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8 06:10:56阿楨

《教師角色》

教師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角色都已不堪勝任了,如今「不僅要為知識傳播者,更扮演知識學習者及知識創造者之重要角色。身為教師應努力不斷地汲取新知,若能資訊融入教學、時時進修儲備能力、建立教師知識社群、營造雙贏親師溝通、創意教學多元評量及行動研究增進效能,便能使學生享受知識學習樂趣,豐富學生學習內涵、刺激學生創意思考、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可能嗎?

行!依書商的以下文宣,只要將《教師角色》(桂冠,1999)當教育手冊、就行:
本書試圖從社會生態環境的角度,深入剖析在這個遽變的多元社會裡,教師在總體教育體系下,要如何認知並成功地扮演教師角色,積極培養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長。本書作者古萊德博士在本書中,不僅深刻而詳實地提出,在當前社會生態下,教學環境、家庭以及社會變遷、文化、政治等因素,對教育工作者專業教學與個人生涯,可能造成的重大影響。進而就教育工作者可能遭遇的諸多實際教學情境、挑戰,逐一列舉,與讀者共同探索、尋找最圓滿而理想的因應與解決之道。《教師角色》不只是當前教育工作者認知自我不可不讀的佳構,更是每一個關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代人必備的教育手冊。

教師角色變遷~如何成為一位專業且快樂的教師~

九年一貫 報導地區:雲林縣 報導時間:2006/09/12

時代的巨輪正一歩歩地向前邁進,人類社會已從過去農業化社會,轉變為知識化的社會。爲了因應時代的需求,教育的內容不可千篇一律,而應有所更新,教師由以往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必須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角色。身為教師的我們,專業的教育素養是必備的,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者爾爾,更得扮演知識的生產者,透過持續地學習、進修與研究,建構課程與教學的專業性知識。我認為在知識化的社會中,教師得具備下列條件,才能為真正扮演好教師的角色,兹分述如下:
(一)資訊融入課程教學: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電腦、網路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師須從自己做起,學習足夠的電腦科技知能,如:CAI、多媒體、各種教學軟體等,將資訊科技適時適切地應用在教學上,甚至可以讓孩子進行線上學習,突破學習藩籬,更可豐盈、活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效。
(二)時時進修儲備能力:教育具有不被時代淘汰的特質,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必須隨時接受新知,多方參與師資培育機構、學術單位或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進修研習,個人學歷的更上一層樓,甚至與教學群之間的專業對話,皆能儲備自我能力,充實專業智能,建立專業自信。
(三)建立教師知識社群:教師同儕間建立「知識社群」,如:教師讀書會、專業成長團體、教學工作坊……等,在知識投入、累積、創新、傳遞、分享及運用過程中,不僅達到資源共享,更能彼此相互提攜及成長,促進教學經驗交流。
(四)營造雙贏親師溝通:家長是教育的重要合夥人,教師應善用各種溝通管道,如:電訪、親自家訪、班親會、家庭聯絡簿、班級刊物以及班級網站等,隨時與家長保持密切地聯繫,將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家長溝通。並且建立家長人力資源網,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營造良善的親師關係,為孩子的未來一同攜手打造。
(五)創意教學多元評量:教學是一門藝術,端看教學者如何以創意融入教學。教學並非一成不變,設計活潑多樣的課程,善用教學媒材,融入各領域教學,並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如:角色扮演、發現教學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擺脫以往重視紙筆測驗的評量方式,九年一貫的課程著重多元評量,以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如:檔案評量、真實評量、實作、晤談……等,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啟發孩子的多元智慧。
(六)行動研究增進效能:「行動研究」係指實務工作者結合專家學者之力量,以解決目前實際上所遭遇之困難。教師於平日教學過程中,必會遇到一些問題,不妨將問題與相關人士進行討論,並參考相關文獻,嘗試擬出解決方案,進行資料蒐集及結果分析解釋,最後提出建議研究報告,不僅能解決教學現場之問題,更能增進教學效能。此外,將教學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教學時的活動過程,以及教學之後的檢討省思加以詳細紀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次的教學都視為學習,使下一次的教學更加完善。
教師身處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為知識傳播者,更扮演知識學習者及知識創造者之重要角色。身為教師應努力不斷地汲取新知,若能資訊融入教學、時時進修儲備能力、建立教師知識社群、營造雙贏親師溝通、創意教學多元評量及行動研究增進效能,便能使學生享受知識學習樂趣,豐富學生學習內涵、刺激學生創意思考、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http://teach.eje.edu.tw/eduReport/checkDir/lolly20060912194028.htm

 十大優良教師電影推薦 
  「教師」是名符其實的良心事業,只要是懷有熱忱、希望能帶給學生改變的教師,大多必須付出大量的私人時間工作,無論是備課、作業批改、學生問題處理、與家長溝通等,絕非跟著學生上下課就能處理完善。面對的壓力除了家長、校方以外,對學生的使命感才是真正促使教師焚膏繼晷投入心力的主要原因。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及對社會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而好的教師電影不僅能彰顯教師的熱情與使命、激勵人心,更因此吸引更多人踏入教師的行列。
   教育世界(Education World)做了一份全美教師的抽測問卷,調查出教師心目中的優良教師電影Top 10,教師們反應,他們往往能夠透過電影,看見教育的本質,同時得到面對挫敗繼續前進的力量。
  以下,則是我們為您蒐集整理的優良教師電影Top 10相關訊息。
 
春風化雨1996(Mr. Holland’s Opus, 1995)
 
導演: Stephen Herek
主演: Richard Dreyfuss, Glenne Headly
  六0年代的美國,氣氛保守得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擔任音樂課程的賀老師在教學挫折中領悟,學習必須伴隨著樂趣,決定將當時視為“撒旦之聲”的搖滾樂,帶入課堂。此舉引起同僚間的批評,所幸有女校長的全力支持和學生的熱烈響應,才讓他能繼續執教。
 萬世師表(Goodbye Mr. Chips, 1939, 1969)
導演: Sam Wood(1939), Herbert Ross(1969)
主演: Robert Donat(1939), Peter O'Toole(1969)
  故事以主人翁齊平來到一所擁有優良教學傳統的男子學校教拉丁文為開端。齊平先生態度認真但舉止在學生眼裡卻有些笨拙,剛開始被學生捉弄,經過一些事件之後卻得到學生的愛戴。齊平實行愛的教育與校長認為壞學生就應體罰完全背離。
 
 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1999)
 
導演: Joe Johnston
主演: Jake Gyllenhaal, Chris Cooper
  煤山所有的男孩只有兩種命運:當礦工或是取得足球獎學金上大學。席侯麥沒有踢足球的專長,再加上他的父親是煤產公司的高級主管,總期盼著兒子能夠繼承父業。他的人生彷彿已經被規劃完成了,沒有選擇的餘地。直到那年十月天空中星光般閃耀的火花,啟動了他要衝脫宿命的夢想:造火箭!因著學校老師萊莉小姐的鼓勵與支持,以及侯麥母親的善解人意,幾乎解散的「火箭男兒幫」又再度燃起了活力與希望,再多麼不切實際的夢想也變得指日可待!
 
 《為人師表》(Stand and Deliver, 1988)
 
導演:Ramón Menéndez
主演:Edward James Olmos, Andy Garcia
  數學老師詹姆是個嚴格督促學生課業的老師,答錯問題的學生便得接受他的一記手刀;但在他"愛的教育,鐵的紀律"薰陶下,班上的學生竟因而成了學術冠軍!
 
 《危險遊戲》(Dangerous Minds, 1995)
 
導演: John N. Smith
主演: Michelle Pfeiffer, George Dzundza
  改編自真人真事,揭露時下問題青少年步向自我毀滅的原因,海軍退役的軍官蘿恩轉行擔任英文教師,本來懷著滿腹理想,沒想到面對的卻是一群活在社會邊緣、墮落度日的學生,學生的懷疑與家長的不信任,讓蘿恩充滿挫折感,到底她如何才可使這群頑劣學生重拾信心、積極的邁向人生呢?
 
 《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 1967)
 
導演: James Clavell
主演: Sidney Poitier, Christian Roberts
  工程師出身的馬克奉派到倫敦東區一所中學教授一群頑劣的學生,由於他仍想擔任工程師之職,因而只打算做短期的教學,他對學生最大的要求便是:不分種族、男女皆要彼此尊重;後來不可避免地,馬克還是介入了學生們的生活,在他不斷地付出愛心與耐心後,學生們對這位黑人老師也產生了感情,但是當馬克嚮往的工程師職位有著落後,他會決定留下來照顧學生,還是接受新職位呢?。
 
 《黑板叢林》(The Blackboard Jungle, 1955)
 
導演: Richard Brooks
主演: Glenn Ford, Anne Francis
  年輕的職校教師達迪爾,雖然滿懷教學熱忱,面對的卻是胡作非為、桀驁不馴的叛逆少年,接踵而來的挫敗是否會澆熄達迪爾的熱情?達迪爾又將利用什麼方法融化少年們的冷漠?
 
 《桃李滿門》(Up the Down Staircase, 1967)
 
導演: Robert Mulligan
主演: Sandy Dennis, Patrick Bedford
  新手教師西爾維亞‧巴雷特身處於一個只注重表面規範,卻無法確實提供教學資源的中學,在沒有粉筆、教科書缺乏、甚至上下課鐘聲都打錯的環境裡,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她是否能突破逆境為學生帶來契機呢?
 
 《教師》(Teachers, 1984)
 
導演: Arthur Hiller
主演: Nick Nolte, JoBeth Williams
  教師幫助學生,卻惹來教育委員會的不滿,看學生如何支持他克服困難。
 
 《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1989)
 
導演: Peter Weir
主演: Robin Williams, Robert Sean Leonard
  校風保守、教學嚴謹的威爾頓中學,一直以升學為主要目標,可是,英文老師基廷的出現,卻為原本傳統的校風注入一股活力與朝氣。基廷獨具創新的啟發性教學方式,不僅引領學生們走入文學的殿堂,在賞析詩詞之美的過程中,更趁機傳授了「把握今天、及時行樂、認識自我,才能走出不一樣的路」的真諦。
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3&Itemid=163
 
人性好老師?看中外教師電影
 
《我的野蠻女教師》
 
  導 演: 金京形
  主 演: 金荷娜 權相宇 
 出品:韓國CJ娛樂公司出品
  電影簡介:
  她是大學生,閱曆不深,經驗不夠,保持著世界上最短的家教經曆。
  他是高三的學生,成績糟糕,分數低得“驚人“。
  秀婉是大二的學生。由于父親失業她不得不用兼職家教的錢來付學費。做家教可不是件容易的差使,尤其是那些學業毫無指望的學生,對她的裙子比對書本更感興趣,
  她無法忍受,剛開始教一個新學生才7天,她就被解雇了。
  “不做家教就沒有學費。”母親想要她明白她沒有其他選擇。所以秀婉只得繼續做家教,而這次遇到的是自大炫耀的吉鴻,更給她帶來不可言狀之隱。
  他是一家暴發戶的長子。在學校,他是大名鼎鼎的搗蛋王和打架高手。這是他第三次重修高三了。有著如此“驚人”成績的吉勳極不情願地成了同歲但在大學念書的秀婉的學生。吉勳衣著入時,花錢不眨眼,整堂課上煙抽個不停。這些都讓秀婉驚得目瞪口呆。雖然極想放棄,但爲了不使媽媽失望,她只能硬扛。第一次見面吉勳就已經讓秀婉受盡了羞辱和威嚇,爲了不拖累自己的學業,她硬著頭皮裝狠,以暴制暴,好笑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發生。不料,秀婉的野蠻政策對不可救藥的吉勳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最後升入了大學!而兩人也由此打出了感情……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html
 
《風流教師霹靂妹》
 
  演員列表: 馬修?布羅德裏克 瑞茜?威瑟斯彭 克裏斯克萊因
  內容簡介:
  吉米?麥卡裏斯特(馬修?勃德瑞克飾)是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在喬治華盛頓卡沃中學任教的12年中,由于業績突出,吉米曾三次榮獲“最佳年度教師獎”。但是最近他的生活將面臨巨大改變,過去的一切榮譽,過去所從事的事業都將隨著一場選舉的展開而發生變化。   翠西?弗麗克(瑞斯?威澤斯普恩飾)是學校中最爲雄心勃勃的女教師。
  她十分能幹又極有上進心,但她總想把學校當成她日後成就大事業的跳板。平日,翠西時常奔忙于學校的俱樂部或委員會之間,處理各項事務。在她的觀念中,只有不斷努力的人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大顯身手。老天不負有心人,翠西等待的機會終于來到了,那就是競選學生管理委員會的主席。   當選此職對翠西來說是天經地義之事,因爲在侯選人中沒有能對她構成威脅,可是事情並沒按她設想的樣子發展下去,這都是因爲吉米也決定參加競選。
  就在吉米與翠西展開兩人激烈競爭的時候,苔米(傑希卡?坎貝爾飾)又橫插進來。她是校橄欖球隊明星保羅(克萊斯?克雷飾)的妹妹。在這場競選中,她的角色與吉米和翠西截然相反,她的任務不是當選主席之職,而是要取消學生管理委員這個機構,取消管理學生的制度。很自然她的競選得到了許多學生的支持,他們組成所謂的學生“十字軍”,向其他候選人發起猛烈進攻。
   競選的氣氛越來越緊張,人們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但是哪方是正確的,哪方是錯誤的,已越來越無法讓人分辨清楚。吉米的生活在競選的強大沖擊下已經變得無法控制,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他都開始感到困惑。競選已不再是單純的競選,而是一場對人們的道德觀、倫理觀、愛情、事業及欲望的考驗。
   該片的主題是校園生活,但不同于其他校園題材影片的是它注重于校園中的成人,而非學生。它從成人的眼中反映了學校中的生活和對當代教育制度的反思。該片屬于輕喜劇類型,片中不時有機敏、幽默的對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html
 
《肥佬教授2》
 
  演員列表: 艾迪.墨菲,珍妮.傑克遜,拉瑞.米勒
  內容簡介:
  上一次差點把自己的肉身本尊給弄丟了的肥佬教授謝爾曼?科魯普,這個夏天又回來了!繼96年創出票房佳績之後,環球影片公司一直籌劃開拍《肥佬教授》的續集,但三年裏卻一直未能如願,此次總算說動了主演埃迪?墨菲重新擔綱,才令影片公司長出了一口氣。
  在2000年7月28日上映的新一集影片中,科魯普教授自己的一身肥肉不再是愛情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最大的麻煩卻同樣是他自己。故事講述年青貌美的女學者丹妮絲(珍妮?傑克遜飾演)因爲工作的關系而漸漸喜歡上了臃腫但卻開朗可愛的科魯普教授,但96年的那一場可怕的變身實驗的後遺症幾年來仍未消除。
  就在科魯普教授想將那個不安分的變體——巴迪抽離他的身體時,竟然令巴迪變成了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巴迪當然不好惹,他不但想去偷取科魯普教授發明的回複青春藥方,更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教授剛剛萌動的愛情之火,教授最終能夠找到並捍衛住自己的真愛麽?
   一般來說,續集影片很難在觀衆中獲得認同並在票房上再創佳績,但影片公司卻不這麽認爲,他們不僅召回了第一集裏的所有制作群,更請出歌壇天後級巨星珍妮?傑克遜助陣(據說還是她主動提出試鏡請求)。埃迪?墨菲本人對此次的冒險也很有信心,不然的話,埃迪?墨菲不會在上次一人分飾兩角玩到盡的情況下,重又戴上厚重的行頭再度演繹同樣的角色了,相信他這一次的戮力演出也是爲了一洗去年《聖人/搖錢樹》的頹勢,爲自己的演藝生涯扳回一程吧。據說這一次肥佬教授/巴迪?洛夫不僅玩轉大學城,更殺到首都華盛頓來了一番大鬧天宮呢!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2.html
 
《不良教師》
 
  主演: 金孝珍 樸健衡 姜恩飛
  類型: 韓國地區 日韓片
  看點:
  1.100%投入的真實演技,金孝珍的醉中演技&樸健衡的被打演技。
  2.講述我們曾經的一些回憶和當時潛在的欲望和想法。對老師的回憶、學生時代中我的身影、與同窗一起的回憶等等,給大家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笑聲,而是經曆過學生時代的人們能夠感覺到的絕對共鳴。
  劇情介紹:
  于周浩(樸健衡飾)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老師,不過他偏偏不喜歡做老師,他只想要自由。無奈他的爺爺希望他能做個老師,在爺爺的威脅下只好選擇了當老師。天生膽小怕事的于周浩曾經上學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走小巷,因爲那裏時常會有不良少年出現。
  現在已成爲老師的于周浩要挑戰並不簡單的教育圈,而他的命運也因此變得並不平坦。于周浩在學校裏只是想應付爺爺的心願,根本不想做個老師。于是遲到、不愛回答問題等等是他的家常便飯。
  曾經是學校女老大的尹小珠(金孝珍飾),現在卻成爲了一名教師。曉珠開始管起了無心做老師的于周浩。曉珠讓于周浩監督學生自習課,但于周浩總是偷偷地跑出去。曉珠讓于周浩尋找離家出走的學生,但于周浩卻發了份“尋找離家出走青少年,必有重謝”的公告,讓曉珠是哭笑不得。一個是一心想脫離老師身份的于周浩,一個是想改掉不良老師習慣的曉珠,他們帶著各自的目的將展開一系列搞笑的故事。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3.html
 
《GTO麻辣教師 》
 
  主演: 反町隆史
  GTO 麻辣教師 身爲超級飛車黨員的鬼塚英吉的最大願望竟然是當一名老師,而當他真的實現了他的願望後,麻煩卻又接踵而至,不過,鬼塚以自己的方式解決了問題的。
  因爲此片改自于日本藤澤亨的著名同名漫畫,因此是一部具有典型漫畫風格的日劇。主角是前暴走族前輩鬼塚英吉,空手段五段,志向是卻當老師,其結果可想而知。然而他卻以戲劇性的教學方法取得空前成功。
  鬼塚英吉(反町隆史)是前飛車黨員,爲了想要接近高中女生而決定參加代課教師的面試,在誤打誤撞下竟給他夢想成真。當了老師的他受到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排擠,經常差點便被開除,但每次他都能化險爲夷,用他那獨特的教學方法,或以暴易暴,或故意放任,總之,他以“關心學生,萬事以學生爲中心”出發,因材施教,最終將一幫問題學生收服得貼貼服服,亦令到那些千方百計要迫走他的老師無話可說……
  此片編劇輕松自然,從另一個角度討伐當代教育。鬼塚不羈的外表,實質上處處爲學生著想與那些道岸貌然、整天將“教育”一詞挂在嘴邊的“優秀教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因材施教的方法更加值得所有爲人師表的人的借鑒。
  本劇的主題不錯,輕松搞笑之余還頗發人深省,是少有有教育意義的日劇。不過,編劇過于強調“英雄主義”,將鬼塚感化問題學生當成了“降魔服妖”的戲法,因此鬼塚英吉更被日本傳媒譽為「後現代英雄」;最令人不能信服的一點就是,這個“麻辣老師”的專業知識這麽差,除了把他們團結在學校裏,但學生能在他身上能學到什麽課本知識(縱使他能臨急抱佛腳地考個90高分)?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4.html
 
《女王的教室》
 
故事簡介:表面看上去,阿久津真矢大概是曆史上最恐怖的女老師,除去陰沈的個性不說。以分數作爲看待人的基本參照,最後幾名的人就要做所有雜務,漸漸發現這位老師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標准:凡是反抗自己的人就要受到懲罰。除了體罰學生,還要從精神上打垮對方。但是,正是阿久津真矢老師的“魔鬼和專制”,使得人生中初次面對考驗的學生,不知不覺成長起來,最後,這些學生們甚至愛上了這位“魔鬼女教師”!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5.html
 
Mr. Holland`s Opus——生命因你而動聽

  這是我所見的翻譯最爲詩意和貼切的片名,三十年代曾有過這樣短暫的錦瑟年華,象《魂斷藍橋》,原名是《滑鐵廬大橋》,可以說是化腐朽爲神奇。
  作曲家賀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去中學當了一個音樂教師,動因只是權益之計,掙了錢後就閃,從事自己心愛的作曲事業,但沒想到偶然的選擇,竟成了終身不變的唯一。
  並不是一開始就上路,教了五個月,學生聽得呵欠連天,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無能,于是變了通,從搖滾樂入手,真正引導學生進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于是回想起我們的學生時代,一直渴望有人來發現自己的特長,因材施教,我們沒有出生在春秋,沒有當孔夫子學生的福氣,我們只想平平凡凡擁有一項特長,一項能讓我們能微笑回味學生時光的特長,很遺憾,到現在我仍然只限于憧憬。
  有很多機會在我們甚至根本來不及獲得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
  這就是我看本片感動的原因,賀蘭老師,擁有自己的事業,爲了發掘出孩子內心世界的渴望,放棄了自己與生俱來的沖動。當那個吹腫了嘴唇也找不准單簧管音的、長了一頭晚霞一樣長發的小女孩,在賀蘭的啓發下,閉著眼吹出了想象中的音符,我不知道她吹出這樣的音,究竟是克服了多大的困難,但我跟她一起欣喜若狂。
  還有那個黑人男孩,一無所長,爲了能拿到學分順利畢業,對節奏一竅不通,居然還會去練打鼓,在樂隊練習中,賀蘭突然喊停,男孩一臉錯愕,老師告訴他,剛才他終于找到了節奏,全場掌聲雷動。
  那個黑人男孩後來中越戰中陣亡,在他的葬禮上,賀蘭又使另一個天才少年成熟起來。生生不息,綿綿不斷。
  無論是聰慧的,還是笨拙的,都有自己合適的位置,生命理應獲得尊重,這個意義,賀蘭起初並不知道,直到他退休的那一瞬間,他所教過的學生,從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爲他送行的時候,賀蘭明白了,他的學生也明白了,所以淚水滂沱的觀衆也明白了。
  賀蘭自己的兒子卻是一個先天聾啞人,對于這樣一個視音樂爲生命的父親,是不是有點殘酷?
  這部片子沒有任何華麗的技巧,也沒有藝術或技術上革命性的突破,它手法陳舊,敘述傳統,思想保守,所歌頌的也是司空見慣的美好品德,主題是尊師,沒有嘩衆取寵之處,但卻如此令我戀戀不舍。
  我覺得,它其實講述了一個亙古的話題,生命的價值,使我在聲色犬馬中逐漸迷惑的時候,有如醍醐酩頂。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6.html
 
《放牛班的春天》
 
  故事簡介: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
  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學校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沈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7.html
 
《死亡詩社》
 
  故事簡介:1959年,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它凝重的風格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尊敬。在那裏,教育模式固化,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
  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基丁老師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裏,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8.html
 
燭光裏的微笑
 
  中年女教師王雙鈴自告奮勇地接任學校出名的亂班四(二)班的班主任。她很快便以自己的慈祥與威嚴羸得了同學們的尊敬。放學後,她去小朋、路明、麗萍家訪問,晚上回到家才知是自己四十歲的生日。大劉給她買了蛋糕,還勸她在家病休,把身體養好。
  小朋的父母因販賣黃色錄像帶和聚賭而被捕。王老師一直陪伴著不知所措的小朋。以前小朋仗著父母有錢,在班裏趾高氣揚,現在他父母被捕,周小剛等人乘機揍了他一頓。小朋一氣之下離開學校去賣外煙。王老師和大家一起找回小朋,將他帶到自己家裏。麗萍是隨母親從黑龍江返滬的,成績老不及格,在王老師和老師的幫助下,成績提高了。四(二)班消滅了不及格,王老師決定帶大家去看海,以資鼓勵。  
  王老師爲了祖國的明天,燃盡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在帶孩子們看海,爬山時,她的心髒病複發,與世長辭。四(二)班的教室裏,孩子們自發地開起了王老師的追悼會,在融融的燭光中,孩子們淚流滿面地傾訴著對這位好園丁的思念之情,王老師慈母般的形象,永遠留存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9.html
 
《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張藝謀
主演:章子怡 鄭昊
劇情介紹:
  初戀的回憶,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覺,而當生子的父親已經過世,年邁的母親講述她夢系魂牽的初戀時,生子不但體味到那初戀情愫的淒美動人,甚至還分明讀出對美妙人生的執著追求……
  母親乳名招娣,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爲十裏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生子的父親--一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她以家傳的青花大碗爲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豔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爲了聽到他的朗朗讀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爲了引起他的注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終于,招梯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一只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一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明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爲他做的晚飯蒸餃子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一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遠行尋找初戀情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瞞珊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路人送回,執拗的招娣掙紮起身還要冒死去尋覓。恰在此時,駱老師意外地來了,她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淚珠從她美麗而又憔悴的大眼睛中盡情地滾落。
  他再也沒有離開她,兩個人一愛就是四十年,相儒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禮後,年邁的招娣在悲慟中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駱老師自編的“識字歌”——人生在世、要有志氣、讀書識字、多長見識……招娣沿著當年的小路向學校走去。教師裏,她的兒子駱玉生像當年的駱老師一樣,以淳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置化,在她眼前,又出現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一條小路上。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0.html
 
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主演:魏敏芝 張慧科
  十三歲的魏敏芝替老師代一個月課。爲了找到因貧困失學到城裏打工的學生張慧科,單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魏敏芝開始了人海裏的尋找……
 
教師節電影:鳳凰琴
 
  導演:何群
  主演:李保田王學圻
  張英子高考落榜來到山區小學做教師,學校的四名教師都巴望著能從民辦教師轉爲正式教師。張英子慢慢了解了學校也了解了同事們,寫了篇報道引來了記者和社會的關注,也弄來一個轉正名額,張英子最後一次參加了全校師生的升國旗儀式,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所小學。
  《鳳凰琴》極爲真實地再現了山區民辦教師的艱難處境。使人們深切地感受到忍受著困乏的物質條件而獻身于農村教育事業的民辦教師的崇高。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1.html
 
《鳳凰琴》揭示問題意義深遠
 
  張英子高考落榜來到山區小學當教師,學校的四名教師都巴望著能從民辦教師轉爲正式教師,張英子從對他們弄虛作假的手法感到不滿到開始慢慢理解他們,後來她寫了一篇報道引來了社會對民辦教師的廣泛關注……
  這部根據劉醒龍同名小說改編、何群導演、獲得1993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曾經感動無數人的影片《鳳凰琴》真實再現了幾年前農村教師的艱難處境。
  在第2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當我們把目光聚焦農村教師時,我們發現,他們的處境仍然艱辛,因此,這部影片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讓鳳凰琴早日奏出新歌,是鄉村教師,也是鄉村孩子們共同的期盼……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2.html
 
《美麗的大腳》美麗大腳美麗心靈
 
  失去丈夫和孩子的農村婦女張美麗,爲了農村的娃兒們不再愚昧下去,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在北京過膩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夏雨,報名成爲一名志願者,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山外的世界讓張美麗和孩子們感到困惑和迷茫,山裏的貧乏讓夏雨感到難熬。
  但山裏人的淳樸感動了夏雨,她說服了有錢的丈夫帶著張美麗和孩子們到北京見見世面,可這又能改變什麽呢?最終張美麗卻在車禍中喪生……
  影片關注的是西部窮鄉僻壤的鄉村女教師的個人命運,但挖掘的是人性中最爲可貴和永恒的母性。
  片中爲農村教育事業而傾心竭力的張美麗讓人感動,她把女性所特有的母性延展開來,融入到自己所從事的農村教育事業中,這完全是其美麗心靈的彰顯。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3.html
 
男人四十:異性學生色誘教師
 
  四十歲的林耀國,雖然自感慚愧,但在他的學生彩藍的眼中卻是很有魅力,彩藍愛上了他。而彩藍的身上真的有幾分她妻子文靖的影子,這些又觸動了他心中的傷痛。因爲她的妻子當年也曾愛上了自己的老師……
  他會不會重蹈覆轍?他會不會因爲漂亮女學生的誘惑而付出代價呢?這畢竟是電影,現實裏,我們已經有了答案。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4.html
 
《教室別戀》別樣戀情別樣滋味
 
  “二戰”期間,一個15歲的少年史迪和一個37歲的女教師絲奧麗産生了戀情。一個對成熟異性充滿熱切期待,一個對少年情意寄注深切愛意。縱使年齡差距大,甚至社會道德不容,在兩眼深情相望一刻,又怎能阻止激情迸發……
  師生戀並不是本片著力表現的內容,一個在教育體制下男孩長成男人的過程則是記錄的重點。青春期的男孩用其特有的敏感體驗著有些畸形的情愛,並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和關注世界。
  這部瑞典影片在1996年獲得了柏林影展銀熊獎,影片的最後,主角史迪提著所有的字典搖搖擺擺地越走越近。學校壓抑沈重的大門在他的背後永久地關閉了,寓意深厚。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5.html
 
《鋼琴教師》
 
  導演: 邁克爾?哈內克 Michael Haneke
  演員: 伊莎貝爾?赫波特 Isabelle Huppert Dieter Berner Vivian Bartsch Georg Friedrich Annie Girardot Cornelia K 
  劇情簡介:
  年屆四十的愛莉卡是一個嚴厲冷峻的鋼琴教師,在維也納音樂學校教授鋼琴,而且以對她的學生嚴格出名,與年老但控制欲強烈的母親同住,在母親異嚴厲的管教下長大,導致日後壓抑矛盾欲求不滿的個性,困在這個關系裏兩個女人互相折磨日日爭吵。
  外表賢淑的愛莉卡唯一的發泄管道是去錄影帶店看色情影片與到露天電影院看情人們做愛以宣泄情欲,甚至到廁所內以剃刀自虐得到快感。透過病態的偷窺欲望與自毀頃向的受虐癖來抒發心中的憤怒與不滿。
  直到一天金發活力十足的男學生,亟欲拜師的闖進她的生命中,被她那種奇特沈靜的外表所吸引,加上他自己奇異的人格,開始對老師進行一連串的性愛誘惑,互相以精神與肉體虐待對方。
http://emotion.pclady.com.cn/photo/0709/186777_16.html
 
另詳參本館:《親師新主張》 流浪教師  快樂學習  鋼琴教師
 
圖博館 2017-02-06 11:57:32

細數日本教師界三大墮落現象 2016-12-16

近年來,不論是從諾貝爾獎獲獎人數,還是日本學生在國際比賽中的表現,都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可圈可點的。然而,俗話說教書育人,光鮮的成績背後,日本教育體系的道德墮落也是不爭的事實。教師對人的影響大約和父母能夠相比較,所以教師和父母一樣,他們如何表現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不得不說,日本教師隊伍當中的“人渣”越來越多了。說起來,日本教師隊伍當中的人渣,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參與和助長校園欺凌現象。教師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學習,也是維持良好校園風氣的重要角色。事實上,不少日本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倒“作惡多端”。隨著“ 3 • 11大地震”及福島核電站事故,不少災區孩子成為難民,離開家鄉去往其它城市上學。由於“難民”的身份,總是有人認為他們帶著會傳染的“可怕東西”。令人驚訝的是,新潟縣一名40歲的老師被揭發,在點名的時候總把一名從福島縣出來避難的孩子叫做“細菌”。橫濱的一所學校,一名13歲的男孩也被同學叫做細菌,他曾經向老師求助,卻沒有人回應他。教師的沉默,無疑是助長罪惡。
   第二類是猥褻學生現象時有發生,以至於日本人看到這類新聞時已經司空見慣,只能感嘆一聲世風日下。去年,東京三鷹市的一位小學老師讓班裡的男孩子去他家,並強迫他們脫光衣服,拍下了照片。受害者最少有10名,而最久遠的照片可以追溯到7年前。此外,他還強迫班上的女孩子坐在膝蓋上,對她們進行威脅。雖然“變態教師”最後被警方以強迫猥褻嫌疑逮捕,但是這種行為不僅是對學生造成陰影,還會對行業、對社會造成不可抹去的刻痕。這種“變態教師”被舉報的案例層出不窮,而藏在地下的更是無法估算。
   第三類是體罰“狂魔”教師。首先舉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2014年,日本長崎縣有432位教師因為體罰學生受到教育部門處分;山形縣有115名教師被處分;岩手縣有64名教師被處分。學生上課走神,考試成績糟糕,作業完成不了等原因,都會成為這些教師藉以發洩自身壓力和暴力傾向的理由。近年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阪市立櫻宮高中的一名學生因為教師的體罰行為而自殺。自此之後,文部科學省開始嚴密監督學校教師,一旦有體罰行為被告發,教師姓名、工作學校等個人信息都會被公佈。

阿楨 2014-07-30 07:54:38

人本主義:邏輯邪55/66 如了【文藝復興:邏輯邪30】所戲論: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便可知人本的快樂學習為何會沈淪如下:

  台灣教改運動除反國府及反升學主義之外,尚有源自西方教育史及教育哲學的背景。由西方的初中等教育,隨著社會發展,時而重個人重啟發、時而重團體重灌輸來看,凃爾幹的教育反映社會需要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西方教育在文藝復興和理性主義之後,為反對教會控制下的教育,而強調生活需要的「唯實主義教育」及理性知識的「理性主義教育」,但二者顯然是以成人看法而非以兒童的觀點為出發點,於是盧梭在其反理性崇感性的哲學上,提出了影響後世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及福祿倍爾等浪漫主義或個人主義教育極深的教育觀。這種教育觀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興起時雖一度消淡,但之後無論在歐美或後進的東方皆重興甚至激進,台灣的人本教育風潮即是。

  美國的人文主義教育戰前便在反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反映資本主義等背景下,依杜威的教育哲學(教育即成長即生活)而發展出「進步主義教育協會」及「美國教育會」的教育觀:1.強調自然自由之發展。2.以興趣為學習之動因。3.教師非監督而是引導者。4.以科學方法研究兒童之發展。5.促進學校與社區合作,以實現真正的民主社會。此種教育觀雖遭多方批評:忽略了社會共同需要的知識道德、及導致知識普遍不足道德敗壞。 …………

  涅勒在其《當代教育思潮》的〈浪漫主義〉將根源於盧梭的「夏山學校」「開放教室」「自由學校」「反學校教育」等統稱為浪漫主義教育,批評有以下缺失:1.對教育作主觀的解釋。2.意圖改造社會但未深思其影響。3.其教育理想只能在特殊環境才有可能實現。4.可能將學習者局限於該特殊環境。5.無法讓學習者有充足的準備來面對社會。6.無法充分了解大多父母都希望學校對年輕人訓練道德和授予知識。7.忽略了一般學校生活所具有的團體性和趣味性。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108799

阿楨 2014-06-10 08:30:28

文藝復興:邏輯邪30/66

都已啥時代還在掰文藝復興

屍人不是想復辟古典的文藝
是因人文與人本有同一邏輯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

愛說笑
文藝復興是歐洲理性化關鍵
是中國現代革命學習的對象
教改是改革理性的教育制度
是兩岸後現代噴罵對象
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
尤其鄉民憤青糞青噴子那管那麼多
反正亂打亂罵一通誰管有沒有邏輯

這個嘛,廣義的人文主義是指:「一種以研究古典語文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和學術運動」,並隱含著樂觀主義、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狹義的則是指古典語文的研究和國語運動。只是當時歐洲的國語運動是想將方言提升到與拉丁文同樣精緻層次,而非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古文太精緻故要廢,要用我口說我語的粗俗白話文。

精緻只是說說
粗俗白話文也不算啥
網文更進化到粗暴的外星文
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
不論是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
或者人本的快樂學習
人文只是說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6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