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帝國主義》
《新美帝國主義》一書共分爲兩大部分十個章節。
第一部分四章從政治、經濟、軍事、意識形態角度,對“新美帝國主義”和美國二戰以來所構建的實現其新帝國戰略的“輪軸與輻條”體系的曆史演變和現狀進行闡述。
第二部分以里海地區的地緣政治角逐、對南聯盟的戰爭、美國的大中東政策、伊拉克戰爭和美國在烏克蘭等國家發動的“民主運動推翻政權”活動等爲例,證明作者的觀點。
該書使人們認識到,“新美帝國主義”實際上分爲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理解。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剛剛擠入世界強國行列,與英國、西班牙等老牌帝國主義進行爭奪的時期相比,二戰後美國的對外政策也常常被稱作“新美帝國主義”,但是911事件後,以反恐戰爭爲特征的美國新一輪對外擴張,又具有了一些新特點,被稱作更新的“新美帝國主義”。這個時期的對外擴張與英、法、西等老牌殖民國家的“帝國擴張”行爲相比,具有更爲隱蔽的特點。
美國以建立軍事基地的方式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長期軍事存在,以“國際部隊”的名義推翻一個主權國家的政權,建立親美政府,還有在全球化的外衣下,利用其政治和軍事優勢,對其控制的地區和國家進行經濟掠奪,這些行爲和老牌殖民國家推行的帝國主義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作者認爲,美國新帝國體系的主要政治工具和方法確立于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初,這些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使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依賴于美國的決策。這一體系被稱作美國全球新帝國統治的‘輪軸與輻條’體系———華盛頓是輪軸,美國西方盟友和受其控制的國家是輻條,輻條圍繞著輪軸的利益轉動。到目前爲止,美國並沒有確立一個新的戰略思想體系,仍在沿用“輪軸-輻條”體系的思路。冷戰後發生的事情,特別是911事件後發生的事情,應該被看做同一個新帝國統治‘輪軸與輻條’體系的急劇擴張。而其擴張的目的是爲了維護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
作者認爲,與1947年相比,如今美國的經濟地位正受到挑戰,它在世界貿易和生産中所占的份額比冷戰結束前大大減少,同歐盟和亞洲經濟群體相比,美國的經濟實力正在相對弱化。
福斯卡斯博士認爲,這種美國經濟相對衰落的趨勢在越南戰爭時期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就開始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迫使歐佩克以美元作爲石油的定價和交易貨幣,使“石油美元”成爲美國經濟霸權地位的又一體現。這些年來,美國一直在掙紮著利用“石油美元”所帶來的各國對美元的依賴維護其在世界經濟體系當中的霸權地位。但是,隨著東亞和西歐經濟的不斷崛起和複蘇,“石油美元”霸權體系已經破碎了,因爲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歐洲已經建立起新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現在全世界都把歐元當作一種可替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大量用歐元來進行交易、積累資産和資源。
兩位作者在書中寫道,對美國經濟來說,歐元簡直可以被看作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歐元打破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短短幾年之間,歐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已占到四分之一。歐元區擴大後,60%的歐佩克石油出口到歐盟國家,因此一些歐佩克成員不斷呼籲使用歐元爲石油交易定價。2000年11月伊拉克就曾提出這樣的要求,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也有這樣的願望,2006年,伊朗啓用了以歐元爲結算貨幣的國際石油交易所。這使美國利用“石油美元”獲取利益和控制國際重要能源的能力受到重創。
因此,福斯卡斯博士認爲,美國經濟的相對衰落有著深遠的曆史背景,並非偶然。美國目前所面臨的一些經濟問題“是全球經濟體系內部動態變化的結果”。在這個體系裏,“美國政治和經濟精英面對的是美國實力的衰落和維持世界經濟霸權能力的下降”。
兩位作者認爲,布什政府對911事件的反應是美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總體下降的産物。美國近年來不斷使用武力的做法,不僅僅是爲應對冷戰後地緣政治局勢變化所采取的策略,同時也是爲了繼續維護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霸權地位所采取的應對措施之一。
作者指出:“伊拉克戰爭的確不僅僅爲了石油,更重要的是對石油供應的政治控制,以美元爲貨幣單位、通過穩定的價格進行交易。這首先要求實現四個密切聯系的戰略目標:第一,使歐亞大國,特別是中國、印度和日本依賴于華盛頓;第二,防止或推遲歐佩克國家與歐盟國家和俄羅斯結成貨幣聯盟或經濟聯盟;第三,繼續通過石油美元(以股票、債券、國庫券等形式)縮減美國目前的赤字;第四,進一步從戰略上和軍事上包圍中國和俄羅斯(看看北約的東擴),以迫使他們合作。”
福斯卡斯博士說,“美國的主要目的不是‘反恐’,而是包圍俄羅斯和中國,使歐洲與俄羅斯和中國疏遠。這樣的戰略使我們看到了當今發生的一些事情,包括美國計劃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等。美國試圖通過這些軍事手段,使這些國家在能源等問題上被迫與美國合作,保證石油美元的霸權地位”。
他說,面對歐元的日益強大、亞洲經濟的蓬勃增長和俄羅斯通過石油運輸連接從日本到法國的整個歐亞大陸等各種對美國經濟霸權地位不利的因素,美國試圖“通過戰爭使國際力量平衡向對美國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是美國和美國公衆能夠承受多少場戰爭呢?”
美國的新帝國主義者要想避免最壞的噩夢——歐洲、俄羅斯、中國和歐佩克結成戰略和經濟聯盟,最好在對全世界的人類和環境安全造成重大破壞之前,有序地撤回美國的軍事力量。
(楨:美雖衰,但仍能阻威脅其霸權者聯合,更不會從中東撒兵。)
http://book.ce.cn/zzdt/200802/13/t20080213_14505316_3.shtml
作者簡介:
瓦西利斯•福斯卡斯(Vssilis K. Fouskas):國際關系學者,現任教于英國斯特靈大學。他創辦了《南歐與巴爾幹》雜志,並擔任主編。著有《沖突地區:美國在巴爾幹和大中東的外交政策》和《意大利、歐洲與左派》等。
比倫特•格卡伊(Bülent Gökay):國際關系學者,現任教于英國基爾大學。他是《歐亞研究網絡》的主編。著有《裏海石油政治》,並合編了《科索沃:政治錯覺》和《2001年9月11日:戰爭、恐怖和判斷》等。
目錄:
第一部分 新帝國戰略:力量的幻想
第一章 金錢、石油和力量
第二章 控制別國政府
第三章 美國戰爭的新方式
第四章 新帝國主義意思形態
第二部分 夢想成真:“現在我們可以擁有世界了”
第五章 里海石油之戰
第六章 美國爲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
第七章 大中東計劃
第八章 伊拉克什葉派填補權利真空
第九章 烏克蘭:美式政權更叠
第十章 披著“助人爲樂”外衣的
新美帝國主義:布什的反恐戰爭和以血換石油
最近,一本名爲《新美帝國主義:布什的反恐戰爭和以血換石油》(以下簡稱《新美帝國主義》)的新書在歐美引起關注。“新美帝國主義”與傳統的帝國主義有什麽不同?會對世界和中國産生什麽樣的影響?日前,本網記者就上述問題對該書的兩位作者之一、英國斯特靈大學國際關系學者瓦西利斯福斯卡斯博士作了專訪,以下是此次專訪的主要內容:
美在全球事務中正式采取帝國姿態
“美國什麽時候才會從伊拉克撤軍?”“美國會打伊朗嗎?”“敘利亞和朝鮮會成爲美國今後的打擊目標嗎?”談到這些問題,福斯卡斯認爲,如果不對“帝國主義”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就無法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福斯卡斯認爲,根據權威界定:帝國主義就是一國對別國進行軍事和經濟征服的企圖。1945年以後,美國對全球的文化、經濟和政治影響,經常被當做“新帝國主義”的起源。從2002年9月20日布什向美國國會提交《國家安全戰略》開始,美國政府放棄了以前在全球事務中的多邊政策,正式采取了一種帝國姿態,即基于軍國主義和帝國價值、帶有神權政治弦外之音的所謂的“布什主義”。
那麽如今美國的對外政策是怎樣體現“新帝國主義”特征呢?
福斯卡斯認爲,它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同時也具有延續性。首先,在經濟方面,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帝國做到使世界貨幣體系建立在該國貨幣基礎之上,而二戰後,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美元-黃金本位制”和1971年以後的“美元本位制”做到了這一點。此外,美國還通過與歐佩克達成的“用美元爲石油定價”的協議,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霸權地位,爲“新美帝國主義”打下了重要基礎。
其次,在國際關系領域,1950年以後,美國的政治目標明確提出,要成爲“自由世界的中心”,使世界上的其他重要力量圍繞、依附在美國的周圍,形成一種“輪軸與輻條”的關系。通過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和與一些國家簽訂的雙邊協定,美國成功地建立了這種對外關系,並且一直延用至今。這與老牌帝國主義通過戰爭“瓜分世界”的政治思維有很大不同。
第三,在意識形態方面,“新美帝國主義”與老牌帝國主義的區別是用誇大威脅來使對外政策“正義化”和“軍事化”。冷戰期間,美國努力使蘇聯被看作是“強大的敵人”,如今,美國用“反恐戰爭”取代“反共戰爭”,把打擊恐怖主義當做美國在新世紀進行全球軍事和政治擴張的萬能理由。
新帝國的殖民地就是軍事基地
然而,一些人,特別是一些美國人,並不認爲美國現行的外交政策是“帝國主義”。因爲在人們的印象中,帝國主義通常使用暴力手段進行擴張,與軍國主義、單邊主義以及侵略、控制、剝削、戰爭等聯系在一起。而美國政府在各種各樣的聲明、宣言和講話中,往往聲稱其采取軍事手段的目的是爲了“維護和平、民主和自由”。
對此,福斯卡斯認爲:“帝國主義往往用華麗的詞藻來掩飾自己……美國對世界‘救世主似的’帝國控制從1945年以後就開始隱含在其外交政策中……但只有在冷戰後,它們才找到機會露骨地表現出來。”
《新美帝國主義》寫道:“曾幾何時,人們可以通過曆數殖民地來跟蹤帝國主義擴張的軌迹。從新帝國的角度來看,殖民地就是軍事基地。”
《新美帝國主義》一書以各種數字和事實闡述了美國目前對全球進行軍事控制的現狀。通過思考上述事實以及美國近年來的所作所爲,特別是“9.11”事件後,布什政府在“反恐戰爭”中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一些人開始認識到,“美帝國主義”並非一個過時的詞彙,它正以一種新面目出現。
美控制石油供應以遏制潛在對手
福斯卡斯認爲,如今美國的經濟地位正受到挑戰,它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份額比冷戰前大大減少,美國的經濟實力相對弱化。因此,美國近年來不斷使用武力的做法,可以看作是對其經濟地位下降作出的反應,而不僅僅是爲應對冷戰後地緣政治局勢所采取的策略。
歐元的誕生對美國經濟實力構成重大沖擊。它打破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歐元區擴大後,一些歐佩克成員不斷呼籲使用歐元作爲石油交易定價,今年伊朗啓用了以歐元爲結算貨幣的國際石油交易所,這使得美國利用“石油美元”獲取利益和控制國際重要能源的能力受到重創。
爲了應對這種新形勢,美國加大了在中東和歐亞地區進行“新帝國主義”擴張的力度,加大了對裏海和中亞地區的勢力滲透。加強對裏海石油資源的控制,對美國遏制潛在的競爭對手,如俄羅斯和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要。
福斯卡斯強調,獲取石油並不是美國入侵伊拉克和在大中東地區采取一些其他外交和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2003年美國從海灣地區進口的石油只占其淨進口總量的22%。美國對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等南美國家的石油依賴更大。但是,因爲歐盟、中國、日本大量依賴海灣和裏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因此對美國來說,更重要的是對石油供應的政治控制,以遏制潛在對手。
“9.11”事件爲美國推行“新帝國主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新美帝國主義》寫道:“瞥一眼所謂的恐怖分子避難所和無賴國家分布地圖,你就會發現它簡直就是一幅‘世界主要能源分布地圖’。”福斯卡斯說,“美國真正的敵人不是本?拉丹或‘基地’組織,他們的威脅被誇大了。對美國來說,主要的對手有三個:歐盟、俄羅斯和中國。當美國打阿富汗、打伊拉克,或許將來打其他國家的時候,其長遠目標不是抓獲本拉丹、消滅恐怖組織,而是遏制其三個主要對手”。
福斯卡斯認爲,盡管龐大的軍事實力是支持美利堅帝國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它不能取代經濟霸權和美元作爲全球性儲備貨幣的重要作用,而且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並不能自動爲美國提供一個安全的世界。巴勒斯坦、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例子告訴世人,美國可以大量派遣地面部隊,卻無法控制其人民。因此,福斯卡斯說,那種以爲依靠軍事手段就能夠控制全球的觀點是錯誤的。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unshi/1260583.htm
新帝國主義和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殖民形式舊帝國主義或古代的帝國主義(如羅馬帝國、波斯帝國、中華帝國)有所不同,在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舊帝國主義,其目的主要是通過爭取海外貿易利益以富裕母國,當時的西方各國會利用殖民地作為貿易給站(如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的作用)或利用殖民地生產貨品,直接轉售給顧客(如荷蘭人直接將香料轉賣予其他歐洲國家)。但新帝國主義是在貿易的基礎上,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而產生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作為歐洲工業的原料生產地,原料從殖民地運往母國經過工業加工,再運往他處進行傾銷。其次,舊帝國主義時西方各國和其他國家的地位上大致是平等的,雙方同以農業為基礎,國力相差不遠,有時西方各國甚至要屈從於其他國家的限制,以維持貿易的可能性,如西方國家必須遵守清廷和江戶幕府規管下在華及在日的貿易限制。但新帝國主義時,兩者的關係存在著很大的落差,西方各國以船堅炮利打破其他國家的限制,進行工業傾銷、以有大幅度的領土要求,譬如在1840年代前,英國對華只要求允許自由貿易及平等外交,但數十年後,英國的目標便是獲取經濟特權,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以至佔領中國藩屬和劃分勢力範圍以扶助本土工業發展。
大致說來,新帝國主義與舊帝國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舊帝國主義注重經濟的掠奪,而新帝國主義更有領土野心和及政治目的,例如德國、義大利即想藉對外殖民,證明自己已躋身列強之林。
原因
經濟
十九世紀開始,歐洲步入工業革命年代,西方各國的經濟加速發展,並開始令世界的各國發展趨向兩極化,一是工業發達的強國,另外的則是工業落後的弱國。機械的原材料—鐵和鋼—、以及燃料—煤—產量的提高使各個國家能夠加速商品的生產,以令本土市場的需求逐漸不能滿足物品的供應,與此同時,工業生產增加也令原料的需求不斷上升。故此推動工業發達的國家開拓其工業製成品的外銷市場,也加強西方各國著力控制以至爭奪原料產地,而工業落後的弱國正適合成為各工業強國輸出商品的市場和掠奪原料的對象,故此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各大國的商人及企業界皆催促著列強政府爭奪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應地及市場。
政治
經濟的發展推使工業強國藉佔據殖民地來拓展原料供應及市場,使殖民地逐漸成為衡量強國的標準。這解釋了當日一些工業化程度不高的國家,如俄羅斯、義大利、日本(它們本身每每正是他國貨品的傾銷對象)等何以開拓殖民地帝國,它們以開拓殖民地來彰顯己國的民族光榮及國際地位。如在1870年代統一的新興國義大利,在立國統一短短十餘年之間便著意於殖民地開拓(1881年,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很大原因在於意圖擠身強國之林。1890年威廉一世推動殖民地擴張,也是表示德國由歐洲強國晉身至世界強國。法國也借殖民地擴張來提升在普法戰爭後因戰敗大幅下跌的國際地位。
文化
文化上歐洲各國也以所謂「白人的負擔」(The White Man’s Burden)來推動他們的殖民地拓展,他們認為將落後地區歸入殖民地是給予這些地區機會進行文明開化,隨此之外,教會也希望隨歐洲文明的進入向他國宣導耶教思想,這又成為了各列強政府開拓殖民地的一種理據。
一次大戰前夕各國主要的殖民地衝突
1881年法國和義大利之間對立所引發的突尼西亞衝突
1882年英國及法國爭奪埃及所引發的對立
1896年至1902年英國和德國就南非布爾戰爭引發的對立
1898年英國及法國爭奪蘇丹法紹達一地所引發的對立
1905年法國及德國之間對立所引發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11年法國及德國之間對立所引發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影響
新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爭奪會引致列強彼此間有所衝突,如1881年的突尼西亞、1896年波耳戰爭、1898年法紹達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兩次摩洛哥危機,都引致列強關係的僵局,另外,新帝國主義的擴張加劇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軍備競賽,如英德兩國在海軍規模上彼此競爭。殖民地擴張也加劇敵對同盟的形成,如法國侵佔突尼西亞迫使義大利投向德奧同盟,德國進行殖民地擴張也迫使英國投向法俄同盟。故此新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擴張某度上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B8%9D%E5%9B%BD%E4%B8%BB%E4%B9%89
新帝國主義時代來臨
從表面上看,迫在眉睫的美國對伊拉克的進攻,是美國要剪除一個困擾了三屆美國政府和布什父子兩代總統的“流氓國家”。然而,即將開始的西方超級大國美國對一個弱小國家的進攻,其性質和影響遠不止于一場以強淩弱的不義戰爭。它很有可能標志著一個時代——新帝國主義時代的來臨。
在我們這輩人的記憶裏,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是一些遙遠得已十分陌生的概念。我們只是從書本上讀到,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是西方列強對非西方世界的侵略、占領、壓迫、搶掠和剝奪。在離我們不太遙遠的上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舊的殖民主義體系土崩瓦解,“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應當說,從那時起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當然並不是進入一個沒有壓迫、剝奪和不平等的時代,而是舊秩序被迫變成了新秩序。
在新的秩序下,西方列強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赤裸裸地靠武力霸占、搶掠,而是要建立起經濟關系,用投資、産品和技術的交換,建立資本的國際大循環,靠不平等交換和價值的轉移,獲取利潤,繼續將世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人們形象而風趣地形容“帝國主義夾著皮包回來了”。理論家把這個時代、這樣的秩序稱爲“新殖民主義”,意爲殖民主義在其生命曆程中的一個否定階段,即殖民主義的新變種。縱觀殖民主義曆史進程,它出現的政治條件是風靡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而其經濟條件是全球化進程中的産業資本的全球化,西方不必再通過原來的血腥、野蠻的暴力手段直接侵占和搶掠,而是利用“後發國家”工業化的時機,通過資本循環而更有效地占有廉價的資源,以“文明”的方式獲得比野蠻手段更多的利益,這又何樂而不爲呢?
和任何事物一樣,新殖民主義得以實行也是要有條件的,這就是經濟全球化,就是資本在西方發達國家與非西方的“後發國家”之間自由、順暢的流動。新殖民主義的生命線是資本的國際大循環。風起于青萍之末,自世紀90年代以來,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新殖民主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與曆史條件發生了變化,資本國際大循環在這時開始出現了障礙。一部分“後發國家”在資本國際循環中被剝削、被壓榨得一光二淨,終于被甩出了資本國際循環圈,譬如一片焦土的非洲國家;還有一部分“後發國家”憑借著種種條件和機遇,在經曆了艱苦的努力之後,初步實現了工業化,與西方國家形成了競爭的態勢。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對西方國家都意味著壞消息,都意味著養肥了它們的新殖民主義秩序正隨著全球化及資本國際大循環的障礙或改變而遭到破壞。怎麽辦?西方列強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它們要繼續維護自己的特權、自己的霸權。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新帝國主義時代悄然而至!
所謂“新帝國主義”,是對曆史上的老殖民主義、老帝國主義的否定之否定,即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舊秩序的複歸。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列強正在拾起當年殖民主義的老手段,以政治、軍事的手段,強迫“後發國家”,特別是像伊拉克這樣的不肯聽命的“流氓國家”就範,強迫它們接受西方的剝奪和壓榨,變成西方廉價資源與産品的供應地,剩余商品的消納場和西方的垃圾站。新帝國主義的再殖民化正在開始,美國對伊拉克長達十多年的制裁,仍不能讓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就範,也沒能全部困死、餓死伊拉克人民。于是,對富藏石油的伊拉克的直接的入侵和占領即將到來。
當然,任何戰爭都要訴諸于冠冕堂皇的理由,這次,美國拿出的是伊拉克無視國際社會規則的借口。爲此,美國可能作出多方面的努力,比如說,率先制定好一個真正強制性的全面核查機制的詳細計劃,該計劃可能對于伊拉克是非常苛刻的。伊拉克當然會拒絕如此苛刻的檢查。這可能就是一個借口。
伊拉克的厲兵秣馬,美國的磨刀霍霍,標志著從1492年肇端的劍與火的曆史即將重演!
http://www.81club.cn/history/ArticleShow.asp-ArticleID=710.htm
“新帝國主義論”及其理論先導>王占宇 王志中
“帝國主義”是一個久違的話題。在我們熟悉的“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的歌聲中,在第三世界風起雲湧般民族解放運動的沖擊下,“帝國主義”成了過街老鼠。“帝國主義”這個概念,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被排斥在資本主義世界主流政治話語體系之外。然而今天,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成爲事實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再加上“ 9•11”恐怖襲擊的發生,“帝國主義”又換了一套行頭,以“新帝國主義”的面目粉墨登場了,不僅在西方主流媒體和學術刊物上頻頻出現,還成爲美國事實上的國家政策。
“新帝國主義”如同一個幽靈,在全世界熱愛和平、期盼自由的人民頭上徘徊。
一、“新帝國主義論”
“新帝國主義”這一術語早在霍布森的《帝國主義》中就有提及,在此之後,凡是要把一種新的帝國主義理論與此前的帝國主義理論相區別,都要在這種帝國主義前貫以“新”字,如“依附理論”就曾被稱爲“新帝國主義”理論。而這裏所講的“新帝國主義”,還是一個相當新鮮的概念,這一概念還沒有相關的專門論著,它的出籠,最初是個別人的言談流露,此後發展到政要的公開鼓吹,直至付諸具體行動,成爲美國的一種安全戰略。
此外,這裏的新帝國主義國家,與傳統的帝國主義不同,不是泛指原來意義的處于帝國主義階段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特指當前實力最爲強大的超帝國——美國,換句話說,“新帝國主義”就是美國的帝國主義。
識別“新帝國主義”比指出它的概念容易得多。國外有學者認爲,“新帝國主義”就是與世界各國和世界人民爲敵的經濟權力和軍事權力,它的目的是將全世界都置于跨國企業的控制和統治之下。還有人認爲,所謂“新帝國主義”是指一種價值帝國主義,即建立在西方普遍認可的自由民主價值觀之上的帝國主義。
國內還有一種觀點認爲,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是一種新的帝國主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立強副研究員就指出,以“經濟市場化”、“金融自由化”、“企業私有化”和“政治西方化”爲特征的新自由主義,肢解了民族國家的內部整合系統,掃蕩了民族國家的國家主權,把美國的管轄權隨同商品延伸到全球,通過“華盛頓共識”把民族國家變成了帝國主義的新的“殖民地”,從而建立新的帝國秩序。
筆者認爲,“新帝國主義論”應該是以上各種定義的綜合,即它是一種建立在西方普遍認可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念之上的,鼓吹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萬能的,以跨國公司爲馬前卒和代理人、資本主義國家爲後盾的,目的是把全世界都納入資本主義體系和控制之下的,必要時不惜發動侵略戰爭與世界人民爲敵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
這種“新帝國主義”,正如有的學者所說的“是對曆史上的老殖民主義、老帝國主義的否定之否定,即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舊秩序的複歸。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列強正在撿起當年殖民主義的老手段,以政治、軍事的手段,強迫‘後發國家’,特別是像伊拉克這樣的不肯聽命的‘流氓國家’就範,強迫它們接受西方的剝削和壓榨,把它們變成西方廉價資源和産品的供應地,剩余産品的銷售市場和西方的垃圾站。”而之所以稱其爲“新帝國主義”,就是因爲它與原來意義上的帝國主義相比,更崇尚武力、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更加赤裸裸地使用武力,同時還要輸出民主、自由價值觀。
二、“新帝國主義論”的理論先導
其一,霸權穩定論是其現實理論根基。國內學者朱琨認爲,“新帝國主義論”的理論根基是“霸權穩定論”。
首先,“霸權穩定論”認爲,一個單一的具有超強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國家的存在,可以支配國際體系,這對維護國際經濟秩序、發展國際公益是必要的。並指認出三個“霸權穩定”的範例,分別是“羅馬治下的和平”、“不列顛治下的和平”和“美國治下的和平”。該理論還認爲,國際霸權體系和國際秩序穩定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關系,一個強大的並且有霸權實力的行爲體有利于國際體系的穩定和公益的實現。它提出了兩個中心命題:一是世界秩序由一個主導國家創立,二是國際秩序的維持需要霸權國的持續存在。“新帝國主義論”者由此認爲,帝國本身就是一種霸權,並進而得出帝國內部和帝國的強盛意味著秩序和穩定,而帝國外部及帝國的衰弱期則意味著無序與動蕩,因此要有絕對的和至高無上的霸權來産生和平與秩序,這也是“新帝國主義”的政治邏輯。
其次,霸權穩定論與“新帝國主義論”的經濟邏輯是一致的,即認爲霸主或新帝國的利益緣于設計與己有利的國際機制和發行國際貨幣的鑄幣利差,即“新帝國主義論”者所謂的“帝國的利潤”。其中,國際機制是一種使他人自願臣服的軟權力,是通過價值觀和文化的滲透與同化維持霸權和帝國秩序;後者則是純粹的經濟利益,2000年大約爲2958億美元,很接近當年美國維持帝國的額外支出,即美國所負擔的軍費2944億美元。
最後,霸權穩定論提出“霸權護持模式”,即霸權國家要具有和使用充分的軍事力量去阻止和扼住其他國家可能侵犯它所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企圖,打壓系統中的挑戰國和潛在的挑戰國。在此基礎上,“新帝國主義論”者更前進了一步,主張對侵犯帝國秩序的所謂“失敗國家”發動先發制人式的軍事打擊,這也是“新帝國主義論”的軍事邏輯。
其二,新保守主義是其哲學淵源。在如今美國政府中,對外交大權影響力最大的勢力是新保守主義,在外交政策方面,新保守主義是主流。甚至有人認爲布什總統已經被新保守主義分子所控制,成爲他們的“傀儡”。新保守主義者是一些這樣的人:“他們是喜歡轟炸、喜歡帝國的重量級知識分子。他們都好戰,但從來沒有在部隊裏打過仗”。他們是“一種特別的鷹派,主張把美國的力量和文明使命聯系起來,他們喜歡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們愛民主、軍隊和秩序,憎恨基辛格(他主張美國團結一切能增進美國權勢的力量,而這樣的現實主義對新保守主義者來說是最讓人討厭的東西)、共産主義和聯合國,他們厭惡實用主義、孤立主義和外交官,喜歡裏根、杜魯門和托克維爾;他們把美國的價值觀和它的世界使命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的外交政策十分簡單:大大增強美國的軍事實力,並以此爲基礎,按資本主義的模式來重塑世界。
他們有四個特點:強調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推崇積極進取的民主制度、對美國價值觀近乎宗教般的贊美和堅定地反對暴政。”新保守主義的“教父”列奧•施特勞斯指出:政治不應受到道德和法律的束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爭不再是多元性之爭,而是高尚與卑鄙、美好與醜惡、文明與野蠻之爭。這也奠定了新保守主義的理論基調。
美國如何才能掃蕩民族國家的主權呢?首先用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轟開主權國家的大門。新自由主義把國家視爲萬惡之源,主張弱化國家功能,因此極力鼓吹市場經濟,反對國家幹預。在經濟領域,通過所謂的“企業私有化”,主張“有恒産才有恒心”,瓦解一切能與外國企業競爭的大企業,國營企業和私人大企業都是需要瓦解的對象;“市場化”就是鼓勵各國放開消費市場,而開放市場的通常手段就是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取消金融管制,加上已經私有化了的企業,結果使弱勢國家的市場資源徹底服務于發達國家的經濟擴張和持續發展。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任何企業要保證自己的不斷發展都要不斷開拓銷售市場;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國家要保證社會不斷發展都要保護自己的市場規模,並盡力使其不斷擴大。和內部的瓦解滲透相配合的是外部強權的使用,如果這些辦法都無法奏效的話,美國就要武力解決了,即美國的角色類似于19世紀的大英帝國,高壓和使用武力通常將成爲最後的手段。
也就是說,國際金融市場、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機制將爲確保美國利益而工作,而軍事作爲自由市場這只手套中裝有鐵甲的拳頭,在必要時爲確保紀律而發生作用。這就是美國不僅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力量,還經常動用軍事力量來辦一些其他力量無法辦到的事情,如設法維護和擴大“北約”,通過“北約”控制歐洲,使其“無害化”;以“反恐”爲借口,軍事占領了布熱津斯基所稱謂的地緣要害國家,在遠西是波蘭和德國,在遠東戰線有韓國和菲律賓,在西南戰線是伊朗或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牢牢地控制了世界主要石油産地。歐亞大陸上的三個世界制造基地,沒有一個能夠在缺乏石油的情況下維持正常生産,我們就不難理解美國爲什麽發動伊拉克戰爭,從而不難理解“新帝國主義論”産生的這層經濟背景。(《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第6期《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02/32950.html
美善的《帝國》
昨天看到南美洲的阿根廷萬人抗議美國總統小布希去參加美洲高峰會,加上連日巴黎街頭的暴動,早上醒來突然想到<全球化與帝國>。
那就臨時更題改評《帝國》一書吧!
帝國主義還有分醜惡與美善的嗎?
這年頭啥都可分美醜善惡,連大便都可分了,更何況事關整個人類命運的《帝國》(商周,2002)。
你也別老是讀書不求甚解,作者不是明白的指出「帝國」與「帝國主義」的不同嗎,後者是現代之前以民族為中心向外不斷殖民的「帝國主義」,而前者是後現代「去中心」追求世界和平的美善「帝國」。
原來如此,作者之一的哈德不愧是專研後現代文學的學者,很会玩弄語言遊戲,一字之差便善惡立判。
你又誤解了,後現代主義者怎會用善惡二分來區分別人呢?
要不,美國右派保守主義者會大加贊賞《帝國》一書將美國視為善霸的「帝國」。
別忘了,另一作者納格利可是義大利有實際戰功的左派,他寧可回義服刑、怎會奉承美帝,書中不是充滿樂觀地認為可透過各式各樣、多種的無中心的抗爭,便可「去帝国化」嗎?
原來如此,啥年代了還幻想烏托邦,而且還是個被拔掉爪牙的虛無主義者,真愧對他的祖師巴枯寧和葛藺姆西。
你們再哈拉啥米「中心」「去中心」的,我只知想用「去中心」的抗爭來瓦解無中心「帝國」,就好比在土石流中丟入一團爛泥巴,我們原住民永遠是中共「泥石流」用語中的高山族,只能在山上泡泥巴。
這麼說來,「帝國」無所不在了,不只是美國老大哥,連國際孤兒台灣也想當「帝國」?
那當然,只要那兒有人想當皇帝老大,那兒就存在「帝國」現象。
不會吧,台灣河洛人只不過想當家做主、愛台灣而已。
是啊,美國老大還希望世界和平呢,只不過是羅馬帝國「羅馬和平」的後現代版。
依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和杭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來看,老美確實有資格替天行道,誰叫各垃圾文明不依歷史上最終的美國資本主義文明行事。
真是天佑小布希、天佑美國上帝選民,祂派卡崔娜颶風來考驗美國人對衪的信心。
台灣也有九二一大地震啊!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05/20050929094849
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心維持其國際霸權,採取額外的手段試圖減緩其他國家經濟增速,正如早前它對付德日一樣,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亞洲四小龍所做的那樣——加征關稅、技術制裁、封鎖華為等等。因此,美國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雙重桎梏。
美國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戰爭不斷升級。許多規模較小的“混合戰爭”和常規軍事行動,比如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轟炸利比亞和現在在烏克蘭引入代理人戰爭。
除了實際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地訴諸技術抵制,不僅切斷了本國公司,也切斷了盟友與中國等關鍵市場的聯繫,迫使華為退出盟友電信系統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成本,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實施單邊制裁,非法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令眾多國家中不安。
一些國家直接受到美國制裁或軍事行動的威脅,如伊朗、俄羅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一些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加征經濟關稅、抵制或未來軍事行動的威脅,最典型的是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一些國家,它們只是想繼續發展經濟,但受到美國的阻礙。這有助於解釋為何150多個經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數十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想方設法脫離美國的單方面的命令,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它們不是從“親華”、“反美”或這些政策的任何組合開始的。他們只是對幫自己國家謀發展感興趣。
在與中國的接觸中,這些國家發現中國不僅在進行雙贏貿易,而且是資本淨出口國。如圖5所示,自1992年這30年來,中國一直是資本淨出口國。因此,各國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是生產力發展的潛在助推器。美國是生產力發展的枷鎖,中國則會是幫手。
羅思義:全球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的寄生性資本主義 2023-09-27觀察者網
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導讀】本文是筆者為觀察者網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演講稿的加長版。為什麼150個經濟戰略、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極具多樣化的國家會加入一帶一路?還有數十個國家排隊加入金磚國家。
資本主義一直在演變
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正式或非正式殖民帝國——這些國家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爆了一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得勝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前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生產力發展超越了前殖民帝國時代的資本主義。美國投資占GDP的20%, 70年代末的日本投資率30%或更多。因此,美國逼迫這些國家降低投資水準,這一過程在拙文《它曾成功“謀殺”了德國、日本、四小龍,現在想要勸中國“經濟自殺”》中有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的世界都是由一個大國主導——從18世紀末到1914年是由英國主導,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規模超過了英國,到1913年,美是英兩倍多,到1945年是五倍。
國際金融結構也隨著經濟生產主導地位而改變,在英國1931年停止英鎊與黃金的兌換之前,金本位制一直主導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起,美國成為世界貨幣。英美的經濟發展進程如出一轍,在其經濟主導地位達到巔峰時,不僅能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還用於對外輸出資本。
1913年,英國資本占GDP的18%,但國內投資9%。因此,英國19世紀維護國際主導地位靠的不僅是英國艦隊,還依賴於經濟投資和對外援助。但美國的崛起和英國在一戰中經濟受損,到1931年,英國發生了逆轉,不得不從他國引進資本,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因此,美國因此不僅可以通過暴力戰爭鞏固其國際霸權,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多次政變,還可以通過援助: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古巴革命後在拉丁美洲成立進步同盟,越戰期間扶持亞洲四小龍等等來達到其目的。但是,正如圖2所示,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不能創造足夠的資本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而是變得依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
美國大選鳴槍 晶片戰術上膛 抗議台搶美生意 川普喊收保護費 2024/07/18 工商時報
在13日遭遇槍擊之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於6月25日受訪時表示,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業務,若是在今年總統大選勝出,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保護費,美國多年來為台灣提供保護,台灣並未為美國做任何事。
相關新聞
科技股重傷!那指暴跌逾400點 輝達下殺6%、台積電狠摔7%
川普嗆收台灣保護費!最新2萬人投票網炸鍋:民進黨負責 2024/07/18 中時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媒體訪問認為台灣應該多付更多錢,換取美國的保護,他還稱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雙方之間過去友好關係,努力維持往好的方向走,雙方之間對於台海印太地區共同的責任,我們願意付出更多的責任,這是保障我們的安全。一份2萬人的最新網路民調顯示,有85%的民眾認為「川普講真話,美台關係要花錢買」,許多網友更是紛紛炸鍋留言表示「這是民進黨政府的責任,自己負責」、「100分的商人心態,勒索台灣=無底洞」,引發討論。
資深媒體人范琪斐表示,「我覺得他(川普)真的會做的,就是賣武器吧!」
回應
同范女士這個塔綠班御用美國走狗過去不是都說美爹很挺民進黨的嗎?現在被美爹丟包,照樣硬拗到底,現在要死忠仔出來從軍抗中保台了??快看看1450敢不敢出征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