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7 05:53:44阿楨

台官去陸


賴主委終於同意台官去陸

禮尚往來嘛!旣然陸客即將來台,台官去陸又何妨?

台灣海峽將有如過江之鯽、橫空侯鳥的盛況了。

李炷烽登陸》立委施壓 陸委會急轉彎【聯合報╱記者何明國08.06.04

陸委會昨天晚上政策急轉彎,同意金門縣長李炷烽赴大陸參加震災募款晚會,並將這項改變通知內政部,內政部日內將通知李炷烽已獲許可赴大陸。
為了幫四川震災募款,金酒公司和大陸方面合辦晚會,除金酒董事長雷倩將出席晚會,金門縣長李炷烽也提出申請到大陸參加晚會。
日前內政部召開赴大陸地區許可審查會時,李炷烽的申請案因作業時間不及,內政部以臨時提案提到會中討論,陸委會代表表示,這類申請案必須先簽報陸委會高層,才能決定是否許可。
據了解,陸委會高層對過去李炷烽訪問大陸的「表現」並不滿意,有些屬於中央而非地方權限的事,李炷烽會「越權」和對岸談,超過申請參與活動的範圍。另外,陸委會要派人陪同督察,又遭李拒絕,過去李不受規範的態度,令陸委會高層非常不悅。
這次李炷烽以參加金酒在大陸的震災募款晚會為由申請赴大陸,但陸委會高層得到訊息,李有意藉此機會和對岸談人民幣兌換和進行其他活動,將會逾越法令規範,因此不予同意。
有關官員表示,現行法令規定,縣市長必須是參加國際活動才能赴大陸,但是外島和本島有別,外島的縣長如果是小三通等相關活動,專案申請陸委會一般會許可。因此過去金門縣長和連江縣長、澎湖縣長都去過大陸,但李炷烽常從事超出許可範圍的活動,不受規範,這次才被否決。
不過,李炷烽把被否決的消息放給媒體,給陸委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有關官員表示,李炷烽過去就會利用媒體給陸委會壓力,不太敢封殺他的申請案,這次李故技重施,果然有效,在立委質詢壓力下,行政院長劉兆玄指示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重新考量,陸委會在昨天晚上急轉彎,告知內政部同意李的申請案。
據了解,為避免李炷烽到大陸後又違反規定從事其他活動,陸委會特別要求李炷烽必須遵守相關規定,只從事申請許可範圍的活動。

川震晚會 陸委會攔李炷烽【聯合報╱記者何明國08.06.03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表示,大陸賑災現在最需要的是救援物資,不是地方首長去參加晚會,因此陸委會給移民署的建議是,金門縣長李炷烽大陸行沒有需要。
劉德勳表示,過去為了金酒的商標和行銷通路問題,李炷烽去過好幾次大陸,因此李去大陸並不是問題。這次金酒在大陸的賑災晚會,有金酒的董事長雷倩出席就可以了,李炷烽沒有必要到場。
劉德勳表示,現行縣市長訪問大陸的規定,本島和外島有別,本島的縣市長以參加國際活動為原則,但外島的縣市長可以專案申請,目前這項規定未考慮修正

郝龍斌赴上海 今提出申請【聯合報╱記者錢震宇08.06.03

台北市長郝龍斌將赴上海簽署世博文件,會勘世博會場地,加強台北、上海兩城交流,最快今天會向陸委會提出申請,預定出訪時程六月廿三日至廿八日。
台北市政府強調上海世界博覽會主辦單位是國際組織,而非上海,符合陸委會縣市首長「參與國際組織所辦國際活動」的出國標準。
據了解,市府各局處的簽文已經匯整至人事處,最快今天就會提出,確定隨行的首長,包括觀光傳播局長羊曉東、研考會主委盛治仁、文化局長李永萍等人。
幕僚轉述,原本預定出發日期因議會會期延後到六月廿三日,大陸國台辦已原則同意郝龍斌的訪問,目前就等陸委會同意。郝此行目的除簽署世博文件外,將加強兩城交流、促進觀光及促成熊貓來台。
此外,市府也將在二○一○年世博會期間在上海舉辦「台北文化節」,帶著國內知名表演藝術團體至上海演出,行銷北市,同時也邀請上海當地表演團體來台北演出,進行文化交流。
郝龍斌還將與虹橋機場負責人會面,溝通松山、虹橋直航對飛相關事宜,也會安排與上海市長、國台辦等人見面,就兩岸交流及城市間的互訪,做廣泛的溝通,並邀請上海市民來台北市觀光。

北京旅展 陳菊願帶隊【聯合晚報╱記者包喬晉08.06.02

北京旅展及奧運即將展開,高雄市府將登陸參加旅展及觀摩奧運衛星轉播,中共國台辦已發給高雄市新聞處長史哲等3位官員台胞證,市長陳菊則表示將在「平等、尊嚴」原則下帶隊參加北京旅展,不過市府幕僚今天表示,陳菊赴大陸的政治性可能壓過旅展主軸外,民進黨中央可能也有意見,陳菊是否申請大陸行,變數還很多,成行的可能性極低。
高市新聞處長史哲計畫到北京奧運,觀摩衛星轉播事宜,為高雄世運作準備,他5月上旬兩度申請台胞證被拒後,高市府向陳雲林喊話後,史哲等3位新聞處官員台胞證已獲核准。
高市府建設局長劉馨正也預定6月19日到21日,帶領高雄市代表團參加北京旅展,高市旅行業者希望陳菊帶隊參加,陳菊表示將在「平等、尊嚴」前提下,帶隊到北京行銷高雄。不過市府內部傳出,陳菊大陸行的可能性很低。

上一篇:暴利富豪團

下一篇:陸客來台

阿楨 2020-10-01 09:30:21

歐陽娜娜登臺2020十一國慶晚會演唱我的祖國遭綠圍剿,台藝人名嘴力挺:這是臺灣之光,林志玲也唱過我的祖國/金士傑也登臺過, 娜不能唱我的祖國/時中可唱我的母親臺灣 網批民進黨雙標. (回應:綠欺軟怕硬,周傑倫也說過我是中國,綠媒鄉土劇在大陸大賺,綠營上到立委大佬,下到週邊馬仔,在大陸賺錢,綠媒屁都不敢放,只剩下817和覺青在無能狂怒。 民進黨吸中華民國奶水,但說自己是台獨要消滅中華民國,藝人只不過唱了我的祖國就十惡不赦? 台灣落後環境差都到中國經商,怎不裁罰台商?只敢欺負小女生的綠色小孬孬! 綠其實是在批當過kmt發言人的娜爹! 台灣藝人去大陸酬勞十倍能見度百倍,台灣無法提供,這是很現實的,看來明年春晚台灣藝人要擠破頭了。)

不滿央視“求和說”陸委會嗆兩岸論壇是統戰平臺,國民黨2020-09-14取消以政黨形式參加/王金平不率領參加 (回應:兩岸三通與馬習會之後,關係原本看好,豈料2016殺出「蔡鉸金」攪壞局,,民進黨非得兩岸不共戴天嗎?)

海峽論壇--維基百科

海峽論壇(Straits Forum)是台灣海峽兩岸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之間的民間交流平臺,由國台辦、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台灣一些民間團體等共同主辦,始於2009年,每年舉辦,為期一周,主會場設在廈門]。

阿楨 2019-03-13 11:04:58

擔任不給薪職務 多半為了生意跟保障
不過,對台灣人在大陸擔任政協委員或仲裁委員等職務,一名大陸涉台學者表示,「台灣當局別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仲裁委員,看做是在大陸當官,因為當選委員並不是他們自己的本意,而是有人把委員身分作為一項榮譽加給他們的」,而且「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根本不是大陸的公職人員」。
  他表示,大陸地方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人民調解員、教師、陪審員、顧問,都不是大陸的「國家公職人員」。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不是公職,不領工資,只有專職的人大常委、政協常委才是「國家工作人員」。
  而不願具名台商則表示,許多台商會擔任大陸政協委員、政府顧問等職務,多半是為了生意,同時在當地有較多保障,某些比較小的投資糾紛或矛盾,也可以透過這些台籍委員來處理。畢竟大陸環境不如台灣,各種風險也比較高,擔任政協委員或仲裁委員等職務,等於是有另一個保障。
  「兩岸關係條例」規定,國人不得擔任大陸地區黨、政、軍、公職,一般國人若違法處十萬至五十萬元罰鍰;若是公務員,處一年刑期或三十萬元罰金並喪失退休俸。但迄今真正開罰的,幾乎沒有。這些台商、臺胞,依然正常往來於兩岸。
  回應
陸委會要實際操作蓋世太保了,勵害了!
大陸越來越開放,台灣越來越封閉 台灣漸漸變成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

阿楨 2019-03-13 11:03:23

在對岸任人大、政協、無薪代表就算當官? 2019-03-12 聯合報

兩岸交流頻繁,愈來愈多台灣人到中國大陸擔任大陸正式編制內的職務,甚至出任大陸地方政府的顧問或政協委員,但因兩岸沒有正式的查證管道,我方並未掌握確切人數,而如何認定為「正式的公職人員」也存在許多爭議。至今,除了六名村官外,陸委會並未依「兩岸條例」對這些人士開罰。
  2012年,我國安局曾經統計當時在大陸擔任公職的有169人,當時有大陸全國政協1人;地方政府政協或特邀委員73人;各地方政府顧問1人;各地方政府人大特邀代表5人;各級法院特邀調解員或陪審員63人;中級法院涉台事務顧問1人;各地委員會仲裁委員會仲裁員14人;加工出口農業創業園區副主管4人;大專院校編制內教師3人;各省市外圍團體委員4人。
  近年來,赴中國大陸任教的編制內教師增加到數百位,都是一年或三年一聘。而出任大陸地方政協委員的人數也有擴大的趨勢。福建平潭更是公開召聘台灣人去擔任多項政府部門的副職主管,雖屬於「聘雇人員」,但也算是與「體制」沾上邊。
  早期台灣人出任大陸黨政軍要職者,大多是「叛逃」或「完全脫離」台灣者。例如,「駕機叛逃」的空軍軍官黃植誠、林賢順,兩人都曾擔任大陸全國政協委員。最知名的「叛逃軍官」當屬被形容抱著兩個籃球遊到對岸、擔任過世界銀行副總裁的林毅夫,他曾任大陸全國人大代表以及政協委員等職,而林的夫人陳雲英目前仍是大陸全國人大代表。
  兩岸交流之後,愈來愈多台灣人到大陸經商和生活,出任大陸地方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者也逐步增加。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到香港發展的台灣主播吳小莉,她曾擔任兩任(2008-2018)廣東省政協委員。其他在台商臺胞多的省市,諸如福建、廣東、上海和江蘇,都有邀請台灣人出任「特邀委員」;台商聚集的廣東省東莞市早在2007年就有林佳蓉、翁阿輝、洪文正等多位台商,直接擔任當地的政協委員,而非「特邀」;林佳蓉甚至還出任廣東省婦聯會執行委員,婦聯會屬於中共統戰系統下的組織。
  大陸南方都市報曾披露說,林佳蓉知道自己「違規了」,為了履行東莞市政協委員的職責,她做出很大的犧牲。「不惜冒犯台灣當局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財產過戶給丈夫,並因此兩年沒有回台灣,執意留在東莞為台商發聲。作為大陸首批純台籍政協委員,她承受的質疑和痛苦,從未對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