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4 06:17:14阿楨

《民粹亡台論》

黃光國的《民粹亡台論》(台北:商周,1995。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7)未免太危言聳聽了?李陳政權操弄民粹廿年了,台也沒亡,頂多「衰」台(尤其經濟)「衰」黨(二次政黨輪替)罷了!

「衰」台「衰」黨就夠下面的愛台愛黨之綠士「肚卵」了,真不了黃教授何苦與綠民過不去,「民粹」這種充滿意識形態的字眼,本身就已充滿價值褒貶了(其實幾乎所有政治術語皆然,參我館《台灣共犯體》第三章 說文解字),再扯到現實政治,當然就沒了沒完了。

啥是「民粹」?下貼的大陸百度比台灣維基有料且深入思辯(雨岸其它條目多如此),不過我認為「民粹」的核心是操弄「國族主義」(比如台獨),就此而論,黃光國到《民粹亡台論》仍和《中國結與台灣結》時代一樣,都不了從黨外開始到李陳政權都是「民主皮民粹骨」:
《台灣共犯體》第七章 台灣共犯體之析判
6 中國結與台灣結……………………………………………
   (1) 自由派對「結」的無知……………………………………
     A 楊國樞………………………………………………………
     B 黃光國………………………………………………………
     C 陳其南………………………………………………………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目前台灣所遭到可能「滅亡」的危機,不是中國大陸的武力犯台,不是對於潛伏地震的無知與沒有準備,不是政治體制的惡鬥與黑金的體制化,而是民粹主義所產生的集體性自殺行為。
黃光國教授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李登輝與民進黨扭曲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表面上,台灣人民擁有了解除戒嚴之後的民主,事實上,與民主政治同為一體之兩面的法治政治、政黨政治與責任政治,卻被李登輝的民粹主義政治巨魔,給移花接木般地進行了乾坤大挪移的安樂死。
只要有選票支持,什麼都是對的︰國家認同可以改變、憲政體制可以肢解、政黨份際可以出賣、法治責任可以狡賴,台灣陷入了民粹主義的集體自殺過程之中,否定過去一切的成就,摧毀未來一切可能的發展,只是成就了一個操控民意的獨裁者。
現在在台灣,一種集體主義的民意壓力,很容易就形成,教改變成四不像、高鐵的建設計畫、金融體系的整頓,都被民粹主義扭曲變形,假如台灣人民以及政治領導人,久而久之真的相信這種迅速累積的自欺數據,那麼很可能就出現「義和團效應」(在台灣應該叫做「宋七力效應」或是「李登輝效應」),真的以為自己刀槍不入的民氣可用,那麼台獨的大禍就會發生了。

這樣的學者黃光國> 劉君謙(醫師,自由電子報-自由廣場)

發起中正廟民主夜市的黃光國教授等人,因未申請集會,被警方約談。其中黃光國就是發掘「民粹」一詞以貶抑台灣民主並暗罵泛綠支持民眾的始作俑者。
什麼是民粹?民粹基本上是拐彎抹角來指責民眾為愚民的用語。依據黃光國的「民粹亡台論」第三十七頁:「至於群眾,只不過是一種停滯不前的惰性力量而已…本質上卻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精英主義」。當泛綠勝選時,黃光國會說是民粹,因為人民「惰性」才會讓泛綠勝選。但是當他心裡祈求的泛藍勝選時,黃光國便不說是民粹,馬上將人民免除於「惰性」的指控。
對於這種完全以一己之政治傾向來度量人民「惰性」與否的心理學家,其心裡的認定過程,其實才真正是「本質上由上而下的精英主義」,而且更是一種排他式、唯我獨尊型的獨裁精英主義。他、黃光國是精英,想法與他黃光國一致的也是精英,而當人民選出他黃光國認定的候選人時,這樣的選舉民眾也才會被他認為是精英、是國家主人。否則同樣的人民,選舉結果不合其意,就變成了「停滯不前的惰性力量」,也就是「民粹」了。因此人民被黃光國依他本人設定的單一標準來界定,順他者民主,逆他者民粹,而這也就是黃光國所謂的「真民主」本質。
在其代表作「民粹亡台論」一書中,黃光國列舉了許多李登輝前總統執政時期的黑金與貪腐事件,以佐證「民粹」將亡台。這類黑金與貪腐事件,兩蔣主政時期有、美日民主成熟國家也有、沒有民主的獨裁中國更多。但是黃光國不會稱美日的民主為民粹,也不會稱兩蔣主政時期的閹割式民主為民粹,對於沒有民主的獨裁中國,黃光國當然更不會指稱黑金與貪腐將會「民粹亡中」。
黑金與貪腐橫行自然會亡國,中國國民黨就是因此而失去中國的。那為何黃光國卻要特別標舉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的民粹一詞出來呢?
其實骨子裡更深層的用意,就是要以虛構的民粹來污衊民主。台灣的民主固然仍有缺失待改進,但是幼獅仍為獅,絕不會變成狗。黃光國高舉追求真民主的旗幟,實際搞的是貶低民主以迎合他的獨裁精英思想,這與中國共產黨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假精英執政之名,幹反民主的行徑,簡直是一模一樣的思想邏輯。但是獨裁體制在台灣沒有市場,黃光國唯有以藉著民粹打民主的方式,方能見容於台灣社會而得到藍調媒體的宣揚機會。所以,二○○四年連戰選輸了,跑到一直欺負台灣的中國輸誠,並在沒有民主的北大大放厥詞,指稱台灣的民主為民粹。這種反民主的作為正是黃光國思想的具體表現。只是對台灣絕大多數人民的吸引力又如何呢?看看之前多次中正廟裡草草結束的鬧劇,吾人就能略知一二了。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l/27/today-o5.htm

台灣民主是「民粹式民主」﹖>金恆煒
 
民粹主義是台灣部份人貶斥台灣民主改革的用語,沒想到竟有香港人以此看待台灣民主。究竟甚麼是民粹主義?其歷史記錄怎樣?    
民粹或民粹主義(Populism)成為台灣親泛藍陣營學者攻擊台灣民主進程的「武器」,此用語發端於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他用「民粹治國」來形容前總統李登輝的政治「操作」。這個外來語好用,後來其他學者及媒體人動不動就祭出「民粹」,以此做為貶斥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的台灣民主改革之路的用語。想不到來台灣參加群策會〔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國際研討會的香港人,也有人以此界定台灣民主,與泛藍同聲相應。
借助人民的力量才能打破專制,問題是,台灣民主政治真是「民粹式民主」麼?
台灣的民主剛剛起步,依政治學者道爾(Robert Dahl)的理論,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是「轉移」(transition),台灣以及許多東歐國或如韓國、菲律賓 .......,都必須藉助「人民的力量」才能驅走獨裁者或打破專制政權,故而「人民的力量」絕對是正面意義。台灣從兩蔣/國民黨的「一人獨裁、一黨專政」進展到民主政治,當然是靠長期且強大的民意以及人民的力量當後盾。李登輝「僥倖」成為蔣經國的接班人,做為蔣氏政權的繼承人也好、黨主席也好、總統也好,都經過激烈的鬥爭,其中的驚險,連當時的李先生自言只能靠「祈禱」而已。換句話說,李登輝權力的穩固,絕對是依賴人民有以致之。
李登輝依賴人民的力量、依賴民主化的正當性,一步一步的改造反動的國民黨黨國體系,尤其六次憲政改革,諸如四十年不改選的國會終於全面改選,由國民大會「包辦」的總統選舉終於全面民選,至於形同如「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的刑法第一○○條與一○一條的修改,使言論叛國得以免刑,在在拜人民力量之賜。而李登輝在位時也善於利用民氣進行結構性轉化,那麼,「人民的力量」是不是等同於「民粹」?
民粹主義的前現代與現代意義
在政治學上,民粹主義不只是名詞,而是有現實的例子可以引用。基本而言,民粹主義含義複雜,大約分為兩大類:一類屬激進社會經濟學說與運動,指的是爭取農民與小農主的利益;另一類是政治上的,指一系列冠上「人民」的主張、活動和手段。
真正有實例可證的兩個利用農民而且有成的範例。一是一八九○年代出現的「人民黨」(Populist Party),是美國西南與南部各州農民迫於生活窘困所發起的群眾運動,支持者用「民粹主義」相標榜,宣稱要「把共和國政府的權力還給普通人民」,威脅兩黨制民主,他們譴責金融企業,要求政府採取行動幫助小生產業主,甚而要求允許鑄銀幣以對付銀根緊縮。  
另外的顯例就是俄國民粹主義。英國思想家柏林(Isaiah Berlin)著有專文討論,文章說:「俄國民粹主義既非政黨之名,亦非某學說之號,而是十九世紀中期俄國廣泛激進運動的稱呼。」當時激進的俄國知識分子將農民理想化,希望在俄國農村中的殘存的集體耕種基礎上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運動在一八七四年達到高峰,「到民間去」就是他們響亮的口號。其後因為農民沒有受到他們感染,一些民粹主義者走向恐怖主義,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其中就有列寧的兄長。
另外在政治理論上的民粹主義,就是迎合「人民」,通常是反菁英分子、反外來者和外國人,其形式非常多樣。推崇人民最直接方式的民粹式民主,則是反對代議制,力求將權力盡可能掌握在普通公民手中。一般而言,通過立法的公民表決或者創制及罷免權,都可歸納其內。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許多州在「民粹主義」壓力下頒佈了這類憲法條款。
儘管在前現代時期中可能看到民粹主義的雛型,但民粹主義在本質上是現代現象,在經濟現代化中產生了農民式的民粹主義。過去半個世紀,民粹主義的觀念和心態在學術界有很大的變動。二十世紀中期,農民式的民粹主義遭到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兩面夾擊和排斥,同時,民粹主義和納粹主義及麥卡錫主義掛鉤,希特勒作為納粹魅力領袖和毛主義瘋狂操控愚弄民眾,都創造了現代民粹主義的典型,引發知識分子的恐慌。
香港五十萬人上街是不是民粹?
拿政治學上的「民粹主義」與台灣一九八八年之後李登輝執政到二○○○年陳水扁進駐總統府相比,真的與之若合符節?不只是反李反扁的飾詞?李登輝在與司馬遼太郎對話,談到他接任蔣經國的職位,說:「我沒有槍,拳頭又小,在國民黨裡也沒有派系。儘管這樣,而我之所以能支撐到今天這個局面,靠的是存在於心裡的人民的聲音。台灣人民對我有所期望」,這是不是民粹?陳水扁出任第十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說:「公元二○○○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是個人的勝利或政黨的勝利,而是人民的勝利」,「台灣站起來,代表著人民的自信」,「台灣人民透過民主錘鍊的過程,為我們共同的命運打造了一把全新的鑰匙」,陳總統揭櫫的「全民政府」精神在於「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這是不是民粹?台灣沒有政治人物敢於輕忽「人民」;真要說「民粹」,台灣主要四個政黨,「親民黨」絕對是掛「民粹」之幟,其英文名字是「People’s Party」,「民粹」不「民粹」?
四、五十年國民黨打造的黨國體制,不靠台灣人民的力量,能夠挪乾轉坤?來台參與「一國兩制研討會」的李怡,不是因為一○○萬隻腳走上街頭而大受鼓舞,大感樂觀,於是改變對香港前途的看法?香港政府在人民力量的壓迫下,決定「無限期押後」立法,這是不是所謂「民粹」的結果?
「人民」絕對是推動台灣民主化的主導力量。最後容我引用美國〈獨立宣言〉以及美國憲法先導的〈維吉尼亞權力法案〉核心價值的名言:一切權力來自人民。
如果說台灣的民主是「民粹」,那麼美國立國不也是奠基「民粹」之上?把「民粹」當成黨同伐異的口頭禪,已「見怪不怪」,但把別人「嚼」過的口香糖還一嚼再嚼,才叫有趣。
http://www.open.com.hk/2e.html

民粹亡台,還是名嘴亡台?>2006/10/11

一生氣就發牢騷,真是個不好的習慣,不過剛剛不小心看到某位教授在電視上講話(雖然我一點都不想聽),忍不住還是上網查一下資料,印證一下自己大學沒有白讀。
當年有一本『民粹亡台論』,我不太記得內容,不過好像和罵當時的國民黨當權者有關。如果不小心就因此以為「民粹」是毒蛇猛獸,那就太糟糕了。來來來,我們看一下民粹的定義(please refer to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1%E7%B2%B9%E4%B8%BB%E7%BE%A9):
「民粹主義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民粹主義認為平民的利益被社會中的菁英所壓制或阻礙,而國家這個工具需要從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團體取回而用來改善全民的福祉和進步的目的上面。因此民粹主義者被認為會運用巧妙詞令來訴諸於一般人民的關切的經濟、社會、及常其它常見的問題。1980年以後,大部份對民粹主義的學術研究都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推廣許多不同的意識型態的政治語言來討論。最近數十年來,民粹主義運動領袖在左翼和右翼都有見過(如Canovan, Kazin, Betz)。
民粹主義的相反詞是菁英主義。
許多民粹主義者曾經承諾過要移除“腐敗的”菁英階層,並且倡導“人民優先”。民粹主義融合了反對執政政權的政見,有時候也會融合民族主義或是種族主義。許多民粹主義者將訴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區或是特定的社會階級,例如勞工階級,中產階級或是農民等等。通常他們運用二分法的政治語言,並且自稱代表多數人民。」
這可不是我寫的喔!有空請點選一下連結,保證一字不漏(楨:漏了很多)。
那麼,這下可有趣了。
兩邊互相以「代表多數人民」自居,其實都還蠻符合民粹的定義,偏偏兩邊大都是高級知識份子作為頭目,剛好是民粹的相反。偏偏還有人刻意曲解民粹的定義,操弄名詞、賣弄知識,自以為廣大人民代言自居,實際上還是行精英領導的路線;我實在看不懂,這些博士們到底有沒有認真讀書?
想想兩邊的名嘴,每天日夜不停的放送讓自己陣營聽得很爽的意見,然後在一片臭罵和同仇敵愾當中,不斷的蓄積仇恨和憤怒的能量,給自己加持(或者說,累積政治資本,就像儲值一樣)。
說穿了,全部都是下三濫,沒一個好東西。(楨:假清高、偽中間)
民粹亡台,哼,名嘴亡台啦!
http://blog.udn.com/marxs/487100
民粹主義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民粹主義認為平民的利益被社會中的菁英所壓制或阻礙,而國家這個工具需要從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團體取回,用來改善全民的福祉和進步。因此民粹主義者被認為會運用巧妙辭令來訴諸於一般人民關切的經濟、社會、及常其它常見的問題。1980年以後,大部份對民粹主義的學術研究都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推廣許多不同的意識型態的政治語言來討論。最近數十年來,民粹主義運動領袖在左翼和右翼都有見過(如Canovan, Kazin, Betz)。
民粹主義的相反詞是菁英主義。
許多民粹主義者曾經承諾過要移除「腐敗的」菁英階層,並且倡導「人民優先」,然而執政後卻往往是另一回事。民粹主義融合了反對執政政權的政見,有時候也會融合民族主義或是種族主義。許多民粹主義者將訴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區或是特定的社會階級,例如勞工階級,中產階級或是農民等等。通常他們運用二分法的政治語言,並且自稱代表多數人民。
歷史
民粹主義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史上佔有重要的份量。在拉丁美洲出現了許多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在美國,則是在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早期出現了許多政黨,像是人民黨(Populist Party)、美鈔黨(United States Greenback Party)、亨利·佐治(Henry George)的土地單一稅(Single Tax)運動、進步黨(United States Progressive Party)、農工黨(Farmer-Labor Party)、脩義·龍(又譯輝·龍)(Huey Long)的「分享財富(Share Our Wealth)」運動、美利堅聯盟黨(United States Union Party)。一些早期的左翼民粹主義政黨直接導致了後來社會主義運動的出現;而其它民粹主義者則有偏右的色彩,像是柯林神父(Father Charles Coughlin)。
現代各種政治色彩的民粹主義
澳大利亞:寶琳·韓森(Pauline Hanson)
紐西蘭:溫斯頓·彼得(Winston Peters)
法國:勒龐(Jean-Marie Le Pen)
挪威:卡爾·海根(Carl I. Hagen)
美國:派特·布坎南(Pat Buchanan)、傑瑞·布朗(Jerry Brown)、威廉·詹寧斯·布賴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霍華德·迪恩(Howard Dean)、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紐特·格因里奇(Newt Gingrich)、吉姆·海托爾(Jim Hightower)、丹尼斯·庫茨尼奇(Dennis Kucinich)、脩義龍(又譯輝·龍)(Huey Long)、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羅斯·佩羅特(Ross Perot)、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
緬甸: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
義大利: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烏伯托·波西(Umberto Bossi)、亞歷山德拉·墨索里尼(Alessandra Mussolini)
南非:曼德拉(Nelson Mandela)
奧地利:海德(Jörg Haider)
匈牙利:維克多·歐本(Viktor Orbán in Hungary)
巴西: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加拿大:普林斯頓·曼寧(Preston Manning)、麥克·哈里斯(Mike Harris)、拉爾夫·克雷恩Ralph Klein
委內瑞拉:查維斯(Hugo Chávez)
伊朗: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
香港:曾蔭權
台灣:李登輝,陳水扁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進行民粹主義式活動的政治人物都是真正的民粹主義者。有些政治人物只是採行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他們被批評為只是利用民粹主義式的政治語言當作組織的策略,而實際上,並無意也無心做平民的代表。甚至在二十世紀末的某些國家,民粹已經是挑動族群衝突、以獲取部份人政治利益的代名詞。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91%E7%B2%B9%E4%B8%BB%E7%BE%A9&variant=zh-tw
阿楨 2024-04-21 02:05:51

中時社論》1624 文化部謬誤的海洋史觀

文化部花費8千多萬製作一部大型歷史歌仔戲《1624》,找來歌仔戲偶像級明星群演員,也找來擅長現代歌劇的舞台劇導演,但所得到的評價卻超出預期的低。
台灣誕生 非始於荷蘭
台灣一直有一個迷思:1624年荷蘭人來了,台灣的歷史才開始。這種史觀始於陳水扁時期,杜正勝任故宮院長時舉辦一場名為「台灣的誕生」展覽,這一檔與荷蘭合作的展覽,有不少荷人所收藏的舊地圖與過去東印度公司文物,包括荷蘭人從台灣向明朝訂購的瓷器。
這些文物當然可以印證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即參與了第一波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但所有東亞國家,從麻六甲、馬尼拉、越南、巴達維亞,到日本的長崎、平戶等,哪一個不是呢?廣州、漳州、雙嶼等,早在16世紀就已是葡萄牙、西班牙的貿易往來港口。是以,這種「1624年荷蘭來台,所以台灣誕生了,我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姿態,實在有一點自卑,也缺乏世界觀。從原住民立場看更是謬誤,那是一種哥倫布所聲稱的「我們來了,美洲的歷史才開始」一樣,是帝國主義的史觀。台灣史豈是荷蘭來了才開始,那原住民和漢人呢?
台獨執念 斬文化臍帶
台灣不是一個荒島,而是開始有了多樣商業活動的商港。顏思齊的來台,鄭芝龍的崛起,皆始於此。若無鄭芝龍也就無後來的鄭成功驅逐荷蘭,完成開台使命。難怪高金素梅要質疑文化部:「1624這齣戲要讓觀眾看到的,到底是誰的歷史?若要談台灣史,為何不從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談起?還是這個海洋史觀只是為了一個400年的台獨政治執念?」她更一語道破,民進黨的海洋史觀不過是歐洲掠奪殖民的強盜史觀。
當前世界史的論述,逐漸擺脫歐美史家的話語霸權,回歸各民族、國家為主體的論述。只是民進黨的台獨史觀在抗中、反中意識下,罔顧歷史事實,不只是將一般熟知的日據時代歷史美化、國民政府遷台史醜化,更是從骨子裡刻意將國府扭曲為流亡政權,切割中國的歷史臍帶。如今文化部連更早的明鄭時期歷史也要竄改,自甘為帝國的犬馬,把台灣史碎片化。這樣如何對得起原住民族和唐山到台灣的開台祖先呢?民進黨的官一向是政治正確凌駕專業,下一任文化部長李遠敢導正錯誤的史觀嗎?

阿楨 2023-02-10 09:07:24

央視網評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問題出在哪兒? 2023-02-09

近一段時間,一些專家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等。這些觀點,看似為年輕人好,實則惹年輕人厭。
“專家”作為一種身份,帶有“知識權威”屬性。專家之所以能讓年輕人信服,除了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共情心理和堅定的職業操守,他們的建議在客觀上起到了普及知識、彌合矛盾、引領輿論的作用。
但有的“專家”很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未考慮過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健康壓力、就業焦慮和婚戀焦慮,每每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紙上談兵”“站著說話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態指點江山。
專家群體本身構成複雜,一些草根“偽專家”、“三無”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包裝,戴著五花八門的頭銜,湧向互聯網平臺,冒充權威之聲,甚至“跨界”對自己專業領域外的現象大肆評議,目的是為博知名度、最終實現“影響力變現”。還有個別專家,過度為商業利益代言。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不是讓專家閉口不言,而是希望專家“從年輕人的利益出發”,少一些嘩眾取寵,多一些人文關懷,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上,建立相互尊重的“公眾—專家”關係,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真知灼見。
  回應
媒體和資訊的亂象,很大程度是媒體和自媒體過度追逐流量、製造焦慮,製造對立,以謀求生存。
媒體和自媒體是沒有匹配的能力從專業上進行吹毛求疵的,只能通過斷章取義甚至是歪曲和誤導才能引起爭議。其他包裝出來的“專家”,說話好聽,通俗易懂,或者語出驚人,能夠激發受眾的各種共鳴和情緒,這恰恰是媒體和大V的最愛。於是,所謂的“專家建議”,很多要麼是媒體加工出來吸引眼球的,要麼是包裝出來的“專家”。久而久之,專家已經被汙名化。

阿楨 2023-01-23 08:46:27

時論廣場》民主與民本 誰以蒼生為念 2023/01/20 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

中國式的「民本主義」,講究的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方法是「民主協商」,而不是西方所謂的「民主投票」。3月4日,大陸將召開全國政協會議。新華社指出,對全國政協委員人選將「逐個審核把關」,嚴把人選的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
這當然不是賴清德主席心目中的「民主」,也不是五四青年夢寐以求的「洋菩薩」或「德先生」。我想請教賴主席的是:經過「民主投票」選出的貴黨前主席蔡英文,在「徵召」各種選舉候選人的時候,大權獨攬,有沒有像大陸這樣的「把關」?……

認定明清“閉關鎖國”的人,你們才是“閉觀鎖國” 2023-01-16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修木

1683年三藩之亂平定,臺灣收復,清朝坐穩,康熙下詔重新開海,不是以前的三年一貢的朝貢關係,歐洲帆船每年都可來廣州,還可建倉庫。康熙開海,並不是為了照顧歐洲人。中國有最大市場,而中國的瓷器、絲綢又是品質最好的。18世紀是康乾盛世,天下大致安定,而且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長,由此也帶來消費需求的急速增長。
  回應
清朝賣出貨物,收穫白銀,基本是單方面的,中國怎能是閉關鎖國?
在客觀歷史上,清朝確實沒有閉關鎖國;但是從西方中心主義的角度,清朝必須是閉關鎖國的,只有這樣,西方的殖民史觀才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