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5 07:25:05阿楨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MK主戰坦克
  50年代,以色列從法國得到改進的謝爾曼(Sherman)坦克和AMX-13輕型坦克,從英國得到遜邱倫(Centurion)主戰坦克,構成以色列裝甲戰車的主體。
  1967年中東戰爭前,英國用2輛奇伏坦坦克(Chieftain)以色列試車準備與以色列簽訂一項用此種坦克取代以色列現役坦克的協議,然而英國外交部不同意做這筆交易,只是又向以色列供應了一批遜邱倫坦克。聯邦德國向以色列提供的M48坦克的計畫也在阿拉伯國家的壓力下停止進行。以色列只得到美國提供的M48、M60和M60A1坦克,如果美國也拒絕提供,以色列將會斷絕坦克來源,為此,決定利用最少的外援自己生產一種新型主戰坦克。
  以色列認為,1967年的中東戰爭證明“機動防護”的意義不大,所以在研製新型主戰坦克的初期階段便確定坦克的3大性能次序是防護、火力和機動性。影響以色列坦克設計思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兵源有限,要求晝提高乘員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設計新型坦克時晝把乘員位置放低並盡可能坐在車體後部。 新坦克的設計工作始於1967年初,由泰勒(Tal)將軍指揮的設計工作始於1970年8月,為研製該新型坦克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1億美元援助。新型坦克名叫梅卡瓦(Merkava)坦克,又稱查爾特(Chariot)戰車。在製造第一輛樣車之前,曾用M48和遜邱倫坦克底盤製造了許多試驗車,以驗證梅卡瓦坦克的設計思想。
  1974年製成第一輛梅卡瓦坦克樣車,1977年以色列對外宣佈梅卡瓦坦克正處於研製階段,準備批量生產40輛。 首批生產型梅卡瓦MK1型坦克於1979年交付以色列陸軍,在1982年夏季的黎巴嫩戰爭中第一次使用。梅卡瓦MK2坦克於1983年12月交付以色列陸軍,梅卡瓦MK3型坦克於1987年投產。截止1988年初,以色列大約生產了800輛梅卡瓦坦克。為研究、發展、試驗和生產樣車總共花了6500萬美元。
  結構特點:
  一、總體佈置 該坦克的車體是鑄造的,前上裝甲焊接有良好防彈形狀的裝甲板,右邊比左邊高些。這一層鑄造裝甲後面有一空間,裝有燃油,其後是另一層裝甲,這咱結構使該坦克有較好的防破甲彈和反坦克導彈的能力。該坦克的車內佈置與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戰鬥艙在車體的中部和後部,駕駛艙在車體前左,車體前右是動力艙。駕駛員有1個向左開啟的單扇艙蓋和3個潛望式觀察鏡,中央1個可換成被動式夜視鏡。駕駛艙與戰鬥艙之間有1通道,駕駛椅向前折疊時,駕駛員可以通向戰鬥艙。車體後部可以儲存炮彈,彈藥裝在特製的彈藥箱內並放在彈架上。彈架可以拆除,以便騰出空間乘坐一組指揮人員,或者放4副擔架,或者載10名步兵。車體後面開有3個門,左邊是一個電瓶裝卸門,右邊一個是三防裝置保養門,中間一個門有上下兩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從車外開啟,但車內設有閉鎖裝置。中間門主要供裝卸炮彈和運送傷患,門上有1個容積為60L的飲用水箱。炮塔呈尖嘴狀,正面面積小,中彈率較低。後部有個大尾艙,放有電臺和液壓件。 車長位於火炮右側,炮長在車長前下位置,裝填手位於火炮左側靠後的部位。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和彈藥 梅卡瓦MK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M68式105mm線膛坦克炮,由以色列軍事工業(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公司生產,炮管上裝有熱護套。火炮俯仰角為-8.5°~+20°。車體前上裝甲右部裝有火炮行軍固定架。 該火炮可以發射標準型105mm破甲彈和碎甲彈,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還為此炮研製了M111式尾民辦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為1465m/s,直射距離達1600m,有1個直徑較小的全鎢彈芯和1個滑動彈帶,彈丸飛行速度降較小,性能優於美國M735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該坦克上載有92發105mm炮彈,8發待發射炮彈存放在炮塔座圈下方,其餘84發彈儲存在車體後部,其中12發彈裝在2發彈的容器內,72發彈裝在4發彈的容器內。
  2.輔助武器 在105mm火炮左側裝有1挺7.62mm並列機槍,在車長指揮塔門和裝填手門上方各裝1挺7.62mm機槍,3挺機槍型號相同,經比利時FN公司許可,由以色列製造。裝在彈鏈上的2000發7.62mm機槍彈儲存在間隙裝甲的夾層空間裏。 有些梅卡瓦坦克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裝有1挺從車內遙控射擊的M2 HB式12.7mm機槍,該機槍用於訓練炮長。在黎巴嫩城市戰中,該機槍曾代替火炮使用。
  3.火控系統 梅卡瓦MK1型坦克採用鬥牛士(Matador)MK1火控系統,它的數位式火控裝置由埃爾比特電腦有限公司(Elbit Computers Limited)設計,鐳射測距儀由埃勞普公司製造,車長和炮長均可使用。該系統以中央處理裝置為中心,包括操作裝置、控制和回饋伺服回路以及感測器。操作裝置包括車長、炮長和裝填手3個操作裝置。炮長操作裝置是主操作裝置,它為彈道電腦提供所需的人工輸入資訊,例如彈種和每種彈在高低秀和水平角上的後坐補償。此外,炮長操作裝置還包括能使系統進行炮膛覘視和供系統進行自檢的邏輯板以及預選輸入顯示裝置。車長操作裝置提供系統顯示器讀數、射擊距離和彈藥輸入資訊。裝填手操作裝置提供彈藥輸入資訊。控制回路向火炮液壓俯仰驅動裝置傳輸電腦瞄準角資料,並向運動的十字線傳輸方向角資料。反饋回路可確保實際瞄準角及十字線方向角與計算資料一致,並對誤差進行精確校正。火控系統傳感元件包括大氣感測器、鐳射測距儀、炮塔傾角指標器和目標角速度感測器。 電腦出現故障時,炮長可使用方向機和高低機操縱火炮。車長可使用超越控制裝置先於炮長控制火炮和實施射擊。 火炮配有雙向穩定器,穩定系統與美國卡迪拉克?蓋奇(Cadillac Gage)公司的相同,由以色列PML精密機械有限公司(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特許生產。車長有1個可360°旋轉的瞄準鏡,放大倍率為4×和20×,車長潛望鏡的可旋轉頭部通過1個反向旋轉裝置與炮塔方向驅協系統相連,以補償炮塔旋轉量。炮長潛望鏡的放大倍率為1×和8×,並與鐳射測距儀合為一體。該坦克的夜視設備是微光夜視系統,也可以選擇熱像式夜視系統。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使用美國泰萊達因?大陸(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AVDS-1790-6A型12缸風冷柴油機,標定功率為662kW(900馬力)。詳見“坦克裝甲車輛發動機”部分。
  2.傳動裝置 與上述柴油機相匹配的美國底特律柴油機阿裏遜(DDA)公司的CD-850-6A型傳動裝置,它有高檔、低檔和倒檔各1個,詳見“坦克裝甲車輛傳動裝置”部分。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平衡式螺旋彈簧懸掛裝置,車體每側有3組懸掛裝置,每組有2個平衡肘和2個雙輪緣負重輪。6個平衡肘均獨立地相對於各自的螺旋彈簧運動。車體每側還有4個液壓減振器、4個限制器以及4個托帶輪,其中第一、二、四個托帶輪僅支撐履帶靠車體半邊。
  4.車長指揮控制系統 普通坦克車長與駕駛員的聯繫借助車內通話系統,但梅卡瓦坦克使用車長指揮控制系統。該系統包括車長使用的轉向手柄信號發生裝置、電子設備和與車內通話器相連接的駕駛員用顯示器。車長手柄信號發生裝置安裝在炮塔上,電子設備可隨意布放,駕駛員用的顯示器固定安裝在駕駛員座位處,無論開窗與否,都易於駕駛員觀察。車長轉動轉向手柄時,駕駛員可從耳機中聽到待命信號,同時可從顯示器上看到相應的待命符號。車長鬆開轉向手柄時,轉向手柄會自動回到中心位置,此時駕駛員從耳機中聽到“駕駛員,好”的命令。
  四、防護系統 鑒於該坦克將防護性能置於裏3大性能之首,為此採取的措施如下:
1.總體佈置 為減少彈藥爆炸引起的二次效應,車體前部和炮塔座圈以上部分不放置彈藥。為保障乘員安全,盡可能使座位靠車體後部和相對較低的位置佈置。用於保護乘員的裝甲重量占坦克戰鬥全重的70%,大大高於其他坦克。
  2.動力傳動前置 該坦克與眾不同之處是,將動力傳動裝置前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正面防護能力,以保護乘員安全。
  3.重要部分採用間隙和(或)間隔裝甲技術 該坦克在最容易受攻擊的車體前上裝甲、炮塔頂部和四周部位以及戰鬥艙頂部、後部和兩側重點保護部位,均採用間隙和(或)間隔裝甲結構。夾層空間有的儲存燃料,有的存放機槍彈,以增強防護和防二次效應。
  4.附加防護 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設備對乘員進行保護是該坦克設計的指導思想。例如,將蓄電池、三防裝置、液壓動力元件、懸掛裝置以及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佈置在乘員艙的周圍,以增強對乘員的保護。
  5.彈藥的特殊防護 為防止彈藥引爆產生二次效應,該坦克將其放在可耐高溫的特製容器內,布放在不易受攻擊的炮塔座圈以下的車體中後部。機槍彈存放在間隙裝甲的夾層空間裏,同樣可防槍彈爆炸對乘員的傷害。
  6.自動滅火抑爆裝置 該坦克裝有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專門研製的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60ms內抑制並撲滅油氣混合氣體的燃燒和爆炸。
  7.三防裝置 該坦克裝有集體防護式的三防裝置,由中央增壓系統在車內建立超壓,從而可防止生物、毒氣和放射性塵埃進入車內。
  8.瞄準鏡的特殊保護 炮長瞄準鏡使用防彈片和機槍彈的鋼板加以保護。車前大燈安裝在可伸縮的裝置上,不使用時縮回,以提高防護性。炮塔前部右側焊有若幹小肋板,以防彈片和機槍彈擊中車長瞄準鏡和鐳射測距儀。
  型號演變:
  該坦克至今已發展了梅卡瓦MK1型、梅卡瓦MK2型和梅卡瓦MK3型坦克3個型號。
  1.梅卡瓦MK2型坦克 1983年投產的該坦克與MK1型相比有下列改進:
  (1)增強車體正面防護 除繼續採用梅卡麗MK1型裏的夾層式間隙裝甲和在間隙中儲存燃料的防護措施外,該坦克還在發動機後面加了1層特種裝甲隔板,以提高坦克車體的正面防護性。在發動機上方加有1個矩形鑄鋼蓋板,它既是車體前上裝甲的一部分,又可作為起吊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吊車支架,打開蓋板,還可方便地維修發動機。車體前上傾斜裝甲板一直向上延伸,高出炮塔座圈,對炮塔與車體的結合部位有保護作用。
  (2)採用複合裝甲保護炮塔 該坦克的炮塔除繼續採用MK1型的防護措施外,在正面和側面部位均使用複合裝甲,以增強炮塔的防護性;在炮塔尾艙下麵垂吊有鐵鏈作為對破甲彈的遮罩措施。
  (3)改進炮彈防二次效應措施 該坦克的所有炮彈,包括待發射彈均存放在有隔離襯層的玻璃纖維儲彈筒裏面,儲彈筒有一定的防彈能力,即使坦克裝甲被擊穿,炮彈也不會輕易被擊中,儲彈筒有一定隔熱能力,即使車內形成高溫,短時間儲彈筒內的炮彈也不會自爆。
  (4)加裝自衛用60mm迫擊炮 在該坦克炮塔左邊,裝有1門可從車內裝彈和射擊的60mm迫擊炮,該炮可發射榴彈,以殺傷軟目標,也可以發射煙幕彈和照明彈。
  (5)改進火控系統 該坦克使用鬥牛士MK2型火控系統,與鬥牛士MK1型相比,改進之處包括用釔鋁石榴石(YaG)鐳射測距儀代替釹玻璃鐳射測距儀,採用更先進的彈道電腦。該火控系統可以將相應俯仰角和提前角資訊送入炮長瞄準鏡,該鏡的反射鏡可做俯仰運動,放大倍率為8×。車長瞄準鏡為周視式,帶有可變焦距鏡頭,放大倍率為4×和20×,變換放大倍率用腳踏板控制。在梅卡瓦MK2A型坦克中,車長有1個微光夜間瞄準鏡。 炮長有1個夜間射擊使用的休斯(Hughes)公司熱成像瞄準鏡,該瞄準鏡與晝間瞄準鏡結合成一體,與火炮相連接。車長有1個監視器,可顯示炮長熱成像瞄準鏡上的熱像。在梅卡瓦MK2B型坦克中,裝有1臺更先進的埃爾比特(Elbit)公司數位式電腦、1個氣象中心裝置和1個側傾自動修正儀。氣象中心裝置包括橫風、氣溫、氣壓等感測器,可為火炮提供較完整的射擊修正參數。借助“射擊門”裝置進行射擊,能大大提高坦克的行進間射擊能力。
  2.梅卡瓦MK3型坦克 1987年投產並裝備部隊的該坦克在外觀上與前兩種型號無太大變化,然而,幾乎每個主要部件都是新的,從而明顯地提高了火力、機動和防護性能。該坦克的主要改進有:
  (1)防護 與前兩種型號相比,該坦克使用了更多更先進的複合裝甲,尤其是在炮塔設計中採用了可更換的模組式複合裝甲,這咱裝甲模組還可以被更先進的複合裝甲模組所代替。炮塔體不再是雙層間隙鋼板裝甲,而是單層殼體結構。這種單層殼體既是基體鋼裝甲,又是炮塔正面和兩側安裝複合裝甲模組的基體。複合裝甲模組是一個個鋼裝甲盒子,盒內裝有複合裝甲板元件,與炮塔基體相連接,用螺栓固定。突出炮塔座圈的車體外壁上也採用這種模組裝甲。在駕駛員前的前上裝甲板上也用螺栓固定有模組裝甲,以增強對付來自左側的攻擊。側裙板也採用以彈性連接方式連接的複合裝甲裙板。為儘量減小燃料著火的危險性,在兩個後部燃料箱遭到攻擊小面積破損時可迅速將燃料排掉,萬一碰到大面積破損時可從頂部把燃料排掉。車體底板的夾層中不再儲存燃油,但兩層板的間隙對衰減地雷爆炸衝擊波極為有利。底甲板的加厚也提高了防地雷能力。三防裝置位置移向炮塔尾艙,蓄電池位於炮塔座圈以外,從而達到易維修和增強側面防護雙重目的。
  (2)火控系統 該坦克裝有鬥牛士MK3型火控系統,主要改進是新型炮長瞄準鏡有12×放大倍率,進行獨立雙向穩定,裝有摻釹釔鋁石榴石鐳射測距儀,備有晝夜觀察通道。該鏡連同彈道電腦和一套感測器構成指揮儀式火控系統,可簡化目標捕捉進程和大大提高行進間命中率。該坦克裝有由阿姆柯拉姆(Amcoram)公司發展的先進的威脅報警系統,3個廣角探測器分裝在炮塔後部兩側和火炮防盾上,可全方位探測並將威脅預警顯示在車長螢幕上。為提高生存力,該坦克裝有全電式炮塔旋轉驅動和火炮俯仰驅動裝置。
  (3)武器系統 主要武器由1門105mm線膛炮改為120mm滑膛炮,由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研製,可發射M1A1坦克和豹2坦克的炮彈,但後坐裝置設計得更緊湊。該後坐裝置為同心式,採用氮氣作彈性介質,從而使該裝置的直徑比同竈裝置小100mm;另一優點是可以從炮塔前部抽出火炮。炮彈仍儲存在車體後部,但每箱裝4發炮彈改為1發彈。該坦克的炮彈攜帶基數為50發。
  (4)推進裝置 該坦克採用AVDS-1790-9AR型風冷柴油機,是前兩種型號坦克發動機的改進型,功率從原來的662kW(900馬力)增高到895kW。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採用了新型渦輪增壓器和中冷器、新型連杆和活塞以及10孔噴油器等。 傳動裝置是唯一的繼承性部件。行動裝置有12個彈性支撐在兩個同心螺旋彈簧上的負重輪,每側6個,其中4個有旋轉式液壓減振器,前後兩個有液壓限制器,懸掛總行程增至600mm,其中行動程為300mm。履帶為幹式鋼質單銷式,每條履帶有110塊履帶板。0至32km/h加速時間為10s。
  變型車:
  1.梅卡瓦155mm自行火炮 該車系索爾塔姆Soltam公司用梅卡瓦坦克底盤發展而成的。
  2.安裝推土鏟/掃雷設備的梅卡瓦坦克 該車系車體前下裝甲板上裝有以色列自己設計和製造的掃雷設備和推土鏟的梅卡瓦坦克。
  3.排級通信型梅卡瓦坦克 該車系裝有附加通信設備和附加天線的梅卡瓦坦克。

"梅卡瓦"坦克神話將滅 以色列醞釀關閉生產線

 “梅卡瓦”,這個在世界坦克家族中如雷貫耳的品牌將要成為歷史了。據美國《防務新聞》15日報導,以色列國防部近日召集產業界領袖,就關閉所有“梅卡瓦”坦克生產設施一事進行協商。以軍高層認為,“梅卡瓦”坦克品質再高,也無法掩蓋其致命缺陷,去年該坦克在黎巴嫩南部戰場上的糟糕表現已證明這一點。
     以色列國防部認為,在現代戰爭中,坦克不再起決定性作用,而且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如人意,因此決定決定提前於2007年上半年完成正在執行的梅卡瓦MK.4坦克生產項目,2009年開始淘汰服役最長的梅卡瓦MK.2和MK.3型坦克。根據以色列陸軍的未來改革計畫,以陸軍的裝甲規模將進一步縮小,會裝備更多的重型步兵戰車和自行火炮,加強其機械化程度。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導,以國防軍早就想拿“梅卡瓦”坦克開刀了,因為以軍高層深受美國陸軍轉型的影響,傾心於“輕型資訊化陸軍”建設,總參謀部裏喜歡美制“斯塔瑞克”輪式戰車的人,遠比鍾情“梅卡瓦”坦克的人多。而去年以軍與黎巴嫩真主黨作戰失利,正好是“倒梅卡瓦派”的一個契機。在戰爭期間,共有500多枚真主黨發射的反坦克導彈擊中梅卡瓦坦克,導致47輛坦克徹底損毀,33名裝甲兵死亡,阿拉伯媒體“忽悠”得更神,認為至少有125輛“梅卡瓦”坦克命喪黃泉。
    但以色列《環球報》援引“梅卡瓦”坦克國家製造專案負責人的消息指出,以軍共投入400輛“梅卡瓦”坦克參戰,結果只有52輛被擊中,其中22輛坦克受到反坦克導彈的貫穿性損害,造成23名裝甲兵死亡,這個比例遠比1982年黎巴嫩戰爭時期要低。
    “梅卡瓦”坦克的生死大權掌握在國防部官員手裏,他們不想讓梅卡瓦坦克的“神話”繼續下去,再真實的戰場資料也救不了梅卡瓦的命運,正所謂“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中青線上-青年參考)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3/26/content_5895973.htm
 
 以色列Achzarit 裝甲運兵車
“纳格马科恩”(Nagmachon)重型装甲运兵
以色列Nagmachon 裝甲運兵車
 
以色列納美爾裝甲運兵車
 
俄軍接受車臣戰爭教訓購BMPT作爲主戰武器
 
俄军接受车臣战争教训购BMPT作为主战武器(图)
BMPT具有強大的火力系統
俄军接受车臣战争教训购BMPT作为主战武器(图)
據俄羅斯媒體2007年12月28日報道,俄國防部已經通過一項新的訂貨決定,將爲部隊購買最新的BMPT戰車,這種裝備全稱爲“坦克支援戰車”,其用途是爲主戰坦克充當“伴侶”,爲其清除戰場上的威脅。俄研制這種戰車的想法源于車臣戰爭的教訓,俄軍也將成爲世界上第一支裝備該種武器的軍隊。
 “伴侶”也是主戰武器
  俄主要坦克制造商“烏拉爾機車制造廠”總經理尼古拉?馬雷赫日前在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采訪時表示:“明年我們將有一批新式BMPT戰車出廠,這是‘坦克支援戰車’的第一批訂貨。”
  馬雷赫透露,這種戰車是“烏拉爾機車制造廠”的全新産品,2007年才通過軍方綜合測試。按照他的話說,2008 年將率先向軍方交付兩輛BMPT戰車,此外國防部還訂購了一批最新的T-90坦克。
  俄陸軍總司令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此前曾表示,到2010年俄軍將裝備一個連的坦克支援戰車,這是一種具有革命意義的全新武器裝備。
  按照俄軍方的構想,不但要對BMPT戰車進行測試,還將把它們投入到軍事行動中,以便找出最好的使用戰術,制定出與其他武器、首先是坦克協作的原則,如果需要將對其配備的武器裝備進行調整。
  總而言之,俄將把BMPT戰車作爲主戰武器,而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坦克伴侶”,這在世界上還屬首次。
  號稱“死亡聯合收割機”
  BMPT戰車首次亮相,是在2002年參加下塔吉爾(位于俄羅斯烏拉爾山脈東部)國際武裝展覽會,一露面就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和潛在用戶的濃厚興趣。
  BMPT擁有最新式坦克T-90的驅動系統,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在無障越野路上時速可達60公裏,可翻越高達1.5米的路障;其裝甲性能與T-90型坦克相仿,但因爲車身低于坦克而避彈功能更強。
  最令人驚歎的是其強大的火力系統,包括由2A42型30毫米自動化火炮、新一代“簾子線”7.62毫米機槍以及穿透能力超強的“強攻-S”型反坦克導彈系統構成的固定武器系統,以及兩名操縱員控制、能保障摧毀1000~1200 米距離內各種目標的AG-17D型自動化榴彈發射器等隨車軍械。
  BMPT戰車可以在5000米開外摧毀敵方坦克或者永久性防禦工事,在武裝直升機配合下徹底清除直徑3公裏之內的所有有生力量。據俄方專家評價,一輛BMPT坦克支援戰車戰鬥力相當于6輛裝甲車或者40名士兵的一個排。也正因如此,軍界人士稱BMPT戰車爲戰場上的“死亡聯合收割機”。
  讓主戰坦克如虎添翼
  俄《觀點報》文章指出,BMPT“坦克伴侶”的誕生跟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慘痛教訓有關。坦克一問世就成爲陸地戰場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因此也成爲各國武器研制針對的主要對象,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手雷、反坦克直升機等相繼問世。
  面對如此衆多的反制武器,坦克在戰場上面臨的危險越來越大。對此,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1996 年)中深有體會。在強攻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戰鬥中,第131坦克旅約50輛坦克和戰車被車臣武裝分子擊毀,主要原因是裝甲車輛在巷戰中沒有得到持續的火力掩護、沒有空中支持,也沒有可掃射高樓火力點的戰鬥支援保障。現在,有了這種“死亡聯合收割機”的掩護,俄強大的T-90坦克以及即將面世的T-95坦克,無疑如虎添翼。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03/0818479508.html

俄專家稱BMPT坦克支援戰車有許多缺陷需要彌補
 
  東方網消息,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刊2010年8月20日報道,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涅米諾維奇撰文指出,在俄第一副防長波波夫金日前公布的國防采購項目計劃中,已經研制多年的BMPT坦克支援戰車未能入選,或許是因爲這種裝備至今仍然存在許多缺陷需要彌補。
  涅米諾維奇指出,在現代戰場上,坦克完全能夠獨立自主地作戰,實際上根本不需要任何支援戰車,研制和配備BMPT坦克支援戰車的必要性就不是特別充分。即便抛開這個因素,僅從坦克支援戰車的武器系統配備來說,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根據俄國防部武器裝備采購局和相關研制商此前的設想,BMPT坦克支援戰車的主要技術任務是在坦克分隊戰鬥編成中行動,主要目的是摧毀敵方能夠危及坦克的裝備,通過有效殺傷敵方步兵有生力量的方式保護坦克,並對已方分隊提供火力支援。爲此BMPT配備了初看之下非常強大而且多種多樣的武器系統,其中包括兩門2A42型30毫米自動化火炮,彈藥基數900發,1挺7.62毫米PKT機槍,彈藥基數2000發,4套“沖鋒-T”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2套AG-17D型30毫米自動化反坦克火箭筒,彈藥基數600發。但是如果逐一仔細分析的話,上述武器配備存在一系列明顯的缺陷,需要改進和彌補。
  火炮和機槍
  BMPT坦克支援戰車武器系統配備的突出特點是使用專用戰鬥模塊,車體正面部分使用反應式聚合裝甲防護系統,2門30毫米2A42火炮就在正前方配備。2A42火炮和PKT機槍本身都是可靠而高效的武器,在戰鬥行動中經受過實戰考驗,但是這些武器難以維護,裝填彈藥不方便。在戰鬥過程中要想進行維護和裝彈,班組人員必須暫時走出戰車到外部作業,存在著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員損失的潛在危險。另外,阿富汗戰爭和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戰爭的實戰經驗表明,這種戰車配備的主戰武器模塊射角不足,只有+45度,而且只配一挺機槍,顯然有點少。另外,戰鬥模塊使用的防彈裝甲本身就會大幅降低其應對敵方殺傷兵器的防護水平,其旋轉部分能被12.7毫米和14.5毫米口徑子彈輕易射穿,進而難以在敵方直接火力打擊下完全行使“坦克保鏢”的職能。
  反坦克導彈
  BMPT打擊敵方坦克和其他高防護目標的主要兵器是“沖鋒-T”9K120型反坦克導彈系統,最大射程6公裏。通常來說,反坦克導彈應當使用各類戰鬥部,殺傷從裝甲設施、有生力量到低空直升機在內的各種目標。爲此,反坦克導彈主要使用穿甲力不低于800毫米的雙聯聚合戰鬥部、爆破殺傷戰鬥部或溫壓戰鬥部。導彈口徑130毫米,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使用半自動化指揮系統和信息激光束引導,一旦戰鬥發射,敵方很難有機會采取措施進行對抗。但是對這種號稱“死亡收割機”的戰車來說,4套反坦克導彈系統顯然還不夠,但是在現有配置情況下,未必能夠增加反坦克導彈系統的數量。而且,發射裝置本身幾乎不設防,絕對無法防範敵方的殺傷兵器,這是最無法接受的缺陷。一旦戰鬥打響,不過幾分鍾,反坦克導彈系統可能就會“報銷”。另外一個缺陷是,這種反坦克導彈系統在陸軍部隊中的使用數量有限,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專業技術維護分隊,相應地會增加人員編制和額外的支出。而且這種反坦克導彈系統尺寸大,需要額外的運輸設備用于儲存和運送。
  火箭筒
  BMPT坦克支援戰車前端裝配2套AG-17D型30毫米自動化火箭筒,由兩名操作手控制,可以單獨射擊,互不影響,能夠有效殺傷1700米之內的近距離目標,也可沿曲射軌迹開火,摧毀躲避在天然和人工掩體內的敵方目標。但是這種配置同樣不無缺陷。至今仍在許多軍事科學領域具有客觀現實意義的二戰經驗表明,在戰鬥條件下使用航向武器,作戰效能較低,只會造成彈藥大量消耗。二戰後這種武器配置方式幾乎未再實戰使用,僅在蘇制T-54坦克和美國M-24輕型坦克上有過試驗,今日只能在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BMD-4傘兵戰車上找到它的影子。盡管坦克支援戰車上的火箭筒配備有垂直引導穩定儀,但是水平引導角度仍然有限,致使大量盲區的出現,這一缺陷只能通過戰車向左或向右機動的方式予以消除,結果會導致班組人員在敵方面前的防護能力遭到削弱。而且,在戰鬥條件下,並不總是能有機會完成這種機動,比如在通過雷區或其他障礙物時,比如在山區、峽谷、山隘中行進時。況且,在防禦作戰中使用時,戰車處于戰壕之內,AG-17火箭筒的火力威力會降得更低,掃射角變小,盲區更多。
  還應指出的是,AG-17D火箭筒與瞄准手隔離,如果需要裝彈或消除戰鬥故障,班組人員必須出來,到裝甲車體之外,此時主戰武器模塊將被迫停止工作,可能會導致人員傷亡,戰車火力威力隨之下降。如果說在防禦作戰中這個問題還能夠解決的話,那麽在進攻作戰中根本無法解決,在進攻中停車排除故障,可能會立即造成戰車本身及班組人員的損失。另外,在作戰班組中設置兩名火箭筒瞄准手,必須進行培訓,需要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造成更多的費用支出,況且一輛戰車內同時設置3名瞄准手是否合適也是個問題。
  人員培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便是存在一些缺陷的武器系統,要想有效戰鬥作用,也必須制訂操作人員培訓計劃,在教學中心進行專業培訓,同時明確配置坦克支援戰車的分隊和部隊軍官應當在哪些軍校培訓。在日常戰鬥訓練中,還必須解決所有與之相關的問題。比如,如果一個坦克連配備4輛坦克支援戰車,那麽這些戰車的人員如何組織操課訓練,司機不會有問題,完全可以按照統一訓練計劃進行,但是瞄准手和車長的培訓將會出現問題,因爲坦克和坦克支援戰車的武器配置完全不同,實戰操作要求自然也不相同。
  另外,目前的BMPT坦克支援戰車沒有配備水下駕駛裝置,無法通過水底突破水障,不具備和坦克一起強行軍從水底突破水障,同時到達對岸參加戰鬥的能力。
  如何消除上述缺陷?
  俄專家認爲,要想消除上述缺陷,應當借鑒T-72或T-90坦克制造經驗,調整主力武器系統配置。具體來說,可以使用AO-18型30毫米6管自動火炮,能自動適應戰鬥模塊,保證雙排自動裝彈;裝配2挺PKT機槍和2套AG-17火箭筒,左右兩邊各一套;在戰鬥模塊尾部配備9套反坦克導彈系統,發射裝置設在模塊中部,略微靠近炮塔尾部;自動火炮、機槍和火箭筒的彈藥基數全部放置放在戰鬥模塊底部旋轉傳送帶處;武器系統水平瞄准角應爲360度,垂直角爲-5和+75度;乘員僅由3人組成,1名車長,1名瞄准手,1名司機。
  調整配置後的武器系統火力更加合理,能夠在2000米距離內,使用30毫米自動火炮,攻擊包括坦克在內的任何裝甲目標,射速約爲每分鍾4000-5000發;能有效對抗4000米距離之內、飛行高度在2000米以下的低飛亞音速空中目標;殺傷5000米之內的敵方運輸設備、火力設備和有生力量;使用反坦克導彈有效殺傷5000米之內的裝甲目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25/0942607737.html
 
另參本館:
 
台軍火箭筒  中國火箭筒  俄軍火箭筒 美軍火箭筒
台軍裝甲車 中國輪式裝甲車 防雷車 俄軍輪式裝甲車 現代裝甲偵察車 輪式裝甲車百年史  美軍輪式裝甲車
中國履帶裝甲車  俄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輪式裝甲車
台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現代戰車》 《閃擊英雄》 《裝甲戰》
台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印度阿瓊坦克 俄軍T80坦克 烏軍雅塔甘坦克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上一篇:法國AMX-40坦克

下一篇:日本90式坦克

阿楨 2023-10-10 07:38:45

地道戰沒用了,以色列完成加薩邊界地上地下科技鐵壁 2021-12-17 科技新報

2007 年哈瑪斯在巴勒斯坦內戰的加薩戰爭中擊敗法塔獲勝,此後控制加薩走廊,以色列立即對其施以陸海空全面封鎖,為了突破以色列的封鎖,哈瑪斯開始挖地道走私物資與軍火,這是加薩走廊地道戰的開始。2008 年,埃及調停以色列與哈瑪斯雙方停火,然而哈瑪斯利用地道戰綁架以色列士兵,使得以色列為了清除地道破壞停火主動入侵加薩,引爆衝突,以色列發動鑄鉛行動攻入加薩走廊清除軍事目標直到 2009 年 1 月撤軍。
為了對付不勝其擾的火箭彈,以色列積極發展攔截技術,2011 年,日後聞名於世的鐵穹(Iron Dome)攔截系統正式服役,2012 年加薩走廊衝突又升溫,導致以色列發動雲柱行動大舉海空轟炸,鐵穹於 2012 年衝突中正式顯現效用,由於火箭只剩騷擾效果,使得哈瑪斯只好回頭重視地道戰。
2014 年再度衝突中,哈瑪斯動用原本用來突破埃及方面封鎖走私物資的地道專家,建立大規模地道系統,希望藉此能繞到以色列陣線後方綁架士兵或發動偷襲,最終以色列發動護刃行動進入加薩走廊清除火箭發射點與地道,消滅 5,263 個哈瑪斯據點,摧毀 34 條地道。
正如以色列為了對付火箭攻擊,就兢兢業業的研發鐵穹系統,針對地道,也不是摧毀了就結束,而是思考一勞永逸的辦法,讓地道戰就此無效,於是,自 2014 年起,以色列軍方就思考建立高科技地下圍牆,徹底封堵地道戰的可能性。
相對於鐵穹防空系統,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將這道地上地下防禦圍牆體系暱稱為「鐵壁」(iron wall),這道科技銅牆鐵壁斥資 11 億美元,計畫於 2016 年公布,自 2017 年開始實際興建,防線內建指揮室,地面上有 6 公尺高智慧圍籬,搭配觀測塔,設有數百架攝影機、雷達與各種感測器,地面下設有數公尺深的鋼鐵障壁,搭配有感測器監測系統,還可偵測海上入侵,並以遙控武器還擊,鐵壁防禦系統總長 65 公里,耗費 14 萬噸鋼鐵、3 年半的時間興建,於 2021 年 12 月宣布完工啟用。

阿楨 2023-10-08 08:51:21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阿楨 2021-01-09 07:54:29

首先,隨著串聯破甲彈的發展,薄弱的側裙甲不但不能保命,反而可能催命。而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國土面積遼闊,有相當一部分部隊的訓練場地位於南方溼潤地區或者是丘陵地帶,在這種情況下鋼製側裙甲反而會妨礙履帶排出汙泥,造成履帶脫落的惡性事故。演習中出現不附加裙甲的畫面也往往出現在南方或者丘陵地帶,特別是在春夏雨水充沛溼潤的時候。相比之下,在高原與夏季北部較為乾旱地區的演習中,側裙甲往往就是標配,這也恰好與側裙甲抑制揚塵的優點與弱於泥濘的缺點相對應。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陸軍裝甲兵進行演習時偶爾不帶側裙甲,也並非是放鬆了對防禦的要求,而是出於控制訓練成本和減少流程的方之舉。畢竟一支部隊一年的訓練經費就那麼多,多買點油、多買點彈藥,總比花在裙板的損耗上強得多。側裙甲特別是帶有爆反的厚裙甲,在目前的環境下是隻適合城市作戰的專用工具,等需要時再大量配發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當有朝一日我們的96A掛載重爆反進行城鎮攻防演練時,想來也是「萬裡驚濤把路開」的那天為時不遠矣。
https://www.aqiusha.com/arm/d284f4ff977eca4ff3877de362d15c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