無人機專用空對地導彈,則讓彩虹-5在對地方面同樣具備超越捕食者B的性能。 捕食者使用地獄火等傳統的反坦克導彈,不但過於沉重,而且威力也明顯過剩,很容易造成附帶傷亡。相比之下,AR-1/2重量輕、命中精度高且成本低,使彩虹-5可以掛載更多數量的導彈,提高了無人機的作戰效費比。
翼龍2號採用國產渦漿-9A發動機,功率為600馬力,可攜帶包括250公斤炸彈在內的各種制式軍用武器,其最大載彈量在600公斤左右。渦漿9A是在直-9使用的渦軸-8A基礎上改進而來,渦漿-9也曾在運-12IV型運輸機上使用
而彩虹5採用了重油燃料的活塞發動機,功率300馬力,彩虹5用翼龍2號一半左右的功率,達到了與之相似的載重量與續航力,而且使用重油燃料,可以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尤其方便各國空軍之外(除了空軍之外,其他軍種較少使用航空煤油)的用戶裝備使用。而且,因為重油發動機(本質上是一種特別研製的二衝程柴油發動機)的能量密度較大,使用重油燃料還可以增加續航時間。不過當然了,重油燃料和較小的功率重量比也帶來了飛行速度、加速度慢等一系列缺陷。
從發動機類型的區別看,這兩種無人機其實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如果說美國採用900馬力渦漿發動機的MQ-9是典型美國肌肉皮卡,那麼功率小一些的翼龍2就是輕型越野車,而功率更小的彩虹5則是更樸實的小貨車了。
全球鷹裝置一台AE3007H渦扇噴氣發動機,全重11噸,創下過飛行時間最長:42小時、距離最遠:26000公里等多項世界記錄。相比之下,最初翔龍配備的是國產WP-7,重量大、油耗高,量產連翼型翔龍配備是國產3200公斤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與全球鷹配備的AE3007H相差無幾。連翼型翔龍全重只有7噸,飛行距離15000公里,作戰半徑5000公里,續航時間不低於30個小時。
卡申稱,購買美國武器的買家,總要執行一系列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要求,有時甚至讓人有屈辱感。美國的政策特點是,經常捲入他國內政,且難以預測。另外,購買MALE的買家將對賣家長期依賴。這種設備相當複雜,不僅需要賣方提供技術服務、人員培訓,而且還要提供衛星通信保障,以便對飛行器進行控制。如果和生產國政治關係搞僵,那麼這種機器將變成廢鐵。因此,越來越多的中東、非洲和中亞國家傾向於從中國購買無人戰鬥機。
卡申稱,儘管有的國家並非對中國政策全面滿意,但北京的方針要更加明白、可預測和可持續性。此外,中國還避免在意識形態上介入他國內政。中國生產的現代程度稍差的機型,比如翼龍I、彩虹4號,已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伊拉克、埃及、沙特、尼日利亞紮下了根,也許還包括阿爾及利亞。
卡申表示,但不管怎樣,要想取得進一步的成績,中國需要提高本國產品的技術水平。翼龍II與I型相比,有了巨大的進步,戰鬥負載增加了200多公斤、燃料增加了300多升,而且機體和電子設備要更加完善。儘管如此,與美國同類產品如MQ-9“死神”無人機相比仍比較落後。
卡申表示,中國航空工業相對落後,首先是發動機製造。美國的發動機動力比中國要強大得多,另外,中國在電子設備重量和機體材料方面也存在問題。
卡申稱,可以看出,中國無人飛行器廠家在縮小差距方面還需做很多工作,但從飛行器使用角度看,也許差距並不大。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可為飛行器提供更多的攻擊裝備和偵查設備選擇。
楨:相關新聞
翼龍Ⅱ機長11米、高4.1米、翼展20.5米。最大飛行高度為9000米,最大飛行速度達每小時370千米。得益於飛機平台性能、動力提升和掛載能力的優化,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2噸,外掛能力600公斤,可實現20小時持續任務續航。
美國MQ-1捕食者空重為51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為1020千克,沒有彩虹-4B重,但搭載武器的總重量比彩虹-4B多。MQ-1的最大航速為217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130千米-165千米/小時,在航速方面略差於彩虹-4B。(央視2015-8-31央視彩虹五號在甘肅首飛,翼展20米,巡航超過30小時。起飛重量3噸,900公斤載重能力。)
側面看一下
如此設計不比美國的濱海戰鬥艦差,中國這艘戰艦在火力上更先進,也更兇猛,幾乎就是直接碾壓,畢竟美艦上沒有安裝垂發系統,無法使用中程防空導彈,後期加裝的反艦導彈也只有4枚,連艦炮火力都嚴重不足,所以美國就不要再到處推銷自已的濱海艦了,否則與中國產品放到一起,真是被比下去了。
這時估計又有人叫喊中國仿造別人的東西,其實談不上,論起來也不是中國研究三體艦的時間不比美國早,第一款三體艦早在2012年時就交付中國海軍,即: 917型三體救生船,排水量只有550噸,艦橋高大,外形明顯為隱身式設計,因專門擔負搜救任務,故武備簡單,僅1門單管30毫米艦炮,船體後端左右各載有一艘新型救生小艇,由艦舯部配備的吊臂負責釋放與回收,艦艉為一個直升機起降平台。
917型,試驗艦
917型艦體試驗艦,僅建造3艘,只是艦體設計採用新理念,與美國瀕海戰鬥艦相比,論個頭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做為試驗艦,已經相當令人滿足了。現在我們終於更進一步,開始設計更大的三體艦,其採用的全電動力系統也是經過驗證的技術,我軍早在非軍用船舶,及軍用輔助船上進行了多年試驗,如今也基本成熟了。至於噴水推進系統,也一樣擺弄多年了,022型導彈艇已長期用。
獨立級,原設計中沒有垂系統,也沒有反艦導彈
也就是說,這款護衛艦所採用的技術,都不是我們第一次採用,而是經過大量的試驗之後,才集中到一起,應用於新艦艇。一直以來,中國海軍的在裝備方面一直強調“小步快跑”,雖說講求穩,避免貪大求快,但絕對不拒絕新技術與新理念,只是重視對新技術的驗證工作,只有在自已完全掌握之後,才會大量應用。
俄稱中國新無人機或奪走美訂單因購美國貨有屈辱感2017.03.06 新華網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稱,成都航空工業集團(CAIG)生產的翼龍II型新一代無人機首次成功飛行,為中國在中東和中亞武器市場上鞏固地位帶來新的希望。在中等高度耐久系列無人機(MALE)生產方面,中國在世界上繼美國之後居第二位。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7.3.3報導,此類飛行器在打擊恐怖主義和各種反叛,動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其出口意義重大。從戰術技術性能看,美國MALE暫時超過中國同類產品,但存在一系列阻礙其出口的因素。
另一方面,在前不久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自主研製的FC-31隱身戰鬥機據說也得到了某中東國家的青睞,準備與中方一道聯合研製生產。無獨有偶,俄羅斯也隨即宣布將與阿聯酋聯合研製基於米格-29發展而來的輕型第五代戰鬥機。不過,相比原型機已經實現首飛的FC-31,俄羅斯人的動作實在是太慢了。
按照俄羅斯的說法,他們的輕型五代機要2025年才能投產,而以目前FC-31的研製進度,2020年就完全有可能實現首批交付。顯然,這個巨大的時間差就是FC-31戰勝俄式輕型五代機最有力的武器。
此外,與俄式戰機的正面PK也意味著FC-31必須要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先進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避免重蹈MBT-2000主戰坦克發動機被烏克蘭人掐脖子的覆轍。
中國版瀕海戰鬥艦火力碾壓美國原版將搶美艦市場2017.03.06新浪軍事
本世紀初時,美軍開始建造新一代水面戰鬥艦艇,其中之一:濱海戰鬥艦,且同時發展了二款,雙以“獨立”級最具科幻色彩,主要是採用三體船設計方案,以高隱身性與高速性能出名。近年以來,美國還將其推向國際市場,引起不少國家的關注,可惜太過於昂貴,只有財大氣粗的沙特訂購4艘自由級濱海戰鬥艦,因其花費竟超過100億美元,其它國家只能望而止步。
獨立級,其火力太弱了
美國敢拿著昂貴的濱海戰鬥艦到處推銷,最大的底氣就是這技術天下獨此一家,可惜今後就不是了。剛剛舉行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代表團展出了新一代高性能護衛艦模型,與獨立級瀕海戰鬥艦一樣採用三體船設計。
這款戰艦的排水量2450噸,長142米,寬32.6米。採用以柴油機驅動船舶電力推進系統,即以柴油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再以電動機驅動噴水推進器--該艦沒有採用傳統螺旋槳推進,而是採用三台噴水推進器。按照展會資料,其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5節,巡航速度為25節,這些數據已經超過了一般水面艦艇。
尾後看一下
該艦的武備相當不錯,艦首為1門76毫米艦炮,其後為一套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為16或32單元,主要發射為紅旗16型防空導彈,整個上層建築完全為隱身化設計,其中間凹處有8枚反艦導彈,採用C803型導彈,這樣全艦可以裝至少24枚導彈。艦體後部為大型機庫,可容納2架艦載直升機,機庫上方有2門730近防砲,以及726-4型多功能干擾彈發射裝置等。
而AH-4型榴彈砲之所以能夠戰勝M777,除了性價比更高外,還贏在自動化程度高——該型火砲的展開和收起可以通過由小型汽油發電機驅動的液壓系統,來實現一定程度的自動化,從而大大減輕人力操作強度。這對於嬌生慣養的中東阿拉伯國家“少爺兵”們來說,要比完全依靠人力操作的M777受歡迎得多。
法寶二 售後周到,打動土豪心
中國軍工企業在外貿武器售後服務方面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與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做生意。PLZ-45型自行火砲出口到科威特後,為了能夠更好的為科陸軍提供完備的後勤保障服務,中國軍工企業向該國常年派駐大量技術人員,並且建立了大型備件庫及維修中心,這在中國外貿武器出口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正是看到了後勤保障服務方面的便利,繼科威特採購3個營的PLZ45型自行火砲之後,沙特也採購了2個營,最新一筆訂單來自阿爾及利亞,採購了至少1個營。
法寶三 獨家專供,俘獲土豪心
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雖然手握石油美元,令全世界各大軍火商趨之若鶩,但是有兩種尖端航空裝備他們是無法從西方國家得到的,這就是察打一體無人機和隱身戰鬥機。
唯一同時擁有這兩種裝備並且允許出口的西方國家就是美國,“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已經出口到7個國家,而F-35更是被稱為“世界戰鬥機”。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看到了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巨大戰術優勢,同時自身的戰鬥機隊也面臨著向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升級的需求。
但是,美國為了維持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裝備優勢地位,偏偏不允許本國軍工企業向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出口這兩種尖端航空裝備。甚至要等到F-35I首批交付以色列後,才向沙特和阿聯酋分別批量交付F-15SA和F/A-18E/F。
於是,在無法得到美製裝備的前提下,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而值得稱道的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唯一同時擁有這兩種尖端航空裝備的國家。
如今,通過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公佈的圖片可以看到,伊拉克採購了“彩虹”-4,阿聯酋和埃及採購了“翼龍”1,沙特在已經採購“彩虹”-4的同時,準備引進更大的“翼龍”2生產線。可以說,正是美國“捕食者”無人機的缺席,給了中國無人機全面佔領中東及北非市場的大好時機。
中國武器靠三法寶令中東土豪不停採購一國欲購FC31 2017.03.07 新浪軍事
以石油為支柱產業的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歷來都是在世界軍火市場上一擲千金的“土豪”。即便是在近年來國際油價一直徘徊於50美元左右一桶的低迷狀態的情況下,依靠著低得令人髮指的開採成本(例如沙特每桶石油的開採成本只有10美元左右),這些“大戶”依然可以動輒便拋出數十億美元的大單,並且時不時還要刷新一下單筆合同金額的世界紀錄。
因此,對於已經超越德國和法國、穩坐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的中國來說,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自然也是最為重要的客戶和推銷對象。雖然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向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出口武器的合同金額與美、俄等國相比還是少得多。
但是,中國軍工企業憑藉著其自身獨具的“三大法寶”,屢屢能夠在與其它軍事強國的對決中殺出重圍,實現了在軍貿市場上的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在不久前進行的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上,中國的軍工集團大陣仗參展,並且斬獲頗豐。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三大法寶”。
法寶一 性價比高,最懂土豪心
中國與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的軍火交易是從上世紀80年代向伊拉克和埃及出口武器開始的。但是,第一次參加競標、與國外同類武器同台競技,還是從上世紀90年代科威特155毫米自行火砲採購招標開始的。
當時,西方各國的M109、AS90、G6等155毫米自行火砲都是以單炮形式參與競標的,唯有中國PLZ-45第一次大膽的提出了由十餘種車輛組成的整營建制方案。
由於海灣戰爭後,整個科威特陸軍的幾乎所有裝備損失殆盡、部隊建制也被徹底打亂,因此PLZ-45這種成體系的競標方案可謂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如果僅僅是採購單一的自行火砲發射車,那麼科威特還要另外招標採購供彈車、指揮車、偵察/校射雷達車等。
正是在與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國家的軍貿交流中,中國軍工企業更多地了解到了這些用戶的需求,並且融入到後續的外貿裝備中,從而能夠更多地貼近用戶的要求。比如中國自主研發的AH-4型155毫米超輕型牽引榴彈砲就在與美國M777的競爭中取勝,再次贏得了科威特的訂單。
太開心,十幾年前定型生產的F22用CPU應該確實非常落後,相對現代殲20來說,芯片不再是技術瓶頸,而且只要想得到,國產芯片就可以做的到(想想手機就知道了!)就這點來說,在火控和操控系統方面,殲20相對F22巨大的代差和優勢!給力給力給力
你家電腦CPU誰生產的?你家手機芯片誰生產的?
手機用的華為,芯片是華為國產的,行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3/doc-ifycaafp1803775.shtml
澳媒稱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可怕:挑戰美霸主地位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2017.2.20發表香港韓禮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的文章稱,半導體已經成為當今高科技知識經濟的基石,半導體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美國和中國在未來幾年可能以何種方式處理它們之間密切且日益複雜的貿易關係。
中國計劃到2030年使半導體產業所有主要領域的生產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它將採用的手法包括強制技術轉讓以換取市場准入,要求或“鼓勵”國內客戶採購中國企業產品,提供補貼以增強國內企業實力,並提供資金支持對外國企業的戰略收購。 大約1500億美元的公共資金和受政府影響的私人資金將用於補貼投資和收購。
△T-50擁有眾多雷達傳感器,它們使用統一的計算機
國家航空系統科學研究院主導IMA計劃,協同航電廠家製定規格,目的是讓大家都有通用的軟件模塊與硬件模塊,這樣類似的東西就不用自己生產,可以互通有無。 模塊也因此得以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例如計算機裡不外乎有處理模塊、存儲模塊、通信接口模塊等,以前廠商各做各的,而在IMA架構下,大家的模塊可以通用,這樣有時就可以直接買別人的模塊來用。
除了硬件通用外,軟件也通用,這麼做的其中一個好處是,不只在一個計算機內可以重新分配資源,就連不同的IMA架構計算機間也可以共享資源。 例如如果中央計算機、雷達計算機、通信計算機都是用IMA架構來做,那麼必要時不同計算機間甚至可以互相分配資源。
T-50的中央計算機確定要用IMA架構來做,名稱暫時稱為BTsVM IMA BK。 但俄羅斯航電廠家也開始在一些次系統計算機甚至特種計算機中使用IMA技術。 例如蘇-35的Baget-53-31M中央計算機,裡面就用到IMA計劃產出的數據處理與影像等模塊。 而且研發商RPKB甚至在研發一種完全用IMA BK做出的運算系統UVVS,一台UVVS的性能就能取代蘇-35的中央系統,包括2台Baget-53-31M、電視信號處理系統、數字模擬轉換器等,UVVS預計未來會擔任蘇-35的中央系統,一方面是性能提升,二方面是全國產化。 另外研製Solo系列計算機的GRPZ也用IMA架構研製最新的Solo IMA BK。
IMA BK的初期目標,是類似CIP這樣用一個計算機就處理包括最底層系統在內的任務。 未來甚至要更進一步,直接在最底層系統(指空調、防火、液壓等最底層基本系統)運用IMA BK技術。
簡單的說,到時候底層系統的數字或模擬數據並不是傳到中央系統的轉換器,而是就地轉換後就透過高速通信接口給中央計算機,這樣就能減少傳輸線的使用。 除此之外這遠程轉換器也會有處理能力,這等於讓底層系統也成為中央運算系統的一環。 (作者署名:對鼎盛軍事)
回應
說白了主要計算一些彈道數字跟其他參數,用不著特別強大的cpu,這種cpu完全夠用,而且穩定!
民用芯片比工業用的芯片要求都低,和軍用芯片怎麼能比呢/\?軍用級的芯片首先是可靠性,抗干擾能力,抗震、抗輻射、耐高溫。軍用的芯片用途都比較單一,沒民用的複雜,也不需要運行大軟件,不需要大CPU,耗電太大,溫升必然高。
例如所有飛控有關的就整合在KSU-35的一台計算機內,只是有4台作為備份,雷達方面有專用的Solo-35.01與Solo-35.02計算機,導航系統以Baget-53-31M為中央計算機。 這些計算機都是一台就可以處理整個次系統的事,而且可以再分配資源,因此性能與可靠性都得以提高。 其中又用導航系統的Baget-53-31M作為全機的中央計算機。
△蘇-35的KSU-35控制系統運算核心
蘇-35的架構裡,等於是在每個大系統內實現第五代計算機的規格,但以全機來說,等於還是以中央計算機去整合幾個特種計算機。 純就架構論,這一架構的整合程度沒有F-22的CIP高,有些非得用F-22的架構不可的功能它辦不到。 但得益於晚了十幾年的電子技術,運算能力不會較差,而且用的模塊較少,總重量不見得較重,而且確保蘇-35的研製進度。
蘇-35時代的計算機架構的代表,是所謂的“EKVS”架構,EKVS-E以往被認為是蘇-35的雷達計算機的名稱,內含Solo-01與Solo-02兩種計算機,但根據較新的數據,EKVS是一種規格,全名是“單一的耦合式運算系統”,意思大概是把數據偶合到單一的運算核心做運算。
△T-50的座艙,與蘇-35頗為類似
即便到了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上,仍有專用計算機與特殊計算機之分,不過開始過渡到類似F-22的整合式航電。 例如它的雷達系統的計算機稱作N-036EVS,它由兩台Solo-21計算機以及一個轉換器構成,101KS光電統有自己的計算機,通信系統也有自己的計算機,電子戰系統的計算機則是Solo -21.402,不過在規劃上,雷達、無線電系統應該會統一由一個運算系統處理,因此Solo-21.402或許只是測試階段所用的專用計算機,未來或許會讓N-036EVS處理電戰系統的任務,或是將N-036EVS與Solo-21.402整合成一個運算系統。
而全機的中央計算機仍是導航系統的中央計算機,根據蘇霍伊的採購合約可知,這個中央計算機目前稱作BTsVM IMA BK。
看起來T-50的計算機架構與蘇-35很像,仍是以中央計算機整合特種計算機。 不過T-50開始過渡到IMA架構。 所謂的IMA,是“整合式模塊化航電”的簡稱,這是一個由國家航空系統科學研究院於2004年主導的計劃,其內容就是發展類似美國“通用整合處理機”(CIP)那樣的模塊化航電系統,藉由在機殼的插槽內安置不同的模塊,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計算機系統。 而BK則是指作戰系統。 因此IMA BK是“作戰系統的整合式模塊化航電”的簡稱。
我軍蘇30所用CPU比你家電腦落後好幾代但仍優於F22 2017.03.03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人們對蘇/俄航空電子系統的印像是“落後”,可具體怎麼“落後”其實也不是那麼清楚。 其實,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一些先進的電子元器件得以出現在全球商品市場,這讓中、俄這些長期被西方禁運的國家受益匪淺。
今天,北國防務特約撰稿人楊政衛就從機載CPU的角度切入,給大家講講蘇-30、蘇-35、T-50等三款20多年來俄羅斯最具代表性戰鬥機所用的計算機系統,大家可以從側面感受俄羅斯航電的發展。
△蘇-30MK的座艙雖然略顯凌亂,但對於蘇/俄已經是進步
蘇-30這些4+戰機開啟了俄羅斯新式航電整合的序幕,如蘇-30MK採用了聯盟式航電整合(即每個次系統有專用計算機,各司其職,然後把這些連結在一起) 。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用80386、80486等進口CPU(中國引進的蘇-30MKK使用的應該是486DX2-50)做成了中央計算機如BTsVM-386與BTsVM-486等,這些計算機並不是真的單一的中央計算機,而是用來當次系統的中央計算機,然後再整合起來。 例如某型雙座戰機用了6台BTsVM-386,兩兩一組互為備份,用於3個大的次系統,再加以整合。
△在計算機領域自負的印度,為蘇-30MKI用上了國產計算機
現代電子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謂一日千里, 486DX2-50這類CPU在如今看來已經是“古董級”,那麼主力戰機用“古董”靠譜麼?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蘇-30研發的那個時代商用計算機剛進入“奔騰”(586),所以軍用品用到486已經算很快了。
而根據俄羅斯國家航空系統科學研究院(GosNIIAS,負責航空電子設備的綜合以及軟件的開發)的分析,386等級的CPU其實就已經足夠擔任中央計算機,第五代戰機因為要處理更複雜的信號以及人工智能,才有更快的需求。
並且航電系統先進與否的重點還在於其架構, 早期F-22中央計算機的CPU性能還不如蘇-30,量產型的提升也不大,但先進的航電架構讓它的領先位置毋庸置疑 ,俄羅斯最新的T-50與之相比也還有差距。
△蘇-35的座艙特寫,相比4+的蘇-30MK進步明顯
4++的蘇-35開始要進化成單點式整合,但採取較次一級的整合方式,也就是幾大專業次系統仍有專用計算機系統,中央計算機負責任務層級以及復合數據處理。 但每個專用計算機系統自己也都是接近第五代的規格,也就是只用一台計算機處理整個次系統的事,因此可靠性得以提升。
中國武器已經不再是那些低技術含量武器,包括無人機和先進防空系統在內的高技術含量武器大量出口到中東等地,搶占了之前美國和俄羅斯的傳統地盤,目前在中東地區,中國製造的武裝無人機幾乎可以用隨處可見來形容,尤其是在美國拒絕出售“捕食者”之後,伊拉克和沙特更是大量進口中國武裝無人機用於實戰。甚至從敘利亞戰場上也可以看出來,中國製造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和FN-6肩射防空導彈也成為戰場主角。中國已經不再僅是出口落後的56式衝鋒槍和59式主戰坦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高技術武器大量進入中東,但中國武器出口的重頭依然是那幾個友好國家,而美國僅向沙特出售F-15SA戰鬥機一單就高達200億美元,此外,在對外出售武裝無人機的時候,中國還在從其他國家大量進口武器或者零部件,除了從俄羅斯進口蘇-35S戰鬥機和S-400防空系統之外,還從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進口各種武器零配件,在關鍵武器系統上依然難以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回應
其實中國購買俄軍火是有深意的:一是加強與俄的關係;二是俄的軍火在亞洲的主要買主是印度和越南,而這兩個國家都是中國潛在的敵對國,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以後的衝突可早作埋伏。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04982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軍火出口世界第三,卻還在大量進口俄國貨2017-02-28
根據近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過去5年的軍火貿易創冷戰結束以來的新高,而助推這種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中東和亞太地區的軍火貿易大幅增加。在武器出口方面,中國緊隨美國、俄羅斯,名列全球第三。據SIPRI公佈的數據,2012年至2016年的全球軍火交易額比之前5年增長8.4%,達到冷戰結束以來最高。軍火交易的主要買家來自亞洲和中東國家,整個亞洲和中東的武器進口增加了7.7%,佔全球軍火交易的43%。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BBC)2016年2月的報導,中國武器出口量在2011年至2015年間較上個五年增長88%。但作為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中國仍只佔全球武器出口的5.9%,遠低於美俄。
外媒稱美增長軍費近10% 中國軍費增幅或重回兩位數
“經濟增長目標和軍費增幅是外界最關注的議題”,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017.3.2稱,今年兩會將討論2017年中國發展藍圖,而外界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經濟結構調整規劃、國企改革方案等將是受關注的三大熱點。 此外,今年將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因此今年軍費的增幅也引發高度關注。 去年中國軍費增長僅為7.6%,但隨著特朗普政府宣布增長軍費近10%,外界紛紛猜測中國今年軍費增長有可能重回兩位數。
回應
和美國搞軍賽是一條死胡同。我國不能和美國搞軍備,說實話別看現在美國經濟下降,負債累累,但作為全球霸主,真需要錢的時候,就如同一個老大叫小弟要錢一樣,所謂美國根本不用擔憂錢的問題,說白了,美國的國債就如同一張白紙,大家都明白
沒人願意被割韭菜,被美國割韭菜的國家也是迫不得已。你要明白一個詞叫牆倒眾人推,在你開始衰敗以後,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樣了。
軍備競賽中國不一定輸,目的不一樣達到的效果就不一樣,中國的軍備是為了禦敵於境外,美國的軍備是為了爭霸,中國用同樣的錢能做到美帝兩三倍錢達不到的效果,只要中國能達到在亞太和美帝軍事均等的能力,米帝要再次在軍事上壓過中國並且在保持全球軍力部署,那它的軍力開支絕對是現在美國不能支撐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03/doc-ifyazwha3660270.shtml
英國智庫:中國軍事技術已接近西方國家水平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17.2.14發布報告《軍事平衡-2017》稱,中國正在開始向國外出口自己設計的武器裝備,包括軍用無人機,從軍事技術上來看已經接近西方國家水平。專家們認為,武器製造領域新的領先者是中國。
2016年,國防開支最大的依次是美國(6046億美元)、中國(1450億美元)和俄羅斯(589億美元),其次是沙特阿拉伯(569億美元)、英國(525億美元)、印度(511億美元)和日本(473億美元)。
軍事專家雷澤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國外估計我國遼寧艦建造和改擴建的全部費用為30億,而全新建造一艘與遼寧艦排水量相當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的價格大約為40至50億。
按照世界平均第三代驅護艦艇的價格估算,僅僅一個航母水面護衛艦艇群的總採購金額將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在加上一艘航母編隊綜合補給艦和兩艘093B型核潛艇,加上24架殲-15和幾十架其他各型號直升機,一個航母打擊集群的採購費用大約為700至800億元,大致相當於我國廣東陽江核電站的總投資額(一期工程約705億元)。
二、造得起還要用得起 中國負擔航母的能力其實很強,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負擔幾艘航母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有能力負擔航母,並不意味著,可以毫不顧忌的「大建亂建」。法國在建造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時,航母超支完工之後,幾乎快拖垮法國國家財政,他的後續艦——PA2工程不得不無限期暫停。
據美軍估計,大型核動力航母運行費的投資約占壽命周期總費用的40%,年度運行費用基本上維持在1億美元左右,而大型常規動力航母運行費的投資占壽命周期總費用的比例更高,約為50%,年度運行費用在7500萬美元左右。
按照一艘中國航母全壽命可服役50年計算,比照美國航母的全壽命成本核算體系,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可保障4至5個航母編隊,而到2025年,按照中國國家增長每年5%計算,中國在未來10年可維持8至9個航母編隊的全壽命使用。
國產航母外形酷似遼寧艦有玄機編隊造價需120億美元
據俄羅斯今日經濟通訊社網站2017.2.13報導,型號為001A的第二艘中國航母將於2017年完工。再進行裝備的舾装預計再有一年到兩年,也就是說最快2018年下半年,最遲2019年上半年會入役,可以說進度飛快令人是歡欣鼓舞。
中國的002型已經在上海市的江南造船廠與001A型幾乎同時動工。只不過第三艘的消息不像第二艘一樣被媒體廣泛報導。它將於2021年完工,而且其排水量將更大,達到8.5萬噸,將裝備蒸汽動力裝置,而非核動力裝置。將來的國產航母不僅將起飛全載荷的戰鬥/攻擊機,還將起飛固定翼的預警機、電子戰機。
目前中國航母與美國航母在技術上的差距主要在核動力系統和電磁彈射器方面了,但因短期內中國海軍還不會與大國海軍搞全球對抗,加上但是航母也是吞金巨獸,無論裝備,還是使用都非常的昂貴。據俄羅斯媒體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稱中國一艘航母需要30億美元,而整個國產航母戰鬥群需要120億美元,未來的運行和維修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據公開報導,中國在2016年的軍費是1428億美元,加上現階段我國將繼續奉行和平發展、睦鄰友好的防禦國防戰略;現階段中國海軍也處於熟悉航母的各種流程,故沒有必要上核動力;加上電磁彈射器雖然有諸多優點,但也還是剛問世的新事物,我們還需要做好跟踪爭取做到完美。(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h7276054.shtml
列裝一個航母戰鬥群這麼貴?中國最多養8艘 2016-01-23
據美國海軍估計, 「尼米茲」 級航母的全壽命期費用將超過200億美元,其中運行維護費用近1500億,一個美國航母戰鬥群包括4至6艘飛彈驅逐艦、近100多架各型號飛機和若干艘核潛艇、綜合補給船等等,其建造成本高達300億。
一、航母很貴
就航母的費用而言,美國的大型航母和現在的超級航母,無論是初期的建造還是全壽命的費用,都要比其它各國的航母高出許多倍。最早,在1998年美國GAO總審計署統計了1942年以來美國海軍的27 艘航母的建造費用數據,得出的結論是:按1997 財年的價格計算,「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的單艘建造費用是20.5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平均建造費用為40.59億,而現在一艘美國最新的「福特」號航母需要129億。建造一艘現代化航母的造價由此可見造價高昂,而同樣的,建造一個航母打擊群則更加花錢。
其三:桅杆的佈局將會有大的變化。我軍目前不論是護衛艦還是驅逐艦,都採用前高後低的雙桅杆佈置方式,如沒有相控陣雷達的驅護艦054A、052B等,其前桅杆通常採用頂闆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其後桅杆通常為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以及快反/低空補盲雷達。在擁有相控陣雷達的052C/D型驅逐艦上,通常採用前桅杆搭載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後桅杆搭載米波遠程雷達。就像之前其一所預測的,在我軍新一代護衛艦上,預計將採用一種類似“武仙座”相控陣雷達的新型雷達,那麼,前後桅杆的佈局也就會有相應的變化,即採用前低後高的佈置方式,同時,由於採用了新型的相控陣雷達,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還會繼續裝艦,但卻缺少遠程的雷達,所以,預計還會有一款代替米波遠程雷達的新型雷達用於執行遠程探測和早期預警的功能。而這樣的新雷達預計也將會應用在052D型的後續改進方案中。
其四:近防武器系統的佈置方式有所調整。目前054A型護衛艦採用的是在煙囪桅兩側各佈置一門730/1130近防砲用於執行近防任務,這樣的佈置方式有效節省了空間,但對於前後兩個半球來襲的導彈就顯得無能為力了,雖然76mm主砲可以提供一定的防空能力,但畢竟不是專業的近防砲,對空攔截能力有限,在新一代護衛艦上,這樣的局面將有所改觀,預計會採用052D型驅逐艦上的近防系統佈置方案,前部採用1130近防砲,後部機庫頂部佈置HHQ-10近程防空導彈,良好的射界保證了前後半球和側部半球都可以有良好的保護。
其五:雙機庫將有望在新型護衛艦上出現。我軍現役的驅護艦上,普遍被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僅有單機庫且直升機起降甲板面積普遍較小,隨著航母編隊的反潛需求越來越大,專業反潛艦越來越成為了海軍的急需品。在新一代護衛艦上,現有的情況預計將會徹底改變,隨著我軍新一代反潛直升機即將問世,現役的驅護艦直升機起降甲板面積已經遠遠不足以支持新型直升機的起降尤其是高海況下的起降、掛彈等作業,加大甲板面積,增設雙機庫已成必然。
其六:動力系統的更新換代將成為最大的亮點。從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展出的新模型可以看出,其模型上的煙囪顯得十分詭異,筆者猜測,其有可能採用了全新一代的動力系統,所以此煙囪才會如此奇特,完全迥異於目前的各類現役驅護艦型,當然,具體是柴-電、柴-燃、燃-電還是其他什麼類型的動力系統,還有待進一步的了解具體情況才能知道。(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8/doc-ifyavvsh7151232.shtml
不久前,國產的30兆瓦級燃氣輪機已經投入商業運行,更大的40兆瓦級船用燃氣輪機已在2015年試製成功,如順利完成測試工作,成功裝艦的話,它將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艦用燃氣輪機。也許航母採用核動力更理想,但是使用燃氣輪機的常規動力方案也依然有不小的吸引力。
原本大型燃氣輪機技術僅掌握少數國家國手中,如今中國突破了,對中國海軍發展的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從而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國海軍多年的大型水面艦艇動力問題。
回應
在國際上不知道幾流,在中國當寶貝。
烏克蘭GT25000,額定功率為25000~29000kW,效率為35.8%~37.5%,與美製LM-2500大體相當。國產QC-280功率由40000提高到50000馬力,熱效率由37%提高到40%。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就是使用燃氣輪機,而且還是電力推進。
40兆瓦船用燃氣輪機,功率比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燃氣輪機還要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8/doc-ifyavvsk3969937.shtml
中國三體戰艦亮相海外但不會裝備海軍自用版更科幻2017.02. 新浪軍事
在最近舉行的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上,我國展示的多款出口型護衛艦模型,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出一些我軍未來護衛艦的發展方向。
其一:依然注重現有系統的整合,新技術應用範圍較小。從展出的各類艦艇模型來看,我軍新一代護衛艦還依然會採用傳統的單船體設計方案,時髦的三體艦預計將只是一種備份方案或者僅作為出口型護衛艦展出。我軍未來的主戰艦艇依然會裝備現有的多款主戰武器,例如導彈垂直發射系統、730/1130近防砲、YJ-83反艦導彈等,但雷達方面應較現在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有所更新,筆者預測有可能會搭載一款類似法國“武仙座”相控陣雷達一樣的先進雷達,從而代替現有的382雷達。
其二:更加註重隱身化,從阿布扎比展出的幾款模型以及目前正在建造的055型大型驅逐艦的艦首外形來看,我軍新一代的護衛艦外形,將會比現有的054A型護衛艦更注重外形隱身和紅外隱身,例如採用055型大型驅逐艦類似的艦首舷牆,取代現有落後的艦首舷牆佈局,錨機艙徹底放入艦體內部,有些類似於法國阿基坦級、新加坡勇敢級的艦體前部佈置方式。
烏克蘭售華先進發動機中國將其國產化後或用於航母2017.02.28新浪軍事
1993年,中國與烏克蘭簽定技術轉讓協議,引進GT25000燃氣輪機技術,俄文編號:Д-801或M-80,英文編號DA80、 DN80。這是非常寶貴的先進發動機技術,燃氣輪機為現代水面艦艇的主流動力,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即開始研發,可是一直沒能取得突破。更不要說,該型號性能先進,屬於三軸船舶燃氣輪機,額定功率為25000~29000kW,效率為35.8%~37.5%,相當先進的性能,與美製LM-2500大體相當。
這份合同的簽署引得俄羅斯相當不滿意,烏克蘭竟然將如此一流的技術竟然轉讓給中國,卻沒有交到俄羅斯,但是最生氣的卻是美國,為了封堵中國,美國已禁止再向中國出售LM -2500,可是被烏克蘭能弄得前功盡棄。烏克蘭先向中方供應了10台,用於052B與052C型驅逐艦,一共有4艘安裝,解決了中國海軍的大問題,隨後又開始轉讓技術。
中國在實際使用中,也發現其不足之處,主要問題就是採用比較簡單的罩體,排氣管與燃氣渦輪不在同一底座上,引發了不少問題。後來在1998年,開始國產化工作時,中方參考LM-2500的使用經驗,對該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包括安裝一個箱體式罩體,經過改進之後,雖說在各項性能與烏克蘭原產機組相當,但是在維護性,操作性等方式有了不小的提高。
2004年,國產化型號定型為:QC-280型燃氣輪機,現已裝備於052C/D導彈驅逐艦。到了2011年時,我們已把國產化率提高到95%以上,基本實現材料、工藝等國產化,等於完全掌握其技術。隨後即開始,進入性能提升階段,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以提高系統性能。
這一系列的工作,烏克蘭方面也是受益不小,也將相關成果應用到自已的型號上,研發了民用型號,後來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的GTE M90FR,也是GT25000的改進型。
中方在QC-280改進工作已應用了大量的自有技術,將其性能有了不小的提升,功率由40000馬力提高到50000馬力,熱效率由37%提高到40%,未來有望實現熱效率為45 %,為中國海軍未來艦艇理想的動力系統。
經過國產化及改進工作,中國掌握了先進艦用燃氣輪機的設計經驗及製造工藝等,從本世紀初,先後自主研發多種不同的燃氣輪機,比如:QC-70,以太行發動機核心機為基礎。
相關新聞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戰略潛射導彈21次發射竟失敗10次如何與美軍對抗2016.12.13新浪軍事
回應
北風之神表示很受傷,艇好了,配的導彈沒發展成功。俄海基核力量出現嚴重空白。老的艇和彈不得不延壽後超期服役.
很正常,中國導彈的研發失敗次數只比這多,不會少。俄缺乏資金,研發的時候偷工減料而已。關鍵是在研發的時候把所有錯誤都發現,而不是到裝備後才發現設計問題。
不要偷換概念,研發時發射失敗和服役後發射失敗是兩個概念。
侯知建的文章一針見血,支持,只是某些二毛子不開心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3/doc-ifxypipu7978956.shtml
相關新聞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研十年沒造出艦載發動機 若無中國動力恐寸步難行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武器的狀態令人堪憂啊,沒錢維護?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毛子質量堪憂,都是伏特加喝的人同傻瓜一樣,如同他們的航母冒黑煙!
S-300是冷發射,不是發射後墜落,而是沒有飛離發射筒時發動機就點火了,引爆了其他筒子裡的導彈。
回應
俄羅斯只是缺錢而已,底蘊要強中國很多的
毛子是有底蘊,不過好多底蘊都在烏克蘭...
主要是錢,沒錢寸步難行,11356,22350還有20380都是很優秀的軍艦,可惜俄羅斯的經濟實在不給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8/doc-ifyavvsh7172528.shtml
俄最新20386型戰艦開工 在等中國發動機2016.12.01新浪軍事
回應
俄研十年沒造出艦載發動機 若無中國動力恐寸步難行
亂七八糟武器規劃,現代化作戰理念離大鵝磚家太遙遠了,上世紀中後期的作戰思路,太奇葩了,這麼多武器阻礙了水兵的居住環境,嚴重違背現代海軍理念
楨:歐俄印都妄想以小盾代美中大盾,但有皆小盾雷達安裝在塔形桅杆高處,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和重量,會影響艦艇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轉彎易傾覆之弊。尤其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大謢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大謢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 型神盾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印度軍艦翻船:2016.12.5發生了相隔萬里的兩次匪夷所思的軍事事故。一個是俄航母上一架蘇-33拉斷阻攔索墜入大海,另一個則是印度P-16A型貝德拉號導彈護衛艦傾覆,導致嚴重受損。這兩起事件看似互相孤立,但細想想,兩起事件又有著共同的肇因。印俄都正面臨著一個問題,即綜合國力難以支撐起海軍雄心。印俄海軍這種小船裝大砲的設計是不合理的。
相關新聞
印度海軍慘劇頻發 印幫越南培訓蘇30和基洛潛艇 中國徹底放心2016.12.08
俄Mig29/Su33接連因阻攔索斷裂墜海 遼寧艦用國產裝備遠勝俄
俄航母攔阻索曾拒賣中國 如今卻曝致命缺陷遭華反超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蘇33比殲15到底差在哪 航電缺陷或令其全部被淘汰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美軍望印度海軍牽制中國 視察印國產航母后卻被嚇傻2016.11.30
美媒對比遼寧艦與美俄航母異同:中國海軍進步太快2016.12.16
美媒2016.11.17稱遼寧艦不可能具備實戰能力 12月初被航母編隊實際使用武器演習打臉
此外,還有一個基本條件是船廠的起重能力,艦船在建造時需要起重設備(通常有門座式起重機和門式起重機)調運分段進行總組。 根據公開的資料,法國自用的“西北風”中最重的分段達690噸,而縱觀上述7個船廠,起重能力最強的是北方機械製造廠,但僅能起運520噸的物體,其它船廠的最大起重能力均在200噸以下。
從這個角度,目前俄國內尚無滿足“西北風”建造條件的船廠。 北方機械製造廠是其中條件最接近的,但前提是必須對船廠進行設備的升級。
從上述兩個基本硬件設施的例子可以看出,當前俄羅斯造船工業的硬件設施幾乎可以用“窘迫”來形容。 北國防務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前蘇聯的整個工業體係幾乎圍繞軍工領域,造船業也是如此,前蘇聯解體之後因為無軍艦可造,船廠的發展只能陷入停滯。
假如俄造船工業在蘇聯解體後能夠迅速轉入民船的建造,那麼俄造船工業將會是另外一番局面,通過民船的建造不大可以維持住人才隊伍,還可藉此對硬件設施進行升級。
以我國為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軍艦的建造也成進入一個低潮期,但是傳統的軍用造船廠通過涉足民船建造,保持了生產,硬件設施也在不斷的更新,為進入新世紀之後的造艦高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現在俄羅斯造船業的基本硬件設施已遠不如我國一些用不大三四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大型民營造船廠。 例如上表中俄7家核心船廠所列的硬件設施,中國一家民營船廠金海灣重工的能力就接近它們的總和,有些甚至更加突出。
當然,即便造船技術和硬件設施較為落後也還是可以把船造出來的,那為什麼俄羅斯造一艘中小型艦艇也要10多年呢? 除了一些造船廠(如阿穆爾造船廠建造20380型輕型護衛艦用了10多年)是因為自身原因,更主要的還是配套廠家的供應不上,例如22350型最初缺炮、缺雷達無法出海海試,現在防空系統問題無法解決,致使交付海軍的時間一拖再拖。 烏克蘭危機後,22350型、11356R型、20280系列的建造被全面波及,22350型、11356R型短期內的建造已經停止。
因此,可以說俄羅斯造船業當前面臨的問題除了造船業自身的問題,還有整個國防工業系統的問題,短期內要解決是不大現實的。 需要在未來一段時間投入巨大資金進行改進升級,2010年前後俄羅斯不缺錢時曾作出解決問題的嘗試,但最終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而無疾而終。 未來走向如何,我們還要繼續觀察。
揭俄軍艦難產幕後:7大核心船廠硬件不如中國一民企2017.2.28 新浪軍事
月初,俄工貿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表示,近10年來,俄羅斯共建造250多艘戰艦和約400艘排水量100噸以上的民用船舶,這個數字是上一個10年的1.5倍。 他強調,“我們得以克服造船業的危機。”
當前俄羅斯的軍用造船業的多數領域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曼圖羅夫或許是想講述俄羅斯造船業的“成績”,但這個“成績”與中國一比相差就太遠了,尤其是民用船舶10年產量或許還不及中國一年。今天就以俄羅斯曾經試圖建造“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為例,講講俄羅斯造船業當前的困境。
俄羅斯向法國採購“西北風”無果早已塵埃落定,但很多人只記得俄羅斯採購了2艘艦艇,卻忘了俄羅斯最初計劃在引進2艘之後繼續引進技術完全自主生產後續2艘“西北風”。
俄羅斯當初為什麼引進“西北風”? 原因或許不只一個,但引進製造技術絕對是關鍵原因之一。 俄羅斯雖然也是一個工業強國,但是艦船製造工藝普遍較為“粗糙”,在經歷蘇聯解體之後,建造技術和設備一支裹足不前,其整體技術水平與歐美造船強國有著不下15年的差距。
例如俄羅斯在建的22350型、11356R型、20280系列等主戰艦艇使用的造船技術多為基本的分段式造船法,部分更小的艦艇使用的則是更古老的造船方法。 而模塊化造船已經在歐洲、乃至我國開始普及,“西北風”就是採用模塊化造船的典範。 俄羅斯雖然最終沒有得到“西北風”,但通過讓俄國內船廠造了半段“西北風”應該也收穫頗豐。
要造船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船廠的硬件設施,如果硬件設施不能符合要求,那麼建造也無從談起。 俄羅斯國內的主要軍用造船廠有北方機械製造廠、北方造船廠、楊塔造船廠、阿穆爾造船廠、紅星造船廠、波羅的海造船廠以及海軍上將造船廠等7家,目前這些船廠均採用室內總組最後利用浮船塢下水的模式。
像“西北風”這樣的大型艦艇最好的建造方式是在幹船塢中建造,然而上述7家船廠僅北方機械製造廠和紅星造船廠有乾船塢,而紅星造船廠的船塢太小無法容納“西北風”,此前有報導說北方造船廠也正在建造一個大型船塢,但是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最近,中國海軍頻繁訪問海灣國家,並在傳統意義上的受美國保護的海上航線,如南中國海、印度洋、西太平洋上顯示存在,並展示武力。 上個月,一艘中國潛艇停靠在馬來西亞沙巴州的一個港口,這是中國潛艇第二次訪問外國港口。 這艘潛艇來自於索馬里海域打擊海盜的行動,從2008年開始,中國就一直通過護航行動,學習海軍作戰的寶貴經驗。
此外,中國軍艦也經常出現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的港口,與其不安分的區域競爭對手印度隔海相望。
而一位駐北京的西方外交官更加感慨的說,“中國海軍,實力投射!”(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以前維護中國海洋特別是遠海權利的能力實在太弱了,海軍除了維護國家主權以外,平時也能讓中國漁民少受他國欺凌,不要說韓國了,連菲律賓,越南都對中國漁船開槍
必須加快建設軍隊,不然經濟建設成果會被訛詐,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仍然是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
海軍硬件更新了,應用人才更新追趕得上嗎?最重要的海軍軍官行不行,我沒有看到一個有突出能力的海軍軍官,也沒有看到海軍偉大級別的戰略思想和規劃。
就問一句,為什麼要讓你看見。
這些要是都讓你看見了,咱國家就別玩了
海軍偉大級別的戰略思想和規劃,這個嘛,早就有了,但是,現在還不易公開的宣揚
中國應該學習美國,將全球分為幾個戰區,取得軍事基地,維護自身利益!
那是長期目標,中短期目標,應該是掌控南海和印度洋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8/doc-ifyavvsk3935326.shtml
中國海軍從印度洋出擊大西洋18個基地群直插美後院
在國外軍界,炒作中國海軍打造印度洋“珍珠鍊”的聲音從不停歇。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7.2.24報導,繼吉布提之後,納米比亞沃爾維斯灣港、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港也正在成為中國海軍的海外基地。此外,中國還將在也門、莫桑比克、阿曼、塞舌爾、肯尼亞、坦桑尼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地建立基地,據稱中國計劃建設的海軍基地共有18個之多。中國之所以要建立這些基地,是出於與相關國家“互惠互利,友好協商”的目的,並強調這些基地不同於“美國式”的軍事基地,這些港口是“補給、停泊和維修基地”。
外媒稱中國去年服役18艘主力戰艦超越整個1990年代 2017.02.28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軍事評論員本•布蘭查德和邁克爾•瑪蒂娜發表署名文章《對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導致中國加大海軍作戰實力》。
文章指出,解放軍海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國防資源投入,以加強自己在全球的控制力,並試圖挑戰美國在公海上的主導地位。
中國第一艘航母穿越海峽,中國潛艇訪問東南亞,更多新型的戰艦出現在過去從來沒有中國軍艦游弋的地方,都顯示了中國的這一態度。
而隨著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承諾為美國海軍建造更多的船,導致了與其在熱點問題上有所分歧的中國的不安。 而起碼在中國南部、東部海域,中國海軍正在縮小與美國海軍的差距。
一位駐北京的亞洲某國外交官告訴記者:中國最近的海軍行動即是危機也是機會。
文章指出,2016年中國海軍先後有18艘艦隻交付,這主要包括新型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和輕型導彈護衛艦。 這些還只是主力艦隻,而如果包含勤務輔助艦隻,比如電子偵察船、綜合訓練艦、補給艦等,以及大量小型船艦的話,中國在去年基本上每週都會有新船艦交付使用。
要知道,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一共只接收了3艘新型的導彈驅逐艦和4~6艘新型的導彈護衛艦。 可以說海軍在2016年一年中就收穫了比上世紀90年代十年還要多的多的也更加新銳的艦船武器裝備。
不過文章也指出,中國海軍在航母的數量和使用方面遠遠落後美國,美國擁有10艘超級航母,而中國僅擁有1艘“遼寧”號。
文章援引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前高級顧問徐光裕少將的話:中國深知美國海上力量的能力,“這就像一場馬拉松,我們落後了。我們需要踩油門。”
美國海軍也將在近期投入大量財力增加艦隊的規模,將從現在的290艘艦艇增加到350艘艦艇,這將是美國海軍歷史上又一次大規模建設。 而此舉有可能使應對中國的崛起。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中國海軍的發展,“我們知道這是一個15~20年的項目,每年都在向他們所抱負的藍水海軍前進”,……“新的預算顯示其前進的短期目標是將海軍部署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而中期目標是延伸到印度洋”。
中國採購蘇35屬於國外採購,實為綜合性合同,許多項目要包括在內,備品備件,以備用發動機等,會做為合同附加內容部分,以及人員培訓,售後服役等等都在包含在合同中,這自然會提高的合同總額。
向中國出口本身就是外貿性能,俄方總要有一定利潤空間,可以說,蘇35的合同中,俄方已經很克制了。 要知道2009年以後,國際軍貿價格出現了波動,軍品價格直線上漲。 不說,法國陣風戰機的價格漲幅,連梟龍戰機的單價也漲到3000萬美元以上。 所謂1600萬的說法,只是有人利用,俄羅斯國內的合同不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盧布兌率又不斷變化,再加上,近年物價的變化,編造的小小傳說,至於其目的,大家都明白。 (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其實我們看重人家發動機矢量技術。
不錯了,還是良心價,美國不賣,歐洲不賣,除了俄羅斯的,別國的估計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即使買,又能買到什麼?F15?中國不需要,F16短腿,F18?美國估計也不賣。法國的坑死了,印度買的都過2億一架,其他的也不符合國情需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8/doc-ifyavvsh7179276.shtml
中國購蘇35價格比俄軍自用版高多少? 其實只貴了30% 2017.02.28新浪軍事
蘇35戰機一直大家關注的話題,一直存在諸如:蘇35合同不存在,交付要推遲等流言,2016年12月交付第一批蘇35交付讓此類言論不敗自破,於是某些人又把矛頭指向蘇35的價格,叫喊:俄軍自用的蘇35只要1600萬美元,中國版蘇35比俄軍貴五倍!
那麼俄羅斯賣給中國蘇35戰機價格到底有多少水分? 其實只要仔細查閱一下資料,不難發現。 所謂俄軍自用單價1600萬美元的言論,完全基於這樣的表述過程:俄軍在2015年簽訂的合同為:以600億盧布購買50架蘇35,再以1美元兌換74盧布的兌換率,把單價定位為1600萬美元。
筆者查找了一下資料,發現原始資料被人為的修改過,按俄媒體公佈的消息,2015年12月,俄國防部簽訂了一份採購48架,而不是50架蘇35的合同,也沒有提及金額為多少,僅以引用某消息人士的說法:1000億盧布,平均單價近21億盧布。
再向前推,2009年時,俄軍方以660億盧布的價格簽訂了採購48架蘇35的記錄,那麼當時的平均單價約13億盧布。 隨後筆者又發現,盧布一直處於貶值狀態,2009年時,盧布對美元為:1美元兌換30到32盧布,那麼平均單價為:4500萬美元左右;2015年的兌換率波動很大,不過也維持在50到60盧布之間,那麼21億盧布可以4000萬美元以上。 注意一點,目前的兌換率為57盧布,1美元兌換74盧似乎比近年的歷史最低點還要低一點。
現在答案出來了,俄方自用的蘇35價格在4000萬美元以上,僅為向中國出售的一半。 再回頭看,國產殲20的價格,實在太划算了,目前有關殲20的單價說法,最高也只有1億1千萬美元,低一點只有8千萬,如果進入大批量生產,則價格更便宜。
至於說,俄方是不是漲價過高的問題,其實不算高。 俄軍採購蘇35屬於國內採購,實際僅為整機價格,許多項目可以不包括在合同內,比如:備用發動機,俄軍方可以直接向發動機生產企業訂購,不必由飛機製造商再轉手,其它的備品備件也一樣,武器、彈藥等更不會包括在合同中。 按俄國內的說法,實際也不低於6000萬美元。
前蘇聯也非常重視在轟炸機上面安裝光電探測系統,不過受到電子限制,前蘇聯轟炸機上面只有比較簡單的電視、激光探測系統,例如圖-26就配備了OBP-15T電視目標搜索與激光測距系統,它可以在晴朗白天對地面目標進行探測、跟踪,並且為轟炸提供火控解算,圖-160配備的也是這套系統,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機載光電領域進展緩慢,外界發現在敘利亞作戰的蘇-34,上面還是這套電視/激光系統,顯現俄羅斯在這個領域與西方差距甚大。
它配備的是電視/激光系統,比較簡單
蘇-35仍舊裝備這套系統,顯現俄製作戰飛機夜戰能力較低
中國在研製轟-6K的時候,汲取了美國戰略轟炸機在海灣戰爭及其他局部戰場取得的經驗,為轟-6K配備了光電轉塔,安裝在機頭下面,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它集成有紅外熱成像系統、CCD攝像機、激光測距/目標照射系統,目前國內已經研製成功新一代光電探測系統,它採用了更加先進的器件,例如紅外探測系統採用大面積器件陣,CCD攝像機採用高精圖像器件,探測距離可以達到30公里左右,能夠提供目標更加清晰的圖像,系統可以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對地面、海面目標進行搜索、識別和跟踪,對目標進行鎖定,制導精確制導炸彈對其進行攻擊,也可以為普通炸彈投放提供火控解算,另外還可以為飛機提供輔助空中目標探測、地面導航等功能,光電轉塔裝備之後,轟-6K可以更好執行對地轟炸、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務。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憑藉先進光電轉塔,轟-6K晝夜全天侯條件下精確打擊能力已經達到或者接近美國B-52、B-1B,超越俄羅斯現役圖-26和圖-160,在中國空軍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轟-6K利用夜晚及惡劣氣候條件作為掩護,進入戰場,利用光電轉塔對地面目標進行探測,然後進行地毯式轟炸,或者用精確制導炸彈對目標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
運-9運輸機也配備有光電轉塔
中國陸航米-17經過升級也配備有光電轉塔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都非常重視作戰飛機夜戰能力,除了轟-6K之外,運-9戰術運輸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8、直-9直升機等都配備了光電吊艙或者光電轉塔,引進米-17直升機經過升級也配備有光電吊艙,通過上述改進,有效增強了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7/doc-ifyavvsh6861765.shtml
中國轟6K機頭有一光電裝備夜戰能力居然超越圖160 2017.02.27新浪軍事
中國空軍轟6K巡航導彈轟炸機,機頭下球狀物就是光電轉塔
轟6K機頭特寫,可以看到光電轉塔已經轉向拍攝者
近日轟-6K掛載常規炸彈圖片出現在網絡,引起國內外網友的熱議,實際上戰略轟炸機使用常規炸彈執行任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當年B-52就是憑藉常規炸彈用地毯式轟炸打垮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同樣是扔普通炸彈,技術含量也是不一樣的,轟-6K配備大型轟炸雷達、光電轉塔,可以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對地面目標進行轟炸,其轟炸精度是傳統轟炸機不能比擬,這個技術已經達到美國戰略轟炸機的水平,超過了俄羅斯戰略轟炸機。
有時候扔普通炸彈也不簡單,也有技術含量
我們知道轟炸機用炸彈轟炸目標,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能夠準確探測到目標,然後才能把炸彈扔到目標上面,早期轟炸機採用目標搜索目標、光學瞄準具瞄準,探測距離近、精度差,不能在夜晚及惡劣氣候條件下執行任務,所以轟炸機開始轟炸雷達來探測地面目標,但是轟炸雷達不能探測地面小型、移動目標,並且雷達需要輻射電磁波,在激烈電子對抗環境中容易暴露目標,所以光電探測系統就出現了,它採用紅外、微光及可見光探測系統對目標進行探測,確定目標之後,對其進行識別,然後利用激光測距系統對其進行精確測距,進行火控解算,這樣就能有效提高轟炸機的轟炸精度,同時光電探測系統還可以對地面建築物、山峰等進行探測,進行輔助導航,增強飛機低空突防能力。
最早配備光電探測系統的戰略轟炸機是美國B-52,它在機頭下方增加了兩個光電探測系統轉塔,分別配備紅外熱成像系統和微光夜視系統,系統圖像能夠在座艙屏幕上顯示,飛行員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導航、轟炸,光電系統裝備之後大大提高了B-52的夜晚轟炸能力。
B-52機頭兩側突起就是光電探測系統
掛載狙擊手吊艙的B-1B
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戰略轟炸機越來越多的承擔近距空中支援這類戰術任務,所以美國空軍又為B-1B加裝了狙擊手吊艙,它可以讓飛行員在進入戰場之前對目標進行遠距離探測和識別,然後投放精確制導或者普通炸彈對目標進行打擊。
火控系統為全新的,可以使俄衛星導航網絡進行定位,配有新的通信設備,使乘員能夠通過無線電或電纜來與其它武器系統或指控裝置交換信息。來自指控中心的信息將在安裝在車長位置的顯示屏上顯示。車長可坐在乘員艙內操控火箭炮進行發射,同時還可通過遙控板在外面進行遙控操作。可以自動進行射擊數據解算、裝定等工作,可以進行單發射擊或12發齊射,並且行軍-戰斗轉換時間大大縮短。
除了“旋風-S”,還有一款“旋風-G”,其底盤依然為8輪越野車,但改為普通越野車,也只有能安裝一個彈藥模塊,其全重降低到25噸,提高了公路機動性。
俄軍從2014年起,開始逐步列裝,計劃以它們代替以前的各種型號火箭炮,只不過它們被直接編入旅屬的火箭砲營,與中國列編到砲兵旅中有所不同,它們將與俄戰術導彈構成全新的遠程火力打擊體系。(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以前公知喜歡給中國武器找外國爹,這次,該給毛子武器找中國爹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4/doc-ifyavwcv8953835.shtml
中國版伊斯坎達爾!M20彈道導彈10秒可射兩發2017.02.24
「2017阿布扎比防務展」中國“M20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戰役戰術縱深打擊,也可提供戰場火力支援。射程100-280公里,多種戰鬥部,採用一車兩彈,傾斜發射。雙發連射間隔為10S。整套系統由一輛營指揮車,一輛綜合保障車,9輛發射車,9輛彈藥運輸車組成。
回應
伊斯坎德爾是可以肌哩拐彎兒的,咱們的可以嗎~
M20採用S性彈道,可有效突破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
仿製中國B611M!土耳其展示新型戰術對地導彈2017.02.23
全彈質量約2t,射程為85~150km(縮減彈頭質量也能達到260km)。採用捷聯慣導制導,CEP達到150m。而B611M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260公里,採用INS/GPS雙重製導體制,CEP小於50m。其他性能也略有提升。
回應
土耳其山寨中國B611M仿俄國伊斯坎達爾, 俄國旋風-S仿中國SR-5, SR-5山寨美國M270A1 中國也是贏了....
山寨多了就會自主研發了。學習是從模仿開始。
中國在火箭炮領域領先後俄意識到差距開始奮起猛追2017.02.26新浪軍事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引進俄製BM-30“龍捲風”,後來仿製生產為:PHL03式,為我軍現役主力遠程火箭炮,只是我們沒有放棄自研,進入本世紀之來,中國火箭炮技術逐步發展起來,尤其是到遠程火箭炮,中國自認世界第二,沒誰敢有信心說自已第一的。
如今中國的火箭炮裝備,在性能為優先於世界的,現代遠程火箭炮射程至少已達150公里,正在列裝220公里的型號,新一代更達到300公里起步,達到400公里的水平了,這已相當於別國戰術彈道導彈的射程,從功能上說,也不再局限於打擊地面目標,反艦火箭炮公開展示,反潛型也有介紹,火箭炮與導彈的區別似乎要被取消了。
所以在火箭炮領域中國領先之後,給了俄羅斯不小的刺激,俄方原本不相信,直到中國不斷推出新產品,才終於意識到與中國的差距,現在已開始奮起猛追了。
俄製BM-30為目前國際裝備相當廣泛的一款火箭炮系統,俄軍對於性能相當滿意,近年又列裝的“旋風-S”,說是BM-30的最新改進型,其應視為全新的型號。
“旋風-S”依然採用類似於“龍捲風”八輪越野車輛底盤,這顯然更適合於俄軍的要求,其它全部更新。以前的12管的發射裝置,被2組彈藥發射模塊代替,這顯然用上中國遠程火箭炮設計。彈藥模塊為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即開始研製,比如:A100型火箭炮。優點為,整體裝填、運輸、儲備,非常方便,免去專用的裝填設備,簡單化操作。
新的300毫米火箭彈,全重達到800公斤,彈頭重量200公斤,火箭彈安裝有製導系統,可以保證相當高的精度,可配用多種戰鬥部,其中,多用途子彈藥可以用於打擊各裝甲車輛。俄方宣稱其:打擊面積超過60公頃,或者說,殺傷60萬平方米,具體採用何種戰鬥部沒有說明。
該車一次齊射12枚火箭彈僅需40秒時間,更換一個新的彈藥模塊僅需要8分鐘。由於為彈藥模塊技術,配用的彈藥也非常靈活,即可以兼容BM-30“龍捲風”的300毫米火箭彈,也可以兼容BM-27“颶風”的122毫米火箭彈,也可以安裝其它彈藥,包括戰術導彈。與中國不斷推進全新型號,追求更遠射程不同,俄軍對射程要求不高,其最大射程只有120公里。
2016年中國對印直接投資達10.63億美元,是2015年的6倍多。隨著中國國內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印度成為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目的地之一。
幾年前,中國網絡上曾流傳有關印度人覺得中國需要赶超印度的笑談,這在印度官員和學者當中顯然不存在,記者反而感受到他們向中國學習的強烈願望。採訪期間,多名印度官員和學者不吝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的讚美,表示希望加強中印經濟合作。
但印度人更希望中國重視印度。…..
想未來:複雜的感情
中印關係確實重要,但兩國間的關係卻有些複雜。印度外交秘書蘇杰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打擊恐怖主義的立場堅定,希望中國能進一步鞏固這一立場。”他這句話指的是中印在製裁“穆罕默德軍”頭目馬蘇德問題上的分歧。蘇杰生還稱,“中巴經濟走廊”穿過克什米爾地區,“對我們來說,必須先解決主權問題。”
記者還想起,在從上海飛往新德里的印度航空公司的航班上,飛機娛樂系統中仍在播放達賴自傳形式的音頻故事。音頻一共八集,它將西藏描述成一個人人平等的“獨立國家”,而中國是故事中的“惡人”。
中印有太多不同,但各自尋找到一條發展的路。儘管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中存在一定競爭,誰也無法否認兩國合作的重要性。
回應
不覺得侮辱了國內的縣城嗎?小編
不好意思,我們更多關注歐美日,目前沒興趣和你們比
人家三哥喜歡就行,打了顆104星的燈火箭,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力已經超越中國,差點世界第一了
我關注中國醫療3萬多億都用哪裡去了?
醫保報50%就不錯了,醫院騙保也不少見.
我外婆住院花了五萬,醫保給報了70%.醫院騙保?多少病患騙保!
沒看哪個媒體刊登的,看了一下內容,就猜到是環球時報。
理盲濫情的霉體公知大V噴子 刊登環時?
本人去過新德里,該文所說的髒亂差的確存在。但“綠樹成蔭,建築密度不大”!新德里沒有城管,沒有那麼多的市政投入去整市容……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國!
乾了這碗恒河水,來世去做印度人。
以德美標準看我們的地下管路設施,同樣會有此感觸,改進吧,良心長在看不到的地方。
的確,中國這種暗處的基礎設施還是有很多薄弱的對方,也要看到我們也在持續不斷的改造。也沒有必要過分迷信歐美,歐美城市雨季被淹的真的也不少,排水管道是一方面,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異常。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5/doc-ifyavvsk3357819.shtml
很有異域風情,但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大國的首都。有同行的媒體朋友評論說,這裡的雜亂和生活氣息與國內的縣城別無二致。
《環球時報》記者赴印前,對印度做了不少功課,也知道在網絡上有許多關於印度的“神話”,最讓記者感興趣的是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病患無論貧富均能得到治療,且由政府埋單。來到印度後發現,這的確是真的,免費醫療早已寫入印度憲法。但更大的現實是,多數印度人生病時首先想到的並非政府出資的公立醫院。
陳冰是一名在班加羅爾經營商務諮詢公司的華人,她在印度生活了11年。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去公立醫院看病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床位極缺、遍地污物,隨便找個角落就開始做手術”。她說,印度公立醫院平均每1000人只有不到一張病床,只有極其貧困的人才會到公立醫院就診。
在印度,私立醫院才是醫療市場的主力軍,印度70%的醫療費用由患者自己支付。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印度政府對醫療的投入只佔GDP的約1%,是世界上投入最低的國家之一。而中國2014年醫療投入佔GDP比重為5.57%。聯想到印度GDP只有中國的1/5,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可想而知。
但讓記者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印度的國會大廈裡,記者參觀的一座豪華而森嚴的圖書館,有150萬冊藏書,配備了一個500人團隊進行管理,只為國會議員服務。難怪印度外交部的一名官員對記者說,“成為政府工作人員在印度是非常受歡迎的工作。”
談中國:“你們關注我們太少”
《環球時報》記者註意到,“中國”在印度的存在感很強。從中國產品到中國投資、中國發展,都是避不開的話題。機場和街道邊,中國手機的巨大海報廣告隨處可見,OPPO、金立、小米和華為在當地家喻戶曉。印度目前有超過10億手機用戶,但只有2.5億使用智能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到高位日趨飽和的時候,印度市場無疑是塊新大陸。
印度發展潛力的一大來源——人口,也與中國有莫大關係。印度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沙克蒂坎塔•達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為25歲,中位數是29。印度現在有6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要安置他們,必然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製造業是首選。
據達斯講,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將製造業在GDP中的比重從現有的15%提升至25%。在這一過程中,吸引外資尤為重要,而中國是印度增長最快的外資來源地。
用了不到兩個月印度就把去年側翻軍艦扶正(圖)
2016.12.5,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導稱,印度海軍的“貝特瓦”號導彈護衛艦在印度孟買港駛出船塢時傾覆,導致2人死亡,14人受傷。
2017.2.23,印度海軍發布消息,稱去年在船塢側翻的F-39貝特瓦號護衛艦重新直立。並對恢復工作比較滿意,因為全部工程用了不到2個月。
想想印度船廠最擅長的“泡艦”傳統,艦體不在水里泡個三五年是很難建造完畢的,以此相對比,也就能理解印度海軍的小確幸了。
因為技術積累不足,印度工業的造船與整合能力與海軍想法存在較大差距,獨立建造的航母三次下水,但離服役還是遙遙無期。2個月時間扶正一艘艦的效率,也是孟買造船廠在專業打撈公司支持下完成的。
報導最後,印度海軍不忘幽默一把,說他們相信,貝特瓦號護衛艦將在2018年4月完成改裝。可能下次再看到貝特瓦號護衛艦新聞,是印度海軍發言人瞪著眼白說:“你懂的!”(海軍兔)
回應
你們這幫人真是,總揪著別人小尾巴不放!都說了是翻修,就問你們不翻過來怎麼修!
恩,非常滿意。從導彈打潛艇,護衛艦擱淺,航母擱淺,三哥出的問題已經成了世界海軍教科書的典範。反面例子不好找,三哥貢獻最大。
嗯,印度修船很特別,符合民族習性,我們不要笑話,應該鼓勵,試想,修船底你不把船弄翻過來怎麼修,這樣做才能細緻周到以達成慢工出細活的目的嘛,在印度這叫專業,懂不懂,所以,國人不許笑,笑也得偷偷地....害羞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7-02-25/doc-ifyavvsh6586633.shtml
以中國標準看印度:新德里市容糟糕像老縣城2017.02.25 環球網
在印度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坐火車買“掛票”嗎?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兩個主要經濟體,中印國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兩國過去幾十年卻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軌跡。另一方面,中印雖是鄰居,民間交流卻好似仍未翻越喜馬拉雅山,以至於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印度離我們這麼近卻又那麼遠,印度人亦然。2月中旬,《環球時報》記者在印度待了一周,通過實地探訪以及與印度官員、智庫學者面對面交流,近距離體驗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家”。
看印度:反差極大
以中國的標準,新德里的市容可以用糟糕來形容。從高處看去,這座城市綠樹成蔭,建築密度不大,基本沒有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的新建高樓。這裡垃圾遍地,空氣中充滿“自由”的氣息——當然,霧霾濃度也很高。...
造得出來,國人欣喜。但拿一堆理論數據,就去橫向比較別人服役多年,經過實戰的成熟武備,是不是有點盲目樂觀了。
不拿數據與別人比較,拿什麼比較?難道非要中美兩國的武器都來個一對一的撕殺之後才能分出高低?你的觀點簡直就是莫名其妙嘛!
美國所謂的實戰檢驗也是建立在大欺小,強凌弱的基礎上的,你覺得這種檢驗準確性有多少?咱們國家拿數據說話反而不嚴謹了?那你覺得美國所謂的數據就嚴謹了?這雙重標準是不是對著美國跪著想出來的?
美期盼印國產航母盡快竣工對付中國上艦參觀後絕望2017.02.25 新浪軍事
中國國產航母的建造速度可以用“十分驚人”來形容,從2015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首度對外證實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的消息算起,到現在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算上在國防部發言人確定國產航母時間前航母已在建造之中,2020年國產航母一定可以服役。當然,這只是一種保守的算法,其實以這個建造速度來看服役時間可能要早得多。
“維克蘭特”號航母於1999立項,2006年開始建造,至今過去10年有餘,居然還沒有服役,中間還有3次下水的“奇特”過程,可以說是將印度民族特性表現得是“淋漓盡致”。2016年美國五角大樓曾經指望著印度國產航母盡快下水以“制衡”中國,於是派出美國海軍技術人員前去考察印度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美國技術人員自然知道印度航母不能和美國海軍相比,但是他們在看過維克蘭特號後才知道自己“想太多了”。因為維克蘭特號的情況可以說令這些美國人“瞠目結舌”,因為印度國產航母的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關鍵是印度承造航母的船廠“之前沒有戰艦建造經驗”,造成的後果就是這艘3年前就下水的船艦,可能要再等10年才有作戰能力。問題是中國大連造船廠也沒有絲毫建造航母的經驗啊,為什麼照樣可以體現出“中國速度”呢?(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艦島一裝上去估計就側翻沉沒。
別老是跟三哥比,真有本事和米國比呀!
比的還少?整天跟美國比的文章都被你吃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慢工出巧匠,君不見人家把104顆衛星像放禮花彈一樣樣崩到了天上?。
阿三厲害,射了一火箭可以吹一輩子了。這航母下水就可以吹兩輩子了。阿三。你高興就行
水兵素質遠不如中國:烏克蘭海軍旗艦竟如此慘2017.02.24
這組圖片是烏克蘭海軍旗艦克里瓦克III型護衛艦的“格特曼•薩蓋達奇內”號的照片。該艦標準排水量只有3100噸,滿載排水量也只是3500多噸。從圖中看,該艦多數艙內衛生條件很差,維護保養也不是很好,水兵們大多衣衫不整,看起來非常散漫。而這還是旗艦內的情況!
回應
衛生條件差戰鬥力就低?當年紅軍衛生條件好嗎?人家是戰爭進行中國家的軍隊,真正打過仗的實戰軍人!旗艦上的都是老兵!我們的軍人朝人開過槍嗎?你確定他們到時候下的了手?見過血和沒見過血差別大了
海軍士兵是以軍艦為家,連衛生都懶得搞 ,哪是愛家?真的是一群懶散的士兵,無論是在艦內還是甲板上,從軍官到士兵都衣冠不整,一有緊急任務還要紛紛找衣服穿,那個混亂!真的是慘不忍睹!
烏軍旗艦如此慘景只能表明其武器裝備等硬實力差,但水兵能光膀子扛砲彈、幹活恰表明其精神鬥志的軟實力不一定差!
你說的是曾經烏軍的中堅力量,都是靠的東部俄族,內戰開始後烏軍精英要么投靠俄要么退伍,剩下的多是臨時拉扯起來的西部波蘭族納粹了,烏軍已經銹透沒救了
說明軍紀散了,人心散了。
中國一艘航母配一艘055艦全球性強大海軍呼之欲出2017.02.25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媒體刊發文章稱,中國正在開發研製的一種新型導彈巡洋艦055型,堪比美國具有科幻外形的朱姆沃爾特級隱身導彈驅逐艦。…..
預計055型艦的首艘將會在今年3-4月份下水,隨即進入舾装階段,大概在明年初就可以先於001A航母交付海軍。按照055型艦首批4艘這個數量來推測,中國的常規動力航母從001A和002型常規動力航母也許只建造3艘(?),這樣加上16號遼寧艦,就組成了到2020年中國擁有4艘航母的陣容。再按照一艘055型護衛一艘航母的數量計算,那麼,每艘中國航母就會各有一艘055艦率隊護航。這將是一支僅次於美國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二的強大海軍!(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你和DDG1000比那不就扯淡了嗎?根本就是兩種概念的武器系統。你說和伯克級比那我還能接受。關於性能我就懶得說了。
你是WHO? 美媒稱!
2016年中國海軍服役近30艘新戰艦數量居全球第一2017.1.7新華網
新年,跨越時光之門,軍人也細細盤點和擦亮手中的兵器。
走近兵器,我們會挖掘到一群人心血的結晶。新型戰機,從研究立項、設計、生產、試飛、量產,要經歷20年甚至更長的周期,印度“光輝”輕型戰機就打磨了33年之久。世人只看見中國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珠海首秀驚艷世界,而它的背後有多少名字無人知曉:科研專家、軍工人、試飛員,無數人的心血才打造出首飛測試5年後就列入服役時間表的“中國速度”。
傾聽兵器,我們更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德國最新一級F-125型護衛艦數次縮減採購數量,首艦計劃2016年服役,卻至今仍停在船廠是個半成品;印度“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已經下水三次,建造了10年仍是空殼子。它們都無奈而清晰地告訴軍人:研發兵器,光有技術不行,只有錢也不行。過去一年,中國海軍曬出近30艘新艦服役的成績單,數量居全球首位。這份驕傲和自信,更是我國機械工業、造船工業、電子產業、信息產業、武器裝備製造業,甚至航空產業等各門類綜合實力的共同體現。
每一款兵器,都值得我們珍惜、需要我們善待。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展開,大批新兵器列裝部隊。換裝即是換羽,換羽方能高飛。手握新兵器,是我們這代軍人的幸運,也驅策我們頭腦升級,與新兵器深層溝通,真正實現“人裝合一”,發揮出兵器的最大效能。
回應
美俄日都嚇尿褲子了,中國威武.
不會啊 忘記甲午了?
此甲午非彼甲午!揍你日爹!
我的意思是 時時刻刻都不能大意 甲午戰爭時武器裝備什麼的都比日本好 但還是輸了 照一樓這種傲慢的態度。出門要被打的。
北洋海軍十年未添一艦。日軍都是新艦。所以說增加新艦非常有必要。
樓上說得對,甲午戰爭時日軍都是速度快的新船,射速也快,還是開花彈!清軍是大傢伙,射速慢,實心彈!再加上軍隊腐敗,能不敗麼?
甲午的時候,日本軍艦買得晚,已經比我們先進,裝備新,速度快,船身小,更適合當時渤海黃的狹窄的作戰環境,而且西方賣軍艦給我們的時候,已經在算計我們,看看砲彈就知道,讓我們無法與他們一戰……其他自身原因,講太多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7/doc-ifxzkfuh5929412.shtml
英軍要塞竟懸掛林則徐畫像聲稱培養士兵敵情觀念2017.02.25新浪軍事
筆者在馬耳他的英軍古老要塞——雷尼拉堡(Fort Rinella)參觀時,驚訝地發現在這個英軍地中海戰略要塞中,竟然懸掛有林則徐大人的畫像!身穿朝服,一臉凝重的林大人出現在這個英軍要塞中,讓人吃驚不已!
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馬耳他是扼守大西洋通往地中海東部及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也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海運的樞紐。由於馬耳他孤懸地中海中心,故有“地中海心臟”之稱,因此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聖約翰騎士、法國人、英國人都曾經佔據這片列島。
雷尼拉堡是英軍在馬耳他島上的兩個重要岸防要塞之一,另一個是劍橋堡。各配置了一門450毫米百噸級阿姆斯特朗超重型岸炮。
這種岸炮威力巨大,英軍一共購買了4門,除了馬耳他的2門外,還在直布羅陀的英軍維多利亞要塞和瑪格達納佩爾要塞各配置了一門。
為了伺候這門巨砲,雷尼拉堡要塞中常年保留著一支英軍部隊,即使現在要塞成為了旅遊景點,這裡的志願者們也打扮成19世紀的英軍士兵模樣,嚴格按照英軍生活操演。
為什麼在這個遙遠的要塞中會有林大人的像呢?為此,筆者專門詢問了負責介紹的要塞工作人員。他解釋,這裡是英國在地中海的重要戰略基地,為了培養士兵們的警惕意識(也就是我們說的敵情觀念),英軍將其在世界各地征討過程中遇到的重要敵人統統列了出來,以此教育一代代的士兵。
這種赤裸裸的“國防教育”符合西方人的思維,你就是我的敵人,你曾經反抗過我,這些戰爭歷史就要被牢牢記住。
再仔細看看這個掛圖,上面寫著“王權的敵人”(ENEMIES OF THE CROWN),其中的人物,可謂當年叱吒風雲人物,也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反抗過大英帝國的人們。
而這其中,除了林則徐外,還有關天培等。在半個地球之外,看到這些當年的抗英民族英雄的身影,心中一陣悸動。(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我們卻在刪減語文書上的英雄,臉紅不?
我們的歷史一點都不誇張!林則徐關天培都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這些令敵人敬仰和膽寒的英雄,經常被我們某些善於挖掘“歷史真相”的人抹黑!
其實是英國人懷念鴉片戰爭,他們不好意思說出來而已。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俄國人表面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系,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面已力不從心。
如今,我國軍事造船業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原因有很多,政治原因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具體來說,是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受到的製裁。為黑海艦隊建造6艘11356型護衛艦的任務因此未能完成——其中3艘無法獲得來自尼古拉耶夫(烏克蘭城市)的發動機,只能在未完成的狀態下交給印度,讓他們自己和基輔談判。
22350型“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的停工多多少少是出於同樣原因。同時,德國人也拒絕向我們出售用於21631型暴徒-M級輕型護衛艦的柴油發動機。我們只能另請高明,最後好不容易才在中國找到。
對俄羅斯海軍和造船廠來說,這一切都是不可抗力。誰也說不清事情怎樣才會有轉機。
感覺上,我們與中國的差距觸手可及。但事實上,我們之間已經存在一道深深的鴻溝。
回應
中國目前還沒有資格嘲笑俄,中國目前只是比俄有錢,俄教會中國造些飛機和軍艦,但中國人沒有俄人的創造力,在某些領域技術還不如俄,中國嫁接了俄和西方的一些技術,但並沒有真正吃透,還需要學習。
說中國的造艦技術由俄國教會並不完全對。中國的造船能力是中國改革開放多年來工業基礎大幅提升的結果。
俄不吹能死?中國造船造艦是你教的?中國造艦是學西方國家的,是引進的西方國家造船技術
最早的確是學俄,西方一直禁運
北極熊也沒虧吧,當初的“四大金剛”中國花了多少銀子買的,是被你坑出來的
應該這麼說,蘇聯曾經是中國的老師,而俄則是蘇聯的大兒子,蘇聯死的時候大兒子繼承了大部分遺產,但是自己無力光大門楣,反而是中國這個高足青出於藍。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當年北極熊教了不少徒弟,如今成氣候的除了兔子還有幾個二哈二哈二哈
原因很清楚: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堅實全面的工業基礎,還有重要的就是不限量的科技工程師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自古一脈相承,潛能一但激發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說到底還是看誰有錢,俄羅斯並不是沒有技術是經濟不行沒錢造罷了
文章裡幾次提到發動機,兔子能不能造這些發動機?如果不能, 還能不能從烏那學來?酷
俄有技術?稍大點的船用發動機都造不出來,買中國的
俄跟中緊密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知道中國造假?
那你就是個假人在說假話。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5/doc-ifyavwcv8847698.shtml
俄媒稱俄教會中國造軍艦老師如今卻再也趕不上學生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017.2.23刊發謝爾蓋•伊先科的文章《中國在造船領域領先全世界,而我們比北京落後太多》稱,當年,正是我們教會了中國人建造軍艦。如今,聽到關於中國迅速打造遠洋艦隊的新聞時,我們卻只能驚訝地搖搖頭。不過,還是放下情緒,來看看現實吧。
2016年,中國海軍入役的主力艦艇數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1艘對3艘。從公開消息源來看,去年補充的艦艇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094A型戰略核潛艇(攜帶12枚射程達1.1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和093A型多功能核潛艇(攜帶“鷹擊”-82反艦巡航導彈)。
同時,中國海軍還獲得3艘054A型江凱II級多功能護衛艦。去年2月,上海滬東造船廠向海軍交付了071型船塢登陸艦“沂蒙山”號。它與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類似,排水量2.5萬噸,用於海軍陸戰隊登陸。與美國軍艦一樣,沂蒙山號也搭載4架運輸直升機和兩艘氣墊登陸艇。
一個月後,這家上海造船廠又向海軍交付了多艘072A型玉亭II級坦克登陸艦。
今年1月服役的“西寧”號(第五艘052D型旅洋III級導彈驅逐艦)也正好趕上了這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單。
更令人吃驚的是北京的造艦計劃。根據美國情報機構的消息,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只有短短8年時間)建造6艘航母,包括兩艘核動力航母。不過,也有消息稱,北京的計劃中“只有”4艘航母。如果這是真的,也足以令人震驚。
中國媒體稱,或被命名為山東艦(001A型)的航母已從2013年起開始建造,計劃今年下水,2020年交付海軍。難怪一家韓國媒體驚呼:“如果強大的中國艦隊成為現實,將是多麼可怕。”
如此看來,可以說,俄羅斯設計師和工程師在中國培養了優秀的學生。但可悲的是,昔日的老師在造船領域已經落後太多。
要想確認這一點並不用走太遠。與不斷壯大的中國艦隊在同一片海域的是我國的太平洋艦隊。謝天謝地,一艘新的20380型多功能護衛艦——完美號或將在今年春天入列。這是1991年以來太平洋艦隊新添的第一艘軍艦。上次接收的是1155型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
完美號從1月底開始接受工廠測試。它創造了該型護衛艦的紀錄——這已經是我們建造這艘不大的軍艦的第11個年頭。我相信,全世界至今也沒有速度這麼慢的紀錄。
去年解放軍海軍航空兵軍機數次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開展訓練,在某島國輿論和民眾中激起一些漣漪。但轟-6G的“腿短”、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劣勢,也使得這樣的訓練所起的作用不能與俄軍圖-95的“繞飛”相提並論。
為此,出現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某改進型轟炸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劉銳透露他駕駛轟-6K最長的一次飛了將近10個小時,由此推測,飛行了9000公里左右。一般來說,戰機的作戰半徑為其最大航程一半數值的2/3左右,所以轟-6K的作戰半徑約為3500公里。
在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後,轟-6K最大航程有望超過1萬公里,作戰半徑則可再延伸約1000公里,加上轟-6K攜帶的射程約為1500公里的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空中加油版”轟-6某改型的打擊範圍可超過6000公里。
也就是說,起碼在轟油-6等空中加油機的配合下,“空中加油版”轟-6某改型可以兵分兩路,從東西兩側直抵某島國最北端會合,在某種意義上實現對該國的空中“合圍”。
此外,還可以通過路線規劃,飛越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巽他海峽,深入東印度洋,以加強對重要戰略水道的影響力,牽制迭戈加西亞基地。至於赴西太平洋某海域,演練應對關島基地來犯之敵。
目前海軍航空兵裝備的轟-6G主要武器為鷹擊-12A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型機既沒有換裝渦扇發動機,也沒有像轟-6K那樣升級航電設備、加裝新型機載雷達和傳感器等。
然而無論在南海方向還是西太平洋方向,海軍都有很大的遠程空中反艦能力需求,轟-6G顯然已不能適應這一需求。所以,“ 第三代反艦導彈轟炸機——轟-6K某改進型”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
那麼在擁有這款轟炸機後,海軍航空兵可以比較從容的在南海任何空域執行反艦任務,也可前出西太平洋某海域演練打擊強敵水面艦艇戰鬥群、編隊任務。
就算新轟形成了戰鬥力,轟-6K及其改進型仍能補充我軍遠程轟炸機數量的不足。所以,轟-6系列就算不會再飛50年,再飛20年還是很有可能的。(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轟炸機的設計與製作應考慮性價比!轟炸機是戰爭的消耗品,設計和製作應向B52圖95看齊!
轟6西飛一直在生產,有一些其實是嶄新的飛機。B52和圖95是真正幾十年前生產的舊機,現在只是在延壽升級。
因為沒有必要在花費時間和金錢去研製一款老式亞音速轟炸機,改的挺好用就好,而且新式戰略隱轟馬上就出來了,與轟6高低搭配能用很多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9/doc-ifyarrcc7986917.shtml
深度:轟6K或繼續改造服役20年 裝備數量將超過80架2017.2.19 新浪軍事
目前空軍航空兵已有3個滿編團,1個混編團裝備了超過70架轟-6K中遠程轟炸機。
近來,關於轟-6K中遠程轟炸機的新聞接二連三地出現:
先是央視軍事報導曝光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成為第四個裝備轟-6K的團。按照我軍轟炸機團編制,每團一般裝備18-20架,如此,中國空軍裝備的轟-6K很快將達到80架。
後有知名軍事視頻自媒體節目《幀察》爆料,我國於2014年完成第三代反艦導彈轟炸機——轟-6K某改進型首飛;於2016年12月底完成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 6某改進型首飛。如此程度的改進,說是“魔改”絕不為過。那麼,轟-6K及其改進型的總裝備數量突破80架,幾乎可以確定。
而央視《面對面》本月對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參謀長劉銳的專訪,更披露了轟-6K從首裝部隊到赴西太平洋遠訓、赴南海戰巡等的許多細節。
在去年長春航展期間空軍司令員馬曉天已親口證實我國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之餘,為何性能並不算先進的轟-6仍在“魔改”?
新轟服役前後,將有10年時間屬於轟-6K及其改進型
2015年10月27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由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獲得遠程打擊轟炸機的合約。2016年2月26日,美國空軍正式將“遠程打擊轟炸機”指配代號為“B-21”。按照美軍計劃,B-21將於2025年初步服役。
由此反推,結合馬曉天司令員去年的表態,我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節點應與B-21相差無幾。這意味著新轟很大可能也會在2025年左右開始交付中國空軍。扣除新轟入列後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從現在算起,大約10年之間,解放軍航空兵只有轟-6K及其改進型這一種“準戰略型”轟炸機可用。
所以,轟-6K的繼續“魔改”,就是因為出現了這樣的時間差。解放軍空軍打造戰略性軍種的要求極為強烈,海軍也對載彈量大、信息化程度高、航程遠的轟炸機有相當需求。那麼在如此長的“空檔期”,利用不斷發展的航空技術對轟-6K進行持續改進,符合當前“政府(軍方)主導”加“市場需求”的原則。
其實類似的情況也曾出現在我國武裝直升機研發過程中,當直-10的批量列裝進度因發動機問題而延誤之時,直-9“魔改型”—直-19即應運而生。
以需求牽引裝備發展,正是最講求實用性的軍隊的一貫原則,中外莫不如此。
考慮到當時部隊老舊武器裝備比較多,一時難以更新,所以有關部門對於用先進彈藥改進現有武器裝備這個概念比較有興趣,這樣一來可以以先進彈藥研製研製為楔機突破一系列先進技術,提高現有武器裝備的戰鬥力,未來還可以用於配套新機,為新機提供完整的作戰能力,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空軍一直將機載武器作為轟-6改進的重點,它的機載武器從最初的普通航空炸彈,發展到空地導彈、巡航導彈、精確制導武器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世紀90年代,中美關係發生變化,中俄關係則得到改善,有些人以美國標準、規範難度太大為由,要求重新改回前蘇/俄標準,這個問題在討論之中,大多數還是認為美國標準、規範更加先進、合理,實際上俄自己都在向美標靠攏,加上當時部隊建設立足點已經轉向“打勝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對於武器裝備研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從高技術戰爭實戰經驗來講也是美軍更好,最終中國還是決定繼續遵循已經引進規範與標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俄引進大量專家、技術,但是國產武器裝備發展並沒有轉向俄製體系,更多是綜合東西方技術、規範和思想,探索自己的道路。
防區外打擊、精確制導彈藥是轟-6改進的重點
作戰能力遠超逆火式轟炸機
所以在轟炸機發展過程中,中國空軍並沒有像外界那樣引進圖-22M逆火轟炸機,而繼續發展先進機載彈藥來改進現有轟炸機,結果就是我們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看到轟-6K前面那一排國產精確精確制導武器,包括巡航導彈、空地導彈、隱身防區外彈藥布撒器、精確制導炸彈等,可以說國產機載精確制導武器超越了俄羅斯,正在大步接近美國,這些先進武器不但增強了轟-6K的作戰能力,也為未來發展的新型隱身轟炸機提供了武器,讓其具備更加強大的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好幾十年都沒有自己製造、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戰略轟炸機,還拿轟6吹牛是挺尷尬的。
啥叫吹?等新一代轟炸機出來你們這些狗還會說啥?美國還在用b52,狗怎麼不舔屁股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9/doc-ifyarrcc7997751.shtml
中國空軍繼續使用圖16改進型號發展思路是學習美軍2017.02.19新浪軍事
最近網上一張圖片成為爆紅,一名曾經教授中國飛行員開圖-16的前蘇聯老兵詢問中國空軍飛行員“你已經不用圖-16了吧?”,中國空軍飛行員一時頗為尷尬。
讓中國空軍飛行員尷尬實際上不是圖-16的國產化型號轟-6還在部隊服役,而是中國轟-6能夠服役到今天遵循是美軍先進彈藥投放(布撒)這個思想。
俄羅斯空軍逆火轟炸機在敘利亞還在使用普通炸彈
眾所周知,隨著高新技術不斷運用,現代武器裝備研製難度、採購成本、使用費用都在迅速上漲,已經難以按照等比例更新部隊武器裝備,這樣需要提高現有武器裝備性能以便適應新時期戰場,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提出了可以用先進彈藥來提高現有作戰飛機性能,先進彈藥與先進載體相比,研製難度更小,費用也更低,也更容易實現,研製一枚隱身導彈的難度、成本和費用遠低於一架隱身作戰飛機,如果一架非隱身作戰飛機掛載隱身導彈,一樣可以增加攻擊距離和突防能力,同時這些新型彈藥也可以增加隱身飛機的作戰能力。
B-2太貴,難以替代全部替代B-52轟炸機
B-52掛載AGM-86B巡航導彈仍舊是令人生畏的組合
我們最為熟悉的例子就是B-52,B-52作為與圖-16同時代轟炸機,在現代防空系統面前生存能力較低,B-2這價格又十分昂貴,難以全部替代B-52,美軍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為B-52加裝AGM-86B,巡航導彈射程遠,RCS小,可以超低空突防,對於現代防空系統穿透能力強,轟炸機就不用冒險突防防空系統,另外一方面,轟炸機本身就具備較大的航程和留空時間,又可以進一步擴展巡航導彈打擊範圍,兩者的組合效能更好,起到了1+1〉2的效果。
上世紀70年代末以後,中國提出了“改革開放”戰略構想,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引進西方特別是美國一系列先進思想、標準和規範,例如美製作戰飛機普遍採用的1553B數據總線,就是美國軍方專為飛機上設備製定的一種信息傳輸總線標準,也就是設備間傳輸的協議,中國根據1553B協議制訂了自己的GJB289A,1987年頌布,1997年又進行了修改,在航空發動機方面,根據美國軍標MIL-E-5007D編制了GJB241等航空發動機規範,發動機試驗階段時數方面,此前採用的前蘇聯規範以30小時為基準,新的規模則修改為以25個小進時為基準,在武器裝備發展思想也進行了轉變,更加重視可靠性、人機工程、效費比、標準化等思想。
遼寧艦油箱加滿需多少錢赴南海演習38天油費3千萬2017.02.18 新浪軍事
遼寧號航母的動力核心是四台烏克蘭TB-12蒸汽輪機總功率為14.9萬千瓦。蒸汽輪機只是動力裝置遼寧號航母還配有八個鍋爐,專門用來生產高溫高壓的蒸汽衝擊汽輪葉片運動的汽輪葉片通過傳動裝置帶動螺旋槳葉片旋轉。也就是說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的區別在於核動力航母用核裂變將水燒開產生蒸汽。而常規動力航母是用普通燃料燒水。兩者的動力源都是蒸汽輪機。當然遼寧號航母不是燒煤的燒的是重油。
重油是:原油提煉出汽油和柴油後剩餘的液態殘留物。重油粘稠度高易凝固凝固時需要用鑿子才能敲小來一小塊想想公路上的瀝青就是重油再分餾提煉的產物。不過船舶用的重油是加工過的船用重油熱值大燃燒溫度高。而且重油的閃點非常高閃點是指一閃即滅的火源點燃可燃氣/液體的最低溫度。重油的閃點是180~330℃汽油是-55~-20℃柴油是55℃以上。這意味著存儲重油的安全性更高。不過重油在燒之前需要加熱以降低粘稠度便於管道輸送。
遼寧號航母之所以使用重油最重要的原因是便宜。以燃料油380號(重油被作為船舶用油的名稱)為例今天的價格是2169元/噸而今天的柴油價格是7127元/噸。航母上的鍋爐理論上可以用任何燃料燒可以用汽油也能用柴油但是這兩種燃料燃點太低不安全。其次價格實在昂貴。
目前可以推測出遼寧號航母能攜帶約6000-8000噸燃油(不包括艦載機用油和啟動柴油)。根據上文油價統計得知遼寧號加滿油箱至少需要花費1300萬元。當遼寧號以18節速度巡航時,24小時能跑777公里耗油388噸(公里耗油以庫茲涅佐為例),百公里耗油約為50噸。此次遼寧艦編隊歷時38天的演練油費共計3100萬元。
可以看出常規動力航母的耗費是非常高的從短期看核動力航母的造價要比常規動力航母造價高很多尼米茲級級航母造價為50億美元蘇聯的庫茲涅佐夫航母造價是30億美元。但是從長期來看核動力航母擁有近乎無限的航程並且不需要加油性價比要高出常規動力航母許多。(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小便辭職去加油站吧或者去撿破爛,大國練兵起在乎油錢,車都買了還怕燒油錢!
航母真是大國才能玩的啊,這種花費還沒算艦載機油耗呢,一般國家根本承受不了
老美已沒有常動航母了,11艘全核動的!
由此可見,老美真不是一點點有錢!
誒,別說還真是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8/doc-ifyarrcc7819277.shtml
中國成武器出口大國,發展如此神速,美國大學教授說出其中原因2017-02-15
中國近年來武器裝備出口事業發展神速,武直-10、022導彈艇、梟龍戰鬥機等品牌已經蜚聲海外,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與讚許。 那麼,回顧歷史,中國軍工是如何從前蘇聯體制的束縛中走出來的呢? 相信大家對此都比較關注,本文也和大家一起撥雲見日,探尋端倪。
中國近年來武器裝備出口事業發展神速來自於對前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軍工綜合體弊端的認知。 前蘇聯在幾十年間建起134家武器總裝配廠、3000餘家部件生產廠,民用工業有60%從事軍品生產,90%的工程師直接或間接從事武器研發,國內生產總值(GDP)有11~17%直接或間接投入軍事,40%的科研經費用於軍事工業……整個蘇聯可以說是座“兵工廠”,產業畸型不說,由於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等於關起門來搞生產,毫無成本概念,浪費嚴重。
中國軍工體係是在蘇聯的支援下建立起來的,在一定程度上把蘇聯的弊病“繼承”了下來,要實現“產業突圍”,勢必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新路,特別是對外軍貿能創匯,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國防技術進步,實現了從“牛市”到“熊市”再到“穩膽”的躍升。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一度是繼蘇、美、法之後全球第四大軍貿國,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布的數據,1984~1987年,中國對外軍貿獲得82億美元收入,相當於同時期中國總出口額的7%,時值世界軍貿牛市的最後一波,印巴軍備競賽、蘇聯入侵阿富汗、中東混戰、兩伊戰爭此起彼伏,中國以不算先進的產品贏得了一定的市場。
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丹尼爾•拜曼為蘭德公司撰寫的論文《中國武器銷售:動機與實施》列舉了中國軍工在1980~1990年代的軍工出口清單,驚奇地發現主要客戶有伊朗、伊拉克、緬甸、智利、孟加拉國、沙特、羅馬尼亞等,認為中國向某國銷售武器,一般出於經濟利益,而購買中國武器的國家無非出於幾種原因。
首先是協議容易達成,中國不附加條件。 其次是中國武器有蘇(俄)式武器血統,簡化了購買國的後勤壓力,買來就能用,用了就能保障,保障了就能繼續用。 第三是購買國試圖使武器進口多元化,儘管買家是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由於中國武器裝備保管、維護的費用較少,他們在多元化的武器裝備之中,就發現了中國武器這塊時代瑰寶。
我軍飛行員數量是日本10倍平均飛行時間超日80小時2017.02.15新浪軍事
日本航空自衛隊前幕僚長天母神俊上將曾經說過“中國飛行員素質不及日本三十年前”,這當然純屬“井底之蛙”的觀點。
軍事專家巡航者介紹,在中國空軍崛起之前,日本航空自衛隊一直擁有遠東地區實力最強的戰鬥機部隊,其80年代從美國引進並自行生產的200餘架F-15J戰鬥機在亞洲最強戰鬥機的寶座上也端坐了很長時間。 而更重要的是日本航空自衛隊不僅引進了先進的戰鬥機,同時也引進了包括預警機是數據鏈在內的一整套美式空戰信息指揮體系,在當時可以說是領先中國不止一代。
根據近年來能夠得的公開數據,中國空軍目前約有3200架各種類型的飛機,可能有近10000名的飛行員,而日本航空自衛隊以不到300架數量的F-2和F-15來計算,日軍一線作戰飛行員總數應該在1000人左右。 另外從飛行員的訓練強度來看, 目前解放軍飛行員的年平均飛行時數達到了200小時以上,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飛行員卻只有120小時左右。
雖然中國並不奉行威脅他國的戰略,但是這種10:1的比例還是讓一些日本人非常緊張。 受“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只能奉行“專守防衛”的戰略,所以不能大力培養飛行員。 就算日本全力培養飛行員,以現在中國和日本的實力對比,日本就算累出屎來也趕不上中國空軍的發展速度,所以面對中國空軍和海航採取的車輪戰術,日本已經深感難以招架,只能去抱美國的“粗腿”,並且一再抱怨美國的“腿”不夠“粗”。
據說按照現在的頻率,日本航空自衛隊派出F-15J戰鬥機抵近跟踪中國的軍機和軍艦,問題是中國現在軍事活動越來越頻繁,也就是說中國起飛1架飛機,日本就出動2架飛機,中國起飛1次,日本就出動1次。 想必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員每次剛剛落地就接到起飛的命令,內心也是極為“崩潰”的。 (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5/doc-ifyamkzq1339559.shtml
深度:中國新坦克剛服役印度馬上招標遲早會被拖垮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7.1.23的報導,印度主管國防研究和開發的DRDO已經決定要研發下一代主戰坦克的需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型坦克的要求,研發一款40噸級的主戰坦克,這一噸位已經跟中國在珠海上展示的VT-5坦克差不多,按照傳統劃分已經到了中型坦克,顯示出印度“似乎”有些務實了,放棄60噸的“阿瓊”。但是接下來就讓然看起來更符合印度的“傳統”了,要求在2017到2019年間開發馬力達到1800馬力的新型發動機和配套的傳動裝置!印度也有自己獨特需求,在16,400英尺(4920米)的海拔高度和低至-20℃的溫度下啟動並正常運行。有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要求只有在”世界屋脊“區域才能達到相應的環境溫度,可見印度新坦克潛在對手目標已經相當明確了。
雖然在海拔4500米以上區域,發動機功率一般都會降低為原來的40%左右,可印度這麼高的指標,能達到嗎?這個非常值得懷疑,畢竟“阿瓊”上面還是使用引進德國MTU的發動機。
相關新聞
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日漸活躍 印度下血本欲遏制中國
回應
感覺印度又要被坑,緊跟是什麼節奏,被坑的節奏,有沒有考慮到吃不消?從不考慮。
印度萬國牌裝備,再打起仗來後勤供給問題會比較大。印度那麼緊跟中國估計是對之前中印戰爭心有餘悸。
中國按自己節奏一步一步來就夠了,想跟著咱節奏來的人看他有沒有這本事跟得上了
別低估對手,謹慎應對沒毛病
論鬧笑話,我只服阿三!
能不能嚴肅點?這是軍事版,不是娛樂版,看新聞要專心!嘻嘻嘻嘻嘻嘻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1/doc-ifyameqr7428337.shtml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俄國人表面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系,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面已力不從心。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新聞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哈哈哈哈哈哈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美軍歡呼特朗普要兌現擴軍 承諾帶來3000億軍費
特朗普會成為裡根第二與中國大搞軍備競賽嗎?(回應:別猜這猜那了,美國無論誰當總統都想遏制並延緩中國的崛起。中國必須增強自身軟、硬實力是關健。 當年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原蘇聯是因為雙方在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全面競爭,而中國祇要看好周邊就行,結果就是美國更容易被拖垮。 美國政府那20萬億的債務,拿什麼來和中國搞軍備競賽?看看近兩年中國軍事技術和新裝備的爆發,明明是中國在拖著美帝搞競賽!)
回到中國戰略學界的問題,我們既要更多了解中國,又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科學素質。中國文科知識分子總體上知識面偏窄,對科學數據等不甚敏感,這種缺點需要有效彌補。中國在國際和社會層面都對戰略研究有著旺盛需求,我們的戰略學界應該利用好傳統以及當下的優勢條件,實現更好發展。
回應
中國能夠夾住尾巴多少與南斯拉夫使館事件相關。
正是使館被炸才讓軍隊建設重回正軌。軍費正是從那以後逐步提高,甚至影響教育支出計劃。
金燦榮。你敢說美國戰略家集體犯錯?你跟世界上的所謂專家 學者。戰略家比 你算老幾?弱
你和他比你又算什麼?說一個,沒有集體犯錯的理由。集體犯錯的理由,美國延續了冷戰思維,美國打兩伊戰爭,敘利亞,卡扎菲,凌鏡門事件,克里米亞,重返亞太戰略……種種, 美國還是 零和思維 。21世紀 是 合作共贏思維。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7-02-11/doc-ifyamkqa5600985.shtml
美媒:美軍陷入燒錢戰爭大砲打螞蟻貽害無窮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11.14發表題為《美軍真正的問題是用“大砲”打“螞蟻”》的文章,作者為托比亞斯•比格爾斯和斯科特•尼古拉斯•羅曼紐克,編譯如下:
高技術武器意味著更多的花費
高昂花費將令軍事行動不可持續
對手也在利用廉價的先進技術
追求絕對的安全將意味著破產
印度軍費超俄成第四為何還不夠花 都是自己折騰的2016.12.15觀察者網
2016年簡氏防務周刊發布的年度國家軍費報告出來了,在今年的軍費排名中,印度成功取代俄羅斯,排到了世界第四,令不少人感到“震驚”。
英國世界第三的軍費,咋還不夠用?
在當年日不落帝國雄心壯志、天下布武的年代裡,這些軍事基地是耀武揚威,施展與軍事和外交影響力,攫取海外利益的跳板,但到了今天,這些基地就變成了吞噬英國軍費的血盆大口。一個地區性的強國的體格,非要去維持一個世界性帝國的架子——哪怕僅僅是空架子,可想而知,代價也會是非常巨大的。
俄羅斯的窘境
印度軍費為啥就不夠花呢?
這種戰略認知和應對當然主要得益於鄧小平等領導人的洞察力和政治智慧,但中國戰略學界的貢獻不能被忽視,至少沒有誤導決策層和整個社會的戰略判斷。
再看美國戰略學界,他們在1991年之後基本是在集體犯錯,這是今天美國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所在。雖然美國學界在冷戰後發表了很多研究性或評論性文章,但他們把冷張結束的原因和結果本末倒置了。雖然冷戰的結果是美國贏了,但原因並非美國擊敗了蘇聯而是蘇聯自己的沉淪。美國學界不應把這種意外之喜當成美國自己的成績而心安理得,而應心懷謙卑地感謝對手犯錯。基於這種認知,美國本應在經濟上幫助俄羅斯渡過轉型難關,在戰略上允許俄羅斯參與全球治理。如果真那樣做了,今天美國的戰略處境會好很多。可惜彼時整個美國戰略學界都驕傲了,福山“歷史終結論”那種在學術上根本站不住腳的總結判斷竟然一時洛陽紙貴,沒有遭到嚴肅反駁。正是在這種錯誤戰略判斷的影響下,美國才開始逐漸走向對外欺負別國、盲目擴展美式意識形態的道路,國際權威下降並陷入種種困局。
只有通過這種比較,我們才能對中國戰略學界的整體面貌形成更準確的認識。目前來看,美國戰略學界面臨巨大困惑,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對戰略學界採取冷落態度,這對戰略學界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還未可知。但從大趨勢看,我國特別支持戰略學界進步,比如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智庫的目標等,這無疑將有利於中國戰略學界整體水平和影響的進一步提升。
戰略學界應在反思中實現更好發展
當然,既然對去年國際重大事件的預測失誤是世界性現象,那麼包括中國學界在內的整個戰略學界都應反思。比如要擺脫精英主義,更接地氣。美歐以及亞洲一些國家現在都出現較強的民族主義和民粹思潮,這其實是對精英主義的反彈。過去30多年來,新自由主義採取強烈的精英主義立場,這就容易讓學界脫離社會,一旦脫離民眾需求,研究方向就容易出錯。基於這個教訓,以後戰略學界要更多地去關注社會真正的問題,做到“為人民服務”。
再如要盡量減少甚至擺脫任何左或右的意識形態束縛。過去我們有過強烈的蘇聯意識形態,後來經過努力逐漸擺脫了,但後來又有點落入與西方類似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被任何意識形態綁架都會產生佛家所講的那種“心魔”,知識界因為覺得自己真理在握而尤其容易陷入“心魔”,進而帶著偏見看待問題,而偏見往往比無知更可怕。
中國戰略學界總體水平處在世界前列
我跟美歐日印等很多國家的戰略學界打過交道,總體感覺中國戰略研究實際處於較高水平。就戰略對話而言,目前中美處在一個檔次,別的國家要往後排。即便在中美戰略學界之間,兩國也是相互“教訓”,而不是美方單邊“教訓”中方。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兩方面,一是中國戰略學界的自身優勢,二是美國同行過去20多年的集體犯錯。
就中國而言,首先是我們源自歷史的戰略遺產極為豐富。我們是諸子百家的後代,無論兵家、法家還是道家都蘊含深邃的戰略思維,這是老祖宗留給當代中國戰略學界的資源。
其次,中國近年來在智庫建設上的投入在世界大國中佔優,從人數和資金等方面衡量可能只比美國略差。雖然中國智庫存在機制建設等方面的主觀缺陷以及漢語不是國際通行語言等客觀束縛,但從國際智庫間的對話來看,我的感覺是目前任何重大國際議題探討,主要發言者都是中美。歐洲國家或日本、印度等國智庫的視野還是相對較窄,認知水平達不到中美學界的高度。
第三,與中國的體量和國際地位上升有關,我們的客觀重要性已經達到這個程度。從1991年冷戰結束到現在,中國在諸大國中戰略獲益最大。美國當時雖然贏得冷戰勝利,但跟其戰略學界或智庫並無太大關係,而主要是尼克松政府和里根政府做得不錯,加上蘇聯出了戈爾巴喬夫這樣的領導人。對冷戰終結這個20世紀後期最重大的世界史事件,國際學界都應有正確認知和應對。在這方面,中國顯然在大國里做得最好。
以1991年為時間點,除中國外的所有對手跟美國的差距都在拉大,比如日本GDP當時是美國的65%,現在只有不到1/4;德國當時接近美國50%,現在是1 /5左右;蘇聯當時是美國的70%,現在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只有美國的1/14左右。只有中國是從當年的1/15左右達到了今天的2/3左右。這種格局變化,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對冷戰結束的總結和應對準確,現在國內基本的共識是蘇聯解體一是搞擴張主義、透支國力;二是國內經濟缺乏效率。因此,我們的應對簡單有效,對外就是韜光養晦、“悶頭髮財”;對內就是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經濟增長是硬道理,並且通過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強內部效率,進而實現了快速發展。
再看美國戰略學界,他們在1991年之後基本是在集體犯錯,這是今天美國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所在。冷戰的結果是美國贏了,但原因並非美國擊敗了蘇聯而是蘇聯自己的沉淪。可惜彼時整個美國戰略學界都驕傲了,福山“歷史終結論”那種在學術上根本站不住腳的總結判斷竟然一時洛陽紙貴。在錯誤戰略判斷的影響下,美國逐漸走向對外欺負別國、盲目擴展意識形態的道路,國際權威下降並陷入種種困局。
社會科學主要功能是“馬後砲”的解釋
國際社會去年發生很多“黑天鵝”事件,戰略學界對這些主要發生在歐美的事件大多沒預測對。不僅中國學界如此,歐美學界也是如此。某種意義上,中國戰略學界的失誤是歐美學界預測不力的必然結果。因為我們處在北京,對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事件進行預判時要參考歐美同行的研究。歐美戰略學界預測失誤,直接導致世界性的預測失誤。
社會天然有著掌握自身命運的渴望,對這類重大國際事件,希望學界能夠作出正確預測。作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我們學者也有這種抱負,希望在預測方面有所成就。只是社會科學本身就有落後性,學科成熟度低,主要功能是在事件發生後進行“馬後砲”的解釋,但預測功能確實很弱。
我們只能根據同類事件過去出現的多次博弈和經驗,進行一些有關事態會否發生以及在何等形勢下發生的判斷,但不可能“後知五百載”。現在人們指責戰略學界對去年這些重大國際性事態預測失誤,但按照嚴格科學的預測標準,對20年前蘇聯解體那種量級的事件,也是沒任何學者真正預測到的。這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根本區別。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定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其一,對於國際性事件或說到底是人這種不斷變化的對象進行研究,事後解釋和總結仍然極具意義,至少能盡量避免犯二次錯誤。這種社會科學應有的預防性功能,可能被普通人引申為預測功能了。其二,從國際競爭角度講,如果一個國家戰略學界對已發生事態解釋得好,就有利於增進該國政府決策能力,提高其在國際博弈中的勝算,正所謂運籌帷幄決胜千裡。
再加上中國打造的多層反艦網絡,遠程空艦導彈配合轟炸機和多種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攔截網,這些都是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量身定制的。而通過2016年的多次實兵對抗演習,中國海軍已經在證明自己這套戰術的有效性,根本不怵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所以,埃里克森認為,中國海軍其實就是為在中國周邊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而量身定制的,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美軍航母成就中國史無前例造艦潮!”這句話其實已經切中了要害:能夠把對抗全球第一海軍作為首要戰略目標,中國海軍的規模和質量,以及相應的戰術戰法必然要進一步發展。而這勢必將會徹底摧毀在亞太已經十分脆弱的戰略存在。
當然,中國海軍還需要吸取美軍的發展經驗教訓,例如:持續的高速發展是仍然是中國海軍未來十年的首要任務?如何保持持續的投入來維持這樣的高速發展?新舊船舶的加速服役,也會帶來諸多維護成本的上升,是否會有利於中國海軍未來的持續發展?這些問題,是美國海軍發展總遇到的,而且也正是現在困擾美國海軍的,而中國海軍如果想要持續偉大,這些問題不容忽視,甚至需要提早預防,才能保證可持續性的高速發展。(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美軍在亞太的存在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遲早這樣,只是美國逼我們加快了這個步伐
鯰魚效應
預防冷戰時期,美為俄設下的軍備競賽陷阱再度重演,無需盲目追崇,攀比,發展適合本國經濟實力,科技含量高,足以保證自身安全的一定數量的國防軍事裝備就可以了!俄經濟就是冷戰時期被美國的軍備競賽拖垮的……
這是事實。利害關係,國際形勢。他們這些評論的根本不懂啊。
總得有根打狗棍那
前車之鑑……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1/doc-ifyamkzq1241978.shtml
金燦榮:美國戰略學界集體犯錯盲目擴展意識形態2017.2.11環球網
原題:中國戰略學界不必妄自菲薄
作者: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以1991年為時間點,除中國外的所有對手跟美國的差距都在拉大,這種格局變化,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對冷戰結束的總結和應對準確,現在國內基本的共識是蘇聯解體一是搞擴張主義、透支國力;二是國內經濟缺乏效率。因此,我們的應對簡單有效,對外就是韜光養晦、“悶頭髮財”;對內就是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經濟增長是硬道理,並推行市場經濟增強內部效率,實現了快速發展。
美軍專家:美國航母亞太行動促成中國海軍造艦狂潮2017.2.11新浪軍事
在2016年,中國一共服役了24艘各型軍艦,總噸位接近15萬噸,這一規模已經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海軍的總和。而且,在2017年,中國海軍將會迎來遠多於2016年的艦艇服役,而且將會有一艘6萬噸的航空母艦進入下水舾装。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被國外專家們廣為稱道,甚至有美軍專家稱其為“史無前例的造艦潮!”並“使得中國海軍將會再度偉大”。
安德魯•埃里克森是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教授,他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出版的”中國海軍發展研究“的第六卷《中國海軍的造艦潮》一書中,詳細分析了中國海軍造艦速度必然性,以及將會對美國海軍部署能力的影響。在他這本不算特別厚的書中,其實就說明了幾個事情:中國海軍正在保持著史無前例的造艦潮,而必然將會使得中國海軍變得再度偉大起來。而促成中國海軍再度偉大的關鍵,則是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頻繁出沒在亞太,使得中國不得不選擇建設領先的“海洋力量“。
根據這位美軍專家的分析,目前美國在亞太的航母戰鬥群所面臨不再是如何打擊別人,而是如何在別人的飽和打擊中生存並反擊的問題。這一趨勢已經愈加明顯,隨著中國海軍4艘055型驅逐艦和至少2個航母戰鬥群的建成,美軍在亞太的海上優勢進一步被削弱。再加上中國使用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正在迫使美國必需要加緊研究相應的對策。不要說是否能打中,僅僅是為了應對這種潛在的威脅,美國海軍就不得不投入資金來升級自己的艦空反導導彈,“標準-3”導彈,這種現在已經投資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僅一套系統就要2000萬美元。而對於中國來說,2000萬美元不過就是2枚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價格。而且這種導彈具備多種打擊能力,而美國這套系統只能用來攔截。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實際投入產生的威脅效果遠好於美軍。而且東風-21D有效的維護了中國的海上利益,確保了美國航母戰鬥群不能夠輕易進入到3000公里射程半徑內。這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只要讓美軍的航母無法起飛艦載機進行有效的作戰,這個戰術就是有效的。
2、提速比法拉利快6倍
RBS15導彈從0提速到時速100公里只需要半秒的時間,而一輛法拉利488砲車做相同的事要2.9秒。你需要一部高速攝影機才能準確的看到發生了什麼,對於肉眼而言它的發射實在太快了。
3、可以飛越200公里打擊目標
導彈在飛向目標的過程中會盡可能的貼近的海面,在薩伯我們稱之為掠海飛行,飛行高度通常不超過5米。抵達目標海域後,導彈將會自主進行搜索、發現以及摧毀指定目標,再快的艦艇也難逃導彈的攻擊。
4、集70年研發成果之大成
我們研發反艦導彈的歷史源遠流長,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46年就進行了首次反艦導彈試射。瑞典也是事實上的、世界範圍內第二個使用反艦導彈的國家,儘管這些導彈並非RBS15家族的一員,但體現了薩伯在這一領域的傳承以及製造有任何無人飛行目標的能力。
5、令人震撼的命中精度
RBS15最先進的子系統的包括主動雷達導引頭,它不像紅外導引頭會受天氣因素的影響。同樣可為導彈提供了令人吃驚的命中精度,在一次測試中,RBS15嘗試擊中固定在目標上的輪胎。最終,導彈在最大的發射距離外穿過輪胎中心命中目標。這證明了導彈在合適條件下的超高精度。
RBS15 Mk3的性能在世界上眾多的反艦導彈中,其實談不不上最頂尖,我國的反艦導彈即便是出口型號也有可與之匹敵的型號。文稿中提到的一些性能特點也非導彈最核心的東西,但提取的角度卻通過與襯託物的對比立馬令人印象深刻,令艱澀的技術數據變得適合社會化傳播。
△中國的鷹擊-62反艦導彈
目前,中國逐步進入了世界軍火市場的中心,銷售額靠前。法國、瑞典等國在武器營銷方面的經驗顯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也必須有這種觀念。以往我國軍貿市場的客戶購買力相對有限,目前這一形勢已經在逐步變化,未來在進一步爭取高端軍火市場時,營銷就顯得尤為重要。
回應
賣武器的人,全是外行嗎?廣告用詞也要有度!.
廣告的文筆確實挺好,但是關於射擊精度的牛皮把廣告毀了。稍微了解雷達工作原理的人都知道,導引頭雷達根本達不到所說的精度,更別說還要加上伺服系統的誤差。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1/doc-ifyameqr7429091.shtml
中國賣導彈文案該咋寫?引領快時尚的瑞典有篇範文2017.2.11新浪軍事
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下,營銷做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品牌聲譽以及業務開展,杜蕾斯的營銷團隊出色的創意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談到武器出口,很多人的印像中這或許是國與國、軍方與軍火商之間的事,與我們日常看新聞、刷微博、逛論壇關係不大。其實,社會化的一些傳播往往也能反向促進武器外銷業務的拓展。
△法國人武器營銷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是新概念炒作
國外的各大軍火商也都非常注重社會化媒體營銷,在這方面法國人的套路無疑是最足的,舉個防務菌的親身經歷,2012年前後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正在全力爭奪馬來西亞空軍的訂單,在對政府和軍方全力公關之外,達索還專門請公關公司負責馬來西亞進行蘭卡威國際海事航空展的媒體公關,公關公司積極與媒體中心的每個記者打交道,為宣傳打開各種綠燈。當然,“物質”上的東西也少不了,不過不是車馬費,是點心早餐。
知名的瑞典軍火商薩伯公司同樣非常重視社會化的媒體傳播,這個創造了宜家、H&M等如今在中國無孔不入品牌的國家,在裝備出口上雖然沒有美國、俄羅斯以及法國在政治上的強有力加持,但仍憑藉不俗的性能以及出色的營銷在國際軍火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宜家、沃爾沃、H&M之外,瑞典的武器在美、俄兩級之外也算一股清流
下面北國防務就來給大家看一個薩伯公司的武器文案,看看人家是如何注重細節,把性能寫出花兒來的。
RBS15 Mk3 反艦導彈
RBS15 Mk3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的反艦導彈之一,它攜帶重200公斤的彈頭,可以從卡車、飛機以及艦艇等各類平台上發射,並能在全天候條件下實現“發射後不管”。但你真的知道它究竟有多好嗎?下面的這些數據也許會震撼到你:
1、助推火箭推力可讓非洲像升天
RBS15導彈的兩側各有一個在導彈發射前3秒鐘工作的固體燃料助推火箭(注,用於將導彈助推的相應的巡航高度和速度)。它們產生的推力可以達到8噸,足以將最大的非洲象(注,非洲像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最重記錄達10噸)輕鬆舉起。
毛子看到這個照片都笑了!這下誰敢說毛子的東西糙就把這照片甩到他臉上。
美國年輕人都不願去工廠打工,製造業能力嚴重萎縮,製造業除了軍工大多外流了,工資高又缺吃苦精神
別說防火隔熱層怎麼怎麼垃圾。你就算塗上一層大便。在美狗眼裡那都是天下第一的。。
燈塔之國怎麼會有這樣的事?一定是謠言!謠言!呵呵!我學的像不?
挺會替你美爹洗地啊
這瀕海戰鬥艦就是個樣子貨被美國吹噓的神乎其神,現在不得不加裝反艦導彈結果沒地方可裝只能放在前首破壞隱身性,再看內部圖片也是不怎麼樣,當然瀕海戰鬥艦也有一點優點比如高速性隱身性,但再好的裝備不實用也就用處不大。中國056就是條好艦任務明確設計合理價格便宜,反觀DDG1000實用性反到不如宙斯盾系列了,DDG1000剛出海就趴窩。
扯淡!要是中國戰艦這樣子,你會噴的不知道自己是誰
Q506998不好看,但是防火,中國的軍艦有這樣的防火層嗎?
呃呀!Q5復活啦!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4/doc-ifyafcyw0147526.shtml
美軍新銳戰艦春節進南海想不到做工竟如此粗糙(圖)
2017.2.2,美國海軍獨立級瀕海戰鬥艦LCS-4科羅納多號在南海組織訓練,內容包括艦炮射擊、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運用與損管等科目。
LCS-4常駐新加坡樟宜基地,為第七艦隊提供支援。與其他瀕海戰鬥艦不同的是,這艘艦加裝了魚叉反艦導彈,以與傳統護衛艦相抗衡。這型新思想定位下的產物,現在正面臨著威懾力不足、非對稱威脅增強等諸多尷尬,而加裝的魚叉導彈發射架與尾焰導板,則破壞了整體隱身性能。
獨立級除了可搭載1架SH-60直升機外,還可部署2到3架MQ-8B “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這型無人機除了裝載傳統光電轉塔,還可裝載先進雷達、輕型導彈與聲納浮標,不過從公開的LCS-4訓練圖片看,這架MQ-8B主要傳感器還是傳統光電轉塔,許多功能還停留在紙面上,並無甚特別之處。
與三體的科幻外形相比,曝光的LCS-4直升機飛行控制室的舾装則是令人大跌眼鏡,艙壁上的黑色防火隔熱層,不僅不美觀,而且做工極其粗糙,結合部分已經毛邊,保溫釘脫落,部分防火隔熱層已經破損,露出了裡面黃色的隔熱隔音岩棉板,讓這艘2014年服役的新艦,產生了年久失修老屋的既視感。
內行買房子,看重基本的防水隔熱工藝,這是保底工程。對於艦船來說,則是防火隔熱,這是基礎的頭等大事,因為艦艇是鋼結構建築,容易導熱,防火隔熱不僅有助於提高艦艇生命力,而且可以為艦員提供舒服生活環境。
船舶常見的防火隔熱措施,是鋪裝隔熱隔音岩棉板,用於船舶的保溫隔熱和防火隔斷,要求點溫度要達到一定標準,生產時加入了憎水添加劑,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以保護內部設備,並要求施工及安裝便利、節能效果顯著,還有高性價比。在機庫等易爆部位,還會有額外的防火保護層。
瀕海艦的防火隔熱效果不得而知,最起碼工藝極差。而之前的圖片顯示,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前部的錨甲板部位,則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防火隔熱處理,這地方夏天會是個大火爐,冬天是個冰窟窿,相信許多開車的朋友有過此體驗。
如此舾装,豈不能差評!不過相較於伯克級驅逐艦,這點獨立級已經進步很多!(作者署名:海軍兔)
回應
恐怖國家美國奸商造艦以次充好,以應對奸商總統特朗普胡亂砍價。
幸好不是中國的!要是中國的~那這評論區簡直無法想像!!!
如果中國裝備內部是這樣的,不知道早被噴成什麼樣了?呵呵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
《北京晚報》2017.1.30消息,俄羅斯商業發射的主力運載火箭“質子—M”日前被曝出引擎缺陷,俄羅斯航天局為此召回所有問題引擎。初步調查發現,生產環節中,製造商在關鍵零部件上有“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的嫌疑。俄羅斯政府官員28日敦促徹查這一航天工業的醜聞。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導,俄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當天視察了製造“質子—M”引擎的沃羅涅日機械廠。他稍後在推特上發文證實,該機械廠車間已經停工,為查清真相,將拆除已經組裝好的三枚新的質子—M。羅戈津說:“所有為偷換技術和文件承擔責任的人將會受到嚴厲處罰。我要求就此展開最嚴格的內部調查。”
《生意人報》先前爆料,俄航天局在對質子—M進行測試時發現引擎問題,技術人員跟進調查後發現,製造商在引擎中使用了某種“非液體物質”,這種成分不耐極度高溫,容易導致發射失敗。
“質子—M”火箭先前經歷多次發射失敗。2013年7月,一枚攜載三枚格洛納斯—M導航系統的質子—M出現發動機故障,升空後不久墜毀,造成超過2億美元的損失。2014年5月,一枚搭載通信衛星的質子—M發射後出現故障,未能到達預定軌道。
回應
坑了我們一個火星探測器
紀律,管理,就是戰鬥力。紀律鬆弛,管理不到,出事就不意外了。
正常。解體以後,從前的超級大國再也不會回來了。能指望啥紀律,啥戰鬥力啊。毛子的腐敗現象可是要比tg嚴重好幾個數量級。老百姓都看在眼裡的
這次竟然沒有讓我兔背鍋?
這種高科技都敢以次充好,哈哈。資本主義就是好啊
這就是國營轉私營的後果,為了利潤!不惜一切!
腦子有問題吧?這些企業都是國有的!相反,私營企業就是為了利潤,才會降低成本同時特別注重安全性,而不是一旦管理不善,就偷工減料。馬斯克的spacex非常看好
正相反,這些企業是私有的
馬斯克的火箭爆炸更是平常事,為了節省成本增加利潤更不擇手段降低火箭的安全係數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1_30_391918.shtml
回應
話說美國私人資本這麼強大,資本實力雄厚,為何還需要政府去主導投資機器人製造呢?難道市場的自我調節在資本主義的天堂美國不管用了?
張維迎說:不需要產業政策!
美國媒體說:需要產業政策!
感覺特朗普大統領上台之後,美媒的基調簡直180度大變啊.以前全是“中或輸、美必勝”現在全變成了“美必輸、中必勝”
棒殺和捧殺的按需所取而已。蛋定就好。美國全部精英現在是想如何打斷我們中國的節奏?文的不行,可能就要來武的。自己加油和努力吧
和美日德的差距我就不舉例了。就說幾個自動化應用方面的例子。比如國內高速公路和停車場居然還在採用人工發卡人工收卡人工收費的原始手段。在我居住的州,這些工作早就被機器取代了,你只要上州政府交通局網站登記一下車牌和銀行信息,以後駛過收費公路或隧道,或進入公共停車場就會自動識別車牌扣款,手機APP幫助你時時了解自己的繳費情況,整個道路上看不到一個收費口和收費員。
那是因為使用人工比使用機器貴,所以它們用機器。而在中國使用人工比使用機器便宜。那種機器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自動化問題中國落後很多,其實,從技術層面來說,完全沒有問題。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學問題,不要只用技術狗的眼光來看問題。上自動化可以,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人怎麼辦?這可是以千萬記的人口。中美歐壓制電氣自動化這麼些年,已經有點壓不住了,德國開始工業4.0,中國開始2025,現在床破上台了,他將率先完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這個其實是要不要實行,而不是技術上有什麼難度。我覺得應該是國內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有些方面還需要養這些人才行。電子高速繳費卡也在推,但是很多人不用。都覺得那是單位才用的.......一旦統一使用了,高速收費口基本就不用人了,只要掃描識別就行了。
這種技術在中國也早就成熟了,也早就投入應用了,我所在的城市(廈門)至少已經用了十年了。只是高速公路還沒有採用這個技術,不知道為啥?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26_391431.shtml
所以中國人乾了中國人做的事兒:他們在中央層次設計了一個複興。在接連幾個五年經濟計劃中,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製造行業改革。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自動化。地方政府為企業購買和製造機器人提供了數十億的補貼。政府一直特別感興趣的是可以用於中國汽車廠的機器人,人們一直批評中國汽車廠的製造質量。用機器人來製造汽車,不僅能節省人工成本,政府還認為,它們能製造出更好的汽車來。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呼籲掀起一場“機器人革命”。
像其他中央設計的方案一樣,中國機器人計劃的實施並非沒有遇到麻煩。它出現了過度投資和浪費的問題,而且許多中國機器人企業並沒有製造出非常好的機器人。
“許多機器人的質量很差,安全和設計標準真的很糟,”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迪埃特爾•恩斯特(Dieter Ernst)說,該中心是一個旨在改善亞美關係的組織。“據說中國有100多家機器人製造商。我認為,這些企業中大約有50家也許能活下去。”
但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公司仍在堅持著。恩斯特預計中國機器人行業會有緩慢、穩定的增長。他預計,在未來5到10年內,中國的機器人行業將生產出與德國和日本相當的工業機器人。
在美國推動機器人技術的複興將比在中國更困難,在中國,工人對政府支持自動化的做法沒有太多的抗議。
相關新聞
徐實:造出日本筆尖鋼壟斷後,中國製造要向更高領域衝擊
中國東北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東北經濟新活力:瀋陽i5數控機床/新松機器人/T800碳纖維打破日本壟斷(回應:老搞東北標題黨有意思?讓人反感! 對於東北一點兒都不了解的人就在這裡瞎噴?瀋陽經濟是不好沒有人否認,難道現在有一個好的企業你們都看不下去了嗎?)
2016世界超算TOP500榜首神威太湖之光,運算速度93PFlops每秒十億億次
天河二號将升级至每秒十億億次
日本向中國發起挑戰--計劃投入1730億美元建設效能達130PFLOPS的超算。而中國接受了挑戰--中國著手研發峰值效率為世界最快計算機十倍的超算。美國也有可能參與這場爭霸賽。
奧巴馬2015年設定的2025年超算目標(每秒100億億次,當時世界冠軍天河二號才5.49億億次)卻被中國E級超算提前8年實現
中科院與阿里巴巴2015-7-30合作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比目前超算快百億億倍;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中國10億人,每個人能分到10萬台天河二號的運算能力)。
紐約時報:中國搞“機器人革命” 美國能跟上嗎?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2017-01-26報導,工廠在特朗普總統的一系列美國恐怖經歷中佔核心地位。用他的話來說,全球化導致我們的工廠“關閉”、“銹壞”,“像墓碑那樣散落在我國各地”。
不過,這是你也許可以叫可選事實的情況:美國工廠仍然製造了很多東西。2016年,美國製造業創了一個記錄,生產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東西。但你沒有聽到很多關於這個記錄的沾沾自喜,因為製造商沒有用很多人就生產出了所有這些東西。由於自動化,我們現在製造的產品數量比我們在1987年製造的增長了85%,但所用的工人數只有1987年的三分之二。
這表明,雖然特朗普可以威逼製造商留在美國,但他不能強迫它們僱用很多的人。相反,企業很可能將投資大量的機器人。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曲折:機器人將不是美國製造。它們也許是中國製造。
根據行業貿易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字,中國在2013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如今,中國正朝著另一個大目標努力:成為用於工業、農業和一系列其他應用的機器人的最大生產商。機器人行業的專家說,這個目標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但他們幾乎看不到能阻礙中國最終主導地位的東西。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與環境相關的機器人技術研究所(Contextual Robotics Institute )主任亨里克•克里斯坦森(Henrik Christensen)說,“如果你比較一下中國和美國在這方面的投資的話,你會看到我們一定輸。中國的投資是以數十億計的。我沒有看到美國有這種規模的投資。沒有這種投資,我們就將失敗。毫無疑問。”
中國是怎麼學會愛機器人的對我們有啟發性。多年來,中國的主要賣點是廉價勞動力。但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的人口變老了,也變得更富裕了,中國工人的工資增長速度高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中國領導人擔心,製造商會被高工資趕走。就像美國製造商的活兒被中國拿走那樣,中國製造商的活兒將被印度、越南和其他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拿走。
同理,中國動用轟6K發射遠程巡航導彈的成本也一定很高昂,與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中國的高技術武器其實並不便宜,例如中國產的300毫米火箭炮的普通火箭彈造價就高達70萬元,制導火箭彈則要數百萬人民幣。有軍事專家推測ADK20空射巡航導彈的造價不低於500萬元,這跟民間生產襪子和T恤衫牛仔褲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何美國高度重視能扔炸彈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的根本原因。
接下來,我們需要期待我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遠程打擊-隱身戰略轟炸機!
(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中國的軍力在美軍眼裡什麼也不是。
揍你美爹兩次了,美狗!你在中國人眼裡連條狗都不是!
小編,你忘了算油錢了,莫非又是大倭倭貼的錢?
其實說穿就是戰略恐嚇,要不誰隨便出動戰略轟炸機啊,只要一個靠近目標附近的基地起飛F16就能完成任務,說白了就是恐嚇中俄。
美國的巡航導彈才60萬美元,國產的ADK20巡航導彈的造價會要500萬人民幣,小編你知道500萬人民幣值多少美元嗎?
有一批次的戰斧減配了。導彈貴很大原因是製導系統,特別是高精度的陀螺儀,這批導彈只用GPS+地形匹配製導,再加上產幾十年了,研發成本攤沒了,供應商成本也降下來了,當然便宜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7/doc-ifxzyxmt1390498.shtml
所以出動B2A,執行遠程轟炸,投擲低成本的炸彈,反而是綜合效益最合適的選擇。如果此次任務出動B-52H則更省錢,B52H的飛行成本為7萬美元/小時,如果從美國本土起飛,彈藥和支援保障規模不變,那麼轟炸機任務總費用可降低到1400萬美元。
遠程戰略轟炸機的震懾效果,也比其他打擊方式強得多。美軍此次轟炸就引起了俄羅斯和中國的高度重視。戰略轟炸機具有的大航程、大載彈量的優勢,一直是大國最重要的打擊利器。假如美國將B2A部署於太平洋的關島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對中國就有很大威脅,由於解放軍在東部沿海部署多層密集防控體系,所以美國以關島為基地突擊中國內陸並不容易。漏洞就在迪戈加西亞通道,經印度洋-緬甸深入中國西部內陸,是防空弱點區域,斯里蘭卡和緬甸應成為中國重要海外防禦節點。
由於關島和迪戈加西亞基地距離中國內地機場有三四千公里,中國目前的打擊手段有三種,一是東風-26核常兼備中遠程彈道導彈,該導彈射程4000多公里,可完全覆蓋美軍的迪戈加西亞基地。由於彈道導彈造價較高,數量較少,用彈道導彈打擊敵方海空基地的效果並不是最理想的戰術。二是093B核潛艇發射的鷹擊18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核潛艇攜帶的巡航導彈數量也很有限,只能進行輔助性的打擊。三是主戰力量,就是使用轟-6K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從中國本土起飛的轟-6K,可以在遠海發射AKD20空射巡航導彈,在開戰初期發射300枚以上巡航導彈打擊美軍這兩個基地。
但是遠程巡航導彈的造價十分昂貴,例如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計劃總共採購量是9000枚,目前已經累計生產了6800枚,美國至今每年還要補充生產大約200枚。儘管因為改進了GPS等更為廉價的製導方式,但導彈的單價並沒有明顯降低,早期的價格為140萬美元,最新的改進型降為60萬美元,目前綜合平均價格為109萬美元一枚。如果美軍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打擊利比亞極端武裝,僅發射108枚巡航導彈的花費就高達1.18億美元,是使用戰略轟炸機投擲炸彈花費的五倍。
美國前國防部長早在十年前就批評過”價值百萬美元的巡航導彈打一頂帳篷的奢侈浪費行為“,但批評歸批評,美國士兵在作戰中依然我行我素,就是不改,上級也沒轍。士兵們都藉口情況緊急,其實是抱著“好不容易當個兵,總得打幾發導彈玩玩”的心態。
打擊時間敏感目標最省錢的方式是使用無人機,因為無人機的飛行小時成本只有其他有人駕駛飛機的四分之一。美軍空襲利比亞這種打擊,如果只使用MQ-9,出動50架以上的無人機足以完成任務。無人機從意大利南部的基地起飛,在利比亞目標上空盤旋12小時,總花費不過130萬美元。但是外加海爾法導彈就很貴了,該導彈的單價大約15萬美元,要想達到108枚227公斤級衛星制導炸彈的威力,需要發射200枚以上的海爾法導彈,這是無法令人接受的。好在MQ9死神無人機可以直接掛載227公斤重的GBU-38炸彈,這種小口徑炸彈的單價不過2萬美元。
美軍在無人機作戰使用上也面臨一些問題,尤其是大規模出動的時候,目前地球上任何軍隊,就是美軍也沒有能力同時指揮50架大型無人機實施作戰。無人機群師,在衛星通信帶寬,任務規劃、操作員數量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逾越的瓶頸。所以目前的無人機作戰大多數是數架的小規模出擊。以前有國內媒體曾預言,如果台海有事,我軍能一次出動數百架殲6無人攻擊機打擊台軍,其實這是一廂情願。原因就在於我軍並沒有同時操控數百架無人機進行戰役打擊的能力,就是美軍也沒有。
無人機作戰並非人們想像的類似坐在家裡玩電腦遊戲。中國在不久前剛剛進行了一項彩虹4察打一體無人的遠程複雜任務的實彈打擊試飛試驗,一次出動5架彩虹4,動用4個衛星站連續接力控制,編隊打擊遠程地面目標,被業內稱為“里程碑的進步”,由此可見同時指揮50架以上的大型無人機進行遠程打擊,難度和規模都是美國和中國空軍無法達到的。
出動戰術戰鬥機執行長時間待機的任務也不划算。此次任務,如果出動美國海軍的F/A-18戰鬥機或美國空軍的F-16C,每架飛機攜帶6枚炸彈,投彈108枚需要18架戰鬥機,但是在目標上空保持18架戰鬥機盤旋待機12小時,就要出動72架次戰機,要連續進行四五次空中加油,需要150架次以上的空中加油機保障,還要考慮戰術戰鬥機靠前部署機場的成本。
那麼,傳說中的天價轟炸,到底花費幾何呢?我們大概算一下。
聯合軍事行動所動用的衛星/通訊/指揮/支援/電子乾擾/基地保障/人員加班費等軟性成本暫不計,我們只算硬件成本。
B-2A的綜合飛行成本接近17萬美元/小時,2架B2A總任務飛行時間68小時,一個來回近共計1156萬美元。
投彈108枚,以B2A的彈倉配置,該任務很可能裝載了三種炸彈,一架掛載了80枚227公斤重的GBU-38炸彈,而另一架則掛載了16枚907公斤重的GBU-31炸彈和12枚GBU-38炸彈,以精確制導炸彈均價4萬美元計算,共計432萬美元。
隨後1架MQ-9死神(Reaper)無人機發射了海爾法導彈,MQ9的飛行成本大約4000美元/小時,以出動2架40小時任務時間計算共計32萬美元。
海爾法導彈的單價大約15萬美元,假設發射12枚海爾法導彈,共計180萬美元。
美國空軍動用15架KC-135和KC-10,對B2A進行了多次空中加油,加油機飛行成本大約2萬美元/小時,以每架空中加油機任務時間3個多小時計算,共計100萬美元。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RQ-4B和U-28A執行戰場偵察和評估,全球鷹飛行成本為5萬美元/小時,U-28成本為3萬美元/小時,以總任務時間各12小時計算,共計100萬美元。
美國海軍DDG-75唐納德•庫克號和DDG-78波特號參加了支援行動,按照阿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每天作戰成本25萬美元計算。2艘驅逐艦進行2天作戰支援要花費100萬美元。
以上總成本近2100萬美元,擊斃85名極端武裝分子,均攤到每個人頭的成本近25萬美元。
從成本列表可以看出,此次任務的最大花費是B-2A的飛行成本,占到任務總成本的一半以上,有人說B-2A是“會飛的金塊”,毫不誇張。
B-2A千里走單騎,就為了炸幾個極端武裝分子,美軍這麼昂貴的轟炸機還以如此昂貴的方式開展空襲,他們為了什麼呢?
美軍在近十幾年內進行的反恐戰爭,經常乾一些殺雞用牛刀的時期,譬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大兵經常使用價值10萬美元的標槍反坦克導彈打擊敵人的一挺機槍。遇到塔利班的狙擊手射擊,儘管敵方只有一兩個人,美軍也是直接呼叫一架B52炸平山頭,而山下美軍有20人,配備斯崔克戰車都有火砲和遙控機槍。
美國B2炸利比亞像扔黃金?比轟6K投巡航導彈便宜得多
2017年1月18日夜,美國空軍出動2架B-2A隱身轟炸機,長途奔襲一萬多公里,對利比亞境內的極端武裝進行了轟炸,炸死85名武裝分子。
此次轟炸利比亞的B-2,隸屬於美國空軍第509轟炸機聯隊,1月17日從位於美國密蘇里州約翰遜縣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跨越半個地球,對利比亞蘇爾特西南45公里處的四個極端武裝營地進行了“精確打擊”,投放了108枚精確制導炸彈,隨後美國空軍的無人機發射地獄火導彈補充打擊,清掃了殘餘的極端武裝分子。美國國防部稱,這次空襲消滅了85名極端武裝分子。
B-2A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最具有完美的隱身能力,能夠安全的穿過嚴密防空體系進行攻擊,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B-2A都是來去自如的。每架B-2A的造價為24億美元,一共只生產了21架,如果以重量計算,B-2A的單位價格比黃金還要貴三倍。如此昂貴的轟炸機,它的飛行成本也高的嚇人,根據美國空軍審計辦公室2015年度的審計報告,B-2A的全壽命成本分攤到每個飛行小時的費用為$169,313,近1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6萬元。
美國空軍為了此次任務,實際出動了4架B2,其中有一架僅被無線電愛好者監聽到了無線電呼號,疑為秘密任務,還有一架是備份機。由於轟炸利比亞要跨越大西洋,時間長達30多小時,期間還要進行數次空中加油,任務規劃十分複雜,所以需要有備份機。
最終執行轟炸的2架B-2A用了11個小時飛抵利比亞境內的目標區,在目標區上空至少盤旋了12個小時,然後才投彈,再用11個小時返回美國本土,總任務時間34小時。為了配合行動,美國從本土、駐歐洲和中東等地空軍部隊調集了15架KC-135和KC-10空中加油機作為支援力量,伺候這2架B-2A。
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還出動RQ-4全球鷹無人機和U-28A特種任務機各一架,執行戰場偵察和轟炸效果評估任務。美國海軍也派出DDG-75唐納德•庫克號和DDG-78波特號導彈驅逐艦參加了支援行動。
總之這是一次多軍種聯合,多兵種協調,戰略轟炸機遠程打擊時間敏感目標的典型戰例。實際消滅85名極端武裝分子,大捷啊!大捷!
有媒體評價這是一次美軍聯合作戰的盛宴。在美國新總統上任之際,這種興師動眾的遠程轟炸,能夠拉動經濟,促進製造業等一系列產業,可喜可賀,新領導會非常高興,美軍也是很講政治的。
而THAAD系統僅配備一部,一旦被敵方損毀,整個系統將無法有效發揮作用,除非能從其他防空反導系統得到相關信息支持。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一彈未發,要嗎被干擾無法使用,要嗎被入侵謊報軍情,總之就是個坑爹系列,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在發射方式上,S-500系統均採用先進的垂直“冷發射”技術,而THAAD系統採用傾斜發射方式。
傾斜發射方式具有裝填時間長、設備笨重、待發導彈數量有限和裝填導彈後需要重新瞄準等缺陷,從而影響發射速率,增加了系統的作戰反應時間。
垂直發射方式只需將導彈垂直豎立在密封箱內,導彈隨時處於待發狀態,接到發射命令後即可發射,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反應時間短、發射速率高、機動性和全方位攻擊能力強、全壽命週期費用少等特點,是對付多方位、多批次飽和攻擊、加大射擊力密度的有效途徑。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S-500的攔截彈可攜載的殺傷介質,包括定向破片殺傷戰鬥部、動能戰鬥部和核戰鬥部等,因此可針對不同目標實現有效毀傷。其中,殺傷器可選擇多種類型,包括動能彈頭、常規裝藥單彈頭戰鬥部、核戰鬥部、常規裝藥子母彈戰鬥部等。
THAAD系統的攔截彈採用動能殺傷機制,其戰鬥部(動能殺傷器)主要包括鋼質頭錐、蚌殼式防護罩、紅外導引頭、集成電子設備包和雙組元推進劑姿軌控系統。在攔截過程中,由於攔截彈的末段控制精度高,其戰鬥部可對目標進行直接碰撞殺傷。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S-500系統和THAAD系統均具有很強的機動生存能力,主要體現在全系統採取模塊化設計,各部分均可由越野卡車運載、並以越野車為依托實施作戰,可實現公路快速反應與機動。
在系統構成上,S-500系統配備多部雷達,通過雷達組網技術、數據鏈技術,進行分佈式部署,可實現較強的抗毀傷能力。組網後的雷達系統將數個雷達子陣進行分佈式配置,通過控制子陣信號之間的相位或幅度,可使敵方反輻射導彈無法精確探測、跟踪多個子陣輻射源。這樣一來敵方反輻射導彈很難擊中雷達,即便個別子陣被擊中,整個雷達系統仍能正常工作。
這裡唯一要哭死的是日韓,為了維護美日美韓聯盟,2013年韓國也宣布採購40架F-35,總價值7.4萬億韓元(約合69億美元),單價高達1.8億。 2011年日本決定向美國採購42架F-35A,該軍售方案還包括在日本本土建設組裝工廠,合作方是三菱重工公司,並提供戰鬥機維護和維修技術培訓。 首批4架F-35A在洛馬的美國工廠組裝,剩餘38架由三菱總裝,目前首價日本型F-35A已經下線。 韓日F-35的裸機價格分別為1.8億和1.08億,裸機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廠價(飛離價格Flyaway cost),一般只包括機體、航電和發動機,是飛機從生產廠轉場飛行至採購方的整機價格,不能反映出該機的實際採購支出。 日本採購42架F-35的總價格要超過200億,總體單價約5億。 (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想靠價格開拓市場,可F35價格壓到了8500萬,雙發的鶻鷹,拿什麼拯救你?
你真的信f35能降到8500萬?可能是縮水版的。同學你貌似對米國的無恥一無所知啊
美國的軍事概念從來都是軍火商想出來的,適不適用並不重要.只要騙到錢。川普和他的團隊(許多都是軍人出身)比誰都了解
基本和買白粉利潤一樣,生產線有了以後都是鈔票
美國軍工的利潤太高了,怪不得美國軍工幹得那麼好。
美國戰機的合同是2-4份分開簽,一份主機合同(包括除發動機的一切)、一份發動機合同(直接找GE或PW簽,與主機廠無關)。如果需要還要簽一份保障條件合同(比如原來部署F15的基地現在要部署F22\F35 ,要花錢升級),一份武器合同。
喔?原來如此、、、夠黑的
肥電降了價,利潤不下降,套路很深啊?研發費用已經花出去了,覆水難收,不能打主意了。那就只有以下幾個辦法了,一是降工資,剋扣工人血汗錢,估計不好辦;二是降配件價格,讓配套廠家承受損失,也不太可行;三是擴大產量,走量;算來算去只有兩條辦法比較現實了,一是賣裸機,發動機另算、軟件另算、配件另算、雷達另算、輪胎另算,呵呵;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讓盟友出血了,日韓的機機只怕要3億一架了,還有灣灣ATM機,一架10億,利潤有保證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53307.shtml
美軍F35戰機大幅降價將與中國進口蘇35價格相同2017.01.26 新浪軍事
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不滿和施壓,美國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春節前發表聲明,決定響應總統號召,對F35戰機揮淚大甩賣,進一步限制F-35價格,計劃到2019年,將F35A單價降低到8500萬美元,但這種降價不會損害該戰機的計劃利潤和該公司的資本收益。
美國政府一直是洛馬的大客戶,2016年收入的近80%都來自美國政府軍火訂單,而最新的F-35又是這家公司的“搖錢樹”,洛馬在2015年超過20%的收入都是靠銷售F-35取得的。 在美國國防部去年12月份的最新採購合同中,平均一架F-35價格超過1.02億美元。
F-3機的研發一直備受價格因素困擾,美國國防部高層更曾以“採辦瀆職”來形容前任官員採辦策略的失誤,認為F-35在研發完成前即投入生產,導致先期生產的戰機需要進行一系列昂貴的追加改進。
洛馬消息顯示,自F-35研發以來,單機的價格已下降超過60%。 而且還將繼續降價,從現在每架約1億美元,到2019年降至每架約8500萬美元。這與中國向俄採購的蘇35單價8300萬差不多。
以色列是美國以外第一個得到F-35的國家,每架1.1億購入33架。 2016年12月12日,首批2架F-35交付以色列空軍,以軍接機以後,立即對敘利亞進行了空襲,俄軍部署在敘利亞的防空系統毫無反應。 以購買F-35的1.1億是有條件的,有大量以航空製造企業參與了F-35項目,如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生產F-35A的機翼,埃爾比特公司為F-35研製的第三代頭盔顯示系統,埃爾比特系統-旋風公司生產F-35中段機身的複合材料部件。
戰鬥機的銷售單價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數字遊戲。 一架戰鬥機的費用支出,可以包含很多分項目,比如研發費用,比如基建費用,甚至包括新機庫、新跑道等等,還比如操作費用,包括燃油、導彈等武器、人員、支持、升級等等,這些錢都可以算在一個戰機項目裡,也可以單獨支出。 這些不同的費用總額,再除以戰機的總數,都可以得到一個“單價”,但是不同口徑下的單價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
洛馬聲稱F-35的單價在兩年後降至8500萬,這顯然是在敷衍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 因為早在2015年,洛馬就多次宣布,到2018年或2019年,將把F-35的單價降到8500萬。 這次只不過是再次玩數字遊戲而已。
俄羅斯已經在敘利亞測試了多種新型武器系統,並且在烏克蘭戰爭中也出現了多種新型武器。
中國去年7月也派出了他們的新型ZTZ-96B坦克參加俄羅斯國防部舉辦的陸軍競賽。
相比之下,由於防務預算削減,美國陸軍仍然沒有新型坦克。
美國國防預算削減已經引起了許多共和黨議員的擔憂,他們認為應該停止削減軍費,增加美國陸軍的開支。特朗普總統稱他會結束削減軍費並將重建軍隊,儘管現在還不清楚他打算增加多少軍費。
為了說明美國陸軍戰備狀況不足,該報今天還刊登了文章稱,最近部署到波蘭進行訓練的美國陸軍部隊發生了坦克電池虧電的問題,有5輛坦克在運抵德國後,因為電池虧電,無法發動,至今仍在德國港口內進行檢修,無法運往波蘭參加演習。同時,還有一些坦克被發現並未加滿油,無法按計劃參加演習全部科目。
回應
沒加滿油也是故障?美國人也誇大其詞了吧。
為了坑錢真是花樣百出啊。
美國陸軍又沒用,沒哪個國家會去打美國的。
美國陸軍?有這個東西嗎?不是美國空軍打擊定位特遣隊嗎?三等人就要好好知道自己的位置
四等人好吧。。。
人家就是要錢,要錢,要錢嘛
法國坦克也被虐了!胡塞武裝繳獲勒克萊爾坦克2017.01.24
阿聯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疑似在也門被胡塞武裝繳獲。從圖中看坦克車身似乎沒有中彈跡象,有可能是因機械故障被遺棄。同時,阿聯酋陸軍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BMP-3步兵戰車以及防地雷車再次大規模增兵,現身也門。
回應
強無敵,北約的M1A2,豹2坦克,勒克萊爾都已經在中東埋坑; 就剩下挑戰者了。
"挑戰者"除了英國沒有人買,因為它使用120毫米線膛砲.
挑戰者2安曼買了300多輛 比英國自己裝備的還多
扯淡!阿曼也就只有38輛挑戰者2,所以沒有引起我的注意.
美媒:美國陸軍主戰裝備將落後於中俄特朗普快給錢
自從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國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反導部隊、核武器部隊紛紛哭著喊著要求增加軍費,也隨後得到了一系列承諾,然而美國陸軍作為美國“立國之本”似乎被特朗普給忘記了。在特朗普“350艘戰艦、擴編陸戰隊、1200架現代化戰機、新一代核武器、先進反導系統”等一系列“擴軍清單”中,對陸軍只有一個比較寬泛的擴大員額數的承諾。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今天就刊發了為陸軍說話的文章,稱美國陸軍在軍費緊縮影響下,已經多年沒有列裝新型主戰裝備,如今中俄都在更新陸軍武器,再不投資研製新裝備,美國陸軍就要落後了。
曾在媒體上大出風頭的美國陸軍“未來戰鬥系統”中的坦克,最後停留在圖紙階段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25日刊文《陸軍地面作戰系統存在被中俄超越的風險》文章稱,美國陸軍現役的主戰坦克、履帶式步兵戰車、履帶式自行火砲和多管火箭發射系統都是在冷戰時期發展的。原計劃耗資數十億美元的陸軍地面作戰系統計劃在過去的十年中被全部取消。
同時,美國潛在的對手仍將新武器新技術的發展列為優先項目,因此美國專家們擔心美國陸軍的作戰能力可能會落後於其他國家。
“中俄等國不僅在升級他們的現役地面武器,大幅度提升它們的生存能力和攻擊力,而且繼續研製全新的自用和出口的地面武器。”本月公佈的國會研究局報告這樣說。
“考慮到美國沒有在研的新地面作戰車輛,新的地面作戰系統研製要拖延到'幾十年'後,這主要是由於國防部採購開支的限制。外國的新研製的地面作戰系統或升級項目可能會超越美國類似的裝備。”報告稱。
國會研究局的報告比較了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和以色列的地面作戰系統發展情況,指出了美國作戰系統的缺點和外國系統潛在的優勢。
21世紀初被取消的“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砲
例如,報告中稱,中國和俄羅斯的主戰坦克“有著更大口徑的坦克炮,理論上可以讓其具有更大的射程和穿甲威力。”
報告稱,俄羅斯目前正在研製高科技的“阿瑪塔”坦克,這種坦克的原型車最早在2015年莫斯科二戰勝利日閱兵上展示。報導稱,英國軍事情報部門的文件稱這種坦克是“在過去半世紀坦克設計史上最有革命性的一步。”
據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禁止出口殲-20。 這種出口禁令會促使中國航空業製造技術足夠先進能夠吸引外國客戶的隱形戰機,但這種飛機的先進性又不足以令北京有出口顧慮。
五角大樓的報告說,中國航空業正積極推銷殲-31這種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同美國的F-35爭奪海外市場。
雖然美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但是中國的無人機和非隱形戰機正逐漸在全球市場,主要在中東和非洲,擴展銷售。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6年的報告,殲-31的製造商正積極遊說北京希望中國空軍也裝備這款飛機。 如果遊說不成功,殲-31就可能成為世界上首款商業銷售的隱形戰鬥機。
美國的F-35雖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備受青睞,但是這款飛機是美國政府資助研發為美國政府供應的項目。 目前五角大樓將會是F-35戰機2/3產量的歸宿。
因此如果殲-31如果成為出口戰機,那麼就可能倍增美國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風險。 例如,在中東和非洲衝突地區巡邏的美國戰鬥機飛行員就可能遭遇中國製造的隱形戰機。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19/doc-ifxzuswq2653573.shtml
新版FC31首飛成功有重大改進用上3D打印鈦合金構件2017.01.19 環球網
近日,國產最新型四代隱身戰機重大改進型——鶻鷹2.0首飛成功。 其中,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所提供的增材製造鈦合金承力構件在鶻鷹2.0首飛中發揮重大作用,這也標誌著瀋陽市增材製造技術水平比肩國內一流,邁入國內第一梯隊水平。
本次承擔鈦合金承力構件的部門是沈航航空製造工藝數字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是東北首家實現增材製造實現裝機應用的單位。
承力構件是鶻鷹2.0飛機機體骨架的重要零部件,該實驗室採用3D打印技術製造這種零部件,較傳統的“鍛鑄+機械加工”製造方式比,可節省大型鑄鍛設備、減少開坯模具,大大縮短研製週期、減少製造成本,未來大規模應用前景廣闊。
新聞延伸:
據BBC中文網1月2日報導,美國軍力一向依賴空中優勢,但是西方觀察家說,中國的隱形戰機似乎正在抵消美國這個優勢。 就在報導說中國最新的隱形戰機首飛的時候,在美國的防務記者戴維•阿克斯認為中國可能外銷隱形噴氣戰機。
戴維•阿克斯在美國新聞網站《野獸日報》上撰文認為,如果中國這麼做就會抵消美國在空戰中的主要優勢,即其在衝突中對外國空軍的技術優勢。
分析說,殲-31似乎取得了更好的隱身性能,實戰能力也更強。 第一款單座殲-31有寬寬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戰機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於其獲得更好的隱身性。
此外,兩年前第一款殲-31試飛時發動機拖著濃煙,似乎表明飛機使用了俄羅斯製造的引擎。 但是在第二款殲-31試飛時濃煙消失,飛機似乎使用了新型發動機。
戴維•阿克斯認為殲-31研發迅速的同時,中國迅速發展的隱形戰機殲-20已經到了部署階段。 顯然中國空軍在2016年底已經開始為前線空軍裝備這種雙引擎的隱形戰機。 殲-20在7年前才做過首飛。
相比之下,美國空軍的F-2從1990年製造出原型機,到2005年進入部署階段,歷時15年。 體積更小的F-35從首飛到部署也歷時15年。
美稱中國利劍無人機似迷你型B2轟炸機可帶2噸炸藥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2017.1.18報導,“利劍”無人機是第一架非北約隱身無人戰鬥機。 這種無人機是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製造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洪都公司完成的,2013年11月份首次飛行。 “利劍”無人機有點像迷你型的B-2飛翼轟炸機,內有兩個炸彈艙,有效載荷可能在4400磅(約合1.9958噸——本網注)左右。 它的發動機為非加力WS-13扇渦輪發動機,採用蛇形進氣道把發動機掩藏起來,不讓敵人的雷達發現。 其機身長約33英尺,翼展46英尺。
其他類似的外國無人機包括美國的X-47B、英國的“塔拉尼斯”和法國的“神經元”。 隱身無人機與有人駕駛的飛機相比有很多優勢:以更小的機身承擔同樣的內部有效載荷,飛行里程大大增加等。 此外,無人機還有其特有的優勢,如飛行時間更長。
據中國互聯網上的報導,第二架隱身更好的“利劍”去年開始飛行(配備了隱身發動機)。 如果原型機飛行試驗與第一架無人機的首次飛行試驗結果一樣好,“利劍”可能最早在2019-2020年開始服役。
最初,據認為,“利劍”無人機將用於防空網密集的地區執行偵察任務以及跟踪外國軍艦。 隨著中國人對“利劍”的熟悉,可能將它作為“首先穿門而過”的武器用於作戰,對付防守嚴密的高價值目標,也可充當其他無人機和航母飛機的空中加油機。
最終,分佈式系統和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有助於“利劍”在無人/有人駕駛的概念中成為有人駕駛飛機的機器人僚機。 它甚至可能獨自承擔自主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20/doc-ifxzuswq2838795.shtml
因為印度掏錢支付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的研發,俄海軍竟然也出於節省經費、降低難度的考慮,放棄了蘇-33戰鬥機,轉為使用米格-29K。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相信俄軍與本國軍火企業的關係將不會有大的改善,一方面俄羅斯經濟發展情況反復多變,無論是科研還是採購經費都捉襟見肘;另一方面俄軍工體係受到蘇聯解體重創,與烏克蘭交惡的事件也令軍工體系進一步受到打擊,深入改革、提高科研生產能力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產品和服務難以滿足本國要求。 相信接下來的十幾、二十年裡,俄羅斯軍隊與軍工企業將繼續處於痛苦的轉型期, 甚至可能要考慮進口一部分中國先進武器裝備 。 (作者署名:空軍世界澳洲空軍世界專稿)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0/doc-ifxzuswq2911462.shtml
蘇-30MKI戰鬥機是印度一度引以為傲的最先進戰鬥機,但是隨著美國、法國等國家開始批准向印度出口最先進戰鬥機,印度空軍完全走上了採購西方武器的方向。
據報導,印度空軍將領認為F-16、F-18、陣風等西方戰鬥機,在火控、發動機等方面優於蘇-30MKI,維護維修簡單易行,壽命也長於俄羅斯戰鬥機,而且西方軍火商願意給印度送上極為豐厚的本地組裝生產合同,這對印度軍事工業發展將是顯著的利好消息。 印度空軍還希望進口西方先進武裝直升機,包括阿帕奇直升機。 印度陸軍、海軍也在積極考慮西方武器,例如引進豹2主戰坦克、宙斯盾艦艇作戰系統、先進反導彈武器等等。
在中國方面,多次爆出俄羅斯軍火交易不按合同辦事,嚴重阻礙戰略、戰術價值極高的關鍵項目的發展。 部分中國官方媒體清晰描述了俄羅斯在執行合同時的種種問題,包括了拒絕按時交付伊爾-76運輸機,以及配套的部分D30渦扇發動機,令中國預警機項目發展一度陷入困境。 最終中國空軍和軍工企業直接用運-8、運-9平台發展了完全自主的新型預警機,即空警200和空警5000,克服了俄羅斯方面帶來的困難。
世界矚目的中國、俄羅斯關於蘇-35戰鬥機合同,也經歷了多年才最終敲定。 期間多次拖欠簽字日期,反映了雙方對合同細節以及圍繞這一交易的各種細節的顯著分歧。 同時,中國先進作戰平台不斷研製成功服役,例如殲-20、殲-10/殲-11重大改進型號、大型艦艇平台等等的出現,令俄羅斯武器在中國越來越難以找到市場。
俄羅斯軍事評論家皮亞圖申金認為,俄羅斯軍工企業的體制問題,惹怒了外國客戶,也傷害了俄軍的感情。 他指出,雖然俄羅斯軍工企業已經初步完成了架構重組,組成了新的龐大集團,但這卻帶來了進一步的壟斷,甚至比以往計劃經濟年代的壟斷更為嚴重。 在這一情況下,這些軍火集團並不願意在產品質量、技術開發、合同執行方面做出大的努力,而是越來越依賴自己的壟斷去強迫俄軍支付更高的採購金額。
俄羅斯軍方出於種種考慮,包括對國內外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的對比,已經著力買進西方先進武器。 例如俄羅斯原本與法國簽訂了進口四艘直升機航空母艦的合同,雖然最終因為國際關係因素而被取消,但充分說明俄政府、軍方都有意進口先進西方武器,通過一石二鳥的手段,提高戰鬥力,迫使本國軍工企業做出更多的改進。
俄羅斯軍工專家對上述情況,指出主要問題存在於軍工行業的混亂狀態。 評論家皮亞圖申金表示,俄羅斯軍方與中國、印度客戶一道批評俄軍工企業,說明俄軍工企業有著嚴重的內部問題。 他認為,目前缺乏合理的機制,向俄軍工企業、科研設計機構施加壓力,導致這些單位在質量、工期等等方面缺乏提高改善的動力,甚至存在出於內部利益鬥爭而蓄意攪亂生產工作的行為。 他指出光靠政府下達行政命令,已經不可能令軍工行業有重大改觀。
俄軍在惱怒之餘,完成了一些比較次要的西方武器進口項目包括從以色列採購了偵察無人機,而中國早已完成了從簡單的偵察無人機轉向多種不同級別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轉變。 俄軍還從意大利、德國採購了若干特殊車輛。
俄羅斯政府已經對這一狀況做出多次處理,普京與梅德韋傑夫多次出面調解軍隊與軍工企業之前的矛盾。 俄軍公開指責軍工企業,充分說明調解工作並未徹底解決問題,目前還看不到加速新型武器研製發展、降低採購價格的希望。 甚至有消息稱,負責研製潛艇和戰略地地導彈的企業,直接拒絕了軍方要求降低採購價格的要求。
在印度方面,對俄羅斯軍事合作、武器貿易的抱怨幾乎發生在所有的項目之中。 例如俄羅斯為印度翻新改裝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除了多次違約延誤、性能不滿足指標需求之外,還發生了試航中動力系統爆炸的嚴重故障。 儘管最終這一航母成功交付印度海軍,但印度方面已經是滿腹怨氣。 特別是在每一次延誤之後,俄羅斯企業都要求印度大幅度追加支付的改裝費用,這令印度媒體和民間怨聲載道,認為俄企業欺騙印度客戶,同時指責兩國政府在這一事件上表現無能。
印度進口並且許可生產的俄羅斯最新T-90S坦克,頻繁出現不適應印度自然環境的故障,包括散熱能力不足、不耐沙塵侵襲等等問題。 此外許可生產過程舉步維艱,俄羅斯企業給予的支持不穩定,導致組裝的T-90S坦克故障頻繁。
中國對俄製武器質量不滿俄軍也氣得竟要買西方貨2017.1.20新浪軍事
近年,中國和印度多次傳出對進口俄羅斯武器質量、延誤問題的強烈不滿。 中國、印度是俄羅斯武器的最大外國客戶。
俄羅斯軍隊也越來越公開的抱怨,俄軍火工業提供的武器裝備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在許多領域落後於中國自行研發的武器。
AK-12步槍,是設計40年的AK-74的最新改型,但依然是小打小鬧的改進
同時,俄軍已經積極嘗試購買西方武器,但經費和國際關係因素產生了極大的阻力。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消息稱,俄軍已經多年未能獲得新型高精度智能武器,例如空地導彈、戰術地地導彈等等,較為低技術的武器例如步槍等也已經不如西方軍隊的水平。 原本稱霸許多戰場的AK系列步槍,已經至少有40年沒有重大革新,採用全新設計的型號被束之高閣,只有各種小幅度改進的AK-74變型少量裝備部隊。
這將嚴重影響俄軍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2012年時任總參謀長馬卡羅夫對媒體稱,舉例來說俄羅斯最先進的T-90系列坦克,火砲射程僅有2.5公里,而火控系統的夜間觀察能力落戶,同時戰場信息化手段也不如西方正在推銷的坦克。 在中東戰場,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已經獲得了可靠的射程達6公里的砲射導彈,敘利亞等地區的武裝份子裝備了大量射程超越俄軍坦克的反坦克導彈,這令前往保衛俄軍人員設施的T-90坦克承受了巨大的風險。
馬卡羅夫還以俄軍目前的主力火箭炮“冰雹”系統為例,稱這一火箭炮70公里的射程已經太落後,而替代產品裝備數量太少,導致俄羅斯砲兵在射程、精確度和信息化程度上遠低於全面換裝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的美軍。 在實戰中意味著美軍將在俄軍開火之前就發射火箭實施攻擊。 馬卡羅夫還強調軍事衛星這一成本昂貴的領域裡,俄羅斯產品的使用壽命太低,一般僅有3到5年,只有美國類似的軍事衛星的一半不到,俄軍已經難以維持最基本的覆蓋俄羅斯本土的預警、通信、偵察衛星體系。
俄羅斯時任步兵司令波斯特尼科夫也強烈“吐槽”,他抱怨T-90系列坦克,是蘇聯T-72坦克的第17次的重大改進,但是改造出來的T-90坦克成本高昂。 他還表示中國99改型坦克技術特點優於T-90,價格卻低一些。 波斯特尼科夫最驚人的言論,是他聲稱俄羅斯坦克部隊如果可以直接購買德國豹2坦克,還能省下不少錢。
圖片:美軍在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究上非常下本,甚至可以說瘋狂。C5、F14上曾經採用過劇毒的氧化鈹作為剎車材料,後來因為對人員健康損害太大而且性能遠不及碳-碳剎車而被淘汰。
因此單純採用剎車制動的方式,除了會帶來更頻繁的輪胎和剎車耗材更換,要多燒很多錢以外,對於輪胎和剎車系統本身的性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簡單的來說,噴氣式戰鬥機的主流剎車材料迄今為止發展了三代,從石棉塑料/鑄鐵材料,到粉末合金鋼材,再到現在的碳-碳複合材料;其剎車裝置的高溫區溫度限制也隨之從200-250度,上升到300-400度,乃至於現在的700度。
圖片:現代高性能汽車上的碳-碳剎車,就是航空制動技術向下游工業產品轉移的產物。注意用於強制通風散熱的孔道。
因此究竟是採用減速傘還是純粹的剎車制動,除了看這隻軍隊的考量重點,以及經濟能力以外;本國是不是能生產、或者進口高性能的剎車材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以中國來說,在突破碳-碳剎車之前,主要是技術難度問題;而現在中國的飛機碳-碳剎車已經實用化並批量生產裝備,繼續用減速傘就只是延續使用習慣和出於經濟性考量了。
https://read01.com/MeE8Py.html
美軍戰機降落不需放減速傘? 2016-04-07
戰鬥機在接地的時候速度相當高,對於氣動外形和飛行控制系統設計年代較早的二代機來說,接地速度超過300公里/小時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而即使是兼顧高低速性能、大幅強化低速飛行能力的三代機和四代機,接地速度也會超過200公里/小時。
為了有效的縮短接地以後的滑跑距離和時間(一般飛機在15-20秒,大型飛機一般不超過30秒),提升安全性和降低對場地的需求,如何將飛機的速度降低下來就成為很現實的問題。而除了垂直降落等特殊設計外,各國主流採用的方式有兩種:減速傘減速與起落架剎車制動配合,或者單純採用起落架剎車制動。
中國現在已經突破碳-碳剎車技術,繼續沿用減速傘主要是出於經濟性考慮
為了避免發動機的高溫噴流燒毀減速傘並引起火災,在戰機滑跑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減速傘就必須被拋掉。因此採用減速傘制動的戰機,降落後必須有地勤去跑道撿傘,以防被後續降落戰機吸入進氣道發動機、或者纏繞起落架導致事故。而這些戰機起飛之前的維護工作里,也多出了要檢查減速傘併疊包、裝備飛機等環節。這都要求更多的人手、更長的準備時間。
俄軍地勤回收蘇27減速傘
因此對於一些特別注重高密度、大波次出動能力的軍隊;或者是極度強調簡化戰機維護、出動工作的軍隊,往往會儘可能的棄用減速傘。這一方面美國空軍和瑞典是很好的例子,比如美軍自用的戰鬥機多數都只依靠剎車制動減速。
而瑞典對這方面的要求比美軍更高,因為它國土面積狹小,離蘇聯/俄羅斯又近;所有戰機都極其強調在機場被毀的情況下,利用公路起降,並在分散各處的有限人員和車輛支持下,完成基本的檢測維護和彈藥燃油等補給工作,再次起飛作戰。比如JAS39戰鬥機,要求是僅用6、7個人、兩台卡車就完成全部維護補給工作,根本沒多餘的人手去伺候減速傘。
出口版本的F16有很多都加裝了減速傘,以降低使用成本
F16制動以後,被燒紅的剎車盤,整個剎車系統區域的溫度接近700度
剎車制動和減速傘不同,速度越高的情況下越是進行長時間制動,不僅對於剎車和輪胎的磨損極大;而且由於飛機動能轉變成的剎車熱能會遠高於中低速階段,剎車系統會迅速升溫,由此帶來的熱衰減會直接導致剎車性能喪失,形成極大的安全風險。接受過汽車安全教育的讀者就應該清楚,相當多的「死亡路段」,事故高發的根本原因就是連續的長下坡使過往車輛(尤其是重載貨車)的剎車過熱,最終完全喪失制動能力。
國際化經營成效顯著,“一帶一路”奏響兵工凱歌。1月6日,由北方公司以EPC總承包建設的老撾賽德3水電站,舉行了建成移交老撾國家電力公司的儀式。此前,2016年7月,賽德3就實現了提前半年發電。這在老撾水電站建設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兵器工業集團還先後獲取6個海外油田項目,海外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2億噸,投資的伊拉克、緬甸油田全部收回投資,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成交和生效屢創新高。克服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等不利因素影響,石油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223億元、利潤25.8億元;緬甸銅礦、剛果(金)銅鈷礦建成投產,礦產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75億元、利潤2.28億元;國際工程承包實現項目成交21億美元、合同生效7億美元,收入、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2%和60%。
據了解,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是我國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領域的重要軍工集團。2016年,在世界500強中列第134位。連年圓滿完成“穩增長”目標任務,利潤總額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經營規模在軍工集團中名列前茅,連續12個年度和4個任期蟬聯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並在2016年榮獲“業績優秀”、“科技創新”、“節能減排”三項任期特別獎。
國企改革邁出堅實步伐。強力推進“處僵治困”工作,51家子企業納入了國資委“處僵治困”政策範圍,虧損企業專項治理工作初見成效,全年分流安置職工1萬餘人,同比減虧36.7% 、減虧額10.1億元。地處遼寧省盤錦市的華錦集團,在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後,2016年固化扭虧創效措施抓機遇精管理,實現利潤20.3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全年清理退出問題產品28項。按照“因企施策、分類處置”的原則,定目標、定標準、定責任推進“壓減”工作,已完成40戶子企業的清理退出,佔總任務的25%。統籌協調推進“三供一業”分離移交,19家子集團、37戶三級及以下單位簽訂了105項移交協議,佔全部“三供一業”移交項目的28%,協議金額達45億元。
積極穩妥地在7家企業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一機集團列入軍工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在5家市場化程度較高、以民品為主的子集團板塊開展職業經理人公開競聘試點,對凌雲股份董事、高管和骨幹員工實施股權激勵,在千尋公司、中兵康佳探索三級企業管理層股權期權激勵。務實推進10戶經營發展困難子企業“一企一策”改革。加強中央企業之間產業重組整合,引入國新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順利簽訂了北方公司改制組建出資協議。
大力推動合資合作和資產重組上市,民品產業新組建中外合資合作公司6個,組建其它公司10個。東北工業集團順利收購德爾福機電一體化項目。北方創業、江南紅箭、北方國際重組方案獲得證監會無條件通過,中兵通信登陸新三板。
一批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兵器一院獲批建設“高機動防暴車輛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武重集團“用於超臨界核電半速轉子加工的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項目獲“十二五”機械工業重大科技成果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2016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
中國兵工集團去年盈利135億對外推出138項裝備
記者在2017.1.16召開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兵器工業集團201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5.4%,實現利潤總額135億元、同比增長12.9% ,實現經濟增加值(EVA)76億元、同口徑改善11.4%,實現成本費用率97.38%、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全部達到國務院國資委考核A級的要求,打贏了一場保增長的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介紹,兵器工業集團以北斗應用產業為抓手,轉型升級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具規模。2016年,由兵器工業集團作為研製建設主體單位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全國一個平台”正式上線運行,具備在全國主要經濟區域提供實時動態厘米級、事後處理毫米級和快速輔助定位能力,高精度位置雲服務平台“千尋雲踪”的用戶量突破1000萬、日調用服務次數超過3億次。獲得4項北斗國家標準和7項北斗專項標準的主辦權,“國家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獲得國家認監委批复。在李克強總理的見證下,集團公司與俄方簽署了《中俄衛星導航芯片聯合設計中心諒解備忘錄》,標誌著北斗全球發展戰略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面向大眾應用市場,進一步完善高精度位置服務米級、厘米、毫米和快速定位系列產品,推進其在手機、汽車、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上的應用,加快開發和提供O2O尋址、自動駕駛、車道級導航、物流監控、形變監測、農林耕作等應用服務方案。推動北斗在智慧城市、精益管理、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應用。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大力推動北斗應用國際合作,把北斗打造成為靚麗的“國家名片”。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新突破。圓滿完成重點裝備和軍貿訂貨的生產交付任務,出色完成我軍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裝備保障任務,138項裝備盛裝亮相珠海航展並首次進行了地面裝備動態展示,軍品科研生產任務完成情況考核在軍工集團中連年排名第一,不負國家戰略團隊使命。
人造金剛石、硝化棉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礦用車、火車軸等產品產銷量居國內第一。利用軍品高科技優勢,開發了高鐵車軸、金屬熱成型件、寬體礦用車、重車北斗車載終端、新能源客車行星變速器、NET240DC電動輪礦用車等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北方股份、中南鑽石成功入圍全國首批60家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公示名單。
影響發動機壽命的主要原因,分別是燒蝕,熱衝擊疲勞,機械疲勞。其中燒蝕影響最大,開始時噴氣式發動機壽命只有幾十個小時,就是因為燒蝕。熱衝擊疲勞影響次之。有好的耐熱材料,就可以抵禦燒蝕和熱衝擊疲勞,壽命自然大幅提高。加上好的熱端零部件表面熱處理工藝(後期有了防熱塗層工藝),可靠性自然有保障。而這些恰恰是蘇聯航空發動機工業的最大短板。
發動機配套戰鬥機的思路有問題
蘇聯航發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發動機被認為是戰鬥機的一個零部件、子系統,長期從屬於戰鬥機研製,沒有獨立的地位,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同和尊重,其科研規律沒有得到深入的認識。這一問題,在我國師從蘇聯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之後,又從蘇聯延續到了中國,發動機失敗導致戰機下馬的事例又在中國屢屢上演。
研製米格-21的過程中,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出設計出色的Ye-2原型機,但在試飛過程中,該機裝備的R-11發動機發生故障熄火,導致首飛機迫降損毀,試飛員重傷,這直接導致Ye-2這個優秀的飛機型號下馬。
發動機的研製規律和飛機是不同的,發動機的研製週期比飛機更長,技術更複雜,難度更高,一個飛機項目研製週期一般15到20年左右,而一代航空發動機研製時間25~30年。不應該將發動機作為飛機的配套子系統,與飛機採用相同的研製週期進行研製。
結語
蘇聯航空發動機走過的崎嶇之路,對於從一開始就師從蘇聯的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和吸取蘇聯航發事業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再走蘇聯已經走過的彎路,這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騰飛也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兩因素令俄航發可靠性不如西方中國屢犯同樣毛病2017.01.16新浪軍事
2016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一架新型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訓練中失事墜毀,據事後調查元兇很可能是其使用的RD-33MK供油泵故障導致雙發失效。而同樣是在11月,蘇-35的發動機117S首次以AL-41F-1S的新命名亮相,它是俄現役最先進的軍用發動機,但其全週期壽命也僅為2000小時,遠遠低於西方同類發動機產品。俄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何不如西方發動機?
薄弱工業基礎是主因
在軍事愛好者中曾廣泛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說蘇聯航空發動機可靠性差、壽命短是因為蘇聯軍方和航空工業將軍用飛機定位為消耗品,認為一架戰鬥機使用不長的時間就會被擊落,因此花費大量力氣和高昂的成本去提高發動機壽命是沒有必要的。這種說法毫無根據。
實際上,實際上,蘇聯航空發動機壽命和可靠性的短板,是由蘇聯航空工業薄弱的工業基礎所決定的,因此仿製並並稍微改進是可行的,但是要在其基礎上進行持續改進,然後進入創新軌道,卻缺乏技術能力。
以蘇聯第一款成功的噴氣式航空發動機VK-1系列為例,蘇聯航空工業部將全蘇聯航空工業的精兵強將和最好的設備都匯集到生產該發動機的古比雪夫第24工廠,但是,第一批發動機剛組裝好,在試驗過程中就發現致命缺陷,葉片出現裂紋。深究原因才發現,是葉片根部熱量積聚,導致材料性能下降所致,然而VK-1仿製的英國原型發動機採用同樣的結構設計,因為使用材料耐熱性能更好,因此反倒沒有出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專家只能修改設計,增加散熱結構。可見,即便是同樣的設計,材料、加工工藝水平低,都會影響發動機的性能,甚至達不到原先的設計目的,設計只能為落後的材料讓路、做出不必要的妥協和犧牲。
同時由於工藝水平低、耐熱金屬材料水平低,早期批次的VK-1壽命僅有100小時,從第六批次起才增加到150小時,直到1955年,才增加到200小時。
而反觀美國,F-4戰鬥機的裝機發動機J79,在1952年壽命為160小時,此時領先蘇聯還不算太多,但經過雄厚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水平改進,1960年已經達到800小時,是同時期蘇聯發動機的3到4倍,這一壽命倍數優勢,一直保持了幾十年。
特別是一點尤其值得注意,我們知道,大型武器平台的出口往往是一串長長的清單,客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美國出口中東的戰機交易看似價格奇高,但很大一部分包括武器和未來的長期使用費用美國出口中東的戰機交易看似價格奇高,但很大一部分包括武器和未來的長期使用費用
在這個問題上,美蘇俄的做法差別較大,美國出口武器時這串清單中有得你可以不要,但涉及保障戰鬥力的部分它是不容許你選擇的;而蘇/俄則開放的多,你愛要不要,只是蘇/俄武器低於西方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點也是蘇/俄武器戰績不佳的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對蘇/俄武器的名聲產生了不良影響。
蘇/俄的做法可以說是我們的前車之鑑,在未來的武器出口中還是應該著手長遠,這樣無論是對客戶還是對自身都是最好的選擇,我們也逐漸有資本去這樣坐。
回應
狗屁不通!明明歐美軍火貴是多強制收取保障費,然後說俄軍火任意選配便宜且戰力棋差~然後說我國軍火能夠出口僅僅只是在於便宜~ 真的是浪費資源給別人做靶子啊
胡扯,成本都不夠。K8教練機的單價都突破1000萬美元的今天,不知作者的腦子能賣多少錢。
這應該是分期付款中的一部分,不賺錢是不可能的。
那可不一定,白送的大大滴存在!
巴基斯坦人跟你一樣有錢?你是弱智以為別人也弱智啊。
估計是3架不帶任何附屬保養維護裝備的裸機,且半買半送的試用裝嘻嘻
哪有單買裸機的。不加上飛控軟件、火控軟件、航空電子設備怎麼用啊?飛機的飛控軟件必須是生產國經過長時間檢測,二者配合無縫才能使用。又不是組裝電腦,自己裝系統也行。
現在的價格就是裸機價。武器貿易市場不僅僅看交易價,還有零配件保障,服務、、、、這些內容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武器系統換代是要有連續性的,而且買了我們的那麼就不能去買其他國家的了!想讓一個國家換裝我們的裝備,不是兩個人說說話就能解決的,這要包括後勤保障維修等等各個環節,尤其戰機這種高精尖武器,所以低價傾銷也是一種策略,從一定程度上給競爭對手放血,打死也不給你這塊肉,呵呵。競爭對手的東西賣不出去就會滯銷,滯銷之後研發等各個環節就會受影響。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9/doc-ifxzkfuh6170151.shtml
深度:賣給同一個國家梟龍戰機竟比殲7便宜一半2017.1.9新浪軍事
近日,巴基斯坦媒體披露了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正在為緬甸建造的“梟龍”戰機戰機畫面。
據悉,這些在造飛機是去年緬甸採購的16架梟龍的一部分,預計首批將在2017年交付,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中巴梟龍出口已徹底不再是問題。
與此同時,梟龍的另一個買家尼日利亞也在近期再度披露一些價格方面的細節。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梟龍和武器出口的價格問題。
出色的性價比無疑是梟龍最大優勢,那究竟優到什麼程度呢?
尼日2016年花費2500萬美元購買了3架梟龍,單機只要800多萬,對於全新的準3代戰機而言這個價格幾乎是白菜價了。不過,這或許並不是全部梟龍交易的全部。
先來說說這個“800多萬美元”,如果大家對這個價格沒什麼感覺,可以用尼日利亞的另外兩筆軍購進行一個對比。
2016年尼日還同時採購了2架俄米-35M武裝直升機,價格為5600萬,即米-35M的單價比3架梟龍還貴。
尼日2005年從中國購買的15架殲-7NI(包括3架雙座教練機),價值為2.5億, 3000多萬美元為配套武器價格,殲-7NI的單價約為1467萬,將近梟龍的2倍。
也就是說,如果用最初的公開數據計算,在同一客戶身上,“梟龍”的價格竟然只要殲-7的一半、米-35M的三分一,就算考慮匯率變化,這多少也還是有點令人吃驚吧?
但我們知道,大型武器平台的價值根據配置大相徑庭,而且價值往往不只限於平臺本身,還包括配套武器、訓練、後勤、維護、保修等等。
尼日國防預算中列了“平台購置(用於製空、制地、有戰略影響的空中作戰和空中支援作戰)”,這項採購價值6876萬,從描述上看顯然包括梟龍的後續費用。此外,交易價格或許還有巴尼之間一些默契的元素,可即便如此,裸機800多萬仍是一個令人心動的價格。
當前梟龍的主要出口方雖然是巴,但這種低價模式多少也是當前我國武器出口的一個寫照。在許多輿論的解讀中,價格似乎總是我國武器能夠出口不得不提的原因。
然而,隨著我國國防工業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許多出口裝備已經可以在質量上和西方、俄羅斯的產品一較高下,這種情況下,因為價格在自己身上“割肉”的模式顯然應該有所改變。
回應
Su35發動機壽命4000小時,反觀天朝殲-15,去年一個降落動作、就白白犧牲一個飛行員.
你說蘇系飛機是大毛摔的多?還是俺們摔的多?
楨:太行改WS-10A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大修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7/doc-ifxzkfuh5924578.shtml
殲-11戰鬥機 維基百科
殲-11 (北約代號:側衛B+ FlankerB+)是獲得俄授權生產的Su-27SK,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之後,沈飛以蘇-27的氣動外形加上國產的航電和武器系統等開發了衍生機型殲-11BD/16。
技術規格
空重:16,380 kg(36,115 lb)
載重:23,926 kg
最大起飛重量:33,000 kg
發動機:2×AL-31F或者WS-10
推力:79.43 kN / 89.17 kN
後燃器推力:122.5 kN / 132 kN
性能
最高速度:2,500 km/h 於高空 (Mach 2.35)
航程:1,340km 於海平面/ 3,530 km於高空
實用升限:18,500 m
推重比:1.07
衍生型
殲-11A
俄零組件在瀋飛組裝的原始型號,生產了104架,但目前服役之殲11A已換裝國產飛彈警告系統。
殲-11B
殲11B使用AL-31,後續量產換裝太行渦扇WS-10。使用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AESA)與國產航電與電戰系統,還比蘇-27增強了對地攻擊能力,成為重型多用途戰機。(楨:殲11B用AESA? 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朋友,甚至一些專家稱殲-10B準備了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這當然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殲-10B裝備的只是被動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2009年殲-10B立項時,中國的AESA項目並沒有成熟方案。已有過多次因子系統研製進度跟不上而導致型號研發失敗教訓的空軍和軍工,應該不太會再次冒險。 殲-10C/D使用AESA/WS-10A.)
殲-11BS
殲-11B的雙座型。
殲-11BH
殲-11BS的海軍型.
殲-11D
機首雷達罩變更,外界認為該改良是更換AESA的空戰機。
殲-16
以蘇-30MKK/MK2標準研發的型號,然而瀋飛並沒有解釋殲-16與聲稱具有多用途對空/對地打擊能力的殲11B之間差別之處(楨:AESA /WS-10A與PESA/ WS-10之別?)
不過現在折射式平顯已經是明日黃花,因為受到光學系統的限制,折射式平顯的視場較小,另外由於採用了CRT,系統長度和尺寸較大,顯示屏對於振動比較敏感,所以框架較多,並且為了增加視場,還採用了雙組合玻璃設計,進一步增加了系統的框架的數量,因此整個系統的重量、尺寸隨之增加,這對於戰鬥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衍射平顯就出現了。
衍射平顯採用全息原理實現顯示,採用曲面玻璃代替常規的平面玻璃,陰極射線管產生的字符或圖像經玻璃的半鍍銀面反射,疊加到外景圖像上。字符或圖像由玻璃顯示屏下的透鏡聚焦於無窮遠處,有效地呈現在飛行員面前,因此它的視野遠大於折射式平顯,另外它的顯示更加全面,尤其是可以顯示紅外系統的圖像,可以讓飛行員在晝夜惡劣氣侯條件下仍舊可以保持對外界事物的掌握,由於衍射光學系統對於振動不敏感,所以衍射平顯不需要復雜的固定框架,不但擴展了飛行員的視野,也減少了系統的體積和重量,這對於戰鬥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進入新世紀之後,各國戰鬥機紛紛用衍射平顯替代了折射式平顯。
配備衍射平顯的蘇-30MKM
它採用的是陣風的平顯
蘇-30SM也採用了這個平顯,不過法國禁運之後,蘇-30SM又換回IKSH-1M平顯
採用新一代衍射平顯的國產作戰飛機座艙
進入新世紀,中國相關單位也研製了衍射平顯,目前已經發展了兩代,第一代衍射平顯已經裝備殲-11B、殲-10B/C,第二代衍射已經裝備殲-20,並且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面公開亮相,相比較之下俄羅斯在遲遲沒有研製出衍射平顯,從相關資料來看,俄新一代蘇-35S、米格-29K/KUB配備的都是IKSH-1M平顯,顯現俄在這個領域不但低於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差距也在拉大。
俄米格-35配備的是IKSH-1M
米格-29KUB也採用這個平顯,顯現俄在這個領域與中西差距越來越大
馬來西亞在引進蘇-30MKM的時候,選擇了法國泰利斯公司的CTH3022平顯,它是陣風戰鬥機配備的衍射平顯,採用單塊曲面全息顯示屏,既可以顯示飛行操縱和武器瞄準備字符,也可以顯示前視紅外圖像,另外它在結構上進行了許多優化設計,減少了體積和重量,俄在為蘇-30MKM兼容CTH3022平顯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它優於自己最新的IKSH-1M平顯,自用型蘇-30SM上面也採用了這個平顯,不過烏克蘭危機之後,法對俄禁運,因此有消息說新生產的蘇-30SM已經換回了CTH3022,所以中國可以向俄推銷國產新一代衍射平顯以替代CTH3022。(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俄售華蘇35座艙採用折射式平顯 比中國戰機落後一代2017.1.7新浪軍事
蘇-35S的座艙,可以清楚看到採用雙組合玻璃的IKSH-1M平顯
2016.12.25,中國空軍採購的蘇-35SK回國,蘇-35SK的座艙雖然採用了大屏幕顯示器,但是平顯仍舊是比較落後的IKSH-1M平顯,就技術水平來講不但要落後於西方國家先進戰鬥機,也不如中國新一代戰鬥機。
中國相關單位已經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面展出採用新一代衍射平顯加一體化顯示器的座艙顯示系統,已經達到當今頂尖水平。
蘇-35SK配備的IKSH-1M平顯仍舊是採用雙組合玻璃的折射式平顯,從系統技術水平來講,它與蘇-27SK配備的ILS-31平顯幾乎沒有區別,所謂折射式原理是計算機接收接口單元送來的數據,處理後產生信號,控制CRT內的電子束產生圖像,再通過一組平行透鏡和一片半透明鏡在顯示單元上投射出圖像。外界光線可以透過顯示單元,但僅有來自CRT的光線會被部分反射進入飛行員的眼中。當年蘇-27SK引進的時候,中國空軍對ILS-31經過評估之後認為,它的技術水平與中國空軍殲-8B上面的JHK-13E平顯係統相當,根據世界飛機電子顯示器手冊一書,JHK -13E平顯同樣採用了雙組合玻璃來提高瞬時視場,增強瞄準光環的抗過載能力,不過低於中國空軍為殲-10、殲轟-7A研製的新型平顯,這些平顯採用了更加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配備了戰術輸入控制面板,具備更強的功能。
俄自用的蘇-27SM同樣採用ILS-31平顯
上世紀90年代之後,俄在平顯係統領域的發展處於停滯狀態,中國空軍在本世紀初引進蘇-30MKK的時候,驚奇的發現蘇-30MKK雖然配備了新型座艙多功能顯示器,但是平顯依舊是ILS-31,連俄自己的蘇-27SK也沒有平顯,而中國空軍新型平顯已經投入實用,印度在引進蘇-30MKI的時候,則選擇了以色列的EL-OP SU967平顯。蘇-35SK配備的IKSH-1M的技術水平與中國空軍第二代折射式平顯和蘇-30MKI的SU-967平顯相當,屏幕下面採用了戰術輸入面板,通過按鍵來實現不同功能和模式的轉換,由於實現了數字化,IKSH-1M通過軟件的擴展就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和模式,並且可以更方便的與航空電子系統相交聯,IKSH-1M還增加了一個小屏幕的中視顯示器,用於顯示飛機通信頻率、導航信息等圖像。
ILS-31的技術水平與中國殲-8B上面的JHK-13E平顯相當
技術水平低於中國空軍第二代折射式平顯,圖為採用這種平顯的FC-1
印度蘇-30MKI配備的以色列平顯
伊拉克購美M1坦克實戰被打爆轉購中國最強外貿坦克2017.1.7新浪軍事
M1A1戰斗全重57噸,4名乘員。其彈藥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彈藥基數40發。輔助武器是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兩挺7.62毫米機槍,火控與觀瞄裝置是用火控計算原理,具有較高的行進間射擊精度。因此該坦克也算是第三代坦克中的佼佼者,雖然現在美國已經裝備了更先進的M1A2坦克,但總體上來說,M1A1的性能仍然是有目共睹的。
此前,埃及表示要購買1000亮M1A1。讓該坦克再次火了一把。但實際上,該坦克的原型M1其實是和T72同時代的產物。而當時,美國通過秘密渠道獲取了一輛T72,並對其進行了深度研究,得出結論,M1和T72差距很大,完全無法應對T72,但是有了T72,美國也對該坦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針對T72的特性,研發出了M1A1,這次T72沒有M1A1強大了。
於是,在海灣戰爭中,T72被屠殺,從而獲得了惡名,但美國的M1A1、M1A2卻蜚聲世界,成為美國對外戰爭的主要裝備。
然而就在近日,簡氏防務周刊卻直接撰文表示伊對中國的99式非常感興趣。99是中國陸軍的現役裝備,不可能出售,但是外銷版VT4性能強大,VT4使用了國產125mm滑膛砲,最高射速為8發/分鐘。可選的常規彈藥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高爆反坦克彈和高爆彈,可發射射程5000米的激光制導炮射導彈。這能力已經比美國的M1A1更強。
如果提起美製M1,那麼在幾年前,大家都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除了火力強勁之外,那就是裝甲厚實,幾乎可以稱為堅不可摧,如今卻不一樣了。近幾年來,M1在伊拉克的衝突屢屢被暴打,無數視頻及照片中,M1的裝甲幾乎快成紙糊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美國根本沒有出口過正版型號,各國引進的都是簡化版的M1A1,裝甲之中自然沒有什麼貧鈾裝甲層,據說其實際防禦水平只有350毫米,至於彈藥也不會看到貧鈾穿甲彈之類的高檔貨。(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vt4就肯定比m1歷害麼,不見得。99改若上去那絕對死得更難看
兩輛99和一輛m1,你選哪一種?一輛99毀了還有一輛!
在伊拉克這樣的地方,所謂的“戰績”根本不能用來判定相似武器之間哪個更好一點。武器的使用者素質參差不齊,完全掩蓋了武器間原來就不是很大的差距。
根本問題是坦克無法應對城市戰、游擊戰,而不是哪國坦克,哪怕拿到原版的豹2A7或者M1A2SEP,結局也不會好太多。所以還是別賣了,免得給中國裝備抹黑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7/doc-ifxzkfuk2744649.shtml
不過世界上已探明的錸儲量為2500噸左右,基礎儲量為7300-10300噸。93%的錸資源分佈在西半球。目前主要分佈在智利、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其中智利的錸儲量在1300噸,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錸的全球年產量為25-30噸。
而我國錸的保有儲量僅為237噸,主要分佈於江西德興、湖南寶山、陝西洛南和金堆城、河南欒川及吉林大黑山等地。據報導中國戰機主要落後在發動機上,而發動機又主要落後在發動機葉片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發動機壽命為幾千小時,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壽命一般為200小時,最長為500小時。這樣嚴重的影響到戰機的使用性能。
不過航空發動機葉片的合金發展路線並不一定是添加錸;中國新成立的航發集團只要有恆心加大投入還是能做出替代錸的材料。目前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大進口,也要加強對低含量錸資源綜合回收的投入,開發出經濟合理的工藝技術方法,實現錸資源的回收,以滿足我國現階段航空發動機對錸的需求。(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這是什麼邏輯?一會說錸對發動機很重要,但又不說因為短缺導致發動機差;一會說其實不是錸越多越好!
新浪上一大群反复炒冷飯的狗屁專家,深度在哪?一個月內相同內容,只是換個標題的內容反復出現!就知道騙流量騙稿費!
說的好,一群所謂的磚家叫獸。
200小時?馬鼎剩又開始說胡話了。
中國發動機的壽命是1500小時。雖然沒有歐美髮動機的使用壽命長,但是也不像作者說的那麼少。
大修時間 中國200小時 人家幾千小時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6/doc-ifxzkfuh5734527.shtml
港媒稱殲20加開第三條生產線短期內部署100架
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2017.1.5報導,中國自行研製隱形戰機殲-20儘管已亮相,但其技術水平仍相當神秘。內地媒體首次曝光高清照片,展示這款新型戰機座艙的細節,飛行員抗壓力飛行服、新型頭盔、一體化液晶顯示屏幕、側桿操作系統等一覽無遺。
報導還稱,解放軍已將殲-20視為對抗美國的重要軍備,外傳將在短期內部署100架共4個航空團。
目前負責生產的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有2條殲-20生產線,一條是生產殲-20的基本型,裝備俄製AL-31發動機;另一條是生產殲-20A型,裝備國產WS-10B太行發動機。
報導稱,為加快生產速度,最近已加開了第三條生產線,同樣是生產殲-20A。3條生產線各以每月一架的速度,年產量共36架。扣除已生產12架早期量產型機,剩下84架的生產目標在兩年多便可完成。
回應
這飛機號稱第5代,但實際怎麼樣還真打問號。估計也就氣動佈局和美國的F-22看著像些,裡面所謂的相控陣雷達,包括飛機的其它指標估計也就第3代水平,隱身塗料可能也不那麼牛逼,飛出去可能百公里外就被美國老舊的F-16捕捉到身影。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擠眼
我天天看評論,一般與論導向狗隻會罵人!
就是外形抄襲米君的飛機。
陳腔濫調,你有啥好吠的呢?
好久沒來新浪軍事板塊了 想不到狗都學會評論了
而且還學會組團來吠了酷
說這話真有種 有種回你娘肚皮里 從新投胎 投你外國爹哪裡啊 幹嘛要投來黃種人還是中國 你娘從小給你餵狗糧的吧 敗類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06/doc-ifxzkfuh5624551.shtml
中國航發性能壽命為何仍落後一關鍵材料儲存量太少2017.1.6 新浪軍事
據報導,中國已經表示採購錸將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不管怎麼說,人們從全球錸消費模式就能看出中國人購買錸的原因: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
錸的熔點為3180℃,沒有脆性臨界轉變溫度,在高溫和極冷極熱條件下均有很好的抗蠕變性能,適於超高溫和強熱震工作環境。它是發展國防、航空航天以及電子工業等現代高科技領域極其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錸及錸合金的特性決定了它在石油化工、國防和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和開發,日益引起了各國材料學家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大家都知道,國際市場上採購武器裝備的價格起碼是本國自行生產的兩倍以上。這是印度努力要提高“國產化”的重要動力,但通過上面的事情我們發現,印度其實是未能成功通過國產化降低成本,而對外採購先進裝備方面,即使是按照最正常的市場規律,也得是數倍於實際成本。對於坐擁170萬大軍的莫迪來說,如何維持這龐大的軍隊中至少一部分的現代化,實在是非常頭痛的一件事。
印度軍備建設的“事倍功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自己的“折騰”造成的。
筆者有時候在想, 如果印度能夠和中國80年代一樣,實事求是一點,是不是能好一些呢?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大印度自有國情在此,看看莫迪政府最近搞的大額鈔票作廢,強行徵收民間黃金這些措施,別的國家誰能模仿?
只是不知道,印度2017年會不會在國際軍費排行榜上再進一步?從軍費數額上來看,他們和老主子英國已經相去不遠。而論起武器裝備進口率,印度好歹還是低於沙特的。而且從印度的軍費佔GDP比例來看,似乎也還能承受得起。何時印度真成了世界第三,倒是也不必奇怪了。(作者席亞洲)
回應
第一集團只有一個國家,第二集團也只有一個國家……某東亞大國,不聲不響,已建立起完整的軍事工業,且不斷有先進武器出世,還暗中接受了沙特的訂單……低調的兔子,原來在暗中不斷增強自己實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5/doc-ifxytqax6083317.shtml
印度軍費為啥就不夠花呢?
印度眼瞅就要實現世界第三的夢想了,目前他們已是世界第四大軍費。
然而,印軍的實際作戰實力究竟如何,恐怕很成問題。
其實,首先是印度軍費被其170萬的龐大軍事力量給稀釋了。
如果說俄羅斯軍隊是“兩層皮”,那印度就可以說是“千層餅”了。
印度的170萬大軍當中,既有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也有訓練馬馬虎虎,裝備一般的部隊;更有與地方保安部隊無異,還用著二戰老槍的雜牌,實難一言以蔽之。
就光是印度空軍,就包括了涵蓋好幾個時代的各種飛機的部隊。一方面有蘇-30MKI、幻影-2000、米格-29,乃至未來的陣風這樣的先進戰鬥機,一方面有米格-27等冷戰時代的主力機型,而同時還有米格-21這樣早已過時的飛機。
同樣裝備有不少殲-7的中國空軍和印度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由於中國具備完整戰鬥機工業,目前現役的殲-7、殲-8飛機也都是在90年代或21世紀初新生產的飛機。和印度那些70-80年代生產,服役到現在的真正“老爺機”不是一個概念。
其實印度不是不想換掉米格-21飛機,事實上他們從1985年啟動LCA發展規劃的時候就是為了取代當時已經顯得過時的米格-21。但問題是最終LCA虛耗大量經費後,卻成了服役就已過時的型號。不論印度科研部門通過政府對軍隊施加多大壓力,軍方也堅決不肯大量裝備這種性能根本不符合要求的國產戰鬥機,只是迫於面子號稱要裝備100架。
同樣,印度所開展的自行研製的國產武器裝備項目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這種下場,經過耗時數十年的開發,最後仍未能大量裝備部隊,最後頂天少量裝備部隊以充門面。
近年來我們在新聞裡已經熟悉印度“特里蘇爾”防空導彈、LCA戰鬥機、阿瓊坦克、國產“殲敵者”核潛艇……
某種程度上,今天許多中國讀者感到惋惜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軍工產業大調整中被砍掉的項目,有很多如果真的如網友們所說的那樣“堅持”下來,搞不好就會和印度人的這些項目一樣,成為“長鬍子”的爛尾工程,除了虛耗大量軍費之外毫無價值。
印度國產項目浪費大量經費而收不到成果,引進合作生產項目也沒合算到哪去。
我們都知道印度引進俄國航母過程中發生的“漲價故事”,而這其實僅是印度對外軍事引進中的一個例子罷了。
迄今,印度引進生產俄羅斯T-90S坦克仍停留在進口俄羅斯零件在印度組裝的階段,合作生產蘇-30MKI戰鬥機和“布拉莫斯”巡航導彈也一樣,實際上這些“國產化”項目並未能大幅度降低相關最終產品的成本。
俄軍現在總員額數量雖然仍有77萬人,但實際上其中真正具備應對現代化戰爭能力的比例能有多少就很難說了。極端一點說,甚至可以認為,俄軍真正的精華就是在東烏克蘭危機期間出力不少的58集團軍和拱衛莫斯科的“塔曼”師等極少數精銳陸軍部隊,總兵力不超過10萬人,此外還有不到300架現代化作戰飛機。至於海軍,俄羅斯新世紀以來建造的海軍艦船數量極為有限,主要是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以及潛艇。
換言之,這個軍力已經和前面提到的英國基本處於同一檔次,所不同的是,俄軍即使是較為現代化的裝備,成本上也要低於西方國家的同類裝備。因此俄羅斯以現在的軍費,不僅能養得起規模相對小,但精銳的作戰部隊。同時還能有錢維持一下其海空軍的”冷戰活化石“——例如空軍的米格-31、戰略轟炸機和海軍的巡洋艦、航空母艦。
而從這個角度而言,2008年後的軍事改革,其最大的意義就是把陸軍、防空軍的“冷戰活化石“的皮給脫掉了。
陸軍坦克退到只剩2300輛,防空軍落後的S-200導彈之類的武器統統退役。
雖然當時有老將軍出來反對,認為改革前,莫斯科方向的S-200等老式防空導彈雖然落後,但如果維持,則可以同時對付上千個來襲的空中目標。退役後,只能應付十幾個空中目標,如果爆發世界大戰,這怎麼夠用?
然而正如我們以前所說,當代歐洲,能在任何一個方向快速調來4架第四代戰鬥機,那就已經是大國了……
可以說,謝爾久科夫的改革就是摒棄了這一塊“冷戰活化石”——然後就因腐敗醜聞下台了——這也是俄羅斯改革者常見的下場。
然而,正是因為謝爾久科夫的“胡作非為”,紹伊古現在才能如此“風生水起”。
但說到底,俄羅斯的國防力量只是因為歐洲持續的衰落,而被反襯得比較強大罷了。另外,俄羅斯現在也要設法從蘇聯遺產裡再扒拉點東西出來。
比如最近有消息說俄羅斯要啟封一批T-80BV坦克,並進行改裝。還要把T-72\T-90的火控系統再做改裝,加裝自動跟踪系統,改變其在“坦克兩項”大賽上被全世界嘲笑的“蠕動式行進間射擊”的尷尬局面。
換言之,去年雄心萬丈用T-14坦克替代所有現役坦克這件事,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去了。
再加上大量原本應該用來開發購買新式武器的費用現在也都已經投入到敘利亞戰事上去了。
這便是俄國現狀,看起來又雄起一把,但其實際能力,恐怕並沒有明顯的提高。
世界上最窮兵黷武的國家是誰?
如果以軍費佔GDP比例來算,目前奪冠的是阿曼和沙特,如果再綜合考慮在軍費總額排行榜上的位置,那麼軍費在GDP中佔比達到13.5%,總軍費達到487億,世界排名第五位的沙特阿拉伯毫無疑問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再看看軍費佔GDP排名列表最頂上的國家。
第一位是阿曼,14.1%;第二沙特,13.5%;第三南蘇丹,10.9%;第四伊拉克,7.8%;第五阿爾及利亞,6.2%;第六阿塞拜疆,5.6%;第七以色列,5.4 %;第八俄羅斯,5.0%;第九納米比亞,4.8%;第十黎巴嫩,4.8%。(上述為2015年數據,由於各國2016年GDP尚未全部統計出來,暫時這個是最新數據)
綜合簡氏最新的軍費排名和這個世界銀行發布的軍費佔GDP排名榜,我們可以看出,伊朗新聞媒體經常用誇張的語氣談“沙特正面臨經濟崩潰”似乎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的沙特,軍費開支已經達到如此誇張的程度,可以看出其在也門的戰事是有多不順。從這個角度而言,網上一些嘲諷伊朗軍隊作戰能力不行,打不過ISIS之類的說法,用來形容沙特才更為貼切。
最近西方國家出於種種原因,對沙特又開始新一輪軍貿制裁,美國叫停向沙特出口精確制導彈藥。不過,這樣的做法十有八九是把沙特的訂單推給某個不具名的軍費世界第二的國家。我們之前說過,隨著中東戰事持續,東亞某大國的一些軍工廠的生產速率甚至已經達到了這些工廠剛剛建造時所設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應該達到的數字。在中東的戰爭根源沒有肅清的情況下,僅僅通過武器禁運是無法平息任何事情的。沙特的國防預算要花出去,總得有人接單不是?
俄羅斯的窘境
從前面的排名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今年的軍費雖然比去年有了較大幅度的下跌,但其軍費在GDP中的佔比可能會延續去年的趨勢繼續大幅度上升。
儘管普京否認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給俄羅斯帶來困難,但現實在這兒擺著,這種否認除了穩定俄羅斯民心之外,恐怕也沒啥意義。
但是,現在俄羅斯的軍事改革看起來似乎又頗有效果。
上週筆者在關於俄羅斯海軍的評論裡提到,俄軍在2008年軍改前,其軍隊總體存在明顯的“兩層皮”,一層是21世紀以來新長出來的,一層是冷戰的活化石。
在當年日不落帝國雄心壯志、天下布武的年代裡,這些軍事基地是耀武揚威,施展與軍事和外交影響力,攫取海外利益的跳板,但到了今天,這些基地就變成了吞噬英國軍費的血盆大口。因為維持這些海外軍事存在都需要花費巨大的經費,很多基地,哪怕一個螺絲釘都要從英國本土運過去,運費就是其本身價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而如果英國哪一屆政府說要放棄這些海外軍事存在,比如,放棄福克蘭群島——那恐怕是不可想像的,哪個首相敢這麼幹,憤怒的後座議員們非得活啃了他(或她?)不可。
換言之,一個地區性的強國的體格,非要去維持一個世界性帝國的架子——哪怕僅僅是空架子,可想而知,代價也會是非常巨大的。
更何況,英國還有一支核力量要維持,光是維持11艘核潛艇所需的經費可也不是個小數字。
目前,英國已經退役了全部空射核武器和陸基洲際導彈,只保留了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每艘艇上帶有12枚“三叉戟”導彈(單彈頭)。
而且英國對於維持自己核潛艇艦隊技術的先進性還是比較上心的,目前英國擁有7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四艘“特拉法爾加”級,3艘“機敏”級。“機敏”級核潛艇目前還有3艘在建,一艘正在籌備開工,最終將完全替換“特拉法爾加”級。
現代化核潛艇的價格是非常驚人的,可以說英國這11艘核潛艇的建造和運行成本,就已經超過了許多排名在後面的國家的總軍費開支了。
更何況英國還有著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要服役。至於當今僅有6艘驅逐艦,這倒不是大問題了,反正現在除了中美這樣的國家,誰還會把裝有先進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當通用驅逐艦來用呢?英國海軍的主力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悄悄換成護衛艦了,所以接下來26型護衛艦的建造,對於英國海軍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需要大量的資金。
在空中力量方面,英國與美國合作F-35,自己生產EF-2000戰鬥機……
總之,英國這15萬軍人,可都是錢堆出來的。今天的英國可謂是真正把當年《是,首相》裡的吐槽付諸實踐了,明明有這麼多先進裝備,明明已經是世界第三軍費大國,卻存在那麼多“匪夷所思”的國防能力“漏洞” ——圖的,不就是為了讓英國人民感覺自己受到了保護麼?至於俄羅斯知道不知道你們其實保護不住——在這個時代,似乎不是很打緊。
印度軍費超俄成第四為何還不夠花 都是自己折騰的2016.12.15觀察者網
2016年簡氏防務周刊發布的年度國家軍費報告出來了,在今年的軍費排名中,印度成功取代俄羅斯,排到了世界第四,令不少人感到“震驚”。
事實上光看軍費的話,現在世界明顯分為三個集團,第一集團只有一個國家,美國,軍費一騎絕塵達到了6220億美元;第二集團還是只有一個國家,它的軍費有1918億美元;第三集團是世界上其餘剩下的國家,第三名英國的軍費為538億美元,印度506億、沙特487億、俄羅斯484億、法國443億、日本415億、德國358億、韓國335億……
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有3倍多的差距,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間還是三倍多的差距,再往下的差別就不是特別大了。
簡氏的這個排名肯定還會引起美國一些專家的反對,認為中國的軍費被低估了云云,不過這不要緊。
反正我們對這些也都已經習慣了,真正讓人有興趣多說幾句的,反而是第三集團裡面的各國。
首先,我們要說說:
英國世界第三的軍費,咋還不夠用?
近年來,大英帝國給人一種日薄西山的感覺,“沙漠之鼠”沒有了坦克,軍艦沒有了反艦導彈、陸基洲際導彈全部退役,空軍轟炸機統統“拜拜”。
退役兩年的卓越號航母沒有合適的停泊港口不得不前往土耳其拆除,港口上揮手告別的人群總有一種夕陽西下的淒涼感退役兩年的卓越號航母沒有合適的停泊港口不得不前往土耳其拆除,港口上揮手告別的人群總有一種夕陽西下的淒涼感
然而英國的軍費雖然僅為世界第二大軍費那個國家軍費的三分之一不到,但卻依然是世界第三,比第二名印度多了30多億美元,相比之下,英國軍隊的規模比印度可小得多,後者足有170萬大軍,而英國武裝部隊總員額數僅有15萬。
在這種情況下, 英國軍費是如何捉襟見肘的呢?
這事兒真是“孩子沒娘,說來話長”了,對於英國來說,其歷史是最大的包袱。大英帝國的餘暉逐步褪去的同時,卻仍然在全世界留下了一系列軍事基地。例如塞浦路斯、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迪戈加西亞等永久性基地;還有一些租借的基地,例如,在卡塔爾的阿爾烏戴得基地、巴林的海軍基地(2016年新設立的)等;再加上與英國有外交合作關係的新加坡、緬甸、德國、肯尼亞、加拿大、尼泊爾……
蘇聯人喜歡簡單粗暴解決問題的性格再一次體現了出來,他們乾脆取消了起降狀態下的增穩功能;這樣隨著起落架的收放,只要直接斷開一部分電傳飛控電路的功能就行了,不用再設計、增加一套額外的增穩控制電路(畢竟是模擬電路)。至於影響?反正他們算出來,較大高度才會俯仰失控,完全夠2500米海拔機場起降,那就可以湊合用了。
然而這就把中國空軍給坑了——我們可是有3500米和更高海拔的機場;按照一般飛行程序來說,這樣的高原機場至少需要額外的1500米高度來建立著陸航線,加起來整整有5000米高度。
而根據《某型飛機高原機場放起落架的安全高度》等空軍的公開論文的記述,最後空軍也找不到別的辦法,只能是咬牙硬頂著頭皮,一次一次在超出4000米的高度上放起落架、逐步加大高度到5000米以上,看蘇27到底在什麼高度才會出現明顯的失控徵兆。
而根據飛行員們捨命嘗試的結果,蘇27在超過較大高度下放起落架,確實飛機的穩定性會隨著高度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差——特別是在5000米以上會相當明顯。但是只要嚴格限制飛行重心和姿態等條件,失控的風險理論上可以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而按照蘇聯的手冊規範,國內這樣的“特殊操作措施”,是不折不扣的違規操作、違規飛行,用windows裡的提示來說,這是典型的“非法操作”。
而殲10、殲20、L15等國內原生設計的電傳飛機,均不存在這些問題。而國內仿製改進的蘇27家族型號中,直到殲11BS才開始應用數字電傳,而此前立項的型號,包括殲11B、殲16在內,其電傳飛控系統都是直接將俄式設計國產化。
而殲11BS、殲11D等型號,其具體的改進目前沒有特別權威的改進信息。根據部分公開資料的描述,殲11BS、殲11D的改進,很有可能是只改了電傳飛控計算機的硬件而沒改軟件——就像把FC遊戲機卡帶的數據提取出來,做成ROM文件在電腦模擬器裡運行一樣。
這樣做雖然解決了俄式電傳硬件故障率高——特別是在高溫高濕情況下,但也不能改善俄式飛控原本控制功能簡陋的缺陷,在高原起降需要違規操縱的問題將依然無法解決。(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純粹在貶低我國的飛控設計人才,我們在新飛機上還可能用俄毛的老東西嗎,開玩笑。
沈飛是老國企老作風,幹勁兒差點,得過且過吧,飛機能不能打勝仗就難說了
能不能打你可以去問問日本的F15駕駛員,還有阿三,他們有切身體會。哦對 還有美國的偵查機。
殲16殲11上高原屬於極限操作俄國人自己都不敢飛2016.12.15新浪軍事
網絡上最近流傳的據稱是殲11D和殲16在高原機場的照片
由於蘇聯並沒有特別高海拔的機場,因此蘇聯時期自用的戰鬥機都只要求在不高於2500米海拔的機場上起降。因此限制蘇式戰鬥機在國內高海拔機場使用的因素,實際上經常來自於飛機設計的多個方面——比如蘇27家族早期型號的電傳飛控系統就是其中一部分。
事實上對於蘇27來說,它們在青藏高原這樣的機場起降,發動機啟動難只是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 啟動前用地面設備往進氣道裡噴大流量的壓縮空氣就好。而蘇27原始設計中,嚴格禁止它在較大高度上放起落架,才是蘇27在高原機場使用的最大障礙。
蘇27在蘇聯研發時,經歷過一次總體設計全面推倒重來的過程;這一方面蘇俄中央流體院和蘇霍伊設計局各執一詞,流體院聲稱電傳設計是在後來T10C階段中在他們的協助下添加的,而蘇霍伊則聲稱從項目最開始就採用了電傳飛控設計。
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蘇27家族早期型號的電傳飛控非常簡陋。一方面它全權限控制的只有平尾和前緣機動襟翼,另一方面,為了盡可能的簡化控制律和飛控計算機電路設計,蘇27飛機在理論上不支持較大高度放起落架。
圖:蘇27的眼鏡蛇機動,就是在它特別容易上仰的基礎發展試飛出來的特技動作
具體的原因是這樣的:現代高機動性能的戰鬥機,普遍採用放寬靜穩定、採用渦流增升設計;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飛機如果沒有特別的輔助控製手段的話,在空中飛行就極易出現一會兒機頭劇烈上仰、一會兒機頭劇烈下俯的情況。
為了克服這種現象,就需要電傳飛控的計算機按照預算安排好的算法,飛機本身要上仰的時候,它就在後台悄悄的下令讓飛機低頭;或者飛機本身想低頭了,它指令飛機抬頭一把。這樣就能在飛行員毫無察覺、不用分神的情況下,始終保持飛機的平穩。
然而戰鬥機在飛行、起降狀態的時候,特別是在接地高速滑行時,戰鬥機的主起落架會在飛機重心後面形成一個向上的支撐力,這是在天上飛行完全沒有的。因此增加穩定性的設計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還按照天上飛的增穩算法去起降,就會導致戰鬥機輕則顛簸,重則傾覆或是俯仰失控——形成類似前不久海軍殲15電傳故障導致張超烈士犧牲那樣的事故。
好在土耳其這輛坦克沒有像蘇俄式坦克一樣被擊中後成為殉爆的火炬,原因是豹2A4裝有安裝英國格萊維諾(Graviner)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中國的國產坦克在自動滅火抑爆裝置領域是跟世界同步的,早在1984年就在79式上安裝了自動滅火抑爆裝置,而蘇俄則很少使用此類設備,造成戰場上坦克被擊中以後大量的殉爆飛砲塔現象。
加拿大陸軍豹2坦克部署在阿富汗,安裝了沙漠迷彩的偽裝衣,以及柵欄式附加裝甲,這種金屬柵欄能夠卡住RPG火箭彈戰鬥部的尖錐型風帽,扯碎風帽內的壓電引信線路,造成啞彈或早炸。有三輛加拿大陸軍的豹2A4坦克在阿富汗被游擊隊摧毀,均為遭致路邊炸彈的襲擊。
地球上只有三種坦克使用良心厚裝甲,防護力最好的坦克:中國99A,美國M1A2,英國挑戰者。跟這三種坦克相比,豹2A6就是一薄皮大餡的貨,她的間隔式附加裝甲是用來對付RPG破甲彈的。梅卡瓦是曾經是最適合中東戰場的主戰坦克,現在也不夠用了。上次以色列進攻真主黨的時候,梅卡瓦在真主黨的短號和山寨陶式打擊下損失慘重。(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相關新聞
99A的裝甲是否良心還是要經過實戰檢驗過以後再下結論比較好。
實戰是要講條件的,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通過大量的演習和檢測也能達到實戰檢驗的作用。F22都知道戰力強大,可它也沒有經過實戰,福特級航母也沒有經過實戰,DDG1000也沒有經過實戰,海狼級,俄亥俄級,北風之神級,機敏級,蒼龍級都沒有經過實戰,白楊,三叉戟,民兵,撒旦戰略導彈也沒有經過實戰,豹2A8,挑戰者,10式,90式….都沒有經過實戰,怎麼歪果仁的武器沒有經過實戰就能有結論,為什麼中國的武器就非得經過實戰才能得出結論?這難道不是腦殘者和慕洋犬的思維嗎?
同樣是AK步槍,在伊拉克手裡被美國人打得摸不著北,在毛子手裡揍得格魯吉亞摸不著北;同樣是M1坦克,在美國人手裡揍得伊拉克屁滾尿流,隔著沙丘擊穿伊拉克坦克,落在伊拉克軍隊手裡,被人家從砲管仍手榴彈。同樣是明星武器,在北約強國手裡叱吒風雲,放在沙特手裡……誰上誰家被砸牌子。武器終究是人在用,沒有有效的組織,再好的武器也是瞎。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14/doc-ifxypipu8094578.shtml
詳解豹2坦克在敘利亞被擊毀防護能力遠不如我軍99A
2016.12.12,正值中國的雙十二購物狂歡節,也是情人們所說的脫光節。德國的無敵戰神——豹2坦克也在這一天被脫光光。一輛干涉敘利亞戰爭的土耳其豹陸軍2A4在阿勒頗西北城鎮巴卜莎舒村被IS武裝的反坦克導彈所擊毀。土軍方已經確認造成4名乘員受傷。
2005年土耳其從德國購入354輛豹2A4,是德國國防軍用過的二手貨。這使得土耳其一舉成為世界上裝備豹2坦克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希臘有353輛,德國自己才現役250輛,波蘭有120輛豹2A4和120輛豹2A5。
有媒體報導稱,這是德國豹2坦克首次在實戰中被擊毀,這並不准確,應該是首次被反坦克武器所摧毀。豹2坦克享有“實戰中無損失”的聲譽,主要是實際參戰次數極為稀少的緣故。
在2012年前後,加拿大、丹麥等國的德製豹2在阿富汗執行反恐任務,有過坦克損失,3輛加拿大陸軍的豹2A6和6輛丹麥陸軍的豹2A5被摧毀,但均為路邊炸彈所為。
本次被摧毀的豹2A4坦克是二手貨,並沒有經歷過改裝,並非人們所熟知的高大豐滿型的豹2A5~A7等後期該改裝型,砲塔還是方方正正的原型狀態。
豹2唯一性能平平的是防護力,與美國M1所使用陶瓷/貧鈾合金復合裝甲和英國挑戰者II使用的喬巴姆複合裝甲不同,豹2使用的是稍弱的間隙式複合裝甲,以耐火橡膠填充的混合間隙裝甲達不到喬巴姆複合裝甲的防護力水平。豹2裝甲曾在早期與美國XM1坦克項目的競爭中暴露出問題,被指防護力不足,最終遭淘汰。於是德國人應用英國裝甲技術改進出來豹2A4,可能英國佬留了一手,仍然是間隙式複合裝甲,於是德國在瑞典的合作下又很快搞出了豹2A5和豹2A6。
豹2A5和A6的外形較豹2A4以前的型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砲塔前部和兩側增加了楔形附加裝甲,但是拆開威猛豐滿型豹2A5/A6坦克,人們會發現,這仍然是個薄皮大餡,改進型豹2的巨大砲塔,實際上是一個中空的間隔裝甲,這種裝甲的原理是在主裝甲外圍安裝一層薄鋼板,可以使來襲的空心裝藥破甲彈提前引爆,拉長和乾擾破甲彈的金屬射流,削弱破甲彈的破甲威力。豹2砲塔薄皮大餡,主要來防禦破甲彈,對穿甲彈沒有效果。
間隔裝甲早在二戰時期的四號坦克上就有應用,在二戰以後的很多坦克上也有安裝。只是德國人把豹2間隔裝甲的外形設計的特別高大上,嚇唬住了全世界人民。
於是這種豐滿型的砲塔就被其他國家學了去,例如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其漂亮的砲塔外圍也是間隔裝甲,中間是中空的儲物箱。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媒稱殲20可聲控操縱:像電影中用語音發射導彈
中時電子報2016.12.13報導,殲-20正式的新塗裝顯示戰機已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還製造另一款第五代戰機殲-31。有一種說法,未來的殲-31將配合發展中的航母搭配,成為新航母的艦載機。
根據蘇州一家電子廠對外公佈,殲-20機上的主屏幕可以通過聲音進行各種控制和調整,也就是說不必利用手部動作就可以控制飛機。
報導稱,殲-20佔優勢的地方在於是國產戰機,缺點都可在服役後改良而精進。
回應
灣灣太高估我們大陸了,哪有什麼J20啊,都是PS的,不說了,今天剛發工資,中午買個茶葉蛋吃。
你的工資夠買茶葉蛋啊!我這個月工資都不夠買一個,真的好羨慕你啊!真希望這輩子能吃一個茶葉蛋啊!
等我那天發財了一定請你吃一個茶葉蛋,不要問我是誰,請叫我雷鋒
我小的時候我爸就跟我說,要努力,我們老郭家一定要出來一個吃過茶葉蛋的!
我想問一下,你們城裡的茶葉蛋長什麼樣的?是不是和俺山上掏的鳥蛋一樣大?
昨天路過五星級酒店,看到了一枚,熱淚盈眶
我家賣茶葉蛋的 只看著有錢人買 自己卻吃不起
建設四個現代化須要艱苦奮鬥,喫茶葉蛋這種享樂主義要不得。
腐敗!膚淺!人生除了茶葉蛋難道就沒有別的追求了嗎?雖然這輩子很難吃上了,但比如荷包蛋,蔥花蛋,蒸水蛋什麼的不也挺好的嗎?
回應
小編腦子進水了。稀土美國難道沒有嗎,只是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太高,也就是對於環境的污染很嚴重,只有中國才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有錢賺,那裡去管環境,斷子絕孫也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和中國買稀土的原因。小編還TMD炫耀,真是不要臉。
你文章沒看完吧,最後兩段小編說了什麼自己看看,動不動就罵、真的服了你.你不要忘了,稀土只是一個統稱,還有輕重之分,形態也不同,中國的稀土屬於重稀土,是中國獨有的稀土形態。
美國都能限制高科技和戰備物資對中國出口,為何我們不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宣布稀土為戰略物資限制出口,到底在怕什麼?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以保護環境為由立法禁挖稀土才是正道,去世茂組織投訴都不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57323.shtml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
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F22和F35採用高功率的稀土電機作為啟動/發電機。在飛機啟動的時候,它是電動機,帶動發動機轉速上升、並進入穩定的持續工作狀態;而在正常飛行的時候,它是發電機,從發動機裡提取動力轉換成電力,供飛機上的雷達等設備使用。其中F22的主發電機功率達到2x65KW,而F35則達到2x80KW。
對於F22和F35來說,它們的電機對著磁性材料體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僅要體積小而磁力超強,還要耐受400度的溫度而不會退磁消磁,並且擁有很好的強度。而一旦離開了釹、鏑、铽,根本做不出這樣的磁體。
其中釹不僅是高性能磁體的關鍵成分,它還和釔一樣,同時是航空發動機熱障塗層的關鍵成分。通常來說,先進航空發動機在溫度最高的部件表面——比如燃氣渦輪葉片上,都會沉積一層陶瓷塗層進行隔熱。而釹、釔對於這些塗層的隔熱效果、抗燃氣沖蝕等關鍵性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元素,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將出現急劇的下降。
而銪則主要用在各類光學玻璃、透明晶體中,是現代光電器件、特別是大功率激光器件的關鍵元素。美國現在的軍事進攻能力,有相當一部分都建立在光電、特別是激光裝備上;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各種類型的激光制導武器,以及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接近實用化的激光防空反導系統。
實際上影響整個美國航空工業的稀土元素當然不止這五種,僅航空維修領域需要經常使用的稀土元素就有17種之多,比如鉺等等,有相當部分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
而針對稀土元素全球產量有限,開採一方面減少本國戰略資源儲備數量、同時破壞環境(比如稀土礦開採廢棄物普遍具有毒性污染問題)的困擾;美國的做法是盡可能從國外、特別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進口稀土資源,並極力提高對於稀土的利用效率、減輕或者擺脫對於稀土的依賴。(作者署名:候知健)
深度:殲20機翼下出現4個外掛點可載三款裝備2016.10.09 新浪軍事
近日,網絡出現一批殲20隱身戰機的高清圖,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殲20機身細節。從一些細節判斷殲20機翼下面可能存在左右各2個外掛點,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殲20執行一些強度低、威脅小的非隱身作戰任務或者外掛副油箱執行遠距離轉場。
美對華技術封鎖形同虛設:美軍艦已離不開中國設備2016.12.14 新浪軍事
現代造船工業依賴於各式各樣的大型設備,為決定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涉及的不是能造出什麼樣的船,而是能以什麼樣的效率造船。如果談及大型龍門吊,那麼許多人都知道,美英俄等國建造航母,都先後向中國訂購了大型龍門吊。其實不止龍門吊,其它大型造船設備,美國也一樣依然進口,比如浮船塢,一種船舶建造與修理中,必不可少的設備。
這類設備可不是美國想造就能造出來,只是中國造的更便宜才不自已造的,那屬於對工業製造技術了解不足,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實屬超級設備,挑戰工業製造極限的產品。什麼叫極限?如果誰想造就造,那就不算極限嗎?如果美國能輕易造出來,才不會進口,如果不是其它國家造不了,也不至於非找中國訂購。
當西方國家雖然依舊沉迷於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可是在製造先進武器裝備時,卻在使用中國製造的機械。當然了,我們卻不能對西方禁運這類設備,否則少賺錢是小事,讓其恢復相關設備的生產能力才是大事!
中國製造業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興起,已經幾乎佔據了超大型船舶工業的機械設備市場,只不過某些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龍門吊與浮船塢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他們進口中國的,僅僅是從經濟角度來看更划算一些。
美國高端船廠用中國設備不覺得丟臉,中國噴子卻覺得丟臉,美國主子怎能不用美國造的呢!
這些東西人家不是造不出來,只是考慮成本罷了。
一個行業停滯太久不是好事。很多配套廠,工人,模具都沒有了,有圖紙有什麼用?軍工也是這樣,不要想的這麼簡單,會做和能做完全是兩個概念。不然大國干嘛老是強調工業的完整性?
這些漢字,漢奸、腦殘、自宮貨、慕洋犬們,看不明白嗎?還在意淫美國不自己造,僅僅是因為成本一項原因!?再說了,成本不是重要因素嗎,軍備比的就是錢!
所以,他們才要將中國製造的這些東西貶得一文不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4/doc-ifxypipt1315585.shtml
殲31不比F35差 彌補殲20價格劣勢 殲20/31高低檔搭配2016.8.8新浪軍事
殲31第一架原型機採用俄製RD-93,第二架則換裝了國產WS-13,推力比已近於9 ,比RD-93僅8的水平高許多,也因此,速度由早期的1.6馬赫,提高到1.8馬赫,作戰半徑也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航程3000公里以上,如果採用外掛方式,那麼其載彈量可達8噸。這個技術水平要超過了F35,它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22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只有6噸。究其原因,中國沒有強行要求有垂直起降的要求,所以不必考慮安裝升力風扇等內容,這樣機體結構設計受到的限制小,內部空間有效利用率高,自然航程等提高。也別以為殲31非常輕,它只是比殲20輕,實際上空機重在13噸以上,正常起飛重量在17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5噸,僅比F35輕一點,比殲10要重上不少,也超過米格29的最新型號艦載機。也因此,有關殲31不如F35的言論,需要重新找到證據了。
回應
F35B上日艦後實力將大增
日本的F35A上不了艦
日本為什麼要買F35?不是什麼戰略目的,實在是無奈!F35從設計到生產,都是一個窟窿,造價從當初的幾千萬美元飆升到現在的2.5個億。
深度:殲31動力系統與米29相同為何作戰半徑卻遠1倍2016.11.06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上,標註的FC-31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里,FC-31既然用了兩台和米格29一樣的發動機,有著相同的油耗和推力表現,那麼噸位尺寸和航程就不會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早期米格29基本航程(機內最大燃油,不帶副油箱)只有1500公里,必須帶1268升的副油箱才能實現500公里作戰半徑,米格29M將內油容量提升到了5700升,基本航程達到2000公里。FC-31的內油容量不太可能高於5700升,原因是隱身戰鬥機為了武器內置化,必須擠榨出很大的內部空間來安置武器彈倉。FC-31的125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可能是在掛載大容量副油箱、攜帶很輕的製空武器掛載方案下才有可能實現,此時它根本無法保持隱身狀態。
無論是對地、對海,還是製空的未來作戰,對於中國來說,都只有殲20這樣的重型機才能滿足要求。(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米格29M全重20噸內油5700升, FC-31內油不要擔心: 空機重13噸,最大起飛25噸。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ua4243388.shtml
深度:日本購美F35還沒到貨中國3架殲20卻已就位2016.12.14 新浪軍事
美國為日本製造的首架F35戰鬥機也已經在試飛了。日本為何要裝備F35呢,其實日本空中自衛隊在很長時間都是亞洲的老大,當時韓國和中國空軍實力都一般,尤其是中國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戰鬥機,當時有點兒蘇30也相當寶貝,而當時日本以F15J和F15DJ組成的機隊,完爆中國的殲7殲8。
然而時過境遷,韓國後來有了最先進的F15K,比日本F15J強得多,不過韓國是盟友,有美國的掌控,日本並不擔心。而中國,空軍爆發般增長後,以前寶貝的蘇30MKK已經不再重要,殲10、殲11、殲轟7層出不窮,而殲20也冒了出來,日本F15J還是F15J,中國卻已經遠遠超越了日本。
因此,日本只能寄希望於F35了。因此日本對F35正在試飛可以說是非常高興,各種宣傳,生怕別人不知道。不過日本只高興了沒幾天。就在近日,一張圖片顯示,3架殲20同時出現在成飛的廠房裡,這對日本來說,打擊不小,畢竟F35對比殲10和殲11有點兒優勢,但是面對殲20的話,可能只能是被吊打的份了。(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相關新聞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哈哈哈哈哈哈 F-35是收保護費的利器,罵完波音罵洛馬,川普吃錯藥了到底要幹嘛?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美企憂中國報復,但也不想成特朗普的靶子
洛馬2016.2.25稱F-35成本不因美國空軍緩購45架F-35A而增加
前陣子美國空軍少將馬丁在例行記者會當中,談及F-35發展時突然暈倒,被媒體戲稱「被F-35的高單價所嚇暈的。」
F-35有3種分支型:空軍F-35A,可垂降舉升的陸戰隊型F-35B,和艦用型F-35C。
相關新聞
加拿大或取消购65架F-35A 将致单价上升百万美元 2015.10.23
日增軍費打造單價1.3億美元左右F-35A戰機群 2015.12.24
國產直升機三大優勢:全壽命成本不到進口貨1/5 2013-9-4環球時報
中國民用直升機的第一個優勢是性價比。價格分為兩方面,即單機售價與全壽命價格,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中國單機售價的優勢明顯。比如中國產品的翻新週期是1500飛行小時,對方是3000小時,但每次翻修的價格是中國產品的2-3倍。從備件角度而言,中國產品的優勢更明顯,國內外價格差距不只是2-3倍,而是達到5-10倍。
回應
說什麼維修壽命短還便宜!盡扯淡,打仗要求的低維護高可靠高出勤,你連戰備值班都不能連續進行,等著挨揍吧
真打起來,武器壽命就沒什麼用了,最後還得是性價比最牛,打得起、打得贏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楨:正因壽命短和穩定性不夠、故平時多用俄發動機,這不只合性價比、也可維持自己的研發能量和維持中俄戰略關係!)
(楨:另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單價150萬美元)。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單價250萬)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這個說法。117S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00公斤和12500公斤。相比之下,WS-10A最大推力13200公斤,俄T-50的117(AL-41F)推力在15700公斤以上,未來計畫18000公斤(J-20所用WS-15推重比在10:1以上,推力在18000以上)。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時間表,獲得117S的時間也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美國民用發動機大修時間4000小時,軍用發動機大修時間1000~1200小時. 任何新發動機大修時間都是從短到長。AF-31開始的時候也是30小時。對知道航空史常識的人來說不值得大驚小怪。美國的F100也讓F15美軍飛機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俄最高水平航空發動機落後美國20年中國落後多少年2016.12.09 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已經很久沒有傳出消息的俄T50項目終於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據俄聯合發動機聲明, T50最終版發動機“30型”型首次啟動成功,預計可以產生2.5萬磅幹推力和4萬磅加力燃燒室推力,動力性應該可以與F-22“相媲美。F-22的F119發動機,但它僅僅只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產品。
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預研計劃,至今已經發展出7代核心機,而F119的核心機僅僅是其中的第4代,其航空動力工業的技術潛力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渦扇-10“太行”及其改進型的性能指標與美國普惠F100和通用電氣F110相當,這兩款發動機是目前美軍F-15和F-16戰機的動力裝置,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至少有30年的差距。
中國航空發動機成了製約中國空軍戰機發展的“瓶頸”,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由於鋼鐵、機械、航空等傳統工科專業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中國頂尖工程技術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短缺的。不但缺乏頂尖的科研人才,而且缺乏頂尖的製造人才,這才是我們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最大障礙。(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其實航空發動機能造的國家就沒有幾個,最牛的還是美國,第二手俄羅斯,中國的大推力是有了,但是質量還有待提高。其餘國家都是第4梯隊,包括日本
美國進口俄火箭發動機,俄進口中國船用發動機,中國進口俄戰鬥機發動機,呃,看來都半斤八兩。
流浪恆星A: 不要說航空發動機,連汽車發動機都不如人
哈哈,傻狗!奇瑞、吉利已經出口俄快20年了,中國從俄進口過一輛民用轎車沒有?! 殲十因發動機故障墜機的記錄目前全是俄製AL31F保持的,換裝的國產WS10尚未出現導致飛機墜機的事故。
相關新聞
十年後俄航空發動機行業恐要崩盤中國應該怎麼辦2016.11.23 新浪軍事
中國航發突破不再看俄臉色同時推進12個發動機項目2016.11.24新浪軍事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武器的狀態令人堪憂啊,沒錢維護?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毛子質量堪憂,都是伏特加喝的人同傻瓜一樣,如同他們的航母冒黑煙!
S-300是冷發射,不是發射後墜落,而是沒有飛離發射筒時發動機就點火了,引爆了其他筒子裡的導彈。
俄軍電子技術水平和西方差距有多大這兩人給出答案2016.12.13 新浪軍事
技術落後是人們對於俄羅斯電子工業落後的主要印象,那麼俄羅斯電子工業的行內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所處的水平呢?
就這個問題,北國防務先後採訪過俄兩大機載火控雷達設計局的高層,“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究所(NIIP)總裁尤里•貝里和“法扎特隆”集團(NIIR)總設計師尤里•古什科夫。
尤里•古什科夫對北國防務表示:我不認為我們的電子水平較差,因為所有的製造工作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他們擁有更先進的印刷電路板生產技術,全自動的生產線,極少的人工作業。我們同類生產的水平沒有像他們那麼高,這也是為什麼外界說俄羅斯電子工業水平比較落後,他們所指的只是生產而不是結構。我們的優勢在於在現有的條件下依然能生產出同樣性能的產品,並且更加簡單和廉價。
回應
落後的是中國,特別是發動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3/doc-ifxypipu7975478.shtml
俄羅斯航空發動機一貫壽命低下在中國使用時間達不到2016.12.10新浪軍事
回應
前蘇聯製造武器,就是準備大規模使用,簡單、實用、便宜、宜產生。在戰爭中以數量打敗質量,如T34/85對豹和虎坦克。如果開戰幾千小時和幾百小時有區別嗎?被打下來,全是稀巴爛。
毛子的航發壽命短、大修週期小、塊頭還大這是事實,但你弄不來更好的也只能將就了。
殲10/11裝的400台太行讓你吃了?
那請問為何還進口俄發動機呢!?
因為發動機是消耗品,而以前買過毛子飛機,所以要靠AL-31,2012年技術突破後的太行是一個可靠的發動機,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小時。
俄戰略潛射導彈21次發射竟失敗10次如何與美軍對抗2016.12.13新浪軍事
2016.9.27,俄在白海海域發射了兩枚布拉瓦潛射戰略導彈,其中一枚工作正常、擊中堪察加庫拉靶場的目標,另一枚則在空中自爆。截止到這次試驗為止,布拉瓦導彈一共發射21次,其中8次完全失敗,2次部分失敗,其可靠率僅僅略高於50%——理論上比丟硬幣還是高一點的。而作為對比,美國的三叉戟II-D5至今已經連續超過150次連續發射成功。
作為一個擁有數十年潛射導彈研製經驗和多種成熟產品的國家,俄在布拉瓦導彈上的失敗,反應的是從設計到製造、試驗的全面失控。比如項目被交給從未開發過潛射導彈的莫斯科熱力研究所,導彈儲運發射形式、控制系統、彈頭分離機構等方面都存在設計問題,各種低級的生產質量問題層出不窮,陸上發射試驗環節因為要省錢而被略去,事故原因沒查出來就急著下一次試射,結果打的越多失敗的越多。(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北風之神表示很受傷,艇好了,配的導彈沒發展成功。俄海基核力量出現嚴重空白。老的艇和彈不得不延壽後超期服役.
很正常,中國導彈的研發失敗次數只比這多,不會少。俄缺乏資金,研發的時候偷工減料而已。關鍵是在研發的時候把所有錯誤都發現,而不是到裝備後才發現設計問題。
不要偷換概念,研發時發射失敗和服役後發射失敗是兩個概念。
侯知建的文章一針見血,支持,只是某些二毛子不開心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3/doc-ifxypipu7978956.shtml
相關新聞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研十年沒造出艦載發動機 若無中國動力恐寸步難行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港媒稱中國未能如期獲得俄發動機殲11D已用國產航發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6.12.12報導,中國在渦輪風扇發動機和雷達系統上取得了進步,這表明北京的新一代戰鬥機將不再依賴俄發動機。
經過多年談判後,中俄去年簽署了一項購買24架蘇-35的協議。中國曾希望能包括48台117S發動機的交付,用在殲-20等更新型戰機上。但俄繁瑣拖沓的程序迫使中國對已有的蘇-27進行升級,並研發中國自己的蘇-35變體,也就是殲-11D。
首飛還表明殲-11D使用了WS-10發動機,在7月份的年度報告中,中航工業稱其去年交付了400多台WS-10發動機,這說明殲-10和殲-11不再需要俄發動機。
行業觀察人士稱,北京在2010年至2015年間投入了約1500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自己的戰鬥機發動機。
澳門軍事觀察員黃東說,殲-11D將幫助沈飛與對手成飛展開“良性競爭”,後者研發了殲-10、殲-20等。除殲-11系列外,沈飛還研發了艦載殲-15以及殲-16和殲-31。
回應
說的太對了,中國在未能如期獲得預警機技術被迫研發自己的技術後,製造出世界最好預警機!中國在未能如期獲得隱身機技術被迫研發自己的技術後,製造出世界最好隱身機!中國在未能如期獲得衛星導航技術被迫研發自己的技術後,製造出世界最好北斗導航系統!由此可見,中國在未能如期獲得俄發動機並被迫研發自己的技術後,準備製造出世界最好航空發動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3/doc-ifxypipt1196566.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最新紅旗26導彈堪比S400 射程400公里將部署南海
回應
小編誰告訴你紅9是基於S300的?紅9跟S300無關,理由有四:1,紅9裝備部隊是在引進S300之前;2,紅9制導方式跟S300不同;3,紅9性能比S300強;4,紅9與S300一起土耳其競標,說明兩者沒有一毛錢關係,否則毛子會第一個跳出來喊侵權。
購買S400的消息出現,可能是怕研製出現障礙導致裝備更新斷開,兩條腿走路的保險措施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可以得出中國的高版本紅旗系列(紅旗9B/26/19/…)已超S3/4/500!所謂“中國仿製S400”完全是胡說八道,軍購S400和軍購蘇35的情況是一樣的!
相關新聞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中國用九千億軍費乾了哪些事?國產航母呼之欲出2016.3.5 新浪軍事
兩會期間,各種媒體焦點聚焦中國,而中國公佈的軍費開支數量增長之快,就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按照公佈的數據,我國2015年國防預算約為8868.98億元,較上年增長10.1%,2014年中國軍費預算約為8082億元。而根據剛剛公佈的2016年中國軍費增長7.6%達到9540億元人民幣(1460億美元),系6年來漲幅最低。去年中國軍費增長率為10.1%。中國國防費用的主要支出項目有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許多人不禁會問,這麼多的軍費都花到哪裡去了?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國防開支主要三部分組成,就是人員的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當然也包括新型武器在內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研究、運輸和儲存費用。而中國軍費的增長只是中國國防開支的正常需要。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國防支出確實已經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但是就如同中國經濟一樣就是因為起點較低,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增長幅度過大的原因。
首先,我們國家面臨著軍事變革;軍隊中大量老舊的武器需要淘汰退役,換更新的裝備,這是軍費一個重要的支出,同時中國大力發展自己頂級裝備的。
裝備採購費不便宜
中國陸戰裝備和空軍裝備的費用也是異常驚人的,一架殲-10B戰鬥機或殲-11B戰鬥機約3億元,一架殲-20戰鬥機的價格應該在6億元,採購一個戰機航空師需要至少200億元。而99式主戰坦克一輛2300萬,96式坦克1500萬。而如果給一個裝甲師全面換裝則大約需要200億元,現代戰爭武器的花費之高可見一斑。武器裝備使用的燃料費用、修理備件、訓練費用等則更加龐大。
然而現代高技術裝備的價格是驚人。目前,中國海軍建造的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的採購價格均在10億元人民幣之上,例如一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為20億元左右,一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為40億元左右,而最新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則高達5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現役和在建的大型主力艦艇計算,30艘054A、18艘052C/D的總採購費用就超過百億元。
正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的001A型航空母艦,其結構與遼寧艦基本相當,估計其建造價格在20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一個航母特混艦隊由1艘航母、4艘052D導彈驅逐艦或055型導彈驅逐艦,4艘054A導彈護衛艦、1艘5萬噸級綜合補給船、2艘093A型核潛艇和80架各型號作戰飛機來計算,中國建造一個航母艦隊的總採購約為500億元。那麼還有那些武器中國軍費重點投入的項目呢?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因此,僅憑軍費預算就輕視中國的力量是錯誤的。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換句話,中國能夠利用其出類拔萃的製造業實力在戰場上打敗美國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誠然,前線作戰的美國人打贏了二戰,但他們的後盾是後方工廠。這些工廠生產武器的速度遠比敵人摧毀武器的速度要快。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至於蘇聯的例子,可能與當前局勢特別相關。普林斯頓大學的艾倫•弗里德伯格教授做了對比: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新聞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哈哈哈哈哈哈 F-35是收保護費的利器,罵完波音罵洛馬,川普吃錯藥了到底要幹嘛?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簡氏稱印度軍費已超越俄居全球第四接近中國一半
《簡氏防務》2016.12.11發布的2016年全球防務預算報告指出,印度2016年的國防開支為510億美元,到2018年,印度將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的軍事開支國。
全球軍事開支在2016年達到1.57萬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將經歷強勁增長,並在2018年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亞太國家近幾年的防務開支一直處於上升水平。日本的防務預算到2020年將徘徊在410億美元左右,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軍事產品與服務的購買者,2016年的軍事開銷占到全球防務開支的40%。
2016年全球國防預算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將近6220億美元,其次是中國、英國(540億美元)。印度以510億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從第6上升到第4,受油價下跌困擾的沙特(486億美元)排名第5,俄羅斯(484億美元)則從第4滑落到第6。
據中國政府在3月份兩會期間公佈的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為9543.54億元人民幣(按12月13日匯率約合1382.98億美元),增長約7.6% 。
印度認為阿瓊坦克比我軍99更先進然而75%卻在趴窩2016.12.12 新浪軍事
最近印度軍工好消息不斷,一方面是自己的LCA戰鬥機終於迎來了83架大訂單, 4800億盧比(71.15億美元),單價高達8570萬美元,堪比採購蘇-35了;還耗資330億盧比(4.9億美元)訂購36部“皮那卡”MK-1型遠程火箭炮,也是印度自己生產的,這都拜印度重振“印度製造”的計劃所賜,大肆採購印度國產武器。 不過大家或許會發現了,一個曾經的明星裝備似乎變得落寞了,那就是印度”純國產“的”阿瓊“坦克。至於阿瓊為何淪落到這般地步,我們可以從其採購價格上窺見一斑,阿瓊單價為5.4億盧比(折合800萬美元),這是什麼概念? 德國的豹II才650萬美元! 這確實有點讓人不可思議了。 至於為何如此高的價格,一方面是耗時太久,不斷修改一直不能定型的技術參數,一直不能實現的國產化。
回應
阿三最大的問題是腐敗。很多軍火公司給印度高官送錢,這些高官在系統內做手腳,最終導致本國產品不能滿足軍方要求被淘汰。腐敗讓印度淪為一個不著調的國家!摧毀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工業國防,科技研發能力!
相關新聞
全球軍費增長西媒全賴中俄指責亞太競爭中國應負責2016.4.6
美媒:美軍陷入燒錢戰爭大砲打螞蟻貽害無窮
...為何需要那麼多錢?根據統計,過去50年,美國投入航空發動機預研經費就超過1000億美元。裝備美國第四代飛機F22的F119發動機,從最初的部件研究到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歷經32年,其中僅驗證機研製和原型機研製共投入31億美元。...航空發動機研製,必須藉助大量的經驗數據,這些數據只能靠自己試驗獲得,也要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過程中也曾想走捷徑,省去一些試驗不做或做的次數少一些,但最後產品技術問題集中暴露,還得補充投資做試驗,而且耽誤了項目的總體推進。...講這些不是為了要錢,而是講清楚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航空發動機研製雖然費錢,但一些型號的航空發動機成型後三四十年還在用。
外媒2016.1.19中國將投資350億人民幣建航空發動機集團整合所有研製單位
(楨:另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單價350萬美元)。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發動機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單價250萬)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117S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00公斤和12500公斤。相比之下,WS-10A最大推力13200公斤,俄T-50的117(AL-41F)推力在15700公斤以上,未來計畫18000公斤(J-20所用WS-15推重比在10:1以上,推力在18018000以上)。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時間表,獲得117S的時間也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回應
其實航空發動機能造的國家就沒有幾個,最牛的還是美國,第二手俄羅斯,中國的大推力是有了,但是質量還有待提高。其餘國家都是第4梯隊,包括日本
流浪恆星A: 不要說航空發動機,連汽車發動機都不如人
哈哈,傻狗!奇瑞、吉利已經出口俄快20年了,中國從俄進口過一輛民用轎車沒有?! 殲十因發動機故障墜機的記錄目前全是俄製AL31F保持的,換裝的國產WS10尚未出現導致飛機墜機的事故。
相關新聞
十年後俄航空發動機行業恐要崩盤中國應該怎麼辦2016.11.23 新浪軍事
中國航發突破不再看俄臉色同時推進12個發動機項目2016.11.24新浪軍事
國產直升機三大優勢:全壽命成本不到進口貨1/5 2013-9-4環球時報
中國民用直升機的第一個優勢是性價比。價格分為兩方面,即單機售價與全壽命價格,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中國單機售價的優勢明顯。人們通常提到的國產民用直升機存在差距,其實是指全壽命週期及可靠性方面的差距。根據調研,中國產品的可靠性雖然可能不及進口貨,但是對方的備件、維修價格卻高得多。比如中國產品的翻新週期是1500飛行小時,對方是3000小時,但每次翻修的價格是中國產品的2-3倍,如此算下來,中國產品至少與對方旗鼓相當。從備件角度而言,中國產品的優勢更明顯,國內外價格差距不只是2-3倍,而是達到5-10倍。
回應
說什麼維修壽命短還便宜!盡扯淡,打仗要求的低維護高可靠高出勤,你連戰備值班都不能連續進行,等著挨揍吧
真打起來,武器壽命就沒什麼用了,沒多少武器是善終的,最後還得是性價比最牛,打得起、打得贏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楨:正因壽命短和穩定性不夠、故平時多用俄發動機,這不只合性價比、也可維持自己的研發能量和維持中俄戰略關係!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航2015-8-3稱花再大代價也買不來先進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究竟難在哪兒?航空發動機是經典力學在工程應用上逼近極限的一門技術,本身俱有超常的難度。具體說來,航空發動機是為飛行器提供動力的熱力機械,需要在高溫、高壓、高速旋轉的條件下工作,對研製的要求很高。
那請問為何還進口俄發動機呢!?
因為發動機是消耗品,而以前買過毛子飛機,所以要靠AL-31,2012年技術突破後的太行是一個可靠的發動機,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小時。
美國民用發動機大修時間4000小時,軍用發動機大修時間1000~1200小時. 任何新發動機大修時間都是從短到長。AF-31開始的時候也是30小時。對知道航空史常識的人來說不值得大驚小怪。美國的F100也讓F15美軍飛機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俄最高水平航空發動機落後美國20年中國落後多少年2016.12.09 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已經很久沒有傳出消息的俄T50項目終於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據俄聯合發動機聲明, T50最終版發動機“30型”型首次啟動成功,預計可以產生2.5萬磅幹推力和4萬磅加力燃燒室推力,動力性應該可以與F-22“相媲美。F-22的F119發動機,但它僅僅只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產品。
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預研計劃,至今已經發展出7代核心機,而F119的核心機僅僅是其中的第4代,其航空動力工業的技術潛力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渦扇-10“太行”及其改進型的性能指標與美國普惠F100和通用電氣F110相當,這兩款發動機是目前美軍F-15和F-16戰機的動力裝置,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至少有30年的差距。
中國航空發動機成了製約中國空軍戰機發展的“瓶頸”,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由於鋼鐵、機械、航空等傳統工科專業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中國頂尖工程技術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短缺的。不但缺乏頂尖的科研人才,而且缺乏頂尖的製造人才,這才是我們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最大障礙。(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俄羅斯航空發動機一貫壽命低下在中國使用時間達不到2016.12.10新浪軍事
蘇俄的航空發動機,一貫就以質量低下和壽命短,缺陷多而聞名於世。嗯,俄發動機還有個著名的個性是能吹,他們的AL31F發動機,也就是廣泛用於蘇27,殲11和殲10戰機上,中國從九十年代以來陸續採購了近千台。其第一次維修前的使用壽命可達1000小時,總使用壽命不少於10年。實際上在中國的使用過程中,根本達不到。
儘管都號稱第四代發動機,AL-31F與美國F100-PW-229相比差距相當明顯,F100-PW-229在所有指標上都比AL-31F要略勝一籌,包括總增壓比、中間耗油率、涵道比、質量,乃至控制系統等方面。
例如當年中國仿製生產殲5殲擊機,為其配套的是渦噴5發動機,仿製於蘇聯的BK-1φ式發動機,到1985年渦噴5完全停產,瀋陽黎明和西安紅旗兩個發動機製造廠共生產了1萬台渦噴5,而殲5系列總共產量為1970餘架,這意味著平均每架殲5全壽命內竟然需要消耗5台發動機。
中國早期從蘇聯進口的12架杜-4遠程戰略轟炸機,以及6架別6水上反潛機,都存在這問題。
1955年中國進口6架別6,到1969年,僅服役十四年就面臨嚴重發動機問題,於是在1969年用蘇制安-24運輸機的AI-24渦槳發動機替代原來的ASH-72活塞發動機,功率約2550馬力。國內仿製AI-24成功以後,又用其國產型號渦槳-5替代了原產的發動機,其功率提高到2800馬力。
圖4轟炸機也不例外,進入70年代初以後,已經飛行了20年的圖4,機上的發動機故障越來越多,以至於影響了重要飛行任務。人民空軍依靠自身技術力量,陸續將圖-4原裝的ASH-73TK活塞發動機拆下,改裝渦槳-6。
當然,本文只涉及蘇俄航空發動機的缺陷,國產航空發動機的表現需要另說。(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前蘇聯製造武器,就是準備大規模使用,簡單、實用、便宜、宜產生。在戰爭中以數量打敗質量,如T34/85對豹和虎坦克。如果開戰幾千小時和幾百小時有區別嗎?被打下來,全是稀巴爛。
毛子的航發壽命短、大修週期小、塊頭還大這是事實,但你弄不來更好的也只能將就了。
美國發動機大修時間4000小時,俄羅斯400小時,太行號稱150小時,實際只有40小時。要不是這樣,何至於這麼多年了還不得不採購俄製戰機局面,包括現在。這類明顯好大喜功報導少一點為好。太行定型十年了,至今都未能大量使用.
殲10/11裝的400台太行讓你吃了?
深度:中國新戰機已超日本3倍每年服役40架殲10殲11 2016.5.24新浪軍事
由於中國近些年在戰鬥機領域大量服役新型四代戰機,尤其是具備主動雷達製導導彈發射能力的殲-10A/B/C正在以每年24架的速度服役,殲-11和殲-16也保持在每年12到16架之間的數量進入現役。但是日本的空中力量在最近10年卻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遠程攔截作戰一直以F-15J為主力,中國第四代已經有850架之多,對日本實現了3:1的優勢態勢。
深度:中國先進戰機超過歐洲日本總和一數據更可怕2016.4.24 新浪軍事
以2015年年底為截止日期統計出來的我空軍第三代和第三代半先進戰機的數量以及飛行員每年平均飛行訓練時間來看,中國空軍已經脫胎換骨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空中力量。
我國現有SU-27SK/UBK為50架,SU-30MK2為95架,殲-11戰機為100架,殲-11B和殲-11BS 190架,殲-15(單座)和殲-15S(雙座)共18架,殲-16 約12架,殲-10、殲-10A和殲-10S型共290架,殲-10B/C型共80架,J殲轟-7A共200架;另有等待換裝的殲-7和殲-8各型約700架。總計約1035架第三代和第三代半戰機。並且,我國新型機的生產速度約為每年80架。從三代機數量上,完全碾壓日本現有的286架三代機,質量上也不比日本的差,而且我軍目前主力戰機都不超過10年,而日本空中自衛隊大部分戰機都接近30年的極限壽命,日軍戰機動不動在空中掉零件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歐洲目前第三代戰機共811架。
按北約標準,每年120小時的訓練時間是合格的空軍必須要保持的一個及格線,目前我國三代機飛行員平均年飛行時間約為200小時,主力部隊約240小時,已經達到美國空軍的訓練標準,而日本,韓國每年的飛行時間分別為180小時和150小時。
目前,美國現有185架F-22,約145架F-35A/B/C等型號,約460架F-15,約955架改進後的F-16和約980架F/A-18,總計約2725架現代化戰鬥機,數量超過中俄法英德日等國的總和。所以,正在補課和赶超的中國空軍雖然有了一點可以自豪的資本,但是還要繼續努力。(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漢和稱西方低估中國航發進度 400台太行已裝備部隊2016.11.23 環球網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刊報導,經其詢問得知,中國希望獲得更多的117S發動機。對此,按照俄出口的規則:雙發戰鬥機的備用發動機是2台。因此24架蘇-35出口中國,中方最多應該獲得48台117S。
印度航母又開工!遠落後於中國國產航母的進度2016.12.09
印度首艘國產維克蘭特號最新建造情況,下水後繼續開工建造上層建築,進度明顯落後於中國國產001A型航母。
回應
阿三:001A你在圖紙上我下水,你開工建造我下水,你完工下水我下水,你服役…咳咳…那個我會一直等著你的!不見不散
等001A退役時再下一次水.
下水這麼多年怎麼還是這破樣,改成航母酒店得了
改成航母紀念艦,紀念偉大的第一艘國產航母!
阿三:你懂什麼,我們這叫十年磨一艦,下水千萬遍,只要抹神油,瞬間光芒現
我覺得印度的新聞放娛樂版嘻嘻嘻
很明顯阿三是拿建航母解悶的.
不停諷刺印度落後甚至指出其原因的所有報導,只能彰顯編撰出版者的愚蠢。
是,諷刺這種事情怎麼能放到別的國家身上?只能放在中國身上對吧
下水這麼多年怎麼還是這破樣,改成航母酒店得了
總是在三哥那裡找優越感有意思麼?這就好比一個開著法拉利的,整天跟人說街對面那個人力三輪在馬路上跑不過自己。有意思麼?
為什麼不能和三哥比?建國時間差不多,建國時三哥沒經過長期戰爭,建國後沒被西方長期封鎖,底子比我們要好。現在這個鳥樣,難道不值得我們自豪嗎?
總是在三哥那裡找優越感有意思麼?這就好比一個開著法拉利的,整天跟人說街對面那個人力三輪在馬路上跑不過自己。有意思麼?
娛樂調侃一下有什麼問題?更何況歐美日等國家明明(一些領域)已經不如我們了還不是一樣酸葡萄。人可以驕傲但不要自大。
相關新聞
美軍望印度海軍牽制中國 視察印國產航母后卻被嚇傻2016.11.30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研十年沒造出艦載發動機 若無中國動力恐寸步難行
俄Mig29/Su33接連因阻攔索斷裂墜海 遼寧艦用國產裝備遠勝俄2016.12.06
俄航母攔阻索曾拒賣中國 如今卻曝致命缺陷遭華反超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蘇33比殲15到底差在哪 航電缺陷或令其全部被淘汰
看看人家的產量!俄再交付海軍4架蘇30SM戰機
2016.12.7日俄羅斯4架Су-30СМ從伊爾庫茨克航空廠起飛,其中3架(藍45,47,48)飛往克里米亞薩基空軍基地,歸建黑海艦隊海航第43獨立強擊機團。“藍70”則可能交付波羅的海艦隊海軍航空兵。
回應
事實上,俄羅斯共青城廠生產蘇-35的速度並不快。2014年,該工廠交付了12架蘇-35,2015年則是14架。相比之下,沈飛2015年生產的各型殲-11系列飛機加在一起超過了40架。
俄蘇式飛機的生產和沈飛所處的位置有些像,生產能力總是趕不上需求。遼寧和瀋陽應該在工業轉型中利用當地航空工業發展的契機,多為沈飛創造有利的環境,擴大自己工業轉型的路子,發展航空工業周邊小企業,讓整個城市都能在中國航空工業起飛中獲益。
國家是花巨資引進,引進,再引進,沉飛是消化,消化,再消化。從蘇27到蘇33,再到蘇35,唉夠沉飛山寨的了。
世界上除美俄外還有幾個發達國家不是引進的?英德日意等發達國家的科技和航空工業比我國早了50年,現在還引進呢。
美國引進俄火箭發動機,俄引進中國船用發動機,中國引進俄戰鬥機發動機,呃,看來都半斤八兩。
親,山寨也要靠技術的!你看看世界上有多少國家能山寨這麼多的艦艇戰機航母?美俄的導彈都是山寨的原德國V2導彈的!美國航母也是靠英國人山寨過去的.德美的撅起無一不是山寨起家,山寨立國.
吃了十幾年,快一代人了,終於山寨出了第二艘航母。
你除了會噴,山寨個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看看?你長的和人差不多,是山寨了誰呢?
腦殘就是腦殘啊,你以為造航母是這個世界上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技術麼,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項先進的技術是靠摸索出來的,都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關鍵是你站住了,能不能站的更好,噴子閉嘴吧,如果你認為中國沒本事,趕緊滾蛋,也別用中文嘰嘰歪歪.
原子彈氫彈是仿造的嗎?西方拒絕我們與他們的國際空間站合作,我們自己建,也是仿造的?目前美國也沒有正式使用電子彈射,而我們的也已經實驗完畢,有可能比他的要好。這也是仿造的嗎?你眼睛到底瞎不瞎?虧心不虧心?
中國人最擅長模仿
模仿律:模仿是為了創新
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離開山寨是不行的。專利制度既能促進科技的進步,又能抑制科技的普及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創新發明和逆向工程都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雙重手段,創新和山寨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日美限制各種材料出口到中國。中國完全應該以牙還牙 限制任何用於武器生產的稀土材料出口到日美!
嚴禁稀土出口不過是自殘而已,全世界有稀土的國家並不少,只不過因為中國賣的便宜。
來說說,都有哪些國家?儲量是多少?沒數據就別BB
美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越南,巴西,加拿大。中國的稀土儲量只佔世界的23%,卻一度供應了全球90%的市場,而其它國家都有意屯土,僅此而已,很自豪的事嗎?越南近年來陸續發現了巨量的稀土資源,日本已在越南設立了稀土研究技術合作中心。
可你不要忘了,稀土只是一個統稱,還有輕重之分,形態也不同,中國的稀土屬於重稀土,淋積稀還是中國獨有的稀土形態。
為何不禁止稀土出口?還是裡面有貓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9/doc-ifxypipt0649671.shtml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世貿組織的這份裁決書說,中國沒有顯示出它對稀土、鎢、鉬的出口所採取的一系列配額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稀土是國防工業生產以及製造包括iPhone、磁盤驅動器和風力渦輪機在內的現代科技產品的重要成分。
中國出產全世界稀土總量的90%以上,但從2010年起,中國宣佈限制稀土的出口量,並稱此舉是為了減少污染和保護稀土資源。
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後,國際稀土價格飆升了百分之幾百。
美國、歐盟和日本投訴說,配額限制措施讓中國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風力渦輪機和節能照明等產品的生產競爭方面佔據優勢。
普遍預期,中國在世貿組織的稀土上訴案會敗訴,因為此前中國已經在一個類似的出口商品案中敗訴。
現在中國受到世貿組織裁決的約束,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
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會認真評估這項裁決,繼續改善其對資源消耗產品的管理,符合與WTO一致的方式,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維持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公平競爭。
在j20出來之前,多少人說中國戰機落後美國多少多少年,又要等多少多少年中國才能研製出隱形戰機,然並卵,j20一出來全部打臉。發動機也是一樣,即使現時確實落後,但不需要在意落後幾年!這是個很虛的概念,至少我們現在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了。
20沒有打到任何人的臉,因為你根本就沒能證明它的“貨真價實”。
對於你這種沒臉的人,怎麼打臉都不會覺得疼的,你爹媽真不容易
笑屎老子,流浪狗還是個秀限的軍盲,成飛的空氣動力專家還不如你?哈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9/doc-ifxypipu7471364.shtml
中國攻克量產隱身戰機最大難關 美日嚴禁碳纖維技術出口
回應
到底是真不知道,還是胡編?哈飛三十多年前引進SA365海豚直升機,國產化的直-9,機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結構是碳纖維複合材料。複合材料技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國機鴨翼就是透波碳纖維材料。所以那幫可笑的人天天說鴨翼怎麼樣怎麼樣反射雷達波。就是笑話。
很多東西我們是超級大戶。老外壟斷就可以賣成天價。我們自己能生產了。老外生產的多出來的就沒地方賣了。比價錢誰又能比過中國!
好,再弄成白菜價,把美日的相關企業搞死!
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許多人高不可攀的東西賣出了白菜價,真是讓利於全人類了
又變白菜了。日本人哭著去找主人投訴的。
唉!到時它們又嚷嚷我們傾消了。這些西方王八蛋們剝削掠奪貫了。不能看人家的人民過好日子。
為什麼總是中國沒有時,人家卡我們。我們研發出來,市場價格就掉下來。是人家用產量壓價格嗎?人家並沒有,而是我們的廠家蜂擁而上。為何會這樣?唯一的解釋就是知識產權保護有問題。
這個問題都搞不懂?很簡單,因為他們先起步,研發費用都收回來了,然後對你進行價格打壓,意圖將國內企業扼殺在搖籃之中
俄最高水平航空發動機落後美國20年中國落後多少年2016.12.09 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已經很久沒有傳出消息的俄T50項目終於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據俄聯合發動機聲明, T50最終版發動機“30型”型首次啟動成功,預計將會在2017年底開始飛行試驗,那麼這款代表俄軍用航空發動機行業最高水平的發動機相當於美國的什麼水平?
“30”發動機,預計可以產生2.5萬磅幹推力和4萬磅加力燃燒室推力,T50PAK-FA的動力性應該可以與F-22“相媲美。
F-22的F119發動機,但它僅僅只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產品。也就是說,“30”發動機即使研發成功也僅僅相當於美國20多年的水平。
軍事專家巡航者指出,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預研計劃,至今已經發展出7代核心機,而F119的核心機僅僅是其中的第4代,其航空動力工業的技術潛力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航空發動機已經很努力了,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是中國渦扇-10“太行”及其改進型的性能指標與美國普惠F100和通用電氣F110相當,這兩款發動機是目前美軍F-15和F-16戰機的動力裝置,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至少有30年的差距。
中國航空發動機成了製約中國空軍戰機發展的“瓶頸”,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由於鋼鐵、機械、航空等傳統工科專業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中國頂尖工程技術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短缺的。不但缺乏頂尖的科研人才,而且缺乏頂尖的製造人才,這才是我們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最大障礙。(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作者有意誇大中俄美差距。差距存在,但不是那麼大
說實話 發動機應該是最不容易追上的工業項目 它涵蓋的系統工程太多了 太複雜了 得一步一個腳印來追趕 預計我們如果半個世紀能達到和美國同等水平就已經成功了
追!就是要追,過去差五十年,現差三十年,將來就會只差三幾年,只要國青們不YY,趕上老美還是可能的。
流浪恆星A:J20機身太大,只能配一個較小的主機翼,因此導致的升力不足,再加個巨大的鴨翼來彌補。這就是20怎麼看怎麼怪的由來呵呵
S-37的前掠翼/EF2000, Rafale, JAS-39 的鴨翼不怪?
國機鴨翼就是透波碳纖維材料。所以那幫可笑的人天天說鴨翼怎麼樣怎麼樣反射雷達波。就是笑話。
美國進口俄火箭發動機,俄進口中國船用發動機,中國進口俄戰鬥機發動機,呃,看來都半斤八兩。
流浪恆星A: 你最LOW,這沒疑問
流浪居然開始罵街了,流浪你這樣很墮落啊.
美軍飛機在日墜落半年內已墜毀9架F/A-18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016.12.7報導,駐日美軍一架F/A-18在四國高知縣近海墜毀,飛行員跳傘。這也是自今年6月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墜毀的第9架F/A-18。其中,美軍損失7架,瑞士和加拿大空軍各一架。
6月2日,美國海軍“藍天使”表演隊一架F/A-18在起飛後不久墜毀於田納西州,飛行員遇難。
7月2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A-18墜毀,飛行員遇難。
8月2日,美國海軍一架F/A-18C在內華達州法倫附近墜毀,飛行員安全跳傘逃生。
8月29日,瑞士空軍一架F/A-18C從邁林根空軍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飛行員受重傷不治身亡。
10月2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A-18在陸戰隊空地戰鬥中心附近墜毀,飛行員遇難。
11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架F/A-18在加州聖地亞哥附近進行空戰訓練時相撞。一名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落地;另一名在海上跳傘被安全救起。
11月28日,加拿大空軍一架CF-18在冷湖靶場墜毀,飛行員遇難。
回應
就這戰鬥力,還怎麼去跟人家美帝比?訓練費都買茅台了吧…啥,是F18?恩,看看人家美帝,摔飛機都公佈出來,多麼自信民主的範兒啊,反觀天朝,摔了也不會承認的,妥妥的體制問題
這機怎 定體問
我們冤枉印度了,這啪啪啪的摔起來,顯然美國比印度更牛×,美國才是真正的老司機。
殲十摔了,一幫噴子那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拼命碰,美國人F18摔了,噴子都不說話了。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6_12_08_383410.shtml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武器的狀態令人堪憂啊,沒錢維護?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毛子質量堪憂,都是伏特加喝的人同傻瓜一樣,如同他們的航母冒黑煙!
S-300是冷發射,不是發射後墜落,而是沒有飛離發射筒時發動機就點火了,引爆了其他筒子裡的導彈。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此外,編制體Z,隔三差五地做出巨大改變,導致J隊不能穩定,J人不能安心!按樓上的邏輯,這又說明什麼!
打仗對你有什麼好處,請問!美狗?
打仗他就可以當漢奸隊長了
毛狗錯了,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5/doc-ifxyiayr9086813.shtml
中國海軍將建6萬噸級巨艦兩棲登陸戰力猛增2016.12.05 新浪軍事
近日,根據微博用戶“航運金融理事會”透露:國內將新建一艘6萬噸級尾部開放式半潛船優先為海軍服務,因受868艦是T型改造船局限性大的影響,國內某民企將建造一艘新的6萬噸級半潛船,預計2018年初交付,交付後將優先運營軍方項目,之後再逐步承接民用項目。
868艦是中國海軍首艘半潛船東海島號,於2016.7.10入列南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由一艘集裝箱船改裝而成。根據國際船舶網的介紹,該船長175.5米,寬32.4米,滿載排水量20000餘噸,裝備了先進的潛浮壓載系統,具有較強的滾裝能力。
根據現有報導,該型半潛船已經完成了與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合練,未來可以搭載野牛級執行遠距離登陸作戰任務,此外,該船還搭載過用於敏感海域守衛的浮動作戰平台。隨著接下來用途的不斷拓寬,還會陸續承擔承擔海洋工程模塊、海上施工設備大型預製件及船舶等運輸任務。
東海島船設計概念和用途類似於美國的機動登陸平台艦(MLP),美國首艘MLP“蒙特福特角”號擁有著龐大的噸位,空載排水量超過6000噸,裝載甲板上有著各類功能分區,包括車輛裝備裝載區、直升機著陸點,氣墊登陸艇通道等等,可以理解成一艘專用的運輸保障艦。而東海島號噸位較小,僅有的船體中部甲板,面積不算很大,沒有具體的功能分區,除了滿足海軍現有小型艦,艇的拖帶、運輸外,同時可作為臨時船塢對受損艦艇實施海上搶修。
目前世界上建造的許多半潛船為尾部開放式半潛船,駕駛樓在船首,尾部只有2個浮箱,運輸超長物體時可以從2個浮箱之間穿出去,或者可以拆卸一個浮箱放到另一側來拓寬尾部開放式的面積,比如著名的藍色馬林魚號半潛船,運輸過堪培拉級首艦堪培拉號的船體,被擊傷的美國海軍柯爾號導彈驅逐艦等等。
截至目前,國內最大載重噸位的尾部開放式半潛船是中船黃埔為中國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建造的5萬噸級半潛打撈工程船華洋龍號,於2015.11.28交付。華洋龍號是一艘具有DP2 全球定位能力,採用電力驅動的自航半潛打撈工程船。由中船集團第708所自主研發設計,總長228.12米,型寬43.00米, 型深13.50米,載重52500噸。所以說,目前國內的造船企業,有能力,也有實力為海軍新建一艘大型半潛船,並且擁有先進的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5/doc-ifxyiayr9069471.shtml
在一般情況下,預警直升機會前出到航母主要威脅方向上160公里左右的位置,利用機載雷達拓展航母的警戒範圍。而這一距離也大致在我軍區域防空導彈驅逐艦的遠程防空導彈射程之內,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比較安全。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未來也很可能使用EH101作為自己的警戒護衛,但是,45型驅逐艦的“紫菀30”能給它足夠安全的底氣嗎
但相比固定翼預警機,預警直升機搜索距離較短,機動性也較差,長時間在高空飛行持續搜索有可能遭遇敵方的攻擊,有鑑於此,預警直升機在實際使用中,需要經常改變飛行高度甚至航線,變對海空的持續搜索為斷續搜索,而無人機則可以攜帶其他的偵察載荷,利用其本身較低的飛行速度,與預警直升機保持數百米的編隊距離,彌補直升機降低高度時間內的情報信息缺失。而在遭到敵人攻擊時,無人機還可以對來襲敵機進行干擾,使其被迫冒險進入艦隊區域防空導彈的作戰範圍內攻擊預警直升機,從而提升了預警直升機的戰場生存率。
當然,這些東西目前還都只停留在紙面論文介紹之類的層面上,最終在實踐運用中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就要看中國海軍未來實際部署運用無人機的具體情況了。
相關新聞
國產利劍隱身無人機疑通過驗收或將上航母 新浪軍事2016.5.24
美歐已放棄這型迷你隱身戰機中國卻有新進展2016.9.13 新浪軍事
曾幾何時大國之間就下一代隱身無人機戰機展開了激烈的追逐,許多“迷你”隱身戰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展現在世人面前;美國的X-47B、法國的“神經元”、俄羅斯的“電鰩”、英國的“雷神”都是曾經引爆屏幕內外的新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攻擊多數都具備飛翼式佈局,隱身設計的進氣道,內置彈艙。一時間人們都認為屬於無人攻擊機的時代來臨了,就在此時中國同步試飛的了“利劍”無人機。當人們還在為中國無人攻擊機獲得零的突破而感到振奮的時候,可全球的無人攻擊機又突然遭到了寒冬。X-47B變成MQ-25空中加油機,“神經元”成了達索的驗證機,“雷神”一年也就試飛不超過5次,“電鰩”根本都沒試飛過,好像非常火熱的無人攻擊機又被人嫌棄了,其實無非就是技術跨度過大,實現整建制裝備難度過大。因此西方大國們基本轉而做技術儲備而不是作為主戰裝備研發,連美國都放棄了X-47B計劃了。不過,久未露面的中國無人攻擊機“利劍”項目有了新發展,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中國一直在堅持研發相應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5/doc-ifxyiayr9053552.shtml
由於衛星圖片不甚清晰,我們甚至無法分辨這架無人機使用的我螺旋槳還是噴氣式動力系統。而16米翼展9米機長的尺寸在我國的無人機型號中又太過常見,本屆珠海航展上實體展出的翼龍1/2、雲影等幾款無人機,在尺寸上都和這個要求大差不差。因此,這時候就下結論說這架無人機就是翼龍,未免給人一種硬點的感覺。
當然,理論上無人機也是可以通過滑躍甲板自行滑跑起飛的。畢竟根據美國海軍工程實驗中心在2005年的實驗中,即便是E-2級別(25噸)的大型預警機,在25節甲板風的幫助下,也可以在165米左右的跑道上滑躍起飛,更小的無人機在理論上“只要功率夠”,也能夠實現短距起飛。
不過目前大部分的長航時無人機都是使用大展弦比機翼和小功率活塞發動機的型號,地面起飛滑跑距離要1000米,想要在艦上滑躍起飛,就必須對這些飛機進行改進,通過換裝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和修改起飛控制系統,甚至可能增加起飛火箭等種種方式,讓無人機適應這種起飛模式。
比起起飛,無人機著艦顯然是難度更大的問題。對中國海軍而言,傳統的艦載無人機裡除了無人直升機可以遙控著艦外,其他的無人機大多數是輕型的靶機,基本不需要考慮艦上回收。就算有,也只要使用繩網“捕獲”即可。但是好幾噸的大無人機著艦自然不能那麼草率,特別是航母有那麼大的飛行甲板做保障,像普通艦載機一樣進行著艦應該是比較合適的。畢竟無人機的著陸速度比一般戰鬥機低得多,無論是使用傳統的光學輔助遙控著艦還是先進的自動著艦系統,無人著艦的難度都不會太大。
那麼問題來了,為航母配一款無人機,是要他到公海上去查打一體反恐鎮暴嗎?
這樣想顯然不太合適,畢竟出現在興城的無人機依然是傳統的慢速無人機,這種最大速度不超過500公里/小時的無人機雖然續航時間很長,但對於突破嚴密的防空網進行近距支援或者遠距離遮斷都不太合適,其太慢的飛行速度也讓殲-15與其協同執行攻擊任務難度重重。
圖 X-47B無人戰機在美軍最近的選型中前途堪憂,美國海軍很可能重新選擇一款用於加油的無人機
因為種種原因,中國海軍現在還沒有在滑躍航母上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計劃,而計劃在遼寧艦上使用直升機預警機輔助艦上的遠程相控陣雷達進行對空警戒。預警直升機項目上也採用了進口和自行研製雙保險的策略,既買了卡-31也自行研製了直-8,從現在卡-31沒有上過遼寧艦而直-8一直在航母上的情況看,這場競爭可算是勝負已分。
國產航母施工作業最新進展:正刷紅色防銹底漆2016.12.05 環球網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入刷漆階段,最快可能於12月中旬下水。就在幾天前,又有12名新飛行員正式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有媒體稱,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入刷漆階段,最快可能於12月中旬下水。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航母刷漆是複雜的技術活,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的時間預計在2017年年初。目前,我國航母建造與艦載機發展、艦載飛行員培養工作齊頭並進。
他認為,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的時間預計應該在2017年初。航母刷漆過程複雜,水線以上和水線以下的漆種並不相同,水線以下的漆種需要有防腐蝕、防水雷等功能,航母甲板、雷達等每個不同部位需要刷不同種類的漆,“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活,我們按科學規律來辦事,不能搶時間,否則下水後若在刷漆上出問題,可能面臨返工。”
有網友猜測,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後,大連造船廠很可能會接著建造一艘採用艦載機彈射起飛模式的航母。
尹卓表示,第二艘國產航母未必是在大連造船廠的船塢裡建造,上海的造船廠也有建造航母的能力,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南北兩個造船廠同時建造航母。此外,無論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技術,對我國而言已沒有任何瓶頸。“作為研究人員,我們也希望能實現彎道超車,直接發展電磁彈射(航母),實現與美國比肩。”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回應
是進口漆不?
是啊,就是從美國進口的,我們的核潛艇、航母、長征火箭、天宮、超級計算機、殲二十都是從美國進口的,美國啥都願意賣給我們,人品老好的。
噴漆的這個工作應該讓噴子們去做,專業的事情應該由專業的人去做。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5/doc-ifxyiayr9062452.shtml
疑似翼龍無人機現身艦載機基地 或上航母用於預警2016.12.05觀察者網
上週五,有網友在衛星照片中發現,位於遼寧興城的中國航母艦載機訓練基地裡,此前剛剛佈置完畢的兩條彈射器跑道附近,出現了一架展弦比不小的無人機。根據照片推測,這架無人機翼展在16米左右,機身長接近9米。
2016年全球軍事化指數排名出爐 中國排第91位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2016.12.1《軍事化排名》稱,波恩國際軍工轉產中心(BICC)公佈的全球軍事化指數所顯示出的結果。
BICC並非僅從軍費開支來進行衡量。如果按照這一標準的話,美國將以5950億美元繼續領先全球,之後是中國的2140億美元。更多顯示了軍費開支與國內生產總值以及醫療衛生等其他領域開支相比的比例。因此,雖然俄91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明顯少於美國,但是根據指數排名卻名列第五位,遠遠領先於美國(31)和中國(91)。
在俄吞併克里米亞之後再加上東烏衝突不斷的原因,特別是東歐顯示出軍事化程度加強的趨勢。俄一直屬於十個軍事化程度最強的國家之一,而烏則從2015年的第23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5位。
德國、法國(60)、英國(71)、意大利(81)和西班牙(92)的排名略有下降。2016年西歐軍費開支輕微增長2.7%。譬如德國就計劃到2019年將國防預算提高6.2%。
以色列高居榜首主要是因為義務兵役制的原因,這造成與總人口相比它的軍事人員數量很高。中東大多數國家的軍事化程度仍舊很高。這尤其適用於沙特阿拉伯(17)。
軍事化程度與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公佈的2016年全球飢餓指數進行了比較。飢餓問題嚴重的國家大多軍事化程度相對較低,這顯示安全領域較弱往往並不預示著一個和平的社會,而是一個動蕩的環境。塞拉利昂(146)、和利比里亞(149)等曾經爆發內戰的國家就是這方面的例子。然而在飢餓問題最為嚴重的20個國家中也有軍事化程度相對較高的。這其中包括了乍得(68)、納米比亞(46)、巴基斯坦(52)和安哥拉(37)。
全球軍事化程度最高的20個國家依次為:以色列、新加坡、亞美尼亞、約旦、俄羅斯、韓國、塞浦路斯、希臘、阿塞拜疆、文萊、科威特、白俄羅斯、阿曼、阿爾及利亞、烏克蘭、巴林、沙特阿拉伯、蒙古、越南和土耳其。
回應
讀完此文後才知道美、中、俄的軍事實力排名,原來以色列才是世界上正宗的老大呀!荒謬!嘻嘻偷笑
軍事化程度不等於軍事實力!你看懂文章沒。
朝鮮緬甸怎麼沒進前20,不科學,軍人總數絕對在全國人口中佔很大比例。
軍事化程度越高說明軍事潛力越低。
流浪恆星A 照你這麼說乞丐致富的潛力最大
你是瞎嗎,中國gdp排末尾了嗎,你這條狗腦子都不長到處噴
這個排名說明我們發展經濟和軍事很均衡啊!看不懂,不要亂評論,秀下限……
一直頭痛的動力問題在該級艦上有望得到解決,預定安裝GTE M90FR和10D49柴然混合動力,最高航速預計能夠達到35節。其中的GTE M90FR燃氣輪機,俄國產的燃氣輪機,目前它尚處於研發中,能否按時趕上該艦的建造進度不好說,好在中國的QC-280型燃氣輪機可以充當替補,畢竟兩者的技術都源於GT25000燃氣輪式,至於10D49柴油機也是俄自產的型號,如果不行,也可以使用中國造的同類型號。中國已開始進入俄艦用設備市場,已先後向俄方提供了多款艦用主機,俄多款艦艇恢復建造與此有關。
當然了,俄方更希望用自已的產品,只要無法按時交貨時,才能考慮中國產品,這與中國以前的態度一下,求人不如求已!中國具備了相當強的供應能力,如果俄方早一點跟中國合作,那麼停工待件這樣的事件也就不會發生。
20386型護衛艦的設計看似全新,其實許多東西基於20380型護衛艦的設計,改動雖大,但是本質上依然為修改,並沒有應用太多的全新技術,設備全為俄羅斯現有技術,甚這樣即可以保證技術上的先進,又避免了技術風險,也容易控製成本。
這樣的設計,其實在俄式裝備中,非常常見,經過對技術的深入理解,採用成熟的技術去實現高難度的任務,頗有點實用主義的色彩。該艦的設計可以拿來改造中國的054A護衛艦甚至是056A輕型護衛艦,採用模組化概念進行快速升級改造,技術都是現成的,無非就是設計理念的改進。(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亂七八糟武器規劃,現代化作戰理念離大鵝磚家太遙遠了,上世紀中後期的作戰思路,太奇葩了,這麼多武器阻礙了水兵的居住環境,嚴重違背現代海軍理念
楨:歐俄印都妄想以小盾代美中大盾,但有皆小盾雷達安裝在塔形桅杆高處,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和重量,會影響艦艇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轉彎易傾覆之弊。尤其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大謢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大謢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 型神盾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1/doc-ifxyiayq1953544.shtml
俄最新戰艦開工配32單元垂發目前在等中國發動機2016.12.01新浪軍事
本世紀以來,俄羅斯也意圖重整海軍軍備,只不過困難太大了,本國造船工業狀態不佳,以至試圖從法國進口西北風級登陸艦,遇是西方對俄製裁,別說西北風級拿不到,歐洲突然不再賣給俄任何艦用發動機的結果就是,導致許多建造中的戰艦停工,這讓人們以為俄造船工業不行了!
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其實俄造船工業水平並不低,特別是在軍用艦艇設計方面,保持很高的水平,艦艇設計等方面擁有自已獨待的風格,能力不容小看。如今只是供應體係出問題,造船工廠屬於一個綜合性的工業部門,需要大量的配套及相關企業,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就是影響就非常大,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俄方也一直在重建自已的供應體系。
如今俄方已開始從困境中走了出來,最近又開工建造了新的20386型護衛艦,又稱:“疾風”級,俄最新一代的護衛艦,該艦全長105米,寬13米,吃水7.95米,排水量約2200噸。理論由20385型發展而來,但是看過其模型,那麼你絕對不會認為它只是改進型,實際等於重整對艦體進行設計,加入了不少西方設計風格,採用全封閉式艦橋,一體式的上層建築物,明顯採取了隱身設計,以及多用途化和模塊化。
也許有人會說,該艦設計似乎與美國的涉海戰鬥艦有點類似,確實有點,不過兩者風格真不一樣,它繼續了俄式設計對火力的要求,2200噸的艦體上,竟然堆積了大量武裝為,艦橋前的1門A-190型100毫米炮,以及艦尾的2門A630型30毫米近防砲、以及艦首前面的2組8聯裝,計16個單元的“棱堡”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主要用於發射防空導彈。在上層建築物內部,還隱藏了2部4聯裝“天王星”(SS-N-25)反艦導彈裝置。至於反潛魚雷發射管等也必不可少,至於電子設備則和20380系列沒有差別。
該艦最為特別的地方為它的後部設計,擁有一個非常寬大的直升機甲板,不過要注意其下方面的結構,那是一個多功能任務艙,可以充當直升機機庫,直升機通過升降機進出,也可以安放2艘小艇;也可以安裝4個集裝箱垂發導彈模塊,最多16枚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當然了,這裡也是正常的拖曳聲吶安裝的地方。
近年來,美印兩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關係愈加緊密。美國和印度同日本一起舉行海上軍演,除此之外,美國還同意向印度出售從直升機到砲彈等系列武器裝備。今年8月,兩個國家還簽署了一份軍事後勤共享協議。
美國和印度官員都表示,他們希望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上台後,兩國合作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而航空母艦是美印兩國軍事合作的核心。
但印度的軍事策略讓美國感到擔憂。印方堅持從頭開始自主生產精密複雜的軍事裝備,這導致印度戰機戰艦的現代化進度嚴重落後,作戰能力也受到限制。
“維克蘭特”號是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其研發製造進展受到廣泛關注,但頻頻傳出不利消息。印度當局7月公佈的審計報告顯示,“維克蘭特”號在設計和建造方面都存在嚴重瑕疵,變速箱、戰機起飛系統和空調系統都出現問題。而承造的船廠“之前沒有戰艦建造經驗”,截至報告發佈時已耗資30億美元(約合207億元人民幣),且進度落後5年。
有專家指出,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的船身在軍方決定配備哪些武器前就已完成,很可能會影響武器的最終表現。印度國產的“光輝”戰鬥機在“維克蘭特”號航母上模擬起降時很不順利,但陪練的俄軍戰機則毫無問題。
有鑑於此,專家認為“維克蘭特”號在防衛方面的缺陷恐將使得該艦未來只能在印度空軍防護區內作業,無法到達波斯灣或非洲東岸。儘管如此,美國仍將加強與印度的合作,寄希望於印度第二艘國產航母上,保證其容量更大、技術更先進。
回應
一輛摩托車可以運載一個排的士兵,一個航模可以運載多少人.即便10年才有作戰能力,也不要小看印軍.印軍擅長開掛,到時用一艘航母搭掛一個軍,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逡巡,那是多麼大的威脅?!
老美也太不淡定了,去阿三哥家前應當有心理準備才對,十年後有戰力那才用二十一年而已,比光輝戰機下的工夫還差一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法國的圖紙有了,意大利的造船技術有了,俄毛的鋼鐵有了,美國的發動機有了,以色列準備好了雷達和導彈,俄毛的飛機已到位,你還缺啥?這麼多大仙保送不了你,你還想怎樣啊
缺少中國人的組裝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1/doc-ifxyiayq1928687.shtml
有趣的是,就在朱姆沃爾特號慘遭“斷腿”的第二天,第九屆巴基斯坦國際防務展覽和研討會在卡拉奇開幕,由9家中國企業組成的“中國防務”國家展團集體亮相,神秘的新型護衛艦模型吸引了無數好奇的目光。關於此次防務展和該艦細節,筆者也不便詳談,這裡可以說的有三點:
第一,該新型護衛艦的模型位於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不是同類企業已交付的出口產品的改型。
第二,潛在客戶對該艦性能很滿意。
第三,如今的中國造船業,完全有能力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其需要的優質產品;只要錢給夠,我們也願意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楊愛紅船舶工程師)
回應
明顯是自說自話!意淫而已!美帝等你20年,20年後你能造67艘052吧,現在有幾艘?20年後你能造出10艘核航母?20年後你能造出10艘4萬噸小平頂?20年後你能造22艘055?2O年後你能造40艘核潛?
人家說得不是事實嗎?美國這速度發展,被中國超越是早晚的事。稍微專業一點你可以大體算一下,以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10年以後,中國有多少先進飛機和軍艦,美國有多少,你可以撥弄手指頭算一下的。
你土G養得起幾艘?核航母你養得起幾艘?就憑你們賣襯衫賺的那幾個錢?
真是笑話,你以為現在還是90年代麼?還有人覺得中國祇是賣襯衫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的!要知道中國的工業產值現在是美國的兩倍!記住,英國的核電站和鐵路是中國人造的,美國人的水塢也是中國人造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1/doc-ifxyiayq1901672.shtml
美軍望印度海軍牽制中國視察印航母后卻被嚇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16.11.30報導,美國海軍頂尖工程師最近視察了印度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Vikrant),他們原本預計該艦很快能夠出海作戰,美軍將在印度洋上迎來一位強有力的盟友。不料視察結果卻令其目瞪口呆,因為印度國產航母的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報導稱,美方工程師發現這艘航母可能需要再等十年才能具備作戰能力,並且艦上沒有配備小型導彈系統自衛,彈機起飛出擊能力薄弱,印度軍方也沒有製定明確的作戰計劃。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上述視察發現給美方官員敲響了一記警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下餃子般流水線製造“自由輪”“勝利輪”和各式軍艦的歷史,很容易給人帶來“幾十年前美國造船業曾經很發達”的印象,但這只是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如果排除二戰這一段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起至今,美國造船業已經經歷了150年左右的漫長衰退!
美國造船業曾經雄踞世界第一,但那是在木船時代。1785年至1855年,依托北美洲豐富的木材資源,美國的造船業生產了一系列強度高、航速快的木船。在這段時期內,雖然美國工人的工資較英國高25~50%,但船的造價卻比英國低30~50%。從1845年到1857年這十餘年間,美國下水的船舶總噸位為340萬噸,而英國祇有180萬噸。
但是,隨著19世紀70年代平護煉鋼等新工藝的發明,鋼質海船成本驟降、得以普及,英國造船業迅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和造船強國,在20世紀20年代,英國平均造船成本比美國低60美元/噸,壓得美國造船業完全抬不起頭。
20世界下半葉,世界造船業的重心開始從歐美向東亞轉移,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造船業的建造成本平均已是日韓等國的兩倍,而且交船期要遲3~18個月。
也就是說,美國造船業從工業革命開始就逐漸失去競爭力了!
經歷150年左右的漫長衰退,美國的造船業逐漸萎縮到幾乎只剩下造艦業,甚至連浮船塢這種造船廠賴以吃飯的傢伙都得從中國引進;其產業規模已經很小、配套廠商成本高漲(這也是朱姆沃爾特級項目報價一路飛漲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建造大中型水面艦船的只剩下通用動力旗下的巴斯鐵工廠、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旗下的英格爾斯造船廠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等少數幾家造船企業,美國海軍的可選範圍很狹窄。
在這樣的局面下,儘管朱姆沃爾特號如今雙軸俱損、未來還可能出現更多毛病,美國海軍也只能打碎牙往肚裡吞。考慮到其艦員人數較少、在自動設備故障的情況下138名艦員要做好14564噸巨艦的損管工作絕非易事,筆者甚至覺得,朱姆沃爾特號在未來的某一天因為非戰鬥損傷而折戟沉沙、中道崩殂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跑著跑著就進水熄火傾覆沉沒……
特朗普上台之後如果能兌現其擴軍承諾,上述幾家造船廠固然是能賺得盆滿缽滿,但美國海軍會不會接收到一大批類似於朱姆沃爾特號這樣的問題不斷的軍艦呢?那大概就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美科幻戰艦趴窩怪中國芯片?其實美造船已衰退100年
2016.11.21,萬眾矚目的美國海軍最新導彈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在奔赴“金坷垃”集團總部所在地母港圣迭戈、途經巴拿馬運河時,又發生事故、喪失動力。那麼,此次事故背後,究竟是誰在作祟?
有說“熱交換器故障”的,也有說“主軸潤滑系統混入海水”的。據筆者在美國從事艦船與海洋工程相關領域研究的朋友提供的信息,最關鍵、最直接的原因是推進軸軸承進水:艦艉左右兩側的推進軸均發生了軸承進水,這導致其全部螺旋槳均停轉,於是失去航行能力、與巴拿馬運河船閘壁發生擦碰、艦體表面部分區域輕微受損。
有一些朋友和專家在分析原因時,把問題的根源歸結為該艦採取了太多新科技,認為其可靠性不足是正常的。但是,推進軸的軸承並不是特有的新科技、而是幾乎任何現代艦船上都存在的大路貨;而且還一壞壞倆,這種故障顯然並不正常,也不應該讓新科技來背鍋,根子很可能出在該艦建造商巴斯鐵工廠身上。
筆者看過巴斯鐵工廠建造朱姆沃爾特號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過程的一些紀錄片。這些紀錄片雖然沒有記錄下建造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但也能從中看到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建造場地面上散落的各種垃圾,比如工人們隨意的著裝,還比如一些並不怎麼漂亮的焊縫……見微而知著,巴斯鐵工廠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有可能並不如很多人想像的那麼高;其在軸孔加工、推進軸和軸承安裝等環節中出點瑕疵也是有可能的。
筆者目前尚未查清朱姆沃爾特號推進軸的軸承是否由巴斯鐵工廠自產,如果其軸承由另外的配套廠商生產,那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配套廠商的責任。當然,無論鍋具體由哪個廠商來背,反正算在美國造船業頭上總不會錯。
早在二十多年前的1993年,美國知名航運企業家、上海交通大學校友趙錫成,就曾向當時的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赴美考察人員介紹過美國造船業的興衰史。(曾任美國交通部副部長、勞工部部長、11月29日剛剛被特朗普提名為下任交通部長的趙小蘭,就是趙錫成的女兒之一。)筆者最近拜讀了趙學長當年的講稿,發現了一些略帶顛覆意味的有趣信息。
中國紅旗9能否出口伊拉克若成功將狠打土耳其臉
雖然紅旗-9出口土耳其一事沒有下文,但有關該導彈出口的消息仍不絕於耳,此前央視新聞的畫面就顯示土庫曼斯坦已經裝備了FD-2000(即紅旗-9的出口版),成為該型導彈首個外國用戶。無獨有偶,據《簡氏防務周刊》2016.11.30稱,伊拉克即將與中國敲定一筆軍火訂單,價值25億美元,其中就包括紅旗-9/VT-4坦克。同將獲得中方貸款支持,伊方首筆付款僅需8.33億美元。
真正讓紅旗-9導彈揚威國際的,當屬之前一度炒的沸沸揚揚的土耳其防空導彈軍購一事。雖然在土耳其宣布中國FD-2000先後擊敗美俄歐三家勝出之後,該軍購案就變數不斷,最終FD-2000仍未成功出口土方。但是,這也充分證明了紅旗-9本身確實具備不俗的性能,能夠與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400以及歐洲導彈公司的紫苑-30等國外先進導彈一較高下,儘管之後有分析認為土耳其之所以對外宣布選購中國紅旗-9,是為了達到讓其他幾款導彈降價的目的。
目前,中國紅旗-9出口版本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FD-2000;另一種是出口型紅旗-9導彈的反輻射版本,稱之為FT-2000,主要作戰對像是敵方的電子戰飛機。在外觀上,FD-2000的發射筒橫截面為八邊形,紅旗-9橫截面則為圓形,FD-2000的雷達車與指控車是分開的,紅旗-9是一輛車。
回應
因為中國武器便宜低端貨,紅旗九類似中國沖天炮,伊拉克有石油先付個首付.
價廉?去查查出囗巴基斯坦S20潛艇/泰國VT-4 /沙特和科威特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砲的單價再說吧!
目光永遠只停留在以前的回憶裡,認為永生永世都沒法超越西方,打靶測試九發九中,給我一個不買的理由?
百發百中的導彈照理說應該賣給俄美才對。這麼先進的技術,這麼牛逼的導彈,應該是全球最頂尖的科技吧,不知道美俄有沒有需求。
要多弱智才會這樣說啊?有需求就一定會賣給你啊?朝鮮伊朗很需要核武器,美國為什麼不賣給他們啊?是不是美國的核武器不行啊?
武器貿易不是你有錢就賣,這與國家戰略關係緊密,尤其是地域戰略。故武器貿易是外交的延伸,當然也不能都賠本賺吆喝。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1/doc-ifxyiayr8727850.shtml
很正常啊,內部的東西網民沒見過,是不是仿造不清楚,但是外觀你就是仿造啊,幹嘛死不承認呢。你不彷造你怎麼不創造個別的放射方式呢。
發射箱不是圓的就是方的,還能新鮮到哪去?導彈就是那麼個導彈,按照空間利用率和結構來說逃不出這兩個形狀!難不成造個三角的就不是仿製了?那叫有病!
你咋就發明不了更好的呢。所以別怪人家老說你仿造,事實如此而已。
病得不輕。那你媽生你也是仿造別人的?因為你媽沒有生出一個特別的你。
有竹筷子鐵筷子鋼筷子金筷子,你能怎麼不發明個方筷孑,噢對了你可以用手一邊吃一邊擦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1/doc-ifxyiayq1885657.shtml
中國購S400兩年後交付 印度採購項目為何無限期擱置
根據法國《西部報》在2016.11.13獲得消息稱,印度不可能在未來簽署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的合同。這是繼本月印度國防部擱置了從日本購買US-2水上飛機項目後,又一個項目被無限期的擱置了,沒然後了。
S-400是俄現在的拳頭對外銷售產品,主要佔據三大“優勢”:超遠距離的探測能力,超遠距離的攔截能力,以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可實質上,超遠的探測能力雖然標稱600千米,可實際上目標大小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攔截能力也是依托40H6導彈,飛行距離400千米,但是這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大家都知道導彈攔截實際上是一個半球形,實際距離多遠,並不是代表你導彈的射程。而且40H6目標是敵方大型飛機,也就是上文說的預警機或者電子戰機,這種作戰方式其實是迫使敵方離開自己的戰場值班位置(俄稱其“戰區外攻擊戰術”),未必能擊落對方;所謂的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這個實現的也非常粗暴和簡單,S-400防空導彈系統,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難怪能夠做到偵測隱身目標的能力。
說完特點,其實大家就會發現S-400實質上並不是俄宣傳的那麼“革命性的防空武器”,尤其是當你了解越深入越會發掘S-400不過就是俄現有防空技術武器的升級版。印度顯然通過測試後,也發現這一點。而且中國多家媒體也已經報導過,中國引入的S-400將會是作為原有S-300升級組網的核心單元使用,起到1+1>2的效果。尤其是中國現在仍然有數十套S-300,S-400進入中國顯然會提升中國老舊裝備的潛能。
外媒稱中國仿製S400失敗 俄不讓中方用導彈對抗印度2016.12.01 新浪軍事
“凱旋”S-400防空導彈系統(北約其為SA-21“咆哮者”)是在S-300P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設計思路研製的。正是出於對這類導彈的恐懼,美國和以色列是千方百計的阻止俄對敘利亞和伊朗出售更老舊的S-300。
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引進S-300,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積累了豐富操作和使用經驗,也為日後的S-300的國產化奠定基礎。不過經過了這麼多年,舊有的導彈型號已不能完全適用現代作戰需求。於是,中國將目光瞄準了性能更優異的S-400。
S-400作為俄現役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一度被列為俄羅斯的高度軍事機密,禁止出口,而普京同意出口中國很明顯具有豐富的政治內涵。
一日S-400入駐中國,可能直接影響中國空軍的防空格局。比如,對現有低空導彈營進行調整,逐步形成高低搭配的全方位防空體系。此外,未來還有可能會與中國最新研發的高技術進行融合,研製具有中國特色、適應在中國作戰的改進型產品。
不過外媒報導稱有分析認為S-40很難被複製,中國雖然已經擁有更老的S-300版本很多年了,但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目前無法對這種系統進行仿製。對此,印度或暫時鬆口氣。因為如果中國和印度使用俄武器相互對抗,俄會進行私下的溝通,不會讓中國把S-400部署於喜馬拉雅山,用於對抗印度。(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還沒買呢就說仿製失敗了,語文沒學好?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加上紅旗9實際已經吃透S300的技術,可以得出中國的高版本紅旗系列(紅旗9B/19/…)已超S400!所謂“中國無法仿製S400系統”完全是胡說八道,軍購S400和軍購蘇35的情況是一樣的!
吹吧,使勁吹,反正不花錢。
扯淡。咱們正在小批量裝備的HQ9B,其整體性能並不比毛子S400差多少。
應該創新,老仿製人家的從長遠看,沒有出路?
紅旗-9除了使用與S300相似的垂直冷發射機構外基本沒什麼相同的地方了。這些也被傳做仿S-300的。紅旗-12A改吊臂發射為箱式發射。估計很快又要被說成仿愛國者了哈哈
回應
原來美英驅逐艦最關鍵的晶片是中國製的。
中國不做晶圓代工,可能是台灣製的。
這叫美式統戰。目的是打擊陸製晶片。
套句民進黨的話:這一定又是馬英九的錯啦!
相關新聞
美海軍DDG-1000對陸砲彈一發80萬美元遭取消
美媒:美海軍將放棄電磁炮項目
2016.6.4,美國《財經時報》網站發表新聞稱,美國海軍已經決定放棄電磁炮項目,而五角大樓將再花費8億美元,將電磁炮研製重點轉為防禦性用途,同時用常規火砲來發射已經為電磁炮研製的彈丸。
美海軍DDG-1000戰鬥力形成將再度推遲3年
[據預測國際2016.4.19報導] 目前該艦的問題在於激活其電力集成系統比較複雜。該級艦在建造時強調將推進系統和艦上其它用電系統分開,所有的系統最後採用一個統一的電池系統來提供能量,包括武器系統、傳感器系統甚至推進系統。
英軍最強45型驅逐艦遇大災難 2016.6.12新浪軍事
45型最金貴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它裝備的革命性的整合式全電力推進系統。但是皇家海軍卻從此噩夢降臨,09年“勇敢號”艦在她的處女航中,竟然就在大西洋的中間---突然失去了動力,在那裡飄啊飄。14年,“無謂號”艦因動力故障不得不在演習途中放棄任務,回港維修。 據悉我國艦艇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已經在試驗了,可不能出這樣類似的問題,英國人的這個教訓及時的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
深度:美福特級航母延期三年仍未服役中國如何避免2016.10.02新浪軍事
福特級的動力系統非常強大,採用2座新型反應堆,一座輸出功率104兆瓦,一座輸出功率96兆瓦,整體200兆瓦。福特級基本現在整個航母都是用電大戶,比如電磁彈射器/雙波段雷達/電磁炮。然而,隨著新裝備裝備的越來越多,航母也遇到幾次推遲服役,這讓美國參聯會主席麥凱恩非常憤怒。
其實,中國未來也會建造航母,如何避免犯美國這樣的錯誤呢?中國人的方法非常保守,但是有效。那就是,不在一款新機上採用完全的全新技術。這就是為何052C到052D,雖然經過一個052系列內的型號升級,但其實每艘052C都有區別,一些小的區別。正是這樣的區別,保持中國裝備的小步快跑。
這樣一種情形可能以“伊斯蘭國”派出攜帶炸彈的無人機攻擊庫爾德武裝,或是某個恐怖分子試圖操縱小型無人機撞擊美國國會山的橋段呈現。考慮這種對戰爭和技術的態度將如何發展將是合乎時宜的。
破天荒第一次,技術真的看起來青睞於那些擁有較少潛在的人,但卻反常地提供更多機會。
追求絕對的安全將意味著破產
這種情況曾在反恐戰爭相對靠後的時間點以及在徹底變化的戰爭的現代軍事全景及特點的背景下重創了美軍。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仍然全速走上了一條設法用巨型大砲打螞蟻的道路。我們傾向於以某種被我們自己忽視的方式堅持過度殺傷的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曾尋求通過向德國的卡塞爾、漢堡、德累斯頓、科隆和日本的鹿兒島、福岡、東京、橫濱等城市傾倒成千上萬噸炸彈來擊敗(我們所自稱的)民主與自由的敵人。
今天,我們利用昂貴的技術和武器過度殺傷敵人,我們錯誤地以為這些技術和武器是以便宜的代價生產出來的。美國用於抵抗現存威脅的支出與恐怖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花費存在明顯的反差。這就如同在槍砲市場上閒逛一樣簡單。在索馬里的槍支市場上,一把美國造M16步槍的通行價格是200美元,俄造AK-47的價格是400美元,弄到引發大範圍恐慌以及戰場內外人員傷亡所必需的小型武器就如同在跳蚤市場挑選二手衣服一樣——不要許可、沒有識別標誌、沒有文件,不需要背景調查:你只要選好武器、付款,就可以前去攻擊自己想攻擊的任何人。一套標準的自殺人彈背心只值150美元。
當代安全和防務的認知必須考慮叛軍發動攻擊的相應成本、當前經濟氛圍以及放棄購買一枚100萬到150萬美元的巡航導彈將能使美國和其他國家可以採購實現幾乎相同目標、但技術上不那麼先進的替代手段的觀念。
我們務必牢記,支持我們在沒有人員損失的情況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打擊任何人和任務事物的能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有關國家安全和軍事效力的爭論不應完全在現存的框架內進行。還必須討論經濟的認知和現實。
美英海軍驅逐艦皆傳故障 疑陸製晶片搞鬼2016.11.29中時
美國最先進、造價最昂貴的匿蹤驅逐艦朱瓦特號(USS Zumwalt) 才服役1個多月就故障,無獨有偶,英國海軍驅逐艦「鄧肯號」(HMS Duncan)也在北約演習時出現類似情況,拋錨在海上。俄媒報導,軍事專家們後來發現,兩起故障的共通點皆是安裝大陸製微晶片。
戰爭(抑或僅僅是安全)已經被擁有先進的高技術武器的國家所重構,變得成本高昂起來。相對於擁有廉價得多的武器系統的非對稱敵人,這將引出問題:如果非國家行為體採取高性價比手段攻擊西方,美國這樣的國家可以有什麼樣的應對選項?針對國家的高技術/高成本的安全或防禦措施的低技術/低成本攻擊的潛在後果是什麼?美國不大可能有能力持續進行這樣的戰爭。美國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每小時花掉美國納稅人的錢遠大於60萬美元。到2016年下半年,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軍事行動的花費為7500億美元,而在伊拉克為8190億美元,這些錢本可以撥給其他更為關鍵的軍事和非軍事(如民生工程)計劃的。
美國軍事行動(不管是進攻性的還是防禦性的)成本高昂,僅一枚中程或遠程亞音速巡航導彈(如“ 戰斧 ”導彈)就要花費大約150萬美元。一枚空對地AGM-114 “ 地獄火 ”導彈需要大約11.5萬美元的高昂開支。被稱為“輕標槍”的肩扛式火箭的成本為每枚約15萬美元。一套APKWS-II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的成本約為2.8萬美元。我們告別炸彈、擁抱精密製導彈藥和智能武器的行為通常是在沒有明確和連續考慮成本代價的事實的情況下採取的。“便宜”的激光制導武器身上的價簽會高達25萬美元。
我們將遭遇到一個類似於在幾十年花費數万億美元發展各種各樣核武器(核動力飛機、核動力巡航導彈以及專門用來攻擊潛艇的ASTRO核魚雷)之後觀察到的衝突。在ASTRO核魚雷的案例中,使用這樣的魚雷將意味著同時毀滅目標以及發射魚雷的潛艇。
戰爭的出發點是在使自己受到盡可能少損害的情況下給敵人造成毀滅或破壞。在ASTRO核魚雷的案例中,這一邏輯將使我們失望,並成為今天在考慮設計和開髮用於防禦和追擊像向造價昂貴的美國軍艦發射蹩腳老式火箭那樣叛軍的武器時的安全和防務邏輯的一種隱喻。美國軍艦要來花費過度高昂的代價來防止這種攻擊。
對手也在利用廉價的先進技術
我們經常認為我們的軍事能力使得我們可以主宰戰場,以獲得全方位優勢和對敵人的包圍。通過轉向“無人操縱”系統或(小型)無人機,這樣的技術可能開啟一個戰爭新時代,其中擁有較少經濟潛力(不只是能力)的行動者可能抓住按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擴大戰場空間的機會,即通過使用裝載了炸藥的簡單無人機。在此過程中,行動者將利用不同的渠道或新方法(對他們而言)來攻擊敵人。
美媒:美軍陷入燒錢戰爭大砲打螞蟻貽害無窮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11.14發表題為《美軍真正的問題是用“大砲”打“螞蟻”》的文章,作者為托比亞斯•比格爾斯和斯科特•尼古拉斯•羅曼紐克,編譯如下:
高技術武器意味著更多的花費
在與不對稱威脅戰鬥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處在傾斜天平的哪一邊?通常而且幾乎是老生常談的情形是,我們把自己描述為優勢方——我們擁有技術,我們擁有裝備,我們擁有持續的開發能力。但是我們真的擁有實施此類高端、漫長、幾乎沒完沒了戰鬥的資金嗎?
看一下美國軍艦“梅森”號2016年10月在紅海的防禦行動。該艦對一次叛軍攻擊的應對迫使我們反思防禦措施所涉及的成本因素,以及我們如何通俗地詮釋戰爭和國家安全的成本。對也門叛軍攻擊進行的短短幾秒的抵擋令人不安地花去了美國海軍800萬美元。叛軍攻擊的成本為50萬美元,即不到“梅森”號軍艦應對成本的10%。
在本文中,筆者將主張調整安全和防務討論的方式,把它們置於目的是進行21世紀高技術戰爭的語境之下。戰爭的非對稱性在作戰的物質成本方面從未有過更顯著的體現。
美國針對非國家武裝分子的21世紀戰爭似乎要求高技術的武器。它們包括進行快速和有效的運輸所必不可少工具、殺傷性和非殺傷性武器、作為士兵戰鬥制服一部分的個人裝備、“無人駕駛”或遙控設備、實時通信技術、機器人平台、全球監視與類似於“低成本成像末端導引頭”的儀器,以及改用非石油燃料。與這些必要武器和裝備相關的成本大得驚人。
智能技術武器裝備(即通常被與必要的“精密”特性、非致命元素或“綠色能源”含義相關聯的器具)是頗費金錢的。相比之下,非國家行為體(NSA)則沒有進行類似的預算削減、環境考慮或人權與條約要求的責任。非國家行為體(通常是叛亂和恐怖分子,或好戰的極端主義者)的攻擊和應對成本在費用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對於像美國和北約這樣的高技術國家和組織來說,這種高技術戰爭在經濟上正在變得日益缺乏可行性。
高昂花費將令軍事行動不可持續
國家必須考慮低技術攻擊與高技術防禦應對之間的反差。現在的情況是,高技術國家由於它們對軍事的偏愛以及對高技術戰爭文化的強烈迷戀,還沒有真正考慮低技術應對的選項。
從進攻到防守,不變顏色的防空壓制
隨著蘇聯的解體,氣勢磅礴的進攻戰略已經被更加謹慎的防守戰略所代替,核戰爭已經不再是空軍的主要選擇了,歷經半世紀的防空壓制戰術,隨著它所處的大背景的變化而變了顏色,紅星耀眼的年代一去不復返!軍隊分配來的防空壓制任務越來越少,新式武器的研製被無限期拖延下去。雅克-28PP一直使用到90年代中期全部退出現役;蘇-17則參與了1993~1995年第一次車臣戰爭,那裡沒有西歐平原的密集防空網,也因此沒有更多防空壓制任務,到1997年只剩下2個蘇-17M3R/M4R的航空偵察團。
但防空壓制的傳統並沒有隨著不景氣的經濟而被拋棄。俄空軍越來越意識到如今的電子戰已經超越了僅僅在空戰中實施作戰支援的領域,日益成為在現代戰爭空中戰役最主要的作戰手段,建設新一代的空中電子對抗部隊成為複蘇防空壓制戰術的第一步。更多的使用無人干擾機和投擲式一次性有源干擾機成為新時代防空壓制的特點。根據俄軍的經驗,投擲式有源干擾機可以在所有的頻段或部分頻段對被壓制的通信信道實施阻塞式乾擾,其效果比專用電子戰飛機在遠距離支援干擾效果好。
紅色空軍那種在核條件下粗曠型的防空壓制戰術在可見的未來是不會再出現了,新軍事革命衝擊著俄羅斯這一代的軍人,適應新時代的防空壓制戰術將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回味蘇聯防空壓制戰術的發展,對發展我軍的防空壓制戰術有著積極的作用。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在某次局部戰爭中,俄製反輻射導彈將會撕裂敵人的防空網,掀起另一次紅色突防!(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m3336182.shtml
特別是米格-25BM(“狐蝠F”),這種由米格-25戰鬥機發展而來的快速核攻擊轟炸機並不是專用防空壓制飛機,卻被空軍廣泛應用到這一領域。該機可以爬升到“霍克”防空導彈射高以上的21000米安全區飛行,由多架米格-25BM組成獵殲小組,吸引對方雷達開機,再用速度高達3,6馬赫的Kh-58進行攻擊。另一種核攻擊方式也在80年代裰提出,即使用米格-25BM攜帶核彈以最大飛行高度和最大飛行速度通過北約防空導彈密集區,通過戰術核打擊破壞敵防空體系。其中一部分米格-25BM在1983年開始就被部署到了波蘭,配合第164偵察聯隊作戰,處於了鐵幕的最前線。
更多Kh-58配合“雪暴”指示吊艙,在蘇-17M3/4上使用。面對越來越先進的北約防空網,所有的戰術飛機上都配備了自衛用電子戰系統,如蘇-17M3/4上使用的“海妖”SPS-141/142/143吊艙、蘇- 24M上的“天竺葵”SPS-161/162吊艙、米格-25RB上的SPS-151/152吊艙、蘇-27的SPS-171和米格-29的SPS-201吊艙等。使用電子戰設備成為蘇聯飛行員作戰飛行的原則。
在Kh-58之後,防空壓制理論進一步得到發展,這就是意識到“速度是關鍵”!高速導彈對於新一代防空系統來說是最好的殺手,留給防空系統反應時間越少,打擊的有效性就越高。Kh-31P作為紅色蘇聯最後的反輻射導彈,在蘇維埃大廈倒塌前夜進入了空軍服役。導彈採用整體沖壓噴氣發動機推進,速度超過3,6馬赫,質量600千克,比Kh-58更輕便靈活,具有與Kh-58相同的導引頭波段和更優秀的目標定位能力,命中精度達到5 ~7米,即使目標雷達突然關機,圓概率誤差也僅有20~30米,最大射程110千米,大於美國的“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1991年Kh-31P掛載於蘇-24M上,並正式加入紅軍武器序列。
1977年底,位於莫斯科軍區加里寧地區的第274殲擊轟炸機團裝備了最新型的蘇-17M3殲擊轟炸機,這種在蘇-17家族中服役數量最大的改型從此出現在蘇軍編制中。
該機掛載了新型的“雪暴”目標搜索吊艙和SPS-141MVG Gvozdika主動雷達干擾吊艙,而新一代反輻射武器——Kh-25MP(西方稱AS-12 Kegler)也作為蘇-17M3的標準配備出現。小巧的體積使Kh-25MP使用相當靈活,這是蘇軍第一種專門設計的由單座戰術飛機攜帶的小型反輻射導彈,由Kh-25(西方稱AS-10 Karen)戰術空地導彈發展而來,彈長3.57米,彈徑0.275米,發射重量320千克,發射高度1000~12000米,戰鬥部裝89.6千克烈性炸藥。
Kh-25MP使用一台整體式沖壓發動機,採用慣性和被動雷達尋的複合製導,具有高空和低空兩種彈道。高空彈道時飛行速度2.5~3馬赫,射程40千米;海平面低空彈道時,飛行速度1.2馬赫,射程25千米。Kh-25MP既可以作為專用反輻射武器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也可以作為自衛武器掛載在米格-23等多種戰機上。該彈能有效對付“羅蘭”和“響尾蛇”等機動近程防空導彈系統。配備小型反輻射導彈的蘇-17M3裝備部隊,提高了殲擊轟炸機群的生存能力,也使執行防空壓制的戰機具有對付遭遇目標的能力,飛行員對其更是稱讚有加。
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北約新一代防空雷達採用了諸多電子對抗措施,極大提高了雷達抗反輻射導彈的能力,加上相控陣雷達技術的應用,這使蘇軍原有的反輻射導彈作戰環境進一步惡化。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對空搜索時,採用寬波束掃描,雷達波束極易被截獲,為反輻射導彈上的被動導引頭提供指引。而新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一般採用針狀波束快速掃描(即窄波束加短時間閉鎖),使反輻射導彈的被動雷達導引頭難以持續捕獲到目標雷達信號。為此,專門對付相控陣雷達的第三代反輻射導彈Kh-58(西方稱AS-11Kilter)被開發出來。這是一種大型固體燃料反輻射導彈,類似美製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導引頭具有多目標記憶和鎖定功能,可以對付“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AN/MPQ-53雷達。
Kh-58最大射程160千米,可以安裝集束炸彈戰鬥部和核彈頭。Kh-58被用於蘇-24M、蘇-17M3、米格-25BM等戰機。
蘇軍沒有專門防空壓制單位,蘇-17M、蘇-24等都作為普通攻擊機使用,但在戰時裝備這些機種的航空兵部隊只要掛載相應的導彈和吊艙就可以配合電子乾擾機部隊執行危險的防空壓制任務。通常情況下每個攻擊中隊中也會有2~4架戰機裝備反輻射導彈和殺傷/燃燒彈,作為機動反輻射力量,壓制空中走廊中突然出現的敵人防空單位。
攻擊機群通過雙方戰線結合部前,紅軍砲兵部隊會首先攻擊分佈在北約陸軍前方梯隊中的近程防空導彈連和自行高砲連。由於Kh-28的任務彈性並不好,無法攻擊機動性強的近程防空單位,所以空軍一般避開這些單位,不得已時也會使用炸彈或火箭彈進行強行打擊。而對於遠程防空導彈陣地,防空壓制小隊在進入敵方導彈攻擊範圍前40~50千米處爬升至500~4000米(針對“霍克”導彈系統)或於120千米處爬升至2000~6000米(針對“奈基Ⅱ”導彈系統)。當防空導彈系統的火控雷達發現攻擊小隊時,射程110千米的Kh-28反輻射導彈已經發射了。因為Kh-28具有射程優勢,所以攻擊一般在敵人的防區外進行。
打擊過程中當敵方雷達關閉時,機群則可以低空接近防空導彈陣地,使用炸彈或火箭彈將其摧毀,整個行動由米-8SMV電子戰直升機作為支持,它的電子乾擾有效距離超過了100千米。一旦北約防空導彈陣地之間的鍊式結構被打破後,更多的作戰飛機將利用空中走廊向敵方的縱深突防,而雅克-28PP機群將使用強大的電子乾擾覆蓋空中走廊兩側,戰鬥機也將保護攻擊小隊,進一步掃清作戰區域。
這一時期的蘇軍防空壓制理論是根據前期信號蒐集的數據來製定作戰計劃的,這是一個複雜的、缺少靈活性的模式。在大規模突防的時代,蘇軍諸軍兵種高度集成,力求達到整體上最大優勢,大規模使用砲兵、航空兵對敵目標區進行不間斷打擊,坦克裝甲部隊選擇突破點快速大縱深突進,在這個進攻模式下,北約前線防空體系很難保持完整性,一旦一點被突破,面對的就是蜂擁而至的各種突擊機群,必然被強大的壓力所壓垮。
冷戰末期最後的攻勢防空壓制
到70年代中期,蘇聯空軍一直缺少像“野鼬鼠”編隊那樣的靈活防空壓制戰術。技術決定戰術,Kh-28龐大的體積和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其作為前線航空兵裝備在使用上受到很多製約,掛載Kh-28使原本就不佳的機動性喪失殆盡。
新服役的蘇-24(“擊劍者”)戰術轟炸機此時被用於防空壓製作戰,2枚Kh-28導彈被安裝在蘇-24的翼根掛架,在裝有PNS-24綜合導航觀瞄系統後,蘇-24能在夜間及惡劣氣候下以良好的導航精度通過敵防區,該系統可實現地形跟踪、武器製導、目標搜索鎖定和指示、雷達告警和反輻射導彈發射等,整合了Kh-28反輻射導彈的蘇-24成為當時蘇軍防空壓制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Kh-28還被裝備在蘇-17M(“裝配匠C”)殲擊轟炸機上,蘇-17M在機身下攜帶1枚Kh-28,由於機體內部空間不足,只能在戰機的右翼下掛載配套的“米泰爾-A/AV”吊艙,作為Kh-28的發射定位/跟踪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通用吊艙,最初只適合對付“奈基Ⅱ”系統,而蘇-24的PNS-24系統則可以覆蓋更大的頻率範圍,並能發現導彈導引頭探測性能之外的“霍克”防空導彈系統。最終通過給Kh-28M安裝全新導引頭,使蘇-17M也具有了對付“霍克”AN/MPQ-33/39目標照射雷達和AN/MPQ-34低空目標搜索雷達的能力。
蘇聯相信絕大部分北約防空目標的位置在戰前就能探知,大規模空襲計劃能夠以此為依據進行製定。前線航空兵殲擊轟炸機將會深入敵方300~400千米,而裝備蘇-24和圖-22M轟炸機的轟炸航空兵部隊將負責400~800千米之間的戰區。早在衛國戰爭結束時,蘇聯紅軍就具備了在300~500千米的寬大正面上同時指揮多個轟炸、強擊航空兵的進攻作戰能力。
此時各機種將使用多條空中走廊,並由地面導航至預定的定位點,隨後由各機群領隊將航線指向各自的目標。空中走廊寬約40~50千米,可以便2~3個攻擊群串列從低空穿過,機群間相隔約10千米,時間間隔2~5分鐘。一個攻擊正面達到100~150千米的集團軍群會為空中攻擊機群選擇兩個這樣的空中走廊。第一批突防的機群將是負責防空壓制的機種,他們攻擊和壓制那些由己方情報探明的防空導彈陣地,臨時出現的防空單位雷達信號由隨隊進攻的電子偵察,對抗飛機蒐集,即由米-8SMV(“河馬J”)電子對抗直升機負責,並配合米格-25R(“狐蝠B”)和蘇-24MR(“擊劍手E”)完成攻擊性偵察任務。
突防的原則是摧毀所有空中走廊內的中遠程防空導彈陣地。在整條航線內,“奈基Ⅱ”防空導彈系統並不是具有威脅性的單位,因為最小攻擊高度1000~1500米列於低空突防的防空壓制機群來說等於是擺設,但對於跟進的其他高空作戰機群和需要爬升投彈的機種來說,“奈基Ⅱ”仍然是必須重視的敵方單位,所以必須在第一波突防時將其摧毀。
為進一步保護在空中走廊中作戰的空軍戰機,以及確保走廊的穩定性,蘇聯在60年代初開始積極發展反輻射導彈和電子乾擾戰機。1963年1月,彩虹設計局開始研製Kh-28反輻射導彈,這種被西方稱為AS-9 Kyle的導彈是蘇聯第一代戰術反輻射導彈。在研究計劃順利進行的同時,1964年1架雅克-28L(“陰謀家B”)轟炸機被改進為可以攜帶2枚Kh-28導彈的防空壓制戰機,改進後的戰機被賦予雅克-28N的新編號,“N”是攜帶導彈的意思。機上原有的DBS-2S“蓮花”數據鏈轟炸系統被取消,裝上了帶有雷達尋的和警戒系統的跟踪雷達。雅克-28N、Kh-28和機上的跟踪雷達系統共同組成了K-28P武器系統。這是專用防空壓制戰機系統的唯一一次嘗試。K-28P系統在1971~1972年的空軍演習中使用過,蘇聯空軍發覺它的性能不能讓人滿意,因為作為需要70年代服役的裝備,雅克-28這個平台太老了,已經失去它往日的光輝,蘇聯空軍需要一種更完善的防空壓制飛機平台。
當雅克-28N作為防空壓制戰機退出戰爭舞台時,同樣在一個平台上發展起來的電子乾擾戰機雅克-28PP卻在核戰爭體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世紀60年代雅克福列夫設計局在雅克-28基礎上研製出電子對抗型的雅克-28PP,“PP”代表對抗飛機。雅克-28PP機身內部安裝了很多電子對抗設備,這些來自於圖-16PP(“獾H”)大型電子戰飛機的設備,被分成3部分,分別由3架雅克-28PP攜帶。另外飛機每側翼下攜帶有57毫米的火箭發射巢,火箭彈的戰鬥部為金屬箔條,可以乾擾敵方雷達。雅克-28PP設計跟隨空中打擊編隊一起突防,在穿過由電磁脈衝打開的空中走廊時,雅克-28PP使用乾擾器和乾擾火箭在編隊的前方和兩側形成電子乾擾屏障,來壓制敵方防空系統,以此保護攻擊編隊。
大規模常規戰爭時代的防空壓製作戰
1967年12月,北約正式通過一項靈活反應防禦原則,強調常規作戰以及防止使用核武器。蘇軍陸軍將領對這一概念表示歡迎,對其在歐洲戰場上的常規武器優勢地位深信不移。而對空軍則意味著沒有了核爆炸後電磁脈衝的掩護,必須依靠常規武器對北約防空系統進行壓制,掩護攻擊機群通過對空火力網。
此時,作為K-28P系統的遺產,Kh-28並沒有和雅克-28N一起被否決,而是作為標準戰術機載武器被繼續發展。Kh-28於1975年裝備部隊,用於攻擊敵方地面和艦載雷達,彈體長6.03米,彈徑0.49米,飛行速度3馬赫,彈重700千克,動力裝置為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提供3種被動雷達導引頭,以適應打擊北約防空體系。
冷戰中,蘇聯和華約最重要的戰區是在西歐,而其戰略思想中的關鍵詞是“進攻”!在以華約為進攻主體的戰爭中,給敵人以不間斷的空中壓力,保障坦克集群的快速推進,在美英還未完全反應過來前,佔領歐陸!那時一般認為歐洲戰爭的空戰階段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只會持續3天左右,如果不使用核武器則不會超過一個星期。在空中戰役中,20%的空中力量將運用到目標偵察,其餘將攻擊重要的戰術目標。大規模戰爭中空軍的主要任務是消滅對方的核武器投放單位,也就是說無論開局是常規戰爭還是核戰爭,其結果始終是雙方爭奪核優勢,核武器投入使用在當時的戰爭設想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西方主要防空導彈系統以美國的“奈基”Ⅰ/Ⅱ型和英國的“警犬”系統為代表,這些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給蘇聯戰術轟炸機的突防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蘇聯航空兵以伊爾-28(“小獵犬”)戰術轟炸機組成的核武器突擊群只是二戰戰術轟炸的延續,幾乎沒有低空突防的能力,在高強度的作戰中自身的生存都很難保障。
在裝備了超音速的雅克-28(“陰謀家”)戰術轟炸機後情況有所改觀,雅克-28核突擊時典型武器為1枚1.2噸的戰術核彈,當量10萬噸。作為戰術轟炸機,雅克-28的性能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1850千米/時的飛行速度遠比只有805千米/時的伊爾-28更具突防性。後期型雅克-28(“陰謀家C”)的“首創-2”轟炸雷達也比伊爾-28所裝備的RPB-3雷達工作距離更遠,分辨率更高。雅克-28憑藉自己的高速可以躲避西方當時一部分戰鬥機的攔截,擁有更好的生存性,但是在西方大規模部署遠程防空導彈後,雅克-28也成為比較容易擊落的空中目標了。
在蘇聯核戰爭軍事理論中,與其找出精確打擊敵人防空設施的辦法,還不如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核武器。在大戰初期,蘇軍將使用戰略火箭軍的戰略導彈和陸軍戰術地地導彈進行核突擊,空軍則負責打擊大規模攻擊後倖存下來的地面目標。由於核爆炸產生的大範圍電磁脈衝,將使絕大多數防空雷達和製導雷達失去效用,電磁風暴將為後續跟進的轟炸機群掃開一條安全的空中走廊,數以千計標有耀眼紅星的各型戰機,將在多條這樣的空中走廊中突防西方,掩護作為主要攻擊力量的坦克集團軍的前進。
7月24日夜,英國轟炸機群飛向漢堡。出乎德軍意料的是雷達熒光屏上出現了成千上萬架英軍轟炸機。高炮靠雷達提供數據,雷達受到干擾後,高炮只能胡亂射擊。英國的791架飛機中有728架飛抵漢堡上空,高爆彈、燃燒彈似雨點一般落在漢堡市內,許多高炮陣地被炸毀,大批建築物淹沒在火海中。
其實,德軍雷達上出現的成千上萬架轟炸機,只不過是英國人為壓制德國雷達發明的一種鋁箔條干擾方法。這是二戰中電子對抗的精彩一幕。
而在以坦克和裝甲集群突擊、大兵團快速機動為特點的蘇德戰場,空軍是作為近距離支援的重要力量被配屬到集團軍中,與坦克集群一同向前推進。而很少作為戰略力量對敵人的縱深戰略節點進行打擊,面對的電子作戰環境遠低於西方戰場。蘇德雙方並沒有比較突出的電子突防作戰戰例。盟軍在1944年6月6日~7月18日進行了舉世矚目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英、美聯軍成功地運用了通信欺騙、反雷達偽裝、干擾佯動、火力摧毀等多種電子對抗手段,保障了登陸戰役的勝利。戰役使遠在莫斯科的蘇聯軍政首腦們很快意識到未來戰爭的模式將隨著小小的電子而改變。
蘇軍在戰後的空軍建設中,突出了電子對抗和防空壓製作戰的作用,摸索中不斷前進,形成了有蘇聯特色的防空壓製作戰,紅色突防成為始終懸在北約防空部隊頭上的一把利劍。
核戰爭時代的防空壓制
如果說電子對抗推進了空襲樣式的進一步發展,那核武器則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的面貌。戰後一切作戰都圍繞著核武器這個巨大的指揮棒運轉。蘇聯的防空壓制理論也不能脫離這個指揮棒。蘇聯空軍在實施防空壓製作戰上與其西方的對手有著很大的不同。蘇聯的戰略戰術一切都是以核條件下聯合作戰為基礎,各軍兵種只有放在這個大背景下運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防空壓制並不是專門的空中作戰樣式,而是戰術層次上對空中突防作戰的一種支持。蘇聯空軍並沒有建立一支像美國那樣的“野鼬鼠”電子打擊群,而是要求在盡可能多的載機上安裝反輻射武器。與美國空軍在越南戰爭和後來伊拉克戰爭中表現出的對臨時出現的目標進行攻擊能力不同,蘇聯空軍的宗旨始終是在大規模空中戰役中對已知的敵人防空設備進行預先規劃式的打擊,以保障更大規模的空中突擊集群的順利作戰。
俄空軍如何進行防空壓製作戰為何無專職電子打擊群2016.11.25 新浪軍事
蘇聯在二戰後的空軍建設中,突出了電子對抗和防空壓製作戰的作用,並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形成了有蘇聯空軍特色的防空壓製作戰。
雷達是英文“Radar”的譯音,而英文Radar一詞又是英文無線電探測與測距字頭縮寫詞。雷達作為一種電子裝備,服務於人類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1935年英國人研製出比較完整的雷達整機,它能探測到60千米外的轟炸機。1938年美國人製造了第一部防空火控雷達。同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生產的第一部KhAF艦載雷達裝於美國“紐約”號戰艦上。1939年英國人在飛機上安裝了第一部機載預警雷達,從此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無線電應用創新——雷達開始走上軍用舞台,猶如在蒼茫大海上找到了一種遠距離、不受氣候影響的探照燈,可以隨時隨地地搜索、跟踪各種來襲空中、海上、陸上目標。雷達的問世,開闢了近代戰爭的新紀元,標誌著初步信息化戰爭的開始。
1940年8月13日展開的“不列顛之戰”中,雷達首次被大規模應用到了國土防空作戰上,完善的雷達警戒網使戰爭呈現出單向透明的局面,早期預警使英國空軍用時間換空間,能夠將最大的兵力集中在德軍重點突防的空域,盡可能地打擊敵人威脅最大的轟炸機。雷達的使用幫助英國空軍粉碎了納粹的“海獅計劃”,也給戈林的德國空軍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雷達與反雷達作戰在那時就已經展開了。由於當時德軍並沒有有效的電子對抗設備,只能使用硬突擊的戰術,即使用俯衝轟炸機等機群突擊已經探明了的防空雷達站,但在英國空軍佔優勢的國土防空作戰中,這樣的突防戰術常常伴隨著大量的人機損失,效果並不明顯,也不能完全破壞英國的雷達警戒網。在空中突擊的同時,德國還使用滲透的間諜特工等對英國雷達警戒網甚至是防空指揮中心等重要節點進行破壞和突擊,但由於英國諜報和保衛人員的努力,這樣的攻擊也沒有給德軍帶來多少好處,伴隨著的反而是大量諜報人員的暴露和犧牲,得不償失。
在德軍還沒有領會防空壓製作戰的精髓時,英國卻因為自身使用雷達的經驗,找到了對付防空雷達的重要突破點。1943年7月,英國空軍制訂了轟炸德國漢堡的“罪惡城作戰”計劃。然而,漢堡有80個高炮中隊、22個探照燈中隊和3個煙幕施放中隊進行對空防衛。其雷達警戒系統也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購買SAM系統永遠比維持戰鬥機機隊要便宜得多,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購買並部署6套SAM系統來保衛自己的國家要比維持50架戰鬥機容易得多。在必要情況下,“野鼬鼠”要敲掉的就是這種防空網絡。
隨著F-4G在1996年的退役,一種新的“野鼬鼠” F-16C的Block 50/52開始服役, Block 50安裝通用電氣的發動機,Block 52安裝普惠發動機。這兩種發動機的推力級別相同,所以Block 50/52批次的性能基本一致。
F-16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也發射過HARM,但要依賴F-4G的引導。一開始,F-4G老飛行員們對這種小尺寸輕型戰鬥機的生存能力表示嚴重關切。在分秒必爭的戰爭中,這也是新“野鼬鼠”平台獲得任務勝利的關鍵。
F-16“野鼬鼠”的解決方案是先進航電,Block 50/52增加了一台HARM航電/發射界面計算機(ALIC),負責在發射前對AGM-88 HARM導彈進行目標方位和距離數據的預編程,使HARM可順利飛到目標附近。
該機的主要作戰武器是AGM-88 HARM II和“百舌鳥”,還可掛載TI公司的AN/ASQ-213 HARM瞄準系統吊艙(HTS)。吊艙掛載在進氣口右側,內部安裝有超級靈敏的接收機,可對威脅信號進行探測、分類、測距,並將數據傳送給HARM導彈和座艙顯示器。該吊艙使Block 50/52具有HARM導彈的自主發射能力,這種SEAD能力擴展了“戰隼”的任務清單,填補了F-4G退役後的空缺。在密集威脅環境下,Block 50/52也可以不依靠吊艙而是從RC-135“鉚釘接頭”飛機獲得經過優先級排序的目標信息。
Block 50/52現裝備8個美國空軍中隊,其中一些部署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前沿基地。儘管這種飛機缺少了一名專職電子戰軍官,但通過其升級雷達和航電設備、JHMCS、先進瞄準吊艙和HARM瞄準系統(HTS),成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致命平台。與美國空軍的其他F-16一樣,“蝰蛇”是一種體型小、推力強大、超級靈活的戰鬥機,成為美國空軍SEAD/DEAD任務的骨幹力量。
超級“野鼬鼠”已經誕生。
對製空權最大的挑戰仍來自防空系統,美國空軍仍需要能深入敵境並解決特定威脅理的先進飛機。SEAD/DEAD任務永遠不會消失,而且已經被規劃為F-35的主要任務之一。(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09496.shtml
把F-4E改裝成F-4G涉及幾處機身和眾多的系統更改,其中安裝APR-38 RHAW佔了大頭。該系統佔據了F-4E的M-61A1 20毫米加特林機砲的空間,麥道公司的工程師們不得不重新設計顎部吊艙和機鼻內部結構的各個組件,以安裝與RHAW相關的25個外場可更換單元以及顎部天線罩。RHAW共有52個天線,分佈在顎部吊艙、座艙前方、機背、垂尾頂部。天線的放置位置經過了精心安排以提供近似球形的信號覆蓋,能探測來自所有方向的威脅。F-4G的電子戰軍官後座艙增加了一組任務專用顯示器,前座艙只有細微變化。
與RHAW無關的改裝就比較少了,F-4G的中線硬點經過修改可掛F-15的2270升副油箱,油箱滿載時,F-4G的過載限制為6g,油箱用光後,就可以用機身最大過載限制了。中線油箱還解放了機翼內側和外側的兩個武器掛點。F-4G還重新布了線以掛載AIM-7F和新型AIM-9,前機身右側的“麻雀”半埋掛架經常會掛一個自衛干擾吊艙。
F-4G可掛載AGM-65A/B/D“小牛”導彈和Mk82 227千克通用炸彈,以及CBU-52集束炸彈。反輻射導彈除支持“百舌鳥”和“標準”外,還通過一個軟件補丁和新掛架支持新的NWC/德州儀器AGM-88A高速反輻射導彈(HARM)。機身的另一個堪稱重大但相對來說價格便宜的改進是換裝J79-GE-17E無菸發動機,額定推力5384千克,加力推力8119千克,消除了其他型號F-4的著名尾煙。
F-4G在作戰中會在接近目標區域時下降到一個非常低的高度,用丘陵甚至樹林掩藏身形,避免被目視或雷達探測到。在一次典型的“百舌鳥”攻擊中,F-4G會悄悄接近目標,然後4.5g拉起,滾轉倒飛,然後拉桿到5g並發射導彈,隨後再次滾轉到正飛姿態進入俯衝,逃離或進入轟炸航線。
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F-4G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遵循“野鼬鼠”“第一個進入,最後一個撤出”的座右銘,與其他飛機一起實現了現代戰爭史的最一邊倒的空中行動之一。“野鼬鼠”任務已經成為空中作戰獲勝的關鍵。
F-16“野鼬鼠”
儘管從越戰起,美國空軍就已建立並保持著名副其實的空中優勢地位,但小國裝備的綜合防空系統(IADS)卻帶了確實存在的威脅。美國最近唯一的空戰損失僅是“沙漠風暴”中的一架F/A-18“,不過同時有更多的飛機被SAM和高砲擊落。在現代空中作戰中,考慮到技術進步和部署IADS的成本效益,來自地面的威脅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但贖罪日戰爭徹底改變改項目。在1973年以前,以色列人並不認為地空導彈和雷達指揮高炮是嚴重威脅,但在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在埃及和敘利亞大規模部署的蘇制防空網絡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其中最突出的武器是具有低空防禦能力的SA-6無線電指令制導與末段半主動雷達製導地空導彈和ZSU-23-4P四管23毫米自行高炮。雖然以色列空軍最終發展出對付這些系統的有效戰術,但已經損失了100架,佔以色列空軍A-4和F-4E機隊一大部分。事實上在戰爭首日下午,以色列空軍在戈蘭高地上空的行動就幾乎止步不前了,直到採取了對抗高炮和地空導彈的緊急補救措施後局面才有所改觀。以色列空軍宣稱的大約1%的總損失率的水分很大,他們在戰爭初期的損失率驚人,尤其是近距支援任務。
能自行機動的SA-6是最先問世的蘇聯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其設計目的是清除戰場上的執行近距空中支援和遮斷任務的敵機。這類系統都能機動並且能跟上行軍中的裝甲車輛和機械化步兵,其中許多系統的雷達採用了更加難以乾擾的連續波體制。在越戰中,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擊毀了大量北越坦克(超過700輛,許多是T-54)和重砲(超過250門130毫米火砲),這給蘇聯人敲響了警鐘,發展出以地制空理論。顯然,蘇聯雷達製導武器的密度正在增加,而且向著能承受重度干擾的複雜而帶光學備份的頻率捷變系統方向發展。
這些情況表明,新的先進“野鼬鼠”必須能在低空靈活飛行,以躲避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的獵殺並提高對地攻擊的精確性。該機的RHAW必須覆蓋範圍更廣的雷達頻率和脈衝參數,同時還能提供使用常規彈藥執行“盲目”攻擊時的準確性。該機的火控系統必須與RHAW高度集成,以便兼容研發中的新型彈藥。
美國空軍在贖罪日戰爭後實施的第一步是嘗試把F-4D改裝成新“野鼬鼠”,一架F-4D被用作武器系統發展的測試平台。但用F-4E來改裝顯然更合適,不僅內油更大,J79-GE-17發動機的推力也更大,此外還具有新的APQ-120火控雷達和能大大提高轉彎性能的前緣縫翼。於是美國空軍決定把116架69財年的F-4E作為基準機身改裝成新“野鼬鼠”,編號為EF-4E,但鑑於改裝的幅度之大,編號在後來改為F-4G。第一架F-4G於1975年首飛,第一架作戰飛機交付於1978年。
其中,利頓/達爾莫維克托ALR-46可以處理16個輻射源(如雷達),在排列出優先級後把數據傳輸給包括干擾機在內的其他子系統。F-105G的機身表面增加了眾多的電介質面板,機腹兩側也多了兩條長條形的整流罩。
儘管A型“標準”導彈的局限性很大,但能發射“百舌鳥”和“標準”的F-105G還是相當成功。1968年,安裝了馬克森電子公司引導頭的AGM-78B問世。戰術空軍司令部仍需要新的“野鼬鼠”飛機來補充數量有限且持續減員的F-105G,他們選擇了保留了諸多艦載機特點的麥道F-4C“鬼怪II”。F-4C的改裝內容包括安裝利頓ALR-53遠程尋的接收器以及ALR-46,ALR-46用於威脅分類,ALR-53用於精確定位輻射源。改裝後的飛機通常被稱為EF-4C。
在越南戰爭的下一階段,隨著北越擴大部署地空導彈和不斷更新裝備,“野鼬鼠”飛機的任務也更加繁重。SA-2後期型和SA-3地空導彈的雷達工作在高於導彈接收機的頻率上,降低了“野鼬鼠”們的作戰效率。儘管如此,美國空軍在1972-1973年發動的“後衛II”戰役還是打斷了北越防空系統脊梁,“野鼬鼠”飛機掩護了大多數攻擊機群飛向目標,並在他們撤出時提供保護。
越戰結束時,美國空軍已經損失了幾十架“野鼬鼠”飛機,42名機組乘員戰死、失踪,或被俘。出現這麼大的傷亡並不奇怪,因為“野鼬鼠”在每次任務中都要面對令人難以置信的危險。用美國空軍退役中校艾倫•拉姆的話來說,他們就是“捉SAM的捕蠅紙”。據估算,“野鼬鼠”摧毀(或協助摧毀)了超過40座SAM陣地,但該數字並不足以說明“野鼬鼠”的真實戰績。當“野鼬鼠”在空中盤旋時,北越SAM雷達操作員往往會關閉雷達以求自保,這樣就使美國攻擊機群能在相對低威脅的環境中作戰了。由此挽救的飛行員生命雖然無法統計,但對於攻擊機群來說,“野鼬鼠”的確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第一代“野鼬鼠”們證明了SEAD任務的效果,揭示出該任務在美國空軍整體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SEAD任務是如此重要,所以美國空軍戰後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武器學校專門設置了SEAD課程。
贖罪日戰爭與F-4G“先進野鼬鼠”
越戰結束後,戰術空軍司令部顯然需要新的“野鼬鼠”飛機來取代F-105G和EF-4C。新系統必須能夠應付歐洲戰場的高威脅環境,F-4D的機體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設計起點,於是他們啟動了先進“野鼬鼠”發展項目。
“百舌鳥”與“標準”
由於F-100F存在的缺點,1965年末美國空軍決定用F-105F雙座型來執行“野鼬鼠”任務。F-105F拉長了機身、加高了垂尾,保留了F-105D令人印象深刻低空高速飛行能力。F-105F“野鼬鼠”安裝了利頓/Antekna AN/AYH-1雷達尋的與告警系統(RHAW),併升級了利頓記錄儀。1966年5月,首批F-105F“野鼬鼠”抵達呵叻。當年7月,F-100F“野鼬鼠”執行了最後一次SEAD任務。
F-105F和其機組要面對嚴峻的挑戰,到1966年8月,北越已經部署了超過100座SAM陣地。F-105F掛載AGM-45,在較遠距離發射導彈攻擊SAM陣地的雷達天線,“野鼬鼠”們很快發展了新戰術來提高“百舌鳥”的殺傷力。
稚嫩的“百舌鳥”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好,雖然“百舌鳥”與之前的非制導武器相比給SAM陣地造成了更大的威脅,但其射程仍顯不足——只相當於SA-2的約一半。而且斯佩里製造的早期批次導彈的引導頭接收機靈敏度較低,導致EF-105F不得不先以無制導方式發射導彈,引導頭抵近到一定範圍之內才能鎖定目標。由於引導頭在導彈機動包線外鎖定目標,導致許多導彈因此錯失目標。為此中國湖調整了接收器的增益,之後出廠的“百舌鳥”導彈的引導頭都被預調到針對特定類型的雷達。
到1967年,遊戲規則被再次改變。北越很快學會了看見“百舌鳥”發射就關閉雷達,來讓導彈失去目標。美國海軍的短期應對措施是發射5英寸火箭模擬發射“百舌鳥”,這樣不管雷達開不開機都會遭受壓制。
1966年美國海軍在反輻射導彈的發展上邁出了一大步,海軍武器中心和通用動力公司合作以RIM-66A艦載防空導彈為基礎研製出了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具有改進型火箭發動機和“百舌鳥”的引導頭,射程和威力都比“百舌鳥”大得多,但它最棒的特點是可預編程製導,在這種模式下,載機的目標識別與獲取系統會在發射前嚮導彈裝訂目標坐標,引導頭的接收機只起到更新目標位置和提高精度的作用,即使引導頭失去目標或雷達關機,“標準”仍會飛向目標,只是精度差點而已。
美國海軍很快就給EA-6A電子戰平台裝上了“標準”,而戰術空軍司令部也把自己的F-105F升級成了F-105G。F-105G的後座是專業電子戰軍官(被稱為EWO或“熊”),機身內安裝了數字化的ALR-46 RHAW和利頓APR-35接收系統。
經過改裝的F-100F對雷達的攻擊武器包括20毫米機砲以及兩具LAU-3火箭巢,每具內裝24枚火箭。伴隨行動的普通F-100F戰鬥轟炸機則使用常規炸彈攻擊目標。這項計劃被稱為“野鼬鼠”(Wild Weasel),因為這種兇猛的小型哺乳動物會進入獵物的洞穴中進行捕殺。
“野鼬鼠”們在加里•威拉德少校的領導下開始了匆忙的新任務訓練,這種任務就是現在所謂的“防空壓制”(SEAD,發音為seed)。一個月後,該小隊就秘密前往戰場,在1965年的感恩節抵達了呵叻泰國皇家空軍基地。
於是,“野鼬鼠”和北越防空系統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拉開了序幕。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在越南和老撾的邊境地區飛行收集電子情報,旨在建立起對北越防空系統的態勢感知(SA)。
1965年12月22日,“野鼬鼠”飛行員拉姆上尉和電子戰軍官(EWO)多諾萬上尉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了史上首次SAM雷達獵殺。
“野鼬鼠”們執行的SEAD任務很危險,他們需要飛行在攻擊機群前方以吸引北越SAM陣地的注意力。這大大增加了“野鼬鼠”們暴露在敵方火力前的時間,他們需要把炸彈和火箭精確投射在SAM陣地上然後拼命逃跑。在SAM陣地被壓制時,攻擊機群就能從容轟炸然後安全返航了,“野鼬鼠”們會全程保持壓制,因而贏得了“第一個進入,最後一個撤出”的座右銘。
SEAD任務初見成效後,“野鼬鼠”們就把努力方向從“壓制”轉向了“摧毀”,也就是“防空摧毀”(DEAD,發音為deed)任務。DEAD任務也被稱為“鐵手”任務,通常4架F-105D/F伴隨一架F-100F“野鼬鼠”出擊,組成“獵人-殺手”編隊。F-100F負責對目標進行識別和並使用機砲和火箭進行標記,F-105D負責轟炸。執行“鐵手”任務的F-105F與F-105D不僅裝備了火箭彈、炸彈與集束炸彈,而且有新型AGM-45“百舌鳥”反雷達導彈。
F-100的主要問題是航程有限,其作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加油機部署的製約,而且只能依靠2.75英寸火箭彈、20mm機砲和炸彈在低空抵近“扇歌”雷達和SA -2陣地進行攻擊。“雷公”是美國空軍的新型主力對地攻擊機,這種身軀龐大的戰鬥機速度和載彈量都比F-100提高不少。
稍後,F-100F可以掛載AGM-45A“百舌鳥”,具備了更強大的打擊能力。百舌鳥為被動制導,可以沿著敵方雷達波束一直追踪到發射機。1966年4月18日,F-100F在攻擊北越雷達站時第一次使用了百舌鳥。
1965年7月24日,北越SAM擊落了一架美國空軍的F-4C“鬼怪II”戰鬥機,第二天,一枚SA-2又擊落了一架飛行在18000米高空的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空中作戰的態勢已經被不可逆轉地改變了。
美軍向討厭的SAM陣地發起報復性打擊,但遭到了失敗,因為北越佈置了假導彈和假陣地來迷惑敵人,打擊行動收效甚微。
美軍飛機在SA-2的直接或間接打擊下,損失還在繼續。為了逃避雷達製導SAM的威脅,攻擊機群被迫低飛以避開導彈的性能包線,卻又落入防空火砲(AAA)的射擊範圍內。北越導彈陣地在空域拒止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對於任何轟炸行動來說,飛機損失率必須保持在較低水平,3%是不可接受的,5%則是災難性的。如果SAM同時發射足夠多的數量就能產生恐怖後果。
美軍的機載干擾機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且會損害飛機的有效載荷/航程能力,他們需要更有效的措施來應對SAM帶來的致命威脅。
因此,使用飛機直接攻擊SAM陣地的雷達就成為了一種極具成本效益的戰術,並在“滾雷行動”期間投入使用。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和美國海軍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摧毀北越SAM陣地的監視雷達和SAM瞄準雷達上,這兩個軍種都建立起沿用到今天的防空壓制理念。海軍在A-4和A-6艦載攻擊機上掛了“百舌鳥”,空軍則尋求專業化的防空壓制飛機,一開始改裝了屈指可數的幾架F-100F雙座機,並把它們稱為“野鼬鼠I”。
“野鼬鼠”的誕生
1965年10月,十名經過甄選的美國空軍飛行員聚集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參加一個高度機密的項目,該項目名叫“野鼬鼠”,旨在研究應對北越SAM威脅的新裝備和新戰術。
他們的座駕是幾架經過改裝的北美F-100F,用於識別、標定、攻擊北越的SAM發射場,尤其針對薩姆的引導雷達裝置。應用技術公司(Applied Technology Inc。)做許多先期工作,這家公司以為U-2發展的電子對抗設備為基礎研製出一套反SAM設備,在最後定型的系統中,F-100F裝備了AN/ APR-25雷達導航和告警接收機,可以探測出北越SA-2火控雷達的S波段信號以及改進型SA-2系統的C波段信號,並且還可以探測到北越戰鬥機機載截擊雷達的X波段信號。座艙內安裝了“威脅儀表板”,其中包括一個用於顯示威脅信息的陰極射線管。AN/APR-26接收機專用於探測敵制導雷達在發射導彈時產生的功率變化,並在座艙儀表板以紅色閃爍信號燈告警敵方已發射薩姆導彈。IR-133接收機具有比AN/APR-25導航和告警接收機更高的靈敏度並可以通過分析信號源指出威脅性質。
在2014年和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軍工企業展出了一款代號為CM-102的超音速反輻射導彈。根據介紹,該導彈可掛載殲擊機、強擊機甚至無人機,最大射程100公里,戰鬥部重80kg。該導彈導引頭工作頻率為2-18GHz,對典型雷達命中精度cep不大於7米。可見,這是一款使用靈活、發射包絡寬、精度和威力都不錯的新型反輻射導彈。鑑於該導彈為外貿型號,根據經驗可判斷,同等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供中國空軍使用的新型反輻射導彈,離出現也為時不遠了。
此次紅劍演習裡“野鼬鼠”分隊的出現,表明中國空軍的防空壓製作戰戰法已趨成熟,體系化特點亦日漸明顯。隨著機載武器性能的提升,中國空軍的SEAD作戰能力必將得到跨越式發展,號稱編織了“世界上最嚴密防空網”的呆灣可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千萬不要行差踏錯。(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04782.shtml
深度解析美空軍防空壓製作戰:隱形戰機將深入敵境2016.11.25新浪軍事
美國空軍使用戰鬥轟炸機對敵防空火力進行壓制與摧毀的戰術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階段,當時美國陸航的P-38、P-51和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使用槍砲和火箭進行德國空軍的高射砲陣地進行了攻擊。在接下來的朝鮮戰爭中,雖然防空壓制領域中的電磁壓制並沒有什麼進步,但卻導致了專用雷達殺傷反輻射導彈(ARM)概念的誕生。
1963年,中國湖的美國海軍武器中心把一套實驗性的導引頭、戰鬥部和引信安裝在一枚AIM-7“麻雀”導彈上,創造出了史上第一枚反輻射導彈。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利用這個測試項目的研究成果,德州儀器公司研製出了AGM-45A“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並由斯佩里公司分包生產,悄然拉開了反輻射導彈家族發展的序幕。
SAM的威脅
隨著蘇聯雷達製導地空導彈(SAM)的完善,在越南戰爭中,北越開始將其作為主要的防空武器並大規模部署,嚴重影響了美軍的空中突防戰術。
1965年3月,一場針對北越地面目標的空中遮斷戰役——“滾雷行動”開始了。對此,北越開始加強他們的防空力量,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65年5月,北越上空的美軍偵察機發現了第一座地空導彈(SAM)發射陣地,部署有蘇制S-75“德維納”導彈系統,也就是大名鼎鼎的SA-2“導線”導彈和配套的“扇歌”探測和定位雷達。
運-8電子情報偵察機外觀上突出的特點,就是機身前部兩側裝有大型天線整流罩,看起來像得了腮腺炎。該機安裝的這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主要用於搜索、截獲地面和水面雷達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並可以對發射信號的雷達進行定位,其輻射源被動定位精度也很高。所以說,空警-500忙不多來不要緊,咱們有專業人士來幹雷達定位的活兒。
轟油-6的作用不需贅述,它可以為殲-10、殲-8加油。在編隊中,轟油-6既是護航戰機的奶媽,也是電子攻擊機的奶媽。當然它的載油量有限,還是期待更大、更專業的加油機出現。不過,也正是此次演習的一張運-8電子偵察機和轟油-6同框的照片,讓筆者有了空軍演練多機型編隊開展SEAD作戰的概念。
攻擊機、主角:殲-10B
據稱,殲-10B配備了相控陣雷達,雷達的換裝,最直接的結果之一就是賦予了殲-10B對面精確打擊的能力。就本次演習而言,就是殲-10B掛上了鷹擊-91,成為SEAD作戰的主角——電子攻擊機。根據上圖判斷,殲-10B在演習中的掛載應該是3個副油箱+兩枚鷹擊-91+兩枚格鬥彈(圖中僅1枚,另一側為演習數據吊艙)。可以看出,由於殲-10本身掛載能力限制,以及鷹擊-91較重的重量,掛載量偏少。但還是那句話,有什麼樣的裝備就打什麼仗。96年台海危機時,就算用陸軍牽引火砲上民船,就算那時空軍戰機還是以殲-7為主,也沒能動搖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的決心。
殲-10B演習中是實彈真打,那枚反輻射導彈直撲實物雷達標靶,雷達頃刻灰飛煙滅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根據此前的分析,這個標靶模擬的正是台軍的現役主力空情雷達。
現在看來,中國空軍SEAD作戰的短板已不是載機,殲-10B(C)、殲轟-7系列、蘇-30MKK、殲-16等戰機均可以執行電子攻擊任務。那麼研發新型、更輕的反輻射導彈就顯得更為急迫。輕型意味著掛載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單次出動打擊目標數量的增加。而新型意味著智能化程度更高,針對的雷達波段更多。畢竟,Kh-31P的性能很可能美軍已摸清,台軍也可能由此獲得了相關情報。而Kh-31P的國產版鷹擊-91,自然也不可能再保住多大的秘密。
但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實戰中,為了保證攻擊的突然性、隱蔽性,戰機很可能選擇從遠離台海前線的二線機場分別起飛,經過空中編組後,才飛往目標區域。這樣,航程自然拉長了;二是在行動中,從護衛攻擊機抵達發起攻擊空域、攻擊機展開攻擊,到攻擊完成後撤退,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在此期間,殲-10A除了執行掩護、驅離任務,還需要進行警戒巡邏,這樣算下來,需要的留空時間就大大增加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此次演習中,殲-10A會“滿掛”副油箱出擊。這還只是延長戰機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的手段之一,在後面我們會看到,東部戰區空軍還出動了轟油-6。此前筆者曾寫了篇小文,為殲-10A的掛載和航程遺憾,其中就說到了出動空中加油機會增加整個編隊導調的複雜性和難度。沒想到隨後公佈的圖片立刻“打臉”。不過這臉打得高興,這說明中國空軍貼近實戰、強調體系,是作戰能力大幅提升的表現。
空中加油機加入SEAD作戰分隊,說明空軍在嘗試從更遠距離、以更隱蔽的方式突然發起對敵防空系統的打擊。打仗就是要出其不意,越不按常規套路來,越可能取得更大成果。當然,轟油-6與殲-10A的搭配,並不一定就是實戰中的第一選擇。既然是演習,就要對各種戰法進行演練,對各種情況進行模擬。在實戰中,條件允許的話,出動航程更遠。載荷更大的殲-11(B)為攻擊機護航,顯然會令任務完成更游刃有餘。因為,出動的機型越多,對導調、通信、情報支援和傳輸的要求必然越高。
支援保障軍機:空警-500、運-8“腮腺炎”高新機、轟油-6
在這支“野鼬鼠”分隊中,支援保障飛機雖然既不能與敵機作戰(用機載硬武器作戰),也不能對地攻擊(同前理),但發揮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空警-500航程超過5000公里,雖然不及空警-2000,但用於距離較近的台海作戰顯然是很適合的。相比較幾型“前輩”預警機,空警-500機身後部兩側有凸起的平面天線整流罩,有分析認為這是電子偵察天線,以此為前端的電子偵測系統可準確獲取雷達輻射源、電子對抗干擾源等的定位信息。顯然,此功能正是SEAD作戰所急需的。當然,空警-500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提供戰區空情情報,指揮引導護航戰機清除對編隊的空中威脅。那麼不要緊,空警-500如果分身乏術的話,另一張“紅劍”演習的圖片裡出現的飛機,可是專門乾電子偵察的活兒的,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運-8高新四號機,也被稱為“腮腺炎”機機。
一知半解不懂裝懂的就不要出來瞎BB了,遠程空空導彈有很多種,可以是多級發動機依次點火的,到達一定射程之後拋掉一級發動機,二級發動機和剩下的彈體繼續朝目標衝刺,其實就相當於是普通中距彈加了一個助推器,當然具體的技術細節要復雜得多,要解決多級發動機依次點火,雙向數據鏈的遠距離傳輸控制,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做的了的。
別理它,這是個釣魚貼,想領gou糧用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25/doc-ifxyawxa2691982.shtml
詳解中國空軍電子攻擊部隊:5大軍機保障殲10B攻擊2016.11.25新浪軍事
一支體系完整,由多種機型組成的SEAD作戰“野鼬鼠”編隊已然成型
11月中旬以來,東部戰區空軍數十支部隊在鼎新基地參加2016年“紅劍”體係對抗演習。據分析,其對手是擁有赫赫有名的航空兵某師“南天霸”的南部戰區空軍。關於這場演習,至今軍報、央媒還未有落幕的報導。期間,各種精彩、火爆的圖片和視頻均已公開,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是壓制地面防空系統(SEAD)演練。眾所周知,由於美軍越戰期間對越防空雷達的攻擊行動和專用戰機的歷史,執行SEAD作戰被“野鼬鼠行動”,參與行動的空中打擊編隊也被稱為“野鼬鼠”分隊。
基於作戰需要,中國空軍的SEAD任務需求是比較現實的,比如呆灣,比如朝鮮半島,甚至中南半島。雖然空軍的機載反輻射武器、掛載這些武器的戰機已曝光多年,但今年“紅劍”演習中的SEAD作戰演練仍看點滿滿:殲-10B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攻擊實物雷達標靶。然而,最值得關注的,卻是將不同圖片、畫面拼接起來,你會發現,一支體系完整,由多種機型組成的SEAD作戰“野鼬鼠”編隊已然成型。可以說,這樣一支空中電子攻擊分隊,也許它所攜帶的反輻射武器還比較老舊,但參與的機種卻均為世界一流(準一流),而中國軍工新近開發的先進反輻射武器裝備空軍,也只是早晚的事兒。
下面,我們就根據公開報導畫面,一一了解一下中國空軍“野鼬鼠”分隊的構成。
護航戰機:殲-10A、殲11(B)
此次演習中,東部戰區空軍殲-10A多以3個副油箱,一定數量中距彈、格鬥彈掛載露面。這表明演練中開展的是遠程打擊任務。對中國空軍而言,最有可能實施SEAD作戰的對像是呆灣。呆灣海峽最寬處剛過400公里,對殲-10A 1000餘公里的作戰半徑來說,顯然比較寬鬆。
英媒感嘆中國新型空空導彈太了不起:輕鬆超越美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6.11.23報導,專家們通過分析試射照片,得出結論認為,該導彈長19英尺(約合5.7米)、直徑約13英寸(0.33米),意味著可以打擊遠達300英里(482千米)處的目標。
分析師杰弗裡•林和P•W•辛格說:“這太了不起了。這種導彈可以在射程上輕易超越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的所有空空導彈。”
報導稱,這兩名分析師對一架攜帶了兩枚超遠程空空導彈的殲-16起飛時的照片進行了分析。
這種新型導彈的雷達系統得到了大幅改進,並且擁有紅外/光電導引頭和衛星導航系統。
一份中國科學雜誌2015年的一篇報導透露了該導彈的可能飛行軌跡。
該報導顯示,一枚超遠程空空導彈在被一架戰鬥機發射後向空中攀升了15千米,抵達30千米的高空。
接下來,導彈在遠程雷達和衛星導航的綜合製導下,以超音速向包括隱形戰鬥機、隱形轟炸機在內的敵機俯衝。
俄羅斯導彈專家說,中國這次掛彈測試是在俄羅斯發射了一枚能夠在13分鐘內抵達英國的超音速導彈後幾個星期進行的。
回應
第一,這個導彈的長度和直徑以超音速飛行飛不了500公里,500公里射程的空空導彈打巡航彈可以,能打中快速移動的飛機那叫扯淡,以1.5超音速飛完500公里要20分鐘,那時候敵機呢?誰會開發射程500公里的空空導彈
好像就你聰明似的。哪個目標不是移動的,有雷達和衛星制導,管你目標往哪飛呢。按你的說法,120公里的也是扯蛋,1.5倍飛120公里需要近5分鐘,那時候目標在哪裡?
中遠程空空彈最多能做幾個G的機動,你以為是格鬥彈翻跟頭都行,在距目標二十五公里最多三十公里處,彈上雷達打開紅外匹配後才能鎖定戰機,彈上雷達功率很小,一般鎖定距離是二十公里,然後才能攻擊,除非導彈離戰機十公里,戰機內沒有導彈逼進告警,才有可能擊中,否則,戰機一旦發現中遠距彈逼進,做幾個大的規避動作,就可甩開中遠距彈。這就是被空空導彈擊落的戰機大多是格鬥彈幹的原因,美機用中距射程80公里的彈擊落過幾架飛機,可那是在距敵機20公里處發射,發射後彈雷達直接鎖定後的戰果,500公里飛20分鐘,你別說預警機地面雷達和敵機雷達紅外發現不了它
沒有當年急買的蘇27、蘇30等,美國鬼子還不知怎麼在你頭上撒尿呢。當年你怎買飛機幹啥?直接建一個重型飛機生產線多好。
你能二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不容易,我就給你上上課,提高一下你的知識儲備,當年中國會造飛機嗎?當年買是為了學習造,現在蘇系飛機基本都吃透了,現在買既可以從中學習一點知識,更可以彌補一下產能的不足,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從俄購買戰機,除了軍事價值,只怕更重要的是政治價值,在他困難時能幫就幫他一下吧,如今世界的三足鼎立,少了俄羅斯可不行!決不能讓他在經濟上垮了,某大國在軍事上打壓中國,在經濟上打壓俄已是公開的秘密!
花錢買東西,也是一種外交手段
作者多慮了。中國既引進了蘇35,又擴大了生產線。兩者都做了。很多國家機密,不會讓媒體隨便知道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01740.shtml
俄官員稱俄方將會如期向中國交付蘇35戰鬥機
據俄衛星新聞網2016.11.23消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行政長官維亞切斯拉夫•什波爾特表示,向中國提供蘇-35的工作將嚴格按進度進行並將按合同如期供貨。
什波爾特在9月表示,境內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蘇霍伊公司分部)將在年底前向中國提供4架蘇-35。
此前有報導稱,中俄於2015年簽訂了提供24架蘇-35的合同。目前俄空軍裝備了48架蘇-35,不過未來5年它們的數量將增加一倍多。國外也感興趣。衛星網稱,阿爾及利亞、埃及、委內瑞拉和越南也是潛在客戶。
回應
俄官員說“如期交付”,就一定不可能如期交付。這個謊言國家官方的任何話,都必須反著聽。
很多軍迷不長腦子,買蘇35是政府之間的行為,沒有政治問題的分歧是不會毀約的。
請不要買蘇35這種飛機了,幫助俄經濟可以用買其他更好地產品來幫助,不要落後的東西。
中國造不了的,材料加工不行,發動機葉片材料加工和材料是核心機密
24架恰好是中國空軍一個標準戰鬥機團的裝備數量,同時又接近目前沈飛半年的戰機生產量,對於中國空軍來說這是個非常可觀的數字。考慮到目前中國空軍面臨的換裝壓力仍然不小,最後一個全二代戰機師剛剛完成第一個團的換裝工作,這批蘇-35S如果確實能夠交付仍然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然而,即便蘇-35S性能再優異,也必須注意到該機仍然屬於一種四代戰機,較之殲-20存在顯著的技術劣勢。而比起目前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殲-11B,蘇-35S雖然技術上有優勢,但並不能形成代差,在體系化作戰下兩者差別更加微弱。事實上,相對於中國新一代的“四代半”戰機,蘇-35S只能說互有長短而不能說全面佔優,同時俄羅斯航空工業過於拖沓的生產進度使得蘇-35S即便落實對華出口訂單具體交付日期也遙遙無期——對於亟需更新現有裝備的中國空軍來說,這種以犧牲整體換裝速度為代價換來的有限質量提升根本難以容忍。
而與其將希望寄託於不切實際的蘇-35S,事實上還不如擴充國內目前的戰鬥機產能——如果沈飛的生產能力擴展到目前的1.5倍左右、實現殲-11D、殲-15和殲-16同時生產,在不影響目前生產進度的前提下半年新增生產的戰機數量就已經相當於所謂的蘇-35S訂單數量。或許短期看來新建立生產線投資過高,但由於中國空軍以及外貿客戶對於新戰機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這意味著新建一條重型戰機生產線實際上仍然是十分划算的買賣。考慮到美國空軍也計劃將目前的F-15系列戰機繼續升級延壽使其能服役到2040年左右,新建立生產線生產的戰機“出廠即落伍”的潛在風險實際上也非常低。總之,相對於引進蘇-35S,新建戰機生產線無論如何也不會更加“虧本”,從長遠打算哪個選擇更加合理其實是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作者署名:軍機圖)
回應
35再多也在27上升級了下,沒必要去特地搞生產線,家裡在27基礎上改的飛機還不夠嗎?買了也是扶貧
就怕被扶貧的還是一頭白眼狼,重演東郭先生的笑話。
在上10條重型戰鬥機生產線也不如老老實實的自己擁有1條性能穩定的戰鬥機發動機生產線,不行,你就是不買s-35 自己造多少飛機還是要買更多的芯....
那有那麼簡單,熟練工人上哪找?你以為建條生產線貼個招工廣告招到人就能生產呀?
中國買24架蘇35是否划算不如再建一條戰機生產線2016.11.25 新浪軍事
關於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蘇-35S戰鬥機的問題已經成為媒體、學界和網絡上的熱點話題,近期這個問題由於俄國內一些消息渠道聲稱蘇-35S對華出口並未具體落實而再起波瀾。目前國內外對於中國引進蘇-35S的問題存在很多誤解,而由於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偏見,這種誤解的程度甚至還在進一步加深。
蘇-35S是一種由蘇-27S深度改進而來的戰鬥機。按照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劃代標準,技術水準高於蘇-27S、F-15C等第四代,因此被稱為“四代半”。蘇-35S在設計上突出機動性和火力,為改善蘇-27系列傳統上高亞音速到超音速過渡段飛行性能下降(即通常所說的“跨音速陷阱”),蘇-35S對機身結構進行了改進設計和加強,同時採用推力更大、具備矢量噴口的117S型渦扇發動機作為對結構增重的彌補,實現了在推重比基本維持蘇-27系列一貫水準的條件下機動性能的大幅提升。
此外,由於機翼結構加強、新增了重載武器掛點,同時又改進了雷達和火控系統,蘇-35S目前在俄羅斯空天軍服役的戰機中具有最好的多用途能力。而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和飛火推一體設計,則使得蘇-35S在操縱性、敏捷性和智能性上位居世界前列。總體來看,蘇-35S設計水平高、技術標準優異,在目前已經服役和準備服役的重型戰鬥機中僅次於F-22、殲-20和T-50,與F-15C後期改進型和殲-11D性能相當。
中國空軍各型現役戰機中,沒有任何一個型號在總體性能上達到蘇-35S的水平,這引發了外界對於中國引進蘇-35S目的性的猜測。目前蘇-35S上確實存在一些領先於中國現有戰機的技術,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是引進蘇-35S的理由——從24架這個傳聞中的訂購數量來看,中國空軍若引進蘇-35S,主要目的必然不是研究其技術,而是確確實實需要將其作為一種填補目前先進戰機數量不足的應急措施。
目前,殲-11系列的唯一生產方瀋陽飛機公司正在集中全力生產殲-15艦載戰鬥機和殲-16多用途戰鬥機(有消息稱殲-11B已經停產,但未見公開報導予以證實),而殲-11D的批量生產尚需時日,這使得中國空軍目前面臨著先進戰機裝備上的極大缺口——殲-15為海軍使用的戰機型號,而殲-16雖然也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但側重於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因此用於遠程巡邏和防空的戰機目前事實上處於更新的空白期。
現在俄以舉國之力開發PD-14發動機,要和西方發動機在民用市場上展開正面對決,從決策上是完全正確的;不這樣做,俄羅斯發動機行業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但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說,PD-14項目從成熟到能夠有力的反哺俄羅斯發動機行業,中間需要的時間和金錢根本無法衡量,現在沒有人能確定那一天能不能到來,什麼時候到來。
尤其是由於二十多年來,相較於蘇聯時代的大幅度萎縮,俄發動機行業非常匱乏新鮮血液。隨著在蘇聯解體前就投入工作的老工程師、老技師因為年齡和疾病不斷流失,而相關崗位的薪金待遇又無法吸引到優秀的人來工作並長期就職,近些年來的俄製發動機的質量控制正在非常嚴峻的下滑。
在現在俄糟糕而無望的經濟形勢下,甚至不需要十年,由於航發體系的人口結構交替變化,俄發動機就有可能迎來製造裝配質量的大崩盤。而中國如果不抓緊現在真正將自己的發動機做到真正紮實可靠,十年後恐怕就要遭遇比現在還嚴重的心髒病瓶頸。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行業要真正強大起來,就一定要吸取蘇聯和俄羅斯的教訓;在國家經濟還足夠強壯的時候,要有足夠的投入把發動機行業扶起來,使之具備參與全球競爭的基本資格;不能只盯著軍用發動機,只有在民用市場上參與高強度的開放競爭、並且站穩腳跟,用全球多個國家的錢來養活自家的發動機,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才能夠正常、健壯的發展下去。(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作者的觀點很有遠見,論據生動而嚴謹,是一篇難得的居安思危的好文章!支持作者的觀點,要想強軍必須先要富民,民用攤子做大做強了,軍用的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無限資源.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3/doc-ifxxwrwk1765260.shtml
真正的發動機強國,它的發動機行業是絕對不能僅靠本國財政來輸血維持發展的。它必須佔領世界範圍內的市場,讓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交錢來供養自己的科研力量;高度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同時也將逼迫發動機行業必須真正的把功夫下到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上;粗製濫造、敷衍了事、造假矇騙的企業,在這種環境下唯有被淘汰。
而優秀的發動機製造強國,又能反過來又用自己的產品促進本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並輸出來影響和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政治決策,為本國爭取更大的利益,形成良性循環。而現在,只有美國、英國、法國能做到這個水平。
蘇聯的滅亡,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其國家建設理論和實際人類發展需求的脫節,如狗屎和蛋糕一樣存在本質性的、不可調和的分歧。投入海量的金錢人力物力所換回的技術成果,總是僅僅用在只能成為沈重經濟負擔的軍事裝備開支上,始終等不到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出潛力,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價值。
圖:PS90A發動機和伊爾96,這玩意在毛子本國都賣不出去
等到蘇聯開始醒悟過來,開始做PS-90這樣試圖滿足國際民用商業市場競爭水準要求的產品時,長期拉下的差距根本沒有來得及彌補,整個國家都隨之解體。在蘇聯解體以後,工業體系的瓦解、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動盪乃至於激烈的軍事衝突,徹底打垮了俄經濟。
這種時代背景下,蘇俄大量的科學家、工程師、高級技工要么去了西方和中國,要么長期得不到新的項目鍛煉,知識體系老化、技能水平退步十分厲害;而新一代人,更是嚴重缺乏培養的資金和項目。
俄至今,其發動機行業除了除了RD33和AL31、D30-KP等幾個蘇聯時代的成熟系列,能夠通用軍用市場出口賺回利潤以外;其它方面都是一塌糊塗,比如大涵道比發動機領域,整個俄國內市場都已經幾乎完全被以CFM-56為代表的西方產品所壟斷。
在發動機行業本身的收入,根本不可能支撐起新一輪的全面技術進步和新血液培養的前提下;只有國家財政的扶植和輸血,才能幫助俄發動機行業借助後發優勢實現快速追趕——超越西方那則是妄想,美英法的發動機一刻也沒放鬆過發展。但在油價暴跌以後,本來就要靠賣資源才能撐起經濟增速的俄羅斯哪裡有錢投入?比如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公司,光是對開式轉子設計的可行性研究,就燒掉了12億美金。以俄現在的經濟,能拿出多少個12億美金?
殲11D在中國這些年對殲11的摸索下,研發出來更適合中國的重型戰鬥機,而該機除了發動機不如蘇35,其他部分都比蘇35更強,包括全新設計的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而這些卻是蘇35的弱項。
現在殲11D已經問世,正在少量生產,如果中國把殲11D徹底搞順溜了,中國還有買蘇35的必要么?現在俄羅斯這麼吊中國胃口,沒準吊到最後,把自己給吊沒了。(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中國已經不需要引進蘇35了,殲20再有2~3年就可以形成作戰能力了,況且有反隱雷達,F22、F35的隱身能力,已經不會起太大的作用了,機動性也不是美軍飛機的強項,殲11系列足以應付這段時間了,並非特別需要蘇35,只是想減輕殲11系列的壓力,也想藉鑑一下猴版117S發動機經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3/doc-ifxxwrwh4988417.shtml
十年後俄航空發動機行業恐要崩盤中國應該怎麼辦2016.11.23 新浪軍事
圖:俄PD-14發動機
圖:美國GE公司在60年代初的軍用核心機計劃,衍生出了F101軍用發動機
圖:F101發動機又衍生出了世界上最暢銷的大涵道比發動機CFM56系列
圖:GE公司YF120變循環發動機
圖:GE公司主導研製的F136發動機
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在發動機研發上碰到了非常大的困難,長遠的問題在於沒有錢,俄在推動全新構架的發動機體係發展上舉步維艱;而現在最緊迫的問題則在於,沒有錢又導致沒人,在現有的發動機生產上,都已經越來越難以嚴格保障生產和裝配質量水平了。
無論是新材料開發、新工藝設計,還是在發動機上應用各種新的理論——比如怎樣才能更高效更穩定的壓縮空氣,如何才能更好的提升燃燒效率;每一項細小的改進,常常都需要最好的技術人員、最好的實驗設備,用大量的時間、消耗掉難以計數的原料,才能得到可靠的改進措施。
足夠的高薪,才能留住多數高學歷、具備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各類頂級的精密儀器採購,維護一樣是極為昂貴的開支;就連發動機自身的運轉測試,每個小時燒掉的燃料和消耗掉的壽命成本也是代價不菲。
圖:GE公司正在研製的下一代三涵道變循環軍用發動機。正是依靠在CFM 56家族上賺的超巨額利潤,GE公司才有本錢一次一次的在軍用發動機上屢敗屢戰(每次都是輸在技術太超前、成本和風險失控概率高),一次又一次挑戰技術最前沿、性能最先進的未來軍用發動機設計。
當然通過進口蘇-35,研究俄從蘇-27進化到蘇-35的具體做法、技術經驗是可能的。消息來源認為中國的航空軍用發動機工業,已經擺脫了挪用俄製發動機的階段。
漢和認為,中國進口24架蘇-35的思路與當年進口24架蘇-30MK2,進而研製國產殲-16是完全相同的。即:中國已經制定了中國版蘇-35的計劃,關於航電、雷達的實驗工作,已經在殲-11D上進行。在此基礎上,通過換裝大尺寸風扇太行發動機的改進版殲-11,就成為中國版的蘇-35。目前沈飛公司並未給中國版蘇-35定名,也許會稱作殲-11F之類的。
漢和最後還稱,中國極有可能不會進口第二批蘇-35,因為在進口了24架蘇-35之後,就會進行研究,在殲-11D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蘇-35。
回應
我記得是300,現在什麼時候又變成400了?
300台那是多久前報導的?好像是年頭吧
漢和?不是說中國殲20是真的,就停辦嗎?怎麼還在呢?
流浪恆星A :人家說的是“20是真正的五代機,停辦”,顯然沒達到讓人家停辦的標準
你當年不也說過J20不存在麼?俗語管你們這種人叫說話如放屁一般。
跟流浪廢什麼話,讓他卑微的活著吧。
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我相信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加油!
流浪恆星A:中國人民有志氣,具體表現是吹牛逼
比如你。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23/doc-ifxxwrwh4993635.shtml
深度:俄售華武器變卦逼中國出招蘇35或賣不出去了2016.11.23 新浪軍事
蘇35出售給中國最像的一次是在2014年珠海航展,俄媒這些年“出售”給中國的蘇35,恐怕沒有一個師也有一個團了,但卻總沒有確切的信息。而近日,俄宣布了俄並沒有給中國簽署蘇35的買賣協議,意思是說,這個協議還在談,這下就尷尬了。
但是為何遲遲不買呢?此前已經多次說要購買,但最終卻仍然沒有成功,這更符合俄羅斯一而再再而三變卦的民族習慣。
不過,俄這麼拖著想讓中國就範估計太簡單了,畢竟現在的中國不是當年的中國了,中國不買蘇27就沒有別的買,而現在,即使中國不買蘇35,中國也有可替換選項。那就是中國正在憋的大招:殲11D。
漢和稱西方低估中國航發進度 400台太行已裝備部隊2016.11.23 環球網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刊報導,經其詢問得知,中國希望獲得更多的117S發動機。對此,俄羅斯聯合飛機集團總裁尤里•斯柳薩里表示,這個情況他並不清楚。出口蘇-35的正式合同已經簽署,目前只是按照合同行事而已。按照俄出口的規則:雙發戰鬥機的備用發動機是2台。因此24架蘇-35出口中國,中方最多應該獲得48台117S。
漢和稱,其他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俄航空工業界權威人士表示:正式的蘇-35合同,並沒有向中國出口配備6台117S的款項,這也許是中國方面的希望。這些要求會在今後討論子協議時加以研究。而且這些討論、協商,是由俄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國家武器進出口總公司負責。因此,俄聯合飛機集團的官員不清楚這些事情是正常的。
文章稱,俄航空工業界的確有人認為中國可能挪用117S用於國產的下一代戰鬥機。而就在範堡羅航空展的稍前時期,中國航空工業界的權威人士透露了相當重要的戰略性消息:中國已經啟動了自己的下一代殲-11改良方案。其基本的戰術需求是:殲-20是不能很快、大批量裝備部隊的,目前依然處於最後試飛過程中,2017年應該開始進入部隊試用階段。因此在殲-20裝備的同時,改良殲-11,依然是中國空軍的重大發展方向。基本的構想與俄蘇-35的開發是相同的。即現在已經開始改良“太行”發動機,通過加大風扇尺寸的方式,增大推力。
此外,在殲-11D的基礎上,對於機身後部進行重新設計,安裝新的“大風扇太行”發動機。目前試飛型的殲-11D使用的是AL-31F發動機。
漢和稱,中國航空界的權威人士對漢和表示,殲-11D已經開始試飛,與蘇-35有所不同的是,殲-11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根據中國官方的報導,太行發動機目前已經生產了400台裝備部隊,改良加速進行之中。為了加大投資,中國成立了類似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那樣的部門,通過多個發動機企業聯合的方式,加速開發太行的改良型。
漢和稱,有來自中國航空界消息來源表示,外界低估了中國發動機的研製速度,實際上,過去2至3年來中國對發動機的投資相當大。過去的確出現過把AL-31F大量挪用到殲-15、殲-11B機的情況,但是今後已經不大可能通過大量挪用117S的方式,來改裝到殲-11D改良型、甚至殲-20上。
國產最新紅外搜索儀解析:殲11B落後殲10B一代 2016-11-21
殲11B戰機高清圖。
殲16戰機高清圖
殲10B戰機高清圖
殲10C戰機高清圖
殲11B戰機高清圖
殲15戰機高清圖。
J-15,J-16與J-10B/C上的紅外線搜索跟踪儀(IRST)對比。可以看出它們雖有細微差別但總體來說都屬於第二代國產IRST,其搜索距離靈敏度抗干擾能力均比Su-27上OLS-27有較大提高。而J-11B上的IRST則無保護罩為第一代國產IRST,相當於OLS-27的山寨版因此已經落後。
有網友問新一代國產IRST都帶有保護罩,那麼如何在飛行中進行紅外探測和跟踪?答案是那個IRST的光電頭實際上是個球形,是可以旋轉的。
不需要的時候光電頭旋轉180度藏到裡面,需要的時候再轉出來在左右90度的範圍內進行掃描和跟踪。
因此那個所謂的保護罩實際上就是光電頭的背面,而歐洲颱風陣風和鷹獅戰鬥機上安裝的IRST均有類似的設計。
新型戰機配備了前視紅外搜索跟踪系統(IRST),它位於座艙前方,由紅外成像探測系統、激光測距儀等組成。
IRST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讓戰鬥機雷達關閉或者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仍舊可以保持對目標的探測和跟踪,這樣電子戰激烈的現代空戰之中顯然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新型戰機還換裝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控陣直接決定著雷達兩個關鍵參數:立體空間搜索和跟踪能力,這也是機載雷達比較關鍵的兩個指標。
而孔徑*功率之積又是決定雷達探測距離的關鍵指標,所以可以認為新型戰機在面對配備機械掃描雷達的第三代作戰飛機的時候,在探測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http://m.wxrw123.com/show-98-4080956-0.html
衛星偵察接收設備要求可疑實時接收陸軍戰術偵察衛星對區域戰場的偵察情報。合成營導航定位裝備應該是以(“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主,包括單兵手持式衛星導航設備,合成營定位報告系統要求至少可包容500個以上用戶。
報導稱,這裡可以看出,組建合成營之後,數字化功能大大強化,能夠接收衛星通信、無人機、導航定位系統的支持。本刊記者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於美軍中央司令部採訪時看到,每一支前往伊拉克的合成營步兵,都人手一個單兵GPS接收器。
中國陸軍合成營的野戰地域通信網,要求地域覆蓋能力滿足正面為10到15公里、縱深為20到30公里。這實際上可以看出合成營大致上的作戰縱深、推進速度。
報導稱,與傳統的步兵營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的合成營強化了多樣化的作戰功能,尤其是防空、反坦克能力等。並在其內組建了高射砲排,裝備有小口徑自行式高射砲,車載雷達能有效探測20到30公里範圍內的10到20個空中目標,編配3到4個戰車火力單位,可同時抗擊3到4個空中目標,火力半徑達到近3公里,掩護面積10到15平方公里。
重型機械化合成營的步兵,實際上已經稱為裝甲步兵,即以履帶式步兵戰車、裝甲車取代過去單一的步兵部隊。如果注意到合成營步兵與坦克協同作戰的場面,在無戰鬥的情況下,合成營步兵通常乘坐04型步兵戰車隨同坦克實施進攻;在有戰鬥演習的情況下,步兵下車作戰,有時是坦克、步兵戰車引導步兵,有時是步兵引導裝甲車輛。
當坦克引導步兵衝擊時,步兵與坦克的距離保持在25到50米之間,都在目視範圍內。當坦克、步兵戰車支援步兵衝擊時,坦克、步兵戰車的30毫米機關炮進行超越射擊,從步兵間隙或側翼射擊,通常步兵與坦克的距離大於150到200米,步兵射擊目標的距離大致上是300米。當步兵乘坐裝甲車輛衝擊時,通常在坦克之後100到200米處協同坦克進行沖擊。
報導稱,中國軍隊的合成營編制,意圖在於模塊化、部隊結構中小型化,便於快速運輸、靈活作戰、降低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合成營不裝備重型武器,編入裝甲連的合成營,依然以99A、96主戰坦克為主,今後也會有更多的合成營組建。
回應
流浪恆星A:我怎麼覺得是在吹牛呢?
看完文章再評論!~~美國著名軍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的分析文章,又不是中國吹牛!
在不考慮制空權,不考慮後勤和協同作戰,1對1,我覺得確實棋逢對手!可惜,戰爭從來就不是1對1
如今 就不要妄談美軍的空中優勢了 按文章裡的既定戰場 誰空中優勢 還不知道呢
相關新聞
中國重裝部隊突擊速度翻一番完全超越美軍2016.7.22 新浪軍事
我軍攻台主力部隊提高武直10跨海戰力在登陸艦起降2016.9.22
38軍紅旗17導彈亮相坦克部隊不用再怕阿帕奇2016.10.6
中國陸軍未來發展究竟會怎樣合成營是關鍵2016.10.15
空軍版直10K亮相珠海航展 助中國空中突擊師匹敵美軍2016.10.30
中國陸軍合成營建設引外媒關注模塊化編制借鑒美軍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2016年10月號(提前出版)報導,目前已經亮相的合成營包括:摩托化合成營、輕型機械化合成營、少量的重型裝甲合成營等等。這些合成營與過去的步兵營的編制有何區別?簡單地說:中式合成營的基本創建構想是在藉鑑美軍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這並未有本質性區別。首先是多功能化、廢除過去單一的步兵營編制,此外還相當重視模塊化編成。
例如重型裝甲合成營,不僅僅是坦克營的編成,還加入了裝甲步兵模塊(履帶式步兵戰車)、自行火砲模塊、自行高射砲模塊、工兵模塊,以及相應的偵察、情報、網絡作戰模塊等。在美軍的合成營,數字化的趨勢相當明顯。
報導稱,建設合成營之後,中國陸軍的基本意圖是:合成營的某些作戰能力,例如偵察能力、各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信息化處理能力,必然會由於新裝備的部署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有些領域甚至高於改革前的步兵團。在幾個合成營的聯合作戰演習中,得到了武裝直升機的支持,這似乎是臨時編組而成,也是模塊化形式。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合成營組建的若干戰術指標和要求。
偵察情報裝備是指合成營用於獲取戰場情報的各種裝備。基本要求是能夠偵察和監控高度5公里、範圍150公里內的各種空中、地面、電磁等各類目標。
空中偵察裝備以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為主。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包括小型戰術無人偵察機3到5架、無人偵察機發射車、無人偵察機情報接收車等。偵察監視距離要求達到150公里,留空時間3到5小時。
深度:38軍王牌配3個99坦克營 可殲滅駐韓美軍精銳2016.9.22新浪軍事
根據解放軍報近幾年來的連續報導。38集團軍的這個機械化師,是我軍信息化和機械化建設的標杆。該師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從騾馬化步兵師改裝為摩托化步兵師,第一個從摩托化師改裝為機械化步兵師,同時實現了信息化,他們擔負著為全軍機械化步兵建設探索經驗的重任。按照2013年發布的《陸軍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要求》,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已成為具備體係作戰能力,具有遠程機動與綜合突擊能力,能夠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一支重要信息化部隊。
俄媒報導,38集團軍這個重型數字化裝甲步兵合成營,曾在2014年8月,參加了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的“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實兵演習。與赴華參演的俄羅斯陸軍部隊共同實施了聯合演習,中國陸軍重型合成營的靈活編組、先進指控和強大火力,給了俄軍以深刻印象,以至於俄媒讚歎解放軍已經建成世界最好的數字化合成營。
這個參加聯合演習的裝甲合成營,轄1個坦克連,3個裝甲步兵連,1個營屬砲兵連,1個上級加強的團屬自行榴砲連和1個師屬自行加農榴彈砲連,1個自行高砲連,1個裝甲儀器偵察排,1個裝甲工兵排。擁有的主戰武器包括2輛裝甲指揮車,10輛99A型主戰坦克,30輛04A型步兵戰斗車,6門120毫米自行迫榴砲,6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砲,6門155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砲,6門35毫米自行高炮,3輛裝甲偵察車,4輛裝甲工程車,以及附屬裝甲車輛。在空軍航空兵和陸航部隊的支援下,在實戰中能夠迅速打垮周邊任何國家的傳統摩托化步兵旅甚至摩托化步兵師。
美國著名軍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的分析文章認為,第38集團軍的某機械化步兵師,共有3個99A式坦克營,1個09輪式突擊車營,5個04A式履帶裝甲步兵營營, 3個輪式裝甲步兵營,8個120毫米自行迫榴砲連,4個122毫米自行榴彈砲營。可以在戰時組成4個重型裝甲合成營和4個裝甲步兵合成營,直接加強122毫米榴彈砲、紅箭-10反坦克導彈,以及自行高炮和地空導彈系統,所有戰車都配備作戰信息終端、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和電子作戰地圖,能夠實施網絡化條件下的指揮控制和精確火力打擊。重型火器的數量遠遠大於美軍現役重型旅戰鬥隊的裝甲聯兵營。在未來戰場上,中國陸軍的這個重型機步師,完全可以順利殲滅駐韓美軍第二步兵師的一個重型旅級戰鬥隊。(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俄格戰爭應該是俄軍吸取了前兩次車臣戰爭的教訓,採取了地面閃電戰戰術取得的勝利,但是和車臣戰爭相比,武器系統運用還是老套子,只是更新了戰法而已,新瓶裝舊酒而已,而且也同樣暴露了俄軍武器老舊,後勤補給不到位等問題。
軍事學說的話蘇聯大縱深軍事學說對我國軍事理論指導體系還是很大影響的,但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孫子兵法》以及毛的游擊戰爭理論到現在都還被廣泛應用,包括在海灣戰爭的時候,美軍指揮官都研究孫子兵法。我們90年代初某位空軍校官提出的超限戰理論就引起美軍事學界的轟動。
俄在進行軍事革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我軍也在進行軍事革命,主要是以下方面:
1“智能化”武器和裝備所佔的百分比:
2建立精幹、高效、訓練質量極高的小型化武裝部隊:
3指揮、通訊和控制系統自動化:
4戰場空間多維化,奪取從傳統海、陸、空三維控制權到未來海、陸、空、天、電五維空間的戰場控制權:
5 實現高科技條件下、信息化聯合作戰的系統對抗。
所以這些年我們三軍聯勤,集團軍規模跨區對抗演練,先進的C4ISR系統,精確的武器系統與數字化裝備聯合都要勝俄軍一籌!在系統性軍事力量體系建設方面都走在了俄軍前面!通過以上有關兩國軍事力量核後端力量的比較,兩國的國防力水平相信大家應該有個新的認識,當然有些鐵桿鵝毛粉絲,估計你再怎麼解釋,也改變不了他們固執的態度。
相關新聞
遼寧艦首次曝光內部細節整潔程度讓俄軍汗顏2016.11.14新浪軍事
過去實力不再!俄羅斯最新護衛艦用中國發動機 2016.11.14
遼寧號姊妹艦剛到地中海:就摔了一架米格29 2016.11.15
俄海軍造艦能力已是二流?適合拿054艦改造2016.11.19
遼寧號航母哥哥大手術中國能為俄提供哪些技術2016.11.19
蘇-35是雞肋?
這一刻普京悲傷又無奈 放下身段再次擁抱中國 :據俄《專家》周刊2016.7.4報導,軍事技術合作幾乎一直都是俄中合作的最主要環節,然而,自2010年以來,上述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俄應當明確地意識到,蘇-35和S-400的購買協議,很可能是俄羅斯所簽署的最後一批對華軍火成品出口合同。
我們隨著瓦良格航母以及江南航媽,加上052新驅規模成軍,054下水餃,以及未來大曲,霧燈,兩棲攻擊艦的入役,未來十年,我們海軍除了核潛艇不如鵝毛,水面艦艇數量質量總噸位都要超越鵝毛!
3 空軍
我國目前三代機數量和鵝毛差不多,都是500多架,但是缺乏鵝毛圖-160之類的遠程轟炸機,同海軍一樣,俄空軍裝備的戰機也大多數是前蘇聯時代的,而且鵝毛裝備的蘇-27,米格29是早期型的產品,我鱉的三代機大部分是95年以後的,大飛機是我們的軟肋,可別忘了,也同樣是鵝毛的軟肋,那些生產大型軍用機的主要是在烏克蘭那,比如圖160,在烏境內的可比鵝毛多,後來二毛拿了一部分圖160抵償債務,但是俄羅斯現在也生產不了圖160,至於安-70 安124等等本身就是烏克蘭安東諾夫科學技術綜合體的產品,想想我們買伊爾76 78遲遲不能交貨就知道,因為負責伊爾-76運輸機總裝的烏茲別克塔什幹飛機生產公司就不在其境內,鵝毛要重新建生產線,蘇聯生產大飛機的大部分底子都是留在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我相信土鱉有資金的支持加上烏二毛的技術協作,10年內我們的大運肯定上天,到時候預警機,加油機等載體的製約問題將得到解決。
至於訓練水平,我鱉的一線三代機作戰部隊好些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北約標準的180-220的年飛行小時,有相關的媒體報導,而鵝毛由於經費不足加上機體老化,很多飛行部隊飛行員一年飛行訓練100小時都不到!
4、軍事學說及實戰
蘇聯解體後,俄打過兩場車臣戰爭和俄格戰爭,這幾場戰爭都是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俄軍也是以比較單一的武器體系去打一場非對稱戰爭的,而且第一次車臣戰爭俄是失敗了,而車臣分離主義領袖杜達耶夫正是用毛的全民戰爭和游擊戰術擊敗了重裝的俄131摩托化步兵旅,全旅1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長薩文上校在內的800多人陣亡!78人被俘;全旅的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102 輛。
第一次車臣戰爭,對俄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更為準確的說這就是一次軍事上的重大失敗。根據俄國防部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自1994年12月戰爭爆發到1996.8.30,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一共陣亡2986人、傷17655人、失踪378人、被俘523人;損失各種作戰飛機27架,坦克裝甲輸車輛562餘輛;車臣武裝分子死亡14986人,受傷、被俘大約40000人。但西方國家估計的俄軍死亡人數卻已達到1.5萬餘人。而對於俄而言,最慘痛的失敗就是開銷巨大損兵折將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未能達到目的,而且還給以後持續不斷的恐怖活動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在潛艇方面,我覺得核潛艇方面俄羅斯在核反應堆和核潛艇數量噸位方面有技術優勢,但是像潛射洲際導彈上,巨浪2和布拉瓦應該是一個水平線上的,布拉瓦試驗一直都不怎麼順利,沒有成軍,我們的巨浪2雖然發展也曲折,但是去年年底官洩連打6發說明已經要成軍了,但是常規潛艇方面,我們應該會有質量和數量的優勢,比如AIP技術,我們並不比鵝毛差,我們在90年代就開始研究,2000年就在一艘明改上試驗,現在在武船新潛上已經使用了,鵝毛第一艘阿穆爾級AIP潛艇是2005年服役的,我去年下水的武船新潛,無論技術還是噸位上都應該超過了阿穆爾,比如我們採用的是一體化消聲瓦技術,鵝毛還是鑲嵌式消聲瓦,比如潛艇通訊技術,我們也要比鵝毛先進,去年曝光的量子通訊,我鱉如果把他應用到潛艇上,將帶來潛艇通訊的革命,此外像俄羅斯裝備的另一級常規潛艇基洛級,都是早期型的887型的,我們12艘裡面有8艘是最新的636,像我們下水的元級,技術水平也應該略高於基洛級。
我們裝備的宋級元級,基洛級共30艘,俄裝備這十幾年來只裝備一艘阿穆爾級AIP潛艇,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土鱉都要勝出,十年後的土鱉的優勢應該更大!
至於船台上在建或剛下水的,目前(?)已知的有1艘瓦良格航母,1艘霧燈,4艘052C,3艘054,1艘AIP新潛,2艘元改,一艘萬噸級的88號海軍綜合船,此外,計劃建造並得到確認的,有4艘新補給艦。還有056,江南航媽也應該會很快建造,鵝毛在建的艦艇有哪些?麻煩知道的筒子告訴我?
至於以前製約我們水面艦艇的區域防空和動力系統,這些年已經得到了解決。其實俄艦的燃氣輪機也不行,前蘇聯生產燃氣輪機最強的是烏克蘭。
在艦艇建造的工藝和項目管理上我們要領先鵝毛幾個檔次,我們現在都是模塊化建造,俄還是傳統手段建造,一艘艦艇建造時間鵝毛用的時間是我們的兩倍以上,驅逐艦參照鵝毛給我們建造的現代和我們自己的052C,護衛艦參考054A和守護,工藝水平我們比較接近歐美水平,其實亞洲國家里中日韓三國的艦艇製造水平都還蠻高的,也是世界三大造船大國,鵝毛艦艇雖然武器系統比較強悍,但是建造工藝實在是不敢恭維,此外俄艦艇建造項目管理混亂,看看他們為三哥改裝的航母工期一拖再拖,價格一漲再漲就可見一般。
38軍裝甲兵整個集團軍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即達800輛之以上,全部裝甲車輛的數量超過1260輛,這些坦克都是新式的99 、96 加上一部分88B,此外還有一個野戰防空旅,裝備有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導彈,紅旗7防空導彈。此外38軍已經建成一個實驗性數字化師,數字化水平相當高。
俄軍58集團軍
第58集團軍在俄軍所有的集團軍中,稱得上是一個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合成集團軍。該集團軍的編制十分龐大,編制員額有7萬人之多。第58集團軍的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共有609輛坦克,近千輛各式戰車,125門火砲,190門“冰雹”火箭炮,450門高射砲,120架飛機和70架直升機,但是該集團軍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主戰坦克有T-64 T-72為主T-80都很少,裝甲車也是比較老舊的BMP-2。整體裝備水平要低於我38軍。
2 海軍
比如說鵝毛海軍總噸位是世界第二,個人就覺得核潛艇和一艘航母佔了比較大的優勢,得了不少形象分,俄水面艦艇95%都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但是你看鵝毛除了1999年服役“無畏Ⅱ”級“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驅逐艦(這艘還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未完工的,後來是幾個企業集資完成了建造)最近10幾年除了下水了艘2000噸級的守護號護衛艦,還下水了一艘新研製的超過4000噸以上的驅護艦嗎?鵝毛現在還比較有威懾力的就一艘航母,1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兩艘光榮級巡洋艦,3艘無畏級,6艘現代級,還有若干老舊的克里克瓦級護衛艦而已,中國這10多年來,建造服役了2艘旅護級,1艘旅海,4艘現代,2艘052B 2艘052C 2艘051C,14艘江衛級,2艘054 9艘054A,這些水面作戰艦艇除了江衛是2000噸級的,其餘的都是4000噸級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艦艇,此外還有兩艘18000噸級的塢登(鵝毛的兩棲登陸艦還要去買法國西北風),其他兩棲坦克登陸艦光01-03年間我們就瘋狂建造了20幾艘玉亭級,兩棲登陸能力要比鵝毛強,此外我們的輔助艦艇比俄羅斯要多,要先進,比如補給艦,我們有福池級886 887 888 還有兩艘大倉級881 882 這些都是兩萬噸級以上的,還有一艘3萬噸級的885,你去看看俄只有一艘別2萬噸級的烈別津河級還是70年代建造的,此外我們有大量潛艇支援艦,這是俄的短板,我們還有上萬噸的醫療船,在後勤及輔助船方面,俄羅斯遠不如我們。
一、兩國的國防力
應該說鵝毛的地位就是靠他的核武器,核潛艇,能源三個硬件,加上野蠻這方面軟件支撐的,我國雖然核武庫雖然規模小於俄,但是也有相關的發射載體,以及保證毀滅對方的能力,因此在兩國均有能力毀滅對方的力量博弈中,核武器做為威懾的力量值下降到最小,因此主要比較是兩國的常規力量。
1 陸軍,我們的機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超過了俄軍,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已是我軍演練的基本課題,已在戰役支援能力上我陸軍要高於俄一個等級,
比如說我們有二炮的戰術導彈支援,火力覆蓋上升了一個等級,東風11 15都已經裝備了10幾年,10幾個旅,超過1500枚,俄軍首支“伊斯坎德”戰役戰術導彈營才都組建沒兩年,裝備數量不超過50枚,射程50-280公里,還有東風21 長劍10巡航導彈,戰場阻斷能力要遠強於俄軍,加上我們後勤保障能力系統化科學化,戰場支援能力比較強了這些年我軍集團軍規模的跨區機動演練已經常態化,俄軍基本上沒有搞過兩個集團軍以上規模的跨區機動演練,即使是2008年的俄格戰爭,也只是58軍一個集團軍規模,雖然俄格戰爭,俄取得了勝利,但那是在力量對比懸殊的前提下,而且這次戰爭也暴露了俄軍作戰體係單一,重型裝甲老化甚至出現拋錨的現象,後勤保障不到位,和車臣戰爭相比基本上是老戰法新內容而已。
陸軍武器系統我就不一一列舉,就舉一個例子,兩軍已裝備的最新坦克的動力系統,坦克發動機,俄T-90用的是1000馬力,我們99是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99改是1500馬力。
對比下兩軍最精銳的集團軍,我軍是38軍,俄軍是58合成集團軍:
38軍這種重點集團軍全部火砲多達約700門38軍的砲兵火力覆蓋範圍由前沿數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團軍屬導彈旅的M-9和M-11戰術彈道飛彈又把打擊範圍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敵後縱深,程度上舒緩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現在該軍所有砲兵團齊射一次火力投射總量可達30噸之多,起碼相當於韓戰末期的15倍,已達到今天美俄兩軍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和彈種上與美軍仍有些許差距,然而超過了俄軍砲兵。在火砲自走化程度方面,該軍砲兵團亦已超過俄軍,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砲,另外還有約180輛各型火箭炮可支持。在戰時該軍的砲兵旅/團能隨時提供旺盛的隨進彈幕和壓制火力,火力強度約相當於鄰近地區軍隊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砲兵已基本實現全團指揮自動化,C2系統已普及至單炮上.
流浪恆星A:“機械化”是個硬指標,它跟你是否全球沒有關係,英法意瑞典等人家也不全球,但人家一樣是機械化部隊。
要想最快速度實現機械化只能裁軍,把陸軍裁到三十萬以下就全是機械化了,三十萬陸軍守中國,不說機械化,就算跟美軍一樣全是信息化,你晚上睡得著覺嗎
這恆星是黑中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9/doc-ifxxwrwh4709123.shtml
相關新聞資料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軍步兵師對比結論:
中國步兵師由于在正面上兵力投入較多而使步兵火力占優。美軍步兵師雖然在重武器火力方面比中國差了點,但車載武器火力超過中國。
之所以說美軍在重武器火力方面比中國差,原因是美國陸軍比較依賴空軍和海軍的空中火力支援,現在美國陸軍基本上成了空軍和海軍的“附庸”和“配角”,陸軍重武器遭到弱化所在難免。
而中國仍是以陸軍爲主,空軍、海軍爲輔,奉行“大炮兵主義”,炮兵火力超過美國陸軍是肯定的。這一點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也得到了驗證,連越南人戰後都說:“以前與美軍交戰時,從沒見過這麽猛烈的炮兵火力”。
不管怎麽樣,單純在數據上進行機械性對比,根本無實際意義,真正決定戰鬥勝負走向的還是雙方的戰鬥反應速度、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和人員的士氣鬥意。由于數字化裝備的使用,使戰場比以前更加“透明”,戰鬥反應速度也更快,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也更高。而中國的數字化陸軍才剛起步,與美軍在戰鬥反應速度和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方面相比,中國還是遠遠不如。
回應
80年代的老皇曆啦
相關新聞
俄媒稱俄中央軍區戰力不敵中國蘭州軍區
俄感慨:如今的中國陸軍已達到蘇軍鼎盛時期
中俄兩軍各項實力真實對比:竟讓平可夫啞口無言2016-07-22
筆者曾在新加坡航展上遇到漢和防務的平可夫,當時和平可夫就這些辯論,竟然說的他啞口無言:本人分析兩國的國防力從軍事力量和後端力量去解讀
更驚人的是陸航武裝直升機和通用直升機,雖然“汶川地震”以來連買帶造有了不小進步,但跟美俄相比,依然是中國陸軍最大的短板,嚴重影響對陸火力支援,空中突擊,和復雜地形的遠距離快速投送能力。
另外,圖中一些運輸車輛還沒算上,如美軍光帶裝甲的MRAP防雷防伏擊人員運輸車就有2萬輛,其他輪式重型卡車、中型卡車、越野車還有25萬輛,全陸軍平均2人一輛!
差距3:儲備數量太少,影響大規模戰爭動員和消耗
雖然上述數量如此懸殊,但趨勢上看,中國陸軍是在努力增加機械化裝備數量,而美俄其實是在減少和封存裝備數量。上面的美俄裝備數據僅僅是現役使用中的,其實還有大量後備和封存的。
如,主戰坦克,中國還有4500輛老式坦克保留在二線部隊,而美國陸軍則封存著3500輛M1主戰坦克,2000輛M2/M3戰車和9000輛M113量級的其他裝甲車輛;坦克大國俄羅斯則封存著13000輛T-72以後的坦克,14000輛BMP步兵戰車和5000輛其他裝甲車輛。
差距4:數量少,性能也差。這就不多說了,幾乎每一種裝備,都還處於對美俄的努力追趕中。
差距5:戰術戰法經驗,這些年美俄一直在打仗,甭管大仗小仗,實戰經驗的積累是實打實的。
差距5:後勤保障,不說了!
至於其他海軍,空軍,火箭軍情況呢?差距更大吧。
先說空軍,根據美國空軍2015年《Air Force》雜誌數據:
美國空軍:42萬人,5433架飛機,都是先進飛機,更有封存的大量飛機。
俄國空軍:17萬人,2000架飛機,至少都是三代機,重型轟炸機運輸機更是不少
中國空軍:40萬人,3010架飛機,但老飛機不少,大飛機更缺。
再說海軍,根據美國海軍2015年ONI數據:
美國海軍:33萬人,236艘船,總噸位362萬噸,3700架飛機
俄國海軍:13萬人,271艘船, 359架飛機
中國海軍:23萬人,787艘船,總噸位166萬噸,710架飛機
回應
作戰目標不同,裝備水平當然不同!美國的目標,就是全球作戰。為了這個目標,美國每年的軍費佔全球的一半!中國至少現在的目標就是在中國的周邊打贏美國。現在就夠了!
特朗普會成為裡根第二與中國大搞軍備競賽嗎?(回應:別猜這猜那了,美國無論誰當總統都想遏制並延緩中國的崛起。中國必須增強自身軟、硬實力是關健。 當年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原蘇聯是因為雙方在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全面競爭,而就軍事而言中國還是著眼於周邊和亞太地區,更注重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退一步說就算在地區有軍備競賽,中國祇要看好周邊就行美國得勞師遠征跨越整個太平洋,結果就是美國更容易被拖垮。 美國政府那20萬億的債務,別忘了這還僅僅是政府債務!拿什麼來和中國搞軍備競賽?看看近兩年中國軍事技術和新裝備的爆發,明明是中國在拖著美帝搞競賽!哈哈哈哈
深度:中國陸軍機械化是否是世界最強?與美俄對比便知2016.11.19新浪軍事
先看中國最有優勢的陸軍,雖然其總人數全球第一,但現在不是冷兵器時代拼人數,還要看重裝備。雖然去年“9.3閱兵”上先進裝備鐵流滾滾,但整體機械化水平還是很可憐。如:
差距1、機械化裝備數量少,人均數量更少
先進主戰坦克:美軍2300輛,俄羅斯2600輛,中國約2000輛,基本相當;
先進步兵戰車:美軍4500輛,俄羅斯3000輛,中國約1500輛,少一半多;
其他裝甲車輛:美軍8000輛,俄羅斯2900輛,中國約3300輛,比美軍少;
大口徑牽引火砲:美軍1200門,俄軍1800門,中國6300門,多但已過時;
大口徑自行火砲:美軍950輛,俄羅斯2600輛,中國1800輛,居中;
自行火箭砲車:美國1205輛,俄羅斯1400輛,中國1800輛,略佔優;
陸航武裝直升機:美軍750架,俄羅斯300架,中國約200架,差距很大;
陸航其他直升機:美軍3600架,俄羅斯600架,中國約760架,差距很大。
(陸軍數據來源:日本《軍事研究》雜誌)
以上單看總數,有多又少,除了直升機,其他還過得去。但按每萬人平均擁有機械化裝備算,除了老舊牽引火砲略佔優勢,其他所有裝備的人均數量都全面墊底,甚至比美俄差出一個數量級。要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任務也不輕啊!
差距2:陸軍輔助車輛少,直升機更少
細品上面數據,由於對“陸戰之王”主戰坦克高度重視,以及跟前蘇聯學“大砲兵主義”,坦克和各類火砲跟美軍相差還不是那麼懸殊,但其他方面就相差懸殊了。
尤其是步兵戰車、各類其他裝甲車輛,影響步兵和其他特種兵伴隨坦克作戰,戰場機動保障能力大打折扣。
川普認為美國的國際防衛戰略應該由五角大樓驅動,而非國家安全委員會。他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的文人機構更多關注的是個人的政治前途和利益,而非真正的國家利益,是不能製定好國家防衛戰略的。但是像艾森豪威爾總統這類行伍出身且富於軍事謀略的總統畢竟是少數,而且當今美國總統面臨的危機和威脅往往是難以事先覺察和預見的,因此,無論誰當選總統,都需要五角大樓提供更專業的選項供總統決策。他的幕僚稱這種轉變為遊戲玩法的變革。
川普對於軍隊建設的想法是:建立一支在規模和能力上都能為總統提供更多選項的軍隊。2007年,美國海軍作戰指揮官對軍艦的需求能滿足90%,而到了2016年,則只能滿足42%。川普認為陸軍不應該被縮減至45萬,而應由48萬擴編至54萬人。他心目中的海軍將擁有346~350艘軍艦,海軍陸戰隊將從現有的18萬人擴編至20萬人。而美國目前擁有272艘軍艦,且當前建設目標是308艘軍艦。那麼多出來的42艘軍艦都包含哪些艦種值得關注。川普傾向於美國應該建造更多的潛艇,以應付中國潛艇數量的不斷增長。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要退役現有的11艘巡洋艦,但是川普認為,經過現代化的這些巡洋艦將是對海軍力量的有力支撐,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服役前景一片光明。
川普承認會增加國防開支,但會把錢花在與軍隊戰鬥力生成密切相關的方向上,同時強調不會像奧巴馬政府那樣一邊花錢取悅盟友一邊乞求盟友承擔一些防務義務。他指出,在北約中只有5個國家的國防支出達到了GDP的2%,而美國則是3.6%,是時候跟盟友們談談提高他們的國防支出了。
川普是個生意人,虧本的生意他是不會做的。這也體現在他對美俄關係的看法上,他認為奧巴馬時期的美俄關係急劇惡化,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如果要從軍事視角設想川普時期中美關係的話,不妨這麼來看川普的性格,只有有實力的對手,才能贏得他的尊重!而上面總結的這些他在競選時期提出的國防建設的觀點到底有多少會付諸實踐?抑或只是他競選時一時喊的口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應
特朗普一個人就可以改變美國和世界?那他就不是美國總統而是巫師。
美鬼本質就是以最小代價(武力恐嚇)獲取最大利益(世界霸權=經濟利益=美元),不要對美鬼報任何幻想。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9/doc-ifxxwrwk1468421.shtml
相關新聞
特朗普勝選令美軍火商歡呼雀躍將有250億美元大單
川普上任後的美國國防費用如何?號稱造潛艇應付中國2016.11.19 新浪軍事
以下是“國防新聞”網站在大選前對川普競選團隊中國防安全高級幕僚Jeff Sessions(阿拉巴馬州參議員,參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成員,川普當選後可望出任國防部長的熱門人選)和Randy Forbes(弗吉尼亞州眾議員,眾院海上力量小組委員會主席,在處理海軍事務方面頗具聲望,將於2017年1月卸任,但據說有望出任川普政府海軍部長)進行的採訪,主要觀點扼要述之。
在川普看來,奧巴馬統帥的三軍在其執政的八年間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因此,他當總統後,要對軍隊進行“重建”。川普認為美國要靠實力贏得和平,而自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開始執行的預算裁剪造成軍隊退化。他認為,過去在偏離國家核心利益方面浪費了太多的金錢和資源,而如今,他要重新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居於核心,並考慮重建聯盟、結交新友並採取更務實的對外政策。
川普認為國防能力建設不應該建立在對對手意圖的設想的基礎之上,.......美國應該加大國防的投入,以確保美軍在規模和能力上遙遙領先,徹底絕了對手妄圖赶超的念頭,並因此而與美國和諧共處。
川普也不會在核裁軍方面延續奧巴馬的政策。他認為核裁軍的動作過大,會讓朝鮮、伊朗等國家看到赶超上來的希望,一個二流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不足以威懾對手開始膨脹的野心,只有足夠的肌肉才能徹底打消對手想挑戰的念頭。他要積極推動核武器的現代化,就像俄羅斯所做的那樣。
對於亞太再平衡問題,川普認為,儘管未來10年中世界三分之二的貿易都要通過亞太地區,但美國不會把所有的雞蛋(軍力)都放到這一個籃子中。他認為奧巴馬政府採取的是抽離中東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策略,而川普更希望通過提升軍隊規模和能力,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而非拆東牆補西牆地犧牲全球其他地區的軍事存在而單單加強亞太一個地區。
川普的第一個軍事承諾是消滅ISIS。一旦他上任,會要求軍方在30天內拿出包括軍事行動、網絡、金融、意識形態和外交努力在內的消滅ISIS計劃。
川普會提高美國本土能源產量,不僅帶來就業機會,把財富留在本土,而且降低美國對國際能源供應的依賴。他強調要修補或改進網絡安全方面的能力,要有攻防兩手準備,而非僅僅是網絡攻擊的承受者。他還聲稱高度重視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並承諾會加強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選戰 醜態畢露 舉世鄙夷 2016-11-07聯合報
美國總統投票前七十二小時,紐約時報以「別提候選人付出的代價了,美國為這次選戰的付出更慘」刊出專論,指出二○一六年大選,是美國政治制度遭舉世鄙夷譏諷最嚴重的一次。這次選戰卻將美國政治醜陋面赤裸裸攤在世人面前,且暴露美國這個以民主理想自我界定的國家,其實和第三世界民主停滯國家一樣,成為反民主勢力受害人。
這次選戰充斥謾罵、性醜聞、貪腐指控,川普還說他擔心做票。美國這個品牌究竟失去多少光澤,目前無法量化。
美國人一度自覺是舉世羨慕的對象,現在則常覺得處境尷尬。美國的品牌仰賴美國夢,美國商家向來將牛仔褲等商品包裝成美國夢的一部分,向全球行銷,如今全部聽從建議,取消類似廣告。
回應
這次美國大選,醜態畢露的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所謂的主流媒體。紐約時報選邊站,積極充作希拉蕊的打手,每天批評的矛頭直指川普,不管道理只問立場,天天洗選民的腦,完全喪失了媒體中立的基本原則。
這次美國的大選,把二戰後國際新秩序,全世界民主系統設計的核心價值『商業帝國利益派』四處發動戰爭.掠奪全世界的資源,美國國內分贓不均、內部爆發嚴重衝突,讓全世界的人民直接戳破民主的神話
美是金錢立國! 假民主!
是的,美國不要再輸出民主了,你們的制度並不是最好的
美國總統是間接選舉 即使獲多數人支持 仍然落選 :在1824年、1876年、1888年及2000年曾出現過。
另參【圖博館】: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藏疆港台獨之毒藥 民主的烏坎之路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東協東協加三 中國崛起(二) G2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日筷箭之爭 中國市場 對中貿易戰 大陸經濟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對中貨幣戰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入世》 俄烏戰爭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一) 民主偽形(二)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伊斯蘭革命 《歐洲新霸權》 《歐元》 歐豬四國 《歐洲共同市場》 《費城神話》 美善的《帝國》 《歷史的終結》 《文明衝突》 《美國的分裂》 《美國時代的終結》 《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 《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美國實力的衰落》 《全球反恐戰爭》 《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
其後,這些示威者轉往附近的干諾道中和西邊街交界處示威,占據了十字路口,令交通癱瘓,而現場所見,當時大概有數百人。
在與示威者對峙多個小時後,警方於凌晨12時採取行動,從3方面推進,逼使示威者回頭向東走向中環方向,但推進行動時而進行,時而停頓。
凌晨2時左右,有個別示威者向警員投擲磚塊後,警方採取終極行動,派遣俗稱「速龍」的特別部隊驅趕示威者。
在短短10多分鐘內,示威者四散,占據行動結束。
香港宣誓事件反釋法遊行 警民爆發衝突2016-11-06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就香港立法會兩名青年新政議員宣誓風波釋法,香港民間人權陣線今天下午發起萬人遊行反釋法。中方駐港官員說絕不讓港獨分子進立法會。
香港民陣今天下午發起遊行,反對人大釋法。遊行隊伍下午三點半由灣仔修頓球場出發,五點到達終點中環香港終審法院,在法院前集會。
民陣發言人說,有一萬一千人參與遊行,感到滿意。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說,人大常委在香港法院審理宣誓事件的司法覆核期間釋法,是破壞香港的法治的行為,希望人大常委撤回釋法的決定。
部分參與團體社民連、香港眾志、工黨等,接近遊行終點後就繼續前行,準備遊行到大陸駐港中聯辦示威。警方舉黃旗指其違法,雙方一度對峙,最後開放一條行車線放行。
但也有人支持人大釋法,一個叫「保衛香港運動」的團體,在分域街附近集會,約有五十人參與。
大陸駐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下午召集香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中聯辦,講述人大常委釋法。張曉明指港獨言行觸犯一國兩制底線,危害國家領土完整及統一,絕不允許港獨分子當立法會議員,釋法主要針對港獨。
張曉明又說,中央已預計到,部分香港人對人大釋法持抗拒態度,部分年輕人可能採取激烈行動,但為保持原則,即使抗爭行動難以避免,會堅定地應對。
回應
支持釋法,捉拿暴民。
香港这些英皇民的逻辑就是:他们可以打砸抢,可以骂你支那猪,你却不能用法律制裁他们。其實以前英國管治香港年代,香港不像現在那麼自由、民主。
相關新聞
中聯辦:絕不容許“港獨”分子就任立法會議員
人民日報微信:是時候給“港獨”分子一次徹底教訓了!
港民眾期待“人大牌釋法消毒水”澆滅“港獨”
中央出手 港府:人大常委會將主動釋法
內地學者:釋法有助維護法治權威和香港民生福祉
港媒力挺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釋法
环球网社评:人大释法打击了“港独”和极端势力
英媒妄称释法系香港终结的开始 中方: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多名“港獨”分子或失去议员资格 “港独”终遭主流民意唾弃
港議員不依法宣誓 人大:不得就職 港獨議員喪失資格
环球网社評:香港社會千萬別中了西方輿論的招
西方妄稱破壞香港司法獨立 外交部:中國不是你們在亞洲的傀儡
回應
不僅要釋法,還要對一切分裂國家的跳梁小丑施以重刑!
趕緊通過第23條吧,具體應該在刑法裡增加分裂國家罪,可操作性就強了。
香港是中國的,你要獨立,請滾出中國。
這是修改基本法!
這是修改法律?你的智商真值得懷疑。法律條款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用解釋的,但是有人肆意利用法律條款概括性往別處解釋,那就要說明法律的本意了。
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誰觸碰底線,就應該從嚴懲處誰,國家完整的根本大義,誰都不可違背。
港示威者試圖重演占中 但被驅散2016.11.07 中央社
香港一批年輕示威者6日晚試圖重演「占中」運動,但占據馬路數小時後被警方驅散。事件起因緣於泛民主派以民間人權陣線名義舉行遊行,抗議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香港立法會宣誓事件釋法。
遊行於下午3時半由港島灣仔修頓球場出發,向西遊行前往位於中環的終審法院,泛民各黨派代表都有參加,包括民主黨、社會民主連線、青年新政、香港眾志等。
民陣方面宣布有1萬1000人參加,警方則說有8000人。
遊行於晚上結束後,部分激進年輕示威者沒有散去,而是轉往西環的北京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大樓示威,期間他們曾衝擊維持秩序的警員,警員向他們噴射胡椒噴霧。
回應
裡面那個黑中國的文風,完全是中國公知的風格啊,燒成灰也認識。
人不要臉最可怕
文人之筆利於刀劍,古來如此
手段精巧,內心邪惡。西方政治幾百年來一貫如此
儒以文亂法,果真如此啊
結果出來之後,不管誰當選,都會有人說是民主的勝利。再順便黑一波某國沒選票。民主國家誰上台都一樣,民主再差都比沒選票強云云。
http://www.guancha.cn/SongLuZheng/2016_11_08_379857.shtml
全國人大通過香港特區基本法第104條解釋2016.11.07新華社
新華社快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7日上午經表決,全票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7日釋法通過發表談話。該發言人說,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及個別候任議員在宣誓時宣揚“港獨”主張,侮辱國家、民族引發的問題,對基本法有關條文作出解釋,明確了依法宣誓的有關含義和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一解釋,表明了中央政府反對“港獨”的堅定決心和意志,維護了基本法的權威和香港法治, 順應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完全必要,正當其時。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連日來,香港許多政界人士紛紛表示,人大釋法就是為了遏制“港獨”。
有關立法會議員宣誓的問題,目前在香港正在進行司法程序,香港高等法院最快下週一才會作出判決。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認為,人大釋法選在這個時間段是有技術上的考慮,有利於澄清本地法律模糊不清的部分,“就算法官盡快裁決,還都會有一段訴訟時期,在香港也可能上訴到終審庭,也許最快也要一年半載,在這段時期內,怎樣的宣誓才有效,怎樣才符合《基本法》第一條、第104或者其他條款的要求,才能當特區的議員,這方面香港的法律就很不清晰,所以人大常委在法律上早日將有關的法律原意澄清,是有幫助的。
………..
大選中,媒體的表現最為詭異,可以說打破所有底線和禁忌。在共和黨初選時,紛紛炒作特朗普的出格觀點,頗有嗜臭如飴的感覺。結果很快就把特朗普這個政治素人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政治新星,為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立下汗馬功勞。
這種反常的背後首先反映了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困境:傳統媒體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單靠不痛不癢、四平八穩的報導已經不可能贏利。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把市場效應放到極高的位置。所以即便特朗普表現得很政治不正確、很不靠譜,只要能吸引眼球,媒體便一擁而上,充當了他傳播的媒介。雖然,職業道德讓位給了生存壓力,透著一番無奈,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短期內還是得利者。
那段時間,特朗普利用媒體或者主動被媒體利用做得十分成功。
只是沒想到,美國媒體“溫飽”之後,還有餘力追求“淫欲”。等到進入兩黨對決階段,各大媒體又打破長期以來的中立、客觀原則,一邊倒地站在了希拉里的一邊。
我在美國觀選期間,雖然選舉已經進入尾聲,但媒體的風格依舊。《New York》雜誌封面是特朗普誇張、醜陋的特大頭像,封面標題則是大大的《LOOSER》。《大西洋月刊》乾脆發表社論:請不要投特朗普。
至於各家紙媒和電視台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攻擊特朗普。出版界也出了紅寶書——《特朗普語錄》。
顯然,這一會兒,媒體發現先前自己玩火玩過了頭,但悔之晚矣。於是只能不顧“節操”,鼎力支持希拉里以求“彌補過失”。然而,這種為了“正確”的目的,不顧手段的風格一旦成為傳統,後患無窮。
也難怪美國著名的媒體人庫克在一場研討會上說:“紙媒的方式在我看來違反了所有新聞報導的準則。”
當然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對媒體的觀察並不僅僅局限於大選,還有對中國的報導上面。這裡面不妨以西方媒體的標杆《紐約時報》為例。
最近《紐約時報》有這樣兩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其春秋筆法簡直讓人自愧不如。
這一次大選重創美國的軟實力,把展示其製度優越性的機會變成了一場鬧劇乃至悲劇。但《紐約時報》的文章竟然還能把這個“制度事故”轉化成對中國的攻擊。
.........
川普唱反調 歐巴馬4壯志難酬
接納非法移民遭擋 待川普、新國會決擇
歐巴馬推寬赦非裔 川普:縱容販毒
川普要恢復禁運 美古伊朗關係恐退回原點
TPP觸礁
相關新聞
RCEP 觸礁 亞洲國家紛紛琵琶別抱TPP 天下雜誌 2015.11.22
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川普)反TPP與亞太國家焦慮 中時社論 2016.8.5 TPP遇阻 多國欲投中國RCEP懷抱
英媒:是時候宣布TPP臨床死亡了
天災黨爭不斷 安倍放棄在本屆國會通過TPP
聯合報:G20峰會 看中俄縱橫 憂台灣孤立:中(一帶一路)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方向一致;美國歐(TTIP)亞(TPP)布局難產。
百日大計 川普怎打造新美國
川普第一步 先弭平被撕裂的國家
川普勝選釋善意 市場巨震後趨穩
Fed臉綠 下月升息生變
川普經濟解方…減稅、增支出「把就業帶回美國」
川普傾向孤立主義…亞歐中東 美恐放手
世界權力版圖重劃
民粹川普 掀起歐洲反體制政潮
老美移民加拿大 不是笑話
美歐反體制怒火 愈燒愈旺
國際關係巨變 …全球瀰漫濃濃震驚、不安
習近平電賀川普當選:中美管控分歧、合作共贏
川普勝選 陸:盼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陸學者:川普保護主義 陸反有戰略機會
印媒稱美大選致決策停擺 中國出手撬走美兩重要盟友:菲律賓、馬來西亞
环球网社评:中国为何无需担心美国总统更迭:中美关系已经不是华盛顿一方说了算,更不是白宫的某位阶段性主人说了算,是由华盛顿和北京共同塑造,且北京塑造的能力在增强。
張小寶:為了證明美國媒體在大選中客觀中立,中國磚家也是拼了2016-11-09
本屆亂象頻頻的美國大選迎來了最後時刻,許多人心中的“尷尬癌”大概終於可以切除了。大選中美國媒體的偏向也令人大跌眼鏡,遭到了美國國內外的諸多批評。然而,美國媒體產業發達,積累了許多粉絲擁躉,為其辯護者“理直氣壯”,毫無尷尬,氣勢一點不輸批評者。筆者最近就抱著學習的態度,認真研究了一篇媒體界專業人士的辯護文,果然受益匪淺。
票數多卻落選 民主黨再一次飲恨2016-11-09經濟日報
截至美東時間早上8點10分為止,柯林頓的全國總得票數為59,163,675票,贏過川普的59,027,971票。逾13.5萬票的領先差距,使柯林頓成為歷來第五位贏了總票數,卻輸了大選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在2000年的激戰中,以些微票數領先小布希,但最終以五張選舉人票敗選。
川普贏了!外媒分析四大原因
選前民調完全失準,讓許多專家跌破眼鏡,票數領先的4大原因:
第一,川普獲得無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壓倒性支持。有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在幾次大選較傾向共和黨候選人,但2016年多轉向支持希拉蕊。第二,歷史紀錄顯示,低收入選民傾向支持民主黨,富裕的選民傾向共和黨,而收入與教育相關,使得每個水平收入指數的選民,對於兩黨的支持率有大幅更動。第三,少數族群如拉丁美洲裔、非洲裔及亞裔壓倒性支持希拉蕊,但支持率仍普偏低於四年前的歐巴馬。而川普在白人族群的支持率,與歷代共和黨候選人的支持率相當。第四,川普獲得男性選民壓倒性支持,但女性選民也沒有減少。
主流媒體民調崩盤 沉默之聲集體反撲2016-11-10聯合報
川普勝出,各家主流媒體眼鏡碎一地。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瑪格麗特.蘇利文指出,美國記者從來沒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當一回事,因記者大多出身良好,不相信川普這個歧視殘障者和少數族群、以性騷擾女性自豪的人真的會當選,就算目睹大批選民嘶吼著想要改變,也視而不見。記者無法看清美國社會真正發生的事,只是不斷查詢喜愛的選舉預測網站,並暗自感到安心。蘇利文說,川普顯然嗅到了美國大眾對貿易和移民等議題的憤怒。雖然許多記者報導這些美國人的挫敗與幻滅感,但並不真的當一回事,只一廂情願地相信,得體和禮貌在美國仍然很重要,像川普這樣粗魯、言詞激烈的人一定選不上。
國內學者則表示,從英國脫歐公投到這次美國大選,顯見民調和真實民意差距太大,值得思考。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提到,川普的支持者是相對沉默的一群,當然也是民調無法反映的原因之一,這群偏向藍領、中低階層選民的主動或被動「沉默」,也是因為所謂的「主流媒體」沒有讓他們的聲音出來。台灣閱聽眾接收到的是美國自詡自由派大眾媒體的詮釋,他們型塑出來的川普形象,是充滿負面爭議的狂人。隨著科技發展變遷,過去包括電話、出口民調等傳統訊息收集方式,亟待重新思考改變,因為其結果是否充分反映意向,已經是一個問號。
比如早年的飛機上,大塊大塊的蒙皮邊沿不直、表面不平順、打滿蘑菇頭的鉚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加工工藝水平有限,蒙皮不能一次精確的沖壓或者拉伸成型,需要人工敲打修整形狀、裁剪邊沿;由於定位精度較低,蒙皮變形幅度大,只能用圓頭鉚釘。而這些圓頭鉚釘的凸起,會在戰鬥機高速飛行中形成相當可觀的阻力。
因此後來的戰鬥機在材料和製造工藝提升以後,蒙皮本身的邊沿更整齊、表面更順滑,在蒙皮上锪窩出錐形的凹坑,配合沉頭鉚釘或者螺栓,避免表面凸起。這也是三代機相對二代機、以往西方飛機相對中俄飛機,一看就外觀質感好得多的關鍵原因。
而在殲20這樣的飛機上,三代機的精度標準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它現在體現出來的加工水平,是必須採用機器人進行高度自動化的蒙皮成型和裁邊才能做到的。包子好吃不在褶上,這話不適用於飛機,特別是不適用於隱身飛機。而殲20的外觀工藝表現,無疑證明中國在航空製造上有了脫胎換骨的能力進步。(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0/doc-ifxxsmif2628840.shtml
殲20工藝水平有多強:外觀已能和F22精緻程度比高低 2016.11.10新浪軍事
隨著殲20的高清照片不斷流出,其異常光潔順暢的表面徹底刷新了人們對於中國戰鬥機的固有印象;不少人戲稱其“打膩子水平達到F22水平”。殲20這種優異的表面工藝水平,在需求上來自於第四代戰鬥機的隱身要求,在基礎上源自於國內航空製造業的自動化水平提升支持。
通過隱身設計,現代戰鬥機在理想情況下甚至能把自身的雷達信號特徵控制在低於0.1平方米的水平。相應的,如此極端的性能表現,自然也需要飛機將所有的涉及到對方雷達信號反射、自身散發信號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處理到同樣極端的優化水平才行。
這帶來了隱身飛機設計製造上的兩個重要特徵:首先是木桶理論下的短板效應體現的特別明顯,只要飛機上存在一個明顯的、無法挽回的強暴露特徵,全機其它地方隱身再好也效果等於零。其次是隱身效果的好壞,對於飛機的細節極為苛求;很多看起來根本不起眼的差異,比如機身表面一個螺栓的凸起,就能使得飛機的反射強度陡然增加數倍甚至十幾倍以上。
因此對於隱身飛機,僅僅保持大體上的“乾淨”——比如武器內置,那是遠遠不夠的。它不僅要保持表面在外形上的高度光滑連續,同時也要保證雷達信號打在飛機表面上以後,傳播衰減的一致性。要做到這樣的要求,隱身飛機不僅要必須精心設計各種材料的搭配(比如吸波塗料的層數,採用何種吸波結構設計),還必須保證加工製造、裝配上的高度精確。
圖:T50採用的直通進氣道會形成致命的強反射特徵,這就決定T50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隱身戰鬥機
圖:T50採用的還是普通十字螺栓,新一代隱身機按照高標準要求是應該採用特殊的高精度內六角螺栓的。從總體到細節,T50的隱身設計到處都是敷衍了事的作風。
先拿蒙皮做例子。飛機是很典型的輕質結構,主要受力都是由內部的隔框、大樑、桁條等完成,而鋪在這些內部結構外面的蒙皮,則多數由輕薄的鋁板做成。以戰鬥機來說,機身這樣的地方蒙皮厚度在2毫米左右常見,而機翼上表面由於承受壓力相對下表面低很多,視情況厚度變化較大,但多數地方就是3毫米左右。只有在機翼下表面等高壓區域,厚度才會達到7-8毫米甚至以上。
而這些高強度的鋁合金薄板,本身很薄,而面積又很大;這使得它們自身的剛度特性很差,在加工的過程中極易變形。因此在飛機上——特別是有些年頭的飛機上,第一次近距離觀摩細節的人都常常被飛機表面的粗糙程度所震驚。
80英里射程的80萬美元的砲彈,這還不如用戰斧巡航導彈呢,騙軍費也不是這麼騙的
我們要支持燈塔國造這些高精尖設備,畢竟搞前沿科技要多一點不同的想法,有燈塔國作為參照系,可以減少我們的彎路。
感覺美國防部從來不缺軍費
那是,美國陸軍一年內開出來的虛假髮票和白條就能過萬億美元,最後竟然不了了之。
又看了一遍指標,80英里,150公里不到啊。TG現在生產的155自走炮用增程製導砲彈的時候也有120+,假如擴展到8寸,打160就沒問題。制導砲彈當然貴一點,但是也不會超過2萬。說穿了不就是增加了滑翔彈翼和製導模塊麼?
因為不是中國造。懂?
中國130mm艦炮射程120km?
052D艦的130mm艦炮射程真的可達120km?又是個「052D世界首創的垂射系統」1吧!
120公里算啥?單靠底排火箭增程,155毫米52倍徑的中國SH-1/俄國2S35/南非G6-52L之射程都可達53/70/75公里了。若再加滑翔翼,中國155毫米52倍徑的WS-35火箭滑翔制導炮彈已可增程到的100公里,052D艦艦炮的口徑雖只有130毫米、但有倍徑70,就好比位居「美軍十大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榜首的DDG1000艦155毫米62倍徑艦炮之制導炮彈可增程到的150公里2,這也是中國萬噸級055艦的目標!052D艦和其它試圖將原是陸軍的155毫米炮弄上軍艦3、均因後座力及艦體結構之因而不現實!
是嗎?那「以中國130毫米海基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最大射程120千米計算,完全可以滿足類似美國海軍海上火力支援任務這樣的要求,由4艘052D導彈驅逐艦可以在10分鐘內向距離海岸60千米外的敵目標發射100枚制導炮彈,壓制40個左右的目標,如果使用某型反裝甲散佈模組和子母彈藥,可以有效的壓制敵裝甲部隊,有效地提高我軍登陸部隊搶灘和鞏固登陸場的能力。」非虛言了!而不必搞華而不實的雷射與電磁砲4上軍艦。
相關資料
1. 以上詳參【圖博館】:052D世界首創的垂射系統? 052D
2. 以上詳參【圖博館】: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從美DD(X)驅逐艦看170的差距
3. 以上詳參【圖博館】:軍艦上的陸軍火炮
4. 以上詳參【圖博館】:雷射與電磁砲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411136
中國055大驅性能不及美科幻戰艦但價格僅是其1/10 2016.11.08新浪軍事
055型為中國首款萬噸級水面戰鬥艦,全長超過170,寬達到18米左右,排水量1萬噸以上,可以歸類為巡洋艦。055型將至少有128個冷熱共用型垂發單元(如 “一坑多彈”應200枚以上),可以發射多種不同的導彈,包括:YJ-18反艦導彈和CJ-10G對地巡航導彈等。(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還擁有1門PJ-38 130毫米主砲,反潛魚雷,以及由1130近防砲和海紅旗10防空導彈、電子戰系統等組成的近防體系。標準配備2架直20。
該艦的採有全新的航電系統,包括新的一體化桅杆雷達系統。052D上的老式米波雷達天線將消化,不僅提高了隱身性,也大大加強了功能。
055型的設計沒有特意追求什麼先進性,相對保守一點,採用了許多成熟技術,多在052D型上得到驗證,所以055型建造成本就相對較低,據說只有35億人民幣,折合美元不到6億,連DDG1000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回應
DDG1000的造艦技術70%是全新的技術,可以說是新技術驗證艦,055跟DDG1000沒法比, DDG1000驗證好的新技術會移植到伯克3上,055能跟上伯克3就很不錯了。
伯克3做出來再服役猴年馬月了。那時候我們會不會出060?
DDG1000關鍵的雙波段雷達和電磁炮全砍了。弄的大功率全電推成了英雄無用武之地。成本又爆漲媲美航母。呵呵。
最好的不一定是適用的,適用的才是最好的。堆技術堆出來的產品,絕對是最好看的,但絕不可能是最適用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8/doc-ifxxnety7712243.shtml
美海軍DDG-1000戰鬥力形成將再度推遲3年
[據預測國際2016.4.19報導] 美海軍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將再推遲三年至2019年12月形成戰鬥力,這比美海軍在2010年時的估計要晚4年,比去年的估計也要晚一年。目前該艦的問題在於激活其電力集成系統比較複雜。該級艦在建造時強調將推進系統和艦上其它用電系統分開,所有的系統最後採用一個統一的電池系統來提供能量,包括武器系統、傳感器系統甚至推進系統。
相關新聞
美國《財經時報》2016.6.4美海軍將放棄電磁炮項目
美海軍DDG-1000對陸砲彈一發80萬美元遭取消
回應
這打出去不是砲彈,是一顆黃金啊!感覺洛馬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會A錢的軍火商了,絕對沒有之一!
中國無人機創下外銷最大單 要將美國貨趕出國際市場2016.11.04 新浪軍事
就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翼龍無人機的總師在採訪中表示,翼龍系列無人機創下啦目前為止中國無人機出口的最大單。而能讓謙遜的翼龍無人機總師說出這樣的豪言,也從側面說明了他們對翼龍系列無人機非常滿意,無論是在非洲還是中東,不少國家都購買了翼龍無人機並對這款無人機非常滿意。甚至要二次購買。而翼龍2無人機還沒有完成研製,已經有國家希望購買了。這也說明了國外對翼龍無人機的認可。
翼龍總師曾舉例表示翼龍無人機此前沒有設計在沙漠環境下的使用,卻被客戶要求在沙漠中暴晒在極端環境中使用,並經歷了客戶要求的突然停電等種種考驗,最終讓客戶折服,堅定不移選擇了這款無人機。而同期美國無人機由於美國國會的禁售令和昂貴的價格,最後沒有獲得大多數國家的青睞。曾有報告顯示,美國幾乎已經被中國擠出了世界主要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外銷市場。在中國的翼龍系列、彩虹系列無人機的覆蓋下,美國很顯然沒有辦法在中國無人機面前獲得外銷的優勢。
不僅如此,中國的無人機還在快速升級,目前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已經有了翼龍I無人機、翼龍I大改版本的翼龍ID無人機,還有翼龍2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作為翼龍整個系列,從高到低覆蓋大部分產業鏈,讓翼龍無人機獲得非常好的前景。而中航科工的彩虹系列無人機也是如此,從小型的彩虹3,到大型的彩虹4、再到可以掛載16枚導彈的彩虹5,幾乎和翼龍無人機瓜分了這一巨大的市場。
除此之外,中航成飛的雲影無人機又在翼龍的基礎上做出了差異化細分需求的新產品。雲影無人機屬於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而且自帶隱身能力,這對中國無人機來說又是一個飛躍。正是這些不斷升級的中國無人機,讓中國有信心把美國同類產品趕出國際外銷市場。(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中國部分武器定位就像小米手機,性價比極高,擾亂你美國銷售暴力的市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4/doc-ifxxnety7357252.shtml
另一款LRASM-B為使用先進渦輪衝壓發動機,性能類似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Brahmos)長程反艦飛彈。不過由於RASM-B研發失敗風險較高,因此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於2012年初取消RASM-B研發計畫。
美軍確認中國測試10馬赫超級武器WU-14 要求避免誤判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2014-1-13報導,美國國防部表示,中國軍方在上周完成了針對突破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首次高超音速滑翔載具WU-14。
2011.8.11美國DARPA的高超音速HTV-2B使用米諾陶4型火箭發射二次失敗。
相關新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詳參【圖博館】:094與巨浪2之謎 )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美稱中不想與美對等較量 欲利用美軍缺點(詳參【圖博館】:《不對稱作戰》《超限戰》中國大戰略)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的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行了6次測試,最新消息稱,DF-ZF的第7次試射可能已經進行。有分析認為,密集的測試可能意味著這種武器已接近部署階段,這將對中國的區域拒止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為什麼作為世界海上霸權的美國在反艦飛彈的發展上,為何如此消極? 主因是美海軍與其他國家海軍的作戰方式不同,美國海軍是以航空母艦作戰群為作戰單位。航空上有E2C的鷹眼預警機巡航距離達到2,700公里,搜索範圍達600公里。其艦載機F/A-18 E/F大黃蜂號可以攜帶空射型的AGM-84魚叉飛彈,攻擊3,300公里以外的敵艦。超音速反艦飛彈因為速度快,燃料耗費大,所以射程受到限制,更不符合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作戰群的作戰模式。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
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楨:?),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那是個最明顯不過的目標,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在所有的實戰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導彈能被雷達在較遠距離穩定跟蹤的例子,一般都是信號時斷時續根本不可能進行較遠距離的攔截,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美國長程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成功 中國遼寧艦挫著等
根據美國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網站指出,美國長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在2013.11.12的第二次試射中,再度成功擊中、長260公尺的移動靶船。1970年代,美國海軍曾有衍生自戰釜巡弋飛彈的RGM/UGM-109B長程戰斧反艦飛彈,不過自1990年代除役之後,美軍僅剩AGM-84。2009年,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與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合約研發長程反艦飛彈。原先,洛馬團隊開發出二種LRASM款式,一種是LRASM-A次音速巡弋飛彈,射程達920公里、裝有450公斤彈頭,以AGM-158B聯合空對地離岸 飛彈增程型( JASSM-ER)為基礎進行研發;
臺灣之榮光! 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約2.5Mh;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連俄印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18呢?「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艦潛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雄風三-維基百科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媒報導為150,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高300萬美元)。改良增程型升為400公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
技術數據
長度 6.1米
直徑 46 cm
翼展 不明
整體總重 1,500公斤
發動機 固態燃料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5~3.5 Mach
有效射程 130公里(海平面)~ 400公里
飛行高度 20M~200M
導引方式 慣性導航 + 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150公斤
日本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
ASM-3長度約6米,重約900公斤,速度M3,射程150公里,制導方式為中繼慣導加末段主/被動復合制導方式,具備較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
美國有超音速反艦飛彈嗎?
美國目前沒有超音速反艦飛彈服役,RGM-84魚叉只有0.85馬赫。 美在2005年4月測試成功,射程110公里,速度2.8馬赫的 GQM-163A土狼超音速掠海靶彈,測試短程反反艦飛彈如麻雀或公羊飛彈效能之用的,不用來攻擊敵艦。
超音速反艦導彈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CM-400AKG 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 鷹擊12出口型(?)
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0.67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鷹擊12每枚約100萬,亞音速的中國C802A/803約50萬/法國飛魚100萬以上)中國梟龍FC-1(巴基斯坦稱JF-17雷電)戰機攜帶的CM-400AKG 重約兩噸、彈長6.5米,徑寬0.4米,最大射程達250公里,速度超過4馬赫。
鷹擊12(出口型CM-400AKG) 維基百科
服役 1999
設計生產 601、611所和海軍研究院、航天三院聯合研製
技術數據
長度 7m
直徑 0.6m
負載重量 2-2.5噸之間
發動機 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4.5馬赫
有效射程 250公里到500公里
導引方式 追熱和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200~300千克
發射平台 艦射、陸射、空射(轟炸機)多平台
鷹擊-18的攻擊方式很特別。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該導彈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垂直升空後,利用其尾部的燃氣舵迅速轉向,固體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務後被拋離;緊接著彈體後部的渦噴發動機點火,使導彈進入勻速巡航階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燃料耗儘後,渦噴發動機再次被拋離;分離出來的前部彈體是一個獨立的小導彈,該導彈採用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可達2.5-3.0倍音速,航程達到40千米;此時,該彈主要依靠命中目標時巨大的動能來增強威力。水面艦艇攔截超低空目標時一般來說最大射程也在40千米左右,這樣的導彈對於防禦一方的艦艇來說極難攔截,因而鷹擊-18具有很高的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唯有中國能夠防禦超音速反艦彈美國手段不靠譜2015-11-09 新浪軍事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海軍水面作戰艦防禦來襲反艦導彈,是艦載武器發展的重點領域。除了在為中遠程艦空導彈拓展反導彈能力以後,以美國和蘇聯爲首的軍事強國還研製了多種型號的小口徑速射砲,力圖使用集火射擊和密集彈幕攔截來襲導彈。
目前世界上已經服役的艦載小口徑近防砲有13種,其中美國的20毫米6管密集陣,俄羅斯的AK630和“卡什坦”,荷蘭的守門員,以及中國的7管30毫米艦炮,都是性能頂尖的佼佼者。這些近防砲的特點是採用6管或7管加特林轉管原理自動機,配備穿甲彈或半穿甲榴彈,射速3000至4000發/分鐘,可以攔截飛行速度在0.8馬赫左右的掠海飛行亞音速反艦導彈,可以在高精度火控和隨動系統的操控下,在距離來襲導彈一千多米的攔截窗口,噴射出100~200發砲彈,力求其中的二三發砲彈能夠命中反艦導彈。但現在最先進的亞音速反艦導彈多采用複雜的末端彈道,突防能力較高,可在近防砲的最佳攔截距離上突然進行機動動作,造成近防砲命中概率下降。
為了提高軍艦攔截反艦導彈的能力,美國和中國都分別發展了滾動彈體攔截彈道,美國的是海拉姆近程艦空導彈,中國則為紅旗-10導彈,這兩種導彈從外形到制導原理,再到性能,都高度相似。都採用紅外+被動雷達引導頭,彈體滾轉,機動能力超過20G的雙鴨翼舵面,可不依靠外部信息系統進行獨立的反導作戰,對超音速和亞音速導彈都具有很高的毀傷概率。美國已經在主要水面艦上使用海拉姆導彈替代了密集陣近防砲,從而成為唯一的艦載近程反導手段。但只是用海拉姆導彈存在手段單一,近界較大等缺點,在面對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時,容易錯失戰機。
中國則在艦艇防禦超音速反艦導彈方面考慮的較周全。很多人都以為中國的海軍武器系統比較落後,其實這是慣性思維,中國的多數海軍武器系統都有兩個特點,一是性能先進,例如海紅旗9/紅旗16垂直發射艦空導彈,新型的130毫米艦炮,小口徑近防砲,作戰指揮系統和數據鏈,都是世界最先進水平;二是獨立自主,中國的艦載武器多為自主研製,例如052C/D驅逐艦的四面相控陣雷達,是除美國外世界第二個在驅逐艦上使用的自主研製的神盾系統,就是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上的神盾系統和垂直發射系統,全套都是美國貨,日本不並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中國在艦艇近程反導領域也一樣,發展了中口徑艦炮、小口徑速射砲和近程艦空導彈三套系統,相互配合,可層層攔截來襲導彈,不留漏網之魚。
中國現在是在學習美國,所有的艦艇都是系統的一部分,俄海軍則是希望每艘軍艦都能獨立完成作戰任務,想想他們的載機巡洋艦就明白連航母都要求自身能反艦防空何況其他水面艦隻。所以單獨對比是不合適的。
這小艇當初用的是德國MTU柴油機,烏克蘭危機後德國禁運,毛子自己又造不出。咋的,不服?
毛子的22350火力媲美驅逐艦,還有小盾。054A更多的應該和11356相比。
22350裝的是小盾,大盾裝不了。054A要是強行上盾也可以啊,關鍵是有必要嗎?那052C和052D和055又是用來幹嘛的?毛子這幾年下水才幾艘艦,什麼導彈艇射巡航導彈,看似很拉風?這都是毛子無奈之舉,沒錢,造不了那麼多,只能小艦當大艦用,要是毛子能跟中國這樣下餃子,就不會出現這種極限設計了
22350從2006年開始造,到2016年第一艘才下水。沒有了烏克蘭的燃汽輪機,正在造的兩艘都晾著。繼續吹。
能不能射是一回事,需不需要是另一回事,付出的代價值不值又是一回事。在6000噸的軍艦上發射巡航導彈,完全沒這個必要。
22350反艦能力和防空能力都比052D強,主要是艦載武器先進一代。
比052D強?強在那? 9M96E2 射程120 公里,HHQ9的射程也是一樣,反艦導彈 寶石與鷹擊18比,強在那?主雷達功率之比,艦上的設備自動化程度更是被052D完虐。054A跟22350一樣大,只需要180名艦員,22350需要210。這就是差距。
楨:歐俄印都妄想以小盾代美中大盾,但有皆小盾雷達安裝在塔形桅杆高處,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和重量,會影響艦艇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轉彎易傾覆之弊。尤其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大謢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大謢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 型神盾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中俄最強護衛艦對比:054A憑數量性價比取勝2016.11.
日前,有網友製作了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與俄羅斯海軍最新22350型隱身護衛艦直觀對比CG圖。
回應
不吹不黑,俄海軍所有艦艇防空能力都不強,他們主要是對艦對陸攻擊能力強悍,一般國家比不了,口徑巡航導彈(射程2500 )在不足4000噸的艦艇上發射,這個技術美國也不見得有,美國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至少艦艇單位9000 ,中國在我查的資料中並沒有艦艇能夠發射巡航導彈,對艦艇攻擊的反艦導彈也是俄羅斯的強項,雖然中國學習俄羅斯的花崗岩反艦導彈製造出性能差不多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戰鬥部在300-500公斤左右,但目前俄羅斯的反艦導彈可以超過3倍音速全程超音速戰鬥部也有500-750公斤左右的,放眼世界沒有第三個國家有超音速反艦導彈,而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概率極低,俄羅斯確實在造艦艇目前應該是出了問題的但我仍舊希望他能重塑輝煌
蘇聯一直很重視超音速反艦導彈,世界上戰鬥不最大的反艦導彈也是蘇聯的,玄武岩,戰鬥不一噸,還是超音速,但是彈道高,沒有機動突防能力,很容易被干擾和攔截。反艦導彈不只是要看射程、速度、威力,抗干擾性能和機動性也很重要
可是美國試驗證明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概率很低,什麼機動和抗干擾能力,我並沒有註意到 。
玄武岩,花崗岩雖然射程遠,但是由於地球曲率,它只能飛的很高,或者要有預警機在高空引導,在遠洋作戰俄國空軍沒有能力引導導彈,它只能高空飛尋的,但是那導彈和一般戰鬥機差不多大,很容易被發現,擊落,或者被干擾掉
毛子是迫不得已,現在造不出5千噸以上大艦,才小船扛大砲,空間讓武器佔了,艦上居住條件之差可見一斑,遠洋作戰艦員好受罪的
你這傻蛋,艦隊防空/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中國有052D,054A有他自己的任務,不用堆那麼多武器。俄羅斯只不過造不了防空型驅逐艦,所以只能造防空型護衛艦,不過那上面的雷達和052D比差的不是一點兩點。還有中國軍艦是要走出大洋的,為了艦員舒適性,都加大倉室,當然不能堆武器了。
兔子追求的是綜合作戰,幾十年前這種小船扛大砲的日子不是沒有過,現在更接近歐美做法,毛子建造數量有限,只有盡可能將功能整合到一個船上,這是最接近的可能,一起圍觀,我已經感受到噴子的衝擊波了…
美軍為何會選擇修復一架老舊的老爺機來應對新挑戰?目前,美軍在世界三大熱點地區躍躍欲試:一是在歐洲地區製裁、孤立和堵截俄羅斯,二是在亞太地區圍堵打壓中國的崛起,三是在中東地區欲重新奪回丟失的戰略地盤,這使得美軍不得不分散部署,這就需要更多的戰機和兵力。而當前美國空軍僅有的20架B-2A、60餘架B-1B和90餘架B-52H,已經顯示出不能滿足需要的狀態,而最佳選項就是兩個:一個是升級“飛機墳場”中的老舊機型使其再次服役,二是投巨資打造下一代新型轟炸機B-21並採購近200架來滿足新的戰略需要。
此次從這一架升級為B-52H重新交付美國空軍來看,可能意味著由此揭開了美軍從“飛機墳場”倒騰老舊戰機重新服役的序幕。這很可能透出一個信息,那就是在如今美軍軍費大幅削減的情況下,在應對新的挑戰時已盡顯疲態的美軍,已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生產新機型,而只能通過維修升級老舊機型來充數。但此類機型數量可能有了,可它們能夠對付中俄更新更先進的戰機的威脅嗎?(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奧巴馬政府為2016財年申請5850億美元軍費預算,用於武器裝備採購的經費為1077億美元,增加大約140億美元,這筆錢差點就可比中國全部軍費,比世界上除中美外所有國家的各國全部軍費還多得多。誰能解釋得通現在美國在飛機墳場的行為?
美帝在走下坡路了,老本快吃完了,把自己的內褲也當了,還能對抗中俄嗎?三角褲裡還有些什麼?
冷戰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美國不是以此為傲嗎?怎麼自己也這副熊相呢?
嘿嘿,美國人沒錢了,中國再堅持一把,美國必定會在油鍋上烤,將來中國做一把老大不是不可能的幻想,美國人現在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傢伙。
我問一下,中國有這樣的退役儲備嗎?人家55年生產的轟炸機都比我們轟六續航能力強!人家退役儲備了一大堆三代機!我們還在用姦七!真是不知差距,還有臉笑話美國!我國還有很大差距!還要努力,那些嘲笑美國的井底之蛙就是沙比!
七爺已經退居三線,現在擔當主力的普遍是三代半飛機,我們的四代機也已經開始服役,真不理解你怎麼能這樣大的自卑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31/doc-ifxxfysn8197432.shtml
美軍竟從飛機墳場中翻新老舊戰機充數對抗中國挑戰
很多早年前退役的老舊В-52轟炸機在亞歷桑那州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沉睡”,在這個毫無特色的數字名稱後面隱藏的是世界最大的飛機保存場地。目前,那裡有大約4400架各類飛行器,其中包括飛機、直升機和飛船。實際上,這個區域還有個更浪漫的名稱——“飛機墳場”。據俄羅斯衛星網2016.10.29報導,近日又一架轟炸機列裝美國戰略航空兵。這起事件看似普通,卻因以下事實而引起了特別關注:這款老爺機製造於55年前,長期以來,它一直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AFB)沉睡著,如今終於被修整一新再次加入美國空軍。美軍目前擁有20架世界上最先進的B-2“幽靈”遠程轟炸機,和100多架服役了幾十年的舊款遠程轟炸機。據一些現役和退休飛行員說,美軍需要更多、更先進的遠程轟炸機,才能應對俄羅斯和中國等力量接近的國家的挑戰。
在美國的西南方向有個州叫做亞利桑那,該州位於美墨邊境,州里有個城市叫作圖森,該市靠近一個沙漠,在這個沙漠裡有個美國空軍基地——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美軍“飛機墳場”所在地。該基地佔地面積為10.5平方公里,初建於1925年,目前存放有大約4400架各型飛機,但其中有80%是屬於美國空、海、陸軍及海岸警衛隊的退役飛機。在這些美國空軍存放的退役飛機中,不乏名牌戰機,如F-15“鷹“式、F-14”熊貓“、F-16”隼”式、F-4“鬼怪”、B-1“槍騎兵”、B-52“同溫層堡壘”、C-5“銀河”、C-130“大力神”、A-10“疣豬”等機型,幾乎所有的美軍退役戰機都能在這裡找到身影,但唯獨F-117“夜鶯”除外。
這個基地之所以被稱為“飛機墳場”,是因為其存放的都是各種退役的飛機,因為其中的大多數都不再有重新上天的機會,因此實際上是美軍的戰機焚屍場和“遺體捐獻者”。這里之所以能夠被選作存放美軍退役戰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基地位於沙漠中海拔高氣候乾燥,使得飛機的零部件不易被腐蝕;二是該基地的土壤為乾硬的紅色粘土質,幾乎所有戰機均不需要專門修建跑道就能停放和移動;三是這一基地面積廣闊,有足夠的空間擴容,這為未來存放更多的退役戰機提供了便利。來到這裡的飛機,幾乎均經過了專門的防腐處理,卸去了武器、彈射座椅和秘密裝備,同時各種機內液體被全部排空,而被具有防腐和潤滑的液體所取代,那些小型戰機就被真空包裝起來,而那些大型飛機則被噴塗特種保護膜,從而正式進入“冷凍期”。
至於中國海軍,大連造船廠船塢裡的國產航母表明,“遼寧”艦是中國航母的起點,當中國擁有足夠多的航空母艦並具備實戰能力之時,我們就能不用擔心“遼寧”艦上演“庫”的尷尬,而能在需要的時候問一句:
“我們的航空母艦在哪裡?”(作者署名:施洋)
回應
頭一次聽說遼寧艦使用原艦上的動力,而且是留下來的。這不扯蛋嗎?有沒有常識?可以肯定的是使用全新的動力系統,如果是修補原有的留下的動力系統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黑煙不是事兒,能不能打才是個事兒哼
毛子打仗什麼時候手軟過!
毛子打仗不行,打個阿富汗/……也輸
公知大V噴子:中國航母在哪裡也沒用,關鍵是不敢動手!聾子的耳朵—擺設。 美俄的黑煙是黑煙嗎?還有迷惑;黑煙是不堪嗎?還有速度;黑煙是落後嗎?還有勇氣;黑煙是玩笑嗎?還有正義。
最非主流的航母!俄庫茲涅佐夫號發射反艦導彈 2016.10.26
回應
庫茲涅左夫號航母實際上就是反航母的航母。艦上不僅裝有反航母的殺手鐧花崗岩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還裝有逆天的192枚遠程艦空導彈及反潛導彈,空中來打空中,水面來打水面,水下來打水下,堪稱航母全能冠軍。
全能就意味樣樣都不精。這就相當於本職工作丟了,去乾了副業,航母就是要充分發揮制空權的爭奪,至於反艦完全可以交給巡洋艦,所以俄羅斯這樣的航母就是個四不像,載機數量大大降低!
打航母、打艦載機、打潛艇是乾副業,什麼才是乾正業?美國若大的航母戰鬥群打海戰不就是打艦載機、打軍艦、打潛艇麼?
不可理喻
楨:歐俄印都妄想以小盾代美中大盾,但有皆小盾雷達安裝在塔形桅杆高處,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和重量,會影響艦艇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轉彎易傾覆之弊。尤其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大謢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大謢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 型神盾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舉例來說,2014年中俄舉行“海上聯合-2014“聯合軍事演習時,面對中俄兩軍同時出動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就有媒體觀察到俄艦的排煙顏色明顯要深於中國艦艇,表明俄海軍給蒸汽動力戰艦所提供的燃料品質並不理想。
這會是遼寧艦的未來嗎?
看到“庫”濃煙滾滾,馬上就有人想到了我們的遼寧艦。作為“庫”的姊妹艦,遼寧艦的前身、蘇聯時期建造的1143.6型重型載機巡洋艦“瓦良格”號使用的是與“庫”艦基本相同的動力系統。而且得益於蘇聯末期造船工藝的改善,“瓦良格“的動力系統從建造伊始就被埋入船體總段內安裝,因此當該艦在蘇聯解體停工時,儘管從外觀上看該艦隻有一個外殼,動力系統也沒有完成安裝調試,但包括鍋爐和蒸汽輪機在內的動力系統的主體部分都已經安裝上艦。
不過“瓦良格”艦被拖到中國時,該艦已經停工10年,且艦上許多設備都經歷了洗劫式的破拆——當然,與此前香港小報或者國內地毯軍事媒體的渲染不同,這些破拆並非蓄意的系統性破壞甚至阻撓中國的航母計劃,而單純是造船廠內長期被拖欠工資的職工們拆除盜取部分設備以倒賣貴重金屬所致。正因如此,很多含有金、銀、鉑金成分的電子設備元器件在盜竊潮中紛紛被拆毀倒賣,但鍋爐和蒸汽輪機卻不在此列。這些尺寸龐大的鋼鐵件位於艦艇最深處,既不便於切割也很難運出來,再加上鋼鐵並不值錢,因此艦上的破壞基本沒有殃及動力系統。
“遼寧艦”從服役一開始就嚴格遵循使用規範,沒有出現“庫”艦在上世紀90年代那樣缺乏維護、管理混亂的運行情況。按照中國海軍一貫對現役裝備嚴格而優秀的維護保養看,只要能夠保障日常的維護和定期的進廠修理,“遼寧”艦上黑煙滾滾的機會,可能只限於在引擎剛剛啟動的很短一段時間。
按照目前全世界現役航母最多、運用航母經驗最豐富的美國海軍的規劃,每艘航母在其服役期間大概只有1/3的時間可以執行戰鬥巡航,剩下的2/3時間裡,航母不是出於維修養護和現代化改裝中,就是處於艦員艦載機部隊和護航艦隊的磨合性訓練中。而一個完整的部署-維護-訓練的周期大概是18個月。
對俄這樣只有一艘航母的國家而言,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有2/3甚至更多的時間沒有航母可用,要增加航母的運用時間,就只能盡可能簡化維護和訓練,也就加重了航母的負擔,更容易導致如這次巡航一樣濃煙滾滾的糟糕狀態的發生。
“庫”使用燃油蒸汽鍋爐驅動蒸汽輪機。對同一台燃機而言,發動機的工作狀況不同,其廢氣的排放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在經濟工況下燃機的工作狀態效率最高,燃料燃燒最充分,而在高工況和低工況情況下,燃料的效率都會相對下降,而在低工況情況下,由於供氧不足,很容易引發燃燒不充分,從而產生“冒黑煙”的現象。艦船的發動機在啟動之初或者以較低航速航行之時,這種情況極易發生且幾乎無法避免。
對“庫”號而言,該艦在穿越狹窄的英吉利海峽時,為了航行安全,航速較慢,加上當天海峽內風速不大,大量的黑煙就集中在艦艇附近,形成了濃煙滾滾的景象。
老實說,這種低工況下的黑煙對於大多數燃機都無法避免。俄為印度改建,使用蒸汽輪機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試航期間也曾經被拍攝到在啟動時濃煙熏天的照片;中國海軍使用蒸汽輪機的051型驅逐艦和使用柴油機的護衛艦都在低速航行時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連使用燃氣輪機的美國瀕海戰鬥艦,也曾被人拍到在進出港口時,煙囪冒出陣陣濃煙。
當然,“庫”號之所以被人嘲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該艦不止是在低速過海峽的時候吞雲吐霧,而是在大多數時候都煙霧重重。這就與該艦的維護保養有很大的關係。
“庫“作為一艘蘇聯解體前夕竣工的老艦,服役至今已經25年,本來就已經到了需要進行系統性維護的年歲。而且,該艦的動力系統在90年代中後期俄經濟崩潰時期連續出過幾次故障,卻缺少足夠的經費和技術力量為其進行徹底的維護;2000年後雖然該艦經歷過幾次持續時間稍長的修理,但也只是讓其能夠出海巡航的“續命”之舉。
2012年後,俄好幾次宣稱要給“庫”艦進行為期五到七年的徹底大修,但資金的缺乏與相對頻繁的使用需求使得修理工程一再縮水,最後變成花幾個月刮一刮船底、補一補油漆了事。
常年的缺乏修理加上早年的“病根”,使得該艦的動力系統狀態堪憂。此次出海,不僅煙囪黑煙滾滾,也沒有看見航母高速航行的鏡頭。
另一個影響煙霧效果的因素就是燃料的品質。
現代艦艇的燃油發動機為了提高適應性,通常都可以使用多種燃料,從而保障艦艇在戰時能獲得穩定的燃料供應。這其中又以蒸汽輪機對燃油最為寬容,不僅高標號的航空煤油、普通的柴油,就連重油這種油品不高、雜質不少的油料也可以使用。不過,可以使用不同的燃料不代表使用它們之後的效果都一樣,一旦燃油的質量不高,那麼排出的廢氣雜質增多、顏色變黑便是自然的情況。
其實,俄這些年也在自行研製一些高新武器,但主要是根歐洲方面,比如俄版本的“神經元”無人機,其實就和歐洲進行了一些技術合作,然而就在2014年,美俄關係惡化讓美國借助歐洲來對俄進行製裁,俄再也沒有機會獲得歐洲的幫助,不少此前開展的一些合作受到了影響。俄感受到了當年中國被俄撤走專家後所遭到的影響了。
不過,俄其實很明白,中國這些年的進展非常巨大,尤其是俄正缺少的電子工業技術,而這正是中俄技術合作的重點。因此,俄也只能放下身段,請求中國的幫助。而俄也拿出了一些誠意來幫助中國。比如和中國合作研發下一代重型直升機。
而中國方面,能幫助俄的地方還不少,首先各種微電子芯片領域,中國遠遠領先俄,包括中國的雷達、航電系統,都是俄現在可以學習的對象。此外,中國和烏克蘭合作的燃氣輪機技術也成熟了,俄此前都是從烏克蘭直接買,並沒有燃氣輪機技術,現在和烏交惡,顯然要自研不如和中國合作來的快,畢竟自己有好幾艘軍艦因為沒有動力,建造處於停滯狀態。中國也迎來了向俄輸送技術的那天。(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25/doc-ifxwztrt0398108.shtml
遼寧艦會像俄航母那樣冒黑煙嗎或僅在一情況下出現
2016.10.14,俄海軍派出以“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從北方艦隊的摩爾曼斯克港出發,前往敘利亞附近海域執行打擊恐怖分子的任務。編隊除航空母艦外,還有“彼得大帝”號重型導彈巡洋艦、“北莫爾斯克”號和“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大型反潛艦及一艘攻擊型核潛艇護航,加上在北海海域會合的波羅的海艦隊兩艘輕型導彈護衛艦,組成了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戰鬥力最強的水面艦艇編隊。
艦隊沿著歐亞大陸的西側緩緩南下,一路途經多個北約國家沿岸並且穿越英吉利海峽,在海峽中,北約海空力量對其進行了高強度的監視與觀測。而西媒則對俄這艘僅有的航母冷嘲熱諷。尤其是航行途中煙囪中噴出的黑煙,更是成了媒體和網友們抨擊的對象。俄反對派將這支艦隊與1905年全軍覆沒的沙俄太平洋第二艦隊相比;美媒則引用社交網絡的觀點,譏諷俄艦隊“不用雷達就能被發現”。
作為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動力究竟如何,又為什麼會濃煙滾滾呢?
工況、保養、燃油
烏克蘭衝突以來,雖然普京一直強調俄國經濟未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但是許多官員指出俄經濟狀況不可能繼續承擔如此高的軍費開支。普京不惜免職財政部長,堅持提高軍費。2015年軍費比2014年提高了21%之多。然而實際的囊中羞澀支撐不了這種雄心壯志,“庫茲涅佐夫”號長期得不到大修的狀況就體現了這種尷尬的實際狀況。因此今年3月俄已經決定削減今年的實際開支。“裡子”已經下去了,“面子”就別撐著了,俄的新財政計劃開始為達不到的軍費預算“縮水”。
注:中國2016年國防預算比上一年增長7.6%,達到9543.54億元人民幣(1410億美元)。
回應
雄心很大,可沒錢啊!
噴子們不知道的是俄毛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而軍費開支卻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你們說誰花錢多。
天朝的生產總值最少吹了五倍,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俄是沒法和強大的中國相比,中國國力高速增漲,而俄則在衰退中,某些人弱得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經濟是政治更是軍事的基礎。
科學才是一切的基礎,有科學就有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脫離科學玩經濟純屬畫餅充飢
那是有了經濟基礎之後兩者的良性循環問題,否定不了經濟基礎。
現在的科研都是需要高投入的,沒有錢就沒有團隊沒有設備,不可能發展。
求中國合作被封鎖後急缺一技術2016.10.25 新浪軍事
蘇27戰鬥機是中俄軍事外交的一個重要節點,也可以說是在中國最困難的事件,撐起中國空中國防的功勳型號。而到了現在,中國的殲11、殲15、殲16戰機,也是在蘇27的基礎上研發的。而中國還購買了蘇27的“魔改”版本,蘇35戰鬥機,未來將交付中國空軍,但這時,很可能是中俄之間最後的大宗戰機交付了。
為什麼呢?俄這些年的軍工發展可謂乏善可陳,基本是屬於吃老本的節奏,中國的殲20比俄T50晚研發、晚首飛,然而中國的殲20即將服役了,俄T50還遙遙無期。另外,伊爾76運輸機,這麼多年了,也就是換了個發動機,變成了伊爾476,而中國的運20已經服役,未來中國對該機的需求越來越多,此前裝備的二手伊爾76的發揮餘地將越來越少,而新的伊爾76因為有了運20的存在,很有可能也不會從俄羅斯引進了。
深度:我軍蘇30已掛國產武器 破解俄代碼戰力大增2016.10.26新浪軍事
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航蘇-30的22號機,攜掛國產PL-12空空彈機翼攜掛國產ACMI空戰數據吊艙。這再次表明蘇-30的筋脈已被打通。另外蘇-30幾乎可以肯定加裝了國產數據鏈,能直接接受KJ200/500/2000預警機的調度和指揮。這些改進意味著解放軍今後將逐步降低對進口俄製武器的依賴,為將來換裝殲16做好準備。
一般而言各國在出口電子戰系統的時候都會採取簡化措施,不論美俄會如此,有些具備自行研製機載電子戰系統的國家會用自己的電子戰替代進口的系統,如以色列引進F- 15I的時候,就沒有配備美製電子戰系統,配備的是自己的SPS-2110綜合電子戰系統。
蘇-30採用的是俄新一代數據總線,各系統獲得的信息經過初期處理之後,相關數據傳遞給任務計算機,然後由後者完成面向作戰任務的計算與處理,並且向飛行員進行顯示,因此蘇-30掛載中國的武器裝備必須完成機載任務計算機與電子戰吊艙之間的整合,例如接口控製文件要一致,即兩者之間的信號能夠通過數據總線進行互連,達到電子和功能的互聯。
任務計算機及作戰飛行程序、電子戰系統都是一個國家的作戰飛機核心機密,所以俄向我國透露的可能性不大,我國恐怕也不會向俄提供武器裝備參數,所以蘇-30引進到國內之後,空軍、沈飛及相關單位一直在對該機進行消化和分析,以完成與國內機載系統、武器的整合。
可以說中國在參考引進技術並加以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促進國內相關技術的開發,重點提高了自己航空武器裝備科研和生產能力,保證了新裝備的發展潛力。因為只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東西才是真正能夠用起來放心的東西。(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26/doc-ifxwztrt0488079.shtml
俄又將連續兩年降低軍費降幅達12% 總額僅為中國1/3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6.10.25報導,俄羅斯政府公佈了新的預算計劃,新一年總的國防支出將降低3710億盧布(60億美元)。總支出從2016年的3.1萬億盧布(498億美元)將降低到2018年的2.728萬億盧布,降低了12%。
軍事評論員分析,俄連年來的軍費預算連連增長。最高的預算漲幅接近三分之一,但一直以來軍費的實際到位率並不理想,在蘇聯解體後初期俄的軍費到位率曾經一度低到40%以下,經濟回暖期軍費的實際到位狀況有所好轉。
這才是美國人此次專訪的目的,拋出了一個幾乎讓斯無法拒絕的方案。參照美國在2011年出口封存F-16C/D給印尼的30架免費贈送,印尼方面出資4億美元購買發動機和航空電子設備升級。而且這些F-16C/D總壽命不過才過了一般還不到,因此對斯的誘惑力非常大。
如果美國繼續以該方案對外出口,則可能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儘管“梟龍”基礎型號的對外出口裸機價格才800萬美元,可要適配航空電子設備、雷達,火控計算機、外加武器和彈藥後,約到1500萬,如果參照印尼那單,30架梟龍要4億多美元。而當30架“看似嶄新”的F-16和對比以前默默無聞的JF-17時,客戶會選擇什麼呢?所以,從目前來說,美國尚沒有採取這樣的大規模出口方式,如果美國一旦“開閘放水”,大量對外出口封存的F-16的話,可能會對“梟龍”帶來更大的衝擊,而從F-35交付進度來看,5到10年後,差不多就是F-16的大規模換裝潮,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巴聯合的“梟龍”,還得繼續加油,時不我待!(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這個美國記者不太懂,翻新的戰機費用一點都不比造台新的便宜多少。可比翻新二手車貴多了。
我想起了俄毛當初對阿三說過同樣的話,航母免費送,我只收點改裝費。
到時壞了扔了也捨不得只好硬著頭皮買零件。躺在那讓美國宰。
二手f16壽命還剩多少?就像二手車,價格便宜,維護費也高啊。
灣灣的F16用了30年了,目前還準備用下去,你覺得用了一半壽命的可以用多長時間?關鍵是小編這樣寫有點不用腦子,如果其他國家都用二手F16,美國製造公司還能活嗎?而且其他國家能有維護F16的技術和能力麼。一個修拖拉機的去修法拉利,可能麼?
還是以上述053H3型導彈驅逐艦為例,後期建造的同型艦,因配套設備的升級換代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相對於早期的053H3型艦的造價有所提高,雖然兩者是同型艦,但作戰性能指標已經有所不同。現代艦船的總造價中,作戰系統所佔的比例幾乎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如052C型導彈驅逐艦所配置的346相控陣雷達的價格就在5億左右。
同平台衍生型號的艦船也是如此,如052B型艦到052C型艦再到052D型艦,價格則是一步步在升高;同平台的054A型艦相對於054型艦也是如此,因採用H /AJK16型垂直發射系統替換了H/AJK02型迴轉發射系統及其它一些變化如配備了366雷達和382雷達,導致造價超過了054型艦的10億人民幣;071A型綜登的造價必然超過071型的10億,因為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而一些長線產品的價格也在逐年提高,如雙100毫米艦炮,最初的價格僅為數百萬元,而至停產時則已經超過千萬。
但是,總體上,中國軍事船舶在造價控制上做的還是很到位的,如056輕護的造價控制在6.7億,而056A反潛型增加了311拖曳聲吶系統和其它一些系統後的造價也僅為7.1億;更別說萬噸級的055型的60億的造價,相對國際上其它相近的艦而言,造價只有其它國家的幾分之一。嚴控軍船的造價,正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體現。當然控製造價不等於相關的企業沒有合理的利潤,而是杜絕了西方國家那樣的暴利;另外,控製造價也不等於可以粗製濫造,在軍船的配置上和質量上的要求絲毫沒有降低。(作者署名:空軍世界POP3)
回應
不是私營企業生產的PPPPPP
腦殘,私營企業連民用產品都沒做好還做軍用
你才是腦殘!現在很多民營企業科技實力很強的。
想這種大軍工,普通民企有能力?民企投資的都是研發週期短,投入市場快的產品,一艘航母,中國沒有任何民企可以承擔,只有一種民企可以,那就是西方大資本家族的工廠。
你不會以為米國F22,F35,福特航母都是軍火商出錢研製吧?
你以為他們的軍火商不承擔風險?
半桶水。搞清楚合同種類再來發言。F35超支豈止一倍,洛馬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洛馬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為他們的方案中標。同時拿出方案的通用,賺錢了嗎?
通用沒賺到大錢,但是虧了麼?你說得承擔風險呢?項目超支到這份兒上,洛馬應該是虧光底褲才對呀。
深度:中國艦船造價低質量好部分技術已是國際先進2016.10.16新浪軍事
中國海軍艦船相對其它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來說,具有造價上的優勢,這點不言自明,下面還會詳細說明。而軍貿船雖然相對自用的艦船價格會高出一些,但在國際市場上仍然有價格優勢。相對低廉的價格,不等於低質量和粗製濫造,隨著中國軍用艦船行業各項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軍事船舶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部分技術已經具備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軍事船舶所涉及的各相關行業,絕大多數都是黨委領導下的國企,作為國企,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不能唯利潤,更不許粗製濫造,因軍品質量發生問題而被行政、黨紀處理甚至刑事判刑的事例並不少。當然,作為國家採購的具體執行者的軍方,也按照國家的規定保證了軍船及相關行業的5%的純利潤。
中國軍方對軍船及相關行業的成本、質量控制和價格控制並非在艦船型號採購時才開始,而是在幾乎所有涉及到軍船的配套廠所都進行了控制。軍船主要配套的動力、電子、兵器及總體平台設計建造上,軍方都有相對應的業務部門進行對口的指導和監督,如兵器類的有兵器部對口、通信類的有通信部對口、電子控制類的有電子部對口,而總體類的則是艦艇部對口等等,這樣,在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的基礎上又不至於形成暴利、增加軍費的負擔。同時,對軍品的質量也能進行有效的監督,並且對軍品配套產品的研製和生產進度也進行了強有力的協調和監督,以保證艦船型號研製和建造的大節點後牆不倒。
總體而言,中國軍事船舶的造價總體上是呈現上升的趨勢,如053H3型導彈護衛艦的造價在上個世紀後期為4.785億,而在本世紀後的造價則接近5.5億。導致軍船造價上升的原因很多,如通貨膨脹導致的人工費和材料費的上升就是原因之一,而對應的,海軍所頒發的例如艦船建造工時費的標準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而且全部是上調。而另一方面,相對原來技術水平較低的艦船配套產品來說,大量高技術配套產品的裝艦使用及數量上的增多,也使得軍船的價格上揚。這裡簡單的類比,如現在全自動帶雷達和光電儀和火控的艦炮武器系統的價格,自然比原來的人工瞄準操作或半自動的艦炮武器系統的價格要高,730近防武器系統的價格比76A雙37艦炮武器系統的價格要高的多,這就是高技術所對應的高價格。
深度:中國4代機費用估算披露 殲20單價或5億人民幣2016.10.15新浪軍事
近日,航空工業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顧誦芬文集》(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中的部分內容,披露了中國第四代戰鬥機的“研製進度設想和費用估計”,並給出了研製進度設想圖。《顧誦芬文集》中的這部分內容稱,根據空軍對戰鬥機的迫切需求,結合“十五”預研技術攻關進展情況,經分析認為,如果第四代戰鬥機能夠在2006-2007年立項,可望在2019—2020年間裝備部隊。
《文集》還稱,通過對中國未來空中力量規模、作戰使用需求及經費可承受能力的分析,初步測算空軍到2040年前需要第四代戰鬥機XXX架。在此前提下,我們參照國內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的研製費用及目前的單機價格,按2002年的幣值,進行了匡算和分析,初步結果是總研製經費約需371億元,包括製造試驗試飛飛機8架及預生產型飛機6架。其中飛機機體研製費約200億元,發動機研製費約60億元,機載電子設備研製費約75億元,機載武器研製費約36億元。此費用與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的發展和引進費用總和大致相當。單機價格4.5億—5億元,略高於引進蘇-27的3500萬美元。考慮第四代戰鬥機技術集成度的重大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費比明顯好於第三代戰鬥機。
從文集中的資料來看,中國第四代戰鬥機的費用即使和預估的有所差距,但和美國F-22和F-35在工程設計製造發展(EMD)階段花費的195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研發費用相比,仍然低了一個數量級,並且單機的成本也非常的低。在2012年中國的殲-20剛剛露面不久的時候,曾有包括美國《華爾街日報》、加拿大全球研究網在內的多家國外媒體猜測,殲-20隱形戰機的單價可能是1.1億美元左右。針對數據上的差距,有軍事專家對“國科環宇”稱,中國國有軍工企業和外國私營企業之間的價格並無直接可比性,但顯然中國在此方面更具經濟優勢。(作者署名:迷彩派 微信服務號:micaipai)
回應
60億美元總研發投資和7千萬美元的單價,真的夠低的,不到老美的十分之一,即使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和其他水分,也高不到哪去了,技術積累到一定水平,自己搞開發的確便宜啊,搞不懂國外將來拿什麼與中國競爭!國外賺大錢的時代過去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5/doc-ifxwvpar8129786.shtml
試驗用的彈藥也是消耗品,但彈藥的成本不計入造價,在啟動航行試驗的前一個年度由設計所、船廠等幾方面按照試驗大綱的要求商定後上報,再由軍方下達計劃給相關單位,然後由船廠領用。與此相類似的還有配合艦艇、飛機的調遣,試驗中如需要調動諸如警戒船、通信和雷達及武器試驗配合的艦船、潛艇、飛機等,也由軍方提前下達任務給相關部隊,不收取費用。不過,開協調會時發個會議費、會後請配合方吃個飯之類也是難免的,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實際上,艦船的造價是非常、極其繁瑣繁雜的,這裡只是概述端倪,網上所傳的用每噸多少價格的比喻是非常不科學也是不合理的。艦船建造合同軍方有標準的電子文本,船廠按文本的要求進行填空,當然,船廠都是往頂格填寫,不怕洪水氾濫,而軍方則是用力擰毛巾,把水份擰掉,通常在經過數論的較力後才能達成一致。首製艦的較力通常比較激烈,因其具有範本的作用,後續再建造時參考首製艦的造價進行加減法。
歸納:艦船造價裡的項目極其龐雜,包括一艘艦船從切割鋼板到交付後完成保修的所有費用,但不包含彈藥、油料、艦載機等項的費用;也不包含設計費,設計費是設計合同的事情,不是艦船採購合同的事情,但是這裡有一個注意事項,設計合同履行完畢後就終結了,但每艘建造的艦船採購合同中仍然有設計費,這個主要指的是設計所對船廠的指導、圖紙供應、完工技術文件的製作等費用,與原來的設計費並非同一個概念。(作者署名:鼎盛軍事POP3)
回應
低毛,052D都超55億了,看來055是豆腐渣工程
高了你嫌貴,低了你說豆腐渣,非要在美國的框架裡才是合理?!
90億錢暈真的天下第一艦。“貴艦”“阿利·伯克”級單價才六億多美元,90億在美國可以買一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可是人家是全球最先進核潛艇。
如果真是60億還真是不貴了,和美元才不到10億,要知道英國的45型驅逐艦排水量才7200噸就要10億英鎊了,阿利伯克2A造價20億美元,055排水量12000噸,性價比很高了,不過造的多了是會分攤研發費用的,單價還是會降低,後期有望低於50億人民幣
美國吃回扣的。
當年現代級956EM兩艘就超過120億人民幣,那麼吊的055萬噸大驅竟然才60億,而剛下水服役的日本25DD才七千噸就超十億美元了,更不用說DDG1000要40億美元了。
問題是日本自己沒核心技術,它全靠買啊!美國不宰它才怪,當然貴。
深度:中國055驅逐艦報價90億 造價由這幾部分組成2016.10.15新浪軍事
055驅逐艦的造價,投標單位開價90億,海軍方面砍到60億,投標單位會拿出自己的理由,海軍方面也會拿出自己的理由,在砍掉三分之一價格後,055驅逐艦最終敲定,花落某家。
艦船造價的組成大致有設備費、材料費、人工費、試驗費、設計費(指現場設計配建費)、消耗品費用等等,這次就不展開說了,展開的話有非常繁瑣的細項,還有諸如會議費、不可預見費等等就不一一展開。
艦船的造價是從開工到完整交付後所有所發生的費用的總和,並包含交付後的保修費用。
設備費就是設備採購費,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量大優惠,但很遺憾,軍品的價格不存在團購模式,一型設備定型時不但要對設備的性能指標進行鑑定,對價格也要審核,對設備的價格和備品備件的價格審核後固化,因為是軍方審核的,故此稱之為軍審價,以此作為以後簽署合同的標準,採購一套與採購一萬套的價格是一樣的。
材料費主要是諸如鋼材、有色金屬、管系、電纜等基本材料的購買費用,這個價格是隨著市場價格而有升降,但大體固定。隨著市場價格變化的還有市場採購品,如電視機之類,但其在全部造價中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工費比較龐雜,如工時費,安裝一個設備所需要的工時、建造一個分段所需要的工時等等,匯總累計出來就是總的工時費用。還有很多其它的雜項費用,不贅言。
試驗費也是很龐雜的,如設備製造商的現場服務費,也稱之為調試費;試驗人員的食宿費用;碼頭費等等。
設計費是給設計單位的費用,這個艦船立項設計時的設計費並非一個概念,設計所在建造時,要給船廠提供圖紙、要負責解決設計上的技術問題、要派人在現場配合建造。
消耗品主要是油、水、電之類,在合同里明確建造一艘艦船所需要消耗的數量並給出相應的金額,然後由船廠購買。因為軍船的特殊性,主要由軍方負責,然後一起結算。如某廠建造的艦船在某軍港停靠,油水的補給和碼頭電力供應就由該軍港負責,船廠向該軍港付款。
陣風戰機為三角翼加鴨翼氣動佈局、雙發多用途戰機,陣風戰機最強悍的就是掛載能力,外掛能力在9噸以上,空軍型擁有14個外掛點,海軍型為13個。陣風戰機裝備一門30毫米機砲,可掛載米卡空空導彈和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以及斯卡普防區外巡航導彈、A2SM制導炸彈,陣風M型可掛ANF反艦導彈和ASMP- A中程核導彈。陣風早期型裝備的是RBE2機掃雷達,到了2012年開始裝備RBE-2-AA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動力裝置採用兩台斯奈克瑪M88-2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50.04KN,加力推力75.62KN,推重比為8.33,從發動機參數上可以看出,陣風使用的M88-2發動機推力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只能湊合,相對於颱風戰機的EJ200發動機差得很遠,EJ200發動機推重比達9.31:1,正常推力60KN,加力推力90KN。
陣風戰機的性能參數只能說中等,畢竟發動機推力是硬傷,而且印度只購買了36架。中國目前已經大批量生產的殲-10B和殲-10C戰機都換裝新型航電設備,雷達都換裝AESA雷達,整體實力完全可以和陣風相抗衡,而且數量擁有絕對優勢,再加上正在測試中的殲-11D空優戰機和殲-16多用途戰機,這兩種戰機也都換裝了AESA雷達,掛載量、航電、作戰半徑基本跟陣風持平,而且發動機動力更強勁。
另外據傳殲-20戰機也於國慶當天正式服役,如果屬實,中國空軍裝備將正式邁入自主4.0時代,而印度還在到處買萬國牌,花了30多年自主研發的LCA戰機印度空軍自己都嫌棄。對於印度媒體所謂的買了36架陣風就引起中國恐慌了,筆者只想說,別自作多情了,想做中國的對手還輪不上你們!(作者署名:龍騰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07/doc-ifxwrhpm2506514.shtml
深度:印78億歐元買36架陣風被坑卻稱引中國恐慌2016.10.07新浪軍事
不久前,經過三十多輪、歷時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印度與法國終於簽訂了向法國達索公司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的合同。令外界開眼的是,這36架陣風戰鬥機的採購總價竟然達到了78.7億歐元,折合約587.77億人民幣或87億美元,也就是印度購買的陣風戰機單價達到了2.17億歐元,要知道法國空軍採購陣風戰鬥機價格不過才6000萬歐元,而且印度購買的陣風單價比美國F-35的價格都貴了9000萬美元。可以說採購陣風的合同印度是擺明了被痛宰一頓,當然對於印度來說,這是常事,比如印度此前花了11億美元從美國買了6架C-130J運輸機,而最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C-130J運輸機競標泰國訂單時,開出的報價為1-1.2億美元/架,單價又比印度購買的便宜了幾千萬美元。眾所周知,印度國防採購時官員經常吃回扣,經常導致合同拖延很久才能簽訂,而且最終的合同價格都會比正常價格高很多,這次採購陣風的合同價格高得如此的令人開眼,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
對於此次印度採購陣風戰機的合同,印度媒體的關注點還是一如既往奇葩,2016年10月3日,印度防務新聞網站的頭版新聞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印度陣風戰鬥機交易引起了中國恐慌,這是為什麼?》的報導,文章引用印度國防部長的話稱,印度獲得陣風戰機的時間可能比原計劃要早,印度空軍獲得陣風戰機後整體實力將大幅提升,尤其是陣風戰機能夠掛載核彈,加強印度空基核威懾能力,另外陣風戰機可使用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能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空軍起到威懾作用。該文稱法國達索公司已經向印度承諾,從簽訂合同日期起,36個月後開始向印度空軍交付第一架陣風戰機,66個月內完成交付訂單全部36架。另外印度國防部長稱,陣風戰機中隊大部分將部署在邊境地區,有能力擊毀敵方目標,甚至是越境攻擊敵方領土。隨後印度防務新聞網站評論稱“近些年印度和美國等西方國家越走越近,印度國防實力不斷加強,引起中國不安。
不過,其推遲也不是說不過去,因為該航母實在是太先進了,採用了無數先進的科技,從電磁彈射到雷達,從新材料的螺旋槳到新的動力,整體上來說,採用了太多的新技術,因此出現問題也是正常的。
福特級的動力系統非常強大,採用2座新型反應堆,一座輸出功率104兆瓦,一座輸出功率96兆瓦,整體200兆瓦。這時什麼概念呢?尼米茲級只有150兆瓦,直接比尼米茲多了1/4。這兩座核電站開機1小時,可以讓一個普通家庭46年內不用再愁能源問題。
不過,這也是難免的,因為福特級基本現在整個航母都是用電大戶,比如電磁彈射器就需要大量的電能來產生電磁力。而最新的雙波段雷達,也是耗電大戶。此外,如果該艦再裝點軌道炮活著電磁炮,那麼用電量就更大了。然而,隨著新裝備裝備的越來越多,航母也遇到幾次推遲服役,這讓美國參聯會主席麥凱恩非常憤怒。
其實,中國未來也會建造航母,如何避免犯美國這樣的錯誤呢?中國人的方法非常保守,但是有效。那就是,不在一款新機上採用完全的全新技術。比如該機如果機身重新設計了,那麼發動機則選擇比較保守可靠的版本,在機身設計穩定後,再還發動機。放到艦船上也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何052C到052D,雖然經過一個052系列內的型號升級,但其實每艘052C都有區別,一些小的區別。正是這樣的區別,保持中國裝備的小步快跑。(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顯然,卡特如此重視的秘密武器很可能是一種在51區進行試飛的飛機。
之前我們就報導過美國可能正在研製的RQ-180偵察機,和被伊朗俘獲的RQ-170無人機不同,這種大型無人機極為複雜精密,隱身性能也非常高。這種飛機確實夠資格稱為“秘密武器”。
當然,RQ-180或者SR-72畢竟是一種獲得了新能力的傳統裝備,卡特的袖子裡到底里還有什麼呢?
他前段時間關於美軍年度軍費預算的表態可提出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清單:
1,升級“弗吉尼亞”級潛艇,使該型潛艇發射“戰斧”導彈的能力提高3倍。
2,研製新型無人水下航行器,其尺寸和有效載荷將比現有裝備增加幾倍——可在有人潛艇無法活動的淺海活動。美軍計劃未來5年投資400億美元,確保美國的反潛能力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水平。
3,開始研製B-21轟炸機
4,大量採購F-35戰鬥機
5,採購KC-46A加油機
6,讓標準6防空導彈具備攻擊敵方艦艇的能力
7,在其他先進彈藥方面的投資,包括陸攻巡航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以及新型魚雷——這種魚雷極具創造性,我們相信潛在敵人從未想到過——這些導彈將確保美國繼續統治亞太。
袖子裡藏著一大堆的東西的卡特,這回會拿出什麼呢?拭目以待。
不過,倒是想起一件事,以前我們實力遠遠不及美國的時候,大家私下里也會聊起部隊的“殺手鐧”——然而現在想想,當年的紅旗-2、上游、海鷹、強- 5……不說幾句我們還有“殺手鐧”,那什麼來振奮民心士氣呢?只是沒想到,這麼快,美國國防部長也開始用“秘密武器”傳說來哄騙新聞了,呵呵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嘍!(作者署名: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深度:美福特級航母延期三年仍未服役中國如何避免2016.10.02新浪軍事
福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最新的航空母艦,該艦是美國海軍的驕傲,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也是最大型的航空母艦,該艦的總排水量比美軍現役的尼米茲級更大,而且採用了跨時代的電磁彈射技術,讓福特級航母成為一款集合世界頂尖科技於一身的航空母艦。
該艦於2005年切割首塊鋼板,這意味著該艦將正式投入建造,原計劃在2013年服役,而實際上,該艦2013年10月才完成螺旋槳的安裝工作,而現在,福特號航母仍然沒有服役。該航母和F35一樣,遭遇了多次的拖延。而福特級航母其實推遲服役不止一次,最近,該航母又因為可靠性差而再次推遲,該艦在2014年9月開始,至今已經推遲2年有餘了。
美國防部長開始哄騙秘密武器:
美國防部長卡特2016.9.29在航母上講話的時候提到了“秘密武器”,他的原話直譯為“我們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他的解釋說,這是“跨越性的投資”。
卡特就像是一個變戲法的
美國“戰區”網站的標題就這麼說了:“國防部長卡特暗示他的袖子裡藏著秘密武器”,下面配了一張卡特“鬥雞眼”的圖,版面語言很清楚了:少吹牛皮了……
現在說起秘密武器,很多普通網友第一想到的肯定是納粹德國,連用爆震發動機的飛碟都設計出來了……
然而其實,從現在解密的資料看,美國、蘇聯、英國……每個國家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腦洞”都不小。連技術看起來最落後的日本都曾經研究用電磁波把美國轟炸機“燒”下來的可能性,甚至戰時還規劃過用反艦導彈武裝起來的艦隊去擊敗美國。
大家覺得納粹德國“秘密武器”多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資料被美蘇翻了個底朝罷了。
真正在二戰期間擁有改變戰局的“秘密武器”的,還得說是美國。
現在想來,美國在二戰期間最成功的秘密武器有三件。最重要的當然是原子彈了,曼哈頓工程;其次是高射砲無線電近炸引信,這大大提高了高射砲作戰效率,如果德國人擁有了這一技術,恐怕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就要因為損失慘重而無以為繼;第三是反潛魚雷,一直到二戰後多年,人們才知道美國在二戰期間投入了聲自導反潛魚雷,並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戰果。
現代世界上,像原子彈這樣的超級工程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事實上二戰期間美、蘇、德、英、日都有開展核武器研製項目,只不過進展不同,但互相之間都確信別人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所以,卡特所說的應該不會是地球物理武器這類非常玄乎,一旦掌握真的就能改變世界的超級武器。
今天說美國的保密,那肯定要談51區。這裡是美國進行最新秘密戰機測試的基地——順便,也有外星人研究基地的傳說。
卡特今年早些時候去了51區,並在那裡說了和最近類似的話。在他那次講話中,卡特首先歷數了美國空軍現在的重點項目,比如F-35戰鬥機、KC-46加油機、以及當時尚未公開名稱的B-21“侵入者”轟炸機。
與美國先進戰鬥機相比,殲-31的電子裝備可能比較弱,具體表現在雷達、紅外線搜索和追踪系統、數據鍊和傳感器信息融合。其中,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的差距比較明顯。即使F-22也曾經無法將戰術數據鏈系統Link-16與其它傳感器提供的數據融合在一起,直到“增長3.2A軟件”升級後才得以解決。研製F-35時也碰到了這個問題,拖延了研製進度。同時,美國空軍官員也一直擔心F-35的軟件性能。
其次,外界還擔心中國的製造能力是否可以滿足殲-31的要求。製造隱形戰鬥機對質量控制非常嚴格。例如:美國F-22和F-35的誤差標準達到了萬分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還無法製造出性能穩定的發動機。因此,中國戰鬥機要想追上美國第五代戰機還需要一段時間。
雖然殲-31在技術方面落後於F-35,但是中國正在投資研發新型遠程導彈霹靂-15。這款導彈的性能看起來非常類似於歐洲“流星”超視距導彈。與“流星”類似,霹靂-15在動力方面也採用了噴氣發動機,射程非常遠,其末端性能遠超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回應
經過我的分析,F35對比殲31它一項優勢也沒有。F35長的胖,所以機動性、隱身能力就不高,因為是單發,所以安全性不夠,還有最關鍵的,它是由資本家造的,心地太黑,造價太高,美聯儲印再多鈔票也填不上這無底洞。
還沒打過就知道消耗率是1:3 了,等殲20換上了渦扇15後,F22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說了一大堆的也許、可能、差不多、推測的數據。記得美國曾爆出,F22在對抗F18、F16的空中對抗演習中不佔優勢啊。真是人嘴兩張皮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日本展示其首架F35A隱形戰機舉行慶典高調亮相(圖)
2016.9.23,日本舉行發布慶典,公開展示其向美國訂購的首架F-35A(AX-1)在沃斯堡基地生產完畢的照片,日本將訂購51架F-35A,其中48架會在日本組裝下線,3架在美國組裝。
同挪威等國家不同,日本日本希望參與製造F35A,其中38架將由三菱重工設在愛知縣的小牧南工廠組裝。每架的價格約為140至181億日元。
回應
日本人玩的好,發布會威嚇了對手,又提高自己國內民心驕傲。充分發揮了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反觀中國就如八抬大轎的官老爺一樣,吃吧喝吧拿吧貪吧往上爬吧。
中國顯擺買來的飛機,肯定被罵死挖鼻屎
別說顯擺了,採購SU35的消息剛出來就被噴子們的口水淹了。
日本現役飛機除了f2,哪個不是買的?也沒見人家國民罵的那麼兇啊
而且f2還是抄襲f16的,而且還是閹割版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其實早已讓美國相關限制變得寸步難行,由於國際大分工,美制武器無可避免地會使用若干非美國或特許國家生產的非關鍵類零部件,尤其是中國製造的產品。比如,F-35精密元器件里,選用了價值兩美元的中國產磁鐵,如果它們因聯邦法律禁止,不得不轉向美國國內供應商求購類似零件,將會多耗費1080萬美元和約2.5萬工作小時。
中國已經是全球製造業的王者,而美國「不得不因為資金問題而屈服」,為了壓低生產成本,美國在別的方面付出了高昂代價。西方一直稱「中國軍工難以做到自力更生」,但現在看來,面對中國製造業的滲透,美國已經逐步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長期以來,美國向熱點地區包括印度在內的國家宣揚「中國威脅」,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出售武器。但有意思的是,未來它出售的武器中將包括越來越多的中國生產的零部件。有五角大樓官員指出:「我們需要確保美軍最先進和最重要的武器系統在零部件供應方面不能依賴戰略競爭對手提供。」此話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對於「中國零件」問題,最著名的案例是2005年針對疑似中國偽劣計算機配件、晶片、電子零件的調查,美方認為這些有問題的零件若誤用到美國軍機或艦船上。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武器系統在關鍵深刻失靈。其實,中國零件進入美國軍火工業,早有耳聞,並不是現在才有的事實,價廉物美的東東,誰不喜歡。
包括美國人也不願意錯失這種商機。偶爾炒作中國產零部件的不是,只能算是政客們的政治伎倆逢場作戲而已,五角大樓三番五次批准美軍火公司使用中國產品,圖的是什麼?誰又能自圓其說。
美媒對比F35與殲31自己誰更強 殲31只有一項優勢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016.9.20日導,F-35受到外界廣泛爭議,其原因包括:研發費用太高,研發和後續升級的總費用達到1萬億美元;需要許多先進技術;需要的數量太多。
如果F-35在實戰中碰到其它先進戰機,軍事專欄分析人士戴夫-馬宗達對此進行了預測,其內容如下:
從外形來看,殲-31與F-35長得非常像。外界認為,中國獲取了美國的製造技術,然後研製出殲-31,對美國戰機擁有一定的抗衡能力。
但是,中國軍隊不需要派遣戰機與F-35進行正面交鋒。解放軍只需要對美軍造成足夠的破壞,使其難以承受高昂的作戰代價就可以。即使F-22與殲-11的戰損比率為1比30,美國也只有120架F-22。而F-22與殲-31或殲-20的戰損比率為1比3。
美軍F-35A戰鬥機演習中機身後部起火仍不能確定原因
美國防務新聞2016.9.23報導,美國空軍對美國防務新聞承認,在愛達荷州芒廷霍姆空軍基地的一次演習中,一架F35A在發動機啟動階段飛機尾部起火,仍不能確定起火原因是否是普惠公司生產的F135發動機。
此事是否與F35A最近的潤滑冷卻液導管隔熱材料導致15架F35被停飛的事件有聯繫尚屬未知,在機體維護過程中發現,在冷卻液管路上的隔熱層破碎剝落到郵箱內。
回應
屁股著火,這是飛機變火箭的重大技術進步!怎麼沒見噴子和走狗發言呢,縮褲襠裡去了嗎
這又不是感恩節,玩什麼火雞。
與三星手機比賽起火水平。F35沒完沒了出事,讓美日韓等急需F35的邪惡國,心裡拔涼拔涼.
起火的F-35是美自己國內版的,日韓用戶的飛機零件進口大陸或者其他地區滴,和美不同,日韓可以放心使用
F35老出問題這種飛機還能打仗嗎?怎麼上戰場,平常玩玩都有危險,一架好幾億,真是醉了。
是技術性質量上的設計缺陷問題,不是什麼難以攻克難以解決的技術障礙,參照F22應該能夠很快解決。F35故障率高,可能就是因為要求短距垂直起降性能設計,而擠壓了發動機輔助系統使其無法達到優化合理設計,導致起火事故。機體太小結構複雜,不堪重負所致。
會不會又是從中國走私的零配件不合格引起的呀?嘻嘻
你千萬別這麼說 在噴子眼裡這麼高級的東西怎麼會用中國的零件 絕對是不允許的
相關新聞
首架殲20已交付部隊產量可達每月2架
想和中國殲20一戰?日本自衛隊首架F35戰機首飛
美F35戰機關鍵技術原來竟是中國提供 2015-09-10
為了讓F-35戰機的生產能夠趕上交機日程,並適度壓低高昂的採購價格,五角大樓曾多次破例批准洛·馬公司採用包括中國、日本生產的零部件,F-35供貨商所製造的雷達系統,起落裝置及其他硬體中均出現了中國製造的金屬零件。
中國陸軍合成營的野戰地域通信網,要求地域覆蓋能力滿足正面為10到15公里、縱深為20到30公里。這實際上可以看出合成營大致上的作戰縱深、推進速度。
報導稱,與傳統的步兵營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的合成營強化了多樣化的作戰功能,尤其是防空、反坦克能力等。並在其內組建了高射砲排,裝備有小口徑自行式高射砲,車載雷達能有效探測20到30公里範圍內的10到20個空中目標,編配3到4個戰車火力單位,可同時抗擊3到4個空中目標,火力半徑達到近3公里,掩護面積10到15平方公里。
重型機械化合成營的步兵,實際上已經稱為裝甲步兵,即以履帶式步兵戰車、裝甲車取代過去單一的步兵部隊。如果注意到合成營步兵與坦克協同作戰的場面,在無戰鬥的情況下,合成營步兵通常乘坐04型步兵戰車隨同坦克實施進攻;在有戰鬥演習的情況下,步兵下車作戰,有時是坦克、步兵戰車引導步兵,有時是步兵引導裝甲車輛。
當坦克引導步兵衝擊時,步兵與坦克的距離保持在25到50米之間,都在目視範圍內。當坦克、步兵戰車支援步兵衝擊時,坦克、步兵戰車的30毫米機關炮進行超越射擊,從步兵間隙或側翼射擊,通常步兵與坦克的距離大於150到200米,步兵射擊目標的距離大致上是300米。當步兵乘坐裝甲車輛衝擊時,通常在坦克之後100到200米處協同坦克進行沖擊。
報導稱,中國軍隊的合成營編制,意圖在於模塊化、部隊結構中小型化,便於快速運輸、靈活作戰、降低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合成營不裝備重型武器,編入裝甲連的合成營,依然以99A、96主戰坦克為主,今後也會有更多的合成營組建。
中國陸軍合成營建設引外媒關注模塊化編制借鑒美軍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2016年10月號(提前出版)報導,目前已經亮相的合成營包括:摩托化合成營、輕型機械化合成營、少量的重型裝甲合成營等等。這些合成營與過去的步兵營的編制有何區別?簡單地說:中式合成營的基本創建構想是在藉鑑美軍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這並未有本質性區別。首先是多功能化、廢除過去單一的步兵營編制,此外還相當重視模塊化編成。
例如重型裝甲合成營,不僅僅是坦克營的編成,還加入了裝甲步兵模塊(履帶式步兵戰車)、自行火砲模塊、自行高射砲模塊、工兵模塊,以及相應的偵察、情報、網絡作戰模塊等。在美軍的合成營,數字化的趨勢相當明顯。
報導稱,建設合成營之後,中國陸軍的基本意圖是:合成營的某些作戰能力,例如偵察能力、各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信息化處理能力,必然會由於新裝備的部署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有些領域甚至高於改革前的步兵團。在幾個合成營的聯合作戰演習中,得到了武裝直升機的支持,這似乎是臨時編組而成,也是模塊化形式。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合成營組建的若干戰術指標和要求。
偵察情報裝備是指合成營用於獲取戰場情報的各種裝備。基本要求是能夠偵察和監控高度5公里、範圍150公里內的各種空中、地面、電磁等各類目標。
空中偵察裝備以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為主。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包括小型戰術無人偵察機3到5架、無人偵察機發射車、無人偵察機情報接收車等。偵察監視距離要求達到150公里,留空時間3到5小時。
衛星偵察接收設備要求可疑實時接收陸軍戰術偵察衛星對區域戰場的偵察情報。合成營導航定位裝備應該是以(“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主,包括單兵手持式衛星導航設備,合成營定位報告系統要求至少可包容500個以上用戶。
報導稱,這裡可以看出,組建合成營之後,數字化功能大大強化,能夠接收衛星通信、無人機、導航定位系統的支持。本刊記者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於美軍中央司令部採訪時看到,每一支前往伊拉克的合成營步兵,都人手一個單兵GPS接收器。
不過,最終這件事還是擱淺了,表面上是這個時候外界出現了一個競購新對象-“瓦良格”號航母的採購案成了新熱門,而”烏克蘭“號卻就此耽擱下來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幾點,一個就是俄不希望烏出售SS-N-12。另一方面是中俄之間當時正在洽談購買“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一事,俄的施壓也是為了讓自己的戰艦賣個更好的價。還有一個因素是中國其實最看重的是SA-N-6防空導彈(S-300F海基型),一共64個單元的垂發艦空導彈系統,不過隨著俄中當時快速的升溫,俄承諾出售相關技術給中國,也使得這個最大的採購目標變得可有可無。剩下自然分曉了,沒有中、俄兩個競買的賣家,美國又乾嘛為自己一艘用不上的大船花錢呢?烏曾經炙手可熱的“砝碼”最終成了自己手中的燙手山芋。
到了2010年左右,俄開始逐步恢復元氣,看到烏這艘大船還在那靜靜的躺著,於是提議抄底購買這艘巨艦。不過就當烏認為自己成功解套的時候,俄烏關係開始逐漸變冷,俄國防部突然照會烏國防部,聲稱自己對它並沒有太大興趣了。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烏這艘1萬多多噸的,搭載著16枚“航母殺手”大艦,最終只能在烏克蘭的港口裡慢慢生鏽。如今這艘巨艦已經被徹底荒廢,雖然內部保存仍然完好,但是只能成為遊客瀏覽的景點,未來想要再度馳騁大洋難度太大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一切只因中國要買。可惜中國想買的時間窗口非常窄,因為中國的技術發展迅猛。因此不在合適的時間賣的話,最終只能砸手裡。
還好沒買,否則被坑死
現在當廢鐵也應該把它買回來,最起碼我們能補上一課!這一點也很重要!
這條船的最好命運是賣到中國當主題園。。
其實俄買了可以像航母一樣改裝之後賣給印度順便大賺一筆,畢竟在印度眼里中國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國沒有的印度得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7/doc-ifxvqcts9759346.shtml
深度:烏克蘭萬噸戰艦曾令中美搶購為何誰都買沒成2016.9.7 新浪軍事
最近烏克蘭的社交媒體上有人上傳了一組鏽跡斑斑的大船的遊覽照,斑駁的艦體和已經幾乎全部脫落的漆面說明其許久並未維護了。不過只有看到船名-“烏克蘭”號,才讓人想起來這是條艦隸屬於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叱吒風雲的“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而且,“烏克蘭”號這艘巨艦曾經是那麼炙手可熱,以至於美國和中國都曾經搶著想購買這艘巨艦,可最終結果最終烏克蘭誰也沒賣成。
這艘“烏克蘭”號導彈巡洋艦開工於1984年,最初命名為“光榮”級“羅波夫海軍上將”號導彈巡洋艦,這是蘇聯時代最後建成的一型導彈巡洋艦,被當時美國人譽為“當今最具戰鬥力的艦艇”之一。滿載排水量近12000噸,也是跟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並列的全世界僅有的常規動力巡洋艦。而且上面裝備的16枚SS-N-12“沙箱”反艦導彈曾被美國認為是上個時代的“航母殺手”,當然,隨著P―700“花崗岩”/SS-N-19“海難”重型超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一殺手的名頭被更替了,但是絲毫不能掩飾這型艦的突出性能,最大500公里射程,720公斤的彈頭,而且還可以裝載核彈頭,使得這一型艦戰鬥力堪稱爆表。不過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烏克蘭本身沒有強大的海軍隊伍,也沒有遠洋出海的打算,使得這型已經完成96%的巨艦,成了烏克蘭手中一塊待價而沽的好“籌碼”。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海軍雖然自行研製的051B型導彈驅逐艦,可一直需要的艦隊區域防空能力並不具備,使得中國海軍此時遇到了發展瓶頸,急需提升自己的區域防空能力。所以,當烏準備出手”烏克蘭“號導彈巡洋艦的時候,中國自然成了不二的人選。而此時,俄儘管實力不濟,但是始終沒有放棄競標這艘巨艦的想法;而此時還有個意外賣家出現了-美國。美在當時正在跟烏進行直接接洽,尤其是當時的烏克蘭的情況也不太好,希望能夠獲得西方的經濟支援,所以,烏也希望利用這艘幾乎快完成的軍艦進行直接物物交換。美國由於知道了另一個買家是中國,也非常樂意想跟烏克蘭達成交易。當時美國方面已經有議員聯名提案,要美國出資購買下這艘巨艦,好防止它再次落入中、俄手中。
日稱中國以極低價格擴大武器出口售價僅為美1/30
日本《每日新聞》2016.8.24發文稱,2001年“9·11”襲擊發生後,美國一直將重心放在與不擁有高技術武器的恐怖分子之間的“非對稱戰爭”上。但出於對抗不斷推進新軍事體系研發的俄羅斯和中國的需要,美國也在被迫加速技術革新。由此導致在軍民兩方面都熱火朝天的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競爭擴展到軍用機器人領域。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2010年到2014年,以色列出口的無人機達到165架,排名第二的美國是132架。美國在一戰期間就開始研發無人機。雖然在越戰中就使用了無人機蒐集情報,但軍方並未充分認識到這種設備的必要性,於是凍結了相關的研發工作。同樣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以色列迫切想要了解鄰國埃及的軍備情況。之後有著“無人機之父”之稱的時任以色列軍方情報負責人在從美國購買的無線電遙控飛機上安裝了攝像頭並將其用在偵察行動中,取得超乎預期的效果。從那時起以色列開始傾舉國之力研發無人機。到1984年時,以色列的技術之發達已經到了可以向美國出口無人機的地步。
美國近來在無人機出口和研發領域的政策調整也促進了相關市場的擴大。美國政府於2015年2月宣布放寬可搭載武器的無人機出口限制。
隨著軍事機器人的研發,俄將成為“復興的大國”,中國也是“擁有強大潛在技術研發實力的國家”。中國以“低價格”為武器擴大了出口。中國產無人機“翼龍”的售價約100萬美元,只有美國死神無人機的約三十分之一。
(各國的)軍隊都想儘早裝備比敵人更強大的(機器人)系統,這可能讓系統研發的速度超出預期,引發軍備競賽。
回應
死神和翼龍是一個級別的嗎?
性能差距不大,價格差距很大,就連中東最有錢的沙特和阿聯酋,都是買的中國無人機,基本上中東的無人機市場已經是中國的了。呵呵
無人機美國已經賣不出去了,就連民用領域也基本都是國產,又一項尖端科技被做成了白菜價。
誰也不會賠本賣的,證明美國人太黑了,連狗的錢都不放過
從航展介紹上來看,這種全重150千克,最大射程130千米,基本型號採用慣性導彈加衛星複合制導,同時還有系列產品,可以安裝多重彈頭:紅外制導、電視制導、激光制導,以及上述方式的複合製導彈頭,總體水平已經接近了美軍第二代GBU-52的性能。美一枚GUB-39就達到了9萬美元,而中國的CM-506KG相當於它的一半,基礎型號只相當於美軍的1/3。威力上處於同等水平,精度上不相上下,造價還便宜。這個誘惑力就太大了。
而且,這種彈藥對中國自己使用來說,也非常的適合。我們用專門執行多用途對地打擊任務的殲-16戰鬥機來說明。殲-16目前正在處於新型號的改進中,相比於中國殲-11BS,殲-16在武器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6個重載外掛掛架,而且這6個重載掛架如果要懸掛大型彈藥(鷹擊-91反艦導彈、防區外播撒器、或者大型KD系列導彈)是都可以懸掛彼此不相干,殲-11BS則只能懸掛3個,其餘隻能掛在輕型空空彈藥。在這樣的設計下,殲-16的12噸載彈量可以獲得最大利用空間。而我們上文說的小直徑炸彈的優點就是可以採用複合掛架進行多重懸掛,美國的GBU-53彈在一個複合掛架上能夠懸掛4枚,F-15E一口氣能夠掛20枚。對比中國殲-16來說,6個重載掛架也可以懸掛24枚,儘管中國尚未對外展示過這樣的複合掛架掛載模式,但是採用複合掛架的已經是中國戰機的常態,因此不存在任何技術難度,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炸彈”卡車。
這樣大量掛載意義就更大,舉例來說,中國周邊越南、印度都在積極擴建自己的戰鬥機基地,大量前置部署的戰機都配備有專門加固後的鋼筋混凝土機堡。常規彈藥要摧毀它至少得預備500公斤炸彈,還要進行凌空轟炸精確命中,費事費力。如果使用對地導彈打擊,百萬美元的戰術地對地導彈換千萬美元的戰機,也算不上十足合適的買賣。而要換了小直徑炸彈配合中國殲-16,最遠可在150公里外一次性投擲這些彈藥,並結合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精確定位,一架殲-16對付24個地面目標根本不成問題。越南、印度在機場上也就駐紮1個戰鬥機團,附近的機堡數量絕對不可能超過20個,轟炸一次就能摧毀一個團,這效費比太高了。而且你用幾萬美元的炸彈換千萬美元的戰鬥機,這樣的買賣可就太划算了。而且,傳統轟炸跑道的方式,對方會在短時間內修復,但是你要把機堡內的戰鬥機都乾掉了,就算修復了跑道也沒有戰機可以起飛作戰。(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8-29/doc-ifxvixer7406098.shtml
深度:中國小型炸彈技術緊跟美國價格僅為後者一半 2016.8.29新浪軍事
自從精確制導武器開始大行其道後,傳統炸彈不僅僅在性能上獲得了提升,更在打擊效能上獲得了飛躍,也把現代化戰場的空對地打擊態勢從傳統的“地毯式”轟炸進化成了現在的“精確點穴”式轟炸。不過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想要盡可能的殺傷敵方,炸彈的質量必然就大,而未來的五代戰鬥機都採用的是內置彈倉,武器質量上肯定有所限制,有沒有用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這事還真讓美國人研究出來了,小直徑炸彈(SDB)。150千克左右,攜帶支持遠程精確打擊的增程折疊翼,使得這種炸彈在機動性能上更為靈活多變,最給力的還是精確制導能力和殺傷力,能夠在萬米高空投擲後,滑翔超過50公里以上,準確命中目標半徑1米內的位置,已經遠遠超過現有CEP10米的先進精確制導武器的範圍了,可謂精度全球最高;最主要還是還是其殺傷力,能夠鑽透近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機堡,直接對機堡內的戰機進行毀傷。如果我們粗略計算下,一架F-15E“攻擊鷹”戰鬥轟炸機裝備有20枚這樣的小直徑炸彈,對敵方加固機堡發動一次性打擊,以90%的命中率計算,那就18個機堡被摧毀,這可就是越南這樣空軍1個團的戰鬥機數量啊,就這樣被摧毀在地面上了!精度最高、穿透力極強、這個“機堡殺手”名副其實。就算換了F-22來,一架F-22能夠攜帶8枚,2架也就足以突防高強度防空網絡並在地面上就摧毀敵方的戰鬥機,這個殺傷力想想就太驚人了。也難怪美國人會如此重視它,已經開發出了2代產品,第二代的GBU-52小直徑炸彈甚至具備3模式引導頭,可以打擊移動裝甲目標、海上目標等,這個“小殺手”真是不簡單。精度高,毀傷概率高,外掛能力高,這“三高”就把普通精確制導彈藥甩在身後了。
既然發現不簡單,全球都想研發類似的炸彈,不過看起來卻小的東西一點也不簡單,在確保炸彈體積足夠小的前提下還要保證殺傷力,同時還要安高強度複合材料的折疊彈翼,並且要有空天一體的數據鏈系統,想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國家已經是鳳毛麟角。同時還要有迫切需要裝備自行研發的五代戰鬥機,這樣篩選下來,就剩下美、俄、中三國了。美國已經研發出來;俄羅斯從目前來看尚未起步,尚未有類似的研究成果或者照片證實俄羅斯研究過類似的彈藥;那就剩下中國了。於是乎大家就在2012年看到了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跟美國概念非常類似的“機堡殺手”CM-506KG靈巧彈藥。
美陸軍編造數万億美元假賬以掩蓋混亂財務狀況
路透社2016-08-20援引美國國防部督察長一份報告報導,為製造收支平衡假象,美國陸軍不得不製造總計數万億美元的假賬來掩蓋其混亂的財務狀況。這份發表於今年6月的報告指出,僅2015年一個季度,美國陸軍就對2.8萬億美元的賬目(約合18.6萬億元人民幣)進行了不當修改,2015年全年賬目總調整額高達6.5萬億美元(約合43.2萬億元人民幣)。這些賬目或沒有發票收據,或純屬編造而成。
乍一看,做高達數万億美元的假賬似乎不太可能,這比美國防部全部預算還要高很多。2016年,五角大樓年度預算為5730億美元(約合3.8萬億元人民幣),占美國會總預算一半以上。
但路透社分析,這是因為要想在賬目表上改動一處,就會像觸發多米諾骨牌一樣,不得不在多處分賬目中做出相應調整,致使賬目表層層弄虛作假,而將這些更改後的賬目相加總計為數万億美元。
美國陸軍發言人在一份電郵聲明中表示,賬目上的不當更改沒有那麼嚴重,淨值僅為624億美元(約合4150億元人民幣)。
回應
美軍士兵每年都在實戰,中國呢?
在站崗,在救災,在守護那些既能噴中國軍隊沒能實戰,同時又能噴中國窮兵黷武的噴子。
什麼出現出現了幾百億美元的賬面虧空,後來居然就一個中級軍官進牢房,這種事在美軍隊伍裡面都能出現。
即使只有600多億美刀……這美軍中的大老虎該有多大啊!
誰說“民主“國家不腐敗的?!即使按美國標準,這也是腐敗吧?
公知大V噴子又被打臉了不是?
我敢打賭這只是冰山一角,這事可能最後發展成為兩個結果:一是拿幾個小腳色頂包不牽扯大佬錢款後續不在報導。二是上面神仙打架下面小鬼倒霉最後以一方神仙為此負責下台了事,錢款去向不再公佈。
郭、徐之類人物在美國軍隊中不罕見,就看政府抓不抓,一抓一大把,一抓軍隊就散了,國防就沒了,估計不敢抓,可憐美國士兵及下級軍官,這炮灰當的窩囊,即使沒死,復原了也沒工作。現在清楚美國為啥願意打仗,1是軍火商願意,2是軍隊大佬願意,3是政府稅收願意,4是傻瓜青年願意,暫時有份差事可糊口。
即使以美國陸軍自己承認的貪污數字624億美元看,也是駭人聽聞的,中美經濟體量差不多,為什麼美國製度能這麼腐敗?對得起在伊拉克阿富汗送命的傻叉炮灰嗎?
我軍飛行員超日本15倍令其難以招架美派一部隊增援2016.8.19新浪軍事
有這樣一個問題曾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那就是,人海戰術是高明戰術的還是無奈之舉?筆者對此有一點拙見,那就是,人力資源優勢,或者是兵員數量優勢,本身就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優勢的體現,擁有這種優勢而不去使用,是不是太愚蠢?當年反法同盟使用優勢兵力在滑鐵盧一戰擊潰拿破崙的時候,也沒人說英國人勝之不武。二戰太平洋戰場中後期,無論是奪島戰役還是海空大戰,巨大部分時間美軍都是依仗絕對優勢兵力,火力將日軍擊敗,最終又依靠強大的科技優勢,用兩枚原子彈結束了血腥的戰爭,此時也沒人說美國欺負日本人,用人海優勢取得勝利。所以,鬥爭是殘酷的,任何優勢都要發揮到極限去壓縮對手的空間才是正確的戰略戰術。
根據2012年的數據,中國空軍3200架作戰飛機,約15000名戰鬥飛行員,經過四年時間的換裝,退役和補充,況且換裝的很多三代半先進戰機都是雙座,需要2名飛行員,按照一架飛機對應三名飛行員的標準(一名現役,一名部隊培訓,一名航校培訓),飛行員總數應該略有上升但是基本維持15000名左右的數量。而日本方面,以不到300架數量的F-2和F-15計算,日軍一線作戰飛行員總數應該在1000人左右。這種十五比一的差距不是幾件武器裝備能彌補的了的。所以面對中國空軍和海航採取的車輪戰術,日本已經深感難以招架。
中國起飛一架飛機,日本就出動2架飛機,面對平均中國機齡不到十年的新銳對手,機體壽命接近30年的F-15J的確是吃不消,頻頻爆出飛行中掉零件的新聞,也真是難為日本飛行員了。
我們都知道飛行員要保持良好的技戰術水平需要經常進行戰術科目的訓練,在經年累月的24小時不間斷的枯燥的起飛攔截過程中,日軍飛行員被我軍折磨的已經沒有多少精力去搞戰術訓練,如果美國不幫一把,估計用不了多久,日本的航空自衛隊恐怕連戰術動作都要忘記了。不過,中國有的是年輕力壯的飛行員去搞車輪戰術,而且不耽誤部隊進行戰術訓練,目前我軍飛行員年平均飛行時數達到了200小時以上,而日本只有120小時左右。(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19/doc-ifxvcsrm1894707.shtml
雖然這裡有事後諸葛亮的嫌疑,但從技術的角度講,新浪軍事認為,如果此次比賽移動射擊科目評分時把完成時間計算在內,或者再增加夜間移動射擊等更具實戰意義的射擊科目的話,我軍96A坦克的表現仍然會比T-72更優秀,這就是技術優勢的體現。
而且,96A坦克並不代表我軍坦克火控系統的最高水平。隨著主炮性能更先進,且具備車長獨立周視鏡,可以由車長進行超越炮長的「獵-殲」射擊的99式和99A式主戰坦克批量服役,我軍坦克火力系統的技術優勢還將繼續保持。
深度:中國86A戰車在俄獲單車組第一是靠什麼本領2016.8.10
86A步戰車來自於86式,而86式是我國從埃及渠道獲得的蘇聯BMP-1放之仿製而來,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隊使用的是BMP-2,在機動性上整整落後他們一代水平。因此中國隊能獲得單車組冠軍,實屬不易。
回應
從側面再次證明,毛子很多裝備已經開始落後於世界水準。
這是必然趨勢,老本遲早吃光
86A算什麼,04A還沒上場呢。
04A要是去了,踢館太明顯了。
相關新聞
解放軍04A戰車考核命中率超90% 比俄軍高出10%
我軍三個車組(1小時33分43秒,俄1;27;54)在蘇沃洛夫突擊大賽中取得第二名(回應:一個由毛子定規則的'速度'大賽,老86A能拿第二,已經很不錯了!)
中國飛豹戰機在俄參賽打靶全中獲滿分 最終奪亞軍2016.8.9
中國飛豹戰機,與蘇-27、蘇-30、蘇-34、蘇-35、伊爾-76、卡-52武裝直升機等世界著名戰機同台競技。參賽的48個機組,按照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和武裝直升機順序實施。飛豹是所有參賽國唯一命中全部4枚火箭彈的代表隊。
回應
第二名其實就是第一名,大家都懂的
你打得準,人家就提高速度分值;你飛得快,人家就提高準度分值,總之你就不能拿冠軍
實際上,我們國家參賽最大的意思是在比賽過程中發現自已的武器裝備還有什麼缺點,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
你這樣明白人太少了!
為了提高夜戰能力,瞄準鏡都集成有夜視儀器,其物鏡也安裝在瞄準鏡頭部。由於下反穩像火控的瞄準鏡是不穩定的,而夜視光路又不通過穩定的下反射鏡,夜視儀的視場實際上無法穩定,夜戰時等於又回到了沒有穩像系統的年代。而且由於前面提到下反射鏡體積小,導致瞄準鏡頭部的尺寸跟著也小,光通量也小,不利於提高夜視儀的夜視距離和分辨力。
在上反穩像火控中,瞄準鏡鏡體則剛性安裝在炮塔頂部,換言之,瞄準鏡和炮長是一體的。而在反射鏡的方向軸和俯仰軸上,分別安裝了小型穩定系統,實現瞄準線的獨立穩定。由於這套系統中是通過轉動安裝在瞄準鏡上面的瞄準鏡實現穩像的,故而稱作上反穩像。
當車體顛簸帶動瞄準鏡鏡體隨炮塔擺動時,視場中的目標會向與炮塔運動相反的方向運動。這時,瞄準鏡中的陀螺儀會測量出鏡體擺動的角度,然後控制上反射鏡向相反的方向擺動,使目標成像後依然位於視場中原來的位置,達到穩像的目的。
由於在上反穩像中,瞄準鏡和火炮不再聯動,為了測量瞄準線與火炮軸線之間的偏差角,上反穩像火控採用了先進的電同步解算。通過在上反射鏡的俯仰軸上和火炮俯仰軸上安裝的角度傳感器,火控系統能實時解算出瞄準線與火炮軸線的偏差角。
從穩像原理和同步解算原理可見,上反穩像火控具有如下優點:瞄準線穩定精度受外界擾動強度變化影響小;鏡炮同步測量精度高,使用過程中不存在機械磨損使測量精度降低的情況;最重要的是,無論坦克如何運動,炮長與瞄準鏡之間都不會有相對運動,這就大大提高了移動射擊能力;而由於夜視儀的物鏡和瞄準鏡一起被穩定,也不需要另外設置穩定裝置;且上反射鏡有陀螺儀等穩定裝置部件,體積較大,光通量也較大,有利於提高夜視儀器的夜視距離和分辨力。
但安裝在上反射鏡上的穩定裝置部件,使得上反射鏡在高低向和方位向兩個方向上的轉動慣量增大,要實現瞄準線的高精度穩定,技術難度比下反穩像火控大,系統成本也較高。這也是蘇/俄坦克長期選用下反穩像式火控的一大原因——便宜,易於大量生產。但是在冷戰結束後,成千上萬輛坦克打起坦克大會戰的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這種數量優勢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很難發揮了。
美國和英國的穩像式火控系統也不怎麼樣,否則怎麼會在銀杯賽上屢屢出糗?幹不過豹2甚至豹1呢。
96B式採用了液力綜合傳動系統,而T-72B3M雖然改用了自動變速箱,但仍為機械傳動,有7個前進擋和一個倒擋。96B目前使用的傳動系統顯然具有與豹2坦克相比不遑多讓的技術水準,這包括了液力變矩器、液力轉向、液力製動等一系列西方先進坦克的設計。另外,雖然T72B3M有1130馬力的優勢,中國的96B只有1030馬力,而且比B3M還重5噸,但是中國的發動機是帶“T”的,就是帶渦輪增壓的,渦輪增壓一般能為發動機貢獻30%的動力,這樣一算,中國的96B的發動機很可能是1300馬力。2016中國的96B都有直線超T72車的優異表現,至於過彎、下溝、爬坡就別說了,96B完胜。(作者署名:刀口)
深度:解析96A和T-72火力系統差距 我軍坦克更勝一籌 2014-08-18
2014參賽的96A坦克裝備的就是上反式穩像火控系統,而T-72則使用下反式穩像火控系統。
簡單說來,下反穩像火控中的瞄準鏡通過耳軸安裝在炮塔頂部,與火炮搖架之間通過四連杆機構連接。坦克行進間,由於車體的顛簸振動,火炮將在穩定器的作用下繞著耳軸進行轉動,瞄準鏡也將在四連杆機構的驅動下跟著火炮同步轉動。而安裝在瞄準鏡下面的反射鏡本身是不轉動的,故而稱作下反穩像。
由於下反穩像火控採用機械同步方式,因而具有系統簡單、可靠性高、成本低的優點。其反射鏡組件和炮塔直接固定,不需要穩定裝置,體積較小。因為在外界擾動不大的情況下,下反穩像火控的瞄準線穩定精度較高,所以在比賽前幾天的科目中,中俄坦克在射擊科目中的表現並無明顯差距。
但是在車輛顛簸嚴重時,由於火炮將跟隨雙向穩定器相對炮塔做俯仰運動保持穩定指向,和火炮同步運動的瞄準鏡鏡體也得相對於炮塔俯仰運動;這樣問題就來了,位於炮塔吊籃內和炮塔相對靜止的炮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跟相對炮塔不停運動的瞄準具協調一致。
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炮長用頭緊緊頂住瞄準鏡護墊,努力減小與瞄準鏡鏡體的相對運動,而以坦克的顛簸程度,如果在高速運動中完成瞄準射擊,炮長堅持不了幾個回合就得被撞成「烏眼青」,所以在前一階段的競速比賽中還耀武揚威的T-72隻能在移動射擊時減速到以近乎是短停射擊的方式遷就炮長進行瞄準。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四連杆機構的機械磨損逐步增大,鏡炮同步的誤差也隨之增大,不利於保持射擊精度。
我軍96B坦克在俄參賽表現出色 全靠這一先進系統2016.8.12 新浪軍事
T72B3M不但換裝了新型的大馬力發動機,火控系統也進行了重大改進,“松樹-U”火控系統單價(5200萬盧布,相當於一輛T90)就超過了原T72的一輛整車的售價,但是,2014第一屆坦克兩項賽就被96A完敗。坦克射擊的“動對靜”項目,結果所有的T72包括T72B3M,都變成了短停頓射擊,相對比96A以每小時30公里時速毫不停頓的真正的“動對靜”射擊真是出足了洋相。到了2015年的第二屆,俄方乾脆取消了坦克的“動對靜”射擊項目。2016年T72B3M像蝸牛爬的一樣,而且打在靶子的右下角地上爆炸,生生把靶子崩掉了,這要是在戰場上就算沒有打上。
1987年開始的北約坦克銀杯賽,與俄跑圈賽不同的是銀杯賽主要是比賽坦克的射技,主要是靜對靜,靜對動,動對靜,動對動,說白了就是考驗火控系統和砲管的精度,銀杯賽的大贏家是德國的豹2和豹1。
西方的坦克穩像式火控系統一直到80年代才逐步走上“雙穩”的技術道路,原來都是“單穩”。96A式坦克一上來就是雙穩,雖然是下反式雙穩。進入90年代後期西方和中國後來的99和99A都採用了上反式穩像火控。為什麼96A選擇了下反式穩像系統呢,主要是下反的精度要好於初期的上反,我們解決了下反機械磨損導致精度逐步下降問題,技術上很成熟而且成本低性價比高(上反比下反貴兩倍)。(楨:? 2014參賽的96A裝備的就是上反,而T-72則使用下反!早期96有ISFCS-212型下反,發現目標到開火大約需時6秒,使車長具有超越炮長控制的能力。由於只裝備像增強式微光夜視儀,夜視距離只有800米。自99式裝備新型熱成像夜視儀後,96A也裝備了炮長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和上反,具備在30千米/小時以下速度對運動目標的精確射擊能力。但出於成本控制 96A並沒加裝99式車長獨立周視熱像儀,車長夜間觀察還要通過炮長熱像儀通道進行。)
日本的90式號稱有上反式穩像式火控,但是90式的訓練教材中要求首發一定要打在目標坦克的前點,就是說第一炮要打在對方坦克的前面,然後觀察彈著點。如果確定彈著點真的打在目標前面了,再根據落點修正瞄準點,其實是鬼子對自己的穩像式火控系統心裡沒底,沒有信心,與96這樣的坦克對抗,你第一炮打不著,還有開第二炮的機會嗎?
深度:中國96B坦克在俄參賽能否奪魁 俄或用3招阻止
俄方創辦軍事競賽的目標是為本國武器打廣告,各項比賽第一勢在必得了。為此不惜採取作弊手段,以阻止中國加冕稱王,俄方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一,隨意突然修改比賽規則,甚至不將變更內容及時通知中方;二,改變計分方式,把中方優勢項目變成不計分,或者,以較低的分值加以計算。三,故意記錯成績,壓低中方分數。本次,或許俄方依然會用盡作弊手段,或將成中國坦克最大對手。但是我們依然有相當的信心,因為96B絕非一般型號。
96坦克為我軍現役最多的坦克之一,總數在2500輛以上,已經超過59坦克,這主要是憑藉易於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99坦克雖然更好,但是價格卻太貴,難以大量裝備。也不要以為96的性能很低,只是與99比差一點,面對國外的坦克依然不是弱者。
96的不足就是機動性上差,早期的發動機只有730馬力,96A也只有800馬力,單位功率18.3馬力/噸。俄T72B3M採用1130馬力的發動機,單位功率達到了25馬力/噸。
96B的改進,首先的重點就是提昇機動,為此對底盤進行不小的改進,幾乎重新設計一樣。換裝了新式縱置發動機,估計功率1200馬力,傳動系統也應進行改進。同時,採用新式的鏤空式負重輪,將會進一步降低車體的重量,可能尺寸上也有所減小。懸掛系統也有改進,第六對負重輪上的減震器明顯更換了新式液壓減震。裙板長度也降低,使用了短裙板。除此之外,其它變化不大,只是砲塔上新增了一個圓柱體裝置,疑似為通風設施,為配合新的車內空調系統,這對於改善工作環境相當有好處。
原本以為96B只是為參賽專門設計的型號,但是現在看來,它並非專用設計,只是96的最新改進型。而且這樣設計很可能是山地作戰準備的,英媒更直接推測它為山地型坦克,雖說山地作戰並非坦克之所長,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讓坦克參與山地作戰並非不可能的。
回應
除第一發脫靶?臥槽,在戰場上給你第二發的機會?
中美俄沒一個能保證首發絕對命中!再說了,首發沒命中就能說明沒有機會殺敵了?不懂裝懂的噴子.戰場上的影響因素千變萬化,你去看看海灣戰爭美軍的首發命中率是不是100%?
中國坦克在俄參賽速度世界級 今日第一名
在2016.8.6 的俄羅斯2016坦克兩項賽中,中國隊創造賽會紀錄:20分51秒,射擊成績:坦克靶3發2中,直升機靶全中,RPG靶全中,妥妥的第一名!而且俄竟然偷偷把T72B3M開出來。俄坦克主砲三中二,高機打飛,併機中。
回應
中國噴子特點如下:好也噴、壞也噴,窮也噴、富也噴,強也噴、弱也噴,說話也噴、沉默也噴,公開也噴、保密也噴。晴天噴、雨天噴、冬天噴
還有不但嘴巴噴,屁眼也噴
噴子就是個死得只剩一張嘴的生活失敗者,天天靠耍嘴皮找存在感,一個理性的人不會貶損國家的一切.
而且我們就算三發沒中不也是第二?笑哈哈,今天難道不是第一?
主要是用俄提供的破甲彈,不適應,性能與自己平時用的穿甲彈差的太遠,第一發半路就掉土裡去了。
按以往的經驗來看,接下來俄毛應該要開始耍流氓了……
這次的裁判還可以,沒有什麼奇怪的做法。
馬上就能見到了,不過比賽里受點委屈不算什麼,好過真打起來被人打死
俄針對中國修改坦克兩項比賽規則 讓我軍96B加配重2016.8.9 觀察者網
俄修改坦克兩項規則:96B加配重,中方目前已經加掛履帶噴油漆作為配置。在前年的坦克大獎賽上,俄軍曾經稱量過96A為45噸,比俄T72B3還要重三噸。
回應
毛子也是,你要加配重就讓中國加個一兩噸唄,加這點重量能改變局面?
坦克大賽:我96B坦克撞歪T72 跑圈破賽會紀錄 2016.08.07
日前,坦克兩項大賽正在進行,中96B與俄T72發生擠撞,T72擋板被擠歪變形,96B毫髮無損。
回應
好樣的。上回撞上來沒準備被撞蔫了,這次毛子自己磕飛了兩個大門牙!
報告總統:有人來砸場啦
報告:96B想外道超車,才刮到了正常行使中的T72,本次事故96B負全責.
結果明年中國代表隊被禁賽,理由:找美國玩兒去,我們玩不過你.
為了比賽改裝的
無知,96B現已裝備我軍新疆某部,根本不是臨時改出來比賽的,噴子。
去年被毛子撞歪了擋板就讓一群噴子高潮,今年沒什麼噴點了,噴子想辦法黑96,兔子就想辦法讓人沒法黑,哈哈哈。
深度:俄羅斯坦克大賽中國坦克為何還是屈居第二?
1、俄坦克手發揮非常出色,其射擊成績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屆;我軍也一改前幾輪射擊成績不好的頹勢,發揮出了正常水平。中俄兩隊主砲命中率都達到了9中7,對於破甲彈已經非常不錯了;各隊併機靶普遍命中率都很高,中俄兩隊都達到了100%;高機靶俄要更打的好一些,比我軍領先兩個靶。當然有人發現毛子的皮卡靶比別人高一點,這也算個小伎倆吧。其實這是俄主場,他們一直在這塊場地上訓練,無論是越野跑車還是射擊都比別人駕輕就熟,這才是真正的客觀優勢。
2、就機動性而言,儘管T72B3M單位功率更大,解放軍96B坦克憑藉綜合傳動的優勢使其越野能力更強,後者只有在最大直駛速度上比96B強。客觀的說,直駛最大速度是實戰中衡量機動性的最不重要的指標,因為戰場上沒有筆直賽道讓你衝刺,需要各種上坡下坡、急停急轉以及通過障礙。
3、可靠性。96B決賽中掉是負重輪,應該是高速沖擊和機件疲勞的結果。無需諱言坦克大賽就是要把坦克往極限裡開,現實中沒這種玩法也根本沒這個必要。T72B3M半決賽也掉鍊子。96B坦克發動力系統經受了考驗,趴窩和跑冒滴漏沒發生,整體而言本次比賽坦克硬件表現比前兩次好。
4、射擊。打仗就是打目標,具體的說是要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命中。俄坦克大賽的射擊科目設置很不合理,以坦克主砲為例:1、射擊坦克靶應採用靜對動(初級)和動對動方式(高級),因為戰場上沒有幾輛敵坦克站著讓你打。不能限制彈藥,你覺得什麼彈藥有足夠的命中率和威力就用哪個;2、射擊工事靶應採用低速的榴彈、破甲彈或多功能彈,穿甲彈對這類目標沒用,採用靜對靜和動對靜方式射擊,因為工事跑不了;3、射擊時間應該有限制,規定時間沒打著就別打了。因為戰場目標稍縱即逝,說不定你慢慢吞吞瞄準對手先把你打了。至於併機和高機,其作用有很大爭議,尤其是人操高機。
5、訓練。俄除了主場之利外,可以看出這三個車組的訓練水平還是很高的。我軍參賽單位換裝時間不長,也經歷了幾個月強化訓練,但射擊表現起伏不定,尚未達到人車合一的水平。
回應
俄舉行大賽的目的就是為了第一名,讓你得了第一還有意義嗎!
天天吹牛逼,主戰坦克打不過人家一個快淘汰的坦克,如果俄上T90呢?怎麼比?浮躁!
96B主戰坦克? 99A!毛子的T72B3M是經過改裝的,比T90動力還猛,這樣還跑不贏96B,後來就改規則給96B配重才贏得,這個第一有意義嗎?純粹是面子啊。
2016國際軍事比賽閉幕 中國獲1冠軍18亞軍2季軍2
由俄羅斯國防部組織的“2016國際軍事比賽”自2016.7.30-8.13。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包括中國在內的19個國家、121支隊伍圍繞“坦克兩項”(越野和射擊)、飛機打靶、空降、登陸等23個項目進行了激烈競爭。其中,俄共獲得了包括最熱門的“坦克兩項”在內的20個項目的金牌、哈薩克斯坦隊獲得了狙擊手和砲兵射擊項目的2枚金牌、中國隊則獲得了“忠誠朋友”軍犬比賽的1枚金牌。
儘管中國隊獲得的金牌不多,但參加比賽的中方官兵普遍對這一成績感到滿意。中國隊在大多數項目中取得了第二的成績,和第一名相比,差別不大,落第三、第四名則很多。而且中國隊在綜合評分項目比賽中獲得了不少單項第一。“今年中國成績普遍優於去年,總體成績有很大進步”。
一名參加“工程方程式”工程項目競賽的中國工程兵告訴記者,在工程項目比賽中,雖然中國隊未能獲得冠軍,但考慮到中國隊來俄後訓練時間短、比賽使用裝備有差別等問題,因此自己和隊友對於取得的這一成績感到滿意。
事實上,中國軍人更看重比賽成績之外的收穫。
中國軍隊通過參賽,不但理解了俄軍的作訓思路,而且通過學習、研究俄方設計的比賽流程和規則,糾正了自身使用俄式武器時的一些不當習慣,從而提高了中國軍隊作訓水平。此外,通過參加世界軍事比賽,中方也培養了一批外語、組織、裁判和訓練方面的人才。這對中國未來舉辦“國際軍事比賽”的一些項目有很大幫助。
回應
軍犬不知友誼第一,居然搶了金牌!
這種比賽,拿第二已經是成功!心裡有數就行……
這名次拿的有深意呀!即有面子也有里子!維護了老基友的感情。哈哈
我軍96B坦克在坦克大賽奪得第二9發射擊命中8發
在8月13日舉行的坦克大賽上,我軍的96B同俄T72B3M,白俄和哈薩克斯坦隊T72B3進行了同台競技,96式取得了主砲射擊9中7兩近失,RPG射手靶全中,高射機槍靶6中4,的好成績,但是第二車組臨近終點時109車出現故障,負重輪掉落,在終點前替換為103號車。最終,經過激烈角逐我軍以1小時36分40秒的好成績取得了比賽的第二名。
回應
這不丟人,這次比賽是飆車,而不是行軍,三四十噸的東西又撞又砸,再怎麼保養維護也沒辦法。
可靠性還是硬傷啊!上戰場沒被打壞卻自己掉鍊子趴窩那是一種什麼心情?
T72似整個賽程故障率遠高於96B 沒看過的只知道盯著96B噴
T72鍊子斷了,連續四輛。中國的車毛子特別照顧,增了幾噸配重。
深度:中國航空已不弱於俄羅斯可向其出口五代機設備2016.8.2新浪軍事
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俄航空技術的創新即基本停止,只是對舊型號進行改進,全新型號只有一個T50戰機,別看號稱第五代戰機,其實它的歷史依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現在在航空技術領域,俄實際上已經落後於中,主要問題就是後繼發展無力,再難有什麼新的突破。現在只是憑藉著厚實地技術基礎,在發動機、結構等方面保持較高水平,但是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同樣快速,被中國超越也許只是問題,至於其它方面多已被中國超越,包括至關重要的航電技術領域,它所涉及的不僅有機載雷達,還有機載設備,航空吊艙等等。
由於技術路線的錯誤,俄電子工業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屬於走偏路,與西方差異非常大。90年代初,電子工業系統又元氣大傷,比如:熱成像技術的主要研究機構在白俄境內。這一切導致了俄電子技術的發展緩慢,由與西方有差異,變成有差距,而且越來越大,甚至許多基礎元件都要進口,許多出口戰機即安裝了不少進口部件,比如:出口阿爾及利亞的米格29即因裝了以色列的產品,不得不退換。
中國則為全面發展,早年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後來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技術標準及理念,特別是最近幾年,已經在許多方面超過了俄。比如:航空吊艙,不僅國產戰機可以,進口的蘇-30等戰機經過改裝之後,也可以掛載國產吊艙及武器系統,顯然我們對於俄式航電系統的了解不比俄方少了。
我們還專門研製了可以對付隱身戰機的紅外吊艙系統,對B-2隱身轟炸機跟踪距離能夠達到150公里,對F-22戰機的跟踪距離為110公里。相比之下,俄雖已推出類似產品,但是水平並不高,許多西方專家認為其水平只相當於美國第一代吊艙產品。
同時,殲-20已經應用了類似於F-35的分佈式光電系統,實現對周圍360度內的預警,而不是以前只有正前方,T50上尚沒有同類的設備。
相比之下,俄T50尚在使用一些四代機的設備,如果想為其配備上五代機設備,那麼也只有中國可選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阻礙技術裝備對俄出口的唯一障礙—面子問題
又在吹了,發動機都沒解決。
狗又在噴了,俄現在只是憑藉著厚實地技術基礎,在發動機、結構等方面保持較高水平,但是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同樣快速,被中國超越也許只是問題,至於其它方面多已被中國超越,包括至關重要的航電技術領域,它所涉及的不僅有機載雷達,還有機載設備,航空吊艙等等。
第一次車臣戰爭,對俄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更為準確的說這就是一次軍事上的重大失敗。根據俄國防部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自1994年12月戰爭爆發到1996.8.30,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一共陣亡2986人、傷17655人、失踪378人、被俘523人;損失各種作戰飛機27架,坦克裝甲輸車輛562餘輛;車臣武裝分子死亡14986人,受傷、被俘大約40000人。但西方國家估計的俄軍死亡人數卻已達到1.5萬餘人。而對於俄而言,最慘痛的失敗就是開銷巨大損兵折將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未能達到目的,而且還給以後持續不斷的恐怖活動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俄格戰爭應該是俄軍吸取了前兩次車臣戰爭的教訓,採取了地面閃電戰戰術取得的勝利,但是和車臣戰爭相比,武器系統運用還是老套子,只是更新了戰法而已,新瓶裝舊酒而已,而且也同樣暴露了俄軍武器老舊,後勤補給不到位等問題。
軍事學說的話蘇聯大縱深軍事學說對我國軍事理論指導體系還是很大影響的,但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孫子兵法》以及毛的游擊戰爭理論到現在都還被廣泛應用,包括在海灣戰爭的時候,美軍指揮官都研究孫子兵法。我們90年代初某位空軍校官提出的超限戰理論就引起美軍事學界的轟動。
俄在進行軍事革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我軍也在進行軍事革命,主要是以下方面:
1“智能化”武器和裝備所佔的百分比:
2建立精幹、高效、訓練質量極高的小型化武裝部隊:
3指揮、通訊和控制系統自動化:
4戰場空間多維化,奪取從傳統海、陸、空三維控制權到未來海、陸、空、天、電五維空間的戰場控制權:
5 實現高科技條件下、信息化聯合作戰的系統對抗。
所以這些年我們三軍聯勤,集團軍規模跨區對抗演練,先進的C4ISR系統,精確的武器系統與數字化裝備聯合都要勝俄軍一籌!在系統性軍事力量體系建設方面都走在了俄軍前面!通過以上有關兩國軍事力量核後端力量的比較,兩國的國防力水平相信大家應該有個新的認識,當然有些鐵桿鵝毛粉絲,估計你再怎麼解釋,也改變不了他們固執的態度。
綜合來說,俄海軍的優勢在核潛艇及航母,除去航母和核潛艇,驅護艦的總噸位其實要低於我國,艦齡我們有優勢,隨著俄這些艦艇的艦艇逐漸老化加上保養不到位,未來俄大型水面艦艇的規模還講萎縮,而我們隨著瓦良格航母以及江南航媽,加上052新驅規模成軍,054下水餃,以及未來大曲,霧燈,兩棲攻擊艦的入役,未來十年,我們海軍除了核潛艇不如鵝毛,水面艦艇數量質量總噸位都要超越鵝毛!
3 空軍
我國目前三代機數量和鵝毛差不多,都是500多架,但是缺乏鵝毛圖-160之類的遠程轟炸機,同海軍一樣,俄空軍裝備的戰機也大多數是前蘇聯時代的,而且鵝毛裝備的蘇-27,米格29是早期型的產品,我鱉的三代機大部分是95年以後的,大飛機是我們的軟肋,可別忘了,也同樣是鵝毛的軟肋,那些生產大型軍用機的主要是在烏克蘭那,比如圖160,在烏境內的可比鵝毛多,後來二毛拿了一部分圖160抵償債務,但是俄羅斯現在也生產不了圖160,至於安-70 安124等等本身就是烏克蘭安東諾夫科學技術綜合體的產品,想想我們買伊爾76 78遲遲不能交貨就知道,因為負責伊爾-76運輸機總裝的烏茲別克塔什幹飛機生產公司就不在其境內,鵝毛要重新建生產線,蘇聯生產大飛機的大部分底子都是留在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我相信土鱉有資金的支持加上烏二毛的技術協作,10年內我們的大運肯定上天,到時候預警機,加油機等載體的製約問題將得到解決。
至於訓練水平,我鱉的一線三代機作戰部隊好些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北約標準的180-220的年飛行小時,有相關的媒體報導,而鵝毛由於經費不足加上機體老化,很多飛行部隊飛行員一年飛行訓練100小時都不到!
4、軍事學說及實戰
蘇聯解體後,俄打過兩場車臣戰爭和俄格戰爭,這幾場戰爭都是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俄軍也是以比較單一的武器體系去打一場非對稱戰爭的,而且第一次車臣戰爭俄是失敗了,而車臣分離主義領袖杜達耶夫正是用毛的全民戰爭和游擊戰術擊敗了重裝的俄131摩托化步兵旅,全旅1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長薩文上校在內的800多人陣亡!78人被俘;全旅的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102 輛。
在潛艇方面,我覺得核潛艇方面俄羅斯在核反應堆和核潛艇數量噸位方面有技術優勢,但是像潛射洲際導彈上,巨浪2和布拉瓦應該是一個水平線上的,布拉瓦試驗一直都不怎麼順利,沒有成軍,我們的巨浪2雖然發展也曲折,但是去年年底官洩連打6發說明已經要成軍了,但是常規潛艇方面,我們應該會有質量和數量的優勢,比如AIP技術,我們並不比鵝毛差,我們在90年代就開始研究,2000年就在一艘明改上試驗,現在在武船新潛上已經使用了,鵝毛第一艘阿穆爾級AIP潛艇是2005年服役的,我去年下水的武船新潛,無論技術還是噸位上都應該超過了阿穆爾,比如我們採用的是一體化消聲瓦技術,鵝毛還是鑲嵌式消聲瓦,比如潛艇通訊技術,我們也要比鵝毛先進,去年曝光的量子通訊,我鱉如果把他應用到潛艇上,將帶來潛艇通訊的革命,此外像俄羅斯裝備的另一級常規潛艇基洛級,都是早期型的887型的,我們12艘裡面有8艘是最新的636,像我們下水的元級,技術水平也應該略高於基洛級。
我們裝備的宋級元級,基洛級共30艘,俄裝備這十幾年來只裝備一艘阿穆爾級AIP潛艇,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土鱉都要勝出,十年後的土鱉的優勢應該更大!
至於船台上在建或剛下水的,目前(?)已知的有1艘瓦良格航母,1艘霧燈,4艘052C,3艘054,1艘AIP新潛,2艘元改,一艘萬噸級的88號海軍綜合船,此外,計劃建造並得到確認的,有4艘新補給艦。還有056,江南航媽也應該會很快建造,鵝毛在建的艦艇有哪些?麻煩知道的筒子告訴我?
至於以前製約我們水面艦艇的區域防空和動力系統,這些年已經得到了解決。其實俄艦的燃氣輪機也不行,前蘇聯生產燃氣輪機最強的是烏克蘭。
在艦艇建造的工藝和項目管理上我們要領先鵝毛幾個檔次,我們現在都是模塊化建造,俄還是傳統手段建造,一艘艦艇建造時間鵝毛用的時間是我們的兩倍以上,驅逐艦參照鵝毛給我們建造的現代和我們自己的052C,護衛艦參考054A和守護,工藝水平我們比較接近歐美水平,其實亞洲國家里中日韓三國的艦艇製造水平都還蠻高的,也是世界三大造船大國,鵝毛艦艇雖然武器系統比較強悍,但是建造工藝實在是不敢恭維,此外俄艦艇建造項目管理混亂,看看他們為三哥改裝的航母工期一拖再拖,價格一漲再漲就可見一般。
38軍裝甲兵整個集團軍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即達800輛之以上,全部裝甲車輛的數量超過1260輛,這些坦克都是新式的99 、96 加上一部分88B,此外還有一個野戰防空旅,裝備有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導彈,紅旗7防空導彈。
此外38軍已經建成一個實驗性數字化師,數字化水平相當高。
俄軍58集團軍
第58集團軍在俄軍所有的集團軍中,稱得上是一個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合成集團軍。該集團軍的編制十分龐大,編制員額有7萬人之多。第58集團軍的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共有609輛坦克,近千輛各式戰車,125門火砲,190門“冰雹”火箭炮,450門高射砲,120架飛機和70架直升機,但是該集團軍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主戰坦克有T-64 T-72為主T-80都很少,裝甲車也是比較老舊的BMP-2。整體裝備水平要低於我38軍。
2 海軍
比如說鵝毛海軍總噸位是世界第二,個人就覺得核潛艇和一艘航母佔了比較大的優勢,得了不少形象分,俄水面艦艇95%都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但是你看鵝毛除了1999年服役“無畏Ⅱ”級“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驅逐艦(這艘還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未完工的,後來是幾個企業集資完成了建造)最近10幾年除了下水了艘2000噸級的守護號護衛艦,還下水了一艘新研製的超過4000噸以上的驅護艦嗎?鵝毛現在還比較有威懾力的就一艘航母,1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兩艘光榮級巡洋艦,3艘無畏級,6艘現代級,還有若干老舊的克里克瓦級護衛艦而已,中國這10多年來,建造服役了2艘旅護級,1艘旅海,4艘現代,2艘052B 2艘052C 2艘051C,14艘江衛級,2艘054 9艘054A,這些水面作戰艦艇除了江衛是2000噸級的,其餘的都是4000噸級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艦艇,此外還有兩艘18000噸級的塢登(鵝毛的兩棲登陸艦還要去買法國西北風),其他兩棲坦克登陸艦光01-03年間我們就瘋狂建造了20幾艘玉亭級,兩棲登陸能力要比鵝毛強,此外我們的輔助艦艇比俄羅斯要多,要先進,比如補給艦,我們有福池級886 887 888 還有兩艘大倉級881 882 這些都是兩萬噸級以上的,還有一艘3萬噸級的885,你去看看俄只有一艘別2萬噸級的烈別津河級還是70年代建造的,此外我們有大量潛艇支援艦,這是俄的短板,我們還有上萬噸的醫療船,在後勤及輔助船方面,俄羅斯遠不如我們。
比如說我們有二炮的戰術導彈支援,火力覆蓋上升了一個等級,東風11 15都已經裝備了10幾年,10幾個旅,超過1500枚,俄軍首支“伊斯坎德”戰役戰術導彈營才都組建沒兩年,裝備數量不超過50枚,射程50-280公里,還有東風21 長劍10巡航導彈,戰場阻斷能力要遠強於俄軍,加上我們後勤保障能力系統化科學化,戰場支援能力比較強了這些年我軍集團軍規模的跨區機動演練已經常態化,俄軍基本上沒有搞過兩個集團軍以上規模的跨區機動演練,即使是2008年的俄格戰爭,也只是58軍一個集團軍規模,雖然俄格戰爭,俄取得了勝利,但那是在力量對比懸殊的前提下,而且這次戰爭也暴露了俄軍作戰體係單一,重型裝甲老化甚至出現拋錨的現象,後勤保障不到位,和車臣戰爭相比基本上是老戰法新內容而已。
陸軍武器系統我就不一一列舉,就舉一個例子,兩軍已裝備的最新坦克的動力系統,坦克發動機,俄T-90用的發動機功率是1000馬力,我們99是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99改是1500馬力,而且這1200馬力1500馬力的發動機雖然像傳動軸採用過德國LSG3000和借鑒過MTU,但是也已經能自產。
對比下兩軍最精銳的集團軍,我軍是38軍,俄軍是58合成集團軍:
38軍這種重點集團軍全部火砲多達約700門38軍的砲兵火力覆蓋範圍由前沿數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團軍屬導彈旅的M-9和M-11戰術彈道飛彈又把打擊範圍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敵後縱深,程度上舒緩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現在該軍所有砲兵團齊射一次火力投射總量可達30噸之多,起碼相當於韓戰末期的15倍,已達到今天美俄兩軍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和彈種上與美軍仍有些許差距,然而超過了俄軍砲兵。在火砲自走化程度方面,該軍砲兵團亦已超過俄軍,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砲,另外還有約180輛各型火箭炮可支持。在戰時該軍的砲兵旅/團能隨時提供旺盛的隨進彈幕和壓制火力,火力強度約相當於鄰近地區軍隊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砲兵已基本實現全團指揮自動化,C2系統已普及至單炮上
中俄兩軍各項實力真實對比:竟讓平可夫啞口無言2016-07-22
俄羅斯是前蘇聯的主體,也是繼承前蘇聯大部分軍事遺產的長子,由於有自己特色的軍事研發體系加上世界第二大核武庫,以及大名鼎鼎的白楊洲際導彈,颱風,阿庫拉,北風之神核潛艇,蘇霍伊,米高揚兩大設計局的產品,讓俄羅斯在如今的軍事界享有蠻高的地位,在很多軍迷中,他就是目前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強國,而我鱉由於長期仿製蘇(俄)式武器,以及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落後西方一到兩代武器,給人留下大而不強的印象,即使我國這十幾年軍事科技和裝備體系突飛猛進也難以改觀一些人固有的觀念,俄武器系統在我國國防現代化過程中起到過催化作用,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國的國防力量要弱於俄羅斯,本人持謹慎異議的態度分析兩國的國防力量,不指望能改變一些人的觀念,也並非是因為絲帶而大腦發熱想出來的,本人雖然HKC,但並非是激進,有不同異議的歡迎拍磚,筆者曾在新加坡航展上遇到漢和防務的平可夫,當時和平可夫就這些辯論,竟然說的他啞口無言:本人分析兩國的國防力從軍事力量和後端力量去解讀
一、兩國的國防力
基本概況,總兵力等這些基本元素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主要從三軍的裝備和研發方面去分析
應該說鵝毛的地位就是靠他的核武器,核潛艇,能源三個硬件,加上野蠻這方面軟件支撐的,朝鮮野蠻沒有實力那叫恐怖主義國家,鵝毛野蠻手握核大棒和能源的話,他依然還是大國,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二大核武庫,第二大核潛艇群,我國雖然核武庫雖然規模小於俄羅斯,但是也有相關的發射載體,以及保證毀滅對方的能力,因此在兩國均有能力毀滅對方的力量博弈中,核武器做為威懾的力量值下降到最小,因此主要比較是兩國的常規力量。
1 陸軍,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陸軍,而且這些年基本完成了機械化的轉型,並向信息化發展,應該說我們的機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超過了俄軍,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已是我軍演練的基本課題,已在戰役支援能力上我陸軍要高於俄一個等級,
近幾年來,解放軍貼近實戰、強調對抗的大練兵行動,與美軍在越南失敗後,痛定思痛,於八十年代開始的大練兵很神似,那時候美國陸軍剛剛經歷過越南戰場上的失敗,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從1985年開始戰術演習採取完全貼近實戰的革命方式,埋頭苦練。幾年後,練兵效果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檢驗,具體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那麼,解放軍重型裝甲部隊的戰役機動速度十年翻一番,每晝夜突進250公里,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看看周邊的地圖就明白了:
從中印邊境西段阿里地區出發到新德里,距離500多公里;從內蒙古二連浩特出發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距離是600公里;從中朝邊境的丹東市出發到三八線,距離約300公里;從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出發到河內,距離約330公里;從中俄邊境綏芬河口岸出發到海參崴,距離是220公里……
當然,我們就是想看看,不吱聲。(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近幾年來,解放軍貼近實戰、強調對抗的大練兵行動,與美軍在越南失敗後,痛定思痛,於八十年代開始的大練兵很神似,那時候美國陸軍剛剛經歷過越南戰場上的失敗,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從1985年開始戰術演習採取完全貼近實戰的革命方式,埋頭苦練。幾年後,練兵效果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檢驗,具體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那麼,解放軍重型裝甲部隊的戰役機動速度十年翻一番,每晝夜突進250公里,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看看周邊的地圖就明白了:
從中印邊境西段阿里地區出發到新德里,距離500多公里;從內蒙古二連浩特出發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距離是600公里;從中朝邊境的丹東市出發到三八線,距離約300公里;從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出發到河內,距離約330公里;從中俄邊境綏芬河口岸出發到海參崴,距離是220公里……
當然,我們就是想看看,不吱聲。(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按照蘇軍80年代諸軍兵種合同作戰理論,蘇軍在大縱深突擊戰役中,坦克兵的每晝夜強行軍里程為150~200公里,與美軍相當。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人希望戰爭開始後,其裝甲洪流從東德出發,能在第5天早晨到達英吉利海峽刷靴子,喝伏特加,洗裹腳布。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T-72坦克50公里/小時的最大公路速度,但實際上是達不到的。在著名的”西方81”大演習中,駐東德蘇軍集群的坦克縱隊平均戰場機動速度僅為10公里/小時,按照這個速度蘇軍需要一個月才能推進至大西洋沿岸。
我們再對比一下解放軍30年來的巨大進步,按照我軍1985年的合成軍戰鬥條令,坦克師每晝夜機動速度為50公里。摩托化步兵師依托良好道路的晝夜開進速度為100公里,距離美軍非戰鬥條件下500公里的開進速度還差得很遠。從2003年開始中國陸軍的建設步伐驟然加快,先是在遠程投送速度上接近美軍,依托良好公路的摩托化行軍每晝夜超過500公里,達到”日行千里“的目標。最近十年又取得更大進步,全輪式輕型裝甲部隊的遠程投送每晝夜距離已經超過800公里,對於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威懾。
2006年北京軍區第27集團軍機步某旅,曾經在朱日和基地進行了260公里全履帶戰鬥行軍,全旅95%人員和裝備參演,所有火器實彈裝填,攜行彈藥、油料基數全部按作戰標準,以戰鬥隊形開進。途中還有遭遇敵人的戰鬥,也全部實兵實裝實彈實爆,260公里的履帶行軍,他們耗時兩晝夜到達目標區,平均每晝夜突進距離130公里。
對比世界最強軍隊的強行軍機動能力,能看出解放軍的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戰場機動能力達到很高水平,已經超越了冷戰巔峰時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軍和蘇軍的水平。
此次第一集團軍夜老虎旅的34小時機動360公里,平均每晝夜機動距離為254公里。這意味著中國陸軍的戰術機動速度在十年裡翻了一番。但夜老虎旅的機動速度還不是最快的,2014B朱日和演習中,第41集團軍某機步旅被導演部要求履帶強行軍300公里,然後不經修整直接投入戰鬥,遭到部隊的強烈吐槽,演習導演部的回答是:“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能做到的事兒,你們沒理由做不到“。結果該旅很爭氣,僅用23小時就完成帶戰術背景(就是途中被藍軍狂轟濫炸)的300公里履帶強行軍。這樣的行軍速度可以和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左勾拳”行動相媲美,也可以和冷戰巔峰時期蘇軍設想的在歐洲平原大縱深坦克集群突擊作戰的速度相媲美。
紅軍要經過山地、丘陵和草原,不僅路況復雜,而且全程在復雜“敵”情威脅下展開。此時內蒙古普降大雨,道路異常濕滑泥濘,道路惡劣到重達50多噸的機械化架橋車都能陷車側翻,很多坦克和裝甲車連續發生故障,極大延緩了行軍的速度。至17日上午10時,疲憊不堪的夜老虎旅抵達前線集結地,共耗時34小時(隨後他們就被要求來了一個10公里的武裝越野跑,全旅參加,旅長打頭,政委殿後) 。從解放軍報新聞分析,戰場機動期間的夜間行軍在20小時以上,部隊在途中還短暫休息了大約4個小時。強行軍總耗時為30小時,每小時的平均開進速度為10.6公里/小時,折合每晝夜機動距離為254公里。超越了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和蘇聯裝甲部隊的機動水平。
這幾個數字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吐槽,認為34小時只跑了360公里,平均每小時速度才十公里,而人的徒步強行軍速度都有5公里以上,這些坦克裝甲車的開進速度僅比徒步的速度快了一倍,被網友認為我軍機動速度太差。也有的說中國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剛剛超過80年代的美蘇軍,與他們還有三十年的差距。
其實這都是誤解。
在世界範圍內,有膽量組織這種長達三百多公里的連續履帶行軍,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重型裝備以較高的完好率投入作戰,更是了不起。由於履帶式車輛的摩托小時很寶貴,通常坦克每消耗500摩托小時就需要進行廠修保養。這次演習耗時30摩托小時以上、距離長達360公里的全履帶行軍,對任何軍隊來說都算是大手筆,也是嚴酷考驗。要知道坦克油箱裡的1升柴油,也就能開100米。96A坦克油箱加滿以後,在公路上能跑500公里以上,但是在越野時就會急劇下降到不到200公里。
冷戰時期的美蘇軍都強調機動作戰,部隊的快速性越高,戰略戰役突然性的就越大。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戰役突擊的成敗直接取決於軍隊機動的速度,所以都將機動作戰作為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
例如80年末的美國第三機步師,全師編有各種裝甲作戰車輛和輸送車5000多部,直升機近200架,有較強的地面和立體機動能力,在非作戰條件下,依托公路晝間機動速度每小時30公里,夜間每小時25公里,晝夜機動距離可達500公里。在戰鬥條件下強行軍每晝夜可達150—200公里。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第7軍下屬的裝甲部隊,在無需考慮野戰防空、敵情簡單、抵抗微弱的情況下,每晝夜強行軍90~110公里左右。這樣的行軍強度,幫助美軍在100小時地面戰中成功打出對伊軍的“左勾拳”,讓美軍統帥施瓦茨科普夫名留戰史。
深度:中國重裝部隊突擊速度翻一番完全超越美軍2016.7.22 新浪軍事
由於經濟實力增強和國家利益的要求,目前解放軍越來越像一支全球化的軍隊,進入7月份,我們的海軍在太平洋參加聯合演習,我們的陸軍和空軍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我們的維和部隊浴血奮戰在非洲。7月19日,一場大規模的實兵對抗演習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打響,又一次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這就是“跨越-2016·朱日和A”陸軍合成旅實兵對抗演習,這場演習是自2015年末中國軍改,成立聯合參謀部、五大戰區和陸軍部以來,首次舉行的演習,因此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視。
與過去兩年的演習不同,今年的朱日和演習不事先選定參演部隊,而是從五大戰區的幾十個裝甲旅和機步旅隨機抽籤確定了五個旅,為這五個旅加強了陸航、砲兵和其他技術兵種,組成合成旅。按照“戰備等級轉換、遠程投送、戰場機動、組織戰鬥、戰鬥實施、實彈檢驗、复盤檢討與總結“7個步驟連貫實施。
首戰是東部戰區第一集團軍的裝甲某旅,這個旅有“夜老虎”稱號,2003年師改旅之前曾經是中國在長江以南地區部署的唯一裝甲師,即第十裝甲師。7月初該旅接到命令後,第一集團軍迅速為其加強了2個陸航大隊二十多架直升機,砲兵、偵察兵和保障力量,組成了五千餘人的合成旅,分為6個摩托化縱隊、11個鐵路編組和一個空中編隊,用11天時間將全部重型裝備遠程投送到二千多公里外的內蒙古朱日和基地,並於7月15日部署到位。
可以估算出,中國目前有能力在10天之內將一個得到加強的重型裝甲旅部署到數千公里外的戰場上。而美軍陸軍要求是在5天內將1個旅,一個月內將5個旅的作戰部隊部署到全球任何地點。海灣戰爭中美國使用鐵路和海運將第24機步師的全部重型武器從德國部署到沙特,竟用了40天時間。
在遠程投送期間,這支“夜老虎”不出意外地被有著“朱日和之狼”的藍軍旅虐慘了,從安徽駐地的火車站編組時就開始挨炸,一路挨炸,行軍被炸,宿營被炸,連帳篷都不敢搭建,不分晝夜的被襲擾。
按照演習計劃,夜老虎旅應在遠程投送部署完畢後,立即進入演習第二階段——戰場戰術機動。要求從7月16日0點開始,以履帶強行軍速度躍進360公里,限令36小時完成。
對比結論:
中國步兵師由于在正面上兵力投入較多而使步兵火力占優。美軍步兵師雖然在重武器火力方面比中國差了點,但由于彈藥質量可能高過中國,殺傷效果比中國多出近一倍,車載武器火力特別是重機槍火力則超過中國,這不奇怪,因爲美國兵比較依賴車輪,所以車載武器比中國多。
之所以說美軍在重武器火力方面比中國差,原因是美國陸軍比較依賴空軍和海軍的空中火力支援,現在美國陸軍基本上成了空軍和海軍的“附庸”和“配角”,陸軍重武器遭到弱化所在難免。美國陸軍重武器火力之所以弱,還和美方強調“空中聯合直接打擊”這個軍事發展觀有關。因此美國陸軍的“十字軍”火炮項目被砍掉不是偶然的。
而中國仍是以陸軍爲主,空軍、海軍爲輔,奉行“大炮兵主義”,炮兵火力超過美國陸軍是肯定的。這一點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也得到了驗證,連越南人戰後都說:“以前與美軍交戰時,從沒見過這麽猛烈的炮兵火力”。
有一個最重要的也是對雙方士氣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坦克交戰結果,因坦克是進攻的支柱,它的得失或己方單兵反坦克兵器能否有效對付對方坦克都會影響到雙方士氣,從目前的性能數據看,中國裝備量效大的最新型96式、98式、99式坦克,美軍M1A1/A2坦克在裝甲方面與中國99式坦克基本相當。因此,在有步兵反坦克火力支援而空中打擊火力沒有介入的情況下,雙方坦克交戰結果就取決于雙方坦克的數量了,但美國坦克在交戰時習慣于拉開距離進攻,10公裏的正面僅投入50輛。但中國卻是10公裏正面投入100輛,從而形成二打一的效果。但是,如果美國空中打擊火力介入的話,雙方就勝負很難預料了。
不管怎麽樣,單純在數據上進行機械性對比,根本無實際意義,真正決定戰鬥勝負走向的還是雙方的戰鬥反應速度、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和人員的士氣鬥意。由于數字化裝備的使用,使戰場比以前更加“透明”,戰鬥反應速度也更快,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也更高。而中國的數字化陸軍才剛起步,,與美軍在戰鬥反應速度和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方面相比,中國還是遠遠不如。
綜上所述,中國軍隊在單兵和輕型武器火力上只能以數量取勝,重武器火力基本上與超過美國陸軍。但是別忘了,美軍在空中力量完全超過中國。
回應
80年代的老皇曆啦.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9065&tbid=7021
相關新聞
俄媒體稱俄中央軍區戰力不敵中國蘭州軍區
俄感慨:如今的中國陸軍已達到蘇軍鼎盛時期
深度:中國坦克兵裝備揭秘為何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式2016.6.30新浪軍事
談到我軍坦克兵使用的坦克帽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蘇系軟質坦克帽,這其中的歷史原因也很簡單,建國之後我軍的裝甲兵正規化建設基本就是完全師承蘇聯的。除卻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一小部分日軍坦克和附帶裝備之外,從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就大規模的接受以T-34/85和SU-76為開端的蘇械裝備和訓練,直至成功仿製國產59式中型坦克,坦克帽的發展當然也是基本沿襲了這個脈絡。
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隨59式中型坦克一同列裝的國產TMT-2型坦克帽,這是我軍的首代國產坦克帽。TMT-2型坦克工作帽有大、中、小三個號碼,分為北冬(外皮內毛)、北夏(布面)、南冬(單皮)和南夏(尼龍紗網)四種樣式,具體是每輛59坦克標配5冬5夏十頂坦克帽。但是TMT-2型坦克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是布面料所以長期存放或者日曬雨淋後非常容易褪色,而且配用的耳機送話器電路容易氧化,這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暴露出了很大的問題。
在TMT-2型之後我軍又於70年代自行設計製造了TMT-73式坦克帽,該坦克帽雖然是完全自研生產的,但仍然使用蘇式的軟質地,其最大的改進在於更換了面料,並且帽套上方增加了有膠質海綿的護額和護頂,裝備了當時國產的SH-091B型乘員耳機和一對SD-460B型喉頭送話器。TMT-73坦克帽與167車內電台以及168車內通話器在80年代初的大量裝備我軍對當時我軍機械化部隊通信水平的提高有重大意義,這一套裝備至今仍在88主戰坦克、89自行反坦克炮和92輪式步戰車上廣泛存在。
也許是由於TMT-2和TMT-73型兩種坦克帽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給人的印像似乎是我軍一直裝備的就是蘇系軟質坦克帽。其實不然,在80年代我國和西方的蜜月時期我軍實際還裝備過美製CVC坦克頭盔,引進這種裝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是當時正在和美方合作升級我軍的坦克;二是正好可以接觸一下西方的同類型裝備以取得之後的博採眾長。
但是總的來說,硬式坦克盔是未來的主流,它不但可以避免乘員在坦克高速機動中給乘員頭部造成傷害,而且可以兼容新式的通話設備和耳機,然而由於蘇式坦克帽庫存巨大,現在仍然能看到其活躍在我軍的裝甲部隊。(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30/doc-ifxtsatm1049435.shtml
深度:中國054A雖比俄艦提前設計10年火力卻領先1/3 2016.6.28 新浪軍事
054A型導彈護衛艦至今仍在建造,已經服役22艘,第24艘也已經下水了,成為了中國海軍水面艦隊新的骨幹力量,滿載排水量達到4200噸,動力系統採用四台從法國引進,並且實現全國產化的柴油機作為動力,最大航速在29節以上。
054A對比054型有著諸多的改進,拆卸了以前只能執行近距離防衛任務的HHQ-7型八聯裝艦載防空導彈,並且將仿製俄颶風防空系統成功的HHQ-16,佈置在艦首艦橋前的甲板上。
054A裝備有新的垂直發射系統,共有32單元,可以同時攔截8枚反艦導彈,國產的MR-90對空目標照射雷達具備分時照射能力,可以以一部雷達對抗兩個目標。054A的近防武器系統採用了730近防砲,單艦就擁有了從遠到近的多層攔截體系。
由於採用熱發射方式,因此其發射系統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兼容魚-8反潛導彈發射的能力,射程10-30公里,與美國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相類似。既能對空中目標以HHQ-16進行全方向防護,又能以YJ-83反艦導彈進行對海面目標的末端超音速攻擊,同時還能對水下的潛艇實施魚-8遠距離精確打擊。再輔以其搭載的反潛直升機,和艦體搭載的魚雷發射管,054A已經成為我國海軍反潛能力最為強大的軍艦。
054A比俄11356R早10年,其作戰能力相比俄艦有過之而無不及(11356R也採用了颶風,不過只有24單元,而且11356R的防空搜索雷達和照射雷達也和054A完全一致,都是頂板三坐標雷達加前罩照射雷達),因此,其完全具備超越當時時代和適應當代戰爭的能力。有鑑於此,我國海軍再次追加了8艘054A型護衛艦的訂單,這正是對其優越性能的褒獎。(作者署名:突擊)
回應
22350,11356護衛艦,俄自己用的確實比054A強,從發射巡航導彈,到22350盾艦,以及俄一慣的火力至上風格,或許有人會拿驅逐艦去比較!
請問你所說的11356R型俄有幾艘在役?
(楨:歐俄印都妄想以小盾代美中大盾,但有皆小盾雷達安裝在塔形桅杆高處,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和重量,會影響艦艇的穩定性和操縱性,轉彎易傾覆之弊。尤其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大謢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大謢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 型神盾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深度:隱身戰機一關鍵技術僅中美掌握 俄T50都不配用2016.6.24 新浪軍事
2006.4.28,當中國FC-1“梟龍”04機首飛成功出現在世人眼中的時候,大家就不約而同發現了一個不同之處。在兩側進氣道口由原先平面變成了兩個鼓包,這是我國第一種使用了DSI進氣道又稱“三維鼓包失無附面層隔道”的戰鬥機。它採用兩側進氣道一邊一個固定的鼓包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一、二級可調斜板,並能夠達到對氣流的壓縮,以及簡化結構、隱形的目的。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這種進氣道是洛馬公司在1990 年代早期就開始研究傳統超音速進氣道概念的替代方案,曾在F-16上測試過該進氣道但並沒有繼續下去。F35作為美國第一個使用DSI試飛時間是在2006.12.15,比梟龍04機還晚了近7個月。到目前為止這個地球上只有中美兩國掌握了這個技術,歐洲也不行,俄羅斯至今也沒有跡象表明擁有這個技術,它的五代機T50由於還是老掉牙的蘇系機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即使給它DSI也用不了。
別看只是兩個小鼓包,它的技術難度實際上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設計出這個鼓包就需要極高的空氣動力學和計算機技術水平,其次它的製造精度要求很高,金屬材料要加工出來是很困難的,於是使用了複合材料。其實近距離觀看DSI進氣道,它不光是表面光滑而且還有無數細微的小孔,這很是考驗一個國家的航材加工工藝的。經過大量試驗梟龍04機的DSI 進氣道性能優異, 總壓恢復係數高,與斜板進氣道比,提高0.02~0.04,綜合畸變指數低,滿足進/發匹配要求,並且取消了附面層隔道和放氣門系統,使得飛機阻力小、重量輕、可靠性高。
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在攻克某個技術難關後會迅速把這項技術“白菜化”,於是殲十B/C戰機四代+戰機、殲20五代機、鶻鷹FC21 2.0版五代機、甚至還有低檔的“山鷹”教練機也應用了此項技術。應用機型之多在地球上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殲20上的DSI已經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柔性蒙皮,這種技術是中航工業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突破的,並在航空主機廠建立了一套全新、數字化的蒙皮製造體系,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並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殲20的DSI有了這個柔性蒙皮就能避免前鴨翼弱化DSI進氣道上側邊拉渦效果實現自己變形調節氣流變化提升飛行效率,可想而知殲20的性能是多麼強悍!(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4/doc-ifxtmweh2483008.shtml
深度:中國出口武器邁向高精尖一王牌絕殺軍美坦克2016.6.22新浪軍事
隨著現在綜合國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逐步向高精尖水平發展,可供選擇的品種也是極其豐富,甚至可以說能包攬一個中等國家的防衛需求。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的第3大武器出口國。
在70-80年代期間,由於國力和科技水平不發達,中國出口的武器大多限制在操作簡便的低端品種、在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裝備的中國造武器表現不佳,讓人產生中國武器不行的錯覺;當然伊拉克自身的問題不少,比如防禦體系的崩潰、作戰人員的鬥志喪失、武器的代差讓美軍在伊拉克一邊倒的把伊軍當了靶子虐,美國因此在這場不對等的戰爭中名利雙收。但這不能全盤否定中國造武器就是破爛貨。
M1A1坦克是美軍地面突擊裝備的中堅力量,該坦克皮糙肉厚,火力生猛。在美軍多次海外衝突作戰中橫衝直撞、好不威風。但它的神話在2003伊拉克戰爭中被一款導彈給終結了,被擊毀的美軍M1A1主戰坦克一共有三輛。其中第二、三輛坦克是被反坦克導彈擊中車體側面造成全面毀壞,乘員死亡。五角大樓通過分析只有中國製造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才能這樣完全擊毀坦克,美式裝備的疼才剛開始。
2014年8月,一段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使用反坦克導彈襲擊政府軍坦克的視頻流到網上,視頻中依稀可見目標是一輛美製M1A1主戰坦克,畫面左上角一枚線導反坦克導彈擊中目標後,M1坦克發生彈藥殉爆,被引燃的坦克彈藥噴出的火舌足有十餘米高,煞是壯觀,從視頻看導彈是中國出口型紅箭8反坦克導彈。從而中國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成為了國際市場的搶手貨。在2015年沙特與也門的戰爭中,沙特軍方的兩輛美製最先進的M1A2SEP主戰坦克又再次被反坦克導彈命中,其中一輛坦又然被反坦克導彈引燃車內彈藥發生殉爆,一些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中國產的紅箭-8或者俄羅斯“短號”反坦克導彈幹的。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戰爭中已有至少4輛M1A2坦克被擊毀。
另外中國便攜式防空導彈戰果也是十分優異。在2012年至2015年8月三年時間裡,中國造的FN-6和前衛-1M/2已經先後擊落了米-8直升機、米-35直升機、米格-27、“阿帕奇”直升機和F-16戰鬥機,從運輸直升機到武裝直升機,從攻擊機到戰鬥機,幾乎沒有中國導彈擊落不了的機種,如此豐厚的實戰戰果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武器耀眼的廣告宣傳。(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2/doc-ifxtfrrc4145963.shtml
阿聯酋宣布退出沙特主導的也門戰爭
美聯社2016.6.16報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政府宣布結束與沙特合作打擊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從也門撤出所有軍隊。阿聯酋外交部長周三宣布“對於我們的士兵來說戰爭結束了。”
阿聯酋外交部的聲明稱,該國之所以派兵參加沙特在也門的軍事行動,主要是為了反對在伊朗支持下的胡塞武裝,稱“要在沙上畫一條線”,阻止外國什葉派勢力干涉該地區局勢。
“'決定性風暴'行動有三個目標。”聲明稱,“首先要把也門危機引向政治解決軌道,第二是恢復也門合法政府的地位,第三是反對伊朗干涉地區局勢。”此外“伊朗的地區擴張行動背景”讓這次行動變得有必要。
阿聯酋宣布撤退的決定是在沙特自己宣布將結束在也門的主要軍事行動之後三個月的事。今年3月,沙特領導的聯盟的一名發言人說,主要軍事進攻將要很快“結束”。“下一階段是恢復穩定和重建國家。”
一個月後,胡賽表示他們相信政治解決內戰的可能已經初露曙光。
然而,儘管雙方多次達成停火協議,但往往很快又被打破,雙方的戰鬥仍在進行,胡塞武裝多次向沙特發射了火箭。
也門政府和胡塞武裝從去年開始就在聯合國主導的和平談判上多次接觸。但談判基本失敗了。
聯合國從2015年3月開始,曾多次譴責沙特的干涉讓也門局勢更加惡化。本週,沙特阿拉伯要求聯合國重新審查其一份報告,因為該報告指責也門戰爭中60%的兒童死亡是由沙特造成的,聯合國拒絕了這個請求。
回應
這支皇協軍最近連續被打下了兩架阿帕奇,準備灰溜溜的回家了。
沙特要做“穆斯林老大”的願望再一次破滅了。
有錢,裝備牛逼,然並卵,一盤散沙
估計美國法國都很歡迎阿聯酋撤軍,要是再打下去,西方國家的武器裝備在實戰中到底有幾斤幾兩就被暴露了,自己以前給自己武器包裝的神話就要兜不住了。
有錢不等於有戰鬥力
能指望一群億萬富翁去跟窮鬼拼命?
沙特跟伊朗比還是差一截
武器再牛逼也要人來用,駱駝國的兵是渣渣,再好的武器到他們手裡也是白瞎。
除非讓胡塞武裝趕出去,估計沙特會繼續苦撐下去!
有美國佬撐腰 打任何一個國家都合法
阿拉伯國家軍隊白瞎了這麼好的裝備。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6_06_17_364451.shtml
美軍一架戰機剛從奧巴馬頭上飛過返航時就墜毀
墜毀的雷鳥F-16表演機
奧巴馬安慰跳傘飛行員
美軍兩支飛行表演隊的兩架戰機2016.6.2先後在不同地點墜毀,飛行員一死一傷。其中一架F-16剛剛參加一場表演,從奧巴馬頭頂上飛過,在返回空軍基地途中墜毀,飛行員特納少校成功彈射逃生,並無大礙。地面無人傷亡。
回應
以後打戰叫奧巴馬去看一下飛機就墜毀了
兆頭不好、晦氣,難怪被老普掐著玩。
他比普京點背,普京就是車把手壞了,他這是一個飛機沒了
肯定是奧巴馬命令發電子指令把這架飛機給弄下來的,奧巴馬肯定心裡罵說:瑪尼,老子是總統,你個小卒也敢開飛機到老子頭頂上示威,老子這就把你弄墜毀了。
掐指一算,奧巴馬去了趟日本後,裹挾一股妖狐之氣回美。美軍戰機是中了邪!陰險
在我國如果在老大面前出這麼大紕漏,相關人員不出三天全部解職
你國不是中國。你使用漢字要交錢的。
在我國?可它就偏偏在美國啊
在我國不會出現這麼低級的紕漏的,你國不用擔心。
墜毀了機身咋還那麼完整?思考…定體問
肯定是體制問題
民主的飛機怎麼可能墜毀呢,這一定是假的,不想相信
都是中國零件害的,鑑定完畢。
美軍戰機幾乎都有缺陷,F22墜毀過、F16墜毀過、魚鷹運輸機墜毀過,多種偵察機先後墜毀過。
甩出經驗經驗來了?還是摔習慣了,自身就硬了?
美軍戰機性價比不高不算,買美國戰機國擔心會墜毀。
老飛機了,墜落正常。飛行表演風險很高。
乖狗狗,舔粑粑。
流星狗的馬甲?
這段時間,美飛機好像掉的很厲害,掐指算算,有七八架之多了!
演習嘛,就要做到B真!
不是都該換新飛機了吧?
都是沒錢鬧得,難道是配合軍方要錢,這招夠厲害。
呵呵!沒關係啦!反正美國生產能力這麼強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6-06-03/doc-ifxsvenx3205358.shtml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質子M”火箭近年來事故不斷,甚至發生連續爆炸事件,蘇聯時代積累下來的良好聲譽已經被敗壞殆盡。這導致其保險費率高得驚人,上面提到7000萬美元的總價格里,包含20%以上的保險費。這個費率比前幾年剛剛進入市場,去年也發生過一次爆炸的“獵鷹9號”還要高得多。
質子-M火箭自2001年首發開始,到2014年3月發射了76次,成功率91%,失敗那些……
上述兩個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商業航天發射上的利潤真的不高,目前實際利潤率很可能低於10%。
回應
或許這便是一些俄中媒體的通病了——不給美國和西方跪一下就不能顯示自己的“獨立思想”……聳肩。
呵呵,俄一位吹噓西方記者的言論能引起中國“專家”的關注,看樣子他的目的是達到了。事實上是在航天發射領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俄羅斯競爭。
你不好好看文麼?俄為何可以再航天發射領域佔據那麼大的份額,是因為俄只會發射,不會造商業衛星,因此,美國是把俄羅斯當貨運公司使用,為何咱中國無法在航天發射領域與俄競爭?是因為咱中國不僅要拉貨,還要造貨,這是戳了美國肺管子的事,所以,美國不讓咱發射一顆美國的衛星,連衛星不是美國造的但用了美國造的部件都不行,因為目前不用美國部件的衛星,除了咱中國,別的國家根本造不出來,因此,不許中國發射帶美國部件的衛星,就把咱中國排除出航天發射領域。對此,咱中國的對策是:另起爐灶,我自己搞一個“航天發射領域”。你以為是咱中國真的競爭不過俄?錯了,是咱中國的競爭力太強了,別說俄,就是美國的肉都要被咱咬下一大塊來了。美國為何讓俄羅斯在航天發射領域吃獨食?你以為是俄競爭力強?正好相反,是俄羅斯根本沒啥競爭力,只能扮演一個打工仔、快遞員的角色。
其實我內心裡是讚成西方國家對中國技術封鎖的!希望繼續下去
其實就算美帝允許中國發射他們的衛星,中國最後也會掀桌子另起爐灶。獨立自主的尿性啊!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6_06_01_362464.shtml
先是美國炮製了《考克斯報告》,稱用來發射“銥星”的長征2號火箭就是“東風-5B”多彈頭洲際導彈——隨後得出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中國所有民用商業航天發射,都是軍事航天和洲際導彈研製的掩護。從此,美國不准中國發射自己的衛星——這個制裁越來越緊,到後來乾脆不讓中國發射任何帶美國部件的衛星,國際市場上現在幾乎沒有這樣的衛星,除了中國國產的。
然而在俄這邊,事情是另一番模樣——無論如何,都擠不進國際衛星市場。
眾所周知,至今俄微電子技術仍處於相當難堪的境地,其生產的相關產品在商業市場上完全無法與西方競爭。即使在軍用領域也是如此,2015年遭到製裁後,人們發現一個尷尬的情況,前幾年引進西方電子設備生產的戰鬥機被部署到與西方對抗的前線,而禁運後被迫完全國產化的新型戰鬥機卻被留在後面,因為性能上比前者要差了一截。
基於這個最基本的原因,俄的衛星平台顯然不可能具備與西方競爭的能力。而這是商用航天市場上利潤率最高的部分——通訊衛星的一個轉發器一年出租費用就高達一億美元,衛星本身算上發射費用可能也就幾億美元,一年回本並賺錢很正常,如果能在軌使用10-15年,利潤率遠超1000%。2014年,衛星服務業收入已經達到1229億美元,從2009年開始,這個行業年均收入增長率達到4%,可以想像,壟斷這一行業的幾家西方公司從中牟利多少;同樣可以理解,壟斷國際衛星市場的少數幾家公司會千方百計阻止新的競爭者加入。
俄被死死排除在衛星製造和運營之外,只能去做商用發射市場,而這個市場的利潤率不斷降低。
一方面,航天商用發射市場陷入惡性價格戰。據報導,目前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價格為5400-6200萬美元。眾所周知,這家“太空探索”公司是美國“高科技私企”的典範。然而,由於其與航天局關係密切,它能從美國航天局直接免費獲得許多關鍵技術,且有大量航天局提供的訂單。且“獵鷹9”完全採用商用標準,按照傳統的運載火箭標準,它的可靠性安全性是相當可疑的,但這並不影響媒體吹捧它。
“獵鷹9”現在的價格可與中國“長征2號”媲美——這就讓俄非常難堪。他們的“質子”目前被迫降價到7000萬美元以內,以與“獵鷹9”競爭——幾年前,它的發射價格是1億美元。此外,印度也帶著造價1億美元以下的運載火箭進入世界航天發射市場。這更是讓俄羅斯主力中型火箭“質子”受到兩重夾擊。
席亞洲:“航天馬車夫”俄羅斯為何沒錢賺?2016-06-01 10:05:10
主管軍工的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2016.5.27在工業和貿易部會議上說:“我們如今在航天領域(的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1/9。我們所有雄心勃勃的項目都表明,我們應當將生產率提高150%。但即便我們提高了150%,終究還是趕不上他們。”
對於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印像中的俄還是一個航天強國。作為一個能維持一套獨立全球定位系統(雖然經常宕機)和掌握覆蓋全球的軍用全球偵察、通信能力(雖然經常因為衛星爆炸、老化出現死角)的國家,俄絕不是這位記者說的那樣,“無法被稱為航天大國”。
然而,鮑里索夫文章里至少有一點沒說錯:“即便算上出口火箭發動機和向美國航天局宇航員出售'聯盟'號飛船席位的收入,俄羅斯在全球航天市場上佔據的份額依然不超過1%。”
文中也提到,2015年俄羅斯在全世界航天運載火箭發射中,從發射次數來說獨占鰲頭,達到33%(29次)。但在航天市場上最大的兩個領域——太空通信和衛星平台、航天設備製造方面——俄幾無立足之地。換句話來說,乾了很多事,卻賺不到多少錢。我們不能單純地把航天視為一門生意,但光就商業航天來說,母庸諱言俄羅斯確實並不成功。
航天發射市場,聽起來高大上。然而誰能想到這個行當今天已經變成市場極度飽和、幾乎賺不到多少錢的狀態呢?
沒辦法,廉價運載火箭實在太多。
上世紀90年代,運載火箭在商業發射市場上利潤率可達20-30%,甚至高達50%的水平。一時間,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各國都拼命來做這個“太空馬車夫”。俄當時還和烏聯合成立“海上發射公司”,準備在靠近赤道的地方發射火箭,使用按照美蘇全面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裁撤下來的洲際導彈來發射衛星,幾乎就沒什麼成本。中國也從“亞洲一號”衛星開始,使用長征2號、長征3號來承接國外發射任務。尤其是“銥星”發射,讓當時經費緊張的航天部門得以完成長征2號一箭多星的改裝。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際衛星市場日益被西方壟斷,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好日子也迅速走到盡頭。
俄稱中俄大客機項目本月或將簽約 基於伊爾96研製
民航資源網2016.5.31消息:俄羅斯生活新聞網援引俄內閣消息稱,俄中將於6月底簽署共同研製寬體客機的協議。
該項目是2014年普京總統訪華時簽署的航空合作項目的一部分。
伊爾-96客機PS-90A發動機,燃油經濟性等方面與西方發動機相比有一定差距.
這一遠程寬體客機項目將有俄聯合飛機及中國商飛的合資公司承擔,飛機將在俄進行研製,並在中國進行總裝。俄將建立一個特別工程中心,進行技術研發及電子系統生產。飛機的發動機將有羅羅或GE提供。
新機座位數250-280個,航程達到12000公里。
首架飛機預計將於2023年亮相,2025年交付運營。飛機研發成本預計將達到2億至2.6億美元,類似於波音787飛機。現在談論2025年的事情還為時過早,但是新的飛機將會面臨來自空客及波音公司的殘酷競爭。
回應
買羅羅,或GE的發動機,人家能賣給你,傻啊
商用肯定沒問題,軍用肯定還得自己搞,與俄合作肯定有發動機的因素,前蘇聯有這方面技術
設計中心應當放在中國吧,不然生產科研不方便,也不利我國掌握大飛機設計技術而且還會增加研發成本。而且在商飛已經步入正規,c919投入運營快要成行、c929已被提上日程的情況下和俄合作另研寬體客機並把研發放在斯,這不就等於國家投錢給未來的c929造了個競爭對手嗎,而且很明顯俄這是在用中國的錢恢復自身的大飛機研發能力,這跟俄毛借為印度翻新航母培養自己的航母建造隊伍不是一樣的嗎?這樣做對中國真的好嗎?
相互利用而已,別想太多!
俄商用機空難多。伊爾96本身就沒競爭力,還兩個國家合研,存在太多不確定。伊爾96改裝加油機,預警機還可以,商用就算了。遠程大型客機還是向波音787看齊。
中國印幾千億人民幣,和俄國合作搞大飛機。俄國拿幾千億可到中國買吃的,穿的,用的,等消費品,提高俄國人民生活水平。
又是一個怨婦,哎!
俄的技術積累也是拿錢堆起來的。我們不想用錢堆,也不能不花錢吧?美國航空僅僅發動機,累計投入資金起碼中國的百倍.
賣國,自己大客機又要落馬了
互利互惠而已,別想太多!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45401.shtml
美海軍最大貪腐案 馬商用財色「摧毀」第七艦隊2016-05-29聯合報
美國海軍巨額收賄弊案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日前又有三名高官遭到起訴。美國司法部廿七日表示,三名美國海軍前、現任官員因涉嫌參加一起與新加坡國防合約商有關的賄賂和詐騙案而遭到起訴。
美國司法部說,五十七歲退役上校布魯克斯、四十七歲中校皮茲以及四十七歲少校德波,廿五日被控涉入格倫亞洲海上防務公司(GDMA)的行賄詐騙案。該公司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船隻提供服務。
加上上述三人,迄今已有十三人因這起與GDMA有關、案情涉及賄賂、情報收集及性招待的弊案而被起訴,其中九人已認罪,包括GDMA前執行長、人稱「胖李奧」的馬來西亞商人李納德.法蘭西斯。他去年即已對行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部分軍官的指控認罪。
布魯克斯與德波分別因共謀行賄罪名遭起訴,皮茲則因共謀詐騙美國聯邦政府及兩項妨礙司法罪名被起訴。
根據起訴書內容,布魯克斯二○○六年六月至二○○八年七月擔任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武官時,利用職務之便讓法蘭西斯及GDMA獲益,例如幫忙取得季度外交許可證,讓該公司船隻能在美國大使館許可下進出菲律賓,貨物一概不受海關檢查,並對該公司必須繳給菲國的海關稅費設限,以換取旅遊娛樂費用、飯店住宿以及妓女的服務。
皮茲則在二○○九年八月至二○一一年五月擔任海軍艦隊工業供應司令部主管期間時,涉嫌利用職位干預海軍對向GDMA的調查,並將海軍刑事調查處一份針對GDMA合約詐騙進行調查、「僅供官方使用」的報告提供給法蘭西斯。
至於德波,他二○○七年十一月至二○一三年八月在西太平洋地區數個海軍後勤與供給單位工作時,涉嫌把海軍調查GDMA計費作法與競爭對手出價的資訊交給法蘭西斯,換取金錢、飯店住宿以及妓女服務。為掩蓋自身與法蘭西斯的真實關係,德波更以「起司蛋糕」或「保鑣」來當作妓女的代號。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美國海軍形象在一九九一年曾因「尾鉤」(Tailhook)性侵醜聞案而受創,但「胖李奧」案這起堪稱美國海軍史上最大貪腐案帶來的傷害更大,因值此中美南海交鋒愈演愈烈之際,把軍事機密洩露給一家在亞洲地區營運的國防合約承包商恐會造成重大影響。
美媒:坦克大賽美軍連番慘敗陸軍參謀長稱被治安戰坑了
中國讀者十分熟悉俄羅斯“坦克兩項”競賽,現在,這個競賽有了它的“北約對手”。美國《大眾機械師》雜誌2016.5.17報導,在5月10日-12日舉辦的北約“強大歐洲坦克挑戰賽”中,駕駛豹2A6的德國代表隊奪冠。這屆比賽有6個北約國家派遣的8個坦克排參賽,比賽內容包括實戰射擊、搶修、防化、搶救、敵我識別等。報導稱,這是1991年“北約銀盃獎”停辦後,北約國家首次恢復的坦克競賽。美國在本屆比賽中名落孫山,美陸軍總參謀長馬克·麥立在上週日出版的《紐約時報》上撰文評論稱“今天,大部分陸軍只知道與恐怖分子和游擊隊作戰,因為他們都是在911以後才加入陸軍的。但是在我們面對更嚴重的威脅的時候,我們的能力在過去15年中被逐漸荒廢了。”
..........
回應
有個想法,文中提到如果“坦克兩項”的內容可以參考北約坦克競賽,更加貼近實戰,或許對於參賽各國來說,都將會有更大的收穫。那麼為了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既然不可能參加北約的競賽,天朝完全可以自己組織類似的國際比賽嘛,不能在大毛“重在推銷”的“坦克兩項”這一棵樹上吊死。
俄羅斯主辦的坦克兩項有點太鬼扯了,純粹的坦克競速賽,不注重實戰,動對動射擊沒有,夜視條件沒有,感覺加上這些項目,中國96A完虐T72
東西方的全面戰爭的思維極其不一樣,東方對大規模戰爭的規劃從開始就是是集團軍群的超大規模剿殺,這是各自戰爭歷史決定的,美國除諾曼底登陸之外就沒有打過超過五十萬人的大型戰役。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6_05_27_361964.shtml
低事故率掩蓋不了中國空軍的裝備訓練短板
而回到飛行事故上,以2014年為例,美軍共墜毀9架戰機,中國則為3架。要知道美軍這9起墜毀事故囊括了其全年在世界範圍內全部的作戰、機械與人為過失損失,而中國的3起事故,2起為機械故障、1起發生在夜間訓練。這種數量與事故類型對比顯示,中國空軍似乎尚未完成飛行員與戰機,尤其是類似殲10等新型戰機的磨合,而在這種情況下,戰機即使列裝,實際戰力也是有限的。近日美國宣稱不再為巴基斯坦採購其F16戰機提供補貼,這預示巴基斯坦必須加價2倍才能獲得這批最新的F16戰機。此時很多人預言,巴基斯坦最終將採購殲10戰機。但小編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除了巴基斯坦空軍一貫的F16使用經歷外,巴基斯坦更介意的是殲10在中國空軍內部就沒有獲得全狀態的使用,無論其技術數據如何高端,其成熟程度是無法與F16戰機相比的。
F16戰機自1976年投產至今共生產了4600架,改進型不下20種,在非戰損飛行事故中損失20多架。相比之下,殲10自2004年服役至今,官方承認的飛行事故僅為2次。這種低使用強度中的“低事故率”,很難讓人相信其不存在潛在的技術局限。F16的背後已形成了成熟、龐大的戰機保障、訓練與作戰體系,人們對美製戰機性能與飛行員的訓練是認可的。相比之下,即使中國的戰機與飛行員訓練體係比美軍更優秀,但缺乏實際案例,難以令人信服。具體到中國空軍內部,自引進蘇27戰機以來,中國空軍就開始了由第二代戰機向第三代戰機的跨越,而其中的跨度與難度之大人所共知,按照一般規律,中國空軍必將在該階段經歷一個飛行事故頻發的痛苦階段,但該階段並未出現,而這恰恰預示了中國空軍在人員訓練與裝備研發中必然存在諸多局限。
訓練場上多流汗,戰場上少流血,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高技術的空軍與海軍航空兵部隊。在空軍換裝新型戰機與航母艦載機迅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們必須做好迎接大量飛行事故的物質與心理準備,誰都是這麼過來的。(鳳凰軍事鳳凰軍評劉暢)
回應
如果要比摔飛機,印度水平最高,連美國恐怕都自嘆不如,按作者的觀念是不是印度空軍全球最強?
中國戰機事故太少敢飛敢摔才有戰鬥力
2016年5月11日19點30分,東海艦隊海軍航空兵1架戰機進行夜間訓練時在浙江台州附近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就在去年12月17日,同樣是東海艦隊海軍航空兵的戰機也在台州墜毀。人們在鬱悶之餘會奇怪,戰機怎麼老出事啊!但事實上,相比國際一流空軍,中國的戰機事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有在訓練中流血流汗才能有戰鬥力,對於長期遠離實戰的中國空軍更是如此。。
中國與空軍強國的差距不僅僅是飛行時數
隨著殲20等世界頂級戰機的出現,不少人認為中國空軍即將成為世界一流空軍。但在這些欣喜背後,中國空軍卻有一個盡人皆知的隱痛,那就是戰機飛行員訓練的短板。相比常規的戰機飛行員,飛行表演隊的飛行員的飛行強度無疑更大,以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隊長,2009年因飛行事故犧牲的特卡琴科上校為例,其自1987年進入“勇士”飛行表演隊至2009年,共飛行了2300小時,年均105小時。相比之下,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的第14任隊長樓國強自1997年入隊至第15任隊長2009年接任,共飛行2268小時,年均189小時。僅從數據上看,中國似乎比俄羅斯強得多,事實上,特卡琴科上校的飛行時數絕大部分是在米格29、蘇27甚至是蘇35戰機上獲得的,相比之下,樓國強的飛行時數則全部在殲5、殲6、殲7EB/G/GB戰機上獲得的,這就是差距。
若對比戰機飛行員,則中國與空軍強國的差距更大。目前美國海空軍飛行員的年均飛行時數為230小時,駐外飛行員則更多。相比之下,1977年叛逃台灣的1名中國空軍少校級中隊長飛行員,服役17年中的總飛行時數僅400小時,年均24小時。而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駕駛了15年的戰鬥機,總飛行時數為1350小時,年均90小時。不僅如此,受制於中國軍隊此前“韜光養晦”的發展模式,以及因擔心發生裝備與人員損失,戰機飛行員時至今日在訓練中也不會做複雜的戰術動作,從而使得飛行時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大打折扣。相比之下,美軍即使是駐紮國內的飛行員,每年也會在類似“紅旗軍演”的大量國內、國際實戰對抗中磨練技藝,甚至不惜“偷盜”,目的就是了解假想敵戰機的技戰術特點。相比之下中國與空軍強國間的戰力差距,可能比飛行時數的差距更大。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為2015年美國政府最大的承包商
[據防務新聞網2016年5月9日報導]根據本周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美國防部2015年前100名承包商合同總額為1751億美元,比2014年的1776億美元略有下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美國政府2015年最大的單個承包商,合同總額達到362億美元。波音公司以166億美元位居第二。聯邦政府前100名承包商作為一個整體,2015年總收入為2385億美元,這意味著國防部在這些承包商的合同中所佔比例為73.5%。
通用動力(136億美元)、雷神公司(131億美元)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106億美元)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醫療保健服務公司麥克森擁有Tricare系統一系列的重大合同,是唯一一家進入聯邦承包商前8名的非國防企業。
擁有國防部授予大部分合同的供應商是擁有61億美元的FedEx,約佔國防部發放所有合同46%的份額。其次是卡地納健康,佔交易總額2.3%以上。
但重要的數字是美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繼續佔據地位,在2013年和2014年榜單中名列第一,確保了其在高端、精確係統,以及更便宜、更大量武器系統和傳感器領域的統治地位。
分析人員表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霸主地位可以通過F-35、三叉戟艦隊彈道導彈、C-130J和電子器件、武器和服務方案等來解釋。它的主導地位應在明年會有上漲,因為其收購了西科斯基。”
洛克希德是海軍(155億美元)、空軍(73億美元)和陸軍(40億美元),以及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6.564億美元)的頂級承包商。
回應
戰鬥種族真可愛哈哈
惡棍強盜民族的軍工很差勁,最終會打敗仗的。
如果是日本肯定有人說小日本弄得就是爛,但是爹的就沒人敢說了。。。
日本質量好,根本沒這種笑話
你是在黑麼。。。
別的不說,但是日本的技術我們不得不佩服,要求相當的嚴格,只不過是我們不願意承認。
日本能把細節搞的不錯 但在總體把握上不如毛子 毛子的長項是總體設計 細節略粗糙
呵呵,是
反正讓日本搞個T14日本搞不出來
我只想說10式坦克跑了10公里,履帶斷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13/doc-ifxsenvn7133544.shtml
普京視察新軍車把手扯掉門都沒開但還有更糟的(圖)2016.5.13觀察者網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報導,這兩天,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索契視察,昨天(5月12日),在國防部長紹伊古的陪同下,普京來到索契的一個軍備製造廠參觀,舍甫琴科向他介紹了一通俄羅斯自產設備製造多精良、發展多迅速:
“在外觀上,它們和我們國產的普通車輛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標準固件上,我們裝備了12毫米口徑的機槍或者火箭筒。這裡還有砲彈倉,可以用來裝備彈藥,平時你不會注意到它。這些標準的國產配置,也可以供裝備部隊使用。”
民用軍用兩不誤,方便又霸氣,想來普大帝應該很滿意。當走到一輛UAZ車廠的愛國者SUV前時,普京試圖打開副駕駛車門查看,結果……
普京先一拉車門,沒拉開,又去拔安全栓(車窗沒關),也沒拔動,國防部長紹伊古趕緊來幫忙,無果……直接把把手扯下來了
事後,工廠方面解釋稱,這輛SUV是被鎖上了,被鎖上的車是沒法開車門的。
但為什麼車上了鎖車窗卻不關?而且後門開關自如?想來副駕駛那裡一定有天大的玄機!
說起來,戰鬥種族追求更大更高更強但在小地方掉鍊子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比如上個月,俄羅斯發射世上首枚“聯盟-2.1a”運載火箭,普京特別抵達現場觀看,但在發射前的最後時刻,工作人員突然宣布因自動控制系統故障,發射推遲。被“放鴿子”的普京說:“我們的失誤著實多了點兒,這糟透了。”
再比如躺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宮里大名鼎鼎的“砲王”,是當時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大砲,結果因為太重太大(重40噸,砲口直徑0.92米),從未使用過… …
去年5月,俄羅斯舉辦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但在彩排中,一輛最新型的T-14阿爾馬塔主戰坦克出了狀況,在紅場前“趴窩”,最後只能被牽引車拖走……還好是在彩排中,要是正式閱兵時出狀況,大帝的臉得多難看……
2013年,俄羅斯海軍的一艘軍艦突然沖向海岸,嚇得正在曬日光浴的人們落荒而逃,事後俄羅斯國防部說,這艘軍艦本該是在野外海灘上執行任務的……
2002年的一次演習中,俄羅斯空軍試射了一枚X-22空地導彈,但由於技術故障,導彈被發射到好鄰居哈薩克斯坦境內,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深度:日本為對抗中國花2億天價購美服役40年舊戰車2016.5.10新浪軍事
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FMC前身為成立於1883年,專門製造噴農藥的噴霧泵,後來收購了二家製造食品機械的公司之後,才更為現名,其業務還涉足化學消毒劑領域,1941年時,該公司收到一份合同,為美軍設計和建造LVT兩棲裝甲車,該車也叫:鱷魚,不過正式名稱:水牛。
該公司的軍械分部從此成為美國主要的裝甲車輛生產商,特別是兩棲裝甲車輛,包括M2步兵戰車等產品都是該公司研發與製造,不過後來FMC公司將軍械分部出售給了BAE系統公司。
1964年3月美國海軍戰隊提出研製新型LVTP車的要求,1970年6月該公司與美國防部簽訂了製造942輛不帶武器平台的LVTP7,後改稱AAV7的合同。
AAV7的個頭不小,長近8米,寬3米3,高也達到3米多,全重22噸多,公路最大速度64公里/小時,水上最大速度13.5公里/小時。全車採用鋁合金裝甲板整體焊接式,全密封結構,能防禦輕武器、彈片殺傷,防護能力一般,不過它的專長為兩棲使用,可以克服3米高的海浪,即使整車浸沒入波浪中10 ~15秒也沒問題。它主要用於運輸,除了3名乘員,還可以運送25名士兵。
服役之後,該車隨美軍南征北戰,沒少參與戰事,好在一直沒什麼大損失,可謂表現良好。按說已服役超過40年了,可是因其原訂替代型號AAAV先進兩棲戰車EFV被砍掉,所以至今為美軍使用,依然可以號稱:最好的兩棲裝甲車,也是西方國家之中,僅有的一種兩棲裝甲車。
為了與中國競爭,日本謀求組裝海軍陸戰隊,為其選購裝備時,特意在2013年時,向駐日美軍採購了4輛二手貨,進行試用,隨後決定正式採用,並採購至於52輛,可惜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該車已停產了!
經過反复研究之後,日本終於在2016年4月,與BAE系統公司簽下合約,採購30輛AAV7A1型水陸兩裝甲車,為此其生產線將重啟,合同總價格為1.49億美元,相當於每輛500萬美元,再次創造了一個天價!
日本屬於沒辦法,非要打造海軍陸戰隊,以充當所謂的拳頭力量,那麼沒有兩棲裝甲車絕對不行,如果要選的話,只有一個可能:AAV7,不管多少錢也只能匯款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鬼子真的富的流油,42架F35的價格200億美元一架五億,30輛AAV7A1價1.49億一輛五百萬.
深度:培養1名殲20飛行員要多少錢一噸黃金都不夠2016.5.6 新浪軍事
要培養一個類似於能夠飛殲-20這樣五代戰鬥機的駕駛員究竟需要如何資歷呢?根據美國F-22駕駛員的機隊選拔條件,起碼要求服役10年以上,飛行小時接近1500小時,並且參與過多次實兵軍演。能滿足這樣的條件的飛行員本來就已經鳳毛菱角,並且F-22是單座機,沒有雙座教練型,所以上去飛的必須都是十足的成手。為了保證不出問題,F-22的駕駛員還要進行300-500小時的地面模擬機訓練,就算飛上藍天的也要保持每年不少於100小時的模擬機訓練。堆積下來,一個F-22飛行員的實際飛行小時1500小時,地面模擬小時也差不多要達到1500小時了,光培訓費用就多少,這些小國盤算過嗎?
再回頭看中國的選拔方法,中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在殲-5,殲-6時代大約只需要50-60小時培訓就可以放單飛了,但是現在要有100小時初級和中級訓練,還要有50-100小時的高教或者同型教練機帶飛才可以真正放單飛,讓你獨立駕駛四代戰機升空訓練。要成為一名能夠各種氣候條件下都能飛行的熟練飛行員,大約再需要1000飛行小時,就目前訓練強度需要10年左右。中國未來殲-20的駕駛員就要從這些能夠飛全天候的戰鬥機飛行員中優中選優選拔。
中國四代戰機,例如殲-10,殲-11這些戰機大約一小時飛行需要30萬人民幣,打造一個全天候飛行員那就是1000飛行小時,折合3億人民幣,算上前期培訓和日常地面模擬費用,至少要在3.5億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已經遠超過一架四代機的單價了。以前說飛行員是身體等重量黃金堆出來,現在看來遠非那麼少的錢,按照現在的金價大致折算下,至少要1噸多的黃金才培養出來一個能飛五代機飛行員;咱們說的不是能駕駛飛機升空降落,更是能夠飛起來能戰鬥的實際戰鬥員。
再來看土耳其、印度、韓國這些國家,本身能夠飛四代機的飛行員就已經算鳳毛麟角,再投入改型四代機對於經濟上是一個不小負擔。我們可以推算下,要列裝1個團12架的五代機,僅飛行員成本就是70多億美金,外加上採購五代機的單價,光置辦上這麼一個五代機機隊就要花費相當不菲的價格。所以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真的是造不如買。(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中國用九千億軍費乾了哪些事?國產航母呼之欲出2016.3.5 新浪軍事
兩會期間,各種媒體焦點聚焦中國,而中國公佈的軍費開支數量增長之快,就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按照公佈的數據,我國2015年國防預算約為8868.98億元,較上年增長10.1%,2014年中國軍費預算約為8082億元。而根據剛剛公佈的2016年中國軍費增長7.6%達到9540億元人民幣(1460億美元),系6年來漲幅最低。去年中國軍費增長率為10.1%。中國國防費用的主要支出項目有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許多人不禁會問,這麼多的軍費都花到哪裡去了?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國防開支主要三部分組成,就是人員的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當然也包括新型武器在內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研究、運輸和儲存費用。而中國軍費的增長只是中國國防開支的正常需要。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國防支出確實已經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但是就如同中國經濟一樣就是因為起點較低,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增長幅度過大的原因。
首先,我們國家面臨著軍事變革;軍隊中大量老舊的武器需要淘汰退役,換更新的裝備,這是軍費一個重要的支出,同時中國大力發展自己頂級裝備的。
裝備採購費不便宜
中國陸戰裝備和空軍裝備的費用也是異常驚人的,一架殲-10B戰鬥機或殲-11B戰鬥機約3億元,一架殲-20戰鬥機的價格應該在6億元,採購一個戰機航空師需要至少200億元。而99式主戰坦克一輛2300萬,96式坦克1500萬。而如果給一個裝甲師全面換裝則大約需要200億元,現代戰爭武器的花費之高可見一斑。武器裝備使用的燃料費用、修理備件、訓練費用等則更加龐大。
然而現代高技術裝備的價格是驚人。目前,中國海軍建造的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的採購價格均在10億元人民幣之上,例如一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為20億元左右,一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為40億元左右,而最新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則高達5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現役和在建的大型主力艦艇計算,30艘054A、18艘052C/D的總採購費用就超過百億元,這只是裸船的價格。
正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的001A型航空母艦,其結構與遼寧艦基本相當,估計其建造價格在20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一個航母特混艦隊由1艘航母、4艘052D導彈驅逐艦或055型導彈驅逐艦,4艘054A導彈護衛艦、1艘5萬噸級綜合補給船、2艘093A型核潛艇和80架各型號作戰飛機來計算,中國建造一個航母艦隊的總採購約為500億元。那麼還有那些武器中國軍費重點投入的項目呢?
深度:巴鐵購美F16再被坑 或直接與中國談引進殲31 2016.5.4 新浪軍事
根據英國BCC報導,巴一直想要從美國獲得8架F-16C/D Block52將不會獲得美方的資金補貼。這意味著這筆9.7億美金的採購項目,巴不得不自己全額掏腰包,而原定計劃是美國以特別支持資金補貼辦法補貼7億美金,巴自己掏2.7億美金就好。有些時候要拒絕別人可能不用當面回絕,換換方法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美國人這手玩的確實太陰了!
由於中巴之間特殊的友誼,巴飛行員把許多飛F-16的經驗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了中方的飛機設計專家,不僅把現在的梟龍改的越來愈好,同時也對中國自己的FC-20(出口型殲-10)進行了諸多符合巴方的改進。雖然美國禁止出口最新的F-16C/Dblock52,但是在宣布消息當天,成都的JF-17B雙座型梟龍就開柳!同時也讓巴全國網友們為之振奮,期待多年的雙座版梟龍終於來了!不過巴網友們似乎並不滿足這些,巴空軍正在和中方接洽殲-31的細節,只要美國不賣,中巴之間啥都好說!巴來20年有190架飛機的缺口,光靠梟龍是無法滿足的。(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一架16C/D Block52相當於4架J-31作戰效能,可能還不止。
你問過你乾爸爸了嗎
說的好!那麼美國發展的F35也肯定是坑爹了。
J31只不過是驗證機,沒數據就在這里大放厥詞。
相關新聞
殲31二號機將首飛 配國產發動機WS13
殲20用俄發動機屬無奈之舉,渦扇10B終於補完課,WS10B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小時。
成飛2條殲20生產線已開始量產 至少可年產24架
美售巴F16價漲2倍到9千萬美元 巴鐵或購殲10替代
梟龍為何被斯淘汰 遭斯軍火掮客要賺取400萬美元的佣金抬價20%上漲到2900萬 斯買不起希望以2000-2500萬購買俄米格-29。(回應:梟龍單價約2千萬,米格-29約3.5千萬,殲10B約4千萬,殲11B約5千萬,殲-20約1億,蘇35約7千萬,F-35B約1.3億,印法飆風約2.5億)
殲-8F在台海中線高空高速偵察,令台軍無可奈何,台在澎湖展示IDF 還是追不上殲8 (回應:殲八是當年為攔截蘇聯逆火而專門生產的,最大馬赫數2.28。加速性與爬升率都非常優秀,別說IDF,F16也追不上的。所以說,武器也沒有那麼容易過時的,關鍵看怎麼用。
深度:美國研製新武器中國跟進創新唯獨該國玩另類2016.5.3 新浪軍事
在近年的外媒軍事報導中,經常能看到這樣類似的說法,那就是中國某某新式武器竊取了美國的技術,誠然,在尖端武器的開發研製領域,美國以其強大實力經常能領導全球武器研發的“時尚潮流”。比如,美國的M-16系列5.56毫米小口徑步槍的出現,其300米內強悍的殺傷力和便攜性馬上引得全世界湧起一股小口徑化的浪潮。美國的宙斯盾雷達系統研製成功後,各國最新式驅逐艦紛紛效仿裝上了整體式桅杆和四面相控陣雷達。所以,軍事裝備的效仿和引進製造是對一個國家軍事能力的肯定,如果你的東西不好,誰還願意去模仿?在這一點上,中國大可不必在乎外國媒體酸葡萄心理作怪說出的廢話,真要細細的追究起來,火藥還是中國發明的,這專利費也沒見哪個西方國家誰給過了。然而卻有這麼一個國家,在全世界都在模仿和效仿美國的時候,卻走出了一條奇特的,與眾不同的道路,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
上圖為美軍F-22A猛禽戰鬥機機身側面裝載AIM-9X“響尾蛇”導彈的彈倉
於向下投放的炸彈或是中距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不同,近距紅外格鬥導彈發射通常需要依靠導軌賦予其初始的慣性方向,這是因為近距格鬥彈重量輕,靠重力投放的話,在高速飛行中會被吹回砸傷載機。從F-22格鬥彈彈倉開啟狀態我們可以看到其導軌呈斜向外方式彈出佈局,這樣導彈尾焰就被彈倉內的氣流擋板遮蔽住,一是降低尾焰對雷達吸波塗層的損傷,二來可以降低紅外信號特徵,構思相當巧妙。
掛載於復合掛架的紅外制導格鬥導彈
我國殲-20戰機自然也順應戰場需要設置了專門的格鬥彈彈倉,但是我們是取之精華而創新,殲-20戰機的格鬥彈導軌不但可以像F-22那樣彈出,更精妙之處在於導軌彈出後彈倉門可立即關閉,大大降低了雷達反射信號暴露的概率。同時也降低了彈倉發射機構的結構重量和佈局空間。
然而俄羅斯做的更絕,也或許是機體空間不足的無奈之選,兩枚格鬥彈使用專門的繭包式發射倉設置在主翼前緣的兩側。
從這張圖上我們清楚的看到,俄羅斯的T-50機身被壓縮的過於扁平,機身側面已經不可能像殲-20和F-22那樣去專門安置彈倉,只能將格鬥彈彈倉分離出來,做成流線型繭包附著於機體。不得不說,俄羅斯的設計師還是很有想法的。(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3/doc-ifxrtztc3185464.shtml
俄閱兵彩排最新銳武器全出來了白楊M街上狂奔
當地時間2016年4月29日凌晨,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1週年盛大閱兵活動開始進行了第一次夜間實地演練。來自俄羅斯的熱心網友第一時間在互聯網上發布了此次彩排的現場照。
回應
年年閱兵也挺無聊的
在俄已經成為一種傳統了,無非就是把武器開出來溜達一圈。跟我們過國慶一樣
美國從不閱兵,既嚇不跑敵人又浪費納稅人的錢,毫無意義
舔得好!我剛剛看了一個美國13年閱兵的視頻,難道我記錯了?星條旗不是美國國旗?
只有兩千的VIP現場觀眾,沒有武器展示,美國這個應該算不上是閱兵,最多算是檢閱儀仗隊吧.
告訴你美國為什麼沒有閱兵:1、美國人來自各地,找不出1K身材差不多的人。2、膚色不一樣,什麼色都有,不好看。3、語言不同,口音太重,口號喊不齊。別以為美國人不想閱兵,是實在沒辦法搞。莫說個什麼浪費納稅人的錢,天天一群航母在外面溜達,全國選總統、無聊的議會爭論等就不是浪費納稅人的錢?閱個兵能花幾個錢。
雖說正常建造要有靜力破壞試驗機在地面進行充分實驗,但就目前的工程進度來看,“心神”X-2驗證機肯定是沒有了。還有“心神”X-2一定要使用S型進氣道,在這麼纖細的機體上安裝S進氣道,日本確實做足了功課。不過中國從研發S進氣道再到後來的S大型進氣道的應用,用了15年時間;不知道日本未來X-2放大的時候,又會於遇到什麼樣的麻煩?
日本效仿二戰造零戰上癮:無所不用其極思路讓美F22也自愧不如還有“心神”必須要用XF5-1發動機上的鴨蹼形狀的“推力轉向片”,日本把它作為一個技術驗證產品使用這種東西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非要應用到未來五代戰鬥機上,最終會帶來相當大的悲劇。美國X-31A驗證機就是典型例證,推力損失加倍,操控複雜等等缺點都會出現。推力才5噸的東西,做的這麼極端以後還怎麼改進?在未來放大改進改進,需要多久10年,還是20年?又是個未知數。並且研製放大發動機的思路在現代已經被無數次驗證是錯誤的了,“心神”項目難道要執迷不悟下去?
日本效仿二戰造零戰上癮:無所不用其極思路讓美F22也自愧不如其實日本自己都知道,X-2“心神”驗證機只能當驗證機來使用,未來可能會遭遇諸多關於隱身戰機電子系統、通信系統、電傳操控系統等方面問題。而且日本融合尖端科技技術,最終價格如何?就算“心神”克服千重萬難,最終量產其結果仍然會是一個不可接受的飛機,太貴!(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一個驗證機還沒吹夠,真是和蒼龍一樣,無腦吹一大堆。
作戰的時候,心神不帶雷達等航電設備、不帶機砲彈藥、不帶導彈武器、不帶作戰所需的燃料…嗎?!難道心神是靠直接撞擊來作戰的嗎?!如果要裝備齊全後來作戰…使用那小小的最大5噸推力的發動機…心神的推重比還剩多少?!
Q5:服役的飛機,沒有你說的那些,哪個空軍會要?
還是縮小比例的驗證機心神,走都還沒學會…還想跑?!服役?!那是猴年馬月的事…
Q5:既然已經首飛了,那麼服役也是可能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首飛的飛機多了…蘇-47、米格- 42、YF-23、X-32…可惜最終都沒有服役!首飛的縮小比例的驗證機心神…呵呵~等你全尺寸心神造出來…堪用的大推力發動機造出來…你再說吧~至於時間嘛…請你來跟我舉個列子,五代機研發需要多少年?!10年?!20年?!還是像印度一樣來個30年?!呵呵
Q5:已經首飛,以後是否服役,即使沒有心神,也會有別的飛機
你這說的等於沒說!
你們妄想和q5交流,他的腦洞會讓你們自愧不如
深度:日本造心神無所不用其極讓美F22也自愧不如2016.5.2 新浪軍事
日本防衛裝備廳高官充滿自信地表示:“通過使用S型吸氣管彎曲技術,“心神”的雷達反射面積之小已經超過美國的隱形飛機。”——《日經新聞》記者在日本“心神”驗證機首飛採訪時的一段實錄。
無論這個代指是F-22還是F-35戰鬥機,美國人看了都是一頭霧水,“心神”是只進行了剛進行了首飛的一架驗證機,怎麼可能RCS會小於一個已經成熟飛行20多年的經過多次系統化修改測試的F-22戰鬥機呢?F-35戰鬥機日本自己也馬上就要拿到手了,恐怕這話說出來日本自己都未必會信,但是如此誇下海口又為了什麼呢?或許我們回顧下“心神”的開發歷程或許就知道了。
日本效仿二戰造零戰上癮:無所不用其極思路讓美F22也自愧不如日本引以為傲的“心神”驗證機最初立項在1995年,正式進入原型機設計開發是在2009年,之前是關鍵技術驗證,要是從發動機立項開始計算,“心神”項目現在已經有20年的時長。從項目建設週期角度來看確實相當漫長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日本設計師在設計思想上師承一家,日本從製造著名於世的“零式戰機”開始,所有機型又都有著“零戰”那樣極端思想;之後日本獨立研發戰鬥機的力作F-2支援戰鬥機也被人成為”平成零戰“,再到現在的X-2”心神”項目,所有這些戰機設計項目都透露這一股子絕對極端的味道,要做的一定是極端技術的極限。無論是早期零戰那種不顧及防護只是一味追求最輕最快,還是在F-2項目中一定要上AESA相控陣雷達和整機複合材料等技術,這些極端思想使得航空工程變成了日本匠人精神極端追求的體現。雖然造出來的東西細細品讀確實不錯,可放到任何一個工程角度來看都是極其糟糕的狀況。一個好的工程作品,一定不是拿出來各項突出,而是最佳避免自身短板的項目,比如F-22五代戰機這樣項目。日本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精神,洛馬開發F-22的設計師們都自愧不如,設計F-22要是採用這種思路,F-22別打算量產了!
日本效仿二戰造零戰上癮:無所不用其極思路讓美F22也自愧不如“心神”X-2驗證機,也是相當極端:在設計式雖然外型上沒驚世駭俗的表現,甚至連挑戰傳統空氣動力學的思路方向痕跡都沒有。但卻在機體結構材料上使用了陶瓷和碳化矽系複合材料,這一創舉確實驗證了日本在材料技術上尤其複合材料的世界領先技術,可整機大面積使用複合材料,並且還是結構件,這不得不讓人為心神未來的試飛工作捏把汗。
問題是,國內一堆窮人咋辦?早就說林左鳴有問題,思想完全是資本主義的,利字當先,果然→_→
你這種問題完全暴露了你的立場!人為的將國外採購和國內貧窮對立起來!通過偷換概念來暗示人們質疑政權合法性~
用不著認真回答他。他連基本來常識都沒有,國內能用美元的嗎?
中國的美元是真金白銀換來的,同樣可以換回物資。不應當替外國資本家解套,還是讓他們該破產就破產吧。
1、十三五已經有精準扶貧計劃了,相信會有成效.2、這時代只要肯努力,生活總會改善,你一直窮的話,還是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3、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外匯不能用在國內.4、國家發展和人民富裕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國外併購跟國內窮人有毛關係?
這個不錯,我國的公企或私企都應該收購國外的技術密集型企業!企業必須升級!
西班牙的航空工業還是挺有水準的,在拉美和東南亞都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
ARITEX公司擁有的工程經驗和核心技術將對填補中國國內空白,補充飛機裝配技術的短板,對提升中國數字化裝配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製造2025”貢獻力量”。
中航國際併購西班牙ARITEX公司
據中國航空報2016.4.23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中航工業下屬的中航國際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儀式宣布,中航國際旗下中航國際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中航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大族激光有限公司以聯合收購的形式,完成對全球主要航空自動化裝配線供應商——Aritex Cading,SA(以下簡稱“ARITEX”)公司的併購。
中國駐西班牙大使呂凡先生、加泰羅尼亞地區副主席Oriol Jonqueras先生、中航工業副總經理顧惠忠、中航國際董事長吳光權、ARITEX總裁David,以及空客公司、波音公司、大眾汽車公司等用戶代表出席了交割儀式。
ARITEX是全球行業領先的航空自動化裝配線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並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航空產品服務。同時,為汽車製造領域提供相關自動化裝配產品。其獨有專利的柔性工裝、機器人、高精度自動鑽鉚和定位等技術,被廣泛用於空客、波音、奔馳、中國商飛等國內外知名飛機及汽車製造商的裝配線上,公司總部設在西班牙巴達洛納,在西班牙的潘普洛納擁有生產基地,在中國、墨西哥、德國、巴西設有子公司。ARITEX作為全球飛機裝配行業領先企業,擁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和技術團隊。
顧惠忠表示,現代飛機裝配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是整個飛機製造過程的關鍵,勞動量佔飛機製造總量的50%~60%。飛機裝配完整工藝和關鍵技術的掌握和發展需要長期的項目實踐和積累。航空自動化裝配是提高中國航空組裝水平的關鍵環節。ARITEX公司擁有的工程經驗和核心技術將對填補中國國內空白,補充飛機裝配技術的短板,對提升中國數字化裝配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製造2025”貢獻力量。中航工業將大力支持中航國際通過ARITEX公司積極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提升中國航空自動化裝配線產品供應鏈的水平,對標國際一流企業,加速中國民機發展。
此次併購完成後,中航工業將支持中航國際通過遍布全球的觸角為ARITEX現有產品和服務拓展市場,特別是基於ARITEX已有技術及經驗,挖掘中國國內航空、航天、汽車和高鐵等行業客戶需求,充分利用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優化供應鏈,加強業務協同,並為ARITEX公司長期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使其成為全球領先的航空及汽車自動化裝配領域的一級供應商。?
回應
買這個比買大樓電影院好太多
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買買買,在美元變成廢紙之前先花出去。
強勁中國心!國產太行發動機馬不停蹄鑄精工 2016.04.19
我國全面掌握了風扇轉子單元體、燃燒室聯合單元體、低壓渦輪廠軸等8大部件的新工藝。太行發動機定型試飛的三年,解決瞭如地面喘振、空中異常響聲、試車溫度異常等試飛等問題。在艱難的調整試飛中,解決了發動機“小發提前脫開”這塊硬骨頭。
回應
當年美國空軍的F-15、F-16都用普惠的F100發動機,結果F100被發現技術問題導致這兩種當時美軍引以為豪的新銳戰機全部面臨停飛,這在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簡直就是災難。太行目前被大量用於J11系列而遲遲未裝到量產的J10系列上顯然是吸取了美軍當年的慘痛教訓,先在雙發的J11上充分測試驗證,等發動機被證明成熟可靠了再推廣到單發的J10上也不遲。何況AL31在國內早已經可以自主完成大修、延壽,放著已進口的大批Al31FN存貨不用才是傻子。
加油加油,噴死噴子!
流浪恆星A :噴零件,稀里嘩啦往出飛葉片
你還沒死啊
都是發動機研製過程中要經歷的坎坷,別人沒事,為什麼到了中國這就要被噴呢?
因為中國有特產噴子
Q506998 : 因為中國人過的不順心
你不順心不要代表別人
這還需要代表嗎?買房壓力,看病壓力,結婚壓力,養孩壓力,就業壓力,有多少比美日的低?
呵呵呵,知道自己什麼都不行就趕快努力吧。做噴子賺不到錢的
殲20戰力為何遠超T50?這三項技術俄國至今搞不懂 2016-02-15
中國這些年在空軍裝備領域的取得成就有目共睹。由於外界一直認為,中國空軍裝備技術是在復制蘇俄技術,所以對於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的超前發展能力視而不見或刻意忽略。
另外有些技術由於接近甚至超越美國同類水平,也被西方媒體描述為竊取別國先進技術。但是中國航空工業卻利用他們嫻熟的應用頻頻打外媒的嘴巴。有國外軍事觀察家稱殲20綜合技術水平明顯超過T50。如果外媒能夠憑良心評論的話,相信他們的心口都應該相當服氣的。
DSI其突出特點是取消了傳統超音速進氣道上面的附面層隔道以及其他一些複雜機構,也因此減少了生產和維護費用。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 目前美國祇在F35上得到應用。中國已經在包括四代戰鬥機殲20和殲31在內的6種先進戰鬥機和教練機上嫻熟的應用了DSI。
其二是先進綜合射頻和先進電子戰系統。在老舊的戰鬥機上,電子戰系統的傳感器和紅外光電偵測系統的傳感器是互相獨立工作的,飛行員要分別操作電子戰系統和光電偵測系統的傳感器來探測到的威脅目標,並在座艙內不同的顯示器上讀取不同傳感器的探測到的不同信息,其工作量過大。 而殲20戰鬥機上的高度綜合化的電子戰系統可以將各種不同的傳感器交聯起來,並自動對比各種傳感器探測到的威脅目標,經過信息過濾後,自動將最佳結果顯示給飛行員,這極大的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負擔。超高的自動化水平使飛行員更為高效地掌握戰場態勢,從而大大縮短了飛行員實施電子對抗措施的決策和反應時間。
其三是先進的EODAS和EOTS系統。其中EODAS光電系統是指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它能為飛行員提供一個圍繞飛機機身的全景視野,飛行員能夠看透飛機的底部和側面主要用途範圍是對空。 殲20的EODAS在紅外範圍內工作,它能識別並跟踪逼近飛機的有危險目標,比如敵方的導彈或者戰鬥機,它極大地增強了飛行員對戰場的全方位感知能力。 EOTS(光電目標指示系統)主要用於發現、跟踪、指示地面目標的。EOTS具有有限的對空探測能力,可以提供遠距、窄視場的探測能力。殲20的EOTS裝在機頭下方的藍寶石玻璃罩中。可以在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 此外,EOTS還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踪、紅外搜索和跟踪、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踪功能對於地面目標的追踪和探測具 有很好的效果。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由於任務不同,直接比較軍費具有高度誤導性。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因此,僅憑軍費預算就輕視中國的力量是錯誤的。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換句話,中國能夠利用其出類拔萃的製造業實力在戰場上打敗美國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誠然,前線作戰的美國人打贏了二戰,但他們的後盾是後方工廠。這些工廠生產武器的速度遠比敵人摧毀武器的速度要快。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至於蘇聯的例子,可能與當前局勢特別相關。普林斯頓大學的艾倫·弗里德伯格教授做了對比: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中國軍工
因此西方國家格鬥空空導彈大多采用配備有邊條翼的正常式氣動佈局,PL-10也採用了這樣的氣動佈局,它的一個特點就是升阻比較高,鴨式氣動佈局舵面升力雖然大於正常式氣動佈局,但是舵面誘導阻力也大於後者,所以就全彈升阻比來講,仍然要低於正常式氣動佈局,另外正常式氣動佈局可用攻角較大,彈體對於全彈升力貢獻增加,不僅在低空可以獲得較好的機動性能,在高空攻擊性能也得到有效的提高,配合推矢量技術,四代格鬥空空導彈的低空過載可以超過50G,在高度超過1.5萬米,速度超過M1 .5的情況下,仍舊可以獲得15G左右的過載,完全可以勝任攻擊四代作戰飛機的任務。
俄羅斯新一代格鬥空空導彈K-30/K-MD
實際上前蘇聯當年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其-30/K-MD近距格鬥空空導彈也採用了與西方新一代格鬥空空導彈相當的邊條翼佈局,以提高導彈的性能,但是這項工作一直進展緩慢,所以俄羅斯空軍只得繼續改進R-73。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國產空空導彈師從前蘇聯/俄羅斯,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實現對老師的超越,可以說是“青出藍而勝於藍”。)(作者署名:小飛豬鼎盛軍事)
回應
流浪恆星A:不要扯淡了孩紙,空空導彈水平俄絕對在中國之上,而且差距還不是一點半點,那些個傳說是不足信的。
你的根據是什麼?別人是人云亦云,你是逢中必反。對已經存在的事實還在瞎bb。
流浪恆星A:俄作為老牌軍 事大國,你說超越就超越?輕易相信那才是真正的人云亦云右哼哼
你的依據就是這個?
中國有超過俄的領域一點不奇怪
流浪恆星A:哪個領域(別忘了拿出靠譜的證據)?
你沒有看到俄從中國進口綜合補給艦了嗎,俄的無人機技術能比得上中國嗎, 你知道俄這些年來一直吃前蘇聯老本嗎,現實擺在那裡,俄長期經濟困難能有多少經費搞科研,被中國超越有什麼奇怪的,你不知道是你孤陋寡聞還是狗眼看人低
流浪恆星A:狗眼看人低的是你才對,人家還啃老本?“彭博社發布的最具創新性經濟體排名顯示,俄進入全球創新經濟體15強,排名第12位,超過澳大利亞、挪威、比利時、英國、荷蘭、加拿大、中國等國家。”
臥槽 你竟然說毛子的經濟
信口胡言!本來不願回應狗吠,但這狗也太自吠得意了。能把這篇文章看懂的人必須接受過總體設計的系統教育,也是人與狗的標誌性區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04/doc-ifxqafha0375267.shtml
從俄羅斯自己公開的資料來看,R-77-1只相當於AIM-120C5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而美軍已經裝備更加先進的AIM-120C7,更加先進的AIM-120D也已經進入現役,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空軍最新PL-15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性能相當於AIM-120D,而俄羅斯與之相近的R-77M(產品180)還在發展之中。
近距格鬥空空導彈方面,俄羅斯空軍蘇-35S目前配備的RVV-MD只是R-73的小幅度改進型,仍舊保留了後者的鴨式氣動佈局,甚至連紅外成像製導系統都沒有,只是將原來的多元紅外制導系統替代成了雙波段紅外制導系統,相比較之下,紅外成像製導系統已經成為第四代空空導彈的普遍配備,西方各國新一代格鬥導彈、國產PL-10格鬥空空導彈都採用了紅外成像製導系統,這樣RVV-MD在靈敏度、抗干擾能力等方面就要低於西方新一代導彈和國產PL-10格鬥空空導彈。
RVV-MD與R-73幾乎沒有區別
沒有採用紅外成像製導系統
另外RVV-MD仍舊保留了R-73導彈鴨式氣動佈局,種佈局的優點是陀偏角與導彈攻角相同,舵面偏轉讓全彈升力增加,有利於提高導彈的響應特性,由舵面偏轉到形成所需要過載的時間常數小,導彈操縱性好,另外由於位置靠前,避開了彈後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因此總體設計和結構佈署也比較方便。
不過鴨式佈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小展弦比舵面可用迎角偏低,否則就會出現氣流分離,等成導彈的失速,這樣由於可用迎角較小,尤其是高空高速情況下,根據相關資料鴨式氣動佈局的導彈在低空的可用過載可以接近30G,但是在高空就會直線下降到10G以下,在三代作戰飛機以及早期作戰飛機,空戰多在中低空進行,但是在四代作戰飛機,考慮到超音巡航,所以它的飛行高度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鴨式氣動佈局的缺點就被放大,所以我們看到新一代紅外空空導彈多放棄了這個佈局。
採用邊條翼的紅外米卡空空導彈
同樣佈局的IRIS-T空空導彈
俄蘇35戰機將配中國國產導彈中國已超越俄老師2016.3.4新浪軍事
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中國空軍將會在今年接收首批蘇-35S戰鬥機,令人矚目的是這批蘇-35S將會具備掛載國產機載武器的能力,可能包括國產PL-15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PL-10紅外成像製導格鬥空空導彈。
從相關資料來看,俄羅斯空軍現役蘇-35S配備的是R-73/RVV-MD近距空空導彈和R-77-1/RVV-SD中距空空導彈,這兩種導彈在性能上要低於國產空空導彈。
國產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
國產PL-10格鬥空空導彈
實際上國產空空導彈的發展就源於前蘇聯/俄羅斯的空空導彈,以國產PL-12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為例,它的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就來源於R-77的9B-1103M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它是R-77的第二代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與第一代9B-1348E相比,採用了數字化信號/數據處理系統、光纖陀螺等先進技術,體積和重量降低,探測距離得到提高,不過至到前蘇聯解體也沒有完成研製,由於俄羅斯經濟不振,缺乏經費,所以研製處於停滯狀態,最後由中方投入經費,才完成這個系統的研製,9B-1103M引進到國內之後,有關單位又對其針對它的缺點如存儲容量小等進行了改進,目前國產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又經過了升級提高,採用了主/被動複合探測、有源相控陣等新技術,戰術技術指標又有了較大的提高。
R-77採用的第一代9B-1348E導引頭
第二代9B-1103M導引頭
俄羅斯方面一直致力於完成R-77的全國產化,眾所周知,前蘇聯的軍工系統是在全加盟共和國范圍內進行配套,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許多元器件的生產廠商成了外國廠商,因此俄羅斯不得不重新在境內建立這些廠商,由於俄羅斯經濟情況一直不佳,所以這項工作困難重重,R-77國產化型號R-77-1(產品170-1)計劃在本世紀初完成,但是進度一推再推,至到近期才裝備部隊,此前俄羅斯空軍不得不仍舊採用R-27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相比較之下,西方國家乃至中國空軍都完成了從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向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的過渡。
駐敘利亞的蘇-35S同時掛載R-27和R-77-1
R-77-1/RVV-SDR-77-1/RVV-SD
俄羅斯認為R-77-1/RVV-SD相當於美國的AIM-120C5
從山寨到熱賣:中國軍工4類搶手貨可返銷俄羅斯 2015-12-09
一提起中俄軍售,可能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山寨!其實,能有這種下意識的反應也不難理解,畢竟中國有太多的武器打下了蘇俄的烙印。然而,這種情況已經開始悄然反轉。近日中國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就向俄出售了12架運-12。曾經向中大批出口運輸機的俄,如今反而向中購買,這本身就能說明一些問題。那麼在未來幾年內,中國還有那些裝備能夠引起俄的興趣,可能出口到俄羅斯的呢?筆者認為,至少有4類軍工產品是目前的俄在短時間內難以順利生產的。
運輸機。在“安”系列運輸機進口無望,“伊爾”系列運輸機前景暗淡的情況下,俄想要維持自己的戰略運輸能力,恐怕還得需要中國的幫助。
無人機。俄在無人機領域可謂是平平無奇。除了當年米格公司的鰩魚無人戰機外,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反觀中國方面,各種級別的無人機幾乎應有盡有...。
C4KISR系統。中國已經將把C4ISR系統與火力殺傷(Kill)系統相結合的C4KISR“殺傷鏈”系統打包出售,雖然俄也準備在2020年之前,建成類似的系統,但以俄目前的投入而言,想順利建成並非易事。
水面艦艇。驅逐艦、護衛艦等戰艦,礙於顏面/資金俄不會從中國購買整艦的,充其量是進口一些發動機、電子系統等俄的弱項。不過,像直通甲板兩棲攻擊艦、航空母艦以及大型綜合補給艦,俄倒是可以認真考慮從中國進口。首先,這三類大型艦船,從蘇聯時代起就是俄海軍的短板,今年四月份,俄進口5套用於遠洋綜合補給艦的海上補給系統。可見俄在相關領域已經到了不得不買的境地。
其實,目前阻礙俄從中國進口軍工裝備的並非是金錢,更多的恐怕是俄難以放下身段,向曾經是其學生的中國學習、借鑒。然而,俄應該明白,大國興衰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更替,唯有不斷強化自身的實力才是硬道理。仿製也好,山寨也吧,其並沒有什麼丟人的地方,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中國的先賢們早在2000多年前就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來說,丟掉過去的大國光環與心態,或許才是其重新崛起的正途所在。
回應
出口促尖端
有山寨才會有創新。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戰爭之道》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模仿律》
回應
俄用中國的發動機?吹吹吹.這個頻道就知道吹,還好意思笑隔壁阿三
你媽幫我吹喇叭
汽車發動機是有知識產權的,仿製是不行的,軍品可以完全不要臉地仿,但高仿怎麼也不如原品。
仿你妹,中國很早就可以造了
智障!連汽車發動機搞定不了,人家毛子會看上你的發動機?
說你自己吧!我國的瀋陽蒸汽發動機還賣給德國你知道嗎?傻子你。
中國的國產柴油發動機性能一點都不差
一樓就是見不得自己國家好,當奴才當慣了
無論怎麼噴,中國在日益強大,西方在衰弱,這是現實
那些抨擊國家的,都是恨鐵不成鋼
沒看出一樓是恨鐵不成鋼意思,真的恨鐵不成鋼的都在努力貢獻,有時間噴自己國家嗎?
我就是啊,我想貢獻,所以噴自己的國家.
此話怎麼講?找不到工作嗎?
對啊
你是南方人吧,南方人做買賣都挺厲害的,為什麼你不做呢,而且各地額廠子年年用工荒啊,也許你本人對於工作就有高低貴賤的看法
是的,找個工作肯定可以,但是我現在只想找個3萬以上的工作
3萬太少了,你應該找100萬一個月的工作,祝你好運
這個也可以
如果你是真心想工作,我可以幫你但是首先你的3萬事月薪的話,我幫不了我一個月也不過是一萬多,而且是二十年工齡了。
五官端正嗎?本酒店大力招聘公關,月薪三萬以上!
另詳參【圖博館】: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由SU27到殲十一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俄軍艦艇受西方制裁影響將裝中國設備及發動機2015-12-09 中國新聞網
中俄軍技合作迎來新階段
軍貿領域“收穫年”
11月26日,在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吳謙首次就中俄蘇-35殲擊機合作項目做出回應,強調雙方談判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間接回應了俄羅斯《生意人報》有關兩國簽署24架蘇-35飛機銷售合同的報導。
與此同時,俄中四大技術合作項目,共建月球基地、重型直升機聯合開發、聯合研製大型寬體客機與對華出口S-400系統等。
合作層次不斷遞進
專家指出,回顧中蘇(中俄)軍技合作歷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如今正邁向中俄聯合研製的最高階段,並且已經出現中國軍民兩用產品對俄反向出口現象。
俄《消息報》透露,俄導彈-航天領域企業及軍工綜合體從2015年度起從中國購買價值約10億美元的電子元件產品。
俄軍工綜合體新聞網2015-3-30報導,由於德國MTU公司停止向俄羅斯提供艦用柴油機,俄20385型護衛艦、 21361型導彈艦以及21980型快艇的建造工程受到影響,因此俄造船企業開始尋找替代使用發動機,其中就包括中國供應商。正在伏爾加河三角旗造船廠建造的21980型快艇便裝備由中國製造的柴油機。另外在2015年4月,中俄簽署合同,俄海軍向中國採購五套用於遠洋綜合補給艦的海上補給系統,安裝於俄正在建造的帕申院士級1.4萬噸綜合補給艦上,旨在提高俄遠海艦隊的自持能力。
對華軍售源於信任
美國國防部估計,由於烏克蘭危機與西方交惡,加上能源價格低迷,俄經濟發展正面臨較大壓力,它僅僅是世界第十大經濟實體,其經濟增長率處於負值,2015年軍費勉強接近800億美元,即便既定的2020年前國家裝備計劃得以實現,部隊裝備現代化率達到70%,其軍事實力的恢復仍然缺乏後勁。
如果俄掌握絕對的科技優勢,那麼它的前景還不至於這麼黯淡。然而,俄目前掌握的最核心裝備也都是蘇聯的遺產,俄根本無力在所有軍事領域都展開尖端技術研發工作。因此,雖然中俄軍工科技仍存在差距,但對中國而言,趕上並超過俄只是時間問題。中國樂意並有能力通過購買或專利轉讓來獲得西方高科技,這也為其提供了重要優勢。
不過,俄領導人拒絕這種思想,並強調這是來自西方的挑撥。從中俄軍事合作的程度來看,克里姆林宮不但信任中國,還認為這種潛在威脅太過遙遠,根本不值得立刻給予關注。俄領導人認為通過對華軍售所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任何未來兩國間可能發生的不快事件。
蘇聯曾“山寨”多種美國武器(15)
回應
何謂山寨?我們叫“師夷之長以製夷”!
所謂山寨不過是某些人用來侮辱中國人罷了,世界任何國家的科技都是山寨,火箭技術就是美國人山寨德國的,美國人不一樣引以為傲?科學技術就是互相借鑒才可以發展,取長補短,一個國家從其它國家學不來技術,那麼能走的路只有一條---在實踐中摸索,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借鑒,這個時候就會發生許多相同或類似的設計理念,所謂的專利保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壟斷,他設計出了這種技術,你再設計出來就不允許,這樣他就達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技術壟斷。這不是所謂的山寨由來,其實美國也在很多領域山寨,在冷戰期間美國從前蘇聯偷窺了火箭技術才有了後來美國火箭技術的快速發展,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那些喊中國山寨的人誰會去罵美國?至於照葫蘆畫瓢的那些也不配山寨,那叫剽竊,當然這也是從他們的鼻祖---美國那學來的,搶德國技術、偷前蘇聯技術,中國有句話叫:守啥樣人學啥樣人。
http://mil.huanqiu.com/gt/2015-12/2812705.html#p=1
另詳參【圖博館】: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模仿律》
殲11與殲10誰厲害,實戰數據讓人眼前一亮 2015-12-02
殲-10是成飛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
殲-11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蘇-27的外銷版)的國產組裝飛機,屬於三代半戰機。該機由瀋飛建立生產線,俄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後續仿製衍生機型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
近日,網絡上曝光了一組殲-10與殲-11進行空中對抗訓練的畫面。可以看到戰斗場面十分激烈,殲-10突然做出大機動左轉意圖擺脫後方殲-11的鎖定,殲-11也同時減速向右下方大角度機動,欲內切再次獲得攻擊佔位。
殲10是中型,殲11是重型,他們形成高低搭配和輕重搭配,當從數據上看殲11的載重、武器、航程方面都要優於殲10,但是考慮飛行員飛行時間以及個人素質等等因素的話,似乎他倆孰優孰劣又不好判斷,誰都有可能擊敗對方。
一開始軍方也是這麼想的,但可惜05年以來的國內實戰對抗,J-10把J-11系列打得找不著北……甚至早期一次J-10對抗SU-27SK(沒升級航電的),J-10單挑4架Su-27SK的編隊,結果居然是4架SU-27全滅……軍隊里至今還有一句話,J-11對J-10,打-打不過,跑-跑不掉。
究其原因,J-11的理論最大速度比J-10高,但J-10的加速性好,另外J-10的載彈飛行最大速度也比J-11的快。SU-27和F-15說白了還是70年代能量激動戰鬥機,而J-10和歐洲雙風在設計理念上屬於80年代瞬時機動戰鬥機,更適合現代空戰。
做個小結:
1、前提條件:J10同J11在同等戰場條件下,即什麼體係啊,電磁環境啊等都一致,誰也不比誰佔便宜的情況下;
2、由於J11是重型,載彈量大,飛得遠,所以在空優之餘還可以充當炸彈卡車,從這一方面說,J11在超視距作戰中有優勢,因為帶的彈多一些;
3、但是進入了狗鬥模式,由於J10瞬盤有優勢,因此又比J11佔優。
至於誰把誰打下來,我估計還是考慮飛行員的水平更有道理一些。
假設我作為空戰指揮,在考慮截擊防守的情況下會考慮J10多一些,在考慮進攻作戰的時候就要考慮J11、J11B多一些。
回應
重型戰機對輕型戰機,狗鬥可沒有優勢,重型的優勢在於航程,在於更先進的航電。
不是重型對輕型狗鬥沒優勢,而是常規式與鴨式在狗鬥中沒優勢。氣動決定了鴨式在格鬥中的優勢。
中國首次向俄海軍出售艦艇技術打破單向壟斷2015-11-18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一提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武器貿易,人們總會想起著名的蘇-27戰鬥機、基洛級潛艇,現代級導彈驅逐艦,S-300/400地空導彈,以及蘇-35。大家發現中俄之間的軍貿,基本上是俄羅斯向中國的單向武器和技術輸出,幾乎未聽說過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過任何武器裝備。現在,這種狀況正在被打破。由於近十幾年來,中國軍事技術高速發展,不再需要與俄羅斯進行更為緊密的軍事技術合作。由於俄羅斯在海軍水面艦、兩棲作戰、無人機等領域被中國迅速超越,在西方的製裁環境下,從中國進口部分軍事技術,成為可能。
2015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署合同,俄羅斯海軍向中國採購5套用於遠洋綜合補給艦的海上補給系統,該海上補給系統系統由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合同共包含5套補給系統,將安裝於俄羅斯正在建造的帕申院士級(Academician Pashin)14000噸級中型綜合補給艦。
………
回應
比毛子先進,嘴上吧,不吹會死啊.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看你的腦殘是治不好的了,合同都簽了,還要來噴,這就是你的實幹興邦?什麼是實幹?造出能夠讓毛子都要進口的產品,什麼叫空談?逢中必反,逢中必貶,這才是不折不扣的空談。
進口復雜的潛艇飛機防空系統,出口技術簡單的搬運工
看這幫玩意兒評價真是來氣。一個後來者,追趕者,不為了國家進步而驕傲,天天在那潑冷水,有意思嗎?
流浪恆星:對於國家的未來,你嘴明知的選擇就是,主動進入失望狀態,以免來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囧。一個綜合國力越發被世界尊重的國家,世界影響力與日俱增的國家,在你嘴裡儼然成了失敗國家。
流浪恆星是條有名的美狗,習慣了就好。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18/1218844219.html
首先,中導條約禁止俄羅斯發射遠程陸基巡航導彈,美蘇在1987年簽署的《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規定,兩國均各自禁止使用射程為500公里至5000公里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俄羅斯去年還表示不打算退出《中導條約》。儘管俄羅斯陸軍也裝備有能夠發射“口徑-M”巡航導彈的“伊斯坎德爾-K”陸基戰術導彈系統,目前至少有5個戰術導彈旅,60套該型導彈。但這導彈因為《中導條約》的緣故射程被限制在500公里,俄軍在其邊境發射陸基巡航導彈無法打到敘利亞境內。
其次,俄羅斯上沒有可靠的空射常規巡航導彈的能力,俄空軍遠程轟炸航空兵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重型轟炸機群,裝備大約300架圖-160、圖-95或圖-22M3轟炸機,但這3種機型均為蘇聯解體前製造,所有圖-160轟炸機都是核轟炸機,只能發射X-55核巡航導彈,安裝核戰鬥部。圖-95轟炸機也一樣,只有不超過3架圖-95經過了現代化改裝,用來進行X-101等常規巡航導彈的發射試驗,目前並未形成戰鬥力。剩下一百多架圖-22M3,期主要作戰任務是發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中短程空地導彈,並沒有發射遠程巡航導彈的能力。
最後,俄羅斯目前僅有這4艘輕型護衛艦能夠一次發射32枚“口徑NK”巡航導彈,其他具有艦載巡航導彈發射能力的幾艘新式護衛艦,都在進行漫長的海試,均未進入現役。所以俄羅斯只能選擇這4艘小型護衛艦來發射巡航導彈。
除美國擁有強大的海空基巡航導彈打擊能力,與俄羅斯的無奈之舉行程強烈對比的是中國,目前中國擁有4個陸基巡航導彈旅,裝備100套左右的東風-10巡航導彈,可發射300餘枚巡航導彈打擊2500公里外的目標。空軍有50餘架國產轟-6K型轟炸機和20餘架轟-6M型轟炸機,均能發射長劍-10型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可在戰爭初期每晝夜發射300枚以上巡航導彈,精確打擊半徑5000公里內的各類目標,常規巡航導彈作戰能力遠超俄羅斯軍隊。
俄軍發射艦載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IS武裝,是俄羅斯展示實力的清晰宣言,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但是,僅此而已,動用里海艦隊發射海基巡航導彈,是俄羅斯軍隊的無奈之舉,唯一的選擇。俄羅斯軍隊實際上只具有初級的遠程常規巡航導彈打擊能力。 所以,對於中國來說,一切都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和中國有差距:俄羅斯從里海射巡航導彈很無奈 2015-10-13
自9月30日以來,俄羅斯開始出動空軍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極端武裝,取得重大戰果。空襲前十天出擊200架次,打擊一百多個重要目標。僅在9月12日,俄空軍就升空55架次,對53個目標進行了打擊,這種空地突擊的強度,已經超過美國及其盟國在2014年8月空中打擊IS武裝的平均出動架次。俄軍在空襲作戰中首次出動了最先進的蘇-30SM、蘇-34戰機,首次應用了衛星制導炸彈等的最新式空地武器。 尤其10月7日,俄羅斯海軍里海艦隊在7日凌晨出動4艘護衛艦發射26枚“口徑NK”巡航導彈,打擊了1500公里外的敘利亞境內目標。
俄軍使用巡航導彈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世界軍事研究機構和媒體的強烈關注。國內媒體也大幅報導、渲染和熱炒,彷彿這導彈是可以屠國滅族的超級武器。其實沒有必要如此,26枚巡航導彈並不會對俄軍空襲戰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美國在去年8月打擊IS武裝,首日即發射47枚巡航導彈,前五個月即出擊戰機5000架次,依然沒有虛弱IS武裝的作戰實力。
這種“口徑NK”艦載巡航導彈早就在各種武器展上露面,只是並非重點關注。俄方也早就公佈過該導彈的射程超過2000公里,是一種標準的巡航導彈。只是出口型號的射程被限制在300公里以內。 俄軍向敘利亞境內發射了26枚巡航導彈,準確命中了約1500公里外的目標。導彈由四艘里海艦隊的輕型護衛艦發射,其中1艘11661型護衛艦排水量僅1800噸,3艘21631輕型導彈艦的排水量更是僅有900噸,這4艘護衛艦是蘇聯解體24年以來俄羅斯海軍服役的唯一較現代化軍艦,均裝備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具有隱身性能。
俄軍這次行動實戰檢驗了新型戰艦和新型導彈。按照俄政治分析師格里戈里•梅拉梅多夫的說法,從里海發射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純軍事意義並沒有多大。主要是戰略意義和宣傳意義,俄羅斯展向美國人示了力量,這一動作意在強調俄羅斯仍是可以比肩美國和北約的全球性力量。 僅此而已。
俄羅斯海軍里海分艦隊創建於1772年,現有大小二十餘艘艦艇,旗艦為排水量1800噸的11661型“韃靼斯坦”號輕型導彈護衛艦。里海分艦隊是小型內海艦隊,由於周邊的哈薩克斯坦和伊朗的關係尚好,所以里海分艦隊的主要任務是維護海洋石油權益,護魚和區域反恐,制海作戰和遠程襲擊並非其主業。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選擇僅選擇了里海艦隊?這是俄羅斯的無奈之舉,是唯一選擇。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已经搁浅的俄法“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交易,在军用大型两栖舰领域,俄罗斯也受困多年。其11711型大型登陆舰“伊万o格伦”号,2004年开建,三次修改建造方案,至今仍在水里“泡澡”,这也是俄当年采购法国“西北风”级的原因之一。
有鉴于此,俄罗斯完全可以向中国采购已在航展上露面的中国“外销型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填补“西北风”级的空白。如果嫌尚停留在设计方案阶段的该型舰不稳妥,还可以退而求其次,购买071型两栖登陆舰或中国陆军“新型滚装运输舰”来充实自身两栖作战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值得俄罗斯放下面子从中国引进的武器,当属中国的无人机了。原因在于,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无人机大发展的时期,俄罗斯却没有开展大规模研制的资源,稍晚才加入到了无人机制造的竞赛中来,因此在无人机技术上相对落后。连俄专家自己也承认,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远差与中国。
当中国自主研制的中低空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五号”实现试飞,“彩虹四号”已征战伊拉克战场时。俄军首款远程无人机“牛郎星-M”还在研发之中,俄军装备攻击型无人机的前景则更加暗淡,无论是低速型,还是隐身高速型。俄专家也在本国媒体上发声,建议引进中国无人机。
目前,中国向俄输出部分军事技术的障碍,除了中国正处于大规模武器换装期,可能出现产能不足以应付外销的情况外。更多的还是与俄放不下“老大哥”的架子有关,实际上在国与国的合作中,优势互补远比单方面输出要稳定的多,这也是中俄未来的必经路。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回應
毛子水面舰艇的设计理念并不落后,这一点从他们最新型的护卫舰就可以看出来,隐身性和性能都强于054,想要让毛子买054纯粹就是一厢情愿。另外,目前已TG的水平,在大多数领域还只能是追随者,谈领先或是创新还为时尚早。
毛子缺的只是钱而已。而且有一点比较显眼,苏联解体后,毛子接受新事物的
只是缺钱而已?就问你一句,从前苏联解体到今天,俄罗斯出过什么新战斗机?别说SU-30XX SU-35,T50,那都还SU-27...T-50再新也只是个三代半,他有啥新战斗机出来?海军,从前苏联解体到现在,毛子造过几艘5000吨以上的军舰?造过几艘盾舰?20年的断层,只是缺钱而已?笑谈..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62085_38408.html#p=20
与微电子情形相似的还有柴油发动机。去年年底,因西方制裁,德国MTU公司(MTU为戴姆勒-奔驰集团属下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商)停止向俄提供舰用柴油发动机,因此俄方开始寻找替代使用发动机。最终,“三角旗厂”制造的“白嘴鸦雏”级导弹艇将选择了中国制造的发动机。
俄罗斯这次为“白嘴鸦雏”级小艇选用的TBD620V12发动机是河南柴油机重工公司生产的,它的主要优势是油耗低,寿命长,气动性能好。改性柴油机已被秦山核电站选用做备用电源。巧的是该公司的前身国营四〇七厂正是当年“一五计划”期间156个苏联对华援助项目之一。
这种巧合其实不仅这一例。2014年10月,大连机床集团、中国保利集团、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在北京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在俄罗斯组建数控机床制造公司。合资的机床公司将主要生产大连机床开发的、具有当代水平的数控机床产品,以满足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对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
无独有偶,今年8月1日,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称,由其生产的WL3500×130/50型卧式车床顺利通过用户预验收,将赴俄罗斯安装调试。目前,俄罗斯进口军工用车床已占俄市场的90%以上。因西方国家制裁,俄乌关系紧张,俄罗斯只得从中国购买机床。
谈完了已出口的,让我们展望一下为来可能出口俄的军工技术和武器。首先是燃气涡轮机。苏联燃气轮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乌克兰,由于乌俄中止了一切军事合作,俄在建的新型舰艇无燃气轮机可用。目前,世界上能造成熟燃气轮机的只有英美中乌四国,想造大型水面舰艇,必须求助以上四国。
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环境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俄罗斯很难从英美乌三国获得燃气轮机,只能求助于中国,而中国国产舰艇上经常使用的QC280燃气轮机技术即源自于乌克兰的GT25000燃气轮机,相信也是最适合俄罗斯水面舰艇的选择。
其实不光是舰用燃气轮机,中国的大型水面舰艇也有出口俄罗斯的可能,这其中在俄媒体呼声最高的当属054A和052D两型舰艇。事实上,俄罗斯大型水面舰艇长期停滞不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也有设备供应链流中断的因素,还有水面舰艇设计理念落后的原因。
如果从中国引进相对成熟的054A和052D两型舰艇,一方面可以省去研制时间和风险,降低研发成本,让俄海军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水面舰艇编队的反潜、防空能力。另一方面,两型舰艇所用武器多有俄国原型,在能快速吃透技术的同时,也能照顾到俄罗斯的面子。
青出于蓝胜于蓝:展望中国对俄的军工技术输出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2015-10-12日在哈尔滨召开,俄副总理罗戈津(负责管理俄国防工业)出席了开幕式,表示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将在12月中旬访华,签订售华火箭发动机协议并从中国购买空天工业所需的微电子元件。近年来,中国军工技术逐渐开始反向输入俄罗斯,本期出鞘,小编就和您谈谈这一话题。
谈中俄军事技术交流,“156项工程”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开展了156个援助项目。这一系列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基础。尽管在这前后涉及很多中苏政治恩怨,但“156项工程”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影响,1960年7月,苏联在一个月内撤回全部在华专家,停止履行大多数合同,中苏关系破裂。此后,直到苏东剧变前后,中苏(俄)间的军事技术交流才全面重启。以“双引工程”为代表的军事技术交流,为中国从前苏联带来了上万名专家和2000余项技术项目。
从此直至本世纪初,俄中间的军事技术输出的主要形式便是俄方向中国提供武器及军事技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军迷朋友们应该都有体会,在有关于那个窘迫年代的酸涩回忆里,那些从俄罗斯引进的还算先进的武器,曾经是每个军迷假想中“大战美航母”、“收复台湾岛”的王牌武器。
不过,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向俄罗斯输出军工技术了。这一方面是近年来中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体系的瓦解崩溃有关,那么中国已经和可能输出给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技术都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军用微电子元件。俄罗斯副防长鲍里索夫曾在接受俄媒采访时称,俄罗斯在微电子元件领域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在10-15年或者说2-3代,并在批量生产方面严重落后。而俄军事专家则指出,虽然中国在此方面还在追赶西方,但在整体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
由于美国及西方因斯诺登事件和乌克兰冲突而对俄实施制裁与封锁,俄罗斯从西方的部件供应被切断,据俄媒体报道,俄罗斯正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合作。中国已向俄罗斯提供了几十个方案,以替代俄罗斯因制裁无法买到的元件。据消息人士介绍,目前正对产品的申报相关性能进行测试。
也門胡塞武裝AT-4反坦克導彈擊中沙特陸軍M1A2造成彈藥殉爆
據也門Almasirah TV的youtube網站賬號在2015-08-24日發布的視頻,胡塞武裝對外展示了使用反坦克導彈擊毀2輛沙特阿拉伯陸軍的M1A2SA(SA是指沙特阿拉伯)主戰坦克。此前伊朗法爾斯通訊社曾經報導阿聯酋陸軍的法制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被胡塞武裝擊毀,但是並未見到相關圖片與視頻。
相關新聞
沙特“阿帕奇”直升機在也門被擊落
回應
被AT-4這種跟紅箭8類似的反坦克導彈從正面擊穿,美帝的猴版M1A2配置也太差了。
美國賣出去的武器能力最少比自用的差一半。
與自用版有差別,不可能差太多;出口的帶貧鈾裝甲,具體的裝甲厚度是否與自用型一致就不得而知了。坦克和反坦克本來就一對矛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環關係,沒有擊不穿的盾,沒有可擊穿所有盾的矛!
我得幫著美國坦克喊喊冤,你把三頭豬放在神一樣的坦克里,那也注定是個靶子。之前海灣戰爭,蘇俄中國坦克N種被虐被爆頭,也是一個道理。
沙特拿坦克當炮樓使,沒有步兵配合,又不進行偽裝,明擺著就是當靶子
看到各種評論給M1A1找藉口:配置跟美國不一樣,沙特人員訓練不足。洗的一手好地[鄙視]
誰說民主的坦克不殉爆?!
AT4是火箭筒不是導彈這彈道就不對,再說84mm的口徑正面擊穿三代坦克主裝甲?開玩笑嗎
你可真是無知者無畏啊,此AT-4(9M111)非彼AT4。你說的是瑞典的反裝甲火箭筒,而這裡的AT-4(北約叫法)是前蘇聯1973年裝備的,軍方編號9M111,。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5_08_25_331870.shtml
王洪光評俄國際軍事競賽:中國應獲10大項冠軍2015-8-21 環球網
在坦克兵比賽中,主辦方取消了去年中國代表隊的長項—體能比賽,並把射擊的權重進一步降低,更加突出了競速;坦克炮要求必須打破甲彈(去年我軍打的是穿甲彈) ,這就降低了對火控系統的要求,我反應快、精度高的火控優勢被減低。我兩棲戰車水上性能卓越,於是把浮渡距離一再縮短,使我戰車水上滑行板打開和收回佔用更多時間,無法在水上全速滑行,後來甚至取消了這一環節。在比賽規則制定上,我軍訓主管部門並未與主辦方“據理力爭”,而是客隨主便,完全按照主辦方制定的規則進行訓練和迎賽。在一些兵種的首次比賽中,主辦方發現一些規則仍然對我軍“有利”,於是臨機修改規則,廢除我軍已經比出的好成績。如步戰車裝彈我軍代表隊25秒完成,其他代表隊1分多鐘才完成,於是在比賽進行中就決定取消這一比賽環節。主辦方在臨賽前,發現中國代表隊訓練中的優勢,就臨時改變規則,多達34項,在比賽過程中還修改規則9項。
更有不堪者,裁判和競賽保障者都公然表現其不公正。我航空兵對地攻擊明明命中標靶,而判脫靶;我防空兵導彈也是命中目標,也判脫靶,還不讓查看視頻記錄。我坦克進入射擊陣位,而起降靶遲遲不升起,待標靶升起時,已耽誤1分多鐘時間。這種保障“失誤”的時間,也算在我軍競速時間內。
上述三種情況,對參賽隊的心理影響和打擊巨大,有的甚至是致命性的。所以筆者認為,中國軍隊代表隊雖然成績不俗,但更值得稱道的是,贏得了信心和意志的較量。這是中國隊參賽最大的勝利。軍事競賽條件再怎麼複雜,規則再怎麼不合理,裁判再怎麼“誤判”,都是和平時期的訓練活動,“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也好,“比賽第一、友誼第二”也好。但比賽中種種的不公,卻極大地鍛煉了官兵的心理素質。如我防化兵用越野性能明顯不如輪式裝甲車的“勇士”偵毒車(即防化偵察車),以三個輪胎報廢的代價騰空飛越滾木障礙場,率先通過終線。我86A步戰車競速超出最高時速65千米的設計性能,達到72千米。在惡劣的無形心理戰戰場上,中國參賽官兵必勝的信念、鋼鐵的意志、強烈的自信和拼搏的精神,是最值得肯定的,是保證打贏未來戰爭最寶貴的戰鬥力。謝謝俄羅斯!
俄軍戰鬥力遭質疑
還有中國媒體和軍迷認為,通過這場比賽可以看出俄羅斯老大哥褪去光環。例如,在傘兵競賽中,完成武裝越野後,我軍士兵仍然保持軍容整齊,列隊背著步槍走上射擊靶場繼續進行射擊比賽。相比之下,俄羅斯參賽傘兵居然搖搖晃晃,領口敞開,倒拖步槍和火箭筒跑了過來,幾乎被中國隊拖垮。結果,由於體力透支,俄軍在射擊比賽環節中,出現了9發火箭彈打飛7發的情況。中國專家認為,這說明俄軍人的訓練水平確實有一定問題。
在參賽裝備上,和中方裝備相比,俄羅斯裝備也遜色不少。此次中國出國參賽武器裝備均為近年裝備的“零字輩”最新型裝備,例如10式輪式裝甲車、05式兩棲戰車、03式傘兵戰車。即便是96A坦克,也是新世紀改進的型號,並且針對去年坦克兩項暴露的問題進行了改進。相比之下,俄軍裝備仍然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裝備,或者只在原有基礎上略有改進。
不過,中國專家認為,即便比賽中有修改規則的因素,俄軍的實力仍然不能被過於低估。從裝備上看,俄羅斯拿出相對較老的裝備參賽,主要是出於成本考慮,俄軍並非沒有新型裝備,例如BTR-90輪式裝甲車、BMP-3步兵戰車、T-90主戰坦克等。從訓練水平上看,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參賽國與俄方採用完全相同的裝備,而總成績均被俄方甩出一大截。
這名專家強調,在此次比賽的很多問題上,中方出於維護中俄友誼的考慮,並未與俄方過多計較,體現出“顧全大局”的一面。但中俄友誼還沒有脆弱到中國在比賽場上抗議一下就破裂的地步。在俄羅斯面前,一味謙讓,不會得到尊重,因為俄羅斯只相信實力。另外,此次比賽畢竟只是一場比賽,與實戰仍有差距。中國軍隊在朱日和基地的演習,遠比這次比賽更接近實戰,因此沒有必要過於看重比賽結果。
回應
比賽規則、執行過程、裁判工作、成績審核全由俄羅斯一家說了算,有這樣的國際比賽嗎?因此,這只能算是一場軍事娛樂節目,最終結果已經由劇本決定,編導們也是演員,自始至終都在演戲,無需過多計較成績,帶著陪他們玩玩的心情參賽就好。
俄羅斯獲國際軍事比賽全部冠軍 中國得10個第二
2015-8-15日20時30分,2015國際軍事比賽的閉幕式在莫斯科郊外的阿拉比諾軍事基地舉行,俄羅斯包攬了全部12個項目的冠軍,中國獲得了10個項目的第二名,並收穫了3個單項冠軍(分別是砲兵、偵察兵和防化兵)。
不過,和比賽結果相比,俄方在比賽過程中頻頻修改規則似乎更引人關注。有中國網友認為,這是俄針對中國隊耍心眼,太小家子氣,甚至還引發外界對俄羅斯軍隊戰鬥力的質疑。
裁判員成比賽主角?
不少中國專家和網友認為,很多規則的修改,是專門針對中國的。例如,在5日舉行的“里海賽馬”短程賽中,俄方以里海風大浪高,海況超過俄80式輪式步兵戰車的安全規定為由,決定取消中國隊具有顯著優勢的海上課目,中國隊屈居第二。在“蘇沃洛夫突擊”比賽中,中國86A戰車與俄軍的BMP-2戰車展開競賽,當中國隊用25秒裝彈完畢,遠遠領先其他隊2分鐘左右的成績時,主辦方突然表示中方裝彈太快,對其他隊伍不公平,取消了裝彈環節的計時。在“汽車能手”競賽中中國隊明顯佔據優勢,俄又臨時改變規則,對相關比賽車型、作業順序、參賽資格和成績評定方法等重大事項進行了調整,中國人獲得了10個單項比賽中的6項第一,但總分卻屈居亞軍。
此外,中方還遇到很多未曾料到的問題。參加開放水域舟橋架橋競賽時,俄方賽前通知中方,需要跨過的河流是40米寬。中方帶了50米的舟橋裝備,然而實際情況是河流寬60米。
對中國參賽隊耍賴?
出現上述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俄方準備不足、組織較為混亂。例如,在開放水域比賽中,不僅中方舟橋部隊攜帶的裝備跨度不夠,俄方舟橋部隊攜帶的裝備實際上也不夠長。
這名專家認為,有些規則的修改也有一定道理,且經過由各國軍人組成的裁判委員認可,而非僅僅是針對中國。比如說在“砲兵能手”比賽中,中方派出了120毫米輪式自行迫榴砲參賽,而其他國家均採用俄羅斯統一提供的卡車載迫擊砲。中方裝備在行軍狀態與戰斗狀態之間的轉換時間、火控系統反應速度、精度、越野能力等方面均大幅領先俄方提供的裝備。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是一類裝備。如果不制定一個調節參數,兩者之間的比賽就失去意義。
“空降排”比賽中,中國的ZBD03式傘兵戰車與俄製BMD-2傘兵戰車的性能也比較接近,但在數據上,俄製空降戰車的性能要好於中國傘兵戰車。
最富有懸念的,倒是被認為最沒有懸念的“里海賽馬”比賽。參賽車輛分別為中國的ZBD05兩棲戰車和俄製BTR-80裝甲輸送車。如果從技術角度看,ZBD05兩棲戰車將全面壓倒BTR-80裝甲車,不僅火力猛、防護強,而且水上最大25公里的時速也徹底壓倒水上速度只有10公里的BTR-80,而且作為一種履帶式步兵戰車,ZBD-05的通過能力也要比BTR-80有明顯優勢。
但這兩種戰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比賽規則。一方面,作為輪式車輛,BTR-80的公路機動性顯然要優於ZBD-05,而俄羅斯既然打算讓BTR-80參賽,就不會設置超出該車越野性能的障礙,這也意味著ZBD -05的越野優勢極有可能無從發揮。而在水上行駛中,ZBD-05需要從路上行駛狀態向水上狀態“變形”才能發揮速度優勢,但通常為了防止與暗灘相撞,ZBD-05步兵戰車會在離岸1公里以上的位置轉回陸上狀態,這時該車的速度將下降到12公里左右,並未比BTR-80有明顯優勢。因此如果水上航行路程不夠長,則ZBD-05在水上的優勢也無從發揮。從目前新聞畫面看,這場比賽的陸上賽段主要是在平坦的沙地上進行,而水上項目的折返航行距離也不是很長。雖然在鬆軟沙地上行駛,理論上履帶車略佔優勢,但現在我們無法判斷賽道的實際詳細情況,也許最終佔據優勢的,反而是輪式的BTR-80裝甲車。
從中國媒體的報導中,也不難發現參賽解放軍隊的抱怨。解放軍代表團團長表示,在“安全路線”項目中,中方一直按照既定寬度進行“反坦克壕填壓”訓練,但到達比賽場地後發現壕溝的長度寬度都與事先確定的尺寸有很大不同。而有的比賽項目,中國參賽隊到目前仍沒有拿到詳細的流程和規則。更加糟糕的是,儘管中國代表團和自帶的武器裝備很早就到了俄羅斯,但“由於主辦方場地限制,個別項目的中國參賽隊抵俄一周後仍未能獲准進入比賽場地,其它項目的中國參賽隊也只獲得了很短的體驗訓練時間”。
由於種種未知因素,我們目前還無法對比賽的具體情況進行猜測,但在幾個主要的比賽項目中,我們倒是可以對中俄幾種已知參賽武器的相關性能進行簡單的比較。
“坦克兩項”中的96A1主戰坦克與T-72B3的比較主要在機動性和火力上。T-72B3坦克的發動機是功率為840馬力的V-84型柴油機,理論上較中國強化後的96A1型主戰坦克(關於96A1型主戰坦克的情況,觀察者網已有專文介紹)略小,但相差不大,加上兩者戰斗全重接近,很難說實際機動性誰會更好。不過96A1坦克經過改進的機動性比去年有了不小的提升,雙方這次的賽跑將有精彩的 對抗。在火控方面,儘管進行了限制,但96A1式坦克的火控系統依然比T-72B3優秀得多,如果中方充分發揮火控系統的性能,相信在比賽中會有不俗的表現。
“蘇沃洛夫突擊”和“偵察尖兵”比賽中,中國的86A步兵戰車將面對俄製BMP-2步兵戰車,二者的單位功率基本接近。火砲雖然口徑和彈藥都相同,但是國產86A步兵戰車上搭載的國產化2A72機關炮由於重量較輕,在沒有砲管固定設備的情況下,精度應該會比BMP-2使用的2A42步兵戰車差一些,至於火控設備,雙方裝備都不算複雜,也基本在伯仲之間。
這幾條規則雖然是一視同仁,但只要參考以下幾個事實,便不難了解俄方改變規則的深意:中國隊是去年體能賽的冠軍;96A1坦克裝備的火控系統優於T72B3坦克;中國隊在去年是唯一使用穿甲彈的隊伍,其精度顯著高於俄軍手中精度較高的破甲彈;中國隊去年因為履帶和發動機損壞而被迫更換過備用車。
也許是因為去年比賽中給大部分參賽國使用T-72BV的做法引起了強烈的不滿,俄羅斯今年提供的標準賽車升級為T-72B3,而東道主自己也同樣使用T-72B3
從裝備性能角度來說,96A1坦克的單位功率要比未更換發動機的T-72B3大,雖然還略低於T-72B3M,如果俄方這次如約使用T-72B3坦克參賽,那麼中國代表團奪冠機會將大大增加
同樣令中國軍迷感到不滿的還有“砲兵射擊能手”比賽。在比試自行火砲這樣一種完全以射擊為主要用途的武器時,俄方的比賽設置依然是以賽跑為主。根據規則,每個參賽砲兵組應駕駛裝載迫擊砲的軍車完成5公里的路線,該路線中配備有火砲陣地供參賽車組進行射擊。但對於射程超過7公里的重型迫擊砲,此次比賽的設計目標距離僅有1000-1500米,而每一個目標的半徑都高達15米,如果射出的砲彈脫靶,其相應的懲罰僅僅是再跑500米——對於火控系統佔優的中國自行迫擊砲而言,這樣重賽跑輕射擊的比賽很難檢驗出裝備的真實性能。
由此不難看出,俄羅斯舉辦的軍事競賽,競技成分要遠遠大於對實戰的還原。如果模擬實戰的話,類似北約銀盃獎那樣,模擬坦克排進攻作戰,要求坦克在行進中擊毀一系列或固定或移動的坦克靶標,並且在射擊上賦予高分,強調“消滅敵人”,才更加顯得“實戰化意味濃厚”。已經是競技性的比賽,還要每年出於“特別目的”修改規則,俄羅斯有多想獲勝,旁人顯然是一看便知。
俄羅斯真的不想中國贏 by施洋 2015-8-2 觀察者網
昨天,俄羅斯坦克兩項比賽的全面升級版——“2015國際軍事競賽”在莫斯科阿拉比諾軍事基地正式開賽。在這場為期半個月的比賽中,十幾個國家的代表團將操縱坦克、步兵戰車、傘兵戰車、兩棲戰車、自行火砲、架橋車、工程車、載重卡車等武器裝備同場競技。而作為唯一自帶裝備赴俄參賽的中國隊,自然備受各界關注。中國隊的裝備與俄製裝備相比,究竟到了什麼水平?與此同時,本周中國海軍同時在東海和南海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至於它們針對的是誰,要仔細分析才能看出個究竟。
真的不想中國贏
從去年的“坦克兩項賽”再到今年的“國際軍事競賽”,俄羅斯在舉辦軍事類國際比賽這件事上似乎上了癮。去年俄羅斯在坦克兩項賽中取得了第一的成績,這對於激勵俄軍士氣、鼓舞俄軍鬥志自然大有助益,而且也能幫助在輿論中塑造俄軍強大的形象。對於希望與外軍進行軍事交流的中國而言,自帶裝備參賽,在加深兩國友誼的同時檢驗本國裝備的性能,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中國軍隊這次帶著各種現役武器裝備遠赴俄羅斯參賽。去年的坦克兩項中,中國的96A式主戰坦克雖然在賽道競速中表現一般,但憑藉出色的火力精度和中國裝甲兵在體能賽中第一的表現,最終仍然獲得了團體第三的成績。今年,中國在總結去年比賽的基礎上,派出了經過改進、強化動力的96A1型坦克參賽,因此雖然比賽今天剛剛開始,但不少國人已經對中國隊在去年成績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充滿了信心。
但是且慢,今年的坦克兩項規則改了。
雖然按照中俄兩國媒體的說法,所有比賽的具體規則至今沒有全部確定,但至少在“坦克兩項”這個項目上,已經有多個重大的規則改變:1.取消體能賽;2.射擊環節所佔分數權重下降;3.要求各參賽隊伍統一使用破甲彈;4.限制各參賽隊伍的換車次數為兩次。
防務新聞:俄羅斯空軍正在衰落
據美國防務新聞2015-7-12報導,雖然克里姆林還在利用其空中力量威脅北約歐洲和北美盟國,但過度使用老舊的飛機,缺乏合格的飛行員,也把蘇聯時期製造的戰鬥機推到了極限——有專家指出,這是上個月俄軍損失5架不同種類飛機的原因——實際上,俄羅斯空軍部隊正在衰落。
同類的武器裝備老化問題也困擾著美軍,因此美軍總是在呼喊著需要更換飛機——但這個問題在俄羅斯更嚴重,因為俄軍從未重視支持和維護工作。
回應
再衰落,你敢動它麼
俄羅斯又不是自己的祖國,沒必要如此維護它,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錯!半死不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俄羅斯空降兵軍事訓練基地坍塌事故已致23人死亡
據法新社消息,莫斯科時間2015-7-13 日19時52分,位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鄂木斯克州斯韋特雷村軍事城的4層營房發生部分坍塌。據當地官方透露,死亡人數已升至23人,坍塌物下的42名官兵已被全部找到。
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也已經中斷休假回到莫斯科市中心的國家國防管理中心,每隔半小時向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通報鄂木斯克州的情況。另外,他已成立營房坍塌事故調查委員會。
回應
唉……毛子啊,還是先搞搞內功吧,就這幾天又摔飛機又塌樓……
許多人都拿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來說事,但其實航空發動機中國能造,只是壽命不行,航空發動機是超長期高風險高投入的超級工程,即使造出來,還要有個龐大的飛機裝機市場來消化才行,否則投入努力全部打水漂。
俄羅斯冷戰時舉國體制下瘋狂投入人力、財力、物力才達到現在水平(AL31家族)。這與美國的發動機相比仍有差距,現在的俄羅斯的新型發動機的研製也仍然沒有突破,否則印度怎麼會說T-50的發動機很糟糕。
中國目前對航空發動機很重視,筆者估計最多十年,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反超俄,這是因為,一流航空發動機並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幾十年不斷試驗積累出來的,中國其實離研製出一流的航空發動機的日子並不太遠了。
中國在自已不斷的研製出新飛機的情況下,印度人還在不斷的買,印度人也是無奈之舉,自已的整體工業不行,自已研製吧,如光輝戰機,研製的時間長達三十年,投入的錢是天文數字,最終產品還是一款性能落後的飛機,連印度空軍都不想要,這就是兩國的工業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彌補的。
不要說印度,就是中國的軍工企業與俄羅斯相比,也是明顯強一些的,俄羅斯現在也就靠前蘇聯留下的核武庫壯壯膽了,要不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不過核武器是有壽命的,平時維護及到期銷毀的費用也很驚人,過二十年再看,就這些東西也得把它拖個半死。
中國的基礎工業已經超過俄羅斯,可是在基礎工業和高級工業之間的那部分,中國不如俄羅斯,高級工業兩國差不多——都不怎麼樣。這是技術層面,而規模方面中國無論低、中、高都比俄羅斯大得多,基礎工業比美國都大得多,全球第一。
近來年,俄羅斯在武器方面現在發展比較緩慢,在吃蘇聯時代的老本,新一代武器宣傳的多,不見實物。在國際市場上賣的都是原有型號的升級版,有些戰機如蘇27蘇30系列改型出口型多得眼花繚亂,但就是不見一款全新的飛機,俄羅斯在電子技術,發動機壽命,新材料方面其實全面落後西方,在隱形戰機的研製方面現在也明顯弱於中國。
俄羅斯軍工也遇到了心髒病 網友:萬事靠自己
據俄副總理羅戈津日前表示,由於烏克蘭終端供應燃氣渦輪發動機,俄無法為海軍建造新型水上艦艇。俄目前正進行該發動機的替代項目,預計2018年方可自主生產燃氣輪機。俄軍工也遇到了心髒病,環球軍事2015-6-9 在網友間進行了調查顯示,5.5%的網友選擇了“機會!054A等軍艦有了售俄的空擋”; 59.3%的網友選擇“教訓!工業大國也捉襟見肘,中國應吸收俄教訓”;剩下的35.1%網友表示既是機會更是教訓。
不服不行中國軍工讓莫斯科目瞪口呆 2015-6-9
其一是,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新一代隱形殲擊機T-50遭遇嚴重災難,政府將大幅削減T-50項目支出。不久前俄空軍還計劃在21世紀10年代末裝備52架T-50。
其二是,中國展出隱形飛機殲20戰機近期試飛美圖。2013號殲20進行了低空機動測試,展示了小半徑轉彎、垂直爬升接筋斗、低空橫滾、空中倒懸、小速度低空通場等動作。
一架T-50飛機在2014年6月份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試驗機場測試時發動機著火。印度認為T-50只是俄羅斯的第五代的過渡機型,根本無法對抗中、美的殲20與F22。但價錢卻與前兩款飛機不相上下,而且俄羅斯人很狡猾,不願意與印度人分享關健技術,所謂的聯合研製,那就讓印度人出錢,其技術項目並不讓印度人參與。印度與法國人簽訂購買陣風戰鬥機的合同!印度寧願那50億元打水漂也不願意再投錢了,印度對T-50的失望可見之深。
反觀中國,中國的的隱形飛機的研製進度一直都很順利,中國不但推出了殲20,還在研製殲31,兩款隱形飛機同時上馬研製只有美國這樣幹過,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財力。
新印度快報2015-6-7 感慨印度浪費十年:中國武器進口減半印翻番
現如今,中國給俄羅斯造軍艦?武器進口支出趨勢最能反映國家決策和執行力。印度浪費了10年,中國成世界第3大武器出口國。個中差異其實在於中印不同的戰略思維。中國將國家安全與經濟增長統一起來。
回應(詳參【圖博館】: 海龜與烏龜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製造業 )
看看吹牛能當飯吃,人家出口的是先進的東西.
放“第三“在世界前才是合理標題!低端常誇武器。半賣半送,吹什麼?
土鱉看人家什麼東西都是先進的
中國工業落後德國100年,武器出口超過德國。武器是農業生產的吧?
所以說中國出磚家嘛!
印中差距,實際上就是社會制度的差距,像印度這樣的落後國家再想利用資本主義民主的那套制度是根本就不了一個人口眾多、非常落後的國家的。
中國這也是給武器禁運逼出來的,要是中美蜜月期一直延續到現在,中國可能還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以說自力更生是硬道理!
相關新聞
網友質疑《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中國工業化水平落後德國100年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德國鐵路公司為什麼採購中國動車組
德國十大噩夢工程超支爛尾成常態
英造航母用中國上海振華重工(集團)重型龍門吊車:英2014-7-4稱中國重工令西方拜服
美媒《布法羅新聞報》2015-6-7稱美駕馭中國想法已過時軍力對陣並不佔優
英媒《衛報》2015-6-6稱越南洽購美歐王牌戰機飆風 誣稱把中國打出血
回應
就算是一鼻子血,那也得換你幾十年的歷史倒退。
打完後越南或成(粵南)歸廣東管。越南人將不復存在!
相關新聞
印度國防部長巴里卡2015-5-31說法國飆風戰機太昂貴 印度只採購36架
(楨:只有中東印台等土豪呆子才會當凱子!殲-16和殲-10C、殲-11D一樣,加裝了AESA,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PL-12改進型超視距空空導彈,完全可以對抗法售印AESA+流星空空導彈的陣風F3戰鬥機.)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中共科技先驅》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兩岸軍事磚家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戰爭之道》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由SU27到殲十一
中國海軍蘇30戰機遇發動機故障險致空中相撞2015-6-8 央視
回應
單發空中停車,對雙發戰機,不算是太大的問題,國產的就不行。
你懂球嗎,那是蘇30,還國產不行,你這國產噴子才是真的不行.
軍媒都是這樣誇大事實,製造緊張。飛機出現險情,應立即停止對抗演練,怎就說成要相撞
何止是軍方,連交警都誇大啊,車上的發動機都是好的,怎麼就相撞了呢,就算一個司機喝醉,另一個還是正常的,立即離開馬路就好了,那些交通事故都是編出來騙人的,你以後開車千萬別係安全帶。
美媒《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發動機已超過俄羅斯 2015-6-8
在被中國明目張膽盜用軍事技術多年後,俄羅斯能賣出去的武器已經不多了。國家控制的俄媒現在還請很多專家錄製節目,說中國軍工企業多麼落後,他們對俄的模仿多麼拙劣等。但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空洞,因為中國已赶超了很多俄軍工並在某些領域將他們逐出市場。 比如,中國認為未來5年左台,它將不再依賴俄發動機。中國正設法掌握模仿俄AL31F,就連俄專家也相信中國的渦扇-10將超過AL31F。(楨:? 渦扇-10由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後改稱606所)1987年 負責啟動研發計畫,渦輪機段技術從1982年授權生產的CFM56,後燃機段則是引入AL-31;渦扇10可說是1970年代美蘇兩國發動機的合體。另詳參【圖博館】: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回應
看題目原本以為是警告美國自己,沒曾想是挑撥離間中俄。一點新花樣都沒有,不是竊取美國的就是俄羅斯的,看的沒胃口了。
新印度快報2015-6-7稱俄向中國買054A軍艦或不公開 中國武器正崛起
回應(屌絲憤青噴子糞青.另詳參【圖博館】:海龜與烏龜)
流浪恆星:三哥這YY水平和鐵血有一拼啊
又是你這個王八
流浪恆星:你是鐵血上的患者之一疑問
風哥:鐵血那些人都是神經功能失調綜合病患者
流浪狗找到親兄弟了呀,呵呵.
跟那些看不起中國的噴子沒必要爭論.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果然如【圖博館: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所云: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如今連中國維和馬航搜救也能炒作!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了!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相關新聞
中國2014年軍費預算8082億元 漲12.2%
中反嗆美/日 人均國防支出是陸20/5倍
日本追加2014國防預算 創1996年來最大增幅
印媒:印度大幅度提高國防預算 仍難與中國相比
英國智庫稱中國軍費2030-2040年或趕上美國
回應
自己沒錢向以前那樣窮兵黷武了就開始說三道四.
中國軍費趕上美國是正常的,我們國土比美國大,人口比美國多.
看看中美日以下的軍事數據,還能說中國威脅論嗎?
2012年中國美國日本GDP對比如下:8.358:16.244:5.960 兆美元
2013年中國軍人人均軍費水平只有美軍的1/9.5. 是日本自衛隊的1/5.
2013年中美日對比如下:
中國
960萬平方公里土地, 人口13.5億.
國防費用:1070億美元.軍人230萬人.人均軍費為46520美元.
美國
962.9萬平方公里土地, 人口3.1億.
國防費用:6300億美元.軍人142萬人.人均軍費為443660美元.
日本
37.8 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1.2億.
國防費用:593億美元.軍人25萬人.人均軍費為237200美元.
美中新軍備競賽 最終會拖垮誰?【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回應:
中國國防:2011:915億美元、2014:1316億美元…雖年年增,但GDP亦年增;軍費支出僅2%。美國國防:2011:7080億美元、2014:5749億美元…雖年年減,但GDP幾不增,軍費支出高達4.7%。誰的壓力大可想而知。放眼未來大陸經濟前景看好,中美雙方勝負已分。
解放軍維穩經費超過國防預算(2%+2%)結論是解放軍必敗!(楨:美之國安,CIA,FBI,民兵,警察…等經費呢?美之能源部,波音,研究機構…等隱藏性軍費呢?)
相關新聞
美國國防部2008軍力報告:中國實際軍費是公佈數字的三倍 2008.03.04中央社
(楨:呆歹彎和歐美日一樣都靠特別預算等在隱藏軍費!)
臺灣國防部2004-5-21提天價6700億軍購特別預算案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087976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軍艦敢在南海逼退美艦?
有何不敢?來而不往非禮也,那天中艦中機也該到美岸逛逛!
快了,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相關新聞
南海對峙內幕:美國導彈巡洋艦「考朋斯號」(Cowpens)2013年12月初強闖航母內防區美媒稱考本斯號巡洋艦若碰撞中國坦克登陸艦吃虧大中國軍艦 南海逼退美艦 陸網民:顯示習李時代的強硬
南海對峙事件後 陸前進環太軍演
美國防官員:中國軍艦極具侵略性(楨:的相反!) 陸官媒:竟先告狀
美高官評中美軍艦對峙:中方經驗不足英語不好(回應: 哈哈,笑死了,美國佬,出了問題,怪別人不會講你們的話,丟人!)
美國《海軍新聞》網站2014-6-10美軍考彭斯號艦長Gregory Gombert被解職
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
2009年3月的無瑕號事件
2009年6月麥凱恩號驅逐艦撞船事件
2013年12月中艦南海逼退美艦事件
中與越菲日島礁之爭
相關新聞
菲律賓抓扣11名中國漁民
菲軍強登仁愛礁
中國擴建南沙赤瓜礁
中國南海981深海鑽油平台
越南暴動2014-5-13砸搶 500台商 盛傳默許暴民發洩3天
中越南海紛爭影響越南經濟2014-5-8股市暴跌超過6%
東協峰會緬甸登場 聚焦區域穩定2014.5.11閉幕絕口不提陸
東盟首腦峰會成果未提及南海 菲南海企圖再落空
日本放棄武器出口三原則 引起中韓密切警惕
安倍2014-7-1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 孤注一擲為參戰鬆綁
安倍拉攏菲越聯手對付華或激怒中國 但美歡迎(楨:集體自慰權?玩3P?)
習近平 普丁揭幕 中俄5.20-25東海軍演
習近平會見普京:決不允許軍國主義侵略悲劇重演
日戰機曾監視中方軍機近半小時 最近距離僅10米
美環太平洋軍演 中2014.6.9首度參加
美日vs.中俄 雙方「鬥而不破」
亞信峰會 中俄通氣制衡美 中俄要將美踢出亞太
中女將軍香格里拉會議(2014第13屆亞洲安全會議)連發四問 美防長避重就輕
梅克爾訪陸 適逢七七事變77週年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774885
ISIS武裝分子接近翻車的政府軍M1坦克 2014.07.09
伊拉克極端武裝ISIS最近發佈的消息稱該組織日前在提克裡特再次摧毀了一輛伊政府軍的美制M1主戰坦克。圖片顯示一群武裝分子從一輛翻車後被廢棄的M1坦克內收集可用的武器彈藥。目前尚無法證實ISIS的說法,也不排除坦克翻車被政府軍遺棄的可能。
回應
還記得當年海灣戰爭米國的M1坦克把薩達姆的T72殺的……其實要不是米國有衛星加空中支援加預警機很多武器都是廢鐵。
說好的世界防護第一呢
充分證明,武器的好壞很大程度看誰用啊,伊拉克人把T72名氣弄臭,現在又想搞臭M1,下一個輪到豹2了吧
看來真的是,用什麼裝備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人用。
這麼好一坦克,被伊拉克軍隊用廢了,沒有美軍的成體系作戰能力,M1再強也是個孤島,很容易被遺棄或摧毀
伊極端武裝對待M1A坦克,從照片分析首先從背後用反坦克武器將其擊傷,很可能是動力系統受損,然後利用坦克死角有單兵使用手雷從上倉蓋投入坦克內引爆,最終炸毀該坦克。這與我軍七十年代中蘇邊界衝突中實用的方法類似,此方法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初我軍三打三防的軍事訓練中。從這件事看,我軍創造的打坦克方法至今仍然有使用的空間,這也是以弱敵強的戰法之一。應引起我軍作戰研究者的關注。
這一看就是軍事素養和訓練不過關,坦克應該配合步兵推進,遠距離時坦克發揮火力優勢,近距離時,步兵應該依託坦克進行滅敵,最好配合幾輛步兵戰車,避免單獨作戰,如果有資料鏈,還可配合戰機和偵查。以伊拉克的現狀,沒有必要高配m1,建議購買中國二手的59,加裝空調和遠端通訊電臺,購買我國裝甲運兵車,和戰場偵查無人機 ,然後就是火力強度的自行火箭炮(利用無人機定位資料打擊),只有裝備5個團就可以橫掃伊拉克叛軍。
你說的這些要戰場協同不簡單的,伊軍沒訓練過,不懂的
99在哪裡去吧 伊政府需要~
還是來買中國的武器吧 便宜又好用
看報導說伊拉克政府採購了大批兔子軍火,可別讓他們把59D的名聲整臭了啊~!
我感覺這個車不久之後可能會現身在我國某個研究所裡…
早拿到了資料了
天朝的坦克就這麼沒了
都捅你媽的大逼去了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249_30442.html#p=1
相關新聞
俄稱伊拉克近期將從中國購武器對付叛軍
(詳參【圖博館】: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伊戰越戰化 《戰爭之道》 美軍M1坦克)
俄專家點評中國軍工現狀:道出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2014-06-03
大國衰落是一夜間的事情,但承認並適應這一事實卻需要很長時間。儘管蘇聯解體已過去近20年,但俄國內仍有許多人懷念昔日輝煌,並堅持認為俄羅斯是蘇聯的化身。最近,俄金剛石中央海事設計局總設計師尤•烏•阿森涅夫在接受中國香港特區《軍事家》雜誌採訪時,披露了一些關於俄軍艦設計及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秘聞,字裡行間流露出昔日超級大國子民所固有的自傲。
採訪中,阿森涅夫流露出對於中國海軍的發展頗為輕視,認為,以中國現在的水準,要在艦艇設計上追上俄羅斯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俄羅斯有百年海軍技術積澱,而中國海軍裝備基本是在俄技術幫助下才發展起來的。何況這中間還中斷了幾十年。”
“中國同俄羅斯進行技術交流時忽視系統整合,而只注重單個設備的先進程度,以為買點零部件就可以做出產品。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暴露出中國人對軍事技術的核心問題還沒有理解。就如同做整容手術,要換個鼻子,不是光考慮鼻子本身,還得從與臉的整體融合方面來考慮。”“不光是中國,即使是海軍裝備最先進的美國也曾犯過類似毛病。
蘇聯解體後,美國曾花重金聘請200多名俄羅斯地效飛行艇工程師為自己複製地效艇,結果零部件都造出來了,卻裝不到一塊兒去,因為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擔任過副總設計師以上的職位。同樣的道理,中國雖能造出許多單項性能不錯的艦載武器,但在整合上欠缺經驗,如中國艦載雷達相容性就很難做好,嚴重影響實際使用。……
而俄羅斯在系統設計和系統整合方面功力深厚,這也是俄制武器享有盛譽的關鍵所在。”他認為,中國已造出漂亮的軍艦,但這些艦艇存在不少問題,如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C型驅逐艦只造了2艘,很重要的原因是解決不了系統相容問題,中國要想進入艦艇設計的最高殿堂,僅靠模彷是遠遠不夠的。
阿森涅夫還提到一個細節,不久前,一批中國海軍專家訪問金剛石中央海事設計局,提出三個問題:“1、俄制艦艇為什麽高速性能極好?2、俄軍艦的兩個推進軸為什麽在出故障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同步運轉?3、俄制敵我識別系統的作用距離為什麽能和艦載搜索雷達相當?” 阿森涅夫說:“中國人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明顯有不相信的成份,我們一一進行實際演示後,他們都露出驚訝的神情,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是按照20世紀50年代蘇聯給的資料進行相關計算……都過了這麼長時間了,技術和設計思想很多都不一樣了。”
他舉例說,法國勒克雷爾坦克很先進,包括電腦、全電控制、空調等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飲水機,“這樣的坦克是用來打仗呢,還是讓士兵們舒服地服完兵役?或者是用來閱兵?”他說,當初他曾向準備採購勒克雷爾坦克的阿聯酋軍方指出該坦克過於精密,環境適應性差,特別是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和冷卻系統在沙漠中很容易失靈,但是阿聯酋人聽不進去,結果他們買來的60輛勒克雷爾坦克在一年之內就因發動機故障全部‘趴窩’。
西方艦艇過於依賴資訊來源,如衛星、飛機等,而俄制艦艇除了能從衛星、飛機等獲取資訊,自身也具有完備的資訊探測設備,“這就如同開槍,士兵完全可以蒙著眼睛然後接受別人的指令去瞄準開槍,但如果他能自己觀察、自己開槍就更好,至少他能更準確地把握目標狀況以及被摧毀情況。”阿森涅夫指出,俄制武器在每處設計上都根據戰場需要採取備份措施,如俄艦炮平常靠電驅動,如果電力系統出故障則轉為液壓驅動,如果液壓系統再出問題,則可依靠人力操作,西方的戰艦就沒有類似設計,一量電力系統癱瘓,整個艦炮就廢了。
他說:“很多人看到俄制艦艇上密佈的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總感歎太複雜,沒有必要,實際上這些人不是戰士,不知道武器系統多重備份的重要性。西方艦艇一旦資訊接收設備和電力系統被毀就喪失戰鬥力,而俄制艦艇在同樣條件下卻可繼續作戰,孰優孰劣,不是很清楚嗎?”
當然,上述說法只不過是俄國人的一面之詞,表面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系,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面已力不從心。
這從俄羅斯為印度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遲遲不能完工、圓錘潛射彈道導彈屢射屢敗就能看出來,“今天俄羅斯之所以大力發展2000噸級輕型艦艇,不是戰略上的需求改變了,而是自身造船能力僅及於此。”
英國軍事專家拉芒什也認為,俄軍品出口雖一直名列前茅,但銷售的基本是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且由於配套體系喪失,俄制先進武器越來越依賴國外部件。在俄軍工業走向沒落的同時,新興國家如中國的軍工能力卻在快速進步。
不可否認,中國武器技術有不少來自俄羅斯,但隨著052C型驅逐艦、“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99改主戰坦克等大型裝備問世,中國軍事技術正在擺脫俄羅斯風格,開始形成自己的特點,特別是今年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標誌著中國已摘取當今世界軍事技術領域最閃亮的明珠。為何俄羅斯遲遲不願出口蘇33給沈飛,就是沈飛吃透了蘇27的技術遠遠超出俄羅斯的想像。殲20的誕生則標誌著中國軍工由模仿和山寨,走向了真正的自我研發,創新。早在明朝,中國的火炮曾威震邊疆,令少數民族軍隊膽寒,可謂攻城拔寨無堅不摧,現在的中國軍工也慢慢的來到了祖先的這個門檻。
回應
老毛子的話,廢話從來就是一大堆。蘿蔔就是蘿蔔,不要期望它有橘子味,香蕉甜,什麼麻麻雜雜的一堆。中國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堅持走中國有特色的道路。千萬不要再被老毛子給忽悠了。那些人是騙子。
人家說的當然有道理,有的還極為精闢。當然他說的也並非全都是真理。事情是複雜的。美國的M系列步槍很精密、準確、射程遠。但模仿實戰考察時比不過AK47。美國武器很容易出故障。而AK47在風沙中從不卡殼,從泥水中撈出來就能打,沒有故障。所以中東恐怖分子都歡迎AK47,連美軍也搶著用。蘇聯的T30坦克在二戰中立下汗馬功勞。這坦克在各方面幾乎都遠遠不如德國坦克,但它結構簡單,易造,易修,故障少,實戰中管用,生產了幾萬輛,狼群戰術把僅有的幾輛德國優秀坦克打得稀巴爛。
這種又老又沒技術含量的文章就不要拿來顯擺了,你覺得放在你博客裡挺顯你水準?還笑話我們的電磁相容,老毛子給印度搞得那個翻新的航母,在艦橋後面又多了個塔是幹啥,不就是電磁相容水準不行只能再奪搞個塔嗎,說實話十幾年之前咱電磁相容不行這得承認,因為本身軍艦上就沒按多少款不同型號的雷達從而也不會倒逼我們去解決這個問題,而現在在這個方面我們已經悟出真諦,電磁相容水準直逼黴帝,不然從052C到052D這些綜合戰艦不會這麼乾淨,看看毛子的戰艦亂七八糟的堆放在艦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c3bc30102e9jb.html 2014-06-05 09:16:10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楨:不知誰先點評<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但由鄉民憤青噴子糞青的噴糞,也可反思出美/蘇在冷戰時如何富/窮兵黷武,美比蘇富且多未量產、故勝。中國不管因實力不如人或以美蘇為鑑,重視武器的創造性模仿和性價比效費比,反較可取!以上詳參【圖博館】: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蘇俄與中共《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DDG1000排第一?
回應
吃不到葡萄諷葡萄酸,一味貶低對手只能說自己虛弱。
你這2 B那裡看出是在貶低了?
華而不實還不是貶低別人,你語文課要回校補補
沒有貶低,這是事實,上面出現的武器沒一樣大量生產使用過
什麼叫華而不實 那都是技術儲備
他們的技術儲備對他們來說是儲備,對我們來說多少也能算一點儲備,我們再搞要節約不少成本,少走很多彎路。
不管美軍這些裝備是否具有強大戰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技術絕對一流,即便某些裝備由於某些原因下馬或者服役期間表現不足,至少他們做了嘗試,他們敢於嘗試,這些技術積累是不可估量的。
嘗試就是不斷的提供大量投入,百分之九十的投入全部打水漂,只有一部分可以出成果,對於我們這個世界排名中下的窮國何必這樣學美帝?人家嘗試過了我們再搞,節約大量的金錢,否則必定被軍備競賽拖死。
小編是一根筋,不定型不裝備就不意味著是垃圾,在這些下馬的裝備裡有許多設計理論和有益的嘗試,一旦有需要這些東西會馬上變成真正的戰鬥力。天朝下馬的東西也不少難道都是垃圾?現在的主力戰機殲10如果木有殲9的基礎,那還得多走一大節彎路(詳參【圖博館】:殲9之敗)。
很簡單,有些是過於複雜了,美軍裝備的傳統,不喜歡過於複雜華而不實、效費比不高的先進性。像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造價奇高,作戰效能比伯克高不了多少,肯定不會大量裝備,最多是做一個技術儲備。例如科曼奇,般直升機是超低空飛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雷達本來就不容易發現的,搞隱身效果不明顯,另外,最大的雷達反射源旋翼又不好隱身。投入與效果不成正比,科曼奇就下馬了。但一些成果應用在了新一代隱身的黑鷹身上,就是突襲本拉登那次出現的黑鷹。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56956
中俄2海上聯合-2013演習 專題
1:穿越朝鮮海峽威懾日本腹地
日本本州西部歷來被其視為戰略腹地,二戰後,日本在此部署重兵應對蘇聯"入侵"。中俄罕見地在日本海演練“穿越”,勢必引起日本的警覺和擔擾。
2:演練保障中俄海上交通線
此次軍事演習亮點為“穿越”和“協同”,其次是演習想定,即海上聯合防禦和保交作戰,奪取戰區制空權、制海權、制電磁權等協同課目。
3:展現中俄在領土問題上互相支持
中俄海上編隊如果能從宗穀海峽穿過,經俄日爭議的北方四島之間,直接插入北太平洋,那稱得上對美日兩國的一次“震撼”,同時也展現中俄在領土問題上的相互支持。
4:中俄示強美日:朝鮮半島不容亂
中俄海軍先後繞過朝鮮半島,顯示出兩國對半島局勢的強勢地位。面對美韓頻煩軍演,中俄聯演也是在警告美日,朝鮮半島不容有亂和有戰。
5:中俄聯演或為應對日不斷右傾
近期,日本首相及高官不斷放出強硬言論,否認二戰成果,企圖修改和平憲法。中俄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有必要維護二戰後秩序和成果,警告日本勿重蹈覆轍。
6:中俄若穿北方四島震撼美日
中俄兩國都有遭島鏈封鎖的困擾,美國重返亞太投入六成軍力的同時,還鼓動盟友借機生事。俄專家認為中俄艦隊可選擇宗谷海峽作為突破方向,必將令美日震撼。
http://mil.news.sina.com.cn/nz/zelhjy/
中俄混合艦隊擁有強大火力足以壓制航母(楨:中俄2018.7.5-12在日本海舉行海上聯合-2013演習,中方2艘051C、1艘052C和2艘054A,共配備有144個和64個中程垂射單元,足以抗衡一艘航母上的全部艦載機。而俄太平洋艦隊旗艦光榮級巡洋艦、現代級驅逐艦,則擁有對航母發動導彈飽和攻擊的強大火力。也對比出俄中軍力之消長!)
公司的優先發展方向是研製未來的轟-8轟炸機(可作為核武器載機使用)。國外航空專家認為,轟-8是一種採用雷達隱身技術、機載武器內置的轟炸機。據中國消息人士透露,該機的導彈-炸彈載荷(巡航導彈)將不小於18噸,最大飛行速度為馬赫數1.2,在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航程不小於1萬公里。飛機計畫裝4台發動機。目前已經公佈了該機的一些圖像,但關於試驗機的製造情況不得而知。
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位於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1964年建廠。目前該集團有49家企業,職工總數55000人,其中15000人是熟練專業技術人員。總資產19億美元。
貴航集團專業研製生產殲擊機和教練戰鬥機、渦噴航空發動機,修理和改進航空技術裝備。目前集團已經理順了教練-9(也被稱作FTC-2000)超音速教練戰鬥機的批量生產,其第一批已經於2006年列裝中國空軍。
教練-9由殲教-7教練機(原型機是殲-7)發展而來。教練-9用於殲擊機飛行員的初級和高級訓練。據推測,該型號部分用於出口。
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成立於1951年,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目前該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航空技術裝備製造商之一。總資產12億美元。職工總數1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6700人。擁有車床8千台。
該集團專業研製生產強擊機、教練戰鬥機、教練機、輕型運輸機、小型飛機。其企業主要產品是強-5M強擊機(可攜帶戰術核武器)、教練-8(K-8)噴氣式教練機和初教-6活塞式教練機(原型是雅克-18)。
2010年集團掌握了L-15新型教練戰鬥機的批量生產。該機用於殲擊機飛行員初級和高級訓練,也可作為輕型強擊機使用。應該指出的是,俄羅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也參與了該機的研製 。此外,該集團的企業還修理轟教-5教練戰鬥機(伊爾-28U飛機的翻版)。
可見,中國擁有足夠強大的戰術飛機生產能力,既能滿足本國軍隊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出口規模。據國外專家估計,目前中國每年出口120-130架作戰飛機。與此同時,中國在一系列重要的航空配套設備和系統方面(機載電子設備、機載雷達、發動機、導彈)還繼續依賴進口(楨:發動機而已吧!),因為國產配套設備和武器的技術性能還落後於國外同類產品。
中國把克服這些不足作為目標,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分別用於取代俄制AL-31F和RD-93發動機的國產“太行”和“泰山”發動機的問世可以算是不小的成就,另外,中國還在俄羅斯在“甲蟲”雷達的基礎上研製了國產機載雷達。
(新浪編者注:殲-20最高飛行速度被公開在配圖內,移動端使用者可點擊圖片放大。圖中透露殲-20 最大速度2448每小時 巡航速度超過1200公里每小時。另有殲-20配備發動機型號為WS-15)
回應
AL-31F的總壽命為900小時,翻修壽命比總工作壽命更短,大約為300小時。空軍5719維修廠通過發動機維修再製造技術成功將俄制AL-31F發動機的壽命從900小時延長至1500小時,翻修期改進到500小時。此外,現在國產太行發動機的壽命相當於AL-31F的3倍(楨:1/3吧),這些都是真的。網友們別總拿老眼光看中國。
英國的發動機世界領先,為什麼搞不出五代機?還要跟美國買?所有技術都是必須的。而世界上只有美俄中能做到全部都有,當然中國的技術還相對落後與美俄,中國正在努力中
中國全部都有?推比10一級的渦扇發動機技術有個毛,連al31都還要進口的國家,也有資格嘲笑法國沒有。
ws15就是推比10的航發,你不知道?全世界只有美俄中能生產推比10的航發。你啊,就像沒毛的猩猩。
都他娘的別互相指責了,看看天朝百姓的生活吧!發大水,被大人打,強拆,農民沒土地等等!攘外必先安內,天朝大人們不懂嗎?
沒有天朝,你們南京大屠殺會再現!你個2B!南京人是江蘇省裡最差勁的!
某些人就是小農意識在作祟,就只看到眼前的丁點利益,對它們而言只要吃飽喝足就夠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23/1153736951.html 2013-08-25 10:22:08
俄羅斯衰了!中國購蘇35和拉達級竟是援助普京 2013-03-19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採購蘇-35、以及阿莫爾級(拉達級潛艇出口型)合作是中俄近期最重要的兩大軍事合作專案,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關於中俄的這兩大軍事合作,國內外評論眾口紛紜,一些國外輿論聲稱是“中國技術仍依賴國外”的鐵證,一些國內輿論則聲稱“毫無必要引進蘇-35”。
首先,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毫無邏輯可言。117S發動機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千牛和125千牛。相比之下,用於俄羅斯T-50的117發動機(AL-41F)正式版推力在157千牛以上(未來計畫180千牛)。所以說,所謂“先進的”117S發動機,仍沒有脫離三代機引擎的水準,推力增量很有限。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可能時間表,獲得117S發動機的時間最快也在五年後,完全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另外,阿莫爾級計畫更是俄羅斯潛艇直接引入中國技術設備,對難產的“拉達”級潛艇的全面完善。可見,由於行業持續性衰退,俄羅斯軍工企業不僅資金人才缺乏,技術進一步更新換代也出現嚴重問題,已經開始需要中國軍工技術的“反哺”。俄羅斯軍事技術長期“吃老本”的狀況已瀕臨末日。
所謂先進的蘇-35戰鬥機、拉達級潛艇乃至伊爾-476等等,無一不是前蘇聯時期技術遺產的後代,如果沒有新鮮技術血液的融入,根本談不上“滿足未來需要”,甚至很多企業隨時有徹底破產垮臺的可能。俄羅斯大型軍艦、運輸機、潛艇幾乎都已經面臨無米下鍋的況狀。其他幾個關鍵行業,即使有俄羅斯本國訂單,但由於新一代武器研製費用高昂,新型號研製進程也舉步維艱。如沒有外來資金的支援,蘇霍伊公司的T-50戰鬥機甚至難以順利推進。俄羅斯海軍甚至依靠印度護衛艦訂單,才能確保同型號的護衛艦在本國服役。
儘管中國軍事工業進步飛速,但實際上距離西方先進水準仍然有很大差距。無論如何,俄羅斯在未來幾乎仍是中國軍事技術交流和借鑒的唯一視窗。如果俄羅斯軍工垮臺,中國軍工的很多領域可能真會陷入“閉門造車”的狀況,對中國肯定是弊大於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持活力的俄羅斯軍工,也有利於促進中國軍工的發展。事實上西方的軍事發展,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歐洲和美國防務企業間的不斷交流和合作。盲目自滿和排外,不能真正縮短和西方的差距。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87605-1-1.html
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雜誌2013年第4期刊登了伊萬諾夫和博亞爾斯基的文章。文章介紹了中國航空工業主要作戰飛機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和科研生產能力。文章編譯如下:
目前,構成中國軍隊作戰飛機機隊基礎的是各型轟-6轟炸機,殲-7、殲-8-II、殲-10、殲-11A/B戰術殲擊機,殲轟-7/7A殲擊轟炸機,強-5強擊機(2012年底停產)。此外,殲教-7、教練-8、教練-9和L-15教練(戰鬥)機可作為輕型強擊機使用。大部分飛機為進口或按許可證生產,同時,本國研製的飛機比重在增加,儘管性能比國外同類飛機差。
2008年底成立的新公司名稱為中國航空工業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AVIC)。該公司成立時法定資本為94億美元,總資產達425億美元。截至2012年初,其工作人員數量超過40萬人。AVIC有200家企業,其中許多企業已經上市。其總資產達794億美元。2011年公司躋身世界五百強之列。
中國有9家關鍵的航空技術裝備生產公司,其中5家生產主要類型的作戰飛機,它們是瀋陽、西安和南昌飛機製造公司,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和洪都航空工業集團。
瀋陽飛機製造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航空技術裝備生產企業。該企業建成於1953年,職工總數約15000人,擁有車床8千台。公司最大的專業企業是瀋陽飛機廠、瀋陽航空發動機廠和瀋陽部件零件廠。該公司還有一家大型科學研究所,有工作人員約2000人左右。
瀋陽公司在1986年前生產殲-5(原型為米格-17)和殲-6(原型為米格-19)殲擊機,這兩種飛機在1960-1970年代構成了中國空軍的基礎。這裡還第一次組織了殲-7殲擊機(原型是米格-21)的生產,後來成都飛機製造公司也開始生產該型飛機。
目前瀋陽公司在繼續專業研製生產戰術殲擊機。已經理順了殲-8-II和殲-11A(蘇-27SK的中國版)飛機的生產,並在對各種改型進行改進。2006年開始生產殲-11B殲擊機。
此外還在加緊研製新型航空技術裝備。據西方媒體報導,2012年3月至4月,殲-16殲擊機在這裡開始廠試。研製該型飛機時採用了蘇-30MKK戰術殲擊機的技術方案。為了消除發現的不足,提高戰術技術性能,正在修整殲-15艦載殲擊機。計畫2015年開始批量生產殲-15飛機。預計該機將搭乘2012年9月列裝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公司未來的業務方向是研製生產殲-20和殲-31第五代殲擊機。這兩個型號的飛機已經分別於2011年1月11日和2012年10月31日開始試飛。截至2013年2月,殲-20完成大約60次試驗飛行。兩個機型都計畫在2020年前列裝。預計,殲-20將作為戰術殲擊機使用,而殲-31將作為戰術殲擊機和艦載殲擊機使用。
此外,在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在一系列國際航展上還展示了第六代殲擊機模型。預計該機實際上將是自動化無人駕駛系統,也能夠在有人狀態下使用。飛機氣動佈局將是低斷面機身加平滑機翼輪廓,這將使飛機具有超音速巡航速度和很高的機動性。
成都航空製造公司是在1958年建成的成都飛機廠的基礎上成立的,它是僅次於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的中國第二大殲擊機製造企業。職工總數15000人,2010年公司利潤為15億美元。公司的基礎由成都飛機廠、發動機製造廠、航空工業設計科學研究所(編制1800名工作人員)和其他專業及非專業企業構成。
公司自1960年代起專業生產中國版的米格-21戰術殲擊機——殲-7。現在公司正在生產殲-7MF、殲-9(也被稱作FC-1或JF-17,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主要供出口)以及各型殲-10國產殲擊機。
殲-9飛機採用俄制RD-93發動機,殲-10則採用俄制AL-31FN航空發動機,這使這兩種機型的生產速度受制於發動機的供應。目前正在積極研發國產航空發動機。例如,中國的工程師們正在為取代RD-93和AL-31FN發動機而研製國產WS-13“泰山”和 WS-10“太行”發動機。應該指出, WS-10發動機的大修前工作壽命已經達到300個小時,而一開始只有40-50小時。WS-13的同一指標為150小時。
公司的優先業務方向是與瀋陽公司聯合參與包括殲-20在內的未來殲擊機研發計畫。
西安飛機製造公司位於陝西省省會西安市,職工總數17000人。自2007年起每年收入超過15億美元。
自1958年建廠時起,公司的專業就是生產轟炸機和運輸機。目前公司正在研製生產轟炸機、戰術殲擊機、運輸機和以其為原型的其他類型的飛機。 2013-08-25 10:13:25
中國排名第四:簡氏公布2013年世界最新軍力排名
中評社香港2013-01-28日電/近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公布了2013年世界最新軍力排名,中國排第四。分列前五名的是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英國。
《簡氏》對于美國和英國的描述較爲簡單。美國排名第一,主要因其軍事科技和軍費開支均居世界第一,是世界軍事理論變革的領頭羊。此外,美國現在的軍事力量正在向外層空間發展,並逐漸接近零傷亡。英國這個老牌強國排名第五的原因在于,其目前的實力已經無法代替美國。但是憑著其雄厚的工業基礎、發達的軍事科技和電子技術,以及美國的支持,足以維持英國的世界強國地位。
相比而言,國土面積不大的法國占據第二的位置,主要是因爲它擁有先進而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在歐洲最強。
處于第三位的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70%的軍力,重工業基礎雄厚,軍事科技發達。另外,這個昔日的超級大國擁有超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其自行研制的SS-27“白楊”核洲際導彈的彈頭在進入大氣層時,能作S型機動,這令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束手無策。然而,《簡氏》稱,俄羅斯的電子技術、輕工業、工藝加工落後,導致其開發的先進武器體積過大,一些先進電子元件依賴進口,武器的壽命、質量不如西方。
談到中國時,《簡氏》用了最多的筆墨。它認爲中國之所以位居第四,是因爲“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以後,中國決策層看到了中國軍隊和世界的差距,逐步加大軍費投入,引進了很多先進的軍事技術,現已取得很大成果”。《簡氏》聲稱,中國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加緊進行信息化建設,核導彈技術擁有一定實力。但中國的基礎工業薄弱,工藝加工技術還有待提高,這些弱點直接影響中國武器的質量。
從近幾年西方媒體的軍力排名來看,中國軍力似乎無論從何角度都排在世界前五之列。面對這些看似“力捧”中國的言論,中國應該保持清醒頭腦。雖然很多西方媒體稱中國將成爲超級大國,在軍事上也將中國排在最強國範圍內,但這些說法不外乎是誇大中國的軍事力量。有專家認爲,這些說法說白了就是制造“中國威脅論”和其他“玫瑰色陷阱”。他們關心的是其霸權能否繼續得以行使。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8月號刊文章,原題:從國際軍事裝備展覽看中國的崛起 從1992年本刊參加莫斯科航空展開始,中國的各大軍工企業也陸續進入了這一領域參展。不僅如此,中國三軍、軍事工業界的代表團規模也越來越大,國際軍備展覽已經具備了很強的中國色彩。20多年的軍事裝備展覽,實際上是目睹中國崛起、某些大國興衰的巨大舞臺。
在國際軍品展覽市場上,幾乎整個90年代的國際裝備展覽,無論是航空還是造船、陸戰集團公司的成員在展覽會上,遠遠望去都能夠很快識別這是中國代表團,品質不好的西裝內,一定還穿一件毛衣。盡可能地躲著記者,基本上是一問三不知,記者提問時,旁邊一定有人儘快過來打岔走人,這樣的推銷活動,真不知道目的何在?神秘感的增加,反而使買家可能望而止步。
2000年以後,更多的中國裝備公司進入了國際市場,首先是衣著發生的變化,西服的設計、做工甚至超過有些西方記者的服裝,開始客氣地與記者打招呼,但是依然擁有神秘感。
最主要的變化是,展覽會上的中國代表團大量增加,人山人海,尤其是在巴黎航空展上,軍人代表團、民間技術人員代表團,幾乎圍著先進國家展品,尤其是美式裝備團團轉,拍照、攝像,全面進行。
2006年以後,巴黎航空展、法國陸軍展都推出了“預防中國人措施”,關鍵的裝備被封閉起來,不讓中國代表團靠近。美國展商則更加直接,我們不接待中國人!
2008年以前,撰寫西方武器、美國武器的文章真的比較容易,因為在展覽會上,美方派發的各種檔、資料最為齊全,包括尺寸、性能等。
2009年開始,美國、英國的各大軍事裝備公司,停止派發所有武器技術資料,改為專家講解,詢問原因,馬上有媒體負責人上前回答說:是節約紙張!其實這是對抗武器仿製行為的措施!
針對誰呢?儘管不完全是中國,但是也許中國首當其衝。
再回到中國公司的表現,近年來大批武器雨後春筍,年年更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型軍事工業國家不是歐美老牌大國,而是韓國、土耳其等。
在武器裝備品質方面,韓國、中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年裝備更新,例如中國的遠端火箭炮、制導火箭炮、制導炸彈、短程彈道導彈;韓國的步兵戰車、主戰坦克;土耳其的裝甲運兵車等等。土耳其對自己進口的中國B611彈道導彈改良之後再出口,由於加裝了北約制式的GPS,打擊精度甚至高過中國的產品。
在國際軍品展覽市場上,類似中國快速發展的國家還有韓國、土耳其。
回應
不管是黑還是贊,這種說話不著調的都不用相信
這個月平禿子的獎金沒了,不愛崗敬業啊
黑美國日本去,好嗎
就憑中國政府的一切往“錢”看也產不出什麼好產品!不信看著點,遲早丟人丟到門外去
錯誤誰都會犯,土鼈黨的錯誤你能說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平可夫的某些文章還是比較客觀的,有些資料恐怕你們連見都沒見過,但是他知道,你敢說你比他博學?
此處不黑勝有黑哼
小編誤會了...平局是咱們駐外忽悠局主任
雖然平可夫已能心平氣和,但是難撼國內那些黑傢伙。
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珠海航空展 2013-08-15 12:15:06
國産末敏彈可攻頂摧毀坦克 俄羅斯主動要求購買
兵器知識2011年第7期:我國研制成功的第一個末敏彈武器系統,在大量實戰條件下試驗表明,主要性能達國際最好水平,命中率與國際水平相比提高25%。我國擁有該裝備核心自主知識産權,是目前我軍遠距離反裝甲最有效、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之一,在我軍精確打擊彈藥中占重要地位。該武器系統爲我軍開辟了智能彈藥裝備的新領域,使我軍常規彈藥向智能化發展邁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標志著我國在末敏彈技術領域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該成果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圖爲被末敏彈攻頂摧毀的62式輕型坦克。有意思的是,在末敏彈領域比中國起步早的俄羅斯,竟然致函我國,要購買我國火箭末敏彈系統的控制與探測組件及相關技術,這在中俄軍貿上還史無前例。
回應
這幫孫子一定想山寨
這下子毛子眼紅了!
消息真假?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4780_19051.html#p=1
中國突然允許出售新彈道導彈 神秘買家立即訂貨 2012-11-15
在本屆珠海航展(2012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擺出了頗爲豐富的展品。其中B611和BP-12A彈道導彈曾經多次在國內和國際航展上展出過,軍事愛好者對其比較熟悉。這次也是BP-12A彈道導彈實彈實車第二次亮相珠海航展。
據航天科工集團工程師介紹,不但B611彈道導彈已經成功出口土耳其,現在BP-12A彈道導彈也在允許合法出口後很快向找到國外買家,當被問及到出口到哪個國家時,官方工作人員只提到是某個神秘買家,具體名稱不便透露。
http://bbs.miercn.com/201211/thread_136761_1.html
隨著大陸軍工業發展,中共解放軍可望在未來15年至20年,成為全球最強大軍隊;分析認為,傳統軍事強國美國和俄羅斯,只能透過研發新式武器來維持自身優勢。
俄羅斯最新一期《軍工信使》周報指出,全世界目前有3個國家的軍工企業,有能力製造絕大多數類型的武器裝備,不僅能滿足自身需求,還能用於出口,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尤其解放軍近年不斷更新裝備,質量可謂突飛猛進。
但中方的軍工業發展也存在若干問題,像是在發動機、高精度武器、發動網路閃電戰所需的各種控制系統等領域,中國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不過,這些缺失在俄刊看來,反而有其優點。據分析,中國製造的發動機質量雖略遜其他國家,但可靠數量彌補;高精度武器的欠缺也能用大量常規武器來替代,特別是西方軍隊慣用的高精度彈藥造價昂貴,無法經常更新,令戰鬥力遭到削弱。文章說,中國目前軍工業情況,是為爆發大規模「兩軍對壘」式經典戰爭做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軍工業發展有「蘇聯道路」影子,但大陸卻整合了行政和市場手段,且借鑒外國技術的能力更強。所謂的行政手段是指,大陸官方推行的經濟和科技政策,對整體軍工業發展十分有幫助。
由於意識到,質量無法替代數量,網路無法替代實物,大陸軍隊除了將資訊技術帶進軍隊外,還以新式裝備一對一地更換老舊裝備;對此,俄媒認為,中共解放軍不出20年,即能在各方面成為全球最強軍隊,美、俄等國則必須仰賴研發新一代武器來維持優勢。
(楨:全文見:俄称解放军20年内将成全球霸主 要给军工记头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14/1026735288.html 2013-08-15 12:12:54
美國想不通的秘密:中國武器爲何越禁止越先進!
五角大樓的安全官員認爲說,北京當局的武器軍事系統自90年代初期以來,一直遭受到包括美國在內各西方自有民主國家限制,因此本應該受到很大的發展制約。這對于穩定均衡整個亞太力量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目前我們卻很難以想想中國武器軍事先進程度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他說:中國方面首先依靠其強大的經濟發展實力,特別對于其他國家(對方有傾向性暗指:法國、俄羅斯與意大利.)。吸引了很多以往堅持的國家。在這方面對華武器禁運的工作處理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理想。所以導致中國軍備先進速度的控制不理想。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分析說,這是主要由于中共方面采取了以經濟合作模式的吸引力,借助了幾次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盟國迫于這樣本國經濟壓力,不得已可能會放松某些限制。比如法國等。另外他們還可以通過更多的私下商業來源來獲得,同時還依靠強大的經濟能力,收購軍備科技的母公司等。
對方是話裏有話。不過個人認爲,這裏也有我國人民自己的辛勤汗水。不確定就完全是借助外人之力。所以也有我們自己的。比如我們自己的航天事業,多少也有技術含量。美國這麽說也真的過分了點。
再則說,我們買俄羅斯武器,人家現在都不願意買,因爲我們一買來就仿造。仿造的山寨比俄羅斯原版還要好。所以呀我們中國人能力還是不能低估的。
國家武器戰略發展,緊靠買來?拿來那根本不是解決最終方案,最終方案要想不受制于人,你就得自力更生。才能打破制約僵局。才能提高自己,降低他的制約含量,含量越低制約效果與周期就越短。這是成正比的。等那一天他真的要求了。制約也就是狗屁不如了。
回應
中國軍工的能力就是:中西結合,能利用的就采取各種手段,使之整合。這就是中國武器爲何越禁止越先進的原因。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54745-1-1.html
俄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工程約2億美元遭挪用 2012-11-11廣州日報
俄羅斯內務部官員9日說,俄羅斯空間系統公司建設“格洛納斯”全球定位衛星系統期間,65億盧布(約合2億美元)遭挪用,巨額資金“失竊”凸顯俄羅斯空間系統公司管理問題,有關“格洛納斯”全球定位衛星建設資金的調查可能導致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下臺。
中國領導人日前強調今後將繼續優先發展軍隊和國防工業,爭取盡快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進一步發展傳統作戰武器裝備,使其具備信息網絡中心戰能力。中國軍工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在個別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和俄羅斯,必然能夠確保解放軍擁有相應的戰鬥力。
俄媒稱,中國是世界上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第三個既能爲本國軍隊實際生産所有類型武器和軍事裝備,又能出口供應的國家。中國國防工業系統是在20世紀40-50年代在蘇聯大力幫助下建成的,隨後長期維持先前的技術狀態和組織結構,但在後來的經濟改革開放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最初中國國防工業像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聯軍工系統一樣,進行無規則、不系統的軍轉民改革,反而加深了技術落後狀況,特別是在國家領導人改變優先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民營經濟之後,國防工業失去了此前的優惠地位。但是到90年代末情況開始發生變化,1998年中國成立國防科工委,2008年改革爲隸屬工信部的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軍隊成立總裝備部。中國國防工業系統隨後進行重大改革,改變此前每種武器系統的生産商都由行政指定、科研院所與生産脫離的國防工業管理體系,組建11個軍工集團公司,其中核、核建和電子行業各1個,火箭航天(生産和技術)、航空、造船和陸軍裝備領域各2個。所有公司既生産軍用,也生産民用産品。每個集團都有幾個細分行業集團公司,比如中航一集團內部就有2003年專門成立的發動機系統制造集團公司和5個飛機制造集團公司,整合了幾十家,有時甚至是上百家企業、科研院所、實驗室和其他機構。科研和生産合爲一體,內部引進競爭因素,從而提高了産品質量。每個集團公司65-90%的産品是民用産品。當然,還有許多軍工企業沒有並入任何一家集團公司,因此實際上無法准確地說出中國國防工業的真實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業人員到底有多少。大概估計,終端産品組裝企業約有300家,軍工企業總共多達數千家,從業人員數百萬人。
中國軍工企業生産大量民用産品,通常都是科技含量相當高的産品,而且對外出口供應,和平時期能夠保證整個公司贏利,而在受到威脅或者爆發戰爭的時期,可以迅速轉變生産模式,只生産軍用産品,能在幾個月內使軍品生産規模增加3-10倍。
俄媒稱,現在中國國防工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而且還在繼續借鑒、仿制和合成外國技術。這種合成完全不同科技流派的軍事産品的方法,特別是在合成相當複雜的高科技産品時,要求中國自身必須擁有非常強大的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擁有自主科技流派。可以說,中國軍工業不僅借鑒國外出現的所有先進作戰裝備的設計理念,而且範圍非常廣泛,比如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同時研制兩種第5代殲擊機的國家,同時又在借鑒國外防地雷反伏擊車的構想,制造各種裝甲車輛用于反遊擊戰。
俄媒稱,中國國防工業當然也有一系列問題,首先是發動機、高精武器、各種網絡中心戰系統的生産,但是這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原則性的缺陷,也不會對解放軍的戰鬥實力産生負面影響。因爲中國國産發動機與外國産品的區別只是壽命稍短而已,這個缺陷可以通過增加生産數量來彌補,高科技彈藥的缺乏同樣完全可以用增加常規彈藥數量來彌補。現在越來越明確的一個事實是,西方軍隊過分迷戀昂貴的高精彈藥,在經濟上顯得很不劃算,它們經常不是增強,而是削弱部隊的戰鬥力,畢竟高精彈藥消耗非常快,之後就會無法繼續戰鬥,生産新彈藥用時較長,費用又非常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軍隊在高精彈藥方面的落後,可以說不是缺點,反而是優勢,而且特別適合兩軍對壘的大規模傳統戰爭。
至于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在所有主要級別的産品生産方面高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一些武器方面,比如坦克,中國現在的生産規模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現在中國同時批量生産4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分別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殲-16(蘇-30)、殲-11B(蘇-27)和殲-10殲擊機,每年現代化殲擊機和轟炸機的生産總量不低于100架,超過了北約所有國家,包括美國的戰機生産總和。在個別船舶制造領域,中國可能也已經超過美國,能夠最多同時建造6艘052C/D驅逐艦,而美國同時建造數量不超過2艘。中國每月平均裝備一艘056型輕護艦,而且在接裝新産品替代老舊裝備時,基本按照一對一的原則進行。
俄媒稱,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也嚴重低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知爲何仍舊單純地相信中國根本無法大量生産先進武器裝備,而且是性能遠不如俄羅斯産品的仿制品。俄專家與美國消息人士一樣,特別關注中國海軍的發展,完全忽視陸軍的發展。盡管中國在裝甲車輛和火炮系統生産規模方面,多年前就已超過北約28國的産量總和數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8/0919709040.html 2012-12-09 07:56:59
俄因後勤維護糟糕在印度軍火市場連吃敗仗
俄羅斯《觀點報》2012年11月1日報道稱,印度國防部宣布,價值10億美元的空中加油機采購項目最終獲勝者是歐洲空客的A330空中加油機,俄羅斯參與競標的伊爾-78МКI空中加油機被淘汰,同時也代表著俄羅斯在印度軍火市場上已經接連遭遇失敗。
報道稱,印度國防部代表透露,雖然俄羅斯加油機的報價低于空客A330加油機,但空客的維修費用和燃料消耗相對更低。除維修成本低外,空客A330可在高空飛行,並配備有數字航空電子設備。據稱,俄羅斯加油機競標失敗此前早有迹象。印度空軍裝備有6架伊爾-78加油機,但俄方糟糕的後勤維護讓印軍牢騷滿腹,印軍曾多次抱怨俄制加油機備件供應時常中斷。
俄羅斯原本是印度最主要的軍火提供者,但最近俄制武器卻接連在印度市場遭遇敗績。就在本周,俄羅斯米-26T2重型直升機在競標中敗給美國CH-47“奇努克”運輸直升機。此前,俄米格-35曾在印度購買的126架先進戰機競標中敗給法國“陣風”戰機;米-28H“夜間獵手”武裝直升機則惜敗于美國的AH-64D“長弓阿帕奇”。
對于俄羅斯接連丟失印度軍火大單,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專家伊戈爾 科羅特琴科表示:“目前印度正在實施武器進口多元化政策,將更多的大型合同交給不同的供應商,此舉是爲避免過度依賴于一個國家。”他替俄羅斯加油機競標失敗辯解說,目前許多國家空軍都裝備有伊爾-78加油機,俄方並沒有接到任何投訴,因此此次失利並不會影響到俄加油機的銷售。
對于印度拒絕購買俄加油機的原因,俄羅斯常規武器政治調查中心主任瓦季姆 科久林表示,印度拒絕購買俄羅斯伊爾-78並非是由于飛機的技術性能。他說:“目前俄印軍事技術合作正經曆一個艱難時期。印度的政治意願是與美國及歐盟發展更緊密的關系。我認爲,伊爾-78要比A-330便宜30%,且維護成本也相當。至于燃料消耗,俄羅斯飛機確實落後,但對其他國家空軍來說這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因此,印度此舉更多是政治考慮。”
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些普世價值派,亂搞私有化,敗壞了人才儲備、科研體系、工業能力。一群滿口民主的貪污犯讓俄羅斯停滯了20年。
吃了俄羅斯航母的虧,這回智商見長
由于缺乏資金,後勁發展不足,近年來俄羅斯在新武器研制方面可謂乏善可陳,拿不出幾樣新裝備來.武器銷售主要是靠吃蘇聯時期的老本,不但售後服務非常糟糕,而且還經常出現拖延交貨日期的事.所以在與實力強勁的歐美國家競爭海外汀單時,吃敗仗是必然的. 2012-11-04 10:21:06
經濟不佳!全球軍費支出13年來首見減少
英國路透社(Reuters)2012年4月17日報導,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公布的研究,儘管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大幅增加軍事支出,西方國家的削減預算政策使得全球連續13年軍事支出增加之勢畫下句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山‧柏洛弗利曼(Sam Perlo-Freeman)說:「全球經濟危機產生的後座力,特別是美國與歐洲採行的削減預算赤字措施,終於讓長達10多年的軍事支出增加之勢畫下句點,至少目前是這樣。」柏洛弗利曼是本報告作者之一。
報告指出,全球各國2011年軍事支出1.74兆美元,高於前年的1.63兆,但加計匯率與通貨膨脹,實質上是沒有變化。
2011年的軍事支出幾乎沒有變化,終結連續13年成長的趨勢,與2001至2009年間每年成長4.5%截然不同。
柏洛弗利曼說:「要說2011年軍事支出持平是否代表長期趨勢改變,還言之過早。目前暫時看起來,美國與歐洲軍事支出未來數年可能進一步減少,亞洲、非洲與中東軍事支出持續增加趨勢不變,然而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可能大幅改變這種狀況。」
這位專精國際安全、軍備與裁減軍備的獨立研究者說,以軍事支出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比例來看,確實從2.6%微幅下降到2.5%。
美國目前是全球軍事支出最多的國家,2011年實質支出減少1.2%,總金額達7110億美元,部分是因為2011會計年度預算延宕許久之後才通過。
因為美國會通過的減赤措施限制軍事預算,美國軍事支出減少的趨勢可能繼續下去。SIPRI表示,撤軍伊拉克與阿富汗也可能減少支出。
在歐洲,英國、法國與德國三大國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之際,也因為將重點放在平衡財政預算,而縮減軍事支出。
相反的,比較不受財政撙節需求影響的國家,2011年軍事支出則是增加,俄羅斯成長9.3%至719億美元,超越英國與法國,成為各國軍事支出第三大的國家。
【前言】
李家同擔憂當前社會的道德、正義、國際局勢、政治、教育、環境等各項問題,於是提出關切與呼籲。而這一切,都需要大家一起來付出與努力。
武器發展刺激經濟
戰爭的危害,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為什麼世界各大強國仍不斷花大錢投入發展軍事工業呢?這是因為武器的發展和製造,可以刺激這些軍事大國的經濟。
美國光是一艘航空母艦的造價,大約就要四十億美元,這是非常昂貴的,更不用說還有其他戰鬥機、潛艇、直升機、彈藥這些軍事武器的製造花費,都相當驚人。一艘戰艦或武器設備的製造和研發,會牽涉到多少上下游的製造產業?這必然是相當龐大的。如果發生了戰爭,就會需要大量生產武器裝備,而除了生產這些主要的軍事武器之外,還包括了其他周邊的設備,如通訊、維修和零組件等等,都會大量的提升相關內需。可見得,投入武器製造,會拉抬多少相關的產業並刺激經濟的增長。戰爭越是持續,就越能夠刺激經濟的成長,這是很悲哀的事。
很多歐美的民間工業產品都和武器研究有密切關係。以空中巴士為例,空中巴士生產了全世界一半的長程噴射客機,但空中巴士是由歐洲航太國防集團(EADS)和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所成立的,這兩家大公司都是不折不扣的武器發展公司,他們都會設計戰機,當然也就可以駕輕就熟地設計民航機。
和美國政府簽定合作契約的前一百大公司裡,其中就有相當比例的公司是與軍事工業有關。甚至前十名之中,就有七家都是軍事巨頭,像是知名的波音公司(Boeing)、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和雷神公司(Raytheon),可說是前五大的軍事公司。
美國政府每年大約就有一千億美元的金額是花費在這五大巨頭上,這五家公司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銷售額都是依靠武器販售所得。在經濟景氣又不乏訂單時,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在軍事工業上,也許會收到效益;但在經濟發生問題又缺少買家時,這樣的投資必然會成為美國政府和軍火公司很大的負擔。這也可以想見,為什麼有很多依靠戰爭發財的人,不願意讓戰爭停下來。包括美國政府在內,都擔心戰爭一旦停止,會對他們整體的經濟情勢造成嚴重的影響。
眾所皆知,美國在一九二九年發生了經濟大恐慌,股票市場一夕崩潰,接連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企業和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農產品過剩被大量銷毀等等連鎖反應。
羅斯福總統在一九三三年上台後,施行「新政」以挽救大蕭條。他推行一種擴張型的經濟,以大規模的國家干預來設法帶動經濟的復甦。可是各位不妨看看美國的歷史,尤其是經濟史,去研究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到底有沒有改善美國的經濟,使它繁榮起來?不少關於新政的研究都對這段歷史做出翻案,發現新政的成效甚微。以失業率來說,大蕭條之前約百分之三,一九三一年時達到百分之十五.九,到了新政推行後的一九三九年,仍高達百分之十七.二。
如果不是一九三九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按照羅斯福的政策,美國很難走出蕭條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是個浩劫,可是也解決了美國的經濟問題。美國一開始扮演了提供軍火和戰爭物資的角色,後來則加入了同盟國作戰,也帶動了它的軍事工業和經濟復甦。戰爭勝利後的局勢,更讓它從此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經濟強國。
(本文轉載自李家同所著新書《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由博雅書屋出版) 2012-07-16 10:31:53
美稱北約無法想象土耳其裝備解放軍紅旗九 2012-06-22青年參考
北約稱不會提供技術支持
綜合各方面信息,美國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拿出了“愛國者”-3防空系統,歐洲防空導彈公司(EUROSAM)力推“紫菀”-30(SAMP/T)系統,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主打S-300和S-400系統,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CPMIEC)則以國産紅旗-9系統投標。
許多西方專家聲稱,俄羅斯和中國的系統與北約既有體系不兼容,如果兩國企業中標,他們的産品將有權接入北約作戰指揮中心,進而對後者的保密工作造成威脅。一名了解內情的北約官員已明確表示:“我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即便中國或俄羅斯中標土耳其項目,也會要求他們的系統獨立運行,不允許其連入北約信息系統 。”這位官員還強調:“對土耳其而言,堅持讓中俄競標的做法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安卡拉原本就不打算選擇中俄産品,讓他們參與競標,只是爲了給美國和歐洲廠商施加壓力,達到壓價的目的。”
中國武器並非單純走過場
中土軍事合作早在1996年就悄然展開,中方同意在國際條約允許範圍內向土輸出彈道導彈技術,幫助後者研發射程150至300公裏的“閃電”(Yildirim)導彈,並在2007年舉行的安卡拉勝利日閱兵式上亮相。2009年,中方又受邀全程觀摩土耳其空軍演習,2010年更是升級爲共同參與聯合空中演習,這是中國與北約國家首次舉行類似演練。
關于中土武器技術合作,另一個可資參照的範例是火箭炮技術轉移。上世紀90年代,土耳其與美國就聯合生産M270火箭炮的談判破裂,華盛頓借人權問題限制向土售武。眼見獲得“美援”無望,安卡拉遂于1997年與中國簽署軍購合約,引進了24門“衛士”-1型302毫米火箭炮,另在土耳其組裝144門。稍後,在中方提供生産許可證後,土耳其又自主生産出TR-300型火箭炮(代號“風暴”),在曆次北約聯合演習中表現不俗。
與此呼應,中土軍事人員交流也欣欣向榮。據美國媒體統計,自1985年以來,土耳其先後派出18個軍事代表團、共約200名代表訪問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派出14個軍事代表團訪土。根據中國官方媒體透露的情況,有大量中國學員(包括陸軍特種部隊、空軍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官兵)曾在土耳其軍校進修,這對提高解放軍的訓練質量頗有幫助。
土耳其軍界精英重視“向東看”
……………
害怕北約關鍵信息在不經意間泄漏給中國這只是托詞而已,西方尤其是美國真正害怕的還是中國武器在世界上“泛濫”,中國將整套防空系統出口而不是部分系統,用不著購買國提供關鍵信息,怎麽可能發生信息泄露給中國呢?土耳其作爲北約國家,如果選擇了中國武器而不是購買技術更先進的美國的武器這會對外界釋放怎樣用的信息,這不簡直就是給中國武器做廣告而貶低美國武器嗎?事實上,美國最擔心的不只是中國武器出口到土耳其,更擔心中國武器在全世界瘋狂甩賣,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中國還不把美國的底褲給拔下來,美國能不驚慌失措而膽戰心驚嗎?
那麽美國爲什麽害怕中國到處“傾銷”武器呢?
中國現今在世界武器市場上出售的一般低級別的武器,比如槍支了,輕型火炮了,小艇小艦了這樣沒有多大威力的武器,而且出口的多是中國傳統的友邦,比如巴基斯坦了,非洲一些窮國了,而在重量級買家那裏幾乎沒有中國武器的市場,不過土耳其曾今購買國中國的火箭炮,而且用起來不錯,所以這次中國“紅旗”闖入土耳其的競標候選之列也不意外,可美國的阻撓可能讓這次交易化爲泡影,美國擔心中國武器經過土耳其這麽過手影響力一下放大,其他國家就會趨之若鶩購買中國武器,而此時美國就真正傻眼了,而美國的主要恐懼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美國如今經濟虛擬化嚴重,除了武器工業和航天工業幾乎沒什麽創造利潤的實業了,而航天工業這種高投入低收入美國也無從獲取大把利潤,現在不是急于開發太空旅遊嗎,不還是想從航空工業中弄錢,美國武器工業表現相當不俗,占據世界武器市場頭把交椅,而如果中國把這個武器給占了,美國的武器公司還不喝西北風,美國是資本掌控的國家,無利可圖美國軍火工業立馬完蛋,以後美國還以什麽立國呢?而中國武器質優價廉,如今的技術水也很高,占領世界武器市場如卷席。
其二、中國的武器性能一直被埋沒了,強大威力得不到施展,而一旦中國在武器市場大展身手,很多國家成爲中國客戶,那麽中國將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更牢固,美國想通過聯合其他國家給中國制造麻煩的能力將大大降低,不僅如此,如果反美國家得到這些武器美國將更加心痛。
其三,美國能在世界上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對其他國家發號施令還不是其所營造的軍事神話釋然,如果美國武器敗給中國武器,這個神話也就破滅了,那些被美國恫嚇的國家還那麽怕美國嗎?
可以看出,紅旗9導彈防空系統並不單單局限于“防空系統”如此簡單。以其爲基礎,將可以構建起以中國導彈系統爲核心、以中國反導技術爲平臺、以中國信息技術爲依托的“中段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這對旨在構建統一的“反導系統”,以戰略保護之名行戰略訛詐之實的北約(尤其是美國)將是極其重大的戰略打擊。
中國用“反衛星武器”、“新一代核潛艇”、“中段反導”、“北鬥導航”、“殲20四代戰機”、“反艦彈道導彈”等戰略與戰術武器破滅了美國軍事技術不敗的神話,爲區域性地方強國打開了更爲寬廣的戰略空間。
那麽緊隨其後,中國希望的武器裝備(反艦導彈、殲10甚至殲20)和武器系統(北鬥導航、中段反導)將會陸續走出國門,部署在中國希望的戰略結點上。這對西方的軍事政治部署將起到巨大的沖擊甚至擊潰作用。
這才是北約,尤其是美國,如此驚恐,以致直接出面阻擋紅旗9進入土耳其的真正原因。
軍事技術優勢不再的北約,尤其美國,做好准備了嗎?
回應
壓根就不要去參加競標,白浪費費用不說,主要的是把性能給了土耳其,美國就會知道性能,這簡直是把自己辛辛苦苦的技術讓國外免費了解,而國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可謂是全面封鎖
現在是武器就是賣的 按中國的體系推出外貿型號的 那自己的下一代裝備基本就可以列裝了 這個時候賣了好降低成本加快下一代研制!
能參與競標就是好事 證明我們有實力
這回,是土耳其把中國當個托,爲取得美國更先進武器來利用中國向美國討價還價。這在西方世界早已屢試不爽,而最後總是由美國以讓步了事,而中國雖無實惠的進賬,卻也賺了個名聲。不信,你就瞧著!
美國的互聯網、芯片、操作系統、特種工程材料、生物工程等,國際上無人能出其右,利潤豐厚,將所有央企的利潤加起來,也不敵美國産業前幾位的利潤,怎麽會虛擬化嚴重?美國在各産業鏈中、低端産能確實沒有多少了,因爲勞動力成本高了,組裝一般産品沒有利潤可言。任何輕視美國巨大科技、産業優勢的思想,都是極端錯誤的,也是極端危險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0e55101013npp.html?tj=1 2012-06-23 10:56:34
非洲軍官很震驚:稱解放軍4年來變化令人刮目相看 2012-06-09
5月24日上午,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曆史使命”教育活動中,坦桑尼亞陸軍少校卡楊博走上講臺,談起了自己眼中的新變化:“中國軍隊發展讓我刮目相看。”
“太不可思議了,2008年畢業演習還在堆制的沙盤上進行,如今已經全部換成了鍵盤、鼠標、大屏幕。”一上臺,卡楊博便興奮地說起了剛剛結束的畢業對抗演習,“以前不同語言的文書堆積如山,現在依托多語種文電通信系統,指揮所不見一片紙屑,指揮效率大爲提高。”卡楊博說以前只能在西方看到的先進軍事設備,如今在中國軍事院校裏比比皆是,這種變化真的令人震驚。他笑稱自己距離上次離開中國只不過才4年,他用中國的一句老話形容,天上才一天,人間已十年。
變化不僅僅在演習場。卡楊博說,兩次學習時隔4年,教材已經面目一新,信息化和聯合作戰的內容占據了重要篇幅,這也是他看到招生簡章的課程設置後,再次選擇來中國學習的原因。
在卡楊博演講的課件上,一張張留學期間外出參觀見學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第一次學習時,學院僅安排我們參觀了中國陸軍的迎外部隊,但這次我走進了海空軍部隊,還去了新型作戰部隊。”說起這些照片,卡楊博如數家珍,“中國軍隊的自信、透明、開放更讓人敬佩。”
時隔4年看變化,各種驚喜說不完。卡楊博告訴官兵:“這次學習,來中國探親的外軍軍官家屬越來越多,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讓這個古老神奇的國度越來越有吸引力。毛裏塔尼亞的歐瑪爾中校和蘇丹的拉希姆少校的夫人都在中國生了孩子,分別取名唐龍、唐鳳;這次學習,留學生可以申請碩士學位,這符合國際上大多數軍事院校的慣例,我相信想來中國留學的外軍軍官會越來越多……”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自1957年以來,該中心承擔了爲世界各國培養軍事留學生的任務,先後爲來自五大洲的107個國家培養了近4000名中高級指揮軍官和政府官員。學成回國的學員中,有5人擔任了總統,1 人擔任副總統,還有100余人擔任國防部長、三軍總司令、軍隊總參謀長等要職。
回應
什麽時候中國軍隊被美日西方國家由衷的佩服,那就能說明問題了。
中國負責學費,同時負責洗腦,培養親中派嘛,這招兒很實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3710f01016tmk.html?tj=1
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迅猛已是不爭事實,殲20的出現,以及中國航母的試航都顯示中國武器研發及整合能力已經開始邁向全球頂級行列。
最近一則新聞再次反映了中國軍工令值得國人驕傲: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主任普霍夫近期在莫斯科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尼日利亞空軍去年得到大批中國戰機後,決定徹底抛售老舊的蘇俄米格-21MF/UM殲擊機和質量低劣的米-34輕型直升機。
普霍夫指出,根據俄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掌握的情況,尼日利亞空軍2010年從中國得到15架新型F-7NI/FT-7NI殲擊機之後,決定徹底抛售大部分老舊的航空裝備,其中包括蘇聯和俄羅斯制造的25架米格-21MF、米格-21UM殲擊機和9架米-34輕型多用途直升機。他在解釋原因時說:“不得不指出一個事實,即全部9架米-34都是在相對不久前供應給尼日利亞的,是在2001-2002年。也就是說,根本不是過時的直升機。
尼日利亞空軍本來准備將其當作教練直升機和俄羅斯米-35P武裝直升機一起使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些米-34直升機旋翼減速器的實際壽命只有300個小時,而不是技術性能標准所規定的1500個小時。因此這些直升機僅僅使用3年之後就被束之高閣。”
雖然中國産殲7和米格21系列戰機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但在尼日尼亞確實能派上用場。這兩種古董機在尼日尼亞所受到的不同待遇實則反映了當前中俄軍工在海外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武器已開始展現競爭力,俄羅斯軍工卻日薄西山。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說到底還是資金問題,前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高技術遺産,但是其經濟一蹶不振使得原本需要巨大資金投入才能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軍事工業出現了斷奶,缺乏資金投入則造成了俄軍工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停滯不前只能靠吃老本維持。
早期雖然俄羅斯軍方采購本國武器帶給俄羅斯軍工企業的造血資金有限,但俄羅斯還是可以靠著前蘇聯留下來的技術遺産不斷向中印出售武器來賺取大量的銀子。隨著印度經濟不斷走強,印度儼然已成爲國際社會的香餑餑,美歐出于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的需求加強了同印度的軍事聯系,印度武器進口的多元化使得俄羅斯武器已經不再是印度軍方的首選。
另一方面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早已走出了靠進口武器繼而仿制的階段,近十年來中國軍工在常規武器方面也推出了非常值得贊許的産品例如飛豹系列戰機,殲11,殲10,去年曝光的殲20更是讓世界震驚,雖然俄羅斯也推出了自己的五代機T50,但是殲20的出現至少表明在全球武器研發的最前沿領域中國已不輸于俄羅斯。
俄羅斯武器在國際市場面臨窘境的深層次原因在于俄羅斯軍工對其産品缺乏明確的定位。顯然俄羅斯在常規武器方面已不是世界一流行列,發達國家不會購買俄羅斯武器,發展中國家勢頭很猛的也只會購買少量俄制武器,隨著時間推移基本也會放棄俄制武器,中印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俄制武器銷售的對象只能是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軍費有限,自身武器研發能力也不足。
但問題是俄羅斯武器過于昂貴而且技術太複雜,保障又不好,這些因素使得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對俄制武器說不。相反中國武器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後期技術保障很完善,因此中國武器在國際市場開始走向強勢,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年前據俄羅斯的軍事專家公開承認說中國大陸生産的重型的坦克VT1A在摩洛哥的招標當中輕松的擊敗了俄軍的T-90S坦克。
一直對俄武器非常青睞的印尼也開始對中國武器産生了興趣,印尼曾經希望與中國聯合生産“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盼望中國將導彈生産線轉移到印尼本土。
印尼對中國軍工技術有多信賴,一個顯著的例子是2010年印尼購買俄羅斯蘇-30後卻在中國進行模擬飛行,國防部長普爾諾莫•尤斯吉安托羅在接受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采訪時稱,中國空軍的模擬訓練水平很高,飛行員在華受訓效果顯著。
更令人諷刺的是前段時間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公開對本國武器非常失望,他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作爲曾在軍事科技領域能和美國一覺高下的北極熊現在公然表示要進口外國軍事裝備顯然透露出俄羅斯的某種無奈和落寞。
俄制武器在國際市場的受冷落無非就是三個因素:技術落後,價格昂貴,售後保障技術不完善。中國武器在國際市場開始嶄露頭角恰恰得益于日益先進的技術,低廉的價格和完善的技術保障,殲20的出現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後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f106e0102e47m.html?tj=1 2012-06-12 10:12:01
媒體稱委內瑞拉放棄俄國貨計劃采購中國裝甲車 2012-05-17 新浪網
BTR-80裝甲車
北方工業公司推出的采用8×8底盤的步戰車
據俄羅斯“潛望鏡2”網站5月16日報道,委內瑞拉知名的FAV俱樂部網站披露稱,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正在考慮大量采購中國3種型號裝甲車的可能性問題,但是具體型號和數量暫時不詳。
俄媒稱,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准備采購的中國裝甲車的具體型號不太清楚,但是大量采購裝甲設備顯然應當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不久前宣布准備斥資5億美元爲海軍陸戰隊采購新型武器裝備計劃的一部分。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原計劃采購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和BTR-80裝甲運兵車,但是現在不知爲何開始考慮采購中國裝甲設備。盡管具體采購數量尚未披露,但是估計將是大批量采購,足以配備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一個機械化旅。目前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第1旅戰鬥編成中僅有一個兩棲裝甲車營,主要配備11輛LVTP-7(AAVT-7)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和38輛EE-11 Urutu輪式裝甲輸送車。
回應
應該兩種都買,強國之路需要各種裝備和技術
中國必須在全球上建設海軍基地和空軍基地
大力出口軍火!
委哥,有眼光
更多新聞
委內瑞拉媒體稱中美軍隊海外基地數比爲0:750 2012-03-09
委內瑞拉空軍稱正在與中國洽談采購殲-10(圖) 2012-03-05
查韋斯稱委內瑞拉將協助阿根廷對抗英軍 2012-02-0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17/0849690781.html
(另參本館:中國輪式裝甲車 俄軍輪式裝甲車 中國履帶裝甲車 俄軍履帶裝甲車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戰爭之道》美中兩棲裝甲車)
高清圖:委內瑞拉陸軍完成換裝成南美版俄軍 2012-02-01 新浪網
自從與美國鬧掰後,爲了不受制于人,委內瑞拉開始爲軍隊大規模換裝。該國從俄羅斯采購了大到戰機坦克小到步槍等大量主戰武器裝備 (2S-1自行迫榴炮,2S-19 152毫米自行榴彈炮,BMP-3/BTR-80步兵戰車,T-72B主戰坦克),很多武器在俄軍內部裝備的都不算多。真可謂是南美版的俄軍了。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00_13337.html
資料圖: 加裝“瓜園”武器系統的BTR-90戰車對外展示
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1年10月28日報道,俄軍工企業日前再遇嚴重挫折——由俄羅斯阿爾紮馬斯機器制造廠耗時多年研制的BTR-90新型裝甲輸送車遭到俄國防部拒購。
作爲俄羅斯最新式的BTR-90“羅斯托克”輪式裝甲輸送車原本應在今年投入批量生産,但俄國防部現在已明確表示,將不會在2020年前的國家武器采購計劃中列入這一裝備。該消息意味著,這種新型步兵支援戰車的出口前景已變得極其黯淡——沒有誰會願意購買一種被生産國本國軍隊拒絕購買的裝備。
國防采購預算被壓縮雖然是導致BTR-90遭軍方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卻不是決定性的。俄軍事工業公司發言人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就指出,俄國防部之所以拒絕采購這種戰車,是因爲其結構設計已經過時,無法滿足軍方的要求。該發言人同時透露,俄軍事工業公司目前正在研制的一種全新戰車將會很快取代BTR-90。他表示,這種仍然在研的戰車在技術指標上將能夠滿足俄軍方的所有要求,總體性能在世界上將絕無僅有。
不過,在生産廠家看來,BTR-90卻是一款相當出色的武器系統。
更多新聞
俄陸軍明年起開始裝備BTR90裝甲輸送車(組圖) 2004-10-08
俄總理普京稱大約1700家俄軍工企業已經落伍 2011-10-08
俄軍方與軍工系統矛盾加劇 軍事改革前途堪憂 2011-07-22
印尼將采購37輛俄制兩棲戰車價值超1億美元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消息:俄羅斯海軍網2012年4月18日文章稱,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維克多?科爾馬金稱,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將簽署37輛BMP-3F兩棲戰車的交付合同。合同將于2012年4月簽署,價值超過1億美元。該合同將利用此前俄羅斯授予印度尼西亞的10億美元出口信貸實現。
泰國斥鉅資從烏克蘭進口主戰坦克和裝甲車
英國《簡氏國防工業》2011年8月8日稱,2011年8月初,泰國已與烏克蘭國有武器出口企業——烏克蘭特種軍事産品出口公司達成協定,再購買121輛BTR-3E1 88裝甲人員輸送車,總價值不低於1.4億美元。2007年時,泰國與烏克蘭曾簽訂過96輛該型號裝甲車的軍貿合同,並已經于2010年9月和2011年4月分兩次完成交付。
泰國皇家陸軍還于2011年3月斥資420億美元泰銖(合2.41億美元)從烏克蘭首次進口了49輛“堡壘”主戰坦克,以替換老化的M41輕型坦克,交付工作從2013年開始。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1-08/11/content_23184049.htm
泰國將要購入中國132輛裝甲車
中新網2005-7月4日電“早報網”援引美聯社報道,泰國《曼谷郵報》3日引述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同意提供132輛、價值約16億泰國銖的裝甲車,交換代價則是龍眼。同時,莫斯科將提供4架“Mi17型”直升機,以抵銷俄羅斯購買泰國大米所欠的債務。
美軍「遠征戰鬥車」胎死腹中 2011-01-07 中國時報 陳文和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六日宣布軍方最新一輪的撙節開支措施,陸戰隊兩棲登陸暨作戰系統「遠征戰鬥車」(Expeditionary Fighting Vehicle,EVF)研發計畫,確定胎死腹中。 EVF原始構想發端於一九八○年代,軍方原本計畫以九十億美元建造一千部EVF,至今預算一路膨脹到一四四億美元,能打造的數量卻僅剩五七四部。
外媒:中國裝備ZBD05戰車強化兩棲戰鬥力
環球時報-環球網2010-3月2日報道 《亞洲軍事評論》雜志2月刊發克裏斯托弗•F•福斯(Christopher F. Foss)文章稱,在武裝部隊機械化趨勢的推動下,亞洲地區國家開始采購輪式與履帶式步兵戰車,以滿足該地區的發展要求。文章稱,亞太地區國家的步兵戰車采購項目突出對兩棲戰行動的要求,反映了當地複雜的地形與多樣化的威脅。就中國而言,新一代 ZBD-05兩棲突擊車的引入使其兩棲戰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
韓國稱俄羅斯實力今非昔比可能將采購中國武器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4月22日發表文章,對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20日關于應限制進口武器的言論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過度依賴進口裝備都是不可取的。但俄羅斯在本國裝備研發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裝備將不可避免。而中國裝備不僅性能先進,且與俄制裝備存在諸多技術淵源,若俄羅斯從中國訂購裝備,將可避免大多數進口裝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012-05-17 11:10:13
俄專家:俄在仿制武器方面難以複制中國成就 2012-04-28 環球時報微博
據俄羅斯“潛望鏡2”網站4月26日報道,以研制雅克-130教練機和“蜜蜂”無人機而聞名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市“運輸安全系統”公司總設計師多爾任科夫表示,俄軍在先後三次簽署巨額合同采購以色列無人機後,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但是,俄軍不需要簡單仿制以色列産品,而是一直希望擁有所有最好的國産無人機。俄軍確信無人機的光明前景,因爲它們在各種武裝中已經得到成功使用,比如在南斯拉夫戰爭中美軍“捕食者”無人機成功偵探出了對方的全部防空體系,代價微乎其微,僅有幾架無人機被擊落。當時俄軍方就已明白,未來戰爭或局部沖突的面貌將按照與俄軍總參謀部的設想完全不同的劇本發展,空中偵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俄軍采購以色列先進無人機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主要目的是爲了學會使用這種裝備,借鑒相應的技術,爭取在研制國産無人機時實現技術突破。這是絕對正確的方法。正在研制之中的俄羅斯新一代無人機最早也將在4到5年之後才能問世。
俄專家認爲,中國在研制新武器裝備時通常會進口先進産品,然後研究、借鑒、仿制,取得了較大成功。俄羅斯如果也想走這條路,利用國外技術,必須像中國一樣制定國策,動用一切力量。因爲引進和仿制先進武器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必須協調所有工業領域有效合作,無論是航空工業,還是開采、冶金、儀器制造、車床制造工業,才能生産仿制出的産品。假如俄方得到了某種西方無人機樣品,但它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機身,合成生産技術較高,能力欠缺的俄工業在仿制時必須提高化學工業水平,掌握同等品質先進材料的生産技術,獲得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材料試驗數據。即便如此,也未必能仿制出類似性能的産品。
多爾任科夫指出,雖然仿制技術成本很高,但是這種方法卻卓有成效。比如,中國成功仿制了俄羅斯蘇-27和蘇-30殲擊機,蘇聯也曾經仿制了美國B-29轟炸機。二戰後蘇聯得到了一架墜落在中國境內的美軍B-29轟炸機,斯大林要求圖波列夫原樣仿制,生産出蘇軍當時沒有的遠程轟炸機。最終定型的仿制品圖-4轟炸機雖然使用了一些國産零部件和武器,但總體變化卻非常小。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4-28/0919689045.html
根據俄新社的報導,在俄羅斯世界軍貿研究中心發表的一分排行榜上,2007至2014年裝甲戰車出口數量,芬蘭占全世界第一位,俄羅斯占第二位。
該中心並預測,未來四年新裝甲戰車的銷售量為3979輛,總額96.92 億美元。
而在2007至2010年之間,全球出口的裝甲戰車不少於4013輛,總額達50億美元,其中新裝甲戰車為1874輛,總額45.08億美元,占總數的46.69%、總額的89.94%。
位居第一名的芬蘭未來四年將出口1041輛裝甲戰車,總額21.75億美元。
位居第二的俄羅斯2007-2014年將出口928輛裝甲戰車,總額為19.4億美元。
俄新社並引用專家的說法,「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競爭力強,未來很可能會成為2010至2014年裝甲戰車第一出口大國。」
估2010年全球裝甲車市場將達到103億美元 2010/04/01
Global Information, Inc.已開始銷售總公司設在倫敦的市場調查公司Visiongain所發行的報告書「The Armoured Vehicles Market 2010-2020 (裝甲車市場:2010-2020年)」
依據Visiongain的預測,全球裝甲車市場在2010年時將達到103億美元。裝甲車是接續地上部隊的主力,預計從2010年開始到2020年的預測期間呈穩定性的需求,現在伊拉克及阿富汗以簡易爆炸物(IED)造成的威脅,成為促進MRAP(耐地雷埋伏防護)車輛市場的要因。
Visiongain預測美國將牽引裝甲車市場的需求,包含英國及德國許多歐洲國家相繼其後。其他主要市場有中東及亞太地區。
該書除了裝甲車市場的評論之外,亦提供主戰坦克(MBT)、中型車輛(MAV)、中型耐地雷車輛(MMRV)及小型防護車輛(LPV:Light Protected Vehicles)等裝甲車輔助市場之市場預測。此外,亦提供有關對全球新型裝甲車及改良型裝甲車的預測。
http://www.giichinese.com.tw/press/kt115994.shtml
全球裝甲車市場研究報告 2010-2020 ...
http://www.okokok.com.cn/htmls/PE_product/100318/67350.html 2012-05-17 10:46:17
中國國産長釘導彈意外被央視曝光
回應
有點出息嗎?就知道抄襲仿制山寨,中國軍工要臉嗎?能不能行了?就不能自己搞個超過長釘的出來?沒血性,沒志氣,都自殺以謝天下吧
n你奶奶的有點出息嘛!你牛B別在這裏唧唧歪歪的!去造點導彈啊!典型的漢奸!
你山寨一個導彈出來我看看,這年頭憤青太多,其實就是一草包.什麽本事沒有!
你真是個腦殘,什麽東西都是原創的?
底子差,不先模仿怎麽知道創新發展。再說,導彈都長差不多模樣。就像人都長倆手倆腿,你有本事不要模仿,長6條腿吧。
借用別人的先進技術沒有錯,長釘導彈的作戰原理很先進的,值得我們引進 !
你媽個B的,我看你底下長的那只破棍也是山寨你爸的吧!看到你這種不知上進的憤青就來氣!
說白了 你就是個250 你TM是個腦殘 白癡 瓜B 賤R 你口馬口馬就是個被R本人和夠za交出來的賤種
總有人說中國"山寨",那些人都沒有任何設計的經驗.作爲設計人員來說,能夠參考他人設計的長處,避免問題,是最重要的.而外人看來僅僅是"山寨",可是實際上已經用了他人的長處,也追加了自己的需求.
外形像就是山寨?你以爲你外形像是個人,你就是山寨的人了?其實你還是豬!
不知道你媽媽怎麽就山寨了你呢,你太像人了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你狗日的美國親跌還在用 你這傻孩子腦袋被美國豬咬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38122&extra=page%3D1&page=1
(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
俄羅斯救難隊12日抵達印尼,協助搜尋上周在爪哇山區墜毀的俄羅斯客機。空難調查可能影響這架新型客機的命運,普亭振興航空產業的雄心也因這樁空難受挫。
印尼交通部發言人表示,約40名俄羅斯救難人員已帶著2架直升機與1台卡車抵達,他們將與當地600名軍警等人員,一起搜尋在薩拉火山墜機的蘇愷SuperJet 100和機上45名乘客。
在俄國總統普亭尋求振興航太產業之際,這起事故可能決定該國20多年來首架新型客機的命運。
這款90人座的超級噴射機,是俄羅斯耗資約14億美元,與義大利國防與航太集團菲米卡尼卡旗下阿藍尼亞共同合作設計。
根據製造商說法,該機型續航距離達4,600公里,定價3,500萬美元,普亭視之為俄羅斯重返國際航太市場希望所繫。俄國航太產業在1991年蘇聯瓦解後即一蹶不振。
這架飛機從雅加達展開示範飛行,是亞洲巡迴推銷之旅的其中一站。該機型先前已在緬甸、巴基斯坦與哈薩克等客戶與媒體前展示,原定還要造訪寮國與越南。
俄羅斯空難頻發引反思 2012-04-04 新華國際
4月2日,在俄羅斯秋明州,現場工作人員在飛機殘骸周邊忙碌。當日,一架俄羅斯民航客機從俄西伯利亞城市秋明起飛不久後墜毀。新華社記者李勇攝
一架型號爲ATR-72的俄羅斯民航客機2日早上從俄西伯利亞城市秋明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43人中有31人喪生。根據初步調查結果,事故已經排除了恐怖襲擊的可能性,目前正在調查是否其他原因所致,包括駕駛員失誤或者地面控制失誤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機械故障。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發言人馬爾金說:“在調查中,目擊者說,他們看見飛機在下降過程中尾部有煙霧,飛行員在起飛後立即決定返航也說明可能發現了機械故障。”
老舊飛機“水土不服”
這是去年一系列客機墜毀事故後俄羅斯發生的又一起重大空難。據有關統計,去年全世界民航客機共發生28起空難,造成 521人死亡。僅俄羅斯就發生6起空難,死亡97人,分別占世界空難數和死亡人數的 21. 4%和19. 1%。有俄羅斯媒體甚至說,去年俄羅斯發生的空難數量超過了所有非洲國家的總和。
俄媒體和專家認爲,資金匱乏導致許多地方航空公司飛機更新慢以及超期服役、飛行員訓練不足以及管理不嚴是造成近年來俄羅斯空難頻發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地域廣闊,飛機是通往許多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放航空運輸業,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航空公司。大型航空公司有足夠資金來更新飛機並聘請高素質飛行員,但許多小型航空公司由于資金缺乏仍在大量使用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老舊飛機,導致飛機超期服役無法確保飛行安全。
俄羅斯著名試飛員托爾博耶夫說,俄羅斯許多航空公司因資金缺乏很少從西方購買新飛機,從西方購買的都是舊飛機,甚至在西方被禁止飛行的客機也被賣到了俄羅斯。另外,他認爲,西方國家制造的飛機適合在溫帶地區飛行,並不適合在俄飛行。
熟練飛行員數量不足也是造成空難頻發的原因之一。托爾博耶夫說,俄羅斯熟練飛行員數量不足,俄羅斯航空業還面臨著現役飛行員流失的局面。不久的將來,俄羅斯將不得不從西方聘請飛行員。俄“飛行安全”分析機構總裁舍爾科夫尼科夫也認爲,盡管俄羅斯許多飛機都超期服役,但目前仍狀態良好,如果飛行員訓練有素,仍可大幅減少空難事故的發生。
另外,管理不善也被認爲是俄空難頻發的重要原因。俄羅斯直升機工業協會主席米爾紮亞諾夫說,盡管俄羅斯早在1970年就加入了國際民航組織,但俄航空部門拒絕引進該組織提出的許多先進管理經驗,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尤其如此。對飛行安全重視不夠是造成空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04/c_122925513.htm 2012-05-14 10:20:06
製造能力提升 大陸武器進口量減 2012.03.20 中央社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天公布2007年至2011年國際武器交易量相關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大陸製造武器的能力有所提升,武器進口量下滑,但武器出口量幾乎倍增。
彭博社報導,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天公布報告指出,中國大陸過去10年經常名列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但隨著國內武器產量增加,滑落至第4名。
SIPRI指出,2007年至2011年間,中國大陸占「主要傳統武器」國際交易量5%,為印度的一半,也少於南韓和巴基斯坦。印度去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
SIPRI武器轉移計畫主任霍頓(Paul Holtom)說:「在戰鬥機等特定部門,除了發動機等特定零件外,中國現在大致有能力利用自家基地組成武器系統,而印度還在努力。」
報告發現,2007年至201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比2002年至2006年間高出24%。亞太地區佔武器進口總量44%,居全球之冠,其次分別是歐洲(19%)、中東(17%)和美洲(11%)。
SIPRI表示,和前5年相比,2007年至2011年中國大陸武器出口量成長將近1倍,成為世界第6大武器供應國。約2/3中國大陸武器銷往鄰國巴基斯坦,包括50架JF-17戰鬥機、203輛坦克和3艘戰艦。
根據佛勞斯特與蘇利文政治風險服務處(Frost & Sullivan)估計,亞太地區花在戰鬥機、飛彈及其他軍備上的花費平均每年會成長4.2%,2016年將來到1140億美元。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表示,至2015年為止,單單中國大陸國防預算每年或許就會上揚14%。
印度上週宣稱明年會提高國防預算13%,來到1.93兆盧比(384億美元),以反制中國大陸升級軍備的行動。
相關新聞
中俄黃海聯合軍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zhongejunyan2012/
中俄海上最大軍演 向美日示威
黃海6天軍演 中高調俄低調
專家稱中俄關系將加深但不會成爲軍事同盟
聯俄大軍演 陸航母群雛形現身
俄羅斯媒體稱中國航母計劃今年夏末服役
中俄軍演 務實應對地區新威脅
區域事端多 演習時機有玄機
中俄黃海軍演 展現戰略互信
兩國常態化演習 5次陸軍1次海上
中俄軍演 聚焦反潛和電子對抗
美進逼亞太 致中俄軍事同盟
穿日本海 中國演練遠距投送武力
另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韓朝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PLA最急需的武器 《國家海上利益論》中國軍工 中國軍力 蘇俄建軍原則《戰爭之道》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4月22日發表文章,對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20日關于應限制進口武器的言論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過度依賴進口裝備都是不可取的。但俄羅斯在本國裝備研發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裝備將不可避免。而中國裝備不僅性能先進,且與俄制裝備存在諸多技術淵源,若俄羅斯從中國訂購裝備,將可避免大多數進口裝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俄羅斯作爲世界傳統的軍售大國,近年來卻逐漸轉向對外軍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從法國采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與從以色列采購無人機。作爲一支在國際軍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俄羅斯不會不知道過度依賴進口裝備的弊端。但日益萎縮的國産裝備研發已經使其別無選擇。但相比之下,與俄制裝備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中國裝備,或許可使俄羅斯在最大限度保有本國裝備研發的基礎上,對本國已顯陳舊的三軍准備體系進行更新。
首先,海軍——以中國經驗升級原有俄制裝備
綽號“新青年”、已經大量裝備中國海軍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對中國海軍而言,是一個劃時代的成就。中國首次成功仿制,並有效使用了西方高端先進技術。其裝備的類似美制MK-41型熱發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使中國成爲世界範圍內,爲數不多的掌握該技術的國家。而需要注意的是,裝備該系統的導彈,卻是脫胎于俄制SA-N-7的“海紅旗”-16艦空導彈。而作爲首款成功裝備SA-N-7艦空導彈的戰艦,俄制“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在其裝備之初提出的諸多升級方案中,就包含有以垂直發射系統升級該防空導彈的方案,甚至進行了實際裝艦實驗。但遺憾的是,在該設想中,俄羅斯采用的仍是陳舊的冷發射模式,且受制于軍費上的限制,一直未能發展成熟。時至今日,俄羅斯海軍裝備艦載防空系統,不是笨重的“裏夫”系統(裝備“基洛夫”與“光榮”級巡洋艦),就是發射效率很低的單臂的“牛虻”系統(裝備“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因此,若俄羅斯進口中國的熱發射系統,不僅能延續現有的彈藥體系,也能將戰艦的整體作戰性能提升到與西方同類戰艦接近的水平。
其次,陸軍——以中國理念升級現役坦克裝備
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作爲在1999年與2009年兩次國慶大閱兵上亮相的明星裝備,在誕生之初,就被認爲是俄制T-72主戰坦克的升級版本。關于這兩種坦克艦是否存在血緣關系,這裏暫不予以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99式主戰坦克確實采用了諸多俄制坦克技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制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與自動裝彈機。但除此之外,中俄兩國主戰坦克的相似之處,似乎也僅限于外觀了。實際上,中國國産主戰坦克發展的加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俄制T-72坦克技術與西方高端坦克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從技術的整體發展來看,中國坦克實際上是成功整合東西方坦克技術的成果。盡管日後俄羅斯直接引進中國坦克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引進如坦克炮、火控系統等關鍵的子系統,在短期內即可大幅提升現役裝備的技術水平。而從長期來看,通過研究中國的坦克發展,也能找到正確對待外來技術的尺度。
第三,空軍——以購買或合作形式進行雷達研發
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認爲中國的空軍與戰機技術水平已經超越俄羅斯,確實爲時尚早。但通過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的高速發展,其在各項關鍵技術上,已經獲得了較大發展,相比俄羅斯,已經獲得了若幹單項上的領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機載相控陣雷達。盡管就該型雷達的發展曆程來看,俄羅斯與日本是最先掌握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國家。後者不僅將該技術實用化,還轉讓美國,成爲美制F-22戰機裝備的AN/APG-77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原型。但俄羅斯已列裝的各型機載相控陣雷達均爲無源模式。相比之下,中國至少已經在兩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上取得了突破(分別裝備殲-10B與殲-20)。因此,此時俄羅斯可以通過引進或聯合研發的模式,獲得中國的先進技術。
盡管若采用這種裝備合作方式,俄羅斯將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但面對本國裝備的嚴重老化的窘境,與交情更深,技術特點、水平更加接近的中國進行合作,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2012-04-24 13:51:51
專家稱中國殲十改型或可同印度陣風戰機相抗衡 2012-02-02 環球時報
資料圖: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陣風B型戰機。
國外媒體登載的中國殲-10B戰機圖片
據2月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府2月1日宣布,該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在印度政府的巨額采購計劃中勝出。這份價值120億美元的合同不僅是印度迄今爲止最大一筆軍購單項支出,也將是近來世界各國軍火貿易中最昂貴的大單。
法國《新觀察家報》說,達索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是讓印度人相信,選擇“陣風”才能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首批交付戰機可能部署在西部地區防禦巴基斯坦,隨後將部署在東線防禦中國。
據中國軍事分析人士介紹,該機和中國殲-10的氣動布局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高于殲-10。不過,殲-10戰鬥機的未來改進型有可能和“陣風”相抗衡,而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改進型,則可能在性能上壓過“陣風”一頭。從這個角度上講,“陣風”很難立刻給印度空軍帶來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022681371.html
駐藏空軍殲10戰機部隊龍年挂實彈首飛 (組圖) 2012-02-01 新華網
1月31日,雪域高原陽光明媚,萬裏無雲。駐藏空軍某軍用機場戰鷹列陣,車輛奔流,戰士們在緊張有序中拉開龍年新春首飛的序幕。 http://roll.sohu.com/20120201/n333417705.shtml
資料圖:網絡上流傳的中國殲-20隱形戰機試飛圖片
參考消息網2012年3月15日報道 日本《軍事研究》雜志3月號發表文章稱,中國軍工産業正在不斷現代化。人們普遍認爲,經濟發展及工業基礎的擴大是中國軍工産業振興的基礎,不過原因還不僅于此,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調整了軍工産業的行政定位,比過去更加重視這一産業。
導彈領域:世界一流
文章指出,在導彈領域,中國是世界上少數能夠生産所有種類導彈的國家。中國最初以蘇聯技術起步,80年代後吸收法國、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國技術,目前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地空導彈領域處于世界一流地位。
在彈道導彈方面,中國正在發展生存力更強的現代化遠程彈道導彈,繼固體燃料導彈“東風”—31後,2007年又部署了射程更遠的“東風”—31A導彈。“東風”—31A射程可達1.2萬公裏。中國還在研發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巨浪”—2,並將配備在“晉”級戰略核潛艇上。“巨浪”—2的射程爲7200公裏。
在巡航導彈方面,中國最新型的反艦巡航導彈“鷹擊”—62使用渦扇發動機,射程可達280公裏。此外,中國還擁有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射程達1500公裏。
在防空導彈方面,中國此前在遠程防空導彈領域長期存在困難,但國産“紅旗”—9導彈的服役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
飛機領域:仍有差距
在飛機領域,經過80年代—90年代的發展,中國陸續推出了獨立設計和制造的殲—10、FC—1“梟龍”和殲轟—7等戰機。殲—10的性能類似于美國的F—16,“梟龍”則是低價格的輕型戰鬥機。此外,2011年,外界還發現了中國研發的殲—15艦載機原型機,其項目已進展至相當階段。
但是,在轟炸機和運輸機方面,中國仍在生産前蘇聯型號的發展型,這與世界水平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艦船領域:優等生
造船工業是中國軍工産業的優等生。近年來陸續建造了國際水平的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包括“旅海”、“旅洋”和“旅洲”級驅逐艦,“江凱”級護衛艦,“宋”級、“元”級常規潛艇,以及“商”級和“晉”級核潛艇。特別是其中的“宋”級常規潛艇具有極佳的安靜性,艇體敷設有性能良好的橡膠制消聲瓦。另外,造船專家們認爲,中國的船舶設計能力也是世界級的。
文章指出,中國軍工産業的地位曾一度較低,但在90年代之後逐步發生變化。近年來,軍工産業進行了各類改革,更加重視效率和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提高了企業活動的能力,還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並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外國技術。
不過,在很多具體的産品上,這種競爭還並不明顯,企業多是各自生産自己領域的裝備。例如,在戰鬥機項目上,尚未出現企業之間競標的局面。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軍民産業的整合。例如,運輸機、轟炸機和多用途直升機等在民用和軍用型號方面的技術差異並不大,中國的航空工業將用生産軍用飛機的設備和知識參與民用飛機生産。
文章認爲,中國軍工産業今後還將繼續其現代化進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16/1021685084.html 2012-03-16 11:50:17
俄上將解密俄軍方爲何錯判兩次伊拉克戰爭結果 2012-02-11環球網微博
——本文摘自《飈天風暴》(被遺忘的往事:海灣,第一場高科技戰爭系列叢書)一書前言部分 ,劉臨川 肖雲 編著,兵器工業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2008年第六期的俄羅斯《空天防禦》(雙月刊)刊登了俄聯邦軍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前總參作戰總局局長維克托•巴倫金上將就這一年8月爆發的俄格沖突和俄軍事改革等問題的專著。巴倫金上將對于俄武裝力量在這次沖突中的表現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並駁斥了俄羅斯某些軍事宣傳機構所謂“俄軍已經徹底擺脫車臣戰爭陰影”的說法。針對外界批評俄羅斯軍隊在武器裝備和編制體制方面僵化落後,仍然將重點放在使用有生力量進行大規模地面機械化消耗戰上,巴倫金上將指出,俄羅斯武裝力量尤其是空軍很明顯地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巴倫金上將指出,俄空軍在這次沖突中暴露出主戰裝備陳舊落後(差不多95%的航空武器都達到了最大使用年限),而且信息化程度嚴重不足,缺乏精確制導彈藥和現代化的航空技偵裝備。不但部隊的總體裝備水平仍停留在蘇聯解體時的水平,戰術戰法和部隊編成也依然停留在冷戰時代。第一近衛強擊航空兵師的飛行員們,駕駛著上世紀70年代制造的蘇-25強擊機,在沒有得到任何電子壓制力量的掩護下沖向格魯吉亞軍隊的陣地投擲常規炸彈和火箭彈。這種偉大衛國戰爭時期的落後戰法使俄軍的航空兵部隊損失慘重,這也是俄羅斯軍隊戰後首次遭遇防空系統比小口徑炮和可移動地對空導彈系統強大的敵人。
從進行信息化戰爭的能力角度來看,俄軍顯然還沒有做好准備,冷戰時代的烙印依舊存在。這無疑也顯示出,部隊主官觀念落後,前線部隊信息化戰爭能力尚顯不足,尚未對制造和大規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敵人的軍事和經濟設施給予足夠重視。
巴倫金上將指出,從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走過了複雜而充滿矛盾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特別是在戰略上均發生了急劇而深刻的變化。同樣,戰略的特點是飛躍與迷惑並存、成功與失利同在。在不懈探索新的和非傳統理論的同時,出現了有關武裝力量建設以及戰爭性質、樣式和實施方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和觀念之間的尖銳鬥爭。
巴倫金上將透露說,海灣戰爭結束後,在阿爾巴特軍區(俄羅斯俏皮話:實際指俄羅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位于莫斯科阿爾巴特大街)和空軍總司令部之間就曾經就這一問題進行過異常激烈的爭論。衆所周知,伊拉克軍隊長期裝備使用蘇制武器裝備,軍隊建設也與蘇軍類似。蘇聯軍事領導人曾經以爲,盡管美軍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但也將付出重大代價,甚至有可能超過朝鮮戰爭時期。在這其中,唯獨空軍參謀長安德烈•馬柳科夫中將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見。作爲前任總參謀長尼古拉•奧加爾科夫元帥所倡導“新軍事技術革命”的忠實信徒,馬柳科夫將軍指出,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軍隊配備了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其空中力量全面換代升級已接近完成。馬柳科夫據此推斷,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將會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模式快速贏得勝利,而其損失將被控制在近乎微不足道的水平。除非美國人發了瘋,想一鼓作氣占領伊拉克全境。
最終,戰爭的結果證明了馬柳科夫將軍的預測是精准的。從1991年1月17日淩晨開打並進行了42天的海灣戰爭中,主要以美軍爲首的多國部隊空中力量在前38天進行的空中進攻戰役中,共出動了10萬架次作戰與支援飛機,發射了288枚“戰斧”型巡航導彈、9300枚激光制導炸彈、5100枚“小牛”空地導彈,摧毀了伊軍的防空系統,消滅了伊拉克海軍,使伊拉克空軍失去了作戰能力,基本摧毀了伊軍的指揮與控制系統,使伊軍雷達迷盲、通信中斷、指揮失靈和武器失控。伊軍參戰的43個師中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324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持續猛烈的空襲造成伊軍傷亡嚴重、供應不足、逃兵增多和鬥志衰退、伊拉克軍隊已經因爲喪失士氣而變得不堪一擊。所有這一切嚴重削弱了伊軍的戰鬥力。爲多國部隊在後來的100小時地面作戰中能夠迅速達成戰役目的創造了前提條件。
一開始,海灣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也的確對蘇軍的首長們造成了相當巨大的沖擊,蘇聯的將軍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爲什麽經曆過8年兩伊戰爭磨練,裝備有大量蘇制現代化武器的伊拉克軍隊會被美國人如刺刀穿透黃油般輕易擊潰。而多國部隊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亡378人(其中美軍因作戰身亡的有148人,非作戰身亡的145人。英軍死亡47人,阿拉伯軍隊死亡40人,法軍損失2人)。未等硝煙散盡,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裏•亞佐夫元帥派出一個軍事代表團訪問巴格達,對這場戰爭進行實地調查。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裏……
維克托•巴倫金上將指出,第一次海灣戰爭可以被視爲現代戰爭模式發展方向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蘇聯武裝力量長期以來所持的看法是:現代戰爭需要依賴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才能取得勝利,必須以陸軍爲主。而通過這次戰爭,證明了長期以來被蘇軍首長們嗤之以鼻的“空中制勝論”已然成爲對戰爭影響明顯的現實因素。許多軍事專家和戰略家紛紛表示憂慮,他們從伊拉克戰敗的現實中看到的是蘇聯軍事學說的失敗,也昭示著蘇制武器裝備和軍事理論的落後。
但轟轟烈烈追趕世界軍事改革潮流的景象並沒有出現,除了因爲蘇聯的改革已經進入死胡同,帝國處于崩潰的前夕,無法也無力推行軍事變革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武裝力量內部的強力反對。蘇聯軍事代表團從伊拉克實地考察歸來後,得出的結論是:西方誇大了他們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尤其是美國空中力量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威力更是被“神化”了。蘇聯軍事代表團發布的報告提出,伊拉克一共擊落了167架聯軍飛機,而不是西方公布的幾十架。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威力也並不像美國宣揚的那樣大,而且這種導彈非常容易遭到防空火力的攔截。而蘇聯的防空系統要比伊拉克的完善得多,也強大得多。伊軍的失敗完全是因爲其官兵的素質低下,武器裝備的性能落後和指揮員臨戰指揮水平太差。而蘇聯軍隊在所有重要的方面與美軍相比絕不落後。雖然伊軍大量裝備的是蘇制武器,但絕大多數都是專供出口用的簡化型,在性能上與蘇軍自用技術裝備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蘇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足夠的預算,只要國家能夠滿足軍人們的要求,他們有信心應對任何挑戰。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1/1133682034.html
(楨:但美也陷伊戰越戰化!另參本館:伊戰越戰化 《海灣戰爭》《1977年世界國力評估》蘇俄建軍原則《戰爭之道》《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 2012-02-12 11:01:29
俄媒稱中國軍事技術與西方實際差距僅5-10年
資料圖:中國研發的殲-20隱形戰機。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2月7日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快速實現現代化,目前已經擁有航母,研制出了無人機和隱形殲擊機,真實戰鬥力超乎外界想象。盡管中國軍方代表聲稱在軍事技術上與西方存在25到30年的差距。西方專家卻認爲,這種差距或許只有5到10年。
俄媒稱,中方代表反複提及的話題是中國與西方之間較大的軍事技術差距。陳舟將軍指出,解放軍與西方軍隊之間的技術差距至少是25到30年,中國軍隊甚至沒有完成機械化過程,現在還要向數字化時代轉變,而軍事裝備數字化是解放軍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將軍指出,解放軍的技術設備仍處在數字化的初期階段,遠遠落後于西方國家,希望歐盟國家能向中國出售高科技軍事産品。但是,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大,因爲歐盟至今仍未解除自1989年以來對華實施的武器禁售令。去年12月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也在對華關系報告中指出,武器禁售令是改善中歐相互關系的主要阻礙。錢利華將軍認爲,如果歐盟解除禁售令,將會有助于中歐之間的合作。
俄媒稱,在靜態展示的成飛殲-10殲擊機前,解放軍第24空降師師長嚴峰大校指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希望能夠裝備性能更先進的戰鬥機。而在寧波海軍基地,胡煒華(音)艦長指出,中國海軍的核心力量是精神和意志,最大的弱點是技術和裝備性能。
俄媒稱,中國軍方官員顯然過于謙虛,他們所說的中國在軍事技術能力方面的差距,可能與事實不符。至少中國官方國防報道指出,由于實現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突破,中國軍事工業在航空裝備、電子設備、信息技術、專業技術設備等各領域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西方駐華外交官認爲,中國在軍事技術層面上與西方的差距僅有5到10年。當然,這種差距很難准確判斷。不過,五角大樓2011年關于中國軍力的報告中提到的軍事技術方面的擔憂,多少有點危言聳聽
相關新聞
韓媒稱中國30年內無法趕上美國 差距很難縮小 2012-01-06
日媒稱中國戰機數量1年減1/4同美實力差距拉大 2012-01-05
漢和稱中國軍工閉門造車同俄差距正迅速擴大 2011-11-28
美媒體稱中國借助導彈數量彌補與美軍裝備差距 2011-08-04
俄媒稱中國研出WS-15發動機消除與美俄歐差距 2011-06-01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8/0859681721.html
東方網 2011年11月20日消息:據俄通社11月17日報道,俄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尼古拉?馬卡羅夫大將近日再次對俄制武器的性能提出了批評。
俄軍總參謀長指出,“梅卡瓦-MK4”主炮的射程達6000米,而T-90的只有2500米。此外,美國HIMARS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的射程可達150千米,而“龍卷風”系統的只有70千米。
他當時宣稱,俄軍事工業生産出的裝甲技術裝備、火炮和輕武器,在性能上不但落後于北約同類産品,甚至還比不上中國軍方的裝備。尤其是,俄軍現役T-90坦克不但性能無法滿足俄陸軍需求,而且單價還遠高于德國的“豹II”。
俄國防部最近幾年中一直在積極研究從國外進口軍事裝備的可行性並且還簽署了數份合同,其中包括從以色列進口無人機,向法國訂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以及向意大利和德國企業購買裝甲技術裝備等。俄軍方解釋稱,通過購買國外軍事裝備有助于俄獲取先進的技術,從而提高俄軍的作戰能力。
更多新聞
媒體稱印軍購買力大幅增強對俄制武器興趣下降 2011-10-14
俄方指責印度軍工企業爲俄制武器制造劣質配件 2011-05-18
俄總統給軍工敲警鍾:俄制武器吸引力正在消失 2009-10-31
俄羅斯稱美國壟斷中東武器市場大力排擠中俄 2011-11-17
香港媒體稱俄羅斯與中國爭奪緬甸武器市場 2011-11-10 0
俄羅斯擔心獨聯體國家采購中國造物美價廉武器 2010-10-22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20/1023674383.html
專家稱印度現有國防技術水平與中國1998年相當
環球網實習記者郭文靜報道 印度《商業標准日報》2011年7月18日發表了題爲“中國的國防工業給印度上了一課”的文章,文章援引一名專家的話說,印度現有國防技術僅相當于中國1998年的水平。
美刊嘲笑印度軍工缺乏國産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2011年3月26日文章,原題:崛起的龍,昏睡的象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國防預算。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此外,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鮮明對比。中國軍費是爲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爲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
俄總統表示要購買中國梟龍 (2011-07-19 )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另參本館:IDF與JF17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中國軍工
軍事工業世紀超越,本末倒置俄看中國臉色 2011-07-22 中華網論壇
衆所周知,中國和印度的軍事裝備淵源均來自老毛子,所不同的是,印度依賴進口俄羅斯裝備的曆程是由淺到深直,發展至今這一依賴已讓印度軍事離不開老毛子;而中國則是,從進口到仿制甚至趕超。近日,有日本具有科學根據的情報透露:大量事實已經證明,俄羅斯軍工開始慢慢不如中國,中國雖然在目前還落後俄羅斯,但目前來看,中國進步很快,而俄羅斯任然在吃盡前蘇聯的老本,從T-50跟中國的J-20相比來看,俄羅斯已經開始落後。 從J-20的多次試飛可以看出,中國的確在發動機制造方面已經開始有所突破,而且這個突破將不再受制于俄羅斯。
……………
http://military.china.com/critical3/27/20110722/16662363.html
瑞典智庫稱中國對俄武器依賴降低外交姿態變強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道,據法新社2011年10月3日報道,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俄羅斯武器和能源進口的依賴已經降低,這將導致俄羅斯在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時的姿態變弱。
……………
俄羅斯,爲何說俄空軍不如中國 2011-09-30
當“俄羅斯《軍工信使》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亞曆山大-赫拉姆奇欣撰文指出,雖然俄軍飛機和防空導彈系統性能先進,具有較強競爭力,但是俄空軍和防空部隊建設缺乏明確而清晰的戰略構想,計劃采購的新武器裝備數量極其有限,未來作戰實力不容樂觀……如果說用來對付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完全綽綽有余的話,那麽一旦遇到美國或中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就絕對無力應對。” 2012-02-08 11:52:01
美國戰鬥機設計成熟應該從二戰後期算起,尤其是P51野馬顯示出美國戰略空軍所需戰鬥機的模式,高機動性和遠距護航能力完美平衡。到了噴氣時代,F86、F4、F14/15/16/18也都是同代經典。
應該說,美國擁有體制和資源的雙重優勢,擁有雄厚的科技和生産基礎,大多部件都有獨立預研並進,戰鬥機設計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系統權衡之後的挑選組裝。美國空軍之所以對輕型截擊型戰鬥機不感興趣,是因其戰略使命決定的,其戰鬥機必須能給予戰略轟炸機切實有力的保護,才能撕開蘇聯防空網,鑒于此時己方已經具備了一定高度優勢,所以就追求水平機動性和航程,而既然發動機推力足夠,抵達戰場時燃油也消耗了一定燃油,那麽垂直機動性也是不錯的。但事情絕非這麽簡單~~
就像英法一對冤家一樣,美蘇也恰恰相反,蘇聯爲了截擊,強調了高加速和高垂直機動能力,美國爲了護航,強調了航程、較高的持續水平機動機動能力。如果說F86朝鮮上空還是略具優勢的話,F4在越南上空的表現頗讓美國人失望,這無非是因爲美國對此代戰鬥機(F111、F105、F4)過于自信,試圖搞成“戰鬥轟炸/攻擊一體化空中打擊平臺”,而此時空空導彈還不夠成熟,大家都不得不玩近距格鬥,美國的多用途戰鬥機在毛子的專用戰鬥機面前就顯得笨重了。換言之,試圖樣樣精通,結果樣樣稀松結果就是F15喊出“沒有一克爲了對地攻擊”的口號,F16的格鬥性能也很卓越,就連A10也是專業過頭到笨豬般摸樣(優良的低空穩定性和被彈裕量,以對毛子鐵流做點名/自殺式攻擊)。而既然有了優良的基礎,F15和F16最終也都發展出了對地攻擊性能,但這個就是在突出空戰性能之後的加分,而非上一代試圖讓兩項性能平衡,顯然這代的思路比較理想。
但毛子不愧是“勇于創新+長于整合”的民族,氣動性能卓越的SU27和MIG29超出了常規設計的極限,相比之下,美國戰鬥機尤其是戰略空軍護航主力的F15,就顯得平衡乃至平庸了。美國早已感到巨大壓力,借著毛子解體的空隙,整出了F22,用先進的電控和推力矢量,極大的提高了機動性和敏捷性,發動機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而常規布局還具有隱身性的先天優勢,貌似美國式的均衡設計終于在F22上面能樣樣精通了,而其他國家不得不試圖從某一單項加以超越。
5.中國: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中國常自稱對于某些技術的起步研究很早,而現實中,中國常號稱擁有:
最好的但也是服役最晚的MIG19改進型——殲6
(曾經被喊“萬歲”的主力戰機)
最好的但也是服役最晚的MIG21改進型——殲7
(常號稱能抵擋F16,那MIG23、MIG29簡直都沒了意義~~)
最好的但也是服役最晚恐怕也會最長的二代機——殲8改進型
(常自稱一個優良的平臺,那F4一直改進不就行了?F4發射無控火箭彈豈不更穩更准?)
最好的但也是服役最晚的三代機——殲10
(越改越象F16早期型的敏捷性升級版了~~)
夭折的殲12恐怕更爲典型,爲了大戰而研發的“單發輕型殲6”,機動性據說不俗,但航程和載重過小,以致沒法裝雷達和導彈,好比一個招式淩厲卻出手無力的雜技兒童~~
當需要宣傳某型新機時,常自稱能擊落多少架上代機,那也就意味著,在絕大多數時候,面對優勢敵機,PLA也得是那個交換比……
前後說法結合,就貌似中國人不缺乏想象力,卻總是不敢不能去實現一樣是的,有工業基礎的先天不足,有技術封鎖的困境和世界大戰的壓力,但是否也有國民性和體制的原因呢?
爲何總是在排外和媚外中左搖右擺?
爲何總是把階段經驗當成金科玉律?
爲何總是別人量産了才終于敢明確自己的思路?
爲何總是表現出對些許技術進步的不屑乃至強烈質疑,直到被落下一大步?
某些人保的是什麽?守的又是什麽?真的是對技術對國家的負責嗎?
回應
大家都想保守,保守就不會犯錯務,就不會被外行頭頭指責,也可以現在別人的肩膀上繼續升 關 發財,沒辦法我們就著體制。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代價,中國前三十年政治運動不斷,以整知識界爲已任!現在拼命追趕,心髒還得進口俄羅斯的二流發動機及英國早已淘汰的斯貝發動機,這,就是代價!!
求全飛機是死路,有針對創新發展制敵才是出路,集華網英獻策,讓美國每天去趕超 浪費美元最好。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5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