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4 06:51:19阿楨
米格-31
米格-31(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米格-31高空高速重型截擊機,是蘇聯米格和莫斯科飛機聯合生産企業(MAPO-Mig)在米格-25MP型飛機基礎上,研制的雙座雙發全天候截擊機。1975年原型機首飛,79年投産,82年形成戰鬥力。該機用于取代蘇聯空軍的米格-23和蘇-15,主要用在遼闊的蘇聯領空上,特別是在缺乏地面預警雷達支援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獨立截擊敵飛行器,目標包括最初的高空高速轟炸機到最先進的低空亞音速巡航導彈。北約命名“捕狐犬”(Foxhound)。
米格-31重量大、速度快、載彈多、截擊能力強。尤其是功率強勁的雷達(功率強是蘇聯電子設備的典型風格)十分犀利。傳說米格-31的前身米格-25的雷達在地面開機的話可以煮熟一千米外的兔子,可想米格-31雷達的功率之大。蘇聯防空軍希望米格-31在米格-25的基礎上,能裝備大功率相控陣雷達,增加下視/下射能力,增大航程,並改善高超音速飛行性能。這樣可以勝任攔截SR-71超音速高空戰略偵察機、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GM-109“戰斧”及AGM-86B巡航導彈等多種任務。該機沿用了米格-25優良的布局,改進和更新了進氣道、發動機、起落架、雷達、機載設備、燃油系統和材料,對機翼形狀、副翼、襟翼等也作了改進。雙垂尾作了重新安置,尾噴管從垂尾後緣向後延伸。加強了機體結構強度,可承受較大的過載。但作爲重型截擊機,機動性無法與空優戰鬥機相比。
該機采用三梁結構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角41°,下反角4°,翼根前緣邊條後掠角70°。前緣裝有4段液壓操縱鈦合金前緣縫翼,最大偏角爲10°。兼有低 速增升裝置和機動襟翼的功能。後緣襟翼最大偏轉角30°,副翼偏轉角爲±20°,機翼半翼展上表面正對挂架處裝有翼刀。機身有50%的材料是合金鋼,16%是鈦合金,33%輕質合金。采用楔形進氣口,下唇由鉸接板組成,有大的輔助進氣門,可自動控制激波的最佳位置和進氣量。因此發動機較爲不易發生喘振和熄火,克服了在亞音速範圍內耗油率大的缺點。
機身下方裝有液壓操縱的減速板,尾罩內有兩個減速傘。大後掠雙垂尾略向外傾,垂尾根部裝有向前延伸的整流片,插入式方向舵。大後掠全動平尾,機身腹部有向外傾斜的腹鰭,垂尾及腹鰭上有埋入式天線。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前起落架爲雙輪,向後收起。主起落架爲小車式,裝有2個前後左右均錯開、成階梯排列的機輪,向前收入進氣道下方。
機頭裝有СБИ-16“掩體”電子掃描相控陣火控雷達,搜索距離達20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4個目標進行攻擊。天線直徑1.1米,頻帶9~9.5千兆赫,跟蹤距離90千米(目標爲戰鬥機)。該雷 達的北約綽號爲“閃舞”,由潘左特龍公司研制。編號И007或С800。有“自動截獲”和“手動截獲”兩種工作狀態,波段9~9.5GHz,跳頻抗幹擾。其電子掃描的相控陣裝有3000個鐵氧體移相器,天線直徑1.1米,非常巨大。搜索距離200千米,對預警機120千米,對戰鬥機(後半球)上視90千米、下視69千米,掃描範圍方位140°或240°,高低-60°~+70°,掃描範圍垂直方向+70°/-60°,水平方向120°(最大240°)。以邊跟蹤邊掃描方式同時跟蹤10個目標,由火控計算機選擇出4個威脅最大的目標予以攻擊。該雷達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APD-578數字式數據傳輸裝置可將雷達截獲的目標信息傳給地面指揮系統和鄰近的飛機。機頭下部安裝了可收放式紅外搜索跟蹤儀,探測角爲±60°,垂直探測角爲+6°~-13°。上述系統與任務計算機及雷達交聯,可提高抗電子幹擾能力和武器系統的命中率。
該機還裝有莫斯科“日出”儀表設計局研制的ППИ.70В彩色平視顯示器;後座艙大型戰術情況顯示器;與雷達和紅外搜索系統互聯的數字式火力控制計算機; АПД-518數字保密數據傳輸系統;“回歸線”和“路線”無線電導航系統。在2000千米的距離範圍內,前者的座標定位精度爲0.13~1.3千米,在 2000~10000千米的距離範圍內後者的座標定位精度爲1.8~3.6千米。
采用2臺索洛維也夫設計局研制的D-30F-6雙轉子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52千牛(15510千克),不加力最大狀態推力93千牛(9490千 克)。發動機推重比6.6,涵道比0.4,不加力耗油率0.073千克/牛頓‧小時(0.72千克/千克‧小時),加力耗油率0.194千克/牛頓‧小時 (1.90千克/千克‧小時)。兩個機身整體油箱和機翼整體油箱總容量19300升,垂尾油箱容量爲770升。可挂2個2500升副油箱,機頭左側裝可伸縮的空中加油受油管。
說起米格-31來最威風的是武器系統。在前機身右側下部整流置內,裝有1門23毫米GSH-23-6六管機炮,備彈230發,左圖爲其炮艙。全機有8個外挂架,機身下4個,可挂4枚Р-33(英文代號R-33)遠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兩側機翼下各有兩個外側挂架,可以挂2枚R-40T中距紅外導彈,四枚R-60紅外空空導彈成對挂在翼下兩個外側挂架上。
Р-33是前蘇聯/俄羅斯自行研制並裝備國土防空截擊機的第三種遠距雷達型空空導彈,屬于第三代遠距空空導彈。該彈由位于莫斯科的“三角旗”(Вымпел)機械制造設計局,于1972年開始研制,1982年進入蘇聯前線戰術空軍部隊服役。該導彈的系統代號和編號分別爲К-100(K-100),空軍使用代號爲Р-33(R-33)。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系列空空導彈的編號和命名爲AA-9“阿摩司”(Amos)。該彈在設計思想上與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F-14裝備的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相似,與機載火控雷達相配合,實施遠距攔射攻擊。據西方早期報道,該彈采用主動雷達末制導,但在1991年巴黎航展上展出的型號是采用半主動雷達末制導,因而比采用主動雷達末制導的型號要便宜得多。
該彈的外形結構與美國的“不死鳥”運距空空導彈相似,而與前蘇聯/俄羅斯的所有近/中距空空導彈有很大不同。它有4片切梢三角形彈翼和4片矩形尾翼。內部結構分爲5個艙段:雷達天線罩、制導和引信、 戰鬥部、發動機、控制舵機。制導方式包括慣導和指令修正中制導加半主動雷達末制導,與其配用的機載制導雷達爲“攔阻網”(Заслон)L波段脈沖多普勒電子掃描雷達,搜索距離360km,可同時跟蹤10個、攻擊4個目標,既可攻擊飛行高度26000~28000m的高空偵察機,也可攻擊飛行高度 25~50m的低空入侵的攻擊飛機和巡航導彈。導彈采用主動雷達引信,其條狀天線分布在彈體外測。
該彈是前蘇聯/俄羅斯第一個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遠距空空導彈。其性能與美國的“不死鳥”運距空空導彈相近,僅最大射程差一些,爲120km,“不死鳥”最大爲200km。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120km
最小射程 10~20km
最大速度 M3.5
使用高度 25000~28000m(最大)
最大過載 4~6g
制導系統 慣導和指令修正中制導加半主動雷達末制導
引 信
戰 鬥 部 高爆炸藥,重47kg
動力裝置 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 重 490kg
彈 長 4.15mm
彈 徑 380mm
翼 展 900mm
GSH-23-6俄文爲ГШ-23-6,是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使用的23mm六管加特林機炮。23mm彈藥初速715米/秒,射速9000~10000發/分。
米格-31還是一種具有指揮功能的戰鬥機。其數據鏈能快捷的將雷達等設備獲得的敵機信息,通過數據鏈傳送給其他關閉了雷達、保持無線電靜默的戰鬥機。
多架米格-31之間還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巡邏時幾架米格-31的探測範圍就可以覆蓋寬闊的正面。這使得其他戰鬥機的隱蔽性大大提高,同時米格-31本身也成爲了機群作戰的“指揮所”。
2005年8月,俄羅斯季霍米羅夫儀表制造科學研究所表示目前正在對米格-31型戰鬥機裝備的“掩體”型相控陣火控雷達系統進行改進。該研究所主任尤裏別雷介紹稱,“掩體”雷達系統是一種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和設計理念研制的産品,因此,有必要對其使用的各種元器件進行全面的更新。“掩體”(北約綽號 爲“閃舞”)相控陣火控雷達專門爲米格-31型戰鬥機而研制,其搜索距離達200千米。該雷達的天線直徑1.1米,頻帶9~9.5千兆赫,有“自動截獲” 和“手動截獲”兩種工作狀態,波段9~9.5GHz,跳頻抗幹擾。其電子掃描的相控陣裝有3000個鐵氧體移相器,天線直徑1.1米,非常巨大。“掩體”對預警機的探測距離爲120千米,對戰鬥機(後半球)上視90千米;下視69千米,掃描範圍方位140°或240°,高低-60°~+70°,掃描範圍垂直方向+70°/-60°,水平方向120°(最大240°)。能以邊跟蹤邊掃描方式同時跟蹤10個目標,由火控計算機選擇出4個威脅最大的目標予以攻 擊。該雷達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APD-578型數字式數據傳輸裝置可將雷達截獲的目標信息傳給地面指揮系統和鄰近的飛機。機頭下部安裝了可收放式紅外 搜索跟蹤儀,探測角爲±60°,垂直探測角爲+6°~-13°。上述系統與任務計算機及雷達交聯,可提高抗電子幹擾能力和武器系統的命中率。米格-31的後艙玻璃很狹小,對前方的視野也很差,因此在後艙蓋上方有一個大型潛望鏡(下圖可見打開的上反射鏡)。這可能主要爲了在教練飛行時,給後艙教員提供較好的視野。
米格-31高空高速重型截擊機,是蘇聯米格和莫斯科飛機聯合生産企業(MAPO-Mig)在米格-25MP型飛機基礎上,研制的雙座雙發全天候截擊機。1975年原型機首飛,79年投産,82年形成戰鬥力。該機用于取代蘇聯空軍的米格-23和蘇-15,主要用在遼闊的蘇聯領空上,特別是在缺乏地面預警雷達支援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獨立截擊敵飛行器,目標包括最初的高空高速轟炸機到最先進的低空亞音速巡航導彈。北約命名“捕狐犬”(Foxhound)。
米格-31重量大、速度快、載彈多、截擊能力強。尤其是功率強勁的雷達(功率強是蘇聯電子設備的典型風格)十分犀利。傳說米格-31的前身米格-25的雷達在地面開機的話可以煮熟一千米外的兔子,可想米格-31雷達的功率之大。蘇聯防空軍希望米格-31在米格-25的基礎上,能裝備大功率相控陣雷達,增加下視/下射能力,增大航程,並改善高超音速飛行性能。這樣可以勝任攔截SR-71超音速高空戰略偵察機、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GM-109“戰斧”及AGM-86B巡航導彈等多種任務。該機沿用了米格-25優良的布局,改進和更新了進氣道、發動機、起落架、雷達、機載設備、燃油系統和材料,對機翼形狀、副翼、襟翼等也作了改進。雙垂尾作了重新安置,尾噴管從垂尾後緣向後延伸。加強了機體結構強度,可承受較大的過載。但作爲重型截擊機,機動性無法與空優戰鬥機相比。
該機采用三梁結構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角41°,下反角4°,翼根前緣邊條後掠角70°。前緣裝有4段液壓操縱鈦合金前緣縫翼,最大偏角爲10°。兼有低 速增升裝置和機動襟翼的功能。後緣襟翼最大偏轉角30°,副翼偏轉角爲±20°,機翼半翼展上表面正對挂架處裝有翼刀。機身有50%的材料是合金鋼,16%是鈦合金,33%輕質合金。采用楔形進氣口,下唇由鉸接板組成,有大的輔助進氣門,可自動控制激波的最佳位置和進氣量。因此發動機較爲不易發生喘振和熄火,克服了在亞音速範圍內耗油率大的缺點。
機身下方裝有液壓操縱的減速板,尾罩內有兩個減速傘。大後掠雙垂尾略向外傾,垂尾根部裝有向前延伸的整流片,插入式方向舵。大後掠全動平尾,機身腹部有向外傾斜的腹鰭,垂尾及腹鰭上有埋入式天線。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前起落架爲雙輪,向後收起。主起落架爲小車式,裝有2個前後左右均錯開、成階梯排列的機輪,向前收入進氣道下方。
機頭裝有СБИ-16“掩體”電子掃描相控陣火控雷達,搜索距離達20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4個目標進行攻擊。天線直徑1.1米,頻帶9~9.5千兆赫,跟蹤距離90千米(目標爲戰鬥機)。該雷 達的北約綽號爲“閃舞”,由潘左特龍公司研制。編號И007或С800。有“自動截獲”和“手動截獲”兩種工作狀態,波段9~9.5GHz,跳頻抗幹擾。其電子掃描的相控陣裝有3000個鐵氧體移相器,天線直徑1.1米,非常巨大。搜索距離200千米,對預警機120千米,對戰鬥機(後半球)上視90千米、下視69千米,掃描範圍方位140°或240°,高低-60°~+70°,掃描範圍垂直方向+70°/-60°,水平方向120°(最大240°)。以邊跟蹤邊掃描方式同時跟蹤10個目標,由火控計算機選擇出4個威脅最大的目標予以攻擊。該雷達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APD-578數字式數據傳輸裝置可將雷達截獲的目標信息傳給地面指揮系統和鄰近的飛機。機頭下部安裝了可收放式紅外搜索跟蹤儀,探測角爲±60°,垂直探測角爲+6°~-13°。上述系統與任務計算機及雷達交聯,可提高抗電子幹擾能力和武器系統的命中率。
該機還裝有莫斯科“日出”儀表設計局研制的ППИ.70В彩色平視顯示器;後座艙大型戰術情況顯示器;與雷達和紅外搜索系統互聯的數字式火力控制計算機; АПД-518數字保密數據傳輸系統;“回歸線”和“路線”無線電導航系統。在2000千米的距離範圍內,前者的座標定位精度爲0.13~1.3千米,在 2000~10000千米的距離範圍內後者的座標定位精度爲1.8~3.6千米。
采用2臺索洛維也夫設計局研制的D-30F-6雙轉子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52千牛(15510千克),不加力最大狀態推力93千牛(9490千 克)。發動機推重比6.6,涵道比0.4,不加力耗油率0.073千克/牛頓‧小時(0.72千克/千克‧小時),加力耗油率0.194千克/牛頓‧小時 (1.90千克/千克‧小時)。兩個機身整體油箱和機翼整體油箱總容量19300升,垂尾油箱容量爲770升。可挂2個2500升副油箱,機頭左側裝可伸縮的空中加油受油管。
說起米格-31來最威風的是武器系統。在前機身右側下部整流置內,裝有1門23毫米GSH-23-6六管機炮,備彈230發,左圖爲其炮艙。全機有8個外挂架,機身下4個,可挂4枚Р-33(英文代號R-33)遠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兩側機翼下各有兩個外側挂架,可以挂2枚R-40T中距紅外導彈,四枚R-60紅外空空導彈成對挂在翼下兩個外側挂架上。
Р-33是前蘇聯/俄羅斯自行研制並裝備國土防空截擊機的第三種遠距雷達型空空導彈,屬于第三代遠距空空導彈。該彈由位于莫斯科的“三角旗”(Вымпел)機械制造設計局,于1972年開始研制,1982年進入蘇聯前線戰術空軍部隊服役。該導彈的系統代號和編號分別爲К-100(K-100),空軍使用代號爲Р-33(R-33)。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系列空空導彈的編號和命名爲AA-9“阿摩司”(Amos)。該彈在設計思想上與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F-14裝備的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相似,與機載火控雷達相配合,實施遠距攔射攻擊。據西方早期報道,該彈采用主動雷達末制導,但在1991年巴黎航展上展出的型號是采用半主動雷達末制導,因而比采用主動雷達末制導的型號要便宜得多。
該彈的外形結構與美國的“不死鳥”運距空空導彈相似,而與前蘇聯/俄羅斯的所有近/中距空空導彈有很大不同。它有4片切梢三角形彈翼和4片矩形尾翼。內部結構分爲5個艙段:雷達天線罩、制導和引信、 戰鬥部、發動機、控制舵機。制導方式包括慣導和指令修正中制導加半主動雷達末制導,與其配用的機載制導雷達爲“攔阻網”(Заслон)L波段脈沖多普勒電子掃描雷達,搜索距離360km,可同時跟蹤10個、攻擊4個目標,既可攻擊飛行高度26000~28000m的高空偵察機,也可攻擊飛行高度 25~50m的低空入侵的攻擊飛機和巡航導彈。導彈采用主動雷達引信,其條狀天線分布在彈體外測。
該彈是前蘇聯/俄羅斯第一個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遠距空空導彈。其性能與美國的“不死鳥”運距空空導彈相近,僅最大射程差一些,爲120km,“不死鳥”最大爲200km。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120km
最小射程 10~20km
最大速度 M3.5
使用高度 25000~28000m(最大)
最大過載 4~6g
制導系統 慣導和指令修正中制導加半主動雷達末制導
引 信
戰 鬥 部 高爆炸藥,重47kg
動力裝置 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 重 490kg
彈 長 4.15mm
彈 徑 380mm
翼 展 900mm
GSH-23-6俄文爲ГШ-23-6,是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使用的23mm六管加特林機炮。23mm彈藥初速715米/秒,射速9000~10000發/分。
米格-31還是一種具有指揮功能的戰鬥機。其數據鏈能快捷的將雷達等設備獲得的敵機信息,通過數據鏈傳送給其他關閉了雷達、保持無線電靜默的戰鬥機。
多架米格-31之間還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巡邏時幾架米格-31的探測範圍就可以覆蓋寬闊的正面。這使得其他戰鬥機的隱蔽性大大提高,同時米格-31本身也成爲了機群作戰的“指揮所”。
2005年8月,俄羅斯季霍米羅夫儀表制造科學研究所表示目前正在對米格-31型戰鬥機裝備的“掩體”型相控陣火控雷達系統進行改進。該研究所主任尤裏別雷介紹稱,“掩體”雷達系統是一種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和設計理念研制的産品,因此,有必要對其使用的各種元器件進行全面的更新。“掩體”(北約綽號 爲“閃舞”)相控陣火控雷達專門爲米格-31型戰鬥機而研制,其搜索距離達200千米。該雷達的天線直徑1.1米,頻帶9~9.5千兆赫,有“自動截獲” 和“手動截獲”兩種工作狀態,波段9~9.5GHz,跳頻抗幹擾。其電子掃描的相控陣裝有3000個鐵氧體移相器,天線直徑1.1米,非常巨大。“掩體”對預警機的探測距離爲120千米,對戰鬥機(後半球)上視90千米;下視69千米,掃描範圍方位140°或240°,高低-60°~+70°,掃描範圍垂直方向+70°/-60°,水平方向120°(最大240°)。能以邊跟蹤邊掃描方式同時跟蹤10個目標,由火控計算機選擇出4個威脅最大的目標予以攻 擊。該雷達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APD-578型數字式數據傳輸裝置可將雷達截獲的目標信息傳給地面指揮系統和鄰近的飛機。機頭下部安裝了可收放式紅外 搜索跟蹤儀,探測角爲±60°,垂直探測角爲+6°~-13°。上述系統與任務計算機及雷達交聯,可提高抗電子幹擾能力和武器系統的命中率。米格-31的後艙玻璃很狹小,對前方的視野也很差,因此在後艙蓋上方有一個大型潛望鏡(下圖可見打開的上反射鏡)。這可能主要爲了在教練飛行時,給後艙教員提供較好的視野。
米格-31BM三圖。俄羅斯索科爾飛機制造廠總經理米哈伊爾希巴耶夫宣布,俄將繼續對米格-31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現有的米格-31B將被逐步升級爲米格-31BM。希巴耶夫強調稱:“根據國防采購計劃,索科爾將在2006年繼續開展對米格-31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米格-31型戰鬥機的高速 截擊能力至今罕有敵手,其最大飛行速度約爲3000千米/小時。米格-31型戰鬥機的量産工作由“索科爾”飛機制造廠負責。目前該型戰機的總産量約爲500架。米格-31B是米格-31的最新改進型號,安裝有最新型的空中加油系統。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索科爾已生産了數十架米格-31B。米格飛機 制造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費多羅夫不久前曾宣稱,對米格-31型戰鬥機的現代化改裝計劃早已開始實施,它也是少數幾個獲得俄羅斯國防部穩定財政支持的計劃之一。預計米格-31BM將在2005年年內交付國家試驗,之後將開始裝備俄空軍部隊。
技術數據:
機長22.688米
機高6.15米
翼展13.464米
機翼面積61.6平方米
空重21800千克
內載燃油1635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41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46200千克
高空最大允許馬赫數M2.83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7500米)3000千米/小時(海平面)150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高空)M2.35
經濟巡航速度M0.85
實用升限20600米
起飛滑跑距離(最大起飛重量)1200米
著陸滑跑距離800米
轉場航程(帶副油箱)3300千米
續航時間(無空中加油)3小時36分,(空中加油1次)6-7小時
限制過載(超音速)+5.0g
1984年,蘇聯空軍開始發展米格-31的改進型米格-31M。
1984年,該型開始研制。1985年,飛行員Boris Orlov與導航員Leonid Popov駕駛代號051的原型機首飛。1992年2月開始公開展示。M型除翼面、進氣道作了些改動外,還改進了發動機和其它子系統,采用了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多功能CPT座艙顯示、新型雷達及其它探測裝置,其新型火控武器系統代號Zaslon-M。使用了整體式風擋。采用了綜合自衛電子戰系統,取代了過去相互獨立、無法互聯的多個電子戰設備。增加了外挂點,使得該型號可攜帶6枚遠程空空導彈,或者在翼下攜帶4枚R-77中距空空導彈,作戰能力有較大提高。至1991年該機已生産200多架。該型號使用改進的D-30F-6M發動機。
據報道,俄國防部與米格公司早在去年就簽定了關于進一步改進米格-31的協議。根據協議,米格-31的技術裝備將被改進,它還將配備功能強大的雷達定相天線陣。改進後的截擊機將是多功能的,除了截擊空中敵機外,它還能向地面目標發起攻擊。
在空戰中,它能夠在320千米距離內發現空中目標。並在270千米內,即不進入敵方防空區向其發出攻擊。米格-31M能夠一次跟蹤10個目標,並同時與其中的6個目標進行空戰。改進後的飛機還可在空中加油,從而大大延長其在空中的巡邏時間。
米格-31M機腹保形外挂點所攜帶的P-37(英文代號R37)遠距空空導彈。R-37 是俄羅斯威姆佩爾設計局目前正在研制的一種遠距空對空導彈。該彈的外形與R-33(AA-9)“阿摩司”有些相似,尺寸也差不多,二者之間顯然有一定的繼 承關系。R-37采用常規氣動布局,彈翼的位置相對于R-33而言比較靠前,其平面形狀爲前緣後掠角很大的扁梯形,尾翼爲4片呈X型配置的矩形翼。這種處于發展中的空對空導彈,可能采用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其彈長約爲4.2米,彈徑約0.3米,最大射程超過100千米。在研制R-37導彈的基本型的同時,威姆佩爾設計局還在考慮該導彈的“超遠距”發展型。其方案之一是,在 R-37的基礎上加裝一級彈徑更粗的火箭助推器。另一方案是,不但增加助推器,而且還將基本型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改爲沖壓式火箭發動機,以便使導彈的射程成倍增加。俄專家稱,改進後的米格-31截擊機戰鬥技術性能將提高1至1.5倍,它將成爲俄國家防空體系中的主戰機型。
2003年7月,歐洲的EADS公司將米格-31發展商業旅遊改進型,進行30千米高度的“太空邊緣”旅遊飛行,乘客花費1萬美元便可感受到一分鍾的失重。現在,EADS公司正在尋找准備投資5000萬到1億美元的投資者,以便進行俄羅斯殲擊機的改裝。根據改裝計劃,米格-31機身上部將安裝新的密封座艙,帶有巨大的玻璃窗,可乘坐12名乘客和一名教官。飛機在達到最大高度後,將轉入俯沖,乘客將在1分鍾內感受到全失重。
2005年初,海外新聞報道稱中國對購買俄米格-31M型戰鬥機和圖-22M3型轟炸機的計劃很感興趣。由于未見具體行動,可能也只是一陣煙霧。
2005年,俄羅斯索科爾飛機制造廠總經理米哈伊爾?希巴耶夫日前宣布,俄將繼續對米格-31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現有的米格-31B將被逐步升級爲米格- 31BM。希巴耶夫強調稱:“根據國防采購計劃,索科爾將在2006年繼續開展對米格-31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米格-31型戰鬥機的高速截擊能力至今罕有敵手,其最大飛行速度約爲3000千米/小時。米格-31型戰鬥機的量産工作由“索科爾”飛機制造廠負責。目前該型戰機的總産量約爲500架。米格-31B是米格-31的最新改進型號,安裝有最新型的空中加油系統。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索科爾已生産了數十架米格-31B。米格飛機制造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費多羅夫不久前曾宣稱,對米格-31型戰鬥機的現代化改裝計劃早已開始實施,它也是少數幾個獲得俄羅斯國防部穩定財政支持的計劃之一。預計米格-31BM將在2005年年內交付國家試驗,之後將開始裝備俄空軍部隊。
2007年1月,據報道俄羅斯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利用米格型殲擊機發射航天系統。能勝任這一任務的顯然只有載重量相對較大的米格-31。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領導人阿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宣布,俄羅斯科學家正在研究的航天系統將在米格飛機上應用火箭發射升空,該火箭將把包括用于氣象研究和地球探測衛星在內的小型民用衛星送入較低的繞地球軌道。這種航天發射系統將比地面發射系統經濟很多。
2007年4月,俄羅斯空軍 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日前宣布,爲俄羅斯空軍改進的米格-31殲擊機的國家試驗將在2007年完成。俄羅斯空軍總B.米哈伊洛夫大將表示,空軍將在2007年結束對米格-31飛機的國家試驗,而所有寄予第五代飛機的心願將在米格-31飛機上實現。改進後的米格-31殲擊機將配備新型導彈,其射程會更遠,並具備優異的選擇能力,同時還擁有其他一些改進性能。在談到具有前景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空軍中的應用時,B.米哈伊洛夫稱,俄羅斯空軍擁有用于替換蘇-24的蘇-34,擁有雅克-130教練戰鬥機,將擁有米-28新型武裝直升機,該型直升機即將完成第一階段的國家試驗。此外,俄羅斯空軍還擁有經現代化改造的蘇-25、蘇-24、蘇-27、米格-29。在烏裏揚諾夫斯克航空企業基地將組織生産伊爾-76MФ,安-124-100”魯斯蘭”飛機。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mig31.htm
技術數據:
機長22.688米
機高6.15米
翼展13.464米
機翼面積61.6平方米
空重21800千克
內載燃油1635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41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46200千克
高空最大允許馬赫數M2.83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7500米)3000千米/小時(海平面)1500千米/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高空)M2.35
經濟巡航速度M0.85
實用升限20600米
起飛滑跑距離(最大起飛重量)1200米
著陸滑跑距離800米
轉場航程(帶副油箱)3300千米
續航時間(無空中加油)3小時36分,(空中加油1次)6-7小時
限制過載(超音速)+5.0g
1984年,蘇聯空軍開始發展米格-31的改進型米格-31M。
1984年,該型開始研制。1985年,飛行員Boris Orlov與導航員Leonid Popov駕駛代號051的原型機首飛。1992年2月開始公開展示。M型除翼面、進氣道作了些改動外,還改進了發動機和其它子系統,采用了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多功能CPT座艙顯示、新型雷達及其它探測裝置,其新型火控武器系統代號Zaslon-M。使用了整體式風擋。采用了綜合自衛電子戰系統,取代了過去相互獨立、無法互聯的多個電子戰設備。增加了外挂點,使得該型號可攜帶6枚遠程空空導彈,或者在翼下攜帶4枚R-77中距空空導彈,作戰能力有較大提高。至1991年該機已生産200多架。該型號使用改進的D-30F-6M發動機。
據報道,俄國防部與米格公司早在去年就簽定了關于進一步改進米格-31的協議。根據協議,米格-31的技術裝備將被改進,它還將配備功能強大的雷達定相天線陣。改進後的截擊機將是多功能的,除了截擊空中敵機外,它還能向地面目標發起攻擊。
在空戰中,它能夠在320千米距離內發現空中目標。並在270千米內,即不進入敵方防空區向其發出攻擊。米格-31M能夠一次跟蹤10個目標,並同時與其中的6個目標進行空戰。改進後的飛機還可在空中加油,從而大大延長其在空中的巡邏時間。
米格-31M機腹保形外挂點所攜帶的P-37(英文代號R37)遠距空空導彈。R-37 是俄羅斯威姆佩爾設計局目前正在研制的一種遠距空對空導彈。該彈的外形與R-33(AA-9)“阿摩司”有些相似,尺寸也差不多,二者之間顯然有一定的繼 承關系。R-37采用常規氣動布局,彈翼的位置相對于R-33而言比較靠前,其平面形狀爲前緣後掠角很大的扁梯形,尾翼爲4片呈X型配置的矩形翼。這種處于發展中的空對空導彈,可能采用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其彈長約爲4.2米,彈徑約0.3米,最大射程超過100千米。在研制R-37導彈的基本型的同時,威姆佩爾設計局還在考慮該導彈的“超遠距”發展型。其方案之一是,在 R-37的基礎上加裝一級彈徑更粗的火箭助推器。另一方案是,不但增加助推器,而且還將基本型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改爲沖壓式火箭發動機,以便使導彈的射程成倍增加。俄專家稱,改進後的米格-31截擊機戰鬥技術性能將提高1至1.5倍,它將成爲俄國家防空體系中的主戰機型。
2003年7月,歐洲的EADS公司將米格-31發展商業旅遊改進型,進行30千米高度的“太空邊緣”旅遊飛行,乘客花費1萬美元便可感受到一分鍾的失重。現在,EADS公司正在尋找准備投資5000萬到1億美元的投資者,以便進行俄羅斯殲擊機的改裝。根據改裝計劃,米格-31機身上部將安裝新的密封座艙,帶有巨大的玻璃窗,可乘坐12名乘客和一名教官。飛機在達到最大高度後,將轉入俯沖,乘客將在1分鍾內感受到全失重。
2005年初,海外新聞報道稱中國對購買俄米格-31M型戰鬥機和圖-22M3型轟炸機的計劃很感興趣。由于未見具體行動,可能也只是一陣煙霧。
2005年,俄羅斯索科爾飛機制造廠總經理米哈伊爾?希巴耶夫日前宣布,俄將繼續對米格-31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現有的米格-31B將被逐步升級爲米格- 31BM。希巴耶夫強調稱:“根據國防采購計劃,索科爾將在2006年繼續開展對米格-31型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裝。”米格-31型戰鬥機的高速截擊能力至今罕有敵手,其最大飛行速度約爲3000千米/小時。米格-31型戰鬥機的量産工作由“索科爾”飛機制造廠負責。目前該型戰機的總産量約爲500架。米格-31B是米格-31的最新改進型號,安裝有最新型的空中加油系統。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索科爾已生産了數十架米格-31B。米格飛機制造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費多羅夫不久前曾宣稱,對米格-31型戰鬥機的現代化改裝計劃早已開始實施,它也是少數幾個獲得俄羅斯國防部穩定財政支持的計劃之一。預計米格-31BM將在2005年年內交付國家試驗,之後將開始裝備俄空軍部隊。
2007年1月,據報道俄羅斯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利用米格型殲擊機發射航天系統。能勝任這一任務的顯然只有載重量相對較大的米格-31。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領導人阿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宣布,俄羅斯科學家正在研究的航天系統將在米格飛機上應用火箭發射升空,該火箭將把包括用于氣象研究和地球探測衛星在內的小型民用衛星送入較低的繞地球軌道。這種航天發射系統將比地面發射系統經濟很多。
2007年4月,俄羅斯空軍 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日前宣布,爲俄羅斯空軍改進的米格-31殲擊機的國家試驗將在2007年完成。俄羅斯空軍總B.米哈伊洛夫大將表示,空軍將在2007年結束對米格-31飛機的國家試驗,而所有寄予第五代飛機的心願將在米格-31飛機上實現。改進後的米格-31殲擊機將配備新型導彈,其射程會更遠,並具備優異的選擇能力,同時還擁有其他一些改進性能。在談到具有前景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空軍中的應用時,B.米哈伊洛夫稱,俄羅斯空軍擁有用于替換蘇-24的蘇-34,擁有雅克-130教練戰鬥機,將擁有米-28新型武裝直升機,該型直升機即將完成第一階段的國家試驗。此外,俄羅斯空軍還擁有經現代化改造的蘇-25、蘇-24、蘇-27、米格-29。在烏裏揚諾夫斯克航空企業基地將組織生産伊爾-76MФ,安-124-100”魯斯蘭”飛機。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mig31.htm
美媒《軍事觀察》評選全球4大著名截擊機:中國殲8II也上榜了 2021/03/05 新浪
冷戰期間,許多國家生產了專門的截擊機,通常比普通戰機重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可以攜帶了更大的感測器套件,能夠發射特殊的遠端空對空導彈,而這些對普通戰鬥機來說太重了,無法部署。
由於截擊機相對于普通戰機成本更高,通用性也較低,因此只有少數國家部署。美國兩個著名的截擊機項目是F-12和F-14,雖然最終更昂貴的F-12被取消。
蘇聯兩種截擊機米格-25和米格-31目前都在服役。米格-31速度可達3馬赫,裝備了R-3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彈頭重達61公斤,射程長達400公里
殲-8II是放大了蘇聯米格-21,只有米格-31重量的36%,但殲-8II可攜帶射程100公里的PL-12主動雷達制導導彈,與其他截擊機相比,其維護要求和運行成本要低得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5/doc-ikftpnnz2532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