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6 07:13:40阿楨

《中國古代酒具》

《中國古代酒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爲第一部介紹中國古代酒具讀物。以通俗簡明文字,敘述中國酒具發展軌迹;以豐富精美圖片,展示曆代酒具生動形象。增長你文化歷史知識,提高你藝術鑒賞水平。

上述有點言過其實了,《中國古代酒具》254件酒具中、青銅酒具就占了117件,書前彩圖廿四頁也才50件、其餘是整本書黑白圖鑑式逐一介紹,只在<後記>(p.394-407)泛論了中國古代酒具史和文化。

那你得了解作者杜金鵬的背景:198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曆史系考古專業,同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現任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20年來,致力于夏商考古研究,在史前考古和中國文明起源研究方面,亦有所探討。是“偃師二裏頭遺址”的主要發掘者之一。他主持的國家重大科學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偃師商城小城年代與分期研究》專題,從考古學上解決了夏、商年代界限問題,在國內外學術界産生較大影響。獨著或合著有:《二裏頭陶器集粹》、《文明起源史話》等學術和知識讀物7部,發表學術論文約70篇。曾獲得首屆胡繩青年學術獎,多次獲得全國青年社科研究優秀論文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考古專家之書可難如下文通俗簡明:

酒具楨:本文之圖無法上傳!)

 

酒具,是酒文化最原始的載體。酒具包括盛酒的容器和飲酒的飲具,甚至包括早期制酒的工具。

  簡介

酒具包括盛酒的容器和飲酒的飲具,甚至包括早期制酒的工具。有了酒具,酒在進入我們的胃腸之前,才有了詩意的停泊,才有了量定的情誼,才有了“感情深一口悶”和“感情淺舔一舔”的席間俗語,才有了“茂林修竹”和“曲水流觴”的蘭亭雅事,才有了“李白鬥酒詩百篇”的詩意豪情。

酒有黃酒和燒酒之分,酒具有金、石、玉、瓷材質上的區別,還有尊、壺、杯、盞器型上的分類。酒具的優劣,可以體現飲酒人不同的身份;酒具的演變,可以觀照時代的變遷。[1]

  中國古代酒具的發展

  遠古時期

遠古時期的人們,茹毛飲血,火的使用,使人們結束了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農業的興起,使人們有了賴以生存的糧食,多余的谷物則被用來釀酒。陶器的出現,使人們有了炊具。從炊具開始,又分化出專門的飲酒器具。最早的專用酒具究竟起源于何時,很難定論。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這種酒醪在現在仍很流行),呈糊狀和半流質,對于這種酒,就不適于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應是一般的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遠古時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形狀類似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陶器。

⑴南方河姆渡文化時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聯想到在商代時期的酒具應有相當久遠的曆史淵源。

⑵釀酒業的發展,飲酒者身份的高貴等原因,使酒具從一般的飲食器具中分化出來成爲可能。酒具質量的好壞,往往成爲飲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專職的酒具制作者也就應運而生。在現今山東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的一個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釀酒器具和飲酒器具),據考古人員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個專職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時期晚期,尤以龍山文化時期爲代表,酒器的類型增加,用途明確,與後世的酒器有較大的相似性。這些酒器有:罐、甕、盂、碗、杯等。酒杯的種類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

  商周的青銅酒器

在商代,由于釀酒業的發達,錫器和青銅器制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制作酒具爲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在周代,也有專門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銅器起于夏,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銅制酒器爲夏二裏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 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據《殷周青銅器通論》, 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爲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占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爲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風格也帶有不同曆史時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甕、瓿、彜

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爲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溫酒器,飲酒前用于將酒加熱,配以杓,便于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爲樽,漢代流行。

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鑒,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爲冰鑒。

  漢代的漆制酒器

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爲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見的。在湖北省雲夢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裏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爲瘦長。

  瓷制酒器

瓷器大致出現于東漢前後,與陶器相比,不管是釀造酒具還是盛酒或飲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體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爲唐代出現了蒸餾酒。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一些適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爲"偏提",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産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熱後飲用。故發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溫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鬥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 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瓏瓷及各種仿古瓷。

  明清酒具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瓷酒器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初制瓷業以永樂、宣德年間爲最盛,不論數量和質量都超過前代。江西景德鎮成爲陶瓷業的中心,所燒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頗爲著名,不但享譽國內,而且成爲國外貿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間生産的“鬥彩”、“五彩”、“冬青”等均爲新的品種,亦頗負盛名。明代中葉,出現了一種新工藝,即景泰年間創世的“景泰藍”。景泰藍制品,多爲帝王將相、高貴顯達用做餐具和酒器,成爲中國古代酒器發展史上新的奇葩。

  明成化年間,制瓷業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所燒各式酒杯更是技高一籌,被人稱爲“成窯酒杯”。此時的青花瓷也引人注目,尤其所繪圖案與中國古代繪畫藝術融爲一體,給人以清淡典雅、明暗清晰的感覺。青花酒器傳世頗多,如各類青花梅瓶、青花高足杯和青花壓手杯等青花酒器,均爲藝術珍品,再現了明代匠師們極高的人生修養和藝術境界。

  清王朝時期,由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對瓷器的喜好,中國制瓷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瓷器除青花、鬥彩、冬青外,又新創制了“粉彩”、“琺琅彩”和“古銅彩”等品種,真可謂“五光十色,耀眼奪目,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清代流傳在世的精美瓷酒器頗不乏見,最常見的器形主要有梅瓶、執壺、高腳杯、壓手杯和小盅等,如景德鎮琺琅彩帶托爵杯、康熙鬥彩賀知章醉酒圖酒杯、青花山水人物蓋杯、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及各種五彩人物壓手杯等,均爲清代瓷酒器精品,飲譽海內外,有些已高價出現在國際拍賣市場上。

  除了瓷質酒器外,明清的帝王顯貴們對金銀酒器和玉酒器依然鍾情不減,愛意有加。明定陵中出土的萬曆禦用金托玉爵、金托金爵杯、金箭壺、傳世的陸子剛玉卮和合巹玉杯,以及山東鄒縣明魯王墓出土的蓮花白玉杯等,均爲明代酒器佳品,就連萬曆帝孝靖皇後棺內也隨葬金溫酒鍋一只,可見當時人對飲酒的養生之道頗爲重視。

  清宮設有“造辦處”,專爲皇室制造各類物品,其下所設金銀作和玉作便是承做金銀器和玉器、珠寶的重要作坊。目前故宮所藏的不少原清宮酒器,如雍正雙耳玉杯、乾隆雙童耳玉杯、“金甌永固”金杯等即爲造辦處所制。除此,外埠貢入的金銀、玉質酒器也不在少數。

  蟠桃乃傳說中的仙桃,吃了可長生不老。曆代多以蟠桃寓意長壽,成爲繪畫題材中常見的吉祥圖案。這種認識在明清時期頗爲流行,在出土或傳世文物中也有不少桃形酒器,如1982年12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銀器窖藏中,出土的7件蟠桃銀杯形與項聖思桃形紫砂杯相似,以枝葉襯托桃杯,結合巧妙自然,既美觀又實用,皆爲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中國自三國時期就開始流行碧筒飲,即以莖葉相通的荷葉來飲酒。後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時期的工匠們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料,模仿荷葉制作出了各種各樣的酒杯,俗稱“荷葉杯”。荷葉、蓮花本爲一家,皆具有清熱涼血、健脾胃之功效。圖中這件蓮花玉杯可能是由荷葉杯演化而來的,宋詞“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蕩,時時盞裏生紅浪,花氣酒香清廝釀”,惟妙惟肖地再現了以荷葉、蓮花杯進行碧筒飲的場面。

  清代的瓷、金、銀和玉等質地的酒器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多仿古器。如清宮禦用的雙耳玉杯、龍紋玉觥、琺琅彩帶托爵杯、銅彩獸耳尊、各類瓷尊、雙貫耳瓷壺和天藍釉雙龍耳大瓶等,皆爲清代仿古酒器。清代仿古酒器盛行,可能與康、雍、乾等三位皇帝嗜酒有關。

  明清時期,雖然外倭不斷襲擾,但作爲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的酒文化仍在繼續發展,作爲酒文化載體的酒器亦以其固有的強勢,向世人展示著它不朽的藝術內蘊和輝煌成就,也許這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之魅力所在。

  其它酒器

在中國曆史上還有一些獨特材料或獨特造型的酒器,雖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金、銀、象牙、玉石、景泰藍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明清時期以至解放後,錫制溫酒器廣爲使用。主要爲溫酒器。

  夜光杯

玉竹筒形杯

唐代詩人王翰有一句名詩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爲玉石所制的酒杯,現代已仿制成功。

  倒流壺

在陝西省博物館有一件北宋耀州窯出品的倒流瓷壺。壺高19cm,腹徑14.3cm,它的壺蓋是虛設的,不能打開。在壺底中央有一小孔,壺底向上,酒從小孔注入。小孔與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下孔不漏酒。壺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時酒可不溢出。設計頗爲巧妙。

  鴛鴦轉香壺

宋朝皇宮中所使用的壺。它能在一壺中倒出兩種酒來。

  九龍公道杯

産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條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龍,酒具上繪有八條龍,故稱九龍杯。下面是一塊圓盤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時,如適度,滴酒不漏,如超過一定的限量,酒就會通過"龍身"的虹吸作用,將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稱公道杯。

  瀆山大玉海

專門用于貯存酒的玉甕,用整塊雜色墨玉琢成,周長5米,四周雕 有出沒于波濤之中的海龍,海獸,形象生動,氣勢磅礴,重達3500公斤,可貯酒30石。據傳這口大玉甕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從外地運來,置在瓊華島上,用來盛酒,宴賞功臣,現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園前團城。

  當代酒器

現代釀酒技術和生活方式對酒具産生了顯著的影響。進入二十世紀後,由于釀酒工業發展迅速,留傳數千年的自釀自用的方式正逐淅淘汰。現代釀酒工廠,白酒和黃酒的包裝方式主要是:瓶裝、壇裝。對于啤酒而言,有瓶裝、桶裝、聽裝等。在生活水平較低的七、八十年代前,廣大的農村地區及一部分城市地區賣的如果是壇裝酒,一般要自備容器。但瓶裝酒在較短時期內就得以普及,故百姓家庭以往常用的的貯酒器、盛酒器隨之而消失,飲酒器具則是永恒的。當然在一些地區,自釀自用的方式仍被保留,但已不是社會的主流。

民間所飲用的酒類品種在最近幾十年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十多年前,酒度高的白酒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一直都是消耗量最大的,黃酒在東南一帶普遍。在八十年代之前,啤酒的産量還很少。但八十年代後,啤酒的産量飛躍發展,一躍而成爲酒類産量最大的品種。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等的消費量一般較小。

  酒類的消費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的酒具有以下特點:

小型酒杯較爲普及。這種酒杯主要用于飲用白酒。酒杯制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近年也有用玉,不鏽鋼等材料制成。

中型酒杯,這種杯既可作爲茶具,也可以作爲酒具,如啤酒、葡萄酒的飲用器具。材質主要是以透明的玻璃爲主。

  有的工廠爲了促進酒的銷售,將盛酒容器設計成酒杯,得到消費者的喜愛。酒喝完後,還可以作爲杯子。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罐裝啤酒越來越普及,這也是典型的包裝容器和飲用器相結合的例子。

洋酒從清末開始引入中國,飲酒方式和飲酒器具也傳入中國。西方人飲酒,在不同的場合下,飲用不同的酒,則要選用適宜的酒杯,不能隨便亂用。

  洋酒酒具在一些較爲高檔的餐飲場所得到應用。餐飲場所,分高、中、低等幾檔。高檔餐飲場所由于銷售的酒大多爲洋酒類,故飲酒器具有西方化的特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高檔場所所使用的酒具逐步在民間得到一定的認可,但並不普及。

  餐飲場所中的酒具以星級賓館或飯店較爲規範。在二星級賓館以上的場所,必須具備酒吧。星級越高的賓館,其酒吧的規模就越大,設施越齊全,豪華,酒的價格越高。理所當然,其酒具就更加齊全和規範化。

  目前在酒吧所售的酒,以洋酒居多,品種主要有白蘭地、威士忌、蘭姆酒、杜松子酒、俄得克、香檳、利口酒等。雞尾酒也較爲普遍。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酒杯,這是酒吧工作人員的基本常識。

  酒杯種類繁多,造型各異,這有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時,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對外交往中,正確使用好酒杯是非常重要的。

  酒杯容量

飲用不同的酒,選用不同的酒杯,杯的容量是最爲重要的,曆史上用盎司(英語是Ounce,簡寫成oz)作爲酒的液量單位。英美單位制都有這一單位,略有不同,如英制1盎司爲28.41ml;美制1盎司爲29.57 ml。16盎司折合1品特(美制)。

現在推行國際單位制,用毫升數表示酒具的容量。30ml代替原先爲1盎司 的容量。

  常見的酒杯容量

以下是常見的酒杯容量:

威士忌純飲杯 (Whisky Line)   ⒈5 ~ 3 oz

雪利和波特杯 (Sherry & Port)   2 ~ 3 oz

甜酒杯 (Liqueur)   1 ~ 1.5 oz

白蘭地專用杯 (Brandy Snifter)    3 ~ 8 oz

雞尾酒杯 (Cocktail) 2 ~ 4.5 oz

酸酒杯 (Sour Cocktail Glass)   ⒋2 ~ 6 oz

香檳雞尾酒杯 (Champagen Cocktail Glass) 4.5 ~ 6 oz

古典杯 (Old Fashioned)   6 ~ 8 oz

哥連士杯或高杯 [Collins (or Tall Glass)]  10 ~ 12 oz

冷飲杯 [Cooler (or Tall Glass)] 15 ~ 16.5 oz

海波杯 (Highball) 6 ~ 10 oz

啤酒杯 (Beer) 10 ~12 oz

生啤酒杯 (Mug)   12 ~ 32 oz

水杯 (Water Glass)  ; 10 ~ 12 oz

  國外酒具種類

西方人飲酒,在不同的場合下,飲用不同的酒,要選用適宜的酒杯,不能隨便亂用。

洋酒酒具在一些較爲高檔的餐飲場所得到應用。餐飲場所,分高、中、低等幾檔。高檔餐飲場所由于銷售的酒大多爲洋酒類,故飲酒器具有西方化的特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高檔場所所使用的酒具逐步在民間得到一定的認可,但並不普及。

餐飲場所中的酒具以星級賓館或飯店較爲規範。在二星級賓館以上的場所,必須具備酒吧。星級越高的賓館,其酒吧的規模就越大,設施越齊全、豪華,酒的價格越高。理所當然,其酒具就更加齊全和規範化。目前在酒吧所售的酒,以洋酒居多,品種主要有白蘭地、威士忌、蘭姆酒、杜松子酒、俄得克、香檳、利口酒等。雞尾酒也較爲普遍。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酒杯,這是酒吧工作人員的基本常識。

酒杯種類繁多,造型各異,這有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時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對外交往中,正確使用好酒杯是非常重要的。

飲用不同的酒,選用不同的酒杯,杯的容量是最爲重要的,曆史上用盎司(oz)作爲酒的液量單位。現在推行國際單位制,用毫升數表示酒具的容量,以30ml代替原先爲1盎司的容量。

  葡萄酒具

曾經,你有沒有過擁有一套葡萄酒酒具的欲望?水晶的那種,晶瑩剔透得可以讓人愛不釋手。因爲只有擁有了它們,才能讓你盡享每一縷的襲人酒香。

酒杯的形狀可以決定酒的流向以及酒的香味的品強度,酒杯的造型、容量、杯口的直徑、杯緣吹制的處理以及水晶的厚度,決定了酒入口時的最先接觸點。當把酒杯推向嘴唇時,味蕾開始全面警戒,當酒的流向被引導至適當的味覺感應區時,也産生了各種不同的味覺。而當舌頭開始與酒接觸時,立即會有三種訊息被釋放出來,那就是:溫度、質感及酒的風味.

  一般一套完整的酒具應包括一只酒樽,一套水杯,(又稱“常飲杯”,喝水和軟飲料),一套紅酒杯,一套香檳杯,一套白葡萄酒杯,一套烈性酒(威士忌等)酒杯。酒杯在餐桌上的擺放也有特別的講究。從左到右,最大號杯(水杯)在最左邊,最小號杯(白葡萄酒杯)在最右邊。至今最受歐洲人喜愛的酒杯依然是純淨剔透的水晶杯。每一只不同杯口及杯身形狀,不同杯壁厚度,不同花飾及不同設計家族的水晶杯,似乎都代表一份美麗的心情。當微醺的酒意在杯裏快樂地打旋時,且不說品,單是把玩甚至靜靜地把它擺在客人的席前,便已美得令人驚歎了。

  杯子造型不簡單

不同葡萄品種及不同酒類,其香氣、果味、酸度、單寧及酒精度的特質各有不同,而這些特質又會受到酒杯形狀的影響。

一個好的酒杯的設計需涵蓋三個方面。首先,杯子的清澈度及厚度對品酒時視覺的感覺極爲重要;其次,杯子的大小及形狀會決定酒香味的強度及複雜度;最後,杯口的形狀決定了酒入口時與味蕾的第一接觸點,從而影響了對酒的組成要素(如果味、單寧、酸度及酒精度)的各種不同感覺。

  酒杯的造型完全決定于酒的成分

首先,酒杯的大小很重要,它會影響到酒的香氣及強度,吸氣的空間需依不同的酒的特質來決定,紅酒需用大的杯子,白酒需用中型的杯子,烈酒則用較小的杯子,如此,可以強化果香的特質而不是酒精味。其次,斟酒時,不該將酒杯倒得太滿,紅酒最好約4~5盎司,白酒3盎司,烈酒爲1盎司。

  杯子種類不簡單

每一種葡萄都含有不同的果味果酸,白葡萄酒的主流是Chardonnay和Riesling。前者強勁,酒精含量高、果酸低、酒質醇厚;Riesling産自北部較涼的地區,酒精含量低、果酸較高。充分體會Chardonnay白葡萄酒的風味要選用它的專用酒杯——杯口的設計令酒入口時先流向舌頭中部,然後向四面散開,酒的各種成分産生和諧的感覺。而品嘗Riesling所用的杯子,杯口微岔,先把酒導入舌尖,即舌頭的甜味區,因此突出了果味,使高酸度的酒的酸味相對降低。

說到紅酒,CarbernetSauvignon(加本力蘇維翁)的果味重,酸度低,品嘗時用的酒杯,可以讓酒流向舌頭中部,然後向四面流散,令果味和果酸産生和諧的感覺,至于PinotNoir(黑皮諾),由于具有相當高的酸度,應該選用郁金香杯形的酒杯,杯口可以令酒先流過舌尖的甜味區,突出其果味,平衡了本來較高的酸度。酒杯並不會改變酒的本質,但是通過合適杯形的引導,可以讓酒流進舌頭適當的味覺區(舌頭有4個味覺區,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頭後面對苦味敏感,舌頭的內側對酸度,而外側則對鹹度最敏感),從而得到最高的味覺享受。

香檳杯笛形的杯最適合用來盛載香檳酒。因爲笛形的杯身可令酒的氣泡不會輕易散掉,令香檳更加“新鮮可口”,同時非常適于女性取握。

  雞尾酒具

在講究氣氛的雞尾酒世界中,造型雅致、晶瑩剔透的酒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酒杯的運用是隨著雞尾酒種類的不同而變化。

雞尾酒杯是屬短飲型雞尾酒的專用酒杯。其杯身呈倒三角形,且線條比例相當優美,杯腳呈細 長狀,容量約90ml。選購雞尾酒酒杯時要注意,杯身不可有任何花紋及色彩,以免混亂雞尾酒本身的色澤。杯子的材質最好爲玻璃或水晶,不可使用塑膠材質,否則會使雞尾酒走味。另外,杯腳一定是要高腳的,以便于手握,並可避免手溫影響酒的溫度。

老式酒杯此種酒杯指的是無腳無柄的矮杯,類似可林杯,但是老式酒杯口比底大。因爲杯型較容易讓人有安定感,所以通常用于飲用威士忌等烈酒加冰塊所調的雞尾酒。由于冰塊在酒吧中被稱爲岩石(Rock),故老式酒杯又稱爲岩石杯(RockGlass),其常用的容量爲110cc~140cc。

  可林杯

長飲型雞尾酒的專用酒杯。因杯身是細長的圓筒形,故又稱爲直筒杯。適用于加冰塊或碳酸飲料的調酒,常伴以攪棒、吸管和水果片等飾物,純果汁也可以用此杯盛裝。其容量從140cc~280cc之間不等。

  酒具品牌

RIEDEL

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酒杯專業制造廠,公元1756年,RIEDEL家族在奧地利創立了他的第一座工廠,距今已有241年的曆史。每年,RIEDEL生産100萬支以上人工吹制的水晶杯以及300萬支以上機器吹制的水晶杯。全部産品暢銷世界各地,可以說有喝葡萄酒的地方,就有RIEDEL玻璃杯。

PERFECTION

制造于1886年,薄而光滑的杯壁以及纖細的杯頸是雅致的經典,是完美的同意詞。

EMPIRE

始創于1825年,在拿破侖時期,它以厚重、富有、高貴的式樣而得名,這一款酒具被用在教皇的夏宮裏。

NANCY

始創于1867年,杯壁上有雕刻的很細致的橫豎線的條飾,而成爲一流的造型,NANCY是法國LOR-RAINE地區的中心城市名。

  選擇方法

選只適合你的水晶酒杯 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水晶酒杯,學問可不小。

一看選料。選料精良的水晶酒杯,應看不到星點狀、雲霧狀和絮狀分布的氣液包體。質地以純淨、光潤、晶瑩爲好。二看做工。爲水晶酒杯加工的是磨工。一件做工好的水晶酒杯應考究精細,不僅能充分展現出水晶制品的外在美(造型、款式、對稱性等),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內在美(晶瑩)。

三看抛光。抛光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晶酒杯的身價。水晶酒杯在加工過程中須經過金鋼砂的琢磨,粗糙的制作會使水晶表面存在磨擦的痕迹。好的水晶酒杯自然透明度、光澤都比較好,按行話說法是“火頭足”。

  藏族酒器

西藏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其中體現民族傳統和風俗的酒器是其重要的佐證之一。西藏最早的酒器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拉薩曲貢考古遺址出土的陶制酒杯,這些酒杯大多以夾細沙的黑陶爲主,且表面經過打磨,非常的光滑,器壁上刻畫的紋飾大多是一些幾何紋,此時的陶器制作工藝在西藏早期文明中水平是最高的,高原先民以這些粗獷的酒器演繹著早期的酒文化。

藏族人民因所處的地域環境及生活方式的差異,産生了質地、形式各異的酒器。制作陶質酒器的習俗,在西藏農區仍然普遍存在,其中雪雞酒壺是最具日喀則地區特色的酒器。雪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種野生飛禽,它以冬蟲夏草爲生,農區的人們把它作爲酒具的模型,把酒盛入這種酒器既有藥酒的寓意,形制又美觀,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藏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在藏區,飲用青稞酒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人們在勞作的間隙,也會飲用青稞酒,但要在碗底墊一層糌粑,用以稀釋青稞酒中的酒精濃度,這樣既不影響勞作又可以解渴。節慶時使用的酒器就更加精致了,核桃木的碗用純銀或純金包著碗內壁和碗底,只露出木制的碗外壁,不但美觀而且氣派。尤其在農區,婚嫁時,在禮堂中央還要擺放一個黝黑的裝滿青稞酒的陶質大缸,其邊上挂著幾個銅制大勺用以把酒盛入小型的銀制酒壺中,而且有些銀質酒杯的口徑可達20厘米,以至于外地遊客聽說三口一杯的習俗就已經醉了。

僧帽壺因其頂端形如噶舉派的僧帽而得名,由于藏族人們對佛教的信篤,使其成爲酒器形制的一個範例,其質地及大小各異,使用的範圍也很廣。有陶制的,並在其表面繪制著彩色的瑞果;有銅制的,且在壺把及壺嘴鑲上銀花;還有純銀打制的,一般是在拉薩一帶流行藏北草原上嚴寒的氣候,使得這兒的牧民們有飲用烈酒的習俗,而這兒飲用的酒大多是從外地的林區運來的。

青稞白酒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把青稞煮熟,放涼之後加入發酵粉,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直至聞到酒香就成了青稞酒,然後再把青稞酒中的酒精蒸餾出來,形成一種獨具當地特色的青稞白酒,其酒精度數有時可達到50度。被喻爲高原之寶的犛牛是當地酒具的主要原材料來源。犛牛的皮制作的皮囊便是就地取材的範例,這種酒具的形制據說是從西亞沙漠地區傳來的,因其便利性得到了牧民的認可,從而接受並沿用至今。還有用野犛牛的角制作的角質酒壺,由于野犛牛非常凶悍,用它的角制作酒壺來彰顯男子的力量與勇氣。馬挂壺是從蒙古地區流傳進來的酒壺形式,其形制是從皮囊演變而來的,民間稱其爲扁壺。其中很大一部分金屬制扁壺至今還沿用古老的壓模法制作。器壁上的圖紋各異,青蛙的造型尤其精致。這些不易破損且攜帶方便的酒具,爲馬背上牧民的遊牧生活提供了便利。

林芝和昌都都是樹木繁茂的林區,這些地區的酒器大多是木質的。把木頭刨成木片合並在一起形成桶狀,然後用滕條綁緊,並且利用木片上的枝椏巧妙地制作成壺嘴。這種酒器是最古樸、最自然的形制。制作完成後,還要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利用木頭在水中膨脹的原理,使木片之間的縫隙閉合。由于林區樹木繁茂,這裏的人民也普遍釀造青稞白酒,這裏流行的溫酒器,就極具特色。其形制與一般的酒壺相似,有彎曲的手柄,圓鼓的容肚,還有細長的壺嘴,唯一的區別在于從壺肚內升出的圓柱形炭管。當酒溫熱後盛入溫酒器,再把燒紅的炭塊夾入炭管中,以保持酒在飲用過程中的溫度。這種形制的溫酒器據說是從西域一帶傳來的,但確切的來源尚待考證。

酒器是藏族酒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通過對這些酒器的了解,可以感受到我們藏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

  水晶酒具

優質的原材料和高質量的工藝賦予了水晶酒具不尋常的光澤和透明度,同時非常的耐用。要想知道一個好的水晶酒具也要從好幾方面來觀看。

一看選料。選料精良的水晶酒杯,應看不到星點狀、雲霧狀和絮狀分布的氣液包體。質地以純淨、光潤、晶瑩爲好。

二看做工。爲水晶酒杯加工的是磨工。一件做工好的水晶酒杯應考究精細,不僅能充分展現出水晶制品的外在美(造型、款式、對稱性等),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內在美(晶瑩)。

三看抛光。抛光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晶酒杯的身價。水晶酒杯在加工過程中須經過金鋼砂的琢磨,粗糙的制作會使水晶表面存在磨擦的痕迹。好的水晶酒杯自然透明度、光澤都比較好,按行話說法是“火頭足”。

http://baike.baidu.com/view/983057.htm


中國古代酒具鑒賞


      酒在人类文化中渊源流长,从而酒具有着相当明显和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的产生是非常古远的。大家熟知的夏代杜康的故事,不能说是酒的起源,只是较早的传说而已。考古告诉我们,早在夏代以前,酒具业已广泛存在,可见饮酒已是人们流行的习惯了。不过,酒在古代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此,随着礼制的形成和发展,酒具便成为礼器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研究酒具的性质和演变,对探讨传统历史文化是一个很关键的课题。
 
长乐食官铜壶
  长乐食官铜壶高45厘米,重11.2公斤,容11.15公升。长乐食官铜壶采取了鎏金、银和镶嵌银、琉璃两种装饰工艺,把壶体打扮得绚丽多彩,光华耀目。壶口和圈足上部各有一周鎏金宽带纹,肩、颈之间和中腹、圈足下部各饰一周鎏银宽带纹。主题花 纹是颈部和腹部的三 组带状花纹,这三组花纹都是在鎏金斜方格内填嵌绿琉璃,这些菱形和三角形的琉璃片上再到划网纹和圈点。斜方格的二线交接处镶嵌银珠。壶盖周缘鎏金,盖面上也是鎏金方格,镶银珠、嵌琉璃片,就连盖上的云形钮也同样鎏金嵌琉璃片,双耳亦鎏金。
金托玉爵
  这件金玉结合的御用宝物,价值不可估量。它选用了最为贵重的材料白玉、黄金、宝石,在造型设计上又煞费苦心,功夫深厚:玉爵的形制仿自古铜爵,配上妙趣横生的龙形扳和双龙花纹“万寿”款识,已是常人不可仰视之宝器;金托的造型设计,意在表现龙腾较游的江海之中,耸立着一座仙山,险峰重叠,富蕴宝藏,而玉爵则稳置于仙山之上。爵在古代是权位的象征,“万寿”玉爵骑立于江海中的仙山奇峰之上,应是寓意“稳坐江山”、“万寿无疆”。因此说,该器不仅有皇家的奢华,而且富具王者气概。

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
 现珍藏在北京定陵博物馆的这件银托玉杯,精美绝伦。洁白的玉林上嵌有鲜红的宝石,鎏金银托盘装饰着浮雕花纹,又点缀24颗红、蓝宝石和珍珠,相映增辉。一件小小的酒杯,竟然如此富丽堂皇,皇家生活的豪华奢侈,由此可见一斑。
鎏金银酒盏
  银盏系由杯盏和托盘组成,杯盏放置在托盘中央,形如小碗, 口径7.4厘米,口沿饰鎏金宽带一周。托盘形如盛开莲花状,直径 13·6厘米,有圈足,足缘有一局鎏金宽带纹。

青花酒注
  青花酒注,小口,细长颈,溜肩,腹垂鼓,有圈足,长流细而弯 曲,人耳状执柄。器身有八棱,通体绘青花图案:颈部绘蕉叶纹和勾 云纹,肩部绘莲瓣纹和卷草纹,上腹饰花卉、卷草纹,下腹为莲瓣 纹,圈足和流管上均绘卷草纹。口上有盖,莲苞形钮。通高23.6厘 米。该器器体俊秀,釉质莹洁光亮,色彩鲜艳,画笔流畅。 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万历御用清花梅瓶
  白地青花,瓶盖绘双龙、番莲纹,肩部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识,瓶身上部和下部绘变形仰、覆莲瓣纹,瓶身中部绘二龙、番莲纹。现藏北京定陵博物馆。梅瓶是盛酒之器,它的前身就是宋元时期的“经瓶”。定陵出土的青花梅瓶,作为御用之物,制作得非常精美,修长的身形,素雅的青花,白净的胎釉,相映成辉。其花纹图案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疏密恰当。

舞马衔杯银壶
  这件银壶形仿皮囊,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镀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 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 壶的重量。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 颈系花结,缓带飘逸。只见它口街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 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唐玄宗献寿,正是张 说舞马诗词的绝妙写照!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级 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 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匠心独具,古今未见类同品,堪称国 宝。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论语玉烛”银酒令筹筒
  “论语玉烛”银酒令筹筒于1982年在江苏省丹徒县丁卯桥附近出土。这是一件用来装盛酒令银筹的专门器物,呈龟驮圆筒状,就像是龟背竖立一根粗壮的蜡烛。筒上有盖,盖钮呈莲苞形,盖面做荷叶卷屈状。盖体周身以鱼子纹为地,饰鸿 雁及卷草、流云纹。简体上部主体纹饰是,以鱼子纹为地,雕腾龙、飞凤各一,辅以卷草纹。龙凤之间设一竖向长方形空白框格,内刻 双勾四字“论语玉烛”。主题纹饰下面有四个并列的纹饰区,内填鱼纹、对鸟纹。简体下部稍粗,饰条形纹。简下有两层莲瓣托负。龟背隆凸,四肢伸展,舒颈仰首,神态如生。整个器物凡有花纹处皆涂 金。通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龟长24.6厘米。
 
金花带流银碗
  在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金银器里,有一件特殊的银碗,它的基本形状与金碗无异,所不同的是在口部增设了一个槽状短流。碗口外侈,口沿稍外卷,鼓腹,圈底,矮圈足。锤击成型,平蜇花纹,纹饰涂金。腹部以散点装饰手法,相间排列着盛开的花卉两枚、口衔缓带的鸿雁两只。碗内墨书“甘一两”三字,口径20.5厘米,高87厘米。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佩刀剑人物八棱金杯
  佩刀剑人物八棱金杯,口部呈八角形,口沿外侈,小喇叭形圈足,环状级,杯身有八道纵棱,该杯系浇铸成型,器体敦厚。内壁光素,外 表有人物花纹。杯身的8个表面,均用小联珠作栏界,每个栏界里有一个浮雕人物,其中一人双手合十,袒腹裸胸,其余七人穿窄袖翻领袍,束带,高腰靴。八人中有四人腰悬刀剑。从服饰装束和面目上看,多数与唐代中原汉人有异,大概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人物的身旁,衬饰忍冬卷草花纹,人物下方分别刻网格、柳叶、莲瓣、毯路纹。林底饰桃形忍冬纹。禁首呈云头状,雕刻一深目高鼻、长髯下飘的胡人头像。圈足的边缘有一周联珠。杯高5.3厘米,口径7厘米。现为陕西省博物馆珍藏。
 
掐丝团花金杯
  掐丝团花杯,杯口呈圆形,微外侈,杯腹内弧,林底有小圈足,环状杯把上带小扳。杯高5.9厘米,口径68厘 米,重30O克。腹部焊附用金丝编结的蔷薇式团花四朵,团花边缘焊接连缀成串的小金珠。花瓣中心曾镶嵌宝石。团花之间,填充用金丝编成的如意云头八朵。另外在杯底亦装饰有四朵同样的如意云头。所谓掐丝团花,即是把黄金锤延成细丝,编成花朵,并把金珠焊在花朵周绿,然后把团花仔细焊制在杯体上。这手绝活儿,非技艺高超娴熟的匠师难以完成。团花中心镶嵌宝石,被认为是明代景泰蓝的前身。
金口白玉杯
  这件玉杯直口微侈,下有假圈足,杯口内外镶金沿一周,金沿宽6毫米,金重9.4克。杯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该玉杯造型典雅,用材高贵,作工精湛,黄金、白玉,相映成辉。 







 
胡腾舞图瓷扁壶
  胡腾舞图瓷扁壶,扁体,圆口,细颈,颈旁双耳,造型别致,壶高20.5厘米。壶腹两侧模印相同的浮雕舞人物。画面的中心为一舞蹈者,着窄袖翻领长袍,右手上举舞动,左手下摆后勾,甩头扭腰,舞姿潇洒有力,脚下踏莲花座。在他的左侧,一人击掌合节,一人吹羌笛;其右侧,一人拍钹,一人弹琵琶。舞蹈及伴奏者均为胡人胡服,表现的应是有名的胡腾舞。胡腾舞以旋转、踏跳、腾跃为基本动作,粗扩、奔放、热烈,是西域胡人的乐舞。
鎏金铜框玉卮
  鎏金铜框玉卮呈九棱圆筒形,下装三个兽头形足。其口沿、底沿及九条壁框均系铜铸而成,其上鎏金,并有兽纹和几何纹。在这个铜框架上镶嵌 着9块玉片,构成了玉卮周壁,玉片质硬色青,上雕勾连谷纹。卮腹上部嵌装“ 9”字形玉扳。卮底是一整块圆玉片。卮上有漆木圆盖,黑漆红彩花纹。盖面中央原来有玉雕钮饰,周边镶嵌三个弯月形玉饰。通高14厘米,口径86厘米。
漆布小卮
  在漆卮中,最为精美珍贵者应属“漆布小卮”, 所谓“漆布”指在 麻布胎上刷漆制器,汉代把布胎称做夹料胎。漆布小卮的把和盖钮 上均有鎏金铜环,器内红漆,器表黑漆,在盖面和卮壁上针刻云气 纹,云气间隐约显露两个怪兽。厄高11厘米,口径9厘米。
“君幸酒”漆耳杯及杯盒
  “君幸酒”漆耳杯,木胎研制,杯内髹红漆,杯外黑漆。纹饰设在 杯内及口沿和双耳上。这40件耳杯可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中号杯内红漆地上绘黑漆卷云纹,中心书“君幸酒”三字,杯口及双耳以朱、赭二色绘几何云形纹,耳背朱书“一升”二字。器形线条圆柔,花纹流畅优美。这种耳杯共20件。大号杯无花纹,仅有“君幸酒”三字,耳背朱书“四升”。小号杯1O件,两耳及口沿朱绘几何纹。“君幸酒”漆耳杯是饮酒之具,人所共识。

漆画钟
  漆画钟为旋木胎,圆体,小口,细颈,扁圆腹,有圈足。弧顶盖上有云状三或。钟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并绘红色或灰绿色花纹。口 沿和圈足饰红彩波折、水点纹,颈绘红彩岛形花纹,腹部用红漆和灰绿漆绘制卷云纹。盖面绘红色卷云纹政)底正中朱书“石”字。通高57厘米。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窦绾合卺铜杯
  窦绾合卺铜杯,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双杯内外饰错金柿 蒂纹,足饰卷云纹。每件 杯瓜外壁及高足上镶嵌有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共13颗。鸟身上错金短羽长翎,颈胸部共嵌圆形、心形绿松石各两颗,其中胸部的一颗最大。这件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结构对称平衡,装饰华美瑰丽,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通高11.2厘米。

双凤漆羽觞
  东周时期的楚国,非常流行漆羽觞,羽觞是饮酒器。古时也把羽觞叫做杯,现在人们习惯把这种酒器叫做耳杯。 
  双凤纹漆羽筋,系木胎研制,椭圆形口,双耳上翘呈新月形,浅腹,小平底。器表和口沿内侧髹黑漆,杯内髹暗红色漆。花纹系用朱黄、浅黄、金黄四色绘成,口沿内侧、耳面及耳外侧绘变形凤鸟,杯两端外侧绘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内底部正中饰金黄色花纹。

青铜冰鉴酒缶
  青铜冰鉴酒缶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套战国时代青铜酒器,今为湖北省博物馆藏品。 
  这套酒器系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铜鉴为方体,像个方口的大盆,腹深,平底,下附四个兽状足。鉴口四角及四边的中部分别有方形和曲尺形附饰,均用凸榫与口沿上相应的榫眼套接。鉴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8个拱曲攀伏的龙形耳钮,钮均有小龙缠绕,又有两朵五瓣小花立于尾上。鉴盖中部有方孔,鉴内的钢缶之口颈即从方孔中探露出来,盖的四面各有一个兽头衔环钮,启闭鉴盖便靠提捉这些钮环。

妇好封顶铜盒
  妇好铜盒造型稳重敦厚,花纹复杂精细,尤其是盒顶的装饰,最可称道。俯视盒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笑脸:眉、眼向左右侧 上方翘挑,嘴大张,似在哈哈大笑。其额头上斜伸出一圆管(流),左右双美拱卫。这种装饰设计,起源于商代早期的陶盒,那时即在陶盒顶盖上干流管两侧各贴一圆形泥丁,看上去整个盒顶犹似人面: 泥丁为双眼,盒口为嘴,盒流为鼻。 在使用时,恍馆间会给人一种印象,酒是被铜盒项面上的“笑面”喝进嘴里,又从额上的圆管中喷出。由此使人不由地联想到古 人把贪于酒食之人称为“饕餮之徒”。 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鸟盖铜匏壶
  鸟盖铜匏壶口径 6.7厘米,高 39.5厘米。此壶外形秀丽俊美,盖、扳设计巧妙适用,最成功的是壶盖铸成捕蛇鸟状,外部形象玲珑活泼,内部结构科学合理,可谓巧夺天工。

双耳铜方壶
  在商代青铜酒器中,有一件不多见的大型盛酒器——双耳方壶,以其形体高大、装饰繁复而著称。它总高为51.4厘米,重14公斤。方壶的正背面宽而平,肩部有耳而无链无梁,推测应是便于背负。那下腹的一耳有特殊用途:从壶中倒酒时,一手提住控系在壶 后双耳上的索带,一手捉提下腹之耳,使壶体倾倒,便可使酒随人 意从壶口流出来。










虎食人铜卣
  “虎食人”铜卣,高35.7厘米,重5.09公斤,相传出土于我国湖南省。该卣造型系一只猛虎与一个人相互拥抱。虎圆浑雄健,双耳竖直,巨口大张,利齿毕露,两眼圆瞪,上唇满布小麻点表示胡须,面目可怖。前爪搂在人的腰际,后肢屈曲呈蹲坐状,后爪与尾着地形成由之三足,落地稳实。人浓眉大眼,丰鼻阔口,长发披颈。着方领衣衫。双臂搭在虎之前肢上,手抚虎肩,双腿屈膝,脚踏虎爪,脸朝左侧,头伸进大张着的虎口中,呈扑伏状与虎紧紧拥抱。看样子,老虎即将把人一口吞咽下去。卣口设在虎之后颈部,有盖,盖钮铸作立兽状。弓形提梁的两端各铸一鹿头,提梁可活动。虎背有一道扉棱。表示虎鬃,虎身及人体上均遍布花纹。顺着虎的前肢,是两条独角夔龙,顺着虎的下肢是两只小虎。虎的背部,则赫然雕饰双角兽面。人背上也是一个兽面,人腿及臀部则有两条蟒龙。其他部位。或是以小夔填空,或精心雕镂云雷纹为地衬,整个卣体几乎无一空白处。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蝉饰铜方缶
  蝉饰铜方缶高9.6厘米,口沿边长久5厘米,宽已7厘米,重仅以75公斤。观其体形,似不便做饮器,而测其尺寸,似又不适于盛储酒,推测它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酒器。
楚王室客银杯
  楚王室客银杯,相传建国前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杯形似瓢,通体光素,高4.9厘米,口径最大处为12.5厘米,重1OO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林腹外表刻有“楚王室客为之”6字,外底刻“室客十”3字, 笔划纤细娟秀。楚王指战国楚王,但具体指哪一位楚君则不可考 知。所谓“室”是指楚王招待宾客的地方,亦即“国宾馆”。从铭文的记述,证明这件银杯是楚王为室客所制造的,这在楚文物中属于首例。
 
铜(左号右鸟)尊
  妇好墓中出土两件青铜,大小形制相同。其中一件高 45.9厘米,重16 7公斤。作昂首挺胸站立状,勾喙,双目像人 眼,宽耳竖立,高冠向两边分开,上面饰一对夔龙,其中正面的有双角。尊口开设在头后脑部,盖上有两个钮手,其中一个为立雕高冠马,另一个是卷体双角龙,盖面雕云雷枵饕餮。翅收拢,双爪并立,宽尾下垂,颈、背间有扳,扳下铸出一只展翅飞翔的鸟的 正面图。颈部装饰着夔龙饕餮纹。 妇好尊堪称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的上乘佳作,其艺术感力之一,是无可挑剔的造型设计。
妇好铜方尊
  妇好铜方尊是商代晚期方形铜尊的代表作,其特征是大侈口,高圈 足,形体高大。它不仅造型稳重大方,而且花纹装饰亦富有豪气,给人以威严雄壮之感。其颈部饰倒置的三角夔首纹,肩部雕云霄夔龙纹,四角各铸一只怪鸟,鸟为勾喙、耸耳、大圆眼,尾下卷。四肩之中部各铸一兽头,卷角,扁嘴。腹部和圈足则雕饰巨型饕餮纹,双角卷曲,张牙舞爪,面目可怖。器底铭有“妇好”二字。尊高43厘米,尊口边长分别是35.5、33厘米,体重达25.15 公斤。

 
司母辛奇兽铜觥
  司母辛奇兽铜觥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是一件样子很奇特的盛酒器,其形象似兽非兽,似鸟非鸟,怪诞难解。该器乍看属马驴之形,然而却又头生一对大弯角,前肢奇蹄,双肩及前肢饰卷龙纹,后肢有鳞纹如禽鸟腿,下为鸟爪状足,臀部正中为乌面纹,两侧有巨器,扳恰作首尾,扳首饰兽头,盖背兽角之后雕一条卷尾巨龙,龙生兽耳,相状角,三角纹鳞,龙背有扉核,空白处填充二虎一夔。揭去就盖,可从献中以斗勺舀酒,亦可捧觥前倾使酒从觥中斟 出。就高36厘米,重8.5公斤,有铭文“司母辛”,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联珠饕餮纹铜(上四下斗)
  铜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而其源头则是龙山文化陶。铜高23厘米,喇叭形口,口设有双柱,柱帽呈伞状,腰部细高,腹部外鼓,三棱锥状足,扁平禁。颈饰饕餮纹,腹饰联珠纹夹饕餮纹。 
  铜是与铜爵配套的酒器,专门用来向爵内注酒,又兼做温酒器。 





 
凤鸟柱铜(上四下斗)
  凤鸟柱铜是收藏在日本泉屋博物馆的一件的中国商代晚期的铜。说它珍贵,主要是由于其在造型装饰方面有着不同凡响的构思与设计。 古代铜的足有二种,一种为三棱锥状足,另一种是圆(或扁 圆)袋状足。日本泉屋博物馆的这件铜一身兼有上述两种绿足, 即其三足的上部为圆袋状,形似是足;下部则为三棱锥状。这是两种足的复合体,颇为罕见。


乳钉纹铜爵
  乳钉纹铜爵是二里头遗址出土铜爵中最有代表性的,于1975年发现。它的形体与同时期的陶爵相似,窄长流,尖长屠,针状双柱矮小,细腰,瘦腹,扁带状扳,扳上有长条形接孔,三棱锥状足。腰腹正面(与扳相背的一面)装饰一排乳钉,共5颗,夹在2道凸弦纹之间。铜爵通高22.5厘米,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属商代早期文物。 
  该铜爵形体单薄古拙,透露着浓重的原始气息,在数以万计的商代青铜酒器中,实在是貌不惊人,然而若论其科学价值,却是商代铜爵中最为出类拔草者之一。
 
彩陶单柄杯
  彩陶单柄杯属马家窑文化(分布于甘、青东部地区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800—400O年左右)。彩陶杯的口小底大,腹较深,高13.5厘米。胎质特别细腻,外表呈橙黄色,并经过精细磨光,烧成的火候非常高。杯口的内沿用黑彩绘出水波状的纹样,外表也用黑彩绘饰图案。杯口以每三条平行线为一组,斜向交错组成正、倒三角纹;颈部绘三周条带纹;腹部饰竖向条带纹和曲折纹。颈部与唇沿之间有一把手,顶端有一微上翘的突纽,便于扣握和提拿。这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一件造型美观、装饰华丽的饮酒器。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禽鸟纹宽扳黑陶壶
  禽鸟纹宽扳黑陶壶出土于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良渚文化的墓葬中,该壶的胎质为泥质灰陶,外挂黑衣。口部有一上翘的宽流,腹部外鼓,宽把上饰蓖纹,并有两个穿绳用的小孔。口径7.4厘米、通高15厘米。器身上下用细绳遍刻曲折纹和禽鸟纹,口沿的外壁有五条平行的弦纹。器壁薄,造型精巧、美观,黑色的陶衣使器物的外表具有金属般的光泽,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罕见的珍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水鸟啄鱼蒜头壶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这种器物口小、颈细、腹折、底平,形似蒜头,造型精巧而优美。绝大多数 为泥质红陶,外表或素面无纹,或饰精美的彩陶图案。由于它腹大口小,所以既可用它盛储水和酒,也便于饮用。
  这件蒜头壶堪称仰韶文化的精品。高21、口径1.5、腹径 20.7、底径8.4厘米;口呈花苞状,并绘有黑彩花瓣状图案。在肩腹部用黑彩绘一组寓意深刻的水鸟啄鱼图,构图线条相当简练,而鸟和鱼的形态却生动活泼。一只水鸟用嘴紧紧叼住一条大鱼的尾巴,大鱼身体扭曲,昂首张望,呈负痛难忍、欲逃不得之痛苦状。这条鱼身躯细长,头部呈方形,眼睛圆睁,两侧的巨腮向外鼓起,头部和背部均有斑状花纹。这种构图具有巫术含义。在史前时期,动物总被巫师作为与神沟通的助手,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http://www.teaw.com/release/597.html


阿楨 2023-01-13 09:37:39

白酒得不到年輕人青睞,00後會消滅酒桌文化嗎?2023/01/12

近期,茅臺董事長稱:“買不到茅臺還吃不起霜淇淋嗎”引發熱議,同時年輕人不喜白酒這一現象引發關注。此前艾瑞諮詢所《酒精飲料用戶洞察報告》,除去年輕人對酒桌文化的厭惡外,白酒口感難以接受、喝完會頭疼。洋酒、果酒、少女酒等產品憑藉口感好、微醺後可有效緩解情緒壓力、社交場景豐富等優點才成為了部分年輕人優選酒類產品。
  回應
酒文化當然不會消亡,黃酒啤酒果酒都會回到一個各自配得上的位置,白酒也一樣。
現在的年輕人愛喝酒飲料不假,但年紀越大越偏愛茅五瀘。
白酒在中國歷史悠久,酒桌文化跟飲酒習慣沒關係,領導/客戶/長輩要你喝酒你不得不喝,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喝酒,是不喜歡酒桌文化,私底下哥們之間喝的可不少。

江西南昌市發佈《抵制天價彩禮,樹立文明新風》,彩禮不超過3萬,婚宴不超過15桌,有用嗎?
  回應
彩禮實質就是男方對女方父母養女成人所付出的各種辛勞(成本)的一種補償。這實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是有的媒體刻意去炒作。
扯淡,你的立論就不對,完全是基於“男女不平等”“結婚是利益交換”這種歪理邪說。為什麼國外就沒這問題,彩禮完全是封建陋習,必須革除,否則還扯什麼“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
有毛用,誰理你啊?

廣州一女子上班第一天因已婚被辭,對於女性遭遇的這類職場歧視,該如何破局?

王女士問人事面試時為什麼沒有告知她不要已婚人員,人事稱現在公司的通知和決定就是這樣,就希望招一個穩定的不會懷孕的。律師表示,因已婚、未婚、懷孕被公司辭退是違法的,可向人社局申請勞動仲裁。
  回應
有一些女性進單位就懷孕,產假休完馬上二胎,生完就辭職,就是這樣破壞了女性的職場生態,就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然後惡性循環

阿楨 2019-07-31 11:26:38

最早的酒從哪來,中國還是中東?2019-07-30 觀察者網
本文摘編自《酒:一部文化史》[加] 羅德•菲力浦斯(Rod Phillips)著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10000—4000年),人類培育出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其中包括適合生產啤酒的穀物和適合釀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種,在這一時期,我們發現了啤酒和葡萄酒的最早證據,這部分是因為新石器時期的人們也開始製作陶器。這些發現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葡萄酒和啤酒的證據是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之前(比西元前10000年更久遠),因為用來盛放酒的容器也許是用木頭或皮革製成的,而它們已經完全腐爛了。所以最晚在9000年前(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比這要早得多),酒的人類史加入到了腐爛的水果和漿果自然發酵的自然史當中。
  無論是哪一種酒,關於酒的最早證據是在中國的北部,而已知最早的造酒設備據說在亞美尼亞。最早的商業啤酒廠之一位於秘魯,而關於蒸餾酒的最早證據發現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
  已知最早的液體形式的酒被保存在密封的青銅罐子裡,其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發現於中國的中部。許多這類研究發現已經將人們的注意力從中東移開。在很長的時間裡,中東曾被認為是啤酒、葡萄酒和蒸餾酒的發源地,英語裡表示“酒精”的“alcohol”一詞就源自阿拉伯語。
  酒的最早證據來自河南省賈湖村一個新石器時代早期(約西元前7000—前5600年)遺址的十幾個陶罐,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從這些殘留物來判斷,陶罐裡裝的是用大米、蜂蜜和水果(可能是葡萄或山楂,因為兩者都富含酒石酸)製成的酒。
  回應
我國考古學家曾對在裴李崗文化賈湖遺址採集到的部分陶片附著殘留物進行分析,發現這些陶器內壁殘留物中含有米酒酒石酸,裡面含有蜂蜜、山楂等微量成分,由此也把我國穀物釀酒史提前到了距今9000年前,賈湖成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釀酒的古人類遺址。
https://www.guancha.cn/RodPhillips/2019_07_30_511492.shtml

阿楨 2019-03-03 08:19:02

洛陽西漢墓 出土青銅壺裝有「神仙水」 2019-03-02 聯合報

去年十月,大陸考古人員在洛陽發現一座西漢墓,出土文物有一件高五十公分、腹部最大直徑卅四公分青銅壺中,有近三千五百毫升的液體,考古人員判斷是西漢美酒,引發熱議。但昨天專家取樣分析成分後表示,所謂的千年美酒其實是文獻中提到的古人使用硝石和礬石製作「神仙水」相吻合,證實液體為「仙藥」,研究檢測出液體主要成分為硝酸鉀(KNO3)和明礬石(KAl3(SO4)2(HO)6)。
古籍「三十六水法」中記載古人用硝石和礬石製神仙水的流程:「取礬石一斤,無膽而馬齒者,納青竹筒中,薄削筒表。以硝石四兩覆薦上下,深固其口,納華池中,三十日成水。」
中國古代煉丹術有水法與火法兩種形式。水法最初用於飲服成仙,後來用於煉丹。「三十六水法」是大陸現存年代最早的水法專著,被譽為水法煉丹的先聲之作。

巨石陣的石頭哪裡來? 科學家解開五千年謎團 2019-03-02 聯合報

位於英國英格蘭的知名景點「巨石陣」(Stonehenge),每年皆吸引大批遊客造訪。關於搭建巨石陣的石材究竟來自何方也眾說紛紜。
由12位英國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本月發表研究報告。他們發現,組成巨石陣的石頭,來自約240公里外、位於威爾斯西部的兩座採石場。
研究團隊在採石場發現史前工具及挖掘石頭的遺跡,參與研究的南安普敦大學考古學教授波拉德在電郵中表示:「關於這些藍砂岩究竟是人為搬運或冰河移動所造成,這個爭辯如今可以下定論。」
巨石陣最早可追溯於西元前3000年左右,巨大石頭圍成環狀,從缺口往另一塊孤立的石頭「希爾」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方位,因此有學者認為,巨石陣是古人紀錄太陽運行的工具。也有學者推測它是埋葬場或宗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