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5 06:21:52阿楨

《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關於前評《美國實力(有沒)衰落》之爭,還是布里辛斯基的《美國的危機與轉機》(左岸文化,2008)比較客觀,有危機但也是種轉機:

本書透過公正、嚴格的角度,深入評斷這三位總統在擔任歷史上首次出現之全球領導者時的表現與功過,並分析他們個人的領導風格如何影響他們的表現與最後的政策結果。布里辛斯基,美國最著名的國際事務評論專家,認為美國已經浪費了許多權力與聲望。沒有任何一位總統能夠從他的評論中全身而退,每一位總統得到的評價也絕不相等。在這本書的結論裡,布里辛斯基提出他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美國在這個全球政治覺醒的時代中,重新獲得全球優勢地位

(2007時小布希的反恐戰在布書中已失敗:p209給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的外交成績,分別打了穩健:B、不平衡:C、失敗:F分數)。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1928-)美國最著名的國際事務評論專家、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目前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顧問與董事,同時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的教授,開設美國外交政策等課程。

算了吧!布里辛斯基骨子裡還是位現實主義者,看下每階段他對美國之謀略吧:

寫於蘇聯瓦解、911發生前的《大棋盤》(立緒,1998)主張:

本書呈現出布里辛斯基對二十一世紀美國優勢地位的大膽地緣戰略觀點。他的分析重點是,歐亞大陸是人口最眾多、天然資源最豐富、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區域,以及大國在此一區域的縱橫捭闔情況。由葡萄牙至白令海峽、由北歐拉布蘭到馬來西亞,美國霸權將在這塊歐亞大棋盤上受到考驗。他認為,美國的任務是駕馭歐洲、亞洲和中東的衝突與關係,不使敵對的超級大國出現而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或福祉。
布里辛斯基在本書的分析重心是,美國在歐洲、俄羅斯、中亞和東亞四個重要區域的利害關係。斷層在哪裡,讀者或許已經熟悉,但是蘇聯土崩瓦解創造出新敵國、新關係,布里辛斯基針對此一地緣政治新現實,為我們爬梳整理出戰略脈絡意義,譬如,他解釋:
為什麼法國與德國將扮演地緣戰略樞紐角色,而英國與日本郤不會。
為什麼北約組織擴大是俄羅斯拋棄往昔錯誤的大好良機;為什麼俄羅斯若放棄 此一機會,必將抱憾。
為什麼把中國當做是威脅,並不離譜。
什麼美國不只是第一個道地地的全球超級大國,也將是最後一個全球霸主,它的意義、影響何在?

寫於911之後,反恐現失利之初時的《美國的抉擇:是王道還是霸道》(左岸文化,2004)則主張:

美國的國力及廣泛的全球化是實情,卻也是世界上的兩難。空前強大的美國也是全球安全的支柱,然而美國自己卻也空前的不安全。全球相互依賴及人類普遍的政治覺醒,雖然激出了對美國的忌妒、痛恨,讓美國的敵人有了毀滅的科技,但是也把美國推向了全球的獨霸。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在「抉擇」這本書裡,提醒美國人,不要錯把美國的國力當成全能的。美國的福祉和世界的福祉盤根錯節,難以分開。只驚恐的關注美國單方面的安全、只看到恐怖活動、不關心人類永不停息的政治活動,美國不但自己的安全不保,更辜負了全球對美國領導的企盼。除非美國能把自己超強的國力和美國社會迷人卻常不安定的吸引力調和一下,美國會相當孤獨,在國際混亂的時候常遭到攻擊。

布里辛斯基:奧運將加速終結大陸共產主義

【大紀元01 年7月14日訊】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今天針對北京取得奧運主辦權一事,在紐約時報發表「共產主義能與奧運相抗衡嗎?」專文,他認為奧運將使共產主義提前壽終正寢,雖然他反對中共迫害人權的作為,但站在促進大陸加速改革的立場,他支持北京主辦這項最大的國際運動競賽。
中央社報道﹐布里辛斯基在擔任卡特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時,於 1980年主張美國杯葛蘇聯主辦的奧運,主要基於幾個重要考量:蘇聯軍事侵略國力較弱的鄰邦,1979年12月蘇聯的坦克和空降部隊進攻阿富汗,屠殺阿國人民的人數更勝現在的車臣。
在此情況下,美國必須採取制裁回應,因為如果讓美國的運動員前往莫斯科參加奧運,不僅對農民與工業勞工不公平,似乎也顯示美國對蘇聯的血腥屠殺行徑置若罔聞。
另一方面,美國當年得知蘇聯頭子計畫以主辦奧運作為共黨政治勝利的象徵,同時在戰略上蘇聯並已凌駕美國,布里辛斯基表示,有鑑於1936年希特勒以柏林主辦奧運作為是對納粹政權的褒揚,因此,美國聯合50餘個國家杯葛在蘇聯主辦的奧運會。
今天中共主辦奧運情況比較複雜得多,毫無疑問,中共的確迫害人權,許多政治異議人士、宗教團體,甚至外國學者都受到打壓,他們其中有些人還被關押,特別是法輪功的學者受到殘酷虐待。西藏也持續受到鎮壓,原有的文化被中共以刻意安排的遷民計畫而遭破壞,整個中國大陸仍是 1黨專政。
但無論如何,大陸已逐漸開放,經由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發展,大陸增加與其它國家的互動,數百萬中國人民能夠收看衛星電視,甚至使用網際網路。
布里辛斯基在文章最後指出,要求中共民主化的壓力日益強大,許多人認為,中共政權不再奉行馬克斯主義,目前北京領導班子的中共第 3代領導人,很快就會交班,在政權交替過程中勢將出現劇烈的震盪,如同10 年前蘇聯政權瓦解一樣。他認為,北京取得奧運主辦權,對大陸而言也許是一項勝利,但對正逐漸萎縮的中國共產主義而言,奧運勢必加劇對大陸改變的壓力,事實上奧運可能加速中共提前走入歷史。
http://news.epochtimes.com/b5/1/7/14/n109637.htm

中國崛起 美國學著「適應」【聯合報05/11/22 陳毓鈞/文大美研究所

冷戰結束後,美國保守派就服膺「霸權穩定論」,自認祇有美國霸權地位不被挑戰,才能穩定世局。到上世紀末,已出現「美利堅帝國」的新型帝國主義理論,重新搬出美國負有改造世界的「天定命運論」。在這種心態下,所謂「單邊主義」、「懲罰邪惡國家」、「聯合國無用論」等等主張都被合理化。
二十一世紀開始不久,美國即陷入外交上的困境,國力亦出現衰落跡象,原因如下:一、反恐和伊拉克戰爭的副作用;二、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相互依存更大,美國不再傲視全球;三、中國已崛起,俄國振興以及印度、巴西的崛起亦不可免,而俄、印、巴與中國的關係與日增長;四、美洲、非洲國家和伊斯蘭世界中,反美主義已蔚為風潮;五、歐盟亦不願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去年,布里辛斯基出書「美國的抉擇」警示布希政府,目前開始思考如何自霸權退場尚為時不晚。
今年初秋,被視為共和黨國際政治理論大師、現任「外交關係協會」會長的哈斯提出「全球共處」理念,指出美國應避免和大國發生軍事衝突,尤其是中國。哈斯又說,中美關係不是祇有競爭,而是充滿許多合作機會。隨後,負責美中關係談判的副國務卿佐立克表示,美國會將中國視為「負責的利害關係人」。近日,白宮和國務院要員在談中國政策時,不斷提到「適應」一詞為面對中國的態度。老布希十一月十四日在北京講演中美關係時表示:中美不應是敵人,應該成為朋友;應避免誤解或誤算中國崛起,美國要學習與崛起的中國相處。老布希在兒子到訪中國之前的表態是別具用意的。
布希總統在赴APEC及北京之前強調,目前中美關係是「複雜的」,這正反映了他心境的複雜,因為布希一向以硬漢著稱,但今天他面臨外交困境,聲望又處於最低潮,況且有中國在經濟和外交上競爭,內心可說五味雜陳。
在APEC時,他必須批評中共的自由、民主、人權,甚至把台灣扯進來,否則無法向國內交代。布胡會時,雙方仍以表述各自立場為主,雖然表面上四平八穩,但中美之間實質力量的對比已在變化,台北應該注意的恐怕是檯面下談判的實際利益之合作與交換吧!
阿楨 2022-11-28 08:38:29

〈美國2022選舉〉〈美中貿易/科技/外交戰〉相關新聞資料

 川普2021/02/13躲過歷史性二次彈劾 57:43參議院投票未達2/3門檻
 2022美國選舉:眾議院共和黨明顯領先,參議院勢均力敵,拜登跛腳 2022-11-10 BBC
 美國選舉評論:拜登大贏、民主黨小輸、共和黨小贏、川普大傷 2022-11-17 陳奕帆
 中共二十大2022-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2022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國….,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回應:國民黨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創造台積電,民進黨説愛台,賣給美國「美積電」。)
 外交開戰!金融時報2021-02-06美對陸「圍堵」策略不可行:中國是遠比前蘇聯更強力的對手且經濟雄厚,多數國家不願單選美而放棄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不應與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習近平02-09主持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中超美成歐盟最大交易夥伴.
 中美2021.03.18-19「2+2」高層戰略對話針鋒相對。拜習峰會2021-11-15前夕...拜登簽安全設備法擴大封殺華為和中興等產品! 遭美抵制華為2021年營收下降28.6%,獲利卻成長75.9%。 中國半導體自給自足打破美韓垄斷,2022年一季度進口同比減少9.6%。中晶片2022年出口激增對韓轉順差。中芯突破美國EUV制裁,成功製造付運7納米晶片。英特爾2022年第二季度營收和利潤同比下降22%和109%創近23年最大跌幅,要靠2800億美元晶片法案/美台日韓「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扳回一城?全球半導體市值前百強中企數量42家居冠 近逼Chip 4聯盟48家。 晶片過剩風暴來襲,台積電狀況危急,鼓勵員工多休假10/25股價重挫4.13%收在371元市值摜破10兆元創新低(01/17股價688元/17.76兆)(回應:台9月無薪假增千人)

阿楨 2022-07-08 07:38:27

美獨立日假期超220人死於槍擊案 美媒悲歎無一處安全 2022-07-07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5日報導,統計資料顯示,獨立日假期期間,全美槍擊暴力事件激增,幾乎各州都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20人死亡,近570人受傷。
  報導援引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數據稱,從7月1日至4日,全美發生槍擊事件超過500起,僅有5個州沒有報告槍擊事件。
  這些槍擊慘案中,有11起屬於大規模槍擊事件。其中發生在伊利諾州海蘭派克市的一起槍擊案,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傷,受害人中包括兒童。“槍支暴力檔案”所統計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是指造成除槍手外至少4人死傷的槍擊事件。
  報導還稱,槍擊案在獨立日前後驟增,並不鮮見。2021年美國獨立日假期期間發生的槍擊案,造成180多人死亡,516人受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5日發文稱,發生海蘭派克市獨立日的一起大規模槍擊案,令原本喜悅的愛國巡遊活動充斥著死亡和恐懼。這起悲劇還表明了一個毛骨悚然的現實,即美國無一處安全之地,美國槍擊慘案頻發,已成發達國家中的“異類”。
  回應
美麗風景線

阿楨 2022-01-26 09:47:44

以色列學者:美國執迷於錯誤的對華認知 2022-01-21 中國日報

以色列前外長阿米2022-01-18說,美不應像對待前蘇聯試圖“打敗”中國,美國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美從阿富汗匆忙混亂撤軍,美國民主“十字軍”不光彩結局。
另外,拜登鼓吹民主峰會也暴露了意識形態的局限性。事實上,美民主已被兩極分化、功能癱瘓和民眾不滿所困擾。美是全球新冠肺炎致死人數之冠,所謂山巔之城已失光彩。
美正遭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度偉大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影響”。修昔底德所說,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恐懼,使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指出,在過去500年裡,類似情況有16起,其中12個戰爭。
  相關新聞
中以領導人互慶建交30週年 中2021年超美成以最大進口國
德新社:中成為阿拉伯世界新夥伴
美日擬建新框架(中國版巴統COCOM出口共黨國家管制統籌委員會1950-1994年)管制對華高技術出口。
習近平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晶片70%的自主生產能力 (另參【圖博館】島中對)
美國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美「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
美媒:美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
哈佛歧視亞裔生案最高法院採拖延術 (2014年訴訟,最高法院2022-01-24受理)。
美媒:中在向拉美提供美獎學金超美。
《印度教徒報》印中+疫情2021年中印貿易1250億美元(印進口975億)對中依賴激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中助馬東鐵施工
泰媒:泰國將通過中老鐵路將農產品運往中國
RCEP是中國和東盟共同進步的新基礎
CNN稱:最近,從俄烏、台海、伊核、到朝鮮問題,中俄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回應:CNN:俺顛倒黑白的本領有沒有嚇到你們?)
俄新社:西方“聯俄抗中”是空想
保加利亞學者Krastev《歐洲的黃昏》:阿拉伯之春以來,美歐輸出民主造成大批難民湧向歐盟。讓許多歐美人懷疑,自由民主還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不為刀俎、即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對中應掌握主動權(回應:典型的強盜邏輯+做賊心虛。)
700/40歐洲議員僅5.7%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歐洲議會根本沒在討論。(回應:道義放兩邊利義擺中間。)
CNN:美日海上大秀拳頭,中陸近40軍機逼近台灣,F-35南海降落碰撞航母。
歐亞評論研究結論:中非經濟交往(2001-2018中對非投資410億美元)比美非軍事接觸(2001-2012美向非投資563億而反恐高達9萬億)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