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戰略論》
讀程廣中的博士論文《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最大心得是:
藉由法德瀕海陸權國家,不顧瀕海陸權國之地緣戰略,大力發展海軍挑戰英美海權失敗之同時,陸權優勢也失之於俄蘇,的例子。反思一般將中國明清以來之衰敗歸諸不知海權,其實在清末海患之前,中國之患在陸,故偏陸權,乃天經地義之國策。
甚至,現今中國如果不顧瀕海陸權國之地緣戰略,大力發展海軍想挑戰海權國家的話(如本臺前評<中國海軍>之諸文),難免重蹈中日甲午戰敗甚至美蘇對抗、蘇敗之下場。
故現今中國除了要平衡海陸軍、大力發展制空權外,應以“海陸和合”的地緣戰略,來化解美國海權以日印等海陸權國家來包圍中國。
前評《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劉喆的<海權與中國國家利益——試論現階段中國不宜大力發展海權>在中國一片的大海軍論中,也少見的有反思。
另外<大陸中國的世紀海權之夢:再論甲午戰爭 >歷史月刊07/07/24 楊溫利
中國「何以失敗?」對於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歷來從政策、戰略、戰術等各個層皆有所檢討、批判,而從中所獲得結論則可總括為:「不知海權。」中國被陸地收了靈魂,既不知如何利用海洋以增進國家的權力與福祉;也不知如何運用海軍兵力以獲致戰爭的勝利。但這一切所顯示的,卻是在甲午戰爭結束百餘年之後,對其經驗教訓與啟示的認識,竟然還是似是而非。因此,本文試圖對過去有關甲午戰爭的批評、解釋,再作一徹底的檢討,並側重在戰略與大戰略上的意涵,至於戰術上的教訓在今日已殊少價值,將以予省略。
………………
結語
甲午之敗,的確是一連串的長期累積的戰略錯誤所造成的。但清廷的錯誤,並不在於大戰略上的純粹守勢,亦不在於軍事思想上的消極與不知海權,更不在於重陸輕海、未持續投資、維持艦隊;而在於對國家所在地緣戰略環境與當代科技脈動認識不足,未能朝正確的方向,建立符合自身守勢政策與大陸性格的國防武力。
戰爭展開之後,清廷海軍戰力不足,不得不採守勢,並非主事者懦弱無能,或是戰略錯誤。北洋艦隊戰力不足,雖是避戰保船、依恃砲臺,但已達成鞏固首都、分散日軍兵力的作用,清軍海軍戰略運用可稱合理,與戰爭最後的失敗無關。而日軍雖取得制海權,但不僅未曾在陸上獲得戰略優勢反而危機不斷,奈何清軍卻是不堪一擊。即使據守平壤、兵力與日軍相當,卻仍敗於日軍;堅強的旅順要塞,亦難為一日之守;當日軍過渡延伸、反攻契機出現,清軍亦無法取勝。陸軍缺乏戰力,才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主因,而這也正是一個忘卻陸權、盲目追求海權的大陸國家,所必須嘗到的苦果。
只可惜在一個世紀之後,甲午之敗的原因卻仍未被充分瞭解;大陸的中國,終究還是沒能從這百年的海權幻夢中清醒。這不只是那在1980年代名噪一時的《河殤》影集,更反映在當今一些具體的戰略方針與政策之上。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優先,新一代的大型水面艦艇一艘接著一艘下水,航艦的研究不曾中斷,而保衛海上通道、特別是石油航路安全的呼聲也甚囂塵上……不知是如何倒下的,又怎知該如何站起來呢?
地緣戰略
地緣戰略學是現代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戰略理論,該學說的鼻祖是一個叫麥金德的英國地理學家,他在20世紀初首先提出了一個世界“地理中心(地理樞紐)”的概念,奠定了地緣戰略學的理論。
麥金德認爲,世界可以劃分爲幾個大島,歐亞非、南北美、澳洲,其中歐亞非爲世界島,在世界島上居于頂端部分的歐亞大陸是決定世界的心髒地帶。這個心髒地帶的區域大概東起俄羅斯的葉尼塞河、西至東歐平原、向南包括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克什米爾等地。麥金德有三句名言:誰統治了東歐平原,誰就控制了心髒地帶;誰統治了心髒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全世界。
戰後,面對世界的心髒地帶爲前蘇聯所控制的事實,美國人又發展出了一個戰略地緣學中的“邊緣地帶論”,認爲僅僅控制心髒地帶還不足以稱霸全球,如能控制環繞心髒地帶的歐亞沿海地區,將足以遏制心髒地帶國家的擴張。邊緣地帶論的祖師爺是美國的斯派克曼,他的“邊緣地帶論”從冷戰時期就是美國爭霸的理論基礎,一島鏈的位置正處于“邊緣地帶論”中需要控制的亞洲沿海地區,所以美國佬一貫比較重視。斯派克曼有一本著作叫《和平地理》,樓主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提到戰略地緣學,有一個德國人叫哈斯霍夫的也比較有名。他的“生存空間理論”對二戰時期希特勒的軍事擴張戰略,甚至是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理論,都有極深的影響。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726.html
21世紀的地緣戰略新概念——“海陸和合論”
傳統的地緣戰略思想已經過時
西方傳統地緣戰略學說大多是從地理的角度論述如何稱霸世界。無論是始於19世紀末的“海權論”,還是始於20世紀初的“陸權論”,都把人類歷史視為陸上勢力與海上勢力的鬥爭史。這顯然不符合後來歷史發展的事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既有陸地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有海洋國家之間的戰爭,以及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的結盟現象。戰爭的起源是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戰爭的結果是侵略者的徹底失敗。地緣政治因素只不過是發動戰爭的藉口,例如希特勒便提出過所謂“生存空間論”。戰後,在和平主義佔上風的日本,傳統的地緣戰略理論在國際政治學界是沒有什麼地位的。
然而,至今,傳統地緣戰略學說仍然是美國制定全球戰略的重要依據。美國一些人仍在主張,美國應與日本、澳大利亞等海洋國家聯手遏制中國。日本也有聲音附合,強調作為海洋國家,日本的國家戰略應該是強化日美同盟,促使亞洲海洋國家組成鬆散的“海洋聯邦”,牽制中國,並使日本成為“太平洋統一體的領導者”。這些過時的“海陸對立論”,只能導致中美、中日之間產生地緣戰略對抗,有害無益。因此,為避免國家決策錯誤,順應時代潮流,提出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和平、合作的“海陸和合論”,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首先,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正確的地緣戰略必須擺脫殖民主義時代思維方式的束縛;其次,東亞是由海洋國家和陸地國家組成的,沒有“海陸和合”,建立所謂“東亞共同體”就將是一句空話;第三,“海陸和合”不僅是一種主觀願望和理念,而且符合海陸國家之間客觀存在的地緣經濟互補性。在21世紀,只有和平與合作,才能為海洋國家和陸地國家帶來可持續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海陸和合論”的要旨與根據
“海陸和合論”的實質,是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之間的地緣關係,以促進本國、本地區和全球的持久和平、安全、發展與繁榮。其基本內容和追求的基本目標應包括:第一,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和平相處,互不侵犯,互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互不干涉內政;第二,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各自發揮自身地緣優勢,開展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和彼此信賴的安全合作;第三,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相互開放,為對方的發展和彼此合作提供地緣便利條件,通過政治對話與協商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第四,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不以海陸劃線樹敵立友,而以和平、合作為共同目標,爭取實現“海陸和諧”;第五,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不僅要努力實現“海陸和合”,還要謀求海洋國家之間的“海海和合”、陸地國家之間的“陸陸和合”。
“海陸和合”是亞洲地緣經濟關係決定的。亞洲各國山水相連,既有海洋島國,又有內陸國家和海陸兼備的國家。有關各國可以利用彼此相鄰的地緣經濟優勢,通過海運、空運和鐵路及高速公路網相連接,形成若干次區域經濟圈彼此相通的亞洲廣域經濟圈。據報道,中韓兩國地方政府計劃在中國的山東煙臺和南韓的仁川之間建立跨海列車輪渡,並進而使從歐洲鹿特丹開來的火車直接跨海開到日本的東京。要實現這一美好遠景,沒有“海陸和合”的國際環境是不可想像的。
“海陸和合”體現著陸海國家的共同利益與互補性。亞洲既有中、日、韓等油氣資源進口國,也有俄羅斯和位於中東、中亞的諸多產油國,可以通過海運和鋪設管道運送能源,建立比較穩定和互利的能源供求網路。俄羅斯預計,目前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天然氣儲量達64.3萬億立方米。2020年,俄東部石油年開採量將達1億噸,天然氣達1050億立方米。俄羅斯正計劃通過輸氣管網,向中日韓輸送天然氣。2020年,俄對亞洲石油出口的比重有可能從目前的3%增至30%;天然氣出口將從目前的5%增至25%。
“海陸和合”是確保海陸能源通道安全,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各種威脅和挑戰的需要。如今,亞洲陸地國家也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波斯灣進口原油,以及利用海運從事國際貿易,海上通道安全已成為海洋國家和陸地國家共同的安全利益。國家安全現已超出傳統安全的概念。無論是海洋國家還是陸地國家,都難以單獨應付反恐、打擊海盜、防止跨國犯罪、生態環境等諸多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挑戰,而只有通過跨國合作才能有效防範。
“海陸和合”的必由之路是,“良好的雙邊關係+和平的多邊主義”。亞洲“海陸和合”的範例之一是東盟10國的成功實踐,以及東盟與中國(10+1)、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機制的發展。“六方會談”是通過和平對話實現北韓半島無核化的唯一途徑。今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澳大利亞、斐濟、紐西蘭、柬埔寨,並出席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開創了“海陸和合” 的新篇章。繼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又增進了太平洋兩岸兩個大國的“海陸和合”。
“海陸和合論”與中日美關係
“海陸和合”是避免“海陸對立”、實現“海陸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中日關係的方向。歷史經驗反復證明,只有和平、合作才對各方都有利,而以海陸劃線樹敵立友,人為製造“威脅”與“對抗”,到頭來只能對本國不利。
中日兩國只有謀求“海陸和合”,才能充分發揮亞洲地緣經濟的巨大潛在優勢,造福于中日兩國的子孫後代。目前,包括香港在內,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作為海洋國家,其能源、資源、市場離不開包括中國、俄羅斯、中東國家等在內的陸地國家或海陸兼備的國家。因此,實現“海陸和合”最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中日兩國如能通過談判,實現東海有爭議地區油氣資源的共同開發,將是中日關係史上的一個創舉。衷心期待兩國政府能本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精神,化對立為合作,在有爭議地區實現共同開發。從相反意義上講,這也是檢驗中日能否實現“海陸和合”目標的一塊試金石。
中國奉行“海陸和合”的地緣戰略,將有利於減少一些人對中國崛起的擔憂。目前,美日一些人持有“中國威脅論”主要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對中國強大後會不會搞地緣戰略擴張不放心。而“海陸和合論”可以讓有關各國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二是就中國軍事力量增長聽信了一些誇大之辭。中國在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物價漲幅較大情況下,名義上每年保持所謂兩位數的國防開支增長率,根本不會對鄰國構成威脅。實際上,日本從1955年到1985年的30年間,防衛開支增長了22.3倍,年均增幅都在兩位數以上。
中日兩國實現“海陸和合”,不僅不會衝擊日美關係,損害日美的利益,反而可能成為中美日三邊關係協調發展的一條出路。因為“海陸和合論”也提倡日美之間的“海海和合”。迄今,妨礙美國在“海陸和合”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的因素之一是陳舊的地緣戰略觀念。例如,美國如今仍把中、俄作為地緣戰略的競爭及防範對手。另一方面,“9·11”事件以來,來自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壓力等迫使美國開始鼓勵中、俄“在解決共同安全挑戰方面成為美國的夥伴”。至於台灣問題,美國也是把它放在美中關係的戰略框架內加以權衡的。“海陸和合論”既有利於中國的和平統一,也符合本地區各國的利益。2006年4月,首次中國海峽兩岸經貿論壇成功舉行,其基調便是和平、發展與合作。
展望未來,中美、中日之間能否長期和平共處、擴大合作,將成為東亞地區發展的重要前提。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 劉江永《人民中國》雜誌
http://big5.china.com.cn/book/zhuanti/qkjc/txt/2006-07/06/content_6267593.htm
軍略地理
一、根據三軍大學對戰略的區分,軍略地理研究適用于大戰略及國家戰略階層,因此其定義應爲: 『研究地理條件對政治、經濟、心理、軍事四大國力因素之建立、運用與發揮之相互關系的科學』。
二、軍略地理又稱爲『地緣戰略』,由于學術上將『地緣戰略學』和『地緣政治學』這兩者學說都 翻譯及簡稱爲『地略學』,故另采『軍略地理』一詞以資區別。 在二次大戰前所謂的『地略學』即指『地緣政治學』,戰後才有學者針對國家安全構想來研究 地理與戰略間的空間價值及地位價值,即爲本課程所要探討的『軍略地理』( 地緣戰略 )。
三、軍略地理( 地緣戰略 )與地緣政治:
(一) 一九一六年瑞典學者克哲倫( Rudolf Kjellen )首創『地緣政治』一詞,其主要著眼點是在 研究地理與應用政治學之間的相互關系,主張擴張本國領土。經德國豪斯禾佛(Haushofer ) 等多位學者之倡導與作有系統的研究,爲希特勒的侵略擴張政策及日本軍閥的『大東亞共榮 圈』奠定了理論基礎,使整個世界都卷入戰爭的漩渦帶來了人類世紀大浩劫。
(二) 二次大戰後,美國葛德石(George B.Cressey)教授遂又創了一個『地緣戰略』新名詞,揚棄 地緣政治中侵略擴張思想,強調國家安全與國際互惠合作,即以地理因素來設計國家戰略政策,也就是研究地理條件與國家戰略相互關系的科學。
(三) 『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所研究的範圍互有重疊,但在研究的動機上與研究的方向上有 所不同。若從英文來看,即很明顯看出其不同,由于中文翻譯中把兩者都譯爲『地略』方使 人混淆。本課程爲避免學者混淆,故才以『軍略地理』名詞取代『地緣戰略』。
(四) 地緣政治學說在第二次大戰前(含二次大戰),因國家發展需藉武力、強權,故與地緣戰略學 說重疊性較多,戰後,已逐漸以政治、外交政策爲研究方向及擬定策略爲依歸,如『地緣經濟論』,後冷戰時期,地緣政治已明顯地忽視軍事的戰略意義,而專注於技術及經濟爲主要課題( 有些學者甚至抨擊我國防經費過於龐大 ),而有『地緣經濟論』的學說。
四、大戰略、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的定義:
(一)、『國家戰略』名稱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爲指導協約各國作戰,律定一『大戰略 』一詞,爲最高階層之戰略指導,超越軍事戰略階層之上。二次大戰戰後,美國以『國家 戰略』一詞取代『大戰略』。由此可知,『國家戰略』與『大戰略』在西方國家的戰略層 級中是相等的。
(二)、據美國軍語詞典對戰略之定義爲:
1、國家戰略:在平時或戰時,爲了達到國家目標而發展和使用國家的政治、經濟、心理、軍事 四大國力因素,發揮統合力量,以達成國家目標之藝術。 『國家戰略』即指超出純軍事戰略之上,以建立政、經、軍、心四大國力,藉以 獲得最大國家利益的藝術與科學。
2、軍事戰略:爲了應用武力或武力的威脅,以求達到國家政策的目標而使用武裝部隊的藝術和 科學。
(三)、我國將戰略區分爲大戰略( 同盟戰略 )、國家戰略、軍事戰略、野戰戰略四階層,構成一 完整的體系。惟學者紐先鍾先生對此區分有不同意見,認爲『大戰略』與『國家戰略』都 爲同等意義,無需再予區分。
(四)、『國家戰略』制定程序:
1 、一個國家爲維護或追求其『國家利益』,必須據此以確定其『國家目標』;爲達成其『國 家目標』,必須先考量主觀條件及客觀環境,以進行『國家情勢判斷』,進而策定『國家 戰略構想』,據此以厘訂『國家安全諸政策』。
2 、『國家情勢判斷』系用以研判全般情勢,針對國家目標,以産生國家戰略構想各擬案,在 考量主客觀因素,加以分析比較,以策訂國家戰略構想的一種合理思維程序。而欲使『國 家情勢判斷』更正確、落實,必需做『地略研究』( 即本書所說的『軍略地理』 )。
3 、若單純研究地理條件與政治因素( 內政、外交 )之相互關系者,稱爲『政治地理』或『地 緣政治』;若研究地理條件與經濟因素( 財政金融、生産貿易、交通儲運 )之相互關系者 ,稱爲『經濟地理』或『地緣經濟』;若研究地理條件與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文化教育 )之相互關系者,則屬『人文地理』之一部份;若研究地理條件與軍事因素( 建軍、用兵 )之相互關系者,稱爲『軍事地理』或『國防地理』。綜合研究地理條件與四大國力因素 之相互關系者,始稱爲『地略研究』,即本課程所稱之『軍略地理』研究。
(五)、『國家利益』與『國家目標』的涵意
1 、國家利益:乃爲一個國家對於其國民之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爲國家所必須予以保護 維持,甚至爲神聖不可侵犯者。例如國家領域之確保、人民權益之維護、與政 體主權之獨立自主等。此主權、領域與人民權益自由三者,爲國家之基本利益 ,也是國家所致力維護之根本要素。另外,由『國家基本利益』再進而發展爲 更具體的『國家多種利益』( 或稱『臨時利益』 ),即國家決策者所認爲對維 護國家基本利益極爲重要之事項。例如國與國之間的『集體防衛措施』,即爲 國家多種利益之一。通常『國家基本利益』是很少變動的,而『國家多種利益 』可能會變動。總之,國家任何的施政或作爲,均以維護國家利益爲前提,即 所謂的『國家至上』。
2 、國家目標:乃一個國家爲維護與發展其國家利益,在其立國原則或立國精神下,所應努力 之主要『鵠的』。換言之,爲維護國家利益,始産生國家目標。如無確定的國 家目標,則自然不可能會有一個內容不發生矛盾的國家戰略,更難期統合國力 的發揮。
五、戰略的起源:
1、戰略一詞起源于公元五七九年,東羅馬皇毛萊斯( Maurice)親撰一書來作爲訓練其高級將領的教材,並定名爲『strategicon 』,譯成英語就是『strategy』,此爲第一本以戰略爲名的書。
2、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馬奇維裏(Niccolo Machiavelle,1469-1527)爲西方戰略思想複興的起點,著有『軍事藝術』(有關軍事戰略);『君道論』(有關國家戰略),爲現代戰略思想的始祖。
3、十九世紀初,瑞士人約米尼的『戰爭藝術』及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爲現代戰略思想的經典之作。
六、軍略地理的功能
(一)、廣義的功能:
1、用以研究整個天賦資源並做合理有效的支配與運用。
2、探討國際間的新關系,並導引其未來發展的正確途徑。
3、解釋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問題及潛力。
4、對國內發展及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提供一種理想的目標和可行的計畫。
5、提供一個國家或一個同盟安全防衛的最佳保證。
(二)、狹義的功能:
1、根據球面理論的新觀念,研討樞紐地區的真實性和其主要功能。
2、評估一個國家本身與其敵人或假想敵人以及其相互之間同盟國例的途徑。
3、擬定國家戰略的目標及今後發展的方向。
4、制定本國國防政策、建軍備戰的方案,並預測敵人可能采取的戰略行動方案。
5、決定對外關系和經濟發展的一切政策與對策。
6、作爲戰略計畫作爲的主要基礎。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4105.html
讐抱歉!! 傳錯了!
有幾個題目要問的!!
1.馬漢海權論之要素為何?
2.說明馬漢與美國的海洋霸權發展之關連
3.說明南海局勢未來的發展及影響
4.台灣軍略地理價值為何?
5.全球主要潛在戰爭風險地區是沿中東、南亞以及東北亞的弧形地帶,請救下列區域擇一問題說明之
1.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民族宿仇
2.伊郎核武發展問題
3.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邊界糾紛
4.台灣海峽兩岸之軍事對峙
5.北韓核武發展問題
有興趣的話可另參本館:
《海權論》(6天後貼)
<中國海軍>有幾篇有關南海及中巴印貼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279024/20080331063925/
《印巴分立:克什米爾衝突的濫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237600/20081121064811
中國與印度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905422/20071227062346
以巴及中東:
<以黎巴又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7215263/20070527214731
<以入侵巴>(過陣子貼)
<伊戰越戰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50/20070701065543
伊韓核武:
<美以伊朗>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082818/20080906062151/
<中國與韓朝>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951100/20071228055528
海峽兩岸:
<中國大戰略>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180656/20070804061003
<共軍能阻美救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700504/20070422074128
<賣台軍事家>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179237/20070918064742
馬國防外交兩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136108/20080909062529/
及明天開始貼的《強國不是夢》《中共動武方式》《探索中共21世紀的軍力》《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蛻變中的軍事強權》
《臺灣生存與海權發展》《海權論》《國家海上利益論》《臺灣軍事力量透析》《僵》《防衛大臺灣》《別怕中國》《臺灣安全三角習題》《跨世紀兵法》《中共武力犯臺個人求生手冊》《1995閏八月》《入侵臺灣》 2009-01-14 08:22:23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