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9 05:59:57阿楨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該用啥心態去讀Sara Bongiorni《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早安財經,2007)呢?

說它是本抵制中國之書嘛?
她又說是在做客觀的實驗!

說它是本客觀討論中國製造之書嘛?
她的寫作技巧又充滿了小說式生動敘述和幽默詼諧

別如此認真,不就是本商業普及(似科普)暢銷書:

Sara Bongiorn是位得獎無數的資深財經記者。曾經主跑國際貿易,並曾於2002年榮獲美國財經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的年度商業寫作大獎。長期觀察中美貿易與中國的崛起,Bongiorni憂心著中國製造無遠弗屆的影響力。2005年,她決定大膽嘗試過著沒有中國製造的生活,並完成了這本備受矚目的《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說的也是,連台毒叫獸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智庫董事長)在推薦序都說<滿街中國產品,有什麼可怕?>:

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愈來愈高,引起了不同的反應。有人認為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因此中國會愈來愈重要,是很大的機會。但也有人認為中國搶走了大家的工作和市場,是很大的威脅。
中國占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工資又遠低於先進國家,因此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貿往來之後,先進國家大量進口中國產品乃是全球分工必然的結果。現在大家說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但在中國開放之前世界工廠在哪裡?實際上大部分是在「亞洲四小龍」。
二十多年前,美國的聖誕燈和雨傘幾乎都是台灣賣過去的,但美國人不曾擔心台灣不賣這些產品會使聖誕節黯淡無光,或使美國人雨天淋濕。因為台灣不賣自有其他國家要賣,現在美國人應該也不必擔心中國不賣這些東西。美國人也不曾擔心台灣賣去更多聖誕燈和雨傘,因為市場已飽和,反而是台灣自己要擔心市場無法再擴大。
同樣道理,中國若真的已成為許多產品的世界工廠,更該擔心的是中國自己,因為市場已飽和,未來就很難再賣更多,也就是難再快速成長。
中國人口超過當年四小龍的二十倍,從比例上來看,中國取代四小龍成為世界工廠的成績還不如當年的四小龍。中國被認為極具機會與威脅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人口實在很多。中國取代四小龍產品之後仍有大量過剩的勞工,這固然使中國的所得分配惡化,而無法像我們一樣得到均富的發展,但也使中國有許多低工資人力得以繼續擴展外國市場。
但中國更大的威脅,則來自它利用它的市場規模及不自由的政治經濟力量,縱容廠商盜用外國智慧財產及違反勞工、環保,和產品安全的標準,以及採取進口障礙、產業補貼、和政治干預等方式,迫使外國廠商把更多生產移到中國。本書沒有明白探討這個問題,但台灣讀者卻可從書中各產品的故事並依台灣的經驗,聯想到其中已發生或可能的威脅和機會。

那只不自由的政治經濟力量,中國產品還造假、有毒: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662691/2007071406090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4379865/20080309073911

是嗎?那中國推行嚴苛的產品安檢和勞動合同法,不再當世界工廠如何?以免提供全球物美價廉產品、犧牲自己環保之餘,還被人罵!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938842/20080117063537

這也不行,不再提供全球物美價廉產品、加上從全球汲取資源到中國市場,又造成了全球通澎。

幹你x,為何中國怎做都不對?

中國:共產黨唄!

是啊!美國:民主、很美,難怪沒人寫《沒有美國製造的一年》


<中國製造與美國製造>

瑟娜.波基奧妮是一位美國自由撰稿人,她在2005年12月20日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年不買中國產品>(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的專欄文章,講述了她家在過去的一年裡不購買中國製造產品(Made in China)的日子。
波基奧妮在專欄中聲明,她並非是對中國產品有什麼敵意,或者是希望自己不買中國產品的壯舉可以從中國拿回一些工作機會,她只是想體會沒有中國產品會是怎樣的生活,她也想看看自己可以堅持多長時間不買中國產品。
在去年年初開始一年不買Made in China後不久,波基奧妮4歲的兒子穿破了網球鞋。原本波基奧妮可以輕鬆地為兒子買一雙10美元的中國產網球鞋,但如今卻不得不花60美元為兒子買一雙義大利產的球鞋。幾個星期後,波基奧妮又非常心疼地花同樣的價錢為女兒買了一雙美國德克薩斯州產的鞋子。
接著,波基奧妮的丈夫要過生日,根本就買不到非中國產的生日蠟燭。波基奧妮還發現,如今美國幾乎所有的節日完全是由Made in China打扮,因為節日的裝飾和禮物大多是來自中國的產品,為了不給孩子們中國製造的禮物,波基奧妮的丈夫不得不自製禮品。更有意思的是,波基奧妮感歎,以愛國著稱的美國人,在其車後備廂上的美國國旗也需要中國製造的磁鐵才能吸住。
在一年不買中國產品後,波基奧妮有些無可奈何地告訴她的美國讀者,如今仍然可以過沒有Made in China的日子,但那樣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越來越費錢。最後,波基奧妮坦然承認,十年後,她可能根本就沒有勇氣嘗試一年不買Made in China的日子。
波基奧妮的這篇專欄發表後,立即成為當天Yahoo評論欄目中最流行的專欄。可見,波基奧妮的經歷觸及了眾多美國人的神經,他們也許也清點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多大程度上依賴於Made in China,許多美國人也許會非常欽佩波基奧妮居然有如此的勇氣堅持了一年不買中國產品。事實上,許多中下收入的美國人現在也不敢參與這類不買中國產品的運動,因為他們如今就不能過沒有Made in China的日子,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喊中國搶了美國工人飯碗的政客沒有政治市場的根本原因之一。
那麼,我們是不是能夠下結論,如今美國大眾的生活已經離不開Made in China?答案是肯定的,可這只是問題的一半,另一半是中國人是不是也已經離不開美國製造(Made in USA)?
我其實不主張任何團體形式的購買抵制運動,因為那是愚蠢和不理智的行為,但我的確希望有中國的家庭也能像波基奧妮一樣嘗試一下一年沒有Made in USA的日子,這並非是為了抵制美國產品,只是看看中國人能不能過一年沒有Made in USA的日子。
以我看來,中國的家庭並非是不能過一年沒有Made in USA的日子,但也會遇到波基奧妮相似的艱難,尤其是對於中國城市居民來說,沒有Made in USA就意味著要過沒有電腦(微軟的視窗平臺)、沒有互聯網(美國的流覽器軟體)、沒有姚明(NBA)、沒有好萊塢大片、沒有麥當勞速食,沒有耐克等許多的美國品牌的日子,當然,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不便。
毋庸置疑,過去幾十年開放的全球經濟讓中美兩國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賴,可誰對另一方的依賴更大呢?這其實是一個中國製造與美國製造的問題。很明顯,美國人家裡的中國產品遠遠超過美國產品,而在中國人的家裡,仍然是中國產品更多,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美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更大?
如果從有形的產品以及現實的狀況來講,按波基奧妮的話,美國家庭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中國產品,但在無形之中並從長遠來看,美國產品卻可能讓中國人有更深和更長久的依賴,因為美國向中國輸出的是理念、文化,以及生活時尚。
當今,有這樣一個理念,無形的優於有形的,長遠的勝過短期的,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美國那些有遠見的智庫並沒有對中國產品的入侵表示出多少憂慮,並相信隨著中國人消費水準提高,中美貿易的差額能夠縮小,美國大眾也沒有義憤填膺地積極參與抵制中國產品的活動去抗議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同樣的,中國的一些國學大師們也沒有必要擔心中國傳統文化會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蕩然無存,相反的是,中國完全可以從用最短時間成為世界強國的美國那裡學習強國之道,這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喪失,而是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因為一個國家的文化需要是要建立和實行民主、發達、和諧、平等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美國的發展為中國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國家自身傳統文化阻礙以上理念的建立和實踐,即便沒有外來文化的衝擊,其傳統文化本來就需要改革,西方的宗教改革使西方開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時代,並為西方科技以及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當今中國在文化、理念和體制上也應該需要類似的改革,這不僅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對世界的發展將有無可估量的影響。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DndtBubg3EAJ:fuhrer.myweb.hinet.net/articles/a315.doc+%E6%B2%92%E6%9C%89%E4%B8%AD%E5%9C%8B%E8%A3%BD%E9%80%A0%E7%9A%84%E4%B8%80%E5%B9%B4&hl=zh-TW&ct=clnk&cd=70&gl=tw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書摘

中國產品確實無所不在,我遇過一個對國人而言可能很有趣的例子。

我曾在日本的商店中發現以我國國旗當圖案的扇子,不只標示了國名和國旗,還印著Made in China。在中國,真是只要賺錢,殺頭的事也有人做。這種精神再加上中國的規模和不公平政策,當然使很多人擔心工作和產業被搶走。不過一般讀者看本書時,還是可以多找這類有趣的例子,不必太憂國憂民。

沒有中國貨,日子實在不太好過

在電子產業,中國是霸主。那台沒有碳粉的印表機,只是這陣子為難我的其中一種,其他還多著咧!
第一:我家那台小電視的螢幕,會突然變黑數分鐘。有一回,我坐在沙發上看公共電視懸疑劇,正值劇情高潮之際,它就給我發作兩次!

第二:小菲趁我不注意時,拿東西塞進CD唱盤裡,那台CD播放機就此掛點。我不知道她放進了什麼東西,只知道微小而致命,每每啟動CD播放機時,機器只會沒完沒了地卡噠卡噠叫,沒有音樂。每隔一、兩天,我都會按下電源鍵,看看它自行痊癒了沒,但至今還沒有。
不只我懷念有音樂聽的日子。酷熱的下午,熱到不會想在外蹓躂時,我會讓孩子把沙發墊拿下來,然後重複播放Muppets︵芝麻街電視節目戲偶︶版本的︿搖滾耶誕鈴聲﹀,孩子們會和著音樂、在沙發上盡情彈跳。最近,他們只能靜默地跳著。沒了音樂,彈跳也失了歡樂,這讓我想起一幕發生在我家附近 YMCA的景象。那是一堂水中有氧運動課,一群體重過重的女士很認份地認真動作著,但沒有一個看來樂在其中。

第三:近日,連成人的樂趣都遭受威脅。有一天,食物攪拌機的刀片壞了,我打電話給製造商,他們告訴我,他們賣的刀片都是中國製造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今年夏天我們不能打瑪格麗特來喝了?」凱文從法國打電話回家時,這麼問我。

第四:吸塵器罷工,不管我怎麼拚命清理恐怖的機身內部,都不管用。我懷疑,它之所以會卡住,一定跟中國有關,搞不好我吸地板時吸進了一個中國製舊玩具。

簡言之,環視家中最近發生的一連串麻煩事,我發現,它們都需要有中國解決方案才能擺平。

面對這些麻煩,我應該振作點,但我實在心力交瘁,或許是華氏九十多度的溼熱搞的鬼。我癱坐在沙發上,眼睛盯著天花板,揣想著最糟糕的狀況。如果除了中國製品之外,就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替換卡住的立體音響、畫面不穩的電視、攪拌機的刀片、動不了的吸塵器,我還是能過活。我可以過著沒有這些東西的日子,至少目前可以,搞不好還能這麼下去。就某些層面來看,擺脫這些物品反倒是種解脫,家裡總是塞滿需要擦灰抹塵、整理和修裡的東西。說到物質享受,我喜歡認為自己是個簡約主義者。這剛好是個契機,讓我瞧瞧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

再怎麼說,即使有抵制的規範限制,這些問題都不是不能解決的。例如我可以讀讀書,取代觀看敗壞人心的電視;如果我不讓孩子們看電視,而是唸書給他們聽,他們肯定會變得更聰明。沒有立體音響?不成問題!我們可以在車上聽音樂;在家時,孩子們還是可以繼續破壞沙發椅的彈簧,靜默地彈跳。這樣可能不像有震耳欲聾的〈搖滾耶誕鈴聲〉樂音相伴來得好玩啦,但他們也不會因此受傷啊!壞掉的吸塵器更是不勞我操心,地板可以用掃的,這樣還能順便運動運動。瑪格麗特?直接用冰塊做就好啦!

今年快過一半了。沒有這些東西,我依然能活下來。全世界有一大半的人,每天過著沒有這些東西的日子。只有我這種養尊處優的美國人,才會沒這些東西就覺得自己活不下去。說實話,沒有電視、立體音響、吸塵器和攪拌機,日子到底會有多難過?我的結論是:不會太難過。但是,或許是我沒問對問題,我應該這樣問:沒有這些東西,要怎麼跟凱文度日,才不會太難過?


有其父必有其子,小威總是看不到抵制中國行動的積極面。

  「是我們不喜歡中國嗎?」有一天他這麼問我。
  這問題讓我警醒起來。
  「不是,我們喜歡中國。」我告訴他。
  「他們對人不好嗎?」他繼續追問。
  「在中國的人是好人哪,」我向他保證,「跟其他地方的人沒什麼兩樣。」
  「那為什麼我們不買中國的東西呢?」他問。

這問題我們之前就討論過了,但每次我總是支支吾吾。好些時候,我也沒法說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跟一個四歲大的孩子解釋這問題、還要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釋,我實在力有未逮。話雖如此,這終究是我的責任,我應該試試。

「我們喜歡中國,」我說,「但它是個很大的地方,有很多的工廠,而我們也想給其他國家機會,讓他們也能賣東西給我們哪。」

他靜靜地看著我,皺著鼻子、瞇起眼睛,手指緊握著花生醬三明治。有那麼一會兒,我想像著,他對這個世界的天真理解,原本被層層迷霧包裹住,但此刻迷霧暫時被我撥開了。我想像著他的小頭上方,有個漫畫的那種圈圈,「喔!原來如此。」圈圈裡頭寫著,「這是個公平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做到一些生意,像中國和美國這樣的超級壓路機,才不會把所有人壓扁了。」

「那麼,會發光的劍是從中國來的嗎?」小威把我拉回現實,「泰勒有一把這種劍,聖誕節我也要一把!我知道聖誕老公公會送我一把的。」

換我靜靜地看著他。我不忍心告訴他,那種劍都是從中國來的。


抵制中國製造 是客觀的全球化實驗

沒錯,我的確被「中國接管世界」的恐慌襲擊過,尤其在聖誕節前夕親臨玩具販賣區,這樣的感受更加強烈,但本質上我們的抵制不涉及個人情感。
  地方報紙上一封給編輯的信,吸引了我。
標題寫著:「忘了中國,記住聖誕。」這封信先是簡短地描述了節慶購物者的惡行惡狀,然後便發起他的主要牢騷:中國正逐步接管聖誕節。
  我早說過了。
「今天,因聖誕季節而受惠的,不是美國工人和美國工廠,而是我們的敵人,共產主義的『赤色』中國……。對中國人而言,此時是慶祝的時節,因為他們積攢了更多來自美國的財富。」報紙讀者吉姆這樣寫道。「為了無法解釋的原因,我們大開門戶,讓共產中國毫無障礙地進入我們的消費者市場……才幾個月前,中國人入股IBM。他們還覬覦加州聯合石油(Unocal Corp)和美泰克家電(Maytag)呢。而這,只是赤色中國的企業冒險進入美國版圖的開端而已。」

接著吉姆這麼哀悼:「聖誕老公公的工作已經外包給中國了。」他敦促讀者記住聖誕節的宗教意義,不然就等著遭天譴。

吉姆的信有幾個觀點令我惴惴不安。首先,一個人一開口就提到耶穌,同時又動不動動用「敵人」這個詞,這讓我覺得緊張——耶穌可是個因寬容而偉大的人哪。關於這點,我媽一定很有意見,但現在她不在這兒,所以我就此打住。接著談談我對這封信的第二個意見:扣紅帽子。

中國不是民主國家──還有得拚,我同意這是件令人遺憾的事實。但吉姆非真用「赤色中國」這字眼嗎?我不是說它不是共產國家,但稱呼共產國家為「赤色」跟辱罵無異,這種舉止就像頑皮的孩子在遊樂場會做的,但他們長大後就不會有這樣的行徑,或者你會希望他們不再這麼做。

不只這樣,「赤色」這詞太過時了,在語言學上無異於一個過了四十年仍頂著至今已經褪流行的蜂窩頭的女人。這意味著此人不願意接受世界不斷在改變的事實、不願接受世界打從混沌初開就不完美的事實。

如果吉姆期待國定假日的購物人潮在擁擠的購物中心還能彬彬有禮,或是在愚蠢的商業需求轟炸下——就像那些五歲大的男孩被操弄得毫不懂得遮掩自己的欲望,大喇喇地說出要中國遙控卡車——還能謹記聖誕節的真義,他註定要大失所望。

我還覺得,如果一些跟你素昧平生的人不想節制購買中國商品的花費,你就跟他們說他們會下地獄、而且很快就下地獄,是很沒禮貌的。

詳讀這封信時,有其他更大、更嚴重的事令我焦慮,那就是:不管怎麼樣,我現在做的正是憤怒的、給人扣紅帽子的、謾罵人的吉姆敦促大家去做的:遠離中國製造的節慶商品。

吉姆和我看來沒什麼相同之處。我不認為中國是我的敵人;我從沒罵過人「共產黨員」。我在加州被反戰份子撫養長大,吉姆是在中西部正統派教徒家庭中成長。我們抵制中國的理由也不一樣。對他來說,這涉及個人情感。赤色中國冒犯了吉姆;而我,則寧可說,我們家的抵制是對全球化現象的一項客觀實驗。

沒錯,我的確被「中國接管世界」的恐慌襲擊過,尤其在聖誕節前夕親臨玩具販賣區,這樣的感受更加強烈,但本質上我們的抵制不涉及個人情感。我更願意認為它是理智的、科學的。雖然正值全國上下處於聖誕節前夕瘋狂採買中國商品的時候,我的感受可能和模範公民吉姆相差無幾。

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朋友不久前問的一個問題。十二月三十一日過後,抵制行動落幕,我是否會跟中國重修舊好?若只是存心氣氣吉姆,他的信將我推上了跟中國和好之路;若只考量自己的意願,我則會為了證明我和他不同掛,而跟中國和好。我得先跟「最弱環節先生」討論討論,才會做出決定。這先生肯定會像迎接老朋友一樣,在大門口張開雙手迎接中國回來。

同時,我將繼續做吉姆堅持每個美國人都該做、但顯然鮮少人做的事。我將會避免購買中國製的聖誕禮物,彷彿這樣我才有望獲得救贖──按照吉姆先生的觀點看,的確是這樣。


中國製造,耶穌也淪陷

《新聞週刊》的中國特別報導中指稱,沃爾瑪的商品多半來自中國。隔週,威廉斯女士就反駁該雜誌,表示這並非實情。為此,《新聞週刊》登函道歉。

我一直很注意茉娜‧威廉斯(Mona William)這個人,或者說,至少有在留意她的名字。茉娜‧威廉斯是沃爾瑪量販店的主要發言人,由於我對跟沃爾瑪有關的負面報導十分感興趣,所以經常看到她挺身為老闆辯駁,擋掉朝老闆射來的各種控訴和影射。
《新聞週刊》的中國特別報導中指稱,沃爾瑪的商品多半來自中國。隔週,威廉斯女士就反駁該雜誌,表示這並非實情。在投書給該雜誌總編輯的信中她提及,在二○○四年,沃爾瑪只花一百八十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相較之下,花在美國供貨商身上的,卻高達一千三百七十五億美元。「購買中國物品的總額,還不到購買美國物品總額的六%呢,」她表示。為此,《新聞週刊》登函道歉。

我把她那封信重新讀過,然後靠在沙發上仔細思索。威廉斯女士所宣稱的某些「事實」,似乎跟我的認知相左。直覺告訴我,她在對我和《新聞週刊》的讀者玩數字遊戲,選擇有利於自己公司的方式呈現數據。我沒有其他事證可支持自己的直覺,但我多得是逛沃爾瑪的經驗。我的印象是,在沃爾瑪購物時,你不撥開滿坑滿谷的中國貨還沒辦法轉身呢。或許,是我在沃爾瑪逛的時候,總挑上「錯的」商品查看標籤,在滿是來自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和田納西州貨品的商店裡,恰恰只將注意力放在稀少的中國貨上。但不管怎樣,我都不認為威廉斯女士所言屬實。我想到一個求證的方法。

我的任務很單純:檢視一百件沃爾瑪特價商品,記錄下製造國,再算出中國與美國商品的比例。這算不上科學,但總能看出點意義。

我快速從一名店員身邊經過,他滿頭白髮,身穿沃爾瑪的招牌制服AB背後有白色字體寫著「How May I Help You?」的藍色背心。他正在檢查一群青少女的收據,看看她們有沒有順手牽羊,偷拿護唇膏和眼線筆。我拿不定主意從哪兒開始好,就決定從眼前的一竿竿游泳衣著手。之後一時興起,又決定先逛一下整間店。我打開筆記型電腦,在女裝部停下來,拿起一件檢視標示,鍵入:「一件女裝,台灣製」。

我一個貨架逛過一個貨架,在襪子區和內衣區稍事停留,然後到配件區,再到女童裝部。十分鐘後,我休息了會兒,順便看看紀錄。我吃了一驚,列出的前十四件物品,沒有一件是中國製造。有那麼一會兒,我心想,茉娜‧威廉斯說中國貨在沃爾瑪貨架上的比例沒那麼高,究竟是真是假?我恢復理智。事情不可能像她說的那樣,我又不是沒來過沃爾瑪,沃爾瑪賣中國商品可是一噸噸的賣,這其中必有蹊蹺。我繼續出任務。

接下來,我檢視的是D罩杯的「情話綿綿」(Sweet Nothings)粉紅色胸罩。標籤寫著「中國製造」。啊哈!被我逮到了吧!

接著我去了家用器皿區、玩具區,然後電子用品區。我邊查邊快速記下,希望沒有人會問我在幹什麼。探查行動一路順利進行,直到我在一排電視機牆邊停下來。一眼望去,全是中國製造。

一個陶製的耶穌,澆熄了我探查行動的興致,也讓我在這一般雜貨區多逗留了好幾分鐘。這個小耶穌像和大眼小丑、瓷器小貓共聚一堂,我拿起它、確認它誕生於中國之後,便在貨架通道邊徘徊,就著明亮的燈光研究這玩意兒。它看來神情哀戚,這讓我也生出同樣的感受。我想知道的是,花工夫製作這只人像的中國工人到底知不知道他們生產的這男子是誰?這些工人一天花十四個小時為耶穌像上色,或許他們應該知道得更多,像是這人叫什麼名字啦、甚至他在全球宗教界的地位與形象。

這種情景應該還蘊藏更深層的意義,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真希望我媽在這兒,因為只要是跟耶穌有關的事,她一定能精準切中核心。她或許會指出,我們讓這位最有名的窮人捍衛者,耶穌,由地球對面的貧窮中國工人開模、製造,然後舟車勞頓地漂洋過海,抵達世界的這一端,接著,在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店裡,跟小貓、小丑混在一塊兒。不管茉娜‧威廉斯要我相信什麼,事實擺在眼前。要是讓我媽看到耶穌與品味堪慮的小雕像雜處的卑劣處境,她肯定會火冒三丈。陶製耶穌跟各種雜貨混雜陳列,這點尤其諷刺,她一定看不過去。

我幾乎想要買下那耶穌小雕像,拯救它脫離貨架,但是充氣游泳池已經讓我背負「破壞抵制行動規則」的罪名,所以我至少該堅守「沃爾瑪禁令」。於是,我將耶穌放回貨架上,往前繼續走去。清單上又增列了幾件東西,我很快地算了一下。一百零六件。我決定打道回府。

回家之後,我馬上拿出計算機,花了大概半個小時進行分類。分類完畢後,可以輕易看出,中國,是該店一般雜貨區的龍頭老大AB清單上有五十二件,相當於四九%,是中國製造;美國製造的有二十三件,相當於全部項目的二二%;宏都拉斯(Honduras)遠遠落在後頭,雖名列第三,但只有四件;剩下的來自世界各地,例如義大利(襪子)、巴基斯坦(內衣)和土耳其(小可愛)。

這份清單暗示的意涵可多了,有些需要茉娜‧威廉斯好好澄清一下。

我不是在對沃爾瑪的公關機器宣示勝利AB勝利,還言之過早。茉娜‧威廉斯的數據有可能還是站得住腳。我承認,我沒有走到美國貨的優勢區,比方說寵物飼料、食品雜貨和美容用品,我也沒有花太多時間逛「中國貨優勢區」,像是玩具和電子產品。但是在我看來,除非茉娜‧威廉斯將食品雜貨都含括進來,或是將用來興建沃爾瑪商店所花的物資都算進採購美國貨的總額,否則,我抓破頭還是想不透,她是怎麼得出那些數據的。

上一篇:高捷變高劫

下一篇:兩岸高鐵

阿楨 2024-12-06 02:23:41

網購廉價魚竟是「血海鮮」?「強迫勞動」再洗產地流入全球!標籤疑雲背後的供應鏈黑幕!
  回應
台灣漁業是全球第四大的,血海鮮最厲害的國家,不是我們中華民國嗎,還被制裁過,當初被指責的有強迫勞動 非法捕撈 過量捕撈,而且那還都只是遠洋才被看到的,近海那種出去補個三五天 外勞在上面是真的做好做滿 全都是非法外勞去做的.
那是假新聞,台灣100%的企業都是守法、有道德良心的,怎麼可能會做這種事!
中國有沒有強制勞動不知道,但是台灣捕蝦蟹船違法血汗僱用外國勞工,前幾年才被國際漁業協會點名批評
把海上的魚運到新疆內陸給維吾爾族血汗加工,再運到沿海地區出口到世界各地,血棉花血海鮮,造謠造的太假了.
「強迫勞動」這概念離生活太遠。在台灣有大小無數的非公開團購群組、社團,裡面賣的廉價食品多數幾乎沒有任何包裝資訊標示,出售商品的公司、製造工廠、產地都不需要,只要夠便宜就有人買!這些稱為垃圾都不過分的食品完全沒人管,但那才是最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隱藏問題。
讲个笑话,美国很讨厌中国和穆斯林,但是美国超级关心住在中国的穆斯林
基本上中國公司的商品我都不會買,尤其科技產品更是如此,只不過中國製造我實在沒有辦法完全避免
貿易戰把中國製作公司推向墨西哥,南非,甚至緬甸和越南。消費者單憑原產地,看不到供應鏈是很難規避的。
這種低薪高通膨時代,誰在乎什麼強迫勞動,能用最高的CP值填飽肚子再說.而且資本主義注重的就是成本,看看台灣就知道,廉價勞動力誰不愛呢?甚至還覺得台灣人力不夠便宜想用外籍勞工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_qmuZzEBo

阿楨 2024-03-29 03:19:09

世界級食材中國造 2024-03-19 消費主張

源自歐洲的“黑色黄金”魚子醬爲何成爲了中國特産?不同年份、不同價格的魚子醬味道口感有何區别?魚子醬與鵝肝、黑松露並稱世界三大奢華美食。魚子醬因其色澤烏亮、口感豐富,被譽爲飲食界的“黑色黄金”。在過去魚子醬高昂的價格,勸退了很多消費者,而如今國際市場上魚子醬價格已經大大降低。

被譽爲“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是公認的頂級美味,以其獨特的絲滑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爲了餐桌上最閃耀的明星,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法式鵝肝了。而讓人意外的是,享譽世界的鵝肝竟然大部分來自兩個中國的小縣城。
  相關新聞
在欧洲无比高级的松露,在中国云南不过是种普通的野味!
一袋日本松茸凭什么能值一套房?
雲南松茸濫摘頻傳 官農合作維護生態

阿楨 2023-12-16 02:55:00

中國豬肉價暴跌三成 加劇通貨緊縮風險 與世界不同調 中國供過於求.物價續走低 3年來最多! 中11月CPI跌幅0.5% 2023-12-14 三立新聞台
  回應
從台灣看世界,台灣資產M型化加劇,中低端人口也是面臨通縮,原因是全方面生活生存成本大漲導致自由支配所得(閑錢)連年下滑,已經觸及通縮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8Qo1n4TJo

中國全球唯一通縮,真相超乎想像2023-12-14 陳經
與2020年1月相比,美國CPI上漲20%,印度25%,俄羅斯35%。阿根廷、土耳其、巴基斯坦分別是780%、310%、94%。 只有中國-4.7%。西媒說中國經濟不景氣。但中國2020-2022三年經濟增長率還是全球最高的。唯一解釋是中國生產成本下降了!電力供應充足成本低,機器人國產化價格大降,產線成本大降效率大增。很多行業技術突破國產替代,供應鏈成本集體下降。多個行業占全球產能50%-90%,規模化降低成本非常厲害,例如光伏成本降了90%。規模化養豬,農業生產搞得好,食品CPI大降。中國政府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技術突破,成果超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