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彈防禦
俄羅斯空軍已經開始部署S-400新型防空導彈
S-300
駐日美軍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愛國者-3”導彈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THAAD反導攔截導彈展示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弹发射
导弹防御系统工作示意图
以色列箭-2遠程防空導彈發射
以色列艦載型巴拉克防空系統攔截彈發射瞬間
印度國産導彈防禦系統攔截彈發射
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具備反導能力
央視曝光:我軍紅旗-9防空導彈全方位攔截能力
中國與美國2013-01-27同日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詳參【圖博館】: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網友目擊中國新疆疑似反導試驗
美國加州範登堡基地,陸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進行測試。
國防部網北京2013-01-27電 據中國軍網消息 記者27日晚從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獲悉,2013年1月27日,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據俄羅斯新聞網1月27日轉引美聯社報導稱,美國軍方當日試射了"地基中段防禦"導彈防禦系統(GMD)攔截導彈。
報導稱,當地時間週六晚間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進行了導彈試射。期間導彈成功完成預定動作,而後飛向外太空。此次試射並沒有預定目標。這次試射是2010年12月失敗以來GMD攔截導彈第一次試射。
據報導,這一地基攔截導彈系統過去被命名為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 。但小布希執政期間將其改名,因為白宮決定建立更加複雜的防禦系統預防彈道導彈襲擊。
美專家稱中國正建多層反導 紅旗19紅旗26成主力 2013-02-01 世界報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1月27日的報導稱,雖然中國稱當天進行的第二次反彈道導彈防禦攔截試驗是防禦性質的,但美國官員認為這次試驗與北京的秘密反衛星武器計畫有直接關係。與此同時,五角大樓宣佈美國在當天早些時候也成功試射了遠端反導武器。中美兩國同時進行反導試驗還是首次,媒體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種巧合。
根據美國軍事雜誌透露,中段是彈道導彈飛行高度最高的一段,遠端彈道導彈的中段是在大氣層以外飛行。根據當前導彈技術水準,只有大推力陸基導彈才有能力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而艦載防空導彈受到艦艇噸位以及導彈、雷達性能限制,還無法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
另外,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由遠端預警系統、攔截系統和指揮管理系統組成,主要用來對敵方中遠端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陸地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處於飛行中段時將其攔截,使其無法飛臨我方本土。因此,陸基中段反導技術試驗,理論上遠比美制“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只在彈道導彈幾十公里的末段進行攔截要更難實現。
在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之前,只有美國在高調進行此類反導系統的研發工作。擁有陸基中段反導能力是上世紀美國“星球大戰”計畫的一部分,但由於技術難度非常大,直到1999年10月2日,美國才首次進行真正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即首次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飛行攔截試驗。在那次試驗中,美軍從加州範登堡基地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作為靶彈,從7000多公里外的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發射了一枚外大氣層攔截導彈。攔截導彈在太平洋上空將靶彈擊毀。
目前美國在現代反導技術上佔據世界領先地位,而且是唯一一個進入實戰部署的國家。美國部署的反導動能攔截彈是一種由助推火箭和作為彈頭的動能殺傷飛行器(KKV)組成,借助KKV高速飛行時所具有的巨大動能,通過直接碰撞摧毀目標的武器系統。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為導彈防禦系統研製了多種KKV,其中包括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地基攔截彈(GBI)、“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的“標準”3海基攔截彈、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攔截彈、“愛國者”3(PAC-3)攔截彈以及最新研製的可機動部署的動能攔截彈(KEI)。目前,GBI、SM-3、PAC-3和THAAD攔截彈等都已進入部署階段。
地基攔截彈(GBI)是陸基中段防禦(GMD)系統的“武器”部分,該系統有兩種型號,一種是部署在美國本土的三級動能攔截彈,另一種是計畫部署在歐洲的兩級動能攔截彈。預計到2013年年底,在美國本土部署的地基攔截彈將達到44枚左右。
反導尖兵“紅旗-19”、“紅旗-26”先後曝光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猜測,1月27日中國所採用的反導攔截彈可能是第二枚SC-19,這是一種反衛星動能攔截彈。不過,也可能是“紅旗”-26這樣的新導彈。美國媒體稱,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測試並沒有令華盛頓感到意外。美國官員稱,中國的導彈防禦試驗設施受到嚴密的監視。一位美國官員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有跡象表明,中國的導彈防禦試驗正在準備之中。根據去年9月的情報,中國正計畫試驗他們稱之為DN-2的反衛星導彈,“這是北京針對美國軍事通信、導航和定位衛星目標計畫而打造的軍事能力的一部分”。
根據維琪解密透露的美國國務院電文內容,中國2010年從新疆庫爾勒發射SC-19導彈,成功攔截了一枚從酒泉雙城子導彈中心發射的CSS-X-11中距離導彈。電文指出,中國的反導攔截彈和反衛星武器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相似性。“2007年1月11日,中國就是用SC-19成功摧毀了一枚本國報廢的FY-1C氣象衛星”。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軍事專家理查•費舍爾表示,到目前為止,尚未確定中國1月27日測試所用的是何種攔截導彈。很有可能採用了2010年所用的SC-19反衛星導彈的改進版,SC-19是在2005年和2006年進行飛行測試的。這個測試評估並促進了中國反衛星和彈道導彈防禦技術。
但費舍爾也認為,中國此次也有可能採用的是一種新導彈。因為,中國在同時發展幾種反導系統,其中一個系統稱為“紅旗”-26,似乎類似於美國雷聲公司的SM-3導彈,SM-3是美國海軍使用的導彈防禦系統。“紅旗”-26導彈的裝備目標是一種新的尚未建造的大型海軍戰鬥艦,同時也預計有一個陸基版本。
據一位資深的中國軍事裝備研究者透露,中國的反導系統與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幾乎站在同一個臺階上,都具備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的能力(美國已經進入實際部署),目前俄羅斯的S-300和S-400還達不到這個水準,仍屬於末端攔截系統。俄羅斯的A-135是一種反彈道導彈系統,可攔截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這種代號為51T6的大氣層外導彈攔截彈,有效射程達80公里,但主要是依賴熱核戰鬥部來攔截來襲導彈,這比中美如今的動能攔截彈在技術上落後不少,畢竟後者的攔截精確度要高出很多。由於隨著冷戰的結束,A-135系統顯然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安全需要,加之缺乏資金支援,A-135的作戰能力日漸消退,已經陷入名存實亡的狀況。
另外在反導體系的建設上,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正在走上多層反導的道路。除了用於大氣層外陸基中段反導的SC-19之外,在末端反導和要地防空方面,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S-300反導系統,另外中國國產的“紅旗”-9防空導彈也可以擔負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的任務。有消息稱,中國還在致力於研究一種類似與美國“愛國者”這樣的末端反導系統,提高中國的末端導彈攔截能力。
在大氣層內外的高空反導攔截方面,理查•費舍爾認為,中國很有可能存在一種“紅旗”-19的反導系統。中國一些學術刊物中登載的文章似乎涉及到這種反導武器,並稱“紅旗”-19搭載的戰鬥部可進行大氣層內外高空的動能攔截,是一種反導反衛星武器。
另外,在現有的“紅旗”-16海基反導系統(054A型護衛艦搭載)的基礎上,中國很有可能發展出了一種升級版--“紅旗”-26。這種導彈比“紅旗”-16的射程更遠,射高更高,類似於美國的SM-3海基末段高層攔截導彈,未來可以用052D大型通用驅逐艦搭載發射,類似于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
如此一來,中國將具備陸地、海上整體、多層反彈道導彈能力。對於中國打造反導網的目的,理查•費舍爾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被威脅,發展更強大的反導能力針對誰還是一個問號”。目前中國周邊國家裡,除了朝鮮和印度僅具有初級水準,沒有國家有能力以中程導彈威脅中國。結合最近朝鮮剛剛宣佈準備進行第三次核子試驗,美國媒體認為,朝鮮和印度更有可能成為中國防範的對象。
從技術上看,打造一個反導網是一項異常龐大而艱難的任務。美國建設反導系統,在探測器方面的投資是相當驚人的,因為探測器決定了反導攔截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美國為此部署的紅外探測預警衛星、地面遠端預警雷達,每個造價都在10億美元左右。若系統建設完成,加上前期研發費用、發射費用,總投資估計超過會超過500億美元。
目前,中國除攔截彈外,並未部署紅外預警衛星(主要探測彈道導彈發射活動)、地面的遠端預警雷達,而攔截試驗也只進行了2次,所以中國陸基中段反導系統與當前美國的水準還有一定距離,要實現實際部署還需要完成很多工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2-01/0926714531.html
(楨:將散貼各文的中國防空導彈整理成一略文:中國防空導彈
短程防空導彈:
車載:前衛1/2、FLV-1、獵影TH-S311、FLG-1S、獵手1 /2、FL-9、倚天、FB-6A等。
肩射:前衛QW1/2/3/11/18(仿美刺針)。飛弩FN-6/16。紅櫻HN-5 /5A/5B。
彈炮合一:TD2000B、PGZ-95、冰雹1、陸盾LD2000等。俄通古斯塔Tungusta (2S6/SA-19)。
艦載:FL-3000N(紅旗10)(仿美拉姆)。
中程防空導彈:
海/紅旗HQ-61A。海/紅旗7(FM-80/FM-90)(仿法響尾蛇)。獵鷹LY-60(仿美麻雀)/LY-80。俄道爾Tor(SA-15)(紅旗17)。海/紅旗16。霹靂PL-10(SD-10A地空版)。
遠程防空導彈:
紅旗2/2J/2B。凱山KS1(紅旗12)。海/紅旗9/飛騰FT-2000。S-300PMU(紅旗15)。S-300V(紅旗18)。
詳參【圖博館】:中共前衛11與18肩射防空飛彈 中國四款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 中國凱山-1防空導彈 S-300與上海防空 FT-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系統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海紅9艦載高空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俄中道爾-M1(HQ16)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中國空空導彈 野戰防空系統 空對空導彈 兩岸空空導彈 世界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 “卡什坦”對“密集陣” 鷹式防空飛彈 天弓II的變革 捷羚(羚羊)防空系統 40mm/L70速射炮系統 “天兵”防空系統 西北風飛彈 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中國導彈防禦)
短程防空導彈:
前衛1防空導彈系統:配備前衛1防空導彈,採用人員下車作戰方式。故除了前衛1導彈外,其他各型可擕式防空導彈也可以使用,是一種非常適合現實需求的武器系統。下車作戰人員佩帶有耳麥的頭盔,載車通過搜索雷達將目標資訊即時傳輸給下車人員,與一般的士兵肩扛可擕式導彈靠目視發現目標的作戰方式有質的差異。人員下車作戰雖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目標特徵小、便於隱蔽,可以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前衛1防空導彈采用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其一級推力可使導彈在極短時間內達到續航速度,二級推力用以在續航段內保持這-速度。主發動機采用電子延時點火,在導彈飛離射手安全距離後點燃,以避免主發動機尾焰燒傷射手。武器系統重16.9千克,導彈長1.532米,直徑71毫米,作戰距離500~5 000米,作戰高度15~4 000米,作戰斜距500~5 000米,作戰反應時間10秒,作戰溫度-40~+60攝氏度。 現在有雙聯裝導彈發射裝置,可以與其他武器配合形成更完善的防空系統。 值的一提的是,前衛1便攜式防空導彈在國外經曆了實戰的檢驗,戰績不俗。據巴基斯坦陸軍裝甲兵納維德拉赫曼將軍稱,1999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卡吉爾地區的武裝沖突中,巴基斯坦陸軍用從中國引進的前衛1型便攜式防空導彈,一舉擊落印度空軍的米格-21和米格-27戰機各1架。
前衛2是前衛1的改進型,采用了最新的抗紅外幹擾技術,最大射程提高到6 000米,最小射高降至10米,提高了對付武裝直升機和巡航導彈等低空目標的能力。全系統重量增至18千克,導彈重11.32千克,戰鬥部重1.42千克。彈長也加長到1.59米(這並沒有給導彈的使用造成多少不便),直徑72毫米,作戰高度10~3 500米,作戰斜距500~6 000米。制導模式爲被動紅外尋的,系統反應時間小于5秒,導彈速度600米/秒。據稱前衛2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效的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性能超過了針刺和西北風。
前衛3
前衛3梯形折疊尾翼
前衛3的激光導引頭
QW-3導彈彈長2100mm,彈重23kg,從外形上看QW-3是在便攜式導彈上加了一段超口徑的助推器,前段布局基本和QW-1類似,一對活動舵面裝在彈體前部的舵機艙上,主彈體後部有一梯形折疊尾翼,翼面積比QW-1要大,構成X的鴨式氣動布局,助推段也有兩對折疊尾翼。在發射裝置中前彈體由適配器(彈托)和助推同口徑放置。新的助推發動機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導彈的飛行性能,導彈最大飛行速度由QW-1的600m/s提高到750m/s,最大射程達到8000m,最小射程800m,射高從4m到5000m,從數據上看出,QW-3的的作戰空域比便攜式防空導彈大幅度提高,已經接近英國長劍和歐洲羅蘭特的點防禦導彈水平了,4米的低界,也讓懸停的直升機無處可逃。 從外形重量制導方式來看,QW-3已經脫離了便攜式防空導彈的範疇,應該作為輕型防空導彈。 首先,QW-3的制導方式非常有特色。他采用的是激光半主動制導。可以說不是紅外彈的發射後不管方式了。在世界上服役的地空導彈裏,還沒有采用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的,QW-3可以說是獨此一家。那麽,采用這種非發射後不管的方式有什麽好處呢?好處是大大的,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具有紅外制導方式所沒有的高精度和抗幹擾能力。從資料上的命中精度高達1m的數據就可以看出這種制導方式帶來的巨大好處了。 在激光制導方式裏,半主動方式是最難的。而從導引頭特寫的照片看出QW-3是采用的是陀螺穩定式,這也是半主動激光方式裏最難的一種,可以說QW-3采用的是難上加難的方式,因為他要求光學系統和探測系統都要由陀螺穩定,動態視場大、瞬時視場小,精度高、復雜,但好處是可以攻擊高機動小目標。美國在地獄火(Hell-fire)和幼畜空對地導彈也是采用這種方式,由于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中導引頭依靠的是目標反射的激光回波來跟蹤的,所以不象普通的非成像紅外制導方式只能探測高熱尾流和後機身加熱蒙皮的限制,具有真正的全向攻擊能力,而不是紅外彈的270度的假全向。也不受紅外曳光彈和電子幹擾系統的幹擾,只要武器的配套的光電/熱成像跟蹤系統能跟上目標,目標一但進入攻擊範圍就無法逃脫。QW-3可以和雷達系統分置或完全依賴紅外熱成像和光學跟蹤系統,沒有電磁輻射,有效避免了反輻射導彈的威脅。系統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
QW-11,紅色部分為鐳射近炸引信
QW-18
馬來西亞媒體2008-11-17報道,該國國防科技中心(STRIDE)發言人稱,他們已經實體測驗了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中國獵影TH-S311便攜式防空導彈作戰與指揮系統,結果是適合馬國軍隊,他們進而向軍方推薦使用該系統。一套獵影系統由SmartEye(LPI雷達)、勇士越野車、顯示和指揮單元、導彈制導和電源單元組成,能指揮12部肩扛式導彈和若幹個35毫米高炮陣地。一套獵影系統可以打擊22個目標,對雷達橫截面2平方米的發現距離爲20公裏。
FLV-1:採用前衛2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獵手1相同,都是2組四聯裝,不同的是FLV-1採用裸露式發射架發射。前衛2導彈殺傷斜距500~6000米,作戰高度10~4000米,可攻擊400米/秒的迎頭目標或尾追攻擊320米/秒的目標,單發殺傷概率75%。除前衛2外,FLV-1還可發射前衛系列的其他導彈,如“前衛1、前衛3和前衛4等。FLV-1改進型將換裝增程型導彈,並計畫增加攜帶量。FLV-1的作戰過程與獵手1大致類似,不同的是FLV-1是依靠自身車載雷達搜索20千米外的來襲目標;在指定大概的目標區域後,交由車載光電跟蹤裝置跟蹤目標;然後發射導彈攻擊目標。
FLG-1S:採用前衛2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FLV-1相同,都是2組四聯裝裸露式發射架。FLG-1 S要求與高炮部隊混編作戰,涉及高炮部隊的編制調整,因此發展前景不很明朗。除了前衛2,FLV-1S也像FLV-1一樣具備發射其他前衛導彈的能力。與FLV-1不同的是,FLG-1 S本身沒有配備搜索雷達,需要通過其他偵察手段獲知目標資訊,再通過指揮控制車上的光電跟蹤儀跟蹤和鎖定目標,爾後指揮控制車通過電纜控制導彈發射車發射前衛2導彈攔截目標。其攔截飛機目標的命中概率為95%,攔截巡航導彈目標的命中概率為60%。
前衛2防禦系統主要由:一門12.7mm高平兩用種機槍,2枚QW2,整套系統為全自動車內1-2名人員就可以達到精確打擊以及對導彈系統的控制,在其頂部左側安置了一套類似法國格克賴爾上的360度周視觀察瞄准系統。即該系統採用了獵-殲模式的控制觀瞄系統。在下部安置有一個內置有300枚子彈的彈藥箱。子彈傳導鏈採用了類似美制大毒蛇的固化型子彈連。
獵手1:是將天燕90空空導彈裝載在輪式越野車底盤上,構成一個高機動性近程防空導彈系統。與FLV-1相似的是,獵手1也強調單車作戰能力。車上可安裝搜索雷達和光電探測裝置,單車構成一個獨立的作戰系統。當然,一個標準的作戰單元由1輛雷達指揮車和3輛導彈發射車組成。而其作戰方式又與FLG-1S相似,用於陣地或要塞防空,隱蔽出擊。天燕90殺傷斜距300~8000米,作戰高度20~6000米,可攻擊400米/秒的迎頭目標或尾追攻擊320米/秒的目標,單發殺傷概率為80%。
倚天防空導彈系統:是一種基于TY-90紅外自尋的導彈的自行近程導彈防空系統。該武器系統營級配置由1部營指揮車、3個導彈連組成。連級配置由1部連指揮車、6部戰車、2部供彈車、1部導彈檢測維修車、1部機械電子維修車組成。配備有8枚TY-90紅外自尋的防空導彈、導彈發射裝置、三坐標目標指示雷達、光電跟蹤儀、炮塔、操控臺、通信設備、定位定向設備、內部通話裝置、供電單元等。三坐標目標指示雷達采用固態有源相控陣天線,采用低輻射功率技術和頻率捷變技術。雷達系統具有低截獲概率(LPI)特性,使得對方的電子偵察設備難以檢測和正確估計本雷達的發射信號,無法利用反輻射導彈(ARM)對雷達進行攻擊。采用頻率捷變技術、脈沖壓縮技術、窄波束和低副瓣技術對抗有源幹擾。采用動目標檢測技術(MTD),可抑制無源幹擾、地物雜波和氣象雜波。采用T/R組件構成全固態發射機,可靠性高,使用維護費用低。三坐標目標指示雷達目標探測距離爲18千米。自動輸出目標的距離、方位和仰角,引導光電跟蹤儀截獲目標,也可直接引導TY-90防空導彈導引頭截獲目標。光電跟蹤儀由電視/紅外跟蹤儀與激光測距儀組成。探測距離爲12千米,跟蹤距離爲10千米。
FL-9車載末端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由1輛雷達指揮車和多輛發射車組成。該系統融合了雷達與光電探測、跟蹤、自動化指揮、無線電通信、定位定向等先進技術。可以裝載QW系列進行全天候作戰,對抗飽和空襲具有很強能力。
獵手2:是由中國航天工業集團研制的,總計有2臺載車,武器系統車爲一臺4管上支架發射系統。其中外側安置左右各一枚霹靂PL-9C近程低空防禦導彈,內側左右各安置一枚閃電SD-10中高空防禦導彈。這樣的組合依據現場介紹說,可以達到防禦從15-21000米高空的各類各型目標。SD-10和PL-9C均屬于發射後不用管的智能型導彈
FB-6A型車載機動防空系統全重4.6噸,乘員2人(車長和炮長),采用了4×4越野底盤,類似于美國安裝在悍馬車上的複仇者防空系統。車後部安裝了一個單人電動炮塔,在炮塔的兩側各有4枚處于待發狀態的由中國自行研制的飛弩FN-6地對空導彈(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左側導彈下方是包括攝像機、熱像儀和激光測距儀的系統套件。該防空系統能跟蹤10千米範圍內、最大速度300米/秒的小型目標。FN-6導彈射程爲500~5500米,射高15~3800米。此外,FB-6A還安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用于近距離防空使用。標准配置還包括通信和地面導航系統等
(上FN-6下FN-16)
紅纓HN-5便攜式防空導彈:目前紅纓5系列便攜式防空導彈主要列裝我軍二線摩托化步兵師(旅)、高炮團中的防空導彈連、預備役高炮部隊、東南沿海城市的民兵防空部隊和船運部隊。紅纓5C型是車載型,1986年研制成功,導彈裝載在4×4的發射車上,每車裝兩組,每組4發導彈,車上裝有電視、紅外警戒和跟蹤系統。
TD-2000B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是彈炮一體化防空武器系統,可打擊低空或超低入侵的空中目標,保障地面部隊、重要目標的空中安全,爲機場、橋梁、港口、指揮部、重要建築、炮兵陣地等重要地面設施提供有效的防空掩護。該系統采用8聯裝新型QW前衛防空導彈,最小作用高度30米,最大射高5000-7000米,射程5-6公裏左右。該導彈爲先進型紅外制導,采用了雙色紅外制導,這是一組由常規紅外光+碲鎘汞二級紅外系統。它與另一種組合的紅外+紫外對比,具有更大優勢,首先對于高度低微氣候條件抵抗力非常好,其次對于多面融合性能也非常好。 火炮配置可以隨機變化,既可以采用23mm雙聯,也可以采用37、57雙聯裝高炮甚至可以搭配100mm高炮。火控控制系統采用多組合計算機數字全控系統,完全實現從觀測到發射全自動設計。該系統最低配置到營級。
PGZ-95彈炮合一系統:PGZ-95炮塔上裝備的25毫米雙管自動炮與87式牽引高炮上配備的自動炮(仿制自俄羅斯的ZU-23-2)非常相似,均配有液壓傳動裝置,單門射速爲600~800發/分鍾,四門高炮齊射可達3000發/分鍾,射高2000米,射程2500米。每部PGZ-95備彈1000發,均儲存在車艙內,有一套特殊機械裝置進行自動裝彈。除用于打擊飛行器外,該系統配備的自動炮還可有效打擊輕型裝甲車輛和敵有生力量。 爲了彌補火炮射程上的不足,PGZ-95系統還可加裝前衛2防空導彈(安裝在自動炮上方,兩者可同時進行瞄准)。但是,與俄羅斯2S6M通古斯卡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不同的是,PGZ-95上安裝的防空導彈並未與自動炮的火控系統進行整合。 PGZ-95在搜索S波段,最大搜索距離爲45公裏,最大搜索高度爲4.5公裏。在行進狀態時,雷達天線可收起並平置在車體上方。此外,PGZ-95還配備有一套光電探測系統,用于追蹤近距離目標。該系統包括一個電視跟蹤攝像頭、一個紅外跟蹤攝像頭和一個激光測距儀,它會將所有探測到的信息反饋到車載火控計算機,計算機根據這些數據計算武器瞄准數據,當目標在打擊範圍之內時炮手便可開炮。此外,炮手還可以用控制手柄手動瞄准目標。電視跟蹤儀的最大自動跟蹤範圍是6000米,紅外跟蹤儀的最大跟蹤範圍是5000米。激光測距儀的最小測量範圍是500米,最大測量範圍是5500米,測量精度爲±5米。據北方工業公司介紹,PGZ-95上雷達由行進狀態轉爲作戰狀態(從發現第一個目標時算起)的反應時間爲10秒鍾,光電系統的反應時間只需6秒鍾。 PGZ-95的防禦武器包括安裝在炮塔上的一挺12.7毫米重機槍,在炮塔兩側還各安裝有一排4管電控煙霧彈發射器。該高炮安裝有一臺功率爲525馬力的水冷柴油發動機,最大速度53千米/小時,可持續行使450千米。PGZ-95的作戰全重爲22.5噸。 一套標准的PGZ-95防空系統包括6輛自行高炮/地空導彈車,1輛作戰指揮車,3輛彈藥供應車,1輛系統測試車和1輛發電車,所有的車輛都安裝在同樣的履帶式底盤上。
冰雹1彈炮合一近防系統:在2007年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廠家在展板上展出了提供外貿出口的Hailstorm-1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國外的報導稱:比起俄國系統, 很明顯的,中國人提供外貿出口的Hailstorm-1型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採用的探測瞄準複合系統(雷達/光電火控系統)象一個更先進、更加高效率的設計。
美國《防務日報》2005-6-16報導,摩洛哥政府向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訂購12門2S6式通古斯卡彈炮一體自行防空武器系統,總價約1億美元 (楨:貴?2005年1門就已近千萬!)。這是自1992年印度採辦25套系統之後,2S6式防空武器系統的首次出口。2S6式自行防空武器系統安裝有4門2A38M式30毫米自動炮和8枚9M311式防空導彈。其高射炮有效射程4000米,有效射高3000米,導彈有效射程8000米,射高3500米,搜索雷達作用距離18千米,跟蹤雷達作用距離13千米,系統全重34噸,最大公路行駛速度65千米/小 時。該炮通常部署作為2K22M自主防空炮兵連的一部分,2K22M式防空炮兵連包括6輛2S6/2S6M火力車;6輛2F77M導彈/炮彈運輸/裝填 車;1輛1P10-1M維修保養車,1個2F55-1M修理車間。2K22M防空炮兵連的支援能力可以顯著加強2S6在戰場上的自主作戰的能力。
專爲俄羅斯研制的鎧甲S1防空系統俄羅斯型號的基型炮塔、駕駛室和電源與早期出口型號上安裝的基本相同,但最明顯的區別是該型號僅配裝有8枚待發57E6導彈,而出口型號上配裝有12枚。鎧甲S1的敵我識別(IFF)天線安裝在2RL80監視雷達的頂部,而早期出口型號則將IFF天線安裝在雷達後端。俄羅斯陸軍的96K6式鎧甲S1防空系統采用BAZ-6909式8×8四軸卡車底盤,其全裝備重量爲19噸,承載能力達22噸。配裝導彈的車輛總重不超過41.3噸。采用這種結構的系統已于2008年中期開始試驗。底盤采用YaMZ-8431.10-020或YaMZ-8942.10-033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輸出功率爲347.8千瓦。該車最大行駛速度達80千米/小時,行程爲1000千米。BAZ-6909卡車的最小轉彎半徑15米,涉水深1.4米。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74月刊報導,俄羅斯研製的全套鎧甲-S1(Pantsir-S1)近程防空武器系統目前正在約旦接受野戰試驗,同時約旦準備向俄羅斯訂購該系統。據俄羅斯聯邦對外軍事-技術合作署署長稱,俄羅斯已准許約旦用貸款方式購買其軍事硬體,因此約旦才決定下訂單。 這並不是俄羅斯首次向中東地區出售,阿聯酋已於2000年簽訂了一份價值7.34億美元的合同(楨:比貴!),要求俄羅斯研製並交付50套。根據該合同條款規定,系統的研製工作要在2年內完成,並在隨後3年內向阿聯酋分三批交付這50套系統。其中26套將採用輪式車輛底盤,14套採用履帶式車輛底盤,據悉,首批已於2006年開始進行交付。 鎧甲S1是一種高機動彈炮結合自行近程防空武器系統,配裝有2A72式30毫米高炮和1400發待發彈。該系統配用9M335導彈或57E6導彈,這些導彈在主炮塔兩側各裝備1束(4或6枚)。 另據俄羅斯《消息報》2012-9-16報道,俄陸軍司令部已決定拒絕裝備最新式的鎧甲S1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來自俄陸軍司令部的消息人士透露,此前進行的一系列試驗表明,鎧甲S1的實際性能無法滿足軍方的要求。
車載型730近防炮(海軍730發展而來)
LD-2000型陸基近防武器系統(CIWS,lose in weapon systems),提供一種高價值場所(包括指揮地所、低空導彈設施和彈道導彈、戰術導彈發射點)的近防能力。該系統還能對付低空飛行的飛機、無人機、巡航導彈,經過對軟件的改進,該系統還可用作C-RAM(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 一套完整的LD-2000系統包括卡車底盤的情報和指揮車(ICV),以及由它指揮控制的多達8輛戰鬥車輛(CV)。 LD-2000的情報和指揮車系統整合在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6×6前置控制卡車的後部;雷達天線置於頂罩的上部,來自雷達的信息,連同其他諸如較高層次指揮系統的信息,都顯示在操作者的控制臺上。這套系統的最大探測距離依據威脅程度而有所不同,對於飛機的探測距離是大約25公裏,較小形體的巡航導彈目標是12公裏。 LD-2000系統的戰鬥車輛整合到一部越野卡車的底盤上面,然後在駕駛艙的後部安置一套基於730型近防炮(配置於解放軍海軍艦艇)發展而來的火力操作炮塔。操炮手在密閉的空調艙室內對炮塔進行遙控。 LD-2000上的30毫米7管730B型加特林機關炮發射速度可達4,200發/分鐘,最大有效作用距離在2.5-3.5公裏之間,一般配備1,000發30毫米彈藥,這足以對付48個潛在的目標。發射的彈藥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脫殼穿甲彈(APDS),一種是高爆燃燒彈(HEI),以及目標練習彈。而炮塔頂部安置有一套J波段跟蹤雷達,最大作用距離9公裏,右側的天線是光電艙,包括TV/IR跟蹤系統和激光測距儀,根據周圍的情勢不同,作用距離5-18公裏。
飛豹FL3000N系統:外形與美國海拉姆艦載近防系統非常類似,該系統采用射頻+被動尋的+紅外組合多重制導方式。對海最大攔截距離爲高速6公裏,低速9公裏。可執行多發瞬間齊射,間隔時間不超過3秒或者單發攔截發射。艦載型主要應用對抗攔截低空掠海導彈的襲擊。可以跟國産730近防系統同時安裝在大型戰艦上,以彌補730近防系統與艦載防空導彈的火力空白,由于其擁有極快發射速度和數量的優勢在6-9公裏距離上要遠遠優于目前現役海紅旗七艦載導彈。FL3000N可搭載多種平臺,海基型可根據艦船大小來安放不同數量載具。如果小型艦船容量大還可以多加裝一個基數的備用導彈。裝填方式既可采用自動裝填也可人工手動式裝填。
中程防空系統
美國國防部確信,解放軍現裝備30套紅旗-6。很可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該導彈就以紅旗61的名稱裝備部署。紅旗6導彈與美軍麻雀導彈相似,但更重、更大。導彈安裝了半主動雷達尋的導引頭,中段控制數據鏈。每部SX2150型6×6輪式車上安裝兩枚導彈,系統采用571型雷達系統。紅旗6l系列目前已經被紅旗7大量替換。 中國海軍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艦空導彈的研制工作,在1984年引進法國的海響尾蛇點防禦艦空導彈之前,中國海軍只在江東級護衛艦上安裝過中國第一種被命名爲海紅旗-61B的艦空導彈。該導彈采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采用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尋的制導,彈長3.99米,彈徑0.286米,翼展1.166米,發射重量310公斤,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這是一種既未經過實戰考驗也沒有大量裝備的過度形式的導彈系統。
紅旗7是法國響尾蛇導彈的中國仿制版本。上世紀70年代,法國泰利斯公司向中國提供了響尾蛇導彈的樣品。中國的仿制型號有兩種,一是中國陸軍使用的4輪車高機動型,另一種是空軍使用的拖帶型。中國的出口型號稱爲FM-80和FM-90,較之響尾蛇,其主要改進是加裝了紅外搜索裝置,同時提升了導彈的有效射程在0.7至15公里。紅旗7也被廣泛配備到中國海軍的艦艇上。
FM-90是FM-80系列的最新改良型,由于改良幅度很大,因此被賦于了新的型號。導引模式采用半自動雷達 指揮的紅外影像導引系統,搜索距離25公里、追蹤距離20公里,并以數據鏈持續對導彈更新目標數據。此導彈已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有效對付戰機、直升機、無人飛行載具、巡航導彈、空對地戰朮導彈和反輻射導彈等多類空中目標。它的標准射擊單元由一輛搜索管制車和2至3輛射擊導引車組成,整套射擊單元擁有 8至12枚備用導彈,准備裝彈時間由原來的10秒縮短為6秒,單發命中率約為80%。 FM-90是先進的全天候近程反導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主要作戰對象是低空超低空飛行的空中目標,能有效摧毀巡航導彈、戰訂空地導彈和反輻射導彈等精確制導兵器,也能夠有效攔截殲擊轟炸機、對地攻擊機、無人機和武裝直升機等空中目標。它主要用于野戰防空,也可用于機場、指揮中心、導彈發射陣地、交通樞紐、軍事基地等要地防空和城市防空。
美國防部認為中國LY-60是仿製美制麻雀導彈 2007-10-25 東方網
(詳參【圖博館】:中國殲八IIM戰機挂載LY60空射型霹靂10空空導彈
美國空軍F-15C戰機空射AIM-7導彈
中國陸基LY-60防空系統發射車
巴基斯坦海軍戰艦已經列裝中國制LY60導彈
中國國産LY-60型防空導彈具有和AIM7E十分酷似的外觀,因此美國國防部始終在認為它是來源於中國倣照的美國AIM7E先進麻雀導彈。但是,中國是中宣稱這是獨立設計完成的,同時國內一些報道宣稱,中國PL-10導彈來源於俄羅斯導彈技術。 LY-60防空導彈系統採用搜索掃描雷達不同於早期中國HQ系列9號雷達,可以同時搜索同一戰區內多達40個目標,再根據目標不同的方位與威脅,選擇主要跟蹤其中12個目標,在其中再一次選擇最主要威脅的3個目標加以攻擊。 該中國已將LY60導彈部署在其FT22型江衛級護衛艦上,以替代早期中國在80年代裝備的HQ61防空導彈。與之相比LY60擁有18公里的有效攔擊射程,最大攔擊有效高度為12公里比原有HQ-61導彈在射程上提高8公里,射高提高了2公里。艦載型LY60採用可折疊式彈翼,陸軍裝備導彈彈翼不能折疊。 80年代中國打算初步嘗試解決其空軍超視距打擊的問題,採用了類似AIM7型早期版本的半主動雷達尋的的PL10導彈的最初研製型號,進行了試驗,但是結果是失敗的。隨後不久中國購買了大約100枚義大利製造的ASPIDE(埃斯賽德)導彈,並且開始試圖防造這種導彈。但是義大利製造的埃斯賽德導彈技術主要來源於美國較新型的AIM7E先進型麻雀導彈的製造技術。雖然中國空軍的霹靂-10型導彈十分類似美國的AIM7麻雀導彈,但是它的彈翼發生了很大改變,中國把導彈彈翼進行可以折疊設計以便於它們可以被更好的保存與便於戰區儲藏。
9K331道爾M1/SA-15 :解放軍將大部分精力用于研發和裝備遠程防空導彈的同時,也推動點防禦地空導彈的現代化進程。在上世紀90年代,解放軍購買了俄羅斯道爾地空導彈系統。據報導,中國共裝備了25套“道爾”系統,部署在第3l、38集團軍。俄羅斯研發該系統主要是爲了取代冷戰時期裝備的SA-8壁虎地空導彈。與SA-8一樣,道爾也采取完全一體化設計。搜索雷達、單脈沖跟蹤和火控雷達、近程導彈發射箱全部安裝在一輛導彈發射車上。較之SA-8,道爾的作戰用途廣泛得多,不僅可以打擊低空飛機、直升機,還可以攻擊巡航導彈,以及進入末端飛行狀態的防區外導彈和靈巧炸彈。俄羅斯的設想是用道爾導彈來保護S-300PMU/S-400的雷達和指揮站。 系統的底盤重26噸,載重11噸,行駛最大爬升角35度,越壕寬2米,涉水深度1米。全長:3.5米,彈重:165千克,戰鬥部裝藥:15千克,射高:0.01-6千米,有效射程:1-12千米,最大飛行速度:2.8M(850米/秒)
據《漢和防務評論》2007-03-22報導,中國方面與俄羅斯關於購買第三批道爾M1防 空系統的談判進行了將近5年後,最近完全中斷。報導稱這是因為中國正在發展自己的HQ16 型防空作戰系統,該系統極有可能採用了較多的道爾M1的設計概念。HQ16已經在今年完成了全部測試,即將裝備在054A級護衛艦上。從HQ7的發展經驗看來,陸軍也會計畫裝備HQ16。這樣道爾M1可能從此喪失在中國的市場。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分兩批獲得了34套道爾M1。通過研製HQ16,中方掌握了研製短程導彈垂直發射的技術。
中國054A級護衛艦配備32單元紅旗16垂直發射防空導彈
紅旗-16A型防空導彈的性能與俄羅斯SA-N-12在伯仲之間,其性能數據大致為:有效射程1.5~50公里,有效射高10~6000米,單發命中概率0.7~0.98,反應時間5~8秒,彈長2.9米,彈徑0.232米,彈重165公斤,戰鬥部重17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8馬赫(850米/秒)。從外形上看紅旗-16A型防空導彈的發射裝置與S-300和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極其相似,這極有可能意味著中國設計師希望將來在紅旗-9和紅旗-16基礎上研製通用的模組化結構。 據稱,該導彈能與紅旗-9系統一起打造中空和高空區域防空系統。從外形上來看,兩者使用相同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載車也幾乎一樣,這就為其實現組合奠定了基礎。為了提高攔截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還可安裝特製的盲區目標搜索雷達。
現代級驅逐艦上的SA-N-12防空導彈:中國海軍從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Ⅱ型138、139兩艦主要裝備的艦空導彈是安裝有單臂式SN-12無風可擔負艦艇和編隊的防空作戰任務,全天候多通道的艦載中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SA-N-12是一種性能較爲先進的艦載防空導彈,最大射程達到48千米(對飛機)、15千米(對反艦導彈),最大射高17千米;戰鬥部爲破片殺傷式,重70千克,采用近炸引信及觸發引信,殺傷半徑達18米。導彈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可有效地攔截距海面3~5米高度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 中國海軍的052B級驅逐艦1698、169號安裝的也是這種艦空導,這是一個可同時攔截8個單獨的目標,在向同一個目標發射2枚導彈的情況下,對飛機的命中概率爲81%-96%,對反導彈的命中概率爲43%-86%。而且該導彈反應極靈敏,從接到報警信號到導彈發射,系統的反應時間僅16-19秒。
(詳參【圖博館】:新購現代級驅逐艦之議日美評138現代級驅逐艦 )據美國戰略新聞網2011-5-17報道,中國最近開始出口HQ-16垂直發射導彈系統,該系統是根據獲得的生産許可證(或根據複制技術)制造的俄羅斯山毛櫸-M2(BUK M2)防空導彈系統的中國版。 它們是SAM-6型導彈的最新型,SAM-6的作戰效果在1973年阿以中東戰爭中得到驗證。M2E導彈重328千克(720磅),最大射程50公裏。陸基版可在履帶發射車上搭載四枚該型導彈,目標截獲雷達能夠覆蓋150公裏的範圍;其出口型號爲LY-80。 據悉,HQ-16海軍版可由軍艦上的垂直發射單元發射。美國是垂直發射技術的先驅;這也是中國研發新型軍艦,用以取代其使用了半個多世紀俄式軍艦的原因之一。中國研發的第一款具備垂直發射系統的軍艦是排水量4300噸的054型護衛艦,該軍艦是基于西方設計概念;而非俄式設計概念。目前,中國已經建造了多艘該型軍艦,其中大部分是更先進的054A標准(每艘該型軍艦上具有32個HQ-16垂直發射單元)。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6-18報道,在法國巴黎舉辦的歐洲薩托裏-2012國際防務展上,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展出了以SD10A空對空導彈爲基礎改良而來的天龍中程防空系統。天龍系統由1輛指揮車、1座IBIS130機動式三坐標目標搜索雷達和最多6套自行發射裝置(各配4枚導彈)組成。它使用一級固體燃料導彈,單發殺傷殲擊機類目標的概率爲80%。
遠程防空導彈:
紅旗1/2:在俄制SA-10/20裝備之前,中國一直在仿制蘇聯的SA-2型導彈。據美國軍事官員最新評估,解放軍現在的SA-2導彈還裝備了60個營,總共約400部發射架。當上世紀60年代中國與赫魯曉夫時代的蘇聯徹底鬧僵後,SA-2早期型號是中國當時僅有的一種先進防空武器(僅裝備了6個營)。這些SA-2包括標准固定發射的最初型號和公路機動的牽引發射架。導彈的火控雷達爲S波段的方松雷達和VHF波段的P-12型搜索雷達。 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對導彈的硬件進行了工程仿制,仿制型號就是紅旗1。到1966年紅旗1改進型紅旗2服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旗2經過兩次改進,先後發展出紅旗2A和紅旗2B兩種型號。紅旗2B較之蘇聯的基本型有了很大進步。它采用自行履帶式底盤發射架,機動性顯著增強。導彈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和彈頭得到了改進,導彈承受過載的能力顯著增強。中國還對導彈系統實施了數字化改造,爲其加裝了引導數據鏈和單脈沖制導雷達以提高抗幹擾能力。
紅旗12/KS-1A :紅旗12正在裝備解放軍防空部隊。中國長期目標是用紅旗12/KS-1A地空導彈替換紅旗2,作爲第二層防禦,用于補充S-300PMU導彈。美國國防部估計解放軍至少裝備了60套該系統。據說紅旗12已經發展了多種改型,這其中包括固定發射架型號和由紅旗2的6X 6履帶式發射車發展而來的機動發射架,以及類似愛國者導彈那樣的牽引箱式發射架。KS-1A爲單級固體燃料推進導彈,其氣動布後與美國標准1/2導彈的設計類似,俚翼展很小的三角翼與霍克導彈很相似。KS-1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50公裏,最大射高8公裏,最大過載20g,可有效對付過載達4459的目標。 中國媒體稱,早期KS-1使用紅旗2的雷達系統,但後來的情況表明,KS-1使用國産H200相控陣火控雷達。這種新型火控雷達的結構與美國MPQ-53和俄羅斯30N6E型系列火控雷達相似,既可以固定部署,也可以安裝在6×6輪式車上。雷達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
紅旗9/FT2000 :紅旗9的研制目的主要是爲解放軍提供遠程防空能力。FT-2000則是在紅旗9基礎上研制的一種打擊預警機和伴隨電子幹擾機的導彈系統。紅旗9導彈營可能混合裝備了紅旗9和FT2000兩種導彈,而要發現這種情況很困難,也許只有導彈實際發射並進入末端制導後才能察覺出來。 通常外界認爲紅旗9廣泛應用了俄羅斯的S-300PMU技術(如垂直冷發射技術),使用了S-300PMU的大量零部件,包括5P85D系列的8×8輪式四管導彈發射車。有消息稱,導彈采用了與S-300V相似的兩級推進技術。對導彈射程性能的猜測也千差萬別,從92公裏至200公裏不等(海/紅旗9彈長徑粗故射程有增加空間,如美國標3/俄S400)。 紅旗9使用的是HT-233型相控陣火控雷達,該雷達與俄羅斯MPQ-53和30N6E導彈系統上的H-200雷達相似。雷達安裝在泰安TAS53 80型8×8輪式車上,該車與紅旗9的導彈發射車通用,其設計與俄羅斯S一400導彈的BAZ-6900載重車輛相似。中國媒體的消息稱紅旗9的雷達波段爲C波段,天線頻段爲300兆赫茲,抗幹擾能力強。
中國多層反導防禦體系曝光 仿俄64N6E大鳥Big Bird反導雷達亮相:該雷達為雙面式搜索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系統能夠發現並跟蹤彈道導彈系統,是目前僅次於俄制下一代S-400綜合反隱身雷達系統的先進野戰自動化防空指揮系統。(回應:S-400除S-300原有的單面式搜索相控陣雷達,還要加雙面式搜索相控陣雷達、以及米波遠程預警雷達如俄售越南之VOSTOK-E下才能反隱,但中國早已有類似雷達YLC-雙面式相控陣雷達如YLC-8A、JY-27、YLC-4米波遠程預警雷達只需整合在一起,就好比红旗-9的射程,只要仿美俄在彈體空氣力學、材料減重、增強火藥和引擎效率,便能由1-2增程到3-6公里!引進S-400只是具兼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和參考用!如下聞 美稱中國研CSA9防空導彈能攔500公里內彈道導彈:美國防部2013-5-6新版涉華軍事報告稱,中國現有的空防導彈系統由國產紅旗-9和S-300PMU1/PMU2組成。中國后續將購進S-400 (射程400公里),并將不斷對紅旗-9地空導彈進行改進,使其射程超過200公里。報告還稱,中國自行研制的CSA-9防空導彈系統,預期將具有對500公里以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的防御能力。 相關新聞:助陸爭釣島 俄售S-400飛彈 各取所需 更給美日壓力/俄媒披露中國有近120個防空導彈營反導能力強大。詳參【圖博館】:中國雷達 中國導彈防禦) S-400綜合反隱身雷達系統
中國仿俄64N6E雙面式搜索相控陣雷達
中國YLC-2三座標3D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300千米。
中國YLC-8A二座標2D米波遠程預警雷達
中國JY-27米波二座標2D遠程預警雷達
中國YLC-4二座標2D遠程預警雷達
俄媒2013-7稱越南引進俄新型VHF反隱身雷達VOSTOK-E可部署南海克制中國殲20:斯托克-E型雷達由6X6式卡車機動運載,到達陣地後以3輛以上雷達車作3角或多角度佈陣。在未遭受電子干擾的情況下,它對SU-27非隱形戰鬥機的最大探測距離為360公里,對美國F-117隱形戰鬥機和B-2隱形轟炸機的探測距離為350公里。即使遭到電戰機較強的電子干擾,它也能在255公里的距離發現非隱形戰機FA-18,或者最短在57公里的距離發現F-22隱形戰機,同時藉由S-300防空導彈加以擊落(楨:VHF屬米波雷達,能遠程預警、但無法精確鎖定,要與S-300相控雷達配合,但B-2、F-22等隱形戰機在鎖定距離外便會突擊,故尚須空天/海/陸一體之戰力才能對抗,而這是美俄中而非越所具有!以下是憤/糞青之爭)。(回應:中國媒體老是鼓吹中國某型新型武器令某某國家震驚,這篇報導恰恰是給那些意淫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小編用這個標題到底是想幹什麼?我發覺現在心郎真是越來越沒節操,恨不得每條新聞都煽動民眾。刪除客觀評論,保留各種謾駡攻擊的言論,強烈質疑心郎已經成為帝國主義滲透中國的輿論工具。 這種雷達都能照B-2 和 F-22了,真牛啊,那美軍還砸那些美元部署這些五代機有p用啊,吹吧,繼續! 隱形都是相對的,防空雷達主要看能在多大距離內發現戰機。假如是人肉眼都能看見戰機了,雷達才反應過來,又有何用? 打越南用阡20簡直是用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給河內直接種蘑菇 衛士2直接打到河內,讓你防 中國完全可以在陸地制約住越南,也能在太空中監視越南。越南絕對不敢輕舉妄動! 最好別再稱頌和俄羅斯的友誼了,給錢它什麼都幹,最先進的遠端防空導彈一樣賣給了中國的潛在對手。在南海,在西藏,俄羅斯是我們身邊最大的潛伏者。)
俄媒軍工網2013-5-16稱厄瓜多爾軍方解除採購中國YLC-2V和YLC-18型雷達合同並索賠:厄方解除這份價值6千萬美元合同的理由是,中方提供的雷達不能正常工作。(回應:是俄媒報導的,是真是假還不知道。我所知中國地面雷達還是不錯的。埃及買過,用了之後是高度評價中國的雷達好 知道什麼是造謠麼!?這就是!因為有美狗背後阻撓,怕中國軍工發展!俄羅斯勸說,怕中國與他搶市場 聽說這個合同是因為厄軍方不按合同執行,不斷提出無理要求,還想訛中國的兩套拿過去試用的雷達呢。俄媒肯定死命往不利於中國的方向報導,畢竟在國際市場上是競爭對手嘛。 薩達姆買過,海灣戰爭的實戰證明是垃圾! 放屁的話,海灣戰爭爆發時,薩達姆根本沒從中國買什麼雷達 在電子產品上,中國已經把俄羅斯遠遠的拋在了後面,看看我們的052D用的相控陣雷達,那老毛子只有看的份,再看殲11的航電設備,那是明顯的強於SU27。)
052C(滿6800),2003年170蘭州/171海口號下水後、不像054A量產、2010之後才再下水4艘,數据:長154/寬17、吃水6.1米、57000shp馬力柴油燃氣交替輪機、4500海浬/18節、乘員250人、1架Ka-28或直9/無人機、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 探距400km、48 x紅旗9防空飛彈VLS 射程200km(海/紅旗9彈長徑粗故射程有增加空間,如美國標3/俄S400)、8 x鷹擊62(C602)反艦飛彈 射程3-400km、6 x 324mm魚雷管、1 x 100mm雙用炮、2 x 30mm 七管近迫防衛快炮、4 x 18管誘餌火箭。(詳參【圖博館】:從美DD(X)驅逐艦看170的差距 韓國的大洋海軍夢 美國伯克級神盾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神盾艦)
052D(滿載7000噸),172?江南號2012-8-29下水,改良052C→052D:48 x紅旗9→64具通用垂直發射系統; 1 x 100mm雙用艦炮→ 1 x 130mm單管砲; 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純液冷式平面外罩相控陣雷達: 新型的RUB煙霧顆粒4 x 18管誘餌火箭幹擾系統;未來有可能改裝 8 x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 射程400km。 (詳參【圖博館】:052D)
051C旅洲级(滿7100噸)、只有115沈陽/116石家莊號,051C取消051B直升機庫改為32單元SA-N-6C /S300PUM1 遠程(150km)防空反導垂射系統VLS。(詳參【圖博館】:中華俄式神盾艦051C)
S-300PMU/SA-10B/C :S-300PMU是解放軍從俄羅斯購買的第一種S-300導彈。美國國防部認爲解放軍目前裝備了32套該系統,部署4~8個導彈營。該系統是蘇制S-300PS系統的出13型,通常稱爲SA-10B。而S-300PS又是類似愛國者導彈這樣的半機動型導彈系統S-300PT的高機動改進型。S-300PMU也被稱爲SA-lOB或SA-10C。 S-300PMU與早期的愛國者系統性能相當,兩者最重要的不同是:S-300PMU機動性更好,全部系統都裝在MAZ-7900/543型8×8輪式載重車上(該型車也是“飛毛腿”導彈的發射和輸送車)。 S-300PSIPMU是俄羅斯研制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發射後不管型地空導彈,它是專門爲躲避美軍F-4G電子戰機攻擊而設計的。除掉雷達桅杆架設時間,導彈營可在5分鍾或更少時間裏完成部署或導彈裝填。該導彈的搜索和火控雷達采取“高低搭配”。其高空雷達爲36D6/ST-68UM Tin shield雷達,其功率爲1.23兆瓦特至350千瓦特,安裝在40V6、40V6M和40V6MD型雷達桅杆上;低空雷達爲76N6 Clam shield雷達。 後者安裝在高度爲23.8米的40V6M或37.8米的40V6MD桅杆上,其功能專門用于搜索美國的AGM-86和BGM-109巡航導彈。火控雷達爲30N6E型F JaP Lid雷達,通常安裝在MAZ-7900/543載重車上,也可以安裝到40V6M桅杆上用于巡航導彈防禦。30N6E的總體性能與“愛國者”導彈的MP-53雷達相當。
解放軍S-300PMU1防空導彈陣地
S-300PM U1/SA-20A :S-300PMUl最初名稱爲SA-10D,其後被重新命名爲SA-20D。S-300PMU1是S-300PS/PMU的深度現代化版本。美國國防部估計解放軍共裝備了64套,部署8~16個導彈營。雖然S-300PMUl保留了改進型的FlaP Lid和Clam S helI雷達,但它有兩項重要的改進,這使得其性能與美軍的愛國者1/2型相當甚至更好。其一是新的導彈設計。裝備48N6雷達的S-300PMU1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48公裏,其導引頭可引導攻擊雷達反射橫截面僅爲0.02平米的目標。其二是配備了64N6E大烏大型相控陣搜索雷達。該雷達使S-300PMUl具備了與美海軍宙斯盾系統的SPY-1相控陣雷達相當的目標搜索跟蹤能力。因此,該導彈系統具有強電磁幹擾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具備攻擊超音速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能力。直到近期,S-300PMU1一直是解放軍最具殺傷性的地空導彈武器。
俄制S-300PMU2遠程防空導彈效果圖
S-300PMU2和SA-20B:S-300PMU2是S-300P的最後一種改型,具有更強的作戰能力。美國國防部評估解放軍共裝備了32套該系統,部署4~8個導彈營。S-300PMU2是S-300PMUl的增強型。但S-300PMU2可提供控制老式防空導彈(如SA-5)的軟件和交互界面,而新型的LEMZ 96L6E搜索雷達的功能更爲強大。S-300PMU2還具有與愛國者2/3型相當的反導能力。如果解放軍將S-300PMU1和S一300PMU2部署到臺海前沿,將有足夠的能力攻擊臺灣本島上空的臺軍戰機。這兩型導彈具備打擊部分隱身作戰飛機(如F/A-18ElF、臺風,甚至JSF戰機)的能力,美軍目前僅有F-22A和B-2A可以有效應對這些防空導彈系統。
S-300V(中國也裝備該導彈):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2-5-3報道,俄軍方領導人曾宣布,最新式的S-400(SA-21)新型防空導彈系統已開始批量裝備俄防空部隊,將逐步取代老式的S-300。據統計,俄軍方在最近幾年內已裝備了5個S-400防空導彈營。不過,近日卻有消息稱,俄國防部再次訂購了大批型號相對較老的S-300V(SA-12)系統。有美國專家就此分析稱,俄軍方此舉很可能意味著S-400項目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也包括因産能不足導致的部署延誤)。此外,新一代的S-500防空系統的研制工作進展遇阻可能也是迫使俄軍方采購老式裝備的重要原因。 S-300V先後出現的型號有S-300V1、S-300V、S-300VM和S-300VM2,到目前已經曆了四個研制階段。 第一階段研制出的系統僅配用了一種射程較小的9M83導彈及其它相應的配套裝備,1980~1981年通過國家聯合鑒定試驗,1983年裝備陸軍防空部隊,系統代號當時爲S-300V1,攔截的目標類型主要是飛機、巡航導彈和諸如飛毛腿、長矛之類的近程戰術彈道導彈。 第二階段主要是爲S-300V1進行補充設計,即再爲系統配置一種射程更大的9M82導彈及其配套裝備,采用了兩型導彈、兩型發射單元的新系統,于1985~1986年通過了國家聯合鑒定試驗,1988年裝備陸軍防空部隊,攔截的目標類型增加到可對付潘興中程戰術彈道導彈、空地導彈,以及巡邏在100千米距離上的幹擾飛機。 第三階段是射程增加了2~3倍的S-300VM系統,1993年前後裝備部隊。 第四階段是射程又增加2倍的S-300VM2系統,1998年前後裝備部隊。 S-300V通常以旅爲作戰單元,每個旅下轄4個火力單元(營級編制)。這4個營通過旅一級的指揮控制中心,即1套“巴良納”自動化指揮系統,形成一個地面防空作戰整體。 S-300V的導彈所對付目標的速度範圍爲0~3000米/秒。對戰術彈道導彈的最大殺傷距離爲40千米,最小殺傷距離爲13千米(9M82導彈)和6~8千米(9M83導彈),最大作戰高度25千米,最小作戰高度0.2千米。對飛機等空氣動力目標的最大殺傷距離爲100千米(9M82導彈)和75千米(9M83導彈),最小殺傷距離爲13千米(9M82導彈)和6~8千米(9M83導彈),最大作戰高度30千米(9M82導彈)和 25千米(9M83導彈),最小作戰高度25米。導彈采用初段慣導+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動尋的制導方式,制導精度6~20米。單發殺傷概率爲高空60%,中低空80%~90%。一個S-300V旅最多可同時射擊24個目標。最多可同時制導48枚導彈。導彈發射間隔1.5秒,導彈發射准備時間15秒。導彈總數96~192枚S300防空導彈俄羅斯空軍已經開始部署S-400新型防空導彈
俄軍專用車輛爲S-400防空系統發射車吊裝導彈
俄披露S500性能:射程500千米可攔高超音速導彈(楨:S-3/4/500俄愈吹愈遠!)
東方網2009年12月19日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12月18日報道,俄金剛石-安泰防空康采恩下屬特種設計局的主任伊戈爾?阿舒爾貝利近日表示,俄新一代防空系統S-500的研制工作將在2015年全部完成。S-500並非S-400的升級型號,而是一種全新的防空武器,其作戰性能明顯由于國內外現役的任何一種防空系統。雖然俄空軍到目前爲止僅僅裝備了兩個營的S-400系統,但阿舒爾貝利表示,該系統和S-300今後將逐步被S-500所取代。 據悉,S-500的最大射程超過500千米,能夠同時攻擊10個來襲目標(S-400爲6個),可攔截的目標包括小型無人駕駛飛行器、掠地飛行的巡航導彈、戰機和飛行速度高達5千米/秒的彈道導彈。而對于最後一類目標,目前的防空系統幾乎均無能爲力。 目前已制造出了S-500系統的部分組成單元,S-500系統在外形上與俄軍現役的S-300及S-400系統並無特別明顯的差異。不過,S-500所配備的雷達系統更加先進,是一種最新式的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不但發現目標的能力更強,而且對目標坐標的測量精度也更高。此外,該雷達還將被用于改進俄軍現役的S-400防空系統,以提高後者的作戰效能
美國戰區飛彈防禦
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heater Missile Defense System)的目標是防護駐外美軍及盟邦,依重層攔截的規劃構想,主要分為低層與高層兩道防線。其中包括陸基的愛國者三型飛彈(PAC3),與戰區高高度區域防禦系統(THAAD),以及陸戰隊反飛彈系統(CORPS-SAM)、海基的海軍神盾改良之海軍區域飛彈防禦系統(NAD),及屬於高層飛彈防禦系統的海基戰區廣域防禦系統,另外尚有空軍的助升段攔截系統機載雷射等。
駐日美軍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愛國者3導彈
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3,PAC-3)的任務是防護如:指管中心、機場、 雷達站等重要資產,免受敵戰區彈道飛彈與戰機攻擊。屬於陸基低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係改良自於波灣戰爭中出盡鋒頭,也備受爭議的愛國者二型飛彈系統。
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主要是以全新的愛國者三型飛彈,取代愛國者二型飛彈,並改良現有愛國者二型系統,提升其雷達、通信設備與指揮管制系統現有能力。愛國者 三型飛彈改採Ka頻段主動尋標器,可以不靠雷達照明自行接戰目標,大大擴張了其防護包線。而且由於其體積比二型小,每個發射架可儲存16枚飛彈,較愛國者 二型系統增加許多。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弹发射
中程延伸防空系統(Medium Extended Air Defense System,MEADS),緣自美國陸戰隊反飛彈系統,為美國與德國、義大利合作的國際飛彈防禦計畫,專為歐洲作戰需求設計。其主要任務為防衛北大西洋 公約組織國家與部隊為主,提供如裝甲部隊等前進部署的聯軍部隊全方位防護,免受敵彈道飛彈與戰機攻擊,係屬於陸基低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中程延伸防空系統 亦包含:1.雷達系統2.飛彈3.垂直發射架4.戰鬥管理(指、管、通、電、情C4I)系統等四大次系統。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THAAD反導攔截導彈展示
戰區高高度區域防禦系統(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的任務,是防護美國與盟軍部隊及盟國城市等,對抗敵中程與短程彈道飛彈攻擊,其攔截器將於大氣層外攔截來襲的彈道飛彈,屬於 陸基高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整個系統包含:1.射控雷達系統2.飛彈與擊殺器3.車載發射架4.戰鬥管理(指揮、管制、通信、電腦、情報C4I)系統。
系統運作時,由X頻段射控雷達偵測來襲彈道飛彈目標,並全程追蹤、經由數據鏈路引導飛彈迎向目標。每枚飛彈包含一單級固態火箭助推器與擊殺器;擊殺器在攔 截最後階段會自動歸向目標,藉由直接撞擊的力量摧毀彈頭。戰鬥管理系統則負責整合各戰區高高度區域飛彈防禦次系統,並與其他飛彈防禦系統連結,組成完整的 戰區重層飛彈防禦架構。其車載發射架,可機動部署並快速重新裝填。
(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發射標準防空導彈)
海基區域飛彈防禦系統(Navy area defense,NAD)任務是保護艦隊,以及港口等設施,免受敵戰區彈道飛彈攻擊,屬於海基低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該系統係以美國海軍現有艦載標準二型防空飛彈,與神盾戰鬥系統為基礎,改良SPY-1型雷達與神盾戰鬥系統系統,及標準二型飛彈,使之具有攔截彈道飛彈能 力。提升後的標準飛彈稱為標準二型block IV A飛彈,提升部分包含增加紅外線導引模式,辨識飛彈目標以提升準確度、高攻角自動駕駛與氣動力外型,以提升高高度飛彈運動性能,前視引信以提供高速接近時 的備炸,避免錯過目標,及改良助推火箭以增加推力等,以延伸其接戰高度與距離。
各國反艦導彈
(小引:相對於美台反艦飛彈的「單彈通用」,共軍的反艦導彈則(比俄還)「多彈單用」(理由之一是更能抗反制、發揮飽和攻擊戰力,但更可能是在生產單位的本位主義不願停產)。雖然似已以「鷹擊HJ-3(C803)」: 結合了「次、超」音速和「艦、潛、空、陸」射的C803遠程反艦導彈為主力,但其它反艦導彈仍繼出改良版。)
美媒戰略之頁2013-01-29揭秘中國CM-400AKG導彈 是鷹擊12出口版(楨:?)
2012珠海航展現場展出的CM-400AKG導彈和梟龍FC1輕型戰機,從外形看與鷹擊12完全不同
簡氏2013-01-23中國研鷹擊12和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採用雙進氣口衝壓噴氣發動機設計,重量在2-2.5噸之間,彈長約7米,飛行速度可達2-4馬赫,射程在250公里到500公里,尺寸和重量遠超俄制KH-31反艦導彈(中國以鷹擊-91的代號生產)。中國可能還在研製一款更大的垂直發射反艦導彈,代號鷹擊-18。與中國上世紀購自俄羅斯的KH-41日炙反艦導彈大小差不多。鷹擊-12反艦導彈的研發使中國加入了亞太研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競賽,包括臺灣的雄風3型反艦導彈,日本的XASM-3空射反艦導彈和印尼從印度引進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臺灣雄風3型反艦導彈
日本XASM-3空射反艦導彈
印度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中國CM-400AKG 超音速巡航導彈,重約兩噸,最大射程達250公里,其制導系統包括GPS系統、機載雷達和可識別具體目標的圖像識別系統。其采用固體火箭爲動力裝置,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可利用高速飛行能力突破艦艇防空網。據悉,配備穿甲彈頭和爆破彈頭的這款中國新型導彈主要用于打擊固定目標和航母等慢速運動目標。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670毫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詳參【圖博館】: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英媒:世界上任何一款導彈都無法與中國C805相比?英國《防務周刊》2008-06-02稱:中國最近已成功研制出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C805,重3噸,長8米,直徑爲670毫米,固體燃料推進,射程380公裏,可攜帶300公斤的常規彈頭,可以從多種平臺上發射。(楨:原來是鷹擊-12!C-805是YJ-8的終級型號)
【百度百科】鷹擊-12:有人認為鷹擊12是俄軍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的國產化,這種說法可能不準確。有觀點認為:我軍最新的導彈技術水準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美國3-5年(比如代號為4171導彈定型任務以完成比鷹擊12理論上領先整整一代,微鐳射抗干擾系統+智慧化衛星制導+分離假彈頭+主被動二程雷達+末段入水攻擊方式,每枚導彈造價380萬美圓左右因造價太高未被量產,但部分技術已被東風31B型導彈使用) 鷹擊12分空射、艦射和潛射三種。 鷹擊12運用了中國最先進的雷射技術成果,解決了抗干擾性問題,即使在脈衝炸彈的干擾下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仍然可以100公里不超過1.5米的誤差(鷹擊12即使在發射時就受到了敵方的干擾,按其終極射程550公里計算其誤差也不過9米,況且鷹擊12末段有自動修復程式)。鷹擊12發射後飛向高度為1200米的高空後接受預警雷達的第一次目標鎖定參數後,接受系統將參數發送給鷹擊12的鐳射制導控制系統後,鷹擊12導彈在電子地圖的動態指揮下靜默飛行,速度為1.5馬赫,高度12-15米。當離攻擊目標50海裡的時候,鷹擊12分離出一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導式空中雷達進行最後階段制導,同時鷹擊12導彈4玫助推導彈點火,導彈以6-8馬赫的速度在上空預警雷達的指令下直擊目標,攻擊最後階段戰鬥部脫離,即使敵方的密集陣或導彈攔截,對於每秒1360米-2080米,體積不大與3立方米的戰鬥部也望彈興歎。 鷹擊12同時具有較強的假彈頭欺騙戰術,當敵方在150公里開外發現鷹擊12後,敵方用導彈攔截,鷹擊12會將其中二枚助推火箭發射進行干擾,只不過在最後的攻擊階段攻擊距離縮短為25海裡,導彈末端攻擊速度降至為3-4馬赫。 鷹擊12導彈的戰鬥部為800公斤的超高爆炸藥,這是為美國航母量身定做的。鷹擊12的潛射型其戰鬥部更重達1200公斤(這就是為什麼鷹擊12的潛射型的射程僅有360公里的原因) 鷹擊12導彈的射程為550公里,但是其燃料部是在發射前通過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後調整其發射射程的,因此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具有很好的調節協調作用,使得導彈在飛行速度、射程方面有很大的變數。 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180萬美圓一枚,因此軍方首批定量只有816枚(不包括潛射型),軍方認為如果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每枚90萬美圓左右方可大量訂購(鷹擊12的總設計師正在考慮鷹擊12分離出的那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制導式空中雷達,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造價更達58萬美圓,僅這兩部分占了鷹擊12 造價的46.11%)。因此軍方僅僅將首批的鷹擊12裝到了170導彈驅逐艦號上,168、169也只能裝鷹擊83反艦導彈了。空軍的殲十和093核動力攻擊潛艇這些高貴血統的克敵利器才能裝備上鷹擊12這種我們中國人的爭氣彈,相信隨著鷹擊12的閃亮登場,將大大提高我軍攻擊航母編隊的能力
衛星照片證實:導彈獵殺航母 中國試驗成功:阿根廷一家軍事論壇SAORBATS近日公佈一張google earth衛星圖片,展示中國戈壁沙漠一個長約200公尺的巨型白色人造結構,被武器轟擊出兩個醒目的巨大彈坑。該論壇並稱這個人造結構是類比美軍大型航母甲板,而造成大彈坑的「武器」則是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大陸環球新聞網2013-1-22刊出《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模擬打航母試驗首次曝光?》一文反駁,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致命的對抗武器,而只是防禦性武器,或說是「不對稱的攻擊手段」。(詳參【圖博館】: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航母《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臺灣之榮光!!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外掛的沖壓引擎vs雄三整合進彈體的衝壓引擎)。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兩種大約都在2.5Mh左右;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楨:?)。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公里。連俄印和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呢? 「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潛艇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http://forum.dtmonline.com/leo/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740
俄國-31反艦導彈
(上圖為俄國現代艦所配P一270‧3M-80‧SS—N一22‧日炙改良版稱白蛉,反艦導彈)
【維基百科】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灣媒體一般報導為150公里,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改良增程型的雄三射程由150公里提升為400公里,飛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雄風三型的計畫代名為「追風」,原始設計採用整合式衝壓發動機,即助推器(SRB)與續航衝壓發動機整合一體裝置於彈體後段,節省飛彈的長度與體積。然而到量產時為了安裝在成功級巡防艦的上層甲板,由於長度限制,最後仍放棄整合式燃燒室設計,採取可拋棄助推火箭設計。發射時,由2具側掛的助推器和飛彈主體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將飛彈送至高空,並加速到一定速度後點燃衝壓發動機,進行後續航程,並大幅提升飛行速度。
雄二E指揮車偽裝快遞 網友破解:飛彈基地被軍事迷分別辨識,一一註明通資電中繼車、掛彈車、雄風二E飛彈、卡車拖車頭、指揮管制車、雄二E飛彈車(12點鐘方向順時鐘起)。
旺報2013-02-16台雲峰計畫反制陸1400枚飛彈:美國「導彈威脅」網站的文章認為,台灣策略是祕密研發新式武器,像是雄風2E巡弋飛彈,最高時速800公里,最大射程600公里,使用GPS尋標器,具備攻擊港口內艦艇或近岸陸地目標的陸攻能力。最近最受注目的,就是雲峰計畫,2年前,台灣海軍艦艇裝備雄風─3型反艦飛彈,長6.1公尺、重1.5噸,最大時速2300公里,最大射程300公里,雄3已裝備到台軍驅逐艦、護衛艦,軍方要求在最新型500噸級隱形護衛艦上安裝8枚雄風3和8枚雄風型導彈。現在最新研發的雲峰飛彈,若裝配衝壓噴氣引擎後,時速可達3000公里、射程達到1200公里,可覆蓋中國大陸中北部主要工業和軍事目標,預計於2014年服役。不管是艦載或移動型,主要目標都是大陸瞄準台灣的1400枚彈道導彈,「以提高生存能力」。(回應:大陸對台灣的威脅其實不是東風-11,而是射程可以覆蓋台灣全島的衛士火箭彈,火箭彈造價低數量大,而且有一定的定向導航功能,炸機場、電廠、油庫防不勝防,你的熊三熊四都排不上用場!前行政院唐飛新書爆料 「雄風3/雄2E反制武器是蚊子武器」!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海軍觀察網站報道 2012-4-4法國海軍福爾班號防空驅逐艦成功摧毀一個模擬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的目標。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楨:?)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那是個最明顯不過的目標,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在所有的實戰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導彈能被雷達在較遠距離穩定跟蹤的例子,一般都是信號時斷時續根本不可能進行較遠距離的攔截,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日媒稱中國正研究類似美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
日本《外交官》雜志網站稱,美國空軍超高音速飛行器了X-51A馭波者 2012-8-14進行了第三次試飛,盡管以失敗告終,但也引起了人們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廣泛關注。而且,中美俄在這方面的競賽不會因此而懈怠。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從而成爲世界上首個成功試飛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試驗飛行器的國家,比美國要早九年。 到目前爲止,該耗資1.4億美元的項目只在2010-5-26的測試中取得了成功,以5馬赫的速度持續進行了超過200秒的飛行。 同時,中國也對這個領域展示了相當的興趣。在X-51A項目開展三年後的2007年,有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正計劃在位于北京的風洞中測試速度達5.6馬赫的高超音速實驗飛行器模型,中國科學家可能還建造了能測試速度達9馬赫超音速裝置的風洞。 除了快速全球打擊縮短打擊時間,超音速導彈還會給防禦滲透和導彈攔截作戰帶來重大改變。當前的導彈,無論是速度達到2馬赫的俄羅斯日炙和美國魚叉超音速燃燒沖壓動力導彈,其速度都不夠高,很容易被攔截。而攔截以超過5倍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楨:但也不能貼海而飛且較熱更易被測)。中國DF-21D反艦彈道導彈返回大氣層後的最大速度可能會超過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最大速度,但它不如巡航導彈靈活,也不像巡航導彈那樣能進行低空飛行,躲避早期預警系統,能更好地騙過小型戰術雷達和紅外探測器的探測。(楨:衛星照片證實:DF-21D反艦彈道導彈獵殺航母 中國已試驗成功!)
美國魚叉導彈就已被銷往30多個國家:魚叉Block2靠渦輪噴氣動力,重690公斤(1518鎊),攜帶220公斤彈頭,有80海裏攻擊範圍,正在進行改進,飛行速度達到高亞音速。洛-馬公司也在開發一種沖壓式噴氣動力超音速導彈,這將會在2013年進行試飛。
歐洲MBDA公司的飛魚MM40 Block 3用Microturbo TRI-40渦輪噴氣發動機替代了原有的火箭噴射引擎,飛行超過100海裏,解決了Block2所面臨相對範圍比較短的問題。Block3飛行超過100海裏,並且得益于新功能,比如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螺旋式攻擊性。
法國飛魚擊敗中國C802贏得卡塔爾反艦導彈合同:美國環球戰略網2010-04-28報道,在印尼、泰國等紛紛選擇採購中國C802反艦導彈裝備各自軍隊的背景下,卡塔爾卻在選擇反艦導彈時放棄了C802,而選擇了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新飛魚MMBlock3型導彈配備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因此其射程達到了原有導彈的兩倍——180公裏。新型噴氣推進式飛魚導彈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源自中國的競爭。例如,印尼日前便選擇採購更廉價且射程更遠的中國C802A 反艦導彈,而放棄了火箭助推式的“飛魚”導彈。中國的C802A導彈長6.8米、直徑360毫米、重682公斤,可攜帶重165公斤的彈頭。C802最大射程為120公裏,而且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0米。 與C802相比,法國“飛魚”導彈大小和性能相同,但其成本卻是前者的兩倍(每枚導彈的價格在100萬美元以上,但眾所周知,制造商可以靈活定價)。
珠海航展:中國反艦導彈的射程總算被曝光了2006-11-07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的導彈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本屆珠海航展上展出了多種反艦導彈,它們以艦艇或戰鬥機爲載體,能對8-280公裏範圍內的敵艦進行精確打擊,並且還衍生出了打擊敵人岸上目標的空對地型號。在距離海岸8-35公裏的範圍內,可利用C701/C704和C802等幾種岸艦/艦艦導彈進行防禦。對于35-18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可以用C701/C704艦艦/空艦導彈或是C802/C802A和C602導彈岸艦/艦艦/空艦導彈來攻擊。對于距離海岸180-28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可選擇用C704、C802/C802A艦艦/空艦導彈或是C602艦艦/岸艦導彈進行打擊。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oads/11054186/20061107/13728252.html
反艦導彈性能比較表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岸艦導彈
C-l01重1850千克,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射程45千米
海鷹-1(HY-1) 0.85M 70公里 SY-1的岸艦型後通用
海鷹-2(HY-2)(C201) 0.9M 95公里 SY-2的改進型
海鷹-3(HY-3)(C301) 2M 130公里 超音速岸艦導彈
海鷹-4(HY-4)(C201W) 0.9M 150公里 HY-2增程改進型
艦艦導彈
上游-1(SY-1) 0.85M 40公里 中國第一代艦艦導彈
上游-2(SY-2) 0.9M 95公里 採用固體推進劑
海鷹-1(HY-1) 0.85M 70公里 SY-1的岸艦型後通用
海鷹-2(HY-2) 0.9M 20-95公里 SY-2的改進型
鷹擊-1(C801) 0.9M 50公里
鷹擊-2(C802) 0.9M 12-120公里
鷹擊-3(C803/802A) 1.4M 150公里
未端超音速艦艦導彈 空艦導彈
C101 2M 45公里 第四代超音速艦艦導彈
C701 0.8M 15公里 電視制導的小型導彈
C-704KD空射反艦導彈
C-705反艦導彈是在C-704基礎上改進引導系統,換裝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改進而來。導引頭部分加裝了可添加GPS以及北鬥導航定位系統裝置。動力部分改用結構緊密更新型中推力火箭發動機,最大打擊距離爲75公裏,使用二級助推火箭系統,最大打擊距離爲170公裏。本次航展展出的這枚C-705型反艦導彈專家解釋說,並沒有安置二級助推火箭,射程爲75公裏,戰鬥部全重110公斤,聚能內置體半裝甲結構戰鬥部,HVTD-H濃縮高爆烈性炸藥裝填。可以打擊1000-1500噸級中小型海上目標。首發命中精度爲95.7%。低空掠海飛行最低姿態12.15米。 C601 0.9M 110公里 第一代空射型導彈(上圖為C601和轟六戰機)
C602 0.9M 280-400公里
反潛導彈長纓-1(CY-1) 0.8M 18公里
點防禦導彈系統主要用於攔截各類導彈(特別是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同時能夠攔截固定翼和旋轉翼飛機、無人機等。它們通常為:輕型非甲板發射裝置,可以安裝在包括小型艦船在內的水面艦船上;全天候晝夜作戰;反應迅速且攔截時間短;可以在沒有任何艦載作戰系統的情況下自主作戰,“發射後不用管”;導彈戰鬥部殺傷力強。國外典型的點防禦導彈及導彈系統主要有:
“增強型海麻雀”(ESSM)導彈
(上圖為美軍“增強型海麻雀”(ESSM)導彈
ESSM是雷聲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艦空導彈,是RIM一7M“海麻雀”的改進型,可對付技術先進的高速、低雷達截面的機動型反艦導彈。
2004年1月獲得了批量生產許可,將裝備在航空母艦、“提康得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和下一代DD(x)驅逐艦上。
ESSM可從Mk41或Mk48垂直發射系統發射,也可從傳統的Mk29發射架發射。1個Mk41發射單元可放置1個Mk25四聯裝貯運發射箱(裝4枚ESSM導彈),可極大提高導彈火力密度。ESSM採用自動駕駛儀進行中段制導,通過發射艦的資料鏈來進行校正,在攔截末段轉為半主動雷達尋的。雙模(半主動雷達和紅外)導引頭可能是其今後的發展方向。
(上圖為法國“西北風”導彈
“西北風”是由法國馬特拉公司研製的一種超近程地空輕型導彈,用於對付低空、超低空大規模飽和攻擊,具有機動性好、威力大、反應時間短等特點。目前該導彈已發展到“西北風2”,成為完全自主的“發射後不用管”導彈,可攔截各類空中目標,包括低紅外特徵目標。導彈的最大速度為2.5馬赫,最大攔截距離為6000米,戰鬥部品質為3千克,帶有近炸引信。導彈採用高靈敏度、多元紅外致冷導引頭,通過被動紅外尋的進行制導。
“薩德拉爾”(Sadral)、“西姆巴德”(Simbad)和“特拉爾”(Tetral)艦載防空系統都採用“西北風”作為攔截導彈。
“薩德拉爾”可作為較小型艦船的主要防空系統,也可作為大型艦船的輔助防空系統。l套發射裝置可裝6枚“西北風”,該系統可與艦上作戰系統相連,也可採用自主操作方式,能在目標分派後5秒發射導彈,發射間隔為3秒。
“西姆巴德”是為小型艦船設計的一種更為輕便、簡易的防空系統。它為人工作業系統,發射裝置裝有2枚“西北風”。通過使用“西姆巴德”控制裝置或在夜間使用熱成像裝置,可提高操作人員的作戰水準。
“特拉爾”的作用與“薩德拉爾”相似,但它的發射裝置只能裝4枚“西北風”。“特拉爾”將向更為小型、輕便的方向發展,以適用於具有隱身能力的戰艦。
(上圖為法國垂直發射型“米卡”導彈系統
垂直發射(VL)型“米卡”是第一套能對抗飽和攻擊的點防禦導彈系統。它由法國馬特拉公司研製,採用的導彈是以“米卡”空對空導彈為基礎發展的,可在全天候和任何電子戰環境下晝夜實施對抗;並具有推力向量控制系統,可垂直發射,從而提高了射速和靈活性,縮短了反應時間。
VL型“米卡”是一種“發射後不用管”武器,主要的制導系統在彈上,在飛行過程中系統完全自主,採用主動雷達尋的或紅外成像制導。由於VL型“米卡”是模組化垂直發射單元,因此其數量可以任意增減以適應不同噸位的水面艦艇,而且可整體加裝在甲板或艦艇的上層建築上。
VL型“米卡”不會破壞艦船原有的整體隱身能力,並且能與艦上現成的感測器系統有效整合,無須設計專門的火控系統,甚至不用專門的控制臺。這極大地降低了VL型“米卡”的改裝費用,對於許多經費有限而又急於提升艦艇點防禦能力的國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海狼”導彈系統
“海狼”是第一套經歷過實戰的艦載近程低空反導點防禦系統,由英國宇航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全方位攔截各種反艦導彈、飛機等來襲目標。
“海狼”採用雷達或電視跟蹤和無線電指令制導。破片殺傷型戰鬥部的殺傷半徑為8米,最大射程為7.5千米,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第3代“海狼”(即目前使用的垂直發射型“海狼”與垂直發射型“米卡”相類似,同樣裝在密封發射箱內,具有完全自主、快速反應和作戰的能力。
垂直發射型“海狼”採用1~2部雷達跟蹤裝置,可全天候晝夜作戰,由瞄準線指令系統制導。
2004年,英國海軍開始對“海狼”點防禦系統進行改造。這次中期改造計畫旨在提高現役常規發射型“海狼”和垂直發射型“海狼”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同時安裝一套對用戶更友好的人機界面。
(上圖為以色列“巴拉克-1”導彈系統
“巴拉克一1”艦載點防禦系統是海軍專用防禦系統,是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和拉斐爾武器發展局共同投資發展的,用於對抗亞聲速和超聲速的反艦威脅,包括飛機、反艦導彈、無人機等。
“巴拉克-1”採用標準元件,集裝箱式垂直發射裝置安裝在艦船的專用艙中,可快速地與新導彈一起再補足,維持戰鬥準備就緒狀態。1套典型系統配置8枚導彈,導彈採用雷達指令制導。由於系統建有戰術圖像和威脅評估資料庫,因此可對威脅做出迅速回應。2004年初印度向以色列採購了價值5800萬美元的“巴拉克”系統,以增強海軍水面艦艇的防空能力。
(上圖為美國“拉姆”導彈系統
“拉姆”是以輕巧、快速反應、“發射後不用管”為特徵的近程低空點防禦導彈系統,由美國雷聲導彈系統公司和德國拉姆系統公司聯合研製,可裝備在大、中、小型艦艇上,用於攔截各種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和低空高速飛機。“拉姆”導彈是在美國AIM一9L“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的基礎上改進的,導彈外型基本相同,內部改動較大。
“拉姆”的自動駕駛儀與旋轉彈體相結合,使導彈在飛行末段機動能力大於20g。由於大量採用了微電子和微處理機,結構更緊湊。使用Mk44導彈貯藏箱及21管Mk49導彈發射系統後,系統將具有更強的殺傷力及多目標攔截能力。目前,較小型艦船使用的11管發射裝置正處於研製階段。“拉姆”導彈裝備雷達和紅外雙模被動導引頭,可攔截無雷達輻射的反艦導彈。
目前,德國、美國、韓國海軍都裝備有“拉姆”系統,而希臘海軍也已經接收了第一套“拉姆”導彈系統。2004年10月,韓國又向美國雷聲公司購買了價值2500萬美元的“拉姆”系統,以裝備正在研製的3艘KDX一3“宙斯盾”驅逐艦,這是韓國第4次購買“拉姆”武器系統。
“薩阿姆”(SAAM)導彈系統
SAAM是歐洲“主要防空導彈系統”(PAAMS)的第二層系統,作為點防禦或區域防禦武器,其導彈射程為30千米、攔截高度為10千米。PAAMS同時採用“紫菀15”(Asterl5)和“紫菀30”(Aster30)艦空導彈;SAAM則只採用“紫菀15”艦空導彈,垂直發射,通過多功能電子掃描雷達的火控系統進行操作。SAAM具有快速的反應時間、很高的射速(每10秒發射8枚),1套發射系統可同時攔截10個以上目標。
SAAM導彈系統不久前從“馬卡”(Makkah)號護衛艦上成功進行了實彈發射試驗,這是該系統連續第3次直接命中並擊毀目標。
(上圖為俄國SA-N-9“克里諾克”導彈系統
SA—N一9點防禦系統由俄羅斯阿勒泰設計局研製,採用的艦空導彈由火炬設計局研製,是把陸軍型SA一15“道爾”導彈“移植”到艦上使用。“道爾”導彈在陸軍野戰防空導彈家族中享有盛譽,SA—N一9的性能也相當優秀。該彈長2.97米,彈徑0.22米,彈重165千克,戰鬥部重15千克,最大速度850米/秒,可攔截高度在10~6000米、距離1500~6000米的反艦導彈和高度在10~6000米、距離1500~12000米的作戰飛機。
SA—N一9導彈採用鴨式佈局、指令制導、垂直發射方式。發動機為單級雙推力火箭發動機,引信為脈衝多普勒引信,單發殺傷概率90%。為了解決導彈垂直發射後的轉彎問題,該導彈採取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法,就是在彈體中部採用1 0個小燃氣噴管來控制導彈垂直發射飛行段的快速轉彎。相比之下,國際上普遍採用的在導彈發動機尾部加裝燃氣舵的推力向量控制轉彎的方法則顯得技術複雜、研製難度大。 SA-N-9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性能先進,俄羅斯僅裝備本國海軍而未向國外出口。而且,俄羅斯一直沒有放棄對SA-N-9的改進,主要是提高反應速度、提升導彈性能及降低成本。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01-13/0743343996.html
上圖為俄制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下圖為美制密集(方)陣近防系統
冰雹1彈炮合一近防系統:在2007年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廠家在展板上展出了提供外貿出口的Hailstorm-1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國外的報導稱:比起俄國系統, 很明顯的,中國人提供外貿出口的Hailstorm-1型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採用的探測瞄準複合系統(雷達/光電火控系統)象一個更先進、更加高效率的設計。
美國《防務日報》2005-6-16報導,摩洛哥政府向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訂購12門2S6式通古斯卡彈炮一體自行防空武器系統,總價約1億美元 (楨:貴?2005年1門就已近千萬!)。這是自1992年印度採辦25套系統之後,2S6式防空武器系統的首次出口。2S6式自行防空武器系統安裝有4門2A38M式30毫米自動炮和8枚9M311式防空導彈。其高射炮有效射程4000米,有效射高3000米,導彈有效射程8000米,射高3500米,搜索雷達作用距離18千米,跟蹤雷達作用距離13千米,系統全重34噸,最大公路行駛速度65千米/小 時。該炮通常部署作為2K22M自主防空炮兵連的一部分,2K22M式防空炮兵連包括6輛2S6/2S6M火力車;6輛2F77M導彈/炮彈運輸/裝填 車;1輛1P10-1M維修保養車,1個2F55-1M修理車間。2K22M防空炮兵連的支援能力可以顯著加強2S6在戰場上的自主作戰的能力。
專爲俄羅斯研制的鎧甲S1防空系統俄羅斯型號的基型炮塔、駕駛室和電源與早期出口型號上安裝的基本相同,但最明顯的區別是該型號僅配裝有8枚待發57E6導彈,而出口型號上配裝有12枚。鎧甲S1的敵我識別(IFF)天線安裝在2RL80監視雷達的頂部,而早期出口型號則將IFF天線安裝在雷達後端。俄羅斯陸軍的96K6式鎧甲S1防空系統采用BAZ-6909式8×8四軸卡車底盤,其全裝備重量爲19噸,承載能力達22噸。配裝導彈的車輛總重不超過41.3噸。采用這種結構的系統已于2008年中期開始試驗。底盤采用YaMZ-8431.10-020或YaMZ-8942.10-033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輸出功率爲347.8千瓦。該車最大行駛速度達80千米/小時,行程爲1000千米。BAZ-6909卡車的最小轉彎半徑15米,涉水深1.4米。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74月刊報導,俄羅斯研製的全套鎧甲-S1(Pantsir-S1)近程防空武器系統目前正在約旦接受野戰試驗,同時約旦準備向俄羅斯訂購該系統。據俄羅斯聯邦對外軍事-技術合作署署長稱,俄羅斯已准許約旦用貸款方式購買其軍事硬體,因此約旦才決定下訂單。 這並不是俄羅斯首次向中東地區出售,阿聯酋已於2000年簽訂了一份價值7.34億美元的合同(楨:比貴!),要求俄羅斯研製並交付50套。根據該合同條款規定,系統的研製工作要在2年內完成,並在隨後3年內向阿聯酋分三批交付這50套系統。其中26套將採用輪式車輛底盤,14套採用履帶式車輛底盤,據悉,首批已於2006年開始進行交付。 鎧甲S1是一種高機動彈炮結合自行近程防空武器系統,配裝有2A72式30毫米高炮和1400發待發彈。該系統配用9M335導彈或57E6導彈,這些導彈在主炮塔兩側各裝備1束(4或6枚)。 另據俄羅斯《消息報》2012-9-16報道,俄陸軍司令部已決定拒絕裝備最新式的鎧甲S1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來自俄陸軍司令部的消息人士透露,此前進行的一系列試驗表明,鎧甲S1的實際性能無法滿足軍方的要求。
車載型730近防炮(海軍730發展而來)
LD-2000型陸基近防武器系統(CIWS,lose in weapon systems),提供一種高價值場所(包括指揮地所、低空導彈設施和彈道導彈、戰術導彈發射點)的近防能力。該系統還能對付低空飛行的飛機、無人機、巡航導彈,經過對軟件的改進,該系統還可用作C-RAM(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 一套完整的LD-2000系統包括卡車底盤的情報和指揮車(ICV),以及由它指揮控制的多達8輛戰鬥車輛(CV)。 LD-2000的情報和指揮車系統整合在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6×6前置控制卡車的後部;雷達天線置於頂罩的上部,來自雷達的信息,連同其他諸如較高層次指揮系統的信息,都顯示在操作者的控制臺上。這套系統的最大探測距離依據威脅程度而有所不同,對於飛機的探測距離是大約25公裏,較小形體的巡航導彈目標是12公裏。 LD-2000系統的戰鬥車輛整合到一部越野卡車的底盤上面,然後在駕駛艙的後部安置一套基於730型近防炮(配置於解放軍海軍艦艇)發展而來的火力操作炮塔。操炮手在密閉的空調艙室內對炮塔進行遙控。 LD-2000上的30毫米7管730B型加特林機關炮發射速度可達4,200發/分鐘,最大有效作用距離在2.5-3.5公裏之間,一般配備1,000發30毫米彈藥,這足以對付48個潛在的目標。發射的彈藥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脫殼穿甲彈(APDS),一種是高爆燃燒彈(HEI),以及目標練習彈。而炮塔頂部安置有一套J波段跟蹤雷達,最大作用距離9公裏,右側的天線是光電艙,包括TV/IR跟蹤系統和激光測距儀,根據周圍的情勢不同,作用距離5-18公裏。
美媒稱中國新30毫米艦炮將大量裝備支援艦 2011-07-12
美國環球戰略網2011-07-10日撰文稱,某中國公司正在對外推銷其AK-130單管艦炮。這款艦炮是中國多管(6-10)近戰武器系統的衍射型武器系統,可用于防禦導彈及小型艦艇襲擊,未來或將大規模部署中國支援艦。對于海上支援艦或大型商船而言,AK-130單管艦炮有重要作用。這款艦炮可保護船只不受海盜或恐怖分子威脅。
由于該系統可自動探測並瞄准可疑目標,所以商船船員無需經過太多訓練既可使用AK-130艦炮。在非自動動模式下,操作員(或商船高級船員)可通過點擊與近程武器系統相連電腦的鼠標發射炮彈。AK-130艦炮重不足1噸,船只甲板兩側各加裝一座,或僅在船首加裝一座。雖然每座AK-130艦炮的成本超過1百萬美元,但在索馬裏海盜威脅消失後,解放軍可將這種艦炮轉移至其規模日益擴大的海軍支援艦艇上。
http://war.163.com/11/0712/10/78OOOFU600011MTO.html
新型10管陸海通用版近防系統方案設想>設計師 王偉
火炮由10根炮管組成,口徑230毫米
目前火炮用的發射藥都是固體火藥。彈丸和發射藥組裝在一起,即所謂的炮彈。固體發射藥是一種具有固定形狀、燃燒速度很快的化學物質,而液體發射藥是一種沒有固定形狀的化學物質。液體發射藥火炮使用液體發射藥,平時發射藥與彈丸分開保存,發射時同時裝填。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對火炮的射速、射程及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固定發射藥火炮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我做了一個應用液體發射藥的近防炮設想。
此款近防炮主要應用于海軍及陸軍的近程防空。火炮由10根炮管組成,口徑230毫米,每一根炮管有獨立的供彈機構、供藥機構及冷卻機構等。但10根炮管共用一個液體發射藥儲箱。由于沒有複雜的灋蔇ⅱi機構等,此火炮的結構緊湊,系統重量較小、火力密度大,這對一款近防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采用液體發射藥也有F多的優點,首先液體發射藥裝藥密度比固體發射藥大40%,單位體積的能量也相應大40%,因此同樣體積的裝藥,液體發射藥發射的炮彈初速大、射程遠。另外,液體發射藥的燃燒溫度比固體發射藥低,可減輕炮管磨損,延長使用壽命。在發射時炮口的火焰、煙霧較少,聲音也小,射擊時不易暴露。精確控制發射藥的注入量可以調節火炮射程、提高命中精度。由于此火炮不用灋腄A因此連發的間隔時間也大大縮短,射速非常高。但是由于不灋腄A火炮內的熱量無法隨彈殼帶出,所以在火炮身管外設置了冷卻裝置,由循環的冷卻液2火炮降溫。
另外,此款近防炮的上方安裝有光學及雷達觀瞄系統,與現役730近防炮上的系統相同,在此方面我們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配合先進的火控系統,密集的彈幕定會對來襲導彈造成致命殺傷。現代兵器第11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1/0729534158.html
世界上70%小口徑近防武器無法攔截2馬赫導彈《兵器知識》杜文龍
隨著大炮巨艦時代的終結,海、空、潛三基反艦導彈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成爲海戰場令人恐懼的新殺手。1982年.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吞沒了英國皇家的驕傲,“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被亞音速的“飛魚”導彈擊沈後.英國海軍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爲水面艦艇配備了“密集陣”和“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成爲當日耀眼的明星。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反艦導彈呈現出了超高速、超低空、高機動、大威力的顯著特征,水面艦艇賴以生存的最後一道防線——近程防禦系統,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在反艦導彈的立體攻勢面前,以“密集陣”、“守門員”、AK一630爲代表的小口徑速射艦炮做好准備了嗎?
無以複加的射速
據國外專家計算,針對不同的目標速度,在武器系統精度不變的前提下,爲保證全航路至少命中一發的概率,在有效攔截區段內火炮射彈數應基本保持一致。隨著來襲導彈飛行速度的增加。火炮射速也應相應提高。
攔截速度1馬赫的掠海反艦導彈,火炮射速要達到4200發/分,這對于現役的多型近防火炮問題不大。但此後的一組數據會令多數速射炮力不從心:攔截1.5馬赫的導彈.射速要5597發/分:攔截2馬赫的導彈.射速要6713發/分:攔截2.5馬赫的導彈要達到7 626發/分:攔截3馬赫的導彈.射速要8386發/分:3.5馬赫要9028發/分:4馬赫要9 579發/分:4.5馬赫要10056發/分。也就是說,近程防禦系統要保證在全航路上有一發炮彈命中飛行速度爲2~4.5馬赫的導彈.就必須發展射速在7000~10000發/分左右的超高射速火炮。
據對13種現役小口徑艦炮的統計,只有4種超過7000發/分,這就意味著還有70%的小口徑艦炮無法在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的反艦導彈面前爲艦艇築起一道安全屏障。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小口徑艦炮的射速已經被逼到了極限,在不得不采取6管、7管甚至12管配置的情況下才勉強達到了這一射速。那麽,射速上升的空間還有多少? 爲變相提高射速,瑞士、意大利等國在彈藥技術上下足了功夫,采取了所謂間接命中體制。如瑞士的“阿海德”(A—HEAD)彈藥,使用了一種集束定向預制破片抛射技術,每發炮彈內裝有152粒重金屬制成的圓柱形彈丸。每粒彈丸重3-3克。彈體底部裝有可編程的近炸時間引信,炮彈通過炮口前端的三個線圈後,彈上可編程時間引信就裝定了精確的時間指令。當炮彈飛到預定距離時.點燃抛射藥,將彈內152粒彈丸以1200米/秒的相對速度以定向集束形式抛射。如果快速發射25發AHEAD炮彈.可以在來襲導彈的前方形成~個直徑約8米、由3800個動能殺傷子彈丸構成的彈幕。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炮彈命中目標的概率。不過,經過計算分析,美、英有關專家認爲:就摧毀能量而言,如果要把直接命中體制與間接命中體制加以比較的話,需要250次間接命中才能産生1次直接命中所産生的摧毀能量。就價格來講,1發近炸引信彈的造價至少是直接命中彈的5倍,這中間的效費比使人們在選擇時,很難快速而客觀地爲任何一方舉起手來。
在無以複加的射速面前.小口徑艦炮陷入了兩難境地。
射程過小的隱患
小口徑速射艦炮武器系統射程多在1500~3000米之間,各國海軍越來越擔心它們能否有機會在過小的射程內摧毀超音速導彈。
根據計算.艦載雷達發現掠海小目標的距離爲18~27千米,對于亞音速導彈能保證60~90秒的反應和抗擊時間。但對于超音速彈僅有20~30秒,除去武器系統的反應時間,真正能夠用于抗擊的不過10秒左右。而進入3 000米有效殺傷範圍後的時間只有2—3秒,這就意味著“密集陣”只有一次把50,75發炮彈射出炮膛的開火機會。此外由于一些導彈在飛行末端采用了不規則蛇形機動.防空武器進行跟蹤和鎖定都極爲困難。
現役“密集陣”、“守門員”們均沒有把握防範超音速導彈的攻擊。
克林頓執政時期,面對蕭條的蘇聯軍工企業,美國政府曾向俄羅斯秘密購買了超音速反艦導彈進行攔截試驗。在遭俄羅斯彩虹設計局拒絕後,轉而向星火國家科研制造中心購買KH一31超音速反艦導彈。1995年5月.美海軍以470萬美元引進4枚KH一31導彈並改裝成MA一31靶彈。在隨後的攔截試驗中,美海軍未能將高速飛行的MA一31靶彈擊落。研究表明:如果“日炙”導彈襲來,“密集陣”系統只有2秒鍾時間.這對防禦340千克彈頭的毀滅性撞擊根本不夠。
蘇聯通過論證後認爲,AK一630型6管30毫米艦炮武器系統難以有效攔截90年代後期出現的反艦導彈,1975年便著手研制第三代近程反導武器系統。
時間、速度,是近防小口徑艦炮與反艦導彈永恒的話題。就目前雙方對抗的情況而言,後者似乎占據優勢並有穩固的地位,而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撼動。蘇聯時期發明的高彈道攻擊方法目前仍被許多型號反艦導彈所采用。印度的“布拉莫斯”、俄羅斯的“俱樂部”等反艦導彈在攻擊的最後階段,能夠爬升到數千甚至1萬米的彈道高點後,以大角度俯;中攻擊目標,至3 500米高度時的平均速度能達到5馬赫,這樣從進入近程火炮防禦系統3 000~300米高度的殺傷範圍開始到命中目標,僅有1秒多的時間!這恐怕連火炮機械系統調整射向的時間都無法滿足。在目前的條件下.絕大多數小口徑高炮基本沒有防“過頂”攻擊的能力.艦艇正上方就成了裸露的攻擊窗口.這在近期內也難以解決。
難以撼動的能量
反艦導彈的攻擊多采用戰鬥部與彈體不再分離的方式,在近距離命中時.常會同時出現除戰鬥部之外的燃料等附加破壞效應。“謝菲爾德”就是飛魚導彈160千克推進藥柱的受害者。
據統計,現役的近程、中程、遠程反艦導彈發射重量多在200、600、1200千克左右,戰鬥部多在150~300千克。俄羅斯的部分反艦導彈要大大超出這一重量,SS—N一19更是達到了令人恐怖的7噸,戰鬥部也接近1噸。這一重量與高亞音速甚至高超音速的結合,所形成的巨大能量與小口徑艦炮普遍采用的20~30毫米炮彈平均重量不到100克的彈丸、“阿海德”(AHEAD)彈藥的3-3克小彈丸相比較.前者似乎更加像凶猛的“綠巨人”。在反艦導彈一住無前的攻勢面前,小口徑艦炮能夠以小博大嗎?
1974年底至1975年初,美國把退役的“坎寧安”號驅逐艦改裝成無人遙控試驗艦,並在艦上安裝了“密集陣”系統。1975年10月.美國爲了驗證“密集陣”系統的作戰效能,用“坎寧安”號進行了實彈攔截試驗。試驗中雖然成功地攔截了BWM一3E超音速靶機和“小牛”反艦導彈等目標.但在攔截1枚速度本不高的“白眼星”電視制導炸彈時.雖然“密集陣”系統取得了命中10發的成績(炸彈頭部命中1發、尾部命中9發),但懷揣908千克MK84常規炸彈的“白眼星”電視制導炸彈仍帶傷擊中靶艦,在艦體上撕開了1個9米×12米的洞。對于單項試驗而言.前面的攔截試驗是成功的,但對于整個試驗而言.“密集陣”的成績很難稱得上是合格,而且它還暴露出小口徑彈丸威力不足的缺陷。
另外一種情況也值得關注。即使小口徑彈丸能夠毀傷導彈,但由于攔截距離過近.仍會有小口徑彈丸只起到了撕裂導彈戰鬥部的作用,從而引發了高速飛行戰鬥部的解體或者提前引爆,導彈較大的碎片仍可以進入艦體內造成重大損傷.較小的碎片也可擊中上層建築表面脆弱而暴露的偵察預警設備等目標。對于高度依賴指揮通信的現代艦艇,其潛在威力有可能使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戰鬥力。
爲了增強毀傷能力,各國爲小口徑艦炮研制了多種彈藥以提高終點效應,如脫殼穿甲彈、近炸引信預制破片彈、多功能引信彈藥等等,脫殼穿甲彈還采用了貧化鈾或鎢合金彈芯。但這些手段並沒有從根本上使小口徑彈藥的能量發生質的躍升,抵禦來勢凶猛的反艦導彈仍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
多目標面前困境
超音速飽和攻擊.曾被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譽爲對付航母編隊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今天,延續這一思路,任何一種現代化大型水面艦艇在今後的海戰中,都會受到多枚刻意組織起來的反艦導彈的共同“關照”,特別是處于海上戰鬥編隊邊緣的艦艇。“密集陣”們面對同一方位的飽和攻擊.能夠爲艦艇化解威脅嗎?
對小口徑速射艦炮而言,對付多目標能力實際上考驗的是火炮以預定攔截概率對一個航路上的目標完成發射彈數後.調整射擊諸元攔截下一個航路的能力。以“密集陣”攔截SS—N一25“天王星”反艦導彈爲例.“天王星”導彈以亞音速從距離目標1500米飛行到300米用時3.4秒.如果“密集陣”全系統工作正常,射擊4秒後才能達到80%的毀傷概率,然後才能轉移到其它導彈所在的航路。火炮隨動系統的機械轉動後再對准目標方位,一般需要2~3秒,是一種“持續射擊一轉動一再持續射擊”的循環過程,耗時過多。如果同一方向有多枚距離相差無幾的導彈“組團”來襲,“密集陣”系統恐怕就會崩潰。因此,小口徑艦炮近防系統只具備一定的連續攔截多目標的能力,不具備同時攔截多目標能力。來襲導彈飛行速度越高.連續攔截能力越弱,當目標速度達到高超音速後,恐怕攔截1枚都十分勉強。
寸功未有的遺憾
“密集陣”們多研制于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服役時間已經達到了二三十年。在足以使一型武器系統壽終正寢的時段內,小口徑艦炮卻交出了寸功未有的白卷。
1987年5月17日,兩伊戰爭的襲船戰中,伊拉克戰機發射2枚“飛魚”導彈誤擊美國“佩裏”級護衛艦“斯塔克”號.而“斯塔克”號上的“密集陣”系統競處于“故障”中.艦上擔任反導任務的“密集陣”系統雷達甚至未能發現來襲導彈,“飛魚”導彈毫無阻攔地命中了“戒備森嚴”的“斯塔克”號側舷,造成該艦重傷。2006年7月14日.以色列海軍“薩爾”5型導彈護衛艦“哈尼特”號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真主黨發射的反艦導彈命中,造成了4名水兵死亡,“哈尼特”號護衛艦上配備的“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沒有任何反應。
“密集陣”近防系統在實戰中寸功未建.但在實彈射擊的演習中卻毫不留情地擊落友軍甚至己方目標。1994年的臺灣“漢光”演習中.臺海軍“成功”號護衛艦上“密集陣”系統的目標是由漢翔公司飛機拖帶的靶機。在“密集陣”急促的射擊聲中.只見拖靶機急速墜落,機上4人全部遇難。1996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夕霧”號護衛艦的“密集陣”系統在演練防空作戰時,請來了美國海軍的A一6攻擊機拖曳拖靶實彈演練,結果十分巧合,“密集陣”擊中了距離目標5.5千米的A一6,兩名駕駛員僥幸跳傘落海獲救。由此,備受指責的“密集陣”近防系統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一時惡評如潮。
面對目趨嚴重的反艦導彈威脅,美國海軍對“密集陣”系統倍感失望。2001年6月,“小鷹”號航母在日本橫須賀進行例行檢修後,用1座21聯裝發射“拉姆”Blockl近程反導導彈的MK一49發射系統.取代了右舷前方的“海麻雀”艦空導彈和MK一15“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同年12月,“小鷹”號前住中東參加完“持久自由”行動後,再次回到日本橫須賀,左前方的另1座MK一15“密集陣”也被一座MK-49發射系統所取代。至此.“小鷹”號的前方近程防禦任務已完全由“拉姆”Blockl近程反導導彈所承擔。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自85號艦開始,位于前甲板B炮位的MK一15被MK-49系統取代,大概也是受“科爾”號光天化日下慘遭偷襲的警示。
“小鷹”號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以及最新服役的“伯克”級驅逐艦都放棄了“密集陣”近防系統,由“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取而代之。
“拉姆”來了
“拉姆”近程防空導彈是目前唯一一種采用雙模導引體制的艦空導彈,具有強大的反導作戰能力。導引頭采用被動雷達和被動紅外雙模導引頭,其中被動雷達導引頭能跟蹤現在世界上所有主動雷達制導的反艦導彈的射頻信號,作用距離遠,導引頭視場寬,武器系統對目標指示的精度要求不高。紅外導引頭采用了紅外/紫外兩個波段,紅外用于探測和跟蹤飛行器輻射出的熱能,紫外用于分辨飛行目標與天空背景,抗幹擾能力強.制導精度比較高,從1993年起。在一系列對超低空掠海飛行的亞音速目標和以超音速飛行並具有大俯沖角的反艦導彈的測試評估試驗中.毀傷概率都達到95%以上。不俗的成績再次點燃了美國海軍的希望。從送裝計劃來分析,曾經輝煌的“密集陣”可能會隨著“拉姆”的出現逐步讓出近程防禦系統主角的位置。
與小口徑速射艦炮相比,“拉姆”導彈有效彌補了“密集陣”們在反艦導彈面前的尷尬。
火力覆蓋範圍大。“拉姆”導彈射程500米~8千米,相比小口徑速射艦炮平均460米~3千米的射程,火力覆蓋範圍的遠界增大了2~3倍.近界相差無幾,能夠在導彈的來襲航路上獲得多次攔截機會,多聯裝的發射系統攔截概率會明顯躍升。
毀傷能力強。“拉姆”導彈采用的9.09千克的WDU-17B連杆式破片戰鬥部,除了有碰撞引信,還采用了DSU一15A/B激光近炸引信,能夠在導引頭精確鎖定目標的條件下.精確摧毀來襲目標,殺傷威力與攔截效果明顯高于小口徑速射艦炮。1999年4月,美國進行的作戰和評估試驗中,24枚“拉姆”Blockl中有23枚成功攔截了目標;在對超音速目標的攔截試驗中.2枚“拉姆”導彈攔截以超音速掠海飛行並做“s”型機動的MQM一8GEER超音速靶機,1枚直接命中目標;在對MA一31靶彈的攔截試驗中也取得了2發2中的成績。這表明“拉姆”具備較強的攔截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具備同時攔截多目標能力.‘拉姆”導彈采用全程被動制導,發射後不管.單個多聯裝發射裝置即具有同時攔截多目標的能力。此外,武器系統不需要專門配置搜索、偵察、跟蹤設備,只需由水面艦艇上已有的傳感器提供目標指示即可.而且對數據的精度和數據率要求不高。
計算表明,對于配備2座21聯裝“拉姆”Blockl的驅逐艦,要連續發射15-20枚反艦導彈才有可能將其重創,而對于只配備“密集陣”系統的艦艇.達到同樣毀傷效果只需要5枚。
此外,由于“拉姆”導彈采用大量的成熟技術和硬件,研制和裝備費用大幅度下降,顯示出了良好的效費比。優異的性能與合理的價格迅速征服了美國海軍,目前已經爲50多艘艦艇采購了將近4000枚,德國海軍也采購了1000多枚。此外,丹麥、日本、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海軍也在計劃列裝。
愈演愈烈的“拉姆”之風,可能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吹散小口徑速射近防系統“密集”的彈幕。彈進炮退,似乎已經,成爲定局。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9-16/0756521574.html
俄最新AK630M2近防炮 射速1萬發/分鍾 2009年12月24日
駐伊美軍陸基C-RAM密集陣近防系統有戰果了
C-RAM是“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的英文縮寫,顧名思義是用來對付敵方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統稱爲RAM)等間瞄火力威脅的武器系統。現在,這一任務曆史性地落到了防空炮兵的身上。
C-RAM系統裝在拖車上
被擊毀的助推榴彈部分殘骸
http://bbs.tiexue.net/post_3973884_1.html
國外反火箭、火炮和迫擊炮系統(C-RAM)發展概述 2010-11-05
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的非對稱作戰中,作爲對手的武裝分子通常使用各種輕武器,但有時也會使用火箭、火炮及迫擊炮對美軍基地實施攻擊。雖然這種攻擊的概率小、強度低,而且由于武裝分子缺乏訓練及裝備簡陋,命中率著實不高,但是其彈藥威力大,一旦命中彈藥庫、燃料庫、指揮中心或營房等場所,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傷亡與損失,同時也會嚴重挫傷部隊士氣。而在未來的反恐作戰中,類似威脅將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在這一背景下,世界上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反火箭、火炮和迫擊炮系統(C-RAM)的發展,它 能夠在來襲彈藥(火箭彈、火炮彈和迫擊炮彈)擊中目標之前發出警告,並對其進行跟蹤和攔截。與常規空中威脅相比,這些彈藥體積小,雷達反射截面也小,不易被探測和跟蹤,只有速射炮(速射炮最初作爲艦載武器)、火箭彈或激光器能夠攔截這些威脅。
反火箭、火炮及迫擊炮系統(C-RAM:Counter Rocket,Artillery and Mortar)是用來對付敵方火箭、火炮和炮擊炮等火力威脅的武器系統,其由近防武器系統、炮位偵察雷達及防空雷達、指揮及控制系統組成。當C-RAM的偵察探測系統探測到目標炮彈後,由指揮控制系統將指令信息傳至武器系統,武器系統便發射彈藥,在目標炮彈附近實施爆炸,從而起到攔截作用。
美國:從“密集陣”/“百人隊長”武器系統到“激光區域防禦系統”
美國陸軍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發C-RAM系統,其方案是將已在海軍服役多年的由雷聲公司研制的“密集陣"20mm近程武器系統安裝在拖車上作爲攔截系統,並將攔截系統與野戰炮兵雷達相連接,組成C-RAM系統。該系統研發成功後迅速裝備到美國陸軍與海軍的聯合作戰小組中,成功完成了100次攔截任務。
爲了滿足新的作戰需求,“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已經對多個關鍵部分進行了改進,包括集成“前方區域防空指揮與控制”系統,使“密集陣”能夠獲得來自戰場司令官的指揮;接收友軍飛機的位置信息;減少反應時間;增大萬向支架轉動範圍,獲得更大的射角以提高對大仰角目標的打擊能力。
“密集陣”C-RAM系統經過多次改進,美國陸軍稱其爲陸基“密集陣”武器系統(LPWS),雷聲公司則將定型後的該系統稱爲“百人隊長”(Centurion)武器系統。“百人隊長”武器系統安裝在拖車上,並配有獨立的動力單元,總質量約24噸。其配裝有搜索與跟蹤雷達、前視紅外傳感器和1門M61A1 20mm六管加特林轉管火炮,該炮可攜帶1550發配裝自毀引信的曳光燃燒榴彈,射速爲3 000~4 500發/分。
順應武器的發展趨勢,在“密集陣”/“百人隊長”武器系統的基礎上,雷聲公司正在開發“激光區域防禦系統”(LADS),該系統以激光束代替炮彈對付來襲的彈藥。空軍研究試驗室的相關試驗已經證明該系統可傳導激光束,可對付60mm迫擊炮彈。除了執行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任務之外,“激光區域防禦系統”還可攻擊其他目標,如無人機、集群小艇、漂浮水雷以及無裝甲車輛。
圖爲瑞士厄利孔公司的“天盾”防空系統,其主要由35mm火炮、火控監視系統、合成指揮控制系統組成。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在其基礎上改進爲更加先進的C-RAM系統
德國:“天盾”C-RAM系統
在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防空分部 已完成了基于3 5 m m火炮的“天盾” (Skyshield)C-RAM系統的改進工作。該系統由德國防禦技術與采辦聯邦 辦公室(BWB)投資,從2007年開始 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下屬的瑞士厄利孔公司負責研制。起初厄利孔公司的“天盾”系統僅是一套普通的防空系統,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35mm火炮、火控監視系統及合成指揮控制系統。萊茵金屬公司防空分部在這套防空系統的基礎上改進爲C-RAM系統,其35mm火炮仍 然采用厄利孔公司産品。厄利孔公司于 2008年1月中旬開始在土耳其爲德國陸 軍測試“天盾”C-RAM系統。整個測試在安卡拉附近的孫亞卡拉普那爾靶場進行。2009年,德國防禦技術與采辦聯邦辦公室與萊茵金屬公司防空分部簽訂了一份價值爲1.5億歐元(約合2.244億 美元)的合同,萊茵金屬公司防空分部將爲德國提供2套完整的營地防禦型C-RAM系統,每套系統包括1套合成指揮控制系統、2套火控與監視系統以及6門35mm炮。
營地防禦型C-RAM系統是在基本型“天盾”防空系統基礎上研制的,主要用以打擊頻頻威脅前方作戰基地的較小型武器,定型後仍以“天盾”冠名。2008年在土耳其進行的試驗中,該系統用于跟蹤和打擊非制導82mm和120mm 迫擊炮彈以及107mm火箭彈,其中107mm火箭彈是從8km距離上發射過來的。
隨後,厄利孔公司的“天盾”C-RAM系統根據試驗結果進行了大量改進,包括:改進雷達系統以探測和跟蹤更小的目標、改善精度校准、改進火控系統軟件、優化35mm“阿海德”(AHE AD,先進命中效能與毀傷)炮彈和火控系統的自動化程度。35mm “阿海德”炮彈的最大射程爲4km,每部35mm火炮配備250發備用彈,而潛在攜彈量將可增至500發。通常情況下,每門35mm火炮可對同一目標實施36發連射,不過未來隨著火炮射擊精度的提高,擊毀每個目標所需的炮彈數量將下降,因而火炮連射數可能減少。
萊茵金屬公司防空分部稱,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表示有意采購“天盾” C-RAM系統。
德國:“多納爾”自主火炮模塊C-RAM系統
德國“多納米”自主火炮模塊C-RAM系統采用的52倍口徑155mm自主火炮模塊
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的PzH 2000自行榴彈炮也可作爲自主火炮模塊的替代産品,執行C-RAM任務
除了“天盾”C - R AM系統外,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還獨 立投資開發了基于52倍口徑的155mm(倍口徑是指炮管長度,計算公式就是口徑×倍數,一般榴彈炮的倍口徑是 40~70mm,炮管越長,初速越大,射擊距離也就越遠——編者注)自主火炮模塊(AGM)的C-RAM系統,該炮安裝在由通用動力公司聖塔?芭芭拉系統分公司研制的新型底盤上,被稱爲“多納爾”(Donar)自主火炮。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目前正在將該炮作爲靈活的營地防禦系統投入市場,它是保護前方作戰基地免受迫擊炮彈攻擊的最佳方案。安裝在塔臺上的監視雷達探測並跟蹤來襲目標,同時中央射擊指揮中心計算出彈道軌迹和交戰次序,隨後相關信息傳送到遙控式自主火炮模塊中,自主火炮模塊發射155mm榴彈,按照預先計算的坐標實施實彈攻擊。榴彈將在來襲彈藥的附近起爆,通過沖擊波及破片毀傷目標。
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表示,3個或4個自主火炮模塊足以對中型作戰 基地實施360°全方位防護。每個自主火炮模塊質量約12噸,便于部署到作戰基地。2008年在德國北部的托登多夫靶場進行的試驗表明,155mm榴彈可成功攔截60mm迫擊炮彈等來襲彈藥。該系統預計于2010年在法國南部或在南非開展終端對終端試驗。克羅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的PzH 2000自行榴彈炮也可作爲自主火炮模塊的替代産品,執行C-RAM任務。
意大利:“豪豬”C-RAM系統
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多年來一直在研制“豪豬”(Porcupine)C-RAM系統,以滿足陸軍提出的作戰需求。經過大量試驗,該公司選擇了通用動力公司的M61A120mm六管加特林轉管火炮作爲系統的火力單元,該炮可發射配有自毀引信的20mm M940多用途彈藥,理論射速爲3 000~6 000發 /分。
標准的“豪豬”C-RAM系統將包括4個火力單元、1個用于目標指示和武器控制的指揮控制站以及用于監視和目標跟蹤的3D雷達系統。3D雷達具有“邊掃描邊跟蹤”的特點,可同時跟蹤多個目標並通過判斷每個目標的威脅程度來確定目標打擊順序。該系統可自動打擊目標,操控人員僅需要確保安全問題,即注意火炮的後噴界限,使自身處于安全位置。
“豪豬”C - R AM系統中多用途 武器系統的每個火力單元均包括1門 M61A1 20mm六管加特林轉管火炮、 彈藥裝填系統以及具備24小時目標跟蹤 能力的穩定型光學紅外跟蹤系統。指揮 控制站將目標分配給合適的火力單元, 使其能夠有效攔截1 000~1 500m距離內 的目標,其連射火力足以摧毀60mm迫 擊炮彈等來襲目標。
一套“豪豬”C-RAM系統的防護 範圍可達400m2,如果增加遙控火力單 元,系統的防禦區域將更大或者能夠防 禦更加密集的攻擊。“豪豬”C-RAM 系統也可與其他武器系統和雷達相集成 以擴大防禦範圍。其配裝的穩定型光學 紅外系統和3D雷達由意大利塞萊斯伽利 略公司研制。許多C-RAM系統質量非 常大,而“豪豬”C-RAM系統的最大 特點就是所有關鍵部件的質量都很輕, 這意味著“豪豬”可通過海陸空等多種 方式進行快速部署。目前,“豪豬” C-RAM系統的武器和傳感器系統均已 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中得到了驗證,其子 系統正在進行試驗。
以色列:“鐵屋” C-RAM防空系統(2012也有了戰果)
近些年來,以色列屢次遭受各種炮彈、迫擊炮彈以及大量非制導火箭彈的攻擊。以色列已采用分層防空概念,以高低配置的不同防空武器系統保衛領土、領空安全,其中最低層的C-RAM任務由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的“鐵屋”(Iron Dome)系統執行。 該系統于2007年初開始研制,在2009年7月開展的終期試驗中“鐵屋”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了3發122mm非制導地對地火箭彈。首支裝備“鐵屋”防空系統的部隊目前正在進行訓練。一個裝備“鐵屋”防空系統的連隊可防禦的面積區域達150km2,防禦來襲彈藥的最大射程爲150km。
標准的“鐵屋”防空系統包括1個由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Elta系統分公司研制的EL/M-2084多用途雷達和1個由以色列amPrest系統公司提供的戰場管理中心,該中心將與以色列國防軍的射擊管理中心相連接。來襲目標將可通過3部機動導彈發射裝置進行打擊,每部導彈發射裝置可攜帶20枚“塔米爾” (Tamir)攔截導彈。
EL/M-2084是一種主動掃描相控陣雷達,能夠探測大量目標,包括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及其他目標。EL/M-2084多用途雷達將在來襲火箭彈被射出之後對其進行探測,並快速計算出彈著點。一旦來襲火箭彈的預定彈著點是平民區或軍事區,戰場管理中心將進行處理並發射導彈攔截這一來襲威脅。
該系統將由以色列國防軍炮兵部隊和以色列空軍防空部隊進行操控。
http://www.qbq.com.cn/bencandy.php?fid=4&id=1150
C-RAM武器系統
C-RAM武器系統“高射炮打蚊子”曆來被認爲是一件大材小用,力不從心的荒唐事。然而,現在美軍及其盟友卻迫切需要用高射炮來打“蚊子”了。當然,此“蚊子”非彼“蚊子”,是那些在戰場上空高速飛行的各種炮彈。與傳統的空中目標飛機相比,稱其爲“蚊子”毫不爲過,因爲要發現一枚迎面來襲的60毫米迫擊炮彈意味著雷達必須能夠在4~5公裏的距離上探測到0.001平方米大小的目標,飛行中的小鳥甚至昆蟲都可能亂真。要截擊這些“蚊子”談何容易。
火炮曆來是戰場上最具威脅的殺傷手段。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80%的傷亡是炮火導致的。2006年之夏以黎沖突的隆隆炮火聲似乎也在宣告,火炮還要在未來戰場上繼續大發神威。因此,反火力作戰(countefire),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依然是美國陸軍及其盟友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而C-RAM則是近年來湧現的一個新概念。C-RAM是“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的英文縮寫,顧名思義是用來對付敵方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統稱爲RAM)等間瞄火力威脅的武器系統。現在,這一任務曆史性地落到了防空炮兵的身上。
C-RAM武器系統-攻防兼備
C-RAM武器系統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末的漫長歲月裏,各國陸軍的反火力作戰始終局限在後發制人的模式中,即只有在一方火炮發起火力攻擊後,受攻擊方才能利用各種手段探測火力發射的源頭即火炮的位置,然後對其實施火力打擊。這種作戰方法主要強調對敵火炮的定位和壓制,而對敵方已經發射出來的炮彈則無可奈何。而且,這種反火力作戰曆來都屬于地面炮兵的任務範疇。
按照這種作戰模式,測定敵火炮的位置就成爲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難點。幾十年來,炮位偵察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相控陣炮位偵察雷達及自動化射擊指揮系統的興起,使反火力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往往炮彈還沒有落地,火炮就已經被定位,隨即就有可能被摧毀。然而“先挨打,後反擊”的框架始終未被突破。
與上述作戰模式相比,C-RAM在作戰理念上強調“攻防兼備”。所謂“攻”就是攻擊敵方的火炮,所謂“防”就是攔截來襲的炮彈。這就好比是拳擊運動員的一雙手,一只手重拳出擊,而另一只手則進行阻擋。
C-RAM武器系統-戰爭需求
在伊拉克戰場上,6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是除簡易爆炸裝置外駐伊美軍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據美陸軍的報告稱,2005年駐伊美軍平均每周要遭到50多次火箭和迫擊炮的襲擊。盡管大多數迫擊炮彈精度較差,但只要有一兩發炮彈落到美軍隊伍中就會造成較大傷亡。而且,伊抵抗力量通常都是從人口密集的居民區用迫擊炮向美軍進行襲擊,因而使其在圍剿時難以發揮火力優勢。美軍常用的戰術是在炮位偵察雷達探測到迫擊炮發射陣地後,迅速派遣部隊乘直升機或“悍馬”車前往圍剿。但由于美國陸軍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最初是爲探測遠程身管火炮而設計的,對付射程較近、彈道彎曲的迫擊炮非其所長,因此其提供的迫擊炮炮位數據經常不十分准確。再加上武裝分子采用了“打了就跑”的戰術,使得美軍的圍剿很少成功。防不勝防的迫擊炮襲擊使美軍士氣受到嚴重挫傷。
2004年6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收到來自前方中央司令部司令的緊急請求,要求火速提供一種部隊防護手段,以對抗日益增長的來自伊拉克武裝分子火箭和迫擊炮的威脅,重點用于保衛前方作戰基地以及後勤保障區的安全。
C-RAM武器系統駐伊美軍部隊強調,他們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攔截炮彈的防護系統。這種系統應能在安全距離上識別、攔截和壓制來襲的火箭彈和迫擊炮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附帶損傷並對己方和中立方的飛機不形成威脅。他們還要求該系統具有3600的覆蓋範圍和很高的毀殲概率,具有自主攻擊能力,但操作手亦可進行人工幹預,進行手控發射。一旦配置到位,該系統將成爲基地防禦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且可以機動,但不必具有在運動中發射的能力。
根據前方的要求,美陸軍訓練與條令部迅速展開了對C-RAM的分析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如果部隊具有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威脅的“感知”和“告警”能力,人員傷亡就可以減少13%,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對射彈的“攔截”能力,則人員傷亡可減少70%。根據此項研究,訓練與條令部確定,C-RAM系統應是一個具有多種能力的一體化系統。C-RAM必須具備七大核心功能,即預防、感知、告警、攔截、反擊、防護以及指揮與控制,組成一個偵察、火力和指揮與控制一體化的系統。“攔截”只是該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
爲了滿足戰場急需,美陸軍決定采用分階段螺旋式發展的方法,即首先利用現成裝備與技術研制過渡型系統供部隊使用,然後根據使用情況逐步改進,同時針對部隊的長遠需要研制新型C-RAM系統。根據美陸軍的要求,軍火商提供了幾種樣機系統供選用。進入最後一輪角逐的有美國海軍最新的艦載Mk-15“密集陣”Block 1B型20毫米近防系統、瑞士的35毫米“天盾”高炮系統以及美國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和陸軍坦克與自動車輛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TARDEC)聯合研制的主動防護系統。
在對這三種武器系統進行仔細評估後,美陸軍認爲“天盾”高炮系統中的雷達和高炮分開配置,系統組成較爲龐大且反應速度較慢,不利于機動部署和快速應戰;而主動防護系統屬于新型防禦武器,尚處于研制階段,作戰能力與可靠性如何尚不得而知。因此,美陸軍最終選擇了海軍的“密集陣”Block 1B系統,與其他偵察、指揮和告警系統組成過渡型C-RAM系統。
自2004年12月中旬以後,美陸軍用改裝後的C-RAM系統在尤馬試驗場對60毫米和81毫米迫擊炮彈進行了多次攔截試驗,攔截成功概率約爲60%~70%,最高達78%。2005年5月中旬,美國陸軍將兩套C-RAM系統緊急部署到集中了許多要害部門的巴格達“綠區”,開始進行戰鬥值班。從部隊提出作戰需求到過渡型C-RAM系統投入使用,總共花了不到11個月的時間。截止到2006年,已有6套系統部署在伊拉克。
C-RAM系統組成
“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美國海軍的“密集陣”Block 1B型近防系統的核心是20毫米六聯裝“加特林”機關炮。該炮射速高達4500發/分,是美國軍艦上用于對空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該炮配備由高分辨率熱成像探測儀、自動獲取圖像跟蹤系統、成像儀穩定系統組成的一體化光電探測系統,並集成到火控系統之中。
C-RAM武器系統艦載型“密集陣”Block 1B系統發射威力巨大的貧鈾彈芯脫殼穿甲彈。在海上,這種攔截方式不會産生什麽附帶損傷,在陸地上則不然。“密集陣”系統以高射速發射的大量穿甲彈,像冰雹一樣從天而降,對于城市中擁擠的人群來說這比迫擊炮彈的威脅還要大,況且還有致命的放射性危害。爲此,美國陸軍決定讓“密集陣”改爲發射可在空中自毀的M246型殺傷曳光燃燒彈。
傳感器 多種炮位偵察雷達和防空雷達組成了過渡型C-RAM系統的“耳目”。炮位偵察雷達主要有AN/TPQ-36、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和輕型反迫擊炮雷達(LCMR)。三者互相補充,可有效地偵察各種距離上的目標。AN/TPQ-36和AN/TPQ-37均爲80年代列裝的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數十公裏,主要用于偵察敵方遠程火炮、火箭炮或迫擊炮的位置。
輕型反迫擊炮雷達是針對近年來反恐作戰和城市作戰的特殊需要而研制的新型雷達。該雷達彌補了冷戰時期開發的炮位偵察雷達的許多不足。例如,AN/TPQ-36和-37雷達重達數千公斤,扇掃範圍僅900,最小作用距離達數公裏(不利于偵察近距離的迫擊炮),需要配備發電機,而且價格昂貴高達數百萬美元等。
LCMR雷達的主要優點爲:掃描範圍360°;作用距離7公裏,與大多數迫擊炮的有效射程匹配;定位誤差小于100米;僅重58公斤,便于空投和攜帶;功耗小,可使用車載電源或民用電源,使用電池時可連續作業6小時以上;使用安全,天線和手持計算機之間實現無線連接,所以操作手可與雷達分開配置;單價65萬美元。
2004年有38部LCMR雷達投入了伊拉克戰場,使用效果極佳。LCMR被評選爲當年美陸軍的十大發明之一。美陸軍于2006年增購54部第二階段改進型雷達(LCMR II),2009年再購買442部LCMR III。
“哨兵”(Sentinel)防空雷達于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美陸軍,是一種先進的三座標相控陣雷達,工作在X波段,可以在3600範圍內捕捉與跟蹤目標,作用距離40公裏。“哨兵”防空雷達有反航空威脅(ABT)型和反迫擊炮(CM)型,後者是前者的軟件改進型。“哨兵”ABT用于對付旋翼和固定翼飛機、無人機及巡航導彈等目標,“哨兵”CM用于對付火箭彈和迫擊炮彈,但也具有ABT型的功能。
前方地域防空指揮與控制系統(FAAD C2) FAAD C2是C-RAM系統的神經中樞。“密集陣”Block 1B攔截系統與輕型反迫擊炮雷達、AN/TPQ-36/37炮位偵察雷達、“哨兵”防空雷達、防空與反導工作站(AMDWS)、“密集陣”遙控站以及告警系統通過FAAD C2組成了一個一體化C-RAM系統,並與陸軍和其他軍種的指揮與控制系統連網。FAAD C2軟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判讀和融合傳感器數據、評估威脅、提供預警、指揮攻擊行動並向其他支持C-RAM的系統提供敵方發射陣地位置和預期命中點位置信息。
原來的艦用型“密集陣”武器系統由于海上環境障礙物較少而且所對付的目標體積也較大,所以對火控軟件的要求比較簡單。而陸用型“密集陣”的主要作戰區域是城市,大量建築物會給雷達和光電系統探測和跟蹤目標造成嚴重幹擾,而且其要對付的目標是體積比反艦導彈小得多的炮彈。爲此,雷聲公司爲“密集陣”系統重新編寫了前方地域防空指揮與控制系統的火控軟件,使其能在陸地環境下識別和跟蹤諸如6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彈那樣微小的目標。
C-RAM系統的指揮與控制過程如下:武裝分子發射迫擊炮彈;兩種以上傳感器捕捉到迫擊炮,立即向FAAD C2系統報告;FAAD C2融合目標信息並向防空反導工作站發送迫擊炮炮位和命中點位置,向WAVES告警系統發送命中點位置和告警信息,爲“密集陣”指示目標並命令其射擊;當來襲炮彈進入射程時,“密集陣”進行攔截射擊;防空與反導工作站將迫擊炮位、命中點位置和火力呼喚發送到“阿發茲”、機動控制系統、空軍增強型戰術自主安全系統、“掃描鷹”無人機、“小鳥”無人機、快速初始部署浮空器(RAID)、“目標上光標”戰場信息傳輸系統等;光電/紅外傳感器轉向命中點,並將命中點實時圖像傳送到eTASS系統;聯合防禦作戰中心(JDOC)或終端攻擊控制員(TAC)完成火力批准程序後,命令對迫擊炮陣地發起反擊。
未來的C-RAM系統
戰術高能激光武器先期概念技術演示 目前美陸軍所使用的C-RAM系統主要依靠動能武器攔截來襲炮彈,雖然可解燃眉之急,但仍有其先天不足―不僅攔截概率僅70%左右,而且依然存在附帶損傷的問題。爲此,美軍一直在探索將定向能技術應用于C-RAM,並且在研制高能激光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1995年,美國和以色列啓動戰術高能激光武器(THEL)先期概念技術演示項目,以對付黎巴嫩真主黨日益增長的低飛火箭彈的威脅。1996年2月,名爲“鸚鵡螺”的樣炮系統在美國新墨西哥試驗場擊落了一枚近程火箭,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激光武器擊落的無控火箭。
THEL系統采用氟化氘激光技術,利用乙烯、氘和三氟化氮等化學物質的化學反應獲取能量。該系統主要由指揮中心、火控雷達、指示與跟蹤系統以及激光炮四個部分組成。
火控雷達配置在敵方地域附近,連續不斷地進行掃描,一旦發現來襲火箭彈,雷達即計算目標的彈道以便使指示與跟蹤系統鎖定目標。一旦目標進入激光武器射程範圍內,指示與跟蹤系統便將高能激光波束聚焦于來襲火箭彈上,其能量可以摧毀5公裏以內的目標。戰術高能激光武器系統可以同時跟蹤60個目標,每分鍾可以對10多個目標實施射擊,裝填一次可以發射60次,每發射一次的成本約爲3000美元。
機動型戰術高能激光武器 雖然戰術高能激光武器威力巨大,然而體積龐大,幾乎無法移動。2003年,以色列和美國轉而開始進行機動型戰術高能激光武器(MTHEL)的研制和試驗。該項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種可以用C-130軍用運輸機部署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統,主要用于對付敵方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的威脅並用于對付便攜式防空導彈對民用飛機的威脅。整個系統裝在三輛牽引車-拖車上,分別爲激光炮車、火控雷達車和激光燃料車。以後還將進一步縮小整個系統的體積,以便用一輛車運載,最終使其能裝在“悍馬”車上使用。美國和以色列原本都希望機動型戰術高能激光武器能于2007年做好列裝准備。
2004年5月4日,MTHEL系統在美國陸軍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試驗場跟蹤並擊落了一枚飛行速度和高度均超過“喀秋莎”並攜有真實戰鬥部的大口徑火箭彈。然而,據估計MTHEL要達到裝備部隊的水平還需要花費約6年的時間和數十億美元。在如此高昂的成本面前,美國和以色列退縮了,于2006年初作出決定取消MTHEL項目。MTHEL的研制廠家諾?格公司自籌資金繼續研制,于2006年年中推出了“天空衛士”(Skyguard)機動型戰術高能激光防空武器系統。一套“天空衛士”系統的防護區域直徑約爲10公裏。系統單價約1.5億美元,但以後可能有超過30%的下降空間。不過,美國和以色列是否有意購買,尚不得而知。
固體激光武器 美陸軍下一個要攀登的技術高峰是發展結構緊湊、效率更高、幾乎沒有附帶損傷的100千瓦固體激光武器,以滿足防空反導的需要並提高部隊的C-RAM能力。
美陸軍已經參加了美國防部的聯合高能固體激光武器(JHPSSL)項目。該項目于2003年啓動,計劃在兩年內使激光器功率達到25千瓦。2004年已經組裝並演示了一種32千瓦的四模塊式二極管泵浦熱容激光器試驗模型,到2007年將實現60千瓦的階段性目標。美陸軍在2006和2007財年計劃花費2200萬美元爲JHPSSL項目研制激光武器技術演示樣炮,並計劃在2013年使其具有擊落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的能力。最終目標是到2018年能將其安裝在未來戰鬥系統(FCS)的20噸級輪式車輛上使用。
C-RAM武器系統總評
C-RAM武器系統C-RAM武器系統的研制與應用是新形勢下部隊防護的迫切需求,也是一個全面創新的過程。C-RAM概念的創立,突破了傳統上反火力作戰任務由野戰炮兵獨家承擔,只打火炮不攔截炮彈的老框架,提出了一個由防空炮兵牽頭、軍兵種協同的攻防兼備的反火箭炮、火炮和迫擊炮威脅的全新理念,爲防空作戰開辟了新的天地,是防空兵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在過渡型C-RAM系統的構建上沒有投資新裝備的研制,而是發揮現有信息網絡的優勢,不拘一格,將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技術水平的屬于不同兵種、不同軍種的裝備整合爲一個有機整體。這種資源合理重組的做法體現了一種集成創新。
過渡型系統之所以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送到前線,還要歸功于美軍靈活實用的戰時應急采辦機制。過渡型C-RAM系統的采辦是一個非常規的過程,因而也體現了裝備采辦管理的創新。在防空兵C-RAM連的創建過程中摒棄門戶之見,不僅吸納了野戰炮兵的裝備和人員,甚至還編入了海軍的專業人員。在人員的銜級結構上也不拘泥于一般規定,而是從實際需要出發偏高配置。C-RAM的攔截系統從常規武器向激光武器的過渡,體現了鮮明的技術創新特點,將使C-RAM的精度、威力和反應速度産生一個質的飛躍。
http://www.hudong.com/wiki/C-RAM%E6%AD%A6%E5%99%A8%E7%B3%BB%E7%BB%9F
外國媒體稱中國仿制美國反導體系打造防禦網 2009年11月04日 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近日,英國《中國防務》網站、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等分析稱,中國正借鑒美國的某些成功做法,利用先進裝備積極應對彈道導彈威脅,保衛國內重要目標。
“紅旗-9”編織攔截網
據報道,中國空軍現已開始批量裝備“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並積極對外推銷其出口型號,宣傳亮點之一就是該導彈具有反彈道導彈能力。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曾在2008年拿出“紅旗”-9參加土耳其防空系統的招標活動,中方稱該導彈攔截彈道導彈時的有效射程爲25千米,最大射高15千米。從參數上看,“紅旗”-9是一款類似美國“愛國者”-2的大氣層內反導裝備。
《中國防務》網站分析說,從“紅旗”-9防空導彈的技術性能和解放軍的裝備速度來看,中國“顯然在以其爲核心構建戰區級別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中國此前引進的俄制S-300防空導彈雖然在射程上與“紅旗”-9相當,但缺少反導能力,只能執行單一的防空任務。
10月出版的《漢和防務評論》則指出,與美國相似,中國也是首先從戰區導彈防禦做起,這一方面是因爲周邊能夠威脅中國的主要是中近程彈道導彈,另一方面是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技術複雜性較低,可以減少研制和部署風險,在成本上也承受得起。
作戰程序實現全自動化
分析稱,中國正在構建的反導系統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首都北京爲核心的環渤海經濟圈,未來可能擴展到國內其他重要地區,如上海和三峽大壩。
在反導系統構成上,中國可能采取與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類似的做法,即以預警雷達、攔截導彈、敵我識別系統爲核心,再以數據鏈與預警衛星連接,提供反導系統所需的高一級信息感知能力。但由于中國目前尚無專用預警衛星,所以其航天力量目前只能提供敵方彈道導彈兵力的部署變動情況,無法用于早期預警。好在彈道導彈飛行高度較高、易于探測,且中國目前裝備的預警雷達普遍具備發現數百千米外目標的能力,仍可滿足戰區反導作戰的基本需求。
在作戰程序上,當預警雷達將敵情傳給攔截陣地後,“紅旗”-9導彈系統的搜索雷達將根據收到的信息對目標來襲方向進行搜索,一旦捕捉到目標即迅速轉入跟蹤,進而下達發射指令。導彈發射後,由制導雷達提供中繼制導,直至其進入彈上主動雷達的作用範圍。最後,導彈飛至敵方彈道導彈附近,引爆戰鬥部,以高速飛散的破片摧毀目標。考慮到彈道導彈的速度非常高,可供攔截的窗口時間很短,因此“紅旗”-9導彈系統很可能采用全自動工作方式,避免因人工參與信息傳遞而耽擱攔截時間。
另據《中國防務》網站分析,中國計劃構建的反導系統的規模龐大,除了衛星、預警雷達、遠程防空導彈外,可能還包括中近程防空導彈、戰鬥機、高射炮、預警機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正試圖以構建反導系統爲契機,將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戰的武器系統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以首都爲防禦核心區、技術複雜的多層次空天防禦系統。
中國反導只爲防禦
西方某些人對中國建設自己的反導系統指指點點,但從技術角度考察,中國構建反導系統與美國有本質上的不同:首先,中國的反導系統只部署在國內,承擔國土防禦任務,而美國的反導系統不僅要在本土部署,還要部署到盟國的領土上,體現的是全球霸權;其次,中國的反導系統不會推動太空軍備競賽,而美國的反導系統卻不斷致力于太空軍事化,已計劃部署太空激光攔截武器、反衛星衛星等;再次,中國是在美國已建設反導系統,並邁出巨大步伐後才進行開發的,具有明顯的防禦性質。
事實上,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大搞陸海空天全方位反導系統,被西方媒體美化爲“保衛世界和平”。而中國和俄羅斯立足于本土防禦的有限反導體系,卻被指“破壞地區穩定”,這種雙重標准顯然是荒唐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04/0811572489.html
國外媒體稱中國反導體系核心爲紅旗-9導彈
中國2010年01月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外交部表示,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何爲反導系統
什麽是反導系統?這要從反導條約說起。反導條約全稱《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是蘇聯和美國于1972年簽署的一項雙邊條約。其中規定:反彈道導彈系統是指“用以攔截在飛行軌道上的戰略性彈道導彈或其組成部分的系統”,包括反彈道導彈截擊導彈、反彈道導彈發射器和反彈道導彈雷達。
自裏根總統1983年提出太空導彈防禦計劃以來,美國已投入天文數字建設導彈防禦系統。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更加強調了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聲稱將以此保護美國及其盟國免受包括導彈襲擊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恐怖襲擊。2001年12月13日,美國正式宣布退出美蘇1972年簽署的《限制反彈道導彈條約》。
何爲“陸基中段”
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一般由攔截器、傳感器和戰鬥管理系統組成,用來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地上或海上發射攔截器,在敵方的彈道導彈尚未到達本土之前,對其攔截並將其戰鬥部分摧毀。
所謂陸基則是以其武器的發射地劃分的一種方式。比如陸基導彈就是指以陸地爲基本發射方式的導彈。而以飛機爲基本載具的發射方式稱爲空基。以水面艦只和水下潛艇爲基本載具的發射方式稱爲海基。
所謂中段則是按導彈發射過程劃分的。由于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要經曆三個飛行階段:即初始段、中段和末段。中段反導攔截就是說在導彈的中段飛行過程中將其攔截。
外媒稱中國反導體系核心爲紅旗-9
英國《中國防務》網站、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去年末曾分析稱,中國正利用先進裝備積極應對彈道導彈威脅,保衛國內重要目標。
據報道,中國空軍現已開始批量裝備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該導彈具有反彈道導彈能力。該導彈最大射程估計爲300千米,攔截彈道導彈時的有效射程爲25千米,最大射高15千米,最小射高0.5千米。從參數上看,紅旗-9是一款類似美國愛國者-2的大氣層內反導裝備。
《中國防務》網站分析說,從紅旗-9防空導彈的技術性能和解放軍的裝備速度來看,中國“顯然在以其爲核心構建戰區級別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中國此前引進的俄制S-300防空導彈雖然在射程上與紅旗-9相當,但缺少反導能力,只能執行單一的防空任務。
去年底出版的《漢和防務評論》則分析稱,中國正在構建的反導系統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首都北京爲核心的環渤海經濟圈,未來可能擴展到國內其他重要地區,如上海和三峽大壩。
另據《中國防務》網站分析,中國計劃構建的反導系統的規模龐大,除了衛星、預警雷達、遠程防空導彈外,可能還包括中近程防空導彈、戰鬥機、高射炮、預警機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正試圖以構建反導系統爲契機,將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戰的武器系統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以首都爲防禦核心區、技術複雜的多層次空天防禦系統。
俄羅斯:不會像美國一樣建立反導系統
俄羅斯總理普京去年12月29日說,實施反導系統計劃耗資巨大,效率如何還不清楚,俄羅斯不會像美國一樣建立這一系統。但爲了保持平衡,“我們需要發展進攻性打擊系統”。
普京說,導彈防禦系統和進攻性系統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建立起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有了保護傘,感到自己十分安全,就可以爲所欲爲、破壞平衡,增強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侵略性。普京同時表示,俄羅斯准備在起草新的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範圍內,向美國提供發展進攻性武器的信息,以換取美國的反導系統計劃信息。
美國布什政府曾極力推動東歐反導計劃,先後與捷克和波蘭達成建立反導基地的協議。俄羅斯認爲,美國此舉旨在遏制俄羅斯,對俄羅斯戰略安全構成威脅。去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將放棄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的計劃,這一舉動獲得俄羅斯的歡迎和積極回應。
日本:19億美元擴建反導系統覆蓋全境
日本防衛省去年8月31日說,將尋求在2010財政年度預算中獲得1761億日元(約合19億美元)撥款,用于完善導彈防禦系統。防衛省計劃增加部署美制“愛國者—3”型陸基攔截導彈數量,以覆蓋日本全境。日本共同社報道,現階段,自衛隊已經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部署這一類型攔截導彈,計劃2010年春天在九州地區部署。
日本導彈防禦系統分爲兩部分。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軍艦配備的“標准—3”型海基攔截導彈是第一道防線。如果“標准—3”型導彈攔截失敗,陸基“愛國者—3”型導彈攔截系統將作爲最後防禦手段。
解放軍空軍大校: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較成熟
據2010年1月1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就中國11日在境內成功進行的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空軍指揮學院王明志大校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根據彈道導彈飛行的不同階段,一個完整的反導系統,應該包括源頭打擊能力(即導彈發射前就摧毀)和導彈發射後上升段、中段、末段攔截三部分。
王明志介紹說,在這三部分中,導彈上升階段時攔截效果最好,因爲此時彈道導彈剛起飛不久,被擊落後也是掉在敵人領土,不會對本國造成傷害。但這一階段攔截最突出的難點是需要在彈道導彈點火後第一時間就發現並進行攻擊。此外它和源頭打擊能力一樣,都需要深入敵人縱深發動攻擊,因此需要突破的阻攔也很多。在美國籌備的反導體系中,負責在上升段進行攔截的是YAL-1激光反導飛機,它號稱能從1500到2000公裏外就用高能激光引爆導彈。但該項目技術尚不夠成熟。
王明志還說,目前比較成熟的反導系統主要集中在中段和末段攔截上。彈道導彈中段飛行是指導彈發動機關閉後在大氣層外以慣性飛行的階段,這時它的彈道相對平穩和固定。反導系統計算出它的彈道後,就可以准確引導攔截導彈進行一次或者多次攔截。如果攔截及時,掉落的殘骸也不會進入本國領土。而末段攔截時,由于彈道導彈進入大氣層開始俯沖階段,彈頭軌迹傾角大、速度通常在7-8倍音速以上,反導系統要捕捉它相當困難。此外,新一代彈道導彈會釋放誘餌和變軌,都增加了末段攔截的難度。即便是攔截成功,彈頭也通常會掉落到本國的領土上。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811580390.html
我國初具反彈道導彈能力 中段反導技術難度很大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2010年01月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此舉暗示我國已初步掌握反彈道導彈技術。
此前,只有美國曾明確表示成功進行過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並在加利福尼亞州和阿拉斯加州部署了少量攔截導彈。
能在中段攔截意義重大
據記者了解,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由遠程預警系統、攔截系統和指揮管理系統組成,主要用來對敵方中遠程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陸地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飛行中段將其攔截,使其無法飛臨我方本土。
中段是彈道導彈飛行高度最高、速度極快的一段,遠程彈道導彈的中段是在大氣層以外飛行。根據當前導彈技術水平,只有大推力陸基導彈才有能力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而艦載防空導彈受到艦艇噸位以及導彈、雷達性能限制,還無法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
因此,我國這次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技術試驗,理論上遠比美制“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只在彈道導彈幾十公裏的末段進行攔截要更難實現。
有網友認爲,盡管未披露更多消息,但其意義不亞于中國第一次原子彈試驗。
美10多次試驗有成有敗
在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之前,只有美國在高調進行此類反導系統的研發工作。擁有陸基中段反導能力是上世紀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一部分,但由于技術難度非常大,直到1999年10月2日,美國才首次進行真正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即首次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飛行攔截試驗。
在那次試驗中,美軍從加州範登堡基地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作爲靶彈,從7000多公裏外的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發射了一枚外大氣層攔截導彈。攔截導彈在太平洋上空將靶彈擊毀。此後,美國先後進行了10多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其中多次失敗,問題主要集中在攔截彈丟失目標、攔截彈頭未及時與助推器分離等方面。
由于反彈道導彈研發周期長,制造成本高且工藝複雜,即使以美國的實力目前也難以大量部署。據報道,美國現在僅在加州範登堡空軍基地和阿拉斯加州葛利裏堡部署了數十枚陸基攔截導彈,以防範其所謂的“流氓國家”洲際彈道導彈威脅。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759580389.html
美媒體稱中國中段反導試驗成功縮短與美國差距
中國2010年01月11日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迅速引起轟動,外電多把它與美國最近售臺“愛國者”導彈的動作相聯系。中國方面還沒有具體的反導試驗地點的報道,有關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進行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的應該是中國的國防科學工業部門,這是中國第一次正式向外宣布自己的反導試驗消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中國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很簡短:中國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中國外交部表示,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臺灣“聯合新聞網”迅速轉載這一消息,並把它與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聯系起來,稱“上周,美國政府才剛宣布完准備出售愛國者—3型導彈給臺灣,今天中國就在境內進行一項陸基中段反導彈攔截技術試驗。”
美聯社隨後轉引了新華社關于中國反導試驗成功的消息,並稱對于這次試驗,中國方面沒有透露多少細節。報道還稱,在中國軍費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的刺激下,中國軍力正處于技術大提升的階段。導彈技術被認爲是中國的一項特殊的力量,使它能夠縮窄與美國及其他國家武裝的差距。
日本共同社11日晚也報道稱,中國11日進行了彈道導彈攔截系統試驗,目前尚不知道試驗的詳細情況。該報道還說,7日,美國宣布將向臺灣出售“愛國者”導彈系統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對美方行爲表示強烈反對,稱“該行爲損害了中國的安全、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因此中國這次導彈試驗很可能和美國向臺灣軍售有關。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對《環球時報》說,他的直覺感覺中國這次進行反導試驗與美國向臺灣出售愛國者-3導彈扯不上關系,因爲愛國者-3是防禦性武器,而不是進攻性武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815580392.html
專家稱中國反導系統整體水平距形成戰力尚遠
據2010年1月1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針對中國11日在境內進行的反導試驗,導彈專家楊承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初段反導難度極大,而末段反導風險性很大,中段反導是在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導彈攔截技術,美國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部署的導彈攔截器,多數也是中段反導武器。
楊承軍說,現在,世界上有能力制造導彈的國家有30多個,擁有導彈的國家超過100個,但能夠搞反導武器和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這麽寥寥幾個,中國宣布這次反導試驗達到預期目的,標志著包括信息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但中國反導系統的整體水平還只是剛剛起步,距離形成作戰能力和力量還有很遠的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821580394.html
學者稱中國面臨導彈威脅有充分理由建反導系統
據2010年1月1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11日晚,環球網就中國宣布反導攔截試驗進行了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有98.8%的投票者表示支持中國自主研發反導系統,表示不支持的只有0.4%。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中國應該也有權擁有自己的反導系統,因爲發展反導系統是中國現代化乃至軍事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這是中國軍事現代化必有的一步。同時,中國面臨的導彈威脅日益嚴重,中國有著充分的理由發展反導系統保護自己。而且,中國一直奉行防禦性軍事戰略,發展導彈防禦系統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強化了這一國家戰略。
金燦榮說,過去一百多年中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奉行國土防禦的戰略,而且總是被人家欺負,現在隨著中國國力強大,中國獲得了境外投送、打擊能力,而且這種能力越來越強,早已適應了中國被人欺負的西方國家看到中國軍事態勢的發展感到不適應是很正常的。中國對于西方的批評要有平常心。而且,中國要理直氣壯地發展軍事力量,因爲這是國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不是窮兵黷武。中國軍費近年來占GDP的比例穩定在1.5%上下,這一比例在大國中僅高于日本,低于所有其他大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828580397.html
分析稱中國計劃構建反導系統包括預警機等
新華社北京2010年1月11日電 中國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紅旗"-9被指可反導
新快報綜合報道 在中國舉行本次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前,曾有國內外媒體猜測,中國正借鑒美國的某些成功做法,利用先進裝備積極應對彈道導彈威脅,保衛國內重要目標。其中扮演主要攔截武器的,可能是新型“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
據《青年參考》報道,中國空軍現已開始批量裝備“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並積極對外推銷其出口型號,宣傳亮點之一就是該導彈具有反彈道導彈能力。
《中國防務》網站分析說,從“紅旗”-9防空導彈的技術性能和解放軍的裝備速度來看,中國“顯然在以其爲核心構建戰區級別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我軍專家:我新型地空導彈將可反導
新快報綜合報道 據《解放軍報》報道,該報記者在2009年曾專訪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朱祝華大校。在談及我軍國産新型地空導彈時,朱祝華大校表示,我國研制的第4代地空導彈武器,將做到防空反導並舉。
朱祝華大校在點評參與國慶閱兵的我軍地空導彈時表示:“目前,我空軍地空導彈武器從仿制第一代到自主研制成功第二代、第三代、開始研制第四代,防空反導並舉,遠、中、近程不同技術體制裝備系列化發展,裝備建設實現了巨大的跨越。”
中國反導系統參照TMD?
新快報綜合報道 據《中國防務》網站分析,在反導系統構成上,中國可能采取與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類似的做法,即以預警雷達、攔截導彈、敵我識別系統爲核心,再以數據鏈與預警衛星連接,提供反導系統所需的高一級信息感知能力。
在作戰程序上,當預警雷達將敵情傳給攔截陣地後,"紅旗"-9導彈系統的搜索雷達將根據收到的信息對目標來襲方向進行搜索,一旦捕捉到目標即迅速轉入跟蹤,進而下達發射指令。導彈發射後,由制導雷達提供中繼制導,直至其進入彈上主動雷達的作用範圍。最後,導彈飛至敵方彈道導彈附近,引爆戰鬥部,以高速飛散的破片摧毀目標。考慮到彈道導彈的速度非常高,可供攔截的窗口時間很短,因此"紅旗"-9導彈系統很可能采用全自動工作方式,避免因人工參與信息傳遞而耽擱攔截時間。
另據分析,中國計劃構建的反導系統的規模龐大,除了衛星、預警雷達、遠程防空導彈外,可能還包括中近程防空導彈、戰鬥機、高射炮、預警機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正試圖以構建反導系統爲契機,將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戰的武器系統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以首都爲防禦核心區、技術複雜的多層次空天防禦系統。
外電反應
美聯社
美聯社消息援引了新華社關于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報道。消息中指出,這次試驗進行前,中國政府連日來不斷就對臺軍售問題向美國發出指責。消息還稱,中國軍隊正在進行大規模技術革新,導彈技術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新聞觀察
中國反導只爲防禦
西方某些人對中國建設自己的反導系統指指點點,但從技術角度考察,中國構建反導系統與美國有本質上的不同:首先,中國的反導系統只部署在國內,承擔國土防禦任務,而美國的反導系統不僅要在本土部署,還要部署到盟國的領土上,體現的是全球霸權;其次,中國的反導系統不會推動太空軍備競賽,而美國的反導系統卻不斷致力于太空軍事化,已計劃部署太空激光攔截武器、反衛星衛星等;再次,中國是在美國已建設反導系統,並邁出巨大步伐後才進行開發的,具有明顯的防禦性質。 (國平)
世界主要現役導彈防禦系統
TMD 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的TMD主要使用愛國者導彈,已取得較大進展。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愛國者PAC-2型導彈命中率爲60%,此後美國不遺余力地提高這種導彈的性能。去年3月15日,美國宣布改進型的愛國者PAC-3型導彈攔截試驗獲得成功。
NMD 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NMD是用來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彈道導彈攻擊的防禦系統。從這一點看,它是裏根“星球大戰”計劃的翻版或繼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戰”計劃所依賴的是空中防禦系統,而NMD是以陸空結合、陸地防禦系統爲主。
俄羅斯A-135導彈防禦系統
A-135反導系統用于保護莫斯科和鄰近地區免受敵方使用洲際彈道導彈的核打擊。該系統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1995年完全投入使用。據悉,井下發射式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321580310.html
專家:我國試驗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比愛國者導彈好
環球時報2010年1月12日報道 據新華網11日報道,中國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空軍指揮學院王明志大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詳細介紹了反導系統不同階段的優缺點,反導中段攔截與“愛國者”導彈不同,中段攔截的高度更高,攔截效果更好。
最近美國宣布向臺灣提供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則屬于末端反導系統,它主要負責攔截1.5-2萬米高度的來襲導彈。世界上具備末段攔截能力的反導系統相對多,裝備的國家也較多。除“愛國者-3”系統外,還有美國的“薩德”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和俄羅斯的S-400反導系統等。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2/0108580306.html
美國反導技術全球最先進尚存有效攔截盲區 2010年01月12日 新聞晨報
昨天深夜,中國軍方一位戰略專家接受晨報記者專訪,對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反導技術狀況進行了評價。
這位專家評價說,目前在反導技術層面最領先的國家是美國,但是美國的反導技術依然不成熟。美國軍方希望在對方發射戰略核導彈時就發現其行動,因此他們開發了紅外預警衛星——該衛星目前只有美俄有。該衛星可以在導彈點火時發現對方的發射位置,但是,接下來必須在幾秒內對彈頭進行定位,一旦導彈的火尾消失了,或者導彈進入了空間,就很難發現和定位彈頭了。就算對導彈進行了定位,美國的反導系統依然不能保證有效攔截對方的導彈。比如俄羅斯就開發了可以在運行過程中變軌的戰略導彈,這種導彈在飛行的末段是很難定位的。
“根據最新獲得的信息,2009年5月20日,美國導彈防禦局對導彈防禦系統作出重大調整,提出了‘早期防禦’概念。新系統由推速略有不同的導彈組成。該系統適應性強,靈活機動,經費可承受,方案可行。新系統仍爲單一的一體化多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包括助推段防禦、中段防禦和末段防禦。該系統新增了動能攔截計劃,放緩了機載激光系統計劃,並對中段和末段防禦系統也進行了調整。新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強調發展‘宙斯盾’系統和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這些系統可靈活機動,全球部署,最終實現機動部署、全球布網的目標。特別強調是對導彈進行早期攔截。 ”
該專家認爲,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反導試驗,到現在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印度最近也公布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發展計劃。俄羅斯的S300、S400型地空導彈也是可以攔截戰略導彈的。但是,上述的所有反導系統,要達到美國“攻防兼備,以防爲主”的目標,還存在重大不足。
震驚俄美!中國反導成功世界第二 令俄望其項背!
注意,剛才進行的是中段攔截,而非末端,是技術水平很高的攔截段(攔截區在大氣層外),對應美軍的NMD系統,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做到的國家。
豬去年國慶時說過,解放軍還有很多好東西當時暫時不拿出來,所以最近一年諸位不要被一些突發事件搞得太興奮:)
枕戈待旦,忘戰必憂,而今暗潮洶湧的時局,戰火隨時可能突然到來,展示肌肉別人才不敢輕舉妄動。
記住豬國慶時說過的話,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吃了20年蘇聯軍工遺産的老本,已不行了,下一個10年將是解放軍和中國國防工業的爆發性快速發展期。
後年,中國海軍054A或者更好的護衛艦將達到最少30艘以上了,中國NB啊:)
解放軍擁有或者在研的一些新概念武器系統,是頂尖的:)
20年之內,中國成飛必將成爲世界級的頂尖戰鬥機研發機構,與美國並駕齊驅,令俄羅斯望其項背:)
漏首的發言:
我印象中,除了原子彈氫彈東五這一類特大殺器,這是第一次及時(當天)報道打彈試驗。或許這是透明化的開始,當然選擇這個時候,也是意味深長,牛仔剛宣布賣臺愛國者三,這裏緊接著放一顆同類的,這麥芒好像對不著愛國者針眼,除非准備賣朝鮮、伊朗,或者南美,還有點意思。
緊接著可以猜一猜,用什麽彈,可能有一個紅旗**型號,陸基的;若是,也可以上艦,海軍夢幻中的美帝那種愛三上艦也可以變成現實了。這樣就可以形成中國反導體制,咱給幾家分工是:上升段歸二炮,中段歸空軍,末段歸空軍(陸基)、海軍(海基)。一塊蛋糕大家都可以吃,二炮先吃,空軍後吃,兩者吃不到掉海裏時,海軍撿個漏。
中段攔截要求很高,需要有遠程超地平線雷達預警系統:)中國猛呀,不知印度阿三有何感想
是說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個話很值得玩味呀,沒有直接說成功。。。這個後面就可以自己想象了。
估計相關結果還在評估中,成功是沒問題的,數據分析還要等一兩天。美帝的NMD試驗也不是當天公布結果的。小白兔這次這麽著急,顯然是對美國對臺軍售的回應。
不出意外的話,覆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預警衛星星座將在2015年左右建立起來,覆蓋全球的預警衛星星座將在2020年左右建立起來。
簡單談談陸基中段反導防禦系統 [ 果醬 ] 于:2010-01-11 06:38:44
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是從傳感器到武器的戰略防禦作戰系統。首先是識別,這就要從預警系統開始,然後是作戰管理,控制通信與制導攔截系統。
以預警系統爲例,先是預警衛星發現對方洲際導彈發射,至少需要三顆同步預警衛星才能實現覆蓋,這還不算備用的。接下來就是預警雷達,要求是X波段的相控陣雷達。
發現目標後,X波段雷達要辨別目標真僞,跟蹤目標,並將一系列跟蹤信息傳送給攔截導彈,還要估計出目標的大致彈道。
所以說,這次中國實驗成功,不僅僅是攔截導彈的成功,更是整個系統的成功!
附:攔截導彈是在太空中攔截,那麽可以肯定不是紅旗9,而是類似去年打衛星的導彈系列。
聯想到12月連續打了兩顆光學星和雷達星啥的..
咱們的大系統進一步完善了!
你有,我有,全都有!
美國陸基中段攔截彈
基本參數:
彈長:16.8米
彈徑:1.27米
航速
兩級助推攔截彈。7千米/秒,時速2.78萬公裏
三級助推攔截彈。8.5千米/秒,時速3萬公裏
射高:2000公裏
中國軍事成功地測試了反導:美國媒體的反應來得真快
北京晚上- 美國時間上午10點 美聯社
北京 - 中國的軍事成功地測試了周一攔截飛行中的導彈系統,國家媒體報道。
很少細節提供了有關的測試,與官方新華社只是說:“陸基中段導彈攔截技術”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測試,並取得預期的目標機構。
“測試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新華社稱。
在最近幾天的報告如下多次投訴北京在由美國出售武器給臺灣,其中包括PAC - 3型防空導彈。這些銷售的動力來自中國威脅使用武力實現其控制下的島嶼,支持,據估計1300臺海定位中的彈道導彈了。
在1949年統治內戰中國與臺灣的分裂,並繼續把自治作爲其領土的一部分民主。北京警告說,在與華盛頓的關系中斷,如果銷售繼續進行,但並沒有說什麽具體的行動將采取。
中國軍方在一項重大的技術升級中,刺激了兩位數的年度國防開支增加的百分比。導彈技術被認爲是軍隊的特殊優勢之一,使它能夠縮小與美國和其他軍隊的差距。
新華社沒有進一步確定該系統測試,雖然中國被認爲是奉行在打隱形飛機,並擊落或禁用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瞄准的程序的數量。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61386中國反導彈技術揭密
“640工程”始末
中國的導彈防禦計畫與反衛星戰計畫在時間上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六十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國導彈防禦系統、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和反衛星作戰系統;第二階段:八十年代的“863計畫”,主要進行基礎技術的可行性論證與技術儲備;第三階段:九十年代末至今,面對美國的TMD與NMD的威脅,主要進行對抗美國導彈防禦計畫的可行性論證與方案規劃。
1963年12月,毛澤東提出要建立中國“反彈道導彈系統”的主張。從64年到66年,軍方和國防科工委系統召開一系列會議討論反導計畫。毛澤東說:“(導彈防禦計畫)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雄才大略的毛澤東提出中國的NMD(國家導彈防禦),還說了由於研製核潛艇而令人熟悉的“一萬年”。顯示出中國領導人在這件事情上的巨大決心。然而,當時中國大陸的國力已經有些力不從心。國家剛剛從三年困難時期的陰影中走出來,經濟蕭條,人心不穩,一個原子彈工程就用掉200多億人民幣,國家的資源配置捉襟見肘。在這種背景下還要上耗資比原子彈更高出許多的反導工程無異於有些異想天開。但是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能提出這樣的設想還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雷根的“星球大戰”計畫也是不現實的,但是美國人現在對他還是推崇備至。
1967年1月,中國在軍方和科研系統內部召開“640工程”會議,確定了五個分系統代號、各研究單位的分工、系統的研製規劃等,並決定加快反導靶場與反導核彈頭的研製。會上提出計畫在73年到75年左右開始實彈試驗。
1964年8月14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七機部二院為“反導、反衛星總體研究院”。二院已於1964年初開始著手組織前期準備工作,並於1970年開始進行反衛星計畫論證。
1969年中蘇珍寶島衝突後,中國開始全民進入准戰爭狀態。除了挖洞之外,反彈道導彈計畫變得急迫了。為了儘快投入使用,中國首先進行“反擊二號”反導彈系統的低層攔截試驗。71年10月到72年4月,中國先後進行了六次1:5模型彈的試驗,其中五次成功。該計畫在1973年被中止。
1974年5月到6月,七機部與二院召開“反擊三號”反導彈系統高層攔截計畫論證會。“反擊三號”計畫於1977年中止。
到七十年代末,中國已經完成了“實踐二號乙”衛星計畫與“反擊一號”反導系統的總體設計與部分設備研製試驗,並全部獲得成功。軍方根據反導彈工程的進展情況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區方案設想”。1978年8月到9月,中國兩次進行了“反擊一號”低層高超音速攔截彈的模型彈試射。1980年3月,“反衛一號”停止研製,不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下令中止了整個640計畫。
同反擊系列的反導彈攔截彈相比,640工程的戰略預警雷達系統發展比較順利。該雷達系統包括7010相控雷達和110單脈衝跟蹤雷達。其中,7010雷達於70年5月開始研製,72年部分實驗安裝,74年投入使用,76年開始全面安裝,77年全部完成。該雷達可以連續跟蹤十批以上目標。110雷達於66年開始研製,77交付使用。
中國反導彈技術發展概貌
由於反導計畫的高度敏感性和複雜性,今天要想找到相關資料已經很困難。此外“文革”期間中國的大型國防研究發展相當混亂,各種型號發展計畫搖擺不定,技術、資金、管理、政治等方面隨意性很高,一直到現在,當年參與計畫的當事人提起這件往事也是欲說還休。
導彈防禦計畫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研究領域涉及航太、太空戰、導彈、核武器、雷達、情報網、防空系統、地面設施等等諸多方面。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同當時中國正在進行的核武器、運載火箭、衛星等工程聯繫在一起。
中國在七十年代的航太計畫包括了偵察衛星、載人航太、反衛星武器等幾大領域。中國首先在東風四號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出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之後又在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出長征二號和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同大名鼎鼎的長征二號相比,風暴一號幾乎不為一般人所知。事實上,風暴一號與長征一號可謂是孿生兄弟,前者為民用型號,後者正是用於反導彈等計畫的軍用型號。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於1971年首次飛行,74年11月5日發射“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失敗,以後發射幾乎全部成功(不包括後來的捆綁式長征二號E),到1978年,長征二號和返回式衛星技術都已經相當成熟。與之相比,風暴一號的發展就顯得多災多難,先是改裝的二級火箭發動機發射失敗,不得不改用長征二號的二級火箭發動機,到了八十年代就乾脆把長征二號的二級火箭整個搬過來用,風暴一號的低軌道載重約1.5噸,於1969年開始研製,其發射記錄可謂是“劣跡斑斑”:
72年8月10日,發射“長空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失敗;73年9月18日,發射技術試驗衛星失敗;74年7月12日,發射技術試驗衛星再次失敗;75年7月26日,發射技術試驗衛星獲得成功,衛星近地點186公裏,遠地點464公裏;75年12月16日,發射技術試驗衛星獲得成功;76年8月30日,發射技術試驗衛星獲得成功;76年11月10日,發射技術試驗衛星失敗;77、78年各一次新技術試驗,飛行成功。79年7月28日,一箭三星發射失敗,原因為二級火箭發動機故障;81年9月29日,一箭三星發射成功。
縱觀風暴一號的發射記錄,74年以後進入密集發射的階段,一個估計是政治需要,另一個估計是74年的計畫調整的緣故。上海航天局發射風暴一號創下了11次發射5次失敗的記錄,而這以後發射的其他型號卻全部獲得成功,其中原因是令人費解,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估計當時對風暴一號的技術要求過高不無關係。此外,長征二號迄今為止發射的衛星資料全部有案可查,而風暴一號發射的“技術試驗衛星”除了知道重量在一噸多一點之外,卻沒有任何資料,更加顯示出其背景的神秘性。但無論如何,由於二級火箭機動性始終無法滿足要求,風暴一號火箭最終於1982年停止發展。
可以肯定的是,“反衛一號”反衛星系統肯定沒有進行過實際發射,但估計其技術驗證已經在風暴一號火箭搭載的“技術試驗衛星”上進行。
還有一個令人琢磨不透的是實踐二號乙衛星的用途。1981年中國成功地實現了“一箭三星”一般外界認為這是多彈頭導彈的技術驗證。但似乎並不完全。“一箭三星”發射的三顆衛星分別是:“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和“實踐二號乙”。根據公開發表資料,三顆衛星的軌道相近似,其中“實踐二號”於1974年9月完成設計方案,用途是空間紅外特徵測量,以試驗對地偵察衛星技術,此外估計同紅外導彈預警衛星技術也有關係,近地點237公裏,遠地點1622公裏,重量250公斤,設計使用壽命半年,但發射之後因旋轉速度過快,12天以後失去控制。“實踐二號甲”計畫於74年後與乙型同時啟動,衛星重500公斤,主要用途是地球大氣電離層測量。唯有“實踐二號乙”衛星,公開資料僅說是“靠光學跟蹤觀測”,令人莫名其妙,難道是靠預儲存指令飛行?進行過變軌機動?甚至是自殺衛星技術試驗?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實踐二號乙”是一顆重量很輕的小衛星。
六、七十年代,中國的國家戰略核心是準備核戰爭,因此核武器被放在了重中之重。在核武器之後,導彈防禦體系的重要性開始日益提高。但是,由於中國核武器計畫的進展並非十分順利,直到80年才完成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試驗,因而也推遲了“640工程”的進度。依筆者估計,如果判斷正確的話,當時中國的試驗衛星等航太計畫應該同“640工程”存在密切的關係。
反導用的核彈頭在技術上估計參考了美、蘇的設計。反導、反衛星系統的核心是攔截彈,系統的其餘部分則與航太有密切聯繫。據此可以拼接出“640工程”的大致概貌。
1964年1月,國防科工委和中央專委提出“核武器發展報告”,其具體計畫如下: 二機部爭取在七十年代中期完成核導彈的武器化。
七機部的東風系列導彈力爭在72年完成,液體燃料導彈優先,並在東風五號的基礎上發展運載火箭。 六機部負責核潛艇“091工程”。 中科院負責衛星計畫。中共中央於65年前後批准了這個計畫。在隨後“三五”國防計畫中基本完成。
1971年到75年的“四五”國防計畫提出:“前三年趕上,後兩年超過”世界水準。計畫在5年內讓14種航天器上天,平均每年要上天9顆衛星。
1971年“9‧13”事件之後對核武器計畫進行了調整。
1974年“批林批孔”後又開始大上戰略武器計畫,包括新型的核武器、導彈、返衛式試驗衛星等等。當時張愛萍任國防科委主任曾親自到七機部現場辦公。
74年6月30日,毛澤東批發“關於解決七機部問題的報告”,開始整頓各部。7月成立導彈工業總局。
1975年1月,國防戰略計畫調整,開始上馬導彈核武器與“331工程”的“東方紅二號”衛星,並加速“巨浪一號”潛射彈道導彈的研製工作。
第三節:中國反導彈系統的建設
在導彈試驗場方面:“640工程”中的反導彈試射靶場地址不詳。1970年在甘肅酒泉的西北基地建設完成,這個基地主要負責戰略導彈的試驗工作。華北基地(山西五寨?)於1966年上馬,主要負責中程彈道導彈的全程飛行、洲際與固體導彈試驗等任務。1967年3月東北基地上馬,主要用於中遠端導彈全程飛行試驗。1975年5月太原基地上馬。
在核彈頭方面:反導系統使用的核彈頭沒有公開資料,但核彈頭小型化是這種武器系統的關鍵。中國在1972年1月7日用強五強擊機空投氫彈成功。強五的標準載彈量在一噸多,因此估計中國此時已經實現了核武器的小型化。中國在1976年1月23日進行2萬噸級的核子試驗,這一時期的其他核子試驗的當量從100萬噸級到2千噸級,估計使用在反導彈系統上沒有太大問題。在時間上,73年以後中國的核子試驗重點是實戰型核武器試驗,以及東風系列導彈彈頭的改進與裝備測試試驗。至於反導核彈頭是否進行了試驗則不得而知。
在衛星測控網方面:工程最早於1965年上馬,主要用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701工程”,整個工程於1970年完工。一期工程包括:用於地球軌道測量的154-2乙型單脈衝雷達、701-5型無源引導雷達、多譜勒頻移測速儀、比相幹涉儀、光角望遠鏡、160型電影經緯儀、150型光學經緯儀等;用於微波遙測的930時統、717電腦數位處理機;用於指管通情(C3I)的控制中心,108乙型電腦等。
七十年代中期,用於中、低軌道測控的測控網二期工程完工,其中包括“遠望”號測量船上的新型180單脈衝精確測量雷達、331鐳射電影經緯儀、120微波遙測、雙頻測速設備等等。
在導彈方面,考慮到使用中國第一種使用固體燃料的“巨浪一號”潛射導彈到1978年還沒有解決發動機的技術問題,因此估計“640工程”中使用的反擊系列攔截彈均為液體燃料。其中:“反擊一號”是低層高超音速攔截彈,概念大約類似蘇聯的“橡皮套鞋”反導彈系統,飛行速度在5馬赫以上;“反擊三號”屬於高層攔截彈,而且居然還使用了美國前不久才提出的“雙層攔截系統概念”(即保證在第一枚攔截彈沒有擊中目標的情況下,還有時間再發射第二枚攔截彈,以保證攔截效果),顯然大大超出中國的技術水準。“反擊二號”是低層攔截彈,接近目前俄羅斯的S-300V防空導彈。顯示出“640工程”的總體概念相當超前,事實上直到今天中國的導彈防禦體系也沒有超出“640工程”的規劃範疇。
中國曾經在七十年代中期先後數次使用“紅旗二號”防空導彈進行反導彈試驗,擊落了“某型”近程地地彈道導彈(估計是東風一號或二號)。“紅旗二號”的飛行速度是1150米/秒,估計與反擊系列攔截彈有不少關聯(攜帶核彈頭的“紅旗二號”?)。有資料顯示,“反擊二號”低層攔截彈與中國在七十年代發展的“紅旗三號”有相當的技術重合,但奇怪的是,“紅旗三號”在1974年完成定型後中止發展,也許是因為有了更新的計畫,如“紅旗四號”?“紅旗三號”屬於高空遠端防空導彈,使用雙推力液體主發動機,並有固體發動機助推。
縱觀整個“640工程”可謂是蔚為壯觀,在許多方面已經解決“有無”的問題,其技術瓶頸實際在導彈與航太技術上。整個計畫的發展雖然混亂,但其探索精神讓人無可厚非。“640工程”最終徹底失敗了,但是後來的“863計畫”中的導彈防禦規劃仍然在繼續“640工程”的概念。
對一個大型的國防工程而言,其發展過程大體說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技術研究與可行性分析等預研階段、工程研製階段與裝備使用階段。“863計畫”屬於技術儲備與可行性探索的初級階段,可算是以退為進。通過“640工程”和“863計畫”已經可以讓中國解決在反導領域“有沒有”的問題,個別領域甚至是“好不好”的問題。當然是否會進入到工程研製階段,則屬於國家政策問題,個人無從猜測。
“863計畫”的許多內容仍然嚴格保密,不過其中一些計畫的名稱已經透露出來。在此本文將根據一些已經透露出來的資訊,再通過與美、俄(蘇)的反導彈系統的對比來評估一下中國反導技術發展的大致水準。
蘇聯的“橡皮套鞋”反戰略彈道導彈系統於1953年提出設想,56年開始研製,61年在試驗中擊毀了R-12彈道導彈,整個系統於1964年開始部署,72年完成。其攔截彈的核彈頭當量100?200萬噸級,有效殺傷半徑6?8公裏,射程350?640公裏,射高320公裏。對付每個方向有8枚導彈,2發連射,間隔5?30秒。導彈由載重車運載,存儲在發射筒內。預警搜索雷達採用“雞籠”相控陣雷達,搜索距離6000?7300公裏,指揮中心處理後能夠提供10?15分鐘的預警時間。“狗窩”相控陣雷達負責距離2800?3000公裏範圍的目標跟蹤,到1500公裏以內後由“脫萊艾德”雷達跟蹤,最後由“契科夫” 制導雷達引導攔截彈擊中目標。
美國從五十年代開始實施導彈防禦計畫,迄今已經花費了1200億美元,卻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裝備,目前的導彈防禦計畫NMD和TMD也決非可以很快投入實用的。
一般而言,導彈防禦體系的內容包括:探測系統(包括全天候監視、探測、預警、分析等)、攔截武器、C3I系統、反衛星武器、動能彈(地基、空基、天基)、定向能武器、核武器、主動電子或光對抗等等。
美國於八十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畫(SDI)的內容包括:監視、捕獲、跟蹤、殺傷判定、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等關鍵技術計畫,以及系統分析與作戰管理等內容。“星球大戰”計畫細分為紅外、鐳射、微波雷達。天/空/地基鐳射、天基粒子束、核定向、動能武器、天/地基導彈、末端反導與戰區導彈防禦(TMD),以及後來布希總統提出的“智慧卵石”計畫等。
在探測方面,中國的衛星比較令人失望,大型衛星的研製還是任重道遠。雖然中國已經在CCD相機、合成孔徑雷達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即使有了技術,離轉變為工程產品還有一段距離。中國目前仍然缺乏實用的探測衛星。
相比之下,中國在地基雷達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大型雷達研製還是需要解決“好壞”的問題。後向散射超視距雷達(OTH)能夠探測到電離層以下目標以及隱形目標,可以提供導彈發射的預警資訊。OTH雷達占地大,使用維護複雜,主要的技術難點是目標分析,中國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美國的OTH雷達的探測距離是800~3300公裏;俄羅斯是925~3300公裏;而中國是700~3500公裏。中國的大型相控陣與單脈衝中程預警雷達“好壞”問題還有待解決,6000公裏以上的遠端警戒雷達中國還沒有。近程制導雷達方面則幾乎沒有問題,近幾年如潮水般湧來各種雷達型號可以說是琳琅滿目。
在軌道監視方面,美國的1米口徑光學相機能夠捕獲到4萬公裏外足球大小的目標,此外還有多譜勒效應無線電幹涉儀測量衛星,估計中國在這些方面的差距不大。在核武器系統方面,中國的核專家一再聲稱:“當前中國核武器的設計水準與國際水準處於同一檔次。”比較引人注意的是電磁脈衝核彈,它可以用於電子戰、定向等離子武器等,但都有一個定向問題,技術難度較高。美蘇都試驗過核爆激勵X射線鐳射武器,但定向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離實用距離相差太遠。比較現實的是傳統核武器,例如一枚100萬噸級核爆炸可以使上千公裏的無防護的衛星毀壞或失去作用。
至於美國以往試驗過的上升式用動能彈、共軌式反衛星,太空雷,甚至於“智慧卵石”概念武器等,在中國實現“921”載人航太工程以後可行性也大大增加,大的技術困難已經沒有。載人飛船還可以進行軌道監測和預警,必要時,甚至可以攻擊衛星。“921工程”是“863計畫”的一個巨大成功,中國早在六十年代就成功地將狗送入太空,七十年代也準備超載人航太,但直到今天才算是接近成功的最後一步。
“640工程”還有一個動能彈的技術瓶頸,現在也已經看見曙光,可以解決“有無”的問題了。對於動能彈精密探測與識別,美國也還沒有達到實用的水準,但如果使用核彈頭就沒這個麻煩,其副作用是對地面可能有一定影響(比如核輻射等),但中國幅員遼闊,可以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實施攔截,把副作用減到最小。
攔截彈使用的固體燃料中國也已經在解決“好壞”的問題。“921工程”使用了小動量固體發動機陣列姿態控制,在二炮部隊裝備的東風-11彈道導彈上也有使用末制導發動機的跡象。空間變軌機動的問題很快會得到解決。
在軍用戰略鐳射武器的研製方面,目前沒有任何公開資料。但一般認為中國的鐳射水準基本與世界同步,在一些技術領域是領先的。據說中國早在八十年代就在部隊試用了鐳射防護眼鏡。總而言之,在戰略級別的鐳射、粒子、微波武器、定向能武器等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還沒有達到實用階段,即使進入工程研製,離最後成功還很遙遠。中國在雷射技術領域的領先,在於六十年代以後的決策,雖然這是一個前景極為誘人的項目,但經過多年投入血本,卻也沒有看到多少令人感興趣的東西。1997年美國以中紅外線化學鐳射炮兩次擊中在軌道上運行的廢棄衛星,但是離實用的戰略鐳射武器還很遙遠。其中的困難,一是動力源問題,需要用核能,還有一個定向問題。二是目標精確定位,這比動能彈更為複雜。
展望中國的TMD
1999年,中國公開了一些“640工程”的內幕,並且在考慮上馬TMD。去年,中國大陸官方媒體文章也出現“導彈防禦”這樣的字眼。中國在進行區域反導彈系統的可行性論證方面已經有一些年頭。最主要的目標是北京,另外可能還有珠江三角洲。
解放軍空軍第一代自動化防空系統於1975年開始研製,已知的成果包括:中程多波束三座標,固態一維相掃三座標,大型三座標雷達等,還有進口雷達的民用空管網。研製類似於S-300級別的防空導彈對於中國已經沒有多少技術困難,如中國自行研製的FT-2000反輻射防空導彈。但是要研製以色列的箭2級別的反導彈在目標定位方面還有困難。畢竟擁有技術與綜合性的工程研製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
中國要想達到成熟的TMD還有一段努力,特別是研製新導彈所需要的巨額投資。中國目前在論證的還屬於“區域防空”,而不是真正的TMD。此外,FT-2000與S-300(及其國產型號紅旗-15)在功能上明顯重疊,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是否當時中國準備利用S-300的技術發展自己的TMD導彈技術?
解放軍海軍也有一個區域防空計畫。在海軍內部有一個“2020規劃”,中文互聯網上出口轉內銷的消息是:海軍將在2020年左右推進到西太平洋的第二島鏈,在航空母艦一時還無法形成戰鬥力的情況下,海上防空問題更加顯得突出。解放軍屆時能否推進到第二島鏈,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將臺灣完整地包擴進海軍的攻擊區域則顯得意義重大,有了海基的TMD,臺灣研製中的彈道導彈立即沒了威脅。另外,對美軍核潛艇潛射導彈的攻擊,也有了第一道防線。
因此,解放軍海軍有充分的理由上TMD專案,並且需要類似于伯克、金剛等宙斯盾級別的大艦。海軍在167艦下水後,兩年之內沒有大動靜,估計也許不久會有大艦下水的消息。但是解放軍海軍目前的技術瓶頸還有不少。其中最致命的是導彈垂直發射技術。這種技術相當複雜,連日本都需要從美國進口。中國經過十餘年的研製,進展情況仍然不明朗。此外還有相控陣雷達以及目標資訊處理方面的技術問題。因此,在近十年內解放軍海軍上TMD項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當有了優秀的平臺和探測系統時,加一個動能彈就順理成章地成為TMD的框架。
解放軍海、空軍的區域防空計畫,沒有大的技術難題,但是具體的工程研製困難不小。對於TMD系統,筆者總的來說並不看好。實際上各國的彈道導彈大多是政治武器,常規彈頭在軍事上的價值值得懷疑,相比之下巡航導彈的實用性要高很多。TMD用於防空還可以,要用來對付彈道導彈,其實也是一種政治武器,在核戰爭的條件下,摧毀TMD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導彈防禦的動能彈技術還是不成熟的,尤其是目標定位,C3I的技術難度更高,龐大的系統更是資金的無底洞。以目前現有的彈道導彈技術就完全可以撕破十幾年後才可能出現的TMD防線。
http://bwl.top81.cn/military/sf/501.htm
重慶地下核工廠配當時頂級計算機可抗8級地震
816核軍工洞以前有將近20個洞口,現在僅剩這一個,其余的已全部封閉。
當年主控室裏安裝的全部是老式計算機。
新聞緣起
神秘的中國816核軍工巨洞旅遊項目于2010年4月23日至25日在重慶舉辦的2010年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期間正式向社會開放。
816軍工洞體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原白濤鎮),從1966年9月開始修建,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修建的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經過17年建設,整個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1984年2月,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民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816工程全面停工。816工廠原職工隊伍通過軍轉民,改建化肥廠,1993年更名爲重慶建峰化工總廠。
據專家評估,816工程乃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洞體可以承受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沖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是一處理想的戰備工程。(據新華網)
■ 將新聞進行到底
40多年前,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在重慶涪陵深山中悄然開工。
40多年後,這座解密的核工廠,首次作爲旅遊景點對外開放。
4月25日,被稱爲“世界罕見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迎來了首批遊客。至此,隱藏在涪陵山中的一個核軍工巨洞揭開40多年塵封的記憶,向世人訴說作爲世界罕見人工巨洞的傳奇。
傳 奇
爲了一個洞,數萬人整整挖了18年
巨洞緊靠烏江,背靠武陵山。
上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證後,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爲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1966年夏,在當地人稱爲尖子山的大山裏,一支神秘的特種部隊開鑿岩洞,修建地下核工廠,建設原子能反應堆,主要生産核燃料,爲生産原子彈服務,人們稱它爲“816工程”,也是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在曆時18年的建設中,前前後後約有6萬多人參加建設會戰。1984年工程接近收尾,隨著國際形勢好轉被國家緊急叫停。從此,“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産。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軍工洞體解密。
“中國地下核工廠、世界罕見人工洞解密”的消息,引起了世人的驚歎,也勾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心:“世界罕見人工洞體”到底有多大?洞內有些什麽神秘設施?曾經的核原料基地對人體有無傷害?核反應堆有怎樣的真面目?
揭 秘
世界罕見人工洞體掏空了一座山
816核軍工洞體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從外貌看,其貌不揚,除了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迹。但進入洞內,卻是別有一番天地。
從洞口向裏望去,洞體筆直而寬闊,通道一直綿延,一眼望不到底,只見洞頂一排排白熾燈次第遠去,其空間完全允許載重卡車輕松駛入。步行近千米才能看到廠房。專程考察過816洞的中國核學會會員、旅遊專家朱順知教授認爲,整個816核洞是把一座山挖空了,用鋼筋水泥建成的一座龐大的人工洞穴。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僅核反應堆主廠房就1.3萬平方米。洞體總長約20余公裏,完全隱藏在山體內部。
建築布局宛如一張蜘蛛網
進入洞口,迎面一股涼意襲來。由于通風設施完善,洞裏冬暖夏涼、四季恒溫,維持在25攝氏度左右。816洞體所在地的山頂,一根高達150米的煙囪是專門爲地下核工廠修建的排風洞。盡管露出洞外的鋼筋鏽迹斑斑,但洞內石壁卻十分幹燥,沒有一絲滲漏的痕迹。
從平面圖上看,816整個建築洞體呈抽屜形,路線宛如迷宮。如果沒有內行指點,根本分辨不出哪是出口,哪是進口。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裏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
核反應堆大廳相當半個足球場大
在洞中,最不能錯過的當然要數該洞體的核心——核反應堆大廳。核反應堆,又稱爲原子反應堆,是指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該大廳上下共有9層,高達79.6米,相當于20多層樓房的高度,大小接近半個標准足球場。
在洞內第8層,是核反應堆的“鍋底”。核反應堆大廳除了主控臺的操作儀器原樣未動外,核反應堆的“大鍋”也還在。直徑大約有20多米的大型“反應鍋”的鍋底深5米左右,鍋底分布著2001個直徑七八厘米大小的小孔,用于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換。參觀者只能沿著鍋邊觀看。當年反應堆的支架部分和空間堆芯依然保存完整,布有1984個工藝管道,旁邊1米多寬防輻射溝內,鋪滿了從雲南運來的重晶石沙。
盡管許多零件已鏽迹斑斑,但是依然顯示了當時這個核反應堆的領先技術。大廳頂部,有許多圓形的通氣孔。在反應大廳四周的牆上布有兩層鋼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的牆面依然閃閃發亮,這裏是遊客體驗“816工程”的核心。
中央控制室連著當時最頂級計算機
在9層的主控制室,安放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計算機控制臺正對的4個直徑約2米的圓形控制盤上,分別注滿數百小孔,核材料棒就是插進這些小孔,不過從未真正用于生産。在主控室另一端的嚴密系統插銷盤上,分序號標注2001個小孔,這些小孔一面同主控室內的計算機相連,一面同核反應堆內的2001個核反應孔相連。
能抵抗8級地震
洞體內廠房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當時816洞體選址在此地,除了隱蔽性好、不易被發現等原因外,山體的抗打擊能力也是主要原因。據專家評估,816工程乃世界罕見人工洞體,洞體可以承受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沖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是一處理想的戰備工程。
洞體內沒有核污染
“洞體內有核污染嗎?”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時已經完成投資7.4億元,如果再投入1億元,核工廠馬上就可以完工、投入生産了。“816工程規劃生産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一位知情者說。“工廠根本就沒投産。當時工程停建後,核反應堆內的1000多根燃料棒早已取走!”
連 線
有望在10月完全開放
李廷勇(重慶市涪陵區旅遊局局長):
由于目前只是對洞中的燈光、安全等進行了簡單清理,尚未大規模包裝開放,目前只對國內遊客開放,而且只接待團體,暫不接待散客,門票50元左右。25日是向市民“過渡性有條件開放”,對于該景點正式完全開放的時間,有望在10月16日實現。因爲這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紀念日。
以旅遊産品的形式對大衆開放,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作爲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以旅遊産品的形式對大衆開放,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開放5天來,約有3000人進洞探秘,遊人不僅驚歎地下人工洞體的神奇:他們說很難想像,在不起眼的小山溝裏,居然隱藏著偌大的地下人工洞,就連幾十年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也不曾知道。還有一種強烈的震撼: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地下人工洞的體量如此之大。
2002年,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軍工洞體解密。爾後,涪陵區政府決定打造816核工業“三線建設”文化探秘旅遊。該洞體旅遊開發的終極目標是打造特色地下主題公園,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篇章,“過去”即是建設一個三線建設博物館,再現816建設曆史;“現在”則是打造遊客喜聞樂見的主題公園;“未來”包括一些科幻、驚險、刺激的項目,多角度挑戰遊客體驗極限。
三線建設遺産資源具有特殊魅力
羅茲柏(重慶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
816洞體作爲解密的世界第一核軍工巨洞,集神秘、神奇、神聖爲一體,反映共和國重大的基礎建設曆史,是具有特殊魅力和象征意義的三線建設遺産資源。816洞體具有的三方面“原生態”體驗價值:巨型核軍工洞體的神秘、原始與奇異;重大、特殊的曆史及其精神與情感的凝聚;洞裏洞外、地下地上、曆史與現今的對比與反差。
該洞旅遊資源有:816核軍工洞體、核工廠主洞、核反應堆大廳、核廢料處理場、毛洞與多層洞體系統、通風口與通風系統、“鍋底”、中央控制室、“廢墟”系統、高層洞體系統、排風塔、金子山、“一碗水”烈士陵園、麥子坪生活區、白濤工業園區、營房、烏江河段、麥子坪森林等。這些旅遊資源非常珍奇,需要好好策劃開發。應該以一種另類的文化開發,讓遊客有一種特殊的體驗,這樣,遊客不僅體驗到一種核工業的科普之旅,還是一場文化的追蹤之旅。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5-04/1054592819.html
美俄部署反導系統大提速 最新型防空導彈將進駐莫斯科
俄羅斯空軍高級指揮官2007年05月21日對外界透露,俄羅斯空軍已經開始部署S-400新型防空導彈(如圖),裝備這種新型防空導彈的部隊將從7月1日起正式投入戰 備值勤。俄羅斯空軍澤林上將也稱:“從7月1日起,一個裝備S-400新型防空導彈的導彈營將投入戰備值班,以保衛莫斯科空域和俄羅斯中部空域。”
澤林上將透露,這個裝備S-400新型防空導彈的導彈營目前正部署在俄羅斯空軍的靶場內。在靶場內進行的演練結束後,這個導彈營將被部署到位於首都莫斯科市區東部的埃列克特羅斯塔利鎮,隨後進行戰備值勤。
俄羅斯的S-400“凱旋”(北約將其命名為SA-21“咆哮者”)是一種新型防空導彈系統,由俄羅斯金剛石中央設計局研製,屬於S-300防 空導彈的升級產品。S-400“凱旋”新型防空導彈可在400公里的距離內攔截並摧毀空中目標。這一距離是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射程的兩倍,是俄羅斯S -300防空導彈的2.5倍。
俄羅斯防空力量特別司令部司令尤裏‧索洛夫約夫上將在今年4月曾對外界表示,儘管S-400“凱旋”新型防空導彈不是被設計用來摧毀洲際彈道導 彈的,但是這種新型防空導彈“絕對可以”用來攔截彈道導彈和進行太空防禦。索洛夫約夫上將強調,這種新型防空導彈可在400公里的範圍內,以每秒4.8公 裏的速度“非常高效地摧毀來襲的隱形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目前,在俄羅斯防空部隊中有30多個裝備S-300防空導彈的導彈團,今後這些S-300防空導彈將逐步被S-400“凱旋”新型防空導彈取代。
此前,由於美國公開表示將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多次宣稱如果美國決定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領土上部署反導系統或者雷達基地,那麼俄羅斯將加速部署自己的反導系統。
美軍全面實彈測試陸基攔截系統
美國國防部計畫在25日進行反導系統的第二次全面實彈測試,一枚彈道導彈將從位於阿拉斯加的基地發射升空並飛向加州。在美國衛星和雷達系統的嚴密監測之下,大約20分鐘後,位於加州範登堡基地內的攔截導彈將升空撞擊來襲的模擬敵方導彈。
如果一切按預定計劃進行,這枚彈道導彈將在距離海岸大約200公里的太平洋上空被擊落。
美國國防部承認,需要進行大量的實彈測試才能證明現有的反導系統性能是否可靠。由於各種問題不斷出現,本次測試活動已被推遲了數年。
如果本次測試取得圓滿成功,那麼支援反導系統的一方將獲得“最有力的籌碼”以推進建設工作。若本次測試以失敗告終,那麼美國政府宣導的反導系統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
據悉,美國國會正在就是否削減反導系統部署經費的問題而爭論不休,而有關建設反導系統的總投資高達5040億美元。歐洲國家為防止激怒俄羅斯也不願意在自己的領土上部署美軍的反導系統。目前,美國本土的反導系統部署在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根據美國國會的最新預算案,五角大樓獲得充足資金支援的反導系統專案有以下幾個:第一,“愛國者-3”地對空導彈系統;第二,海軍“宙斯盾”攔 截系統;第三,末段高空攔截器和高性能鐳射武器。專家介紹說,上述三種系統的主要作戰物件是進入最後飛行階段的敵方彈道導彈,而不能在導彈飛行的中間階段將其擊落。
即將進行的導彈攔截實彈測試的目的在於測試美軍地面武器攔截“中間階段飛行的導彈”的能力。因此,如果實彈測試取得圓滿成功,五角大樓得到的撥 款將會直線攀升。在上一次測試中,美軍的攔截器成功攔截了中間階段飛行的模擬敵方導彈。不過,當時美軍主要為了測試地面攔截武器的制導雷達系統能否正常工作。 高軼軍
http://news.sina.com.cn/w/2007-05-25/044611889836s.shtml
俄將正式在部署S-400防空系統 可打擊隱身戰機(?)
據合衆國際社2008-1-14 本周一,俄羅斯空軍參謀長Alexander Zelin,將軍表示S-400 ”凱旋”防空系統將部署在俄羅斯中部。RIA Novosti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國防規劃人員相信,S-400將是在2020年甚至于2025年前俄羅斯防空反導系統的中堅。
Zelin,將軍稱,S-400防空系統將主要部署在俄羅斯中部,當越來越多的系統可以投入使用時,才會部署在其他地區。根據先前的俄羅斯媒體以及合衆國際社的報道,裝備了S-400系統的營建制部隊已于去年夏天部署在莫斯科地區。
俄羅斯新聞局報道說,S-400系統能夠打擊隱身飛機、巡航導彈以及彈道導彈,有效射程約3540千米(新浪軍事注:原文如此),速度最高爲每小時110800英裏(新浪軍事注:原文如此)。(信息産業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喬榕)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7/0833481619.html俄開發新一代防空導彈性能遠超S-400
俄羅斯武裝部隊空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2007年03月13日說,俄羅斯正在開發性能遠優於如今水準的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米哈伊洛夫同時對美國準備在東歐地區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計畫提出批評。路透社分析說,這是俄羅斯對美國在東歐構建反導系統的又一回應。
米哈伊洛夫13日在莫斯科會見部分外國使館武官時說,俄方研發的系統主要致力於防禦目的,並不屬於攻擊型武器。與此同時,米哈伊洛夫又把矛頭指向了美國的東歐反導計畫,認為這一計畫沒有必要。
路透社說,米哈伊洛夫的講話顯然在指責有意加入美國這一計畫的波蘭、捷克。根據美方提議,美國準備在波蘭設立導彈攔截系統,部署10枚地基攔截導彈,並在捷克部署先進的反導雷達系統。“我們正致力於建立一套新的防空導彈系統,這一系統的性能將遠超過S—400系統的水準。”米哈伊洛夫說。
自美國宣佈準備在東歐建立導彈防禦基地的計畫以來,俄羅斯方面一直對美國頗有微詞。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康斯坦丁‧托茨基13日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採訪時指責說,美國在決定部署反導基地計畫時非但沒有與俄方討論此事,甚至沒有和自己的北約盟友舉行過協商。
托茨基還說,美國聲稱東歐反導計畫旨在防止伊朗方面的導彈威脅,並不針對俄羅斯。但當俄方提出就這一問題與美方合作時,卻遭到美方拒絕。
北約擔憂東歐反導計畫
事實上,美國的東歐反導計畫不僅遭到俄羅斯的反對,連北約盟友也對此表示擔憂。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12日出版的英國《金融時報》訪談中坦言,美國這項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計畫可能“給北約帶來分裂”。
除夏侯雅伯外,部分歐盟國家領導人近日也對美國的反導計畫提出質疑。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3-15/1003435069.html
俄S-400地空導彈系統將於四季度投入批量生產
中國日報網2010年04月30日消息:據俄新網報道,“金剛石-安泰”防空系統公司(Almaz-Antei)設計局總經理伊戈爾·阿舒爾別伊利30日透露,S-400地空導彈系統將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投入批量生產。
此前有媒體報道,S-400地空導彈系統還不完善,因為還沒有研製出專門用於這種系統的遠端導彈。
《生意人報》30日刊登了對阿舒爾別伊利的採訪錄。他在採訪中說:“該系統于2009年12月26日完成試射,已經交付國家試驗。自然,我們應在2010年第三季度結束戰鬥發射,並在第四季度交付批量生產。”
希拉裏訪俄國日程緊 美俄共建反導系統有突破
俄戰略火箭兵司令施瓦琴科中將宣布12月部署RS-24
2009年10月1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在爲期3天的行程裏,雙方討論了美國歐洲新反導計劃、制訂新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伊朗核問題及阿富汗局勢等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在會談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兩國外長一致認爲會談“富有成果”。不過,在對伊朗實施制裁等問題上,雙方分歧依舊。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希拉裏抵俄當天,俄戰略火箭兵司令施瓦琴科中將宣布,將在12月部署“反導克星”“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多彈頭改進型——RS-24。
美俄可能共建反導系統
討論美國新的歐洲反導系統,是希拉裏此次訪俄的中心議題。據俄新社13日報道,希拉裏此行的最大成果是,雙方要在共同進行安全威脅評估方面合作,並與歐洲及其他感興趣的國家,聯手打造安全威脅信息交換中心。按照希拉裏的評價:這項由兩國總統今年7月達成的共識,有助于把構建歐洲反導系統“打造成共同的事業”。
9月17日,奧巴馬宣布放棄布什政府2013年前分別在捷克、波蘭部署反導預警雷達和10枚陸基攔截彈的計劃後,俄美關系迅速回暖。但10月8日美助理防長弗什博發表有關美可能要在烏克蘭部署反導預警雷達的言論後,俄外長做出“強烈反應”。不過,美總統顧問馬克弗爾13日對俄《生意人報》講,記者對弗什博聲明的解讀有誤。他保證說:“美國從來沒有與烏克蘭討論過反導問題。”引人注目的是,同一天,俄外交部發言人涅斯捷連科也向該報稱:俄依然准備與美國和北約一道建造集體反導系統,俄方提出的把俄南部阿爾馬維爾的新型雷達站及阿塞拜疆加巴爾雷達站納入歐洲反導系統的建議,仍然有效。這似乎表明美俄共建歐洲反導系統有所突破。
新“戰略武器條約”年底簽
討論制訂新的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是希拉裏此行另一重大議題。第一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是莫斯科和華盛頓在核裁軍領域的基礎文件。2002年,美俄雙方在莫斯科簽署了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的補充條約,該條約把各方作戰部署的核彈頭削減到1700~2200枚。按照規定,第一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將在今年12月5日到期。
今年7月份奧巴馬訪俄期間,雙方同意今年年底前簽署新的協議。不過,當時兩國總統並沒有就新條約的一個關鍵參數——運載工具的最低數量達成共識,當時俄羅斯堅持500個,美國堅持1100個。
12日,隨同希拉裏訪俄的美國副國務卿陶舍爾與俄副外長裏亞博科夫,就上述問題“進一步協調了立場”。雖然會談結果目前仍不得而知,不過,美國駐俄大使貝爾此前曾說:“在現有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到期之前,美俄將簽署新條約,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俄不看好制裁伊朗
希拉裏此行的第三大任務,是說服俄羅斯進一步明確制裁伊朗的立場,但會談收效甚微。
13日希拉裏在記者會上宣布,對伊朗的制裁是不可避免的,美國不打算取消對伊朗的制裁。她同時表示,不贊成梅德韋傑夫總統有關制裁伊朗“作用不大”的觀點。對此,俄外長拉夫羅夫指出,仍存在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可能性,俄反對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實施制裁,“因爲制裁很少能帶來結果”。
阿富汗問題也是希拉裏此次莫斯科之行的重要議題。在13日的記者會上,俄外長對外宣布,根據俄美7月6日達成的過境軍事運輸協議,美軍用運輸機7日飛越俄羅斯領空,進行了向阿運送軍用物資的首次試航。“這是俄與北約在阿富汗問題上進一步展開合作的新象征。”拉夫羅夫說。不過,俄外長同時也表達了進一步參與阿富汗事務的強烈意願。他說,俄期待著北約邀請俄參加阿富汗局勢正常化討論。
頗耐人尋味的是,就在12日希拉裏抵俄當天,俄戰略火箭兵司令施瓦琴科中將宣布,將在今年12月部署RS-24新型洲際彈道導彈。RS-24是有“反導克星”之稱的“白楊-M”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多彈頭改型,是專爲對付美國反導系統而推出的又一“撒手鐧”。軍事分析人士指出,俄軍方意在表明,俄擁有多種手段來應對美國的反導系統。因爲俄軍方明白,不管美國歐洲反導系統如何變化,它最終要對付的是俄羅斯,而非美國口口聲聲所說的伊朗導彈。(本報記者 吳敏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8/0938570499.html另參<國家飛彈防禦>
http://www.cetin.net.cn/storage/cetin2/report/tmd/nmdxt.htm
2010年10月,俄羅斯軍方從位于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反導基地進行了A-135戰略反導系統攔截試驗。俄羅斯的A-135(西方稱之爲ABM-3)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種戰略反彈道導彈系統。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07_6325.html
装填A135反导导弹
巨型雷达
美軍方導彈攔截試驗再度失敗 未命中目標靶
此次試射的是以陸地爲基地的攔截導彈
中新網2010年12月16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導彈防衛局稱,他們在加利福尼亞州範登伯格基地試射的攔截導彈又一次失敗。
據悉,此次的試射計劃是從範登伯格基地發射攔截導彈,而標靶導彈則是從太平洋誇賈林群島發射。
防衛局表示雖然所有系統運作正常,但攔截導彈並未能擊中標靶導彈。
該機構還稱,將會進行嚴密的調查以找出攔截失敗的原因。
美軍在夏威夷成功進行高空區域導彈攔截試驗
資料圖:美國THAAD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反導攔截發射試驗
中新網2009年3月18日電 美軍當地時間17日對外宣布,軍方當天在夏威夷成功進行了高空區域導彈攔截試驗,擊落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軍方沒有透露攔截的具體細節。
美軍宙斯盾艦在太平洋成功進行導彈攔截試驗
宙斯盾驅逐艦“本福爾德號”在進行導彈攔截試驗。
中新網2009年3月31日電 美國海軍30日透露,日前在太平洋海域成功地進行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攔截試驗。據觀察,其目的可能是爲了對朝鮮的發射活動進行牽制。
據共同社等媒體的報道,司令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叠戈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透露,本月24日和26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近海的太平洋海域進行了導彈攔截試驗,成功地截獲了假想的敵方導彈。
在試驗中,宙斯盾驅逐艦“本福爾德號”使用雷達捕捉到即將墜落的短程導彈和正在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在進行追蹤後發射攔截導彈SM2將其擊落。
在朝鮮以人造衛星爲名准備在下月4日舉行發射活動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進行了本次試驗,其目的可能是爲了通過展示美國海軍的攔截能力,對朝鮮的發射活動進行牽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31/1316547153.html
美軍成功進行導彈攔截測試 成本四千萬美元
美軍巡洋艦“伊利湖”號發射攔截導彈的瞬間。
中新網2008年6月7日電 繼今年2月發射導彈擊落一枚失效的間諜衛星之後,美國軍方5日再次在夏威夷對開的海面上空,成功進行彈道導彈攔截測試,攔截一枚模擬來襲的導彈。這項測試顯示,美國海軍船艦有能力在敵方短程導彈的最後飛行階段,將它們擊落。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美軍這次導彈測試的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首先由一艘已經退役的兩棲攻擊艦發射一枚射程數百公裏的模擬“飛毛腿”導彈;接著,駐守檀香山的巡洋艦“伊利湖”號發射了2枚攔截導彈,5分鍾後在太平洋19公裏上空,成功把進入最後幾秒飛行階段的來襲導彈擊落。
這項測試顯示,美國海軍船艦攔截處于飛行最後階段的短程彈道導彈的新技術,再次取得成功。
“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計劃負責人布拉德-希克斯表示,軍方計劃在20個月內爲海軍18艘設有“宙斯盾”防禦系統的艦艇裝置能夠攔截飛行末段的導彈的技術。“愛國者”反導系統專門攔截飛行末段的導彈,不過它是個陸基系統。希克斯說,“宙斯盾”的新科技將可爲需要攔截導彈的指揮官提供更多選擇,尤其在軍隊中沒有“愛國者”系統的時候。
今年2月,“伊利湖”號曾發射“標准3”型導彈,成功擊毀了失控衛星。
美軍部署導彈攔截系統遏制中國
2005年2月,美中情局局長戈斯和國防情報局局長雅各比在參院舉行的聽證會上,聲稱中國正在研發更加靈活、抗打擊能力更強的常規與核導彈能力,這對美國構成了威脅。今年7月美國防部公布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詳細列舉了中國可以打到美國本土和對駐西太地區美軍形成打擊能力的導彈的型號。
而據日本《産經新聞》報道,美日本月宣布,將投入30億美元,研制新一代“標准3”
型導彈,其主要目標也是針對中國正在開發中的射程爲1800至2500公裏的中程彈道導彈。
分析指出,對中國而言,美國此次加強在亞太地區海基導彈防禦能力的建設,所帶來的最大危險就是提升未來美軍介入臺海沖突的可能性。而導彈防禦能力的強化,可能會增強美國武力介入臺海沖突的信心。此外,由于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戰略預警系統的探測距離能夠深入中國的腹地,也同時增強了美國對中國的監控能力,這無疑將給中國的安全形成巨大壓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12-30/1352341252.html
日本防衛省在美國靶場試射愛國者-3導彈(圖)
中新網2009年9月18日電 當地時間17日上午,日本防衛省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試射了航空自衛隊配備的“愛國者3”(PAC3)型地對空導彈。該導彈是日本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裝備。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根據美軍的導彈試驗效果,從2007年3月開始以首都圈為中心部署PAC3。這是日方首次單獨試射PAC3。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曾於去年12月在美國夏威夷海域試射“標凖3”(SM3)型海基攔截導彈。此次試射PAC3是為了檢驗日本導彈防禦系統對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
美軍在當天的試驗中提供了協助,從約120公里以外的地點發射模擬目標導彈。航空自衛隊的雷達探測到導彈來襲後,連續發射兩枚PAC3進行空中攔截。航空自衛隊通過試驗,對日本配備的雷達、發射器、控制裝置等全套系統機能進行了檢驗。
日本的埼玉縣入間基地、千葉縣習志野基地、神奈川縣武山基地、茨城縣霞浦基地及靜岡縣濱松基地已經部署了PAC3。防衛省計劃於2010年度前在岐阜縣岐阜基地、滋賀縣饗庭野基地、三重縣白山基地、福岡縣築城基地和福岡縣的蘆屋基地及高良台基地部署PAC3。
配備有SM3的“金剛”號宙斯盾艦已經部署於長崎縣佐世保基地。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10年度前完成對另外三艘宙斯盾護衛艦的改裝工作,使其具備導彈攔截能力。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090520/1416281292.html
日本自製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 今秋首度在美試射
中新網2009-5月5日電 據“中央社”5日援引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本防衛省大致決定,在日本製造的第三代愛國者導彈(PAC3),今年秋天將在美國首度試射。
報道指出,PAC3型防空導彈是導彈系統攔截導彈的手段之一。日本防衛省4日大致決定,今年秋天將在美國白沙導彈試射場進行首度試射。
為了確認PAC3導彈防空的範圍是否更為擴大,將採取遠距發射的方式進行,有別於去年的試射方式。
去年9月,日本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射場”進行PAC3型導彈首度試射成功。當時所使用的導彈是根據美日政府之間所簽有償軍事援助合約,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買的。
美日政府于2005年達成協定,日方可獲授權製造PAC3型導彈的裝備品。日本三菱重工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簽訂有關授權製造的合約後即開始製造。日本航空自衛隊高射部隊則于去年度展開部署。
授權製造的優點是配備調度比較穩定。遇緊急事故,若美國以自國或其他同盟國為優先考慮部署,或者洛克希德馬丁停產的話,日本將可不受影響。 日本航空自衛隊在首都圈4處及靜岡縣、岐阜縣、滋賀縣部署PAC3型導彈,明年度之前,還將在北九州島地區部署。
上個月,北韓發射遠端彈道導彈時,日本PAC3型導彈部隊在首都圈及日本東北地區展開部署。另外,也在日本海上部署兩艘搭載海基型“標準三型(SM3)”防空導彈的神盾艦。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05/05/2685s2502315.htm
美國決定資助以色列發展箭3導彈防禦系統
2009年05月21日出版的以色列《國土報》報道說,據來自以色列安全機構的可靠消息,美國國防部20日已決定幫助以色列發展箭3導彈防禦系統。這是伊朗宣布成功試射了一枚射程爲2000公裏的地對地導彈幾個小時後宣布這一決定的。美國決定向以色列箭3導彈防禦系統提供資金援助,是因爲該系統主要是爲應對伊朗不斷發展的新導彈。
《國土報》報道說,美國宣布的這一決定,其實是本周以美兩國有關負責人在美國國防部舉行的第二次戰略會談時做出的。以色列國防部長辦公室主任率領的以色列安全代表團本周訪問了美國,並在美國國防部與美國方面舉行了會談,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和武官參加了會談,以色列國防部長也通過視頻參加了會談。美國方面參加會談的是美國國防部助理幫辦比盧尼。報道表示,雙方在會談中重點討論了箭3導彈防禦系統的預算問題,美國方面指出,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向該項目提供資金援助,直到項目完成。
據報道,以色列的箭3導彈防禦系統與美國的“末段高空區域防空”系統(THAAD)和SM3攔截導彈類似,但成本要少很多。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1/1032552454.html
美國以色列反導系統聯合攔截試驗失敗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道,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2009年7月23日發布報告指出,7月22日美國和以色列研制的“箭-2”反導系統最新一次聯合攔截試驗以失敗告終。
五角大樓導彈防禦局發言人7月23日指出,這是一次旨在摧毀彈道導彈的攔截試驗,目的是想驗證“箭-2”反導系統能否攔截1000公裏以上射程的導彈。美以雙方決定在美國靶場內進行此次試驗,因爲以色列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難單獨進行類似試驗。試驗于7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亞州進行,模擬彈道導彈本應在太平洋上空飛過,C-17軍事運輸機順利投放靶彈後,攔截導彈卻未能如期發射將其摧毀,因爲並非所有發射條件都符合要求。
美國導彈防禦局沒有明確指出此次攔截試驗中到底都發生了什麽情況,只是指出,試驗結果檢驗了美國和以色列武器系統的戰役兼容性。除了以色列最新型“箭”式防空導彈系統外,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宙斯盾”海基早期預警和引導系統也都參加了此次試驗。目前項目工程師們正在分析試驗數據。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4/1129560438.html
以色列國防部宣布成功試射箭-2反導導彈
中新網2009年4月8日電 以色列國防部表示,以色列7日成功試射了攔截導彈“箭-2”(Arrow II)。“箭-2”導彈攔截系統旨在防禦可能由伊朗和敘利亞發射的彈道導彈。
據路透社報道,以色列國防部稱:“這是一次成功的測試。”
報道援引國防部一名消息人士稱,一架以色列飛機在地中海上空發射了一枚模擬伊朗流星(Shehab)導彈的彈道導彈,“箭-2”對其進行了攔截。
以色列電臺報導稱,這也是該國第16次測試“箭”系列導彈。國防部消息人士稱90%的測試都很成功。
該項目由以色列和美國共同資助進行,用來防禦伊朗和敘利亞發射的彈道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08/0747547993.html
以色列稱伊朗6年內將制造千枚遠程彈道導彈
國際在線專稿:據《耶路撒冷郵報》2009年5月18日報道,據以色列防務機構預測,伊朗政府目前已經在大規模的研制各種導彈,並計劃在未來6年內研發出數百枚導彈發射器以及1000枚遠程彈道導彈。
分析人士認爲,德黑蘭目前已經研發出了100-200枚遠程流星導彈。該導彈的射程可達2000公裏,並能攜帶一噸重的彈頭。不僅如此,早在去年伊朗就對其“阿舒拉”(ashura)彈道導彈試射成功,目前很有可能已經開始生産該類導彈,以期最終取代流星導彈。這種導彈是采用固體燃料推進的,因此具有較長的壽命。與流星導彈不同的是,該導彈在發射前不需要預先點火。
特拉維夫費舍爾航空航天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泰爾?艾恩巴爾表示,伊朗已經開始在國內開展導彈井的挖掘工作,用于發射“阿舒拉”固體燃料導彈。不僅如此,伊朗很可能已經在生産用于攜帶水力發射器的常規卡車,將其作爲發射器的攜帶裝置,這樣可以隨時在其國內任何地方進行發射。
以色列方面還預計,對于是否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導彈系統,俄羅斯方面仍在考慮之中,具體的結果還要等與美國就如何遏制伊朗開展對話後才能知曉,只有基于對話結果以及華盛頓與莫斯科的當前關系,俄羅斯才會做出最後決定。
據悉,S-300P系列共有6種型號,就損毀能力來說,S-300PMU2可同時跟蹤120個目標,發現距離超過185千米,並可同時制導12枚導彈攻擊6個不同目標。 最大射程爲200千米,最大射高27千米。“安泰-2500”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射高30千米,可攔截射程2500千米的彈道導彈,對“飛毛腿”的命中概率爲96%。 從發射方式來看,S-300采取垂直發射方式,每部發射架都能全方位發射,能攔截360度範圍內的目標,消除作戰盲區。由于發射時不用調轉發射架,因而大幅度縮短了反應時間,且提高了導彈的火力密度和抗飽和攻擊的能力,提高了系統的機動能力和生存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9/1147552244.html 美准備向阿聯酋出售THAAD導彈系統對抗伊朗導彈09-04-03 世界新聞報
近日,阿聯酋近東與海灣軍事分析研究所對外宣布,將向阿政府建議打造一套“全面”的導彈防禦系統,以防範周邊出現的“核武國家弧”威脅。但有分析認爲,由于其准備建設的導彈防禦系統全部從美國引進,且就阿聯酋的整體軍力水平而言,其並不具備操作和使用導彈防禦系統的實力,這實際上相當于美國在阿聯酋部署了針對伊朗的導彈防禦系統。
要建“全面”反導網絡
據阿聯酋國內媒體報道,阿聯酋近東與海灣軍事分析研究所所長、前空軍司令哈立德?艾恩奈恩將軍對外宣布,該研究所將在下月向阿政府提交報告,建議阿聯酋建設全面的導彈防禦系統,以防範周邊不斷出現的核武威脅。
艾恩奈恩指出,現在阿聯酋已處于該地區“核武國家弧”的包圍中,西有以色列、北有伊朗、東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形成180度弧形包圍圈。這些國家都擁有核武器,並且獲得了投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手段。盡管這些有核國家並沒有對阿聯酋采取敵視政策,但是阿聯酋不能對核武器構成的潛在威脅視而不見,“我們也許會成爲不同國家之間交火的受害者”。
上月,近東與海灣軍事分析研究所舉辦了一場“中東地區與導彈和空中防禦”研討會。這是中東地區首次就導彈威脅舉辦此類研討會,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約旦、科威特和阿聯酋的專家參加討論。該研究所准備向阿政府遞交的建議報告正是基于這次研討會的成果。依照艾恩奈恩的說法,阿准備打造的“全面”導彈防禦系統是一種“系統的系統”,即類似美國的多層防禦系統。
美向阿提供反導系統
實際上,早在近東與海灣軍事分析研究所准備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之前,阿聯酋已經在美國的支持下有條不紊地走上了建設導彈防禦系統之路。去年9月,阿聯酋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准備采購“末段高空區域防空”系統(THAAD)的要求,美政府同意向其出售價值近70億美元的導彈防禦系統裝備,該軍售計劃已獲得了美國會的批准。去年12月,美政府又同意向阿聯酋出售價值33億美元的“愛國者-3”導彈防禦系統。據艾恩奈恩透露,這兩套針對不同目標的導彈防禦系統將在3年之內在阿聯酋實現部署。
THAAD導彈系統和“愛國者”呈互補關系。“愛國者”導彈屬于低層防空導彈,最大射高只有約20公裏,主要用于保護機場、港口、軍事指揮中心、小城市等目標。而THAAD導彈系統是陸基高層防空導彈,能彌補“愛國者”的不足。THAAD導彈系統是第一套能同時針對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的系統,可在150公裏的高空對導彈進行攔截,實際上也是在導彈的飛行中段或末段進行攔截,可對大城市和重要基礎設施實施保護。THAAD導彈系統的關鍵數據可與“愛國者”系統分享,從而形成有效的高低空攔截網。
不過,從近東與海灣軍事分析研究所建議中所強調的導彈防禦系統的“全面性”來看,似乎還缺乏針對巡航導彈的攔截能力。艾恩奈恩也透露,未來阿聯酋可能將從美國采購陸射型“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這種導彈是美國爲陸軍研發的新型短程防空系統,用來替代現役的“毒刺”防空導彈,用以對付低成本的巡航導彈、無人機和其他導彈攻擊。
新聞分析:擔心伊朗實施報複
分析人士認爲,盡管阿聯酋方面以周邊“核國家弧”爲由強調建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性,但事實上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對阿聯酋並不構成實質威脅,阿聯酋最忌憚的是伊朗。阿聯酋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境內擁有多處美國的軍事基地,阿聯酋擔心,一旦以色列或美國針對伊朗的核設施發動襲擊,本國可能會最先遭殃。由于地理上十分靠近,阿聯酋可能成爲伊朗報複美國的首波目標。因此阿聯酋一直在謀求針對伊朗導彈的辦法。
而美國能“大方”地將導彈防禦系統出售給阿聯酋,一方面是爲了安撫阿聯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阿的導彈防禦系統對付伊朗。美國正在考慮將阿聯酋的反導系統與美軍在中東的防空體系合爲一體,這實際上是美國變相地獲得了阿聯酋導彈防禦系統的控制權。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03/1618547570.html
以色列接印度14億美元大單爲其研制反導系統09-04-01東方網
據俄通社報道,以色列宇航工業公司(簡稱IAI)近日宣布,已與印度簽署了一份總額高達14億美元的合同,將爲後者研制和生産新一代的MR-SAM型中程防空/反導防禦系統。按照合同規定,IAI將爲印海軍研制生産艦載型和陸基型兩種防空系統。
合同涉及的部分資金將用于研制工作,其余資金將在66個月內支付給IAI。
此外,IAI還需將相當于合同金額30%的資金用于向印度企業購買相關的産品與服務,同時,還應提供資金扶持印國內防務企業的發展。
有消息稱,IAI將以艦載型的“巴拉克”防空系統爲基礎爲印研制反導系統。
該份合同是以印之間迄今爲止簽署的最大一項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按照合同約定,IAI將與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研制一種射程在70-80千米,能夠有效發現和攔截飛機、巡航導彈和地對地導彈的防空/反導系統。
按照印空軍的計劃,其將采購9個營的新型防空系統。其中,每個營下轄兩個連,均將配備控制中心、目標探測雷達、指示雷達和三部發射器(每部配備8枚導彈)。
新系統將用于取代印度空軍現役的老式的蘇制S-135“伯朝拉”(SA-3)防空系統。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01/0947547246.html
印度稱國産導彈防禦系統性能比美國愛國者優秀
印度著名國防期刊《國防信息》(bharat-rakshak)網站2009年3月9日文章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科學家VK?薩拉斯瓦特(VKSaraswat)稱,美國的愛國者先進能力3型(PAC-3,PatriotAdvancedCapability3)防空導彈系統已經“過時”了,印度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要比美國的“愛國者”更爲優秀。
3月6日,印度成功進行遠程導彈攔截試驗。在新聞發布會上,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科學家VK?薩拉斯瓦特(VKSaraswat)稱:“‘愛國者’3型導彈是一種過時的導彈系統。在射程與性能方面,我們的先進防空導彈(AdvancedAirDefenceMissile)要比它高出30%。與防衛半徑僅爲15公裏的‘愛國者’3型導彈相比,先進防空攔截導彈的射程更遠,飛行高度也更高。”
在談到國外在該防空項目中起到的作用時,薩拉斯瓦特稱,在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需要“縮小技術差距,加快技術發展”的領域,印度曾得到過俄羅斯、以色列與法國曾的援助:俄羅斯曾幫助印度爲攔截導彈研發了新的無線射頻導引頭,以色列協助印度研制出了“劍魚”遠程跟蹤雷達,而法國則爲攔截導彈提供了火控系統。
據薩拉斯瓦特透露,印度先進防空導彈配備的新式彈頭重量僅約爲30公斤,但其産生的沖擊力卻與重達150公斤的全向彈頭沖擊力相當。他表示,印度導彈所配備的新式制導系統使導彈能夠攔截敵方來襲機動導彈,可以用來對抗以“之”字型移動的俄羅斯的Topol-M系列導彈。而且,薩拉斯瓦特還稱,印度的先進防空導彈是“全自動化”系統,當受到彈道導彈攻擊擊無需人爲激活。他表示,攔截“處于‘熱待機’模式時,能夠跟蹤雷達探測到來襲導彈的120秒重之內起飛。”
薩拉斯瓦特稱,與2007年12月印度試射的大氣層內攔截導彈相比,新導彈系統的威力要比前者高出30%。他說,在向彈道導彈飛行期間,攔截導彈會借助地面雷達,不斷更新其有關攻擊目標位置的信息。他指出,與演示階段不同,在一場戰爭中,軍隊可能會采用攔截導彈齊射的方式,攻擊敵軍的彈道導彈,以此來提高命中率。
在談到攔截導彈被敵軍導彈幹擾的可能性時,薩拉斯瓦特指出,導彈與地面之間只存在一種聯系,其已經具備應對幹擾的各種對策,所以“很難”對它進行幹擾。
薩拉斯瓦特稱,其仍然爲第一階段防空計劃研發新的攔截導彈。而想要攔截射程超過6000公裏的導彈,那麽其就必須在防空計劃的第二階段發展極超音速攔截導彈。薩拉斯瓦特說:“第二階段的攔截導彈的速度將會達到6-7馬赫,即進入極超音速狀態。這樣,導彈進行攔截的時間就會更短,因此,我們的制導系統必須能夠更爲靈活且速度的做出反應。”
2006年11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大氣層外48公裏的高度,成功測試了彈道導彈防禦系統;2007年12月,其又在大氣層內15公裏的高度,成功測試該防禦系統。此外,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還已經研發了一種雙層反導系統:利用“大地”導彈攔截系統飛行高度處于50-80公裏之間的彈道導彈,再利用先進防空導彈在15-30公裏的高度摧毀這些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16/1047545574.html
印度計劃2014年前部署防禦系統攔截中巴導彈
據國際預測網站2009年3月25日報道 印度部署導彈防禦傘,保護印度免受巴基斯坦日益增加的彈道導彈威脅。最終,這套系統將能夠對抗來自中國的相似武器。
印度導彈防禦計劃主要分爲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印度將部署2000千米的攔截導彈,並計劃在2011年投入使用。第二階段,印度將采購對抗更遠程的、超過3500千米的彈道導彈的能力,這種能力計劃在2014年投入使用。除了克服技術上的難題,印度還必須解決足夠的資金問題支持這一計劃。根據最近的報告,印度政府在導彈防禦計劃上已投入10億美元以上,其生産階段可能會花費更多的資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27/0904546746.html
印軍方稱已能攔截射程2000公裏中國M-9導彈
2009年5月19日,印度試射了可以攜帶核彈頭的“烈火-2”中程彈道導彈。在印度爲該型導彈第三次試射“成功”而興奮時,《印度時報》披露,印度軍方正在野心勃勃地研發洲際導彈防禦系統,預計在2014年初步部署。
屆時,印度軍隊將具備擊落5000公裏以內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不過,也有分析指出,導彈防禦有相當大的技術難度,在美國都不得不收縮其反導計劃之時,印度導彈防禦系統的實際效果將大打折扣。
2014年初步部署
印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研發導彈防禦系統,據稱是爲了應對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導彈威脅。根據印度軍方的計劃,印度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分爲兩個階段。目前正在部署的導彈防禦體系第一階段將使印度軍隊具備攔截2000公裏以內導彈的能力,第二階段部署完成後,印軍的攔截能力將從2000千米大幅提升至5000千米。印度發展洲際導彈防禦體系還將獲得一個副産品:反衛星能力,因爲擊毀彈道導彈和擊毀衛星的技術極爲相似。
盡管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都在向印度兜售裝備,但是印度表示將依靠國産技術發展導彈防禦系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科學家薩拉斯瓦特認爲,美國“愛國者”系統已經過時,印度自制的系統要比其先進20%到30%。
根據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提交的報告,導彈防禦體系第一階段將于2012年部署完畢,第二階段的部署最快于2014年開始。今年3月6日,印度成功進行了“大地防空系統”第二次試射。當時,印軍方稱,“大地防空系統”已能攔截“射程2000公裏的中國M-9導彈”。
戰略觸角將觸及全球
如果導彈防禦系統部署成功,印度將與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一起躋身世界導彈防禦系統俱樂部。而如果具備了洲際導彈防禦能力,印度將在反導領域與美國平起平坐。
分析人士認爲,印度發展遠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凸顯了其爭取做世界大國的野心。如果單純發展中短程導彈防禦系統,其國際影響力並沒有多少提升。但如果擁有洲際導彈防禦系統,配合其正在發展的洲際彈道導彈力量,印度將具備全球攻防能力,戰略觸角觸及全球。
印度是否有足夠實力?
當前印度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的細節技術仍處于機密狀態,但分析人士認爲,印度發展洲際導彈防禦系統,從技術上講並不成熟。
從印度進行的曆次反導試驗來看,印度目前發展的重點是攔截器系統,缺乏有效的探測預警網絡。印度衛星數量過少,缺乏紅外導彈預警衛星,無法及時發現其他國家發射導彈,遠程雷達的缺乏也導致印度不能對遠程彈道導彈實施跟蹤和彈道測量。此外,印度的指揮控制網絡尚不成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導彈攔截反應速度。
導彈防禦是世界軍事科學領域的一個難題,即使是導彈防禦技術最爲成熟的美國,其反導效果也有很大水分。不久前,美國防部提交的2010年國防預算也大幅削減了導彈防禦系統預算。這實際上表明,導彈防禦系統前景堪憂,印度恐怕也難有超越性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4/0945552725.html
美國媒體稱4-6艘戰略核潛艇可滿足中國威懾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09:39 軍事文摘
國産新型戰略核潛艇
中國093B巡航導彈核潛艇想像圖 作者:章魚飛鳥
聲明:本文爲《軍事文摘》雜志供《新浪軍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知遠 朝陽門 編譯
編者按:在過去的幾年中,西方就中國不斷出現的戰術導彈潛艇部隊(SSBN)對中國的全局核戰略有何種預示進行著討論。一種觀點認爲,作爲滿足中國安全需求基礎的陸基導彈部隊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另一種觀點則預測中國將很快會將SS—BN艦隊部署在海洋,以使其與美國海軍的實力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對比更加均衡。本文節選自美《聯合部隊季刊》,闡述了中國的核立場並試圖對中國SSBN部隊的規模和部署方式進行估計。文中所提到的數據和信息皆來自國內外公開出版的雜志,文中觀點系作者個人觀點。本刊刊登此文.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不代表本刊贊同或支持其中觀點。
中國的核立場
在過去幾十年裏,中國在五個宣稱有核同家中樹立了一個相當獨特的形象。自從在1980年展示了發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的能力,中國的核立場令人驚奇地保持溫和以及穩定。中國保持了許多西方分析人士所稱的“最小威脅”主義,即要求:嚴格的防禦立場,小型核武庫,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同意不攻擊和威脅無核國家。這種核最小化主義對中國的核立場影響深遠,限制了核武器部隊結構的規模和作用。根據一名分析人士的說法,“中國所謂的規模小但有效的核武器部隊…相比任何其它四個在核不擴散條約下被承認的核國家,在核武庫和規模上都要小很多,並且相比而言,還沒有准備好執行真正的任務”。
然而,在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時,中國的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明顯進步。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一種新一代的SSBN(094型或“晉”級潛艇)已經進入了中國的戰略設想,例如.在接連幾年的白皮書中強調增強海上的核威懾力量。最新版本的白皮書預想解放軍海軍將“增強其綜合海戰行動能力和核反擊能力”。
足夠數量的SSBN
從理論上說,相對中等規模的SSBN部隊應該不會引起美國競爭式的反應。換句話說,中國很可能願意接受一種與美國保持穩定威懾關系的受限制的部隊配置方式。然而,在同時具有威懾力又不引起美國反對的條件下,准確確定海基戰術導彈的數量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例如,如果中國有4艘裝備12枚有3顆彈頭的“巨浪”一2型戰術導彈的094型潛艇,其水下威懾力量將擁有144枚彈頭。如果有6艘SSBN,且每枚“巨浪"-2型導彈攜帶6個彈頭,彈頭總數將躍升至432枚。這些數字還不包括可以裝備多彈頭的陸基洲際導彈。即使美國與中國相比在核武庫的數量和質量上繼續保持優勢,這種數量上的激增可能也會引起美國的憂慮:
有研究表明,美國摧毀SSBN的能力不會在下一個十年中有顯著的提高。這種能力包括美國對海洋的探測能力和反潛能力。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艦隊和反潛飛行分隊——對水下威脅最有效的部隊已經在數量上減少了很多,這種情況可能要在十年後才能逆轉。美國的戰術導彈對潛射導彈也沒有辦法。從日前的情況看,在未來的幾年中,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將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國所有的陸基核威懾力量在第一次攻擊中全部被摧毀,只要有一艘裝備多彈頭的SSBN能保留下來,就可以實施毀滅性的反擊。
這些因素表明,對中國來說,更保守的估計更加准確。美國海軍計劃人員熟知的“拇指規則”(經驗法則)指出,在任何時候,需要三個航母群來保障一次海上行動。在兩個保留的航母群中,一艘航母將處于維護期,可能在某個船塢中,另一艘將進行訓練和戰前准備(因而參戰可能性降低)。假設中國采取類似的行動規程,最小核威懾立場將無法在數量上滿足需要。假設海上SSBN被敵軍反潛部隊摧毀的概率是50%——這是一個考慮SSBN隱身性和安靜行動情況的大體估計,在任何時候只需要兩艘SSBN在海上就可以保證第一次攻擊後至少有一艘存活。根據上述的部署循環,中國可能需要6艘SSBN來滿足最小核威懾的需求。另外,在094型潛艇的技術質量、可靠性和功能特性的基礎上,中國甚至可能不需要6艘SSBN。如果中國海軍采納了類似美國海軍的“藍組/黃組”輪休體制,即在每次巡邏後短期的維護期內對兩艘船的船員進行對調,一組執行任務另一組輪休,便可以在岸上艦只與海上艦只的比例爲2:1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在這種情況下,4艘SSBN將滿足中國的需求。
中國可能將SSBN集中在渤海黃海之內的安全海域 2008年12月05日 軍事文摘
日本繪制的中國094級戰略核潛艇想像圖
最近,在美國分析人士間出現了一種關于中國“堡壘”策略邏輯的猜測。中國似乎也對蘇聯在這點上的經驗有興趣。中國可能試圖通過將亞洲海岸線的地理特征轉變爲自身的優勢來複制蘇聯模式。例如,中國可能將SSBN集中在渤海和黃海之內的安全海域。核攻擊潛艇、岸上起飛的戰鬥機以及水面艦艇可以作爲“宮廷衛士”來保護中國SSBN不在受敵軍攻擊的危險之中。
“堡壘式”的方式可以爲昂貴的SSBN行動提供庇護。理論上說,海基和陸基的部隊完全可以保障渤海和黃海海域的安全。另外,狹窄的沿海地區以及複雜的聲學環境對美國在冷戰期間設計的高速反潛技術提出了挑戰。
然而,“堡壘式”的策略也存在著風險。將水下核威懾限制在渤海區域會限制巡邏模式,因而增加了潛艇被敵軍發現的可能;放棄了很多SSBN的隱蔽性和機動性優勢而且因爲更長的射距使特定的目標超出了射程。爲了克服這些障礙,中國要建立一只大型的海軍部隊來保護SSBN艦隊在特定的水域不被敵軍擊沈。這種策略的主要缺點是在保護Ss—BN方面過分的投資可能會削弱對其它海洋資源的安全防護,例如臺灣相關的區域以及海外能源補給的安全。
作爲“堡壘”策略的一種替代策略,在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的保護下,戰略潛艇可以沿著中國漫長的海岸線更加自由地活動。最近的研究已經表明,中國也許開始了一項沿著海防線建立“爭議區域”的計劃。在制海權的概念下,這些區域將可以讓中國在第一島鏈之內的海上和空中具備控制權,大體上說這些區域包括了從13本群島到菲律賓北部的海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足夠自信地讓SSBN沿著亞洲大陸進行巡邏,特別是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峽。盡管存在更大的風險,這種覆蓋範圍更大的“堡壘”戰略會爲中國海軍部隊提供新的機會。
如果更爲大膽,中國可以像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間的競爭一樣,將潛艇部署到太平洋深處。一些美國分析人士預測中國可能會將SSBN基地設在南中國海,以使他們能夠進入未曾進入過的更深的太平洋海域。向前部署可以將更多的美國目標納入到“巨浪”一2型導彈的射程之內。假設中國可以建造功能強大和安靜的潛艇,並讓其在太平洋巡邏,這會對美國發現和追蹤SSBN造成巨大的困難。
但是,采用這種自由的部署方式,中國海軍會有戰略和行動上的風險。從政治立場上來說,在第一島鏈和太平洋進行主動的巡邏被認爲是對美國的強烈挑釁,並且幾乎肯定會引發其報複性反應。美國海軍規劃者們會將中國進入亞洲海域視爲威脅環境的一種動態變化,假如“夏”級SSBN無法完成單獨的威懾性巡邏任務,即使一種非常微小的部署模式的調整也可能會是中國海洋核戰略改變的信號,並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
從戰術的角度看,潛艇沿著大陸架巡邏或進入太平洋海域會將中國海軍的艦只暴露給美國和盟軍的反潛力量。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日本海軍部隊將反潛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他們的密切合作限制了蘇聯潛艇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的活動。日本海軍自衛隊能在靠近日本海域的地區追蹤中國“漢”級潛艇,再次說明了日本海軍自衛隊有著高級別的反潛裝備。
在這種巨大的風險之下,中國在戰術技巧和經驗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盡量不在深海地區進行巡邏,特別是在部署初始階段的訓練中。另外,中國可能沒有足夠的SSBN來支持這種風險較大、更具進攻性的部署方式。如前文所述,中國可能確保在任意時刻至少有兩艘SSBN執行威懾性的巡邏任務的情況。除非“巨浪”一2型導彈的射程在第一島鏈內的任意地點足以覆蓋到美國大陸,這種情況似乎不可能,距離美國海岸越遠顯然越不利。
這些因素意味著中國的潛艇部署方式會相當受限制。在SSBN部署的早期,很可能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中更傾向于前者,並會采取一些“堡壘”式的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艦只具備遠洋部署的能力,中國或許會放松對巡邏區域的限制,允許它們進入更深的海域。
這些部署方式——“堡壘”策略,近海巡邏以及開放海域巡邏之間並不相互排斥,注意到這一點非常重要。中國可能會接納所有的這些策略,並在安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中國可能在沒有明顯安全危險的和平時期采用“堡壘”策略。在戰爭時期,中國可能會允許更加主動的海岸巡邏或讓SSBN部隊進入公開海域,以應對或解除敵國的核威脅。總之,即使很小的水下核威懾力量也可以讓中國在各類沖突的情形下有多種選擇。
更強的水下核威懾力量
最近十年以來,美國的政策界已經預測北京的核立場會從最小威懾向有限威懾轉移。許多西方分析人士預測中國會向更加靈活的核能力轉變,並參與到更廣闊範圍的“核戰爭”任務中,這要求中國的核武器在數量和類型上都要有顯著的增加。雖然中國仍然堅持原來的說法,但是三個關鍵因素會對最小化的立場提出挑戰。首先,中國目前並不承認敵國的第一次核打擊會成功——最小核威懾概念最核心的內容——部分取決于美國是否願意保持同中國的關系。如果美國過分追求不給中國反擊的機會,中國幾乎肯定會以建立一支包括水下戰略部隊的更大規模和更快速的核部隊作爲回應。第二,在不可預計的戰略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中國在支持其核立場時可以有更爲輕松的方式。可以預想的是(雖然在近期不大可能),天基激光或其它先進技術將大大拓寬中國的視野。第三,美國軍隊吹噓的偵察/精確打擊能力可能會改變中國特有的防守反擊立場。
很明顯,新一代的水下核威懾力量會讓中國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安全環境中有更多的戰略選擇。然而,SSBN部隊並不是中國應對上述戰略困境的惟一答案。中國正在積極發展一系列替代方案以加強核威懾部隊的可信度。例如,中國宣稱有一系列挫敗美國戰術導彈防禦系統的複雜項目,以保證導彈防禦系統不會對國家的核立場産生影響。在094型潛艇裝備部隊之後,中國將有一支更加有效和可信的核威懾力量。△軍事文摘第11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05/0939533341.html
美稱中國東海建潛艇新基地可遠程打擊日美海軍
兩艘091漢級核潛和後面的山洞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2008年7月15日刊發揣測中國東海艦隊近年進展的文章,文中提到該艦隊在浙江某基地進行潛艇基地建設,此外海軍航空兵也出現新變化,在未來可能的對峙中,浙江附近的中國戰鬥轟炸機能夠對南下臺海的美國或日本艦隊發起遠程打擊。
文章首先說,過去15年來,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加強硬件建設,准備應對可能的臺海沖突,穩步強化艦隊規模,並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海軍基地的現代化升級改造,最突出的就是潛艇基地和空軍基地的建設和升級,
文章提到,前段時間西方炒作中國在海南興建新型核潛艇基地,不僅如此,在浙江省某基地,中國海軍東海艦隊也在搞地下潛艇基地建設,在那裏,039A、035G和基洛級潛艇正在加入現役或已經在役。
另外,合衆社的文章還引用一些俄羅斯專家的話證實說,他們幫助中國在浙江沿海某地建造了俱樂部-S型潛射導彈和該地區基洛級潛艇的首個維修中心;此外,中國海軍還在一個寂靜的軍港修建了基洛級潛艇基地,這個軍港被群山圍繞,很利于潛艇部隊的隱蔽。
文章還煞有介事地說,隨著東海艦隊潛艇部隊的發展,出現了潛艇碼頭短缺的情況,浙江某軍港專門建造了8個潛艇停靠碼頭,其中一半用來停放基洛級潛艇,每個碼頭可容納兩艘基洛級潛艇。該基地的設施看起來相當新,這表明它們大多系新近建造。目前解放軍共裝備了10艘俄制基洛級潛艇。
在分析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新變化之後,文章進一步說,在未來可能的對峙中,浙江及其附近的中國戰鬥轟炸機能夠對南下臺海的美國或日本艦隊發起遠程打擊,也能夠對可能進入東海海域的臺灣戰艦實施打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19/1233512123.html
美軍在中國周邊增加部署核潛艇應對海南基地
原文配圖:中國在榆林新建的核潛艇基地位置
網上流傳的中國海軍093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最新弗吉尼亞級SSN777號核潛艇下水海試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據日本《讀賣新聞》2008年6月4日的報導,美國爲對抗中國部署核潛艇,增強在太平洋海軍軍力的動向,著手增加潛艇數量提高戰力,而造成美國重視中國潛艦威脅的主因之一,是發覺後者正在把海南島榆林海軍基地邁向成爲戰略核潛艇的秘密基地。
讀賣新聞報道稱,今年四月美國民間研究機構發表衛星照片,指出中國在榆林基地部署一艘新型“晉級”核動力導彈潛艇,照片顯示海岸有可容納潛艇的長達十六米橫式洞穴,以及不止一處的洞穴入口,許多專家認爲中國正把海南島作爲戰略潛艇的秘密基地。
報道稱,大陸在海南島部署核動力潛艇,明顯地反映出中國大陸邁向外洋型海軍,有意確立南海的力量優勢並發揮對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的影響力。
“晉級”核動力潛艇可搭載十枚至十二枚射程八千公裏的“巨浪二號”潛艇發射洲際導彈,美國國防部曾于三月發表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預估,在2010年以前中國將有五艘這種潛艇服役,這次則是首度確認其實際部署。
美國爲對抗中國部署核潛艇增強在太平洋的海軍軍力,衆院軍事委員會在五月通過在2009年度追加7.2億美元的預算案,增建弗吉尼亞級最新型攻擊核潛艇。這是將接替目前美國主力洛杉磯級的新一代核潛艇。
美國從2004年起已有四艘弗吉尼亞級潛艇服役,預定2010年和2011年再各建造一艘,這次的追加預算使得建造數目倍增,成爲年各兩艘。
報道稱,中國若完成海南島的戰略核潛艇基地,美國作爲應對,將有必要在周邊海域部署更多的攻擊型核潛艇,兩國很可能加劇太平洋霸權的爭奪戰。
小資料:攻擊性核潛艇與戰略導彈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是以魚雷、反潛導彈和反艦導彈爲主要攻擊武器的潛艇,主要任務是搜索和攻擊敵方潛艇、航母戰鬥群和水面艦艇編隊,爲戰略導彈潛艇、航母戰鬥群或海上機動編隊掃清航道,以及戰略戰役偵察、海上護航、破壞敵方交通線等。
戰略核潛艇又被稱爲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因爲潛艇所攜帶的彈道導彈射程遠達到10000公裏,彈道導彈彈頭具有分彈頭,而且是核彈頭,對別國有威懾力量,戰略核潛艇是三維核打擊的重要一環。
打個比方來說,攻擊型核潛艇相當于戰鬥機,戰略導彈核潛艇相當于轟炸機,攻擊性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主要分布在美、俄、英、法、中這五個國家。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05/0939504069.html
中俄互通敏感信息從側面表明中國導彈實力強大
國慶60周年閱兵現身的中國東風-15B型戰術彈道導彈
參加國慶閱兵的國産東風-31A核導彈方隊
俄羅斯總理普京于2009年10月12日晚抵達北京,開始爲期3天的訪華行程。在此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多項能源和經貿合作協議,尤爲引人注目的是,中俄兩國還簽署了《發射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通報協議》,並架設高層“保密專線”及時溝通信息。
有分析人士認爲,中俄相互通報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發射情況,標志著中國導彈和航天實力已經已經取得巨大進步,已經從“師從前蘇聯”發展到與俄羅斯“平行合作”,同時,這也表明中俄軍事合作關系發展也有了新突破。
互通“敏感”導彈信息
據俄塔社10月12披露,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將開通電話專線。俄聯邦總理普京在官方文件中披露,“在平時和緊急狀況發生時”這條專線將用于傳達保密信息。在俄羅斯一方,這條專線將受到聯邦保衛局監督;在中國一方,這條專線將由相關部門負責。相關協議還顯示,中俄雙方將共同開發用于高層聯絡的專用技術。
此外,中俄兩國還與10月13日“破天荒”地簽署了《發射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通報協議》。彈道導彈通報機制建立後,包括導彈的射高和射程等最核心的軍事機密都要通報對方,也顯示中俄軍事戰略合作進入更深層面。
中俄間的相關合作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1994年9月中國領導人訪問俄羅斯時,就曾和俄方簽署導彈互不瞄准協定。1996年起,雙方協議互相通報邊境100公裏內的軍事活動,但導彈通報只包括短程導彈。中國國防大學軍事專家李大光分析稱,因爲發射導彈是國家的高度機密,“不是非常友好的國家肯定不會通報”。他說,彈道導彈屬戰略性質,非友好國家一旦獲悉信息,就可破壞和攔截。因此,此機制的建立是中俄軍事合作關系的一個重大突破。
防止發射時“誤判”
目前大部分國家,包括俄羅斯的預警系統,都未能迅速判斷火箭是商業用途還是具攻擊性,今次中俄簽署《發射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通報協議》,對鄰國尤爲重要。
早在2006年,俄羅斯北方艦隊就在巴倫支海使用“葉卡捷琳堡”號核潛艇上改裝過的彈道導彈將科學衛星“指南針”-2(Kompas-2)送入低地球軌道。這就是所謂的“商用艦載火箭”發射。“葉卡捷琳堡”號核潛艇屬海豚級戰略核潛艇,艇長167米,乘員140人,可裝備16枚RSM-54型洲際彈道導彈。當“葉卡捷琳堡”號核潛艇發射商用衛星時,就完全屬于商業活動,但是如果周邊國家事先並不知情,就有可能將其看成發射洲際導彈,引發誤解。
中國同樣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和與之配套的潛射彈道導彈,因此從技術上講中國也有從海基平臺發射衛星的能力。如果像俄羅斯那樣,利用核潛艇上改裝過彈道導彈發射衛星,也有可能讓鄰國“緊張”,所以建立必要的溝通渠道,及時公布信息,這樣做可以減少鄰國對中國航天發射活動的“擔憂”。
表明中國導彈實力強大
中蘇關系蜜月期,中國曾從前蘇聯獲得技術支持,可以說中國的彈道導彈“師從蘇聯”。1957年12月24日,一輛從莫斯科出發的專列抵達北京。車上除102名蘇聯火箭技術人員外,還有一份前蘇聯送給中國的厚禮——兩枚P-1近程地對地導彈。1959年2月,根據中蘇簽訂的“二四協定”,中國准備仿制G級彈道導彈常規潛艇。此外,蘇聯還轉讓了兩種導彈,即潛對地彈道導彈和艦對艦飛航式導彈。
1960年,赫魯曉夫卻下令全部停止根據先前的協議正在進行的對華援助。蘇聯撤走專家17天後的1960年9月10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一枚蘇制P-2導彈。從此中國在導彈和運載火箭領域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在不久前舉行的建國60周年大閱兵上,中國展示了108枚各型導彈,已經擁有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品種齊全的彈道導彈。中國展出的彈道導彈已經向美俄“看齊”。由此可見,中俄簽署《發射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通報協議》也從側面證明,中國的彈道導彈實力絕對不容小覰。(本報見習記者/何西 )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7/1024570436.html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以伊朗 中國與印度 S-300與上海防空 FT-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系統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各型號 海紅9艦載高空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 台媒筆下的093、094 094核潛艇 夏級和漢級核潛艇 955級北風之神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 俄亥俄級核潛艇 俄攻擊核潛艇 英國機敏級核潛艇 美攻擊型核潛艇 弗吉尼亞級潛艇 海狼級潛艇 洛山嘰級攻擊潛艇
東風-41 東風31與巨浪二 巨浪1與東風21 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 SS-25洲際彈道導彈 SS-24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彈道導彈 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核能與核武 《和解與裁減軍備》 《戰略武器》 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
電磁脈衝武器與其防禦 石墨炸彈 打破共軍飛彈襲台的迷思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愛3/S3 台灣防禦中共導彈攻擊的上、中、下戰略 建構台灣太空監視系統之探討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阿楨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
阿楨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阿楨
以色列空襲伊朗成效差 多層防空系統展現實力 2024/10/27 中時
以色列27日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發動多次飛彈攻擊,伊朗防空單位成功攔截了多枚來襲飛彈。伊朗缺乏現代戰機,因此體系主要以陸基防空(GBAD)為主,分層防空系統十分完善,短、中、長程防空武器都很充足。包括引進俄羅斯S-200和S-300、 S-400防空系統,引進自中國的JY-10型防空指揮系統、雷射反無人機系統,以及伊朗自研的「巴瓦爾-373」防空飛彈系統,「阿爾曼」中程防空系統和「阿扎拉赫什」防空系統等。
回應
以軍已暴露美國四大弱點!
第一大弱點,美國武器並非天下無敵。
第二大弱點,伊朗並非想像的那樣脆弱,美國在中東難以抽身。
第三大弱點,美國難以應付長期的軍事對耗。
第四大弱點,美國對全世界的掌控力正在崩潰。
相關新聞
黎巴嫩10月呼叫器爆炸案,至少37人死亡,近3000人受傷,美媒爆以色列策畫「供應鏈攔截」至少15年,台灣參與以屠巴國家恐怖主義(回應:台毒塔氯斑:我賭真主黨不敢報復台灣) 。
以屠巴一年:加薩走廊4萬2,000人死亡之外,入侵黎巴嫩以軍900人死亡。
沙烏地防空大升級!薩德竟搭配中俄先進系統 2024/10/25 中時
沙烏地阿拉伯國防部本週二正式宣布,該國軍隊引進6套先進防空系統,以加強國家防空能力。包括美國的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俄羅斯的彈炮合一「鎧甲-S1M」(Pantsir-S1M),可有效應對短至中程的無人機、巡弋飛彈及其他空中威脅。中國的「沉默獵手」(Silent Hunter)低空雷射摧毀小型低空目標,如無人機。新加坡的「獵戶座-H9」(Orion-H9)雷達系統,能夠長距離偵測和追蹤多個目標,包含小型無人機。義大利的「反無人機攔截、探測、中和系統(ADRIAN)和法國的「響尾蛇飛彈」(Crotale NG)中程防空功能,可針對飛機、直升機和飛彈進行防禦。
阿楨
伊朗導彈從90%被攔截率,到90%突破率:美軍終於明白有大國已出手 2024-10-04
在今年4月的伊朗對以色列導彈打擊中,以色列和美國的聯合反導系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90%的伊朗導彈被攔截。這一攔截率證明了以色列“鐵穹”系統以及美國的反導技術的高度可靠性。然而,僅僅半年之後的10月,伊朗導彈的突破率竟然達到了90%,以色列和美國的反導系統幾乎形同虛設。導彈技術本身需要數十年的發展才能取得如此突破,而伊朗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的飛躍,成為了軍事專家和分析人士關注的焦點。
相關新聞
以軍坦克攻入黎巴嫩! 第三次中埋伏64名特種兵陣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SaynMcT_I
阿楨
陸新一代戰略核武器浮現 疑似東風51洲際高超音速導彈 2024/08/09 中時
東風-17和多款高超音速武器後,許多專家推測這類武器平台會逐漸增加,實現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戰平台的發射。另一方面則是中程、中遠程、遠程乃至是洲際等不同射程的導彈也會融入高超音速技術。最近解放軍轟-6轟炸機和055型萬噸大驅已證實可發射高超音速武器後,在遠程與州際導彈融入高超音速技術也迎來新的突破。
據《騰訊網》引述《南華早報》指出,大陸最新研發射程達到洲際級別的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採用了乘波體滑翔技術,最大飛行速度在15馬赫以上,可「反復潛入和躍出大氣層」,具有遠程、高機動性和飛行軌跡不可預測性等特點。之所以能實現相關性能,得益於一款新型「多次點火固體燃料助推器」的研製成功。亦即大霹靂-15遠程空對空導彈,它採用雙脈衝發動機技術,可在空中多次點火,射程得以延長,達200公里以上。
如果屬實,那中共火箭軍部隊將很快迎來全新的成員,在原有的東風-5系列、東風-31系列和東風-41之後,有望推出第4款陸基型洲際導彈,而且還是採用了乘波體滑翔技術的高超音速洲際導彈。
相關新聞
陸造新高超音速水漂滑翔體 速度超15馬赫可全球打透透
不夠先進可以展示?055大驅發射鷹擊-21再度公開,有更厲害的高超音速導彈了?
北韓官媒:成功試射中遠程固體燃料極音速飛彈2024/4/3
南韓軍方表示,這枚飛彈於昨天早上發射,飛行約600公里後落入南韓與日本之間海域。北韓中央通信社稱飛彈飛行約1000公里。
可同時發射千枚火星-11導彈! 250套系統移邊境 北韓誓言和美對抗到底 2024/08/08
北韓近期舉辦了一次特殊的武器移交儀式,250 輛新型導彈發射車被交到了北韓前線部隊手中,並將在之後佈置到北韓邊境地區。北韓聲稱,這些導彈發射器是最新的戰術攻擊武器,每個發射器可容納 4 枚導彈。這些導彈很可能是北韓軍火星-11 近程導彈的改進型,射程500 公里左右。
阿楨
航天測量船改造反導預警艦首曝光 陸瞭望1號力壓美導彈觀測艦 2024/08/06 中時
據《騰訊網》報導,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是以原來的航天測量船改造,原稱「火箭衛星跟蹤監測船」,其主要功能是追蹤監測國內外火箭衛星發射。
瞭望1號長255米,寬27.2米,滿載排水量3萬噸。美軍同類船艦霍華德• 洛倫岑號滿載排水量約9500噸,搭載的CJR雷達系統主要有2部大型S、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5000公里的X波段偵測距離,一向被視為雷達探測能力最強的艦艇。
報導說,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裝備數位化有源相控陣雷達、X波雷達、S波雷達等,其雷達的數量和功率都超越815A型電子偵察艦,能夠執行廣域的偵察任務,包括對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與跟蹤。艦上搭載的電子設備幾乎覆蓋所有頻段的無線電頻譜,能以高速計算機系統過濾加密信息並迅速破譯,並將探測到的電磁頻譜信息儲存在數據庫。
中國先前已裝備陸基遠程預警雷達、天基衛星組網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一旦海基流動的火箭(導彈)衛星觀測艦部署到位,在探測和鎖定數千公里外中遠程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發射,並及時發出預警的能力,能讓共防空反導作戰單位有相對充裕的攔截準備時間,提高防空反導的攔截概率。
相關新聞
美頂尖專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聯手可擊穿美防禦體系
中國空天飛機在軌部署6具神秘物體 已開始傳輸訊號
美太空公司: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具衛星殺手能力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2022/04/19 中時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可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中國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
阿楨
美暗鷹高超音速飛彈原型最快年內完成 1枚成本飆到13億 2024/03/29 中時
洛馬和美國陸軍正在「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上獲得穩步進展。儘管目前各式「暗鷹」零組件在測試階段遭遇一些障礙,但五角大廈仍保持樂觀。美國軍方內部消息人士暗示,最快可能在 2024年看到「暗鷹」原型。
然而,《保加利亞軍事網》28日報導,焦點正逐漸轉向不斷攀升的成本。如今美國分析家對「暗鷹」系統內每枚飛彈的價格節節高漲表示擔憂,美國國會預算處估計,價格高達 4,100 萬美元(約13億台幣)。
相對的,美國配備核彈頭的核威懾骨幹「三叉戟2型」(Trident II)飛彈,成本還少了1000萬美元。隨著「暗鷹」零組件面臨測試挑戰,令人不禁納悶,這價格是否還會進一步上漲。
而中、俄等國正不斷開發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其中北京位居領先地位。而設計「暗鷹」這類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就在於遠距離壓制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並鎖定其他高價值/時間敏感目標加以攻擊。
回應
又是騙錢計劃的一項,,中美已全面攤牌了,光是制造彈體的高耐熱材料美國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大陸貨了!反正美國軍火也已被俄烏戰爭證明是破產淘汰品了,繼續騙錢!
不盡是買不到便宜貨, 是根本做不出來。
研發中的飛彈不代表有用,美國現在研發好像有問題,一般都是先研究飛彈推力的發動機,等發動機成功才去結合飛彈驗證氣動力,導控,結構等等,要試了又試都沒問題才會交給部隊,但現在美國沖壓引擎還屢試屢失敗,那整顆飛彈怎麽會成功。
被俄中领先雨年後, 老美似平終能造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樣, 老美可能是世界第三個國家擁有此導;也可能是第五個擁有者, 排在俄中伊朗胡塞之後。
如果要打掉中俄,至少五百萬枚。
逾4兆!美國哨兵洲際飛彈 成本暴增37%慘遭調查 2024/03/29 中時
美國空軍下一代洲際彈道飛彈計畫預期成本暴增37%,來到4.2兆左右,原因是大量軟硬體設計都已經過時,包括對核彈發射井和連接電纜,都需要開挖以及修改升級,暴增的成本,已經觸發了美國用來避免國防預算大幅失控的法案。
回應
過時的東西太多,美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支持新的任何軍備計劃,大陸的可都是新造的第三代第四代導彈,還是極音速無法攔截的導彈,每天在替美國吹牛的媒體,真是在用嘴炮欺騙大眾來抗中。
阿楨
中國的低成本雙波段雷達
054B把054A的382雷達換成新的雙面陣,但很可能是四面陣,“兩肩”是較小的雙面陣,形成雙波段雷達。
雷達都工作在一定的波段。較長的波長衰減較小,適合遠程搜索;較短的波長解析度和資料率更高,適合用於火控。
在相控陣時代,有兩種思路。第一是近程交戰優先,用高頻的相控陣雷達負責火控,同時,用機械回轉的大型天線負責遠端搜索。第二是遠端探測優先,用中低頻率的相控陣負責遠端搜索,適合應對飽和攻擊。但需要另外配備多台火控雷達提供足夠的火控通道。美國伯克級用SPY-1D相控陣雷達執行遠端搜索,另有三台SPG-62火控雷達負責導彈攔截控制。第三是用相控陣雷達通吃,一組用較長的S波段執行搜索,另一組用較短的X波段執行火控,這就是雙波段雷達。美國福特級航母首艦採用雙波段,,後續艦為了降低成本,回到單一的S波段。055是世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驅逐艦。054A改造前(上)“頂板”就是背靠背的雙面陣;改造後(下)054B把兩側端面也利用起來,加上了X波段成為四面陣。克級、052D和055的大型相控四陣面,只能降低高度。054B的S波段陣面也沒有那麼大,和X波段陣面共用桅杆頂的位置,有利於探測的視界。這將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護衛艦。
阿楨
中國新型雷達 可掃近5000公里! 2023/09/13 中時
正值美國嚴厲制裁中國半導體技術期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功研發出一款功率輸出創紀錄的雷達晶片。這一個指尖大小的晶片峰值功率可達到2.4千瓦(kW),比大多數現有的雷達系統中,類似的功率放大晶片性能高出1到2個數量級。由數萬顆這樣的晶片組成的新一代軍艦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PAR)可偵測到4500公里內的目標。美國陸基最強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AN/FPS-115 PAVE PAWS)4000至5000公里的偵測距離。
新晶片使用了氮化鎵(GaN),美國及其盟友早已對中國實施高功率鎵基半導體出口禁令,十分嚴格。不過,中國生產的鎵佔全球80%以上。去年7月,北京自己也對外實施了鎵、鍺出口限制。
晶片中的氮化鎵層僅幾納米厚,使其能夠在電子迅速流動的情況下產生強大的信號。然而,在1千瓦以上的功率輸出下,大多數鎵基半導體會因高電壓下的電子洩漏而受到破壞。在晶片中添加了鋁,可以阻止電子洩漏。然而,添加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電子流動,降低晶片的峰值功率。不過他們找到了最佳配方。
由於美國的制裁加劇,中國政府、軍方和企業加大了科技創新的投資。華為,近年來一直是美國政府和立法者的主要目標,上個月推出了第一款可實現衛星通話的5G手機Mate 60 Pro,以在不使用可見天線的情況下達到距離36000公里的高軌道通信衛星。這種超長距離通信能力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美國的出口禁令下,華為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晶片實現了這一目標。
相關新聞
面對解放軍難以生存 美最短命水面艦(濱海戰鬥艦)再少1艘 2023/09/13
阿楨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阿楨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通過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全球近年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等地緣政治危機,中國外交部2023-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示習近平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更可行的舉措。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8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中他提及中國國家習近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兩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預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且稱有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文提及「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六個堅持」、「二十大合作方向」、「四大合作機制」等。
「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倡議文件中強調,「戰爭和制裁不是解決爭端的根本之道,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並稱一國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不應被長期忽視和系統性侵犯;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
對於合作方向,文件內提出包含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等。
回應
中國的倡議若是成功,美國拜登的臉擱哪裡?美國軍火存銷哪?
自稱是民主的國家一天到晚在挑臖互鬥,共產國家提倡和平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美國為了維護霸權 收割全球財富, 專門在別的國家挑起戰爭 好坐收漁翁之利...
梅克爾為什麼要烏保持中立國不要進北約,因為美國主要是削弱俄國的實力。
阿楨
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2023-02-03
該飛艇,屬民用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遺憾。
回應
布林肯自導自演訪華,最後還找借口落台。
美國不是經常自由航行中國領空嗎
相關新聞
華府斥侵犯主權(中: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控),布林肯推遲訪華(中:沒宣佈過什麼訪問,美發佈是美自己的事),眾院議長麥卡錫改口:目前沒訪台計畫,美考量地面安全未擊落。
按200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也用氣球偵搜 (2002-2016年美196次氣球到俄,俄則對美71次),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 打中國氣球不可行。(回應:一個流浪氣球米國霸權都嚇成這樣,美最好打,以後中方比照!) 美國1999-05-07誤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
拜登讚美軍5日在大西洋領海上空擊落中國飛艇(中:強烈不滿,將進一步反應。美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法慣例。) 國際法規定領海12海里,領空高度沒規定,實際用飛機最高高度,約13700米,並不涵蓋飛艇衛星高度。(回應:美既開先例,以後就可比照。 五六十年代,美蔣用U2偵察,被我擊落多架,就不敢來了。七十年代,美就利用西風帶,從新疆入境,到日本回收,被我擊落。) 美:中國偵察氣球遍佈五大洲。德媒:中國能隨時闖入美國領空。(回應:美霸也是侵犯世界各國領空,為什麼不靠腰,幹! 只有美人可以,阿共仔不行!) 郭正亮批拜登無能;遭民粹綁架,啟動冷戰危機。 因小失大 紐時:氣球事件凸顯中美關係的脆弱。 華郵專欄作家:美過度反應「危險且不合理」。德媒:美靠氣球炒作中國威脅,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美F-22疑在阿拉斯加擊落美自己NWS的氣象氣球,40萬美元飛彈恐打下NIBBB氣球迷12美元的氣球。中擊落山東海域不明飛行物! 外交部:美高空氣球2022年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3萬米高空偵察南海。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 中國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新疆驚現特大號飛艇機庫足以容納核航艦 2021-07-15 中時
美專家:未來10年中國飛艇將世界一流,打造飛艇情報網 2010-05-31 防務新聞
美國Politico雜誌2022年報導美國防部高空氣球跟蹤高超音速武器。
全球大視野:美歐皆欲掌握平流層飛艇全球僅陸造出,衛星清晰實拍美國本土基地,北斗在165國反超美GPS。
阿楨
陸要出口052D驅逐艦 更厲害的快來了 2023/02/13 中時
據《南華早報》12日報導,具有中國官方背景的《艦船知識》雜誌刊文說,供出口的052DE型驅逐艦重7,500 公噸,有可以發射各式防空、攻陸、反艦和反潛飛彈的6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VLS),並裝備了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將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強大的防空艦。美國只提供神盾(AEGIS)核心戰鬥系統出口,而不是擁有長程防空系統能力的整艘戰艦。
近10年來,中方猛砸錢下軍艦餃,添了兩艘自製航母、8艘1.2萬公噸055型驅逐艦,還有3艘4萬公噸075型兩棲攻擊艦,就艦隊數量來說,已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到2022年底時,共有25艘052D服役,至少還有6艘在建。多年來,052D已進行多次改裝。其中052DL加長了飛行甲板,以供直-20上艦。此外,也升級了反隱形雷達。052DE是根據052DL發展而來。
阿楨
滅了來襲高超音速武器 陸獲重大突破 2023/01/29 中時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這些科學家說,相關技術源自開發可重複使用的防空系統,而該系統是從靠吸氣式發動機驅動的遠程高超音速無人機發展而來。
這無人機藉由預警衛星和地面雷達站,得以預測高超音速飛彈來襲的彈道,接著發射小型動能武器,以在空中消除威脅。這些研究人員說,當攻擊結束後,無人機能重返機場,準備迎接下一次任務。不過,事實證明,要把這先進系統設計付諸實現充滿挑戰。
負責為解放軍研製無人機的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研究團隊領導人尹中傑說,他們的研究遭遇複雜的數學問題。他與團隊發表在《空天技術》(Aerospace Technology)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要準確推測高超音速威脅的彈道需要大量計算。然而,機載電腦只能提供少量資源,以進行這類計算。
儘管由於需要考慮更多限制,電腦模擬顯示,尹中傑和團隊提出的演算法需要比一般演算法花更多時間完成,但卻準確到距離目標不到6.8公里。論文中說,這在無人機所能部署的動能武器擊殺範圍內。
而新演算法大幅簡化計算過程後,飛行電腦能輕易執行任務。據尹中傑團隊說,他們的新方法主要是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班森(David Benson)在2004年完成的博士論文。當年班森提出了一套名為高斯偽譜法(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GPM)的數學解法,得以大幅減少發射體飛行控制的複雜度。
阿楨
陸火箭技術突破 組戰時區域衛星網僅需5小時 2023/01/17 旺報
中國航太科技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於2022年12月9日在黃海海域發射,成功將14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完成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熱發射。「捷龍三號」採用四級固體發動機串聯佈局,總長約31公尺,箭體最大直徑2.65公尺,最小直徑2公尺,總質量約140噸。捷龍三號火箭在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具有滿足中國主流中小衛星組網發射的運載能力。
中國此次火箭技術突破具有重大軍事意義,「長征11號」在戰時只需5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能依次發射28至56顆衛星上太空快速組成區域衛星網路。而美歐等其他國家的快速響應火箭,則至少需要1周的發射準備,才能做到。
快速響應火箭的準備發射時間在戰時具有重大意義。在戰前用衛星對一個海區或陸地目標進行跟蹤偵察監視,由於平常部署的衛星從第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到下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偵照的時間,往往需要一個小時至數小時的時間。做不到在幾分鐘內就報出其偵察的軍事移動目標位置。
因此大國在戰時會針對發生衝突的地區進行衛星補網發射,以在數分鐘內發現敵方軍事移動目標的新位置,也能反制對手發射飛彈破壞己方原有的衛星。補網的衛星數量將視需要會從幾十顆到幾百顆不等,因此「一箭多星」的火箭快速響應發射能力在戰時對情報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
「捷龍三號」的發射任務是中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熱發射」。熱發射即是在平臺上直接點火發射,不像冷發射是彈射後再點火,以避免破壞發射平臺。因此熱發射速度的效率遠較冷發射為高。這也意味「長征11號」具備同樣能在海上、陸地機動發射的能力,在進行大面積地區的衛星補網快速響應能力上,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準。
阿楨
CNN:美智庫2026台海兵推 美日台慘勝|郭正亮批報告亂七八糟 2023-01-10 全球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aRHhoQis
回應
智庫?哈哈,為何沒推算出美軍在阿富汗打了廿年最終狼狽撤走?
兒戲,大陸火箭軍就能摧毀美日韓臺的機場或雷達體系,火箭軍有幾千公里戰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航母就失去戰鬥力。
陸2026犯台誰贏?智庫兵推曝美失2航母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2023/01/09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9日公佈台海兵推。
美國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三周3200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折損的半數兵力。
解放軍,兩棲主力被擊潰,折損1萬名士兵,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
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被擊沉。
日本損失超過100架戰機及26艘戰艦,美軍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一旦台海開戰,任何部隊及物資都不可能進入台灣,必須趕快採取行動,包括強化美在日本及關島抵禦解放軍飛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回應
這些違反常理的「兵推」未免太可笑。1.「米軍折損2航母 陸萬人戰死」,搞清楚,米軍折損2航母就已經萬人戰死!2.就在台海周遭,你把解放軍移動式陸基長程火箭彈與導彈當擺設?3.米軍如果不源頭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必定慘敗!4.米軍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就是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必定反擊米國本土!5.一旦中米日互攻本土,基於戰略的必須,朝鮮與俄羅斯必定參戰。
這個兵推結果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其結論就是倡議台灣盡快大增軍備,為美國將台灣變成CSIS推向戰爭邊緣帶風向。
所以説到底就是美國要多造潛艦、多造轟炸機,多造彈藥?軍火商這種不入流的行銷手法,三歲小孩都可以寫出來
阿楨
南海羅生門?陸媒:霸氣逼退美機 共軍:危及戰機安全 2023/01/03 中時
美軍印太司令部與中共南部戰區近日分別公佈了一段美偵察機與中戰鬥機在南海遭遇的影片,相互指責對方做出危險接近動作。美軍向戰略競爭對手派出偵察機收集情報的行動從未中斷過,也曾數次發生磨擦或意外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以目前雙方應對的戰術來看,再次發生擦撞事件幾乎是避免不了。
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共軍殲-8II戰機(圖)擦撞,導致殲-8II墜海,中方飛行員跳傘落海殉職。(圖/新華社)
2022年包括美加澳偵察機也遭到共機驅離數十次,共軍驅離外國偵察機使用的方法包阻擋航道、迫近、滾桶飛行、施放幹擾彈等等。
遼寧艦遠航至關島附近演訓 2023/01/03 旺報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022-12-28稱,共軍航空母艦「遼寧艦」23至25日南下至美屬關島以西。17至27日,艦載戰機和直升機起降共計約260架次。
遼寧艦在太平洋畫8字,將關島納入打擊範圍,美國看到什麼信號?【傅前哨】
回應
要常態化巡航關島,要美體現—下什麽叫做航行自由禮尚往來!
美佬覺得關島也不安全了,該思考撤退到夏威夷了。
不必詫異,待核航母出來時,第三島鏈也要報廢了
我們海外戰略太過保守,海軍常規戰力須要囊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對等攻擊圈則要納入美西城市,而核攻擊則必須覆蓋全美十萬人口以上城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GCIXKco-Y
相關新聞
陸「無偵-7」無人機首飛越沖繩近海 日戰機緊急升空
日本「加賀號」改裝 將成F-35B航空母艦(回應:韓國輕型航母計劃未獲得撥款)
日本發表「彈道飛彈防禦艦」概念圖 排水量2萬噸 (回應:64具垂發系統+海基版薩德,要搞2萬噸?對中俄超音速飛彈只是一個大靶船。 中國已官宣HQ-19/26反導彈服役, 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楨:由於美台堅拒中國崛起/統一,故中不可能「和平」崛起/統一、又陷於「和平與發展」之迷失而未能積極備戰、至2021才三航母,亡羊補牢,中要多塢並建多航母及武庫艦、在三大洋力壓美軍(如此便可能戰才能和),要從朝至印建立體防空/導/巡網(能守才能功)。)
3000公里高超音速導彈+2萬噸戰艦! 共同社2023-01-02稱,日本2026年開始部署1000公里的12式岸艦導彈增程型號,30年代初要部署2000-3000公里的改進型號。(回應:在中朝的反擊下日將沉入海底!)
阿楨
陸平流層飛艇南海現身 2022/12/21 中時
中方研製了可發揮多種性能的平流層飛艇,其中「圓夢」號據說能上升達18公里高,並滯空48小時。
最近曝光的照片顯示,靠近南海的菲律賓北部呂宋島附近可能出現了高空、常航程平流層飛艇。
據《動力》(The Drive)網20日報導,解放軍和其他國家一樣,都在探索比空氣還輕的高空飛行平臺,以長距離、長時間執行搜集情報,監視和偵察等任務,而這正適合在南海執行任務。
這些臉書(Facebook)照片最初似乎在上週末出現,儘管原Po已被刪除,或被隱藏,但照片已被四處轉傳。據說這些照片是在呂宋島龐加辛南省(Pangasinan)拍攝的。雖然從照片看來,它呈半透明狀,但分析認為,這比較可能是金屬反射造成的。
陸企至少研製了「天恆」(Tian Heng)和「圓夢」兩款太陽能無人飛艇,據說它們至少都試飛了一次。所謂平流層高度約在地表上方 23,000—66,000英尺(約7010—20116公尺)之間,而根據個人特定位置的不同,測量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有些人說,這和座落在中國新疆自治區博斯騰湖南部的大型飛艇機庫有關。衛星照顯示,自從它最初約在2013年出現以來,無論大小或範圍都顯著擴增。
無論如何,對解放軍來說,在南海部署飛艇,就算是實驗性質,整體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南海人造島相當分散,飛艇能提供情監偵、通信和資料共用與中繼支援。而近年中菲為了南海主權爭議不斷,摩擦愈演愈烈,因此飛艇出現在菲律賓附近,其實也不令人意外。
阿楨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阿楨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阿楨
中國紅旗9BE一車搭載8彈,已全面超越S-400 2022-12-03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epoTOx9jY
紅旗-9BE——趕超S-400的中國遠端防空導彈系統 2022-12-02
眾所周知,中國遠端防空導彈,一直曾依賴於俄羅斯,先後外購了S-300、S-400,而2022航展上紅旗-9B及BE,標誌已走出自己道路!展板介紹,紅旗-9BE具備攔截射程1000千米短程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抗干擾能力強;可指揮其他防空武器,構成一體化多層防空體系。射程5~260千米(紅旗-9為125) ,射高27千米,能同時制導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
紅旗-9BE彈體長6.5米、直徑0.5米,彈重1.2噸,與紅旗-9相外形沒變,但主動雷達制導艙縮短了,而動力艙長度增加,此外,近年來,國產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高比沖固體燃料推進劑屢見報端,260千米已超S-300MPU2(200千米),也超S-400早(S-400服役的48N6為250千米,400千米的40N6E導彈2018年才通過測試,目前裝備情況並不明確)。
紅旗-9中遠程防空飛彈--維基百科
紅旗-9(HQ-9),海軍版「海紅旗-9」,外銷版「FD-2000」(FD防盾),反輻射飛彈版「FT-2000。
使用用戶:中國/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
2022珠海航展新型紅旗16FE 可攔截超音速巡航導彈 2022-11-10
紅旗-16 A/ B射程40/70公里,紅旗-16FE達160公里(射高15-27千米),由中程變為中遠程。最新型的紅旗-9B自用版還達350到400公里,不輸俄S-400。
相關新聞資料
紅旗16FE射程增4倍,為何如此兇殘?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ZVV9U3sZ4
紅旗-16 -維基百科
半主動雷達制導
艦載 054A型護衛艦/051B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
出口型為獵鷹-80(LY-80)巴基斯坦
六架運-20紅旗-22遠銷塞爾維亞 俄專家:市場廣闊 2022-04-15 聯合報
紅旗-22出口型稱FK-3,是早期KS-1(紅旗-12)升級版,已出口緬甸、土庫曼、烏茲別克和泰國。
紅旗-22中遠程防空飛彈--維基百科
射程 5~100Km
射高 50~27000米
制導系統 無線電指令制導 + 半主動雷達尋的
阿楨
美媒贊:625E野獸般強大,96彈的防空3000表示625E算啥 2022-11-19 嘯鷹
2022珠海航展的新裝備實在是太多了,結束後世界各路專家仍舊在分析展上的各種武器。近日美國《戰區》就認為625E是中國最強防空車。625E採用8*8輪式底盤,搭載一門6管25MM速射炮以及8發FB-10近防導彈。FB-10射程超過10公里,可攔截15-5000米飛行目標。FB-10與HQ-10類似,擁有雙模紅外及被動/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航展彈炮合一方面,除了625E外,也展示了CS/SA5彈炮合一,裝備了6管30MM速射炮以及4發FN-6防空導彈。CS/VP16B彈炮合一,安裝了一門6管23毫米轉管炮和四枚近程防空導彈組成的。JRN-6彈炮合一(2門6管30毫米速射炮12發防空導彈)。防空-1000彈炮合一(兩門23毫米速射炮+12發防空導彈);防空-2000彈炮合一(2門6管30毫米速射炮12發防空導彈)。防空-3000彈炮合一(1門30毫米速射炮+6發防空導彈+48發反無人機導彈)並且裝備了24發袖劍防空導彈的無人從車以及裝備了12發袖劍和4發可擕式防空導彈的ZR-1500無人從車。
分體的彈+炮防空系統方面,有紅旗-6A(730近防炮+4發紅旗-6防空導彈),紅旗-11(1130近防炮+8發紅旗-11防空導彈)。
單獨的防空炮有730近防炮上陸的陸盾-2000;1130近防炮上陸的陸盾-3000;76炮上陸的陸盾76車載76毫米高炮;
純粹的導彈防空方面,有倚天2防空系統(陸射版天燕-90)、HQ系列防空導彈、獵鷹系列和飛龍系列;甚至還有一群鐳射反無人機系統。只要客戶能提出需求,中國軍工體系就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美國陸基中近程防空系統也就是陸基版密集陣,以及陸基版AIM-120(NASAMS)外加毒刺了,所以在中國外貿型防空系統中算不上有多強的625E在美國人眼中已經是個頂個的強了。美國建軍思路的基石就是空中優勢。盤子實在是想不明白美國人失去空中優勢之後美國人還會不會打仗?亞太美軍是真的沒有空中優勢可言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6_NxMUNFMo
阿楨
中國大陸1130快砲陸上版 火力比美國「陸上方陣」還強 2022/11/20 中時
2022 年珠海航展上,大陸展示了新型的1130快砲(Type 1130 CIWS)的陸地版LD-3000,它是一具11管30公釐加特林旋轉機砲,以及電偵射控系統,安裝在拖車之上。美國的同類型武器就是著名的方陣快砲(Phalanx CIWS),不過1130快砲的口徑更大,砲管數也更多,射速為每分鐘12,000發,美國陸上方陣是6管20公釐火神砲。
LD-3000配備了先進穩定系統以降低發射時的振動,另有準確的雷達、雷射測距儀、彩色電視機和紅外攝影機的複合觀描系統,確定目標的威脅程度與攔截順序,面對4馬赫的高速威脅,仍然有90% 的成功率攔截率。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阿楨
中國第四代防空武器紅旗-16FE首次公開亮相第14屆中國航展 2022-11-14
HQ-16FE,既有“火眼金睛”“智慧大腦”,還自帶“反詐中心”。中間部位像是被分成了兩段,可以橫著飛打擊先進戰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HBWBB_VQ
紅旗-16FE:最大射程提升至160公里,已升格成遠端區域防空導彈 2022-11-11
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現役艦載防空導彈,其型號主要有“海紅旗-7”“海紅旗-9”“海紅旗-10”等,卻唯獨沒有“海紅旗-16”。
054A型護衛艦,32單元艦載垂直發射裝置內,儲藏和發的艦載防空導彈型號是“紅旗-16”,而不是“海紅旗-16”。
阿楨
中國版鐵穹FK-3000防禦系統亮相2022珠海航展
FK-3000車上裝備1門高射機炮、6枚中程、48枚近程防空導彈,似以色列的“鐵穹”反炮彈、反火箭彈、反導彈近程防禦系統。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540594
“鐵穹”大戰火箭彈對中國有何啟示?中國要不要裝備
2021年5月10日以來,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1600枚火箭彈,其中350枚未能發射成功,落入加沙地帶。鐵穹攔截了數百枚火箭彈,以方表示,攔截成功率90%,但並不會攔截所有火箭彈,只有成威脅時才會進行攔截。有媒體稱,高強度的攔截作業甚至讓一部“鐵穹”系統失靈,無法攔截來襲的火箭彈,最終導致多人傷亡。此外有專家認為,“鐵穹”的性價比太低。
專家表示,攔截火箭彈、迫擊炮炮彈並不難,它們不如彈道導彈速度快,又不像飛機能機動,也像巡航導彈超低空飛行,其他國家也裝備C-RAM系統,但以近程機炮為主,比如美“密集陣”,主要保護基地,免遭零星炮火襲擊。而以面臨的簡易火箭彈規模更大,所以不得不研製全新的鐵穹。
專家表示,中國對這種導彈需求不大,可對現有裝備如“陸盾”“紅旗-9”系統改進。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1-05/14/c_1211155500.htm
相關新聞
2019年珠海航展中國版「鐵穹」車載FM-3000近程防空系統不裝備只外貿
以色列鐵穹專門對付遊擊隊 用來台海防衛差太遠了 2021/05/14
中國為何沒有鐵穹?軍事專家說出原因,美俄直呼太明智 2021-05-23
美測試「鐵穹」嚇阻中國台複製抗中防空戰力關鍵 2021-11-12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對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指控10批。
美軍正裝備大量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導彈0.95馬赫,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進行2-3次攔截。
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戰艦體積更大,可為戰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回應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3-4馬赫,且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雄風-2E/雲峰飛彈可直搗陸?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阿楨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印度《歐亞時報》報導,四川九洲公司工程師團隊近日在中國期刊《紅外與雷射工程》,開發一種新型單光子雷射/紅外共孔徑主被動成像探測光學系統可以對285公里外的飛機進行紅外跟蹤探測,紅外光譜特徵可以清晰的識別出飛機的輪廓、發動機數量、姿態、距離等信息,除了被動接受紅外信號外,該系統還可以主動向目標發射雷射束,可以收集包括飛機窗戶數量在內的更多高價值信息。由於體積小,該光學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車載、機載、星載等平台的偵查、預警以及制導。已經在-40℃-60℃環境下進行了極限測試,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也開發出了一種遠程紅外搜索雷達,可以探測225公里外的飛機紅外信號,可以識別和跟蹤1000公里外的國際空間站。
雖然美F-22及F-35隱身戰機採用了包括噴塗鏡面反射金屬塗層在內的多種減少戰機紅外信號的措施,但是依然不能完全遮蔽隱身戰機所產生的熱量。另外,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IRST)是被動接收紅外信號,而傳統的機載雷達在發現對手的同時也會暴露自身的大致位置。
美國《Flightglobal》網站顯示,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由於紅外波在光譜中的能量相對較低,很容易迅速被大氣層吸收,不過中國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單光子探測技術,進行計數和相關處理。對於快速移動的戰機目標,紅外搜索雷達需要長時間掃描,以獲取遠距微弱紅外圖像,中國在系統內部安裝一套特質的光學鏡頭,通過精確自動調整光束的方向來消除目標的模糊狀態,可以在幾秒鐘內掃描速度比目前使用的大多數紅外雷達更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8elIFIrzw
阿楨
核魚雷來了 俄軍終於將其最令人恐懼的武器投入使用
全球最長的核潛艇——排水量近3萬噸的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2022-07-08正式交付。儘管俄方宣稱這是一艘“能在偏遠海域進行各式科學考察和救援行動的研究船”,但西方卻普遍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到它攜帶的6枚“波塞東”戰略核魚雷上。
對,就是俄總統普京將其與先鋒高超音速導彈、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並列的俄軍戰略大殺器之一的“波塞東”戰略核魚雷。
別爾哥羅德號屬於奧斯卡II級的改進型。其艇體非常寬,兩側容納24枚巨大的花崗岩反艦巡航導彈。經過現代化後,已被72枚口徑遠端巡航導彈或縞瑪瑙反艦巡航導彈所取代。別爾哥羅德號加長了達到183米,水下排水量超過2.4萬噸,比蘇聯時代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還長,是全球最長的核潛艇了。
波塞冬2015年亮相,配備百萬噸級當量的戰略核武器,可以自主航行數千英里。“它可以穿透反潛網路,在敵人在沿海地區爆炸,不但能摧毀重要經濟設施,還能通過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在敵方國家領土範圍內造成毀滅性破壞,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用於軍事、經濟或其他活動。”
俄一直抱怨美國發展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將導致歐洲的戰略失衡。波塞冬和別爾哥羅德號的組合,提供了一種躲過美國反導系統防護的核運載工具,進而可以削弱美國在戰略反導方面的優勢。
“別爾哥羅德”號可以搭載大量載人和無人潛水器
別爾哥羅德號還可以作為用於深海任務的各種載人和無人潛水器的母艦,但並非為科研,而是用於間諜活動、深海救援和其他特種作戰任務。例如調查、操縱或取回水下深處相對較小的物體,例如海底電纜等。
雖然俄海軍實力在冷戰結束後急劇下降,但其潛艇部隊仍然是五角大樓的緊迫問題。為應對俄羅斯的潛艇威脅,美國海軍已重新組建了美國第二艦隊,並在大西洋建立了一個戰區反潛作戰司令部。
阿楨
「雲峰飛彈」可打北京?國台辦痛批遊錫堃喪心病狂 2022-06-15 聯合報
針對立法院長遊錫堃日前在視訊演講時提及台灣研發的「雲峰飛彈」可以打到北京,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稱,中國有句古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他痛批,「遊錫堃這類『台獨』頑固分子的狂言囈語,再次暴露了他們喪心病狂的本質。如果膽敢以卵擊石,必將加速滅亡」。
在發言引發爭議後,遊昨天受訪時又改口稱,量產是他看媒體的報導,他講的主要訴求是和平,和平才能帶來幸福。
回應
以前就講過打三峽大壩、現在還加碼談論打北京,真的是狂人政客的代表。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新聞
雲峰飛彈中程巡弋飛彈射程可達2000公里- 維琪百科
台獨揚言雲峰導彈打北京,兩天后改口,如何防禦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FoPte1Np4
中國國防部2022-06-19宣佈成功實施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遊錫堃妄稱雲峰導彈打北京? 不切實際! 2022-06-16
其一,無差別轟炸與攻擊之軍事行動已過時,相繼而來的是有限戰爭年代。其二,解放軍現已擁有多種強而有力之海上與陸上反制超音速巡弋導彈的防衛性武器,海軍有海紅旗-10/6等;陸軍則更多,紅旗-9/16等。此外,雷射與電磁炮,已部署於大型艦艇。其三,解放軍的先制打擊。面對解放軍武器日益進步的狀況下,臺灣想要以30年前李登輝時代所設定戰術,以導彈攻擊大陸,已越來越難。(國際軍務社長林宗達/《聯合報》)
阿楨
中共戰力8優勢 國防部提犯台8劇本 2022/04/28 中國時報
根據國防部最新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在比較兩岸軍力裝備優劣情勢,坦言包括中共地面部隊打擊火力較佳,中共水面艦制海戰力超越國軍,中共戰機制空作戰稍占優勢,及中共潛艦戰力大幅超越國軍等8大優勢。報告指出,國軍持續建立立即作戰能力因應威脅。
中共目前各型艦船接近900艘,持續建造航空母艦、055型、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潛艦及登陸艦數量,強化遠海、水下及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共軍新型戰機已配賦相位陣列雷達且飛彈射程最遠120公里,優於我戰機的112公里,具制空及數量優勢。
儘管我方E2T/K預警機性能優於共軍(楨:? ),但台海空域狹小、我預警機數量有限,整體空中制電磁能力優於我軍。
中共8種對台可能行動。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占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犯等。關鍵在於優先奪取制電磁權、制空權、制海權三權,續以統合運用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及三軍戰力,對台行大規模三棲進犯,併用信息化作戰、癱瘓打擊、抗擊外軍、打擊東部防禦、聯合空機降突擊及登島作戰等多重手段,力求速戰速決,瓦解本島防衛體系。
回應
那台灣還剩什麼有優勢的?
草螟弄雞公,醜中仇中,把台灣變成烏克蘭
大陸最新型預警機「空警500」 對決 台灣E-2K 2015-03-25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
大陸空警500航程5700公里,滯空時間8小時,監控範圍為470公里,指揮調度對象達100個。結構雖小,但圓盤狀雷達罩內藏3組相控陣列雷達,整體性能卻與空警2000相當。
台灣E-2T/K有6架,其AN/APS-145機械掃描雷達範圍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並指揮調度其中40個目標,滯空約5小時。
空警500和E2D鷹眼,誰是地表最強預警機?專家:我們領先美國一代 2021-08-16
空警-500的雷達更加先進,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全數字陣列雷達技術,通過「小平台、大預警」,探測能力、跟蹤目標的數量、情報處理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儘管美國的E-737和E-2D等最新型預警機也號稱採用了數位技術的主動相控陣,但都是在信號處理方面採用數位技術,而在信號的生成、發射和掃描等方面仍採用傳統舊式的模擬器件(APY9採用了電子掃描+機械旋轉的混合模式),這就造成雷達天線重量偏大、線纜連接非常複雜、功能的可重構性能較低,而且雷達信號的損耗難以克服,降低了全系統的探測性能。
阿楨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 2022/04/19 中時
中國最近在山東省沂源縣建造一款全新的遠程預警雷達,這種雷達可以探測數千公里外發射的彈道導彈,防禦的方向覆蓋整個日本國土。左圖為2019年衛星照,右圖為2022年同一地點衛星照。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在2022年2月的衛星照片中顯示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該雷達緊挨著此前建造的另外一座長程預警雷達,但雷達陣面朝另外一個方向。
報導說,這張照片和美軍鋪路爪(Pave Paws)長程預警雷達不同的是中國新型雷達只有一個陣面。《防務新聞》稱,新的雷達在2019年11月之後的某個時候建成,可能會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報導指出,這個基地有另外一部單陣面雷達,朝向不同的位置。中國另外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防務新聞》表示,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對於中國遠程雷達的預警能力,報導表示,尚不清楚當下中國遠程雷達具體性能指標。而另一種典型大型相控陣雷達─美國著名的鋪路爪AN/FPS-115雷達的波束可以從陣列的中心軸偏轉60度,允許每個陣列覆蓋120度的方位角。而此前中國發佈的大型相控陣雷達照片顯示,陣列也是傾斜的,類似於AN/FPS-115,這種陣列允許波束指向3度到85度之間的任何仰角。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具體性能參數並未正式公佈,外界估計它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
報導表示,中共全面軍事現代化計劃過程中,為提高戰略態勢感知能力投入大量資金。中國的大型預警雷達是中國預警、導彈防禦和空間跟蹤網絡的組成部分,該網絡還包括越來越多的天基傳感器和超視距雷達網絡。
阿楨
國產外貿激光炮大放異彩,一舉擊落13架無人機 2022-03-29
這兩天,沙特網路流傳,使用中國「寂靜獵手」激光炮,擊落葉門胡塞武裝13架無人機,這世界首次績。早在3月沙特防務展,就流傳寂靜獵手以1億美元出口沙特的消息。
沙特雖裝備了一大批毒刺、35mm厄利孔、愛國者等先進防空武器,但是對於隱蔽性極強小型的無人機則缺乏有效的探測和毀傷能力「寂靜獵手」可探測小型無人機。車載激光炮功率30千瓦,可在3000-4000米,燒穿胡賽武裝小型無人機的外殼和小攝像頭。
相關新聞
中國軟硬(使用槍炮、捕網、雷射及微波)反無人機系統
中東土豪採購中國CR500金雕無人機,能帶8枚導彈,蜂群戰術夠摧毀一個師!
中國翼龍-2無人機2020年利比亞內戰擊毀土耳其旗手無人機TB-2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納卡衝突TB-2一戰成名
俄烏戰場屢建功土耳其TB-2無人機受矚目
俄道爾防空系統連打7架烏軍無人機
055艦將裝填紅旗19導彈,成功實現打衛星/導彈能力
俄官員喊話: 中國來買S-500, 這是對付F-35最強武器! 有必要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S4wKr2Blc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號稱可打擊大陸縱深 雄風-2E真身首次曝光 2021-09-22
雲峰飛彈直搗陸? 台海軍力仍失衡 2019/08/11 旺報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阿楨
認輸了?試射3連敗 美空軍部長:不再模仿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2022/01/21 中時
美國空軍在2021整年當中連續進行了3次高超音速導彈試驗,全數以失敗告終,嚴重打擊了美軍的信心。美國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在失望之餘開始改變說法表示,不要僅僅因為中國在該領域取得超前,就過分強調高超音速武器。他說,高超音速導彈更適合中國的戰略,美國空軍「尚未確定」未來的武器組合。
回應
這些武器只可在博弈,如真的實際用途,兩方或多方也沒有什麼得益,最後只是多敗而已。
塔綠班好酸的葡萄!
相關新聞
美研發模仿中國高超音速導彈測試靶標 陸媒:真是風水輪流轉
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朝鮮2022-01-05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引發國際安全擔憂
日本研究電磁炮應對中俄朝的高超音速武器」
阿楨
朝鮮正式確認發射高超音速導彈,中方回應 2022-01-06 環球網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提問稱:朝鮮正式確認發射高超音速導彈,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我們注意到有關的報導以及近期朝鮮半島形勢各方面的動向,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著眼半島的和平穩定大局,謹言慎行,堅持對話協商的正確方向,共同致力於推進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
另據海外網報導:朝鮮試射高超音速導彈畫面曝光:精准擊中700公里外目標
海外網1月6日電 據朝中社6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5日試射了高超音速導彈。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軍需工業部和國防科學部門的領導幹部現場觀摩。
導彈發射後正常分離,滑行戰鬥部側翼飛行120公里,期間從導彈瞄準方位角調整到目標方位角,最終精准打擊700公里外的目標。
報導稱,通過試射,清楚地證明了高超音速導彈的操縱性能和穩定性。
相關新聞
輸給中、俄了! 美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失敗: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2021/10/17
美日批違反聯合國決議 中國要各方謹言慎行
朝鮮拋橄欖枝 朝韓恢復熱線
韓國總統文在寅:美中朝已原則同意「正式宣告韓戰結束」 2021/12/13
受美國勢力干預和疫情影響!北韓:不參加北京冬奧
回應
老美不甩聯合國的「冬奧停戰」協議/退中導條約/澳英美AUKUS合作建造核潛艇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卻要求金小胖遵守。
阿楨
不敵中俄競爭 美高超音速武器最新測試失敗 2021/10/22 中時
據CNN和《防務新聞》2021/10/21報導,美方火箭用來加速,以讓滑翔體達高超音速的助推器故障,以致測試失敗。而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中,滑翔體是很關鍵的部分。
高超音速武器以5馬赫或更快的速度飛行,難以被偵測到,對飛彈防務系統構成挑戰。此外,高超音速飛彈的飛行軌跡遠低於高弧度的彈道飛彈,而彈道飛彈很容易被發現,但高超音速飛彈不僅能機動,還能躲避飛彈防禦系統。
上週末,《金融時報》報導,中方成功測試了能攜帶核武的高超音速滑翔體,具有高機動性,根本無從預測,能從南極,而不只是美國部署多數彈道飛彈預警,追蹤和防禦系統的北極發動攻擊。
另一方面,俄羅斯兩星期前才宣稱,首度成功試射了「鋯石」(Tsirkon,Zircon)潛射高超音速飛彈。
陸研製高超音速武器可10秒內發威 免交戰就克敵制勝 2021/09/27 中時
據《南華早報》2021/10/26報導,這款武器能以6倍音速巡航,發出強烈的電磁脈衝,足以中斷通訊和供電, 25分鐘內就能從中國東岸到關島。
它和彈道飛彈不同,能在地球大氣層內避開太空預警系統,利用隱形技術躲避地面雷達偵測。當它在目標區上空爆炸時
用功率密度為電池20倍的超電容,靠飛行時把攝氏1000度以上的熱轉化為電力來充電,10秒內就能釋出95%的能量,瞬間放電,不會危及任何人命,但產生的強烈電磁波會在2公里內,有效燒毀目標資訊網的關鍵電子設備。
陸用極音速飛彈嚇阻美國 專家苦笑:沒必要 2021/10/21 中時
美軍表示,中國大陸近期正研發能夠搭載核子彈頭的極音速載具,以加強對美國的戰略嚇阻能力。不過智庫專家認為,美國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很差勁」,本就難以防禦大陸的洲際彈道飛彈。
阿楨
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2021/10/17 中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在8月份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武器,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枚導彈先進入軌道進行「環繞地球」飛行,隨後再重返大氣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
報導說,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驚人進展,遠比美國認識到的先進。「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目前包括中美俄在內,至少5國在研究高超音速技術。高超音速武器指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武器,不依傳統彈道導彈的固定拋物線軌跡,機動性高,使得敵方難以追蹤及攔截。美等國雖已開發了巡航和彈道導彈的防禦體系,但尚不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陸媒《觀察者網》稱,這種武器理論上可對現有反導和預警體系有極強突防效果,但投擲重量有限,即便有這樣的實驗,也是用於航太領域其他方面。
這種武器理論上可以走南極路線攻擊,美軍現有的預警雷達多半部署在北美,而其在南半球和南極方向缺乏預警,因此可壓縮美軍的預警時間。
相關新聞
民調:愈來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軍事實力已超越美國
回應
中國名言:富不過三代!歐洲名言:沒有永遠的羅馬帝國!
美在高超音速領域研發了60年,至今還在技術驗證的初期階段,而中國迭代創新之快令人咋舌。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飛鼠、玉山只活8個月!今年發射的國產衛星全數退役
政府2021-01-24委託美國SpaceX,發射斥資千萬元研製的國產立方衛星「飛鼠」和「玉山」到太空。未料,國研院10月13日公告,地表無法收取兩枚衛星的訊號並成功解碼,任務結束。
太空科技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宣示要發展的重要項目,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多次強調,他上任後簽的第一份公文,就是從2019年起為期10年、共編列251億元預算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計每年發射一顆國產人造衛星升空。
太空中心表示,繼氣象衛星福衛七號後,下一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號」原定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能提升颱風路徑和強度預測精準度。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太陽能電池交貨進度,發射延緩半年。
相關新聞
這麼多年, 台灣白花了千億老百姓血汗錢,一事無成,去對照中國強大的太空科技,怎可能好?
阿楨
陸30馬赫風洞飆車 高超音速競賽領先西方數十年 2021/06/01 中時
據《南華早報》2021/05/31報導,北京的JF-22能在音速30倍下工作100毫秒,模擬達10公里的秒速飛行,將領先西方20-30年。飛機30馬赫溫度攝氏10,000度,氧分子就會變成氧原子,甚至變成離子,氮分子會變成氮原子,出現一些很複雜的情況。JF-22的正向爆轟驅動功率15000兆瓦,而三峽大壩的裝機容量是22000兆瓦。
近年中方已部署了多款高超音速武器,而他們1年試飛的次數,相當於美國10年的次數,中國高超音速試飛成功率出奇高。
武器模型在生產前,都必須在風洞接受約1萬次測試,JF-22出現之前,國際上的激波風洞,一是美國LENSⅡ可達7馬赫,持續時間為30毫秒。另一是日本HIEST,只有2毫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FVtLnDbdm0
相關新聞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阿楨
珠海航展的紅旗9-BE導彈260公里斜射超越S400 2021-09-28
紅旗-9B能對射程1000千米以下的彈道導彈進行有效的攔截;可同時引導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組網攔截能力,例如紅旗-22等組成遠近搭配,高低結合的防空系統。
紅旗-9B的攔截斜距包線在5-260千米,而射程是300千米。俄軍S-400包含多種不同型號,從15千米以內的9M100到40千米的9M96和120千米的9M96M,再到150千米至250千米的48N6系列以及400千米的40N6。但是40N定型量產晚,俄軍自己都沒少,我軍有沒有拿到40N6都還是個謎團。
相關新聞
中國首個買S-400,印度想首個購買S500,俄不考慮中國感受?
回應
引進少數s400/500可鞏固對俄經軍合作,還能對我提供比較與參考。美如不對我們禁運,肯定也都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nQNbpdoQ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fG3hFj6E
俄試射S500導彈 美媒:性能非常先進但這還不夠 2021-07-21
美媒thedrive報導 ,S-500將取代部署在莫斯科的A-135反導系統,並補充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對付彈道導彈、飛機和巡航導彈,77N6導彈最大射程600公里。
對俄而言,只有S-500還不夠。畢竟美國正在迅速推進其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升級,並開發新的戰略和戰術武器系統,包括新型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
相關新聞
紅旗9BE,紅旗17AE和獵鷹70 亮相2021珠海航展!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阿楨
陸升級紅旗-9飛彈練功 可攔截250公里內空中目標 2021/05/22 中時
據《南華早報》21日報導,由於解放軍正按計畫發展現代化戰鬥部隊,而演練中動用了升級的紅旗-9系統。早在2016年時,這款飛彈系統已部署在南海的人造島上。而中方海軍也在新型052D型導彈驅逐艦上,部署了艦載海紅旗-9B。
相關新聞
紅旗9BE,紅旗17AE和獵鷹70 亮相2021珠海航展!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紅旗-9中遠程防空飛彈--維基百科
紅旗-9(HQ-9),海軍版稱為「海紅旗-9」,外銷版為「FD-2000」(FD防盾),反輻射飛彈版本為「FT-2000」。
使用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阿爾及利亞
巴基斯坦
土庫曼
烏茲別克
摩洛哥
阿楨
外媒:首次實彈射擊後 美軍棄購以“鐵穹”攔截系統
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網站2021年8月25日援引美國《防務新聞》週刊報導,儘管美軍已成功對以色列“鐵穹”攔截系統進行首次實彈射擊測試,但美國陸軍決定放棄購買該系統以應對空中威脅。
報導稱,7月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對兩套攔截系統進行實彈測試後,美國陸軍選擇了萊多斯公司旗下動力系統公司的攔截系統。
報導介紹,動力系統公司的攔截系統名為“持久盾牌”,能360度探測目標並同時朝多個目標開火。該系統操作簡單,可與美國陸軍的綜合防空與導彈防禦作戰指揮系統完全結合。
以色列國防部和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有限公司表示,他們不會對《防務新聞》的報導發表評論,但如果報導內容得到證實,這將是以色列國防部遭遇的重大挫折。
不過,根據以色列《經濟學人報》的一篇報導,“鐵穹”系統的平均售價在840萬美元左右。以色列航空航太工業公司稱,每個系統都是根據需要定制的,因此沒有固定售價。
報導指出,“鐵穹”系統的雷達由以色列航空航太工業公司生產。2020年,這種多用途雷達的國際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42億美元。《經濟學人報》稱,約有150台MMR雷達——“鐵穹”系統的大腦——已被出售給世界各地的客戶。
2019年8月,美國陸軍從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有限公司購買了兩套現成的“鐵穹”防空系統,2020年底完成交付。此後,美國陸軍一直在對這兩套系統進行測試並建立訓練體系。
這兩套系統包括:12個攔截彈發射器、兩個感測器、兩個作戰管理中心和240枚攔截彈。
以國鐵穹防空系統攔截操太凶要換 美眾院大力贊助近280億
美國眾院2021/09/23投票,以420:9壓倒性通過以10 億美元(近280億台幣)資助以色列更換「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 defence system)預算案。
阿楨
號稱可打擊大陸縱深 雄風-2E真身首次曝光 2021-09-22
臺灣“國防部”近日提交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中提到“雄昇飛彈”就是 “雄風-2E”,十多年來從未公開。20年前曾以“戰備急需”名義小批量生產部署,射程達600公里,此次最新型號,可達1200公里,有10-15米的命中精度。除原有導彈七九一旅所轄兩個營、六個連的雄風-2E外,還在屏東萬金、新竹湖口、關西等地,陸續增建具現代化掩體、吊臂導彈發射車庫的基地。
有分析認為,解放軍早在上世紀末就在“新三打三防”中,將反巡航導彈納入其中,並制訂出一整套的應對方法。美國也發現“戰斧”等傳統巡航導彈不再適應現代戰場環境,尤其是它的飛行速度慢、路線相對固定等缺點日益明顯,因此新的“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AGM-158)更注重隱身性能和智慧化水準。因此雄風-2E可謂服役即過時,台軍指望靠它來“威懾大陸”只能是“癡人說夢”。
回應相關新聞
預設陣地半固定發射裝置。估計是移動中發射技術不過關。
拖車移動雄風-2E
開戰時無人機專打雄風-2E拖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9-22/doc-iktzscyx5564329.shtml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大陸專家指出,大陸對於遠、中、近程的來襲飛彈、火箭彈,都有相應的系列防空、防導武器發展計畫。
雲峰飛彈直搗陸? 台海軍力仍失衡 2019/08/11 旺報
《環球時報》報導,美媒渲染台「中程飛彈」對大陸的威脅,是火上澆油的蓄意之舉,解放軍經過數十年的科技強軍歷程,列裝了型號更多、射程更遠的空基、海基、陸基巡弋飛彈,還有威力更加強大的彈道飛彈。對台灣方面構成壓倒性優勢,即使台灣武力挑釁,解放軍也絕對有能力攔截來襲飛彈。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日「航艦殺手」對付不了大陸 2021/09/06 中時
日本專家1日指出,日本防衛省認為3馬赫的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恐不足以突破中俄艦隊的防空網,最後可能只會象徵性地採購20枚左右。
回應
若日本評估3馬赫的飛彈都無法突破中華神盾的防線(楨:730防2馬赫/1130防4馬赫/2230防6馬赫), 台灣也不要太依賴速度才2馬赫的雄三
阿楨
針對台灣試射新導彈 陸專家:可能為東風16及電磁脈衝彈頭 2021/08/22 中時
《央視》稱,新導彈,精準命中幾百公里外的藍軍多重防護陣地目標,有效癱毀藍軍防禦體系關鍵資訊節點。此次發射成功拓展了火箭軍新質彈頭種類,提升了常規導彈多模精打、毀癱節點、融合抗擾、先遣破敵能力。
東風-16系列導彈的射程約為800-1500公里,填補了東風-15和東風-21之間的空白,可攜帶包括鑽地彈的多種彈頭。
宋忠平指出,這次可以排除是集束彈頭或鑽地彈,但是用於「癱毀」,而非「摧毀」,並針對關鍵資訊節點,那就很可能是針對電子設備的電磁脈衝彈頭。
美國《國家利益》稱,東風-16系主要用於接替早先瞄準台灣的東風-11和15。解放軍東部戰區近日派遣軍艦、反潛機和戰鬥機在台灣島西南和東南方向附近海空域進行聯合實彈攻擊等軍事演習。
回應
打衡山指揮所?
整建12基地 強化西岸防空火力 2021-08-23 聯合報
國軍重新檢討各作戰區防空火力部署,將新建或整建十二座飛彈基地,供新造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進駐,與愛國者二、三型防空飛彈。
傳蔡政府將以兩千億元特別預算舉債買飛彈,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昨表示,六月中通過紓困4.0預算,剛舉債兩千六百億元,人均26-27萬,根本「債留子孫」。
回應
這樣就能耐打?
研製飛彈 擬編2千億特別預算 2021/08/23 中時
近年來美國對台軍售既多、金額又大,已排擠國軍研製飛彈及武器的預算,其中包括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經費,國防部決定編列特別預算解決。據了解,特別預算主要是支應中科院研製量產的各型飛彈,包括雄二E型,反制飛彈,以及各型防空與制海飛彈。
據了解,中科院研製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飛彈已近20年,從李登輝至馬英九,都在祕密做。蔡執政之初,因考量軍事戰略調整,且台灣不發展核武,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上海、北京,也改變不了戰局,再者量產的雄二E飛彈性能很好,能有效對付大陸沿岸軍事目標等,曾一度暫緩中程飛彈研發,後因兩岸關係急速變化,現又加速研製。
回應
台灣發展射程兩千公里的飛彈,已屬於攻擊性武器,任何大國不會容忍,過去的古巴飛彈危機,台灣在每天以攻擊三峽大壩以及核能電廠的高亢情緒中,難道北京會坐以待斃?
阿楨
美中台劍盾》陸戰區反導系統遏台研中程飛彈 韓日美難組「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因應兩岸軍事情勢升溫,台灣正在研製射程達1000多公里的中程飛彈,美國也積極說服韓日部署中程飛彈,欲在亞太第一島鏈組成飛彈包圍網。大陸軍事專家指出,大陸對於遠、中、近程的來襲飛彈、火箭彈,都有相應的系列防空、防導武器發展計畫。
中科院日前承認正在研發「遠程打擊」彈種,其中包含量產彈種1種,已部署的雄二E射程600-800公里,科研案3種「2長1短」。2長:增程巡弋飛彈1200-2000公里,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地對地飛彈。1短則是300公里的多管火箭炮。
陸新型方陣快砲 能防極音速飛彈 2021/08/07 旺報
中國新型20管30毫米近防火試驗照片,每分鐘射速高達五位數,射程3-5公里,比1130多出一倍。1130是基於730,採用了11管30毫米近防火炮,每分鐘11000發,射程5公里。730也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每分5800發,射程3公里。
美國的6管20毫米口徑「火神」,每分4500發,射程2公里;荷蘭「守門員」7管30毫米,每分4200發,3公里射程;義大利「海天頂」4管25毫米,每分3400發,射程2公里。
美中台劍盾》陸核彈頭年增長10% 2030年或破千枚
瑞典SIPRI 2021年報告,中國官方宣佈正式服役的核彈頭已從2020年的320枚,2021年增至350枚(未計算東風-41及巨浪-3的78枚因尚未宣佈)。美國國防部認為,2030年將突破1000枚。
外媒稱中國正發展武庫艦:可裝填千枚導彈 2017-06-09 澎湃新聞
美國多家網站2017-06-03報導,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武庫艦,將成為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臺。
武庫艦也稱火力艦,最早由美國在1988年提出,當時被放棄的武庫艦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是武庫艦的功能比較單一,無法像驅護艦等可執行巡邏、警戒、護航、反海盜等其他任務;探測能力有限,並且需要強大的網路資訊支援;現在大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降低,火力強大功能單一的武庫艦缺少用武之地。
武庫艦如成真,必會做出改進,首先就是隱身性能,主要採取半潛船甚至潛艇的船型,並通過採用多面體上層建築,噴塗吸波材料等方式,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同時注重生存性能的拓展,通過採用雙層艦體設計、設置大量的干擾設備等方式,提升本艦的生存能力;此外,還會進一步提升資訊化作戰能力,構建更加可靠、抗干擾的網路作戰系統。
相關新聞
美媒:“貨船+導彈”或成簡化版“武庫艦”
武庫艦為何再獲大國喜愛?可發動密集導彈攻勢 3個月就改裝成功
阿楨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尺寸足以容納整艘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該網站認為,這座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這座機庫位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斯騰湖以南約5英里(約8.05公里)處,與中國無人載具秘密測試場馬蘭基地隔湖相望。該機庫長1150英尺(約350.52公尺)、寬450英尺(約137.16公尺),高度也「非常高」,足以容納長332.8公尺、寬76.8公尺的美軍尼米鶿級航艦。
機庫前方跑道則出現了巨大的長方形托架,可能被用於在地面移動超大型飛艇;而機庫西北方的高塔,則有可能是飛艇起飛後的系泊設備。
中國首艘平流層飛艇「圓夢號」2015年已於內蒙古試飛。由於這類航空器能在氣象條件相對平穩的平流層高空長時間作業,其很可能被用於彈道飛彈防禦或共軍本身的飛彈測試,無視地形提供持續性的雷達探測;另外,在高空部署雷射武器能減輕大氣折射的影響,降低系統的電力需求;其他實體攔截系統也可降低射程需求。而這些武器只要稍做改動,同樣也能適用於反衛星任務。
阿楨
中國的成本控制優勢加上驚人的造艦速度,令美國海軍無法企及。其驅護艦隊的規模已達全球第二。
2020年中國下水12艘056護衛艦、9艘驅逐艦,1艘071綜合登陸艦以及1艘075兩栖登陸艦。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25艘052D驅逐艦,30艘054A護衛艦,7艘055萬噸級驅逐艦。
由於中國在造艦成本上的優勢,中國海軍的艦艇無需刻意限制排水量或者數量。
對比之下,美國海軍的新造艦計畫卻屢屢受挫。DDG1000驅逐艦被砍至3艘,LCS濱海戰鬥艦停止建造,並開始退役封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開始退役,block3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建造速度緩慢。美軍緊急招標義大利“星座”級護衛艦。
中國防空能力的完善,是中俄技術的結合。
目前中國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土防空網,由近600台雷達組成的警戒體系。從遠端警戒到中近距離的跟蹤,從低空到高空,從小目標到隱身目標,都實現全方位的覆蓋。而中國近50架的預警機則成為最好的補充,大大擴展監視的範圍。
中國空軍下轄近200個地空導彈營。中國裝備24個營的S-300PMU/PMU1/PMU2,4或6個營的S-400。國產的紅旗9超30個營,其餘部隊還在換裝紅旗-22。美軍的打擊力量想要穿透如此嚴密的防空網,將很難且會損失慘重。
阿楨
美國智庫蘭德報告評估中國導彈,海空軍及防空力量 2002-06-22
《美國的軍事能力以及如何應對危險世界》的報告中,中國毫不意外成為報告的“主角”。
在中國發展出霹靂-15/21等新一代遠端和超遠端空空導彈後,美軍已沒有優勢。美雖加強JASSM-ER和LRASM等空對地導彈的部署,以及開始新一代隱身核巡航導彈的研製,但仍需發展下一代戰斧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遠端反艦導彈、地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等。美還需準備10至15個現代化的短程防空部隊,來應對中國新型巡航導彈的威脅。
中國導彈能力:
在1996年,中國的東風-11/15裝備數量還在十位數,僅覆蓋韓國美軍基地。到2003年超過三位數,到2010年超過4位數5,同時擁有上百可覆蓋第二島鏈的東風-21C和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其艦載版本東海-10導彈)。到2017年,東風-21C和東海-10已超千部,而中國的轟-6K的長劍-10已覆蓋美國關島,並擁有3位數的存量。
中國空軍:
中國擁有大量高性能的四代機,包括蘇-27/30和殲-11/16,性能不次於美國F-15。儘管美軍的五代機F-22和F-35對中國的四代機殲-20/31有優勢,但數量太少,而且中國正在部署自己的五代機。
中國在造船,陸基導彈和防空三個領域超過美國,且短期內很難趕超。
美軍沒有遠端陸基戰術導彈,也缺乏對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能力。美陸軍只有M270和海瑪斯兩款火箭炮具備發射ATACMS彈道導彈的能力,其改進版也僅有300公里。
美軍在一線基地部署的愛國者和薩德系統的數量嚴重不足,因為這些武器價格昂貴,無法掩護所有的軍事目標免受“導彈雨”的洗禮。
美國最為關注的是DF-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它對美國部隊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和行動構成特殊的威脅。
阿楨
風雲四號02星2021-06-03成功發射 3萬公里外可感知0.05度變化
風雲四號用戶為中國氣象局,將幫助預報員更靈活地觀察颱風、暴雨等中尺度災害性天氣的結構及其演變的精細化動態,也讓短時強降水、颮線、雷暴等小尺度、短生命史、破壞性大的強對流天氣更容易被識別和捕捉。
回應
這種技術應用於彈道導彈預警絕無問題
你不知道有個詞語叫“軍民兩用”麼?
阿楨
資訊化水準超強的下代戰機為何不能替代預警機? 2021-04-28 新浪軍事
主張四代機可以取代預警機的論據:1、現代戰機的雷達和資料鏈性能極為強悍;2、戰機隱身性和機動性遠強預警機;3、航母上載機數量有限。
戰機對氣動佈局和重量的要求十分苛刻,雷達掃描角度通常不超過120°,而為了保證較高的刷新率以防止出現目標丟失,會選擇60°甚至30°,要大量戰機組網才能360°。
其次,由於雷達波長越短精度越高,戰機火控雷達的波段選擇至少是X,甚至Ka、K和Ku。預警機多採用L、UHF。而波長越小,損耗也就越大。UHF波長為X的5-50倍,探測距離2-7倍。此外,UHF有很好的反隱形效果。
預警機的人員配置也比戰機更適合進行情報處理:E-2C/D共5人:飛行員、副駕、雷達官、戰情官和空管官。相比之下,四五代機均為單座配置,飛行員要負責從操控戰機到操控武器,很難對戰情進行分析和對其他空中編隊進行指揮。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攔不住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研製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阿楨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被攔截?美國專家:末端降速、機動性大減 2021-02-11
美軍高超音速武器落後於中俄,2020年3月,美軍參謀長在參議院報告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太快了,根本無法成功攔截。”但美導彈專家雷夫認為,高超音速武器飛行末端,為了確定目標,必須減速。當然,這是理論,畢竟,高超音速武器尚未實戰過,更別說實戰攔截了。
反導系統怎麼防禦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滑翔飛行器重返時的彈道,第一是桑格爾“水漂彈”,導明顯的錐體造型(例如我國的東風-15B),由於錢學森彈道的升阻比高,所以會在雙錐體上增加一些短小的彈翼,以提供額外的滑翔升力。不過採用箭簇形扁平升力體的東風-17,是一種更新的全程滑翔彈道。發動機在上升段快出大氣層前就關閉,然後彈體依靠重力作用自然停止上升並轉向,此時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水準加速彈體,最後轉入滑翔階段,在大氣層內起滑,因此彈道頂點較低,降低了被地平線上預警雷達給偵測到的幾率,而且彈道全程不可預測。對現有導彈防禦系統形成了挑戰: 防禦的不確定性提高;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能力跟不上;現有攔截彈難以攔截。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阿楨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反導攔截彈 應對導彈攻擊
美媒福布斯2021-04-30報導,美計畫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下一代反導攔截器(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美使用中的44枚GBI在20次攔截試驗有9次失敗,而且還無法可靠的擊落採用誘餌、規避機動和或釋放多彈頭的更為複雜的洲際導彈。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
NGI可將陸基、海基和天基感測器以及指揮和控制設施連接起來,攔截高達23倍音速導彈,抵禦像俄“先鋒”這樣的高超音速武器。現代洲際導彈也會採用更多的輔助設備進行突防,包括誘餌、干擾機和其他對抗措施等,NGI將採用新的紅外或雷達,區分誘餌彈和分導式彈頭,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朝鮮的“火星-15/16洲際導彈能搭載多個分導彈頭。
不幸的是,美國的反導系統促使中俄以低成本,投資于更先進的先鋒和東風導彈,進攻方付出的成本要遠比防禦便方低得多。
儘管美反導系統能對攔截朝鮮洲際彈道導彈提供一些不確定的防禦能力,但無力防禦中俄兩國1000多枚的戰略核武器。
相關新聞
美媒:朝鮮也有“關島殺手”導彈
中國2020-08-26在南海軍演中,從青海發射的東風-26和從浙江發射的東風-21在偵察飛機、雷達、衛星和軍艦的引導和協調下鎖定並擊中海上目標。中國還裝備了世界第一款超高音速滑翔導彈東風-17。中國的彈道導彈以20倍音速的速度重返大氣層,大增攔截難度。
阿楨
美媒:拜登新導彈專案耗資千億 升級民兵3只需花1/10 2021-04-21 新浪科技
美媒《福布斯》2021-04-09報導,拜登政府公佈了五角大樓2022年預算7150億美元,比2021年7040億增加,這讓一些人對軍費沒有大幅削減感到失望。眾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爾是去年提出軍費削減10%的發起人之一,她表示,美國軍費的支出超過了排在我們後面的10個國家的總和。
為了讓去年支持其贏得總統大選的議員們滿意,拜登可能很快就會採取一些措施,或許會暫停目前最昂貴和最有爭議的核武器計畫——陸基戰略威懾系統(GBSD)。
陸基戰略威懾系統將完全取代目前所有400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GBSD將花1000億,可以服役到2075年。GBSD已經計畫了十多年;然而目前該專案仍然處於初始階段。
五角大樓聲稱,購買全新的GBSD比簡單延長目前的民兵3壽命要便宜。然而,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報告稱,採購任何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成本可能是對民兵3進行現代化的兩至三倍。
2012年,美國空軍曾表示,將整個“民兵3”部隊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只需要70億美元。
考慮到目前對美國安全的最大隱患是來自公共衛生危機、氣候變化和極端懸殊的貧富差距等非軍事領域,喬•拜登應該認真考慮,全新的洲際彈道導彈是否保障美國人安全的最佳工具,甚至是有用的工具。
相關新聞
國際太空站壽命延長至2024年
不和美國玩 俄羅斯將於2025年退出國際太空站
中俄聯手挑戰美太空霸權 將共建太空站月球科研站
阿楨
美陸軍發展遠程武器反制大陸 美空軍將領:很蠢 2021/04/03 中時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AFGSC)司令提摩西.雷(Timothy Ray)上將,在美國智庫的廣播節目中,直言美國陸軍持續發展遠程打擊武器、以在太平洋對抗中國大陸的主意「很蠢」,認為應該把經費花在已擁有成熟技術和組織的空軍上,而不是承受額外風險「另起爐灶」。
他強調,陸軍尚未證明其砸大錢研發出來的武器系統,能夠確實部署到西太平洋盟友或夥伴國家的土地上,因為當地國家目前並未對此主意給出好臉色。且陸軍想要的遠程打擊能力,「空軍早就有了、也早就在做了」,質疑在空軍早已擁有成熟的技術、組織和經驗下,陸軍還想另起爐灶,根本是「只為自己的利益考量」。
《國防新聞》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此事是否會加大美國陸、空軍之間的衝突,不過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Charles Brown Jr.)上將已出面緩頰,稱每個軍種都以自己獨特的能力,滿足美國國家安全需求,並稱空軍「將和所有夥伴緊密合作」;出身空軍的現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頓(John Hyten)上將先前也指出,每個軍種「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遠程打擊能力」。
相關新聞
反制中國美擴建西太飛彈戰力 2020-05-08 自由時報
美陸軍部署遠程飛彈抗中 美專家:盟友不願支持
阿楨
美國沿第一島鏈打造反華導彈網 但卻面臨一大困難
“美國將沿著第一島鏈構建反華導彈網路”,日媒以此為題對美國近日提出的“太平洋威懾計畫”進行了報導,認為美國正在加強對中國的常規威懾能力,但也承認如果美國想在日本部署陸基中程導彈將困難重重。
日經亞洲網2021/03/05稱,美國沿著所謂的第一島鏈打造一個精確打擊導彈網路,這是美軍在未來6年內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投入的274億美元計畫的一部分。
所謂的第一島鏈由包括沖繩、臺灣、菲律賓島嶼在內的一系列島嶼組成,中國的反介入/區域封鎖策略試圖將美軍從第一島鏈中趕出去。
報導承認,在日本領土上部署美國導彈將困難重重,肯定會激怒中國,讓中日之間的外交複雜化。還可能會遭到周圍當地居民的反對。
中國國防部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反制。
回應
任何允許美國使用其領土上的基地攻擊中國,必遭滅,比如韓日臺。
阿楨
陸新設16座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 美學者分析北京目的 2021/03/01 中時新聞網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核武專家克里斯登森(Hans Kristensen)指出,衛星照顯示,已有18至20座洲際彈道飛彈(ICBM)地下發射掩體的中國,近日又在內蒙古自治區大幅增建發射井,至少有16座發射井正建設中,彼此間隔為2.2至4.4公里,坐落於10×20公里內,足以確保美國無法在一次核打擊中全數摧毀。此舉目的包括增強大陸核打擊能力、提升大陸在美國先核打擊下的核報復存活能力,以及瓦解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等。
相較於原來使用液體燃料的飛彈,新的地下發射掩體反映出共軍正由液態燃料,過渡至能更快完成發射的固態燃料。從大小來看,不太適合東風5型使用,可能是供東風41型或較小型的ICBM(如東風31A)使用。雖然內蒙施工數,讓其擁有的體數量近翻倍。不過,美軍有450個,俄國130座。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228003957-260417?chdtv
阿楨
中國P波段相控陣預警雷達 能發現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 2021-02-08 兵工科技
2017年9月北京 “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中,國產P波段遠端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首次公開展示。
遠端預警雷達具有以下一些特點:雷達體制為相控陣;作用距離較遠,一般在3000千米以上;工作頻率低;天線直徑大,有效工作直徑一般在20米以上;峰值功率達到兆瓦級;信號脈寬大,在1000微西門子以上;信號處理方式為脈衝衝壓和積累。
為啥選擇P波段?
P波段介於甚高頻VHF和L之間,頻率範圍230~1000兆赫茲,甚至涵蓋了超高頻UHF,L也是預警雷達很常用的波段,比它更高的分別是S、C和X,美國的遠端預警相控陣雷達多為S和X。
P波段所需的T/R元件模組數量,可控制在X的十分之一以內,性價比很高,雖然犧牲了一定的探測精度,但可通過優化雷達的軟硬體設計包括採用新型演算法等方式彌補。此外,P波段波長較長,因此被大氣層吸收較小,在大氣中傳播信號衰減小,信號強度大,探測距離因此就更遠; P波段屬於米波波段,具有很強的反隱身能力,可以探測隱身戰鬥機。
性價比高、研製製造難度低,能實現多用途/多目標探測,這就是我國國產遠端預警雷達選擇P波段的主要原因。
國產P波段預警雷達的T/R收發元件一萬多個,比美制“鋪路爪”雷達更多,最大探測距離超過5000千米。性能超出在臺灣的鋪路爪雷達,與“鋪路爪”的下一代產品BMEWS相當。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2-08/doc-ikftssap4752743.shtml
相關新聞
威懾美印 共軍秀陸基中段反導反衛星武器 2021/02/06 旺報
阿楨
美媒評中國進行中段反導試驗:與反衛星武器差別不大
中國國防部2021-02-04宣佈反導測試實現了所有目標,這解釋了為什美軍RC-135偵察機會出現在黃海附近,收集導彈和火箭發射的參數情報。
五角大樓在去年9月報告指出,中國正在研發動能殺傷攔截器技術,部署中段反導武器,美國陸基中段反導(GMD)就是動能攔截器。
其實攔截器本身只是反導系統眾多中的一個,它需要一個強大的、多層次的感測器網路,除了部署在地球上的相關設備,還包括部署在太空中的設備。
中國的中段反導攔截彈是在反衛星武器上的延伸。這些反衛星武器本身使用的是彈道導彈的助推器,如東風-11。中國HQ-19也具有大氣層外攔截能力,DN-2及另SC-19也能打擊大氣層外的目標。
中國的確面臨著來自印度彈道導彈的潛在威脅,以及韓國和日本潛在的新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當然,還有來自美國的威脅,美國正在對其戰略彈道導彈進行現代化升級。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軍方目前也在考慮裝備新型中程彈道導彈,並著眼於在中國的家門口部署這些導彈。
回應
初段速度低但在敵方領空內且發現反應時間太短攔截有困難,中段飛行平穩最適合攔截,末段加速度太快攔不住,要爭取早日實現末端攔截。
相關新聞
威懾美印 共軍秀陸基中段反導 2021/02/06 旺報
這是大陸軍方第五次對外公開宣布中國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此前四次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以及2018年2月6日。
阿楨
中國HPM武器獲重大進展比鐳射更成熟 可反導反衛星 2021-02-02 兵工科技
事實上,目前中美俄等軍事大國都在積極研製微波武器。從目前公開的進展來看,美國的進展最為迅速,已經接近實用部署的邊緣,但中國也在很早前就展開了相關技術的研製,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微波武器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如近年來在警用裝備展上多次出現的定向能防暴拒止系統其實就是微波武器,這種系統採用的低能量波束,可以使人感到灼熱疼痛,但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就如同小型的鐳射眩目武器一樣,在真正的戰爭中發揮非常有限。
真正意義上的微波武器指的是高功率微波武器技術。指頻率在100MHz-300MHz、峰值功率在100MW以上的強電磁輻射,基本原理是通過高增益天線定向輻射高功率微波,使微波能量聚集在很窄的波束內,形成功率高、能量集中且具有方向性的微波射束,以極高的強度照射目標。當微波能量密度達到0.01微瓦/平方釐米-1微瓦/平方釐米時,可使相應波段雷達癱瘓;達到10瓦/平方釐米--100瓦/平方釐米時,可燒毀任何此波段的電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用於攻擊各種武器裝備的電子系統,尤其是指揮通信樞紐、作戰聯絡網等重要的資訊戰的節點和部位。
微波武器與鐳射、粒子束武器相比,其波束寬得多,作用距離更遠,受氣候影響更小;而且只需大致指向目標,不必像鐳射、粒子束武器那樣精確跟蹤、瞄準目標;它便於火力控制,從而使敵方對抗措施更加困難和複雜化。微波武器在某種意義上還將成為隱形飛機的剋星。隱形飛機對機載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更高,採用吸波材料和塗料,以便大量吸收雷達波能,當隱形飛機被微波武器的高能電磁波照射到時,機體會因為過量吸收微波能量而產生高溫,輕則導致機體強度降低而解體,重則直接被熔化。
2017年,美國《外交學者》就稱,中國在高功率微波(HPM)武器取得了成功,將“軟硬”兩種殺傷能力結合起來。可能用於艦載反導武器,干擾乃至燒毀來襲敵方電子設備。作為反衛星(ASAT)武器,與導彈結合起來使用,以打破敵人的防空系統。進一步加強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針對美國的“第三次抵消戰略”,解放軍加強了對這些“新概念武器”的研發,同時也對美國的定向能武器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2-02/doc-ikftpnny3361751.shtml
阿楨
印度軍隊野戰防空實力如何:裝備十分落後戰力低下 2020/07/31 兵工科技
印度陸軍防空兵團擁有3個獨立防空旅,45個防空團,裝備有薩姆-6、薩姆-7、薩姆-8、薩姆-13、伊格拉及山貓等型防空導彈和L-70、ZU-23-2及ZU-23-4等型高炮。從規模數量來看,編制規模很大,但從裝備來說,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及以前的老式裝備唱主角,性能都比較落後,且欠缺類似“道爾”的中低空自行式防空導彈系統。
印度防空另一勁旅——印度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共裝備有25個S-125防空導彈中隊、6個薩姆-8 9K33中隊、與以色列合作開發的巴拉克-8阿卡什中隊及1個SPYDER獨立分隊。
與遲遲難以大規模列裝的巴拉克-8一樣,SPYDER的問題也是裝備太少只1個中隊,技術能力再突出,也難以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31/doc-iivhuipn6070328.shtml
外媒:美軍顧忌中國反導系統 特別提到HQ-19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陸軍識別》網站報導,根據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7月28日發佈的報告,俄中正在發展能力越來越強、數量越來越多的導彈防禦系統,並在與美國競爭時將這些反導系統納入其防禦戰略。
HQ-19是HQ-9的升級版,HQ-9是一種中遠端、主動雷達制導地空導彈。HQ-19能夠在低地球軌道的低端對抗彈道導彈和衛星(ASAT),這相當於美國的“薩德”系統,可以攔截射程在約1000至30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有能力對抗射程在3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
阿楨
改變現狀 印度和陸拚了 喜馬拉雅邊境增兵3.5萬 2020/07/31 中時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和《南華早報》2020/07/30,印度在喜馬拉雅邊境增兵3.5萬,這可能改變3,488公里「實際控制線」(LAC)的現狀,並使印度已吃緊的軍費更拮据。
雖然印度是全球第3大軍費支出國,但三軍裝備的卻大都是過時的武器,軍費中約有60%都用在支付130萬印軍的薪資,剩下來的則用來付以往的軍購費用。
回應
印度人一貫的做法,虛張聲勢,自吹自擂。中印邊界那鬼地方,印度擺了大量的兵力,純屬人海戰術。後勤補給困難,武器萬國牌,本來彈藥儲備就只有幾個星期的,到時候還得進口。臨時抱佛腳,緊急進口俄國法國武器,剛來了五架法國狂風,就號稱是Game Changer,說連大陸的殲20都遠遠不如。真打起來,這幾萬人都會被包餃子了。反觀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勝過印度,多層防禦支援體系。武器遠勝印度。解放軍靠的是機動性,後勤優良,武器的全面性遠超印度:火力的射程、精確度、多層次的情報支援。後面依託的是中國完整先進的國防工業和龐大的經濟力。
外媒:印度陣風對巴軍威脅極大 梟龍最容易受攻擊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歐洲時報》報導,最近抵達的法國“陣風”戰鬥機給印度空軍的實力帶來了巨大提升。該機裝有超視距的“流星”空對空導彈,號稱是亞洲最強大的戰機。流星射程為120公里,優於巴基斯坦的F-16戰機AIM-120C-5的100公里。
回應
梟龍3相控雷達加PL-15,陣風未必是它的對手!
陣風的全球銷量,客戶們是在用腳來投票的呀!別說什麼梟龍,殲十還沒人買之類的話,中國戰機外銷是牽扯到購買國與某些大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的。
印度買的法國陣風為何出口情況不佳 美媒:質次價高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美國防務媒體《軍事觀察》網站報導,由於陣風體積小,並且許多技術都受到限制,不僅在技術上落後F-35一代,而且價格還更高,每架售價2.4-2.6億美元,這導致了出口不佳。
阿楨
中國在中印邊境試射遠火?張召忠:射程能覆蓋新德里 2020-07-28 新浪軍事
《今日印度》指出,印軍部署的“龍捲風”遠端火箭炮有效射程為90公里,可擔負前沿打擊作戰任務。
而中國最新部署的03型PHL-03的最大射程為150公里,還能在衛星制導下實施精准打擊。這就意味著在印度火箭炮還沒有進入陣地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被中國的火箭炮給“團滅”了。
香港《東方日報》更的稱,解放軍一些新型遠端多管火箭炮,最遠射程可能達400公里,印度東部一些軍事基地,甚至與中國邊境直線距離300多公里的首都新德里,均在打擊範圍。
除了03型外,我軍還裝備有“衛士”型。2015年,臺媒曾引用《福建日報》,披露了新型衛士6”射程達到了480公里,這幾乎覆蓋了臺灣島全境。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28/doc-iivhvpwx7877436.shtml
鬆綁! 美允南韓研發固體燃料火箭 有助強化半島監控 2020/07/28 中時
朝鮮半島局勢風雲詭譎之際,美國及南韓28日通過《美韓飛彈指南》修訂案,解除南韓運載火箭使用固體燃料的限制,日後可發射在500公里至2000公里高度運行的間諜衞星。
這是美國及南韓第4次修改飛彈指南。2017年9月,雙方同意取消對南韓研發飛彈的彈頭重量限制,同時也同意將飛彈最大射程由300公里提高至800公里。
相關新聞
美國若在台灣部署中程飛彈,對台灣來說是利是弊? 2019-08-12
美國正式退出冷戰時期美蘇簽署的《中程飛彈條約》,並宣佈將在亞洲部署新型陸基中程飛彈,《海峽論談》邀請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與《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分析。
馬:美國想把新的中程飛彈部署到日韓澳菲甚至台灣,一個猜想而已。如果這樣的話,可能引起亞太地區新的軍備競賽。
鄭:我認為不管是雄風2E還是雲峰只能帶一般的高爆常規彈頭,從2015年胡賽武裝已經向沙烏地連續發射了220幾枚多形式的飛彈,但造成的破壞是很有限的,以台灣這麼小的腹地,人口軍事目標或政治目標集中的狀況,千餘枚飛彈對台灣的影響遠遠大於台灣有限的飛彈對大陸所產生的軍事威脅的效果。
阿楨
美拒絕削減核武至中方數量,俄稱美鷹派鼻子被氣歪,現場哄堂大笑
據俄塔斯社2020-07-14報導稱,美拒絕了中方讓美軍削減核武至中方數量200枚的要求,俄記者調侃稱,估計美鷹派的鼻子都被氣歪了,現場哄堂大笑。美俄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在4000到6000枚左右,但是美對並不擔心,主要是俄方的經濟實力不足。
美擁有最龐大的核武器,也擁有最強大的常規軍力,美依然想要發展新的核武器,並要求其他的國家削減核彈頭豈不是可笑。核武器對人類社會確實是巨大的危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大國之間的相對和平。核彈頭的數量,對大國來說只有保證相互的核威懾,才有可能避免大規模戰爭的發生。
回應
要中國參加美俄的軍控談判?美國強盜也真想得出來這個怪招,與美國相比中國用於自衛的核彈數量少的可憐!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應該參與軍控談判,一旦參與談判,就相當於捆住了手腳
軍備競賽沒關係,中國的成本比美國低,拖死美國
阿楨
特朗普剛吹過美軍高超音速導彈,就被普京潑冷水
2020-06-13,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了有關美國正在研發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導彈還快17倍的高超音速導彈。隨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針鋒相對”地稱,俄羅斯在研發包括高超音速導彈在內的新武器上,領先全球。而在其他國家研製出高超音速武器的時候,俄羅斯極有可能已經擁有了反制手段。
回應
我不相信毛子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還能在軍事科技領域壓米國一頭。感覺更像是用嘴炮刺激米國陷入軍備競賽,報“星球大戰”的一箭之仇。
看來是被DF17嚇尿了,土共都可以搞17?那我們美國也要17倍的。
中國比美國領先將近兩代,中國的東風17已經大批量列裝,水漂彈頭將移植到中國所有東風系列導彈,包括洲際導彈。更先進的星空高超音速導彈正在驗證飛行中。
阿楨
美國規劃數百顆衛星監控網 緊盯中俄高超音速導彈 2020-05-18 環球時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公佈太空軍軍旗的同時,還炫耀美軍正在研製速度超過17倍音速的“超級無敵導彈”。而美國《防務新聞》則披露,針對中俄高超音速導彈,五角大樓正計畫部署由上百顆衛星組成的新一代監控網。2022財年第一批20顆,第二批150顆2024財年發射。這些衛星中包括8顆具備紅外感測器的寬視場衛星,後者能展示出初步的高超音速武器跟蹤能力,它們收集的資料可在衛星之間傳送,並分發到適當的系統。
回應
跟蹤也沒用,問題是在高能(鐳射、粒子束)武器未能實用前,無法應付高超音速導彈,至少在十到二十年之內,還無法實現擊落高超音導。
美國佬真有錢呀,中國最大規模的製造業,跟中國比軍備競賽?
第一次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第二次軍備競賽拖垮美國!
首先要廢除美元,不能再讓他擼羊毛了
阿楨
射程2000公里能飛到北京,數倍音速攔截不了,雲峰導彈真這麼厲害 2020-04-29 新浪軍事
“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CNMD”,由北斗導航系統、空中預警機、地面雷達站、防空導彈等很多子系統構成,可以攔截包括小型超音速導彈、機載導彈等在內的多類型導彈,擁有很強悍的防禦能力、機動性能、反打能力。一旦敵方導彈真的來襲,將會從多個層面進行攔截。
防守很強悍,攻擊更是如此。以“長劍-10”為例,改型導彈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戰鬥部接近500公斤,威懾力都要比“雲峰”要大得多。如果再算上其他方面的實力,更是不用比了,完全就是碾壓。正是因為處於絕對劣勢,“娃軍”才會為每一個小“突破”而大加吹噓,把“雲峰”導彈稱之為“攔截不了”。所以,對於他們的各種吹噓,咱就當成相聲聽就行,某些媒體乃至一些“立委”,不去當相聲演員真的是可惜了。
回應
總是輕視對手就會造成自身的麻痹,這可不是什麼兆頭。雲峰導彈的試射,證明對手的牙齒更鋒利了,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以免戰時給大陸內地造成嚴重損失。
阿楨
最快20馬赫!陸高超音速飛彈獲突破 2019/04/19 中時
據環球網19日報導,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研製出「輕質難熔金屬基複合材料」,能經得起3000˚C以上的高溫,可以滿足解放軍高超音速飛行器在大氣層內以5到20倍音速飛行數小時的高度要求。
陸製高超音速巡弋導彈可能會在2020年之後列裝部隊,中遠程彈道飛彈從準備發射到撤收大約需要約10分鐘,而高超音速飛彈在這段時間內能夠飛行1,000公里以上。此外,1000公里也超過一般航母編隊的防禦半徑,飛行高度超過30公里,也超過了一般防空導彈的攔截高度,只有少數反導攔截彈才能加以攔截。
傳中科院試射雲峰巡弋飛彈 射程達1500公里 2020/04/27 中時
中科院在近幾年密集測試、試射短、中程飛彈,除了射程約150公里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外,還包含射程達600-1500公里的「雄風二E巡弋飛彈」。中科院在4月14、15日,在九鵬基地與蘭嶼等海面進行實彈試射,射程達1千5百公里,雲峰巡弋飛彈配備雄三衝壓發動機,射速達3馬赫,計畫量產10套機動發射系統及20枚戰備飛彈。
雲峰飛彈直搗陸? 台海軍力仍失衡 2019/08/11 旺報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認為「雲峰飛彈」雖可達大陸腹地,但改變不了台海軍力失衡的問題。《環球時報》也引述專家的話報導,在兩岸關係微妙的形勢下,美媒渲染台「中程飛彈」對大陸的威脅,是火上澆油的蓄意之舉,解放軍經過數十年的科技強軍歷程,列裝了型號更多、射程更遠的空基、海基、陸基巡弋飛彈,還有威力更加強大的彈道飛彈。對台灣方面構成壓倒性優勢,即使台灣武力挑釁,解放軍也絕對有能力攔截來襲飛彈。
美國若在台灣部署中程飛彈,對台灣來說是利是弊? 2019-08-12
美國正式退出冷戰時期美蘇簽署的《中程飛彈條約》,並宣佈將在亞洲部署新型陸基中程飛彈,《海峽論談》邀請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與《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分析。
馬:美國想把新的中程飛彈部署到日韓澳菲甚至台灣,一個猜想而已。如果這樣的話,可能引起亞太地區新的軍備競賽。
鄭:我認為不管是雄風2E還是雲峰只能帶一般的高爆常規彈頭,從2015年胡賽武裝已經向沙烏地連續發射了220幾枚多形式的飛彈,但造成的破壞是很有限的,以台灣這麼小的腹地,人口軍事目標或政治目標集中的狀況,千餘枚飛彈對台灣的影響遠遠大於台灣有限的飛彈對大陸所產生的軍事威脅的效果。
阿楨
愛國者3要在2萬米高度攔截短程彈道導彈都做了大量的改進設計,天弓3這樣漫不經心設計就能進行彈道導彈高空攔截的話,雷西昂公司的設計師們去自殺算了。
當然了,正在研製的天弓3增程型,採用了2級火箭發動機,射高因此提高到了70公里,因而被臺媒吹捧為“台版薩德”。但實際上並不是說你有2級火箭就能叫薩德啊……
天弓3增程型的理想很豐滿,據稱其設計目標是攔截東風-21導彈,採用主動雷達制導,2級火箭,估計其上面級應該也有姿態控制火箭,或者至少應該有燃氣舵,能夠進行一定的高空機動。
2013年進行天弓3增程型試射,但由於引導系統未能鎖定目標而失敗。2018年進行了兩次試射,“均在50公里以上高度成功擊毀靶彈”(靶彈是普通天弓3導彈)。但是稍後又發生了試射失敗,第一級火箭提前墜落並引發山火。2020年4月9日,九鵬基地試射又遭遇失敗。天弓3採用雷達主動制導,控制中心也沒什麼所謂“發現控制訊號不穩”的問題了,所以這次發射實際上是地面雷達跟蹤目標階段出現了問題,說明天弓3增程型,距離真正研製成功還遠著呢。
印度都能進行“中段攔截”了,天弓3增程型之前能成功一次兩次也並不稀奇。畢竟從原理上講,能研製現代防空導彈,加以改進做一個理論上能反導的導彈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蘇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研製的S-300V就專門針對攔截“潘興”進行優化,它所使用的9M82導彈的基本原理就已經和“天弓3”增程型相似——當然了引導頭是TVM原理而不是主動雷達。
天弓3的主動雷達引導頭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天劍2的引導頭,而天劍2的引導頭技術源頭則是摩托羅拉公司當年競爭AMRAAM項目競標的落選方案。從天弓3增程型的各種實驗失敗來看,引導頭和地面控制雷達的問題都挺嚴重。
回應
東風是給美國準備的,臺灣,火箭就夠了到時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1/doc-iirczymi7510869.shtml
阿楨
台軍天弓3導彈究竟什麼水準?想攔"東風快遞"是做夢 2020-04-21 新浪軍事/席亞洲
最近有讀者點題要談臺灣“天弓3”導彈。當然了從前段時間臺灣媒體就開始吹什麼天弓3導彈射高70公里,甚至100公里,甚至有“名嘴”說它能夠有效攔截東風-17導彈。
但實際上這個東西到底咋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說兩點,第一是導彈的“最大射高”和“攔截高度”是兩個概念。
目前現役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導彈有美國“薩德”,中國紅旗-19和俄羅斯53T6M導彈。
“薩德”導彈對中遠端導彈進行末段高空攔截,它採用兩級設計,其上面級能夠在高空大氣內使用姿態控制火箭提供控制力,導彈頭部有紅外視窗,利用紅外成像系統來追蹤和引導。
紅旗-19和“薩德”類似,不過由於它尺寸更大,因此實際上具備大氣層內外作戰的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反低軌道衛星能力。因此它的性能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美當年規劃過的“薩德-ER”增程型導彈,由於射程更遠,因此它也具備對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目標進行攔截的能力,相比之下,薩德的射程太短,難以跟上高超聲速滑翔目標。
而53T6M導彈是莫斯科反導攔截系統的一部分,在老的53T6基礎上改進電子設備和火箭發動機而來。不過它的引導系統就比較老了,甚至用的還是指令制導,由地面的雷達網和超級電腦解算來襲目標彈道和預計迎擊彈道,然後產生和發送控制信號到導彈,來進行攔截。
而相比之下,美國愛國者3,俄羅斯9M96,彈體相比上面三種小得多,其在2萬米以上高度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目標時使用彈體側面的姿態控制發動機來進行控制。
從這些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彈可以看出,為了迎擊彈道導彈,在兩萬米以上的高度,由於空氣密度降低,導彈的彈翼已經無法產生足夠的控制力,為了做出淩厲的機動,以攔截來襲的彈頭,一個最基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側向推力的姿控發動機,當然如果有在這個高度工作的主發動機,也可以配合上燃氣舵或者遊動噴管來進行控制。
而在更糟的時代,我們可以看蘇聯早期的高空攔截彈V-1000或者S-200,它們都具備非常大的彈翼,這就是為了在高空稀薄大氣中產生足夠大的控制力,早年我國為攔截U-2乃至SR-71而開發的霹靂-2改進型導彈也採用了看起來有點滑稽的大型彈翼,看起來很有點小朋友塗鴉中導彈的感覺。
阿楨
中美俄反衛星武器誰更強 外媒:三國側重點並不相同 2020-04-01 環球時報
據c4isrnet網站報導,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佈的《年度全球空間對抗能力》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都在努力研究反衛星技術,其中包括鐳射、核武器和反衛星衛星。
2019年最突出的空間對抗案例來自於印度。這年3月,印度發射了自己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襲擊的衛星,造成了大量空間碎片。
報告說,中國更關注于陸基反衛星武器,13年前,中國擊毀了一顆自己的退役衛星。中國可能投資研製了1~3種動能反衛星武器,包括專用空間對抗系統,中段反導系統也能用於空間對抗。
俄羅斯研製了一種努道爾陸基彈道導彈,可以摧毀低軌道上的目標。俄羅斯還研製了一種用伊爾76運載的鐳射武器,可以迷盲或者摧毀衛星。還有一種核動力的“火海”軌道無線電干擾機。
美國較為重視空間態勢感知和防禦性空間對抗能力,這是因為美國對空間系統的依賴是三個大國中最嚴重的,“美國必須在未來與中俄的衝突中保護自己的能力,以此來取得勝利”。美國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還在使用X-37B空天飛機,可以在空間長期飛行。不但可以用來釋放衛星、執行情報偵察任務,也能用來試驗進攻性的空間對抗技術。
回應
美國在賊喊捉賊,有色雙標眼鏡,美國的導彈打衛星就是防禦,而中國導彈打衛星是對抗。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4-01/doc-iimxxsth3059368.shtml
阿楨
[ 江湖地位 ]
艦載綜合射頻系統,全世界目前也只有美中完全掌握這門技術,而從實際裝艦水準來說,055還要勝出一籌,已知的大大小小陣面加在一起一共是44塊。別的不說,電磁相容性問題就沒有第二家能做得更好了。
從具體的雷達技術水準來說,福特號航母的DBR雙波段雷達由S波段的SPY-4廣域搜索雷達和X波段的SPY-3多功能雷達組成,在構架和性能上和055處於同一水準。
但是, DBR太貴了,高達4.8億美金,所以自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起,用簡化版、降低性能的EASR相控陣雷達取代DBR,可以節省1.8億。另外,福特號的DBR是三面陣,勉強覆蓋360度的範圍,在探測範圍和邊緣精度上不如055的四面陣。
從一體化隱身設計來說,全球唯一能和055媲美甚至有所超出的就是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但是,還是錢鬧的,被國會的老爺們砍掉了其中的S波段SPY-4相控陣,以節省2千萬美元的預算,只剩下X波段的SPY-3。
這要命的一刀實際上砍掉了DDG-1000幾乎所有的防空能力。不僅不能發射標準-3反導攔截彈,所有現役適用於宙斯盾系統的標準-2ER Block3、標準-6,甚至點防禦用的ESSM改進型海麻雀,都因採用S波段資料鏈,全部不能使用,需另外專門採購使用X波段資料鏈的導彈。
從實用性來說,DDG-1000華而不實,還有伯克III可以和高大上的055拼一拼。最大的改進是終於甩掉了無源相控陣的SPY-1D,將採用氮化鎵GaN材料的SPY-6有源相控陣。SPY-6也是雙波段體制,遠距離搜索跟蹤的S波段AMDR-S搭配多功能的X波段AMDR-X,強化防空和反彈道導彈能力。
但是,預計採購的22艘伯克III中,前11艘的AMDR-X只能配備機械旋轉的SPQ-9B單面陣,後11艘才會有全固態的AMDR-X三面陣。
除了主雷達和綜合作戰指揮系統以外,伯克III無論是綜合射頻集成、動力、隱身設計還是武備等各硬體方面幾乎全面落於055下風,因為伯克級9千噸左右的艦體發展空間早就已經被壓榨幹了,只能換湯不換藥地支撐下去。
3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海軍已經從當年的高山仰止變成了一覽眾山小,055就是站上巔峰的第一艦!(作者署名:溫哥華的魚)
回應
為啥要把工作細節和照片全放上去?有洩密的嫌疑。
這是科普,艦表能看到的,專家都明白,能蓋住嗎?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22/doc-iimxxsth1019553.shtml
阿楨
在艦橋兩側突出的耳台四角的(11)。電子對抗、米波集成天線、微波反導,各種說法都有。因為尺寸比較小,且角度和主陣面一致,我傾向於是某種電子對抗天線,或者配合主相控陣雷達的抗干擾旁瓣對消陣列,類似於紅旗-9地空雷達上的形制。
四個側面S波段(12)是346B型,比052D的346A更大,最前沿的氮化鎵GaN比GaAs功率密度更高。
在後部圓球型天線罩(14),過去的驅逐艦後部都安裝有左右兩部衛星天線,在055上整合為一部。
最後就是最受關注又爭議最大的側面兩塊“看板”了。在艦橋耳台下方(13)和後部上層建築側面(15)各有一塊矩形平板天線陣,尺寸頗大,超過主陣面的一半以上。
前面一個如果是ECM天線,位置說得過去,和伯克級AN/SLQ-32一樣,但是尺寸就有點太大了。
我還是比較支持遠端對空警戒雷達的觀點,反對的人大多提出位置過低、米波天線尺寸不夠大、只能覆蓋兩個側面,探測不到船頭船尾。針對這幾點,可以有以下的解釋:
對遠的探測距離,雷達的縱向掃描角度不需要很大,天線安裝的高低相差個十米幾乎沒有影響。而且055的上層建築是內傾的,帶有一定的仰角。
中國米波三座標雷達JY-26約是6米x4米。探測距離超過500公里,具備反隱身能力,曾成功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F-22。055前部 “看板”(13)約4.5米x2.25米,單面陣裝艦過於龐大沉重,拉開距離分為兩個孔徑也是可行的。以入韓的薩德系統為例:兩百公里距離上,薩德的視場寬度即達到300多公里,一千公里距離則為1500多公里,將055可以監控一個中型國家的地域範圍,足夠對彈道導彈等目標作出早期預警和探測跟蹤。
當然在技術、硬體允許的情況下,前面ECM後面米波的組合會更好(楨:?前米波後ECM!):既能用米波反隱身雷達發現來襲的LRASM一類遠端隱身巡航導彈,引導防空導彈攔截,又能通過大功率有源電子干擾系統干擾彈載雷達導引頭,軟硬手段雙管齊下。
不論這四塊天線是什麼功能,以如此巨大的尺寸,它們絕對會是獨門利器。
055和上一代的052D比,有四種重要的雷達被取消了:
517B型米波對空警戒雷達
366型主/被動超視距對海探測雷達
349A型主炮火控雷達也消失了
364型X波段雙座標對海/低空搜索雷達。主要為1130近防炮等近程防禦系統提供指示,兼顧對海搜索。
可以看到除了S波段主雷達升級了之外,055已經全部都被替換、整合到綜合桅杆和各個平板陣面中去了,外形異常乾淨。
阿楨
對比國外艦載電子系統 淺談055驅逐艦的綜合射頻系統 2020-03-22 新浪軍事
…..
055沒有傳統意義上帶有支架和橫樑的主桅,塔型一體化桅杆之上還有一根集成了多種電子戰(1、2)和資料鏈(3、4)天線的信號桅,外面用頻率選擇性透波材料外罩保護,兼有降低雷達反射的作用。信號桅根部兩側有兩台圓柱型干擾機(5),和052C/D上的一樣,只是位置提高了很多。
天線平板化之後,外觀都是板磚一樣的,再也不能通過不同的抛物線天線構型或者圓形雷達罩的尺寸來分析雷達的性質了,只能根據板磚的位置、高度、大小來推測,說白了就是連猜帶蒙!
一體化塔桅上,頂部有兩塊上下排列的小平板天線,據信是電子支援ESM與電子對抗ECM天線(6)。
中部就是引人矚目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7),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軍艦上的新型相控陣,和下面的S波段主陣配合,構成了目前最先進的雙波段(DBR)相控陣體制。
S波段相控陣主要用於對空中目標的遠端搜索、跟蹤、識別和概略火力引導,因為頻率特性和安裝位置的關係,它對海雜波的抑制能力不強,低空掠海目標探測能力較弱。因此引入X波段多功能相控陣,負責低空補盲、對空對海精確跟蹤、武器火控、導航等多種任務。
X波段雷達下面還有三個小陣面(8),包括一個圓形、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平面天線,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用途,從大小和安裝高度來看,可能是對海監視或者電子戰用的天線。
艦橋上方平臺圍了一圈長條狀的天線陣,可以比較確認的是四角S波段主陣上方對應的敵我識別天線(9)。與052D以及遼寧艦相同位置的敵我識別天線比較,055上的尺寸更大,幾乎和下麵的主陣同寬。這也從側面說明055的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遠了。
和敵我識別天線間隔佈置的還有四條較短較薄的天線陣(10),以前中國軍艦上從未出現過。對此網上有很多爭議,不少人認為是C波段海紅-9信標天線,也有人認為(9)的位置才是信標天線。
這四部環視一周的短條天線,和上方的X波段小陣是對應的,可能是它系統天線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近程防禦系統的一體化搜索、跟蹤、火控雷達(統一指揮前部的1130速射炮和後部的海紅-10),或者是電子對抗天線。
阿楨
美軍質疑“鐵穹”系統戰鬥力:未必能攔截巡航導彈
美國陸軍高級官員2020-03-04說,以色列“鐵穹”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對付一些巡航導彈的能力。問題是,我們必須對付所有巡航導彈,而我們認為自己還沒做到這一點。
在美國陸軍間接火力防護能力(IFPC)計畫陷入困境後,美國國會迫使陸軍採購了兩套被大肆吹捧的鐵穹系統(該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美國資金研發的),作為臨時防禦手段。此後,美重啟IFPC計畫,該計畫將同時包括反導導彈和高能鐳射武器。
美媒評論稱,換言之,在固定地點部署“鐵穹”系統保護以色列陸上區域不受哈馬斯或真主党發射的非制導火箭彈襲擊是一回事,與美國陸軍一起部署至全世界任何地方則是另一回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03-06/doc-iimxyqvz8255651.shtml
阿楨
美軍質疑“鐵穹”系統戰鬥力:未必能攔截巡航導彈
美國陸軍高級官員2020-03-04說,以色列“鐵穹”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對付一些巡航導彈的能力。問題是,我們必須對付所有巡航導彈,而我們認為自己還沒做到這一點。
在美國陸軍間接火力防護能力(IFPC)計畫陷入困境後,美國國會迫使陸軍採購了兩套被大肆吹捧的鐵穹系統(該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美國資金研發的),作為臨時防禦手段。此後,美重啟IFPC計畫,該計畫將同時包括反導導彈和高能鐳射武器。
美媒評論稱,換言之,在固定地點部署“鐵穹”系統保護以色列陸上區域不受哈馬斯或真主党發射的非制導火箭彈襲擊是一回事,與美國陸軍一起部署至全世界任何地方則是另一回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03-06/doc-iimxyqvz8255651.shtml
阿楨
俄高超音速武器搜尋雷達 3月部署 2020/02/28 中時電子報
俄羅斯正在計劃部署新式的羅松納斯-N(Rezonans-N)雷達,這型雷達可以發現5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
包括美俄中,都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速度在5~12馬赫,飛行高度在大氣層邊緣,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迴避前來攔截的防空武器,使它能夠準確的轟炸目標。
高超音速武器會安裝在彈道飛彈的彈頭裡,或者是巡弋飛彈的前端,它的出現,將嚴重挑戰現有的防空系統。但是就如同那句俗話「矛與盾的戰爭永不止息」,既然戰略對手正在準備高超音速武器,那麼自己就要研發「能夠偵測高超音速武器的雷達」,美國與俄羅斯都在做同樣的事。
Resonance-N,是一種甚高頻(VHF)波段的無線電波雷達,能夠探測匿蹤空中物體、巡航飛彈,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目標,剛完成的新雷達安裝在北極圈內的新地島(Novaya Zemlya),用以偵測來自北美洲的威脅。
Resonance雷達研究中心主任恩‧納紮連科(Ivan Nazarenko)表示,Resonance-N雷達是北極地區的第3個雷達,在西伯利亞有第4座,而第5座也快要完工。「甚高頻雷達波,可以有效的檢測不尋常的空中目標,這因是為當飛行物體達到5馬赫以上的高速時,物體表面共振增加,也就會發散電磁波。」
官方檔表示,Resonance雷達能夠檢測600公里範圍內的低速目標、1200公里遠的彈道目標,以及100公里的偵測高度。
納紮連科補充,雷達操作人員的培訓已經開始,大約3月中旬投入使用。「我們的一些軍事人員已進行為期兩週的培訓,以對Rezonans-N雷達的正確操作,和反擊武器使用進行基礎訓練。」
美國也在研發相同功能的雷達,幾天前,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得到為美國陸軍「低空和飛彈防禦傳感器」(LTAMDS)的研發合約,將要偵測高超音速武器等先進威脅,但是就雷神的資料來看,LTAMDS並不是採用甚高頻無線電波,仍是採用微波的S波段(偵測)與X波段(鎖定)。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228002733-260417?chdtv
阿楨
中國開發世界最大反射鏡 可在靜止軌道看敵情直播 2020-02-26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航太取得重大進展,中科院旗下長春光機所最近研製一款高精度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口徑達4.03米居世界第一,比美國哈珀望遠鏡的2.4米大了66%,將用在中國新型高分衛星上,而且軌道高度特別高,在36000公里高空軌道上靜止不動,不像普通光學衛星大多在300-1000公里高度層。
哈勃太空望遠鏡選用了康寧公司的超低膨脹係數石英玻璃,毛坯重量高達828公斤;長春光機所於2013年研製的2.4米口徑重量僅為420公斤,4米口徑也只有1700公斤,但若採用傳統的玻璃材料將是碳化矽材料4米鏡坯的3倍以上。
中國這一次開創了世界第一
衛星相比人飛機,人員,車輛,軍艦最大的優勢就是高度,衛星軌道在200公里以上的高空,僅僅2個小時就可以繞地球看一圈,敵方嚴格保密的基地,交通中心,戰機,潛艇,船廠等等,甚至包括軍艦,航母,以及導彈發射等等,都可以通過衛星快速獲得資訊。
但是目前偵察衛星有個最大問題是離得近才看得清,所以高解析度的偵察衛星軌道都不高,不能任意停留在一個位置盯著某個重要目標或者區域長期觀測,必須按照軌道不停旋轉,對任何一個固定目標或者區域,過頂時間一般也很短,一般是幾十分鐘,而且最快的重訪週期也需要2小時,而且太快的重放時間,造成衛星軌道阻力大,壽命短。
這款4米直徑的超大型鏡頭,放到靜止軌道後,對地面海面解析度大體有2.5米,雖然不能看清汽車,但是對大型軍艦,比如航母卻是卓卓有餘,配合中國東風快遞,可以對整個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做到一覽無遺,一聲令下,就可以迅速擊沉。
這款衛星有如此大的戰略意義,但是研製並不容易,比如高精度零位檢測精度標定、調整誤差分離、投影畸變校正,最終實現了整個4米直徑鏡片,加工精度優於16納米,除了加工精度高之外,還進行反射鏡鍍膜,可見光至長波紅外全譜段反射率優於95%。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26/doc-iimxxstf4414488.shtml
阿楨
中國反隱身雷達現身敘利亞 或用於探測F35戰機 2020-01-02 新浪軍事
近日敘利亞政府軍在具有戰略意義的M4高速公路周圍部署了中國JYL-1遠端警戒雷達,為敘俄聯軍提供戰區空情資訊。
JYL-1,對空中目標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0公里,可以獲得目標三維資料,採用了先進的數位波束成形技術(DBF),它的優點就是利用天線每個陣元獲得的資訊,通過後端數位信號處理實現波束形成,這樣就可以實現單個或者多個獨立可控波束,波束靈活多變,得到超分辨和低副瓣的性能,實現波束掃描、自校準和自我調整波束形成等,從而有力提高雷達探測性能,能夠在惡劣電磁環境探測隱身目標。
敘還從中國引進了JY-27米波遠端警戒雷達,與JYL-1相比,探測距離更遠,尤其具備對抗隱身目標的能力,反輻射導彈也還容易攻擊。大型地面防空雷達最大缺點就是對於低空目標探測能力較差,所以敘同時引進了LLQ120低空探測雷達,以擴展防空雷達網低空視野。為了防止JYL-1被方偷襲,也在周圍部署了鎧甲S-1防空導彈系統。
三種中國新型雷達引進有效提高了敘利亞國土防空雷達網探測能力。2013年美國以所謂化學武器事件準備打擊敘利亞,在戰前評估報告之中就將這些雷達作為一個主要障礙來考慮。以色列空軍更是視能夠反隱身的JY-27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惜派出飛機將大馬士革機場附近1部JY-2摧毀。不過只是炸毀了天線,經過修復之後,這部JY-27又恢復運轉。
回應
JY-27應是成功預警了,但只知哪個方向有敵機來襲,不具備制導功能。S200/S300的火控雷達被壓制了,所以攔截失敗,被攻擊了。
阿楨
紅旗9B防空導彈採用燃氣舵矢推 最低攻擊勝過愛國者 2020-01-01 新浪軍事
首先,就發射車外觀而言,紅旗-9B與紅旗-9相比差別不大,仍為8X8重型越野車底盤,自重21噸,載重22噸。
紅旗-9B採用了與國際相似的無翼式氣動佈局,射高約25千米,射程120千米。而紅旗-9B射程200千米,應該是動力系統改進的結果。當然,通過降低重量也能增加導彈的射程,如彈體零部件改用輕質複合材料,增加輕質複合材料的使用比例等等。
紅旗-9、9B採用主動導引頭,S-300是半主動的。半主動就是導彈出去以後,雷達一直監測目標。而主動頭,是彈上主動導引頭開機,主動奔目標而去。打多目標,雷達的通道是有限的,導彈採用主動導引頭的好處就是,一旦每個導彈發射出去就可以釋放相應的通道,可以去接別的目標。假如說S-300雷達可以同時制導12枚導彈攔截目標,紅旗-9系統雷達則可以制導16枚導彈打擊空中目標。
紅旗-9B採用垂直冷發射,導彈在垂直彈射之後迅速進行程式轉彎,此時導彈速度很低,氣動舵面空氣動力弱,不足以控制導彈進行快速轉彎和對準,紅旗-9B在發動機噴口範圍內佈置了四片與氣動舵翼同步偏轉的燃氣舵,從而在發射之後迅速利用燃氣舵偏轉發動機噴流,實現推力向量控制。而“愛國者”則使用側向姿控發動機直接控制來實現發射後快速轉彎和對準的效果。燃氣舵推力向量給紅旗-9B帶來的好處是,最低攻擊高度不再受到垂直發射方式的限制,火力範圍大幅擴展,最低攻擊優於“愛國者”導彈的表現。
紅旗-9的成功說明我國已經能夠獨立研製這種高度複雜的大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這種能力在全世界也是鳳毛麟角的,如今紅旗-9B作為其改進型產品的成功推出,說明我國已經能夠在高精度制導系統、大比沖發動機裝藥、輕量化系統設計或高效戰鬥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這些新技術還將在日後可更多地運用在對紅旗-9系列後續型號導彈的改進中,其中任何一項都會給導彈性能帶來突飛猛進的發展,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研究一定會帶來喜人的收穫。
阿楨
近防炮每分鐘射速超萬發反4馬赫導彈 為何要用昂貴的鎢芯彈? 2019-12-07 新浪軍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鎢儲藏國,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石儲量,僅2014年一年,我國的鎢產量就高達6.8萬噸,占到了全世界鎢產量的84%,所以我國才敢大量使用碳化鎢或鎢合金彈芯的穿甲彈。我國坦克使用的也是鎢芯穿甲彈,相比貧鈾彈,鎢芯穿甲彈不會產生輻射。而美國的貧鈾彈就不同了,美國的許多坦克車組,由於長期受到貧鈾裝甲和貧鈾彈的輻射,都在退役後患上了各種疾病,而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場遺跡也是放射性物質超標,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安全。
那為何不用它來製造裝甲呢?首先是因為鎢的造價過於昂貴,而且鎢的硬度雖然很高,但是其缺點就是韌性不足,坦克裝甲車輛經常進行越野,同時還會遭受高爆彈的襲擊被震出裂紋,甚至直接被震碎。而且現在各國的複合裝甲和爆破反應裝甲也是十分成熟,而且裝甲不僅要預防穿甲彈,還要預防化學能破甲彈等等各種彈藥,所以才不用鎢來製作裝甲。(作者署名:兵器世界)
我軍第三代巡航導彈低調測試:打擊精度可達米級 2019-12-07 新浪軍事
DF100屬於我國第三代遠端巡航導彈,比起前兩代DF10/A有了質的飛躍。打擊精度,DF10誤差範圍在10米級別,DF10A幾米以內,DF100不超過米級。突防方式,DF10/A都是低空飛行的亞音速,憑藉地球曲率和地形掩護突防;而DF100則是臨近空間飛行的超音速,憑藉高空高速硬吃對手的防禦體系。DF100配備了火箭助推器和低阻邊條翼,能夠在2萬米至10萬米的高度穩定巡航,最大飛行速度3-4馬赫,對於現役任何一種攔截武器都是嚴峻挑戰。
我國千公里以上級遠端打擊手段,在由最大速度12-18馬赫的東風21/26系列彈道導彈,最大速度6-12馬赫的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彈(臨近空間飛行),亞音速飛行的東風10系列(低空飛行)組成的打擊體系基礎上,再增加DF100一種高空飛行,最大飛行速度3-4馬赫的打擊武器。正好形成高中中低四層火力投送波次,使得對手的反導系統應接不暇、防不勝防,為我軍反介入戰略的成功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作者:刻雨無痕)
阿楨
美軍/中國2019年彈道導彈發射超其他國家總和: 11-22東風41,11-15東風31, 6月巨浪-3
回應
美國歷來是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快年底了,又到了向國會要軍費的時候了。
對付老美 3東風41旅部署東北有玄機 2019/07/31 中時電子報
東風41在攜帶3-4枚核彈頭時,射程只有11,000公里。攜帶10枚時,由於需要移除彈頭母艙內的第3級發動機,因此只有6,000公里。華北主要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不易隱藏機動式彈道飛彈。反之,黑龍江地區森林廣袤,地形複雜,人口密度低,並常年降雪。目前黑龍江地區已部署了3支東風41導彈旅、45套發射系統,還需3支,也就是45套發射系統,才能確保對美國最低限度的威懾力。從先前3支的部署速度來看,約2023年時就能實現。
用現有武器能否攔截東風17?美軍工巨頭提出新戰術 2019-11-27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會議上,雷達導彈巨頭企業雷神公司副總裁史蒂夫森提出新戰術:將帶有SM-3/6遠端防空導彈的軍艦,部署在高超滑翔器的軌道上,迫使其轉向規避,而每次轉向規避就會消耗其能量,使末端速度更慢,導彈防禦局現有的末段攔截武器應對更加有效。
SM-3是美國導彈防禦局主導的概念,目前進行中的還有包括波音和洛馬的Valkyrie/Dart三種高超音速攔截器。(作者署名:中外艦聞)
回應
典型的美式妄想症邏輯,雷神公司高層提出效費比這麼低的方案,完全是因為標3是雷神的產品。
阿楨
中國空軍已擁有3款遠端防空導彈 為何還繼續研發新款 2019-11-14 新浪軍事
每個國家都追求軍事實力強悍,但是軍事圈存在一個悖論:數量和品質。
紅旗9屬於高端防空導彈,最早型號射程125公里,最新型號射程超過200公里,和俄S-400類似,但是面對多目標攻擊能力,抗干擾能力卻遠遠超過俄,中國超過100公里射程的防空導彈已經有3款,自製紅旗9, S-300, S-400,為何還要開發第四款!
原因是,紅旗9是自製的,價格最高性能也最好,兩款俄制價格稍低,但是都進口貨,紅旗22如何能得到海量訂單,原因就是:廠家在高端紅旗9上,採用多種簡化技術,不斷降低價格,最終獲得訂單,而且性能差距不大!
紅旗12為何部隊很快就看不上,原因是射程只有35公里,對於現代空戰來說,美軍精確制導SDB炸彈射程已經達到80公里!
如何降價?廠家非常精明,第一個徹底利用紅旗9技術。紅旗22導彈氣動設計外形發動機控制舵面,幾乎都照抄現成紅旗9,這種做法,直接節省掉了麻煩的設計和試驗過程,成熟基礎和部件利用得乾乾淨淨。
第二,取消紅旗9的複雜設計,紅旗22採用大傾斜角發射取代紅旗9的垂直發射系統,垂射系統,發射筒上必須單獨安裝一套燃氣彈射裝置,導彈被拋射到空中後點火,啟動速度不高,必須採用推力向量技術進行快速程式轉彎,整個發射系統過程複雜,而且造價昂貴,俄S-300還多次出現導彈彈出發射筒後,點火失敗導致砸發射筒的恐怖事件!
紅旗22,取消先進而且昂貴的主動雷達導引頭,轉而採用非常廉價的被動雷達導引頭,外加指令制導設備,這一點變化直接導致導引頭價格減半不止,近距離使用指令制導技術比較合適,遠距離則適合用被動雷達,遠距離指令制導精度差,但是半主動雷達遠端精度好。
尾部:紅旗9為了能360度攻擊目標,所以採用了複雜昂貴的推力向量技術,在高溫高壓的發動機噴口採用了4塊燃氣舵面,燃氣舵面的好處是能讓導彈快速轉彎,弱點是,浪費了寶貴燃氣能量,而紅旗22取消了推力向量之後,導彈發射跟隨發射架方向即可,直接噴射出去,發射安全性更好,價格更低!
採用了這些辦法後,紅旗22可以執行大部分紅旗9的遠端攻擊任務,所以受到了客戶的極大歡迎,和紅旗9相比,採用一般多點的價格,得到類似的性能,所以非常合算!(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4/doc-iihnzhfy9083217.shtml
阿楨
大陸壓力 美軍急需遠程空對空飛彈 2019/10/30 中時電子報
美國空軍官員表示,現在急需新一代的中遠程空對空飛彈,關鍵原因就在中國的霹靂15(PL-15)飛彈可能列裝。洛馬的AIM-260聯合先進戰術飛彈(JATM),以及雷神的遊隼飛彈(Peregrine missile)都可能獲得採用。霹靂15長達4公尺,估計射程可達200公里。俄羅斯的R-37M以及R-77分別具有400公里和200公里射程。
美軍新型氮化鎵雷達登場 探測距離超紅旗9雷達數倍 2019-10-30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陸軍宣佈雷神公司贏得“低層防空反導感測器” (LTAMDS)計畫,該計畫原本是要淘汰 愛國者系統的MPQ-64雷達,但在“一體化火控網路成形後,新雷達不只能導引“愛國者,還成為“陸軍一體化防空與反導(AIAMD)架構最重要的遠端防空雷達。
在全球力量研討會會場展出的LTAMDS雷達模型,其巨大的冷卻模組非常突出。這是因為氮化鎵雷達大幅提高了單位功率,也就需要更強力的冷卻系統,LTAMDS採用了最新的氮化鎵半導體器件技術,探測距離可達到傳統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數倍,這除了增加探測距離外,也將增強其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
回應
中美有二十年以上的代差是正常的。
氮化鎵不是新東東,氮化鎵國內都爛大街了,國內幾十家能生產八英寸以上的氮化鎵,民用5G射頻
阿楨
中國攻擊11無人戰鬥機成全球現階段最接近六代機機型 2019-10-24 新浪軍事
按照閱兵式旁白的解說“能對敵縱深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見該機的作戰半徑是不會低的。按照氣動佈局來看,無垂尾飛翼式佈局本身就賦予了極佳的隱身性能,加上連發動機噴管都進行了隱身處理,可見該機的隱身效果可能是目前世界最強的存在。
其次,按照打擊能力來看,該機的內置彈艙或許可以攜帶一定程度上的對陸精確打擊彈藥。通過自身良好的隱身性能,飛抵目標上空進行打擊。只是目前還不確定的是,該機是否具備在“臨近空間”或者“亞軌道”上進行飛行的能力。
目前,我們的臨近空間飛行器(包括導彈)已不低於4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也是唯一一個征服了臨近空間高度的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攻擊11本身可以飛抵這一高度,那麼其它國家的任何攔截系統,便無法威脅到攻擊11的存在。
相反的,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該機也可以與殲20戰機相搭配,無偵8臨近空間偵察機負責動態監視敵軍的一舉一動,殲20戰機與攻擊11巧妙配合隱蔽接近,攻擊11投擲精確打擊彈藥端掉可威懾到殲20的節點,例如反隱身雷達和防空系統。
而殲20戰機則可以在後續一鼓作氣打掉其它地面目標。等到敵軍的航空兵及防空系統“手無縛雞之力”的時候,後續的殲16與殲轟7A等機型則可以肆無忌憚的欺負敵軍的地面部隊。(作者署名:遠方探事)
攻擊2(外貿型翼龍-2)堪稱全球最聰明無人機 能將敵無人機消滅在機場 2019-10-24 新浪軍事
攻擊-2採用正常式氣動佈局,大展弦比中單翼和“V”形尾翼結構。機長11米,翼展20.5米,機高4.5米,最大飛行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20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速度370千米/小時,可連續飛行20小時,航程超過40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200千克,最大外掛重量480千克。
武器外掛點從攻擊-1的2個增加到6個,可掛載使用諸如“藍箭”-7空對地導彈、“雷石”-6精確制導炸彈、 YZ-100航空子母彈和YZ-200鐳射制導炸彈之類的精確打擊彈藥。如果使用複合掛架,一次就可掛載12枚攻擊彈藥。
攻擊-2還首次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具備自我回饋、敵我識別、自我判斷威脅程度等功能。在飛行中如果發現自己系統出現問題,或遭到攻擊受傷,該機便可自主返航和降落,無需人工干預,堪稱全世界最聰明的無人機。
阿楨
最快10倍音速 陸東風17靠這招 2019/10/04 中時
中國大陸「川陀太空」網分析說,大氣層就像是稠密介質,原理和打水上漂一樣,最好選擇扁平,並有弧度的碎瓦礫,而小瓦片是最理想的,能在水上漂得很遠。東風17的載具有機翼結構,就能在大氣層進行「水上漂」,得以飛至少上千公里。此外,高超音速飛行器在臨近空間飛行,高度起碼超過20公里,由於大氣層十分稠密,因此摩擦非常劇烈,飛行器周圍的溫度會急劇上升。這時空氣分子還會發生電離,形成厚度不均的等離子體鞘的黑障。對於神舟飛船、太空梭等再入航天器,黑障持續不會超過10分鐘,短的4分鐘就結束了,但是對高超音速飛行器,黑障卻會持續很久。因此,東風17的載具設計得很修長,頭部前緣呈尖形,這樣就能讓天線周圍的等離子體鞘變薄,這樣一來通信就可以建立。
相關新聞
東風31AG(26/21D)發射筒後部橡膠緩衝層可無依託發射 射程高達一萬兩千公里
東風41運載發射車揭秘:行駛穩定性超越白楊M發射車
阿楨
第3次: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首次公佈了094戰略核潛艇和093攻擊型核潛艇,共有48艘軍艦、76架戰機、1萬多名官兵參與,是中共建政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正式對外宣示,中國已經完成積極防衛南海主權的工作,改變了以往在南海被動的地位。
第4次:2019年4月23日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在青島海濱舉行,同時也舉行國際艦隊檢閱式,各式艦艇32艘(包含首次受閱的航母)、戰機39架。另有61國艦艇與代表團參加國際閱艦式。
第5次: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是歷來首次亮相新型武器裝備最多的一次。
談到國慶大典 阿扁一肚子鳥氣 2019/10/01 中時電子報
雙十國慶即將登場,蔡英文總統卻面臨兩友邦斷交等問題。前總統陳水扁呼籲蔡英文總統取消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的「國慶大典」,並細數往事,指國慶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楨:?) 、橘營立委大鬧會場,「生日」成「祭日」。所以,這種國慶大典不辦也罷。臺北府前總共舉辦過十七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的第一次,蔣介石總統已經辭職下野,李宗仁代總統逃亡美國,是由東南軍政公署長官陳誠主持外,其餘16次歷經4位總統,蔣介石共11次,蔣經國及李登輝各2次,嚴家淦1次。2000年阿扁上任就把國慶閱兵給取消了,直到現在,馬蔡都沒有再恢復。
相關新聞
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
閱兵-維基百科
閱兵,是指對武裝部隊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迎送國賓和軍隊出征、凱旋、校閱、授旗、授獎、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用以慶祝、致敬,同時展現本國的軍事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提振軍威,鼓舞士氣。
目錄
3 知名閱兵
3.1 中華民國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
3.3 蘇聯/獨立國協
3.4 美國
3.5 英國
3.6 法國
…..
阿楨
對港自制,大陸70周年國慶閱兵展現更大自信 2019-10-01 陳一新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各種新武器首次亮相,北京並沒有如預期,在10月1日前對香港展開大規模的鎮壓,反而是對香港提出和風細雨的呼籲,顯示出中國大陸在天安門事件30年後,不僅在包括經濟、科技與軍事的綜合國力有長足的進展,而且在國家治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當天受閱的人員有1.5萬人、160多架軍機,以及580輛坦克和其他武器。首次公開露面的飛彈至少有以下4種。
第一類有「航母殺手」改良型之稱的東風17超音速導彈,射程達2500公里,約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海上大型軍艦。(楨:安裝在履帶戰車上,安裝輪式卡車上的為道爾M1T。)
第二是巨浪二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最大射程目前為7400公里,可改進到10000~12000公里,並可攜帶1~3個核彈頭。
第三是東風41型洲際導彈,可攜帶10枚彈頭,最大射程約14000公里,超過美13000公里的民兵飛彈,最高速度可達25倍音速。
此外,東風100陸基巡弋導彈,最大射程2000~3000公里,飛行速度達3至4馬赫,可以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或攻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
相關新聞
國慶閱兵受閱裝備全部中國造 40%首次亮相
美媒高度關注國慶閱兵:東風-41/17A,偵8/攻11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太先進了
施洋:大閱兵中的“大混編”與我軍的合成化體系發展方向相似
絕殺南海 陸最新反艦巡航導彈鷹擊18首次亮相
繼俄之後陸首款高超音速武器曝光 東風17彈頭造型奇特(回應:美五年內搞不出來,至於俄就吹吧。東風-17外型上可明顯看,後段長型圓筒狀是火箭推進器,屬長型圓筒狀;前段尖頭扁形是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火箭推進導彈至大氣層邊緣後,彈頭與火箭分離,彈頭再以幾乎「水漂」式的彈道繼續飛行,在重返大氣層後能進行機動,突破反導彈系統的攔截,達到精準打擊的目的。
一次看懂習近平領導下的5次大閱兵 2019/09/30 中時電子報
第1次:2015年9月3日首次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是建政以來第15次大型閱兵,也是首次在非「十一」國慶期間舉行。
第2次:2017年7月30日,在「八一」建軍節90周年前夕,於朱日和戰術訓練基地舉行。是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閱兵,也是習首次在野戰沙場檢閱部隊,更重要的是這次是軍隊改革後首次閱兵。
阿楨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一彈未發,要嗎被干擾無法使用,要嗎被入侵謊報軍情,總之就是個坑爹系列,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阿楨
中俄反隱身雷達誰更強:俄式方案高效(楨:?) 中國後勁更足 2019/08/30 新浪軍事
當前,美國及其盟國正以極快速度的裝備F-35,加之以往F-22、B-2,以及未來的B-21,它們利用隱身技術對對手的優勢正在進一步加強。
這其中誰威脅最大呢?自然是中、俄,為此當然要反制。以609/YLC-8B和新型米波雷達等為代表,近年來中國在反隱身探測領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俄在反隱身探測領域還是在前行的。不久前閉幕的“軍隊-2019”論壇上,一款名為103Zh6首度亮相。
俄軍現役最新的55Zh6M是機動多波段一體化雷達系統的“先驅”,103Zh6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它的“迷你版”。
俄此類雷達的基本概念和新穎之處在于集成了不同頻段的雷達感測器,如VHF雷達大範圍探測目標和L/S波段雷達高精度跟蹤目標的能力,以最合理的方式實現各自無法實現的“獨特能力”。
雷達研製絕不僅是單純的電子技術,背後涉及了工程機械問題。如號稱“中國反隱身雷達旗艦型號”的609/YLC-8B,其雷達天線面積也有2個羽毛球場大,在研製時同樣面臨了結構問題。
完整的55Zh6M系統由KU-RLK指揮中心、RLM-M型VHF波段雷達天線(米波)面積達230多平方米相當於3個標準羽毛球場、RLM-D型L波段雷達天線(分米波)以及RLM-S型S波段雷達天線(釐米波)組成。這些雷達均採用為2維相掃技術(楨:中國3D!),扇形掃描模式下,最大探測距離、高度均為600千米,能滿足常規氣動目標和空天威脅的探測跟蹤需求,如高超音速導彈及其彈頭、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偵察機、隱身目標等等。
55Zh6M、103Zh6這類通過系統集成解決個體不足,算是典型的蘇/俄工程實現方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俄軍工在個體創新上似乎有點後勁不足。中國軍工同樣重視反隱身探測能力的發展,但在面臨技術抉擇時,首先考慮的則是把米波雷達的先天缺陷用創新的方式解決(楨:中國3D!)……(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俄擅長利用現有技術組合成新技術,這是研發能力和物質基礎不足的表現。
俄繼承了前蘇聯的工業基礎,產品大多傻大笨粗,再加上電子工業基礎薄弱,雷達也受到拖累
楨: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謢衛艦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謢衛艦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型驅逐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相關新聞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阿楨
朝鮮試射新型「導彈級火箭彈」 射程超380公里
朝鮮2019-08-24凌晨從咸鏡南道宣德地區向東部海域發射兩枚「飛行物」,官方證實,這又是一款不同於此前亮相過的近程導彈「可控型多管火箭炮」的新型號——「超大型多管火箭炮」。2箱式「可控型」是從履帶式發射車上發射,而4管式「超大型」則使用輪式車輛作為發射平台,報道認為,在當前朝美談判僵持不下之際,朝軍正在以兼具機動性、隱蔽性的新型武器替代「飛毛腿」導彈等現役落後武器。配備現代化制導的「超大型」口徑可能400毫米。國際市場上類似火箭炮使用衛星定位修正慣性制導的複合制導模式已經達到了400公里的最大射程,例如中國衛士2B的特定型號。
南韓追彈失準 攔截能力有問題 2019/07/27 中國時報
南韓《朝鮮日報》26日指出,與以往的彈道飛彈相比,北韓25日試射的新型飛彈展現出以更低高度飛行690公里的能力。專家認為,該飛彈具有躲避韓美飛彈防禦網,攻擊包括濟州島在內的南韓全境以及佐世保基地等部分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
可能與5月試射的同為KN-23地對地飛彈,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
韓美軍方在精密分析後於26日宣佈,2枚飛彈的飛行距離均為600公里,飛行高度為50餘公里。50公里高度是駐韓美軍的「薩德」或「愛國者3型」(PAC-3)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攔截難度非常大。
南韓軍方25日雖然捕捉到了第2枚飛彈發射的瞬間,但飛行距離超過430公里後,卻錯失了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攔截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韓軍對於超出預想的軌跡有些驚慌。
相關新聞
朝鮮試射導彈類似"伊斯坎德爾" 但仍落後韓國一步(楨:?) 2019-07-28 觀察者網
朝鮮2018年2月閱兵時首次展出「伊斯坎德爾」導彈
朝鮮公開最新研製近程導彈 朝官方稱優於現有系統
2019-08-10試射的導彈與之前朝鮮公開的導彈系統不同,採用了箱式發射器和履帶式底盤,彈體短粗,導彈外形和系統設計思路與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有相似之處。由於採用了箱式發射器,彈體不用裸露在外面,起到對導彈的保護作用,並參與導彈發射,大幅減少導彈發射的準備時間。而履帶式底盤則更適應朝鮮多山的地形,在複雜地形上的機動能力更強。
阿楨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阿楨
俄核子意外真相 疑為試射「美國攔截不了」的飛彈 2019-08-12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情報單位私下推測,俄國北部八日發生核子意外,是因為試射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失敗,造成至少七人死亡。
俄國總統普亭去年對國會演說時提過這種核動力飛彈「海燕」,普亭當時說,「海燕」是俄國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時最重要的武器。與傳統動力飛彈相比,「海燕」部分動力來自一個小型核反應器,所以射程不受限,能打到地球任一角落,而且路徑不可測,能低空飛行,也就是說,美國目前的飛彈攔截系統都攔不住它。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設在阿拉斯加與加州,設計宗旨是攔截太空中、路徑大致可預測的洲際彈道飛彈彈頭。
不過,許多軍事專家認為,普亭發展核動力飛彈是白費工夫,因為美國早在1950和1960年代嘗試過這種技術,卻失敗了。
非營利組織「美國科學家聯盟」核子專家潘達說:「發展射程無限的核動力巡弋飛彈很傻,不知道俄國軍工業專家有沒有勸過那些不太內行的領導人,這個點子很好,但美國試過了,很快就發現瓶頸和危險,最後放棄。」
這起事件很可能是1986年前蘇聯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災變以來,最嚴重的核子意外。美國官員尚未就此公開發表意見。
事件發生在俄國北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內諾克薩飛彈試射場外海。俄國軍方透過國營新聞社發布聲明說,一個液體動力火箭發動機在試射場爆炸,但輻射維持在正常水準。不過,這與距離試射場四十公里的北德文斯克市官方說法矛盾。市府負責民防的官員在市府官網發布公告說,兩個測量輻射的儀表顯示輻射劑量激增。俄國媒體後來報導,輻射劑量短暫激增到正常水準的兩百倍。
北德文斯克市府後來撤下官網公告,但當地居民已搶購碘片,防止甲狀腺吸收輻射。
俄羅斯國家核能公司(Rosatom)十日證實,事故發生時,正在測試「以同位素為動力來源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該公司有五名員工死亡。這是官方首次承認,這起事件是核子意外。十一日深夜,俄羅斯國家核能首次證實,一個小型核反應器在白海測試時爆炸。
回應
1960年代不行, 不代表2020不行呀...
阿楨
當然,正如三代半的戰鬥機也分三六九等一樣,採用跳躍滑翔技術的三代半戰術導彈當中也有能夠在M型彈道的後半截,利用自身較高升阻比和較強的耐高溫控制技術,進入平衡滑翔階段的型號,這種就更接近于真正的高超滑翔導彈了。
目前我們已經知道CM-401可能就屬於這一類。美國正在研製的高超聲速中程導彈也屬於此類。
第四代據傳是東風-17改進型,採用的是“高空重力轉彎”“水準全力起滑”的技術,這與俄羅斯的“壓低彈道”的方案相近,但把“彈道”壓得更低,直接帶迎角平飛,讓滑翔體產生足夠的升力,不必經過“三代半”的“跳躍滑翔”階段,直接進入“平衡滑翔”,這就是所謂的“全程滑翔”了。
除了東風-17,東風-31B、東風-26C的滑翔方式也與之類似,只不過這兩種導彈的滑翔速度更高,東風-26C的滑翔速度已經達到馬赫數14,東風-31B的滑翔速度可能要超過馬赫數20。
在如此高的飛行速度下,還要能夠有效控制飛行器的飛行軌跡,並且還能利用星光校準(不依賴GPS前提下提高精度的必要技術,核導彈必備,畢竟核大戰的時候衛星導航肯定GG了),能夠接收控制信號,能夠使用雷達或者光電系統觀察地面,以實現搜索和攻擊任務——這樣的技術目前為止只有中國掌握。
而相比之下,美國目前這類武器還處於設想階段,2017年負責科研的國防部副部長格裡芬曾說美國要理順相關的行政和決策體制,在高超聲速科研水準上趕上中國,悲觀地講,可能要到2032年。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世界上掌握全程滑翔技術的,還只有我國,俄羅斯是否掌握——我們現在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說,但美國還沒有掌握。但目前已經接近於實用,即將列裝部隊的,還只有我國。俄因為經費上的問題,在技術實用化角度有著比較多的限制。
但是美國作為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在任何高新技術領域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現在美國如此心急火燎的發展高超聲速技術,我們不能排除他們在這方面追趕的速度比格裡芬去年的悲觀預測大幅度提前的可能性。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7-28/doc-ihytcerm6846177.shtml
阿楨
第三代,東風-16,其特點是強調價格低廉,性能優越,用於取代東風-11系列。從高超飛行的角度來說,該導彈與第二代導彈相比基本相似,但是再入速度可以更高,有的彈頭拉起得非常劇烈,以至於在大氣層內可以打“水漂”——比如東風-21D。
東風-21D大氣中“打水漂”的彈道形狀,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出他們推測東風-21D末端彈道機動能力大概有幾十公里,也就是目標在瞄準點周圍數十公里內,導彈可以機動過去命中
第三代半:M-20外貿戰術導彈、CM-401外貿型反艦彈道導彈,這些導彈的高超聲速飛行原理與伊斯坎德爾相似,只不過中段飛行速度更高。M型彈道與前面二代、三代彈道導彈先飛出大氣層,彈頭在再入大氣過程中拉起的做法不同,該導彈的彈道被壓低,在達到50公里左右飛行高度時就以一個很小的角度加速飛行。這些導彈都採用了頭體不分離技術,因此整個導彈就成了一根很大的“長杆”,在進入下墜階段後,將導彈拉起,形成一定的飛行迎角,彈體就會產生升力,但這個升力不足以讓導彈形成滑翔,而是直接將彈體再次拋到更高的空中,從而形成M型彈道的第二個波峰。
M-20,伊斯坎德爾這些導彈都是這樣的彈道,也就是所謂“水漂”彈道,注意它的“水漂”高度是在大氣層上層,50公里的高度,而上面東風-21D的“水漂”高度較低
這樣的M型彈道可以起到類似于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的作用, 在大氣中進行一次彈跳,具備較高的突防能力。但是由於其飛行高度仍然在50公里左右,仍可以被防禦。這次韓國就宣稱引進自以色列的“綠松石”雷達監控到了飛到50公里高度的朝鮮導彈,並對其進行了跟蹤。美國此前也一再保證“愛國者3”導彈能夠攔截“伊斯坎德爾”導彈,而更先進的“愛國者3-MSE”的攔截效率還會比較高。(楨:? 南韓追蹤北韓KN-23失準:類似俄「伊斯坎德」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高度50多公里,可飛500-690公里。」50公里是駐韓美軍「薩德」或「愛國者3型」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
阿楨
朝鮮試射導彈類似"伊斯坎德爾" 但仍落後韓國一步(楨:?) 2019-07-28 觀察者網
朝鮮2019-07-25試射類似俄羅斯“伊斯坎德爾”的戰術導彈獲得成功,據稱該導彈在50公里高度,成功飛行600公里以上。
想成為“世界第四個高超聲速大國”的印度,上個月進行的試飛失敗,把第四這個頭銜拱手讓人。
當然其實印朝都遠算不上第四,實際上,韓已經進行過玄武2試射,從外形到彈道,都和“伊斯坎德爾”相似,射程能達700公里。
這裡需要再解釋一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水準和分類問題,畢竟如果只是在大氣層內達到馬赫5以上速度的話,世界上所有能造彈道導彈的國家都能算是了,而如果把在大氣層高層“打水漂”為標準算的話,那麼第二帝國的巴黎大炮的炮彈就算了……真正的高超滑翔得是錢學森彈道,不能是利用“水漂”效應把自己彈起來,而是要有較高的升阻比,實現升力和自身重力的平衡,以穩定的軌跡在大氣層內進行滑翔,這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高超聲速滑翔”的概念。
根據我國航太公司對自身彈道導彈武器系統的分代,我們或許能夠把這個問題說明白。
第一代戰術彈道導彈,就是東風-15,該導彈採用機動式發射,屬於“純粹”的彈道導彈,也就是導彈按照能夠取得最大射程的彈道飛行,在火箭發動機工作停止以後,彈頭完全就按照最後確定的彈道飛行,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只要採取一定防熱措施避免高溫損壞彈頭內部的設備即可,並不利用大氣層對彈頭的軌跡進行改變,同時也由於再入速度快,大氣也基本不影響彈道。
第二代,東-15A、東-15B,東風-15A在東風-15導彈基礎上採用捷聯慣導設計,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東風-15B導彈則在再入大氣過程中進行拉起減速,然後利用空氣舵,在下墜過程中調整自身軌跡,從而實現精確命中。
這種在再入過程中利用大氣減速,進行小幅度彈道變化,來提高導彈命中精度的技術,已經開始有點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雛形了,但與真正的高超飛行器相比還差得遠。美國的“潘興2”和蘇聯部分彈道導彈也採用了類似的技術。
阿楨
南韓追彈失準 攔截能力有問題 2019/07/27 中國時報
南韓《朝鮮日報》26日指出,與以往的彈道飛彈相比,北韓25日試射的新型飛彈展現出以更低高度飛行690公里的能力。專家認為,該飛彈具有躲避韓美飛彈防禦網,攻擊包括濟州島在內的南韓全境以及佐世保基地等部分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
可能與5月試射的同為KN-23地對地飛彈,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
韓美軍方在精密分析後於26日宣佈,2枚飛彈的飛行距離均為600公里,飛行高度為50餘公里。50公里高度是駐韓美軍的「薩德」或「愛國者3型」(PAC-3)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攔截難度非常大。
南韓軍方25日雖然捕捉到了第2枚飛彈發射的瞬間,但飛行距離超過430公里後,卻錯失了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攔截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韓軍對於超出預想的軌跡有些驚慌。
試偵測日韓F-35 俄提前交運陸第2團S400系統 2019/07/26 中時
中共是俄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第一個外國買家, 2014年簽署2個團的S-400合同,2018年春交運了第1團,第2團則已在近日開始由海運交付給中國大陸。
相關新聞
俄2019-07-12交運土耳其S-400
美不賣F-35拉倒!土另覓中殲-31或俄蘇-57
土國訂製F35接手多 造價跌破8千萬美元
嗆美硬到底!伊朗試射流星3飛彈 2019/07/26 中時
伊朗在波灣與英美關係緊張之際,試射了射程1,000公里的「流星3型」(Shahab-3)飛彈。不過,五角大廈官員說,這並不會影響航運或美國基地,飛彈從伊朗南方射向德黑蘭北郊。
中導條約08-02失效 美將瘋狂測試中遠程導彈 2019/07/25 中時
隨著美國單方宣佈廢除的《中導條約》(INF)將於8月2日正式失效,美軍將加緊將多種新開發但未進行試射的中遠程導彈排上日程,特別是今年改名為「精準打擊導彈」(PsSM),將把原先壓制在499公里的射程向上突破到500公里以上。
阿楨
美國版東風21D研發面臨推遲:犯了一個基礎性的錯誤 2019-07-19 觀察者網
特朗普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後,陸軍遠端精確火力現代化計畫(LRPF)中第一種型號PrSM(精確打擊導彈)將在今年進行首飛,計畫202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然而,據美國《防務新聞》7月18日報導,陸軍希望最先部署的PrSM是一種反艦彈道導彈,但是他們現在明白,沒辦法直接用海軍現役的導彈引導頭直接來解決問題。因為這些現役導彈都是為“掠海飛行”的導彈設計的,而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必須從上面向下掃描。
東風-21D的引導頭能在馬赫7速度下正常工作
外貿型CM-401最大速度馬赫6,平均速度馬赫4,也就是其雷達能夠在3~4馬赫速度下工作,這已經比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潘興2導彈先進了
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是一個現代工程技術的難題,東風-21D/26已前後發展三代,美國技術是當年“潘興2”導彈的引導頭,為了讓其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工作,在減速階段要把速度降低到2-3馬赫。
當然美國在雷達電子技術領域實力雄厚,假以時日研製出一款性能超過東風-21D的新雷達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但問題是解決工程問題是需要時間的,而現在美國“大幹快上”的“洋躍進”之風盛行,恨不得明天就擁有可以抗衡中國“東風快遞”的新導彈,這結果可能就會欲速而不達了。
發射東風21D回應美國軍演 中國擁有三層火力狙擊航母 2019-07-19 新浪軍事
中國這次在南海演習,與近期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這一海域的一系列活動有關。
分析認為,對付敵方前來挑釁的海軍編隊,中國可能已形成三種戰法:第一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攔截;第二是東風-21D;第三是駐守島礁的反艦導彈。
導彈多燒錢?1枚戰斧159萬美金 東風-21D約1.5億人民幣 2019-07-19 新浪軍事
日本新神盾艦戰力如何:能攔中國東風導彈卻無力進攻 2019-07-19 新浪軍事
“羽黑”號的“宙斯盾”驅逐艦是日本“愛宕”級驅逐艦的改進型號。由於採用了基於美國“宙斯盾”-9型的日本版、標準-2以及標準-3防空、反導導彈,因此可以很好的在美國的反導體系下完成反導任務,甚至於連“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也可以很好的攔截。
回應
連它老爹老母都無法攔截東風二十一,小編你寫點別的行不?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7-19/doc-ihytcitm3117844.shtml
阿楨
東風-17刁鑽極速的決殺飛彈 2019/07/04 旺報
大陸再現新款飛彈。據瞭解是一種助推滑翔飛彈,由東風系列彈道飛彈發射升空,是一種高超音速與滑翔可變彈道兩種高新技術兼具的武器。
外媒報導,很可能是中國近期已經多次試射的新一代彈道飛彈「東風-17」射程達到1800至2500公里。
美媒分析,飛彈在運用高超音速滑翔器(HGV)設計之後,不僅具備彈道飛彈原本已經極難攔截的高超音速飛行特點,還可以通過在大氣層或其邊緣滑翔機動,借助空氣動力產生多樣化、複雜化的規避飛彈,令反飛彈武器無法攔截。
西媒報導,中國至少進行了2次東風-17飛彈試射,報導中展現的發射成熟度,意味著此一助推滑翔飛彈武器已經少量裝備使用。
東風-17在60000米高度開始高超音速滑翔,能夠同時借助氣動力進行調整或規避,從而令它獲得普通彈道飛彈所沒有的彈道靈活性,對於反飛彈武器來表示,這種幾乎不可測的機動能力令其無所適從。
薩德、神盾有心無力
外媒報導,美國軍方人士早已注意到新型高超音速滑翔的6次試驗,並認為己發展成功。也有情報機構認為,這種武器可突破飛彈防禦系統,除了其自身出色規避能力外,也令薩德、陸基神盾等反飛彈系統攔截武器數量進一步變得不足。
東風-17的試射目標位於西北境內靶場,可滿足所需射程和全程監控需求。東風-17主要是中國火箭軍的東風-16B飛彈基礎上發展的,非常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現役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器彈道飛彈設計,預計2020年左右達批量作戰能力。
阿楨
陸彈道導彈成航母殺手 2019/07/04 中時
中共解放軍近日在南海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射,對南海宣示主權的意義重大,更引起了美國與其亞洲盟國高度關注。
《衛星通訊社》引述俄羅斯軍事評論員卡申的分析稱,目前,中共幾乎是唯一將反艦導彈導彈形成系列生產並列裝部隊的國家,伊朗雖也進行此類研究,但研究成果尚未被確認。
卡申指出,反艦導彈導彈與打擊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不同,反艦有雷達或光電導引。但是當導彈在大氣層中以超音速飛行時會產生等離子雲,使得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如果彈道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能根據陀螺儀和加速感測器等慣性導引系統運作,一路呈盲飛狀態直到擊中目標。但若要打擊移動目標,就必須降速至3馬赫或略高,此時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不過,降速之後導彈容易被攔截,而且降速後高度降低,導引系統的掃瞄範圍就更小,容易失去目標。為此導彈除了要在發射前獲知移動目標位置外,還必須依其行進資訊推算導彈抵達時的目標位置,否則以航母戰鬥群大約30節(約每小時60公里)的航速,導彈到達目標區時,航母可能早已離開至較遠的區域。
為彌補這段位置資訊落差,導彈在中段大氣層或其邊緣的太空飛行時,可向其傳遞目標位置變動資訊。但要完成此項任務,對目標的持續觀測就不能中斷。正因為如此,共軍在南沙擴建島礁後首先建立戰略基礎設施,包括雷達站、電子偵查站、港口和飛行跑道等。透過以此為基地的在無人機、巡邏飛機、艦船和其它工具協助下,可對敵艦動態進行不間斷的監控。
共軍在南海已建立起複雜偵查打擊系統,各種打擊手段和偵查工具都必須經過不斷測試和完善,因而需要定期舉行導彈試射演習。
相關新聞
澳媒:中國軍隊具備良好條件 阻止96年台海危機重現
阿楨
成功測試(楨:?) 俄S-500可能提前交付部隊 2019/06/26 中時
俄羅斯副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2019/06/25說,他們最先進的S-500長程防空系統經過成功的測試後,可能提前交付部隊。原本防長說S-500可望從2020年起交付。
而先前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便表示,會考慮未來採購S-500,甚至向俄總統普丁提議,兩國共同生產這套防空系統。
S-500是針對未來25年的軍事需求,測試時能夾遠達481.2公里的目標,而這比目前任何防空系統的射程還多了80公里。S-500能同時偵測,並攻擊10枚秒速超過4英里(約6公里)的彈道飛彈彈頭。此外,它還有好幾個獨特的雷達系統,以對付不同的目標。例如,它會有不同的雷達來偵測戰機、直升機,無人機與飛彈。而部份五角大廈官員擔心,這新系統功能強大,可能威脅美軍的F-22,F-35與B-2等隱形戰機。
目前已知S-500會用能發現,並追蹤全域空中目標,同時可以提供敵友辨識及判別優先目標的相位陣列天線雷達。S-500會用由96L6-TsP高空鎖定雷達改良的91N6A(M) 戰鬥管理雷達,以及新型76T6多目標辨識雷達與77T6 ABM交戰雷達。
阿楨
美軍或受中國霹靂15刺激 將秘密研發AIM-260遠端空對空導彈 2019-06-22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航空航太週刊》網站首次確認射程260公里的新一代遠端空對空導彈AIM-260,已在2年前由洛馬研製,預計2022年服役。
美軍眼中的霹靂-15,其實不是殲-20內置彈艙中攜帶的中距,而是殲-16曾攜帶的霹靂-21遠端/超遠端空對空導彈,霹靂-15和AIM-120D相當。
霹靂-21彈長度5米射程400公里,可由殲-16和殲-20外置掛載,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雙模制導,利用雙向資料鏈修正彈道,對美軍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的巨大威脅。
AIM-120D雖比AIM-120C射程擴大了50%,達到了160公里左右,還採用了最新的雙向資料鏈技術,但在射程方面和新型遠端空對空導彈的差距十分明顯,因此,美國海空軍據此罕見推出了“快速採購計畫”,而且瞞天過海到現在。
AIM-260也叫JATM導彈,前身也叫“遠端交戰武器”(LREW)專案。
其外形迄今仍是高度保密的,此前公佈的概念圖顯示是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並沒有採用歐洲“流星”導彈的衝壓發動機,其彈體長度和AIM-120一致(楨:?),完全可以放進F-22和F-35的內部彈艙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22/doc-ihytcerk8577828.shtml
055大驅有112垂發單元 但還有三款急需導彈尚未露面 2019-06-22 新浪軍事
參考052D可確定055型會裝載紅旗-9B防空導彈和鷹擊-18反艦導彈,而另外3款新型導彈卻遲遲沒有曝光。
類似美國ESSM超級海麻雀的“雙5”中程防空導彈。“雙5”的意思就是射程為50公里,速度5馬赫,可以實現一坑四彈的裝填。
類似於標準-3的海基反導攔截彈。
鷹擊-18陸攻巡航導彈最大射程將超1500公里。
回應
都沒說道點子上。大垂發當然是打擊助推段戰略導彈和基反衛星。
阿楨
中國疑試射潛射巨浪3或裝備高超音速彈頭 射程1.2萬公里 2019-06-03 新浪軍事
6月2日淩晨,山東、山西、河南和河北多地的網友在天空中發現了一個發光體,結合中國遼寧海事局網站6月2日發佈的“遼航警0096”航行警告的內容,可以判斷,這是中國對潛射巨浪-3導彈安裝了高超音速彈頭的一次試驗。
巨浪-2B可攜載6枚核彈頭射程可達11000公里,巨浪-3可攜10枚核彈頭射程可達12800公里,如果能利用高超音速武器的不可攔截性,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什麼先進反導系統,對此都只能是望彈興歎!
如今中美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又在軍事、高技術與政治較量不斷的前提下,此前美國也進行了洲際導彈的試驗,俄宣佈已成為第一個裝備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而美國也已宣佈要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進度,中國此刻試驗,該是對上述事態的最好回應擊,也有對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官方立場的聲援。(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射程也會增加20%以上吧
打擊到其全境的最遠的直線距離1.28萬,加上變軌機動損耗的距離,真實的射程肯定不止這個數。
美軍高調曝光陸基高超音速武器 將重建中導部隊 2019-06-03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陸軍新聞服務處稱,未來高超音速武器的首次聯合飛行測試將于明年進行,之後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測試,直到該武器在2023投入使用。外形類似于蘇聯SS-21“圓點”彈道導彈,採用格柵式尾翼,彈頭中含有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將被空軍和海軍採用。
從公佈的照片看,或許可以將這種武器看成是陸軍“潘興”II中程彈道導彈(射程1800公里東風-15B相似)或者是“戰斧”陸基發射巡航導彈(射程2500公里和東風-10類似)的替代產品,這兩種武器系統已經在冷戰末期的《中導條約》中被規定銷毀。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6-03/doc-ihvhiews6489178.shtml
圖博館
伊朗展示新型巡航導彈 聲稱射程達1350公里
2019-2-2,為慶祝革命勝利40周年,伊朗軍方展示了最新的陸基巡航導彈Hoveizeh,射程超過1350公里,能快速準備發射和超低空飛行,高精度和破壞力也很強大,具備抵禦電子干擾的能力。視頻中,一枚導彈發射後落在沙漠某處地方。伊朗已經攻克噴氣發動機生產難題,能夠製造“各種系列”巡航導彈。
美聯社報導,伊朗擁有的導彈射程最遠2000公里,足以打擊“對手”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去年5月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聲稱這項協定有“缺陷”,包括沒有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
伊朗近年多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屢屢指認伊方試射違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
伊朗今年1月中旬使用國產運載火箭發射一枚衛星,衛星沒有能進入預定軌道。那以前,美國警告伊朗不要發射運載火箭,稱發射運載火箭與洲際彈道導彈所使用的技術幾乎相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
伊朗說,伊方導彈不具有運載核武器的功能,試射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發展彈道導彈是為自衛,系伊方不可剝奪的權利。
伊朗2015年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協議。根據協定,伊朗限制鈾濃縮等核活動,獲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的情況下,聯合國、美國和歐洲聯盟解除協議所涉對伊經濟制裁。美國去年退出伊核協議後全面恢復對伊制裁。(吳寶澍)(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新聞
無視威脅!伊朗公開全新導彈,軍方警告西方別干預!
射程覆蓋中東全境,伊朗版東風10巡航導彈亮相,美:從哪買的?
俄或建造陸基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回應美國
俄核潛艇將裝備高超音速導彈 射程500公里成美新威脅
俄軍深海戰略魚雷射程近乎無限 潛深2000米無法攔截
美俄要退出中導條約有何啟示 中國在軍控領域別上當
中國加快部署中程導彈 美軍僅靠海空基平臺難以對抗
圖博館
美生產微型核彈頭對抗俄巡航導彈 我國又該如何應對 2019-02-02
位於日本長崎大學的“核武器廢除研究中心”稱,截止至2018年6月份,全世界共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器,總數約14450枚核彈頭
美國正式宣佈W76-2低當量核彈頭投入生產, W76-2是三叉戟洲際彈道導彈的W76-1彈頭的改進版,只有5000-7000噸,威力遠遠小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打擊廣島的2萬噸原子彈。美的理由,是俄羅斯已經部署了的9M729巡航導彈,射程超過了2500公里,美軍駐歐洲所有基地都將遭到打擊。
通常來說,洲際戰略核武器的戰鬥部威力都追求大當量,從百萬噸級當量到數萬噸級當量,這樣令敵國遭到打擊後徹底無力進行核反擊。從來沒有一種核彈頭的當量像美制W76-2。所以,在美國引起了質疑,美國國會的民主黨認為,所有核武器的性質都是戰略性的而不是戰術性的。還有人擔心,在低當量核彈頭發射時,不知道使用哪種武器的敵人會像部署強力彈頭一樣做出反應。
近日美俄頻頻擦槍走火,在博弈過程不斷較量。先有美單方面宣佈退出《中導條約》,聲稱9M729違反《中導條約》,但俄表示沒有違反,為了表示誠意,俄公開9M729的技術細節,最大射程是480公里,但是美國和北約成員國沒有出席活動。
之後由於美國干涉委內瑞拉內政承認瓜伊多為委“臨時總統”,委宣佈與美國斷交,並要求美外交人員在72小時內撤離。而俄強烈反對美國的做法。
在這一敏感時刻,美俄戰機攔截事件頻發。美國空軍戰略偵察機RC-135V和海軍P-8A反潛機在克裡米亞和庫班海岸附近、黑海國際水域巡航,頻頻在俄西部邊境偵察。而俄兩架圖-160轟炸機之前在加拿大北冰洋上空飛行,美國和加拿大空軍出動攔截。
為應對低當量核彈頭導致核戰爭門檻大幅度下降的威脅,中俄都會針鋒相對的發展中遠端彈道導彈和遠端巡航導彈,例如俄聲稱在2019年部署第一個先鋒超高音速洲際導彈團,而中國則立即公佈了東風-26中遠端精確打擊彈道導彈的發射畫面。(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相關新聞
美媒:美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 正式退出中導條約
俄外交部:美國至今沒有提出俄違反《中導條約》的證據
北約打造四支常態戰鬥群應對俄軍威脅 全年演練不停
回應
不管核彈頭是不是低當量,只要用了,那就是發動了核戰爭!那就不要埋怨別人用大當量的核武器還擊了!這只能說是自找的!
北約這幾條人填俄牙縫都不夠,還是和為貴吧,別把俄逼極了,俄七千多枚核彈足夠將北約全毀了.
圖博館
東風26導彈滑翔彈頭速度高達15馬赫 可實現空中轉彎 2019-01-27 觀察者網
2018年的光華科技獎報獎檔中,描述了東-26導彈的機動滑翔彈頭的試驗過程。當時是使用東風-4改造了一枚東風-4T,將其彈頭更換為用於驗證東-26滑翔彈頭的測試飛行器,進行了成功的試驗。此後,進行了類比攻擊地面目標的試驗。
文中還專門提到由於要類比的目標面積很大,難以在靶場上建造1:1的類比設施,所以利用靶場的地形特徵,讓彈頭在空中轉彎,從不同角度觀測目標區地形,來實現模擬攻擊。這也表明了東-26的彈頭具備了較強的橫向機動能力,而其中提到的模擬靶標,很可能是指關島的美軍基地。
其中還提到東-26導彈的滑翔速度,為15馬赫,遠超過了目前為止其他型號高超聲速滑翔導彈。
基本上來說,東-26作為人類第一種採用助推-滑翔技術的固體燃料中遠端導彈,其地位是很穩固的——因為俄羅斯與其對應的型號Rs.26在2017年就宣佈停止開發了,事實上如今的“先鋒”,基本上就相當於把我國此前用於進行飛行試驗的東風-5發射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試驗彈,拿來直接服役……
而我國的固體燃料洲際滑翔導彈,東風-XXB,在2018年已經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
當然了,還有美國“認證”的,更早些時候,沙場閱兵後,東風-17導彈發射10倍聲速的高超彈頭,精確擊中目標。
總之,我國除了讓主流媒體公開出來聲明,我國高超聲速彈道導彈已經服役,而且技術上比美俄領先……其實做給“有心人”看的動作並不少,只是我們不追求媒體的轟動效果,更像是一種“你懂的”的方式。
至今還有人認為,2010年反艦彈道導彈打靶“過於戲劇化”,因此不相信……只能說,這事啊,美國人信,就行了唄,你看阿波羅登月還有那麼多“陰謀論者”不相信呢不是嗎?紅外反導預警衛星的國家,不難確認這些試驗的真實性和這些導彈武器的技術水準,也就是說,美國軍方和科研界,其實是絕對能get到我們的意思的,這些人是不需要看大眾媒體來瞭解中美俄實際導彈技術對比情況的。這段新聞內容本身對於潛在的敵人,應該說,已經足夠了。
相關新聞
沙特東風導彈基地附近新增工廠 或自行生產彈道導彈
圖博館
美媒解讀新版星球大戰計畫:貌似可行但實施難度太高
特朗普總統17日在五角大樓主持公佈了其政府備受期待的《導彈防禦評估報告》,這份路線圖旨在保護美國及其海外基地和地區盟友免受某些國家發射的遠端導彈的威脅。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2019-01-18報導,這份報告提出諸多新觀點,包括為F-35戰機配備反導武器,研發搭載鐳射武器的無人機,以及評估在太空部署攔截裝置的可行性。最後一部分也許會讓你想起雷根總統上世紀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畫。
五角大樓並不認為自己能夠挫敗一場大規模核襲擊。換句話說,確保相互毀滅原則依然適用。
報告中的各項改進和新倡議旨在防禦來自某些國家的有限導彈襲擊。根據現有專案,美國海軍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的水面軍艦數量將增加超過50%。目前,美國海軍的5艘“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和33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有能力探測來襲導彈,並用標準-3攔截彈將其擊毀。到2023年,具備這一能力的戰艦數量將達到60艘。
美國也在強化現有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攔截彈。這種攔截彈能引導一個動能攔截器與來襲的核彈頭迎頭相撞,從而在太空中將其摧毀。美國目前在阿拉斯加州部署了40枚GMD攔截彈,在加利福尼亞州部署了另外4枚GMD攔截彈,並且希望在2023年前再增加20枚。
最後,是一個重大問題,天基導彈防禦。
報導稱,這一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畫中首次提出。根據評估報告,五角大樓“將研究開發和部署具備助推段攔截能力的天基導彈攔截裝置”。它們會接收感測器網路發出的警報,然後在導彈釋放彈頭前快速將其擊落。但是,這會導致太空軍事化。大規模部署導彈預警衛星會對國防預算構成沉重壓力。對手也可能通過製造更多導彈、開發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等方式進行反制。
評估報告中的一些概念(如標準-3IIA)聽上去還相對現實,但其他概念(如在太空部署武器)則面臨技術和經濟上難解的問題。30多年來,在投入了數千億美元後,這些難題依舊懸而未決。
回應
估計這次航太計畫拖垮的不是蘇聯,而是蘇聯的對手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2019-01-19/doc-ihqfskcn8560229.shtml
圖博館
哈工大教授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其成果保密令西方著急 2019-01-09 新浪軍事
劉永坦院士的研究主題和我們常見的雷達完全不一樣,他們長得像一杆杆電線杆,但卻在一個場地上同時樹立起幾百根,每根之間還連結著大量電線,這種很奇怪的雷達卻可以探測4000至5000千米之外的航空母艦或者轟炸機的飛行,也就是說,雷達可以在廣東沿海看見澳大利亞的目標,這是不是很神奇呢?又是什麼科學原理呢?讓我們看下去。
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常規岸基微波預警雷達存在所謂的“盲區”,最多只能探測40公里範圍內的水面艦艇及飛行目標。為了突破這一限制,近幾十年來,世界主要大國均在大力發展高頻雷達。作為新體制雷達的傑出代表,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HFSWR)利用高頻電磁波沿海面繞射傳播的特性,可實現對數百公里之外的海面艦船目標和超低空飛行目標進行超視距探測。
HFSWR借用電離層作為傳播媒介,實現對雷達視距外的遠距離目標進行預警監測,其作用距離一般為4000千米,高頻地波雷達則利用了高頻電磁波的垂直極化特性及其沿海表面低損耗的傳播特性,實現超視距目標的探測,其作用距離一般在400千米。而新一代高頻地波和天波雷達由於波長長,具有反隱身、反低空突防、抗反輻射導彈和超視距預警等優勢,已經成為反隱身和遠端警戒的重要武器之一。但是,現有用於目標探測的高頻地波雷達一般採用大型對數天線發射,高數十米,並採用數百米長的大型陣列天線接收,占地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例如,加拿大的某高頻地波雷達的發射天線為架設在高40米鐵塔上的對數週期天線,接收天線為40個單元並鋪設在1.5千米長的海岸線上。不過,劉永坦院士的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實現了新一代遠端警戒雷達的技術創新,而這些創新成果高度保密,讓西方國家著急瞭解我們是怎麼快速解決問題的。
一些軍事專家認為,新體制雷達是雷達領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由於工作頻段和工作方式的特殊性,使其在對付目前雷達的四大威脅:隱身技術、電子干擾、反輻射導彈和超低空突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較之於預警飛機等,造價低廉,是國防技術發展的重要神器之一,堪比核潛艇和航空母艦。(作者署名:高科技前沿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9/doc-ihqhqcis4391688.shtml
圖博館
高頻地波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 曾發現隱身空中目標 2019-01-09 新浪軍事
2019年1月8日中國著名雷達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劉永坦獲取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就是國產“新體制雷達”高頻地波探測雷達,這種雷達據說成功探測到隱身目標,是中國防空又一種反隱身利器。
高頻地波雷達的電磁波並不在大氣層之中傳遞,而是利用高頻短波與海浪相互作用來探測目標,由於工作頻率低、波長較長,因此探測距離遠,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現有隱身目標主要針對微波雷達,對於短波效果較差,因此高頻地波雷達反隱身能力較強,另外電磁波是在海浪上“前進”,因此可以繞過地平線探測水面,具備超視距探測能力,傳統微波雷達視距局限在地平線以內,這樣就限制它的探測能力。
高頻地波雷達與傳統雷達相比,探測距離遠,覆蓋範圍廣,一部雷達作用範圍相當於數十部傳統體制雷達,尤其它的超視距、反隱身等方面能力是傳統雷達無法比擬的,在現代防禦體系之中價值重大,高頻地波雷達與遙感衛星相比,造價又非常低,資訊即時性較好,可以作為遙感衛星補充,正是擁有這樣優點,高頻地波雷達是現代雷達發展一個熱點,當然高頻地波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天線陣列龐大,整個雷達系統占地面積相對也比較大,機動不便,容易被探測和攻擊,不過考慮到優點,這些缺點還是可以接受的。
國內相關單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高頻地波雷達研製,包括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其中武漢大學的OSMAR系列高頻地波雷達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劉永坦院士所在的哈工大也是中國高頻地波雷達研究重鎮,上世紀80年代在英國完成高頻地波雷達信號處理系統研製,回國主持了國內高頻地波雷達研製項目。
目前國產高頻地波雷達還在繼續發展之中,還在研製體積更小、機動性能更好的型號,實現車載或者艦載,拓展雷達探測範圍,同時還在多基地組網、抗干擾等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提高雷達探測能力和覆蓋範圍。
國產高頻地波雷達裝備部隊之後,有效增強了中國對於領空和領海探測能力,尤其遠距離探測隱身目標、巡航導彈、掠海導彈等能力更加寶貴,將中國防禦體系向前推進了數百公里,增加了防禦縱深,提高了預警時間,同時它也可以用於海洋遙感、自然災害預測等用途,讓海洋活動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安全。(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9/doc-ihqfskcn5402941.shtml
圖博館
俄媒:中國用S400成功攔截時速1萬公里高超音速導彈
俄羅斯《觀點報》2018-12-22稱,12月上旬在中國國內靶場進行“在類比敵方實施高強度電子干擾條件下,中方使用S-400系統配備的48N6E導彈,在約250公里外成功攔截了速度為每秒3公里(約8.82馬赫)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靶彈”,相當於中程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速度,“是俄羅斯武器最有效的廣告”。
報導提到,不清楚中國是否引進了射程達400公里的40N6導彈,該導彈不久前才裝備俄軍。俄專家稱,只有配備這種導彈,S-400才具備完整的戰鬥力。
回應
這些年俄羅斯的武器最擅長吹牛逼
是嗎?跟美國武器比,誰吹牛更厲害?
標準3打3500公里的導彈都有15馬赫,NMD的攔截彈GBI是18馬赫以上的
高超音速彈道導彈不是高超音速飛行器,高超音速飛行器飛行軌跡複雜,飄浮不定,難以預測,比彈道導彈更難以讓敵方反導系統攔截,可在本土對世界任何地區實施瞬間和高精確打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2-25/doc-ihqhqcis0026175.shtml
圖博館
美日反導系統再次成功試射 對我東風導彈構不成威脅 2018-11-17 新浪軍事
2018年11月初,美日最新反導系統再次試射取得重大成功!這是一次標準-3 Block IIA攔截測試,成功測試對美日聯合的反導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這次反導實驗被許多人有意解說為:對東風快遞形成了威脅,那麼東風快遞遇上大對手?這話誰信誰上當了,根本談不上什麼威脅。
目前美國的反導技術尚談不上什麼成熟,只能說解決了有與無,標準-3攔截彈到目前為止的測試成功率不足四成,這還是靶場條件下,實際條件只能更低。
更重要的是形勢依然在發生變化,可以說,當美日為試驗成功正得意之時,也許才發現東風又升級了。伴隨著中國技術的整體進步,東風快遞技術水準也是一樣提高了,在2018年初,推出了最新的東風17導彈,不要小看這款導彈,它為我軍首款安裝高超音速戰鬥部的導彈。
我們的高超音速戰鬥部採用滑翔彈道,主要優點有二個,第一,可以讓射程大大延伸,最大射程可以增長至少50%。第二,難以攔截,滑翔彈道為波浪式,起伏不定,也可以隨意的變軌,別說對手,連設計者也無法給出其具體的彈道,這就造成攔截難度呈幾何倍數上升。再加上,它的速度又特別快,高超音速為5倍音速以上,速度已快到無法攔截的水準。
對現有反導技術來說,這種戰鬥部完全無法攔截,可以輕鬆的擊穿反導系統的防禦體系。美日希望憑藉先進技術形成所謂的優勢,卻忘記了一點:有矛就有盾,我們也在不斷的發展針對性的技術。
回應
盾永遠是落後於矛的發展,這麼聰明的美國佬,難道不知道這個淺顯的道理麼?不過是軍火商們,要賺錢的理由吧。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7/doc-ihmutuec1126256.shtml
俄研發高超音速靶彈將超4倍音速 用於考驗S-500性能
據《俄羅斯報》網站2018-11-14報導,俄“閃電”科學生產聯合體專家正在研發高超音速靶標導彈,它將用於開發可摧毀最先進飛行器的、大有前景的S-500防空系統。
回應
超4?超5高超音速!
圖博館
美媒:中國紅旗9導彈優於俄軍S300 但還不如S400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8-11-12文章,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的改進型已經超過了俄原版的S-300,但性能尚不足以威脅目前的最先進的S-400。
1995年紅旗-9列裝了部隊,並且此後一直在不斷現代化。而2004年中國採購S-300PMU-2為開發紅旗-9的改進版提供了更多資源。據報導2018年運抵中國的S-400可能將進一步促進紅旗-9的發展。據稱紅旗-9A通過改進電子設備增加了額外的反導能力。而此次在珠海航展公佈的紅旗-9B改進版可以提升了射程,其射程可能達到250或甚至300公里。
美媒稱令人擔憂的是中國願意出口紅旗-9,而中國出口價格可能比S-300更便宜,此前土耳其防空導彈競標中,紅旗-9就曾擊敗過S-400和法國紫菀、美國愛國者,最後由於某些原因使得土耳其採購了S-400。有趣的是巴基斯坦採購紅旗-9後可能會出現印度派出S-400對抗的情況。
回應
這是實話,要麼我們幹嘛要買S400
按照美國人所說,紅旗九有無數改型,可能類似美國標準三的主動雷達反導彈也在其內,就單項性能來說,紅旗九可能還超越了s400,但s400是整合了一個系統,有些東西還是值得中國人學習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12/doc-ihnstwwr0649487.shtml
圖博館
美陸軍著眼構造新型反導系統 應對中國戰術彈道導彈
據防務新聞2018-10-16報導,在新的大國競爭戰略下,國防部正在要求陸軍重新調整自己的反導計畫,升級自己的反導系統以應對來自中俄的導彈威脅。
反導對於美國陸軍不是很陌生,美國陸軍獨自尋思如何發展反導能力已經尋思好幾年了。從2012年開始,陸軍就開始發展“陸軍反導”(AMD)計畫。當然,正如一切計畫一樣,2012的年AMD計畫沒能趕上變化——面對中俄持續更新的彈道導彈,美國陸軍在2015年更新了AMD發展計畫,然後到了2018年,15年的AMD計畫也落伍了。
美國陸軍正著眼於構建一套整合的多層級攔截系統,該系統將整合美國陸軍擁有末端攔截和中段攔截資產。迪金遜說:“新的陸軍反導計畫將以‘集成’和‘分層’為目標進行發展。”
他指的是將中段攔截的愛國者-3和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也就是著名的薩德系統整合在一起,讓陸軍有能力建立整合並多層級的反導體系,提高陸軍對抗彈道導彈的打擊效能,同時利用整合的防空體系為指揮官提供更多的靈活性。
當然,想要一個整合的反導體系,當前的硬體都是不夠用的,陸軍必須為當前硬體進行升級。陸軍空間導彈防禦局在開發一套集成的反導指揮系統,以取代目前陸軍各防空單位“愛國者”的防空指揮系統。新系統將擁有一套新的指揮控制(C2)系統和一套新的、能力更強的雷達。
此外,新的戰略方針下,陸軍也將開發一套被稱為間接火力保護增量2(IFPC Inc.2)計畫的方案,來應對巡航導彈威脅,並可能在IFPC Inc。 2這套方案結束之前獲得一些臨時的防護能力,比如隸屬於旅戰鬥隊防空的防空導彈發射車Shroad。
迪金遜指出,在導彈防禦方面,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應對所有威脅。但是,陸軍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手段,提高對手的打擊難度。”
回應
沒用,中國導彈正向高超音速、多彈頭攜帶發展,歷史上矛與盾的交互發展,總是矛占上峰。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0-17/doc-ihmhafis1605157.shtml
jsoujsou
然而這只是開始。由69個RMA單元組成的直徑5.5米的雷達,其靈敏度將比SPY-1D提高300-700倍,探測距離提高到原來的5倍,隱身戰機目標在其面前基本將無所遁形。該雷達可能被用於美國目前計畫建造的下一代防空巡洋艦上,新型巡洋艦將用於替代目前的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下一步,由97個RMA單元組成的直徑6.8米的雷達,其靈敏度將提高1000多倍;由216個RMA單元組成的直徑10米的雷達,其靈敏度將提高10000多倍!而其T/R單元數量也將達到31000個。當然,最後這種型號體積過於龐大,只能用於陸地、海基大型平臺上了。
一款雷達的探測距離,跟雷達功率、天線直徑、增益等直接相關。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通過大幅度提升雷達單元元件的性能(由無源變有源,由砷化鎵變氮化鎵)、功率,並提升資料處理演算法,大大提高了X/S波段雷達在一定尺寸下對隱身戰機目標的探測距離,甚至接近了使隱身飛機幾乎無所遁形的程度。這種途徑,似乎比粗暴的增加雷達天線波長、尺寸的米波雷達方案要更加實用(楨:?)。而且,這種雷達採用模組化設計,可自由組合,非常適合目前流行的共形天線理論;這種理論,可以使一定噸位的艦船、軍機搭載更大尺寸的天線。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後面的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利用共形天線技術,使用了這種模式的雷達,其性能將多麼的強大。
對於我國來說,反隱身飛機的任務特別的重,所以,積極跟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反隱身技術,並將其發揚光大,是我們應該努力做的。況且,我國一貫有將高新技術“白菜化”的特點,此等好技術,我國並不缺基礎,將其普及的難度並不大。走美國的路,讓美國無路可走,就是我們要努力做的。(作者:晨曦/唐志峰)
回應
微波雷達,體積小,但頻率高而波短,所以容易被吸收。可米波或者長波就不同了,吸收不完全,也就有了回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15/doc-ifxeuwws4578384.shtml
jsoujsou
美反隱身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約400公里 技術已被我摸透 2018-10-15 新浪軍事
作為全球最早部署隱身飛機,已具有幾十年使用經驗,也是目前擁有最大隱身飛機機群的國家,美國對隱身飛機的特性瞭解不可謂不深入,研製反隱身雷達的基礎不可謂不好。但是,由於對方長期沒有隱身飛機出現,所以美軍長期也缺乏專用於對隱身飛機探測的雷達。與之相對比的是,由於彈道導彈的現實威脅,美國在探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方面,倒是花了不少心思,也在本土以及海外部署了多部超大型地面、海基的探測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在3000-5000公里範圍。其中韓國部署的AN/TPY-2雷達,號稱對彈道導彈目標的探測距離在1000公里以上,對雷達反射面積(RCS)0.01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可達600公里。
RCS為0.01平方米的目標,其典型代表就是F-22戰機;而該雷達的波段,為戰機雷達常用的火控級別的X波段;此外,該雷達的面積為9.2平方米,也就是說,其直徑只有3米多,類似于伯克級上AN/SPY-1D雷達。雖然該雷達主要用於探測彈道導彈,作用目標不同,雷達波束也比較窄,資料不太適合直接套用隱身飛機,但其不大的體積,對隱身目標高達600公里的探測距離,這似乎說明,美國開始找到了另一種有效探測隱身飛機目標的方法,而且這種探測能力,可以直接用於防空導彈的目標制導,以後(網路化進一步發展)也可以用於對戰機上所掛載的空對空導彈的制導。而且,基於良好的技術基礎,這種突破接踵而至了。
AN/SPY-6是原計劃用於DDG-1000驅逐艦上的AMDR-S雷達,由於採用模組化天線設計,目前已發展出了系列型號。AN/SPY-6可以由不同數量的雷達模組元件(RMA)組成,每個RMA可以看成一部採用有源相控陣天線的小雷達,由144個T/R單元組成。其最小的型號由9個RMA單元組成,直徑1.8米,探測性能可以達到目前AN/SPY-1D的水準。常規型號,也就是AMDR-S,由37個RMA單元組成,總T/R單元數量達到5300多個,直徑4米多,大小類似於052D、055驅逐艦目前裝備的346A/B型雷達;其探測靈敏度比SPY-1D高70倍,探測距離增加到原來的2.5倍。由於SPY-1D對常規戰機目標(RCS為3平方米)的最大探測距離約為400公里,那麼AMDR-S的探測能力,可想而知。該雷達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將達到300公里範圍;也就是說,隱身飛機在面對這種雷達時,將部分回到過去的非隱身時代。
jsoujsou
長程預警雷達維持費 年年暴增 2018-10-14 聯合晚報
根據民國101年國防預算案,空軍樂山長程預警雷達一年需要維持費7億1269萬4000元。這筆維持費年年暴增,第一階段101年5月至106年5月的五年間,費用高達110億7413萬元。今年第二階段維持費用,期程自107年元旦起至111年6月底,金額110億4714萬元,空軍108年編列新台幣24億元,這還不包括中科院偵蒐雷達附屬設施維護的1億4711萬5000餘元。
新竹樂山的長程預警雷達系統,最大偵蒐距離可達5000公里,偵蒐範圍深達中國大陸內陸,搭配臺北與花蓮兩座飛彈預警中心,能即時掌握中國大陸彈道飛彈的動態。
回應
花這麼多錢其實是幫美國狗養部隊和建基地,都是給美國狗搞情報間諜.
福建省惠安,有一座專門用於幹擾新竹樂山鋪路爪雷達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樂山的鋪路爪雷達,開戰後就被電磁幹擾,被飛彈擊毀。
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 年需7千萬維護通資系統 2018-10-14 聯合晚報
陸軍航特部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今年7月成軍,明年就要編列昂貴9億餘元送回美國維修,陸軍其他的作業維持費預算當中,還有7千多萬元天鷹案通資類維持費。天鷹案採購AH-64E的航電系統,並不適用台灣的聯合作戰環境,有多項介面無法和國軍現有介面整合,影響作戰效能,直升機油彈數量,不能採數位鏈結,只能改用人工登錄。國防部建案時,曾要求美方把陸地使用直升機,增加對海上目標辨識功能,美方研發失敗。
回應
美國老爸挖給蔡政府的錢坑!
砸600億阿帕契直升機生鏽,30架僅8架能飛 2015-10-27 蘋果日報
圖博館
俄贈送敘利亞S300導彈竟是30年前舊貨 射程僅75公里
2018-9-17,俄駐敘利亞的伊爾-20電子偵察機被以軍套路,遭到敘防空部隊誤擊機毀人亡。俄十分憤怒,並立即向敘交付先進的S-300,運到敘,拆箱一看,滿懷信心的敘傻眼了……
S-300是龐大的防空導彈家族,其中S-300P型是攔截戰機和巡航導彈;S-300V型是導彈防禦型;S-300F型是S-300海軍型。而俄向敘交付的S-300PM,是S-300P的改進版,於1982年服役。
S-300PM的技術相當的“過時”,最大射程只有75公里,抗電子干擾能力較差;使用半拖車發射裝備,反應速度慢。指望82年的S-300PM,能夠有效對付2010年後的西方各類三代半戰鬥機甚至是四代戰鬥機,無疑有點勉為其難。
而且,即使這個“勉為其難”,西方也沒絲毫讓步,美將向以提供更多的F-35。
相關新聞
以軍高官:敘S300無法限制以F35行動
俄警告:美用F-35測試S-300 隱形神話將破滅
以色列F35直撲敘利亞,俄S300沒反應!
俄媒:中國將成俄S500首個外國買家
回應
如果S500還要買,那兔子確有問題.
你懂什麼,買來研究,印度越南會買
過去買300是因為等不及HQ9,而且初期產能不夠,現在買S400純粹政治原因‧中國有紅旗19進行反導了,不會購買S500了
也會買但不多買,買了借鑒一下,中國在雷達電子方面比俄強!制導與歐美差距非常小甚至有些方面超越!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圖博館
印媒:S400山地部署時間過長 無法攔截中國東風導彈 2018-10-09 新浪軍事
印度最近強硬無視了美國的制裁,採購了俄羅斯先進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並計畫用其來保護城市免受攻擊和保護關鍵國家資產,為印度的天空帶來急需的安全能力。
而印度的武裝部隊和軍事專家也都認為S-400是一款改變遊戲規則的先進武器,他們都希望S-400能儘早的在印度的土地上發揮作用。
然而,印媒在這個印度全民歡騰的時刻,也重點提出了要瞭解並理解這款先進防空導彈系統缺點。
S-400具有的5分鐘的部署時間通常在旁遮普平原或拉賈斯坦邦的沙漠地區會非常有效。
然而,當涉及在山區或叢林地形中部署時,就需要將S-400系統的96L6和92N6雷達提升到高於周圍環境以增加探測範圍。這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5到90分鐘。
俄出口的S-400配48N6E3導彈,射程為240公里,而不是400公里。400公里的40N6即使在俄也還沒有列裝。
48N6E3使用180千克的定向彈頭,在海拔10米至27千米的範圍內有效。
雖然定向彈頭增加了ATBM(反戰術彈道導彈)效能,但大多數彈道導彈的移動距離比S-400的27公里要高得多。
這意味著它們將僅可以在終端階段才能被截獲,具體還要取決於入射導彈的速度。
而印度鄰國的超音速武器,特別是東風DF-ZF或DF-17,已知是在80-90公里的高度移動,擁有達到10馬赫以上的速度。
48N6E3既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也沒有高超音速導彈的速度。
因此,即使位於邊境附近的S-400檢測到針對德里或孟買的進入的高超音速武器,由於速度和高度限制,它也無法攔截。
美俄的彈道導彈(BM)要想擊中對方,需要在空中飛行約30分鐘,而印巴之間飛行的導彈只需要5分鐘。(作者署名:烽火君)
回應
印度買的s400啥都攔截不了,我們買的s400啥都能攔截,嗯
中國購買s400,是對自己已經有一個強大作戰體系的補充,而不是像印度用s400獨撐門面。s400採取的是破片殺傷式,不是雷達主動彈,反導攔截率不會很高。再者,這種導彈在中印,巴印邊境150至三百公里以內部署是很危險的,這些地區植被稀少,無法有效隱蔽s400龐大的作戰單位,雷達一開機,位置立即暴露,立即會被火箭炮打掉。
印度購俄S400三天后巴鐵試射彈道導彈 可搭載核彈頭 2018-10-09海外網
早前,印向俄購買S-400以及取消與巴的談判。隨後,10月8日,巴成功發射了可運載核彈頭的高裡導彈系統。巴員表示,巴方不管是在軍事操作還是技術上都已準備就緒。
jsoujsou
沙特攔截葉門胡塞武裝導彈 結果被碎片砸傷26人(圖) 2018-9-6 觀察者網
週三,沙烏地阿拉伯在納基蘭省使用愛國者-3型彈道導彈擊落了葉門胡賽武裝發射的一枚彈道導彈,雖然攔截成功,但是彈片隨後落入一片居民區造成26人受傷。
馬利基上校還統計了從15年葉門戰事以來胡賽彈道導彈在沙特境內造成的傷亡情況。他說,胡賽武裝已經向沙特王國發射了189枚彈道導彈,這些導彈共導致112名平民死亡,還有數百人受傷。不過上校沒有指出那些是彈道導彈的直接傷害那些是間接傷害。
上一次這樣大規模的彈道導彈襲擊還要追溯到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軍隊和伊拉克軍隊在8年裡共發射了約500枚彈道導彈,這些彈道導彈大部分用來襲擊城市居民點。不過胡賽武裝的導彈打擊目標一般都是利雅德國際機場,國王基地和沙特國有石油公司的煉油廠設施。
伊朗支持的胡賽武裝最近幾個月加大了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導彈襲擊。據統計,從8月26日以來,胡賽官方已經宣佈發射了3枚彈道導彈,打擊沙特的王國基地,迪拜國際機場和沙特國民警衛隊基地等設施。
同時,胡賽武裝還在不斷改進推出新型彈道導彈,以及更隱蔽的導彈發射架,以提高導彈打擊成功率。沙特空軍對於這些彈道導彈發射組的獵殺不是很成功,不過沙特愛國者-3對於胡賽各型彈道導彈還是有一定攔截率的,只是使用愛國者-3攔截彈道導彈很難避免彈片的二次傷害。
胡賽武裝的地下彈道導彈發射裝置 圖源:南方陣線
沙特方面一直指責伊朗向胡賽武裝提供彈道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8-09-06/doc-ihitesuz2297594.shtml
jsoujsou
美媒:美開發新型高超音速武器 速度是中國武器4倍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2018-8-22發表凱爾•溝上的文章《美國首批高超音速武器——“箭”和“鋼鋸”》稱,美國空軍已經將合同授予國防業巨頭洛馬公司,以開發兩個新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這些合同是對俄中快速的高超音速武器開發的一種反應。
第一種武器——AGM-183A“先進快速反應武器”(ARRW“箭”)——是國防部高級研究專案局(DARPA)的“戰術助推滑翔”項目的衍生物。ARRW是一種由B-52轟炸機等飛行器搭載的火箭,最高速度為20馬赫。這使它的速度達到俄中高超音速武器速度的4倍。近期,空軍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個4.8億美元的合同以開發ARRW,以期在2021年具備作戰能力。
第二種武器是“高超音速常規打擊武器”(HCSW “鋼鋸”)。HCSW是一種GPS制導的固體燃料火箭。根據其設計,它也將搭載飛行器,其計畫中的服役時間為2022年。2018年4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了9.28億美元來開發“鋼鋸”。
這些系統不是五角大樓僅有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DARPA的“戰術助推滑翔”系統——一種射程500海裡的武器——將於2019年開始飛行測試。DARPA還在開發“高超音速吸氣武器概念”(HAWC)。HAWC使用超音速燃燒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從而以高超音速進行巡航。2017年11月,美國海軍測試了一種不知名的助推滑翔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是戰爭中的新前沿。它們有兩種類型——助推滑翔武器和有動力裝置的大氣武器。助推滑翔武器——這個類別包括“箭”、“戰術助推滑翔”系統、“鋼鋸”——是沒有動力裝置的武器。它們被火箭推動到高海拔處,然後被釋放,從而以高超音速向下滑行來打擊目標。有動力裝置的大氣武器則使用超音速燃燒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等引擎來提供推進力。
文章稱,高超音速武器很有用,因為它們極快的速度會縮短防禦者的反應時間。它們的速度和飛行軌跡使得常規的空中與導彈防禦力量很難對它們進行攔截。
回應
還在構想中,甚至都沒生成圖紙,就說比中國的快4倍?中國的可是已經成功試射好幾次,馬上要裝備部隊了哦。
美狗真會吹呀!還沒搞出來就開始吹了,符合美國人的性格,呵呵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8-23/doc-ihicsiav5161742.shtml
jsoujsou
美媒:中國在研新型反導系統可攔截12馬赫目標 2018-08-23 新浪軍事
紅旗-18可摧毀隱身來襲目標
中國正在研發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一份來國外的分析報告說:紅旗-18是中國開發的高性能、高超音速的防空和導彈防禦系統;它是直接從俄羅斯S-300V系統逆向設計的,但對於這兩個系統之間的區別,公眾知之甚少。典型的紅旗-18系統包含2到6個發射裝置,每個發射裝置可攜帶4枚導彈。中國目前這一代地空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很厲害了,未來的武器系統將更加麻煩。美國空軍認為,F-2是紅旗-18針對的主要機型。紅旗-18的進一步開發和生產很可能會取代紅旗-9,用於遠端導彈防禦。
儘管美國認為紅旗-18是中國引進的俄羅斯S-300V系列的逆向仿製產品,但這顯然是猜測的,因沒有外界沒有人真正接觸過紅旗-18,在紅旗-18面前,無論是艦載的F/A-18和F-35B/C、還是陸基的F-15E都無法穿透該彈的火力網,特別是F-22和F-35的生存能力“不會比傳統戰鬥機好多少”。
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脅也已臨近
也就是說,紅旗-18在對付隱身戰機方面,性能更加出色。中國專門為紅旗-18配備了508B相控陣雷達,可以有效地發現來襲的F-22和F-35等隱身目標,還可在150公里的距離上進行有效攔截,而這是此前紅旗-9所不能具備的。更重要的是,紅旗-18的,可同時攔截攻擊24個目標,而被攔截的空中目標的速度大約在12馬赫以內,這就具備了對付美國高超音速目標——X-51A的能力,可以讓“一小時打遍全球”完全泡湯。
055艦搭載紅旗-18保護航母編隊安全
分析認為,近年來,得益於中國科技技術的巨大進步,大批先進防空反導導彈紛紛服役,除了紅旗-18之外,還有紅旗-19、紅旗-26和紅旗-29等為外界所知。但這些導彈所對付的目標各有側重,而紅旗-18的主要用途就是中遠端對付隱身目標並攔截高超音速導彈,顯然其作戰能力遠遠超過了紅旗-9。此外,有說法認為紅旗-18已超過中國剛引進的S-400,在一些性能上接近S-500的水準,未來將裝備055萬噸艦。(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美國佬西方人,難道中國就不能有自己獨特可用尖端技術?幹嘛中國研製任何先進武器都非得不是俄羅斯技術就是你美國西方技術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23/doc-ihhzsnec4983994.shtml
jsoujsou
外媒:中國秘密測試本土版匕首反艦導彈 2018-08-05 中時
據俄媒報導,中共空軍近期測試了一款由轟-6K戰略轟炸機搭載的空基反艦彈道導彈,其用途和射程與俄羅斯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匕首」(Kinzhal)類似。美國媒體則分析,此種導彈可能是某種小型陸基導彈──例如東風-15改造後的航空版(東風-15長10公尺重13噸)。也有消息稱,中共軍方測試的秘密武器可能是長劍-10K巡航導彈的改型。
文章總結稱,北京尚未證實測試新導彈的傳聞,但如果消息屬實,則意味著中國軍方獲得了在對其重要的西太平洋建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區的又一個工具。同時從地面、潛艇和空中對美國航母發動彈道導彈攻擊將構成重大威脅。
大陸成功試射高超音速試驗機 2018-08-05 中時
與美俄一樣,中國也在研究高超音速飛行器(hypersonic-aircraft)的機身研究,中國航空航太空氣動力學研究院在8月3日進行星空Star Air-2超音速飛行首次測試,並且取得成功。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高超速度飛行器也也稱為乘波飛行器(waverider),通常具有楔形機身,並使用其機身產生的衝擊波,作為升力面來改善超音速的升阻比,美國的X-51試驗載具就名為乘波,是由B-52轟炸機載運到高空,並由飛馬座火箭助推而達到高速。與美國的試驗方式不同,大陸是將測試載具裝入火箭裡,由地面發射的。
中國這幾天密集公開三大殺手鐧 乘波體武器或超美國 2018-08-05 新浪軍事
由中國航太科技第十一研究院研製的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經過近10分鐘的飛行,在完成一系列的高機動動作後,實現了“國內第一乘波體”的飛行壯舉。據《俄羅斯報》8月2日報導,中國空軍測試了一款由轟-6K戰略轟炸機搭載的空基反艦彈道導彈,其用途和射程與俄羅斯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匕首”類似。更加巧合的是,也就在這幾天,一種嶄新的導彈發射車被公開,外界認為這就是傳聞已久的紅旗-19反導導彈。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中國連續公開殺手鐧,此舉很有些俄羅斯此前密集公佈6種超級殺手鐧的味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5/doc-ihhhczfa6739519.shtml
jsoujsou
中國成功測試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 導彈突防技術再升級!
2018年8月3日06點41分,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系統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成功發射,在經過近10分鐘飛行試驗,火箭完成主動段程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式,最終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
星空-2集成了疏導式熱防護熱系統、內外力熱測量系統及轉捩流動測試系統等,採用航太科工四院某款火箭作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助推系統,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Km,馬赫數5.5~6飛行視窗自主飛行400秒以上,完成氣動力/熱、分離干擾、自然轉捩/人工轉捩等8項科學問題資料測量。挑戰了多項國際前沿創新技術難題:
1.首個乘波體佈局飛行器工程化,並高超聲速飛行與穩定控制技術;
2.首次疏導式熱防護技術飛行性能驗證與工程應用;
3.低空(約30Km)高動壓高超聲速拋罩分離技術;
4.基於微渦發生器(MVG)技術的火箭/試飛器級間分離流動穩定控制;
5.乘波體高超飛行器大機動轉彎飛行控制與制導技術等。
乘波體是指一種適宜高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外形,飛行時飛行器的前緣平面與激波的上表面重合,就象騎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壓力產生升力,所以叫乘波體。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在高空大氣層進行機動,如果把大氣層邊緣看作水面,乘波體飛行時就像是在水面上打水漂,這種“飄忽”的彈道可以突破現有的反導攔截手段,被認為是未來戰略打擊武器的發展趨勢。
當前美俄也加緊了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製,比如美國陸海空三軍的部長在7月25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中決定,美國三軍要聯合研發時速高達5-7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武器,可以在2020年或2021年之前對原型武器進行測試,這比五角大樓官員之前曾公開表示將會進行這樣的試驗要早得多。
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咋今年3月公佈國情咨文中介紹了兩種高超音速的武器,一種是十倍音速空射型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另外一種則是高達20倍音速的“先鋒”高超聲速武器。而我們自主研發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星空-2的公開,標誌著我國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發方面的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回應
自己評價有什麼用.厲害了,我的國!
噴子,要你評才有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8-04/doc-ihhhczfa0527688.shtml
jsoujsou
我導彈發射車現身街頭 疑為中國版“薩德”紅旗19 2018-08-04 新浪軍事
2010年1月11日成功進行的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根據攔截高度與攔截時間可分為上升段、中段以及末段攔截這三大階段。而一個高效且完善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必須在這三個階段中都有所作為。
近日,一張由網友拍攝上傳的照片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該照片顯示,在位於我國西南某地區的一條道路上出現了一輛全身沙漠迷彩塗裝,且與現役多型防空導彈在外觀上有著明顯區別的8X8越野底盤導彈發射車。可能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輛在車水馬龍的鬧市中偶然出現的疑似新型號的防空導彈系統,或許是被稱為中國版的“薩德” (THAAD)反導系統——紅旗-19。
如果對這張照片進行仔細的分析,首先我們不難看出這款新型導彈的導彈儲運箱,在直徑與長度等體積尺寸方面都要明顯的大於我軍現役的紅旗-9系列與紅旗-22這兩型採用了類似4聯裝圓筒型發射箱設計的防空導彈系統。其次,根據該款導彈儲運箱的密集的加強筋數量及其採用的國產越野底盤等特徵,也同樣可以排除俄制S-300/S-400的可能性。經過以上對各型現役的國產與進口型號的排除之後,唯一剩下的比較合理的答案也就只有紅旗-19這一個了。
實際上,早在2017年3月《解放軍報》就提及了我軍首個紅旗-19營投入戰備值班的相關資訊。而這支抽調自空軍26個團以上單位骨幹人員而組建的新單位就是隸屬於西部戰區空軍的一支反導防禦力量,這恰巧與首次發現文中這款疑似紅旗-19的地點相吻合。而之所以會選擇將首個紅旗-19部署在西南方向,主要還是考慮到該方向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彈道導彈威脅這個實際情況。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紅旗-19的體積尺寸要遠大於同屬末段高空反導攔截定位的美國“薩德”。這意味著,紅旗-19的有效攔截射高這個關鍵參數或許會遠超“薩德”的160KM,達到作為美國下一代末段高空反導系統的“增程型薩德”(THAAD-ER)的水準。從這點上看,紅旗-19倒是通過後發優勢對其最早的參考物件“薩德”實現了性能上的反超。(作者署名:利刃/QG)
相關新聞
美軍目前唯一的陸基義勇兵3型洲際飛彈2018.7.30試射失敗
回應
再吹雷達晶片就買不到了。
軍品的晶片是自產的。再噴也不指望你能造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4/doc-ihhhczfa1614255.shtml
jsoujsou
以色列遭遇45枚導彈突襲僅攔截7枚 敵方夜間靠近發射 2018-07-26 新浪軍事
就在幾個小時前,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共發射了45枚火箭彈。其中7枚被‘鐵穹‘防禦系統攔截。
理論上,鐵穹系統對迫擊炮彈,大口徑榴彈炮彈,火箭彈的單個目標探測預警距離超過100千米,如遇到飽和攻擊,其EL/M-2084多工雷達可在50千米距離每分鐘處理200個目標。此次從加沙地帶發出的45枚卡桑火箭彈應該就是屬於此類情況。在夜間靠近然後發射後立即撤離,所以鐵穹發射連只攔截到7枚。
所以,此次攔截效率不高不代表鐵穹性能縮水,而是遊擊隊戰術運用得當的結果。鐵穹防禦系統依然是實戰中反導效能最高的裝備。目前,以色列海軍正打算開發“海鐵穹”,將其安裝在護衛艦和導彈艇上,攔截對手的亞音速反艦導彈。(作者署名:無疆視野)
敘利亞攔截導彈數目成謎,究竟誰在說謊? 2018-04-17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少將表示,在美國及其盟友襲擊敘利亞時,敘利亞防空系統(俄羅斯提供的防空系統))共發射了112枚導彈進行攔截,摧毀103枚來襲導彈中的71枚。
但美國國防部聲稱,“成功擊中了每一個目標”,沒有導彈遭到攔截,敘利亞方面對空中發射了40枚導彈,不過全都掉在地上了。
…
自古以來的戰爭中,是有被成功攔截的案例的,但是攔截率並不高。
1991年海灣戰爭“戰斧”式導彈首次投入大規模使用,共發射288枚,被伊軍攔截29枚,占10%。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愛國者”系統曾成功地攔截伊拉克發射的24枚導彈中的9枚,單看其成功率依舊不足40%。
如果俄羅斯敘利亞一方在說謊,那放出這樣的消息目的又是什麼?
俄羅斯的防空系統有著長期的歷史和聲譽,俄羅斯也希望把媒體作為宣傳工具來提高自家武器的聲譽。
復仇烈焰!胡塞武裝導彈襲擊沙特國防部 大爆炸火光沖天
據英國路透社報導,2018年6月24日夜間沙特首都利雅德多地發生巨大爆炸,空中還出現了大量耀眼閃光。據沙特軍方發言人圖爾克•馬拉齊上校告訴媒體:“沙特防空部隊在24日晚上20點39分通過雷達監測和捕捉到2枚彈道導彈來襲的軌跡,遂迅速發射‘愛國者’防空導彈將之成功攔截”。
不過也有沙特消息人士披露,沙特防空部隊只攔截下1枚來襲導彈,而另1枚“漏網之魚”突防成功後引發了利雅德市區多地的巨大爆炸,只是目前尚無相關人員、財產的進一步統計。
回應相關新聞
胡賽導彈突襲沙特首都4枚導彈攔截失敗1死2傷,美國神話破滅急需薩德,沙特王宮差點都被炸了!
jsoujsou
中國有沒買S400射程400公里導彈?這細節或可看出來 2018-07-06 新浪軍事
據俄媒報導,上週四,S-400配屬的40N6型超遠端防空導彈完成試驗,預計將於今夏晚些時間服役。
40N6射程400千米(外銷型380千米),雖未服役,40N6會否和S-400一起賣到中國自然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S-400並非S-300的替代品,S-300的替代品是“即將”服役的S-350防空系統。S-400的意義就在於它相比S-300的大射程和整體作戰效能更高,足以用更少的數量完成更多的任務,俄軍現在更換S-400的單位規模都有所縮小。
按照計畫,S-400應該配備射程400千米的40N6,可與300千米的48N6DM組合。但因為40N6的進度問題,S-400一直只能靠48N6DM撐門面。
俄已經為40N6選定了以MZKT-7930為底盤的51P6自行式發射車,明顯的特徵就是方形的多座位車頭;目前,俄軍正在接裝的S-400普遍使用5P85SM2,特徵是單座位車頭。
提起400公里,很多人就覺得是俄在“吹牛”,其實這個實在沒必要太糾結,俄方已經明確指出,400公里的射程主要是針對預警機、指揮機、干擾機、戰略偵察機以及巡航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載機等大型空中平臺,對付此類目標不能說無用。
回到開頭的問題,怎麼看中國有沒引進40N6導彈?如前文所述,未來大家只要看發射車車頭就懂了。(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6/doc-ihexfcvk7871508.shtml
jsoujsou
俄國防部公佈最新S500系統 中國還會繼續購買嗎?2018-07-06 新浪軍事
近日,俄公佈了其最新研製的S-500防空防天系統的模型,2020年將會列裝。那麼中國還會繼續引進S500麼?中國的答案是:不會,因為中國用不上S500(楨:?是有反導系統)。
S-500系統並不是一款S-400系統的替代品,而是用來進行一體化防空防天作戰的配套產品。S-500最大射程600公里,最大射高達200公里,而S-400的40N6射程只有400千米,射高充30-50公里。
此外,S-500系統主要是用於攔截大氣層外的軌道飛行器等目標,比如:太空船、太空梭、彈道導彈彈頭和衛星,而非大氣層內的氣動飛行目標,可攔截10-20馬赫高超音速目標,或者攔截射程3500-5000公里的中遠端彈道導彈。S-500更類似於美國的標準-3或薩德,而非標準6或愛國者。
S-500的攔截彈重10噸,遠比標準-3和薩德的0.9-1.3噸重。主因美國採用動能殺傷戰鬥部,而俄採用破壞殺傷或核戰鬥部。一般來說,破壞殺傷彈頭在大氣層內的效果更好,動能殺傷彈頭在大氣層外的效果更好。(作者署名:諸葛小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6/doc-ihexfcvk7816843.shtml
jsoujsou
中國雷達可監控5500公里內飛行器 這款更堪稱F22剋星 2018-06-27新浪軍事
超級大國美國最先進的AN/FPS-115的相控陣戰略預警雷達,它主要適用於探測和跟蹤潛射彈道導彈或洲際導彈,提供導彈預警資訊。還能夠用於監視跟蹤空間目標。綜合來說,這款雷達無愧於世界最先進的名號。
沃羅涅日是由俄羅斯國產的相控陣雷達,大型電腦組,信號分析處理設備和配套設備。它的功率之大,探測距離之遠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所以,它是能和老美的AN/FPS-115一較高下的。
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遠端預警雷達可以全程掌握5500公里內所有飛行器的飛行狀態,除了對彈道導彈提供預警功能外,該雷達還可以對低軌道衛星實施監控任務,據傳,此前天宮一號墜入大氣層,該預警雷達就進行了全程的跟蹤觀察。
最近幾年,我國似乎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成績,更是掌握了先進的量子雷達技術,而量子雷達被稱為第五代戰機的剋星,至今找不出一個對手,國外還未掌握這種與中國對等的先進技術,所以掌握該項技術對於我們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也是讓我國在未來的軍事戰爭中說話硬氣的資本之一!(作者署名:軍評天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7/doc-iheqpwqx7018751.shtml
jsoujsou
中國發展新一代反導攔截彈的時候,汲取了KKV動能攔截器概念,擯棄了破片式殺傷戰鬥部,根據海外媒體報導,國紅旗-19反導攔截彈就採用了KKV戰鬥部,成功降低了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達到或者接近THAAD反導攔截彈的水平,從而說明中國在反導攔截彈發展方面緊隨美國,已經超越了俄羅斯。
此次俄還首次公開了S-500防空反導系統的雷達,對於普通彈道導彈可以提供3000公里左右的探測距離,對於RCS=0.1平方米的隱身目標也可以達到1300公里,這些指標也可以與美國THAAD配套的TPY-2雷達相媲美,不過TPY-2天線面積高達9.2平方米,工作在X波段,T/R模塊超過2萬個,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S-500防空反導系統雷達天線面積似乎並不太大,並且分為一大一小兩個陣面,大陣面應該是雷達陣面,小陣面有可能是敵我識別天線陣面,由於雷達探測距離增加,需要提高敵我識別系統探測距離以配合雷達波束工作,考慮到俄羅斯在雷達技術領域與美國還是有較大差距,所以能否用這麼小陣面得到與TPY-2相近性能讓人持保留態度。
從總體上來看,S-500標誌著俄羅斯防空系統研製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還是落後美國,甚至與中國也有差距。(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400中國才引進,小編腦殘,500有落後了
我們有動能彈頭,我們的雷達比北極熊的好的多,不少芯片要從我們這裡買。在反導方面我們早主領先北極熊了好不。引進S400一是學習不同彈的同一筒的技術,了解北極熊的防空理念,二是為了更好的升級替換S300
一看到這種貶低毛子的鼓吹自己的我就想吐!
文章說的反彈,不同於防空,是紅旗19,請看清楚。不懂裝逗。我們的動能彈跟雷達當然勝過S500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02/doc-ifysvmhs2029065.shtml
jsoujsou
俄軍首次公開S500反導系統關鍵技術落後中國紅旗19
2018.3.28,俄羅斯空天部隊首次公開了新一代S-500防空導彈反導系統,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俄羅斯稱它為第五代防空系統,美國則認為它與THAAD反導系統相近,裝備部隊之後,將會與S-400構成俄羅斯的戰區反導體系。
S-500防空反導系統模型,注意它採用10輪發射車,備彈2枚
從公開資料來看,S-500性能可能比THAAD還要好的多,例如它的最大射程達到600公里,最大射高150-200公里, 而THAAD最大射程大約200公里左右,最大射高150公里,S-500可以攔截速度以10-20馬赫飛行的彈道導彈或者彈頭,也可以攔截速度為5馬赫左右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第一階段S-500防空反導系統可以攔截射程為3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未來還將升級可以能夠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但S-500採用的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都要比THAAD要大,S-500採用BAZ-69096卡車,10輪全驅越野,載重可以達到30噸,而THAAD採用M1075卡車,8輪全驅越野,載重大約為15噸左右,但是載彈量方面,S-500一輛發射車只有2枚導彈,而THAAD可以達到8枚,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S-500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要比THAAD大的多。
按照BAZ-69096卡車體積和載重,S-500反導攔截彈發射重量估計會達到10噸以上,相比較之下THAAD反導攔截彈發射重量大約只有0.9噸,不到前者十分之一,S -500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已經與美國GBI陸基反導攔截彈相差無幾,後者長度為17米,發射重量為13噸,但是GMI射程達到數千公里,射高也達到1千公里,遠遠高於S-500反導攔截彈。
S-500反導攔截彈體積和重量如此之大,可能與它採用比較落後破片戰鬥部有關,THAAD和GBI都採用先進的動能攔截器(KKV),KKV配備有紅外成像製導系統、姿態調整火箭等,具備自主探測能力,可以直接碰撞摧毀目標,因此KKV體積和重量較小,THAAD、GBI配備的KKV重量只有60公斤左右,S-500反導攔截彈為了能夠摧毀目標,不得不採用較大戰鬥部,S-400防空導彈戰鬥部已經達到200公斤左右,為了摧毀加固彈道導彈彈頭,S-500可能採用更大戰鬥部,這樣就增加了攔截彈體積和重量。
據說是S-500防空反導系統的探測雷達,可以看到它採用了一大一小兩個陣面
THAAD採用的TPY-2雷達
圖博館
媒披露中國最新反導試驗細節:用DN3導彈攔東風21
美國《外交》雜誌網站報導,有五角大樓官員透露,中國2018.2.5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中,使用的靶彈是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攔截彈則是“動能3”。動能3被認為與美國GBI反導攔截彈相似,具有攔截洲際導彈的潛力,超過了此前進行試驗的紅旗-19水平。
動能3與美國“標準3”導彈類似,都是進行中段攔截,但動能-3的尺寸被認為比標準3大得多(觀察者網注:標準3只具備很有限的攔截射程,實際上從此文的相關描述來看,動能-3應該更接近於美國NMD系統使用的GBI攔截彈)
《外交》雜誌稱,動能3被認為是中國性能最好的碰撞殺傷式中段攔截彈,但該國還有多種具備大氣層外攔截能力和反衛星攔截能力的導彈,包括動能-2、紅旗- 19,以及主要執行反衛星任務的SC-19(五角大樓賦予的代號,表示是首次發現在雙城子發射升空的第19種火箭開拓-1)導彈。
快舟1是我國航天快速補網發射用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和衛星合一系統,其火箭的上面級本身就是衛星,執行戰時補網任務.快舟1與GBI尺寸相近,如果用於發射小型載荷,可以視為具備上萬公里射程的洲際導彈
至於靶彈,據央視報導,是採用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加裝上面級,提高軌道高度和載入速度,以模擬中程乃至中遠程導彈。而此次如果確如其所言,採用東風-21作為靶彈,考慮在東-21上面級增加第三級的可能,此次試驗完全可能是在靶場地理環境限制條件下,模擬攔截中遠程,乃至洲際導彈的試驗。
即使東-21導彈不經改裝,直接作為靶彈,目前世界上也僅有中、美掌握對這種導彈實施中段攔截的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22/doc-ifyrvaxe8677035.shtml
圖博館
中國同時公開陸基海基兩種反導導彈054A新畫面引疑雲
2018.2.5,我國在境內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引起輿論極大關注。不過在這一重大消息公佈之前,央視發布的一段畫面中,海軍首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舟山艦(529)發射了一枚疑似從未公開亮相的新型導彈。
從外形來看,畫面中的導彈彈頭尖細,顯然強調高機動性,與防空導彈的要求更符合,不像054A的魚-8A反潛導彈。似乎沒有彈翼,與054A的紅旗-16/16B中程防空導彈也有較大區別。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枚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的新型防空導彈,而且還進一步分析稱其為海基末段反導導彈。
從公開報導來看,舟山艦服役10年來還沒接受過大規模改裝,所以換裝新型垂發系統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很難研製出比紅旗-16還短的海基反導導彈。所以央視這次畫面裡舟山艦發射的導彈,顯然不會是海基反導導彈。
既不是反導也是反潛就只可能是新型艦空導彈紅旗-16C。目前紅旗-16B射程由此前的40公里提升至超過70公里。這款疑似C型的導彈,則可能除了進一步增程之外,還提高了機動性,以提升攔截速度更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力。
說回我國反導攔截技術發展的話題。其中陸基中段反導導彈型號傳為紅旗-19。從型號編號來看,紅旗-19可能在技術上與國產第三代遠程防空導彈紅旗-9有一定繼承性。紅旗-9導彈最大射高約為30公里,具備有限的抗擊彈道導彈能力。不過紅旗-9只能攔截處於末段飛行之中的近程彈道導彈,紅旗-19則很可能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海基反導導彈型號可能為紅旗-26,由紅旗-16(楨:?) 中程導彈發展而來。由於紅旗-16的最大射高僅有約25000米,有效射程目前也只超過70公里,所以推測紅旗-26導彈可能為海基末段高空反導導彈,而非中段反導導彈。目前尚不清楚紅旗-26的射高能否達到外大氣層低層的高度,所以也無法判斷其是否具備攔截射程超過3500公里遠程彈道導彈的能力。
此前報導顯示,紅旗-19導彈的性能遠優於美國THAAD反導系統,在2013年、2014年的攔截試驗中,它成功再現當年美國標準3導彈攔截USA-193的情況,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對速度攔截模擬來襲洲際導彈的目標。目前,我軍第一支紅旗-19導彈部隊可能隸屬於西部戰區,並已開始戰備值班。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07/doc-ifyreyvz9665328.shtml
圖博館
人民日報報導,美國在2010年1月宣佈將向台灣出售愛國者導彈系統,有專家推測中國開始進行導彈試驗很可能和美國向台灣軍售有關。但中國外交部稱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報導指,美國大力發展TMD和NMD,進行多目標攔截試驗取得部分成功,這進一步刺激了同為核大國的中俄兩國。
中國2007年開啟首次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認為,中國的反衛星導彈針對美國軍事通信、導航以及太空衛星。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段反導技術是一種防禦措施,必要時也可作為進攻手段先發制人。
中國積極備戰更新核武庫,去年進行最新型東風-41型洲際導彈的試射,包括研發新一代的潛射戰略導彈;另一方面,在時隔三年後再次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更顯示出增強戰略盾牌的決心。
新華網報導,中段反導攔截是一個實戰系統,不僅有導彈,還要有強大的預警和監測網路。
因為彈道導彈從發射到進入中段飛行的時間很短,如果想要在中段實施攔截,就要提前發現對方發射的彈道導彈,同時進行跟蹤、計算飛行彈道,計算出最佳攔截點,緊接著將中段攔截彈發射到攔截點的位置,釋放攔截彈頭。而構成這個預警監測系統的核心就是導彈預警衛星,還要輔助遠端測控雷達,同時還要有高效、快捷指揮系統。
《晴報》稱,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國又一次展示自己的反導實力,特別是印度剛剛進行了烈火-5型洲際導彈試驗後,其意義不言自明。
反導系統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對來襲導彈進行精確定位,部署在中西北某基地的大型X波段相控雷達主要執行這種任務,檢測敵方來襲導彈的方向。
報導稱,X波段相控雷達對10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在4000公里左右,已接近美軍水平,可覆蓋從南亞次大陸北方一線到青藏高原內陸的大片地區,從南亞次大陸發射任何物體將被一覽無遺。信息通過指控制系統提供給紅旗-19(楨:紅旗-19?) 攔截系統,導彈即可發射和摧毀來襲目標。
相關新聞
破解美軍薩德 陸版薩德超俄試驗成功 外媒議論誰是假想敵人
美國《外交學者》:美國推進對抗中國新戰略,盟友們並不買賬
回應
有趣的是民进党宣传以飞弹攻击三峡大坝北京上海,印度是本月18日試射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洲際導彈。这个月美国标准3反导试验失败了,然后开始宣传中国核威胁,最后中国默默的放了个反导成功的消息
西南方向?這麼忽略美國在阿拉斯加州的導彈基地群,合適嗎?
沒有方位感!西南方向當然指的是“三哥”嘛!哈哈
圖博館
印度又抱怨:為何中國僅花自已一半價錢就買到俄S400 2018.2.6新浪軍事
2015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引進S-400防空系統的合同,有關具體內容眾說不一,尤其是價格,一直沒個準確數字,一般認為:25億購買至少5個營,平均單價約5億。
不公開價格可能為俄方的要求,這將有利於對其他客戶的價格談判,比如:土耳其的出口,25億僅能購買4個營,對印度單價超10億。這讓印度又不滿意了,為何解放軍僅花自已一半價就買俄製S400?沒辦法,俄沒機會向中國要高價,俄方要利用中國作廣告,中國自然要有權要求便宜。
據稱,目前已向中方交付了48N6E3型防空導彈,最大射程為250公里,未來可以提供射程400公里的40N6,這比我軍現役紅旗9要更遠一點。
更吸引我們的地方在於,其指揮系統不僅可以指揮本營的作戰,也可以將其它俄式防空導彈系統納入自已的指揮之下,為其提供信息及製導支援等,號稱:最多可同時引導96枚導彈攻擊窩的48個目標。
或者說,它已演變為一個區域防空作戰系統,可以覆蓋遠、中、近程,涉及高、中、低、超低空,如此等於對我軍現有的俄軍S300進行一次全面的晉級工作。
讓人有點意外的,這回俄方不再擔心中方仿製的問題了,為何會不這樣?原因很簡單:中方的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仿製S400已有點得不償失了。
中國擁有相當規模的工業基礎能力,具備進行逆向仿造的條件,但是仿製的價值不高。中俄在技術上的差距有限了,仿製俄方技術已變相當“雞肋”的事情,所需的仿製成本不便宜什麼,花費的時間不短,最終與自產研發相比,幾乎不佔什麼優勢。
我們已非昔日的樣子,缺這少麼,這回引進S400,更多是從彌補自身產能不足與提升俄式防空系統效能的角度出發,依然像以前一樣,抱著引進什麼東西,必然要進行仿製的想法,已經不適合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仿製?早上有個消息,2月5日,中國中段防導試驗成功,陸版薩德超俄試驗成功
陸國防部宣佈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成功 核戰先發制人2018-02-06 聯合報
「薩德」(THAAD)飛彈系統引發中國強烈抗議,大陸國防部今日宣佈,已經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GMD),戰略意義在於一旦面臨核戰,GMD除了防禦,必要時也可作為進攻手段先發制人。
大陸國防部網報導,GMD系統龐雜、技術難度極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進行過研究試驗,中國是第二個。
圖博館
美稱中國已部署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系統瞄準美GPS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018.1.30文章,先是提到五角大樓情報部門的一份報告警告中俄將具備摧毀美國低軌道衛星的能力,緊接著就挨個盤點“中俄強大的反衛星武器”。 報導稱,中國已經部署了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導彈系統,並正在研製兩種更先進的地面反衛星導彈系統。
不過,中國專家表示,即便按照美國國防部的說法,中俄反衛星能力也只能在2020年形成,但文章卻認為中俄已形成了多種反衛星能力。該文很多內容顯示作者的想像力太豐富,關於中國用反衛星導彈攻擊中高軌衛星、以及用核彈頭攻擊近地軌道衛星的說法更是信口開河。而S-300、S-400這種只能在大氣層內使用的防空系統,也“被具有了反衛星能力”,實在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實際上,美國目前的標準-3攔截彈和陸基反導攔截彈具有實實在在的反衛星能力,而且已經實戰部署,標準-3還曾進行過實彈攔截衛星。文章對這種已構成的威脅卻隻字不提。
相關新聞
標準三測試7個月2次失全敗
專家:標準-3型Block IIA導彈難取代薩德
美上將坦言高超音速武器落後中俄 因4年前一事故阻礙(回應:中國製度優勢,後發先至,一定會後來居上重放光芒。)
解析中國購俄S400防空系統為何大氣層內尚無對手(楨:?)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01/doc-ifyrcsrw3955649.shtml
圖博館
中國連射12顆遙感衛星有啥秘密?全球組網追踪美航母
2018.1.25,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2號丙火箭第4次同時將3顆遙感衛星同時送上太空,在此之前,已將另外9顆衛星送入距離地面表面595公里的高空軌道。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遙感30號01組、02組和03組共9顆衛星,可能正在測試新型電子監聽設備或幫助中國軍方追踪美國及其他外國海軍的部署情況。04組3顆衛星的加入,可能預示著遙感30號全球組網已經完成。
從國外的報導來看,凡是冠以“遙感衛星”的發射,一般都是中國軍方的任務。按照官方的統一說法,“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這些說法是模糊的,明顯是在為軍用打掩護,而所謂的電磁環境試驗更是明顯的軍事目的。
據猜測,這些衛星3顆一小組,共4組組成一個環繞全球的24小時網絡。在一小組3顆衛星中,可能各有分工,其中一枚負責電磁監視,一枚負責光學追踪,一枚負責紅外跟踪,從而讓任何海上目標難以隱身。
分析認為,所有遙感30號衛星星座很可能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其主要目標就是跟踪和監視美軍主要艦艇在港、出航、航行軌跡和部署去向的全部信息,特別是在太平洋-印度洋範圍內的美海軍行動都會準確的顯示在中國指揮部的信息網中。而中國這種包括電磁、光學和紅外綜合跟踪的模式,恐怕就連美軍的隱身戰機也難逃被追踪的命運。就此來看,在中國家門口生戰,解放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任何敵手要想挑釁,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回應
這是東風21D和東風26的眼睛。
農業部表示,你們都想多了,都是我部用來監測小蟲子吃玉米的
相關新聞
中國新衛星傳回首批高清圖台北地標清析度驚人(圖)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高景一號03、04星傳回首批高清新圖,圖像指標再進一步。這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四星組網完成。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01/doc-ifyrcsrw5458902.shtml
圖博館
中國防空導彈已超俄為何還引進S400 背後有兩點考量2018.1.20新浪軍事
許多人可能感覺奇怪,當年中國引進S-300是因為國產紅旗-9研製進度遲緩,進入新世紀之後,紅旗-9早已經裝備部隊,並且進行了升級和提高,還發展更加先進反導攔截系統(KKV先進動能攔截器),戰術技術指標已經超越俄同類導彈,那麼中國為什麼還要引進S-400?
我軍力爭在2025年前後完成武器裝備升級和換代
引進S-400不但可以加快部隊換裝,還有助於緩解國內工廠產能壓力,讓工廠能夠更好進行質量、工藝方面控制。
還有一個非常大用處,那就是作為國產新一代防空導彈備用方案,防空導彈作為高技術密集武器裝備,有可能研製或者生產之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問題,如有備選方案,那麼就可以將這種影響降低到最低。
還有其他用途,例如通過S-400可以摸清俄新一代防空導彈發展脈絡,可以為國產防空導彈發展提供借鑒,周邊國家也有可能引進S-400,這樣中國就可以通過引進S-400對這些國家防空體係發展做出比較可靠評估,同時作為藍軍與空軍航空兵部隊進行對抗,提高航空兵部隊突防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噴子們,你們可曾聽過HQ9B/19/26這些遠程防空導彈(兼具反導)?無知就是無知,承認無知不丟人,不懂裝懂就很搞笑了.
真能吹牛逼,俄在導彈上比美國都先進.
俄導彈上並不比美國先進,美國潛射三叉戟D5已經連續100多次連續試射成功,射程12000公里,搭載10枚分導彈頭,而俄7次試驗4次失敗,30年了仍然無法突破,另外美國在高能固體推進燃料方面遠超俄,所以導彈質量輕,裝載的當量卻更大更精準。此外,美在反導導彈上仍然遠遠超過俄。
博採眾長,從來就是我國軍工體系的優良傳統;這本來就無可厚非,如果美國人、歐洲人也願意賣,我們也歡迎!不想賣,也沒關係,無非就是自我發展的時間稍微長些而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0/doc-ifyquptv8100215.shtml
圖博館
俄售中國S400交付途中慘遭損壞這筆錢俄方會賠償嗎2018.1.20新浪軍事
日前,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瑪利亞·沃羅比約娃表示,一艘貨船在運載S-400防空系統輔助設備前往中國的途中,在英吉利海峽附近遭遇強風暴,其中運載的部分設備受損,最後被迫返航回到俄羅斯。目前俄方正在對受損情況進行評估,之後未受損的設備仍將由同一條船運往中國,受損的設備將在隨後“補發”。
設備損壞,這個責任該算誰的呢?毫無疑問,當然是俄方,因為裝備還沒到中國手上,中國沒確認簽字所有問題自然該由俄方負責。
那麼,東西壞了這損失又該怎麼算呢?是俄廠商自己咬牙賠麼?很可能不用,俄國防出口公司官員在向北國防務介紹武器交付工作的一些細節時曾表示,武器的交付必然要買保險,而且買這個保險“很貴、很複雜”。因此,此次S-400的損失最終很可能應由保險公司承擔。(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現代科學對於天氣變化,沒有任何預測嗎?希望不是藉口!
上次越南買蘇27更慘,人貨全滅。1997.12.6,一架安124運輸2架蘇27時剛剛離開伊爾庫茨克機場便出現了故障,一頭栽進了附近的居民區,造成了8名機組成員、15名乘客和地面45人死亡,其中包括蘇霍伊設計局的工程師和越南代表成員。雖說事後俄拿2架稍早生產的蘇-27PU補充了損失,但是安124、蘇霍伊及越南的人員和平民的損失卻是無法彌補的,這次事故雖然不是安124唯一一次事故,但卻是刻骨銘心的一次。
圖博館
兩枚中程飛彈毀三峽大壩?林郁方:最後舉白旗恐是台灣2018-01-14 聯合報
淡大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認為面對中國軍機繞台和M503航線的舉動,台灣必須有正確的投資,例如優先部署1000枚中程飛彈,兩枚就可炸掉三峽大壩。他援引民進黨已故主席黃信介的話,「有些事能做但不能說」,強調是被中國欺負才用,而不是窮兵黷武。
回應
200公斤炸藥水壩只能炸出水壩一個坑,20噸差不多。
這種水準還能擔任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台灣還真的沒人了!
台獨恐中已到歇斯底里,就出現范世平、王定宇、宋兆文、蘇紫雲之類的專家,畫了各種符說吞了就不怕。
為何隨「台毒糞子」起舞呢?!想想;她們長期吸毒已經腦袋壞掉,挺可憐的!
台灣飛彈預警系統 已接近完成2018-01-15 聯合報
針對北韓(楨:?) 飛彈威脅,我方也建置了一套預警系統。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昨日表示,這套預警機制目前仍在測試階段,國防部會在適當時機作實際測試,系統必須周延,預警機制必須嚴謹。
回應
裝設薩德之後,才算是真正「完成」(楨:?)。
誤發飛彈警報 恐導致世界毀滅2018-01-14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誤發飛彈來襲警報後果可能很嚴重,甚至導致世界毀滅,美蘇都曾誤發警報,所幸及時確認這是假警報,才沒有釀成核戰。
相關新聞
飛彈烏龍警報 夏威夷驚嚇38分鐘
可能無防錯機制 議員要求辦人
圖博館
第二, 宙斯盾系統與標準3反導攔截彈是目前攔截高度最大、防禦範圍最廣的戰區彈道防禦系統,但由於“標準”3導彈僅能攔截大氣層以上的目標,在大氣層頂端滑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就無法被它攔截,也就躲過了美日在西太平洋射程最遠的反彈道導彈系統。
第三,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可利用空氣升力做出高G轉向動作,除了瞄準的目標區更大外,對方也無法預測其真正的落點,增加末段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難度。
第四,由於可以氣動力持續修正航線,配合衛星導航系統可達到極高的精確度。又因為距離地面的距離較近,雷達導引頭掃描地面或海面的所需功率較小,可能足以作為打擊(航母等)移動目標的打擊之用。至於高超音速穿過空氣的“黑障”現象可用某些方式降低,或等彈體速度下降並更接近目標區時才啟動雷達。
不過,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並非是不可攔截的,這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一度放棄發展的因素之一。例如美國在韓國部署的“薩德”系統可攔截高度40千米以上的目標,洛·馬就宣稱其已具有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攔截能力,並遊說政府發展增程版“薩德”以擴展攔截範圍。
另一方面,由於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末端速度會降低到4-6馬赫,現代反彈道導彈(例如S-300系列、愛國者3型、紅旗-9等)都有機會攔截高超音速滑翔器。當然,這需要強大的預警體系支撐。
可以說,東風-17的量產僅是“矛與盾”鬥爭的開始,而非結束。(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作者結論有誤,標3可以在滑翔體進入大氣層之前就中段攔截,而薩德增程型末端動能攔截器速度太低,攔截成功率會低。
保持清醒頭腦極有必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31/doc-ifyqcwaq6312259.shtml
圖博館
印度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失敗:2020年之前難威懾中巴2017.12.31新浪軍事
印度目前有兩艘“殲敵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2017.12.17從水下進行的射程僅為750公里的K-4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未能成功,尚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發射失利,可能從水下彈出後點火裝置出現故障。消息人士說,K-4在測試過程中沒有啟動,發射命令下達後電池電量耗光。”這次嘗試是K-4第四次測試。
懷有強烈大國夢的印度,十分渴望盡快擁有如同五大強國那樣的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特別是在潛基核威懾能力方面,印度更加焦急。但不管是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還是自行製造國產核潛艇,印度的記錄都令人沮喪。從俄花費10億美元租借的971型核潛艇剛剛使用了5年,就因為操作不規範而撞壞了艇首,現在還在等著花巨資請俄修復。本國製造的“殲敵者”號先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拖拖拉拉無法服役,可好不容易交付海軍了,現在卻只能攜帶射程僅為750公里的K-15,根本無法承擔期望的威懾任務。
分析認為,好高騖遠和急功近利是印度發展國產武器的致命傷,從LCA光輝戰鬥機、阿瓊主戰坦克、維克蘭特號常規動力航母、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殲敵者號核潛艇和K-4潛射彈道導彈到英薩斯突擊步槍等項目的發展情況來看,幾乎無一不是。
回應
不過人家有亮劍精神
隔壁街道有個傻子,誰都不怕,逢人必亮劍!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349
中國東風17四大優勢無可比擬但理論上仍可能被攔截
近日,《外交家》雜誌網站報導,解放軍在2017年11月1日和15日分別進行了機密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東風-16彈道導彈測試,將成為世界上首種量產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
美國估計東風-17這2次試射的滑翔距離在1400千米左右,高度則在60千米以下。這種設計具有以下四大優點:
第一,將彈道高度從200千米以上降低到60千米以下,這將直接壓縮雷達的探測距離。例如對岸的鋪路爪雷達原本可看到1800千米外的彈道導彈,彈道壓低後的探測距離隨即縮短為1000千米。
圖博館
綜合近期美軍頻繁出動B-1B而不是B-2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只能說明B-2的飛行訓練遇到了問題。而B-2作為一款成熟的隱身轟炸機,很顯然不可能遇到什麼重大故障,只能是外界因素發生變化,導致他們的訓練受到了限制。
在2016年,中國就曾公佈過F-22隱身戰鬥機和B-2在周邊訓練時被鎖定的消息,而隨著這次P波段雷達的公開展出,更可以確認在過去1年時間內,美軍關島的B-2的演習情況已經被我們全部掌握,依托多款預警雷達,直接死盯住其動態。美軍雖然不明說,但已經通過實際行動對外表示,自己的B-2已經不再隱身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一講到比美國歷害,一些美粉噴子又不舒服了!
P波段雷達也叫米波雷達,可以發現隱身目標,至於能不能鎖定還不一定,至於5000公里是吹牛,你的雷達探測距離再遠你也只能是走直線,而地球是圓的!
那你去問問鋪路爪地球是不是圓的!
腦殘噴子急眼了,氣死你們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17/doc-ifymviyp1872532.shtml
圖博館
中國新雷達亮相探測5千公里美稱B2不適合在這飛訓2017.10.17 新浪軍事
在最近的權威媒體的節目中,展示了一款新型的遠程預警雷達。從畫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在水泥基座上坐落了一面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下面標註《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而這款雷達一經展示,就被人解讀為是中國版的“鋪路爪”雷達。但是“鋪路爪”雷達是X波段,而該型雷達為P波段,隨即就有更專業的解讀,這是是一款遠程反隱身雷達。
這款雷達之所以被解讀為反隱身雷達,其實是由P波段本身特性決定的。在電磁頻譜中,P波段為230-1000兆赫,之所叫它P波段,是因為他屬於最早的雷達搜索波段,波長在130cm到30cm左右,介於米波和分米波之間,正好是最佳的反隱身飛機波段,因此鑄就了“火眼金睛”。只不過,波段越長天線就要越大越重,需要大功率的晶體管類電路,雷達功率1瓦,實際驅動就得2到3瓦,這樣會帶來大量的散熱問題。而且P波段在大氣層內有一定的折射率,所以要穿透大氣層探測外太空的目標,需要對大基層參數進行校正。這就體現了一個國家技術功底的時候了。
美軍的“鋪路爪”的X波段是追求精度,主要是針對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等目標進行監控。而P波段雷達,兼顧了反隱身和導彈預警的雙重功能。中國此前已經掌握了X波段雷達基礎,現在的P波段,可以看做是更高級的升級版本。從研發該款雷達的14所所公佈的消息看,該型雷達應該是部署在西南方向,而該型雷達最遠探測距離應該超過了5000公里,範圍包括了美軍位於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該基地作為美軍在亞太轟炸機的“老巢”,最近剛進駐了B-1B和常駐B-2。作為美軍的戰略前哨,其訓練任務應該相當的繁重。
圖博館
美稱中國正打造4款太空戰武器系統能摧毀500顆衛星
《亞洲時報》網站2017.9.13美國專欄專家比爾·格茨的文章,稱中國正在建設包括反衛星導彈、激光武器、GPS干擾機和殺手衛星在內的高科技太空戰武器體系,這將使中國在未來軍事衝突中擁有優勢。
格茨稱,美國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剛提交了一份名為《外國太空戰能力》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有能力攻擊、摧毀或乾擾1900公里至3.5萬公太空軌道上的500枚美國衛星。報告還顯示,中國軍方已研究提出在外太空引爆核武器製造強電磁脈衝攻擊在軌衛星的作戰計劃,以此來打擊敵軍的天基精確制導和通信能力。五角大樓導彈防禦局前太空戰專家史蒂夫·蘭帕基斯在報告中強調,中國正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下研發多維一體的反衛星作戰能力,最近進行的反衛星武器試驗側重於動能武器實戰化,美國所有在軌衛星越來越處於中國太空戰能力威脅下。
文章稱,報告專門提到了中國核電磁脈衝攻擊衛星的計劃,稱中國反衛星導彈僅使用單彈頭就可以癱瘓近地軌道衛星。文章稱,一名中國官員曾公開威脅,將在台海衝突中發起核電磁脈衝攻擊,在台灣以東1100公里上空的外太空引爆核彈,以阻止美軍援助台灣。報告強調,憑藉日益增強的反衛星戰力,中國或將擁有精確毀傷近地軌道偵察衛星、中軌道GPS導航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導彈預警衛星的能力。這將有利於中國軍隊攻擊美方衛星、地面設施和網絡,摧毀破壞美軍指揮控制體系,拒止美軍進入太平洋、印度洋。
格茨稱,目前中國正在部署2個陸基機動反衛星導彈攔截系統,還將以四級航天火箭或“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為基礎,發展兩款更大、更先進的反衛星武器系統。中國還在發展可機動變軌衛星,目前已確認有3顆天基反衛星攔截器在軌運行。下一步,中國可能還將發展變軌電子乾擾器、太空捕手小型衛星、激光武器和自殺式爆炸攻擊衛星等反衛星武器系統。
一位中國專家指出,美國在發展外太空軍事化方面一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不僅在太空中衛星最多,遍布高中低軌道,各式軍用衛星琳瑯滿目,不久前還再次發射神秘的X-37B。格茨和美國智庫報告對此避而不談,反而無端渲染中國和平利用太空是所謂軍事威脅,實在毫無道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9-14/doc-ifykusez0617022.shtml
圖博館
由以上中國持續研發試驗新型反衛星武器來看,至少說明中國正在緊隨美國之後,積極構建屬於自己的太空戰系統。據美國軍事專家的分析指出,中國正在銳意發展太空攻擊的技術,這可能包括破壞成像衛星的高能激光武器、共軌反衛星武器“殺手衛星”、有機械手的共軌“刺客”衛星、能執行太空戰的“神龍”小型空天飛機等各種平台,以破壞美國的太空霸權。同時最新的情報顯示中國軍方已經使用各型反衛星殺傷導彈進行過八次攻擊衛星的測試,而且使得解放軍有新的突破,這使美國大為震驚。如無意外,5~10年內,中國的太空反衛星系統就能服役。
中國反衛星試驗在太空所形成的特殊雲圖
從DN-1到DN-2再到DN-3,顯示中國正在不斷加大對反衛星武器的投資,而且技術提升速度無與倫比。這類武器正成為中國不斷增長的非對稱作戰武器系統中的關鍵部分,假如中國開始部署24枚這類反衛星導彈,中國就能通過擾亂全球通信和軍事後勤,限制很多高技術武器所依賴的導航系統,從而嚴重削弱美國的軍事能力。這種能力如果再和中國日益壯大的網絡戰能力相匹配,那麼中國的不對稱戰力將更加強大,也許在不長時間裡就能使中國具備單獨對付美國的能力。這對美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其現在積極實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十分依賴C4ISR系統以及各類衛星,如果這些美軍傳統的優勢不存在了,真難以想像美軍會指望什麼來進行現代信息戰!(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11/doc-ifyhwehx5678930.shtml
圖博館
中國測試第3款反衛星導彈可擊落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美國十分關注中國日漸成功並有可能已開始服役的“DN-3”型導彈,這種導彈可以摧毀美國的高軌道衛星。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2017.7.9報導稱,五角大樓認為DN-3主要用於摧毀衛星,但也有可能用於攔截彈道導彈。中國首次試驗反衛星武器是在2005年,當時試驗了一次“SC-19”(又稱為動能DN-1),但是沒有獲得證實,不過那應該是中國的第一次反衛星試驗。而最出名的一次試驗是在2007年1月,那次進行的反衛星試驗,當時直接摧毀了一枚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從而為外界所知曉。如果說早期的SC-19只能擊落低軌道衛星的話,那麼,更先進的DN-2具備擊落中高軌道衛星的能力,且具有攔截中段彈道導彈的能力,現在最新的DN-3預計將更先進,可能具備擊落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能力,而且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更強。
DN-2被稱為高軌道反衛星導彈,這種軌道距離地面高度在200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間,是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使用的軌道。DN-2或許是中國將動能殺傷戰鬥部綜合到開拓KT-2運載火箭上的成果,而開拓-2/開拓-2A分別基於東風-31/東風-31A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的,由這兩種火箭發展的動能直接撞擊戰鬥部(KKV)具有飛抵高軌道的潛力,因而也似乎更適合於摧毀美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衛星,從而具備了摧毀GPS衛星的能力。
外媒對中國反衛星試驗的主觀猜測
最據推測,DN-3可能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並且在飛行速度方面可能更快,否則很難把其與前述兩種反衛星導彈區分開來。而這最新的一次試驗產生了很奇異的雲彩,證明導彈的飛行軌跡在大氣層內經過了複雜的變化,很可能證明這次試驗是進行了反導中段攔截,而不是太空高軌道反衛星。由此來看,DN-3應該屬於中國即將成型的“中段反導”系統的攔截彈,此舉也許意味著中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即將揭開面紗。
圖博館
2002年底,美國放棄了原先對國家、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區分(即NMD與TMD),轉而整合全球的反導資源。新的一體化反導指揮控制體系(C2BMC)基於來襲導彈的不同飛行階段進行分層攔阻,並將全球各戰區與美國本土彈道導彈防禦系統(BMDS)進行了一體化整合,特別是原有相互獨立、點對點的指揮控制、作戰管理和通信節點。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資源整合將在兩項能力上體現得十分顯著,即基於外部遠端傳感器的發射能力(LOR)和基於外部遠端傳感器的攔截能力(EOR)。前者在宙斯盾反導5.0版本之前便已具備,大大擴展了標準3的防禦範圍;後者則將出現在新的宙斯盾反導版本和標準3上。EOR意味著發射平台可以不使用自身火力通道對攔截目標進行照射,攔截彈發射後可交由全球反導傳感器網絡的其他節點對目標進行攔截,如海基X波段雷達(SBX)、陸上部署的AN/TPY-2雷達。
在日本以前沿工作模式部署的AN/TPY-2雷達(並非作為薩德的一部分)本身就要為美國的全球中段反導系統提供傳感器節點支持。在韓國星州-大邱一線的AN/TPY-2雷達雖然是作為薩德的製導雷達以末端模式部署,但是該系統在前沿與末端模式之間可以進行相對迅捷的切換。海基X波段雷達在過去數年遇到了技術和資金問題,但最近已在各方推動下起死回生,格里芬公司剛剛獲得了升級SBX的新合同。而日本則一直對SBX在日本周邊海域的部署態度積極。
總之,包括未來的陸基宙斯盾在內,美、日、韓在東北亞的各種反導資源都是一個協同和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的整體反導網絡的一部分。(作者署名:巴蜀特警小教官)
回應
這裡的宙斯盾肯定是基線9配合標準3作中段反導。標準3反導還是比較靠譜,30次試驗成功攔截25次,但問題是標準3是配合海上巨眼X波段雷達使用的,而這部雷達極度危險。它不僅能探測6000公里內的彈道導彈發射,躲在日本以東就能探測中國全境,還能接入美國的反導系統,引導美日韓盾艦的標準3和美國本土的GBI攔截彈進行攔截。
我相信中國的軍工們一定研製出一種大殺器,讓那些所謂的反導及防禦體係都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只要戰爭一起,立刻先癱瘓他的防空體系,然後再痛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3/doc-ifyhrxsk1652876.shtml
圖博館
根據近期報導,雖然日本防衛省否定了薩德方案,但是從不同防禦層次的角度來說,不能排除日本未來配備薩德或類似系統的可能性。
薩德防禦範圍比宙斯盾要小得多——這主要是由不同攔截彈在燃儘速度方面的差距所致,燃儘速度決定了導彈的最大射高與射程。不過對於防禦面積小得多的韓國來說,薩德便是費效比更高的選項。此外,雖然宙斯盾在防禦範圍方面比薩德有優勢,二者在應對目標方面卻各有分工。
宙斯盾使用的標準3導彈的攔截區域在大氣層外,其最低射高一般估計為90-100公里,而以朝鮮所裝備的短程導彈為例,其彈道頂點全部低於這個攔截低界,因此對於韓國防備朝鮮的需要而言,宙斯盾是意義不大的。
陸基版“宙斯盾”投入使用後的作戰示意圖
但對於日本而言,在宙斯盾的大傘下薩德依然有其價值。首先,對於日本而言,標準3的攔截低界在90-100公里以上,而負責末段反導的愛國者3射高只有15公里左右,也就是說在15-90公里這個範圍內,日本自身的反導網依然存在漏洞。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曾對薩德表示出興趣,2015年有報導稱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19年開始的新五年計劃中引進薩德,將現有的雙層反導體系完善為“三層防禦”。雖然日前,防衛省以成本為主要理由於否定了薩德,但從戰術需求來說薩德與宙斯盾並非替代關係。
美國全球反導網正在日韓扣上重要一環
另外,薩德與宙斯盾的作用與分工要放在東北亞、美國及其盟國整體反導佈局的角度來看待,這兩個系統在東北亞的作用與北約的反導部署十分類似。在防禦範圍方面,以部署在土耳其的薩德為例,假設導彈來襲方向為伊朗,薩德僅能防禦土耳其東南一小部分,而在東歐配備標準3的陸基宙斯盾則可以依靠更少的部署單元防衛整個歐洲。在防禦目標方面,土耳其東部部署薩德也是有必要的,因為宙斯盾的標準3無法對伊朗的短程導彈進行攔截。
美國在東歐部署的陸基版“宙斯盾”系統全景圖
與此類似,日本裝備陸基宙斯盾的規劃不僅是對日本自身現有反導體系的加強,更是美日韓反導體系的重要一環,其意義不僅局限在東北亞,甚至是全球性的。日本的反導資源是美國在東北亞甚至全球反導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宙斯盾為核心的反導體系能夠加強美國及其盟國在戰術和戰區層面上傳感器網絡和火力資源的作戰效能。
圖博館
日本未選擇薩德反導系統背後究竟有怎樣的隱情2017.7.3新浪軍事
日前,日本防衛省已基本決定將陸基“宙斯盾”系統列入新財年預算。如果該系統得以部署,不僅將大大完善日本自身的反導體系,也將成為美國及其盟國在東北亞甚至全球反導佈局中的重要一環。
日本反導能力建設行至今日自有其淵源。上世紀80年代,日本便開始研究彈道導彈防禦問題。1993年之後,政策和技術準備逐漸進入實質階段。2003年底日本內閣正式決定部署彈道導彈防禦體系。2004年底,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與《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反導能力建設和美日反導合作目標。同年日本開始對其金剛級宙斯盾艦進行反導升級,並在之後幾年進行了數次攔截試驗。2011年6月,日本防衛省宣布已初步構建起雙層反導系統。該系統主要由陸基末段攔截的愛國者3、海基中段攔截的宙斯盾以及早期預警探測和指揮控制系統組成。
目前日本的反導作戰流程基本由四個部分組成。首先,由美國的預警衛星將來襲導彈參數分享給日本防衛省並傳輸至自衛隊相應作戰單位。接下來,由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與航空自衛隊的陸基預警雷達對來襲導彈進行探測跟踪,並對彈道進行分析,得出最佳攔截方案。進入攔截階段,首先由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發射標準3,在大氣層外對處於飛行中段的目標進行攔截。最後,若大氣層外攔截失敗,則由航空自衛隊的愛國者系統進行末段攔截。
整套流程中,航空自衛隊的反導指揮控制系統是核心,通過日本自動警戒管制系統(JADGE)負責整體指揮和協調工作,在自衛隊獲得預警衛星參數之後、海上和陸基預警系統開始工作之前,攔截作戰命令便由航空總隊司令下達。
日本的愛國者主要部署在東京、大板、名古屋、九州、沖繩等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宙斯盾艦分別駐紮在佐世保、舞鶴、橫須賀海軍基地,其中4艘具有反導能力,另外2艘將進行反導升級。
陸基宙斯盾將使日本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提高這一雙層反導體系的作戰效能,不僅完善了反導傳感器網和指控系統,也將提高火力單元的數量和火力資源分配合理性。宙斯盾攔截彈的最新型號、由美日聯合研製的標準3,計劃於2018年進行實戰部署。
“薩德”選項並未排除
與韓國糾結於薩德系統不同,日本若要完善反導系統則需要倚賴宙斯盾。對於韓國來說,薩德是能夠滿足防禦需要且費效比更高的選擇。而對於日本來說,薩德與陸基宙斯盾則對應不同的防禦需要。
圖博館
這意味著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055一艘艦可以實現美國“鋪路爪”配合“宙斯盾”的海基反導系統雷達的效能。
之前關於055艦的設想圖中通常推測055會安裝一個大型相控陣搜索雷達, 因為其滿足S波段和X波段AMDR後,仍有巨大的“剩餘”功率,除非艦上安裝定向能武器,電磁炮之類的“耗電大戶”,否則肯定是要安裝一個大型高性能遠程搜索雷達的.
其實,055是完全具備進行反導作戰的必要條件的,一方面,有大型遠程搜索跟踪雷達,又具備有精密跟踪和識別能力的S+X波段的雙波段雷達;另一方面,紅旗-9本身就和紅旗-19兼容,更別提還有傳說中的紅旗-26…… 可以說,反導、反衛星作戰對於055艦來說,在硬件上完全沒有障礙。
伯克3原方案是艦橋上方加高一層,實現AMDR-X和AMDR-S兩套4陣面雷達的組合
最後X波段陣面被砍,只剩下一部旋轉單面陣,其“DR”(雙波段)已經大大縮水了
美國方面有沒有類似055的設計方案呢?
當然也是有的,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一直在向美國海軍推銷其“國家導彈防禦艦”概念,即在LPD-17“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上安裝一套巨大的L波段反導雷達LRDR,該雷達的天線相當於用兩台AN/TPY-2,也就是“薩德”的那個雷達,的陣面合在一起,其功能相當於海上航行的新一代“鋪路爪”。
現在來看,055艦的雷達一定程度上與這個方案相當。這是比美國海軍當年提出的CG-21新一代防空巡洋艦還要“時髦”的設計方案。
至此,事實就很清楚了,今天下水的055已經是毫無疑問的當代世界最強大的水面戰鬥艦艇——甚至是世界上絕大部分尚處於PPT狀態的戰艦,也都只能說“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候還有些幼稚”……
當然,美國還是有追趕055的條件的,只要把DDG-1000“回爐重練”,裝上完整的AMDR雷達,再配上AN/TPY-2雷達的艦載版,或許就能超越055了。
……當然,如果他們真的把這玩意搞出來了,後面加上個A的中國海軍新一代大型導彈驅逐艦也……
接下來的事情會怎麼發展呢?大家拭目以待吧。(來源:觀察者網)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8/doc-ifyhmtrw4358751.shtml
圖博館
055艦雷達全面超越美軍宙斯盾 或可進行反衛星作戰2017.6.28新浪軍事
.......
正如之前施洋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過的,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055型後部上層建築兩側安裝了巨大“廣告牌”型共型電子天線——那是一部大型米波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列。
這部雷達,可以說是055硬件配置方面超越美國“提康德羅加”、“伯克3”的主要特徵。就更別提日韓“盾”艦了。
大孔徑的UHF相控陣雷達,美國當然也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在台灣也有安裝AN/FPS-115“鋪路爪”雷達。該型雷達是一種1976年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體制UHF波段雷達,其陣面峰值功率580千瓦,實際工作中平均功率不超過峰值功率的25%,也就是約145千瓦。其主要用途是跟踪彈道導彈,最大搜索、跟踪距離可達5500公里,在這個距離上能探測到“小汽車大小”的目標,如果在更近的距離上,可以探測到更小的目標。“鋪路爪”的波長大概是71-67厘米。
美國反導體系中,“鋪路爪”是與“宙斯盾”共同工作,實現海基反導的必要條件
而055上的米波雷達,從其任務定位上來說,是取代原來051型開始使用的517系列雷達(“八木”天線雷達),在我軍052C、052D上也使用了此型雷達的最後改型。
該型雷達之前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反隱身能力。探測距離可達450-500公里,這實際上是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大的轟炸機之類目標的探測能力。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1米左右的目標,其實際發現距離據稱在300公里左右。但該型雷達長期“霸占”我國驅逐艦後桅杆的主因是其功耗小於3千瓦。這對於供電十分緊張的艦艇來說,517雷達極為省電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價值。
055型的艦載電站採用4台柴油機驅動,總功率20兆瓦。052C\D的346雷達的單面陣功率約為800千瓦,總功率就是約3.2兆瓦。052D的發電總功率為約8兆瓦,算上艦上其他船電設備的1兆瓦,基本符合一般設計的發電總功率兩倍於船電總量兩倍的規範。
這樣算來,即使055使用的346B型雷達功率有所提高,再加上桅杆上的X波段雷達陣面的功率,總功率可能達到4兆瓦,再算上船電系統消耗的功率1.5兆瓦,那麼剩餘可用的電力功率依然有超過4兆瓦。
照此計算,055兩個米波雷達陣面的功率完全可以大幅度超過“鋪路爪”
當然,雷達性能不能完全按照功率來算。一方面,“鋪路爪”的T/R原件技術較老,性能上肯定不如055的新型雷達,另一方面,其天線孔徑又大幅度超過055的雷達。綜合來說,認為055的米波相控陣性能達到,或者接近“鋪路爪”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圖博館
中國電磁炮性能曝光:長達33米可擊穿10米厚混凝土2017.6.28新浪軍事
現在美軍最值得關注的超級常規武器就是電磁大砲。美國海軍計劃在DDG-1000艦上安裝砲管為12米,射程370公里的超級電磁大砲,用於攔截導彈和反艦。
一旦美軍開始裝備這種大砲,那麼世界上幾乎大部分反艦導彈,軍艦和飛機都會淪為長矛對打步槍的境地。如同18-19世紀,歐洲人征服非洲一樣。
所謂電磁大砲是利用強電流產生的強磁場,進行加速運動,可以將彈藥以時速5000英里發射出去。無論是攔截巡航導彈還是彈道導彈,打擊戰機還是轟擊軍艦,對岸轟擊,一種武器就全部包圓了。首門電磁大砲是BAE公司製造而成,其動能為32兆焦,要知道1個兆焦就是把1噸重汽車以時速160公里發射出去所需要的能量。
美軍的計劃是將其射速提高到每分鐘10發。
中國現在已經在內蒙古白城火砲試驗基地進行了國產電磁大砲試射。外國通過衛星照片,發現中國電磁大砲長達33.5米,可以擊穿10米厚混凝土炮靶和多層裝甲板。
中國最早的實驗性電磁炮是303EMG型,在1988年進行第一次試射,當時發射的砲彈只有30克。隨後中國在哈工大,河北砲兵工程學院等22所大學和研究所開設了電磁發射研究。
2001年5月,位於北京的有色金屬研究院擔負起高溫超導薄膜研發工作,中國電磁炮研究開始加速。在2006年5月德國第13屆國際電磁發射學術大會上,中國出了52篇論文,僅次於美國的72篇論文。
現在中國電磁砲試驗,已經可以把25公斤重砲彈發射到250公里外預定區域。俄媒稱;中國第一步想把電磁炮裝載在類似導彈發射車一樣的多輪載重車上,而不是軍艦上。
現在看起來,中國電磁砲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彈丸重量還是比較小,未來目標是50公斤。還有電磁炮體積較大,準確性和射程還需要提高等等。
中國電磁炮主要成果包括已經成功研製出小口徑(10毫米)、中口徑(38毫米)和大口徑(90毫米)電磁炮樣機,這已經與美軍同步。
此外,中國在電磁炮關鍵技術領域接連獲得重大突破,包括補償型脈衝交流發電機、磁通壓縮發生器、高儲能密度電容器、超導發電機和大容量的超導儲能裝置等等均已經掌握。
英媒認為,中國電磁炮的進展僅次於美國,成果大致與英國BAE公司相當,已經領先其競爭對手日本。(作者署名:軍事曉家園)
回應:
電磁炮,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8/doc-ifyhmtcf2990745.shtml
圖博館
巡洋艦:不祥之器101/165
共軍有六七千噸052C/D
和055八九千噸神盾艦
還不滿足還要搞巡洋艦
只怕會重蹈二戰時日軍
約與航母同重的大和艦
一出海便被美戰機擊沈
不然就像南韓的神盾艦
一萬二千噸卻大而不當
怎麼了
只准美俄有巡洋艦
不許中共有巡洋艦
更何況有後發優勢
052D的64單元的通用垂射系統
就可通射防空反艦反潛攻陸導彈
不像南韓神盾艦的獨立垂射系統
萬噸級巡洋艦算啥
賣台軍事家
阿楨屍哲的全能艦
不只能發射反導反衛星導彈
還能發射衛星和反航母導彈
在多顆低軌海洋監視衛星
和十幾公里高平流層
太陽能預警飛艇
及艦上神盾
的導引之下
即使全能艦艦隊
也能以遠程防空導彈
尤其是反航母和反艦導彈
不對稱地對抗美國航母艦隊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29229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055的面積達850x850毫米,深度為9米。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圖博館
中國055艦下水將為國產航母護航未來或裝備電磁炮
千呼萬喚始出來,萬眾矚目的中國055型萬噸驅逐艦2017.6.28上午在上海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式下水! 在嘹亮國歌伴奏下,海軍用國際通行的“擲瓶禮”宣告這艘劃時代的“全能戰鬥艦”正式下水,這也標誌著中國海軍戰鬥力即將迎來又一次躍升,擁有亞洲第一水面作戰艦艇,走向藍水海軍的步伐大大加速。
據外媒報導,中國未來將建造12艘055型導彈驅逐艦,平均分配到三大艦隊,除了為國產航母進行護航外,還可以充當核心指揮艦,獨當一面率領驅護艦隊執行遠海作戰任務。
055“全能戰艦”的稱號可以說的當之無愧,該艦排水量達到12000噸,配備了128(112?)具垂直發射單元,由於採用了國際領先的通用發射方式,能夠同時容納各種不同尺寸的導彈,包括鷹擊-83、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還能發射海紅旗-9B/16中遠程防空導彈,長劍-10遠程巡航導彈,以及國產反潛導彈。
值得注意的是,首艘055並不是這型戰艦的“完全體”,未來055型將應用更多先進技術,比如說155毫米遠程精確艦炮、電磁軌道炮等前沿武器,屆時055型將成為和美國DDG-1000並駕齊驅的世界頂尖水面作戰艦艇,為中國崛起保駕護航。 (作者署名:全球軍事熱評)
相關新聞
055外形為何不如美DDG1000艦科幻(回應: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055下水 052D造13艘後或停產
055可載超百枚導彈 反艦能力相當於12架殲15
俄稱055大驅造價5-60億 將裝備紅旗26反導
055憑什麼縱橫四海 或採用綜合電力系統動力強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8/doc-ifyhmtek7887506.shtml
PLA最急需的武器:時評(2009-11-26)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最急需啥武器?眾說紛云,但似多不足。
做為<賣台軍事家>不只要當<共軍能阻美救台>的軍師,還要當中共國師,獻策如下: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以及配有遠程反艦/防空(反導/攻陸/反潛)飛彈的巡洋艦。
如此,即使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
圖博館
中國建最有效核反擊系統若核戰全球僅3國可率先反擊2017.4.27新浪軍事
中國在21世紀初正式提出了開發屬於自己的彈道導彈預警衛星系統的計劃。其主要指導思想就是把傳統的遠程地面雷達探測為主的區域性防禦預警能力,提升為全球性的預警能力。相對正式說法就是“提升防空、防天預警一體化能力”。而核心的導彈預警衛星系統,承擔了監視、發現、跟踪、識別來自外層空間彈道導彈、衛星、航天器的搜索任務,並在攔截作戰中提供目標的動態信息。
為了完成這樣的目標,需要盡可能少的衛星,探測盡可能大的範圍,這就需要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大約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高度上,放置3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才能實現最基本的覆蓋全球的能力。同時,配合2-3顆極地大橢圓軌道的活動衛星作為補充,形成完善的預警衛星體系。這一構想類似於中國建設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構想,我們都知道北斗是35顆衛星構成,但是處於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只有5顆,其餘的都是作為機動星,這才能實現全面的覆蓋。
一般來說,這樣的衛星會由兩種目標衛星組成、天基紅外探測衛星和天基雷達探測衛星。陸基彈道導彈發射後可以提供25到30分鐘的探測預警時間,而潛射彈道導彈則最少可以提供10分鐘的預警時間。這對於已經構建好的一體化防禦衛星通訊網絡來說,已經足夠反應了。
從現在披露的信息來看,中國從2013年開始發射相應的衛星。現在在軌至少已經有了“前哨”“尖兵”兩個系列的探測衛星可用。而隨著這套系統的建成,也使得中國在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全球第三個具有完善“探測、攔截、反擊”的核打擊體系的國家。配合中國現在服役的“紅旗-19”“紅旗-26”中遠程彈道導彈攔截系統,中國就會形成從大氣層為100到200千米、大氣層內100到60千米,兩層專門反導攔截系統,再配合地面上的紅旗-9系列都中低空攔截體系,中國則用擁有了可以媲美美國的的“國家導彈防禦體系”。再配合中國已經構建好的遠程陸基大型相控陣雷達,將會使得中國的無論是戰略核反擊體系,還是戰略核導彈攔截體係都獲得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7/doc-ifyetwtf8319410.shtml
圖博館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圖博館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無用,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圖博館
作戰時,由預警搜索雷達負責搜索目標,制導雷達引導導導彈實施攻擊,主要採用SJ-202型相控陣三坐標目標探測/制導雷達,探測距離115公里,追踪距離80公里,導引距離50公里,可同時導引6枚導彈攻擊3~6個目標,具備一定抗干擾能力。由於預備好的待發彈僅8枚,引導能力完全夠用了。
紅旗12的外形設計中規中矩,全長5.6 米,直徑0.4 米,全彈重量為900公斤,其中戰鬥部重100公斤,威力相當驚人。導彈的最大飛行為每秒1200米,最大過載20g,可對付敵方最大速度2.2馬赫左右、機動過載在5g的目標。位隨著不斷改進,射程從早期的42公里,提高到50公里以上,如今更提升到70公里,其最低射高也下降到200米以下。其製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制導,但是改進了製導體系,也出現半主動雷達,以及主動雷達製導型,具體要後客戶的要求。
以今天的技術水平來說,紅旗12技術水平不高,主要為採用裸彈方式,每個作戰單位只有4輛發射車,待發彈只有8枚,另有18枚備用枚,抗擊多目標的能力不足。但是有一因素讓其穩操勝券,那就是成本,相較於紅旗9便宜太多。
我軍對紅旗12的要求為:以盡可能低的成本與盡可能快的速度替代現役的紅旗2,故而在許多地方與紅旗2有通用性,比如:其製導系統也可以引導紅旗2導彈,大量採用成熟技術,在保證一定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以及可靠性高,易於操作等優點。
如此一來,性能確實不高,可是許多國家對防空作戰需求並不高,故對性能要求不高,相反對成本相當關注,紅旗12即擁有可以接受的價格,又有不錯的性能,適合於要求較低的客戶,屬於非常適用的裝備。如今已經先後有多國引進該系統,泰國也是放棄引進紅旗9系統,改選中紅旗12。(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東西不在貴賤,合適自己需求的東西就是好東西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8/doc-ifycnpvh4938288.shtml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圖博館
很多國外媒體都認為這是以色列“箭-3”攔截彈的首次實戰,不過從S-200最大射高40公里來看,還在大氣層內。所以只能是“箭-2“攔截彈,不過確實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記錄。至於以色列為什麼能夠創造這樣的記錄,得說其堪稱極端的防空武器佈置策略。以色列現在已經形成了:近程-反火箭彈、迫擊砲的“鐵穹”攔截系統;中近程-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和以色列和美國聯合研製”箭-2“反導攔截系統;遠程-新近投入的”箭-3“攔截系統,這樣遠中近三層攔截體系,讓多少國家都羨慕不已。不過,相當密集的防空網絡背後代價是花費近70億美元,累計採購1200枚各型導彈的龐大軍購計劃。是否值得呢?
從這次實戰效果來看,確實很值!對於以色列來說,只要確保任何來襲目標打不到以色列的國土上即可。不過,這個確實是誰也學不來的“絕對防禦計劃”,畢竟你的資金肯定沒有以色列富裕,同時它還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計劃的直接支持。簡單概括“有錢的未必能買得到這麼全,有技術的未必能造得起,有錢有技術的國土面積還比這個大”。因此,我們在分析這次”匪夷所思“的案例,為其拍手叫好的同時,也要看到其無法複製的獨特戰場環境。不過,仍然不耽誤我們分析這次頗具戲劇性的防空攔截的失敗案例和非常成功的反導攔截案例。(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笑話,只要發射多管火箭彈數十發,能攔截?
能。鐵穹已經發展了兩代,就是為了同時對付多枚火箭彈。
三層總共1200枚導彈的系統,也就是對零星的襲擊有效,一個遠火營的齊射都得趴下啦~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8/doc-ifycnikk1159734.shtml
中國一型導彈曾比紅旗9還暢銷泰國也是放棄引進改買它
2017.2.4,泰國首次展示了從中國採購的KS-1CM地空導彈系統,即紅旗12的出口型,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泰國會選中紅旗9,沒想到最後選中了KS-1,論起來,它已連搶紅旗9生意,兩者一起推向國際市場,可是它比紅旗9賣的好。
KS-1,又叫:凱山-1,論性能屬於平常,遠不及紅旗9先進,該系統的每個作戰單元,由一部預警搜索雷達車,一部製導雷達車,及4輛發射車組成,所有車輛都採用6×6輪式高機動車底盤,這讓整個系統具備良好的機動性。
圖博館
以色列為何擊落射向己方的導彈:這小國又創一戰例2017.03.19新浪軍事
“擊落/射向己方戰鬥機的防空導彈/的導彈。”聽起來確實相當的拗口,這麼複雜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匪夷所思的案例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究竟是什麼國家能幹的出來呢?估計除了以色列,沒人能辦得到了。
以色列絕對是個神奇的小國,其現在實際控制範圍才2.5萬平方公里,區域大約相當於2個天津市的大小。但是,就是在這麼個不大的國土上,卻擁有著現在最強的防空、反導、反火箭彈多重空情攔截網絡,尤其是反導能力比某些區域自稱的防空火力密度位居世界第一可要實惠的多。畢竟以色列可是貨真價實打出來的,從小號的火箭彈,到今天我們要說的彈體長度達到10米以上的遠程防空導彈,都能攔截。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呢?
這事得從2017.3.17的以色列空軍的一次跨境打擊說起。由於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確實太小了,所以該國一直奉行的都是“先下手為強、以空襲為主”的戰術策略。在17日,由F-15I和F-16組成空襲編隊,對緊鄰以色列區域的一處武裝分子倉庫發動了精確打擊。不過在投彈完畢返回己方基地時,遭到了駐紮在該區域防空導彈部隊的反擊。3枚S-200“織女星”(北約代號SA-5)地空導彈飛向了一架F-15戰鬥機。這其實對於久經沙場的以色列空軍飛行員來說並不算什麼問題,放乾擾,加機動很容易就甩掉了這種老式的無線電指令+雷達末端制導的第二代防空導彈。
不過,地面上的以色列防空部隊可就沒那麼輕鬆。由於S-200的彈體長度在10.7米,彈徑0.75米,最大飛行速度達到5馬赫!並且,由於採用了4個固體燃料助推器,使得上升段速度異常兇猛。在以色列國產的“綠松”遠程相控陣雷達的掃描下,這非常符合一個高危險目標的特徵:“飛毛腿”地對地導彈(長度11.26米,彈徑0.88米)!再經過“香橡樹”火控中心的計算機對比後,將其列為高危目標。由於,事先已經得到了以色列空軍通報將會對武裝分子的倉庫進行打擊,而炸彈剛一落地就發現3個疑似“飛毛腿”地對地導彈的目標升空。因此地面擔心敵方使用“飛毛腿”導彈進行報復,果斷決定發射“箭-2”反導攔截導彈對目標進行攔截。此時這3枚S-200防空導彈也正在追著F-15飛向以色列方向,於是就創下了人類防空作戰歷史上看似匪夷所思的一幕:3枚射向以色列空軍戰鬥機的地對空導彈,被以色列防空部隊發射的反導攔截彈,擊落!故事還沒完,被擊落的S-200殘骸還落到了約旦北部城市伊爾比德市郊的一個村莊。好吧,確實,以色列的空域有點太小了。
圖博館
問題在於,韓國軍方曾給出使用國產X波段雷達的選項,其探測距離雖比AN/TPY-2要小,卻足以應對朝鮮,美國卻並不認可這個選項。更為重要的是,美方這種辯解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前文提過的工作模式切換。
誠然,如果THAAD營的AN/TPY-2從終端模式切換為前沿模式,會使薩德系統無法始終處於待命狀態。但考慮以下因素,這一問題便顯得不那麼重要:
1)薩德系統是否始終處於待命狀態,平壤不得而知;表示不損害其威懾力。
2)平壤如果對首爾進行打擊,除了動用數量有限且較為昂貴的彈道導彈外,還有其他選項。而首爾更理想的防禦方式並非薩德,而是類似以色列鐵穹那樣的系統(事實上韓國也一直對類似系統更加感興趣)。
3)從平壤的戰略和安全需求來看,未來“導彈外交”的最大效用是作為“議價”籌碼、威懾或威逼手段,而非實際訴諸打擊。無預警發射在之前幾次半島危機中有確保試射試驗的考慮,但在將來卻可能削弱導彈外交的效能。
4)潛在的半島危機與中美危機雖有聯動可能,但基於過去20年以及未來可預期的三國間關係以及地區安全形勢,這兩種危機的爆發很可能是不同步且不直接相關的。
總之,AN/TPY-2作為薩德系統的火控雷達並不需要隨時待命,切換至前沿部署模式是有效選項。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便是:AN/TPY-2到底能看多遠?
筆者採用雷達探測距離的常用公式,根據美國反導專家使用的參數值,並對目標雷達散射截面這一變量的取值進行細化,得出兩組數值。當目標雷達散射截面假定為0.1、0.5、0.01平方米時,AN/TPY-2的探測距離分別為1540、1300、870公里,甄別不同目標的有效距離分別為1026、870、580公里。
如果所採用的參數取值更符合AN/TPY-2的工作環境,通過這兩組數值可以確定兩點:第一,在朝鮮半島部署AN/TPY-2雷達將大幅提高美國對中國戰略導彈的觀測能力,特別是渤海與黃海的潛射導彈試驗;第二,鑑於AN/TPY-2有效識別不同目標的距離低於探測距離數百公里,將其部署地點從日本向朝鮮半島進一步推進對於美國的全球反導系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美國正在歐亞大陸兩端通過串聯各盟國的防空力量、部署美國自身反導單元,一步步構建全球反導體系,這將改變中美目前的戰略力量態勢,削弱中國對美國的核威懾能力。(作者署名:航空知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8/doc-ifycaafm5493011.shtml
圖博館
同樣部署在東北亞的海基X波段雷達SBX比AN/TPY-2大許多,但由於是實驗品,也存在不少天不足:缺乏量產型號具備的可靠性;缺乏足夠的防護能力;電子視角範圍過小——與UEWR的120度相比,SBX只有25度;SBX只製造了一部便停產。總之,SBX無法很好地彌補AN/TPY-2的不足。
據知,美國計劃耗資10億美元開發製造新型遠程識別雷達(LRDR),該雷達未來的部署地點也是太平洋防區。根據美反導署公佈的LRDR項目招標書,它將使用S波段(與宙斯盾系統相同)。但問題在於,這一波段上的雷達不具備X波段雷達的高距離識別力,其距離分辨力只有50-100厘米(AN/TPY-2為15-25厘米)。這很可能還是出於成本考慮,LRDR這種體量的X波段雷達耗資將遠不止10億美元。
總之,AN/TPY-2在可預期的未來仍將是不可替代的。而由於AN/TPY-2沒有UEWR看得遠(雖然看得更“清晰”),堅持向前部署便顯得極為重要。
根據任務需要,AN/TPY-2有兩種部署模式:前沿部署模式和末端部署模式。在前沿部署模式下,AN/TPY-2可以對目標進行探測、追踪、描繪彈道軌跡,並將信息傳遞至指揮中樞,是美國導防系統陸基中段反導的重要一環。在末端部署模式下,AN/TPY-2是薩德系統的火控雷達。AN/TPY-2能夠在兩種模式之間切換,耗時不超過8小時。
一套AN/TPY-2的生產週期為30個月,美軍最初計劃建造18部,其中9部用於THAAD營。2013財年這一數字被削減至12套,THAAD營的數量也減至6個。不過由於外銷和更多盟國加入反導體系,AN/TPY-2的最終生產數量將超過12部。在美國導彈防禦署的最新計劃中,2019年THAAD營將從4個增至7個。目前進行戰備部署的THAAD營為3個,第4營正在進行訓練,預計2016年戰備部署。
前沿部署的AN/TPY-2為5套,分別位於日本北部青森縣車力村三澤基地、日本南部京都京丹後市經岬分屯基地、以色列內蓋夫凱倫山、土耳其迪亞巴克爾、中央司令部卡塔爾駐地。此外,卡塔爾與阿聯酋各向美訂購了兩套,理論上將不受美反導體系的轄制。
對於朝鮮半島部署THAAD營與AN/TPY-2系統,中美雙方似乎有一定默契,那便是薩德系統的防禦目標不是我國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我方的主要憂慮在於AN/TPY-2的前沿部署探測能力。針對這一顧慮,美方的解釋是,由於該雷達將作為薩德系統火控雷達以末端模式進行部署,不對中國構成威脅。
圖博館
“空天一體”、“以彈制彈”是美國目前戰略力量發展和部署的首要問題。建立覆蓋歐亞的戰區及全球反導體系,要求美國將其現有陸基和海基傳感系統不斷向前沿推進,以在敵對國家和競爭對手周邊組成“天網”。無論是“空海一體戰”還是“全球公域進入和機動聯合概念”,都是導彈防禦這一大戰略佈局下的戰區作戰構想。
目前,美國反導體系的傳感系統包括導彈預警衛星、海基X波段雷達(SBX)、升級版早期預警雷達(UEWR)、艦載宙斯盾SPY-1雷達,以及AN/TPY-2雷達。反導方式分為導彈助推階段、中段、及末端防禦。其中,助推段反導機載激光反導(ABL)項目下馬,尚無新系統補充。中段反導主要依靠陸基中段攔截彈(GBI)及海基標準3。末端反導主要由薩德系統、愛國者3以及海基系統構成。整個反導體係由戰鬥管理與聯絡系統(C2BMC)作為指揮中樞串聯。AN/TPY-2雷達在這天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AN/TPY-2作為X波段高分辨率相控陣雷達,它有著冷戰時便開始部署的大型早期預警雷達EWR及其升級版所不具備的優勢。一方面,AN/TPY-2能夠機動部署;更為重要的是,AN/TPY-2的工作波段使其能夠對彈頭與乾擾目標(如導彈碎片、假彈頭、錫箔條)進行甄別,這是UEWR做不到的。
這便要提到一個重要概念—— 距離分辨力。距離分辨力是當兩個與雷達距離不同的目標位於同一方位角時,二者被雷達區分出來的最小距離。該數值越小,雷達對相鄰不同物體進行識別的能力便越強,目標尺寸越小,所需距離分辨力數值便越小。根據計算可以得出,AN/TPY-2的距離分辨力為15-25厘米,而UEWR為15米。
也就是說,UEWR雖具有更大的探測距離,距離分辨力卻不夠強,無法將真彈頭和假目標、碎片區分開來。下圖描述了頻寬、距離分辨力,與目標識別概率之間的關係。距離分辨力的數值基本與頻寬成反比,而頻寬大體上與工作頻率成正比,因此頻寬越大,距離分辨力越強,目標識別概率越高。在同一頻寬下,目標尺寸越小(如彈頭、碎片、假彈頭等),識別難度越大,X波段雷達的優勢越明顯。
如果不考慮成本,AN/TPY-2並不是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理想選擇。克林頓政府時期所規劃的大型陸基X波段雷達由於經費等因素未得以建造。
圖博館
中國有能力干擾薩德麼?美售台雷達曾遭干擾變瞎子
據央視新聞報導,2017.3.7上午,韓國國防部發布消息,薩德系統的部分裝備,前一日(3月6日)已經通過軍用運輸機運抵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韓國防部表示將盡快經過相應程序陸續將薩德系統部署在星州基地。
眾所周知,“薩德”系統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眼睛”——X波段AN/TPY-2火控雷達,其探測距離遠、精度高,可前沿部署,用於探測上升段未出大氣層的中程彈道導彈。美國試圖將該雷達部署於世界各地以對他國彈道導彈發射進行監視。
那麼,問題來了,以我國的技術水平,是否有能力對薩德進行電子乾擾?
對抗界有一句名言:“沒有乾擾不了的雷達,也沒有對抗不了的干擾”~
據說,同樣是對付相控陣雷達,為什麼對付台灣的鋪路爪雷達的技術手段無法用在對付薩德上,是否薩德的技術干擾水平,反干擾手段更強?
實際上美國2005年賣給台灣的P波段鋪路爪雷達,平均功率150KW,號稱能夠發現3000公里外飛行的高爾夫球,台灣在花費四百多億新台幣部署完成後,結果被大陸的電子乾擾秒殺成了瞎子。鋪路爪雷達(P波段)和薩德雷達(X波段)的工作頻率不同,故對抗鋪路爪的技術不能直接拿過來對抗薩德,但,干擾技術都是相通的。
AN/TPY-2雷達是啥?
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多功能雷達是美國THAAD系統的火控雷達,為攔截大氣層內外3500千米內中程彈道導彈而研製。AN/TPY-2可遠程截獲、精密跟踪和精確識別各類彈道導彈,主要負責彈道導彈目標的探測與跟踪、威脅分類和彈道導彈的落點估算,並實時引導攔截彈飛行及攔截後毀傷效果評估。
性能參數:AN/TPY-2雷達由天線、電力系統、冷卻系統和主動力系統等4個部分組成,雷達天線面積為9.2平方米,發射/接收陣元數為25334個,陣元峰值功率可達16瓦,雷達平均功率約60~80 千瓦。該雷達的探測距離最遠可達2300千米(100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目標),對1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的目標探測距離達1700 千米。高分辨率和超遠的探測距離使AN/TPY-2雷達成為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強的陸基移動彈道導彈預警雷達。
圖博館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部署新概念武器應對太空戰電子戰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7.2.18文章,原題:中國戰略支援部隊:一支創新的力量?
戰略支援部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建設新型軍隊的“增長點”,在聯合作戰中也是一支重要力量。該部隊不但有能力逐鹿太空和網絡空間,也能擔負起解放軍試驗和最終部署新概念武器的責任。展望未來,戰略支援部隊有望成為解放軍的一支重要創新力量。
戰略支援部隊在設計時就進行了優化,以適應未來戰爭。中國認為,未來戰爭中,太空、網絡、電磁等戰略前沿是勝利的關鍵,而無人化和智能化以及隱形武器系統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員高津表示,他們將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通過將太空、網絡和電子戰能力進行集成,戰略支援部隊可能具備跨領域協調的獨特優勢。
除了在太空、網絡和電子戰等方面的使命,戰略支援部隊的責任可能還包括研發,以及某些解放軍新概念武器系統的最初測試和列裝。戰略支援部隊研究所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戰略支援部隊的“核心任務”包括依托技術創新提高作戰能力,與此同時,在關鍵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考慮到民用信息系統對軍事技術日益重要,對軍民融合的側重也被視為戰略支援部隊必須完成的使命。
圖博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6/doc-ifxxneua4227381.shtml
圖博館
圖:ABL失敗的原因,除了本身化學能激光器消耗專用的激光燃料非常燒錢以外,這些化學燃料本身高毒、高污染,建立起相應的危險品儲存、運輸、使用管理體係也是極為燒錢的事情
而在攔截方面,以電力為能源不存在裝填問題、同時不用考慮飛行速度的高能固體激光攔截系統,很可能將會是重點突破方向。這不僅僅是由於其性能上的一些固有優勢,最大的關鍵在於;任何武器的實用性,都首先要建立在裝備規模、持續使用上的經濟可行性上。固體激光器發射成本極其低廉,除了設備的壽命折舊,消耗的只是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常規燃料;這是一次性消耗的高速遠程攔截導彈,無論如何沒有辦法克服的問題。
目前美國和中國、俄羅斯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都在迅速發展,其在軍事領域實現實用化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情。此次美國的新防禦計劃研究,極有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美國陸軍,而會在相當程度上,同時代表著美國海軍和空軍未來的攔截技術走向,具備非常高的跟進研究價值。(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0/doc-ifyarrcc8141556.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導彈遠超俄伊斯坎德爾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2016.11.06 新浪軍事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圖博館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這款武器2017.2.20新浪軍事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導,目前美國國防部展開了一份總價值3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研究美國陸軍未來的新一代導彈防禦解決方案,主要針對高空/高海拔導彈防禦,進行技術方案的設計、演示、集成。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包括BAE、雷神、諾斯羅普格魯曼等8個公司參與了項目;如果發展順利,整個項目計劃在2026年初前完成。
圖:掛載在B52下的X51A高超聲速飛行器
圖:中國此前多次成功進行了包括wu-14在內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
目前新一代的高空/高海拔導彈威脅,來自於能以5倍聲速以上速度進行持續飛行的高超聲速目標。由於這類目標和傳統的高空高速目標——比如再入的彈道導彈彈頭,在飛行性能和特徵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目前的防空預警和攔截系統,對於這類目標基本上不具備應對能力。
比如目前的空間目標監視雷達、防空預警雷達,多數都是窄帶雷達系統,不具備目標的識別特徵提取能力,很難單獨對目標進行準確識別。特別是現在對於各國發展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各大國彼此之間都缺乏完整的目標特徵數據庫,這又進一步加大了識別難度。
圖:現有防空雷達對於高超聲速武器的探測能力存在很大局限性
圖:天基衛星將會是未來監視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關鍵環節
同時這些目標的高速機動性遠遠超過以往,現有的防空預警探測系統非常難以形成連續的航跡數據,不能建立起牢固穩定的探測跟踪。這使得目前的新銳反導系統雖然理論上存在攔截能力,但是由於沒有外部的實時、精確引導;能留給攔截武器系統本身的反應時間過於短暫,基本上不等連續跟踪和鎖定完成,目標就飛出攔截區域,實際上無法形成攔截窗口。
圖:愛國者3防空反導系統發射導彈,這些一次性消耗的導彈本身都是最精密昂貴的高性能部件製成,打出去就沒了
從現有的公開理論對於高超聲速武器突防能力的描述看,美軍這套新的防空攔截系統很可能將會特別側重於探測能力的增強,以及發展反應速度更快更靈活的攔截武器。這其中天基偵察預警系統將非常可能是偵察發展的重點方向,並強調同時利用天基、地面、空中的探測系統進行信息融合處理,協同探測識別高超聲速目標。
圖博館
台軍回應部署薩德傳聞:就算美國開口台灣也不要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導,針對日前港媒有消息稱美國擬對台灣出售薩德反導彈防禦系統,台灣軍方高層2017.2.19回應表示,“美國沒有要在台部署薩德,就算真開口,台方也不會要。”
報導稱,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並不贊成台灣防空全導彈化,並透露美方於20年前研製薩德、即所謂的TMD反導彈系統時,即曾探詢台方意願,當時台前防務部門負責人蔣仲苓說出“TMD是錢坑”的名言。
此前,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載一篇台灣前海軍艦長呂禮詩的文章,指軍事界推測美軍計劃對台出售薩德系統,因美國可能利用台灣人民恐懼,透過軍售拉攏台灣,擴大形成東亞的“小北約”。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呼籲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要為滿足美方軍售而犧牲兩岸關係。另一名“藍委”陳學聖則表示,如果成真,台灣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對於美方涉台問題,外交部2月17日再次強調,一貫反對美台官方和軍事聯繫往來。希望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
相關新聞
潘基文被曝被美國抓住小辮子 急表態支持部署薩德 潘支持率落后11%
韓2017.1.23公佈最新民調潘基文支持率首度跌破20%
潘基文民調低 1日宣布棄選南韓總統
潘基文退選 南韓總統大選產生巨變 有利南韓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前黨魁文在寅
文在寅參選南韓總統 質疑薩德系統
美韓防長通話齊就薩德表態:按計劃進行到底
中企撤資韓石油項目韓媒又想到薩德
中國赴韓遊客增幅從70%降至1.8% 又怪薩德?
反擊限韓令?韓未發孔子學院部分教師簽證 韓稱別無他意(回應:好啊,我們互限吧!)
韓媒:俄成中國人春節出境游大贏家韓國則在哀嘆
韓副總理:中國並未就薩德報復韓國
東協將滿50歲…面臨「中年危機」
亞洲經濟整合穩定 民粹浪潮難以動搖
北韓試射飛彈惹惱老大? 陸暫停進口北韓煤炭
樂天將讓地給薩德 襲擾樂天在華佈局
樂天:中國遊客貢獻七成消費 難逃抵制厄運
樂天聲稱:就算在華遭巨大損失也要配合政府部署薩德(回應:成全樂天!)
圖博館
如果樂觀的以2枚導彈對付一個目標計算,那似乎還真可以做到。但我們要考慮到俄羅斯面對的西方國家的裝備水平在最近20年已突飛猛進,但莫斯科周邊一大半的防空系統仍是蘇聯時期的產品,面對西方新一代的空中作戰平台和對地武器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但不可否認,莫斯科周邊的防空能力確實相當可觀,尤其是上述的防空部隊多在莫斯科市中心100公里以內。另外,該區域內還有可觀的陸軍防空兵力量,而“一牆之隔”外還有其它的空天軍遠程防空部隊。
如果不理解這是個什麼概念?北國防務可以用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S-300、S-400防空系統做個對比,按照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數字,從1992年至2015年,中國約買了24個營的S-300PMU/PMU1/PMU2防空系統,4或6個營的S-400。
如果從按照營的數量,中國的所購買的,分佈在全國東南沿海各大重點防空城市的S-300/400防空系統剛夠塞滿莫斯科。而莫斯科相同的數量防空系統多集中在半徑100公里左右範圍內,密集度驚人。更重要的是,俄軍防空營的發射車多為8輛,而我軍的S-300/400防空營發射車數量大多達不到這個數字。
中國的防空理念某種程度上與俄羅斯較為相似,可以說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打造強大航空兵隊伍的同時,對地面防空能力同樣非常重視。如果以莫斯科防空為例來看,或許會較為“極端”,但從中可以看出我國對先進防空系統的需求量仍較大,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繼續從俄羅斯引進S-400防空系統。
回應
只能說明我們生產的紅旗9防空導彈還有很大的不足,這才是我們引進S400的初衷,這和中國引進蘇35,說明中國系的蘇27,蘇30系列存在尚未解決的技術問題,而部隊又迫切需要更換裝備
s400只是拿來借鑒,中國買的數量不多,就像su35。不過這批買了,以後就不會再買。畢竟學生的本事漸漸超過老師了!
S400已經被以色列的F15、F16和F35多次證明是不堪用的廢品了。
在那場戰爭中出現s400導彈?
新聞都不看,你懂個卵!
台灣的防空火力密度全世界第二,僅次於以色列,裝備性能全世界最先進,都是北約現役主戰裝備。而大陸的防空火力密度,全世界倒數第一,兩個中隊的F-22橫掃中俄的天空。
台灣除了炸了漁船的雄風還有什麼?世界第二?腦子是個好東西,問題是你沒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4/doc-ifyamkzq1301173.shtml
圖博館
莫斯科可同時攔截900目標?
為何蘇/俄對莫斯科地區的防衛如此重視?其中的原因不只因為它是首都,從防空的角度來說,莫斯科周邊地區更嚴謹的說法應該是莫斯科及周邊中央工業區。
這個區域包括莫斯科及其周圍的26個行政區,覆蓋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西藏自治區略大),居住有俄羅斯30%的人口,並有著140個受單獨保護的重點設施。總體而言價值極高,如果遭遇損失,對於經濟結構單一的俄羅斯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莫斯科及周邊地區之於俄羅斯,不僅是政治地位,工業和經濟地位也非常突出
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主要編制包括隸屬於4個軍區的4個空防司令部以及直屬俄空軍總司令部的遠程航空兵司令部、運輸航空兵司令部以及空天防禦戰略戰役司令部等3個具體職能的司令部。
其中空天防禦戰略戰役司令部就專職莫斯科及中央工業區的防空任務,該司令部的前身是原來大名鼎鼎的特種司令部。
早在2008年前的俄軍“新面貌”改革之前,專門負責該區域防空的特種司令部就號稱在地空導彈和空射武器一次齊射的情況下,能夠擊落500個中高空飛行目標以及400個低空飛行目標。其中,特種司令部的米格-31和蘇-27等戰機號稱就能對付144個空中目標。由於此前俄空天軍航空兵的裝備升級以遠東和南部軍區為主,至今莫斯科周邊戰術航空兵的變化並不大。
機動中的S-400防空部隊,俄軍現役的“鎧甲”S1幾乎與S-400如影隨形
如今的空天防禦戰略戰役司令部已經沒有航空兵部隊,其主要下轄2個防空師和1個反導師。那麼,如今這個司令部有能力攔截餘下的656個目標嗎?
北國防務可以來給大家粗略估算一下,目前莫斯科周邊有2個防空師計10個S-300/400防空導彈團、每團3個營(不同的團數量略有不同) 、每個營8輛車、每車4枚待發導彈,一輪齊射攻擊可發射960枚遠程防空導彈。
這其中包括約12個全新的S-400導彈營,跟隨這些S-400到來的還有30輛左右“鎧甲”S1彈砲合一防空系統(負責守護S-400陣地),共計360枚待發短程防空導彈。
圖博館
中國為何還買S400 已購S300數量連塞滿莫斯科都不夠2017.2.14新浪軍事
上週,俄軍對空天軍進行了一次戰備突擊檢查,由於此類檢查已經逐漸成為俄軍的常態,因此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不過,此次演習仍有眾多看點,其中就包括俄空天軍對首都莫斯科進行了一次模擬空襲。
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此次檢查以及莫斯科及周邊中央工業區的防空能力。
按照俄羅斯總統的命令,俄軍在2月7日上午9點起到2月9日對空天軍實施戰備突擊檢查,指揮中心與參與部隊自2月7日9點起進入戰備狀態,飛行員在起飛前緊急接獲任務,模擬戰時狀態。
國防部長紹伊古指出,這次突擊檢查最主要是要檢查防空體系在作戰條件下的執勤能力與佈署狀況,以及航空兵的反應能力。至於其他參與部隊則進行戰術訓練。
參加此次突擊演習的官兵達45000人、裝備1700件,其中包括150架飛機與200件防空系統。
演習項目涵蓋廣,媒體披露的信息包括:
遠程航空兵(即轟炸機部隊)緊急接獲任務,轉場至作戰機場;
6架遠東軍區的蘇-34從阿穆爾河畔共青城(橫跨俄羅斯全境)前往西部軍區參與突擊檢查,也順便考驗飛行員的遠程飛行能力;
S-400、S-300、“鎧甲”-S1防空系統以鐵路運輸或自行機動等方式,機動佈署至戰備地點,從中演練在復雜地形的行動以及佈署;
無線電技術部隊將探測數據傳給聯合防空指揮中心,並回傳目標指示信息。機動型防空雷達在未整備地點展開,擴大探測範圍。當雷達或防空系統發現不知名目標時,就派戰機前往識別或摧毀。
如果以全境行動計算的話,俄軍此次出動的飛機數量並不算多
此外,最引人注意的非“空襲”莫斯科莫屬。為了檢視莫斯科地區防空系統的戰備狀況,包括蘇-27、米格-29、蘇-34、雅克-130、卡-52在內的近20架飛機與直升機自不同方向模擬“空襲”莫斯科;圖-160、圖-22M3轟炸機也在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外以超音速、以及不易被防空雷達發現的路徑“空襲”莫斯科,但其行踪都被管制系統“掌握”。
圖博館
美日試射新型反導導彈 我軍可用高超音速武器回擊2017.02.09新浪軍事
在官方最近的一次火箭軍某導彈旅應急拉動演練新聞中,從一閃而過的鏡頭中出現了一輛東風-31洲際導彈;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完全能夠從中國中西部地區覆蓋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該導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以是多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
相關新聞
日美標準3反導實驗2017.2.4成功 但戰時根本攔不住中國導彈
簡氏稱東風31或將裝上高超音速彈頭一小時打遍全球
094與巨浪2之謎
(楨: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3.反倒是中國網上的磚家和糞青,不相信巨浪2已成功試射。
4.根據不成文的“公開一代,裝備一代,建造一代,預研一代”,中國海軍公開退役第一代091/092核潛艇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釋為第二代093/094核潛艇已經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那麼中國的核潛艇水準和戰鬥力到底達到怎樣的水準呢?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圖博館
雖然導彈齊射戰術擁有很多優點,但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克服組織協調、技術等諸多難點,例如統一指揮、飛行彈道設計、飛行時間、彈頭落點等問題。
可以說,這次導彈齊射在全面檢驗中國導彈技術水平同時,較好地檢驗了火箭軍部隊的訓練水平和保障能力,真實呈現出了中國火箭軍的作戰能力,令美日十分的忌憚。 這對於中國保持絕對威懾能力,從而遏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意義重大。 (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圖博館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的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行了6次測試,最新消息稱,DF-ZF的第7次試射可能已經進行。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媒稱中國首次實驗10彈頭洲際導彈將有千枚核彈
2017.1.31,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文稱,兩名五角大樓官員透露,1月早些時候,中國進行了一次洲際導彈試射,五角大樓認為,這次試驗中測試了新的東風- 5C導彈,這枚導彈攜帶了10個分導式彈頭。這次試驗早些時候曾有法國媒體報導,當時被認為是一次東風-41導彈的分彈頭試驗。
據報導,東風-5A射程超過12000公里,射程可覆蓋美國全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1/doc-ifxzyxmu8493575.shtml
旺報觀點-兩款洲際飛彈露臉透玄機2017.02.02楊俊斌
美軍陸基核打擊力量,主要是以「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為主,已經許久沒聽說有新系統取代。也就是說當「火箭軍」對充實自己的武器庫不斷推陳出新的時候,老美則還把舊貨當新品用。
當然不能就此斷定「火箭軍」的實力已凌駕美軍的戰略部隊之上,但確實保有一搏的本錢卻也毫無懸念。東風-5C和東風-41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密集出現,可以解讀大陸當局正透露一項訊息,在強權美國之前,雖不能指手劃腳,但有的是打架的本錢。
美軍最讓人膽戰心驚的核反擊力量,屬深藏海底的核潛艦,這方面美軍擁有絕對優勢,也是大陸當局戒慎的首要。隨著「火箭軍」的核力量不斷升級,美方所能取得的優勢自然愈來愈傾斜。
以大陸的習性,讓外界知道手中的牌,明指的是還有更厲害的後著。從兩款洲際飛彈現身的意義,只是告訴外界,崛起的中國是進行式也是現在式。
中國火箭軍為何砸下幾千萬美元搞十枚導彈齊射令美日忌憚2017.02.01新浪軍事
在央視新聞報導中火箭軍公佈了一段軍事演習的視頻。 在該段視頻中十枚導彈同時升空,沿著不同彈道命中同一目標,實現了齊射齊中的集群精確打擊。 這表明火箭軍在精確制導和協同等各種尖端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導彈齊射戰術的第二個優點是使敵人導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
圖博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圖博館
我也覺得我們的核彈頭絕不是僅僅幾百枚,正所謂兵不厭詐,或多或少,只讓對手自己去揣摩好了,真要打起核戰爭,那才是真正顯露的時候
這個核武器的數量還是比較可信的,說中國的幾百枚核武器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想的,以最少8個洲際導彈旅而言,就得多少核彈,還有空基和海基核力量。結合近期我國規模試射df21,發射df5c,df41來看,通過俄羅斯媒體發布我國核力量還是靠譜的,藉以威懾美國,防止其發生戰略誤判。
對美國必須要核遏制,只要你美國敢動,那就大家一起玩完,只有這樣才能使美國不敢為了日本台灣而與中國開戰
中國的真正敵人是俄羅斯 ,中和美永遠不會有實際國土戰爭。中國祇有利用日本拉動美國 搞掉牽制俄國。
中國真正的敵人就是你這種弱智
什麼是核威懾?我認為核武器數量沒必要保密,太保密反而沒有安全感。
數量很少才遮遮掩掩的!數量足夠毀滅敵人的話,還遮遮掩掩就是213!否則演習幹嘛,亮劍幹嘛,還不是為了讓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徹底放棄侵略中國的野心嗎?!你沒有能力,或者有能力而不亮劍,敵人當然會蠢蠢欲動
非常可笑的判斷方式,俄國有的是核快遞,但經濟制裁就損失巨大,你確定一定要炫耀數量嗎?謀略重點在於隱藏,不會隱藏的永無出頭的機會。
經濟制裁可以是好事,這不,俄羅斯的自給能力上升了不是一點兩點。
愚蠢,俄在經濟上已經垮掉,唯一能嚇唬全世界的只有他的核武,你聯合美國打壓俄國在經濟上給俄致命一擊只會逼俄選擇最後的選項魚死網破,就像當年二戰的日本被美製裁後被逼的無路可走只能偷襲珍珠港與美開戰一樣。如今的美國是不想跟中國對立的,因為他知道打中國得不到任何好處,只是因為自身的利益與對中國的不信任要抑制中國,時不時的說點狠話,做做樣子,搞點小動作只是為經貿談判時撈點好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8/doc-ifyaexzn9226396.shtml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圖博館
在24套DF-5A/B/C液體彈道導彈系統中,DF-5A是單彈頭導彈,可能佔總數的一半,這樣就有12枚大當量核彈頭,而DF-5B據稱是三彈頭導彈,佔去了剩餘的一半,因此其彈頭總數為36枚,DF-5C能攜帶10個核彈頭但剛試驗完成,預計此導彈會逐漸成為主力;JL-2導彈搭載在海軍的092G和094戰略核潛艇上,導彈總數為4艘×12枚=48,而單枚可攜帶3個核彈頭,這樣就是144枚;再加上如今服役總數量接近為100架的轟-6K,以每架攜帶2枚核彈計算其所攜帶的核彈頭數量為200枚,因此預計中國裝備在這些主力戰略打擊力量上的彈頭數量為542枚,而這還僅是從最低程度作出的判斷。另外,如果攜帶核彈頭更多的DF-5C和DF-41開始大規模服役,那麼,中國具有洲際打擊能力的核武庫還會急劇上升,核彈頭總數突破千枚也是很容易實現的。
東風-5B導彈及其攜載的多彈頭可能含有誘餌彈頭
實際上,中國的許多中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也是有戰略打擊任務的,比如CJ-10巡航導彈和DF-21與DF-26以及DF-4中遠程彈道導彈。其中,以CJ-10巡航導彈和DF-21中程彈道導彈為例,兩者均是瞄準周邊威脅較大的國家或目標,因此有一部分攜帶了核彈頭,兩者共攜帶100枚核彈頭也是不意外的;而打擊距離更遠的DF-26和DF-4中遠程彈道導彈中的大部分,也是具有戰略作戰能力的,且近年來這兩型導彈在升級之後,也都具有了多彈頭搭載能力,因此它們也能攜帶100餘枚核彈頭對印度和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目標進行戰略威懾。
據稱是新型的東風-31B機動發射車
而上述羅列的這些,是百分百部署在運載工具裡的核彈頭,而很可能隱藏在地下萬里長城裡的儲存核彈頭和核裝置,數量可能會有部署數量的好幾倍。也就是說,幾乎可隨時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的核彈頭總數為750多枚,而儲存的核彈頭數量將在2000枚左右,因此有外媒認為中國的核武庫規模大約在3500枚核彈頭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這讓美國人十分震驚。但即便如此,中國還是要遭受美國的不對等核訛詐,在從北到南的中國海上紛爭中,被美國打壓太多。所以,中國今後必將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的有限核武庫大變樣,發展裝備更多更強的多彈頭運載工具,從而徹底將美國的戰略挑釁企圖扼殺在萌芽之中。(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以中國目前的軍用核工業實力而言,製造及儲存幾千枚核彈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而最關鍵是中國要具備的陸基、海基、空基能有效穿透美國先進的初端、中段、末端反導攔截網對美實施核彈頭全覆蓋的洲際擲投能力!
圖博館
中國核武庫規模有多大3500枚核彈僅次於美俄居第三2017.02.08新浪軍事
近期熱炒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運載車
中國軍事實力的基礎是戰略核力量。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週報2017.2.5報導,中國目前裝備了60套DF-21陸基機動系統(類似於蘇聯的RSD-10“少先隊員”)和20-30套DF-31/31A洲際彈道導彈(類似於RS-12“白楊”),可能還包括約40套DF-31B系統,以及24套DF-5A/B/C液體彈道導彈系統;中國海軍裝備了JL-2導彈系統(類似於“布拉瓦”);陸軍和空軍配備了戰術和戰役戰術核彈頭;中國的遠程航空兵擁有至少2000枚巡航導彈(類似於TTKh和Kh-55);類似於“亞爾斯”的DF-41也即將列裝。有西方軍事專家分析稱,北京已經擁有了3500多枚核彈頭,而且每年還在生產近200枚新一代核彈頭。
東風-5洲際導彈的試驗發射
總體上,國外對於中國的核武庫規模的報導,很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因為除了中國軍方之外,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能夠掌握中國到底擁有多少核武器。但分開來看,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大都認為中國維持著一個小規模的核武庫,這個核武庫裡僅有300-450枚核彈頭,其中260枚安裝在戰略運載工具上,由運載工具如DF-31/31A、DF-31B、JL-2、DF-5A/B/C、DF-41等洲際彈道導彈和轟-6K戰略飛機搭載,另有約150枚彈頭可能由CJ-10巡航導彈和DF-21與DF-26以及DF-4中遠程彈道導彈搭載。而以歐洲某些為代表的少部分國家認為,中國的核武庫僅次於美俄,總數量高達3500枚以上,但中國保密滴水不漏。
多彈頭導彈載具在太空釋放所攜彈頭
最使人重視的第一種說法,很明顯存在重大謬誤,也就是這些運載工具的數量與核彈頭的數量存在很大差距。比如,DF-31/31A是單彈頭戰略導彈,20-30套TEL可以搭載核彈頭僅30枚;DF-31B是多彈頭導彈,可能是三個核彈頭,這樣40套系統的核彈頭總數為120枚;
圖博館
而THAAD系統僅配備一部,一旦被敵方損毀,整個系統將無法有效發揮作用,除非能從其他防空反導系統得到相關信息支持。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一彈未發,要嗎被干擾無法使用,要嗎被入侵謊報軍情,總之就是個坑爹系列,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圖博館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在發射方式上,S-500系統均採用先進的垂直“冷發射”技術,而THAAD系統採用傾斜發射方式。
傾斜發射方式具有裝填時間長、設備笨重、待發導彈數量有限和裝填導彈後需要重新瞄準等缺陷,從而影響發射速率,增加了系統的作戰反應時間。
垂直發射方式只需將導彈垂直豎立在密封箱內,導彈隨時處於待發狀態,接到發射命令後即可發射,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反應時間短、發射速率高、機動性和全方位攻擊能力強、全壽命週期費用少等特點,是對付多方位、多批次飽和攻擊、加大射擊力密度的有效途徑。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S-500的攔截彈可攜載的殺傷介質,包括定向破片殺傷戰鬥部、動能戰鬥部和核戰鬥部等,因此可針對不同目標實現有效毀傷。其中,殺傷器可選擇多種類型,包括動能彈頭、常規裝藥單彈頭戰鬥部、核戰鬥部、常規裝藥子母彈戰鬥部等。
THAAD系統的攔截彈採用動能殺傷機制,其戰鬥部(動能殺傷器)主要包括鋼質頭錐、蚌殼式防護罩、紅外導引頭、集成電子設備包和雙組元推進劑姿軌控系統。在攔截過程中,由於攔截彈的末段控制精度高,其戰鬥部可對目標進行直接碰撞殺傷。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S-500系統和THAAD系統均具有很強的機動生存能力,主要體現在全系統採取模塊化設計,各部分均可由越野卡車運載、並以越野車為依托實施作戰,可實現公路快速反應與機動。
在系統構成上,S-500系統配備多部雷達,通過雷達組網技術、數據鏈技術,進行分佈式部署,可實現較強的抗毀傷能力。組網後的雷達系統將數個雷達子陣進行分佈式配置,通過控制子陣信號之間的相位或幅度,可使敵方反輻射導彈無法精確探測、跟踪多個子陣輻射源。這樣一來敵方反輻射導彈很難擊中雷達,即便個別子陣被擊中,整個雷達系統仍能正常工作。
圖博館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武器的狀態令人堪憂啊,沒錢維護?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毛子質量堪憂,都是伏特加喝的人同傻瓜一樣,如同他們的航母冒黑煙!
S-300是冷發射,不是發射後墜落,而是沒有飛離發射筒時發動機就點火了,引爆了其他筒子裡的導彈。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打仗對你有什麼好處,請問!美狗?
打仗他就可以當漢奸隊長了
毛狗錯了,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5/doc-ifxyiayr9086813.shtml
圖博館
而在研發紅旗-26的同時,中國也採購了俄S-400,所以外界大多認為這一交易毫無必要,是對紅旗-26的嚴重打擊。更有印媒武斷的判斷說,中國現在已仿製S-400失敗,因此不得考慮引進俄羅斯新的防空導彈。其實,中俄雖然簽署了有關協議,但很可能在明年才會得到首批S-400。根據中國的慣例,一般一種武器定型的時候,就意味著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所以紅旗-26應該在去年年中進入了量產。
現在,隨著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口無遮攔和肆意行為,已經將台海兩岸關係、中日關係和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南部海域局勢攪和的逐漸進入熱點狀態,有分析幾乎肯定在特朗普時代美軍對中國南部海域的巡航將更加頻繁。所以,中國必須要有所準備,中國必須給予美國以嚴厲警告,中國必須防止美軍肆意妄為,而除了在有關島礁部署戰機外,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也離不開陸基遠程防空導彈的威懾。
回應
小編誰告訴你紅9是基於S300的?紅9跟S300無關,理由有四:1,紅9裝備部隊是在引進S300之前;2,紅9制導方式跟S300不同;3,紅9性能比S300強;4,紅9與S300一起土耳其競標,說明兩者沒有一毛錢關係,否則毛子會第一個跳出來喊侵權。
購買S400的消息出現,可能是怕研製出現障礙導致裝備更新斷開,兩條腿走路的保險措施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可以得出中國的高版本紅旗系列(紅旗9B/26/19/…)已超S3/4/500!所謂“中國仿製S400”完全是胡說八道,軍購S400和軍購蘇35的情況是一樣的!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圖博館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那就是山寨沒好貨,不只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也搞的俄國很不爽、不再售中S-400,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啥山寨?是創新性模仿!紅旗9除了射程比S-300短些、防空和反導皆勝S-300,在競標實測中9發9中,連紫苑30、愛3都不如。就憑這點國際宣傳,土買不買中都贏了,而非糞青所噴、中自作賤且被人耍。
土被美人逼才會重新競標,美人常因妬而棒打鴛鴦,遠的不說,以色列與中國的預警機、美軍與法國加油機的採購案,便被美人政治掉了,相容性只是藉口,北約成員也有用S-300等俄國武器系統,更何況的出口武器如紅旗9之FD-2000早就依北約規格而設計生產。
至於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不難追上S-400/ S-500的4/5百公里。
故本文不再糾纏買不買,而析判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S-300與上海防空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16861
中國最新紅旗26導彈堪比S400 射程400公里將部署南海
中國在人工島礁上加緊建設軍事設施,至少已經建造了24座可供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使用的混凝土機庫,加強了中國軍事力量的活動能力和範圍。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016.12.10報導,兩名美國官員表示,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後,中國可攜帶核武器的轟-6遠程轟炸機沿“九段線”繞中國南部海域邊界線飛行,同時,中國還在其控制的南部海域島嶼上部署更多比紅旗-9更先進的地空導彈,美國情報衛星發現中國某型地空導彈系統組件在中國東南部某港裝船。這型導彈被稱為“中國版SA-21(S-400)”,比紅旗-9更為先進。據猜測,該型地空導彈不同於S-30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紅旗-9,是基於S-400研發,射程400有公里,不但能夠擊落飛機,還能反彈道導彈。
美國媒體提到的中國最新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實際上早在美國的年度涉華防務報告中就多次提及,這主要是指紅旗-26,但注意並不是紅旗-9。中國自行研製的紅旗-26,屬於中國的第四代防空導彈,又被稱為“中國的增程型愛國者-3反導攔截彈”系統,該彈預計將具有對400公里距離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當然也能打擊F-22、F-35和B-2等隱身飛機。
圖博館
由於我國的地理環境限制,我軍缺少對北極上空軌道的監控能力,這大大壓縮了我們的攔截反應時間。如果能與俄羅斯合作,直接通過俄羅斯設在西伯利亞的雷達系統獲得目標信息,那可以大大提高我國反導系統攔截效率。當然,要實現這樣的合作,基礎條件就是俄羅斯和中國要建立互通的信息系統。而今年的莫斯科聯合計算機反導演習表明,在這方面,中俄兩軍的合作步伐可能已經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走的還要快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7-27/doc-ifxuhukv7628201.shtml
中國購S400兩年後交付 印度採購項目為何無限期擱置
根據法國《西部報》在2016.11.13獲得消息稱,印度不可能在未來簽署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的合同。這是繼本月印度國防部擱置了從日本購買US-2水上飛機項目後,又一個項目被無限期的擱置了,沒然後了。
S-400是俄現在的拳頭對外銷售產品,主要佔據三大“優勢”:超遠距離的探測能力,超遠距離的攔截能力,以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可實質上,超遠的探測能力雖然標稱600千米,可實際上目標大小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攔截能力也是依托40H6導彈,飛行距離400千米,但是這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大家都知道導彈攔截實際上是一個半球形,實際距離多遠,並不是代表你導彈的射程。而且40H6目標是敵方大型飛機,也就是上文說的預警機或者電子戰機,這種作戰方式其實是迫使敵方離開自己的戰場值班位置(俄稱其“戰區外攻擊戰術”),未必能擊落對方;所謂的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這個實現的也非常粗暴和簡單,S-400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難怪能夠做到偵測隱身目標的能力。說完特點,其實大家就會發現S-400實質上並不是俄宣傳的那麼“革命性的防空武器”,尤其是當你了解越深入越會發掘S-400不過就是俄現有防空技術武器的升級版。印度顯然通過測試後,也發現這一點。而且中國多家媒體也已經報導過,中國引入的S-400將會是作為原有S-300升級組網的核心單元使用,起到1+1>2的效果。尤其是中國現在仍然有數十套S-300,S-400進入中國顯然會提升中國老舊裝備的潛能。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楨: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圖博館
紅旗-19的性能遠優於美國THAAD,在2013、2014年的攔截試驗中,它成功再現當年美國標準3攔截USA-193的情況,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對速度攔截模擬來襲洲際導彈的目標。此外,紅旗-19也有著“下海”的可能,如果將其裝備到我國新一代的055型大型驅逐艦上,我國就可以擁有海基反導、反衛能力。目前外媒報導過的紅旗-19成功試驗應該已經有四次或五次。
應該說,紅旗-19技術水平說起來像“增程THAAD”,而在我軍中的地位卻相當於已經因為新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協議已經停止研製的“標準3”Block2。隨著紅旗-19未來研製成功,在美國GBI導彈繼續完善、增程THAAD導彈研製成功之前,它將成為世界上技術性能最強的反導攔截彈。
同時,近年來我國還進行了美國防部賦予代號“動能2”和“動能3”的導彈試驗。據認為這兩種導彈是基於東風-26、東風-21乃至東風-31、東風-41等型號導彈的部分技術研製。其中動能-2是一種可以直接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要達到這個性能,其助推器可能是藉助現有洲際導彈技術研製,上面級則可能需要安裝液體火箭發動機。而動能3則可能是類似GBI的遠程中段攔截彈,更加強調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導彈的能力,可能使用中遠程導彈的技術進行研製。
動能2和動能3導彈的基本構型,可能與我國近年來研製的多種固體燃料小型運載火箭相似。從這兩種導彈的試驗情況來看,前後多次試驗中,它們都被打到了遠超過彈道導彈正常軌道的高度,這一方面是驗證反衛能力,同時也能驗證攔截高速的洲際導彈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說,我國地理環境導致的靶場設計的限制因素反而給在一次試驗中驗證導彈的多種能力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一點在央視和軍報報導陳德明大校先進事蹟中也有提到。
中俄合作反導
從目前世界範圍內來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在攔截洲際導彈領域有所建樹的國家。
俄羅斯由於沒有研製成功動能殺傷器(KKV)相對處於落後地位,俄羅斯目前還只能利用其研製多年,精度極高的測控系統來控制指令制導的反導攔截彈實施攔截,在對付大量來襲目標方面這種設計存在先天不足,未來俄肯定要下大力氣研發KKV系統。在KKV這樣的尖端技術方面,俄會不會考慮向中國求助,中國又是否會答應援助?這恐怕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俄A-135導彈試射
隨著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高級軍官赴俄進行聯合計算機模擬反導演習,並可能近距離接觸了A-135,兩國展開合作的可能性日益增加。
圖博館
美: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紅旗-26先後曝光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猜測,2016.1.27中國所採用的反導攔截彈可能是第二枚SC-19,這是一種反衛星動能攔截彈。不過,也可能是紅旗-26這樣的新導彈。根據維基解密透露的美國國務院電文內容,中國2010年從新疆庫爾勒發射SC-19,成功攔截了一枚從酒泉雙城子導彈中心發射的CSS-X-11中距離導彈。電文指出,中國的反導攔截彈和反衛星武器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相似性。“2007年1月11日,中國就是用SC-19成功摧毀了一枚本國報廢的FY-1C氣象衛星”。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軍事專家理查德•費舍爾表示,很有可能採用了2010年所用的SC-19的改進版,SC-19是在2005年和2006年進行飛行測試的。也有可能採用的是一種新導彈紅旗-26,似乎類似於美國雷聲公司的SM-3導彈,SM-3是美國海軍使用的導彈防禦系統。紅旗-26的裝備目標是一種新的尚未建造的大型海軍戰鬥艦,同時也預計有一個陸基版本。
據一位資深的中國軍事裝備研究者透露,中美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幾乎站在同一個台階上,都具備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的能力,目前俄S-300和S-400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仍屬於末端攔截系統。俄A-135是一種反彈道導彈系統,可攔截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這種代號為51T6的大氣層外導彈攔截彈,有效射程達80公里,但主要是依賴熱核戰鬥部來攔截來襲導彈,這比中美如今的動能攔截彈在技術上落後不少,畢竟後者的攔截精確度要高出很多。由於隨著冷戰的結束,A-135顯然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安全需要,加之缺乏資金支持,A-135的作戰能力日漸消退,已經陷入名存實亡的狀況。
深度:紅旗19遠超薩德曾以每秒萬米速度擊落目標2016.7.27 新浪軍事
近日,央視報導中首次出現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中攔截彈發射升空畫面。目前我國的反導處於什麼水平,筆者下面根據我國反導試驗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
從2010年至今的幾次試驗看,我國目前的反導導彈主要就是紅旗-19。該型導彈的性能類似美國正計劃研製的“增程型THAAD”導彈。其主要特點是同時兼顧末段攔截和中段攔截,既能對付中遠程,乃至洲際導彈, 也可以攔截已經處於再入階段的來襲彈頭。美國防部在2010年的測試後稱攔截彈為“動能1”,這實際上就是指紅旗-19。
圖博館
中俄合作反導
從目前世界範圍內來看,中美俄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在攔截洲際導彈領域有所建樹的國家。
俄由於沒有研製成功動能殺傷器(KKV)相對處於落后地位,俄目前還只能利用其研製多年,精度極高的測控系統來控制指令制導的反導攔截彈實施攔 截,在對付大量來襲目標方面這種設計存在先天不足,未來俄肯定要下大力氣研發KKV系統。在KKV這樣的尖端技術方面,俄會不會考慮向中國求助,中國又是 否會答應援助?這恐怕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盡管缺乏KKV系統,但莫斯科周邊的A-35\A-135反導系統已經運行多年,也成功進行過多次試驗。應該说技術成熟性還是很好的。
蘇聯時代所研製的反導、反衛用途的測控、監視系統至今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尤其是它能夠直接引導攔截彈實施攻擊,其測控精度之高可以说是令人咋舌。其中當然也會有一些中國需要的技術訣竅,雙方還是存在交流的可能的。
隨着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高級軍官赴俄進行聯合計算機模擬反導演習,並可能近距離接觸了A-135,兩國展開合作的可能性日益增加。
從我國的反導靶場設計面臨的難題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地理因素對建設反導攔截系統是有相當不利影響的。目前,我國在進行了多次成功的反導試驗后,應該已經 開始考慮實際部署反導系統的問題,那麼反導系統部署在哪裏,預警、測控系統如何佈局……這些問題都應該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考慮。
由於我國 的地理環境限制,我軍缺少對北極上空軌道的監控能力,這大大壓縮了我們的攔截反應時間。如果能與俄合作,直接通過俄設在西伯利亞的雷達系統獲得目 標信息,那可以大大提高我國反導系統攔截效率。當然,要實現這樣的合作,基礎條件就是俄羅斯和中國要建立互通的信息系統。而今年的莫斯科聯合計算機反導演 習表明,在這方面,中俄兩軍的合作步伐可能已經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走的還要快了。
中國的反導系統,不是一個為了打贏世界大戰而設計的“秘密武器”,相反,恰恰是美國部署反導系統,讓我們被迫要部署實際有效的反導系統,只不過,美國當年財大氣粗,已經攤開部署了他們那套成熟度尚有問題的GMD系統,從而成為了理論上具 有攔截洲際導彈能力的超級大國。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加強洲際導彈的突防技術研究,另一方面,加緊研製部署我們自己的反導系統,這是我國必然的戰略選擇。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是不會允許自己再次成為“核訛詐”或者“反導訛詐”的受害者的。(作者署名:席亞洲)
圖博館
深度:紅旗19遠超薩德 曾以每秒萬米速度擊落目標2016.07.26北京新浪網
近日,央視報導中首次出現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中攔截彈發射升空画面。目前我國的反導處於什麼水平,筆者下面根據我國反導試驗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
從2010年至今的幾次試驗看,我國目前的反導導彈主要就是紅旗-19。該型導彈的性能類似美國正計劃研製的“增程型THAAD”導彈。其主要特點是同時兼顧末段攔截和中段攔截,既能對付中遠程,乃至洲際導彈, 也可以攔截已經處於再入階段的來襲彈頭。美國防部在2010年的測試后稱攔截彈為“動能1”,這實際上就是指紅旗-19。
考慮我國面對的彈道導彈威脅情況,就可以發現,我們主要擔心的是從西南方飛來的中程、短程和中遠程導彈。在我國西南方向已經部署了紅旗-9,可對短程乃至部分中程導彈進行攔截,而紅旗-19則可以對其可能搭載核彈頭,威脅我京畿地區的中遠程和遠程導彈實施攔截。
同時,在於核大國的大規模衝突中,紅旗-19也可以像美國現在的標準3一樣,面對敵人洲際導彈拼死一搏,進行兩次攔截,一次中段攔截導彈、一次末段攔截彈頭。
紅旗-1的性能遠優於美國THAAD,在2013、2014年的攔截試驗中,它成功再現當年美國標準3攔截USA-193的情況,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對速度攔截模擬來襲洲際導彈的目標。此外,紅旗-19也有着“下海”的可能,如果將其裝備到我國新一代的055型大驅上,我國就可以擁有海基反導、反衛能力。目前外媒報導過的紅旗-19成功試驗應該已經有四次或五次。
同時,近年來我國還進行了美國防部賦予代號“動能2”和“動能3”的導彈試驗。據認為這兩種導彈是基於東風-26、東風-21乃至東風-31、東風 -41等型號導彈的部分技術研製。其中動能-2是一種可以直接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要達到這個性能,其助推器可能是借助現有洲際導彈技術研製,上面級則 可能需要安裝液體火箭發動機。而“動能3”則可能是類似GBI的遠程中段攔截彈,更加強調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導彈的能力。動能2和動能3的基本構型,可能與我國近年來研製的多種固體燃料小型運載火箭相似。
美俄目前所裝備的反導系統都採用了多層攔截的設計,紅旗 -19和動能3同樣的。動能3是針對飛越北極而來的敵方洲際導彈實施攔截,其性能將肯定比紅旗-19要再上一個台階,設計指標會高於美國的GBI。
圖博館
回應
小編誰告訴你紅9是基於S300的?紅9跟S300無關,理由有四:1,紅9裝備部隊是在引進S300之前;2,紅9制導方式跟S300不同;3,紅9性能比S300強;4,紅9與S300一起土耳其競標,說明兩者沒有一毛錢關係,否則毛子會第一個跳出來喊侵權。
購買S400的消息出現,可能是怕研製出現障礙導致裝備更新斷開,兩條腿走路的保險措施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可以得出中國的高版本紅旗系列(紅旗9B/26/19/…)已超S3/4/500!所謂“中國仿製S400”完全是胡說八道,軍購S400和軍購蘇35的情況是一樣的!
相關新聞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真的是日薄西山了
武器的狀態令人堪憂啊,沒錢維護?
俄產品一直都有傻大笨粗的缺點!
毛子質量堪憂,都是伏特加喝的人同傻瓜一樣,如同他們的航母冒黑煙!
S-300是冷發射,不是發射後墜落,而是沒有飛離發射筒時發動機就點火了,引爆了其他筒子裡的導彈。
圖博館
中國最新紅旗26導彈堪比S400 射程400公里將部署南海
中國在人工島礁上加緊建設軍事設施,至少已經建造了24座可供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使用的混凝土機庫,加強了中國軍事力量的活動能力和範圍。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016.12.10報導,兩名美國官員表示,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後,中國可攜帶核武器的轟-6遠程轟炸機沿“九段線”繞中國南部海域邊界線飛行,同時,中國還在其控制的南部海域島嶼上部署更多比紅旗-9更先進的地空導彈,美國情報衛星發現中國某型地空導彈系統組件在中國東南部某港裝船。這型導彈被稱為“中國版SA-21(S-400)”,比紅旗-9更為先進。據猜測,該型地空導彈不同於S-30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紅旗-9,是基於S-400研發,射程400有公里,不但能夠擊落飛機,還能反彈道導彈。
美國媒體提到的中國最新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實際上早在美國的年度涉華防務報告中就多次提及,這主要是指紅旗-26,但注意並不是紅旗-9。中國自行研製的紅旗-26,屬於中國的第四代防空導彈,又被稱為“中國的增程型愛國者-3反導攔截彈”系統,該彈預計將具有對400公里距離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當然也能打擊F-22、F-35和B-2等隱身飛機。由於這種防空導彈的性能和俄羅斯的S-400有諸多相似性,比如最重要的數據導彈的射程也是400公里左右,所以,紅旗-26也被外界稱為中國的“驕子”。
而在研發紅旗-26的同時,中國也採購了俄S-400,所以外界大多認為這一交易毫無必要,是對紅旗-26的嚴重打擊。更有印媒武斷的判斷說,中國現在已仿製S-400失敗,因此不得考慮引進俄羅斯新的防空導彈。其實,中俄雖然簽署了有關協議,但很可能在明年才會得到首批S-400。根據中國的慣例,一般一種武器定型的時候,就意味著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所以紅旗-26應該在去年年中進入了量產。
現在,隨著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口無遮攔和肆意行為,已經將台海兩岸關係、中日關係和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南部海域局勢攪和的逐漸進入熱點狀態,有分析幾乎肯定在特朗普時代美軍對中國南部海域的巡航將更加頻繁。所以,中國必須要有所準備,中國必須給予美國以嚴厲警告,中國必須防止美軍肆意妄為,而除了在有關島礁部署戰機外,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也離不開陸基遠程防空導彈的威懾。
圖博館
中國M20導彈超俄伊斯坎德爾可高機動變軌突破反導2016.12.07 新浪軍事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堪稱是世界戰術地地導彈中的傑出代表。俄將這款導彈部署在加里寧格勒,被視為對美國在東歐中國反導系統的強硬回擊,引發了世界矚目。其實中國也有這種導彈,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就展出了一款M20戰術地地導彈。
公開資料顯示,M20地對地導彈全程在大氣層內高速機動飛行,最大飛行馬赫數為6,最大飛行高度不超過50千米,對於一般射程不到300千米的彈道導彈,其最大飛行也就只有4馬赫,這從側面也說明了M20的射程完全有能力增加到500千米,但由於出口限制,M20的射程降低到280公里。相比之下,出口型伊斯坎德爾-E的最大射程為280公里,最小射程為50公里。兩者的射程基本相當。
同伊斯坎德爾一樣,M20擁有飛行末端進行高機動變軌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M-20可以憑藉多變軌道及時躲避對手反導攔截彈的打擊;此外,它可以對目標實施垂直攻擊,這意味著M-20對加固目標的穿透和毀傷能力更強。M20的戰鬥部艙長約2米,主體呈錐形,其內部可容納包括殺傷爆破、整體爆破、侵徹爆破、反跑道子母彈、溫壓等多種不同類型的戰鬥部。可以打擊面狀軟目標(集結狀態的人員、車輛、油庫、砲兵陣地、交通樞紐等)、點狀高價值目標(防空導彈陣地、雷達站、機場等)和堅固設防的加固點目標(指揮通信中心、地下掩體、加固工事、重要建築等)。現場播放的視頻中,一枚M20以接近90°的落角準確命中一棟小型建築並逐層貫穿樓板,直到鑽入地下才起爆,這種“垂直貫頂”的末端攻擊彈道,也是提高M20戰鬥部威力的重要措施。
在兩者基本性能相當的情況下,M-20在突防能力以及後勤保障和維護方面無疑更為突出。伊斯坎德爾裸裝在導彈發射車上,而M-20採用了儲藏/運輸/發射一體箱體容器,這種先進的模塊化設計提高了導彈的通用性,降低了維護和保養成本。
綜合來看,作為後起之秀的M-20,在綜合性能上已經超越了伊斯坎德爾,在軍貿市場上將同後者展開競爭,為海外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回應
@流浪恆星A:伊斯坎爾德一動歐洲就害怕,你辣麼厲害咋沒見誰害怕呢?
別人害不害怕我不知道,只要流浪狗出來了就說明流浪狗害怕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7/doc-ifxyiayr9401213.shtml
圖博館
長征5火箭升空有何意義:可部署兩種衛星建全球反導2016.11.08 新浪軍事
長征5火箭升空意義在此,部署兩種預警衛星構建全球導彈預警系統。眾所周知,解放軍正在籌建全球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從而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建設這種系統的國家,“這將確保中國擁有對美國實施有效核反擊的能力”,中國火箭軍可能正在籌建的彈道導彈預警衛星體係也將成為一種全球性的預警體系,建成後就意味著中國有能力應對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武器的威脅。
近年來,中國可能一直在發展彈道導彈預警衛星,將“地區性預警體系”發展成“全球性預警體系”。儘管目前在太空軌道上部署紅外彈道導彈探測衛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的彈道導彈預警衛星系統尚在開發階段,但是中國新一代衛星搭載的紅外尋的器擁有更敏感的探測能力,能在對方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數秒後,探測到火箭發動機的紅外影像,按同步軌道預警衛星覆蓋120度的範圍計算,使用3顆同步軌道衛星即可覆蓋全球。
為彌補地球同步預警衛星精度不高的問題,中國或許可以考慮用1~2顆極地軌道衛星與兩種彈道導彈預警衛星相互配合,實現對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大約25~30分鐘的預警時間,對潛射彈道導彈大約10~20分鐘的預警時間,從而有效拓展、延長預警監視的空間和時間。解放軍如果擁有了5顆衛星組成的彈道導彈預警衛星體系,就解決了最重要的紅外傳感器技術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火箭軍開發彈道導彈預警衛星肯定已經提上議事日程,這種衛星的部署肯定只是時間問題,加上中國在氣象衛星上試驗紅外感應系統上的成果,開發彈道導彈預警衛星、同步發展地面超視距相控陣雷達以及至少兩種大氣層外彈道導彈攔截武器(紅旗-19和紅旗-26)都不再是夢想。有了這兩種預警衛星,解放軍就可以在未來建設4層彈道導彈攔截系統,具備發現、監視、跟踪和識別外層空間的衛星和載人航天器的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8/doc-ifxxnety7714467.shtml
圖博館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目前的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在10月27日的央視《軍事報導》裡,055垂發系統單位的截面積達到850x850毫米,最大安裝深度為9米。
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設計年代不同。美國MK41研發於上世紀6、70年代,主要目的是配合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宙斯盾系統,搞出一套能連續向整個360度方向內來襲的空中目標連續、快速射擊的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以應對飽和式攻擊戰術。
因此在當時,MK41雖然也很注重兼容對於其它彈種、特別是對地對海攻擊導彈的能力,但主要的考慮還是滿足驅逐艦的區域防空要求,沒有進一步採用更大的發射空間設計。這主要是考慮到導彈垂發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控制要求,要照顧到一些噸位不那麼大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設計。
實際上即使是MK41,體積和重量對於輕型軍艦也非常夠嗆了。因此美國後來又推出了縮水型的MK48,它只能發射一些長度短得多的導彈——比如戰斧導彈就不行了,但能夠安裝在輕型軍艦上,並廣泛出口給美國的盟友國家。
美國海軍的導彈性能發展上,後來遭遇到了來自MK41比較嚴重的限制。比如從長度上說,標準2-Block4增程型就出現了因為超出MK41容納極限,不得不被迫放棄的情況。而在發射單元的直徑上也有類似情況,後來MK41為了提升導彈發射數量,在一個發射單元中裝填4發ESSM近程防空導彈;但是由於總的直徑有限,ESSM不得不採用細長的彈體設計,由於發動機直徑不足,其加速性能和攔截能力受到很大拖累。
而中國是在2000年以後啟動的,對於MK41等成熟的垂發系統優缺點都看的比較清楚。中國新垂發系統擁有3.3米、7米、9米三個安裝深度的規格,每個發射單元也根據導彈大小,選擇1-4發的發射能力。這樣就可以根據艦艇的作戰任務定位和噸位,結合發射單元數量,靈活的選擇最為合適的發射系統設計。(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ty7463387.shtml
圖博館
中國M20導彈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2016.11.06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團將再次展示被稱為M-20地對地導彈的精確打擊武器。M-20全程在大氣層內高速機動飛行,最大飛行速度6馬赫,最大飛行高度不超過50千米,飛行末端進行高機動變軌對目標實施垂直攻擊。
相比一般戰術導彈,M-20有兩大絕活:首先,它具備“飛行末端進行高機動變軌”的能力,這意味著M-20可憑藉多變的軌跡躲避對手反導攔截彈的打擊;其次,這種導彈可以“對目標實施垂直攻擊”,這預示著M-20對加固目標的穿透和毀傷能力更強。
市場競爭力超強
西方國家製定的“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對於外銷類彈道導彈的要求是射程不能超過300公里,載荷不能超過500公斤。所以,M-20在突防能力以及後勤保障和維護方面下足了功夫。M-20採用了儲藏/運輸/發射一體箱體容器,這種先進的模塊化設計提高了導彈的通用性,降低了維護和保養成本。與“全裸”的“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相比,M-20的適裝性更好,維護起來也更加簡便。
除了一般的高爆彈頭,M-20或可配備具有強穿透性的彈頭,專門對付加固工事或地下掩體;還有可能選用子母彈彈頭,對裝甲集群或機場實施“天女散花”式的火力覆蓋。M-20製導方式是慣性制導與衛星制導相結合。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覆蓋地域越來越廣,導航精度也不斷提升,這顯然將有力地提升外貿型號戰術導彈的市場競爭力。(作者署名:魏東旭)
相關新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詳參【圖博館】:094與巨浪2之謎 )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美稱中不想與美對等較量 欲利用美軍缺點(詳參【圖博館】:《不對稱作戰》《超限戰》中國大戰略)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的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行了6次測試。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6/doc-ifxxneua4227381.shtml
圖博館
美國新聞網站2016.7.20稱中國3款反導導彈是反擊外星人的最後希望
以下為觀察者網翻譯的內容:
要想擊落地球軌道上的UFO,中國可以使用他們的三種新型直接上升式導彈:動能-2、動能-3和紅旗-19。這些導彈都具備反衛星能力,但卻是被作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起來的。
動能-2是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反衛星導彈,這條軌道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動能-2在2013年5月首次進行地球靜止軌道測試,可能在2020年全面部署。
動能-3則是一種直接上升式導彈,用來撞擊低軌道衛星並將它們摧毀(160公里高度的軌道)。
美國“薩德”系統分庭抗禮的紅旗-19,它可能是基於紅旗-9發展來的。紅旗-19具有打擊大氣層內外目標的動能殺傷器(KKV),在2003年首次飛行測試。被設計用來攔截近地軌道上的彈道導彈和衛星,也可以攻擊開始再入大氣層的彈頭或衛星。(同時具備中段和末段反導能力)
彈道導彈的飛行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助推段(又叫上升段、初段),這個階段是從發動機工作開始,末級發動機停機為止,這時導彈飛行加速快,外形特徵明顯,末級發動機停機時導彈速度達到最快。這一段攔截的優勢是目標特徵大,目標不能做大幅度機動,但對反應速度要求較高。導彈末級發動機熄火後導彈進入慣性飛行階段,在導彈再入段之前,都屬於中段,這段時間導彈的飛行時間最長。最後進入末段或者再入段。
目前的末段反導系統大多是從傳統防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例如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300和S-400、中國的紅旗-9,不少國家具備這類反導系統的研製能力,包括印度、法國等國家。
目前,只有中美和以色列擁有中段反導系統。當彈道導彈處於彈道頂點時,速度會達到最低點,所以在中段攔截的一個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特別是對於中遠程攔截,末段的速度太快,很難攔截,也只有在中段實施攔截。美國包括陸基中段攔截彈“薩德”系統和反導型“宙斯盾”系統配備的“標準-2”系列攔截彈,前者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後者目前尚只能攔截中程及以下的彈道導彈。中國的紅旗-19與美國的“薩德”系統相當。
圖博館
報導稱,同樣在浙江的張家英村,還發現了巨大的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的直徑達到360米,它有可能對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進行測向、監聽。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沿海地區建設了相當多的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船、隱形航天器的監控。在福建東山島附近發現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米,兩個陣列雷達直接對準台灣南部地區,這一類的雷達很難受到電子乾擾。
在福建的江田鎮,部署了兩個地波天線陣列群,位於海岸,用於對台灣北部海上艦船的監視。每個天線陣列長度達到570米,分為接收天線和傳輸天線。在廣東汕頭,也建設了長度達到650米的地波雷達天線陣,指向南中國海。2014年後,這一地區的軍用設施越來越大型化,擁有接收站、傳輸站、控制中心等。顯然,中國東南沿海的被動雷達系統正在聯網。
汕頭地區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引發了高度關注。該地的軍用設施規模龐大,分為新舊營區,有大量的藍色屋頂、軍車,難道是火箭軍的地波雷達?是用於對南中國海北上的美國艦船實施初測與跟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34095.shtml
深度:中俄對韓部署薩德出手僅一步之遙將用這5招 2016.8.1 占豪
一、在東北亞展開更多、更深層次的聯合行動。
二、構建信息共享的聯合反導體系。
三、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支持。
四、技術上展開對薩德的聯合干擾。
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4年6月報導,台灣耗資13.8億美元、曾被台媒吹噓為“能夠發現3000公里上飛行的高爾夫球”的美國“鋪路爪”雷達,在台灣投入使用一年後卻成了“瞎子的眼睛——擺設”。原因在於,大陸在與之隔海相望的福建惠安部署了針對“鋪路爪”進行干擾的一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兩者距離僅240公里,幾乎相當於“臉貼臉”。中國21世紀技術水平的相控陣雷達發射的干擾波使僅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鋪路爪”雷達“無路可逃”,喪失了窺探大陸空情的能力。台灣當局至今還不惜巨資,向美國求購各種“先進”武器,妄圖“以武拒統”,然而這個新的事實又一次讓他們的幻想落空。
很顯然,薩德的X波雷達比上世紀70年代技術的“鋪路抓”雷達要先進得多,但這並不代表不可以乾擾,以中俄的技術用不了多久技術上應該都能應對。
圖博館
中國新型遠程雷達竟能探測太空亞軌道飛行器
第十一屆珠海航展2016.11.1上午開幕,50%的裝備首次公開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國軍方和媒體的關注和密集議論。
美國《時代》周刊稱,珠海航展中,中國展示的軍事技術的提升也有助於招徠客戶。就在珠海航展開幕當天,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抵達北京,預計將簽約購買中國巡邏艇。巴基斯坦、柬埔寨和緬甸等國早已購買了中國武器,近期其他亞洲國家也開始簽單,4月泰國簽署價值2億美元的中國坦克訂單,隨後簽署10億美元的潛艇訂購合約。上個月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表示願意購買中國武器。
《環球時報》記者在這次珠海航展中採訪的一大感受是,中國的武器設計師們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介紹自己產品的時候,越來越願意用“世界最先進”的頭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M20導彈是世界上僅有兩種第四代地對地導彈之一,部分指標壓倒號稱反導剋星的俄“伊斯坎德爾”導彈;霹靂-10空空導彈成為隱形戰機的剋星;中國新型遠程警戒雷達,甚至能探測到太空中的低軌衛星和亞軌道飛行器……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2/doc-ifxxfysn8638651.shtml
中國在四地區新建戰略預警雷達探測距離超5千公里2016.10.09新浪軍事
近年來,中國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北先後建設了一系列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構成我國戰略預警和反導系統,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反導系統。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主要擔任我國未來遠程防空、反導、空間目標監測等任務。據外媒猜測,中國新型陸基預警雷達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相當。據推測,其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6月號報導稱,之前福建惠安發現了一座大型相控陣雷達對準台灣,被西方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為了對台灣“鋪路爪”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實施干預而部署的。
再看位於浙江雷達的基本尺寸,與部署在佳木斯的雷達接近,後者基座長36米,高25米。呈6點鐘方向部署,天線朝南。
圖博館
深度:美造新隱身戰機對華威懾我軍亮出5款裝備反擊2016.9.22 新浪軍事
新式隱身轟炸機-B21,可以說是美國打造的第四款隱身戰機,除此之外還有F-22,F-35和B-2。不但在外觀上繼續保持了飛翼式佈局,而且也保持了美軍新式戰機單價不下億的“優良傳統”。B-21設計成本為每架飛機5.6億美元,要知道這還是計劃價格,當初F-35的計劃單價是1億美元,現在卻是3億美元。B-2單價更是高達22.2億美元。即便是大量採用B-2的成熟技術,筆者估計,未來B-21如果在2030年順利服役的話,單價能控制在8億美元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B-21的研製目標是實現美軍雙高低搭配,即F-35配合F-22,B-21配合B-2。通過單向透明和不對稱作戰獲得多次勝利並品嚐到其中甜頭,美軍極力打造雙高低組合針對的潛在對手以及不言自明,更是一種故伎重演,對此,中國已經擦亮了反隱身戰機的眼睛。
得益於中國對基礎學科的長時間大量投入,中國在物理電磁,雷達信號,量子通訊領域成績斐然。面對嚴峻的反隱身的現實需要,在這方面中國推出的產品品質和數量均為全世界最高。
中國諧振雷達就是今年最新的成果。諧振雷達是一種新概念雷達,利用電磁諧振現象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100倍,可連續觀察和跟踪飛機、隱身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目標。其原理就是任何金屬都會在1/4波長上對基波的諧振產生絕對的反射,這於外部外形和塗料沒有任何關係,也無法屏蔽,因為這種諧振波接收器製造難度很大,而且算法十分複雜,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真正公開並將原理做成產品的,目前中國是第一個。只要目標結構包含一定長度的金屬構件,就逃不過中國這雙諧振天眼。
此外中國還有大型天波和地波(楨:還有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可在數千公里外探測到機群和艦隊活動,並且正在試飛的雙頭鷹高空長航時預警無人機(楨:還有高約20公里的平流層預警飛艇)可攜帶相控陣雷達,在2萬米高空左右居高臨下對1000公里內的各種目標實施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監視,此外還有地面部隊使用的使用捷克技術自行製造的維拉(楨:還有量子/Y-26和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種類齊全,遠中近,高中低各種類型的反隱身雷達產品同時服役,難怪媒體在評論B-21計劃在2030年服役的時候說,還不知道到時候中國會搞出什麼新的手段,花費巨大的隱身轟炸機有可能毫無用處。(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圖博館
這意味著100套中國產SLC-2雷達可以武裝兩個半美國陸軍。現在,中國又搞出了天地通殺,既能防空,又能反砲兵的新一代SLC-2E雷達,這是一種可怕的能力,歪果仁已經完全跟不上節奏。(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吹,就是不見維護主權的行動
你媽必被吹大了?
這些年,對抗日本,越南,菲律賓,你他媽是眼瞎啊?
我就想跟噴子們說一句,呵呵愛噴不要緊,噴吧,中國有得是好東西讓你們噴,越噴好東西越多,國家為了讓你們有狗糧領做了這麼多夠意思了,最近噴子估計得加班了吧
就是要把美歐曰機,給雷達成白菜價!笑哈哈
不能一味為了出口賺錢!有些技術和裝備必須有所保留,壓箱底的技術是不能輕易拿出來賣和炫耀的!
就你懂。給你看的,都是2010年裝備的。沒看完新聞啊?
這麼先進的雷達都出口了,證明中國還有更加先進的雷達笑哈哈
14所還有個當年的民用產品,熊貓牌電視機!但是,14所真的很牛逼!
南電很多消息都是不公開的,不過他們現在的軍品外貿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里的貿易排名中相當高,在亞洲除了日本基本沒什麼對手。之前流浪曾經噴過,結果最後自己跑了,因為根本就噴不下去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2/doc-ifxxfysn8554514.shtml
發現F22!中國新型遠程雷達能否發現美軍戰機2016.10.30
美國宣稱派了兩架F22到朝鮮半島活動,然而,俄羅斯的無源雷達卻發現同時飛到朝鮮半島的是4架F22,其中兩架悄悄地低空飛行。與此同時,中國布陣在山東的JY-26相控陣雷達也捕捉到了F22,並全程跟踪。但中國空軍一直沒吭聲。
回應
小編呀,米波雷達能發現隱身飛機本來就不是什麼秘密。但米波雷達在使用上受很大限制,只能知道一個大概,無法制導導彈進行攻擊,並且容易受干擾。如果米波雷達真的那麼有效、那麼厲害,那我們還發展隱身飛機幹嘛?米波雷達這種類型的雷達是高精尖嗎?當然不是,二戰時期的雷達就是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的確能發現隱身飛機,但也不要把米波雷達“神化”了。
你不知道現在的多波段/米波3D雷達?吃驚
多波段,雷達又怎樣?在米波波段能發現隱身戰機,切換到其他波段還能發現嗎?多波段雷達要發現隱身戰機就必須工作在米波波段,工作在米波波段就存在先天的不足。
你仔細看這些雷達基本上是預警雷達,引導雷達與預警雷達是不一樣的。預警雷達只要能看到就行了,具體攻擊由引導雷達來照射。他們工作頻率不一樣
圖博館
SLC-2雷達從九十年代末期開始裝備砲兵部隊,至今已經發展了幾代產品,技術性能早已超越了早期型號。上圖為原廣州軍區第41集團軍某砲兵旅,在2010年列裝國產SLC-2型砲兵偵校雷達,這個雷達是為最新型的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砲配套的。
SLC-2型雷達是14所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受到用戶高度評價,SLC-2也成為了中國雷達的明星產品。在美國蘭德公司、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院和俄羅斯軍事平等網等機構發布的國際軍備銷售報告中,就可查到SLC-2雷達的出口記錄,例如在2008年中國向巴基斯坦銷售2套SLC- 2定位雷達,這是為中國銷售巴基斯坦的A-100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配套的。此時印度陸軍正在熟悉他們剛剛從美國進口的AN/PQ-37雷達。
14所的砲位雷達出口業績好,主要是經受住了殘酷的實戰檢驗,有實戰經驗可以刷經驗值。業界有傳聞,在某國內戰中,SLC-2雷達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戰爭進程。我方技術服務人員曾深入該國的戰鬥現場,該國軍方告訴我方人員:“你們的定位雷達產品性能很好,效果相當棒,你看這裡,嗯,還有這裡,我們定位了好幾個敵軍的砲兵陣地”。我方人員追問:“都定位好了,為什麼不反擊呢?”斯方說:“打了一個,其他敵軍砲兵就跑了,我們準備全部定位以後,到時候一起打,聚殲之。”
近幾年,作為國產新一代PLZ-52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和多型大口徑遠程火箭炮的標準配套裝備,SLC-2型雷達的出口日益火爆。
截止目前,14所已向多個國家出口了一百部以上的SLC-2型系列砲兵定位雷達,一百部遠程反砲兵雷達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看看美國同級別AN/PQ-37雷達的出口數量就知道了,美國AN/PQ-37反砲兵雷達從1981年開始列裝美軍,同時出口親密國家,至2011年,美國在30年間總共向11個國家交付了107套TPQ-37雷達系統,而中國出口100套SLC-2雷達僅用了幾年時間。
100套SLC-2雷達能裝備多大規模的軍隊呢?我們還是用美國同級別AN/PQ-37雷達的裝備數量來估算。目前美國陸軍在重型裝甲旅、步兵旅和斯瑞克旅三種作戰旅裡面裝備砲兵雷達,旅所屬火力營的營部連有個目標搜索排,配置3部雷達,分別是TPQ-37遠程火力偵察雷達和AN/TPQ-36中程雷達,另外一部是AN/TPQ-48輕型雷達,用於近距離的全向偵察,主要是反迫擊砲。按照美軍的編制,如果每個陸軍作戰旅裝備一部中國產SLC-2雷達,那麼100套SLC-2雷達就能配備給一百個陸軍旅,而目前美國陸軍需要裝備定位雷達的部隊,僅有33個作戰旅和4個野戰砲兵旅。
圖博館
SLC-2E雷達採用先進的高瞬時帶寬設計,大大提高了目標快速分類能力,對以彈道飛行的砲彈、遠程火箭彈和彈道導彈,那麼就立即定位其發射平台,對以非彈道飛行的飛機或無人機,那麼就立即監視其來襲方位、速度和角速度。該雷達的大仰角電掃範圍保證了全彈道跟踪能力,能夠探測以高彈道飛行的火箭或導彈。由於擁有常規砲位偵校雷達與防空情報雷達功能,可在武器定位的同時應對來自空中目標的威脅,這在世界上屬於獨創和首創。
SLC-2E雷達採用先進的高瞬時帶寬設計,大大提高了目標快速分類能力,對以彈道飛行的砲彈、遠程火箭彈和彈道導彈,那麼就立即定位其發射平台,對以非彈道飛行的飛機或無人機,那麼就立即監視其來襲方位、速度和角速度。該雷達的大仰角電掃範圍保證了全彈道跟踪能力,能夠探測以高彈道飛行的火箭或導彈。由於擁有常規砲位偵校雷達與防空情報雷達功能,可在武器定位的同時應對來自空中目標的威脅,這在世界上屬於獨創和首創。
SLC-2E雷達具有精度高、快速反應、多目標、多功能,優良的電子反對抗能力(ECCM)、高機動性、高可靠性、維護性和環境適應性等特點。很多技術性能甚至超出了美國當初為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規劃的MMR先進多功能雷達(Multi-Mission Radar)。在2000年底,美陸軍要求研製一種具有高機動能力的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MMR,計劃列裝時間為2012~2015年,將成為美國陸軍作戰旅的主要偵察裝備。美陸軍對MMR的要求包括:要具有防空警戒、空中交通管制以及砲位偵察能力,最終要實現能同時履行以上功能。在防空警戒方面,要求偵測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和火箭彈的作用距離100公里,跟踪目標數量400~600個。在砲位偵察方面,對火砲和火箭炮作用距離的要求為50公里,精度為距離的3‰,跟踪目標數量為400~600個。後來該雷達隨著陸軍“未來戰鬥系統”一起下馬。
此次展出的SLC-2E雷達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其實是由砲兵定位雷達發展而來。從外形上看,它以我軍現役砲兵偵校雷達(出口型號為SLC-2雷達)為基礎,是SLC-2雷達改進型產品。中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開始發展先進的砲兵偵校雷達,這種雷達屬於相控陣體制的遠程砲兵偵察定位和校射雷達,總體技術水平遠超美國AN/TPQ-37雷達。
圖博館
中國曝光全能新雷達已出口百套可武裝兩個半美陸軍
第11屆珠海航展於2016.11.1在珠海拉開帷幕。作為亞洲乃至世界雷達電子領域的“一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研究所也帶來了豐富的雷達電子展品,技術含量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其中首次曝光的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引起了幾個軍事電子強國的極度不穩定(俄專家在展台駐足良久,眉頭緊鎖)。另外多部遠程防空雷達都具備優良的反隱身性能,如YLC-8B型機動式預警有源相控陣雷達和SLC-7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展板介紹這兩型雷達均能夠有效探測包括隱身飛機在內的各類空中目標,或許會改變未來戰爭的規則。
我們的前方通訊員在14所的展館內還發現了一種顏值很高的雷達,第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砲兵偵察校射雷達,但一看展板介紹才感覺不一般,這就是國產SLC-2E遠程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既能反砲兵定位,還能執行防空任務,這是一種空地通殺的新型雷達。
SLC-2E是南京14所研製的新一代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它工作在S波段,採用兩維相掃和一維機掃、全固態全相參、全數字相控陣體制,能夠有效探測包括各種砲彈、遠程火箭彈,短程彈道導彈並精確定位武器的位置,同時還能夠有效扣探測無人機和戰鬥機等各類空中目標。
這種全固態的相控陣雷達,不需要依靠機械方式轉動天線陣面,而是利用天線陣上數千個發射/接收單元的移相器來改變掃描波束相位,從而迅速變化掃描波束的方向來探測、捕捉和跟踪目標。雷達在工作時首先迅速沿水平方向發射±45度扇面的X軸掃描波束帶,當敵軍砲彈進入水平掃描扇面時,相控陣天線又立即發射一束垂直方向的Y軸跟踪波束,跟踪砲彈的飛行軌跡,短時間連續測定彈道,隨後計算機便通過高速運算,立刻反推出拋物線彈道的起始點坐標,即敵軍火砲陣地的位置。這樣說著好像挺複雜,其實只需一兩秒時間,當敵方發射的砲彈尚在空中飛行時,雷達就可以準確定位敵軍陣地位置,將目標信息上報我方砲兵指揮部,炮指通過砲兵指揮自動化系統立即組織反砲兵反擊,整個過程將在十幾秒內完成,當我方的反擊火砲砲彈出膛時,敵人的砲彈還在空中飛翔,尚未落地。
圖博館
美國“薩德”系統分庭抗禮的紅旗-19,它可能是基於紅旗-9發展來的。紅旗-19具有打擊大氣層內外目標的動能殺傷器(KKV),在2003年首次飛行測試。被設計用來攔截近地軌道上的彈道導彈和衛星,也可以攻擊開始再入大氣層的彈頭或衛星。(同時具備中段和末段反導能力)
彈道導彈的飛行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助推段(又叫上升段、初段),這個階段是從發動機工作開始,末級發動機停機為止,這時導彈飛行加速快,外形特徵明顯,末級發動機停機時導彈速度達到最快。這一段攔截的優勢是目標特徵大,目標不能做大幅度機動,但對反應速度要求較高。導彈末級發動機熄火後導彈進入慣性飛行階段,在導彈再入段之前,都屬於中段,這段時間導彈的飛行時間最長。最後進入末段或者再入段。
目前的末段反導系統大多是從傳統防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例如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300和S-400、中國的紅旗-9,不少國家具備這類反導系統的研製能力,包括印度、法國等國家。
目前,只有中美和以色列擁有中段反導系統。當彈道導彈處於彈道頂點時,速度會達到最低點,所以在中段攔截的一個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特別是對於中遠程攔截,末段的速度太快,很難攔截,也只有在中段實施攔截。美國包括陸基中段攔截彈“薩德”系統和反導型“宙斯盾”系統配備的“標準-2”系列攔截彈,前者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後者目前尚只能攔截中程及以下的彈道導彈。中國的紅旗-19與美國的“薩德”系統相當。
圖博館
四、技術上展開對薩德的聯合干擾。
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4年6月報導,台灣耗資13.8億美元、曾被台媒吹噓為“能夠發現3000公里上飛行的高爾夫球”的美國“鋪路爪”雷達,在台灣投入使用一年後卻成了“瞎子的眼睛——擺設”。原因在於,大陸在與之隔海相望的福建惠安部署了針對“鋪路爪”進行干擾的一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兩者距離僅240公里,幾乎相當於“臉貼臉”。中國21世紀技術水平的相控陣雷達發射的干擾波使僅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鋪路爪”雷達“無路可逃”,喪失了窺探大陸空情的能力。台灣當局至今還不惜巨資,向美國求購各種“先進”武器,妄圖“以武拒統”,然而這個新的事實又一次讓他們的幻想落空。
很顯然,薩德的X波雷達比上世紀70年代技術的“鋪路抓”雷達要先進得多,但這並不代表不可以乾擾,以中俄的技術用不了多久技術上應該都能應對。
五、進行導彈瞄準和相關軍事部署。
薩德的部署,到戰時,必然會被第一時間摧毀。距中俄這麼近,中俄根本不可能給其存活的機會,中俄的導彈都會瞄準。特別是中國,中短程導彈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將薩德系統覆蓋掉並不是難事。
美媒稱中國3款反導導彈是反擊外星人的最後希望
2016.7.24《新聞聯播》節目中播放了我國中段反導試驗專家陳德明事蹟,引起了人們對於中國反導系統的熱議。有意思的是,7.20,美國新聞網站Yibada刊登了美國記者多米尼克·維拉桑塔的文章《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能摧毀UFO嗎?》,調侃稱由於中國反導、反衛星導彈設計上比美國反導系統更強調對付高軌道目標,如果有外星人侵略地球,中國的反導系統可能是目前人類抗擊他們的最後希望。
以下為觀察者網翻譯的內容:
要想擊落地球軌道上的UFO,中國可以使用他們的三種新型直接上升式導彈:動能-2、動能-3和紅旗-19。這些導彈都具備反衛星能力,但卻是被作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起來的。
動能-2是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反衛星導彈,這條軌道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動能-2在2013年5月首次進行地球靜止軌道測試,可能在2020年全面部署。
動能-3則是一種直接上升式導彈,用來撞擊低軌道衛星並將它們摧毀(160公里高度的軌道)。
圖博館
在福建東山島附近發現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米,兩個陣列雷達直接對準台灣南部地區,這一類的雷達很難受到電子乾擾。
在福建的江田鎮,部署了兩個地波天線陣列群,位於海岸,用於對台灣北部海上艦船的監視。每個天線陣列長度達到570米,分為接收天線和傳輸天線。在廣東汕頭,也建設了長度達到650米的地波雷達天線陣,指向南中國海。2014年後,這一地區的軍用設施越來越大型化,擁有接收站、傳輸站、控制中心等。顯然,中國東南沿海的被動雷達系統正在聯網。
汕頭地區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引發了高度關注。該地的軍用設施規模龐大,分為新舊營區,有大量的藍色屋頂、軍車,難道是火箭軍的地波雷達?是用於對南中國海北上的美國艦船實施初測與跟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34095.shtml
社評:反制薩德,建議國家採取五項行動 2016-07-08 環球時報
我們建議中國採取以下針對性措施:
第一,制裁接納薩德導彈(THAAD)部署的具體韓國行政郡,制裁與部署薩德導彈有聯繫的韓國企業和服務機構,中國不再與它們發生經濟聯繫和其他交往,也不再接受它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第二,制裁積極鼓吹部署薩德導彈的韓國政界人士,限制他們進入中國,制裁他們的家族企業。
第三,解放軍研究、制定最大限度降低薩德對我戰略安全損害的應對方案,它們應至少包括對薩德的技術性干擾,以及對該系統進行戰備性導彈瞄準。
第四,重新評估制裁朝鮮對東北亞局勢的長期影響,將製裁朝鮮與薩德導彈部署後地區局勢的失衡聯繫起來考慮。
第五,探討中俄聯合採取行動抵消美韓部署薩德所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深度:中俄對韓部署薩德出手僅一步之遙將用這5招 2016.8.1 占豪
一、在東北亞展開更多、更深層次的聯合行動。
二、構建信息共享的聯合反導體系。
三、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支持。
圖博館
中國在四地區新建戰略預警雷達探測距離超5千公里2016.10.09新浪軍事
近年來,中國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北先後建設了一系列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構成我國戰略預警和反導系統,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反導系統。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主要擔任我國未來遠程防空、反導、空間目標監測等任務。據外媒猜測,中國新型陸基預警雷達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相當。據推測,其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6月號報導稱,之前福建惠安發現了一座大型相控陣雷達對準台灣,被西方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為了對台灣“鋪路爪”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實施干預而部署的。
再看位於浙江雷達的基本尺寸,與部署在佳木斯的雷達接近,後者基座長36米,高25米。呈6點鐘方向部署,天線朝南。
這樣的天線指向,大致說明以下軍用意圖:在浙江周圍,還存在其他方位角的大型相控陣雷達,與大興村的雷達形成一個大型沿海監視扇面。大興村雷達主要用於偵測台灣發射、測試各種戰術導彈的動向,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不過主要還是應對彈道導彈。此外是對朝鮮發射的南嚮導彈、衛星火箭實施監控,因此中國應該十分了解朝鮮火箭的入軌情況。
大興村雷達與浙江省周圍部署的其他天線扇面,構成整個東部地區的彈道導彈防御雷達網,監視從太平洋軌道打擊中國的美國洲際彈道導彈動向。因此,無論在黑龍江,還是在東部地區的浙江,一定還存在其他方位角度的雷達天線。
此外,從浙江雷達的天線方位角判斷,能夠監視那霸美軍基地的一切航空活動。如果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有朝一日真的被那霸部署的“愛國者”-3型地對空導彈攔截,浙江雷達有可能實施全程監控。假設浙江雷達擁有3000公里的探測範圍,將能夠涵蓋菲律賓東岸,這正是朝鮮兩次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的落點地區。
報導稱,同樣在浙江的張家英村,還發現了巨大的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的直徑達到360米,它有可能對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進行測向、監聽。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沿海地區建設了相當多的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船、隱形航天器的監控。
圖博館
1950年,中國都不允許美國跨過三八線,如今中國在六十多年後,美國如果和中國在朝鮮半島打必然是失敗的情況下,中國會眼看著美國推翻朝鮮政權給自己製造幾百萬難民?會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在西太平洋博弈中徹底被美國壓制?這不是開玩笑嗎?所以,中國根本不可能對美國侵略朝鮮坐視不管,因為這是中國的戰略利益。中國早就說過,中國的底線是不允許任何人在半島生戰生亂,這是對相關任何一方說的,中國有能力對任何生戰生亂的主採取措施,讓其付出慘重代價。
綜上所述,所謂對金正恩斬首個人認為也就是想想而已,至於對朝鮮進行軍事打擊,美國沒有和中國撕破臉的魄力,也沒有和一個中國支持的國家打持久戰的勇氣。所以,半島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有,但發生戰爭的機率不高,因為中美依然在妥協之中。而且,中國也不可能對美國入侵朝鮮坐視不管,只是中國不一定會像1950年那樣出兵,完全有可能走越戰模式,給朝鮮提供後勤支援和美國打,拖死美國。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以北中國絕不可能允許美國勢力控制,更不可能淪落到讓什麼聯合國共管。家門口如果還搞成這樣,以後大中國還想在世界上領著各國發展?那不是開玩笑嗎?
所以,所謂斬首,不符合國際法、國際政治倫理價值觀,風險也太大,美國不太可能幹;至於對朝鮮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這種可能性有但並不是那麼高,因為這事如果美國亂冒險對其接下來的博弈影響太大了,他敢下那麼大賭注嗎?我看他沒有。不過,朝鮮內部倒不一定說不會出事,政治張力太大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21530.shtml
圖博館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美國斬首金三帥和打擊其核設施是否那麼容易,能不能阻止朝鮮核武研發。關於美國打擊朝鮮領導人,以朝鮮領導人的神出鬼沒,個人認為想對其進行特種作戰斬首基本不太可能,朝鮮的特種部隊不會像恐怖分子那樣不堪一擊。所以,美韓基本沒有任何可能對朝鮮領導人實施一擊必殺。而如果不能實現一擊必殺,你敢採取這樣的行動嗎?以朝鮮的國家體制形式,這種事一旦出現,那砲彈導彈一定會往韓國首都以及美軍軍事基地落,朝鮮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就起來了。美國做好在朝鮮半島再打一仗的準備了嗎?顯然是沒有的。所以,佔豪一直認為,美國不敢對朝鮮實施斬首行動,因為如果不能實現一擊必殺,這事可就真太大了。想想看,現在敘利亞都被打成啥樣了,美國有能力對敘利亞元首一擊必殺嗎?何況,站在國際法的角度,在朝鮮沒有對美國做出什麼危害行動之時,僅僅是朝鮮研發核武就隨便對其元首實施斬首,你美國以後在世界上何以立國?誰還會相信美國?所以,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元首實施斬首行動本身就是很瘋狂的想法,但凡成熟一點的政治家都不會這麼幹,因為負面影響太大。
那麼,對朝鮮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呢?退一步說,哪怕美國有能力轟炸朝鮮的核設施,那麼轟炸之後呢?朝鮮就不反擊嗎?一旦朝鮮反擊,這仗可能就打起來了。美國做好在朝鮮再打一仗的準備了?如果美國要直接在朝鮮打擊朝鮮,中國恐怕就只能支持朝鮮,沒有第二個選擇,因為這不僅僅是美國對朝鮮的打擊,而是一旦朝鮮這個屏障失去,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博弈中國將處於絕對劣勢,這是中國不可能允許的。所以,如果美國直接打擊朝鮮,中國不一定說直接參戰,但類似抗美援越的模式完全可能發生,而美國能打贏一個有中國這樣大國支持的小國嗎?根本不可能,美國會長期陷入戰爭泥潭,這種泥潭的深度比當年越戰時深多了。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都勝利不了,敘利亞都不敢親自動武,你讓他在朝鮮和中國支持的朝鮮打,這不是勉為其難嗎?退一萬步,如果朝鮮真的支撐不住了,那中國恐怕也就該出手了,美國能承受在朝鮮半島失敗的風險嗎?
圖博館
韓軍方首次表示擬增加部署薩德 揚言攔截中國導彈
據韓國媒體今日報導,韓國國防部部長韓民求2016.9.21首次提到追加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必要性。韓民求稱,一座薩德砲台不能有效防禦韓國全境,2-3座砲台“在軍事上更為有用”。
韓國防部承認一台“薩德”不夠用
韓國代表赴京磋商朝鮮核試
計劃用特種部隊清除金正恩
回應
韓棒子腦子真進水了,本來中韓經濟往來一片繁榮之象,現在得了神經病主動向中俄宣戰!
應該制裁了!
是的,靠忍讓換來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
越來越猖狂了,中俄太過沉默了。韓國以為美國保得住它,就有恃無恐。中國是不想打,可人家逼著你打。忍得了一時,也忍不到最後。總想等到再發展幾年,就怕人家不給你反擊機會。有人說薩德是防禦系統,那純屬放屁。薩德不僅很大程度遏制中國的導彈反擊,還對中國沿海及內陸進行偵測。連隱私和反擊都沒了,不就真成了紙老虎嗎?
韓國一再損害中國利益,與它近來自不量力叫囂遠交近攻的戰略幻想有關。中國是時候給韓國算總賬了,再不出手全面打壓,終有一天會騎到中國頭上拉屎拉尿。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02755.shtml
美若斬首金正恩打擊朝鮮 中國會坐視嗎:只有一種選擇2016.9.23 新浪軍事
據媒體報導,今年10月美韓將在美國本土演習斬首行動和打擊朝鮮核設施的演習。昨天,偶爾看到一位專家的評論,說美韓在未來三年內可能對朝鮮動武,一個是採取外科手術式打擊,一個是對金三帥實施斬首。之所以會如此選擇,原因是朝鮮正在推進“兩彈合一”,未來很可能完成部署,所以未來兩三年很可能實施斬首。
關於斬首金三帥和對朝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中國是否干預的問題,評論認為中國可以容忍斬首和這種打擊,但不能容忍朝鮮被美韓控制,所以中國能接受聯合國共管。
看完這個把佔豪嚇一跳,為什麼?因為這事太重大了,我們需要對美韓斬首和對朝鮮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這事的利害再進行一下深入分析。
圖博館
比如在2000和2004年的測試中,陸軍的愛國者-3就成功攔截了基於潘興-II彈頭的風暴II靶彈。而美國海軍由於針對彈道導彈的防空壓力很小,因此在這方面進展一直緩慢,直到中國東風21D進入實際研製階段時,他們才開始加緊新版宙斯盾系統和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的標準-3導彈的研製和部署。
從美國的反導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國內不能將所有的反艦導彈希望都寄託在東風21D上,而是所有可行的技術途徑都應該嘗試。
除了現有的鷹擊-12超音速導彈以外,同樣需要類似JSM那樣能通過殲20這樣的重型高速隱身飛機彈倉內置的亞音速隱身導彈——它打航母確實不給力,但是使裝備宙斯盾和標準-3的防空驅逐艦失去戰鬥力還是沒問題的。此外能夠多平台發射——特別是在未來轟20這樣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彈倉內攜帶的重型隱身反艦導彈,類似美國LRASM的型號,同樣是極具價值的發展方向。對於目前已經突破隱身、紅外成像製導等關鍵技術的中國來說,這兩種導彈都是在短期內就能進行實際研製工作的類型。
回應
問題是:攔截的成功率有多高?!
看了第一段,就感覺是候知健所寫。
超音速反艦蛋蛋都不敢保證100%攔截的還痴心妄想攔截彈道導彈,
樓主說的言之鑿鑿,像真的一樣。那麼樓主是否可以讓美國拿一到兩艘航母試試,反正東風21美國可以攔截,不用怕的,這樣還可以戳破中國的東風反航母謊言了。
DF21D和潘興2雷同?這個作者真是個殼大腦。看到都有尾翼舵就瞎聯想瞎吹了。關鍵是中段變軌技術及錢學森彈道技術就這麼給作者吃掉了?
專家呀,說的一套一套的。21D與潘興的研發方向一樣嗎?制導方式一樣嗎?不能用其存在的相似點,去推論出相通性。
東風21D的小翼位置和比例和潘興2一致。當然,這只能說是工程上的解決彈頭機動的方法是殊途同歸的,彈頭再入的氣動設計都是差不多的。美國16年前用愛國者3就可以攔截可再入段機動的潘興2不代表他們實戰中就能防住。密集陣演習中對付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一打一準,但到了兩伊戰爭實戰中,面對伊拉克發射的魚叉,美國佩里級護衛艦上的密集陣就在發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23/doc-ifxwevmc5275837.shtml
圖博館
因此評估一種反艦導彈的實際作戰能力,必須同步考慮對方的防空水平——不僅是現役裝備的水平,也包括能在短時間內投入實際應用的尖端技術水平。而目前來看,美國人對於防禦東風21D這樣的反艦彈道導彈有著很強的技術儲備,而且已經通過標準3等武器裝備形成實際作戰能力。
東風21D的打擊原理實際上是源於美國潘興II。最早的彈道導彈彈頭不具備自己搜索目標、主動控制自己往哪飛的能力;因此命中精度一直上不去,而且飛行軌跡死板,相對來說容易被攔截——當然由於彈道導彈本身再入的速度很高,因此很長時間內防空導彈也只能看著這樣的弱點乾瞪眼。
後來隨著一系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耐高溫材料和電子設備小型化的突破;潘興-II的彈頭能夠裝載小型的雷達,並通過可活動的彈翼(相當於飛機的水平尾翼等部件),添加主動飛行控制能力,能夠根據雷達搜索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飛行軌跡準確撞擊目標。
國內首先在東風21C型上實現了類似潘興-II的設計,並在後來根據反航母的作戰需求改進除了東風21D。根據公開資料對於反航母彈道導彈原理的敘述,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添加紅外成像製導功能;因為只使用一種制導方式,特別是雷達製造很容易被干擾、欺騙,而航母這樣的特大型目標要搞出比自己還大、發熱量還高的假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獲得巨大突破的同時,從原理上看東風21D的彈頭也必須付出突防能力下降的代價。實際上從潘興-II/東風-21C的彈頭開始,為了顧及它的雷達工作、以及搜索目標時進行的螺旋形機動,無論是高溫下的結構強度(特別是活動彈翼)還是動能消耗等因素,它們的末端速度都要比傳統的無制導再入彈頭要低。
而在引入紅外制導方式以後,為了避免能透過紅外光的光學窗口溫度過高失效——彈頭本身受限於體積,製冷劑形成的強製冷卻效果是有限的,東風-21D的末端速度只能進一步降低。這也意味著除非在末端的機動飛行控制設計上有重大突破,否則它的攔截難度會比潘興-II/東風-21C要低。
進一步來說,雖然對於艦載防空系統,彈道導彈這種大角度、高速度的來襲目標是以往設計中不曾考慮的選項;但是對於陸基防空而言,它就是反導系統數十年以來的重點目標類型。美國作為反導技術的技術引領者,在陸基防空上很早就實現了攔截潘興-II、東風-21C/D類目標的能力,甚至比東風21D本身的發射試驗還早十多年。
圖博館
中國9月20日疑似在新疆完成最新一次反導攔截試驗
根據中國民航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主辦的“航行情報服務中心”發布的安全通告,2016.9.20,我國中西部地區上空,包括庫爾勒反導試驗場附近部分空域禁止民航飛機進入。從網友根據通告繪製的地圖來看,與此前我國幾次進行反導試驗時劃出的禁飛區相似。此外,9月22日也出現西北地區上空禁航通告,從禁飛區形狀推斷可能是彈道導彈試射。據此推測,我國可能近期進行了反導攔截試驗和彈道導彈試射。
回應
我們現在有了高超聲速武器這個矛,在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這面盾,美國的核訛詐就可以扔進垃圾箱了。
別折騰了,誠心承認美國的霸權地位,老老實實地發展經濟,練好內功強身健體,其他的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承認美國就放過你了?天真
特別是美國及其幫兇在我周邊蠢蠢欲動的時候,這次實驗尤其必要
中俄本來不把韓國當敵人,韓國部署薩德,波段雷達涵蓋中俄部分地區偷窺中國沿海大部地區軍事情報,中俄不得不對韓國境內薩德系統做戰備長瞄,第一時間清除薩德。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23/doc-ifxwevmf2028733.shtml
深度:東風21D打航母有多難美軍16年前就有攔截手段2016.9.23新浪軍事
軍事裝備的發展永遠都是雙方你來我往的過程,在反艦導彈上的發展也一樣。從蘇聯最早的亞音速導彈投入實戰開始,新的反艦導彈不斷進化出原有防空系統所難以防禦的進攻方式——超低空飛行,末端機動飛行,超音速飛行,大數量的導彈形成飽和攻擊等等。
而反過來防空系統也在不斷增強原有的弱項,比如宙斯盾系統的出現,就是利用相控陣雷達極強的多目標跟踪能力,能夠連續引導大量防空導彈攻擊來襲的目標群。
由於需要比以往多得多的軍艦和飛機發射更多的導彈,才能突破宙斯盾的防空能力;在反艦導彈本身的突防性能沒有顯著的提升情況下,這會使得飽和攻擊戰術會由於組織難度、導彈消耗數量的急劇提升,而陷入非常難以實施的境地。比如突防成功需要的軍艦和飛機數量,已經超出己方一次作戰中能出動的極限,那麼就失去了實際的可行性。
圖博館
深度:中國曾研東風6導彈打2萬公里可破美反導系統2016.9.17新浪軍事
洲際彈道導彈(ICBM) 通常指射程大於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式導彈,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攻擊敵國領土上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洲際彈道導彈可運載5到8噸的核彈頭以幾乎超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發射出去然後彈頭再入大氣層時速度已經達到了10馬赫,是很難全部準確攔截的,這也是洲際彈道導彈被作為核威懾第一要素的原因。目前主要擁有國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
但是有趣的是,全世界目前所有的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均不超過16000公里,而地球的周長約是四萬公里,周長的一半也起碼兩萬公里,為何都將最大射程鎖定在一萬六千公里呢?
首先,全球主要核武器國家均在北半球,比如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都是在赤道以北地區,如果要發射洲際導彈到上述國家的目標,不需要繞過赤道,直接經過北極就可以。
其次,洲際彈道導彈為了“保持身材”,不可能做的無限大,要盡量接近最小能量彈道,即用最少的燃料能到達最遠距離,根據計算,如果超過一萬六千公里射程後彈頭將在大氣層內飛行過長距離,受到不可預測的空氣影響將非常顯著,精度將嚴重降低。打不准還談何威懾呢?
最後,要想在一萬六千公里以上的射程打擊目標也不是不可以,必須要研製和安裝更複雜和更精密的製導設備,更粗直徑的彈體來攜帶所需的燃料,造出來的恐怕就是像美國土星五號超級運載火箭那樣的超級龐大的導彈。
綜合考量,射程,造價,精度因素的話,一萬兩千或一萬三千公里射程是足夠的,不足部分可以讓攜帶潛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去補充,中國在發展處射程12000到15000公里之間的東風-41洲際導彈後便全力發展能攜帶巨浪-2的新式核潛艇也是基於此考慮。
但是不為人知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曾秘密發展了一款超級導彈:東風-6。該彈設計射程為兩萬公里,研究的目的是要實現多彈道選擇,來躲避美國的反導系統,可以從北極向美國打,也可以南極向美國打,反正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但是難度太大而且精度無法滿足需要,於是才有了射程12000公里的東風-5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後來又發展處東風-5A和東風-5B導彈,並且實現了分導多彈頭。(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圖博館
政治上,中國將為自己的唯一簽約盟友的一切行為負責,包括其統治方式、南北關係、核計劃(朝鮮並沒有承諾在這種情況下放棄核武器)、甚至在三八線上的挑釁。這對中國來說統統是無底洞,中方要接受就必然提出嚴格的條件來約束朝鮮的行動,這些條件最終就有可能改變朝鮮的特殊性,使這個國家變得別人也能統治,金正恩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也不會出這張牌。
結果已經很清楚了,金正恩毫不猶豫地打出了A。幸運的是,“茉莉花之年”年美國在中東的舉動過於輕率,一舉引爆了無數火藥桶,此後幾年根本無暇顧及東亞。
朝鮮擁核不是中國的過錯或責任,此事對中國的不良影響也並不像網友想像得那麼嚴重。網友的擔憂也可以為四類:一怕朝鮮因有核而失控;二怕朝鮮擁核招來薩德;三怕朝鮮用核武器襲擊/訛詐中國;四怕朝鮮政局崩潰,核武器流失。本文已經分析過,中國沒有也不必嚴格控制朝鮮,薩德的部署也不需要朝鮮擁核做前提,前兩者都不足慮。金正恩的朝鮮擁核只是為了平衡美日韓的軍事壓力,絕無可能用核武威脅根本不反對他統治、而且從不捲入任何外國政變的中國。唯一的變數是朝鮮政權的穩定。
這恰恰是朝鮮的最大強項,吸取了蘇東劇變教訓的朝鮮,固然封閉僵化不值得效法,朝鮮社會結構的特點,底層鐵飯碗、大鍋飯,只要有玉米吃就不會造反。社會中層的部隊、地方和國有企業,都由組織部任命的官僚管理。官僚難免會有權力尋租、貪污腐敗、奢靡享樂的現象,但他們畢竟不是企業的主人,一般可以滿足於此。
但朝鮮有兩個非常特殊的國情:一是頂層世襲化,國家人格化,一切國有企業都姓金,一切就業崗位都是金安排的,頂層和底層一起盯住中層,社會大變革無從開始;二是半島分裂帶來的“變天”後法律問題。蘇東劇變後各國都成功地實行了大範圍的MBO,原執政黨也基本都轉型成為新式政黨,只有東德是分裂產生的新國家,它的官僚什麼都沒有——一切都被西德來人拿走了。在韓國這個問題尤甚,“北韓”豈止不是國家,甚至連一個“地區”都不是,它就是大韓民國的“以北五道”,朝鮮的官僚將是最慘的一群人。因此,只要外界的軍事壓力被有效地頂住,朝鮮政權的穩固也有保證。
綜上,如我已經分析了,朝鮮擁核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而它穩定地區局勢,牽制美日軍事行動的正面效應則是實實在在的。正負相抵,中國仍然可以說是朝鮮擁核的第二大贏家。
第一大贏家當然是金正恩將軍,他賭的是命,贏得也是命。
圖博館
金手裡有三張可以改變現狀的牌,而且三者排斥,只能出一張:A、推進“兩彈一星”計劃,擁核自保。B、加強與中國的特殊關係,謀求建立中朝同盟。C、與美日韓和解,成為對抗中國的馬前卒。中國網上最常見的一種擔憂就是C,甚至還有人擔憂A、C同時發出,筆者認為無此必要。雖然毛在上世紀70年代初面對類似困局搞出過A、C齊出的壯舉,而且非常成功地扭轉了戰略局勢,現在朝鮮本身甚至也流露出以C作為底牌向中國要價的趨勢,但歷史經驗不能簡單地套用,也不能簡單比附,朝鮮不可能出C牌。
七十年代的美國政壇畢竟沒有希拉里,也不搞人權掛帥,更不敢輕易出賣剛剛過來的新朋友(不過如果七十年代希拉里當上美國總統,她那種公開要求呼籲俄羅斯選民別選普京的霸道作風就足以惹惱中蘇領導人,來北京與毛進行的歷史性會晤的將是勃烈日涅夫),這才能與中國建立互信,金正恩則明顯無法信任剛剛弄死卡扎菲的美國總統。另一方面,即使美國換由尼克松當總統,他請朝鮮抵禦中國,但過幾年一看朝鮮都能抵禦中國(其實他們也未必抵禦得了)了,統一後的大韓民國難道做不到?更何況韓國人又一貫如此聽話,為什麼要拒絕他們的統一要求呢?所以,但金正恩不可能打出C牌來。
B牌呢?建立中朝同盟不會給朝鮮體制帶來那麼大的衝擊,歷史上也有抗美援朝的先例,實現的可能性大大高於改弦易轍的C。不過,也存在著不可能打B的原因。中朝在戰爭期間毫無疑問是盟友,1961年簽訂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現在仍然有效(因為這個條約的存在,中國始終沒有參加過不結盟運動,只能宣布“奉行不結盟政策”),但實際上金日成1958年就主動把志願軍部隊“歡送”回國,1994年又“歡送”了中國參加板門店會談的代表團(就是前文那個美朝吵架韓國人看的會談),將中國的影響力降到最低程度,作為彰顯“主體性”、反對“事大主義”的姿態。當時他倒沒有得罪中國,但影響是深遠的:即使朝鮮發出邀請,中國也無法“按照慣例”低調回來,任何增強影響力的行動都將被西方解讀為中朝同盟的恢復。
在21世紀恢復中朝同盟,是一件使雙方都非常尷尬的事情:經濟上,朝鮮不喜歡中國的改革開放,更不願自己的底層民眾面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為此甚至不惜讓能看到丹東高樓大廈的鴨綠江岸保持荒蕪,中國也不願意像過去那樣提供慷慨的無償援助;
圖博館
“縱容朝鮮擁核論”呢?觀察者網的讀者在各期軍評上已經深入了解了朝鮮“兩彈一星”的發展情況,不難知道他們虛張聲勢的背後也有不少真正的東西。可以覆蓋東北亞的中程導彈,實戰化的核彈頭,二者都在快速成為現實,結合起來之後將是懸在東亞的一把利劍。中國一貫推動的“朝鮮半島無核化”也將因此難以實現。但是筆者認為中國外交政策對此沒有任何責任,因為朝鮮擁核和薩德入韓一樣,是中國阻止不了的。其原因,第一是因為朝鮮“兩彈一星”確實是自製的,外國無法干涉其進度;第二,朝鮮面臨的政治形勢使其不可能棄核,強制施壓只會適得其反。
2011年底接班的金正恩,不可能不對同一年發生在中東的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一年正是美國利用“阿拉伯之春”大搞顏色革命,國務卿克林頓女士容光煥發的時候。繼承了薩達特親美路線、拿了美國幾十年援助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美國輕易拋棄,代之以一個“民選”的新政府;反美幾十年的卡扎菲已主動棄核,仍然遇到美國支持的反叛,並在平叛平到班加西城下的當天晚上直接遭到北約空襲,最終被叛軍虐待致死。不用說朝鮮人,就是中國人也難免覺得美國人不可信任——不過韓國政府倒是不怕美國出賣,他們親美已親到極限,不可能政變出更親美的政府了。
金正恩繼承的是一個殘破的國家。經濟的困難,不需要描述;政治上估計也有一些挑戰,所以後來清洗了許多高官;鮮為人知但同樣要命的是,朝鮮引以為傲的軍事力量也處於巨大的危機中。雖然朝鮮一直以百萬大軍、巨量蘇制武器和核試驗威懾美日韓,但實際上這幾條都站不住:百萬大軍中大多數人沒有受過真正的訓練,主要任務是種地,填補過度工業化造成的農村人口空白,金日成晚年擴軍主要就是為了減少失業和動亂;蘇制武器基本都是蘇聯解體時抄底買來的舊貨,現在不用說更新,不壞就是好消息;核導彈倒是好東西,但2011年絕對沒有完成,否則之後還搞什麼核試驗?屋漏偏逢連夜雨,南方同胞不斷拋出金額龐大的武器採購案,常規軍力迅速擴張,已經超過了英法德等傳統強國。任何人都能看到,半島軍力將徹底失衡,冷戰後的地區形勢將徹底失衡,現狀將無法維持。
圖博館
朝鮮擁核不可避免中國會是最大輸家嗎仍能從中受益2016.8.5 觀察者網
朝鮮擁核在拒絕了中國的合理關切後,韓國部署薩德已成定局,中韓關係正式告別了短暫的“蜜月”。朝鮮的核武器、遠程導彈開發當然也沒有停止,離“無核”越來越遠,離擁核越來越近。不出意外,網上出現了很多質疑中國外交思路和成果的聲音,認為中國一是失去了剛得到的韓國盟友,二是縱容朝鮮擁核,是最大輸家。這些想法有些過於悲觀了。依筆者來看,“失韓”、“擁核”都不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錯誤,即使朝鮮真的全面擁核,中國仍然能從中受益。
“失韓論”比較容易反駁,中國並沒有失去韓國,因為中國根本沒有得到、也無可能得到這個盟友。現代韓國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在強權陰影下苟且偷生的血淚史,它經歷了美國軍隊在戰爭中做出的犧牲,也見到了國民黨、南越、東南亞各國政府被美國拋棄後的慘敗,在軍事上依靠美國、信賴美國的政策已不可動搖。由於朝鮮依然存在,冷戰結束對韓國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現在韓國軍隊在戰時仍然需要接受“韓美聯軍司令部”的指揮,這個司令部的司令當然是美國人(《太陽的後裔》中的韓國維和部隊是唯一的例外,他們的指揮官是聯合國委任的另一些外國人),這比戰敗國日本的自衛隊還慘些。
為了得到美國人的信任,韓國甚至把改變戰備等級(defense readiness condition)的權力都交給了美國人,自己只能另搞一套“珍島犬警戒令”,在擔憂朝鮮軍隊南下的時候發給自己人做為提醒。民族自尊心較強的金大中、盧武鉉擔任總統時曾試圖改革現狀,還做出2014年收回軍隊指揮權的決定,正是現任朴槿惠將指揮權奉還給美軍。
甚至在外界面前,美韓也不掩飾這種特殊關係。筆者看過一些外國人拍攝的涉朝紀錄片,幾乎每一部都要拍攝南北雙方的板門店軍事協商,韓國政府和軍隊沒有單獨出席過,其代表總都是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看美國人和朝鮮人吵架,充分體現了南邊是誰說了算。
唯獨這一次,中國並沒有提供任何保衛韓國、或者拋棄朝鮮的具體承諾,也沒有與美國達成共識,朴槿惠領導的韓國政府竟不知哪裡來的膽子,單獨與中國談包括薩德部署在內的各種戰略問題,當時稱為“外交突破”。問題在於,這是真心的嗎?筆者認為,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事實上中國也邀請了,但美國拒絕參與),中韓關於薩德不管談出什麼花樣,都跟沒談一樣。薩德什麼時候部署,仍然只取決於它什麼時候達到可用標準。
圖博館
體現了南邊是誰說了算。
唯獨這一次,中國並沒有提供任何保衛韓國、或者拋棄朝鮮的具體承諾,也沒有與美國達成共識,朴槿惠領導的韓國政府竟不知哪裡來的膽子,單獨與中國談包括薩德部署在內的各種戰略問題,當時稱為“外交突破”。問題在於,這是真心的嗎?筆者認為,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事實上中國也邀請了,但美國拒絕參與),中韓關於薩德不管談出什麼花樣,都跟沒談一樣。薩德什麼時候部署,仍然只取決於它什麼時候達到可用標準。
圖博館
中國軍用發射進步大
實際上,儘管存在軍民兩用衛星之說,但是戰爭期間,所有衛星發射中心,都是軍用性質的,當然是被摧毀的主要目標,尤其是五寨、酒泉的衛星發射中心。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戰爭中,快速機動的,能夠躲開敵人精確打擊,在專用發射場被摧毀的情況下不依賴地形,隨時可以發射各種軍用衛星,就成為研製下一代軍用衛星發射平台的重中之重。從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的運載火箭研製中,可以看出這些發展趨勢。這些運載火箭,全部是機動發射方式、軍民兩用技術結合,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結合。
首先看液體燃料推進的長征六號,其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自行式發射,準備時間縮短到7天。首先,7天的發射準備時間已經大大縮小,因此長征六號的主要用途應該是在戰前順應快速發射衛星的需要,此外針對台灣、日本這些沒有衛星和縱深攻擊能力的國家和地區,戰爭中也可以在7日內隨時發射、補充衛星。畢竟7日之內,戰爭並未結束,遠遠比數星期的準備時間更為機動。畢竟長征六號比固體火箭長征十一號的載重量略大。
主要值得觀察的是長征六號的運載車,這是自行式的。漢和認為:這種運載火箭的誕生,與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有很多聯繫。長征六號的載運車,與東風-41比較,車頭明顯是一樣的,一個型號,只是負重數量、大小不同。
長征六號首先會在其他隱蔽地區,甚至可以利用地下洞庫實施全部吊裝、檢測、灌注燃料,換句話說,7天的時間可以在洞庫內完成。而使用發射筒發射的長征十一號就完全不同了。後者可以實現無依託的陣地發射,它甚至可以從東風-31、東風-41的陣地上直接發射。
真正在開戰之後,能夠實現快速發射的運載火箭是長征十一號,有很多分析認為它來源於東風-31,如採用筒式發射器(不需要發射塔、豎起設備),為固體火箭等。
長征六號和長征十一號的出現,使軍用運載火箭的技術更加多樣化,這有助於中國強化“星球大戰”計劃,這是為何俄羅斯、美國都不樂意看到RD-180火箭發動機出售給中國的原因。運載火箭實際上不分軍用、民用,發射軍用衛星的任何火箭,就是軍用。
回應
不要一天到晚喊和美國打仗,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中國在軍事上只是一個二流國家。
你來漢和棒殺平可夫,狗糧美分還能領到嗎,哎臭大街的雜誌臭大街的平禿子。
又登漢和的文章,小編你是智障嗎?
平可夫這個江湖騙子,還在繼續辦雜誌?
圖博館
漢和稱中國啟動第六代戰爭可用東風21導彈打美衛星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月刊8月號發表題為《中國啟動第六代戰爭》的文章,作者為平可夫,編譯如下:
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擁有軍用衛星最多的國家,初步估計將近159顆中國衛星具備軍民兩用性質,俄羅斯在軌衛星的數量不超過140顆。而且從目前每年發射衛星的數量看,中國僅僅2015年就發射了20顆軍用衛星。按照中國2020年衛星發射計劃,屆時將有200顆軍民兩用衛星在軌,成為世界第一。而且中國衛星的種類也大大增加,全球定位衛星、海洋偵察衛星、通用衛星、圖像、光學、雷達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小衛星等等種類幾乎與美國相當,目前所沒有的僅有彈道導彈預警衛星,而且這一項目也在研製之中,很快會發射。
第六代戰爭的概念,是俄教授斯里普琴科2002年提出來的,他認為下一代戰爭,首次打擊是從太空攻擊開始,目的是摧毀敵人、保護己方所有衛星系統的安全,而且成為決勝戰爭的首要條件。
第六代戰爭首先從太空開始,實際上已經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得到論證。戰爭之前,美軍就發射了50顆軍用衛星,全面補充和完成了定位、導航、通信、彈道導彈預警、偵察等等體系。試想:如果伊拉克擁有摧毀這些衛星的能力,戰爭的特點、進程將會大大改寫。
大國之間的第六代戰爭,尤其是中美第六代戰爭,將會從首先攻擊對方衛星的戰法開始。方法包括:
A以東風-21彈道導彈加以改良,對美軍低軌道的圖像偵察衛星實施攻擊。
B以殺傷、碰撞衛星對高軌道的GPS定位衛星實施撞擊攻擊。以此相同的攻擊方式碰撞美軍的通信衛星。
C中國的全部軍民兩用衛星發射場將會受到美軍高技術武器的精確打擊,尤其是B-2隱形轟炸機的縱深攻擊。針對美軍的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有可能採用常規洲際彈道導彈實施攻擊(即攜帶高技術常規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D戰爭期間,雙方都會頻繁地、機動地發射各種衛星,加以戰損彌補。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有時隔兩三日就發射一顆衛星。
E雙方會全面乾擾對方的定位、導航、通信衛星。包括地面乾擾、衛星干擾。
F激光攻擊衛星技術會繼續被開發、完善。
圖博館
五、進行導彈瞄準和相關軍事部署。
薩德的部署,非戰時肯定是可以存活的,和平時期不可能直接炸了了事。但是,一旦到了戰時,必然會被第一時間摧毀。距中俄這麼近,中俄根本不可能給其存活的機會,中俄的導彈都會瞄準。特別是中國,短程導彈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還有大量射程四五百公里以上的火箭炮,將薩德系統覆蓋掉並不是難事。可以預見,一旦美韓部署了薩德,中俄必然會為此展開軍事部署,韓國的國家安全必然會因為中俄的部署而被削弱。
很顯然,韓國對薩德部署對地區戰略平衡的影響太過低估了,青瓦台竟然幼稚地認為,部署薩德不會影響中韓兩國經貿關係,甚至以短期內中國遊客數量未減少來忽悠國內民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韓國如此行為,其結果不但會破壞韓國自己的經濟增長基礎,還會破壞韓國的國家安全,引發半島局勢更趨動盪。甚至,在未來一旦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韓國還可能成為大國對抗的第一輪炮灰。真到那時,已經成為東亞發達國家的韓國將可能變成廢墟。
美韓部署薩德,中俄不可能無動於衷,聯合出手只是時間問題。以現在節奏看,薩德部署實施之日,就是中俄啟動聯合出手之時;薩德完成部署之日,就是中俄完成應對部署之時。韓國,準備好做炮灰了嗎?
圖博館
三、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支持。
不得不說,中國為遏制朝鮮發展核武器做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說是用了中國可以用的全部能力,包括對朝鮮的一些制裁。但是,韓國想讓中國做更多而中國卻無能為力,最終韓國在戰略上徹底倒向美國。韓國在戰略上倒向美國,在佔豪看來,朝鮮作為戰略平衡的一方地緣戰略地位必然大幅提升,其結果就是中俄不得不考慮調整之前的對朝政策,甚至迫於平衡壓力在軍事上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支持。如此結果是,半島南北的軍事對抗氛圍和壓力必然增加,韓國的國家安全不是因為薩德而變得更安全而是變得更危險。
四、技術上展開對薩德的聯合干擾。
薩德的部署,中俄除了戰略上進行反遏制之外,在技術手段上必然會採取相應措施。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4年6月報導,台灣耗資13.8億美元、曾被台媒吹噓為“能夠發現3000公里上飛行的高爾夫球”的美國“鋪路爪”雷達,在台灣投入使用一年後卻成了“瞎子的眼睛——擺設”。原因在於,大陸在與之隔海相望的福建惠安部署了針對“鋪路爪”進行干擾的一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兩者距離僅240公里,幾乎相當於“臉貼臉”。中國21世紀技術水平的相控陣雷達發射的干擾波使僅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鋪路爪”雷達“無路可逃”,喪失了窺探大陸空情的能力。台灣當局至今還不惜巨資,向美國求購各種“先進”武器,妄圖“以武拒統”,然而這個新的事實又一次讓他們的幻想落空。
很顯然,薩德的X波雷達比上世紀70年代技術的“鋪路抓”雷達要先進得多,但這並不代表不可以乾擾,以中俄的技術用不了多久技術上應該都能應對。從中國山東半島的榮成市到韓國的星洲郡大約五六百公里,從三八線朝鮮一側到星洲郡估計也就二百多公里,哪怕在中國無法實現干擾,和朝鮮談談也還是可以實現的。實在不行,在黃海中國控制的一側搞一個大型的海上浮動平台,再配上海上浮動核電站,長期就在黃海設一個大型雷達站對韓國薩德的X波雷達進行干擾,一樣“治病” 。就現階段來說,技術上解決應該只是時間問題,並不是說美韓部署了薩德就真的沒辦法對付了,只是中國準備好需要時間而已。
圖博館
雙方一致認為,當前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安全局勢出現複雜變化,中俄作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將根據兩國元首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以最可靠、最有效方式切實維護兩國利益特別是戰略安全利益。雙方對美國和韓國推動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一致表示嚴重關切。雙方一致認為,美國和韓國推動在韓國部署“薩德”,與其宣稱的目的明顯不符,將嚴重損害包括中俄在內的域內國家戰略安全利益。中俄堅決反對美韓有關計劃,將針對局勢發展出現的負面因素,積極考慮加強雙方協作的措施。
這個會議看似級別不高,只是副部長級的會談,但事實上意義卻非同一般,包括國防、安全的相關部門都參加了會談。如果仔細查閱相關新聞,會發現這是2015年4月才剛開始進行的磋商,第一次磋商在北京舉行。2016年剛過去7個月,就已是總第四次磋商,磋商分別在今年3月、6月和7月進行了三次。
如此短的時間裡進行了三次磋商,很顯然是針對韓國部署薩德對地緣產生的戰略影響進行溝通。這就表明,中俄就薩德部署已經開始有了更加深入的聯合應對。在佔豪看來,今年從3月到7月進行了3次磋商看,可見中俄對美韓部署薩德應該有更早的情報支撐,並且有更早的應對磋商。這也意味著,一旦韓國部署薩德進入實施階段,中俄接下來必有針對性的措施。
在佔豪看來,現在距中俄聯手出擊對付薩德,已只有一步之遙。直白說,只要薩德部署付諸實施,中俄必有動作。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在最近兩三天內連續對韓國發出警告,可以認為是最後的警示,若韓國依然不聽,接下來受害的必然是韓國自己。
那麼,中俄接下來會採取哪些辦法對付美韓部署薩德呢?在佔豪看來,主要手段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在東北亞展開更多、更深層次的聯合行動。
毫無疑問,美韓的這一動作,必然會激發中俄在東北亞更加緊密的軍事合作,兩國在東北亞將會展開更多、更加深層次的軍事聯合行動和部署。這些行動和部署,將主要針對美日韓在東北亞的軍事存在。
二、構建信息共享的聯合反導體系。
既然計算機上已經進行了反導系統的模擬演習,那麼一旦韓國薩德反導系統部署進行實施階段,中俄也必然會構建信息共享的聯合反導體系。考慮到薩德一旦在韓國完成部署,日本不久後也會部署,面對美日韓的三國聯合反導體系,中俄必然針鋒相對。這種針鋒相對不僅僅是軍備部署上的,更是戰略上的。
圖博館
深度:中俄對韓部署薩德出手僅一步之遙將用這5招 2016.8.1 占豪
最近幾天,中俄針對美韓在韓部署薩德進行狠批。中國方面,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連續刊文。人民日報明確表示,韓國部署薩德只會讓韓國更加不安全;解放軍報則批評韓國稱,韓國“為美'火中取栗',韓國燒傷的最終只會是自己”!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7月28日在記者會上則表示,將密切關注美韓相關舉動,並將考慮採取必要措施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地區戰略平衡。
那個叫韓國的學生,再不好好聽講拿書拍你了啊!
韓國決定允許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實際上已開始影響到中韓兩國的經貿關係,前面本來已安排好的經濟活動被取消,包括中韓自貿區進一步降稅談判也陷入停滯。很顯然,韓國決定部署薩德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正在發酵。
然而,發酵最為嚴重的領域並不在經濟,而是地緣戰略層面。韓國決定部署薩德,戰略上選邊站隊,是針對中俄的美日韓聯盟初步成形,這必會遭致中俄強烈反對和反制,不可能有第二個結果。
早在今年4月下旬,中俄兩國就在俄空天防禦部隊科研中心舉行了首次計算機模擬導彈防禦聯合演習。幾天后的2016年5月3日,中國國防部也公開了“空天安全-2016”聯合反導計算機演習的消息。這一消息所透露的信息是,中俄已因美韓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在反導領域展開深入而緊密的合作。
不要小看計算機模擬聯合演習,雖然只是在計算機平台進行模擬軍演,但相關部署數據、參數卻都是實實在在的,雙方在反導系統部署方面已經有了很高的透明度。這種聯合演習是戰略性的,意味著中俄兩國接下來將很可能展開真正的反導體系合作。與美國和盟友反導合作以美國為主導不同,中俄一旦展開合作,必然是大國之間的平等協作、優勢互補,其在地緣上所構成的影響力變化將會更大。
中俄針對韓國部署薩德在地緣戰略層面的合作有多深呢?
據新華社莫斯科7月28日電,第四次中俄東北亞安全磋商28日在莫斯科舉行。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孔鉉佑和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莫爾古洛夫共同主持,兩國外交等相關部門代表和專家出席。
圖博館
蘇聯時代所研製的反導、反衛用途的測控、監視系統至今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尤其是它能夠直接引導攔截彈實施攻擊,其測控精度之高可以說是令人咋舌。其中當然也會有一些中國需要的技術訣竅,雙方還是存在交流的可能的。
俄A-135導彈試射
隨著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高級軍官赴俄進行聯合計算機模擬反導演習,並可能近距離接觸了A-135反導系統,兩國展開合作的可能性日益增加。
從我國的反導靶場設計面臨的難題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地理因素對建設反導攔截系統是有相當不利影響的。目前,我國在進行了多次成功的反導試驗後,應該已經開始考慮實際部署反導系統的問題,那麼反導系統部署在哪裡,預警、測控系統如何佈局……這些問題都應該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考慮。
由於我國的地理環境限制,我軍缺少對北極上空軌道的監控能力,這大大壓縮了我們的攔截反應時間。如果能與俄羅斯合作,直接通過俄羅斯設在西伯利亞的雷達系統獲得目標信息,那可以大大提高我國反導系統攔截效率。當然,要實現這樣的合作,基礎條件就是俄羅斯和中國要建立互通的信息系統。而今年的莫斯科聯合計算機反導演習表明,在這方面,中俄兩軍的合作步伐可能已經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走的還要快了。
中國的反導系統,不是一個為了打贏世界大戰而設計的“秘密武器”,相反,恰恰是美國部署反導系統,讓我們被迫要部署實際有效的反導系統,並且由於中國面臨的實際威脅情況,又必須具備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這才催生了我國目前可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反導\反衛武器系統。只不過,美國當年財大氣粗,已經攤開部署了他們那套成熟度尚有問題的GMD系統,從而成為了理論上具有攔截洲際導彈能力的超級大國。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加強洲際導彈的突防技術研究,另一方面,加緊研製部署我們自己的反導系統,這是我國必然的戰略選擇。作為一個大國,中國是不會允許自己再次成為“核訛詐”或者“反導訛詐”的受害者的。(作者署名:席亞洲)
回應
音速每秒340,那10000米就是29,插,可以29倍音速飛行?
在外太空相對速度每秒一萬米並不稀奇,大氣層內不會,在真空狀態下不會產生任何阻力.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7-27/doc-ifxuhukv7628201.shtml
圖博館
同時,近年來我國還進行了美國防部賦予代號“動能2”和“動能3”的導彈試驗。據認為這兩種導彈是基於東風-26、東風-21乃至東風-31、東風-41等型號導彈的部分技術研製。其中動能-2是一種可以直接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要達到這個性能,其助推器可能是藉助現有洲際導彈技術研製,上面級則可能需要安裝液體火箭發動機。而“動能3”則可能是類似GBI的遠程中段攔截彈,更加強調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導彈的能力,可能使用中遠程導彈的技術進行研製。
動能2和動能3導彈的基本構型,可能與我國近年來研製的多種固體燃料小型運載火箭相似。從這兩種導彈的試驗情況來看,前後多次試驗中,它們都被打到了遠超過彈道導彈正常軌道的高度,這一方面是驗證反衛能力,同時也能驗證攔截高速的洲際導彈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說,我國地理環境導致的靶場設計的限制因素反而給在一次試驗中驗證導彈的多種能力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一點在央視和軍報報導陳德明大校先進事蹟中也有提到。
2010.1.11紅旗-19導彈首次進行中段攔截試驗
看看美國和俄羅斯,目前他們所裝備的反導系統都採用了多層攔截的設計,即一種主要強調遠程中段攔截的導彈和一種具備末段攔截能力的攔截彈。我國的紅旗-19和“動能3”可能也是同樣的設計思路下的產物。“動能3”的主要任務,應該是針對飛越北極而來的敵方洲際導彈實施攔截,其性能將肯定比紅旗-19要再上一個台階,幾乎可以肯定,它的設計指標會高於美國的GBI攔截彈。
中俄合作反導
從目前世界範圍內來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在攔截洲際導彈領域有所建樹的國家。
俄羅斯由於沒有研製成功動能殺傷器(KKV)相對處於落後地位,俄羅斯目前還只能利用其研製多年,精度極高的測控系統來控制指令制導的反導攔截彈實施攔截,在對付大量來襲目標方面這種設計存在先天不足,未來俄肯定要下大力氣研發KKV系統。在KKV這樣的尖端技術方面,俄會不會考慮向中國求助,中國又是否會答應援助?這恐怕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儘管缺乏KKV系統,但莫斯科周邊的A-35\A-135反導系統已經運行多年,也成功進行過多次試驗。應該說技術成熟性還是很好的。
圖博館
深度:紅旗19遠超薩德曾以每秒萬米速度擊落目標2016.7.27 新浪軍事
近日,央視報導中首次出現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中攔截彈發射升空畫面。目前我國的反導處於什麼水平,筆者下面根據我國反導試驗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
推測我國反導導彈系統發展方向
從2010年至今的幾次試驗看,我國目前的反導導彈主要就是紅旗-19導彈。該型導彈的性能類似美國正計劃研製的“增程型THAAD”導彈。其主要特點是同時兼顧末段攔截和中段攔截,既能對付中遠程,乃至洲際導彈, 也可以攔截已經處於再入階段的來襲彈頭。美國防部在2010年的測試後稱攔截彈為“動能1”,這實際上就是指紅旗-19導彈。紅旗-19成為我國目前研製的重點並不奇怪。
考慮我國面對的彈道導彈威脅情況,就可以發現,我們主要擔心的是從西南方飛來的中程、短程和中遠程導彈。在我國西南方向已經部署了紅旗-9導彈,可對短程乃至部分中程導彈進行攔截,而紅旗-19則可以對其可能搭載核彈頭,威脅我京畿地區的中遠程和遠程導彈實施攔截。
同時,在於核大國的大規模衝突中,紅旗-19也可以像美國現在的“標準3”一樣,面對敵人洲際導彈拼死一搏,進行兩次攔截,一次中段攔截導彈、一次末段攔截彈頭。
紅旗-19導彈的性能遠優於美國THAAD,在2013、2014年的攔截試驗中,它成功再現當年美國標準3攔截USA-193的情況,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對速度攔截模擬來襲洲際導彈的目標。此外,紅旗-19導彈也有著“下海”的可能,如果將其裝備到我國新一代的055型大型驅逐艦上,我國就可以擁有海基反導、反衛能力。目前外媒報導過的紅旗-19導彈成功試驗應該已經有四次或五次。
應該說,紅旗-19導彈技術水平說起來像“增程THAAD”,而在我軍中的地位卻相當於已經因為新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協議已經停止研製的“標準3”Block2。隨著紅旗-19未來研製成功,在美國GBI導彈繼續完善、增程THAAD導彈研製成功之前,它將成為世界上技術性能最強的反導攔截彈。
圖博館
不少觀點認為,此次中國公佈反導試驗畫面等相關信息,應該與美宣佈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有關。戰略反導系統體現了一種戰略能力,此時對外展示戰略反導系統的畫面,無疑也是一種威懾。而且從技術角度看,中段攔截系統的攔截能力應該比“薩德”系統更高,能夠攔截速度更快、飛行高度更高、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這一點,要勝過在韓部署的“薩德”。
不過,專家指出,如果從回應“薩德”入韓的角度來看,中國公開某種進攻系統,例如高超音速飛行器、先進彈道導彈恐怕是更為合理的選擇。實際上,中國的陸基攔截系統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專家指出,中國發展反導系統與美國有一點完全不同,美國發展反導系統主要目的是打破核平衡,並以積極的海外部署來擠壓別國的戰略空間。相比之下,中國發展反導系統完全是形勢所迫,是把逐步失去的平衡重新扶正。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是在幫助世界做一件事。冷戰時期,美俄通過發展能夠相互摧毀的核導彈力量,形成了核恐怖平衡。但冷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單方面發展常規反導系統,這一平衡有失衡的危險,特別是美國不斷把反導系統建設到別人家門口,逐步擠壓別國的戰略空間,使得別國的導彈剛出國境就可能被攔截。俄羅斯雖然裝備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A-1 35反導系統,但作為一種相對粗糙的以核反核系統,在俄羅斯本土上空攔截來襲國外導彈的這套系統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由於國力下降,相當時間內基本上無力發展常規型中段反導系統,因此除了提出抗議,實際上也拿不出對等的手段製衡美國。而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出現,則是對美國反導系統的一種制衡,促使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反導系統是在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6-07/9226370.html
圖博館
中段攔截能力有多強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彈道導彈的飛行分為三個階段,而反導攔截則在對應的階段內實施。首先是助推段(又叫上升段、初段),這個階段是從發動機工作開始,末級發動機停機為止,這時導彈飛行加速快,外形特徵明顯,末級發動機停機時導彈速度達到最快。這一段攔截的優勢是目標特徵大,目標不能做大幅度機動,但對反應速度要求較高。導彈末級發動機熄火後導彈進入慣性飛行階段,在導彈再入段之前,都屬於中段,這段時間導彈的飛行時間最長。最後進入末段或者再入段。由於不同的彈道導彈彈道高度不同,再入段的高度也不盡相同,這個高度通常是按照其末級發動機停機的高度計算的。目前的末段反導系統大多是從傳統防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例如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300和S-400,不少國家具備這類反導系統的研製能力,包括印度、法國等國家。美國的“薩德”則是個例外。
目前,只有中美和以色列擁有中段反導系統。當彈道導彈處於彈道頂點時,速度會達到最低點,所以在中段攔截的一個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特別是對於中遠程攔截,末段的速度太快,很難攔截,也只有在中段實施攔截。美國的相關係統包括陸基中段攔截彈和反導型“宙斯盾”系統配備的“標準-2”系列攔截彈,前者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後者目前尚只能攔截中程及以下的彈道導彈。從此次公佈的導彈外形看,中國的陸基反導系統體積與美國的陸基中段攔截彈相當。
回擊“薩德”入韓?
此次中國公佈中段反導系統的相關畫面雖然是配合靶場科研人員的宣傳,但在這個關頭,如此敏感信息的透露顯然超出宣傳先進典型的需要。反導系統的相關信息已經完全“喧賓奪主”,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圖博館
中國中段反導或採用KKV技術只有中美兩家掌握2016-7-26 環球時報
24日,在一個宣傳某試驗基地反導系統試驗技術專家的報導中,中國首次對外公佈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及其進行試驗的視頻畫面。這是中國第一次公佈如此敏感的戰略反導系統畫面,有分析認為此舉是為了“回擊”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中國專家認為,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實際上是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大國間的戰略平衡而做出的巨大貢獻。
電視畫面透露重要信息
在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的畫面中,第一次公開了反導攔截彈的外形、試驗用的發射車。視頻中多次出現一個外形複雜的白色導彈,該彈與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種國產彈道導彈均不相同,應該不是靶彈,而是進行試驗的攔截彈。從一個夜間發射畫面可以大致看到整枚攔截彈的輪廓,外表似乎沒有任何舵面和翼面,類似一枚彈道導彈。在一個吊裝導彈的畫面中,出現了一枚白色多級導彈,外形與發射畫面中相當。由視頻來看,該攔截彈可能是一種三級攔截彈,這也符合這類反導攔截彈的特點。從上述畫面看出,導彈第三級直徑較小,然後逐漸過渡到第二級,第二級發動機底部和第一級發動機直徑相當。
從攔截試驗的模擬視頻來看,該彈可能採用了先進的KKV技術,即靠彈丸直接撞擊的動能摧毀目標。目前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可能只有中美兩家,以色列的“箭-3”也使用了KKV技術,但相關技術來自於美國波音公司。
該攔截彈第一級直徑較大,第二級和第三極直徑逐漸收縮,所以該彈的長徑比要比美國的陸基中段攔截彈要小,而且看上去更短一些,但一級火箭更粗,這種設計可以提供更大的加速度。總的來看,該彈體積要比之前外界分析得更小,此前外界認為該彈應該是由KT系列運載火箭發展,但從目前的外形來看,其體積遠比KT系列運載火箭更小,這說明中國的導彈小型化技術達到了較高水平,也說明採用KKV戰鬥部後重量較小,無需使用大型火箭發動機。導彈發射後出現的螺旋狀光暈很可能說明導彈採用了穩定裙加旋轉的穩定方式,而非彈翼的穩定方式,這與該彈並無任何彈翼的特徵也比較符合。其發射車是一種8輪越野車,底盤似乎與“ 紅旗-9 ”的發射車相似。
圖博館
美媒稱中國3款反導導彈是反擊外星人的最後希望2016.7.26 觀察者網
24日的《新聞聯播》節目中播放了我國中段反導試驗專家陳德明事蹟,引起了人們對於中國反導系統的熱議。有意思的是,不久前(7月20日),美國新聞網站Yibada刊登了美國記者多米尼克·維拉桑塔的文章《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能摧毀UFO嗎?》,調侃稱由於中國反導、反衛星導彈設計上比美國反導系統更強調對付高軌道目標,如果有外星人侵略地球,中國的反導系統可能是目前人類抗擊他們的最後希望。
以下為觀察者網翻譯的內容:
要想擊落地球軌道上的UFO,中國可以使用他們的三種新型直接上升式導彈:動能-2、動能-3和紅旗-19。這些導彈都具備反衛星能力,但卻是被作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起來的。
這其中,動能-2是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反衛星導彈,這條軌道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動能-2導彈在2013年5月首次進行地球靜止軌道測試,展示了打擊高軌道衛星的能力。這種導彈可能在2020年全面部署。
另一方面,動能-3則是一種直接上升式導彈,計劃用來撞擊低軌道衛星並將它們摧毀(160公里高度的軌道)。它也是中國新一代的反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有就是與美國“薩德”系統分庭抗禮的紅旗-19導彈。美國現在正計劃在韓國部署這種導彈。
目前關於高度保密的紅旗-19人們所知甚少,據推測它可能是基於解放軍已經廣泛部署的紅旗-9發展來的。目前已知的是,紅旗-19具有打擊大氣層內外目標的動能殺傷器(KKV),這大大擴展了它攔截的目標種類。這種導彈在2003年首次飛行測試。
紅旗-19被設計用來攔截近地軌道上的彈道導彈和衛星,也可以攻擊開始再入大氣層的彈頭或衛星。(同時具備中段和末段反導能力)
中國在2010、2013和2014年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據稱他們擊落的是正在高速飛行的模擬彈頭,而不是衛星。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美國導彈防禦局網站顯示,從2001年至今,在該機構主持下已經進行了41次反導試驗,中國和俄羅斯加在一起也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而且這還不算美國海軍主持的海基反導\反衛星試驗,所以,最後這句話實在是……呵呵
圖博館
沒錯,這個視頻是6年前的技術哦,這個很重要,中國現在的科技發展,尤其軍事技術那是一日千里,6年前的中段反導視頻,牛掰了!
美軍的大多數先進武器都要靠衛星,中美一旦開打,應先發製人的打掉美軍所有衛星,讓他們變成瞎子聾子,再以核武重創美國本土。這種世界性的大戰,不能再後發製人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25/doc-ifxuhukv7413942.shtml
紅旗9撤出永興島屬正常輪換或有新單位上島接防
《簡氏》報導稱,衛星圖像顯示,就在2016.7.12南海仲裁結果宣布前,解放軍配合7月4日至11日的南海軍演,將原本部署在西沙永興島北岸的“紅旗- 9”導彈系統搬離。報導認為,這次搬運可能是要運返大陸維修。目前永興島缺乏足以存放“紅旗-9”零部件的軍事設施,而島上設施仍在持續擴建。
但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紅旗-9”的筒裝導彈裝在密閉且充氮氣的發射筒內,整個使用周期內均不需要維修維護,重點需要維修、維護的應該是雷達以及發射車的相關電子器件。通常進行戰備值班時會帶有一定的備件。只有需要大修時,才會整體進入維修基地或者維修廠維修。另外,儘管“紅旗-9”設計時可能未針對海島環境專門優化,但那裡的濕度、溫度環境,應該未超出“紅旗-9”導彈系統的環境適應性指標。
該專家認為,從目前國外的衛星照片來看,永興島可能尚沒有永備導彈陣地,而且那裡環境複雜,位置又十分突前,可能並不適合一個防空單位長期部署。這樣的地理環境下,比較適合派出不同作戰單位輪換部署。從外媒報導看,“紅旗-9”是今年2月中旬上島的,距離外媒報導的撤離時間已有5個月的時間,對於海島戰備值班來說,這是很長的時間了。因此,很有可能這次撤離是計劃內的一次常規行動。從這個角度看,未來不排除有新單位上島輪換部署的可能。
回應
準備部署HQ19!
中國男籃剛剛48分輸給美國隊,中美籃球的差距非常大,而中美軍事的差距比籃球的差距還要大,鼓吹跟美國打仗的,你們上吧
流浪恆星A :那還是在美國男籃打得漫不經心情況下的比分,如果拿出總決賽搶七的精神頭,都不敢想了~
那你讓你美爹和我們比比乒乓球。
你不如說讓米國和我們比耍大刀,不行就是不行,不想辦法補救,竟轉移話題,最後一下輸的一敗塗地。
究竟是誰在轉移話題?明明說軍事,轉到籃球上,為什麼人家不能再轉到乒乓球上?
好久沒有看見流星狗了。還是那樣逗我們笑。
圖博館
深度:中國為何敏感時期曝反導 美對華遏制底氣不足2016.7.25新浪軍事
紅旗19中段反導,中國技術也已經世界領先,現在曝光視頻,就是要讓相關國家看看,這玩意不是說說,而是實打實的。反導是當前世界最尖端的軍事科技,而中段反導又是最困難的反導技術,在這方面中國的技術顯得更加成熟和穩健。
中國此時放出中段反導的視頻,就是要向美、日等國展示中國大國重器的力量,是要在接下來的較量中爭取話語權的一種手段。可以預見,未來我們國家會公佈越來越多的先進軍備,這些軍備會讓某國對中國的遏制越來越底氣不足,會讓某些國家心裡越來越打鼓。
偶爾看到有戰友私信說,他的什麼研究國關的朋友說,中國如何如何落後,中國如何如何不是他國對手。對這些研究者不得不說,你們也不用研究了,敵人說句話都會跪的人研究什麼?
想當年,小米加步槍也能打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今天只要是中國需要保護的核心利益,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中國現在的工業能力世界第一,中國工業人口世界第一,中國可以動員的戰爭資源世界第一,中國的核心利益主要在中國周邊,這樣的基礎任何國家在中國面前都是紙老虎。如果美國真的能打贏中國早就下手了,連敘利亞戰爭都不敢發動的美國,和中國在中國近處打仗能打贏?所以,很多人做研究不是研究如何戰之能勝或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研究的都是自己怎麼如何不如別人,怎麼戰之必敗,這樣的人對國家來說屬於白吃國家飯那一類。
別的不說,看看中國軍工人在幹嘛?看看中國軍隊在幹嘛?個人對中國軍隊的能力毫不懷疑,對中國的綜合國力充滿自信!(作者署名:占豪)
回應
小編又是臨時?中段技術打美國?軍迷還高興?
此畫面太給力了!此時曝光,大有警示美國鷹派勿誤判之意。
和一樓吵什麼?它只會跪!什麼是中段反導它都搞不懂。
占豪,寫得好!說得好!頂你!那些所謂的磚家精英就是一群洋奴磚家。
現如今中國就有很多這一類的所謂磚家、精英,還沒開始打,他們就已經自己把自己嚇破膽了,說別國如何如何勵害,自己如何如何差,如果和某國動手的話後果會如何如何。
下個雨都全城總動員,打導彈?你信嗎?
它美爹下場雪也是全城動員,甚至好幾個城動員,槍擊警察還全城戒嚴呢,按它的邏輯,它美爹的科技都是假的咯.
這段時間的噴子怎麼了?語無倫次的,都不知道在噴些什麼。
圖博館
第七,猜測“中國可能在製裁朝鮮問題上放水”。中國政府沒有發出這方面的任何信號,韓國為何先心虛了?首爾是不是很清楚自己傷害了中國安全利益,攪亂了圍繞製裁剛剛形成的共識和邏輯?
第八,預言“東北亞有可能出現中俄朝對美日韓的新冷戰”。這本身就是冷戰思維仍在一些韓國人腦子裡徘徊的產物。問題是韓國願意這樣嗎?如果不願意,就請首爾別朝那個方向跟著美國使勁。
此外韓《朝鮮日報》7月11日發了一篇社論,居然這樣說:“中國還應該回望24年前韓中兩國建交時的情況。當時韓國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要求,與台灣斷絕了外交關係。而中國卻始終拉著朝鮮不放,維持著'兩個Korea'政策。”如此缺乏常識的陳述,竟然出現在韓國大報的社論中。社論作者是否不知道朝鮮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國,而台灣早在1971年就被逐出聯合國?“兩個中國”和“兩個Korea”是一回事嗎?
通過上述總結不難看出,韓國支持部署“薩德”的那些力量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思維在圍繞自我利益旋轉。中國祇有跟著他們同樣旋轉才行,否則中國就是錯的。
然而世界不是這樣的。中國沒有對不起韓國,韓國如今卻幫著美國一起給中國的國家安全挖坑。沒什麼好說的,它如果堅持那樣做,就必須付出代價。
回應
說得好,必須付出代價!
韓國犯傻,胡來一氣,跟著美國瞎跑,搞什麼薩德,把自己置於死地……自作孽不可活呀!
朴槿惠上任伊始,同中國走近,堅決同日本右翼和美國的壓力鬥爭不屈不撓,贏得中國人的信賴。中韓兩國收穫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經濟合作成果,實現雙贏。但好景不長。隨著美國亞太戰略的實施,半島局勢的惡化,韓國上下瀰漫著去中國化親美國日本的情緒,竟然配合美國佈置薩德對抗中國。這是對中國背後捅刀子的行徑。中國如果迷戀舊情,不能嚴懲韓國,中國在亞太的核心利益就不會被亞洲各國所尊重。朴槿惠面對國內和中國俄羅斯的反對和譴責依然一意孤行,巧言辯駁,完全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做法,必將讓韓國和亞太置於危險境地而得不償失。沒有中國,海灣中東地區的今天,就是亞太的明天。
能讓韓中“鬥氣”,的確“高妙”。一己私利,中韓“受傷”,便是目的之一。當然,長遠看,即使“高妙”,也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除了中韓,受傷的範圍更廣。因為,鬥則多傷·
圖博館
社評:請欣賞韓媒就“薩德”的8條奇談怪論
韓國總統朴槿惠2016.7.21主持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重申了她對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決心。她說,“我最近遭到不少譴責和反對,但若總統因此搖擺不定,國家安全就無從談起。我將為維護國家安全盡最大努力,不會屈服於任何譴責。”
朴槿惠端出理直氣壯的姿態,這也是韓國支持部署“薩德”力量的統一姿態。近來韓國一些主流媒體不顧國內反對部署“薩德”的聲音,強詞奪理,不僅極力誤導韓國公眾,還一再指責中國,宣稱北京應當為韓國“被迫”做出部署“薩德”的決定負責。
看看這些韓媒都圍繞“薩德”、尤其是針對中國散佈了一些什麼樣的歪理邪說,倒是蠻有意思的。總結起來,它們大致有8點。
一是宣稱這一部署“不針對第三國,對中國無害”。然而眾所周知“薩德”是否針對第三國,韓國沒資格說,說了也不算。該反導系統由美國人操控,它的戰略意義中美都很清楚。
二是“中國正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博弈,不可能因'薩德'問題報復韓國”。這顯然是首爾的一廂情願。
第三,認為“中國不敢報復韓國,這樣做只會把韓國推向美國的懷抱”。看來一些韓國人的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他們大概覺得自己的戰略重要性足以要挾中美這樣的大國,大國們都應對韓國“倒拍馬”。
第四,宣稱“中國對不起韓國”。因為韓國加入亞投行,朴槿惠出席“9·3”閱兵式,一些韓國人覺得給了中國“天大的面子”。且不說韓國這樣做有它自己的利益考慮,單說為了這些面子,莫非中國連自己的國家安全都不要了?換成韓國,它會幹嗎?
五是宣揚“中國應該換位思考,站在韓國受到核威脅的立場上想問題”。我們倒是想反問一句,韓國怎麼不肯站到中國受美國威脅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再說了,“薩德”竟然在官方的解釋中就對大首爾地區無保護作用,它對韓國的意義真有那麼大嗎?
六是鼓吹“中國應該反思在解決朝核問題上是否盡到了責任”。這是韓美立場的老生常談,朝核問題是中國努力就能解決的嗎?中國已經付出了同朝鮮關係冷淡的代價,是圍繞朝核問題外交損失最大的國家。韓美就是想把它們製造出的朝核問題“外包”給中國,恨不能讓中朝交惡,朝鮮的導彈都瞄準中國,它們徹底解套。
圖博館
深度:中國紅旗19反導成功率為何超美是靠這款裝備2016.7.11新浪軍事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反導系統的討論非常多,其實大家多討論的屬於末端反導系統,其實這與防空作戰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一些遠程防空導彈,比如S400,即具體了一定反導能力,真正難度是將天氣層之外,處於彈道中段彈道導彈攔載下來的。
中段反導技術也只有中國與美國正在進行相關的試驗工作,按外媒的說法,2010年1月11日,中國進行了第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而在2014年、2015年又成功進行了兩次陸基中段試驗,據稱使用的中段攔截彈的紅旗-19型導彈,攔載高度大約在100公里左右, 至今中國進行的反導試驗,基本上都成功了,保持著極高的成功率,這與美國的高失敗率形成了顯明對比。
中國打造自已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早在上世紀60年代即提出了640工程。
首先要建立起戰略導彈預警系統,這個系統絕對不簡單,包括太空中的戰略預警衛星與陸基戰略預警雷達。中國的戰略預警衛星已經佈置到太空中,也就是形成多大預警網絡的問題。中國突破陸基戰略預警雷達技術難關也不是一天二天,數年即建成了新一代的X波段、P波段遠程預警雷達。據推測,新一代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雷達相當。隨著戰略預警雷達系統 網絡的發展和完善,其實也意味著中國對周邊各種洲際導彈、中程彈道導彈威脅的控制力在加強。
其次,才是發展攔截系統,也就是紅旗-19反導導彈。按美國人的觀點,目前紅旗-19反導導彈主要測試的是攔截射程達到3000公里左右的彈道導彈能力,那麼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自然是下一階段目標,將通過進一步的測試與改進來實現。從歷次試驗的情況看,中國紅旗-19反導導彈的攔截成功率是相當的。紅旗-19反導導彈可能安裝了矢量推進調整噴管、紅外搜索系統。攔截方式類似美軍類似,先由預警衛星提高早期情報,再經過X波段、P波段雷達率確認與鎖定發現目標,隨後紅旗-19反導導彈發射,再高速接近目標的100公里範圍內,紅外搜索裝備自行發現目標。也許目前的紅旗19只是試驗型號,未來應有更新型號代替,以追求更高的效率。(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11/doc-ifxtwihq0016316.shtml
圖博館
社評:反制薩德,建議國家採取五項行動 2016-07-08 環球時報
我們建議中國採取以下針對性措施:
第一,制裁接納薩德導彈部署的具體韓國行政郡,制裁與部署薩德導彈有聯繫的韓國企業和服務機構,中國不再與它們發生經濟聯繫和其他交往,也不再接受它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第二,制裁積極鼓吹部署薩德導彈的韓國政界人士,限制他們進入中國,制裁他們的家族企業。
第三,解放軍研究、制定最大限度降低薩德對我戰略安全損害的應對方案,它們應至少包括對薩德的技術性干擾,以及對該系統進行戰備性導彈瞄準。
第四,重新評估制裁朝鮮對東北亞局勢的長期影響,將製裁朝鮮與薩德導彈部署後地區局勢的失衡聯繫起來考慮。
第五,探討中俄聯合採取行動抵消美韓部署薩德所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美韓部署薩德必將產生長期、重大的戰略牽動,韓國從此會被美韓同盟綁得更緊,它的外交及戰略獨立性將會縮小,有可能進一步“ 日本化”。這完全不是中國希望看到的,但是我們無能為力。中國靠忍讓來防止韓國進一步倒向美國將於事無補,我們只能實事求是地應對變化。
朝鮮核問題導致半島局勢進一步複雜化,但朝鮮擁核亦有平壤控制不了的深層原因。地區混亂的最大根源是美國繼續在半島維持冷戰,以及它有了從東北亞方向牽制中國的更多想法。或許既不能怪平壤也不能怪首爾,東北亞最後還是中美之間的恩怨。
朝鮮半島問題,從平壤和首爾的高度根本看不清楚。中朝關係已經受了牽連,中韓關係受一定殃及恐怕也難避免。和美國比,中國將強未強,正是處於“生長痛”的時候。我們需要接受自己在這個階段“橫豎不討好”的現狀,既不自我放縱,也不過於為難自己。做真實的中國,再舉目四望,就沒什麼挑戰是了不起的了。
回應
中俄兩國應同時在朝鮮和古巴部署防空系統,來應對美韓的行動,其次中國人應該減少去韓國旅遊!這是必須的。
抵制韓貨,抵制曰貨,支持中俄結盟
韓國必須為此付出代價,韓國的文化產品我們必須強烈抵制,我們將軍援朝鮮,讓韓國軍人感受下,武器更新換代後的朝鮮
必須迅速公佈反制計劃和舉措!哪怕是只有一條,也先公佈!不能眼巴巴看著生米煮成熟飯了而沒有對應舉動,導致將來更被動!
圖博館
回應
嚴重懷疑本文作者背景!中國擔心的是薩德的眼睛,並非薩德導彈,薩德攔不了中國戰略導彈,但它能看到並提前預警,讓美國可以用比薩德更強的反導彈來實話攔截,這個才是關鍵,笨蛋!
哎,無知真可怕,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探測距離為2000-3500公里,你竟然說沒威脅,深度國際欄目有一集專門介紹薩德的其中有金燦榮的分析你自己去看看
王俊生:部署“薩德”,韓國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6-07-10
對於中國外交而言,依筆者的記憶,很少有一個議題如“薩德”這樣引起了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從習近平主席到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以及從中國駐韓國大使到中國學界,都反复表示憂慮與反對。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薩德”系統對於中國國家利益的危害性。這種危害性除了在軍事安全上對中國的威脅外,最重要的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將大大降低中美間互信,加大中美戰略與安全對峙。
第二,將大大破壞中韓關係發展的基礎。
第三,將大大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
上述三個問題上,其實中韓的利益非常趨同。部署薩德危害中國利益的同時,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韓國自己。
首先,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韓國利益。中國絕不會無動於衷。否則就是在樹立一個既可以在經濟上大“賺”中國錢,又在安全上在背後捅中國“刀子”的先例。更何況,任何雙邊關係都有底線,為了中韓關係的長遠發展,相信中國也會有反制措施,經貿制裁、人員旅遊限制、軍事交流停止、半島問題上合作中斷等等都是可能的舉措。更為嚴重的是,薩德的部署會讓韓國腹背受敵,韓國一個中小國家,怎麼能同時承受來自四個周邊國家的壓力?
其二,韓國誤以為自己對中國很重要,特別是選擇離“南海仲裁案”還有一周宣布的時機公佈,不排除其誤以為這個時候中國更需要韓國,因此不會對其採取強烈反制措施。
其三,韓國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由於韓國軍工集團和美國的巨大利益關係,隨著“薩德”部署,巨額的採購費用以及高昂的維修費用都會使得韓國某些利益集團大大收益。
以上三個原因,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韓國國防部門。原本在推動“薩德”入韓問題上,最積極的也是韓國國防部門——如今,他們成了唯一的受益者。事已至此,只能嗟嘆,被某個利益集團綁架的外交政策將會多麼愚蠢。
圖博館
戰略穩定性取決於多種因素,反導和導彈技術之間的對比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導彈防禦一方的反導能力非常強大,那麼發射導彈的一方就不會乖乖坐以待斃:一方面他們可以選擇,搶在對方的反導體係發揮作用之前發射導彈,規避攔截;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選擇,先發製人地消滅對方部署在前沿的雷達和攔截系統。無論發射一方選擇哪種方案,都將大大提高核戰爭爆發的風險。因此,用反導系統遏制住對手的核報復能力,將會破壞戰略穩定性,鼓勵對手採取先發製人的打擊策略。
對於中國來說,自2006年起公開宣示的“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其關鍵就在於可靠的核報復能力。如果敵人沒有把握在先發製人中徹底消滅中國的核報復能力,而中國在經受了核打擊後又能夠突破對手的反導攔截,將核武器投送到敵國領土上,那麼中國領導人就沒有必要在危機中發動先發製人的打擊。然而這一平衡將會隨著在韓部署“薩德”系統而被打破。中國領導人的不安,也將使得美國面臨著危機時刻遭到先發製人打擊的危險,即中美戰略穩定性的喪失。尤其考慮到,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主要依靠各型彈道導彈,中美在常規武器的衝突中也將面臨戰略上的不穩定。設想,如果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那麼為了保證彈道導彈對美國海空力量的打擊,中國就有極強的動機去先發製人清除駐韓美軍的“薩德”系統,這將造成中美危機的不可控升級。
總之,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將成為中國周邊戰略安全的重大隱患,其威脅不啻於蘇聯在古巴針對美國部署的導彈。有鑑於中韓、中美、韓美以及朝鮮核問題的多方利益交織,這一事件的波瀾將繼續持續一段時間,並成為東北亞戰略安全的一個絆腳石。
http://www.guancha.cn/zuojintao/2016_02_17_351265_2.shtml
席亞洲:關於“薩德”,需要再次終結流言
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2016-07-09
昨天筆者的一篇小文章,引得觀察者網評論區風起雲湧。正如昨天我說的,很多從來不關心軍事科技問題,也缺乏科技軍事常識的網民,聽到“薩德”倆字,立刻自動升級為“軍事專家”,發表言論。有讀者表示“這次危機可以說是,解除了我核、遠程導彈的武裝,我失去了戰略制衡的有效手段。”顯然這位是連文章都沒看,就趕緊上來噴一句了。
........
圖博館
根據吳日強副教授的測算,日本南部部署的X波段雷達能夠觀測到中國潛射導彈發射後121秒至243秒的飛行過程,而韓國現有的綠鬆雷達(L波段,探測距離500公里)能夠觀測發射後45秒至172秒的飛行過程。因此,在發射後45秒至300秒這樣一個關鍵的區段內,美國在東北亞的反導系統缺乏一部可連續進行觀測的X波段雷達。這一缺失環節,將隨著“薩德”系統在韓國部署而得以補全。吳日強副教授的分析結果是,在韓部署的“薩德”系統及其X波段雷達,將能夠觀測中國潛射導彈發射後45秒至288秒的飛行過程。這就意味著,美國反導系統能夠獲得中國潛射導彈從升空至彈頭彈體分離的完整數據,辨別誘餌和真彈頭的能力將大大提升,從而為中段和末段的攔截提供更為準確的引導。因此,中國的核報復能力,特別是海基核報復能力將面臨著嚴重威脅。
從這些分析中不難看出,美國的基本思路是將識別能力較高的X波段雷達向前部署,從而彌補其探測距離不足的缺陷;這與蘇聯將中程導彈靠前部署至古巴以彌補戰略打擊能力不足的思路異曲同工。然而,這場亞洲版的“古巴導彈危機”雖然不至於激化至全面核戰爭的地步,卻將對中國的安全和中美戰略穩定性產生重大威脅隱患。
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將威脅戰略穩定性
在韓部署的“薩德”系統對於中國安全威脅是實實在在的。和平時期,更加靠近中國的X波段雷達能夠更好地觀測中國的導彈試驗,特別是落點為中國東部海域的試驗,從而為戰時積累數據;一旦中美關係陷入危機乃至衝突,在韓的X波段雷達可以轉換工作模式,成為觀測中國潛射導彈的前沿探測器,大大提升美國對於中國導彈的攔截能力。這些安全威脅一方面是對中國單方面的,另一方面也將危及中美共同的戰略穩定性。
“戰略穩定性”這一概念起源於冷戰時期。其最主要的衡量指標是“危機穩定性”,形像地來說就是“雙方都搶著搶先摁核按鈕的可能性”。如果雙方關係陷入到危機狀態中,本方認為先發製人沒有什麼好處,也知道對方也持相同看法,以及對方也知道本方持相同看法。這樣的話,即使雙方關係極度惡化,互相發射導彈的可能性也比較低。這就是所謂的“戰略穩定”。
圖博館
正如前文所述,“薩德”系統對中國的威脅主要集中在其裝備的X波段雷達FBX-T。“x波段”是雷達波段,代表的是發射的電磁波頻率(波長)範圍。一般來說,高頻(短波)的波段一般定位更準確,能夠更加精確地識別目標的特徵,工作距離較近、範圍較小;低頻(長波)的波段工作距離較遠、範圍較大,但對目標的識別能力較弱。這就造成了導彈防禦的一個兩難:長波雷達“看得更遠”,一般擔任早期預警的角色、監視從遠處來襲的導彈,但“看得不清楚”,不能進行目標識別;短波雷達“看得更清楚”,恰當的部署位置甚至能夠使其觀測到彈頭與彈體的分離,從而將真彈頭和誘餌分辨出來,但是“看得太近”;因此,識別出真彈頭和誘餌的任務能否完成,關鍵一步就是能夠否在靠近假想敵的前線找到合適的短波雷達部署地點。
實際上,X波段雷達的靠前部署,也是美國對導彈防禦現有技術瓶頸的無奈之舉。斯坦福大學的迪安·維克寧博士指出,導彈和反導的天平平衡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差距:對於朝鮮或伊朗粗糙的導彈突防技術,導彈防禦系統能夠發揮出識別和攔截的效能;但是對於更加先進的俄羅斯和中國導彈,恐怕就無能為力了。美國官方也坦承,現有的反導系統無法滿足戰略需要,對於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導彈缺乏應對手段,因此2015年國防預算需求中有兩個項目與目標識別技術有關。然而在現有的技術瓶頸無法實現驟然突破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尋找其他方法來提高目標識別水平。因此,在俄羅斯和中國周邊部署短波雷達,就成了美國提高反導能力、削弱假想敵核報復能力的最便捷方法。
“薩德”系統裝備的FBX-T,其所屬的X波段雷達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短波雷達。一方面,它在目標識別的精度上表現十分優異;另一方面,它的探測距離也適中(1200公里外能夠識別整個彈體)。目前在東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已經實際部署的X波段雷達共有三部,分別部署在日本北部青森縣的基地、日本南部京都的基地和關島基地。這些雷達組成的網絡已經夠對中國東部陸上及海上的導彈發射進行觀測和識別;特別是中國的潛射導彈目前主要的發射地點還在第一島鏈範圍之內,其上升段基本都在這一雷達網絡的監視範圍內。但這一網絡仍然存在著一個關鍵的盲區:潛射導彈從發射至升空160秒後的一段時間內,彈頭與彈體分離的關鍵節點仍然要依靠遠在日本南部基地的雷達來捕捉,觀測的精度有限;如果能夠抵近觀測這一過程,那麼就能根據更為精確的種種參數,提高識別效率,將真彈頭從誘餌中分辨出來。
圖博館
第二,“薩德”系統作為新一代的高空末端反導系統對於韓國來說是必要的,其與韓國已有的“愛國者-3”、“綠松”等反導系統可以形成高空、中空、低空的梯次攔截網,從而使得韓國更加安全;第三,基於以上兩點,“薩德”系統的雷達將處在的第一種工作模式,也就是說戰略導彈的探測能力有限,不會用來削弱中國的核報復能力,因而不會威脅到中國的戰略安全。
但是當我們仔細探究時就會發現,這種論證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在現實中都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朝鮮政權是一個追求自我生存而不是自我毀滅的政權,因而它更可能用核武器來進行討價還價而不是同歸於盡,使用火砲、常規彈道導彈和火箭彈進行有限的邊境摩擦是更符合其利益的選項,因此類似以色列鐵穹系統的技術更符合韓國的利益。第二,即使承認“朝鮮的有限核打擊”是有可能的,但從技術的效用上看“薩德”系統的意義也不大;畢竟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也承認,在韓部署的“薩德”系統只能保護韓國南部,無法覆蓋作為人口和經濟的中心區首爾,並且預警時間沒有顯著縮短。第三,美韓向中國保證,不啟用第二種工作模式完全是依靠外交辭令而非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國如何能夠信服?
從整個中美關係和東北亞的大局來看,由於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帶來的壓力以及中美關於地區和全球性議題的利益衝突,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一種缺乏相互信任的狀態,雙方都不會輕易相信對方的外交表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祇要客觀上在東北亞擁有威脅到中國戰略安全的手段,無論在外交表態中如何釋放“善意”和“承諾”,中國都不會相信美國在衝突關頭不會使用它。因此,“薩德”系統的風波還將隨著中美博弈持續一段時間。
一場亞洲版的“古巴導彈危機”?
“薩德”系統在韓國的部署,讓人不禁想起五十多年前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通過在靠近美國的古巴部署中程導彈,以彌補對美本土戰略打擊能力的不足。實際上,從技術和戰略後果的角度分析,這兩場危機存在著不少的相似之處;雖然後者不至於到全球核戰爭的危險地步,但中國有必要從當年美國的處境中吸取教訓。
圖博館
左錦濤: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對中國威脅幾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碩士研究生 2016-02-17
從技術角度分析,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不僅對於提高對朝防禦的作用有限,其“不威脅其他國家”的說辭更是令人難以信服。無論部署的初衷是什麼,其對中國國家安全和中美戰略穩定性的威脅卻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外交辭令而改變的。
“薩德”系統只對朝鮮不對中國?
“薩德”系統是美國研製的新一代彈道導彈攔截系統。彈道導彈的飛行過程成一條拋物線,可以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而“薩德”系統即針對彈道導彈的末端飛行進行攔截。一個“薩德”系統作戰單位包括了發射系統、攔截彈、指揮系統和雷達。這其中最核心也最具爭議性的就是其裝備的X波段雷達,FBX-T。
該型雷達具有兩種工作模式:第一種是作為“薩德”系統攔截彈的火控引導雷達,僅限於追踪導彈飛行末端的軌跡,主要執行的是戰術任務,因而對戰略導彈的探測能力有限;第二種則是作為美國導彈防禦系統預警的一環,監視敵方發射的戰略導彈並向北美總部提供早期數據。學界對於第二種模式的探測距離有著多種估計值,以彈體為目標的探測距離在1200公里至2700公里之間。在這裡我們取人民大學吳日強副教授的估計值,假定在1200公里處FBX-T對彈道導彈有完整的探測和識別能力。
結合地圖我們不難看出,如果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那麼一旦它的雷達系統轉換為第二種工作模式(一些學者認為兩種模式的切換只須8個小時),那麼不僅僅是朝鮮半島,整個華北和華東地區乃至渤海、黃海和東海的彈道導彈發射都將處在其監視下。這已經遠遠超過對朝導彈防禦的需要,而開始擠壓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和作戰空間了;這將嚴重損害中國的核報復能力(我們將在下一節進一步討論)。
為了打消中國對於以上這一問題的疑慮,美國和韓國的軍政官員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總結來看其論證的基本邏輯是:第一,朝鮮政權始終處於不穩定和缺乏信譽的狀態,加之其在常規武器方面處於絕對劣勢,因此始終存在“朝鮮對韓美髮起有限核打擊”的危險,加強東北亞的導彈防禦是必要的;
圖博館
既便如此高的性能,面對中國的“地下長城”也依然無效果可言,那可是通常有幾百米山體石岩保證的工事。中國構築工事時,採用了極高的標準,除了採用在山體內構築隧道的方式,在工事上方往往有厚達數百米的岩石山體,還在構築時注意提升其抗打擊能力,通常先將坑道挖好,往往再回填一部分,回填的部分不僅有新式混凝土,有時更要加裝特別的防護層,使鑽地彈無法有效穿透。
為了對抗這種高標準的工事,美軍開始考慮使用核彈頭、加大裝量、變更炸藥配方等手段來提升其威力,不過預期效果依然偏低。問題不止威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找不到目標。不僅是工事的具體位置無法查明,而且地下長城的規模非常大,可供部隊隱蔽的地方非常多,可以選定多處預備待機地,有點“狡兔三窟”的意思,更可以利用地下通道進行機動,敵方無法確切掌握攻擊目標的情況,不知道我們的部隊到底機動到了那裡。如果想達到目的,那就必須同時對所有的工事加以摧毀,可是對於一個擁有數千公里坑道組成的工事群進行打擊,那根本辦不到。
這樣一個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為我核威懾力量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證,令其對敵方保持最大的威懾,讓敵方不敢挑起核戰爭。(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6-07-09/doc-ifxtwihp9890579.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一設施可有效反制美國衛星間諜偵察2016.7.9新浪軍事
如果談及今天中國的成就,那麼我們可以舉出不少例子,其中各類超級工程必不可少:超大型橋樑、超長隧道、巨型建築物。如果評選世界超級工程的話,那麼上榜的中國項目絕對不會少,不過有一個工程絕對不會上榜,那就是:地下長城。所謂“地下長城”,即中國戰略火箭軍所使用的地下工事體系,一個絕密工程,它的名稱源於,一是建在地下,二是規模大,至少有5000公里,折合華里正好一萬里以上,正好人們形容長城時,常說:萬里。
中國打造這一工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70年代,“深挖洞、廣積糧”的時代。中國戰略火箭軍自成立起,即依托地下工事進行隱蔽與保護自己。原本只是掩護部隊的工事,自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又開始新的工程,將保護掩體群變成發射陣地體系,形成了多個彼此獨立又互相呼應的大型工事群,擁有至少5000公里的地下通道,可以連接數百個預備發射陣地,並配備有假髮射陣地等。
這個工程讓美軍的衛星系統束手無策,它們隱藏於大山深處,又都是坑道式工事,光學照相偵察運氣好一點,才能找到一些洞口,而且可能被找到洞口都是假的,這主要是我們從施工開始,即採取了大量保密與偽裝手段,一邊隱蔽真洞口,另一邊佈置假洞口。至於坑道內部如何,根本無法弄清楚。現有的技術手段根本無法穿過少說幾十米,正常過百米的覆蓋層看到去偵察地下工事的具體情況。
我軍火箭軍核導彈部隊可以隱藏於地下長城之中,既可以有效抵抗核武器的打擊,又可以通過發達的地下通道,進入新的發射陣地,實施核反擊。也因此,它的存在成為美軍最想破解的難題之一。本世紀以來,美軍積極發展鑽地彈,其實主要目標即這座“地下長城”,目前威力最大的鑽地炸彈為GBU-57A/B,它內部攜帶了2.5-3噸的炸藥,威力非常巨大。它彈殼體採用鎳鈷鋼合金,這樣能夠鑽地下混凝土60米,可以在非常堅硬的岩石上鑽下40多米深,既便遇上超強加固混凝土上也可以鑽下8米。由於採用衛星制導技術,其命中精度也是非常高的。只不過它太重,只能使用戰略轟炸機掛載,且數量也受到嚴格限制,比如B-2隱形轟炸機只能掛載一枚。
圖博館
韓國從嚴格意義上說來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它的軍隊受美國控制,嫖總捅想換個國防部長也做不到,所以說佈署薩德的事是美國人作主,韓國政府走個過場而已。但是,席亞洲的觀點我不認同。按你的意思,美國人放在那兒的只是聾子的耳朵,我看未必。薩德的雷達也未必如它公開的數據一樣不堪,美國費神費力把薩德放在半島,這本身就說明了X波段雷達的作用。因此,我們除了口頭反對外,一定要有行動。在膠東半島東部找一個島,佈署大功率X波段及S波段干擾設施,干擾範圍覆蓋韓國全境。只要薩德雷達開機,我們就開機,全面壓制。並嚴明,由此造成的附帶影響,我方概不負責!這比任何外交辭令都管用。
這是早晚的事情。電子戰從空中來到地面而已。說白了現在就告訴你,部署了,對我也沒有用,然後出了軟殺傷,還會部署各種打擊力量,告訴美韓,一旦開戰,首先就要打掉你的這些雷達。
按作者的思路,啥德既攔截不了中國的導彈,也攔截不了朝鮮的導彈,韓國祇是吃撐了要冒著和中國交惡的風險弄一破銅爛鐵放在家?什麼叫流言終結者?你參與了薩德的研製還是反導試驗?真把自己想像成五角大樓裡的工作人員了!
一些人總是搞不清狀況,盯著薩德性能特點分析來分析去,說白了,美帝明著部署薩德,暗地部署攻擊性導彈系統。多套系統同時存在。美帝說的話你也信?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6_07_08_366878_1.shtml
圖博館
第三,如果中國向日本發射彈道導彈,薩德系統可以提早獲得相關信息,並將其傳輸給日本,提高日本的預警時間,增強攔截率——如果韓國真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引進薩德,我也只能讚許他們真是國際主義戰士,呵呵。
第四,對於美軍來說,薩德可以提供中國北方沿海部分地點向太平洋上特定地點的美國水面艦艇發射導彈的信息,這可能有助於他們提高攔截效率。美國此前進行過讓艦艇躲進陸基薩德導彈掩護區域,利用薩德和艦載“標準”導彈構成兩層攔截區,對抗來襲中程導彈的測試。這可能是對於美國價值最大的一條在韓國部署薩德的理由。
上述四點軍事意義,對於中美涼戰而言,貢獻其實還是很有限。
不過,這次薩德的部署,確實對中國的戰略有一定影響,不過那主要是從政治和外交層面而言。接下來中國會採取什麼措施加以應對,我們拭目以待。
回應
雖然你的三個反駁留言基本正確(?),卻得不到“THAAD部署到韓國並對我國的軍事安全其實影響並不大”的結論,它的X波段雷達雖然波束窄,但由於與中國有一定距離,掃過的面積還是蠻大,對中國東北部的洲際導彈預警作用還是有的,除了預警以為它還能對標準導彈提供指引,標準3是可以攔截東風21D的防空導彈,在韓國部署這個雷達後,可能攔截成功率由30%提高到70%(數據我猜的,相信你也提供不了,但肯定有不小作用),你說影響大不大。這是個軍事部署,如果軍事部署對中國沒什麼軍事影響,那政治影響也是假的,中國政府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我不太相信中南海的反對是專門來打嘴炮的。。
席胖子,不要從參數細節去推測薩德對我國不起威脅作用,這從方法上都是錯的。1你看到的參數,未必是正確的。例如導彈射程、雷達主要應對末端等等。2今天能部署薩德,明天就能部署更強的導彈防禦。3韓國,我們家門口附近,部署了監控雷達,對我國內陸的偵測更具威脅。所以,料敵必須從寬,而不是從嚴。
這是避重就輕吧。假裝這事是孤立和靜止。二戰前歐洲對德國搞綏靖政策,不嚴重了不要緊了,後來.....美國這次是亞洲反導部署的一個重大突破,什麼事難就在開頭,不能阻止一卻敢保證阻止二?有了韓國榜樣,周邊是不是又多了理由。這又是在美國在亞洲搞一系列動作的背景下做的。
圖博館
美國當年為了推進NMD系統曾研製一個裝在石油鑽井平台上的巨型X波段雷達,然而按照美國人自己的形容,用它去搜索來襲彈道導彈就像是“透過一根吸管去搜索蒼蠅” 。因此至今這台耗資巨大的雷達還在珍珠港閒置著,甚至都沒有進行過後續進一步的試驗。
因此,美國部署在我國周邊,目前用來遠距離預警,探測來襲彈道導彈的雷達主要是“鋪路爪”,這種雷達工作在UHF波段,探測精度較差,但可以大致追踪到來襲的目標,為其他雷達進行精確追踪提供條件。來襲導彈飛出雷達視角下地平線的時候才會被它發現。
而大部分飛機、航空器實際上對於“鋪路爪”來說是在“地平線”以下,而“鋪路爪”又並不具備超地平線的功能,所以實際上它是不能用來監控飛機的。
真正用來掌握亞太地區空中情況的,主要是部署在第一島鏈各地的大型空情雷達,以及各種預警機,還有海上艦艇的雷達。而這些雷達的探測距離有限,以它們的部署地點來看,也無法有效監視中國內陸的空中情況。
美國真正用來窺探我國境內空中情況的,應該和我們監控太平洋上的信號一樣,要用到超地平線雷達, 這種雷達的探測精度更差,而且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而無法連續監控。
綜上,這個流言也是假的。
破解了上述三個流言,我們還要從正面說一下薩德系統確實具有的軍事意義。
美國解釋THAAD導彈不會影響中國的理由:THAAD無法攔截側面飛來的中程導彈,所以頂多能為日本提供提前預警,然而由於探測範圍狹窄,也不能起太大作用——當然,這裡沒有提THAAD的雷達只要稍加修改探測範圍可以大幅提高,只是會失去火控能力而已
首先,薩德系統在攔截來襲短程地地導彈方面也有一點優勢,因為攔截高度比“愛國者3”高得多,可以形成兩重攔截,提高攔截效率。這對於韓國來說有那麼一點意義,畢竟面對的朝鮮導彈還是挺多的。
其次,薩德系統可以攔截中程導彈,如果朝鮮精神病發作,用中程導彈走超高彈道來打韓國目標,那就有用了——然而金正恩肯定不是精神病,所以指望薩德發揮這個作用的才是精神病。
圖博館
(楨:薩德攔截高度150公里,正好是射程在3500千米以上導彈的末段,和射程3500千米以下中近程導彈的中段。薩德X波段雷達作用距離超過500公里,號稱當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移動雷達。有專家推算,超過2000公里。)
現在又有一種說法說如果中國的核潛艇從黃海發射潛射導彈,就會被THAAD監控甚至攔截。尤其是說THAAD的雷達探測精度高,可以有效探測到潛射導彈的關機特性,有助於判斷導彈的飛行彈道等信息。
然而事實上,中國在黃海部署戰略核潛艇都是老皇曆的事情了,而且當時唯一的一艘092型戰略核潛艇終其一生也沒有真正實施過戰備巡航——更何況092型核潛艇配備的“巨浪1 ”型導彈射程僅2000公里,其主要目標實際上應該是對蘇聯遠東地區實施戰略威懾。現在這種潛艇和導彈都已經退役。我國戰略核潛艇現在的部署海區是在南海,從南海發射的導彈即使要飛經薩德的頭頂,它也只能看著,無法攔截,更無法獲得太多關鍵性信息。因為AN/TPY-2雷達從設計上來說就是一個針對末端攔截設計的雷達, 而不是用來監控彈道導彈中段飛行的雷達,因此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點在對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進行監控的時候就談不上了。況且,美國在台灣、日本部署的“鋪路爪”雷達比AN\TPY-2雷達更適合這個任務。
當然,這個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我國曾經從黃海進行巨浪2導彈發射試驗,薩德的雷達還是有可能監視到這個發射的相關信息的。算是對美國了解中國新型潛射導彈的飛行彈道特性等有一定貢獻。這個情報價值確實很高,但實戰價值依然是沒有。綜上,這個流言是假的。
流言3:薩德能監控中國整個東北的空中情況
這裡就舉個反例,台灣獲得美國“浦路爪”以後它就能監控東南的整個空情了嗎?這個流言所抓的公眾的常識盲點在於,認為所有的雷達都一樣。
實際上,不同的雷達差別可大了,不是說在地圖上點個點,然後照著雷達的公開探測範圍數據在拿圓規畫個圓,就是一個雷達的探測範圍,所有進入這個圓上空的目標都能探測的。
THAAD的AN/TPY-2雷達是一個X波段多用途雷達,這個波段雷達主要特點是探測精度高,但要達到很遠的探測距離的話就需要巨大的功率,而且這種雷達的波束比較狹窄,換言之,同一時間內只能探測比較狹窄的一個範圍內的目標。
圖博館
席亞洲:關於“薩德”,我要當一回“流言終結者”
相關新聞
韓美突然宣布部署薩德 中方:堅決反對
2016-07-08 韓國同意部署薩德了,本來筆者是不想說什麼的。畢竟之前已經說過,THAAD部署到韓國並對我國的軍事安全其實影響並不大,主要的影響是在政治和外交層面。然而,架不住網絡上一眾人等大呼小叫,大有炸平微博貼吧,停止地球轉動之勢——那咱就得說清楚了。下面咱就模仿“流言終結者”體,對網上常見的幾個關於“薩德”的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說法做一辨析。
流言1:能用於防禦的武器就能用於進攻,“薩德”可以用來攻擊中國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知道“薩德”是個啥,不要看到導彈忽忽悠悠在天上飛,就以為它們都一樣。
“薩德”導彈本身是一種反導攔截彈,其主要任務是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其研製工作始於1987年,2008年才正式列裝。導彈全重900公斤,長6.17米,直徑340毫米。它的飛行速度高達8.24馬赫,攔截距離為200公里。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得出,薩德導彈重量非常輕,不適合攜帶沉重的載荷,所以這就決定了它不適合作為地對地導彈使用。同時過高的飛行速度和特殊的彈道也使它不適合攻擊除了彈道導彈之外的飛行目標。
因此這種導彈不論是拿來去攻擊地面目標,還是去打飛機,都基本是做夢。更不用提,它的戰鬥部中沒有炸藥,而是使用紅外成像引導頭來實現直接碰撞殺傷。就算有人強辯說可以用THAAD去撞擊地面目標,由於該導彈沒有再入大氣層防熱設計,所以再再入階段會被燒毀……
流言2:薩德導彈可以攔截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
根據設計,薩德導彈主要任務是對來襲的短程、中程以及中遠程導彈實施攔末(?)段攔截(薩德全稱是末段高層區域防禦系統THAAD中譯薩德)。其攔截高度約為150公里,攔截距離200公里。然而,對於那些再入速度更快的導彈,THAAD就沒有攔截的能力了——沒錯我就是說洲際導彈。不過中國當然不會傻到那洲際導彈去打韓國的程度——即使是朝鮮也不會這樣做。所以這則流言的常見形式是說THAAD能夠進行“上升段攔截”,擊落剛剛發射不久的中國洲際導彈,以免它們襲擊美國本土。然而中國洲際導彈大多部署在內陸地區,向美國發射的時候走北極航線,因此即使THAAD有上升段攔截和中段攔截能力,它也夠不著這些導彈。
圖博館
除了SC-19外,還有DN-2/3(動能-2/3)兩型。其中,DN-2是一種高軌道攔截器20000-36000公里,是美國GPS使用的軌道。DN-2應該是中國將動能殺傷戰鬥部綜合到KT-2上的成果。KT-2是在DF-31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除了用於快速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外,還能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
2012年10月,有美媒稱中國將於11月實驗DN-2。2013年5月,美國認為中國在13日再次成功測試了DN-2,採用動能直接撞擊戰鬥部方式,模擬打擊高軌道衛星,而中方稱這是一次科研活動。
2015.11.1,在新疆拍攝的奇異夜空景觀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媒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在測試DN-3,這次DN-3的發射也是中國第八次試驗反衛星武器
據推測,DN-3可能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並且在飛行速度方面可能更快。中國最新開發了最先進的太空運載工具快舟1/11號,而DN-3很有可能基於快舟11號研製,能夠打擊軌道更高的目標。“快舟”是在“開拓者”基礎上開發的。2013.9.25“快舟”將“快舟一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採用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速發射衛星。
很多網友擔心中國如果在戰時進行反衛星作戰,自身的衛星也會受到對方反衛星武器的威脅。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在大量消滅敵人衛星的同時,如何快速補充自身同樣損失慘重的衛星,在戰時爭分奪秒的情況下,傳統的發射方式週期過長,這時,前面提到的快舟系列火箭就該出場了。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雖然美國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響應”概念,但美在太空應急發射能力建設上並未搶得先機。我國2013年發射的“快舟”是世界首個星箭一體小型運載火箭,同年中國官媒披露中國版的“太空快速響應”系統。 2014年我國曝光的“飛天一號”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僅4小時,遠快於傳統火箭。
而2015年9月發射的長征11技術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運載能力350公斤,遠超快舟和飛天一號;一箭四星,預示著中國固體火箭無論在衛星快速部署能力、還是在反衛星(撞擊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飛躍。
圖博館
(楨:JY-26米波遠程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 + YLC-20采用DTOA原理的被動無線電偵查系統的反隱身多基地雷達 + 高頻地波雷達 + 052CD的517型米波遠程預警雷達/神盾AESA雷達 + 空警500/3000預警機的AESA +預警衛星......雷達可全程對抗F22,除此之外,中國還有非對稱的導彈優勢,在敵方飛機沒起飛時將對方的基地摧毀,讓之無法起飛,最多在起飛後無法進行降落補給,從根本上讓F22的優勢還沒發揮就殆盡於腹中。)
漢和稱中國確認紅旗19陸基中段反導系統成功攔截四次全命中 2016.3.25
談中國的反(導)反衛星導彈作戰 2015.12.16
2015.12.13晚間,我國新疆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有很大亮點的不明飛行物體,根據其飛行狀態和外部特徵,許多專家與媒體判斷為疑似我國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那麼,我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能力究竟如何呢?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一話題。
目前美國的反衛星能力已接近成熟,具備部署能力。典型的例證就是2008年2月12日美軍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一枚標準Ⅲ型防空導彈,摧毀美國一顆在軌的US-193衛星。美國海軍標準Ⅲ,從防空反導武器武器向太空空間的反衛星武器的拓展,無疑壯大了美國海基反衛星的能力。
俄在反衛領域起步較晚,“Nudol”2015.11.18才完成三次中的首次成功。但Nudol系統使用固定雷達,這限制了其反衛星能力,只能擊中經過莫斯科的衛星。
2007.1.11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SC-19反衛星導彈,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865公里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這是自1985年美國ASM-135摧毀P78-1衛星以來首次成功的反衛星試驗,SC-19(開拓者一號)是基於KT-1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的,KT-1又是由DF-21中程彈道導彈衍生而來。
圖博館
只能說你太嫩了,如今在航天方面在雷達技術,中國說第二,美國也沒資格說第一。
你在吹子界,說自己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流浪: 俄“戰略反導”現主要有三種彈,射高分別為1200KM(核戰鬥部)、500KM(動能戰鬥部)、100KM以下(動能戰鬥部)三種,所以不用擔心的,第二絕對妥妥的呵呵
智商可以的,原來排名什麼的是看有多少種反導武器,而且俄用核彈反導?
流浪:中國無論是早前還是現在,都沒有報導(攔截彈無圖無真相)
只有像你這樣的傻蛋才會把自己的利劍順便亮給被人看
亮不亮是一回事,沒一件武器是從未做過實驗就敢放心收入囊中然後高枕無憂了,唯一例外是中國的DF21/26,一次打靶都沒有就敢說幾千公里外滅航母。至於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已經試射了幾十次得出結論這劍不利嚇不住誰還得不停改。
流浪: DF21\26是吹子們的精神支柱,碰不得的。
相關新聞
世界震驚:遠望4號的確被DF21反航母彈炸沉:中國軍方一直都有嚴密的三維立體打擊航母計劃。這次試驗據說比較成功。把那艘老舊的遠望4號給打沉了,效果很不錯。遠望四是1998年由原“向陽紅10號”改建而成的航天遠洋測控船,2007年8月遭運煤貨輪碰撞起火後維修。這次竟做了靶船……
那该是几年前了, 就打了一发呀, 有点惴惴哦.
陆上打靶打了很多
打造大國堅盾!中國戰略預警雷達已投入部署 2016.04.30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深度:中俄演習期間俄軍射反導反衛星導彈 或由中方引導: 俄在反導反衛星領域雖然有相當不錯的基礎,不過苦於沒有資金支持現在已經出現了斷檔。用於空天防禦的紅外預警衛星只剩下1顆能用,不容易打上去一顆補網還沒入軌;地面上遠程預警雷達仍然是對上個世紀70、80年代以前設備的維護,升級費用都缺乏。
Q5 :美國也會最先打擊雷達,你覺得我們的普通雷達,能對抗f22?
Q5是流浪狗的水軍,你們越罵它們越賺錢.
圖博館
俄曾經在海外部署過S-400,但在2015年12月的一次以色列跨界空襲中,俄沒有做出任何預警和攔截。事實上以早在4,5月間就同於位於克里特島的希臘裝備的S-300雷達系統的特性進行探索,並找到解決辦法。由於S-400只不過是S-300的深度升級,其裝備L/S/X波段雷達雖然具備較好的偵測隱身戰機能力,但抗電子壓製作戰能力如何,尚未有實戰檢驗。俄軍早前雖然曾表示,如果以空軍要越界打擊,俄會予以必要的警告和驅離。所以此番毫無反應,只能說明此時的S-400要不然就是處於歇工狀態,要不然就是已經被以壓制,無論如何以方給出的這個答案足夠人震驚了。
深度:土耳其為何再次求購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2016.6.16 新浪軍事
題圖的動圖是摘自中國某出口公司的宣傳影片中,雖然畫面上最初展示的只是一款中程地空導彈天龍-50,是一種基於霹靂-12空空導彈改進而來的50公里射程的中近程防空導彈,不過視頻裡其實是展示了兩段地空導彈打靶的過程:
第一段可以看出來是擊中一個飛行中的紅外熱源,從角度來看應該一個模擬高速來襲戰鬥機的靶彈。而第二段展示的就不一般了:從畫面上的亮度上我們就可以發現比第一段的亮度要明亮很多,說明其速度之高具備相當明顯的高紅外特徵,而且目標體積也很大,從背景中的星光來看,其高度也要接近萬米左右。從這些特徵來看,這個靶標就是代表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分析下中國現在能夠出口的防空導彈中,能打擊這樣類似於地對地彈道導彈目標的防空導彈,也就只有FD-2000的(自用型:紅旗-9)防空導彈了。這一視頻再次說明中國紅旗-9具備攔截末端地對地導彈的實力,是經過實際檢驗的。
回應
在吹子眼裡,當然中國的第一,俄羅斯的第二,美國的只能委屈地排第三了。
在噴子眼里中國永遠都是垃圾
流浪恆星A : 老樣子唄,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那個硬著頭皮往裡擠呵呵
個人覺得美國第一,中國第二,毛子第三,中國電子工業目前有應該介於美俄之間,俄有些獨到技術,但是中不差錢,所以中國一樣可以造更大的雷達來彌補技術上的弱勢,俄卻造不起甚至升級都要咬咬牙才行。
圖博館
回應
這不是搞笑麼,連技術上更加先進的主動雷達引導頭都能研製,怎麼會連研製不出紅外制導引導頭?更多的原因應該是外銷版本去掉了雙引導,或者紅旗9在國內根本不負擔反導任務.
任何一款導彈都不能包打天下,美國為了反導,不是又發展了標3嗎?樓主太片面。
自己都不敢用?難怪土狗不要
紅旗九就是打飛機的導彈,土耳其競標九發九中,哈哈!說不行,本身就不是用來反導的,呵呵!愛國者命中率不超過50%(土競標時愛國者中途退出,四發兩中之後,又打了一發第五發霉中。哈哈!S300九發6中)
軍工一直混日子,從s200.s300.s400一直買買買,看著s500.s600.s700還是買買買
深度:S400都沒到貨普京為何要送中國最強S500導彈2016.5.6 新浪軍事
根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最新撰文稱,俄正在準備把還未裝備部隊的S-500空天防禦系統作為禮物送過中國。
雖然美國媒體對中俄之間的這筆S-500防空導彈的交易並不看好,不過《國家利益》網站指出,S-500未來將會作為莫斯科防衛圈的中樞單元,把S-400 、S-300BM4和S-350原有防空系統聯繫在一起,這樣未來無論是美國的F-22、F-35還有B-2、B-21那樣的隱身戰機在突破這些防空圈的時候會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畢竟俄羅斯這種密集化的現代化防空網攻擊方帶來相當大的阻礙。
S-500能夠打擊最高200公里高空目標,最遠可以攔截在640公里外的敵方彈道導彈,並且可以最多對10個高超音速彈道目標進行攔截。這一性能遠超過此前一直要賣給中國的S-400,甚至美國裝備的愛國者PAC-3型都要先進。
不過現在來看,俄自己的空天防禦部隊都尚未裝備S-500,此番如此大方的把甚至都尚未定型的S-500送給中國,這背後明顯沒有為了雙方友誼那麼簡單。我們或許可以從之前以色列戰機對俄羅斯的海外防區的一次突襲行動中可窺見原因一二。
圖博館
對於彈道導彈來說,即使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它的彈頭體積也是比較有限,相應的雷達散射截面-RCS也小,一般認為戰術彈道導彈的錐形彈頭在迎頭方向上、微波波段的雷達RCS大約是0.1平方米甚至更少,而三代作戰飛機一般在3-5平方米左右,這樣意味著,戰術彈道導彈的錐形彈頭在迎頭方向上的RCS比三代作戰飛機大約要低1/10之上,根據雷達探測距離公式,探測距離與目標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也就是說一部雷達對戰術彈道導彈錐形彈頭的探測距離大約只有1/2-1/3左右,如果考慮到彈頭有用雷達吸波塗料、採用誘餌以及電子乾擾等措施,那麼這個距離可能還會更低。
我們知道製約雷達探測距離的兩個關鍵參數就是孔徑和功率,對於彈載雷達來說,由於彈體空間的限制,末制導雷達天線孔徑顯然不能做的太大,另外受到導彈重量的限制,彈上的能源供應也比較有限,所以這就決定了彈載末制導雷達的孔徑*功率不會太大,這樣就限制它的探測距離,一般認為現代防空導彈的末制導雷達對於三代作戰飛機的探測距離應該在30公里左右,那麼對於戰術彈道導彈錐形彈頭的探測距離可能在10公里以下,所以紅旗-9與S-300PMU-2相比在反導系統方面沒有優勢,甚至處於劣勢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戰術彈道錐形彈頭由於長時間高速飛行,甚至它的上升段和再入段都在空氣稠密的大氣層裡面,這樣彈頭與空氣強烈摩擦,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彈體表面溫度是非常高的,這樣對於紅外制導系統來說,是一個非常顯眼的目標,我們看到反導系統主要探測系統就是紅外成像製導系統,這個就是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們看到箭式導彈要採用雙模探測系統,分別對付不同的目標。
因此對於紅旗-9來說,想提高它的反導能力,可能就需要像箭式反導系統那樣,採用主動雷達/紅外成像末制導系統,用前者對付空氣動力系統,後者用來反導,在一次舉行的國防電子展上面,我國就展出了主動雷達/紅外成像雙模製導系統,可以在這個系統上面發展出適合紅旗-9導彈的製導系統,以提高紅旗-9導彈的反導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圖博館
深度:中國為何購俄S400導彈因紅旗9一關鍵能力偏低2016.6.30 新浪軍事
紅旗-9的反導能力比不上S-300PMU-2,紅旗-9反導能力偏低的原因是它的製導系統,紅旗-9採用的是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與S-300PMU-2的TVM制導系統相比,它最大的優勢就是不依賴地面雷達進行製導,自主作戰能力強,制導雷達壓力小,特別是適合對付多個目標,抗擊飽和攻擊能力強,尤其重要的是由於導彈具備一定的自主搜索能力,可以接收來自第三方的製導,跨越水天線攻擊目標,這就是所謂的協同交戰系統-CEC。
因此我國海軍052C、052D乃至未來055型導彈驅逐艦可以比較方便的升級到CEC能力,利用直-18預警直升機提供目標指示,可以讓紅旗-9跨越水天線攔截入侵目標,這樣可以將編隊對於反艦導彈的攔截距離提高到60公里以上,大大增強了編隊抗擊反艦導彈的能力,降低了內層防禦系統的壓力。
不過凡事有好與有壞,紅旗-9在對付戰術彈道導彈方面能力偏低,網友應該注意到在世界各國反導系統之中,採用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應該很少,尤其是厘米波段末制導雷達的幾乎沒有,以色列的箭式反導導彈末段雖然採用主動雷達製導/紅外成像雙模製導系統,但是前者多對付大氣層內的空氣目標,也就是飛機、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後者才是攻擊彈道導彈的探測系統,還有一個例子可能更加明顯,美國在AIM-120的基礎上發展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NCADE),保留了AIM-120的彈體和固體火箭發動機,但是卻用AIM-9X的紅外成像製導系統替代了AIM-120的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反導系統攔截的目標,與作戰飛機這樣的空氣動力目標相比,戰術彈道導彈的特點就是突防速度大、飛行時間短、高度高,突離能力強,尤其是新一代戰術彈道導彈採用了末段頭體分離、機動變軌、雷達隱身及乾擾等一系列措施,更是降低了反導系統的攔截能力,尤其對於紅旗-9這樣的防空系統而言,它基本上處於防禦系統的末段,可能要攔截的就是戰術彈道導彈的彈頭。
圖博館
但是儘管這樣,土耳其起碼把一條地空導彈生產線落戶本國,隨後慢慢踢掉合作夥伴,這就成土耳其自己完全國產的裝備了。當年在引進WS-1火箭炮項目中,土耳其基本也是這麼做的。
雖然土耳其如此這般費勁心機要引進FD-2000遠程地空導彈,但是最終未能如願。而且就算土耳其想要故技重施,FD-2000地空導彈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當年為了讓FD-2000成功參加國際招標,而不受到美國等國的指責,FD-2000系統的核心部件全部採用了“加密封裝”技術,確保不會洩露原有設計,所有源代碼都進行了二次加密,接口數據等等做了等同於北約化的轉換。說白了就是土耳其拿到手的是一個可以直接用,能夠融合到北約防空體系中的地空導彈,但是想要逆向回去做出土耳其自己的產品,完全沒有可能。中國這個做法跟俄羅斯當年出口S-300防空導彈系統一樣,所以中國要想讓現在S-300繼續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只能購買S-400用來做升級使用;儘管俄羅斯授權了中國生產S- 300PMU1系統,可仍然得買S-400再升級,土耳其出口也是一個道理。
目前,FD-2000防空導彈系統目前已經成功出口至少3國,在實彈打靶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不得不說當初沒賣成土耳其是相當慶幸的。土耳其在WS-1火箭炮時的做法就相當讓人厭惡,生產線引入後又在此出口,到國際市場上跟中國搶訂單,現在土耳其則沒有機會了。而且中國FD-2000出色的防空反導技術,也使得中國的遠程地空導彈能位列世界防空導彈市場領先位置,暢銷全球。(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16/doc-ifxtfrrf0483021.shtml
圖博館
深度:土耳其為何再次求購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2016.6.16 新浪軍事
題圖的動圖是摘自中國某出口公司的宣傳影片中,雖然畫面上最初展示的只是一款中程地空導彈天龍-50,是一種基於霹靂-12空空導彈改進而來的50公里射程的中近程防空導彈,不過視頻裡其實是展示了兩段地空導彈打靶的過程:
第一段可以看出來是擊中一個飛行中的紅外熱源,從角度來看應該一個模擬高速來襲戰鬥機的靶彈。而第二段展示的就不一般了:從畫面上的亮度上我們就可以發現比第一段的亮度要明亮很多,說明其速度之高具備相當明顯的高紅外特徵,而且目標體積也很大,從背景中的星光來看,其高度也要接近萬米左右。從這些特徵來看,這個靶標就是代表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分析下中國現在能夠出口的防空導彈中,能打擊這樣類似於地對地彈道導彈目標的防空導彈,也就只有FD-2000的(自用型:紅旗-9)防空導彈了。這一視頻再次說明中國紅旗-9具備攔截末端地對地導彈的實力,是經過實際檢驗的。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FD-2000遠程防空導彈曾經參加過土耳其的地空導彈招標,其中經過多次戲劇化的變化,可最終仍然沒有交易成功,不過這並沒有阻擋土耳其想要獲得這款具備防空反導能力新型地空導彈的念頭。整體引進不成,土耳其還提出打算分體採購,土耳其組裝的模式;或者進口核心部件,例如引導頭、彈上發動機、引導控制系統等。甚至土耳其還提出了邀請中國入股組成聯合進出口公司,採用在土耳其聯合生產模式,以後還可以利用土耳其北約成員國身份,立足土耳其參與全球招標。可以說土耳其為了能夠引進FD-2000低空導彈,是想方設法、煞費苦心,至於土耳其為何苦求這款導彈呢?
答案我們可以在土耳其總成績“自產”的一款中近程防空導彈說起。“希薩爾”防空導彈是土耳其自行研製的最大射高1萬米,最大射程25千米的中近程防空導彈。在這個導彈系統上,我們可以看到跟FD-2000類似的引進軌跡,首先國際招標,隨後取消第三國中標,轉入本國自行研製階段,技術採用全球購買方式。彈頭的紅外搜索系統是德國的,系統用防空搜索雷達是來自美國的AN/MPQ-64雷達,火控雷達是來自瑞士Ku段,照射雷達也是來自瑞士的X波段雷達,最終導彈本身則是來自於德國IRIS-T導彈土耳其生產,可以說土耳其本身就是一個攢貨販子,直接利用多國技術居然做出來了一款中近程防空導彈。不過很可惜,最終的系統集成也是德國和瑞士攜手完成的。土耳其除了在這個項目中打打下手,出出錢,基本沒幹什麼重要的工作。
圖博館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沿海地區建設了相當多的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船、隱形航天器的監控。在福建東山島附近發現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米,兩個陣列雷達直接對準台灣南部地區,這一類的雷達很難受到電子乾擾。
在福建的江田鎮,部署了兩個地波天線陣列群,位於海岸,用於對台灣北部海上艦船的監視。每個天線陣列長度達到570米,分為接收天線和傳輸天線。在廣東汕頭,也建設了長度達到650米的地波雷達天線陣,指向南中國海。2014年後,這一地區的軍用設施越來越大型化,擁有接收站、傳輸站、控制中心等。顯然,中國東南沿海的被動雷達系統正在聯網。
報導稱,汕頭地區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引發了高度關注。該地的軍用設施規模龐大,分為新舊營區,有大量的藍色屋頂、軍車,難道是火箭軍的地波雷達?是用於對南中國海北上的美國艦船實施初測與跟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34095.shtml
圖博館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月刊6月號報導稱,之前福建惠安發現了一座大型相控陣雷達對準台灣,被西方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為了對台灣“鋪路爪”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實施干預而部署的。
再看位於浙江雷達的基本尺寸,與部署在佳木斯的雷達接近,後者基座長36米,高25米。呈6點鐘方向部署,天線朝南。
報導認為,這樣的天線指向,大致說明以下軍用意圖:在浙江周圍,還存在其他方位角的大型相控陣雷達,與大興村的雷達形成一個大型沿海監視扇面。大興村雷達主要用於偵測台灣發射、測試各種戰術導彈的動向,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不過主要還是應對彈道導彈。此外是對朝鮮發射的南嚮導彈、衛星火箭實施監控,因此中國應該十分了解朝鮮火箭的入軌情況。
大興村雷達與浙江省周圍部署的其他天線扇面,構成整個東部地區的彈道導彈防御雷達網,監視從太平洋軌道打擊中國的美國洲際彈道導彈動向。因此,無論在黑龍江,還是在東部地區的浙江,一定還存在其他方位角度的雷達天線。
通常這一類似的雷達是X波段的。中國的軍隊資料最近提到了提高九種作戰能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加速發展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包括衛星和陸基雷達。上述彈道導彈預警雷達是在2013年以後陸續建設完成的。
軍隊文獻還提到,即將發展船載X波段彈道導彈預警雷達,這意味著中國會步美國後塵研製類似雷達,戰時加以海上部署。但是如此大型化的雷達,如果沒有製空制海權,戰時只會成為被摧毀的靶子。海基X波段雷達,主要的用途是和平時期對周圍國家彈道導彈測試進行監視。
此外,從浙江雷達的天線方位角判斷,能夠監視那霸美軍基地的一切航空活動。如果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有朝一日真的被那霸部署的“愛國者”-3型地對空導彈攔截,浙江雷達理論上有可能實施全程監控。假設浙江雷達擁有3000公里的探測範圍,將能夠涵蓋菲律賓東岸,這正是朝鮮兩次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的落點地區。
報導稱,同樣在浙江的張家英村,還發現了巨大的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的直徑達到360米,它有可能對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進行測向、監聽。
圖博館
在以往,我們要獲得立體衛星測圖需要花重金向國外公司購買。目前中國發射的“資源三號”01星已經發射升空有3年時間了,現在01星已經對國內各個部門提供了超過2億平方千米的影響數據,根據以往採購單價計算,僅此一項就直接節約了90多億人民幣!目前“資源三號”01星不是全球100%覆蓋,雖然各大洲都能涉足但是不全面,重點還是在亞洲和兩極地區。“資源三號”02星將會進一步補齊,使得亞洲區域達到100%全覆蓋。
而且中國還在積極研發“資源三號”03/04星組成“資源三號”星座,預計在2020年可以實現全球覆蓋100%,並且隨著中國“高分”系列衛星的越來越多,日後全球的影像大網會越來越密集。使用“資源三號”星座進行全球普查,發現異常後調集“高分”衛星直接過去盯住就可以了!“高分”衛星2030年的目標是對一個地點重看間隔是20分鐘!幾乎做到的了亞實時的狀態。要知道這樣的影像全球化的技術是曾經俄夢寐以求的。不過現在只能依靠於氣象衛星輔助偵察使用,所以中國現在研發的這套全球影像化平台,自然讓曾經的航天大國俄羨慕不已,甚至計劃向中國購買相應的衛星影像文件。而且這些還只是民用級。國防領域還有“尖兵”“前哨”系列衛星,所以中國航天一直在努力,實現地球全透明的目標指日可待。(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31/doc-ifxsqxxu4752330.shtml
中國又發射新衛星了火箭殘骸差點砸到高速公路
2016.5.30日11时许,商洛市的丹凤、山阳等县区群众都听到了一声巨响,紧接着发现有拖着烟柱的坠落物。当地有关部门向记者证实,是卫星发射后的火箭残骸坠落在山阳县境内。
回應
如此下去,總會有砸到人的一天
所以要海南修发射场啊,往赤道上空射尽量掉到太平洋里砸不到人,还能省点燃料
圖博館
因為A-235雖然號稱有厘米級的攔截能力,可為了保證能夠在準確擊中100千米高的來襲導彈,必須依靠相當搞精準、實時的引導情報才可能實現,單靠俄自身的指揮系統是很難完成的。所以美國專家顯然不敢詳細,中俄之間的合作水平已經上升到這個層級。不過未來可能會隨著新的更多的演習內容的披露,美國人的不相信極有可能會變成現實。(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31/doc-ifxsqxxu4753041.shtml
深度:中國一衛星打破美市場霸主地位一年可省百億
在2016.5.30,中國成功發射了一枚“資源三號”02星,雖然沒有最近高清分辨率可達1米級的“長光一號”看起來那麼吸引人,做不到隨時跟踪他國的航母或者戰鬥機,但是它的作用卻是獨一無二甚至是無可替代的。而且隨著中國這顆衛星的上天,使得一直由美國把持一個衛星產品市場霸主地位被打破,一年能幫中國節約近百億人民幣的費用,同時會使得中國的軍用地圖和數字沙盤精度再提升一個層級。從未來戰場應用角度來說,能夠統領全局的比單項先進更具備戰略意義。
先說說這個“資源三號”衛星是做什麼,雖然介紹說是民用立體測繪,實際上就是對地面上的大片區域進行全面拍照的。而且拍出來的照片是具備角度差異的,經過特殊的處理就能合成地面的3D影像,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很多數字地圖系統的基礎數據都是依靠這種測繪衛星拍攝出來的。軍用的數字指揮沙盤的數字影像也是以這個為基礎,輔助其他手段的組成的。所以說這個衛星的繪圖的精度幾乎可以左右戰場態勢的發展。雖然說是個民用項目,但是各種意義非常大。
而且這個是屬於中國國家地理基礎工程,原來中國在軌只有1顆“資源三號”01星,要對同一個地點進行拍照得間隔5天,現在02星上天了,未來3天就能對一個地點進行高精度拍照。“資源三號”02星攜帶的相機分辨率現在可以達到2.7米級別,雖然用來拍攝地面具體標誌物,例如車輛什麼可能有難度,但是拍照地形地貌和重大工程變化都是非常輕鬆的。而且”資源三號“衛星還有一個多光譜相機,可以用來進行科學普查。當然也可以分辨被巧妙偽裝過的用來躲避光學衛星偵察的大型工程的最新動態。僅僅是部分功能就讓人感覺到這個工程意義重大。
圖博館
深度:中俄演習期間俄軍射反衛星導彈 或由中方引導
根據俄羅斯衛星網引述來源於美國國防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話稱:美國衛星已經確認,俄在2016.5.27成功進行了一次“反衛星武器”試射。這次試射“恰好”處於中俄之間聯合計算機反導演習“空天安全-2016”期間。目前美方上尚清楚這意味著雙方在反導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還是俄藉機整合中國反導系統能力的一次測試。不過俄方顯然是在升級自己的防空反導系統,在這一領域俄無疑走在了世界前列;現在再加上中國,全世界50%天空都會處在這兩個國家組成的大網之下。
俄媒稱,這次發射的其實由金剛石-安泰設計局所研發的A-235空天導彈防防禦系統,這已經是該系統第二次成功試射,此前在2014.8.12,俄就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發射實驗,不過攔截系統的成功率只有50%,尚需要提高可靠性和攔截精度。不過,俄的導彈防禦系統是由多層攔截裝置組成,一次實驗並不能說明具體水平如何。
A-235是用於保衛莫斯科的反導系統。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是14TS033防空導彈,第二層是58R6導彈,第三層是53T6M以及後續77H6導彈-也就是S500。能夠被美方衛星誤認為是反衛星武器的就應該是14TS033,這種導彈射程可能會達到1500公里,攔截高度也可以達到100千米以上。採用二級直升式方式發射,由於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把攔截戰鬥部送遞大氣層外,所以極有可能被美方紅外偵測衛星認定這是一種反衛星武器-採用彈道彈道推進方式發射。不過既然能攔截中段飛行彈道導彈,攔截低軌道的衛星難度也不大。
俄是世界上最早裝備洲際彈道導彈攔截系統的國家,其早期裝備的A-135的攔截彈,採用核彈頭戰鬥部,攔截高度在40到50公里左右,是當時莫斯科的專屬防衛裝備。而且為了能夠攔截彈道導彈,俄還建立了“頓”系列遠程相控陣雷達站,使得莫斯科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具備攔截多種導彈能力的城市。
中俄雙方都在強調這是一次計算機推演而不是實彈演習。原定演習時間為5月26到28日,而俄方在27日就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導攔截實驗,不得不讓美國人開始懷疑中俄之間到底在進行什麼程度的演習?難道雙方已經可以達到互相交換攔截系統參數的程度?
圖博館
在A-35部署的同一時代,蘇聯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市郊外部署了一個名為Duga-1的實驗性雷達系統,它成功的監控到2500km外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的動向;之後在原址上蘇聯又興建了Duga-2系統,這一系統已經可以將檢測範圍放大到遠東的新地島,可以全範圍實時監控本國的洲際導彈實驗;於是在1976年在距離Duga-2系統60km外蘇聯新建了本文的主角功率更大的Duga-3遠程警戒雷達系統。
這個系統的功率有多大?峰值功率為10MW,雷達的寬度就有460m,從1976年7月到1989年12月,全球的短波頻段都能聽到這個它發出的聲音,頻率為10Hz ,16Hz和20Hz,聲音為每秒約10次的急促敲擊聲所以被人厭惡的稱為“俄羅斯啄木鳥”。它不僅干擾了廣播、電視轉播和業餘頻段,甚至在信號強的時候通過電話線路都能接收到,所以當時甚至催生出“啄木鳥濾波器”和除噪器的興起。
那麼為何在1989年12月得以終結呢?首先就是US-KS早期預警衛星的成功發射和組網,這些早期設置的警戒雷達設備可以取消戰備值班任務了。其二請大家注意它的部署地,它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影響範圍之內,取消戰備值班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並未和烏克蘭只討論了姆卡切佛和塞瓦斯托波爾的雷達問題,並未談及Duga-3至此標誌其正式廢棄。(作者署名: 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29/doc-ifxsqxxu4617205.shtml
外媒稱印度反導試驗成功是撒謊:攔截導彈沒升空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6.5.26報導稱,據姓名不詳的消息人士說,這款攔截導彈本月15日並未從位於奧迪沙近海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一體化試射場(該國主要導彈試射場)發射升空。敵方來襲的具有核打擊能力的“弓”型彈道導彈只是落入孟加拉灣,並未發生導彈攔截。“飛行後分析正在進行。我們不清楚是不是在發現導彈時出了問題,雷達是否跟踪了導彈以及是否將信號傳遞給攔截導彈。”
2015年4月,印度曾發生過一起類似試射失敗事件,攔截導彈在發射升空幾秒鐘後便一頭落入孟加拉灣。自2007年以來,印度一直反複試射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是一種雙重防禦系統,其大地防空系統在距地面50至80公里高度摧毀導彈,先進防空系統在距地面20至40公里高度摧毀導彈。
圖博館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7月發射一任務系世界首次
據新華社2016.5.28從中科院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今年7月擇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據介紹,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專項將研製及發射1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建設以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個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為核心的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系統。該衛星搭載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量子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具備兩套獨立的有效載荷指向機構,通過姿控指向系統協同控制,可與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級的兩處光學站同時建立量子光鏈路。
“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這一工程將構建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平台。結合量子衛星和京滬幹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美媒:美軍未雨綢繆測試新通信技術以備衛星被毀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5.26發表題為《如果美國衛星被摧毀,美國陸軍將這樣戰鬥》的文章稱,陸軍的官員對“偵察勇士”網站說,這款新的無線電技術被稱之為中間層網絡車載無線電(MNVR),最近正在接受各種環境的作戰演習評估,其中包括崎嶇山地環境、林地地區和植被茂密地區,以便對它在各種環境下傳輸信息的能力進行評估。
支持該技術的理念被稱之為軟件可編程無線電,目的是在作戰環境中——倘若衛星系統因敵方攻擊而失效——指揮戰術信息可以在部隊系統共享。作戰中,它與運動中的車輛成為一體,以傳輸聲音、圖像與數據。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29/doc-ifxsqxxu4608159.shtml
深度:史上最牛雷達只要它一開機全球無線電都發懵2016.5.29新浪軍事
自從導彈武器誕生以來,使用多種預警雷達、數據處理設備以及通訊和指揮控制系統組建的反導系統就成為大國戰略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美國目前在世界上不遺餘力的構建自己的反彈道導彈體系顯得勢頭正旺,但事實上世界上的第一種反導系統卻是蘇聯60年代中期在首都莫斯科周圍部署的A-35反導系統,因為美國在同時代研製的“奈基-宙斯”反導系統音為性能太差沒有投入使用。A-35的最大作戰半徑為640km、射高為320km、殺傷半徑為6~8km。
圖博館
根據這類演習通常的階段,首先是中俄雙方先確立聯合的指揮聯絡小組,隨後擬定不同攔截態勢:比如來的彈道導彈還是巡航導彈,是演習還是實彈打靶,從哪個方向來的等等製定預案;隨後按照不同預案進行演練,同時雙方要確定溝通渠道,比如是用語音或者視頻鏈路還是專用的數據傳輸鏈路等等。不過這些數據都屬於雙方的核心數據,只有當雙方互信程度達到相當高的程度才可以互相信任傳輸,畢竟這是性命攸關的大事。最後才是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當然最為方便的是建立自動同步數據鏈路,美國和加拿大的聯合組件運營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就是這樣的狀態。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執行加掛核彈頭的24小時陸基海基值班任務,並且由於新技術的改進,核彈頭已經不用再和彈體分開存放,並且可以投送多個核彈頭,這是矛;現在還有了盾,中俄的聯合組建的防空網絡就是最好的盾,一扇覆蓋大半個地球的核防禦盾牌。(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這是對付美國沒有辦法的辦法。薩德部署韓國,離中國這麼近,就像一個敵人拿著刀整天在你面前逛來逛去,多危險啊
這是中俄背靠背防禦彈道導彈,但這同時又是實質性的軍事同盟,慎重,與俄羅斯綁在一起,等於潛在地與整個發達世界為敵。
發達國家?你指的是美國吧?
贊,美國是毫無廉恥的國家,需要共同防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8/doc-ifxryhhi8507001.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俄為何組全球導彈最大攔截網美國最擔心的事2016.5.8新浪軍事
最近全球的防務觀察界都高度關注中國和俄羅斯的“空天安全-2016”聯合防禦演習,畢竟全世界除了美國和加拿大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外就只有中、俄具備這樣空天攔截能力,並且頭一次組織這樣規模層級的計算機上模擬演習。以前,這種全球攔導彈的能力本來就是美國一家獨大,可如果中俄組網成功,未來第一大反導攔截網的名頭非中俄莫屬了!這無疑會使得中俄雙方的頭頂天空更安全,也會使美國的全球優先核打擊策略受到重創,也會使得美國苦心經營多年的核打擊網和防禦網徹底被撕破,這自然是美國最為擔心的事情。
由於大規模的導彈防禦系統此前一直都是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才有的裝備。美國人一直在建設一直不用說,俄羅斯在這個領域雖然有相當不錯的基礎,不過苦於沒有資金支持現在已經出現了斷檔。用於空天防禦的紅外預警衛星只剩下1顆能用,備用的已經沒有了,還不容易打上去一顆補網還沒入軌;地面上遠程預警雷達仍然是對上個世紀70、80年代以前設備的維護,升級費用都缺乏。所以現在俄羅斯想要加強針對印度洋或者太平洋發射的彈道導彈攔截,幾乎是無從談起。但是正好是那邊美國核潛艇的主要活動區域,俄羅斯的軟肋就此暴露無遺。
不過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優勢,由於國土面積廣闊,反導攔截偵測系統建立的早而且舖的相當全,俄羅斯針對北極上空的彈道導彈偵測能力確實是首屈一指。所以利用地基雷達就可以對從美國北部發射的各種導彈進行提前偵測,這個線路正好是美國”民兵-III“陸基導彈發射路徑,無論是偵測還是攔截俄羅斯都有自己的先天優勢。
而中國的特點就不一樣了,中國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設立的640工程下就有反導偵測,反導攔截項目,並且研發的7010型相控陣超遠程導彈預警雷達,曾經成功預測了蘇1402號核動力衛星的落點並進行了持續追踪。雖然在當時俄國科學家不想承認,但是最終落點確實符合中方判斷,這也是中國導彈預警系統首次發威。目前中國已經有了“尖兵”和“前哨”系列衛星,組成了中國自己的紅外天基預警體系,在中國的東西南北都建設了大型遠程相控陣雷達,最遠偵測距離可達13000公里,中國的反導防禦網絡覆蓋大半太平洋,印度洋,幾乎整個亞洲。這部分正好是俄羅斯所欠缺的部分,所以中俄都有各自的需求和長處,也才能讓這次合作繼續下去的基礎。
圖博館
有人可能說這是俄羅斯和以色列早就商量好的行動,但是事實上則是俄羅斯此時並沒有處於戰備狀態,以至於讓以色列鑽了大空子。同時,以色列早在2015年4到5月間就同於位於克里特島的希臘防空部隊進行過攻防演練,主要目標就是針對希臘裝備的S-300雷達系統的特性進行探索,並找到解決辦法。這說明以色列早就對俄製防空導彈系統的性能有所掌握,由於S-400只不過是S-300的深度升級,其裝備L/S/X波段雷達雖然具備較好的偵測隱身戰機能力,但抗電子壓製作戰能力如何,尚未有實戰檢驗。俄軍早前雖然曾表示,如果以空軍要越界打擊,俄羅斯會予以必要的警告和驅離。所以此番毫無反應,只能說明此時的S-400要不然就是處於歇工狀態,要不然就是已經被以色列壓制,無論如何以方給出的這個答案足夠人震驚了。
S-400作為新投入的防空系統竟然不能實現24小時工作?再或者連以色列都能壓制S-400防空導彈系統,美國人呢?這兩種情況細細想來都可以說是相當的恐怖!這樣猜想出來的答案再聯想到普京要“送”中國S-500,恐怕就不是簡單的貿易問題了。背後是請中國出手幫忙優化?還是為俄方進一步改進找下一個金主呢?畢竟S-400現在俄羅斯指望熱賣呢,印度,印尼等國都有意向,可俄羅斯遲遲用產能推脫不能轉讓又搞出來S-500送中國的新聞,這樣不得不讓人懷疑,俄羅斯的瓶子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呢?不過也不要低估中國軍工的智慧,既然我們都能恍然大悟一般想到這些,專業領域的專家們自然也是可以。(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06/doc-ifxryhhh1695769.shtml
圖博館
深度:S400都沒到貨普京為何要送中國最強S500導彈2016.5.6 新浪軍事
根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最新撰文稱,俄羅斯正在準備把還未裝備部隊的S-500空天防禦系統作為禮物送過中國。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會在最近對中國進行訪問,中俄雙方中高層防務官員正在就S-500空天防禦防空導彈系統出口相關事宜展開磋商,希望能在普京總統到達前達成初步協議。雖然是作為禮物送過中國,但是美國人推測按照俄羅斯對外“贈送”武器裝備的習慣,不是為了換取經貿合同就是像印度那樣套取高昂改裝費用。
雖然美國媒體對中俄之間的這筆S-500防空導彈的交易並不看好,不過《國家利益》網站指出,S-500防空導彈未來將會作為莫斯科防衛圈的中樞單元,把S-400 、S-300BM4和S-350原有防空系統聯繫在一起,這樣未來無論是美國的F-22、F-35還有B-2、B-21那樣的隱身戰機在突破這些防空圈的時候會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畢竟俄羅斯這種密集化的現代化防空網攻擊方帶來相當大的阻礙。
《國家利益》的文章進一步與指出,S-500能夠打擊最高200公里高空目標,最遠可以攔截在640公里外的敵方彈道導彈,並且可以最多對10個高超音速彈道目標進行攔截。這一性能遠超過此前一直要賣給中國的S-400防空導彈,甚至美國裝備的愛國者PAC-3型都要先進。
不過現在來看,俄羅斯自己的空天防禦部隊都尚未裝備S-500防空導彈系統,此番如此大方的把甚至都尚未定型的S-500送給中國,這背後明顯沒有為了雙方友誼那麼簡單。我們或許可以從之前以色列戰機對俄羅斯的海外防區的一次突襲行動中可窺見原因一二。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曾經在海外部署過自己現役最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但是在2015年12月的一次以色列跨界空襲中,俄羅斯地空沒有做出任何預警和攔截。以方戰機大搖大擺的從俄羅斯的防區經過。並且以色列使用的是自己的F-15I戰鬥機,並沒有伴隨其他的電子壓制力量。
圖博館
Q5 正規軍,後備役都是本國的,至於偽軍嗎,總會有的
美國總共才150萬正規軍,你要調1/3過來,美軍的後備役部隊總共才10幾萬人,臨時徵調50萬至少要兩週,再從美國運過來起碼又得兩週。依照美軍最近打伊拉克的進程,動用了20萬軍隊和5萬左右的英軍及其他部隊,準備時間就用了2個月,真正的戰鬥其實僅有2週,美軍死亡4500人,受傷4萬多,在佔領區執行巡查階段死傷5萬多人。而且伊拉克在開戰前已經分崩離析還有大批親美武裝了。按照這個進程,美軍就算佔領浙江,也要花至少1個月的時間,然後再進軍中國其他省份,沿海除去河北和遼寧,共有6省,理論上美軍至少需要半年,死亡5萬人,受傷40萬以上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Q5 這戰爭當然損失巨大,所以現在的美國還不敢,但是如果有個總統願意這麼大的犧牲,那就可怕了
中國從伊拉克戰爭中學習和借鑒了不少新式戰法,為了防止雷達被定點清除,現在很多雷達都是機動性的,只有少數超級雷達無法移動。未來戰爭,沒有雷達就沒有了製空權,就像美國打伊拉克一樣了,飛機隨意空襲巴格達。
Q5 所以,美國也會最先打擊雷達,你覺得我們的普通雷達,能對抗f22?
(楨:JY-26米波遠程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 + YLC-20采用DTOA原理的被動無線電偵查系統的反隱身多基地雷達 + 高頻地波雷達 + 052CD的517型米波遠程預警雷達/神盾AESA雷達 + 空警500/3000預警機的AESA +預警衛星......雷達可全程對抗F22,除此之外,中國還有非對稱的導彈優勢,在敵方飛機沒起飛時將對方的基地摧毀,讓之無法起飛,最多在起飛後無法進行降落補給,從根本上讓F22的優勢還沒發揮就殆盡於腹中。)
你到底想說什麼?
Q5 你這個日本人 張口罵人 你媽貴姓?
你不是張口就罵?你媽媽死了嗎?
Q5 這貨是你們越罵它越賺錢。對付這種正宗網絡公司的打手就應該無視,無視無視,這才是它們最痛苦的。沒有熱度沒有樓就沒有糧啊。哈哈
Q5你不是水軍狗嗎?你不是狗一樣咬人嗎?你才是打手,不對,你是走狗
Q5就是神精病,你們還跟它辯論,我也是醉了,狗對你叫,難道你會對狗叫回來?Q5你不叫就承認你是只瘋狗,叫了我也不會理你,也證明你本來就是只瘋狗,對了剛起床拉了熱乎乎翔要吃不,包郵挖鼻屎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199_42031.html
圖博館
Q50我說的是即使布防了,是否能防得住美國的偷襲
中國周邊幾千公里範圍內,哪處不在中國嘴邊?偷襲之後十幾小時就修好,可幾萬美國大兵的性命難復活.
Q5 十幾小時,美國的第18空降軍就可以從缺口傘降
除了潛水艇易生存,有威脅的明的目標必定端掉;戰時周邊國家不敢借道.
Q5 從海上呢?
海上哪裡來?航母?怕不怕DF21D DF26?
Q5 菲律賓
關島甚至夏威夷都不安全,菲律賓土地上有威脅的目標能讓它存活嗎?
上面的軍盲好多,總拿一兩型兵器來決定戰爭的勝負。大型預警雷達主要是探測彈道導彈,對巡航導彈沒有什麼探測能力(楨:?)。上面有網友說用巡航導彈定點清除,一般來說大型預警雷達都在內陸,就算在沿海距離海岸也有幾百公里,想要躲過一個國家的海事衛星、沿海的警戒雷達、低空補盲雷達,還要事先做好規劃路線,躲過城市、機場、軍控區域上空,呵呵。打小國可能行的通,打大國?作夢吧!還有網友說空降進入缺口,我要大笑了!開戰要有目的,作戰目的是什麼?全面開戰?還是定點清除?你都要衝到人家家裡把人家乾了,還想著用口香糖堵人家貓眼?真不知道你們怎麼想!
Q5 如果我就是想全面入侵呢?
還全面入侵??那就是排除核戰的常規戰爭了,請問中國有多少軍事目標,PLA不反抗讓美帝炸要消耗多少資源,參考伊拉克等小國。
Q5 出動600架飛機,24小時轟炸,撕開一個寬100公里的登陸帶,維持7
從哪裡撕開,從哪裡登陸,7天后呢?
7天后海軍登陸部隊就可以到達
那你估計一下美國將有多少登陸部隊?
Q5 和中國對抗,至少50萬到100萬
美國現役部隊總共150萬左右,除去海外駐軍和本土駐軍,能夠投入中國的部隊,算上預備役,能不能達到50萬都困難。就算有50萬好了,從浙江登陸並且佔領浙江,不算小地方,浙江有11個市,90個縣,平均每個城市智能駐軍5000防守。。你問問你美爹守的住嗎?
Q5 文明評論,你不要學狗咬人
回答我的問題,美軍守得住嗎?還能繼續擴展向其他方向進攻嗎?中國對付登陸在自己家的50萬美軍,最後的戰果會是怎麼樣?
Q5 50萬正規軍,50萬後備役,100萬偽軍,100萬移民
張嘴就來啊,你都登陸了,中國還等你搞後備役和偽軍啊,移民就更可笑了,從哪兒移過來。。這點時間,中國早就組織軍隊反撲了。現代戰爭就是幾天的工夫。
圖博館
打造大國堅盾!中國戰略預警雷達已投入部署 2016.04.30
此前,網上曾出現一組網友去年拍攝的照片。這組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從外觀來看,非常類似美國“鋪路爪”雷達。
回應
新浪他媽的 什麼都要曝光,洩露照片不說,還把大致位置也洩露了
這麼大個東西,美國肯定早就知道了,守不住秘密的
谷歌地球看得清清楚楚,這麼大的目標是無法隱藏的
也是一種威懾
戰時美軍第一波打擊就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定點清除這些相控陣雷達
這個雷達探測距離幾千公里,幾乎可以保證戰斧一升空就被發現,戰斧這個亞音速導彈何德何能能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不被擊落?
巡航導彈的優勢就是規避雷達探測
搞笑一個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發現不了巡航導彈?美國從海上發射巡航導彈,我們海基的中華神盾發現不了?還有預警機,還有陸基雷達,還有預警衛星,而且一般巡航導彈飛行路線是固定的,於地形匹配的,一旦發現很容易攔截。也可以在飛行階段從新規劃路線,但要保持數據連接,一旦深入國內幾百公里,各種電磁戰,電磁屏蔽,怎麼繼續數據連接,而且巡航導彈一般打擊重要價值目標,你想想重要價值目標會沒有保護?會沒有防空導彈?
Q506998 你能沿國境線每100公里部署一個雷達?而且都是24小時開機,保證不溜掉一枚超低空飛行的導彈?
一兩枚漏網的巡航導彈成不了多大氣候
Q5問題,我對中國的超低空防禦體系,沒有多大相信,而且可以一個雷達站一個雷達站炸的
搞笑了,又不是伊拉克,雷達站等著你來炸嗎,就算導彈探測不到,你所謂的大個驅逐艦總是跑不掉的吧。只怕你巡航導彈慢悠悠還沒飛到,超音速的反艦導彈就先把艦隊幹翻了。噴子都什麼邏輯,沒有任何盾是乾等著來打的
Q5 f22呢
平時誰敢對華突襲,戰時肯定佈置防空導彈,中美俄有能力的大國也不會因擔心被炸而不布防,許多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圖博館
今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反衛星試驗國,在未來可能的中美衝突中,中國將可能通過反衛星和快速補充衛星技術讓美軍的精確制導武器難以發揮作用,而這將從根本上摧毀美國在戰爭中的信息優勢,也意味著中國的勝算得到進一步加強。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相關新聞
日本為何引入新反導“薩德”系統(防禦末段20-150公里高空導彈 THAAD) “愛國者-3”(防禦末段20公里以下低空導彈)已擋不住中國導彈
回應
反衛星是美國政府污衊中國的說法,中國進行的是千真萬確的反導實驗,只有美國才進行反衛星試驗
中國還是老老實實的反衛星吧,反導比反衛星技術難度高。如果你不盲信磚家盲從媒體,那麼一個還在談引進S400的國家,你真的不能期望它在反導方面有啥建樹。
真的好懷疑你的IP是不是真的,還有你是不是設鬧鐘來看這個板塊啊?
哈哈鬧鐘!哥們你太有才啦!
流浪狗又來搞笑了,S400只是末端反導,中段反導攔截中國最早已經在2010年一月完成,並且已經對外宣布幾次了。不要裝瞎
就是進行反衛星試驗又怎樣?不可以嗎?
反衛星突出中國進攻性危及太空空間。反導是防禦性。美國當然突出中國威脅來讓自己的的軍事行動師出有名。反正中國不怎麼重視輿論,不然流浪狗這種玩意活不下去
真是醉了,美帝今年第一次試射快響系統還爆炸了。中國幾年前就成功發射快舟一號,二號。今年有連續發射長征六號,十一號兩種快響火箭。另外對外推出一款“飛天”快響火箭。真不知道美帝哪來的信心說自己領先?
在火箭上美國已經落後了,看看他在航天方面還買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懂機
中國的路基武器體積過於龐大,如果有類似美國那種空射型就比較好
學生那是低軌道的1000公里,我們的20000-30000公里,要克服30公里的大氣密度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630.html
圖博館
據推測,DN-3可能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並且在飛行速度方面可能更快,否則很難把其與前述兩種反衛星導彈區分開來。中國最新開發了最先進的太空運載工具快舟1號和快舟11號,而DN-3很有可能基於快舟11號研製,能夠打擊軌道更高的目標。
關於“快舟”運載火箭,從目前官方的宣傳以及軍事論壇裡資深業內網友的爆料來看,“快舟”是在此前“開拓者”固體運載火箭基礎上開發的。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將“快舟一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採用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速發射衛星。
很多網友擔心中國如果在戰時進行反衛星作戰,自身的衛星也會受到對方反衛星武器的威脅。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在大量消滅敵人衛星的同時,如何快速補充自身同樣損失慘重的衛星,在戰時爭分奪秒的情況下,傳統的發射方式週期過長,這時,前面提到的快舟系列火箭就該出場了。
關於“快舟”火箭如何快速補充衛星,首先要從“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說起。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軍方率先提出,旨在用於太空衛星軍事應急。當戰時己方在軌衛星遭到敵方攻擊發生損毀時,己方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裝配出一枚衛星,通過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將其發射,填補損失的衛星。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雖然美國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響應”概念但美在太空應急發射能力建設上並未搶得先機。我國2013年發射的“快舟”火箭是世界首個星箭一體小型運載火箭,同年中國官媒披露中國版的“太空快速響應”系統。2014年我國曝光的“飛天一號”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僅4小時,遠快於傳統火箭。
而今年9月發射的長征11火箭,標誌著中國的固體火箭技術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在運載能力上達到了350公斤,遠超快舟和“飛天一號”火箭;另一方面,一箭四星,預示著中國固體火箭無論在衛星快速部署能力、還是在反衛星(撞擊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飛躍。
圖博館
2007年1月1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SC-19反衛星導彈,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865公里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這是自1985年美國ASM-135反衛星導彈摧毀P78-1衛星以來首次成功的反衛星試驗,SC-19反衛星導彈即KT-2火箭(開拓者二號)。
SC-19反衛星導彈,是中國的一種可從基地發射的反衛星導彈。是基於KT-1四級固體-液體燃料推進的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的,KT-1又是由DF-21型固體燃料推進的中程彈道導彈衍生而來。該導彈能夠精確破壞位於中低軌道的GPS和間諜衛星。
利用SC-19反衛星導彈,中國便能通過破壞全球通信和軍事後勤、限制高科技武器所使用的空中導航系統,嚴重削弱敵方部隊的軍事行動能力。這種攻擊還能大幅減少敵對國針對全球目標的情報收集工作,因而這是一種關鍵的戰略優勢裝備,也是解放軍武器庫中的撒手鐧武器之一。
KT-1(開拓者一號)火箭是DF-21導彈基礎上增加固體三四級的產物,有著全固體燃料、可機動發射、操作流程相對簡單、響應發射速度快等特點。KT-1火箭最快可在12小時內將小衛星送上天空,而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射衛星,前期的運輸、安裝測試、灌注燃料,往往要三個月左右時間。
“開拓者”系列的“開拓者二號(KT-2)”火箭,該型火箭是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除了用於快速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外,這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還能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
除了SC-19反衛星導彈外,中國的反衛星導彈還有DN-2/3兩型反衛星導彈。其中,DN-2型反衛星導彈是一種高軌道攔截器,這種軌道距離地面高度在200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間,是美國GPS衛星使用的軌道。DN-2應該是中國將動能殺傷戰鬥部綜合到KT-2或者KT-2A運載火箭上的成果。
2012年10月,有美國媒體稱中國將於11月實驗DN-2型反衛星導彈。2013年5月,美國認為中國在當月13日再次測試了反衛星武器系統,採用動能直接撞擊戰鬥部方式,模擬打擊高軌道衛星,並聲稱當時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了一枚DN-2型導彈,而中方稱這是一次科研活動。
2015年11月1日,在中國新疆地區拍攝的奇異夜空景觀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國有媒體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在測試場進行了DN-3(動能-3)導彈反衛星試驗,這次DN-3的發射也是中國第八次試驗反衛星武器。外媒之所以把其命名為DN-3,很可能是發現其攔截飛行彈道完全不同於DN-2。
圖博館
鳴鏑西指射寒星:談中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 2015.12.16
2015.12.13晚間,我國新疆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有很大亮點的不明飛行物體,根據其飛行狀態和外部特徵,許多專家與媒體判斷為疑似我國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那麼,我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能力究竟如何呢?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一話題。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美國是最早開始研發的一方,早在1984年,美國陸軍從太平洋賈林島試驗場發射了一枚導彈,成功地摧毀了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枚“民兵”洲際導彈。這一次試驗表明,美國已經具有在外層空間擊毀敵方衛星的攻擊能力。這是美軍首次成功的陸基反衛星試驗。
美國空軍擁有的“小型反衛星導彈”長5.4米,直徑0.5米,彈重1136公斤,裝備有紅外探測器、激光陀螺、信息處理機和機動火箭發動機。由美軍F-15戰鬥機掛載發射,在15-21公里高空向太空中的目標衛星進行攻擊。在發射後,它的彈頭上的8個紅外探測器便自動跟踪目標,同時加速飛行。
美軍“小型反衛星導彈”的最高時速可達到3-12公里/秒,可用高速撞擊衛星,將其徹底摧毀。它的優點是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生存能力強,命中精度高,造價便宜,可在接到命令後1小時之內完成截擊敵方衛星的任務,其最大作戰高度達到1000公里。
目前美國的反衛星能力已接近成熟,具備部署能力。典型的例證就是2008年2月12日美軍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一枚標準Ⅲ型防空導彈,摧毀美國一顆在軌的US-193衛星。美國海軍標準Ⅲ型防空導彈,從防空反導武器武器向太空空間的反衛星武器的拓展,無疑壯大了美國海基反衛星的能力。
俄羅斯在反衛星導彈領域起步較晚,被稱為“Nudol”的俄羅斯直接上升反衛星導彈於2015年11月18日才首次成功完成飛行測試,這是三次嘗試中的第一次成功。俄專家稱,使用Nudol擊中衛星是可能的,但Nudol系統使用固定雷達,這限制了其反衛星能力,只能擊中經過莫斯科的衛星。
圖博館
二、東風5B彈道導彈
東風-5B於2006年成功試射,是一種能直接打擊美國全境的洲際導彈。東風五號(東風-5)洲際導彈是我國研製的第一代戰略導彈,可以將當量數百萬噸級的熱核彈頭投擲到一萬公里以外,構成了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183噸,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東風-5甲/乙”),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6枚分導核彈頭(“東風-5乙”),命中精度500~2000米。
一、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是俄羅斯在蘇聯時期研製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現役導彈。大幅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具備了很多第四代戰略導彈的技術和戰略思想特點。截止2000年9月,該各型該導彈共進行150次發射,除4次研發時代的發射失敗以外,全部成功。
圖博館
六、布拉瓦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布拉瓦圓錘潛射導彈導彈完全借鑒了“白楊”-M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經驗,具有突防能力強和圓概率誤差較小等特點。該導彈與“白楊”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為10000公里。“圓錘”仍然採用三級火箭助推,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劑。與液體燃料火箭導彈相比,“圓錘”導彈具有更長的待命時間,在接到發射命令後數分鐘之內便可以發射。新導彈的發射重量可能略低於“白楊”,“白楊”導彈的發射重量為47噸,估計“圓錘”的發射重量接近40噸。新導彈的載荷為一枚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為了能夠突破美國的BMD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在設計彈頭時採取了多項措施,如加裝防輻射及電磁干擾的防護罩,增加誘餌裝置等。另外,俄羅斯還為“圓錘”研製了分導式彈頭,一般可攜帶6枚,如果減少誘餌數量的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數量可以超過6枚。
五、M51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M51潛射彈道導彈是法國原子能軍需事務局和法國原子能總署正在研製的新一代戰略核導彈。M51導彈重54噸,長13米,直徑2.35米。導彈上安裝電力噴嘴調節器、慣性制導與天文制導系統,展開式減阻帽能夠降低發射後的空氣阻力;它的整流罩由複合碳基材料製造。導彈射程可達8000~13000千米。導彈初型(M51.1)能夠搭載6個TN75核彈頭,升級版本(M51.2)將能安裝12枚新型TNO彈頭,預計該型導彈將於2015年入役。
四、巨浪2潛射遠程彈道導彈
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東風-31彈道導彈的改良型,是中國二次核打擊的主力,構成核三位一體的重要一環。是中國第二代洲際潛射彈道導彈,射程12000公里,可攜帶單個或3-6個核彈頭。部署在094型核潛艇上,每艘可搭載12枚。
三、三叉戟D5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三叉戟二型(D-5)導彈在寬度上和一型導彈相似,導彈在長度上卻比後者多了10英尺(3.05米),直徑上大了9英寸(22.9厘米),而且在投擲重量也大上一倍。英國計劃為了4艘新的潛艇採購三叉戟二型導彈,為了要控制導彈的部署與瞄向的目標,屆時三叉戟導彈將會完全配備英國的高科技。然而英國政府在改變主意放棄三叉戟一型導彈而就二型導彈時曾聲稱:上頭裝的彈頭將不會比三叉戟一型導彈來得多。因此三叉戟二型導彈將被裝上8枚彈頭,而不是10枚。彈頭將由雪佛蘭根據現裝在北極星A-3導彈上的加以發展。
圖博館
全球十大洲際導彈排行中國有四種導彈入圍!2016.1.11 東方頭條
在各大國武器庫中有很多武器的亮相,以滿足大眾對軍事建設的了解需求,也用來恐嚇一些中小國家。但有一件神秘物件是很少拿出來顯擺的,真正的國之利器—洲際導彈!世界上能玩轉洲際導彈的國家連五常都不能全部都做到。根據最新的洲際導彈前十名的榜單來看,連英國都沒能入選,更別說是印度了。
十、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
它是中國首種遠程固體彈道導彈,射程為11500公里,可攜帶一枚700公斤彈頭(相當於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多枚更小的彈頭。改進後載荷1050-1750公斤,可攜帶至少三枚彈頭或誘導彈頭以及重返大氣層載具、射程為11270公里。
九、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
它是俄羅斯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該編號使用的是冷戰時期美蘇戰略武器談判的導彈數據交換中的命名方式。配有分導式多彈頭。成為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在未來導彈部隊的核心之一。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於2009年12月開始服役。
八、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41彈道導彈(代號:DF-41,北約代號:CSS-X-10),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佈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中的最先進系統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該型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從而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東風-41可攜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各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七、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
民兵3洲際導彈美國現役的一種洲際彈道導彈,它是美國第三代地地戰略核導彈,它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發展的,其突出特點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開始採用分導式多彈頭,命中精度也有進一步提高。現正仍在美軍導彈部隊服役。
圖博館
深度:中國再擁一頂尖技術從此不怕核彈 俄都造不出2016.3.30新浪軍事
在今年3月份,中國科技日報上刊登的一篇報導中稱,中國現在已經有了“尖兵”系列偵察衛星和”前哨“系列紅外預警衛星,兩大類的軍用遙感衛星的存在。現在全世界在軌的天基紅外預警衛星只有中國和美國才有,蘇聯以前是有的,但自從到了俄羅斯時代,無力維護並補發新的衛星。雖然俄羅斯知道原理設計情況,但是確實造不出來。
說到紅外天基預警衛星有多麼神奇,主要是它能對剛剛發射數秒內的洲際導彈進行偵測和追踪。大型彈道導彈發射的時候會在尾部產生上千度的尾焰,從地面到空中會形成非常明顯的熱能通道。在天基紅外衛星看來就是一條閃亮的線。天基紅外預警衛星採用的是紅外高速掃描探測器和和窄視場凝視跟踪探測器雙傳感器模式,可以對固定區域進行24小時不間斷跟踪,對這一片區域進行5-6次/分鐘的概括掃描,發現目標第一時間切換到窄視場凝視跟踪探測器,10秒鐘內就能確認是否是一顆彈道導彈,在90秒內回傳給地面相關參數,由地面確認是否發起全局警報。這樣至少會給人留足10分鐘以上時間來反擊對方的彈道導彈。到時候是決定使用攔截系統進行多層次攔截,還是決定發射自己的洲際導彈來反擊對方,就是留給最終決策人思考的事情了。
如此強悍的高技術裝備,造價注定不菲。以美國的預警衛星來衡量,開發一顆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的費用大約平均是200億人民幣一顆,算上發射費用大約會在280億人民幣左右。對比同樣發射一顆用於太空轉播的民用衛星,大約就需要20億人民幣就足夠了。雖然中國的衛星發射成本普遍低於其他國家,但是根據歷來中國航天在國際上報價來看,最多也就能比美國少約30%的費用。這麼算來,也要大約到200億人民幣發射一顆,要覆蓋全球至少要3顆長期在軌,那麼這套系統算上地面配套建設和補網星,1000億人民幣差不多打住了。這絕對是中國現役最貴的一款裝備了,就算回顧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單顆原子彈或者氫彈都沒有這麼貴。
但是這也是貴的值當,如果沒有這樣的全球預警系統,美國人是根本不會承認你具備反導能力。最近外媒公佈了中國“紅旗-19“反導系統攔截試驗“4發4中”攔截成功的消息,就是印著中國的天基紅外系統有效性的最好體現,你不偵測到怎麼攔截呢?所以,為了預防與他國直接對射洲際導彈的情況發生,建立一套天基全球洲際彈道導彈預警系統是相當必要的。(作者:無名高地)
圖博館
簡言之,就今天的技術水平而言,“潘興”II等使用再入機動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而“標準”3和等反導攔截彈的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面對美國強大的彈道導彈生產能力,指望以高端的大氣層外或大氣高層攔截彈實現一對一的攔截,從費效比上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當然相比那些要保護的重要地面目標,“紅旗”19系統的價格不算什麼,如果沒有高層反導系統,“潘興”II必然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但如果我們被迫投入巨資採購大批“紅旗”19,美方就達到了他們的目的:提高中國的作戰成本。
要破解這一難題,我們依然可以藉鑑美軍的經驗。美軍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最為完善,他們也最早深切體會到昂貴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帶來的預算壓力,並試圖發展廉價的反導防禦方案。美軍的思路大體分為兩個方向:首先是向髙端發展,使用更先進的技術對抗現有的彈道導彈,通過代差實現更高的費效比,其次是使用成熟技術和部件研製廉價反導導彈,這同樣可以提高反導的費效比。
回應
只要一有報導說中國搞出什麼新裝備,流浪狗必定噴不如歐美日的好或者就是睜眼瞎說不存在。要是它歐美日爹出了點紕漏,它屁都不敢放臉都不敢露。它巴不得中國沒國防,他主子可以長驅直入。看的多了不是不理它就是忍不住想教育它。
@流浪恆星A:你說有,那你倒是拿出來亮亮啊黑線
小謝把你的狗糧也拿出來亮亮吧
流浪狗你拿錢發昧良心的貼,小心報應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3-25/doc-ifxqssxu8153101.shtml
圖博館
另一方面,除了自研的“紅旗”9,我國還從俄羅斯進口了S-300PMU2導彈系統,據俄方的說法,其具備攔截最高速度每秒2.8公里速度目標的能力,這大致相當於1000公里射程彈道導彈的再入速度,理論上對“潘興”II導彈也具備有限的防禦能力。根據外媒報導,我國還在與俄商討進口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事項,該系統號稱可攔截最高速度每秒4.8公里的目標,或者說可以攔截約3500公里射程的中程彈道導彈。
無論是“紅旗”9還是S-400,它們攔截彈道導彈的射界是十分有限的,如S-400對彈道導彈只有60公里的攔截射程,攔截射高也在大氣層內。從本質上說,它們都是類似“愛國者”PAC-3的末段低層防御手段,即使同時部署多種導彈,也只是低空防禦區域的重疊,無法增加攔截層次,或者說難以增加攔截概率。我國在改進現有兼具反導能力的防空導彈的同時,勢必要學習美國的經驗,研製專用的高空或中段反導攔截系統。
美軍裝備了THAAD和“標準”3兩種高空區域反導攔截彈,前者是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後者安裝在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戰艦上。THAAD系統使用THAAD導彈,火控雷達為著名的AN/TPY-2型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彈為單級固體火箭外加一個錐形動能彈頭,通過側窗降低高速氣動加熱對紅外成像制導帶來的麻煩,它的最高速度可能達到2.7公里每秒,有效射高40~150公里,最大射程200公里左右。AN/TPY-2雷達對典型頭體分離彈道導彈目標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對體積更大還帶機動翼面的再入機動彈頭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好的探測精度。THAAD系統是一種典型的高空區域反導系統,而我國也正在研製類似的“紅旗”19反導系統,從目前的不多資料看,“紅旗”19也是一種高加速的高空區域反導導彈,不過它很可能是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射高和更遠的射程。“紅旗“19成熟後,對“潘興”II之類的導彈將具有很高的攔截防禦能力,它將和末段低層的“紅旗”9、S-300、S-400等構成我國陸基反導能力的中堅。
THAAD導彈使用動能殺傷彈頭,通過直接碰撞殺傷攔截目標,雖然在美軍目前的反導試驗中它的表現相當不錯,但也以價格昂貴著稱,美軍採購單價髙達900萬美元以上。“潘興”II當年的採購單價為550萬美元,與同期的F-16A價格相去不遠,同樣是極為昂貴的武器,主要是由於高速再入機動和末段主動雷達區域掃描對電子工業要求很髙,而當年看來髙高在上的技術要求,隨著微電子、微機電技術的發展。
圖博館
美國同樣是面臨中程彈道導彈威脅的國家,美國及其盟國擁有壓倒性的空中力量,冷戰後幾乎杜絕了其他國家空中對抗的心思,迫使它們不得不以研製難以攔截的彈導彈作為殺手鐧,勉強獲得一拼之力。為了防禦彈道導彈攻擊,美陸軍專門發展了被稱為“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TMD)的反導系統,海軍也研製了“海軍區域防禦”(NAD)和“海軍廣域戰區防禦”( NTW)反導系統。陸軍的反導系統使用末段低層防禦的“愛國者”PAC-3導彈和高層防禦的THAAD導彈,海軍的反導系統使用末段低層防禦的“標準”2 Block IVA導彈和中段防禦的“標準”3導彈。無論是THAAD還是“標準”3,都攔截過3500公里射程的中程彈道導彈靶彈,尤其是“標準”3,甚至攔截過最大射程5500公里的遠程彈道導彈靶彈。美國戰區反導導彈中末段低層部分為破片殺傷或動能殺傷,而高層中段攔截導彈都是動能殺傷,對比俄仍以破片殺傷為主,不具備分層攔截能力的現狀,美國的反導系統在技術和性能上都遙遙領先。
對比美俄戰區反導的發展情況,結合我國防空導彈技術的實際能力,要具備攔截“潘興”II的能力,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升級現有的“紅旗”9導彈,使其具備攔截“潘興” II的能力。雖然18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再入速度達到3.5公里每秒以上,但“潘興”II再入後經過拉起機動,速度會降低到6~8馬赫(約2.7 公里每秒),只相當於約6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的再入速度,通過軟件和硬件升級,使現有“紅旗”9具備攔截“潘興”II的彈頭,並非遙不可及。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彈頭的再入機動大大增強了反導攔截的難度。在30年前,彈頭的再入機動和高速度對防空導彈的製導控制系統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隨著電子和控制技術的進步,對於今天的防空導彈來說已經不是困難。這方面其實早有先例,美軍曾使用用於攔截1000公里以內射程彈道導彈的“愛國者”PAC-3成功攔截過“風暴”靶彈,該靶彈就是“潘興”II的再入機動彈頭加上“民兵”II洲際導彈的第二級SR19發動機的產物,雖然射程要比“潘興”II近得多,但彈頭仍會做完整的再入機動動作,這樣的成功說明5?6馬赫的防空導彈攔截再入機動彈頭是可行的。中國海軍目前建造的新型驅逐艦都裝備了“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通過必要的改進也可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為沿海城市提供防空反導能力。
圖博館
漢和稱中國確認紅旗19反導系統成功攔截四次全命中 2016.3.25
據漢和防務評論報導,中國首次確認紅旗-19導彈用於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報導稱,該導彈曾先後進行四次試射,均取得成功。
報導稱,紅旗-19導彈現階段的任務主要攔截射程3500公里左右的中程導彈,而攔截洲際導彈應是紅旗-19下階段目標。
目前,有美方人員呼籲恢復發展中程彈道導彈,並將其部署於西太地區,若此舉實施,將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構成極大威脅。雖然《中導條約》對美俄雙方銷毀中程彈道導彈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如果條約被“撕毀”,對於美國來說,重啟導彈生產線進而部署並不存在很大困難,為此,我國必須從反導戰術技術手段與裝備發展方向等方面採取應對措施。
美國《國家利益》 雜誌發表文章稱美應考慮修改《中導條約》,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以對抗中國的導彈威脅。文章認為,面對俄羅斯試射RS-26洲際彈道導彈和中國日益增強的彈道導彈能力,美國應發展中程彈道導彈,雖然中程導彈並非對抗中國軍力的“殺手鐧”,但它可以增加中國作戰規劃的困難以及作戰成本。
紅旗19導彈曝光揭開中國反導防禦系統神秘面紗
俄軍疑似最新S-500防空反導導彈真容曝光
我國的反導防禦
蘇聯爲了防禦“潘興”II,在1970年代開始部署的莫斯科反導系統的升級過程中專門增加了攔截“低速”的“潘興”II再入機動彈頭的能力,據稱具備同時攔截32枚“潘興”II攻擊的能力。根據我們對A-35/35M和A-135戰略反導系統的了解,負責攔截“潘興”II的是53T6攔截彈,其外形和設計與美國的“短跑”導彈相似,1982年在薩雷哈甘靶場成功攔截過SS20/RSD- 10中程彈道和R-29遠程潛射彈道導彈,後來為了攔截”潘興”II這樣的低速機動彈頭又進行了改進。1987年《中導條約》簽訂前後,蘇聯已經部署了32枚53T6導彈,大大減輕了“潘興”II對莫斯科的威脅,但53T6使用地下發射井發射,體積和重量大。蘇聯爲了降低“潘興”對陸軍的威脅,研製了S-300V機動式防空系統, 它除了具備攔截飛機等大氣層內飛行器的能力外,還特意加強反導能力,號稱可攔截“潘興”II 。S-300V一直發展到今天, 目前俄陸軍仍在採購最新的該系列導彈,它的反導能力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圖博館
美報告:美反導系統擋不住朝伊彈道導彈襲擊美本土
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016.2.17報導,根據一份政府監督報告,儘管投入巨資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美國仍無法完全保護本土免遭來自朝鮮和伊朗的彈道導彈襲擊,這個防禦系統仍然未經證明並且未能完成。政府問責局16日發布的這份報告稱,美國導彈防禦局繼續將大筆資金用於未被證明能夠應對來自伊朗或朝鮮的彈道導彈襲擊的技術。
根據這份報告,雖然美軍領導人稱當前的這個系統很可能能夠抵禦“來自於朝鮮和伊朗的小數量簡單彈道導彈威脅”,但對該系統的實際測試並不支持這一說法。
在美國導彈防禦局努力研發一個能發揮作用的導彈防禦系統之際,伊朗和朝鮮正繼續研發先進的彈道導彈技術,而國際社會對此並沒有作出多大反應。
美國需要重新設計並重新測試其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完成總統所提出的該防禦系統到2017年底部署44枚攔截器的要求。負責監督的官員們稱,這一目標不太可能實現。
這份報告稱:“導彈防禦局尚未通過飛行測試證明它能保護美國本土不受當前的導彈防禦威脅。”報告還稱,該局“尚未證明”陸基中段防禦系統“能夠保衛本土”,並且該局“可能在改進該系統方面面臨挑戰”。
根據這份報告,目前不可能對該系統的有效性作出全面評估。
報導稱,雖然美國國防部按照要求定期提供有關該導彈系統進展的最新情況,但它未能解釋該系統未來將如何得到改進。此外,導彈防禦局未能證明該防禦系統在攔截彈道導彈襲擊方面能夠完成它最為關鍵的任務。
根據報告中透露的數字,“數百億美元”已經用於陸基中段防禦系統,修復現有的缺陷還將需要再投入巨額資金。該系統目前的設計將必須得到徹底修改,以改進其功能。
相關新聞
韩媒:韩美月内启动萨德部署谈判俄表达关切2016.2.10
中国强硬表态后韩美改口还未谈部署萨德反导系统2016.2.18
回應
美國人個個精神分裂。
美稱攔截不住朝伊導彈,在中國面前稱能攔截東風導彈,東風導彈連朝伊都不如,還說什麼中國威懾論
那對中俄的核武器,基本就是廢物了!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搞,當然是撈錢了!不是很清楚嗎?!美國人民該用選票避免自己的錢包被掏空給軍火商啊!
圖博館
相關新聞
美稱中國094戰略核潛艇已投入巡邏 但未攜巨浪2導彈
美司令稱中國核潛艇將靠近美國海岸及時核反擊
深度:094級戰略核潛艇還有差距數量居五常倒數第一
日稱中國核武獲兩大里程碑式進展令俄無任何優勢
美稱中國連續兩天試射東風41導彈核彈頭將增一倍
回應
弱智,不帶彈還叫巡邏嗎?安慰美國老百姓!
世界上,根本沒有完胜的武器。看到差距是好事,我們應該加倍努力,盡快生產094/096級戰略核潛艇。
看完之後,我只感覺到,當年真的是不知者不畏。
猥瑣男永遠是無知而且無膽還愛嘲笑別人的。
不知者不畏?倆彈一星學識比你在學一萬年
可以理解當年為什麼忍飢挨餓也要研製兩彈一星
沒有當初咬著牙弄成兩彈一星,中國早已被兩個大國肢解
戰爭是意志的較量,不是武器性能的簡單比拼。
弱小国家如果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和勇气就是不可能被征服的,阿富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就是怕敢跟他在赌桌上赌命的对手。
阿富汗是沒被征服,可他的大部分國民沒好日子過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62085_39780.html
圖博館
1963年1月,肯尼迪強調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的重點就是對付中國。4月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擬定了直接打擊中國核計劃的方案,其中包括使用戰術核武器。不過美國軍方認為此事應該與蘇聯合作,7月美國特使哈里曼赴蘇聯拜訪赫魯曉夫,但赫魯曉夫對與美聯手打擊中國核計劃不感興趣。
美國於是研究了單獨破壞中國核武器計劃的行動計劃,其中包括破壞羅布泊試驗場等目標,由美或蔣軍實施常規空中轟炸,或空投特種兵破壞。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此作出答复,強烈建議改用核武器攻擊。但在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遭遇刺身亡,該方案停擺,次年中國核武試驗成功。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早已決裂的中蘇兩國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了3次大規模武裝衝突,蘇方損失慘重。不久,蘇軍《紅星報》便以不指名方式稱,準備以強大核反擊力量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打擊。於是同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便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口號。
鑑於來自蘇聯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強調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備戰思想,全國轉入戰備,在京的主要領導人進行疏散,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處於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移,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這一系列事件對日後的中國影響深遠。
於此同時,美國似乎察覺到了遠東局勢的變化,也有說法稱是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曾向美通報蘇聯的計劃,但遭到美國反對,於是蘇聯放棄了對中國核打擊。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面開始緩和,1969年中國面臨的核危機也隨之灰飛煙滅。
不過,國內也有學者認為,1969年美國幫助中國避免蘇聯核打擊是一種演義。1973年基辛格來華時,周恩來就駁斥了這種說法。而蘇聯解體後,蘇共中央對華關係的眾多檔案中也沒有核攻擊的記載。但在當時中蘇互信蕩然無存的情況下,備戰似乎是當時中國所能做出的唯一選擇。
時光荏苒,如今中國的戰略核反擊力量已經日漸成熟,核大國對中國實施核訛詐的日子已經遠去。當我們再度翻閱塵封的史料,會發現當初受威脅的人如今已成長為巨人,而曾經咆哮的“紙老虎”,卻早已在歷史的故紙堆中失去踪跡。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圖博館
在這一時期,除了美國曾對中國提出核威脅外,美國的親密夥伴英國也曾經有過同樣的想法。一份1956年的英軍絕密報告中直言不諱地挑明:一旦東南亞與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那麼英國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核武器。同時,因為擔心中國會搞突然襲擊奪取香港,也計劃對中國發起核威脅。
1957年,英國空軍部向總參部打報告,稱由於航線沿途機場的跑道太短、支援設施有限,可以攜載原子彈的英軍轟炸機根本無法起降,建議英國在馬爾代夫修建一個重型轟炸機機場,作為遠程奔襲遠東的落腳點,同時擴建新加坡的丁加機場,使其成為英國皇家空軍核轟炸機中隊的臨時基地。
還是1957年,英國空軍的原子彈轟炸機中隊派出轟炸機,在沒有攜帶原子彈的情況下對上述航線進行熟悉性飛行訓練。1958年,英軍決定在新加坡的丁加機場修建一個永久性的核武器儲存基地。到1960年,英軍已經開始製定對遠東地區(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目標計劃。
1960年,英國海軍勝利者號和赫爾墨斯號航母抵達新加坡。輪番游弋東南亞地區,並且計劃扮演重要的核打擊角色。根據作戰方案,核彈頭與裂變物資平時分開放置,一旦形勢需要,遊戈在這一地區的英國航母就能把艦上的核武器卸到新加坡的碼頭上,然後運到丁加空軍基地進行組裝。
1962年,時任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密令一架載有“紅鬍子”戰術原子彈的英軍運輸機取道利比亞、也門和馬爾代夫飛抵新加坡機場,4個原子彈轟炸中隊同時進駐丁加機場,其中3個是具有高空投擲原子彈能力的“V”轟炸機中隊,1個是可以進行低空原子彈轟炸的“堪培拉”轟炸機中隊。
當時,英美兩國相關負責人還曾多次在停靠香港的美軍航母上就對中國實施核打擊舉行密談。然而,隨著1964年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英軍存放核武器地人民的反對,中美關係的轉暖,1971年,英國海軍被迫撤出新加坡,對華和威脅的計劃從此束之高閣。
談到1964年中國原子彈實驗成功,就不得不提在這次核試驗之前,中國曾遭遇到的核威脅。從1961年起,美國利用從台灣起飛的U-2高空偵察機多次飛臨蘭州等地偵查,還利用間諜衛星拍攝核設施照片。1961年美軍報告稱:中國可能在1962年底試爆原子彈,1965年擁有小型原子彈。
圖博館
1952年,艾森豪威爾贏得美總統大選。當時,大多數美國人同意用“強硬步驟”結束朝鮮戰爭。艾森豪威爾公開聲稱:我們應該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器。面對威脅,中國沒有任何讓步,美方最終坐到了談判桌前。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簽署,美國才最終放棄了核打擊計劃。
不過轉眼第二年美國就又祭出了核威脅。1954年,中國支援越盟在奠邊府包圍法軍,為遏制共產主義向東南亞的滲透,美國一度考慮讓轟炸機從第7艦隊航母上起飛,投擲三顆小型戰術原子彈轟炸奠邊府周圍的越盟,以此來解圍法軍並威脅中國。不過由於美國高層的分歧,這一計劃最終作罷。
1955年1 月,解放軍解放浙江一江山島,美國感到震驚,於是集結了由航母率領的大規模艦隊在浙江沿海活動。2月16日,美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如果發生戰爭,美國“當然會使用某些小型戰術原子武器”,意在向中國發出威脅,美軍也制定了對中國發動核攻擊的計劃。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稱:中國願意同美國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局勢。這給台海局勢帶來了轉機。美國務卿杜勒斯立刻表示將與北京舉行會談,7月25日,中美兩國分別發表了將於8月1日開始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談判的新聞公報,第一次台海危機與核威脅一同告終。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猛烈炮火轟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當時美國務卿杜勒判斷,對金門的軍事行動“很可能是毛澤東與赫魯曉夫7月末在北京會晤時達成的共識”。然而,赫魯曉夫訪華期間,毛澤東根本就沒有提到台灣問題。面對毛澤東的“突然襲擊”,莫斯科十分惱火。
由於美國空軍在1958年7月忙於應付黎巴嫩危機,開戰後,幫助蔣介石協防的美軍即遭遇戰備不足的局面,於是命令關島的5架B-47轟炸機處於警戒狀態,為核攻擊廈門做準備。一旦衝突升級,5 架轟炸機將使用1 -1.5萬噸當量的戰術原子彈(當量與廣島原子彈相近),對廈門進行空襲。
當時中蘇間尚未翻臉,9月7日,赫魯曉夫致函艾森豪威爾:美國在核壟斷早已被打破的情況下,仍企圖用核武器威脅其他國家,這是完全沒有希望的事。因此,艾森豪威爾如果想用核武器襲擊廈門,就不得不考慮蘇聯的態度。美國的這次核威脅最終在10月與歷時64天的金門砲戰一同結束。
圖博館
紙老虎的咆哮:那些年中國曾遭遇過的核威脅2015年12月24
据纽约时报22日报道,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近日首次披露了一份1956年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制的“核弹目标清单”,其中,北京被排在了第13位,文件还指明了攻击北京市及市郊丰台区,合计23个中心点。本期出鞘,我们以此为切入点,谈谈那些年中国曾遭遇过的核威胁。
1945年8月6日,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廣島。8月9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刊登了這一消息,並以“所有生物被燒死。該城煙火瀰漫,高達四萬英尺”為標題。毛澤東看到報導後,立即找到社長博古和負責編輯的同志,進行了嚴肅批評,認為不應過分渲染原子彈的威力。
1946年8月6日,時逢廣島原子彈爆炸一周年。毛澤東在延安棗園接受了美國記者安娜o路易斯o斯特朗女士的採訪,作出了“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最初翻譯譯為scarecrow(稻草人),他認為用Paper Tiger(紙老虎)更準確。從此,紙老虎一詞一舉成名。
然而,“紙老虎”畢竟也是老虎,它終究要跳出來試試自己能不能嚇到人才肯罷休,於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就遭遇了第一次核威脅。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聯合國軍遭到沉重打擊,從鴨綠江邊一直撤至清川江以南,並繼續撤向三八線。
11月20日,美國參聯會正式建議,應著手研究對朝鮮、中國東北以及內陸實施核打擊的目標問題。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拋出“戰場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負責對核武器的使用。” 雖然在各方壓力下,杜魯門被迫正式聲明“不使用原子彈”,但這仍是美國對新中國的首次核威脅。
1951年3月,志願軍在鴨綠江一帶集結重兵,準備發動一場春季攻勢;斯大林則命令蘇軍在遠東集結大批潛艇和部隊。4月,杜魯門發表講話警告蘇聯和中國。然而,朝鮮戰場上戰鬥依然照常進行。杜魯門下令向關島地區緊急運送核部件,9架B-29轟炸機飛越太平洋,公開舉行核戰演習。
1951年4月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又一輪地面攻勢後,華盛頓授權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李奇微可以對來自朝鮮半島以外的空襲進行核報復。局勢最緊張時,B-29轟炸機組已把準備投彈記入飛行日誌。6 月,美偵察機超出以往的飛行範圍,侵入中國東北和山東上空,收集空襲目標的情報。
圖博館
回應
流浪恆星A [遼寧瀋陽]隨著一聲雷霆萬鈞的巨響,DF41衝上雲霄,再一看下面,路基都沒了~
在看對岸你美爹也沒有了!流浪狗也就失業了!
呵呵 和狗叫什麼勁嘻嘻
中國鐵路建設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規劃重載鐵路?誰對此負責?
臥槽啥都能噴一下,你特麼也是個人才!
中南鐵路就是重載鐵路,誰規劃的?誰負責?你?
萬噸算不算重載?不知道的話,參看“大秦鐵路3萬噸組合列車試驗成功”
什麼叫重載鐵路?看表面很多人都以為就是能夠承受較高運載重量通過能力的鐵路,可以說這樣解釋沒錯。但是,這樣的重載鐵路每一公里的建設費用是普通鐵路的幾倍乃至幾十甚至上百倍!首先,重載鐵路需要使用高強度的重鋼軌,每一米鋼軌重量要達到50公斤以上甚至要達到每米60公斤,一般我國和世界鐵路鋼軌標準重量是每米38-40公斤。而且這種重鋼軌鍛造要求很高,其工字型行車錶面硬度,耐磨度都要遠遠超過普通鋼軌,而其鋼軌工字本體又要求彈性極佳這是一對矛盾的複合體,需要極為複雜的鋼軌行車錶面淬火工藝。重載鐵路還要求鋼軌接縫越少越好,一般都是將標準長度鋼軌在現場焊接成長鋼軌,這就要求鋼軌本身熱脹冷縮率要均勻,應為預留的接縫口變少了!鋼軌間連接用的魚尾板也和普通鋼軌魚尾板不同,固定鋼軌的蝴蝶夾和道釘也是要求提別加強的。軌道枕木的間隔密度,道床要求都遠遠高於普通鐵路,維護和保養也要求更高!這樣的鐵路線一般在平原上造價是普通鐵路的10-20倍左右,如果在山區或者需要涵洞和鐵路橋那由於運載負荷的加大更是要求強度加強,其綜合造價超過普通鐵路上百倍都是正常的!我國不是沒有重載鐵路,我國煤礦運輸幹線動脈均為重載鐵路幹線!還有主要鋼材運輸幹線也是重載鐵路。我國鐵路網在1990年時不過3.5萬公里!而現在截止2015年總里程達到12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接近2萬公里,高速鐵路就必須有重載鐵路的特性不然無法讓列車高速行駛!我國鐵路建設可以說是有取捨的,並不是要求每一根鐵路線都是重載鐵路,普通客運和貨運鐵路根本無需重載鐵路!只有運輸幹線,重要支線和高速鐵路幹線才會建設重載鐵路!所以,沒有完全了解鐵路設計和運用規劃原理就不要隨便亂噴!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62085_39737.html/d/
另詳參【圖博館】: 兩岸高鐵 中日高鐵之爭 高鐵完了 <大陸鐵路運輸緊張發展滯後> 大陸鐵路經濟
圖博館
除了MX導彈列車,美國還搞過裝載“侏儒”導彈的公路發射車,該車為全封閉式加固的機動車輛,配有錨定器,密封圍裙,穿地樁等裝置,底盤有排氣室產生高真空,可使發射車吸在地面上,即使遇到核爆炸,也不會翻車,不過由於美方認為自身搞公路機動洲際導彈意義不大,最終被廢止。
1993年,美俄商定《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該條約中,美國特別向俄羅斯提出要求其銷毀所有的導彈列車。由於蘇聯時期,所有導彈列車都是烏克蘭製造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無核國家,生產設備全部銷毀,面對這種情況,俄軍不得不痛下決心,決定放棄導彈列車。
那麼,外媒報導中的中國“東風-41”導彈列車的情況又是如何呢?目前,我們已知的是中國擁有用於鐵路機動運輸的“東風-31”導彈運輸車,該車於2006年曝光,但這種運輸車並不具備發射東風31彈道導彈的能力。那麼如果中國真的開發“東風-41”導彈列車,將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首先鐵路橋樑、隧道在戰時是敵方的破壞重點目標,有可能因線路的破壞難於實現大範圍的機動,其次導彈列車儘管經過偽裝但仍容易被發現,三是研製、維護、更新費用高。目前,主要核大國祇有俄羅斯在口頭聲稱要恢復導彈列車,多數更重視海基戰略導彈及費用相對較少的公路發射車。
而在技術上,導彈列車對國家的鐵路網要求較高,不僅鐵路里程要足夠,使導彈能在大範圍內實施廣泛機動,同時鐵路質量也要達到要求,普通的鐵路根本無法承受運載時的重力及發射時強大的後推力,只能是重載鐵路才能承擔,而我國的重載鐵路並沒有實現大面積全疆域覆蓋。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的重載鐵路不比西伯利亞鐵路,它們多數承擔著繁忙的客貨運任務,並不利於導彈列車的機動,因此,如果東風41導彈列車能夠研製成功服役的話,固然可以增添我國戰略核反擊的種類,但需要克服以上問題才稱得上真正的導彈列車。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圖博館
時間到了1970年代,蘇聯的667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開始服役,但是因噪聲較高,只能在蘇聯近海執行核威懾戰備值班,因此蘇聯只能繼續發展鐵路機動發射系統。1986年蘇聯三級固體燃料的PC-22多彈頭彈道導彈開始服役。很快蘇聯就將這種被西方稱為SS-24的洲際導彈部署在鐵路列車上。
SS-24導彈鐵路機動發射以一列發射列車為一個作戰單元,列車由6-8節車廂組成,其中兩節發射車廂各裝一枚導彈,電源車車廂、測控車車廂、指揮通訊車車廂各一節,其餘為生活車廂。列車平時停在導彈基地的車庫內或支線、專用線上,戰時可做長距離機動轉移,在鐵路上的任一點實施發射。
彈道導彈發射列車車廂採取特殊設計,這是為了應付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壓力,SS-24導彈起飛重量高達105噸,車廂在發射瞬間要承受數百噸的衝擊力,這個設計可以將力量傳遞到其他車廂。此外因為擔心兩節發射車廂相互影響,在掛接車廂時,有緩衝隔離車廂將發射車廂隔開。
由於蘇聯境內電氣化鐵路區段多,丘陵和山區是發射列車最活躍的地域,而此區域電氣化鐵路所佔比例也最大,這就需要在電網下實現發射。在鐵路電氣化電網下實現起豎、發射前,要將接觸網懸臂轉開接,發射完畢後,再恢復接觸網。在緊急或故障情況下,蘇軍發射分隊可以炸掉接觸網。
在蘇聯研製SS-24導彈列車的同時,美國又重新重視起導彈列車來。1970年代,美國的MX(和平衛士)導彈計劃提出時就包括鐵路機動發射方案。1987年底MX已按臨時方案部署在地下井內,美軍正式決定MX導彈採用鐵路機動發射的方式部署,計劃將50枚MX導彈部署在25列列車上。
於是軍火商和鐵路大亨獅子口大開,這些導彈列車被設計得極其複雜,一切先進技術無論成熟與否都向上堆砌,費用一漲再漲。這也是美國軍事採購體系中一貫的怪現象。列車研製進度一拖再拖,1988年5月,美國鐵路機動導彈發射系統進入工程研製,1991年進行了第一次實彈發射測試。
1991年底在沃倫空軍基地部署第一列火車,裝載兩枚MX導彈,但軍方擔心導彈發射時的尾焰會導致車廂和鐵軌報廢,沒敢在列車上試射導彈。蘇聯解體後,美國認為來自蘇聯的核威懾程度已經減小,於是決定停止MX導彈的鐵路部署,至此,美國幾起幾落的導彈列車計劃終告胎死腹中。
圖博館
汽笛一聲摧萬里:從東風41導彈發射列車談起 2015.12.22
據外媒報導,美國情報機構最近監測到中國利用鐵路發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這次試射是於12月5日在中國西部地區進行的。該媒體稱這種導彈的打擊範圍能夠覆蓋美國全境,是中國最強大的洲際導彈。本期出鞘,將為您揭開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車的神秘面紗。
早在1937年,德國就曾提出用鐵路列車發射遠程火箭。二戰末期,納粹為保護V-2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免遭盟軍空襲,於1944年正式著手研製“鐵路發射平台”,但由於納粹政權此時已風雨飄搖,該項目被迫於1945年下馬。戰後,美國獲得了大批德國火箭專家和V-2導彈、部件共300枚(套)。
蘇聯獲得的德國火箭專家沒有美國多,比較重要的只有火箭發動機專家鮑姆、控制與製導專家格羅特魯普和生產專家普策等。由於幾乎沒獲得完整的V-2導彈,蘇聯直接在V-2導彈生產廠原址上重建生產廠組裝了約30枚V-2導彈,並建造了兩列用於導彈機動發射的列車,揭開了導彈列車的序幕。
到了1960年代,由於蘇聯缺乏戰略核潛艇,而美國的喬治.華盛頓戰略核潛艇已經服役,因此蘇聯希望採取陸基機動發射來彌補二次核報復的手段的差距。當時計劃使用的是SS-8導彈,然而其液體燃料及氧化劑必須臨時加註。如果列車有6節發射車廂,氧化劑和燃料至少需要8節60噸特種槽車。
由列車運載大量的氧化劑和燃料是非常危險的,而在鐵路發射陣地臨時加註又影響列車的機動發射能力。加之SS-8導彈的結構無法進行整體起豎,用於彈道修正的無線電測量設備天線等系統龐大而無法機動。1960年代蘇聯的洲際導彈列車一直處於研製中,可能有過試驗性列車,但談不上服役。
在蘇聯對導彈列車進行探索的同時,美國同樣也沒閒著。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美國曾提出過“民兵”洲際導彈地下發射井與鐵路機動發射同時並舉的方針。但之後美國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技術率先得到解決,而洲際導彈列車未取得進展,遂於1962年取消了導彈鐵路機動發射的研究。
1965年美國得到蘇聯部署P-36洲際彈道導彈的情報。這種單彈頭導彈射程達11000千米,彈頭重5825千克,可以摧毀美國加固的彈道導彈發射井。美國於是又開始研究導彈列車。然而1969年,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艇大量服役,導彈列車又被放棄,戰略核潛艇成為機動發射二次核報復的平台。
圖博館
今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反衛星試驗國,在未來可能的中美衝突中,中國將可能通過反衛星和快速補充衛星技術讓美軍的精確制導武器難以發揮作用,而這將從根本上摧毀美國在戰爭中的信息優勢,也意味著中國的勝算得到進一步加強。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相關新聞
日本為何引入新反導“薩德”系統(防禦末段20-150公里高空導彈 THAAD) “愛國者-3”(防禦末段20公里以下低空導彈)已擋不住中國導彈
回應
反衛星是美國政府污衊中國的說法,中國進行的是千真萬確的反導實驗,只有美國才進行反衛星試驗
中國還是老老實實的反衛星吧,反導比反衛星技術難度高。如果你不盲信磚家盲從媒體,那麼一個還在談引進S400的國家,你真的不能期望它在反導方面有啥建樹。
真的好懷疑你的IP是不是真的,還有你是不是設鬧鐘來看這個板塊啊?
哈哈鬧鐘!哥們你太有才啦!
流浪狗又來搞笑了,S400只是末端反導,中段反導攔截中國最早已經在2010年一月完成,並且已經對外宣布幾次了。不要裝瞎
就是進行反衛星試驗又怎樣?不可以嗎?
反衛星突出中國進攻性危及太空空間。反導是防禦性。美國當然突出中國威脅來讓自己的的軍事行動師出有名。反正中國不怎麼重視輿論,不然流浪狗這種玩意活不下去
真是醉了,美帝今年第一次試射快響系統還爆炸了。中國幾年前就成功發射快舟一號,二號。今年有連續發射長征六號,十一號兩種快響火箭。另外對外推出一款“飛天”快響火箭。真不知道美帝哪來的信心說自己領先?
在火箭上美國已經落後了,看看他在航天方面還買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懂機
中國的路基武器體積過於龐大,如果有類似美國那種空射型就比較好
學生那是低軌道的1000公里,我們的20000-30000公里,要克服30公里的大氣密度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630.html
圖博館
據推測,DN-3可能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並且在飛行速度方面可能更快,否則很難把其與前述兩種反衛星導彈區分開來。中國最新開發了最先進的太空運載工具快舟1號和快舟11號,而DN-3很有可能基於快舟11號研製,能夠打擊軌道更高的目標。
關於“快舟”運載火箭,從目前官方的宣傳以及軍事論壇裡資深業內網友的爆料來看,“快舟”是在此前“開拓者”固體運載火箭基礎上開發的。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將“快舟一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採用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速發射衛星。
很多網友擔心中國如果在戰時進行反衛星作戰,自身的衛星也會受到對方反衛星武器的威脅。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在大量消滅敵人衛星的同時,如何快速補充自身同樣損失慘重的衛星,在戰時爭分奪秒的情況下,傳統的發射方式週期過長,這時,前面提到的快舟系列火箭就該出場了。
關於“快舟”火箭如何快速補充衛星,首先要從“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說起。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軍方率先提出,旨在用於太空衛星軍事應急。當戰時己方在軌衛星遭到敵方攻擊發生損毀時,己方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裝配出一枚衛星,通過配套的快速運載火箭將其發射,填補損失的衛星。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雖然美國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響應”概念但美在太空應急發射能力建設上並未搶得先機。我國2013年發射的“快舟”火箭是世界首個星箭一體小型運載火箭,同年中國官媒披露中國版的“太空快速響應”系統。2014年我國曝光的“飛天一號”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僅4小時,遠快於傳統火箭。
而今年9月發射的長征11火箭,標誌著中國的固體火箭技術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在運載能力上達到了350公斤,遠超快舟和“飛天一號”火箭;另一方面,一箭四星,預示著中國固體火箭無論在衛星快速部署能力、還是在反衛星(撞擊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飛躍。
圖博館
2007年1月11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SC-19反衛星導彈,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865公里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這是自1985年美國ASM-135反衛星導彈摧毀P78-1衛星以來首次成功的反衛星試驗,SC-19反衛星導彈即KT-2火箭(開拓者二號)。
SC-19反衛星導彈,是中國的一種可從基地發射的反衛星導彈。是基於KT-1四級固體-液體燃料推進的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的,KT-1又是由DF-21型固體燃料推進的中程彈道導彈衍生而來。該導彈能夠精確破壞位於中低軌道的GPS和間諜衛星。
利用SC-19反衛星導彈,中國便能通過破壞全球通信和軍事後勤、限制高科技武器所使用的空中導航系統,嚴重削弱敵方部隊的軍事行動能力。這種攻擊還能大幅減少敵對國針對全球目標的情報收集工作,因而這是一種關鍵的戰略優勢裝備,也是解放軍武器庫中的撒手鐧武器之一。
KT-1(開拓者一號)火箭是DF-21導彈基礎上增加固體三四級的產物,有著全固體燃料、可機動發射、操作流程相對簡單、響應發射速度快等特點。KT-1火箭最快可在12小時內將小衛星送上天空,而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射衛星,前期的運輸、安裝測試、灌注燃料,往往要三個月左右時間。
“開拓者”系列的“開拓者二號(KT-2)”火箭,該型火箭是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除了用於快速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外,這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還能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
除了SC-19反衛星導彈外,中國的反衛星導彈還有DN-2/3兩型反衛星導彈。其中,DN-2型反衛星導彈是一種高軌道攔截器,這種軌道距離地面高度在200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間,是美國GPS衛星使用的軌道。DN-2應該是中國將動能殺傷戰鬥部綜合到KT-2或者KT-2A運載火箭上的成果。
2012年10月,有美國媒體稱中國將於11月實驗DN-2型反衛星導彈。2013年5月,美國認為中國在當月13日再次測試了反衛星武器系統,採用動能直接撞擊戰鬥部方式,模擬打擊高軌道衛星,並聲稱當時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了一枚DN-2型導彈,而中方稱這是一次科研活動。
2015年11月1日,在中國新疆地區拍攝的奇異夜空景觀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美國有媒體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在測試場進行了DN-3(動能-3)導彈反衛星試驗,這次DN-3的發射也是中國第八次試驗反衛星武器。外媒之所以把其命名為DN-3,很可能是發現其攔截飛行彈道完全不同於DN-2。
圖博館
鳴鏑西指射寒星:談中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 2015.12.16
2015.12.13晚間,我國新疆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有很大亮點的不明飛行物體,根據其飛行狀態和外部特徵,許多專家與媒體判斷為疑似我國進行反衛星導彈試驗。那麼,我國的反衛星導彈作戰能力究竟如何呢?本期出鞘,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一話題。
在我國首次反衛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國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響應聯合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太空的快速軍事部署。並提出了項目龐大的“百星計劃”,目的是“應對美國對手日益強大的太空反擊能力”,一旦美國的衛星遭到攻擊破壞,美國及盟國可通過這一計劃迅速恢復。
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美國是最早開始研發的一方,早在1984年,美國陸軍從太平洋賈林島試驗場發射了一枚導彈,成功地摧毀了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枚“民兵”洲際導彈。這一次試驗表明,美國已經具有在外層空間擊毀敵方衛星的攻擊能力。這是美軍首次成功的陸基反衛星試驗。
美國空軍擁有的“小型反衛星導彈”長5.4米,直徑0.5米,彈重1136公斤,裝備有紅外探測器、激光陀螺、信息處理機和機動火箭發動機。由美軍F-15戰鬥機掛載發射,在15-21公里高空向太空中的目標衛星進行攻擊。在發射後,它的彈頭上的8個紅外探測器便自動跟踪目標,同時加速飛行。
美軍“小型反衛星導彈”的最高時速可達到3-12公里/秒,可用高速撞擊衛星,將其徹底摧毀。它的優點是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生存能力強,命中精度高,造價便宜,可在接到命令後1小時之內完成截擊敵方衛星的任務,其最大作戰高度達到1000公里。
目前美國的反衛星能力已接近成熟,具備部署能力。典型的例證就是2008年2月12日美軍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一枚標準Ⅲ型防空導彈,摧毀美國一顆在軌的US-193衛星。美國海軍標準Ⅲ型防空導彈,從防空反導武器武器向太空空間的反衛星武器的拓展,無疑壯大了美國海基反衛星的能力。
俄羅斯在反衛星導彈領域起步較晚,被稱為“Nudol”的俄羅斯直接上升反衛星導彈於2015年11月18日才首次成功完成飛行測試,這是三次嘗試中的第一次成功。俄專家稱,使用Nudol擊中衛星是可能的,但Nudol系統使用固定雷達,這限制了其反衛星能力,只能擊中經過莫斯科的衛星。
圖博館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導體系的升級比彈道導彈的升級的難度要大得多、成本高得多。這也就制約了反導體系的升級速度。”
在宋忠平看來,真正在實戰中強有力的攔截方式是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粒子束、高能微波,比動能碰撞和近炸殺傷要好得多得多。“來襲彈頭的速度是每秒幾公里到十幾公里,在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面前就不算什麼了。”
目前,無論是陸基還是海基的反導體系,從地球表面發射,垂直上升到大氣層外打擊來襲彈頭,反應時間太長。宋忠平展望道,“如果在太空中低軌道部署定向能武器,就可以避免大氣層對激光能量的消減,來襲彈頭即使變軌,也很難躲過打擊。”
美國將中俄反導試驗歪曲為“反衛星”是何居心
將中俄中段反導試驗硬說成是“反衛星”試驗,這是美國媒體一貫以來的習慣動作。儘管美方承認中國在前幾次導彈攔截試驗中,攔截的是彈道導彈高速模擬彈頭,並非衛星,但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中,它們仍被當做是反衛星試驗。
美國導彈專家杰弗裡·劉易斯表示,中段反導攔截彈與反衛星導彈本質上是一樣的,區別僅在於,攔截低軌衛星的難度,要遠小於攔截同等高度以8倍音速飛行的洲際導彈。
“美國輿論將我國的試驗歸類為反衛星試驗,不能不說是一個聰明的宣傳技巧。雖然反導和反衛星都會影響戰略平衡,而且從能力上說就是一回事,但在輿論上,反導試驗追求的是防禦性的能力,而反衛星則是進攻性的舉動,還會製造軌道碎片威脅各國太空資產。”軍事科普作家張明表示,美國人不厭其煩地炒作中俄反衛星試驗,目的在於潛移默化的灌輸“中俄是麻煩製造者和秩序破壞者”的負面形象。
“明知現有反導系統在實戰中不靠譜,但美國人始終不斷燒錢、咬牙堅持,就是要以導彈防禦為名來發展完整的反衛星體系,這在輿論上更主動、阻力更小。”張明說,反過來炒作中俄“反衛星”概念,也是為美國自身的太空軍事化提供冠冕堂皇的藉口。
圖博館
“俄反導技術最大的劣勢在於攔截精度,所以不得不採取近炸引信、破片殺傷。”宋忠平解釋道,近炸彈頭會迸發出幾千片破片,雖然擊中目標彈頭的概率很高,但因為破片太輕,殺傷力有限,可能只會讓“皮糙肉厚”的目標彈頭“擦破點皮”,難以徹底摧毀。
因此,美國幾大主力反導系統——海軍的標準-3、陸軍的愛國者-3、GMD陸基中段防禦體係都採取KKV動能碰撞攔截,利用攔截器與彈頭的巨大相對速度形成的強大動能,徹底粉碎來襲彈頭,擊中就保證必殺。“高速飛行時搜尋、跟踪小小的目標彈頭並直接撞上去,這可比飛到目標彈頭附近十幾米處爆炸要難得多,對製導的精確和靈敏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宋忠平說。
面對中俄導彈美國GBI可謂力不從心
美國的GBI導彈,被認為是當前最先進的洲際導彈攔截武器,採用慣性和雷達、紅外制導方式,精準捕捉到目標,並進行動能碰撞。
根據GBI陸基攔截彈的公開參數,彈長16.8米,直徑1.27米,全重22.5噸,三級火箭脫離時攔截器進入太空速度超過每秒8公里,射高達到2000公里,有效射程6000公里!遠勝任何其它類型的防空導彈。
不過,目前GBI只部署了44枚,其中阿拉斯加40枚,加州4枚。“之所以沒有大量部署,是因為其效果不好,試驗攔截成功率僅有40%,很多技術難題沒有克服,還遠沒有成熟。”宋忠平透露,GBI攔截朝鮮的大浦洞導彈還好說,若要是想對付俄亞爾斯、中國東風-41這樣突防能力非常強悍的新洲際導彈,GBI完全是力不從心。
近地軌道的定向能武器才是洲際導彈真正的天敵“實際上,現有反導體系的實戰攔截成功率都不會很高。”宋忠平進一步解釋說,“反導試驗都是在理想狀態下,體系之間的銜接都沒有任何干擾,如果在持續強烈干擾的複雜電磁環境下,還有多少可靠性?”
另一方面,現在彈道導彈不斷發展先進突防手段——分導式多彈頭、誘餌釋放、機動變軌、彈頭加固、抗電磁輻射等,面對這樣的彈道導彈,現有反導體系更要讓人捏一把汗了。
圖博館
中段反導哪家強?專家:美對中國導彈力不從心 2015-12-10
當美國總統小布什2001年撕毀美蘇1972年簽署的反導條約,強力推進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企圖實現裡根時代星球大戰宏偉藍圖時,他或許不會料到,如今美國在反導這個曾獨霸天下的領域遭遇有力挑戰。
近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稱,俄羅斯11月18日首次成功進行了一次反衛星導彈試射,其最新A-235反導系統的機動發射車上的Nudol OKR導彈垂直發射後,擊中了大氣層外目標。
美媒還報導,11月1日中國進行了動能-3所謂反衛星導彈試驗。專家稱,事實上各種跡象表明,俄中這兩次試射其實是中段反導試驗——將敵方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外飛行彈道中段將其擊毀,是當下最高大上的反導攔截方式,全球只有美、俄、中三家有這個能力。
那麼,中段反導技術究竟有哪些門道?靠不靠譜?三大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水平如何?記者專門邀請錢報智庫、二炮專家宋忠平和軍事科普作家張明來為錢報讀者作“庖丁解牛”。
採用核爆與近炸殺傷 俄中段反導系統已落後
“對遠程和洲際導彈在彈道中段進行攔截,這樣可以防止來襲核彈頭的碎片落入本土,造成次生的放射性危害。”宋忠平告訴記者,冷戰期間蘇聯發展了A-35反導體系,採用核戰鬥部,在莫斯科周邊進行實戰部署。
美媒稱,A-235反導系統相當於美國GMD系統(採用GBI陸基攔截彈),用來對假想中飛向莫斯科的洲際導彈實施中段攔截,也可攻擊衛星。
以核爆炸去攔截導彈,殺傷成功率高,但會對本土產生巨大的放射性污染。因此在A-35基礎上,蘇聯發展了A-135,現在俄又發展了第三代的A-235,既可用核彈頭,也可以用常規彈頭,後者使用近炸引信來摧毀目標。
圖博館
而且在11月和中國進行反衛星測試時,美國也於11月1日進行了一次空前複雜的反導行動測試,展示多層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難道美國進行的這些實驗不會產生衛星碎片麼?
不僅如此,自由燈塔在一月前11月9日的報導《中國進行動能3反衛星武器測試領先美國》中就發布過一張圖表,圖表上顯示了中國近10年進行的前7次太空試驗(未統計今年11月的最新1次反衛星試驗),只有一次產生過軌道碎片。美國對中國的太空試驗產生軌道碎片的擔憂美國媒體已經自己回答了,現在僅僅過了一個月就發文點名中國太空活動產生碎片,顯然自己打臉。
而美國的太空護欄計劃可跟踪衛星碎片,跟踪衛星更是不在話下。在這個系統的監視下,世界其他國家的所有近地軌道航天器的位置等信息都被美國一手掌握。展示了美國對太空競爭的重視。人類的太空活動多少都會影響太空的環境,2015年2月3日,名義上屬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旗下的一顆軍用氣象衛星發生爆炸。美國空軍直到2月27日才予以證實。美國空軍對爆炸的解釋是衛星上供電系統的溫度超過峰值導致了爆炸,同時也產生了43件太空碎片。而此前美國的反衛星試驗產生了多少衛星碎片更是不為人知,美國對中俄太空試驗產生衛星碎片的指責顯然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
相關新聞
俄上月在中國試射反衛星導彈20天后試驗反導攔截彈
美媒稱中國反衛星武器獲進展對美國形成大威脅
美專家:中國動能3反衛星導彈美軍至今未能趕上
美稱中國在研太空炸藥反衛星武器對美威脅有限
美媒稱中國反衛星導彈用核彈頭低軌炸美國衛星
回應
黴國佬總是愛指著別人的鼻子說事,卻無視自己的鼻子又高又醜。
中國這幾次實驗是中段反導,而不是反衛星,這點美國人是十分清楚的,美國之所以裝糊塗稱之為反衛星實驗,是為了往中國頭上扣屎盆子,污衊中國製造太空垃圾,並貶低中國反導技術水平以愚弄美國人民。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2-10/1057846173.html
圖博館
美稱中國近10年進行8次反衛星試驗僅1次產生碎片2015-12-10 環球網
隨著太空技術的發展,世界上的航天大國近些年來都逐漸將探索的目光望向了太空。而人類太空活動的頻繁也會給太空帶來一定的太空垃圾,成為世界各航天大國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世界航天第一大國,航天活動最頻繁的國家之一,美國自然是有這種覺悟。然而美國人的覺悟卻不在自省,而是完全把目光盯在了中俄身上。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12月9日發表文章稱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司令在8日表示,擔心俄羅斯和中國的反衛星武器製造危險的空間碎片。
報導稱,美國空軍司令部約翰-海頓將軍在一個國會山俱樂部的活動結束後對記者表示,他擔心空間碎片帶來的任何潛在威脅,特別是中俄兩國最近在研發的動能反衛星武器。海頓曾是美國陸軍和空軍反衛星武器系統項目的一名工程師,他表示,空間碎片在太空中即使不會存在幾個世紀也會存在幾十年,而且完全無法避開。
文章稱,被摧毀的衛星會產生成千上萬的像砲彈一樣的碎片,這將給其他航天器帶來危險。美國太空司令部表示,2007年中國在反衛星武器測試中首次成功摧毀一顆自己的衛星,而這一行為在近地軌道產生了成千上萬的碎片,這將在未來20年內對700架太空飛船產生威脅。
當美國空軍用於跟踪地球軌道上的目標和碎片的太空柵欄系統在2019年再運作時,海頓表示在太空中可追踪的目標會增長10倍,超過20萬個。海頓表示,更多的反衛星武器帶來的碎片會使空間環境更加危險,這些碎片給太空活動帶來很大問題。從地球發射航天器到太空有窗口期,而在窗口期如果這些碎片在航天器要到達的軌道區域,那麼為了降低被碎片擊中的風險只能推遲發射等待下一個發射窗口期。而且對手也可以使用反衛星武器破壞美國軍事行動,美國的部隊現在都依賴著精確的GPS衛星信號來進行任務。
美國媒體的這篇文章以及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的言論都顯得義正言辭,然而眾所周知,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美國是最早開始研發的一方,早在1984 年,美國陸軍從太平洋賈林島試驗場發射了一枚導彈,成功地摧毀了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枚民兵洲際導彈。這一次試驗表明,美國已經具有在外層空間擊毀敵方間諜衛星的攻擊能力。而美國空軍擁有美國空軍擁有的“小型反衛星導彈”還可由F-15戰機發射,在15~21公里高空向太空中的目標衛星進行攻擊並用高速撞擊衛星,將其徹底摧毀。
圖博館
那麼,美國為什麼針對中國一邊發展不成熟的攔截彈一邊部署這些不成熟的攔截彈,又為什麼準備部署80枚後卻突然戛然而止?非常多的理由就不多說了,最大的理由就是中國的核武器系統和反導系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我們的核政策正在變化,這次國防白皮書就不再提中國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打核戰爭有幾種模式:
一、首先使用核武器攻擊;
二、預警發射核武器;
三、二次反擊使用核武器;
四、攔截核武器同時反擊。
基本就四種,其中最複雜的是二和四。中國現在走的就是第四種:攔截核武器同時反擊(從幾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看出)。可以預期,中國發展蜂巢式反多彈頭反導攔截系統CMOKV,短期目標是防禦周邊可能增加的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威脅,遠期目標是防禦洲際彈道導彈。
2008年奧巴馬上台後不久就否決了美國的“蜂巢式”反導計劃的預算,大約有300多億美元。美國科學家認為美國在反單彈頭的KKV上建樹不大,搞反多彈頭(MKV)是揠苗助長,沒學會走就想跑,結果讓奧巴馬給咔嚓了。
美國那麼先進,為什麼搞不出來蜂巢式反導,反而中國搞成了,這樣下去或者說假以時日中國豈不是能夠攔截美國的所有核彈頭?據說美俄下一步削減戰略武器談判,要將各自的洲際彈道導彈削減為350枚,那中國祇要再造400-500枚蜂巢式反導,美國就真的完蛋了。
也就是近幾天,美國傳出要搞新的蜂巢式反導攔截試驗研製計劃(MOKV),但是投入只有幾百萬美元,這點錢我估計也就能給美國的有關研製機構打掃衛生的大媽們一年的工資。美國現在真的就剩下練嘴了。
圖博館
逼瘋美國:近日國內一篇八股文透露中國驚天秘密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5-12-04
最近國內一篇八股文透露了一個驚天秘密,中國正在發展蜂巢式反導攔截系統,所謂蜂巢式反導攔截系統就是一個母彈頭(蜂巢)放出N多子彈頭(群蜂),攻擊對方的多彈頭。這篇文章提到的“紅旗”某型反導系統就是我們正在發展的蜂巢式反多彈頭反導系統,文中特別提到一次反導攔截兩個目標的成功和成功後科研人員的歡欣鼓舞,燃放可以買到的所有鞭炮。
反導系統示意圖
現在的多彈頭洲際導彈一般都是10枚左右的分彈頭,預算攔截彈就要造10000枚了?!簡單的說,可以攔截單彈頭的導彈攔截器叫KKV,可以攔截多彈頭的導彈攔截器叫MOKV。
過去,一枚攔截彈只能攔截一枚單彈頭導彈,如果對方是多彈頭分導再入大氣層式的多彈頭導彈,在過去就要用多枚攔截彈去攔截,這對攔截方在成本上的代價就太大了,假如對方的洲際導彈是1000枚呢?攔截方豈不是要造5000枚攔截彈!這是任何人任何國家的財政也無法承受的。
冷戰時期,美蘇瘋狂的各自發展了幾萬枚核彈頭和幾千枚洲際導彈以確保互相摧毀,冷戰結束後,雖然俄羅斯衰敗了,但是俄羅斯這個戰鬥的民族儘管困難重重,仍然保留了上千枚洲際導彈和上萬枚核彈頭。我們看到正是這樣的保留給予了俄羅斯長期的國家安全,如果沒有這些核武器做後盾,兩次車臣戰爭,打格魯吉亞,這次拿下克里米亞,美國和西方絕對不會放過俄羅斯。
那麼,美國為什麼還要不遺餘力的發展反導系統呢?
有一種說法,美國發展反導攔截系統,並且一邊發展一邊部署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反導系統,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核導彈少,美國感覺在可以預期的一段時間裡,美國有能力攔截中國少量的洲際彈道導彈。假設美國能用小的代價(比如少量反導系統的有效防禦)讓中國僅有的少量核武器失效,中國在中美實力的暗中較量中就必須做出讓步,這種較量會在實力碰撞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讓步會體現在多種方面,甚至方方面面,比如台海、金融戰、貿易戰等等,說白了這就是遏制。
圖博館
中美分別進行反導試驗時間相差4小時
美國導彈防禦局網站公佈,美國東部夏令時間2015-10-31晚11時03分(北京時間11月1日中午11時03分),美國海軍在威克島附近海域進行了一次反導試驗,試驗中驗證了宙斯盾系統和THAAD系統互相配合,同時進行防空反導作戰的能力(保羅瓊斯號驅逐艦發射標準3導彈實施攔截試驗但導彈未能擊中目標,最終由THAAD導彈補射命中)。美《大眾機械師》網站報導,網絡照片顯示,北京時間11月1日早晨7時前後,中國新疆庫爾勒附近出現異常天象,據推斷一次反導試驗,測試的可能是紅旗-19系統。中美這兩次反導試驗的時間相差僅4小時,這或許是一次巧合。而2013-1-27,中美也在同日進行了中段反導試驗。
從11月1日試射的種種跡像看,這次試驗可能是一次大氣上層末段反導攔截試驗,這是紅旗-19導彈重要性能之一,目前美國祇有計劃中研製的增程型THAAD性能接近紅旗-19,這一技術有助於提高攔截包括高超聲速滑翔器在內的來襲目標的能力。
回應
G2的風格,鬥而不破的籌碼!
在這一攔截水平上,中美是平等的,但有導彈數量和精確度,我認為美國導彈要強一些,但是我國的導彈突防能力要優於美國攔截系統
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漿糊滿腦的想像?
你的意思就是說反正無論如何中國不行!
我們在中段就成功了,美國在中段失敗在末端才成功…中國的WU-14十倍音速實驗成功,美國8倍音速實驗失敗…求世界老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人家前高官已經著書控訴兔子欺騙了美弟,說起來都是淚啊.
還有那些公知母豬,美國佬已經上夠了他們的當。今天說中國要崩潰,明天說中國要崩潰,結果美國都快崩潰了,中國還在可持續性崩潰中,預計還得再崩潰個幾十年……
我個人認為,中美屢次同時進行反導試驗,應該是給朝鮮看的,告訴它就算它核導彈研發出來,也未必能納入核鏈條綁住誰。
臥槽,腦洞太大了吧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5_11_03_339829.shtml
圖博館
除了以上兩條原因外,引進S-400系統還可以為國內防空導彈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的樣板。目前,我國也在發展自己的超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據外媒報導,中國正在發展一種採用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的超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射程與40N6導彈一樣,達到400公里,具備攻擊預警機的能力。
由於採用了沖壓發動機,導彈在飛行之中不需要掛載氧化劑,因此降低了發射重量,當然缺點就是導彈的機動性能較低(導彈設計領域認為以沖壓發動機的防空導彈其攻角被限制在15度以下),不適合攻擊高機動性目標,但考慮到這種導彈以預警機為目標,所以這個缺點還是可以接受的。
而未來如果國產的沖壓發動機超遠程防空導彈能夠被整合進055型驅逐艦之中,中國海軍甚至可以進一步威脅周邊預警機,使它們失去對我國東南沿海空情尤其是低空空情的監控,還可以讓055驅逐艦在艦載機掩護下,突擊敵航母艦載預警機,失去預警機,敵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當然,中國引進S-400防空導彈系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S-400是在S-300防空導彈PMU型的基礎上研發的,而中國已使用該系統多年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仿製和國產化防空體系的搭建,因此S-400被引進後,與系統兼容、快速掌握、吃透並國產化的難度都不大。
不過,凡事沒有十全十美,引進S-400系統也存在隱憂:S-400系統的40N6和9M96導彈目前尚未列入裝備。至於米波雷達和與40N6配套的超視距雷達也沒有下文。因此很難確保這些裝備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中國引進的S-400系統中。
目前俄軍裝備的S-400,其主要裝備與S-300PMU2系統相比並無重大變化,例如仍採用S-300PMU2的48N6E2、E3型導彈;自主搜索仍都用96L6E雷達,只是S-400用的96L6E雷達的陣列天線上端多了一小塊天線陣,估計是為了壓低波束,以改善雷達低空探測性能。
小編推測,S-400系統那些“失踪”的裝備,在S-400交付中國時很難完全出現在系統中,而需日後配齊,甚至中國自行解決,而自行解決也是中國對武器裝備的一貫追求。畢竟買來的餡餅好不好吃要看賣家,完全合口味的只能是自己做的,而天上則是不掉餡餅的。本期出鞘就到這,我們明天見。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8716.html#p=1
圖博館
然而事實上40N6這種射程400公里的導彈並不是很多媒體所說的那樣主要用來對付戰鬥機。因為導彈能否擊中目標除了射程之外,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那就是雷達視距,雖然主動雷達製導導彈號稱發射後不用管,但在其末制導雷達開機之前,還是要接收制導雷達發送的目標數據調整飛行航跡。
現代雷達工作在微波波段,傳播近乎直線,而地面防空雷達高度約等於0,所以根據雷達視距公式,可以推出已知距離內目標的高度。按照公式,如果防空導彈想射擊400公里外的目標,那麼目標的高度大致要在9000米以上,如果低於這個高度,就會因雷達無法探測目標讓導彈失的。
不過戰場上偏有一種目標既需要長時間在高空飛行又機動性很差(簡直活靶),而且它對於空戰體系乃至整個戰場體係來說至關重要,那就是預警機。如果能有武器威脅到預警機,將其擊落或是讓其離開執勤陣位,都會顯著降低對方空戰體系乃至整個戰場體系的作戰能力。
預警機是各國重點保護目標,作戰的時候其周圍有許多護航戰鬥機,所以直接突襲預警機比較困難,而防空導彈RCS(雷達散射截面積)較小,速度快,比較難以攔截,因此各國都在發展40N6這種射程400公里的遠程防空導彈,以便擴大攻擊範圍,尤其是具備打擊預警機的能力。
我國引進的S-400如果配備40N6導彈,就可以提高我軍對敵預警機的打擊能力,從整體上削弱其戰場體系的作戰能力,舉例來說,40N6導彈在我國東南沿海就可以威懾侵入我國釣魚島上空的日自衛隊E-2C預警機,迫使其將執勤陣位後撤,進而提高我國東南沿海海空軍戰機行動的靈活性。
此外,對於同樣活躍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台灣當局所裝備的E-2K預警機,盤旋於中印邊境的印度A-50EHI、EMB-145I預警機來說,S-400所配備的40N6導彈都是巨大的威脅。從另一個角度說,裝備S-400系統的解放軍,有能力將敵對方的預警機從台灣島甚至新德里的上空驅趕出去。
加快部隊換裝進度,彌補自身產能不足。從目前來看,我國在防空導彈系統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紅旗-9的服役和參與海外競標表明我國已經掌握了第三代防空導彈的技術。
與此同時,尷尬的現實也擺在面前。目前我軍部分防空部隊仍舊配備紅旗-2這樣的老式防空導彈系統,幾個重要城市(包括北京,北京的西北線防空至今仍依靠紅旗2導彈)也是如此。隨著周邊國家和地區作戰飛機性能的提高,這些老式防空導彈越來越處於一種可有可無的地位,急需換裝。
圖博館
中國引進S400防空系統的意義
據俄媒體2015-10-27報導,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安納托利o伊賽金向記者表示,該公司將按期向中國供應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作為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首個簽約海外買家,該系統的引進對中國的國防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本期出鞘,小編就和您聊聊這一話題。
S-400防空導彈系統是繼S-300之後,中國從俄採購的又一種遠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按俄方說法,S-400是其第一種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而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與第三代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前者能夠使用一個指控系統來發射不同導彈對付不同目標,而後者是使用一種導彈來對付不同目標。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代戰爭空中目標的種類增多,以一種防空導彈對付所有目標的缺陷就逐漸暴露出來,以一枚中遠程防空導彈攔載數千萬美元的現代作戰飛機當然合算,但是如果攔截一個廉價的無人機效費比顯然相低,所以新一代防空導彈需要配備不同的防空導彈來打擊不同的目標。
根據相關資料,S-400防空導彈系統配有不同的導彈,用於打擊不同目標,S-400能夠發射的導彈包括:40N6遠程防空導彈,最大射程400公里;48N6DM中遠程防空導彈,最大射程250公里;此外它還可以使用S-300PMU-2防空導彈系統的48N6E2/E3防空導彈,射程可以達200-250公里左右。
S-400比較引人矚目的是9M96E/E2系列導彈,這個系列導彈就是根據“統一模塊基礎上形成不同戰術用途的防空導彈的系列”的設計思想而研製的,兩種導彈均採用同樣的慣導加無線電指令加末段主動雷達製導系統,也都採用了氣動力加側推火箭的控制方式,可以得到較大的機動過載。
9M96E的導彈長度為4.3米,而9M96E2的長度為5.2米,因此前者的射程為40公里,負責對付中近程目標,而9M96E2的射程可以達到120公里,負責對付中遠程目標,由於採用新技術,9M96E/E2導彈的重量不大,前者的重量為330公斤,後者為420公斤,大大提高了發射系統的配備數量。
好了,略顯枯燥的擺數據階段完成,下面開始理論聯繫實際,看看使用這些導彈的S-400在中國服役後,具體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S-400系統的眾多導彈中,射程400公里的40N6遠程防空導彈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目前國內媒體對S-400系統的溢美之詞,多數是因它而來。
圖博館
深度:解析中國東風16導彈可破美第一島鏈重要目標2014-9-29 觀察者網
東風-16的發射車有5對輪子。不是東風-11的4對,也不是東風-26的6對,而是與東風-21相同的5對。也就是說,東風-16導彈和發射筒中的東風-21導彈重量基本相當。
東風-16射程1200公里。而東風-21導彈射程可達2100公里,東風-21A戰鬥部重量為300公斤(核彈頭)。彈頭重量每減少1千克,射程增加1公里,東風-16戰鬥部應是1.5噸以上。
除了早期的東風1-6系列導彈外,後來的東風導彈都用兩位數編號,第一位數表示導彈級數,第二位是序號。比如東風-41就是有4級火箭,而東風-21是兩級火箭。也就是說,東風-16是一個單級火箭。
結合上述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推測東風-16的基本特點。第一,射程能從我國沿海地區打到第一島鏈的大部分目標,且有精確制導能力;第二,有一個重達1.5噸的戰鬥部,且採用變質心機動方式,而不是氣動翼面控制。也就是說,它在再入大氣層向目標俯衝時速度可以極高。如果採用鎢合金頭殼的穿甲戰鬥部,將可以輕鬆擊穿任何鋼筋混凝土掩體,或許只有花崗岩山體這類的目標還難以直接穿透。
簡單的說,東風-16是一種具備精確打擊第一島鏈之內大部分堅固點狀目標能力的大威力導彈。
中國的東風-16所承擔的,正是與美國隱身飛機一樣的“踹門”和“碉堡殺手”兩大任務。兩者的區別只是一個是鬼鬼祟祟的隱身人,另一個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凌波微步。
東風-16的打擊目標,可以包括第一島鏈上所有的防空指揮節點,戰役級指揮部、通訊中樞……一旦這些目標癱瘓,敵人防禦的“大門”也就應聲轟然倒下了,我軍各種戰術飛機就可以一擁而上,完成打擊任務。隨後,東風-16就可以開始對敵人的加固目標進行定點打擊。 1.5噸的戰鬥部若是換上子母彈,將足以把正在集結或者行軍狀態的部隊徹底炸跨在路上。
可以說,東風-16就是冷戰時期設想的完美的戰役戰術中短程導彈。而東風-21以前的任務是向蘇聯遠東地區城市發射核武器,而今則是主要承擔反艦任務。兩者並無互相取代關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29/1106803624.html
圖博館
大閱兵第三代地面反導系統全家福首次亮相
在9.3勝利日閱兵中,由我國自主設計的高、中、低地面防空反導裝備將組成兩個地空導彈方隊,代表空軍地面防空兵部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深度:淺析我東風41洲際導彈可攜帶多個滑翔彈頭
從網絡圖片分析,東風-41的直徑比東風-31A略大更長。東風-41的射程,有12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說法。
此外,與東風-31A相比,東風41的另一個重要改進可能是命中精度。東風-31A的命中精度為300米左右。相比之下,美國“民兵3”的命中精度可達120米以下。
目前世界上在積極研製新洲際導彈的國家,還有俄羅斯。俄目前研製的兩種新型洲際導彈一種是“亞爾斯”,這是一種在原“白楊M”基礎上改裝新型第三級火箭,並改進突防系統的新型導彈。另一種則是RS-26“邊界”,它可能是通過高超音速滑翔器大幅度延長射程的一種小型洲際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04/1444793768.html
俄稱中國東風31B導彈可做蛇形運動美軍無法攔截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2015-4-6宣稱,俄專家猜測,儘管外界對“東風-31B”了解甚少,但它的性能可能與俄“白楊”導彈相似,後者從發射到起飛進入彈道拋物線只需5分鐘。如此短的時間內,美國偵察衛星難以發現。另外,由於這種導彈在飛行時會進行蛇形運動,因此難以確定準確位置,無法對其進行攔截。
美媒:中國東風26導彈可打關島防禦系統難攔截2014-9-15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時報》2014-9-12稱,東風-26C能打到關島,以美國 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將難以對付。因此應該推動升級導彈攔截系統。
圖博館
深度:中國戰略預警雷達僅三國可造可干擾美國鋪路爪2015-8-19 新浪軍事
中國版鋪路爪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現身東北(圖)
1、對敵方來襲戰機、巡航導彈的進行提前預警和打擊;
戰略預警雷達最重要的優點是,能從電離層到海平面,全高度地探測空中飛機、導彈和海面各種艦船等目標,探測距離遠達3500公里以上,同時跟踪100~200個目標。具有抗低空突防、抗隱身飛行器、抗反輻射導彈等眾多優點,能使國土防空預警時間提高到小時級別以上。
2、是對掃描區內來襲的陸基洲際導彈預警,提供導彈發射點、彈著點的瞬時位置和速度數;
3、成為電子對抗的重要手段,干擾對方的遠程戰略預警雷達;
可同時具備探測、電子戰、通信的多種能力,相較於台灣引進美國70年代水平的鋪路爪,中國戰略預警雷達的設計更加註重干擾與抗干擾能力,大陸福建的雷達已經干擾了台灣鋪路爪雷達。當然台灣可以通過使用更複雜的雷達脈衝信號來避免此類干擾,但是大陸部署的電子情報系統將可以跟踪鋪路爪雷達的信號特徵,使之無法擺脫干擾。
4、是支援空間探測系統,探測並顯示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和速度;
相關新聞
官媒曝光:中國6年前已有與美F22同水平機載雷達
英稱中國反隱無人機攜一特殊雷達 可遠距離發現F22
中國紅旗9導彈可增加反隱雷達 報價僅為俄一半
中國海軍兩艦關雷達:靠聲納定位近百公里外艦艇
回應
我把認美國干爹的想說的話先總結一下:1,不吹牛逼行嗎?2,山寨貨,就不會點原創3,敢用嗎?4,窮兵黷武,多少人還吃不飽飯。歡迎補充
解放軍電子戰部隊罕見曝光把預警機打得脫網(圖)2015-8-19 中國新聞網
盛夏大漠,1600公里跨越敵情不間斷、連續72小時超極限、全時域全要素的紅藍對抗正激烈打響。電磁環境全覆蓋,電磁對抗全時段……成空某團操控無形電磁利劍,使敵預警機、戰鬥機全部脫網斷鍊,指揮所通信不暢。這是北京軍區某防空旅近10年來參與的規格最高、考驗最大、最貼近實戰的軍事活動,超過95%的兵力和幾乎所有型號的武器裝備以及至少20項戰法都將在這次對抗中得到全面檢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19/1001837357.html
圖博館
中國版鋪路爪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現身東北(圖)2015-8-7 觀察者網
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側視圖
早前曝光的我國某新型戰略預警雷達,雷達陣面近似,不同之處是該款可以旋轉
美軍AN FPS-132鋪路爪,我國新型戰略預警雷達與其非常相似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組網友去年拍攝的照片。這組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目前,尚不清楚這款雷達的性能如何,但是從外觀來看,非常類似美國“鋪路爪”雷達。
照片當中的深空探測天線表明,該雷達位於黑龍江省某航天測控站附近。早前,在新疆、福建等地都有同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被網友拍攝到。照片EXIF信息顯示,該組拍攝於去年5月2日早晨。
曾經擔負我國超遠程預警任務的是7010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3000公里。1976年7010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建成後,多次完成導彈、衛星觀測任務。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7010型已經不能滿足我國航天發射和導彈預警的需求。近年來,中國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北先後建設了一系列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構成我國戰略預警和反導系統,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反導系統。
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主要擔任我國未來遠程防空、反導、空間目標監測等任務。據外媒猜測,中國新型陸基預警雷達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相當。外媒推測,其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
回應
令人好笑,前幾天還有大名鼎鼎的流浪恆星在網噴,中國沒有大型預警雷達。
俄羅斯的反導系統主要以S300,鎧甲,少量的S400組成,據說具有標準三反導能力的S500還沒研製成功,幾年前,普京下令激活前蘇聯的A135反導系統,但這還是一種大氣層內攔截器,只不過是核彈頭而已。而中國的反導系統由進口的數十個營S300,紅旗九,以及名目繁多的近程導彈,以及據說類似美國中段攔截器和標準三的紅旗19,26等,單單從中段反導來說,中國卻以超過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07/1602836654.html
圖博館
士官學校激光專家研製特殊紅外窗口 令反導攔截彈速度提高30%
2010-1-11紅旗-19首次成功進行中段反導試驗
美國THAAD導彈頭部的紅外窗口
我國小型激光器,可有效擊落各類低慢小目標,例如無人機
啪啪啪3個激光脈衝,30米距離上3mm的鋼板瞬間被擊穿!
中新網2015-7-28 文章,介紹我國武漢軍械士官學校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程勇在科研領域的先進事蹟,這位專家先後研製出了免調試激光器、激光沉積類金剛石膜和互注入相干合成等重要技術難題。
上述三個成果中,最為重大的就是激光沉積類金剛石膜技術,這一技術讓我國一種新型導彈提高速度30%。
據報導,紅旗-19是一種類似美國尚在研製中的“增程型THAAD”導彈的新型反導攔截彈,它能夠對大氣層內外的來襲目標進行攔截,利用導彈頭部的紅外系統可以發現來襲的目標並實施攔截,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進行成功試驗的唯一一種能夠擊落來襲高超音速滑翔器的導彈系統。
阿楨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為何中國的彈道導彈最近很火紅?一下子炒作了短/中/遠程三種:
2014-4-22巴基斯坦公佈射程300公里可攜帶核彈的哈特夫-3導彈(東風-11出口版)
2014-4-29沙特閱兵30年來首次展示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美國:沒攜帶核彈)
2014-5-1解放軍報微博首次公開射程超1萬公里的東風-31A洲際導彈
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習慣了就好,還是來溫【圖博館】之故:
094與巨浪2之謎 4曾云: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潛艇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
中國SR-5火箭炮世界最高水準?5亦云:解放軍SR-5遠程火箭炮山寨自美軍M270A1。
山寨?創新性模仿!SR-5是整合小國常用的122與300毫米口徑兩種火箭彈,而美軍M270和M142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玩的是大國的火箭炮飛彈化之整合。
那中國還可更創新性模仿些,再將400毫米的WS-2D火箭炮和B-611M、M20、SY400等戰術導彈,都整合起來!
相關新聞
簡氏:032潛艇裝載巨浪-2可打擊全美 能秘密滲透2013-08-01人民網
陸10日內連射2發洲際飛彈:2013-12-13發射東風-41,22日於渤海由094試射巨浪-2,覆蓋美國全境 增加美軍反導攔截難度
新浪軍事2014-1-3中國碳纖維材料技術獲突破可用于先進戰機和東風-41/巨浪2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美上將評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大校: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打航母提供技術可能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851335
阿楨
中FK-1000仿自俄96K6-S1?
《簡氏防務週刊》憑啥說「中國的FK-1000新防空系統仿自俄軍96K6-S1炮彈合一防空系統」?
憑啥啊?憑它倆都有8×8輪式越野車、12枚地對空導彈、單管機關炮。而且仿的更差,機關炮由30毫米變23毫米!
果然如前評<中國防空武器虎頭蛇尾?>1對詹氏磚家之評:不只兩岸多軍事磚家2,全球的學者專家教授、若不依理性專業事實評論、多會變邪者磚家叫獸,尤其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中共的話3、解放軍武器甚至中國產品全成了山寨貨!
所言極是!二者射程均達廿公里、能對抗AH-64E直升機4,但FK-1000是整合式箱型、96K6-S1是分離式圓桶!至於機關炮的口徑與防空/反彈能力之關係不大(美國密集陣才20毫米),重要的是防空導彈能在敵導彈射程外將載具打下,等敵彈逼近、單管機關炮已沒多大作用、除非將多管機關炮升級到能反彈的C-RAM系統5!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259572
阿楨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那就是山寨沒好貨,不只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也搞的俄國很不爽、不再售中S-400,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啥山寨?是創新性模仿!紅旗9除了射程比S-300短些、防空和反導皆勝S-300,在競標實測中9發9中,連紫苑30、愛3都不如。就憑這點國際宣傳,土買不買中都贏了,而非糞青所噴、中自作賤且被人耍。
土被美人逼才會重新競標,美人常因妬而棒打鴛鴦,遠的不說,以色列與中國的預警機、美軍與法國加油機的採購案,便被美人政治掉了,相容性只是藉口,北約成員也有用S-300等俄國武器系統,更何況的出口武器如紅旗9之FD-2000早就依北約規格而設計生產。
至於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不難追上S-400/ S-500的4/5百公里。
故本文不再糾纏買不買,而析判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16861
版主回應
我國在境內成功進行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2014-7-24國防部網站
自動播放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成功(來源:CCTV《24小時》)
資料圖: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示意圖
被認為是2013年1月27日中國境內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圖片。
根據相關資料,2010年1月11日,中國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當時,有分析認為,此舉暗示我國已初步掌握反彈道導彈技術。2013年1月27日,中國再次在境內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戰略防禦武器和戰略進攻武器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一旦需要,戰略防禦武器可以立即轉入戰略進攻狀態,並成為重要的戰略威脅力量。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中國已經三次成功進行反導試驗,標誌著包括資訊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人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和美國的愛國者PAC-3系統以及俄羅斯的S-400導彈系統相提並論,這誤導了試驗本身所隱含的重大意義。做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其技術難度要遠大于愛國者PAC-3之類的末段攔截系統,中段導彈攔截首先需要克服大氣層外惡劣的工況條件,必須具備動能攔截器(KKV)、精確探測跟蹤與末制導技術、空間作戰平臺總體技術與平臺戰時測控技術等等一系列當今導彈和空間作戰武器的前沿科技。而目前能夠具備如此強大技術能力的國家僅有美、中兩家。目前,與中國中段反導試驗處在同一技術水平線上的相應陸基系統僅有美國的GMD系統。
意義:我反導實驗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
分析人士認為,在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一旦需要,戰略防禦武器可立即轉入戰略進攻狀態。中國打造中段反導能力的戰略意義絕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這標誌著包括資訊處理、偵查預警、攔截武器、武器傳輸、制導精度和反應速度在內的反導技術達到新階段。
為何說中段反導攔截需要強大技術能力?
彈道導彈從發射到進入中段飛行的時間很短,如果想要在中段攔截,就要盡可能提前發現對方發射的導彈,同時要在其上方進行跟蹤、計算飛行彈道,這樣才能計算出最佳攔截點,緊接著將中段攔截彈發射到攔截點位置,釋放攔截彈頭。這樣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攔截過程。
回應
如果導彈不斷的在變軌變速還能攔住嗎??
不會的,不斷地變軌 變速,燃料消耗是相當大的,幾次變軌之後能不能飛到地方就是問題了。變速頂多就是加速了,減速只能是提前掉下來,速度過大高度會增加,這樣留給防守方的時間就增加了,可能只有幾秒的事,但是就這幾秒就可以改變命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7-24/0740791851.html
阿楨
094與巨浪2之謎
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3.反倒是中國網上的磚家和糞青,不相信巨浪2已成功試射。
4.根據不成文的“公開一代,裝備一代,建造一代,預研一代”,中國海軍公開退役第一代091/092核潛艇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釋為第二代093/094核潛艇已經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那麼中國的核潛艇水準和戰鬥力到底達到怎樣的水準呢?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42172
版主回應
新浪軍事編者注:4月23日印度方面先是宣佈Akash防空導彈試驗成功,第二天就承認其實試驗失敗了。4月27日宣佈新型反導彈PDV試驗成功,第二天就承認其實只是“部分成功”,最關鍵的導彈攔截根本就沒發生。
《印度教徒報》4月28日的一篇報導給出了此次試驗的一些細節:靶彈是當地時間9:07從孟加拉灣的海上發射的,用於模擬一枚射程超過2000 km的導彈。攔截彈PDV於兩分半後發射,導彈出大氣層外後整流罩分離,紅外導引頭探測到彈頭目標,並在120 km高度處進行了“攔截”。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實際上並沒有發生真正的攔截。根據DRDO的解釋,此次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首次使用的紅外導引頭的探測和跟蹤性能,而攔截彈內的彈頭沒有引爆。
客觀的說,此次試驗創造了印度的很多“第一”。首次使用兩級固體助推,縮短了反導彈的反應時間;首次在反導彈上使用了整流罩,並在大氣層外成功分離;首次 使用紅外導引頭,並探測到目標;反導彈的飛行高度和飛行距離也是歷次試驗中最遠的。從這些方面來說,與此前的PAD反導彈相比都是有進步的。
資料圖: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27日在東部奧里薩邦的惠勒島成功進行了一次遠端彈道導彈攔截試驗。
從PDV的設計上來說,與以色列的“箭-2”反導彈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兩級固體助推,都是主動雷達+紅外成像雙模式導引頭。區別是,“箭-2”是用於 大氣層內高層反導的,而PDV是在大氣層外攔截,因此沒有“箭-2”二級末端的氣動舵。鑒於印度與以色列有很密切的軍事技術合作關係,在對付伊斯蘭國家的 導彈上也有共同需求,印度很可能得到了來自以色列的技術援助。本文開頭提到的Akash地對空導彈是印度從蘇聯SA-6導彈仿製的,但是從1974年開始仿製了30多年也沒成功,直到2007以色列開始介入,短短幾年專案就取得很大進展,2012年開始交付印度軍方。印度在PAD的研製中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幫助,所用的反導預警跟蹤雷達“劍魚”就來自以色列“箭-2”系統的“綠松”L波段相控陣雷達。
本次試驗最大的看點是採用了主動雷達/紅外成像雙模導引頭。高性能的紅外成像器件和彈載主動雷達都是只有極少數國家才掌握的技術,以色列“箭-2”的紅外 成像導引頭是Raytheon提供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來自Lockheed Martin,而以色列的電子工業水準遠比印度高,所以印度的紅外導引頭得到了外國的技術援助。PDV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很可能繼承自PAD,而PAD 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是俄羅斯提供的技術。沒有這些技術援助,印度的反導是根本搞不起來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5-04/1124777330.html
阿楨
中日火箭發射技術對比 長征五號讓日本汗顏 2013-07-26
中國宣佈已經成功測試了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5號”的發動機,這一新型火箭將幫助中國的太空探索達到新的高度。
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以來,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走過從常規推進到低溫推進、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載荷到發射飛船的技術歷程,具備發射各種軌道空間飛行器的能力,並在可靠性、安全性、發射成功率、入軌精度等方面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2006年以來,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完成67次發射任務,把79個航天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運載火箭的可靠性顯著增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進一步完善。新一代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長征5號的研製成功,將為中國實現千噸推力的運載火箭,趕超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重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在此基礎上,推力3000噸,運載能力百噸以上的重型火箭長征6號的研製工作也接近尾聲,屆時,中國講當之無愧的成為運載火箭世界老大。
目前網路有很多觀點認為,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落後美國和西歐,尤其是比不過日本的H2,日本H2B火箭升空後,更讓很多人直歎息日本火箭技術已經全面超過了中國航太技術。其實,這一認同很無知,H2B代表了目前日本最高技術。H2A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是其最大發射能力為3.7噸的,H2B火箭的近地發射為19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是8噸,H2發射成功率為94.4%。
再看看咱中國的,長征系列總共發射76次,失敗4次,成功率94.7%;長征3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發射能力為5.4噸,長征4號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特別是其發射成功率為100%。長征5號火箭的近地發射為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為12噸;長征6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將超過14噸。
事實上,火箭系列小日本搞來搞去就只有2種火箭,中國可以根據各種衛星參數不同隨便選擇,光是長征5號就有3種直徑可選。至於成功率就不用再對比了,連小日本的乾爹都不敢提。至於全球飛船測控網就更別提了,不要說蛋蛋被乾爹捏著不敢搞,就是放手小日本也沒有這個系統整合技術,等中國長征6號、7號、8號出來,小日本還能拿什麼來跟中國比?搞個10米直徑的H2C?先老實把H2B的成功率提上來再說吧。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14208-1-1.html
版主回應
深度:印度反導試驗折射其獨特軍工發展特色之路2014-5-4觀察者網
本周,印度高調宣佈進行了本國第一次大氣層外反導試驗。印度媒體將這次成功視作趕超中國的重要一步。可是幾乎所有的軍事專家都指出,與使用動能撞擊攔截器、向量推力機動的中美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相比,印度帶有大彈翼、使用破片殺傷的導彈防禦系統只能是第一代。
印度是一個常常讓世界“震驚”的國家。1962年被中國在邊境上痛打,擊破了印度人“不依賴軍事力量成為世界大國”的天真夢幻後,至今他們仍樣樣與中國攀比,在軍事科技上自不例外。不論中國研製出什麼東西,印度的第一想法就是:“中國能搞出來,我們也一定能。”
資料圖:印度此次試射的PDV導彈,其彈頭側面有一個紅外視窗,類似THAAD導彈
客觀地看,印度的自主軍工建設之路一度還是務實而有成效的。上世紀50-70年代,憑藉從蘇聯、英國獲得的技術專利,印度製造了一批符合當時印度需要、又有一定先進性的武器裝備。但20世紀80年代搗鼓出一系列“白象”武器之後,印度自主軍事技術發展就好像開始在虛妄主義的大道上高歌猛進了。
印度走向虛妄主義究竟源起何時難以具體考證,但大致就是與其80年代到90年代的“印度奇跡”同期,似乎與其憑藉外包服務業在經濟上取得重大成就有關。此前有人曾形容印度經理人的特色就是善於製作“看起來很美”的各種圖表和趨勢圖,這種習慣顯然不僅限於商業領域。
資料圖:在防空導彈領域,印度迄今還在著力於研製基於俄制SA-6導彈的“阿卡什”導彈,其反導導彈技術能夠取得多大的突破呢?
通過一些“老故事”,我們不難瞭解反導系統研製的難度到底有多高。
1956年,蘇聯開始研製“橡皮套鞋”A-35反導系統,用於攔截飛向莫斯科的洲際導彈。雖然1964年蘇聯就開始部署首套A-35系統,但直到1972年才完成系統測試,開始作戰部署。而這套系統“完全投入使用”更是1995年的事情了。因為精度不足,該系統原使用核彈頭來攔截核導彈,可謂“殺敵一千、自損九百”。蘇聯解體後,後繼乏力的俄羅斯徹底放棄了先進反導系統的研製,開始在S300防空導彈上整合反導功能以求自我安慰。
資料圖:印度擅長製作ppt文檔,圖中展示的是印度反導系統的遠景規劃。但仍可看出,印度反導系統的核心是基於以色列的“綠松”雷達
資料圖:俄羅斯A-35反導導彈,這種巨大的導彈搭載有300-500萬噸核彈頭,可謂“殺敵一千,”
美國的早期反導系統的嘗試與A-35相比也不遑多讓,其在“哨兵”和“衛兵”計畫下研製了多種型號的反導導彈,其中的“衛兵”計畫從60年代開始開展,1975年首次部署。最終研製了同樣以核制核的 “衝刺”反導導彈。最終,因為“衛兵”計畫未能達到設計目標,原計劃興建的多個基地最終被削減到只剩一個。美國後來又斥鉅資研製新一代的多種反導導彈,直到在21世紀初才開始有限部署。
中國也曾在60年代開始研究洲際導彈中段反導技術,代號640工程。技術上極為超前,研製了反導導彈系統、反導大炮系統和反導鐳射系統三種攔截手段。其中最接近成功的是“反擊1號”,該彈外形與美國“衝刺”基本類似,曾多次進行飛行試驗,1980年停止研製。而中國新一代反導攔截系統的再次試驗和初步成果,已經是進入21世紀的事情了。
資料圖:中國“反擊1號”反導導彈,其外形與美國“衝刺”基本相似,都是以儘量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取得極高的加速度,A-35也與之類似,呈現出“前小後大”的外形特徵
資料圖:印度PDV反導彈卻是與地地導彈相似的彈體,“前後一般粗”,能有多高的加速度實在是很難樂觀
上世紀60-70年代的第一代反導系統在技術原理上遠不成熟,指望這種武器攔截彈道導彈的若干嘗試幾乎都不成功。印度第一代反導系統雖然在小型化上比中美蘇要領先不少——印度進口了全套以色列產的預警和制導雷達,但它的未來也沒什麼可多說的。如果印度真能用這種導彈形成有效的反導攔截戰鬥力——中美俄都會向印度彎腰鞠躬的,因為這實在是太神奇了。(作者署名:獨立軍事評論員 施洋 席亞洲)
阿楨
中國2013-5-13疑似用DN-2導彈進行第三次反衛星試驗
中國中科院科學探測高空火箭 誤傳反衛星導彈試射
美軍監測中國探空火箭 稱其可搭載反衛星武器
台雲峰中程飛彈 明年量產部署
雲峰摧毀力較高 雄二E較準
中國北斗系統覆蓋東南亞 三個國家已採用
中國新型衛星導航接收機可接中美俄三國衛星信號
中國北斗在巴基斯坦建地面站 能為巡航導彈制導
日擬啟用新型衛星定位系統 誤差為美GPS千分之一
美稱中國研CSA9防空導彈能攔500公里內彈道導彈
俄媒披露中國有近120個防空導彈營反導能力強大
助陸爭釣島 俄售S-400飛彈 各取所需 更給美日壓力
俄研製出新型水底彈道導彈 可在海底打擊敵目標
美陸基中段導彈攔截試驗失敗 已連續3次打不中,16次攔截試驗,但只成功了8次,上一次成功攔截還是在2008年(回應:有些國家在試驗的時候總是失敗,但在實戰中未必會失敗,有些國家在試驗中總是百發百中,但在實戰中未必能打中。因為有些國家報喜不報憂,有些國家報憂不報喜。 國家有你就是最大的悲哀,這叫報憂 傻你媽蛋,這種實驗能偷偷進行的嗎?滿天的都是眼睛.回家把腦子帶上再說話。 中國前段時間剛做的不就是中段嗎?您忘了? 攔截根本就不可能的,都是理論和想法而已,現在的實驗都是拿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當然還有一定的攔截概率,如果是別人的導彈,人家的技術參數,各項指標你都不可能掌握,怎麼攔截 就算攔截概率90%,那漏網之魚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美國人攔截失敗,中國某些線民不管看見什麼新聞,就知道使勁地噴自己的國家! 最後又會賴在中國頭上,說中國干擾了跟蹤定位衛星 這是美國佬的伎倆,向外蒙蔽別人,向內要求增加軍費。)
印度稱3年就能造出堪比東風31的洲際導彈(回應:都別笑了,三哥家導彈攔截難度可是世界最高,因為發射出去後他自己都不知道去哪了 阿三三年趕英,五年超美,十年稱霸地球,二十年統一銀河,五十年佔領宇宙 中國在國防研發方面是只做不說好不好,在性能沒成熟之前中國一樣不會主動公佈的,在國防方面中國最低調的了,阿三隻會讓人笑 阿三如果將現有導彈抹點印度神油,射程超過一萬公理以上呢 阿三被中國打怕了,有中國恐懼症 只要是中國的就是不好的,某些人的心理就是這樣了 那印度早就是發達國家了,別忘了79年中國的人均收入還遠遠不如印度)
詳參【圖博館】:海龜與烏龜 中國導彈防禦
版主回應
俄火箭搭三顆導航衛星淩空爆炸場面慘2013-07-02 環球網
據俄新社2013年7月2日報導,當天上午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在點火升空後發生偏轉並爆炸解體。據悉,這枚運載火箭搭載的是三顆“格洛納斯-M”導航衛星。該運載火箭內裝有500噸燃料,而爆炸會致使燃料中的液體推進劑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有毒物質侵害周圍大氣層及土壤,因此,爆炸發生後,當地有關部門立即開展了清理工作。
回應
毛子損失慘重啊,失敗太頻繁了,好好查出問題。
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實驗變經驗。俄羅斯人是偉大的,我們應該尊敬他們。
俄羅斯真是航太強國?怎老發生不該發生的災難了呢?
看來,羅老號那次升不上去的原因找到了。。。
毛熊應該趕快鼓動南棒第四次發射羅老號,毛熊可以免費試驗新火箭,南棒可以獲得自豪感,雙贏啊。
和中國做個交易——中國把成熟的火箭技術轉讓給毛子,毛子把成熟的飛機發動機技術轉讓給中國
看來下次老毛子要發射衛星,可以使用中國的火箭,我們可以打折的。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3-07/4083187.html
阿楨
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5年前後發射2013-6-27解放軍報
在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有關情況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對外透露,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計畫在2015年前後進行發射。
談及第一階段載人飛行任務取得的主要突破,王兆耀概括為“五加四”。“五”是進行了“天宮”“神七”“神八”“神九”“神十”五次發射。“四”是四個突破:突破了以氣閘艙、艙外航太服為標誌的出艙關鍵技術;突破了手控交會對接和自動交會對接技術;基本掌握了飛船和目標飛行器對接起來的組合體的控制和運營技術;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太空人在軌駐留保障技術體系。
王兆耀說,在應用上,我們利用這幾次飛行試驗,開展了大量的空間對地遙感、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探測這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還進行了飛船繞飛、在軌維修、再生生保等一系列技術試驗。
王兆耀說,與其同步進行的載人空間站工程也在按計劃順利推進,計畫在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性核心艙,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建造。在此期間,根據需要發射一系列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向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提供物資補給和成員往返。
中國新一代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3年內首飛2013-6-27解放軍報
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即將進入空間站時代。隨著空間站的建設和未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發展,我國現役運載火箭的能力和任務適應性已經不能滿足任務的需要,需要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介紹說,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在研的最大運載能力的運載火箭,將主要用於滿足載人空間站等的發射需求,具備近地軌道20噸以上的運載能力。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在載人空間站工程中承擔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具備近地軌道約13噸的運載能力。
據悉,兩型運載火箭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研製成功後將主要在海南發射場執行相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目前處在初樣研製階段,整體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首飛。
相關新聞
神十返陸 天宮一號功成身退
國際專家:中國航太發展迅速
外媒:中國航天趕超美俄或比預期早
中國神舟之旅 航太產業強心劑
版主回應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 專輯
http://news.sina.com.cn/z/shenshi2013/
神十升空 陸民期待生活升級 2013-06-12旺報 羅印冲
象徵中國躋身航太強國的神舟十號太空船順利升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臨發射現場,指這項任務展現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光榮又神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
然而,代表大陸網友與庶民聲音的微博卻傳遞出不同看法。一位福建廈門網友質疑,發射太空船要花很多錢,政府為何不直接發錢給需要的人民,協助其改善民生?
還有黑龍江網友自問自答:「神十升空後,大米還有毒嗎?城管還打人嗎?酸奶還用皮帶做嗎?還有強拆嗎?孩子上學有安全的校車嗎?如果這些都不能解決,神十上天與百姓何干?」
可見在普羅大眾心中,改善民生、讓生活升級,才是最迫切需要實現的「中國夢」。
回應
羅印冲,呵呵,你中计惹!
(楨:反中的外媒常以糞青代表陸民!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臺灣《聯合報》:十幾國辦到的事 大陸一國就搞定
“十幾個國家才能辦到的事,中國大陸一個國家就搞定了”。臺灣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任務科學家蕭俊傑表示,全球目前僅有一個國際太空站,由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共同集資而成。拿天宮一號與國際太空站相比,天一雖然在規模上迷你許多,但在功能與技術上一點都不遜色。
回應
中國人的航太工程是政治形象工程和自欺欺人愚弄平民百姓,老美登上月球就是級別高!
到2020年,太空上飛的空間站只有中國這個一拉,愚弄的毛線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人愚弄我們一下,把gps定位系統一關,中國馬上傻眼,軍用民用全部乾著急.這是最現實的問題,我想請問你這是不是政府形象工程,形象你個毛線列!
有些人只會盯著社會的陰暗面而對陽光的事物不感興趣,忒猥瑣。
釣島都收不回還吹!
樓上的網友你們不要把戰爭看成兒戲,嘴巴一張就和日本開戰。尊嚴面子固然重要,但是和13億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中國戰略發展的和平環境,中國的和平崛起相比,那一點虛無縹緲的尊嚴與面子又算什麼。
美媒評天宮一號:比美國幾十年前空間站還小90%
回應
誰不知道中國的技術,都是擺給自己的老百姓看的!只是忽悠一下自己人而已!想要在世界上展示,丟人!
老美現在只能搭俄羅斯的計程車,還好意思說出這樣的話。
小點正常,因為我們濃縮的全是精華!
天宮一號本來就不是空間站,為的是驗證空間站技術;天宮二號才是真正的空間站,再說空間站也不是一次性就能發生成功的,需要多次發射進行組裝。
體積大不代表先進!以前的電腦體積有一個房間那麼大,現在只要一個筆記本那麼大甚至更小,性能卻更先進!
中國人習慣蝸居,老美管不著
夠使就好,又不是在上面玩橄欖球。
小怎麼啦?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美國空間站受太空垃圾擊毀的可能性比我們高
中國十幾億人口,政府把錢先用於民生了,所以空間站比你們小點晚點很正常。
我下崗很多年國家花在太空對老百姓有用嗎
你下崗應當去找讓你下崗的人,為何要來拉宇航員下崗呢?找錯人了吧?
你下崗是因為你沒能力.把工作當成混日子.
你沒下過崗,你不知道下崗的感受.
看了您很多回帖,相必也是下崗人員或其家屬吧……並不是想反駁什麼,就說現在的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在20世紀初期也進行了大規模經濟改革,也同樣了工業文明綜合症,食品安全、貧富差距問題、勞資矛盾、特權腐敗等也同樣困擾當時的美國人,美國也如同今天的中國一樣從各級政府機構到中產階級乃至民間社會掀起了黑幕揭發運動、國家主義運動、安全食品運動、社會服務運動、政府改革運動……中國雖然比美國晚了一百年,但我們確實是在進步中。
你下崗就下崗唄,老愛在這裡發牢騷,求別人同情嗎?現在社會還怕找不到事做?是你懶呢還是太挑剔,幹半斤想拿八兩
沒聽說哪個下崗的人餓死的, 現在社會只要肯做就不會餓死, 不肯做去討飯都比普通人賺錢呢 .在悲觀人面前,下崗是死路,在樂觀人面前, 下崗是出路.
中國現在一些人,自己過得不如意,一說到航太啥的都認為是瞎花錢,說白了潛臺詞就是這些錢還不如給他們花。憑什麼啊?白養著你們?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6-17/1614728299.html
網友批中國航太效費比太差不實用(回應:蠢豬!識數嗎?中國費效比無人可比,費用也就是美國零頭,不知羞恥睜眼說瞎話,總有這種找罵的人,白披的人皮。)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06643-1-1.html
阿楨
劉屏專欄-北韓核試 美國逼的? 2013-02-14 中國時報
美國不容其他國家任意擁核,否則就要加以制裁。好笑的是,全世界二百個國家,只有美國對其他國家使用過原子彈。如今美國卻搖身一變,彷彿成了全世界避免核戰的守護神。
毛澤東寧要原子,不要褲子,因為他明瞭,「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北韓金朝三代深明此理。早在二○○二年的美國國情咨文,小布希總統即把北韓、伊拉克、伊朗共列「邪惡軸心」,必去之而後快。可是美國只敢打伊拉克,不敢動北韓。至今不時有人問,如果伊拉克也有核武,海珊今天大概仍然在位。
美國朝野不時有人說,北韓有了核武,南韓絕對跟進,日本是下一個,然後是台灣,整個東北亞將成核武世界云云。其實這是過慮。只要美國老大哥不准,日、韓、台絕不會造次,他們與北韓是不一樣的。
更何況,東北亞又不是沒充斥過核武。早在一九五○年代,部署在公館(即後來的清泉崗)基地、台南基地的「屠牛士」核彈是誰的?把核武帶進日本、帶進南韓的,又是誰?美國核武「遍地開花」就是捍衛自由民主,北韓試爆一枚就是破壞區域安定?
北韓專制獨裁,確是事實;不顧人民死活而「先軍」,確實可恨。可是比起其他擁核國家,北韓算是安份的。巴基斯坦窩藏恐怖份子,且長年包庇賓拉登;以色列五十年來發動了至少七場戰爭,且至今占領著四個國家的領土。巴、以擁核,其潛在威脅難道不比北韓為大?
北韓是全世界少數幾個真正面對過核武威脅的國家之一。從杜魯門到艾森豪,美國都公開表示不排除以核武對付北韓。有這樣深刻的歷史教訓,又有揮之不去的美國駐軍威脅,北韓發展「反訛詐武器」毋寧說是正常反應。
回應
劉屏是個公平正義的捍衛者,給你一個讚﹗但是公平正義只是可想不可及的烏托邦,強權國家真正爭奪的是自己的利益。
版主回應
核子與褲子【聯合報╱黑白集2013.02.15
「寧要核子,不要褲子」,不但是毛澤東時代有此狂言,且越是窮國更可見到民族自尊心受到操縱。連印度、北韓人民也跟著「不要褲子」。
人類何其短視又何其健忘,核子與褲子,正見證了世人總是不記得歷史的教訓。
回應
伊拉克是富有的產油國,人民有很多褲子穿,但就因為沒有核子,所以現在被美國把他們的褲子都脫掉了,任其凌辱,毫無尊嚴,核子,褲子,孰重?這麼簡單的道理還要疑惑.
相關新聞
朝鮮宣佈2013-02-12的核子試驗採用小型化核武器,重量在1噸以內,可在中程導彈和轟炸機上部署核武器,從而擁有實質上的核打擊能力。此次朝鮮核試當量約為4.5萬噸TNT,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的3倍。
直衝中美韓 金正恩得老爸金正日「真傳」
二敗後2013.01.30南韓衛星「羅老號」上軌道(楨:只准南射?該北核試了!)
「羅老」與「銀河三」的區別:羅老號升空並不是純粹南韓的技術,一大半是靠俄國合作,火箭分兩節,第一節推力為一百七十噸,這是俄國造,第二節推力為八噸,那是南韓製造的。 南韓《中央日報》說羅老與銀河三號的最大差異在於能否轉化成飛彈,銀河能,而羅老不能。(楨:也能!)
俄羅斯運載火箭剛發射就偏離軌道墜入太平洋
猴子2013.01.28上太空 伊朗航太壯舉引關注
中國正研可快速發射衛星快舟 對抗美軍閃擊全球
美國與中國同日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美專家稱中國正建多層反導 紅旗19紅旗26成主力
釣魚台風雲再起 台日中2013.01.24首度會師
中國開建第一艘萬噸大型漁政船 將常駐釣魚島
緩衝緊張 習近平2013.01.26見日公明黨魁 會考慮中日峰會
旺報觀點2013.01.27日要承認主權爭議才能創造談判條件
旺報2013-01-28安倍晉三親筆信外交失靈 因日不承認主權爭議
習近平2013.01.29: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主權的苦果 不會拿核心利益做交易
日稱中國054A艦2013-01-31曾在東海春曉油田附近用雷達/導彈鎖定/瞄准日艦長達數分鍾,顯現中國在釣魚島絕不退讓態度。
外交部2013-02-06指責日方人為炒作危機抹黑中國形象(回應:中國軍艦也常被日方鎖定,日本這番大肆喊叫,純屬拙劣的政治炒作。)
中日軍艦對峙事件最大贏家曝光 (中國:最大限範圍內捍衛了主權。美國的收獲:進一步深化了美日同盟。日本:安倍爲代表的政客最大的收獲是爭取到了選票,收獲了民意)
中國新型驅逐艦052C長春艦2013-01-31入役 將充當東海艦隊旗艦
美2013-2-1改變態度 2014環太軍演邀中國參加
美忌中2013-02-02拒絕挺日解禁自衛權
習近平見安倍特使的弦外之音2013/01/30泰國世界日報社論:在最近幾天,中國外交出現了兩個有點出乎人意外的發展。一個是習近平在最後一刻,會見日本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接受了其轉交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筆信。第二個是中國在安理會投票支持對北韓的擴大制裁案,以至於惹得北韓「小皇帝」金正恩冷嘲熱諷,大罵北京放棄原則,迎合美國。這兩個動作,引發了海內外輿論的廣泛議論,顯示習近平時代的外交不但更加靈活,也不再為虛幻的意識形態背書,而是把中國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中國的區域大國責任,放在優先地位。
中國36艘千噸海監船首艘2013-02-02入列 配兩套高壓水槍
俄戰機2013-02-07 侵入日領空(?)
美國削軍費 國防部2013.02.06表示波灣航母將剩一艘
中國時報2013-02-15社論-美日強化安保 東亞安全反陷困境
彭博資訊皮塞克(William Pesek)2013.01.25專欄/安倍經濟學…幸福迷幻藥 安倍所屬的自民黨曾在近20年間興建許多大而無當的基礎建設,而且為了終結通縮而要求日本銀行(央行)挹注日本金融體系流動性,結果導致政府債務占GDP比達到舉世最高,使日本變成有如必須借助助行器的重症病人。
中時短評安倍之役開戰了:2013-01-28日圓貶破91日圓兌1美元,韓元貶值1.74%;台幣貶了3.1角,未來1年人民幣兌美元將下跌1.5%
安倍經濟學的危險性:德國執政黨發言人已說日本行動會引起G20其他國家的報復
聯合早報2013.01.30解放軍若對越閃電戰 美國只能望洋興歎。北京的軍事行動必然伴隨經濟制裁,制裁將沈重打擊越南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結構,急劇降低民衆的生活質量。
尋求緬甸軍方支持 翁山蘇姬角逐2015總統:美聯社及彭博社2013.02.13引述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資深幕僚溫騰的話報導,翁山蘇姬正尋求軍方支持修憲,取消總統不能有外國國籍配偶或子女的限制,讓她有機會成為緬甸的總統。
冷眼集/翁山蘇姬總統路 看軍人臉色
阿楨
大陸「嫦娥二號」衛星 成功探測小行星【聯合報 2012.12.16
圖為嫦娥二號行經小行星時獲取的影像。(中新社)
嫦娥二號外太空遇戰神!大陸「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十三日在距地球七百萬公里處,以每秒十公里速度、最近距離僅三點二公里,與「戰神」小行星擦身而過,寫下全球首次近距離探測該行星紀錄;嫦娥明年一月初將距地球一千萬公里,挑戰大陸太空測控能力新極限。
嫦娥二號衛星二○一○年十二月圓滿完成繞月任務後,因燃料與電力尚充足,探月工程小組隔年一月決定,讓其進行拓展性試驗任務;由距地球卅八萬公里處航向一百五十萬公里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成功後又決定探測小行星。
外太空遠距遙測技術複雜,從地球發射電波至衛星接收後執行,中間的時間落差極大,精準掌握衛星位置又極重要;以探測小行星為例,大陸還在新疆喀什、黑龍江佳木斯與上海等新建衛星監測站,為嫦娥收集交會詳細資料。
報導說,嫦娥二號將繼續航向外太空,直至燃料耗盡,預計明年一月初抵達距地球一千萬公里處,再次驗證大陸的X波段遙測能力;而該波段是早期長程預警雷達的關鍵核心,日前日本已考慮採購X波段雷達,強化對釣魚台監控能力。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569367.
嫦娥會戰神 陸深空探測突破 2012-12-16 旺報
進小行星探測俱樂部
專家表示,此次是地球首次近距離探測「戰神」,中國加入原本只有美歐日成員的「小行星探測俱樂部」,意味中國擁有飛入行星際的探測器。
原本設計中,嫦娥二號壽命僅6個月,如今運行26個月,超期服役近兩年。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細數嫦娥二號三次「壯舉」:2010年10月1日距地38萬公里探月,首次獲得7米解析度全月球立體影像;150萬公里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拓展試驗;此次700萬公里飛越小行星。
嫦娥三號明年要探月
儘管中國近年接連突破月球及深空探測,中國科學家審慎認為,現在第一梯隊是美、俄,第二梯隊中、歐、日、印度等。
目前嫦娥三號衛星正樣研製進展順利,明年下半年擇機發射。嫦娥三號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又稱嫦娥工程)的第二、三期目標「落」和「回」。嫦娥一號、二號已實現了第一期「繞」月目標。
阿楨
陸部署太空部隊 美日緊盯應戰 2012-11-16 旺報
《產經新聞》指出,中國即將建成的「空天一體戰」部隊,獨立於陸海空三軍外,單獨建立自己的管理機構,中國空軍和二砲都將參與其中。
報導揣測,二砲可能已經進行了一些太空防禦作戰演習,這種祕密演習十分強調遵守時間程序及嚴格按照戰役準備、戰役實施、戰役結束3個階段進行。太空防禦作戰計畫,包括陣地數據庫、導彈數據庫和武器基本參數等,都屬最高機密,處於封存狀態,在準備實施作戰時將上報總參作戰部。
《漢和防務評論》則揣測,美日所擔憂的解放軍「空天一體戰」,規畫由二砲牽頭實施。二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早已實現網絡化,是實施「空天一體戰」的基礎。報導指出,二砲的網絡化部隊擁有情報獲取、傳遞、處理和顯示系統,還具有輔助決策和監控功能,其中的信息獲取系統可調用偵察衛星及海空軍的偵察機等裝備;信息傳遞和處理系統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決策分析系統由計算機中心、數據庫和作戰模擬系統構成,這些尖端設備可幫助二砲隨時獲取海空軍的信息支持,嚴密關注別國太空及地面相關裝備的動向。
《漢和》揣測,二砲組建電子戰部隊,也是強化「空天一體戰」能力的體現。電子戰部隊通過獨立實施電子偵察,或與空軍和海軍電子戰部隊實施一體化偵查,可大幅強化中遠程導彈部隊的偵察能力,有助於摸清美國等國空天作戰系統的動向,一旦發現中國太空資產有遭受攻擊的危險,二砲就可對敵方空天攻擊系統的雷達和無線電指揮設施實施導彈攻擊任務。
美日強化太空監視網
美日都認為,穩定利用太空資源至關重要,兩國已決定深化在太空領域的相關合作,並建立強大的太空監視網,監視中國的太空活動。因為「中國的太空軍事能力已超出反衛星的範疇,並開始形成作戰體系。」
面對中國的太空發展,美軍戰略司令部綜合太空運用中心將利用光學望遠鏡及陸基雷達系統,對中國衛星進行監視;日方將利用防範彈道導彈的FPS-5陸基雷達對中國衛星及太空軌道上其他飛行器進行識別和探測,分擔美軍部分監視任務。
回應
美國八零年代就再做的事,中國慢了三十年。最厲害的是美國和台灣記者把這新聞稿的好像中國是全世界獨加一樣。。
版主回應
解放軍新反導武器曝光 編制屬空軍地空導彈部隊
據俄羅斯之聲電臺2013-3-19報導,最近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哈格爾宣佈了發展全球反導系統的新構想。根據五角大樓的新計畫,不再實施歐洲反導系統計畫第四階段建設。取而代之的是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將陸基攔截彈的數量增加到44枚,此外美國打算在日本再建一個導彈預警雷達站。
此外,美國加快反導部署無疑會引發中美之間的反導能力競賽。在末端反導和要地防空方面,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S-300反導系統,另外中國國產的紅旗-9防空導彈也可以擔負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的任務。中國還在致力於紅旗-19屬於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編制(類似於美國THAAD),紅旗-26則是解放軍海基彈道導彈防禦的中堅(類似於美國的SM-3)。
……………
http://mil.sohu.com/20130328/n370684298_1.shtml
政府網站曝光中國正研“快舟” 可快速發射衛星
2002年,美國為了稱霸世界和控制太空的目的,開始研究太空快速回應作戰系統,他要把上述作戰想像變為現實,而2013年在中國的官方媒體也開始陸續披露相似的作戰系統,中美太空大戰一觸即發,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技術和經濟實力,難怪一些媒體認為,中美兩國壟斷太空優勢的競賽將徹底開遍世界軍事格局,因為在二十一世紀誰掌握了太空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
http://bbs.tiexue.net/post_6563128_1.html
曾復生:解放軍核衛星對抗美軍閃擊全球 2013-01-23
美軍閃擊全球作戰計劃的核心是一小時內精確打擊全球任何目標,並以美軍特種部隊基地、戰略轟炸機、常規洲際導彈部隊,太空無人飛機,以及天基制導衛星為主軸。閃擊全球作戰系統奏效,必須依賴位在中、高軌道的軍事通訊與情報衛星,一旦這些制導衛星被解放軍幹擾或破壞,閃擊全球戰力必將大打折扣,因為美軍的導彈、巡弋飛彈、特種部隊,以及太空無人戰機等,都將失去指引攻擊目標的衛星制導訊號。
文章說,整體而言,大陸軍方已經把組建太空作戰能力的天軍,視為牽制美國在軍事科技上大幅領先優勢的奇兵,因此,其勢必會以更積極的作為,繼續推動天軍的發展。現階段,解放軍運用太空科技發展的軍事能力項目包括:(一)太空資訊戰;(二)太空反衛星戰,以雷射攻擊衛星或運用電磁波幹擾衛星通訊;(三)太空反飛彈武器;(四)運用太空武器攻擊地面、空中或海面的重要軍事目標。現階段,解放軍正積極規畫在2015年完成天軍的組建部署,把太空科技與軍事力量結合起來,打造陸、海、空、天、電磁頻譜,以及網路的六維兵力結構。
……………
http://www.npf.org.tw/post/3/11919
高分一號升空 陸反隱添戰力 2013-04-27 旺報
大陸26日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解析度(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一號」,儘管大陸官方強調該衛星主要用於非軍事用途,由於這顆衛星具備高度影像解析能力,外界認為,「高分一號」服役將削弱美軍匿蹤武器的優勢,大大提升解放軍「反隱」作戰能力。
報導指出,大陸先發射「天鏈」系列衛星,再發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表明其太空發展頗具策略性。「天鏈」衛星的主要功能是整合衛星資料。大陸的高分衛星服役後,其所搜集到的資料可以傳遞給「天鏈」衛星,從而全面提高其衛星系統的資料品質。
航太專家則表示,大陸計畫在「十二五」期間陸續發射5至6顆觀測衛星,以便在2020年形成具有時空協調、全天時、全天候、全球範圍觀測能力的穩定運行系統。
美軍非洲通訊 靠的竟是中國衛星【聯合晚報2013.05.01
國防部在25日眾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中,透露去年5月開始租賃中國「亞太七號」(Apstar-7)商用通信衛星。國防部發言人莫妮卡‧馬托什表示,租賃該衛星是因為可提供「獨特的頻寬和地理需求」,能夠達到非洲司令部所要求「覆蓋更廣泛的範圍」。
美軍研製原子慣性導航技術 或完全替代GPS衛星
據法新社2013-4-25報導,美軍正研發新一代導航系統,用於替代易受干擾的GPS衛星定位系統。這一系統將不再依賴衛星,它將被集成在以立方毫米為單位的超小晶片上,晶片中集成有3個微米級的陀螺儀、加速器和原子鐘,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不依賴外界資訊的自主導航系統。……………
回應
鬼扯,慣性導航,無論精度如何高,都無法達到GPS的精度!還有原子鐘也不可能做到立方毫米的體積。人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26/0908722993.html
阿楨
陸第16顆北斗衛星 成功入軌2012-10-27 旺報(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是不是跟最近東海和南海情勢緊繃有關?中國大陸前天深夜,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送入預定軌道。未來中國大陸建構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將和GPS在太空中一較高下。
據了解,包括最近釣魚台中國漁船大軍和海監船系統,都是透過「北斗衛星」系統進行指揮和定位,幾次的事件,等於經過了一次重要的驗證,證明系統可靠性。前天最新升空衛星,將會與先前發射的導航衛星組網形成區域服務能力,預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會在明年初,正式為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服務。
更有本錢和美方叫陣
過去中國大陸受制於GPS系統,曾吃過美方的暗虧,發展自有的衛星系統和美方征逐於外太空,則是中國大陸下一步重點,未來配合軍事衛星,更有本錢和美方叫陣。
由大陸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去年12月宣布試行以來,系統穩定運作,已逐步拓展到交通運輸、氣象、漁業、林業、電信、水利、測繪等應用領域。
第16顆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它將與先前發射的15顆北斗導航衛星組網運行,形成區域服務能力。根據計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於明年初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正式服務。
總體規畫 按三步走
現階段中國正按照所謂的「三步走」總體規畫,逐步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計畫,要完成有中國特色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規畫中的第1步,2000年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成為世界上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2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底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3步,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此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及其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是中國大陸用來發射衛星中,相對穩定的長程火箭系統,過去也是從彈道飛彈發展過程演變而來。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70次航太發射。
版主回應
陸北斗衛星 挑戰美軍事優勢 2013-01-01 旺報
中國大陸27日起向亞洲國家提供北斗衛星導航區域服務,逐漸讓大陸擺脫美國GPS的陰影,甚至躍居美國GPS和俄羅斯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的競爭對手,在軍事和經濟優勢上同時威脅著美國。
短信收發 實用性強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先完成3種軌道10餘顆衛星的發射,建構區域導航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定位、導航及通訊服務;最終朝著發展35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北斗」並沒有將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的模式照單全收,而是走出中國特色,其獨特的衛星短信收發功能已在軍演和救災中證實其實用性極強。
長程火箭 準度提升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報導,共軍已開始在戰艦和潛艇上部署「長劍-10型」巡航導彈,彰顯中國的遠距離反艦導彈技術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和美國。而共軍之所以能取得這一成就,主要得力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支援。
西方媒體猜測中國的東風系列導彈、衛士系列遠距離火箭炮都已因北斗系統,而具備了較高命中精準度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據統計,自2003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服務以來,在交通、漁業、水文、氣象、林業、通信、電力、救援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註冊用戶已達6萬,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大陸擁有北斗系統後,美國會喪失利用GPS影響大陸的能力,大陸正逐步接近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美聯社則報導,大陸可望透過北斗衛星導航服務,每年賺取人民幣4000億元的收入。
臺海危機解放軍2枚導彈因GPS被美軍動手腳射偏 2012-12-31 環球網
源于對美國GPS的擔心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在猛烈空襲伊拉克的時候,開始在戰爭中應用GPS衛星導航技術。當時,美軍戰機投下的武器只有10%使用了GPS制導,但這10%的GPS制導武器卻發揮了強大的作戰效能。在後期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把GPS系統作爲了戰場導航和通信系統的主幹,以及精確炸彈和導彈的最主要制導系統,並創造了很多戰爭奇迹。正是因爲這幾場戰爭,使得中國軍方認識到了現代化高科技戰爭的神奇魅力,充分認識到了GPS系統對現代化戰爭的巨大影響力。
爲了提高各種武器的打擊精度,中國軍方在海灣戰爭後,在一些導彈中加裝了民用版GPS作爲制導系統,逐步具備了精確打擊能力。但民用版GPS最高定位精度只有10米,雖然打擊精度相比其他制導提高不少,但是相比美軍使用的軍用版來說,打擊精度相差幾近10倍。而且即便這樣,美軍也並不是沒有限制。和平時期,民用版GPS無論哪個國家均可自由使用,但如果發生戰爭,美國就可能會根據戰爭對自己的國家利益影響程度來確定誰可以繼續使用。
中國雖然大量使用GPS的民用版,但軍方一直對依靠美國GPS系統感到擔憂,擔心美軍可能在沖突或緊急狀況下關停該系統。這事很快就有了例證。
1996年臺灣的李登輝抛出“兩國論”,臺海局勢緊張,解放軍隨後展開一次大規模軍演,向距離臺灣附近的東海海域發射了3枚導彈,以示警告。發射的第一枚導彈准確命中目標,緊接著發射的第二枚和第三枚導彈突然無法追蹤,最終導致導彈大大偏離了原定的落點範圍。事後的軍事分析表明,肯定是美軍做了手腳,可能是由GPS信號突然中斷造成的。
而當年的“銀河”號事件也很能說明問題。1993年7月23日,美國無中生有地指控中國“銀河”號貨輪將制造化學武器的原料運往伊朗,制造了震驚世界的“銀河號”事件。當時,“銀河”號正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突然,船停了下來。事後大家才知道,這是因爲當時美國局部關閉了該船所在海區的GPS導航服務,使得這條船變成了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行駛。
大國必備的自主系統
民用和國際市場都很廣闊
大幅提升精確打擊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31/1353711278.html
回應
坑人的GPS,但坑出一個“中國北鬥”,呵呵,壞事變好事。
文章作者爲了自己的論點而編造論據,無知而且無恥。解放軍的彈道導彈從來沒有依賴美國的GPS作爲單一的制導方式,而是以慣性制導爲主。美國關閉GPS逼停銀河號那段更可笑了,古代沒GPS的時候人們就不航海了嗎?事實上現代海船都同時裝備有磁羅經和陀螺羅經,沒GPS照樣航海,只不過沒GPS准確和方便而已。
說得好!
好個屁!現在沒手機電話等一切科技手段看你怎麽通訊,可別說古代也沒這些照樣通信,人家用信鴿用烽火臺你也會麽?
阿楨
俄羅斯再次成功試射布拉瓦海基洲際彈道導彈
資料圖:俄羅斯海軍“布拉瓦”洲際導彈發射瞬間
俄海軍原定2010年8月11日至14日試射“布拉瓦”導彈,後宣布推遲。本月7日,俄成功進行了今年首次“布拉瓦”海基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此前,俄軍方12次試射“布拉瓦”導彈,7次因技術故障失敗。一些俄羅斯軍事分析師質疑繼續研發“布拉瓦”導彈的必要性,但俄羅斯國防部和海軍均表示,不會放棄研發努力。
“布拉瓦”導彈由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研制,可攜帶10個分導核彈頭,射程達8000公裏。根據計劃,“布拉瓦”導彈將成爲俄海基核威懾力量核心,與以“白楊—M”彈道導彈爲核心的陸基核威懾力量以及空基核威懾力量共同構成完整的核威懾體系。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0-29/1629616694.html
俄羅斯海軍首艘北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即將服役
俄海軍“北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尤裏-多爾戈魯基”號
據俄羅斯海軍網2010年10月20日報道 據俄羅斯國防部社會委員會委員和《國防》雜志主編伊戈爾•科羅特欽科稱,太平洋艦隊海軍基地威爾尤欣斯基(位于堪察加)做好充分的准備接收955項目“北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現在,太平洋艦隊核力量的核心包括四艘667BDR項目潛艇(SSBN K-44 Ryazan, SSBN K-211 Petropavlovsk-Kamchatski, SSBN K-223 Podolsk, 以及SSBN K-443 Svyatoi Georgy Pobedonosets),但它們已經接近30年的壽命期限。
根據俄羅斯海軍指揮部計劃,955項目潛艇將在2018年以後構成俄羅斯海軍戰略力量的基礎。屆時,目前在役的941項目潛艇“阿庫拉”級(北約歸爲“臺風”級潛艇),667BDR項目潛艇(D-III級)以及667BDRM項目潛艇(D-IV級)都將退役。
“尤裏。多爾戈魯基”號彈道導彈核潛艇由“紅寶石”中央海事工程裝備設計局設計。利用原先生産的潛艇殼體解決了金屬材料的問題,更減少了潛艇建造費用。合同價格爲230億盧布,包括90億盧布的項目開發費用和140億盧布的潛艇建造費用。排水量14700/24000噸,攜帶16枚“布拉瓦”導彈的“尤裏,測試下潛深度450米,航速15/29節,艇員107人。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0-22/0829615564.html
另參本館:955級北風之神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 SS-25洲際彈道導彈 SS-24洲際彈道導彈
版主回應
冷戰時期,美授權使用核武標準
美國「國家安全檔案中心」2001-5-19公佈一批冷戰時期的美國軍事機密文件,顯示艾森豪總統早在一九五七年就授權美國海外駐軍指揮官,在特定的緊急狀況下可以略過美國總統與駐在國領袖,直接對敵人發動核子報復攻擊。艾森豪總統並特別要求軍方嚴守秘密,不得讓外國(特別是歐洲)政府知悉這項「預先授權」(predelegation)措施,以免駐當地美軍遭到驅逐或管制。
据中國時報編譯報導,國家安全檔案中心是一個非政府機構,隸屬喬治華盛頓大學,依據聯邦「資訊自由法」(FOIA)蒐集、公佈並研究美國政府各項解密資料。對於昨天公佈的文件,該中心早在一九九三年就要求政府解密,但由於事涉軍方最高機密,因此直到上個月才如願。相關資料可至該中心網站查閱:http:/www.gwu.edu~nsarchiv。
美國總統預先授權高階將領發動核武攻擊的做法早為世人所知,但昨天公佈的文件首度揭露美國總統的整套指令,文件上還有艾森豪的簽名。在艾森豪之後,繼任的甘迺迪與詹森兩位總統都蕭規曹隨,但後來歷任美國總統是否繼續沿用這項措施,則不得而知。
當年艾森豪授權的將領包括歐洲、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太平洋等地區的美軍地面部隊或海軍司令,允許他們逕行對敵人發動核子報復攻擊的前提是:時間與情勢緊急,顯然不容許總統或代理總統行使職權的人士做出決定,而且必須是遇到下列三種狀況之一:
一、敵方潛艦或水面船艦對美國本土發射飛彈。
二、中共與蘇聯集團對公海或外國領土上的美軍發射飛彈、炸彈、空對空攻擊或掃射。
三、中共與蘇聯集團動員地面部隊、空降部隊或其他部隊,對美軍佔領的外國領土發動大規模攻擊並獲致重大進展。
從艾森豪的措施可以看出冷戰時期劍拔弩張的情勢,一場歐洲的區域戰爭若是擦槍走火,就會惡化成美、蘇兩強的核武對決,尤其是美軍佔領下的西德,最有可能成為大戰導火線。
歷史學家相信,艾森豪在古巴飛彈危機發生的三年前採取的這項措施,是因為當時拉丁美洲局勢動盪不安,艾森豪擔心蘇聯趁虛而入,在拉丁美洲獲得可供長程轟炸機起降的空軍基地。因此艾森豪不但曾計劃在一九五八年於墨西哥灣上空進行大氣層核子試爆,並在一九五九年授權美國「本土防空指揮部」(CONAD),必要時不必取得墨西哥同意,即在墨西哥領空發射配備核子彈頭的防空武器。此外艾森豪早於一九五七年即授權在加拿大領空使用核子武器。
冷戰俄國核武攻擊西歐計畫
波蘭曝光“華約”軍事地圖,展現前蘇聯眼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波蘭政府2001-5--25公開一張勃列日涅夫時期“華沙條約組織”的軍事地圖。蘇聯將領在這張地圖上活靈活現地預演了一場“華約”和“北約”之間的核大戰。西方媒體稱這場構想中的核戰為“蘇聯眼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說其真實,是因為地圖繪制者是當時手握重兵的華約高級軍官;說其殘酷,是因為地圖上的大半個歐洲籠罩在核彈爆炸後的蘑菇雲之下。
“核爆炸密密麻麻”
圖上,蘇軍將領以藍色蘑菇雲代表北約核攻擊目標,以紅色蘑菇雲代表蘇軍核彈的落點。乍看去,西起比利時、東至波蘭、北自丹麥、南到德法邊境的大半個歐洲都密密麻麻地標滿“蘑菇雲”記號。
在蘇軍想像中,戰爭首先起自北約的挑釁,其攻擊目標是標有藍蘑菇雲的波蘭首都華沙及捷克首都布拉格等東歐城市。沿波蘭維斯圖拉河,數個藍蘑菇雲幾乎連成一線。這表明,按蘇軍預計,北約一旦發起進攻,就會在第一時間以密集火力踏平維斯圖拉河沿線地帶,以阻斷蘇軍增援路線。
蘇軍的反擊迅速而猛烈。地圖上,幾乎整個西歐都籠罩在紅色蘑菇雲的陰影中。蘇軍攻擊帶從丹麥北部一直延伸至北約總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當時聯邦德國的漢堡、法蘭克福、斯圖加特、慕尼黑、荷蘭哈勒姆、比利時安特衛普、沙勒羅瓦等多個城市都將無法躲過核彈的攻擊。
“7日攻至萊茵”
這張地圖展現了蘇軍對一場有限戰爭的推斷。地圖以“7日攻占萊茵河”為標題,顯然說明蘇軍有足夠自信在一星期內將戰線推進至德法交界的萊茵河附近。同時,地圖所展示的戰爭場景也到此為止,英法兩國均未納入蘇軍攻擊目標。
可能惡化波俄關係
在公開地圖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波蘭國防部長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竟顯得有些情緒失控。他說,蘇軍的作戰地圖“讓人不禁渾身戰慄”。西科爾斯基說:“它表明,有人曾計劃讓波蘭軍隊參與一場毀滅波蘭的戰爭……民眾應該分清孰善孰惡。”
英國《每日電訊報》分析說,公開這張地圖將可能進一步惡化波蘭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西科爾斯基對此直言不諱
阿楨
大陸4周內3次試射洲際飛彈 2012-08-25 旺報
據美國官方報導,8月20日,中國大陸繼續進行戰略導彈發射系列試驗,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砲部隊,在四周內第3次試射洲際導彈。
美國判斷最近這一次採用的是發射井方式的「東風─5A型」(北約代號CSS─4 Mod 2),中國大陸在如此短的時間,這麼密集試射飛彈包括東風─41、巨浪二型和東風5三型導彈,想要展現的應該不只是拳頭而己。
三次試射 任務成功
根據美國情報分析家認為,中國將裝備多彈頭導彈,主要原因是應對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對單彈頭導彈的有效防禦。雖然沒有確認這三次試射是否成功,但是根據感測器顯示,導彈飛行沒有失敗。
中國大陸本周的導彈試射,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蔡英挺中將和其他4名將軍訪問美國五角大廈,沒人知道蔡是否被美方高官問及導彈試射一事。
批美擴張反導系統 陸:製造麻煩 2012-08-25 旺報
針對美國計畫大規模擴張在亞洲的導彈防禦系統,大陸國防部日前回應,「中方始終認為,應慎重處理反導問題,避免將本國安全凌駕於別國安全之上」;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則以「美國反導系統部署到哪裡,就把麻煩帶到哪裡」,強烈批評美國的擴張計畫。
不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對此表示,美國計畫擴大在亞洲的導彈防禦系統,是為抵禦來自北韓的導彈威脅而非針對中國。她還指出,美國與中國已就建立這個防禦系統的目的進行了廣泛磋商。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正在計畫大規模擴張在亞洲的導彈防禦系統,此次加強反導系統的行動,是美軍未來覆蓋亞洲大地部署計畫的一部分。報導稱,美軍考慮在日本和東南亞部署多達3部X波段雷達,「使美國及其盟友更精確地追蹤任何來自北韓及中國的彈道導彈。」
據悉,美國國防部正在與日本方面進行談判;消息人士稱,雙方簽署合同後的幾個月內就可完成部屬,將與2006年,美國在日本本州最北部的青森縣,其已部屬的X波段雷達形成互補。
《環球時報》則以美國小布希政府曾計畫,把能監視遠程導彈的X波段雷達部署到捷克,結果引起俄羅斯強烈反彈為例批評,「美國反導系統部署到哪裡,就把麻煩帶到哪裡」。另外,俄羅斯之聲也報導說,上海合作組織峰會6月發表的公報已指出,「個別國家或國家集團不顧其他國家的正當利益,單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地加強反導系統,將對國際安全和全球戰略穩定產生危害。」
版主回應
2011年各國核武概況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七日發表二○一一年年鑑,指出到二○一○年底為止,全球八大核武強權英國、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共擁有逾二萬零五百枚核彈頭,「已部署且立即可發射的核武超過五千枚,其中將近兩千枚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俄羅斯擁有一萬一千枚,其中兩千四百二十七枚已部署,是核武最多的國家;美國八千五百枚,已部署兩千一百五十枚。其他六國核彈頭數量在八十到三百枚之間。
俄羅斯 擁核武最多國家
儘管美俄已簽署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設定將各自已部署核彈頭數量裁減到最多一千五百五十枚的目標,但美、俄、中、英、法等五個一九六八年禁核擴散條約承認合法擁核的國家,不是仍致力提升或部署新核武投射系統,就是已宣布有此計畫。SIPRI主任諾德說,「在可見的未來,似乎不太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核武裁減。」
諾德指出,美國正計畫未來十年投入九百二十億美元(約台幣二.六兆元)用於核武基礎建設(楨:據非黨派機構、位於華盛頓的智庫史汀生中心今年夏天所做的研究估算,今後10年用來操作和改進現有核武器的相關成本至少為3520億美元。另據美國《紐約時報》2005-2月7日報道,鑒于美國的核武庫正在老化,美國的科學家們已經開始著手設計新一代的核武器,旨在使美國的核武器變得更堅固、更靈活、更可靠也更長壽。),俄羅斯正進行彈道飛彈系統現代化,並打算購入八艘新的核動力潛艦。英、法、中也分別決定維持現有規模、剛完成或正進行現代化中,「這些擁核國釋出的訊息是,他們打算在未來三十到五十年維持其核武實力。」
印巴核武競賽劍拔弩張
迄今關係仍劍拔弩張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正提升其製造軍用可裂變物質的能力」,這兩國去年一年核武數量就各增加二十到三十枚,目前各擁估計達一百一十枚核武。諾德說,印、巴所處的南亞,「是全球唯一進行核武軍備競賽的地方」,他也點出巴基斯坦「正失去對其部分核武的掌控權」,淪入恐怖團體手中,這點尤其令人擔心。
關於從未明確宣布、但幾乎被全球普遍認定擁核的以色列,報告說,「顯然在靜觀評估伊朗核計畫的發展情況」。至於北韓,據信已製造出足夠打造一小批核彈頭的鈽原料,「但沒有公開資訊確認其已擁有可投入作戰級的核武。」
西方為何對銀河3號與烈火5厚此薄彼? 2012-04-11中評社
從透明度的角度來說,朝鮮要遠遠超過印度。朝鮮在宣布發射衛星的時候,就宣稱要邀請各國觀摩,前兩天各國媒體還進入了朝鮮西海衛星發射場,來拍攝組裝完成的銀河-3運載火箭。而印度試射烈火5型彈道導彈,既沒有公布相關照片,也沒有邀請媒體進行報道。兩者的行為,可謂涇渭分明。
以色列用德製潛艦配核彈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2012年6月3日報導,具影響力的德國新聞週刊「明鏡」(Der Spiegel)在預定6月4日出刊的最新一期報導,以色列在德國製造、且大半由德國付款的潛艦上,配備附核彈頭的巡弋飛彈。
美駐日大使:朝擁有核武器將迫使日也發展核武庫
新華網消息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駐日大使托馬斯希弗2005-06-03在東京說,朝鮮發展核武器將會迫使日本和韓國考慮建立他們自己的核武庫。
白宮密件︰卡特政府曾計畫發動核戰 (楨:總統也不可貌相,一般以為,和平卡特vs好戰雷根)
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在網站2012-9-18公布的這份「五十九號總統決策令」,是一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引發緊張情勢、中東不穩等時空背景下簽署,內文賦予總統策劃與發動核戰的更大權力,是冷戰時期最具爭議性的核子政策文件之一。
這份高度機密的五十九號決策令指出,若威懾政策失敗,美國「必須能成功作戰,以讓敵人無法達到戰爭目的、遭遇不可承受的損失」,顯示美國確曾準備發動核戰,卡特政府也曾尋求可確保「高度彈性、持久生存能力,以及面對敵方行動有適切表現的」核子能力。
根據「外交政策」網站(Foreignpolicy.com),這份五十九號決策令指示使用綿密情報網找出戰場上的核武目標,予以攻擊後再評估損失。國家安全檔案館軍事顧問歐登備忘錄指出,時任國防部長的布朗在當時一場軍演中,追緝敵方在東歐與朝鮮的一般任務部隊,也就是說,他當時正在策劃使用大型核武攻擊傳統軍隊的方式;但歐登與其他文件撰寫人並不認為,使用核武擊敗傳統軍隊必然會導致大災難。
當年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曾披露決策令的部分內容,但完整內容直至今日才完整公布。當時媒體指出美國戰略的改變及核攻擊門檻降低,也有若干人士主張,此份決策令只會加劇緊張情勢。
阿楨
中共巨浪二型試射 美軍全程監控 2005/06/19
日本NHK公共電視臺今晨報導,美軍早在本月十四日就掌握中共要試射飛彈的訊息,位於琉球(沖繩)嘉手納美軍基地的一級飛彈發射偵察機RC135已全程監控中共這次飛彈試射。
十七日的消息指出,中共在十六日傍晚所進行的洲際彈道飛彈巨浪二型試射,證實是從黃海地區一艘核子潛艦,向數千公裏外大陸戈壁沙漠發射,而且試射成功。
日本軍事專家、杏林大學平松茂雄教授指出,從這次試射可以看出,中共的彈道飛彈開發有很大進步。目前不知這枚巨浪二型飛彈是從哪種核潛艦上發射,未來中共開發新潛艦的動向,應該是關注焦點。
中國潛艦上周試射巨浪二號 2008/06/05 中國時報 黃菁菁
防衛省指出,中國海軍於五月廿九日發射的是正在開發中的新型彈道飛彈「巨浪二號(JL2)」,所使用的潛艦則是為配合巨浪二號而改裝的潛艦。
產經指出,防衛省是在接獲美軍的情報後得知「中國可能在五月二十日前後試射彈道飛彈」後才特別加強監視警戒。防衛省在分析各種情報後指出,從這次中國的試射實驗得知,從水中發射的彈道飛彈,出水面後的上升高度較低,飛行距離也較短。
防衛省因此從以下三個觀點加以分析,第一,中國試射的是裝著模擬彈頭的假飛彈;第二,這次的試射實驗可能只是從水中發射沒有彈頭只有彈體的飛彈;第三,試射失敗。
美總參謀部咬定中國巨浪二射程達9656公裏2009-1-8
在日本傳媒報道中國日前成功試射“巨浪二型”洲際導彈的消息後,美國總參謀部官員表示,中國成功試射“巨浪二型”洲際導彈,射程可達九千六百五十六公裏,這一導彈系統可以威脅美國本土。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7015112
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射程竟達14000公裏
巨浪二第一次改進使射程增加到12000公裏,運載能力增加到攜帶6-8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第二次改進使射程再次增加到14000公裏,運載能力增加到攜帶10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http://bbs.tiexue.net/post_3455180_1.html
(楨: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超一萬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版主回應
簡氏稱中國試射DF-41洲際導彈 射程1.4萬公裏 2012-08-22 環球時報
網絡上出現的被外界稱爲“DF-41”的洲際導彈圖
“未來中國‘東風-41’洲際導彈搭載的核彈頭足以瞄准每一個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鎮。”中國二炮部隊7月24日進行導彈試射後,研究中國核項目的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菲利普•卡博做出這樣的警告。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2日(提前出版)宣稱,這次發射的就是中國最新型“東風-41”洲際導彈,它不僅大幅提高了射程,而且還能攜帶多達10枚分導核彈頭打擊不同目標。熟悉二炮情況的中國軍事專家魏國安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否認試射的導彈是“東風-41”,但他表示,二炮正在發展的第三代洲際導彈符合西方描述的特征,“中國必須有限度地發展第三代核武器,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安全挑戰”。
《簡氏防務周刊》稱,從2007年以來,中國網絡上出現多張照片,顯示搭載“東風-41”導彈的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TEL)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報道援引美國匿名官員的話說,7月24日二炮部隊發射的就是當前中國最先進的“東風-41”洲際導彈,“這是美國當局首度確認該導彈項目的存在”。尤其讓西方關注的是,“東風-41”可能采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迹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爲降低。一名亞洲軍事專家告訴簡氏記者,“東風-41”可攜帶多達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美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簡氏防務周刊》稱,與中國現役的“東風-31”和“東風-31A”洲際導彈一樣,“東風-41”可能也采用“冷發射”方式,即借助輔助動力單元把導彈從發射筒內彈射出去,在導彈到達一定高度後再點燃主發動機飛行。報道猜測,“東風-41”屬于三級固態燃料推進導彈,與“東風-31”相比,前者彈體直徑更大,長度更長,意味著彈頭載荷與射程更具威懾性。此外,“東風-41”采用與俄制“白楊-M”洲際導彈相同的TEL三用車作爲機動發射平臺,比“東風-31”機動平臺更具打擊靈活性。
對于中國核力量的發展,西方總是投以各種猜疑的眼光。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刊登的報道稱,二炮部隊7月24日從山西五寨導彈基地向數千英裏遠的西部沙漠發射新型導彈,這類飛行試驗往往會通過限制第一級火箭的工作時間來縮短射程,以確保導彈落入中國境內。
該報道還說,中國一直聲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用于反擊針對其領土的核襲擊。但由于裝備MIRV的洲際導彈是理想的“第一次核打擊”(打擊軍事目標)武器,“東風-41”不僅是中國第一種攜帶多彈頭的戰略導彈,而且也具備可靠的“第一次核打擊能力”,這可能代表中國將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卡博說,未來二炮部隊只需要擁有32部可重新裝填的“東風-41”洲際導彈發射裝置,其攜帶的核彈頭就足以瞄准每一個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鎮。他宣稱,“如果中國最終制訂了這種針對美國城市打擊社會財富的戰略,而我們不建設用來抗擊的導彈防禦系統,就意味著在亞洲增強核威懾力量的終結”。
“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的報道還說,“東風-41”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約1.4萬公裏,從中國東部或北部發射,足以打擊美國全境。早在1992年就有美國學者提到“東風-41”項目的存在,但美國認爲“過長的研發周期”導致解放軍放棄該項目,集中力量開發“東風-31”洲際導彈。美國軍事專家費舍爾說,事實證明五角大樓忽視了這種新導彈的研制。
熟悉二炮情況的中國軍事專家魏國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具備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的第三代洲際導彈的確是二炮的發展方向,但7月的試射並非以此爲目的。他表示,中國的第三代洲際導彈仍處于科研階段,這次試射主要還是在測試現有導彈武器的性能。
魏國安還表示,從技術上看,第三代洲際導彈完全可能控制全球有威脅的戰略目標,提升全球打擊能力,但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並未改變,中國研制新導彈並沒有明確的指向,只是爲防範可能挑釁中國的敵對勢力。他認爲,美俄當前宣稱的“大幅削減核武器”才是概念炒作。因爲“大幅削減”只是核武器狀態的轉換,而不是徹底銷毀。美俄並未真正銷毀核彈頭,而只是從高戒備狀態轉化爲低戒備狀態。他認爲,中國面臨的核威脅在增加,必須有限度地發展第三代核武器,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安全挑戰。
相關報道:
美軍稱有意與中國磋商核戰力 關切東風-41研發 2010-08-18
歐洲稱中國計劃今明兩年啓用新型東風-41導彈 2010-04-2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22/0903698681.html
阿楨
美稱中國精確打擊只解決有無問題同美差距大 2012-07-09 環球時報
精確打擊被視爲現代戰爭中的“點穴術”,解放軍的這門功夫練得如何呢?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6日公布的報告仔細評估了解放軍的精確作戰能力。報告認爲,解放軍正在致力于從各方面提高精確作戰和精確打擊的能力。不過在中國專家的眼中,從理論到實踐直至裝備,解放軍發動精確作戰的能力,仍然與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存在相當差距。
……………
從詹姆斯頓基金會的這份報告中也能看出,全篇重點討論的仍然是解放軍的精確作戰條令和學說,這也是中國軍隊與美軍及西方軍隊差距較大的領域。後者不僅有成熟學說的支撐,更有自海灣戰爭以來包括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不同模式、不同規模的各種戰爭的實戰檢驗。此外,在精確打擊的武器裝備方面,中國的精確打擊武器目前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在成本、隱身突防、飽和攻擊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反觀西方的精確打擊武器,已朝著隱身化、廉價化發展,能夠進行晝夜間、全天候、遠近程結合的精確打擊。目前西方列裝的“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等新一代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基本都進行了隱身設計。特別是GPS制導系統的采用,極大降低了精確打擊武器的成本,這些廉價的精確制導武器得以在戰爭中廣泛、大量使用,才使精確作戰成爲現實。
回應
西方的所謂數字化的精確打擊是依賴于高科技的衛星雷達等存在的是以強勝弱的不對稱戰爭,如果和實力相當的對手交戰一旦衛星等高科技的東西被摧毀就成了瞎子聾子只有捱打的份 ,因此中國不能盲從,一個軍區配一個高科技的集團軍用以應對常規高強度的局部戰爭和周邊小國的挑釁以高技術的優勢迅速贏得戰爭,如下的精力大力發展二炮導彈激光等高技術殺 手鐧同時適當關注研究在衛星雷達等高科技被廢狀態下的戰法永遠立于不敗
http://comment5.news.sina.com.cn/comment/skin/default.html?channel=jc&newsid=27-1-695164&style=0
版主回應
10年內 陸太空能力與美抗衡【中央社 2012.07.11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太空計畫取得重大進步,代表大陸軍事實力的提升,預料未來10到15年內,大陸太空對抗能力足以抗衡美國精確打擊能力。
報告並指出,中共發展太空計畫,意在鞏固中國共產黨的權威和統治,並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因為台灣的民主政體可以代替大陸的獨裁統治模式,對中共統治形成挑戰,必須透過軍事脅迫台灣在主權問題上讓步。
這份報告強調,台灣問題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因此美國應該維持能力,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其他形式的威脅,避免危害台灣人民安全或台灣社會、經濟制度。
報告一開始說,大陸最近在太空計畫取得重大進步,正在成為太空強國。中共推動太空計畫,是為了利用太空成就來鞏固它統治中國的合法性。
報告說,解放軍總參謀部可能正在研究太空系統和太空對抗系統以符合聯合作戰要求,空軍、海軍和第二砲兵部隊(戰略導彈部隊)也正研究對上述作戰要求提供貢獻。
報告預估,由於「國家太空安全系統」新興概念的出現和對抗美國遠程打擊能力的需要,在大陸積極發展下,預估未來10到15年內,大陸的太空對抗能力足以抗衡美國的精確打擊能力;而大陸日益增強的太空偵察能力,也將為地面站提供接近即時的偵察數據,讓大陸解放軍更快、更致命地進行遠端精確打擊。
報告指出,大陸太空計畫的研發重點,是在高解析度衛星、軍民兩用光電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影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和電子情報衛星;利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射的微衛星,也受到解放軍關注。
此外,報告說,大陸除了發展傳統以太空為基礎的平台外,也正優先發展運行在海拔20到100公里的「近太空」(near space)飛船。
軍事專家分析,解放軍可利用低軌道衛星進行電子偵察,以即時且準確地跟蹤和瞄準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艦隊,進而使用反艦彈道飛彈(ASBM)等武器進行遠程攻擊。
報告舉例,大陸風雲3號氣象衛星就安裝近12個全天候感測器,除為解放軍和民間機構提供準確氣象預報外,也能為ASBM提供準確的彈道距離測量和訊號數據。大陸的工程師正在致力研發彈道飛彈早期預警系統,這將為大陸的飛彈防禦系統提供飛彈發射助推段的數據。儘管沒有證據證明大陸已在太空部署彈道飛彈早期預警衛星,但大陸已有基礎技術存在;如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攜帶的紅外線感測器,而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又稱上海航天局)509所研製的實踐7號衛星,就是紅外線感測器陣列的測試平台。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已經研製出紅外線感測器。
回應
美國太空總署原地踏步30年﹐從1980年到2004年都沒有研發新火箭﹐幾年前研製戰神火箭做為太空梭退役後運載火箭﹐可是開發進度落後過多一再追加預算﹐戰神計劃被歐巴馬取消﹐交由私人公司SpaceX研製新火箭﹐新火箭經過幾次失敗﹐今年終於飛上太空和太空站接合﹐此火箭可靠性是未知數﹐只能運送非重要補給品﹐不能載人。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中國崛起撼動世界 歌唱偶們親愛滴祖國從今走向民主繁榮富強 中國新超強美國難制衡 洗刷近代中國的一切恥辱!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
新聞公司執行長梅鐸16日接受福斯商業電視台訪問時說,中國經濟的爆發性成長將對美國構成龐大的經濟挑戰,梅鐸說:「真正嚇人的是,總統首席顧問桑莫斯告訴我們,人們在本世紀末回顧過去時,他們可能談起的不是這場衰退,而是中國的崛起。」 華爾街日報15日刊出桑莫斯在華盛頓CEO協會上的演說,指出中國的生活水準在不到十年內就已提高一倍,而美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則需每30年才能將生活水準提高一倍。
美國應該如何看待中國?李光耀回應說,美國既然無法阻擋中國的發展,那就得學習去接受一個實力更強大的中國。李光耀:沒有國家支持台獨! 中國若動用武力,美國是否會介入?李光耀認為介入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是中國的基本核心利益,但美國視為次要利益,是有很大的不同。
另參本館:
中國衛星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美歐精確制導武器 飛艇 《強國之鑑》 中國崛起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大戰略 中國導彈防禦
阿楨
神舟計畫成功操控反衛星武器 2012-06-17 中時 亓樂義
據澳洲頂尖太空情蒐專家波爾所悉,神舟四號電子系統,曾成功攔截過美國軍艦的電子信號,亦能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美國軍艦進行追蹤。
尤有甚者,據我方太空專家觀察,神舟七號二○○八年升空入軌後,大陸太空人翟志剛出艙時,其身旁伴隨一個幾公斤重的小衛星,由地面操控,圍繞神舟太空船走,顯示中國有相當能力從地面操控小衛星,「作為太空的反衛星武器。」
相關新聞
中、印、以發展反衛星技術 挑戰美國
突破西方壟斷 江蘇自產碳纖維 2012-06-30 旺報
江蘇航科突破西方技術壟斷,建立大陸首條T800碳纖維生產線。航科預計投入人民幣2.5億元,建成25噸T800碳纖維的生產線。T800的受壓強度達到5.49GPA(54.9億帕,帕是壓強單位),目前能工業化量產的最高強度級別碳纖維。
潛7020米 蛟龍號新突破 具軍事功能 2012-06-25 旺報
在蛟龍號之前,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已擁有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但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也不過5000米。
昨上午9點15分,蛟龍號在達最大深度時,通過水聲通話,潛航員對神九太空人問候,祝福3位太空人與天宮一號對接順利。
據多維新聞報導,蛟龍號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這款深海潛水器同時肩負多項涉及軍方的試驗任務。
西方媒體普遍認為蛟龍號具有強大軍事潛能,可用於核潛艇外殼改進,水下通訊升級和破壞他國對中國大陸的水下監聽系統。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蛟龍號另有所圖,這台潛水器可用於截獲或剪斷海底電纜,回收海床上的外國武器,或維修、救援海軍潛艇。
大陸專家也表示,雖然蛟龍號主要用於科研試驗,但在通信遙控、電子、機械等方面的技術突破都可用於軍事,尤其是用於深海潛艇的研製。
搶深海資源 卡位展實力 2012-06-25中國時報
中國發展「載人深潛」比「載人升空」晚了十年,但企圖心強,早在二○○一年中國以深海技術,取得國際海床管理局准予在位於夏威夷和北美大陸之間海域勘探礦產的權力。去年聯合國下屬機構又批准中國政府計畫勘探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海底金屬礦藏的方案。
實力決定利益。按國際海床環境管理局規定,要申請哪個地區的預先開採權,先要有載人潛水器深入海底取得樣品和圖像作為依據。「蛟龍」號昨又創下潛紀錄,使中國對深海資源爭奪指日可待。
版主回應
中菲黃岩島對峙 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zfnh2012/
《時代》:南海爭端 中已獲勝
黃岩島風雲如何釀成
護主權給糖不夠 中共鞭子並用
南海護權與菲對峙 中不再消極 行動代抗議
黃岩風雲急 南海艦隊出動
大陸航母密集出海(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臺灣官員稱菲越要求臺就南海問題勿與大陸聯手
登太平島侵犯越主權?臺外交部駁斥
越南反對台官員前往南沙太平島
黃岩島爭端 俄表態反對美國干預
日媒稱日欲借售菲巡邏艇打破武器出口限制
日本海上自衛隊3艘練習艦將訪問菲律賓
菲南海急進源于石油誘惑 中國應適度強硬宣主權
印度擬退勘南海 又怕沒面子
印度公司決定退出南海石油開發可能因中國壓力
世界最先進半潛平臺“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投産 2012-2-14
武船造世界頂級三用海工船海洋石油681(981配套船舶)交付 2012-3-20
南海深水油井 大陸今天開鑽 2012-05-09
英媒稱中國正用高科技鑽井平臺在南海尋石油
菲律賓總統改口稱願同中國在南海合作采油
中海油開放南海9個區塊與外企合作
中國宣布大規模南海油氣開發反擊越南偷盜
中海油招標油田 激勵類股
泰馬菲競相參加中國西沙石油招標!
日右翼政客石原"叫囂"購釣魚島 專家稱其另有圖謀
熱比婭捐10萬 助日購釣魚台島(另參本館:熱比婭妨台
中方稱日大陸架延伸申請獲聯合國批准系捏造
胡錦濤拒單獨會日首相 熱比婭訪日釣魚台爭議作梗
搶攻東海戰略點! 共軍福建水門機場曝光
日本海上保安廳爲右翼政治團體登陸釣魚島護航
日媒稱中國民間保釣船已開赴釣魚島1-2天或抵達
中日國民互相反感 衝到最高點
日研究:臺灣人哈日 但認為最該親近中國(另參本館:真有哈台族?
愛臺何必仇中
日媒:台艦駛入釣魚台海域遭日本保安驅逐
我遭日「驅逐」? 海巡署否認
宣示釣魚台主權 台日互相抗議
中俄黃海聯合軍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zhongejunyan2012/
美進逼亞太 致中俄軍事同盟
普丁、胡錦濤2012-06-05簽署中俄戰略合作 與上合組織相輔相成
上合2012联合反恐军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2012shfkjy/
陸外交部:上合組織不似北約(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 上海合作組織)
中方向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百億美元貸款
美戰略東移 出席香格里拉對話的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中國軍方就美軍對華抵近偵察向美方表達關切(回應:學敘利亞,過來就打下來,看他還過來不?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外媒稱中國高新6號反潛機性能超美P-3C(另參本館:運8電戰機 中國預警機)
俄挺中 逆火轟炸機 生產線賣給中國
美方第一島鍵 難防凶猛逆火
選美國或選大陸 亞洲國家兩難
亞太武力競賽美國沒有勝算
分析稱美國圍堵中國策略不會獲南亞諸國支持
日金援湄公河 與大陸拚影響力
湄公河慘案主犯 包機押回大陸
中日韓FTA談判 年內啟動
中美兩軍計劃年內舉行聯合演練
2012中泰海軍陸戰隊聯合兩棲作戰訓練落幕
最大規模環太平洋演習明日開幕42艘軍艦參加
俄參演尋求亞太影響力 非對付中國 中國曾觀摩美軍演習
抗中國 美日韓21日首次東海軍演
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因南韓民間團體激烈反彈 喊停
抗中 南海4國擬聯合巡邏
美越難有深遠合作
中方就越南蘇-27戰機巡查南沙島礁表示強烈不滿
俄媒稱中國殲10B對付越南印度蘇30效果更佳
中國就越通過《越南海洋法》提出嚴正交涉
印度成功發射烈火5洲際導彈 被命名中國殺手
西方為何對銀河3號與烈火5厚此薄彼?
印度總理訪緬 加強合作抗衡中
翁山蘇姬助力叫停建密松水壩(楨:典型的要電卻不要電廠之民粹!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緬甸因電力供應緊張發生示威活動
宗教流血衝突 緬甸若開邦戒嚴
騷亂讓西方擔心緬甸走回頭路
(另參本館: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中國衛星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PLA最急需的武器 《國家海上利益論》 中國海洋調查船 天安艦事件 中國與東協保釣再起? 中國與印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與韓朝)
阿楨
邁向太空站時代 神九安返中國 2012-06-30 中國時報
大陸執行首次載人航天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經過十三天太空飛行任務後,三位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昨天上午十時零三分安全降落在內蒙古的預定著陸場。中共解放軍總裝備部宣布神九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大陸官方「新華社」稱:中國邁向「空間站(太空站)時代!」
評論並稱,從十三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神舟,到獨具特色的發射模式,從穩定的交會對接技術,到高效益的空間實驗室,載人航天領域系列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顯示中國完全有能力自已開展智慧創造。
神舟九號發射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shzhfch2012/
大陸上天下海 歡慶黨慶 2012-06-17 中國時報
明(十八日)將是中國的好日子,除在天空中「神舟九號」早上約十一時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任務外,另一項刷新紀錄的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亦將於這天進行第二次七千公尺下潛試驗。時間上的巧合,被認為與慶祝中共「七一」黨慶有關。
「蛟龍號」為大陸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自一千公尺、三千公尺、五千公尺海試之後,於今年挑戰七千公尺深潛海試世界紀錄。(楨:蛟龍號可爲海軍潛艇繪高精度海圖,可勘查/鑽芯取樣金屬結核資源,可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檢測。)
備受矚目的「神舟九號」將於十八日早晨約十一時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專家表示,此次的「天神合一」後,將進行十多天的載人飛行。這締造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幾項新紀錄:太空人首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太空人首次進入天宮一號駐留;首次有女太空人參與飛行。
相關新聞
美空軍X-37B選中國神九升空時返航疑搶風頭
美軍返航著陸 執行絕密太空任務 被疑系衛星殺手
大陸研發似美-37B的神龍無人太空轟炸機
美稱神九和天宮對接成功軍事意義非凡
美媒:美應阻止中國占領月球
美專家稱中美太空競爭像龜兔賽跑中國有耐心
中國「上天下海」的企圖
中國上天入海 加深國際警惕(楨:德國《新德意志報》則為大陸遭受猜忌鳴不平,稱「對於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通過科技強國應該獲得尊重」。)
海天2突破 有助提升軍事技術(楨:其他國家的都含有軍事目的)
神九與蛟龍雙雙成功 印證中國科技力量 朝鮮日報
版主回應
大陸航太「三步走」 驚人第二步【聯合報2012.06.17
八年前,搭載太空人楊利偉的神舟五號完成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踏出大陸航太發展「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昨晚神舟九號發射升空,在去年神舟八號完成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的基礎上,朝載人手控對接目標前進。大陸用八年多時間走到第二步,要的就是躋身航太強國之列。
儘管美國與俄羅斯早就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但兩大航太強國早期在實施對接任務時,都曾發生故障,造成任務失敗,甚至有太空人因此受傷。就此看,大陸航太發展,反而有「後發先至」的潛力。
神九火箭設計師呂新廣:三套控制系統讓火箭更可靠 新浪網 2012-06-16
舉個例子,平台到神三和神七是加了一台罐組,現在加了兩個罐組,可以換這裡面任何兩個器件。實際上用航天設備的可靠性來說,每一個設備壞一個器件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我們提的指標是99.99%,甚至更高,就是說一萬次里可以壞一次,我們允許它壞兩個還可以正常工作,這個可靠性基本上就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我們鍵上計算機,主要是控制大腦,現在改成三套獨立的工作,獨立的算,最後三取二,任何一個壞了我都沒有問題。現在整個火箭任何一個地方一度故障都是沒有問題的。
失敗的機率極小,但是不能說爲零,要科學的看待這個問題。神州九號有逃逸系統,故障系統,在天上就判斷這個火箭是不是有問題了,如果出現問題用逃逸系統改進離開。
航天飛機對于美國來講下了很大的工作,包括冗余設備,他的成本也很高,很多技術都是用最先進的。畢竟他的系統更加複雜,越複雜的系統出問題的概率越大。我們火箭相對于它來講要簡單。簡單就是可靠,拿一個導線來講,我就一根線連過去,只要把這根線弄堅固了就沒問題,但是他通過很多電子元器件轉換,這個是保不齊的。
相關新聞
神九有3種電源 太陽電池帆板 鎘鎳蓄電池 應急電池 一天耗電43度
神舟一船多用 巧思省錢省力 2012-06-19 中國時報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昨對接成功,從技術上說,美國雙子星太空船早於一九六五年在低軌道完成對接,神舟並沒有新的創舉,它真正吸引西方的不是技術,而是大陸運用技術的巧思,能以節約的方式達到太空船「一船多用」的最大效應。相較之下,大陸的載人航天發展起步晚,但有後發優勢。
美國的做法不同,雙子星太空船每次對接,都要前後發射兩個飛行器進行對接,軌道並無預置目標,若要對接兩次,就必須發射四個飛行器(2N),依此類推。
大陸因有預置目標,每次對接採N+1方式進行,如天宮一號兩年內和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太空船對接,發射次數少,比美國省錢又省力,預置目標還能發揮很多作用,一舉數得。實在說,美國更在意後發國家的巧思,作戰亦復如此。
回應
大陸空間站的配置更是棒,一個載人飛船一個貨運飛船,2個實驗艙都可以獨立飛行逃生,安全性比國際太空站高明太多了,功能性也強又節省發射費用,美俄一昧求大,結果悲劇一再發生,中國人實事求是,智慧比美俄高多了
相關新聞
載人航天花費 不到390億人民幣
評估稱航天領域每投1元可獲7至12元回報
中國經濟、太空實力展現
神九發射將重點進行航天醫學實驗研究
太空養心丸 照三餐服中藥 避免太空病
神九太空人 把尿變飲用水
手控對接 人腦比電腦快3分鐘
太空穿針 劉旺嚴肅 劉洋輕鬆
新老、男女搭配 3太空人分工
太空站衛生間分男女 設2睡眠區
陸太空科技先進與否 專家分歧 2012-06-17 中央社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太空分析專家歐柏格(James Oberg)說:「天宮一號不僅只是對接目標,它是一個完整的支援生命模組,能充當居住空間,如果中國決定超越低軌道,邁向月球或外太空的話。天宮一號正是供長期外太空任務使用的那種模組。」
歐柏格說:「中國人正在做的,不只是在古老太空競賽成就上尾隨追趕,他們正迎頭趕上,在某些案例中甚至較部分其他太空強權超前一步。」
他又說中國大陸目前正展開多項太空能力大規模改善計畫,包括設計更大型長征五號火箭(楨:長征五號推力1100噸/載25噸火箭 2012-6獲驗收2014升空,推力3000噸/載重百噸也在論證中)以及在海南島興建新火箭發射設施在內,這只是能提升中國大陸技術能力的兩個案例而已。
但曾出版有關中國太空產業書籍的澳洲學者瓊斯(Morris Jones)指出,中國大陸在太空競賽方面起步較晚,仍遙遙落後,根據他的估計可能落後高達40年。
瓊斯說:「目前,中國的太空計畫大約相當於1960年代末期的美國太空計畫,雖然他們尚未能把太空人送往月球。」
瓊斯認為中國大陸的太空雄心與美國和俄羅斯沒有兩樣,均著眼於軍事、科技和宣傳目標。
阿楨
歐洲飛彈防禦系統,2018年全面運作 中時 2012-5-23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在美國芝加哥市的高峰會議廿一日下午落幕,與會領袖在連日的群眾街頭抗議聲中,就北約未來提升軍事能力以及「負責任地終結」阿富汗戰爭等達成多項共識。
北約領導人在峰會重申歐洲建立更強大防衛體系的重要性,且公布歐洲飛彈防禦系統第一階段建置成果,同時預定讓該系統先在二○一五年初步運作,然後於二○一八年全面運行。
峰會發布的《北約高峰會議防衛能力宣言》指出,在防衛預算吃緊的現況下,北約領導人決定採行「靈活防衛」的核心策略,強化各成員國間的合作與防務資源分享,以實現二○二○年確保和提升軍事能力的戰略目標。
北約並宣布多個聯合防衛項目,包括部署「盟國地面偵察系統」運用無人駕駛偵察機執行偵察任務、由多國出動戰機因應波羅的海三國的空中巡防需求等。峰會期間,北約已與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簽署價值十七億美元的合約,為「盟國地面偵察系統」購買五架「全球之鷹」無人駕駛偵察機。
北約領導人還批准了二○一○年里斯本峰會要求提交的《威懾和防禦態勢報告》。報告指出只要其他地方還有核武器,北約就會保有核嚇阻能力。報告並為北約進一步與俄羅斯談判裁軍問題預留空間。
峰會也通過逐步退出阿富汗戰場的計畫,北約將在明年中旬將阿境戰鬥任務指揮權全面移交阿國當局,並將在後年底之前將十三萬國際維安部隊絕大多數官兵分批撤離阿境。此後北約在阿國的角色將轉變為提供訓練、建議和協助的性質。
阿富汗約需二十二萬八千五百軍警扛起維安工作,每年約要耗資四十一億美元,美國與北約盟邦還在研議如何分攤這筆經費,將在七月舉行的阿富汗問題東京國際會議細談此事。而阿國最遲到二○二四年要完全自行負擔維安費用。
(楨:真是再怎麼窮也不能窮兵, 北約如此窮兵黷武, 難怪中俄會..... 另參本館:《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和解與裁減軍備》《歐洲新霸權》 歐豬四國 )
阿楨
陸北斗導航 免費試運行服務 2011-12-28 旺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昨天起提供免費試運行服務,可對大陸和周邊地區提供連續被動定位、導航、對時等服務,大陸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估計,大陸衛星產業目前最少有4千至5千億元人民幣產值,且隨著產業發展,未來產值不可估計。
用戶數量無限制
大陸國新辦昨天舉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服務記者會,冉承其宣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發射10顆,建成基本系統,即起可向大陸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被動定位、導航、對時等試運行服務。
冉承其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提供被動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時,和美國的GPS等其他三大系統相比是一樣,用戶數量沒有限制,「據我瞭解,(大陸)用戶的數量也遠遠不止幾千台,應該在十萬以上的量級」。
冉承其同時公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信號接口控制文件(ICD)的測試版,他解釋,這就是北斗接收終端晶片研發以及相關應用研究必備的技術文件。他說,為儘早推動企業參與、研發、應用,才對外公布測試版,明年會公布正式版。他強調並承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冉承其說,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涵蓋範圍北到俄羅斯,南到澳洲,經前期系統測試和試驗評估後,目前定位服務的位置精準度已經具備25公尺左右,測速精準度為每秒0.4米,授時精準度為50奈秒。
2011航太發射 全球第二
冉承其表示,到明年底,還會再發射6顆組網衛星,等系統基本建成正式運行後,定位服務精準度會提高到10公尺左右。他提到,現在的衛星信號已經覆蓋到香港和澳門在內的亞太大部分地區,也可提供港澳的民眾使用。
冉承其指出,提供試運行服務的同時,大陸相關企業已開始應用研發,「使用GPS終端的使用者可以單獨使用北斗,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相容使用的終端。多一個北斗肯定會有更多的功用,會對系統的精度、可用性帶來更好的改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指出,大陸航太正處於高密度發射時期,十二五的目標是100次火箭發射,100顆衛星發射上天,100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平均每年要實施20次左右的航太發射活動。
趙小津說,今年已經完成19次航太發射活動,共21顆航天器,全球排名第二,俄羅斯是36次,中國19次,美國18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2020年前還要發射30餘顆導航衛星。
版主回應
北斗導航系統除定位外還可發送短信
本報北京12月27日電 特約記者張利文、記者王通化報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把短信和導航結合是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獨特發明。
冉承其介紹,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一個是美國的GPS系統,一個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一個是歐洲正在建設的伽利略系統,另外一個是中國的北鬥。
冉承其指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其他三大衛星系統的建設不完全一樣。我們首先建設了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和短報文特色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除了讓你自己知道在什麽時間、什麽地方之外,還可以將你的位置信息發送出去,使你想告知的其他人獲知你的情況。
陸推北斗衛星導航 抗美GPS 2011-12-28 工商時報
中國自力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昨(27)日起展開試運行服務,中國也成為繼美俄之後,第3個擁有已運行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其和美國GPS系統分庭抗禮意圖明顯。目前北斗衛星系統已發射10顆衛星,涵蓋範圍包括台港澳等大部分亞太地區。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十二五」期間該系統還將發射100顆衛星,預估2020年北斗衛星系統將具有全球覆蓋能力。至於該系統面向全球提供的服務,將是全部免費。
冉承其在大陸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會中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推進。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該系統將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冉承其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發射10顆衛星,建成了基本系統。該系統在保留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服務等功能的基礎上,昨起開始向大陸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無源地位、導航、授時等試運行服務。
冉承其指出,按照計畫,2012年還要發射6顆組網衛星,進一步擴大系統服務區域和提高服務效能,形成覆蓋亞太大部份地區的服務能力。他說,到明年底,北斗系統基本建成後,將提供正式運行服務,屆時覆蓋區內定位精度達到10公尺。目前該系統的定位精度為25公尺。
目前全球普遍採用的衛星導航系統為美國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早在1964年就已經運行,是全球最早的衛星導航系統。俄羅斯則在1996年推出Glonass,是第2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而在中國之後,歐盟預計2014年也將推出覆蓋全球的伽利略(Galileo)衛星導航系統。
新聞眼/北斗睜亮眼 台灣安全隱憂【聯合報2011.12.28
大陸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商用,絕口不提軍事用途。但各國都清楚,北斗系統覆蓋完成後,將增加中共太空的話語權,對陸海空作戰部隊的導引也更強化,尤其不再受制美國,一旦台海局勢有變,將嚴重威脅台灣安全。
中共認為,建立自己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不管軍用、民用,不管發展經濟還是維護國家安全,其緊迫性甚至超越載人航太和登月工程。
全球定位系統的市場超過上千億美元,但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在政治、軍事方面。長期以來,美國只對自己軍方提供精確定位信號,對其他用戶提供干擾的低精度信號;如果發生軍事衝突,或察覺對手將GPS運用在軍事用途,美國就會切斷導航信號供應。
中共軍事專家形容,「沒有自己的導航系統,等於沒有屬於自己的眼睛」,擁有北斗系統,可擺脫美國GPS的限制,也打破美國的太空軍事霸權和導航商用市場的壟斷。目前來看,北斗的軍用價值甚至高於民用價值,因為沒有自己的定位系統,就無法為自家的飛彈導航。
中共的飛彈數量居世界前三位,但與美、俄比較,仍缺乏精準導航能力,隨著中共北斗系統建成覆蓋,武器的導引精度與遠距作戰能力也大增,將威脅台灣和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
以中共研發成功的「雷石滑翔炸彈」來說,它的最大攻擊距離雖只有六十五公里,但機不需靠近目標區,未來在外海投射後,就可依北斗衛星導引飛向目標。
有軍事專家稱,「雷石炸彈」造價便宜,愛國者三號一枚要三百萬美元,用「愛三」打「雷石」,根本不划算。而一個轟六編隊一次投放一百顆「雷石」,兩個回合下來,「愛三」就消耗光了。不僅是戰機投射的「雷石」,未來還有本土多達數千枚的各型飛彈,只靠北斗導引,更能精確打擊。
阿楨
俄叫板停止裁軍 美不改在歐反導 2011-11-25 旺報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23日對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彈防禦系統作出強硬表態稱,若美國一意孤行,俄將退出《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他並宣布一系列軍事及外交措施以回應美國。俄輿論認為,這可能導致俄美新一輪軍備競賽。
新華網報導,在俄羅斯發表強硬談話後,白宮23日「以硬對硬」,聲稱絕對不會改變美國在歐洲的反導部署方案。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湯米.維爾托(Tommy.Vietor)當日重申,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旨在防禦來自伊朗等國的導彈威脅,既不會也不具備威脅俄羅斯戰略能力。
中新網報導,梅德韋傑夫當日向全俄公民發表電視講話:「若事態惡化,俄羅斯有權停止裁軍和軍控進程。」他指出,戰略進攻性武器與防禦性武器之間的緊密聯繫,是俄羅斯打算退出上述條約的主因。
梅德韋傑夫宣布,俄羅斯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回應美國反導系統部署,其中包括俄國防部將立即在加里寧格勒市引入防導彈攻擊的雷達預警係統;在空、天防禦系統內加強戰略核武對象的保護;用於俄反導彈部隊及俄海軍的戰略性彈道導彈。
就俄美雙方今年簽訂的新一輪進攻性戰略武器削減條約,梅德韋傑夫直指,美國及北約成員並未認真打算推進該條約的實現,有鑑於此,俄將不會同意在五至八年內削減自身的威懾力。
講到歐巴馬 俄主播比中指【聯合報2011.11.25
俄羅斯新聞女主播塔堤揚娜‧利馬諾娃,24日遭踢爆上月在直播新聞提及美國總統歐巴馬時比出中指。傳言指出,利馬諾娃以為新聞畫面已切換,也有技術人員陰謀論的說法。惟確定,她不會受到任何處分。
這個事件是否將造成任何國際後果仍有待觀察,卻反映出當前美俄緊張的關係。儘管歐巴馬承諾重啟美俄關係,兩國仍因美國擬於東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產生嫌隙。美國賀芬頓郵報報導,麥維德夫23日揚言,若歐巴馬無法保證不是針對俄國部署飛彈,俄國將發動攻擊。
版主回應
俄建造數個新型預警雷達 中國西部也在監控範圍2012-02-18 世界新聞
俄羅斯雷達站工作示意圖。
“今年俄羅斯將再部署數套S-400反導系統,與以往部署在莫斯科周邊不同的是,新系統將部署到濱海地區和邊界地區。”2月13日,俄羅斯空軍司令亞曆山大?澤林上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上述消息。該消息傳出後,引起不少俄羅斯媒體的關注,因爲就在此前幾天,俄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維克多?契爾科夫中將曾對外宣稱,俄國防部計劃在今年4月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S-400。同樣讓人睜大眼睛的是,位于列寧格勒州列赫圖西村的“沃羅涅日-DM”新一代導彈襲擊早期預警雷達已于2月12日正式投入作戰值班。
監視北約導彈的一舉一動
蘇聯解體後,原蘇聯一度非常完備的遠程早期預警雷達體系因一些雷達留在俄羅斯以外的他國境內而遭到嚴重破壞。2000年普京上臺執政後,國家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完善導彈預警及空情監控雷達網絡問題受到國家領導層的高度重視。2006年,探測距離達6000公裏的“沃羅涅日-DM”新一代導彈襲擊早期預警雷達在列寧格勒州列赫圖西村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從而填補了因拉托維亞關閉原蘇聯設在其境內的遠程雷達而在俄西北方向留下的巨大漏洞。
在正式投入作戰值班前的6年時間裏,“沃羅涅日-DM”雷達不僅滿足了對俄羅斯整個西北方向空情及瑞典、挪威等國境內的北約導彈發射情況的監控,而且讓俄軍具備了使用和維護這種複雜、全新武器系統的實踐經驗。
除列赫圖西的這座雷達外,最近幾年俄軍還先後新建了兩座該型號雷達,其中一座剛剛于去年底在加裏寧格勒州落成,並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另一座位于克拉斯諾爾邊疆區,將在今年完成國家驗收,並投入正式戰備值班。憑借它們,俄羅斯已實現對整個西部和西南方向全空域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伊爾庫茨克州的一座新建“沃羅涅日”雷達目前也進入收尾階段。有專家稱,一旦該雷達投入使用,俄軍就可實現對包括中國西部地區在內的整個中亞、南亞方向的早期導彈預警。
先進導彈不准備出口
在逐步完善早期預警系統的同時,俄軍也不忘打造反導體系。雖然多年來俄反導系統建設的重點一直是莫斯科周邊,但隨著首都反導體系的不斷完善,俄軍政高層已開始考慮構建西部、南部和東部三大重要戰略方向的反導體系。俄地緣政治研究院院長伊瓦紹夫上將分析說,繼莫斯科之後,加裏寧格勒將是S-400反導系統的首個部署地點,而後是遠東地區。實際上,早在2008年,俄軍方就曾放出風聲,要在俄朝邊界附近部署S-400。
S-400最初的名字是S-300PM3。從編號上看,它原本應是大名鼎鼎的S-300家族P系列導彈的一種新改型,但據說由于它同時集該家族P、V兩大導彈系列性能于一身,所以最終被賦予了一個標志著升級換代的新編號。S-400可用于攔截各種航空器及中短程彈道導彈。據俄媒體透露,一套S-400導彈系統可同時保障引導72枚導彈攔截36個空中目標。
爲了保障俄軍的反導體系建設需要,俄國防産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塞金本月初已放出風聲:“在2015年之前,廠家能夠生産出來的S-400將完全供應給俄羅斯國防部,不會向外出售一套,即便是盟國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也只有在俄軍滿足了自己的反導系統需求後,才能指望買到這種武器。”
用實際行動反擊美國
自從去年11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表強硬聲明,警告將采取“合理措施”回應美國打造歐洲反導系統以來,俄羅斯可謂動作頻頻。有分析說,俄軍方高層最近幾天來在早期預警雷達和S-400反導導彈問題上的相關聲明,都與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歐洲反導系統建設合作談判陷入死胡同有關。
日前,曾任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現任主管國防工業副總理的羅戈津,再次發表強硬聲明:不管歐洲反導系統談判進展如何,俄羅斯都不會停止打造本國反導系統並對歐洲反導系統采取回擊措施的步伐。有專家指出,目前已在加裏寧格勒投入試運行的“沃羅涅日-DM”早期預警雷達能探測、跟蹤西歐和北大西洋區域內的所有導彈發射活動,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而隨著“伊斯坎德爾-M”戰術彈道導彈及S-400反導系統在這塊俄羅斯飛地的部署到位,美國極力推進的歐洲反導系統未來未必就能對俄戰略核力量形成預想中的遏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8/0959682556.html
阿楨
美稱俄開發S-500導彈可攔截4萬米高空彈道導彈
資料圖:俄羅斯S-500防空導彈系統線圖。
環球網(微博)記者沈選報道,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011年10月11日消息,俄羅斯新型防空導彈系統S-500的研發工作繼續延後。據最新披露,S-500系統整整落後計劃2年,樣本試驗要到2015年,正式交付要到2017年。延後的很大原因在于該系統使用了大量新技術。
S-500並不是現有的S-400的升級版,而是新的設計。S-500導彈的射程爲600公裏,其設計可以在4萬米高空擊落彈道導彈彈頭。S-500還可以跟蹤裝有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的飛機。俄羅斯計劃購買10套S-500系統來裝備部隊。這些都是機動反導部隊,所有裝備均由大型卡車運載。例如,S-500導彈的運載和發射均由10×10全驅動卡車完成。
與此同時,俄羅斯直到去年才部署了第一套S-400系統。今年早些時候,第二套和第三套S-400系統才開始服役,一套部署在遠東,另一個套部署在莫斯科。S-400系統還被稱爲S-300PMU-3、SA-21或“凱旋”。
S-400是S-300系統的新版本,尤爲關注美國可能擁有或正在研發的電子對抗技術。俄羅斯在3年前宣布,第一套S-400系統開始部署在莫斯科周邊。但實際並非如此,研發工作仍在繼續,直到這套系統的導彈試射成功爲止。
S-400與美國的“愛國者”地空導彈類似,且造價昂貴。盡管包含一切先進技術,但俄羅斯現在還是提出要出口S-400。S-400導彈每個重達1.8噸,長8.4米,直徑約50厘米,射程約爲400公裏,彈頭重145.5公斤,可以擊中3.2萬米高空的目標。其目標捕獲雷達範圍達到700公裏。
更多關于 S-500 的新聞
俄稱航天部隊將在2015年配屬S-500反導系統 2011-07-23
俄軍將裝備S-500防空導彈系統強化遠程防空力量 2011-03-15
俄軍2020年前將采購10套S-500防空導彈系統 2011-02-27
俄軍2020年前將購10套S-500防空導彈系統(圖) 2011-02-26
俄S-500地空導彈系統2014年起將批量生産(圖) 2011-02-1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0-17/1605669704.html
版主回應
中國若購S400導彈可防範敵通過黃海威脅京津 2010-12-02 世界報
據俄羅斯媒體稱,該導彈的最大特點是兼容兩種導彈,第一種射程爲400公裏,據稱可以摧毀隱形飛機,也可用來對付空中預警機和電子幹擾機;第二種與美國“愛國者”PAC-3導彈相當,采用主動雷達導引,能摧毀飛行高度僅5米的超低空目標。這兩種導彈互補缺失,可構成多層次的防空屏障。
除此之外,S-400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發射多種型號導彈的防空系統。據資料介紹,S-400可發射的導彈型號達8種之多,可構建起一套多層次的高效防空網。
中國欲購S-400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第八屆珠海航展上,俄羅斯展出了一系列最新式的防空導彈系統,同時,還散發有關S-400“凱旋”地空導彈系統的宣傳材料。據防務專家分析,俄羅斯參展商這次帶來的一系列先進防空導彈正是針對中國市場。
在世紀之交,中國就采購了大批的俄羅斯S-300系列防空導彈。如果現在中國能夠購買到S-400“凱旋”地空導彈系統,則中國的防空系統可以說具備了遠距攻勢防空能力。如果把這類系統部署在山東半島、臺海沿岸、西沙群島或者海南,則中國防空能力就具備了覆蓋中國重要的海域和重要政治目標的能力。
據美國《合衆國際社》的消息,雖然俄羅斯是中國大陸主要的武器出口國家,不過俄羅斯對中國仍有戒心,並采取多項的限制。然而,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俄羅斯軍工企業,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俄羅斯軍工要想走出困境,需要購買力強大的中國市場。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02/0802621778.html
談談紅九後面還有哪些紅旗在飄啊飄 2011-04-11
關于《戰術導彈動力裝置需求分析與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展方向》論文內容,其中提到開發戰區高層反導的HQ-19和HQ-26系統。早在2000年左右,航天四院就進行了HQ-19導彈發動機的演示、加工和試驗工作,驗證了碳纖維殼體和高性能的N-15B推進劑等關鍵技術,HQ-19的發動機將具有高質量比高比沖和高加速能力。此外HQ-19也將采用KKV進行反導攔截,而且是和THAAD類似的大氣層內外攔截KKV,具備在大氣層外和大氣層內同時進行攔截的能力;HQ-26的研制對比HQ-19有些延遲,它的發動機將采用高質量比固體雙脈沖發動機,通過雙脈沖的能量管理顯著改善導彈的末端機動能力和攻擊範圍。老美SM-3的第三級發動機MK136采用的就是雙脈沖發動機,另外PAC-3 MSE發動機也改用雙脈沖發動機。從論文內容提及的HQ-26戰區高層反導系統來看,HQ-26是類似于SM-3的海基末段高層攔截導彈,用天朝准大驅作爲發射平臺(多說一句:這次的052C新四大金剛就算了吧,神光很可能要等到真正的萬噸大驅),類似老美的伯克-2,是全程向老美的最先進技術進行膜拜的又一産物!總之,HQ-19屬于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編制,相當于老美的THAAD),而HQ-26則是海基彈道導彈防禦的中堅,相當于老美的SM-3……,呵呵~
關于空間反星的KKV,1999年航天科工二院成功實現了動能攔截器(KKV)的首次懸浮飛行試驗,成爲世界上第二個突破KKV技術的國家,爲後來的正式項目打下來堅實的基礎。1999年形成的《關于我國防空防天武器裝備2010年及其後發展戰略的幾點意見》文件,明確提出突破“在高空以及外空對戰術彈道導彈及衛星的攔截”,並說明“目前863-409專題正研究多用途的動能攔截器(KKV)並逐步小型化,已取得進展”。不久以後863-409專項細分爲863-801和863-805專題,分別負責傳感器和攔截器的專項開發工作,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和GBI使用商用貨架的OBV作爲助推器相似,陸基中段攔截彈配套的助推器是衍生自航天科工的開拓者1號(KT-1)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編號KT-409。KT-1火箭一、二級使用DF-21中程彈道導彈的FG-04和FG-05發動機,直徑1.4米,三、四級分別采用FG-53和FG-54發動機。陸基中段攔截彈很有可能是以KT-1爲基礎的KT-409火箭爲助推器,外加863-805專項發展出來的小型化KKV構成,具備和美國GBI類似的射程和射高,以作爲國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基礎,爲我朝撐起高邊疆確保安全的保護傘!!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37087-1-1.html
另參本館:天安艦事件S-300與上海防空 FT-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系統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海紅9艦載高空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阿楨
解放軍可實時指揮控制關鍵部位上的作戰單兵09-01-30 解放軍報
一場大雪,把東北大地裹得嚴嚴實實。站在雪包上,沈陽軍區某紅軍團三連連長周興貴眯著眼睛,正在拿著衛星定位儀,對照地圖判定方位。
“以前按圖行進,是能走到位;有了它,就能按時走到位!”周連長高興地說。這位有著12年冬訓經曆的“老兵”告訴記者:“那年我當班長,帶領全班受領穿插任務,雖然有指北針,可四周全是大雪覆蓋,連個參照物也沒有,一不留神就走偏了10來裏地,鑽進一個山溝,電臺呼叫不通,如果不是遇到一個老獵人把我們帶出來,那次我們就慘了!”
現在,今非昔比。在團指揮方艙裏,記者在導航系統大屏幕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小點緩緩移動,團長李寶東指著一個個小點說:“這是我們團的每個戰鬥單元和關鍵部位上的作戰單兵,數百公裏內,我們能隨時隨地掌握他們的准確位置,實施實時指揮控制。”
這時,電臺裏傳來上級命令:“‘敵’4架武裝直升機降落在3號無名高地,殲滅,執行!”李團長迅速依托導航系統發布命令:“三營沿3號公路向無名高地機動;一營向‘敵’後迂回,形成包圍後,合力殲滅機降之‘敵’。”
導航系統屏幕上,如螢燭般閃爍的小點向3號高地的坐標方向猛撲。這時,電臺又傳來上級命令:“6號高地發現‘敵’一個加強營,命你團迅速合圍,限1小時內到達!”
戰車卷積雪,鐵甲破堅冰。風雪中,一輛輛坦克、裝甲車呼嘯奔馳。戰車轟鳴中,李團長感慨地說:“以前冬訓,說白了就是走,練‘腳板子’。現在,主要練的是部隊快速機動能力和複雜氣象、地形條件下掌控部隊的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30/0834540211.html
解放軍戰場信息實現遠距離不間斷地實時傳輸
解放軍報2009年01月30日訊臧晨、特約通訊員段耀輝報道:南京軍區某指揮自動化工作站攻關的“某指揮工程通指系統研究與建設”等3個課題,春節前夕通過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評審,並獲專利。擔綱完成這些重大課題的,是該站一批高學曆年輕技術幹部。
該站編制小、任務重,年輕技術幹部立足崗位奮力攻關,在短時間內取得多項技術突破。計算機專業博士、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單懿,針對以往網絡傳輸借助有線信道,野戰鋪設難度大、傳輸質量差等問題,大膽提出依托光纖支撐和野戰衛星設備破解難題,攻克多項技術難關,使戰場信息實現遠距離、不間斷地實時傳輸。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30/0834540204.html
版主回應
美空海一體戰應對陸反介入2011-10-04 旺報 【曾復生】
美國國務院東亞助卿坎貝爾日前指出,這次F-16 A/B升級案,是《台灣關係法》實施以來,史無前例對台的軍事支援;另據《旺報》引述專家表示,美國協助台灣升級F-16戰機,其新型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將與全球衛星定位武器系統整合,以發揮衛星制導精準炸彈的能量,並使其戰力超越F-16 C/D,達到目前最先進的F-16 E/F標準。此外,這項軍售案的戰略意涵就是強化台灣國防工業能量,因為多數戰機升級工程,都將在台灣組裝維修,台灣也將能與美軍「空海一體戰」布局結合,成為應對共軍反介入戰略的關鍵環節。
美6維空間整合戰力
美方認為,共軍執行「反介入戰略」主要包括反艦導彈、巡弋飛彈,以及潛艦能量發展,已逐漸改變西太平洋地區軍力平衡,向中共傾斜;中共軍力在亞太地區牽制美軍及日本自衛隊的能量也在增加中。
基此,美軍為因應此一形勢,已發展「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的戰略,一方面保持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優勢,還可減少地面作戰人員維持費,並續保戰略威懾力量。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茲於2010年5月提出「空海一體戰」構想,強調美軍要充分利用航空、太空、網路、電子科技等優勢,以關島和日韓澳等盟國的作戰與後勤基地為依托,發揮空海作戰、太空,以及網路空間力量,聯結一個以天基系統為核心,由天基、空基和海基等平台構成多層次立體作戰體系,在6維空間內加速實現其各種作戰力量的有效融合,以摧毀對手國的「反介入戰略」能量。
目前,美軍把「空海一體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戰爭初始,包括4項作戰方案,主要是對敵人戰鬥網路實施「致盲」攻擊、壓制作戰對手遠程情報監視偵察及打擊系統,以及奪取保持制空制海、太空和制網路空間的優勢;第二階段作戰行動,主要是支持美軍打贏長期的常規戰爭。
根據美軍研判,共軍在2015年間,將可部署1千枚東海10A型,射程1500公里的陸射巡弋飛彈,共軍還將在093型核潛艦配備東海2000型潛射巡弋飛彈,可威脅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以及夏威夷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共軍另在阿富汗取得兩枚未爆的美製空射戰斧巡弋飛彈,經過科研部門的探索,發展出配備在轟6型戰略轟炸機的東海10型空射巡弋飛彈。
陸網電一體戰駭美軍
此外,中共空軍以「空天一體」思維,著重打擊美國人造衛星的「殺手鐧」武器,包括:一、以20枚反衛星導彈,摧毀美國位在低軌道的6至7枚偵照衛星;二、以20枚反衛星導彈,摧毀美國位在低軌道的3至4枚巡弋飛彈導航衛星;三、以電磁波頻譜干擾系統,牽制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四、以定向能雷射武器,破壞飛越大陸上空的美國衛星;五、以電腦網路駭客,攻擊美國地面衛星指揮控制中心或接收站的電腦主機。共軍還發展「網電一體戰」,以「網軍」奇襲美國通訊衛星和全球定位衛星控制中心。
美軍已對「空海一體戰」進行部署,包括:一、增加太平洋地區的核潛艦戰力,例如將3艘海狼級與4艘俄亥俄級,駐紮在華盛頓州軍港,並在關島增加3艘洛杉磯級,可以潛射巡弋飛彈摧毀共軍反艦導彈和反衛星武器基地;二、部署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打擊共軍戰略目標;三、加速發展X-37B型快速打擊太空戰機;四、加強琉球、關島、夏威夷軍事基地的安全維護;五、在西太平洋增加部署B-2隱形戰略轟炸機;六、加速建設關島成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據點,並成為核動力導彈潛艦、航母戰鬥群、隱形戰略轟炸機、巡弋飛彈潛艦、神盾級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海軍陸戰隊的駐紮基地。
整體而言,台灣在面對共軍的「反介入戰略」、巡弋飛彈與導彈能量快速成長,以及美軍重新調整其在西太平洋軍力部署的新形勢,確實有必要積極發展以飛彈攻防為核心的軍事戰略。同時,台灣在向美軍購時,可運用F-16 A/B升級案所累積的能量,積極爭取參與生產短場及垂直起降的F-35B戰機計畫,以保持台海制空權的優勢。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阿楨
美稱中國電磁脈沖式炸彈將使美軍處于極端劣勢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報道:美國五角大樓一名高級官員26日在國會發言稱,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力建設,包括設計制造用于制衡美國軍事優勢的戰略武器,如電磁脈沖武器。
美國《華盛頓時報》6月26日刊發比爾•格茨撰寫的題爲《中國的電磁脈沖武器》的文章,文章提到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詹姆斯•希恩在衆議院發言時警告說,中國大規模軍力建設讓人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有精心計劃、考慮周詳的發展非對稱武器的戰略,比如網絡戰、反太空能力、非常複雜的彈道和巡航導彈項目以及水下作戰能力。
希恩還說,中國軍方正在努力發展電磁脈沖武器。這種武器可以像核爆炸一樣産生能量束摧毀電子系統。中國的電磁武器是我們需要應對的幾種非對稱作戰武器之一。
希恩提到電磁武器會摧毀通信網絡。我們和中國人都清楚,在指揮作戰時我們極度依靠通信網絡。所以,不管是電磁武器還是其它同等的(反衛星)武器,一旦中國入在這一領域能力提高,我們就會處于極端劣勢
聯合參謀部下屬的計劃和政策部副部長空軍少將菲利普•布裏德洛夫說,他同意希恩的觀點並且警告說,中國在臺灣海峽防空力量和其它戰鬥能力的增強讓臺灣海峽更加容易引發軍事沖突。布裏德洛夫說,他希望美國增加和中國的軍事對話,並且降低臺海發生意外事故"的危險。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1/0819508004.html
阿楨
談談紅九後面還有哪些紅旗在飄啊飄 2011-04-11
關于《戰術導彈動力裝置需求分析與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展方向》論文內容,其中提到開發戰區高層反導的HQ-19和HQ-26系統。早在2000年左右,航天四院就進行了HQ-19導彈發動機的演示、加工和試驗工作,驗證了碳纖維殼體和高性能的N-15B推進劑等關鍵技術,HQ-19的發動機將具有高質量比高比沖和高加速能力。此外HQ-19也將采用KKV進行反導攔截,而且是和THAAD類似的大氣層內外攔截KKV,具備在大氣層外和大氣層內同時進行攔截的能力;HQ-26的研制對比HQ-19有些延遲,它的發動機將采用高質量比固體雙脈沖發動機,通過雙脈沖的能量管理顯著改善導彈的末端機動能力和攻擊範圍。老美SM-3的第三級發動機MK136采用的就是雙脈沖發動機,另外PAC-3 MSE發動機也改用雙脈沖發動機。從論文內容提及的HQ-26戰區高層反導系統來看,HQ-26是類似于SM-3的海基末段高層攔截導彈,用天朝准大驅作爲發射平臺(多說一句:這次的052C新四大金剛就算了吧,神光很可能要等到真正的萬噸大驅),類似老美的伯克-2,是全程向老美的最先進技術進行膜拜的又一産物!總之,HQ-19屬于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編制,相當于老美的THAAD),而HQ-26則是海基彈道導彈防禦的中堅,相當于老美的SM-3……,呵呵~
關于空間反星的KKV,1999年航天科工二院成功實現了動能攔截器(KKV)的首次懸浮飛行試驗,成爲世界上第二個突破KKV技術的國家,爲後來的正式項目打下來堅實的基礎。1999年形成的《關于我國防空防天武器裝備2010年及其後發展戰略的幾點意見》文件,明確提出突破“在高空以及外空對戰術彈道導彈及衛星的攔截”,並說明“目前863-409專題正研究多用途的動能攔截器(KKV)並逐步小型化,已取得進展”。不久以後863-409專項細分爲863-801和863-805專題,分別負責傳感器和攔截器的專項開發工作,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和GBI使用商用貨架的OBV作爲助推器相似,陸基中段攔截彈配套的助推器是衍生自航天科工的開拓者1號(KT-1)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編號KT-409。KT-1火箭一、二級使用DF-21中程彈道導彈的FG-04和FG-05發動機,直徑1.4米,三、四級分別采用FG-53和FG-54發動機。陸基中段攔截彈很有可能是以KT-1爲基礎的KT-409火箭爲助推器,外加863-805專項發展出來的小型化KKV構成,具備和美國GBI類似的射程和射高,以作爲國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基礎,爲我朝撐起高邊疆確保安全的保護傘!!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37087-1-1.html
版主回應
美軍SM3成功攔截中程導彈 2011-04-17(楨:可用電磁脈衝先破宙斯盾!另參本館:電磁脈衝武器與其防禦 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位于夏威夷以西海面的“奧凱恩”號“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發射一枚“SM-3 BLOCK IA”攔截導彈。美國國防部下屬導彈防禦局15日宣布,美軍當天早些時候利用裝備“宙斯盾”反導武器系統的驅逐艦在太平洋上空成功攔截一枚中程彈道導彈新華社發
“宙斯盾”反導系統是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海基部分,專門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當前共25艘艦只配備“宙斯盾”系統,其中21艘隸屬美國海軍、4艘由日本所有。上圖爲“宙斯盾”反導系統正在發射攔截導彈。
“能夠利用遠距離雷達(搜集)數據對付彈道導彈威脅,極大增加了SM—3型導彈的戰鬥空間和防禦範圍
導彈發射11分鍾被擊中
格林尼治時間15日6時52分(北京時間14時52分),美軍在夏威夷西南大約3700公裏的馬紹爾群島向東北方向發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
部署在威克島的前瞻性AN/TPY—2型X波段移動雷達探測到並追蹤這枚目標導彈,把導彈運行軌迹等數據傳輸至戰鬥管理系統。這一系統隨即把數據發送給部署在夏威夷以西的“奧凱恩”號導彈驅逐艦。
目標導彈發射大約11分鍾後,“奧凱恩”號驅逐艦發射一枚SM—3型攔截導彈,成功擊中目標。“(攔截導彈)彈頭鎖定目標,朝它運行,直接撞擊並摧毀威脅物,”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一份聲明說,“初步迹象顯示,所有組件按計劃運行。”
這次測試的“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所用SM—3型導彈和設在威克島的雷達裝置由美國雷神公司制造。
威克島是美國無建制領土,位于關島以東大約2060公裏處,地處關島與夏威夷之間,戰略地位重要,獲稱“太平洋的踏腳石”。
“宙斯盾”反導成功率高
美國導彈防禦局聲明說,這是“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首次攔截射程超過3000公裏的中程彈道導彈、首次借助遠距離陸基雷達站搜集到的導彈軌迹數據實施攔截,堪稱“迄今最具挑戰性”的反導試驗。
導彈防禦局介紹,“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2002年接受測試以來,迄今實施25次反導試驗,包括這次在內共21次成功攔截目標導彈。
就分層反導系統而言,美軍2001年以來實施58次攔截試驗,包括這次在內,共45次獲得成功。美軍上兩次反導試驗以失敗告終,所用攔截導彈由美國波音公司制造。
導彈防禦局發言人理查德?萊納拒絕說明這次試驗是否增設反攔截措施,例如“敵方”發射假目標以迷惑美軍反導系統。楊舒怡(新華社專稿)
攔截導彈“宙斯盾”更靈活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任後,修改前任政府與捷克、波蘭達成的建立反導基地協議,2009年9月放棄這一東歐導彈防禦系統方案,轉而推出一項分階段、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新版歐洲反導系統方案。
美軍聯合防空與導彈防禦部門負責人、海軍少將阿切爾?梅西13日告訴國會,軍方正轉向更爲靈活的“宙斯盾”反導技術,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威脅和“每個地區的地理特點”。按照導彈防禦局的說法,這次試驗顯示新版歐洲反導系統方案第一階段有望于今年按計劃實現。
“宙斯盾”反導系統是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海基部分,專門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美軍采購的最大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表聲明說,當前共25艘艦只配備“宙斯盾”系統,其中21艘隸屬美國海軍、4艘由日本所有。
■ 新聞鏈接 韓美聯手防禦朝導彈
據新華社電 韓國政府人士15日透露,韓國國防研究院和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達成協議,著手合作研究“韓國反導體系”,以應對“朝鮮導彈威脅”。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的政府人士告訴韓國聯合通訊社記者,雙方去年9月簽署協議。五角大樓負責核武器與導彈防禦政策的助理部長幫辦布拉德利?羅伯茨14日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兩國已經著手研究雙邊反導合作。
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主要盟友日本已經完全加入美國主導的全球反導體系。韓國打算2012年前部署3艘“宙斯盾”驅逐艦並在今後幾年購買更多PAC—3型加強版“愛國者”攔截導彈。
更多新聞
美軍推進全領域反導能力 攔截試驗失敗系表象 2010-12-22
美國妖魔化東風-21D導彈向中國周邊傳輸恐慌 2010-11-11
美軍THAAD系統在太平洋地區成功進行反導試驗 2010-06-30
美反導試驗被指有多種作弊手段:調慢靶彈速度 2010-05-22
美軍波音747機載激光器反導試驗三發兩中(圖) 2010-02-22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17/1028642980.html
阿楨
美國稱中國秘密試射新型遠程反導攔截導彈(圖)
資料圖:解放軍東風-21C中程戰略導彈群
東方網2010年10月8日消息:華盛頓時報6日報道稱,中國最近秘密進行了一次遠程導彈飛行試驗。據中國軍事專家稱,9月25日的試驗再次凸顯北京遠程和近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及新式導彈防禦攔截彈所能夠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
報道稱,一名美國官員證實,中國軍方從北京西南方約320英裏處的太原導彈中心向西部約1800英裏處的庫爾勒市試射了一枚導彈。中國官方未提供詳細信息,稱試驗數據屬于機密。
亞洲和美國的中國觀察者于9月23日意識到了此次試射活動,當時中國政府發布了“飛行通告”,警告飛機在9月25日前遠離從太原到庫爾勒的空域通道。
9月25日後,一家中文軍事網站報道稱,此次試驗涉及一枚反導攔截彈,這是1月首次公開的新型反彈道導彈項目的部分內容;試驗也可能是一種更短程的導彈系統。另一家網站報道則稱,中國試射的是一枚遠程導彈。還有一種看法認爲,試射過程包括從太原發射目標導彈,從庫爾勒(中國反導統禦工事)發射攔截彈。
報道稱,測試之後,中國官方一直保持沈默。中國曾于一月份在簡短的公開聲明中公開其導彈防禦攔截彈,各方希望中國此次與當時一樣宣布這一導彈試射。不過報道也指出,沈默可能表明導彈試驗並未成功。
不過,有分析家稱,此次測試更可能表明了中國不斷增長的導彈力量的某種新軍事能力,特別是基于改進的東風-21中程導彈的高科技反艦彈道導彈,不過中國並不想宣揚這一能力。
今年8月,美國太平洋部隊指控官羅伯特?威拉德海軍上將表示,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已“進行了多次試驗,而且可能接近可部署狀態。”報道介紹說,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射程達1200英裏,設計用于攻擊海上的美國航母。不過定位是個難題,因爲導彈彈頭以高速再入大氣層後必須在精確制導下操縱接近船只。
五角大樓與中情局發言人都拒絕對此次試驗發表評論。中國大使館發言人王葆棟稱,他對試驗並不知情,但稱如果確有此事,中國軍方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主要是用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0-08/0907613525.html
版主回應
美稱中國在戰時有能力打掉美軍及盟友海空設施
美國保守智庫企業研究所2010年12月14日刊發該研究所研究員蔔大年的文章稱,一旦臺海沖突爆發,中國有可能會采取先發制人的戰術,在美國及其亞太盟國做出戰略決策前,摧毀其空中及海上軍事設施。在這種情況下,新德裏很有可能會成爲華盛頓的最大救命稻草。不過文章稱,雖然印度目前正大力開展軍事建設,而且似乎希望從亞丁灣向新加坡投射海軍力量,但其是否及何時會參與美中沖突尚未可知。
解放軍革新導彈戰法美軍面臨前所未有威脅
文章稱,中國表示其會在某些情況下統一臺灣,並稱其已做好阻止美日軍隊馳援臺灣的准備。在這三者當中,北京顯然認爲美國是最強大的對手,因此其尤其注意識別美國的弱點。目前,中國已確認美軍存在五大弱點:首先,美國過度依靠信息或C4ISR系統;第二,華盛頓後勤戰線過長,有損美軍在沖突中迅速調動兵力的能力;第三,美軍承擔義務過多,兵力使用過度。第四,美國的政治體系不利于軍力的充分發揮,特別是其對傷亡率的反感;第五,美國過度依靠同盟,各國獨特政治導致難以展開有效軍事行動。
在中國看來,美國存在嚴重的弱點,特別是危機期間快速反應能力不足,借助強調突襲、先發制人的軍事理念和戰略原則,北京能夠在美國作出反應之前,快速發動並結束作戰目標有限的突襲。
如果在對臺灣島發動迅速懲罰性攻擊後,中國無法實現其既定戰略目標——例如,把臺灣帶到談判桌上——其看來就會升級沖突。中國可利用導彈力量“打開”臺灣的大門,摧毀臺灣所有機場、跑道,並確定對臺空中優勢。之後,中國空中力量就可再度對臺發動攻擊。與此同時,中國還會設法阻止美國和日本幹涉臺灣問題。事實上,中國正在圖謀針對日本境內嘉手納空軍基地和岩國空軍基地發動大規模空中和導彈襲擊。雖然此舉存在一定的地緣政治風險,但北京可能會樂意冒險,這是因爲中國認爲華盛頓會把這種針對美國及其盟國基地的攻擊視爲既定事實,理由是美國沒有良好的常規應對辦法,而且也不會冒打響核戰的風險。
如果中國認定對戰美國是成功統一臺灣的條件,那麽解放軍就會執行海上封鎖戰略,利用攻擊配備有巡航導彈的潛艇和戰機,以及攜帶機動彈頭的陸基彈道導彈,威脅美國航母及其他戰艦。目前,解放軍正發展情報、監視、偵察能力,以定位在海上遊弋的美國海軍水面戰艦。解放軍海軍可利用其潛艇力量攻擊在美國海軍水面攻擊群。中國常規攻擊潛艇配備有反艦巡航導彈和魚雷。很明顯,解放軍革新了導彈的用法:其在彈道導彈彈頭上加裝了尋的器,當彈頭飛向目標區域時,尋的器就會激活,之後引導彈頭攻擊移動艦艇。
中美若爆發軍事沖突解放軍潛艇數量優勢將顯現
文章稱,在中美軍事沖突中,潛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過去十年多年時間裏,解放軍以每年三艘的速度采購擴張潛艇部隊。解放軍海軍目前擁有60多艘常規與核潛艇,而且其性能在不斷增強,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然而,在中國現代化其軍事力量的同時,美國卻在收縮其地亞太地區的軍力。自1995年以來,美國海軍潛艇艦隊規模縮減了近30%,擁有潛艇數量從100艘下降至71艘。其中,戰術潛艇的削減量是最大的,從82艘削減至57艘。
雖然美國潛艇性能更強,但在一次危機中,美國幾乎不可能一次性將之完全部署至太平洋海域,或是靠近太平洋海域。而且,據美國海軍作戰學院的萊利?戈德斯特恩和威廉?慕裏教授稱,中國潛艇還有另外一個優勢:解放軍海軍潛艇能夠以數量優勢抵消美國海軍潛艇的質量優勢。
中國有能力在沖突時摧毀美軍盟友海空設施
如果中國無端發動一場攻擊,而且這一攻擊看起來像是其改變地區力量平衡的開端,那麽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新加坡等盟國或許會盡其所能幫助擊敗中國軍隊。不過,現在的他們都不願意參與其中。而且,即使他們真得這樣做了,那麽亞洲也沒有能夠調整戰略、政策以及軍隊作戰的機制。而且,他們之間也沒有與應對危機有關的共同學說或標准協定。更爲糟糕的是,美國的盟國之間仍就存在極度的不信任:日本和韓國無法信任彼此,更不用說東南亞的諸多國家。因此,在許多沖突想定中,這一聯盟的總和總是小于他們各部分之和。
文章在總結中稱,在計算總威懾力時,美國不應該把其盟軍及盟軍可提供基地計算在內。鑒于盟軍必須考慮多重政治因素,所以華盛頓應該將之視爲一種或有或無的資産。
最後文章指出,有關“關注中美競爭不妨礙中美國合作”的認識是錯誤的。相反,如果分析家能夠使決策者更清楚美國在兩國軍事競爭中的位置,那麽沒有根據的恐懼就會煙消雲散,而有理由的擔憂則可尋方補救。成功的展開對華軍事競爭,不但有助于提高美國威懾力,避免沖突爆發,還有助于防止北京采取自己都不想采取的行動。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16/0927623888.html
阿楨
美軍發射陸基洲際導彈命中7000公裏外目標
“民兵”-3導彈圖
人民網2010年7月1日電 美軍6月30日從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一枚“民兵”-3型洲際導彈,並且命中了7000多公裏外的目標。這枚導彈于當地時間30日淩晨3:40分發射升空,在大氣層外跨越了太平洋,並擊中了位于馬紹爾群島誇德林礁附近的靶標。
五角大樓稱,本次實驗表明,美軍的陸基戰略導彈處于“良好工作狀態”,作戰性能依舊優良。這是範登堡空軍基地自從1957年後,開展的第1900次導彈發射工作。分析人士稱,美軍在成功測試導彈防禦系統後隨即開展戰略導彈發射實驗,目的只有一個,想外界展示華盛頓的“矛盾”都很強大。
“民兵”-3導彈是美軍陸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中堅,並將服役到2020年左右。這是美國第一種配有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從1970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該導彈采用NS-20全慣性制導式子彈頭,每個母彈內裝有3枚子彈頭,動力裝置爲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由固定的地下井發射,射程9800-13000公裏。
此前,美軍于6月28日深夜在夏威夷附近靶場成功進行了導彈防禦系統攔截試驗。據悉,美軍發射的陸基攔截彈擊落了一枚從海上平臺發射的近程彈道導彈。五角大樓導彈防禦局表示,承擔攔截任務的部隊並不掌握本次導彈的具體發射時間,因此,上述攔截工作“相當圓滿”。
本次發射的彈道導彈攔截器系美軍“末端高空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由海上浮動雷達平臺以及海基反彈道導彈組成。在29日的試驗中,美軍攔截器在“迄今爲止最低”的高度上擊落了來襲導彈。這也是“末端高空導彈防禦系統”開展的第7次試驗,此前6次試驗全部獲得成功。
不過,這種系統因“射程不夠”,目前只能擊落中程和近程導彈,仍無法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有關資料顯示,“末端高空導彈防禦系統”主要采取“導彈撞導彈”方式,在敵方彈道導彈重新進入大氣層之際,將其摧毀。美海軍的“宙斯盾”巡洋艦則是該系統的海基發射平臺。
五角大樓表示,一旦敵方發射的導彈成功突破了“末端高空導彈防禦系統”的陣地,美軍還可利用“愛國者”地對空導彈攔截即將擊中目標的敵方彈道導彈(最後一道防線)。美軍稱,該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只是用來對付朝鮮和伊朗的彈道導彈。目前,美本土只有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設有攔截導彈發射陣地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01/0957598766.html
版主回應
美軍在中東四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 威懾伊朗 (楨:俄呢
中評社北京2010年1月31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其首次國情咨文中宣稱,將採取“外交手段”與“軍事壓迫”將結合的政策來解決伊朗核問題。白宮此舉的直接表現就是,美國加速在海灣地區部署陸基和海基導彈防禦系統。現在,至少有四個阿拉伯國家接納了美軍的陸基導彈防禦系統。美海軍艦艇更不斷在伊朗近海出沒。
人民網報道,西方國家認為,伊朗最精銳的武裝力量----革命衛隊掌握著該國的核武器發展項目,因此華盛頓希望,國際社會能配合其聯手制裁伊朗革命衛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甚至揚言,任何拒絕制裁伊朗革命衛隊的做法都將是“缺乏遠見”的。直接負責指揮未來對伊朗軍事行動的中央司令部也開始公開鼓噪有關防範伊朗導彈的話題。
美軍認為,伊朗正在加速成為中東地區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因此,美國既需要採取有力的制裁措施對其進行遏制,又要防止刺激伊朗採取強烈反應。白宮還同時提醒以色列,短期內不要對伊朗的軍事與核能研究設施採取“過激行動”。據悉,卡塔爾、阿聯酋、巴林和科威特四國成為美軍陸基導彈防禦系統的“根據地”。
美軍官員透露,部署在中東地區的陸基導彈防禦系統主要是雷神公司生產的“愛國者”地對空導彈。據介紹,這四個國家境內共部署有八個地對空導彈發射陣地,可有效擊落伊朗發射的短程地對地導彈。除了上述四國外,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早已擁有了更為先進的地對空導彈防禦系統。美“宙斯盾”軍艦則在伊朗近海不間斷巡邏。
白宮強調,上述行動有兩個目的。第一,就是提醒伊朗別“輕舉妄動”。第二,就是讓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放心,不必因伊朗開發核武器而擔憂。以色列方面曾多次暗示,除非西方盟友能成功阻止伊朗開發核武器,否則將對伊朗採取單方面軍事行動。鑒於這種情況,美國拒絕向以色列提供“鑽地炸彈”和遠程空中加油服務。
國際原子能機構新任總幹事天野之彌日前在瑞士達沃斯表示,該組織與伊朗就核問題的對話仍在進行之中。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希望雙方能通過談判方式解決分歧,並且正在起草評估伊朗執行聯合國關於核問題相關決議的情況。國際原子能機構去年建議伊朗交出絕大多數低濃縮鈾,以換取用於科研的高濃縮鈾,但被伊朗方面拒絕。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透露,美國空軍和國防部導彈防禦局將於31日下午測試陸基導彈攔截系統。屆時,目標導彈會從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發射。遠程攔截導彈則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預計在太平洋中南部攔截目標導彈。分析人士推測,本次攔截試驗假想敵為伊朗,模擬的來襲導彈時速超過2.7萬公里。
美國參議院近日也通過了一項新的制裁法案,授權奧巴馬擴大對伊朗的制裁以敦促後者放棄發展核武器。上述法案規定,奧巴馬政府可加大對伊朗汽油進出口和油氣加工等行業的制裁。該法案還要求採取步驟限制美國企業和個人與伊朗的商業關係。如果此類法案最終文本得到參眾兩院批准,還要交給奧巴馬簽署才能生效。
伊朗反覆強調,自己的核能計劃主要用於發電等民用領域,但美國和西方國家則擔心伊朗借此為幌子開發和研製核武器(原子彈),以色列更擔心伊朗發展核武器是對自己的國家構成直接威脅。希拉里要求國際社會廣泛支持美國促成聯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以迫使後者放棄核武研究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1/6/1/10121615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216157
保加利亞稱可能加入北約導彈防禦體系
新華網索非亞2010年6月25日電(記者王蒙)保加利亞國防部長阿紐·安格洛夫25日說,保加利亞將來可能加入北約的導彈防禦體系,將本國的防空與導彈防禦體系連接在一起。
安格洛夫在當天的記者會上宣佈,他將從26日起對美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屆時他將獲得有關未來北約導彈防禦體系的信息,並將同美方討論如何改進保加利亞的防空系統,以便其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以作為北約導彈防禦體系的一部分。
安格洛夫說,像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這樣的國家需要建立導彈防禦系統,因為它們處在發射自中東地區的導彈射程之內,因此這些國家都是“導彈防禦體系的推動者”。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xinhuanet/20100625/10591587069.html
另參本館: 美以伊朗
阿楨
美稱中國反導處于點防禦階段無法應對飽和攻擊 2010年01月16日 中青在線
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報道,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便開始分6個階段構建其“戰區導彈防禦”體系,預定于本世紀頭20年裏完成。在過去10年間,中國在導彈防禦體系建設方面的最大成就,莫過于將衛星與自動化指揮管制及情報偵察體系結合起來,建立整合式全國防空體系,而過去中國的防空反導作戰,基本是區域性的“各自爲戰”。依據中國現有科技實力,在未來10年裏,中國將以陸海基、高中低多層反導的模式,爲本國重要城市與戰略要地(如三峽大壩)提供可靠掩護(即“點防禦”),但仍難以達到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面防禦”水平。一旦面對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敵方導彈襲擊,中國反導系統可能瞬間陷入功能飽和,而難以有效應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6/0931580960.html
澳稱中國去年在西北用俄技術成功攔截短程導彈
東方網2010年1月21日消息:澳大利亞空中力量雜志日前發表文章透露,中國曾在俄羅斯武器技術的支持下,使用最新部署的地對空導彈系統成功攔截了一枚短程彈道導彈。2009年年底,在俄方技術人員的協助下,解放軍在新疆測試其由俄國阿爾瑪茲?安泰聯合公司提供的S-300PMU-2 / SA-20B“Gargoyle”地對空系統時,也曾成功攔截一枚短程彈道導彈。
在中國的地對空導彈系統中,S-300PMU-2導彈最適合用于攔截短程彈道導彈,因爲其配備了適合用于摧毀彈道導彈的彈頭,而且其雷達設計也經過了必要的優化。所有中國陸基S-300P系列地對空導彈都利用64N6E型“大鳥”(Big Bird)爲雙面式搜索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系統能夠發現並跟蹤彈道導彈系統。當處于彈道導彈防禦模式時,雷達天線停止旋轉,天線機械式向上傾斜,雷達利用電子在固定角度內控制天線波束。
版主回應
中國地對空導彈基地也利用“錫盾”(Tin Shield)系列三座標預警雷達,最近又配備了96L6E防空預警雷達,對功能更加強大的64N6雷達起到了補充作用,確保64N6雷達處于彈道導彈防禦模式時,空中目標覆蓋面積不會減小。
中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將與二炮部隊大量反衛星武器傳感器監測站點相連,以便提供有關交戰衛星和來襲彈頭的追蹤及定位數據。目前,中國已經設立了8個衛星地面監測站,沿太原、五寨和酒泉建造了太空及衛星發射基地,部署了4艘海上追蹤及控制艦,並且還分別在基裏巴斯(位于西太洋)和納米比亞(位于非洲西南部)各設立了一個海外地面站。此外,中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還必須包括解放軍的預警及追蹤雷達——它們是HQ-9和S-300P系列地對空導彈的一部分。
文章稱,如果具備了能夠進入高空大氣的導彈以及良好的追蹤雷達,那麽在測試過程中攔截來襲彈頭便並非難事。早在1962年,美國攜帶核彈頭的“奈基-宙斯”(Nike-Zeus)反彈道導彈系統便能攔截14枚來襲彈頭中的10枚。1984年6月10日,美軍使用紅外線制導的動能殺傷攔截器(KKV),成功擊落了一枚飛行中的“民兵”模擬洲際彈道導彈。這是美國第一次獲得成功非核彈攔截測試。
文章稱,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曾稱中國的反衛星系統是由經過改良的公路機動型DF-21導彈發射的SE-19動能殺傷攔截器。采用公路機動型意味著發射裝置、以及通信和維修車輛能夠以最佳的軸向進行部署攔截衛星,這也使反衛星武器系統在發射前幾乎不會被對手鎖定。而且,駐外解放軍也能將反衛星武器系統列爲自身的資産,用以破壞監視本國軍隊的外軍偵察衛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21/0831581544.html
美空載雷射 首度擊落彈道飛彈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10.02.13
美國飛彈防禦署12日表示,美軍在太平洋標準時間11日晚間8點44分(台北時間12日中午12點44分),首次以空載雷射導能武器鎖定並擊毀一枚飛行中的彈道飛彈。這種類似電影「星際大戰」中太空戰艦光砲的導能武器,以高能量雷射光摧毀目標,射程達數百公里。
美國飛彈防禦署(U.S. Missile Defense Agency)12日說,「當『空載雷射武器測試平台』(Airborne Laser Testbed)成功摧毀一枚正在升空的彈道飛彈時,飛彈防禦署展現了導能武器在抵抗彈道飛彈上的潛力。」11日的武器測試在加州中部文杜拉市(Ventura)外海的「海軍空戰中心武器部門海上靶場」進行。
美國這項研發中的高能量空載雷射武器測試平台,結合美國頂尖航太和武器公司的技術,由波音公司生產載運武器的機身架構,是一架重新打造的波音747巨無霸噴射機,加上諾斯洛普葛魯曼公司供應高能量雷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光束和發射系統。
去年8月,這種雷射導能武器即有在空中鎖定飛彈的能力。波音公司表示,當時一架改良過的747-400F飛機從愛德華空軍基地起飛,使用機上的紅外線感應器發現了從加州聖尼古拉斯島發射的飛彈,當時導能武器成功鎖定這枚目標飛彈。
空載導能武器的功能在攔截敵方飛彈攻擊,並讓美軍在各種等級的彈道飛彈升空時,有能力以予以擊落。美國飛彈防禦署還說,導能武器可降低軍方攔截任務的成本。
由於導能武器使用雷射等能量進行破壞,而非實體的彈頭或炸藥,因此能達到迅速、精準、減少不必要死傷等多重軍事目的。
目前美國正在研發從陸海空到太空的全面飛彈防禦系統,包括陸基的愛國者飛彈和類似系統、海基的神盾艦搭載標準三型飛彈,及空載雷射導能武器和太空星戰衛星。陸基和海基系統過去幾年陸續成功完成實地測試,空載雷射導能武器則是首度成功擊落飛彈。
另詳參本館:雷射與電磁砲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3795214
阿楨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曾撰寫與中國反飛彈防禦有關報告的費雪預估,中國將於2020年代中期部署全國性反飛彈防禦系統。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他說:「目前尚不清楚中國的導彈測試有多精密以及攻擊目標是什麼。」不過,中國的反衛星與反飛彈之間「似乎存有聯繫」,因為兩者都使用相似的技術。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另詳參本館:美早知中反衛星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4978406
版主回應
漢和稱中國構建反導系統保護環渤海經濟圈(楨:防印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010年01月12日表示,中國11日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不産生滯留空間軌道的碎片,不會對在軌航天器的安全構成威脅。中國11日在境內進行的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美稱監測到我反導試驗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五角大樓12日稱事先對中國要進行反導試驗毫不知情,但表示他們監測到了這次攔截試驗。“我們監測到了從兩個不同地點發射的導彈和一次外大氣層空間撞擊。我們正在向中方探詢這次攔截試驗的目的以及中國未來部署攔截系統的意圖和計劃。”
意在保衛國內重要目標
據報道,中國反導體系核心爲紅旗-9導彈,中國空軍現已開始批量裝備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估計爲300千米,攔截彈道導彈時的有效射程爲25千米,最大射高15千米,最小射高0.5千米。從參數上看,紅旗-9是一款類似美國愛國者-2的大氣層內反導裝備。去年年底,《漢和防務評論》分析稱,中國正在構建的反導系統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首都北京爲核心的環渤海經濟圈,未來可能擴展到其他重要地區,如上海和三峽大壩。
效果直追愛國者導彈
空軍指揮學院王明志大校昨天說,中段反導攔截與“愛國者”導彈不同,中段攔截的高度更高,攔截效果更好。最近美國宣布向臺灣提供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屬于末端反導系統,它主要負責攔截1.5萬米-2萬米高度的來襲導彈。
所謂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主要由攔截器、傳感器和戰鬥管理系統組成,用來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陸地上發射攔截器,在敵方系統彈道導彈尚未到達本土之前,對其攔截並將其戰鬥部摧毀。
反導攔截技術按攔截時機可分爲三大類。一是“助推段”防禦系統,它是指在助推階段數分鍾內對來襲導彈進行攔截。二是“末段”防禦系統,它是指在彈道飛行最後階段,即在來襲導彈進入大氣層並即將擊中目標時,對來襲導彈進行攔截。三是“中段”防禦系統,攔截範圍是以上兩者之間的廣大區域,旨在對脫離導彈彈體後尚未入大氣層、處于太空真空飛行狀態的來襲彈頭進行攔截。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屬于後者。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3/0919580555.html
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一石三鳥
2010年新年伊始,中國再次驚動世人,于2010年1月11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即成功擊毀一枚“來襲的彈道導彈”。
盡管新聞並沒有明確說是針對彈道導彈實施攔截,但一般而言高技術反導多是指針對彈道導彈目標的攔截技術;陸基是指中國發射的反導導彈是基于陸地機動發射的方式。
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而言,美國技術最爲成熟,包括初始段攔截、中端攔截和末端攔截都在其考慮和實施的範疇之內,其中初始段攔截美國希望並實踐空基激光武器,中段攔截和末端則采用反導導彈實施,反導平臺多爲海基或陸基兩種。
中國此次“意外曝光”成功發射並攔截處于飛行中段的彈道導彈,已經充分表明已經基本掌握了對彈道導彈的核心攔截技術,尤其是針對中短程彈道導彈更爲有效,畢竟對遠程和洲際導彈而言,其彈道高度大,並多在大氣層以外,中段攔截比較困難。
在如今這個十分敏感的時期,此舉絕非偶然,其戰略目標有三個:
一是警告美國勿插手臺灣軍售。中國已經掌握了與美制“海基標准3”、“陸基愛國者3”相當的反導導彈;另外,對于臺灣苦心發展的中程彈道導彈是一個重大的利空消息。因此,此舉希望美臺軍事合作能夠懸崖勒馬,不要輕視中國的軍事實力,在必要的時候,中國也可以“被迫”輸出“優于”“愛國者3”的反導技術,比如在委內瑞拉、古巴、伊朗、巴基斯坦等地,以達到遏制美國軍力全球擴張的目的。
二是警告頻繁挑釁中國的西部對手印度。該型攔截導彈可以說是爲印度彈道導彈量身定制的一款反導産品。由于印度總是叫囂著要“核平”中國,但其實用化的彈道導彈目前僅僅達到了中短程導彈的技術水平,因此,該型導彈的隆重推出無異于是對印度的當頭棒喝。
三是警告周邊國家中國的反導作戰能力已經具備,基于中國本土的“核防護盾牌”即將組網。當然這張網既然能攔截技術難度極大(超高速、目標小)的彈道導彈,自然攔截諸如蘇35、蘇27、蘇30、F15、F16等戰機自然就不在話下,保證做到讓它們有來無回,這畢竟是一種向下兼容的基本常識。
一向藏頭露尾的中國公開宣傳這種利器,原因也是很明顯的,希望展露肌肉達到遏制對手的戰略目標。(胡參謀長 /中國名博沙龍、中華鷹才智庫、軍事評論員)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61370
阿楨
中國軍方CC-1號最新型導彈預警衛星悍然升空 (2009-11-09 )
美國《空軍報告季刊》宣稱,根據美國空軍情報機構提供的消息,中國軍方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用一枚長征3甲火箭,將一顆價值5.52億美元的"長城一號"(英文代號:CC-1)導彈預警衛星送入太空。
文章稱這是中國空軍發射的第1顆"紅色導彈防禦系統"衛星,它是用來偵察和監視其他國家導彈發射或核試驗情況的。衛星將先進入一個預定的橢圓形軌道,最終定位在距赤道32510公裏的軌道上。
"紅色導彈防禦系統"是過去10年來中國一直在秘密開發的監視別國導彈發射的衛星預警系統,由25顆衛星組成,這一系統將作爲抗衡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次發射衛星使用的長征5甲火箭是中國剛剛開發的也是目前威力最大的火箭,每枚價值7.25億美元。中國軍方計劃在未來的10 年內發射完成"紅色導彈防禦系統"的其他24顆衛星。
美國導彈預警衛星簡介
導彈預警衛星是用于監視發現和跟蹤敵方彈道導彈的發射的偵察衛星。一般由多顆衛星組成預警網,可晝夜對地面進行監視。導彈預警衛星上裝有高靈敏度的紅外探測器和帶望遠鏡頭的電視攝像機,在敵方從地面或水下發射導彈後數十秒內,紅外探測器即可探測到導彈上升段飛行期間發動機尾焰的紅外輻射,並發出警報。同時高分辨率的電視攝像機跟蹤拍攝目標,自動或按照地面遙控指令向防空指揮部發回目標圖像,並在地面電視熒光屏上顯示出導彈尾焰的圖像。預警衛星上一般還裝有核輻射探測器,往往兼作核爆炸探測衛星。
預警衛星采用高軌道,覆蓋範圍廣,能克服地面防空雷達因電波信號沿直線傳播受地球曲率影響而不能盡早發現目標的缺點。根據敵方導彈發射場的遠近,可獲得15分鍾~30分鍾預警時間,從而便于己方捕捉戰機,及時組織戰略防禦或實施反攻,它是現代戰爭中戰略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版主回應
美國于1960年開始發射試驗型導彈預警衛星,1970年開始部署工作型導彈預警衛星,先後實施過3個導彈預警衛星計劃。“米達斯”計劃是美國第一個導彈預警衛星試驗計劃。1960年2月26日至1966年10月5日期間,共發射了12顆試驗型衛星。經多次試驗發射之後,無法投入實際應用,國防部下令停止了此項計劃。
彈道導彈預警系統計劃是繼“米達斯”之後的一個過渡性預警衛星計劃。1966年末,美國空軍與有關公司簽訂多項合同,研制一種新型預警衛星,作爲部署工作型衛星過渡性臨時措施。1968年8月6日至1970年9月1日,美國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4顆小型載荷衛星,其中3顆發射成功,l顆未進入預定軌道。該衛星近地點爲3.2萬千米,遠地點爲4萬千米。衛星軌道遠地點在赤道北面的上空,只要部署兩顆衛星就能隨時發現前蘇聯導彈的發射情況。這項過渡性計劃爲美國部署工作型預警衛星打下了基礎。國防支援計劃(DSP)對外又叫“ 647”計劃,其導彈預警衛星是同步軌道預警衛星,是美國戰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射時先進入近地軌道,再進入轉移軌道,最後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星上除裝有改進的紅外探測器外,還裝有一臺電視攝像機。主要用于監視前蘇聯、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及其他航天活動,對程導彈也有較好的預警作用,其輔助任務是航天發射探測和核事件探測。衛星能在每8秒~12秒鍾對地球表面上某一特定地區掃描一次,並能在50秒~60種種內識別出導彈紅外源,並能在 3分鍾~4分鍾時間內將預警信息發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現役系統一般是5顆星在軌,其中3顆工作,2顆備份,如果前蘇聯向美國本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可提供25分鍾~30分鍾的預警時間。工作壽命 7~9年,有一定抗毀能力。衛星可以在各種天氣情況下晝夜提供情報。1984年又發射了新一代衛星,稱爲DSP-l型,不僅能發現紅外輻射強的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還能對諸如潛射彈道導彈之類較冷的紅外源有更好的報知能力,而且有很好的自我保護能力。
海灣戰爭期間,國防支援計劃 DSP在伊方“飛毛腿”導彈發射後的30秒內即探測到了導彈陣地的位置,爲“愛國者”導彈提供了1分鍾左右的預警時間,戰爭後期,已能對“飛毛腿”導彈提供4分鍾左右的預警時間。因此,可以說“愛國者”成功攔截“飛毛腿”,導彈預警衛星的早期預警是關鍵。
“國防支援計劃”系統是在冷戰時期爲戰略導彈發射預警而研制與部署的系統,受海灣戰爭的啓發,美國國防部研制了下~代預警衛星系統,以提高對戰術導彈的預警能力。經過多種方案的對比,從降低計劃費用和滿足戰術應用要求兩方面考慮,美國國防部 199I年底提出了“天基紅外系統”計劃。該系統將取代“國防支援計劃”系統,用于探測助推段與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所提供導彈發射的預警信息,可滿足 ZI世紀美軍對全球範圍內戰略和戰術導彈預警的需要。“天基紅外系統”由高軌道部分和低軌道部分組成,其中高軌道部分包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及兩顆大橢圓軌道衛星,它們將裝備高掃描速度和高分辨率的紅外探測器,而低軌道部分稱爲“空間與導彈跟蹤系統”,可能由12顆~24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天基紅外系統’能透過大氣層探測和跟蹤導彈飛行時火箭發動機排出的火焰。在導彈起飛後IO 秒~20秒內把信息傳輸給作戰指揮機關,並引導反導彈武器對目標進行攔截。據估計,第一顆大橢圓衛星與第一顆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將分別于2001與 2002年發射,低軌道衛星從2006年開始發射,整個計劃估計耗資200億美元。“天基紅外系統”在21世紀初投入運行後,可使戰術導彈的預警速度與精度比目前的“國防支援計劃”系統提高 10倍以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338090100fxtq.html?tj=1
中國反導攔截系統不完善不具備真正作戰能力2010年01月16日 中青在線
雖然這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獲得成功,有網友稱“堪與原子彈試爆相媲美”。但實際上,我國距真正的反導攔截系統還很遠,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缺乏導彈預警衛星
由于我國尚沒有建立美國那樣的預警衛星系統,所以無法完成一般中段攔截的正常程序:在敵方導彈發射時,即利用導彈預警衛星的紅外探測儀,及時發現並跟蹤導彈的尾焰並迅速預警。
導彈攔截平臺單一
目前,我國僅僅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陸基中程反導攔截試驗,海上如軍艦,空基如先進的配備攔截導彈的戰鬥機等,在這些領域還是空白,顯得攔截平臺單一。除了攔截平臺單一,我國還缺乏有效的預警雷達、導彈平臺等完善的指揮控制體系,這對于導彈攔截非常重要。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16/0944580961.html
阿楨
美將放棄東歐飛彈防禦系統>中時09-09-18陳文和
美國總統歐巴馬十七日宣布,他將放棄前總統布希準備在波蘭和捷克境內部署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轉而部署攔截伊朗短程飛彈的防禦系統,初期將部署在船艦上,日後可能部署在南歐或土耳其境內。在此之前,《華爾街日報》十六日晚率先披露,白宮擬擱置上述計畫。
美官員表示,做此決定係因伊朗的長程飛彈研發進度不若先前預測那般迅速,對美國本土與歐洲主要城市的威脅相對降低。
伊朗威脅降低 美改部署計畫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一旦伊朗的長程飛彈研發獲致突破進展,美國仍可能重啟在波蘭和捷克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
捷克總理費雪十七日證實,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告知他,美國將擱置在波、捷境內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波蘭國防部也表示已接獲美國的通知,並宣稱「對波蘭來說,這無異於一場災難」。
美國駐波蘭大使館宣稱,白宮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但據料美國當局將在十七日正式宣布定案。
邊境布建武器 俄國芒刺在背
前布希政府二○○八年與波蘭和捷克簽署協議,計畫在波蘭鄰近波羅的海一處基地部署陸基攔截飛彈,並預定在捷克境內建置雷達偵蒐系統,整套防禦系統預計二○一二年起全面運作,目的是為防範伊朗等國家的彈道飛彈攻擊。俄方認為,美國在鄰近俄國邊境地區佈建武器系統,對俄國國家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而堅決反對。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二月中旬透過往訪莫斯科的美高層官員轉交信函給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表明只要俄方協助美國遏阻伊朗研製洲際彈道飛彈與核子武器,白宮當局將擱置讓俄國如芒刺在背的東歐飛彈防禦系統建置計畫。
美俄七月會談 提及相關議題
歐巴馬今年七月訪問俄國期間,在莫斯科與梅德維捷夫會談時,也曾提及飛彈防禦系統相關議題。
俄國軍方、外交體系乃至商界與伊朗的關係匪淺,莫斯科對德黑蘭當局有若干影響力。在許多議題上俄國與伊朗聲氣相投,且不斷抗拒華府對伊朗的強硬立場。
另參本館: 《和解與裁減軍備》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戰略武器》 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
版主回應
美放棄在波捷建構反飛彈系統之因>中時09-09-19
美國總統歐巴馬早先曾下令對在東歐部署反飛彈系統作六十天的評估,到下周方應評估完畢,但現在已由捷克先透露,歐巴馬也宣布決定要取消部署,不管表面的說法如何,取消就是取消了。
歐巴馬為何有這個決定,可以從四方面來看,第一是美國發展出來的陸基反彈道飛彈系統根本就不成熟,即使部署在俄羅斯邊境,將來究竟能發生多大作用是很難估計的。何況這類固定基地很容易摧毀,俄羅斯真的要發射飛彈攻擊,何不先摧毀波蘭與捷克的地面反飛彈設施?
第二,美國擔心的是俄羅斯(也許將中國也考慮在內)核子動力潛艦的潛射飛彈襲擊,這是防不勝防的,而美國的反飛彈系統如要避免被摧毀也應是機動性的,目前來說艦載神盾系統就較為安全。美國對這方面研究不懈,歐巴馬說將研發更有效的系統,這倒是真話,稍等何妨?
第三是政治上不合算,與俄羅斯如此正面為敵,又不能置俄國飛彈攻擊力於死地,反而激使俄國研究新飛彈。美國也許不在乎,但西歐那些工業發達國家卻不想因美俄的衝突使他們連帶蒙受不利,且看美國取消部署消息一出,西歐國家便鬆了口氣加以讚揚就知。
第四,是以當前國際情勢而言,美國需要俄國合作的地方不少,與俄國關係搞砸對美國外交不利,若撤消部署能換得俄國某些對應的讓步,這交易還是合算的。美國沒有任何實際付出就有了收成,也許對不起波捷,但這是小事,他們的政府無可奈何,但人民反而高興,民意調查發現兩國人民大都不贊同美國在境內設基地。
阿楨
日本試射國産愛國者-3導彈成功摧毀靶彈
新華網東京2009年9月17日電 據日本媒體17日報道,日本自衛隊16日在美國成功試射了日本生産的“愛國者-3”攔截導彈。
防衛省說,試驗于美國當地時間16日上午(日本時間16日深夜)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舉行。日本航空自衛隊以雷達探測到來襲的靶彈,發射“愛國者-3”導彈成功摧毀了靶彈。
這是日本自去年9月以來第二次成功試射“愛國者-3”攔截導彈,也是首次成功試射日本生産的這種導彈。
日本的導彈防禦體系由陸基“愛國者-3”型攔截導彈和海基“標准-3”型攔截導彈組成。“標准-3”型導彈負責在大氣層外對來襲導彈進行一次攔截,如失敗則再由“愛國者-3”型導彈在數十公裏的高空進行二次攔截。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7/1426566304.html
俄空軍司令稱新型S-500防空導彈非S-400升級版 2009-08-20 世界新聞報
俄羅斯空軍司令亞曆山大?澤林上將日前宣布,俄目前正在研制新型S-500防空導彈系統,並將以它和S-400爲基礎,打造能應對任何空中威脅的空天防禦體系。澤林的表態是對美國組建全球打擊司令部的回應,俄擔心美國2030年前具備從太空實施快速而精確的全球打擊的能力,但有專家稱這是“胡說八道”,認爲俄美都不可能在20年內實現類似計劃。
性能遠超“愛國者”
俄新型空天防禦體系將裝備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和正在研制的S-500防空導彈系統。S-400目前被認爲是“世界最好”的防空武器,性能大大超過美國的“愛國者”導彈,而S-500可謂更進一步。澤林強調,它不是在S-400基礎上升級,而是全新的武器系統,它有能力消滅任何彈道導彈和超高音速飛行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0/1002563177.html
另參本館:
S-300與上海防空 FT-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系統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海紅9艦載高空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中華俄式神盾艦051C 中國導彈防禦 預警機 VS 匿蹤巡弋飛彈 F-15E已具有發現識別和攔截戰機巡航導彈的能力 巡弋飛彈之防禦
版主回應
美反導試驗被指有多種作弊手段:調慢靶彈速度
據美國《紐約時報》2010年05月17日消息,自上任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從導彈防禦系統的嚴厲批評者,轉變爲積極的倡導者。去年9月,白宮宣布了歐洲反導新計劃;今年2月,五角大樓公布的《導彈防禦系統評估報告》,更規劃了未來10年美國反導系統的發展方向。然而,美國知名智庫——軍控協會日前公開的一份獨立研究報告卻警告,奧巴馬熱衷構建的導彈防禦體系在技術上仍存在嚴重漏洞,依據不可靠的試驗結論制定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可能帶來災難性影響。
攔截技術其實沒過關
日前,軍控協會旗下的《今日軍控》雜志5月號刊登了麻省理工學院西奧多?波斯托爾和康奈爾大學喬治?列維斯兩位學者聯合撰寫的分析文章。他們選取“標准-3”海基攔截導彈在2002至2009年間的10次“成功”試射數據作爲樣本,經仔細研究得出結論稱:當局竭力推動構建的導彈防禦系統,其實不具備官方宣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就目前的導彈防禦技術而言,沒有充分證據表明,美國現在能夠針對哪怕是有限的導彈攻擊展開防禦。”文章開篇即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兩位科學家指出,數據分析顯示,無論是針對洲際彈道導彈的“陸基高空攔截系統”,還是針對中、短程彈道導彈的“標准-3”型攔截導彈,在技術上都不成熟。比如,美軍用以預警和探測來襲導彈的X波段雷達和“宙斯盾”系統,在遠距離跟蹤目標時,根本無法分辨真彈頭與金屬絲的區別,猶如“近視眼”。
五角大樓公布的“標准-3”試射數據則顯示,10次試射中至少有8到9次,“標准-3”並未實際擊中來襲彈頭,只擊中了導彈的推進火箭。其中4次,來襲導彈甚至連彈頭都沒裝。兩位學者指出,“標准-3”的作戰原理是在高空以4到5公裏/秒的速度撞毀目標,這需要其紅外傳感器在上百公裏外就開始工作。但在這個距離上,所有目標在傳感器上都是一樣的光點,如何區別彈頭和其他諸如推進火箭的物體,成了難以克服的挑戰。而在實戰當中,如果“標准-3”僅僅擊中了推進火箭,來襲導彈的彈頭可能還會沿著既定軌道飛行,特別是在其攜帶核彈頭的情況下,依然存在爆炸的可能。
高成功率疑似靠“作弊”
美國國內對導彈防禦系統效能的質疑早已有之。盡管美軍高級官員一再強調該系統的技術日臻成熟,並進行了號稱曆史上“實戰程度”最高的導彈攔截試驗,但這樣的說辭無法服衆。
根據官方統計,自從2002年以來,美軍已經針對各種攔截系統進行了46次試驗,其中36次“成功”。但批評人士表示,軍方可能實施了多種“作弊”措施,才取得了這麽高的成功率。一些分析指出,美軍在來襲導彈中加裝了全球定位系統,使攔截導彈很容易就跟蹤到目標。同時,美軍在進行試驗時,已經事先掌握了來襲導彈的類型、發射時間、飛行彈道和目標點位等重要信息;導彈的飛行速度被調慢,發射的各種信號也被特殊裝置放大,便于跟蹤和攔截。更何況在試驗中,通常只有一枚導彈來襲,而沒有多枚導彈齊射的情況。所有這些,都使得已進行的攔截試驗缺乏實戰價值。
此外,在多次試驗中,由于來襲導彈並沒有釋放用來欺騙預警系統的誘餌彈,許多人據此認爲官方報道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任何能向美國發射遠程導彈的國家,都有能力釋放誘餌彈,而這很可能導致防禦系統徹底失敗。”美國科學家聯盟的物理學家大衛?萊特如是說。
執意部署反會引火燒身
波斯托爾和列維斯進一步指出,如果政府無視反導系統的各種漏洞,執意進行部署,將帶來“外交上的災難”。兩人認爲,伊朗和朝鮮擁有的彈道導彈已經具備了突破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因此,部署這種系統“不但無法遏止彈道導彈擴散,甚至可能刺激這種擴散行爲”。同時,因爲它無法在實戰中真正發揮效用,美國對盟友的安全承諾將不再具有可信性。
這篇報告出爐後,美國軍方相當緊張。導彈防禦局局長帕特裏克?奧賴利中將撰寫了書面聲明,對兩位學者的觀點進行駁斥,稱他們的分析“具有誤導作用,”並堅稱試射達到了預期效果,“擊中了距離預計命中點的數英寸處”,這足以達到摧毀來襲導彈的目的。不過,《紐約時報》分析稱,這種回應實際上變相承認了“標准-3”攔截導彈並沒有直接擊中來襲模擬導彈的彈頭。而此前國防部一直宣稱“標准-3”的攔截就好像“子彈打子彈”般准確。
《紐約時報》評論稱,導彈防禦系統是美國積極推動與俄羅斯共同削減核武庫的重要基礎。對它的強烈質疑,無疑將影響美參議院對新版《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批准程序。在一些共和黨議員認爲該條約是在做出諸多妥協後達成、會削弱美國的核威懾力的情況下,導彈防禦系統再遭批判,將令該條約在國會山面臨更大困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5-22/0903594770.html
俄發展新反導飛彈S-500
俄發展新飛彈 抗美威脅【世界日報 2009.08.13
俄羅斯媒體11日引述空軍司令澤林的話報導說,俄國在發展新型飛彈,以對抗美國可能很快在太空部署的飛彈系統。
俄國通訊社引述澤林的話說:「我們在建造新的飛彈,它不僅具有防空能力,也可以防禦以太空為基地的系統。」
澤林說,在2030年以前,美國及其他國家將部署由衛星發射的飛彈系統,可以攻擊俄羅斯境內任何目標。他說:「外國空軍,尤其是美國,將取得在全球同時發動攻擊,打擊俄國境內幾乎所有目標的能力。」
根據國防報告,為因應潛在威脅,俄國已開始發展S-500地對空飛彈系統;該系統將具有追蹤彈道飛彈的能力,射程遠達3500公里。
澤林說:「S-500系統具摧毀各種彈道飛彈和超音速飛行器的能力。」
另據新華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赫魯雪夫航天科研生產中心發言人博布列涅夫宣布,俄羅斯於11日晚間從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用「質子-M」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顆「亞洲5號」通信衛星。
這顆「亞洲5號」通信衛星攜帶有26台C波段和14台Ku波段轉發器,由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建造,為香港亞洲衛星有限公司所有,它將替代「亞洲2號」通信衛星。
美國多重擊殺載具
多重擊殺載具 飛彈防禦新利器>中時08.12.13尹德瀚
對於飛彈攻擊,傳統防禦多採飛彈攔截,但美國飛彈防禦系統增添一種新利器,名為「多重擊殺載具」(Multiple Kill Vehicle,MKV-L),它的主載具是一個鋼結構,發射升空後可以靠自身的動力在空中盤旋,並釋出多枚擊殺武器,鎖定敵方飛彈並將之毀滅。
美國國防部「飛彈防禦局」本月二日在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的「全國盤旋測試設施」進行了多重擊殺載具的測試;根據該局提供的電腦模擬影像,主載具升空後,靠自身的小火箭左右移動,追蹤敵方飛彈的行蹤。
飛彈防禦局發言人說,多重擊殺載具的攔截目標包括中程飛彈和洲際彈道飛彈,在敵人發動飛彈攻擊時,主載具將進入敵方飛彈的必經路徑,靠飛彈防禦系統提供的資訊以及它自身的尋標器,可以鎖定目標並發射多枚擊殺載具,將敵方飛彈攜載的任何彈頭或反制武器摧毀。
S-400
俄羅斯部署S-400防空導彈反制美東歐反導系統
據俄羅斯新聞網近日報道,俄羅斯空軍副總司令阿納托利?諾戈維欽上將日前表示,俄羅斯空軍計劃使用S-400防空導彈系統保護全國各地工業的重要設施。
防空導彈保衛重點城市
諾戈維欽上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接裝S-400防空導彈計劃中的優先項目是保護中央工業區,那裏是俄羅斯首都和一系列國家的重要設施。部署在該地區的俄羅斯空軍部隊接裝這些新型武器後,這些武器開始裝備其它地區。
由于S-400防空系統的性能確實優良,因此,盡管尚在試用階段,爲數不多的S-400防空系統已經在防空,甚至反導方面被俄軍寄予了厚望,而莫斯科、聖彼得堡、索契等俄羅斯的重要地區則成爲了其要重點保護的對象。
俄空軍司令亞曆山大?澤林上將上個月也曾明確指出,S-400系統將首先用于俄羅斯中央防空地區,其他地區則將隨著該系統的列裝數量增多逐漸被覆蓋。這些地區包括列寧格勒、烏拉爾地區以及一些重要的俄羅斯經濟和工業城市。此外,S-400防空導彈系統還將應用于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安全保衛工作。
俄羅斯不想和美國競賽
用S-400防空系統替換俄軍現有的S-300防空系統已成爲俄軍的既定方針。但據俄羅斯專家分析,現在就用防空武器將俄羅斯全境嚴密地保護起來是不現實的,因爲S-400系統的作戰半徑僅爲400公裏。
現在已經開始作戰值班的第一個導彈團只能將莫斯科的東部有效地保護起來,至于將莫斯科全部保護起來,至少需要四個導彈團的部隊,因此,如果將俄羅斯全境用防空武器嚴密地保護起來,勢將會導致新的軍備競賽。
但俄羅斯領導層無意于這種勞民傷財的軍備競賽。俄羅斯航天兵司令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上將曾明確指出:“現在建立全球性的反導系統是不可能的,因爲,世界科技發展現狀尚未對此做好准備。因此,俄羅斯無意與美國在建立全球性反導系統方面進行一場無意義的軍備競賽。”
意在反制美國反導系統
俄羅斯分析家指出,由于美國執意在波蘭及捷克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已經明顯感覺到了來自西方的威脅,因此才會考慮在俄羅斯的重點經濟和工業城市部署先進的防空系統,其目的是反制美國正在東歐地區推進的導彈防禦系統。
S-400防空導彈系統可以用于打擊任何形式的飛行器:飛機、無人飛行器及巡航導彈。而且,由于該型防空導彈系統還可以用于打擊空氣動力及彈道導彈目標,因此,它不僅是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中的一個關鍵環節,而且,也可以被有效地應用于打擊地面目標。
此外,該型防空導彈系統還留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可以成爲反導系統的基礎,有效對抗敵方已有的和未來的空天襲擊武器。
在國內積極布防和發展S-400防空系統的同時,出口該系統也成爲了俄羅斯反制美國反導系統推進到東歐地區的一個手段,白俄羅斯很可能會成爲第一個獲得該系統的國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3-19/1043490824.html
版主回應
印度的神秘系統,能讓中國二炮導彈失效嗎?
印度2011年3月6日上午在東部沿海地區發射一枚自行研制的攔截導彈,成功攔截大約3分鍾前發射的一枚模擬地對地彈道導彈。這是印度第六次實施反導試驗。按照印度國防部官員的說法,印度彈道導彈防禦能力“已經成熟”。兩枚導彈均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制。其中,模擬導彈是經過改良的“大地—II”型中程彈道導彈;攔截導彈飛行速度爲4.5馬赫,即4.5倍音速。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打算今後數日再試射多枚導彈。印度曾于2006年11月27日、2007年12月6日、2009年3月6日在惠勒斯島實施導彈攔截試驗。第四次試驗原定2010年3月14日實施,因技術故障推遲一天;次日試驗過程中因模擬導彈偏離軌道,沒有發射攔截導彈。第五次試驗于2010年7月26日成功實施。
難道真像印度所宣稱的那樣,印度成爲繼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以色列之後又一個具備這種反導能力的國家,而將中國排除在外嗎?當然對于印度這個帶有歧視和政治意味的排名,我們沒有必要酸溜溜地不舒服,因爲我們能,我們行,我們比印度強!
按照印度《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其反導系統研發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預計于2011年完成,大氣層外反彈道導彈(PAD)、先進空中防禦/彈道導彈攔截彈(AAD)兩大反導攔截系統將形成初步作戰能力。PAD的攔截高度設定在50~80千米,能在大氣層外擊毀來襲導彈,而AAD的攔截高度爲30千米左右,主要在大氣層內擊毀敵方導彈。對于殺傷力大的來襲目標,印度還可並用PAD和AAD實施“接力攔截”。整個反導系統包括許多發射車、遠程預警雷達、發射控制中心和任務控制中心,這些設施在戰時不會集中在一起,而是通過加密的通訊網互聯。與中國類似系統相比,中國軍隊的“紅旗”導彈正是執行精確打擊大氣層內彈道導彈的主要武器,且性能不比“愛國者3”差,自然也就比印度的先進空中防禦/彈道導彈攔截彈(AAD)優異;中國的“中段反導攔截系統”更具優勢,比較類似于美國的“標准3”反導武器,能夠在大氣層內外精確打擊導彈或衛星,相比之下,印度的大氣層外反彈道導彈(PAD)脫胎于印度的“大地”導彈,各種數據相比下來自然還是處于劣勢。
印度第二階段反導研究的重點是超高速攔截彈(PDV),其功能頗有些類似于美國陸軍剛開始部署的戰區高空防禦系統,主要對付射程在5000公裏左右的中遠程彈道導彈,這就要求攔截彈必須有超過5倍音速的飛行能力,而且早期預警雷達的探測範圍也要擴大到1500公裏之外。其實,印度的超高速攔截彈(PDV)才與中國的“中段反導攔截系統”和美國的“標准3”導彈從攔截能力來講可以相提並論。但畢竟還在圖紙上,也就意義不大。
盡管印度的導彈防禦計劃比較宏偉,但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印度的導彈防禦系統,實際相當于一個大拼盤,其自主研發的東西太少,太多的東西都是拿別人的。印度PAD的預警雷達,實際上是從以色列引進的“綠松”遠程跟蹤雷達和火控雷達,AAD的預警雷達是來自于法國“馬斯特”A多功能三坐標雷達,它的攔截彈實際上是以色列幫助印度開發的。所以盡管印度導彈防禦系統雖說是雙層攔截,但它的很多東西並不屬于自己。
二是由于印度導彈防禦系統有太多的東西是從國外引進的,缺少自主研發,所以整體的兼容性就不會太好,可靠性低,整體打擊能力欠缺。目前來看,它的導彈防禦系統采取的也是機動部署的方式,但它的火力容量非常有限,是一車一彈。正常情況下,作爲攔截導彈,肯定要比來襲導彈的數量多,這樣才有攔截成功的可能性。如以色列的“箭”式反導系統,是六連裝,可以達到三打一甚至是六打一。美國的末端高空攔截系統是十到十二連裝,愛國者3導彈達到十六連裝。印度的反導系統是一車一彈,所以發射一次以後就要重新裝盤,效率很低,不能連續作戰,系統的反應時間比較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是印度的導彈防禦系統到目前爲止進行過六次實驗。但是水分較大,裏邊的問題較多。在試驗的時候,它都是在預先設定的條件下進行的,對靶彈的所有參數都了如指掌,攔截導彈和來襲導彈的陣地距離非常近——不到100公裏,有點“左手打右手、自己打自己”的感覺,這和真正的實戰環境相差太大。所以,這三次成功的含金量太低。
四是印度的導彈防禦系統太小看中國二炮部隊的導彈技術水准了。如今的第二炮兵導彈早就是今非昔比了,不僅可以對彈頭進行小型化和隱身化處理,也可以實現機動變軌等,加之末端攻擊速度極快,超出了印度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能力,因此,想要攔截中國導彈還是比較困難的。加之中國導彈數量龐大,質量優異,更加重了印度導彈攔截的難度。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33155-1-1.html
美國
星戰計畫
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之戰略防禦計劃,簡稱星球大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稱 Star Wars Program,簡稱SDI。)臺灣稱“星戰計畫”。該計劃原自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在冷戰後期(1983年3月23日)一個著名演說。“星球大戰”發表後,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立項開發,定名為: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計劃于1994年開始部署。其核心內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洲際戰略導彈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其技術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電磁動能武器等)或常規打擊武器,在敵方戰略導彈來襲的各個階段進行多層次的攔截。美國的許多盟國,包括英國、意大利、西德、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國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項計劃。
計劃由“洲際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和“反衛星計劃”兩部分組成。其預算高達1萬多億美元。攔截系統由天基偵察衛星、天基反導彈衛星組成第一道防線,用常規彈頭或定向武器攻擊在發射和穿越大氣層階段的戰略導彈;由陸基或艦載激光武器摧毀穿出大氣層的分離彈頭;由天基定向武器、電磁動能武器或陸基或艦載激光武器攻擊在再入大氣層前階段飛行的核彈頭;用反導導彈、動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毀重返大氣層後的“漏網之魚”。經過上述4道防線,可以確保對來襲核彈的99%摧毀率。同時在核戰爭發生時,以反衛星武器摧毀敵方的軍用衛星,打擊削弱敵方的監視、預警、通信、導航能力。
由于系統計劃的費用昂貴和技術難度大,許多計劃中的項目,如著名的“X-30”,“X-33”等最終無限期延長甚至終止。加上蘇聯後來的解體。美國在已經花費了近千億美元的費用後,于20世紀90年代宣布中止“星球大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的出臺背景是在冷戰後期,由于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強大的核攻擊力量,美國害怕“核平衡”的形勢被打破,有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導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同時,美國也是想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拖垮。
尾聲
隨著美國中央情報局冷戰密件曝光,“星球大戰”計劃被證實是一場徹底的騙局,一時間輿論嘩然。大多數人開始相信,“星球大戰”計劃只是美國政府爲了拖垮蘇聯而采取的一種宣傳手段而已。但五角大樓聲稱,它沒有實施,是因爲存在技術缺陷。現在許多用于在“星球大戰”計劃中進行研究、實驗的裝置仍然發揮著作用。如美國白沙實驗場,研究“光束飛船”(用激光代替化學燃料)的激光仍然是來源于星戰計劃中所使用的儀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B0%E7%95%A5%E9%98%B2%E7%A6%A6%E8%A8%88%E5%8A%83
反彈道導彈系統
用于攔截並摧毀來襲彈道導彈或彈頭的武器系統,通常由作戰武器分系統、探測跟蹤分系統和指揮控制分系統三部分構成。反彈道導彈系統的工作過程是:探測跟蹤分系統搜索敵方發射的彈道導彈,發現目標後立即發出預警並繼續跟蹤,同時將跟蹤數據傳送至指揮控制分系統;指揮控制分系統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生成作戰數據並傳送到作戰武器分系統;作戰武器分系統利用這些數據對來襲導彈實施攔截。對于不同的反彈道導彈系統,攔截交戰可發生在來襲彈道導彈飛行過程中的助推段(即導彈起飛到發動機關機)、中段(導彈或分離後的彈頭在大氣層外飛行階段)和再進入段(導彈或彈頭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飛行階段),攔截交戰可在大氣層內低空、大氣層內高空和大氣層外進行。
按照作戰武器對來襲導彈的殺傷機理劃分,目前國外已經部署或正在發展的反彈道導彈系統有三種:一是利用攔截導彈彈頭爆炸所産生的破片殺傷來襲導彈,美國的“愛國者-2”系統和俄羅斯的“S-300”系列及“安泰-2500”系統屬于此類;二是采用動能彈頭,利用攔截導彈與目標直接碰撞摧毀來襲導彈或彈頭,如美國的“愛國者-3”系統、“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等;三是采用定向能武器和高能激光束照射並摧毀來襲導彈,美國在研的機載激光器系統是此類系統的代表。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爲積極發展並擴散反彈道導彈系統的國家之一,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美國目前正在發展兩種類型的反彈道導彈系統,即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用于保護美國海外駐軍及設施、友軍和盟國免遭近程、中程和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攻擊。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可裝在地面車輛上(陸基)、軍艦上(海基)和飛機上(空基)。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是部署在美國本土的陸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采用直接碰撞方式在大氣層外攔截目標,用于保護美國50個州免遭有限數量的遠程彈道導彈攻擊,但是不能防禦大規模的彈道導彈攻擊和在美國本土海岸附近發射的近程彈道導彈攻擊。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987.html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1993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停止“星球大戰”計劃,執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計劃。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主要用于攔截射程在3000千米以上、能夠達到美國本土的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主要用于攔截射程在3000千米以下、對美國海外戰區駐軍、基地和軍事設施構成威脅的短程、中程和中遠程導彈,補充和支持盟國的反導彈能力。
美國部署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目的是要通過導彈防禦系統擴大其戰略優勢,繼續鞏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肆無忌憚地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實現其主宰世界的夢想。
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計劃自出臺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反對。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6618.html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NMD全部組成是:2處發射陣地、3個指揮中心、5個通信中繼站、15部雷達、30顆衛星、250個地下發射井和250枚攔截導彈系統。
具體地說,NMD是由5大部分組成的,即預警衛星、改進的預警雷達、地基雷達、地基攔截彈和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
預警衛星用于探測敵方導彈的發射,提供預警和敵方彈道導彈發射點和落點的信息。這些衛星都屬于天基紅外系統,也就是說靠敵方發射導彈時噴射的煙火的紅外輻射信號來探測導彈。
改迸的預警雷達,它們是NMD系統的"眼睛",能預警到4000-4800千米遠的目標。美國除要改進現有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地彈預警雷達以及部署在加州與馬薩諸塞州的"鋪路爪"雷達外,還要在亞洲地區新建一個早期預警雷達。
地基雷達是一種X波段、寬頻帶、大孔徑相控陣雷達,將地基攔截彈導引到作戰空域。
地基攔截彈是NMD的核心,由助推火箭和攔截器(彈頭)組成,前者將攔截器送到目標鄰近,後者能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在尋找和鎖定目標後與之相撞,將它擊落在太空上。
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絡把上述系統聯系起來。
這些系統部署後,24顆整天圍繞地球不斷旋轉的低軌道預警衛星和6顆高軌道衛星,一旦探測到敵方發射導彈,立刻跟蹤其紅外輻射信號。通過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衛星除將導彈的飛行彈道"告訴"指揮中心外,還要爲預警雷達和地基雷達指示目標。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後,將導彈的跟蹤和評估數據轉告地基雷達。一旦收到美國航天司令部的發射命令後,攔截彈就騰空而起。攔截器靠攜帶的紅外探測器盯上來襲導彈後,竭盡全力(靠動能)與它相撞,與對方同歸于盡。
介紹
反導彈導彈利用紅外跟蹤原理搜尋敵方進攻導彈,識別真假彈頭,然後在地球大氣層外攔截敵方進攻導彈,並用激光武器將其摧毀。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426.html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
TMD計劃是美國總統克林頓于1993年提出的,其前提是認爲冷戰後"戰區彈道導彈"在第三世界國家中迅速擴散,並已成爲美國前沿部隊及海外盟友面臨的主要威脅。美國認爲,所有威脅不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都屬于"戰區彈道導彈",只有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才是"戰略彈道導彈"。因此,TMD是相對于防禦"戰略彈道導彈"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而言的。TMD與NMD共同構成了美國"彈道導彈防禦"(BMD)構想的兩大內容,其開發工作由美國國防部彈道導彈防禦局具體負責。
"戰區"是指"美國本土以外,由一個聯合司令部和專門司令部管轄的地區"。因此,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用于保護美國本土以外一個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美國軍方對于戰區導彈的防衛有三種主要策略:一是在來襲導彈發射前偵察到並將其摧毀;二是在來襲導彈發射升空時將其摧毀;三是在來襲導彈飛行途中或重回大氣層時予以攔截摧毀。
TMD的設想由低層防禦和高層防禦兩部分組成。低層防禦設想包括"愛國者-3"(PAC-3)、"擴大的中程防空系統"(MEADS)、"海軍區域防禦"(NAD)系統,高層防禦設想包括陸軍"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系統、"海軍戰區防禦體系"(NTW)、空軍"助推段防禦"(BPI)。其中,"愛國者-3"、"海軍區域防禦"系統、"陸軍"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海軍戰區防禦體系"構成TMD的核心和重點開發項目。
PAC-3導彈
PAC-3是愛國者系統的最新型號,是一種集團軍和軍級機動防空系統,可發射多枚導彈同時推毀距離不等的目標。愛國者系統因在海灣戰爭中表現突出而聞名。PAC-3系統將于2001年完全升級爲低層彈道導彈防禦(BMD)體系,其任務是爲部隊和固定設施提供保護,抵禦近、中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固定翼或旋轉翼飛機等的攻擊。在設計上,要求PAC-3便于在世界各地部署和能用C-17或C-5飛機運輸。
PAC-3由3種配置組成,均爲升級産品。爲了盡快給部隊提供導彈防禦手段,兩種原始的配置已于1995-1996年期間部署。第3種配置于2001年實施部署。其最終配置將全部采用改型系統部件。升級後的地面雷達在其多功能、低空、威脅探測與識別等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目標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新型的PAC-3導彈采用猛烈撞擊的方式將其摧毀,這就是所謂稠密大氣層撞擊殺傷截擊。PAC-3的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比早期産品有了更好的改進,操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PAC-3的發射裝置主要由地面雷達設備、截擊控制站和8部導彈發射設備組成。
海軍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禦(TBMD)
海軍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禦計劃涉及裝備標准導彈的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將對宙斯盾武器系統進行改進,使其能用AN/SPY-1雷達探測、跟蹤戰區彈道導彈,並用SM-2BlocKⅣA導彈將其攔截。SM-2Block ⅣA導彈由SM-2BlocⅣ導彈改進而來,增加了一個紅外導引頭,改進了戰鬥部、自動駕駛儀和引信,使其能攔截戰區彈道導彈。這一計劃包括宙斯盾探測戰區彈道導彈能力的驗證。目前還計劃研制用戶作戰評估系統(UOES),以使早期參戰單位能進行試驗,並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提供有限的大氣層內防禦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
THAAD系統
THAAD的研制工作啓動于1992年,陸軍定于2007年部署。THAAD是TMD中關鍵性的一節。THAAD主要用來阻截遠程戰區級彈道導彈,THAAD的目標是要在遠處高空將導彈擊落,這樣,就可以增加防範戰區彈道導彈威脅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有較大殺傷力的武器,可以在遠處和高空就把它們擊落,以防後患。
THAAD系統具有攔截戰區彈道導彈所需的齊射能力。爲在更高的高空和更遠的距離摧毀攜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威脅,以保證需要的防禦水平,齊射能力是必要的。
THAAD項目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用戶作戰評估系統(UOES)。該系統能對系統作戰性能進行早期評估,並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提供有限的大氣層內防禦能力。
THAAD的導彈部分由攔截導彈、托板裝運發射系統和戰鬥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組成。攔截導彈是命中-殺傷飛行器,它采用最新的制導、控制和殺傷飛行器技術。托板裝運發射系統使導彈發射箱、控制和發射執行平臺能便于運輸,戰鬥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由執行THAAD任務所需的通信和數據系統組成。THAAD的戰鬥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還提供與戰區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連接的通用接口,以及與THAAD雷達連接的接口。
THAAD雷達能滿足能力更強的寬域防禦雷達的迫切需求。作爲THAAD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THAAD雷達提供監視和火控支援,並向愛國者導彈一類低層防禦系統提供提示。THAAD雷達利用現有的雷達技術實現期望的功能:威脅攻擊預警,威脅類型識別,攔截導彈火控,外部傳感器提示,發射和彈著點判斷。特別是,THAAD雷達將具有區分戰術彈道導彈類型的能力,並能在攔截後進行殺傷評估。THAAD雷達將進行一系列綜合性能試驗,爲THAAD項目進入裏程碑2作准備。THAAD雷達的研制成果將成爲國家導彈防禦-地基雷達(NMD-GBR)的雷達技術驗證機的基礎。
http://baike.baidu.com/view/77293.html
版主回應
印度攔截試驗失敗未影響打造雙層反導系統計劃
“印度導彈攔截試驗失敗。”2010年03月15日印度媒體用相同的標題描述印度反導系統遭遇的第一次挫折。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由于目標靶彈脫離原定彈道墜海,發射場上的攔截導彈隨即熄火停止發射。不過由于這次試驗失敗原因與攔截導彈本身關系不大,印度軍方對該項目仍充滿信心。
印度報業托拉斯隨後稱,一名匿名的印度防務消息人士透露,試驗失敗的原因出在目標靶彈上。當時目標靶彈飛行11公裏後偏離預定彈道並落入大海,遠程預警雷達沒能找到目標,導致惠勒島導彈綜合試驗場上的攔截導彈無法發射並展開攔截。按照DRDO設定的腳本,遠程預警雷達應在“大地-2”爬升到110公裏彈道最高點時捕捉到蹤迹並實施連續跟蹤,進而將目標靶彈信息發給惠勒島的導彈任務控制中心進一步處理,中心對目標進行分類,計算導彈彈道,然後向島上的攔截導彈下達發射命令。
據印度《德幹先驅報》援引DRDO主席薩拉斯瓦特的話稱,AAD是大氣層內反導系統,攔截範圍與美國“愛國者-3”相當,它和印度另一種大氣層外反導系統“大地”系統共同構成未來印度雙層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該系統預計在2011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薩拉斯瓦特曾表示:“我們會盡快安排AAD和PAD兩者聯合試驗,一旦大氣層內外聯合攔截系統合並成功,其‘碰撞殺傷’的命中率可達99.8%,屆時印度就將成爲繼美、俄、以色列之後第四個能攔截射程在5000公裏範圍內的任何來襲導彈的國家。”從現有的反應看,印度國防部對AAD系統仍然充滿信心,原先制定的2011年部署雙層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暫時不會改變。
《印度斯坦時報》15日稱,試驗失敗的原因還可能是目標靶彈和反導系統通訊聯系方面出了疏漏,印度反導情報指揮及管制體系還沒真正做到“動靜如一人”。目前印度攔截導彈依賴的“眼睛”是印度從法國進口的“馬斯特-A”多功能三坐標雷達,它與印度自行設計的發射控制中心和任務控制中心構成反導系統的“神經中樞”,但這些設施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通過加密的通訊網互聯,因此問題很可能出在這裏。因這類指揮問題而中止的情況在美國和以色列等反導技術強國身上同樣發生過,最近一次是去年7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亞州中國湖靶場舉行的美以反導試驗,由于美以雙方的情報指揮及管制體系出現兼容問題,導致以色列“箭-2”反導攔截導彈沒能發射。
據悉,DRDO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印度雙層反導系統的完全國産化,未來可能集成到同一發射控制中心中,以實現對同一批目標的多次攔截,提高攔截概率。前DRDO首席科學家桑塔南透露,印度導彈防禦項目最致命的弱點是本國工業基礎太差,即使有外國現成技術,與攔截彈有關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陀螺儀等關鍵零件在印度國內根本生産不了,只能依賴進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19/1114587392.html
印度媒體稱印擁有反衛星能力反導(楨:吹牛)實力遠超中國
據2010年2月1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印度軍方最高科研機構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負責人薩拉斯瓦特日前稱,印度不僅導彈精度強于中國,反導研究也早于中國,這引發了印度媒體集體歡呼。
印度ANI通訊社題爲“DRDO負責人:印度導彈項目領先中國”的報道說,中國今年1月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但薩拉斯瓦特表示中國的反導系統只能攔截射程1000公裏以下的戰術彈道導彈,類似項目印度1999年就已啓動,在能力方面印度也領先于中國。印度EXPRESS BUZZ新聞網11日援引薩拉斯瓦特的話說,反導是印度強于中國的一個領域。他說,印度國産反導系統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試射,而且比中國的更爲複雜。
據EXPRESS BUZZ新聞網報道,薩拉斯瓦特還說,中國2007年進行過反衛星試驗,此前中國的導彈項目一直非常神秘,而印度的項目2006年就已開始。7日試射的“烈火—3”導彈射高爲384公裏,如果縮短射程的話,射高能達到1000公裏,滿足反衛星打擊要求。《印度時報》11日總結說,薩拉斯瓦特告訴人們,在反導競技場上,印度遠遠超過中國,並且印度同樣擁有反衛星能力。
既然如此,印度爲何沒有進行反衛星試驗?印度亞洲通訊社說,薩拉斯瓦特的解釋是印度無意展示這一實力,因爲這不是印度發展的首要目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12/0911584122.html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