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1 06:12:24阿楨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澄社,1991)和《拍賣國民黨》(財訊,2000)雖是二個不同時空、不同團體的著作,但都有同一目的:清算國民黨黨產。

不會吧!《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可是號稱要澄清觀念的「澄」社之學術報告,其下內容也以探討民營化為主:
第一章 台灣黨國資本主義的架構與演化(一):公營事業
第二章 台灣黨國資本主義的架構與演化(二):隱藏性公營事業
第三章 台灣官營事業的規模與營運
第四章 官營事業民營化的理論分析
第五章 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國際現況
第六章 民營化方式的比較
第七章 民營化的配合措施
第八章 官營事業民營化的優先事業
第九章 行政院推動民營化政策的檢討
第十章 摘要、結論與建議

假「民營化」之名吧!瞿宛文在臺灣社會研究 20期(1995/08)151-175,早已指出書中顯示了強烈的反抗黨國威權的政治取向:
國家與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評論《解構黨國資本主義》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不單影響力大,並相當代表了當前贊成全面自由化的觀點,值得我們將其放在這時空背景下進一步的討論。此書就全面整理戰後官營事業的資料做出了相當貢獻。書中顯示了強烈的反抗黨國威權的政治取向,但是其所用的理論基礎是新古典經濟學,所依據的準則是靜態經濟效率,由其推論出全面私有化的結論。這樣的討論,一方面忽略了發展文獻中關於國家以集體力量替代尚未健全的市場制度的討論,因此也只強了「黨國」的層面,而忽視了黨國在發展過程中對「商」的扶植,以及其所造就成的「官商資本主義」。一方面也忽略了西方關於公共政策與市場制孰優孰劣的長期爭論,而只呈現了在1980年代極爲流行的極小化政府角色的保守思潮。在當今黨國威權體制解體重組之際,反抗威權不能再是我們唯一甚或主要的任務,當今亟需的是更複雜化的公共政策的討論。

清大社研所的吳泉源教授在<拆穿「民營化」的謊言,開拓另類的經濟思考>【台灣勞工陣線電子報1999. 1. 8】亦云:
過去大約十年來,台灣有關民營化政策的研究和辯論,有幾個重要的聲音與轉折點。第一個重要的聲音與轉折點,就是1991年由台灣大學陳師孟等六位教授所合寫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以下簡稱【解構】)這本書。這本批判官營事業黨政不分、利益輸送、效率低落,主張徹底民營化著作的暢銷熱賣,代表著台灣社會在掙脫國民黨威權體制的過程中,以新古典經濟理論為基礎的經濟自由主義,逐漸成為主導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新霸權。這個聲音直到1995年中央研究院的瞿宛文教授在台彎社會研究季刊(第20期)上的一篇深度書評(以下簡稱【瞿文】),才有了直接的回應。
http://labor.ngo.org.tw/weekly/B990108b.htm

是嗎?我更早在1993年的《台灣共犯體》便已析判如下了:
自由化者忽略了公營事業「經常不因利潤動機或經濟目的而存在的事實」,藉私有化瓦解國民黨政權者「未經深思熟慮的私有化程序,可能只是將威權的公有經濟與專政政治帶向金權掛帥的資本財閥政治,這樣不但不能達到民主的目的,更將是民主的反動!」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人家還有:
黨國資本主義已終結?>中國時報2006.09.14 瞿宛文

在解嚴前後,反威權統治的政治運動在經濟領域的訴求,是以「解構黨國資本主義」為主軸。其用黨國資本主義而不採劉進慶先生的「官商資本」,就是將目標放在黨國,而不處理官商或公私分際的問題。「黨國資本主義」的構成包括國民黨黨營事業及龐大的公營企業,以及黨國政治力對此之操控。反對運動對黨營事業部分主張全面「追討黨產」自不在話下。對於形式上隸屬全民的公營企業,則因受到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影響,而主張全面自由化、民營化。
既然這部分是改革威權體制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時刻應可檢討一下,台灣民主化走到今天,「黨國資本主義」是否真的被改革了?
黨產至今已被當作是威權時代的象徵,成為國民黨最負面的資產。雖說如此,國民黨在失去政權之後,過了六年才剛在上個月第一次就黨產公開作一總說明,離真正檢討並卸下此包袱還有很大距離。民進黨則將此當作炒作議題,每逢選舉或自身爆弊案時,拿出炒作一番,大幅削減了其追討黨產運動的正當性。若將黨產當作政治改革主要標的之一,則兩大黨的態度正顯示了台灣政治的困境。
將公營事業私有化的政策,其實從解嚴之後就已開始推動。反威權陣營主要是將公營事業也當作是「黨國的禁臠」,因此只有全面開放市場並且私有化公營企業才能解決,重點放在黨國的控制上。
解嚴之後,各種特許市場逐步開放。私部門其實關切的是公營事業的壟斷權,而不是私有化。因此自由化之後,與民爭利說已不再是推動私有化的主要力量。只是自由化之後,市場力量帶來的寡占壟斷再現,公共服務出現危機,但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下,兩大黨幾乎已無社會民主的政綱。
在九十年代,國民政府推動的私有化,引起諸多圖利財團的爭議。其採取的私有化方式甚為可議,或者有賤賣資產給特定財團之嫌,或者一般是以賣出官股方式進行,將官股比例降至半數以下,就宣稱已經民營化,官方仍握有控制權但已經不用被監督。陳師孟等經濟學者在一九九一年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 書,是反威權陣營的代表性著作,其中作者就清楚言明上述方式是最壞的一種私有化的方式。
但是,新世紀以來,新的執政黨不單延續使用上述「最壞的」私有化的方式來私有化公營企業,同時更進一步將公營事業黨派化、泛政治化,而不是公共化。
推動民營化至今共「完成」三十四家,只有少數不重要的企業是官股全部出清,其他則官股仍握有控制權。原先行政院核定推動民營化的家數是六十八家,但名義上的公營企業遠不只此數,實質上的公營事業單位則更是多不勝數,可容執政者指派人事的機會當以千計。
近年來執政者在人事指派上不以專業為考量而以酬庸為主的取向日明,公營企業的黨派化傾向也日益明顯,以致於股市出現了所謂的泛藍泛綠概念股。隨著藍營勢力的衰減,泛藍概念股主要只包括黨營事業,如(未賣出前的)中視元隆復華金等。泛綠概念股除了依據業主政治或利益傾向來分的奇美電、大陸工程等企業之外,公營或準公營企業如台肥、台橡、中鋼、中華電、華航、陽明、台鹽等,都被股民認列其中!咸認改革的目標應是使公營事業落實成為真正的公共資產,而非一黨的私產,但在綠色執政下,所謂的改革卻使得諸多公營企業成為股民心目中的泛綠概念股,也就是實質上的一黨私產,但是換了一個黨。
或許更令人憂慮的是此等現象似乎已被公眾所接受,認為是政黨輪替下理所當然的發展,而不在意要對公共部門建立監督體制。當初義正辭嚴要求黨國退出經濟活動者,如今則幾未曾對執政黨以此泛政治化方式民營化、控制公營企業有過指責。這或也意味著兩年後若政黨再輪替,大家預期會有同樣的現象只是再 玩一次大風吹。不過既然如此,那何謂「改革」?難道當初解構黨國只是為了有機會輪著作莊?
想當初一九九○年台灣的經濟學會還發表共同聲明,提出「反對政黨介入經濟活動」,今日如何?當初情況當然也部分反映了社會要求走出威權時代的共同要求。但是,缺失在於當時的批評很不足夠,以至今日無法應付新政府的貪腐,無法幫助我們向公共化方向邁進。
在當時多數的批評指控中,黨國的罪狀似被聚焦於壟斷資源,但其實更主要的是黨國被認為不具道德正當性,同時也不處理官商關係,以致於當執政者換為被認為具正當性者,壟斷公共資源就竟然成為可被接受的作法,官商勾結與貪腐就易更形嚴重。這在在顯示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對威權體制問題的檢討遠遠不 足,公共資源的監督機制仍極端欠缺,我們在公共化的道路上還有長路要走。
(作者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成員)
http://intermargins.net/Column/chu_01.htm

我也有<新黨國不分><國營事業政治化><如此的二次金改>《一兆元黑洞》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305350/2007112706104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698059/2007122306321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704164/2007061706405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447817/20070711063734

你算啥小?跟人家學者攀比!尤其下面的邪者:

澄社走調 論政團體何去何從>中國時報 2007.12.24 

曾幾何時,澄社這個台灣最重要的知識分子論政團體,不但光環明顯褪色,今年甚至還出現「社賊」風波,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澄社當初反對的東西,現在很多都回來了」、「知識分子就是要批判,但現在已經看不見批判的論政團體了」,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朱雲鵬的喟嘆,更加讓人感慨萬千。
澄社未來何去何從?因而成為此次知識分子「草山論劍」不約而同的討論焦點。事實上,與會者中的黃榮村、夏鑄九都當過澄社社長,朱敬一是澄社代表作「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作者之一,鄭瑞城、王振寰、李金銓則是另一本「解構廣電媒體」重要作者,錢永祥、林萬億是老社員,張茂桂至今仍留在澄社,他們對於澄社定位的反省,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一九八九年澄社成立時,二十多位發起人涵括那個時代最活躍、也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但早在成立初期,社員間的統獨紛歧就已逐漸浮現,最著名者首推胡佛、李鴻禧的分道揚鑣;後來幾年,社內的經濟學者、傳播學者曾因「黨政軍退出三台後應全民釋股或公共化」引發辯論;直到現在,自由主義偏左的社員差不多都走光了,剩下社員的同質性似乎愈來愈高。
朱敬一強調,「早年反對威權體制時,大家有共同敵人,後來主要敵人消失了,大家認定的次要敵人就不一樣了,所以一一離開」。他認為,在時代環境改變下,澄社借鏡英國費邊社的精神看似沒變,但「澄社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批判性的論政團體了,知識分子想要重組新的論政團體卻又充滿無力感。」
「有些澄社社員過去批判台電,後來自己卻變成台電董事,我現在都羞於承認自己曾經是澄社社員了,還好最近有幾個澄社大老站出來說話(指澄社首屆會長楊國樞等人呼籲陳總統回應曹興誠的兩岸政策主張)」,夏鑄九對於澄社的走調非常難過,他甚至批判「知識分子一定要跨過內心的魔鬼,我現在提到澄社這些東西都會感到傷心。」
在這種情勢下,幾個月前張茂桂「發難」,質疑澄社部分社員「利用澄社資源換取社會利益」,有的人常上談話性節目,有的人與執政黨關係太密切,他甚至要求追查這些「對民進黨不設防」的「社賊」。這些質疑並未出現具體回應,但他選擇仍留在澄社扮演不同意見者角色。
相較之下,鄭瑞城對於澄社仍有一定期待,「或許現在是澄社再出發的時候了」。將近二十年之後,澄社能否再次擦亮金字招牌,與會者顯然具有相當複雜的感受。檢視「澄社精神安在」的同時,他們也等於是在檢驗自己走過的知識分子論政足跡。

小心!別讓台灣陷入裙帶資本主義的泥淖>中時社論 2006.05.26

第一家庭女婿趙建銘一家五人,日前遭地檢署約談到案,其中四人訊後飭回,惟趙建銘遭聲押,旋獲法院裁定收押禁見。對大多數台灣民眾而言,趙建銘涉入台開內線交易案,幾乎是證據確鑿;他與台開案另外幾位關係人蔡清文、游世一同遭收押,合乎一般人民的期待。我們相信台灣人民對陳水扁親屬並沒有針對性的偏見,但是對於第一家庭成員及親信深度涉入政商利益糾葛,則完全不能接受。
陳水扁先生位居總統要職,政經權力極大,不但未能在主政六年間為台灣建設興利,卻縱容家人與親信涉入事業併購(開發、SOGO、華南)、土地標租(台肥)、人事安插(不及備載)、股票炒作(燁隆)、工程承攬(高捷)、內線交易(台開)、司法黃牛(陳哲男)等包山包海的事端。雖然前述案件尚未經司法審判確定,但諸多浮現證據已然使第一家庭成為台灣版裙帶政商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的核心,令許多民眾憤怒厭惡,值得我們嚴肅地討論與批判。
記得四十六年前,傅正先生在當時的黨外雜誌《自由中國》六月期中直言,「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尖銳抨擊黨國不分的混亂體制。在極權統治的陰影下,這個黨國一體的扭曲制度始終沒有受到挑戰,逐漸演變成為龐大的國民黨黨營事業。四十多年來,國民黨持續執政,以權力網絡逐步吸引金脈,再以所吸金脈布線鞏固權勢,形成「以財養勢、聚勢斂財」的黨國資本主義。一九九一年,多位自由派學者著書強烈抨擊,引起知識界不小的共鳴。
自此,國民黨在中央與地方的選舉迭見敗退,多少也與民間對黨國資本主義的負面認知有關。二○○○年時,國民黨丟掉政權,乃頓失政治槓桿,黨營事業樹倒猢猻散後逐漸不成氣候。再加上民進黨執政後持續追打,黨產賣的賣、捐的捐,至今只剩下象徵性的少許軀殼,黨國資本主義本質上早已土崩瓦解。
在學者與民進黨合力解體了黨國資本主義之後,台灣混亂的政經形勢是否有所改進呢?以最近趙建銘、陳哲男、馬永成等風風雨雨的涉案新聞觀之,台灣最新的政經怪獸已然誕生。它的控制神經中樞是在總統官邸;幾條主控神經分別由一妻、一婿、二秘、三師掌握,連接不同的利益環節。有些難搞的案子(例如台肥租地)得由陳總統親自出馬,才能一次喬定經濟部長與台肥董事長;其他大部分的利益分配與人事安插,都是由分支神經代行。當然,這些秘、師之輩也可能狐假虎威,自己從中狠撈一筆;但這是任何裙帶利益集團所必有的摩擦,不足為奇。如果攆走了「黨國資本主義」,換來的竟是以陳水扁家族近臣為輻射的「裙帶資本主義」,當初自由派學者千呼萬喚的改革,究竟所為何來?民眾一票一票投出來的政黨輪替,又有什麼意義?
更令人痛心的是,今日的貪腐相較於當年黨國資本主義的情境,似乎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蔣方良晚年的身體狀況不比吳淑珍好,卻不曾聽過她干預任何銀行人事。王家驊任蔣經國秘書多年,形同隱形人,哪裡敢宴邀八大金控財主?當年政戰系統極受寵信,惟僅能在情治系統內囂張,絕無能耐涉足公共工程、炒股、司法黃牛、百貨公司。蔣家有幾位親戚社會聲望並不好,然而也沒有像趙建銘這般斗膽,打電話給財政部長問明牌。國民黨時代有些紅頂商人圍繞在黨國體系外巴結搶食,卻也不曾聽聞定期到官邸請安送菜這般大膽無恥。經過趙建銘、陳哲男、吳淑珍等人諸多事例的洗禮,台灣民眾才逐漸體會:趕走「黨國資本主義」這位惡棍,新來的竟是「裙帶資本主義」的流氓;人民仍然做不了真正的主人。早年的外來政權也許有施政的盲點,但新到的本土政權卻更得貪腐三昧。四十年前少數紅頂商人的攀附鑽營,也比不上台開、彰銀、中信、遠東、高鐵等大老闆的長袖善舞。國民黨的一元化政經權力固然龐大,比起一妻一婿二秘三師,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在陳水扁周邊裙帶涉案一一浮現後,台灣人民是該覺醒了。「權力使人腐化」絕無例外;這與當事人是不是台灣之子全無關係。所有的政治權力都需要人民、輿論、司法無情的監督與制衡;這與政權本土不本土也全無關係。如果台開案能讓台灣人民見識到政客的醜陋、體會到裙帶資本主義的可惡,恐怕是這件弊案對台灣社會唯一的貢獻。
國庫不該是任何政黨的黨庫,更不該成為政商裙帶的私人財庫!傅正先生地下有知,一定會同意我們今日的感慨!

從台視釋股 看民進黨的新黨國資本主義>中時社論07/04/12

台視公司的公股釋出昨日終於拍板定案。非凡國際以二十四.一元擊敗鴻邦建設的二十二.六八元得標。財政部是台視的公股管理主管機關,據報載將釋出二董一監席次給非凡。非凡得標後取得官股二十五.七七%的股權,外界預期其將與賴國洲合作。賴先生若在非凡之外也取得富士、東芝、NEC與日立四家各四.八%的股權,取得經營權已經十拿九穩。即便財政部或行政院再使出什麼小動作阻撓,恐怕也只有短期效果。等到下一回董監改選,整個台視的經營權必將歸最大股東所有,政府勢必將全面退出。然而這樣的結果值得欣慰嗎?台視釋股代表台灣往黨政軍退出媒體跨進了一步嗎?坦白說,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其實,不論昨日價格標是開給鴻邦或非凡,結果都只是「大綠或小綠」的差別,政治勢力都是明目張膽地介入媒體。如所周知,鴻邦與自由時報一掛,而非凡則與李登輝女婿一掛;這兩個板塊雖有朝野在位之差,但都是親綠色政治版圖之一環,也都是黨政軍退出媒體所應排除之對象。但是兩組政治勢力不但不思媒體環境之改善,卻是積極以傀儡財團做投標掩護,必欲逞其染指媒體之黨派私慾,令所有媒體改造團體與傳播學者痛心。
這兩三年來,台灣的媒體環境每下愈況,當然都與政治勢力的黑手有關。在電視叩應節目風行之後,許多電視台都分別以特定之政治光譜觀眾為假想收視戶,自行調整言論方向,以吸引特定群眾,於是論調日益偏狹。這樣的操作當然不符合媒體公正、客觀、批判之應有屬性,但無論如何,各家電視台畢竟也還是在事後自行「選擇」政治立場,而不是由政治團體事前直接擁有媒體。但是這一次的台視釋股案,卻顯示民進黨蘇內閣政治勢力的介入,企圖在事前就掌握經營權;這樣的「掌控」心態,較諸媒體自行選擇立場,更是惡劣百倍千倍。
新聞報導指出,行政院先是對日本業者施壓,要求賣股票給特定御用媒體;然後再將台視原任董事長賴國洲解任,意圖清理後院;接著則對新光化纖吳東昇施壓售股;最後再小題大作,揮鍘斬去兩位NCC委員,意圖使該單位成為藍綠鬥爭的戰場,而不便對台視釋股案表示意見。此外,民進黨與台聯更私下逼迫親綠政黨推薦的NCC委員去職。如此一系列斧鑿斑斑的政治勢力介入,其目的就是要在目前已然偏頗的媒體環境中,再培植一塊正綠旗的淨土,心態可議可誅、手段無理無恥。若不是富士電視台特派員跳出來指責,造成輿論大嘩,台視股權恐怕早就被自由時報集團拿走。這樣胡作非為的內閣,難道僅僅是鄭文燦一人行為「欠妥」?為什麼那一群執政者打手級的所謂「資深媒體人」,都不敢置一辭評論?
從台視釋股案,我們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新興「黨國資本主義」的雛形。十六年前,自由派學者若干人著有《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不當涉入諸多營利事業多所批評。當時,自由派學者抨擊國民黨黨營事業有三項特質,曰與政府共同出資、曰最愛金融保險特許事業、曰最愛傳播事業。如今,民進黨執政七年,對於這三種批評則照單全收。民進黨一方面將國營事業行庫對鍾愛綠軍的生意人釋股或與之合作經營(如彰銀、華南、國票、開發),另一方面則意圖將媒體納入黨營黨產的禁臠(如民視、台視)。現在,國民黨依約將其擁有之媒體售讓,但民進黨卻說那是「不當」交易,千方百計嚇阻買家,意欲阻撓,想讓國民黨始終脫不掉黨產的包袱。但另一方面,民進黨卻汲汲聚斂,意圖自己篡奪黨國資本主義的盟主地位。這是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手段?什麼樣的民主理念?什麼樣的核心價值?
一樁台視釋股案,我們看到民進黨與蘇內閣的黑暗與墮落。雖然花落非凡而非該黨屬意的鴻邦,使民進黨功敗垂成,但是就媒體環境而言,其實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李登輝說民進黨政府與共產黨沒什麼兩樣;沒錯,就黨國資本主義而言,民進黨不但超越了國民黨,而且正向共產黨迅速靠攏。

中國時報 2008.03.04 
綠色黨國資本主義?
桂宏誠
     近來接二連三爆發了政府投資設立鐽震公司、將賠本賤售華揚史威靈公司及圓山飯店公產移轉「民營」等三案,凸顯政府政策一味追隨歐美公營事業民營化思潮的結果,學會的竟然只是「以權易錢」及遁入民營以逃避監督。未來立法院和監察院在為人民看緊荷包及糾彈公務員違法或不當的作為上,應該共同聯手發揮憲法所賦予的職責。
     行政院長張俊雄在成立鐽震公司被揭露時,曾強調國防部僅出資百分之四十五,所以鐽震性質應屬民營。張院長的說法並沒錯,因為依據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規定:「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且政府資本超過百分之五十者」,才可算是公營事業。但國防部投資民營公司是否應先經立法院審議通過?而立法院對於政府所投資的民營公司,即連藉監督政府而間接監督該民營公司的權力也不應擁有嗎?
     幾位澄社學者,在民國八十年時曾提出一份「解構黨國資本主義」的報告,而這份報告也是民進黨抨擊國民黨執政時期介入經濟活動的重要理論依據。然而,該報告的副標題是「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其中提及國民黨執政時的民營化常有「藉集體轉投資或其他障眼手法擺脫公營身份,得以隱身為民營企業的『隱藏性』公營事業」的情形,這種情形卻在民進黨執政將屆八年來仍未解構。甚至在鐽震案中還顯示民進黨絲毫不遑多讓,竟然在面臨可能失去權力的前夕,直接以人民納稅錢投資設立民營公司,並可準備用來為綠朝權貴預謀出路。
     從鐽震案可看出,民進黨執政近八年來,反而變本加厲地直接把國庫通私庫,並建構了「轉公濟私」與逃避監督的新模式。事實上,在「解構黨國資本主義」的報告中,明確反對持股超過百分之五十才算公營事業的認定標準。因為,持股雖然未過半,卻仍可能是最大的股東,但只要遁入民營後,就可以不受到監督。以鐽震公司為例,即使不算經濟部透過耀華玻璃公司轉投資的百分之十五股份,國防部的官股佔有百分之四十五,應是最大股東而能掌握控制權,但卻屬於「狹義的公營事業」而可逃避立法院或監察院的監督。
     何況,「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報告中也強調,現代巨型企業或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權大多相當分散,單一股東有時只要握有百分之三、四的集中股份,就足以控制企業的經營權。如政府利用公營事業或財團法人的轉投資成立控股公司,透過控股公司對子公司連鎖控制效果,就可控制整個關係企業集團,形成龐大的法外「公營事業體系」。民進黨政府或許即深諳此一道理,故在面臨權力可能易手前夕,先以權力把直接國庫的錢投資設立不受監督的「假民營」公司,未來可再伺機完成「私有化」及藉以開展出政商網絡關係。
     政黨輪替而民進黨執政將屆滿八年,我們在驀然回首之時,始才發現「黨國資本主義」在民主化後,只不過是換了顏色而已。(作者為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特約研究員)

阿楨 2024-10-07 02:23:24

預算遭擋嗆釋憲?粉專踢爆「奇怪開銷」:2場戲花8千萬

立法院2024/0920日開議,立委高金素梅不滿「原住民禁伐補償金」預算編列不足,提案退回總預算案,在藍白合作下,以59票對46票,聯手退回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喊提釋憲。粉專「政客爽」直批,包括文化部兩場歌仔音樂劇就花掉8千多萬,排擠到其他表演團體的獎補助費。
太陽光電計畫花大錢結果效率超低,都執政八年了大家只看到光電發大財的成效。最後台電負債爆表,「高買低賣購電、不合理的購電成本」,還好意思講財務虧損撐不住才漲電價,這就像開餐廳賣虧本餐,然後還要逼客人加錢。
《1624》總共耗資超過8600萬,兩天就燒完,相當驚人。這種由中央政府出面打理的藝文盛事,尤其以天價計的開銷,理應經過詳細的規劃與嚴謹的預算編列、審查。但他翻遍文化部及傳藝中心的預算書,卻找不到這筆預算科目,極度懷疑是臨時動支預備金或各單位湊出來,沒有按規定編列,更沒經過國會審查。假如政府的開銷都可以這麼做,那還需要預算審查嗎?要怎麼為人民血汗錢把關?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也當著時任文化部長史哲面直批《1624》完全沒有原住民觀點或台灣主體意識,「沒有海洋史觀只有歐洲國家的強盜史觀!」
  相關新聞
預算被退也要釋憲?藍委怒轟:大法官淪為綠營圍事小弟
  回應
文化部長小野變強盜
預算亂編確實該退回,以前亂編有冥黨利委護航例如8800億分贓預算,結果還淹大水。
民進黨政府在圖利表演團體?
100萬找個歌仔戲團搞定,淨賺7900萬,爽!
養肥貓,有圖利他人之行為,檢調要查

阿楨 2024-05-12 02:07:01

中匈關係升級 一次看懂陸外交「朋友圈」有哪些夥伴關係 2024/05/10 中時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洲三國,於當地時間9日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準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製」的獨特性。
以「戰略夥伴關係」為例,若前面冠以「全面」二字,意味著這種夥伴關係涵蓋面更加廣泛,包括政治、經貿、安全、人文和國際地區事務等各個領域,顯示出雙方對彼此關係更高層次的認可和追求。
「全天候」則表明雙邊關係能夠經受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是以高度政治互信和友好感情為基礎的一種「鐵桿」情誼,不僅意味著雙方各領域合作廣泛深入,在國際地區事務中也相互支援,共同進退。
項昊宇將中國的夥伴關係分為5個類別:
一般性夥伴關係,如牙買加、芬蘭等;
冠以「全面」或「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如荷蘭、以色列、新加坡等;
一般性戰略夥伴關係,如印度、韓國、加拿大、烏克蘭等;
冠以「全面」「全球」「全方位」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俄羅斯、越南、泰國、德國、英國,以及東協、歐盟等;
冠以「全天候」「永久」的戰略夥伴關係,包括與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哈薩克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例如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俄早在1996年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戰略合作」意為共同討論世界經濟問題,在軍事和戰略方面合作,並在國際舞台上展開合作;「戰略協作」指除「戰略合作」的內容外,雙方還在軍事技術等方面協作互助。
  相關新聞資料
挑釁中國後悔了?立陶宛總統公開對華認錯!
立陶宛總統傳欲將我駐處改名 外交部:涉2國協議不會接受
啪!啪!打臉外交部長吳釗燮洩密說!徐巧芯秀證據揭露捷克外交部期刊3/26早已公開援助烏克蘭專案細節!
  回應
吳釗燮被打臉了!外交部給立陶宛的錢錢白白浪費了!
斷交部學學蔡英文論文是如何封存30年呢!
該國已公布,國內當機密。
做賊喊賊
整個國家機器綠粹側翼打一個人

阿楨 2023-10-04 06:43:01

國造"海鯤號"搭魚雷能破共艦? 退役將領黃征輝:海鯤號「落後二十年」根本不了解潛艦作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jjdj91qk
國造潛艦 國造貪污(回應:監察院不見?)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Burji_6Ol-c

又一「應調查對象」入監察院!他轟:對雞蛋之亂彷彿沉睡 2023/10/03

總統蔡英文近日任命勞動部政務次長李俊俋出任監察院祕書長,陳菊都可以逾越憲法分際當監察院長,李俊俋被任命祕書長不過是相同的套路。官員疫苗採購不力,黑心快篩採購亂象,進口蛋的管控疏失,監察院視而不見,自我矮化成為政黨附隨組織,酬庸找綠到出汁的人才是政治正確。

國造潛艦「海鯤號」明年將下水 前海軍中將:有些人說法是極端的外行話

「海鯤艦」(SS-711)2023-09-28在台船高雄廠亮相,引發朝野關注。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就指出,只要在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各擺兩艘潛艦,就可以封堵住解放軍海軍出第一島鏈的通路;還有稱P-3C與潛艦聯合獵殺等構想,這些都是極端的外行話。潛艦都是坐底伏擊單幹,美日對兩個出第一島鏈的制扼海峽極端重視,根本沒有可能讓我們也參一腳,以免誤擊。
潛艦最關鍵處在隱密,其次是耐潛力,解放軍有AIP系統的039A/B(元級)則可低速潛航15天以上,而上浮充電,是傳統潛艦產生噪音最大的時刻,極易遭獵殺。
  相關新聞資料
海鯤號造價高達15.4億美元,泰國海軍以10.3億美元採購3艘S-26 T(039A/B)。

一周軍評:潛艇自造夢一場 2023-10-01 觀察者網

海鯤號和劍龍級一樣,其艦艏艉為雙殼,中段指揮生活艙為擴大容積,採用了單殼。單殼減阻,雙殼增浮,同時,新時代雙殼體潛艇在靜音設備佈置上更有優勢。
  首先,海鯤號指揮台外殼凸起明顯、外形嚴重不平整,台船表示是“瘦馬現象”,學術上叫“薄板船體焊接變形” ,在焊接軍艦內部支撐的時候,船體表面會出現形狀凹凸變形,看上去就像一匹老馬一樣。對於海鯤號來講,在焊接工藝有所欠缺的基礎上,其指揮台外殼上的消音瓦片佈置,包括指揮塔和艇體過渡部分處理,以及至關重要的指揮塔聲學處理都無從談起。當然,目前這個狀態下的“海鯤”也不只是指揮圍殼缺乏消音瓦,整個艇體目前看也沒有消音設施安裝的痕跡。現代搜潛反潛作戰就是比較純粹的鬥獸棋,失去聲學優勢的潛艇往往只能通過坐底伏擊的辦法被動去期待“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