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5 06:28:17阿楨

《鄭芝龍》


《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果實,2002)又是本替鄭芝龍(海盜、叛臣、漢奸)平反之書,但寫得不合傳紀體,而是不時地夾敍著當時明、荷、西、日各方官商勢力的人、事、時、地、物,讀的無法一氣呵成地了解鄭芝龍之生平。

是嗎?那你得了解前評《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作者湯錦台之「大航海時代」史觀!

那也不能像混元居在《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官網之下評啊:

本書是「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一書的作者湯錦台先生,繼續討論當時關鍵人物的作品。傳統上中國史觀對於鄭芝龍的評價不是很高,因為他背明投清後,在北京落得身首異地的下場,不忠而且死得很難看。但是,作者從時代背景分析著手,認為鄭氏是開啟中國海外貿易先鋒的人物,其原本並無降清之意,但是與隆武帝意見、個性不合,為了繼續維護家族龐大的海外貿易利益及沿海商民的利益,誤以為滿清會如同以前明朝政府一般厚待自己,所以投清,但由於馬上民族的滿州人思維不同,不在乎此種海外貿易,而且擔心鄭氏勢力獨霸八閩,而且其子鄭成功堅決反清立場,最後遭到滿清權貴抵制而慘死,實乃當時複雜的情勢所致,並非鄭芝龍智略短淺。
本書有提及一個有趣的故事,頗值深思:
當年「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其中大商人兼海盜頭子王直被官府欺騙而斬首,王直生前曾經帶同貿易伙伴葡萄牙人登陸日本九州種子島,該島主種子島時堯對於葡萄牙人帶去的火槍甚感興趣,火槍因而傳入日本。如果熟知日本戰國史的人,想必都知道種子島的洋槍,後來傳遍戰國大名,織田信長更以此討平敵對勢力,促使日本統一。
中國官府眼中的海盜頭子王直,將葡萄牙人帶去日本,日本因而引進新式技術,但海盜頭子王直最後慘死祖國街市,何其諷刺!繼承海盜頭子地位的鄭芝龍後來也是慘遭殺頭。
參照日後中、日二國對於世局的反應,大而無當的中國,面對西方浪潮,將近四百年的摸索,現在中國大陸要走改革開放,是否就代表中國官方已決定參與現代化的工程,還是另一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假象呢?沒有認真地面對世界,只是對於經濟利益沾沾自喜,任由民族主義高漲。古今對照,遙想鄭芝龍四百年前的處境,一時之間彷彿更能體會作者筆下所言時代的無奈了!台灣漢人時代因鄭氏而啟之,下一步又將如何面對民族主義高漲、政經局勢發展不協調的中國大陸呢?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7820381675

有啥不能?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啥是台灣的當代?
「去化中國」啊!「本土化」啊!「全球化」啊!「現代化」啊!「後現代眾聲喧嘩」啊!
管它啥「屎」觀?只要有啥市場,便有啥「屎」!

難怪連【維基百科】和【經典雜誌】也會「史觀正確」超來:

鄭芝龍(1604年-1661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中國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藩,為臺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在西方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Iquon」、「Iquam」、「Equan」所指均為其人。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蔡善繼的庫吏。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鄭鴻逵、鄭芝豹。
鄭芝龍18歲時,至澳門的舅父黃程處學習經商,並於澳門接受天主教洗禮,教名Nicolas,因此也被稱作Nicholas Iquan(尼古拉一官),能絲竹樂器、西班牙吉他;之後往來東南亞各地,後到日本九州娶福建華僑翁翊皇的義女田川氏為妻,一開始追隨於日本平戶島的華僑李旦門下,後來自成一黨(一官黨)跟李旦成競爭情勢,李旦過世後,鄭芝龍逐漸接收其勢力;1623年接收李旦的事業船隊,後又吸收李旦旗下最重要的的武裝勢力;於1624年將基地從日本遷到臺灣笨港(今北港附近)的倭寇日本甲螺顏思齊,此後不久,荷蘭人登島,驅逐了以臺灣島爲基地的其他勢力,鄭芝龍遂攜妻子定居于大陸沿岸,擁有當時福建沿海實力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勢力及商業團隊,橫行於臺灣海峽。
崇禎初年福建總督招安海盜,鄭芝龍奉招歸附明朝政府,1628年,接受福建巡撫招安,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和荷人進攻,官至都督總兵官。不久便返回福建南安老家,成爲當地首富,也是少數迎娶了日本人卻仍能正式返回大陸的海盜。不久鄭芝龍應明政府要求率軍討伐其他昔日一官黨結拜契兄弟的海盜力量,包括李魁奇、鍾斌、劉香等人,大獲全勝,名震福建。不久福建省內發生旱災,鄭芝龍遂以巨船載饑民數萬殖民臺灣,並給予移民十分優惠的資助條件,令他們自行拓殖。
當時的臺灣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據史料記載當時拓殖的難民不久便能夠衣錦還鄉,因此而引發了向臺灣島移民的浪潮,這是曆史上首次大規模有組織的由大陸向臺灣移民。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臺灣南部,在今臺南市修築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兩城,駐防近兩千余人,但大陸移民卻多達數萬,荷蘭人無力治理全島,城外便成爲鄭芝龍的天下,殖民的中國人均須向鄭氏納稅,鄭家也因此聚斂了大量財富,富可敵國。此外本業的貿易商業上,在日本鎖國後,鄭芝龍很少見地和荷蘭一樣,仍然持有日本幕府的貿易特許權。鄭家跟德川幕府關係不差,日後的南明時代,鄭家還曾數度租傭兵於日本。
順治元年(1644年),南明弘光皇帝冊封鄭芝龍爲南安伯,福建總鎮,負責福建全省的抗清軍務。次年1645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鍵爲帝,年號隆武,鄭芝龍被冊封爲南安候,負責南明所有軍事事務,一時間權頃朝野,短短的幾個月時光是鄭芝龍政治生涯的頂峰。但實際上鄭芝龍並無匡扶明朝復國的雄心,遂與清朝接觸,僅帶心腹從人北上降清,時為1646年。
同年不久後,清軍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鍵,其子鄭成功曾苦勸鄭芝龍未果,遂至孔廟焚儒服哭廟後率部出海。而投降清軍的鄭芝龍,卻遭到南征主帥貝勒博洛的背約挾持前往北京。在北京時,芝龍先是被編入漢軍正黃旗,再轉鑲紅旗,1648年賜三等子爵,1653年晉封同安伯,
爲了安撫鄭成功,清朝對投降的鄭芝龍優待有加,數奉皇帝令命其子鄭成功投降,鄭成功均堅辭不受。1655年,有人劾鄭芝龍縱子叛國乃被削爵下獄,兩年後黃梧上疏力主叛將家族當逐出北京,乃被命充軍吉林寧古塔,唯未果行。
1660年,福建巡撫佟國器報截獲鄭芝龍與鄭成功私信,議政王大臣會議遂以「通海(敵)」罪名奏請將鄭氏全家斬首,後改爲流徙寧古塔,1661年順治帝去世,年幼的康熙帝繼位,由鰲拜、蘇克薩哈等四輔臣輔政,同年十月,蘇克薩哈矯頒詔斬鄭芝龍于寧古塔。
相關資料、作品 著作
1977年《臺灣叢談》:臺灣史蹟研究會彙編、幼獅文化事業。ISBN 666530189-3
1992年《開啟臺灣第一人鄭芝龍》:湯錦臺著、果實出版社。ISBN 9867796047
1993年《龍虎風雲》壹、貳:陳舜臣著、遠流出版社。ISBN 9573220687、
1998年《鄭芝龍大傳》:陳文德著。ISBN 9573234823
2002年《臺灣第一世家之一:船王鄭芝龍》:秦就著、實學社。
2004年《開拓臺灣的先驅:鄭芝龍傳奇》:華文出版社。ISBN 7507515605
舞臺劇「一官風波」:邱坤良編導。
2001年5月臺灣臺北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夏季公演。
2002年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秋季公演,廣州、北京巡迴公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8%8A%9D%E9%BE%8D

鄭芝龍傳奇性一生【經典】撰文/廖彥博

公元一六六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排除內部對於征台的疑慮後,鄭成功編組兩萬五千名部隊,從金門料羅灣出發進攻台灣。在事前已經詳細蒐集水文情報的情況下,鄭成功在眾將面前,設下香案,跪地祈求媽祖,喃喃默禱,祈求進軍順利,果然水漲船高,演出一幕成功的「天祐我軍」祈禱戲碼,鄭軍士氣大振,於四月三十日取道今日已經成為內陸的台江內海鹿耳門水道入台,直攻原本在後方的普羅民遮(Provintia,今赤崁)城。普羅民遮城猝不及防,很快被鄭軍攻下。
但是接下來圍攻熱蘭遮(Zeelandia)城卻無如此順利。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屬軍隊火力強大,鄭軍包圍千人守軍的熱蘭遮城長達九個月不能攻下。為解決軍糧問題,鄭成功遂命部隊屯墾。期間遠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知道此情形後,派援軍來台,但卻被鄭軍擊退。據劉獻廷《廣陽雜記》記載:「鄭氏以小舟往,而釘小舟於巨艦之旁,人沒於水而火其舟。」鄭軍以縱橫閩粵沿海的小型帆快船放火突擊,雖無荷船的船堅砲利,但顯然占了上風。海戰結束後,鄭軍轉以金廈調集而來的大砲三十門猛轟熱蘭遮城後方高地的烏特勒支(Utrecht)碉堡。一六六二年一月二十五日,鄭軍發動了一次大砲擊,在一天內發射兩千五百發砲彈,攻下烏特勒支堡,占領制高點。此役讓荷蘭指揮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決定投降。鄭成功正式領有台灣,結束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三十八年的統治。這是黃種人第一次向歐洲白人爭奪殖民地成功之例。
鄭成功,福建泉州南安人,生於日本平戶,二十四歲時起兵抗清,縱橫中國東南沿海十五年。他在結束對荷蘭戰事後不久即病逝,實際在台灣時間只有十三個月。然而他對台灣人的精神面貌的影響,以及他一生事跡在十七世紀東亞國際舞台上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並未因生命的終結而告消失。要回顧這段歷史,必須先回到十七世紀中葉,鄭氏家族開始在中國東南海域的發跡開始。
我們可以將鄭成功其父——鄭芝龍傳奇性一生,看作是十七世紀東亞首屈一指跨國海上貿易公司的興盛與敗滅。
鄭芝龍從小就不喜讀書,卻好擊劍游俠之事,二十歲時離家到澳門投靠親戚,結識當時橫跨亞洲的走私海盜李旦,成為其得力助手。鄭芝龍在年輕時,就顯現其討海人「亦商、亦盜、適應力強」的天賦,他能通包括閩南語、官話(北京話)、日語、荷語,甚至西班牙、葡萄牙等各國語言;同時,也有其以商業利益為核心的靈活經營手腕,如為求結識葡萄牙商人,在澳門接受天主教洗禮,教名尼古拉斯.加斯巴德(Nicholas Gaspard);隨李旦到日本平戶港之後,他迎娶日人田川氏,作出落戶定居的姿態,最重要的是,在江戶晉見德川家康後,鄭芝龍日後取得了當時正處於鎖國的日本港口獨家代理的進口許可,這是鄭氏躍升為東亞海上霸王的重要關鍵。
鄭芝龍:政商軍複合集團的興亡
李旦死後,鄭芝龍被迫離開日本。隨後他侵佔李旦在台灣的產業,並且與另一個海盜顏思齊結合,共以台灣的笨港(今嘉義新港、雲林北港附近)為基地,在附近設了十個城寨。當時福建一帶正大鬧饑荒,鄭芝龍取得荷蘭許可,趁勢招募數千災民到台灣來開墾,逐漸建立自己的勢力,這也是鄭家與台灣的第一次接觸。
鄭芝龍建立海上武力以後,在沿海提供貨運保鏢,或攔路收取貨稅釐金。明軍水師幾次征剿,都被鄭芝龍打敗。福建巡撫改剿為撫,決定招安,恰好鄭芝龍也有心經營政治影響力,於是在一六二八年(崇禎元年)接受明朝福建海防游擊官職。接受明廷招安之後,鄭芝龍自知出身海盜,於是一面盡力交好大內宦官,並在士大夫階級、部閣大臣之間,禮數備至,作盡公關,博得極好名聲;一面累積平定海賊(事實上是消除其海上貿易競爭對手)、擊退荷蘭騷擾廣東戰船等戰功,因此政壇順遂,一六四五年時陞到最高的軍職——都督。
身為一省軍事最高長官,鄭芝龍又與其他明廷武官有所不同,無疑地,明末的鄭氏企業,已經是一個傑出的「政商軍複合」跨國經營範例。鄭芝龍以政扶商,打著朝廷招牌,從事自家海上通商。他以個人財力支持私人軍隊,閩省鄭家軍旗幟獨樹一格,沿海各國船隻往來閩粵南洋,都須掛鄭氏旗幟方能通行。極盛時期,鄭芝龍的海上商業王國版圖,遠達南洋與日本。
鄭氏的崛起,是當時的特例。在海禁年代能經營商業成功者不乏其人,但是同時在政商二界得意,並且不拘泥原則、遊刃有餘者,則是第一人;這樣的性格,成為日後三百多年以來閩南人在官商之間雙棲的原型。
為謀進一步由海洋向內陸中國擴展事業版圖,以及徹底提升鄭氏家族的經社地位,鄭芝龍積極栽培子弟進入以科舉為主的官僚系統。崇禎末年,其弟鄭鴻逵已官至都指揮使;其子鄭森(也就是鄭成功)七歲由日本接返泉州後,接受正統儒家文官養成教育,由南安縣學生員,入貢南京太學,師事當時名儒錢謙益。兩叔姪一文一武,顯見是將來家族政治及武備上預作栽培的接班人。
可是,明朝覆亡,清兵入關,使得這個政商軍複合企業必須面臨嚴峻的局面。鄭芝龍雖然用企業財力擁立了南明隆武帝朱聿鍵,但他意識到,在福州的這個小朝廷絕不能保障鄭氏企業版圖。在爭取日本幕府援軍失敗,以及南攻的清軍放出和談交換條件後,鄭芝龍決定對隆武福州政權「撤資」,換取與清軍和平談判,藉以保持家族的經濟政治利權。但是這一次的豪賭並沒有成功,不但鄭芝龍本身被挾持到北京,隆武政權迅速潰亡於汀州,他一生奮鬥經營的跨國政商集團也分崩離析。
鄭成功:海上遺民的春秋大義
一六四六年八月,明隆武二年,二十四歲的鄭成功踏進被清軍洗劫一空的安平鎮,正經歷他一生最痛苦的局面:他效忠的皇帝被俘遇害、他的父親投降敵人,他的母親田川氏遭清軍姦汙而自盡。黃宗羲《賜姓始末》中稱:鄭成功「用彝法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斂。」接下來,痛不欲生的鄭成功到孔廟,在孔子像前焚去儒服,誓師反清。此刻的鄭成功徹底地成為他所不曾料想的「遺民」──一個為昔日「天地君親師」所遺棄的孤臣。
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台灣歷史學者李敖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再次提及這段時隔三百五十九年的故事。李敖的演說點出了鄭成功終其一生尋求解答的問題:一介儒生如何應對綱常崩解、國破家亡的困局?
當時所有的讀書之人,都被迫去回答這個問題。面臨國破家亡,有人力抗不屈,如夏完淳;有人選擇順從接受,如錢謙益;也有人反抗不成,遂潛心於實務,如顧炎武。在七歲回國後受儒家官僚養成教育的鄭成功,他的精神面貌與父親鄭芝龍商人盤算的心態相比已有很大不同,更接近「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士大夫階級。他在焚儒服之後起兵抗清,也是選擇維護原有天地秩序的努力。
然而不同的是,南京太學生鄭成功擁有其父遺下的海上王國勢力遺產。鄭芝龍被挾北上後,原有的鄭家勢力四分五裂,各有地盤畫地自守。剛開始時鄭成功在其中勢力最弱,但是高舉反清復明大旗,卻使得他具有擁兵的正當性,不但能逐步統合鄭聯、鄭彩及鄭鴻逵等原鄭家勢力,也吸引許多不願臣服滿清的遺老前來歸附。如此,反清復明的「春秋大義」加上原有的財經複合海上武裝,終於造就鄭成功的武功。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91/edu03.htm

金門幫致富秘訣 平穩賺慢錢>商業周刊 2008/10/30 
 
 金門,人口不到十萬(約八萬三千人),但目前遍布在全球各地的金門華僑卻高達七十餘萬人(含後代),這群「金門幫」雖已離鄉背井至少六十年,卻相繼在異地開花結果。【文/胡釗維】
金門,人口不到十萬(約八萬三千人),但目前遍布在全球各地的金門華僑卻高達七十餘萬人(含後代),這群「金門幫」雖已離鄉背井至少六十年,卻相繼在異地開花結果。
被稱作新加坡「船王」,擁有近百艘集裝箱貨輪的張允中指出:「我離開金門時,金門的農作物只有土豆(花生),根本沒有人想要。」資源幾乎是零。出海可能會死,留下卻不一定活得下來,所以刺激一代一代的金門人搭著舢舨,離開家鄉,形成冒險、不安全感、隨時準備移動的性格,類似海上「吉普賽人」。
「金門幫」的特色:他們這一生,早就「死」過一次,活下來都是賺的。他們比其他人更珍惜現在所有。他們雖然希望致富,做生意的手法,卻慢得像烏龜,十年、二十年的等待司空見慣。石油危機、九七年金融風暴、二○○○年科技股泡沫到這一波金融海嘯,他們都躲過去。他們賺慢錢累積財富,所以沒有失速。
這次「世界金門日」海外最大代表團領隊龍城集團董事長陳成龍,他的父親移民馬來西亞柔佛州,靠賣魚養活一家,他很清楚記得,父親跟他說金門人到南洋,是「逃避戰亂」,而不是尋求「暴富」;即使小時候吃過苦,價值觀卻沒有模糊過。
因為活下來不容易,他們一輩子都寧可慢,而不要因為快而翻船。張允中在船務公司工作,蹲馬步就蹲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才出來創業;同樣主張慢慢來的觀光鉅子楊忠禮,也不羨慕別人賺快錢的速度。賭場,他說不能做,「也一定不會做!」即使這個行業回收快,可能五年就拿回本錢,但是他卻選擇投資電廠,擬出一個兩百年的投資計畫,寧可等上三、四代的商機,也不羨慕一夜致富的傳說。
太平洋船務董事主席張允中一生事業沒離開過海,但是自己等創業這一天,一等就等了二十五年,他先在新加坡人開設的船務公司工作,自認已掌握了船務的專門知識與經營竅門,才決定自立門戶,開創太平洋船務公司。為何年屆半百才決定創業,張允中在接受本刊電話訪問時以閩南語回答:「呷緊係會弄破碗。」
張允中總愛將「穩健保守」掛在嘴邊,三個面向:重視風險更甚於獲利、重視衝刺既有客戶更甚於開拓新客戶,以及重視企業內部團結更甚於相互競爭。如此的生意邏輯,讓太平洋船務成立至今四十年,僅在石油危機與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出現虧損,並因此逐步成長為新加坡最大的船務公司。
汶萊第一百貨董事長林國民的經營哲學則是,有錢就開店,沒錢就等到有錢再擴張,所以六十年的發展歷史中,他沒有跟銀行借過錢,靠的都是自己賺的辛苦錢。有「汶萊金門王」之稱的劉錦國,他所創立的華和商場從一個人看管的小商店,如今成長為超過八百家大型賣場,看似風光的他,光是在做攤販階段一做就做了二十一年,成功來得晚、來得慢,卻會來得久。
金門幫逐步成為南洋諸島間最重要的貿易商後,再進一步拓展事業到岸上貿易,陸續成立「九八行」,這指的是,他們所經營的貿易洋行,所代理的貨物,僅抽取二%佣金,利潤非常低,相較於當時洋人動輒三○%利潤,有極大差距,但金門幫卻也靠著低利,將當時南洋諸島間的貿易全握在手中。
一九四○至一九七○年間,除黃祖耀家族在胡椒生意嶄露頭角外,金門幫的黃木榮、黃啟堂也在南洋陸續闖出「丁香大王」、「咖啡鉅子」等名號,極盛時期,南洋將近七成的胡椒、香料與咖啡,全掌握在金門幫的手中。
「九八行」的商業模式能夠成功,除了低利,還在於這是一個靠交情關係建立起的貿易網,東南亞SMI企業集團董事長黃進益即指出,金門幫很少和其他華人做生意,每個在南洋的金門人做買賣時,都會先打聽對方背景,「寧可一天做不成生意餓肚子,也絕不讓利潤被其他人分走。」
光在新加坡一地,就可見到超過三十個金門會社,甚至較人口數是金門十倍的泉州會社還多出一倍。會社,在移民華人世界已是常態,不過,金門會社扮演的角色,還不只維繫海外鄉親而已,更是個商業情報站,黃進益即指出,「九八行」許多貿易商品的價格,都是在金門會社中訂出來的。
對於上一代命是撿來的金門幫來說,與其說他們很會做生意,不如說他們做生意很懂得走「活」棋。中國有句諺語:「不能一條路走到『黑』!」意思是,再有把握,都不孤注一擲。「巧的和笨的一般長」,這句話可以解讀為聰明人賺快錢和比較笨的人賺慢錢,時間拉長了其實賺得一樣多。
 
 星月無盡 Our Island, Our Dreams (2009)
 
導演:唐振瑜
演員:楊貴媚/陳意涵/吳中天/陳正偉/黃世元
劇情簡介
全片在金門取景,描述金門人對於與軍人談戀愛的忌諱及70年代金門當兵的趣事,帶出金門的美麗戰地風光;由很久沒有在大銀幕演出的影后楊貴媚領銜主演,繼《海角七號》後,企圖結合電影和地方風土人情的作品。
星君、阿勁和阿浯三個金門少年,總維持著平衡的三角關係,誰都不願意先動搖,他們以為只要不點破,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改變,可以繼續假裝,繼續那樣無憂無慮。直到,一個從台灣來的白目阿兵哥翰威打亂了這個合諧。
翰威的熱烈追求,喚醒了星君對愛情的渴望,無奈翰威的阿兵哥身份,激起了姊姊得月塵封已久的往事:想當年,她是風靡金門的撞球西施,總有成群結隊的阿兵哥上門來使出渾身解數,只為博得美人芳心。而他,是一位威風凜凜的軍官,兩人因誤會而結下樑子,最後卻陷入愛河,不料這份感情最後卻成飄渺往事。
翰威的出現帶來了新的衝擊,當保存自我與對外挑戰兩種思維衝突,使得青梅竹馬的三人也無力去抵擋...。
有人憶起過往傷感,有人沉浸在戀愛喜悅,有人繼續死守原地,有人想要勇闖天涯。究竟,這些緊緊纏繞、卻又互相矛盾的親情、友情與愛情,會找到平衡嗎?
影片短評
軍旅生活的甘苦,金門的愛情故事,平淡而真實。演員演技生嫩,可惜。戰地風光一處接一處,濃濃歷史感。小品淡淡的演技,卻隱含著深刻的愁悵,溫和的抒發滿腔的情感,是一種平淡的另類體驗
真是一部很好看的國片,風格也很清新~~整體評價給4.8顆星星!!推薦大家去看喔~~
推薦是一部可以看到戰地風光,又笑中帶淚的感人故事!!到底要留下或是離開,一直是最難的抉擇!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otw49804241&channelid=CH23
 
《星月無盡》充滿人文關懷與地方特色  文:Swallow
 
我想這是繼《海角七號》後,又一部讓人感動的國片,除了愛情戲的部份,還有濃濃的人文關懷,再加上對金門許多景點的介紹,是部充滿地方特色的電影。
《星月無盡》改編自金門過去最紅的「冰果西施」、「撞球西施」的真實故事,由曾為「撞球西施」的得月過去與輔導長的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作為開端,多年後,得月的妹妹──「貢糖西施」星君,也受到阿兵哥的翰威的熱烈追求,想到父親不贊同女兒和軍人交往,姊姊得月無法走出的那段戀情,還有身旁好友繼浯與阿勁若有似無的情愫,星君非常猶豫…… 金門,是許多人人生旅途的中繼站,曾在金門當兵的,當退役或軍隊調動,便離開金門了;而金門當地人,長大成人後就到台灣闖天下去;留在金門的,僅是少數,不是老弱婦孺就是對金門有特殊情感者。
電影大部分以星君的好友繼浯的口白為主,從他的敘述可感覺到他對金門的熱愛,對鄉土付出了很多的心力,也投身於金門文化的研究,並進而推展,將金門的歷史文物介紹給遊客了解,而讓他如此依戀金門、不想離開金門的原因,除了他對金門的喜愛外,還有為了陪在兒時玩伴星君身邊,兩人從小就是青梅竹馬,繼浯對星君從友誼漸漸昇華成愛慕,只不過身旁還有小時的同伴阿勁,阿勁同樣也喜歡星君,為了不破壞彼此的友誼,暗戀之情就此深埋心中。
而電影中最感人的故事莫過於得月年輕時的一段往日情,兩人因誤會而相識,但得月父親禁止得月與軍人交往,不知是父親為了保護金門的女孩,還是金門的女孩與軍人交往總是換來破碎婚姻的緣故,孝順的得月只好忍痛放棄這段感情。多年來,得月孤獨一人過著,看著軍人爭相追求的星君,彷彿看到過去的自己,因而不斷地回想過去與輔導長交往的情景。
得月父親過世前,曾自責當初不該插手得月的感情,也認為該放星君自由,讓她自己去追尋自己的幸福;當父親過世後,得月的繪畫作品也多了人物,而星君也和翰威到台灣打拼。我想獨身的父親應是得月最沉重的負擔,為了不讓父親擔心,得月拒絕了輔導長,也從此不再談任何感情,而她也身兼母親的職責,負起管教妹妹的工作,當她的父親過世,她才真正地放開心中的大石頭,敞開心防、勇於面對外面的世界,星君也才有機會離開金門,姐妹倆的羈絆消除,能接觸的世界更寬廣了!
當面臨選擇時,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有關「愛情」以及「是否留在金門」的選擇,並沒有真正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抉擇,只要能替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不論結果的好壞,能讓自己成長是最重要的。因此繼浯選擇留在金門,繼續他的傳承使命;阿勁為了情傷遠走台灣,轉移重心,讓自己的視野看的更遠更開闊;而星君則為愛前往台灣,和男友一起奮鬥。 電影製作非常精緻,在優美的配樂播放下,再搭配金門當地的美景,非常相襯,也令人憧憬金門的一草一木,真想直奔金門度假遊玩去,金門歷史悠久的古蹟、海景、金門酒廠以及特殊的地質景觀都是金門必遊景點。電影的每一幕幾乎都是以金門的景點或美景作為背景,像是星君一家所住的得月樓,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也別有一番風味。由此看來,本片很可能會成為初次到訪金門的入門手冊,透過電影可讓從未到過金門的遊客對金門有初淺的認識。
在演技派楊貴媚的帶領下,電影非常出色,她舉手投足都散發著悲情的感覺,只要她一出場就令人想到得月過往的戀情,非常催淚,相較之下,年輕演員們的演技就顯的生嫩許多。電影其他部分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和過去的人氣賣座國片《海角七號》相比,雖然兩片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電影,但本片在述說情感的層次以及人文關懷上又比《海角七號》更上層樓,是部非常令人驚艷的優質國片。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17&eid=v217112
 
主題:未來是不是又會出現很多山寨版的海角七號? 2009/4/28
回應
1F本片號稱是金門版的海角七號,想以拍仿類似海角七號的影片模式來吸引過去的海角七號迷的支持,但是又看到本片在網路上被罵到體無完膚,如果說拍海角七號的相類似題型的電影可以賺大錢,那這一部的為何開出來的票房會那麼慘不忍睹?還是海角七號在觀眾心中只能有一部容不下第二部?但如果片商不信邪為了想賺好幾億,未來是不是又會出現很多山寨版的海角七號?
3F台灣人就喜歡拍爛片騙自己同胞,什麼是電影?這種電視劇你用菲林拍就叫做電影?海角這些素人為何演起來能讓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導演功力絕對要好,編劇絕對要寫的精準,星月無盡?怎麼比?一個從影20幾年第一次當導演,拍的好不好我們不說,但是票房已經給了答案,下片吧
5F不要再拿海角比了,二片一點都不一樣好嗎,各有不同情愫,我覺得星月還是有它可看之處,支持星月加油
8F雖然星月跟海角同期拍攝,但得月跟輔導長的回憶是在2009年補拍的,也就是說2009年才拍了輔導長坐船寫信還有情書,這不免令人多作聯想,真的說同期拍攝就可以撇清抄襲??
9F若樓上朋友所言屬實,那導演也太沒創意了,這種票房他該滿足了,影片也該下片了吧
15F其實真的不需再打口水戰了,星月無盡好不好看大家可以上,無名小站搜尋星月無盡裡私人部落格,那都是真正看過,的人之後的回應,我想就可見真彰了
18F引自看過的人的部落格,應該準了吧
http://www.wretch.cc/blog/glayking/8456465
一部關於金門的台灣電影 星月無盡,很開心抽到它的兩張特映票,雖然這兩天放假回雲林,還是趕著回來參加信義威秀特映會,畢竟這是在金門取景的電影,對我來說金門是人生中一個轉折點,當年抽中金門外島就好像已經註定了一些事情,這部電影對 待過金門的人,在那裡當過兵的人一定特別有感觸!!!
結果免費的特映票,找好幾個人都沒興趣看,真得很慘....,這種題材的確很難引起大眾興趣,除非本身跟金門曾經有過的經歷才可能會想看,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部很小眾的電影題材,而且廣告還主打比海角七號好看??!!結果.......開演前十分鐘,劇情平淡的舖成,讓我這什麼電影都能很專心的人?出神啦!!!
除了金門的某些著名場景 貢糖店、老街、貞節牌紡......會讓我稍微回憶一下,但是這些獨特的場景,攝影鏡頭總是一鏡到底,沒有任何運鏡可言,比(三立)(民視)電視連續劇.......還慘,人物刻畫表現不出共鳴,還好重要角色的演技不會太差,可惜...楊貴媚,劇中台詞不多一直演著相思病,根本沒有任何演技發揮,甚至連情感戲臉部特寫都沒有,遠遠的不動畫面.....真難叫觀眾投入,我想比較有趣的部分是 古早老街戲,但是 笑點 連茂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很老梗.........老套....就說到這...畢竟這是難得金門電影,不要批太多....文筆也不好,只是這樣的品質真.....冒冷汗,感覺會上映一週就下檔危機,對唐導演在國片上奮鬥很欽佩,可惜資金不夠吧!!應該要拍好一點的.....冏,國片還是要繼續努力?!!!
19F這會不會是史上宣傳最多但是票房最慘的國片,愛到底483萬,根本沒宣傳的亂青春還有43萬,巧克力重擊還有70萬,我的媽呀這證明找魏導站台也沒法改變難看的事實,我不講海角或囧男孩的票房,真是太難看了,慘慘慘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63378
 
另詳參本館:海角七號
 
阿楨 2024-04-21 02:07:44

中時社論》1624 文化部謬誤的海洋史觀

文化部花費8千多萬製作一部大型歷史歌仔戲《1624》,找來歌仔戲偶像級明星群演員,也找來擅長現代歌劇的舞台劇導演,但所得到的評價卻超出預期的低。
台灣誕生 非始於荷蘭
台灣一直有一個迷思:1624年荷蘭人來了,台灣的歷史才開始。這種史觀始於陳水扁時期,杜正勝任故宮院長時舉辦一場名為「台灣的誕生」展覽,這一檔與荷蘭合作的展覽,有不少荷人所收藏的舊地圖與過去東印度公司文物,包括荷蘭人從台灣向明朝訂購的瓷器。
這些文物當然可以印證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即參與了第一波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但所有東亞國家,從麻六甲、馬尼拉、越南、巴達維亞,到日本的長崎、平戶等,哪一個不是呢?廣州、漳州、雙嶼等,早在16世紀就已是葡萄牙、西班牙的貿易往來港口。是以,這種「1624年荷蘭來台,所以台灣誕生了,我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姿態,實在有一點自卑,也缺乏世界觀。從原住民立場看更是謬誤,那是一種哥倫布所聲稱的「我們來了,美洲的歷史才開始」一樣,是帝國主義的史觀。台灣史豈是荷蘭來了才開始,那原住民和漢人呢?
台獨執念 斬文化臍帶
台灣不是一個荒島,而是開始有了多樣商業活動的商港。顏思齊的來台,鄭芝龍的崛起,皆始於此。若無鄭芝龍也就無後來的鄭成功驅逐荷蘭,完成開台使命。難怪高金素梅要質疑文化部:「1624這齣戲要讓觀眾看到的,到底是誰的歷史?若要談台灣史,為何不從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談起?還是這個海洋史觀只是為了一個400年的台獨政治執念?」她更一語道破,民進黨的海洋史觀不過是歐洲掠奪殖民的強盜史觀。
當前世界史的論述,逐漸擺脫歐美史家的話語霸權,回歸各民族、國家為主體的論述。只是民進黨的台獨史觀在抗中、反中意識下,罔顧歷史事實,不只是將一般熟知的日據時代歷史美化、國民政府遷台史醜化,更是從骨子裡刻意將國府扭曲為流亡政權,切割中國的歷史臍帶。如今文化部連更早的明鄭時期歷史也要竄改,自甘為帝國的犬馬,把台灣史碎片化。這樣如何對得起原住民族和唐山到台灣的開台祖先呢?民進黨的官一向是政治正確凌駕專業,下一任文化部長李遠敢導正錯誤的史觀嗎?

阿楨 2021-08-21 08:18:55

政治正確下的斯卡羅 看不到全部真相 2021-08-21 聯合報

公視「史詩級」的電視劇「斯卡羅」上周推出,引起廣泛回響,原住民籍立委高金素梅以「迷失在官方史觀中的細膩史詩」形容該劇。有人認為,與其說是歷史劇,不如說是反映當前政治正確、投射現實政治需求的政治劇。歷史向來是當權者合理化政權的工具,當權者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說明、詮釋歷史,政治下的歷史很多時候只呈現部分的真相,而看不到全部的真相...
  回應相關新聞
原民學者:應學習更多不同族群的文化與歷史
  回應
台灣最擅長的就是抹黑中國、竄改歷史、混淆視聽,台灣人就是喜歡會抹黑、造謠、硬坳又不認錯的政黨。

斯卡羅-維基百科
  正面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表示,「這是孕育自台灣這片土地,獨特而波瀾壯闊的故事。」「我們希望用比過去更高的製作技術和格局,來帶動台灣影視音產業的發展,讓本土的IP、演員和製作人才,都能被國際看見。」
  負面
楊渡,在臉書粉專上批評「斯卡羅」竄改歷史,把李仙得英雄化、美化,「那簡直是對被屠殺的原住民再次的侮辱」,而且是對被出賣的台灣人尊嚴的踐踏,「公視成了綠營傳聲筒」,「文藝創作不能竄改歷史」。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林廣挺指出,這部戲藉由原住民作為敘事工具,投射當下臺灣社會亟欲「提升台美關係」和「擺脫中國」。
  相關新聞
沒有粉絲尖叫的「金曲32」!五大亮點力拼抓住直播觀眾
  回應
金馬/金曲獎愈來愈本土化, 海外華人不願參加,根本走不出去, 愈來愈沒看頭....

阿楨 2020-07-07 10:09:59

沒有外國黃金,哪來大英帝國

2020-07-02,英國高等法院當天在一場有關存放于英格蘭銀行金庫中價值10億美元(8億英鎊)金條的訴訟作出裁決稱,英國政府“明確承認”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胡安•瓜伊多為委內瑞拉總統,因此拒絕將黃金歸還給馬杜羅政府。
英國政府和英格蘭銀行的所作所為,雖然看起來駭人聽聞,但熟悉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大英帝國自古以來就有搶奪他國黃金的“傳統”,委內瑞拉只不過是最新的受害者而已。
  最早的受害者是西班牙。
15-16世紀的西班牙,征服了美洲,同時強迫當地人為自己開採金銀礦藏,大量的貴金屬支撐起了西班牙帝國對世界的征服。
西班牙的成功,很快就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羡慕和嫉妒,他們都躍躍欲試,準備分一杯羹,而其中最積極的,則是島國英格蘭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她頒佈《私掠許可證》,鼓勵英國海盜對西班牙從美洲運輸黃金回國的商船進行搶劫。
不勝其煩的西班牙人,最終怒而對英格蘭宣戰,然而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卻被英國艦隊所擊敗,西班牙開始走上了下坡路,並最終失去了整個帝國。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室吃夠了苦頭,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也沒有逃過大英帝國的鐵鉗。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被迫於1917年3月15日引退,羅曼諾夫家族巨額的財產和土地,被新生的革命政權依法沒收,然而國外龐大的資產是革命政府所無法觸及的。然而,隨著沙皇一家的死,這些海外資產也成為了“無主之物”,成為了他人的獵物,而英國這次自然也“當仁不讓”。於是,這些黃金和財產就此沒有了消息,消失在了英國銀行的金庫當中。
  回應
盎格魯撒克遜人本身就是強盜的後代。
整個大英帝國史,就是一部燒殺搶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