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良醫
在<醫政一家親>和<末代健保>的台灣真還有百大良醫?該不會又是個《白色巨塔》的謊言吧?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574886/2007062906152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4897452/2008032206300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08/20050917192131
這個嘛!可能跟《誰將生存?》一樣,得有關係才能遇到良醫。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57/20060306072729
超推薦 百大良醫
‧商業周刊 2008/04/30 能進入醫界擔任醫師,都是最菁英的一群人。如果,有位醫師能得到他醫界同儕的高度推薦,那他必然是個極度受到肯定的好醫師。《商業周刊》團隊耗時半年,調查出推薦度最高前20%的「好醫師推薦榜」,而其中推薦度前5%的131位醫師,更入列為「超推薦百大好醫師」。 【文/胡釗維】
全台首度》好醫師推薦的好醫師榜
好醫師很多,但許多人想找到好醫師卻十分無助。
以口耳相傳方式,或單憑著記憶中螢光幕前出現過的名醫印象在求診,不但不讓人放心,我們也很難分辨名醫與好醫師的差別在哪裡?
你知道嗎?在我們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就超過四千七百位。
然而一般人能夠掌握的醫療資訊極少,「我,找對了嗎?」這個問題,可能經常困擾著你、我。為此,《商業周刊》團隊花了六個月,試圖畫出一份台灣好醫師地圖。
這並不容易,因為這是國內有史以來首度進行的調查工作,就連政府機構、醫療院所或學術單位,或礙於非客觀中立,或因執行難度過高等原因,都未能順利推動。而這項破天荒的調查工作,目的有兩個:期望能滿足國人對醫界資訊透明化的需求;此外,也希望藉此樹立好醫師榜樣。
調查工作剛起步,我們就碰上兩個難題,究竟,好醫師的標準是什麼?又,誰足以來論定誰是好醫師?我們參考國外報告——美國醫療調查專業機構Castle Connolly Medical,已連續七年出版的《America’s Top Doctors》,以及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名醫推薦的名醫與醫院》,並參酌國內多位學者專家意見後,得到重要觀點:
能進入醫界擔任醫師,都是最菁英的一群人。如果,有位醫師能得到他醫界同儕的高度推薦,那他必然是個極度受到肯定的好醫師。於是,我們確定「專家推薦專家」的調查定調,透過三重管道請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院長與醫師們告訴我們:「若您親友罹患相關疾病,您會願意優先推薦親友求診的醫師是哪幾位?」
多數人認為此調查非常不容易得到忙碌的醫界參與,但結果是,不僅有超過三十個國內專科醫學會的醫師們共襄盛舉,更大的突破是國內二十一家醫學中心的院長全數回卷。總計,四百七十九位醫師的參與。
在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有超過四千七百位、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編按:住院醫師、總醫師至少五年資歷才升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是這次的遴選門檻。經過三重管道、近五百位醫師的專業推薦下,終於產生「好醫師推薦榜」,有六百六十七位醫師入榜。這其中,獲得最高度推薦的好醫師有一百三十一位,他們獲選為這次的「超推薦百大好醫師」。四千七百分之一百三十一,入榜率低於三%。
這一百三十一位醫師分布在十一個科別,年紀最大的是七十六歲的耕莘醫院顧問醫師林瑞祥,專長糖尿病治療;年紀最輕的是三十一歲的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邱彥霖。
懂得以病人為中心! 五項特質反映好醫師最高標準
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曾說過,在他眼中,好醫師的標準是:「病人過世後,家屬還會打電話向你道謝。」用心出發、兼具醫術,許多好醫師「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可以反映在以下五項好醫師的特質:
一、擁有正確價值觀。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即指出,醫師所面對的,常是一個人最重大的生命課題,這個職業特性,使得醫師的工作必須時時都謹慎,一點都不能鬆懈。
這一次在「超推薦百大好醫師」榜上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在雲林地區建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三年多來完成心導管檢查及治療二千五百多例,「開心」手術二百六十二例,造福了中部許多的患者。
二、良好的溝通技巧。這指的是,醫師問診時,是否能發自內心傾聽病人敘述,且能否清楚解釋病情。
我們發現,在「超推薦百大好醫師」榜上的醫師,有些即便求診患者很多,仍非常仔細給病患更多聆聽與照顧。《商業周刊》的一位同仁,看到本次在榜上的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許瓊心的名字,立刻眼泛淚光,他說:「我女兒出生時只有七百克,若不是許醫師陪伴我們,我和太太不可能走得過那段辛苦的時間。她門診雖然那麼忙,但她那時每天很晚時都還會來看我的女兒,給我太太打氣。」許瓊心醫師長期致力於早產兒預防與照顧,應該還有許多小朋友的父母跟這位爸爸一樣,對她心懷感激。
然而,即使給予病人足夠的問診時間還不夠,好醫師更追求問診品質的提升。「要把病人的話都聽進去,病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意義的,」被許多醫師高度推薦的長庚醫院林口分院胸腔科主任郭漢彬說。
三、與時俱進的技術。為了給病患最好的治療,好醫師應不斷吸收新的醫學知識,而非以一套方法行醫多年。舉例來說,目前,光是針對乳癌的治療方式即多達五十二種,醫師的治療方式,不該再停留於只是將乳房切除。我們發現上榜的醫師,對於新知識、新技術,都非常的開放而投入,不因已經成功而自滿。
你能想像,已經擁有亞洲人工心臟移植首例紀錄,主持「開心」手術多達萬餘次的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竟然還努力不倦去參加考試。去年七月,魏崢受朋友之邀參加大陸醫師執照考試,這項考試分成兩階段:操作考試與筆試,當中,操作考試是要應試醫師實際練聽診、聽腹水、插氣管、插尿管等技術,這些,都是再基本不過的手術。
魏崢指出,「我只是希望藉此告訴年輕的醫師,不要當個開得『一口』好刀的醫師,不需要絕頂聰明,但是要勤快,在掌握國際上最新技術的同時,還得要像做工藝一般,不停的練習到熟練為止。」
四、清楚醫學和自己的限度。林芳郁指出,好醫師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畢竟不是上帝,因此才能更謙虛,且願意反省自己極限所在,而將病人轉介給比自己更適合的醫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經常做的一件事情:提醒同事,除了自己的醫院和院內的同事外,全台灣的醫師,甚至全世界的醫師,都是可以借重來幫助病人的資源。
照護對象幾乎都是癌末病患的長庚醫院基隆分院腫瘤科主任王正旭,對此感受尤深。年輕時的他,聽到病人抱著一絲希望問道:「我能活多久?」「醫師,這藥有五○%的存活率吧?」他會有情緒,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憤怒,但二十四年的腫瘤科醫師生涯,王正旭已有截然不同的體會。王正旭指出,治療癌症病人,不可能在一個醫師手上完成,因此,任何醫師都不應該單打獨鬥,而是投入整個癌症中心的資源。
五、團隊作戰力。由於醫學知識一日千里,加上疾病的複雜度增加,跨科別整合醫療已是現代醫療趨勢,我們發現,好醫師通常也是與同僚能夠高度協同作戰,能做主角也能做配角,能放下自我的醫師。
好醫師也有他們能力、心力的限制,他們需要團隊,他們也需要病人理解。當你找到好醫師,你知道該如何協助他們,問對問題、溝通到重點,讓他們的醫術得到更大的發揮嗎?
好醫師加上好病人,才會是最佳醫療戰力的團隊。
波蘭醫師背景 網路大公開 【聯合報2009.06.29
繼網路流傳波蘭醫學生回台考取住院醫師名單後,最近網路更貼出這些波蘭醫學生或醫師的家長,其中不乏知名醫師,連在那家醫院任職都被公布。名單在網路上一再被轉寄,波蘭醫學生及家長不滿被「人肉搜索」,覺得隱私權嚴重受到侵犯 。
波波意見/可從嚴把關 但手段要合理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 2009.06.29
子女在波蘭學醫的醫師家長表示,為了國人醫療權益,他們贊成從醫師國考等方式從嚴把關,但手段必須合理,並非歧視特定學歷,用不同標準排除外國留學生。
台生觀點/見習非實習 不應參加國考【聯合報╱記者陳惠惠 2009.06.29
國內醫學系學生代表強調,現行醫師法規定,國內、外醫學系畢業生,必須經實習期滿成績合格,領有畢業證書,才能參加醫師考試,波蘭醫學系學生只有見習,並無實習,按照規定不能參加國考。
醫生世家 愛「代代相傳」【聯合報╱記者詹建富2009.06.29
台灣有不少醫師世家,醫師父子、夫妻、連襟、兄弟檔特別多,有人形容:「任何一位醫師的訃聞上,親屬名單隨便找一找,至少有三、五人也是醫師。」
士林地方法院醫療專業法庭多位法官支持病歷中文化,他們認為病歷是為病患存在,病患有知的權利,將與積極倡導病歷中文化的高克培醫師合作,推動病歷中文化。
病歷害他多挨刀? 醫判不起訴 【聯合報記者劉峻谷 2009.06.29
台北市倪姓男子開刀治療打鼾,術後出現口水流不停等後遺症,他調病歷發現醫師手寫、電腦打字英文病歷不同,認為是多做了舌根縮小手術的後遺症,控告蘇姓醫師涉及偽造文書、業務過失傷害。檢方偵辦後認為醫師沒有疏失,處分不起訴。
閱報秘書/懸壅垂顎咽整形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 2009.06.29
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俊杰表示,打鼾是呼吸道某個部位阻塞,導致呼吸頻率延遲,常見手術方法是將懸壅垂顎咽整形縮小。
大陸醫師 白話文寫病歷【聯合報記者劉峻谷09.06.29
病歷中文化的迷思 2009/05/21
台灣醫師用英文寫病歷是傳統,也是醫界一項根深蒂固的文化。近年來,由於民眾英文能力提升以及醫院評鑑,才赫然發現包括醫學中心在內的病歷品質普遍不佳;在要求改善的壓力下,醫院病歷雖有進步,但是不少沉痾依舊存在。
http://blog.udn.com/tayiu/2969996
五月初,筆者曾在本欄針對病歷中文化的問題,希望衛生署長葉金川能為眾多無聲的病患權益發聲。不久,衛生署醫事處的石處長向筆者表示葉署長因為出席世衛大會,而未能親自回應這個題目。石處長也提供了一些寶貴的意見。但筆者仍希望就病歷中文化的問題,再次就教於葉署長。
由於筆者最近正在進行癌症治療的後續療程,因此有更多機會就病歷中文化的問題,和醫生朋友交換意見。然而,多數人都不否認病歷中文化的正當性,只是在政策的優先次序或相關的配套問題有疑慮。大致可歸納如下:
一、認為病歷電子化應該更優先於病歷中文化的問題。然筆者認為兩者並不衝突,醫政機關在推動病歷電子化的同時,也可以推動病歷中文化。
二、病歷品質的問題更迫切,有些醫生連英文病歷都未必寫得好。但筆者認為落實病歷中文化其實正可以加速提升病歷的品質,因為病歷品質的高下顯然以大多數人易懂的中文寫作時較易判斷。
http://blog.udn.com/cvchen/3000983
調查顯示醫生月工資1600元起步:8月,醫療反腐震動整個行業,醫生收入問題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2022年末全國執業醫師為440萬人,規培第一年還不具備執業證,月工資只有2000~3000多元,第二、三年,5000元~6000多元。到了住院醫生, 7000~10000多元。中國人口超過14億,求醫問藥的需求十分旺盛,2021年,全國總診療人次84.7億,同比增加7.3億(增長9.4%),全國入院人次24726萬,同比增加1713萬(增長7.4%)。中國每1萬人對應的醫生數量是23.9人,而美國是35.6人,日本是26.1人,法國33.2人,德國45.2人,英國31.7人。我國醫學院招生規模逐年遞增,但畢業後有相當比例的醫學生流失到其他崗位。“不能為醫院掙錢”,導致工資待遇低,人才留不住,設備引不進來。醫生工作量大,再加上無法獲得合理報酬,容易產生心理失衡問題,這也給追求“灰色收入”埋下伏筆。在財政投入減少以及公立醫院仍還需要“自負盈虧”下,也促使公立醫院均以患者的數量以及提供醫療服務的數量等作為獲取利益的直接手段,從而導致過度醫療、以藥養醫等不合理的醫療服務行為出現。
相關新聞
一個三甲醫院的李院長說:“這次醫療反腐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我們國家醫療系統全線崩潰。”
回應
紅包才是一些醫生服務的真是價格,如果打擊過度,醫生的收入會大幅下降,極有可能導致一些優秀的醫生離開醫療行業,或者轉向私立醫院和高端醫療機構,從而加劇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和醫患關係的緊張。更可能患者的就醫成本會上升,因為會通過提高藥品、檢查、手術等項目的價格來補償醫生的收入損失,或者通過增加各種不必要的項目來增加所有患者的就醫負擔。
就我所知醫生基本沒有主動索賄的,不收紅包也不妨礙他們盡職盡責,但紅包主要當做是建立一種密切、信任關係的紐帶,是對醫生工作的肯定和感謝。如果反腐反到公立醫院失去吸引力,極有可能造成優秀醫生的流失,比如去往私立醫院、高端醫療機構,讓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加劇,普通人將無望幾十塊錢看到專家號
實質的問題不是優秀的醫生應該獲得高收入,而是如何讓優秀的醫生在陽光下理直氣壯的拿到高額的收入,同時,鍵盤俠們也要認識到,優秀的醫生應該也必須獲得高額的收入。
美調查:疫情期間 美國2/3急診醫生曾遭患者攻擊
美國合眾國際2022年社9月24日報導,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急診室頻發暴力事件,三分之二的急診醫生報告說,他們在過去一年中受到過患者的攻擊,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醫生說,他們曾不止一次受到攻擊。
美國急診醫師學會會長克裡斯說:“急診部門的暴力行為正在持續威脅和傷害急診醫生。在過去五年中,急診醫生經歷了襲擊事件的逐步增加,疫情使襲擊事件變得更糟。這份調查表明,針對美國急診醫生、護理團隊和工作人員的攻擊非常猖獗,必須予以解決。”克裡斯表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患者和護理團隊之間發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增加。
約三分之二的急診科醫生表示,他們認為疫情導致急診科暴力事件增加。約69%的人表示,疫情降低了患者和急診科工作人員之間的信任水準。由於等待時間增加,患者經常在沒有看醫生的情況下離開急診室。約87%的急診醫生表示,暴力行為導致他們的工作效率降低,85%的急診醫生表示,他們的情緒受到了創傷,焦慮加劇。
回應
醫鬧在那都一樣
80名產婦詐保6738萬 禾馨5醫起訴 2022-08-12 聯合報
禾馨醫療集團營運長林思宏等五名醫師涉嫌不實診斷胎位不正或臍帶繞頸而須剖腹產,協助八十名產婦詐領醫療保險金共六七三八萬元,十九名保險業務員配合辦理,多達十七家保險公司受害。臺北地檢署昨依詐欺、偽造文罪嫌起訴醫師、員工、保險員、產婦共一一四人,請法官重判五名醫師。
檢方調查,不少產婦因怕痛等考量而自願剖腹產,但不屬醫療保險理賠範圍,五名醫師開立胎位不正或臍帶繞頸等不實診斷證明書,安排產婦「非自願」剖腹產,指示行政人員修改收據給產婦,由配合的保險員辦理理賠。
林等人甚至將子宮頸癌疫苗、醫美療程、卵磷脂保養品、中醫藥材、會診及新生兒相關照護等費用,灌入剖腹產的醫師手術費、麻醉、術後止痛費、PCEA硬脊膜外自控式止痛等,連替產婦做美容手術、產婦買的保健產品費用也用來灌水,讓產婦可持單據向保險公司申請全額保費。
禾馨因標榜提供從產檢、生產到坐月子「一條龍」高檔服務,吸引到許多名媛、藝人上門。部分保險員為招攬業績,教導產婦向不同保險公司購買實支實付型保單,依規上限可買三張,若剖腹產費用十五萬元,三張保單可申請四十五萬元理賠,有產婦遠從台東赴禾馨生產獲上百萬元理賠。
有保險公司發現,產婦被醫師判定胎位不正、臍帶繞頸須剖腹產的比例,遠高於健保統計資料,起疑向刑事局告發,後續清查共十七家保險公司受害。
針對檢察官在起訴書指出,目前法令規定每人可買三張以下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且副本可申請理賠,變相使剖腹產成為被保險人賺錢工具,有檢討必要。金管會保險局昨表示,過去有民眾反映只買一張額度不夠,政策上要同時考量民眾的投保權益,會審慎討論,必要時會再做檢討。
禾馨表示,絕無從中獲利,希望醫界正視剖腹理賠難題,對起訴感到遺憾,會全力配合司法,說明作為醫療單位難處。禾馨先前曾傳出特權打新冠肺炎疫苗爭議。據瞭解,醫師被查扣手機的對話記錄,抱怨臺北市政府的內容辛辣。
抑鬱症會在中國成為“流行病”嗎? 2021-12-17 觀察者網 劉超
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12-17資料,日本每100人就有6人曾深受抑鬱症困擾,女比男多1.6倍。1990年,一位年輕男性白領的自殺引起了日本大眾的討論,抑鬱症在日流行的開端。此前,日並沒有“抑鬱症”這個概念。但在美國製藥公司的極力推動下,抑鬱症成為像感冒一樣普通的流行病,均需要看病吃藥。憂鬱:作為一種美的日本傳統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只有一個關於抑鬱的精神學術語“憂病”,但它形容的是一種和精神分裂症一樣長期且令人絕望的精神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的憂鬱並不是一種病,更多的是與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等社會存在相聯繫。是一種受人尊敬的心靈境界,普遍接受的做法是當事者去尋找自己痛苦中的社會和道德意義。例如日本美學的三大核心便是物哀、幽玄、寂,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息。《源氏物語》“如露降生,如露消散,此即吾生。難波之事,夢中之夢。”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感染力正是凸顯的一種憂鬱氣質。在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樹的文中,多體現物哀之情,蘊含著人生的徒然、無端的哀愁以及美的終結——那是孤獨沉思、心靈憂鬱的結果。
到了20世紀60年代,“憂鬱型人格”被海德堡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介紹進日本,是“有高度的秩序感,對自己的成就有著超乎尋常的高要求”。到80年代,當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抑鬱診斷標準作為通行的全球標準時,日本精神科醫生認為,美式的診斷標準根本不符合日本現狀,比如情緒狀態低沉兩周就被診斷為抑鬱症。為此,在21世紀初,美國的醫藥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策略,而日本的精神病專業的學者是接受了美式的診斷標準,由此,普通人就像得了感冒一樣得了抑鬱症。
回應
可怕的是“抑鬱症”的市場化。
德資深醫學專家:中國醫療系統效率比德國更高
米夏艾拉•海因克博士是內科、全科和心理醫生,25年前就從德國來到中國,並獲得在中國開設診所的許可證。德國“中國平臺”網站2021-08-16登載對海因克博士的訪談性報導,題為《中國人更能等待和忍耐》:
記者:如果您可以選擇在德國或者在中國就診,您會去哪裡?
海答:先去中國,因為那裡更快。我在德國預約診斷需要等待3周,效率很低,在中國就不會這樣。另外,中國的專業儀器更多。一所標準的中國醫院平均每天接診4000名患者,是德國最大醫院柏林沙裡泰醫院的兩倍。因此,中國醫院擁有明顯更多的CT設備和相關操作人員。有的醫院甚至專門聘用工程師,針對不同身體部位精准調試設備。在這方面,醫生會做得和他們得到的圖像一樣好。
問:但是,西方醫生難道不是仍比中國醫生水準更高嗎?
答:不能一概而論。無論如何,同年齡的中國醫生實踐更多,經驗也就更豐富,因為他們每天接診的患者也多。這樣一來,他們能提早辨別病症,而且可靠地做手術的可能性就更大。另外,他們可以更加深入地專攻某一方向。在中國,甚至較為罕見的手術和療法的案例也更多。
問:您對傳統中醫感興趣嗎?
答:我十分感興趣。目前西醫也在加大對傳統中醫的研究,人們已經用電腦檢測人體內的磁場變化來尋找病灶。針灸在這方面能發揮作用。這令人振奮。但是,我對那些只偏信一方的醫生評價不高。
問: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成功。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幾乎沒有其他哪個國家比中國採取更加嚴格的隔離措施。您在德國深入研究了隔離會給人帶來哪些心理負擔的問題。您從中獲得了哪些也適用於新冠疫情的結論?
答:面對感染風險,除了隔離,不存在其他有意義的替代選項。隔離帶來的問題是,人們會感到無助。我們總想做些什麼,這就是我們在西方受到的訓練。只有很少的人能夠等待。然而有時這是最好的辦法。停下來,什麼都不做——我認為中國人更擅長這樣做。他們在這方面奉行另一套哲學。他們更有耐心,也不那麼咄咄逼人。外界總是喜歡將中國人描述成相反的樣子,但那不符合我20多年來的經驗。中國人更容易接受疫情隔離的嚴格要求,政界也更容易推行措施。
他們為何捏造“中國海上民兵船” 2021-03-26 環球時報
近日,關於中國“海上民兵漁船”在南沙群島九章群礁牛軛礁附近聚集的消息在菲律賓國內和國際媒體發酵。菲先說有220艘,後又確認稱有183艘船,指責“這些民兵漁船侵犯了菲專屬經濟區,並在進行軍事化脅迫的動作”。中駐菲使稱,“長期以來,中方漁船一直在該礁附近海域捕魚。近期由於海況原因,中方一些漁船在牛軛礁附近避風”,沒有所謂“中國海上民兵船”。2009年以來,美日等國不斷在國際上炮製“中國脅迫鄰國、欲控制南海”的消息,背後的邏輯就是,在南海,其他國家什麼都可以幹,而中國幹什麼都不可以。(作者是“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主任)
中國海上民兵--維基百科
武裝漁船隊是中國為了控制有爭議海上領土、海島。由於沒有明確的身份標識,有時被稱為「小藍人」(海軍戰爭學院的安德魯-S-埃里克森創造的,指的是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期間的「小綠人」)。
中共「海上民兵」:遊走灰色地帶的非正規海軍部隊 2020-03-08 全球防衛雜誌
在中國,幾乎所有公司、工廠和生產單位都要根據《民兵工作條例》編組民兵單位。平時負責民兵動員點召外,戰時更會直接成為民兵指揮中心,和共軍及武警形成聯防體系。
海上民兵成員都是漁業工作者,不僅能在平時形成緊密生產體系,也能降低狀況升高時的動員所需時間。為了吸引更多漁民和船隻加入海上民兵船隊,地方政府除了提供修船和燃料補助之外,還針對願意前往南海離島或是東海釣魚台周邊海域長期作業,甚至佔住無人島礁的海上民兵提供額外補助。
中共在對外衝突中使用海上民兵的例子所在多有,除了歷次大陸沿海島嶼爭奪戰外,1970年代的西沙海戰爆發之前,海上民兵也不斷對越共海上前進據點島礁和巡邏船進行騷擾攻擊,誘使越共海軍無法集中主力,爭取主力艦隊調度所需時間。
而在南海衝突中,中共更運用人民戰爭思想,用海上民兵大打騷擾游擊戰。2009年開始,海上民兵就開始針對進入南海的美菲艦艇進行頻繁騷擾,侵入航道阻擋船艦前進。
從外觀來看,中共海上民兵和一般漁民並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在實際採取騷擾行動或亮出武器實施攻擊前,根本無從判別其實際身分。如遭到其他國家軍警單位意圖強行執法驅離時,還能裝成受害者作為宣傳的絕佳材料。而若遭國際與論撻伐,還能強調完全是民間漁船的自發性行為。
陳信儒、陳亮甫/臺灣醫病關係惡化或改善?統計數據下「醫療暴力」的現狀
近幾年來,醫療暴力猖獗,醫病關係惡化總是難辭其咎,縱使屢次修法,體感上仍難遏止暴力橫行;主管機關固然認為,法規的演進促成暴力零容忍(表一),對醫療人員的保障持續提高,可是效果仍值得檢驗。
我們統計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全台地檢署偵結之醫療暴力案件與起訴率,發現偵結案件有穩定上升的趨勢(表二),起訴率則逐年下降(表三),但由2014年1月統計至2020年12月為止,我們可以發現法院判決有罪的案件數量逐年增加(表四)。
此外,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根據健保署所公佈的申報資料,無論門診、急診、住院之看診量皆較去年明顯下降由此可知,在醫療看診量下降的情況下,定罪的醫療暴力事件仍持續向上增加。
這樣的訊息似乎對醫護人員來說是個警訊,更加呼應了前面的恐懼氛圍,隨著醫病關係演變,醫療人員早已無法光靠國家公權力壓抑民眾的不滿,醫療暴力偵結案件、有罪判決皆逐年增多,意味著更多起暴力事件的生成,也給立法者們當初的理想打上大問號。處罰不一定真的能治百病,亂世也不一定只該用重典。
相關新聞
中國頒新法律打擊「醫鬧」,保護醫護人員- BBC News 中文
暴力傷醫破壞醫療秩序犯罪案件連續兩年下降 2020-05-27 最高人民檢察院
急診室暴力多醫護人員要保險| 《現代保險》雜誌
美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及其启示
家屬對北京地鐵男乘客死因無異議,急診大V:我有
【文/觀察者網 童黎】“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020-09-25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
@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
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路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北京地鐵目前所有站內均未配備AED。至於是否有配備計畫,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
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北京的機場和不少商場配備有AED。
回應
除非免除緊急搶救的責任,現在動不動就鬧,萬一有賠償呢?大家只好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否則就是攬責任上身。
我有異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誰界定?醫療事故誰界定?急救醫師是地鐵公司員工還是正規醫院醫生?這個提議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看看,當今世界AED生產廠家:美國偉倫,美國卓爾,美國邁心諾,德國萬曼等基本去全是歐美產品,而中國號稱國產的只有一家叫邁瑞醫療。這些冒出來的大V那種口氣,就是一個銷售;當今世界這些AED臨床試驗都是基於描述性誇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售AED自動除顫設備,幾萬一台。設備賣出去了,這些廠家和銷售負責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慎重的問題。
美喬治•梅森大學研究:若白人醫生照顧,黑人新生兒死亡率高出3倍
在美國社會不斷暴露出種族不平等問題之際,CNN新聞網2020-08-18的一篇報導又揭開了一個讓人不忍卒讀的事實:研究人員追蹤了1992年-2015年佛羅里達州主要醫院近180萬名新生兒的資料,研究表明,新出生的黑人嬰兒如果得到黑人醫生的照料,包括由黑人醫生接生,將更有可能倖存下來;但如果是白人醫生照料的話,其死亡率會是黑人醫生照料的三倍。
但是作者在論文中寫道:“基於這項研究,希望能夠幫助醫院和其他的護理機構減少種族偏見,探索嬰兒死亡率與種族主義間的聯繫。而如果想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中的種族差異,當務之急要做的是必須提高醫生、護士和醫院管理人員對於種族問題的準確認知。”
來自美國醫學院聯合會(AMMC)的資料,截止2018年,白人醫生占全美執業醫生的56.2%,亞裔醫生占比17.1%,西班牙裔醫生占比5.8%,非裔醫生占比5.0%,另外還有13.7%暫不明確。
而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黑人死亡率遠高於其它族裔,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非裔免疫學家科比特(Kizzmekia Corbett)曾猛烈批評,此次疫情是針對非裔的“種族清洗”。她還暗示醫院在呼吸機不足的情況下,會最先放棄給黑人插喉。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則解釋說,非裔民眾中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哮喘等基礎疾病患者比例較高,故新冠病毒對此類人群的健康威脅更大。此外,非裔群體的醫保覆蓋率低,一些非裔民眾確診感染後無法及時獲得優質醫療服務,這也導致了他們的病亡率較高。
回應
不能像對付北美原住民那樣對付黑人米國遲早爆炸。
美國一直想像對付印第安人那樣來對待黑人,但是現在社會資訊流通太快了,美國只能偷偷摸摸的做!
這段歷史公知最怕中國人民知道,也確實有些人故意不想讓我們知道。
如果沒有行醫能力,不管是什麼博士、教授、專家也不能授予行醫資格!這才是設置行醫資格的初衷。
可現在的中醫行醫資格標準,明明許多民間中醫的水準要遠遠超過醫院的中醫和中醫藥大學的教授,但他們卻沒有合法地位。
5 中醫復興離不開民間中醫
中醫近幾十年來的持續衰落,代表著主流中醫的徹底失敗。因為他們雖為中醫,實則西醫,看看他們的科研論文、研究院、醫療機構,還有幾個純中醫?
他們早已被西醫同化了,如果讓他們繼續挑大樑,主導中醫,中醫只有死路一條。
當今之際,中醫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的制度,把那些不能治病的偽中醫掃地出門,只要他們在中醫行業裡一天,就會給中醫抹黑一天,讓他們在中醫行業裡再呆幾十年,中醫就徹底玩完。
2017年7月1日,中國的中醫藥界發生了讓人沸騰的一件事——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中醫藥正式邁入了有法可依的時代。在新的法律中,令人期待的一條,就是開闢了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就有機會獲得中醫醫師資格的新途徑。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表示,廣東省從2015年起就對民間“一技之長”中醫組織了考試,全省有近900人參加考試,通過率達到71%,讓這些長期在農村基層為群眾服務的民間中醫納入鄉村醫師管理,在農村取得了合法的執業資格。
考核+推薦缺一不可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給出了他的看法,解決現在民間醫生沒有執業醫生資格的關鍵,要對這些經過師承以及實踐,確實具有很好的醫術的民間醫生,我們通過有兩位中醫師的推薦,然後經過省級組織的考核,然後在考核合格以後,就有可能獲得醫師的資格。
回應
沒有基本的標準,出了醫療事故聽誰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54659&s=syfwqtzr
他們一般是先給親戚朋友鄰里看小病,效果不錯,就有人找看大病、疑難雜症,這樣慢慢地醫名就開始傳播,由近及遠,由本村本地傳播到外鄉外地,最終成為有口皆碑的郎中。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看一個醫生的本事,其實很簡單,就是看他治病的療效。
但是後來隨著西醫的傳入,我國的中醫教育也像西醫一樣走向了規模化、量產化之路,行醫也開始走向了標準化,即要以《執業醫師法》為標準。
打著中醫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旗幟,實際上就是以西醫為尺度來改造、消滅中醫。
於是這奇特的一幕就出現了:大學教育出來的中醫很多不會看病,卻有行醫資格,而民間傳承或自學成才的中醫能看病,卻被稱為“非法行醫”受到管理部門的封殺。
…….
2 提著腦袋治病的民間中醫
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學教育出來的中醫大都是不懂治病的,能治病的只有這些非法行醫者了!但是,這些民間中醫往往處境十分艱難,是真正的提著在腦袋傳承中醫,治病救人。
3 失敗的中醫教育
現在中醫藥大學的課程60%以上是西醫內容,中醫學生不去攻讀中醫經典,卻做對中醫藥幾乎沒有意義的小白鼠實驗、搞屍體解剖,怎麼能培養出有中醫思維的接班人?
只能是滿腦子的細菌病毒、內分泌失調、過敏、炎症和化學指標,看病不分寒熱虛實,不懂基本的望聞問切,連中醫的基本常識也不具備!
雖然全國每年培養數以萬計的中醫中藥專業的畢業生,但真正成為中醫的並沒有與其數量形成正比。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醫界人才匱乏的呼籲便從未停息過。
許多患者本來相信國粹中醫,但多次碰壁後,只好認為好中醫在歷史、傳說中。難怪有人會激憤道,滅中醫者,中醫也!
4 行醫資格應該是行醫能力的認定
行醫資格認定的設置,應該是為了更好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只要有行醫能力,不管你是什麼學歷,都可以授予行醫資格。
有證的假中醫與無證的真中醫 2020-03-09
我是一名三甲醫院的中醫,具體是哪家醫院,在此就不作詳述了。前兩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題目為《雖有滿牆錦旗!因為沒有行醫資質,最終被立案處理》,讓我不僅想到了我的師父外公家傳中醫——一個真正來源於民間的老中醫。
…..
那時,我才上高中,我眼睜睜地看著75歲的外公指著滿牆的錦旗,正如故事裡的女中醫一樣,拼命證明自己會治病,不是假醫生。但是結果總是無奈的,外公的診所還是被封了。
現在的外公已經89歲了,雖然年事已高,但是私下來找外公正骨的也有不少,外公整日笑呵呵的,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心裡的不平。外公終其一生都在幫人治病,沒有出過什麼醫療事故,可是沒想到,最終卻換來一個“假中醫”的名聲,患者的讚不絕口也換不來一張可以行醫的證件。
外公是不幸的,所以,我接受了外公的建議,考上中醫藥大學,也順利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但是,當我進入了所有人都羡慕的三甲中醫院,我卻失望了。
很多大醫院裡的中醫看不上民間中醫,覺得他們都是忽悠人的,還有一部分人因為自己發表了幾篇論文,整日得意洋洋,忘了本分。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病,他們摸了又摸,看了又看,還有的拿指標來衡量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輸了,輸給了他們眼中“不靠譜”的民間中醫。
我很榮幸,在有生之年能學到一點外公的正骨技術,我偶爾在臨床上使用,效果很好,連老師們也驚呼神奇,當他們問我是從哪裡學來的,我總會很驕傲的告訴他們,這是民間中醫技術,書上學不到的。
有證的假中醫,無證的真中醫,我都見過。因此,我非常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中醫。
我明白,中醫的命不在於證,不在於職稱,而在於技術,在於患者的口碑。
1 行醫的標準化
在中醫的發展歷史上,一位郎中被老百姓接受並認可基本上都是靠口碑。
醫生手術室內收錢視頻引發熱議 院方:外地趕來的專家報酬 2019-09-29 觀察者網
這段視頻實際發生在7月20日。當時,洪洞縣明姜鎮宮官村62歲的韓春林因腦梗在洪洞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進行放支架手術,進行手術的是從北京飛來的天壇醫院宋姓專家。通過視頻圖像可以看到,有一名身穿手術服的醫生從患者家屬手中取走了厚厚一遝錢。
院方解釋,這是給從北京趕來的專家的報酬,而且事前也征得了患者家屬的同意。在28日,有線民稱幫忙轉交這一萬元錢的洪洞醫院醫生在視頻曝光後遭停職,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一些網友認為,別人好不容易給你治了,結果你反手一個視頻曝光,這人品也太差了。還有人表示,一萬元就能請到北京專家過來手術,考慮到北京的醫療資源緊張程度,這些錢並不過分。
回到事件本身,一名網友認為,在中國醫療條件不均衡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的專家收取一定報酬赴外地手術的“飛刀”現象,其實也算是一種患者、本地醫院和外地醫生之間的三贏局面。
但另一名網友指出,儘管本案醫生得到同情,但在裁判文書網上,由於“飛刀”醫生開價過高或是手術失敗導致的糾紛也不在少數。據律師說法,根據現有的《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邀請專家的費用應該由醫院的財務統一支付,而不能由患者家屬在手術室直接交給專家。醫師也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屬的錢物。所以在規則層面上,洪洞縣人民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出診的那名宋姓醫師,確實存在違規行為。
湖南“紅網”則在20日評論道,基層醫院的醫療設施有限,高尖端、能解決疑難雜症的醫生更為有限,但是基層百姓的病拖不起或是輾轉不易,基層醫療的供需矛盾尤為尖銳,這種“不規範”的支付專家報酬的操作,正是矛盾衍化的產物。
醫生“收紅包”的違規亂象應及時叫停,但是要根除問題,更要探尋其背後的根源並著手解決。醫療資源配置應該兼顧效率與公平,醫療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
回應
這屬於典型的過河拆橋,最後受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看以後誰還敢開飛刀,你去北京做手術,來回路費手術費住宿費只多不少。
至少幾年之內,這個地方肯定成為飛刀醫生的禁區。
飛刀正規化醫院肯定不幹,我辛苦五六年培養的醫生其他醫院花點錢成你家幫忙的了?
于理不合,于情可原。關鍵其實就是老問題,正規規定裡這類勞務費實在太少,相反責任又巨大。用自己的假期飛幾百上千公里,做一個難度超高風險巨大的手術,失敗了說不定自己還要擔責,成功了賺幾百塊?這是聖人才幹的活,這世界上有多少聖人?
日本醫生活活累成“病人”的背後 2019-02-28
由於醫生職業加班過勞等現象日趨加重,日本厚生勞動省此前向有關智庫委員會提交地方醫生勞動改革方案,提出把每年加班時長上限確定在1900-2000小時,遭到雪花般的批判和非議。無奈之下,近日將上述數字下調至1860小時。
過勞已成日本醫療行業大忌。科學研究表明,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將大大增加心臟疾病和腦梗塞等風險,救人無數、克病如山的醫生對此也不能“免疫”。醫生因過勞導致的處方失誤、診斷失誤事故頻發,接受前一天曾值夜班的醫生做手術的患者事後併發症幾率高出45%。可以說,本應是擔當救主的醫生,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殺手”。這種背後苦衷,來自於多方面原因。
一是醫師分配不均和不足現象進一步加劇。即便全力提升醫師力量保障水準,2036年仍然會有12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5300人以上的缺口。如有關保障力度不足,將會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超過3萬人的缺口。此外,受都市圈一極化影響,東京、大阪等大城市醫師數量較為充足,而地方省市則青黃不接,地域差異明顯,中小城市醫師工作壓力大大增加。
二、醫療職場“忍耐型”文化作祟。日本職場向來等級森嚴、人際關係謹慎特點突出,勞動環境相對壓抑,醫生行業面臨更甚的精神、肉體等多重壓力。
高度的現代醫療水準和良好的護理條件步入超老齡化階段的日本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度過發展瓶頸的重要保障之一。日本醫生的苦衷,反映的既是一種社會文化,又是一個時代特徵,對於同樣處於人口結構、醫療體系轉型的中國也有引鑒意義。
外國患者在日本看病“逃單”一個億日元(約565萬人民幣) 2019-03-28
日本醫院採取的模式是先治療再收費,許多赴日遊客突然病倒或在突發事故中受傷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哪怕有外國遊客無法即時付款,也可回到國內再行支付。原本這是一項方便所有患者的好制度,卻被貪圖一時之利的外國患者惡意利用,一心想著救人為上的日本醫院反受其害。
現在,六年級下半學期快過去,爸媽和老師都說小胖進步很大,上課不搗蛋了,會認真聽講,作業也會力所能及做一點,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了。
回應
行行出狀元不是非要通過大學成才!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年薪70萬。
六年級數學1分的傢伙連倉儲庫存都管不了,怎麼做行政總廚?
勿動!!插管去了! 2019-05-19中國之聲
近日,一段寫在餐巾紙上的留言照片走紅網路,上面寫著:“勿動!!插管去了。”
經過瞭解,寫下留言的是工作在急診一線的青年麻醉醫生欒遠航。
因為欒遠航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飯還沒吃完,來急診手術病人就顧不上吃飯了,由於不能及時回餐廳,工作人員就把餐盤收拾了。
剩的飯太多,非常浪費。
回應
相比美日的醫生,中國的醫生確實挺苦B的。
所以老百姓才看得起病
食堂新菜!螞蟻蒸雞蛋,密密麻麻全是.....你敢吃嗎?2019-05-19
這是最近安徽阜陽師範學院二區食堂推出的新品:螞蟻蒸雞蛋。
說來現在學校的食堂真的很拼了,也有不少奇特的食物。
…..
相關新聞
《清明上河圖》暗藏細節:原來宋朝就有了打包外賣
西方民主是“點廚子”,中國民主是和廚子商量點菜by社科院政治所長房寧
辣椒最早傳入江浙,但江浙人為何不嗜辣?富甜窮辣!湘鄂川渝雲黔贛氣候潮濕悶熱,貧窮百姓需要重口味下飯。近些年為什麼吃辣越來越普遍?主因是食性遺傳,父母吃辣,孩子基本上也會吃辣。而且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它作用於痛覺纖維的受體蛋白後刺激痛覺傳導神經,恰好大腦中感知痛和愉悅的神經元是重疊的,被痛刺激後會釋放出讓人愉悅的內啡肽,因此吃辣其實是會上癮的,只是不會像吸毒那樣危害身體。而且每個人對辣的承受閾值不同,就像每個人的酒量天生不同一樣,但經常喝,酒量是能提高一些的,食辣也一樣,經常吃辣也會越來越能吃辣。二是現代人肥胖多,傳言辣椒素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有助減肥。三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空調病很普遍。本該流汗上火的暑熱季節,卻因空調,體內反而閉入濕寒,急需吃辣袪濕。四是在川菜、湘菜遍地開花的背景下,食辣成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年輕人,不會吃辣會顯得很落伍而不合時宜。
亞洲餐飲市場,中餐最受歡迎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在亞洲美食節——亞洲美食文化論壇於5月17日在北京舉辦。《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與中國烹飪協會在論壇上聯合發佈的《2019亞洲餐飲發展報告》顯示,中餐已成為世界主要菜系中競爭力最強的菜系。此次調查通過全球資料樣本庫發放問卷,同時結合旅遊點評網站貓途鷹和消費點評網站大眾點評上的餐廳資訊,範圍覆蓋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等五個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國家,回收有效資料樣本超過2500份。
亞洲五國餐飲市場發展呈多元化趨勢,中餐、法餐等世界各大菜系正豐富著人們的餐桌。中餐在世界主要菜系中的受歡迎度排名第一,高達89.7%的受訪者表示在近期吃過中餐,這一數字明顯高於排名第二的義大利菜(66.5%)。
競爭力評估從消費力(受訪者消費意願)、品質力(受訪者對菜系品質的主觀感受)和期待力(受訪者期待度)三個維度進行。中餐的消費力以89.7%位居第一,這表明亞洲五國食客消費中餐的意願最高。調查也發現,各國消費者對中餐的品質力認可度較低。其主要原因在於中餐慣用煎、炸等烹調手段,給食客留下了油膩的印象。
在中餐顯露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中餐餐飲品牌也在蓬勃發展,中國多家知名跨國餐飲品牌在亞洲五國都有分店。其中,臺灣餐廳鼎泰豐在亞洲五國有61家分店;小肥羊25家;海底撈和添好運的分店數量均為21家。
同時,亞洲五國的本土中餐連鎖品牌也在各地市場表現優秀,分別有95.6%、94.5%和94.3%的當地受訪者表示知曉巴米揚(日本)、香港飯店0410(韓國)、珍寶海鮮(新加坡)等本地連鎖中餐廳。目前,中餐跨國品牌正在進行本土化改造,力求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而本土連鎖中餐廳則更專注於品牌化發展,擴大影響力。
六年級男孩每天沖回家燒飯 媽媽崩潰:可他數學才考1分 2019-05-19錢江晚報
就診時,醫生已幫小胖做過全面的評估,他的智商在中等偏下,再加上注意力確實有缺陷,因此成績不好也可想而知。就建議小胖爸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與其把時間花費在補習上,還不如因勢利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以盡可能發揮潛能。
全民健保實施近四分之一世紀,醫療院所A錢已非新聞,只是情節輕重、金額大小之別而已。達文西手臂,光聽名字就很誘惑人,若再經醫師吹捧,不動心者幾希?若動一次手術兩頭賺,白色巨塔蒙塵,看到的是人性的醜陋,而非高尚的醫德。
顯然,光看健保已無法滿足醫療院所的胃口,必須另闢財源來謀取更多的利益。於是,看牙科時醫師會鼓勵植牙;看眼科會建議裝自費的人工水晶體;看骨科當然要選擇自掏腰包的最新科技的材質……我們的健保真的是「大碗擱滿墘」嗎?對經濟弱勢的升斗小民,只要不是「賤」保就該偷笑了?
開放自付差額 健保才能永續 2019-04-15 聯合報 吳國治/健保會委員
健保實施至今,對國民健康之維護成就非凡,但近來發生的「藥價偏低,諸多藥廠要退出台灣市場」、「達文西手術院所收自費又申報健保」諸事,表示這制度真有檢討改進的空間!
目前的制度是除少數手術(如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心臟支架)可以自費補健保差額之外,其他均規定只要自費則完全與健保無關,全額自費!
由病人端看,國家給付必要的醫療,額外服務補其差額本就合理,病人也是有付了保費,沒有理由基本的給付也不給。
醫院拚軍備 病人任宰割 2019-04-15 聯合報 温啟邦/國衛究院名譽研究員
報載健保發生最大A錢的弊端,卅八家醫院浮報近八千件達三億多元。醫院一方面向病人收達文西手術費,又向健保申報腹腔鏡手術,一魚兩吃,雖是違法,但從歷史來看健保署難辭其咎。
傳統手術治攝護腺只要區區幾萬元,如今動用機械人,設備昂貴,又以神秘達文西藝術家為名,收費可達二、三十萬,病人卻趨之若鶩,因為泌尿科醫師也極力推薦,咸認為是較先進較安全,是有錢人的選項。長久以來一直對健保施加壓力,要求全額給付,健保署力擋多年,終於熬不過壓力,前年開始以傳統手術費給付,變相鼓勵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
不只大肚腩 醫界也有猛男 2019-04-14李樹人
忙著看病、救人,但醫師卻是最不健康的人,普遍來說,缺乏運動、三餐不固定、飲食營養失衡,如果自己體重破百,罹患三高疾病,又要正經八百地敦促病人減重,這可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就有網友回應「醫生要人減肥卻自己胖胖,很沒說服力?!像化妝品櫃姐妝化的醜,保養品櫃姐皮膚差,髮型設計師頭髮亂七八糟,哪有客戶能上門呀?!」
有人認為,「醫師真的要以身作則, 才會有點說服力呀... 尤其是減重門診。」、「減重真的要靠強大的意志力,真的很佩服成功瘦身的醫師」。
不少人想下載「瘦身群族」APP,但可能得先看自己荷包有多深,如果沒能日走萬步,依照遊戲規則,一個月下來可能得拿出兩三萬元以資懲戒,這應該只有醫師能夠一笑置之吧。
最近一兩年來,臉書上不少醫師朋友勤練身體,貼文貼照片,展示成效,糖尿病權威專家透過重訓、核心訓練,越來越精瘦,變成型男大叔。也有牙科帥醫師常往健身房練肌肉,成為醫界少見的猛男。
相較於其他科別醫師,皮膚科醫師似乎更常重視自己門面,尤其是新生代醫師,不管男女,均會勤加保養,親身嘗試雷射、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等微整形,甚至對著鏡子,朝著自己臉部施打微整形針劑。
醫師是病人最好的榜樣,如果醫師能夠抽空多運動,游泳、慢跑、瑜珈、重訓,如果身體結實、氣色紅潤,笑口常開,相信病人感受到醫師正能量之後,好處多多。
醫療高度商業化 健保也淪喪 2019-04-15 聯合報 蔡銘燦/藥品行銷人員
去年夏天,陪二姊到某大醫院就診,神經外科名醫診斷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痠麻疼痛,唯有開刀一途。醫師問二姊要做健保或自費?醫師除了強調醫材較佳外,還說若要做自費,馬上可以安排時間;但若走健保,須送審俟上面核准後,方能排刀手術。飽受「椎」心之痛的二姊,只好自費手術。
日本醫生活活累成“病人”的背後 2019-02-28 蔣豐
白衣天使,救死扶傷。身穿大褂累癱在地板上的手術醫師,成了人們眼中“最可愛的人”。在日本,除了這種光輝形象,醫生還與收入不菲、擁有配得上被稱為“先生”的高層次身份等掛鉤。可是,近年,日本的醫生們日子過得苦。
由於醫生職業加班過勞等現象日趨加重,日本厚生勞動省此前向有關智庫委員會提交地方醫生勞動改革方案,提出把每年加班時長上限確定在1900-2000小時,遭到雪花般的批判和非議。無奈之下,近日將上述數字下調至1860小時。
科學研究表明,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將大大增加心臟疾病和腦梗塞等風險,救人無數、克病如山的醫生對此也不能“免疫”。調查顯示,醫生因過勞導致的處方失誤、診斷失誤事故頻發,接受前一天曾值夜班的醫生做手術的患者事後併發症幾率高出45%。可以說,本應是擔當救主的醫生,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殺手”。這種背後苦衷,來自於多方面原因。
一是醫師分配不均和不足現象進一步加劇。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推測,即便全力提升醫師力量保障水準,2036年仍然會有12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5300人以上的缺口。如有關保障力度不足,將會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超過3萬人的缺口,日本醫院面臨嚴峻的“無米之炊”危機。此外,受都市圈一極化影響,東京、大阪等大城市醫師數量較為充足,而地方省市則青黃不接,地域差異明顯,中小城市醫師工作壓力大大增加。
二、醫療職場“忍耐型”文化作祟。日本職場向來等級森嚴、人際關係謹慎特點突出,勞動環境相對壓抑,醫生行業面臨更甚的精神、肉體等多重壓力,而絕大多數人則往往選擇忍辱負重,滿負荷運轉。雖然2018年調查顯示,84.2%的醫師因“惜命”反對政府對涉及加班限制政策實施寬鬆化,看上去醫生們的維權意識在提高,但加班卻照舊。
三、政府研判或存在“盲區”。日本醫師不足問題始於1982年一份內閣決議,當時日本政府認定“2007年醫師數量將過剩”,採取縮減和抑制性政策。實際上,和經合組織國家醫生平均數相比,日本醫生缺口高達12萬人。
高度的現代醫療水準和良好的護理條件步入超老齡化階段的日本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度過發展瓶頸的重要保障之一。日本醫生的苦衷,反映的既是一種社會文化,又是一個時代特徵,對於同樣處於人口結構、醫療體系轉型的中國也有引鑒意義。
男醫趁麻醉舔女病患胸部 法院稱「是幻覺」判無罪 2019-02-22
醫生竟趁手術過程,對病患上下其手?一名日本男醫生疑似趁女病患麻藥未退時,伸舌頭狂舔女病患的胸部,還在胸口留下唾液。女病患隨後採DNA檢驗,證實確屬該名男醫生後,提出告訴。但近日法官卻判決男醫生無罪,更稱「一切都是女病患的幻覺」。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事件發生在日本東京足立區的柳原病院,2016年5月,43歲的乳腺外科男醫生為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進行手術,但醫生卻趁女病患進行全身麻醉時,用舌頭舔舐女病患的胸部,並留下唾液。檢方隨後依準強制猥褻罪將男醫生起訴,並進行DNA鑑定,證明確實為該名男醫生的唾液,但男醫生卻全盤否認,主張自己無罪。
本月20日,東京地方法院做出判決,審判長大川隆男認為,「女病患可能在麻醉後產生幻覺」,且因證據不夠充足,而判定該名男醫生無罪。審判長更表示,儘管從女病患的胸口驗出了被告的DNA,但無法排除是否為術前討論時的唾液飛濺,或是在觸診時留下的汗液,所以無法成為確切的證據。
判決出爐後,該名男醫生也出面表示,自事發以來,他不僅失去了社會信用,連他身邊的親友都連帶受到影響,現在法官終於還他清白,著實讓他鬆了一口氣。另一方面,女病患的辯護律師則表示,「從沒見過這麼荒謬的判決」,更表明會繼續上訴下去。
相關新聞
醫師娘裝針孔抓小三 竟錄到老公手術臺上性侵孕婦
針孔錄下醫師性侵惡行 檢察官:手段雖違法但有手段雖違法但有證據力
X光檢查要求女童摸他下體 男醫生:想要釋放壓力
我的經驗
我以前看診時,難免會有親朋好友或同事介紹病人前來,我都告訴他們:「請先不要告訴我病人的名字,我記不住;就算記住了,在門診時一忙也會忘記。所以,請他本人到門診來時,主動告訴我是誰介紹的就好了。」其實,主要是病人覺得「有講有保佑」,轉介者和醫師也覺得盡力了,大家都心安。
另一方面,也有人對看病找關係很不以為然。多年前在門診的診間,有位女士的病情比較特殊,我隨口問:「你是有人介紹來的嗎?」
她回答:「是誰介紹的跟看病有關係嗎?」
我愣了一下,說:「要是介紹你的人問起你今天是否有來看診,我才容易聯想得起來啊。」
醫病之間,有時也需要緣分
幸運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醫師朋友或與醫師相熟的朋友。那麼看病時,怎樣才能找對醫師?
一、找資料
可以透過親朋好友們口耳相傳,也可以請教自己平常看病的醫師,或者上醫院的官網、門診網路掛號系統,查詢醫師的專長。而且平常報章雜誌若有醫師團隊的專題報導,最好稍加留意。
二、做準備
看病前,先將病情和要詢問醫師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看診時才不會忘記。
三、重溝通
醫病關係不僅建立在雙方互信與充分溝通,也需要一點緣分。如果覺得溝通不良,不用勉強,可以改看其他的醫師,但是對第二位醫師要據實以告,如此不僅能增加醫師對病情的了解,也才不會重複檢查。
四、記症狀
有些疾病在剛剛發生時症狀不明顯,難以確診,後來症狀愈來愈清晰,診斷才會浮現,所以病症發展的「時間點」,是醫師診斷的重要關鍵。
醫師的本職是看病,每位醫師都希望盡心盡力地為病人醫治,或許說話方式和看病態度會有些許不同,但不會因為「有關係」或「沒關係」,而對病人有不同的診療方式。
回應
有關係真的很重要,同一種病,健保局給的藥可能有數十種藥,病人哪裡知道其中的眉角。
沒關係連住院病房都沒有
還有,我需要澄清一下,我沒有對任何一個病人表現得粗魯,(因為,你懂的,職業精神)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病人表現得更耐心。
不過最近哪怕是裝裝樣子都有點難以做到了。
不管怎麼說,表演還得繼續啊!(我可能需要休假了)
這篇文章在網路引起廣大迴響,有網友表示:「醫生未必是最光鮮亮麗的職業」、「我以前是急診室的,現在在殯葬業工作,我覺得好多了!」、「病人很多就是想要來點麻醉藥或者一針見效的奇蹟治療,而不是診斷、治療、康復等等最終會治好疾病的東西」。
回應
做該做的,做可以做的,人生百態,世人有百百種,只求無愧醫者之名,何必在乎結果
他在乎的又不是結果。他在乎的是大部分人都在浪費醫療資源。醫生不是機器人,他也會累,也會心寒,你到底懂不懂?一個連戲都演不下去的醫生,這樣的醫療是安全的嗎?
看病,需要「靠關係」嗎?名醫告訴你差別 2018-09-12劉秀枝(前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任)
只找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就好,才不會讓醫師疲於接電話和給承諾。
看病要靠關係嗎?華人社會一向認為「關係」很重要,買票、訂位、求職、做事要靠關係,政壇、商場要有人脈,就連掛號看病、住院開刀也講求關係,才能找到好醫師,得到好的治療。
是這樣嗎?
過度關照,可能招致反效果
講求關係,其實有時候會給醫師帶來困擾。
有一次,我受朋友之託打電話去關心一位住院病人的病情,接電話的那位年輕醫師既無奈又委屈地說:「在你之前,已經有十幾通電話來關照,我都忙著向大家解釋病情,沒時間看病人了。」
醫師承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照,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反而減少,而且在壓力下,表現可能會不如預期,造成「VIP症候群」。就好比資深醫師盯著實習醫師替病人打點滴,囑咐他要好好打、要一針見血,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實習醫師因過度緊張而戳了好幾針,就是扎不進血管裡。
因此,如果住院不放心,要請人向醫師關照,只找一位看來最有影響力的人士就好了,才不會讓醫師疲於接電話和給承諾。
從醫6年 醫生列6罪狀訴心裡話「我已對人性絕望」 2018-10-07 元氣網
醫療業是一個要求度高又壓力大的行業,醫護人員需要在高壓長時間下工作,並且面臨各種挑戰。即使是擁有高社經地位,也有醫生因不堪沈重壓力而感到倦怠,一名屬名goodyoneshoes的英國醫生在網路上寫下他從醫6年的心路歷程,並稱自己已喪失對人的信任。
1.首先我想說,急診的存在是為了給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滿足你想要的一切東西,醫療行業不是服務業!
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減少疼痛,並且決定你的病症要如何處理才最合適。我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2.你今天過得不順,或者感覺不舒服,並不能成為你對我們粗魯、放肆和頤指氣使的理由!
我們醫生的工作很辛苦,我們需要掌握很多知識,工作很長時間才能獲得為您服務的「殊榮」。
3. 人類有時候做出來的行為,真的可以非常殘忍和醜陋,我接觸到的很多來到急診室的病人,都是被虐待、騷擾、強姦甚至是更加糟糕的暴行所傷害的,人們可以對彼此做出這樣的事情,即便是那些孩子,或者是年長的老人也不能被倖免,這個世界真的很糟糕。
4.我每天工作中,有很多時間不得不跟那些癮君子打交道,我需要辨別出哪些人真正需要救治,哪些人只是想要從醫院搞點藥回家去嗑!
5.我們見過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而他們卻覺得醫院和醫生應該為他們的健康的負責。與其生病的時候求醫問藥,還不如好好照顧自己,你都想不到,有多少成年人在感冒發燒喉嚨痛之後,不是想到要先自己吃片布洛芬或者乙醯胺酚,而是急著來到急診室。
6.那些在急診室裡抱怨等候太久的患者,你們應該慶幸,因為你們不是整個急診室裡病的最重的人,如果醫生護士都衝向你的時候,那才是你情況最糟糕的時候。
美國醫生每天看30個流感病人,上一周白班,再拿著一周的休假和近12萬美金的月薪,還抱怨累;中國的醫生一個上午就要看50個孩子,一天下來要看上百個,拿著2500塊的月薪,操著12萬美金的心。
錢少,事兒多,還有生命危險。
關鍵還是信任
痛心!醫生一晚接診40人後猝死
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累程度有目共睹,我國去年醫療機構就診人次接近80億,患者數量與日俱增,醫護人員數量供不應求。如果醫護人員不加班加點,恐怕是很難撐起這龐大的診療量。有些醫院人手不足,甚至出現了“黑+白+黑”或者“白+黑+白”的值班制度,連續的高強度工作讓醫生群體極易罹患上心髒病,發生猝死。
兩個醫生帶病堅持工作,為了不耽誤手術,只能利用自己的間歇時間掛水
作為醫生,他們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但是很多人依然“累并快樂著”。
如果因為一個醫生的態度不好,就去給整個行業的醫生下定論,未免有些一葉蔽目。
信任的坍塌,只需要一秒;而重建起來,卻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回應
每次醫鬧,司法機關躲在什麼地方?說實話,怪政府的都錯怪政府和稀泥。當初對媒體並沒有有效的監管,就如城管,經過多年的媒體選擇性的宣揚,現在城管早就臭了名聲,這次輪到醫生,那下一個又是誰呢?
醫鬧一鬧就抓,如果政府一開始這麼做,只怕你還會和鬧事者一起對抗“暴政”呢。
媒體最喜歡報導惡性案件,衝突性案件,但是反過來,群眾最喜歡看戲劇性衝突啊...所以,到底是誰在引導誰呢?
南方係就是這場醫患矛盾擴大甚至煽風點火的主要推手!什麼縫肛門之類的!都是他們
醫鬧造成這樣,還是網民自己作死,被人帶節奏跟著亂噴造成的,換成美國看看,醫鬧?
沒用,那些醫鬧的根本不會關心別人,這種文章也根本不會看。必須從制度上壓制他們的想法,打黑除惡,一鬧也是一環。
既然兒科醫生這麼缺,幹嘛不提高待遇,一定是哪個環節被卡住了。
待遇是關鍵麼?給你一萬元一個月,冒著天天被人罵甚至被人打,甚至被人殺的風險幹活,你幹不干?
幾年前我就在醫鬧新聞下評論過,再這樣搞,中國學醫的只會越來越少。現在果然嚐到苦果了
都別抱怨了,從自己做起吧。我的孩子去看病,允許不允許護士輸液扎靜脈扎三針以上?都問問自己,在醫院看病是很考驗人性的。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234
竟然會有人說有能力別去考公考,古往今來哪個政府不是希望自己吸納的都是優秀的人才,難道政府還希望以後當官的都是庸才
這些年去政府部門辦事明顯態度比以前好,特別是年輕人
幹過三年公務員,當年是全市稅務系統第一個辭職的,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這麼選擇
現在很多多考上的的是經過培訓的應試公務員。工作能力真的不敢恭維。反而是村官,選派這些畢業即考,然後經過鍛煉轉正的,做事靠譜得多。
事實是能把“村官”做到底拿夠基礎分然後依然願意去“轉正”的佔多大比例,你不知道。
最痛心!當兒科醫生都病倒了,很多人開始感受到醫鬧的苦果2018.1.25
2018年1月,一場全球肆虐的流感讓中國各個醫院裡擠滿了患者,然而,醫生們卻紛紛累倒病倒。
每年學醫的大學生越來越少,因為擔心醫鬧、收入不高還有眾人都知道的高飽和工作量,醫療行業正面臨嚴重的“缺乏新鮮血液”。
兒科是在這場流感戰爭中第一個“告急”的科室。
上海基本每個醫院兒科平均要排隊4小時;
深圳某醫院一名兒科醫生一天看了將近300個病人,是普通門診工作量的3倍,不少醫生帶病堅持;
天津某三甲醫院甚至因為兒科醫生全部病倒而導致兒科停診……
大批家長在門口抱著孩子抱怨,“看病怎麼這麼難。”
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景象?因為兒科醫生實在是太少了,而且正在越來越少。
醫鬧說:殺死那個醫生
根據《中國醫生執業狀況白皮書》的數據,截止2018年1月9日,中國有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其中經歷過語言暴力的佔51%,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都要發生27起暴力傷醫事件。
在兒科,這種現象尤甚。
.....
到2011年,我國兒科醫生在15年內僅增加了5000人。每年中國有80萬醫科生畢業,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人,而成為兒科醫生的只有300多人。
不僅新增醫生人數少,本身已經是兒科醫生的人也在逐漸離開這個行業。
據調查,34%的兒科醫生在兩年內有辭職計劃,23%的兒科醫生不確定。基層醫院兒科醫生選擇兩年內辭職的比例更高,達到了41%。
或許有人認為,兒科醫生雖然面對的是“醫鬧”這樣的高風險,但對應的,他們的收入也高於平均。
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兒科醫生的1.68倍,但收入僅為他們的四分之三。
36%的兒科醫生稅前收入在3000元以下,76%在5000元以下,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僅為24%。
對話“勸阻吸煙致死”當事醫生:出於人道向死者家屬捐一萬
2018.1.23,備受關注的醫生電梯內勸阻老人吸煙、老人突發心髒病離世一案二審公開宣判。河南省鄭州市中級法院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老人家屬田某的訴訟請求。
此前,勸阻吸煙的醫生楊帆被猝死老人家屬起訴至法院,要求40萬餘元賠償。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一審曾判楊帆補償老人家屬1.5萬元。
楊帆認為二審判決結果“公平、公正”。他表示,已與死者家屬溝通過,願出於人道主義捐贈一萬元,這筆錢他已委託律師向死者家屬轉交。
以後是否還會在公共場所勸阻他人吸煙?楊帆說,“提醒還是應該提醒的”,“否則公共場所吸煙沒人勸阻了、老人跌倒了沒人扶了……這是一個越來越不好的風氣,你認為對的事情那就應該堅持去做。”
回應
1、非常讚的判決,於法於理於情都兼顧到了;2、一審用的是“補償一萬五千元”,有點和稀泥,但還是守住了醫生無過錯的底線。3、雖然這個終審判決是公平的的,但遇到這樣的老年人,還是敬而遠之吧,風險太大、成本太高,這個醫生最終不用賠錢,但實際付出的成本又豈是幾萬元的事?
遼寧一醫院墊付醫藥費搶救暈倒老人反遭家屬質問:誰讓你救了2018-01-07北青報
近日,一位女性在醫院指責醫護人員的視頻在網上熱傳。有網友稱,事發於遼寧省錦州市,一名老年患者經搶救甦醒後反問醫生“搶救我幹啥”。患者家屬接通知到醫院後,也指責醫生,並質疑“誰讓你搶救了?”事發於1月4日,醫院接到患者後進行了檢查及搶救,目前患者已無大礙,但卻自行離開醫院。視頻中指責醫生的女性為患者女兒,家屬已補交醫藥費。
視頻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認為視頻中女性素質較低,醫生救人是費力不討好,患者應該要感激。也有網友稱,需要了解事情經過,要看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其指責醫護人員。
回應
醫生壞了人家的好事,不救,老頭死了,不僅免了繼續承擔贍養的麻煩和負擔,而且還可以用“見死不救”的理由去“維權”再訛詐醫院一大筆錢,人家算盤打得精著呢。這怎麼不叫這女人惱羞成怒?
現在我一聽“維權”二字,就知道有人要耍無賴訛醫院訛警察訛城管訛政府了。
老人暈倒心臟驟停家屬未到,醫生“違規”先手術:責任我來擔
2018.1.4,南京鼓樓廣場地下通道口,一名63歲的老人突然暈倒。幸運的是,幾名醫護人員恰好路過,隨即展開了救援。不巧的是,老人急需手術治療,可家屬無法及時趕到醫院簽字。千鈞一發之際,接診醫生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南京鼓樓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軍:“如果等的話,對將來癒後帶來很大的麻煩,血液重建越早,將來康復越有機會。我寫了請安排手術之後,他的所有責任由我來承擔,你們去救吧。因為這個是違規醫療常規的,正常一定要家屬簽字或者本人簽字。”
回應
家屬簽字搞成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道德的崩潰是從法律的失位或逾位開始的。可怖的是不單外行盲信,法律界也自以為神。
急診科的那位王醫生了不起。這樣的責任很重的。按現在的規定,一旦出現點問題,等於是後半輩子搭進去了,有幾個豁的出去?
這就是醫生必須是白領的理由,工資必須高於社會平均值的幾倍。
醫護人員、警察居然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真是奇葩的社會
招股書揭祕 中國精神病患越來越多2017-12-26世界日報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露IPO預先披露名單中,有一家溫州康寧醫院赫然在列,擬募集資金1.93億,A股有望迎來首家「精神病醫院」上市公司。然而,招股書卻也透露,中國精神病人越來越多。
多維新聞網報導,中國入院治療精神病的人次年年增長,隨之而來的是精神病醫院收入年年遞增,精神病醫療行業成為一個高增長的行業。
此前在2015年11月,康寧已登陸港股,如果也成功登陸A股,將會實現A+H的上市融資計畫。
康寧成立於1996年,主營業務為精神疾病的專科醫療服務,是中國國內最大的民營精神專科醫院集團。2016年康寧醫院的年收入達4.41億元,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除了2016年床位使用率為87.45%,其他時間段使用率均在90%以上。入院人次從2010年的93.5萬人增長至2015年的157.9萬人,5年增加了66萬人次;診療人次從2010年的2046.1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3041.2萬人次。
中國衛生(和計畫生育)統計年鑑披露,2010年以來精神專科醫院總收入保持15%以上增速,從2010年的164.58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377.45億元。截至2016年底,全中國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達到540萬例。
醫院上市 真是醫療發達?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加大,容易產生精神上的疾病。此次溫州康寧醫院IPO,讓人不禁想問,是醫療發達了,還是精神病患越來越多了?
中新網報導,溫州康寧醫院高床位使用率的情況,披露了中國的精神病人入院治療的人數節節攀高。這或許代表醫療行業的漸發達和私營醫療健康行業的營業能力變強,但它是不是個好的示範、到底能給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不好說。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費用價格不菲。溫州康寧醫院2015年有一位患者的治療費用就達到了42萬。還有不少患者治療費用也在30萬左右,而絕大部分患者的治療費用在10萬元以下。主要收入並非來自藥品,而是來自診療服務,兩項業務占比分別為25.33%、69.81%。由於診療服務毛利率較高,所以也推動公司整體毛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和2017上半年,康寧醫院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5億元、2.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555萬元、3030萬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895980
因緣際會收容病患 佛堂成療養院
高雄路竹的「龍發堂」,為開山住持釋開豐於民國59年創建的佛堂,起初受人所託收容精神病患,因療養成效頗佳而聞名,收容請託日漸增加,逐漸成為廣為人知的精神療養院。
精神醫學不發達 歷史共業造就龍發堂
由於民國60、70年代,國內精神醫學尚不發達,精神醫療院所也不普及,加上無健保補助,種種因素使得精神病患無法接受適切治療,家屬照護負擔沉重,因而紛紛轉向龍發堂求助。
不吃藥、不就醫 龍發堂獨創民俗療法
有別於現代精神醫療,龍發堂以獨創的宗教民俗療法,指派病況較輕與較重的病患兩兩一組,將名為「感情鍊」的鐵鍊繫於兩人腰際,共同作息,使其能相互扶助合作維持生活技能。
侵害病患人權?「感情鍊」飽受爭議
精神科醫師文榮光痛批,「感情鍊」療法,根本是剝奪病患的醫療人權,且背後亦存在病患因病情發作而發生衝突、互相傷害的風險。由於社會爭議不斷,直到民國87年,時任衛生局的林立人介入協調,堂方遂逐漸減少採行此法。
另類復健照護 病患養家禽也玩樂團
對於病患的復健照護除了感情鍊之外,堂方也培養病患進行勞動工作,例如飼養家禽或成衣加工等,更成立樂團外出表演,主張透過這些方式有助建立病患尊嚴、維持病況穩定。
軟硬體皆不合規定 龍發堂遲未合法
鼎盛時期,龍發堂收容的精神病患高達千人之多,然而,隨著《精神衛生法》於民國79年上路實施,龍發堂無論在硬體設施或醫療人員配置與管理皆不符法規,從未納入正規精神照護體系。
政府介入無疾而終 輔導轉型也失敗
對於全台最大的「非法」療養機構,衛生單位多次欲介入監管、解散,皆不得其所。過去也曾有意輔導就地合法,轉型為長照機構,但最後也受限於繁瑣程序及堂方未能改善照護資源,計畫宣告停擺。
爭議頻傳 家屬為何還是選擇龍發堂?
即便爭議聲浪不斷,目前龍發堂仍收容503名患者。追根究底,原因仍是因慢性精障患者的照護負擔沉重,而龍發堂不採強制收費,並願意終身收容,成為許多病患家屬的託付之所。
龍發堂為何能生存至今?政府社會都有責任
有網友指出,飽受爭議的龍發堂能生存至今,意味著精障病患與病患家屬在常規的醫療體系下無法接受妥善協助,這是政府、社會與精神醫療體系都應該共同檢討的問題。
龍發堂被公告疫區決定撤守 要求衛生局移出3百多堂眾2018-01-03聯合報
高雄市龍發堂3日突然通知媒體下午2點召開「千般不捨.萬般無奈─龍發堂籲請政府加快醫療安置」記者會,希望衛生局盡速移出堂內3百多名堂眾。
疾管處長潘炤穎說,衛生局對此早已有備案。龍發堂503名堂眾有55%設籍高雄市,以目前高雄市醫院、社區康復之家及社福機構等精神醫療資源量能,應足以容納並長期安置,但設籍外縣市的部分,則須中央統籌調度。
回應
聽完後,覺得高雄衛生局和中央衛福部都在擺爛。
這個政府不把這個社會弄亂不甘是願,當初有傳染病時應該考慮如何去輔導他,而不是把龍發堂逼到關門,然後,配套根本沒做。這300個家庭就是難以負擔才將他送進去(負擔不一定是金錢),現在將這300人送回,這些家庭將要面對的家屬及如何照顧這些家屬。主持人問那個衛生機關的人那送回去後家屬還要負擔多少錢,他就只能答健保的錢其他健保以外的負擔根本答不出來。所以,政府依法行政後其他的就你們家屬要自求多福。
龍發堂再收堂眾 政府:違法2018.1.7中國時報
高雄龍發堂日前爆發法定傳染病群聚疫情,堂方宣布將暫停精障服務,但住持釋心善師父6日與家屬溝通,稱未來疫情獲控制,將「展開雙手歡迎」堂眾。高雄市衛生局對此強調,龍發堂除非申請為合法照護機構,否則不能再招收新堂眾。
家屬連署支持龍發堂
龍發堂改口願留患者 家屬擬組自救會2018-01-06 聯合報
龍發堂元月3日宣布暫停精障照護服務,住持釋心善昨改口表示疫情平息後仍願意容留精障患者,但堂眾家屬已展開連署,計畫成立自救會。
昨天2、3百人出席說明會關切,1名老父親說這幾天寢食難安;1名母親更激動地說,真要領回兒子,母子只能一起去跳海。在場家屬滿腹苦水,就因曾帶親人四處求醫無效,才會轉求龍發堂容留,如今堂方發生疫情,高市府應積極輔導改善,而非開罰或一棒打掉龍發堂。
台灣最大非法精神療養院龍發堂50年爭議功過錄
收容逾500名精神病患的高雄龍發堂,日前爆發痢疾、肺結核群聚感染,甚至遭控以鐵鍊禁錮自由等侵害人權的方式管理病患,擁有近50年歷史的「龍發堂」究竟是什麼地方?又存在那些爭議呢?
走廊醫生訴前央視主持人王志安案終判:不侵權
“走廊醫生”蘭越峰訴前央視主持人王志安侵權案有了終審結果。2017.11.10北京一中院終審認定涉案言論不構成侵權,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蘭越峰曾因“走廊醫生”事件受到廣泛關注。前央視主持人王志安曾就該事件進行實地調查,後央視新聞頻道《新聞調查》欄目製作播出了新聞調查專題片《走廊醫生》。蘭越峰和單位的矛盾是其長期以來個人訴求與單位存在分歧所致,並非是其因反對過度醫療遭致打擊報復。
2014年3月至9月,王志安在其個人新浪微博賬戶中上傳上述節目視頻,並陸續發布了一系列評價言論。
2015年6月,王志安分別兩次在其新浪實名微博上發表標題為《無論你們有多卑鄙,我都奉陪到底!》的長微博。
為此,蘭越峰以名譽侵權為名將王志安及微夢公司訴至法院。2016年8月,北京海淀法院一審判決認定王志安發表的涉訴微博言論不構成對蘭越峰名譽權的侵犯,王志安及微夢公司均無須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駁回原告蘭越峰的全部訴求。蘭越峰不服,上訴至北京一中院。
經北京一中院審理認為,針對公民言論內容的規制因“事實陳述”及“意見表達”兩種情形而有所不同。本案中,蘭越峰因“走廊醫生”事件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眾人物,出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知情權的需要,公眾人物的人格權應受到一定程度的克減,但此種克減應以與公共領域、公眾興趣相關為限,不能超出公共利益的邊界。
法院認為,針對“現在可以下結論了:很多此前關於走廊醫生的新聞都是虛假新聞。蘭越峰不過是一個為了自己私利,綁架了醫院甚至整個醫療行業的一個非典型醫生”的微博言論,從發布形式和內容來看,上述內容屬於“意見表達”,不構成對蘭越峰的名譽權侵權。
法院還認為,結合上下文整體判斷,“ 蘭越峰本人更像是個病人,明顯有偏執性人格,甚至有輕度妄想”等內容也屬於“意見表達”。雖然其中個別用詞稍顯不妥,但王志安是基於對公共利益的關注而發表對公共事件的看法,並非刻意對蘭越峰進行侮辱、誹謗。
回應
本來就有偏執性人格,甚至有輕度妄想,支持!無良媒體跟著起哄,唯恐天下不亂.
跟台灣綠營的政客一樣,有理的怕胡攪蠻緾的.
這種頻繁上訪的人,本單位有一個,說不好聽的話,真的是精神有問題。一到重大節日、重大會議,上訪信如雪片一樣,向各個部門飛去。每次都能撈到不少好處。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11_11_434398.shtml
救活病患卻被家屬“碰瓷”索要衣物上海醫院用監控自證清白,家屬道歉
前不久,一則搶救病人卻被家屬索賠剪壞的衣物1000元的新聞引發公眾關注。據看看新聞2017.9.27報導,23日,上海一家醫院遭遇家屬討要搶救病人時脫下的衣服、家屬一度稱衣服內有財物,醫護人員反复解釋無效,最終通過監控還原了事實真相。
.....
事實證明護士親手將衣物一併交隨同另一家屬,患者兒子點頭說哦後默默離開。
急診科醫生陳永燁說:“碰到搶救病人,如果要剪除衣物的話,需要有這些操作的話,首先經得家屬的同意;如果緊急情況下來不及請示家屬的情況下,一般有第三方在場,比如院方領導、警方,在他們的目擊的情況下做相關處置。衣物取下來後我們用一個專用塑料袋保管、並貼上標籤,並有專人看管。事情處理完後我們再當著家屬的麵點清物品交接。”
回應
什麼道歉,小人畏刑罷了
武漢醫院剪衣服賠錢,給這些無賴打開了一條新的碰瓷思路了吧。
上個新聞裡洗地的公知大V噴子出來走兩步
我想問一下,在我們國家碰瓷有什麼懲罰?
對壞人的縱容,就是對正義的傷害。
應該以敲詐勒索起訴,這樣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會害死很多人的!
這次敲詐不成功是因為僥倖被監控拍到了,下次沒被拍到又遇到這種病人呢?什麼時候這些公共部門才能有底氣把這些人交給警察?和稀泥的執法造成維護社會治安成本愈來愈高。人會變得愈來愈不講理,道德會愈來愈墮落,因為現實是鼓勵惡意欺騙的。
事實證明,完善的程序和監控是必不可少的。
完善監控需要高額的費用的。大爺級服務當然是大爺級收費,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得你們每個人多掏錢大買單。結果就是,在各位巨嬰滿地打滾的撒潑哭鬧下,中國醫療終於向高貴的民煮體系靠攏,“進化”出了“大爺級”服務水平,然而並沒有“大爺級”資產的一般人發現自己叫不起救護車看不起病了。可喜可賀,你們很民煮地煮爛了自己。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9_27_428997.shtml
山東男子因一句“稍等”毆打醫生:覺得受歧視被拘十日
據山東商報2017.9.27報導,17日深夜,魏某酒後到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醫院急診科就醫。急診科值班醫生正在給其他病人治療,讓魏某稍等,魏某覺得值班醫生歧視自己,故意不給自己看病,故藉著酒勁多次對值班醫生動手。目前,魏某因涉嫌尋釁滋事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十日。
回應
十天?這是鼓勵犯罪嗎?
什麼後悔,小人畏刑罷了
對此,一些曾留學澳洲的中國留學生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位中國網友表示:“看病還是回國吧,澳洲又貴又看不好”。另一位名為Tim的網友分析稱:“不說別的,國內雖然經常出現醫患關係問題,但是實際情況是中國的醫療水平遠遠高於澳洲。 一是醫生經驗,國內好的主治醫生每天看病的人數量很多,見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也會很多,所以臨床經驗很豐富。澳洲基本就是等,先觀察,接著等。澳洲醫生更相信的是儀器分析。 二是醫療器械,澳洲的醫療器械和中國醫療器械,國內會好於澳洲。以看牙和看視力來說,這邊(澳洲)水平就很局限了。”
針對中國醫生臨床經驗更豐富的問題,許多網友也都紛紛附和。LIndia表示:“國內醫師經驗足,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我一個親戚也是在澳洲不能確診,回國看的醫生,國內大夫一看就確診了,類似病例有好多,熟門熟路就解決問題了。”網友Yelling也稱:“土澳的醫療水平高主要體現在硬件設施上,臨床經驗個人感覺還是國內豐富。”
跪拜西醫相關新聞
日媒:中國赴日遊客“爆買”盯緊醫療體檢呈新勢
日媒:不差錢!中國人的“醫療爆買”出現新變化
華媒:國外醫療水平較高 戶外保險成出境游客必備品
泰媒:中國富豪醫療旅遊將成泰國旅遊業下一目標
英媒:外商瞄準中國老年人口牟利以醫療為突破口
回應
“治標不治本”原本就是西醫劣於中醫的最大特徵。
對你只能呵呵了!西醫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解刨學和生物基因工程基礎上的,你告訴我說這是治標不治本?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這種玄學,你竟然認為這是治本?除非別人都像你一樣蠢才會相信。
我家一鄰居小孩得的蜘蛛瘡,在市大醫院看了十多天沒好,花了幾千塊錢,反而瘡面越來越大,最後還是別人給他家人介紹一個退休的老中醫,人家十來天就徹底治好了,總共花了六百。你跪拜西醫也是你的自由,但也不要閉著眼黑自己的傳統,很醜陋的。
中醫的理論其實是非常先進的標本兼治結合西醫的現代科學相信能夠大放異彩
中西醫結合是最佳的方案,更全面,是中國醫師最大的優勢
把傳統中國醫療稱為中醫,把現代醫學稱為西醫,我覺得不公平。現代醫學就是現代醫學,傳統西方醫療一樣是靠藥物,甚至還有殘忍的放血治療,一點兒都不科學。現在的科學水平還不夠高,以後中醫也能變成現代中醫、科學中醫。
澳媒表示,來自昆士蘭的艾米麗並非是首位為治病,而踏上這條有些冒險的治病之旅的澳大利亞人。已經有數以千計的晚期病人因為在國內沒有進一步選擇,轉而尋求花費巨額資金,去國外追求最後的一線生機,他們通常還會設立籌資頁以尋求獲得經濟幫助。
現在,艾米麗仍在繼續努力,她表示:“只要我想要接受治療,就可以得到治療,唯一能夠阻止我的就是金錢。我感覺自己就和正常人一樣。如果(在中國的治療)能多給我幾年時間和女兒在一起,那將會是多麼好的事情啊!”
有沒有感覺這一事件似曾相識?海外君仔細想了想,發現早在2015年,就有人在澳洲治病未果來到中國“求醫”,而這個人還是我們中國的演員李冰冰。2015年底,李冰冰在澳大利亞工作時連續高燒16天,人已經虛脫到無法行走。然而,澳大利亞醫生卻表示無法確診病因。於是,李冰冰只能強撐著身體連夜飛回祖國,落地後直接被送到醫院。醫院進行檢查後,隨即確診其患上的是化膿性扁桃體炎,且當時扁桃體已經白成一片,不能說話也不能進食。所幸這位女星選擇了及時趕回國內接受治療。回想自己在澳洲被扎出血的悲慘遭遇,李冰冰也不禁表示“超級思念祖國的醫護人員啊”。
一直以來,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西方國家都被認為醫療水平處於頂尖地位。因此,乍一聽到澳大利亞人特意前往中國接受治療的消息,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不過,一些外國網友在評論中卻表示,澳洲的醫療水平被過分誇大了,且有“治標不治本”的問題出現,而中國的醫術走在前沿位置其實也並不那麼令人驚訝。
一位外國網友就表示,“從個人經驗來看,我認為對澳大利亞醫療專業人員的評價過高。亞洲的人口遠遠大於澳大利亞,他們的壽命更長,因為他們的醫療人員會專注於治療疾病的根源,而不是症狀。”另一位網友則坦言,當地的大多數專家和全科醫生並不稱職。也有澳洲網友表達了對於中國醫術的“各種羨慕”,表示:“中醫的歷史要遠遠長於西醫,再加上中國人也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人之一。所以為什麼(其醫療)就不能處於世界前沿呢?”
澳媒:被澳大夫放棄的母親在中國醫院“起死回生”2017-09-27 中國僑網
近日,澳大利亞媒體的一則報導在網絡上引發關注。文章稱,一名被澳洲醫院告知只能“回家等死”的宮頸癌晚期的女性,在前往中國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後竟“起死回生”,情況大有改善。對此,一些澳洲網友感慨當地的醫療水平被高估,並坦誠中國醫術處於前沿水平。一些曾在澳洲留學或是居住的中國網友則表示,祖國的醫療水平要高於澳洲,所以看病還是回國更好。
30歲的澳大利亞女子艾米麗(Emily Woodman)和丈夫馬克一起做生意,還有一個4歲的可愛女兒,一家人本來美滿幸福。然而在2016年12月,一個噩耗卻令這個家庭遭受重創:艾米麗被當地醫生診斷出4期宮頸癌,只剩下12個月的時間。她還被告知,任何手術或是放射化療都為時已晚,醫院只能通過姑息化療(一種緩解性的化學療法)的方法來讓其走完“最後一程”。
然而,艾米麗並沒有輕易放棄,她認為就算患上了癌症,也仍可以嘗試多種不同的療法。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艾米麗走訪了國內的無數醫生,包括腫瘤學家、替代療法專家等等。然而,大多數的大夫都告訴她為時已晚,給她開了嗎啡和咳嗽藥就讓她回家。“我在當時已經不能走路、說話或是彎腰。就好像溺水一樣。醫生們都告訴我沒有希望了,回家等死吧,人生太不公平了。”艾米麗回憶道。
不過,其中一位大夫看到艾米麗的情況如此嚴重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讓她前往中國的一家醫院,嘗試當地的尖端療法是否對其起作用。於是,自2017年3月起,艾米麗5次前往這家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家腫瘤醫院,為進行介入治療、免疫治療和冷凍治療花費了15萬美元。隨後,奇蹟發生了,僅僅經過了3個月時間,中國專家就表示,她的腫瘤細胞數被控制在了正常範圍,血液檢查結果也是正常的。幾個月前,艾米麗還被告知自己的死期即將到來,但是現在,她卻從沒有感覺這麼好:“我的肺已經萎陷,裡面充滿了液體。但是(中國)醫生們從我的肺腔中排出了3升的積液,然後對我進行化療,我的咳嗽隨即停止,自此再沒有出現任何症狀。”
對此,建議她前往中國的醫生表示:“艾米麗的情況已經嚴重到對於傳統放射治療毫無反應的地步,我知道那家中國醫院會提供化療和其他藥物的綜合治療。她的病情有所好轉真是太棒了,說實話就像是起死回生一樣。”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潮 引爆搶人大戰2017-06-29 聯合報
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集體離職潮,震驚醫界,急診雖是賠錢單位,但醫界五大皆空,急診專科醫師缺很大,不少醫院趁機求才,包括台大及台北榮總二大醫學中心,連花東都有醫院向離職急診醫師招手。
急診治療壅塞冠軍 台大醫院
急診有醫院第一關之稱,健保署統計,去年急診治療超過四十八小時的壅塞冠軍是台大醫院,第二名便是林口長庚,台中榮總第三。不過,就算擠滿患者,不少醫院急診卻處於虧損狀態。外傳長庚六院區急診,一年虧損兩億元,台大急診每年也虧好幾千萬元。
需要兩千人 只剩一千兩百人
不過,急診專科醫師卻長期缺人,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方震中指出,急診專科訓練需三年半,每年可訓練九十到一百人。依國人急診需求估算,全台至少需一千七百名到二千名急診專科醫師,但目前只有一千五百人有專科執照,因工作辛苦,仍留第一線者,只剩一千二百人。
看輕症病人 CP值反而較高
方震中表示,急診健保給付低,依檢傷分類,一級病人診察費一千多元,五級病人二百多元,雖重症病人給付高,但需出動許多人力物力搶救,反而輕症病人看多一點,CP值較高。只可惜看再多病人也賺不了錢,因為醫院急診廿四小時全年無休,每一班人力,包括醫師、護理師、掛號批價及清潔人員等,人力成本非常高。
台北榮總急診部主任顏鴻章指出,急診看一名病人約花一到二小時,這個時間,其他科別門診可看卅人,耗費時間成本高。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宗倫說,急診卻是醫院最「開源」的科別,多數收治住院的病人都最先從急診出發,才有後續治療。急診會被外界認為的「賠錢」科別,是因財務計算基礎。當病人需要抽血、接受電腦斷層等檢查,急診科醫師開單、解釋病情,卻因檢查器材在放射科、檢驗科,不算急診的收入。
林口長庚 留觀床擬減60床
林口長庚為增進急診品質,打算將急診留觀床一六○床,減掉剩六十床。方震中表示,依急診作業而言,留觀病人當然愈少愈好,但留觀病人減少,代表能順利讓病人收住院,若病房爆滿,患者就是得留在急診室。以台大為例,九成患者寧願等久一點 ,也不願轉院。
周祥勇告訴紅星新聞,通常住院醫師每天早上7:00開始上班,先是授課和案例探討,從8:30開始進手術室,沒有午休時間,下午3:30第二批醫生到崗開始交接,到晚上6:00交接完成,第一批醫生才能下班。
周祥勇說,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不少醫院因為人手不夠,第一批醫生的下班時間被延長到8、9點甚至10點。更有甚者,周祥勇說他見過“有的醫院給醫生排完夜班後再排一上午的手術。”
此外,收入問題也是麻醉科醫生職業壓力的重要來源。
周祥勇告訴紅星新聞,一方面麻醉科醫生收入普遍不如內外科醫生;另一方面,規培生收入一般還要比正式醫生每個月少兩三千,“國家每年有3萬元的補助,但單位一般要扣掉幾千元作為培訓費用。”
採訪中,周祥勇對紅星新聞表示,他希望麻醉醫師工作壓力的問題能被社會所知曉和關注。
回應
這個科室一定肥缺,收紅包多,興奮過度死的吧。
不排除有這種情況,所以你是個畜生這件事,也不排除
為什麼不招人?!
怎麼招人?那麼低的待遇那麼累的工作,你去嗎?何況你想去還得先學五年
醫患關係嚴重緊張,光擔心患者安全就會擔心死。
一人頂三人,遲早的事
就這強度 機場一線表示不服
不服你再去考個研究生
現今社會,不管是醫院還是企業,普通一線員工,有多少不是五加二,白加黑。應該都是累的過勞死。
這年頭啥都不容易。所以作為一個噴子有良心的噴子,再也噴不下去了。
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7-01/doc-ifyhrxtp6389059.shtml
李鴻忠王東峰就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惡性傷醫事件作出批示
天津北方網報導,2017.6.29,我市第三中心醫院發生惡性傷醫事件: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超聲介入科主任醫師經翔被曾經治療過的病患蘇某持刀砍傷頸動脈。事件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東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傷者,公安機關做好案情偵查,嚴懲犯罪分子。截至目前,傷者生命體徵相對穩定。公安機關已對犯罪嫌疑人執行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偵破過程中。
據了解,經翔現任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超聲科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同時身兼中華醫學會超聲分會介入學組副組長等職務。據媒體報導,此前經翔曾因救治病患不幸感染急性重症肝炎,也曾因工作強度過大患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一度被下病危通知書。
25歲麻醉師加班猝死2年前同科室女醫生也猝死
2017.6.28,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以下簡稱邵逸夫醫院),25歲的麻醉科規培住院醫生陳德靈猝死。其微信朋友圈顯示,陳德靈有連續熬夜加班跡象。
紅星新聞調查發現,兩年前,同一醫院同一院區同一科室,規培女醫生厲熔英也發生猝死,當時年僅26歲。
“麻醉醫師早就不是普通人以為的打一針就完事的職業了。”新青年麻醉論壇的創始人、浙醫大附二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周祥勇這樣對紅星新聞說。
25歲麻醉師猝死,曾吐槽熬夜加班
醫院發聲明稱正常排班
陳德靈去世後,他朋友圈的截圖也在網上流出。4月19日:“黑+白+黑,下班啦,還活著真好。”5月28日2點23分:“從27號8點到28號2點,根本停不下來,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心態要爆炸了,什麼?還有一台!就連沙發都不給睡”。
其朋友圈顯示,他常熬夜加班。
此事發生後,不少網友質疑醫院排班不合理、安排工作強度過大。對此,邵逸夫醫院在其官網聲明按國家培訓細則進行輪轉培訓,並貼出陳德靈6月的排班表。
“大部分醫院的工作強度多少會有一些不合理,整體的醫療環境工作強度還是比較大的。有些人主動負責的話,他的工作強度就會比較大;如果這個人喜歡推脫的話,那他工作強度就還好。”陳德靈一位同科室的同事告訴紅星新聞,這是陳德靈到邵逸夫醫院的第二年, “麻醉科大部分時間人手不夠,加班是常事。麻醉科的工作強度很大,需要一直全身心投入,所以麻醉師承受的壓力不論是精神的還是身體的,都非常大。”
悲劇重演
兩年前同一家醫院同一科室
26歲女麻醉師夜班後突然死亡
麻醉師談日常壓力
“每間手術室一天排七八個手術 我有兩間要盯”
“麻醉科的醫生怎麼會這麼累?”不少網友都有類似的疑問。
“麻醉醫師早就不是普通人以為的打一針就完事的職業了。”周祥勇說,當前手術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手術患者越來越多,大型手術越來越複雜,對麻醉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說,現在一般正規醫院,從術前到術後,每間手術室裡始終至少要有一名麻醉科醫生。除了及時給藥,麻醉科醫生還要負責檢測病人的各項身體指標。“這還只是住院,在醫院,麻醉科要負責所有項目的麻醉工作,內外科門診、介入治療這些都需要麻醉科醫生在場。”
人手不足,是工作壓力的源頭。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潮 引爆搶人大戰2017-06-29 聯合報
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集體離職潮,震驚醫界,急診雖是賠錢單位,但醫界五大皆空,急診專科醫師缺很大,不少醫院趁機求才,包括台大及台北榮總二大醫學中心,連花東都有醫院向離職急診醫師招手。
急診治療壅塞冠軍 台大醫院
急診有醫院第一關之稱,健保署統計,去年急診治療超過四十八小時的壅塞冠軍是台大醫院,第二名便是林口長庚,台中榮總第三。不過,就算擠滿患者,不少醫院急診卻處於虧損狀態。外傳長庚六院區急診,一年虧損兩億元,台大急診每年也虧好幾千萬元。
需要兩千人 只剩一千兩百人
不過,急診專科醫師卻長期缺人,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方震中指出,急診專科訓練需三年半,每年可訓練九十到一百人。依國人急診需求估算,全台至少需一千七百名到二千名急診專科醫師,但目前只有一千五百人有專科執照,因工作辛苦,仍留第一線者,只剩一千二百人。
看輕症病人 CP值反而較高
方震中表示,急診健保給付低,依檢傷分類,一級病人診察費一千多元,五級病人二百多元,雖重症病人給付高,但需出動許多人力物力搶救,反而輕症病人看多一點,CP值較高。只可惜看再多病人也賺不了錢,因為醫院急診廿四小時全年無休,每一班人力,包括醫師、護理師、掛號批價及清潔人員等,人力成本非常高。
台北榮總急診部主任顏鴻章指出,急診看一名病人約花一到二小時,這個時間,其他科別門診可看卅人,耗費時間成本高。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宗倫說,急診卻是醫院最「開源」的科別,多數收治住院的病人都最先從急診出發,才有後續治療。急診會被外界認為的「賠錢」科別,是因財務計算基礎。當病人需要抽血、接受電腦斷層等檢查,急診科醫師開單、解釋病情,卻因檢查器材在放射科、檢驗科,不算急診的收入。
林口長庚 留觀床擬減60床
林口長庚為增進急診品質,打算將急診留觀床一六○床,減掉剩六十床。方震中表示,依急診作業而言,留觀病人當然愈少愈好,但留觀病人減少,代表能順利讓病人收住院,若病房爆滿,患者就是得留在急診室。以台大為例,九成患者寧願等久一點 ,也不願轉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假“神醫”劉洪斌不具中醫醫師資格
據央視新聞2017.6.24報導,針對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的“虛假醫療廣告”事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今天表示,虛假廣告“表演者”劉洪斌不具有中醫醫師資格,冒用“中醫藥專家”名義,也不存在廣告中提到的“中華中醫協會”,下一步將嚴格規範各地中醫醫療廣告的審批和監督。
“劉洪斌”目前代言的廣告雖不涉及醫療活動,但其冒用“中醫藥專家”等名義,對中醫藥聲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女子聽信育嬰公眾號堅持讓高燒孩子不吃藥靠自愈2017-06-24
近日,管女士稱有一個叫“恆星育嬰室”的微信公眾號,提倡孩子生什麼病都可以“自愈”,越是嚴重疾病,越要自愈,而不是去醫院受醫生和藥物的“毒害”。“我身邊就有好幾個媽媽關注了'恆星',其中一人的孩子高燒好幾天了還在'自愈'。”管女士希望提醒廣大家長,不要拿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冒險。
....
其中對家長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大量患兒及家長現身說法的“自愈”文章。
....
回應
智商筛选器,淘汰低智商人群
问题是,孩子是无辜的啊。
廣東中醫院專家特需診查費最高1000元引網友熱議2017-03-25觀察者網
本週,廣東省中醫院一則《通知》公佈了數百位不同級別專家的特需診查費(含掛號費),上至1000下至50元。最高達1000元,僅有一人——禤國維,主治皮膚疾病,是廣東目前唯一仍開門診的國醫大師。再往下,專家的診查費分別是600元、400元、350元、300元……最低為50元。醫院特別說明,除了退休專家,在職專家的日常門診照舊且充分保障,診療費用價格未變;特需費僅在非日常門診的特需日診、新增加的專家夜診、週六下午診、週日診、節假日診實行。
@丁香園將這一消息發到微博上,立刻引來網友爭論。
有人認為“國醫大師1000元不貴”。
而且有利於醫院分級治療,合理分配資源,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但動輒數百、上千元的診查費,也讓人質疑,漲價就是分級診療嗎?打車難,就把打車起步價訂到500塊,能解決問題嗎?
雖說診療費高低與專家水平正相關,但也有人擔心,診療費過高,病沒看好,就尷尬了。
對患者來說,最擔心的可能不是診查費高不高,而是診查費花得值不值吧。
回應
我想1塊錢就看到最好的醫生,還要打包票治好,保證讓我活到250歲的,不過這個醫生有13億多人排著隊,好糾結。
中醫終於熬出來了。
專家級別的中醫確實是那麼值錢的
我覺得貴是貴,但是有道理。這樣可以合理分配醫療力量疏導部分患者,小病除非是土豪,掛普通專家號就行了,而大病也不在乎1000元的專家費了。
貴到100萬最好,不然怎麼體現中醫的價值?
人家寫的上至1000下到50,50讓你吃了?你看個普通頭疼腦熱也去掛這種號?掛個普通號就完了唄
講道理,現在西醫副主任醫師得博士畢業,學醫的本科5五年碩博十年這是15年,人家十五年研究學習換點高工資沒毛病吧,經濟社會按勞分配,人家好醫生的勞可不是誰都有的,你們不能不讓醫生不拿藥品回扣又不給人家高的掛號費吧,在西方醫學博士是不給獎學金的其他博士多多少少都給點,因為學醫掙得多在西方讀醫學博士一般都是雙博士另一份博士掙錢,中國別的不敢說的醫療絕對比西方親民,就這還有醫鬧,真是腦子讓驢踢了,把好醫生都趕到私立醫院,公立醫院沒好醫生了你們就滿意了?
英媒:家庭醫生短缺威脅中國健康計劃,阻礙中國雄心
英國 《金融時報》2017.1.19文章,原題:家庭醫生短缺威脅中國健康計劃隨著更多醫學專業畢業生選擇其他職業,中國今後5年把醫生人數增加近40%的勃勃雄心面臨嚴峻考驗。
人口日益老齡化以及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帶來的負擔日益加重,正使經費不足的公立醫院變得愈加緊張。 作為應對之策,中國想更多依賴全科醫生。 中國近日發布五年規劃,目標是把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到2020年達77.3歲,規劃還要求把醫生數量從當前的每千人1.5名增加到2020年的超過2名。 為應對日益增多的二孩需求,中國需額外增加14萬名產科醫生和助產士。
但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很難招到如此大量醫生。 根據數據,2015年前的10年里中國大學培養470萬名醫學專業畢業生,而醫生數量只增加了75萬。
在中國從醫獲得的報酬相對較低,醫生平均月薪只有5000元。 專家表示,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年輕醫生對薪水極度不滿。 工資低還是中國醫院廣泛存在回扣文化的根源。 中國的電視台上月曝光上海的醫生每月從醫藥代表那裡拿1800元回扣。 但幾乎沒人認為類似曝光會終結這種現象。 中國醫生還在超負荷工作,經常每小時要看多達12名病人,且常是病人及其家屬發洩不滿的受害者。
在中國農村,醫護人數赤字尤其突出,2015年缺少超過50萬名內科醫生。 2005到2011年,近半註冊兒科醫生離開崗位。 研究人員說,大量醫生離職只會使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問題更加複雜。 (作者湯姆•漢考克,陳一譯)
致敬! 一位醫生連續工作40小時累倒在手術室,堅持順利完成手術
最近,一組醫生累倒在手術室的照片在網上傳播,事情發生在2017.1.13,蕪湖市中醫院手術室:當一個危重病人的手術進入收尾階段58歲的主治醫生梁明卻突然感覺不適倒在地上。 據了解這位醫生當天連做7台手術,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累倒在手術室了!
為自己補充葡萄糖水後,他堅持順利完成手術
據了解,一位網友去安醫大一附院找人,路過醫生辦公室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幕:“這個男醫生病了,可是由於病人太多,仍然堅守工作崗位,一邊打著吊瓶一邊繼續工作,可謂感動中國!”
記者從安醫大一附院了解到,這位在打吊瓶的醫生是腫瘤科二病區的住院總醫師韋煒,當時發燒39℃的他正在電腦前寫病歷 。
韋煒說:“科主任和同事們都讓我回家休息,但我覺得自己精神還好,年底了科室也比較忙,我就繼續留下來上班了。”
人民日報:切除醫生黑灰收入讓正當收入多起來2017-01-20
摘要:針對醫生收入,三條舉措,相輔相成。只有去“黑”去“灰”,增“白”才理直氣壯;只有增了“白”,去“黑”去“灰”的阻力才小。
有人戲言,聚會時候有幾個話題不能聊,一聊容易撕起來。醫生收入,屬於其中之一。
有人盼它高。馬兒跑得快,就得多吃草。醫生治病救人,收入理應與勞務價值相匹配。累死累活,出門診時連水都不敢喝,上廁所的時間恨不能掐著秒錶,一看工資單,掙的緊緊巴巴,這讓醫生咋安心?去年媒體屢屢報導兒科醫生缺口,不就因為一累二錢少嘛。收入不高,就吸引不了人,即使來了也留不住,一來二去,誰來守護我們的健康呢?
有人恨它高。你別天真了。看工資條不高,你算紅包了沒有?還有回扣、大檢查大處方、過度醫療,桌子底下還有本花賬呢!新聞也報導過,男人去看病給做過婦科檢查呢!
有人怕它高。羊毛出在羊身上,醫生要是漲薪水,這筆錢誰出?會不會加劇“看病貴”?現在我還覺得負擔重哩……
盼、恨、怕,各說出一個側面的道理,或者某種顧慮。在我看來,醫生收入這事,也應該用細分的眼睛看。
黑收入,得切除。拿紅包、吃回扣等醫生個人的失德、腐敗行為,應該嚴防嚴打,鼓勵各方監督,並暢通檢舉渠道。對於失察漏管、“醫醫相護”的,可以連帶問責。這顆“毒瘤”,就得零容忍,實施“手術切除”。
灰收入,要告別。為了維繫醫院運營,允許醫院對藥品收取加成,這個源於特定時期的做法,激勵了大處方、過度醫療行為,新醫改的方向之一就是切斷這個利益鏈條。日前,國家衛計委表示,今年將在所有城市推開公立醫院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相信這樣的灰色收入將逐漸成為歷史。
白收入,須提高。保障醫務人員的合法收入水平,才能提高積極性。這個道理不必多說。希望“醫生反對自己孩子學醫”的聲音少一些,讓陽光收入的切實提高慰藉廣大醫務人員的心。
三條舉措,相輔相成。只有去“黑”去“灰”,增“白”才理直氣壯;只有增了“白”,去“黑”去“灰”的阻力才小。
至於說醫生掙得多了,患者的負擔會重,其實,並不是簡單線性關係。可以通過政府投入資金、醫保提高報銷比例等手段,進行對沖。公立醫院講公益性,但這並不等同於刻意壓低醫生的勞動價值,長期讓醫生收入付出不匹配。畢竟,離開醫生這個主體,醫改是無法成功的。(劉念)
患兒家屬簽字恐嚇“必將採取暴力手段”續:已道歉患兒病情好轉出院
中新網2016.10.7電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昨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就“某患兒家長在《醫患溝通記錄》上表述可能採取暴力手段一事”進行說明。醫院方面稱,一新生兒病危,家長在《醫患溝通記錄》上簽名的同時,寫下“如因肺炎醫治不力,導致嚴重之後果,本人必將採取暴力手段”。醫院與其溝通後,家屬情緒逐漸穩定,並向當班醫生道歉。目前該患兒經治療病情好轉,已於4日出院。
說明中稱,9月28日凌晨5:00左右,患兒譚某某生後因“氣促、呻吟18小時”,從外院轉至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入住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診斷為“新生兒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兒貧血”。當班醫生向家屬溝通交待病情並告知病危,按要求需要家長在《醫患溝通記錄》上簽字。家屬在簽名的同時,寫上了“如因肺炎醫治不力,導致嚴重之後果,本人必將採取暴力手段!!!”
當日8時左右,醫生總值班在交接班時匯報了此事。8時30分左右,該院保衛處向蘇州工業園區湖東派出所報案。隨後,病區主任、當班醫生和保衛處人員一起與家屬溝通病情,派出所警員也到醫院仔細了解事情經過。之後,家屬情緒逐漸穩定,並向當班醫生道歉,重新在《醫患溝通記錄》簽了字。
該患兒經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積極治療,病情好轉,已於10月4日15:00左右出院。患兒家長對該院的醫生和護士表示感謝。
回應
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嘛?
治好了就表示感謝,治不好就要你的命,此等冰火二重天,委實叫人難以消受
其實,曝光他是誰!比什麼都管用
事前,家屬恐嚇;事後,家屬感謝!這算不算是本年度最好的黑色幽默?
餓死癌細胞 奇美李健逢獲吳大猷紀念獎 2015-11-13 聯合報
奇美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圖右)指出,肉瘤切除後會不斷復發。
奇美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研究肉瘤十多年,他使用「精氨酸剝奪療法」,抑止癌細胞生長,目前已進入臨床階段,此研究為醫學上的重大突破,獲今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奇美醫院創院來首位獲獎的醫師。
李健逢說,經4年多的研究,他成功找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在代謝養分上的差別,發現癌細胞對高蛋白的「精氨酸」需求較大,更重要的是癌細胞無法自己合成,必須透過人體吸收,於是透過注射定量的酵素,阻斷人體吸收,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目前剛進入臨床階段。
皮膚癌 也不愛曬太陽2015-11-13聯合晚報
一般人大多認為過度曬太陽才可能罹患皮膚癌,但根據國內臨床資料,黑色素細胞癌有近六成患者病灶長在腳掌、指甲等陽光比較不容易照射到的地方。 圖/ingimage
皮膚科醫學會提出「五不辨識法」教民眾辨識,若身上出現「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不小、表面不平等」的不明斑塊,應盡早到皮膚科就診。
皮膚癌分為黑色素細胞癌、非黑色素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雖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但惡性高且容易轉移,患者確診後往往只能存活數個月。
美國研究認為曬太陽是造成皮膚癌的原因,建議民眾要作好防曬,除可避免皮膚癌、也可減少黑斑等形成。
澳洲與韓國研究都發現,農夫因長期接觸農藥,腳掌等部位易出現黑色素細胞癌。
抗藥性癌症 防治利器找到了 2015-08-11 世界日報
紐約石溪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莎賓‧布羅松研發出一種抗體,將可能預防導致癌症復發和擴散的抗藥性。 (圖:紐約石溪州大提供)
雖然癌症治療近年出現具突破性的標靶治療,但癌症病患卻產生對此治療的抗藥性,以致已嘗試各種治療方法病患再也沒有選擇。布羅松新研發的治療,可抑制乳癌標靶治療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和直腸癌標靶治療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的抗藥性。
相關文章
癌症搬家前 會釋出預兆
質子治療/放射治癌
ALK標靶納入健保 為肺癌病友年省
少吃紅肉多蔬果 減少罹癌風險
吃素50年 腸內竟「一串腫瘤」
台美研究:癌細胞轉移「非隨機」 會派哨兵探路 2015-11-12 聯合報
台大、康乃爾研究登「自然」網路版
癌細胞轉移一直被視為癌症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沈湯龍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轉移前會先派遣「哨兵」探路,而非隨機亂跑,此發現有極大助益,未來可望早一步「擋下」癌細胞轉移。
這項研究上月廿八日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最新網路版,沈湯龍列名共同論文第一作者,台大也即將展開相關臨床試驗計畫,初步與台大醫院胃癌、胰臟癌、乳癌等團隊合作,最快二、三年會有初步成果。
沈湯龍解釋,原位腫瘤在轉移前,會先釋放大量可以幫助轉移的「肥料」,包裹在奈米大小的胞外泌體(exosomes)中,就像哨兵,透過表面的蛋白受體(integrin),引導哨兵到特定位置,將胞外泌體運送到特定器官,例如從乳癌轉移至肝臟或肺臟。
沈湯龍說,在西元一八八九年,就有醫師提出「種子與土壤」(Seed and Soil)觀念,Stephen Paget在七百卅五位乳癌轉移患者身上發現,癌細胞轉移並非隨機發生,癌細胞會像種子一樣,必須在已施肥的土壤上生長,但一百多年來一直未被研究證實,現在沈湯龍與研究團隊解開了這個謎。
「這是精準醫療的極致。」台大校長楊泮池表示,目前提出來的創新觀念,需要前瞻性的臨床試驗證實,未來若能運用在臨床,開刀前即可先測試癌細胞是否會轉移,會轉移到哪裡,可以提早阻止或改變術後追蹤策略。
沈湯龍說,動物實驗發現,胞外泌體會在癌症轉移前兩周抵達,準確率約七至八成,目前蒐集乳癌、胰臟癌及大腸癌等已轉移的樣本測試,未來持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希望能得知運用於人體上的準確率及效果,一旦可以建立監測機制,就可擬定預防或治療方式,降低轉移機率,提高病人存活率。
台大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俊升表示,癌細胞轉移表示前期治療失敗,只要轉移,存活率就明顯下降,例如乳癌轉移到肺、肝、骨頭等處,五年存活率就降到一半,若轉移到腦部,因藥物不易進入,存活期更不超過兩年,若能提早知道癌細胞將轉移到何處,可先行預防給藥,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研究翻案 久坐不礙健康2015-10-15 聯合晚報
早先的研究宣稱,長時間久坐會升高早死的風險,即使經常運動的人也難逃影響,但英國艾希特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新報告對該論點提出挑戰。
刊載於「國際流行病學報」的這項研究,以16年時間追蹤逾5000位參與者的坐姿習性,是這個領域中耗時最長的追蹤研究。
艾希特大學的運動與健康科學教授席斯敦說:「我們的研究推翻了久坐會構成健康風險的現行觀念,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欠缺運動,不在於坐著的時間。」
他說:「不論是站立或坐著,所有消耗能量少的姿勢都對健康有害。許多雇主為了提供比較健康的工作環境,逐漸推行站坐兩用的工作站,但這項結論讓人對該種作法的益處產生懷疑。」
參與研究的人士提供了他們坐著的合計時間資料,其中包括四種特定坐姿行為的時間 (上班、閒暇,看電視,閒暇但不是看電視時),同時也提供每天走路、從事溫和或激烈身體活動的細節。
此外,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等因素全都納入考量。研究顯示,在追蹤的16年間,前述五種坐姿數據都未影響致死的風險。
回應
"久坐就算無礙健康,但也絕對沒有好處吧!這些研究報告實在不嚴謹,隨隨便便結論就出來!
醫師受不了鄉土劇瞎劇情 Po現實醫療對照表 2015-09-21 聯合新聞網
台灣本土劇醫療情節常因為錯誤被吐槽,上周末台灣電視劇《哇!陳怡君》,演到劇中主角昏迷的情節時,卻被發現氧氣管放在下巴,而不是插在鼻子上,連續被多位醫師發文吐槽。
聯合醫院外科醫師洪浩雲先在18日時,在臉書上吐槽劇情「怎麼可能不笑?妳用下巴呼吸啊!」。網友們紛紛表示:「台灣本土劇就是把觀眾當白痴~想說隨便用一用還是有很高收視率,難怪台劇無法像韓劇紅到國外去」、「第一眼以為在聽耳機…」、「⋯好有創意!原來是這樣用」
永康奇美醫院醫師陳志金昨日接力在臉書上,貼出了「鄉土劇VS現實醫療」的對照表,其實這篇對照表陳志金在2年前就發文,看到鄉土劇錯誤後,再次有感分享,他感嘆台灣醫療崩壞,鄉土劇功不可沒。
他舉例一些超瞎的劇情,「急救就是要用氧氣罩」、「成人在冷凍30年後復活」「『死而復活』,主角不易死」、、「斷氣8分鐘後被女主角吻醒」、「心跳停止使用電擊器急救」等。他在對照表中一一正解。
陳志金還感嘆鄉土劇中常出現家屬下跪求醫生治療劇情,但現實中卻不斷重演家屬以孝順為由,揮拳打醫師的狀況,還說劇中常把醫生描述的高高在上,嗜錢如命,但現實中醫師連勞工都不如,每周都在醫院超時工作。
事實上,這樣的荒謬劇情不斷發生,「世間情」中出現過心電圖的貼片貼在了額頭,網友嘲笑是腦肌梗塞。還有一個橋段是「阿離」昏迷插管,但每一集管子粗細不一,還有的直徑大的離譜,網友惡搞嘲笑說是要喝珍珠奶茶嗎。「天下女人心」也有同樣離譜劇情,中男主角為了英雄救美,在荒山野地竟然直接拿起針筒抽自己血,然後注射到失血過多的女主角體內,神奇的是幾秒鐘之後女主角就甦醒了,網友大罵不可思議,醫師也嘲笑說這是科幻劇吧。
回應
從戲劇看社會縮影,就知道選民智商有多低,不成鬼島也難。
明知道很爛,又要看,真的很犯......
從不看低級又帶病毒的鬼島劇S!
台灣本土白癡劇專演給台灣本土蠢蛋看的啦!!
另詳參【圖博館】:來去都快的韓流 百大良醫 中國金馬獎
553人不當化療 黑心醫生判處入獄45年 2015-7-11
美國一名現年50歲的黑心醫生法塔(Farid Fata),誇大病人癌症病情,誘使進行不必要化療以騙取金錢。總共有553名患者受害,這名醫生被法院判處入獄45年。
法塔醫生在美國底特律地區頗有名氣,無數患者慕名前來就診。然而,法塔「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名醫生的惻隱之心,反而以此謀利」,判他45年監禁的地區法官保羅‧博曼形容法塔犯下「令人毛骨悚然的系列犯罪」。受害者在法庭上指證,法塔注射化療藥物導致牙齒剝落、骨骼變脆、器官受損等後遺症,另有患腎癌卻被誤診為肺癌。最後法官判處法塔有期徒刑45年。
相關新聞
健保重大傷病卡 癌症患者佔近半
原因三:無尊嚴感,收入性價比低
【辭職者】林嘉(化名),80後,某985高校醫學碩士,辭職前為東部沿海某省會城市某三甲醫院醫生,工作3年後辭職,現在從事醫療保險審核工作。
【自述】辭職前後,明顯發現醫生的性價比太低———我當醫生時月薪4千元,每天工作在10小時以上,基本無節假日;現在的工作月薪6千元,工作時間固定8小時,我還可以回家照顧孩子。
【辭職者】金傑(化名)
【自述】選擇醫學專業,求學是很苦的。而工作後,醫生收入是典型的“餓不死,吃不飽”。就和我的妻子比,她做外貿,當初月工資4千元,每年增加1千元;我辭職時收入6千元,她月薪已經漲到1萬元,差不多是我的兩倍。我們醫院資深醫生的薪資水平也差不多這個水平,無非公積金多一些。拿紅包?我不會。
如果一個醫生要靠紅包來維持經濟上的體面,誰的悲哀?
回應
看看今年醫學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吧,願意學醫的越來越少了。悲哀!
醫患關係這麼差媒體功不可沒,如今又要主持公道了。掌握話語權就是好啊
醫患矛盾早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了。與其說媒體綁架了醫生,不如說醫生咎由自取。試想一下,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滿臉愁容,充滿擔心地求問醫之時,醫生只是冷漠地傳遞給你去交個費、檢個查、給你開個藥。這一套連小學生都可以操作的程序。患者想多問一句,或是哪怕得到一些寬心的話也好,醫生也愛答不理。
原來小學生都可以看病開藥了,恭喜。這是典型的把醫生當售貨員的心態,總覺得大爺付錢了,顧客是上帝……
分級診療的方向必須堅持,小手術不要去三甲。年輕醫生要從小手術練起,在三甲乾一輩子其實很痛苦,如同井底之蛙。
分級制度想麼都想搞,可是難啊。對病人來說,我能去條件好的三甲看,為什麼要去其他醫院?若要限制病人就醫的選擇權力,要求必去從基層醫院開始一級級往上看,病人不得鬧翻了。想想容易,做做難,總要有一方吃虧,要么醫生要么醫院要么患者要么國家。
希望能夠參考一下毛主席時期的醫療體系,西方的完善醫療體係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礎上的我們學不來,但是毛主席時期的低成本醫療體系雖然有各種缺點但比現在的要強得多 .
去農村吧!那時候就是這個醫療水平,差不多的,祝你早日康復!
刻薄有意思嗎?想在城裡,就要準備承受高成本醫療,包括時間、精力和金錢。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5_07_07_325844.shtml
80後三甲醫院骨幹醫生辭職原因調查:無安全感收入性價比低2015-7-7
高強度的工作、低性價比的薪資、沒有安全感的環境——儘管尚無權威統計數據,但一批年輕人正加速從醫生崗位逃離,卻是不爭的事實。其中,三甲醫院80後骨幹醫生的離開尤其令人擔憂。新華網記者採訪了三名已離職的80後前醫生,聽他們講述了自己的無奈。
原因一:無安全感,談病人色變
原因二:無信任感,對醫改仍有迷茫
【辭職者】金傑(化名),80後,某985高校醫學博士,留學日本一年,辭職前為東部沿海省會城市某三甲醫院醫生,工作2年後辭職,現經商。
【自述】大學時我們班裡30個人,現在已有六七人不從事醫生這個職業了。能走的都走了;目前還沒走的,也有離心;堅持不走的人,要么是真愛,要么是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績。
現在普遍流行的一種觀點是,中國看病難、看病貴,中國醫院的公益性沒有得到體現,醫生靠看病掙錢,治療過程以經濟利益為導向,亂開大處方、大檢查。但以我在日本留學所見,以及和其他國家同行交流,我覺得與大多數人認為的相反,中國的醫療服務水平絕不落後,中國事實上給國民提供了遠超於中國國力的醫療保障。
可是這種保障的經濟成本由誰來承擔?醫院要體現公益性,運營醫院的錢從哪裡來?是來自看病的人,還是財政?我覺得醫生的勞動報酬和服務價格被強行壓低了。
在日本,醫生有選擇權。想賺錢,去私立醫院;想贏得聲譽,就去大學醫院。病人求診,首先去社區醫院或者是私立醫院,不行再轉診到大學醫院。大學醫院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整體水平,然後把技術推廣到其他基層醫院,醫生只有2到3天花在門診。僅以掛號費為例,不同類型的醫院就能拉開梯次。我曾因尿路結石求診,掛號費200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160元,而遇到的醫生還沒有我自己懂行。
而國內呢?既然大醫院的掛號費和社區醫院差不多,那為什麼不去大醫院?結果就是患者大量湧向大醫院,大醫院高強度運轉,醫生身心疲憊苦不堪言;社區醫院門可羅雀無人問津。這種局面又阻礙了社區醫療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辭職前,我是眼科醫生,一周6天門診,一天看50個病人很常見。這不算多,同城有其他三甲醫院的眼科醫生,工作量是每天100到200個病人。社會總認為醫生服務態度不好,說實話,高強度工作中,保證診斷無誤是我們的第一追求,態度只能退居二線。
希望醫改將部分資金拿出來直接補償一線醫生的收入,讓醫生可以合法體面地過上與自身貢獻相稱的生活。
女醫生手術後太累在衣櫃中睡著被讚“最美睡姿” 網友:看著就心疼
2015-7-1一張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婦二科副主任醫師蔣丹在手術後疲憊地倚靠在衣櫃裡打盹兒的照片,被偶然抓拍到後,一經朋友圈發出,被網友們熱捧轉發。網友們紛紛對該女醫師表示心疼,對她的敬業精神讚歎不已,該照片也被稱為最美睡姿。
7月4日,《長沙晚報》記者來到該院婦二科,由於患者十分多,蔣丹沒時間接受記者的採訪。該科護士長黃偉透露,7月1日,蔣丹在臨近中午時主刀了一台宮外孕急診手術,在手術室這種精神承受高壓、精力需高度集中的工作環境下,兩個半小時的手術,讓她疲憊不堪。儘管很想躺下來休息,但是下午還有一台手術在等待著她,只能利用手術之間的間隔,在衣櫃裡打個小盹兒。
蔣丹的同事告訴記者,育有兩個女兒的她,由於工作太過忙碌,連陪女兒和丈夫都是一種奢侈。在一條微信中她曾寫道:“在上過一個兩天一夜的班之後,第一時間就是去陪女兒把想做的事都做完。”
該圖片發出之後,蔣丹還曾以這只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應該這麼高調為由,要求發布者刪除照片。但是這張圖片,卻以極快的速度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很多其他醫院的醫護人員也表示,他們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應該讓大家關注到。
據了解,圖片中這種現像在醫院也是一種常態,從上班到下班,只有所有的病人休息了,醫護人員才能獲得短暫的休息時間。
黃偉向記者透露,醫護人員沒有配置多餘的休息室和床椅,人一多的時候,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但這種條件她們都可以克服,讓人最難受的其實是醫患關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醫生身上都綁了護腰帶。黃偉告訴記者,雖然醫師是給別人看病,但由於過度勞累,身上落下的毛病也不少。
黃偉說:“對待每一個病人,我們都要付出愛心,不僅僅是像機器一樣地工作,看著每一個進來的患者,健健康康地走出去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也希望大家能給我們更多的理解。”
回應
接生一個孩子,才400塊錢!給孕婦每日消毒三次才10塊錢!這種體制下,醫院只能靠上設備,開貴藥養家糊口了!
不用簽字負責任的那是修電器,大不了修壞了您重新買一個。
不是應該直接讓二樓去美國體驗下資本主義下的醫療,很有禮貌哦,都是家庭醫師,不過我估計他供不起
白公知:是什麼,讓一個醫護人員竟然在工作時間偷懶睡覺,是人性的喪失,還是體制的悲哀?
白岩松還不需要這麼說來刷聲望,起碼現在還用
醫患如何互相體諒?
醫患矛盾的長期存在,其結果往往是醫患關係的惡性循環。
今年5月27日,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這份白皮書的調查顯示,近6成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13%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調查數據表明,發生傷醫事件時,院方採取不顧是非息事寧人和無任何表示的占到了4成以上,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很多醫生感覺寒心。
傷醫事件的更大後果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對執業環境不滿。這份白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14年的調查中,近七成醫務人員不希望子女從醫。
他們感受到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工作量特別大佔76.50%,醫療糾紛多佔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佔72.71%,傷醫事件頻發佔69.60%,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佔29.11% 。
白皮書稱,這一結果進一步表明,中國醫師工作的壓力主要不是來源於行業本身的競爭,而是來源於醫療行為產生的工作量大、醫療糾紛多、患者過高的期望以及傷醫事件頻發。
就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來看,調查顯示,52.72%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0至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
鄧利強稱,醫生需有仁愛之心,需要體會到患者之“痛”,不能排除醫生隊伍中有極個別有違職業操守的人,但是每個職業都需要得到社會尊重與理解,醫生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他們當前的執業環境也需要獲得患者理解。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當前就醫過程中遇到的看病難、看病貴都歸結於醫生的道德問題。一些大醫院,一個醫生半天的門診時間,要不間斷看幾十個病人,如果每個病人都有足夠的溝通時間,就會導致一部分患者無法及時問診。”
在鄧利強看來,對於引起醫患關係緊張的“溝通障礙”,更需反思的是當前醫療體制有沒有給醫患之間提供良好的溝通環境。
在5月27日最高法舉行的關於涉醫犯罪的新聞通報會上,最高法刑事審判第五庭副庭長馬岩介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達76億人次,比上年增加3億人次,而同期醫療糾紛下降8.7%,涉醫違法案件下降10.6%。“總體上,各地醫療秩序明顯好轉,醫患雙方滿意度有所提升。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5-06/6713829.html
暴力傷醫事件屢禁不止:全國20天連發12起傷醫案
中新網北京2015-6-18電(記者闞楓)近期,傷醫事件再度高頻度發生。從哈醫大殺醫案,到溫嶺殺醫案,近年來發生在醫院裡的暴力事件屢屢成為輿論焦點。原本因解除病痛而走到一起的醫患雙方,為何以更大的傷害來收場?在嚴懲施暴者之後,還有哪些深層問題需要反思?
傷醫事件為何屢禁不止?
其實,就在傷醫事件頻發的近期,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浙江溫嶺殺醫案兇手連恩青已於5月25日被執行死刑。最高法還介紹,2014年,全國法院共審結暴力殺醫、傷醫等犯罪案件達155件。
對於遏制暴力,早在去年4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計委就聯合公佈了《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明確將對醫院內毆打或故意殺害、傷害醫務人員等6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懲。
在更早的2013年10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安部還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範系統建設指導意見》,升級醫院的安保措施。
這份《意見》甚至細緻要求,醫院保安員數量應當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則,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的3%或20張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門診量的3‰的標準配備。
如此多的舉措面前,為何傷醫事件仍出現了頻發態勢?輿論分析,遏製針對醫務人員的暴力事件,醫患關係及其背後深層的體制困惑或許更值得剖析。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用一連串的反問解釋中國當前的醫患關係現狀:“你說看病貴、看病難,現在稍微有點名氣的醫生每天要看50個病人,怎麼可能容易?開藥多、檢查多怎麼會便宜?每天看病像打仗一樣,排隊3個鐘頭,看病3分鐘,醫患關係怎麼可能改善?”
輿論分析,鐘南山的這三句反問已經直指了中國醫患之間信任感缺失甚至產生矛盾的體制癥結。
鄧利強也表示,相較於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大醫院的傷醫事件出現較多,或者醫患糾紛較為多發。醫療資源不均衡,包括社區醫院在內的一些基層醫院長期閒置,患者感冒發燒都去大醫院,大醫院超負荷運行。
鄧利強稱,在現行醫療體制下,一些醫院的投訴舉報機制不暢,醫生高強度工作,患者看病辛苦,這都是導致醫患矛盾的潛在因素。
二馬二健保二後果
奇怪耶?美國(歐巴) 馬挾著民粹,強行全民健保;台灣馬(英九)進行健保改革,反遭民啐。這世界還有天理法則嗎?
見怪不怪,天理自然法是理性人幻想出的,現實的自然是叢林法則,無賴小人老大總得勢。
難怪美國馬挾著民粹鬥爭內外,台灣馬反被民粹打成政績無能。
旣然如此、多評何益,摘貼些腥聞、再貼二濕詩、戲謔評論之、足矣!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665959
醫院潛規則,不合情卻合理
醫生“腐敗”的合理性
可能你也有這種經驗,家人或好友生了大病重病,此時的第一反應是找找關係,好醫院和床位和主治的好醫生,全是稀缺資源,靠排隊得到的概率太低。
好,這符合你的直覺。再提供一個鮮活的案例給你:
“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
“不管你是發燒、拉肚子、咳嗽或者是手足口病,都要等6到8個小時!如果你能等,就掛號,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
撇開感情因素,我們再細細咂摸,其實紙片上的內容都是些大實話。
雖然醫院不少,但相對于患者的人數依然顯得捉襟見肘,醫護人員除了超負荷地工作,患者除了等待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事實上,我們並不希望每個醫護工作者一直都在“忍辱負重”下去工作,畢竟,這樣既無法保障看病的品質,更不符合社會發展和文明要義。每天面對“看見看不完的病人”,甭說做醫生的,換做任何人心理都會煩躁不已,長此下去,出現心理疾病也未可知。(趙國旗)
假設,貼上面這條告示的醫生一個月賺二十萬,他會不會抱怨了?不會!如果醫生月薪二十萬,讓他把家安在醫院都樂意!
“我們作為基層醫務人員,與漲工資無緣,與節假日無緣,但仍屬於低工資人群,我們也需要改革,也需要有人來為我們切身想一想。”
沒有人切身替他們想。所以,他們就得自己為自己著想了——從藥商手裡拿回扣和收受病患私下的贈予,就是彌補其收入不合理的途徑。
以上這些,全算是“腐敗”。
所以,中國的醫院還能發展,其實靠的就是醫生的“腐敗”,它間接行使了市場功能,如果這條路徹底掐死,可以想見,接下來醫療資源更加匱乏,病人更加沒有希望,醫生改行的也會增多,醫學院也招不到好生源。如此惡性循環,醫院的普遍衰敗,就是必然的。
像老大哥一樣嚴密監視,發動各種舉報和群眾運動,盡力把醫生的收入釘死在工資條的數字上,這就相當於設定了最高工資,原本月薪兩萬留得住人才,你讓人最多拿五千,結果只能是人才的供給不足。
為了我們生大病時還能找到好醫生,就別折騰他們了。
醫療行業的本質,其實是資訊服務業。一個醫科畢業生要學五年,要想進大醫院,起碼得是碩士,需要8年,這反映出一個醫生需要掌握的資訊,屬於現代生產中的最高層次。吸納了這麼多資訊自然是為了在工作時判斷資訊——從中醫的望聞切問、因人施治、對症下藥到西醫的B超、CT檢查、血液檢測、診斷、會診、治療方案選擇,字面意義背後,暗示的都是資訊兩個字。所以,從資訊的角度來看,醫生的職責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資訊,借助現代科技,説明患者發掘資訊,理解資訊,判斷資訊,並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每一樁具體的醫療服務中,醫生和患者的資訊是不對稱的。醫生天然具有資訊優勢,掌握更多資訊,而患者處於一個資訊不透明的狀態。另一方面,雖然技術不斷發展,但科技水準仍有局限,因而醫療資訊通常都存在模糊性,在一些前沿診治中,更是如此。
長期以來,出於對知識的輕視,中國的診療費嚴重偏低。在醫療改革過程中,相關部門並沒認識到醫療行業的資訊本質。沒找准方向,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造成問題。現在,醫療行業可以說市場化了,但醫生的勞動卻未市場化。醫生價值沒有得到市場化的體現,自然會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讓自己的收入途徑走到暗處去。這個暗處就是紅包與回扣。
實際上,當李莊救一個人可以獲取數萬,數十萬,甚至百萬的時候,為什麼一個醫生救一個人,按專家號200元計算,前後診斷30次,才能獲取幾千元的診療費?所以,醫生的市場化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當醫生的價值評估放到市場中去,競爭自然能夠擠壓出更對稱的資訊。
僅憑上述這些,就能平復病人心中的戾氣嗎
不能。
因為醫生解釋再多,病人都聽不進去。醫生解釋得越多,病人越焦躁,越想問:你只是抱怨窮而已,我是抱怨沒錢保命啊!
所以,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文字:
“在日本不存在看病難問題,除流浪者之外,很少有無錢治病、有病硬挺的現象,原因是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為全體國民提供了醫療保證。每一個日本國民和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國人,都要加入國民健康保險,交一定數額的保險費,領取國民健康保險證。有病到醫院就醫,交30%醫療費即可,剩下的70%由醫院和居民所在的地方政府結算。”(何德功 新華網)
“擁有約1.9億人口的南美大國巴西,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得到醫療服務,巴西建立了統一醫療體系,實行以全民免費醫療為主、個人醫療保險為輔的醫療制度。雖然人人都可以到公立醫院免費看病、拿藥,但是由於到公立醫院看病要排長隊,因此經濟條件好的人都自掏腰包買私人醫療保險,到私立醫院看病。巴西有2000多家經營醫療保險的公司,3700萬人接受私人醫療保險服務。”(楊立民 新華網)
同時,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文字:
“以前有很多走街串巷的藥販子,喊著"藥水藥片有伐?"向老百姓收購藥片。因為這些人看病不要錢,單位都能報銷,所以就拼了命地去看病,就算沒病也盡可能往醫院跑,就是為了配些免費的藥,醫生自然也很樂意,要知道賣藥是醫生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們配完藥,自己自然不吃,於是都賣給藥販子。藥販子拿了藥就賣到農村或不發達地區,由此可見所謂計劃經濟體制下,基本解決所有社會成員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不可信的,因為很多地方的人要吃藥竟然得通過藥販子。”(端宏斌《東方今報》)
免費不等於即刻免費,免費可能失效。就像手機能接收CMCC的WIFI,但慢得根本上不去一樣。任醫改千改萬改,我們就要份實打實的保險。
在醫改真正成功以前,寧可排隊等號,不肯給醫生紅包,有病幹熬那是傻。若醫改市場化已經來臨,仍懷念中國幾十年前的“公家報銷”“免費醫療”“上醫院開藥如取自助餐”的人,則不是傻————他們是愚弄人傻。
http://news.sina.com.cn/z/xgchongbao/
詳參【圖博館】:中國醫療體制改革 末代健保 醫政一家親 醫幫 百大良醫 白色巨塔的謊言 2013-08-18 10:17:12
大陸醫鬧上國際 台灣醫療暴力…【聯合報/林煜軒/醫2013.06.01
台灣多起急診暴力事件引發熱烈討論。無獨有偶,大陸也頻頻發生醫療暴力事件。
一位十七歲患有僵直性脊椎炎與肺結核的少年,到哈爾濱一所醫院求診,醫師考量若施以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免疫抑制劑,肺結核可能會惡化,因此拒絕給予該藥物。這位患者離開診間幾分鐘後,帶著一把尖刀迅速返回醫院,造成一死三重傷的悲劇。
在中國,這已不是特別新聞;同一個月內還有另三起類似事件。讓醫界更心寒的是人民日報一則線上民調,百分之六十五選擇「很高興」,感到憤怒的百分之十四居次,僅百分之六點八表示難過。
去年底《英國醫學期刊》特別報導中國大陸醫療暴力氾濫的現況。文章分析近十年來中國一百二十四起醫療暴力事件中,有廿九件涉及人命。中國為何有這麼多醫療暴力事件,可能與一種近年來新興的行業「醫鬧」大有關係。官方統計百分之七十三的三級醫院(相當台灣的醫學中心)都有與「醫鬧」交手的經驗,特別是近五年來,嚴重的暴力事件幾乎都與「醫鬧」有關。由於醫師是主要受害者,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的醫師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從醫;如有其他就業選擇,百分之七十六的醫師想轉行。中國衛生部報告也指出:八成的二、三級醫院醫師自認過勞、薪水不合理,士氣低落。
撰文的幾位醫師都曾或仍在中國行醫,他們觀察到中國人對小病、輕症往往直接到二、三級醫院尋求高規格治療,沒有轉診制度把關。因此當民眾對昂貴的技術、藥品成效的期待落空時,加上部分媒體推波助瀾,醫師自然成為眾矢之的,被認為應負起責任。
「醫療暴力事件,不只是單純的暴力;儼然形成一股風氣」、「唯有改變制度,才能改善醫療院所的暴力事件。」這段對岸沉痛呼籲,同樣是我們與全世界的重要借鏡。
回應
無論在醫療糾紛或是黑心有毒食物, 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爛漢人, 行為上都是一樣,可以大一統!
大陸醫生全球最低薪 需靠回扣補償?【台灣醒報2013.05.24
大陸醫生的收入世界最低!醫學畢業生每月2,394元人民幣,更是各科系畢業生中最低。在住院和門診人數成長近2倍的情況下,工時長、風險高和薪水過低,加上政府壟斷醫療市場,醫生收受回扣文化嚴重,造成醫療體系和患者間嚴重的不信任感,也是民眾擔心醫療品質下降的隱憂。
中國青年報報導指出,有調查資料顯示,2012年將近80%的畢業生薪資不到5,000元人民幣,其中以醫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最低,每月僅2,394元人民幣。相較於2011年醫院門診看診總人數已是2005年的1.5倍,共62億人次;住院人數更從7,000萬增加到1.5億,成長超過兩倍。
這顯示醫生的所得與付出越發不成正比,調查指出,時下醫學生願意到醫院就業的意願僅有50%。
有醫生吳帥投書中國人民網,談為何醫生的薪資如此之低說,公立醫院佔70%,病床數高達90%,因此醫生普遍待在大醫院,薪水固定、人才也難以流動,形成人力與待遇雙凍。
如果開設私人診所呢?吳帥說,即使符合條件,政府也可能會以私人門診過多為由婉拒,不發給營業執照,無疑造成一種變相的「壟斷」,除了壓低政府辦醫成本,也使民間辦醫更為困難。
「中國醫生收入世界最低。」有調查數據指出,美國、加拿大、日本的醫生收入是中國的40倍以上,香港是中國的22倍,台灣則是14倍。北京協和醫院醫生尹佳也在中國媒體和訊網上直言,公立醫院的醫生收入甚至比公務員、教師要低,再怎麼調薪,也不過是公務員薪資水平。
5月份內蒙古有7名醫生因收受藥品回扣達200萬元人民幣被扣押,不過這並不是單一事件。中國人民日報報導,醫生為了彌補收入不足的現象,開始尋找「潛規則」,從收受各種藥品和醫療器材回扣中得到部分的「心理補償」。這種印象讓中國民眾把醫生「妖魔化」,認真看診的醫生也逐漸不被信任。
中國政府2011年平均花在每個醫學生身上14,000元人民幣,但這並不能滿足畢業後學生對於高專業、高工時的薪資需求,醫生無疑是被壓榨的另類勞工。如何能杜絕這樣的現象?有醫生受訪時指出,政府需要進行醫療改革,讓人民所繳的稅反應在醫療品質上,也需要給醫生合理的薪資水平跟市場機制,否則透過法律規範,仍然很難遏止這種「灰色行為」。
上海專家否認推遲向疾控中心報送H7N9標本 2013-04-11解放日報
近日,有媒體(楨:南方都市報!)報導,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在3月4日即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卻延遲十多天才將標本報送國家疾控中心。為此,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專家盧洪洲教授。
盧教授表示也在網上看到了相關報導,他表示,報導所稱 “該中心3月4日即已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3月10日上海已通過兩家P3級實驗室檢出H7N9病毒”的說法與事實完全不符。
盧教授說,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相關病例時,及時開展了實驗室篩查,排除了感染季節性H1N1和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和非典、新型冠狀病毒等已知病毒的可能。但是發現未知病毒有一個探索的過程。在進一步檢測中,他們於3月20日初步認為患者可能感染新型流感病毒,3月21日即報告市衛生行政部門。3月22日按國家生物安全有關規定,由上海市疾控中心將標本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送過程符合相關程式。3月29日下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送檢的病例標本中分離到H7N9禽流感病毒。3月30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專家,根據病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診斷患者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
盧教授強調,對已知病毒,我們具備檢測方法,獲得標本後數天時間即可得到結果,但對未知病毒的確認非常複雜,我們的科研人員3月上旬對多次送檢標本檢測所有已知病毒均為陰性,但甲流病毒共同具有的基因序列呈陽性,直到3月20日,科研人員才初步判斷為新型流感病毒,不可能在3月4日即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
盧教授表示,個別媒體在未採訪他本人的情況下,以訛傳訛,誤導公眾,是極不負責任的。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這一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時,需要科學認識、準確傳播相關資訊。
記者查詢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瞭解到,盧洪洲教授講述的發現和確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經過,與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發佈的內容是吻合的。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區別在專家的話和記者的報導中得以最大的證實:文科生沒有嚴謹的思維方式!任何一樣新東西出現,都必須經過反復論證才能公佈!3月4日發現病毒,經過十幾天的反復實驗,在具有高度重複性的情況下,上報國家層面的機構,這完全正常的。這就是科學的嚴謹!記者,請反思一下你們的思維方式在做報導,否則就是在誤導普通的大眾!謠言就是這麼產生的!
讓協力廠商機構比如世衛組織徹查一下,真相自然大白,對雙方均公平,同意不?
BC,世衛早說過話了,就你們這些人還在這裡嘮嘮叨叨
結果已經是這樣了,還在推卸責任!?
請問推卸何種責任了,非要認了遲了你們就甘心了?我看你們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到時候更會加油添醋了。
對不負責任的媒體應予以懲處。
http://news.sina.com.cn/c/2013-04-11/073026792749.shtml
相關新聞
總理李克強10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 要求及時透明公佈H7N9禽流感疫情資訊
西安男子網路散佈虛假禽流感資訊被刑拘
合肥男子散佈H7N9致5人死亡虛假資訊被拘
南方都市報:上海檢出H7N9後曾第一時間闢謠 推遲12天送檢2013-4-10大河網
官謠才是主流(楨:糞青+黴體)
謠言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專家稱H7N9死者家屬向醫院索賠百萬依據不足 2013-04-11 中國青年報
截至4月10日晚,全國H7N9感染者已增至33例,其中9人死亡。在全民嚴防禽流感之時,一起特殊的醫患糾紛也在上演:3月27日,上海一因感染H7N9死亡的患者吳某,其家屬以“醫院採取的救治措施不當”為由,向醫院提出107萬元索賠,醫院最終予以一次性人道主義補助13萬元。
此事一出,立即引發公眾熱議:“H7N9感染者死亡算不算醫療事故?”“在新型未知病毒面前,醫院做到什麼程度才可‘免責’?”皆成為線民關注的焦點。
“在本案中,如果醫院已盡到了高度關注的責任,並且治療手段符合當下的通行標準,就不應視作一起醫療事故。”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醫學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知名醫患糾紛專家王岳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因為H7N9禽流感的確是一種新型未知病毒,當下醫學對它的認識十分有限,在疫情最初階段,無法要求醫院能第一時間甄別病情並找到最佳治療方案。”
醫院一開始沒有告知家屬病因是H7N9禽流感,是否侵犯了家屬的知情權?
王嶽對此也持保留意見。他認為,醫學在新型病毒面前具有後知性,檢測、確診一種新型病毒“恐怕都需要一段較長週期”。曾在抗擊“非典”一線服務過的北京清華醫院副院長王仲向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但是這種病毒檢測不是醫學上的常規檢測,需要專業的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或實驗室來進行。”王仲分析說,“當前醫院所做的臨床診斷有一定範圍限制,一般醫院很少能第一時間進行最新的病毒檢測。客觀條件不具備,可能也是一個限制因素。”
死者家屬也懷疑過在醫院感染的可能,因為就在吳某住院的當天,另外一例禽流感患者在同一層樓的病房去世。但上海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沒有觀察到H7N9人際傳播的證據。
王岳認為,雖然吳某家屬提百萬索賠“沒有法律依據”,但不妨礙他們申請社會救助。
“對於吳某這樣因感染重大新型未知疾病而死亡的患者,不能苛求醫院,而應該建立起社會基金機制。”王嶽建議,對類似的不幸家庭,不妨借鑒廣東省的做法,設立一些社會救助基金來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這個錢不應該是醫院出,也不應該全由政府來出,應該由社會機構來解決。”
回應
這樣的疾病都能搞到錢,哪有醫院不亂啊!醫鬧為什麼不能得逞!
想錢想瘋了
應該聲討這種無理的人
當年非典死的人當中三分之一是醫生,你們患者賠醫生錢嗎!
這是什麼邏輯?地震死的人是醫生殺的?可那些非典死的醫生卻是因為救助病人死的!如果他們不去上班,讓病人死了,他們就死不了。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最好弄清楚。
你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應該考慮到這個風險,只想得到,不想奉獻,你有資格當醫生?
醫生治病救人是天職,但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人不是天職,那是怎樣崇高的一種境界
以後估計沒有人願意選擇醫生行業了,這種全人類都未知的病毒都賠錢?什麼世
現在這個社會最好敲竹槓的就是死人,不管有沒有正當理由,反正你鬧了叫了吵了打了敲了,多少都能賠點兒,因為社會要和諧嘛!
醫生多半是坑人的,隨便就亂收費,醫德在哪
這關亂收費毛事?
那你可以不做醫生啊,你不做反正有人做
你去做啊,說不定你做的第一天,你就死了。不是病死的,就是氣死的。
http://news.sina.com.cn/c/2013-04-11/043926790663.shtml
詳參【圖博館】:百大良醫 疾病政治學 流感政治學 2013-04-11 11:15:31
遭拒36次 日本醫療人球送命 【中央社 2013.03.05
日本官員今天表示,25間醫院以缺乏病床或醫師為由,36度拒絕1名75歲男子進入急診室就醫,導致這名老人最終不治。
這名埼玉縣久喜市的獨居老人1月6日在家中感到呼吸困難,晚上11時25分打電話叫救護車。
當地官員說,醫護人員急忙趕到他的住所,但卻連續被該地區25家醫院告知,因為沒有足夠的醫師和病床,無法接收這名病患。官員並說,救護車聯繫部分醫院不只一次。
救護車最終將這名病患載至20分鐘車程外的鄰近茨城縣醫院,到院時距離他叫救護車已經過了大約3小時。老人到院後不久死亡,目前有關單位尚未公布死因。
當時其中1名醫護人員告訴時事通信社,他們從沒看過「病患被拒絕這麼多次」。
日本醫療獲政府大量補助,醫療水準在全球中也算高。
但時事評論者警告,日本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年輕人口勞動力卻下降,醫療機構在未來可能愈來愈緊繃。
輕症急診 健保擬加收部分負擔 2013-03-02 中國時報
健保「俗又大碗」,但也造成潛在浪費。健保局昨表示未來輕症擠急診、高就診次數經輔導不改善者,擬加收部分負擔,另國內四百萬持慢性處方箋者,未來領藥擬須繳藥品部分負擔,最高須付二百元。相關計畫將提健保會進一步討論。
健保局主任秘書兼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急診是昂貴的醫療資源,但急診檢傷四、五級的輕症病人就占了整體急診就診人次廿%,民眾把急診當門診用,導致急重症需要緊急處理者無法獲妥善照顧。
另國內共計有四百萬人持慢性處方箋領藥,目前慢性處方箋無需支付藥品部份負擔,但卻隱藏重複領藥、或領藥未按醫囑規律服藥,特別是血糖、血脂、血壓三高患者,一次處方箋藥費幾乎都達上千元,恐造成健保資源浪費。
二代健保上路迄今,健保局長黃三桂表示,截至二月廿七日,一月份補充保費已收取六億多元,約占應收金額四成,以利息收入為大宗,公教人員十八趴優惠定存利息貢獻最多,其次為租金收入及雇主的補充保費。
回應
問題在於,不該保輕症。幾百塊的輕症本來就該全額自付,如此才是一個正確的健保制度。
老鳥回巢 護理荒緩解【聯合報2012.12.24
護理人力荒緩解,衛生署統計,截至上月底,國內護理人員執業登錄人數創新高,首次超過十四萬人,其中不乏已離開護理工作的「老鳥」回巢。
年初許多基層護理人員發出怒吼,抱怨常超時工作,「血汗醫院」、「畸形班表」等惡劣勞動條件,造成一波波出走潮,有護理師投書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稱「台灣護理師的黑暗期」來臨。
為解決護理人力短缺問題,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長鄧素文表示,今年五月中旬提出護理改革十大方案,吸引更多人願意留任臨床工作。衛生署醫事管理系統統計,截至今年十一月底,護理人員執業登錄人數達十四萬零八百三十人,創歷年來護理執業人數的新高紀錄。
鄧素文指出,今年四月底,在護理荒最嚴重之際,當時執業登錄人數僅十三萬六千多人,如今登錄人數已增加四千多人。她說,今年護理應屆畢業生通過高普考者,十月底獲頒護理人員證書,到醫院應聘護理人員後,才到護理師護士公會辦理執業登錄,中間約有一個月登錄期限,預料年底實際登錄人數約可再增加一千人。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呂月榮表示,公會曾與人力仲介公司辦理「建置護理人員就業輔導媒合平台」計畫,從七月至十一月成功媒合兩千八百多人加入護理工作,其中近半數是停業逾半年又回到護理崗位,推測「老鳥回巢」的其中一項因素,可能與經濟不景氣有關,使得原本辭職回家照顧小孩的護理人員出來謀職。
呂月榮指出,公會調查一百五十五家醫院,逾六成護理部主任表示,最近護理人員的薪資或夜班費都略調高。她說,調查發現,護理人員對工作不滿意的前三名,分別是工作量大、薪資福利低及壓力大,調高待遇應可降低護理人員工作壓力。
相關新聞
護理師:加薪+旅遊 我就回來了
聯醫兩度調薪 包夜班月薪多1.5萬
不少原本離職帶孩子的護理人員 最近回到職場
回應
說半天不就是嫌錢少
離職前不知道家庭主婦不好做?
這難道是日劇白色巨塔的真實版!曾獲選百大良醫、台中榮總知名的神經外科主任沈炯祺,遭病患家屬指控為了賺取開刀獎金,拚命安排開刀,一天最多記錄曾開到七台,忙不過來時就請其他醫師代刀,草菅人命,造成多起醫療糾紛,甚至還有病人因此枉死!
一想到母親在手術中不幸身亡,做女兒的難過痛哭,家屬把矛頭指向主治醫師,他們認為是醫師在同時間安排開多台刀才導致母親枉死! 家屬拿出醫師手術當天時間表,同時間開四台刀的,就是曾獲選百大良醫、台中榮總知名腦神經外科主任沈炯祺,家屬指控,醫師為了賺開刀獎金,拼命安排開刀,最高紀錄一天曾開到七台,忙不過來,就請人代刀。
院方強調,會全面清查醫師有沒有開刀超量情況,但根據家屬提供資料,沈炯祺醫師光是101年同時段開三台刀以上的記錄就有41次,開刀獎金就超過五百萬元,而目前檢調也已經介入調查,看看是否有涉及偽造文書和業務侵占。
百大良醫上了幼齒酒店妹 「缺德」設局仙人跳判刑
綽號「缺德」的周姓男子與張姓酒女設局仙人跳,邀約牙醫師劉姓男子至KTV唱歌,再藉機慫恿他與17歲酒店妹「愛麗」性交易,事後恐嚇2000萬元,牙醫嚇得關掉診所,最高法院1日維持台灣高等法院認定,依恐嚇取財未遂等罪判刑1年3月定讞。
根據法院公布的判決書,周姓男子被控在民國98年間與與綽號「小可」的張姓酒店小姐(27歲)共謀對一名曾被某雜誌評選為台灣的「百大良醫」劉姓牙醫師仙人跳,勒索財物,當年9月初透過酒店小姐打電話邀約劉姓牙醫至KTV唱歌,酒後再藉機慫恿他與未成年的酒店妹「愛麗」性交易。
「愛麗」嘿咻後故意留下有劉男精液的保險套,周男等人則找人恐嚇劉男稱是「愛麗」的哥哥,因「愛麗」未成年,要劉男賠償新台幣2000萬元,而且只要拿錢善後,愛麗就會改口不控告性侵。劉姓牙醫找上有幫派背景的大哥大出面,幫派老大要他出國避風頭,牙科診所因此關門。
周男見因劉姓牙醫避不見面,找上平面媒體爆料,指劉男利用酒醉強暴少女,劉男透過幫派老大表示願以100萬元和解,警方因另案偵辦周男手下,無意間監聽到此案,進一步跟監周男,在周男拿到錢之前,將周男等人逮捕到案。
最高法院維持高院二審認定,認為周男等人藉由「愛麗」智識不足,勒索劉男錢財,手段卑劣,惡性不輕,審酌他事後未取得錢財,依恐嚇取財未遂等罪判刑1年3月;另3名同夥分別被判刑4月、4月、10月,判刑4月者得易科罰金,全案定讞。
偽裝全盲兩年 百大良醫看走眼【聯合報2012.12.08
陳敬鎧裝瞎兩年,不僅騙了名醫陳珊霓,還騙了名歌手蕭敬騰;兩人昨得知都很驚訝;陳珊霓說「真丟臉」。蕭敬騰的經紀人Summer表示,蕭同情陳他的遭遇,還送給陳一把一萬多元的吉他。
陳敬鎧與蕭敬騰為台灣盲人重建院合拍的公益廣告,字幕打上「敬鎧,廿三歲,手球國手,因為車禍導致雙眼全盲,對他而言,再簡單的動作,都需要經過幾百次的反覆練習」,畫面並有他順著桌沿端咖啡給蕭敬騰說:「這杯咖啡請你喝。」
這支廣告引起不少注意,還有網友稱陳敬鎧好帥。
陳敬鎧大學畢業後,曾在彰化市某國中實習半年。學校老師表示,陳白天上體育課時,都撐著傘、戴墨鏡,傍晚由親友接送;昨天得知他被起訴,嘴巴都快合不攏:「真的太厲害了。」
「我對自己的診斷太有自信,也太相信這個年輕人,沒想到卻看走眼!」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陳珊霓說,陳兩年來都由媽媽陪著來看診,不是坐輪椅就是拄著枴杖,摸著桌沿接受檢查,檢查時也沒辦法對上托架。
她對於陳車禍造成如此視力損傷、但又不怕光,曾覺得可疑;為陳做了核磁共振、視網膜電位圖、網膜視野等檢查,還請陳到高雄榮總檢查,卻一直找不到原因,才懷疑陳是車禍導致大腦皮質病變,持續追蹤後開具證明。
陳珊霓說,她雖認為陳很可疑,但想到他是國立大學學生,相信學生不會騙人,況且取得殘障手冊,也沒辦法獲得多大好處,直到檢察官傳喚她作證,「才知道我被騙了,原來他是用來詐騙保險金」。
車禍後裝瞎? 前手球國手喊冤【聯合報2013.02.09
與歌手蕭敬騰合拍公益廣告的前手球國手陳敬鎧,被控車禍後涉嫌裝瞎,向3家保險公司詐領理賠近500萬元,高雄地方法院昨天上午開準備程序庭,陳敬鎧喊冤,辯護律師認為,不能以明眼人觀點來論斷視障者,法院應以視障者角度審理此案。
彰化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的陳敬鎧(24歲),去年曾以視障者身分與歌手蕭敬騰合拍公益廣告,在電視及網路曝光。
不過檢方認為,陳敬鎧大腦皮質和眼球構造都沒有受損,彰基眼科醫院陳珊霓後來也在病歷上記載疑有作假,檢方也要求傳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胡芳蓉,以醫學角度論斷陳敬鎧的情況,究竟是「真盲」還是「裝瞎」。
法官裁定擇期再審。 2013-04-04 10:15:44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不想知也不會領情啦!)
不看【評鑑全球健保】不知台灣健保有多好!
本片由美國公視(PBS)節目製作,由華盛頓郵報記者李德走遍各國為其全民健保制度打打分數!
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制度,全球最昂貴的醫療系統,卻有四千七百萬人沒有醫療保障,每年還有數十萬人因醫療費用破產! 總統歐巴馬說了重話:「問題不在人們不想得到醫療照顧,而是在於他們無法負擔!」
英國:健保費大概是美國的一半,但是國家醫療服務保障的是全國人民。
日本:健保只用了國內生產毛額的8%卻擁有一個交出亮眼成績單的醫療體系。日本人的健康平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的,嬰兒死亡率則是全世界最低的。
德國:人人享有健保。健保制度不光是涵蓋基本醫療,還包括心理衛生、牙科費用、視力矯正等,甚至還有另類治療的給付,德國人做水療可由政府買單!
臺灣:使用最先進的資訊科技─就醫攜帶健保IC卡,醫師可用其讀取病人的病史和用藥紀錄。醫療院所透過網路申報醫療費用給健保局,由健保局付款,行政管理成本全世界最低,不到2%!
台灣健保卡還有一個用途,若病人一個月就醫次數超過20次,或三個月內超過50次,中央健保局會派人去”瞭解情況”!
看了本片才發現台灣的健保制度,是國際公認小而美的模範,也是各國來考察取經的對象。
而沒有健保制度的美國,究竟出了什麼大問題?請持續鎖定【美國健保危機】。
七十萬美國人宣告破產的背後原因是?紀錄片【美國健保危機】告訴你!
你可能不知道全世界最富強的美國,沒有健保制度。美國人民因此被迫為了健保福利而找工作;甚至為了健保無法結束婚姻關係,又稱做婚姻鎖定,為了公司提供的健保而不願退休。
美國以營利為目的的健康保險 既得利益者防堵全民健保的推動
美國價值2.2兆的健保體系,充斥著既得利益者(私營保險公司)、利益關係人(醫生、醫院)和說客等等。還沒碰過一個覺得自己賺太多的醫師,而是認為自己賺得太少;沒碰過一個覺得可以不用這麼多錢就能維持醫院營運的醫院主管。沒碰過一個願意犧牲醫療照顧的病人,每一個病人都覺得優質照顧等同於讓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沒碰過任何一個願意少拿一點的人。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醫療法修正草案及配套的醫療補償法草案,未來醫護只有在故意,或開錯刀、給錯藥等重大疏失並致病患死傷,且非屬特殊情況,才擔負刑責;並盡量導引以民事賠償、基金補償解決。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舉例,除故意外,像左腳開成右腳、癌症病患用藥劑量過高致傷亡等明顯疏失,醫護才有可能擔負刑責;同時也須審酌客觀情況,像偏遠山區遊覽車墜谷意外,若傷患同時湧進醫護、設備均不足的地區小醫院,即須衡量其醫療水準、設施。
至於一些無法判定是否屬醫療疏失的灰色地帶,補償法草案也明定由衛生署成立補償基金,一年規模約十到十二億元,並明定審定補償原則須於兩個月內完成。至於補償基金來源,政府出三成,另外則由醫院、醫護繳納的醫療風險分擔金,以及菸品捐等支應。
陳揆於院會後指出,醫療補償也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問題,法案中雖已設計相關管控機制,但衛生署也須持續追蹤;此次修法是動用社會資源處理特定形態糾紛,以後類似法案應先有白皮書論述,尋求共識,再來制定法規,以求立法過程更順暢。
台灣每年約有卅六名醫師被刑事起訴,醫界抱怨成罪人,也造成醫師出走。為使醫病雙贏,政府擬具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修正草案。
配套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則明定醫療糾紛的強制調解及補償機制,亦即,民眾如遇醫療糾紛須先進入調解程序,如調解不成、且屬無法判定責任歸屬、處於灰色地帶的醫療事故,即可申請補償。
林奏延解釋,醫師或醫療機構有明顯錯誤,或屬病人因素、病人的自然病程,均排除在補償範圍外;如調解不成、民眾也不願意尋求基金補償,才可進入民事、刑事訴訟。
草案也明定發生醫療糾紛時,醫院需成立關懷小組,由醫院法務、社工等對病患即時說明溝通;病人如要調閱病歷,醫院須兩日內提供。
相關新聞
立委挺修法 盼醫、病、國家三贏
陳揆:醫病互包容 目前最欠缺
醫糾協會:拿全民錢補醫師過錯 不合理
評論/醫療法不訂具體義務 修法變得像卸責
評論/醫護人員降低注意義務 失去專業的開始
回應
我相信四大科別的醫師出發點都是為了要救人,但醫師不是神,卻要做神做的事,非得要搞到醫院醫開始就判斷病人救不救的活,救不活怕被告就拒絕病人,以後會有更多的人球被踢來踢去找不到醫院收。醫院不收,頂多被社會大眾譴責,但救治病人病人卻亡故,要面臨民刑事追訴,如果是你你要做哪種選擇?
1. 雖然樓下一堆人好像不太爽,但這個法律是近年來最正確的、最讚的法律之一,趕快通過吧。2. 醫師有過失依然要賠錢,但沒有刑事責任,也就是不用關監獄啦。3. 有人質疑不公平,但大家考慮一下飛機機師,甚至有任何過失都完全免責,這是一樣的,只有如此醫療技術才會持續進步,也才不會變成防禦性醫療。4. 找不到願意接生的婦產科醫生已經是前兆,再不改革,台灣真的要四大皆空了。
救一個病人健保局給1500元,一個病人沒有救活,需賠1500萬元,這種工作你要做嗎?急診醫師不是累死,就是被告破產而退出,外加恐龍法官,小孩自己撞成植物人,醫生沒救回成正常人,就判醫師要負所有責任,陪數百萬到數千萬。病態的制度。這個法律早該改,否則臺灣會沒有急診室,受傷者需送到國外就診。
現在的重點是醫師只要依照目前的醫學常規治療----醫師就沒有*刑事責任*啦!其實大家要建立的觀念是---醫師不是神.--所有手術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也不能保證完全醫的好.若是醫師能保證醫的好.保證手術百分之百成功----就沒有病人會死亡啦!!至於說其他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的事情---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各說各話*!事實上手術有風險.不是所有的病都醫的好-----這才是醫病之間的期待落差與醫療糾紛的源頭.
新聞沒看懂嗎? 只是不用負刑責而已, 又沒說不用民事賠償, 你吃到蟑螂, 店家要負刑事責任嗎?
如果這個社會是建立在「假設人必為惡」的觀點來運作,我們必然對所有可能發生的錯誤,給予嚴厲的防範和處分,以防大家「作惡」。但是,「錯」並不是「為惡」,卻是「為善」有時必需付出的代價。如今,我們把錯,當作故意的疏失,予以嚴懲,對當事人來說,為免得被嚴厲處罰,他可以「不做為」吧!?「不作為」產生的惡,比「疏失的錯」產生的惡,為害尤烈,但是卻在表象的KPI上看不到。我相信醫事人員,若有可能,不會因為處罰不重,而故意疏失,他們的專業訓練系統裡面已經建入了對作業的謹慎,而這種謹慎精神本來就建立了對生命的關切。難免有疏失,大多數不是故意。我們社會如果用看管「潛在罪犯」的觀點對待每一個階層,把人當賊看待,只會造成大家明哲保身,且彼此間對立不信任。削弱台灣社會力量於無形的,就在這種結合媒體政客的無知及民粹的極權。 2012-12-14 12:45:12
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 2012)
作者:方瑞雯、白映俞...等/合著
編者: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彙編
醜人有救,病人無醫!台灣醫療的大難民時代已經來臨?!
需要動緊急手術卻只能枯等,因為排不到麻醉與執刀醫生。
急診室沒有醫師可值班,所以不再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
護理師一個人得照護二十幾床病人,點滴若是空了請自行處理。
你以為這只是電影或是連續劇的劇情嗎?其實這是真實的醫療現場!
當醫護人員身心的疲累已達使命與心的極限!最終,你也只能祈求上蒼保佑,自己永遠不會生病。
據研究顯示,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住院醫師,發生嚴重診斷錯誤是其他醫師的五倍以上,其反應能力與醉漢無異!而台灣的醫療現況是:實習醫學生每周工時可能達112小時,住院醫師甚至是120到130小時。
於是那些年,曾經是醫學院畢業生奮力追求的「四大科」(內外婦兒),如今已是四大皆空,全台婦產科苦找住院醫師,缺35個卻來不到10個,連醫療龍頭台大都只招到1名。反道是「五加皮當道」(五官科與皮膚科),不僅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資深外科醫師轉行,連年輕有為的新血也都紛紛放棄重症科別,改走「醫美」,從此「醜人有救,病人無醫」!而護理荒更是嚴重,就連加薪、加福利也無法挽回節節高昇的離職率,甚至部分醫院改採將病房暫時關閉或者減床來因應。
醫療大難民時代來臨!是誰造成這樣的現況?
.為什麼醫院明明有空床卻不願接收病人?
.為什麼只是掛個門診卻要等上半天時間?
.你說我或我的親友病情不急,但我就是覺得很不舒服,為什麼不能掛急診?或是明明掛了急診卻要等很久才能看診呢?
.為什麼護理師寧願轉職去賣章魚燒、雞排,也不願作月薪4.6萬的護理工作?
.<希波克拉底斯醫師誓詞>究竟是真心的誓言還是形式?
.沒有醫護會惡意地害死病人,但善意的救助卻導致不好的結果,因此被告是應該的嗎?
.所謂的「人球問題」到底是醫師真的束手無策?還是醫師冷血?還是制度殺人?
.醫護的防衛性醫療作為是正確的嗎?犧牲病人的權益就可以有效增進醫護的權益嗎?
你知道嗎?一句簡單的「謝謝」,就可以拯救一條即將死去的醫心。
本書將為您呈現醫療現場的嚴峻實況,讓你了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現況與真心告白。別忘了,在醫療專業之下,醫護人員也僅是普通人。他們也會累、會難過、會發生失誤。這並不是說,就可以原諒已發生的一切錯誤,而是我們該就現況進行制度面上的改變,避免讓醫護工時過長、過勞;就醫病雙方心態上作調整,若「視病如親」是醫護人員的義務,那麼「視醫如親」是否也該是患者與患者家屬該有的體貼。你知道嗎?有時候你的一句謝謝,也能拯救一條即將死去的醫心。
提供當代「醫療倫理與法律」研究與教學的實用案例
此外,本書也提供醫病雙方法律上的建議與現行制度應如何改善的策略,希冀透過本書可以讓台灣社會對於「醫療崩壞」一事有更正確且宏觀性的了解,避免被部分非專業的媒體操弄,一知半解或是忽視現況。一旦醫療體系真的澈底崩盤,未來醫生只救醜不救病,那麼這個社會將付出遠比現在斤斤計較的健保費用更高的代價。
目錄
編輯室報告 萬一,我們生病了卻找不到醫生
序曲 美麗的天空掉了一塊又一塊!
第一章 台灣醫療崩壞正在進行中,而你該怎麼辦?
實習醫師之死
醫德,在倒下之後
誰是醫療崩盤最無辜的受害者?
醫護荒、醫療難民即將層出不窮?
你知道,你受到的照顧品質正在流失嗎?
我們的媒體正在幹嘛呢?
邱文達:「請大家再給我一些時間。」
我們不要「醜人有救,病人無醫!」
像滲漏的水管般不斷流失的人才
老虎的眼淚
沒有醫療人權,哪來的病人安全?
有健保,沒醫生
醫療不是麥當勞的得來速
什麼是血汗健保?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還便宜!
史上最大的詐騙集團──我看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血汗健保,醫療崩壞加速中
醫療大崩壞前夕,如何力挽狂瀾?
患者的感謝,是醫護活力的泉源!
找回感動,真的很難嗎?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燭光
第二章 從台大愛滋器官捐贈事件看病人安全
預防愛滋器捐事件中發生「伯仁之死」憾事
我是柯文哲的太太,我抗議
只要燒死女巫而已嗎?
怠忽職守的,是誰?
讓人生氣的政府
愛滋器捐與柯醫師彈劾事件
從愛滋器官誤植的彈劾案,看急重症崩壞的現在進行式
這個教案不只SOP問題?
請給移植團隊溫暖鼓勵,不要忘記苦苦等候移植的病患!
我也不是一個好爸爸!
不責難匿名調查制度之必要──我看台大愛滋器捐事件
提升病人安全,讓醫院救命不害命
第三章 從邱小妹妹人球案到童綜合開腦名醫案
醫療的大難民時代來臨
我們為什麼輸了
開槍打死小鳥的,是誰?
醫療糾紛一定要這樣嗎?
值得讚揚的法官們
醫師不是殺人兇手
是恐龍法官?還是恐龍鑑定?醫醫相護?醫醫相害?
病人安全制度待建立
如何避免醫療崩盤?讓醫生救醜也救命?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醫療法制改革十大工程?
第四章 以刑逼民!從台大無膽法官案看醫護為何要逃離?
那些年我們一起被割的那個膽囊──醫師執刀首要考量公眾利益
親愛的病人們,對不起,害你們受驚了
別為難醫師與氣象預報專家了
醫糾刑訴泛濫,醫師依法行醫!
鐵血法官何苦以刑逼民
毛骨悚然的沉默
下次我們還可以路邊救人嗎?
梅雨季目擊車禍救人記
不要再說醫療糾紛去刑化
搶救醫療崩盤,改革刑訴氾濫,諸法皆空行正義!
醫界殺手還有「健保黑箱審查大殺手」!
第五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醫護不要過勞死!
給親愛的學姐及我最愛的另一半,周醫師
瑩瑩,對不起
我的醫生就這麼死了,我以後怎麼辦?
過勞,不僅傷神且害命
拜託大老們別再說我們愛錢了
以人為本處,就是天堂
請給我繼續與死神搏鬥的勇氣
破窗效應的醫療人力
醫療體系崩盤,錢不是關鍵!
醫師的健康是病人的幸福
「勞動人權」也是醫學教育失落的一塊
為何受僱醫師不能平等納入勞基法?
評鑑:在醫療雪地上又落下了冰雹
給同學、給健保制度下苦難的醫護醫事同仁、給自己
終曲
醫生,我的女兒心臟流血了!
台灣護理師的黑暗時刻
醫學,幸福的所在
編後語 補破網 2012-10-05 13:19:39
愛滋治療改由健保給付? 健保局:難以承受【聯合晚報 2012.09.04
國內愛滋感染者今年累計已突破2萬3000人,年年攀升的治療費用讓衛生署公務預算吃不消。但健保局表示,除非修法,否則不可能讓愛滋治療回歸健保,愛滋治療費用增加速度快,長此以往也可能讓健保財務難以承受。
泛綠立委聲援柯文哲 批監察院【中央社2012.08.17
台大醫院和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5名病患,去年8月被植入愛滋感染者器官,監察院通過監委尹祚芊、李復甸提案,彈劾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師柯文哲。
台灣團結聯盟立院黨團總召許忠信舉行記者會表示,這件事是器官捐贈流程缺乏標準作業程序與監督機制,並非醫師個人廢弛職務所致,「制度缺失不應懲罰個人」。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田秋堇說,衛生署每年編列預算將器官捐贈業務外包給登錄中心,登錄中心再外包給醫院,衍生各種問題;監察院不檢討衛生署,反倒彈劾個人,真是荒唐至極。
客社社長張葉森說,不應該由柯文哲一個人負擔全責,監察院應尊重專業、重新判定。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光芃說,柯文哲被彈劾後,未來還有哪家公立醫院敢做器官移植?監察院要追查系統缺失,而非追查個人。
回應
說要檢討的流程是你定的,都要國賠了,自己還能置身事外嗎?不太恰當吧!
ㄍㄢˋ, 這就是綠 蠅的水準和道理...想執政? 慢慢等吧!
意思就是,如果這個「人」是藍營的,當然就該追查個人。
相關新聞
「沒必要回應被我們彈劾的人」 尹祚芊:柯應向公懲會答辯 2012-09-04
台大醫生柯文哲:誤植愛滋器官彈劾案讓監院蒙羞 失業就去選北市長
回應
自己的疏失, 卻不願別人糾正.你造成多少病人, 無故感染愛滋病, 還不負責認錯.
真得是綠營血統 只怕失業,不怕別人被你害到得愛滋病,不愧是A扁的御醫貪污共犯。
柯文哲也不過就和普通政治狂熱份子般, 媒體有必要常常去報導他嗎?看看李遠哲的例子, 知名科學家跳上政治舞台後 不過就變成一個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人。唉!挺扁的怎麼都是這種小丑級的專業人士?
詳參【圖博館】:器官捐買 百大良醫 《丁莊夢》末代健保 醫幫 醫政一家親
日昨蘇嘉全豪華農舍案與夢想家案,兩大選舉案件相繼告一段落,但這只是形式上的終結,相關爭議卻似乎並未就此止紛息爭。這是台灣的悲哀,如果我們不能從這些案例中得到教訓,最後不但政治對立更加惡化,只怕連做為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公信力也會跟著挫傷。
蘇嘉全豪華農舍案、夢想家案、再加上之前簽結的蔡英文宇昌案,這三大選舉相關案件,情節雖各有不同,或有涉及圖利自己及他人之別,或涉及違法及失職,但三案最大的相同之處在於,相關案情也許行之有年,卻直到選舉時才被踢爆。
就以宇昌案為例,因為查無蔡英文有中飽私囊或是非法濫用等情事,並未涉及不法,特偵組日前簽結;只是,特偵組的偵結,卻引發另一波爭議。蔡英文及民進黨反控國民黨,大選時惡意操作宇昌案,意在影響選情,民進黨甚至指證歷歷,認為國民黨在宇昌案的抹黑,確實是蔡英文由勝轉敗的重大關鍵。
但是,法律只是最低的標準,即使法律上全身而退,卻並不代表當事人全無瑕疵。身為高官,蔡英文在卸任後擔任宇昌董事長,表面上因為不是生技相關業務主管,所以沒有旋轉門問題;蔡英文也宣稱自己以家族資金投入,是為了國家的生技發展。但真相是,蔡英文副閣揆任內就知悉國發基金投資宇昌二千萬美金,因此在接手前已知道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當政務官因為職務關係,比別人多掌握了珍貴的「內線消息」時,難道不該自我節制、有所利益迴避?
相關的利益衝突的灰色地帶,本來就是政治該處理的,但案情於選舉期間爆發,在藍綠對立的政治氛圍下,確實是理未易明。畢竟,宇昌案發生時間,是二○○六年五月蔡英文卸下行政院副院長職務前後,但是國民黨政府卻直到二○一二年才開始徹查,難免遭人有「養案」之譏。只是,民進黨捫心自問,今天如果是國民黨候選人有同樣的資料落在他們手裡,難道會捨得不出手?事實上,民進黨也常常藉著司法來為選舉助勢。
同為選舉時爆發的夢想家案,就是由綠營出手的案例。該案由民進黨告發,檢舉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總統馬英九等人涉貪汙及圖利罪嫌。台北地檢署於昨日偵查終結,查無犯罪實據;但對於晚會經費暴增,檢察官明白表示,盛治仁應負政治責任,函請行政機關究責。
確實,正如檢察官指出,「夢想家」耗費二億的表演,民眾觀感不佳,事涉政治判斷,未必是法律問題。更重要的是,夢想家案牽動的是文化、藝術政策,政府如何看待及補助表演藝術,都是可以討論的政策,但是在藍綠兩大黨的炒作下,文化議題被政治綁架,淪為選舉口水,淹沒了真正嚴肅的文化政策議題,這才是最可惜之處。
夢想家案及宇昌案都是選舉牽動司法,司法雖然未能全然止紛,但至少某種程度釐清政治與法律責任的界限;相反的,蘇嘉全因豪華農舍案遭監察院彈劾,卻是治絲愈棼。畢竟,台灣鄉間處處矗立名不副實的豪華農舍,但這是中央的政策、立法院修法開後門、及地方政府的縱容而成。蘇嘉全曾經擔任農地政策機關主管,不知以身作則,竟帶頭鑽法律漏洞,也任由妻子蓋起豪華農舍,確實可議;但是監察院不從政策及執法機關下手,單挑蘇嘉全的豪華農舍出手,可說是見樹不見林,不免引發黨爭質疑。
台灣選舉案件「源遠流長」,興票案是始祖,這個明顯有政治鑿痕的案例,讓宋楚瑜痛失總統寶座。可以想見,有了宇昌案等前例,今後負面選舉仍將源源不絕;畢竟,弊案夾雜的負面選舉,總能發揮極大的殺傷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能讓從政者戒慎恐懼,因此帶動清明政治,那麼,負面選舉或許也未必全然那麼負面。台灣的悲哀是,在極端的政治對立氣氛下、尤其是緊繃的總統大選,負面選舉很難帶來政客的反躬自省,反而強化了黨派間的各說各話。我們如果要從這一連串的司法動作中記取教訓,就該切記:法律責任終結之際,正是政治及道德責任開啟之時。如果政客都能記取這一點,才可能從根本解決負面選舉問題。
留言:
民進黨的嘴臉就是沒被起訴或被判無罪就說司法還他們清白,被起訴或被判有罪就說司法迫害。陳腔爛調!能不能說些新鮮的?
宇昌案簽結,民進黨說還我清白;夢想家簽結,民進黨說辦綠不辦藍!在台灣,只許台獨皇民放火,不准別人點燈
相關新聞
監察院:蘇嘉全執法知法而違法
豪華農舍案遭彈劾 蘇嘉全:名下無農舍遭彈劾 政治審判
彈劾蘇嘉全一人 監院自陷風暴 2012-09-04中國時報 楊毅特稿(楨:打不打老虎都罵的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詳參【圖博館】:監院新生 美濃青春痘 小龍女神話 馬政治迫害 馬文化政策) 2012-09-05 13:15:31
寵物當家 2012-05-11 中時短評
大學甄選申請入學分發放榜,獸醫系的錄取成績大暴衝,一舉躍過諸多熱門科系,成為不少優秀學子們心中的最愛。這個升學現象不僅說明國人看待動物的觀念改變,也反映當前社會結構的變遷風貌。
儘管醫學系還是天之驕子,許多頂尖學生仍以擠入醫學系的窄門為第一志願,但隨著少子化、健保給付及醫病糾紛等影響帶來的衝擊,白色巨塔顯然已大不如前,有些年輕學子甚至視當醫生如畏途。
反觀獸醫系,早年被視為冷門科系,常遭譏諷是考不上醫學系才來就讀,畢竟人類與牲畜有別,貓狗之輩豈能和萬物之靈相提並論。獸醫師的社經地位不如醫師,儼然是天經地義。
但曾幾何時,獸醫系卻鹹魚翻生,近些年變成大學申請入學的當紅炸子雞。今年更有一位滿級分的北一女學生同時申請上陽明、北醫醫學及台大獸醫,竟然「捨醫就獸」,掀起此次大學甄選的話題。
然而,何止這位年輕女孩堅持走自己的路,一位曾任立委的醫學博士,幾年前還跑去屏東科大攻讀獸醫系,預定今夏就可畢業。為了搶攻市場,他還獨具慧眼,將整棟醫療院所變身為動物醫院。
獸醫正夯凸顯了兩個有趣的社會現象,其一是「醫人不如醫狗」,而這應是拜全民健保、醫病關係丕變之賜;其二是「寵物當家」蔚為風潮,而這種視貓狗如至親的情形,正是動物權意識高漲與現代社會型態轉變的結果。
話說回來,這其實也是大學科系「風水輪流轉」,而且還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世間萬物生而平等耶!
(楨:見人/獸講人/獸話的中時短評!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百大良醫 白色巨塔的謊言 末代健保 )
前衛生署長林芳郁說,台灣四萬名醫生裡,有一萬是在做醫學美容。這個比例實在很驚人,不過,不見得只是因為健保制度的問題,也未必因為台灣醜人多,而是愈來愈多醫學院學生畏懼挑戰、迴避困難。
當然,誰都想輕鬆賺大錢,優秀的醫學院學生捨棄辛苦又醫療糾紛多的內、外、婦產科和小兒科,改走工作時間短、不必守急診、病人捧著錢上門的醫學美容或整容,其心情,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外表固然重要,生命健康更加可貴。鼻子塌一點不會影響呼吸,但要是肺裡長東西,可是非要神醫妙手才能救命回春。健康出過狀況的人都知道,面對生死交關時,外表的美醜實在只是表淺虛幻的包裝而已,再漂亮的屍體也還是屍體,何況沒有了健康,氣色枯槁神采萎頓,就算有微晶瓷雕塑出的高挺鼻子,人也還是漂亮不起來。
其實,會想修整外表的人,絕對不會多於需要醫生醫治的人,而人體內部會出狀況的部分,絕對遠多於外形欠佳,因此就比例而言,醫美及整容應該只占醫療業的一小部分才是。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比例已經嚴重失衡,甚至影響醫療品質。
如果許多優秀的醫學人才選擇鑽研表面工夫,害得其他重要專科質量銳減,各科人才分布不夠平衡,需要下苦工心血才能養成的高級醫療水準愈來愈稀罕,醜人有救,病人無醫,這樣的醫學環境,其實很畸形。
回應
先修法讓醫療疏失不適用於刑事責任吧 不然動不動就被病人刑事告訴 造成"第一賣冰 第二告醫生"的情況. 就算不考慮錢 有哪個醫師願意每天跑法院?中時的短評也加點油好嗎 看事情也看得全面一點
那就另成立醫學美容系吧,太多人想當醫生說. 醫學系增加錄取一萬名
台四萬多個醫師 四分之一投入醫美【聯合晚報2012.05.24
走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抬頭望去,醫美整形診所林立,密度之高,遠超過便利超商。國內醫美市場商機驚人,但許多診所幕後金主卻是髮廊、瘦身業、SPA等老闆,以優渥薪資吸引醫師投靠。傳統的整形醫師感嘆,如此在這樣下去,台灣醫美可能跟葡式蛋塔一樣。
前任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靜芸指出,整形、皮膚科屬於醫美核心醫師來源,但全台灣才約1700多名醫師。但國內目前投入醫美市場的醫師高達1萬2000多人,原來有許多家醫科、復健科、內科、眼科、婦產科、耳喉鼻科等科別醫師都來搶食市場。
全台灣目前約有4萬4000多個醫師,其中就有1萬2000多人投入醫美市場,林靜芸無奈地說,這就是造成醫界走山的最主要原因。健保給付制度扭曲醫療體系,讓許多醫師捨棄正途,改以營利為導向。
例如,幫急重症病患插管,健保只給付500點,差不多400多元,在一般醫學中心,執行插管的醫師大約只能拿到一兩成,還不到100元,但如果出意外,遇到醫療糾紛,可能得賠上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台大外科總醫師 離職轉醫美 2012-05-25 中國時報
「我真的累了!為了太太和兩歲兒子,決定選擇另外一條路。」台大醫院外科總住院醫師洪浩雲選擇走向醫美領域。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直言,外科轉醫美不稀奇,但他是台大醫院外科完整培訓、取得專科執照,仍選擇走向醫美的第一位總醫師,恐造成骨牌效應。
今年創傷醫學部徵求三位住院醫師,至今乏人問津。柯文哲說,到七月再找不到人,主治醫師就要開始值班,未來難道真的要像台大婦產科教授謝豐舟說的,進口菲醫或承認中國醫師執照?
台灣醫學生不滿:不該有落日條款 2012-05-25 中國時報
行政院會昨天以附帶落日條款的方式,通過爭議多時的「波波醫師」草案,波波醫師及家長額手稱慶,曾發動遊行、要求重新認證波波醫師學歷的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仍堅持反對立場,強調將繼續與衛生署與立法委員溝通,爭取剔除落日條款。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對外副會長朱彥豪表示,英、美等先進國家對國外醫學生都訂有學歷甄試制度,台灣既然自許為醫療先進國家,就該跟上腳步。不管是那個國家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只要最終醫療服務對象是台灣人,就應該接受國內學歷甄試、通過實習的考驗,才能跟在地醫療接軌。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會長許睿琪說,台灣醫學生有名額管控,醫學院畢業生總數每年只限一三○○到一四○○人。但法令對國外醫學生名額毫無限制,對台灣醫學生不公平,素質也難掌握。 2012-05-25 09:36:24
病人:不認識立委 只好等個三五天【聯合報2012.05.06
「急診能快速等到病房,恐怕要有相當背景才有辦法!」走訪各醫院急診區,病患及家屬都同聲表示無奈;也有人說,既然大家都要擠到大醫院來,就要有苦等病床的心理準備;少數病人也會向醫院咆哮:「為什麼等床要這麼久?」
大醫院急診壅塞,由來已久,許多病患縱有抱怨,卻也習以為常。因母親肝硬化多次陪病的張先生已有三次急診經驗,他說:「我又不認識立委或民代,反正等三、五天,就可轉到病房。」
九十歲的老榮民孫保戇,因為感冒併發肺炎。他抱怨,先前他掛急診,醫師只開了藥就讓他返家;感覺不對勁,轉到林口長庚醫院掛急診,在暫留區等床等了三天,但他不以為苦,「看其他病人也在等病床,大家都一樣」。
孫保戇的太太則嘀咕著,隔壁床阿婆半夜呻吟,吵得大家睡不著,「幸好她已轉入別的病房。」
住鶯歌的郭長生有糖尿病,日前做灌漿水泥,腳底筋膜炎掛急診。他說,「希望把病治好,不在乎窩在暫留區」;一旁照顧他的太太抱怨,待在急診,盥洗很不方便,如能快點等到病床最好。
去年六月來台結婚的紐西蘭籍青年Andrew,因突咳血掛急診,他被急診景象震懾住了。「台灣的醫院好像菜市場!」甚至連角落的垃圾桶,醫療廢棄物都滿出來也來不及處理,他不禁直搖頭。
不過,Andrew說,在紐西蘭看急診很貴,每次折合約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但是在台灣看健保,「真的很便宜」。
相 關 新 聞
‧急診滿滿滿 躺擔架等床一小時燒800元
‧醫師:救命救不完 還被咆哮沒醫德
‧決定轉診 病床先喬好
‧消化「擠」診 轉診有獎勵
醫界由於工時過長,健保給付不合理,醫療糾紛頻繁;內外婦兒急重症醫師紛紛出走,全台四萬多個醫師,有一萬二千個從事醫美相關醫療。媒體用「醫界走山」來形容,擔心台灣以後生病找不到醫師;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台灣大學的畢業典禮,更直言醫學院畢業生選擇醫美,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聽起來醫美好像是頹廢醫療,人人喊打!
其實台灣光復前就有醫美,當時醫師忙著治病,視醫美為雕蟲小技,一般人也認為唱戲、妓女或小三才需要醫美,醫美不受重視。
醫美大鳴大放與經濟起飛及戰後嬰兒潮老化有關。從前的醫學著重「醫療」,大醫師開大刀,治大病,只要命活了,沒有人會抱怨肚子有幾條蜈蚣疤。各個醫院有了美容外科之後,刀疤的位置、形狀受重視,病人在動手術撿回性命的同時可以保住外觀,出院後游泳、洗三溫暖不必遮遮掩掩。
美容外科源自於整形外科,整形外科負責顏面創傷、燒燙傷、皮膚腫瘤及斷肢顯微重建…等。整形外科範圍很廣,一般定義是疾病或創傷後的畸型屬於整形,非以上狀況的整形為美容。例如乳癌切除之後的乳房整形屬於整形外科,而波霸的縮乳或平胸的隆乳屬於美容外科。
根據美國的統計,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平均整形外科執業年資是十二年,執業內容美容外科僅占六十%,其餘三十五%為整形外科、五%為其它醫療。以筆者為例,病人除了一般的醫美,還包含裂傷縫合、疤痕美容、兔唇顎裂、乳癌重建等等。美容外科是精緻醫學,所謂醫師走醫美,就像心臟科醫師兼作心導管,皮膚科醫師兼作雷射,眼科醫師兼作近視手術,都有醫療品質提升的意思。
醫學一直有突破與進展,其中醫學美容是近幾年最熱門的科系,相關研究及論文多到只能用爆炸來形容。醫師想跟上時代,必須大量吸收資訊、看門診、開刀、讀書加研究,美容外科醫師時間根本不夠。所謂整形名醫泡夜店、擁小三,不是典型美容外科醫師的生活型態。
整形外科或者美容外科強調精緻、完美,除了傳統醫學尚須涉獵幹細胞、基因治療、分子醫學等等。至於尖端科技例如內視鏡、影像醫學、雷射、微創手術及顱顏手術,更是必要的技術。
一般人對醫美的觀念是電波拉皮、打肉毒和玻尿酸!沒什麼學問。其實醫美的醫師變成世界級的大師有好幾位,美國的莫瑞醫師,研究白老鼠的皮移植到黑老鼠,無意之間開啟了移植的大門,成為第一位作腎臟移植的醫師;法國的伊魯茲醫師發展抽脂,並開啟了脂肪(含幹細胞)的研究;墨西哥的蒙那斯提歐醫師專作顏面骨的美容,在墨西哥病人多到可以左右總統選舉;阿根廷的皮坦奎醫師對阿根廷的醫療貢獻大到有他的名字的醫學院及醫院。
誰說醫美是頹廢醫療呢?醫美學問可深呢!台灣一堆醫師走醫美,並不是醫師想逃避醫療,正如台大校長李嗣岑所言「健保制度改善,就不會有這種現象了!」 (作者為執業醫師) 2012-06-21 11:46:22
醫院:「水蜜桃」護士抗壓低 護:不公平 2012-05-05 中國時報
護理人力缺乏,究竟是因為醫院工作環境太血汗,還是「小護士」抗壓性太低?私立醫療院所協會榮譽理事長謝武吉昨天說,「七年級護理人員像草莓,八年級則像水蜜桃,根本吃不了苦。」但有護理人員反嗆,這樣的批評對多數堅守崗位的護理人員並不公平,請醫界大老出來做做看!
謝武吉表示,據統計,持有執照護理人員投入醫療機構職場的比例還不到六成,大家都一面倒批評醫院工作待遇低、工時長,但其實護理人員,尤其是新生代年輕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也該檢討。
他舉例,每年三到五月醫院評鑑前夕,就會出現護理人員離職潮,原因就是很多基層護士不願意加班幫忙院方準備資料,「還有醫院反映有小護士堅持要在評鑑前夕請假,否則寧可辭職,理由是跟朋友約好出國玩。」
對於謝武吉的「指控」,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呂月榮認為,國內護理人員平均薪資偏低,超時工作卻沒有加班費,都是不爭的事實,但每次一談到這些問題,醫院資方及健保制度就互推責任,現在還回過到來責怪護理人員「不耐操」,更有失公允。
呂月榮說,依現行健保給付項目,每年支付 給護理人員的費用總額約二六○多億元,但全國有九萬多名護士、護理師,平均下來每人每月能分到的金額不兩萬元。
一名七年級的護理人員吳小姐也說,退出醫院職場的都是一些經濟、人脈底子較厚的資深護理人員,像她這樣的小護士抱怨歸抱怨,但為了餬口,只能繼續留在血汗醫院賣命。
報載衛生署醫事處石崇良處長公開聲明反對醫師納入勞基法,以邱文達署長和石處長的職務與高度,更不可能坐視醫療勞動環境繼續惡化。台灣的醫療崩潰的確是現在進行式,不是一天兩天造成,員工不快樂,從基層一路走來的院長、醫療科主任、護理科主任、督導,對於這種現象既心疼又無奈!要根本改善,必須勇敢理性面對問題的核心解套。
醫療是良心事業,然而,目前醫療商業化的誘因與醫療糾紛的陰影下,年輕醫護人員的醫療價值觀已有轉型,這也是無可避免的現實醫療生態。石處長何苦承受來自民意代表與部分醫界同仁的責罵與委曲?只是因為他有責任要為台灣民眾的健康做最後把關!事實的真相往往有很多面,看我們從什麼立場去切入。
台灣健保就醫的高度方便性,病人擠爆大醫院,醫師、護理師立刻納入勞基法當然就能有效改善血汗醫院的惡名!只是病人預約掛號看病、排開刀可能需要兩個月?健保的確徹底改變台灣醫療生態,醫界又是最難有共識的團體,只見到醫師、護理師、藥師…各以自己的立場爭食健保大餅,無法團結理性的與有權力的政府或國會交涉對談。二代健保收費的理論基礎一堆,即使可以再增加財源,然而,在健保總額幾乎是固定下,醫療做越多,給付的點值就越低,收入少了,大家又要做越多不必要的檢查,甚至不必要的手術,醫護人員的生命價值就永遠無法脫離錢的苦海。消基會柴松林前董事長就很有感慨的指出,他心目中的理想醫療應該是病人越來越少,怎麼醫界卻一直朝向擴床與增加病人數的績效發展?現階段,那家公立或私人醫療機構願意率先放棄醫療競賽?台灣醫療體制是財團法人醫院為主流,大約八四%的健保費用是透過私人醫院系統提供醫療服務,這些醫院必須自負財務盈虧,醫師是沒有底薪,必須由醫療服務的健保給付來抽成,以病人數量與更多檢查來取得更高報酬,這完全是將醫療高貴人性與金錢做成無奈的糾葛。
醫療資源如何節流才是台灣健保財務改善的主要戰略,這必須仰賴病人、醫師、醫院與健保局共同努力!重病與弱勢族群除外,健保專家必須重新設計「使用者付費」的小病部分負擔制度,讓病人就診時,藥品費用或檢查費用都必須要有部分負擔。當醫師要病人從他口袋掏出一百元時,醫師就必須省視自己的醫療行為的必要性,對病人要有交代,解釋需服藥治療的理由。病人家裡就不會有那麼多沒服用的藥,這都是健保的浪費!至於胃鏡檢查、電腦斷層檢查、心導管檢查等等,必然可因醫病間的相互檢視,節省更多的不必要浪費。就生活常識而言,病人最在乎自己口袋的錢,必然不會再任意逛醫院。積少成多下,健保醫療節省大量不必要的浪費時,就可使醫護給付更合理,醫師、護理師再也不必要猛衝業績、猛衝病人數,醫療業務量減少下,醫療品質相對的也會更紮實。隨之而來,醫療糾紛必然減少,也不再有血汗醫院的過勞死。日前、健保局將開始針對「無效醫療」的葉克膜治療做限縮給付,這也是很積極的方向。健保資源花在刀口上,未來、更必須務實面對昏迷病人的呼吸器治療,積極推動腎臟移植來改善洗腎對健保的嚴重財務負擔。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生前說過「如果一心顧慮下一個崗位與工作,如何能大刀闊斧、奮不顧身的大膽計劃?」。期盼馬總統與立委諸公不要怕做壞人,面對人性的自私,要有遠見與擔當面對歷史,採納最公平、最簡單、最務實的「使用者付費」方法來改革健保,這才能根本拯救台灣醫療生態。(作者為衛生署台南醫院院長、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2012-05-05 11:19:16
護理師投書CNN:健保「大笑話」【聯合報2012.04.19
「無法嚥下這口氣!」台灣護理師林美琪不滿衛生署協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來台拍攝健保專題,一味強調健保對民眾照顧,隻字未提醫護人員辛苦、惡劣醫療工作環境,投書CNN揭露血汗醫院黑幕。
林美琪文章直指,健保提供台灣民眾隨手可得且廉價的醫療,醫護人力卻被嚴重剝削,超時工作、低薪資,病護比懸殊,被推入地獄深淵;報導內容卻只讚許台灣健保是成功政策,簡直是「大笑話」(a big joke),強烈建議CNN記者及美國政府派人來台,秘密訪查。
文章並指出,台灣護理人力短缺至少十年,只要還能走路,主管就希望繼續上班,醫院經常可見護理師抱病推著點滴架工作,每天上班常超過十小時,卻沒有加班費,甚至違法以極低時薪強迫員工出賣休假。
林美琪最後奉勸各國,勿效法台灣推行這種可笑(ridiculous)政策。
卅歲的林美琪,曾是醫學中心、救護車護士,目前在養護中心從事長照工作。她說,原先想投書世界衛生組織(WHO),卻也擔心台灣長久努力會毀於一旦,「但是我實在不想再沉默下去,才投書CNN。」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醫護負擔日益增加,醫療費用卻跟不上,他希望明年上路的二代健保,費率應該要維持目前的百分之5.17。
(楨:貴賤都罵的呆歹彎理盲濫情之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賤藥傷身!健保藥價連七砍,藥費支出卻更多 新新聞 2012/04/19 林瑩秋
12年來,健保局共砍掉572億元的藥費,但整體健保藥費支出不減反增,還出現藥比糖果便宜的不合理怪象!應該「以藥治民」的健保局,如今卻「以藥養醫」,放任藥價黑洞吞噬國民健康,圖利財團法人醫院,更侷限本土製藥產業發展的方向。二代健保明年上路,藥價政策非修不可,請給病人吃最有效的藥,而不是藥價差最大的藥。調漲保費對健保財務改善有限,解開醫院醫生、藥廠業務、健保局的三角習題才是當務之急。
……………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12&f_ART_ID=384728
護理師人力荒,終於引起重視。從監察院調查報告,到健保給付之檢討,都希望能匡正這個問題。全民健保的美好形象卻包藏著「血汗醫院」的黑暗面,實在諷刺。這再次說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道理,健保「俗擱大碗」的設計和使用習慣,讓醫護工作者和國人健康都付出了額外代價,社會習焉不察而已。
這種額外代價之一,具體而微地呈現於醫院裡「看護多,護理師少」的現象。各大醫院的病房區,常見本地和外籍看護穿梭,比例上高到相當驚人的程度。照理說,生病住院,由醫師、護理師、和各種必要的醫事人員照護。但在台灣「請看護」,幾乎像是病人住院後的必要程序一般,經濟能力稍能負擔的家庭莫不循此途徑;經濟困窘者則惶惶不安,或只能由家屬親力親為分攤照護責任。
本地合格看護的價格不便宜,一日2000元以上;有些病人是通過巴氏量表的考驗,本來就得以聘僱外傭的。所以醫院裡常見這些本地和外籍看護以院為家,和護理師的「分工」也井然有序:翻身擦澡,抽痰餵藥,誰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端看醫院規定和執行嚴格與否。但追根究柢,住院病人何以需要自掏腰包另請看護?恐怕還是和護理師人手嚴重不足有關。健保費便宜,但另請看護等額外支出可不是小數目,這是國外盛讚台灣健保「驚人的低成本」背後的真相。
健保不能倒,二代健保如果保費驟增,又怕引起民意反彈,所以衛生署對健保改革束手束腳。但健保制度事關重大,相當程度的「社會正義」亦牽繫於此,實在需要「開大門走大路」的徹底和開誠布公的檢討,包括接受專業的誠實意見,對利益相關者(例如藥商和財團醫院的經營者)不可妥協,對國人就醫惰性(包括用藥習慣,和最近開始引起注意的「無效醫療」議題等)提出防制方法。不要繼續在苛刻護理師給付這種層面,造成專業的傷害及消費者更大的私人成本。希望執政團隊把「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魄力,用在健保改革這種實質的大事上面!
還在把屎尿? 讓護理回歸專業【聯合報 張法迅/醫 2012.04.20
近日醫護團體抗議過勞超時,因應之道,除補實人力、提高給付之外,透過醫療再分工,將人力做更有效運用,亦為一途。
護士忙不過來,一部分原因在於身兼了不少看護工作。國外的護士,已經可以開立處方了,台灣的還在把屎把尿、拍背翻身、抽痰灌食。這些照護事項,其實應交付護理輔佐員或照顧服務員,讓護理回歸專業,減輕負擔。
人口老化,老年住院比率、天數日漸提升,而老人需要更多的生活與體能協助,但醫院並無照服員的配置,只能挪用護理人力。衛生署與其放寬護理實習年限,不如廣設照護學校,培養專業照服員,並納入醫院評鑑。
醫生過勞主因之一,在於白天工作結束,夜間與假日還得值班,蠟燭兩頭燒。大醫院尚有年輕住院醫師,但一般中小型醫院,常見老醫生,累到睜不開眼睛。
把值班工作丟給住院醫師時代已過去,國外已成立「住院專科」,專門照顧住院病患,讓其他醫生可專注於日間門診。此項分工,在於每個人生理時鐘不同,有些人值班沒事,能放鬆休息,有些人整夜睡不著,徒耗體力。
記得廿年前沒有急診專科時代,多由內外科醫師支援急診值班,事倍功半;同樣的道理,值班一事亦應考慮專業分工,在總產出不變下,讓人力成本下降。
相 關 新 聞
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
討 論 區
健保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全民圍勦健保局員工改制,現在他們因為工作很繁重,再加上壓力大,薪水給付沒有吸引力,35~45歲的找到機會就轉任其他單位普通公務人員,年紀達到退休的馬上走人,所以他們內部估算,如果制度不改,健保費收取方式不變,10~15年後,他們將無足夠人力來補足這個斷層。
李扁執政護理制度就是這樣別什麼都賴馬政府.對護士投稿美國CNN 怨台灣醫院是血汗醫院有感,最看不起這種告洋狀的女護理人員,就是為錢,對病人沒有愛心,一點都沒有南丁格爾的服務精神,配當護士嗎?不愛這個工作就不要做。學校還是一直教育培養護士,新的護士、對護理有興趣的不斷出爐,並沒有中斷,馬上又有一大堆畢業新鮮人出爐,媒體炒護士荒議題很無聊,沒事找事槓,大陸勞工薪資比台灣低廉太多,不做的話,有別人想要做,且有些失業者對職訓護理分發進入醫院工作想要得很。
醫院收入絕對超乎想像的好,很多醫生沒啥經驗寧願自己出來當「院長」,藥價差,申請健保不手軟,掛號費等就飽飽飽.殊不見很多醫生無論如何也要讓下一代繼續當醫生繼續狂削
錢最多的醫師早就是30年前的事了,五六十歲老醫師現在沒看病跑去搞房地產的一堆,健保給付和醫療糾紛造成內外婦兒四大皆空,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
我小時候,醫生收入就是最好的.當月薪在200元時,醫生看一次60元.家中只要有人生病,一個月薪水就不夠給醫生.大都要借貸渡日. --當時是這樣,但現在全民健保,時代變了. 2012-05-05 11:10:11
果凍矽膠隆乳 林靜芸偷跑獲判緩刑 2012-04-04中國時報
整型名醫林靜芸被控「偷跑」用果凍矽膠幫病患隆乳,高院昨天審結,考量她在二審時一改原審態度,表示願意認罪、尊重法院,果凍矽膠又已解禁,所以依販賣非法輸入醫療器材罪判她八月徒刑、緩刑三年,期間交付保護管束,並須在兩年內到指定機關義務勞務一百廿小時確定。
合議庭指出,讓林靜芸緩刑是審酌她執業多年、是有高度醫療專業的醫師,她曾表示在原審不認罪是因考量員工生計與老病患信賴;加上調查局在矽膠義乳開放後搜索、偵辦本案,時機可議,目前也沒有病患出現後遺症。
如願獲得緩刑的林靜芸透過書面聲明感性地表示,「做為一個醫師,為了讓病人得到先進的治療,受到這樣的判決,沒有抱怨,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偷跑用果凍矽膠隆乳 林靜芸泣訴求緩刑 2012-03-13 蘋果日報
知名整型醫師林靜芸被控在2004至2006年果凍矽膠衛生署核准前,偷跑為病患用矽膠隆乳案,一審林靜芸因與另一名謝姓醫師共犯違反《藥事法》,遭重判徒刑一年。 高院今天開庭辯論,林淚灑法庭坦承檢方指控,但她哭訴從小立志救人,現在才知「醫生連自己都救不了,要怎麼救病人」,林靜芸表示,自己沒幫病人做矽膠隆乳,只有4名外觀較畸形或身心有狀況的病人,因堅持用矽膠隆乳,她才轉介給謝姓醫師。
林說每件手術會分得3~6萬元不等,但均用於診所支出,她希望法院判她無罪,如果判有罪也希望至少能緩刑,「我會把愛從這個法庭繼續傳播出去」。本案定下月3日宣判。
林靜芸小檔案 62歲
學歷:台大醫學系學士
婚姻:已婚,丈夫為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
現職: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經歷:台大及馬偕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醫師、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榮譽:10大傑出女青年、台灣首位外科女醫師、被譽為「台灣整形教母」
另參本館:《裸乳,男人的目光》百大良醫
救醜不救命2012-02-05 中時短評
前衛生署長林芳郁說,台灣四萬名醫生裡,有一萬是在做醫學美容。這個比例實在很驚人,不過,不見得只是因為健保制度的問題,也未必因為台灣醜人多,而是愈來愈多醫學院學生畏懼挑戰、迴避困難。
當然,誰都想輕鬆賺大錢,優秀的醫學院學生捨棄辛苦又醫療糾紛多的內、外、婦產科和小兒科,改走工作時間短、不必守急診、病人捧著錢上門的醫學美容或整容,其心情,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外表固然重要,生命健康更加可貴。鼻子塌一點不會影響呼吸,但要是肺裡長東西,可是非要神醫妙手才能救命回春。健康出過狀況的人都知道,面對生死交關時,外表的美醜實在只是表淺虛幻的包裝而已,再漂亮的屍體也還是屍體,何況沒有了健康,氣色枯槁神采萎頓,就算有微晶瓷雕塑出的高挺鼻子,人也還是漂亮不起來。
其實,會想修整外表的人,絕對不會多於需要醫生醫治的人,而人體內部會出狀況的部分,絕對遠多於外形欠佳,因此就比例而言,醫美及整容應該只占醫療業的一小部分才是。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比例已經嚴重失衡,甚至影響醫療品質。
如果許多優秀的醫學人才選擇鑽研表面工夫,害得其他重要專科質量銳減,各科人才分布不夠平衡,需要下苦工心血才能養成的高級醫療水準愈來愈稀罕,醜人有救,病人無醫,這樣的醫學環境,其實很畸形。
回應
先修法讓醫療疏失不適用於刑事責任吧 不然動不動就被病人刑事告訴 造成"第一賣冰 第二告醫生"的情況. 就算不考慮錢 有哪個醫師願意每天跑法院?中時的短評也加點油好嗎 看事情也看得全面一點
那就另成立醫學美容系吧,太多人想當醫生說. 醫學系增加錄取一萬名.
多年前收治「人球案」邱小妹聲名大噪的梧棲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因為七年前一件車禍意外重創病患醫療糾紛,日前被台中高分院宣判醫院及李明鍾等3名醫師要連帶賠償3341萬元。判決一出震撼醫界,神經外科醫學界強烈反彈,明天要召開記者會,集體為李明鍾發聲平反。
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說,這名車禍重創患者被送到醫院時,頭部外傷相當嚴重,昏迷指數只剩4分,只比植物人的3分高一點點。這些急重症病患就算積極搶救,死亡率也高達6成以上。但基於救人第一,李明鍾仍立即動刀治療。
但家屬後來指控,醫師未在術後置放腦壓監測器,導致未及時察覺病患顱內遲發性出血,造成患者術後全身癱瘓,雙眼全盲,一狀告上法院,日前二審宣判醫院和當時治療的三名醫師要賠3341萬元,全案可再上訴。
林欣榮認為,這事就像房子失火,消防人員奮不顧身衝入火場滅火,大火撲滅後,屋主卻反過來指責消防人員不該從正門衝進去,導致房子嚴重受損。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馬辛一表示,監測顱內壓的方法有很多種,置放腦壓監測器只是其一,其他還有腦室內引流等選擇,硬是指責李明鍾醫師未置放腦壓監測器,不盡公平。更何況,置放腦壓監測器有一定程度風險,且每次費用約2萬多元,健保不給付,在緊急情況下若醫師主動置放,術後家屬卻不同意,該怎麼辦?
馬幸一認為,腦壓監測器置放時機見仁見智,法官此一判決有違醫療常規,對醫療專業充滿了無知與誤解,他對此感到非常訝異。
林欣榮則擔心,3000多萬元是很多人一輩子也賠不起的鉅大金額,受此判決影響,台灣醫療恐更陷內、外、婦、兒等科找不到醫師的「四大皆空」困境,以後沒人敢投身高風險的救命科別,那才是國人噩夢的開始。
討 論 區
在美國重病有生命危險的病患,手術前病患或家屬均需簽署文件以防家屬爛訟。律師還是有辦法勝訴撈錢。美國的醫生保險費已經高到風險高的專科沒人選讀。
台灣病了--冷莫沒事,熱心要賠!醫生或該學貨車司機,以後乾脆把人醫死,賠少點!車禍致癱,也沒賠這麼多!義消救人致死,義消要賠!
難怪古人說:明則保身!
希望判李明鍾賠三千萬的那幾個法官們,有一天自己的親人發生大車禍,然後也被宋到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然後沒有一個醫生敢去急救,最後烏呼哀哉!
難道醫師就該死? 不救也要賠及判刑 救也要賠 詳細檢查要被健保局放大核減 拼死值夜班也沒有勞基法 繳稅也被認定為醫院雇員 也許有人會說:誰叫你要當醫師 又選四大科 沒錯 不知何台灣要進口四大科醫師 昏庸的法官 沒遠見的"健寶菊"
百姓不明是理,孔子說的對,開民智是很耗費時間精力的。判這案的法官,已經被情緒給引導了。
搞到有一天, 台灣沒人敢對重症或重大手術動刀, 有錢的可以送國外醫, 一般人自己斷氣還比較快!
目前社會亂象一堆,告來告去,判決也是天馬行空,一審二審三審通通不一樣,法律是在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呢?
台灣多奧客瘋狗,一天到晚想從別人那裡搶錢還裝可憐,媒體和理盲鄉民也都像義和團一樣不分事非一擁而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只有反射動作層級,見到有人咬有錢人就想跟著咬
有必要罰這麼重嗎?是要人家去死嗎?還是以醫生一定家財萬貫?
在美國不算太多, 是的. 但是在美國, 醫師靠保險支付賠償, 醫師保費結果仍轉價到醫療成本中, 由病人的過失保險支付,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醫療成本如此之高的一部分原因.
美國就是因為律師喜歡幫忙打醫療或是車禍受傷的官司(因為很好賺),所以醫生一定要買高額保險來預防醫療糾紛,結果羊毛出在羊身上,醫療費用高昂.
不要說日後,現在大部分遇到腦出血的神經外科醫師都是選擇"觀察",像李醫師願意動刀的已是少數,善有善報在台灣不過是阿彌陀佛~~
三千多萬新臺幣合美金一百多萬元,在美國不算太多,美國是陪審制,定案不靠專業,而靠兩造律師表演.誰表演得動人,打動了陪審員的心,就嬴了.
李醫師可去開業 看美容 打肉毒桿菌 台灣民眾 自求多福
以後法官有任何的錯誤判決或不當判決,也應該要賠償五千萬!大家說,這樣好不好?難道法官就不必負責嗎
言猶未巳,美國充斥大量怕扛責任之醫師,醫者未必庸,但不敢犯錯,不發葯則肯定沒錯,以致小病積成重症,耗費大量醫療成本.
這個醫生真笨耶,笨在把人救活了。當初就不該把他救活。
醫生已經盡職責救人了,病患這家人恩將仇報,豬狗不如。
另參本館:百大良醫 白色巨塔的謊言 末代健保 司法巫師 《正義的神話》 2012-04-01 12:05:10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今周刊 2011/11/02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文/燕珍宜】
現在最優秀的年輕醫師紛紛棄守「五大科」(內、外、婦、兒、急)、搶攻「五官科」(眼、牙、皮膚、耳鼻喉)。前者由於高風險、健保支付低、工時過長三大問題,讓作為基石的急重症醫師正在快速流失中。婦產科醫師高添富一句玩笑話,直指問題核心,因為五大科「錢少、事多、離『監』(獄)近」。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背負刑事罪名三十歲年輕醫師注毒自殺
既然死因是肝的問題,按理說應與婦產科醫師無關。自問並無醫療疏失的醫師,面對病人家屬發動人海戰術的「圍事」行為,「救人醫師」瞬間變成「殺人犯」,內心所遭受的衝擊與委屈,不禁讓他萌生「不如歸去」,從此不願再當「送子觀音」。
這位被圍事的醫師其實是高雄市岡山地區最後一家還願意接生的婦產科診所,除了他之外,國軍岡山醫院僅存的兩位婦產科醫師,也都被病人告上法院。
一般人以為婦產科醫師減少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事實上,醫療糾紛才是婦產科醫師還有其他重症醫師,心中不可承受之痛。前幾年台北榮總因為注射筒未消毒完全,導致無辜病患感染瘧疾事件,負責醫師雖然最後都獲得緩刑,但,「殺人犯」的罪名,還是讓其中一位住院醫師無法釋懷,自己注射劇毒的氯化鉀,結束不到三十歲的青春生命。
目前正在英國修讀醫療法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葛謹透露,他醫學系同學一一九人當中,到目前為止,就有六位被判刑定罪。
醫師從備受尊敬的「活菩薩」,到人人喊告的罪犯,情何以堪已不足以形容醫師的心境與處境,如何在救人之前先自救、自保,更是醫師必須面對的迫切問題。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科賴其萬醫師日前投書提及,一日,某醫學系「醫病溝通」課程,老師問學生,為什麼需要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時,學生的回答居然是,「要解釋清楚,才不會被告。」
八成糾紛打刑事官司他國多以民事訴訟
為什麼台灣醫師的犯罪率特別高?因為台灣醫師技術、醫療品質特別差?還是另有原因?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將台灣名列最健康國家第二名;而全球前二百大醫院中,台灣就入圍十四家,整體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及德國,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可見台灣醫療體系及技術,已經達到世界級水準。換言之,台灣的醫療水準不但沒有不如人,甚至還是各國取經的典範。因此,台灣醫師犯罪率偏高的原因,應該不是台灣醫師比較差。
台灣醫師被告率全世界第一的原因,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皇玉指出,問題出在我國醫療糾紛案件八○%是以「刑事訴訟」方式提出,而其他國家則大多是以「民事訴訟」來處理醫療糾紛案件。
為何台灣病患、家屬偏好提出刑事訴訟?難道是堅持一定要醫師入獄被關?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黃立解釋,真正原因是因為成本低、便利性高。就病患或家屬而言,若僅提起民事訴訟,提告人必須聘請律師、擔負舉證責任,證明醫療行為與病人死傷間有因果關係,且必須繳納裁判費用,成本較高。
反之,若是改以刑事訴訟提告,其優點為可請求檢察官介入,利用公權力幫助蒐集證據及強制處分,並造成醫師心理壓力。有公器可用還無須繳納裁判費用,並且可以同時在刑事訴訟中請求附帶民事賠償。因此,從病人或家屬的角度,自然寧願採取刑事訴訟,造成醫療糾紛「以刑逼民」的訴訟形態。
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吳景欽認為,現行法律規範不分醫療過失輕重,一律以《刑法》繩之。他認為,「這才是醫師被指為高犯罪行業的原因所在,造成訴訟之累。」
去年,台中縣有一位醫師,好心幫病人剪現在最優秀的年輕醫師紛紛棄守「五大科」(內、外、婦、兒、急)、搶攻「五官科」(眼、牙、皮膚、耳鼻喉)。前者由於高風險、健保支付低、工時過長三大問題,讓作為基石的急重症醫師正在快速流失中。婦產科醫師高添富一句玩笑話,直指問題核心,因為五大科「錢少、事多、離『監』(獄)近」。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造成寒蟬效應醫生救人先問有無簽同意書
醫療糾紛刑事訴訟氾濫的結果是,病患或家屬很難得到任何賠償,醫療人員卻飽受訴訟過程折磨,而檢察官介入司法紛爭,更是造成司法資源浪費。王皇玉表示,「此種以刑逼民的訴訟形態,最終的結果必定淪為民眾、醫界、司法三輸的局面。」
前述九十歲老太太突然病危的例子,台灣法律與病患或家屬,逼得醫師遇到危急病人時,第一個反應不再是「救人第一」,而是「簽家屬同意書」才是最優先。「依法看病」成為醫師行醫的第一守則。
「救人」與「殺人」之間的區別,原本應該是天與地,但台灣法律卻讓兩者距離近到只剩一線之隔。「救不活人就要被判刑,誰還敢救人呢?」這類「寒蟬效應」在醫界,已不是一天兩天,並形成一種「防衛式醫療」。
高添富舉例,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多數婦產科醫師寧願選擇剖腹產,因為風險較低。「救人變殺人」的寒蟬效應,讓醫師不敢挑戰風險大的手術或醫療行為,紛紛採取「防衛式醫療」。
但是,如果沒有「防衛式醫療」可以選擇,那麼接下來就是「人球事件」。幾年前,台中一位小女孩罹患嚴重腿部血管瘤導致跛行,必須緊急開刀。由於病情嚴重,開刀風險極高… 2011-11-04 08:15:45
5百名醫逃稅 約談院士蔡作雍2011-07-21 中國時報 蕭博文
在神經醫學界享有盛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蔡作雍,涉透過創辦的「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協助五百餘名醫師「假捐贈、真逃稅」,五年來逃稅上億元。調查局昨展開追查,在台北市調處部分赫然發現涉案的醫師遍布全台,且幾乎都是蔡作雍的國防醫學院校友;今明兩天將通知蔡作雍到案。
辦案人員指出,涉嫌協助醫師逃稅的中研院院士蔡作雍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官拜中將退伍,並曾任該院院長,民國六十七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現仍為生命科學組院士,他因個性正直被稱為「蔡正直」,涉嫌協助逃稅一事傳出震撼醫界。
另一個被指涉案的「成漢教育基金會」負責人李鴻,也是國防醫學院校友,已於去年過世,由妻子謝秀梅接續主持基金會業務。
辦案人員表示,醫界門派之見觀念深厚,所有涉案醫師多是系出國防醫學院,百餘名涉嫌逃漏稅的醫師遍布全台,不乏主任級醫師與教授。
調查指出,國稅局早在九十四年間稽核綜合所得稅即發現此弊端,發現多名醫師以捐款名義捐贈「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成漢教育基金會」,以此方式降低稅率,但基金會事後卻又以獎助研究計畫為名,回流九成捐贈金額給捐款醫師。
國稅局清查,自九十四年至九十八年間,約有百餘名醫師透過這兩個基金會逃稅,逃稅人次高達數百人次、金額破億,並陸續約談逃稅醫師,多數醫師坦承不諱,並立即補繳稅款。昨日已有兩名醫師、三名基金會行政人員到案。據悉,兩名醫師態度配合、坦承逃稅,訊後請回。辦案人員也要求基金會人員說明,全案將依偽造文書、詐欺、稅捐稽徵法偵辦。
三軍總醫院則在晚間發出聲明表示,初步瞭解確有部分同仁曾於民國九十四、九十五年期間,因認同「思源教育學術促進基金會」宗旨捐款,但主管機關國稅局不認同,所以相關同仁已配合補稅。
三總強調,從九十六年迄今,無院內醫師捐款到該基金;至於調查局約談相關人員,因已進入司法偵辦程序,醫院將全力配合檢調單位調查,盡速釐清真相。
蔡正直愛校出名2011-07-21 中時 黃天如(楨:?)
「蔡作雍院長是很清廉且愛校的人,竟會涉及如此大規模的逃漏稅弊案,實在令人訝異!」一位不願具名的前三總主任級醫師表示。
(楨:自視高人一等的港醫,不知世界第一的台灣健保之醫療環境即如此!另參本館:末代健保 百大良醫 香港回歸十年 賣臺醫師)
香港醫生何以拒赴內地看診?2011-07-07 旺報 【吳帥/廣東.醫生】
香港回歸十多年,但內地與香港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大,令香港醫護人員在看診時無奈受氣,甚至有病患或家屬對醫護人員出言辱罵、拳腳相向,但最令人困擾的是,內地人常未經預約,直接到場要求看病。
廣東對香港醫生執業開放多年,但願意來內地的醫生寥寥無幾,且在內地,醫病關係容易激化。關鍵在於,醫療責任險沒有成功推廣。醫療行業被公認為是高風險業。因為醫療服務具有太多不可預測性,在治病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誤診及併發症,而產生醫療意外。有鑒於此,多數發達國家的衛生部門大力推廣「醫療執業險」,由第三方的保險機構來承擔大部分的賠償。但在大陸,一旦出現醫療意外與事故,幾乎全由醫生及醫院來承擔。
為何內地患者不習慣預約制?長年來,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基層社區醫療機構水準難令公眾滿意。這就導致「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此一世界通行的就醫管理模式難以推行,而出現公眾想到哪裡就醫,就到哪裡排隊的失序現象。
民眾就醫的文明素養及習慣,要靠先進管理體制,這首先是管理者的問題,然後才是患者的問題。事實上,他們也是低效平庸管理制度下的受害者。
《羊城晚報》報導,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談社區醫生說:「在廣州,全科醫生要是做了6、7年,年薪仍過不了10萬元(人民幣,下同),就留不住人。」
此說表面的爭議在於,全科醫生值不值年薪10萬?但實際上,真正的問題更在於,醫生究竟應該值多少?現在中國醫生的收入與勞動價值嚴重不匹配。
發達國家醫生的收入是中國同行的40倍左右。即使是與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不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依然是遠遠落後的。
不少人提出,醫生的年薪應為公務員年收入的2倍到4倍,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到6倍,這樣才能體現出人的價值及醫生的價值。但毫無疑問,我們離這一種水平還有相當的距離。
醫生本來應該是值錢的,但現在,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中國醫生不值錢了?為什麼市場規律突然就失靈了?原因在於,壟斷過度在背後作怪。一方面是,公立醫院一枝獨秀,民營醫院及門診則發展困難,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局面。公立醫院目前占了大陸所有醫院數目的70%,其病床數目更是高占全國醫院病床總數的近90%。另一方面,作為最重要的醫療資源──醫生被牢牢鎖在公立大醫院,留戀於體制內,根本流動不起來。
這種很隱蔽的行政壟斷造就了「大醫院病」。儘管醫療機構很多,但技術好的醫生基本都被壟斷在公立大醫院,公眾就醫看病的選擇面是狹窄單一的。為了維持這種壟斷的現狀,很多地方政府對醫生辦醫進行嚴格的限制及遏止。即使符合開診所的條件,醫生們想要申辦營業執業許可證,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衛生部門會以種種荒唐的理由拒絕申請,比如私人門診太多了,其實都不外是為了維持壟斷局面。在過度壟斷的環境中,醫生值多少?不是市場說了算,而是由政府決定。
為了降低辦醫成本,政府施行低工資辦醫策略,人為壓低醫療服務的勞動價值,這才是醫生們收入低的源頭所在。
公立醫院往往被衛生部門默認為是自己的下屬機構,他們當然會鼓勵及提供一切有利於公立醫院發展的因素和環境。在發達國家,是市場讓醫生獲得了高收入,而不是因為政府。
既然低工資是政府帶來的,低工資政策也是政府造就的。那麼,解鈴還需繫鈴人。只有實行管辦分離,政府變身為公正的裁判,而不是作為運動員參與比賽。以此來破除行政壟斷,激活市場要素,徹底放開醫療市場,降低醫生行醫的門檻和減少醫生辦醫的限制。在這些方面多發力,才能有望扭轉現狀。 2011-08-15 09:35:37
北市議員潘懷宗電視問診 醫界怒:太超過【聯合報 2011.06.18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在電視節目,替藝人夫婦解讀健檢報告,引來醫師社群網站撻伐,批評他形同公開問診。圖/翻攝自土豆網
藥理學博士、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在電視節目,替藝人夫婦解讀健檢報告,在醫師社群網站「醫聲論壇」一片撻伐,批評他形同公開問診,「太超過了。」
六月八日電視播出謝震武、吳淡如主持的「今晚誰當家」,邀藝人李、陳致遠等夫婦,並請潘懷宗解讀健檢報告。他看一位藝人太太健檢報告後說,有尿液帶血,正常紅血球應在三個以下,但她在十到十五,這「五倍的紅血球」,如果不是生理期,可能「輸尿管、膀胱都在滴血」。
潘又問藝人太太:「會不會痛?」她答不會。潘回說,會痛還好,不痛的話,「我就更緊張了!」會痛可能結石,不痛又沒有蛋白尿,不是尿路感染,也非腎臟發炎,有一極低可能是腫瘤在尿道出血,建議快去看泌尿科。
另一藝人太太健檢報告顯示貧血,潘也建議最好去做血液檢查,因為貧血代表「身體某處在出血」,大腸直腸癌就有此症狀。
另一藝人太太身體質量指數(BMI)只有十七點二;她問潘生不出小孩是否與體重不夠有關?潘答絕對有關係。
節目播出後,「醫聲論壇」網站網友罵聲連連。有人質疑:「年輕女性的anemia(貧血)可以直接跳到colon cancer(大腸直腸癌),skip(跳躍)太大了吧!」
也有網友撻伐:「那些藝人來賓,每個人聽完自己的報告後,臉色都拉了下來,判讀檢驗報告那麼草率嗎?非醫師可以公開解釋檢驗報告病情嗎?」
還有人問「醫事人員上媒體講話會被衛生局盯上,他不是醫事人員,此亂象到底有沒有法律可管?」
但也有網友聲援潘懷宗,指他的口條不錯,背了不少東西,擅講一些民眾容易了解的話,又因沒有醫師身分,很明顯變的更容易講,且有自信,再搭配一些專有名詞穿插,「如入無人之境」。
新黨籍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出身士林、北投區,由於具藥學專長,對北市醫療及聯醫問題了解深入,也是媒體名人,曝光度極高。
五十歲的潘懷宗,美國艾默蕾大學神經化學及分析化學博士,曾擔任過台灣大學化學系及化學研究所助教、中央健康保險局組織架構諮詢委員、陽明大學儀器中心主任及教授、美國先菱藥廠藥物代謝及藥物動力學部門資深科學家等職。
潘懷宗也是媒體寵兒,時常上電視節目去推廣醫療知識。他也在電台當過主持人,如健康電台「保健最前線」、新黨之音「新醫療保健站」、News98「名醫on-call」節目主持人。
近年來潘懷宗轉戰電視圈,年代「健康年代」、TVBS「健康兩點零」等談話性節目都看得到他的身影,談論各種醫療保健議題。他也一度為廠商代言寡糖、牛樟芝、乳酸菌甚至染髮劑。
議長:議員上電視 議會無「法」約束【聯合報 2011.06.18
市議員潘懷宗上電視節目,引起民眾質疑,台北市議長吳碧珠昨天說,議員在議場外「單獨行為」,不受議會相關法規規範,她不便發表評論,一切予以尊重,要議員自己拿捏。
傳播學者管中祥說,潘懷宗關心國民健康,應該好好發揮市政專業,透過議員職權作醫療質詢,而不是利用政治權威及醫療權威上電視節目作醫療諮詢,如果想為民眾諮詢就應該去當醫師,否則會有道德瑕疵。
政治人物充當名嘴是台灣政媒生態,台北市議會國民黨議員很少上節目,最常上節目的是民進黨議員,愈接近年底立委選舉,各Call In節目也越常見到準備參選的民進黨籍市議員。目前台北市議會各黨團,沒有特別約束或要求黨內議員不能上電視節目。
民進黨黨團幹事長顏聖冠說,議員握有第一手資料,上節目往往為政策辯護,她坦言媒體有影響力,政治人物需要透過媒體與民眾溝通,「這個生態就是這樣」。
新黨市議員陳彥伯當議員前曾是電視名嘴,現也屢上電視節目。他認為媒體本來就是個平台,這是民主言論自由的社會,所有人都可上節目,但一旦當名嘴就要為言論負責,爆料要有證據。他也曾犯過疏失,後來勇於認錯,試著道歉彌補回來。
北市議會訂有「議員出席行為規範」,但只規範議員在議事廳的行為,議員在議場外的行為沒有規範。一般而言,議會紀律委員會也只是處理議員在議場破壞秩序等行為,經由主席裁示及大會討論後,再送紀律委員會進行詩論懲戒,議員在議場外的行為、言論則由選民決定。
衛署:想取締開罰 仍處灰色地帶【聯合報2011.06.18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不具醫師身分,卻在電視上為藝人解讀健檢報告。衛生署指出,若潘有問診,可能涉及「診斷」行為,違反醫師法。
潘懷宗是陽明大學藥理所兼任教授,他公開在電視檢讀藝人健檢報告,被網友質疑。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藝人公開個人健檢報告,請專家解讀,專家雖不具醫師資格,只要不涉及診斷與治療,都是談論衛生保健的觀念,就不會有問題。
不過,潘懷宗在節目中,疑與來賓一問一答,如提到藝人身體症狀「會痛可能結石,不痛又沒有蛋白尿,不是尿路感染,也非腎臟發炎,有一極低可能是腫瘤在尿道出血」,有如醫師對病人問診。不過,潘懷宗在節目中也提醒來賓,要快去看泌尿科醫師。
石崇良說,醫師法第廿八條規定,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不得擅自執行醫療業務,醫療業務包括了診斷與治療;不是醫師,卻在節目出現類似問診的一問一答,涉及「診斷」行為,就可能觸法。藝人在節目大剌剌公開個人健康狀況,縱使是個人自願,「也不太好,是不良示範」。
若藝人在節目中請教真正的醫師,就有如「電視問診」。石崇良指出,這醫師就可能觸犯醫療法第七十二條,醫療機構人員持有病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漏。
石崇良不諱言,面對健康節目號稱「醫藥記者」、「專家」,大談健康知識,能否取締開罰?「的確處於灰色地帶」, 就像有些牙醫師替牙膏廣告代言,除非那些代言產品出了問題,才能依食品衛生法處罰。
對這類節目,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明濱說:「就把它當成娛樂節目,不必太認真!」曾有精神科醫師上節目,為來賓算命,全聯會並未處理。 2011-06-18 10:53:16
[DOC] 「醫病關係」必須是「視病如親」嗎?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
遠見雜誌:醫病關係是醫病相互的承諾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ser=6536
醫病關係
Slide 2鹽水過度 醫生看了半天病人的喉嚨,問:「你用鹽水漱過口嗎?這對你有 好處。」 病人頓時不快起來:「漱過,前天我去海裡游泳,差一點就嗆死 了。」
Slide 3合理交換 弗蘭克得了一種奇怪而又嚴重的病,被送入醫院。醫生檢查後 對他說:「看來你的病將給醫學科學帶來莫大貢獻。」 弗蘭克大喜:「太好了,這樣我就不必向醫學界付醫療費了。」
Slide 4感謝老天 醫生:「你太幸運了,你能康復全靠老天幫忙。」 住院病人:「你說我康復是老天幫助?謝天謝地,本來我還以 為要付錢給你呢?」
Slide 5萬事俱備 米羅先生看病。醫生在徹底檢查完了之後說道:「你的健康狀 況糟透了!你眼裡有水,腎裡有石頭,動脈裡有灰……」 「現在你只要說:我腦袋裡有沙子,那麼我明天就開始蓋房 子!」
Slide 6餵奶 一位婦人抱著BABY到一間婦產科。 醫生問婦人說:BABY是吃母乳還是牛奶啊? 婦人:吃母乳! 醫生:那請你把衣服脫下來。 婦人:啊!?為什麼?醫生:請你不用緊張,這裡是婦產科,絕不會對你有任何侵犯的。 婦人半信半疑的脫去了上衣。醫生用他的手在婦人的胸部上摸摸,下摸摸,左搓搓,右揉揉。對這婦人說:難怪BABY會營養不良,妳根本就沒有母乳嘛! 婦人:廢話!我當然沒有母乳;我是他阿姨!
Slide 7不對味 病人對醫生說:「哎呀!我吃的那些生蠔好像不大對勁?」 「那些蠔新鮮嗎?」醫生一面按病人的腹部一面問:「你剝開蠔殼時肉色如何?」 病人:「什麼!要剝開殼吃的?」
Slide 9待何時 患者:「大夫,我咳嗽得很厲害。」 大夫:「你多大年紀?」 患者:「七十五歲。」 大夫:「二十歲咳嗽嗎?」 患者:「不咳嗽。」 大夫:「四十歲時咳嗽嗎?」 患者:「也不咳嗽。」大夫:「那現在不咳嗽,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咳嗽?」
Slide 10生不逢時 婦產科的候診室前,有兩個準爸爸不安地踱步著,等待妻子生產。其中一位嘆氣地說:真倒楣啊!這事剛好踫到我在休假...。另一位則說:我比你更倒楣,我現在還在度蜜月哩!
Slide 11處方籤 有個病人請教醫師關於手腳冰冷的問題。醫師:「當我覺得手腳冰冷時,就會抱著我的妻子,於是就會熱起來,覺得溫暖.... 。」病人:「這倒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那....請問尊夫人什麼時候比較方便呢?」
Slide 12自 找 一位老人突然失去知覺。監測儀器證實是心臟病發作所致。20 秒後,他甦醒了。大夫向他解釋:他的心臟曾停跳過瞬間,再問他, 在那段時間內有何異常感覺。「我看見一道明亮的光,」他說,「在 我面前,一個人全身披著白衣,就像死神。」大夫趕緊請他具體回憶 一下,「大夫,」他說,「這人肯定是你。」
Slide 13你會凍死 坐在醫生面前的病人凍得渾身哆嗦。 醫生:「僅僅為了撈個帽子,你就跳到那冰冷的江水中?要知 道,你會凍死的。」 病人:「我知道,但我非得撈回我的帽子不可。冬天如果不戴帽 子走路,我會感冒的。」
Slide 14不想發光 醫生對病人說:「您需要多吃些魚,因為魚身上含有較多的 磷。」 「大夫,可我是想請您幫忙把病治好,而並不是想夜裡發光 呀!」
Slide 15戒菸 候診室裡坐著一位憂心忡忡的病人,當醫生傳喚他時,他滿面愁容的說:「醫生,怎麼辦?我昨天誤喝下一瓶汽油!」醫生回答他說:「喔..沒關係啦!記得這幾天不要抽煙!」
Slide 16把錯脈 「你一切都很正常,」內科醫生粗氣地說,「你的身體好極了。啊 唷,你的脈搏像鐘一樣平穩。」 「可是,醫生。」病人嘀嘀咕咕地說,「你的手指是按在我的手錶 上啊!」
Slide 17驚人的誤診 眼科醫生看了看病人的左眼,自信地說:「很明顯,這不僅僅是 眼病,它反映出你的神經系統、肝、心臟和血液循環都有病變,所以, 我認為你需要——」 「等一等,等一等!」病人喊起來:「您大概應當看看我的右眼 了吧?我的左眼是假的,只不過是一隻玻璃球。」
Slide 18有力證據 一位病人向醫生訴說左腳痛得很。醫生說:「這大概跟你年紀大啦 有關係。」 「不可能,」病人說,「我的右腳與左腳是同歲的,為什麼右 腳不痛?」
Slide 19「我就是那個裁縫」 一天,一個男人愁眉苦臉地去找醫生看病,說他的胃痛得很厲 害。 醫生仔細檢查了一下,說:「我高興地告訴你,你的胃沒有任何 問題,病因是你太焦慮了,知道嗎?」 他停了一會,接著又說:「兩星期前,來過一個和你患同樣病的 男人,也是焦慮所致,他告訴我他欠了一個裁縫的錢,還不起,我 告訴他,別理它,只當沒有那回事,什麼都會好起來的。他按照我的 勸告去做了,果然,第二天就來告訴我『好多啦』!」 「是的,醫生,他是好了,可是,我就難受起來了!」 「怎麼回事?」醫生奇怪地問。 「因為我就是那個裁縫!」
Slide 21成見 有一個花花公子,因為玩的太兇了, 結果那話兒就生病,連續看了好幾個西醫, 醫生都告訴他:「你這裡不行了,一定得切掉!」 那花花公子怎捨得啊!就跑去看中醫。中醫看了看說:「雖然太晚了,嗯....不過沒關係!」「真的嗎?可是我看了好多西醫都說一定要切掉。」 醫生道:「西醫就是這樣,動不動就要切東西。 這瓶藥你拿去,每天塗三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自己掉下來的 啦!」
Slide 22機率 「大夫,手術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哦,我連這一次,已經有九十七次的手術經驗了。」 「那我就放心了。」 「嗯!我也希望成功一次。」
http://www.slideboom.com/presentations/141667/%E9%86%AB%E7%97%85%E9%97%9C%E4%BF%82 2011-06-18 09:56:32
[公視人生劇展]畢業典禮
導演:鄭健榮
演員:蔡岳勳
自小受同父異母哥哥品源瞧不起的三郎,自行開業當牙醫;時代的轉變,使他的職業多了一項別名---密醫!三郎盡心地為人看牙齒,唯一的心願,是寄望兒子耀祖能繼承衣缽。但是興趣不在此的耀祖,雖如父之心願,考進了醫學院,他還是覺得若有所失。醫學院興起掃蕩密醫的風潮,在同學與女友間,耀祖不敢提起,甚至隱瞞父親的職業。
畢業典禮即將到來,三郎滿懷期待北上參加,耀祖茫然怨懟地逃避,使這場畢業典禮,將會是轉機,或是危機呢?(楨:繼承/光耀祖宗啦)
電影中的心理醫生
最著名的莫過于食人魔Dr.Lecter。Hannibal醫生的角色也讓安東尼霍普金斯榮登影帝寶座。
《沈默的羔羊》三部曲(感情因素,自動無視最近的漢尼拔崛起)
《捉迷藏》當心理醫生自己出了問題時,會出現怎樣的事情?這部影片倒是達珂塔範寧角色更出彩……
《心靈捕手》這裏的心理醫生是個絕對的正面角色,沒有問題,呵呵
《人魔線索》(ROHTENBURG)准確的來說,這部電影裏的心理醫生還是個在讀的學生,是未來的心理醫生,而且她也是作爲影片的大背景出現的,並不是主角。不過片子是以真實事件改編的,紀實的表現手法,非常震撼……
《鬼影人》專門在女子監獄對犯人進行精神評估的女性心理醫生(心理學家?)。還不錯的超現實懸疑片。
《第六感》差點忘了這個,布魯斯威利斯也可以演文人哈……同樣的,電影裏的小孩子更出衆。
《罪之密語》一個被患者同化了的心理醫生……真不知該怎麽評價……
《生死停留》懸疑,覬覦已久8過還沒機會看到……
《愛德華大夫》啊啊啊,這個竟然差點忘記……8過貌似是冒牌貨……
《本能2》矬矬的……
《夾縫求生》怪異的……
《異度空間》啊,這個,張國榮,實在經典……
其實好多電影裏都有心理醫生的角色啊,也許不是主角,也許甚至都不是比較重要的配角,但是也可以很出彩啊,大家補充哈
昨天看了《蝴蝶飛》,張耀揚在裏面居然扮演心理醫生,可惜找不到他的劇照
《雙雄》片子不咋樣,黎明在裏面是個會催眠的心理醫生
http://group.mtime.com/12119/discussion/144917/
誰想要回到沒有健保的日子,民眾可能生不起病,一人生病就拖垮全家?應該沒有人願意失去健保吧!
過去十數年台灣實質薪資沒有上漲,但別忘了,在這期間,台灣人獲得的醫療照護價值,大幅提升。如果全民健保破產了,瓦解了,誰受害?不會是有錢人,他們負擔得起昂貴的商業醫療保險。受害者將是中產階級,生活裡的不確定風險大大增加;是弱勢民眾,生病了無法得到合理的醫療照護。
明明是一項讓多數人受惠的重要制度,然而面對健保,尤其是相關二代健保的種種改革,社會在目前景氣差和不滿政府的情緒下,卻出現各種批評,好像誰都不願意多付一點錢來支持健保,覺得多付保費就是吃虧。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幾乎每一項都引來反彈。但冷靜分析,反彈的程度是否有點誇大了?
例如,銀行是否誇大了拆單的成本,硬是把從利息中抽取保費的作法,控訴為不顧民間疾苦的制度。很多人痛罵補充保費勞民傷財,卻不思考,過去只以薪資為保費基礎,不計其他收入來源的做法,根本不公平。
如果每個人都不想多出錢,政府也不敢堅持立場,明知現在退讓只會出現難以彌補的財務缺口,卻還想做出討好的降費率之舉,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健保破產。如此明顯的災難,我們現在不理會,還要繼續逃避,逃避到一切都無法挽回的那一刻再來後悔、再來彼此指責嗎?
正確的做法,當然是以維持健保「永續」為前提,多管齊下,讓健保擁有堅實的財務基礎。過去五年內,健保局已經七次降低支付藥價,大幅壓低藥廠利潤,盡量清查浪費和浮報情事;另外在降低健保行政流程造成的資源浪費上,也仍有進步空間。還有僑民、陸生、外籍人士等「非常態納稅人」的特殊身分者,應該要和一般納稅的國民區分,另行設計合乎保險精算、而非社福性質的方案,避免由納稅人補貼。這些都是該做、可以做的改革。
回應
台灣的健保是共產主義,健保破產是遲早的事,台灣的健保的階級鬥爭會變的更激烈,健保只有死路一條.在台灣,有手有腳的人搶著當米蟲,不知羞恥的米蟲一堆,在台灣的米蟲搶錢是光榮,政府忙著搶錢給米蟲花,在台灣弱勢是神,在台灣弱勢是皇帝,台灣人真的無恥到極點了. 健保最大的問題是分不清楚,是社會福利,還是保險,如果是社會福利,應該由政府編預算,如果是保險,應該要廢除健保稅和改成保險費. 首先健保費要和所得脫勾,健保就根一般保險一樣,有分類,有獎勵和處罰,多用的人,保險費自然提高,少用的人,保險費自然降低. 至於人民要保不保,保貴
保便宜,人民自由選擇. 其次應該要把健保局,改成中央健保公司,並開放民營保險公司競爭,自由競爭,並由人民自由選擇保險公司,及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繳費公平,才可能永續經營.
錢坑!倒了最好!有人一年看幾百次病,醫病勾結,整個醫療體糸爛到骨子裡。就是健保太方便,每天上萬人無事逛醫院,醫療浪費到極點!健保倒了最好!讓醫療資源回歸正常。倒!好!
台灣的健保交給上帝管,我看上帝也瘋狂,不是健保破產,而是民主破產,眾人的事,要用集權才管的好
我也建議廢除健保,我是醫生,但我不是為了賺錢而偽造文書的醫生,請樓上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只是覺得為了健保,你付我陽春麵的價格,要求吃牛肉麵是不可能的!我們正在等待五大皆空醫生跑光的那一天,讓你們大家以後享有健保卻找不到醫生看病!
依照健保設立的要旨,健保應該是只有保重症、急症、長期慢性病、意外傷害等,造成家庭短期、長期負擔,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疾病傷害費用,而不是什麼都保的亂保,台灣的健保,應該正名為台灣亂保,而非台灣健保。至於中低收入,對於一些小疾病就醫無力的問題,應循公醫制度來轉診,由衛生所、衛生局、鄉鎮市署立醫院、地區醫院等等層層轉診,讓醫療資源用在該用的人身上,而不是一點小感冒就跑去各大醫院看,造成小診所沒病患,大型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那麼現在很多醫療問題,從何而來??當然是全世界最爛的健保制度而來,如醫師工作超時,護士工作量爆滿,這些等等的問題,全都是爛健保制度所造成的,爛健保制度給付的藥費標準造成惡果,讓小疾病在小診所沒辦法得到解決,大家自然往大型醫療院所跑。 2012-10-05 13:39:05
修法嚴管波醫 本會期難通過2010-06-02 中時 鄭閔聲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審議《醫師法》修正草案,如果通過,將對以波蘭為首的外國留學生取得醫師資格施加更嚴格規範。衛環委員會召委楊麗環表示,日前已和態度強硬的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就「落日條款」達成共識,但只要出現任何歧見,就傾向將此議題保留至下一會期再議,「本會期通過機會不高。」
協議落日條款 保障兩造
目前多數立委傾向接受落日條款,就是在指定期限之前出國的留學生維持現行規定,只要通過實習即可參加國家考試;期限之後的留學生再依政院版本辦理。原提案立委之一鄭汝芬表示,修法最重要意義「是讓學生有明確方向」,而落日條款是最能保障兩造的做法,只要留學生能通過主管單位認證,沒必要拒於門外。
立委廖國棟也強調,過去的留學生皆為合法出國,權益必須保障。但只要各方在落日條款上有共識,並能確保所有學生權益,他樂見其成。
台波學生較勁 仍有歧見
事實上,波蘭留學生原本主張應將國內醫學畢業生同時納入學歷甄試範圍,設訂落日條款是他們的底限,但台灣學生大力抨擊。醫學生聯合會副會長王則堯不願證實楊麗環的共識說,僅表達期望《醫師法》早日獲得審議,今天該會將動員學生到場關注。
考選部專技司司長楊盛財表示,今年元月專技醫師考試全面採二階段分試進行,「波波」比照九大地區醫學院畢業生包括美、日、加、香港、澳洲、紐西蘭、歐盟等國家,一視同仁;波蘭自從加入歐盟後,也涵蓋在九大地區內,醫學系學歷也一併被認可。
衛署從嚴把關 政院支持
只要在教育部承認的九大地區取得醫學系學歷,都可參加第一試「基礎醫學」;通過後,由衛生署指派實習場所實習一年並取得資格,才可參加第二試「臨床醫學」。
部分支持立法限制國外醫學生回台執業的學生代表昨天與行政院官員溝通,院方表示,衛生署版修正草案採用較嚴格的考證及執業標準,意在為國民健康及醫療品質把關,希望國會能通過衛生署版本草案。
相關新聞
醫師公會:優先保障本國生
美歐日系生 不滿門檻遭「波」及
波蘭代表:衛署從未派員考察
五年來 波醫從兩人暴增近百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536x112010060200094,00.html
女導演西川美和作品【親愛的醫生Dear Doctor 】,背景就設在一個幾乎僅剩老人與小孩的偏僻山村。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困窘,而是醫療資源的缺乏。諷刺的是這裡明明栽培出一位年輕的女醫生,她卻在大城市的連鎖醫院忙得無法分身,一年只能回家一次,連母親的病情都被蒙在鼓裡。別說醫生了,幾乎所有年輕人都離鄉求學就業。這個場景對照目前台灣,其實也不陌生。留下來的老弱婦孺,最欠缺的就是醫療人員的照顧,但這裡曾經連一個診所都沒有,好不容易盼來了一位醫生,與大家相處了三年,廣受村民愛戴,他卻在影片一開始就宣告失蹤!
醫生到哪兒去了?為什麼全村如此心急如焚?隨著一些場景、道具的提示,以及警方對護士、村長、藥品推銷員、從大城市跑來跟他學習的實習醫生等人的詢談,整部電影如同拼圖一樣,讓失蹤醫生的面貌逐步清晰了起來。在警方的眼裡,他擺明是畏罪潛逃,來這裡的目的就是要撈光老人家們的財產。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因為特別的敘事結構而帶有懸疑趣味的本片,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就已經透露出一些端倪。例如原本診斷已經往生的老人,當醫生溫暖地抱起他、拍著他的背、祝其一路好走時,卻意外「拍」出了卡在「死者」喉嚨的壽司,而讓他「死而復生」。或是他面對出現氣胸現象的病患手足無策,反而是在待過急診室的資深護士的暗示指導下救活車禍傷患的祕密。在不明就裡的村民眼中,這些差點「露餡」的行為,卻成了「醫生就是上帝」的明證。
確實,很多時候,醫生是一般人交付生命安危的對象。與其說他的光環是來自高收入、高學歷所帶來的社會地位,不如說是其專業對他人生活與生命所能造成的影響。只不過回到現實環境裡,前者的誘人與實際,恐怕早已成為從事者趨之若鶩的動力。所以片中特別安排了日本偶像瑛太飾演的實習醫生,就像其他類似出身的人一樣,他的父親不但是有名的醫師,還經營了收入可觀的連鎖醫院,但他憎恨父親,不只是來自那股非像父親一樣當醫生不可的繼承壓力,更是一個對醫德仍抱有純潔理想的實習醫生對醫療體系資本主義化的憎惡反應。所以當這個開著紅色跑車來到小村實習的大男孩,目睹老醫生那種親切的問病方式,以及幾次令人「起死回生」的功力後,也不由得興起正式畢業後要繼續來此向他學習及服務的心理。
「有問題」的失蹤醫生,竟然是讓全體村民到實習醫生都心服口服的「再世華陀」,也太匪夷所思了!其實不無可能。因為除了幾次意外,當地民眾的身體問題大多是小小的外傷和一些隨年齡而致的慢性疾病。對他們而言,更重要也是大醫院不可能提供的,是主角那種「視病猶親」的方式與態度。「醫病」與「醫心」雙管齊下(稍微注意一下,你會發現在醫生稍嫌凌亂的房間裡,擺滿了讓他惡補的醫學書籍),更讓他受到村民的愛戴,甚至成為小村最重要的支柱。而【親愛的醫生】就是把一個發展離奇的故事和既存的現實問題加以融合的典範。某些對醫界人員不可思議或異想天開的發展,也許輕輕冒犯了醫療專業的尊嚴,然而一部電影之所以引人入勝,不見得只是因為這些安排的事件過於誇張,而是在巧妙的情節之下所透露的道德複雜性。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冒牌貨比真的還好?雖然導演也不避諱呈現部分村民在得知真相後那種翻臉不認、落井下石的嘴臉(其實很正常——如果你突然瞭解所信任的人根本不如想像的話),更要緊的是經由片中那位真正的專業醫師(也就是忙到一年只能回鄉探望母親一次的女醫生)之口所下的結論,無疑更發人深省。她的母親為何要隱瞞病情?是為了不想讓女兒擔憂,還是想更安詳地死去?在人滿為患的醫院裡卻感受不到被照顧的寂寞與恐懼,會不會是讓病人心靈更加脆弱的幫凶?還是先進的設備就代表了更高的救援指數?
諷刺的是這個失蹤的醫生竟然是為了他診斷出的「正確」病情而入罪!但他為何明知真相,還一邊悉心照料、一邊協助病人作假?又為何到後來,自己選擇戳破善意的謊言?看了電影,自然不難理解問題的關鍵不是「醫術」,而是「人心」啊!這股體貼,容有爭議;也讓對錯之間的衡量,再也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是非分明。電影讓人感動及思考,但不提供標準答案。
西川美和曾經擔任過是枝裕和(台灣上映過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橫山家之味】、【空氣人形】)的早期作品【下一站,天國】的助導,【親愛的醫生】是她擔任導演的第三部劇情長片。故事除了來自她之前住院開刀的真實感受,還花了很長時間親赴山村診所實地調查,才創作出這個腳本(還有小說)。但這並沒讓本片成為一部帶有紀實性色彩的Docudrama(紀錄式劇情片),反而透過巧妙的結構安排而變成一部融合趣味與溫情、懸疑中又能反映醫病關係等現實問題的佳構。
……………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174&c=BA0001 2011-04-22 10:44:42
吳明峰:我也不想 老病患:阮甘願等【聯合報記者林秀美2010.05.20
時間是凌晨一點,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主任吳明峰,終於看完最後一名病患,熄燈走出診間;還沒用晚餐,他無奈地說:「我平均每名患者看診至少二分半鐘,不是『只瞄一眼』。」
吳明峰昨天看了二百四十八名病患;他說,「我經常一天只睡三小時」、「若政府不要我看那麼多病患,我遵辦」;吳明峰強調,「我也不想看那麼多病患」,曾限診、限號,但病患找有力人士要求加號,「對一般病患公平嗎?」
「監察院不讓吳明峰看那麼多診,叫我們病患怎麼辦?」七十歲的患者王永吉,聽聞吳明峰看診太多被糾正,破口大罵。王永吉與老伴林阿鳳都是吳明峰的老病患,為了看診常等上二、三小時,「但阮甘願等!」
吳明峰昨晚夜診依舊「門庭若市」,晚上六點起看診,下午四點多診間就坐滿病患,多是上了年紀者,有持枴杖、坐輪椅,還有推床來的。為免病患等太久,總是請四名病患同時進入診間,看完一個馬上接看下一個。
多數病患有膝關節毛病,若需要打針,吳明峰總是親自注射。「最近好嗎?」「還痛嗎?」吳明峰幾句問候,讓久候多時的病患很貼心。
七十多歲的王姓三姊妹昨晚一起看診,老三說,三姊妹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我們就喜歡吳醫師的親切」;一名婦人推著坐輪椅的婆婆來,聽到吳明峰被批評看診時間短,她說:「亂講,他看好幾分鐘」。
吳明峰是民生醫院之寶,看診人數三、四百號是常有的,他苦笑說「我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小時」;跟診護士形容,吳明峰常看到次日凌晨一、二點,沒時間吃飯,午餐變晚餐,晚餐變消夜;連上廁所都有患者跟。
民生醫院院長蘇健裕說,骨科有五名醫師,院方衡量醫師體能,不樂見吳明峰看診過多,但若限號、限診,病患就告到市府、議會,醫師及院方都很困擾。
※延伸閱讀》
‧名人專欄/陳豐偉:要跟醫生多說句話
‧幾百人候診 名醫也爆肝
‧該怎麼對醫生說/看病前,你準備好了嗎?
‧小診所‧大醫生 北中南20位排隊名醫
‧ 84秒看1病人 監委糾正衛署
‧ 痛風名醫 每次門診600人掛號
‧ 吳明峰:我也不想 老病患:阮甘願等
‧ 監委:衛署容許名醫迷思
‧ 醫生看多少病人 「難限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611831.shtml
名醫診間「爆量」,一天看兩、三百個病人成常態。監委程仁宏表示,他在約詢衛生署官員過程中,有官員認為很大因素是民眾「名醫迷思」作祟。
衛生署官員對這種心理也無可奈何,只好建議「應容許此一自然現象」。
程仁宏先後約詢健保局副局長黃三桂及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調查何以國內部分醫師門診量偏高。黃三桂歸納原因有四,分別是「醫師專科為特殊專科」、「醫師開診數少,以致病人集中」、「台灣醫生有不忍拒絕病人的傳統」及「部分具經驗醫師可在短時間內為多數病人看診」等。
排隊搶掛號 睡醫院卡位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 2010.01.31
凌晨三點,住高雄縣五甲的陳小姐,裹著外套戴上口罩,冒著冷風騎車到高雄長庚醫院,昏暗的掛號櫃檯前,已有人擺上小板凳「占位」,「還好排到第二個」,陳小姐鬆一口氣,前天她來晚了,沒排上。
為看病漏夜排隊掛號的現象,在大台北地區司空見慣,近年來,台中、大高雄地區也開始出現排隊怪象;隨著長達九天的年假逼近,趕著拿藥過年備用的排隊人潮,更是有增無減。
「為什麼網路掛號一年比一年難?」許多病人不解,儘管各大醫院開放網路、電話及現場掛號等多重管道服務,但打開醫院網站,幾乎都是滿江紅「額滿」,讓病患傻眼,一號難求,不得不加入排隊一族。
「總機嗎?為何我三周前就開始網路掛號,卻始終掛不到?」陳姓病患向本報投訴,抱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有不少診次都有限號情形,讓她根本掛不上號,「彷彿又回到沒有網路預約掛號的時代」。
不少病患反映,健保額度管制後,語音、網路掛號難的現象更加明顯,他們懷疑醫院擔憂看診病人愈多虧愈多,私下要求醫師減號或限診使然,但有此現象的台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義大等醫院都否認。
風水倒轉 北部「板凳」病人少【聯合報╱記者施靜茹2010.01.31
北部醫學中心密集,病人心中的名醫多,早年排隊盛況,令中南部民眾訝異,甚至還有排隊黃牛,如今風水輪流轉,雖仍有不少老病號一早到醫院排隊,但已少有凌晨卡位的「板凳」病人。
中南部病人北上求醫,多半前一晚就要向親友借住一晚,不然就要趕夜車,天未亮時趕到醫院排隊搶掛號。
北榮的病人有許多老榮民,常因為年紀大了,難免有攝護腺肥大毛病,該院一名知名的泌尿外科醫師,由於待病人親切,多年來一直有許多死忠病患,一個診總是近兩百號。在清晨時分,許多慕名而來的病人就已排一長龍,但大家都知道自動維持候診秩序,好讓醫師有效率看診。
台大醫院以前未開放電話預約、網路掛號時,甚至一大清早就出現「掛號黃牛」,也有駐衛警不忍心病人久候提早開門。排不到號碼的,只好央求醫師加號,多數名醫大多會臨時加號,免得病人淚灑診間。
北部一名不願具名的醫師說,南部較有人情味,病人若常看某位醫師,醫病常變成好朋友,病人若一大早到診所敲門,拿張板凳坐在診所外面等待,是可以想見的事,但北部較少。健保局呼籲,慢性病患可請求醫師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具有三個月效期,病人就不必辛苦排隊等掛號了。
幾百人候診 名醫也爆肝【聯合報╱記者王昭月2010.01.31
民眾愛找名醫看病,不惜三更半夜到醫院排隊掛號,身心飽受折騰;「名醫們」則常門診爆量,操到有的都得高血壓,病患難過,醫師也難為。
健保局高屏業務組專門委員管連胡說,健保雖實施總額制度,並沒限制醫院門診量;一號難求多半是所謂名醫,病患名醫迷思不破除,半夜排隊現象難解。
高雄義大醫院副院長杜元坤是國內骨科權威,專攻臂神經叢手術,待病患親切,早年他由林口長庚轉任義大醫院,就有不少死忠患者包遊覽車南下,甚至掛號掛到當機,現在他的門診都還高達二、三百人。
慕名想找他看病的患者源源不絕,根本掛不上號,只好深夜排隊,搶現場名額。有些病患看診前一晚八、九點,就到醫院排隊。
杜元坤無奈地說,他曾推薦病人找他的學生看病,「沒用,患者還是回來找我」。一次有個病患向他抱怨,「杜醫師,我為了讓你看病,今天三餐都在這裡解決了」。經常看病到忘食的杜元坤幽默笑說:「你今天已經吃第三個便當,我連一個都還沒吃呢」。
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藍姓醫師,經常從白天看到晚上,最高紀錄曾經帶領五名醫師於一天內合計看診超過四百人。心臟內科丁姓醫師並因為看診病人多,每天得提前於清晨七時十分開始看診,常一看就看到晚上。
高醫秘書戴嘉言表示,沒有一家醫院希望病患半夜來排隊掛號,但很多病患有名醫情結,不得不限制看診名額。 2010-12-13 09:55:07
無照植牙被抓包 密醫丟下病人落跑(2010/03/16)
台北縣汐止有齒模師無照替人拔牙、植牙。價格比一般診所便宜,因此吸引許多民眾上門;這項密醫行為遭到查緝,當員警和衛生局人員上門時,這名正在幫患者診療的密醫,竟然立刻丟下病患,轉身落跑。
這間位在汐止忠孝東路,還掛著「高級陶齒、精緻假牙」招牌的「假診所」,就在一間公寓的二樓。裡頭有各式各樣牙科器械,除診療椅外,還有消毒箱、注射針、藥品、齒模等,但環境卻很凌亂。
更離譜的是負責的湯姓男子根本沒有執照,僅具備齒模師資格。北縣衛生局長許銘能指出,「完全沒有醫師的資格,只是有齒模證照的相關資格,是不可以執行相關的醫療業務。」
不過,他在這裡已經開業好幾年。由於他製作齒模價格只有一般牙醫診所的1/4-1/5,因此有些民眾即使知道他是密醫,還是願意上門。許銘能說,「坊間大概都是1萬塊錢,藉由民眾貪小便宜的心態,他製作的假牙,大概就是幾千塊。」
http://www.nownews.com/2010/03/16/91-2580795.htm
大醫院用假醫師?台衛署:密醫坐牢 民可求償
【大紀元5月27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徐韻翔報導)民眾就醫看病,居然傳出大型醫院為民看診的是假醫師!國內驚傳有密醫集團,密醫「行醫」範圍之廣,遍及中南部包括苗栗、雲林、台南、高雄,以及屏東、花蓮等醫院多達有6縣市17家醫院涉案,甚至有密醫已經行醫執業多年,南檢進行偵辦。
對此,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君表示,如果沒有醫師資格的人,從事醫療行為,就屬於密醫行為,依醫師法可處6個月以上到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30萬~150萬元罰鍰;至於聘用密醫的醫院該負什麼責任?周道君說,一般醫院在聘請醫師時,院方應該要看醫師是否持有國考醫師證書或是執業登記等證明,衛生署將請地方衛生局追查,聘用密醫的醫院是否有善盡把關責任,除非密醫持假執照證書蒙蔽醫院,否則醫院若知情仍聘用,依法仍應負相關責任,最重甚至可取消醫院營業執照。
有關連署立醫院也傳出捲入密醫風波案,衛生署技監黃焜璋表示,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以及政風室將展開調查,若查有疏失,將會嚴懲;民眾部份,如果懷疑自己的醫師是密醫,可提出申訴,若確定醫院有疏失必須負相關民刑事責任,民眾可依法求償。
http://www.epochtimes.com/b5/9/5/27/n2539853.htm
植牙名醫旅美牙醫師陳俊龍,曾獲得「國家磐石獎」,前總統陳水扁女兒陳幸妤曾向他取經學植牙,陳俊龍去年參加牙醫師國考,以一題之差不及格,陳雖有心回台執業,但也要面臨「名醫變密醫」的適法問題。
陳俊龍昨天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說,以後再考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將針對有問題的考題提出行政訴訟。
針對陳俊龍的情況,考選部主任秘書林光基表示,台灣醫師去美國執業,也須參加考試,除了醫術,也是確定應考者語文能力和對制度的熟悉度;牙醫師及格率高達七、八成以上,應該不算特別困難。
考選部次長董保城表示,考選部和衛生署研究修法,讓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取得主治醫師資格者,實習時間降為一、二個月即可。
在哈佛大學取得牙醫博士的陳俊龍,號稱植一顆牙從拔牙到完成只需要五分鐘,「走出診所就可馬上吃東西」。除了在美有八家診所,他在北京、上海、、東京和杜拜等地,也都開設分院。
陳俊龍曾二次返台開設講座,吸引一千多位國內牙醫前往「取經」,陳幸妤也是講座成員之一;陳幸妤曾申請赴美簽證去學植牙,學習對象就是陳俊龍。
陳俊龍原擬今年在台北成立分院親自看診,由於醫學學歷、證照都是在國外取得,陳俊龍要回台執業,須先通過國內專技牙醫師考試,但陳俊龍未能通過。陳俊龍提出訴願,考試院訴願會在一月決定駁回。陳俊龍準備和考試院打行政訴訟官司。
陳俊龍指出,很多題目問題很大,比如有一題問「就牙齒美學,門牙寬度高度比例為何」,標準答案是百分之八十,但他找到書卻說是百分之七十五;他認為,典試委員根本沒有認真審理試題疑義。
陳俊龍說,去年的波蘭醫學生爭議,使所有日後回台考醫師、牙醫師執照者,都必須在台實習一年,這項規定也等於扼殺他在台執業的可能。
植牙五合一 牙醫界褒貶不一【聯合報╱記者陳惠惠 2010.04.06
植牙名醫陳俊龍回台未通過牙醫國考,衛生署表示,要在國內行醫,一定要通過國家考試,如同國內醫師要在美國行醫,也一定要通過當地醫師考試一樣。
不僅如此,衛生署去年修改相關規定,國外醫學生須在國內教學醫院實習一年,才能參加考試,也就是說,陳俊龍如果申訴未過,但還想在台灣執業,依法他必須先實習一年,才能參加考試。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實習是一定要的」,但在國外學有專精者,經個案審查,可以抵減部分實習時間。
台灣牙醫界對於陳俊龍則褒貶不一。台灣口腔植體學會常務理事蔡逸民多年前在哈佛大學進修牙周病專科時,教過還是牙醫系學生的陳俊龍,蔡逸民記得,陳問他第一個問題是「你們台灣牙醫師有多賺錢?」而不是問牙醫專業問題,讓他印象深刻。
陳俊龍考不上台灣牙醫師執照,有牙醫師猜可能是陳中文不好,答題不易。但蔡逸民說,他在哈佛教過的一位莊姓牙醫師,也是小留學生,現已是哈佛口腔外科教授,去年回台就考上。
也有牙醫師透露,陳俊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診所已關門,就是因為醫療糾紛被告,不得不關門,或許是陳察覺經營美國診所並非高枕無憂,才會想回台灣發展。
陳俊龍在美號稱一年收入五億台幣,前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葛建埔說,美國植一顆牙約卅萬台幣,台灣只有八萬元,在美國做植牙本來就好賺,而且陳已投資一家台灣診所,準備給陳在國內牙醫系畢業的外甥開業。
陳俊龍號稱他首創全球五合一手術,縮短植牙時間,更令台灣牙醫師覺得名過於實,台灣牙醫師私下說:「很怕陳回台開業,打亂市場。」 2010-04-08 11:31:22
17家醫院 冒牌醫師幫你看病【聯合報09.05.28
台南地檢署昨天破獲冒牌醫師人力仲介集團,蘭嶼衛生所醫師洪明清涉嫌仲介假醫師龍起宏、顏瑞騰、黃祖和、陳武宏,赴十七家醫療院所擔任急診或代班醫師工作,被依詐欺、違反醫師法及偽造文書罪聲押獲准。
檢方指出,這個集團七年前起仲介冒牌醫師看診,連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花蓮鳳林榮民醫院兩家公立醫院都涉入,影響數千人看診權益。
雇用冒牌醫師的醫療診所大多感到冤枉。鳳林榮民醫院副院長尚淳說,「冒牌醫師一般都發生在診所,如今犯罪集團連醫院都敢騙,太惡劣了。」彰基雲林分院認為這對醫院聲譽影響太大,考慮向對方求償。但醫院都認為醫政單位應該正視偏遠地區醫師人力不足問題。
「真的嗎?榮民醫院竟然有假醫師!」常到花蓮鳳榮醫院就診的朱肇光直呼「有夠扯!」屏東潘姓男子獲知可能是假醫師為他看診後說:「以後晚上看醫生要多留意。」
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李靜文表示,洪明清夥同龍起宏、顏瑞騰、黃祖和、陳武宏等非醫學系畢業,或醫學系畢業未取得醫師執照的男子,偽造醫師執照影本,向醫療院所包攬值班、急診代班。
不少醫療院所有醫師不願值大夜班或急診,而且值班費又低,讓仲介集團有機可趁。檢方調查,洪明清仲介後抽一成,部分假醫師和醫院混熟後,自己找值班機會,免被抽成。
十七家醫療院所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屏東全民醫院、國仁醫院,高縣鳳山大東醫院、文祐診所、杏和醫院,台南縣善化宏科醫院、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高雄市邱外科醫院、文雄醫院、大樂聯合診所、健仁醫院、臨海醫院、進興診所,雲林天主教若瑟醫院,花蓮鳳林榮民醫院,苗栗苑裡李綜合醫院。
有三家承認知道龍起宏等人是冒牌醫師,其他都說不知情。檢警已帶回十六名涉嫌者,除洪明清等五人聲押獲准,其餘交保或飭回。
‧ 太扯! 被騙17院所:我們也是受害者
‧ 醫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檢方查!
‧ 密醫遊走鄉下 「有經驗沒執照」
‧ 密醫集團 衛生署也震驚:很難想像
‧ 衛署:受害民眾可求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4930950.shtml
繼新北市長朱立倫之後,台中市長胡志強也發難,直指中市府回覆民眾的公文八股、官僚、敷衍,滿紙文言文,甚至還寫錯,連他這個牛津博士都看不懂。
胡志強舉的幾個例子,果然冷僻,閱後讓人噴飯。民國一百年,台中市政府還能保留公文書寫的「恐龍範例」,委實不易,絕對可以列為公文改革的教材。
所謂公文,簡單講就是公務文書,從發文或處理,至少有一方是政府單位。機關間往來文書隨你官僚或冷僻,首長看不懂,自己查古書或對屬下開罵;但若公文對象是民眾,就不能等因奉此,拿「知關錦注,特先奉復」這類結尾應酬語敷衍了事,搞得民眾一頭霧水。
公文講白話文,不用心還是要挨罵,去年國稅局中部一分局,發文通知攤販逃漏稅要罰款,受文者竟然是飯糰、豬排、紅茶、鹽酥雞、玉米和地瓜,民眾收到後破口大罵:「這是寫給誰的啊?」說穿了,公務員只看到他要追討的稅金和罰款,眼裡卻沒有民眾。
民眾不在意你稱呼他是「台端」或「鈞座」,只在乎他的問題能否解決。行政院的《文書處理手冊》,或研考會「公文e網通」,只能指導公文格式,卻不能給公務員一顆同理心。換個角度,承辦科員只要想想,如果受文者是自己,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答案和用語?相信就不至於出現與民眾期待「迥不相侔」的巨大落差。
留言:
寫公文還是國家考試裡面的一項,每個想當公務員的考生都必須學公文,請問公務員寫公文有什麼不對?狗屁不通?看不懂是因為你笨,沒知識兼不衛生!!
這篇短評自己不也是來個「等因奉此」?對象是不也社會大眾?
文言參雜 裁判書也艱深費解2011/04/19中央社(楨:病歷中文化呢?各專業本有其術語,再怎白話,呆歹彎人也有看沒懂!另參本館:百大良醫)
目前的裁判書、起訴書充斥文言文夾雜,板橋地方法院1名資深法官今天表示,司法院推動「裁判書白話文運動」時,「迥不相侔」也曾是建議法官少用的裁判書用語。
這名法官統計目前裁判書常用語,綜合串連成「訊據,伊所述理由,跡其所為,尚非無據,容非無疑,然似無不合,尚非全然可採,上揭伊之立場洵堪認定;次按,前開渠等立場迥不相侔。」
其餘還包括,「準此,參諸上開所附證明在卷可稽,若合符節,所辯非有理由,且伊坦承不諱,自無庸再予宣告,併此敘明,爰量處... 」這些實際例子,都是艱深費解,或模稜含混的用語。
這些用語不易懂,常讓當事人遭起訴或收到判決書時,搞不清楚語意。另1名法官說,這類在其他書寫或口語溝通上看不到的用語,在裁判上仍經常可見。
資深法官表示,現任司法院副院長兼大法官蘇永欽,在民國87年就已大力推動裁判書類通俗化,並在期刊撰文批評,以文言撰寫裁判書,完全談不到修辭,只是保存傳統公牘所代表的權威而已。
大多數法官也不反對使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撰寫裁判書,司法院實際推動時,還組成研究小組,開辦講座,並列出許多拗口、艱深的公文書類用語,但最後仍無疾而終。
刑事庭法官表示,「尚非無據」就是有理由的意思,「容非無疑」就是可疑,但基於書寫習慣,願意完全改變傳統寫作習慣的法官不多。
法官表示,純粹是沿襲舊制與書寫習慣,也有的法官希望整份判決用詞不要重複,所以才會同時呈現「附卷可稽、在卷可評、在卷可稽、附卷可評、詳如卷證」的奇妙現象。大家都希望精簡表達,並非故意和民眾過不去,或讓民眾看不懂,但仍有改革空間。
留言
照您的說法, 全面使用白話文的中國應該亡國才對啊! 中文本身就不是ㄧ種精確的語文, 這也是為甚麼西方的科學較進步, 日本人非常清楚這一點, 除漢字外, 採用片假名來加速外來文化的吸收, 這跟文言文白話文有何關係?
公文用語勿矯枉過正2011-04-22 中國時報 【張安蕎/北市(自由業)】
筆者以為,公文屬於應用文,言簡意賅、精確用字本來就是其書寫原則,而法律文書,嚴謹扼要更屬必要。若因為「看不懂」便要求改為使用淺顯易讀的白話文,則不難想像任意用字、無既定格律的後果,文書必定失之大雅,冗長徒增篇幅,終招致笑柄。況且各行各業,皆有其專業語法,例如醫藥用品成分標示,皆為艱澀的專有名詞,豈不也應一同改為民眾看得懂的用語?
公文裁書的確不應過分雕琢字句,導致閱讀者的困擾,然而,要改的絕不是使用精簡的文言書寫方式。公務員相互推託、不負責任的態度,才是造成公文贅言贅字、語帶含糊的根本理由。
留言
台灣的應用文教育,不就是應付考試,一堆垃圾而已,長官看不懂 絕對是應該的,畢竟那種垃圾般的用字淺辭,懂得人才有鬼勒
連這都聽不懂!還好意思講,跌股啊! 2011-04-22 10:41:15
「波波」亂象誰大開後門?牙醫協會點名2人:這綠委女兒就是波波醫師2024-11-12
日前有婦幼診所醫師替患者開子宮鏡手術時造成患者死亡,被起底是「波波醫師」而引發討論。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暨本土小牙醫聯盟今(12)日召開「波波牙醫侵台利益結構圖大解密」記者會,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揭露, 許多波波醫師都是政商高層子女,包括這綠委的女兒就是波波醫師,2022年《醫師法》修法時,提案大開波波醫師及牙醫名額的就是這名綠委,以及現任衛福部長邱泰源,現在還砸了24億推行偏鄉計畫,大幅開放波波牙醫實習名額;協會痛批,總統賴清德身為台灣首位醫師總統,反而毀壞台灣醫療。
賴清德回應波波牙醫、綠能民怨 網炸鍋:台南市長會換人 2024/11/13
近日波波牙醫議題再次引發輿論炸鍋。此外,日前有周刊報導外商來台投資綠能,六年後不堪地方勢力與黑道勒索、落荒而逃,也造成熱議。總統賴清德發文回應,針對波波牙醫,承諾不提高國外回台實習名額,針對國外學歷審查會更嚴格。另也將落實靖平專案及《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激勵措施》,杜絕犯罪。網友直呼「麻煩處理公視」、「台南光電要不要先處理好?不然市長會換人當了」、「勞動部霸凌事件呢?」
回應
呵,爭功諉過的塔綠斑又來了
連醫界都點名邱泰源跟賴惠員是罪魁禍首,門戶大開是2022年的事,塔綠斑還想洗地到馬總統身上喔
而且追根究底,波波醫生的緣由是2004年起,中東歐國家一一加入歐盟,使得教育部一併承認了波蘭等國家的醫學生學歷
這群波波醫早從阿扁的時代就看到這條路跑出國去,畢業回國的時候已經是馬總統
馬時代的衛生署長葉金川等一眾官員官員還主導修法,嚴格管制波波醫生的資格
反觀當年波波家屬大遊行,收下連署書的,還是你民進黨的召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