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吃素之名
這有啥?宗教也沒特別,前評<時尚大甲媽>不已批過各式假xx之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892742/20080415062822
吃素減碳 跟上抗暖化潮流【聯合報╱記者朱淑娟08.04.11
全球掀起一股「吃素減碳」風潮。環保署長陳重信昨天承諾,四月廿二日世界地球日當天他要吃素減碳,至於是否把吃素減碳列入生活減碳政策宣導,他表示應進一步算出數據再來評估。
陳重信昨天到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報告「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進度,立委林鴻池質詢時指出,吃素抗暖化已是世界潮流,德國環保署長已公開呼籲民眾吃素抗暖,為何環保署至今沒有任何宣傳?
環保署出版的「二氧化碳生活減碳」小冊子中,列了一百多種生活減碳小撇步,就是沒有吃素這一項。陳重信說,素食減碳的確是一種潮流,他承諾在地球日當天吃素,也鼓勵環保署同仁吃素。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國外已經有太多吃素減碳的資料,建議陳重信不必等到國內提出數據才推動。他舉例,飼養牛不但會吃草、穀物、排放廢汙水,牛又會放屁排放甲烷,全球百分之廿的溫室氣體來源就是甲烷。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認為,要在國內推動吃素減碳的確應該有符合國人飲食習慣的減碳計算方式。目前環保團體推動吃素減碳,找到的資料都是國外的,希望應儘快以國人飲食計算出吃肉、吃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並非吃肉才會製造二氧化碳,米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不過台達文教基金會企畫張楊乾表示,依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資料,全球百分之十八的二氧化碳是畜牧業造成的,百分之二才是稻米生產,吃素還是一個有效的減排二氧化碳的好方法,目前他一周有三餐吃素。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則表示,除了吃素減碳,也應推廣「吃在地」觀念,如果總愛吃進口食物,即使從美國進口素食,運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比吃本地牛肉還多
環團組蔬食聯盟 推動吃素公共政策【聯合報╱記者朱淑娟
為了推廣吃素減碳,環保團已醞釀成立「蔬食抗暖化聯盟」,預計四月廿二日世界地球日推出首波活動。發起人之一的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未來將推動素食為公共政策,並推動友善的素食環境。
潘翰聲說,聯盟取名「蔬食」、而不是「素食」,是要讓吃素有別於宗教的原因。很多人不喜歡走進素食餐廳,是因為餐廳內的擺設、音樂都有濃濃的宗教味。「蔬食」則讓民眾不會有宗教的拘束。
「蔬食抗暖化聯盟」成員已開過兩次會,決定未來將推動吃素政策化,要求市售的素食產品應標示成分。過去曾有民間團體檢測素食中含有葷食,未來政府應訂出管制策略,保障素食者的飲食權益。
本身就是素食者的潘翰聲覺得,台灣社會至今對素食者還是不夠友善,例如一群朋友相約吃飯,如果別人都吃葷,唯獨自己要吃素,「大家就覺得你很奇怪」。未來聯盟也將推動葷、素者互相尊重運動,也會推動餐廳應提供素食料理,讓素食者、葷食者可以在同一個餐廳用餐,各自享受自己喜歡的料理。
韓國狗肉vs.素食減碳【聯合晚報╱社論】08.04.13
韓國首爾市打算立法將狗列為「家畜」項目,以便管理對狗的飼養、宰殺、銷售食用作業。簡單說,就是吃狗肉「產業化」的意思。此事引起國際保護動物團體的公憤,呼籲「一人一信」表達抗議。台灣也有愛狗人士發起抵制韓貨、拒看韓劇等。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很多人愛貓狗寵物有如心肝寶貝,不能理解何以有人主張正大光明吃狗肉。不過,此問題若深思一層:人類肉食向來理直氣壯,雞鴨牛羊豬,成萬上億地每天排隊送進屠宰場,從生下來那一刻就是等著被殺來給人吃。眾生平等,何以獨愛狗?(楨:吃印度聖牛、猶阿髒豬、及各式禁忌或寵物呢? )
此事再討論下去,就要進入「難道叫人吃素嗎」的辯論了,與至今肉食文化的主流顯得格格不入。但其實,吃素不但是一種宗教主張,愈來愈多人以身體健康的理由而儘量吃素,這種「利己」的動機甚強。最近,環保界則提出「吃素減碳」的主張,因為畜牧業成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戶」,為了養牛所需用的榖物、草地,也造成熱帶雨林大量砍伐。換言之,素食如今還多了一個公共利益的理由,已成為國際環保界的新訴求之一。(楨:種糧食或生質能而砍伐尤其火耕呢?還有為何要浪費靠草或剩糧剩菜養出之家畜而不吃呢?)
人類的飲食習慣根深蒂固,不大可能忽然推行翻天覆地的「素食革命」。宗教界向來「不殺生」的慈悲主張猶未能普遍感化人心,可見肉食文化不易移除。但現代消費主義、物慾主義過強,的確可待檢討。近年來連串的口蹄疫、狂牛症、禽流感等大規模動物疾病出現,且造成人類傳染的危機,有人認為正是人類過度耗用生物資源的警訊(楨:蔬果就無病、毒?)。從此一角度來看,現代人從大量肉食到使用皮草等消費習慣,都已超過維生必須的基本需求;此時推動「回歸簡約」的生活態度,應是合理且必要的趨勢。(楨:那最好回到共產的人均配給制!)
國內環保團體打算推動「蔬食抗暖化」運動,將環保行為深耕至日常的飲食文化,也避免「吃素」二字引發的宗教聯想。我們認為這是符合公共利益、有利環境保護的主張,值得響應推廣。疼愛寵物視如家人的現代愛貓、愛狗一族,抗議南韓吃狗肉行為的同時,如果也能考慮到,多吃一頓素食就少耗損一些其他生物的性命,亦有助普及所愛至眾生了!
調局驗素食 逾5成摻肉>中時09-06-14李永盛
吃素的民眾,吃下的真的是素食嗎?調查局最近執行法務部交辦的「打擊民生犯罪專案計畫」,以DNA檢測技術,在臺北縣市抽驗卅一件市售素食,竟然有十七件驗出肉品成分,化驗結果顯示素食混有肉品的比例逾五成,為歷年來最高!
調查局最近一次檢測發現,大臺北地區半數素食摻葷及肉品混充案例後,衛生署強調,素食分類政策七月一日起將正式上路,屆時若標示為「全素或純素」者,即使驗出微量的雞或牛成分,也將依標示不實處以四到廿萬元罰鍰。若經進一步稽查發現有因製程不當導致摻葷情況者,更將重罰六到卅萬元。
調查局抽驗發現,市售的素食產品有超過一半摻了肉,素食者大多是基於宗教不得殺生的信仰,害人家在無意中破戒,真是罪過大哉。
素食主義Vegetarian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爲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素食,表現出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樸歸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獲取天然純淨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額外地體驗到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欲望的愉悅。 在美國有1/10人口、英國有1/6人口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爲素食者。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爲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素食,已經成爲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
嚴守素食主義者
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嚴守素食主義者也不使用動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
奶蛋素素食主義者(Ovo-lacto)
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制成的食品,像是蛋和奶類。有些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是因爲道德的因素,所以會拒食起司、蛋類這些以工廠化生産出來的食品。
奶素(Lacto),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但會可用奶類和其相關産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義者相似,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産品。
長壽健康飲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類和豆類,包括食果實主義(Fructariansim)
生食主義(Raw foodism)
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爲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有些生食主義者叫作活化生食主義者,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義者的精神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食果實主義
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
部分肉食主義
這類的人可能基于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像是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于半素食主義之間。
自由的素食主義
這類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爲主,偶爾會食用肉類。
苦行式素食主義
這類人爲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代表人物:甘地。
宗教
世界上許多素食者都是基于宗教的因素而食素。
佛教主張不殺生,佛教《涅經》:“佛說:吃肉的人斷大慈悲種子”。另外在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在佛教中認爲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國佛教可以食用奶制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爲谷類或水果制成,但因爲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基督教在舊約的創世紀(9:4)中提到“但是,動物的肉與血你們不得吃!”,教會中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亦主張吃素。他們在臺灣的教會還生産了不少高質素和口感的素肉、素腸等,使會衆從肉食過度到素食的過程更輕松。
非宗教因素
部分人會因爲內心修養,熱愛動物,熱愛生命等因素而素食.
如:部分人看到血腥殺戮動物的場面,感覺殘忍.或被動物之間的情感所感動.或擁有博愛的內心修養而吃素
有些人會因爲傳染病等環境因素、道德因素、保護動物、健康、減重等原因而吃素。
著名例子有因飼料污染造成牛肉引起CJD,而拒食肉類的行動。
對于出于道德的素食主義者並不是單單的由于對于殺戮動物的反感,而更是出于對于動物生存權利的道德關照。正如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裏所說,工廠化的養殖方式剝奪了動物自在生活的權力同時帶來一系列痛苦,這裏用自在而不是自由,是因爲食用動物的宿命如此,不可能擁有自由生活的權力。但是大多數的動物權益保護者都同意這些動物應當擁有生前自在生活的權力,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須得到滿足,但是工廠化的養殖方式是這種情況無法實現。于是基于動物權益的素食主義産生,其基本的原則是不食用生前基本生存需求受到人爲制約的動物,當然由于這些必須相關的調查作爲基礎,但是往往難以實現。于是保守的做法是類似于一般的素食行爲,不過由于其原則的界定,這類素食者對于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並不排斥,因爲對于水生動物而言,即便是人爲的養殖,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和自在生活的權力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編輯本段]素食主義的曆史
西方
素食主義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傳統,地中海東部的文明也是一個來源,但兩者關系並不大。世界範圍內的傳播也只是現代的事情。
古希臘,羅馬
荷馬和希羅多德都在作品中提到過只吃水果的自然人。迪奧多爾也描述過埃塞俄比亞的素食民族,其中包括食根者,食麻者,和食樹芽者,並把這些和一種和平的生活方式對應起來。這些在同時期還可以見到的描述是如稗官野史一般的。但無論如何,古希臘早期的這些觀點是值得注意的。
天主教時期
在天主教早期的聖徒時代,許多人對肉類帶來的不潔心懷恐懼。在稍後的一段時間內和中世紀,許多神職人員和隱士出于禁欲主義放棄食用肉類。
中世紀及新時代的早期
就算是中世紀的新宗教也把放棄肉類看作是苦行的一部分。這也是區別教徒和教義規定的正統苦行僧的標准。聖方濟各雖然把動物看作他們信仰世界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對素食主義既不實行,也不宣傳。
十九世紀
英格蘭人顯示了對于實行和宣傳素食最強的傾向(時至今日仍是這樣)。從18世紀開始,在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與清教徒很接近的以素食爲表現形式的苦行。1801年第一個素食協會在倫敦成立,英格蘭其他城市紛紛緊隨其後。19世紀出于道德因素的素食主義代言人是詩人雪萊。1847年他創立了“素食社會”組織。英國公衆中素食主義的典型代表是蕭伯納。托爾斯泰也是個著名素食者。
二十世紀以來
1908年,國際素食聯盟成立。
中國傳統素食主義
相傳,成湯滅夏桀于乙卯日,武王滅商紂于甲子日,之後曆代爲避免重蹈覆轍,便于這些日子齋戒,修養心性,初一到十五茹素遂成爲習俗。
《禮記》中雲:“逢子卯,稷食菜羹。”《周禮》中雲:“大喪,則不舉。”“不舉”作“不殺牲食肉”解。
另有處于長生不老及成仙目的的茹素。
《呂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名之曰爛腸之食。”“味衆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以此長生可得乎。” 《論衡•道虛篇》曰:“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蛤蜊之肉,與庸民同食,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上天?”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是中國的素食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
http://baike.baidu.com/view/90696.html?tp=1_11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364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404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419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436
主要的論點約有下面幾點:
1.佛陀成道前六年遍試苦行而形銷骨立仍無法悟道,佛陀教法重視心念清淨,不尚極端苦行。
2.葷食直接或間接殺害牲口魚獸。素食亦不免直接或間接殺害蟲蟻鳥鼠。(在田邊觀察過農事,就不難理解這個道理)
3.佛陀反殺生但不倡議素食,反對以素食為律為法,在佛陀時代,提倡素食等嚴格頭陀行的是提婆達多(他是佛陀的堂弟,曾試圖分裂教團並以巨石襲擊佛陀,在佛教中被視為外道,故有人以此譏誚大乘行的是提婆達多的法)
4.素食是階級化的做法,不合佛陀不分階級施行教化的本意。
5.中國大乘素食戒律源自佛法見解"不究竟"的梁武帝之斷酒肉文,梁武帝如何不究竟法,由中國大乘祖師達摩和梁武帝的故事,可窺一二。
http://blog.roodo.com/david999/archives/157534.html
南方菜偏甜北方菜偏鹹,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北高南低、東高西低” 2023-03-05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佈特徵。東北地區患病率較高,吉林省達到了4.5%,遠高於全國3.21%。東部沿海高於內地,特別是江浙滬達4%。 而兩湖江西2.2%,體現了糖尿病患病率與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緊密相關;奇怪了,為什麼會北高南低?而且高發地區沒有廣東?可能,北方廚師在做菜時也放糖,只不過鹽巴放得更多,遮蓋了甜味?至於浙江菜和上海菜對北方人來說也是偏甜,但實際杭幫菜和本幫菜 “濃油赤醬”,糖和鹽都不少放啊。 3、最後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攝入過多的氯化鈉,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使血壓難以控制。最後南方人喜歡吃新鮮海鮮法要不白灼要不清蒸,全程不加鹽也不加糖,吃的就是食品本身的鮮甜味,吃這些食物為主的人群,想得糖尿病都難啊。
全球擁有最多門市,SUBWAY如何自平地蓋起高樓,現在又遭遇了什麼嚴重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13G6-7GIs
相關新聞資料
沃爾瑪2023年利潤六年首降(營收6113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為117億,同比下滑14.6%)
,未來盈利增長難解。
回應
subway的經營理念就是賺加盟商的錢,然後通過快速擴張的店鋪資料再去賺投資者的錢。
主要還是賣太貴,而且點餐方式要選擇麵包、配料,對於不熟悉的顧客來說太為難,不如麥當勞預設菜單
最大的問題是CP值吧!尤其當萬物齊漲後,貴又吃不飽的吃草餐印象揮之不去,其他速食漢堡店至少可以大口吃炸雞薯條慛眠自己肚子
subawy 雖然可以客製化搭配菜單;但很貴。對於學生小資族很不友好, 200元價格吃完好空虛,還不如點便當
Subway 在一周前(2023-02-14)宣佈求售,目前已聘請摩根大通(J.P. Morgan)提供諮詢探討出售的過程,不過不會給出售時間表,也不會確認過程中是否會保證出售。(法新社)
Subway 完美切合我的需求,口味清淡 乾淨衛生 有菜有肉,稍高的定價也阻隔了不少人潮,永遠都有位子坐著慢慢吃,總之希望這次換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比較值啊 比起其他速食還是健康點啊,但真的要比其他健康飲食當然不會是首選
美媒:中式素食簡單、美味、優雅
美國VICE新聞網2023-02-22漢娜•車的《中國素食廚房》是一本超越豆腐的必備食譜,在美國,許多受歡迎的中式菜肴是已被美國化的陳皮雞和炸蟹角等,而當提到更傳統的中式菜品時,人們往往會想到葷菜,如北京烤鴨和叉燒等。然而,漢娜•車在此書中強調,中餐其實是一種很大程度上基於素菜的烹飪體系。來到中國並學習素食烹飪後,她發現蔬菜不僅不可或缺,而且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簡單和優雅。(作者亞當•羅斯巴特,丁雨晴譯)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新聞資料
近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第一批信徒有被打回原形嗎?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
台灣蛋價明起漲2元 2023/02/12
受國際原物料高漲、禽流感疫情等問題,蛋價始終居高不下,每日缺口仍達40萬顆,批發價由每台斤50元漲到52元,下一波清明過後是關鍵,民眾直言「含淚繼續吃」。
相關新聞資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2-02-16籲不用搶購雞蛋!農委會做4措施:價格波動低於美日(回應:台灣人薪資是美日幾? 而蛋價卻要比美日?有這種不專業的農業官員,是台灣人之恥!)
才笑台灣吃不起雞蛋!中國抗疫也一蛋難求價格翻倍飆漲,從每斤(500公克)4元(18元新台幣)漲至8元人民幣 2022-05-21 新頭殼newtalk (回應:整天帶仇中風向的爛頭殼,監督對岸好努力好用心,台灣不必封也翻過倍了吧! 綠頭殼就愛比爛? 綠民真好騙! )
2023年第1周中國大陸雞蛋批發價每公斤10.73元人民幣(48.5元台幣),環比跌2.4%,連續10周小幅下跌。
蛋價再創新高!台灣為何會缺蛋? 2023-01-04 聯合新聞 極端氣候/疫病禽流感/飼料價格/小農高齡化/…,根本原因還是雞場如何升級,2021年全台1613個蛋雞場中,現代化的水簾式、高床式分別僅有75場和59場,剩餘的都是傳統雞舍,占比91.7%。(回應:綠色執政、缺蛋保證!)
中國現代化蛋雞養殖場,全流程自動化,比德國的還先進,真酷!2022-02-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MoIAeXoEY
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蛋雞養殖場:投資5.82億元,養300萬隻蛋雞,年產蛋4.5萬噸,銷售收入5億元,年生產3萬噸有機肥 2009-03-22在京奠基。
2019年中國生產3300萬噸雞蛋,占世界40%。過去,每個農場有100–1000只蛋雞。幾十年裡,朝標準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養了數百萬隻蛋雞。
2020年中國水產品6549萬噸,養殖占79.8%,占世界60%以上。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中國的糧食儲備超過6.5億噸足以養活14億中國人,儲備量超過6.5億噸,稻麥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2017年玉米儲備2億噸,2019年儲備100萬噸豬肉。中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為2.2億桶,相當15天需求量,國際能源署(IEA)建議90天,年煤1.2億噸,銅、鋁、鋅的戰略儲備分別為150至200萬噸、80至90萬噸和25至40萬噸。約7000噸鈷,是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料。此外,還儲備有鎳、銻、銦、鍺、氧化鉬等金屬及其化合物。
3斤飼料一斤豬肉,牛羊肉要7到8斤才夠,任何國家牛羊肉都比豬肉貴 2023-02-16
回應
美國12美元/磅
中國是26.44美元一公斤啊。
2023年1月全球牛肉最便宜的10國(美元/公斤):阿根廷6;烏茲別克5.9;;烏克蘭5.71;馬來西亞:5.69;喀麥隆5.67;緬甸5.36;烏干達:5.23;尚比亞:4.69;巴拉圭:3.97;巴基斯坦:3.32。價格最貴的10個國家和地區:香港60.2;瑞士55.72;韓國55.3;澳門38……
悄悄漲價的牛肉 會一飛沖天麼?全球牛肉產業大起底 2020-09-16
和豬肉相比,牛肉漲幅小,價格貴。但長期漲幅卻驚人:2007年初,1公斤牛肉20塊錢,2013年破60元。
2018全球六大牛肉出口國依次是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美國、新西蘭和阿根廷,而前六大牛肉進口國家/地區依次是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
為什麼進口牛肉比國產牛肉便宜?大規模養牛進口的成本非常低。大型農場成本/飼料成本/牛品種差異。我國黃牛淨肉率僅45%,料重比8:1,反觀國外商品牛,淨肉率55~60%,料重比5~6:1
物流成本:牛肉從新疆內蒙古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成本甚至比澳洲海路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更高。 此外,在發達國家,養牛服務體系健全。
還有關稅。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以來,大大地減少進口牛肉的成本。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 2020年,國內牛肉80元/公斤,而進口岸價僅35元/公斤,加上稅費、冷鏈物流、檢測等項成本,也不超過45元/公斤。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牛肉走私!
2013年,國內每年走私牛肉高達200多萬噸。巴西只有22元/公斤,當時50元/公斤,引得無數商人為之鋌而走險。走私肉源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主產國,經香港和越南中轉,或直接在南方沿海地區登陸,進入中國境內。
2018年後,國家持續加強邊境管控力度,打擊走私行為,並不斷擴大牛肉產品准入清單,走私下降,國內牛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2012年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 10.5 g。 按世衛建議每日 5 g。
回應
現在最反感這種科普,今天中國人這不能吃,每天那不能吃。 反正就是中國人的飲食全是毛病。 不能吃豬油,被忽悠了多少年。特麼後來才發現,都是油商的套路。 味精不能吃,是雞精商家的套路。 背後全是利益暗藏! 你不就是想推銷低鈉鹽嘛。 省省吧!
我們花了幾千塊裝了個洗碗機,結果現在就是個擺設了
【本文來自《在韓國洗碗機等小眾家電的普及率遠高於我們,更不用說地暖了,人家早就普及了》評論區】
要用洗碗機的話,先把殘渣請理一下,一個一個擺洗碗機裡,然後放洗碗劑,然後去幹別的,等機器洗完了的收進消毒櫃,整個洗完時間跨度大約半小時。
我覺得洗碗機適合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極度不願洗碗,不管碗多碗少的,由洗碗機代勞很合適;二是家庭人口多碗碟量大的,可以大大減輕人的勞動量;三是碗量雖不太大但容易為洗碗發生矛盾的,為碗置氣不值得,用機器來調和矛盾。 如果不是上面的情況,你需要瞭解以下幾點: 1.用洗碗機不是不需要勞動。人需要做的是倒菜、擺放(擺不好容易洗不乾淨)、操作機器、洗完取出,不能把機器當碗櫃。2.洗碗機超快洗需要30分鐘。 3.洗碗機價格高,占地大。4.洗碗機需要耗材。如果每餐產生的碗少,10分鐘就收拾完了,這種情況下洗碗機不如人。
美媒:12種中國麵條簡介
美國thekitchn網站2023年1月14日文章,原題:12種中國麵條簡介 麵條被認為是中國人發明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以下是12種的簡介。
一、米線。多為圓條形,比如起源於中國雲南的雲南米線,吃法很多。
二、米粉。起源於中國南方,很細,通常以乾貨和塊狀形式出售,在亞洲其他地區也有多種食用方式。
三、河粉。起源於廣東,也稱為沙河粉,通常與肉或蔬菜一起幹炒。
四、銀針粉。白色半透明,約5釐米長,末端尖,在客家人中很受歡迎。
五、拉麵。用手將麵團拉成有彈性的長條,煮熟後面會變得滑潤、更耐嚼。典型代表是蘭州牛肉麵。
六、粉絲。又細又長,具有玻璃般透明度。在寒冷的季節,與蔬菜一起放入炒鍋或湯鍋中,也用來製作春捲等。
七、麵線。若受邀參加生日聚會,主人是福建人,很可能遇到這種細膩的小麥粉絲。它可以由麵團拉到30多米長,被稱為中國最長的麵條。
八、雲吞面。起源於中國南部包括香港地區,煮熟後有嚼勁,是粵菜中的熱門食材。
九、刀削麵。山西傳統麵食,每根大小和長度都不相同。廚師將一塊麵團以特定角度向下削成條狀放入沸水中。
十、炒麵。中國外賣餐廳的主食,起源於廣東。無論現做的還是曬乾的,都須先用沸水煮熟,瀝幹水分再炒。
十一、撈面。比炒麵更柔軟、絲滑、厚實,是另一種以不同方式烹製的雞蛋面,也是廣東人對拌面的方言稱呼。
十二、油面。其實並不油,盛產於湖北等地。在香港叫車仔面,即街頭手推車上供應的黃色米線。通常在亞洲特產市場上新鮮出售,可熱食也可冷食。(作者阿普爾•曼迪,劉長煌譯)
相關新聞
歐洲最新研究發現:可安全使用人類排泄物種植食用蔬菜,網友祝賀:你們可算發現了
回應
中世紀的歐洲,大街上屎尿橫流,臭氣熏天,路易十四命工匠發明瞭高跟鞋。貴婦們提起長裙就可以解手,僕人們會及時用木盆承接,糞便通常直接從窗戶傾倒到大街上。歐洲史家總是把他們的過去描寫得無比輝煌,絕口不提野蠻的統治、驚人的貧困、惡劣的城市衛生和頻發的瘟疫。
這個題目顯示了出一種知識的缺失,直接使用人糞尿作為肥料甚至是通過堆肥後使用都無法很好地避免排泄物對蔬菜的污染,從而導致人的大便可以傳播多種疾病。
該視頻中引用的彭博社報導裡明確說了,是使用人類排泄物製成的肥料(中國傳統糞坑發酵),而不是直接使用。工業生產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用高溫烘乾,然後碾碎得到粉末。
歐洲人這才弄明白那繁體漢字為啥要寫成米田共,被簡化字誤導了。
全球飲食報告揭露最危險的飲食習慣 2022-12-12 阿淇博士
反式脂肪、燒烤、紅肉、糖都不重要,最可怕的是華人重鹽重油飲食
回應
中國各地不太一樣,西北鹽油還好。西南及中南部重油重鹽。東南沿海飲食清淡,山東鹽略高。東北低油,多豆製品。我在江浙,甚至覺得臺灣水果過甜,日本拉麵過鹹。
不難理解,中餐很多高鈉的調味料和醃製和發酵食品。
日韓醃漬物多,胃腸道癌也多。
以前在日讀書,日人也重鹹重甜.拉麵.味增湯.醬菜..蛋糕甜點.
可是,日本人不喝拉麵湯
我去日本,他們都把湯喝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2fvo1kTJc
韓媒稱“稻種是從朝鮮半島傳到日本”,日線民不樂意了 2022-12-13
近日,韓國《農民日報》介紹“高陽家瓦地稻種”讓韓國有了“5000年的農耕歷史”;讓“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稻種傳播路線有了根據,而日本主張 “中→日→朝”失去可信度。
回應
有什麼好爭的?反正源頭都是西亞。
小麥的起源地是中亞,分別向東、西傳播。但水稻是東亞起源,中國已發現1萬年。別被西方的所謂“歷史”洗腦了。
怎麼老有一堆人想給中國文化找個外國爹?這麼不自信的嗎?
幸虧中國出土早,否則水稻又成了外面傳入的了。
朋友請我去吃一家豬蹄店,到店發現服務員都是維吾爾族同胞 2022-12-13
這才是正常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新疆逐漸變多,可能因為信仰的問題,你不能吃,但並不妨礙你借此謀生,就像哈薩克很多穆斯林養豬出口換取外匯。更不能把這種全球絕大多數人都在吃的東西污蔑為髒東西,用它去劃分人群、製造隔閡。
回應
和一個回族朋友談過,他說好多都是誤解,《古蘭經》禁忌的食品:自死物、溢流的血、豬肉和“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比如豬肉,穆斯林不能吃和經營,但不干涉別人吃和經營。再比如,“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包括雞牛羊肉、魚類、海鮮等等,在現在的生活中真是不好辦。
川菜用料太重,油可以論斤,花椒辣椒可以論兩,食材的原味都消失了 2022-12-03
回應
要吃原味,去吃清燉白煮呀。本來吃的就是麻辣的口味。莫明其妙。
原 味黨咋就愛惹是生非呢。沒人禁止你們熱愛原味。但也請你們不要對其他口味說三道四!糖醋排骨也不是原味。松鼠桂魚也不是原味。剁椒魚頭也不是原味。愛吃不吃。這和跑肯德基店裡要吃麥當勞,有啥區別?
過去出版的川菜菜譜裡真的沒那麼多辣椒菜。現在人們印象中的這些辣椒菜,其實都是最近20年流行起來的川渝等地的路邊小吃,街頭菜,江湖菜。之所以是爆炸式流傳。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辣椒麻椒有一定的口感成癮性。另外,對傳統菜系衝擊最大的,其實不是其他的菜系對手,而是燒烤。燒烤這種料理業態,現在不僅是中國大江南北各地青年人的最愛,也是全球衝擊傳統餐飲。日本那種烤串賣酒的店也越來越多。操作簡單,利潤大。不管什麼牛羊豬雞魚蝦,還是各種蔬菜水果,串起來一烤,撒上佐料,刷上燒烤醬,配著冰鎮啤酒,大家在戶外一坐就開吃。輕鬆,愜意,舒服,沒那麼多講究。以後的青年人,無論哪裡的,都只會越來越適應這種業態。什麼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什麼老字型大小,大酒樓,最後都會成為一種高雅消費。
原味這詞,早先源於烹飪技藝落後,大多受環境或生產水準的影響而產生的飲食習慣。實質就是不會烹飪多樣化,只會用最簡單的手法。後來,經濟實力加持下的自信,通過一些文化包裝而向外輸出,將其詮釋為”健康美味、品質生活“的唯一標準。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而現代,工業化食品加工的蓬勃發展,飲食過於富足,也使得一些人的思維產生了變化,抗拒食物的多樣化,並將其定性為不健康,也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理念。區域文化多樣性、飲食多樣性,才是正常社會。畢竟美食從來都是多元化的定義,從來沒有”唯一“的標準。消除多元化而趨唯一,是種典型的西方殖民思維。
三年銳減70億隻,美國阿拉斯加州取消雪蟹捕撈季 2022-10-17 17:34:24字型大小:A- A A+來源:
據美國CNN 2022-10-6報導,美國北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和阿拉斯加漁業委員會上周宣佈,由於白令海現有的雪蟹數量低於開放捕撈的門檻,今年冬季該地區的雪蟹捕撈季將被取消。
回應
呼喚黴國環保先鋒,海洋捕撈的堅定反對者,著名演員,未來的政治家,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來走兩步唄。
北美野牛、印第安人……你要是說洋大爺帶來的物種滅絕,從現在數到明天早上都夠嗆數的完
我自從學了食品專業,現在我什麼都敢吃 2022/10/17
【本文來自《“餐飲揭黑大師”辛吉飛,是食品安全吹哨人,還是在盲目製造焦慮?》評論區】
我自從學了食品專業,現在我什麼都敢吃,看配料表就知道安全不安全。辛吉飛不在於揭露了什麼,而是在於講的太片面。總的來說,我覺得短視頻天然不適合鑒定食品安全。
回應
現代食品行業不是洪水猛獸。總體而言,人類在現代食品“毒害”下,壽命是在延長的。
我學校裡某些生物出身的教師敵視轉基因
海天醬油死豬不怕開水燙,消費者權益怎麼保障? 2022/10/17
回應
樓主標題嚴重不合適,海天配料符合國家標準!
其實海天這波是不幸踩雷了,作者就是在蹭熱點。
極端反對添加劑的人口號都如此相似 2022-10-12
【本文來自《何必對食品添加劑妖魔化?只要合規合法地添加食品添加劑,根本一點問題沒有》評論區】
注意到沒,極端反對添加劑的都是口號式的反對,他們既沒有基礎知識、也不經過社會調查、同時拒絕任何專業科普,在他們的邏輯裡,添加劑=非法添加劑,如此簡單明瞭。
極端的聲音未必更有市場,它只是更有戰鬥力。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而一旦形成群體,哪怕是非正式組織的群體,只要他們形成一擁而上的集體行動態勢,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增長的。
相比之下,模糊的聲音、遲疑的聲音、中間的聲音比較難以形成觀念共同體,因為你缺乏激情,缺乏“佈道”精神,懶得行動,也不抱團,那就等於拱手把世界交給了極端的人。”
回應
反對添加“科技與狠活”人,所謂的土雞土豬,中國人的肉食供應跟得上嗎?對美味的追求也是同樣的道理,到餐館用餐,人家還給你慢慢熬?就是人家願意,你自己也等不了啊!
跟早幾年吹有機蔬菜一樣。
相關新聞
“雙標”海天市值仍碾壓小米,賣醬油為何比賣手機更值錢?整個醬油企業,除了零添加概念,近幾年還興起了減鹽、提鮮、有機、兒童醬油等新概念以及對應產品,在行銷上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產品上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而海天市值碾壓小米的個案,不具備其他消費品企業在資本市場“圈錢”的參考通用性,畢竟海天所處的調味品賽道,不具備茅臺所在的白酒行業“成癮性”。
稍微有些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對於生食,都不算多待見 2022-10-10
【本文來自《為什麼日本海魚可以做頂級刺身,而中國的海魚卻大多做熟?》評論區】
明明是過去窮、落後到起不了灶台用不起鍋(哪像咱們幾千年前就一路從青銅鼎到鐵鍋),只能吃生冷食物,硬生生洗成高級食物……英國人喜歡吃一些帶血的牛排,但法國、義大利、德國,還是以熟食為主,尤其是義大利。
實際上,人的進化,和用火加工食物,密不可分,火使得食物更容易分解、消化,減輕了胃的負擔,人的腹腔可以縮小,奔跑速度變快,更利於追捕獵物或者逃命救生。可有些人,尤其是國內一些做美食的博主,特別喜歡吹生醃、生雞蛋、生魚片和生牛排,恨不得大腸都做成刺身。
回應
中國可以做刺身的魚很多啊,而且也有源遠流長的生食歷史,至少到唐朝生魚片都還很流行,問題是古人不懂寄生蟲風險,現代人你也不懂嗎?還有,生醃、糟醉、蘸薑醋芥末等等都不能殺滅寄生蟲。另外吃生肉也有可能感染包蟲病什麼的,飲用未經處理的現擠羊奶可能感染布氏桿菌病,生食雞蛋則可能感染沙門氏菌,咱老老實實做熟了吃不好嗎,為了一口鮮冒這麼大風險值得麼……
中國很多醫書記載了愛吃“膾”的人易生寄生蟲病,還是病的很嚴重的那種,廣泛的生魚片飲食就越來越少了。
吃生的東西有危險,從古代我們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大部分生東西被淘汰,而且講究趁熱吃。到了現代,日本的宣傳能力太強大了,以至於大家都追捧。再比如園林,竟然有人建日本的枯山水,還說起源於我們,真自卑。 此外,日本的啥破東西,做不好,就用各種繁複的形式搞得特別‘儀式感’,p大個東西都敢稱自己是“道”,在中國,誰敢叫自己的東西是“道”,你得是聖人級別的東西才敢叫自己道,所謂“得道升天”。這傢伙,日本啥比玩陰都敢稱“道”,事實是,你連“術”都算不上。
董佳寧:自助餐廳為什麼慢慢消失了?2022-10-06
自助餐這種形式,消費者的心態會發生非常明顯的異化。不是沖著吃飯去的,也不是沖著享受服務去的,而是去比賽的。
回應
自助餐並未減少,減少的是高端自助餐。而盒飯、司機速食類型的自助餐依然紅火。十多塊錢的價格,少則七八個菜多則十幾個菜,就是日常飲食,實惠好吃,也不會有什麼想要吃回本的想法。
自助餐最大的優點,不是量大管飽,而是能做到食物多樣性。還省得點菜等菜了,多人口味又有可能不同,互相遷就也挺累的。比較輕鬆自在
河南一景區回應“無人值守1元午餐”是炒作:堅持6年,收入比賣的多 2022-10-04
周先生說:“最初的想法純粹是想讓遊客吃上一口熱飯,2017年10月第一次搞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免費贈送的,結果發現很多遊客浪費食物。所以從2018年開始,我們象徵性收費1元,讓遊客珍惜食物,拒絕浪費。”“1元午餐包括一個雞蛋、玉米段、黃瓜段、土豆段、紅薯段、小番茄以及一個饅頭,這些東西只付1元肯定是超值的。至於運營成本其實增加不了多少,因為這些食材都是從山下的村民採購的。”
回應
相比老君山景區的1元國慶餐,河南洛陽偃師馬蹄泉景區的“10元管飽店” 全年如一日, 從一家店變一條街。
男子吃飯消費930.9元被收931元:收銀員覺得很正常,溝通後店家已道歉 2022-10-04
回應
這小便宜貪的莫名其妙
只能說這商家不懂人性。
這10種被吹上天的“偽健康”食品,坑你的錢還讓你胖! 2022-10-06
01 蔬果乾
油炸蔬果乾不僅營養成分流失較多,還存在高油高鹽等問題。真空冷凍乾燥後蘆筍的維生素C、蛋白質、糖含量相對於新鮮蘆筍的保存率分別為63.86%、80.49%和81.68%,但都不如直接吃新鮮蔬果。
02果汁
水果榨汁後營養也會流失,獼猴桃汁維生素C保留率為88%;草莓汁71.11%;柳丁汁67.24%。另外很多都不是100%純果汁,很可能含有添加糖。
03 果脯蜜餞
果脯蜜餞大多高糖、高鹽、高熱量。
04粗糧餅乾
粗糧餅乾中的粗糧並不多,最多的是小麥粉,其次是植物油和白砂糖。
05 花式麥片
最多的是白砂糖和植脂末,小麥粉的添加量比燕麥片還多、另外還添加了玉米粉、糯米等原料。
06 素雞素鴨
一般都是用豆製品或小麥麵筋為原料製作而成,為了讓它們的口感更好吃,還會加入植物油、白砂糖、鹽以及調味料等成分,反而可能含有更高的脂肪。
07 果粒優酪乳
這種優酪乳普遍糖含量較高、熱量不低,裡面的果粒也沒多少,不僅不利於控制體重,還容易誘發齲齒。
08 乳飲料
牛奶含量很少、更多的成分是水,蛋白質含量低、糖含量較高。
09 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中並不只是水和營養成分,大多都含有糖和咖啡因,容易讓人出現失眠、心慌、焦慮等症狀,還具有成癮性。
10 核桃牛奶
核桃牛奶屬於調製乳≠純牛奶,不是補鈣和蛋白質的好選擇。比如下圖這款核桃奶,蛋白質僅為2.4克/100克,鈣僅為80毫克/100克,而牛奶的鈣為107毫克/100克。
為什麼現在不允許用泔水喂豬了,不衛生嗎?可幾千年不都這樣過來了嗎 2022-10-04
回應
小時候吃過一次父親單位食堂拿殘羹剩菜喂出來的豬,味道好吃過之後至今難忘。我這小縣城以前還經常有養殖戶專門收購街上飯店裡的剩菜剩飯潲水拿去喂豬,肥肉油光水滑,味道很好。
以前農村用剩菜剩飯養幾隻雞鴨都勉為其難,豬是很能吃的,是以豬草番薯、飼料(麥麩,米糠)甚至糧食為主,潲水只是稍帶,廢物利用而已。同時,以前的家庭潲水,不宜喂豬的東西不會進入。現代餐廳生什麼都有,不說紙巾筷子和塑膠等,單是魚刺和骨頭就能要了豬命。
我小時候也喂過豬,潲水放幾天,又餿又酸,也照喂不誤,城裡潲水也差不多,我見過天天有人來收,推個板車,一路推過去,車上有幾大桶。
泔水喂豬是各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尤其是非洲豬瘟,專業化的養豬場對消殺、防疫的要求非常高,即便個體戶,都不用潲水,因為出欄時質檢很麻煩。
動保人士:猴子被強迫勞動,椰子必須受到制裁!
2022年年初,美國80號洲際公路發生車禍,一輛載有100只食蟹獼猴的卡車側翻,導致4只按計劃應被送去美政府官方實驗室的猴子外逃。同時,還間接致使一名與外逃猴子接觸過的當地女子,患上了不知名的、症狀與新冠類似的疾病。
美國政府不僅直接動用軍隊連夜抓捕,其中3只猴子被安樂死。
美國政府反應之大,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不得不叫人懷疑,這幾隻猴子什麼來路,莫非身上還帶有什麼可怕的病毒?
但是,就是這樣“殘忍虐待甚至是捕殺動物”的行為,卻絲毫沒有引起美國國內那些所謂的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要知道,美國動保組織可是出了名的“熱心腸”。
直到最近有理哥看見到了這條與泰國猴子相關的新聞,這才恍然大悟。
泰國每天能夠生產60萬隻椰子、椰漿出口量全球第一的泰國。
一家來自美國、始創於1980年的非政府動物保護組織PETA “善待動物組織”高呼:泰國猴子正被強迫勞動!我們要抵制泰國椰子!
“善待動物組織”自稱是全球最大的動保組織,擁有超過600萬成員及支持者。認為動物應該和人類擁有平等的生存權利,始終奉行“動物不是供我們食用、穿戴、實驗、或以任何方式虐待的”原則,但說話做事都非常邪乎。
這可是愁壞了泰國政府和椰農,因為椰子是比肩大米和橡膠的重要經濟支柱。
很快泰國政府便出面解釋,稱猴子確實參加了摘椰子活動,但主要是表演性質,且嚴格落實了朝九晚五和每週雙休,猴子們從來不996。
但西方政客可不理會這一套,支援動物保護組織是“政治正確”,意味著能獲得選票,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
沒錯,同樣是一份毫無依據的報告、一個“強迫勞動”的字眼、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浪潮,前陣子俺們的新疆棉花不也經歷了相同鬧劇麼!
套路,全是西方的套路。
回應
我在上個世紀還對那些啥非政府,非盈利,之類的NGO組織映象不錯。現在稍微瞭解一點的,都知道這些不要錢的組織真TM個個有毒。
斯里蘭卡有機農業夢斷:拒絕化肥農藥,饑荒接踵而至 2022-07-13 澎湃新聞
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的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中。“國家已經破產”,7月11日上午,總統戈塔巴雅•拉賈派克薩(Gotabaya Rajapaksa)正式宣佈辭職。
新冠疫情、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債務危機,將斯經濟一步步逼入絕境。但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是2021年4月政府對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禁令。,全國糧食產量劇烈下滑,食品價格飆升,農民收入大幅下降,大量農民乾脆放棄了耕作土地。
農業貢獻了18%的國內生產總值和30%的就業,主要包括水稻、茶葉、椰子、橡膠、糖等。
轉向完全有機農業,是拉賈2019年參加總統競選時的口號:將斯變為全球第一個擁有100%有機農業的國家。
在拉賈派克薩當選總統幾個月後,新冠疫情重創斯另一支柱產業旅遊業,但並沒有阻止全面禁止進口和使用合成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斯有機農業政策時稱,“奇幻思維、技術官僚的狂妄自大、意識形態上的妄想、完全的短視導致了斯里蘭卡的危機。。”
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 維基百科
美國公民身份爭議
1971年4月,拉賈入伍。1972年,升為少尉。1983年,獲得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國防碩士。1989年,任命賈巴團一營營長。期間,到美國喬治亞州班寧堡步兵學校進修軍官課程,返斯後,升為中校。
2019年4月,執政的統一國民黨指責拉賈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擁有美國公民身份,不應參與選舉。
斯裡蘭卡破產、政府倒臺,抗爭者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2022年7月9日,長達三個月的「人民抗爭」之後,總統和總理將辭職。這場外匯危機,看似是由於斯的外匯收入行業——出口、旅遊及勞務匯款都受到了Covid疫情的嚴重衝擊,但實則進一步暴露了它本身經濟增長模式的隱憂:自2014年起,斯裡蘭卡的GDP增長率就在逐步走低,到2020年降爲負增長。
相關新聞
斯已成立委員會恢復秩序 由軍方及警方組成
世行預期2021年斯里蘭卡經濟增長3.4%(楨:? )
資源豐沛的斯里蘭卡,為何變得民不聊生 2022/04/19 與許多新殖民國一樣,斯長期以來,都是債務驅動型經濟,即使在所謂「最快成長」時期,經濟也一直處於危險之中。英國走了以後,斯就被腐敗的政客統治,《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指出,經濟繁榮是靠健全的民主才能達成。掌權者,用宗教、種族去操弄國內民族之間的仇恨,藉此掌握多數選票。這正是精準描繪了斯,幾年來,斯被拉賈派克薩(Rajapaksa)家族統治,現在的總統、總理、財政部長等職位都出自他們家。
斯,正在覺醒,最近的經濟危機對斯裡蘭卡來說,或許是轉機。(楨:? )
捏造謊言的美西方再遭“打臉” 2021-02-25日
近來,某些美西方政客、媒體再次大肆抹黑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誣稱中國誘使相關發展中國家貸款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讓貸款國落入巨額“債務陷阱”。日前,《大西洋月刊》,用詳實的論據直指“中國債務陷阱”是美西方政客捏造的謊言。比如,斯.漢班托塔港專案,正是西方首先提出,卻長期拿不出行動,而後中企通過公平競爭贏得了開發權(離一帶一路倡議還有6年),僅占斯外債的5%,但日本、世界銀行等才是大債主。
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成因複雜。以非洲為例:在非洲國家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超過3/4,35%來自西方貸款收取5%利率,僅有12%來自中國才收取2.7%,但沒有任何國家因與中國合作陷入債務困境。
美媒《國家利益》:G7的基建計畫贏不了中國
美媒《外交政策》:中國基建腳踏實地,美國卻舌燦蓮花
日媒《東洋經濟》震驚:在東盟,中國被信賴度超日本
豬油為什麼從民眾的生活中消失了?和資本有關係? 2022-07-01
說起豬油,以前的家庭根本就不需要在外面買,趕集的時候,隨手讓賣豬肉的給切上一塊豬板油,拿到家裡自己簡單一煉製,用不了幾分鐘,一瓦罐香氣撲鼻的豬油就煉好了,隨吃隨用,關鍵是真便宜啊。
都吃豬油,資本掙誰的錢去?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於是各種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就出來了,並且從各個角度去論證,最後這些說法愈演愈烈,有時候,“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於是乎,很多人就不再敢吃豬油了,於是,豬油就近乎消失了,於是各種叫法的植物油,就“大賣特賣”了。
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會經常拿那些所謂的“飽和、不飽和脂肪酸”、“影響心腦血管”之類的科學術語說事兒,這也是西方所謂“營養學”的說法,明白人對此是嗤之以鼻的。我們先來看看,《本草綱目》中關於豬油的記載吧。
豬油:甘,微寒,無毒,利腸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腫,生毛髮;破冷結,散宿血;利血脈,散風熱,潤肺。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知道什麼叫“破冷結,散宿血”嗎?就是預防結節腫瘤,預防血栓。
很多老人,包括一些百歲老人,都是吃了一輩子的豬油,身體還是硬朗得很,特別是在農村,現在還有很多老人在吃豬油,身體還好得很,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回應
又一個瞎扯的,首先豬油從未消失,我家現在都還經常熬豬油,以前買豬板油熬,現在更多是買肥肉熬,因為這個更香,油渣更好吃。啥時候和資本扯上關係了?他不賣你不能自己熬?況且現在也有商品豬油買。
《本草綱目》是否比現代營養學更科學咱暫且不論,就說《本草綱目》說豬油好,有各種功效,就能證明天天吃頓頓吃豬油好嗎?《本草綱目》講的是中藥不是食材啊,作者說以前的百歲老人都是吃豬油長壽的,那現在的人均壽命遠高於以前,我能不能說是現在植物油的功勞呢?
只吃野生青蛙腿?歐美10年吃掉6.88萬噸青蛙,土耳其青蛙瀕臨滅絕 2022-06-27
當歐美至今仍將焦點集中于亞洲人該不該吃龍蝦這樣的海產品時,卻鮮有人知,歐美持續數十年對野生青蛙的消費,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世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美國年均進口2280噸野生青蛙腿,歐盟4600噸。從2010到2019年,歐美共進口6.88萬噸。
政治正確注重環保的美歐,已已立法絕對禁止在本國捕殺青蛙這種既可愛又有益,並且還對生物多樣性起到極大作用的兩棲動物。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每年從東歐和亞洲,以每年6880噸的驚人數量進口68.8億隻野生青蛙。更殘忍的是,歐美從亞洲和東歐進口的野生青蛙,都是只要野生青蛙的兩條後腿。
不要以為食用青蛙是亞洲人的陋習,歐洲食用青蛙的歷史,可上溯至8000年前。英法比等,以青蛙腿作為招牌菜的最古老的餐廳,大約都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他們煎炒烹炸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紳士很不忍心看到青蛙被宰殺之後的那副殘忍模樣,加上青蛙其他部分骨頭多肉少,於是就專門只吃青蛙那兩條大長腿,既味美鮮嫩不說,重要的是不會看到青蛙的全貌。
一隻野生青蛙,即便躲過所有天敵和病害,從一顆卵到性成熟大約需要3年時間。一隻青蛙一天可捕食70只害蟲,一年可消滅害蟲15000只。發生在全世界各地的歷史,都證明了當一個地區青蛙大量消失乃至滅絕時,就會令當地的害蟲產生爆發性增長,甚至釀成生態災難。
回應
再一次剝下西方虛偽偽善的面具
“植物肉”,像真實肉類一樣烹飪可不行 2022-04-27 新浪科技
近日,麻塞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一個科研團隊對肉類和基於植物(PB)的類似肉物的烹飪進行了研究,並定量比較了兩者在外觀、質地和鎖水性等方面的變化,發現普通肉類的烹飪方法並不適用於“植物肉” ,真實牛肉在烹飪後,其外觀、烹飪損失、鎖水能力和質地特徵,都要優於“植物牛肉”。相關成果4月25日線上發表於AC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
未來肉正夯,跟傳統素肉有什麼不同? 2019/11/01 康健雜誌 第252期
「未來肉品」風潮吹進台灣,現在不僅在餐廳、速食店可以吃到,甚至可以直接買植物肉漢堡排回家自己料理。「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正式進軍便利商店,雖然新奇時尚,但價格不斐,鈉含量也高,挑戰國人的味覺和荷包。未來肉究竟有什麼祕密,可以風靡全球,跟台灣傳統素肉又有什麼不同呢?
由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以及許多好萊塢明星加持的Beyond Meat最為吸睛。主打著幾可亂真的色香味,還刻意加了甜菜汁,連煎煮時都會流出「血水」,幾乎和一般漢堡排沒兩樣。同時加上環保、對動物友善等訴求,吃未來肉還變成了一種時尚。
未來肉成分,有水、豌豆分離蛋白、芥花籽油、椰子油、增稠原料、馬鈴薯澱粉、香料、麥芽糊精、酵母萃取物、鹽……等20多種。更簡單地說,就是素肉排。
台灣傳統素肉的原料是豆粕,也就是黃豆提油脫脂後的副產品,經過萃取、乾燥、分離濃縮,再加以調味重組,添加各種香料、色素和其他食品添加物,就成了不同風味、口感、色澤的素肉產品。(推薦閱讀:不健康的素食 壞處比葷食還多)
相關新聞
大陸人浪費?不環保大陸人浪費?不環保?氣候變遷都是中國的錯?來聽聽在陸生活歐洲女孩怎麼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MBdrPBo5c
全球60%養殖水產品來自中國 2021-09-17 新京報
自1989年以來,中國水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此後30多年中,始終保持著以養為主的生產格局。2020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549萬噸,養殖產品占79.8%,占世界的60%以上。
2020年,中國水產養殖種類達到300種以上,養殖水產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中國國民的動物蛋白消費約1/4來源於養殖水產品。
同時,水產品養殖也助力脫貧攻堅、脫貧增收。漁業產值占農業從1978年的1.6%到2020年的9.27%。2020年,專業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口達到457.5萬人,是1978年的8.8倍,2020年,中國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37元,是1985年的35倍。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依靠捕撈天然水產品的歷史,極大緩解了天然漁業資源保護利用的壓力,國內海洋捕撈產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萬噸控制到2020年的947.41萬噸,減少了23.7%。這是什麼概念呢?自然資源的捕撈產量在降低,但市場的水產品供給還是充足的,主要得益於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依舊是老大哥:中儲糧資產規模超萬億四年政策性收購近十億噸!
截止2019-11-09中儲糧總資產規模突破1.4萬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擁有直屬糧庫和分庫980餘個,總倉(罐)容接近1億噸。2005至今累計收購政策性糧油總量超過9.3億噸,其中稻穀2.26億噸、小麥3.12億噸、玉米3.51億噸、大豆1898萬噸、油菜籽2219萬噸。僅在2015年就收購了1.83億噸,佔全國糧食商品量的44%。
國家儲備肉 _百度百科
國家儲備肉是指國家 商務部在全國各省市設置的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分為 中央儲備和 地方儲備兩部分。國家儲備肉是應對突發事件、平抑肉價波動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局部收儲和市場投放,維護社會穩定。
「暴雪中搶購的美國人,餓死也不吃植物肉」,為何向中國人推銷?
2022年1月9日,《觀察者》轉載外國知名論壇Reddit上一個帖子「你們寧願挨餓也不願吃植物肉,2022年冬季暴風雪」。
在國內市場上早就有「人造肉」出售,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與肉相去甚遠,如像吃素人吃的素肉也僅僅是長相比較相似。
植物肉一般使用的都是豆類中提取的蛋白質,比如大都或者豌豆以及小麥等,在加上增稠劑,澱粉以及糊精,還有酵母萃取物等,總共大約有20多種添加劑,經過加熱、擠壓以及冷卻成型。
植物肉儘管出現很早,比如營養師Sarah Tyson Rorer就曾於1909編寫過食譜,用扁豆、麵包屑和花生製成的模擬小牛肉烤食譜,而到了1943年時,Kellogg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基於大豆的「植物肉」,不過真正的植物肉巨頭,還是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出現! Beyond Meat公司在2009年才成立。從2017~2018年,北美增長了37%,到2018-19年,美國達8.95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50億歐元。
宗教界歡迎,環保界歡迎,甚至全球變暖控制也非常歡迎的植物肉,卻在美國超市中無人問津,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在這帖子的8400個回帖中,這位老兄說,價格太貴了,不如直接吃肉類!
這位友說這「植物肉」嘗起來跟炸豆泥差不多,他不太喜歡吃。
這位說植物肉經過過度加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人造香料和人造色素中,由人造粘合劑粘合在一起,並在裝配線上生產。這不是肉,任何稱其為肉的人要麼是愚蠢,要麼就是騙子。
基本上展現了美國人對待植物肉的態度,貴、味道不好、添加劑太多。
植物肉的營養並不全面,缺乏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
2020年1月8日,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布朗說。「中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全球國家中美國人浪費比例是數一數二的,以中國人吃肉、亞馬遜冒煙這種不恰當的比喻。
相關新聞資料
美媒:美知名企業明年將率先開賣「人造肉」
引比爾蓋茨、李嘉誠跟投,「人造肉」真這麼好吃嗎?可能是今年最大一筆智商稅
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鯊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墨西哥灣最常見的鯊魚種類——白鰭鯊的數量相比於上個世紀下降了99%,銀鯊和灰鯖鯊的數量分別下降了90%和79%。
印尼是世界捕撈最多,2007-2017年均捕撈11.07萬噸,西班牙的7.8443萬噸,第三印度6.7391萬噸。美日臺年捕撈都有6-7萬噸,而中國大陸僅為兩千噸,連前15名都排不上。2019年中國魚翅的進口量為407.6噸(由於本土魚翅消費萎縮,所以多用於加工出口)。可見,我們並不是鯊魚瀕危的主要責任國。
在歐美,鯊魚從頭到尾,有一條完整的鯊魚產業鏈。英國不允許鯊魚肉和魚鰭的買賣,但是鯊魚可以作為“副漁獲物”出售,,這就給了人們很大的鑽漏洞空間。像英國的國菜——炸魚薯條,除了使用鱈魚,還大量使用鯊魚肉,而英國人每年消耗的炸魚薯條達兩億五千萬份之多。
鯊魚還被西方廣泛用作保健品,鯊魚很少患癌症,鯊魚軟骨裡面含有特殊的物質,可以起到阻止癌症發生的作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軟骨素消費國。
鯊魚肝臟中的角鯊烯氫化後,有保濕鎖水的功效,近年來大量應用于高端化妝品中。一噸角鯊烯,至少要3000條鯊魚,2019年世界角鯊烯銷量6547.2噸,而2014還只有4156.9噸,年均增速超過7%。
捕鯊在西方還被看作一項很酷的運動。釣鯊魚是合法的,富豪階層對此頗為熱衷,因為西方人認為這樣可以體驗一把征服自然的快感。
但是,中國減少了魚翅的消費,西方卻依然我行我素,至今不見有任何行動。
從這個角度看,姚明當年是被西方忽悠了。
鯊魚瀕危這個黑鍋,我們不背。
現在回看,“中國人不吃魚翅”,與“中國人吃肉導致全球變暖”的論調是一樣的。
這兩場抹黑行動的始作俑者,都是美國的NGO“野生救援組織”。
為了讓中國人不再吃肉,“野生救援組織”不僅大量投放素食廣告,還聘請了諸多明星為其月臺。
西方讓中國少吃,是不是為了自己多吃?
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回應
吃魚翅怎麼就是陋習了?
白人的邏輯是,白種人能吃鯊魚,中國人不能吃魚翅。
為了抹黑中國,無所不用極。
中國人只是把他們不要的魚鰭拿來食用而已。而且中國從來不是捕鯊的主要國家,所以中國人吃魚翅和捕鯊之間沒有相關性,不存在因為中國人吃魚翅就會出現“捕殺之風”。
為了讓雞多下蛋,這些國家強制母雞變禿,是模擬自然還是極不人道? 2022-01-21 新浪科技
首先要指出的是,現在全世界的商業蛋雞來源非常單一,產蛋能力實現了飛躍:1925年時一年能下170個,到了2006年能下325個。商業蛋雞一般在16-20周大的時候開始下蛋,但是在25周左右產蛋量開始下降。而到母雞72周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商業(產蛋)價值了。
所以養雞場就面臨一個難題:是讓老母雞繼續下蛋,還是換一批嫩雞?嫩雞雖然產蛋能力強,但是需要養雞場花錢更新。
在一番權衡下,人類想出了一種中庸之道:通過讓老母雞變禿來讓它們的生殖力煥發第二春。這就是蛋雞產業廣泛使用的策略:人工強制換羽(induced molting)。
你可能想說,換毛和下蛋有毛關係啊?
所有的鳥每年至少會換一次羽毛,母雞在換羽時,生殖系統會“關機重啟”。
不過,強制換羽的具體措施卻遭到詬病,因為這種方法看起來非常殘忍。
為了創造人造的秋天,養雞場會讓母雞餓上1-2周,強迫它們掉毛。之後,養雞場重新給母雞餵食,母雞也可以進入新一輪的產蛋週期。除了蛋雞,肉雞、火雞和鴨子養殖業也會使用這種策略。但每掉毛一次,產蛋量也會打7-8折。因此超過2年算沒有經濟價值的老母雞了(雞自然壽命5-10年)。淘汰蛋雞(spent hens),它們一般會被拉去屠宰,製成低檔雞肉產品。
金拱門、漢堡王和溫蒂漢堡等大型連鎖宣稱不使用人工強制換羽的雞蛋。英國1987年禁止強制換羽,歐盟也在1988年禁止。當然了,這些國家的蛋雞在產蛋高峰期結束後就直接被“人道”毀滅或“回收”了。
回應
那些貓狗人士哪去了
貓狗人士天天在吃雞呢!
姚明曾呼籲中國人不吃魚翅,鯊魚為何更瀕危了? 2022-01-21
在姚明的呼喚下,越來越多人加入了拒吃魚翅的行列,中國的魚翅消費量今天已經降到了近乎於零。然而,殘酷的是,多年過去了,全世界鯊魚的狀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糕了。
世界鯊魚捕撈量至今穩定在每年70-80萬噸之間,與前些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世界鯊魚數量半個世紀內下降了71%,近年來,下降還呈現加速度趨勢。
美國一父親炮轟學校午餐差勁,監獄人士吐槽:囚犯都吃得比這個好
《紐約郵報》2022-01-19報導,美國紐約州一名四個孩子的父親克裡斯•萬格洛(Chris Vangellow)因在臉書上曬出兒子學校的午飯而受到關注。
報導稱,他的孩子們在帕裡什維爾-霍普金頓中央學區上學,學校下發的免費午飯只有幾根胡蘿蔔、四小塊顏色焦黑的炸雞塊、一坨米飯、一盒奶和幾塊零食。
一位元監獄的消息人士打趣稱,監獄裡一天三頓,午飯包括米飯、果汁、蔬菜和全麥麵包,晚飯還有烤雞和牛肉餅,“囚犯都吃得比這個好”。
回應
用美國的話說: 這樣好啊 可以少吃掉幾個地球的資源
公知:看看美國人都麼講究環保!又可以拯救一平米亞馬遜森林!
很不錯了,在被你們國家傳播過民主和自由的地方,這已經是一頓大餐了。阿富汗人在挨餓,米國人非常民主地把阿富汗的近100億美元扣下了!
印度菜是如何傳播到全球的? 2022-01-20
咖喱不是某一種香料,而是各種香料混合調製的,包括薑黃、孜然、小茴香等等。但是,印度是沒有咖喱(curry)這個說法的,他們叫瑪莎拉(Masala)。那咖喱這個名字是誰起的?又是怎麼傳遍世界的呢?
回應
印度線民對印度餐走向世界一樣自我感覺良好的。但以我在歐美觀察,在歐美中餐數遠遠超過印度餐館,而且是壓倒性的。雖然有不少中餐,是適應本地食材和口味而變種的中餐。但炒鍋,打芡,調料,烹飪等等還是保留中餐傳統的。
印度菜和中國菜倒是有一個共同點的-碳水多。碳水吃多了,就是肚子大,脂肪增多。
美國廣大肥胖症患者表示不同意!
不是說好的吃素牛逼,這怎麼又,碳水吃多了,脂肪增多。
港中大已經將素食/食物教育列入大學通識課程 2021-12-29
2021年9月開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素食組織Green Monday合作,把素食/食物教育正式列入大學通識課程名字叫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食物的未來),主講老師是香港有“純素媽媽”之稱的Grace Wong(黃佩詩),兼課老師有號稱“動保組織”香港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號稱“綠色先鋒”的周兆祥等人。
Green Monday是2012年由 David Yeung(楊大偉)在領投方TPG旗下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和太古股份有限公司(Swire Pacific Limited)融資7000萬美元後成立的。其主要任務就是將素肉漢堡 Beyond Burger 帶入香港(2017年全面達成)與內地。
回應
這些傢伙不敢讓西方人都吃素食,卻要忽悠中國人不吃肉,要知道日本就是推廣肉蛋奶使日本國民平均身高增加十釐米,這些殖民餘孽想讓中國人重新成為東亞病夫,可勁忽悠中國人民,這是讓中國不戰而敗,重新淪為西方殖民地,重新受西方國家奴役。
沒看到那些人造肉嗎?暴利啊,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利益。
說真的,就算是想吃點清淡的,有那錢我吃點豆皮、素雞、素肉啥的不好麼?又便宜又好吃,幹嘛要吃完全是因為噱頭才貴的“素肉漢堡”呢?
更別提,中國人葷素搭配的飲食遠比歐美消耗的肉類要少多了
韓國總統候選人因一句“吃狗肉並非虐待動物”,被動保團體盯上了
據韓聯社2021-11-05消息,韓國前檢察總長尹錫悅當選最大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而幾天前,因一句“吃狗肉並非虐待動物,狗分寵物狗和專門飼養的食用狗”,韓國動保團體接連舉行抗議,要求尹錫悅為自己“不明智的妄言”道歉。
尹表示,“我個人是反對的,但是如果要成為國家政策的話,還需要大家進行協商,這是需要社會共識的。”在候選人討論會上,有議員提及,目前,多達1500萬人養寵物,所以大家在談到食用狗的問題時非常敏感,尹錫悅對此表示贊同。他隨即表示,吃狗肉並非虐待動物,原因是狗分寵物狗和專門飼養的食用狗,對於寵物狗當然應該按照家人的標準對待。
關於是否同意吃狗肉一事,韓國討論已久,今年6月,民調機構Realmeter以1012名成人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其中超過72%的人認為食用狗肉不應立法,應當由個人決定,其中多數人還指出,應該區分寵物狗和食用狗,認為養寵物狗和吃食用狗肉並不衝突。
2016年,尹錫悅擔任“崔順實幹政門”一案的檢察組組長,將朴槿惠、崔順實和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等人一併拘捕。文在寅上臺後的第九天,便任命尹錫悅為檢方核心要職——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檢察長,尹錫悅後指揮調查朴槿惠、李明博貪腐案等,在打擊貪污腐敗方面成為文在寅的得力助手,2019年,文在寅破格提拔其為韓國檢察總長。
成為檢察總長後,由於與文在寅意圖進行“檢方改革”的理念不符,尹錫悅和檢方多次聯合將矛頭瞄準青瓦台,並得到了部分保守派的支援,今年3月,尹錫悅辭職,6月30日,他正式宣佈競選總統。
回應
這幾種動物裡沒有一種比得上狗通人性。
豬很愛乾淨,滿身是泥只不過是因為豬沒有汗腺,裹上泥巴有助於散熱,有過動物智商測試顯示,豬在接受新指令以及互動性上堪比黑猩猩,通人性就更不用說了,現在那麼多豬寵物
單純因為你比較喜歡狗,所以狗狗多可愛,豬又髒又臭,還難看,豬除了被吃它還能幹啥,對吧?
萬物有靈,建議您今天開始啥都別吃
牛被殺的時候會下跪,海豚和虎鯨都有原始社群甚至知識傳遞,西方就放過它們了麼?喂牛吃牛內臟、骨粉的飼料吃出瘋牛病,海豚灣裡血液染紅了港灣,這時候閣下又在何處?
別笑人家,如果我們自己不警惕也快了,看看深圳的立法和農業部那個新的《國家畜禽遺傳資原始目錄》
這些群體平時暗中蠢蠢欲動,一有機會就會瘋狂反撲,他們已經藉口新冠疫情來源一手搞死了特種養殖行業,必須警惕!
事實上,這個問題非常複雜,肯定的證據主要依賴於單一的觀察和推斷,而不是實證證據。 相應的解釋也各不相同。 英國著名動物行為學家珍妮•古道爾曾講述過她的黑猩猩實驗物件弗林特(Flint)的死亡故事,這隻黑猩猩似乎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在其母親弗洛(Flo)去世一個月後也去世了。 在狗和大象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例子。 這些觀察結果確實令人吃驚,但這真的是自殺嗎? 其意義能否等同於我們對人類自殺的描述? 即使在受害者受到極端脅迫或精神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通常也會認為自殺具有某種意圖。 我們無法證明,也無從知曉弗林特是否故意絕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有意義的語境中,動物界一些自我毀滅的行為幾乎肯定不是自殺。 螞蟻和蚜蟲會在捕食者接近時爆炸,這對它們的同類是有利的。 一些蜜蜂物種在被蠅類寄生時,會為了保護種群而放棄蜂巢。 儘管對無脊椎動物感知能力的研究表明,昆蟲或許能感覺到疼痛,但這些行為幾乎肯定是本能的,並不是由個體決策驅動。 同樣,旅鼠跳崖自殺的現象更有可能是種群個體數量過剩的意外後果,而不是有意識地主動跳崖。
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動物必須有自我意識,能理解死亡的真正含義,並有能力執行一系列它知道會導致自己死亡的行為。 有證據表明,一些動物具有前兩種能力,但後一種能力尚未見到。 海豚和一些靈長類動物似乎會悼念逝者,這一事實可能並不足以表明它們真的懂得並能夠促成自己的死亡。
如果自殺被定義:通過某種反思判斷,認為不再值得活下去之後,故意奪去自己的生命。那動物肯定是不會自殺。
動物會自殺嗎? 情況比你想像的更加複雜 2021-08-19
據外媒報道,除了人類,許多動物也會通過”自我了斷”或臨時性的行為來結束生命,但這能否稱為”自殺”還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 1970年4月,訓練師裡克•奧巴瑞來到美國邁阿密海洋水族館,見到了與他相處了7年的海豚凱西(Kathy)。在電視劇集《海豚飛寶》(Flipper)中擔任主角三年後,此時的凱西正因”退休”而備受煎熬。 凱西來自野外環境,它被捕獲並帶到了水族館進行表演訓練。 當時這隻雌性海豚看起來很沮喪,獨自呆在一個混凝土水箱中。 對於像海豚這樣高度社會性的動物而言,這不是一件好事。 奧巴瑞稱,這隻曾經的明星海豚游到了他的懷裡,然後沉入了水箱底部,並拒絕重新浮出水面,最終溺亡。
但是,凱西的自殺是真的嗎? 非人類動物真的有能力故意結束自己的生命嗎?到底是什麼自殺?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更複雜的是,我們自己都還沒有完全理解人類自殺的複雜性。 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與人類自殺有關的風險因素,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 SM-5》中,自殺行為障礙被列為”有待進一步考慮的障礙”。 甚至對於人類自殺的定義也存在爭議:這個問題既涉及到生物學和心理學,也涉及到哲學和語義學。
隨著人類對動物意識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有人開始聲稱某些動物不僅會感到痛苦,而且能意識到死亡的概念,並能夠有計劃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對擬人描述的批評
也有批評者認為,「動物可以自殺」這一觀點其實是某種”擬人主義”——將人類的品質推之於非人類的事物上。 海豚看起來很沮喪,不浮出水面呼吸,但這並不意味著它選擇了自殺。
主張動物可能自殺的人稱批評者的這種態度稱為”人類否定”(anthropo-denial)。 儘管動物的悲傷——或抑鬱、喜悅和憤怒等——可能不會以與人類相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情緒是不真實的,自殺也是如此。
你家裡的植物,也許一直在注視著你! 2021-08-13 新浪科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植物們在很多情況下表現得與動物很相似:為了生存而相互搏殺、能夠感受環境變化而迅速改變自身做出適應、它們能夠識別出自己的親屬與敵人,有一些群居生長的植物甚至表現出了類似螞蟻一般的社會性。
最早發現某些植物能夠分泌各種有毒物質,毒死其他植物,比如雲杉能夠釋放水楊酸,被雨水帶到林下土壤中,從而抑制了雲杉根系附近灌木的生長。
隨後,發現植物還能對動物的侵害產生反應,並將這一資訊告知同伴。比如煙草的尼古丁,能夠毒殺大部分昆蟲;單寧等化學物質,能夠讓植物口感變差,讓動物無法下口。而且,一旦某一株植物受傷,其周邊的其他植物也都會產生反應,比如體內某些毒素成分含量增加等。
植物甚至能夠快速識別敵人與親屬。比如菟絲子,會快速選擇攀附到番茄身上,會識別自己的親屬,根系擴張就會放緩,在小麥、水稻、玉米等都發現了這種親屬識別的現象。
有些附生植物還會表現出真社會性來。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外海600千米的一座海外孤島豪勳爵島研究發現,二歧鹿角蕨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會生長一些葉片狀的組織,成熟後就會立即死亡,但卻不會掉落,而是會與這些根系生長在一起,不斷與葉片狀組織交織在一起不斷膨大,從而成為一個可以存儲水分和有機質的巨大的巢狀儲存庫。
這麼一大群植物,真的就好像是一個小社會一樣,它們分工合作、上一代植物自發照顧下一代,而且通過無聲的化學物質一直在不停竊竊私語——它們實際上與一群螞蟻在本質上並無區別了!
所以,讓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們身上的香水味道、洗髮水味道、喝了酒的酒精味道,甚至是沒刷牙的口臭,可能都會讓它們有所感知,只不過我們暫時無法體驗到植物的喜怒哀樂,也無從得知家裡那一大堆植物們相互在竊竊私語說著什麼。
回應
佛教不吃肉食就是欺負植物沒能力反抗嗎
萬物皆有靈!都是為了生存產生的環境適應性,適者生存的有力證明。
技術工藝改造升級 中儲糧啟動最大規模建倉專案
2021-07-11,中儲糧公司在唐山啟動2021年倉儲設施建設,也是中儲糧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集中建倉工程,將在1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啟動建設項目120個,建設倉容1085萬噸。這一次中儲糧突出技術工藝的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資訊化智慧化應用水準,建設智慧儲糧,綠色儲糧,安全儲糧。
依舊是老大哥:中儲糧資產規模超萬億四年政策性收購近十億噸!
截止2019-11-09中儲糧總資產規模突破1.4萬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擁有直屬糧庫和分庫980餘個,總倉(罐)容接近1億噸。2005至今累計收購政策性糧油總量超過9.3億噸,其中稻穀2.26億噸、小麥3.12億噸、玉米3.51億噸、大豆1898萬噸、油菜籽2219萬噸。僅在2015年就收購了1.83億噸,佔全國糧食商品量的44%。公司資產總額14091億元,員14.2萬人,年營業收入3185億元。
在中儲糧的良好執行力下,助力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15連增! 2017年人均889斤,是40年前的1.4倍,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麥、玉米自給率98%以上。
與中儲糧相比,儘管中糧的品牌認知度在消費群體中更加廣泛,但企業規模還是略有不足。中糧資產總額5606億元,年營業收入4711億元,年經營量1.6億噸,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加工9000萬噸, 年轉港能力6500萬噸。相比中儲糧,中糧更為業界所看好的是其"買全球,賣全球"戰略,先後通過合併、購買、重組等方式,逐漸打通了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開拓,特別是其對萊寶農業、尼德拉的收購,使其在南美及歐洲糧食貿易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對標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老牌國際糧商,現在中糧的總資產規模和年營業收入均排名全球第一,年利潤排名第三。
迴紋針等科普大V“不讓中國人吃海鮮”的背後… 2021-06-20 觀察者網
一群科普大V紮堆發表“中國人對海鮮貪得無厭”的奇怪言論,沒想到竟意外引發科普圈“大地震”。
18日晚,科普博主@賽雷話金 稱自己也曾收到過一家“公益組織”發出的合作意向,邀請他製作關於“中國海洋保護”主題的科普短視頻。但進一步查詢後,他發現這個組織實則是個境外NGO組織,創始人和顧問表面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實則多年幹的都是抹黑、污蔑中國環境事業的勾當,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被斥為“千古罪人”,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身影。
由此他表示,此類境外NGO組織花鉅資找大把國內媒體宣傳所謂“環保”,以科普海洋漁業為名,實則不懷好意地傳播一些“未來吃不上魚”的恐怖資訊,讓蛋白質攝入量遠低於發達國家的中國人不要吃海鮮。
視頻中,他還直接掛出了博主@EyeOpener 疑似收錢做科普視頻,並點出另一科普大V@迴紋針PaperClip 的兩名編輯,分別存在任職於美國軍方機構、在境外社媒發佈大量反華言論等問題。
相關新聞資料
德媒:全球暖化因中國人愛吃肉
美國時代周刊:“中國人愛吃肉會導致世界毀滅”
“中國人吃肉毀滅世界!”外媒雙標抹黑中國,還偽善勸咱全民吃素…
中央儲備凍豬肉將收儲2萬噸
據商務部網站2021-07-05消息,為切實增強中央儲備豬肉應急保供能力,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近日啟動2021年度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定於7月7日公開競價收儲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2萬噸。
相關新聞
豬肉價格見底了嗎--人民網
2021-06-9,全國外三元生豬15.56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大降51.22%。
國家儲備肉 _百度百科
國家儲備肉是指國家 商務部在全國各省市設置的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分為 中央儲備和 地方儲備兩部分。國家儲備肉是應對突發事件、平抑肉價波動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局部收儲和市場投放,維護社會穩定。
迴紋針等科普大V“不讓中國人吃海鮮”的背後… 2021-06-20 觀察者網
一群科普大V紮堆發表“中國人對海鮮貪得無厭”的奇怪言論,沒想到竟意外引發科普圈“大地震”。
18日晚,科普博主@賽雷話金 稱自己也曾收到過一家“公益組織”發出的合作意向,邀請他製作關於“中國海洋保護”主題的科普短視頻。但進一步查詢後,他發現這個組織實則是個境外NGO組織,創始人和顧問表面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實則多年幹的都是抹黑、污蔑中國環境事業的勾當,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被斥為“千古罪人”,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身影。
由此他表示,此類境外NGO組織花鉅資找大把國內媒體宣傳所謂“環保”,以科普海洋漁業為名,實則不懷好意地傳播一些“未來吃不上魚”的恐怖資訊,讓蛋白質攝入量遠低於發達國家的中國人不要吃海鮮。
視頻中,他還直接掛出了博主@EyeOpener 疑似收錢做科普視頻,並點出另一科普大V@迴紋針PaperClip 的兩名編輯,分別存在任職於美國軍方機構、在境外社媒發佈大量反華言論等問題。
相關新聞資料
德媒:全球暖化因中國人愛吃肉
美國時代周刊:“中國人愛吃肉會導致世界毀滅”
“中國人吃肉毀滅世界!”外媒雙標抹黑中國,還偽善勸咱全民吃素…
植物肉的成分多是酯類的低質蛋白質,經人體代謝後產生脂類廢物,反而是加重腎臟負擔
1、人自身也會產生膽固醇,並不是說你不吃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就不會膽固醇異常。對年輕人而言,體重增加、吃肉過多、少吃菜、挑食、熬夜、運動量減少以及自身器官病變均可導致膽固醇變高和超過健康指數。
2、“植物肉”也就是素蛋白,其成分多是酯類的低質蛋白質,在蛋白質的質與量(百分比含量)上比不上動物肉(即對補充定量的蛋白營養而言需要多吃植物肉才能滿足),而酯類蛋白經人體代謝後會產生酯類廢物,這東西嚴重依賴腎臟進行排泄。因此,常長期過多地吃植物肉,就會長期導致身體酯類廢物大量需要排泄,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假如你真的幾十年甚至一輩子補充蛋白質都大多靠”植物肉“,那腎病大概率總有一天會來找你。
3、動物肉相比植物(包括植物肉)富含多種營養元素,比如鈣、鐵、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人體必須氨基酸(即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須從外部獲得的氨基酸)。只吃植物肉,你是打算用吃營養品/營養片的方式進行補充嗎——就像某些所謂的健康觀念的人士挑食(包括只吃素)、節食,卻一邊強調自己會吃營養品/營養片的滑稽行為?
4、動物肉相比植物肉是更多地含有脂肪、膽固醇等,但這些東西身體本身也是需要一點的量的,也不應該一邊強調吃飯要低脂肪、膽固醇,喝東西卻脂肪、酯類很高,且加工的植物肉並非就都是好處。要把”植物肉“製作成好吃的動物肉,特別是工業化的、長保質期的產品,其中所加入的調味劑/調味品、防腐劑那可不是一般的少。
回應
我一直認為所謂植物肉就是偽命題,作為農耕文明下的中國人一直就是以植物類食物為主的民族。西方的觀點脫離東方語境根本就沒有任何討論的意義。
中國人吃植物蛋白幾千年了,各種豆製品琳琅滿目,植物肉不是智商稅嗎?
回應
素雞、素鴨、素鵝、素牛肉,要論植造肉,中國人是老祖宗。
美國推的植物肉純粹就是資本炒作,性價比極低,利潤極高,收的就是智商稅。
肉食者平菇:你吃平菇,平菇吃肉2021-05-14 環球科學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平菇是肉食者。平菇能夠在與線蟲接觸時給它下毒,並在幾分鐘內使其癱瘓。接著,溶解其中物質,並進一步消化線蟲屍體。但人們不知道這種真菌毒素的工作機制以及它的效力強度。去年3月,來自臺灣的科學家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研究結果。
平菇並非是唯一有著這樣進食習慣的真菌,它們被發現可能是因為線蟲是土壤中數量最多的動物。
例如,幾種卵菌,以及幾種壺菌(使得兩棲動物大量死亡的病原菌),能釋放可以感應並追蹤線蟲的細胞。
另一種卵菌能夠產生具有感染性的“魚叉細胞”。
有些真菌能夠產生“孢子糖果”精准地停留在線上蟲食道中,就像魚刺卡在人的喉嚨中一樣
其他真菌則演化出了粘粘的尖枝、球狀突出物或者是佈滿了線蟲超強力膠的網。
此外,還有死亡項圈這樣的陷阱。那些四處遊蕩、毫無察覺的線蟲會穿過它、與它分離或帶著它一起遊蕩,這都能幫助真菌更好地傳播孢子。而在那之後,這個環就會將自己注射進線蟲體內。
另一種類似的武器是充氣陷阱箍,至少有12種不同的真菌能夠產生這種壓縮陷阱。它能夠在0.1秒內像致命浮水圈一樣充氣脹大,而這種擠壓對線蟲而言往往是致命的。
存在于樹木內部的白腐菌纖維便會產生毒液。線蟲在接觸到該毒液的幾分鐘之內就會漸漸失去行動能力並最終死亡。
食蟲植物- 維基百科
食肉植物,又名食蟲植物,能夠分泌消化液將其消化以補充自身養分的植物。典型代表如豬籠草和捕蠅草等。有些食蟲器官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蛙類、蜥蜴和鳥。目前發現並確定具有食蟲性的植物已有600種以上。
為了吃肉,共生的螞蟻竟然給植物拔毛? 2021-05-14 新浪科技
自然界是個圈,動植物常常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但有時這種關係不一定穩定,要想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中,還需要第三者維持平衡。像貓須李與螞蟻的合作關係就是因為有第三者——真菌的加入,才變得平衡。
雞血、鴨血、豬血不乾淨,有毒素? 2021-03-30 科普中國
這種想法其實是多慮了。
首先血管裡本身就沒有什麼垃圾、毒素,有的只是細胞的代謝產物;其次,這些代謝產物會由血液運送至肝臟和腎臟,進而被過濾或轉化成其他物質,也就是說一般不會有代謝物留在血液中。另外,用於食用的動物血液,必須來源於經檢疫後確認合格的血源;再加上生產過程中也會經過殺菌等加工處理,上市後還會有監督部門抽檢。
吃完後大便變黑,是身體中毒了?其實這是正常現象。
動物血中有大量的鐵元素,如果鐵元素沒有被人體完全吸收的話,就會和大腸中的硫化物相互結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鐵,進而使得大便變色。
動物血雖便宜,但營養價值可不低!
①高蛋白質、低脂肪:動物血有“液態肉”之稱,其中的蛋白質含量和肉差不多,含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中氨基酸的比例接近,易被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卻遠低於肉類。
②含卵磷脂:動物血中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其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
③補鐵、補血:其中的鐵元素含量非常之高,像鴨血中的含鐵量是30.5mg/100g;並且還是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人體能夠直接吸收利用。很適合缺鐵性貧血、發育中的兒童以及剛生產後的婦女食用。
④通便: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動物血中的血漿蛋白在腸道內消化分解,未被消化的剩餘殘渣會吸收大量水分,同時還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一起轉化為糞便,排出體外,起到滑腸通便的作用。
不過動物血雖好,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月吃2~3次,每次吃25克就夠了,不宜多吃~
不適宜人群
①近期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忌吃。因為食用後不利於判斷上消化道出血的量和性質,容易導致檢查中發生混淆。
②胃下垂、痢疾、腹瀉等疾病患者要少吃甚至忌吃。因為這些人群的腸胃功能較弱,飲食講究清淡,吃動物血不易消化,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③打算進行大便常規檢測的前3天忌吃。
④正在服用華法林的人群。因為華法林是一種維生素K拮抗劑,而動物血則含有維生素K,可能會抵消藥性。
回應
中國人吃動物血製品,一是物盡其用,避免浪費,二是高溫烹飪減少病菌感染,三是醫療條件。一些外國宗教不吃血製品,在當時的衛生、醫療狀態下,是一種合理的風險規避策略。
西方人不放血呀,連肉帶血一塊加工食用了
英媒稱中國政府為減排要求少吃肉 證據令人“智熄”
2021-03-09,英國《衛報》發佈題為《隨著素食主義革命的深入,中國對肉類的胃口逐漸減退》。
但是,有這麼一段話卻有些看不明白了:
在2016年,作為減少碳排放的承諾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制定了一項計畫,要將中國人的肉類攝入量減少50%。這是一個激進的舉措,世界上很少有其他政府將肉類消費納入其碳減排計畫。
別說外國人感到激進,就算是中國人也要懵了,政府啥時候以減排為目標對我們每天的攝入的肉量做過計畫?
原來《衛報》引用的正是自己家在2016年發佈的一篇文章《中國削減50%肉類消費的計畫受到了氣候活動家的歡呼》。
其實,保護環境也好,減少碳排也罷,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想打著這個旗號讓中國人少吃肉,得明白,聯合國糧農組織畜牧業減排報告,溫室氣體大頭在拉美專業化養殖肉牛。牛占總排量的65%。豬、禽類、水牛及小反芻動物(如羊)僅占7-10%。而中國人主要吃豬肉。中國人均牛肉消費僅4.1公斤,低於世界平均水準,更遠低於阿根廷的38公斤和美國的26.3公斤:哪怕算上所有的肉類, 2014年人均澳大利亞(90.3kg),美國(90.1kg),阿根廷(86.6kg),中國的人均肉消費量排在眾多西方國家後面:
豆製品與中國男性少毛化 2021-02-23
在中國缺肉食年代,豆製品作為蛋白替代品,但是豆製品富含黃體酮,長期食用,日積月累,男性的雄性激素就會受到壓制,上千年的影響,中國男人就變得少毛和肌肉衰減,雄性態比較弱。中國應變革,不吃豆製品而改為吃紅肉和喝牛奶,不能再讓貧困年代的食譜毀了中國男人!
回應
毛髮多少跟人種有關係。蒙古利亞人種相比高加索/印歐人種少毛髮。蒙古人並不吃豆腐,吃肉喝奶,毛髮一樣不發達。這並不妨礙蒙古人西征成功。
中國男性普遍娘炮化,豆製品容易導致男性體貌心態女性化,沒有血性鬥志!
大豆是中國古代主食之一,中國農耕社會打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可是NO1的,而白人可只有被遊牧民族打,除開近代被白人打外(工業國對農業國),抗美援朝還是有代差都能打白人,你覺得中國人雄性態弱?
樓主首個錯誤,黃體酮是孕激素,卵泡排出後形成的新內分泌腺——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男性也含有的雌激素與孕激素)。大豆的“植物雌激素”是異黃酮。
第二,異黃酮有苦味,諸位所吃的豆腐豆漿豆腦,是苦的嗎?國內曾有團隊測用有機溶劑提取大豆異黃酮,提取率為1.91%。食品上以水加工烹調必然會大量流失,得吃多少豆才能影響正常激素水準啊?另外,當異黃酮與體內雌激素競爭受體時, 雌激素的促細胞增殖作用就會減弱, 從而降低與雌激素相關的腫瘤發生率。
第三,對鼠應用雌激素表明:17β-雌二醇能促使毛髮快速的再生。男性斑禿往往是由於雄激素過高,按樓主邏輯,歐美人反而應該是全身光禿禿的。
最後,大豆異黃酮還防癌抗腫瘤、防骨質疏鬆症、保護神經系統、降血糖、防治Ⅱ型糖尿病、保護心肌,改善老年人認知、保護腎功能等等。歐美向中國大量傾銷便宜又多油的轉基因大豆,卻高價收購中國的貴又少油的非轉基因大豆,用來製藥。
相關新聞
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干擾精子功能!聯合國環境署 (UNEP) 和世衛 (WHO) 報告指出,家用產品、工業產品所釋出的環境荷爾蒙「內分泌幹擾素 ( EDS)」,與全球乳癌、卵巢癌、睪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的高罹患率有關。
但或許是囿於傳統,又或許是覺得浪費才能體現精貴,守舊的歐洲人,至今依然認為損耗率最高的幹式熟成才是正宗的熟成牛肉。歐美美食家們評價濕式熟成牛肉“有血水的酸味”,而面對幹式熟成,則不吝讚美地給予了“堅果味”“金屬味”“蘑菇味”“燒烤味”等充滿主觀色彩的形容詞。
有沒有覺得很眼熟?沒錯,他們描述紅酒和生蠔,用的也是這些詞。
歸根到底,熟成只是牛肉嫩化方法的一種,一種來自蛋白酶和微生物的生物嫩化法。
比熟成早很多年前,中國烹飪中就出現了捶打、拍擊為代表的物理嫩化法;以食用堿或醋酸醃制的化學嫩化法;以澱粉包裹、控制火候達到目的的烹飪嫩化法。
為什麼中式餐廳不喜歡做熟成牛肉?因為要獲取一份入口即化的牛肉,方法太多了。為了熟成費時費工費力,真沒那個必要。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68718&v=1607726617951
為什麼法國人覺得中國松露不是松露 食味藝文志
松樹與松露,從沒有必然聯繫。橡樹、榛樹、椴樹、櫸樹、樺樹、松樹、白楊都可以成為松露的生存環境。
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松露在中國的名字依然充滿了下里巴人的氣息,“豬拱菌”“臭雞樅”……松露兩字,最早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歐美文學譯作裡。
也許在中國的翻譯家眼中,最珍貴最美味的食用真菌,天然就應該與松樹搭上關係,比如松茸、松樹蕈、松蘑、松耳;而露珠本身,則與可食用真菌一樣,隱含著無根無蒂、無體無形,採納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而生的意蘊。
一個美麗的名詞,從誕生之初,就夾帶著狗血的誤會。
雲南人早前把松露稱為“豬拱菌”,雖然同樣是“豬拱”,但法國人似乎並不願意承認,從前在中國雲貴地區只能拿來切片泡藥酒甚至喂豬的東西,和自家的國粹黑孢松露是同一種食物。他們把產自中國東南部雲南、四川、貴州和南亞印度、緬甸北部的松露,稱為“印度塊菌”。
這種源自大航海時代的傲慢和自信,貫穿了今天的美食世界。法國人認為“印度塊菌”屬於劣等松露,香味寡淡、口感也差。相比于法國原產黑孢松露每公斤1000~3500歐元的高價,“印度塊菌”最多只能賣到每公斤1000元人民幣。
其實,二者的外觀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區分,香味和營養價值也幾乎沒有區別。
食物的貴賤,從不是它們的天性和天賦;而是文化、歷史的源流,賦予它們的成績單而已。
回應
法國的叫香檳,別國的就是起泡酒。
借用電視劇裡的一句話,賤人就是矯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2669&v=1607726596808
好吃,是歷史、宗教、文化等龐雜的源流之外,人類選擇食物最質樸、也是最直接的動因。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8315&s=fwzxhfbt
為什麼中國菜裡的牛肉不需要熟成? 食味藝文志
動物死亡後,血液迴圈停止,但大部分細胞的新陳代謝依然在進行。一段時間後,細胞的代謝物無法排出,就會發生肌肉收縮、肉質發硬、顏色暗沉的變化。解剖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屍僵”。牛的體型大,屍僵期來得比較慢,大約在10-24小時左右。這就是正宗潮汕牛肉火鍋需要在宰殺後爭分奪秒送上桌的原因:利用這短暫的大半天緩衝時間,讓食客吃上還沒有變硬的熱鮮肉。
但人們很快發現,吊掛幾天後,反倒變得更軟嫩香濃。原因很簡單:72小時左右,牛肉中的鈣離子啟動蛋白酶,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逐漸分解肉類。如能抓住後熟之後、自溶腐敗之前的間隙,就能味道不差的好肉。
西方熟成牛排並不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食物,17世紀,法國傳奇名廚卡漢姆,就是發明法式酥皮濃湯的那位,曾經說:“將牛肉吊掛在室溫下存放,越久越好。”牛肉熟成,這個享譽西餐的概念,就這樣萌發。
熟成牛肉和臭鱖魚其實是同一類食物:在保持肉類食物新鮮質地的基礎上,通過微生物的輕度發酵,賦予更好的肉質和更豐富的滋味。
本是同根生,互不理解的原因在哪裡?
如何延長肉類的熟成週期?最早被歐洲人發明的的方法是幹式熟成:把牛肉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幾天後,肉塊表面產生硬殼,甚至產生黴菌菌絲,但內裡依然是軟嫩的。幹式熟成的牛肉浪費很大,除了大量水分流失之外,吃之前還要把表面硬結的外殼切掉,損失在30%以上。最關鍵的是,每塊肉的狀態、菌群都是不同的。沒人能保證在熟成的過程中,雜菌的生長不會讓牛肉變質。很有可能滿懷希望切開,卻發現裡面已經爛成了一灘膿水。
這正是中國沒有誕生與流行熟成牛肉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以勤勞勇敢作為座右銘的中國人,連一塊豬肉皮都要想方設法做成皮凍,灌在湯包裡;或者炸成皮肚,讓它吸收湯汁。這種大塊大塊浪費好肉的做法,實在罪過罪過,阿彌陀佛。張愛玲在《論吃和畫餅充饑》中,用嘲諷的語氣寫道:“西方人為了肉嫩,居然把它放到發臭為止,中國的留學生見之蹙眉。”頗能代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熟成的認識。
羊肉那麼香,歐美人為什麼不愛吃? 2020-12-10 食味藝文志
世界飲食審美裡,羊肉是最具地域差異性的食材。
中國人對羊愛得深沉,中文,除了魚羊為“鮮”、羊大為“美”之外,“善”、“義”也是羊的偏旁。再往西遊牧地區,羊肉也是日常飲食必不可少主角。哈薩克俗語 “羊肉是牧民的飯”。
而到了英美國家,羊肉絕少見於餐桌。養羊更多聚焦在羊皮、羊毛等副產品上。
文明的源頭,也是食物的源頭。
最早馴化羊的是西亞,最早馴化豬的是東亞。兩大文明,除了截然不同的宗教體系、語言體系之外,今天全世界種植最廣的兩種水果葡萄、柑橘;產量最大的兩種糧食小麥、稻米;以及歷史最悠久的兩種肉用家畜羊、豬,都分別源自西亞與東亞。
在十三世紀之前,牛肉並沒有成為世界主流的肉食,尤其在農耕發達地區,日本的禁肉令、印度借宗教提高牛的地位、中國通過立法禁止宰殺耕牛,都是類似的體現。“切二斤牛肉,打一壺好酒”的綠林好漢們,則是游走在王法邊緣的反面教材。
在西方中世紀之前主要肉食也是羊和豬,羊肉流行於人口稀疏、草場資源豐富的區域,豬肉流行於人口稠密、農耕發達的區域:到今天,義大利中北部、西班牙東北部、法國南部、德國南部等傳統農業區,依然習慣食用豬肉醃制的火腿、鹹肘子。而在愛爾蘭、法國北部等傳統遊牧區,則會把羊肉切碎,加入蔬菜燴煮,或分切成漂亮的小羊排香煎、碳烤。
戲劇性的是,14和15世紀,西方世界遭遇了兩次影響牛肉發展的大事件:黑死病和大航海。前者消滅了全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後者又把大量歐洲人送往全球開拓殖民。人口密度的降低,使從事農耕的勞動力的不足。在15世紀前後,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退耕還牧。把糧食改成牧草,養活了更多的牲畜。
大航海累積的巨量財富,更是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生。牛從田地裡解放出來,越來越多地送到餐桌上。相比羊肉,牛沒有奇怪的膻味,還有更高的蛋白質含量,能獲得更多讓人愉悅的飽腹感。隨便一煎一烤,哪怕半生的狀態也能有良好的滋味。
………..
南方山羊比北方綿羊膻
羊膻,是西方一度佔領餐桌主流的羊肉最後輸給牛肉的主因。但很多人卻迷戀這種味道,南方華僑蔡瀾說:“羊肉不膻,女人不騷,有什麼味道”。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羊肉消費量最低的國家,這與上千年的禁肉史,與明治天皇一聲令下全民學西方吃牛肉,與日本山多地少草場少,也與日本料理少用調味料,不懂得如何遮蓋羊膻味有關。
但什麼叫寵物,卻是一件值得仔細定義的事情。
…….
回應
又一個被西方那套理論洗鬧的人,不能你認為寵物狗就特殊,那人家蛇, 鱷魚也是有很多人當寵物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0042&v=1607727521766
靈魂拷問:中國人為什麼戒不掉野味? 食味藝文志
捕獵食用野生動物,源自蠻荒時代人類的本能。即便進入文明社會後,以遊牧為基礎的政權也會崇尚捕獵。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地區之一,一直有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說,會以食用馴化後的動植物為風尚。但今天的華人世界,為什麼會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為榮呢?
回應
講得好像只有中國人吃野味似的!老子在美國的時候,老外做的烤野兔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要說吃的奇怪的話,美國人吃火雞,澳洲人吃袋鼠,法國人吃馬肉,在我們看來也夠奇怪的。
看見標題裡面“靈魂”“拷問”“中國人”三個詞,就知道作者一定是個高段位扯犢子角兒。這種角兒們特強的特長,是從概念到心念,從印象到想像,從書本到鍵盤,而且從不準備去瞭解任何實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0407&v=1607727782915
狗肉不能吃了,火雞卻被列入了傳統畜禽? 食味藝文志
在農業部2020年起草的《國家畜禽遺傳資原始目錄》裡,狗離開了這份名單。但火雞卻神奇地出現在傳統禽畜的名單裡。沒錯,就是美國人在感恩節吃的那種又大、又柴的火雞。
“火雞”兩字,最早見諸于中文文獻,是描述鄭和下西洋的《瀛涯勝覽》。
在早期接觸火雞的中國南方方言裡,“火雞“二字的發音是for-gai(粵語、客家話), fur-key(贛語、閩南語)。
更重要的是,從《瀛涯勝覽》成書、葡萄牙人登陸澳門、英國人登陸廣東的時間線先後來看,這種猜測是合理的。
所以,極有可能,讓土耳其背鍋數百年的火雞turkey,是閩南語裡的火雞。
事實上,這與tea來自閩南語裡的“茶“,反映了閩廣地區率先睜眼看世界的性格;與擅長航海,率先展示中華文化的歷史。
之所以中國沒有推廣養殖與食用火雞,除了這貨飯量大、只會傻吃長肉之外。肉質粗糙,不好吃,才是被美食國度嫌棄的最重要原因。
回應
狗是中國的傳統禽畜,火雞是美國的傳統禽畜.
狗肉不能吃,竹鼠不能養,美國火雞卻可以?農業部真該被拉出來巡街
在計劃經濟時期,市郊廠礦生活區裡火雞也有家庭散養的但真的不多,大家不愛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肉質太粗糙,那時候每月定量供應食用油,火雞得煎、炸、烤。狗肉就不一樣了,不挑食好養,肉質也好油脂也豐富做法也隨意多了,還很香!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19341&v=1607726560274
寵物為什麼不能吃? 食味藝文志
野生動物或許還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尤其對生活在文明程度較低地區的人們來說。食用寵物不同,這種野蠻的行為,是對人類感情的漠視,和文明的極大倒退。
中國糧食夠吃,是建立在肉蛋奶大幅提高的進口飼料基礎上 2020-12-10
【本文來自《13390億斤,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評論區】
使用糧票的年代,成年人定量30-40多斤,重體力勞動者接近50斤。按現在人的經驗,這麼咋能吃的完呢?
學過生物化學的都知道,糖類包括澱粉的消化速度遠快於蛋白質和脂類。不考慮肉蛋奶以及油供應條件下的所謂主食夠吃,這是個偽命題。中國現在的糧食夠吃,是建立在肉蛋奶的供應大幅度提高基礎上的。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也是最大的肉、蛋、奶、糖、油、穀物的直接進口國,全都是高能量食物。而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呢,大部分是茶葉,蔬菜,水果這類低能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們出口的農產品才是調劑品,進口的大部分是必需品。
回應
中國糧食夠吃?我們每年進口了多少糧食,榨油和當飼料,這種騙人的鬼話千萬別跟我說。
中國進口糧是有數可查的,前兩位的就是大豆(榨油、飼料)、玉米(飼料),不是榨油和飼料根本消費不完。 2019年,中國水稻產量2.0961億噸,小麥產量1.3359億噸,每人就有245公斤,還有蔬菜水果,誰也不是只吃主食!中國每年還生產2.6億噸的玉米,靠人吃得撐死.中國每年產1900萬噸大豆,這個確實主要是人吃的!中國生產的大豆都是非轉基因的,蛋白質含量高,但是出油率太低,而且中國大豆死貴死貴的,作飼料成本太高了!每年進口的9000萬噸大豆大都是轉基因的,出油率高,而且特別便宜,基本上都用來榨油了,剩下的豆粕正好用來作飼料!對了,我打這麼多字不是給你看的,你這種人不值得我費這個事!
昆蟲是未來最棒蛋白質 學界卻警告背後的蟲蟲危機 2020/12/08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研究報告顯示,儘管昆蟲較一般肉類含有更高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且飼養成本低,生長速度卻很快;但現有食用昆蟲的農場管理不善,加上法規掛一漏萬,導致蟲蟲大軍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大增。其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讓牠們成為強大的「入侵者」,並造成生態危機與經濟損害。
《每日郵報》指出,目前全球約有於20億人口,吃著1000至2200種不同種類的蟲蟲。與市面上的各種家禽相比,蟲蟲的蛋白質與脂肪比更高,生長與繁殖也快,需要的資源也較少,碳足跡也低,讓牠有潛力成為未來食品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因此,市面上各種宣傳食用蟲子好處的文獻便紛紛出爐,如未來最棒的蛋白質、最營養的食品、減肥聖品,並打造價值高達2.97億英鎊(約新臺幣115.94億元)的吃蟲產業。這個數字到2024年恐再成長1至3倍。
但是,學界警告,這些飼養與出售的昆蟲往往為外來種,而引進這些昆蟲的區域與國家的入境法規卻不全,入境後的監測、管理與逃亡後處置規範,也極為缺乏。
在法規規範不足下,物種的運輸、交易與飼養幾近不受管制,結合地區、國家的政策施行漏洞,一旦食用昆蟲逃亡等於新物種的入侵。
考量到昆蟲農場的年營業額動輒上百萬,能被飼養的蟲蟲往往又相當適合大數量放養,加上高生育率、飼養容易、巢穴要求較低、能適應氣候變化與波動、對資援的需求低,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高,這些蟲蟲只要逃出一小部分,就足以在當地建立外來種的「新族群」。
逃出的外來種在與本土種的生存競爭中,往往成為勝利者,導致部分有滅絕危機的本土生物,其生死存亡間不容髮。此外,新來外來種的旺盛食慾與快速繁殖的特性,對當地農業經濟帶來沉重威脅。
例如,當初被當成「金寶螺」的福壽螺,引進時也是看上其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價值;最後卻因肉質不佳而絕跡於美食菜單之上。失望之於的飼養戶隨意棄養,但福壽螺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見青就吃,1年能產8000個卵,最終成為生態與農業浩劫,損失與防治經費破百億元。
目前全球排名前35名的食用昆蟲飼養企業,14家位於歐洲西北部,10家在美國。在歐盟,法規已限制引入新物種,卻對「意外逃亡」的情況缺乏規範。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 2020-10-19
極端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對偷牛賊、牛販、牛屠夫施以私刑,甚至毆打致死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印度食用、販賣牛肉似乎成為了一種禁忌。
和刻板印象不同,印度其實有很多吃牛肉的人:養牛場規模小、不成體系、少肉牛、無良種、屠宰行業岌岌可危甚至處於灰色地帶;另一方面其產量龐大,不但滿足了印度本土的牛肉消耗,甚至一度榮登牛肉出口榜單的榜首。
穆斯林雖然只占印度人口15%,但也2億人之巨,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剝奪這2億人吃牛肉的權利。
另一批牛肉食客,則是廣大賤民。他們中還有不少人以制革、屠宰、處理牛骨為業,在長期歷史中都不會對吃牛肉產生什麼負罪感。
除了人的不同,印度牛可分三等:一等是瘤牛,二等是黃牛,三等是水牛。瘤牛在各種宗教典籍中被賦予了神聖地位,水牛是牛奶、皮革、牛肉的來源,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為了解決印度鄉村普遍的貧困問題,印度政府鼓勵以村為單位組建水牛奶協會,先後成立10萬多個合作社,涉及1100萬農戶,到2016年,高達1億頭(占世界水牛的56%)。
回應
我去過印度很多次,從未在印度吃過牛肉或豬肉,但是當我在其他國家由於開會和印度客戶或同事吃飯時,發現好幾個都是吃牛肉的,而且他們屬於“上層精英階級”,他們的解釋是,去國外總要學會嘗試和接納新的東西,不過他們在家裡一般不吃牛肉豬肉,甚至還是素食的。
穆斯林不吃豬肉,也不准社區其他人吃豬肉,甚至不能提到豬這個詞,如今也遭遇了不能吃牛肉的限制,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想?
中國豬年春晚竟然不說豬,說己亥。
對的,他們稱豬肉為“大肉”。
在新疆待了兩年,在寧夏待了一年沒碰到你說的這個情況。
他說的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起碼我在西北呆了十幾年沒有碰到類似的事情,有一次在一家回族人的飯館還看到老闆兒子拿著個平板看《豬豬俠》的動畫片,搞得我一臉懵逼。
三年前,我在蘭州拉麵店看到店老闆的女兒在看小豬佩奇,我還問這樣沒事嗎?老闆說動畫片沒關係的
他說的應該是印度的穆斯林教徒
比開銀行還賺 大陸「生豬養殖」龍頭年利潤破1500億 2020/10/22 中時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在2019年,平安銀行的淨利潤為282億元,在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7。由此觀之,牧原股份養豬獲利堪比開銀行,其富貴逼人之勢著實令人刮目。
牧原股份19日發布的第三季財報顯示,當期公司獲利能力達到了2019年6月豬價起漲以來的巔峰,今年7至9月短短3個月時間裡,公司淨利已達到102億元。
究其原因,無非量、價兩方面帶動,在第三季豬價反彈之下,牧原股份生豬銷量也出現明顯增長。受益極高的業務集中度,牧原股份幾乎獨占大陸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淨利的半壁江山。
截至10月20日,按照業績預告淨利下限計算,已進行業績披露的A股16家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合計淨利為468.7億元,而牧原股份一家便達到了209.9億元,占比高達44.8%。
牧原股份獲利暴衝,主要原因在於上述公司沒有一家業務如牧原股份般集中,溫氏股份是「豬、雞並舉」,正邦科技是飼料、養殖業務各半,新希望業務更為龐雜,飼料、禽類、生豬、食品,反觀牧原股份,上市公司97%的收入來自於生豬養殖。
牧原股份全年出欄目標為「1750萬頭至2000萬頭」,公司上半年單月銷量峰值為6月的152.3萬頭,進入第三季後,公司銷量穩步增長,7至9月銷量依次為181.6萬頭、163.4萬頭和165萬頭,均高於6月峰值水準。
銷售端的明顯放量,加上第三季銷售均價創本輪豬週期的高點,最終促成了牧原股份單季營收181億元、淨利102億元的一幕。若僅從經營效率來看,二級市場將其稱為「豬中茅臺」毫不為過。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目前部分地區生豬價格已跌破每公斤30元,但是第四季行業供給端並不具備大幅改善的條件,而這將對生豬價格和牧原股份的獲利能力帶來支撐。
受益於公司今年突出的業績表現,牧原股份市值高達2807億,而持股比例較高的公司實控人秦英林夫婦,也以2000億元的身價入圍10月20日發佈的「胡潤百富榜」前十名。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膩,中國肥胖率卻沒有美國那麼高? 2020-10-13
有人覺得我們中餐只是看起來油膩,實際上油都在菜湯裡了,吃不到肚子裡。而西餐則是看著沒啥油,油都在菜裡了。
我們的家常菜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中國人吃瓜果蔬菜之多,外國人是不能比的。
其實,讓人長胖的不止是油,還有糖。美國的速食包括正餐,幾乎樣樣都是糖油混合物。
是2012年BBC紀錄片——《致肥元兇》將導致1980年以來迅速翻番的肥胖率元兇指向上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
首先是美國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的玉米產量過剩只能用來餵養牲畜,這導致美國牛肉供應量激增,大量廉價牛肉湧入超市。
其次,過剩生產的玉米通過使用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將其轉化為一種甜味劑——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糖漿價格低廉,且比蔗糖更甜。為了商業利潤,軟性飲料的生廠商把產品裡糖的用量提高了很多。
“飲料做得越甜,我們就買得越多。”而當糖的攝入量過高時,肝臟的凝結素就會停止工作,不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經吃飽了,於是你會一直吃,陷入一種進食-患病-上癮的惡性循環。
肥胖——心臟病:糖才是罪魁禍首而非脂肪的觀點遭到了美國制糖業的打壓。
於是,低脂健康的概念在食品產業的“引領”下深入人心,大量“低脂高糖”垃圾食品,卻被貼上對心臟有益的標籤,被人們認為是健康食品而受到熱捧。
沃勒斯坦還是一家電影院的經理時為了提高利潤,他開始向觀眾兜售大份爆米花,沃被麥當勞挖走後也逐步開始推出更大分量的高糖高脂高鹽食品。
從這以後,各種大分量的食品層出不窮,還衍生出了套餐搭配。
美國政府也試圖用徵稅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
但這很快就遭到了食品生產商們的反擊。
食品生產商為了商業利潤,將美國人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美國的肥胖危機就這樣變得越來越嚴重。
回應
美國人喜歡的綠色健康食品,但蔬菜水果為啥要放糖醋汁或者沙拉醬?
美人喜歡綠色健康食品?沒搞錯吧,美國滿大街都是基改肉/蔬果,美國越窮越胖,黑人比白人胖子多,領食品劵難道給你吃綠色食品?綠色?美國人懂烹飪?沙拉都是高糖高熱量,美國是垃圾食品製造國!
歐洲吃播火不起來
歐洲吃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起源于韓國的Mukbang,內容主要是吃世界各地的食品,比如漢堡包、德國香腸等。
第二種ASMR(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的英文縮寫),更注重視覺、聽覺和嗅覺產生的暢快反應,聲音效果是重點,比如打開包裝、煮食、咀嚼時都要錄下原聲。與Mukbang相比,ASMR在歐洲更受青睞。
許多歐洲民眾告訴記者,歐洲食物種類不如亞洲豐富,且價格相對昂貴,“如果都像亞洲吃播那樣,肯定很快破產”。不過他們也承認,各式美食以及進食時產生的聲音會讓人放鬆身心,帶來愉悅。其實歐洲“吃文化”與亞洲區別很大:亞洲人更喜歡聚餐,邊吃飯邊看視頻能減少孤獨感;歐洲人習慣單獨或兩人用餐,更注重吃飯禮儀,也不習慣看別人用餐。此外,吃播與歐洲近年來宣導的素食潮流也不相符。目前歐洲有近10%的人是素食者,一些素食播主也會走向另一極端。“素食讓我停經了!”39歲的芬蘭素食博主米科寧去年6月的這句坦白在素食圈引發熱議。米科寧並非個案。在YouTube上有200萬粉絲的Kalel、“素食王子”蒂姆•希爾夫等素食博主陸續承認,由於健康原因已放棄純素食,開始重新吃肉。與以前提倡純素食相比,這些博主如今的帳號點擊量明顯減少。“亞洲的大吃大喝應該反對,歐洲的過度素食也該改變”
各國“吃播”亂象不止“娛樂過頭” 2020-08-28 環球時報
“3歲吃播女孩被喂到70斤”近日引發輿論質疑,也讓“吃播”Mukban這一在韓國興起並走紅的直播文化再度引發國人關注。韓日吃播文化隨著行業性、商業化發展,如今也產生不少問題。
本月,韓國多位人氣吃播播主因發佈廣告視頻時未明確向觀眾提示是收費廣告,引發網友不滿。憤怒的網友認為這些主播把收錢的產品偽裝成自己花錢買的來欺騙大家。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計畫從9月1日起施行包含禁止“暗廣”。此外,韓國多位對外宣稱“吃不胖”的大胃王播主都曾被爆出通過假吃、使用鏡頭切換造假哄騙大眾。
首爾大學醫院 2018年度(韓國)國民健康調查,64.2%的人認為大胃王吃播會對健康習慣產生負面影響,有半數以上認為應監管。2019年起,韓國有關部門針對有暴飲暴食傾向的電視節目、社交媒體內容、廣告等制定指導意見,並建立監測系統,具體措施包括禁止吃播中出現暴飲暴食、禁止過度使用調味料、禁止推薦高熱量食物等內容。目前該政策因受多方阻礙仍未被具體實施。
日本大胃王比賽轉戰網路
1989年至1991年,東京電視臺推出《全國大胃王錦標賽》,曾在美國紐約國際吃熱狗大賽中連續六奪冠軍的小林尊就曾參加過《全國大胃王錦標賽》。
該節目取得成功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出現很多類似綜藝,如TBS電視臺的《美食戰鬥俱樂部》等,不僅比拼誰的飯量大,還比拼誰能吃得快。實際上在《全國大胃王錦標賽》風靡之時,日本國內就有一些批評聲音,認為該節目所宣傳的價值觀並不好,不利於健康、浪費糧食等,但並未形成氣候。直到2002年,一位日本中學生因模仿該節目橋段導致食物卡在喉嚨裡死亡,才使得相關批評聲達到高峰。此後,很多電視臺紛紛停止製作有關大胃王的電視節目。幾年後,《全國大胃王錦標賽》的製作者提出保障參加者健康的“大胃王三原則”,即“飯量要適當”“感恩食物”“嚴禁快食”,才使得該節目得以重新播出。
近年來,以往只能在電視上播出的大胃王節目,開始轉移到YouTube等網路平臺,在變成吃播的同時湧現出新的大胃王。與此同時,針對吃播的批評與反思也並未消失。
人類自己就是工業品,追求“有機食品”是笑話? 2020-08-21 新浪科技
雖然21世紀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但其實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很多還停留在農業甚至狩獵採集時期,很多人到今天還在堅信輪回與田園生活等典型前工業化時代的理論與經驗,而造成這種認知斷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瞭解農業在過去六七十年間發生的綠色革命。
……..
總之,人類生存要感謝綠色革命,沒有農業現代化,構成當前作為有機體的我們的那些基本元素,要麼在空氣裡,要麼在礦石裡,要麼還是石油煤炭天然氣。
但綠色革命也帶來了巨大的增長人口和生存需求,以及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僅關注兩種元素的使用,人類的影響力就已經超過自然本身了。而更尷尬的地方在於,使用元素本身可能並不會造成污染,污染更多是由於使用者對工業品的濫用。這就成了個複雜的經濟-技術-社會問題了。
…..
一些人不免會想到,重興有機農業是不是個好的解決方案呢?例如不用化肥,只用農家肥。市面上的“有機食品”就是用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無化肥、無農藥、無激素。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農家肥是哪裡來的?最直接的來源是養殖場的動物糞便。養殖場動物糞便的源頭是飼料,但養殖時為了防疫加的獸藥或抗生素也會殘留在糞便中,這就造成了抗生素濫用。同時動物糞便大都重金屬超標,這樣的農家肥用出去且不論超低的肥效,光是附贈的抗生素跟重金屬就夠受的了。
有機肥並不“清白”。2017年一項針對全國主要菜區有機肥的研究指出,商品雞糞中鎘(Cd)、鉛(Pb)和鉻(Cr)的超標率分別達10.3%、17.2%和17.2%,商品豬糞中鎘(Cd)和砷(As)的超標率分別達20.0%和6.7%。
2019年《生態毒理學報》指出,在土壤-蔬菜中遷移能力最強的重金屬就是鎘(Cd),而這種金屬恰好極易在土壤中累積,並且危害係數最大。
這樣看來,有機食品不僅價格貴,食用後附加風險還挺高。直白地說,有機食品或只是行銷手段與中產階級的刻奇罷了,只是所謂優質生活的象徵與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起作用的就是自我感覺這部分。
生食蔬菜,當心這種不可能被洗掉的致命病菌 2020-07-30 新浪科技
近日,特拉華大學在《微生物學前沿》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能引發腸胃炎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已經學會了如何攻破植物葉子的防禦,藏在蔬菜的葉片裡。
沙門氏菌感染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1 億個病例,並可以導致其中的300萬人死亡。而最近被發現能入侵葉片的鼠傷寒沙門氏菌是其中一種常見血清型,它所導致的傷寒每年大約有2100萬個病例,其中約20萬人死亡。
健康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沙門氏菌等微生物的入侵,植物也有辦法防範這樣的異類。微生物在入侵植物時所要面對的第一道防線就是植物的表皮。對於試圖從氣孔入侵的細菌,植物也準備了“化學武器”。但鼠傷寒沙門氏菌設法繞開了這些防禦機制。
鼠傷寒沙門氏菌不僅能入侵生菜,在番茄葉、芝麻菜、香菜、羅勒、卷心萵苣等綠葉蔬菜中也觀察到。那我們還能愉快地吃沙拉嗎?
為什麼要放生牛奶? 2020-07-30
在一些民間智慧中,放生向來被設定為一種獲取功德的便捷手段。放生不同的物種和數量代表不同的寓意,本身就十分尊重花錢找人辦事的市場規律。
如今放點魚蝦王八已經沒什麼可吹噓的了,受全球局勢啟發,穿著救生衣的阿姨們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宣佈,這些牛奶裡的細菌含量很高,它們都是生命啊。
武漢靈泉寺尋有緣人上門摘菜,3小時後“卑微求饒”
@武漢靈泉寺 疫情期間開荒種菜,沒想到一下子種猛了吃不完,2020-06-10發博誠邀本地市民到寺內限量結緣採摘。
如此“豪橫”,顯然寺廟低估了吃貨的力量。博文發佈後才短短3個小時,靈泉寺就“卑微求饒”了:大家冷靜一點……我們菜園的菜要不夠了…
武漢靈泉寺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龍泉山風景區,始建於西元749年,後毀於明清,是武漢乃至華中地區歷史悠久的寺廟之一。在2001年12月重建後,現在的靈泉寺是僧眾學修道場,占地面積達140多畝。
靈泉寺工作人員介紹道,他們一共種了有20畝地,所有菜沒有用農藥、化肥,在這個季節裡菜長得又好又快。
官博很接地氣,時不時和網友們分享種田近況,讓大家感受了一波“雲種菜”。
配上佛教音樂,僧人和村民們一起打水灌溉的畫面顯得一片祥和寧靜。
回應
我決不信!理由有二:一、作為農民,我知道露天種菜,如果不施農藥、化肥,根本不可能長得又好又快;二、佛門有句話:出家人不打誑語,事實卻是,出家人比任何人都能說瞎話,鬼話,騙人嗎?
哎,一看就是城裡人!菜到季節確實是猛長的!還有寺廟的菜園子確實是不用化肥的,都是糞便澆的!我去年參加了一年的寺廟週末親子體驗!
嘴上念著佛,把豆腐,茄子做成紅燒肉,紅燒魚,這心裡的魔還沒除乾淨啊。
我在寺廟幹了一年義務勞動,沒見過做成奇怪形狀的,都是正常飯菜!唯一見過一次是在一年一度的廣邀市民來吃齋飯的市里宗教局舉辦的節日,開席千桌!我也去當了傳菜員😄那個菜確實好看,不過是市里幾個大的齋飯館承包的!一家飯館負責100桌的飯菜,市里出錢!
肉食者可增強心理健康,三成素食者易患抑鬱症! 2020-05-09 新浪科技
目前,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可能會增大患抑鬱症的風險,以素食為主的人群服用精神疾病處方藥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同時該人群更傾向於自殺。
這份研究報告是基於16萬份調研資料得出的,同時結果還顯示,三分之一的素食者可能患有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研究人員回顧了18項關於精神健康和吃肉習慣之間關聯性的研究報告,共涉及160257份參與者。
他們推斷稱,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出現抑鬱症、焦慮症和自殘的概率顯著增大,不吃肉可能是一種“行為標記”,表明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很糟糕。目前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資料進行驗證。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研究人員稱,那些不吃肉的人患抑鬱症、焦慮症,或者出現自殘行為的概率會更高,我們的研究並不支援人們為了整體心理健康而不吃肉。“雖然肉食和素食主義的健康風險和益處已爭議數個世紀,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肉食主義者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該發現對於定義‘健康飲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在評估特定飲食模式的益處和風險時,可能需要強調心理健康。”
回應
無肉不歡的出處原來在這裡啊
又甩鍋?美媒竟稱“中國人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冒一股煙” 2020-01-09 觀察者網
《紐約時報》中英文網站近日接連“發功”,字裡行間誇張渲染稱“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而在去年,美媒也曾把亞馬遜大火“甩鍋”給中國,腦洞清奇地指責中國轉向巴西買大豆。
回應相關新聞
澳山火濃煙跨洋穿越1.2萬公里 抵達南美洲
回應
原來澳大利亞和洛杉磯的大火是因為美國的胖子太多了
牛肉生產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是雞肉或豬肉的5倍,世界上牛肉生產、消費第一大國是美國。中國人以豬肉為主的肉消費量只有美國人以牛肉為主的肉消費量的一半,人均碳排放更是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
電子菸致肺疾 美正式指出與維生素E醋酸酯有關 2019/12/26 中央社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歷經數月調查,終於替全美2506起電子菸造成肺部損傷的病例找到解釋。元兇似是今年在電子菸黑市首度亮相的濃稠添加物「維生素E醋酸酯」。
科學新聞網站報導,上週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項分析發現,研究人員從51名「電子菸相關肺部傷害」(EVALI)人士身上取得的肺部組織檢體,其中48個內含維生素E醋酸酯。
維生素E醋酸酯常見於外用藥膏和護膚產品,這種物質本不該用於電子菸煙彈(cartridge)上,但分析顯示情況經常相反,而且後果重大。
電子菸引起的肺部傷害經常是以出現呼吸道症狀開始,例如咳嗽、呼吸短促等,同時還會出現腹部不適,因此很容易就會跟流行性感冒等其他疾病搞混。然而比起流感,電子菸引起的肺部傷害更加危險,今年迄今已在全美造成54人死亡。
維生素E醋酸酯可能導致傷害的理論並不新穎。今年9月,紐約州調查當地相關病例時就發現,黑市裡的四氫大麻酚(THC)煙彈內存在微量維生素E醋酸酯。
吃素父母只餵水果和母乳 1歲半男嬰脫水、四肢浮腫慘餓死 2019-12-25 聯合
美國佛羅裡達一對夫妻因為平常吃全素,便拿未加工的少許水果和蔬菜餵食一歲半的兒子,導致他嚴重營養不良並活活被餓死,男嬰過世時只有7.7公斤,為一個7個月嬰兒的正常體重。經法院開庭後,該夫妻被指控一級謀殺罪、虐待兒童、過失殺人等罪刑遭到起訴。
科學家稱純吃素未必更環保 肉類對地球生物更重要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019-11-27報導,愛丁堡大學和蘇格蘭農村學院的專家說,環保遊說人士鼓吹未經證實的“肉是邪惡的”言論,讓農民日益感到自己被妖魔化。
“常有人聲稱,純素能將土地使用降至最低水準,而已經做過的模型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儘管畜牧生產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有著眾多成本及益處,但其成本最近受到的關注可能遠超某些益處。”
“肉類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它是膳食中蛋白質、能量、高生物利用度的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即使是少量動物源性食品,對兒童的發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純素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每個人都成為純素主義者,將對英國環境造成毀滅性影響。飼養動物供人食用有助於促進生物多樣性。”
研究人員目前正試圖養殖更環保的牛,它們長得較快、吃得較少,最好的牛和最差的牛的甲烷排放量相差約30%,如果所有英國農民都使用最高效的牛,能使碳排放量減少1/3。
回應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要保持營養均衡,我們必須吃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同時還要吃蛋白質類等食物。
愛吃肉的科學家自然會如此說。
說得再多也沒毛用 一樣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 疫苗有害 電吹風的輻射能把人射死
環保少女被寫入瑞典中學教材,學生還被要求嘲諷質疑者...2019-11-30 觀察者網
回應
這個聖人的臉上總能看到西方童話故事裡巫婆的邪氣,只差一個黑斗篷跟一把掃帚!
學校立雕像,各地建生祠,這才能體現對聖人的尊重!
現在封聖的門檻也太低了,那些鄉下小廟連豬八戒都供上了。
“自然療法大師”林海峰身亡:曾鼓吹斷食排毒 2019-11-30 介面新聞
“自然療法大師”、鼓吹“斷食排毒養生”的“安利名人”林海峰,於2019-11-11在雲南麗江身亡,終年51歲。
林海峰在新浪微博的認證為,中國營養健康網董事長,陽光森林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頭條文章作者。他眾多虛虛實實的頭銜還包括,中國保健科技學會醫藥保健研究會理事、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健康專業委員、中國長壽專家組營養專家等。
林早年發跡于安利直銷行業,是安利進入中國的第一批從業者,一直做到高級行銷總監。2000年前後,林海峰一邊經營安利,一邊借助電視臺等媒體,宣言自己創立的“整體自然療法”,鼓吹“斷食排毒”,擁有眾多追隨者,但也引發不少爭議。
他稱大米是“現代中國人飲食中的毒藥”,是“產生各類現代疾病的關鍵”。要排除毒素,其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體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蘿蔔、黃瓜等榨成的果蔬汁。林海峰稱,連喝5-7天,一些慢性病可以治好,“這輩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
林的微博上,多是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或參加宴會的照片,出事前幾天,林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稱自己吃了一包過期的紅棗,“全身僵硬”,但他沒有去醫院,通過嘔吐的方式,將食物吐出來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隨後,他刪除了這條朋友圈動態。幾天後,林和一些朋友去麗江遊玩,當日吃過晚飯,朋友們剛買完單,林突發意外倒地。被送到醫院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大家懷疑是“食物中毒”釀成悲劇。“他自己是做自然醫療的,可能認為自己能夠排出來,就沒有去醫院。”這位人士感到惋惜。
人民網曾總結林鼓吹的“整體自然療法”的三大論調,並指出其不符合現代醫學和常識。
現在所謂的養生專家都有一個共通點:通過反醫院反西藥宣傳自己的養生觀點。
人體產生排泄物是自然代謝的過程,排泄物本身不是毒,只有該排泄的物質排不出來的時候,才會產生毒。林完全混淆了生理和病理狀態,也偷換了中醫概念,根本站不住腳。
林的斷食療法也稱“辟穀”,即不吃五穀達到養生目的,這種方法對健康的益處根本沒有得到證實,盲目斷食反而對身體有害。
回應
沒想到他還把自己忽悠信了?!
謊言說多了連自己都信
美國蘿蔓生菜爆大腸桿菌汙染 食藥署加強進口管制 2019-11-28 聯合報
三明治、沙拉常使用的蘿蔓生菜,在美國加州傳出大腸桿菌汙染。衛福部食藥署今起將加強管制,美國輸入的「蘿蔓生菜」或品名含「romaine」或等同字義產品,需檢附美國食品安全主管機關證明檔,證實產地及無汙染,否則暫停輸入查驗申請,管制期為時一個月,且不排除延長管制時間。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中如有已購買且尚未食用的美國蘿蔓生菜,建議不要食用,或煮熟再吃,若有身體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姿婷表示,接獲美國疾病管制署(CDC)訊息,美國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種植的蘿蔓生菜受到「O157:H7型大腸桿菌」汙染,通報六十多例。
廖姿婷表示,食藥署統計,今年一月至今,蘿蔓生菜總進口量約四千公噸,約八到九成來自美國,但自九月起,國內就沒有從汙染地區進口蘿蔓生菜。食藥署將持續觀察美國主管機關調查情形,並請美方盡速提供相關資訊,應落實輸台食品源頭管理。
「O157:H7型大腸桿菌」為出血型大腸桿菌,感染恐造成腹瀉、嘔吐、腸內出血,嚴重還可能致命。美國曾發生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
為啥會挑食?原來腸道微生物才是真正的食客 2019-10-20 新浪科技
作為一枚資深的吃貨,探索君對進食這件事情十分上心,色香味俱全方得歡心。究竟是什麼在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家Jeffrey Gordon及其同事在最新一項研究中對此給出了解答:或許“看不見的腸道微生物”才是影響我們對事物選擇的“真正食客”。該研究結果已於2019-09-19日發表在國際重磅期刊《Cell》雜誌上。
眾所周知,隨著速食業和外賣業的發展,我們的飲食習慣越來越趨近于“高脂肪低纖維”的狀態,也就是 “肉多蔬菜少”。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被“挑選”出來的呢?
為了瞭解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研究人員挑選出有著一組相似腸道微生物的小鼠進行培養,首先為他們投喂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培養出與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相似的20種不同種類。接著,改變它們的飲食,給其投喂由34種蔬果蔬菜製成的合成纖維製品,觀察愛飲食的改變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以及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是否能夠促進微生物組中有益代謝酶的表達。
試驗觀察發現,不同的腸道微生物有著不同的“口味”。有的愛吃蛋白質,脂肪或碳水,有的則更喜歡膳食纖維。並且當它們獲得最愛的食物時,它們的“隊伍”就會變得更加龐大。
所以,當你開始“挑食”時,你原本均衡的腸道微生物開始 “失衡”,當你一直“偏愛”某種食物時,或許是這逐漸隊伍龐大的“食客”發出的需求信號。
研究結果顯示:當投喂的“肉”食物不能滿足“愛吃肉”的龐大微生物群的“胃口”時,一些吃不上“肉”的細菌便會轉向去吃“菜”。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長久“吃不上肉”的細菌竟然能夠“棄肉從素”,轉而偏好其他食物來源。而那些能夠吃上“肉”的微生物依舊愛吃“肉”。
這一研究結果意味著,有些微生物存在靈活性,能夠輕鬆地適應飲食的變化,而這些菌株或許能為建立一個有彈性的腸道環境做出貢獻的最佳菌株。
結語
Michael Patnode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越來越清楚的告知我們,我們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對自身的腸道微生物組成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因此對我們的營養和健康也造成巨大影響。未來,如何在人體真實地瞭解食物對人體微生物群的影響,瞭解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是下一階段研究試圖解決的問題。
近百歲人瑞有何長壽飲食秘訣?答案可能讓人大失所望 2019-10-20 摘自《最活力的老後》
許多人很想知道歐嘉的飲食習慣,這是常見問題的第二名。她最常被問到的是:「你有什麼秘訣?」
大部分的人會自然地猜想,她一定不吃高糖、高澱粉,所謂的「標準美式飲食」(SAD),而是富含抗氧化物質、omega-3 脂肪酸和白藜蘆醇之類的抗病抗老食品。此外,她一定是吃超低膽固醇飲食,因為她完全沒有心臟方面的病痛,而且頭腦也很清楚。
她可能也不吃會引起體內發炎的乳製品和麩質製品,因為發炎的後果之一是老化。這麼猜合理吧!她也可能每隔一段時間,以禁食的方式來活化身體的壓力反應機制,或達到強化免疫系統的效果。
也許她的食量很小。畢竟目前能確認的、有助於延長壽命的飲食習慣,就是比一般人少吃百分之卅至四十。
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歐嘉吃很多,吃的東西也很雜。她說:「我不相信飲食這一套。」
基本上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除了壽司以外,好像沒有什麼她很討厭的食物。她愛吃肉,而且是煮半熟的。她的蛋白質攝取量很大,因為她會想吃這類食物。
歐嘉吃過的東西中,剛好有些是已知的「超級食物」,但愛吃的成分居多,並非刻意去買健康食品。以香蕉為例,歐嘉超愛吃,但主因不是它的營養價值,而是便於攜帶。香蕉在運動前後都是方便又簡單的點心。歐嘉也喜歡乳製品,像是鄉村起司、優酪乳、優格,幾乎當成主食來吃。她愛吃發酵食品,而且這個偏好是從小養成的,「因為那時候我們沒有冰箱。」
碳水化合物她也沒少吃,如果說有什麼特別,也許就是很少加工食品,跟工業時代前的飲食很像,沒有顏色很白的東西,沒有精製糖或精製麵粉。這並不是舊石器時代的飲食,因為那時的飲食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關於歐嘉奶奶
年過九旬的超猛老奶奶,153公分的嬌小身材蘊藏著驚人的活力。她不僅健康好動,更是長青百米及兩百米短跑、鉛球、鏈球、標槍、跳高等多項世界紀錄保持人,贏得六百多面獎牌,擁有26項世界紀錄。
英研究:吃全素恐缺「此營養素」增加失智風險 2019/09/14 中時
許多研究都顯示,吃素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也有助控制體重。不過吃素者要格外留心營養攝取的均衡。英國最近研究指出,不含奶蛋類的全素飲食,無法提供腦部需要的營養素-膽鹼,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膽鹼(choline)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身體只能製造少部分,多半得仰賴飲食補充。膽鹼主要來自於雞蛋和雞牛豬等肉類,部分植物也有,但含量不如蛋奶肉類多。以大豆來說,膽鹼含量只有雞蛋的1/3。動物膽鹼也比較容易為人體所吸收。
膽鹼和阿茲海默症
腦部的記憶與學習力,和膽鹼息息相關。名為「乙醯膽鹼(anticholinergics)」的蛋白質,負責腦部細胞的神經傳導,如果缺乏膽鹼,這種蛋白質就無法正常運作。許多研究都顯示,阿茲海默病患腦部的乙醯膽鹼,含量較常人低。
哈佛大學之前的研究就發現,飲食裡含有足夠的膽鹼,人的記憶和認知表現相對出色,腦細胞也較為健康。
吃素增加中風機率?
牛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長期吃素者中風的機率,比吃肉者要多出20%。特別是腦部血管破裂、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的出血性中風。
這項研究針對5萬名成人、進行長達18年的追蹤,也將個人病史、抽煙與否及健康狀況納入參考。團隊發現,研究中的素食者,都有膽固醇過低,並缺乏維生素B12、D、胺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現象,研判是造成中風機率較高的原因。「飲食裡適度補充含有高密度膽固醇和維生素的魚肉,會有所改善。」
這項研究並未忽視吃素對心血管的好處。根據數據,不吃肉的素食者,心臟病發的機率減少22%,只吃魚肉者則減少13%。研究團隊也指出,這項結果提醒吃素者,要格外注意營養均衡。
殺手媽媽?近三分之一的動物母親會殺死寶寶! 2019-06-23 新浪科技
女人的身體柔弱,但當她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天性的母愛,常常會發揮出令人難以想像的意志力,也因此,母親在我們的心目中是特別偉大的存在,成為母親的女性會憑著母愛的本能,為孩子付出力所能及的一切。
在動物界中,同樣也有很多感人的舐犢之情,但是,最近一項研究調查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在哺乳動物中,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動物媽媽會殺死寶寶。
動物會殺死後代是一個真實的事實,只要雌性動物能評估出這樣做的明顯好處,她們就會殺死幼崽,因為雌性和雄性其實一樣具有競爭力,同樣需要為資源展開競爭。
總結來說,導致雌性動物殺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自覺無力養活後代
2、母親身份對雌性來說生存成本特別高
3、雌性產下後代會與其他個體的資源形成激烈競爭
當這些壓力達到臨界值時,動物媽媽們便準備好了要殺死孩子。
雖然,動物殺嬰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十分冷血,但這一舉動顯然是出於一種原始的衝動,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後代爭取最好的未來,這是在動物王國中,為了世代統治而做出的一種選擇,雌性動物們為了爭取權力,也是能十分狠心的。
而在人類社會中,其實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中國歷史中,也曾有武則天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把自己的孩子趕盡殺絕這樣的例子。
無論動物媽媽是為了鞏固群體地位,還是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獲得足夠的食物而殺嬰,似乎都是看起來很黑暗的一種進化特徵(楨:演化!),但其實只是完全遵從著“適者生存”的法則。
為了更成功地保護和養育後代,動物母親除了會養育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選擇把附近其他同類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育。
在自然界中,動物母親們總能更敏銳地意識到選擇的壓力,如果一個鄰居的後代必須為了改善自己的命運而死去,那就順其自然吧。
還好(楨:?),相比之下這個現象在我們人類社會中很少發生,這既多虧了人類在生產力發展後滿足了生存基礎,不再需要為了搶奪資源產生這些極端行為,也是因為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道德的誕生和約束讓人們對弑嬰的做法非常譴責排斥。
不過,面對自然時,我們不妨抱著更加客觀的態度,才能對自然現象,對動物行為有更全面的瞭解和認知。
回應
因為生存法則,所以只能留下健康強壯的幼崽,弱小的難以生存的就棄之或食之了,以保存體力。
既然如此,一些曾經吃肉的動物為何走上了吃素的演化道路?大概250萬年前,地球氣候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著雨水減少,大部分雨林變成了樹木繁茂的草原。許多高品質植物大量減少,這就意味著素食動物的食物競爭越來越嚴峻。於是,一些植食性動物轉變食物來源,開始吃起肉來。兇猛強悍的物種當然能輕易捕獲獵物,智慧的人類也沒有輸,一部分動物再難吃到肉。為了維持生存,它們只好淪落至吃素的境地。所以如今的一些素食動物,本質上是因為能力太弱而吃不到肉。而吃肉,也是它們一種正常的進食行為。所以再看到兔子、馬這些素食動物一反常態啃食肉食,不必太過驚訝。
你的良心為什麼會痛?——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2019-06-24 新浪科技
作者Patricia Churchland在她的新書《良心:道德直覺的起源》(Conscience: The Origins of Moral Intuition)中提出“人若非具有社會性,就不會對凡事都有道德立場。”
我們之所以有良心,與我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演化出的神經生物學能力有關。
演化生物學領域有一種理論(比如理論生物學家Bret Weinstein所拓展的理論),即道德爭論就其能力本身而言具有社會功能,它能凝聚不同的群體——無論他們爭論的內容或他們各自對道德“正確”的抽象認識為何。此外,我們的許多道德規範——如我們不應背叛朋友或拋棄子女——顯然受到了自然選擇的影響,以便我們可以更好地在集體中生存下去。其他規範(如互惠的正確性)也頗為類似: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衝動——如果他人施予我們恩惠,假以時日,我們也當以回報。
Churchland在書中略微提及了曾有研究觀察到其他靈長類(如黑猩猩)表現出類似有良心的行為,並列舉了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曾分析過的行為,比如為了共同目標而合作、分享食物、收養孤兒、悼念死者。Churchland認為這些例子指出了人類良心的演化起源。
回應
神經生物學基礎?全文沒有提到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到底良心與哪個神經核團或神經回路相關聯?
兔子吃炸雞、牛吃活雞、鹿吃兔子、松鼠吃鳥……素食動物食肉的行為一度被認為是動物的一種異食癖。相當於人類長時間對某些物質產生不尋常的食欲。比如有人吃泥土、紙屑、肥皂,甚至衍生出一些惡癖。但人們發現,即使是人工養殖且沒有明顯疾病的素食動物,也表現出了吃肉的習性。
這些現象罕見,卻也是自然本身的真實寫照。“素食動物”這個稱號只是人類賦予它們的一種區分方式。但它們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人們,它們並不嚴格呆在這個領域內。這個名稱沒有限制住它們的天性,“素食動物”該吃肉時還是會吃肉。
大熊貓吃竹子的萌態吸引無數粉絲。它99%的食物都來自於竹子,但它其實也不只是吃素的。呆萌熊貓也曾被爆出吃山羊的“醜聞”。大熊貓其實是一種處於肉食動物向素食動物過度的雜食動物階段。在兩百萬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實實在在的肉食動物。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仍然保留著一些肉食動物的遺傳痕跡。它們雖然愛吃竹子,消化道本身卻並沒有消化竹子的能力,是它們消化道中幾十種大量相應的腸道微生物幫助分解植物,獲得50%蛋白質,39%碳水化合物和13%脂肪。這種能量比例與野生貓、狼都差不多。研究還發現,大熊貓仍然保留有200萬年前肉食動物祖先的一種特殊消化道,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困境也許是由改變為吃竹子習性造成的。
但即使這些素食動物也能吃肉,卻不能像雜食或肉食動物這般大口吃肉的爽快。經過漫長的演化,素食動物代謝脂肪的能力已經維持在很弱的水準。要是它們長期吃肉,則會出現心血管問題。
吃肉顯然比吃素的能量補充效率更高。
大約1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原本靠吃穀物、果實等素食為生。而從那時起,他們逐漸開始吃肉。後來學會用火之後,經過烹煮的熟肉更加美味,也更激發了人類對肉類的追求。研究者認為,人類腦容量的擴增與開始吃肉密不可分。
早在1996年,Baldwin和Schmelz在對煙草進行人為添加茉莉酸甲酯處理後,發現煙草尼古丁高峰的形成時間比未經處理的煙草形成時間提前了2小時。而對自然生長中的山樺進行觀察,研究者發現經歷多年秋蛾侵襲的山樺會產生濃度很高的酚醛類物質抑制蛾蛹的生長。
水稻為何會有“乾旱記憶”?
水稻中存在的抗旱“記憶”調控網路:植物生長關鍵激素之一的脫落酸對於激發水稻的抗旱性及引發水稻內的抗旱代謝反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核糖核酸與DNA表觀水準的變化(甲基化)影響了抗旱“記憶”轉錄本的表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脯氨酸合成等代謝路徑的“記憶”轉錄本都參與到了水稻的抗旱“記憶”當中。
水稻的抗旱“記憶”是繼含羞草對外界脅迫抵抗“記憶”,以及燕麥草短期乾旱“記憶”之後的又一重要的植物“記憶”發現,隨著越來越多植物中“記憶”的發現,“記憶”已經不再是動物們的專屬本領,越來越多的植物將會被發現具有這一特性,從而提升自身的生存適應能力。
相關新聞
植物有生命也有感覺會痛還知道自己正在被啃食,吃素也算殺生
素食動物恐怖吃肉記:牛吃兔、馬殺雞、松鼠吃小鳥 2019-06-28 新浪科技
坊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兔子的恐怖故事。女大學生在宿舍養了一隻蹦蹦跳跳、愛吃胡蘿蔔的可愛兔子。偶然一次,外賣裡的炸雞被兔子偷吃了,這給兔子打開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門。它從此只願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長得肥大彪悍。後來主人為了讓它變回原本純良的小兔子,每天只餵食蔬菜。結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絕食”死亡了。
兔子為肉瘋狂的行徑令人琢磨不透。 即使是人類,恐怕也沒有如此強的迷戀。
其實除了兔子之外,一些其他素食動物也常常出現吃肉的傳聞。
一種愛吃肉的體型碩大的北極兔
在印度,一頭名叫拉爾的奶創造下一個月吃48只雞的駭人記錄。
在人們眼中形象良好的鹿,有被虎豹追食的悲情,也有捕食兔子的一面。
還有的和人生活較近的鹿,竟也養成了如出一轍的吃牛扒習慣。
體型巨大兇狠,卻也歸為素食動物範疇的河馬,也不時被捕捉到啃食斑馬的兇殘畫面。
馬似乎也和牛有著相似的喜好,它偶爾也對雞下狠口,戲稱“馬殺雞”。
哀悼現象不僅限於擁有較大大腦的鯨目動物(鯨魚和海豚)和靈長動物,科學家在海豹、海牛、澳洲野狗、馬、狗、家貓等動物身上都觀察到過某些形式的“死亡反應”。有些例子格外驚人,比如曾有27頭成年長頸鹿為一頭死去的長頸鹿幼崽守夜,來自五個不同家族的大象前去拜訪一頭去世大象的遺骨,15頭海豚放慢速度、護送一頭帶著自己死去寶寶的海豚母親。還有兩隻被從一處鵝肝農場救出的鴨子,竟然在避難所中結成了深厚友誼。其中一隻鴨子死去後,另一隻把頭放在死去好友的脖子上,待了好幾個小時。
對死去同類多加注意是有價值的,這可以告訴你,你可能會以哪些方式死去,好讓你避開這些危險因素,為了更好地瞭解人類自身的進化過程,弄清這種行為的起源和發展也有著巨大價值。
研究動物悲傷情緒“不僅僅涉及到動物福利的問題,更涉及動物權益。” “一旦我們瞭解了動物情緒的深度,就會開始質疑動物園和屠宰場存在的意義,並對這些系統進行重新思考。”
植物也有“生存策略”:水稻具有對乾旱環境的"記憶" 2019-06-21 新浪科技
在我們的認識中,動物的記憶是後天習得的本領,不論是聽到鈴聲集中進食,還是對襲擊和疼痛的記憶,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而植物作為無法移動的生命體,在人類的生活中,一直是作為精心培育的對象,精控大田、人工溫室都是為他們而建。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國際期刊《遺傳學前言》上發表了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水稻具有對乾旱環境的“記憶”,並找到了水稻的乾旱“記憶”調控網路。
植物也有“生存策略”
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長過程中,會經歷多次相同的環境脅迫,為了能夠更好地生長,它們也會從先前經歷的脅迫環境中吸取經驗,以應對後面反復發生的環境脅迫。
聰明的動物更容易被馴化。現在的狗子經過訓練能掌握很多技能,有些通人性的狗狗甚至能聽懂人們簡單的話語。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狼的智商比狗更高,但狼在自然界裡絕對是很聰明的動物,否則也不會在那樣惡劣的環境裡生存下來。
以上三點,都說明了狼是一種能夠馴化且很好馴化的動物,一萬年前的古人類都能馴化灰狼,現代人要想馴服灰狼更是輕而易舉。看看那些主要分佈在動物園裡的老虎,那麼有個性的動物還不是被馴化的服服帖帖?大家還可以參考一下西伯利亞雪橇犬,它在狼群裡基本可以以假亂真,雖然不怎麼聽話,但還是被人馴服了。因此,現存的灰狼很容易被人馴化。
動物真的有悲傷情緒嗎?愛和悲傷並非人類所獨有 2019-06-05 新浪科技
近幾十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其它物種中也存在悲傷和哀悼行為。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特地發行了一期針對動物和人類死亡的期刊,提議人們對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進行定義:進化死亡學(evolutionary thanatology)(楨:演化!),在為同類哀悼時,動物和人類的種種行為都可謂不利於生存:與世隔絕、拒絕社交、睡眠減少、不願進食、拒絕捕獵、抗拒交配……此外,如果在屍體旁待得太久,還容易受病原體和天敵的襲擊。就人類文化而言,我們為建造墓地投入的土地越多、為葬禮花費的時間和金錢越多,失去帶來的痛苦反而愈加深刻,悲痛感也愈加使人心力交瘁。這一點非常令人迷惑。
我們從悲傷中能獲得什麼?
理解動物何時、為何、以及如何對死亡做出反應,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動物的感覺或我們自己的進化過程,還能説明我們認識悲傷這種現象本身。
基因分析顯示,大約2萬到4萬年前,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類首次馴養了狗。狗的馴化很可能是被動的,某個狼的種群可能適應了在人類狩獵採集營地附近的生活,以人類製造的垃圾為食。種群裡那些較為溫和,而且不那麼咄咄逼人的狼會更成功。人類最初並沒有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任何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發展出某種與這些動物共生互利的關係,最終這些狼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狗。
回應
這不是廢話嘛,不懂團隊合作的狼在野外是活不下去的。
狗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那現存的灰狼容易被人馴化嗎? 2019-06-26 新浪科技
狗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其實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但近些年有研究發現,並非是人類馴化了灰狼,而是灰狼自己馴化了自己,是它們主動靠近並協助人類的,而人類會因為它的幫助賞給它們一些食物。目前,世界各地仍有灰狼的存在,那現存的灰狼容易被人馴化嗎?
顯然,狼是很容易被馴化的,不然狗也不會這樣通人性,反觀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貓,到現在仍然會動不動就撓鏟屎官。
群居動物更容易被馴化,比如牛、羊、雞等動物都是群居的,因為群居動物懂得團結合作,對領頭者更為依賴。所謂狗一生只認一個主人,就是在形容狗對主人的依賴性,而狼的依賴性更大。一個狼群中通常有5~7只灰狼,它們會對頭狼百依百順,信服頭狼的每一次指揮。
服從等級制的動物更容易被馴化,狼群內擁有鮮明的等級制度。具體表現在狼群中有了食物後,先是幼崽吃,接著頭狼吃,最後才是其它狼吃。普通灰狼向頭狼示弱的時候會躺在地上,肚子朝天,表示自己的誠服。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還不是因為頭狼能帶領它們找到食物。
狗狗真的會沖我們笑嗎? 2019-06-10 新浪科技
這個問題的答案紮根於我們超過3萬年的養狗歷史中,研究人員發現,狗和人類在凝視對方時,體內的催產素水準都會上升,而催產素是一種與社會聯繫有關的激素。
這一特徵是在人類馴養狗的過程中逐漸馴化出來的,狗狗咧開的嘴是否相當於人類的咧嘴大笑呢?研究狗狗表情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研究工具通常比較主觀,再加上我們將動物擬人化的傾向,就很容易對狗的面部表情做出錯誤解讀。
很多狗主人多年來一直把狗狗張開嘴的表情當成笑容,因此上述研究發現可能會令他們有些失望。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無妨,因為已經有許多證據能夠證明我們與狗狗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特殊了。
回應
笑什麼笑呀,那不過是狗狗通過鬆弛的面部肌肉向人傳達“和你在一起我很放鬆”的信號,或者活動過後張大嘴巴用高頻率的換氣給自己降溫。狗有自己的語言,用擬人的方式理解狗的行為,並不利於對狗的馴養。
不管是不是在笑,反正我當它在笑了
與狗相比狼更善於交際:更無私更關心群體成員 2019-06-04 新浪科技
奧地利狼科學中心一項新研究發現,與寵物狗相比,狼更善於交際,更關心同一個狼群的成員。狗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它們富有愛心的名聲可能產生誤導。家犬的合作傾向是從它們兇猛的狼祖先那裡遺傳來的,而不是通過它們與人類的接觸。
與狼相比,狗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認識其他的狗,它們都不會特別傾向於將食物分享給其他的狗。
醫生告訴她,今後應該多吃經過烹飪的熱食,而且每天都要吃肉。
她已經整整15年沒碰過肉了。
吃葷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
不到兩個月,她發現自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
“我過去的狀態就像是燃料耗盡了一樣。整個人都是空的。
但現在我充滿了能量和動力。
我睡得更好了,身上的潮紅和疼痛也停止了。
更棒的是,我的月經回來了!”
純素食博主們都受不了了?
像Mikkonen這樣被純素食飲食搞垮身體的博主還有一些。
在此之前,在YouTube上有200萬訂閱者的Kalel、“素食王子”蒂姆•希爾夫、暢銷書作家戴娜•舒爾茨等素食博主陸續承認,由於健康原因,他們已經放棄純素食,重新開始吃肉了。
意見領袖們的退群,讓部分追隨他們的人感到憤怒,覺得被欺騙了。
其中影響較大的一件,是門多薩的“魚門”事件。
靠著宣揚素食的好處,門多薩在社交媒體上積累了超過300萬粉絲。然而今年春天,她卻被拍到在度假時吃魚。
照片流傳開後,社交網站上充滿了對門多薩的嘲諷和辱駡。
回應
人類的祖先冒著生命危險下樹來獲取肉食成為站著的智慧生物,現在有些人又想重新回到樹上。
以前科技水準不夠高,作死就會死;現在作死也能活著,免于自然淘汰,那作死的當然越來越多
沒有月經就不用生孩子,就不用“淪為生育機器”,早死早超生,你看把這些串起來不就和諧了嗎
歐美人都好走極端,喜歡把事情簡單化,極端化。表現在食物上就是長期只吃少數幾種,最後因缺乏營養引起各種問題。這跟宗教有關。
印度人素食多,理論是上等人吃素(因為不用幹活)。其它地區多相信素食減肥,君不見大象,這個陸地上最大塊頭動物就是素食。
大象一天能吃好幾百斤草,你能吃幾十斤就成!
你咋不說藍鯨是吃肉的呢
她說:“素食讓我停經了!” 2019-06-24
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美、探求生活價值的傳播平臺。昨天 08:13
“素食讓我停經了!”
芬蘭素食博主 Virpi Mikkonen 的這句坦白在素食圈一石激起千層浪。
Mikkonen 今年38歲,推廣素食多年,在 Instagram 上擁有大量粉絲,出版過四本素食食譜,Vogue 曾稱她為“社媒點金手”。
去年年初,Mikkonen 的臉上突然出了一片皮疹。
緊接著,各種身體健康問題開始不斷湧現:她的流感一直好不了、指甲容易折斷、頭痛、頭昏、失眠、心律不齊、心情也一直很低落......
最讓她感到恐懼的是:她的月經突然不來了。
慌忙中她跑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自己體內的促卵泡激素已經達到了絕經婦女的水準。
作為參考,歐洲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是54歲,中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是49歲。
而 Mikkonen 那時才37歲。
“當時我就想,我這是怎麼了?我明明很講究健康,也經常運動來著。就這麼失去生育能力了嗎?”
Mikkonen 一邊回憶一邊落淚。
Mikkonen 從22歲開始認真實踐素食。
在當時一些素食專家的引導下,她開始奉行一種“清潔飲食法”。
這種飲食法推崇天然、未加工狀態的食物,拒絕油膩、含糖的“有毒食物”,因為它們可能給身體帶來疾病。
一直以來,Mikkonen 都堅信自己實踐著最健康的飲食方法:
無麩質、無穀、無乳製品、無肉、無精製糖。
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的早餐都是用芹菜、黃瓜、茴香、歐芹榨一杯蔬菜汁,午餐就吃用菠菜葉、西洋菜、黃瓜、茴香、鷹嘴豆拌成的沙拉。
全世界食品添加物有上千種,其中台灣正式審核許可通過約800種。許庭禎說,食品添加物須經過許過審核,做急毒性、慢毒性、生殖毒性、畸胎性、代謝等9種毒性試驗,才可能通過許可、成為正面表列的食品添加物。「很多天然物不須經過這些毒性試驗就可供人類食用,結果大家反而覺得食品添加物比較危險,這邏輯實在沒道理。」
他舉例,香腸製造過程須在室溫下風乾才會熟成產生風味,過程容易孳生肉毒桿菌,若未完全加熱足夠時間,不慎食用會有致命可能,所以業者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來抑制它,目前台灣法規規定殘留量須在70ppm以下。
「天然真的比較好嗎?」許庭禎再舉例,乾貨、過節的醃漬蔬菜常添加苯甲酸來防腐,許多人擔心食用過多恐傷身,但其實天然的莓果如蔓越莓也有苯甲酸,泌尿系統發炎可以多喝蔓越莓汁就是因為它含有苯甲酸,所以只要正常攝取,民眾不須對防腐劑過度恐慌。
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比起食品添加物的風險,民眾更該擔心的是高糖、高鹽、高油飲食,這才是飲食中的健康殺手。
薑至剛說,大眾需注意的是違法使用未核准的食品添加物,例如潤餅皮加工業用吊白塊來增白防腐、鹼粽或摃丸用硼砂來增加口感彈性,這類添加物本不該用在食品上,這才是該擔心的。
若真的擔心吃進食品添加物,薑至剛說,就謹守「吃原形」原則,吃牛肉就選牛排而非漢堡、吃水果而非喝果汁、吃素就吃青菜,如此一來接觸的食品添加物會少很多。
相較食品添加物,「大家要多注意自由糖(free sugar,或稱遊離糖)」,是食品和飲料業者在加工時加入的醣類。人體吸收自由糖很快,直接進入細胞,快速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反過來攻擊細胞的組織、使細胞受損。長期攝取過多對胰島素分泌、腎臟等器官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攝取的糖不可超過25克。超市常見一罐小小優酪乳含糖量就可能多達10幾克,更遑論手搖杯的全糖飲料。
從事有機驗證的慈心基金會也跨足Clean Label認證,成立慈悅國際,總經理鍾淳淵說,有機價格貴、原料成本高,每年成長幅度僅5%到6%,反之Clean Label市場每年成長率都高達30%。
目前國際間對Clean Label並無明確規範。食品所所長廖啟成指出,Clean Label運動從業者做法來看可分成五大原則:盡量減少化學添加物、成分來源單純天然、最少的加工製程、食品資訊公開透明,及包裝標示簡單。
只不過回顧過去,號稱不用人工香精的胖達人、手炒黑糖的老虎堂,一一被揭穿謊言後,未來如何避免有心商人打著「Clean Label」之名、行欺騙之實?他坦言,這須從建構食安文化著手,因為食安無法全部仰賴檢驗,檢驗只是最後的手段。
台大食科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說,消費者追求「天然的尚好」也要理解:食品添加物並不全然都是化學品,像調味用的味精、調整食品酸度的乳酸,都是食品添加物,分別是用澱粉、糖蜜、牛乳等原料發酵而成,「怎麼會不天然」?
為了減少食品添加物,加工科技導入是關鍵。例如果汁原料商佳美食品使用冷高壓滅菌技術(HPP)製作果汁,有別傳統高溫殺菌模式,HPP是用宛如深入海底1萬公尺般、相當6000個大氣壓力,殺死茶、蔬果裡的病原菌,不需添加抗氧化劑、香料來防腐或調味,消費者能品嘗食材原味。
另一個方法是從天然食材尋找替代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新竹華品摃丸花了近2年時間,從數百種動植物蛋白找出合適配方,以取代摃丸中原本添加的磷酸鹽,讓摃丸仍保有Q彈口感。
磷酸鹽的黏著和乳化特性可增加食物口感,近年來營養專家頻呼籲,國人飲食中磷吃過多,長期攝取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或引發心血管、腎臟疾病。
林翠娟說,業者用添加物除了抑菌,有些是「慣性」,像為了讓義大利麵打開有撲鼻而來的迷迭香風味,或是讓消費者品嘗麵包時能保有濕潤口感,很多慣性需要一一拿掉,同時也得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挑戰很大。
舌尖上的化學/席捲全球的飲食新革命Clean Label
食安風暴橫行下,追求「真食物(real food)」蔚為風潮,各式手作、天然、無添加食物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近年國際出現「Clean Label(潔淨標示)」運動,從跨國食品廠到國內食品龍頭,紛紛導入科技、少添加,想讓食品愈「天然」愈好,這股飲食革命的新趨勢已席捲全球。
超商飯團和涼麵是上班族好朋友,但你吃下肚的不只是米飯,翻開背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胺基乙酸、無水醋酸鈉等,一長串的化學名詞,陌生卻都吃下肚。
打開手機或電視,加工肉品含亞硝酸吃多恐致癌、零卡可樂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危害大腦、飲料含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各種負面新聞讓人恐懼,不禁困惑,究竟該相信什麼?
根據法規,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800多種。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3.6公斤,在現代生活中想要完全避開,幾乎不可能。
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25年的文長安指出,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但也是雙面刃,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會抑制腸胃道的益生菌生長,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
近10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飲料含有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台灣幾乎每年都爆出食安事件,一再衝擊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標榜「手做」、「真食」等食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當食物品牌標示「天然」、「無人工添加劑」時,有高達7成民眾會選擇購買,打動人心的可能性比「低糖」、「有機」等字眼還高。
呼應消費趨勢,食品業者紛紛朝少添加研發。國際市調公司Euromonitor分析,2020年全球Clean Label市場規模可達180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6000億元),其中以北美為主,占比近4成。
跨國食品廠早已對這股趨勢出招。麥當勞去年宣佈,明星產品大麥克、雞塊、四盎司牛肉堡和快樂兒童餐等,將不再使用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食品龍頭雀巢宣佈調整霜淇淋配方,要去除人工色素、香精、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
台灣食品業也沒落後這股浪潮,包含醬油大廠金蘭推出無添加原味醬油、乳品業者福樂祭出自然零優酪乳;屢受頂新油品事件衝擊的味全,為翻轉形象也推出不含人工添加物的豆漿、優酪乳等產品;去年,全家超商串聯上百家供應商,引進驗證制度,籌組「Clean Label產業聯盟」,推出無添加果乾、冰品等,今年則打算挑戰涼麵、飯糰等鮮食商品。
喀什米爾羊毛失寵…兩因素 2019-05-15 經濟日報
H&M、古馳(Gucci)等時尚品牌正尋找新的喀什米爾羊毛來源、或完全放棄採用這種原料,回應動物權益和生態環境受破壞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導,對大眾市場品牌而言,原本是奢侈品的喀什米爾羊毛,如今成本已變得很廉價,並帶進數十億美元的營收。然而這種發展也破壞生態,數百萬頭山羊啃食橫跨蒙古與中國邊境的草原。蒙古國近60%的牧場退化,有些牧場已變成沙漠。
許多時尚品牌正在回應此問題。快時尚巨擘H&M在3月指出,2020年前將逐步淘汰喀什米爾羊毛。古馳母公司開雲集團正支持一項計畫,鼓勵蒙古牧民以能保護大草原的方式放牧山羊。
Stella McCartney和Patagonia則都放棄採用直接產自山羊的喀什米爾羊毛,改利用小工廠的喀什米爾羊毛廢料製作服裝。
H&M決定停用喀什米爾羊毛的理由,是因為善待動物組織(PETA)在蒙古和中國的屠宰場進行秘密調查,發現山羊在業者採集羊毛的過程中受到殘忍對待。H&M表示,希望未來能以更永續的方式採購羊毛,提高產業透明性並落實企業責任。
科學家們發現大豆根部存在“豆血紅蛋白”,利用轉基因技術改造出一種特製的酵母菌,可以快速發酵豆血紅蛋白,生成血紅素。
素肉有哪些好處?
第一,素肉比起傳統肉類更加環保。聯合國糧農組織: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4.5%。此外,畜牧業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和糧食資源。
第二,素肉比起傳統肉類更加健康。總脂肪含量更低,蛋白含量更高。
但是,素肉也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目前的技術,人類還只能做碎肉,比如漢堡肉餅、香腸、肉丸等。還有素肉還無法做到100%和傳統肉類相似。科學家如果有朝一日,素肉能夠在感官上做到和傳統肉類沒有差異,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屬於素肉的。
回應
試管肉是不是就是“癌症肉”? 因為只有癌細胞才會不停分裂繁殖,只要能不停分裂繁殖的細胞,都視為癌細胞。癌細胞肉你敢吃?
反智謠言就是從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裡出來的。
癌還能通過消化道傳播?
同理轉基因能通過消化道傳播?
當初美帝資本為了推銷糖,讓美帝民眾養成吃甜的習慣,到處宣傳吃糖的好處,資本成功的通過改變民眾的習慣大賺特賺!現在這個套路又重新開始了,還能現在道德的制高點…環保健康…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銷售的最高境界呀……
雖然不能否定有套路,但環保畢竟也是真實的。
環保是個偽命題,養牛的要活,養羊的要活,養豬的要活,牛皮羊皮都是產業,都能養活更多的工人!只為了所謂的環保,全世界立馬有五六億農業和相關工業人口要失業!所謂的健康,這裡面多少添加劑呢。
有五花肉我才不吃人造肉,就算吃素的青菜豆腐也是首選
名稱高大上,素肉就是大豆製品:豆腐、麵筋、腐竹+色素香料+油炸等工藝的混合搭配,很多年前就有了。
中國人搞的就是人造蛋,美國人搞的就是高科技。
我們國內的全素齋早就有素雞類的豆製品了中國人早就在吃了,素雞不是雞,素鴨不是鴨。把吃豆腐說得這麼高科技,又想來騙中國人的錢!
很多人壓根沒有意識到,這是在給美國的大豆尋找的新出路。同時也是對畜牧業的一次重擊,美國豬肉期貨已經開始暴跌。這可不單純是“科技”進步,這是和中美較量有關的
漢堡王推出的“人造肉”漢堡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9-05-06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美國一家生產人造肉的公司最近火了。超肉公司(Beyond Meat)近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不僅獲得比爾•蓋茨等知名人士投資,而且上市首日就暴漲163%。其實“人造肉”已有些年時間,今年4月1日,漢堡王就曾借人造肉漢堡宣傳將其再次推入公眾視野。漢堡王的人造肉,屬於素肉。
素肉VS細胞培養肉
其中第一類,我們更願意把它叫做素肉(Plant-based meat),它是採用植物原料來模仿肉類的風味、口感甚至營養價值,做成的類似肉的食物。為了符合素食的新趨勢,各種素肉、素蛋、素奶都被研製了出來。素肉就是其中發展最快的門類之一,目前已經完成了產業化,成為了可以隨處買到的工業化食品。美國兩大素肉公司是Beyond Food和Impossible Food,它們的產品不僅能在超市買到,還供應給各個漢堡門店。
第二類叫做試管肉(Lab-grown meat),它是利用細胞培養技術,直接去培養動物的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是實實在在的肉,只不過不是動物身上長的,還處於實驗室階段,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素肉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
說到素肉,這看上去又像是一件“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因為我們在素菜館經常能見到“素肉”、“素雞”、“素鮑魚”等等食材。其實早在中國宋代,陶穀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這些食物,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素肉1.0”。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素肉2.0”。它雖然在理念上是一脈相承,但是在感官體驗上,卻是顛覆性的,有了食品科學的加持,“素肉2.0”足以做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的第一步,就是選用合適的蛋白質和脂肪的組合,來實現牛肉中蛋白質和脂肪的風味和口感。Impossible Foods公司為此專門建立了一個“化學資源庫”,裡面有無數種植物蛋白和脂肪,他們的科學家挨個去試,就像愛迪生試燈絲一樣。最後最佳的組合被他們搗鼓出來了:用豌豆蛋白作為蛋白質,椰子油作為脂肪,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
光這樣還不夠,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改性的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這樣吃起來就更加自然了。
這樣其實還是不夠像牛肉,因為牛肉的紅色和香氣,依賴血紅素(heme)。
娜塔莉•波特曼談素食主義:牛奶來自母牛,雞蛋來自母雞,我們在剝削雌性動物
據雅虎新聞2019-04-26報導,美國著名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前一天在洛杉磯舉行的“我們日”(WE Day)論壇上向超過16000名學生呼籲純素食主義,並稱蛋類和奶類是“對女(雌)性動物的剝削”。
“牛奶和雞蛋不僅來自牛和雞,更是來自雌性的牛和雞。我們正在剝削女性的身體,並濫用雌性動物的魔力來製造雞蛋和牛奶。”
英語中沒有“女性”與“雌性”的區別,均是“Female”,而這個詞也是英語中“女權主義”(Feminism,又稱“女性主義”)的詞根。
“為了製造牛奶,母親與孩子被迫分離。動物們在如監獄一般擁擠且多病的環境中生產乳製品和蛋類。對待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沒有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
回應
當年的女神變成了現在的女神經……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植物也是有痛覺的,植物也是有感情的……
孵出來的小公雞一般會立即進入攪碎機成為飼料原料,小公牛會被抽幹血製作血清。拜託,這世界對男性才更殘忍好不好……
好好的女權(平權)主義就是被這種人給弄的像個貶義詞,動物保護也是,本身也是對的,不虐待,不虐殺,但是正常的食物鏈該怎樣就應該怎樣,極端化真心,這種邏輯,植物不痛啊,都喝西北風去吧
兩成中國人死于吃錯飯? 2019-04-12 澎湃新聞
近日,《柳葉刀》雜誌發佈了全球飲食領域首個大規模研究,通過分析19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飲食結構,從中找到了“吃出來”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
針對中國的部分,研究給出了一個可怕的結果——20%中國人死于吃錯飯:吃太鹹、雜糧吃太少,水果也吃太少!不良的飲食習慣、烹飪方法,都需要為此負責。平日裡大家忌諱的紅肉、含糖飲料、反式脂肪,竟然不是造成中國人“吃錯飯”的罪魁禍首。
回應
翻譯過來,營養專家們的說法實際等同於:中國人應該回到古代,像古代人那樣飲食,才是健康的。一說低鹽,古代飲食不僅低鹽,而且非常低。因為那時候鹽是貴重物品,朝廷專賣管制,別說多吃了,很多人經常吃不到,低鹽是必然的;二說雜糧。古代壓根也沒什麼細糧,那時候的穀物加工技術,即使小麥大米,按現在的標準也只能算粗糧;再說水果。糧食不足自然是瓜果來湊,吃瓜群眾在那會兒可是極其普遍。於是乎,古代人民真的是標準的健康飲食,低鹽,少酒(酒很貴,而且都是低度酒),無煙(沒煙草),低油,少肉,多菜多水果,還沒有化學污染工業污染,100%純天然~~~健康到現代人看了要發呆!結果呢?古代人長壽嗎?長壽個鬼,死的一批一批的。人類就是這樣,有什麼就厭惡什麼,缺什麼就羡慕什麼。循環往復,永世不竭~~~
古代平民甚至中小地主的飲食水準之低,營養結構之爛,食物品質之粗劣都遠超你的臆想。想像的所謂古人天天吃無污染、營養均衡的食物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西方的營養學不可盡信,宣傳吃菜不吃肉的是他們,宣傳不吃米麵水果搞低碳水飲食的也是他們。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胡扯,記得比如鹽別吃太多,糖也別吃太多這類早已有之的經驗,適當的平衡飲食即可。人不是機器,不需要按著計算器來吃飯
美國人最浪費資源的一生活方式 中國有不少人嚮往 2019-04-10 環球時報
近日,美國知名的科普雜誌《大眾科學》@科學未來人稱美國人平時洗衣服和烘乾的方式,不僅相當浪費能源,還會加劇不良的氣候變化的問題,並製造出更多難以處理的垃圾。
因此,該雜誌提出了幾個綠色洗衣的倡議,比如不用很傷衣物、還會大量消耗能源的烘乾機,改用晾曬的天然方式。85%的美國家庭標配、9000萬台烘乾機,一年耗電>600億千瓦時。恰恰是這種浪費的生活方式,令占全世界總人口4.6%的美國人,消耗掉全世界23%的能源,是中國人均碳排放量的3倍——這也是會加劇不良氣候變化的首要污染物。
回應
熱水能消毒都能想的出來,涼嗮衣物會被認為是貧窮影響房價,什麼鬼想法?
市場都是做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保護地球靠中國人少吃肉”,這家境外組織怎麼想的? 2019-04-10 觀察者網
總部位於美國的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從2015年發起的“蔬食項目”呼籲人們減少食肉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回應
野生救援的註冊地美國啊,牛肉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是豬肉的5倍。中國豬肉消費量只有美國牛肉的一半,人均碳排放更是只有美國的1/3。
不吃瀕危稀有野生動物可以理解,少吃肉是什麼鬼啊。簡直莫名其妙。
想起玉林狗肉節,西方人不吃狗肉我們也不能吃狗肉?是不是穆斯林不吃豬肉我們也不能吃?是不是印度人不吃牛肉我們也不能吃?什麼都按西方的標準,我們還有沒有自我呢?
難道是演藝圈的智商真的很低嗎,被西方當小丑耍當槍使而不自知,傻乎乎的來忽悠中國人。
文藝圈也不高呀,柴大才女開著大排量車不也寫著憂國憂民的《穹頂之下》嘛!
百頁豆腐是不是豆腐 化工博士分析成份後嚇壞這群人 2019-04-08 聯合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有些網友表示「好吃就好」不在乎它到底是不是豆腐,不過吃素的網友倒是吃了一驚「原來百頁是葷的」,只適合蛋奶素食者食用。
回應
腦子不太好的博士......其實百頁豆腐是用磨完豆漿後的黃豆渣加入澱粉做成的--許多素食產品(如素雞)也都是這麼做的。 "吃素的網友"請不要跟聯合報的低素質記者傻到一塊去,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
天價嘉寶果營養價值幾何 專家:和葡萄差不多 2019-04-08 科技日報
嘉寶果(樹葡萄) 是原產美洲的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淡季時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100元,最高時甚至每公斤500元,連樹苗價格也是30元到800元不等。
嫁接的嘉寶果5年內即可結出果實,而種子樹可能需要10到20年。過去使用扡插法種植的嘉寶果則較難發根,但目前通過半硬枝插(2節4片葉)的方式,速浸生長素NAA(萘乙酸),其發根率可達90%以上。
回應
你怎麼不說燕窩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差不多?鑽石和煤的主要構成還都是碳元素呢!精品水果的價錢是普通水果的十幾倍,是因為精品水果的營養價值高出十幾倍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懂嗎?物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從來都不是他的營養價值或實用價值,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這麼沒腦子的文章,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日報
植物也有免疫功能,抗病蛋白就像“老鼠夾子” 解學網
人有免疫力,植物有免疫力嗎?答案是肯定的,看似嬌弱的花花草草,可能遠比你想像中來得堅強。植物具有複雜、精細調控的免疫系統,可植物抗病蛋白被發現至今已經20多年了,人們卻仍然不清楚它們的工作原理。
據科學網2019-04-06消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在植物體內發現了由抗病蛋白組成的抗病小體並解析其電鏡結構,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啟動的核心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線上發表。
然而,由於該理論與當時的主流觀點大相徑庭,大約有5年時間,這一觀點並沒有被學界廣泛接受。周儉民說,那時候,甚至連“學生髮論文都受到了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擬南芥的抗病蛋白感知到病菌後,會組裝成一個環狀的五聚體蛋白“機器”,形成抗病小體。抗病小體的中間有個“鑽頭”,它能夠“刺破”染病的細胞膜,以“自殺”的方式與病菌“同歸於盡”。也就是說,抗病小體很可能是植物細胞死亡和免疫的執行者。
“我們還發現,植物抗病小體的組裝方式、結構與功能,與動物免疫中的炎症小體驚人地相似,這展現了在不同生命形式中,進化對免疫形成的力量。”周儉民說。
中國學者的這一發現,填補了25年來人們對抗病蛋白認知的空白。英國皇家學會會士、歐洲科學院院士Sophien Kamoun認為,中國學者提出的“自殺開關”模型非常新,會給植物免疫領域帶來很多啟示。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看來,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發現抗病小體,是中國學者對植物科學的重大貢獻。“未來通過分子設計育種等手段,相信這項成果也將為農業生產帶來廣闊的應用前景。”
回應
難怪,我一個吃素的不愛得病!
走火入魔!植物的免疫蛋白跟你有球關係。你是病毒?
難怪被蟲子吃過的葉子比起未被侵害的葉子顯得蒼老,纖維變粗,鮮嫩感消失了。
素食主義博主被粉絲抓到吃魚 遭遇網路暴力 2019-03-21 觀察者網
話說有一個名叫尤瓦娜•門多薩(Yovana Mendoza)的西班牙裔博主,多年來致力於宣導生食、素食主義,在Youtube、Instagram、推特、臉書等各大社交平臺坐擁百萬粉絲。
但最近,她卻遭遇了嚴重的網路暴力和脫粉危機,人送外號“殺魚兇手”:有粉絲抓到她在另一位元博主的視頻中,公然吃魚……
據美版今日頭條“Buzzfeed”網站3月19日消息,這段被抓現行的視頻拍攝於3月初。某博主在直播吃午飯,尤瓦娜也客串出鏡,面前擺著一盤沙拉,笑意盎然。
然而,有眼尖的粉絲發現,這盤沙拉中間隱藏了兩塊不尋常東西……
分明是魚肉!
要知道,多年來,尤瓦娜一直標榜全素食主義,鼓勵大家“展現真實的自我”,還要“多吃美味的水果和蔬菜”……
由於她“意志堅定”、形象姣好,各大平臺頗具吸粉力,比如Youtube上就有近47萬粉絲,Instagram上更有130多萬。
這下粉絲們炸鍋了,紛紛怒斥其騙人、圈錢:
回應
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
對消費者來說,素食肉品增添了健康、環保與時髦的色彩,如果吃起來甚至更美味,何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高科技素肉吸引了投資者與大眾目光之下,事實上美國在過去20年間素食人口一直是少數。根據2017年統計,全美廣義素食者約占5%,純素人口占3%,加起來跟2012年調查一樣,大約8%的美國人屬於素食族群,比例固定如基本盤,但在食品的選擇上無論是種類或品質都出現巨大成長,說明瞭對素肉業者而言,目標消費者鎖定的是想吃肉又想要兼顧健康和環保的肉食族群。
當素食變速食 新奇有趣取代嚴肅理念
帶有矛盾意味的是,不少正統素食人士對某些「太過真實的假肉」敬謝不敏,吃過一次就再也不碰,因為讓他們感覺像在吃真正的肉。理念上而言,新一波「速食化素食」潮流也與傳統吃素族群擁抱的嚴肅意涵大相徑庭。嬉皮世代吃素帶著環境關懷、社會改革的反資本主義理念,但新世代吃素著眼於新奇、有趣、拍照上傳網路炫耀,特別是這股浪潮的背後推手是矽穀投資客、大公司,還有名流人士如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素食與速食成了同一件事。科技正在改變美國人的觀念,吃素不是為了特定理念而辛苦實踐的生活習慣,對那些經常造訪得來速車道的速食店常客來說,多了一項選擇叫做「素食垃圾食物」。
對美國老一輩的素食人士而言,吃素不只是生活風格更是種身分認同,代表有足夠時間、精力與資源維持這種嚴格的習性。相對來說,現今素食與速食的結合不要求消費者效忠任何理想或使命,同時也未必健康,因為它加工程度很高,脂肪含量也高。如同營養學者指出,不是所有的植物性食品都有益健康。(完)
美國素食變速食 高科技素肉主攻肉食族 2019-03-08 全球中央
美國科技業盛事消費電子展(CES)1月在拉斯維加斯落幕,2011年創業的加州企業「不可能食物」(Impossible Foods)發表了2.0版的「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
這款由小麥、馬鈴薯、椰子油製成的漢堡排,含有大豆提煉的「血紅素」(heme),吃在嘴裡多了一股幾可亂真的肉味,堪稱「高科技素肉」。
隨著素肉漢堡風行,網路媒體Vox稱「2018年是素食垃圾食物蔚為主流的一年」,而《富比世》(Forbes)專司食品科技與農業的專欄作家史普利特(Jenny Splitter)直言「過去一年,對植物材料製成或人工培植的肉品是重大的一年,但未來一年更是關鍵轉折的一年。」
美國人「無肉不歡」,肉品業商機龐大,每年銷售額約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2,040億元)且逐年成長,但這產業現在面臨兩大潛在威脅:以植物食材製成的替代性肉品,以及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肉。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投資的「超越肉品」(Beyond Meat)即是以植物食材製成,它跟其他為素食族群生產的素肉不一樣,「超越漢堡」鎖定的對像是葷食人士,目標在1萬家超商上架。
前面提到的「不可能漢堡」則是另一個代表性產品。2016年這種「會流血」的素肉漢堡問世,當時只在高檔餐廳才有,如今全美超過1,000家餐廳吃得到,像是速食業者「白色城堡」(White Castle)賣的迷你版素肉小漢堡,每份1.99美元(約新台幣61元),比正牌的葷食漢堡貴兩倍,但已是同類產品中最便宜,在一般餐廳或運動酒吧販賣的不可能漢堡套餐(正常尺寸的漢堡加薯條)要價14.99美元左右(約新台幣464元)。
另一種人造肉是用真正的動物細胞培養,在實驗室「種」出可食用的肉製品,又稱「試管肉」,如曼菲斯肉品(Memphis Meats)。不過「試管肉」的生產成本仍非常高,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這類產品販售。培養試管肉只需從活體動物取得細胞,免除屠宰步驟,能減少動物痛苦與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是人類未來食物的永續選擇之一,但試管肉違反自然的培養方式,部分消費者仍難以接受。
想大口吃肉又有顧慮? 素肉主攻龐大葷食族群
「植物性飲食協會」(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委託尼爾森公司進行的研究發現,到2018年6月止的一年間,整體食品銷售額只上升2%,但植物性食品的銷售額成長了20%,來到33億美元。數據顯示,植物性食品已不只是被主流忽視的小眾市場,逐漸變成一塊眾人爭食的大餅。
環保人士呼籲華人春節少吃豬肉保護地球? 2019-2-4
各地的華人會在本周開始慶祝農曆春節的到來,但是環保人士呼籲華人少吃豬肉、保護地球。
中國所消耗的肉食比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其中豬肉的消耗量佔據了全球的一半。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調查,全球14.5%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自飼養牲畜,這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國慈善機構WildAid的中國氣候總監Jen Leung說:“如果中國人將肉食消耗量減少到如今的一半,那麼中國在未來十年可以減少1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微博上,動物保護組織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也發起了保護豬豬的運動#豬年不吃TA。
回應
什麼叫偽善?就是自己一邊吃著牛肉,一邊要求別人別吃豬肉。
不算水產中國人均肉類消費也就120斤/年,美國的一半,考慮到乳製品的消費情況,中國蛋白質消費量也就是歐美的50%。而且牛羊製造的溫室氣體遠比豬要多吧。為毛不是他們減少牛肉的消費?
無恥,是牛類放屁導致的,關豬什麼事?澳大利亞先把自己養牛業廢了才對!
根據西方環保人士的研究,生產每公斤羊肉排放的二氧化碳是39.2單位,牛肉是27單位,乳酪是13.5單位,豬肉是12.1單位,雞肉是6.9單位,大米是2.7單位,豆腐是2.0單位。因此,以豬肉、大米、豆製品為主的中國飲食比以牛羊肉和乳製品為主的西方飲食要環保得多。
耶誕節少砍點樹才是真的。
美國的人均用電量是中國的幾倍,美國家庭常年24小時開空調,即使沒有人在家也會開著空調。美國人洗碗用洗碗機,不管衣服毛巾鞋子通通用洗衣機洗,不曬衣服用烘乾機。更別說美國食物浪費驚人,很多包裝完好的食物還在保質期內就被扔掉了,所以很多美國乞丐是會直接在垃圾桶內找到新鮮食物的原因。如此浪費驚人的國家,更別說自身還斷然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還敢說環保?還敢對其他國家基本民生指手畫腳?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7129&s=syfwjxbt
膽固醇太高致病?這可能是迷思 2018-10-10 聯合晚報
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長期以來,膽固醇過高被認為是致病主因之一,不過陸續有研究顯示這可能是錯誤迷思。台大醫學院實驗發現,膽固醇在體內的運作機制複雜,可能不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更非低低益善。早在十多年前就發現,臨床上有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數值高達1000(毫克/分升),是一般建議值的十倍以上,但血管卻乾乾淨淨,絲毫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徵兆,這是因為這類患者身上的膽固醇類型與常人不同。
膽固醇在人體內的移動必須透過脂蛋白作為載體來運輸,高密度脂蛋白(HDL)將血管及周邊組織的膽固醇送到肝臟進行合成與代謝,低密度脂蛋白(LDL)將肝臟的膽固醇運出至周邊組織供其需求,各司其職。由於LDL會經由氧化作用對血管壁產生破壞,因此過去被簡化稱為壞膽固醇,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界一般建議成人應將LDL的數值控制在100(毫克/分升)或甚至70(毫克/分升)以下。
不過,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早在2004年經實驗分析看見,LDL還能細分出不同類型,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特殊LDL竟有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之效。2008年時,研究團隊再發現,心肌梗塞病人血中的LDL有較高比例屬一種有氧化、對血管傷害非常大的「L5」型。
其實,大部分的LDL不好不壞,其餘有的是好的、有的可能經氧化作用而惡化;HDL雖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特質,不過一旦成分改變、密度增加,也有可能變質、惡化,因此人們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體內的膽固醇數值更不是越低越好。
這些發現的重要性並非只是幫壞膽固醇澄清,還有更積極的意義。舉例來說,究竟是擁有高比例「L5」型的人較易心肌梗塞,還是演變成心肌梗塞的過程易產生「L5」型的LDL?目前並不清楚,若未來研究證實是前者,就有機會透過篩檢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如證實是後者,也有機會透過標靶性的藥物更精準地加以控制,以維持健康。
相關新聞
膽固醇超標? 沒差太多別擔心
醫師提醒: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
2、牛奶延緩衰老、美容美髮
牛奶不僅含有豆漿中沒有的維生素A和D,而且其中的維生素B2和B6也高於豆漿。維生素A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能延緩衰老;維生素B2能促進毛髮生長並幫助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維生素B6則是調節神經系統、維持皮膚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建議喝豆漿的人群,若能每天吃一個雞蛋,就能補充上述營養素的缺失。
3、豆漿減肥、預防慢病
在脂肪含量上,牛奶的脂肪含量約為3%~4%,豆漿為0.7%左右。
牛奶中的脂肪主要為甘油三酯,還含有少量的膽固醇,而豆漿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且不含膽固醇,對於血脂高、有肥胖症傾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豆漿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豆漿中的植物保健成分,比如大豆異黃酮、大豆聚醣和含量豐富的膳食纖維都對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很多慢性病有效果。
4、兩者都能補充蛋白質
在蛋白質含量上,牛奶和豆漿中所含均為優質蛋白,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兩者蛋白質含量和吸收率差別不大,而且都含有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
豆漿和牛奶各有特色,最好在喝豆漿的同時,適量喝牛奶。
1、健康成人、兒童:全脂牛奶
全脂牛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營養物質,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並且含有天然鈣質,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
2、中老年人:強化維生素A、D奶
中老年人腸胃吸收能力變差,鈣流失和維生素缺乏較明顯,且我國居民普遍缺乏維生素A。
3、高血脂、減肥者:低脂產品
這類人群不能過多攝入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脫脂牛奶對他們來說是最佳選擇,同時,脫脂牛奶還有利於控制熱量。
4、乳糖酶不耐受者:低乳糖奶
5、天天喝奶的人:巴氏殺菌奶
巴氏奶經過低溫除菌保留了牛奶絕大部分營養,但保質期較短,需低溫保存,天天喝奶的人可少量多次購買新鮮產品。
肉食主義者開始吃素後 身體會產生什麼變化? 2018-10-10 元氣網
據Science Insider的影片指出,一開始吃素時,第一周可能會感覺疲憊,對於不吃肉的素食者,可能攝取鐵和維生素B12不足,這些元素可以幫助生成紅血球和運送氧氣。
再來你可能會覺得食物吃起來味道不太對,這是因缺少攝取鋅元素,這個元素會影響人的味覺和嗅覺。第三就是會體重下降,開始吃素後,這些人在前10個月的體重平均會減輕10磅(4.55公斤)。
2009年的研究發現,素食者比一般人有更低的BMI值,另外膽固醇、血壓和心臟病風險也降低了,有研究指出因飽和脂肪、膽固醇引發動脈阻塞的機率降低24%,但是吃素卻不利於骨骼,因減少乳製品的攝取,會導致骨骼的鈣含量降低,這時應多補充甘藍、花椰菜等綠色蔬菜。
據統計60%的人體內沒有代謝乳糖的酶,攝取乳製品會導致腹痛水腫和腹瀉等,開始吃素後省去乳製品,可以免去乳糖不耐的症狀。
該影片強調,每種飲食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素食也是,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
牛奶vs.豆漿若要分高下 喝哪個較有營養價值? 2018-10-08 元氣網 生命時報
雖然豆漿常常被稱為“平民牛奶”,它的很多成分與牛奶相似,但兩者一個來源於植物,一個來源於動物,營養成分並不完全一樣。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發揮最大營養功效。
1、牛奶補鈣健骨
從補鈣角度說,牛奶中的鈣磷比例比較合適,還含有維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促進鈣吸收的因子,是膳食優質鈣的主要來源。而每100克豆漿的鈣含量約為10毫克,是等量牛奶鈣含量的1/10。如果想通過喝豆漿補鈣,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了。比如每天曬30分鐘左右太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或者每天吃半塊豆腐,加上半斤青菜,也能滿足人一天的鈣需求。
嚴重肥胖
對於嚴重肥胖的人群來說,可能連快走都會覺得有巨大負擔,完全沒有能力做更高強度的運動。這種情況下,減重初期,可以選擇少食多餐,或者晚餐少吃甚至不吃。1~2個月之後,把大體重降到適宜範圍,再開始增加一定強度的運動,也適量恢復部分晚餐。
健康晚飯長這樣!
吃好晚飯,其實也沒啥難的,有個小口訣:
時間不超晚上8:00
2個拳頭的綠葉蔬菜
1個拳頭的主食
半個拳頭的蛋白質
適當吃些粗糧
保證七分飽。
「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薑、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
回應
蔥是葷,不是素。吃素的人一定是不吃蔥的,更別說出家人了。
有些道場出家人都是過午不食的,所說的粥食,是藥食,是對腸胃不適的人的一種方便,僧人和參加短期出家的信徒如持八關齋戒,或持守終身過午不食的出家人,他們是守戒到底的.
我「過午不食」將近十年,感覺很好,都沒文中所述之不良現象。
不吃蔥、姜、蒜下場超恐怖 恐深陷「罹癌、老化地獄」 2018-9-23 中時電子報
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Foodi C營養專家林上筵就指出,植化素中的酮類化合物可說是抗氧化聖物,而洋蔥中的酮類化合物最多,它不僅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對抗老化和保護心血管健康,其亦含有酚類化合物如山奈酚,對於抗菌、抗病毒、抗癌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建議可以生吃或用輕烹調的方式,讓其抗氧化效果更能被完整保留。
另外,薑其中包含的薑辣素,在2018年得一項人體雙盲測試中,發現可以有限的減緩疼痛,且效果甚至可媲美偏頭痛的藥物,所以不論是頭暈頭痛、暈車或孕婦噁心不是,都能夠過服用薑來舒緩,除此之外薑亦有抗癌、抗菌、抗氧化、提升免疫力、和抗凝、降血壓膽固醇等心血管益處,可說是多食多益。
大蒜中獨有的硫化合物,也算是心血管保健的一大聖品,將蒜頭搗碎後切碎會釋放強烈的大蒜味,就是此保健成分-大蒜素。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成年大蒜雖然大蒜素較少,但其中仍含有硫化合物可幫助降低膽固醇和降血壓,功效或許無法媲美藥物,但仍是無負擔又美味的保養方式,大蒜也有抗菌、抗氧化、抗發炎和預防感冒的效果。
嚴重肥胖
對於嚴重肥胖的人群來說,可能連快走都會覺得有巨大負擔,完全沒有能力做更高強度的運動。這種情況下,減重初期,可以選擇少食多餐,或者晚餐少吃甚至不吃。1~2個月之後,把大體重降到適宜範圍,再開始增加一定強度的運動,也適量恢復部分晚餐。
健康晚飯長這樣!
吃好晚飯,其實也沒啥難的,有個小口訣:
時間不超晚上8:00
2個拳頭的綠葉蔬菜
1個拳頭的主食
半個拳頭的蛋白質
適當吃些粗糧
保證七分飽。
「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薑、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
回應
蔥是葷,不是素。吃素的人一定是不吃蔥的,更別說出家人了。
有些道場出家人都是過午不食的,所說的粥食,是藥食,是對腸胃不適的人的一種方便,僧人和參加短期出家的信徒如持八關齋戒,或持守終身過午不食的出家人,他們是守戒到底的.
我「過午不食」將近十年,感覺很好,都沒文中所述之不良現象。
不吃蔥、姜、蒜下場超恐怖 恐深陷「罹癌、老化地獄」 2018-9-23 中時電子報
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Foodi C營養專家林上筵就指出,植化素中的酮類化合物可說是抗氧化聖物,而洋蔥中的酮類化合物最多,它不僅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對抗老化和保護心血管健康,其亦含有酚類化合物如山奈酚,對於抗菌、抗病毒、抗癌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建議可以生吃或用輕烹調的方式,讓其抗氧化效果更能被完整保留。
另外,薑其中包含的薑辣素,在2018年得一項人體雙盲測試中,發現可以有限的減緩疼痛,且效果甚至可媲美偏頭痛的藥物,所以不論是頭暈頭痛、暈車或孕婦噁心不是,都能夠過服用薑來舒緩,除此之外薑亦有抗癌、抗菌、抗氧化、提升免疫力、和抗凝、降血壓膽固醇等心血管益處,可說是多食多益。
大蒜中獨有的硫化合物,也算是心血管保健的一大聖品,將蒜頭搗碎後切碎會釋放強烈的大蒜味,就是此保健成分-大蒜素。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成年大蒜雖然大蒜素較少,但其中仍含有硫化合物可幫助降低膽固醇和降血壓,功效或許無法媲美藥物,但仍是無負擔又美味的保養方式,大蒜也有抗菌、抗氧化、抗發炎和預防感冒的效果。
而且,更打擊人的是,其實出家人是允許午後吃茶羹和藥食的,只是不吃正餐了而已。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姜、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別的不提,單說裡面的大棗,從現代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看,比葡萄糖還高,所以多吃棗也止飢。
試想一下,如果現代人遵從字面上的過午不食理論,從下午1點算起,到第二天早上7點吃飯,一頓飯和另一頓飯之間隔了18個小時,而胃4-6小時就排空了。每天餓著肚子「假養生」,這將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
而且,再進一步說,古人過午不食後面還有一句話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日落而息」。但你晚上7點,夜生活還沒開始呢。因此在現有的生活習慣下效仿古人,簡單地將晚飯從三餐中刪掉,人的身體只會變得越來越差。
不吃晚飯只有一個好處:省錢!
不論你是因為養生、忙、窮、胖、懶……哪種原因放棄了晚飯,偶爾餓一兩頓沒什麼問題,但時間長了,難免會破壞胃腸功能、影響內分泌,對健康和減肥都沒有好處。
如果你一定堅持不吃晚飯,那麼一個月後,你可能會精神萎靡、體力不支、臉色暗淡。
哪種情況可以不吃晚飯?
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如果你遇到了下面4種特殊情況,晚飯也不是非吃不可!
午餐吃太多
如果你一頓午飯吃了全天的量,且沒有運動機會,那麼可以考慮不吃晚飯。
下午加餐吃多了
很多人在下午茶時沒有節制地大吃大喝!水果、餅乾、蛋糕一不小心過量了,那就可以考慮不吃晚餐。
習慣早睡
晚飯和睡覺應該相隔3小時左右,防止因為太撐而影響睡眠。對於11點左右甚至更晚才睡覺的人,晚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晚上八九點就睡了,那可以考慮一天吃兩頓,把午飯的時間延後一點。
「過午不食」是假養生!不吃晚飯的好處可能僅一個 2018-09-23 元氣網
很多人說:不吃早飯是慢性自殺,不吃午飯會餓得發慌,但是到了晚飯,反而有人認為:不吃晚飯好處多!那麼,同樣是飯,為什麼晚飯就這麼被人嫌棄呢?
不吃晚餐的你有沒有這些經歷?
出現低血糖
明明飢餓卻堅持不吃晚飯,很可能出現餓得頭腦發昏、四肢發抖、體力不支、心慌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想嘔吐……本來安排在晚上做的學習和健身任務完全沒精力去做,又渾渾噩噩地度過了一天。
抵抗力降低
堅持不吃晚飯,造成營養不良。一段時間之後,抵抗力降低,更容易生病了。
餓得睡不著
入睡變得艱難,好不容易睡著了,還可能再度餓醒。而睡眠質量又直接影響日間的生活狀態,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下降,對工作效率造成負面影響。
胃裡隱隱作痛
肚子餓得時候,胃裡空空,沒有東西消化,胃酸可能會傷害胃黏膜,而引發胃部不適,甚至出現胃炎、腸炎等消化問題。
不小心吃了宵夜
肚子餓得咕咕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即使已經躺上床了還爬起來吃宵夜,而且宵夜多數又是高油脂的食物。深夜吃完油膩的東西,雖然不餓了,但是腸胃開始加班工作,回過頭再次影響睡眠質量,進入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更易發胖
長期不吃晚餐容易營養不良,身體的代謝將會降低,肌肉溶解越多,脂肪代謝受到影響,從而更容易長肉。
別盲目地「過午不食」!
根據前面的內容來看,不吃晚飯似乎沒有益處。那麼,古人過午不食的養生方式,難道是錯的嗎?
古人吃飯是一天兩餐,但並不是過午不食,他們吃飯分別為上午和下午,不吃中午飯。第一頓飯叫朝食,一般是上午9點開始吃。第二頓飯叫哺食,又叫飧,一般是下午4點開始吃。真正的「過午不食」其實是古代出家人的戒律之一,並非源自中醫理論,所謂的「午」就是午間11點到13點,也就是說,過了13點就不能再進食了。
芬軍每週強制要求吃2頓素,防長很生氣:搞啥意識形態?
據芬蘭廣播公司2018-8-21消息,從今年秋天起,該國士兵每週將被強制要求吃2頓素食。
芬蘭國防部長尼尼斯特(Jussi Niinistö)對此並不知情。聽聞此事後他很生氣,今天(24日)接受多家媒體參訪,示意將查清“到底是誰做了這樣的決定”。他還引用拿破崙“士兵是靠胃打仗”那句名言,指責這樣的做法“有意識形態的色彩”。
芬軍後勤部門官稱提供的素食中“將不含肉和魚”,但仍會繼續向士兵提供乳製品和雞蛋。有特殊飲食要求的士兵可獲額外關照。
“目前芬蘭國內不少中小學已經開始施行每週一次的‘素食日’,但學生只需吃一餐(午餐),我們則提供(每週)2餐。”一位芬軍伙食供應商透露,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基於“士兵健康”、以及“全球變暖下肉製品產量問題”的考量,“並不是為了省錢。”
“素食可不便宜,”他補充道。
據悉,這家供應商為芬軍提供的“素食套餐”將圍繞以下幾種食品:土豆、大豆、蠶豆、燕麥、義大利面、以及一些半加工的“肉類替代品”。
肉類替代食品是一種模仿肉類食物口感、外觀的素食食品 圖為一家英國品牌的肉類替代食品
國防部長大怒:誰做的決定?搞啥意識形態?
200個芬蘭士兵裡,都找不到一個吃素的
《晨報》援引一組2017年的資料指出,平均每20000名芬蘭士兵中,只有88人吃素。這個數位在芬蘭各地因區域而不同——比如拉普蘭區一處軍營內的素食主義者比例僅0.23%,而赫爾辛基一處軍營內則有0.63%。
而據芬蘭統計局2017年的資料顯示,該國15歲至24歲間吃素的民眾比例不足20%。
1878年通過的《義務兵役法》規定芬蘭實行義務兵役制,年滿18歲以上的男性需服役6-12個月不等。
不過芬蘭廣播公司表示,本次“素食供應”將在芬蘭全軍內施行,由每個軍營統一負責提供,將涵蓋不止“應徵兵”一個兵種。
路透社稱,芬蘭鄰國挪威自2017年起就開始推行“每週例行素食餐制度”。挪威軍方稱此舉也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到了肉製品的供應”。
回應
什麼鬼……我還以為芬蘭改信佛了呢
下一步會不會是要求士兵開始做禮拜了?然後訓練帶頭巾了?
《柳葉刀》最新研究 低碳水飲食習慣或影響健康
央視網2018-8-23消息:現在越來越的人意識到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過高可能是導致自己發胖的原因,很多人也開始選擇採取低碳水飲食的方法來減肥,但日前一項長達25年研究顯示,長期保持低碳水飲食也可能會影響人的長遠健康,甚至縮短壽命。
改吃素照樣得脂肪肝? 素食者5大地雷越吃「肝」越油2018-06-22每日健康
「吃葷得脂肪肝,改吃素照樣會得脂肪肝?」醫師指出,約有20%素食者會得脂肪肝,原因為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取量不足,易導致脂蛋白合成減少,肝細胞脂肪轉運障礙,反而引發或加重脂肪肝,導致『肝硬化』、『肝癌』風險出現。脂肪肝等同是吃出的肝病,主因是細胞內脂肪堆積過所造成。臨床上,脂肪肝與酒精的過量攝取有很大關係,但非酒精性的脂肪肝更不容忽視,其與肥胖、高脂血症,及血糖的控制有關。雖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不即時發覺,恐造成肝功能的異常。
據統計,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的肥胖患者,罹患「肝包油」脂肪肝病之風險為一般人的3.5倍,且BMI每增加1,就可能提高1.2%的罹患率。不過,體型瘦的人也恐有脂肪肝,原因在體脂肪比例,若缺乏運動就可能過高,伴隨脂肪肝的風險產生。
素食5大地雷 脂肪肝易上身
很多人是在定期的健康檢查發現,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出現如疲倦、噁心、厭食、黃疸、右上腹腫脹等不適症狀,就醫才發現患有脂肪肝,甚至更嚴重的情況。
脂肪肝的發生和『葷素』其實沒有絕對的關係,有的人雖然吃素食,但飲食裡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或是缺乏運動導致熱量消耗太少,同樣容易轉化為脂肪附著在肝臟。另若攝取太多油炸或是素食加工品,也會造成脂肪攝取過量,加上又缺乏蛋白質,就更容易造成脂肪肝。
想要消除脂肪肝,應從4方面著手
第一、是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
第二、改變生活、飲食習慣,除了三餐定時外,還要少油、少鹽,並且讓生活作息正常。
第三、若有飲酒習慣者,要減少或改掉喝酒的習慣。
第四、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
許多人都會抱持著有一種鴕鳥的心態,持有不檢查就沒有問題的思想。而正確觀念應是將健康檢查視為一種生活態度,並以正面的心態來看待檢查的結果。所幸現今科技發達,透過健檢中的腹部超音波以及肝功能、血脂、血糖等代謝相關的血液檢查,就可定期瞭解脂肪肝的狀況與變化,提醒自己在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找回健康身。
美媒:素豬肉能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嗎?2018-05-08 中國網
據CNN報導,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食用豬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如今在綠色飲食理念的影響下,素食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喜愛。美國CNN網站23日報導了一家素食公司推出素豬肉,試圖通過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大衛•楊(David•Yeung)是中國香港一家素食連鎖店Green Common的創始人。4月23日,楊的公司推出了一種名為Omnipork的素豬肉產品,他希望能通過它改變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者的日常飲食。
Omnipork由大豆、豌豆、蘑菇和大米蛋白全植物性材料製成,但卻擁有與豬肉非常接近的味道和質感。
楊的公司目前正在尋求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並預計在年底前在中國大陸銷售Omnipork。
在中國,豬肉是一種受人歡迎的肉類。截至目前,中國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消費者推動了豬肉消費的大幅增長。
根據美國農業部估計,中國人今年將吃掉約5600萬噸豬肉,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但豬肉需求量可能已達到頂峰。去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三年最低點5480萬噸。
楊希望深入挖掘中國不斷變化的飲食習慣,但要說服那些從小到大吃慣了豬肉餃子和糖醋肉的人選擇無肉替代品,仍然是一個不小的目標。(編譯:張紫菱 審稿:劉峻淩)
回應
一種食物補充罷了,就是豆腐的各種做法.中國人就是大豆製品的老祖宗,看這個新聞真的是笑死了,還有這樣不自量力的事。
素食是拯救地球環境和人類心靈的最好辦法!
我吃肉與否關你甚事?說三道四我不理你,你的人造豬肉進來了,好吃也會試試享用,不好吃也會把它扔進垃圾筒。
中國人即時不吃肉的時候也有很多替代品,中國人老早就發明了素雞、豆腐、香乾、腐皮、烤麩、千張,想來干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你算老幾?!
飲食政治經濟學
[由以下新聞可知,可樂、漢堡、咖啡、拉麵、泡麵等在哈美哈日之地如台仍盛,但在陸則被看成不健康食品,為何?
飲食果然是門政治經濟邪,本是不健康的飲食、但在飲食政經文化學的包裝下、連鎖店卻開遍全球。如【圖博館】《實然觀》所言:如今,在飲食政經文化學的包裝下,色重於香重於味之日法料理、反成為流行時尚健康美食,其實日本的生肉、鹹菜、烤炸等是很不健康的(這些加劇了日本集團主義式壓力下之胃病,鮪魚吃的全球瀕危免禁、中國廢物利用的魚翅燕窩反被禁,果真要禁全球也要同標:依生態實然法則「瀕危」、依而不能各宗教應然:「聖牛」「髒豬」「寵狗」…),而中國因重勞動需求下產生的重口味(鹹油)傳統料理、依中國人的「心靈手巧」也很容易「創造性繼承」出、合乎現代人口味需求的美食,君不見流行一時的台式方便(泡)麵/美式快餐(速食)都被看成不健康、而被網上中餐取代(連高鐵上都可點餐了),日法料理之流行也將被、加強中餐之形色用餐環境之氛圍後的、新中餐取代。
另參【圖博館】:飲食政治學 《速食的黑暗面》 《麥當勞經營策略》 《神秘配方:可口可樂百年行銷傳奇》 《咖啡中的極品星巴克》 《巧克力》 啥是黑鮪魚文化? 馬戲vs馬術]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60148
相關新聞
可樂巨頭雙雙業績下滑,今天你還喝可樂嗎?2018.3.25經濟觀察報
回應
市場的問題交給市場解決,適者生存是最淺顯的道理。
必勝客不孤單 可口可樂在華銷售額也頹勢明顯
回應
全世界都在抵制碳酸飲料,怎麼能怪中國?
西餐,西式快餐的衰落跟中國經濟的增減關係不大,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後,健康飲食的觀念更強,這些垃圾食品的消費自然會減少。而且就憑簡單幾樣食單,想在中國市場混,過了新鮮勁兒,也就是偶爾換個口味才會選擇。至少個人覺得披薩還不如街邊的山東煎餅,雞蛋灌餅口味好。
味千拉麵去年虧損4.87億這個鍋該讓百度外賣來背(楨:?)
回應
味千貴且不好吃,除了店面比較好,物料可能更衛生外,味道不如街邊做得比較好的蘭州拉麵
相關新聞
外媒:英國人人均每年花千鎊叫外賣最愛仍是中餐
阿里巴巴2018.4.2全資95億美元吃下餓了麼併入阿里的新零售戰略
星巴克成長放緩 盤後股價挫跌5.2% 2018-01-26 經濟日報
回應
咖啡和速食一樣是不健食品,中國星巴克下場會跟麥當勞一樣。
美大腸桿菌疫情升溫 籲民眾勿食蘿蔓萵苣
全美16州爆發大腸桿菌疫情,已有53人受到感染,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呼籲民眾不要食用蘿蔓萵苣。
法新社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警告,不要食用各種來自亞利桑那州育馬(Yuma)和附近地區的蘿蔓萵苣。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在網站上表示:「不要購買或食用超市或餐廳的蘿蔓萵苣,除非你能確定這些蘿蔓萵苣不是來自亞利桑那州育馬種植區域。」
「如果不確定產地,請把所有蘿蔓萵苣丟棄。」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目前尚無獲報死亡病例,但已有31人住院,其中5人出現腎衰竭症狀。
回應
不生食就沒事了!
新研究表明,其實這三種飲食都比西式飲食好,典型西式飲食的全榖類、蔬菜、水果量偏低,而甜食、飽和脂肪與加工食品偏高。不過推估在緩解憂鬱症方面,這三種中以DASH勝出,原因是強調少鹽(低鈉)、無酒,還強調鉀,鈣和鎂等有助降低血壓的食物。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中風中心副主任、腦神經醫學系教授拉昔(Helmi Lutsep)指出,在所有飲食中,DASH飲食強調飲酒最少,但地中海與MIND飲食都准許喝酒:紅酒是地中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MIND飲食也准許每天喝一杯紅酒。酒精是一種抑製劑,飲用超過建議量可能會增高血壓。
另外,DASH飲食「可能比其他飲食更多嚴格規定,更加謹慎或強迫對食物的攝取量,」拉惜指出,因此這族組更願意堅持飲食。齊允安認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食物作為醫藥的力量。「對神經科醫師來說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工具,我知道中風後憂鬱症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並且會導致發病率上升。」
地中海飲食輸了!降血壓、抗憂鬱 美國飲食指南最推它2018.3.13 中時電子報
憂鬱症是非常棘手的精神疾病,罹患人數快速增加,被認為是世紀疾病,醫界投入大量研究資源。重度憂鬱症病必須服用抗憂鬱藥物,才能避免自殺的危險;但是長期服用大量抗憂鬱症,有人會有副作用,病人精神容易陷入遲鈍,日常生活容易失常。
全世界也都在老化,老人當中不少人會因中風而憂鬱,使得腦神經醫界開始注意除了吃藥,是否還能從生活飲食預防與改善。
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於2011年評比美國流行的二十種飲食指南哪個最有利減重,選出得舒DASH飲食排名第一,地中海飲食第二名之後,芝加哥若許大學醫學中心得到國家老化研究院資助,把他們於2015年推出預防失智症的「麥得飲食」( MIND)加入,在美國神經病學會(AAN)上發表對這三種飲食的研究。
他們針對964位60歲以上的芝加哥人,就記憶和老化項目,每年隨訪並隨時評估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除定期進行認知評估外,還應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的10項版本對參與者進行憂鬱篩檢。同時他們還完成144項食物頻率問卷,詢問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多少次吃了什麼食物。
結果發現,得舒飲食比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都更利於緩解抑鬱症,DASH飲食的參與者比飲食中最不依賴飲食的人減少11%的憂鬱可能性。主要作者,血管神經學助理教授齊允安(Laurel J. Cherian)博士說,「DASH飲食可能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促進情緒的『雙重效益』。」
DASH得舒飲食是學者於1997年為控制血壓而設計以低鹽、低脂、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為主的餐飲,並強調以含高鎂、高鉀及高鈣、蛋白質和纖維的食物組合而成的,是最密切堅持低鈉飲食治療高血壓的飲食方法。
地中海飲食
同樣注重天然穀物、多蔬果、少量肉製品、少吃飽和脂肪,大量橄欖油與堅果、適量魚、乳製品(芝士和乳酪)及紅酒, 1940-1950風行於地中海,2013年被聯合國科文組織(UNESCO) 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麥得MIND飲食
是把DASH與地中海加起來改良的,建議十種有益腦力的食物:深綠色蔬菜、堅果、堅果、莓果類、豆類、全穀、魚(每周一次即可,不同於地中海飲食每日至少一次,)、雞肉、橄欖油、紅酒(每日不超過一杯)。五種應避免的食物:紅肉、奶油/乳瑪琳、起司、甜點、油炸食物和速食。
新研究表明,其實這三種飲食都比西式飲食好,典型西式飲食的全榖類、蔬菜、水果量偏低,而甜食、飽和脂肪與加工食品偏高。不過推估在緩解憂鬱症方面,這三種中以DASH勝出,原因是強調少鹽(低鈉)、無酒,還強調鉀,鈣和鎂等有助降低血壓的食物。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中風中心副主任、腦神經醫學系教授拉昔(Helmi Lutsep)指出,在所有飲食中,DASH飲食強調飲酒最少,但地中海與MIND飲食都准許喝酒:紅酒是地中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MIND飲食也准許每天喝一杯紅酒。酒精是一種抑製劑,飲用超過建議量可能會增高血壓。
另外,DASH飲食「可能比其他飲食更多嚴格規定,更加謹慎或強迫對食物的攝取量,」拉惜指出,因此這族組更願意堅持飲食。齊允安認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食物作為醫藥的力量。「對神經科醫師來說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工具,我知道中風後憂鬱症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並且會導致發病率上升。」
地中海飲食輸了!降血壓、抗憂鬱 美國飲食指南最推它2018.3.13 中時電子報
憂鬱症是非常棘手的精神疾病,罹患人數快速增加,被認為是世紀疾病,醫界投入大量研究資源。重度憂鬱症病必須服用抗憂鬱藥物,才能避免自殺的危險;但是長期服用大量抗憂鬱症,有人會有副作用,病人精神容易陷入遲鈍,日常生活容易失常。
全世界也都在老化,老人當中不少人會因中風而憂鬱,使得腦神經醫界開始注意除了吃藥,是否還能從生活飲食預防與改善。
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於2011年評比美國流行的二十種飲食指南哪個最有利減重,選出得舒DASH飲食排名第一,地中海飲食第二名之後,芝加哥若許大學醫學中心得到國家老化研究院資助,把他們於2015年推出預防失智症的「麥得飲食」( MIND)加入,在美國神經病學會(AAN)上發表對這三種飲食的研究。
他們針對964位60歲以上的芝加哥人,就記憶和老化項目,每年隨訪並隨時評估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除定期進行認知評估外,還應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的10項版本對參與者進行憂鬱篩檢。同時他們還完成144項食物頻率問卷,詢問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多少次吃了什麼食物。
結果發現,得舒飲食比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都更利於緩解抑鬱症,DASH飲食的參與者比飲食中最不依賴飲食的人減少11%的憂鬱可能性。主要作者,血管神經學助理教授齊允安(Laurel J. Cherian)博士說,「DASH飲食可能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促進情緒的『雙重效益』。」
DASH得舒飲食是學者於1997年為控制血壓而設計以低鹽、低脂、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為主的餐飲,並強調以含高鎂、高鉀及高鈣、蛋白質和纖維的食物組合而成的,是最密切堅持低鈉飲食治療高血壓的飲食方法。
地中海飲食
同樣注重天然穀物、多蔬果、少量肉製品、少吃飽和脂肪,大量橄欖油與堅果、適量魚、乳製品(芝士和乳酪)及紅酒, 1940-1950風行於地中海,2013年被聯合國科文組織(UNESCO) 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麥得MIND飲食
是把DASH與地中海加起來改良的,建議十種有益腦力的食物:深綠色蔬菜、堅果、堅果、莓果類、豆類、全穀、魚(每周一次即可,不同於地中海飲食每日至少一次,)、雞肉、橄欖油、紅酒(每日不超過一杯)。五種應避免的食物:紅肉、奶油/乳瑪琳、起司、甜點、油炸食物和速食。
比如一個中等體力勞動的成年中國男性,中國膳食指南上每天推薦的攝入量是2200千卡。而這兩千多卡難道是等你感覺餓了的時候一次性攝入?當然要分配在三餐里分別攝入,少吃多餐才是更健康的飲食方式。當然,如果你有某種特殊的目的,也可以減少一餐,據說日本相撲運動員為了長胖就不吃早餐,把一天的卡路里分成兩次吃完。
不吃早餐才是真的危險
早餐之所以顯得比較特殊,是因為吃早餐的時候身體剛剛從沉睡中醒來不久,百廢待興,正是需要補充的時候,如果沒及時補充或者補充得不對很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比如長期不吃早餐很容易產生膽結石。膽固醇和膽酸比例失衡是導致膽結石的原因之一。經過一夜的睡眠,身體積累了很多膽固醇,正是需要膽酸的時候,而吃早餐剛好可以促進膽酸分泌。空腹時間越長,膽酸分泌越少,膽固醇比例越高,高到析出形成晶體附著在膽囊上,就成了膽結石。所以,我們相當於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公式:8小時的睡眠+不吃早餐=12小時空腹≈膽結石催化劑。
此外,不吃早餐會導致低血糖,而大家都知道血糖低會頭暈,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同學不吃早餐就去跑步會暈倒的原因。這是因為血糖濃度是保證腦組織正常運行的前提,血糖濃度偏低時,一開始腦子的反應是飢餓感,得不到補充就會進而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甚至產生幻覺。所以為了有更好的工作和學習狀態,早餐還是要吃的。
如果說吃早餐我們真的需要注意什麼的話,那也是營養搭配。常說“早餐就是要吃得像皇帝”,但可不要誤會了這句話,以為大魚大肉才是早餐的正確打開方式。早餐應該是豐盛而節制的,具體的可以根據我們的膳食指南來設計,讓營養多樣的活力早餐成為每天睜開眼睛後的第一份期待。
至於Kealey教授的關於早餐分享“新發現”,並沒有通過科學的方法驗證,非常不嚴謹,大家姑且聽聽,但千萬別往心裡去。文/高潔(食品科學博士)
回應
磚家不分國籍,愚蠢無上限
白養的專家 居然和乞丐吃三個大餅的故事一樣,你永遠以為吃飽是第3個大餅的事情應該吃第3個大餅
英權威專家稱吃早餐危害健康以後早飯不能吃了?2018.3.14北京青年報
近日,據英國《spectator》網站報導,臨床生物化學教授Terence Kealey在新出版的新書《Breakfast is a Dangerous Meal》中詳述了吃早餐對健康有害,引發健康界和醫學界的熱烈討論。雖然這個觀點語出驚人且與常識相左,但發言者卻是一個十足的權威人士。看看Kealey教授的簡歷就知道,Terence Kealey本人畢業於哈佛,曾經是劍橋的教授,現在是白金漢大學的副校長。於是,很多朋友在沒有判斷觀點的真偽之前,就已經參與到了社交媒體上的傳播熱潮之中,紛紛轉發評論“吃早餐很危險”。咱們還是先冷靜冷靜,看看吃與不吃早餐,到底哪個更危險?
血糖的飆升和平穩不能單看數值
想解析“吃早餐很危險”這個觀點,我們還是需要回到原文。Kealey教授發現早餐的危害是一次偶然。他自己本身是一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家庭血糖儀測量血糖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早餐以後血糖飆升,而午餐和晚餐前後血糖平穩”
可是,稍微有血糖方面知識的人也許都不禁要對文中的“飆升”和“平穩”產生一些疑問。首先,吃飯前後他的血糖指數到底是多少,是早餐前的血糖指數是4,餐後就“飆”到7,還是午餐前血糖指數是10,餐後“平穩”地升到11呢?要知道這兩種情況其實並非數值增長那麼簡單,前者看上去“飆升”,但其實是正常人都會有的正常現象;後者看上去“平穩”,卻反而是不正常現象。因為餐前的血糖指數也就是空腹血糖的指數從3.9到6.2都是正常的,而餐後血糖,一小時以內能到9都是正常的,但如果餐前就已經是10了,那不管餐後是不是有所飆升,都是不正常了的。
了解了這個道理後,咱們就可以直接對Kealey教授進行反問了。早晨空腹時進食會導致血糖看上去“飆升”,但是你不吃早餐直接吃午餐的話,你吃午餐的時候依然是空腹的狀態,那不是會導致同樣的所謂“飆升”效果嗎?這麼類推下去,為了避免“飆升”,是不是晚餐也不能吃了?
少吃多餐才是更健康的飲食方式
Kealey校長還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很多人早上起來並不覺得餓,那為什麼還要吃東西,這不是白白地增加卡路里攝入嗎?不得不說,這個觀點就有點沒有營養常識了。只要看過膳食指南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中國版的膳食指南,還是美國版本的膳食指南,每天攝入的卡路里都應該是有定數的,根據年齡、性別、工種等個體差異,都能在膳食指南的對照表裡找到查詢對應的數值。
點鹽酥雞吃肉怕胖? 其實「超級蔬菜」熱量超NG
2018.3.13中時電子報
台灣夜市小吃揚名世界,許多美食都讓老饕食指大動,不過這些小吃的熱量極高,像是鹹酥雞的熱量更是高得嚇人,吃一大份鹹酥雞熱量就將近650大卡。這時候就會有人想,點青菜應該比較健康吧?其實,這就陷入吃菜比吃肉熱量低的迷思,油炸的蔬菜才是最為恐怖。
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營養師陳琳臻指出,有不少人因為怕吃鹹酥雞太油,補償心理作祟下,想點一些蔬菜逃避罪惡感,只是這樣做反而會讓身體攝取到更多油脂,因為蔬菜的含水量高,下油鍋後反而更吸油,裹粉直接炸的說,吸油率落在7-15%,相當嚇人。
陳琳臻表示,吃鹹酥雞若擔心油脂攝取,蔬菜的膳食纖維的確可以減少腸道吸收油脂,並加快血脂代謝,只不過選擇燙青菜或是滷味攤的蔬菜為佳,滷味攤的蔬菜也請攤販少放調味料,避免攝取過多鈉。
陳琳臻還提醒,含水量越高的蔬菜,吸油量也會更多,以含水量多寡來看,分別是:花椰菜 > 四季豆 > 青椒 > 玉米筍 >香菇,有「超級蔬菜」之稱的花椰菜油炸後,熱量將近是原態的5倍。
此外,蔬菜切越小塊,跟油的接觸面、吸油量增加,應選擇含水量低、切面大的蔬菜,減少攝取過多油脂。
健康食品竟越吃越「傷身」 專家:這6種少碰2018.3.2中時
養生當道的現代,消費者多半會選擇標榜著健康的健康食品食用,不過你確定你吃的健康食品「真的健康嗎?」市售的健康食品其實並非你所想像的那樣健康,美國營養師克莉絲汀.科克派屈克指出,有6種食品在購買前恐怕需要多加檢視,在選擇購買,不要買到本是為了健康而買的健康食品,反而變成危害健康的食品。
根據早安健康報導指出,以下這6大食品要在購買前睜大眼睛多看幾眼。
1、低脂和脫脂優格
市面上部分低脂和脫脂優格會為了補足口感,而添加人工甜味劑;人工甜味劑除了會造成血液中的糖分超標,在體內累積還會形成惡性膽固醇,挑選時由於乳製品本身就含有乳醣,成分標示一定會包含糖分,公克數在個位數的話則可以放心購買,若想徹底避開分則可選擇「希臘優格」。
2、果乾
果乾就算是號稱全天然的,但在製作過程中難免會為了添加風味而加了超量的砂糖,科克派屈克營養師建議,果乾愛好者可選擇「葡萄乾、杏仁乾、梅干、耶棗、無花果」這五大種類。
3、穀麥
榖麥是以燕麥片、堅果、蜂蜜作為原料,經過烘烤而成的食物,營養師指出這類的加工食品原則,「原料越多,加工程序越多,營養流失的程度越高」,因此榖麥頂多只能當成點心而非健康食品。
4、能量棒
有在健身的人一定會知道「能量棒」的用途,但其實它的原理和榖麥一樣,實際的營養物質在加工手續中流失殆盡,另外能量棒不僅不能延續飽足感、製造身體所需的能量,過多的糖分反而會導致血糖飆升,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營養師建議可改吃蔬菜棒。
5、泥狀果汁(思慕雪)
思慕雪算是蔬果汁的「近親」,製作方法是以水果加上冰塊打成,呈現濃稠的奶昔狀,不過市售的思慕雪除了放入大量水果外,還會添加砂糖,在果糖與砂糖雙重作用下糖分一定會超量,營養師叮嚀,就算自製取代購買,莓果類盡量不要超過120公克。
6、優格冰淇淋
乍看之下似乎和其他種類冰淇淋不同,「看起來」更健康,但先前提到的脫脂和低脂優格就提到,它們可能會含有更多的糖分和熱量,所以千萬別被「優格」這兩個字騙了,他和草莓冰淇淋、香草冰淇淋一樣,都是添加了大量糖分的甜品。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02000007-260418
“給奶牛人工授精沒經過奶牛同意,這是強姦!”2018-02-06 觀察者網
英國ITV電視台的早間聊天節目《今天早晨》近日迎來一名奇男子,31歲的喬伊·卡布斯特朗 是一名澳大利亞知名激進素食主義者,他和他的支持者指控一對經營奶牛養殖的英國農場主夫婦“謀殺”、“性侵”、“奴役”奶牛。支持者們甚至還對農場主夫婦發出死亡威脅。
喬伊·阿姆斯特朗,是一名幫派分子,有吸毒和酗酒史,通過毒品交易獲得收入,26歲時,他因在拘留所非法持槍而被判刑6個月,在監獄內,他“頓悟”並洗心革面成為一名“完全素食主義者”,現在他在臉書擁有5萬多名粉絲,在YouTube有4.4萬粉絲,在推特擁有近2000名粉絲。
兩年來,他正在全球各地旅行,因為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將肉食者轉變為素食主義者,他說,“對於正在發生的虐待行為,如果你只是作為一名旁觀者,那你就是同謀。”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於2017年12月來到香港,在街頭與動物保護活動人士一起宣傳素食主義,引起港媒廣泛報導。
回應
那麼給奶牛擠奶屬不屬襲胸?
這對夫妻不知道有孩子不?如果有,肯定一點,他們未經孩子許可,就強行把他生產出來,而且無法返回,侵犯孩子的自由權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草,安知草之痛?
堅決反對動植物沙文主義者,你們有考慮過植物和其他的生物諸如微生物、藻類-細菌共生體、菌類以及病毒的感受嗎!只有動物和植物才有權利這個理念的形成與推廣是不負責任的
這些植粉就是虛偽,只注重植物的權益,完全無視其它生物,難道真菌、細菌和病毒就不是生命嗎?人類對待微生物真是滅絕人性。
西方當年殖民世界的時候把人當牲口來用,現在他們的後代把牲口當人來對待,真的很諷刺
看來這些職業狗鬧、雞鬧、牛鬧黑社會們的收入比販毒還要多。想當年西方向中國輸入鴉片,現在變成輸入動物黑社會了。
格陵蘭鯊被證實為最長壽脊椎動物,或能活到500歲以上
根據一項於2016年8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研究人員對28隻雌性格陵蘭鯊魚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其中一頭鯊魚的眼部組織進行碳同位素測定,得出的結果是這頭鯊魚的壽命可能在在272歲到512歲之間。但即使以最小值計,它也已經超過了之前人類所知的最長壽脊椎動物——一隻255歲的阿爾達布拉巨型陸龜。
對於許多鯊魚物種來說,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椎骨的結構來確定他們的年齡。但格陵蘭鯊魚是一種軟骨鯊魚,它們的脊椎骨沒有足夠的硬化來形成年齡分層,因此需要用誤差較大的碳同位素法進行測定。
格陵蘭鯊魚是一種游動速度緩慢的鯊魚,生活在較冷的水域中,新陳代謝速度極慢。研究人員一直懷疑它的壽命可能非常長,但研究深海之中的生物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格陵蘭鯊魚可以生活在近3000米深的水中。
有趣的是,格陵蘭鯊魚雖然行動遲緩,性情卻相當兇暴,研究人員曾經在格陵蘭鯊魚的屍體內發現諸如北極熊之類的大型動物的殘骸。
目前地球上發現的最長壽的動物是水螅(楨:海綿?),理論上只要環境適宜,這種腔腸動物就有可能無限地存活下去。
回應
說素食長壽,肉食影響健康的出來走兩步。
如果地球人都吃素將會怎樣?美國科學院研究員:壽命會縮短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7.11.21報導,如果地球人都停止吃肉或者說都開始吃素將會怎樣?美國科學院研究員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
預測並不令人樂觀,人們將更容易生病,壽命將會縮短。
研究者們寫道,如果徹底放棄吃肉,人們吃的東西不會減少,正如所想的那樣,反而會增多,所吃的食物比原來會多23%。這是因為人們將會吃現在用來餵牲畜的各種糧食作物。
這就導致地球人將吸收更多的鎂、銅、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同時,人們不吃肉的話,體內將會缺乏維生素B12、A、D和其他營養素。
研究人員承認,健康素食因人而異,甚至說吃素是因為對健康有許多好處。然而,美國科學院稱,很難讓所有人都該吃素食將是個難題,將來有可能通過培育人造肉來解決問題。
除了改宗佛教的達利特人外,大部分達利特人以肉食為主,食肉的生活習慣長期以來一直是達利特人在社會中備受歧視的原因之一。幾年前,達利特人政治群體就曾經指責過政府的公共分配製度,聲稱這一制度不顧及達利特人的真實生活狀況與飲食習慣,按照高種姓食譜提供給達利特人全素的食物。無論是過去禁止賤民接觸高種姓食物,還是現在強迫達利特人遵行高種姓的素食傳統,都是對達利特人的歧視與壓迫手段。如此一來,素食又成為了種姓對立的原因。素食的道德基礎是非暴力的主張,但若推行素食反而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敵視和對人類的暴力,其道德基礎就已經搖搖欲墜了。
更重要的是,正如拉馬克里希南所言,任何一個國家拋開發展議題,浪費大量時間討論和區分誰能吃什麼肉之上,以尊重宗教和民族傳統為理由,將個人的行為準則和飲食選擇強行納入公共領域,那麼毫無疑問,這個國家的世俗主義根基已經受到了衝擊,值得引起每個人的反思與警醒。
回應
很好啊,全民食素導致國民性營養不良,這是印度對世界的貢獻啊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牛肉出口國。人總是能做出極端荒謬的蠢事,在政客需要的時候。
他們吃很多蔬菜嗎?
洋蔥是印度主要蔬菜,然後應該是鷹嘴豆和各種豆類。他們吃肉少,如果沒有豆類,無法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的。從蛋白質來源說,中國是大豆民族,印度文明大多是鷹嘴豆。
印度是信奉佛教的國土,信佛的教義是食素,戒肉食!
印度信佛的少之又少,佛教也只有大乘佛教即漢化佛教執行,藏傳佛教與小乘佛教還是可以吃肉的,即使是漢化佛教雞蛋也是可以吃的即可以分為蛋素食與奶素食。
然而,若說這樣做是想要鞏固印度教社會內部的統一,則其實際效果卻是在製造分裂。印度教社會多樣複雜,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傳統,並不存在嚴格而統一的行為標準。許多東部及南方地區的印度教徒並不忌諱食肉,非食素人群的比例極高,其中包括西孟加拉邦(98.55%)、特倫甘納邦(98.7%)、安得拉邦(98.25%) 、奧里薩邦(97.35%)和喀拉拉邦(97%)。因此,若要以食素是傳統而將其視作為印度教特性的一部分,並統一要求印度教徒應當有同一的行為和道德標準,是阿馬蒂亞森所言的“單一歸屬論”,即只注重某個人的印度教徒身份,而忽略了他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種姓階層和不同社會群體的其他身份。
魚和雞蛋在印度的孟加拉語地區是傳統食物,甚至婆羅門也一直有吃魚的飲食習慣,近年來右翼印度教徒以“全印魚類保護協會”等形式對這一傳統展開了有組織性的圍攻,也激發了加爾各答等地人們的憤怒和網絡上的激烈爭論,認為這是在用排他的、單一性的“神牛帶”印度教特性傷害孟加拉地區的文化傳統。這正是因為單一性假定強行割斷了個人的其他社會聯繫,甚至要求個人的不同身份之間形成對立,最終形成了地域之爭。
此外,素食傳統的產生和壯大,本身就與種姓因素密不可分,因此也必然會與印度錯綜複雜的種姓政治聯繫在一起。即便是在現代印度,食素的人口分佈依然與種姓為基礎的社會分層息息相關。同樣是根據2014年的政府統計,在表列種姓與表列部落中,非素食人群比例(77%)要遠遠高於高等種姓的這一比例。佔印度人口70%的非素食者中,許多人群是最貧困、最缺少營養來源的底層民眾,肉食是其不可或缺的食物和營養來源,其中包括佔印度人口約17%的達利特人(賤民)。
通過將食素視作統一的行為標準,也能夠加強“印度教徒”的身份識別,鞏固社群認同。如果說過去“是否食素”是在通過飲食標準劃定不同階層、種姓之間的界限,那麼,今日的印度教右翼勢力則是將“是否食素”變作了新時代的潔淨標誌,用於區分純淨的印度教徒、不那麼純淨的印度教徒和非印度教徒。
如果印度教右翼勢力有這樣做的意願與動機,那他們是否有這樣做的能力呢?執政的印度人民黨的根基正是所謂神牛帶(Cow belt,保守勢力盛行的印度腹地)的中高種姓,奉行“護牛”和“素食”的食物政治本身就是其執政理念的一環。學者研究發現,自從1996年以來,某一個邦的素食人口占比與印度人民黨的當選次數之間的相關係數高達0.61。莫迪政府上台後,接連頒布一系列禁止殺牛和販賣牛肉的禁令,也將素食作為政府項目在全國推廣。2015年,印度人民黨政府借耆那教節日為由在五個邦禁售肉類,莫迪的政治班底直接要求貝納勒斯大學等國立高等學府在學校內全面禁止肉食。儘管中央邦有52%的兒童營養不良,但印度人民黨的邦政府依然拒絕在公共學校的餐點裡提供雞蛋。今年八月份,印度人民黨在北方邦剛剛上台,便下令節日期間在多個地區禁止售賣雞蛋和肉類。
在印度人民黨的長期執政過程中,古吉拉特邦這樣原先印度教徒有肉食傳統的地區逐漸轉化為純素食社會,是否遵行素食成了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一道新界線。而在印度人民黨未曾執政的邦和地區,遊說和潛移默化的觀念推行也在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卡納塔克邦政府數年來一直希望推動為貧困的家庭兒童在公共學校裡提供雞蛋作為營養補充的計劃,這個計劃卻遭到益世康等宗教團體的長期反對而不了了之。2014年,總部設在泰米爾納德邦(傳統的非素食主義地區)的《印度教徒報》下令禁止員工攜帶肉食進辦公室。在牛肉禁令之後,肉食也逐漸成為印度教極右組織引發爭端的藉口。強行禁止售賣雞肉、蛋類,也成了打擊穆斯林和其他社群經濟的手段。
梵化對於食素習慣與身份認同聯繫起來有著重大影響,因為它不但首次為高度多樣化的印度教社會樹立了統一行為標準,跨越種姓和地域形成了更加廣泛的“印度教徒”身份認同,而且也對低種姓社群提出了要求。社會對低種姓的容忍程度與這個種姓順從和接受主流行為規範的程度成正比,“梵化”了的社區內的公共學校會要求非素食的家庭為孩子準備素食的餐點。
第二個起到重大影響的是政治和其他原因引發的人口流動。例如,在印巴分治期間,遷往查謨-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教徒逐漸改變了這一地區原先吃羊肉和雞肉的傳統飲食習慣;由於人口遷徙,南方說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地區的飲食也受到德里為中心的印度腹地的文化影響,減少了肉食攝入。
80年代後,信奉印度教的的新中產階級(Upperclass)也成為了素食市場的主力。一方面,這些新中產階級受惠於經濟增長、工商業與城鎮化,贊成並支持發展主義;另一方面,新中產階級在道德上又是相對保守的,由於食素與社會地位高低的關聯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觀念,新中產階級往往會維護和堅持食素以彰顯自身的社會地位,雖然他們為自己不吃肉的理由找到了更多的“現代性”理由,例如深信吃肉會導致人暴躁和情緒不穩、吃肉沒有吃素健康、吃肉的碳排放代價更加高昂,等等。但其根源依然是源自想像的傳統。
可見,真正讓素食上升到社會層面的,並非傳統或聖典,而是民族主義、工業時代與市場經濟發展造成的印度社會建構變遷;這與其說是一個宗教議題,還不如說是一個政治經濟學議題。
然而,“食素還是食肉”如今成為政治問題的原因,是包括國民志願團(RSS)在內的印度教右翼組織同盟家族(Sangh Parivar)在推行其“印度教國家”過程中,企圖將食素納入到“印度教特性”行為規範之中。
一方面,在全球化時代,西方飲食習慣的傳入與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企業進入印度市場,對印度的飲食傳統和食品工業形成了衝擊。印度教民族主義本身的道義合法性並不是來自於對傳統的革新,而是對傳統的再主張,因此維持印度教的“素食傳統”,也成為了抵制外界影響、維持民族傳統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印度教社會本身存在著高度的多樣性,為了達成建立大一統的印度教國家(Hindu Rashtra)這個目標,首先就必須樹立統一的印度教基本概念和行為準則,以便將紛繁複雜的社會包納進“印度教特性”之中去。
然而,杜絕葷食需要物質條件作為保障。印度能保持如此長時期的素食傳統,與其食物結構中牛奶的比重是分不開的,乳製品的生產與消費也同樣能夠解釋為何古代印度會產生“肉食者鄙”的觀念。如今,印度有素食習慣的北方及西部地區,有乳糖不耐的人口比例僅為30%,而印度南方的乳糖不耐人群則高達70%,這個比例也與素食人口的分佈形成了有趣的對應。學者們認為,這反映出公元前1500年左右從印度西北部進入到印度的雅利安人擁有T-13910型乳糖酶基因的比例較之原住民更高,因此,從雅利安人部落中產生的高種姓,要比多由原住民構成的低種姓人群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牛奶,減少對肉食的營養依賴。
然而,更有說服力的理由可能是經濟學上的。奶製品在古代印度是昂貴的產品,在公元前6-4世紀左右梵文語法家波膩尼的記載中,酪乳價格是燕麥的兩倍;《摩奴法典》中,牛奶在祭祀中的價值是穀物的12倍,也比大多數肉類昂貴。德里蘇丹國時期(公元13世紀-16世紀)的歷史學家記載中,液體奶油的價格是小麥的3.56-12.5倍,燕麥的6.67-25倍。因此,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群能夠獲得足夠的奶製品補充動物蛋白,而社會底層的人們則沒有這樣做的能力。
今天,這個情況依然如此。根據2015年的一項對加爾各答地區的市場調查,從牛奶中獲取每克蛋白質的成本為6.33盧比,而牛肉則為0.77盧比,雞肉1.1盧比,雞蛋1盧比。換句話說,依靠純素食維持基本的營養攝入是一項成本高昂的行為,只有社會經濟地位更高的人才能負擔得起。
可見,“印式素食主義”並不像保守主義者們鼓吹的那樣是天啟的道德準則,而是一項在歷史進程中由於經濟和社會原因逐漸形成的觀念。在道德外衣之下,素食在印度教社會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吃什麼,不吃什麼,成了決定種姓、地區與宗教社群之間差異的一個主要標誌。
近代之後,印度社會飲食結構因為各種原因發生了一些變化,總體上來看食素的人口在不斷增加。第一個起到重大影響的是梵化(Sanskritisation),即中低種姓為了更好融入主流社會,開始採納原本只有高種姓才有的生活習慣,包括改變婚俗和接受以素食為主的飲食。
楊怡爽:在印度,想吃口肉為什麼這麼難2017-10-14
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博士、副教授
吃不吃肉,吃什麼肉,在印度不是一個飲食和習慣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近日正逢印度教最重大的節日之一——九夜節(杜爾迦祭),在哈里亞納邦,印度教右翼組織的一個團體強行關停了當地的500家肉店,聲稱在節日期間售賣肉類“傷害了印度教徒的感情”。就在今年三月份,類似的舉動還引發了暴力衝突。
吃不吃肉怎會成為飲食政治(gastro politics)話題?確實,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素食人口。根據2014年印度政府的一項統計調查,印度人口中有30%為除了牛奶之外不攝取任何形式的動物蛋白(包括雞蛋)的奶素食者(Lacto vegetarianism),除部分佛教徒和耆那教徒外,大部分素食者是印度教徒,而自從2004年以來食素的人口比例還在不斷增加。遵循“食素”法則被印度教右翼派別認定為印度教理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食素的道德基礎是印度教教義中“不殺生”(ahimsa)的教誨。因此,“食肉”會“傷害”印度教社群的感情。
然而,正如印度憲法之父安倍卡在1948年就指出的那樣,“食素”其實並不是印度教的固有神聖法則。印度教概念及其神聖性、合法性都被構建在天啟聖典(Shruti)吠陀文獻的基礎上,但在吠陀本集(Samhita)成文時代的古代印度(公元前10世紀),高種姓不但不忌諱食肉,而且還可以吃牛。婆羅門使用大量動物獻祭,祭肉必須被分食。後吠陀時期,《百道梵書》等文獻中明確提到肉食是用來招待貴賓的食物。
到了公元前5世紀前後,隨著北印度從部落牧業社會轉型成為農業社會,飲食中穀物比例增加,對肉類需求減少。這一階段佛教和耆那教興起,不殺生的觀念影響巨大,婆羅門的動物祭祀逐漸減少。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也就是法典、法論形成的時期,已經把可食用肉類的情況限定在了很小的範圍內,並警告人們不可因為食慾而殺生、吃肉。
到了公元5-8世紀左右,隨著宗教習俗改變,在主流傳統中肉食獻祭神祗已經逐漸成為禁忌。從這一時期開始,婆羅門普遍食素,而殺生、販肉、以肉為食,成了低種姓和部落民的標識。飲食,僅次於婚姻,成為印度教社會中區分個人行為是否“潔淨”的重要標誌, 而“潔淨”這一概念又是區分社會階序的主要標準,所以“你吃什麼就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在這個體系中,不同種姓之間的飲食被嚴格區分開來。杜絕葷食被認為具有最高的潔淨性質,是身份的象徵,是高等種姓擁有的特權。
追求健康飲食走火入魔 寧失明也不悔2017-10-07 中央社
部分專家指出,執著健康飲食到走火入魔,恐反過頭來對生命造成危害,成了當代新興的健康問題,有人甚至寧可冒失明危險,也不願改變飲食習慣。
法新社報導,29歲的法國女子戴布絲卡(SabrinaDebusquat)細數18個月來,她如何先變成一名蔬食者,再成不吃蛋類、奶製品甚至蜂蜜的嚴守素食主義者,到最後成為一個走不經烹調的「祼食主義者」,並最終決定只吃水果。
直到她憂心忡忡的男友在浴室發現她成坨的掉髮並把證據拿到她面前,她才理解健康正走下坡。
戴布絲卡說:「我以為掌握到得以長壽的食物與健康真諦,我希望能達到某種純粹的境地,但最終我的身體還是打敗了我的心智。」
對部分專家來說,戴布絲卡的問題是一種被稱作「健康食品症」(orthorexia)的當代飲食失序。
土魯斯-珍喬瑞斯(Toulouse-Jean Jaures)大學跨文化心理學教授德努(Patrick Denoux)表示,有些得健康食品症的人「受自己加諸自身的一堆規矩所禁錮」。
這些非常嚴格的自我落實,將他們自身隔絕於社會一般的食品環結,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危及健康。
巴黎營養專家奧蒂嘉(Sophie Ortega)表示,她曾有個患者,因缺乏製造紅血球所需的維生素B12,而逐漸失明。
B12無法由人體產生,大部分人是攝取自動物性食品如蛋類、奶製品、肉類、魚類或營養補充品。
奧蒂嘉表示,她的患者甚至拒絕營養補充品,「純粹、堅不妥協的嚴格素食主義者,對方已到了寧可失去視力…也不願背叛她對動物所允諾的地步」。
對中醫的無知!中醫5000年,直線思維怎麼能懂
現在西醫發展之前,你們也在啃樹皮嚼草葉治病。我不排斥西醫,但是西醫把人當機械,哪壞修哪,所以各藥說明都有“副作用”。反觀中醫,尤其本文說的養生,不但有悠久的歷史,還有系統的學說。作為一個腦子有問題,思維僵死無限接近無知的西方人,說了你也不懂。
把一些臨床經驗當迷信,這也太自以為是了。例如女人來例了冷飲冷食不離口,年輕時可能還好,但身體稍差就都出來了,出問題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哪裡出的。孕產也是,這對女人來說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產前產後人體的各項變化差大了,適當的護理是必須的,當然,以前條件和現在不一樣,有些東西變化了還是需要新適應,例如大夏天坐月子,開開空調,讓大人小孩舒服還是很必要的,以前要“捂”主要是人體質較差,產後比較虛弱,“見不得風”,現在的體質相對好些,營養,衛生等都好了,就要適應新變化。
中醫是封建迷信嗎?港媒該治治腦子了。
中醫就是,不管白貓黑貓,能治好病,就行。得同樣的病,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千差萬別,而且有人還可能有其他的病同時存在,有人的並發症可能達到很重的程度,如果按西醫的按病開藥的方法,同樣的病,對有些人可能有效,對有些人反而加重病情,不能針對一個病人具體情況來看病。其實,真正西式服藥能看好病的,只要病情稍複雜一點點,西醫就亂套。人體極其複雜,各組織系統間相互影響,其運變過程無法預測,以當前人類的醫學科學水平,中醫的推斷假設試藥試療的方法,可能更加有效,關鍵是要有個合格的中醫醫生,大多都是忽悠蒙錢更加熱心
說中醫理論是迷信,無非說中醫無法用西醫理論解釋,也就是自認為西醫理論至上,根源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孰不知現在西醫己經走入死胡同,開始轉向中醫為代表的傳統醫學找出路。何況一個風濕髮病率是我國兩倍的國家,也好意思質疑我國的生活方式?
港媒:美國人看中國女性生活禁忌迷信仍引導健康觀念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17.8.21文章,原題:迷信仍引導中國女性健康觀念 在中國生活時,女同事告訴我許多在每月特殊日子應遵守的規矩和禁忌。作為美國人,我覺得中國許多此類民間觀念荒誕可笑。我對她們一笑了之並繼續吃冰淇淋,管它什麼陰氣造成“破壞”。以下是一些在華流行的與經期、妊娠和坐月子有關的習俗。
其中最常見的禁忌是不能在來“大姨媽”時吃涼食,這裡的“涼”並不僅限於溫度低,還包括中醫理念裡的“寒性”或“涼性” 食物。好心的中國朋友有時會熱心保護“老外”姐妹免遭“厄運”。但(若不舒服),我們西方女人通常選擇熱敷袋或藥品。
女性懷孕時,一些禁忌中西方相同。但有些僅限於中國,比如認為咖啡或醬油等深色液體會令胎兒膚色變黑等。還有些備受爭議,如孕婦穿防輻射衣,這不但可能無效甚至有害。
中國女人坐月子穿長衣長褲,蓋厚被子,即便酷暑也不開空調,還嚴禁洗頭。本月山東一名女性坐月子死於中暑和器官衰竭的慘劇,已引髮質疑此類習俗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傳統中醫的確為我們帶來許多了不起的治療方法,尊重當地文化習俗也至關重要,但就女性健康而言,還須從科學角度考慮相關後果。(作者卡麗·奧康尼爾,丁雨晴譯)
回應
不是迷信吧?生活方式不相同。美國看中國做什麼都不順眼。
迷信?西方的星座占卜難道就是科學?不懂中醫就別說中醫不行,小編崇洋媚外的也要有個底線.....
寧肯從西方科學角度改造中國,也不願讓中醫改造西方,這就是白皮豬全球改造計劃中的一部分。
中國到處充斥著這些慕洋犬媒體言論
迷信?各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飲食結構不同形成不同的體質,所以我們老祖先經過一代代生活總結出的經驗。雖然現代人生活環境和飲食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變,但是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適合所有中國人倒是更"迷信"。
如何進行區分和選擇
在脫水果蔬片的區分上,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食品包裝上的標籤來分辨。凡是符合國家法律的正規生產廠家,都會在食品包裝上標註食品的配料表和食物成分錶,所以通過觀察食品標籤,即可看出自己購買的果蔬脆片究竟是經過了油炸處理還是冷凍處理。
如果在食品標籤裡標註有“植物油”這一項,並且其營養成分錶中“脂肪”這一項數據高達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時候,就說明這種果蔬片是經過真空油炸乾燥技術加工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油炸還是冷凍,任何一種經過食品加工過的果蔬,即使加工技術再高科技,其營養成分都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和流失,與新鮮果蔬的營養物質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另外,脫水果蔬片,除了高油、高能之外,為了增加其口感,生產廠家往往會加入各種調味劑,如糖、香精、甜味劑等,而且濃縮後的果蔬幹體積小、味道濃,很容易就會吃過量。
因此,“脫水果蔬片”對於瘦身、控制體重而言,不但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有可能會成為青少年肥胖的“元兇”。
http://tech.sina.com.cn/d/v/2017-07-28/doc-ifyinvyk1633202.shtml
流言揭秘:夏天要瘦!但脫水果蔬片真能減肥嗎?2017.7.28新浪綜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青少年肥胖成為社會問題之一,愈發的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對於青少年肥胖症的直接誘導因素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不健康食物,人們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而自從油炸食品的危害被人們熟知並接受後,市面上就出現了新的替代食品,如各種標註了“非油炸”、“脫水”等字樣的食物,並對外宣稱不但無油還有減肥功效,如現在越來越受到青少年追捧的“脫水果蔬片”。
的確,脫水果蔬脆片是以水果、蔬菜味原材料加工而成,但它們真的如廠家宣傳的那樣既健康又減肥嗎?
現代果蔬脆片的常用加工技術
果蔬脆片的原材料是水果和蔬菜,其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酥脆”,這也是果蔬片能夠不斷吸引顧客的一大優勢。要想使果蔬片達到“酥脆”的效果,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術加工。
在過去,比較傳統的加工方式主要靠“熱風脫水”的食品乾燥技術,即在自然或人工的控制條件下,利用熱空氣使食品中的水分蒸發,以達到使果蔬脫水的目的。
而在食品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為了迎合消費者對食品天然、健康和營養的傾向和追求,也為了降低能耗和成本,生產廠商採用了新的干燥技術,現代的食品乾燥技術包括了箱式乾燥、噴霧乾燥、傳導乾燥、冷凍乾燥等多種方式。
其中,適用於蔬果脆片的干燥方式一般包括真空油炸乾燥技術、真空冷凍乾燥技術等。
真空油炸乾燥技術
真空油炸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新技術,其原理是在真空狀態下,食品中的水分沸點降低,從而實現低溫條件下的油炸脫水。
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在保證果蔬中的營養物質得到濃縮、減少損失的同時,避免了傳統油炸食品易產生致癌物質和油脂劣變的現象。另外,果蔬的顏色不但不易改變、褪去,反而會進一步加深,從而也更具賣相。
真空冷凍乾燥技術
真空冷凍乾燥技術,又稱昇華乾燥,通俗來講,就是在真空的條件下,將新鮮果蔬中凍成晶狀的水分直接蒸發成水蒸氣的干燥技術。
真空冷凍的干燥技術,是食品乾燥方法中溫度最低的干燥,它對果蔬內營養物質和分子結構的破壞極小,不但避免了果蔬中營養成分的熱破壞和氧化作用,而且也較高程度的地保留了食品的色、香、味以及熱敏性成分。
但是,這種技術的投資及操作費用較高,生產成本較高,因此,市面上真空冷凍食品的銷售比重所佔並不大。
“過午不食”要義是過午少食
多位醫家認為,“過午不食”並非過午禁食,而是少食,“早飯可飽,午後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虛”。醫家們反對的是吃夜宵,“至於夜食尤當屏絕”。早在唐代,醫家王燾就反對夜食:“人至酉戌時後,不要吃飯。若冬月夜長,性熱者須少食”。酉、戌時相當於現代17到21點,也就是說,晚上9點之後最好不再進食,即使吃也要少吃。
農耕社會民眾的作息習慣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陽落山後再乾活兒要點燈熬油,“性價比”不划算,因此百姓多是天擦黑後就鑽被窩了。中醫認為,如最後一餐和入睡挨得太近可致食積不化而鬱結成病。
飲食有節才是正確的養生方式
傳統中醫在餐製和食量上和現代營養學不謀而合,都強調每頓少吃但多吃幾頓:“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像相撲運動員那樣一天只吃一頓,但食量超出脾胃的運化能力仍會傷身,“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所以食物總量要控制,“每日飯食只宜八分,不可盡量”;餓過頭了再吃就很容易超量,“恐覺飢乃食,食必多”。
正確的做法是定時進餐,每餐少食,“常如飽中飢,飢中飽。”
回應
過午不食是佛制戒律。制戒的原因是一比丘晚上乞討食物,因其醜陋,嚇住了一個施主,為了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故此,佛制此戒。這個佛經上是有記載的。
一般我們所說的過午不食又稱為持午,在戒律上則稱為「不非時食」,意思是不在不對的時間吃東西。戒律規定,從早上到中午這個時段是可以進食的,超過中午一直到第二天的早晨,就不再進食,若在這一段時間吃東西稱為「非時食」。這一條戒的制戒因緣,是一位佛陀的弟子迦留陀夷比丘在傍晚的時候去羅閱城中乞食,由於光線不明,一個孕婦以為他是鬼魅,驚嚇過度而導致流產,所以佛陀才制定此戒。
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7-26/doc-ifyihmmm8667778.shtml
小伙堅持5年“過午不食” 致胃粘膜充血糜爛2017.7.26中國新聞網
近日,杭州29歲的小伙子5年“過午不食”,結果胃粘膜廣泛充血糜爛,長了兩個直徑大於2厘米的潰瘍,還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這些年,篤信“過午不食”的人不少,主要是因為一直流傳的某著名中醫專家說“過午不食有益健康長壽”的說法,而反對此說者也多將矛頭直指中醫。那麼,“過午不食”真的是中醫推行的養生方式嗎?
“過午不食”出自佛教而非醫學
據考證,醫家最早談論“過午不食”的是清初三大名醫之一的喻昌,他在其醫案專著《寓意草》中,介紹一例“血證兼痰證治法”時提到飲食調養的重要性,提到飲食時間與痰濁化生相關,從人體陽氣變化規律看,中午之前陽氣漸旺,可助脾運化,不易生痰;午後陽氣漸衰,此時再進食,則飲食難化而變生為痰。
用現代營養學觀點看,喻氏此說有一誤區,人體是恆溫動物,其消化吸收能力變化與整體健康狀態、活動方式和進食品種、數量相關,和自然界的晨昏晝夜變化並不一致。
喻氏之所以援引佛教“過午戒食”談病後調護,與他由儒入禪、由禪入醫的閱歷有關。除喻氏外,其他醫家異口同聲直指此說出自佛教而非醫學。如陳岐說“釋教過午不食”,王孟英指“釋氏有過午不食之戒”,曹慈山講“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
僧人午後會喫茶羹和“代茶飲”
僧人們之所以“過午不食”,按趙樸初先生的解釋,原因有二:一是僧人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每天只託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二是過午不食,有助於修定。
不過,雖說過午不食,但僧人為了誦經不打瞌睡,會喝茶提神。那時人們飲的茶並非清茶一杯,而是茶羹一盞。茶裡要放蔥、姜、棗、橘皮、(食)茱萸和薄荷等物一起煮後才吃。別的不提,單說大棗,從現代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看,血糖生成指數比葡萄糖還高!多吃倆棗也扛餓。
除了茶羹,還有“代茶飲”給僧人吃,做法是將黃芪、茯苓、葛根、薏苡仁等14味先搗碎,再在炭火上烤出香味,臼中搗成細末。吃之前加上少許鹽、橘皮、蓽茇等煮熟,“煎以代茶”。這方子裡,茯苓、葛根、薏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低,多吃幾盞也扛餓。
另外,據趙樸初先生說:“我國漢族禪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由於勞動的緣故,晚上非吃東西不行。所以在多數寺廟中開了過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視為'藥食'。”可見,佛教的“過午不食”也有靈活變通處。
椰子油吃了不健康?專家:跟奶油一樣肥2017.6.18中時電子報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最新建議指出,椰子油中的飽和脂肪會增加不好的膽固醇
近年來最夯的新興油品非椰子油莫屬,因為富含「月桂酸」,被認為比其他植物油好吸收代謝、不易囤積成體脂肪、易產生酮體、預防失智症等健康益處,但月桂酸同時又是飽和脂肪,因此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最新建議指出,椰子油中的飽和脂肪會增加不好的膽固醇,不禁令人聯想難道天然椰子油和牛油、豬油一樣不健康嗎?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天然的椰子油被認為是健康食品,支持者宣稱椰子油對健康益處,比其他飽和脂肪好,但美國心臟協會卻不這麼認為。
報導指出,研究表示,過去判斷油品對於健康的好壞,是根據飽和脂肪的含量,而椰子油油脂中有82%是飽和脂肪,遠高於豬油(39%)以及奶油(63%)還有牛油(50%),因此研究顯示,與其他飽和脂肪相同,椰子油也會增加體內不好的膽固醇。
另有說法是椰子油中的其他脂肪對身體有益,但美國心臟學會打臉表示,這種說法並沒有根據,並建議人們應該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一天不要超過30公克,且最好以飽和脂肪植物油,例如橄欖油、葵花油取代。
優雅不再!天鵝暴力折磨小鴨子併吞食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7.6.1報導,英國男子格雷格•沃倫(Greig Warren)近日拍到這樣的場景:一隻天鵝優雅形像不復存在,嘴銜一只弱小鴨子並將其不斷搖晃、扔擲、再銜起,堪稱殘忍。反复折磨幾次後,天鵝最終吞食了小鴨子。
格雷格是在划船遊湖時拍下這殘忍一幕的。在視頻開始時,小鴨子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可以想像它就是被天鵝折磨致死的。不知是未察覺小鴨子的死亡還是對折磨遊戲上了癮,天鵝在小鴨子死後仍未停止對其施虐,所以才有了被拍到的這一幕。
天鵝對小鴨子的施暴行為可以說是有條有理,熟練至極!它先是把小鴨子銜在嘴里大力左右搖擺,然後擲入水中,又立馬伸頭入水找到它,再銜起,再搖晃,周而復始,樂此不疲。不得不說這有點類似變態殺人狂的行徑,嗜虐成性,並從中尋找快感。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反感,格雷格上傳的視頻中並沒有天鵝吞食小鴨子的畫面,但是它確實這麼做了。對於這只天鵝的所作所為,網友們都驚呆了,紛紛表示對小鴨子的同情,本同屬鴨科,相煎何太急。還有網友表示竟不知道天鵝是食肉動物,它優雅的外表實在是太具欺騙性了。
事實上,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的官網顯示,天鵝以食水生植物為主,修長脖頸讓它們得以夠到河床上的植物。同時,附在水草上的軟體動物也是它們的囊中之物,比如說小魚和青蛙。所以視頻上吃鴨的天鵝實屬口味獨特(?)。
去百度陳大惠吧、釋淨空吧看看經營者以淨土宗的釋淨空為精神領袖雜糅了儒釋道中華傳統文化的基調提供免費素食宣傳素食的好處並以此為契機引導就餐者皈依佛門
先別高興地太早。蘇州也有類似的地方,剛開始我還去了,覺得蠻好,後來就發現那個地方在吃飯的時候放宗教音樂,飯前要念經,提倡捐贈,開的地方是一處別墅,價格(租金)不菲,每天提供素食,很難想像這樣的機構背後是如何運作的。倘若有一天被人發現是拿了宗教的錢進行的宣傳戰,目的是為了勸人入教,勸人把自己的錢捐給宗教,甚至有類似日韓的洗腦式的宗教活動,就不好啦。
對啊,國外也有其實是利用吃飯來洗腦而已!
看了看評論,有些人在質疑目的不純資金不明,我覺得很荒謬,人家在做好事即使有傳教讓人信佛的目的又有什麼?
你當佛教天生善良啊,知道三武一宗滅佛麼,被治了後才成現在的模樣。等佛教徒有了資本,也就有了勢力,肯定會有所訴求,你就等著吧!
以前解放前基督教傳教就是採用免費學校,免費看病(小病),免費食物來擴張受眾的!希望深圳這家愛心餐廳是個純粹的愛心互助餐廳,那就讓人值得尊敬與欽佩!別有什麼傳教之類的東西摻雜其中,那樣的話會讓愛心變得不純粹的!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5_31_410900.shtml
深圳愛心素食餐廳兩年提供近180000份午餐沒收過一分錢2017-05-31檸檬網
幾乎沒有人知道,在深圳羅湖鶴圍村,有這樣一家素食餐廳。2年來,它提供了將近180000份免費午餐,無論你是誰,只要來了就有飯吃。
這究竟是一間怎樣的餐廳?它真的分文不取嗎?這是不是炒作?它創立的初衷是什麼?
我們帶著疑問來到了鶴圍村...
據了解,它是一家公益的愛心餐廳,店面並不大,只有16張桌椅,裝修很簡單,但很乾淨。
它為無數人解決了溫飽
來這兒吃飯的多是一些七八十歲的獨居老人,他們有的小孩外出打工,有的老伴不在了... 孤零零的一個人,自己做飯總是要吃好幾天才吃得完,有時候乾脆就不吃了。
除了獨居老人,家境困難的學生、生活有困難的打工仔、環衛工人、流浪者、殘疾人都是這裡的客人。
我想,這大概就是這家餐廳的魅力所在吧,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
大叔大嬸撐起了一個家
店員都是大叔大嬸,年紀最大的83歲了。早上6點多就過來幫忙,一忙就是七八個小時,卻從不要求任何回報。
劉大哥是這間免費餐廳的發起人之一,餐廳的開銷、運轉除了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幫助以外,其餘都由他來負責,不僅出錢還出力,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店裡幫忙。
回應
真正的公益應該是這樣的,而不是搞什麼基金會變相融資賺手續費
2年18000萬份,一天就要供應200多份,即使只是粗茶淡飯所費也不少,再加上人工店面。私以為這樣的感人的事如果可以得到政府資助那就更好了
如果政府來搞,就越界、變味了,這種事情本來就該是民間慈善的範圍。
我們縣有個雨花齋,是免費供素食的,和文中這個是一樣的,經營者是兩名信佛的醫生,但最大的資方據說是來自灣灣,經常招孩子們做義工,教弟子規之類的東西,現在似乎把這也做為佛教的東西了,有點佛儒雜糅的味道,本來慈善供餐是好事,但看他們這麼給孩子教總覺得彆扭,不知道有沒有大神給起底下這雨花齋背後到底是什麼
只喝植物奶 7個月大寶寶死於營養不良2017-05-18 中央社記者
一對比利時夫妻用各種植物奶餵養他們的新生兒,孩子長到7個月大還只有4.3公斤,連續嘔吐後,死於營養不良和脫水。這對父母涉嫌蓄意拒絕給予嬰兒飲食,可能坐牢。
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報導,這對比利時夫妻經營一家有機食品店。2014年,他們的孩子死於營養不良和脫水,兩人因此受審,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18個月。
根據報導,他們未經醫師評估,就認定孩子不能吃乳糖和麩質,嬰兒3個月到7個月大時,這對父母只給他喝植物奶,包括米漿、燕麥奶、藜麥奶、蕎麥奶,但這些奶不能完全提供嬰兒所需營養,檢察官認為這是蓄意拒絕給予嬰兒飲食。
報導表示,嬰兒連續嘔吐後,這對父母才諮詢醫師,醫師看到孩子的狀況,要他們立刻帶去醫院急診,但孩子在途中就死了。
嬰兒死亡時7個月大,體重只有4.3公斤,比一般同齡嬰兒體重約7到10公斤輕很多。
孩子的父親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沒做壞事,也盡力照顧了寶寶;但檢察官認為,這對父母看到寶寶日漸瘦弱,卻什麼都沒有做,只是一直餵植物奶。
草食類動物陰暗面:看似溫和無害的鹿也啃咬人類骸骨
新浪科技2017.5.10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通常將鹿看作一種溫和無害的草食類動物。但一項新研究顯示,鹿也有陰暗的一面。在科學家用攝像機陷阱拍下的照片中,看似溫和的小鹿竟在大嚼人類的遺骨。
“這是我們掌握的首份鹿啃咬人類遺骸的圖像證據。”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這一行為本身已經足夠引人注目,研究結果對法醫科學家開展謀殺調查更是具有很大幫助。
與普遍看法相反,鹿並不是純粹的食草動物。2015年,科學家發現一些鹿喜歡直接將雛鳥從鳥巢中拖出來吃掉。除此之外,它們還會吃魚、蝙蝠和死掉的野兔。鹿的適應性很強,若有需要、如平時的營養來源缺乏時,它們便可隨時切換成食腐動物或肉食動物模式。至於鹿為何會啃咬人類骨頭,也許是為了攝入礦物質。
“有蹄動物啃咬骨頭通常是為了攝取磷、鈣、鈉、和其它無法通過食草補充的礦物質,尤其是在冬天或其它缺乏營養來源的時節。”研究人員寫道。而此次研究正是在一月開展的。
此前的研究顯示,鹿和其它有蹄動物更喜愛啃咬死去已久的動物的干骨。它們咬嚼骨頭時,會留下一種獨特的叉子狀痕跡,很容易被法醫科學家辨認出來。這與肉食動物不同,後者更喜歡新鮮的動物屍體,且留下的痕跡呈孔洞狀。
“這些叉子狀痕跡是鹿和其它有蹄動物將骨頭像雪茄一樣叼在嘴裡時留下的。”研究人員指出,“這是法醫學文獻中首次記載鹿啃食人類遺骸的行為。在調查死亡案件、分析風化的骨頭時,鹿的食腐行為也需要被納入考慮範圍。”
回應
這,怎麼能叫陰暗面呢。它在攝取鈣質。
老子嚐嚐人類的骨頭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人類的骨頭里有鹽分,很好吃。
當純正食肉動物大批滅絕以後,肯定會從食草動物中再進化出來新的食肉動物來,大自然需要維持食物鏈的平衡!
你平時無聊會不會做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情呢?所以你就是個陰暗的人?這種偽科學。
自然界生命都喜歡腥
這星球上還有比人類更陰暗的物種嗎?
鹿:靠,就行你們兩條腿的動物啥都吃啊?
這也算稀奇了。沒事去多看看山海經。裡面好多動物都是尖牙利爪。吃個人算什麼奇怪的
自然界的生物最應該進化出來的就是求生本能,這使得絕大多數高等生物都不是唯一食譜,這焉能具有更加廣泛的適應力。
http://tech.sina.com.cn/d/a/2017-05-10/doc-ifyeycfp9422884.shtml
之後,Bareburger 的43 家門店、以及Impossible Foods 在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談下的一些高級餐廳,都會開始限量發售以人造肉為原料的漢堡。而公司創始人Patrick Brown 立下的宏願是,今年年底大部分美國人開車半小時內能到達的地方,都能買到他們的產品。
要做到這一點,最快的方法還是和麥當勞這樣門店眾多的快餐品牌合作。但雙方談判時麥當勞表示,除非工廠能做到大量、穩定供貨,否則不會接受Impossible Foods 的產品。同時,麥當勞也不會在人造肉產品上只選擇一家供應商——這意味著這個新興市場內部也要打架了。
實 在不行,他們也會自然地轉向開發其他類型的“肉”,比如雞肉、魚肉和豬肉。Impossible Foods 的首席運營官David Lee 還特別提到了中國市場的豬肉剛需、以及這對穩定全國物價的影響。而拿過李嘉誠投資的背景,可能也能讓他們更快地打開這個市場。
但同樣是維港投資看中的“未來食物”項目,那個人工蛋黃醬公司Hampton Creek 就曾在去年被指讓經銷商回購超市內的貨品、甚至是扮演好奇的消費者去打客服電話諮詢,以造成人造蛋黃醬熱銷的假象。
所以,Impossible Foods 這個看似開足馬力的人造肉工廠,到底是確實為那麼多的市場需求而建,還是說會變成這個行業新一輪刷量、造假、泡沫的一部分?
回應
天朝的人造蛋出來,被說是假冒偽劣產品。美帝的人造肉出來,就成了高科技!
一個月頂兩千頭牛的人造肉,原料是什麼?如果是石油、乾草之類,倒是高科技。如果原料是大豆,我寧可吃素雞素鴨素火腿!
國內早有了。豆腐就是我們的人造肉,歷史悠久,天然健康,做法多樣。
你的知識點要更新了。
不用更新,把中美兩國全部科研資金都丟給美國這個公司,也做不到在十年內把細胞培養人造肉商品化。你當生物技術和芯片技術一樣,兩年翻個身啊?美國的這個人造肉,就是大豆蛋白重溶後紡絲,混以碎肉酶水解物後再以酶接合成餅,純講蛋白絲束肉的嚼勁,吃起來比真肉還好!這個老漢的學弟們都玩過,只是各種原因,沒做到底變成技術產品。甚至美國的這個技術,可能還不如老漢說的蛋白紡絲重合這麼高端,畢竟這是老漢七八年前摸過的技術,現在看仍然非常先進,美國人未必做過這事兒,美國技術更可能是工藝改良後的豆腐乾加酶解肉。
“農村以留守兒童居多,而農村隔代監護人受教育水平偏低,他們對食物營養與食品安全認知匱乏。”劉璐說。
此外,近年來,城鎮食品安全管理越來越嚴,但部分基層執法部門對農村市場重視程度不夠,農村也就成為監管薄弱地帶。在一些中小學外,記者發現存在著不少的流動商販,也給監管帶來難度。
“農村市場很大,我們監管隊伍人員又少,也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雖說通過不間斷的檢查監管收到一些效果,但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你去檢查沒收了,走了之後他們可能又會銷售。”河南省延津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美國人造肉工廠開工月產量頂兩千多頭牛
據好奇心日報2017.3.24消息,大概是從2015 年初開始,食物看起來就成了下一個要被矽谷徹底改造的行業。就連人造蛋黃醬、人造肉、人造蜂蜜這樣價格不菲、量產難度大的“替代性”食物,概念也被炒熱了。
如果要從這些方向中選一個創業的話,有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Mark Post 和Memphis Meats 等好幾家創業公司的人造肉算是相對擁擠的“紅海”了,就連美國最大的肉類提供商Tyson Foods也在去年12 月宣布了一項相關的投資。
但最早讓人造肉從實驗室走向餐桌的,可能還是獲得過Google Ventures、比爾•蓋茨,以及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支持的Impossible Foods。昨天,這家公司發佈公告稱,他們在上一輪融資中抽出1 億多美元建設的工廠已經建成,人造肉量產項目啟動在即。
根據公告,這家工廠的生產實力不凡,每月可產出100 萬磅(約合45.4 萬公斤)的人造肉。如果按照肉牛的平均產肉率計算,就相當於一個兩千多頭牛的農場了。如果再換算成漢堡肉餅的話……那可真是算不過來了。
目前,全美餐廳每年的碎牛肉消耗量在50 億磅,而且由於生產成本降低,美國農業部預測,整個市場的消費量到2025 年還會再增長1.7%。所以,在先前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Impossible Foods 的高管團隊強調稱,人造肉市場目前主要的問題不是需求,而是供應能力。
他們還邀請這位記者在紐約的連鎖快餐店Bareburger 嚐了一個人造肉漢堡,據說就著奶昔吃下去,跟普通的漢堡根本嘗不出區別。
“五毛食品”包圍農村校園 如何捍衛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 2017-03-23 新華社
近年來,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被曝光,尤其是包圍校園的“五毛食品”,破損溢油的小包辣條,“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過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湧進農村小賣部。農村校園正在成為“五毛食品”的消費市場。
“五毛食品”瞄向農村市場
記者在多地農村採訪發現,在學校附近,大多會有這樣的小賣部,或是流動攤販,他們售賣的主要是一些包裝粗糙、口味濃重的食品。這些零食單價往往低於1元,被人們稱作“五毛食品”。不足15平方米的小賣部,一年收益近10萬元。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彭亞拉曾就農村兒童營養和食品安全開展長達3年的研究。研究團隊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多地農村實地調查發現,農村學校周邊出售的零食中,許多是劣質小零食,生產廠家地址、電話等信息虛假的比例高達30%。這些劣質小零食中,僅“辣條”類就有30多種,且均產自小村鎮的小作坊。
“傍名牌”、亂添加誘發舌尖上的安全隱患
除了衛生狀況堪憂外,“五毛食品”添加成分對人體危害也很大。彭亞拉的研究團隊通過對30餘種“辣條”的簡單分析發現,一些產品加入的化學添加劑多達22種。
“添加劑不是天然的食品成分,在食品中加入過多食品添加劑的話,對人的身體危害是明顯的。輕的會導致一些小病,出現急、慢性中毒問題,嚴重的甚至會致癌。”河南省腫瘤醫院醫生莊昊說,長期過度食用添加劑超標的食品,危害人體肝臟及神經系統,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小孩危害更明顯。
“調味劑食用過多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還容易造成飽脹感,影響兒童正常進餐攝取營養。”劉璐說,農村孩子患高血壓的概率要高於城市,主要是因為當孩子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後對鹽的攝入就會增加,很容易誘發此類慢性疾病。
“五毛食品”緣何屢禁不止?記者採訪發現,學生“停不下來”、家長“視而不見”、監管疲軟無奈是導致農村學校周圍垃圾食品氾濫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父母們的教育觀發生了變化,對孩子的一些物質要求不再像過去那樣控制,而孩子們的辨別能力並沒有想像中的強,很難擺脫對來源不明食品的誘惑。
在傳統的勞資模型裡,這種“夾帶私貨”的偏執很容易被視作冒犯和僭越,但是美國編劇的地位—以及美國編劇協會的後盾勢力—保障了他們有權決定一部影視作品的生殺大權。
另一方面,好萊塢的編劇也遵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遊戲規則,只要狀態不行或是創作遇到障礙馬上就能找到替換的人選,這種流動性固然有些不近人情的殘酷,卻保證了整體力量的均衡,或者換句話說,好萊塢樂於用高薪去武裝編劇,但從不締造大師,沒有哪個編劇可以依靠名聲保住飯碗。
這在日本包括中國的同行看來實在難以效仿,尤其是宮崎駿這樣的造神運動已經為市場釀造出了難以否認的榜樣之後,再去轉換觀念在大師面前談論資本無疑就有些過於充斥著腐蝕性和侮辱性了。
https://www.stockfeel.com.tw/
喜羊羊與灰太狼-維基百科
《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部中國大陸動畫,屬於Flash平面動畫,由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奧飛動漫出品。該動畫以羊和狼兩大族群間的爭鬥為主線,劇情以輕鬆詼諧幽默風格諷刺社會弊端,並設計了眾多搞怪的科幻發明。然而深度卻常被批評不足,指內容過於低齡化取悅小學生,缺乏濃縮成人觀點的導入,不把他們當成大人將難以啟發孩童模仿成熟慎重的思考模式,不過也有部分嚴肅的內容被加入,有一集曾經播出過喜羊羊孤身站在坦克面前的影射畫面。觀看人群長大後,收視率逐漸減少,節目於2013年初進行改革,懶羊羊開始變成主角,而其他角色亦相繼間中成為主角,並加入教育意義,例如《開心方程式》加入交通安全意識,《百變小裁縫》暗中將小衣櫥形造為一個郵差。到2015年更開始正式將懶羊羊甚至紅太狼列入首席主角的行列,例如《羊年喜羊羊》,《媽媽樂瘋狂》。
正面評價
搜狐稱:無論是其影響力、製作集數、周邊、收視率、劇場版票房都位於中國的國產動畫前列。而一年一度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生肖系列大電影則是其高度體現,除第一部票房接近一億外,第二部到第五部票房都超過了一億人民幣,它帶領國產動畫電影在賀歲檔占領了一席之地。
新浪網稱:《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淺顯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映射著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在輕鬆詼諧中,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看似是兒童片,卻反映著現實社會。
負面評價
201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批評喜羊羊與灰太狼與熊出沒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問題,個別暴力行為引發兒童模仿,一時間引發了社會爭論。
這只習慣半睜雙眼、永遠一副懶洋洋的神情的狐狸,才是《動物方城市》迷倒眾生的靈魂。至於他和兔子茱蒂的“反差萌”,同樣可以用王爾德的俏皮語錄來做出精闢的評價:“任何人都能對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良的天性。”
彷彿聽到了狐狸無奈的笑聲。
一個事實:學不會的美國動畫工業
《動物方城市》的最大優點在於:觀眾其實毋須了解上面贅述的那些隱喻和背景,在抽離這些彩蛋式的文化景觀和寓教於樂之後,這部電影的流暢度和出彩度依然逼近滿分,足夠感染全年齡段的受眾。
這也是迪士尼引以為傲的“生造IP”的本事,不需要冗餘的內容鋪墊和多次變現,一部作品即可奠定一條吸金不斷的商業鏈條。
美式動畫與日式動畫作為ACG產業的兩極,分別代表工業模式與工匠模式的極致。
儘管斯坦•李被譽為是超級漫畫英雄之父—X戰警、蜘蛛俠、綠巨人、神奇四俠均為他的創作—但是真正影響那些動漫形象的,是版權採購方僱傭的各個編劇,在美國推崇的市場競爭中,世界觀的分裂幾近平常,不同編劇締造不同宇宙的情況每天都在上演,哪個宇宙受到讀者的歡迎,那個宇宙的故事就會更加“正統”,亦更具商業價值。
與美國的流水線叢林不同,日本講究創作者從一而終的主導,像《死亡筆記》這樣由編劇與畫家合作產生的作品實屬少數,而畫家執筆之外的同人作品很難形成版權。於是,日本的動畫產業對於IP的依賴更加嚴重,一部漫畫作品只由經過動畫化、電影化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回報,反過來講,沒有IP的基礎,很少有製片公司敢於獨立推出動畫電影。
中國動畫電影長年游離於美國和日本之間,既垂涎美國大片生產機器的轟鳴,又鍾情日本作坊所具備的低成本和低風險,於是,《西遊記》這個免費的IP一再遭到濫用,卻始終缺少本土動畫的代表之作。
《動物方城市》的創作過程十分曲折,在迪士尼原本的計劃當中,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些類似《飆風雷哥》這樣的公路及江湖色彩,狐狸尼克是一個被捲入陰謀的逃犯,而兔子茱蒂則是奉命捕捉他的明星警探,在這個設定裡,狐狸尼克有著雄心壯志,而兔子茱蒂則功夫一流。
《動物方城市》的早期草稿
受僱於迪士尼的本片編劇菲爾•約翰斯頓—他也是《無敵破壞王》的編劇—堅持將劇本修改得更加貼近現實,並力主引入那些纏繞著美國人心頭的陰霾:藕斷絲連的種族問題、備受質疑的美國精神等。
如果說救世主意味著人們心存僥倖而不切實際的憧憬—盼望有種超越常規的力量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那麼承認缺陷則是另一種現實層面的妥協和機智。就像維護一個多元性的城市—一個連兔子和狐狸都能當上警官的城市—說服性,要遠勝於一個有能力將歌頌多元性的偉大語錄貼遍大街小巷的領袖。
機會平等,優於一切。
第三個謊言:人人皆為螺絲釘
美國民權運動的歷史極其短暫,馬丁•路德•金高舉上帝的旗幟批判種族替換階級之後的種種不公,卻難以回答他所率領的民權團體中女性地位低下甚至遭到刻意忽視的現象。
而這只是烏托邦的夢想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之一,當無孔不入的政治正確開始乾涉民眾的自由意志,這種難以自洽的邏輯矛盾反而顯得尖銳起來。
烏托邦試圖安排每個個體的命運,而擊碎烏托邦的則是那些成為變數的小人物,從《重裝任務》到《飢餓遊戲》,撕開溫情和虛偽的無一不是那些原本的秩序服從者。
比如狐狸尼克。
狐狸尼克的姓氏是王爾德,也就是那位英國有史以來最為傑出的毒舌詩人。王爾德的玩世不恭及其對於悲涼情結的情有獨鍾同時構成了狐狸尼克的自我屬性,他的結局更是響應了王爾德的名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兔子茱蒂和狐狸尼克擁有相似的童年陰影,只不過前者因而更加堅定了信念,後者則沒能獲得與偏見抗衡的勇氣。也正是基於這種差異,兔子茱蒂在《動物方城市》的劇情推進當中起到的是動力作用,沒有她的堅持和執著就沒有真相的水落石出,但是狐狸尼克則趨近於“關鍵先生”的角色,是他通過樹獺查到了大先生的線索,是他帶著差點就被革職的兔子茱蒂繼續查案,是他想到藉由交通監控尋找黑豹的下落,也是他消融了來自兔子茱蒂的無心傷害決意幫助後者完成使命。
而狐狸尼克之所以能夠做到兔子茱蒂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辦到的這些事情,是因為他在“破罐子破摔”的成長歲月裡始終混跡於社會的夾縫裡,他比熱愛這座城市的兔子茱蒂超出百倍的熟悉這座城市,所以他也是整場陰謀裡唯一一個置身事外的失控者。
第二個謊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顯而易見的是,冰淇淋店的大象可以繼續“歧視”那些令他討厭的顧客,他並沒有被兔子茱蒂說服,以後進店的狐狸大概依舊會被他拒絕服務。而兔子茱蒂在幫助自己萍水相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自己誤解買單—的狐狸尼克之後,也不會繼續駐店設法解決大象的政治錯誤問題,這既非她的職責,也不在她的能力範疇之內。
事實上,與超級漫畫英雄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潮流不同,《動物方城市》缺少對於一招制敵的路徑依賴,兔子茱蒂從事警察工作也沒有多少懸壺濟世的初心,她只是恰好將這份職業作為個人理想並堅持始終,是自私早於無私的個人主義表率。
兔子茱蒂之所以查收失踪案件,是因為她不甘心做交通管理的平庸工作—儘管這種預設職業不平等關係的心態本身就有些微妙的失語—但是當她成為這座城市的英雄時,她才發現自己其實搞砸了一切。
只有身為“幕後黑手”的綿羊副市長,才絞盡腦汁的要為動物方城市樹立一個英雄,她以為上進而又積極的兔子茱蒂會毫不猶豫的接受這份遲來卻應得的嘉獎,卻算錯了這隻兔子的本性:她只是想加入這座理想中的城市,並沒有任何動力去改變這座城市。
而讓草食動物凌駕於肉食動物之上的反派陰謀,則與《動物莊園》裡“所有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的黑色幽默遙相呼應。動物方城市絲毫沒有康帕內拉和莫里斯筆下那種扁平化、公有化的烏托邦結構,其反差之處更像是《美麗新世界》的設想:所有幸福都是被安排好的。
喬治•奧威爾的一生其實從未去過蘇聯,但他卻是世界上最了解蘇聯的人之一
因此,“蒙冤”的獅子市長也有著一張典型的政客面目:他囚禁那些失控的肉食動物,目的只是保住地位以及避免引起民眾恐慌。只是,這種心思過於好猜,才有羊副市長的精巧策劃,一步一步的製造對立,把獅子和其他肉食動物推下深淵。而身為“壞蛋”的羊副市長,則有著長期不被重視與尊重的職業生涯,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被委以副市長的高位,只是因為獅子市長想要爭取草食動物的選票罷了。
至於兔子茱蒂是如何掙脫成為一枚掉在棋盤之外的棋子,其實已經不太重要了,動物方城市恢復往昔的生機,卻不會將兔子茱蒂的雕像樹滿全城,這裡依然吸引著追求夢想的動物,也依然存在欺詐、犯罪和黑幫,你來或是不來,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動物方城市及其藍本美國無法倖免於外。動物方城市賴以生存的“和平條約”—它使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有了相處的共識,並維繫起了一個走出蠻荒時代的現代文明—像極了美國人念茲在茲的國父傑作,即《獨立宣言》及其衍生出來的合眾國律法體系。
但是,一紙文本框架的偉大,並不能就此永葆子民的安康,就像機器圖稿的美妙絕倫,也要依賴每一顆零件的打磨和操作機器的手藝。《動物方城市》的矛盾和衝突所隱喻的,是那些經過設計之後的複雜運轉,你可以看到傲慢與偏見,也可以看到種族或是信仰歧視,還可以看到自由與權利的相互摩擦。
兔子茱蒂和狐狸尼克的初次相遇,是在一間由大象開設的冰淇淋店裡,大象拒絕向名聲不佳的狐狸出售冰棒,並拿出一張寫有“每個動物都有權拒絕向其他動物提供服務的權利”的告示作為法律支撐。
這並不是虛構的場景。在美國,許多商店都有“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我們保留拒絕為任何人服務的權利)”的標語,這是憲法保障個人自由和私有產權的條文,比如一個醉漢,便利商店可以拒絕為他服務,一個衣冠不整的男人,也不被允許進入對穿裝有要求的高級餐廳。
比如,美國曾發生過多起有著宗教信仰的蛋糕店店主拒絕為同性戀情侶製作婚禮蛋糕的司法案件,前者認為違背個人信仰去用雙手烹飪歌頌同性婚姻文案的糕點實在太過痛苦,他們有權不被強迫做這麼一件難受的事情,而後者則搬出《民權法案》指控蛋糕店的歧視行為,並在政治正確的語境下贏得了從勞工局到法院再到主流民意的支持。
除非虛偽到自認為先知的地步,否則我們應當承認,在類似事件上做出價值判斷的難度之高,恐怕並不適合在短期內設立底線之上的規則。就像美國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終在去年獲得最高法院的認可,但是他們仍然必須尊重“人們有討厭同性戀的權利”,而不是提出將保守主義者統統扔進監獄的主張。
《動物方城市》的處理細節仍然令人讚嘆,它沒有讓身為警官的兔子茱蒂使用權力強迫大象把冰棒賣給狐狸,而是挑出了大象違規操作的行為,以和解交易的形式讓大象不得不配合這一次的例外要求。
這就到了烏托邦的第二個謊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迪士尼的逆襲則有目共睹,這在2013年的《冰雪奇緣》上觸及頂峰。只是,這部勝於美術和音樂的“又一個公主的故事”依然沒有離開迪士尼的舒適區,儘管它用力吸取了皮克斯“用成人的視角構建童話,用孩童的語言娓娓敘事”的特長,票房及衍生品的成績也相當輝煌,但迪士尼的表現的確只能說是再度接近了自己的極限,而非超越了它。
《動物方城市》的橫空出世,卻是自我革命的典型產物,它甚至擺脫了迪士尼在架空世界觀的建構上一貫的貧瘠,將政治寓言和童話故事合二為一,同時滿足家庭兩代觀眾的欣賞取向,而這正是好萊塢所推崇的“合家歡”電影的追求效果。
第一個謊言:社會可以被設計
“Zootopia”顯然是“Utopia”的變體,這個起源於古希臘哲學時代的概念性名詞經過多年的解釋和演繹,已經如同應許之地那樣變得面目模糊而陰霾密布,以至於批判烏托邦轉而演變為近代文學的某種主流姿態,《駭客任務》亦道出眾人的共同憂慮:若有完美,必有謊言。
動物方城市的理念“Anyone can be anything”則是《獨立宣言》“All mem created equal”的變體,或者說得更加直白一點,動物方城市的魅力和引力,與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所定義的“美國夢”是一脈相承的:“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種得天獨厚的機遇…,他有權生存,有權工作,有權活出自我,有權依自身先天和後天條件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這塊以移民建國並能持續吸引全球人才越洋奔赴的世外土地,正是基於“人人皆可成功”的普世信念而運轉自如。
從十九世紀開始,當革命的暴戾火焰與階級的傳統枷鎖成為整個歐亞大陸僅剩的兩個選項,北美那塊以移民建國的世外土地,就被歷史託付了烏托邦的角色。
於是,我們很快遇到了烏托邦的第一個謊言:它無法被設計。
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起點,空想派學者的理論基礎之一就是“憑藉智慧,人類可以設計出一種沒有瑕疵的社會制度”,從傅立葉到歐文,從布朗基到馬克思,烏托邦的參數愈來愈具體,實現它的方式也愈來愈激進,而流星的隕落,也一個比一個聲勢浩大。
回應
軍報那篇文章雖然被噴的很慘,但是我覺得觀點上並沒太大的問題。我相信微薄上在噴的人有80%以上壓根連文章的前兩段都沒看完。
所有的強國(不光是西方,ZG其實也一樣)都在努力進行對外的意識輸出和對內的意識引導,這點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但是區別在於有些國家玩的高明,有些國家玩的不那麼高明。
文章主旨就是要警惕外來的文化輸出對本國造成不可控的影響,中間各種遊戲的例子舉得非常好,一個全世界千萬級銷量的遊戲是怎麼描寫中國的只要玩過的大多心裡有數吧?別跟我扯什麼架空歷史,我怎麼沒看到有哪個遊戲結局是美國被消滅後世界恢復和平的?
軍報呼籲我們要注意防止這些不太明顯的意識輸出(尤其是帶有惡意的),這點有問題?你不能說因為中國出的片子大多沒眼看就說這些事情是別有用心就是閉關鎖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03324/answer/94085036
動物方城市─美國電影工業就是這樣造就傳奇的 2016.03.18 網易科技
很久沒有看到這樣“零負評”的動畫電影了(楨:?),就像現在稱讚美女一定要加上“零死角”的定語一樣,這個世界上素來不會缺少苛刻挑剔的批評家,卻罕見讓非議蕩然無存的乾淨回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出產於迪士尼的第55部動畫長片,本身已經不再帶有迪士尼的符號式桎梏,充滿自我革命的蓬勃氣色。
商業市場就是如此奇妙,在經歷漫長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之後,迪士尼支付巨大的財務風險將皮克斯放入購物車,並挽留住約翰•拉薩特成為兩家公司共享的創意長,這種融合讓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迪士尼出品的《無敵破壞王》,無論是從設定還是劇情而言,其實有著皮克斯的《怪獸電力公司》的影子。而掛名於皮克斯旗下的《勇敢傳說》,則又隱隱透露出迪士尼擅長的女孩夢幻風情。
當然,從結果出發,皮克斯尚在消化和適應的階段,2006年的《賽車總動員》作為迪士尼持續多年力主推進的一個合作項目,最終票房數字為皮克斯迄今為止的倒數第二,2012年的《勇敢傳說》更是災難,連《怪獸大學》都遭受牽連,沒能過皮克斯8億美元的歷史票房均線。
好萊塢從來都是美國有效的宣傳機器,對美國戰略的領會深入骨髓。好萊塢許多大片在選材上下足功夫,不遺餘力地宣傳美國的價值觀和全球戰略。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文化輸出早就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的警惕。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最近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那就是在動漫、遊戲領域加大了製作和傳播的力度。一來這些領域更具有娛樂性,容易讓觀者、玩者移情,有強烈的代入感;二來手法更加隱秘,以遊戲的趣味性來掩護意識形態的輸出;三是這些產品,更容易引起年輕人的追捧。
以遊戲為例。美國軍事遊戲分為官方軍用和民間商用兩部分。遊戲當中的美軍往往坐擁高科技軍事產品與強火力武器,一方面是對實際裝備的炫耀與展示,另一方面亦是一種無形的震懾。此外,在商用遊戲中,往往將美軍美化為“為全世界和平操碎了心”的形象。反觀遊戲中的其他國家軍隊形象,則大多數沒有遊戲裡的美軍那麼風光,要么裝備落後(如《使命召喚8》系列中的古巴),要么外觀可怖(如《戰地4》中的中國) ,要么無事生非(如《使命召喚9》中的俄羅斯與上文中提到的幾個國家)。總體而言,現實世界中美國想遏制的國家都成為其假想敵,且形象醜陋不堪。
再以動漫為例。日本是動漫製作大國,其動漫作品在中國擁有龐大的受眾。以《月光之旅》《閃光的夜襲》《軍火女王》為代表的日本動漫作品,以看起來“無意”的設計,達到矮化醜化中國形象、瓦解中國青少年的目的。
相比某些動漫和遊戲,《瘋狂動物城》的手法則要隱晦得多。它沒有明顯的敵對性宣傳,沒有刻意醜化,更容易讓人失去警覺。滴水穿石,百寒成冰。靠“看不見的手”搞“看不見的宣傳”,淡化了背景、掩飾了立場。試想,如果任憑《瘋狂動物城》等攻城略地,我們的文化版圖焉能不遭到蠶食?
對這樣的“看不見的宣傳”,光靠抵制是不夠的。必須強化兩手:一是要讓觀眾擦亮眼睛,通過分析、批判,讓看不見的滲透盡可能地顯形;二是要加大文化產業的投入,盡可能地走出去,參與文化產品的競爭,講好中國故事和強軍故事,不斷增強廣大官兵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自信。
故事
電影的背景設定於一個只有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所居住的世界,其居民又分為肉食動物(predator)和草食動物(prey)兩大族群。在數千年前,動物們仍過著野蠻的生活,而肉食動物也曾靠著獵食草食動物維生;但經過多年的演化後,動物們進化成能夠理性思考並以雙腳直立行走,而肉食和草食動物雙方也達成了和平協議,停止互相殘殺的生活方式。直到現今,「方城市」(Zootopia)成為了一個住著各類已進化哺乳動物的現代化烏托邦式大都市,肉食和草食動物間彼此和平相處;動物們也會使用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而肉食動物則以昆蟲、魚類等作為食物的來源。(楨:?另參【圖博館】:假吃素之名《偏好偽裝的社會後果》《柔性權力》《動物農莊》)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95%E7%89%A9%E6%96%B9%E5%9F%8E%E5%B8%82
如何評價解放軍報對《瘋狂動物城》的評論?
今年兩會期間,解放軍報融媒體重點打造了一個網評品牌——“南政兩會評論團”。這個評論團由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40餘名師生組成,每天定時召開選題會、改稿會,第一時間提供優質原創評論,開創了軍事新聞教學新模式。《王毅部長談南海問題為何如此硬氣》《妄測中國軍費增長20%是自己打臉》《軍人敢於維權也是一种血性》等評論,在網絡引起強烈反響。八一評論版從這期開始,將“南政評論團”作為常設欄目。
近日上演的好萊塢動畫大片《瘋狂動物城》,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兔子的“逆襲”與綿羊的“反轉”。單從藝術的角度看,這樣的手法並不新奇,但仔細琢磨似有兩層深意:一是兔子都可以逆襲,還有什麼普通人實現不了的“美國夢”?二是“獅子”“老虎”不可怕,“綿羊”才是“邪惡軸心”。“綿羊”何以成為“瘋狂”的替罪羊?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永遠是狼吃羊,而不是羊吃狼。這個連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居然被好萊塢輕鬆“反轉”,而且還引來觀者如潮。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產業,歷來實力雄厚,且有穩定成熟的兜售價值觀手法。通過文化產品的超劑量輸出,既傳播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又塑造了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如《環太平洋》嵌入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徹底打敗怪獸的關鍵一役,似乎“不經意地”選在毗鄰香港的南中國海。這樣類似的手法,在美國電影中比比皆是。
《動物方城市》登陸遭批 網:只配看喜羊羊?2016.04.07 邱芷綾
迪士尼動畫《動物方城市》(Zootopia)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上映,引起一陣熱潮,但近日《解放軍報》卻撰文狠批電影是美國的宣傳機器,當中隱含「兔子都可以逆襲,還有什麼普通人實現不了的美國夢」、「獅子老虎不可怕,綿羊才是邪惡軸心」等美國價值觀,替美方大搞「看不見的宣傳」。
日前以「綿羊何以成為瘋狂的替罪羊」為題,指出《動物方城市》雖沒有刻意醜化中國大陸,但內容就有顛倒民眾價值觀的傾向。文章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永遠是狼吃羊,該道理連孩子都能明白,但該片就將該道理「輕鬆反轉」,欲以文化滲透,蠶食中國的文化版圖。
該文章又提到,美國近年常以電影、動漫等途徑傳播美國的核心價值與全球戰略,又以之塑造國家和軍隊的形象;例如在遊戲中,將美軍軍隊美化成正義、強大的化身,又醜化其他國家。文章呼籲,中國大陸觀眾應擦亮眼睛,對相關電影內容作分析、批判,「讓看不見的滲透盡可能顯形」。
在網上廣傳後,引起不少中國大陸網友狠批,認為該軍報心胸狹窄、無限上綱。有網友認為,該片只是普通的勵志動畫,認為當局「想太多」;又諷刺指該軍報有被害妄想,反問「中國大陸人就只配看喜羊羊是吧?」
動物方城市-維基百科
《動物方城市》(英語:Zootopia)是一部美國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並由華特迪士尼影業所發行的3D電腦動畫動作喜劇冒險電影,也是第55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許多影評都稱讚其出色的配音團隊、劇本、幽默和動畫效果;此外,該片順應時勢地將偏見及刻板印象等主題融入劇情也成為其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該片上映之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創下了當地的票房紀錄,其總票房收入更於2016年6月5日突破了10億美元,同時也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排名第26名的電影。亦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安妮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等。
中國佛教協會回應「搶頭香」:此舉不是佛教內容2017-01-29
昨天是大年初一,雍和宮門前,來上香祈福的香客又早早排起了長隊。為了搶雍和宮頭炷香,一位湖北男子從除夕早上5點排隊等候了26小時,此前他已經連續三年搶得頭香。但今年卻被一名來自河南的男子搶走頭香。對此,中國佛教協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不提倡市民搶第一炷香。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1-29/doc-ifxzyxmu8262484.shtml
相關新聞
大年初一港人搶頭香非黃大仙祠莫屬
鎮瀾宮搶頭香高中生捧回金媽祖
對岸也瘋搶頭香!西安萬壽八仙宮「人潮如海」看不見盡頭
初一吃素?看中國新年的齋戒文化2017-01-28中央社
傳統農曆新年習俗中,大年初一有「吃素」的習俗。而根據考究,這項習俗除了有宗教信仰外,也有養生道理。
中國大陸廣東、山東、北京等地都有「大年初一」吃素的習俗,大多都有在新年的第一天透過吃素祈福增壽,希望為未來一年帶來素淨、平安的用意。
而在歷史上,相傳夏王桀當年於乙卯日(即十五)被商湯所滅,而商紂是在甲子日(即初一)滅亡。古人認為,夏商兩朝全因窮奢極欲,昏庸而亡,可見縱慾不僅傷身,而且是一切災殃的根源。
所以,後來的諸侯便在這些日子齋戒修心,節食寡欲,以示警惕。民間也紛紛仿效,後來演變成了逢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
此外,在過去農業時代,人們信仰天地萬靈,於是在一年的第一天不吃肉,以表達對萬物的憐惜,也是對天的敬意。
到了現代社會,都市人吃素更多是為了健康,而年初一吃素,正因為前一晚的年夜飯佳餚太多也較油膩,隔天吃素,恰恰就是清腸胃的好辦法。
甲烷增加 微生物才是禍首 2016-10-07 聯合晚報
水稻田、牲畜等方面微生物作用造成的甲烷量比化石燃料開採釋出量多。 路透
「自然」期刊6日刊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報告指出,開採化石燃料造成的甲烷排放大幅低估,但全球大氣層的甲烷2007年以來升高,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牽涉水稻田、牲畜、垃圾掩埋場、濕地的腐朽植物甚至白蟻,而不是化石燃料。
研究作者、NOAA地球體系研究實驗室的史威茲克說,他們的研究直指甲烷排放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可能使人感覺與常識不符。
新研究證實過去其他研究的結論,發現每年排放的6.23億噸甲烷中,微生物來源占58%到67%,化石燃料占第二位的20%到25%。
不過,微生物作用的最大來源還不清楚。史威茲克說,如果牛或農業生產是甲烷排放的主要原因,就應採取應對措施。如果主因是濕地和水體中的植物腐爛,那麼暖化是罪魁禍首,造成惡性循環。
甲烷僅次於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第二大因素。甲烷在大氣層存在的時間雖然較短,但在100年期間,甲烷對地球產生的聚熱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8倍。
美國聯邦環保署今年5月公布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標準,要求到2025年,化石燃料排放的甲烷要比2012年減少40%到45%。全美至少15個州在產油州北達科他和德州的帶領下打官司,要求封殺環保署的甲烷排放標準。
報告指出,化石燃料產業在生產中洩露的甲烷,已從8%降到2%。1990年以來,天然氣的開採增加47%,但甲烷排放下降21%。
美國西部能源聯盟副總裁凱瑟琳.史格瑪說,NOAA的研究顯示,甲烷排放增加不是來自石油和天然氣,政府應停止執行懲罰性法規。
藏族姑娘募資500多萬元放生6387頭羊 當地環保局:對當地生態不利
近日,關於藏族姑娘卓瑪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草原放生了6387頭羊的消息,在網絡上廣為傳播。當事人卓瑪2016.9.2在她的個人微博和微信上發表聲明,確認了此事。色達縣環境保護局則向澎湃新聞稱,由於色達草原牛羊現已飽和,大規模的放生行為實際上對當地草原生態不利。
卓瑪花費人民幣5,109,600元,從屠宰場買下6387頭羊放生到草原,此次放生是名為“雪域放生群體”的團體組織的,資金由近百位愛心人士募捐而來。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顧問孫全輝對澎湃新聞表示,放生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不經科學論證而盲目地放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目前修訂通過並將於2017.1.1施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已增加了關於放生的條款。“放生如對當地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還會被追責,放生確實存在基因污染、疾病、安全等潛在風險。”
回應
有那錢和愛心不如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
這種人,你讓他多繳稅,多資助資助窮苦人,他吝嗇的跟什麼一樣,讓他去愛狗放生,他樂此不疲,這是為什麼?
政府此時在哪裡?就因為是藏族菇涼嗎?如果換個漢族菇涼會是個什麼結果?還會讓他肆意妄為嗎?
肯定有境外勢力自助包裝宣傳某些大師,打造信徒,希望國家查一查。
不,僅僅是生意而已,組織者利用信徒大把撈錢,信徒滿足自己的信念,痛心的是組織者的貪婪和信徒的無知,人就是這樣,你制止不了貪婪和無知,無能為力!
現在覺得什麼愛心人士,愛狗人士,放生什麼的詞彙都已經成了貶義詞。
雖然瘤牛有著神聖的地位,但在今天的印度,信仰也受到了經濟利益和消費趨勢的衝擊。印度善待動物組織CEO普爾瓦·喬希普拉說,由於邦政府的管制,印度有3600個合法的屠宰場,但非法的屠宰場超過3萬個,其中很多會以屠宰和出售瘤牛肉謀利。如今,母瘤牛還可能因年老無法產奶或農民遭遇歉收、旱災而被送進屠宰場以換取購買牛犢和維持生計的資金。此外,許多年輕高種姓印度人開始對牛肉產生興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印度國內的牛肉需求。
這些現象使牛成為一個政治議題。早在印度人民黨上台之前,該黨就譴責國大黨以鼓勵牛肉貿易作為政治手段討好國內的穆斯林選民。印人黨上台後,與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成員組成了護牛組織。他們展開的“打擊”走私、私自屠殺和食用瘤牛的行動愈演愈烈,多次造成了與穆斯林和達利特(賤民)的嚴重衝突,也破壞了印人黨在今年的旁遮普邦和北方邦地方選舉中拉攏達利特的選民的策略。為此,印度總理莫迪不得不在近日出面斥責這些護牛組織,並撇清該黨與這些組織的關係。然而,因牛而產生的政治緊張依舊在印度瀰漫著。
回應
終於明白了:在印度,牛也是有種姓的,瘤牛是高種姓,水牛是低種姓!
看文章介紹,水牛應該是賤牛,連種姓都不配有。
印度家家戶戶都養要養至少一頭奶牛,主要是為了喝奶,但是印度教又不吃牛肉,國內賣不出去,所以牛肉過剩出口是很正常的
世界上最奇葩的兩種人:一種是把牛看的如此神聖,而禁慾不吃牛肉。另一種是認為豬是骯髒的,而不吃豬肉。
這有什麼,西方還出口聖經和傳教士呢
沒有可比性,除非西方把傳教士做成罐頭出口
網友們都盡是妙語連珠啊,看得我眼淚笑出來了。
張彥:尊牛為聖的印度為何是牛肉出口大國 2016-08-22
提到牛肉出口國,很多人都會想起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和新西蘭。但實際上,近年來印度也躋身於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牛肉出口達到180.6萬噸。
然而眾所周知,在印度這個有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牛被認為是極為神聖的。在印度神話中,牛是克里希納神最喜愛的動物;而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也以公牛南迪作為其坐騎,至今大多數濕婆廟外都會有公牛南迪的塑像。實際上,早在公元前1500年前的吠陀時代,牛在當時的經典中就成了神聖事物、甚至是宇宙的象徵;而到公元前後,牛本身逐漸開始受到崇拜。美國人類學家馬文·哈里斯則認為,牛在印度的神聖性源自牛的“功用”:自古以來,公牛是印度農耕社會的主要勞動力;母牛則能夠為人們提供牛奶、黃油等營養食品;牛尿被當做藥物治療疾病;牛糞在經過處理後可以成為肥料和燃料。正是牛在印度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才獲得了神性和人們的崇拜。
除了牛的神聖地位,印度教“不殺生”的信條使得大多數印度教徒特別是高種性的印度教徒成為“素食主義者”,所以缺少內部“動力”的印度躋身世界牛肉出口大國表面上看十分令人費解。
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復雜。事實上,只有印度本地的瘤牛(Zebu )才被尊為聖牛。瘤牛的顏色更淺,通常為白色,因頸項處有一巨大的公牛峰而得名。在印度教徒看來,瘤牛,無論是公牛、母牛還是小牛犢都是神聖的,但其中又以母牛最為神聖。相比於瘤牛,水牛在印度教體系中並不神聖。世界印度教協會(VHP)的發言人維諾德·班薩爾就曾對媒體表達過“水牛肉不是牛肉”的觀點。因此,印度多數邦都立法限製或禁止屠宰瘤牛(違者最多可能被判處5年的徒刑),在印度出口的牛肉中,絕大多數是水牛肉,其比例達到80%以上。
此外,印度所擁有的水牛數量之大也是它成為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的重要原因。印度媒體稱,該國的水牛數量佔世界水牛總數的53%。水牛飼養的“大繁榮”主要得益於印度對牛奶的巨大需求和政府對乳業的大力推動。實際上,印度水牛養殖主要是為了生產牛奶,不過在產奶量大幅下降之後,母水牛就會和經濟價值較低的公水牛一樣,被送進屠宰場,成為印度牛肉出口的原材料。價格相對低廉的印度水牛肉在非洲、中東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市場中頗受歡迎。
吃素救地球?研究:非最佳選擇 2016-08-10 世界日報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絕對素食主義對人類和地球可能並非最好的選擇。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畜養牲畜會占用許多土地,但在這些動物消失後,並不會讓農民自動生產更多的食物。
原因在於大部分用於畜養牲畜,以及種植飼料的土地,並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其結果造成若人人都吃素,則有許多原本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都將被迫荒廢。
波士頓塔虎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專家克莉絲汀‧比德斯(Christian Peters),是由計算需要多少農地才可滿足10種不同飲食方式的需求,來展開這項研究。
在10種的不同飲食中,一種是肉類和糖類分量多、類似一般美國人的飲食;其次是比此種稍為健康的飲食。另五有種均含有肉類,但分量相當少。最後三種則由兩個不同素食方式組成,一個是不准有肉,但可吃雞蛋或乳酪製品;另一個素食的飲食是沒有任何的動物製品。
當今典型異飲食,被視為最土地密集的飲食方法,比吃素的飲食需要的土地超出八倍。
然而,如果想利用土地盡可能生產更多的食物,則絕對素食主義者的飲食方式僅排名第五。
儘管素食主義者的飲食可最有效利用土地,但有兩種含有肉類選擇的飲食,預估比絕對素食主義餵養更多人。
比德斯表示:「飲食的選擇可大幅影響農業因應人類食物需要的能力,而飲食的改變將可提高餵養全球數百萬人的能力。」
比德斯並指出:「為因應2050年全球食物需求,此潛能影響巨大。含有少量至適量肉類的飲食,勝過吃素的飲食;而含有乳酪製品的素食,則是最佳的選擇。」
素食真能讓人更聰明嗎?2016-06-21
每個人在吃飯這事上都有自己的怪癖。
最近,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專欄作者埃里克·維納(Eric Weiner)專門走訪了雅典、加爾各答、愛丁堡、杭州以及矽谷等多座城市,想看看這些人傑地靈的地方為何能誕生諸多天才。
維納在他的這本《天才的地理》中寫道,天才和食物之間有很多共同點:兩者都能給予他人“營養”,鼓勵人們進步,偶爾也會嚇人一跳。
對咖啡極度上癮的人,可以拜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為祖師爺,巴熬夜寫作時,要喝掉50杯左右高濃度咖啡,每天靠咖啡刺激大腦15個小時,引起胃裡可怕的疼痛。咖啡讓巴戰鬥到51歲時落敗,死因是咖啡因中毒。
畢達哥拉斯忠告人們戒食豆子,或者是因為它們的形狀像睾丸,或者因為它們像宇宙的形狀,或者因為它們屬於寡頭政治——人們用豆子抽籤選舉。這位拒絕吃豆的大家,最後也死在了豆子上。相傳當時有人要伏擊他,而在逃跑的路上畢達哥拉斯拒絕踩踏豆田,結果被抓住處死了。
素食能淨化身體嗎
歷史上的許多天才都是素食主義者,名單上包括達芬奇、甘地、蕭伯納等大咖。關於素食的爭議仍在繼續,但素食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中一種相對高級的生活方式,被無數誠心或跟風者追捧。
重新定義手機的喬布斯也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而且他對食物的怪異看法是出了名的。在《喬布斯傳》中,這位矽谷天才對食物極其挑剔,而且對任何食物都會立刻做出極端的評價。比如相同的兩個梨,喬布斯嚐一口之後,就會說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換到另一個就能直接吐了罵街。
結婚以後,喬布斯的怪癖飲食習慣依然保留:他能連續幾個星期就吃一種東西,等到吃胡蘿蔔吃到身體都變色了,然後突然間開始討厭胡蘿蔔,宣稱這輩子再也不吃了。
在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後,喬布斯一開始並不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而是嚴格的素食:飲用大量新鮮的胡蘿蔔汁和蘋果汁,此外還嘗試過各種草藥、針刺療法,甚至見過靈媒,結果耽誤了九個月的治療時間。即便是術後內分泌代謝障礙,他還堅持著過去的飲食習慣……
其實早在半個月前,廣西有部分媒體人就發起了“拒絕玉林夏至期間不實報導”的簽名活動,呼籲媒體不要炒作“玉林狗肉節”,記者要理性報導。
“現在網絡上流行的照片,大部分都是幾年前的場面,那种血腥、殘忍的場景早就沒有了。這些都是在誤導網民,挑動網民的情緒。”發起簽名的廣西媒體人王先生說,國家廣電新聞出版總局領導剛剛提出,不要惡意炒作熱點社會事件,動保組織目前所散發的很多圖片,都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前來玉林采訪的一位重慶女記者也表示,在玉林街頭,確實已經見不到在網絡上流傳的那種景象。
回應
這充分錶明了這些虛偽的所謂動物保護主義者的目的就是為了出風頭
虛偽的“愛狗人士”,自己吃著豬、牛、羊肉,還反對別人吃狗肉。還美其名說什麼“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不能吃,你的好朋友會咬你嗎,每年被狗咬的隨便一個城市那就要以萬做單位。
殺豬不比殺狗少一點殘忍,殺牛更加殘忍到不能再殘忍的程度!你們為它們抗議了嗎?你們的嘴為它們而停下嚼肉了嗎?
真虛偽,就因為你喜歡狗,就不讓別人吃啊?回族不吃豬肉,是否也要讓全世界的人都不吃豬肉啊?
在清代末年,“夏至吃狗肉”就已在兩廣地區廣為接受。清人屈大均在其《廣東新語》中記載:“諺云:冬至魚生,夏至狗肉。”
人吃狗你們受不了;豈不知富人用錢養狗,用電開空調,住城市的高樓大廈是在人吃人你們都不知道;煤礦工人在用生命挖煤,建築工地有多少工人摔死砸傷,而富人在高樓大廈裡享受,這是變相的等於人吃人。社會底層人們買賣狗肉也是為了生活,只是吃狗肉,畜生而已;富人享受生活,窮用生命賺錢養家,是變向的人吃人。你們向狗獻愛心,毀掉窮人的生計,無視那些用生命在賺錢養家的窮人和無錢看病等死的人,是吃人不吐
中國有很多地方吃狗肉:廣西有玉林狗肉、靈川狗肉……江蘇有樊噲狗肉、黿汁狗肉……東北有延邊狗肉……貴州有花江狗肉、盤江狗肉……等等還有很多。雖然地方不同,但所用的都是農家狗(田園犬)。這種狗在城市里當寵物養的幾乎沒有。而在農村這種狗幾乎每家都養得有,即可看家,又可出售。成年狗一年可生育二次,一次1至6只,由於農民沒閒時間馴養。自然要把不聽話、亂咬人和多的狗賣掉。
虛偽的動物保護主義們,你們吃豬肉嗎?吃牛肉嗎?吃雞肉、鴨肉嗎?........除非你吃素,否則就別在狗叫!
食客:在哪裡吃不是問題
“以前動保人士來了,我們還和他們在街頭爭論,差點打起來。現在不會了,打口水戰沒有意義,該吃的繼續吃,該反對的就在街頭反對好了,不回應、不爭論、不搭理,我估計用不了兩年,動保人士來玉林也找不到爭辯對手了。但玉林人還是打不死的小強,一切依舊。”曾經是“維護玉林吃狗肉權益”激進派的魏先生拋出了“三不”。他的這種想法也得到了絕大部分玉林人的認同,在本地的一個微信公眾號上,記者看到,魏先生的這種提法閱讀量過十萬,很多跟帖留言上,都表示會“默默的吃”。
動保人士:經費來源匱乏抗議流於形式
和往年相比,今年到玉林的動保組織人數明顯減少。玉林某單位一位工作人員說,在2014年4月,動物保護組織人士已經開始在玉林組織各種活動,大批動物保護愛好者分佈在南寧、玉林等地,通過靜坐、舉牌、攔截運狗車輛等各種形式反對“玉林狗肉節”,甚至有個別激進的動保人士跟踪攤主,找到狗的存放地點,破門而入,差點引起激烈衝突。但今年直到夏至前,動保人士親臨玉林的並不多,那些知名的動保人士也沒有出現。
而四川廣元一家動物保護機構,也曾宣稱要組織強大的律師團隊,起訴玉林市政府不作為。這家機構還在網絡上發起了籌款,並與國外某機構取得了聯繫,由該機構負責律師的差旅和生活費用。不過,這家機構的籌款很快被網站主辦方叫停下線,而不少律師聽說費用是源自國外機構資助之後,紛紛表示不會參與。最後,這家動物保護機構最終沒有成行。
從河北過來、第一次到玉林參與動物保護行動的小梅(化名),對今次在玉林的各種行動也表示失望,當初她看了往年的行動都是轟轟烈烈,尤其是今年全球有1000萬人簽名抗議,所以她不惜請假來到玉林。可是,在玉林的活動,都是一夥人舉牌照相、發到微信了事,甚至在街頭派傳單都沒有,這然她感到失望。
“沒有記者跟踪報導,沒有知名人士出現,光靠我們去抗議有什麼用?”小黃來過3次玉林,他頗為懷念2014、2015這兩年,天天都有他們動保者的新聞,全球都關注他們的行動,這讓他頗有成就感。但今年,不少媒體都婉拒了動保機構採訪的要求,即使前來玉林采訪的媒體,也不會跟著他們去政府部門。
2016玉林狗肉節:低調的狂歡
2016.6.21夏至這一天,玉林第一家脆皮狗的老闆娘還是照常打開門做生意。“今年的生意應該比往年好,幾個開酒店的朋友都說房間都住滿了。”信心十足的老闆娘說,這幾年來,由於媒體不斷在夏至這天密集報導玉林,使玉林名聲在外,所以每年來吃狗肉的外地人源源不斷。
不過,在玉林垌口市場,顯得有點冷清,擺賣的狗肉攤並不多,擺出來的狗肉數量也有限,而且價格不算貴,一般報價是18元一斤。前來買狗肉的場面並不火爆,攤主也很悠閒的在和旁人聊著天,好像並不著急自己的狗肉生意。
玉林市內的幾條往年火爆的街道,大排檔招牌看不到狗字,只有“夏至脆皮肉”、“玉林香肉”這類暗語式的牌子在陽光底下招搖。甚至你在這些大排檔連殺好的狗都看不到。
難道今年的“玉林狗肉節”消失了嗎?
商家:低調沒有錯生意會更火
夏日的玉林街頭,熱辣辣的太陽在肆虐。騎著電動車、皮膚黝黑的七哥(化名)卻滿臉笑容,忙著給客戶送狗肉。
由於玉林當地政府加大了管理力度,所以市內的知名交易市場,如垌口市場,都顯得有點冷清。
早在10多天前,七哥的女朋友已經看到了商機,既然公開賣狗肉受到限制,那完全可以轉型電商啊。說乾就乾,七哥和女朋友經過精心策劃,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出了“夏至訂狗肉”的信息。沒想到這條信息一傳十,十傳百,居然訂單紛至沓來。經過這次試水,七哥覺得,狗肉轉型電商大有可為。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過節,畢竟這幾年玉林因為狗肉節這個事引起很大爭議,政府要求公職人員、事業單位人員不能在夏至期間到公眾場合參加聚會,所以這個市場需求挺大的。”七哥說,那條已經名揚天下的狗肉一條街——江濱路,在夏至當天的食客大部分都是外地慕名前來的多,只有少數是本地人招待朋友的。
七哥說:“過去大家都喜歡在濱江路呼朋喚友,一起喝酒吃肉。現在觀念改變了,在哪裡吃都一樣。”
在當地的微信圈中,記者發現,像七哥這樣開展夏至期間網絡訂狗肉的還有好多家,從他們曬單的圖片來看,訂的人還真不少。
越南屠宰場活牛遭殘忍錘殺澳大利亞暫停出口(多圖)
據鳳凰網2016.6.18報導,一段錄製著越南工人用錘子殘忍屠殺澳洲活牛的視頻,令澳大利亞暫停了對3家越南屠宰場的活牛出口。
這段由澳動物組織協會調查員提供的視頻顯示,一個越南工人用錘子擊打活牛的頭部來進行屠殺,甚至在活牛倒地不起後又擊打了4次直至其死亡。
為此,澳已暫停對3家越南屠宰場的活牛出口。澳農業部長喬伊斯形容這段視頻為“完全令人痛恨的”。
此外,喬還指出,在嚴格的出口供應鏈保證體系下,涉案的越南屠宰場並沒有被批准進行澳活牛出口,但澳現已採取對越南活牛出口的限制。”
根據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澳洲活牛出口量超過133萬頭,而越南是澳活牛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2015年越南採購澳活牛35萬頭,相比2014年上漲近50%。此次活牛虐待事件將對澳的活牛出口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回應
澳大利亞人一邊吃的牛排一邊說:哎呀!越南人好殘忍,怎麼這麼殺牛呢?然後擦擦嘴巴扭著白屁股走了。典型的白人的道德標準吃狗肉不行吃雞肉豬肉就可以中國進南海算侵略,美國人澳大利亞人趕走原住民就沒事。真想一巴掌扇過去
什麼趕走原住民,人家可是血洗過幾次地哦,現在原住民才多少,快種族滅絕了
這逼裝得過了,不過越南人為什麼不用刀,偏偏要這樣殺牛,效率又低又費力氣
大哥,你沒殺過牛吧!用鐵鎚殺牛應該是最安全、最有效率的一種方法。
越南人也夠落後的了,電擊+放血+切割自動化,不殘忍還省人工費。
天下有什麼殺法不殘忍?就是拍一下蚊子也是很殘忍吧
越南是各種肉類,包括殭屍肉在內,走私大陸的重要通道之一。國內外肉類差價有點高啊,好多國家都在做二道販子。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6_06_18_364563.shtml
北京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餘種專家:被市民吃光
據北京晨報2016.5.31訊(首席記者崔紅)紫竹院公園竟然是京城最“野”的公園——生長著大量野生花草。著名的藥材“半夏”、紅軍長征時吃過的“厥麻”,美如小草莓的“蛇莓”,原來就悄然長在百姓身邊。目前,各大公園正在舉辦“科普週”活動。植物專家、《城市野花草》作者舒志鋼帶孩子們到紫竹院認野菜,同時告誡市民,挖野菜吃對身體無益,對植被破壞嚴重。
植物專家舒志剛正在教孩子們認識蝎子草。由於手掌沒有毛孔,可以用手掌觸摸蝎子草;手背毛囊豐富,一旦碰到,就有被蝎子蜇的疼痛感
春末夏初,又見市民挖野菜。“有越來越多的人問我,野菜能不能吃?吃野菜有什麼好處?我真的不願意再回答這樣的問題!”舒志剛表示,野菜大多是鋪地植物,挖野菜除了破壞植被,造成黃土裸露外,對人的身體並沒有好處。由於汽車尾氣、空氣污染、流浪動物等原因,野菜大多已被污染,並非像人們認為的那樣“健康無害”,而且很多野菜具有毒性。
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朱橚,不忍看民眾挨餓,編輯《救荒本草》,專門介紹哪些野菜可以吃。“可現在不是這個時代了。”舒志剛說,人類常吃的食物,歷經千年時間滌蕩,留下來的都已經是精品,能夠提供人類所需要的所有營養,不需要再跟野菜較勁,“吃野菜就是多此一舉。”
舒志剛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城市化進展的過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面臨被驅趕、被拔除,急劇邊緣化,日趨瀕危甚至徹底消失。以北京為例,從北京邊緣向城市中心每推進1000米,物種就減少5個,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誌》中被列為“極常見”、“較常見”的260多種野生植物中,至今有上百種已在京城難覓踪跡。
舒志剛指著紫竹院公園的一株小葉朴樹說,“因為它太皮實了——自己掉籽自己長,可惜又長得不起眼,不利於園林規劃,原本是京城最多的一種樹,如今已經很少見了。”而鵝絨委陵菜——也就是紅軍長征時的“看家菜”厥麻,在紫竹院公園內也只剩下寥寥幾株。
回應
這些東西都是以前沒辦法才去吃的……現在是有錢人吃這些東西……
現在人都有毛病,真叫他們天天吃野菜,又吃不下了,以前是沒有吃的,吃野菜是不得已,現在什麼都有了,還要去挖野菜,這不是毛病嗎?
素食餐廳老闆改吃葷 收死亡威脅 2016-05-08 世界日報
美國加州素食連鎖餐廳感恩咖啡館(Cafe Gratitude)老闆開始吃葷,並宰殺自己農場上飼養的動物,引起顧客和保護動物人士抗議,呼籲杯葛這家餐廳。
泰瑟絲的兒子,也是餐廳營運長的莫西爾(Cary Mosier)認為,將他母親與繼父視為欺騙世人的動物殺手並不公平。他說:「只因為他們在吃素期間開設素食餐廳,就要求他們終身吃素,不合邏輯。」
莫西爾說,父母的農場上有兩頭牛,母親很愛牠們,甚至經常用椰子油幫牛擦身。雖然他們開素食餐廳,卻從未推廣「吃肉是謀殺」的觀點。吃素與不殺生大家可以觀點各異,但也不該有人不照做就說他們是騙子。而且,「吃素的人為什麼要杯葛,讓加州最大的素食餐廳關門?」
這海怪吃素!化石在雲南 2016-05-08聯合報
大陸古生物科學家近期成功復原二億四千萬年前「史前海怪」的「錐子頭」形象。國際古生物學界把此一「史前海怪」命名為「奇異濾齒龍」,該生物體積約鱷魚大小,是當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素食海洋爬行動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近日在知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論文,成功復原上述「史前海怪」形象。
研究顯示,此物種的上頜垂直生長,看起來吻部呈鉤狀,且縱向分叉,口腔中遍布細密的柵欄狀牙齒,是海洋爬行動物中罕見的濾食性類群。
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研究員瑞皮爾(Olivier Rieppel )則認為:「奇異濾齒龍也有助於了解二億五千二百萬年前全球最大規模滅絕的故事的始末。」在這種生物所生活的時期,地球正處於從喪失百分之九十海洋哺乳動物的大滅絕中恢復的時期。
瑞皮爾表示,奇異濾齒龍的存在顯示,地球生命可以以比此前人們普遍推斷的速度更迅捷的恢復,並進一步變得多元化。
另參【圖博館】:啥是黑鮪魚文化? 假吃素之名 《顛覆侏羅紀公園》
迷思三、吃素會貧血啦!吃肉才能補鐵質!
事實:植物性鐵質與動物性鐵質相比,吸收率約只有一半。這是事實!
但是,大自然是公平的,衪也給予許多高鐵質的植物食材。以紅莧為例,每100公克含鐵量為12mg;而號稱補鐵聖品的牛肉,每100公克含鐵量卻僅只有3.8mg。所以許多因素食導致貧血的人,其實是沒選對食材,而不是吃素導致貧血。以蔬菜為例,像是紅莧菜、紅鳳菜等,都是大名鼎鼎的優質蔬菜;其他食材,如紅豆等,也都是高鐵的食物來源。
如果還是擔心鐵質不夠,還有一個聰明的小方法—「維生素C」。將富含維生素C(75mg)的水果,和植物性鐵一同攝取,就能提升吸收率,甚至不輸動物性鐵質哦!足量的鐵質攝取,可以減少疲倦勞累感,自然覺得神清氣爽!
迷思四、營養師不是都說,要「少油、少鹽、少糖」嗎?那就滴油不沾,對身體最好!
事實:如果抱有這種觀念的人,就真的對營養師誤會大了!常見嚴格的生機飲食者、以為油量愈少愈好的素食者,容易有皮膚粗糙、精神不濟的傾向。
營養師說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指少油「炸」、少用鹽「加工」、少「精緻」糖類。為了要讓一般民眾好記易讀,才會縮寫成「少油、少鹽、少糖」!其實在健康飲食比例上,油脂也佔了總熱量的1/3哦!試著吃些健康油脂吧!像是芝麻、植物油、花生、堅果等,是嚴格素食執行者,絶不能放棄的好食材。
迷思五、吃全素身體都不好,會貧血的,不能吃素啦!
事實:一般蛋奶素,又有均衡飲食的人,幾乎不見有貧血的狀況發生;不過全素者,是真的容易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的情形。而維生素B12,除了造血的必要元素之外,也是穏定神經的好幫手。所以,若是採全素飲食者,可以在飲食中加入一些啤酒酵母粉,或是直接吞顆B12,除了可避免營養素缺乏外,更可以讓自已穏定神經,擁有好心情哦!
後記:最後,心情常常不好的人,吃個健康蔬食吧!均衡蔬食裡含有的抗氧化物質,是肉、魚類絶對比不上的!不過,筆者因為是葷食轉素,需要和讀者分享一下,轉換素食的過渡反應,就是「肚子很餓」。一般而言,緊守健康素的原則,一個月內就會改善,而且精神更好!和大家分享囉!
素食導致憂鬱症?破解素食5迷思2016-04-23 圖文/蘇妍臣營養師
就讀營養系的蘇同學,因為課業壓力大、久坐寫報告,發現體態有橫向發展的趨勢。想說網路上一些影視紅人,都靠吃素減肥養生。所以她決定也要開始茹素食。半年之後,發現自已的腳趾甲,竟然從「Ω」狀變成了「U」字形—這是缺鐵性貧血的特徵「湯匙甲」。而這個案例,就是十幾年前的筆者在下。
素食難道真的不健康?其實,「沒有不健康的素食,只有不正確的方法」。以一般健康飲食而言,醣類約55%(55~65%)、蛋白質15%(10~14%)及脂肪30%(25~35%),是最佳營養比例。所以,素食者,準備好審視自已的飲食分數了嗎?今天就來看看「素食5迷思」吧!
迷思一、反正吃飽就好,吃白飯和麵包也可以扺一餐呀?
事實:真正食物中維生素B群的大宗來源,不是肉類;是「全榖食物」,像是黑豆、黃豆、花生、紅豆等,才是真正含有豐富B群的食物來源。以筆者為例,我三餐外食,每天必會吃一碗滿滿的十穀健康飯,以補充可能缺乏的營養素。
而全穀類食物,因為有含豐富的纖維,可以讓血糖平穏,心情愉快!下次吃飯的時候,試著把固定的白飯飯量,改為定量的全穀類,可以讓接下來的一天,擁有好心情哦!
迷思二、吃素,蛋白質那裡夠呀!吃肉營養才實在!
事實:我的素食朋友,奉行著更嚴格的素食主義!其中一位,甚至是武術教練!照理而言,素食者應該是軟趴趴、沒體力的一群呀?原因就出在「食物選擇」。
「素食優良蛋白質」的必備食材—黃豆製品類,並且需要至少要有半個手掌以上的量,才算足夠。以筆者蛋奶素為例,如果沒有黃豆製品等來源,我就會選擇蛋或奶類食材,當成均衡飲食的方式。而足量的蛋白質,更能讓身體變好,免疫力更強哦!
「吃蛋會有膽固醇?」膽固醇的元兇,是整體熱量、精緻醣份、蛋白質及油脂攝取過多所造成;若是以替換食材的方法,不但不會高血脂,還會讓身體更健康!(筆者的體檢報告,血脂報告可都是all pass過關哦!)
這種訴諸於心理學的觀點是如此老套,連最初發明“一天一粒”營銷策略的麥爾斯公司都比它更進一步,他們認為,關鍵不在於消費者服用之後的事,而是如何找到切實的科學依據(儘管依據可能並不完善),讓消費者相信他們即將購買的確實是“一種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藥物”,而且沒有副作用,為之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又相對較低。
不過,對保健品最執著的孕婦群體中絕對不會出現像羅傑這樣游移不定的消費者,她們是海淘保健品最忠實的用戶之一種。
正因為如此,提供赴美生子服務的美瑞寶公司也開始銷售母嬰保健品。今年是他們進入成都的第四年,保健品的銷售額從最初一個月3萬到如今25-30萬。每月從他們這裡到美國生子的孕婦有200人左右,除去這部分消費人群,還有另外固定的5000人購買他們代購的美國保健品。
「好奇心日報」ID:qdailycom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導與你有關的商業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查看原文請移步:http://www.qdaily.com/articles/24897.html
如果考慮到這本身就是一門以科學為基礎的生意,這樣的結果就並不讓人意外。去年底,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查獲了31種假冒保健食品,並涉嫌違法添加藥物成分。相比之下,國外的保健品監管看起來更嚴格。在美國,消費者甚至還嫌食品藥品監管局管得太多了。這個“把關人”在1960、1970年代兩次提出限制維生素製造和營銷的規範,可到了1990年代,當監管局又一次希望為消費者還原真相時,甚至出現了“同樣強大的對抗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力量。”
這些進口保健品的消費人群中,女性還是佔了大頭。海淘電商平台小紅書在2015年做了一項由1783萬人投票評選出的海淘商品榜單。保健品類排名前三的包括一種抗糖化丸、一種葡萄籽膠囊以及月見草膠囊,最高投票量達到了53萬次。抗糖化丸和葡萄籽膠囊被認為能改善皮膚、抗衰老,而月見草則可以改善女性經期、調節內分泌。
這些產品最早是在日本流行起來的。比如,日本的廠商為了推廣一種“大麥若葉”的產品,花大價錢在日本投放廣告。
導購是最接近消費者的保健品“產品代表”,他們的權威雖然存疑,但對購買決策的影響依舊不小。這些遊客回國後,再跟親戚朋友推薦,新產品很快在國內建立起了認知度。蜜惠之類的公司成了這股新消費潮流的受益者。含有大麥若葉的產品在所有產品中銷量最好。每個月,蜜惠向其他平台供貨3萬盒大麥若葉,在自有平台上銷售2萬盒,這樣算起來,單單這一種產品全年能有60萬的銷量。
現在,電商平台只需要坐享其成,不再需要教育消費者了。nyso是唯品會、聚美、洋碼頭上日本保健品的長期供應商。他們顯然看到了保健品還不錯的銷量,不再滿足於只做中間人,去年11月,nyso上線了自己的電商網站,直接向客戶售賣日本保健品。nyso的負責人稱,在過去的4個月時間裡,網站累積了5萬用戶,客單價保持在300元,部分需要按療程服用的產品的複購率也很穩定。
最近一本《大西洋月刊》裡,一篇分析人們之所以瘋狂相信維生素的文章指出,那是因為,人們害怕模糊的東西,身體的健康和死亡都是模糊、無法預測的,而人喜歡對事物有掌控力,只要每天吃一粒保健品,你就感覺今天比前一天更好了。
我們充滿熱情購買維生素,是因為科學,還是因為恐懼?2016-4-7
我們總覺得身體機能無時不刻在衰退,如果不借助外力,活力和健康都難以維繫。基於同樣的理由,在20世紀初,維生素首次被分離出來時,人們因為一種突如其來的對生命的把握,顯得格外樂觀。在當時,維生素主要用於營養嚴重缺乏者,但這樣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現在,人們的共識是:服用保健品就像是健康保險,你無法確定它是否一定有幫助,可至少,它沒有壞處(?),還能讓你減少恐慌。
保健品製造商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上世紀40年代,美國擅長營銷的麥爾斯公司就不再像其他廠商那樣對維生素的效用誇下海口,它看準的是“營養良好的美國民眾(中產消費者)對不明顯的營養缺乏症狀有潛在的心理恐慌”。威斯康辛大學醫學史博士、消費者研究教授瑞瑪·愛波在一本名為《健康的騙局:維生素的另類歷史》中重現了這個故事。而另一項官方的權威調查顯示:“女性比男性更易使用維生素產品,學歷越高,使用維生素產品的可能性也越大;專業人員、白領階層和銷售人員,比體力工作者更容易成為維生素產品的使用者。”
“主管型”消費者的存在模糊了保健品的真正效用。從維生素開始,保健品的製造和營銷確實都仰賴科學證據,可如果細究起來,這些科學依據通常都模糊、矛盾。
不過,人們的熱情也並沒有因為科學證據的含糊不清而有絲毫的減退。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保健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行業銷售收入由1130億元攀升到1579億元,2014年超過1900億元。2016-2021年,預計銷售額將從2600億元增長到4000億元。
產品的快速迭代也沒有受到學界爭議的影響。保健品品牌從最初的安利、湯臣倍健、養生堂,進化到近兩年來流行的外國保健品牌Blackmores、GNC等,國外保健產品種類更多、需求細分,光是對比維生素這一類別,GNC官網上有186種不同的維生素產品,而湯臣倍健只有20種。在英敏特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導中,近六成的中國城市消費者都認為進口保健品更好。超過七成消費者已經養成了海淘保健品的習慣。
美新飲食指南大翻轉! 雞蛋可多吃2016-01-09 世界日報
歐巴馬政府7日公布新飲食指南,建議民眾減少糖分攝取,尤其是含糖汽水,並且應限制鹽分攝取,不過民眾若愛吃雞蛋可能不需要過於擔心。為了攝取蛋白質,新指南指出,可食用瘦肉,但建議青少年和成人男性應少吃肉,多吃蔬菜。
該指南宗旨是幫助民眾透過更健康飲食,來降低罹病風險和肥胖。這項每隔五年更新的指南,特別強調食品和飲料中添加糖(added sugar)有害健康,但指出瘦肉是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多吃雞蛋也無妨,這與過去多年飲食專家的建議相反。
新飲食指南的主要內容與過去沒有太大改變,都建議多吃水果、蔬菜、全穀類和海鮮,但糖分、鹽分和脂肪攝取應保持適量。該指南由農業部、衛生與福利部共同公布,農業部長維賽克說:「小小改變日積月累將帶來大大的不同。」
這份指南新增的建議,包括添加糖不應超過每日熱量的10%,即200卡路里,相當一罐含糖飲料的熱量。該建議希望消費者將添加糖和來自水果、牛奶的天然糖分分開計算。這份指南指出,含糖飲料在美國民眾每日飲食的添加糖中占了47%。
該指南還指出,美國民眾必須降低鹽分攝取。聯邦疾病防治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約90%民眾攝取鹽分過量,美國民眾每日鈉攝取量平均為3400毫克,飲食指南建議每日食用鹽分應不超過2300毫克,即一茶匙份量。過去指南曾建議,有罹患心臟病風險者,即美國近半人口,鹽分攝取應不超過1500毫克。
雖然多年來醫生常建議民眾不要吃太多雞蛋,2010年飲食指南也建議,民眾一天膽固醇攝取應低於300毫克,相當兩個小號雞蛋,但在醫學研究顯示,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問題比已知更複雜後,新指南取消了前述建議。不過,愛吃雞蛋的人不能因此完全放心,因為新指南仍建議民眾應盡可能減少攝取膽固醇。
在肉品業和國會強烈反彈後,歐巴馬政府不顧政府顧問小組的數項建議。該小組曾建議採行利於環保的飲食,即減少食用紅肉、加工肉品,以及不要強調自瘦肉攝取蛋白質。
如同過去的版本,新飲食指南也指出瘦肉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但在報告不為人注意的部分,明文建議青少年和成年男性應減少吃肉,並應進食更多蔬菜。政府數據顯示,14至70歲男性食用肉類、雞蛋和家禽都超過建議份量。
美國防癌協會的文德醫生說,該報告漠視有關癌症與飲食相關性的科學研究。他批評說:「由於該指南略去某些特定飲食建議不提,如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錯失了減少民眾罹癌的契機。」
她吃了29年素食吃了肉後根本停不下來甚至自己狩獵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6-01-03報導,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艾米·莫洛伊現年31歲,在她29歲之前,一直是個素食主義者。但是2年前,她開始吃肉並愛上吃肉,並學會了自己捕獵。她的未婚夫教會她用魚叉捕魚,莫洛伊還覺得素食主義對她的健康有害,對她的人際關係也有損害。當她開始喝骨頭湯以後,她覺得自己精力充沛且感覺很棒——現在莫洛伊每個星期吃兩次肉,讓她感覺自己更強壯、更幸福且更健康。
這是她自己撰寫的文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覺得我是素食主義者?我問我的未婚夫,當時我們準備去聚餐,他的朋友打電話過來問我要吃什麼,卻根本不提肉食。'我覺得你看起來就是那樣的,'他是這麼回答的,'而且,你看,你還經常做瑜伽'……”
我正打算抗議,直到我看了一下自己的著裝——一條紮染的褲子,一件用瓶子回收的纖維做的T卹,背著瑜伽墊的袋子,上面還寫著“和平與愛”。
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人們認為我“不吃動物”的原因。事實上,我有生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素食主義者,我的母親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她養育了姐姐和我,我們的主食是那不列塔那意大利麵條和琳達·麥卡特尼香腸(一種素食主義者吃的香腸)。
...........
生活健康
研究顯示:愛發雞湯文意味著智力偏低,容易信教
回應
幾十萬年的自然進化決定人類是雜食動物,沒有比自然規律更合理的了。
人也是動物,看環境啦。逼急了,析骸而爨,易子而食。所以,不要走極端。
感覺有道理,更均衡吧
普通吃素的只能叫素食者,你說的只屬於崇尚營養均衡者,能把吃素上升到主義高度就屬於狂信徒了,當你的朋友圈裡有一個狂信徒(公知大V噴子)時....... ,想知道感覺嗎?各種吃肉的嚴重後果,各種肉類的食品危機,反正很多後來反轉的食品謠言也總會出現在裡面。非常不幸,現在我的朋友圈裡面有兩個素食者,一個稍好些,
如果不黑素食主義者任其發展下去的話,總有一天我們就不再會被允許吃肉了。同理,異性戀者如果不旗幟鮮明的反對基佬,總有一天我們將不再有追求異性的權利。
你這是另一種極端思想了……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啥是黑鮪魚文化? 《十二夜》的故事 假吃素之名 )
吃生魚片有風險!安心吃4秘訣 2016-01-01
吃生魚片必須特別注意衛生問題,才能吃得健康。
一、生魚帶頭又帶尾 腸炎弧菌找上你
腸炎弧菌名列我國食物中毒第一名,多存在魚蝦貝類等海產中,尤其以魚皮、魚鰓等部位最易滋生,當店家未確實洗淨魚身,並連同生魚頭、尾一同端上桌時,極易造成腹瀉、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
二、淡水魚類不生食 蟲蟲家族不光臨
過去民眾多數認為吃生魚片沾芥末可以消滅魚肉內的微生物,但其實芥末只具有去腥、提味的功能。而寄生蟲及蟲卵常存在於被感染魚類的內臟中,尤其以淡水養殖魚類,如草魚、吳郭魚等為大宗,但並不代表著海水魚就不會受到寄生蟲的眷顧喔!
三、鯖科魚類應慎選 讓你不再癢不停
鯖魚、鰹魚、鮪魚等青皮紅肉的鯖科魚類,如保存不當,易生成大量導致過敏的組織胺,引發全身性紅疹、發癢等類似食物過敏的症狀,因此在食用時應慎選魚種。
四、多吃魚類好壯壯 生食B1賠光光
魚類富含EPA及DHA,如果為此而大吃生魚片,反而可能會導致維生素B1的缺乏。因為魚肉中所含的消化酵素(Thiaminase)會破壞維生素B1,切記勿食用過量的生魚片,或適時補充堅果及深色蔬菜。
《西遊記》裡讓唐僧喝的“素酒”是啥?(“清哥說酒”第82篇)文/李清
細讀《西遊記》,可以發現裡面有幾次提到“素酒”。不但唐僧允許孫悟空與豬八戒喝,唐僧自己也喝過。那麼,這“素酒”究竟是什麼樣的酒呢?
首先,眾所周知,佛教僧侶是不能吃葷、飲酒的(日本和尚除外)。什麼是葷?一般人肯定以為是指肉類。其實,葷的原意是指蔥蒜類辛臭的蔬菜。《說文》中對“葷”的解釋是“臭菜也”。蔥、蒜、韭菜、薤(xiè,一種野蔥)、芫荽(香菜),是佛門傳統的“五葷”。酒是味道辛辣的,而且能“亂性”,讓人失去控制,當然也是“葷”的,所以和尚不能飲酒,甚至唐僧說“酒是我僧家第一戒者”。豬八戒、孫悟空沒嚴格持戒,另當別論。
豆瓣上有篇文章認為,素酒應該是度數低些的米酒。還說《宋史》的食貨志記載:“自春至秋,醞成即鬻”,叫“素酒”。我查了《宋史》原文,上面明明說的是“小酒”,根本不是什麼“素酒”。說素酒是度數比較低的酒,大致是合理的。只是,素酒不僅度數較低,還應當跟酒的製法及原料有關。蒸餾酒應當不能算是素酒。那發酵酒,是否只有米酒才是素酒呢?
其實,看一下第82回《姹女求陽元神護道》就能知道了:孫大聖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
看清了吧?孫悟空知道了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古代的葡萄酒,與今天的葡萄酒並不完全一樣,大致跟現在家釀的葡萄酒差不多,實際上就是有少量酒精成分的果汁。當然了,葡萄酒是素酒,素酒卻未必一定是葡萄酒。
還有人說“素酒”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酒,完全就是飲料,還引清食譜《調鼎集》裡面的文字為證,“冰糖、桔餅沖開水,供素客”。這也同樣是迂腐書呆子的考證。人家《西遊記》第18回明明白白寫著,唐僧對孫悟空和豬八戒說,“你兄弟們吃些素酒也罷,只是不許醉飲誤事”,你“冰糖、桔餅沖開水”喝再多,會“醉飲誤事”麼?
另詳參【圖博館】:假吃素之名 《西遊記》 太陽底下那來《新西遊記》 《葡萄酒的世界史》 《中國名酒》 《中國古代酒具》 《癡酒》 《中國酒文化史》
研究:危害環境 萵苣更甚培根 2015/12/16 中央社
科學家宣稱,食用萵苣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比培根要高出3倍。
儘管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和保羅麥卡尼爵士(Sir Paul McCartney)等名人紛紛呼籲,透過減少攝取肉類來協助拯救地球,1項新研究卻發現,多吃蔬果這類較健康的飲食方式,對全球暖化的實際影響可能更甚。
英國「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科學家的研究,比較不同食物每1000大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研究執筆人之一的費希別克(Paul Fischbeck)教授說:「食用萵苣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培根高出3倍。」
由於萵苣的卡路里非常低,1個人必須吃上至少2大顆捲心萵苣,才能攝取到接近2片煙燻培根薄片的卡路里。
因此,運送體積龐大的萵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遠高於每卡路里的豬肉。在送上餐桌前,萵苣更容易腐爛,食物廢棄物因此大幅推升碳足跡。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資深研究員弗羅格加特(Antony Froggatt)說:「研究證實,肉類、家禽肉和蛋類食物族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高於蔬菜、穀類、豆類和糖類。」
其他蔬菜的表現遠比萵苣好,甘藍菜的排放量是每卡路里豬肉的1/5,花椰菜則不到一半。
費希別克說,牛肉和羊肉的排放量遠高於豬肉或雞肉,而牛肉的排放量仍高於萵苣。
研究還發現,美國衛生官員建議攝取較多水果、蔬菜、乳製品和海鮮這種更均衡的飲食方式,比一般美國人目前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方式,要多出6%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另詳參【圖博館】:有機迷思 假吃素之名 大陸環境危機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有機食物較好? 專家:太貴不值得2015-6-27
現今吹起一股自然風,食物只要冠上「有機」似乎就特別健康。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專家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表示,有機食物只是少了農藥,有益健康沒錯,但不值得多付太多錢。
報導指出,有機食品和飲料較一般飲食平均貴47%,有時差價甚至超過3倍。但有調查顯示,年輕消費者對有機食物並不信任,半數消費者認為,有機標籤只是提高定價的藉口。
還有專家表示,傳統農作物雖然有較多農藥,但含量仍在安全範圍內。而為了購買號稱無使用農藥的農作物,卻要付上好幾倍價錢,實在太不值得。他們甚至認為,消費者購買有機食物,只是為了圖個心安。
有機只是沒農藥 不會較營養 2014-9-24
近年食安風暴頻傳,不少家庭主婦購買單價較高的有機食材,認為更具營養價值,但醫師、營養師指出,有機食材只是採取天然耕作的方法,不噴灑農藥,單就營養價值而言,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在成分上沒有差別。
根據英國食品標準局(FSA)在2009年7月發表的報告顯示,針對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進行比較,發現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在營養成分上確有細微的差異,例如有機生產的農作物鎂、鋅含量略高一些,但總體而言差距微乎其微,對人體不會產生影響。
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民眾購買有機食品最大的優點可減低消費者食用到殘留農藥、化學物質的疑慮,但即便購買非有機食品,也可以透過水洗15分鐘,即可吃到營養價值相同的食材。
顏宗海表示,有機食品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產品標示不清楚,例如未標明製造商地址、電話、成分標示等,或有殘留農藥問題,若單純討論營養價值,是否是有機根本不影響。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食材是不是有機,不影響其成分,民眾僅需回歸飲食的基本原則,不論選購何類食品,首要還是應該注意每日3餐的飲食均衡,多樣化攝取6大類食物,並少油少鹽,低溫烹調,才能吃得營養、健康。
相關新聞
流通業教父徐重仁:台灣面臨「有機」風暴
義美高志明:國內認證系統混亂勿迷信有機
另詳參【圖博館】:有機迷思 《毒物魅影》 假吃素之名 維他命迷思
黑心油事件
館長真是先知,多年前就貼【這是咱吃的油嗎】1預知此次的「黑心油事件」!(以下分四篇來貼:【黑心油事件】【證嚴告誡魏應充?】【黑心商品和黑心媒體】【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我還「這是咱喝的水嗎」呢、預知「深層海水」「礦泉水」2也黑,除非到人煙未至之處比如西藏冰川取水。
在全球暖化3大氣汚染下,別說深海、高山也不保。
在這「毒物魅影」4時代,與其追求零毒零汚染的各種健康食品迷思5,不如回到國小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啥健康教育,根本是無能政府在推缷責任。
不然要不恥下學中共的嚴刑峻法嗎?大陸在發生「毒奶事件」6時,台灣也得了「毒奶症瘊群」7,當時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館長、便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台灣黑心食品】【全球黑心產品】【美國黑心食品】【日本黑心食品】8,但被鄉民糞青9噴糞說「轉移焦點為匪宣傳」。結果,事後証明台灣更黑、連鹽奶也可毒死嬰兒。呆歹灣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一陣子就得理盲濫情民粹10一下食安,不如此似乎不足以表現台灣的民主自由。
啥食安?棉籽油本可食,但要標明;銅葉綠素也可加,但為謹慎不要加在主食麵油(如前評【雙基恐慌症】11之主食米麥不要基改)。
難道人民沒權要求百分百的食安嗎?
要百分百安全,就別食(啥食過量都有毒)衣(各種有毒染劑)住(裝潢家俱家電之毒)行(死更多人)育樂(手機和基地台恐慌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84957
《十二夜》的故事
呆歹灣的霉體常罵官員看報看電視治國1,如今它們更要官員看紀錄片《看見台灣》2《十二夜》治國。
治個屁!這鬼島,個個自認是神聖真理。真搞不懂馬為何啥都要拿來背負責任3,就讓環保與開發4動保與人權5的各派,狗咬狗相互鬥爭自生自滅6。馬拿狗子多管閒事,最終只會被嫌。
是嗎?那館長更無言了,文首文中贈詩四首以悼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59726
虛偽的人類,吃素比較好 2013/8/8
中午吃著椒麻雞餐,突然與已經離開雞間的雞雞產生了心靈上交會,雖然沒看到雞頭上的雙眼,但隱約之中感受到雞雞對J教授的期待,決定有時間來分析一下資料,替雞雞說句公道話。
●人類是一種很虛偽的動物,從動物保護法就可以看出端倪。動保法第1條開宗明義表示:「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特制定本法。」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為何條文中一堆內容是有關於規範人類如何屠殺動物的條文,本法規定應該改名為「動物處置與管理條例」、「送動物上西天與管理條例」,我覺得比較符合實際狀況。
●其次,動保法裡面有很多名詞,延伸出來的相關條文中,暗藏著對於不同動物的歧視。首先,核心名詞為「動物」,動物底下還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等類別。裡面等級最高的當然是寵物,其他的都是規範怎麼樣才能夠讓動物有尊嚴慘死,以降低人類內心罪惡感的規定。
●動保法第6條是很重要的條文:「任何人不得惡意或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為達到本條文的目標,我們應該吃素,否則就是逼迫屠宰場的員工違反了第6條。或許有人會說,為了葷食者的生存權利,當然可以殺雞宰羊。但你去問問雞跟羊,他們一定認為「為了填飽人類的肚子」,絕對無法成為殺害他們的正當理由。
●動保法第10條也蠻有意思的。「於屠宰場內,經濟動物未經人道昏厥,予以灌水、灌食、綑綁、拋投 、丟擲、切割及放血。」人道昏厥?我看了網路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資料,就是弄到昏再給他死,該網站有建議什麼撞擊法、CO2昏迷法。各位,當你享用符合這些程序的肉品,塞到嘴巴吃到爽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尊重生命及保護動物嗎?
●雞跟羊等對於動保法第12條也不太爽,該條第3項第1款規定,人類不能為肉用、皮毛用,或餵飼其他動物之經濟利用目的,而宰殺犬、貓或販賣其屠體。為何犬貓可以比較爽,雞跟羊等動物認為本規定違反了憲法平等原則?
●結論:人類依舊是原始而虛偽的動物。
回應
賤人(類)就是矯情!! 向來服膺西洋文化的政府,連如此矯情法律也拾人牙慧. 唉!
http://blog.udn.com/kf0630/8112244
詳參【圖博館】:啥是黑鮪魚文化? 假吃素之名
我只知絕食是種反抗權
禁止他人食用某種食物
禁食權有什麼邏輯可言
老大的邏輯唄
好比老大的女人
小弟不能玩
老美的寵物
管它阿貓阿狗的
當然不能吃了
原來如此
難怪印度阿三的聖牛
再怎神聖
也不能像寵物權成為
普世價值
此即美人卵(軟)實力之可怕
假寵物權之名
賺寵物之商機
資本主義的本質
有價格才有價值
養牛商機上千億
怎能禁食牛肉
寵物商機幾百億
怎能食用寵物
你對西方資本主義有偏見
人家以鯊魚瀕危禁食魚翅
還不是假瀕危之名
鮪魚不也瀕危
怎不禁日本生魚片
生食雖野蠻但有老大們商機
魚翅雖精緻但沒老大們商機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765696 2014-06-13 09:50:56
吃素膽固醇過低 腦中風機率恐增【聯合報2012.11.11
吃素不一定不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溫啟邦分析50萬筆健檢資料,發現吃全素的人若膽固醇低於130mg/dL,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3倍;膽固醇在130至180mg/dL者,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1.5倍。
溫啟邦說,國人吃素為健康,研究結果令人「有點心痛」,建議吃素者多運動,增加體內的好膽固醇。
吃素者一天三顆蛋 醫界:膽固醇仍在正常範圍2012-11-12 人間衛視
一天到底要吃多少顆蛋,才不會讓膽固醇超標?很多人第一時間的答案,往往是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一顆蛋,但現在醫界卻有不同看法。
擔心膽固醇過高?很多人選擇一天只吃一顆蛋,但醫界認為,吃素民眾即使一天吃下三顆蛋,膽固醇也不會因此飆高。
由於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在減少其他膽固醇來源的情況下,即使多吃蛋也不會增加膽固醇。以一顆蛋來說,膽固醇含量為200毫克,而成人一天可攝取400毫克的膽固醇,假使在沒有其他膽固醇來源的情況下,例如減少肉類和蛋白質的攝取,一天即使吃兩顆蛋,也不會造成膽固醇飆升。
但建議45歲以上的民眾,一周吃蛋不要超過三顆,才能有效避免膽固醇過高。
“我反對6•21玉林狗肉節,請取消狗肉節。可以不愛,請別傷害!”近日,微博、微信、論壇等隨處可見類似的內容。在文字旁邊是一張小狗眼角掛淚的圖,線民們以此來抵制狗肉節。
回應
英國人用熊皮做皇家衛隊大帽子,日本人沒少吃鯨魚,法國人強行催肥鵝以便吃鵝肝,義大利人一年吃掉二十一萬匹馬……歐洲人幹完強盜的活再出來裝
我沒吃過狗肉,但自從見識到愛狗人士的嘴臉跟素質,有機會我想嘗嘗。
真懷疑那些狗粉是不是玉林人民顧來炒作的,我以前不吃狗肉的,但是看了你們的鬧劇之後,就忍不住去嘗了個鮮,狗肉真的是太好吃了,這輩子戒不掉了,嘎嘎,吃狗肉去
把狗當寵物就顯得很高尚麼?狗眼裡或許無所謂是被吃掉或者是被當“玩物”把?玩矯情?聽狗的話啊,別逗狗啊,別遛狗啊,你以為它就開心?抵制養寵物,可以喜歡,請別玩弄,你孤獨就要把狗從它爹媽那邊分開?玩矯情?說狗是朋友你把狗當完全平等人看看啊。終究是玩物,最多程度的區別而已,你五十步笑百步有意思麼?
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吃不吃,沒有得罪你,我喜歡吃狗肉,你不喜歡,你可以反對,但是不能影響我吃狗肉,也不能阻止我吃狗肉,因為我沒有犯法。
我祝願吃狗肉的人死光光
狗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忠貞不二的動物,為了救主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的,世界上哪樣動物能如此忠誠的?你忍心吃對你忠誠的動物,證明你就是沒有人性,如果法律不禁止吃人,你會毫不猶豫吃掉自己親人的,按佛教的觀點,該進地獄,惡有惡報,西方的這個不吃狗肉的價值觀我是贊成的
請百度一下每年狗咬死咬傷的人有多少?忠貞不二,那是被你們這些所謂的愛狗之人馴化出來的,是整個種族的本性的缺失。正因為有你們這些愛狗人士的存在,每年有多少狗從一出生就被迫離開自己的父母,被送進一個100平米的空間不得自由,被套上項圈,被人牽著。每次見到有人牽著狗我都覺得這是對狗類異常殘忍的刑罰。
豬沒咬死咬傷過人,請愛豬吧。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忠貞不二的動物,你忍心吃對你忠誠的動物,證明你就是沒有人性,按佛教的觀點,該進地獄,惡有惡報,時間一到,會被報銷的!
在我的印象裡,廣西這邊土地上的土著還算不上是人類,只能叫類人猿.
廣西是最乖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可是全國上下各地給廣西回報的是什麼?現在,廣西玉林的狗肉節又被推上了輿論風口,各大線民們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怒駡廣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我們廣西有我們廣西的民俗傳統,而這個民俗傳統所吃的狗肉不是你們所謂的寵物狗,是養殖狗,沒有違反所謂的法律法規,也沒有違反道德法則。
別太悲觀,你沒看到多少人支持廣西嗎?好多人都要去嘗嘗狗肉啊。
動物那麼可憐,我們不要吃它們。植物也是那麼可憐,我們也不要吃它們了。 那吃什麼?挖鼻屎
請狗粉分清楚肉狗跟寵物狗的區別吧!近年來很多人養豬做寵物,某些人士是不是要出來呼籲清善待人類的朋友豬啊?
玉林政府不應干涉,玉林人民也不必管別人議論,走自己的路。
你抵制你的,我吃我的。等你不吃肉不穿不用動物製品不拿肉喂你的狗,我就聽你的!
泥瑪的!吃個狗肉還要提心吊膽!全世界又不是只有玉林吃狗肉!一個連老人摔倒都扶不起的民族,你還有臉去救一條狗?先學會與人為善,先學會感恩父母,要先學會做一個人你才有資格去救一條狗!
他們偽善懂得裝逼想上電視
建議玉林人殺狗時,不要在大庭廣眾,眾目葵葵之下殺!正所謂眼不見為淨!人是食肉動物,殺什麼動物不殘忍!眼不見為淨!見到就說殘忍!
殺狗沒有殺豬殘忍!去看看人家是怎麼殺豬的吧,你就知道什麼叫殘忍,沒看過就不要亂說話!
你家殺豬都拿到街面上去殺是嗎?
無知,我就看到過當街殺豬的,你沒看到並不代表沒有。
現在社會的親情,愛情,友情沒人講!誠實,守信,誠意沒人誇!人性,道德,素質教育沒人抓。吃了幾口狗肉反而大講特講人性,愛心,良心,真是無聊之冠!幹不出點正經事!真可笑可悲!
有些人或民族不吃豬肉但他們並不反對或阻礙別的人或民族吃豬肉,不吃狗肉的人同樣無權干涉吃狗肉的人,狗並非瀕危動物,更何況上餐桌的狗一般都是沒人喜歡的土狗,允許狗肉生意對社會有益無害,不但能減少流浪狗的數量,還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說不定一部分貧困地區人還能養狗脫貧致富。我堅決支持狗肉生意。不過對偷狗的人還應加大制裁。
你這種人以後別發表了
你有啥資格不讓人說話?
如果法律說不能殺狗,那就不會有人殺了
你這話和豬牛羊雞鴨鵝說去吧
http://slide.news.sina.com.cn/s/slide_1_46203_61594.html#p=1 2014-06-13 09:50:26
炒作年終? 戴勝益怒:王品沒那麼小人2012.03.24聯合報
導演曹瑞原指責王品制式化的服務方式,是種粗俗而沒有品味的飲食文化。王品餐飲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回應表示,「制式化的服務」是身為連鎖餐飲業不得不然的作法,以便將客訴降到最低。
戴勝益表示,如果只有一、兩家店,確實能夠以個人化風格來提供服務;不過王品集團的員工有上萬人,如果開放個人化風格來說菜,相信有百分之十的員工,能表達得比公司規定還要好,但是其他的百分之九十的員工,就可能做出擦槍走火的表現,與其如此,就要以減少得罪客人的頻率為最高指導原則。
「這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作法,所以要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而且要帶著感情去執行。」戴勝益補充說,他從未鬆懈對客人的服務,每一通客訴都會親自看過簽名,情節中等的就請祕書致電給店鋪,情節嚴重的就直接打給品牌總經理。
曹瑞原眼中粗俗的飲食文化,卻受到泰國餐飲集團的肯定。戴勝益說去年七月泰國Mai Tan企業取得旗下陶板屋的授權代理,在泰國開第一家店,看上的就是王品集團得以複製的制式化服務。
戴勝益也承認確實有些員工的服務不到位,但比例並不高,且年資越長,應越能帶有情感地介紹菜色。
至於曹瑞原認為戴勝益在股票上市前,用年終二十六個月、財產分配等話題來炒作。戴勝益動怒說,「王品沒那麼小人,也沒那麼爛。」他說,關於年終獎金誤報一事,事後已對外澄清,以王品的知名度跟品牌形象,不至於要用這種手段來炒作。
相 關 新 聞
曹瑞原批王品 「粗俗沒品味的飲食文化...
評論/發自內心 不該只重表象
評論/桌距太近 鄰桌私語轟耳
評論/客訴盤髒 總經理親致歉
另參本館:禁賽大胃王 《濃情巧克力》《十年一覺電影夢》 假吃素之名
台片《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監製徐立功先生特地捐贈300張電影票,免費邀請弱勢團體一起觀賞。另外,各大企業認購電影票所得的10%,也將捐贈給詹秀蓉基金會籌備處,以期繼續推動社會公益活動、幫助弱勢團體,並感恩對長期照護弱勢的義工團體的辛勞與付出。
徐立功先生表示,十多年前由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已經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品牌,續集的拍攝絕對不能輕忽草率,「飲食男女」的新主題也是馬虎不得。由於時代轉變和大自然的反撲造成的自然災難,讓全球環保意識覺醒,以及華人素食文化的普及,因此,該片主要傳達蔬食主義的觀念。
莫說王品很粗俗 2012-03-24
21日晚上參加《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的首映會,很巧的是,中午第四台重播了李安的《飲食男女》,我又重看了一遍。晚上走出戲院,覺得很過癮,已經好久沒有一口氣吃下兩大桶爆米花,因為除了爆米花以外,無可回味。
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距今快二十年,看來仍是津津有味,百看不厭。抱著滿懷期待走進戲院,發現飲食在新電影裡毫不講究,只是道具背景,流於表面,細節更是粗糙不堪。
對火候與用料都很挑剔的男主角曾江一家人吃涼麵,鏡頭掃過,涼麵麵碼鋪排整齊,色彩繽紛,像花朵一樣美麗,澆上麻醬,準備邊吃邊聊。
但是涼麵卻糾結成團,劇中人物都在硬扯硬拌,甚至硬塞進嘴裡,吃得相當勉強,父女之間的對話根本聽不下去,只是好奇演員怎麼還能嚥得下去?(女主角霍思燕拌涼麵時盤子搖來晃去,因為盤子歪擺在桌布之上,看了更增張力?)
拍片耗時過長,煮熟的麵條自會沾黏,這很容易理解,只要在麵條煮熟時拌一點兒油,或是澆淋熱湯,就能解救演員吃麵的窘境,對於如此明顯的瑕疵卻視而不見,令人傻眼而不解。
劇情裡,男主角的素食餐廳雖然開在大陸,實際卻在台北知名的食養山房取景,該店最招牌的蓮花湯前後出現兩次,並以特寫乾燥蓮花在熱湯裡盛開的模樣,顯見蓮花湯的重要性,然而鏡頭搶眼,但不具意義,男主角充其量只有做做樣子在鍋裡加入蓮子,並沒有深入談論蓮花湯的奧妙,或有什麼過人之處。
劇情還安排客人不滿意這湯的味道而退回廚房的橋段,身為老闆和主廚的男主角喝了一口,居然只用送菜打發客人,為什麼不做解釋,對於一位專業廚師來說,實在不合常理。
導演拍菜只是取其美,並不深究其中意理,所以食養山房從開幕以來,讓中外人士津津樂道的蓮花湯,不但在劇中變成失敗的菜餚,還被偽裝成一道素菜,因為蓮花湯的正確名字是蓮花雞湯,我看了都於心不忍,食養山房的林老闆應該也會很難過。
在宣傳上一直強打的茄鯗,在電影裡面卻出現紫皮茄段,姑且不論劇情裡沒有明說那道牽繫男女主角的那道菜是茄鯗,也不究《紅樓夢》裡把作法描述得最清楚的茄鯗應是什麼模樣,放進小陶鍋裡燜煮那麼久的茄段,拿出來還呈紫色,女主角歸亞蕾夾起來時還有一種硬梆梆的感覺,這不是好廚藝,而是變魔術。
這也不難,妳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爪子拌一拌就是了
期待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對飲食著墨要比國標舞更深入,因為李安的《飲食男女》在台灣國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影響許多當代當紅名廚,以及喜歡中華美食的人。
http://blog.chinatimes.com/eat/archive/2012/03/24/2112575.html 2012-03-24 11:16:51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大家出版 2012)
在《雜食者的兩難》一書中,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告訴我們食物是如何產出的:事實上我們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企業農場;第二部分討論有機農場,同樣也是大事業,但相對上是比較小型的農場;第三部分則是關於為個人所捕獵和採集的食物。每一種形式所產生的食物自然大異其趣:第一種是麥當勞的起士漢堡和炸薯條;以及來自Whole Foods超市的炸雞、蔬菜和沙拉。第二種是來自小型農場烤雞、穀類食物和巧克力鬆餅(用新鮮雞蛋做的)。而最後一種則是天然採收的蘑菇和野放的豬肉。
第一部分對於每一個肚子餓的人來說,都是一記警鐘。Pollan明白指出,在美國,大多數人吞進肚子裡的只有兩樣東西:玉米和石油。我們當然不會坐在餐桌前,開心地喝下一杯又一杯美味的石油,但幾乎我們所吃的每一樣東西,都需要耗費龐大的原油才得以來到我們的桌前。石油製品包括種植作物所需的肥料、殺蟲劑、運送食物的火車和卡車所用的燃料,以及所有的食物包裝材料。我們與石油如此息息相關,或許我們從不曾深思。
Pollan說,每種植三十五公升的企業化生產玉米就需要三分之一加侖的石油。其中部分的石油蒸發,然後將雨水變酸;一部分流進地下水層;一部分進入河流中,污染飲用水和破壞海洋生態。企業化經營意謂著龐大的農場只種植玉米而已。當玉米價格跌落時,農人想到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第二年種更多的玉米。其中的弔詭是什麼?當農人收入減少時,他們就供應更多的廉價玉米,而這就表示要想出更多方法來消耗玉米。
吃了這麼多的玉米,對我們不會有害嗎?天曉得。我們都以為自己吃得很自然健康,但我們究竟了解多少真相?以前在船上會提供豐盛的食物,結果船員們還是得了壞血病,因為缺乏維他命C。我們現在就像在一艘船上,我們都覺得自己的營養很足夠了,但誰能保證我們什麼也不缺呢?
長久以來,我們已經失去與自然食物循環的連結,在那樣的環境中,家畜和農作物是在一種互利的循環中產生連結。Pollan提供了企業化農業之外的兩種選擇,但這兩部分寫得比較散亂無章,不像第一部分中潛藏的憤怒那般強烈有力。
我們當然不必像Pollan那樣,學會宰殺自己的豬,至少我們該知道還有其他的選擇,像是由在地農場所提供的食物。對Pollan來說,雜食者的困擾有兩層意涵:我們決定吃什麼,以及我們希望食物是怎麼來的。他的書是一份飲食者的宣言,他在其中觸碰到許多層面的問題,從食物的風潮和禁忌,到我們不但拒絕承認食物的動物本性,也拒絕看到自己的天性。他在書中提出充分的理由,辯理明晰,文筆更是引人注目。
http://blog.roodo.com/woodenbear/archives/3506949.html
雜食者的兩難/現代人該吃什麼? 2012/02/24 【聯合新聞網
新書內容搶先看:大型有機 超級市場中的田園詩
我很享受在「完整食物」超市裡購物的感覺,那就像在逛一家好書店。這種相似的感受或許不是偶然,在「完整食物」超市購物,的確也是一種文學體驗。這裡的食物品質都很好,許多都是「有機認證」、「人工栽種」和「自由放牧」。以我剛才在肉品櫃看到的一塊「牧場飼育」的沙朗牛排為例,根據櫃檯上的說明冊子,這塊牛肉來自一頭一生「住在美麗地方」的牛,那個地方有著「各樣植物、高山牧草地,以及濃密的白楊樹,還有布滿野蒿的草地綿延數公里」。相較於僅以價格來呈現牛排品質的商品,這種有故事的牛排吃起來絕對更美味,同時你也比較不會考慮價格。而且很顯然,不只是我願意為一則好故事而掏錢包。
人們對工業化食物的擔憂越深,市面上販售的有機食品便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有來頭」的食物逐漸出現在各地超市,不過,只有「完整食物」超市能持續提供最先端的雜貨文學。上次我去那裡,購物車裡堆滿了「放養素食母雞」所生的蛋、生活中「沒有不必要恐懼與壓力」的牛所產的奶、阿拉斯加小鎮亞庫塔特的美洲原住民捕捉的野生鮭魚,還有卡佩農場生產的祖傳番茄(每公斤11美元),標籤上寫著:「這座農場是有機食物運動的先驅。」我拿起的肉雞居然還有名字:蘿絲,以「永續方式放牧」的「自由放養雞隻」,來自佩塔魯瑪養雞場。
在店裡的某些角落,我還真的被迫根據不同故事的細微差異,在同類型商品中做出選擇。例如有些有機牛奶在紙盒外寫著「超高溫殺菌」,這個程序對消費者而言是有利的,因為可以延長保存期限。但接著我又看到另一家當地製乳廠標榜著「決不進行超高溫殺菌」,這意味著他們的產品更新鮮、更少加工,所以更有機。說自己的牛生活在沒有壓力環境中的也是這家製乳廠。看到這裡,我自己也開始糊塗了。的確,我在「完整食物」買東西越久,就越覺得文學批評家的技巧在此遲早會派上用場,記者的技巧可能也是。
有機食品的一項關鍵性創舉,就是讓更多資訊經由食物鏈在製造者與消費者之間傳遞,也就是在數字之外,還會加上一段含蓄簡短的描述。一張簡短說明了某項產品生產背景的有機認證標籤,同時也讓消費者把訊息回傳給農夫:未噴灑有害農藥的番茄獲得了顧客青睞;未注射生長激素的牛所產的乳,得到較多母親的喜愛。現在,「有機」這個詞已成了超市中威力最強大的關鍵字之一。在政府未曾提供協助的情況下,農人與消費者通力合作,建立起價值百億美元的產業,這是目前食品經濟中成長最快的領域。
不過「有機」這個標籤就跟超市中其他標籤一樣,是不完美的替代方式,它無法直接描述某項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有機標籤也是對現實的妥協,因為大部分生活在工業社會中的人,通常都沒時間或是沒意願追溯食品的來源,而這些生產端的農場現在平均都在千里之外。
超市中的田園詩是最富魅惑力的文體,憑著其迷人的詞彙,在眾多不利的真相夾擊之下,仍能安然存活。我認為這是因為它滿足了人類最深沉、最古老的渴望,不只是對安全食物的需求,還有與泥土以及長久以來所依賴的家畜的連結。這番道理,「完整食物」比我們都還要了解,這家公司的一位行銷顧問向我解釋,「完整食物」的消費者會覺得,購買有機食品讓他們「擁有了真實的體驗」,並在想像中「保有現代生活的益處而重回舊日的理想國度」。
另參本館:假吃素之名 有機迷思 《速食的黑暗面》 2012-03-02 11:07:13
簡單生活節,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基本上我覺得它是個非常賺錢的活動,simple life的概念很好傳遞,台北市的藝文、創意人才又多,主辦單位財力也夠…總之,心得什麼的我就不講了,我記一下幾個表演者說過的話:
昇哥:(第一天)台灣的妹最正。
昇哥:(第二天)台灣的妹最正。
蘇打綠(青峯):聽說這場演唱會是不插電的,不過我們還是插了一整場。
Pata:(鞠躬)#^#^@$%,(鞠躬)#@@$%,(鞠躬)….. (沒人聽懂他在講什麼)
Angie Hart:simple life ~don’t buy anything
陳綺貞:這個簡單生活節真是一點都不簡單
張阿懸:這就是人生阿!!! 兩百九的衣服很好穿的。
陳奕迅:嗯,啊,嗯,啊…不要浪費。要為地球出一點力 (Eason , 這個比simple life更高了吧?)
伍佰老師:這個簡單什麼的…,范曉萱:什麼生活的… (然後繼續刮盤…)
演唱的部份大部份都很棒,演唱人是不是認同簡單生活的概念?這個我猜不著,也許吧…幾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大概就是:陳綺貞的超誠意演出(比前二個星期的the wall那場快樂夏天真的好上許多)、陳奕迅的碎碎念、蘇打綠的插電演出、Angie Hart的bizzare love triangle(雖然我覺得她太幸福以致於沒辦法唱出那種哀傷了)、DP先生的現場魅力這幾場。
簡單生活節的另一個賣點是創意市集
我也不知道是湊巧還是怎麼著的,來參展的人or文化、創意工作者還有他們的作品,很多我已經看過不止一次…不管是在敦南誠品還是每年的牯嶺街創意市集(好像叫南海什麼來著)。不過往好處想是,有越來越多人在加入這些以創意跟文化做創造的行業 ,讓人感覺住在這個城市很幸福…
http://kyle-me.net/wordpress/2006/12/04/345
(楨:假簡單生活之名!另參本館:《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如果人們使用金錢的方式,就像使用有機肥,那麼地球將可以建構一個友善而永續的經濟。
大家都知道「慢活」、「慢食」,現在有一種相對於「快錢」,也就是相對於追求投資報酬率之外的投資模式-「慢錢運動」悄然誕生!五年前美國有一位金融家伍迪塔胥(Woody Tasch)和一群投資金融圈的朋友,開始研究推動,將特定用途的資金,投注到在地食物的生產體系,一方面遵從「慢食」哲學,另一方面也力求兼顧地球的永續發展。
他們成立了慢錢聯盟(Slow Many Alliance),並由塔胥擔任執行總監,這個聯盟目前擁有750個成員,包含個別投資人、永續農場、食品相關產業等成員,並於 2009年九月於Santa Fe舉辦了一場有450人參加的「慢錢研討會」,這樣的資金投資,主要包括兩件事情,一是關於金錢在總體層面上,基於哲學和社會責任的思維,二則是為在地食物體系,注入支持和資金。
塔胥在他的著作-「重視食物、農場和永續繁衍的投資:Chelsea Green出版」中,提出了慢錢的本質:鼓勵和培養在地或是區域性食物體系,其中包含有機農場、食品加工廠、食品工匠(果醬、乳酪、周邊商品的製造商)、零售、經銷網絡、餐廳、商店等等;塔胥的長遠目標,是在全美建立一個強健的區域和地方層級網絡,這些人都對同一目標感興趣,那就是-「重建在地食物體系」及「地球的永續發展」。
慢錢運動的成員,位於佛蒙特州west field的Butter works農場在過去35年裡,一直實踐了慢食及慢錢的原則,這家由家族經營的農場,主要生產有機優格、奶油、及其他乳製品,另外也生產少量的燕麥片和其他穀類。Jack 和 Anne Lazor在1970年代,搭著美國回歸鄉間的風潮,開創了這個農場,他們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的經營,大約10名員工和 50頭牛,凡事皆親力親為,他們經營的相當成功,產品行銷全佛蒙特州,以及美國東岸的Whole Foods有機超市。
Jack Lazor說:我們注重的是現代產業中,已經遺忘的一些事情,也就是-如果我們不好好呵護我們的土壤和地球,我們終將自食其果!我們一直將收入和利潤,投入我們所照顧的土地上,我們的農場擁有一片無比青翠的草地,這些青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你可以在我們的產品中嚐得出來,因為我們的牛奶喝起來就有自然的甜味,如果你對大地慷慨,大地就會湧泉以報,這是一項回歸自然的投資,這種作法,當然跟貪得無饜的美式作風,大相逕庭。
其他聯盟的成員,還包含了位於柏克萊的熱狗公司Let’s be Frank,這家熱狗生廠商採用的是自然放牧,不含抗生素的牲畜,並提供合理的勞工報酬及工作條件。(打字工編案:此熱狗公司的案例,本人持有不同的意見,因為所謂地球永續生活的哲學,應該涵蓋在地球上的一切生靈,不管是什麼種類的動、植物,皆應享有自然生活、個體幸福、繁衍後代的權利,因此這類提供肉品的掠奪行為,個人認為不應屬於本運動當支持的範圍,至於有關肉食對於地球的嚴重傷害,坊間已經有非常多的討論,於此暫不討論。)
慢錢運動的推動者,伍迪塔胥在金融圈資歷豐富,他是一個名為「Investor’s Circle」的榮譽主席,這是一個由一群天使投資人、創投資本家、基金會和家族事業,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這個網絡已經投資了超過一億3000萬美金,在數百個剛萌芽的永續社會企業上,透過他所提倡的慢錢運動,他將投資的定義擴展到股票、融資貸款之外,也就是支持社區支持農業模式(CSA)。
社區支持農業系統,是一種自發性的微型貸款機制,集聚數百人乃至千人的力量,直接提供農夫某種形式的貸款,塔胥解釋說:人們加入 CSA,或在農夫市集購物都是這種改變的開端,人們認為這種舉動是消費行為,而非金錢投資,但是他們確實是一種投資,而這種投資著眼於一個地球美好未來的行動上。塔胥希望這個聯盟,能夠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人們開始討論和投資世界各地的永續生活上,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扮演這個催化劑的角色。
Butter works農場的Lazor表示:對投資人而言,有機農場永遠不可能像傳統農場一樣賺錢,但是他認為有越來越多的人,仍舊認為這是一項具吸引力的選擇,過去人們印象當中,好的財務風險是那些破壞地球的傳統剝削式產業,當前有錢人需要轉向於滿足於較低投資報酬,並且透過讓地球變得更好,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本文中也討論到了社會責任型投資、公平交易、微型社會經濟體系,對於「重新改造世界,為所有人謀福利,而非彼此爭奪有限資源」的努力,而慢錢原則的旨趣,就是-將錢回饋到地球上!
Http://blog.udn.com/skydance/4056608#ixzz1cytxiAn6
另參本館:假吃素之名 有機迷思 2011-11-07 10:21:14
臉書創辦人:只吃自己殺的動物【聯合報 2011.05.28
身為成功人士,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每年給自己一項挑戰求新求變。去年是學中文,今年是認識自己吃的食物。祖克柏在臉書上說「我只吃我親手宰殺動物的肉」,並解釋這是學習對食物「心存感激」的過程。
祖克柏的一系列「個人挑戰」,前年是拋開宅男打扮,每天打領帶;去年是每天學一小時中文;今年是深入了解自己吃的肉,了解的方法是親自動手。
本月四日,祖克柏在臉書私人網頁告訴八百四十七個朋友:「我剛殺了一隻豬和一隻山羊。」他說:「我只吃我親手殺的動物。」
祖克柏的朋友反應不一,有人困惑,有人好奇,有人說惡心。他解釋,今年的挑戰「是要為我吃的食物心存感激。許多人忘了,一個生物死,你才有肉吃。我的目標就是不讓自己忘記這一點,要為擁有之物心存感激」。
祖克柏向鄰居、矽谷廚師潔西‧庫爾拜師學藝,兩人住處相隔八戶,她介紹他認識附近的農場,在他頭一遭殺雞、豬、山羊時,從旁提點。
庫爾說,祖克柏「用刀割那隻羊的喉嚨,是最仁慈的殺法」。
牲畜殺好,送到聖塔克魯茲一位屠戶那裡肢解完畢再送回來,由祖克柏和華裔女友普莉希拉‧陳烹調享用。祖克柏把最近吃的一隻雞,連同雞肉料理,拍照上傳臉書。外國人不太敢吃的心、肝等內臟,祖克柏全吃下肚。
祖克柏的學習曲線,方向和物種演化相同:從海洋到陸地。他親手殺來吃的第一隻動物是龍蝦,用水活煮。然後是雞。接下來是什麼?他說對打獵有興趣。
台北市計畫以「強項」小吃、辦桌及素食三大類飲食文化,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辦「美食之都」。素食部分,是因為北市有高達三千多家素食餐廳,不但數量驚人,種類更是豐富,成為入選主因。
台北的素食文化確實非常具有特色,中高檔素食餐廳的餐檯上,可見各種海鮮、東坡肉、燒鵝、蹄膀等等,甚至有顏色、紋路與味道皆不同的素生魚片。任何肉類,幾乎都可複製出對應的「素食版」,口感接近,令人嘆為觀止。若要論多樣性與相似度,實堪稱世界第一。
但翻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食之都的八大指標,其中一項是「尊重環境」。台灣這些食材,多半是豆類或蒟蒻的「山寨葷食」,靠顏色與調味變身為「山珍海味」。這類「仿肉」素食品往往過度加工,亦不乏添加色素與合成香料,不夠天然,過程耗能,對健康未必有益,似悖離了美食之都「尊重環境」的要件。
歐美的吃素風潮,除了基於個人健康觀點,不少人是為了友善環境,希望讓地球更加健康。因此除了儘量食用在地食材,也力求保持食物原味,避免過度的加工與繁複的烹調。台灣以假亂真的素食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已偏離尊重環境的思潮。
近幾年來,「慢食」運動從國外傳進台灣。很多人以為,慢食就是「慢慢吃」,但其實慢食是一種生活態度。除了享受在地生活,尊重不同土地種植出的食物原味,也鼓勵人與土地透過食物交流,進一步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
若到時教科文組織委員來台考察,看到台北素食餐廳裡滿桌栩栩如生的「雞鴨魚肉」,再了解了它們的製作方式後,不知有何評語? 2012-02-20 11:09:51
台灣周一無肉日 救己救地球2009-09-21 中國時報 張翠芬
民間人士倡導的台灣「周一無肉日」今天正式開跑,透過網路平台,推動國人「少肉多素」運動,除了廣邀各界響應,也希望葷食餐廳周一提供至少三分之一的無肉菜單供消費者選擇。不少醫界人士認同這項活動,認為一周至少一天不吃肉,是保護地球的環保概念,還能有效預防癌症。
繼英國前披頭四樂團知名歌手保羅.麥卡尼帶頭推廣「周一無肉日」後,台灣今天也正式成立「周一無肉日平台(www.meatfree.org.tw)」,推動民眾加入會員,並號召公司行號等團體會員提醒員工周一不吃肉,餐館每周一提供三分之一無肉菜單供消費者點用。而比利時根特市首創「周四無肉日」的觀念,由政府推出無肉餐,都很值得參考。
號召餐廳 菜單少肉
發起人之一素食作家蘇小歡說,為了供應肉食,亞瑪遜熱帶雨林已被砍伐掉七十%,肉品對大地消耗的成本非常高。為了愛護地球,這個活動希望每周一讓大地之母休息一下,並促使台灣進入「低肉品消費」社會。
大腸直腸醫學會前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本身已吃素十多年,他說,大腸癌、乳癌和飲食有極大相關,吃太多紅肉及高油脂食物,易增加罹癌風險。
吃素防癌 醫界響應
王輝明說,民間團體發起「周一無肉日」活動,很有意義,至少可以漸近減少肉類的攝取。若是三餐無肉不歡的人,建議先從早餐不吃,再慢慢改為一周選一天不吃肉,逐漸習慣少肉飲食。
曾罹患癌症、目前大力推動「防癌長鏈」保健觀念的梅襄陽醫師也認同這項活動,他認為,國人應攝取低鹽、低糖、低脂肪、低蛋白質和高纖維飲食「四低一高食物」。吃素的民眾須應選擇新鮮食物,而不是素食加工品。
另參本館:一日減碳秀 停烤肉拚減碳?
台北的素食是否具有代表性,專家有兩極化的反應。
美食廣播節目主持人吳恩文說,「如果有外國朋友來台灣,應該不會第一個想帶他去吃素食吧?」他認為素食的產業規模不到具有代表性的地步。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說,素食是很好的推廣角度。台北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心靈成長團體、靈修團體,這代表台北人積極採取用回歸自然的方式過生活,蔬食是這個生活方式的其中一環。抱持著愛自然、愛地球、尊重環境的態度,是值得告訴並推廣全世界的。
他說,除了印度茹素人口眾多之外,中國大陸目前在飲食方面仍以追求奢華為重心,而美國雖然也有人倡導蔬食,不過發展速度沒有台北走得那麼快;主要原因就在於台灣的宗教信仰多半是支持、倡導吃素,使台灣有很深厚的素食文化基礎,再加上近年興起「節能減碳」風氣,讓人增加茹素意願。
陽明春天素食餐廳經理簡明輝表示,台北素食的比率雖沒有印度高,但美味度是世界數一數二,「素食看似容易,都是一些蔬菜的組合,但是要達到美味的門檻卻很高。」他舉在北京吃素食的經驗,價格貴、作法傳統、口味又很油;有一些美國、馬來西亞業者,不遠千里來台談海外展店事宜,並表明如此穩定的素食品質跟口感,在他們國內難以達到。
梅干扣肉、鹹酥雞…葷名素菜 食客驚豔【聯合報2012.02.06
台北可以說是「素食者的天堂」,不僅素食餐飲林立,即便一般餐廳,也多半會提供一套素食者專用菜色,除分布廣之外,許多素食餐廳別有特色。
梅干扣肉、鹹酥雞、火焰鳳梨…走進南京東路台北最老牌的素食餐廳隨緣居,別懷疑老闆陳泊瑞推薦的,竟是一道道葷食菜名;同樣在北平東路享有盛名的鈺善閣,在顧客享用一道道也是葷食菜名的精緻素食後,最後只送不賣的竟是滷肉飯、麻油雞,當然這也是素食。陳泊瑞坦承「葷名素菜」,讓素食更貼近民眾,確實拉了不少過去不喜歡素食的客人,在「呷好倒相報」下,很多人抱著新奇、嘗鮮吃素食。
也有素食業者表示,近兩三年,受減碳觀念的影響,台灣素食人口逐步上升,從兩百萬人上升到近三百萬人,其中茹素程度有別,包括:鍋邊素、奶蛋素、全素、健康素等,茹素的頻率也有別,有人吃初一十五、有人吃早齋,還有人是發願吃一年。
台北有全球第一家提供素食三明治的星巴克咖啡,就位於新店的慈濟醫院,還有提供素食的漢堡店,台灣的摩斯漢堡也提供「杏鮑菇珍珠堡」的素漢堡。
在台北不僅能享受素食便利性,還能享受美味,除中式素食之外,還發展出各式異國素食,如台北的「PH7法式蔬食餐廳」。還有標榜日式素食餐廳的鈺善閣與泰式素食口味的京品餐廳、西式素食的新卡莎素食西餐廳。此外,連鎖餐飲品牌如王品集團,也都看好蔬食這塊大餅,旗下義式風味的舒果餐廳生意強強滾。
近年來,臺北更多素食餐廳講究清靜、禪意的用餐環境,與純淨自然景觀合而為一,使素食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還提升到心靈層次的氛圍,這是在其他城市較少見的。 2012-02-07 09:13:53
簡單吃素 杜絕假素食>中時09-06-16林志忠/南投鹿谷(公務員)
報載調查局以DNA檢測技術,在台北縣市抽驗素食,竟然素食混有肉品的比率逾五成。對於不肖業者罔顧費者權益之卑劣行徑,實令人髮指。
但探究「假素食」橫行原因,除素料製造業者私心作祟外,另有相當的責任是在消費者。
現行廣大素食人口中,占有相當比例是所謂的「隨喜」素食者(非長期吃全素),而這類素食人口有項特色,即大多喜嗜色、香、味俱全,且有偏「重口味」素食料理之趨向,好吃最要緊!因此,並不會特別留意食材純或不純問題。
而不肖素食製造業者為迎合廣大消費者口味,費盡巧思製作不僅外觀唯妙唯肖的素雞、鴨、鵝、魚、蝦、香腸、貢丸、火腿、蟹肉、生魚片……等食材,竟連嘗起來皆與葷食味道相近,正因為市場需求龐大,因此,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的「假素食」便應運而生,以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食慾與口感。
為消弭「假素食」充斥情況,除食品檢驗主管機關與消費者保護機關應加強查驗並祭出重罰外,消費者亦應有自保之道。選擇菜色則盡量以清淡、簡單為主,並避免挑食素食加工品,如此「假素食」因沒人買、沒人吃,便會逐漸銷聲匿跡。
社論-如此罰則 黑心食品業者當然不怕2011-05-27 中國時報
含塑化劑的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也銷往國外,風暴之大,已經與三年前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不相上下。(楨:台灣也成為黑心食品的輸出國)
相對於大陸對三聚氰胺的處理,最後黑心業者是被槍斃,我們卻是直到媒體批露罰則太輕後(楨:食管局局長康照洲早在TVBS李濤節目說可一案一罰卅萬累加無限了!),政府才想到可以採一案一罰方式,加重業者責任。
(楨:這才是危處之做事,但民粹要官現身做秀!另參本館:啥是危處能力 《政府危機管理的傳播學研究》中共的救災能力 民粹亡臺 )
陳冲領軍查辦 控制風暴損害!【聯合報2011.05.28
行政院副院長陳冲表示,五月十九日第一時間召開危機處理小組會議,立刻決定進行損害控管,向民眾公布相關資訊,衛生署也立刻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由署長擔任指揮官,統合部會力量,逐日採取相關必要作為。
塑化劑風暴五天後,衛生署長邱文達昨日首度現身並宣布,凡使用昱伸起雲劑產品,都須下架回收;對於外界質疑「人間蒸發」,他強調,他非常重視這起食品安全事件,若社會要署長出面安定民心,「我會全力以赴」。
有多毒?起雲劑遭受DEHP污染Q&A【聯合新聞網 2011/05/26
Q1.什麼是DEHP?
A1.DEHP為塑膠製品常用之ㄧ種塑化劑,無色、無味的液體。因可作為食物包材、血袋、橡膠管、化粧品及玩具的原料,一般的塑膠製品中通常可發現少量DEHP存在。
A2.DEHP毒性不高,屬於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可以模擬動物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
A3.於猴子動物試驗之結果顯示,攝入的DEHP及其代謝物大部份會於24~48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Q2.什麼是起雲劑?起雲劑有什麼用途?常用在哪種食品?
A.起雲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幫助食品的乳化,常添加在運動飲料及果凍,但也可能能用於優酪乳粉末等食品。
Q3.是否所有的起雲劑均會含有DEHP?
A.不是的。合法的起雲劑不會使用DEHP,除非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及增加產品穩定性等原因,而惡意以DEHP取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
Q4.我們平常就會吃到DEHP嗎?
A1.是的。因為DEHP用途廣,使得各國在工業上大量製造,因而對環境造成不小的汙染,DEHP可透過飲水、食物鏈等途徑而被我們攝入體內。
A2.依據各國包括英國、美國、瑞典、加拿大、日本、韓國及我國相關研究與調查結果,顯示透過飲食而攝入DEHP之情形普遍存在,國人每日自食物攝入DEHP的量約為1.029 mg。
Q5.經由飲食進入人體的DEHP會排出體外嗎?
A.會。此種塑化劑如果進入人體,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謝物會經人體的代謝途徑如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
Q6.DEHP的毒性為何?
A1. DEHP對動物的急性毒性低,在高劑量時會影響大鼠的生育系統與提高發生肝臟腫瘤之機率,但對人類影響為何,目前還未有科學證據證明。
A2. 國家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DEHP歸類為第2B類致癌物,即確認為動物致癌物,但人類資料尚不充分。
Q7.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A1.環境荷爾蒙泛指「來自環境的內分泌干擾物質」。
A2.一些人工合成化學物質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後,透過食物鏈再回到我們身體(或其他生物体內),它可以模擬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干擾荷爾蒙作用,進而影響身體內的最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又環境荷爾蒙化學污染物可經由母乳傳給下一代,因此環境荷爾蒙可能會影響生物體的生殖機能與發育。
Q8.我國如何管制DEHP?
A1.我國環保署已於88年公告將DEHP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予以列管。
A2.衛生署亦參照國際間對食品塑膠包裝之管理規範,於99年11月22日公告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增訂塑膠類中DEHP之溶出限量標準為1.5 ppm以下,而食品中則不得添加DEHP。
坑人黑心貨整理【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life/itempage.jsp?f_SUB_ID=930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風暴【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news/itempage.jsp?f_SUB_ID=3782
戴奧辛汙染食品事件【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news/itempage.jsp?f_SUB_ID=4377 2011-05-28 13:01:06
在台灣的吃素者以一貫道教徒〈道親〉居多,有些更是整個大家族都是為了信奉一貫道全體吃素,有更離譜的是要求下一代男婚女嫁的對象也必須是吃素的一貫道教徒〈道親〉,藉以達到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是一貫道教徒〈道親〉的目的,原本信仰宗教是個的自由〈不是義務〉,若是以強迫的手段要求他人加入任何的宗教信仰,那麼就讓信仰宗教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宗教應該是要帶給眾生快樂的,但若是讓人因此活在痛苦之中,則成了矯枉過正。再則把自己的宗教理念強加諸在異教徒〈或是無神論者〉身上,更是不道德的行為。
另參本館:《提婆達多》的佛陀崇拜
藍吉富在其《提婆達多》(東大圖書,1999)自序說:「提婆達多的故事是小說家的絕妙題材。其中含有人性的黑暗面與光明面的映照、利生症候群與害生症候群的對決、宗教价值與世俗价值的選擇等問題,具備有相當豐富的文學內涵。善於為文者,如能將它寫成小說或劇本,可讀性必定不低。希望拙著的出版,會是一部小說體《提婆達多》作品的基石。」(p.2)
很好啊,那你應該再接再厲、一鼓作氣,將「歷史小說」系列中與中國「孔子傳」對照的「佛陀傳」寫出來,不能像以前找一大堆理由、不寫了。
可是以「善惡」二元對立來寫「釋迦牟尼與提婆達多」怎可能寫出好的小說?
那就從<現代學術界的提婆達多研究>(p.143-161)的「中道行與苦行」的修行對立,「釋迦種比丘與十方比丘」的族群對立,「印度正统與晋世改革」的對立等切入來寫。
還不是換湯不換藥的二元對立,只是好坏角色可能互換而已。
你這樣就不夠客觀了,上述二元對立可是學者的客觀學術研究。
是嗎?那還是文人的主觀小說創作較能凸顯多元衝突。
可能嗎?你自己還不是有套「好坏」小說的二元對立標準。
對不起,有語病,我不是想說「好」而是指「有創意」的小說,從文體的敘述方式到小說的內容呈現都要有創意。
愈描愈黑,反正你認為只要依傳統教義和動人方式完成的小說、電影、戲劇或其它,就是傳教媚俗的「爛」作品。
我確實認為好萊塢式的宗教电影及其原著或劇本,從以前黑白片的《萬夫莫敵》《十戒》到最近彩色的《耶穌受難記》,都是「濫」作品。
我了,你是欣賞像《基督的最後誘惑》這類反教的「色」作品。
有點、但不完全,這到評它們時再說。還是先回到《提婆達多》,我以為要有創意的話:
首先要破除佛陀崇拜,亦即時時處處要析判凡事以佛陀為是的態度,豈不知那只是佛陀崇拜下各取所需的「佛陀本懷」而已。
破除佛陀崇拜之後,還要破除對群眾信徒的崇拜,亦即不要以媚俗的文體來討好大眾口味,這暫且不論,在此先說《提婆達多》。
如要寫出有創意的《提婆達多》,接下來就要析判為何釋迦牟尼「苦行」及「浮濫」的「中道」才是「中道」,別人就是過與不及的「苦行」及「浮濫」?為何釋迦牟尼的「示現神通」「君王護法」是光明的、神聖的利益眾生,而別人的是黑暗的、世俗的、害生的權力慾?為何釋迦牟尼的佛法才是能「解脫、湼槃」的有「智慧的戒定」,別人的就是邪戒盲定?
這一切邪正之爭都充滿了宗教政治學的杈力鬥爭意味,一部有創意的佛教小說能不先讓主角及讀者陷於這些困思嗎?如果只滿足於自己人才是正信純淨的法喜,又何必有文藝呢?文藝便成為傳教的工具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5859 2012-03-13 11:35:28
公平貿易日 貴咖啡有理【聯合報╱記者高國珍08.05.10
在台灣買杯貼有「公平貿易」(Fair Trade)標章的咖啡,價錢可能貴一點,但你的消費將透過公平貿易認證組織直接回饋給遠在第三世界的小農,讓你的消費更有意義。
今天是全球公平貿易日,這個在國外已實踐一、二十年的觀念,近年除了部分國際連鎖商將公平貿易產品帶進台灣外,現在也有一些本土的獨立商家支持這個理念,取得公平貿易組織的認證,專賣貼有公平貿易標章的商品。
台北市的咖啡豆特許商生態綠表示,他們已取得台灣第一家經公平貿易認證組織FLO(Fairtrade Labeling Organization)認證。他們將串聯台灣各支持公平貿易的商家、組織,展開一連串響應公平貿易日活動,介紹這項剛在台灣萌芽的觀念。
在生態綠販售的咖啡,沒有定價,價格「隨喜」。店主徐文彥說,這是為了要刺激大家去思考「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是否必然。這裡不是美商大型連鎖咖啡店,沒有已設好的定價,咖啡的價格,由你思考過咖啡豆的整個交易鏈後決定。
徐文彥說,美商大型連鎖咖啡店一杯約一百元起跳,當中咖啡豆所占成本,約僅五元,其他為店租及經大盤、中盤商一手轉一手的成本。
但在公平貿易的理念下,經FLO認證的特許商,用稍高於一般收購價向中南美咖啡豆小農買豆,讓小農有較好、且穩定的收入;特許商向FLO繳交的會費,部分也將轉為社會福利金,用來改善當地勞動條件。
簡單說,就是有別於傳統貿易,更確保消費者所花的錢,有更多的比例進到農夫手中。
徐文彥說,消費者可以開始思考,享用咖啡、巧克力、紡織品這些滴著第三世界勞動者汗水的商品時,咖啡農、棉田農每日辛苦工作的薪資,卻享受不起一杯咖啡、一塊巧克力、一件新衣服。一個咖啡農一天的薪資,其實不到一杯要價新台幣一百二十元咖啡的三十分之一。
徐文彥表示,目前來店的客人還沒有人真的覺得「沒價值」過,這間沒有定價的咖啡店,也讓台灣的公平貿易,開始發芽。
關懷生命協會出版了新書《深層素食主義》(Deep Vegetarianism),原著是 Michael Allen Fox,中文版譯者是王瑞香。
在該書第 194 頁頁尾有兩個詞啟人疑竇:插條與克隆。(我是跳著看的,書中也許有更多例子。)
下引自《深層素食主義》第194頁:
當然,原則上這些情況對動物而言也成立。我們可以從活的動物拿取「插條」而藉由無性複製〔即克隆技術]產生新的個體……
我質疑的是,從「插條」(插枝、插穗)和「克隆」(複製)這兩個非「台灣—繁體中文」使用者的詞彙觀察,《深層素食主義》中文版的翻譯可能是——
1.這本書的譯者是「大陸—簡體中文」的使用者。
2.出版者(關懷生命協會)設定的目標讀者是「大陸—簡體中文」的使用者。
就「常理」來看,既然譯者掛名王瑞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人類學碩士。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中國時報報系編譯﹑《誠品閱讀》雙月刊主編,著有《一個女人的感觸》,譯作包括《聖誕樹》﹑《環境倫理學》……),她應該不是「大陸—簡體中文」的使用者。
其次,本書中文版(繁體)始見於台灣書市,它應該不是以大陸讀者為目標讀者群。
我的推論是——
《深層素食主義》讀來嘔啞嘲哳,因為譯者並非「台灣—繁體中文」的使用者(翻譯豈在繁簡轉換之間!),雖然它掛了王瑞香的招牌,但翻譯品質令人不敢恭維,連帶地拖累了一缸子在書中掛保証的專家學者。
http://blog.roodo.com/fuhoren/archives/133095.html
《深層素食主義》
第一本真正提出統一的素食理論的書
本書將素食主義作了曆史與哲學面向的深層分析,並從動物保護、環境生態、世界饑荒、女性主義、醫療保健等各種角度,面面俱到地證明“素食有理”乃至達成“人們必須斷絕肉食,不得已亦應極盡努力地減少肉食”的結論,並一一駁斥“維護肉食正當性”或“抨擊素食正當性”的各種理論,其辯析犀利,立論嚴密完整,堪稱是向所未見的“素食主義百科全書”或“素食主義教戰手冊”。(楨:啥食沒/有正當性?《深層素食主義》純屬素食主義者宣傳書!)
作者介紹
邁克爾?艾倫?福克斯生于美國、受教于康奈爾大學與多倫多大學。畢生于加拿大皇後大學教授哲學,專攻環境倫理學、19世紀西方思想史。他目前隱居于澳洲,並于不久前被新英倫大學聘爲社會科學教授。 福克斯教授論著等身且涉獵極廣,並著有關于叔本華、核戰、動物實驗及素食主義哲學的專著。他最近出版的大作是“The Accessible Hegel”。
評價
看完了這本書,本人就想尋求一本比較好的素食書適合給肉食者看的。因爲覺得《深層素食主義》太理論化,而且也不是很有氣場,而且是國外的著作,非本國,就整個內容來說,也有點導論。本人所指的氣場,是指文章的氣質,要有撼動對方神志的力量。盡管此書並不是那麽完美,但裏面翔實的資料,也足以讓此書成爲理性的,有意願素食者的一本理論指導書。
在本書中沒有介紹更多素食的營養,的確,此類書或許已經成爲全球熱門了,素食書在很多書店裏都有。即使不是全素,介紹少吃肉,多吃各類水果素菜堅果的書和文章那肯定很多很多。所以此書對營養問題也就一筆帶過。素食的美味也不能在紙上體現,所以書中的介紹也稀有。現實情況是,素食的烹飪方式在大衆視野內都是很少的,這也限制了意願素食者更好的參與進素食行列。但如果筆者有幸讓您看到這篇隨感的話,那麽網上其實關于素食的網站和文章都很豐富。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6%B7%B1%E5%B1%82%E7%B4%A0%E9%A3%9F%E4%B8%BB%E4%B9%89%E3%80%8B 2012-02-24 12:43:40
純粹是三分鐘熱度
就和溫室效應要愛護地球搞的是一樣的噱頭
結果咧?
話說~
識別碼出現了2222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