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6 07:38:43阿楨

《除魔與昇華》


如同前評《民粹亡台論》所言:
「民粹」的核心是操弄「國族主義」(比如台獨),就此而論,黃光國到《民粹亡台論》仍和《中國結與台灣結》時代一樣,都不了從黨外開始到李陳政權都是「民主皮民粹骨」
重讀南方朔的《除魔與昇華》(時報,2001)尤其下文<代序:批判空窗期的等待>,最大的感受是號稱民間學者、思想大師的南方朔,怎會比學院學者還迷思民主的普世價值?豈不知民主典範一一英美的實然,不在什麼「民主必須以對民主價值的信念為基礎」「是一種昇華與超越的價值」(頗有當時李遠哲的「向上提升」味!真怪,愈是高呼「民主價值」「向上提升」時、愈會產生「反民主」「向下沈淪」),而是英美具有相互制衡的「民間社會」!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070666/20071003065504

提到「民間社會」,就想起南方朔當時天真地以為推翻國府、台灣便可產生「民間社會」,結果如何?
《台灣共犯體》第七章 台灣共犯體之析判
(二)  知識分子所謂的民間社會及社會運動……………………
   1   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原因及本質…………………………
   2   民間社會運動析判…………………………………………
   (1) 民間社會的實相……………………………………………
   (2) 近代意義的民間社會………………………………………
   (3) 台灣民間社會運動…………………………………………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和前評《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天真地以為清算國民黨黨產便能民營化一樣無知吧!不知如此反新生了一<新黨國不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305350/2007112706104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915971/20070703063206

南方朔代序 批判空窗期的等待

過去一年來,台灣的政治真是讓人鬱卒啊!朝野的易位,不但未使政治更趨清明幹練,反而是一切都更加的混沌錯亂。新貴們固然看不到一點新氣象,新的在野派也同樣展現不出甚麼新格調。舊腐讓位給了新腐,國家機器的運轉則愈來愈有空轉癱瘓之虞。在「向上提升」與「向下沉淪」間,台灣正加速的走在後一條路上。
然而,儘管民主的路似乎愈走愈坎坷,而且有倒退之勢,但這並不足以挫折了人們長期以來對自由民主的信念與嚮往。只是,對台灣自己走得如此踉踉蹌蹌,我們卻不能不去做更多的批判與思考。開放大師卡爾波帕(Karl Popper)早就已說過,自由民主儘管有千般優點,但它的致命之處即在於它脆弱無比,因而必須以時時刻刻的警戒來維護。一旦失去了警戒,誰也難測就在民主的縫隙裡會長出甚麼壞果子來。
而民主的脆弱性,其實也不必由大師來耳提面命。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數一數,即可發現舉世堪稱穩定有效的自由民主體制,竟然如此的稀少。從第二次大戰之後迄今,新增加的也就不過只有南歐幾國,再加上一個勉強算進去的日本而已。另外則有一大群的國家,在半民主的困境中掙扎,一不小心就重新掉回新專制的陷阱中;另外又有一些國家儘管有了民主之形,但贓掠、貪腐、無能卻使它每下愈況。穩定而有效的民主之稀少,見證了民主的脆弱與艱難。另外,則是許多當代學者如彼得‧蓋(Peter Gay),烏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等也向世人警告,民主的初始階段,有太多例子顯示出,它並非以普遍的民主價值為基礎,毋寧更傾向於以尋找敵人,散佈憎恨做為發展的動力。當一個民主社會不能抗拒和抵擋這種自毀的趨向,所謂的民主即難免成了潘朵拉的盒子。當它被打開,誰也不知從裡面跑出甚麼樣的精靈。
因此,民主的警戒,必須有所依憑。它依憑的是另外一些更有道德制高點意義的價值:
其一,乃是民主必須以對民主價值的信念為基礎,而不能僅以對權力的嚮往為基礎。當以對民主價值的信念為基礎,在握有權力後,就自然懂得以民主的方式,細緻而準確的手段,來形成政策;而不致於在權力的耽溺裡被傲慢與腐化侵蝕。對民主價值有信念者,不會做以前的人曾犯過的錯誤。相反的,當民主是以對權力的嚮往為基礎,它就是一種被合理化的嫉妒,它會用雙重與多重標準看待問題,而為了掩飾雙重與多重標準所必然有的無法自圓其說之破綻,必然口水多過茶的被困於永無止境的詭辯修辭中。當代思想家艾爾斯特(Jon Elster)早已說過,嫉妒做為動力,可以獲得某種平衡,但卻不是任何社會可以安身立命的基礎。
其二,乃是民主的諸價值裡,不被明言,但卻更為主要的,乃是一種昇華與超越的價值。它是西方宗教情懷的世俗化轉植。當代學者魏斯克(Thomas Weiskel)即說過:「當上帝從人類經驗的即時參與中撤離,昇華於是復生。」十八世紀英國作家愛狄生(Josegh Addison)也說過:「除了古羅馬的朗吉努斯(Longinus)之外,很少評論者考慮到,藝術裡有著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它是會使人驚奇並提升感性的東西,從而給讀者一種心靈上的偉大。」但可惜的是,昇華與超越的概念,它們從來即不是我們文化與價值思維中的元素。昇華與超越乃是一種信念,它預設了人類價值的進化性,因此,當人們沉陷在渺小、瑣屑、卑賤、耽迷、功利所造成的生存與衝突侷限中時,他們即會試著去尋找價值更高位階之所在,而不願被這種侷限拖曳著沉淪。這也是康德所謂的「讓自己被鼓動著和那含有更高目的性的觀念相互連結」。
因此,民主的普遍價值與昇華的價值,乃是捍衛民主,使民主能夠和「向上提升」相結合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當價值的普遍性得以建立,而不是依循著雙重或多重標準而行為,社會本身的整合即有了最基本的動力,一個完整而並非各分畛域的社會始有可能。一個社會若有了昇華與超越的價值,它就可能超脫出既有的限制與卑瑣,而走到一個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偉大、更爽朗的地方。一個民主社會若能以上述兩種價值來警戒捍衛,它就不致於跌進民主的陷阱中。
但若我們回頭去看近年來的台灣政治,或許即會發現到,我們恰恰好的就是缺乏了這兩種最重要的價值。我們對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民主,除了知道最形式化的選舉外,即再也沒有其他認識。於是,良好民主的國家,民主程序有助於社會的凝聚,我們則是愈選舉卻愈分離。我們的政治人物或政黨,由於缺乏了價值普遍性的認知,遂總是對自己是一套,對別人則是另一套,在朝時一套,在野則另外一套。這也是俗稱的「屁股決定腦袋」。當一個社會糾纏於這種顛顛倒倒的錯亂中,國事豈能不亂如麻絮,社會又怎能不紛紛然如散沙?
而更可議的,乃是整個社會由於標準錯亂,社會賴以依憑的客觀性消失,加以缺乏了最低限的昇華意識,於是,最簡單也最廉價的化約主義即告出現。無論發生任何難題,無論出了多大錯誤,再也不需要做出任何的自省,一切委諸「陰謀論」或「某一族群打壓及醜化某一族群」即可輕輕鬆鬆將一切推諉得一乾二淨。這是「族群基本教義」。或有人認為這種廉價的化約乃是一種愚蠢,但事實卻不然。蓋因為當一切問題都被化約為立場,它即製造出了一種具有脅迫性的環境,問題的是非曲直立刻由核心變成不重要的邊緣,而考驗立場則成了問題的要點。於是,在立場掛帥下,出了再大的紕漏,也不致於失去甚麼。台灣的政黨政客熱衷於「陰謀論」與「族群論」,這其實不是愚蠢,而只不過是廉價的聰明。而就在這種持續不斷的立場考驗裡,我們的政治也就總是不斷的亢奮,並在亢奮中一事無成。而整體台灣,當然也就面臨著任何好事也做不出來,任何壞事也無法抵擋的自耗困境。
而這樣的困境有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關鍵在於台灣已淪為一個缺乏了客觀性的社會。它是一個叢林,力已取代了理。當權力和選票已成了最後的真理,價值的空窗期即告來臨,我們都在空窗中。這種局面的形成,當然又和批判知識分子的結構變化有著桴鼓相應的關係。
任何社會都必須有一組價值捍衛的機制,它與每個社會的型態有關。有些國家以入世的教會為核心;有的是強悍而經由長期傳統錘煉的媒體,有的則依靠有為有守的政黨結構;而有的則依憑於批判知識分子社群。而無論那種型態,批判知識分子社群都承擔著主要或相當主要的功能。
而在台灣,過去長期以來,的確曾經有過這樣的社群。在國民黨主政的時代,這個社群以「自由主義」為標籤,漸次累積,它以批判國民黨為動力,因而自然的成了昔日在野勢力的輔翼。然而,隨著政權的輪替,政治結構的倒轉,批判知識分子社群也同樣面對了結構的變化。有些人因此而成為新貴,有些人則在理性與感性的矛盾中自我噤聲。政權輪替的最大好處,乃是一整代舊有的批判知識分子因為這樣的變化而被完全抹去,於是,批判知識分子的空窗期遂告到來。
舊的被抹去,但新的批判知識分子社群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形成的。由於台灣已有了政權輪替,往後的批判知識分子將不可能只批判某一政黨即可獲得公信。他們必須超脫於政黨之外,以更高的價值標準看待事務,否則即難免成為這黨的御用或那黨的御用。政黨輪替的變化,意謂著比較廉價的批判知識分子社群之時代已告結束。一個新的,更少包袱,更多理想的新批判知識分子社群,已到了歷史為他們打開門扉的時候。或許只有在這個新的批判知識分子社群漸次凝聚形成後,價值的空窗期始有可能被填補。空窗不是真正的空,而是舊的被抹掉後的等待。
因此,從結構性的角度來看,目前台灣四十齡級的知識分子,實在是有可能風雲際會的一代。這一代知識分子在更好的環境裡成長,他們的包袱也相對的更少更輕;而他們在累積知識的過程中,也恰值全球思想發生大變化,因而無論在思考向度,方法學基礎,以及知識廣度也都較以往明顯不同的時刻。空窗所造成的錯亂與倒退,對他們無疑的是一種呼喚。一代代的人,各有各的機緣,也各有各的功能與侷限,我們每個人都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只有更新的人,才看得更遠!
時代在加速的變化中。這裡輯結的,是我過去一年多裡發表在《中國時報》每週評論的文字。由於它以扣合時事為主軸,難免體例欠週。但儘管如此,它仍可昭昭顯示出自己的某些心影。那是夾雜著期望與失望、自勉與勉人的感思錄,而我所深信的,則仍然是:台灣會更好!
此刻的台灣,正處於批判知識分子社群的空窗期。這本小書,只能算是空窗期的某種補白,它也是一種等待,等待新一代更優秀批判知識分子社群的快快出現。
阿楨 2013-09-25 10:59:39

批馬文章被中時退稿 南方朔:不再投稿 2013/9/23 自由時報

作家南方朔在今天出刊的香港明報評論中透露,他在中國時報的專欄中批評總統馬英九,卻遭中時退稿,甚至被「逼走」,然而,中時主筆室人員卻反駁,「並未取消南方朔的專欄。」新頭殼也報導,提到南方朔說,自馬英九打給報社高層後想批評馬,「在國民黨系統的報紙大概沒機會了!」他並宣告,將不再中國時報投稿。
 南方朔向明報表示,在上週的中時專欄中寫了「馬王鬥」相關文章,卻收到中時通知「稿子不能用」,他質疑,中時很有可能接受到「通知」,要停止批馬的文章。
 中時主筆室人員否認收到「通知」而退回南方朔的文章,澄清南方朔的文章中,指控馬與台灣駐美代表金溥聰等人商討「滅王計劃」,卻沒有根據證明此事存在。
 中時主筆室人員強調,「並未取消南方朔的專欄」,未來南方朔若再寄文章,「我們看過沒有問題的話還是會登」。
 新頭殼則報導,南方朔提及中時透過「他人」告訴他,此篇文章將不使用,也沒說明若修改某段後方能採用。南方朔表示,將不再中國時報投稿了,而「他人」聽聞後則回,「就這樣了」!
  回應
沒有那個人的文章好到報社非登不可的,更何況是偏頗或無的放屎的文章,不登正常,但是自由時報應該挺歡迎的!
南方塑這老頭,從頭到尾都是綠皮外星人,如果他的批評沒有偏見那是馬英九的錯,但此人要說沒偏見,那太陽真的打西邊出來,所以不用在那邊大言不慚了,此老的話隨便聽聽就好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罵人話有啥好看勒? 是自己該反省囉

操盤「滅王計劃」? 金溥聰告南方朔 2013/9/25自由時報

知名作家南方朔先前爆料,總統馬英九到紐約期間,曾與台灣駐美國大使金溥聰商討「滅立法院長王金平計劃」。金溥聰今天表示,為保護自己的名譽,已採取法律行動。

阿楨 2013-02-19 12:18:50

陳冲內閣2013-2-7總辭 新內閣18日交接

準閣揆江宜樺接任行政院長,新內閣人事今天全部底定,行政院政務副祕書長將由內政部政務次長簡太郎接任,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淇則接任簡留下的遺缺;其他新人事還包括工程會副主委陳純敬接下交通部政務次長一職。
另外,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轉任研考會副主委,新任發言人由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李佳霏接任,成為總統府首位女性發言人。
之前已宣布的內閣名單包括經建會主委由政務委員管中閔兼任,華航董事長張家祝接任經濟部長,交通部長則由次長葉匡時升任;台北市副市長陳威仁接行政院秘書長,原交通部長毛治國則接下行政院副院長。
  相關新聞
新聞分析-冲哥種樹 後人乘涼
郭正亮:江宜樺 不可忽視的勁敵
林佳龍、郭正亮 對江高度期許
經長張家祝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
「財經內閣」迷思該打破了
薛琦接政委 財經小內閣就位
薛琦創新力強 新閣戰將
內閣交接前夕馬夜會高層 盼黨政腳步一致
直言集/江揆無縫接軌 重重難關等著
綠批江「溫室花朵」 「美豬是未爆核彈」
社論/興利為先 江內閣不必隨戰鼓起舞
社論/新內閣要激發拚經濟的熱情

江揆勉閣員:不問任期多久 問做多少事【聯合報2013.02.19

記者高彬原/攝影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以「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籲閣員站在民眾立場將心比心、興利除弊、公帑用於刀口;同時改編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名言,要閣員「不要問任期有多久,要問任期內做多少有意義的事」。
江宜樺說,西方民主政治引進台灣幾十年,多元政黨、選舉競爭值得驕傲,但也窄化國人對民主的想像,民主生活其他內涵也無法呈現;孔子提出更高理想,希望貧困階層安心樂於其道、富有者注重精神層面,如何讓民主政治體制結合儒家精神文明,是當代必須思考的問題。
他也說明前晚馬英九總統強化黨政溝通平台的指示指出,年金改革、核安和反媒體壟斷立法,將是第一波建立專案平台議題,「要做到馬總統期待的黨政密合、以黨輔政,行政部門就要放下身段,傾聽執政黨民代心聲」。

版主回應
  回應
江宜樺才剛接任,大家不要憑主觀立即批評.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幾個月內他能有什麼作為,再來批評不遲.
江宜樺難道不能對閣員說話嗎?綠營網友跟民進黨的XX真是一群雞腸鳥肚。

勿問任期多久? 2013-02-19工商時報 于國欽(楨:呆歹彎長短都罵!)

 閣員也許不該問任期有多久,但任命閣員的總統、閣揆卻不能不正視近年內閣任期過短的問題。近年我國內閣改組頻率之高可謂舉世罕見,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任命了六任閣揆,國民黨執政不到五年也已任命了四任閣揆,部會頻頻走馬換將,內閣年年迎新送舊,這豈是好事?
 昔日內閣任期長,部會首長也許起初聲望不高,但隨著施政成效逐漸出現,對外能贏得民間的尊敬,對內能激勵文官士氣,如此內閣執行力自然能提升;如今內閣年年都在磨合,待磨合漸入佳境,又是一次走馬換將,告老還鄉者壯志未酬,甫入閣者誠惶誠恐,如此文官士氣如何提升?執行力又如何提振?
 江院長說不要問任期多久,要問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事實上也有語病,試想閣員的任期這麼短,如何做出有意義的事?而真要做出有意義的事情則必須改革,歷來改革者必被責難,民調聲望必低,如不給較長的任期而慣以民調高低、景氣好壞做為內閣改組依據,豈非讓那些想做事的人為之氣短,久而久之,內閣豈能再出現李國鼎、孫運璿?
 任期多久,關乎台灣經濟成敗,是大事中的大事,絕對不可等閒視之。

南方朔觀點-民主的關鍵是必須有硬心腸 2013-02-19 中國時報

 一九五○年代乃是人類學術思想鉅變的年代,科學的地位首度凌駕哲學形上學,後來的人文學開始成為人文科學,社會政治學也成了社會科學。人類思考問題的方式已和古代不同,概念必須更加清晰,手段和目的必須更加精準。這種科學的哲學最先的掌門人乃是維也納大學的哲學系主任席立克(Moritz Schlick),他是物理學家出身,他即有論文指出,未來的人必須更加的就事論事,必須硬著心腸分析道理,解決問題,凡事馬馬虎虎耍手段、搞陰謀的時代已必須成為過去。
 半個多世紀前,「維也納學派」所謂的「硬心腸」,我最近看到了一個成功的例證,那就是近年來北歐的瑞典、丹麥、挪威、芬蘭這四國已成了全球的「超級模特兒」。這幾個國家,政府透明有能力,企業在全球有競爭力(楨:?),而且社會福利也是全球第一。
 早年我在大學求學時,正是西方科學的哲學興起的時刻,當時我對大師席立克所提「硬心腸」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春節之前我讀了《經濟學人》雜誌,察覺到該刊在推崇北歐四國時,居然把「硬心腸」特別突出,這使得我對民主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
 北歐四國的民主已非常深刻化,它已不是過去的社會民主制,它的政府管理已更加的右傾,整個政府就是極有效率的公司,凡事透明,因此北歐人民都可拿到任何想要的政府資訊;由於凡事透明,北歐的政府清廉舉世第一,北歐的社福改革也舉世第一。台灣的民主和政府差得遠了,因為我們的心太軟!
  回應
台灣的民主和政府差得遠了,因為我們的心太軟!隨便說說,那馬硬起來,油電雙漲,被你罵的要死,那些被倒閉的工廠工人要政府不要跟他們還錢,馬硬起來說是法律問題,被罵的要死,南方老,你要罵馬無能軟弱,就直接罵,不要吊書袋
2013-02-19 12:20:25
阿楨 2012-08-07 11:02:23

南方朔觀點-台灣無人才 誰害的? 2012-08-07中國時報

 以前的台灣,念書條件好的人,大量出國,即是「人員外流」時代,沒有出國念書條件的凡夫俗子留在台灣打拚,反而把台灣打拚成亞洲四小龍之首。那個時代,不是人才的人們表現良好,促成經濟與社會政治進步。也沒有人會說台灣沒人才。
 但到了近年,一堆在外國念過書的人回來當大官,他們把台灣的經濟局面搞得日益不堪,台灣的就業機會與就業條件日益惡化,於是稍微有點本領和懂得洋文的,就往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跑。
 在近代「似科學」裡,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謬說,所謂的「人才論」裡,就充滿了值得懷疑的謬說。
 回應
 是罪魁禍首!以一枝筆專以駡人為業的筆棍!
 沒有人才的主要關鍵在於民主制度的特異本質。什麼本文內容不錯?為了選票有很多挨罵的事不能做,連這點都指不出來,這種文你也在支持嗎?別被南方老頭的廢話騙了。
 台灣最大的人才, 是南方朔先生.
 所以應成立"敦請南方先生出馬競選總統聯誼會",相信只要南方先生當選之後,台灣必定超日韓,趕歐美,甩俄中,一飛沖天,指日可待!!
 是底。以南方老朔為中心,一字排開,擺出鄭鴻儀、胡忠信、謝志偉、姚立明、劉文雄、徐國勇、徐佳青、梁文傑的團隊陣容。這樣臺灣就能超英趕美踢倒中,奧運金牌得百面,登陸天王星,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了,鼓掌! 看到鬼了你。
 台灣的素質愈來愈差,像南老先生這樣邏輯不通的文章,居然也能登出。
 台灣的領導無人才,深層的根本原因是政論名嘴當道,嘩眾取寵,酸批苛評,批判領導最易吸引眼球,但也把台灣的前途混淆糢糊操弄的一蹋糊塗.語言是一種很強的思想波,「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創造那種實相。
 台灣無人才?有啊,你南方朔就是人才呀!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國防、外交、財經、教育無所不通!出來選總統啦,我一定投你的!
 台灣不是沒人才,而是陷入"猥"科學的名嘴文化中。一件事情只要不合自己的意,全都可以無限上綱到領導人無方之類的,這比別人以結果論成敗還糟糕,因為批判的人看到任何事情已經無法理性思考,永遠都在批判自己的政敵。台灣不是沒人才,是南方朔這種人太多,只懂得無限制地批判,造成社會的內鬥氛圍,才造成台灣目前的困境。
 台灣胡說八道的人才太多 , 聲音又太大 ......所以台灣好人才都要出走 , 國外好人才不敢來台灣 ......南方朔就是個胡說八道的人才之一 ......

版主回應
南方朔:拉知青或角頭入黨 是民進黨的分水嶺 新新聞 2013/04/17

民主政治的政黨競爭,本質上乃是政黨的話語權競爭,如果一個政黨能夠對老百姓所欲的各種問題提出主張及論述,它就能獲得人民的同意與支持,而取得執政的機會。
  民進黨創黨迄今,由於它是一個後發性的政黨,先天條件就極不利:
  民進黨應把握改革好時機
首先,國民黨乃是個全權支持型政黨,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如果加入民進黨,多少都會有一些風險,因此體制內的中產階級加入民進黨的不多,它的黨員偏向於草根性的群眾。草根性的群眾基本上以對國民黨的「賭爛」為主,「賭爛」是一種負面的反對價值,而不是正面的肯定價值。這也給了國民黨醜化民進黨只會「為反對而反對」的機會。
  再者,由於民進黨是草根性的政黨,它長期以來遂不重視知性的培養,只重視感性的抒發。一個忽略知性的政黨,它的政黨內部就容易由激進派當道,溫和彈性派勢弱。而近代人都知道,要經營一個國家,適度的溫和彈性乃是必要的選擇,而民進黨就是少了這種溫和彈性知性的力量。當一個政黨少了知性的力量,它的領導人遂無法對這個黨進行知性領導,只能被動的隨波逐流。
  根據情勢的發展,今年已到了民進黨創立以來最好的時機。馬政權的無能,已瓦解了「國民黨有能力」的神話;馬政權接二連三的重大貪汙案,也瓦解了「國民黨清廉」的假象,馬的支持度已跌歷史低點。對民進黨而言,這不啻為最好的歷史時機。如果民進黨的領導人能在現在這個時刻,透過有效的動員,大力徵召知識青年和中產階級入黨,並強化民進黨的知性改革,提出新的方向和願景,這對苦悶的台灣社會,必是極大的振奮,民進黨即可徹底脫胎換骨。
  黑道會是政黨的巨大負債
當民進黨取得了形象權和話語權,它即可重建政黨的正當性,不但「七合一」選舉會勝,二○一六年大選也會水到渠成取得勝利。現在歷史的鐘擺已開始擺向民進黨,民進黨為了迎接新歷史的到來,已必須有想法、有系統的展開新作為。民進黨必須向台灣人民證明,它和國民黨不是兩顆爛蘋果,它是顆好蘋果。
  但要民進黨脫胎換骨卻不是件易事,它需要民進黨的領導人和領導階層有足夠的遠見與魄力來改造民進黨,形成民進黨的「改造共識」。但民進黨的改造卻難度極高,最主要的是引進新的黨員和新的力量,勢必會衝擊到黨在現有秩序下的既存利益,它們會形成反改造的力量。
  而據《新新聞》記者所悉,目前民進黨就站在改造與反改造的分水嶺上。目前民進黨的當權者為了擴大自己對黨的支配力量,及將來在黨內初選和提名權上取得優勢,已醞釀要擴大黨員的基礎,但並不是增加知青和中產階級黨員,相反的卻是要去地方增加角頭兄弟黨員。
  雖然地方角頭也是公民,他們也可參加政治團體,有參政權,但角頭兄弟在參加公共事務時,在認知上和處理的層次上恐怕會有問題。將地方角頭納為黨員這點,對某些當權者可能有利,但對整個民進黨,卻是巨大的負債,民進黨的形象反而會大大的受傷,因此民進黨一定要和角頭兄弟保持安全的距離。
  研究近代中國史的都一定知道,今天的國民黨之所以那麼糟糕,主要就是從孫中山革命起,就和「洪門」的關係不清不楚。到了蔣介石時代,他要拉攏「青幫」,除了蔣介石和青幫的杜月笙成為拜把兄弟外,他更利用青幫的惡勢力來清黨,殺戮共產黨人,這也使得國民黨內有很大一股黑道勢力。
  什麼加入民進黨有風險?從阿扁政執時就已變成加入國民黨有風險了!從媒體言論、社群網路來看,泰半都是親綠的大喇喇的在攻擊不同言論的人,南方朔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還自以為高竿?再說馬政府任內的弊案多半是個人弊案,有些還是發生在前朝(像前消防署長的貪汙),扁朝時期多的是結構性的弊案(二次金改、賤賣國土、外交弊案),這些不衡平而論,就只會變成黨同伐異的評論了!
  民進黨本來就是一坨流氓,還知青喔?應該是貪污知青吧。
  外媒叫DPP暴力黨不是叫假的!
  隨你南方朔愛說什麼, 語言遊戲老百姓懶得理你. 南方朔的政治立場在選舉期間已經人盡皆知, 無論他寫多少這種類型的狗屎文章, 也不過只添加另一篇政治口水, 有誰會信他??
  民進黨不只是貪污黨, 現在更升級成正統黑金黨.
  早知道他是親綠學者,不意外
  他不是親綠,他只是受不了馬英九沒把他奉為國師,一氣之下就投綠啦!
  他親綠是沒錯,但非"學者",是"投機者"。
  南方渣滓多,齊聚民進黨。知青盡凋零,死老猴一堆。綠屍炸彈客,放毒愛台灣。如此禍亂黨,九族皆該死!
  一整個的幫綠黨塗脂抹粉, 甚麼知性的培養 ,感性的抒發, 拜託幫幫忙, 我只看到它的支持者心中充滿了仇恨而已, 地下電台怎麼講他們怎麼聽,哪來的知性跟感性.
2013-04-19 10: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