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4 06:19:40阿楨

氣候政治學

氣候真是門深奧的學問,不只有 《氣候經濟學》,還有氣候政治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375835/2007071006154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700255/20070422072654

另參本館:氣候峰會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424694
依1997《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和2007巴厘路線圖(Bali Roadmap)的減碳原則,已開發/開發中國家本來就有依總量/碳密度之別(這才合污染者付費化例原則)。減碳遠低於已開發國家平均值的美國,竟敢對減碳遠高於開發中國家平均值的中國說三道四。真是老大當久忘了自己是誰!
 
詳參本館:綠能產業(一)  綠能產業(二)  《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中國石油大戰略  《煤礦》 《石油世紀》 《石油耗劫》 中國崛起(一)  中國崛起(二)  G2  馬能源政策
 
暖化不逾攝氏兩度 大國拍板、小國不認【聯合報╱編譯朱小明2009.12.20
 
經過十三天的馬拉松式談判並加開臨時會,聯合國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峰會總算在昨天宣告落幕。峰會主席祭出罕見的會議程序強渡關山,讓大會通過不具法律約束力、且被小國斥為遭到出賣的「哥本哈根協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坦承協定無法獲得全體共識,許多盼望峰會通過強力決議對抗氣候變遷的人士也必然很失望,但通過一個協定總比什麼都沒通過要強。
為產生共識,美總統歐巴馬前天二度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美、中、印度、巴西、南非五國終於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這個共三頁的協議版本獲歐盟國家同意,但數個開發中國家起而反對,認為被排擠,呼之欲出的「哥本哈根協定」表決因此暫停數小時。
由於任何協定必須獲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一九四國全票通過,才能成為聯合國條約。吐瓦魯等幾個開發中國家痛批黑箱作業,大會主席採取「注意到」(take note of)哥本哈根協定的方法,裁定形式上通過,但仍非聯合國正式條文。
美、中等主要國家並未具體承諾排碳量要減多少,雖承諾把全球暖化控制在不高於超過攝氏兩度的範圍,卻略過「工業革命前」的暖化標準字眼,意即暖化程度計算的起始點,未來將成另一爭議。
比較正面的成果是富國承諾未來三年提供三百億美元,二○二○年起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以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化的衝擊。
歐巴馬稱此結果為「空前突破」,不過他也表示各國仍需更多磋商,才能產生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正式條約,磋商的第一步便是在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間建立互信。
 
峰會對談美中對槓 爭利益假對抗【聯合報 2009.12.20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十八日經過一整天的僵持、各執己見、退席和擺臉色的戲劇性發展後,總算在深夜取得有限度的共識。折衝過程中最精彩的,莫過於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的直接較勁。
不過,德國明鏡周刊點明,別被美中不和的表相給騙了。實則哥本哈根會議仍是「中美國」(Chimerica)對抗全球其他國家,亦即兩國集團(G2)對抗一九○國集團(G190)的一次「經濟」會議。兩國不同意,會議即不可能端出成果。
同時,只要兩國經濟共生的「中美國」關係不瓦解,全球暖化等國際議題即受到兩國宰制。
周刊說,只有在兩國成為綠色科技的競爭對手,氣候協議符合兩國最大利益時,強有力的國際氣候協議才可望達成。
為不讓會議徹底破局,歐巴馬與溫家寶十八日會面兩次,一次僅兩人,一次另有印度與南非領袖在場。
歐巴馬在兩人會面時,公開堅持中國承諾的碳減排必須接受國際查證,讓溫家寶非常不爽。歐巴馬後來發表談話,稱若無國際查證,「任何協定都只是空談」。
歐巴馬態度強硬,令溫家寶受不了,憤而離開會議中心,返回下榻的旅館,且後來僅派低階官員代表他出席。
歐巴馬發現談判對手換人,他變成「上駟對下駟」時深感受辱。他火大地說:「找個能做決策的人才談得下去。」不過,雙方趕在深夜再度緊急進行外交努力。
一直到深夜,中美仍有兩點相持不下:全球長期的碳減排目標,以及中美對如何查證個別國家是否遵守承諾的「透明度」問題。中國對這兩點堅拒讓步,迫使與會人士不得不打消原來的鴻圖壯志。
各方原來希望讓歐巴馬等全世界最有權勢的政治領袖共聚一堂,能夠打破氣候會議兩周來的僵局,達成有意義的廣泛協定。結果會議仍無法擺脫開幕以來出現的立場歧異和互不信任,甚至還鬧到檯面上,使中美這兩大排碳國直接衝突。
 
峰會協定 美贏面子、中贏裡子【聯合報/王麗娟 2009.12.20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針對減碳達成「哥本哈根協定」,由於未能達成既定的長期目標,美國總統歐巴馬於這次峰會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而悍拒讓步的中國,則是丟了面子,贏了裡子。
這次峰會歐巴馬積極參與,最後卻僅能對外宣稱贏得有限的勝利,儘管如此,峰會端出協定,仍讓歐巴馬可藉此遊說國會通過氣候法案。歐巴馬此次的最大收獲,是他首度讓開發中大國如中國、印度、南非於國際場合承諾減排二氧化碳。
此外,哥本哈根協定可讓共和黨籍國會議員閉口,停止要求白宮不對美國公司設限。共和黨籍議員一再表示,中國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卻不受約束,將導致美國更多就業機會外移,美國不應通過氣候法案。
不過,歐巴馬陣營欲通過氣候法案,需靠多方因素配合。健保改革法案遲不拍板,重心難轉移。同時,認為經濟已在復甦的美國人,明年必然期待就業機會增加,若非如此,國會討論氣候法令將招致反感。
中國在查證與透明化兩問題上擺出不妥協態度,導致富國齊聲譴責,一致認為是談判最大絆腳石。中方堅守城池,雖成功捍衛國家主權,但國際形象也嚴重受損。
專家認為,在哥本哈根,中國錯失了向國際展示中國在對抗氣候變遷上也能積極貢獻的一次大好機會。
 
中國不讓 減排不甩他國【聯合報 2009.12.20
 
中國總理溫家寶十八日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表示,中國政府確定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是根據國情採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無論本次會議成果如何,中國都將堅定不移為實現、甚至超過這個目標而努力。
此言顯示,儘管西方國家強力施壓,中國在減少排碳方面仍無意作更大讓步。
新華社引述溫家寶的發言指出,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為因應氣候變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開發中國家,也是近年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截至今年上半年,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比二○○五年降低百分之十三,相當於少排放八億噸二氧化碳。中國也是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最快、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溫家寶坦承中國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減排確有特殊困難,但始終把因應氣候變化作為重要戰略任務。
溫家寶說,本次會議必須堅持不能模糊聯合國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基本原則,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統籌安排,重點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減排目標上,放在兌現已做出的承諾上,放在行動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國際合作因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和基石,應當堅持。
中國並在同日首次發表中國節能投資公司主編的大型年度藍皮書「二○○九中國節能減排產業發展報告」,藉此向全球說明中國節能環保產業落實國家因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的行動已全面展開。
 
中:溫室氣體減排 2020逾40%2009-11-27 中國時報 王銘義
中國減碳額度 將佔全球四分之一【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2009.11.27
中國減碳四成 年代價三百億美元2009-12-03 中國時報 連雋偉
減排抗暖化 北京學者:中國告別Mr.No形象 2009-12-07 中央社
減碳/美加印度很頭痛 中國拒當絆腳石【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 2009.12.07
美中壓力/減碳大逆轉 印度也點頭【聯合報╱編譯王麗娟2009.12.03
澳洲參院二度否決減碳法案2009-12-03 中國時報 諶悠文
中國劃哥本哈根談判底線:堅持巴厘路線圖2009-12-09廣州日報
美國要提出相對於2005年,2020年減排17%的目標,但這個目標顯然不是“顯著地減排”。公約明確要求2020年發達國家要回到1990年的水準,美國從1990年到2005年排放增長了16%,現在提出的指標與1990年相比,減排目標只多了1%。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gysj/200912/09/t20091209_20580504.shtml
 
中:減排方案 連棺材板都買不起2009-12-10 中國時報
 
     丹麥當地時間八日下午,中國氣候變化中方首席談判代表、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蘇偉召開記者會,猛烈抨擊歐盟減排不力,對日本和美國也提出批評。蘇偉說,按歐盟等已開發國家的挹注計畫,「連棺材板都買不起!」      
     蘇偉首先針對歐盟等已開發國家計畫一○年至一三年,每年支付百億美元幫助貧窮國家應付氣候變化說,「這筆金額分到發展中國家,按人頭平均每人分不到二美元,這二美元,在物價昂貴的丹麥,甚至買杯咖啡都不夠。」
     他說,「因為氣候變化涉及生死,我可能聽力不好,可能誤聽有些同事的說法,他們認為,這兩塊美金連買棺材板都不夠,因為coffee(咖啡)同coffin(棺材)的發音是非常相近的。」
     蘇偉表示,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則是「共同但有區別」,「已開發國家卻試圖放棄有區別,只強調共同應對,如今,發展中國家也準備好要和已開發國家算一筆歷史環境帳了。」 
     他說,歐盟將其減排二○%和中國單位GDP減排四○%相較,是不合適的。「○八年到一二年,歐盟承諾減排八%,相當年均減二.四八%;如今,歐盟提出從一三年到二○年八年減排二○%,年均減排一.○五%,還不到第一承諾期的一半。」
     針對日本的減排計畫,蘇偉亦不客氣說,「日本承諾的二五%什麼都不是。因為日本是以美國做出大幅減排承諾為前提,日本清楚美國不參加京都議定書。」至於美國表明二○年減排一七%方案,他也認為遠遠不夠。
 
全球議題 中國霸權確立【聯合報╱陳欣之/成大政治系副教授2009.12.20
 
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第十五屆締約國會議,最終以一分大國政治交換的最終聲明而作終,這分遷就美中利益的大會最終聲明,引發諸多道德暨情緒性的撻伐,更為未來全球人類的發展前景蒙上一片陰霾。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有三個殘酷卻不能不正視的現實。第一,自然科學應對氣候變遷的「應然」,必須讓位於全球政治利害糾葛的「實然」。應對氣候變遷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自然科學問題,它涉及各國經濟成長與現有國家權力地位的全球政治課題。本屆氣候變遷會議的最終聲明,在美中等強權的最終定案後宣告出爐,中、美、歐、印度等各有所得,而最大的輸家,一如早先的預料,果然是氣候變遷受創最深的落後國家暨小島國家。
第二個殘酷的現實,是個別強權的私利永遠凌駕全球的整體福祉。美中在氣候大會上的爭執有三,分別是一、兩國是否應承受具拘束性的減排二氧化碳承諾數額;二、此種減排承諾應否受到監督;以及最後,經濟先進國應付出多少錢援助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深的落後國家。
在第一點上,中美是全球兩大排放國,中美均不願多減排,但中國以歷史責任為由,要求歐美大量減排,卻不願受到國際制度的束縛,承諾一定的減排量。在第二點上,美國反制中國的富國減排訴求,要求中國的減排應受到國際監督,此點中國大陸堅守不從。最後,要求富裕先進國拿出錢來資助落後國家,證明又是口惠而實不至。中美兩強利益的角力,最終使三項爭執焦點一無所成。
美中兩強實質上已擁有全球議題的否決權,是最後一項殘酷的現實。企求全球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可以箝制強權橫行天下,再次證明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幻影,被迫接受美中兩強的強勢論點,全球淪為美中相互維持權力平衡的可消費性籌碼。
雖有論者認為,美中受制彼此意識形態與普世價值等課題的巨大差異,兩強共治全球的合作前景並不樂觀,不過中美在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議的舉措已證明,不必大聲說「不」,中國的沉默與堅持不作為,就足以左右全球議題的發展方向。中國已取得決定全球發展進程的最終否決權。
 
德媒:強勢中國 氣候峰會見證世界新秩序【中央社2009.12.20
 
聯合國主導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昨天落幕,德國媒體指出,中國在這次會議展現的強勢作風,見證世界新秩序的誕生。
據「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報導,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向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不過為了避免會議破局,他還是得離開會議中心兩次,到中國總理溫家寶下榻的旅館和他親自談。
知情人士透露,溫家寶在歐巴馬第二次來訪時,還讓他等了超過半小時,理由是正與其他人談話。
此外,溫家寶只到會議中心一次,說明中國的立場,與歐巴馬、德國總理梅克爾、巴西總統魯拉不同,溫家寶也沒參加25國協定的磋商,他的代表甚至消失了好幾個小時。
多年來,中國積極與130多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77國組織(G77)建立關係,該報指出,許多非洲國家現在相當仰賴中國外援,現在的中國就像是1970、1980年代的美國和蘇聯,到處吸納衛星國。
歐洲的外交官因而研判,蘇丹在這次會議上對主辦國丹麥不假辭色,背後一定是中國主導。
德國金融時報認為,哥本哈根會議見證了世界新秩序。強勢的中國,讓美國身為全球領袖的形象相形失色,哥本哈根會議後,中國不再只是強權,而是終於躋身世界強權。
針對中國在氣候會議扮演的角色,梅克爾在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也指出,這個世界正處於「過渡期」,在哥本哈根看到的是「自信的中國」。
 
雄起:中國在哥本哈根的表現用牛氣沖天來形容
 
ZHANGLUO110評論:在此認爲,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記者會上宣布,美國願意與其它發達國家一起在2020年之前,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資金,用于援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計劃,條件是參與各方,包括中國要接受減排監察。隨後中國馬上就表示(回應稱),(在國際義務之外)發展中國家自行(也就是說在自願原則上)進行的減排行爲不需要受到國際社會的監督(對此想要說得是,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你們以爲每年用1000億美元就可以監督包括中國在內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量,從而可以實施陰險手段對包括中國在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行阻礙和破壞了嗎?!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你們簡單就是在白日做夢!)。而幾乎就在與此同時,正在哥本哈根參加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會見巴西總統盧拉時說,發展中國家的減排不能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0今天中千在央視新聞更是驚訝的看到,中國總理溫家寶居然以一對三的形式同時與英國首相布朗、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一起舉行會談。對此想要強調的的是,中國這一下擺得譜真是夠大的啊!因爲我們要知,英國、德國、日本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國家(讓英國、德國、日本這三個世界重要國家爲一方與中國單獨爲一方進行一種變相的雙邊會談,這自然而然的就在很大程度上無形之中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而象這種中國總理溫家寶以一對三形式同時與英國首相布朗、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一起舉行會談的重要性和分量,是東盟(這種東南亞小國)和中國10+1會談所絕對不能相提並論的!另外,接下來中國總理溫家寶還將要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上,就世界氣候變化、減排、中國立場等議題發表重要演講(這是我們非常期待的)!!
      再加上,此前中國在哥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上已經做出的強硬動作,比如第一、中國先後相繼兩次帶領發展中國家堅決反對並最終否決掉,經發達國家私下秘密協商擬定並由丹麥出面提出來的世界減排協議草案!
      第二、中國在發達國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減排援助資金問題上與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較量(發達國家尤其美國想要賴錢不給或者是少給,只要我中國不答應就沒門)!!
      第三、爲強烈抗議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世界減排問題上的態度,中國帶領135個發展中國家集體拒絕出席世界氣候工作組會議(這足已經顯示了中國的影響力和中國作爲世界發展中國家領袖的地位!當然,這裏面還有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減排問題上利益是一致的因素)!!
      第四、中國決定把自己所獲得(發達國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減排援助資金讓給其它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承諾每年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1000億美元減排援助資金分攤到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頭上的時候,也就只有幾十億美元了!而這對擁有22000多億美元外彙儲備的中國又算得了什麽呢?!反而中國把減排援助資金這一讓,就更加體現出了中國作爲世界大國和世界發展中國家領袖的氣度與胸襟)!!
      在最後對此還想要說得是(綜合上述情況來看),這次中國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上的表現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牛氣沖天(這才才一個正在迅速崛起世界大國之中國應該有的表現和氣勢!這才是一個即將成爲世界第二大國之中國應該有的表現和氣勢!這才是一個對未來和世界有著雄心壯志世界大國之中國應該有的表現和氣勢)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52876
 
溫家寶:中國減排目標不與任何國家掛鉤【中央社 2009.12.18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發表講話指出,中國政府確定的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
綜合新華網報導,溫家寶表示,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難,但仍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戰略任務。中國政府確定的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採取的自主行動,不附加任何條件。
溫家寶指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國際合作因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和基石,應當始終堅持。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基礎和行動指南,必須加倍珍惜、鞏固發展。
他說,應對氣候變化既要著眼長遠,更要立足當前。
溫家寶也強調,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也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中國還是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接受監督 中國態度軟化【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12.19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十七日抵達哥本哈根後隨即聲稱,美國準備與其他富裕國家在2020年前,每年為窮國籌措一千億美元,協助他們因應氣候變遷的威脅。這是美方首次提到具體數字,卻遠低於部分窮國期望的數字。
希拉蕊同時強調,提供這項金援的前提是,與會的193國必須敲定一紙更廣泛的協定,包括透明度的問題。言下之意是中國必須同意接受監督,以確認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減排進度。希拉蕊表示,如果中國拒絕接受監督,各國將「無從展開迫切必須的一致行動」。
中國對希拉蕊提議的初步反應可稱正面,立場亦略有軟化,表示願就中方控制碳排放的行動提出解釋與澄清。
一名孟加拉代表卻認為,一千億美元不足以濟事,「金額不夠,我們希望的總額是六千億美元。」
最後協定採共識決。部分小島國與非洲國家很容易因為乾旱、洪澇、熱浪及海平面升高而受到嚴重衝擊,堅持絕不接受力道不足的協定。
 
穩健減碳 中拒當冤大「頭」2009-12-19 中國時報 亓樂義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接近尾聲,中國隱然已成為開發中國家的龍頭。但這是中國首次參加全球制定行事規則的大會,因此格外謹慎,既不願當頭,又要掌握好話語權,以確保崛起之路不受干擾。
     中國深知,本次大會不論成敗,已然預告「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會前便先發制人公布其單位碳排比到二○二○年,將比二○○五年減少四五%,遠高於美國的一七%,以示其「負責大國」形象。
     本次大會開始就不順利,丹麥提出新協議試圖取代既有程序框架,首先遭到巴西反對,中國並不出頭,而是與印度聯手和七十七個開發中國家集團取得一致行動,共同面對西方先進國家,據理力爭。
     此時有人提出,中國何不順勢扛起「發展中國家領袖」大旗,但這種聲音很快消失,說明中國忌諱當頭,當頭意味責任和義務,也流露某種與西方對抗的潛意識。
     為不與西方交惡,中國建議大會發表「簡短政治性聲明」,以利後續談判,兩邊都不得罪。
     其實,中國看出開發中國家的意圖也不單純,這些「窮兄弟」支持把減排標準訂得很高,試圖把中國擠到開發中國家之林,以取得中國更多資金援助。所以,當頭絕非好事,中國不可能當冤大頭。
     中國總理溫家寶飛往哥本哈根時說,中國承諾減排四五%的目標係根據科學論證,但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時,減排容易達成,否則就有困難。這既是務實也是取巧,如果減排承諾會衝擊經濟發展,中國怎麼可能執行?中共一切都不以衝擊經濟發展、不干擾中國崛起為基本前提。
留言和迴響
記者應把資訊搞清楚,不要誤導民眾。中國減的是“碳密度",也就是碳排放量和GDP的比值,如果以每年8%的經濟成長率來估算,到2020年中國的GDP約為2005年的317%,減掉45%“碳密度“,它的碳排放還增加74%,比美國減的碳排放量17%差的太多了。(楨:依1990標準美只減1%)
GDP的增速不高於碳排放的增速,那麼發展中國家永遠也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發展中國家永世不得翻身,梁鑫鴻,你說的是這樣嗎?梁鑫鴻,你老子是窮人,你世世代代就應該永遠是窮人,你覺得合理嗎?而且,全球氣溫上升,是發達國家排放二氧化碳已經三百年造成的結果,發達國家應該承擔他造成的歷史責任,而不應該推給發展中國家。
 
中國首次暗示將減排金援讓予窮國【中央社 2009.12.16
 
中國於正在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首次暗示擬放棄從已開發國家獲得資金,而是讓予窮國,協助達成碳減排目標。
上海「東方早報」報導,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昨天表示,中國願意透過「南南合作」、雙邊合作的形式為小島國、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我們有獲得資金的這個資格,但是不跟窮哥們(貧窮的好兄弟)爭。」
昨天出版的英國「金融時報」也引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的話表示,來自富裕國家的資金應該流向更貧窮的國家。
何亞飛說,「對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提供財力資源是一項法律義務」、「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拿走一部分--大概不會」、「我們沒有期望來自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資金會流向中國」。
金融時報據此認為,這是身為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主要參與國的中國首次做出明顯讓步。
17日將出席哥本哈根會議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與會議主席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Rasmussen)通電話,後者承諾,哥本哈根會議的成果應建立在遵循「峇里路線圖」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基礎上。這也是開發中國家的普遍要求。
解振華昨天說,關於資金問題,上週部長會議上已經討論,已開發國家提出3年內提供每年100億美元的快速資金,但2012年後的還沒有落實(資金來源未定)。中方的觀點是,眼前的不夠,以後的必須落實,在今後的談判中要有數量。
有國家提出,中國也應為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但中國表示,在公約框架中,提供資金的出資人只能是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並不承擔義務。
對於中國的減排目標,解振華說,已開發國家希望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承擔相應的減排目標,目前中國減排40%至45%的指標是經過專家反覆論證的結果,已經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氣候大會上的陰謀2009-12-16 中國時報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暴露了國際間為自身利益而進行的陰謀詭計。
     廢棄《京都議定書》是第一個陰謀,京都議定書未將開發中國家列入有義務減排行列,已開發國家非常後悔,認為美國拒簽是對的。美國這次與會,盡力否定京都議定書,歐洲聯盟則想修改,於是想辦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上動腦筋,可否將兩者合併,沖淡京都議定書。大會主席康妮.赫澤高建議開發中國家先談大會的長期行動計畫,再談京都議定書,就是暫時擱置京都議定書的討論,以拖待變。
     另一個陰謀是策動一些太平洋小島國與開發中國家唱反調,向這些小島國洗腦,強調中國威脅論,說中國的發展是以犧牲其他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小島國利益為代價的,而中國、印度這些排放大國理應予以強制減排,於是這些「小朋友」便組成聯盟,拒絕在「七十七國集團」的「基礎四國方案」(中國、印度、巴西、南非)中簽署。小島國雖然不反對保留京都議定書,但也主張建立另一個具法律約束力的議定書,將某些開發中大國也加以硬性限制。
     第三個陰謀是將首要打擊目標置於中國,如能擺平中國,七十七國集團就缺乏推動力。這個打擊是由美國先出手,強調中國應從開發中國家畢業,美國代表說,若依能力原則減排,那中國的外匯儲備、經濟總量已經很高,須承擔責任,同時表示絕不給予中國補償。
     中國這次與美國針鋒相對,中方說不放棄權力,但補償金將讓予窮國。中國當然看不上區區補償金,問題是不能失去開發中國家的資格與地位,中國是開發中國家的領導者,而美國則無時無刻不想把中國拉離開發中國家,使它喪失影響力。
     第四個陰謀是搞亂談判局面,將一些開發中國家難以接受的條件推出來,丹麥提的草案其實就是攪局,最後把大會開不成功或結果毫不理想的責任都套在開發中國家頭上。丹麥草案根本就是歐盟與「傘形國家」共同支持的東西,卻放出謠言說中、印等國也曾參與本案
 
哥本哈根大會真有帝國主義氣息2009-12-15 中國時報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若說是帝國主義與受剝削國家的鬥爭會議,似乎過於情緒化。但西方工業大國在問題爭論上,卻處處顯示帝國主義的面貌。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工業化生產排放二氧化碳二百年了。這歷史責任要一筆抹殺嗎?現在卻居然在排放基準年上做文章,一般說是應從一九九○年開始,而美國竟要從二○○五年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說:我們從什麼年起,你們也應如此,表面公平,其實將「歷史債」完全賴掉了。
     發達國家已步入後工業化時代,二氧化碳排放已接近歷史高峰,今後有逆減的可能,但發展中國家正走上工業化之路,排放量必然增加,不冒煙,水泥鋼鐵怎樣生產?這公平嗎?
     《華爾街日報》有篇文字算有良心。它說,世界上大多數MP3播放器是中國製造,那裡的能源多來自煤炭,生產一個MP3會增加十七磅的碳排量。iPod同數以千計其他中國工廠產品一樣,如果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出口,被歐美的消費者使用,中國政府應該為這排放量負責嗎?事實上歐美跨國公司將產品交由發展中國家生產,自己賺大錢,然後將排放量算在發展中國家頭上,這公平嗎?
     現在發達國家人口佔全球二○%,其排放量卻佔七五%,發達國還對開發中國家說三道四,這公平嗎?
     發達國家掌握了環境保護及新能源開發技術,但卻以此作為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商品,鼓動發展中國家向其訂購,準備大大地賺錢,它毫無無償轉讓技術之意,另一方面又壓迫發展中國家快速進行環保,這公平嗎?
     既然規定發達國家應在二○二○年前每年拿出若干錢來補償發展中國家的損失,為什麼歐盟只肯撥未來三年的錢,另外十餘年的錢怎辦?是否搪塞三年就算了?錢數又遠不如發展中國家所提,美國甚至說中國在抑制排放量做得不夠,所以不能拿補償金,這就難免使中國大怒,出席大會的副外長何亞非直指美國首席代表斯特恩說:「我不想說這位先生是無知,但我想他缺乏常識,或者十分不負責任」。哪一個國家做了多少,是由根本不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來決定的嗎?
     處處都可看到帝國主義的表現。
 
氣候峰會命懸一線 專家稱中國不用害怕威脅  2009-12-18
 
據12月18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正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北京時間周六淩晨走向終點。之前兩個星期它就像一個高潮叠起的連續劇,大量媒體認爲,只有丹麥盛産的童話才能挽救會議走向破裂。
兩個懸念同時籠罩著眼看就要散夥的哥本哈根峰會。首先是打成一團的峰會還能不能達成協議。另一個懸念是如果峰會失敗,誰來承擔責任。《印度時報》稱,誰是罪魁禍首?這是各國領導人將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法國《論壇報》17日稱,哥本哈根峰會失敗的陰影似乎前所未有的濃厚,並將之“尤其歸咎于”中國方面的不妥協。美國《達拉斯晨報》網站對氣候峰會的總結總結是:“哥本哈根總結:美國=好,中國=麻煩制造者”。
對于西方的批評和指責,中國環境問題專家龐軍說,中國不需過度擔憂。他說,西方說的最多的是如果峰會失敗,西方將推動碳關稅,中國出口的20%可能都會受影響。“碳關稅其實是打著環保旗號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應該堅決反對。不過,中國不會束手待斃,中國也有自己的手段來應對,可以發動貿易反擊。西方國家應該牢記,任何貿易戰都是一柄雙刃劍,他們猝然大大減少對中國産品的進口,勢必提升本國産品的價格,西方國家的百姓中,碳關稅的直接受害者要遠遠多于直接的獲益者,政府必然受到反噬。”
中國強大的財力不會再經濟問題上屈服于西方
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卻因富國與窮國之間“非信任”的“厲害關系沖突”而頻頻陷入“責任論”的爭鬥之中,雖說這種“非信任”的“厲害關系沖突”過程反而有可能促進“可信任”的“利益協商關系”朝著有關減排的共同目標邁進。但是也要看到,如果因種種原因而導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的話,那麽,“大會失敗誰該承擔責任”的問題,就很有可能演變成又一個難以解開的哥本哈根之謎。
“大會失敗誰該承擔責任?”筆者雖然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僞命題,但想必這又是一個與會各國都不得不做好需要向世人(至少是向本國公民)回答的問題。不過,筆者總有一種感覺,假如“大會失敗誰該承擔責任”這個問題真的發生了的話,極有可能找不到任何一個責任人(國家),原因非常簡單,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承認自己就是導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的責任人!
據有關報道得知,在15日下午的會議上,“基礎四國”(具有共同“利益協商關系”的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之一的印度代表的發言,已經“提前”對有關假如“大會失敗誰該承擔責任”這個問題表示出了“我們不承擔責任”的態度。印度代表是這樣說的:“我們四個國家幾乎每個小時都在協調立場,我們將用團結的方式來反對任何企圖操縱和劫持哥本哈根意願的行爲。我們的行爲很重要,我們將會和非洲國家和77國集團甚至和其他發達國家一起,堅持雙軌制,達成有實際行動的成果。……如果哥本哈根不能達成完善的協議,我們不承擔這個責任,因爲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由此可見,如果需要面對“大會失敗誰該承擔責任”這個問題作出回答的話,只要是“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理所當然就能夠成爲“我們不承擔責任”的理由。
“基礎四國”率先作出假如“大會失敗”“我們不承擔責任”的表示,不知道對與會的其他各國會産生什麽樣的“先發制人”的心理影響。不過筆者認爲,即便是富國與窮國之間在“非信任”的“厲害關系沖突”過程中因各種原因阻擋都難以朝著“可信任”的“利益協商關系”的減排目標邁進的情況下導致了“大會失敗”的話,相信除了“基礎四國”外的所有國家,同樣都會“後發制人”地表示“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對于“大會失敗”“我們不承擔責任”。道理更爲簡單,所有的與會國家都不會無視“氣候危機”這一危及人類生存的共同利益,他們都會做出應有的努力,即便是發生了“大會失敗”的結果,也很難分清“大會失敗誰該承擔責任”的責任問題。因爲,這原本就是一個找不到責任人(國家)的哥本哈根之謎。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52388
 
哥本哈根會議都是美國害的 2009/12/20
 
        哥本哈根會議,不會有什麼結果,本在意料之中。小量減二氧化碳,不難,隨手關燈、冷氣啟動溫度調高一些、資源回收‧‧‧等,但是要想大量減二氧化碳,就相當困難了。冷某認為,減碳,其實就是生活──食衣住行──方式的改變。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方式,豈是說改就改得了的,然而您知道全世界哪個國家最不容易做到呢?有個國家的人,以肉食為主,以各種汽車做為移動身體的方式,住的是中央空調的大房子,我想,您應該猜到了,那就是美國。
在速食業的興風作浪之下,美國人的主食,變成了牛肉,有關美國的牛肉可以參考這個網站http://www.usbeef.org.tw/trade/sell_data/s_product05.asp。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牛肉生產國,以及第二大輸出國,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截至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的大小牛隻總數為一億零一百八十萬頭。以乳牛為例,牠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四公噸,那麼,所有的美國的牛隻一年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呢?其他的豬、羊、雞,尚未計算在內,請不要忘了。
美國的飲食文化,不像台灣的飲食文化,肉素(簡直巧奪天工)並行,因此,若要我們改變,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美國人不吃肉,他們活得下去嗎?其次,美國人口逼近三億,居住得相當分散,少數人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多數人都開車,有的家庭還有兩輛車,因此,說美國是個建立在汽車上的國家似乎一點也不為過。汽車是種會排放二氧化碳的機械,只要是燒汽油,不管燃燒效率有多好,一定會產生二氧化碳,即使油電混合車,仍然會排二氧化碳,除非是電動車,除非要美國人不開車,否則減碳也是有限。
曾經有個說法是:吃中國菜、娶日本老婆、住美國房屋。為何住美式房屋?因為大又舒服。舒服是怎來的?當然是耗費能源來的。根據日本繼安藤忠雄之後,最有潛力的建築師隈研吾的說法:西方人對於舒適的概念和日本人不同,西方人非得把整個房子的所有房間的溫度都達到某個程度,才叫做舒服,但是,日本人只會在客廳點一個煤油爐,大家取暖,或者把下半身和雙腿伸入暖桌(四方桌蓋上薄棉被,上面再放置桌面,而桌下有一盞燈,可以加溫),而頭部依然暴露在冷空氣中,可是,日本人認為這就很舒服了。換言之,包括美國人的西方人,要他們改變對舒服的概念,豈是一個會議就能決定的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僵持不下的原因。當然也就是哥本哈根會議無法產生具有約束力之協定的基本原因。要減碳嗎?請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吧。
http://blog.udn.com/lawrenceoftw/3605954
 
 誰才會是地球表面暖化爭執中的贏家 2009/12/19 
 
今年的哥本哈根國際氣候變遷會議已經演變成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明爭暗鬥,這次中國自認站在道理一邊,態度特別強硬,聯合開發中和貧窮國家,把人為地球表面暖化現象全部歸罪於已開發國家,譴責他們過去工業化時大量排放溫室氣體,造成今日的地面暖化,後果卻是貧窮國家遭受最大傷害,因此現在貧窮國家減碳所需費用必須由已開發國家負擔。世界各國也認為歐巴馬總統要在2020年從2005年碳的排放量減低17%的承諾,其實比1990年只減少不到4%,不足以舒緩嚴重的人為地球表面暖化現象。
已開發國家深感心虛,雖正值經濟緊縮,也不得不慷慨答應,募捐巨額資金幫助貧窮國家用來減碳,但是國與國之間也使出各種政治手腕,利用國際壓力相互角力。美國柯林頓國務卿很清楚即使不是故意欺騙,基於不健全的政經制度,中國和印度等國家所提供碳的排放量數據是不可靠的,為了利誘其他開發中國家靠向美方,口頭上答應只要符合美國要求,也就是說每一國家的承諾都得經過國際確認,美國就會號召已開發國家,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到1000億美金協助他們減碳。柯林頓並沒有具體說明這些錢要從什麼地方來。可笑的是擁有美國國債達八千多億美金的債權國家卻使用國際輿論壓力,逼使經濟幾乎被戰爭拖垮,面臨破產的美國答應捐獻鉅款,資助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最大戶的債主來減碳。
會外遊行不斷,抗議會內達成的條文遠不足以應付日趨嚴重的地面暖化,但歐巴馬強調簽訂不完全的協議總比沒有來得強。問題是沒有真正效力的協議即使勉強通過也只是各方為了顧及面子,只會淪落為形式,就像京都議定書一樣,除了宣傳作用之外毫無具體成效可言。現在大家了了草草簽約,還不如等待明年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氣候變遷會議再定奪,先等美國、中國和印度等排放大戶獲得共識,其他國家大概也樂得支持。
世界近兩百國家要在牽涉到經濟發展的議題上,達成共識是何等困難,與其等待他們解決紛爭,國家之間不如競爭研發綠色能源和節能新科技,誰能開發出足以實用的綠色新能源和節能科技,誰就是真正的贏家,他不只能幫助人類舒緩地面暖化效應,自己也能賺到大錢。能源是一年幾萬億美金的龐大產業,只要能搶到幾%市場,獲益就夠驚人。現在被看好的綠色能源是太陽能和風能,但是這些都是已經追求幾十年的科技,能否在效率和噪音上突破極待考驗。
美國有自信在綠色能源新科技研發上取得領先地位,但是歷史告訴我們,真正能左右人類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的不是新科技,而是利用它開發出最實用的產品。半導體和資訊產業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先端科技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發出來,真正開發出商品而成功賺到大錢的卻是新力(Sony)等日本半導體公司。台灣在綠色能源的開發上應該有十足的競爭力,而中國更有和美國加日本,以及歐盟三足鼎立的實力。
http://blog.udn.com/tsongtt/3603072
 
峇里島氣候會議 決議繼續磋商【聯合報07.12.16陳世欽

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十五日有意外轉折,美國不再反對以強烈措詞形容窮國對降溫技術的需求,之後,與會的一百九十國代表通過協商新全球暖化協定的計畫「峇里島路線圖」。
根據「路線圖」,各國同意2009年年底前在哥本哈根結束談判,談判結果可能決定未來幾年世人遏止全球暖化的效果。各國談判代表必須找出方法,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協助窮國加速技術轉移,並對窮國提供財務援助。
此次會議數度瀕臨決裂,各國代表徹夜進行馬拉松磋商,最後勉強通過「路線圖」。歐洲與美國代表一直到最後關頭都還針鋒相對,原因是歐盟建議,到2020年,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必須低於1990年排放量的百分之廿五至百分之四十,但美國反對,最後雙方同意不列出具體數字,僅間接觸及。部分開發中國家代表則要求已開發國家正視他們對技術援助的需求,並在最後文件中加強對其他課題的著墨。
中共與印度代表也曾反對協議草案。他們聲稱,工業化國家必須加倍努力,以為各國表率。印度代表強調,富國必須為窮國提供潔淨技術及財務援助。中共代表孫國順表示:「這是陰謀。」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對「路線圖」未對富國訂定嚴厲的減排目標不滿。
峇里島路線圖不保證任何溫室效應減排規模或任何國家的承諾,僅意味各國同意繼續磋商。新協定旨在取代2012年失效的京都議定書。聯合國表示,新協定必須後年底前定案,使各國在2012年年底前批准。

抗暖化提案 美再封殺【世界日報07.12.14

美國13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中,成功封殺工業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建議案,這也意謂會議在14日日結束時,雖有共識文件,但大概不會明列減少排放的具體目標,將會發表「縮水版」的聲明。
美國拒絕的態度連前副總統高爾都看不下去。剛在挪威領完諾貝爾和平獎的高爾飛到峇里島,對數百名聽眾表示:「我要說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我的國家美國,最該為峇里島會議受到阻礙而負責。」現場頓時掌聲如雷。
對高爾在海外放砲,白宮馬上就反駁回去。白宮發言人黛娜.波瑞諾(Dana Peri-no)說:「此話並不正確,說這種話毫無建設性,對大家要在會議上達成共識的努力毫無助益。」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坦承美國的緩兵之計,達到他們與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歐盟各國部長則揚言除非美國讓步,否則將杯葛下月於美國召開的氣候高峰會。
布希邀請16個主要經濟體,包括歐洲國家,日本,中國和印度,明年1月30日在夏威夷共商各國自願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被美國、日本和其他工業化國家所封殺的提案,要求工業國於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的標準減少25%到40%。
美國表示,除非快速工業化中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也允諾付出具體努力,工業國不必先自縛手腳。美國的說法,贏得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的支持。
出席峇里島會議的美國副國務卿寶拉.杜布瑞安斯基(Paula Dobriansky)說:「這只是一個開始,美國對於和其他國家合作始終抱持開放和建設性的態度,我們已經捲起袖子,準備規劃2012年以後的全球架構。」
此次會議的一大目的,是希望能將降低排放目標納入文件,作為未來兩年國際談判的依據。潘基文對記者解釋,提案可能「野心太大」,但承諾預定在2009年定案的任何氣候公約,一定會明訂目標,不會只有共識。

溫室減量?只見大國討價還價【聯合報╱陳欣之/成大政治系副教授07.12.15

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仍只見大國假環保之名,進行討價還價權力競逐的遊戲。全球環保人士可能必須正視在國際舞台上,政治考量永遠凌駕道德訴求。
目前該項會議已進入擬定未來減排目標的關鍵時刻,不過美國等大部分工業先進國家的態度仍令人失望。
歐盟建議,以一九九○年為基準,在二○二○年之前將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百分之廿五到四十,更訴請開發中國家在內的全球國家,在二○一三年起十至十五年內,減少全球整體排放量。然而在部長級會議舉行之前,美國、日本和加拿大已經明確拒絕訂定有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另一方面,美、日等工業先進國,面對中國大陸、印度暨巴西等新興發展國家,彼此在場上相互較勁,就減排數額、環保技術移轉暨資金援助等問題討價還價。
美國與日本等國,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位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應承諾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減排數額。中國大陸在表面上聲稱氣候變遷是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的問題,同時認為應付氣候變遷的國際責任應有所區別。中國要求工業先進國家應為率先減排,為其歷史排放承擔責任,同時中國要求先進國家應向開發中國家轉讓技術和提供資金,幫助開發中國家減排。美國與日本則聲稱,環保技術的轉移需保障先進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要付費!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沒有看見為阻止全球暖化悲劇的無私與合作,卻看見大國之間壁壘分明的討價還價。
美國與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雖不敢違逆環保的訴求,卻在減排數額與向開發中國家移轉環保技術上再三保留。中國大陸、印度暨巴西等國看似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守護者,但也不願犧牲本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拯救全球的生態劫難。
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一百七十餘國,都矢志愛地球,但是一討論到本國的經貿與政治利益,就又都語帶保留。政治考量凌駕環保訴求,可能是所有環保支持者的錐心之痛,但是如果環保人士未能正視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對各國政府施加更有力的政治壓力,單純地寄望各國政府能捐棄成見完成環保大業,到頭來仍不免是一場虛幻。

峇里島藍圖 白宮「轟」【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07.12.17

在峇里島會議敲定的對抗全球暖化談判藍圖好不容易簽字,卻立即遭到美國政府強烈質疑。白宮方面表示「嚴重關切」這項協議,尤其不滿開發中國家未承諾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白宮15日發表聲明說:「氣候變遷問題,無法單靠已開發國家承諾減少排放就能解決。主要的發展中經濟體同樣必須採取行動。」聲明指出,「各國必須共同承擔不同程度責任」的這項原則,並沒有在峇里島藍圖中明確提出,美國因此嚴重關切。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15日閉幕,會中美方代表一直堅持,中國大陸、印度等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發展中國家,也必須明確承擔減少排放的責任,導致這場馬拉松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幾乎破裂,所幸美方代表最後一刻妥協,才通過「峇里島藍圖」(Bali Roadmap)。
峇里島談判藍圖寫明,已開發國家應致力在未來兩年談出協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發展中國家的「減排」(cut)責任,卻以敦促「採取行動」(action)的措詞輕描淡寫。這使白宮大為不滿,與英國、歐盟官方立即喝采的態度截然二分。
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印度四國,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前四大的汙染者,而發展中國家正後來居上。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上月報告,大陸與印度在急速發展經濟、改採西方生活模式時,增排的溫室氣體可能在全球總增額中占56%。中共若不修改現有能源政策,2030年時,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比目前增加一倍有餘;預料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頭號汙染國。
京都議定書共有37個工業化國簽約,減排目標寬鬆,僅定在2012年時減排5%溫室氣體。全球最大汙染國美國卻在小布希當權下峻拒,所持主要理由,就是發展中經濟體沒被納入強制規範。

複雜的國際角力 才剛開始【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07.12.17
 
美國代表15日在國際氣候變遷會議上態度急轉彎,簽下「峇里島藍圖」;白宮卻在自家代表還在返美的飛機上時發言,賞了簽約人一巴掌。峇里島藍圖只是無比複雜的國際角力開端,同時還牽涉到國際折衝,以及美國明年的總統大選。小布希政府這番急切表態,一方面可能是說給國內共和黨基本盤聽的政治語言;另一方面,則凸顯美國是目前國際溫室氣體減排談判中,先進國家陣營裡僅剩的質疑者。在一致讚揚聲中,美國是唯一「嚴重關切」峇里島藍圖的國家。
現行的京都議定書國際減排公約,以往反對最力的工業國是美國與澳洲。隨著澳洲新當選總理陸克文已明確表示將批准京都議定書,峇里島藍圖能否順利執行,焦點將放在美國明年大選後的新政府。
目前全球前四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是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印度。科學家希望在2030年時,把排放量急遽削減到1990年代的60%到75%。如此大幅的削減量,若無這四大汙染國的配合,不可能達成。
因此,白宮繼續堅持開發中經濟體一樣必須減少排放的立場,值得玩味。因為即使較支持參加國際減排公約的民主黨真能入主白宮,這樣的態度仍可能維持不變。民主黨一向嚴厲抨擊大陸的廉價出口貨奪走美國人工作、造成巨幅貿易逆差。現在要美國自願犧牲經濟以配合降低排放,卻輕輕放過中共,恐非民主黨會有的立場。
因此一種可能的發展是:美歐組成聯合陣線,要求銷售到歐美的產品,必須符合以一定的能源效率或排放標準生產,否則課以懲罰性關稅。類似法案正躺在美國國會。台灣出口商難以在全球暖化的國際角力中置身事外,必須嚴肅思考未來的「減排」布局。
 
抗暖化商機…金融業搶碳權交易07/12/25【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全球各大銀行與創投業者現正逐步跨入碳權交易市場,他們走出交易廳,加入並規劃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建設項目,希望藉此獲得排碳配額,再賣到歐洲市場牟利。
為對抗全球暖化應運而生的碳權(carbon credit)市場已交易多年。Point Carbon公司估計,去年全球碳權交易量達325億美元。然而,華爾街金融公司不只擔任碳權交易中間人,還實地執行減碳排放的工程,顯示投資界更加看好碳權市場。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碳權交易部門主管阿瑪德(Imtiaz Ahmad ),就不只在辦公室盯著碳權價格而已。他在中國大陸負責建設風力發電廠,在厄瓜多爾興建水力發電廠。巴克萊資本、德盛銀行(Dresdner Kleinwort)也積極投入減碳排放的工程項目。
而像湯森(Bill Townsend)這樣的創投業者,則是把石油公司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灌進德州荒廢的油井儲存,不讓其散入大氣層中。湯森原本是採油業者,他共同創立的藍色資源公司(Blue Source),自2001年以來已用這種方式獲取2.7億公噸的碳權配額。
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U ETS)是目前最大的商業化碳權交易機制,主要在歐洲氣候交易所(ECX)交易。歐盟27國廠商必須符合EU ETS規定的二氧化碳減排標準,如果減量超過標準,就可賣出稱為「歐盟排碳配額」(EUA)的碳權;如果減排沒有達標,就必須從市場購買碳權。
隨著碳權市場擴大,歐洲企業現在希望從中國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購得較便宜的碳權。這些國家可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在減排之後獲取「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CER今年已開始在ECX交易。
由於發展中國家現行技術水準低,改善幅度大,因此引進新技術、獲取碳權的成本比在歐洲便宜。舉例而言,CER目前售價約為每公噸7到17歐元,而EUA在歐洲氣候交易所的價格約為24歐元。
新聞辭典》碳權(carbon credit)
‧依國際公約或企業自願減排架構,企業或國家沒用到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稱為「排碳權」,透過市場賣給需要排放CO2的買家
如何獲得碳權:
‧自行減排換配額:企業減少的CO2排放量若大於應減幅度,就可透過交易所賣給需要排放量的廠商。
‧幫別人減排換配額:創投業者、銀行投資協助開發中國家改善能源效率,因此減下的CO2排放量可拿到市場銷售。
‧交易單位:每單位1,000公噸CO2排放量
‧交易市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占全球碳權交易約四分之三,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於2003年最早成立。此外尚有新近成立的澳洲氣候交易所(ACX)等。

日本將買中國排碳配額【聯合報╱陳世昌08.01.04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已與中國大陸達成共識,日本將向中方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以達成日本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氣體排放削減目標。
讀賣說,在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今春依計畫訪日時,兩國會尋求就此一計畫正式達成協議。
據稱,日本已同意對中方提供日圓貸款,用於協助甘肅省興建集中供熱設施以取代現有小型鍋爐等六項計畫。日本政府估計,這六項計畫可能讓中國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內減少達到一千萬噸至一千五百萬噸,日本將向中方購買因為這些計畫所減排的量,用以抵消日本部分排放量。
讀賣新聞透露,日本與中共在上月出席聯合國主辦的印尼峇里島氣候變遷會議時,一名北京高階官員已接受日本的這項提議。
根據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議定書,日本在二○○八年至二○一二年期間,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須比一九九○年減少百分之六,大約是七千六百萬噸。

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
http://www.cdnews.com.tw07-12-26 謝志岳/報導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六日電:中共國務院新聞辦今天發表的《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稱,從一九五0年到二00二年,中國大陸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同期世界排放量的百分之九點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九十二位。
 中共今天首度以國家名義發佈能源白皮書。中國大陸政府表示,中國大陸是處於工業化初期的發展中國家,歷史累計排放少,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彈性係數亦很小。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大陸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情況繼續趨好,同比下降百分之三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出現近年來首次下降。
 白皮書指出,中國大陸將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努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積極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嚴格能源專案的環境管理,新建、擴建和改建能源工程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出“中國大陸能源威脅論”等論調,對中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形成壓力。國家發改委今天表示,為增信釋疑,正面介紹中國大陸能源狀況與政策,駁斥“中國大陸能源威脅論”十分必要。

2025年CO2減量40% 明年登錄【聯合報╱記者李承宇、07.12.21

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李遠哲昨天表示,行政院初步擬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方向,二○二五年時,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要減到二○○○年水準,較現在降百分之四十。
環保署副署長張豐藤表示,明年元月起首先在環保署內成立國家第一個「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由各部會人員進駐,明年起也提前實施溫室氣體盤查、驗證、登錄,以示政府已採取強制性的措施。
李遠哲說,十八日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已就「行政院能源政策暨科技發展指導小組會議」結論核可簽字,「很高興政府終於對←排放量,找到方向。」李遠哲呼籲,政府訂立目標後,就要儘速實施,包括部分耗能的傳統產業是否該繼續做,停止核能等議題也需要重新思考。 科技顧問組表示,指導小組會議的紀錄是行政院正式文件,對各部會均具拘束力。
邱義仁在七日召開能源政策暨科技指導小組會議,邀集經濟部、國科會等相關單位初步確定此減量方向,這是我國首度訂定二氧化碳減量的目標,對產業界的影響很大。一旦政府實施CO2減量計畫,將帶動國內節能與再生能源科技發展,不過對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等傳統產業,將造成衝擊。
李遠哲說,過去十年間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兩倍,若按照這個趨勢,到二○二五年可能會激增到三倍,若能降低到二○○○年水準,約要減少百分之四十的排放量,「雖然這個目標很難達成,但這是我們對子孫的責任」。
參與CO2減量計畫的國科會副主委吳政忠指出,二○○○年國內CO2排放量為二點二一億公噸,二○○五年排放量為二點七六億公噸,若不減量,至二○二五年排放量將達五點六一億公噸。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昨日舉辦年度科技顧問會議,首席顧問—前中研院長李遠哲透露,十八日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已針對「行政院能源政策暨科技發展指導小組會議」結論核可簽字。

政院定CO2減量標準 核能將不可避免【聯合報╱林淑媛07.12.21
 
經建部門昨晚表示,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非常努力,核能科技的應用,也不可避免必須納入評估。
相關官員表示,行政院原則同意李遠哲的提案,但目前排放減量的目標尚未完全確定,到底要減多少,必須要詳細評估訂定,再核配住商、運輸、能源以及產業等各部門的減量目標。
相關官員說,目標訂定後,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執行,現在要等整體減量政策決定後,才能夠確定各部門的減量額度,相關部會再據此進行產業調整以及發展再生能源等各項策略。官員強調,政府會研擬配套措施,不會影響重大投資推動

(楨:雙林萬磁王!另參本館:自作孽的親民黨 科技巫師 從《難以置信》到狂信 氣候政治學)
 
林瑞雄稱遭電磁波攻擊 兇手原來是萬磁王?! 李鴻典 2011-12-7
 
2012總統大選的第二場辯論會本周六(10日)登場,將由副總統參選人擔綱,辯論會上,藍綠橘三位副手將擦出什麼火花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老宋副手、醫界頑童林瑞雄一再宣稱自己遭電磁波攻擊,屆時必定成為話題。現在在網路上已有熱心網友建議林瑞雄,要是真的這麼擔心電磁波,那就學學「X戰警」中的「萬磁王」,「在頭上罩個頭盔,就萬事OK!」
  成為老宋副手後,林瑞雄一度「人間蒸發」41天,隨後現身又自爆遭電磁波攻擊;林瑞雄驚爆,房間遭到1875萬赫茲電磁波攻擊,害他3天3夜睡不著只好搬到飯店,並說「因為我是專業人士,才知道是電磁波」。
  林瑞雄指出,他在9月20日遭到電磁波攻擊,9月23日就跑了,不然「早就發瘋了」,對於有學者認為林瑞雄指稱的電磁波干擾程度還不及微波爐,林瑞雄回應說:「他們不知道啦!」林瑞雄更強調,干擾他的電磁波,需要很高的Technic(科技)。
  不過,國家安全局也跳出來澄清,絕無任何以電磁波或其他科技方法干擾特定人士的技術及裝備,且任何干擾都違法,若林瑞雄懷疑遭電磁波干擾,可向權責機關申請派員監測。
  「林瑞雄遭電磁波攻擊」事件,同樣在網路上造成熱議,有人說,難道萬磁王不用負責嗎?相信林瑞雄口中「國安局之上的國安局」,應該就是那個號稱英雄聯盟的神秘組織,其組成份子為美國隊長、史塔克軍火聯盟、浩克等人。還有網友說,「萬磁王攻擊林瑞雄那天,我偷拍到萬磁王和暴風女在嘿咻;據我調查,應該是魔形女假冒萬磁王!」
  也有人說,「其實雷神索爾才是元兇…,小心,林瑞雄會被萬磁王告上法院。」建議林瑞雄可以跟萬磁王買鋼盔,這樣啥波都不怕了!
  甚至有網友直接化身萬磁王呼籲:「瑞雄兄,想抵抗頻率1875萬電磁波攻擊?!快拿個大同電鍋學我戴在頭上就好了!除了可以提防有心靈感應力的人控制,說不定還可以吸納電磁波,成為操縱一切磁力的台灣萬磁王。」譏諷意味十足。
http://www.nownews.com/2011/12/07/11754-2764285.htm
 
林中斌《大災變: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時報出版,2012)
 
  內容簡介
  2012年的末日之說只是無稽之談,但諸多跡象顯示,
  2020年之前天災人禍將愈趨激烈,我們該怎麼面對?
  全球磁變、氣候異常、強震不斷,種種災情接連而來;
  人心失控、生物猝死、意外頻傳,神祕禍端層出不窮。
  世界的未來是更趨昏暗或漸露曙光?
  .「全球暖化」並不能充分表達近年來氣候變遷的特色,「氣候極端化」才是更好的描述。
  .風災、水災、傳染病、生物失衡等災變,近年都有上升的趨勢。
  .大約從2000年之後,全球地震和火山活動上升的趨勢更為顯著。
  .全球磁變標示了自然界重大的轉變,這轉變可能超越全球磁變本身,引起地球失序並衝擊地球生靈,但非大絕滅。
  .地磁變化對世界近年來人禍頻仍的影響雖未廣為接受,但不能排除也不能忽視。
  .太陽活動是否觸發地球地震及火山活動?科學界仍有爭議,但肯定性的研究結果數目在增加中。
  .對災變的「末日情結」與「否定闢謠」之外,更可務實準備,樂觀前瞻。
  作者簡介 林中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臺灣大學地質系學士(1965)、美國保齡格綠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地質碩士(1969)、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企管碩士(1975)、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政治系碩士、博士(1986)。
  美國丹佛爾城曼威爾公司資深地質師及財務分析師、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及政治系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陸委會第一副主委兼發言人、國防部副部長。
  曾於美加礦業公司及財務企業服務12年,於1974年發現美國蒙大那州靜水白金礦(Stillwater Mine, Montana)第一個露頭。
  居留北美29年,未入外國國籍。
  平生從未參與國內外任何政黨。
  林中斌部落格:blog.yam.com/CPLin
  名人推薦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四端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汪中和
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聯合推薦
  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河清
  在這本書裡,從太陽輻射、大氣層、地表,貫穿到地下、地底,完整的探討氣候變遷的成因與衝擊。地上加地下,大氣連宇宙,建構出氣候變遷的全面書寫。我認識林中斌多年,他的研究背景,從地質地理跨界到企業管理和國際關係;他的治學態度扎實而周延,總能由細節中勘踏學理,從幽微裡爬梳脈絡。這樣的全面書寫,只有他做得到、做得完整。
  臺灣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陳宏宇
  1965年畢業於臺大地質系的林中斌教授,以引經據典的科學方法,孜孜不倦的學者精神,鉅細靡遺的整理了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型式,並歸納了不同學者專家的論述,提出另一項相關自然災害思維的剖析--「全球磁變」。栩栩如生的事實陳述,另類的想法,相當引人,是非常值得您細嚼品味,一窺全貌的好書。
  氣象達人 彭啟明
  很感佩林中斌教授的用心,尤其在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上,他主動詢問了許多專業學者,逐條的驗證探討。他毫不藏私的把他畢生的經驗與體會分享給大家,對也是科學研究者的我們,無疑是最佳的典範。看完這本書以後,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深深的嘆一口氣,體認到我們該努力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多關心地球一些,強化防災的作為,面對這些災變才更有應對的能力。
  航太博士 樓宇偉
  林中斌教授願意接受出版社邀稿,花時間為讀者以他宏觀的視野,寫一本超越多項科技與專業的整合性全球趨勢預測書籍,真是大家的福氣。要寫這種書的作者必須有以下的特質:1.視野宏觀、2.立場中正、3.立論確實(有根據)、4.邏輯清楚、5.社會責任感強、與6.開放的頭腦。而我已認識30多年的林中斌教授正好是少數具有這6項策略思考特質的研究者。
  目錄
推薦序1 李河清
推薦序2 陳宏宇
推薦序3 彭啟明
推薦序4 樓宇偉
  自序
第1章 災變升起:電影或事實?
指出一般災變言論的死角,瞰覽災變趨勢,提出災變分類。
第2章 極端氣候:海底宣言和凍裂鐵軌
從世界氣候高峰會議各國對暖化議題形式上的重視,引出寒冬連年、暖化的爭議和熱浪、野火、沙塵暴等「氣候極端化」的現象。
第3章 暖化可解釋的地面災變:從龍捲怪風到水母峰會
探討風災、水災、傳染病和生物失衡的現象。
第4章 暖化難解釋的地面災變:地震海嘯與火山
探討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上升的趨勢與並與官方保守說法對比。
第5章 來自地下的原因:全球磁變
簡介地球磁場的來源,描述全球磁變的3大現象(磁極移轉、地磁弱化、南大西洋異常區)以及磁極翻轉的可能性。
第6章 辭便對生物的影響:從鯨豚迷途到親子相殘
探討生物對地磁的感應,說明地磁弱化對動物及人類的衝擊,包括人心浮躁、行為乖張的社會病象舉證。
第7章 來自天上的原因:主角太陽
探討太陽對地球災變的影響,包括太陽磁爆、氣候變化、地震,以及小冰河期來臨之可能性。
第8章 來自天外的原因:銀河及其他
探討可能來自太陽系以外因素對地球災變的影響,兼論來源不明的災變。
第9章 趨勢總覽:災劫與曙光
回顧本書各章,探索災變的脈絡,提出對個人、國家、國際的建議,前瞻世界的未來。
  內容連載
最熱的一年全球出現酷寒現象
「因為全球暖化,請多穿衣服!」
  這是2010年底,美國專欄作家朱達‧可恩(Judah Cohen),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所寫的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可恩寫這句話的當下,全球各地正發生酷寒現象:2010年12月底,波蘭酷寒奪走66條人命;歐洲最忙碌的倫敦和法蘭克福機場因大雪關閉;德國積雪40公分創百年紀錄;美國東部7州因「魔鬼暴雪」,陸空交通全部癱瘓,並創溫度新低紀錄;莫斯科冰雨壓斷電線,造成大停電;黑龍江被大雪覆蓋,車輛進退不得;暴雪襲擊日本,壓沉370艘漁船……。
  但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卻在2011年1月宣布:2010年是自1880年人類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與2005年同列高溫榜首。這還不提:之前半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U.S. National Oceanic &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說,過去10年是131年以來最熱的10年。
  這些生硬數據呈現的畫面是:50年後,北極冰融,飢餓的北極熊互相殘殺,熊媽媽血噬親生寶寶;南極企鵝成群渡海北上巴西覓食;太平洋島國如斐濟等淹沒;俄羅斯野火不斷,柏油路面燒融;紐西蘭牛羊不肥,體積縮小;澳洲大堡礁白化殆盡;中國稻田龜裂,遍地饑荒;印度人民揮刀搶水,社會失控;美國黑人貧民窟燠熱暴動;人類終日揮汗如雨,像在煉獄中煎熬……。
  值得深思的是,紀錄裡最熱的一年,為何頻頻出現酷寒現象?
暖化、地震、磁爆
無怪乎,對於「全球暖化」這個熱鬧的議題,大家意見紛歧。
  粗略劃分有4種看法。
1.末日派:暖化是世界毀滅的前兆,那天快要到來了。
2.否認派:「全球暖化」是大騙局。放心燒碳,沒事!
3.暖化派:大氣溫度上升嚴重,而且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4.質疑派:大氣溫度上升不如暖化派所說嚴重,而且人類活動並非主要因素。
  我們姑且排除末日派和否認派。如果照暖化派說法,寒冬如何解釋?如果照質疑派說法,人類可以繼續大量燒碳,酸化的海洋成為水母世界,酸雨毀滅森林,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擠氧氣,威脅動物(包括人類)的生存,怎麼辦?
  讓我們換個話題,從地面上的災變轉向地下。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發生9級大地震,引發海嘯和核災,傷亡空前。而之前15個月內,在中國、海地、智利、紐西蘭等地也已相繼發生大地震。3月底,《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負責觀測地震的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仍然保守的說,自從1964年開始有可靠數據以來,全球每年7級以上的地震並沒有增加,都在17次以內。
  其實,整理美國地質調查所公布的資料庫統計顯示,全球7級以上的地震在1990、1999、2007年各有18次;1995年有20次;2010年有22次。
為什麼專家的說法和一般人的認知如此不同?
  再讓我們從來自地下的災變轉向太空。
1989年3月,太陽磁爆引發地球磁爆,使加拿大魁北克省斷電9小時;2003年10月底,太陽磁爆在瑞典造成類似的停電;美國政府委託的多份報告中都有記載,例如: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8年的報告「嚴重太空天氣事件」便是其中之一;但2010年7月,某位政府氣象機構專家卻說:「太陽活躍期產生的強烈輻射及帶電粒子流直接癱瘓地球上電力系統,造成經濟損失的案例,都沒有很直接的證據。」
  為什麼專家之間的說法如此不同?
災變趨勢
先讓我們回顧近年來災變發生的狀況。
  近年來,一般人的印象中災難似乎愈來愈多。這到底是災難電影盛行下產生的心理作用,還是有客觀科學統計支持的趨勢呢?
  1980年,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比利時政府共同支持下,「災難流行病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CRED)成為聯合國的合作組織,專門收集各地災難的資訊,加以整理並公諸於世。此中心所公布的統計令人驚訝:全球災難不止有增加的趨勢,而且這個趨勢開始的時間比我們認知的還要早。
  全球自然災害近半世紀以來明顯增加,至少從每年報導的次數來看就是如此。在1950年代,不過50次左右;到了1980年代,則超過100次;到了1990年代,飆到250~400次;進入21世紀,次數居高不下,每年均未曾低於350次。根據本圖,雖然在2000年,次數上升趨勢稍微減緩,但是一般資訊顯示災害規模直至2011年底並未下降,反而繼續上升。例如,從2011年7月至10月底泰國的水災及10月底美國東部破紀錄早到的雪災等。
  自然災害每年影響多少人?1960年代,平均每年影響約3,000~4,000萬人,以後便一路攀升;1990年代已高達2.5億人左右;進入21世紀,更是超過3億人以上。雖然實際數字每年有上有下,但是總體趨勢仍是持續上升,只是上升坡度在2000年左右減緩。
  至於每年自然災害導致多少經濟損失呢?1975年之後,損失的金錢數字便快速攀升;在1980年代,每年平均損失300億美元左右;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已倍增至600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在2000年所納編的「國際災害減低策略辦公室」,把全球自然界災難分3種:1.水文氣象性的災難,如:水災、風災、旱災等;2.生物性的災難,如:傳染病;3.地質性的災難,如:地震、火山、海嘯。根據這組織的統計,這3種自然災難都呈現愈趨頻繁的走勢。水文氣象性災難的發生頻率在1950年代便開始上升,其他兩種災難發生的次數,在1970年代中期之後也都增多。
  以上是專業機構有系統整理後,所呈現出的災難愈趨頻仍的圖像。毫無疑義的,半世紀以來全球各類自然災害,在發生的頻率上、破壞的力度上、波及的人數上,都在持續上升。
  除此之外,有許多其他類別的災變也出現了。雖然尚未經過大規模有系統的統計,但就筆者個人累積的觀察而言,這些現象應值得注意和探討。
  總體來說,各類災變所影響的對象不限於人類,發生的地點超越國界,破壞力量的來源超越地面。
  暖化解釋的侷限
除了氣候極端化、傳染病變多、生物失衡,來自地下的災變(地震、火山爆發、海嘯)、來自太空的災變(太陽風暴)及不明來源的災變(意外事故頻頻、鳥魚群猝死、天坑),均無法圓滿、甚至根本無法用「全球暖化」解釋。也就是說,「全球暖化」只能解釋部分來自地面的災變,而無法充分解釋來自地面以下和來自於太空的災變。而來源不明的災變中,鳥魚群猝死或許和「全球暖化」有關,但是原因可能更複雜。
  來自地下的災變呢?有人說地震變多是「全球暖化」引起,因為北極、南極的冰山融化了,地面上負荷的重量減輕,所以地殼反彈造成地震。可是這種說法有兩點很難解釋,一是冰和水的重量應該是一樣的,整個地球表面在冰融之後的負荷應該一樣。二是兩極的冰山融化,水向他處流動,應是南北極地表重量減輕,為何發生更多地震的地點卻是印尼、海地、日本、土耳其而不是南北極呢?
  說「全球暖化」引起地震變多有另一理由,那就是:地面溫度升高影響了地殼下岩漿,使它變得更活躍而引起更多的地震。這個說法相當勉強,因為:1.地面溫度百年來只增加攝氏0.74度,而地殼下岩漿高溫達攝氏1,300度。地面升溫和地殼下高溫不成比例,就像丟顆小石子入大水池,如何能激起洶湧的波濤呢?2.全球地殼厚度各地不等,由3~60公里都有。就算是最薄的地方都有3,000公尺厚的石塊,再高的溫度要穿透它都不可能,何況百年來升溫還不到攝氏1度?
  來自太空的災變呢?全球暖化引發太陽磁爆造成北歐、加拿大斷電、衛星受損?這種幻想力過於豐富的說法更不可能。
  看來,「全球暖化」無法解釋各地所有愈趨頻仍的災變。「全球暖化」不是最終的答案。
  2010年強震頻率空前
近年來地震的確有趨於頻繁的趨勢,但這看法並未得到權威機構和人士的認同。
  美國地質調查所是最具權威的官方機構,所提供的世界地震資料是最可靠而全面的。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解釋,全球每年地震總數的確變多,然而那是因為媒體更加發達(報導更多),以及地震觀測站的增設、儀器更加精良所導致的結果。美國地質調查所強調,自1900年以來的紀錄顯示,每年大地震次數幾乎沒變:每年7~7.9級地震17至18次(每月平均1.5次),8級以上地震一次。例外很少,只發生在1970年和1971年,那兩年7~7.9級地震是20和19次,平均每月1.6次。
  可是這說法在2010年初就不管用了。從1月3日到4月19日,3個半月中,7.0~7.9級地震已有8次,平均每月2.3次,遠高於專家所說的1.5次,甚至高於極少出現過的1.6次上限。而全年通常只有一次8級以上的地震則早在2月27日出現於智利。這次8.8級地震,威力之大居然震偏了地球自轉軸,使每天自轉速度加快1.26微秒(1微秒=百萬分之一秒)。
  不要忘了,表中還有2次地震群出現:2月27日琉球7級和智利8.8級地震;3月4日到3月5日24小時內有高雄甲仙6.4級和印尼蘇門答臘6.8級地震。
  以上是進入2010年強震頻率變高的現象。也許有人會認為地震活動升高只是最近的短期現象,不足以表示長期的趨勢。但如果從1900年開始算起,縱觀過去110年,情形又如何呢?
  讓我們先看媒體對死亡人數的統計,再看專業機構(美國地質調查所)對地震強度的統計。
  根據美國CBC新聞2010年3月1日發表的統計,從1900年以來24次傷亡最多的地震中,有10次發生在2000年以後,也就是說,過去110年來,在最近9%年分裡,集中發生了42%傷亡最多的地震,這種分布明顯是不成比例的。更強調的說法是:過去110年來,傷亡最多的24次地震中,有10次發生在2003~2010年,也就是,在最近6.4%年分裡,集中發生了42%傷亡最多的地震。傷亡多的地震,隨時間的推進,變得愈發頻繁了。
筆  者猜想或許會有人質疑這樣的統計不夠科學,因為死亡人數變多可能是全球社會發展快速所導致,而不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這些社會現象都可能增加地震致死的人數,和地震本身規模增強、次數增加無關。
  真是這樣嗎?我們換個方式來看。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2010年3月29日更新的統計,可以發現15次最強地震中4次發生在2000年以後,也就是說,過去110年中27%強震集中發生在最後9%時間裡。甚至可說都集中在2004~2010年,也就是,過去110年中27%強震集中發生在最後6%時間裡,這種分布也是不成比例的。強度高的地震,隨時間的推進,變得愈發頻繁了——換言之,強震愈來愈多了!
  即使如此,或許仍有人無法拋開舊有的觀念,認為統計上尚不足令其信服。那麼我們再透過另一種角度,檢驗全球地震頻率是否增加。
  各級地震總數攀升36年後陡降又上升
自1973年起,美國地質調查所蒐集了完整的全球每年各級地震的資料,可以看出39年以來全球每年地震次數的趨勢,有5點值得我們注意:
1. 長期大趨勢呈現上升:全球每年地震總次數自1973年持續攀升至2008年。
2. 高強度地震頻率自2005年後猛升:每年強震(5.0級~9.9級)次數在2005年之前變化不大,大致維持在1,096至1,788次之間。然而2005年之後,猛然上升衝破1,800次大關,2010年後更已超過2,000次。
3. 低強度地震頻率35年來倍增:2.0~4.9級地震頻率從1973~2008年35之間增加6倍。
4. 2009年後地震總頻率陡降:高強度和低強度地震頻率都戲劇性減少,2009年總次數(13,043)跌到1992年的紀錄(13,053)。再於2010年谷底彈升,該年總次數(21,411)已接近(但低於)2003年的紀錄(25,154)。如此陡峭的下滑又躍升的情形在39年中從未出現過。
5. 2003年低強度地震頻率出現高峰:2.0~2.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到達高峰,之後便明顯下滑,下滑程度和2003之前兩年上升程度類似。而3.0~3.9級地震頻率也在2003年後稍稍下滑,再於2007年上升至2008年的頂點,之後急速下滑。4.0~4.9級地震頻率則不同於2.0~2.9級地震,也不同於3.0~3.9級地震。4.0~4.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後依然大幅上升至2005年,之後雖稍有下滑,但又再上升至2008年頂點,然後也像其他各級地震的頻率,出現戲劇性的下滑。
  此時我們再回顧前文提到美國地質調查所用「地震觀測站的增設、儀器更加精良」等理由解釋地震頻率上升的問題,便會發現其中的不合理現象:
1. 為何2008年後地震總次數陡然下降,再於2009年谷底反彈攀升?
2. 為何2.0~2.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後從此下滑,而4.0~4.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後依然上升至2005年(甚至2008年),之後才猛然下滑?
顯然地震觀測站增加並不能完全解釋地震次數的增加。
  同樣的,偵測儀器精密度的改進也不能完全解釋地震次數增加而又減少的情形。那麼,地震頻率增加,有多少成分是人為的社會發展因素?又有多少成分是非人為的自然變化?美國地質調查所沒有進一步說明。
  因此筆者合理推論,作為政府機構,美國地質調查所有責任避免引起大眾對天災增加的憂慮。但是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是美國地質調查所太過保守而忽略了全球地震次數和強度增加的大趨勢?
  地磁不穩地震火山增加?
近來地球磁場不穩定,而地震和火山活動明顯增加,讓人不禁思考這兩者有關係嗎?
  我們先看火山活動。
科學家從南北極冰蕊中的火山灰發現,地磁不穩時,火山活動增加,例如:在4萬年前的「拉尚飄移」(Laschamp Excursion)時期和12萬年前的「不萊克飄移」(Blake Excursion)時期就是如此。但是也有火山活動多,而地球磁場並沒有特別異常的例子,如1萬2,000年到1萬年前。
  除了觀察長期紀錄之外,近期的觀察也顯示地球磁場變動和火山活動多少有關。
  有一件很生動的案例發生在2011年6月4日。那天,強烈的「太陽風」引發二級(G2,最高5級)的地磁風暴,智利普耶韋(Puyehue)火山在休眠50年後突然爆發,關島也發生5.2級地震。
  地磁變化和火山活動的關係向來不是熱門研究題目。但過去20多年來,當偶爾有科學家就某座火山研究觀察後,其結論並無否認地磁變化和火山活動的關係。這包括1989年希臘研究團隊發表用地磁強度變化觀察該國色拉(Thera)火山活動的報告,以及同一希臘團隊2007年發表對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Popocatepetl)火山地磁變化的研究。
  接著我們再看地震和地磁變化的關係。
1993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成立觀測地磁變化中心,地點設在阿拉斯加州的嘉坤納(Gakona),隸屬美國空軍「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項目」(簡稱HAARP)。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9級大地震之前10天,該中心所使用的儀器——「磁通門磁力儀」(Fluxgate Magnetometer)顯示地球磁場出現強烈的波動,3月10日強烈的波動再度出現,直至11日。類似的現象在該中心儀器上經常出現。
  此外,在7級以上大地震前,地球磁場會出現強烈的「超低頻率」波。1964年3月27日,在阿拉斯加發生美國史上最強的9.2級強震。當時已有科學家注意到此現象並在期刊上發表報告,但是未受重視。直到1990年後,才陸續有數篇類似報告發表出來。
  倒是俄國地球物理學家波格瑞布尼可夫(M. M. Pogrebnikov)在1984年便發表地球磁場變化和強度地震的關係。他的研究團隊從1965~1975年觀察了100個7級以上的強震,發現在強震之前,測量地球磁場的一個成分叫水平組件波動(Kp Index)會突然降低。美國則要等到1990年之後,在史丹福大學教授福瑞塞史密斯(Antony Fraser-Smith)領導下才陸續有學術論文發表。而令美國學者重視這現象是起因於1989年10月17日7.1級的舊金山大地震(Loma Prieta Earthquake)——在舊金山地震2週之前,「超低頻率」波便升高到背景強度的20倍;地震發生當時,飆得更高。
  2010年1月,海地7級大地震前1個月,法國衛星觀察到地面上「超低頻率」波強度增加360%。
  至於此現象原因究竟如何,科學家尚無定論。有人說是地殼岩石中結晶體因擠壓產生所謂的「壓電磁性」(piezomagnetism),也有人認為是深層帶離子的地下水進入地殼岩石縫隙所產生。
  總之,科學界對於地球磁場不穩定而地震、火山活動增加兩者的關係尚沒有一致的說法。但是大部分注意到全球磁變的「外行人」,都難免認為地球磁場不穩定,地殼內壓力有變化,岩漿流動異於以往,地球形狀改變(1998年後赤道變寬,南北極距離變短),於是地震和火山活動跟著增加。
誰也不能否認,隨著全球磁變,地震和火山活動明顯升高!
 
災變預言篇/全球災變愈演愈烈 反思安度 2012 自由時報
 
  二○一二倒數計時!如果你還沉浸在好萊塢災難影片《二○一二》的夢魘中,那麼建議你放下末日恐懼;不過,專家提醒,儘管今年全球各地天災不斷,災損總額已創歷史新高,但噩夢還沒過去,二○二○年前各種天災人禍還將愈演愈烈!
  二○一二末日來臨? 專家闢謠
「安心吧,不會有末日的!」沒錯,除了鑽研災變與二○一二新世紀的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大災變: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
作者:林中斌闢謠;今年剛從馬雅古文明勝地墨西哥回台的二○一二專書作者李欣頻、王慧芳更談到:「馬雅後人聽到末日說,簡直覺得莫名其妙!對馬雅人來說,明年冬至後將是新紀元的開始,代表了希望,是全人類心靈提升的好機會。」
  不過,林中斌在新書《大災變》中卻警告,全球災變早在二○○○年就逐漸升高,到二○二○年前各種天災人禍將愈演愈烈;受到全球磁變的影響,人類各種浮動與乖張的現象將更嚴重,人們必須開始學習定心、互助,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天災人禍頻仍 提供人類蛻變機會
《安度二○一二》作者章成則引述瑞士再保公司的統計,今年全球各地天災災損已創歷史新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損失慘重的包括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泰國洪災、美國強烈龍捲風等;至於中東上演的茉莉花革命、全球金融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等政經劇變,每一個看似黑暗的過程,其實都是引導人類反思及蛻變的機會。
  全球災變中最不能輕忽的就是人禍,林中斌談到,六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持續攀升,已是過去四十萬年地球歷史的上限。它將直接影響到全球生命的存亡,除了水中的魚、空中的鳥陸續快速大量的死亡,肺癌及慢性病等疾病也可能大幅增加。
  林中斌疾呼,節能減碳等消極的作為雖重要,卻緩不濟急;積極尋找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刻不容緩。
  林中斌也推翻了過去自己認為地球磁變觸動地震及火山活動;他發現,太陽活動才是幕後主使,他引述科學家哈里洛夫的說法,預測全球太平洋火環帶火山和地震活動的大幅增加,將出現在二○一二到二○一五年。
  林中斌嚴肅建議,人類無法改變天災,卻可以透過反省、愛及合作,創造生命共同體的強大力量;政府則應思考非戰爭的軍事行動力,多向民間救難組織取經;各類防災知識也應納入學校及社區教育;救災預算必須增加;國外糧食的依賴則必須減少。
西南大旱背後的地球磁變 專訪林中斌教授 文 ◎ 陳柏年
集地質、戰略背景於一身,中華民國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任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林中斌教授,談到目前中國西南大旱時,首先調整了「全球暖化」的說法:「其實除了旱災之外還有水災,熱浪之外有雪災。這些現象歸在一起,叫做『氣候極端化』。」
  自然界異象叢生
林中斌教授指出,地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史上五個損失最大的颶風都在一九九二年後,其中四個在二零零四年後。「中國大旱不是第一次。零七年四月,青海、甘肅早就有旱災。零九年二月,十五省大旱。世界各地也有愈來愈多的沙塵暴、瘟疫、人禍等。」
  氣候劇變下,各式人畜傳染病浮現,以及「生物的失衡」。林教授以水母驟增為例:「海裡有各樣的水母,小如核桃,大若冰箱,牠們猛吃魚卵。於是從蘇格蘭到日本的漁夫都抱怨海中魚量大減。俄國本來靠黑海魚子醬賺錢,現在水母吃掉黑海的魚。去年夏天,黑海的水母竄到地中海去,義大利希臘的沙灘被迫關閉。」
  還有「生物迷途」,例如鯨魚、海豚擱淺,候鳥偏航。這些是自然界、地表以上的變化。地表以下也有驚人的異動:「地震、火山日漸增多。」林中斌取出美國地質調查所最新紀錄,從一九七三到二零零九這段期間,地震發生明顯頻率上升。一九五零後,全球火山活動逐漸繁多。
  除卻自然界的變動,人類行為也日趨狂暴乖戾:「人有異於禽獸,就是親子情深,即使虎毒尚不食子。但是翻開報紙,父弒子、女弒母,各國比比皆是。還有信徒廟會、拍賣商品時,群眾失序,踐踏致死。其他如校園濫射案、軍隊喋血案……不一而足。」
  外太空的劇變
地球本身的災難之外,還有來自外太空的變化:「太陽磁爆影響著地球越發強烈。」一九八九年三月、二零零三年十月,太陽風暴造成大停電,原經北極航線繞道、而造價昂貴的太空船損壞。另外驚人的是,不單是地球有暖化:「科學家發現一百年來,地球升溫了0.74℃,但是二十年來,火星就升溫了0.65℃,暖化比地球快四倍。」根據天文觀測,冥王星表面越來越紅,應是沙塵暴,似乎整個太陽系都在升溫。
這麼多異象同時發生,單用「全球暖化」很難解釋得了。林中斌教授說:「比較全面的說法,是全球磁變。」
  天體週期 災變頻仍
林中斌教授解釋「全球磁變」:「一八三一年,人類第一次在加拿大找到磁北極。第二次一九零四年再定位時,磁北極已在七十年間移動四十公里。目前磁北極幾乎沿直線向西伯利亞加速移動,每年移動十至四十公里」。地球磁極移轉,牽動地球磁力變弱,使得世界不穩定。
「地球磁力最強在是北美、西伯利亞,最弱的在巴西、西非一帶。」林中斌對照地域政權更替和磁力的強弱:磁力強的區域如歐、亞、北美洲北方,抗拒改變,政權更遞速度慢。而磁力弱的地區,如南美、非洲,政變多。
林中斌教授以圖像說明,從整個太陽系的運行,可以解釋地球已接近一個汰舊換新的階段。眾所周知,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圈需一年。太陽系繞銀河系宇宙運行,一圈約二億五千萬年。太陽系繞銀河系運行,一上一下,成波浪狀前進,每一波浪循環約為二萬六千年。二零一二年為太陽系波浪狀運行週期的交接點,舊週期結束,而新週期開始。也就是說,二零一二年前後,太陽系圓盤狀的赤道和銀河系圓盤狀的赤道大致對齊。在那一年,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中心的大黑洞連成一線,這是二萬六千年出現一次的循環。地球磁場受影響,天災人禍,可能會更多。
  氣候政治化 自我定心
雖然全球磁變說可以解釋許多現象,但是目前大家仍聚焦於「氣候變遷」,其中「全球暖化」是主流看法。「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長年來奮力提醒世人氣候危機,但是當『暖化說』變成政治正確後,他們就不太注意個人行為和技術細節,引起許多爭議。」學術政治化,探討問題也情緒化。
林中斌教授指出,由於災難無法逆轉,人要預作安渡的準備。早在台灣八八水災之前一年半,他就建議天災應該列入國安項目,當時乏人理會,如今印證他是對的。「現在政府已這樣做了,真高興。」而個人方面,他建議應理智認識。二零一二前天災更趨頻仍,「二零一二年之後,災難會慢慢減少。」為了因應地磁弱化,個人要更注意飲食運動以增強免疫力,同時力求沉靜定心,「讀好書、聽美樂、看日落,尋求宗教或是氣功的幫助,都很好。」更重要的是心念的影響:「不是有一個實驗,當人心存感謝時,就會發出好的能量嗎?」
  西南大旱的後續演變
目前西南大旱,兩千萬人缺水,甚至中南半島國家乾旱災起並指中國應負責。大陸將來如何變化?曾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一副主委兼發言人,長年研究兩岸情勢的林中斌教授認為,在中共威權統治之下,社會控制更趨緊縮,「如果地方群眾事件動作上要串連,很不容易。」
台大地質系畢業,在美國獲得地質碩士、企管碩士、政治學碩士、博士的林教授,居留北美二十九年未入外國國籍,一生從未參與國內外任何政黨,平日涵泳於文藝心靈領域,對於古典音樂、文化藝術、攝影、電影皆深感興趣。談到中國文化的彌足珍貴時,他語重心長的說:
「中國文化中,最大的特點是『心』與『物』的比重中,『心』高於『物』。另外的特點,就是能整合矛盾,這是西方文化很少見的。無論是易經中的陰陽平衡、老子所說的奇正相生、孫子兵法中的虛實並用,都是如此。」這種觀點,西方要到二十世紀量子力學出現,才逐漸體會到。林中斌教授認為擁有如此優越文化的中國人,對世界有其責任。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相信會在新紀元的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
http://mag.epochtimes.com/b5/169/7784.htm
 
"大災變" : "典範轉換" 與 "人心轉變" 2011/12/27
by 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理事長 樓宇偉 博士
 
時報出版社在今年最後第二天(2011年十二月三十日)要為林中斌博士的新書"大災變"開發表會,這書名一看就知道是出版社為了要賣書吸引銷售量的 推銷手段。 這與立論實是求事的林教授,也與本學會為研究主客觀現象而 強調理性討論當今全球環境變局的宗旨略有落差。不過至少在台灣出版這類 書已早就不需擔心書籍內容審查與強勢主流觀點,也就算勉強可以接受吧?!
當我在為林教授這書寫序言的時候,這書名曾是比較中性的"天地磁變",探索當前每個人都親身體驗的 "時間加速"與"變化突然" 這種現象背後的可能科學研究與解釋。還好再半個月就已經是 2012年,應該再不會有人被出版社邀請來寫 2012現象,我這個”2012序言專家”也可以清靜一點,回去研究"未來科技"與"人類身心靈文化"的主題了。
 林中斌教授的新書"大災變"讓我想到人類社會的"典範轉換"與"人心轉變"
 一、2012一般出版物與本書的差異:
 過去兩年半(2009中旬到2011年底)之內,因為有新時代中文通俗著作(如《2012重生預言》作者李欣頻 方智出版社 與《引爆2012》作者銀河七號本心文化)、翻譯的科普(如《後2012世界如何改變》 方智出版社)與翻譯的新時代英文暢銷書(如《地球大拙火》橡實出版社 與《跨越2012》生命潛能)等多本相關2012主題的中文書出版,中文讀者應該已經對西方早於本世紀初就開始接觸,而且在2005年之後就已熟悉的未來地球可能轉變這主題已經不陌生。但是由於一般民眾往往由電影、電視或網路上獲得片面,甚至是不正確的地球劇變訊息,以至於仍然有很多人將這種改變簡化為是「世界末日」(像電影《2012》情節)或是「科學界已證明地球暖化是人類造成」(主流媒體論述)等等並非完全是事實的言論。
 因此當林中斌教授願意接受出版社邀稿,花時間為中文讀者以他宏觀的視野,來寫一本超越多項科技與專業的整合性全球趨勢預測書籍,真是大家的福氣。因為要寫這種書的作者必須有以下的特質:1.視野宏觀、2.立場中正、3.立論確實(有根據)、4.邏輯清楚、5.社會責任感強與6.開放的頭腦。而我已認識卅多年的林教授正好是少數具有這六項策略思考特質的華籍研究者。
 這是前段所提到的諸本中文已出版書籍中,所不能完全具有的特色;而且林教授將資料的來源標示清楚,收集多幅重點彩色圖片,並且為讀者特別製作了多張圖表,方便喜歡簡明論理的華人文化市場作為讀者未來參考研究與進一步引述討論之用,更是難得。
 即使是西方的研究者,也少見出版有這類結合科技文化大趨勢與國家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推理與預測著作。因此如果日後將本書譯成英文,對於西方讀者也將是耳目一新的論述。
 二、本書的三大重點:當前具意識形態的主流報導所引用的資料不全面、地球外來源的電磁影響被忽視 與 新紀元的人類轉變已露曙光。
 「全球暖化」顯然是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顯學,它的主要論述:「人類工業化已對地球氣候環境造成傷害,必須盡力防治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也是開始由少數學者在多年與工業界以及鼓勵經濟發展的各國政府互相爭議與折衝之後,才達到的成就。它讓全球人類都意識到我們的工業化社會行為,對於環境有很大的傷害,不可以無止盡的延續,這對人類意識的進化有著非常正面的意義。
 但是當這種顯學被主流科學或是政客與媒體拿來簡化為一種「全球暖化」的口號或意識形態,我們就要小心它是不是會被用來排除一些不同意見或創新的觀點,阻止我們看到真正的問題所在。林教授這本書的前半部,就是用大量的索引與參考資料,指出「全球暖化」這個說法過於簡化,無法公平與全面的包括科學界對於全球氣候變遷與災難防治研究的實質內容,而「全球氣候極端化」是比較合理的說法,而且不能排除;「全球進入寒冷期」與「二氧化碳可能造成長期生物圈災難」等尚未成為顯學,但值得人類重點關注的議題。這也是人類科學歷史中不斷以「典範移轉」這類事實教訓來提醒我們必須謙卑與謹慎面對客觀事實的關鍵功課內容。
我們一般民眾常常被專家學者提醒:「不是看不見的事,就不會影響你。」但事實上,這句話對於研究地球與太空科學的學者也同樣適用。像是地球與太陽的核心結構我們看不到,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它們對我們在地表的生存環境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當前地球與氣象研究學者還沒有辦法有系統的建立起因果與互動關係的重要議題。林教授在本書中後半部試圖收集與整合(東西方尤其是以往被台灣忽略的東歐與俄國科學資料)對於地球磁場與太陽磁場互動,以及生物受到磁場變化而影響行為的各種因果關係研究,指出人類生活的環境與社會行為變化與天外的電磁變化息息相關(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能力用科學儀器收集的數據來討論這個主題;對於習慣於以「自我中心」或「還原論」觀點來看世界的某些群組與民眾,這是很奇特的科幻未來世界。
由於林教授的著作著眼於「全球變化」的策略性觀點,已經在地質、氣候、地磁與社會心理行為等大格局的系統科學上,由分析最新與非主流資料得出「天地磁變,可能影響地球人類」的重要結論,那我們應該如何來面對當前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科技與社會各種劇變(或許有些人將它簡化稱作「2012全球劇變」)所對我們生活與觀念的影響呢?
在這方面林教授也沒讓我們失望。他建議政府要加強救災準備與國際合作,社會上各個組織要超越意識形態的堅執,科學界要跳出專業分科與還原論的限制;而對於每一個人(也就是你我),則應該回歸內省,以快樂、健康、靜心、合作、助人……等基本人性價值觀念,來改變或回歸自心,由安定自己做起。這樣才能由小世界影響到大世界,共同度過這已經在我們周圍發生的全球劇變時期。
 三、科學最新發現:支持科學典範必然轉換的論述。
 但是一般人如果只是參考一般主流的科普讀物,似乎無法得到上段這麼清楚的邏輯論述,頂多只是某一個領域最新發現的現況報導,似乎科學界有一股潛在的保守力量,有意或無意的保護與支持現有的還原論與機械論的八股典範,不讓新的典範立足。這在物理、生理與心理三個領域(或層次)都很明顯,在中文的科普市場更是無處不在。
 不過這種表面上的平靜,卻無法掩蓋科學界目前主流理論只能解釋自然現象5%~10%的事實。像是:(1)物理界未知的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合計占宇宙質能的95%以上;(2)生理界未知的人體循環位能(也就是中醫的「氣」)占人體循環能量95%,比較當今主流醫學所研究的人體循環動能(也就是「流體力學」)的5%,足足大了19倍;(3)心理界未知的人體潛能、意念的力量、瀕死經驗,奇蹟、靜坐、助人、甚至人腦液體(也就是「水」的晶體特性、)…等等意識的現象,比較當今主流心理科學所承認的腦神經認知科學(與醫學)的範疇又是擴大了何止廿倍!
 我們只要有開放的頭腦與胸襟,就不難看出當今科學界典範的局限與受到這種以物質科技為主流意識所造成的人類社會扭曲價值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盡力邀請像是林中斌教授這種眼界寬廣,充滿社會責任感並且立論扎實的未來主流趨勢開創研究者來到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三度演講,並且將演講紀錄上網(見www.bioem.org.tw)的原因。我們當然還請了很多華人非主流但是有創新與扎實論據的各領域研究者,如:蔡志忠、陳建德、王唯工、吳清忠……等人為大家簡介最新的科學非主流論述。其目的不外就是鼓勵理性與客觀的討論,去除一般民眾對於所謂的「科學」領域類似迷信式的信仰;而且促進大家對於「宗教」的領域,也能夠面對最新的研究,開放自己的心靈,提升社會整體的素質,說不定能夠減少未來因為社會集體面對環境災變而產生的負面與被動心態!
 如果您能夠理性的思考這些經過整理的客觀(科技理論與實驗)資訊,我相信您也會與我們一樣的支持科學典範必將轉換的論述。這也是「2012全球劇變」的一個重要議題與環節!
 四、「天地磁變」與「人心思變」互動?
 根據南美洲馬雅印地安文化與其他世界心靈傳統的說法:「2012全球劇變」的現象是一種週期結束與開始的轉接過程。而過去一萬三千年左右的人類文明發展,因為物質文明受到過分的強調,已經對於地球這個母親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目前我們人類面臨的各種自然與社會劇變只是要讓人類覺醒於這種偏離正道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回「生命與意識的提升」才是人類降生於這個次元地球環境的主要意義!
 當然我們以現有的科學理論與實驗並無法清楚的回答這類「地球母親叫醒人類小孩子去學習提升生命與意識」類似詩歌傳奇的問題,以至於往往某些論點的贊成與反對者,均能各自據理力爭,無有定論。不過根據人類心靈傳統與當今科技對於少數高功能師父與中功能修行人的共通研究與最新了解,我個人是比較偏向於支持「心念與時空轉換」是有一定的關係(如史丹佛大學名譽教授William Tiller 對於念力的研究),而當前學術界也出現了「統一場論」必然包括「意識」,這兩種觀念結合的新典範理論(如Nassim Haramein與Elizabeth Rauscher的「碎形全相統一場論(Fracto-holographic Unified Field Theory)」)。
 所以我們現在去討論未來地球環境轉變,是否根源於地球之外的太陽與宇宙各類電磁波輻射的同時,也不能排除我們人類的集體意識也可能是整個環境變換的主動參與者,而不止是被動的接受者,更不是我們有時難免會自艾自憐認為的受害者。當然這種觀點會產生很多的延伸與衍生的哲學與倫理影響,這或許正也是我們人類未來的新紀元世代所必須學習與面對的集體人生經歷。
 但就《天地磁變》這本書來說,林教授已經以全新的寬廣視野,為我們中文讀者開啟了一扇面對全球劇變的窗戶。我們可以忽視這本書中引述的各種主流與非主流科學研究,認為它們是在做「白日夢」而回到主流科學界完全以抽離的心態來看未來災變的客觀立場,但是對於一般社會民眾這可能反而是個「惡夢」,因為它讓我們感到「無力回天」。但更為積極與合乎作者以及大眾心願的態度,或許應是正向的靜心與助人的思考,將現在與未來的劇變當作是我們人類「洗心革面」,重新改變社會發展模式與重心的美好機會,或許那「天地磁變」與「人心思變」就「自然」的形成了正向互動的因果連結,這是多麼美妙的夢想!?
http://www.bioem.org.tw/dispPageBox/BioemCp.aspx?ddsPageID=CHINESE3&&dbid=3470366684

上一篇:體罰險熱賣

下一篇:以細菌為芻狗

阿楨 2024-04-09 03:18:59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阿楨 2024-03-29 02:57:37

電價效應/掛號費漲價潮?六都716家醫療診所調漲 長輩生病不敢看醫生2024-03-27

醫界憂心醫療電價調漲14%,恐加劇「掛號費漲價潮」。本報記者調查統計,六都今年1至3月已有716家醫院、基層診所調漲掛號費,台北市掛號費最高要300元;掛號費調漲,也出現民眾不敢看病的怪現象,台中有7旬老翁因擔心掛號費調漲,感冒多日都不敢去看醫生。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指出,衛福部取消掛號費用上限,被各界解讀成民眾看不了病,他直呼醫療院所無法承受如此沉重擔子;相較各行各業漲聲響起,北市醫療院所近14年都未調整,去年部分院所才考量成本,開始自行漲價,光去年迄今就有348家調高掛號費,但北市逾8成仍凍漲。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說,掛號費爭議許久,長診所面臨租金、水電、醫師、護理師人力成本飆漲,例如科學中藥近年藥廠漲了2、3倍,健保總額卻不斷稀釋,診所長期下來往往撐不住;新北中醫診所掛號費多落在100至200元,漲幅不算多,畢竟也怕掛號費太高嚇跑病人。
  相關新聞
說好的10年內不大漲電價?民調近六成不滿物、油、電價
今(2024)年春雨降雨不如預期全台水庫蓄水率約3到8成,水利署已將桃竹苗以及台中的水情燈號調整為綠燈,提醒節約用水。而蓄水率還有7成7的翡翠水庫則擔負起救水工作,每天支援原水舒緩石門水庫壓力,預計應可供至6月底。
聯合國:全球每天浪費逾10億人份食物 近8億人遭飢餓之苦
  回應
蔡英文綠電騙騙騙
再不改變能源政策民進黨一定倒
延役核二、核三、重啟核四,恢復核能

阿楨 2023-09-02 08:18:43

金磚擴11國納阿根廷、埃及、埃塞、伊朗、沙特、阿聯等6國,最大輸家是印度。
習近平:100億美元專項資金,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已成立40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金磚峰會討論共同支付、單一貨幣(回應:去美元化抗美元霸權)
  相關新聞資料
華為發佈Mate60手機,聯手中芯造出7奈米麒麟9000s+5G 晶片。(回應:2018年美中貿易戰/科技戰、2022俄烏戰爭,美帝皆小敗。)

日本核汙水2023-08-24起排海將持續30年,中全面暫停進口日水產,韓台噤聲,日考慮向WTO提貿易訴訟 (回應:中沿海核電廠多在排核廢水! 中排的是核電廠冷卻廢水,日排的是核災污染水!惡人先告狀,果然是賤種台巴子的主子,都說要告到WTO,告一個我看啊,笑死!)
為什沒人能阻止日排核污水?(回應: 日本作孽,西方縱容,全人類遭殃!)
誰在炒作只有中反日排核污水?(回應:精日!)
誰在給日本排放核污水洗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CoTKuS4xU (回應:日本政府的公關費+美國之音!)
謝長廷稱微量輻射有益人體 核能學者:護航日本鬼話連篇(回應:謝助日代表!)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未替日本背書,專家小組有異音,日本ALPS核廢(污!)水處理系統的氚影響雖小,重點不在於氚,而是包含其他不穩定的核種,高達60多種,例如碘-131、銫-137等,會產生高能粒子射線破壞細胞改變DNA結構!東電認了66%儲存核污水放射物超標,未考慮過其他方案。
福島之殤https://youtu.be/nlCvilpFtm4
日水産出口(1兆日元中港佔4成)量價同步重挫3~5成。岸田内閣支持率跌至26%。
政協周小平提案,將福島改稱「輻島」,暫停陸客赴日。反日潮再現!赴日旅遊湧現退團,日貨和服浮世繪全遭殃!
別囤鹽啦!河南:岩鹽儲量夠全國吃3.3萬年(回應:河南好霸氣!)
中國核動力潛艇在臺附近發生事故?(回應:反華帳號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