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預算遭擋嗆釋憲?粉專踢爆「奇怪開銷」:2場戲花8千萬
立法院2024/0920日開議,立委高金素梅不滿「原住民禁伐補償金」預算編列不足,提案退回總預算案,在藍白合作下,以59票對46票,聯手退回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喊提釋憲。粉專「政客爽」直批,包括文化部兩場歌仔音樂劇就花掉8千多萬,排擠到其他表演團體的獎補助費。
太陽光電計畫花大錢結果效率超低,都執政八年了大家只看到光電發大財的成效。最後台電負債爆表,「高買低賣購電、不合理的購電成本」,還好意思講財務虧損撐不住才漲電價,這就像開餐廳賣虧本餐,然後還要逼客人加錢。
《1624》總共耗資超過8600萬,兩天就燒完,相當驚人。這種由中央政府出面打理的藝文盛事,尤其以天價計的開銷,理應經過詳細的規劃與嚴謹的預算編列、審查。但他翻遍文化部及傳藝中心的預算書,卻找不到這筆預算科目,極度懷疑是臨時動支預備金或各單位湊出來,沒有按規定編列,更沒經過國會審查。假如政府的開銷都可以這麼做,那還需要預算審查嗎?要怎麼為人民血汗錢把關?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也當著時任文化部長史哲面直批《1624》完全沒有原住民觀點或台灣主體意識,「沒有海洋史觀只有歐洲國家的強盜史觀!」
相關新聞
預算被退也要釋憲?藍委怒轟:大法官淪為綠營圍事小弟
回應
文化部長小野變強盜
預算亂編確實該退回,以前亂編有冥黨利委護航例如8800億分贓預算,結果還淹大水。
民進黨政府在圖利表演團體?
100萬找個歌仔戲團搞定,淨賺7900萬,爽!
養肥貓,有圖利他人之行為,檢調要查
阿楨
陸新型儲能規模相當於1.4個三峽水電站 達3139萬千瓦2024/05/08 中時
大陸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從重力、風電到鋰電池儲能等各種新型儲能技術的應用,截至2023年底,全大陸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自「十四五」規畫以來,新型儲能裝機更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493億元)。
大陸央視財經8日報導,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技術。2024年,「發展新型儲能」被首次寫入大陸政府工作報告。現在,各種新型儲能技術已經在各地進行應用。
在江蘇如東,大陸首個100MWh重力儲能項目正在建設中,再過1個多月,項目就將正式投入運行,大陸重力儲能也將實現「從0到1」的突破。如東重力儲能項目所在的如東縣被稱為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今年第1季,如東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為電網輸送清潔電力46.11億千瓦時。
報導指,重力儲能是一種機械儲能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新能源產生的富餘電能提升重力塊進行「充電」,等到用電高峰時,再放下重力塊,用重力做功「放電」,從而為電網提供電力。
廣東佛山寶塘儲能站,是大陸一次性建成的最大電網側獨立鋰電池儲能電站。儲能站裝機規模300兆瓦,占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儲能裝機總量的1/5,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4.3億度清潔電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萬噸。
截至2023年底,全大陸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相當於1.4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可以滿足200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2023年一年,大陸新型儲能新增裝機規模已是「十三五」末裝機規模的近10倍。
今年,廣東儲能項目的備案數量同比增長超5倍;江蘇今年將有400萬千瓦新型儲能併入國家電網,以滿足電力保供及電網調節需求。「十四五」以來,大陸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
面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挑戰和機遇,大陸還在探索更多的儲能手段。常州市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國家試驗示範項目。鹽穴儲能未來的產業化、商業化前景,還有賴於轉換效率的提高和建設成本的下降,科學家仍在探索之中。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阿楨
電價效應/掛號費漲價潮?六都716家醫療診所調漲 長輩生病不敢看醫生2024-03-27
醫界憂心醫療電價調漲14%,恐加劇「掛號費漲價潮」。本報記者調查統計,六都今年1至3月已有716家醫院、基層診所調漲掛號費,台北市掛號費最高要300元;掛號費調漲,也出現民眾不敢看病的怪現象,台中有7旬老翁因擔心掛號費調漲,感冒多日都不敢去看醫生。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指出,衛福部取消掛號費用上限,被各界解讀成民眾看不了病,他直呼醫療院所無法承受如此沉重擔子;相較各行各業漲聲響起,北市醫療院所近14年都未調整,去年部分院所才考量成本,開始自行漲價,光去年迄今就有348家調高掛號費,但北市逾8成仍凍漲。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說,掛號費爭議許久,長診所面臨租金、水電、醫師、護理師人力成本飆漲,例如科學中藥近年藥廠漲了2、3倍,健保總額卻不斷稀釋,診所長期下來往往撐不住;新北中醫診所掛號費多落在100至200元,漲幅不算多,畢竟也怕掛號費太高嚇跑病人。
相關新聞
說好的10年內不大漲電價?民調近六成不滿物、油、電價
今(2024)年春雨降雨不如預期全台水庫蓄水率約3到8成,水利署已將桃竹苗以及台中的水情燈號調整為綠燈,提醒節約用水。而蓄水率還有7成7的翡翠水庫則擔負起救水工作,每天支援原水舒緩石門水庫壓力,預計應可供至6月底。
聯合國:全球每天浪費逾10億人份食物 近8億人遭飢餓之苦
回應
蔡英文綠電騙騙騙
再不改變能源政策民進黨一定倒
延役核二、核三、重啟核四,恢復核能
阿楨
金磚擴11國納阿根廷、埃及、埃塞、伊朗、沙特、阿聯等6國,最大輸家是印度。
習近平:100億美元專項資金,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已成立40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金磚峰會討論共同支付、單一貨幣(回應:去美元化抗美元霸權)
相關新聞資料
華為發佈Mate60手機,聯手中芯造出7奈米麒麟9000s+5G 晶片。(回應:2018年美中貿易戰/科技戰、2022俄烏戰爭,美帝皆小敗。)
日本核汙水2023-08-24起排海將持續30年,中全面暫停進口日水產,韓台噤聲,日考慮向WTO提貿易訴訟 (回應:中沿海核電廠多在排核廢水! 中排的是核電廠冷卻廢水,日排的是核災污染水!惡人先告狀,果然是賤種台巴子的主子,都說要告到WTO,告一個我看啊,笑死!)
為什沒人能阻止日排核污水?(回應: 日本作孽,西方縱容,全人類遭殃!)
誰在炒作只有中反日排核污水?(回應:精日!)
誰在給日本排放核污水洗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CoTKuS4xU (回應:日本政府的公關費+美國之音!)
謝長廷稱微量輻射有益人體 核能學者:護航日本鬼話連篇(回應:謝助日代表!)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未替日本背書,專家小組有異音,日本ALPS核廢(污!)水處理系統的氚影響雖小,重點不在於氚,而是包含其他不穩定的核種,高達60多種,例如碘-131、銫-137等,會產生高能粒子射線破壞細胞改變DNA結構!東電認了66%儲存核污水放射物超標,未考慮過其他方案。
福島之殤https://youtu.be/nlCvilpFtm4
日水産出口(1兆日元中港佔4成)量價同步重挫3~5成。岸田内閣支持率跌至26%。
政協周小平提案,將福島改稱「輻島」,暫停陸客赴日。反日潮再現!赴日旅遊湧現退團,日貨和服浮世繪全遭殃!
別囤鹽啦!河南:岩鹽儲量夠全國吃3.3萬年(回應:河南好霸氣!)
中國核動力潛艇在臺附近發生事故?(回應:反華帳號謠傳!)
阿楨
董一凡:認清西方“綠色殖民主義”實質 2023-08-18 環球時報
一些美國學者不久前撰文批評歐洲國家正在實行某種新的“綠色殖民主義”,論據包括歐洲國家一方面將高污染行業轉向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徵稅,使發展中國家企業遭遇污染和關稅壁壘的雙重盤剝。事實上,這種“綠色殖民主義”不只出現在歐洲,整個西方經濟集團都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暴露了發達國家正將“綠色理念”“綠色產業”轉化為新的剪刀差工具。
首先,西方以“綠色壁壘”構建全球南北方的不公平分工模式。在“中心—週邊體系論”中,發達國家佔據產業體系中研發、創新、品牌、設計、智慧財產權、市場、關鍵核心技術等高端環節,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在外包中承接高污染、粗加工、資源勞動環境密集型的“髒活累活”。
其次,以“綠色”旗號攫取貿易規則優勢。隨著全球化數十年來東西方經濟實力對比此消彼長,西方仍希望以新的話術和框架重構貿易規則,從而獲取優勢傾斜已達到“再平衡”的目的。於是,不僅歐盟以所謂“碳洩漏”等由頭發起“碳邊界調節機制”,美國國會部分民主黨人也在規劃美國版的碳關稅規則。另外,近年來發達國家在自貿協定談判中經常提及的“環境標準”,即是通過產品標準圍堵對發展中國家的部分商品設卡制限,例如多年來歐盟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談判遲遲不能得到批准,很大程度上就是歐盟提出的環境條款對拉美國家的諸多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形成極為不利的苛刻條件。
再者,西方以“供應鏈韌性”合作框定發展中國家產業鏈地位。隨著清潔能源、數位技術等行業的興起,以及對關鍵原材料和礦產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希望繼續主導上述高端產業的西方國家對於原材料供應穩定產生巨大焦慮,紛紛提出所謂“供應鏈韌性”合作,並將目光投向戰略金屬資源富集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在冠冕堂皇的所謂的“合作”和“夥伴關係”背後,西方實際的盤算卻是通過其強大的跨國公司獲得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的開採權,並將精加工及生產高端產品的產業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阿楨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建成! 大陸白鶴灘水電站全機組投產 2022/12/20 中時
大陸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20日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該水電站16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象徵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長江之上全面建成。陸媒指出,該水電站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大。
白鶴灘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州甯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投資建設的4座梯級電站中的第2個梯級。水庫正常蓄水位825公尺,控制流域面積43.03萬平方公里,占金沙江以上流域面積的91%。電站主體工程於2017年7月全面開工建設,2021年6月28日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截至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530億千瓦時,主要輸送江蘇、浙江等區域,助力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規模巨大,地質條件複雜,綜合技術難度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三峽集團攜手國內水電建設和裝備製造企業,創造了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300公尺級高拱壩抗震設防指標、地下洞室群規模等6項世界第一,推動大陸水電全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水準顯著提升,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持。
報導指出,三峽集團在長江幹流建設運營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共安裝110台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這條走廊跨越1800公里,形成總庫容919億立方公尺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其中防洪庫容376億立方公尺,占2022年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範圍水庫總防洪庫容的53%以上。
隨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6座巨型電站聯合調度、協同運行,年均發電量達3000億千瓦時,可有效緩解華中、華東地區及川、滇、粵等省份的用電緊張局面,為「西電東送」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每年可節約標煤約904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億4840萬噸,對改善大陸能源結構,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阿楨
睽違6年 陸原油年產量可望重回2億噸 油氣對外依存度雙降 2022/12/16 中時 陳柏廷
俄烏衝突影響下,油氣供應成為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議題。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海洋能源發展報告 2022》(《報告》)資料預計,2022年大陸原油產量達到2.05億噸左右,是2016年以來首次超過2億噸;預計全年大陸天然氣產量2211億立方公尺,同比增長6.5%。
此外,2023年,全球油市供需大概率維持緊平衡狀態,國際油價維持高位但有所回檔。《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將繼續穩產原油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4.7%。
澎湃新聞報導,近年來,大陸原油產量的一個轉捩點出現在2016年。2016年,大陸原油產量19969萬噸,比上年下降6.9%,這是2010年以來年產量首次低於2億噸。自2016年開始,受低油價衝擊,大陸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持續下降,原油產量連續3年下滑,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快速攀升。
《報告》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超深水、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有所突破,老油田產量衰減速度放緩,新油田投產加快,原油產量保持增長,再上2億噸。
據了解,大陸第一大油田仍是長慶油田,年產量有望超過6500萬噸油氣當量;大慶油田年產量約4000萬噸油氣當量,繼續位居第二;渤海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年產量均超過3000萬噸油氣當量;勝利油田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油氣當量;其餘的新疆油田、延長油田、遼河油田等6個油田,年產量在1000萬噸油氣當量以上。
報導稱,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202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6%。不過2022年油氣對外依存度出現反轉,呈現雙降趨勢。《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原油進口量5.01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降至70.9%。由於天然氣進口同比下行,對外依存度降至42.5%。
阿楨
台灣在動!蘭嶼、綠島每年西移逾七公分 2022-11-12 台視新聞
【發現科學】今天的發現科學專題:中央氣象局建置了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發現在地震前後,台灣地底下的斷層都會移動,像是蘭嶼、綠島,移動最明顯,每年往西移動約7到8公分,形狀會慢慢拉長,可能會從「蕃薯」逐漸變成「香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JpM-o61jQ
回應
嗯,台島回歸祖國了
雖然地在西移 但我們心卻在東移...
相關新聞資料
臺灣會移動?! 氣象局長鄭明典證實...往「這國」方向移動... 202-21-14 TVBS (回應:蕃薯本體也響應南進政策? 還好不是向支那共匪區靠近,嚇死我了!)
台灣真的在移動!網友high:離中國越來越遠? 氣象局澄清,要失望了!
阿楨
不堪被激進分子持續騷擾,全球90多位博物館館長聯合發聲
番茄湯、土豆泥、豌豆湯……數月以來,西方博物館的展品頻頻遭到襲擊,多幅世界名畫被“潑湯”,淪為激進環保人士抗議主張的“擴音器”。
法新社消息,2022-11-10,在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的牽頭下,90多位世界知名博物館館長發出聯合聲明,控訴環保人士們“嚴重低估”這類行為可能造成的損害。
其中,盧浮宮收藏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曾在今年5月被人抹了蛋糕,肇事者當時還大喊“有人正在毀滅地球”。
11月5日,兩名活動人士在普拉多博物館的牆上進行塗鴉,以表示對氣候緊急狀況的抗議。與此同時,兩人還用黏合劑將自己粘在西班牙畫家法蘭西斯科•戈雅作品展廳中的兩幅畫作《著衣的瑪哈》與《裸體的瑪哈》上。
10月14日,兩名來自英國激進環保組織“Just Stop Oil”的抗議者來到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向館內展覽的世界名畫《向日葵》潑了兩罐番茄罐頭湯,然後用膠水把手粘在牆上大聲抗議,要求英國停止所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專案。
10月23日,德國環保組織“最後一代”的活動人士進入德國巴貝利尼博物館,在莫内的名畫《乾草堆》上潑了兩盆土豆泥,然後把自己的手粘在牆上。
這些活動人士稱,他們做出此舉是為了警醒世人,氣候災難已經來臨。
10月27日,兩名身穿印有“Just Stop Oil”字樣T恤的男子進入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試圖將自己的頭粘在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上。
11月4日,義大利的數名環保抗議者向在羅馬波拿巴宮展出的梵古畫作《播種者》上潑灑豌豆湯,然後把手粘在了畫廊的牆上,高呼反對全球變暖和化石燃料的口號。
據報導,這些抗議者所屬的組織也叫“最後一代”(Ultima Generazione),曾多次組織“堵塞高速公路”、“把自己粘在名畫上”等抗議活動,旨在要求義大利政府停開煤電廠、取消天然氣開採專案、增加太陽能和風能項目。
回應
發生一次是偶然,發生多次不會是裡應外合吧?
那些環保組織其實是美國某基金資助的組織。
這就是他們不在米國幹這種事的原因
中國的環保組織也是接受國外資金的
環保,正面臨政治化、民粹化、異質化、邪教化......自以為是的白左們,早晚得自我毀滅!
阿楨
豬價過度上漲觸發一級預警!紅燒肉自由危險了?
發改委監測,2022.10.10-14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同比上漲超過40%。超市,豬肉價格幾乎都是“2”開頭,前後腿瘦肉15.5元/斤,帶皮後尖25.98元/斤,裡脊31.98元/斤,帶皮五花33.98元/斤,優質腔排39.98元/斤……
專家認為,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為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為,減少市場供應量。眼下養一頭豬,獲利早已超過1000元。
面對不斷走高的豬價,宏觀調控正在不斷加碼。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相較於鮮肉,儲備肉的價格確實低了不少。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後腿瘦肉15.99元/斤,一級五花肉21.90元/斤,通脊20.50元/斤。多管齊下後,10月25日生豬價格為28.15元/公斤,較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有所下滑。
政府在引導養殖企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大型養殖企業的銷售行為,避免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利潤而損害市場秩序。資料顯示,全國散戶數量占養豬主體的99%以上,其出欄生豬的數量約占總體的近一半。
回應
放開農村自養豬就可以緩解
不行的,因為現在要抓農村宜居環境,養豬要在離村500米遠,基本要上山,同時很耗水,屎尿處理污染極大。
其實是有一個無形的手--資本在收割財富而已
你即不瞭解經濟,也不瞭解行業。豬肉漲價的原因目前有兩個:豬吃的飼料糧絕大多數進口,以飼料成本上升,豬肉成本就漲。第二2019年非洲豬瘟,導致市場生豬出欄下降,豬肉漲價,為補市場需求,養殖量大量增加,這批大規模出欄後豬肉曾經下跌很多很多,甚至於養殖戶開始賠錢,養殖開始賠錢那麼養殖就開始減小,現在豬肉漲價就是關聯的“膝跳反應”。
為什麼現在農村大多數家庭不養豬了? 2022-10-27
【本文來自《針對豬價過度上漲,簡單說一下農村散戶養豬的困難》評論區】
1、有的地方政府環保考慮不許一般農戶養豬;
2、豬舍較髒,氣味難聞,而且夏天蚊子多;
3、養豬比較辛苦,現在農村很多人已經老了,年輕的大多出去打工了;
4、養豬最怕瘟疫,豬若生病也麻煩;
5、豬仔、飼料等漲價較快,但豬價不穩定,很多不再養豬;
6、平時要吃肉去買就是了,現在農村都不差錢,自養過節過年時殺了吃的已經非常少了。
阿楨
斯里蘭卡有機農業夢斷:拒絕化肥農藥,饑荒接踵而至 2022-07-13 澎湃新聞
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的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中。“國家已經破產”,7月11日上午,總統戈塔巴雅•拉賈派克薩(Gotabaya Rajapaksa)正式宣佈辭職。
新冠疫情、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債務危機,將斯經濟一步步逼入絕境。但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是2021年4月政府對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禁令。,全國糧食產量劇烈下滑,食品價格飆升,農民收入大幅下降,大量農民乾脆放棄了耕作土地。
農業貢獻了18%的國內生產總值和30%的就業,主要包括水稻、茶葉、椰子、橡膠、糖等。
轉向完全有機農業,是拉賈2019年參加總統競選時的口號:將斯變為全球第一個擁有100%有機農業的國家。
在拉賈派克薩當選總統幾個月後,新冠疫情重創斯另一支柱產業旅遊業,但並沒有阻止全面禁止進口和使用合成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斯有機農業政策時稱,“奇幻思維、技術官僚的狂妄自大、意識形態上的妄想、完全的短視導致了斯里蘭卡的危機。。”
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 維基百科
美國公民身份爭議
1971年4月,拉賈入伍。1972年,升為少尉。1983年,獲得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國防碩士。1989年,任命賈巴團一營營長。期間,到美國喬治亞州班寧堡步兵學校進修軍官課程,返斯後,升為中校。
2019年4月,執政的統一國民黨指責拉賈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擁有美國公民身份,不應參與選舉。
阿楨
美媒:中國抽水蓄能新目標遠超預期
美國彭博社2022-06-16,中國將開工建設200個以上的抽水蓄能專案,開工目標2.7億千瓦。這超過了日本所有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將能滿足中國用電峰值需求的大約23%。這比3個月前中國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有大幅度的增加,當時說到2025年時抽水蓄能將達6200萬千瓦以上。
抽水蓄能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用電需求較低時,通過電力將水從下部水庫通過管道輸送到上部水庫,當需要發電時讓重力通過渦輪機把水帶到山下發電。抽水蓄能電站可以與中國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電站和風力發電機配套使用。
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的草案指出,該國將可能建設6.8億千瓦的抽水蓄能專案,2025年前可能的開工建設目標是1.8億千瓦。去年9月發佈的最終版本縮減了建設規模,但仍然呼籲到2030年時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到1.2億千瓦。2019年年底時,全球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已達1.58億千瓦。
美媒:中國7年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30年減少的一樣多
美國彭博社2022-06-14 中國在7年內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在30年內的減少程度大致相當,並在此過程中幫助降低全球霧霾水準。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的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0年,中國空氣中的有害懸浮顆粒濃度降低了40%。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增加約兩年。
如果沒有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降低,2013年以來世界平均空氣污染水準會進一步上升,而不是下降。這是因為南亞、東南亞和中非地區國家正在實現工業化,空氣品質不斷惡化。
2020年,全球近一半的空氣污染增量來自印度,其PM2.5濃度上升了2.9%,濃度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指南的15倍。
阿楨
特斯拉的勁敵衝很快! 大陸比亞迪汽車市值登全球第3 2022/06/29 中時
2021年比亞迪全車系銷量達73萬輛,同比增長75.4%,遠遠超越同行。而其中新能源車銷量超過59萬輛,同比增長231.6%。其新能源車佔全車系銷量超過8成,停產燃油車也顯得更加順理成章。
今年前5個月,比亞迪新能源车再創佳績,產量與銷量同比成長都高達250%以上,今年全年很有可能達成150萬輛的年度目標。而就在5月份業績公布後,比亞迪的股價隨之飆升,6月10日破兆元人民幣,超越了德國大眾汽車,僅次於美國特斯拉與日本豐田,位居全球第3。
比亞迪在中國原以平價新能源車起家,近年來在技術上極力推動2項主軸:一是以電機驅動和動力電池供能為主、發動機為輔的DM-i超級混合動力平台;另一項則自行研發稱為「刀片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以刀片刺穿電池,電池既不起火也不冒煙。
相關新聞
打敗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特斯拉股價破800 美元,馬斯克成全球首富 2021-01-07
特斯拉股價2022-05-20重挫14%,為何頻熄火?總體經濟通膨和衰退疑慮/原物料供應吃緊和成本攀升使然!
特斯拉5月中國電動車訂單暴跌,馬斯克2022-06-03「特斯拉裁員10%」股價嚇崩9%,收在572.84美元。
特斯拉股價腰斬,中國新能源汽車股卻漲了半個月!
從人均用電看,發達國家的義英已落後,俄羅斯比想像的要強
【本文來自《為什麼從宣傳上看外國有很多環保主義者,而中國卻很少見?》評論區】
1.從人均用電看,發達國家的義英已落後;俄羅斯比想像的要強;中國已接近德法。
2.從生活用電量占比看,中國生活用電占比極低,產業越空心化的國家,生活用電占比越高。
3.要發達國家讓真環保,降生活用電量,他們可能立馬就不幹了。
相關新聞
日本出現嚴重電力短缺呼籲3700萬人節能3小時,十多人中暑送醫
回應
這叫環保,環保有4種寫法的,你們不懂。
日本國民極高的素質!連老人寧肯熱暈熱死,也要響應國家號召不開空調!這種民自律性,中國人比的了嗎?
俄軍的武器或許不是最先進,卻足夠自給自足,實際具備長期戰爭的潛力
毛子軍工是蘇聯式,有大量可以開動的產能,以中國現在工業產能,真打臺灣,會讓臺灣見到史無前例的轟擊。
阿楨
拜登將宣布東南亞四國太陽能面板2年免關稅 2022-06-06 經濟日報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周一將發布公告,允許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面板兩年暫免加徵關稅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也報導,白宮周一將宣布未來兩年不會對太陽能產品加徵任何新的關稅。
這項決定,對仰賴進口太陽能面板的的美國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而言,堪稱一大勝利;對積極建立本土太陽能供應鏈的製造業者而言,則是一記挫敗。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決定展開調查,調查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生產者是否透過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四國而非法規避太陽能關稅。這四個東南亞國家正是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官員表示,調查仍將繼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白宮有意藉由宣布暫緩加徵新關稅,讓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放心。據官員轉述,這些業者表示,貿易政策已導致全美新增太陽能發電量的進度減緩。
回應相關新聞
美國考慮取消部份中國關稅以對抗通脹 2022/06/05 自由財經
回應
老共在貿易戰中把美國老爸打的兵敗如山倒,蔡政府絕對位居首功,全力供應對岸所需之晶片、電子零組件,2021出口值更達2500億美元!
美國有種就繼續制裁下去
好好笑,這四國都簽了RCEP,避了半天骨子裡還是中國做的,美國繼續掩耳盜鈴吧
老美貿易戰都已經輸成這樣了,還想繼續玩?
但是原料還是新疆的• 搬磚頭砸自己腳!
趕羚羊,又沒有台灣!
哈哈哈哈哈哈哈,吃了這麼多美牛,買了這麼多的昂貴武器,有一點好處也不給。
阿楨
永續漁業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公視-我們的島1157集 2022-05-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qc9ZjQf7Q
回應
或許大環境氣候改變有影響,但是捕撈過度絕對是最大因素,漁民靠海維生,如果自己不重視這個問題,誰來幫忙都沒辦法解決。
明知數量越來越少,卻越抓越多,然後怪天怪海怪政府。就是不會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近10多年中國漁業崛起,大量學習他國捕撈技術,中國向外擴張至全球掠奪,台韓日本都是苦主,捕撈影響不止鯖鰺在世界各魚區 秋刀魚.魷.鰹鮪..等
中國大陸在福建沿海已開始發展鯖鯵魚類的人工養殖了,而且他們每年休漁3~3.5個月,確實也意識到漁業資源枯竭與發展人工養殖的重要性!
枉費了台灣四面環海,原本豐富的海洋生態卻被一些沒素質的漁民破壞濫捕濫抓的這麼嚴重,沒魚抓沒收入自作自受活該。
千萬不要去相信漁會所說的話。這幫人,無所做為,大都是在養老的。
台灣人短視近利,台灣漁船誰甩你,宜蘭會抓就跑台中寄船,台中會抓再跑別的地方,反正抓有魚就好,要靠多近就靠多近,網子卡住拉斷當海底垃圾就好,真的抓沒魚,再跟漁會哀一下又有補助可以領,誰甩你!報導又如何!
有廣大唯利是圖的漁民 自作自受 自作孽而已 可憐了台灣的環境生態
阿楨
港中大已經將素食/食物教育列入大學通識課程 2021-12-29
2021年9月開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素食組織Green Monday合作,把素食/食物教育正式列入大學通識課程名字叫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食物的未來),主講老師是香港有“純素媽媽”之稱的Grace Wong(黃佩詩),兼課老師有號稱“動保組織”香港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號稱“綠色先鋒”的周兆祥等人。
Green Monday是2012年由 David Yeung(楊大偉)在領投方TPG旗下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和太古股份有限公司(Swire Pacific Limited)融資7000萬美元後成立的。其主要任務就是將素肉漢堡 Beyond Burger 帶入香港(2017年全面達成)與內地。
回應
這些傢伙不敢讓西方人都吃素食,卻要忽悠中國人不吃肉,要知道日本就是推廣肉蛋奶使日本國民平均身高增加十釐米,這些殖民餘孽想讓中國人重新成為東亞病夫,可勁忽悠中國人民,這是讓中國不戰而敗,重新淪為西方殖民地,重新受西方國家奴役。
沒看到那些人造肉嗎?暴利啊,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利益。
說真的,就算是想吃點清淡的,有那錢我吃點豆皮、素雞、素肉啥的不好麼?又便宜又好吃,幹嘛要吃完全是因為噱頭才貴的“素肉漢堡”呢?
更別提,中國人葷素搭配的飲食遠比歐美消耗的肉類要少多了
阿楨
俄增兵烏邊境 俄烏危機 歐洲天然氣漲4倍 普丁咎由自取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總統普亭2021-12-07的視訊峰會歷經2小時後結束,普亭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和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
普丁2021-12-24表示,歐盟創紀錄的天然氣價格只能歸咎於自家政策,因部份歐盟成員國以高得多的價格在區內轉售俄羅斯的低價天然氣。 普丁還呼籲歐盟批准北溪二號管道,以緩解價格緊張狀況。
歐洲指標天然氣價格14日大漲至紀錄新高,較年初水準飆升近800%。該價格在上週五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漲幅仍超過400%。
北溪二號管道遭到美國,特別是幾個東歐國家的反對,他們說該管道將使歐盟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目前歐盟35%的天然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
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二號管道已於9月建成,目前仍在等待德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的批准。
德國天然氣輸送網絡運營商Gascade的數據顯示,通常向西歐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亞馬爾-歐洲管道週日連續第六天出現反向輸送,將天然氣從德國輸向波蘭,這使價格緊張狀況加劇。
相關新聞
普京稱北約曾承諾不東擴,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張
阿楨
Chevron曾設法跨越裡海,取道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經由油管與鐵路,繞過俄羅斯運出部分石油。近年來,Chevron已經經由俄境運出大部分石油;但基於安全考量,它希望經由喬治亞建一條新油管,出口更多石油。問題是,這條運油走廊的興建,因俄突於今夏出兵喬治亞而變得風險倍增。哈薩克已經取消在喬治亞海岸建煉油廠的計畫,將運油走廊擴建到喬治亞的黑海沿岸,幾乎已經不可能。
對於石油與天然氣需求三分之一仰賴俄國進口的歐洲而言,莫斯科今後在政治與經濟議題上,很可能遠較過去更加需索無度。
早在喬治亞衝突前,裡海地區每天出口的六百三十萬桶石油,85%以上經由俄油管運交。從上個世紀九○年代起,俄屢次運用它的石油與天然氣管線,1993年關閉土庫曼對西方的天然氣出口,迫使土庫曼降價向烏克蘭輸氣,就是例證。
在Chevron於1993年接管前,坦吉茲油田日產六萬桶,Chevron計畫增加十倍。但莫斯科以俄國油管輸運量有限與環保為由,下令減半。Chevron不得已,只得寄望於透過喬治亞、高成本的鐵路運輸。
Chevron希望坦吉茲產能最後達到日產百萬桶,但得十年才有望實現,問題是,俄不願配合將境內油管流量加倍,除非Chevron支持莫斯科建一條經希臘通往地中海的新油管,以挑戰美國支持的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土耳其的BTC油管。Chevron雖拒終屈服,但還需三年才能完成,於是哈薩克與Chevron恢復所費不貲的鐵路運輸,經由烏克蘭與喬治亞,每天用一萬三千個油罐車運三十萬桶石油。
哈薩克仍然保持樂觀,總統女婿、石油主管的提穆爾.庫利巴耶夫(Timur Kulibayev)指出,中國2009年將完成從哈薩克通往中國新疆、每天運油四十萬桶的油管。經過十五年明爭暗鬥,俄美都嘗不到甜頭,卻讓中國拿走了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倒是一大諷刺。
相關新聞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全長一萬公里,土庫曼188公里,烏茲別克530公里,哈薩克1300公里,中國境內8000公里,至2020-12-31,累計輸氣量達3359億餘標方,安全運行4034天。
BTC油管2011-08-25正式啟用,預估到2010年,裏海地區產油量日可達500萬桶,亞塞拜然靠BTC獲得500億美金,喬治亞與土耳其也有6到25億進帳。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升級波及能源市場 2020-09-27兩亞在納卡武裝衝突,外界擔心會影響BTC油管,美國天然氣期貨跌超5%。BTC日送能力為120萬桶石油,但實際不到一半。
阿楨
老撾拒絕中國基建,70億找韓國建大壩,潰壩後又求中國出手,咱幫不幫?
回應
潰堤的是副霸D,高16公尺黏土霸,不是主霸。
自201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能源。2020年,中國水電發電量1.35萬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超過全球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16MZg6nEM
是誰在幫助寮國實現「水電富國」? 2017-02-14
湄公河全長的44.4%流經寮國,60%水力資源在寮國,據亞行估算,流經寮國的湄公河蘊藏電力約為1.8萬兆瓦,寮國的利用率還不到4%。寮國60-70%的水電站都由中企承建,目前共10項,投資額9.9億美元。目前,泰國和越南等「大湄公河圈」的電力需求, 7-8%通過寮國來滿足。
相關新聞
值得信賴!中國幫助寮國南歐江流域打造一庫七級(座)水電站 2020/10/13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中國資助的菲律賓Kaliwa大壩2019年8月動工
從「緬甸菲律賓水壩興建受阻」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建設投資問題 2015/04/08 阿潑
國際河流組織2008年《新的長城》:「中國水壩行業指南」說:「目前,中國的水電企業和銀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壩建造者。」2012年版《新的長城》,中國海外水壩建設增加了100個,在全球74個國家參與建設304座大壩。但與此同時,受到環保團體與民意施壓,中國在緬甸密松/菲律賓Kaliwa大壩,也被叫停。
中亞油田 各方勢力競逐 2008-09-18 Steve LeVine,譯者:陳曉夫
在里海東岸,以美國Chevron石油公司為首的一個團隊,正在超巨型的坦吉茲(Tengiz)油田為五十座新油井開啟閥門。在取得哈薩克境內石油開採權十五年之後,Chevron終於能將這處油田的產量,至少倍增到每天五十四萬桶。
只是如何將石油運出閉鎖於內陸的哈薩克,一直是難題:俄羅斯不斷刁難,阻止、限制穿越俄境的石油運輸作業。
阿楨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10億千瓦 2021-11-29
至2021年10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2億千瓦,相當於40多個三峽電站,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占全國發電43.5%,比2015年提高10.2%。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分別達到3.85億千瓦、2.99億千瓦、2.82億千瓦和3534萬千瓦,均穩居世界第一。
風電、光伏發電度電成本進一步下降。去10年,我國風電成本下降了40%。西北風能資源好的地區, 成本為0.3元/千瓦時,中東部和南方成本為0.4元/千瓦時。2020年陸上風電、光電分別降至0.38元和0.36元左右,同比下降10%和18%。
“接下來將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阿楨
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離開後才發現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美國Supply Chain Dive網站2021-10-14:經過多年“中國製造”後,供應鏈正考慮替代選項 在美國,“中國製造”標籤無處不在。但成本上升、貿易戰、疫情等風險,促使一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與供應商和中國的關係。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我們意識到已將太多力量用在一個國家。”但美國供應鏈的變化,並非是要大規模離開中國,只是多元化。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沒有任何採購目的地能獨善其身。來自中國的單一採購並非唯一風險。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企業把視線投向越南,一些企業還在孟加拉、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找供應商。但東南亞許多國家缺乏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港口,這會導致延遲交貨時間和其他風險。有些企業考慮回流美國,卻很難逆轉30多年來一直將製造外包、“離岸”到新興市場的趨勢。
那道路又重新回到中國?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通過在越南增加供應商,SIG的一些成員自認實現了多樣化。到頭來他們卻發現,越南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都在同一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眾多製造中心,還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充沛的勞動力和強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全球企業已(與中國)建立了只要中斷就會造成損失的供應關係。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消費群體,國際企業都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去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顯然令美國7920億美元的線上銷售總額相形見絀。
相關新聞
中國限電(+美國量化寬鬆+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能源食品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急升)將成全球停滯性通膨引爆點。
習2021-09-21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回應:限電背後原因: 第一:不想用資源換廢紙(美元) 第二:不希望工廠低價傾銷 第三:推高美國的通脹 第四:尋求定價權。)
阿楨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近日大陸東北地區連續發布限電通知,然而限電政策並非最近才開始,當中涉及氣候變遷政策、去產能、提高能源效率、疫情後經濟復蘇與供應鏈失調等問題,雖然未來中國減碳路途仍極艱辛,但也由於其強勢作為,全球暖化問題總算出現令人樂觀的希望。
這次限電的直接原因是大陸官方下令要達到年度減碳目標,尤其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22日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重申「雙碳」(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承諾,隔日東北與沿海省份就發布了限電通知。其實早在習近平聯合國演說之前,「能耗雙控」政策就推行相當長一段時間,要求對高能耗產業、能源使用效率低的產業要進行去產能。
不過由於疫情關係,去年以來經濟復蘇是優先政策,產業能耗率要求就讓位給經濟復蘇。到今年9月才發現減碳進度落後過多,於是下一聲令下要求追趕減碳進度,9月初就陸續有江蘇、廣東、雲南、廣西、浙江等16省分進行嚴格的減碳措施,其中以煤發電是碳排的最大戶,首當其衝地遭到停產。《人民日報》微信官號俠客島則形容這像是「開學前狂補作業」,命下達後,有的省分「開二停二」,有的「開三停四」,都為積極達成上頭交付的減碳任務。
今年以來為了各地經濟復蘇,對去產能與限制高能耗產業是比較放鬆,但這也導致各地對發電煤的需求大增。大陸是全球煤的第一大生產國與消耗國,約有93%是國產,因此價格也隨著需求而快速上揚,今年5月約500多元人民幣一噸,夏季漲到800多元人民幣,目前已漲到超過1400元人民幣。大陸的動力煤(發電用)是以市場價,有經常性的波動,但電價則是政府定價,煤價一旦上揚,高能耗產業存在的價值就更低了,雖明知如此,這些產能去化時也要考慮到過渡期的經濟與社會穩定,因此時機與政策執行力度的拿捏需要相當的耐心與技巧。
阿楨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習宣佈,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Kerry)等全球相關人士對習近平的最新表態表示歡迎。凱瑞並表示,這是個「偉大的貢獻」,且將是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所需努力的良好開端。凱瑞今年兩度前往中國討論氣候問題,但均未取得成果,且遭中方提出交換條件。
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清華大學22日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將圍繞碳中和的目標,打造出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傳播平臺等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首任院長賀克斌說,這一研究院將轉變學科單一發展的慣性,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一批碳中和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賀克斌說,下一步北京清大將在零碳發電與動力、新型電力系統、零碳交通、零碳建築、工業深度減排、減汙降碳協同增效、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與碳匯、碳中和戰略等方向重點發力,力爭在碳中和主戰場與關鍵技術突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阿楨
新能源“車補” 329億元,特斯拉21億,比亞迪才是最大贏家 2021-09-09 每日經濟新聞
工信部發佈《關於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的公示》109.74萬輛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329.46億元。
其中,比亞迪15.5萬輛,拿到39.8億元補貼,占12%。特斯拉10.1萬輛, 21.3億元,位列2020年度第一名。此外,北汽、東風、奇瑞、吉利、宇通、長城、上汽、廣汽、中通獲10億元。
回應
中國人表示不解和心塞!
中國政府的補貼特斯拉目的是為了創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和出口,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口達到了四五百億人民幣,我們不吃虧!
阿楨
侯哥:在京廣隧道,關鍵時刻我要站出來(視頻) 2021-07-23 一財網
侯文超,40多歲,河南周口人,是北京一家裝飾建築公司河南負責人。多年前闖蕩北京的他,對暴雨有過切身經歷。這讓他在鄭州720特大暴雨之際,能夠果斷棄車,然後主動拍打沿途的車窗,因為我是最後一批撤離的,我覺得大部分司機應該都走了,但可能也有不配合的,我也不能硬把他們給拉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_-INonrXY
京廣路隧道24日貫通,被淹車輛全部拖出200多輛, 4死- 旺報
回應
外媒報導死萬人,是暴政加人禍,中時怎不敢評呢。
死萬人?1450鬼扯也要打草稿!
西方記者很願意展現在中國被打壓,不能客觀上幫了他們 2021-07-25 環球時報胡錫進
網傳一名“德國之聲”記者在鄭州被群眾攔堵。因為憤怒於BBC等外媒對河南水災等的不客觀報導。環時認為,中國公眾對西媒的報導產生憤怒情緒完全事出有因。西媒長期抹黑中國,西媒顯然需要反思,真正回歸新聞報導的客觀原則。與此同時,我們強烈不建議各地民眾對西方記者個體進行現場圍堵。因為:第一,這反而使西方抹黑中國更加振振有詞。第二,他們可以借此炫耀自己在中國多麼受到重視。
回應
老胡說得雖也有理,要講理對加害者去說。
相關新聞資料
起底來河南造謠的“德國之聲” 究竟有哪些反華劣跡
德國之聲、美國之音和BBC這類國有媒體,由於人事任免和資金調配權被政府把持,因此不可能在涉外報導中做到客觀中立,而西方標榜自由的私有媒體同樣無法擺脫政治操弄,且西方國家控制私有媒體的手段更為隱蔽、具有迷惑性。……最後引用一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言論作結:我們允許他們的媒體在新加坡運作,目的是為了瞭解外國人如何看待我們。但我們絕不能允許他們在新加坡扮演,政府的監督者、對手和審問者。如果我們允許這樣做,他們將徹底改變新加坡的社會,我懷疑我們的國家是否足夠團結以抵禦他們的挑撥。”
阿楨
這次如果要問責政府和地鐵運營部門,我作為本地人第一個不同意
1、我是本地人,很感謝各級政府及一線人員全力投入,才能保持城市的正常運轉;2、在千年一遇(下午4-5點降水200多毫升)之前,暴雨已下了一天一夜,由於城市良好的排水設施,並沒有多少積水,如果不遇上4-5點的降水,城市運轉沒有任何問題;3、千年一遇的概率都要停工、停產、停課、公交停運,那我覺得鄭州就不用上班了。
回應
過度問責後誰還願意去幹實事,只要做事就有錯的時候,就算沒錯杠精也能給你挑出毛病.
河南強降雨至24日56死5失蹤(26日69死京廣隧道完成清淤6死247輛車,至28日73死) 2021-07-23 新華社
回應
你要看外網1450,乖乖,還帶科學計算,隧道全長5公里,雙線至少死5000人。京廣隧道主線全長1835米,暗埋段1360米,敞開段475米。根據當事者回憶,當水淹過車輪時,大部分人就開始逃出了.淹沒的一兩百輛車主要堆積在接近平地的斜坡上。隔一段空白路段才到隧道,隧道車輛早已被搜索了,初步兩死,不排除後續還,但應不會有重大傷亡。真要幾百人失蹤,親人/微博還不翻了天?還說中國政府隱瞞。扯淡,周圍幾千老百姓,住宅樓上馬路邊,人山人海,拿手機恨不得24小時在拍視頻,誰能隱瞞啊。
誰為地鐵/隧道裡的枉死者負責?為何不及時展開搜救?
敲鍵盤永遠比救援善後速度快,動嘴永遠比動手輕鬆,你怎麼不說誰為這場大雨負責呢
京廣隧道,多年一直非常好用,解決了京廣路的堵,強制排水年年也正常啟用,不能因為這種世所罕見的大暴雨,就非得去追責相關人員。
多層立交觀感不好和噪音大,京廣隧道路段,完全適合於修建高架路,立交造價低且比隧道安全。
京廣路不僅長,而且商業街區常密集,所以走地下。你看看地圖,有多少個路口要連接,建高架幾百米一個出口?那不是要堵死?不要總覺得自己很聰明,這個專案也是各個專家評審的,有更經濟更方便的方案,專家會想不起來?
在京廣快速通車前,我坐81去趟火車站最少提前2個半小時,現在自己開車,也就20分鐘。
相關新聞資料
監控還原暴雨極值前的京廣南路隧道:有一定封路措施
浙江省長:防煙花颱風 地鐵遇突發不能層層等命令(回應:這有點事後補刀河南的嫌疑,不厚道!
這叫吸取經驗教訓,實事求是).
京廣路隧道路口基本清理完畢 2021-07-23 環球時報
救援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並沒看到有大量屍體拉出的情形,但隧道最深處的水情和車輛數量還不明朗。
阿楨
德媒說了句公道話:世界上沒有任何排水系統能應對鄭州暴雨
德國全天雨量150mm相比鄭州超一小時201mm級暴雨簡直小兒科,但為何德國會有這麼大災害?主因是山洪帶著土石流下洩,將建造在河流兩側的新城鎮摧毀,老村鎮大都在山坡上,也是為了避開洪水,但居民住得多了土地不夠,就往河谷走,遇上較大的洪水就會成災,因為河谷兩邊原就是河流的行洪區。
極端氣候下的中美救援速度youtube.com/watch?v=_TtRCs2-vqQ
暴雨倒灌致12人死亡,鄭州地鐵何以至此?
鄭州市委通報,7月20日18時許,積水衝垮擋水牆,鄭州地鐵下達全線網停運。同時疏散群眾500餘人,其中1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送醫。
隧道時通常將50年一遇的大雨作為設計值,超出這個值,隧道會水浸。
我算參與5號線建設的當地人,當時乘客的選擇正是救了他們的選擇
災難發生時一定要儘快自救互救,安全等待救援。司機有組織過人從逃生平臺走,但是水流太急太大,又讓一部分回車內關閉車門,正是這個決定救了車裡的人,沒有急著敲碎車窗也保證了車內沒有完全被灌入水。
相關新聞資料
豪雨襲鄭州地鐵 讓人質疑席習近防洪太晚 2021-07-21 東森新聞
鄭州地鐵稱,地鐵是惡劣天氣下,市民回家的唯一希望,我們一直撐到下午六點,期間一直在組織抽排和圍堰。(回應:如果鄭州地鐵停運,出事的概率肯定比現在高,我下班時水到膝蓋了期待的就是地鐵.)
三天下(617.1毫米)一年雨!地鐵滅頂直播 習急令解放軍不准退縮 2021-07-21 關鍵時刻(回應:中國人就是被訓得很乖,相信利害國之黨一定會來救,所以不想破門逃出,終於全部光榮為黨犧牲了. 常識告訴你破窗水進來速度遠超想像,我們再乖也有知識有常識有求生本能,什麼教育訓到你們每次都喜歡幸災樂禍?)
河南暴雨災情 《紐約時報》抹黑中國官媒淡化和隱瞞災害。這當然是極為扯淡的,全中國媒體都在報導河南災情。
鄭州27日公佈地鐵14名遇難者名單,民眾獻花悼念
官方阻擋民眾悼念--新唐人
環時銳評:公眾祭奠應受尊重,地鐵站施工擋板,二者誤解不宜過度解讀,應及時溝通化解。有人提出意見後,B1出口圍擋板已被移走。
阿楨
解放軍直-20馳援河南救災,中國應急救援進入機械化時代!
目前(2021-07-21),中部戰區出動解放軍、武警兩萬余人(累計投入4.6萬人次),地方出動了820支應急管理救援隊7萬餘人,消防救援2萬餘人,社會救援力量25萬餘人,各類大型救援裝備2600多台(輛),從河南周邊的多個省份向災區中心集結,協力投入抗洪搶險救災行動。
相關新聞資料
翼龍2無人機保障了災區通信信號:解放軍無人機/北斗導航/直升機/舟橋齊上陣
多部門聯動采取有效舉措07-24河南群衆生産生活加速恢復
解放軍救災後07-25撤離 河南民眾“萬人空巷”自發送行
解放軍全面接手!京廣隧道傳已挖出6000遺體真相成國家機密- 自由時報
河南早就做了預警,但河南這個雨量,預警能解決問題嗎?
早在7月16日,河南省氣象局、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做出了預警,並關閉多家景區,組建57支防汛應急搶險隊伍。雖然各種預警發到了人們手中,但大家似乎對這場大暴雨不夠重視。
若用7月18日18時至21日0時,鄭州平均降水量449毫米計算,三峽大壩開啟11孔洩洪,要泄19個小時。
我參與過颱風應急工作,鄭州雖有預警和應急預案,但還是吃了沒經驗的虧
鄭州這次雨災,可說是給華中、華北和西北的內陸城市敲了一個警鐘,建立完善的預警體系和完整的應急預案以及可行的應急措施,很重要,千萬不要忽視。
回應
頂,這才是客觀的文章。媒體的洗白,刻意的辯護,一直強調降雨量大,什麼百年千年一遇等等!
你歪曲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寫的是浙江,改開以前,因為窮,損失的也小。08年以後,颱風每次損失都在百億以上,鄭州是旱不是澇,就算是亡羊補牢,也可能投入鉅資以後,一兩百年沒有卵用,這就很糾結了。
城市規劃專家釋疑:為何“海綿城市”鄭州無法應對此次特大暴雨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委員胡剛表示,“如今城市大面積由硬化路和高層建築構成,雨水沒辦法滲透,建設海綿城市的確很有必要,但並不能應對這種百年以上的特大暴雨。”
相關新聞資料
BBC報導西歐洪水和鄭州暴雨時用了兩幅面孔,並說:一場暴雨打破了500億元人民幣建設的海綿城市神話。(回應:534億是總投入,現只是第一期,完成度22.5%。)
阿楨
防汛救災 總書記再次要求這個“第一位” 2021-07-21 央視網
近日,河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鄭州等城市發生嚴重內澇,一些河流出現超警水位,個別水庫潰壩,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
解放軍多支部隊緊急投入救援一線 聯指中心晝夜運行
中部戰區,緊急派出官兵和民兵3000余人、車(舟)裝備80餘台(艘),在10個地域同步投入搶險救災。
20日淩晨,洛陽伊河灘攔水壩決口,第83集團軍工程防化旅馳援,執行爆破分洪。
20日17時20分,賈魯河大王莊段多處漫堤,武警150名官兵3小時奮戰,有效加固了堤壩。
20日18時,鄭州地鐵5號線海灘寺站到沙口路站隧道內積水,100餘名民兵接力搶險,將被困群眾安全轉移。
相關新聞資料
河南紀委監委:嚴禁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汛情災情資訊
鄭州「人造洪水」淹京廣隧道/地鐵,上千輛車死亡人數難估,初步運出超百人--新唐人(回應:新唐人/大紀元是法輪功宣傳品)
習派軍接管京廣隧道,突訪西藏「東躲西藏」意欲何為--新唐人
穩邊疆局勢07-21習首赴西藏(直飛藏南邊境再搭拉林鐵路到拉薩)後傳中印將辦第12輪軍長會談
習西藏考察强調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李克強總理26日到國家防汛抗旱總部主持視訊會議:哀悼遇難者,預撥幾十億元救災。
散佈河南暴雨謠言,37個帳號被禁言或關閉
河南大暴雨,網路輿論變了:1.挑毛病的少了,幫忙的多了.2.說怪話歪話風涼話的少了,對救援人員的信任多了.3. 指手劃腳的少了,喊加油的多了.4. 輕信謠言的少了,堅持等官方通報的多了,你感覺到了嗎? 觀.風聞 (回應:我身為鄭州人,觀察者網一堆喊著要追責的人可不在少數。)
京廣路隧道災後現場實拍,事實勝於雄辯,別讓謠言混淆視聽蠱惑人心,從來就沒有軍警封鎖,清淤過程都有媒體在現場直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vJq0XOyEo
到22日80多家企業百余明星捐款超21億
到26日鄭州紅十字會捐款超10億,已撥8.44億.
鴻星爾克捐5000萬後,直播銷售破1億,庫存被網友搶光!(回應:大陸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30日向河南預撥10億防汛救災資金
阿楨
大陸計劃建造世界首座無水反應爐 2030年運轉 2021/07/22 中時
來自《 南華早報》 (SCMP)的報導稱,中國核能研究團隊公佈商用型熔鹽式核反應爐設計案,它可以自主循環與冷卻,也就不需要冷卻水,從根本上防止類似福島核事故的可能。
熔鹽反應爐使用的燃料不是傳統的鈾元素,而是液態釷,它在地殼裡的豐富程度比鈾來的更多,也就等於確保了燃料不至於匱乏。
熔鹽反應爐在理論設計上比傳統的燃料棒式更為安全,因為即使發生反應爐破損的事故(比如福島核事故),液化的核燃料跑出反應爐後只會快速的冷卻和固化,核污染只會侷限在反應爐周邊。
而且,它還解決了「核廢料處理」這個經常被攻擊的問題。熔鹽燃料本身就是反應爐裡的循環液,它們流過反應爐心,將熱量轉移到與反應爐相接的蒸汽渦輪機,然後又返回爐內,如此循環重複,燃料會因反應時間而愈來愈少,工作人員只要定期添加燃料即可。
再來一個優點,反應爐內不需要水份來進行中子減速與循環,使它可以建立在乾燥地區,那麼原本荒涼的內陸沙漠地帶,都有機會成為城鎮。
熔鹽式反應爐的設想,早在1940年代就被提出。然而,早期的實驗採用的熔鹽式核燃料,具有高腐蝕性,所幸,70多年以來的材料科學技術累積,使得發展熔鹽反應爐變得可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實驗爐計畫,其尺寸也不大,約3公尺高、2.5公尺寬。然而,其功率達到100百萬瓦,算是中功率反應爐了,可為10萬人口的城市供電,這是因為這類型的反應爐功率(快中子滋生式),會比現行的核能反應爐來的更高效。
如果在未來5年內可以順利完成實測,那麼將以此為基礎,在2030年建造首座商業熔鹽反應爐。
核能近來被許多國家與大型企業重新重視,因為核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支柱,對此,中國大陸格外重視,除了熔鹽反應爐以外,小型模組反應爐(SMR)也是重點項目,7月13日,玲瓏1號在海南昌江核電廠區內開工建造。大陸期望在2060 年實現碳中和。
阿楨
外媒關注中國啟動碳市場:為世界最大碳市場裝上最後一塊拼圖 2021-07-17 觀察者網
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陸續啟動了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
2021-07-16,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張。收盤價51.23元/噸,漲幅為6.73%,交易量410萬噸,總額2.1億元。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交易所交易型基金(ETF),但歐盟現在已經有兩隻碳交易ETF產品,規模都在數千萬歐元。
多家外媒報導了中國碳市場的首日交易情況,強調了中國此舉帶來的重大意義。也有外媒認為中國碳市場尚不成熟,其發展依然面臨著一些挑戰。
相關新聞
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即將上線!彭博:中國只為增加更多污染源|
回應
美國為我們叫好的,我們都該理性看待。
碳交易--維基百科
碳交易的兩種型態
配額型交易:指總量管制下所產生的排減單位元的交易,如歐盟的歐盟排放權交易制的「歐盟排放配額」(EUAs)交易,主要是被《京都議定書》排減的國家之間超額排減量的交易,通常是現貨交易。
項目型交易:指因進行減排項目所產生的減排單位元的交易,如清潔發展機制下的「排放減量權證」、聯合履行機制下的「排放減量單位」,主要是透過國與國合作的排減計畫產生的減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貨方式預先買賣。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有:
歐盟排放權交易制(EU ETS)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CN ETS )(經歷7年試點,2017-12-19正式啟動)
美國的加州排放權交易制度(CAT)
紐西蘭碳排放權交易制度(NZ ETS)
其中歐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也是體制最完善,目前企業納入最多的大型碳市場。
美澳兩個交易所只有象徵性意義。截至第3季,歐盟2006年的交易金額達188億美元。
阿楨
提前撤離211人!貴州六盤水成功避讓一起地質災害 無人員傷亡
2021-07-15日19時20分許,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雞場鎮箐頭村周家坡組發生一起滑坡事故,造成3棟房屋倒塌,倒塌面積1000餘平方米。所幸該處此前在排查時已提前10天被確定為有地質災害隱患,因撤離及時,55戶211人成功緊急避讓,無人員傷亡。
回應
跟前幾天日歐的同類事故形成鮮明對比
阿楨
「台山核電廠意外疑雲」對台灣有影響嗎?極權國家發展核能的風險 2021-06-17 蔡中岳
根據CNN報導,位在中國廣東的台山核電廠有輻射外洩的高度風險,台山核電廠中法共同營運的廠商,在其與美國政府求助的信件中強調,台山核電廠有「迫在眉睫的放射性威脅」,且因中國政府面對風險的方式,是以「不斷調升放射性物質檢測標準上限」,而非停止核電廠運作,且檢測標準已超過法國的安全準則,所以希望美國出手相助。
……….
相關新聞資料
廣東台山核電廠傳核洩漏? 美國評估認為未超標- 中時
法馬通公司表示正在協助台山核電廠解決問題,而中國的中廣核集團聲明表示一切正常沒問題。
回應
日本福島核電廠要排廢水,都沒見你鬼叫,大陸都已經說沒有的事,你竟然拿出來抹黑,又是一個双標黨
法國Framatome製歐洲壓水式第4代核爐,初級管路惰性氣體(noble gas)增多,造成核爐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增本,而非漏氣安全問題, Framatome 取得美國政府批准把原因寫的嚴重一些,被美媒渲染,台灣對大陸一向幸災樂禍,媒體隨美雞起舞!
文中一大堆謊言與假資料,聯合報的鳴人堂/轉角編輯不用查證?
要比極權,民進黨的能源決策模式,無視公投,無視民意,無視專業,停建續建停用重啟,廢核的決策過程,極權無比。
看讀者反應,作者的臉顯然比另一位鳴蛙塘吳姓作者的臉腫多了......
這位反華造謠寫手去看看底下留言為何這麼多嘲笑你的留言,你應反思的是:
一,要比極權,中共還真比不上民進黨!。
二,核電廠的燃料棒破損是很正常情況,各國核電廠都有。中國核電廠是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遠比老舊的米國或台灣核電廠安全。但因世界對核電有高度警愓,一點小事也要通報,這就讓不肖媒體如CNN大作文章的機會。
三,CNN的造謠手法即是偷換概念,世界各國都有燃料棒破損,CNN卻只提中國,接著中央造謠中心既然及出指令,則各造謠寫手接力造謠,直到把讀者徹底洗腦一遍。只要有點大腦的讀者一定有發現UDN的鳴人堂或是轉角什麼的,經常在配合造謠,真把讀者都當笨蛋在愚民洗腦。每次都由西方反華發動造謠攻勢,台灣收錢的反華寫手就接力演出,
四,上述這做法即是以米國為首的五眼白人至上的造謠課:編造一張"謊言的網"愚民洗腦人民,不同名稱的組織,協調好,去分批,分時段,不停的輸流,去散佈謠言,假新聞,西方及民進黨一直用這招在掩蓋自己執政的各項不法,且真的有效。西方還把這種課程,專有名稱:迷鏡荒原(A wildeness of mirrors)
阿楨
日本2021-04-13拍板福島核廢水排入海
相關新聞
美挺日排核廢水,西媒集體沉默,原來美英法德也倒了20萬噸核廢料! 外國網友:這是日本發動的核攻擊! 日為何現在宣佈兩年後排核污入海?背後牽涉到日本核能相關的官僚體系、產業鏈條,及美國核能產業。在日反核等於反美,作為一個缺少能源的國家(2011年福島事故前有54座核電站發電量占近30%大超10%的世界平均,2030年核能將占20-22%。) 發展以美技術為核心的核能是日本的政治戰略選擇。 韓將訴諸國際海洋法法庭。 伊朗要報復以色列恐怖襲擊伊核設施(回應:中伊簽署25年4000億美合作協議。) 瑞典環保少女栽在了日本人手裡:2019年加州大火, 2020年澳洲大火,2021年日本核污水事件,沒見她大聲疾呼,但中國吃飯用筷子,她就嗶嗶嗶,還跟港獨黃之鋒在網上互動,足見其對政治的熱衷。
駐日代表謝長廷瞎扯台核電廠也排廢水(回應:謝從宜蘭漁船與日本公務船擦撞、日更名釣魚台列嶼、指早點開放日核食才有面子、稱日購買台鳳梨是賣人情等,一直是助日代表!) 總統府包庇:謝說法與原能會無違背,原能會駁謝:台日核廢水不同。謝不來立院報告,外交部:必須派專機接他。輿論要求他早點滾蛋,曾說退出政壇:是幽默啦!毒誓退政壇:宋楚瑜、蘇貞昌都說過。派系恐怖平衡:蔡英文不敢不願不能撤換謝。
日要中提前實現2060年碳中和承諾,中: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發達國家要50-60年,中30年做到。反觀日本卻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勸日先負責任的處理好福島核廢水問題。(回應:中禁日核食,如核汙入海那禁所有海產品。福島海域黑鮋放射物質超標被禁上市。) 歐盟2023年開始徵「碳關稅」,出口導向的台灣,恐從供應鏈消失。
滿街是台灣豬,美萊豬流向?美豬進口超兩萬噸,但透過食品加工「化整為零」萊劑全部零檢出;相較於台中驗出十七件萊牛,稽查人員覺得滿不可思議 (回應:萊豬肉用在食品加工如肉鬆、香腸、魚丸等可以說是相當好的隱藏地。不吃任何含豬成份的冷凍食品,也不吃含豬的台灣小吃,什麼大腸麵線、肉丸、甜不辣、香腸、碗稞、肝連大腸、血糕、肉粽、肉包.......!)
阿楨
日媒驚呼:中國1年新增清潔能源堪比120座核電站!
日本《每日新聞》2021-02-20稱, 2020年新建的風力發電為2019年的2.7倍,太陽能發電增長80%,火力發電占比首降50%以下。1年內,中國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高達1.2億千瓦相當於120座核電站,核電同比下降7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去年9月聯合國大會,中國宣佈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又表示2030年前將太陽能和風力提升至12億千瓦,可同目前主要依賴於煤炭的火力發電的裝機總容量相匹敵。至2019年底,中國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總容量為4.1億千瓦
報導稱,背後的原因不僅在於國家的強力號召,還在於中國的太陽能廠商激烈競爭降低了發電成本。例如,最新太陽能發電成本已能同煤炭。中國現建核電機組17台,今年1月末,華龍一號已投入商業運轉,但是出於安全,內陸建設計畫現已處停滯。
近期發佈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稱,目前占比為49%的煤炭發電到2060年將降至8%,而太陽能將由11%升至37%,風電也會由13%升至30%左右。核電僅從2%增至4%。風能、太陽能、水力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時將占8成,而核電僅1成。
然而,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大多集中于西北和東北地區,因為沒有足夠的輸電設施向沿海等電力需求較大的地區送電,這些地方也減少發電量,出現棄風、棄光問題。
相關新聞
國內急需、國外打壓:中國特高壓為啥獨步天下 2020-12-09 觀察者網
20世紀50年代,美蘇加就在進行500kV線路研究。到了60年代,已上升到750kV。前蘇聯曾修過750kV直流和1150kV交流輸電線路,後來蘇聯解體,一些特高壓項目最終下馬。
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不是沒錢就是沒需求。中國受到國外全面封鎖,中國只好從零開始,通過國產化實現自己的特高壓。
由於特高壓全國聯網,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併入電網,改善了目前的電能產業佈局。2017年,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全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不但用電充足了,霧霾和污染也少了。
中國人沒有選擇獨佔,而是輸送給全世界:2019-10-25,巴西美麗山二期項目項目跨越兩千公里,要從雨林把電送到市區。巴西找到國網公司,根據51:49%的股權比例,聯合運營特高壓電網。國網也收購了巴西電力CPFL,有效的拓展了海外業務。
阿楨
英媒稱中國政府為減排要求少吃肉 證據令人“智熄”
2021-03-09,英國《衛報》發佈題為《隨著素食主義革命的深入,中國對肉類的胃口逐漸減退》。
但是,有這麼一段話卻有些看不明白了:
在2016年,作為減少碳排放的承諾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制定了一項計畫,要將中國人的肉類攝入量減少50%。這是一個激進的舉措,世界上很少有其他政府將肉類消費納入其碳減排計畫。
別說外國人感到激進,就算是中國人也要懵了,政府啥時候以減排為目標對我們每天的攝入的肉量做過計畫?
原來《衛報》引用的正是自己家在2016年發佈的一篇文章《中國削減50%肉類消費的計畫受到了氣候活動家的歡呼》。
其實,保護環境也好,減少碳排也罷,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想打著這個旗號讓中國人少吃肉,得明白,聯合國糧農組織畜牧業減排報告,溫室氣體大頭在拉美專業化養殖肉牛。牛占總排量的65%。豬、禽類、水牛及小反芻動物(如羊)僅占7-10%。而中國人主要吃豬肉。中國人均牛肉消費僅4.1公斤,低於世界平均水準,更遠低於阿根廷的38公斤和美國的26.3公斤:哪怕算上所有的肉類, 2014年人均澳大利亞(90.3kg),美國(90.1kg),阿根廷(86.6kg),中國的人均肉消費量排在眾多西方國家後面:
阿楨
回應
这是民主的停电,是自由的灾害!怎么可能跟美国基础设施有关系?绝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啦,没有买澳洲煤炭缺电,百姓受冻!官方到现在都没有爆出一例风雪灾害死亡,不科学。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保卫美国民主自由!
阿楨
德州大斷電…台灣電力脆弱嗎? 2021-02-22 聯合報 / 林基興教授
最近寒雪侵襲美南,導致德州斷電數日影響數百萬人。紐時專欄作家兼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明,德州電力政策沒擴充備用發電容量備援,雖成本較低,但系統較脆弱;德州也忽視極端氣候風險,雖2011年已遭寒流與斷電。
台灣可學到什麼教訓呢?德州氣電約四成,設備急凍而停擺,台灣氣電預定五成,若因故停擺,怎麼辦?其次,德州風電與光電約占一成,台灣政策目標風電與光電占兩成?第三,德州自成獨立電網,結果寒雪停擺時,外界無法救援。台灣為獨立電網,真有本事自主?第四,德州產業主要是石化業,不久就可回神;台積電(護國神山)則一秒鐘也不能斷電。
相關新聞
美媒回應得州寒潮:別拿停電對自己的國家“定體問”
德州「明天過後」:水電冰封的酷寒求生記
胡錫進:這樣的狗官 在中國至少會“社會性死亡” 2021-02-18 環球時報
美國中南部遇極寒天氣,至少26死,得州科羅拉多市長居然直斥老百姓“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生存還是死亡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政府和電力供應商並不欠你們什麼”,甚至還說遇到困難就找政府要援助是“社會主義政府的可悲產物”。這人要是在中國可不光是要辭職的問題了,他至少還會“社會性死亡”。
回應
弱肉強食叢林法已在美根深蒂固了,所以官員才會說出這種混帳話.
相關新聞
美國2020年上半年人均預期壽命因新冠疫情縮短一年
回應
弱肉強食
阿楨
NASA去年那張說中國讓地球變得更綠的照片 又有後續了
2020年10月29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的學術文章《從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估算出中國陸地碳匯量巨大》引發媒體關注。
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尤其是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種植森林)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
簡言之,至少近六年來,中國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近一半,都被我們所種植、培育的森林吸收掉了。據文章指出,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中國重要林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種植森林。
作為一直以來被公認 “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國家”,一旦所排放二氧化碳的近一半能夠被日益茂盛的森林所直接吸收,那麼這麼多年來圍繞碳排放等氣候議題而形成的話語場無疑將發生深遠變化
,對國際社會長期以來借中國碳排放量說事兒的一次有力回擊。
而有了這些資料的支撐,無論是在曾被發達國家佔據主場的氣候談判中,還是對未來中國承諾的踐行中,中國的底氣和信心都會更足——今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領導人作出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回應
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到了讓沙漠面積逐年減少,為此我感到自豪!
法國人說:中國推廣的環境綠化不符合科學,對環境保護有害。公知們也可勁的吹捧轉發,看到這篇文章,公知們又要忙了。
阿楨
各國近幾年都在推廣無人機消防技術,重點應用於山火預警和防治,業界證明這非常有效。但是,美國內政部從去年年底開始禁止政府各級部門使用中國生產的無人機,甚至有中國的零件都不行,這導致了今年加州的消防無人機隊大規模停飛。
美國環境問題已經被高度政治化了。民主黨口號喊得很響,拜登在環境政策上也揪著特朗普不放,稱他是“氣候縱火犯”。共和黨們大部分人都不信這個,公開表現出對環境科學的蔑視。
大自然是不管人類的政治的,更不會管美國黨爭,把山火政治化,只能蒙受更大的損失。
山火防治總是事在人為,亞馬遜森林大火是因為巴西政府縱容農民年年燒荒,加上天乾物燥,澳大利亞則是因為政府對火災輕視,消防完全依賴各地志願者,再加上澳洲桉樹很多,含油量高,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燒了近7個月才滅,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被燒死了95%。
去年7月,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山火,由於應對措施不足,地廣人稀,力量有限,大火焚毀了1490萬公頃的森林,煙霧甚至飄到了阿拉斯加。
近幾年,我國也多次出現山火,2019年4月的四川涼山大火還歷歷在目,31位消防英雄犧牲。今年5月份,四川涼山又出現火情,好在反應迅速,4天就被撲滅,無人員傷亡。整個2019年我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345起,受害森林面積13500公頃。雖然相比2018年略有下降,但這是我國積極動員、改革消防體系、加強管理的結果。
…..
相關新聞
習近平聯合國演說: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0/09/23
回應
在大學學了一門森林防火的課程,當時老師特意提到了美國西海岸,說生態學家們研究發現,雷擊火是影響當地森林生態系統的一項重要因數,通過自然發生的雷擊火,促進生態系統的演替更新,所以他們對森林防火不會像我們國家這麼重視!
和“群體免疫”一個路數:啥都別做,順其自然。
阿楨
美國山火,燒的是天災還是人禍? 2020-09-24
2020年,多災多難。美國上半年被疫情折騰的夠嗆,下半年局勢也不容樂觀。加州是新冠重災區,最近遇上了更麻煩的事,從八月份開始山火就燒得停不下來。
加州是地中海式氣候,夏天乾燥少雨,水資源非常珍貴。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極端天氣變多,今年加州經歷了史上最熱的八月,不少地區的溫度甚至超過了43度,再加上前幾年的大旱和今年的蟲害,森林中植被大量死亡,成為了優良的燃料,這時候只要出現火源,就是燎原之勢。八月中旬來了一場夏季雷暴,3天內出現了14000多次閃電,雷擊點燃植被,生成了多個起火點並迅速蔓延。
這次的大火覆蓋了加州、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已經造成35人死亡,數萬人被迫疏散,過火面積已達8900平方公里,相當於1.3個上海。多個城市空氣污染指數超過400。要知道,霧霾極其嚴重的印度德里最近也就170左右。這兩天,煙霧向北方飄入加拿大,溫哥華的空氣污染指數也爆炸了,超過200。向南已經飄向美國南部各州,而且還在向西擴散。
這也是加州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破了2018年營溪山火的紀錄。1萬6千多名消防員已經派出去了,還有消防飛機、直升機,但並不是非常理想。現在只能是盼著季風快來,因為能帶來降雨。
據統計,90%的森林大火是人為造成的,2018年加州的營溪山火,就是電線短路的火花引起的。加州的電力供應商PG&E並不是疏於維護設備,2017年就提出了要修剪樹木,但是加州政府不允許供電公司隨意這麼做,主要是害怕觸怒環保組織。
不過這問題也跟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加州不願意蓋高樓,有點經濟條件的人都喜歡住在山裡面,山清水秀,遠離城市的喧囂(楨:中產階級郊區別墅的美國夢)。很多大學也喜歡建在山上,環境好。但是生活用火和用電就很可能點燃植被,一旦造成山火,難免遭受損失。
之前特朗普稱,加州山火出現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疏於管理,加州州長紐森回應:美國西海岸的森林,57%屬於聯邦政府管理,只有3%是加州的。
阿楨
全球最大LNG動力集裝箱船在滬交付
2020-09-22,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研發設計,滬東中華公司為法國達飛集團建造的23000箱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中的 “達飛雅克•薩德”號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順利命名交付。它也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液化天然氣(LNG)為動力的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貨艙深度33.5米。長度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還要長60多米;甲板面積達23978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一次能裝下23000只標準集裝箱,可承載22萬噸貨物。為了滿足巨大的裝箱量,船的貨物綁紮系統進行了前期優化設計,最終應用了當今集裝箱船領域先進的綁紮橋形式,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於22層大樓的高度。
主機採用的是中國船舶集團全資WinGD公司研製的發動機,配置了目前全球裝機功率最大的WinGD低速雙燃料發動機W12X92DF,既能使用燃氣又兼顧燃油,無論遠海航行還是近海航道航行,均可依靠天然氣來提供動力。
長期以來,集裝箱船是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每年產生碳排放量為1.82億噸,占航運碳排放總量的22%;散貨船碳排放量為1.58億噸,占總量的19%;油輪碳排放量為1.14億噸,占總量的14%。
為滿足雙燃料動力,“達飛雅克•薩德”號特別安裝了一個18600立方米的MARK Ⅲ型薄膜式燃料艙,用以裝載LNG(液化天然氣),為船舶提供 “綠色動力”。與同型燃油集裝箱船相比,這艘船單航次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20%,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近85%,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9%。
就在7天前,韓國現代三湖重工業也交付給新加坡EPS集團的船長366米、寬51米、深29.9米,配備雙燃料發動機、超大型液化天然氣燃料箱和天然氣供應設備。但這艘船搭載的標準箱只有1.48萬箱,比“達飛雅克•薩德”號少了近1萬箱。
阿楨
習近平聯合國演說: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0/09/23 中時
據《法新社》報導說,中國的決定強化了應對全球氣候轉暖的「巴黎協定」,與川普政府的氣候政策上的立場形成更強烈的對比。
習近平強調,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雖然比歐盟決定在205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稍遜一籌,但中國大陸有關減少排碳量的環保目標已經相當不錯。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儘管它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占主導地位,該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小汽車和巴士製造國。
相關新聞
川普聯大演說吹噓施政成就 12次抨擊中國
習近平聯大演說反批任何國家都不能我行我素搞單邊主義霸權霸淩 宣佈金援聯合國一億美元 稱中國無意打冷熱戰
聯合國秘書長:應避免新冷戰 世界應該停止衝突聚焦於對抗疫情。
回應
習進平在聯合國大會說給全世界人聽,川普在聯合國說給美國人聽!
高下立判,川普反而成了國際上的跳樑小丑!
阿楨
觸目驚心!澳大利亞山火肆虐,2萬多隻考拉葬身火海 2020-01-07 觀察者網
猶如世界末日一般的森林大火,正讓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面臨滅頂之災。
從去年9月以來,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澳大利亞山火已造成近5億動物喪生。其中,素有“動物天堂”之稱的袋鼠島上,考拉死傷慘重,死亡數量達到2萬多隻。
澳大利亞全國的過火面積,已經超5.25萬平方公里,接近60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克羅地亞。另外,還有24人死亡,1500餘棟房屋被燒毀,逾5億隻野生動物喪生。
相關新聞
氣象組織:澳大利亞叢林野火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2019-12-15,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里大會在延時兩天之後落下帷幕,碳市場機制的探討上,各方未能取得共識,只能留待來年審議。
涉山火相關犯罪,澳大利亞一州起訴183人
澳洲大火已燃燒四個月至少七人喪生200房屋被燒燬,總理挨批.
澳大利亞將撥款20億澳元未來兩年重建林火災區
澳大利亞一州5天內將射殺近萬頭駱駝 因為它們喝了太多水
回應
這要在中國發生,早就被公知、環保動保組織、明星帶路党聖母婊罵出翔,一定是體制的問題。
環保組織出來喊幾聲
環保組織:不能滅火,人類不應該干預自然,火災是自然的結果。
虛偽的西方,我們都習慣了
阿楨
氣候變遷釀災 全球經濟損失慘重 2019-12-29 聯合報
英國慈善組織基督徒互援會(Christian Aid)二十七日發表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至少發生十五起造成超過十億美元損失的氣候變遷相關天災,其中七起甚至造成至少一百億美元的損失。
報告說,「在氣候變遷的助長下,二○一九年極端氣候衝擊全球每個角落。從非洲南部到北美洲,從澳洲和亞洲到歐洲,洪水、暴風雨和火災帶來各種混亂與破壞」。
根據報告,有七起天災造成超過一百億美元損失,包括肆虐印度北部的洪災、中國的利奇馬颱風、美國的多利安颶風、中國洪災、美國中西部和南部洪災、日本超級颶風哈吉貝,以及美國加州野火等,其中加州野火造成的損失高達二百五十億美元。
報告說,「這些數字可能被低估,因為他們經常只計算保險損失,並未將其他財務成本列入考量,像是生產力損失,以及沒有保險的損失等」。
報告指出,全球氣候會繼續變得更加極端,世界各地的民眾也將持續付出代價。未來的挑戰在於大幅、快速減少碳排放,以降低衝擊。
相關新聞
均溫24.6度 台灣72年來最暖1年
暖冬亂收成 水果蜂蜜都慘澹 只有蔥農笑
阿楨
歐盟同意將核能納入綠色轉型 2019/12/15 中時電子報
歐盟成員國多數同意,核能將成為數十億歐元「歐洲綠色交易」解決碳排方案的一部分,希望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歐盟28國有14個有核電廠,約佔歐盟發電量的30%。半個世紀中,核能大約阻止了60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一些環保主義者擔憂車諾比和福島事故再發生,而且仍不知道如何處理核廢料,他們敦促歐盟的可再生能源,只列入風能和太陽能。
相關新聞
氣候峰會加班2天2019-12-15落幕2020年11月峰會再討論碳交易
重啟核四不安全成2020選戰議題 原能會前處長倪茂盛點關鍵 2019/12/15 中時
倪說,我們的核一二三廠反應爐爐心融毀機率約萬分之一。核四廠是十萬分之一,何況核四廠也針對福島核事故,準備了一整套的應變計畫,像引海水注入爐心讓爐心融毀絕不發生。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即便發生了311核災,但最近也宣佈要重啟位於青森縣的東通廠,預計使用的就是和核四廠同類型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難道東電瘋了?日本人都是笨蛋傻瓜?值得臺灣民眾深思!
相關新聞
中時社論》風電難擋天災,更怕小英專斷的「非核家園」能源政策
台中市府喊卡台電中火10部煤電機組 台電:不合理不合法
南部反空汙 要求減煤爭好氣
高市府下令台電降載關掉1座發電機組,秋冬藍天出現率70%,歷年來最好。
氣候峰會加班2天2019-12-15落幕2020年11月峰會再討論碳交易
阿楨
全球排碳創新高 學者:天然氣過度使用 2019/12/04 中時電子報
研究人員周三表示,儘管全球煤炭消費量下降,並且許多國家宣佈關心氣候問題,但是2019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這與天然氣使用量猛增有關。專家提醒各國的決策者,天然氣只是碳排較煤碳為低,但是並非低碳能源。
物理學網(phys.org)報導,學者正在對全球化石燃料消耗趨勢進行年度分析,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去年增長0.6%,雖然增長幅度比往年來的低,但是這與原先期望的降低碳排的目標相去甚遠。同行評審的研究發現,今年美國和歐洲的煤炭使用大幅下降 ,但是相對的,天然氣和石油的消耗量都「強勁增長」。
2019年全球碳排報告的聯名作者-東英格蘭大學的科琳•勒奎爾(Corrine Le Quere)說:「我們清楚地看到全球煤炭使用的波動,大多數國家的煤炭使用量都在下降,但是相比之下,天然氣的使用卻沒有減少。天然氣現在成為碳排放量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勒奎爾說,近十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率呈指數增長,預計今年平均將達到410ppm(百萬分之410),這是至少80萬年來的最高水準。
這項報告應該會使聚集在馬德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上的各國代表們感到不舒服,意思是大家交出的成績單不及格。聯合國上週表示,到現在起到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量每年必須每年下降7.6%,才能將升溫限制在1.5度C。
作者指出,各國確實有做了一些改善,儘管風能和太陽能等低碳技術的快速增長,燃煤發電廠也逐步在停用,美國和歐洲的碳排放預計將下降1.7%,但是不少國家是以天然氣來取代燃煤,這只能減緩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
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研究主任葛倫•彼得斯( Glen Peters)說:「與煤炭相比,天然氣確實是一種較清潔的化石燃料,但現在的情況已不是減緩排碳就足夠,還必須降低排碳,各國應該使用不排碳的清潔能源,才是對環境友善。」
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溫升高了1度C,後果就是極端氣候,比如2019年,全球出現了一系列致命的超級風暴、乾旱、野火和洪水。聯合國星期三說,2010年代,幾乎可以肯定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今年極端天氣可能造成多達2200萬人流離失所。
阿楨
全國首個!山東這個市居民今年用上核能供暖了
2019-11-28“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山東省核能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城市”揭牌儀式在山東省海陽市舉行。這是繼11月15日海陽核能供熱工程一期專案第一階段投運後又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國內首個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商業化清潔供熱示範項目正式落地。目前實施的70萬平方米核能供熱,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這不僅為山東能源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更為北方地區清潔供暖貢獻了“山東方案”。
海陽市豐源熱力董事長趙新向記者介紹了核能供熱的原理,主要是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後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整個過程,就是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個大步驟,核電站與供熱使用者之間設置了多道回路進行隔離。每個回路之間只有熱量傳遞,沒有水的交換,沒有任何放射,用戶供暖管道中的熱水也只在社區內封閉迴圈,與核電廠層層隔離、十分安全。”
回應
燒的開水會有核輻射?
非要杠的話,自然環境本身就有背景輻射,也沒見人天天說輻射。
首先從核電機主出來的冷缺水(熱水)是有核輻射的,目前熱回復都讓蒸汽或熱水通過回熱裝置回收熱量,用熱水或熱氣加熱另一個水管的的冷水,要設備完全隔絕輻射材質成本也不會小,那就多次回收,只要最終入戶成本比用煤燒水便宜就好,不然熱水還是要浪費的,目前聽說回收效率還是很不錯的。
確實太不專業了,不但有錯別字,還有概念錯誤。海陽核電站是AP1000三代壓水堆,本身就有兩個水回路,一回路在反應堆內迴圈,有放射性,二回路是推動汽輪機的,已經沒有放射性了,因為兩個回路是經蒸汽發生器隔離換熱的。而給居民供熱的水又是跟二回路換熱的另一個回路,就更沒有輻射了。
阿楨
日本風災已35死 21條河川潰堤 水淹新幹線 2019-10-14 聯合報
哈吉貝是近六十一年侵襲日本的最強颱風,使日本東部和北部多個縣市出現創紀錄的大雨和狂風,有卅七萬六千戶停電,一萬四千戶停水,共有十五個縣發生五十六起土石流和泥石流,廿一條河川潰堤。長野縣千曲川潰堤,住宅區淹水最深的地方達五公尺,有三百六十人受困。
東京羽田和成田機場十三日已恢復起降,但當天仍有八百架次班機取消。新幹線也逐漸恢復行駛,只有淹水災情最嚴重的北陸新幹線暫時無法復駛,因長野市的北陸新幹線機廠嚴重淹水,該線的卅列子彈列車至少十列泡水,機廠與列車都必須修復,目前無法預知何時能復駛。
相關新聞
哈吉貝颱風威力為何這麼強?日專家:很多壞事同時發生
回應
近幾年日本的重大天然災害,看起來似乎是與日俱增!?重點是這樣的趨勢只是日本獨有的嗎?當然不是落囉!
必須承認作為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日本的防災抗災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當然這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長年積累而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就趕上,而只要在不斷追趕中就可以了(比如說四川的地震預警做的就很好)
現在日本的防災和抗災方面能力已經不如中國了。由於體制的不同,日本在災害前,災害中,和災後重建的動員和行動力上遠不如國內。比如上次15號颱風,造成千葉縣大面積停電,而最後恢復通電幾乎用了快10天,這在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是難以想像的。另外,這次颱風前,大量的超市,商場和便利店,很多麵包,方便食品,防災用品被清掃一空後來不及補貨。如果是中國,政府肯定會緊急調集大量物資救急。日本只有在真正大災的時候才會調集自衛隊。但中國每次災害面前,沖在最前面的就是武警部隊,甚至是野戰部隊。
阿楨
中科院之聲:我國西北變“暖濕”了沒?
2019-09-30,“中科院之聲”就此前熱傳的“中國西北變暖變濕”發表了文章,指出天氣是短期的,而氣候是長期的,某一兩次的天氣過程並不意味著長期趨勢的扭轉,需要多考察幾年。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西北區域溫度的增幅遠超全球平均,由此帶來的潛在蒸發量增加巨大,遠超降水增幅,會導致這些區域乾旱化更為嚴重。而植被能夠恢復,部分是因為雪線衰退導致融水增加,還有部分是因為國家的治理工程改善了生態,這些應該繼續堅持,但對西北的幹濕狀況不可盲目樂觀:儘管近20年這個地區降水增加趨勢明顯,但其增加絕對值並不大,並不能說明這個地區的水資源承載能力發生質的變化。這個認識後來基本就成了業內共識。
回應
林木把水分從底下蒸騰到大氣了,怎麼保?
照你的邏輯,亞馬孫森林應該早就成沙漠了啊!那麼多參天大樹,豈不是把水早就蒸發光了嗎???哈哈!
百萬年前,是什麼力量讓亞馬遜河流向逆轉 2019-09-30 科技日報
今年夏天,巴西亞馬孫地區持續的大火,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亞馬遜河河底的鋯石年齡在13億到21億年,但安第斯山脈只有幾百萬歲,這表明亞馬遜河流域的礦物質不可能來自年輕的安第斯山脈。亞馬孫上游雖然緊靠安第斯山脈,但河底的岩石顆粒與安第斯山脈的岩石並不一致,反而與河流中下游的岩石屬同一種類。
美國科普作家希德•帕金斯在《亞馬遜河為何會倒流?》一文中說,數百萬年前,自東向西流淌的河流在今天的巴西北部轉而流向大西洋,才誕生了偉大的亞馬遜河。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維克多•撒希克認為,該山脈的中間部分形成於6500萬年前,而山脈北部則在稍後的幾百萬年中逐漸形成。滿載安第斯山脈的泥沙橫穿美洲大陸流向大西洋的亞馬遜河成型於1000萬年前。在那之前,在如今的亞馬孫盆地,雨水向西流入安第斯山脈東部邊緣的眾多湖泊,然後向北流入加勒比海。
阿楨
如果單純從學術觀點來講,我肯定也非常反對一刀切地種植樹木來抵抗沙漠化,因為我知道這並不符合生態的自然規律。但是,問題在於現在我們並沒有這樣做,作者的說法完全是自己豎起靶子自己來打。
在這些問題上,咱們國家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確實走過一些彎路。寫到這裡,我猜肯定有人要黑一波三北防護林了。當年三北初建的時候,曾經樹種比較單一,有歷史局限性。楊樹種了太多、太密,在今天看來並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思路。但當年也不是只種了樹,還有別的。
所以說,單把種樹拿出來講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我們從來就沒有搞過所謂的一刀切,走的一直是“喬、灌、草”相結合的道路,最多也就是中下層在具體施行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實踐方面的問題。
更具體的咱們還可以參見2002年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檔中充分指示了關於因地制宜、恢復原生植被等若干方針。換句話說,文章作者指出的問題,咱們自己都在源頭上做了預防,而作者2019年還把這個寫成新聞,至少也是個拾人牙慧。而新聞,講究的就是時效性,不然為什麼叫news呢。
客觀上講,樹必然要耗掉一部分水,但大面積的乾旱是由植樹造林引起的麼?這種論調不僅缺乏因果性的證據,連相關性的證據也非常匱乏。作者說我們植樹造林把水資源弄短缺了,把國家搞乾旱了,那歐美沒我們綠化做得好,難道就不乾旱了麼?歐美也乾旱啊。乾旱是全球問題,怎麼就到我們家變成了植樹造成的呢?這個邏輯講不通吧。
而且作者引用的文獻和他的論述,存在著眾多不協調。比如他用來論述我國越來越乾燥的文獻中就有明確的表述,認為近年來國內乾旱問題與東亞夏季風減弱有關,絲毫沒提植樹造林的事情。也就是說,乾旱本身確實存在,論文也沒有講和植樹造林有關,這個新聞的作者非要把兩件事捏在一起,造個大新聞。這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嘛。這就像是說海盜數量減少可能導致全球變暖一樣,只能當個玩笑而已。但《Nature》偏偏把它當回事一樣發到官網上,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阿楨
中國不搞環保炒作?因為我們是種樹狂魔 2019-09-27 觀察者網
最近,16歲瑞典輟學學生桑伯格可謂是風頭無兩。9月23日,她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指點江山”、“怒斥政壇”,引來全球目光。
此情此景,讓部分國內網友開始“積極反思”,質疑中國人在環保方面的作為。在桑伯格聯合國演講之後,還有網友稱讚她是在為地球的未來而奔走呼號,指責那些反對她的中國網友思想層次不夠。
層次不夠?一位網友表示,桑伯格只是在“放嘴炮”。
另一位網友則回復了《論語》中的經典名句——“聽其言而觀其行”。
既然說道了“觀其行”,中國表示有話說。
1991-2016年,中國一共新增林地527152平方千米,遠遠超出第二名美國的79186平方千米和第三名印度的69205平方千米,庫布齊、毛烏素......一片片綠化了的沙漠見證了中國人種樹治沙的功力。而同一時間段內,森林的消失其實是主要發生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南部,特別是巴西和印尼。
雖然中國的種樹面積冠絕全球,但光靠一個“種樹狂魔”根本不足以概括中國在環保方面的投入。截至2016年,中國是全世界風能和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世界並沒有無視中國在環保方面取得的成效。早在此次聯合國氣候大會,王毅外長表示:作為國際社會的負責任一員,中國將認真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言必信、行必果,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變,與各國深化氣候合作的意願不變,推動氣候多邊進程的努力不變。
只要各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建成一個清潔美麗、共同繁榮、命運與共的美好世界!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9_27_519543.shtml
難道就因為是中國,《Nature》說我種樹都有錯? 2019-09-27 觀察者網
2019-09-25,在學術界非常有名的期刊《Nature》的官網上發佈了一篇“新聞”報導,我認為它的觀點並不是很客觀,論證也並不如何妥當,整體論調比較偏頗。報導對於中國的植樹造林運動表示了部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比較大的質疑。其核心觀點認為,在中國的植樹造林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的短缺。作者部分肯定了我國植樹的成績,說樹木阻擋了沙漠化。但話鋒一轉就說很多非原生植物被用於沙漠綠化,還說有科學家擔心這樣的種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甚至引用了牛津大學地理學家的言論,說這個主意不錯,但是在沙漠中種樹是愚蠢的。
阿楨
氣候行動峰會/「碳排量成長 台灣低於陸韓星」 2019-09-23 聯合報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廿三日登場。環保署表示,台灣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成長率0.1%優於大陸4.8%南韓2.3%新加坡1.6%。
回應
台灣人均排碳量高於中日,是全球平均的三倍,全球減碳台灣倒數第5,最後5名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伊朗、南韓、台灣。
氣候行動峰會/大國領袖 不甩400萬人喊減碳 2019-09-23 聯合報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美東時間廿三日在紐約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這次峰會有約六十國會宣佈減少碳排放的新「具體」計畫,不過,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沒被邀請上臺,亞馬遜雨林所在地巴西的代表不出席,全球第七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日本也缺席。
相關新聞
過去五年是最熱五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了20%
阿楨
氣候變遷!大陸西北正變濕變暖 戈壁也泛綠意 2019-09-18 聯合報
千百年來,中國西北給人的印象都是冬季酷寒、全年乾旱少雨。但大陸長期的研究卻發現,受氣候變遷影響,一個日益明顯的趨勢是,大西北正在變暖、變濕,曾經寸草不生的戈壁,如今也開始泛出綠意。
據新華社報導,早在19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就注意到,中國西北降水增多的變化。他後來並提出,西北氣候可能正在向「暖濕」轉型的推斷。
大陸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丁一匯說,「30多年來的情況證實了這一推斷。降水增多主要由於氣候變暖,趨勢預計持續到21世紀中葉。」
根據陝甘寧青等省區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1961年以來,中國西北地區呈升溫趨勢,大部份地區降水也增多。2000年之後,「暖濕化」更為顯著。
以甘肅為例,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十年升溫攝氏0.29度,降水則是東西有異,河西走廊每十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2018年甘肅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度,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7.7%。
丁一匯表示,「自然變暖的正周期與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正趨勢疊加,導致這一情況。這是趨勢,而非周期震盪。」
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強指出,西北地方對全球變暖的回應更敏感,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更顯著。如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十年升溫0.45度,明顯高於全國和全球平均水準。
新華社稱,專家認為,這將是西北發展和生態改善的大好機會。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的資料顯示,2018年甘肅省植被覆蓋度為近18年來最高,戈壁荒漠面積減少,生態環境顯著恢復。
在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天水市秦州區楊家寺鎮建立農業合作社的何甲奇說,經濟作物適種區正在向北、向高海拔地區移動。「現在高海拔地區也能種菜,錯季上市菜價高。」
但專家也警告,氣候變化是「雙刃劍」。目前中國西北地方出現「旱澇並存並增」的新情況,極端天氣增多、加大了防災、減災壓力。
中科院副研究員李宗省說,氣候變化為西北帶來新機遇,但西北乾旱的本底環境不會改變,應協調好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的關係以應對新挑戰。
阿楨
花蓮火車新站熱爆 怪綠建築不裝空調? 2019-08-31 聯合報
台灣近年推動綠建築,政府規定公有建築經費五千萬元以上必須為綠建築。不少公有建築標榜是「無空調綠建築」,啟用後卻因太熱必須裝冷氣,被民眾質疑「綠建築『破功』」。
屏東縣二○一六年推出多棟綠建築,啟用後卻頻出狀況,包括屏東車站因採綠建築工法漏雨嚴重、屏東員警分局為申請綠建築標章不裝冷氣,拘留室熱到犯人要求趕快移送,只好趕緊加裝冷氣,引來網友質疑綠建築是「超級愚蠢的設計」,根本不適宜台灣炎熱多雨的天氣 。
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號稱是國內首座取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公共建築,文化部四年前進駐後發現該處酷熱難當,增加空調預算後遭民眾質疑「綠建築『破功』」。在民眾的觀念中,綠建築似乎與「不開冷氣」畫上等號。
不過,長年推動綠建築的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澄清,「不裝空調、不開冷氣」是大家對綠建築的迷思,綠建築標章從未要求「無空調」;他表示,公有建築不裝空調並非綠建築鼓勵或要求,設計出了問題卻拿綠建築做代罪羔羊。
「對綠建築來說,舒適和節能是並重的。」林憲德指出,極端氣候加劇,台灣的建築空間除了倉庫、廁所、停車場等「非居室空間」可不裝空調,其他空間不裝空調,難以度過夏天。建築申請綠建築標章,非居室空間的空調項目不必評估,其他空間若裝空調,則必須評估空調效率、保證運轉符合節能。
設計北投圖書館、花博等綠建築成名的建築師張清華表示,綠建築的基本標準應當是「舒適」,讓人與萬物都很「舒適」。近年台灣許多標榜「無空調綠建築」的車站遭民眾質疑「很熱」,他認為車站量體大、設空調的機電設備和電費費用驚人,「無空調」應該是業主的期待。建築師可以先用「無空調」設計,但若發現在舒適的基本要求下無法達到「無空調」,就必須轉向節能的空調設計。
相關新聞
連氣候都對窮人不公平! 氣候種族隔離有錢才不會被熱死
氣候變遷熱到爆歐洲人不裝冷氣也「凍未條」了
歐洲飆高溫不吹冷氣觀念動搖,空調設備需求激增
中國空調企業包攬全球前4
阿楨
防堵中共?別小看川普要買格陵蘭的訊息 2019/08/30 吳介聲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公開表達向丹麥購買格陵蘭(Greenland)的意圖,要白宮幕僚們研究可行之道,此舉被丹麥朝野與格陵蘭官方迅速反駁。川普此番有違外交儀節的突兀之舉,雖反映川普的典型風格,卻也引起許多輕蔑與嘲諷。然而,這些嘲諷或許小看了川普聚焦格陵蘭的重要訊息。
位於北極圈的格陵蘭是全球最大島,海洋資源與礦產豐富,面積是台灣的60多倍,超過216萬平方公里。全島約八成面積長年冰封,居民不到六萬人,九成為格陵蘭因努特原住民。
政治方面,格陵蘭雖隸屬丹麥,但在1979年公投決定自治領土地位之後,內政自治,軍事與外交則仍屬丹麥;經濟方面,主要依賴漁業以及少數的觀光業。格陵蘭超過六成的年度預算必須仰賴丹麥挹注,而這筆每年高達4.8億歐元的長期經濟挹注,也對丹麥造成不小負擔。
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北極圈逐漸浮現新航道,開發潛力大增。格陵蘭的冰封區域逐漸縮減,水力發電能量增強,觀光潛力也亮眼。重要的是,格陵蘭包括稀土、鑽石、石油、鐵礦、天然氣等豐富資源,引起大國的關注,而在北極圈的戰略位置,更受矚目。
格陵蘭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具有相當戰略地位,當時盟軍將格陵蘭視為從北方箝制納粹擴張的重地。二戰之後冷戰時期,美軍在格陵蘭建立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成為美軍乃至北約在北極圈的重要軍事據點。至今,該基地仍然可以協助控制衞星與攔截洲際導彈,對美國長期全球戰略佈局極為重要。此外,丹麥身為北約重要成員國,也是美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
中共企圖昭然若揭
雖然中國版圖離北極甚遠,中共毫不掩蓋經略北極圈、發展「冰上絲路」之企圖。2018年初,中國首度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還自稱中國為「近北極國家」,積極規劃經營北極圈航線與天然資源,研擬「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涉北極的合作」。可見格陵蘭作為北極圈要地,對中共佈局全球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回應
美國霸淩世界已久,讓中國崛起平衡一下世局,未嘗不是好事?況且各國尋求擴張國力,乃天經地義之事!老想讓美國維持霸權,不知用意何在?意識形態作祟,無法中立平衡看待這個世界!
阿楨
美媒腦洞清奇:中國渴求巴西大豆助推亞馬遜大火? 2019-08-28 觀察者網
隨著亞馬遜“創紀錄”大火的持續肆虐,國際社會對巴西政府的譴責聲漸高,巴總統則反批外國政府干涉其國家主權,質疑七國集團(G7)的2200萬美元資助“另有所圖”。
但談到雨林起火原因,陸續有“腦回路清奇”的美媒強行拉中國出鏡,稱特朗普發起的中美貿易摩擦是真正的“火上澆油”。
與此同時,此前質疑G7援助的巴西“鬆口”稱,對外國援助持開放態度,但資金要由巴西人民支配。
彭博社渲染稱“中國對大豆的渴求”會對森林砍伐行為產生影響。
《時代週刊》也稱,中美貿易摩擦使巴西很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大豆出口的領導者。對大豆的需求施壓他們迅速清理森林和植物。
週二,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德蘭尼(John Delaney)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上稱,亞馬遜雨林大火是特朗普與中國貿易摩擦的結果。
同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也稱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亞馬遜大火》。
事實上,此前已經有“很有發散性思維”的媒體將亞馬遜大火與中國人吃肉聯繫在了一起。
發言人耿爽對記者提問表示,“你把大火和牛肉聯繫起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中方注意到巴西亞馬孫地區發生火災,支援巴西政府為抗擊災情所作的積極努力,希望災情能夠儘早得到控制。”
與此同時,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經常反駁外界對其政府環境政策的批評,“亞馬遜是我們的,我們保護的雨林比任何人都多。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道德權利談論亞馬遜。是你們自己破壞了生態系統。”
23日,博宣佈派軍隊參與滅火工作,約4.4萬名士兵參與滅火。同時,兩架C-130運輸機開始參與滅火,每一架次可以運送1.2萬升水。
回應
其實颶風是美國人對大豆的偏愛所造成的。美國人吃了大豆愛放P,造成空氣中甲烷濃度過高,使得美國氣溫偏高,與大西洋及北極地區形成溫差,強對流天氣使得颶風不斷形成。
相關新聞
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警告:我們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回應:霸權還想到永遠?)
川普揮舞關稅大棒、翻臉像翻書!G7高峰會聯合公報史上首次難產
G7重提中英聲明效力 北京嗆聲:外國無權干涉
近萬人08-25抗議G7峰會,法警催淚彈水炮驅散,並以未露臉名義逮捕17人。(回應:這標準要在香港,1/3都要抓進去,香港真是一點都不民主自由!)
阿楨
為何“核彈炸颶風”沒戲?專家:核彈威力太小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2019-08-26在社交媒體上否認了自己曾建議“用核彈炸颶風”的報導,但人類到底能不能用核彈這樣的“大威力武器”消滅颶風/颱風災害,也引起了外界的好奇。
法新社26日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承認,在每個颶風季,總會有人提出應該嘗試用核武器摧毀暴風雨的建議,但如今科學家們都認為“這沒有用”,反而會讓核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降物傳播到附近的陸地。
中國氣象局曾科普說,“一個成熟颱風釋放的熱量,相當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千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颱風每小時釋放的熱量相當於2600多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能量。相比颱風的能量,原子彈要弱太多,即便是向颱風眼投放核彈也無濟於事”。相比之下,目前人類試爆過的最大當量核彈頭是蘇聯5000萬噸當量的“沙皇氫彈”,但其威力與颱風相比仍相去甚遠。
假設在颱風眼引爆核彈,儘管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會造成瞬間高壓,但隨即會立刻恢復正常。因為整個颱風的直徑可能高達數百公里,週邊的環流結構很快就會讓颱風內部恢復。此外,颱風本身就是一個超強能量體,千萬噸級當量的核彈爆炸相對於颱風釋放的熱量也只是“九牛一毛”。同時核彈爆炸還會產生一個帶有核輻射、更具破壞性的颱風,這些放射性物質隨著颱風擴散或登陸,後果將十分嚴重。
事實上,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人類就已經嘗試用各種方法對颱風進行“干涉”,“核彈炸颱風”只是設想之一,但因為對颱風的瞭解實在太少,這些試驗收穫寥寥。例如1947年美軍的“卷雲計畫”試圖用飛機在颶風週邊大規模播撒乾冰,使颶風內部能量重新分佈,進而削弱颶風的威力。結果原本正在遠離美國大陸的颶風突然轉頭在美國登陸,造成嚴重災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還多次嘗試在颶風的不同部位撒播碘化銀、乾冰、尿素、水滴等催化劑,讓颶風眼區周圍風速減弱。儘管部分試驗中颶風風力有所削弱,但科學家無法證明這是人工干預的結果還是颶風本身演化的產物,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人建議人工引導颱風的行經路線,以減少重要地點的損失。但問題還是同一個:目前人類掌握的能量無法與干涉颱風所需能量相提並論。
阿楨
極端氣候大挑戰/全台半年農損破12億 農業地圖大挪移 2019-08-14 聯合報
極端氣候正逐步改變台灣的農業地圖,過去只種在熱帶的咖啡樹,如今爬上了海拔800到1000公尺的摩天嶺,甜柿要好吃,得往更高的梨山種植,以往全台蓮霧種植曾達8000多公頃,現在面積剩不到一半,過去適合東南亞的紅毛丹、山竹,已在台灣攻城掠地,氣候改變,台灣農業地圖正面臨歷來最大挪移。
農委會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長李文立表示,近年台灣常乾的時候太乾,暴雨驟降又成水患。冬季該來的低溫沒來,或一下子暴冷,環境充斥不規律性。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水稻博士楊嘉凌說,地球暖化帶來極端氣候,造成今年多種水果農損程度,前所未見。
楊嘉凌說,去年暖冬現象很明顯,今年入春後更持續高溫,造成應在清明時分開花的荔枝,開花率都奇差,接著龍眼也不開花,蜜蜂採不到蜜,「是60年來第一次看到」。今年荔枝、龍眼和龍眼蜜都奇貨可居,有錢難買。彰化市農會總幹事林毓源說。全國龍眼蜜評鑑也停辦。
一會兒霸王級寒流又暖冬 農民:投降了
南台灣驕傲的蓮霧,去年3斤15顆拍賣價曾賣出3萬天價,但這幾年一會兒霸王級寒流、一會兒又是暖冬,全台蓮霧種植面積從極盛期的8000多公頃,到最近2年只剩3800公頃左右,種蓮霧近30年的王瑞雄說,幾乎每年都有新考驗,所有看家本領都得拿出來。有同行農民看到他感嘆「雄哥,我今年投降了。」
因應極端氣候 農委會將召開會議
台中區農改場作物環境課課長白桂芳博士說,大數據要經過幾年才能捉住大自然變遷的規律,耕作技術、管理與習慣都須開怡慢慢調整。中興大學植物病理教授蔡東纂說,近幾年氣候加劇改變,農民因應氣候改種植物要「適時適種」,評估作物經濟效益,多向學術單位請教新知、學習技術,同時了解市場需求。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果樹研究室陳盟松博士說,作物跟人一樣,只要免疫系統強自然健康,面對不可測的天氣變數,一定要讓果樹在逆境更有抵抗力,短期內農友可動手做的,就是果樹強壯樹勢,田間管理更不能再以傳統思維與習慣面對,要隨時調整出最適合的條件。
阿楨
不過, 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卻是我們哺乳動物的復興時期,過於溫暖的環境不利於恐龍這樣的大型爬行動物的發展,但是恆溫又散熱能力佳的哺乳動物卻可存活,加上植物茂密,因此哺乳動物開始大型化。
除了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以外,在2.52億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也來自於全球暖化,那是地球生物史上最災難性的浩劫。這次暖化事件也是由火山活動引起的,一般認為,是西伯利亞出現極大面積的地殼破裂,地幔物質大規模噴發,稱為西伯利亞玄武岩事件(Siberian Traps),引發了氣候混亂和廣泛死亡。
當時氣溫在很短時間上升了10度,這比人類開始燃燒化石燃料後,造成的升溫1.2度還要劇烈,大約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都滅絕了。
我們不確定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期間,溫室氣體濃度有多高,但它們可能遠遠高於今天。一些模型表明,當時二氧化碳含量高達百萬分之3500ppm,今天的二氧化碳濃度略高於400 ppm 。
不過,我們人類的威力也不弱,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期間,溫度上升的時間很長,長達15萬年;至於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花費了1萬到2萬年 ,才達到全球災難的暖化。而我們人類造成1.2度的全球升溫,只用了150年。
這就是當今氣候變化與地球史高溫記錄的最大差異,也是我們對於當前氣候變化的後果難以預測的原因,關注的不僅僅是「地球正在暖化」,還有「我們不知道生命調整的速度該多快」。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如何落幕已不可考,不過古氣候學家倒是已經知道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是怎麼結束的,是一種小型的漂浮型水生植物救了地球,它叫「滿江紅」(Azolla),當時的北極海是個巨大的淡水湖,滿江紅長滿了北極湖,一年一生,枯萎後就沒入湖底,也就碳給封存住了,滿江紅花了80萬年的時間,將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給降低,從始新世早期的3500 ppm,下降到650 ppm,之後交給其他的植物接手。
阿楨
不過, 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卻是我們哺乳動物的復興時期,過於溫暖的環境不利於恐龍這樣的大型爬行動物的發展,但是恆溫又散熱能力佳的哺乳動物卻可存活,加上植物茂密,因此哺乳動物開始大型化。
除了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以外,在2.52億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也來自於全球暖化,那是地球生物史上最災難性的浩劫。這次暖化事件也是由火山活動引起的,一般認為,是西伯利亞出現極大面積的地殼破裂,地幔物質大規模噴發,稱為西伯利亞玄武岩事件(Siberian Traps),引發了氣候混亂和廣泛死亡。
當時氣溫在很短時間上升了10度,這比人類開始燃燒化石燃料後,造成的升溫1.2度還要劇烈,大約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都滅絕了。
我們不確定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期間,溫室氣體濃度有多高,但它們可能遠遠高於今天。一些模型表明,當時二氧化碳含量高達百萬分之3500ppm,今天的二氧化碳濃度略高於400 ppm 。
不過,我們人類的威力也不弱,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期間,溫度上升的時間很長,長達15萬年;至於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花費了1萬到2萬年 ,才達到全球災難的暖化。而我們人類造成1.2度的全球升溫,只用了150年。
這就是當今氣候變化與地球史高溫記錄的最大差異,也是我們對於當前氣候變化的後果難以預測的原因,關注的不僅僅是「地球正在暖化」,還有「我們不知道生命調整的速度該多快」。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如何落幕已不可考,不過古氣候學家倒是已經知道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是怎麼結束的,是一種小型的漂浮型水生植物救了地球,它叫「滿江紅」(Azolla),當時的北極海是個巨大的淡水湖,滿江紅長滿了北極湖,一年一生,枯萎後就沒入湖底,也就碳給封存住了,滿江紅花了80萬年的時間,將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給降低,從始新世早期的3500 ppm,下降到650 ppm,之後交給其他的植物接手。
阿楨
以前曾經這麼熱嗎?談地球史的高溫時期 2019/07/14
全球暖化正在進行,幾乎每一年都在刷新「有測量以來的最高溫度」,這是人類造成的氣候異常,我們有責任好好收拾,否則人類僅是地球上的一個短暫過客。那麼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有沒有比人類造成的氣候異常還要熱的高溫時期?是有的,大約在5600萬年前。
生活科學報導,地球經歷了不止一次的極端氣候振盪,全球從極端寒冷到極端溫暖,南北兩極也從極度的封凍到完全無冰。今天的全球環境,屬於全球溫暖時期,冰山只存在於寒帶,多數地方都無冰(除了高山)。然而在5600萬年前,即使是北極圈,也都是一片郁鬱蔥蔥的綠色景觀,甚至還要提防鱷魚,古氣候學家將那段時期,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Paleo-Eocene Thermal Maximum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古氣候學家斯圖亞特‧蘇瑟蘭(Stuart Sutherland)表示,地球的氣候自然會振盪,原因我們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地球軌道的週期擺動,以及地軸的變動有關。由於這些振盪,地球經歷了冰河時期,和更溫暖的間冰期。
但是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的高溫環境,地球在2萬年的時間裡,全球增溫了5到8度,而且海洋嚴重酸化,造成底碳酸鹽大範圍溶解。這可能不只要地球軸線的傾斜度,還要改變其地球公轉軌道的路徑形狀,即使如此還不夠,另一個罪魁禍首是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們今天對此非常熟悉。
但是,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並沒有人類,那麼二氧化碳濃度是如何變高的?日內瓦大學的地質學家賽巴斯欽‧卡斯泰爾特(Sébastien Castelltort)說,科學家還並不十分確定當時的二氧化碳來源。其中一種猜測是「火山爆發」,火山氣體中,二氧化碳佔最大量,大量噴射到大氣中自然引發溫室效應,同時可能融化封凍的海洋甲烷層(也就是在大陸棚的「可燃冰」),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更有效,大約8~80倍。
阿楨
由於夏天只有短暫的兩個月,盜采者往往要在7-8月都待在叢林裡挖。他們的作業會破壞地表脆弱的植被、當地的水系和生態系統。
由於猛獁象牙是生物化石,不存在殺戮,因此挖掘和買賣本身是不違法的,但要有合法的手續證明。
該行業的主要問題是黑市買賣,流通量可達30噸象牙。為解決該問題,俄羅斯在今年2月底舉行了關於成立雅庫特共和國猛獁象出口中心的會議,該中心將頒發許可證,監控原材料的收集,評估其品質並從事物流。
威脅增加!紐約竟也要蓋圍牆 2019/07/16 中時電子報
美國總統川普尚未獲得他所希望的57億美元全部資金來建造與墨西哥的邊界牆,現在傳出為了防止日益升高的威脅,距離南部邊境很遠的紐約竟也要斥資6.15億美元蓋防波堤,所謂的威脅指的是氣候變遷導致的海水倒灌。
美國陸軍工兵署新建造的防波堤達到300年防洪標準,比2012年珊迪颶風侵襲期間最高水位紀錄還要高上2英尺(約60釐米)。
阿楨
挖猛獁象牙沒人管 俄遠東“淘金熱”引生態擔憂 2019-07-15 介面新聞
北極圈附近的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永久凍土帶曾是猛獁象的主要居住地。在其滅絕萬年之後的今天,俄遠東地區的獵人們在這裡發現了潛藏的巨大商機。但同時,這也引發了人們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擔憂。
猛獁象曾是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因氣候變化滅絕後,其屍骨被封存在了永久凍土層中。然而,隨著全球變暖,永久凍土開始融化,這讓掩埋在土壤裡的猛獁象遺骸逐漸顯露出來。
由於常年被凍土掩埋,猛獁象牙仍能被很好保留了下來,雖然能用於做雕刻的約在10%到15%左右。
據《衛報》報導,俄羅斯雅庫特共和國出現了挖掘猛獁象牙的“淘金熱”。當地官員Vladimir Prokopyev透露,當地猛獁象化石儲備約有50萬噸。這些遺骸被挖出後將被出售到南方鄰國以及烏克蘭等市場,它們可以被切割出獨特的工藝品、手串、刀柄,也被用作傳統醫學的配料。
報導稱,這一熱潮源於國際象牙禁運,猛獁象牙成為替代品。在俄羅斯,出售猛獁象象牙基本不受市場監管。每年雅庫特永凍土層裡的猛獁象象牙貿易規模高達4000萬英鎊,占整個俄羅斯行業的八成。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世界上85%的猛獁象原料都是在雅庫特開採的,2016年開採103.2噸,2017年開採122.6噸。而中國則是主要出口國,有一半出口到中國。
不過,挖掘猛獁象遺骸也並非易事。一根猛獁象牙一般重50-60公斤,至少可以賣到3萬美元。但完整的猛獁象牙十分難求,大多數時候,獵人們只能在惡劣的環境下找到並不值錢的碎片。
當地公司如今開始雇傭潛水夫搜索偏遠地區的河床,對生態造成了更大的威脅。與此同時,需求的增長也導致了當地挖掘競爭日益激烈。
阿楨
歐洲熱浪 空調設備需求激增 2019-06-30 經濟日報
一向氣候宜人的歐洲上周一連六天遭熱浪侵襲,加上近年來酷暑日益常見,讓歐洲民眾改變原先排斥空調的態度,尋求在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不停升高下,度過高溫的方法。
歐洲民眾向來把空調當成非必需品,也有當地醫生認為吹冷氣可能對人體造成副作用,但熱浪來襲迫使民眾四處尋找涼爽的空氣,或許預告著人與冷氣的關係將在此地出現劇烈的轉變。
德國率先擁抱空調,當地居民在社群網站分享設有空調的建築物和咖啡廳等地圖資訊,賣場裡的電扇和移動式冷氣已被搶購一空,雇主開始擔心辦公地點若未安裝冷氣,可能影響公司的競爭力。至少一家柏林冷氣安裝商因為要求安裝空調的來電過多,決定停止電話服務。
全歐洲安裝空調的家庭至今不到5%,美國則高達90%。不過,國際能源署(IEA)預估,歐洲空調設備出貨量將在未來20年內增加約一倍,理由是氣候變遷導致創紀錄高溫肆虐歐洲的頻率升高,時間拉長。
柏林空調業者Klima老闆特蘭比西表示,自去年4月當地溫度飆升至歷史新高後,市場對空調的需求急遽攀升,且至今需求沒有降溫跡象。
上周氣象預報熱浪將橫掃歐洲的消息帶動全歐洲的電扇和空調銷售激增,包括法國和奧地利。美國星條旗報報導,駐德國美軍正在評估,是否需要安裝新空調,因應創紀錄的高溫。
阿楨
中俄聯手開發北極 美官員:中俄對全球構成威脅 2019-06-05 聯合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抵達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行前習接受俄媒聯合採訪時表示,將開發利用北極航道為「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提供新契機。
西方專家一直不看好北極航道,不過在習表態後,讓俄有了定心丸,兩國將聯手開發航路,並共同開發北極,占據有利位置。
回應
聯合報反華記者陳言喬別這麼無恥,美國才是對全球構成威脅,全世界都知,你這個智障不知?
凡是美國插手的地方,都造成當地災難。如阿拉伯之春、顔色革命、伊拉克、敍利亞,委内瑞拉..
只要不是我美國當家作主的決定, 就是威脅.
美國真正的意思是, 對美國的"全球獨霸利益"造成威脅...
一帶一路危機(楨:?) 中歐班列 補助對半砍 2019-06-06 聯合報
在一帶一路戰略居關鍵地位的中歐班列,去年爆發式增長長達6300列,相當從2011年至2017年累計開行量的總和,提前兩年達陣「年開行5000列」目標。不過,中歐班列已經淪為「沒有政府補貼,肯定開不了」的窘境,中國財政部已經訂出補貼退場機制,壯士斷腕逐年降補貼至退出,規定2018年補貼不超過運費的50%,2019年補貼不超過40%,2020年將不超過30%,誰能更早形成市場化運營機制才會是真正贏家。
一個貨櫃補貼4000美元,中歐班列還能丟掉「學步車」嗎? 2019-03-13 航運信息網
政府的補貼只是中歐班列的「學步車」,中歐班列總要學會自己走路。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所所長王國文曾表示,現在政府補貼還不能完全取消,未來可以把補貼強度降下來,就像其他補貼政策一樣逐漸調整。
阿楨
向中國學習!俄媒:中國是俄羅斯的好榜樣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019-05-08刊文稱,俄應當向中國學習,將發展重點轉移到加工業、數字經濟、替代能源的開發當中。
不久前,國際能源署向主要產油國發出了悲觀的疾呼:啟動經濟多元化進程刻不容緩。
中國也屬於油氣開採國,只是在規模上無法滿足這個龐大經濟體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中國的風力及太陽能電站的發電總量已超過水電,世界60%的電動汽車是在中國市場售出的。中國的預算收入並不依靠油氣出口,而主要來自高科技領域。
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很多高科技領域,北京亦執全球牛耳,如超級電腦、最先進的5G通信平臺。中國首度實現了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正在醞釀登陸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興建本國空間站。
回應
世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可以被複製,每個國家國情是不一樣的
中國為什麼能拯救世界?英媒罕見誇起了中國
《金融時報》2019-05-14稱,截至2019年,在中國的11個省份裡,太陽能發電價格已經低於煤炭電力價格。2020年,風力也將達到類似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表示,特朗普政府於2017年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全球向低碳經濟前進的潮流卻沒有改變,中國更是走到了前面。
網友感慨道,如今中國正堅定地在環保領域挑起大樑,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國四倍還多。
美國想擺脫中國自建電動車供應鏈?英媒:難
據路透社2019-05-14報導,美國在建立自己的電動車供應鏈上面臨著嚴峻挑戰,因為美國的電池金屬儲量基本未知,且只有幾家加工礦產品和生產電池的工廠。為彌補這些差距,美國國會正在通過一項立法,但中國仍是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
阿楨
巴塞爾公約186個締約國2019-05-10就廢棄塑膠貿易新規達成協議,美國反對無效
自中國出臺“洋垃圾”禁令後,來自發達國家的各種廢棄物更多流入了其他發展中國家,對當地造成嚴重影響。上月,菲總統杜特爾特就忍無可忍,向加拿大喊話“運走你們的垃圾”。
經歷了為期12天、1400名代表的討論,5月10日,《巴塞爾公約》186個締約國在日內瓦就一項加強管控廢棄塑膠製品的提案達成協議,未來廢棄塑膠出口國家必須提前獲得進口國的核准。
按目前的規定,包括美國在內的廢棄塑膠出口國,可在未獲得進口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向這些國家的私人機構運送廢棄塑膠。
作為全球最大廢棄塑膠出口國之一,美國又一次站在了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反對新協議。不過,即使美國不是《巴塞爾公約》的締約國,新規仍對其有約束作用。
中國“洋垃圾”禁令出臺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廢棄塑膠愈發堆積如山。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發現,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的一些村莊在一年內變成了“垃圾場”。
這其中,來自美國的垃圾占不少比例, GAIA發言人克雷爾•阿金(Claire Arkin)表示:“我們發現來自美國的垃圾堆積在這些國家的村莊裡,而這些村莊曾經主要是農業區域。”
除了上述原因,一些價值較低且難以回收的廢棄塑膠可能最終會被直接丟棄,從而嚴重影響環境;廢棄塑膠碎片在運輸、處理過程中散落在土地、海洋中,也會危害到野生動物的生存。
致力於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益組織IPEN科學顧問薩拉•布羅謝(Sara Brosche)對法新社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一直在向亞洲發展中國家出口有毒塑膠廢棄物,並聲稱這些垃圾將在接收國得到回收。相反,大部分被污染的垃圾不能被回收,而是被傾倒或焚燒,或流入海洋。”
回應
美國在不斷的消耗自己的信譽和領導力,距離世界拋棄美國越來越近了。
在很多事情上面,美國已經站在了全世界人民的對立面,體現了徹底的露骨的自私自利。
那廢棄塑膠都往美國送吧
好主意!
阿楨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atthew Fisher領導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這種真菌起源于亞洲。20世紀初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候,一種特別具有毒性和傳染性的毒株從那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受感染的動物可能被藏在船上,或被故意當作食物、寵物或懷孕測試品運送。最終這種致命的病毒最終蔓延到了其他五大洲。
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蛙壺菌一旦進入新的活動區域就很難被移除,限制其活動當前最好的策略,但這也意味著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野生動物可能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正因為像病毒、真菌之類的微生物具備變異頻繁、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一旦它對人體有害,也許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相比于那些離我們尚遠的末日審判或是隕石撞地球,微生物的威脅就在我們身邊,它所帶來的恐怖也仍歷歷在目,如何有效預防它們仍是人類面臨的當務之急。
回應
生化武器原來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怪不得美軍這麼熱衷全球佈局實驗室。
全球200多所生化研究實驗室,這就是美國人一直在搞的東西。不然每年那麼多軍費去哪裡了?這麼多年來,經常有新的病毒爆發,尤其是近些年,非常恐怖,這背後基本上都是美國的身影!
阿楨
“青蛙殺手”,這種真菌滅絕了90種兩棲動物 2019-04-01 觀察者網
不知你是否曾為電影《生化危機》系列中那個控制生物、影響生物變異甚至進化的“T病毒”感到細思極恐,儘管由病毒控制人類的情節只是發生在虛擬故事中,但人類真的瞭解我們身邊那些無孔不入的細小微生物嗎?
3月29日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名為《兩栖真菌引起災難性和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論文表明,通過對兩栖類壺菌病進行全球定量評估,證明了壺菌病在過去半個世紀至少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在20世紀80年代,物種數量的下降達到了頂峰,只有12%的物種數量出現了恢復的跡象,而39%的物種數量正在持續下降。目前它存在於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澳大利亞、中美洲和南美洲。壺菌病造成兩棲動物數量“史無前例”地下降,使其進入“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物種之列”。
蛙壺菌通過吃掉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皮膚,引發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從而殺死它們。人們常說真菌導致了200種兩棲動物的減少或滅絕,但這個數字已經過時近20年了。該研究最新估計,這種真菌導致501種兩棲動物的數量減少,約占已知總數的6.5%。其中90種已經完全被消滅。另有124種數量減少了90%以上,復蘇率極小。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中,從來沒有一種疾病可以吞噬這麼多生命。它改寫了過去對疾病帶給野生動物影響的理解。
圖博館
地球北磁極 加速移向俄羅斯 2019-02-10 聯合報
北極動也不動,永遠停在原處。指引指南針頭的「北磁極」卻從1831年起,就從加拿大的北極圈往俄羅斯西伯利亞移動。而且「北磁極」移動速度越來越快,近年來每年挪動約54.7公里,這讓科學家須提早一年修正「全球地磁模型」。
此模型由英美軍方委託科學家製作,按例每5年修訂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修訂在2015年。從英美軍方、北約組織、民用導航系統到手機裡的Google和Apple地圖都倚重此模型。
磁極漂流和地球深處的變化相關。磁極產生於液態的外部地核,外部地核的主成份是液態鐵、液態鎳,這些高溫液態金屬在地底流動時產生電子流,電子流進而衍生出磁極。
1900年至1980年間,北磁極的移動速度約為每年9.6公里,但在過往20年,移動速度增快到約每年38.6到49.8公里。有些科學家認為在地球深處,有極高溫的液態流正在推挪磁極,有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的南北磁極正在互換位置。
對此,地球物理學家貝格恩表示:「不用太擔心。就人類歷史的厚度來看,這好像有點怪,然就地質時代而言,這純屬自然現象。地球的磁極本來就會移來移去。」
北極熊大量入侵!俄島嶼居民嚇到足不出戶 2019-02-10 聯合報
俄羅斯新地島(Novaya Zemlya)當局宣布進入緊急狀況,共52隻北極熊出現在該區的人類屯墾區域。北極熊因為氣候變遷,被迫登陸尋找食物。
新地島有數千名人口,俄將北極熊列為瀕臨絕種動物,禁止獵殺也拒絕發布射殺許可證。
官員表示,這些北極熊漸漸不怕巡警和警告訊號,這代表如果嚇唬北極熊的方法不奏效,選擇性射殺恐成唯一解套辦法。
平民生活備受威脅與干擾,部分民眾不敢離家,家長也不願孩童去上學。
北極海的海冰因氣候變遷消融,北極熊被迫改變狩獵習慣,花更多時間在陸地找食物,結果可能更容易與人類發生衝突。
圖博館
嚴寒天氣讓“氣候變暖說”受質疑 事實上極寒也是全球變暖的表現 2019-02-03 環球時報
美國中西部氣溫比北極還要冷,歐洲多地被大雪覆蓋得嚴嚴實實,而澳大利亞如同置身於火海一般,巴西、智利和印尼等地則洪水肆虐。進入2019年才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極端天氣已經使世界多地的人類生活陷入了停滯。在美國,極寒天氣已經造成包括數名學生在內的至少21人直接死亡,多個州宣佈進入緊張狀態,學校關閉,地方政府要求人們待在家中,因為在外僅數小時就可能凍傷。與此同時,野火在澳大利亞連日來破紀錄的高溫炎熱中肆虐,超載的電網導致廣泛的電力故障,許多野生動物因高溫缺水成群死去。極端天氣也引發了全球熱議。一些政客還趁機“蹭熱點”,呼喚“氣候變暖趕快到來”。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科學家稱,目前的極端天氣就是因為氣候變暖。
“美國天氣將坐上過山車——創紀錄寒冷後將是創紀錄的升溫。”德新社2日稱,美國的天氣很瘋狂。根據天氣預報,在經歷了極寒後,美國多地氣溫將大幅上升。在伊利諾州羅克福德市,未來兩天氣溫將從零下35攝氏度升到零度以上約10度。
與極寒相比,每年的酷暑可能更難熬,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有歷史記錄的20個最熱的年份都是在過去22年中出現的。美國PLOS Medicine最近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80年美國與熱相關的死亡人數將增加5倍,而不發達國家更嚴重,如菲律賓預測同期同類死亡人數將增加12倍。
極地渦旋效應 會不會凍傷美國經濟? 2019-02-02 經濟日報
美國經濟景氣向來在冬季萎縮,但極地渦旋(polar vortex)效應可能使情況雪上加霜。
巴隆週刊(Barron's)報導指出,自2002年以來,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從一年的末三個月到次年的頭三個月,以年率計算平均縮減約13%。
這是因為年終假期購物旺季結束,而且舉家出遊活動減少了。受寒冬天氣影響,民眾減少上酒吧和餐廳消費,買車和購屋的支出也縮減。
極地渦旋會帶來什麼經濟效應?以2014年的極地渦旋為例,當時美國經濟呈現榮景,但第1季GDP季增年率卻仍萎縮1%,這還是經過季節因素調整過的數字。
那麼,今年會是什麼情況?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Nowcast模型估計,美國第1季GDP季增年率可達2.2%,但此數自1月18日以來就未曾更新。就算先前聯邦政府局部關門並未妨礙經濟數據發布,相關效應也要到數周後才會浮現。在那之前,投資人宜穿暖和些,準備「禦寒」。
圖博館
陸抽沙填島技術 恐衝擊我外交 2018-12-25 旺報
中國大陸在南沙展現抽沙填島技術能力後,面對地球暖化,不論是經濟面向抑或是政治層面,確實是都能從中獲得利基,值得吾人認真關注。
首先就經濟面向上來看,中國大陸確實在設計與建造各種挖泥船上,顯現出技術實力;同時在南沙填礁造島過程中,亦能夠實際獲得可信成果,此種具體成績將會讓諸多必須與海爭地國家動心,因此引發無限商機。
大陸在過去20年中,建造過數艘名為「天鯨」、「天麒」以及「天鯤」挖泥船,其設計理念各有不同,但在全球排名都相當可觀,並且在實際作業中都獲得肯定。
但中國大陸考量國家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在2017年5月間發出通告,對於挖泥船出口,依據其作業能量加以設限。
但儘管如此,大陸還是在2018年3月向巴基斯坦出口,售予該國海軍名為「RAH KUSHA」之反鏟挖泥船,以及另外兩艘開放式泥沙駁船。因此可見雖然是有所管制,但是對外出口機會仍然存在。
此外中國大陸並未禁止其挖泥船至境外營運,因此未來中國大陸是否有可能派遣挖泥船至他國作業,其實可能性亦是存在,商機也不算少。
而就政治層面上來說,海平面上升業已造成多項生態危機,諸如孟加拉、巴布亞新幾內亞、諾魯、菲律賓、聖露西亞、巴貝多,吉裡巴斯、土瓦魯以及馬爾地夫等島國與沿海低地國,都面臨重大危機,這就讓中國大陸獲得抽沙填島外交操作空間。
南太平洋以及加勒比海各個島國,所面臨海平面上升滅頂危機更是顯著,而且生態改變更讓其漁業及觀光業深受打擊,因此積極籌組各種國際組織,舉辦國際會議希望喚醒全球重視此事。
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南太平洋以及加勒比海地區所剩不多邦交國,尚未向中國大陸招手,希望獲得北京支援,提供在南沙抽沙填島相同技術與裝備,以便該國加固既有環礁結構,並且阻止海面上升奪取土地。
假若北京真是開放技術出口,協助島國解決生存危機,此將有利於改善其在南沙抽沙填島,被西方媒體所製造出負面形象。
若中國大陸真以其抽沙填島實力,作為經略外交後盾,此將嚴重衝擊對我外交空間。
儘管目前情勢尚未朝向此處發展,但外交條件本來就是瞬息萬變,吾人必須前瞻所有可能發展狀況,預先思考因應方案。(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圖博館
為解決這個問題,一年前我國已在備選位址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冰流場觀測並利用無人機進行了大面積的測繪。其次,冰蓋上覆蓋的幾米至幾十米厚的積雪無法滿足起降要求,需要對積雪進行“改造”。
改造流程大概是這樣的:先用雪鏟、吹雪機對積雪進行初步處理,然後用壓雪機壓實,再輔以雪犁,將積雪變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如此反復,難度可想而知。文章稱,計畫建造的這個機場規模不算大,但它對系統導航、通訊系統和氣象保障系統的要求並不低。比如為解決氣象保障問題,3年前,我國已在備選位置架設了自動氣象觀測站,積累氣象相關資訊。
這次中國科考隊發現的成片藍冰區,建成後機場壽命和跑道強度都能夠得到保證。
“藍冰擁有良好的承載力、抗衝擊性和穩定性。美國的戰略運輸機環球霸王C17和大力神C130、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和我國的運20大型運輸機,以及諸如空客和波音等超遠端商業飛機,都可在藍冰機場安全起降。”孫波說。
據報導,中國目前在南極建有4個考察站,另有一個考察站正在建設中,但尚未有一個永久性的機場。在2015年至2016年進行的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期間,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在南極試飛成功,標誌著中國南極考察航空時代來臨。但中國科考隊常使用的機場是俄羅斯進步站的雪面機場,氣象保障、機場維護等均借助國外考察站力量完成。
與適合大型飛機起降的藍冰機場相比,雪面機場適合雪橇飛機起降,不適合大型飛機起降。藍冰機場平整度較好,而雪面機場的雪需不停壓實。
相關新聞
《築夢南極》| 中國南極科考實錄【全8集】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XMmy5fUrVwQ93unf10K6LzyvhYiqNaq
圖博館
初步選址,中國離首個南極永久機場不遠了 2018-12-17 觀察者網
在南極這片大陸,中國一直都沒有自己的機場,給科研人員和科研工作帶來了各種難題。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啟程,一個多月後,建機場的事有了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12月16日消息,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近日在南極冰蓋考察時,發現一處適合建設大型機場的成片藍冰區。科考隊對此將展開進一步勘探考察。
這片藍冰區位於中國南極內陸考察出發基地西南方向直線距離約10公里處。記者看到,成片的藍冰平展裸露著,走在冰面上特別滑。科考隊員利用冰鑽,初步瞭解了冰的厚度等情況。據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介紹,藍冰機場可直接滿足各類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且飛機原有的起落裝置並不需要改造。目前,各國在南極共建有8個藍冰機場。
南極大陸以及周邊擁有超過50座機場,跑道長度超過3000米的機場超過10個。這其中,美國擁有(或共有)的機場最多,達到了13個,俄羅斯為8個,英國、德國、法國、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日本和印度也都有自己的機場或者與其他國家共有機場。
沒有機場,科研人員只能從國內購買一些容易保存的蔬菜帶到南極,或者依靠澳大利亞等途經國家的補給。在長期的科考過程中,科考隊員只能吃到土豆、大白菜、胡蘿蔔等幾種有限的蔬菜。除了新鮮蔬菜,生活必需品供應也是困擾我國南極科考的“老大難”問題。
此外,沒有機場,科學人員只能乘船來進行科考。這就導致科研人員會在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浪費很多時間,不利於有效地進行南極科學考察研究。
沒有機場,尋找資源也不方便。眾所周知,南極的各種資源,尤其是地下資源非常豐富。比如,南極的隕石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品質最高的,要深入腹地採集隕石,如果有飛機場,就能夠儘快運送隊員到達目的地工作。
最重要的是,飛機場能救命。因為一旦遇到必須及時搶救的人員,飛機是最有效的運載工具。例如,我國在建立南極昆侖站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工作時,一位隊友出現嚴重的高山反應,生命危在旦夕,幸好得到美國“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派飛機營救,隊友化險為夷。
當然,我國要建立南極飛機場並非易事。
《科技日報》此前曾撰文分析過在南極冰蓋上建永久機場有多難。首先是位置特殊,備選位置位於冰蓋。冰蓋好比蓋在南極大陸上的一床“被子”,但它是運動的。要建永久機場,首先要找到一個冰蓋運動比較均一且流速較小的區域。
圖博館
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研發過程中,上級要求衛星劃過夜空時,必須能讓全國人民都用肉眼觀察到她,而衛星本身的反光又很難滿足這一要求。為此,航太工作者們特地在最後與衛星分離的第三級火箭上設置了一個反光裝置。當衛星與第三級火箭分離後,表面鍍有鋁膜的反光裝置像氣球一樣充氣展開,人們後來看到的亮點實際是反光裝置而不是衛星本身形成的。
中途夭折的旗幟計畫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人幾乎將奧博特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俄羅斯的部分國土靠近北極圈,在全年的一段時間中飽受漫長黑夜的困擾。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太空技術的重量級人物弗拉基米爾•瑟羅米亞特尼科夫在美國交流時,被美國人正在研製的太陽帆飛行器啟發。太陽帆是一種利用太陽光壓進行星際航行的航天器,就像船帆受到風吹動時可以帶動輪船航行一樣,太陽帆反射太陽光之後,就可以利用太陽光壓帶來的動量和能量向遠離太陽的太空中駛去。而瑟羅米亞特尼科夫則從這種裝置上看到了另一種用途:如果把同樣的高反材料放到太空之中,將陽光反射到北極圈附近的地區,就可以讓那裡的人民告別太過漫長黑暗了。
…..
回應
太陽多大?地球多大?一個反光鏡才多大。就好比冬天劃根火柴能取暖一樣,能產生多大能量?還產生溫度效益,可笑。堅決支持做下去,驗證新技術。
西方媒體是擔心中國人率先造出來,讓西方臉上無光,於是就編造一堆嚇人的危害,讓中國止步。如果是西方人造,西方媒體就讚不絕口了。
https://www.guancha.cn/lihuichao/2018_11_03_478083.shtml
圖博館
李會超:中國要送人造月亮上天,是福還是禍? 2018-11-03 觀察者網
據《科技日報》等媒體報導,我國四川一研究機構牽頭負責的一項航太項目,準備將一個大型空間反射鏡發射到太空之中,向一定區域反射太陽光,形成一個太空中的“人造月亮”,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照明。此消息一出,不但引發了英國《衛報》等國際媒體的大範圍關注,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除了為項目的大膽創舉讚歎外,也有不少人表達了對“人造月亮”可能帶來的生態災害的擔憂。事實上,“人造月亮”的想法由來已久,卻從未實現,而其對地球生態、氣候等系統等可能造成的影響,需要在專案設計和進行過程中審慎周全的考慮。
九十年前的設想
1928年,斯洛文尼亞宇航學家赫爾曼•波多奇尼克(Herman Potočnik)出版了名為《太空旅行的問題》的專著。在那個飛機尚是活塞發動機驅動的年代,波多奇尼克就在書中劃時代的提出了在太空中建立一個空間站的構想。而在空間站可以實現的諸多功能中,波多奇尼克介紹了德國火箭先驅赫爾曼 • 奧博特的設想。人們可以在空間站上安裝一個直徑約為100公里的巨大太空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的一個或多個區域提供夜間照明。太空鏡由繩索作為連接的骨架,通過空間站的旋轉甩開。太空鏡的各部分還可以在人們的控制下改變朝向,使太空鏡既能將反射的陽光聚焦到地球某處,又能分散到地球各處。
除了用於和平目的外,奧博特認為這種太空鏡顯然也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一旦在空間站上裝備了瞄準地面的望遠鏡,宇航員就能控制太空鏡將光線聚焦於一處,引爆敵方的彈藥倉庫,融化敵方的大炮、鐵橋和軍艦,燒毀地方的據點和城市。無論敵方的軍力多麼強大,都無法抵禦這種從天而降的攻擊。因此,太空鏡可以成為一門“太陽大炮”,成為“最為可怕的武器,威力超過所有之前的武器。
遺憾的是,奧博特的想法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變成現實,無論是照明的和平用途還是攻擊敵人的軍事用途,人們都有技術難度更低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倒是中國的航太工作者們在創業之初,卻在無意間製造了一面小型太空鏡。
圖博館
威尼斯城77%被淹,因31年前立項的“摩西”水利工程還未完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8-10-30報導,著名的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在一場由風暴引發的洪災中再次被淹沒。週一的洪災使漲潮時水平面上升1.6米,這意味著77%的威尼斯處於水下。
威尼斯市長稱,“摩西”水利工程拖延完工造成了這一結果。
“摩西”計畫自1987年開始論證,2003年立項,原定在2011年投入使用,但工程連續經歷成本超支和工程貪污,目前專案預定完工日期已拖延至2022年。
世界文化遺產、義大利城市威尼斯以運河和貢朵拉水上公交、還有富麗堂皇的宮殿教堂而聞名。這個城市在每年10月到12月期間經常被水淹沒,但星期一的這次洪災格外嚴重。
《華盛頓郵報》援引城市統計資料顯示,週一最高水位1.6米是自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威尼斯有資料統計以來遭受過的最大洪災,是1966年11月的1.94米。
週一的洪災是由義大利北部低壓天氣所引起,這次低壓導致強風由南向北席捲整個義大利,同時將潮水灌入威尼斯瀉湖。
據衛報報導,目前義大利大部分地區暴雨成災,許多河床缺乏維護使災情更加嚴重。目前羅馬城內,競技場和廣場等重要觀光景點都已經關閉。《華盛頓郵報》稱,因洪水和風暴掀翻樹木,目前已有6人死亡。
目前的威尼斯,遊客和居民只能在及腰的水中涉水前進,因為門口屏障無法遏制洪水,商店和餐館都已經被水淹沒。著名的聖馬可廣場,已經變成了一個湖泊。
威尼斯城建立在威尼斯瀉湖中一百多個島嶼上,但因為長久發展,威尼斯城在過去百年中已經下沉了約28cm。再加上全球暖化,南北極冰川溶解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威尼斯可能在數十年內面臨滅頂之災,到2050年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回應
別人還有未完工的水利工程真, 遺憾的是中國30年來沒有水利工程。還在不斷破壞。
張口就來,30年沒有水利,鍵盤俠真牛逼,三峽啊這種工程都是你用鍵盤敲出來的?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10_30_477552.shtml
相關新聞
韓國飛機10.27先到塞班 韓遊客卻眼巴巴看著被困中國人先撤了:韓國《亞洲經濟》點明了兩國在處理滯留旅客的效率和能力的差距。
圖博館
事情並未因此戛然而止。近年來,霧霾導致美國鹽湖城地區居民肺炎和哮喘發作的問題日益嚴重,學校暫停戶外活動,甚至健康的居民都抱怨喉嚨發癢和咳嗽,有越來越大的壓力迫使美國政府解決霧霾問題。
去年,來自6所大學、幾個州和聯邦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前所未有的研究,以更好地瞭解鹽湖城霧霾的確切化學成分和污染源。外界評論,在研究氨排放方面,很少有像2017年冬天鹽湖城地區那樣徹底的行動。
針對鹽湖城地區的研究發現,霧霾中的氨很大比例來自農業和畜牧業,包括以氨為基礎的肥料和動物糞便,此外,森林大火、汽車和工業也有貢獻。
自1990年以來,歐洲國家採取了多種策略,包括限制化肥的使用和覆蓋糞堆、控制乳製品的經營,將農業、畜牧業的總排放量減少了24%。但接下來,橫亙在尚未把限制氨排放作為優先事項的國家,比如中國、美國面前控制氨排放問題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王躍思表示,控制氨排放的技術相對成熟,難點在於落地和監管。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環境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韓玉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近年來北京地區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降低化肥施用強度、關停或治理禁養區內的規模化養殖場等措施,實現了北京市農業氨排放量的削減;但整體看,目前,國內氨排放治理主要通過減少化肥施用、提高養殖場畜禽糞汙的規範化處置水準等方式實現協同減排,農業氨排放控制技術尚處於摸索示範階段。
有一點是確定的,如果鹽湖城和其他地方的研究證據證明氨已成為顆粒物污染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那麼可能會加快監管機構採取行動的步伐。
此外,已有研究證明,氨作為PM2.5形成的重要前體物,需要與排入大氣中的硫酸鹽、硝酸鹽等物質共同削減才能實現更加明顯的減排效應。韓玉花表示,我國一些城市為控制農業氨排放已對種植業和養殖業提出要求,但從歐盟和美國的氨排放控制歷程來看,農業氨排放控制將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
圖博館
穿出來的、吃出來的、住出來的、行出來的生活源污染與其他污染源相比,具有點多、面廣、量大的特點,且與日常生產生活密切關聯。“生活源的排放特點決定了它的治理難度是比較大的,而且治理空間也比較窄”,專家認為,需要從政策、標準等多方面施策。北京市也在不斷探索推進新的技術手段、監測手段、政策措施等,也希望社會公眾積極建言獻策、主動參與監督,共同推進治理工作。
每個市民都希望有好的空氣,那麼每個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去使用低排放的產品。我們“喊”您積極參與、積極行動,綠色出行,綠色生活,低碳減排。
回應
我能說這是在放屁嗎?
“放屁會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不是段子啊!
美國研究:霧霾成分約3/4是硝酸銨,治霾應該先治氨 2018-10-10 新浪
霧霾的成分及它們在大氣中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個謎。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霧霾成分中大約3/4是硝酸銨,其中的氨通常來自使用氨基液體肥料的農場或產生大量動物糞便的農場,該文章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普林斯頓大學的環境工程師Mark Zondlo說:“氨是可怕的,它確實是大氣中最糟糕的氣體之一。”
氨一旦進入大氣層,就會與其他化合物結合,產生直徑小於2.5微米的微小顆粒,高濃度的氨似乎在加劇霧霾,而這些微小顆粒滯留在人體肺部和血液中,會導致疾病或過早死亡。
長久以來,人類對這種無色、氣味刺鼻的氣體在致命空氣污染中所扮演的角色知之甚少。從某種程度是因為追蹤它非常困難。氨氣總是急切地與其他化合物結合,導致這種氣體的壽命很短,監測儀器很難捕捉到它們。
圖博館
王書肖表示,北京市鼓勵相關行業和市民,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建築類塗料和消費品。特別是在全市房屋建設和維修、市政道路橋樑建設和維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鐵路維護等各類工程,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建築類塗料和膠粘劑。在採購日用消費品的時候,鼓勵廣大市民選擇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產品。
北京市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約有兩千多家,主要集中在六環內的2282平方千米內。石愛軍表示,一方面,要督促一、二、三類汽修企業提質增效,達標排放;另一方面,北京市對汽修行業將重點進行分類管理,促進汽修行業提質升級,鼓勵在六環路外建立集中化鈑噴中心。2020年底前,北京市一、二、三類汽修企業完成噴漆污染標準化治理改造,核心區、城市副中心重點區域的汽修企業退出鈑金、噴漆工藝。
很多人可能不太相信,餐飲企業排放的油煙也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治理這個“吃”出來的污染源,2018年1月,北京市環保局和市質監局聯合頒佈了《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新標準規定了餐飲服務單位排放的油煙、顆粒物和非甲烷總烴(為表徵揮發性有機物的指標)三項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要求餐飲單位根據自己排放狀況和標準實施時段要求,選擇安裝能夠穩定運行的油煙淨化設施,不能達標排放的要加快整治。
石愛軍介紹,無證無照等違法餐飲清理一批,守法經營升級改造一批,問題突出餐飲單位整治一批。北京還會制定高效油煙淨化設備推廣使用鼓勵政策,探索採取協力廠商治理模式,推動餐飲企業達標排放。
此外,北京大概還有80萬台左右的採暖燃氣熱水爐,被用於市民家庭分戶採暖,其中一部分老舊熱水爐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比較高。所以2018至2020年,北京市將制定鼓勵政策,鼓勵大家把老舊的燃氣熱水爐換成低排放的燃氣熱水爐或電採暖爐,消減家用採暖燃氣熱水爐的氮氧化物排放。
圖博館
“行”不用多說,除了駕乘的各類燃油車輛的尾氣排放外,在車輛的維修、保養等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排放各類污染物,其中車輛的噴漆烤漆環節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最為突出。石愛軍認為,北京市一、二類維修企業約有兩千餘家,三類企業四千家左右,約有五千餘個噴漆烤漆房,大部分汽車維修企業高度集中在六環以內,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密度和強度都不可小覷。
生活源污染排放“鬧得歡”
近五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主要是清潔空氣行動計畫中能源結構調整,特別是民用排放源的清潔能源替代,以及機動車污染治理、揚塵管控、工業提標改造等措施共同作用的結果。
“經過2013到2017年這輪大氣污染治理,北京市的大氣污染來源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2018年北京市最新的PM2.5來源解析結果表明,從區域和北京市本地的相對貢獻來看,北京市本地排放還是主要的,占到三分之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北京市跟蹤研究工作組組長王書肖說,“那麼在這三分之二裡面,北京市的人為源當中,排序上移動源排第一位,第二是揚塵,然後是工業源、生活源和燃煤源,和2014年的大氣PM2.5來源解析的結果相比,現在北京大氣污染來源結構有“兩升兩降一凸顯”的變化特徵。”
王書肖介紹,“兩升主要體現在移動源和揚塵的貢獻率顯著上升,兩降就是工業排放和燃煤源的貢獻率顯著下降。顯著上升的污染來自每個人生活中產生的生活源排放,它的貢獻開始凸顯。所以從過去五年的大氣污染控制的進程來看,北京市空氣品質確實改善了,同時大氣污染的來源也有顯著變化。
2018年北京最新的PM2.5來源解析表明,生活源對北京PM2.5的貢獻占到了12%,已經和工業源處於同樣水準了。所以在2018至2020年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裡,控制重點不僅僅是工業,更加強調了像建築塗料的使用以及與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餐飲業排放的控制。
一定讓生活源污染“拉清單”
因為生活源約占北京PM2.5來源的12%,所以與2013-2017年清空計畫相比,本次《三年行動計畫》中,對治理生活源提出更具體的措施,而且還針對生活領域污染源提出了減量化發展目標。《三年行動計畫》明確表示,2020年底前,要在北京重點區域,降低洗染行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實現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逐年遞減10%的目標,基本完成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量超過25噸的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圖博館
香水髮膠、燒火做飯 北京大氣污染鎖定"生活污染源" 2018-10-10 新浪
香水髮膠、餐飲烹調、汽車修理、裝修塗料。最新北京PM2.5來源解析表明,生活源貢獻已和工業源相當。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的資料顯示,北京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效果好、力度大。2017年相比2013年,北京市大氣PM2.5的濃度從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58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5.6%,而同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等污染物濃度也顯著下降,特別是二氧化硫的濃度,下降了70%以上。
但是北京今後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仍然艱巨、複雜,複雜到普通市民使用的日用消費品,比如香水、香皂、洗髮水、髮膠、殺蟲劑,裝修房子,汽車烤漆噴漆,家用燃氣取暖都在排放污染。專家為這些生活中的污染起了一個名字——生活源污染。權威機構測算,生活源對北京PM2.5的貢獻顯著上升,已經占到了12%。
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石愛軍證實,“生活源已占北京市本地大氣污染排放12%,占比越來越高,基本與工業源相當。他進一步解釋,“生活源污染排放主要來源於市民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並且生活源排放是剛性的。比如,所有有香味的日用消費品都含有揮發性有機物,特別是香水、髮膠、空氣清新劑、殺蟲劑、清洗劑等氣霧劑,日用消費品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都較高。”
石愛軍表示,我們在大快朵頤,享受美食,滿足“吃”好的同時,在食物的加工製作過程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PM2.5和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源是餐飲、單位食堂、居民家庭廚房。近期,北京市仍以控制排放大的餐飲企業、單位食堂為重點。
在“穿”這個領域,主要是指衣服洗染行業。石愛軍說,國內衣服乾洗業主要使用四氯乙烯、石油溶劑、清洗助劑,這些化學品中揮發性有機物含量較高,2017年生態環境部已將四氯乙烯納入的第一批優先控制的化學品名錄中。雖然洗染行業使用的量較小,但是洗染行業大多靠近人員密集的中心城區,對於環境和群眾健康的影響較大。
與“住”有關的生活源污染主要是指各類建築塗料、膠黏劑。石愛軍說;“家庭裝修經常使用的塗料、膠黏劑、合成板材、傢俱膠黏劑都含有揮發性有機物。
jsoujsou
稻田製造溫室氣體量 恐是過去認為的2倍 2018-09-11 中央社
全球70億人口中至少5成以稻米為主食,非營利美國環保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Fund)的研究人員檢視稻田栽種製造的氧化亞氮(N2O)量。氧化亞氮是持久的大氣汙染物,強度高於甲烷和二氧化碳。在稻田呈現乾燥後再度引水淹沒,氧化亞氮量會攀升。
這種過程稱為間歇性淹沒,往往在稻田中水位低於土壤表面時進行,一年會有多次。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旗下部分機構鼓勵這種栽種方式,以節省灌溉所需用水,並降低稻田製造的另一種主要溫室氣體甲烷的排放量。目前仍不清楚有多少農民採用這種栽種方式。
一般認為「世上幾乎所有的灌溉稻田都是一直淹沒在水中,其實持續淹沒在水中的稻田並不會製造大量的氧化亞氮」,但並不是所有的稻田都是一直淹沒在水中。
保護地球不能只是禁用塑膠 替代方案超重要 2018/09/07 李妍潔編譯
近年來,在全球追求環保的風潮下,塑膠製品--特別是一次性使用的塑膠,時常是人們在檢討塑膠使用時的撻伐對象,前陣子被熱烈討論的是「塑膠吸管」,而在此之前則是「塑膠袋」,再更早以前則是「保麗龍餐具」。
以塑膠作為包裝材料更具效率,比起其他材料,它需要相對少的力氣與能源就能完成作業,這意味著較少的開銷,而花越少的錢則表示它通常是用來包裝商品給消費者的最佳選擇。
最近在《廢棄物管理》(Waste Management)期刊中,一篇名為〈塑膠在美國經濟成長以及減少都市固體廢棄物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指出,塑膠的使用有效減少了紙張、金屬與玻璃等廢棄物之產量。
一般來說,廢棄物會隨著人口與經濟成長而增加,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會購買更多的商品,而隨著消費而來的是更多的廢棄物。然而,由於紙張與金屬等其他材料的回收率遠高於塑膠,這可能會讓人覺得使用塑膠不是件好事。但研究人員認為,若我們不使用塑膠,將增加30%的廢棄物。
這提醒了我們在禁止塑膠材料的使用時,必須一併考慮是否有其他能夠替代塑膠的東西,若是以較重、能源效率更低的材料取代塑膠,將導致與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有關的能源使用增加,這將會讓我們付出更大的環境成本。
jsoujsou
澳洲新省取消射殺袋鼠限制 讓牛羊有草吃 2018-08-08 聯合報
澳洲這波旱象可能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但澳洲政府認為,部分原因和人類導致的氣候變遷有關。
澳洲氣象單位說,今年是澳洲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在新南威爾斯省利物浦平原的岡尼達市,過去一向是土壤肥沃區,現在當地平均降雨已達近30年來最低。
BBC報導,澳洲的氣候狀態每年變化很大,包括聖嬰現象等變化都會帶來影響。不過,澳洲政府說,造成旱象的高氣壓,會因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而更常出現。
澳洲總理滕博爾6月巡視旱災災區時就曾表示,大多數人都感受到氣候愈來愈乾,降雨愈來愈不穩定。
新南威爾斯省8日宣佈該省全境為乾旱災區,由於旱象短期內無法紓解,當局也宣佈了一些非常措施,包括取消射殺袋鼠數量限制,以免袋鼠和牲口爭搶牧草。
新南威爾斯政府8日宣佈,農民射殺袋鼠暫時不用預先申請。產業局長布萊爾說:「許多農民將牲口帶離牧場找草吃,卻發現袋鼠也來了,吃光了剩下的草。 」
不過,代表專門獵殺袋鼠商業槍手的「袋鼠產業協會」主席波達認為,新南威爾斯的作法有悖動物權利,表示該省任何人都可只打個電話給環保局就射殺袋鼠,令人關切。他認為政府應補助職業槍手,讓他們以更人道的方式射殺這些袋鼠。
回應
好自私的人類! 牛羊都是外來種, 且是人類的經濟動物, 袋鼠才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動物, 現在卻要射殺袋鼠來養人類的經濟動物.
好自私的人類?好自私的白人!
jsoujsou
“怎麼會降低呢?”她想,腦海裡是火山口直沖雲霄的黑煙和煙霧中濃密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硫氫化合物。
她錯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衛星觀測幫助科學家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其中,1991年的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的資料最為翔實。資料顯示,這場20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平息後,隨著噴發物參與全球的大氣迴圈,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二氧化碳濃度顯著下降的觀察結果。
圍繞這個現象出現了多項假說,目前被學界所廣泛認可的理論圍繞大氣氣溶膠展開。火山爆發產生的大量硫酸鹽固體顆粒會形成氣溶膠。
它就像一床毯子擋在陽光和生物之間,降低了輻射的總量,但卻並非密不透風,其中包含的無數小顆粒能顯著增強光的散射,最終促進生態系統的光合作用。
如果把光線看作子彈,沒有氣溶膠籠罩時的直射好比兩個牛仔在空曠荒野上對峙,直來直往,目標明晰。氣溶膠環境下的散射則好像酒吧裡的伏擊,子彈在瓶罐桌椅間彈來彈去,誰都有可能中招。
一顆樹上的葉片從不能平均接受陽光。冠層週邊的那些能享受陽光的直射,被稱為陽生葉,冠層內部的陰生葉則沒有這種待遇。氣溶膠讓光從四面八方而來,反射進樹木冠層的下部和內部,讓陰生葉也能陽光普照。整個樹木冠層的光利用效率都提高了,這被稱為氣溶膠的散射光施肥效應。
氣溶膠的散射光施肥效應示意圖(受訪者供圖)
氣溶膠的散射光施肥效應已經被證實,但具體到一棵樹如何生長、一片葉子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觀測證據仍屬於空白。
回應
這還要研究?隨便哪個農民都知道吧?綠豆芽黃豆芽都是儘量不見光的,不就是因為見光了長的慢!
綠豆芽,黃豆芽不能見光,原理很簡單,就是植物體內葉綠素的合成要依靠光照,一旦綠豆黃豆生芽的時候見光,就回迅速生成葉綠素並導致纖維化,口感就不好了,僅此而已,還見了光長的慢,好意思出門說!
jsoujsou
中國學者最新研究:霧霾越嚴重 森林長得越快
森林在霧霾天長得更快。《中國青年報》2018-7-18報導,今年6月,這個和許多人印象相反的結論發表在《氣候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生王欣表示,在科學界,這不算令人驚訝。
霧霾屬於大氣氣溶膠的一種。氣溶膠和膠水在質地上沒什麼相似之處,它更像一團灰霧,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過去30年裡的觀測資料顯示,氣溶膠會影響全球森林的光合作用效率,濃度越高效率越高。
王欣採集到的資料為這種趨勢貢獻了野外證據。從2012年到2014年,她幾乎每天都待在北京香山腳下一片她親手種植的楊樹林中——這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樹種之一。霧霾嚴重時,不遠處的香山完全隱身。
她的觀察將説明人類進一步認識霧霾。在此之前,科學家對霧霾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對於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發的變化知之甚少。
森林加快成長,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為地球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這種積極作用無法為霧霾開脫。實際上,在王欣的指導老師、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劉玲莉看來,環境保護將因此面臨更嚴格的要求。
“長遠來說,這個結論反而會讓世界各國的減碳任務更加艱巨。”劉玲莉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說。
全世界都在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頭疼。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規定的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是減排任務最重的——各國定下減排配額、中國在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在氣象大會上的爭論之外,森林不語,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
王欣和劉玲莉的研究表明:霧霾越嚴重,森林越是加快生長拼命工作。這也就意味著,霧霾侵襲減少,光合作用減弱,森林的生長速度必將變慢,為人類承擔減碳任務的能力將下降。因此,在制訂減碳計畫時要將森林的作用考慮進去,隨著計畫的推進提高減碳的配額,才能保證每個階段達到所預期的目標。
水、風、陽光、生物……全球生態是一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是劉玲莉在至今22年的科研生涯中體會越來越深的“地球哲學”。
這次有關霧霾的研究始于一封郵件。10年前,劉玲莉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讀博士時,導師問她:大規模火山爆發後,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升高還是降低?
jsoujsou
北極暖化 迎來採礦新商機 2018-07-10 經濟日報
路透報導,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研究顯示,前工業時代以來北極地區的平均溫度至少上升攝氏2度,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現在冬季的氣溫有時甚至會高於冰點。
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積雪期降雨中,也就是2013至2014年間,俄羅斯亞馬爾半島上的275,000頭馴鹿就有61,000頭死亡。去年10月聯合國草擬的科學報告更顯示,北極當地人面臨的暖化風險全球最高。
不過,北極冰雪減少也代表現在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全年都可從亞馬爾半島往西開往歐洲,夏季也可往東開向亞洲。Gazprom表示,正全力爭取與北極牧民合作,拉高管線高度,好讓馴鹿得以從下方通過,並在牧民要求的地方設置十字路口。
挪威克瓦爾松地區首長維克斯特倫則表示,在年輕人出走的情況下,採礦活動能為本地經濟注入一股活力;此區40%財政收入都用來照顧銀髮族。
在新舊產業並存之際,難免出現摩擦,譬如芬蘭的薩米族與環保團體就反對在埃農泰基厄薩米地區從事鐵礦砂、銅礦及黃金等地質勘察活動。不光牧民與業者出現衝突,牧民與其他居民的衝突也愈來愈多。
南極53國共管 政治考驗大 2018-07-10 經濟日報
南極洲面積是澳洲的兩倍,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多不勝數。同樣不計其數的,是這塊大陸由多達53個國家共同「治理」,且已維持近60年秩序。但從氣候變遷到漁業和觀光熱潮引發的問題愈來愈多,南極洲也正迎來更嚴酷的政治考驗。
今年5月中旬,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53個簽約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年度會議,達成不少協議,例如有關無人機使用新規,及遺址管理指引等,但最棘手的問題,例如一國違反條約規則後要如何處理等狀況,幾乎從未解決。科學家和外交官們愈來愈擔心,現有體系將無法因應新壓力。
會引起緊張情勢的主要問題,便是南極洲與日俱增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例如觀光業和漁業。然而南極條約簽約國日多,已讓此體系變得不靈活,南極洲上永久性科學研究基地已超過75個。
相關新聞
南極融冰融冰加速 2100年紐約恐將每年淹水
暖化融化的南極冰水足以讓德州淹四公尺深
jsoujsou
中國影響力上升,減少對丹麥的依賴
據報導,觀察家們認為,格陵蘭或於2021年從丹麥分離出去,那麼丹麥將不再是北極國家。而中國則可借助於目前在格陵蘭的影響力,增加己方“重量”,並在北極問題上獲得額外支持。
瓦列裡•茹拉維利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丹麥因格陵蘭而成為北極理事會成員國。最近一些年裡,中國在格陵蘭獲得不少股本,其中就包括鈾礦開採。中國在島上影響力上升,也相應地減少了格陵蘭對丹麥的依賴。”
專家稱,“丹麥因此感受到了威脅——如果中國積極參與機場建設,格陵蘭或將加快獨立步伐。因此,丹麥政府希望限制中國參與格陵蘭機場建設。”
回應
美國的一條狗,不得不佩服美國人訓狗的技術!
狗的特性,主人踢打它很受用,外人撫摸其還齜牙咧嘴強作兇惡,這就是叫不知好歹,澳大利亞就是這一類的代表;
格陵蘭很快就會沒丹麥啥事了。很早就開始醞釀獨立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6-18/doc-iheauxvy8160203.shtml
jsoujsou
中企或參與格陵蘭機場建設 急壞丹麥:美國會不高興
這幾年為了爭奪北極資源,俄羅斯沒少下功夫,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俄軍專門成立了一支北極作戰部隊。同時,還在北極地區大投入建設了專用的基地。該基地于2014年開始興建,占地面積14000平米,可以容納150名俄軍人。
中國或參與丹麥王國自治區格陵蘭島上的機場建設,這讓丹麥政府很擔心:此舉會讓其親密盟友美國感到不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6-17報導,專家還認為,丹麥擔心中國對其自治區格陵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而通過這一區域就可進入北極。
據澎湃新聞早前援引路透社消息報導,格陵蘭國有卡拉利特機場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交建集團已經與其他五家公司一起入圍專案招標。這五家公司來自荷蘭、加拿大、冰島和丹麥。
但在聲明發佈後,一名丹麥高官接受路透社匿名採訪表示,“我們感到十分憂慮,中國在格陵蘭並沒有什麼商業活動。丹麥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因此必須顧及此事對美國方面的影響。”
對美國意義非凡
據報導,格陵蘭是丹麥王國的一個自治地區。但丹麥與美國之間於1951年締結的一項防衛條約,使得美國軍隊在格陵蘭享有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利。
美國在格陵蘭島設有一個名叫圖勒(Thule)的永久性空軍基地。它是人類在地球上設立的最靠近北極的永久軍事設施,深入北極圈1200公里。軍事基地中安裝有一個先進的雷達站,是美國彈道導彈早期預警系統的一部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其實,丹麥曾有過制約中國積極性的例子。2016年,中國差點就一丹麥海上基地達成購買協定。但在最後一刻,丹麥緊急召回專案銷售建議。
該港口曾是美國的海上基地,目前已被重啟作為北約駐北極戰略區。但格陵蘭方面認為,總體來說,美國在島上的活動將造成嚴重環境問題。這一矛盾引發了丹麥和格陵蘭之間的信任危機。
jsoujsou
首爾居民因“垃圾成山”打起來了韓媒:都怪中國禁洋垃圾2018-04-03 環球時報
“韓國小區變垃圾場,廢塑料堆積如山!”據韓國《先驅經濟報》報導,因廢品回收公司拒絕收購廢棄塑料和泡沫箱等可再生廢品,首爾等首都圈的居民小區1日開始出現垃圾成堆無人處理的情況。媒體稱,這一混亂局面與中國停止進口“洋垃圾”的政策有關。
外媒:中國“洋垃圾”禁令掀起全球環保熱!2018-04-02 中國網
2017年7月18日,中國環保部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文件,要求緊急調整進口固體廢物清單,擬於2017年底前,禁止進口4類24種固體廢物,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中國令人心存感激”
“中國以往作為廢塑料接收國令人心存感激。”德國《南德意志報》做出了這樣的點評。事實的確如此。
目前,全球的廢棄物出口高度依賴中國。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的數據,2015年全世界超過70%的廢塑料和37%的廢紙都出口到中國。歐洲國家和美國是這些廢品的主要來源地。
倒逼西方環保改革
中國拒收“洋垃圾”迫使西方開始迅速採取措施應對。《巴黎競賽畫報》報導稱,中國的洋垃圾禁令將為再循環行業帶來新氣象,未來的垃圾分類也將比過去更為仔細。
為全球生態安全作貢獻
中國針對“洋垃圾”的禁令為改變這一切開了個好頭。西班牙《國家報》認為,中國針對“洋垃圾”的禁令將有助於降低“洋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同時還將增強中國回收行業處理國內不斷增加的垃圾廢料的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引用專家的觀點說,將“洋垃圾”的口封死之後,回收處置行業只能回過頭來想怎麼在中國國內建立和發展自己的回收體系;而優質的處置能力火力全開處置國內資源,必然會顯著減少進入小作坊的垃圾比例和數量。長期來看,禁令最終的目標無疑是提高國內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出前端垃圾分類,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也認為,停止進口“洋垃圾”將拉動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和垃圾分類回收。以廢塑料行業為例,中國廢塑料年進口量從1992年的30萬噸飆升至2016年的734萬噸,停止進口後,中國廢塑料企業將面臨每年數百萬噸的原材料缺口,需要通過國內的垃圾分類和固體廢物回收體系填補。
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中國已經作出了榜樣。
jsoujsou
新幹話!賴揆:5成台灣人都加薪 電價漲沒太大影響2018.3.27中時
物價飆漲現象,多數人都很有感,下月起台電又將帶頭起漲電價,恐造成另一波漲價潮。國民黨立委王惠美質詢行政院長賴清德時,強調目前物價不斷上漲,就只有民眾的薪水不漲;對此,賴清德反駁,根據統計,去年雖然沒有每一個人都加薪,但至少有五成以上都有加薪;因此,電價調漲對物價不會有太大影響。
王惠美說,從實際面來看,無論是鮮奶、麵包到民生用品,在過去這段時間幾乎都漲價,但老百姓的薪水就是不長,政府應該要提出實際作為,避免電價調漲後造成另一波聯鎖效果。
回應
沒救了,民進黨!不知民間疾苦
果然政客都是天下烏鴨一般黑,不黑就不會來當官了啊~都可以昧著良心說話了。
核二跳機夏天要缺電了? 沈榮津坦言:備轉容量比較低
停機六個月的核二廠2號機重啟24小時後就跳機,對此經濟部長沈榮津2018.3.29表示,台電目前還是在做並聯測試,要尊重這個保護的系統。但對於大家最關心夏季是否會缺電?沈坦言目前備轉容量比較低。
回應
大脑有問题,全新的核四不用,只用舊机,不出事才怪。绿色執政,南柯-夢,國王新衣的時代,就是你们这些吹牛拍馬的人,才使台湾成為是非不分的詐騙國度!黑心啊,你!
【用愛發電】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原理很簡單:帶發電機去摩鐵,燃料棒一插入就發電啦!難怪小英說「不會缺電」現在大家明白了吧? 小英「用愛發電」的威力無窮哦!哈哈哈哈哈哈…
深澳電廠乾淨的媒
(館長:實在不了,賴功德是政客說啥「深澳電廠乾淨的媒」就算了,為何連環保社運鬥士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和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也公然前後不一地說謊?
如此的社運鬥士,館長忘了自己在《實然觀》所言了:「從人的實然占有欲、可看穿台灣(全球民主地區皆然)打著弱勢/居住/土地/環境等應然正義者,實則是反對黨(台以民進黨為主)與其同路人(各式社運團體)共犯結構下、為達到奪權之政治目的之不擇手段地為反對而反對,等它一上台、又背叛其同路人、亂拆濫建、只有政權沒了正義,但這些同路人因國族意識形態(如台獨)、「被叛千遍也不厭倦」地、以「從群眾→社會→新社會→民間→市民→公民→到新公民等運動之名」一再自欺欺人、為主子的劣政合理化,政黨惡鬥的結果當然是土地住宅/城鄉建設之敗壞了,連預防地震之城市都更也寸步難行。」)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8076
圖博館
中國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熒光反演圖2018-03-01人民網
近日,我國發射的首顆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TanSat)又出新成果——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熒光反演圖,該成果反映了全球植被生長狀況和植被生產力,可以用來監測地球的“綠色生產力”。
2016年12月22日,我國發射了首顆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第3個可提供碳衛星數據的國家。這顆“碳衛星”是“十二五”期間,由科技部立項、中科院負責工程總體、多家單位共同承擔的科學實驗衛星計劃,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分佈情況。
其中,葉綠素熒光遙感是該衛星的一個重要應用。著名生態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Joseph A Berry將熒光探測評價為此類溫室氣體衛星最具創新性和革命性的觀測任務。
衛星的主要載荷——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設有3個通道,不僅能對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進行動態監測,還能高精度反演植被葉綠素熒光。衛星尺度的葉綠素熒光能夠精確估算全球植被光合生產力,結合同步反演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數據,二者協同將能夠極大提升全球碳源匯觀測能力。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劉良雲科研團隊長期從事植被葉綠素熒光遙感研究,是我國葉綠素熒光遙感研究的開拓者。該團隊利用我國“碳衛星”2017年7月-12月的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熒光衛星反演研究,成功獲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葉綠素熒光產品。該產品能夠清晰顯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帶、歐洲平原、東亞農業種植區與東南亞以及12月份亞馬遜雨林等區域的植被旺盛生產力,且南北半球夏季與冬季植被生產力與碳彙能力的動態變化也非常準確。
科研人員將我國“碳衛星”葉綠素熒光產品與同期的美國航天局的軌道碳觀測2號(OCO-2)衛星產品及相關數據進行對比,二者在取值、分佈、變化等方面高度一致。這表明我國“碳衛星”達到了國際最高水平。
回應
誰要玩碳交易,我們有乾貨陪你們玩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3_01_448504.shtml
圖博館
日本東北青森縣海岸突現大量沙丁魚屍體綿延40千米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018.2.2報導,日本東北青森縣海岸近日大範圍出現沙丁魚屍體,綿延達40公里。有當地居民害怕是地震前兆,研究人員則表示可能因為海水溫度過低。
綜合各地漁業協會的信息,從1月30日至2月1日,有大量沙丁魚被沖上沙灘或者漂浮在岸邊礁石旁。從青森縣陸奧市一路往南至橫濱町、野邊地町,長達40公里的海岸上出現了大量銀白色沙丁魚的屍體。記者2日在橫濱町沙濱海水浴場還是能看到沙灘上堆積散佈著大量沙丁魚,還有海鳥成群結隊地捕食。
一位漁協負責人表示,“偶爾沙丁魚群因為被鯨魚追趕會有部分被打上岸,但這麼大範圍的還是挺罕見的”。
對於這種現象,從事水產資源和環境研究的“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東北區水產研究所組長木所英昭表示,“現在還不好斷定原因。但這個時期沙丁魚本應出現在再往南較暖和的水域。或許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沙丁魚群迷路進入了陸奧灣,而灣內海水溫度急劇下降導致沙丁魚大量死亡。”
而據青森縣產業技術中心的數據,橫濱町自上月30日以來,海水溫度連續多日下降,在2日達到2.8度。而往年同期一般有5-6度。該中心水產綜合研究所所長野呂恭成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也表達了相似看法“很有可能沙丁魚因為低溫進入假死狀態,然後隨波逐流被沖上岸”。
對於當地居民而言更實際的是,這麼多沙丁魚上岸,到底能不能吃?木所英昭表示“如果沙丁魚新鮮的話是可以食用的,但還是要留意防止食物中毒。”
而當地政府則更加謹慎一些:“海鷗、烏鴉早就光臨吃了個遍,魚都不衛生了還是別吃了。”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8_02_03_445713.shtml
圖博館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2017年夏季大連周邊持續高溫對蝦夷扇貝的養殖會造成影響。該人士舉例說,山東一些養殖區域偏南,蝦夷扇貝的養殖情況一般;過了江蘇根本就養不了。也有論文顯示,通過實驗驗證,高溫是導致蝦夷扇貝夏季大規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科研人員對記者分析,極限溫度、養殖容量、餌料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蝦夷扇貝死亡。該人士分析稱,2017年夏季大連周邊雨水較少,導致陸地徑流少,海洋的水質很清,造成扇貝的食物來源不足。“溫度高,又吃不飽,體質就會很弱。”多種綜合因素下,之後幾個月蝦夷扇貝死亡的概率就可能上升。
相關新聞
持續低溫天氣導致連雲港紫菜遭受嚴重凍害2018-01-29中國江蘇網
台灣海苔產品口味變多 竟是全球暖化和海漂垃圾逼的!2017-11-13 聯合報 最近海苔零食多了杏仁夾心、油炸厚海苔、海苔酥等品項,背後原因竟然是全球暖化和海漂垃圾,造成韓國大陸藻類生長緩慢、供不應求,業者成本逐年墊高,十年來已增加一倍,只好搭配其他原物料研發多元口味。
回應
最大的原因是缺德,上次怪冷水團這次怨暖水團,繼續忽悠
繼續噴,扇貝紫菜看來要漲價了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8-02-02/doc-ifyreuzn1658912.shtml
圖博館
獐子島扇貝消失初步原因出爐:環境異常或是重要因素2018.2.2每日經濟新聞
目前,獐子島海洋牧場研究中心專家等人員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原因,分析報告預計2月4日前能夠基本形成。同時,近日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的一場會議,也對黃海及渤海的貝類養殖局部規模死亡等現象進行研討,原因包括:局部環境異常,高溫期提前且持續時間長、降水和徑流驟減導致海區餌料生物數量顯著下降等。
一位有著多年從業經驗的海洋科研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蝦夷扇貝在上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屬於冷水品種,水溫15度左右最為適宜,但2017年大連周邊地區的夏季氣溫時段比往年長約20天,這對蝦夷扇貝的養殖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018年1月31日獐子島披露,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盤點及相關減值測試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年度歸母淨利潤虧損5.3億~7.2億元,公司股票於1月31日停牌至今。
黃海扇貝局部規模死亡
2017年夏天,長海縣所在的北黃海區域曾出現海水溫度升高加快、海區浮游植物豐度比往年低等異常狀況,相關海洋科研人員也向記者證實了此事。這樣的海洋環境並不利於蝦夷扇貝的養殖,而獐子島即屬於長海縣海域內。
同時,在近日召開的2017年度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年終總結和考評會議上,對我國黃海及渤海貝類養殖產業發生的局部規模死亡、貝體消瘦和產量下降等產業問題展開研討,其中指出遼寧長海縣(獐子島公司海域所在區域)、莊河市等產業問題形勢較嚴峻。
獐子島披露,上述會議上,通過調研認為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局部環境異常,高溫期提前且持續時間長、降水和徑流驟減導致海區餌料生物數量顯著下降;二是競爭性品種盲目擴張,養殖規模過大;三是貝類養殖苗種高度依賴異地輸入,易形成環境應激;四是養殖模式粗放單一,缺乏應對環境突變等問題的預警機制。
圖博館
英媒:今冬霧霾消散,北京人不再捂口罩!
英國廣播公司2018.1.9報導,一到冬天,隨著中國首都開啟供暖系統,這座城市就往往被籠罩在比平時還濃重的霧霾中。但到2017年年底時,似乎出現與往常截然相反的趨勢——中國政府表示,北京市的空氣質量已得到改善。中國環保部近來在官網發布的文章甚至稱讚北京居民正迎接“新現實”。
中國環保部數據顯示,北京市去年11月份的PM2.5平均濃度已降至5年來新低。美國駐華大使館每小時發布的中國首都的數據也佐證了這種改善趨勢:2017年10月至12月底同比下降50%。
空氣質量正改善的原因何在?一是整體有利的氣象條件。綠色和平組織表示,相對頻繁的冷鋒有助驅散污染物。研究顯示,氣象條件對北京去年11月、12月PM2.5平均濃度降低的貢獻率分別約為20%和40%。中國政府精心策劃的治污努力也在發揮作用。今年中國環保部在京津和其他20多個周邊城市實行更嚴格的治污措施,敦促水泥和鋼鐵等重工業工廠關停或減產。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有關部門還要求家庭用天然氣和電力等更清潔能源取代煤炭。
英國路透社1月9日報導,中國氣候變化監管部門發佈公告稱,該國31個省份中的27個在2016年達到(當年)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作者大衛·斯坦威,丁雨晴譯)
圖博館
比火星更冷 美國一億人籠罩冰封氣溫下2018-01-08 中央社
由於極地風暴和致命冬季風暴相繼襲擊,美國約有一億人口目前籠罩在酷寒氣溫之下。位在美國東北部最高峰的華盛頓山天文台更測到攝氏零下69度的體感溫度,比火星表面更冷。在普羅維登斯和新港(Newport),至少有40人因氣候原因在醫院接受治療,包括心臟病發、因吹雪機或鏟雪而受傷、凍傷和其他傷病。
地球怎麼了?南北半球 溫差直逼100℃ 2018-01-07聯合報
極端氣候作祟,北半球的美國和加拿大近日天寒地凍,已造成二十一人死亡,海陸交通大亂,加拿大低溫甚至下探攝氏零下五十度;南半球的澳洲卻遭熱浪強襲,雪梨氣溫飆上攝氏四十七點三度,刷新近八十年來紀錄,墨爾本部分柏油路融化,當局頒布全面禁火令,以免星火燎原。
美加東部遭大雪、刺骨低溫和強風侵襲,美聯社說,約一億人受影響,從威斯康辛州到德州,至少十九人死亡,加拿大也傳出兩死。惡劣天氣造成美國數以千計航班取消,六日逾三千四百廿架次延誤,其中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和南卡查爾斯頓國際機場情況最嚴重,許多跨洋班機掉頭或轉降。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地區數以百計學校關閉,鐵路服務暫停或減班。
氣候為何亂了套? 全都怪暖化2018-01-07聯合報
氣候變遷造成各地溫度失常,不僅北半球美加酷寒、大陸各地出現寒潮現象,南半球澳洲則出現出現酷暑情況。國內這波雖僅是一般寒流,但兩年前也曾出現過「霸王級寒流」,連平地都降冰霰,全球各地氣候「大逆轉」愈來愈頻繁。氣象專家分析說,這跟副北極震盪、極渦偏弱有關,都是全球暖化長期的趨勢之一。
氣象局預報員程川芳表示,正常情況下,北極圈氣流是東西向快速流動,會把冷空氣鎖在北極圈中,冷空氣就不會南下。而當副北極震盪時,氣流轉為南北向,冷空氣會往低緯度潰堤,造成強烈寒流南下。導致北極變暖,而中低緯部分地區卻變異常寒冷的原因。
圖博館
德國波恩氣候會議中國減排成果獲讚 美日以“不合格”墊底2017-11-17環球時報
“多虧了中國和印度強有力的減排努力,全球氣候變暖的壓力得以稍稍減輕”,據路透社15日報導,“德國觀察”等歐洲3個獨立機構當天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上發表報告,讚揚中國“正走在超預期完成2030年減排目標的軌道上”。日本共同社16日稱,雖然日本的碳排放量比中國少,但因為大量新建煤炭火力發電站,日本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被列為“不合格”墊底。
該報告稱,因為中國和印度不斷推進減排努力,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將較此前預測的下降0.2度。儘管如此,氣溫升幅與工業革命前相比依然高達3.4度,處於危機水平。“氣候行動追踪(CAT)”組織強調,預計已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美國排放量將有所增加,距離達成協定目標的必要減排量相去甚遠。“美國在全球變暖對策上不作為,而中印兩國取得進展。誰是這一領域的帶頭人十分明確。”
共同社稱,CAT對日本給出了嚴厲的評估結果,認為日本的減排目標和政策均“相當不充分”。
在15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開幕式上,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也為中國點贊。他表示,儘管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緊迫的氣候環境問題,在治理行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國表現出了積極治理應對的誠意,“令人印象深刻,鼓舞人心”。而德國總理默克爾15日在大會演講中,由於沒有承諾“德國告別煤電”,受到環保組織的嚴厲批評。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16日在與中國國家發改委高級別會議上,熱情肯定了中國在清潔能源等一系列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決策力和行動力。“我上任署長後的第一次重要演講就在中國。”由於中國的重要角色,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的唯一分部辦公室,就設立在中國北京。
圖博館
第一部分是收集傳統的清查數據,比如工廠、發電站、汽車數量等。這些數據固然重要,但往往並不完整,且3-5年才更新一次。它們跟不上政策環境的變化。
第二部分數據則來自Aura衛星上搭載的臭氧監測儀(OMI)。Aura是NASA於2004年發射的科學探測衛星,主要任務是研究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Aura在拉丁語中意為“空氣”。OMI是衛星搭載的四個儀器之一,能實時監測包括二氧化硫在內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具備超強的地面成像能力。此前,OMI數據就首次證明了中國投入的氣溶膠脫硫設備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
不過,OMI的測量結果會受到天氣狀態的干擾。為了減少這方面的影響,研究團隊還在中國的重污染地區,運用氣象飛機測量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的濃度,對衛星數據進行校準。
二氧化碳下去了,霧霾為何還在?
二氧化硫會引發酸雨、霧霾等一系列空氣污染問題。儘管這份研究顯示中國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得當,目前中國部分地區的霧霾問題依然嚴峻。
這驗證了主流觀點:二氧化硫對懸浮顆粒物的貢獻率占到10%到20%左右。想要有效治霾,必須綜合減排。
相比中國,雖然印度的二氧化硫排放源大多不在人口稠密地區,但依然有約3300萬人生活在二氧化硫污染嚴重的地區。並且,隨著印度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霧霾和相伴而生的健康問題會日益凸顯。
回應
簽完單果然不一樣,畫風都變了,三哥這是要被西媒扒皮抽筋啊,也該躺躺槍了。
中美都需要一個新的背鍋的,印度一天天嗶嗶得厲害,相當合適。
相關新聞
習送超級大禮 美中11.9簽署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涵蓋能源、化工、環保、文化、醫藥、基礎設施、智慧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等領域。川普表示,兩國貿易雖仍不公平,但他不怪中國怪而前朝未處理經貿失衡,因中國出發點是為本國民眾利益。
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7_11_10_434261.shtml
圖博館
美國報告:過去十年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降低75%,印度增加50%
中國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煤炭消費國。最新研究發現,從2005年到2016年,中國的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了75%,而印度增加了50%。印度超越中國,成為二氧化硫人為因素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該研究論文發表於2017.11.9學術期刊《科學報告》,由美國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完成。
該團隊監控數據發現,中國的年均二氧化硫排放在2007年達到峰值36.6兆噸,隨後總體呈下降趨勢。2016年,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8.4兆噸,僅為2005年排放量的26%。而此前基於清查數據的各項研究,均認為中國最早到2030年才會降至這個水平。
論文的第一作者Can Li認為,這點出了用衛星實時監測空氣數據的重要性。尤其是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地區,新的政策環境會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快速改變。
相比中國,印度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自2005年開始不斷上升,2016年達到了11.1兆噸。
中印二氧化硫濃度地圖變化
對於中國而言,2005年,整個華北平原的二氧化硫濃度都超過了0.5DU(1 DU=每平方厘米2.69×10^16個分子)。河南、河北部分地區超過了2DU。四川盆地、珠三角、長三角也是熱點地區。而到了2016年,華北平原以外已無超過0.5DU的熱點地區。
對於印度來說,2005年,東北部的奧里薩邦、賈坎德邦、恰蒂斯加爾邦,東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下轄金奈),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下轄孟買)因有大型煤電站存在,成為了二氧化硫富集熱點。到了2016年,東北部的熱點已經連成一片。
這項研究成果也暗示了中國自本世紀初以來採取的脫硫、制定減排目標和排放標準等政策卓有成效。2007年,中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為36.6兆噸,而在2016年則下降到8.4兆噸。
2005年至2015年,中國的發電量翻了一倍多,但煤炭消費量僅增長了將近一半。這充分說明,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主要是21世紀初以來中國政府政策控制住的。這表明此前的氣候模型低估了中國的控制力度。
而另一方面,印度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卻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2016年,印度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幾乎與中國持平。如果印度政府不出台相關政策對二氧化硫排放量進行控制,按照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未來幾年印度的排放量將明顯高於中國。
中印二氧化硫變化趨勢對比圖
實時衛星數據和傳統數據相互印證
為了得出更精確的排放量,研究團隊採用了兩種數據源,相互印證。
圖博館
天航局在疏浚行業創造的“逆天”成就,其實是中國工程能力這些年突飛猛進的縮影。中國交建企業文化部副總經理、新聞中心副主任查長苗以公路建設為例介紹說,目前全球通車的高速公路里程約35萬公里,而中國從1999年的1萬公里,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猛增到2016年的超過1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交建就設計、建設約5萬公里。查長苗感慨地說,對於像他這樣經歷過中國工程能力翻天覆地變化的人而言,很多時候甚至會感覺現在的道路規劃變得越來越簡單,只需要優先考慮沿途人口聚集區的分佈,至於一路上是需要修橋還是打隧道,都可以放心交給中國工程師們來解決,“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方面沒有中國工程師解決不了的問題!”
與航天、電子等領域的情況類似,中國年輕一代已經承擔起這些“超級工程”的重任。《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中還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名才30歲出頭的中國工程師,在10來年的工作經歷中已參加了4座世界級大橋的建造,要知道,在西方專家眼中,只要參與過其中任何一座大橋的建造,就已經可以算是人生最輝煌的巔峰。因此當他出席全球橋樑工程大會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無論資歷有多老,都需要認真傾聽他的意見。這就是“超級工程時代”成就的中國工程師在全球的特殊地位。
圖博館
然而“基建狂魔”並沒有那麼好當。盧永東介紹說,挖泥船從事的疏浚工作看似只是簡單挖沙,其實卻是一個高科技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除了中國以外,全球主要航道和港口的疏浚大多被比利時、荷蘭等國的幾家企業壟斷,美國更是乾脆把疏浚工程直接歸為軍方控制,可見其重視程度。以備受關注的吹填造陸為例,這不僅需要造價高昂的多種挖泥船相互配合,而且吹填形成的“泥塘”並不能直接使用,必須處理為可供項目建設的硬地,這個過程同樣得經過專業的工程處理。這樣的綜合施工能力,的確不是一般國家能承擔的。
中國除了擁有超強的施工能力,在設備自主研發方面也迎頭趕上。以挖泥船的心臟泥泵為例,10年前國內沒有自行設計、生產泥泵的專業廠家時,只能靠進口或仿製泥泵。但從2007年開始,就在10年之間,耙吸船就有了自己的“中國心臟”。天航局的工程師們說:“我們當時想的是國外能干好的,我們也能干好。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開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泥泵!” 天航局泥泵研發方面申請國家專利22項,已授予15項。如果泥泵是水力疏浚船的核心設備,稱得上疏浚船的“心臟”的話,那麼耙頭就像是大型耙吸式挖泥船辛勤勞作的“雙手”,水下工程能不能干好、幹漂亮,這“雙手”非常重要。天航局自主設計的耙頭對提高耙吸式挖泥船生產率、降低疏浚工程成本起到關鍵作用。此外,自主疏浚集成控制系統如同耙吸式挖泥船的“神經中樞”,挖泥船精確定位控制技術就像耙吸船的明亮“眼睛”,對這些核心系統和技術,天航局研發團隊也在不斷進行著提升和突破。
“沒有中國建不了港口的地方”
近年來,隨著中國迎來港口建設高潮,疏浚能力也隨之飛躍,僅天航局就擁有種類齊全的現代化挖泥船及輔助船舶70餘艘,總裝機功率近60萬千瓦,年疏浚能力超3.5億立方米。這也為中國挖泥船的航跡走向四海打開通道。從東南亞到印度洋,從非洲到歐洲,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多。例如一年多前,“通遠”輪曾遠航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中國交建首個歐洲疏浚項目——俄羅斯布朗克港的疏浚工程。由於當地海底構造是黏土混雜碎石,這個考驗挖泥船的世界性難題,擺在了來自5個國家的20多艘挖泥船面前。“通遠”輪通過技術改造,提升了耙頭的破土能力,不但最終得以按時完成任務,也掌握了攻克這種複雜地質環境下的技術能力。
圖博館
吹填造陸的“搶手貨”!登上“造島神器”看中國工程神力2017-10-31環球網
“中國是'基建狂魔'”“一言不合就搭橋、修路、挖隧道、填海造地……”這些既風趣又透著自豪的話語都出自熱追“厲害了我的國”系列的網友口中。的確,無論是天塹上架設的超級大橋(如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還是南海上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島礁建設),中國在基建領域創造出一個個世界奇蹟。這些“大國重器”背後,是一群又一群平凡的人創造著不平凡的事業。10月下旬,隨環球時報旗下環球網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當代中國奇蹟之旅”,《環球時報》記者專門登上網友熱捧的“造島神器”——天津航道局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遠”輪,一睹新時代“中國製造”的“逆天”能力。
翻江倒海的“造島神器”
......
造島?只是牛刀小試
在西方眼裡,中國的南海島礁建設離不開這支“龐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挖泥船隊”。按照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說法,僅從2004年到2011年,中國就建造了至少44艘挖泥船,它們不但數量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而且比其他國家挖泥船的體量大得多,也先進得多。美聯社還宣稱,中國已經是挖泥能力方面的世界頭號強國,近年在南海島礁的陸域吹填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遠遠超過周邊的越南等國。不過,當《環球時報》記者試圖向天航局相關人士打聽這個數字的真假時,得到的答复卻是“不屑一顧”,“在南海吹填15平方公里算什麼?你知道我們在各大港口和開發區吹填造陸的面積有多少嗎?”
天航局的相關人士自豪地說,大家都知道,中國陸地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小數點後的數字是在不斷變化的,通過吹填造陸等方式一直都在增加。僅在黃驊港區,天航局在不到6年的時間裡就挖了2.1億立方米的泥沙,吹填造陸近20平方公里。而在天津港,吹填造陸的數字更為驚人,11億立方米,造地超100平方公里,在淤泥質淺灘上挖出了一條長47公里、水深21米、底寬780米的複式航道,可實現“雙進雙出”四通道運行,使天津港成為世界上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也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新吹填的超100平方公里陸地成為天津濱海新區的黃金寶地。中國交建歷史上通過填海造地累計新增陸域國土超過3000平方公里。
圖博館
颱風“泰利”不登陸中國向日本移動日網友:中國的陰謀!
此次颱風路徑變化較快,據中央氣象台預報,“泰利”將於2017.9.14夜間開始轉向偏北方向移動,沿浙江東部近海北上,15日下午轉向東北方向移動,逐漸趨向日本九州西部沿海。
原本鐵板釘釘要登陸中國的“泰利”很可能就這樣不登陸,而是邁著魔鬼的步伐走向日本……
日本網友看著這詭異的登陸路線,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回應
日本網友不知道魔都是有結界的嗎?
我本來以為魔都有結界只是個段子,現在看來...
中國最新研發的氣象武器第一次試驗已經進入第二階段,雖然沒有達到控制颱風強度的目標,但是調整颱風走向的技術目標已經圓滿達成,下一步預計繼續投入1800億人民幣進一步攻克氣象災害強度控制方面的諸多技術難題。
隨著中美氣象戰越演越烈,中國氣象戰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捎帶治治小日本!
圖博館
美國多建木質房屋 因木材過剩節約成本少交稅防震
最近,美國自2005年以來最強大的颶風“哈維”也成為了觀網的焦點。據路透社報導,截至2017.8.31,“哈維”颶風災害已經導致44人死亡,大約170萬人自主或被強制疏散。
但是,看著受災的得克薩斯州的現場照片和視頻,觀網讀者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美國人民的房子,比如材料什麼的~~~感覺很不結實啊
仔細看看看,感覺照片裡的房子都是木頭架子。
可是刮大風的話,明顯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更能扛啊。
在中國,房子都是鋼筋混凝土的,被水淹了,除非很大的水,一旦洪水過後打掃一下就好
為什麼美國民居大多使用木材建房子呢?
有同學指出,因為美國磚石結構的很貴,人工也貴,小土豪才能負擔,不然,磚石結構的小別墅,建好了房產稅也交不起.林木資源豐富,造房自然也便宜了。當然,美國人廣泛建造木質房屋可能也是出於環保、保溫性能(楨:?)、文化傳統之類的考量。不過經濟以及安全因素顯然更為重要。
回應
當美國人砍樹時,就有專業數據說生長量遠大於砍伐量。當中國砍樹時,就有霉體公知大V噴子說中國破壞環境毀滅地球。
中國森林覆蓋率提高與日本進出口木材角色互換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導台媒稱,2006年中國大陸限制一次性筷子生產前,日本99%的一次性筷子從大陸進口,等於每年吃掉約200萬棵樹木。但隨著大陸環保意識提高,嚴格限制砍伐林木後,現在日本反而成了大陸最大的木材進口國,從日本進口的木材主要用於製作家具等。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9月14日報導,大陸已是世界最大的木材進口地,且日本木材最大的買主是大陸。日本2016年向大陸出口木材總值98億元人民幣,比前年增長48%。
報導稱,現在,經過大力恢復,截止2016年的中國森林總面積已達到2.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93%。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目前是全球森林覆蓋率唯一還在增加的國家。
回應
中國還有大片的沙漠,還是多種樹吧,等哪天北京天天都沙塵暴就來不及了。
天天吹日本環保,事實日本從南美大量進口原木。正在破壞地球最後的原始雨林
日本的木材也是來料再加工後在出口,主要是從俄羅斯進口原木。
角色互換沒什麼值得驕傲的,貿易行為而已。倒是應該向日本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學習。
好事情啊,讓祖國綠樹成蔭,福佑後世
圖博館
大陸使館 要照顧海外台灣人2017.9.22旺報
墨西哥2017.9.19發生7.1強震,曾一度傳出獲救的台僑王家妤,外交部21日晚間證實罹難。
兩岸外交實力消長,墨西哥地震中,大陸外交部先於台灣發布救援台胞消息。廈門大學台研院院長劉國深21日受訪指出,兩岸在海外角力的情況長期都存在,在海外就是要比誰能照顧好自己的民眾;「你照顧不好,大陸要去照顧,如果你還批判,就會受到質疑」。
大陸協助台灣旅外民眾案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22000828-260301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讓法國小哥感慨:在中國從未感覺不安全過2017-10-03觀察者網
017-10-1晚,美國拉斯維加斯發生槍擊案,目前已造成至少59人死亡,515人受傷。接二連三的槍擊案已然成為美國社會之痛。
就在半小時前,知名微博博主@Real信誓蛋蛋發布了一段視頻,此時正身處拉斯維加斯的博主通過視頻講述了這次槍擊案,這讓他感到十分恐怖。
一向以搞笑、傳遞快樂為主的博主,這次表情十分凝重。
他表示這是自己這輩子第一次感到自己不安全。
而他在中國生活了7年,從來沒有感覺不安全過,“不管你在外面幾點,不管在哪個地方,什麼時候都感覺很安全。”
相關新聞
劫後餘生,親歷槍擊的杭州遊客抱頭痛哭:還是祖國好!
為何傷亡慘重?槍手居高掃射人群像待宰羔羊像朝著桶內魚群射殺
美自由派媒體惹眾怒:死的都是特朗普支持者 (回應:天下理盲濫情的霉體公知大V噴子一窩黑!)
槍擊案美國槍支類股價大漲,美媒:民眾想買槍自保
回應
習大大說過,安全的人民來說應該是一種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不安全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安全是多麼重要。
美國畢竟還是比較安全的。槍支私有化的到今天建國百年還是不錯的
的確安全,你趕緊移民。
中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也不應該是一個移民國家!
然後一幫公知叫喊著,為什麼只有中國富人移民美帝,沒有外國人移民中國。
顯然他們忘了中國根本不是一個移民國家,直到最近才放開一點點名額給了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而且大部分還是華人。
為什麼不禁槍?唉!民主選出不負責任的政府,自由到可以荼毒生靈,散發著血腥味的空氣讓人恐懼,哪有什麼甜美!
如果社會是個契約關係,利益衝突時,中國主張調解和解,美國主張判決裁定,矛盾激化的概率當然不同,中國復興的先天因素之一就是中國的文化傳統。
圖博館
戴雨瀟、徐實:同樣是颱風,解放軍在一線救災,美國大兵去哪了
這就涉及國防體制的問題了——面對嚴重天災,美國和中國在軍隊調度程序和政治運作模式這兩方面顯現出了巨大的差異。簡而言之,美國軍隊的主要功能就是四處征伐、對外用武,和平時代的既定任務中沒有救災的內容。而中國軍隊“人民子弟兵”一直把救災當做和平年代重要的工作之一。而美國軍隊從兩百多年前建國伊始就和老百姓之間沒有多深的感情。美國的軍人不認為自己應該主動幫老百姓的忙,老百姓也沒有簞食壺漿的傳統——因為從一開始,美國養軍隊就是為了執行對內和對外的鎮壓職能。
回應
當年新奧爾良市警察局長利雷憤怒地告訴全美國的民眾說:“災難發生後,頭三天時間裡,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在災難發生48小時後,第一批國民警衛隊分乘40輛軍車開進新奧爾良,然而,令我們震驚的是,他們抵達目的地後所做的第一樁事居然是找地方睡覺和打牌!我現在終於明白,我們為什麼打不贏伊拉克戰爭了。”
美國大兵忙著在中東搗亂,沒人值班。
黴國大兵正忙著造解放軍的謠,沒空救災
我們不要解釋,我們還是第三世界的窮國。燈塔國是民主自由之國,滿世界的推銷自己都不相信的民主自由,公知大V噴子都去投奔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大災面前,中美政府一對比,中國製度優勢、政府執行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
我以前一直認為解放軍救災很偉大,但是經過這次洞朗事件之後印度沒什麼損失,我看法發生了改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人的天職是為了捍衛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利益而隨時隨地準備打仗,不是只會救災清障打掃辣雞,不務正業!每年近萬億的軍費,可不是這樣用的!
誰說印度“沒什麼損失”?它為什麼平白地就灰溜溜撤了?印度的損失至少有5方面:
1、鼓譟一時,不戰反退,印度必損失軍心士氣。
2、印度失去了原本勉強維持住的國內平衡,兩個月以來印度國內各種地方勢力局部勢力的“要價兒”活動明顯增加,比如大吉嶺。
3、印度自己打破了中國對“中印關係大局”的顧忌,給了中國的對印鷹派一個難得的機會放手在青藏高原上“做動作”,必將對印度的長遠“安全關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4、由於此次魯莽無益的行動,印度對其周邊小國的威懾力控制力再次下降,尤其不丹的局面出現了重大變化的可能。
5、此次洞朗事件之後,連印度極端民族主義這樣最無知狂妄的勢力都被中國不戰而屈,請你告訴我還有哪個周邊國家為了什麼要來惹中國?
圖博館
珠海澳門、休斯敦,災難中同命相連的城市!救災中的表現,卻如同兩個世界!在美國,連拔槍射船如此不人道的事也乾得出來。這事要放珠海澳門颱風災害裡,簡直難以想像,不知國際輿論要放大到多少倍?
但是,在很多國家軍警人員總是荷槍實彈進入災區……
美國遭遇颶風後,軍隊乘坐裝甲車巡邏,老百姓趟水前行
汶川地震,解放軍卻在搭“人橋“護送學生過河
美軍是這樣搬運救災物資的
解放軍卻是這樣做的……
全幅武裝的美軍和絕望的災民……
雅安地震後,解放軍將受傷的小孩、災民背出來……
美國在災難中是這樣救助孩子的⬇️
而中國孩子是這樣接受救助的……
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為什麼解放軍總是拿鐵鍁鐵鎬、進入災區,就像我們永遠不明白,救災就是救災,為什麼要拿槍。
美軍將受災民眾當成了潛在的暴民,所以時刻要用武裝來防衛,甚至出現過開槍的事情……
西方人不會明白什麼是軍民魚水情!
抗擊“天鴿”中,民眾為子弟兵送水送食物。
西方人不明白為什麼看上去比他們落後的中國,救災速度卻這麼快!
請記住他們——人民子弟兵!
西方人也不會明白為什麼他們在這種環境下也能入睡。
伏倒的大樹,清走了;
堵塞的道路,通車了;
這些最可愛的人也要走了……
當解放軍列隊離開時,澳門民眾鼓掌道別,
這一刻,
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人民子弟兵是堅強後盾!
抗擊颱風“天鴿”中,一個英雄走了。
他,是駐澳部隊退役軍人阮班貴,
在運送沙包加固房屋時被風刮倒,為抗災,為守護澳門獻出生命,年僅30歲。
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謝謝你們!
回應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些跪舔美國的公知們,出來吱一聲吧
人民軍隊,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特朗普不知道“子弟兵”是什麼意思呵呵
看得喉頭髮緊,眼框發濕,生活在我大中國,真好,中國軍人真棒!
這就是中國人民的軍隊,這是西方國家所理解不了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9-01/doc-ifykpysa2566463.shtml
圖博館
中美救災對比有人留言特朗普:看看解放軍反應多快2017.9.01環球網
原標題:中美風災扎心對比!有人@特朗普:看看人解放軍反應多快!
不是所有的兵都叫人民子弟兵!
23日,“天鴿”重創澳門、珠海、江門……中國的災情和抗災受到外媒和外國網友關注。
美國休斯敦27日同樣遭受風災,驚動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定於29日視察德州災區。
有網友專門在推特上給特朗普留言:要他先看看中國澳門、珠海抗災的新聞,人民解放軍救災真的很快。
颶風中,美國第四大城市休斯敦發生嚴重洪災,大量居民爬上屋頂等待救援……
鑑於災情嚴重,外媒報導,休斯敦的災後恢復工作恐怕需要數年時間……
“天鴿”過後,澳門、珠海同樣遭受重創,不少外媒、港媒一度對災情感到悲觀,甚至狂呼澳門癱瘓了。
CNBC給出悲觀預期,其引述分析人士稱:颱風帶來的災害假如比最初報導的更嚴重,市面難以恢復,博彩數據會大受影響。
但是,這些論調很快就被打臉了。我們的解放軍25日進入澳門,清理垃圾、殺菌、滅鼠,恢復原本的城市面貌,28日就圓滿完成救災任務,其中有一天颱風“帕卡”來襲,實際上只用了48小時。
結果連外媒自己都震驚了,承認解放軍和居民們清理後,街道更乾淨。
即便是颱風正面登陸的珠海,也僅僅只用了四天四夜,就基本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訊。這就是中國速度。
中國軍隊對災情的反應速度之快、集結速度之快,戰鬥力之強,令許多外國人心驚…
“天鴿”,讓城市一片狼藉……但是,因為有一群溫暖的人讓這些災後的城市迅速甦醒,他們,是人民子弟兵……
哪裡有險情,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
可是,最讓外媒感到震驚、不可思議的是,解放軍救災時竟然都不帶槍!
當駐澳部隊進入澳門街救災時,路透社感慨,解放軍拿支鐵鍬就進了災區.
按照西方人的邏輯,大災大難後因為物資緊缺,難免會出現“打砸搶燒“惡性事件,讓軍人手無寸鐵進入災區,不啻於成為暴怒災民的出氣筒。所以,在國外的救災現場,經常看到軍人槍不離身、裝甲車開路……
同樣是風災,在美國休斯敦,恐慌蔓延。美國CNN報導稱,一些受災地區民眾看到船隻就不顧一切要求登船,被“拒載”後甚至拔槍相向,開火損壞多條船隻,一些地區的救援工作不得不被迫中止……
圖博館
恐怖!12年来最强飓风哈维登陆德州!特朗普要如何救灾? 發佈日期:2017.8.26
回應
要是在中国某些人就说这是人祸不是天灾!
古人說: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猶可為,好好反思吧!
龍應台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 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
哈哈,各种讽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tXRaEEwTU
相關新聞
特朗普視察得州颶風災區,美媒還有一百種方法批評他
美國第一夫人視察災區前穿高跟鞋惹爭議 下機後換鞋
挽形象!挨批後川普再赴災區勘災
哈維災損估420億美元 恐列美前5大災損風暴
災後重建經費 破千億美元
德州災損估超過1500億美元
厄瑪襲美 經損估2,000億美元
31死 30萬斷電 911打不通轉網上求救
夾雜穢物暗藏病菌 哈維積水堪稱毒水
“哈維”肆虐美國 災區卻有人哄抬物資發國難財
德州伯蒙市12萬人斷水 靠派發瓶裝水維生
哈維颶風強大的破壞力給反氣候變遷的川普上了一堂課
島國災損慘 要排碳大國埋單
聯合國示警:全球氣候急遽惡化 天災增3倍
因颶風淹水的德州化學廠再爆烈火 數百人撤離
颶風後遺症:40家化工廠毒物洩漏 一工廠3天2爆炸
乙烯短缺 塑膠製品「難產」
美國颶風帶動中國煉油廠藉機火力全開
亞洲煉油廠增產 搶供美國
卡翠納災後150國援美 哈維災後只有台灣捐款 為什麼? (回應:為什麼?美國優先!只有台灣這種奴才才會舔美國主子屁眼!)
哈維災情未消 颶風又來了 「伊瑪」下周直撲美國
洛杉磯野火 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庫 (回應:美國水深火熱)
颶風、野火、地震 美國人憂心末世降臨
艾瑪破壞力強勁:美國佛州700萬人大撤離待在島上幾乎等於自殺
厄瑪淹沒佛州南區避難反受災 涉嫌搶劫商店佛州32人被捕
厄瑪重創佛州礁島群 慘不忍睹1/4房舍毀 航母馳援 萬豪救援船拒載非飯店房客
核電廠關閉600萬戶斷電 停電造成養老院8死 加勒比海地區20死美國43死
瑪莉亞重創美國屬地波多黎各一周後9.27又變颶風 徘徊北卡沿海
波多黎各聖胡安市市長克魯茲批美國救災速度過慢
川普批市長領導能力不佳 波多黎各人不自助 依賴聯邦救災
厄瑪過境 救災竟讓美國海軍戰力見底!全球防務快罩不住
圖博館
陸天鯨造島 化解密國沉沒危機2017.10.08旺報
南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近年來開始改變親美態度,除因中國大陸提供大量援助外,其國土正面臨島嶼沉沒危機也是主因之一,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將退出《巴黎氣後協議》更是讓美密關係雪上加霜;而中國近年來在南海造島的速度與技術,則讓密國看見化解沉沒危機的一道曙光。
隨著溫室效應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密克羅尼西亞及台灣友邦南太平洋帛琉等許多島國都面臨因為海平面上升可能被淹沒的危機,而大陸近年來在南海日新月異的造島技術,將有助於大幅延緩沉沒速度。
大陸是目前全球海外島礁造島技術實力最堅強的國家,近年來為維護南海主權,僅花3年的時間就在南海各島礁修築出約合12.14平方公里的陸地;由於大陸禁止出口造島神器「天鯨號」挖泥船,若國際社會需要相關造島技術,只能透過大陸官方才能取得合作,以色列2016年就曾考慮與大陸合作在地中海造島。
「天鯨號」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公尺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挖出,即使是硬度極高的花崗岩也可輕易絞碎,並且排放到最遠6公里以外的海域,一小時約可挖出一個足球場大小、0.6公尺深的坑。
密國與美國的《自由聯盟協定》解除後,大陸若成功接替美國與密國簽署相關防衛協定,就有機會租借密國島嶼,並協助其進行擴島、造島,而後仿造在南海永暑島的作法,對密國島嶼進行軍事化,建造能起降轟炸機的機場基地,成為解放軍在第二島鏈拒止美軍的一大跳板。
圖博館
莫斯科遇最冷夏天俄專家說都怪中國量子衛星試驗
“莫斯科2017年的夏天異常天氣是由於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導致的?”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17.6.19報導,一些匿名俄氣象專家宣稱,今夏莫斯科發生異常天氣的主要原因竟是“墨子”號衛星試驗所致。
報導稱,這些俄氣象學家宣稱,“莫斯科天氣最惡劣的那幾天,正是中國借助這顆衛星試驗量子通信期間”。按照他們的說法,中國衛星被發射到4000-6000米的高度,在試驗過程中釋放出“負離子”,造成該區域“負離子”濃度上升,導致地球大氣層成分發生改變,從而引起氣候變化,誘發降溫、颶風和暴雨。這些專家還信誓旦旦地說,不久後大氣層中的“負離子”就會恢復正常狀態,溫暖的夏季也會到來。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近日它首次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為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礎。據專家介紹,所謂“俄羅斯匿名專家”的說法錯誤很多,衛星根本就不可能在4000-6000米高度運行,這個高度比客機巡航飛行時還低得多。衛星運行軌道至少在距離地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根本不可能干擾到地球大氣層。俄羅斯人民新聞網20日稱,俄羅斯“火衛一”氣象中心首席專家葉甫格尼·季什科維茨稱,今年異常寒冷的夏天並非是中國衛星所為,衛星影響天氣的理論沒有說服力。他稱:“這純粹是胡扯。我從事的就是該專業的研究,我可以告訴你們,沒有任何衛星能影響全球氣候進程。衛星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能力,非常可笑的一點是,為什麼該衛星只對莫斯科天氣造成影響,而對世界其他地區卻沒有影響?”
不過莫斯科天氣今夏的確十分異常。6月15日莫斯科遇上138年以來最冷的夏天,白天氣溫甚至沒有超過10度,6月2日莫斯科竟然還下了雪。俄科學院專家卡爾納烏霍夫稱,應繼續對今夏氣溫保持關注。
回應
我曹中國還發明了太空環境武器?
有這本事早就稱霸全球了,敢不聽話?分分鐘讓你全年過冬
美國你小心點,以後別來惹我們,要不然 把你們那變成零下100度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1/doc-ifyhfnqa4520408.shtml
圖博館
美媒:幾十億美元補貼拿不穩了,馬斯克被特朗普氣瘋
中新網2017.6.1報導,美國“科技創新”代表人物艾倫·馬斯克表示如果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將從兩個白宮顧問委員會辭職。2日,隨著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馬斯克提交了辭呈。
這位與華盛頓官場勾連甚深的商人不惜與美國總統翻臉,背後到底有什麼深層原因?今天(3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就刊發文章,稱美國保守派人士已經給他算了個賬,在過去的十年中,馬斯克受益於政府的減稅政策,其中光是“綠色能源”退稅就有49億美元。有評論家認為,馬斯克的商業模式高度依賴政府財政補貼,一旦失去政府財務補貼,馬斯克的“商業遊戲”可能無以為繼,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
特朗普早在競選期間就已經說過要終止氣候協定。馬斯克離開特朗普顧問團隊的決定不僅沒能讓特朗普尷尬,反而只是讓人們對“綠色”退稅的指責進一步增加,順便,也對馬斯克賺錢的方式產生更大懷疑。
“自由夥伴”黨發言人比爾·瑞格斯說:“美國人民應該享有公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企業應該著力於改善民生,而不是通過騙取納稅人的稅款來獲利。”
事實上,在馬斯克宣布退出特朗普商業顧問團隊前,國會山上已經有人盯上了他賴以生存的“綠色”退稅和減稅政策。
共和黨在國會提出的財稅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取消對特殊利益群體的減稅,降低商業總體稅率”。
“這將允許商業界更著重於經濟發展潛力,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獲取稅務補助上。”
據報導,馬斯克的“太陽城”公司已經成為美國居民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供應商
反對馬斯克的聲音在美國一直存在,他們認為“綠色”能源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騙局。
“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退稅政策變成了一場劫貧濟富的鬧劇,”查爾斯·德維娜表示,她是一家非營利組織“為美國加油”的總裁,該組織主要為化石能源辯護。
回應
不是說美國沒有產業政策嗎?哦,原來美國也要補貼啊,張教授來說說這是不是產業政策?
政府想給企業錢的話,手段多的是,補貼只是其中一種罷了。政府採購、產業扶持基金投資、退返稅、委託研發、定向招標……沒了補貼,其他手段一樣能用。
國內有個陳姓車評人曾在微博上放話,比亞迪是把補貼研究透了的企業,特斯拉是把電動研究透了的企業。
比亞迪拿的那點補貼和馬斯克一比簡直是小兒科啊
比亞迪努力,幹掉特斯拉!
圖博館
為第三帝國服務:希特勒與科學家的拉鋸戰
Serving the Reich: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Physics under Hitler
作者: 菲利浦.鮑爾 Philip Ball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2/04
內容簡介
諾貝爾獎得主若以理性公式回應世界,
科學家與納粹政權之間的距離該如何量測?
當科學家面對納粹統治,應該共謀還是抵抗?
被反猶太人法律所排除的猶太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等人,可以在今日許多物理定律、原則、獎項、化學元素上看到他們的名字。這些成就卓越的科學家離開德國後,造成德國科學界元氣大傷,而「非猶太」的科學家們選擇留下來,未能和離開的同事們一起並肩作戰。
本書選擇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傑出的德國物理學家:彼得.德拜、馬克斯.普朗克和華納.海森堡為主角。德拜是個局外人,雖然在德國擁有傑出的職業生涯,卻堅持拒絕入籍德國。面對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干擾和要求,普朗克的反應是苦惱且支吾。海森堡尋求官方的認同,卻又拒絕承認自己的妥協所帶來的後果。他們的個人歷史讓我們以不同角度審視,大多數科學家位於納粹統治時期研究信仰的灰色地帶,完全沒有以組織抵抗政府的經驗,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只能沉默抵制納粹入侵。
許多科學家至今仍堅持他們的工作「非關政治」,但歷史也證明,厭惡政治參與會讓政府更容易操弄一切。正因為這三位科學家既非英雄也不是壞蛋,所以關於他們生活在第三帝國的現實,或是有關科學與政治之間的關係,都引人深思。儘管有關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物理學界研究繁多,歷史學家對於應該如何判斷當時的史料,仍抱有歧見。
圖博館
號外!美國科學家說,他們找到了中國霧霾惡化的真正原因!
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017.3.15發表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報告稱,2013年1月,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東部持續近一個月的空氣污染與2012年秋季北極海冰融化有關。
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中國近年來一直深受空氣污染困擾,但2013年1月的霧霾持續時間之長更為引人注意。當時中國74座大城市中,70%的城市空氣中PM2.5含量超標。
報導稱,科學家對這一現象迷惑不解,因為當時中國政府已採取措施限制了空氣污染主要來源——火力發電站的碳排放。該校研究小組觀察了過去35年的空氣流通條件,發現2013年的現象前所未有:2012年北極海冰的創紀錄融化及西伯利亞地區的創紀錄大雪,干擾了冬季季風的循環模式,令華東平原空氣流動幾近停滯,這才是引起霧霾的關鍵。研究人員無法判斷哪個因素的影響更大,但他們認為兩種因素共同導致了霧霾的惡化。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類似情況再次出現。
報告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很可能讓北極海冰繼續融化,進一步為中國東部的霧霾天創造條件。這可能影響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研究人員稱,若非中國政府做了大量的減排工作,過去幾年長期霧霾這種“空氣末日”現象可能出現得更加頻繁。(徐珍珍)
回應
他們自已國家有許多問題都找不到原因,天天來找別的國家的原因。
美媒應該多多關注下它的民主盟友印度的霧霾畢竟哪比中國還要厲害。
這老美長能耐了,也學會溜鬚拍馬說人話了。
相關新聞
美媒:在淨化空氣方面中國比同時期的美國進步更快
衛報:全球空氣最差20城市印度佔10個中國占4個
英媒:印度空氣污染將超中國,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國家
去年全球升溫1.3度 逼近氣候協定上限 2017-01-07聯合報
美若撤出「巴黎氣候協定」 中國將當「老大」
中國回應特朗普:氣候變化不是中國製造的騙局
全球氣候協議 川普再澆冷水
金融時報:中國將引領全球化
圖博館
他們自己選的發展道路。本來華北大平原空氣流動就差。20年前就經常出現早晨在公路上開車,司機看不見路面的情況——地面一米厚全是霧,一米以上能見度很好,司機如同在汪洋大海中開車,十分緊張。到後來保定到邯鄲一線主要開發了鋼鐵工業以及煉焦、碳酸鈣等工業,遍地高爐,煤煙滾滾。這也沒法子,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麼。當地的礦產資源適合發展這些工業。總得有點原始積累吧。我想今後肯定不會這樣了。霧霾對當地人的危害一定讓他們痛入骨髓,幾代人都揮之不去。今後的發展肯定走向綠色環保。
怎麼香港會比深圳高?
深圳電動車比例逐年升高,香港依舊是汽車
烏蘭巴托那一百多萬人口的空氣質量竟然還沒有東京那一千多萬人口的空氣質量好。說好的游牧民族最環保呢?
工業化程度低的北方國家,一到冬天首都圈的市民家家戶戶只能生爐子燒煤炭,空氣好得了?
發展前的非洲和發展階段後的歐美空氣是好啊,你願意去非洲還是和祖國一起迎來建國百年?
一針見血
不是說民主了,資本自由了,污染就自然解決了嗎?
一邊搞貿易封鎖,一邊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最後還辱罵第三世界空氣質量差——這就是白皮媒體的嘴臉。
圖博館
《衛報》刊登的全球空氣質量最差的20個城市
在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裡,伊朗城市扎博勒PM2.5濃度最高,達到了217微克/立方米,印度的瓜廖爾和安拉阿巴德緊隨其後,PM2.5濃度分別為176和170微克/立方米。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位列第四,PM2.5濃度為156微克/立方米。中國河北的邢台和保定位列第9、10位,PM2.5濃度為128和126微克/立方米。第11位是印度德里,PM2.5濃度為122微克/立方米。中國河北的石家莊和邯鄲分列第13(並列)、19位,PM2.5濃度分別為121微克/立方米和112微克/立方米。
《衛報》刊登的亞洲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榜單
另由《衛報》梳理的亞洲主要城市PM2.5年度平均濃度榜單,在18個亞洲主要城市中,印度德里、孟加拉國達卡和巴基斯坦卡拉奇位列前三,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分列第4、9、11和13位。排在第5至8位的分別是蒙古烏蘭巴托、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印度孟買和加爾各答,尼泊爾加德滿都排在第10位,第12位是斯里蘭卡科倫坡,空氣質量比香港好的城市有泰國曼谷、韓國首爾、新加坡、菲律賓馬尼拉和日本東京。
今年1月下旬,倫敦、巴黎等歐洲城市出現嚴重霧霾,這引起了包括《衛報》在內的西方媒體對城市空氣污染的關注。
今年1月下旬,英國倫敦發生嚴重空氣污染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公佈的數據,從2008年到2013年,城市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尤其是從中東到南亞再到東亞。這些地方很多城市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往往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值的5到10倍。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空氣污染非常嚴重
回應
河北真是倒霉,兩個直轄市被河北包裹著,這兩個地方的所有污染落後產業都往河北送!好處沒有,還被這兩個吸血鬼吸血!
你的潛台詞是河北省為了首都犧牲了自己的環境?挑撥離間,其心可誅!說這話之前去看看這幾座河北城市在哪,他們的發展和從兩座直轄市外遷有多少關係。一看河北有問題,就把這種陳詞濫調祭出來,什麼時候兩市外遷的產業都跑河北南邊去了?為什麼兩市周圍好點,唐山這種鋼鐵重鎮也比不上他們,同樣都是河北?
圖博館
英媒:印度空氣污染將超中國,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國家
英國《財經時報》2017.2.14文章,原題:110萬人死亡,印度空氣污染水平很快將超中國 印度在許多領域一直試圖跟中國競爭,很快它將在一場它並不情願的競賽中超越亞洲鄰居。最新研究顯示,印度的污染水平很快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國家。美國的健康影響研究所等機構2月14日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空氣污染導致印度110萬人死亡。報告稱,1990至2015年,全球因有毒顆粒物原因過早死亡的人數增加近50%。(作者羅拉•雷貝洛)
英國《金融時報》2月14日文章 在印度,家庭用固體燃料做飯、燃煤電廠、焚燒秸稈、工業排放和汽車尾氣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因。最糟的污染經常發生在新德里。多年以來,中國因PM2.5造成的污染死亡人數一直高於別國,但近年來相關數字在下降。北京取得治污進展,部分原因是那裡的空氣污染被當成公共健康危機來對待。(作者奇蘭•斯丹西)
英國路透社2月14日報導原題:報告稱,中印占到全球空氣污染死亡的一半多 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中,中印占到55%。該報告對195個國家展開調查,跟踪行為、飲食和環境因素在死亡中發揮的作用。發布該報告的健康影響研究負責人表示,儘管死亡人數中印勢均力敵,但就採取行動制止污染而言,中國一直在推進,印度則還有漫漫長路。雖然存在許多證據,仍有一些印度官員稱,空氣污染與死亡率之間並無很強的聯繫。(作者大衛•斯坦威,楊檬譯)
回應
阿三很開心,終於超過中國了。
對呀.不然世界總是低估印度的能力.
衛報:全球空氣最差20城市印度佔10個中國占4個
全世界人口約有一半集中於城市,城市空氣質量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和健康。2017.2.13,英國《衛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庫,盤點出了全球及各大洲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名單。在全球PM2.5濃度最高的城市中,印度佔了10個,中國則有4個城市上榜。該名單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庫,對比各城市的年度平均PM2.5濃度後得出。
圖博館
我們再利用這關係,根據氣象局之能見度資料,來重建1960至今,全台PM2.5之濃度,結果如下圖。由圖中可以看出,台北在1960-1980/1990年代,其PM2.5為全台最高。中南部之空氣並不是一直很不好,而是最30年才開惡化。其在1980年以前都遠比台北為好。而宜蘭在1970以前也很不好。而中部之PM2.5在1980/1990開始惡化。而南部則在1990開始惡化。台北之民眾在嚗露40年之高PM2.5後,再20年濃度稍低之PM2.5,其肺腺癌之排序在21縣市中為最高。而中部自1980至今嚗露在高PM2.5也已30年了。而高雄居住嚗露在高PM2.5的時間已30年了。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我們不能儘速降低這PM2.5造成的肺腺癌風險,中南部的民眾未來將常與癌症為伍。另圖中亦可以看出新竹從1960至2000一直都是台灣西半部最低的區域,這可以解釋為何新竹及苗栗為台灣西部肺腺癌最低的區域。
我們之所以以討論女性肺腺癌為主,並不代表男性不會得肺腺癌或男性之肺腺癌與PM2.5關係不大。主要是女性大多不抽煙,生活習慣亦較男性為好,在分析上較容易看出其肺腺癌與PM2.5之關係。如果女性都無法預防肺腺癌,代表肺腺癌的原因,主要並不是抽煙等習慣不良所造成的。如大家仔細看肺腺癌發生率的圖,男性在各縣市之發生率趨勢與女性相似,但一般而言,發生率稍高。PM2.5如會造成女性得肺腺癌,男性當然亦不例外(楨:?)。
PM2.5之來源,以台灣中部台中市為例之主要來源,約1/3來至工廠、1/3來至汽機車、1/3來至境外污染。而非都會地區,則汽機車之比例減少,主要是工廠及境外。而如是在內陸之鄉村如美濃、埔里主要是工廠。
圖博館
鄭明典指出,今年冬天台灣特別熱,主因與西風噴流走向有關,冷空氣路徑從歐洲通過東俄羅斯到北海道附近出海,台灣以北如日本、北海道都非常冷,台灣卻位在暖區;去年台灣全年特別熱,則與超級聖嬰有關,預期今年氣候可望回復正常。
不過,長期來看台灣暖化速度確實特別快。鄭明典指出,根據從一九四七年以來每年增加溫度紀錄換算,全球暖化速度約是每十年增加零點零六五度,台灣則是每十年就增加零點一四度,台灣暖化速度是全球的兩倍,主因還是溫室氣體排放量造成全球暖化,只能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能減緩暖化速度。
相關新聞
暖冬警戒…元月供電橘燈 12年首見
新聞辭典/橘燈→限電機率增加
核一恐提前除役 台電趕工用火力取代核能
台北市的女姓肺腺癌為何會全台最高? 2014.1.26
台北之女性肺腺癌目前(2004-2008)最高,似乎與台北在1960-1980/1990年代,其PM2.5全台最高有關。在經歷了40年之高PM2.5後,幸運的近年已開始改善,但改善的太晚了,近年台北之女性肺腺癌目前(2004-2008)為台灣21縣市中最高的。
但另一值得擔心的是目前中部及南部之PM2.5已嚴重惡化,如果今年選舉後,新一任的縣市長還是未能控制中南部PM2.5之濃度,預估中南部將在10-20年取代台北成為肺腺癌最高之區域。
目前台北,台中及高雄罹患女性肺腺癌之排序在21縣市中分別為第1、2及10。
下表為我們利用氣象局能見度的資料,重建台灣各區從1960年以來之PM2.5的資料。我們使用基隆、板橋、台中、台南、花蓮及台東2004年以來環保署監測站之PM2.5測站中午(10:00-14:00)之資料及氣象局之能見度資料,來探討PM2.5濃度與能見度之關係,並去除1.日平均相對溼度>70%及2.日累積降雨量非為0之資料,來建立這關係,其結果如下圖。使用中午及晴天的資料,主要是用來去除起霧造成能見度不良的影響。 由圖中可以看出,PM2.5之濃度與能見度呈負相關。當中午能見度愈差,PM2.5之值愈高。
圖博館
去年全球升溫1.3度 逼近氣候協定上限 2017-01-07聯合報
世人不需要溫度計便能知道二○一六年很炙熱。針對去年全球氣溫的首份報告出爐,證實了許多科學家的預測:二○一六年不僅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且較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一點三度,逼近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設為努力目標的升溫攝氏一點五度上限。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局(CCCS)五日公布報告指出,去年全球均溫為攝氏十四點八度,比前年增加攝氏零點二度,成為十九世紀有可靠數據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年,較工業革命前估計氣溫高一點三度。北極增溫幅度最大,非洲和亞洲多處也出現異常高溫,南美和南極洲的部分地區的氣溫則低於正常值。
去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增加且太平洋出現聖嬰現象釋放熱氣,讓去年氣溫高出前年近攝氏零點二度。光是去年二月,全球均溫就比工業化時代前高攝氏一點五度;升溫也是去年森林大火、熱浪、乾旱、洪水,以及干擾水源及糧食供給的強降雨發生的原因。
CCCS副局長迪伊表示,報告數據迅速取得,歸功於氣象站及衛星測定。這些數據與(未來幾周出爐的)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在重疊測量地區的數據吻合;WMO的數據蒐集需時較長,其來源包括船舶、浮標和氣球。
另外,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和英國約克大學四日在「科學先端」期刊發表聯合研究報告,證實全球暖化曾在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四年「中斷」的研究結果並不正確。去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即曾發布報告指出,暖化並未中斷,而是現今用於測量水溫的海洋浮標測得的溫度會比昔日的船載系統所測溫度為低,以致上述期間的暖化未能真實呈現。前述最新研究結論證實了這種說法。
去年台灣均溫24.4度 暖化速度全球的2倍2017-01-07聯合報
二○一六年全台年平均溫度達到廿四點四度,創下氣象局觀測史一三七年以來最高年均溫紀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長期來看,台灣暖化速度已是全球暖化的兩倍。
台灣全年均溫最高紀錄原本是一九九八年的廿四點三九度。
高溫不斷,玉山初雪時間也不斷往後延。上一年入冬後的玉山初雪是落在二○一六年一月三日,已是近七年來最晚初雪;但今年時序已超過去年,玉山仍未降雪。
氣象局指出,最近的一波冷空氣將於一月八日報到,但目前預估這波冷空氣仍是東北季風而非更冷的大陸冷氣團,溫度濕度都不夠,玉山要降初雪,恐怕還得再等等。
圖博館
相關新聞
美若撤出「巴黎氣候協定」 中國將當「老大」
中國回應特朗普:氣候變化不是中國製造的騙局
全球氣候協議 川普再澆冷水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美國學生對我說,中國要“稱霸”了
金融時報:中國將引領全球化
美《洛杉磯時報》:曾經批評中國的人,現在又指望中國領導全球化(回應:西方某些人不要臉到如此地步,地球都醉了! 美國的教訓就是任何國家過度擴張的結果就是崩潰,美國要忽悠中國。中國不想當世界警察,誰愛領導世界誰就去領導吧.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美共和黨撂話:今年參院不提TPP
美亞太夥伴為“TPP已死”焦慮 英媒:美從亞太撤退的象徵
安倍被批強行為TPP發車 廢TPP媒體預測中國RCEP將成贏家
李顯龍對美TPP擱淺感到失望 是否邀中國加入 那不容易
陸與馬來西亞合建皇京港 將取代新加坡港
馬成立首個“一帶一路”中心
世界感受中國網購驚奇 “雙11” 成為世界購物節 全天在線交易額達1207億
英國零售商棄“黑五”瞄上雙11 英媒:欲挖掘消費金礦
习近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 网界大咖热议 世界互联网在刮中国风
美國財政癱瘓不遠了: 川普的減稅+債務利息+廢除健保+社保+軍備支出
特朗普勝選令美軍火商歡呼雀躍將有250億美元大單
張召忠:特朗普將把美國經濟從世界老大帶入老二
日本剛強行通過TPP批准案 美國隨後就把TPP槍斃
越南總理宣布停推TPP
外媒:TPP告吹澳大利亞支持中國推進亞太自貿區
特朗普勝選令日本震驚 安倍急轉彎下週親赴美會談求“安慰”
川普11.17會安倍 安撫嚇壞的日本
日媒:特朗普當選預示日本經濟將衰退
環球時報社評:特朗普見了安倍,但放了日本的鴿子
安倍喊話無效 川普發布執政百日重點:以美國優先 立馬退出TPP
安倍:沒有美國的TPP將失去意義
紐約時報:美國放棄TPP令日本成最大失敗國 中國獲益最大
圖博館
中國首顆“嗅碳衛星”發射成功有一特殊用途2016-12-22
新2016.12.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發射升空。
據中科院空間中心副主任、碳衛星工程副總指揮龔建村介紹,該衛星的成功研製和後續在軌穩定運行,將使我國初步形成針對重點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對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環過程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升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已經上升到25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並依然呈上升趨勢,地表溫度也在逐年升高。溫室效應正直接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精確監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狀況已成為有效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和應對的迫切需求。
本次發射的碳衛星作為我國首顆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圍繞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以大氣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為切入點,利用高光譜與高空間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等探測設備,通過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驗證系統,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大氣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將優於4ppm(百萬分比濃度),使我國在大氣二氧化碳監測方面躋身國際前列。
碳衛星是科技部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我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能力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通過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範”重大項目立項實施。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總體;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製有效載荷;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二氧化碳反演驗證系統的研製、建設和運行。
負責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此外,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製的1顆高分辨率微納衛星和2顆高光譜微納衛星,有效載荷由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3次飛行。
圖博館
中俄首次聯手考察參與多國在北極競爭
北極地區擁有900億桶原油儲量,超過4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藏,而且聯繫亞、歐、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線都經過該地區;隨著全球變暖,海冰逐漸融化,一直處於封閉狀態的北極地區,在航運、漁業和石油天然氣開發等方面所呈現出的巨大商業和戰略價值使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據中國科學報2016.8.24報導,近日,11名中方科考隊員登上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所屬的“拉夫任捷耶夫院士”號遠洋調查船,開啟中俄首次北極聯合科考。
在此次考察中,中俄聯合科考隊將經白令海、北太平洋到達俄羅斯所屬的楚科奇海區和東西伯利亞海海區開展作業,重點對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開展多學科綜合考察,具體考察項目包括海洋地質、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光學和大氣化學等。
北極地區作為亞、歐、北美三大洲的頂點,聯繫三大洲的最短航線都經過該地區。這一地區在資源、航道和軍事方面的意義正變得日益重要。
目前,參與北極地區利益競爭的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共8個國家,另外英、法、意、中、日、韓、印等非環北極國家也有所參與。
在上述國家中,俄羅斯、挪威、加拿大、美國和丹麥已經對北極地區提出了主權要求。
相關新聞
爭奪北極 專題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考隊結束北冰洋作業告別北極
冰島極光觀測站明年開放美媒稱中國北極雄心正在成形
圖博館
例如南韓向國際社會承諾的INDC減量目標為37%,INDC為至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依現況發展趨勢推估(BAU)減量37%,比台灣少了13%,也凸顯出台灣的INDC目標比主要競爭國家韓國來得更嚴格,未來可能對台灣企業產生更大的減碳壓力,進而影響國際競爭力,這是政府必須關注的課題。
事實上,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4條第2項之規定,「應參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其協議或相關國際公約決議事項及國內情勢變化,適時調整減量目標。」顯示為了應對巴黎協定生效後,台灣減量比南韓更嚴導致產業界負擔遠高於日韓企業之減碳責任,以及非核家園政策目標對達成減碳目標的不利影響,政府實在應該重新檢討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制定有適當彈性的減碳方案,同時提出明確的減碳政策,才能讓產業界在可負擔的情形下,積極投入減碳投資。
同時,在訂定減碳策略與分配減碳責任需要納入所有部門,使得能源供應端與使用端齊頭並進,特別是應參考日韓的做法,承認產業界過往的減碳成果,並合理分配減碳量,例如韓國規定工業部門減量18.5%、運輸減量34.3%、住商減量26.9%、公共設施減量25.0%、農漁業減量5.2%及廢棄物減量12.3%,才能避免便宜行事的齊頭平等造成副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對INDC減量目標的艱鉅挑戰,提高能源效率是落實能源低碳化的主要策略之一。特別是要達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依現況發展趨勢推估(BAU)減量50%目標,預計台灣的能源消費,必須將原先預估2016~2030年平均年成長率1.8%降低至0.3%,同期間電力消費也必須由預估2.4%抑低至1.1%。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政府必須在鼓勵企業節能減碳投資上,提供更大的誘因配套,例如目前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26條之規定,對於「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與污染防治技術之發展及應用」,政府可以提供補助或輔導企業推動。
未來,若要動員更多的業者進行節能減碳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等投資,政府應該考慮對於投資於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之設備、軟體或技術之支出等,得以部分抵減應納事業所得稅之稅額,才能提高工業、運輸和商業界對於節能減碳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等投資意願,以協助達成國家減碳目標,並帶動國內產業的高值化發展。
圖博館
大陸脫碳率 創全球最佳紀錄2016-11-08 01:37聯合報
巴黎氣候協定生效,宣告低碳經濟時代正式來臨。根據資誠PwC最新2016低碳經濟指數報告,主要經濟國家近期的脫碳率進展都符合預期,中國大陸首次成為主要經濟體碳強度「標竿國」,去年脫碳率達6.4%,創全球最佳紀錄。英國和美國的脫碳率也領先各國,而主要新興經濟體,包括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和印度,去年的碳強度都大幅下降,已超過當初在巴黎峰會訂立的目標。
工商時報社論-以適性的減碳方案因應巴黎氣候協定
巴黎氣候協定於11月4日正式生效,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UNFCCC)締約國,但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參酌巴黎協定及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正在擬訂「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草案,並彙整各部會近期所提出的200個工作項目,將報請行政院核定執行。
此一發展顯示「台灣不會在防治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議題上缺席」,特別是政府早在2015年7月1日公告實施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百分之50以下」,並對國際宣示我國預期自主貢獻減量目標(INDC)為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BAU減量50%,相當於2005年排放量再減20%,顯示台灣實踐溫室氣體減量的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據我國2014年核能發電占比16%,燃煤占比35.7%,燃氣及燃油占比39.8%,三者合計達91.5%的溫室氣體排放結構觀察,未來能源配比與產業低碳化進程將是影響溫室氣體排放趨勢的關鍵。
根據2015年12月12日巴黎峰會通過的《巴黎協定》,全球195個國家與歐盟(亦即196個締約方)將致力於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的是以工業革命之前(1750年)為基準,希望在本世紀結束之前,全球均溫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進而追求不超過1.5度目標。由於目前各國提交的INDC,到2030年全球預計排放溫室氣體550億噸,但若要達到溫升2℃以內的目標,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應不超過400億噸,顯示各國還需下調的排放量超過150億噸,顯示這是一個高難度的目標。
正因為如此,許多UNFCCC締約國的溫減規劃,大多採取「初期減量少後期減量大」的模式,其目的在等待碳補捉封存技術更成熟以及其他新技術之突破發展,以在產業與民眾可負擔的情形下,達成減量目標。
圖博館
甲烷增加 微生物才是禍首 2016-10-07 聯合晚報
水稻田、牲畜等方面微生物作用造成的甲烷量比化石燃料開採釋出量多。 路透
「自然」期刊6日刊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報告指出,開採化石燃料造成的甲烷排放大幅低估,但全球大氣層的甲烷2007年以來升高,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牽涉水稻田、牲畜、垃圾掩埋場、濕地的腐朽植物甚至白蟻,而不是化石燃料。
研究作者、NOAA地球體系研究實驗室的史威茲克說,他們的研究直指甲烷排放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可能使人感覺與常識不符。
新研究證實過去其他研究的結論,發現每年排放的6.23億噸甲烷中,微生物來源占58%到67%,化石燃料占第二位的20%到25%。
不過,微生物作用的最大來源還不清楚。史威茲克說,如果牛或農業生產是甲烷排放的主要原因,就應採取應對措施。如果主因是濕地和水體中的植物腐爛,那麼暖化是罪魁禍首,造成惡性循環。
甲烷僅次於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第二大因素。甲烷在大氣層存在的時間雖然較短,但在100年期間,甲烷對地球產生的聚熱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8倍。
美國聯邦環保署今年5月公布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標準,要求到2025年,化石燃料排放的甲烷要比2012年減少40%到45%。全美至少15個州在產油州北達科他和德州的帶領下打官司,要求封殺環保署的甲烷排放標準。
報告指出,化石燃料產業在生產中洩露的甲烷,已從8%降到2%。1990年以來,天然氣的開採增加47%,但甲烷排放下降21%。
美國西部能源聯盟副總裁凱瑟琳.史格瑪說,NOAA的研究顯示,甲烷排放增加不是來自石油和天然氣,政府應停止執行懲罰性法規。
圖博館
氣候變遷比IS更危險! 環保冷媒HFC將禁用
全球195多個國家的代表去年12月在巴黎達成全球氣候變遷協定,同意以具體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自相同國家的代表本月22到23日在維也納集會,準備針對禁用氫氟碳化物(HFC)達成新協議;環保人士說,維也納會議引發的關注雖不如巴黎會議,但其實這是今年降低全球暖化的最重要行動。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使用煤與石油會大量釋出二氧化碳;HFC則用於空調與冷凍設備,雖然僅與全球溫室氣體的一小部分有關,但它在空氣中鎖住熱氣的程度,卻是二氧化碳的1000倍,導致氣候變遷更惡化。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表示,HFC就是過去稱的環保冷媒,多使用於冷氣、冰箱等電器設備,由於國際間早發現HFC會吸熱增溫,台灣電器大多已不用這種冷媒,不過舊冷氣還有。
談判7年 盼10月達最終協定
禁用HFC的談判已經持續七年,各國代表可望今年10月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舉行高峰會時,達成最終協定。各國1989年在蒙特婁簽署一項協定,同意禁用足以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CFC),新協定將是蒙特婁協定的修訂版。美國部分企業,例如陶氏化學(Dow)、杜邦(Du Pont)及漢威聯合(Honeywell)等,已開始申請對氣候友善的HFC替代品專利。
新協定幾乎在每一個簽署的國家都具有法定約束力,比不具法律效力的巴黎氣候協定更管用。事實上,巴黎氣候協定的部分條文雖具有法律效力,卻允許各國自願採取二氧化碳減排措施。
多數國家贊成逐步禁用HFC,印度為首的部分開發中經濟體則希望延長禁用的緩衝時間,理由是新的替代冷媒成本會對部分開發中國家產生衝擊。新德里「能源、環境、水協會」執行長葛希表示:「縮短禁用時程足以導致印度承擔經濟成本。替代冷凍設備的成本是現有的八到十倍。」
富國將助窮國改用替代冷媒
美國國務卿柯瑞22日在維也納參與這項氣候變遷會議,他表示,在各國敲定的最終協議中,將包括富裕國家協助較貧窮國家支應改用替代品的成本。但他未透露確切的金額,柯瑞還說:氣候變遷就跟伊斯蘭國(IS)這類恐怖團體一樣危險,或可能更危險。
延伸閱讀
環保冷媒HFC 台業者已棄用
圖博館
《自然》:中國將提前完成碳排放目標現已接近碳排放峰值
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2016.3.21發表文章稱,中國“十三五”規劃中,針對能源和環境等領域,出台了更為強制性的節能、提效目標,還包括減少空氣污染的命令。這些基本要求和目標將幫助中國降低對煤炭的依賴,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文章分析,目前,已經有數據顯示,中國很好地完成了2020年達到煤炭消費頂峰的目標。同時,中國還在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以下為《自然》雜誌文章的全文翻譯:.......
回應
其實中國的五年發展規劃,才是世界上透明度、確定性最高的國家級發展戰略。而像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他們自己能信幾成呢?更不要說換個總統就有可能徹底改弦更張,床破如果上台,奧觀海先生現在做的事情,還能留下多少呢?
中國有擔當。西方發達國家請向中國學習。
我們中國說乾就乾,一點也不會含糊的!
唉,那麼積極幹嘛?當優等生又沒有獎勵
到時候可以指責發達國家的不作為
這其實是在爭奪未來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先機,使得這國家逐步取得技術和規模上的優勢地位。
完全被老美忽悠了,造成目前製造成本高企
美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800輛,中國祇有100輛,美國人均用電量1.3萬千瓦時,中國祇有0.4萬千瓦時。什麼時候中國能夠達到美國一半的水平,再來談中國是否已經達到峰值。我們不能給自己套上緊箍咒。
張嘴就來!2014年中國風電裝機是美國的1.73倍.
公知大V噴子評論:中國經濟崩潰,工業生產縮減,所以煤炭使用量減少.
燃油/煤?如果不考慮歐洲經濟形勢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從現在開始對市內使用的轎車強制新能源。到時候全世界的汽車廠商不都得哭?!可以說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不用燃油發動機+前後車橋。他們不崩潰?!
上海北京都給電動車免費上車牌了。燃料用石油也會下來的。
這種模式就算要搞也只能是在咱們中國,沒辦法,體制優勢,老外羨慕也沒用.....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大陸環境危機 中國石油大戰略 綠能產業 核能與核武 福島事件 《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
圖博館
奧巴馬重挫:美最高法罕見出手裁定停止清潔電力計劃
中新社華盛頓2016-2-9消息,美國最高法院當地時間9日裁定,在有關白宮清潔電力計劃的法律訴訟懸而未決期間,美國環保署暫停實施該計劃。清潔電力計劃旨在大幅削減發電廠碳排放,最高法院的裁定意味著總統奧巴馬抗擊氣候變化的努力受挫。
奧巴馬去年8月發布清潔電力計劃,要求到2030年美國發電廠碳排放目標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32%,各州須於2016年9月前提交初步減排方案,這意味著大量燃煤電廠將關閉。包括西弗吉尼亞州在內的逾20個州向華盛頓巡迴上訴法院起訴環保署,要求推翻清潔電力計劃,並請求案件審理期間法院判決暫停實施該計劃,但法院未支持各州訴求,而是裁定政府可以在案件未決情況下推進計劃。
回應
呵呵!兩屆總統,幾乎一事無成!8年的大好時光,就這麼被美國白白浪費了。在這個不進步就是退步的時代,美國人還以為可以繼續躺在床上優哉游哉的領導一百年呢!加油!希望你們在接下來的8年裡接著這麼玩!
其實他們本來就不想通過,總統提議,國會否決,或是法院否決,本來就是標準做法,涉及到國家利益的時候從來不手軟。什麼臉啊!面子啊!都是可以不要的。
老美忽悠其他國家時,也是採用這種方式,先以協議誘使他國出讓利益或做出讓步後,目的達到後。然後將協議在冗長的行政過程中拖延,甚至採用紅白面配合,在國會否決來達到毀約!老美的“契約精神”只適合其國內,國際手腕就是這般自私與齷齪
這跟國家利益關係還真不大。美國不想節能減排,主要矛盾在於,產業鬥爭,通過美國的代理人制度演變成為政治鬥爭、派別鬥爭。如果說新能源被否決是維護國家利益,那麼奧巴馬的醫保法案進展不順利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大家為了國家利益呢玩雙簧呢?顯然不是這樣。
美國的那些環保NGO呢?福特基金會呢?公知大V噴子!
美國佬的總統權力沒想像那麼大,政策符合利益團體訴求時就效率很高,反之寸步難行,這就是皿煮的悲哀。
美國的總統只是一條看家狗。沒事亂叫主任就會拽過來一頓胖揍。呻吟幾下就又好了
三權分立是個錯誤的理論,因為三權的源頭全是人民,而在人民這裡這三權是統一的.
你這個說的是中國,為人民服務,美國沒這說法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
圖博館
多國在南極搶地盤 中國三大動作出手神速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5-12-29報導, 在一個佈滿冰川、有峽灣和海象的島上,俄羅斯在一座俯瞰其科考基地的小山上修建了南極洲首座東正教教堂,所需木材全部從西伯利亞運來。不遠處,中國工人已對長城站進行更新改造。
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洲運營5個基地的計劃中的關鍵,有室內羽毛球場、保護衛星站的穹頂和能容納150人的宿舍。
印度也不甘示弱。該國未來派珀拉提新基地由134個海運集裝箱構建而成,外形很像一艘宇宙飛船。土耳其和伊朗也宣布了在南極洲建立基地的計劃。
報導稱,一百多年前,探險家曾競相把國旗插上南極洲。未來幾十年,南極洲應該作為科研基地得到保護,不得在那裡從事軍事活動和採礦等行為。
但一些國家正紛紛在那裡宣示更大影響力。這些國家不僅將目光投向相關保護條約的到期日,而且還著眼於目前存在的戰略和商業機遇。
有關國家也在實施太空研究和衛星項目,以擴大本國的全球導航能力。作為挑戰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主導地位的舉措,俄至少已有3個監測站在南極洲投入運營。
中國的第四個站點2014年開站,目前正計劃建設第五個站點。中國正在建造第二艘破冰船,並在一個海拔13422英尺的冰穹上進行科考鑽探作業。
中國官員表示,中國以科研為重點,但他們也承認“資源安全”引發的關切影響了他們的行動。
美國設在那裡的全年運營的站點一直有3個,南半球夏季時人員有1000多人,美國科研人員背地裡牢騷滿腹,因為他們受到預算限制,而且他們的破冰船也比俄少很多,致使美國無法在南極洲充分伸展觸角。
如今,南極洲吸引力猶存。2014年,韓國的第二個南極科考站開站,稱將用於測試韓國研究人員研製的用於極端環境中的機器人。在俄的幫助下,白俄準備建設該國第一個南極基地。哥倫比亞2015年表示,計劃加入在南極洲設有基地的其他南美洲國家的行列。
倫敦大學專門研究南極洲問題的政治學學者克勞斯·多茲說:“南極地區被歐洲、澳大拉西亞和北美洲國家白人的利益和意願主宰的舊日子結束了。事實上,各國已在南極洲展開地緣政治競爭。”
另詳參【圖博館】: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政治科學人 假科考之名南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保釣再起?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海洋調查船
圖博館
氣候變化巴黎大會2015-12-12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新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196個締約方(195國+歐盟)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協定共12頁29個大條目,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巴黎協定》最關鍵的內容是,到2100年,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也就是說,在考慮到海洋和森林有能力吸收溫室氣體的情況下,本世紀下半頁讓地球的新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零。
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發達國家承諾從2020年開始每年為此提供1000億美元的撥款。在2025年之前,還會提高這筆撥款的額度。
協議還規定,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審查,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
協議規定,締約各方有義務盡快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但也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的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
回應
還真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貌似中國在最後時刻態度有所軟化
還不知具體文本,當然,很快公知大V噴子又有中國最大輸家理論出場.
無論如何,全人類能妥協達成一個協議就是很牛的。下面就看美國國會批不批准了。
京都議定書不是被美國廢啦!下任總統再廢巴黎議定書。
巴黎協定在生效前還需要得到各國政府的批准。美國參眾兩院會批准嗎?這是最大的變數。
相關新聞
中國 各方歡迎《巴黎協定》
歐習通話談氣候協議 聊些什麼?
習奧再通話 達成“強有力協議”
巴黎氣候峰會 最難的談判 場外戰鬥更精彩
巴黎氣候大會延期一天 中國代表:談判處於最艱難時刻
巴黎大會衝刺階段 突現百國集團“雄心壯志聯盟”不帶中印
中方回應“雄心壯志聯盟未包括中國”
傅瑩:美國主導TPP是在重新築牆,而非拆牆
巴黎協定「人類最後希望」? 恐言之過早
升溫只限2℃ 阻不了小島國被淹
3大分歧正連夜磋商 千億美元氣候資金 始終談不攏
另詳參【圖博館】:《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中國崛起(二) G2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大陸環境危機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美中互為人質?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圖博館
美國24州狀告奧巴馬政府抵制清潔能源計劃
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尾聲的“政績工程”,又一次遭受當頭一棒。2015-10-23,美國24個州政府聯手將美國環保署告上法庭,直斥奧巴馬的清潔電力計劃違法。奧巴馬今年8月發布的這項計劃,致力於讓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比2005年減少32%,堪稱美國史上力度最大的減排方案,但該計劃被認為將嚴重打擊美國經濟,且因為未經國會授權而遭到抵制。
備受矚目的巴黎氣候大會還有一個月就要召開,全世界談了20年,都希望能在今年達成第一個有法律效力的減排協議,發達國家的實質性承諾是成敗關鍵。今年9月習近平訪美《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美國的清潔電力計劃是最受肯定的成果之一。因此,如果奧巴馬的方案最終夭折,美國的國際形像或將再次蒙塵。
回應
國際環保組織呢,美國不是非常愛護環境嘛!
他們非常愛護別國的環境。
柴公知有什麼想說的?中國公知何在?
美國皿煮 南方神劇
這就是私慾無度的財閥、寡頭資本高度控制政府政策的帝國主義國家之本質特性,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生存災難!
這就是典型的國家政策受資本的控制。
此例可回答什麼是資本主義,不是有資本就是資本主義,資本利益至上才是資本主義。
美國內部已經分裂
只不過是一起演齣戲,哪管什麼減排不減排,利益至上的資本家。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否則就會迷失自我,他們就是一個好例子
對美國這種內外兩幅面孔的行徑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西方所謂民主的實質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就是所謂的民主?人類的大笑話,多數人的利益被少數人的利益所控制,這樣的民主在中國最好永遠都不要有。
弊在當代公在千秋的事,可惜這種只能在強權體制實現
美囯這種體制.被中國赶超是必然的
所以他們國會每天就討論中國的事情....
討論怎麼在美國境內搞死華為,美國境外搞死中國。美國這個自由的市場自由的想搞死誰就搞死誰。
在別人身上找毛病,永遠比在自己身上找要容易的多
美國還有什麼好國際形象?奧還有道德形象?奧殘忍無比,拿諾貝爾和平獎真是對這些無辜死者的最大褻瀆!
米國不減,我們也不減
不減,小清新們還活得下去嗎?
頁岩氣是美國為數不多的救命稻草之一,在國際油價如此低迷的時期,提升國內燃氣發電的佔有率恐怕是非常必要的.
現在美國頁岩氣還有幾家在開工啊?
圖博館
中核集團與美國泰拉能源開發第四代核電技術
中俄合建漂浮核電站 陸航艦將受惠技術
中國核電在建規模冠全球
西方首座大陸將幫英國設計核電廠
英國擔保中國投資薩默塞核電站20億英鎊
習近平夫婦10月底訪英
李克強9.29盼設立中歐共同投資基金
歐習會 談談減碳吧
自然:中国碳排13年间被高估106亿吨 2014全球碳排放量未上升全靠中国
歐習會前夕,中共以竊取國家機密、參與間諜活動,逮捕華裔美商潘婉芬
朝日新聞9.30中國逮捕兩名日本間諜嫌疑人或判死刑
中情局從美駐中國大使館調回多名特工 美稱憂受中國黑客攻擊 中方回應(回應:美國是賊喊捉賊的高手!只要能達目的,什麼可恥下流手段都用。這就是美國教給別國的、竭盡全力所推行的所謂的民主人權!希拉里女士來好好解釋一番。 那老娘們更年期了。)
外交部:已向日方通報 日本:個別事件不評論
日本對華情報戰蓄謀已久 戰前上千間諜潛入測繪
"网络军控协议"仍存质疑 限制网络攻击如何落实有待检验
中美“网络军控协议”之说有些突兀
蘋果iOS現漏洞多個中國應用程式遭惡意軟件感染
臉書煽動種族主義及仇恨 梅克爾盼祖克柏擦「臉」(回應:臉書擦臉有用嗎?全球的網軍何嘗不是如此? )
臉書大陸解禁/查克柏格有退讓空間嗎?(回應:能不退讓嗎?)
杜鵑颱風假反覆 柯P臉書被灌爆(回應:記者精神錯亂,被臭罵到爆增,也叫"粉絲"破百萬?)
陸媒嗆美:别想拿TPP对付中国,也做不到
TPP最終談判…各國樂觀 專家看衰
12國部長會議談判破局 TPP大挫敗
另詳參【圖博館】:美中互為人質? G2 中共採購團學台灣 中國崛起(二)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連中國維和救災也能炒作? 習李三中全會 第一夫人 中國大戰略 中國與非洲 中國的國際責任 《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 《妖魔化中國的背後》 《中國即將崩潰》 《東方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對中貨幣戰 貿易保護主義 對中貿易戰 《中國入世》 中國製造業 炒作美國頁岩氣 微軟強娶雅虎 光棍節vs感恩節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兩岸高鐵 中日高鐵之爭 中日筷箭之爭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對中網絡戰 中國大飛機 空巴大戰波音 空難政治學 核能與核武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圖博館
中國免除外債是“窮大方”?人民日報:這五個事實你得知道(回應:是應該說清楚,但惡意攻訐的一些人其實也是故意“不清楚”噴子就是這樣。中國援助亞非拉,免除債務。噴子們說窮大方,國內還有人吃不上飯等等。假設國家不支援亞非拉,噴子們還會說這叫什麼大國啊,一點擔當也沒有。總之中國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噴子都要噴。現在互聯網上真的應該大力整治一下噴子。)
破天荒 30國元首排隊與習近平握手(回應:拿不出照片就別吹了。 嘖嘖嘖!你倒拿出了好大的酸葡萄。 拿臺灣護照,被聯合國拒絕進入參觀,傷了鬼島草莓的玻璃心。哈哈哈!)
習夫人 彭麗媛訪聯合國全程英文演講 盼孩子受教育
習在全球婦女峰會上承諾將將向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助聯合國推女權
反擊希拉蕊批習迫害女權「不知羞恥」 北京:只抓違法女權人士
希拉里“咆哮模式”挽救支持率
彭重遊當年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演木蘭受追捧
彭訪茱莉亞音樂學院 將設天津分校
習宣布,援助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基金和8000人維和部隊,向非盟提供1億美元無償軍事援助非洲快速反應部隊。
西方媒體關注歐習會成果 紐約時報說,中國承諾2017年啟動限制碳排放、制定碳排放價格的計畫。英國廣播公司說,中美就加強網路安全取得共識。
習亮相聯合國得高分 彰顯中國擔當
習訪美成果 中媒喝采、西方存疑
安倍聯大之行存在感低大受打擊 欲推安保法無力
日本新安保法通過首次任務竟是保護「解放軍」
解放軍:笑話 日本維和部隊天天拔草
受安保法影響日本自衛隊恐難招募
日本國民稅金悄然流向軍事領域
包道格:歐習會成果好過預期
義媒:降服中國龍 歐巴馬束手無策
季辛吉:習在美政治宣示 有利深化合作
歐習會後美中關係走向 專家分歧
美學者 布魯金斯中國中心主任李成:習近平與美民眾溝通 贏得尊重
習9.29回京 外交部長王毅總结:完善全球布局
圖博館
習近平訪美特別報導
習奧2015-9-26夜談3小時 奧巴馬:中美尤其要避免衝突
新華社:10理由 破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回應:修撰希臘帝國霸道史,而太史公撰中國王道史)
習奧會達成多項成果 網絡安全,亞投行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達共識 碳排放達成協議 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取得進展
中方公佈49項成果清單
習美國行 確認市場經濟、大國分歧管控: 如何克制網路犯罪、減少溫室效應、遵守海洋法、鞏固中美大國/兩岸關係等。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中國兩項新承諾: 200億人民幣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及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新華社:歐告訴習美不支持三獨 美強調以歐習記者會為準。新華社報導,歐9.25與習會談時表示「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不支持台獨、藏獨、疆獨,也不介入香港事務」。歐記者會說,「我也重申我的堅定承諾,信守基於『(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
「三獨」並列 說給兩岸聽 中美交易衝撞蔡英文模糊戰略
中國外交部9.26堅決反對蔡英文赴日活動 日勿給台獨舞台(回應:從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台獨理念一脈相承.名"愛台灣", 實則害台灣,即使拉上日本,也是黃粱一夢.)
習9.26聯合國演說 主持南南合作圓桌會 將設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廿億美元(2030達120億),並免除他們的無息貸款債務。
習宣布,未來5年中國將提供“6個100”項目,包括100個減貧項目,100個農業合作項目,100個促貿援助項目,100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00所醫院和診所,100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提供12萬個來華培訓和15萬個獎學金名額,為發展中國家培養50萬名職業技術人員。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並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20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
習大大帶給普通百姓的訪美成果: 出國留學更方便、赴美旅遊更便捷、看好萊塢大片更方便、食物安全性更高、就業機會更多、慢性病治療條件更好、上網環境更安全、航空出行更方便、霧霾天更少、享受高科技服務更多、赴美投資更便利、農民的事業更火、逃往美國的貪官更少!
圖博館
氣候改變歷史
作者:(美)約翰 2014 金城出版社
內容簡介
薦舉的學者,或多或少都須經受「環境決定論」之批評的風險。他們必須在兩極——或者是人類完全被動地受制於自然環境,或者是所謂「人定勝天」的偉大實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也許就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那一點。編者相信,從這本《氣候改變歷史》選譯的文章中,讀者可以捕捉到某些思想的閃光,更可以體會到環境歷史學者在處理氣候與疾病此類敏感歷史素材時,所顯示出來的謹慎的治學態度,以及那種敢於標新立異的學術品質。
狄·約翰(John Didier),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現任該校人文學院副院長。1961年出生在美國懷俄明州一家偏遠的農場,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西部牛仔。1984年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土壤科學專業,其后留學台灣,學習中國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1989年秋回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攻讀東亞研究博士學位,曾師從余英時、崔瑞德(Denis Twitchett)、浦安迪(AndrewPlaks)、彼特森(Willard Peterson)等海外漢學泰斗。攻讀博士期間,專注於中國10世紀《化書》的解讀,對自然環境與人類存在之間的關系,產生了深厚的關切,由此成為他摯愛環境歷史這一新領域的契機。著有《在方框內外:古代中國和世界的天空與信仰之變遷力量,公元前4500年—公元200年》(2009年)等。
目錄
全球同此涼熱
氣候變化與歷史
氣候與近代世界環境歷史
中國人對氣候的態度
怕熱的歐洲人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
熱是一種罪
發明熱帶性
對自然的殖民
怕冷的草原人
停滯的文明
——波利尼西亞人、愛斯
基摩人和游牧民族
漢末至南北朝氣候與民族
移動的初步考察
氣候循環和成吉思汗的崛起
壓死駱駝的一根稻草
氣候變遷和農業衰敗對
羅馬帝國覆滅的影響
「所有的人都跑了」
——17世紀中葉(1644—1683)
的戰爭和環境危機
阿楨
救災軍事學
少些機心,救災是普世價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是嗎?那緬甸救災1時,美國為何只肯出兵不肯出錢出力?
緬甸軍政府可能會污走捐款物資!
是嗎?那菲國救災朝野更污,美國反批中國不肯出錢出力,又嘲諷解放軍沒能力赴菲救災、去了菲方也不願意!
是美國老大不同意吧!不然以中共救災能力遠勝美國2,加上中國醫院船3和船塢登陸艦4就在南海災區附近,即使中國航母5也能和在日的美國航母同時南下,結果美國捨近求遠、自己的醫院船十二月才能赴菲、不得已只好讓中國醫院船先到。
各位忘了,台灣八八水災6時、中共要派米-26直升機7、被美拒,美航母到台、直升機卻不願吊重物;日本福島核災8時、美航母遭輻射感染撒離、中共要要派艦也被美拒。
美國的救災,不只是門政治(發揮民主自由之軟實力9)經濟(發災難重建財)邪、更是門軍事鬥爭邪之硬實力。所以隨即看到,美日假救災之名10,三艘航母齊聚南海演習,中國航母被迫南下因應、也和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11一樣、被罵是挑釁,根本是雙重標準的美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54852
阿楨
冷吱吱! 北極「極地渦旋」掃台灣2014-02-11
這幾天全台冷颼颼,到底為什麼台灣氣溫會這麼低呢?其實是因為北極上空冷空氣形成了「極地渦旋」,這個「極地渦旋」往東南偏移,擠開了台灣上空的暖空氣,使得全台都可以感受到這波寒流的強大威力。
台北低溫10度C以下,帽子、手套、圍巾全身包緊緊,到底為何會這麼冷啊,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在我們亞洲西伯利亞這一帶,冷空氣也慢慢增強,那我們這邊算是也受到一些邊緣的冷空氣影響,所以我們也感受到連續持續地冷。」
看看氣象圖中深紫色的區塊,這種環繞在北極上空的冷空氣,逆時針旋轉的低氣壓就叫做極地渦旋,畫面中左邊就是北美地區,日前因為極地渦旋發威,讓美加邊界的尼加拉瀑布結凍了,在右邊的亞洲地區威力也不小,讓日本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大風雪,而這極地渦旋往東南偏移當然也掃到台灣,讓民眾凍到不行,再加上這回北極被暖空氣入侵,兩大高氣壓渦旋切斷了西風,讓天氣系統停滯不往東走,變成一個像是希臘字母Ω一樣的圖案,在氣象學上就叫做阻塞高壓,阻塞高壓讓冷空氣在定點發威,因此這個星期大家都凍到骨子裡,不過因為近幾年來的暖化現象,否則極地渦旋會讓氣溫更低。
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小時後其實台灣的天氣比現在冷很多,那個時候冬天一到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結霜,平地也可以,這就是我們講說全球暖化的影響。」其實10度以下才叫做寒流,1974年和1977年一年有約9天寒流來襲,到了2005年只剩下6天,2010年根本是暖冬只有3天,近30年來寒流日遞減,如果不是極地渦旋,台灣民眾要見到霜雪的機率,越來越低。
阿楨
凍!北美20年新低溫 誰惹的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0/8409591.shtml
「北極渦旋」作怪 美1億8700萬人凍壞【Upaper 2014.01.08
北極渦旋造成全美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酷寒,侵襲近半數人口,造成各地學校停課、公司行號關門,飛機、火車和巴士運輸被迫中斷,數萬住戶斷電;很多地區低溫創紀錄,蒙大拿州柯莫鎮更記錄到攝氏-53度風寒值,為有紀錄以來最低,冷過南極地區風寒值的-33度。
總部近德國柏林的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科學家庫墨說,一般而言,強大的北極渦旋會把極地氣團鎖在世界的頂端,極地渦旋一減弱,極地氣團便開始南移,讓中緯度地區遭逢異常的大雪和酷寒。專家說,氣候的轉變,可能也與高緯度地區的噴射氣流有關。
全美有近1億8700萬人6日處在大風寒中,部分媒體把北極渦旋改稱「北極豬」,因為急凍天氣奪走數十條人命。
閱讀秘書/北極渦漩
北極渦漩是一股範圍龐大的極冷空氣,通常是北半球最冷的空氣,冬季盤旋在北極區。
源自太平洋東部的強大高壓系統延伸到北極,把北極渦漩往南推進到加拿大和美國,南下緯度比平時更低。太平洋高壓系統可能抵達阿拉斯加,但通常不會到達北極。
阿楨
聯合國報告:全球暖化 95%是人類自己造成
別再辯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召集八百位科學家,彙整九千篇研究的報告指出,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的可能性「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上升攝氏零點三到四點八度,而地球和人類負荷的上限只有兩度。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廿六至八十二公分,上海、舊金山等沿海城市岌岌可危。
IPCC每六年發表一次報告,廿七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發表的是卅一頁的「決策者摘要」報告,供決策者參考。完整版厚達兩千頁,將於卅日出爐。
摘要指出,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等活動「極可能」(extremely likely)是一九五○年代以來地球暖化的最大元凶,可能性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二○○七年的報告中是「非常可能」(very likely,百分之九十),再上次是二○○一年的「很可能」(百分之六十六)。圖/聯合報提供
六年前預測,全球海平面在世紀末可能上升十八到五十九公分。一九○一年迄今,全球海平面上升十九公分。
暖化在過去十五年間減緩是自然變化所致,掩蓋了長期暖化的趨勢。IPCC更首度正式指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即將接近上限,若不減量,可能數十年內就會超量。
摘要報告表示,地球溫室氣體漸增,造成海洋變暖、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熱浪、洪災、旱災等極端氣候將更頻繁;海水會逐漸酸化,危及海洋生物。除非各國大幅減排溫室氣體,否則情況會繼續惡化。
IPCC指出,為將增溫控制在聯合國安全增溫範圍(攝氏兩度),以避免氣候變遷造成的嚴重後果,總共只能燃燒一兆噸的碳,讓燃燒後的氣體釋放入大氣。牛津大學教授艾倫說,工業革命以來已用掉此量的一半,依現行能源消耗速率,二○四○年即會達到上限。
IPCC根據目前溫室氣體排放的比率,四度利用電腦模型模擬地球二一○○年的狀況,最樂觀的增溫變化為攝氏零點三至一點七度,也是唯一符合聯合國安全增溫範圍的預測結果。四次模擬的結果顯示,地球至二一○○年可能平均增溫攝氏三點七度。
IPCC聯合主席斯托克說:「依照模擬結果中最低的溫度變化來看,廿一世紀的全球地表溫度變化可能超過攝氏一點五度。緩和氣候變遷需要大量減排溫室氣體。」
相關新聞
環署預測:最壞情況 水淹5個台北市
全球暖化意識/女比男關切 中南部有感
水淹半個島?李鴻源喊話 別過度解讀
百年後憂鬱!擔心海水來 不如快治水
環署:光減碳不夠 這是防災!
小辭典/溫室氣體 暖化殺手
阿楨
蚯蚓加速全球暖化 研究提證據【台灣醒報2013.02.18
蚯蚓也會加速暖化?儘管地球異常暖化現象絕大部分是人類行為所造成,但最新研究發現,蚯蚓也會對氣候變遷造成影響,而且未來這種土裡的環節動物數量恐將持續高度成長。
科學家認為,當前世界各國所關注的全球暖化問題,與近年來自然界溫室氣體含量劇增有很深的關係。除了主要的人為因素外,近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的研究從過去237件相關文獻中發現,土壤中的蚯蚓也對地球暖化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所謂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促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成份,包括水氣、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等。蚯蚓本身雖然不構成對溫室氣體的影響,但是它所活動的土壤卻是關鍵。透過種種自然生物過程(包括植物根部與土地中的微生物運動),全球20%的二氧化碳與2/3的氧化亞氮來自土壤。
研究者認為,包括與微生物的互動,還有在蚯蚓在土壤中製造的孔隙都會影響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影響土壤裡二氧化碳的生成與保存。另外,研究報告指出,蚯蚓棲息的土地所排放的氧化亞氮會比沒有的多三倍。
過去科學家無法確定蚯蚓究竟會增加或者降低溫室氣量,因為蚯蚓增加土壤氣體排放量的同時又可將二氧化碳保存在土壤內。不過這份研究指出,蚯蚓共會增加土地42%的氧化亞氮和3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們的研究認為,雖然蚯蚓對於增加土壤肥沃有絕對益處,但土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因此增加。」
近年因為有機肥料使用等因素,導致蚯蚓數量上升的問題也引發學者擔憂。不過,自然界本身循環系統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卻遠遠比不上人類對地球所做出的破壞。據統計,有60%的溫室氣體是來自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例如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廢氣、飼養牲畜與砍伐森林等。
雖然這份研究提供氣候變遷另一個科學上的面向,但若要真正減經地球的負荷,每個人應從改變能源的使用習慣,並且實施節能減碳開始做起。
版主回應
當氣候變遷變人道教條 2013-05-20 中國時報 【徐進鈺、曾惠君】
近日各新聞媒體都刊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在五月十日發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破歷年新高點(400ppm)的新聞,此項消息引用美、英兩國科學家與氣候學家的說法,並採用二氧化碳監測不同時間的數據變化作為證據,大力倡議工業革命後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快速增加、直接影響氣候變遷,需要地球村人們立刻行動。文末更特別提出中國、美國兩排放大國,認為兩國應勇於負擔起地球村減碳的共同責任。
然而,這樣的全球減碳行動並非自然而然、不驗自明的全人類共識,它與西方「天啟式想像」的思想有關,同時排除了公共的爭論與不同意見。歐陸有一派學者提出氣候變遷的「後政治」概念,此概念認為由於近年全球氣候異常對人類社會、環境造成嚴重的災難(例如二○○四年印度洋大海嘯、二○○五年卡崔娜颶風造成環境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生活困頓以及災難後發生的暴力掠奪皆深刻地烙印在人們心中),使得集體產生巨大恐懼,並憂慮大自然的不確定性;此現象迫使人類希望快速地找到解決方案、指認出一個導致氣候變遷的凶手。因此,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就在大多數政治精英、公司領導者與科學家社群的指認下,成為關鍵的改善對象(基準)。這個以二氧化碳減量做為「共識」的過程未經過公共參與和討論,且以科學技術統治的方式在世界各地擴散,而過去對此種簡單推論提出質疑的學者都被邊緣化為異議份子與保守派人士。
天啟式想像在西方已存在一段時間,它與基督教與技術現代化關係密切。氣候變遷的議題使得天啟式想像嫁接上世界末日式的思考,開始假想世界沒有水(或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那一天、放大又簡化龍捲風的毀壞只因氣候變遷所導致等。逐漸地,減少二氧化碳變成全球人道主義的環保行動代表,因為崇高的道德倡議,沒有人會反對對抗氣候變遷的價值,使得人們在氣候變遷的地球村裡變成是均勻單一的犧牲者與受害者,而不是充滿差異的政治主體,也就是減低排放量的邏輯要求人們應該沒有民族、種族、階級、性別之分,問題是,真實社會就是充滿差異的社會建構。
此外,環境天啟式的看法暗渡「自然與社會」二分的概念,預設著人們要回到原始、單純大自然的必然良善,但是自然、社會與文化原本即是融合難分,刻意的區分會強加有問題的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因果關係,這都導致不同階層與身分的人們承受氣候改變下更不平等的對待。例如颶風卡崔娜在紐澳良的災害原本是不可預測的環境問題,但卻使得非裔美國人在過程中承受權力剝奪:首先同情他們是「可憐的受害者」,之後指認他們是「產生暴動的罪犯」,最後災後重建時又讓都市發展商來為重建區「掛上永續的品質保證」。這些標籤都輕易地抹滅非裔美國人的在地生活與紐奧良的城市脈絡(見左上圖,美聯)。
本文無意進入氣候暖化與氣候懷疑論的兩派對立,也不是否定氣候暖化問題的重要性,而是認為不應將問題簡單道德化,變成無法審議討論的失語。因此,回到氣候變遷的本身,我們應該詢問氣候變遷議題帶來的管制、規範與行動如何造成全球政治、經濟跨尺度的改變?如何促成差異發展位階的國家、產業與地方產生治理的變化並影響社會?以及,它如何根深蒂固地建構人們的意識形態?
當氣候變遷的恐懼變成人道主義的教條,與無法討論、深究的至高原則時,結果往往可能帶來更大的災難,同時也是對民主作為透過爭議論辯產生共識的制度與生活方式的威脅。這也正是氣候變遷後政治化的最大危機。(作者徐進鈺為台大地理系教授,曾惠君為台大地理系博士生)
回應
強降雨與缺水也可以透過民主方式討論,達成共識才會發生嗎?硬要玩社會學理論,討論一下消耗/浪費大量能源的歐美對中印說三道四比較實際吧?台大教授真是夠了!
阿楨
今年冷熱旱澇四重天 「極端天氣成趨勢」【聯合報2012.12.29
二○一二年走到盡頭,回顧今年天氣,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以「極端天氣真多!」總評今年氣候,且這或許不是異常個案,未來可能變成趨勢。
鄭明典細數,今年從年初到年尾都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甚至可追溯至去年十二月。上個冬季全台日照異常偏少,有八個氣象站都測得當地同期日照時數最短紀錄;到了二、三月,冷暖交替頻繁、起霧次數多,很多建築物的牆壁、地板都出現「反潮」現象,看起來就像「牆壁冒汗」。
鄭明典說,今年「入梅」早、「出梅」晚,梅雨季的累積雨量是一九五○年以來最多;到了七月,台北非常熱,單月氣溫達到攝氏卅六、卅七、卅八度的日數都破紀錄。
從九月中到十月中,台灣東部近海有個「大低壓渦旋」,讓台灣經歷了一小段乾旱,但是十一月中旬風向轉變。
從十一月廿一日到十二月九日,台北連續下了十九天雨,紀錄上僅次於一九五六年的連廿天;如果從十一月十五日算到十二月十五日,這卅天台北的累積雨量刷新一九五一年來的紀錄。
鄭明典認為極端天氣應該和全球暖化有關。他解釋,全球暖化不是氣溫「一起上升」,各地增溫幅度不一,大氣的冷、暖區域改變,影響大氣環流,造成的天氣現象就和以往不一樣。他說,中緯度地區最常有天氣異常狀況,台灣因為介於中緯度和熱帶地區,天氣變化相對比較緩和。
鄭明典表示,明年第一季的台灣天氣主要受來自大陸的冷空氣影響,大致上以乾冷為主;中、南部日照多,可能抵銷「冷」的效應。他說,總體看來北部、東半部氣溫正常略偏低,中、南部在二、三月正常略偏高,全台雨量都是正常略偏少。
版主回應
酷熱!全球5國破紀錄 「極端是常態」【聯合報 2012.12.29
美國二○一二年伊始,冬季悄悄地消失了,提前報到的春季與夏季帶來了野火、酷熱與乾旱,秋季則出現百年一見的可怕颶風珊蒂。美國並非特例,一年來全球極端氣候現象頻繁程度創下紀錄,也符合科學對氣候變遷後果的預測。
科學家曾在期刊或現實生活影像中警告的暖化現象,今年都一一出現,包括北極浮冰大量消融、美國許多城市氣溫飆破攝氏卅五度、旱災頻繁、洪澇肆虐,以及暴潮淹沒紐約市。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拉說:「預測指出全球極端氣候將愈來愈多。」
巴西里約熱內盧廿六日出現攝氏四十三點二度的高溫,創下一九一五年以來最高紀錄。今年全球有五國平均溫度創新高,但沒有一國打破嚴寒紀錄。今年是美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全球均溫若以截至十一月為止的數字推算,今年是一八八○年有紀錄以來的第八熱。
過去一年,全美逾六萬九千個地區創下高溫新紀錄。美國心臟地帶極端氣候一個接一個出現,無法恢復常態。美國國家氣象局代理局長蘿拉‧佛吉歐尼說:「常態已改變,極端就是常態。」
非洲部分地區、俄羅斯、巴基斯坦、哥倫比亞、澳洲與中國大陸則面對致命的洪災。賈拉表示,今年最令人困擾的是北極融冰。北極夏季浮冰面積劇減,比過去最低紀錄還少百分之十八。
格陵蘭冰蓋有消融現象的部分,面積達百分之九十七。賈拉說:「北極的改變會影響其他地區的氣候,融冰即為暖化現象擴大所致。」
想辦法適應吧… 氣象專家:地球沒救了!【聯合報 2012.12.29
中央氣象局認為今年台灣極端天氣現象多。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許晃雄指出,這陣子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很奇怪」,不過目前還沒有公認的解答;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直接說,「地球沒救了啦!想辦法適應環境才是真的。」
許晃雄舉例,這兩年美國出現不少極端天氣,卻沒有一個夠完整的解釋;他說,原因有可能是全球暖化,但也只是科學家的推測,不是結論。
既然全球變暖,歐洲怎麼會酷寒?許晃雄說,今年夏季北極的海冰面積是破紀錄的少,有科學家認為,海冰少代表當地空氣比以往暖,會形成一個類似「Ω」形的「阻塞高壓」。在夏天,高壓區造成熱浪,到了冬天,高壓區東側就出現嚴寒。
彭啟明認為,全球的極端天氣將愈來愈多,例如英國氣象局就預測明年會很暖,只是在台灣不一定「有感」。彭啟明也提到許晃雄的例子說,在「暖化」的趨勢下,可能某些地方要注意的是「寒害」,或是空氣品質變糟,人們以前不容易將這些影響和暖化聯想在一起。
彭啟明說,氣候變遷已是趨勢,目前人們能做的,大概就是透過政策、風險評估管理等措施,幫助自己適應環境。
各國只顧利益 誰管氣候危機?【聯合報╱鄭方婷/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卡達多哈) 2012.12.10
第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在卡達首都多哈落幕。主辦國卡達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加上OPEC會員國長期以來對於氣候變遷議題冷感與採取不合作態度,一開始便令人懷疑卡達積極爭取承辦本次會議的動機。兩周會議下來,果不其然議長的表現遭到NGO強烈批評,認為其缺乏促使國家間達成共識的決心與意願。
里約+20峰會落幕 聲明被批「慘痛失敗」 2012/6/24 人間福報
一連三天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峰會)周五落幕,大會在抗議聲浪中通過並簽署共同聲明,承諾改善全球超過十億人口的貧窮問題,及復育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但批評稱,這項共同聲明是「慘痛的失敗」,對其受到各國利益左右而感到失望。
這項共同聲明將從二○一五年起,取代屆滿的「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但其目標定向會留待未來討論,預料將是漫長且充滿激烈爭議的過程。批評者認為,今次峰會白白浪費了改善全球環境的「歷史性機會」。
全球氣候變遷政策奠基人、英國經濟學家斯特恩說:「我們今天面對的兩個明確挑戰,是要根除全球貧窮及管理氣候變化的威脅。但峰會沒有提出有關其嚴重性的證據,以及所應採取的緊迫行動。」
儘管這是聯合國二十年來有關可持續性發展的最大型峰會,但只有不到一半國家領導人赴會,只派出大使、部長,甚至只是代表團出席。缺席的重量級領袖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亭、德國總理梅克爾及英國首相卡麥隆。
中國環保進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日報》6月22日認爲,中國在3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被看作新氣候保護協定的阻礙者",這次在裏約熱內盧峰會上"只是對具有約束力的環境保護不感興趣的許多國家之一"。"然而與峰會結果無關的是,中國大力投資可再生能源。"
阿楨
里約+20峰會落幕 聲明被批「慘痛失敗」 2012/6/24 人間福報
一連三天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峰會)周五落幕,大會在抗議聲浪中通過並簽署共同聲明,承諾改善全球超過十億人口的貧窮問題,及復育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但批評稱,這項共同聲明是「慘痛的失敗」,對其受到各國利益左右而感到失望。
這項共同聲明將從二○一五年起,取代屆滿的「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但其目標定向會留待未來討論,預料將是漫長且充滿激烈爭議的過程。批評者認為,今次峰會白白浪費了改善全球環境的「歷史性機會」。
全球氣候變遷政策奠基人、英國經濟學家斯特恩說:「我們今天面對的兩個明確挑戰,是要根除全球貧窮及管理氣候變化的威脅。但峰會沒有提出有關其嚴重性的證據,以及所應採取的緊迫行動。」
儘管這是聯合國二十年來有關可持續性發展的最大型峰會,但只有不到一半國家領導人赴會,只派出大使、部長,甚至只是代表團出席。缺席的重量級領袖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亭、德國總理梅克爾及英國首相卡麥隆。
中國環保進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日報》6月22日認爲,中國在3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被看作新氣候保護協定的阻礙者",這次在裏約熱內盧峰會上"只是對具有約束力的環境保護不感興趣的許多國家之一"。"然而與峰會結果無關的是,中國大力投資可再生能源。"
該報寫道:"中國最大的環境殺手是煤炭,煤炭提供了70%的電能,爲了減輕尤其是繁榮省城的能源饑渴,幾乎每周都有一座燃煤電站並網。
"盡管如此,國際環保組織還是認可中國領導人的努力。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區)的李雁承認,'中國近年來取得可觀的進步,中國是風力發電裝置的最大市場,在太陽能電池生産方面世界第一。'
"甚至著名的羅馬俱樂部精英圈子敢于大膽斷言:中國的一黨專制將比西方民主更好地控制環境變化。不久前,相應研究的作者之一、挪威氣候專家約爾根說:'在中國,市場是用來執行政治決定的,而不是倒過來', 可以更好地解決環境變化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克裏斯反駁說,德國或挪威在氣候保護上遠比中國更爲成功。
http://www.dw.de/dw/article/0,,16045640,00.html
阿楨
進入小冰河期? 氣象專家:嚴寒天氣是暖化後果 2012-02-8
最近全球多國正受到極寒天氣侵襲;有人說地球目前正進入「小冰河期」。但「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提出反駁。更有科學家指出:極端的嚴寒天氣其實是暖化的後果。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指出,跟2009至2010年相比,今年寒潮來得比較遲。2009年的寒冬由12月開始持續至翌年2年,而2006年冬季的情況亦較今年嚴重,因此即使歐洲當前受到嚴寒天氣侵襲,但並不代表今年會是歐洲歷史上最冷的冬季。
事實上,歐亞縱然目前正面對極寒天氣,但北美洲的天氣近日卻連連出現反常高溫,加州的長灘市(Long Beach)更錄得破紀錄的攝氏30度高溫,顯示「小冰河期」之說並不成立。
嚴寒乃暖化後果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亦指出,由於地球變暖讓北冰洋表面冰層融化,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海面上的空氣溫度會上升,繼而擾亂北極氣流,讓寒冷空氣湧向歐亞大陸北部,導致當地氣溫驟降。
稍早前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持續的極寒天氣顯示地球正進入「小冰河期」。縱然英國氣象局事後發文反駁,指當前的寒冷天氣是地區性的短暫現象。然而「小冰河期」之說仍然於全球各國不逕而走。
歐亞酷寒 源於「北極濤動」2012.02.09
世界氣象組織2012.02-7日在日內瓦發布消息說,根據成員氣象組織提供的信息,近期歐亞大陸部分中緯度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與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現象—「北極濤動」的變化密切相關。
橫掃歐亞大陸的寒流目前仍未停下腳步,截至7日,歐亞大陸至少有368人死於寒冷。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創下歷史新低。瑞士夜間溫度降至攝氏零下35度,捷克部分地區則降至攝氏零下39.4度,被媒體形容為「冰河期」。 與之相反的是,北大西洋、冰島至北極地區氣溫偏高。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連續出現攝氏5度的氣溫,高於地中海沿岸的米蘭和伊斯坦布爾等地。北美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高。
專家指出,通常北極地區冬季受低氣壓系統支配,而中緯度地區受高氣壓支配。此時「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限制了極地冷空氣向南擴展。但世界氣象組織7日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導致冷空氣南侵至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而暖空氣則北上北極地區,出現「南寒北暖」局面。
版主回應
專家稱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系炒作
新華網北京2012年2月6日電 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遭遇了持續性嚴寒,即使本就冰天雪地的俄羅斯,多地溫度也比往年低10至17攝氏度,不少地區最低溫度破了紀錄;多國因冰雪來襲而導致機場癱瘓、道路阻塞甚至路人凍死……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這讓不少專家乃至世界氣象組織頗感不妥,因爲對當前寒冷天氣的誤讀,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誤導人們應對極端天氣的努力方向。
事實上,當前的寒冬可能並非“最冷”,有關用詞並不科學,而天冷可能使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誤會進一步加深。
打噴嚏一定是感冒嗎?
寒暑自然變換,出現一些冷天對全球氣候來說之正常,便如人們常常會打幾個噴嚏。大家都明白打噴嚏不一定就是感冒,不過因此擔心也是人之常情,這就需要全面“診斷”各種征兆,不能只因爲幾個冷天就斷言地球要“得”小冰河期這個“大感冒”。
針對歐洲個別地區百年不遇的低溫,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4日表示,去年整個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大部分時間裏,歐洲整體氣溫較往年偏高,“因此我們不認爲這次寒潮能創低溫紀錄。當然,局部地區可能出現創紀錄低溫。”
歐洲今冬也並非最冷。世界氣象組織專家認爲,歐洲等地區的嚴寒天氣將持續幾天,但對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那個冬季就會發現,當時寒潮來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它自2009年12月開始,貫穿整個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時間。而2006年冬天,情況也比今年嚴重。因此,當前的嚴寒天氣並不意味著今冬是歐洲最冷冬天。
對整個地球來說,當前歐洲一些國家的冷天連“噴嚏”都算不上。這邊的確寒氣襲人,但同屬北半球尚未脫離冬季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卻連日出現反常高溫,長灘機場氣溫超過30攝氏度,打破了最近40年的紀錄;在華盛頓,一些櫻花也已經提前開了。如果只看北美的天氣,恐怕人們只會想到全球變暖,冰河期一說顯得滑稽。
“冰河期”結論源自何方?
天氣新聞、寒暑現象,與人息息相關,“極”而言之,容易制造“轟動”,但新聞報道終究還是要有原則:不能爲求“轟動”而忽略真實和准確。事實不會因炒作而改變。記者調查發現,英國《每日郵報》最先播發了“小冰河期”這樣的判斷文章,這也是目前國內許多媒體所引用的“小冰河期”的來源。在不斷引用和演繹下,媒體對情況的解讀慢慢走了樣。然而,《每日郵報》文章的結論並非出自專家。
了解英國媒體的人都清楚,《每日郵報》慣常使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它在1月29日刊登的這篇文章,雖然引用了一些認爲地球會因爲太陽活動減弱而變冷的科研人員的話,但沒有一處直接引語中有“冰河期”這個詞,而是文章作者本人寫道“我們可能甚至會走向一個小冰河期”。就在文章見報當天,英國氣象局就迅速在網上發布了一篇官方博客,反駁這篇文章中的“多處錯誤”。英國氣象局認爲,現在的寒冷不能用來否認全球變暖。該局發言人丹?威廉斯說:“當前的寒冷天氣是短暫的地區性事件,而全球變暖是長期的全球性趨勢,兩者之間沒有聯系。”
全球變暖,因嚴寒而被誤讀
無論要證明全球變冷還是全球變暖,都不是簡單地列舉幾個事例這麽容易,而需要統計和分析長期的氣象資料,需要很多專業知識。現在科學界主流看法是全球正在變暖,它和當前的寒冷並不矛盾。
事實上,歐洲嚴寒天氣已經連續多個冬天,卻未能改變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因全球變暖,北極冰蓋仍在退縮。
多數氣象學家認爲,全球變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階段性低溫不能說明氣候變暖的停滯或減緩;部分地區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區的變暖。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于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以及拉尼娜現象。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世界氣象組織預測,隨著全球變暖,今後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將更爲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對英國《獨立報》說,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的體積在近30年裏減少了20%。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其結果是極地冷空氣在高壓系統推動下,向北半球大陸地區進發,導致當地氣溫驟降。
全球變暖,或許不只是溫度上升那麽簡單。它會引發一系列極端天氣,熊熊的山火、呼嘯的颶風、炎熱的酷暑、滔天的洪水都是它的結果,當然也包括現在的天寒地凍。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6/14426687667.shtml
阿楨
德班大會落幕 取得四項協議 2011-12-12 旺報
歷經兩周馬拉松式磋商,最後加碼數十小時衝刺「延長賽」,《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7次締約國南非大會終於達成《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2013年執行,綠色氣候基金啟動,成立工作小組負責2020年後減碳安排等四項協議成果。
陸支持印度責任區別
爭議甚大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將從2013年起執行,明年5月1日前提交減碳承諾;成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負責2020年後減碳的具體安排。
歐盟這項提議引發大陸和印度強烈不滿,印度環境部長那塔阿拉賈(Jayanthi Natarajan)說,印度不會因各方聲浪就不顧貧、富國責任分擔原則,不會因任何形式的威脅或恫嚇就退縮;大陸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態支持印度,應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新華社報導,這次德班會議達成決議如此困難重重,主要是已開發國家如美、日、加拿大等國不考慮第二承諾期的減碳指標,對《議定書》也抱持消極態度,美、加甚至不願簽署。歐盟雖然相對積極,卻額外要求大會敲定「路線圖」,在2015年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減碳框架,在2020年生效。
陸籲開發國拿出誠意
大會觀察員分析,美歐態度迥異,是因為美國不願為減碳犧牲利益,歐盟卻試圖用減碳和成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獲取利益。大陸代表團在會後指出,這次未能全部完成談判,最主要是因為已開發國家對減碳及提供開發中國家資金、技術轉移的政治意願不足所致。
綠色科技賽 中國領先【經濟日報2011.12.12
中國已在綠色科技競賽中跑在前端,其成果最終可能比年年召開、卻仍無法有效因應氣候變化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更能拯救地球。
雖然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但同時加速投資綠色科技。
率歐洲議會代表團前往南非德班與會的議員萊恩(Jo Leinen)表示:「世界有場非正式的綠色科技競賽,由中國領頭,可能比正式協議取得更成功的結果。」
美國皮尤環境組織表示,中國去年投資低碳能源技術達540億美元,高於美國的340億美元。
由於中國有提供13億人口食物、燃料與水的迫切需求,因此比他國更知道抑制全球暖化的能源型式價值,因為全球暖化已國內大片土地沙漠化。
版主回應
爭議不斷 歐盟和基礎四國槓上 2011-12-12旺報
這次德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從9日一路延長到11日清晨,才得以有協商成果,主要是受到歐盟和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意見分歧所致,直到11日清晨才完成協商。
歐盟在大會中突然提出「路線圖」,並提出2018年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碳框架,並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等其他議題與此掛勾,小島國也附和歐盟立場。
大陸和印度則強調,不能忘記公平原則,應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印度環境部長那塔阿拉賈(Jayanthi Natarajan)強烈反對並激動反駁:「公平在哪裡?」大陸代表團團長、大陸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也表態支持印度,並質問已開發國家應給發展中國家資金和技術支援,「快20年了,你們做到了嗎?」
9日下午,美國、大陸、巴西等國家都取消記者會,外界傳出,歐盟連合小島國、中南美洲國家形成小集團,向他國施壓。
9日晚間被稱為「基礎四國」的大陸、印度、南非和巴西舉行最後磋商,印度當場表態支持大陸,南非和巴西也都認為磋商順利,當場粉碎9日上午歐盟記者會傳出「四國分裂」說法。
德班大會期間,不斷傳出「基礎四國」已分裂的說法,某些成員倒向已開發國家,新華社報導,解振華還對此澄清:「我們每天要碰頭三、四次,每個重大表態都經過協商。」
新華社昨天報導,德班大會最後是在「基礎四國」團結一致,對發展中國家最關切的問題同聲同氣,才使得德班取得「里程碑」成果。
減碳政治角力 開發中國家低頭【聯合報2011.12.12
一九九七年的京都議定書將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區隔開來,開發中國家不需受到減少碳排放的約束。德班會議的最大成就,是說服印度和大陸未來接受法律約束,雖將雙軌制再保留幾年,但許多國家希望在二○二○年京都議定書下一階段屆滿時,完全打破雙軌制。
應對氣候變遷 誰是阻礙合作的壞蛋?2011.12.12
【聯合報╱鄭方婷/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南非德班)】
會議本應於九日結束,在歐美等傳統大國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之間政治衝突劇烈之背景下,延長兩天,號稱有史以來最長的締約國會議。
對於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美國與歐盟有著極大的根本差異。美國基於其國內產業界與議會的不支持,自京都議定書之後,就主張建立一個不設定強制性減排年限、目標,但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國提出自主性減排目標,並接受國際與國內的測量、報告與證明,以確保自主性目標獲得落實。美國在本次會議的最大目標,就是具體實施去年坎昆會議達成的幾點重要成果。
相對的,歐盟主張應該設定一套路線圖,提出於二○一五年完成協商,至二○二○年為止成立包含主要排放國接受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國際合作方案。同時歐盟宣布,即便日本、加拿大與俄羅斯不繼續參與京都議定書減排承諾,仍舊承諾第二約定期,至二○二○年從一九九○年基礎上削減百分之廿至卅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歐盟的主張受到絕大部分發展中與最貧窮國家的歡迎,在歐盟強力遊說下,隨著中國暗示可以考慮在二○二○年以後接受法律約束後,巴西與南非也表示可以接受。美國對於歐洲提出的路線圖是否成立並不重視,也不支持建立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議定書,美歐雙方差距甚大,難以相互讓步。最後在中國、印度等國的讓步之下,歐盟的主張獲得採納。
對於歐盟而言,削減百分之廿至卅的排放量並非難事,而且歐洲的減排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很有限,但是歐盟在國際談判中對於先進國家的減排行動積極主張,的確獲得廣大的開發中國家的歡迎。
相形之下,美、日、澳、紐、加等國被型塑為阻礙國際合作發展的壞蛋,苦思如何爭取中、印等主要排放國的支持。氣候變遷的國際政治當中,重要的是如何擴大支持力量;在歐盟獲得中國等主要發展大國的支持下,美日等國顯得孤立。若美日選擇繼續參與氣候變遷國際談判,勢必得與歐盟取得妥協。
新減碳承諾 我將自願遵守【聯合報2011.12.12
南非德班氣候大會達成減碳承諾,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新減碳承諾應會變得更「嚴格」,台灣屆時也將自願遵守;且若各國減碳達共識,彼此之間應會建立「碳關稅」制度,作為履行減碳承諾的約束機制,台灣外銷產品必定面臨製程減碳的壓力。
阿楨
殺遍歐亞 成吉思汗意外「減碳」【聯合報2011.01.26
一項最新研究宣稱,建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打遍歐亞殺人無數,讓許多土地因居民死光了而變回樹林,相當於減少逾七億公噸的碳排放量,被封「史上最環保的入侵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美國史丹佛大學卡內基學院全球生態系科學家發表的報告,比較並計算歷史上大量人口死亡的事件的造成的碳排放量改變,包括歐洲黑死病、中國明朝滅亡、美洲大陸開發等。
研究發現,成吉思汗於13世紀率領蒙古鐵騎殺遍歐亞,造成約四千萬人喪生,使人類開墾的部分地區因居民遭大量屠殺而恢復至森林的植被景觀,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讓大氣中減少了七億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球消耗石油一年造成的碳排放量。
這種減碳手段沒人會認同,但學者指出,成吉思汗的作為可能是史上首次人類造成的「全球冷化」。
所有歷史上人類大量死亡的事件,都有森林景觀廣泛回復的共同點。主持研究的科學家茱莉亞‧彭格烈茲(Julia Pongratz)說:「許多人認為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人類大量燃燒石油和煤礦,是人類首度影響氣候,其實這是誤解。」
彭格烈茲說,成吉思汗戰爭規模既廣且遠,植被回復時間也相對較充裕及廣泛,因此減少碳排放量居歷史之冠。她強調,成吉思汗仍會被史家認為是殺戳君主,研究只是提供氣候變遷研究的另類思考。
另參本館:停烤肉拚減碳? 氣候政治學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地球沒人較自然
版主回應
林中斌:小冰河期來臨?【聯合報╱林中斌】 2011.02.11
這次冬天,寒流暴雪侵襲整個北半球。歐洲、美國、中國無一倖免。連越南都有上千動物凍死。台灣有十四天低於攝氏十度,創卅多年紀錄。今年是特例嗎?非也。
一○年一月中報導,大台北九人凍斃,印度冷死百人,華北大雪六十年罕見。○九年十二月,歐洲八十人凍死,美國十八人送命。然而當時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華勒斯說低溫只是暫時現象,非長期趨勢。
這次全球寒冬於去年十月便開始。當時專家預測歐洲將面臨千年嚴冬,卻被聯合國氣象組織駁斥為「純屬臆測,今年冬天並不會特別冷」。
這兩年寒冬是否為特例?也不然。根據氣象預測專家Judah Cohen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在國際先鋒論壇報所說,○一至○八年之間九年,有七年寒冬。但是多數之前的預測皆未料到這些寒冬的來臨。
近年來,新氣象理論不斷出爐。從聖嬰現象,到反聖嬰現象,到非典型聖嬰(El Nino Modoki),北極震盪,南方震盪(Southern Oscillation)等等。無怪「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說:以前理論顯然不夠用。既有理論只能解釋過去,卻不能預測將來。
目前專家對寒冬的解釋是:「寒冬是全球暖化所引起。因為太熱,北極冰融,冰覆蓋的面積縮小。冰反射太陽熱減少,地面吸收太陽熱增加,使早先堵住北極冷空氣的氣牆破洞。原來由西向東移動的噴射氣流變成南北繞彎。北極冷氣洩出到中緯度地區,引起北半球寒冬。」
這對外行人來說,的確有點霧煞煞。無怪蓋洛普民調顯示,相信全球暖化被誇大的美國人遞增:由○六年百分之卅升到一○年百分之四十八。
其實,地球暖化將導致氣候變冷的說法,在○三年便已由美國Woods Hole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Terrence Joyce等提出。他們認為海水循環影響全球氣溫可能比我們慣用的大氣循環更重要。但因經費不足,無法施展大規模研究。
除了大氣、海水以外,影響全球溫度上下變化的還有太陽。
○七年,正是全球暖化議題當紅之時,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震驚世界的訪問說道:地球的小冰河期將要在一四年來臨。
訪問對象是俄羅斯聖彼得堡Pulkovo天文台太空研究主任阿不都參曼托夫(Habibullo Abdussamatov)。他說地球溫度變化主要來自太陽照射地球的多少。根據太陽黑子長期活動的趨勢,他說:二○一四年左右,地表溫度將不再升高。太陽黑子活動在二○四二降到最低,導致地表溫度在二○五五至六○跌到谷底,類似一六五○到一八五○年之間地球的小冰河期。
依據目前夏天更熱冬天更冷的狀況看,未來地球溫度趨勢有兩個可能。一是氣候極端化更嚴重。二是小冰河期來臨。因為地球在一九八○開時加速暖化,而在二○○一開始出現寒冬。寒冬趨勢晚於暖化廿年,會黃金交叉嗎?不知道,但三年後便見分曉。
重要是,我們如何因應?
一、增加戰備存糧並研發耐旱耐澇之農作物。無論地球暖寒乾旱淹水都會衝擊糧食生產。我國卅萬噸戰備存糧只能支撐三個月,遠低於日本。研發快收成農作物之經費又被裁。
二、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合作防災救災。只靠政府作為不夠,尤其需要富創意具活力的企業以及民間團體參與。如照顧寒流熱浪下的獨居老人,便是。
三、個人靜心。未來世界多變,個人更要能靜心,以自助助人。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145554.shtml
阿楨
超級「女嬰」降臨,今年冬天暴寒 四十年來最強大 2010-12-15新新聞
坊間所謂「千年寒冬」的說法並無科學證據,不過,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上個月確定「反聖嬰」現象形成,以台灣而言,將會是冷暖交替明顯、變化比較極端的氣候型態,最冷的時候會出現在一、二月,也就是農曆春節前後。
入冬以來的第一波強烈冷氣團在本周南下,為台灣平地帶來攝氏十度以下的低溫,許多人已經感受到一股「暴寒」氣氛。氣象專家指出,今年將遭逢四十年來最強大的「反聖嬰」現象,這個冬天冷的時候將會很冷。但坊間所謂「千年寒冬」的說法純屬誇大訛傳,目前沒有科學證據。
早在今年夏天,歐洲及中國大陸的網路和媒體即盛傳「千年極寒」的說法,還引用俄羅斯的氣象單位、義大利物理學家背書。由於去年冬天歐洲和中國大陸長期冰封的痛苦記憶猶在,今年傳出「千年寒冬」說法後,九月間一度在大陸引發「搶煤」風潮,使得大陸當局不得不請出世界氣象組織澄清謠言。
反聖嬰&小冰期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根據他們的查證,今年夏天俄羅斯氣象單位確實預測今年冬天會偏冷,但其所依據的是可能會有的「反聖嬰」;而今年夏天國外剛好也有科學單位一度監測到北大西洋暖流有一段時間變弱,引發歐洲是否進入新的「小冰河期」的揣測。
兩件不相干的事被混在一塊兒講,以訛傳訛,便出現了「千年寒冬」這個聳動名詞。
「小冰河期理論」源於古氣候研究發現的「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仙女木是一種極寒指標性植物,生長於北凍原的邊緣,當地球氣候有顯著大規模變化時,仙女木的生長線也會移動。
……〈全文未完〉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new7/3245/129234240018218001001.htm
版主回應
聖嬰-南方振盪現象>維基百科
聖嬰現象
東太平洋漁民很早便發現每隔數年,該地的海水就會異常升溫,一帶的漁民用以西班牙語稱呼此種異常氣候為「El Niño」(音譯:厄爾尼諾)意為「男嬰」或「聖嬰」,因為此種氣候現象通常於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而相反的現象稱為「La Niña」意為「女嬰」,或譯作「反聖嬰」。
海水變暖的範圍主要為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聖嬰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聖嬰事件(episode)。
南方振盪
南方振盪為聖嬰現象在大氣的對應關係,不過早期學者並不暸解這點。所謂的「振盪」(oscillation)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處之氣壓變化,最早由英國氣象學家沃克(Gilbert Walker)於20世紀初期發現並提出。
成因
ENSO形成的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觀點,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減弱,甚至變為西風時,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
影響
ENSO規模顯著的年份:1790-93、1828、1876-78、1891、1925-26、1982-83、1997-98
近年、但規模較小的年份: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7、2009-2010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ENSO現象,是幾個世紀來最嚴重的一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現象,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溫比常年平均溫度偏高2℃左右;同時,熱帶地區的大氣環流也相應地出現異常,熱帶及其他地區的天氣出現異常變化;南美洲的秘魯北部、中部地區暴雨成災;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孫河河水猛漲,造成河堤多次決口;巴西東北部少雨乾旱,西部地區炎熱;澳大利亞東部及沿海地區雨水明顯減少;中國華南地區、南亞至非洲北部大範圍地區均少雨乾旱。
1990年初又發生ENSO前兆現象。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溫度高於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溫度比往年高出0.5℃外,國際換日線以西的海域水面溫度也比往年高出將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層比往年淺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時上漲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現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3至4℃,令長江出現大水,華南地區有持續暴雨,東南亞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森林大火。這次聖嬰現象緊接1990-1994年發生,頻密程度罕見,但規模較小。
同時,ENSO帶動的溫暖海水,影響魚類的成群移動,破壞珊瑚礁的生長。
特別的是,在聖嬰現象發生當年,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東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強大的颱風和颶風
例如:1997年太平洋颱風季當年就曾出現十個威力達到等級最高的五級颱風,在1997年太平洋颶風季也出現兩個等級最高的五級颶風分別是:颶風琳達和颶風蓋勒摩。
1997-1998年的長江洪水可能不是聖嬰現象,而是反聖嬰現象。否則2010年的長江洪水如何歸類呢?2010年7月下旬長江上游發生7萬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比1998年6到8月間633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要大;2010年6月份長江中下游一些主要支流發生超歷史性洪水,下游水位甚至比1998年同期水位偏高。
反聖嬰現象>維基百科
自1949年有記錄以來,1949年-1951年、1954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0年-1972年、1973年-1975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9年初、2010年7月至今都發生了反聖嬰現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84年-1985年、1992年至1993年、1995年-1996年,2006年年頭發生的反聖嬰現象則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暖化的趨勢,反聖嬰現象有減弱的趨勢。
阿楨
(楨:暖化下)極端氣候 墨爾本夜酷熱、西班牙降雪【聯合報 2010.01.13
極端氣候持續在全球各地出現,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居民度過108年來最炎熱難耐的一晚,氣溫高達攝氏34度。在歐洲造成許多人喪生及數十億歐元經濟損失的北極冷鋒南移,在西班牙部分地區降下半世紀以來第一場雪。
墨爾本數百萬民眾在炎熱的夜裡輾轉難眠,部分地區停電使得高溫更加難以忍受,有些民眾跑到海灘去涼快。墨爾本並有數百班火車停開,讓通勤族氣憤不已。
德國東北部部分村莊仍因積雪過厚導致交通中斷。在西班牙,由於預期將繼續下雪和氣溫降到零度以下,當局已對中、北部的18個地區發出警報。
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逾270班班機取消,鄰國葡萄牙同樣受到降雪影響,造成約50條主要道路關閉。許多人被卡在車陣中過夜。
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維亞1月溫度通常在攝氏15度左右,近日遇到半世紀以來第一場大雪。
當地媒體報導,許多民眾打電話給親朋好友,提醒注意這場罕見的風雪,導致地區的手機網路暫時故障。西班牙有超過16萬名學童因風雪而暫停上課。
版主回應
低碳陰謀:一場大國發起假環保之名的新經濟戰爭(出版社:高寶,2010)
內容簡介
◎第三次世界大戰提早來臨,暗中的操盤手是美國和歐盟,以環保之名行經濟壓榨之實,要置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於死地。
◎這絕對跟你有關係,因為食衣住行統統都跟「碳」脫離不了關係,這些以後可能全部都要收錢。甚至連你呼吸吐出的碳也不例外……
◎中國本土經濟學家首次對歐美國家陰謀進行正面反擊。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 推薦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暨中國情勢分析專家 林祖嘉 專業解析
這絕對是政治、經濟議題,而不是環保浩劫而已。
一場比金融海嘯還要惡毒的重頭戲正在醞釀,
真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看美國、歐盟如何挖深環保的窟窿,
封殺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生存空間……
一向對環保、氣候大會不太理會的美國,為何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突然高調起來,像是一個正義使者的化身,要求中國和印度共同參與減碳協議。這單純只是為了後世子孫,減緩暖化危害的環保議題嗎?美國想要獲得什麼好處?
歐盟過去一直積極樹立二氧化碳減排的領導者,積極建立碳交易制度,設立碳交易場所,中間又有什麼油水可撈?
全球氣候談判是一場沒有煙硝的戰爭,但卻摻雜政治、道德、科技、經濟等多方因素,使得不同國家立場各異,遠比過去任何一次的國際爭端來得更加激烈和複雜,國際衝突一觸即發。
開發中國家反對立即承諾碳減排,因為它們正處於經濟發展階段,用碳需求持續增加,現在要求減碳,很可能限制經濟發展,永遠停留在開發中國家之林,所以中國、印度、南非、巴西企圖讓「碳」陰謀浮上檯面,以捍衛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和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京都議定書即將失效,如果在這之前各國政府不能對減緩氣候變遷的做法達成共識,未來連各國的排碳量都無法約束,氣候變化恐加劇。
為此,西方國家無不跳腳,希望能搶在京都議定書失效前簽訂新合約。在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各國吵吵鬧鬧,只達成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會後,歐美考慮對商品課徵碳稅、碳關稅,這意味著未來消費所有商品,都要多付二氧化碳的費用,企業若沒有擁有減少二氧化碳的科技技術,將很難在國際市場上生存。
碳稅、碳關稅將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勢必要關注2010年底的墨西哥會議,歐美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將再次對決:「京都議定書」留或不留?美國、歐盟會使出什麼狠招?開發中國家又會如何接招?這場關鍵會議,將決定你我的未來。
碳稅 / 碳關稅
新的經濟名詞,攸關你我的口袋裡的錢
碳稅:又稱能源稅,根據化石燃料燃燒後排放碳量的多寡,推算出化石燃料的生產、分配或使用來徵收的稅。
碳關稅:指對高耗能的產品進口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
郎咸平舉瑪丹娜與周迅的例子說明碳關稅的影響,以瑪丹娜最新全球巡迴演唱會帶來1,635噸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徵收碳關稅一噸30美元的話,演唱會要繳49,050美元的碳關稅。周迅為了抵銷去年飛行149,483公里產生的碳排放19.5噸,要花6,000元人民幣買238棵樹來彌補碳排放,未來只要排出二氧化碳,就要被課稅。
作者簡介 勾紅洋
四川鹽亭縣人,現為深圳市鴻榮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分析師、經濟師。長期浸淫總體經濟,為中國第一位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中國GDP核算體系進行過系統修正的專家,該論點對於全面反映社會經濟運行情況有很大的助益。其論述和文章經常刊登於《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頗受業界敬仰。
鴻榮源集團曾經榮獲「2007年廣東省企業百強」、 「2007年中國最具競爭力房企」、「2007年中國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前50強」等美譽。是業界和社會公認為廣東地區最具競爭力並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目錄
碳:一個地球上的公民不容忽視的課題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
【前言】藏身「碳」背後的驚世謊言
第一章 碳關稅,美國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第二章 碳減排,喧囂的哥本哈根魅影重重
第三章 二氧化碳怎麼會成了罪魁禍首
第四章 碳地圖,能源與帝國的興衰
第五章 碳貿易,世界的天平不斷傾斜
第六章 碳綁架,已開發國家高舉屠刀
第七章 低碳,人類最艱難的選擇
第八章 從低碳走向未來
【後記】2010年,重頭戲在墨西哥城
阿楨
暖化是趨勢 急凍僅短暫【聯合報╱編譯林沿瑜2010.01.08
一個月前,世界各國領袖齊聚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氣候變遷峰會中力陳地球暖化將造成的人類浩劫。想不到,現在中國、南韓、英國、法國、奧地利、荷蘭紛紛傳出寒害,人們快被凍僵。望著皚皚白雪,有人不禁問:「不是說全球暖化嗎?」
專家說,地球目前仍然處在趨於暖化的長期態勢中,驟冷急凍只是短暫的變化。美國「全國氣候資料中心」專家阿恩特指出,2009年是地球自1880年以來10個最暖的年之一。
英國東盎利亞大學環境科學教授道爾林表示,研究氣候變遷不宜見樹不見林,今後還會有異常冷或異常暖的12月和1月,但低溫紀錄會變少。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為何在「暖化」的趨勢之下依然出現「寒冬」,學界有不同說法。十幾年前,有學者提出「北極震盪」,指北極低壓區的氣流強弱交替現象。氣流強時稱「正(暖)相位」,北半球會變暖,反過來就是變冷。另一個學說是「深海循環」,認為地球高、低緯度的熱量交換是由大氣、海洋交互作用,但目前對海洋作用的研究並不多。鄭明典表示,今年北極的氣流最弱,連帶造成寒冬,地球暖化造成的增溫現象跟著緩和。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指出,「暖化」並不是慢慢變熱,而是「平均溫度」逐漸提高。英國倫敦破了30年來的低溫紀錄,但平均溫度還是在上升。「極端氣候」並非只有冷、熱,發生在台灣的不是溫度,而是暴雨。「人們要習慣氣候異常,而且不容易『拉回來』了。」
版主回應
暴雪暴雨 只是暖化插曲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2010.01.07
北京近日在將近40年來最冷的晨溫中打哆嗦,在1951年以來最大的降雪量裡叫苦,英國遭遇1981年以來最長的驟冷急凍(cold snap),美國南方諸州,包括佛羅里達州的橙林和海灘,一片嚴寒。
怎麼回事,不是說全球暖化嗎?
科學家說,溫室氣體造成地球愈來愈暖,最近的氣候和這類說法十分矛盾。但專家表示,這些驟冷急凍完全不足以證明全球暖化說不通。地球目前走在一個長程暖化大勢裡,這些驟冷急凍只能算是一眨眼。
美國智庫「全國大氣研究中心」資深科學家米爾說,「這些驟冷是自然變數的一部分」。他表示,不時還是會有低溫紀錄,但將會愈來愈少。
美國的全球最大氣象資料中心「全國氣候資料中心」專家阿恩特指出,2009名列地球1880年以來十個最暖年。
科學家說,人為的氣候變遷確實會造成更多極端天氣,包括嚴重的熱浪、暴風雨、洪水、極寒。
英國東盎利亞大學環境科學教授道爾林說,目睹瀰天蓋地的大雪而懷疑全球暖化,是自然反應,不過,只看這些單一事件而忽略大形勢,是不對的。
今後還會有異常冷、異常暖的12月和1月,但背後的長期變化才要緊。他比方說,氣候好比你的個人財務變化,開支有好光景,也有壞光景,耶誕大花之後,1月儉省,但是,如果薪水縮水,久而久之,你的銀行戶頭就會出問題。
聖嬰發威 中美洲面臨飢荒2010-01-08 中國時報 郭篤為
破紀錄冰雪橫掃美國墨西哥,南美巴西連日大雨洪澇成災。「聖嬰現象」持續發威下中美洲與南美洲北部極度乾旱,各國相繼祭出供水限電措施,預期部分國家將出現嚴重飢荒。
去年下半年以來「聖嬰現象」〈艾爾尼諾現象〉發威,南美兩大石油輸出國委內瑞拉與厄瓜多首度因嚴重乾旱造成供水吃緊水力發電銳減,而火力發電裝機量又不足,導致大規模限電。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在元旦宣佈一系列限電措施,下令對購物中心、電影院與其他用電大戶採取限時限電,違規者停止供電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圖以克服高達二成的電力缺口。長期以來汽油較瓶裝水便宜的石油大國,嚴重缺水使首都卡拉卡斯陷入隔日供水狀態,其他城鎮一周供水兩日的情況更為普遍。
正值年度乾季的中美洲是「聖嬰現象」的重災區,以每日船隻過河用水量足以供應一個百萬人城市飲水的巴拿馬為例,與運河用水同一來源的首都巴拿馬市與大西洋岸大城科隆〈箇朗〉飲水吃緊。部分平日靠運水車供應的郊區,甚至出現每周供水一次的異常狀態。
聖嬰現象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E%84%E5%B0%94%E5%B0%BC%E8%AF%BA%E7%8E%B0%E8%B1%A1
又秀
2050排碳減半 8大國拍板【聯合報╱陳世昌08.07.09
針對地球暖化加劇問題,出席北海道八國高峰會(G8)的各國領袖,已就二○五○「排碳減半」的長期目標達成協議,但地球暖化元凶的溫室氣體短期內該減多少,與會領袖則未能達成共識。消息傳出,立遭環保人士大力抨擊,認為做得不夠。
據悉,G8峰會八日第二天討論後,八國領袖們已達成共同打造低碳社會的協議,確認二○五○年之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目標,呼籲新興國家認可此一目標。與會領袖認為,此一宣示,是朝向制訂具有約束力之「後京都議定書協議」邁進的一大步。這項條約已在聯合國贊助下展開談判,希望能在二○○九年達成協議。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宣布此一協議時說:「G8國家已達成共識,二○五○年至少排碳減半,應成為全球確立的目標。」日本和歐洲都希望進一步推動去年德國海利根達姆峰會達成的協議,並在這次的北海道峰會上,明確制定長期減排目標。
對氣候暖化問題採積極立場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與美國總統一齊現身時說,她對此一結果「非常滿意」。
不過美國事前就多次放話,主張應在中國、印度等新興工業國家也都認可的前提下設定此一長期目標,反對僅在G8峰會上達成協議,致協調陷入僵局。
各國領袖九日將再度討論氣候變化問題,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開發中國家領袖亦將與會。
美方主張共同宣言須指出,氣候問題的解決開發中國家不能缺席,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宣言中將明確表示,有關二○一二年後的新國際環保架構,已開發國家將分別提出至二○二○年前後的中期減排總量目標。
G8「偽善」 吞魚子醬談糧荒【聯合報╱陳世昌08.07.09
北海道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今天進入第二天。這些富國領袖口稱世界糧價暴漲問題必須解決,自己卻享用豪華大餐,歐洲媒體群起批其「偽善」。日本努力扮演支援非洲的角色,也被指是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拉票。
8日英國各大報紙砲火齊開,抨擊G8峰會歡迎各國領袖和夫人的晚宴過於豪奢,今天在北海道峰會的會場上引起軒然大波。
這些批評說,東道主日本動員米其林星級名廚中村勝宏為首的60位廚師,準備的八道菜盛宴,讓與會領袖大啖魚子醬、海膽、燻鮭魚、京都牛、黑松露小羊排,暢飲香檳、紅酒和頂級日本清酒。
報導稱,這次峰會共耗資約台幣170億元,夠買1億頂蚊帳讓非洲人民遠離瘧疾。
八大工業國8日決議提供1億頂經過防蚊處理的科技蚊帳給非洲,協助非洲民眾預防瘧疾。輿論顯然是先給G8下馬威,讓援非行動大為失色。
報導中說,這些富人集團的領袖們一邊享受豪華晚宴,一邊討論糧食危機,是一個非常諷刺的偽善行為。
不過日本官員反駁道,這是地主國最起碼的禮儀,總不能讓這些領袖們吃得過於寒酸。
此外,日本政府在這次高峰會議的同時,還邀請了七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與會,一起探討國際糧價暴漲的因應。作為G8主辦國的日本,希望藉此機會,重新構建非洲外交,不過也招徠日本想要拉攏非洲國家,以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批評。
日本政府在高峰會的第一天,就安排了與非洲七國的擴大會議,凸顯日本重視非洲的姿態。據稱,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想要再次嘗試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然而,日本「入常」的最大障礙仍然是北京,雖然日本曾是援助非洲開發的大國,但近年中國為獲得資源而增加對非洲的援助,已經超越了日本,日本要想挽回局勢並非易事。
版主回應
高爾豪宅用電量 高出平均20倍 2007/03/01聯合報編譯彭淮棟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出錢製作並現身說法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廿五日抱回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金像獎,他沐浴於全球矚目的綠色榮光之中才一天,田納西州一個獨立研究組織就發表報告,指高爾拿的應該是「偽善金像獎」,因為他在田州納許維爾市的豪宅,全年的用電量比美國家庭平均用電量高出廿倍。
高爾和妻子蒂波的豪宅買在納許維爾的貝爾米德區,約有七十年歷史,占地二百八十一坪,有廿個房間、八個浴室,附巨型溫水游泳池。 「田納西政策研究中心」引用「納許維爾電力公司」和美國能源部的數字,揭露高爾住豪宅的能源使用情況。報告說,二○○六年,高爾「鯨吞」(devour)廿二萬一千度(一度為一千瓦小時)電力,比美國家庭平均用電量一萬零六百五十六度高出廿倍。 「不願面對的真相」二○○六年推出,力言溫室廢氣與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之害,但「田納西政策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不」片問世以來,高爾的能源消耗量不減反增,從二○○五年的每月一萬六千二百度增為二○○六年的每月一萬八千四百度。高爾的天然瓦斯使用量也相當可觀,二○○六年,豪宅本身和客房的天然瓦斯費平均每月一千零八十美元(約台幣三萬五千元)。二○○六年,高爾的電費和瓦斯費高達三萬美元(約台幣九十八萬九千元)。
強森的報告引起部落格熱烈討論。有人說,如果去挖好萊塢那些三句話不離環保的大明星,內幕會一樣精采。
右手倡減碳、左手賺綠金 高爾被挖苦【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09.11.04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近年來不遺餘力宣揚石化燃料造成全球暖化,將帶來毀滅性災難。然而,他一面鼓吹綠能革命,一面大舉投資相關產業,還讓關係企業承包政府綠能工程,不少批評者認為他誇大暖化效應倡導減碳,動機是為自己牟利,挖苦他將成為全球第一位「碳億萬富豪」。
高爾投資加州「銀泉網絡公司」就是個典型例子。紐約時報3日報導,這家公司生產可提高電力輸送網效率的軟硬體設備,去年向高爾合夥經營的一家創投基金尋求7500萬美元的資助,高爾同意投資,還擔任不支薪的公司顧問。
美國能源部上星期推出總額34億美元的智慧型電力輸送網補助計畫,銀泉網絡獲得其中5億6000多萬美元,將近整筆款項五分之一。光是這項計畫,就讓高爾在未來幾年可望賺到去年投資金額的好幾倍。
批評者認為,高爾將因為政府推展他極力鼓吹的政策而獲利,將成為史上第一位「碳億萬富豪」。
高爾辯稱,他只是運用個人資金實現理念。他在日前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表示:「我提倡再生能源及加速減緩全球暖化汙染已經數十年,包括擔任公職期間。卸任公職後,我初衷未變。即使我絕大多數的事業生涯無關再生能源或減緩全球暖化汙染,我對符合個人價值觀及信仰的投資仍具有絕對的信心。」
紐時指出,高爾並非遊說者,也從未直接要求政府或國會採行讓他獲利的決策。然而,他不斷呼籲美國減用石化燃料,還多次在國會作證,表示支持立法重視暖化問題並改革能源政策。
也因此不少共和黨人士認為他的環保主張不無圖利自己的嫌疑。今年四月他在國會作證時,共和黨眾議員布萊克本當場嗆他,表示國會通過任何限制碳排放的法案,都會讓高爾投資的企業獲得巨額利益。高爾回說,他只是把錢放在他鼓吹的產業,「你認為在這個國家積極的經商,有任何錯誤嗎」?
高爾的環保 有錢人的環保? 2007/10/13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造成轟動以來,台灣也掀起一陣「高爾熱」。包括環保署、立委、民間都曾極力邀請高爾今年八、九月來台,最後高爾沒來台灣,卻在八月底去了中國大陸演講,讓台灣民眾很不是滋味。
民間團體、環保署都曾表示極力邀請高爾來台,民間人士還訂出九月來台的時間表,讓各界大為期待。不過最後高爾並未來台,邀請單位只說「高爾太忙不能來」,環保署也說「政治太敏感」。當時邀請他的「價碼」是三場演講六十萬美金(約新台幣二千萬元)。
另參本館:環保與經濟 蘇花高建不建 發環保財 《綠色資本主義》 《垃圾變黑金》 停烤肉拚減碳?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綠能產業(一) 綠能產業(二)
al
幸好美國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那試圖改變暖化的自然規律卻又毫無建樹,勞民傷財的空談文件,只會拖垮美國經濟,之後又會轉嫁限制了開發中國家的發展.現在看來美國真有先見之明(不僅布希,參議院也拒絕批准),我長久以來都被教科書和左派科學家騙了.
版主回應
是嗎
林中斌:全球暖化的盲點 【聯合報2010.01.07
針對「全球暖化」危機,一百九十三國、一百一十九位元首齊聚一堂,剛開完哥本哈根峰會,「全球寒冬」在二○一○年元旦立刻報到!這難道是大自然給人類開的大玩笑嗎?
華北暴雪六十年罕見。南韓首爾遭近百年來最大暴風雪襲擊,積雪廿六公分打破歷史紀錄。美國北部明尼蘇達、北達柯他州、及甚至東南部佛羅里達州創歷史低溫。英國出現卅年最冷冬天。北印度寒流下數十人凍死。
當寒冬災難愈來愈多
其實全球寒冬的災難於○六年已開始,但被解讀為「例外」或「非典型」。問題是:當例外愈來愈多時,所謂的「典型」必須修正,否則便可能淪為科學歷史上權威學派後來被取代的插曲。讓我們回顧:
○六年一月是歐洲七十七年以來最冷的一月,維也納地鐵鐵軌凍裂。同月,日本大雪創紀錄,死亡八十九人。二月新疆大雪達零下攝氏四十一度,一百多隻寒帶生物鵝喉羚死亡。○七年一月暴風雪襲全歐,交通大亂,四十人死亡。澳洲新南威爾斯有五十年以來最冷的二月。九月法國突然下起大雪,乾熱的耶路撒冷居然降雪三次。○八年一月歐洲冰風暴,死十多人。二月中國遭到五十年未遇的大雪災。三月美國罕見大風雪來襲,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降雪量創百年紀錄。二、三月間阿富汗遇上幾十年不見的嚴冬,凍死九百多人。七月南極氣候反常,數萬企鵝寶寶凍死。十二月美國暴風雪,十一人死亡。○九年二月英國暴風雪,陸海空交通癱瘓。
熱的更熱,冷的更冷。氣候變遷的全貌是「氣候極端化」,而不再只是「全球暖化」。此外,「全球暖化」尚有若干盲點。
一、無法解釋頻仍的地震、火山爆發、海嘯。從一九○六到二○○五全球表面溫度上昇不過攝氏零點七四度,若說可影響三到六十公里厚地殼下一千三百度高溫的岩漿,太勉強!英國學者Bill McGuire說,南北極冰融化,地殼上重量減低,所以反彈引發地震。問題是:為何地震發生在印尼、日本而不在南北極?何況,冰融後變水,總重量不變。二、無法解釋生物迷途。愈來愈多的海豚、鯨魚擱淺自殺,候鳥飛錯地方。三、無法解釋增強的太陽磁爆。
全球磁變和天體運行
「全球暖化」和工業革命後大量燒碳(煤、石油等)同時發生。雖然燒碳引起暖化,但是並非唯一的原因。從十五到十九世紀,地球經過一段「小冰河期」。之後,地球表面溫度自然反彈上昇。暖化多少來自反彈,多少來自燒碳並不清楚。何況近年來,地球受外太空的衝擊增加,多少轉為暖化,也不清楚。
這一切可用更深層的原因解釋:全球磁變和天體運行。過去百年來,地球磁力減低百分之七。根據美國「航太總署」○八年十二月報導,懸在空中像一個大肥皂泡保護地球的「磁氣圈」已破了四倍於地球大小的洞。根據Discovery頻道報導,整個太陽系外面更大的「磁氣圈」,過去廿年來變薄了百分之廿到卅。太陽的磁流及外太空射線影響地球更沒遮攔。
學術也像政治,一度被打壓的勢力獲得主導地位之後,很容易打壓其他的勢力。「全球暖化」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奔走說服各界之前,曾是弱勢的「造反派」。如今,「全球暖化」成為政治正確的當權派,許多灰色的議論都成非黑即白,不容細膩而準確的探討。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351186.shtml
災難年
只能怪天地不仁?【聯合報╱卓亞雄】08.05.19
今年真是個災難年。
二月,中國大陸雪災,延伸到澎湖寒害還沒復原;五月初,印度洋納吉斯熱帶氣旋又造成緬甸近十三萬人無辜喪生;十天後,四川的強烈地震,又是至少十萬人喪命。人類面對天災,生命輕如螻蟻,難免浩嘆: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些災情,恐怕只是今年春季的報告,來日尚未可知。地震的可預測性低,很難確知下一回板塊錯動會發生在哪裡。但今年是反聖嬰年,氣候異常已可預見:整個赤道洋面熱帶擾動比往年活躍,不止印度洋如此,太平洋更是在四月初即有颱風生成。如今台灣東邊哈隆颱風正直撲日本,而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又面臨新一波熱帶氣旋侵襲;低毫巴的熱帶擾動在衛星照片上,挑釁地頻繁冒出。
反聖嬰是什麼?恐怕除了最基本的定義及紀錄,即缺乏再進一步的預測、研判能力。但今年已出現東太平洋海溫偏低,台灣冷冬、春寒、春雨少現象,加上赤道圈熱帶環流活躍等證據,即足以預判這是個強反聖嬰年。可知,這個夏天非但將酷熱,而且颱風不斷。
事實上,氣候異常並不是最近才發生,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明顯加劇,不僅水旱災頻仍,氣候亂了序更形嚴重。以二○○三年為例,東亞地區日本的梅雨季到七月初才結束,接著的夏天也冷颼颼的;而同一時間歐洲酷暑,熱浪持續不退,光法國被熱死的老人就超過五萬人。去年冬天,滑雪客照例湧向瑞士與奧地利,不料因斯布魯克雪場竟然幾十年來首次沒雪。
四川大震的生命財產損失,恐怕不止幾個百億美元,但相較於氣候異常的損失則就小些。二○○五年底聯合國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氣候變遷會議,世界知名的慕尼黑再保險基金會公布,當年的氣候災害的保險損失高達七百億美金,連帶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更達兩千億美金之多。
怪罪天地不仁之前,恐怕該先潛心檢討:人心的粗疏狂妄,是不是助長了災難頻仍
暖化?
熱帶氣旋重創 緬甸逾6萬罹難【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5.07
熱帶氣旋納吉斯重創緬甸,目前確定的死亡人數累計將近2萬2,500人,4萬1,000人失蹤,並有100多萬人流離失所。獲准進入緬甸進行援救的「拯救兒童」組織估計,這次風災罹難人數將達5萬人,甚至更多。
緬甸軍事執政團雖接受外界提供的糧食與其他緊急救援物資,卻規定外國政府必須將物資交給緬甸當局發放,且外國救援人員必須申請簽證才能入境,引發美國和歐盟抨擊。美國、歐盟和法國都呼籲緬甸立即開放救援人員入境,美國總統布希並表示可立即派遣三艘在泰國外海的軍艦協助救災。
風災後外人很難進入形同鎖國的緬甸與重創最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世界展望會是少數獲准派員前往緬甸的國際機構之一;世展會顧問吉明表示,災區稻田遍布屍體,許多倖存者無家可歸,而且缺少食物及飲用水。他說:「志工在空中就能看到許多屍體,即使他們搭乘直升機在空中察看,仍然受到強烈震撼。」
緬甸西南部大片地區遭氣旋蹂躪,受影響人數多達2,400萬人,約占緬甸總人口之半。吉明將這場天災與2004年橫越印度洋並奪走22萬條寶貴生命的南亞大海嘯相提並論。他表示:「這場天災的衝擊可能更甚於南亞大海嘯,因為災區交通不便,可以派上用場的物資有限。目擊者指出,成千上萬災民缺少食物及飲用水,部分地區的災民無法獲得安置。在氣溫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災民非常絕望。」
東南亞國協秘書長蘇林表示,這次風災如此慘重,部分原因是紅樹林遭到摧毀。他說,紅樹林可充當海洋與陸地之間的緩衝,但人口增加導致「紅樹林被鯨吞蠶食,而紅樹林一向可充當居住區與潮汐、大浪和風暴間的緩衝帶」。
此外,印度氣象局表示,氣旋登陸前48小時,他們就通知緬甸小心防範。美國第一夫人蘿拉‧布希在白宮說,「雖然他們知道這個威脅,緬甸國營媒體卻沒有及時將氣旋路徑警告國民」,導致民眾沒有預先防災而傷亡慘重。
緬甸的公衛體系極為落後。聯合國與國際紅十字會認為,未得安置與缺少安全飲用水的災民可能多達數十萬人,逾100萬人無家可歸,災區可能出現痢疾、霍亂和瘧疾等傳染疫情。
暖化? 熱帶氣旋威力加倍【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3年前,卡翠納颶風重創美國墨西哥灣沿海地區,超級氣旋戈努去年肆虐阿拉伯半島,熱帶氣旋納吉斯日前侵襲緬甸,登陸前威力倍增。
這些氣候現象是否彼此有關?這些一個比一個強大的風暴是否肇因於全球暖化?氣象專家對這些問題見解不同。不過他們表示,世人不宜將單一的氣候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因為氣候變遷是長達數十年或數世紀長期氣候形態的一環。
倫敦大學學院災害研究中心的里亞表示:「不可能論斷。」法國研究員崔特則表示:「唯有長期累積觀察結果後,才能據以研判,單一的極端氣候事件是否是更廣泛趨勢的一環。」
部分專家認為,鐵證已經足以指向一種可能的趨勢:全球暖化導致洋面溫度升高,致暴風雨的威力越來越強大。
麻省理工學院的氣象學教授艾瑪紐認為,1950年代至今,熱帶氣旋的威力約已增加一倍,增幅多集中於過去30年間,反映人為全球暖化效應加劇的趨勢。1990年代中期,全球平均氣溫開始屢創新高,這種趨勢更是加速形成。
何謂氣旋?
大西洋的熱帶暴風又名颶風(hurricane),太平洋的暴風稱為颱風(typhoon),形成於印度洋者名為氣旋(cyclone)。它們的基本成因相同:洋面溫度升高到至少攝氏26度或27度後,產生熱氣與濕氣。另一個因素是垂直風切。
版主回應
環保救不了地球 越失控越能得到解答
《革命將至》從近年來法國和歐洲的社會抗爭聲浪中醞釀而出,由匿名的「隱形委員會」寫成,承襲居伊.德波(Guy Debord)優雅文字風格,提出「資本主義文化即將崩潰」的論點,是非常具有煽動力的革命小書。這本書被法國政府指稱為恐怖主義手冊,並且以此為由,強行逮捕可能的嫌犯作者群。
環保不只是總體經濟的運作邏輯,也是資本主義的新道德觀。體制內部的危急狀況越是緊張、篩選過程越是嚴苛得令人難以忍受,我們就越渴望新的標準出現,讓淘汰機制照舊運行。從古至今,美德都是敗德發明的概念。如果沒有環保的概念,我們就難以解釋為什麼如今會有這兩種飲食習慣存在:一種是「健康有機」的吃法,屬於有錢人和他們的小孩;另一種簡直像毒癮般的吃法,屬於賤民和他們胖死活該的後代。反正,最值得效法的就是全球超級資產階級的生活風格,他們連賣弄風騷都能小心避免「對環境造成傷害」。沒有任何東西比環保擁有更大的權力,讓控制的範圍迅速擴張,教所有反對聲音全部閉嘴。
貨品來源追蹤、資訊透明、資格認證、環境稅、環境優先權、國家水資源警察,這一切預言了環保在今天的特殊地位。環保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因為賦予它權力的是自然、健康和公共福利。
「當新的經濟和新的態度成為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一部分,自然而然,所有強制措施便再也不需要強制執行了,」某位電視上的名嘴說。只有像他那麼勇於胡說八道的人,才能理直氣壯地說出那麼麻木不仁的話:一方面呼籲我們要起身行動,全然地表達「對地球的歉意」;一方面又要我們全然地麻痺自己,保持文明和理性的態度面對問題。控制好你自己,這就是新的環保禁慾主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參加這場苦行,才有資格在解救地球的行動當中和體制談判。我們必須忍受飢餓,從前是以經濟之名,現在則是以環保之名。所有馬路都有可能被改建成自行車道,甚至有一天,我們的收入也很可能得到合理的保障,因為健康的環境和生活都有利於工作,促進經濟成長。有人說,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不用去管環保是否變成了獨裁,這種人在說謊: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環保獨裁互為因果,我們則是陷入了因果循環。
在人和環境之間,永遠有警察存在。
環保論述裡的一切都必須被重新推翻。譬如說,環保人士口中的「災難」是指現行體制在人事物方面的管理疏失,然而在我們看來,正是因為這個體制運作得完美無缺,才會導致災難來臨。歷史上最大的一波發生在亞熱帶地區的饑荒是在一八七六到一八七九年間,這段時間剛好碰上了全球性的乾旱,然而,這段時間同時也是殖民擴張的全盛時期。當農民生活的世界和農耕技術一起被消滅,人類因應糧食短缺的辦法便跟著消失了。絕不只是缺水,就能讓亞熱帶的大地上布滿幾百萬具乾巴巴的屍體,真正的原因是殖民經濟的快速擴張。地球上所有看似生態浩劫的災難,其實都在向我們證明,我們和世界之間形成了一種毀滅性的關係。
這個世界正常規律地運作,讓我們忘記日常生活的剝削本身就是一種災難狀態。環保人士所說的「災難」,只不過是暫時把我們的注意力從這種狀態中移開,讓我們在所剩不多的快樂時光裡為自己還活著感到慶幸。其實,我們大可以快一點用光石油存量,斷絕國際之間的資本流通,打亂大都會的節奏,為社會全面失控而熱烈歡呼!「民眾回到野蠻狀態」又怎樣?「地球遭受威脅」又怎樣?「人類文明結束」又怎樣?任何失去控制的場面,都比裝模作樣地危機管理更有意義。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去詢問永續發展的專家,期待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良心的建議。只有當社會運轉失靈,系統發生短路,所有問題最合理的解決方式才會一一浮現。想想看,簽署京都議定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幫地球降溫,還是讓烏克蘭和羅馬尼亞這些國家,可以靠著出售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振興經濟?想想看,如果不是因為冷戰結束、蘇聯垮台,逼得卡斯楚必須經濟獨立,古巴怎麼會從一九八九年搖身一變,成為今天「有機農業」的世界大國?反過來說,為什麼偏偏是在窮困的非洲,而不是在其他工業發達的國家,汽車修理的技術可以普遍到成為一種全民藝術?想想看。
危機的迷人之處,在於危機一旦發生,環境就不再只是環境了。危機迫使我們和現況重新取得聯繫—即便取得的是危險關係也好,它讓我們重新感受現實的脈動。它使環繞在我們四周的不再是風景、一覽無遺的展示圖、虛構的劇場,而是我們賴以生存、創造、學習的一切。我們不會再被那些三句不離「災難」的人唬住,他們自己就是災難製造者。管理階層的人整天只會空想,彼此討論著如何對體制發出有力的一擊,又能「造成最小的傷害」;剛好相反,我們認為最實際的反抗策略,就是要「造成最大的傷害」,最好大到把整個體制搞垮,證明我們有多強悍。
另參本館:《綠色資本主義》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中羊
研究:中國超越美國 躍登全球廢氣排放首位>08.04.16中央社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廢氣排放大國。
加州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原本預測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二零二零年才會超越美國,卻提早在二零零六年就實現了。」
這份由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學教授歐霍瑪,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教授卡森所做的報告,將刊登在下個月的「環境經濟學與管理」期刊。
研究人員收集許多中國省份使用石化燃料的資料,預測從二零零四年到二零一零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增率是百分之十一。
先前預估的年增率是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五。
研究人員指出,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激增,已經大幅度抵銷其他國家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符合京都議定書標準的努力。
報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排碳污染國>08.04.16中央社
一份最新報告說,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污染國。專家擔心,這將在國際政治領域給中國帶來麻煩,但不會馬上影響到北京夏季奧運。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加州大學將在五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被低估,而且可能在2006年和2007年間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污染國。
報告警告說,如果中國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毫無限制,將超過京都議定書對排放限制規定的好幾倍,讓任何國際減排努力付諸東流。
據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政治學教授克魯瓦桑說,這將在國際政治領域給中國帶來巨大的麻煩:「從中、長期來看,這將給國際政治帶來巨大影響,因為中國出於某種原因很不情願來貫徹一種可持續的環境政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缺乏貫徹這種政策的手段。」
研究人員承認,對於中國究竟什麼時候成為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國的確存在疑團,因為他們的分析是根據2004年的數據推估。研究負責人奧夫哈莫博士說,中國的廢氣排放量實在驚人,但把矛頭指向中國人是沒有意義。他們努力把人們從貧困中拯救出來。他認為,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西方國家大幅度轉移技術和財富。
報導說,有人擔心這份報告可能讓人對北京夏季奧運的空氣污染更加擔心。克魯瓦桑認為,北京奧運短期內不會受到影響。
為改善奧運期間北京的空氣品質,北京當局將在奧運會開幕前三星期讓北京周圍的所有建築工地停工。
湖南邵東水廠污染十萬人飲水困難>08.04.16中央社
中國湖南省近年來因水資源分布不均及人為污染,出現嚴重缺水,影響當地民眾生活,其中湖南省邵東縣自來水近日受到嚴重污染,造成十萬人飲水困難。
擁有湘、資、沅、澧四水和「八百里洞庭湖」水資源的湖南省,歷史上以「湖廣熟、天下足」著稱,如今卻成為「缺水大省」。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湖南省邵東縣城劉女士十二日晚間打開水龍頭準備取水做飯,突然聞到自來水有股刺鼻的濃烈異味。
當地環保部門調查污染源,判斷是焦油類物質污染水源。邵東縣自來水公司立即停止柳橋水廠供水,造成城區近十萬人無自來水可飲。
邵東自來水公司負責人表示,十二日晚間發現水有異味後,公司立即停止供水。經過調查發現,異味是因柳橋水廠取水源的落水河受到污染,河水散發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用手試一下河裡的水,手上全是油珠。
報導說,四月十三日,環保部門人員調查污染源時,判斷是焦油類物質污染水源。自來水公司檢測後發現,水質有機物污染嚴重,為盡快恢復正常用水,公司打開城區大部分消防栓,從上午九時排到晚間十時,才全部更新管線及水廠水池裡所有自來水,排水總量達七萬多噸,管線內的石油類物質異味才排盡。
十四日晚間經化驗,確定出廠水及管線水均合格,才恢復向用戶送水
阿楨
氣候安全 台灣如何備戰
【聯合報╱柳中明/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08.01.31
對於長江以南的大陸人而言,今年元月的天氣變化,就像是由天堂到地獄般。
許多地區在元月十二日以前,白天最高溫達到二十度以上,之後卻出現寒流來襲,氣溫劇降,連續十日以上在五度以下,許多地區更降到零度以下。更糟的是去年長期乾旱,今年卻是以持續大雪來彌補蓄水量不足。大雨或會造成短期洪災,但水往低處流,仍有辦法處理。積雪卻不會自動消失,若氣溫不升,積雪結冰後更糟。湖南就出現冰珠直接壓垮高壓鐵塔,造成大區域斷電的災情。
根據許多公衛研究,冬季氣溫劇降是一年內急診與死亡人數最多的時期。在公共建築與住家缺乏暖氣供應的華中、華南,許多中老年人不需直接與風雪搏鬥,就會因此無法撐過農曆新年。大雪更是嚴重阻礙交通,讓物質與急難救援無法快速輸送,而且是發生在長期缺乏積雪清除設備與經驗的華中、華南,再加上五十萬以上的春節人潮,無怪乎國務院總理要親自道歉。寒冬才剛啟動,許多人必須考慮這個新年是否不回家比較安全。
觀察長江流域去年梅雨季豪雨成災,然後盛暑熱浪,緊跟著長期乾旱。爾後,暖秋延長,初冬溫暖,緊跟著就進入急凍世界。這種極端熱、冷與旱、澇的情景,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都出現。若未來年年如此,又該如何?
其實地球上已不太容易找到「風調雨順」的生存地,各地都在經歷極端天氣無預緊似的突襲。就像這次大陸南方大雪,十多天前,氣象預報就未提出這將是如此嚴重的災難,這使得各地直到近期才紛紛警覺反應。想想看:這若是一場老天對民眾的大考驗,若能在考試初期就告知考題內容,則十多天前許多積雪清除設備就應到位,準備應戰。但一旦進入考場,卻發現該有的工具沒有準備,這場考試的成績鐵定很糟。
天氣預報與氣候預報的差距在這場雪災中,就可清楚了解。前者或許能很有把握的說:未來六天內仍將是低溫多雪,後者才可能企圖預告十多天、一個月或更長時期的氣候,讓人民好好準備應付一場長期的天氣抗戰,而非僅是短期的過日子。
有關全球暖化、各地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出現頻繁等理論與預警,受媒體長期薰染,大家都多少已有所了解。但是,問題真正到面前時,我們知道該怎麼辦嗎?美國、日本、英國、荷蘭等,都已將氣候變化的威脅,視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而提出「氣候安全」的因應看法,甚至立法。其不僅包括聯合國要求各國積極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威脅,更包括氣候變化本身的生存威脅,而加強氣候研究、預測與適應,乃是主要良方。
天災
去年十大天災 九成怪暖化【聯合報╱編譯陳宜君08.01.20
最新調查報告指出,洪水、旱災、暴風雨和熱浪等天災去年在全球共造成625億美元(約台幣2兆元)損失,奪走1萬6517條人命,又以亞洲受創最重。而去年各地水患較前年「大幅增加」,則特別引人注意。
接受聯合國贊助的災難流行病學研究中心(CRED)18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死亡人數最高的前十大天災,僅八月的祕魯強震和氣候無關,反映全球暖化的威脅升高。全球去年共發生399起天災,其中206件是洪災。全球在2000至2006年間,平均每年發生172起水患。
報告警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引發的全球氣候變化,將使天候變得更為極端,未來數年將出現更多熱浪、旱災、水患和海平面上升等現象;中國大陸和印度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水患發生頻率也將增加。
中心主任黛芭拉蒂.古哈薩皮爾(Debarati Guha-Sapir)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研究發現天災的發生趨勢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預測一致,亞洲和西非的水患災情規模與發生頻率都較其他地區嚴重。
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死亡人數最高的前10大天災有8起發生在亞洲,其中以11月強烈氣旋(cyclone)席德爾(Sidr)侵襲孟加拉奪走的人命最多,有4234人喪生。
全球去年有近2億人受天災影響,較前年1億3500萬人大幅增加,但死亡總數1萬6517人低於前年的2萬1342人;去年受天災影響的災民有半數是在中國大陸。大陸去年6至7月發生嚴重水患。
古哈薩皮爾表示,去年全球並無超級災難,值得欣慰,但經濟損失達625億美元,超越前年的340億美元(約台幣1兆1千億元)。日本新潟縣去年發生芮氏規模6.8強震,造成125億美元(約台幣4045億元)損失,最為慘重。歐洲去年1月遭暴風雨基里爾侵襲,財物損失共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36億元)。
發環保財
地球發燒 抗暖化基金熱炒
‧Taiwan News 2008/01/14
看準了「抗暖化」、「氣候變遷」可能成為未來數年不可避免的趨勢,日盛投信與ING投信二○○八年一開春就卯足全力推出新基金募集。【文/柯美月】
投信看準新潮流 訴求節能減碳題材
看準了「抗暖化」、「氣候變遷」可能成為未來數年不可避免的趨勢,日盛投信與ING投信二○○八年一開春就卯足全力推出新基金募集。日盛投信標榜國內第一檔抗暖化主題「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搶先在一月二日開募,ING投信則在一月九日開募國內首檔「ING全球氣候變遷基金」,另還有華頓投信的溫室效應基金也排隊送審中。
日盛投信經理人許倍禎說,近兩年氣候異常現象頻繁出現,「抗暖化」議題成為各國際性會議的重要議題,各國政府帶頭制訂相關減碳措施與研發技術,日盛投信為更精準投資全球抗暖化產業,特邀請瑞士永續資產管理公司(SAM),擔任海外顧問。SAM長期專注於全球抗暖化相關永續資源投資研究,一九九○年與Dow Jones合作編製道瓊全球永續資源指數(DJSI),並於二○○○年成立歐洲第一檔以「節淨能源」為主題的私募基金,自二○○二年起,資產管理規模平均每年成長四九%,目前規模達八六億美元,目前旗下具代表性的基金有SAM Smart Energy Fund(再生能源基金)、SAM Water Fund(水資源基金)及SAM Climate Change Fund(氣候變遷基金)。
ING全球氣候變遷基金經理人黃家珍則表示,ING全球氣候變遷基金屬概念型基金是ING投信首檔以趨勢主題為訴求的產品,以「節能科技、乾淨能源、低碳能源、水資源暨環境污染控制」四大主軸為重心。在投資策略上,採主動管理、由下而上選股,找出技術領先、營運模式看好、潛在報酬較高,且市值在一億美元以上的公司,預計持有五○至七○支中長期可受惠氣候變遷議題、具備股價爆發力個股。
黃家珍認為,京都協議書及峇里島藍圖的陸續生效,使得政策成為氣候變遷相關產業的最大推進力。以二○○五年二月十六日京都協議書生效後起算,氣候變遷概念產業的大多頭只走了兩年多,相關指數也只上漲一.五至二倍;相較於先前的科技與新興市場大多頭循環,氣候變遷概念產業僅在初升段。新能源代表指數WilderHill全球新能源創新指數近三個月來上漲十二.八四%,同期間荷銀全球氣候變遷指數漲幅也有將近一成,但MSCI世界指數卻是下跌二.○三%,顯示氣候變遷產業並未受到大盤不振的影響,反而持續走高;此外,無論是近一年或是近二年,WilderHill全球新能源創新指數及荷銀全球氣候變遷指數表現均大幅超越MSCI世界指數,顯示氣候變遷概念股的成長潛力已獲得投資人的認同。
一噸二氧化碳賣多少?
‧科學人 2008/01/14
想減緩全球暖化又不影響經濟發展,有賴更明確而良好的市場訊息來控制碳排放量。【文/維克特、柯倫華德;翻譯/甘錫安】
重點提要
■我們必須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嚴重的氣候變遷。
■對碳排放課稅雖然有效,但是政治因素阻礙了美國實施課稅制度。比較可行的方法是聯邦總量管制市場,讓污染者在市場上取得排放許可,自行決定如何達成減量目標。
■總量管制市場必須在嚴密的管理下才能成功,而且必須有足以影響排放量的配套政策才能達成目標。仔細分析現有的歐盟碳交易市場,可得到很有價值的參考。
未來一世紀,人類很可能會使地球氣候暖化到值得擔憂的地步。儘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多來自燃燒化石燃料,但除了開發更潔淨的能源和期待它們早日普及之外,我們還需要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另外,建立專責機構和策略也同樣重要(尤其是市場、商業法規和政府政策),提供誘因給企業界,促使他們採用創新的科技和方法,降低二氧化碳與其他影響氣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項挑戰十分艱鉅,傳統的化石燃料能源已經十分普及而且廉價,環保的替代方案如果沒有強力政策支持,被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可惜的是,限制全球排放量的管制條約在近20年的協商後,進展依然十分有限,不過,在最關注氣候變遷的歐洲,政策制定者並沒有因此而受到阻礙,反而採取行動教導大眾如何最能遏止地球繼續吞下大量的碳。
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向高於其他國家,其實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可藉由分析歐洲近年來的成果有哪些成功與不足之處,進一步學習如何建立可行的碳減量市場。我們將在本文中探討美國應該如何建立全國性的碳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市場的策略以及其他獎勵措施,以鼓勵開發與採用低碳能源的創新發明。
直到最近,對於建立專責機構保護地球氣候的討論,大多著眼於全球層級,一般認為氣候政策要能成功,必須簽署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因為造成氣候變遷的活動遍佈全世界,如果各國政府各自為政,欠缺全球性的協調,產業界只會遷移到法規比較寬鬆的地區。
這個全球化主義者理論,構成了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協商基礎,該公約要求所有國家合作解決氣候問題,並成立機構、監督公約執行狀況。這個公約帶動了建立氣候變遷協定的進程,促成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在京都議定書中,各工業化國家(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和俄羅斯)原則上同意履行各自不同的減量義務,降低平均工業排放量,目標是比1990年的排放水準低5%。但開發中國家十分重視自由使用能源所帶來的經濟成長,因此拒絕接受排放量的總量管制。
潔淨發展機制難以實行
由於缺乏強迫開發中國家控制排放量的可行方式,因此京都議定書簽署國達成了所謂「潔淨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achanism)的共識,在這個提案之下,國際投資人可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量未受強制規範的開發中國家,挹注資金到能夠降低排放量的計畫,賺取碳排放額度。因此,英國企業如果在國內的排放量受到嚴格限制(成本也因而提高),可在中國投資建造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的零排放量,與原先燃煤發電(中國最普遍的能源)生產等量電力的基線排放量(即沒有減量計畫下的排放量),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英國企業可取得的額度。如此一來,中國可獲得外國投資及能源基礎建設,英國企業則可用更低的成本符合環保規範。對工業化國家的公司而言,從海外賺取的額度,通常會比為現有的工廠與基礎設備添加新科技降低排放量,來得更省錢。
潔淨發展機制的額度形成的市場規模,由此開始呈爆炸性成長,交易量約佔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0.33%,年度總市值大約為44億美元。
儘管京都議定書很快就達成了紙上協議,但受限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執行管制的狀況則落差相當大,主要的國家(尤其是美國,也包括澳洲和加拿大)並沒有遵守京都議定書,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規定的成本不僅太高,在政治上也難以實行。因此,這個公約對全球暖化問題的整體影響力一直沒有充份發揮,即使所有國家都遵守公約規定,影響力也很小。概略性的國際公約經常遇到這類問題,因為達成協議後,利益屬於最不熱心的參與者,而且公約經常為不願信守協議的國家保留可輕易逃避義務的條款。
總量管制政策,讓市場決定價格
如何設定有意義的全球目標,是個大挑戰,因此京都議定書在簽訂了近10年之後,可減緩氣候變遷的國際制度才剛開始發展,目前有一群對控制排放量出力最多的國家,正嘗試提出政策,這些國家不採行京都議定書的全球整合方案,而是各自擬定不同策略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這些各式各樣的計畫,反映出各國對於什麼才是管理排放量的最佳方式十分不確定,而且各國政府在能力和做法上差別極大。
由於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歐盟成為遵守這項全面管制計畫中最大的政治實體,因此歐盟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非常重要。歐洲交易系統擁有最強大的專責機構,交易的額度量也最大,為了減少總排放量的55%(主要來自建築物及運輸工具),歐盟及成員國已經擴大現有的政策來提高能源效率,例如與汽車製造廠協商訂定自願性(很快就會成為強制性)汽車能源效率目標。
歐盟其餘的溫室氣體來源(定義為「工業排放」製造者,包含火力發電廠),總數較少、個別規模較大,因此較容易控制。針對這些公司,歐洲管理人員設計了稱為「排放量交易方案」的全歐市場架構,這個方案是所謂的「總量管理」制度,靈感來自美國於1990年代成立並成功減少二氧化硫(酸雨的主要成份)的計畫。在歐盟協定中,各國政府依據該國被指定的基礎排放量計算,把排放額度免費分配給各個工廠(每單位額度代表許可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氣體),接著由公司自行決定哪種減量方式的成本較低:降低排放量以便出售多餘額度,或是在公開市場上向其他公司購買額度?另外,公司和政府也可向潔淨發展機制購買額度,或購買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前共產國家以類似方案產生的額度。
如果減量的成本昂貴,則排放許可額度的需求就會增加,價格也會跟著提高;相反的,如果出現成本低廉的二氧化碳減量技術,或是經濟成長減緩使排放溫室氣體的產業衰退,價格就會降低。藉由管制排放許可的總量,歐盟管理人員可以遏止污染程度提高,同時讓市場決定價格。歐洲市場的試辦期,由2005年到2007年底為止。
建立碳交易市場就如其他有利可圖的新興財產權市場一樣,關鍵在於政治抉擇。政治家和利害關係產業通常傾向建立交易市場,而反對課稅,因為政治制度往往會免費給予大部份排放額度,相反的,稅收則會增加許多可見的成本。
以往有一些交易制度已經開始拍賣排放許可,但所謂的「大碳戶」(包括煤礦公司和燃煤火力發電廠擁有者),正在串連抗拒這類計畫。在歐盟,各國政府已同意將大部份額度免費給予現有的排放者;美國研議中的氣候變遷法規應該也會有類似的發放措施。在政府發放財產權給私人機構(例如行動電話執照)的其他狀況中,管理人員從未遭遇對交易如此強烈的政治反對,因為產業界尚未開發這項公眾資產;相反的,化石燃料產業一向可自由將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污染市場已被法律許可,它們被設計為過去不曾存在的有價財產,新興碳市場的參與者是賺、是賠,取決於額度分配規則的構想。如果要對已經享有的資產分配財產權,常見的方式是透過政治發放,而不是拍賣。
這類發放措施有些是政治上的權宜之計,因為這些措施有助於市場起步,否則根基深厚的利益團體(例如煤礦遊說團)會阻礙進展。但如果這些額度全都分配出去,大碳戶和舊技術擁有的深厚根基將成為更大的危險。
在這些前提之下,無怪乎歐盟碳交易市場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遇到好幾個問題,多數情況是,各國政府設想的排放許可分配量已經達到過去的底線,卻仍未涵括所有的排放者。但最引起爭議的則是政治經常獨厚特定企業或產業,或是為了推動市場,由潔淨發展機制取得廉價卻有問題的排放額度。舉例來說,極力保護國內煤礦業的德國政府,就分配了太多免費額度給燃煤火力發電廠,這類發電廠業者還向消費者收取業者根本不需支付的碳「成本」。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不當獲利行為,包括荷蘭、西班牙和英國等。
原則上,歐盟會審核各國政府的額度分配,防止受惠的公司取得不正當的利益,不過實際上,成員國也有許多政治手段,而且在他們認為必要時絕不手軟。目前歐盟制度預計每五年重新分配許可量,但每次都實施新的發放方式,將導致移除高排碳工業技術更加困難,而這些高碳工業都是排放量的大宗。
實行成功的美國酸雨防治計畫,雖然也是免費分配絕大部份額度,但核心規則維持了近20年沒有更改,這讓市場更容易正常運作。
歐盟在確保排放者、經紀人和交易者是否及時取得最精確的碳額度供需訊息方面,也遭遇到了問題。在排放量交易方案的試辦期,市場相當混亂,使價格從最初的每公噸二氧化碳近40美元,一路滑落到目前的每公噸約1美元。價格下跌是因為歐盟各國政府顯然過度供給許可量給市場,就如管理失當的中央銀行印製過多貨幣,造成通貨膨脹一樣。為解決這個問題,歐盟緊縮了下一個交易期間(2008~2012年)的額度,使每公噸提高到30美元左右。
預算遭擋嗆釋憲?粉專踢爆「奇怪開銷」:2場戲花8千萬
立法院2024/0920日開議,立委高金素梅不滿「原住民禁伐補償金」預算編列不足,提案退回總預算案,在藍白合作下,以59票對46票,聯手退回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喊提釋憲。粉專「政客爽」直批,包括文化部兩場歌仔音樂劇就花掉8千多萬,排擠到其他表演團體的獎補助費。
太陽光電計畫花大錢結果效率超低,都執政八年了大家只看到光電發大財的成效。最後台電負債爆表,「高買低賣購電、不合理的購電成本」,還好意思講財務虧損撐不住才漲電價,這就像開餐廳賣虧本餐,然後還要逼客人加錢。
《1624》總共耗資超過8600萬,兩天就燒完,相當驚人。這種由中央政府出面打理的藝文盛事,尤其以天價計的開銷,理應經過詳細的規劃與嚴謹的預算編列、審查。但他翻遍文化部及傳藝中心的預算書,卻找不到這筆預算科目,極度懷疑是臨時動支預備金或各單位湊出來,沒有按規定編列,更沒經過國會審查。假如政府的開銷都可以這麼做,那還需要預算審查嗎?要怎麼為人民血汗錢把關?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也當著時任文化部長史哲面直批《1624》完全沒有原住民觀點或台灣主體意識,「沒有海洋史觀只有歐洲國家的強盜史觀!」
相關新聞
預算被退也要釋憲?藍委怒轟:大法官淪為綠營圍事小弟
回應
文化部長小野變強盜
預算亂編確實該退回,以前亂編有冥黨利委護航例如8800億分贓預算,結果還淹大水。
民進黨政府在圖利表演團體?
100萬找個歌仔戲團搞定,淨賺7900萬,爽!
養肥貓,有圖利他人之行為,檢調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