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的野笑話》
《北野武的野笑話》(麥田,2004)是一本可以讓你釋放壓力、放鬆心情的黑色幽默繪本故事書。
北野武將經典寓言,童話故事,例如〈灰姑娘〉〈放羊的小孩〉、〈小紅帽〉、〈北風與太陽〉〈一寸法師〉、 〈桃太郎〉……等,以他一貫黑色幽默的手法,重新講故事,每個小故事不僅充滿令人發噱結局,並有具趣味性的「北野武的教誨」作結。
喜愛北野武的讀者,這次除了他的電影外,更可以感受一下他的說故事功力,保證讓您開懷大笑,在現代充滿壓力的生活下,打開這本書,讓北野武幫你放鬆一下吧!
書商的在書言書吧?北野 武(Kitano Takeshi)可是1947年生於東京,藝名彼得武(Beat Takeshi),是80年代日本著名相聲演員,1983年第一次作為電影演員出演著名導演大島渚執導的影片《耶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1989年導 演處女作《兇暴的男人》其後相繼導演了《3-4×10月》(1990)《那個夏季,最寧靜的誨》(1991)、《小奏鳴曲》(1993)、《大家都在幹什麼?》(1995)、《壞孩子的天空》(1996)和《花火》(1997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菊次郎的夏天》(1998)。是九十年代日本電影導演的代表人物一。
雖然也許再也沒有其他的日本電影能像北野武的影片那樣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感覺上完全自由奔放地製作了。北野武的影片中沒有那種做作、僵硬的辨明誰是誰非的架勢。
不只喲!他既寫隨筆也寫小說,還會畫畫.北野武不管是當喜劇演員、說相聲、出演電視、廣播、電影和廣告、寫隨筆和小說以及畫畫時完全一樣,北野武在執導影片時完全忠實於自己的感性。北野武不喜歡自己的評價、演出、人氣被固定,所以日日求變。在97年的威尼斯影展中,北野武道出“下一部的作品,會類似尋母三千里的故事情節,沒有暴力。”自從1989年的出道作品《兇殘的男人》以來,北野武的演出破壞了現今的電影文法,臺詞和說明的極端精簡,造就了他各人新的魅力“削落的美學”。就像主角所表現“暴力重複”的心態一樣,這些以藍調為基本的影像,讓“北野式藍調”馳名世界。
磪實是「極端精簡」的「黑色幽默」,以書中的〝螞蟻與蟋蟀〞為例:
勤勞的螞蟻在酷熱的夏日,流很多汗,辛苦地快死掉了,努力工作以預存過冬的食糧。
而懶惰的蟋蟀在乘涼,唱歌拉小提琴睡午覺吃零嘴,真愜意。
終於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螞蟻因為過度操勞,睡得太熟,就這樣死了。冬天都還沒來呢!蟋蟀於是順勢頂替,就以螞蟻預存的食糧,安然度過冬天。
【北野武的教誨】:與其傻呼呼地埋頭苦幹,倒不如刀口上使力要來得輕鬆愉快哩!
故事的左頁則搭配安西水丸繪的圖:一隻綠蟋蟀,正邊拉琴,邊看色情節目,喝葡萄酒吃起士蛋糕。二隻操勞過度的黑螞蟻,則倒在圖地右下角。
太「黑暗」了吧?不如貴館前評《藝術治療》《兒童故事治療》《巫婆一定得死》來得「光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68/2006092706560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732578/2007071507045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801807/20070716061727/
這樣就「黑色」了?那你得再看《百變小紅帽》《失物之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876966/2007071706235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840575/20070929061442/
搞了半天道理不一定等於真理;而真理也不一定愈辯愈明。
北野武藉由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寓言,採用不同的結局去詮釋故事中的人生道理,很容易懂卻也很容易受傷害。比如在他眼裡的龜兔賽跑,烏龜超越睡覺的兔子率先抵達終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兔子早就來回跑了三趟才休息打個盹的,北野武覺得要某些天賦異稟的人失敗,可說是難上加難,努力戰勝一切的機會趨近於零;甚至他還想到兔子其實早就踩在烏龜的龜殼上輕輕鬆鬆參賽,縱使烏龜忍辱負重一步一腳印的堅持,但終究兔子會在終點前,早一步躍下獲得勝利,烏龜是不可能贏過兔子的,因為北野武堅持有天賦的人,不用太努力也有機會採用戰術獲得最後勝利。
多麼殘忍的童話解讀啊,看的我心驚膽跳之餘,不斷反覆想著如果我跟小朋友說故事的結局是這樣,老師會不會阻擋我繼續說下去,哈哈,猜想畢竟只是猜想,我不是北野武,把童話故事說成這樣的話,恐怕只有自食惡果吧!
但現實狀況的確可能不按牌理出牌啊,前幾天看到大學生了沒的陶晶瑩轉述一個紐約友人經歷911的故事,那位在雙子星大樓上班的某人,逃過911劫難的原因竟然是──那天他上班遲到了,多麼令人開心卻又有點無奈的收尾,難道乖寶寶會因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道理,而成為早起的蟲兒被鳥吃的犧牲品?
晚上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台北1O1亮起了【COOL】與【<2℃】,希望在422世界地球日前夕,邀大家攜手努力為地球降溫2℃,看起來是一個立意良善的宣導活動,但剛剛說過道理不一定等於真理,而真理也不一定愈辯愈明,減碳原本是好事一樁,但大張旗鼓的在世界第一高樓上點燈,這不就是另外一種製造二氧化碳的不良示範嗎?到底誰才是真理啊,被我這麼亂掰,有點糢糊焦點了!
不過素有投資之神的巴菲特說:「我喜歡在悲觀的股市環境中操作,原因不在我喜歡那種情緒,而是我喜歡那種情緒所產生的價格!」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逆向操作道理,但商場上能實踐的有幾人?生活中能超越人性的又有幾人?巴菲特說:「雄鷹永遠無畏逆風飛揚!」我倒想看看巴菲特養的烏龜有沒有可能在逆勢中戰勝兔子?也好讓我們知道童話是可以相信的!
http://blog.xuite.net/hsuchiahung/bubble/16791924
在這本插畫集中,北野武把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用比較符合現代人的方式重新改寫,於是放羊的小孩說謊可以一直成功,甚至他有一天終於說實話了,卻沒人相信他(但並不是他被大野狼吃了,而是他說失火了沒人相信!)所以全村的人都被大夥燒死了。
諸如此類的改寫~
而這裡面最值得看的重點其實是他在每一個故事之後,還會有「北野武的教誨」,都有他獨特的觀點,如我上述列舉放羊的小孩,北野武的教誨是:就算是個騙子,偶爾也會說實話的,大家招子得放亮點!」
不過後面幾則故事就少了這個畫龍點睛的重點,讓人覺得有點失落!
除此之外,這是一本插畫集,網羅了日本許多知名的插畫家,所以這些圖畫,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http://scorpian.pixnet.net/blog/post/31912311
http://www.alfaclub.com.tw/viewthread.php?tid=12910
回應
北野武的笑點很有趣,於是與這本書一見如故,很有當初看到村上短篇時啞然失笑、驚妙的感覺!有網友提到他們的共同性是"破壞約定俗成與社會秩序任性彆扭型反抗的無厘頭",原來對味就是這麼回事呀!!
北野武原來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所以他用他特別的觀點重新詮釋童話故事,也還是非常的有趣~ 在這本插畫集中,北野武把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用比較符合現代人的方式重新改寫,於是放羊的小孩說謊可以一直成功,甚至他有一天終於說實話了,卻沒人相信他(但並不是他被大野狼吃了,而是他說失火了沒人相信!)所以全村的人都被大火燒死了。 諸如此類的改寫~ 而這裡面最值得看的重點其實是他在每一個故事之後,還會有「北野武的教誨」,都有他獨特的觀點,如我上述列舉放羊的小孩,北野武的教誨是:就算是個片子,偶爾也會說實話的,大家招子得放亮點!」 不過後面幾則故事就少了這個畫龍點睛的重點,讓人覺得有點失落! ... (繼續) 北野武原來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所以他用他特別的觀點重新詮釋童話故事,也還是非常的有趣~ 在這本插畫集中,北野武把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用比較符合現代人的方式重新改寫,於是放羊的小孩說謊可以一直成功,甚至他有一天終於說實話了,卻沒人相信他(但並不是他被大野狼吃了,而是他說失火了沒人相信!)所以全村的人都被大火燒死了。 諸如此類的改寫~ 而這裡面最值得看的重點其實是他在每一個故事之後,還會有「北野武的教誨」,都有他獨特的觀點,如我上述列舉放羊的小孩,北野武的教誨是:就算是個片子,偶爾也會說實話的,大家招子得放亮點!」 不過後面幾則故事就少了這個畫龍點睛的重點,讓人覺得有點失落! 除此之外,這是一本插畫集,網羅了日本許多知名的插畫家,所以這些圖畫,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失望 不夠好笑~~
算是顛覆版或者驚悚版的日本傳說與各國童話吧!
http://www.anobii.com/books/%E5%8C%97%E9%87%8E%E6%AD%A6%E7%9A%84%E9%87%8E%E7%AC%91%E8%A9%B1/9789867413390/001e29d80c58608097/
充滿北野武個人風格的電影,於今年威尼斯電影節放映,北野武不但執導演出,還要顛覆自己所有經典作品。本片是北野武第十三部作品,片中喜劇自嘲的手法,讓人在無厘頭笑料外,感受到身為一個導演在構思創作階段的痛苦與煩惱。
地球看似就要毀滅,這群導演心中的愛將與角色,又要如何用愛與正義來拯世界,風格強烈加上各種拼貼,科幻加鬼怪加倫理,搞怪有理實驗無罪,kuso程度更勝自己的經典名作「北野武狂想曲」,片中各種橋段與人物,保証讓北野迷在電影院裡笑到肚子痛...
向來以黑幫暴力電影享譽影壇的大導演北野武,竟然面臨謬思危機,不久前才公開宣佈:「再也不拍暴力電影了!」的他,決定要拍部截然不同的電影,讓從那裡開始呢?就從響譽國際小津安二郎大導的小市民電影風格開始好了,什麼!節奏太緩慢不流行,那就來個懷舊熱潮的50年代電影吧!還是太火暴,那就都來吧,日本最經典的靈異恐怖片、催淚純愛小品、武士刀加忍者吊鋼索的時代劇、科幻特效片…哇哇,怎麼試怎麼失敗,弄到最後搞成四不像,怎麼會這樣?這部大導演的新作品,倒底會變的什麼樣?....
片中明星一大串,包括好久不見的內田有紀與鈴木杏,還有江守徹、松板慶子、岸本加世子、木村佳乃、吉行和子與寶田明等人。鈴木杏曾於《花火》飾演北野武的妻子,吉行和子則曾演出《菊次郎的夏天》,這一班演員可說都是北野武的老班底。
影片短評
在演什麼死人骨頭啊
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
一些評論指出,難看好像是這部片必要的特點,頗同意。不過,北野五式瘋狂幽默,若不太認真也是可以欣賞。
很棒!請務必去看,但不要以看搞笑片的心態去看
(楨:異於《驚聲尖笑》等通俗的惡搞/搞笑電影之北野武式黑色惡搞!另參本館:《驚聲尖笑》)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cfm?film_id=fgjp40996435
神經病們不需要邏輯規則,原因是他們腦殘,所以人們拿這些邏輯規則來約制他們也沒用。不過,神經病之所以為神經病,到底是誰所下的定義?在所謂「正常人」的眼中,他們是腦殘的白痴,但反過來以「神經病」的眼光來看,這群所謂的「正常人」,根本也是腦殘到連神經病中的神經病都還要再更神經病的神經病。於是,正常人之於神經病,神經病之於正常人,兩者的關聯似乎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又更可以說,全世界所有的人類都是神經病也說不定。
打從一開始看到《導演萬歲》(Glory To The Filmmaker!)的劇情簡介,筆者就對這部電影「戒慎恐懼」,又或是說根本就不預期它會好笑或逗趣到哪邊去,這原因得要回朔到之前觀賞導演北野武(Takeshi Kitano)《性愛狂想曲》(Getting Any ,2000)與《雙面北野武》(Takeshis’)這兩部前作的「奇妙」體驗上面。
本片可說是融合了北野武歷年來所有精采作品的重新展現,片中許多橋段的設計,都可看到導演前作們的浮光掠影,但是以整體調性來說,本片更是符合筆者在前段所提到的兩部電影。《雙》片裡面,北野武對自我歷程提出反思,經過深沉低迴之後,他在最後以刺殺自己作為完結;而《性》片之所以名為「狂想曲」,也就是因為片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及玩轉拼接,而顯得荒誕不經。如果各位有看過筆者所提的這兩部電影,大概就會知道筆者所謂「戒慎恐懼」的原因了。而在觀影過後,筆者真是深感北野武這次玩得更大,玩得更爽。更重要的是,在他自High的過程當中,卻也對自身以及對日本電影工業作出了自嘲與反諷,更進一步引出全片的主題-「大家最愛看的電影是什麼?」而在嘗試、失敗、檢討與再嚐試的過程當中,北野武似乎也不太想理會觀眾的感受,就如同片名「導演萬歲」一般,充滿著北野武他身為「導演」的個人主義以及自我沉溺。
影片的本質是荒誕的、是失序的、是奇想的,同時卻也是極其悲哀的。北野武以一具冰冷的「北野武人偶」作為開頭,人偶通過醫療儀器,伴隨醫生仔細「審視」與「檢查」的詭異行徑,揭示了全片「荒謬」的調性。人偶沒有生命、不帶任何感情,卻被生靈如此操弄,各位是要說北野武在耍白目嗎?難道北野武這具「血肉之軀」真的要退化成毫無靈魂的人偶嗎?影片最後的結果顯然不是如此。人偶可以說是全片運用最巧妙、也是最為曖昧的「物件」,使用的用意在於「自嘲」,也可以說在他自嘲的過程當中,這具人偶起了「解悶」的戲劇治療效用。
人偶在片中大致可被切分成兩種功用。影片前段,每具人偶都代表了北野武在各階段所嘗試的電影類型。不過這些人偶的下場,不是被真人北野武搞到重傷,就是被真人北野武投河抑或落井。北野武藉著這群「替身」人偶,大膽殺掉了自己,也殺掉了自己所建構出來的電影世界。除了宣告他野心的失敗以外,更也達到了深沉自嘲的妙用。此外,影片後段的騙子媽媽(岸本加世子Kayoko Kishimoto飾演)她曾對人偶說「你怎麼每次遇到狀況就變成人偶?」(詳細台詞筆者已經記不太清楚了,意思大概是這樣。)這句十分值得玩味的台詞,也是人偶在片中的第二種可能性。北野武每次都在遭逢狀況下化身人偶,與其說這是一種逃避,倒不如說這是一種想要「面對」之下的「無能為力」:無力於導演手法,無力於電影構思,也無力於人際關係。北野武藉著人偶,讓攝影機背後的自己,以及電影中的自己,做出了巧妙的相互連結性。
不過話說回來,筆者實在無法想像各位能夠藉著本片,得到些什麼奇妙的收穫與經驗。它可以放鬆心情去觀賞,卻也可以抱持著解構影片的心態去「費心思」觀賞。就筆者對本片的觀影經驗而言,如果想要藉著本片去笑一笑的觀眾,那您大可轉而去觀賞周星馳的電影。至少在周星馳的電影當中,也可以看到他對自身的大方嘲弄,以及提供給影迷雅俗共賞的喜劇歡樂。反觀本片,說實在話其實十分地「冗長」與「無聊」,許多看似是笑料的梗,卻都建立在日式卡通才會出現的笑點,例如重複到令人不耐煩的動作,或是角色們耍冷自High之後又來個暈倒。尤其是影片後半的情節鋪陳,更是將全片的寒冷程度推到至高點。但是北野武如此作法,卻也成功反諷出他(抑或日本電影界)企圖融合所有類型電影元素所帶來的結果,便是那「無聊至極」的難看終局。
如同前文所提到《雙面北野武》的結局,北野武同樣也在本片尾聲毀壞掉自己,讓一顆無名行星衝撞他所建構出來的電影世界,也因為行星的猛烈撞擊,讓電影世界中的場景人物隨之崩毀,於是崩毀時的煙灰結合而出「導演萬歲」這道片名,也帶出北野武他葫蘆裡最終想要賣出的藥。電影中的北野武(非攝影機後的北野武)看似達到他想要達成的目標了!看似可以正大光明出來面對觀眾了!於是在最後以「真實肉身」來面對一開始出現的醫生,問他「我的腦袋怎麼了?」而醫生用一句簡短的「它壞掉了!」結束掉全片。很顯然,這句話真是大快人心,除了明朗整部電影所要表現的主旨之外,也顯示出北野武他身為「導演」所做的種種努力最終還是失敗。觀眾無法買帳的結果,他也就只能自己再來點自嘲了。
不過,看到醫生說出那句「它壞掉了」,卻讓筆者在觀影時積鬱已久的沉悶之心,瞬間找到了抒發的出口。醫生的診斷結果不僅適用於北野武,更適用於全世界的人類與社會。原來,北野武是神經病,看電影的人也是神經病。同時,也有人深夜不好好睡覺,還打這篇文章打到天亮。原來,這個人的神經病,似乎也病得不輕。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39466
腦海中很自然浮現出一些創作者的名字:周杰倫,周星馳,他們兩位近來的作品都力圖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無獨有偶,以黑道,打打殺殺的血腥電影揚名立萬的北野武也試圖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不過與其說這部電影是他摸索許久後得到的結論所推出的作品,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描述他正在摸索階段的電影,處處撞牆,履履失敗,最後轟天一聲雷,壞掉了
顯然這完全從北野武的腦袋瓜的構思歷程出發,從觀眾喜歡的電影類型開始,一幕接一幕呈現出在他腦海中可能的作品,看得出來身為一個創作者不僅得考慮到創作的美,若又是個販賣者的話,得去迎合大眾的口味,問題是當今日本最紅的不論是小津風,昭和30年代純樸風,時代劇風,近來好萊塢很愛翻拍的鬼片風,甚至是純愛風,總還是脫離不了北野武暴力處理的習慣,怎麼五步一小打,十步一大殺,不然就是無法不染指黑道,或是既想要呈現安逸,又變得很無趣,既想要模仿,邏輯上又顯得很愚蠢,而自信地欲呈現出自己出生年代的昭和30年代的真實風貌,卻不知是這類電影的代表幸福的三丁目太過於溫馨,還是自己小時後特別容易遭到不幸的事件,怎麼構思出來的情節還是脫離不了打打殺殺,而且比過去自己的電影更是悲慘,自己都無法接受了,更何況是觀眾呢?這部份不僅表現出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撞牆,同時也可以看到北野武過去電影情節的大雜燴,更暗地裡嘲諷著當今日本受歡迎的電影類型,在他們劇情邏輯上的誇張,自己無法茍同這樣的邏輯了,更遑論拍出作品!!就算拍出來,觀眾也會說:阿,這不是抄襲什麼什麼電影的嗎??阿,怎麼還是千篇一律那種風格?這一點都不OO!!(OO可以換上觀影者常說的二字形容詞,針對電影打出的賣點)之類的評論
這時候,創作者多數希望自己是百毒不侵的身軀,可以視這些批評為耳邊風,但偏偏人體構造又不屬於這樣,雖然一直說創作者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但人就是很奇怪地會去在意別人的想法,這時候,若自己也能夠像影片中有夠分身就好了,當受到批評,聽到別人想法,或遭遇到困難時,變成一個木偶,那該有多好,外界刺激進不去,且本身一點感覺也沒有,北野武應當感同深受人言可畏的威力,因此創作出這樣的木偶當作自己的替身,接受輿論的轟炸,或乾脆自己摧毀這個木偶,在每次風格實驗都失敗的時候,或是在任何時後,聽到不想聽的話的時候,片頭揭示的全身檢查,或許正是之後木偶出現的用處的伏筆,冷冰沒有感覺,而與後半段的媽媽說出:你怎麼每次遇到事情時,都變成木偶,之類的話相互呼應
最後找上了高科技電影類型,一開始看似正常,不過在有可能又得淪為抄襲好萊塢災難片代表慧星撞地球等電影後,開始錯亂起來,顯然北野武到這般田地已經招架不住,因此後半段相當混亂,故事的跳躍性相當大,不按牌理出牌,連漫畫情節也都出來參一腳,這邊雖然有更多的笑點,但卻越來越寒冷,劇情也越來越悶,感覺上每個出場人物都像個瘋瘋顛顛的神經病似的,讓我很容易聯想到好萊塢各惡搞電影系列,如驚聲尖笑系列,正宗約會電影',史詩大帝國'......差點快受不了要走人了!!也就是我應該會給他個壞的評價,但看到最後慧星總算撞上地球,浮現英文片名的字樣,以及最後親自去看醫生時,醫生說腦袋壞掉了才梢梢挽回這部片的評價,這也是我有上述心得的原因,否則這一部片實在是有點難笑的電影,尤其是井手博士那空洞神經質的笑聲實在是讓我快要發瘋了!
或許北野武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的艱辛,甚至可以到幾近瘋狂的地步,但卻還是要看觀眾欣不欣賞,買不買票進場,但是就是因為呈現出瘋狂的部份,更沒有邏輯的部份,因此雖然我可以感受到北野武的抒發,但後半段真的是冷到最高點!!當你忍受過這最高點之後,最終才能體會北野武的意圖,不過就看你能不能熬過那些無趣至極的瘋狂了!!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39864
生涯北野武曾就讀於明治大學工學部,中途退學。不過2004年9月接受了明治大學特別畢業認定。2005年4月就任東京藝術大學研究生院教授電影專業主任。他的哥哥北野大也是淑德大學的教授。愛好音樂,電影,高爾夫球。喜歡的食品是米飯糰子,九州拉麵,炸雞塊。血型O。山羊座。
1983年,北野武在大島渚作品《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飾演二次大戰時日軍戰俘營的軍官,獲得了國際知名。
北野武導演的電影《花火》,於1997年獲得第54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座頭市》2003年獲得第60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導演獎)。作為電影導演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特別是在歐洲,有一些忠實的崇拜者親切地稱呼北野武為「Kitanist」。
現時北野武再度投入電影拍攝工作,並起用全新演員班底,新片《極惡非道》於2010年康城影展首映[1]。
導演作品
凶暴的男人(1989年)
3-4×10月(1990年)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年)
奏鳴曲(1993年)
北野武的性愛狂想曲(1995年)
勇敢第一名(1996年)
花火 (1997年)
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
四海兄弟(2001年)
淨琉璃(2002年)
盲劍俠(2003年)
Takeshis'(2005年)
導演萬歲! (2007年)
阿基里斯與烏龜(2008年)
極惡非道 (2010年)
演出作品
下列電影除了《俘虜》《Gonin》《大逃殺》《血與骨》外,都是北野武自己導演與演出的電影(都用彼得武這個藝名)
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飾演頗能善待英軍俘虜之日軍原中士(1983年)成名作
奏鳴曲(1993年)
北野武的性愛狂想曲(1995年)
Gonin(1995年)
花火(1997年)飾演向黑幫借債之問題刑警
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
大逃殺(2000年,深作欣二導演)
四海兄弟(2001年)
盲劍俠(2003年)
血與骨(2004年)
Takeshis' (2005年)
導演萬歲! (2007年)
阿基里斯與烏龜 (2008年)
忍者刺客 (2009年)
主持電視節目
日本放送《北野武的深夜日本》(1981年1月1日~1990年12月27日)
朝日電視台《北野武的日本運動大將》(1985年4月~1990年2月)
東京放送《百戰百勝王》(1986年~1989年)
東京放送《總天然色綜藝 北野電視台》(1989年4月21日~1989年9月15日)
富士電視台《平成教育委員會》(1991年~1997年)
朝日電視台《北野武的TV擒抱》(1991年4月1日~)
富士電視台《北野Fan Club》(1991年4月12日~1996年3月22日)
日本電視台《世界超偉人傳說》(1992年~1998年)
朝日放送《北野武的萬物創世紀》(1995年10月17日~2001年3月20日)
富士電視台《北野富士》(1996年4月~1997年9月)
JFN《北野武的收音機黃金時代》(1999年4月〜2000年9月)
朝日放送《最終警告!恐怖的家庭醫學》(2003年~)
日本電視台《北野武日本教育白皮書》(2005年11月12日~)
NRN《北野武的文學夜話》
作品特色
一連串快速的暴力畫面。
喜歡拍海邊的鏡頭。
喜歡對於人物拍停止式的鏡頭。
軼事
他在96年邀請當時的模特安藤政信參加了《壞孩子的天空》的拍攝。
1994年,摩托車車禍導致他在醫院裡住了一個多月,由於嚴重的傷勢進行了一次全面的面部手術,但手術後右邊的臉就麻痺了。嚴重受傷的原因是駕駛時沒戴上頭盔所致,事後他說這是一樁「不成功的自殺」。
曾經做過拳擊手和腳跟舞蹈。
北野武也主辦專門給A片女星的獎項,並在頒獎典禮上對得獎A片女星春菜舞襲胸
北野武曾於1986年因講談社報導他與女學生偷情,及後帶同其弟子大鬧該社的編輯部。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C%97%E9%87%8E%E6%AD%A6
《北野武完全手冊》全面介紹了北野武的作品和生平,是大陸唯一的一本關於北野武的書。有作為導演的北野武、作為編劇的北野武、作為演員的北野武、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北野武、作為作家的北野武、作為畫家的北野武。重點介紹了許多北野武迷所熟知的電影背景和不為大陸觀眾所熟悉的事件和資訊,無愧於“手冊”之說。
相關書評:王家衛看北野武
在我最早接觸到《兇暴的男人》時,演員身分的北野先生就很讓我感到驚訝,因為他的存在感實在是太突出了。從那之後的《奏鳴曲》起,我就開始注意起導演身分的北野武。從頭到尾,北野武在我心中的形像是個只要人往旁一站,就能被編成一個故事的人。真希望他有天能在我的電影裏佔上一角。什麼?你問我在哪種電影裏?當然是黑道片了(笑)
在觀賞北野先生的作品時,我總會感到一股“異常濃厚的日本味”就是那種和我小時候曾經在日本往昔的名導演作品裏看到的共通的味道。舉凡在成瀨巳喜男的《浮雲》、增村保造的《刺青》、黑澤明的《蜘蛛巢城》與《羅生門》、鈴木清順的《殺戮烙印》(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該由北野先生主演才是)這類電影裏所瀰漫的氣氛,在北野先生的作品裏也感覺得到。與其說是他讓我想起這些作品,不如說是讓我親身感覺到這種氣氛要來得恰當。好比最近市面上販賣的罐裝空氣,這種空氣的目的不是它有什麼特別的效果,不只是要讓人感覺到那種氣氛嗎?同樣的,北野派的電影就是能讓人嗅到那股日本的氣氛。我出國的時候不不常到觀光客聚集的地方,反而喜歡在普普通通的小巷子裏鑽來鑽去,北野武先生的作品正好給了我這種在日本的小巷子裏鑽來鑽去,從內側觀察到日本生活百態的印象。我隨家人在六0年代初期移民到香港時,剛開始住在一個酒吧匯集的區域,常看到的人便是外國軍人和酒家小姐。在我們住的房子裏,四個房間裏有三間是酒家小姐住的。所以當我在觀賞《壞孩子的天空》時,感覺到電影裏的城市像極了我童年眼中的世界。
也許再也沒有其他的日本電影能像北野武的影片那樣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感覺上完全自由奔放地製作了。舊日本電影界的那種固守起、承、轉、結的傳統劇作方式的做法與北野武的影片毫無關係。同樣,舊日本電影界固守的那種傳統的基本導演技巧、攝影方式及剪接方法也都與北野武的影片毫無關係。
同時,舊日本電影界那些“試圖製作新電影的革新派電影人”企圖全面否定與破壞那些傳統方式的做法也與北野武的影片毫無關係。北野武的影片中沒有那種做作、僵硬的辨明誰是誰非的架勢。
在近百年的歷史中,舊日本電影界一直以大電影公司的製片廠為中心製作影片。對於這種代代相傳的正統電影製作體制,大概北野武根本就不知道,也不關心。他一開始就與那種“羅囉嗦嗦”的東西毫無關係。因此,他不會全面否定也沒有必要破壞那種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當然,迄今為止他也看過為數不少的電影。既有外國電影,也有日本電影。或許他曾經非常自由地通過感覺來識別他認為“真有趣”的東西和他認為“拍得真差”的東西,並把它堆積與儲存在自己的感性中。其實,這與經歷其他各種各樣的人生體驗、工作、遊戲和惡作劇時是完全一樣的。
不久,作為一個人的他,成為了一名喜劇演員,與他人搭檔說相聲,受到了歡迎。他還在電視和廣播中出演搞笑節目、短劇和猜謎活動,作為演員參加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甚至當廣告片模特。他還因個人事情引發的事件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他既寫隨筆也寫小說,還會畫畫.在此延長線上,他于1989年以彼得武的藝名主演、以北野武的真名導演了影片《兇暴的男人》Violent Cop。
這是其他導演策劃由彼得武主演的一部根據一位劇作家的劇本來掐拍攝的刑警片。但是,那位導演打了退堂鼓,就這樣,北野武也當上了導演。與當喜劇演員、說相聲、出演電視、廣播、電影和廣告、寫隨筆和小說以及畫畫時完全一樣,北野武在執導影片時完全忠實于自己的感性。
但是,正因為這應該是舊日本電影界的專業導演拍攝的作品,是由專業劇作家寫的劇本,由舊日本電影界的攝製組成員集體支撐的影片,所以不難想像,他要按照自己的感性走,自由奔放地製作和自己相適應的影片,也存在相當的阻力。作為導演處女作,肯定也有不足之處。其結果,一部看上去試圖摧毀日本電影界的製片模式的、專橫無理的暴力刑警片完成了。既便如此,“日本新電影出現!”的聲音仍相當高漲。
1990年的《3-4x10月》是北野武親任編劇、導演,並以彼得武的藝名出演的一部影片。這部作品在棒球隊一位小夥子和他的夥伴的故事中摻雜了暴力團。雖說如此,但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這種故事的框架並不太重要。即興攝影的多次運用。對突發性暴力的描寫產生的衝擊、北野武團隊成員與專業演員共同出演、令人不可思議的角色分配所產生的一種失調效果的趣味...這些交錯在—起,創造出了一個儘管不定型有些粗糙,但非常有感覺上的自由性的奇妙作品、一部大放異彩、摧毀了作品平衡論的、奇妙的“不平衡作品”。
1991年的影片《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是北野武策劃、編劇、導演和剪接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他沒有扮演角色。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年輕的聾啞沖浪選手與他的聾啞女朋友在海邊渡過一個夏季的故事。因此,影片中幾乎沒有對話,只靠影像來推進。通過即興攝影產生了一個自由的牧歌世界,還有突然出現的奇妙的影像噱頭,以及很不自然的悲劇式的結尾。看了這部作品,讓人感到北野武電影的原點說不定是法國的雅克·塔蒂編劇、導演和主演的影片《我的舅父》。
1993年的影片《小奏鳴曲》是北野武編劇、導演、剪接,並以彼得武的藝名主演的一部作品。北野武將自己的感性擺在最優先位置上,依靠即興攝影的電影製作方法,從這部影片開始,突然有了一種流暢均勻的—體感。這部影片講述了暴力團幹部及其嘍羅去沖繩後被捲入一場對抗的故事。然而這部影片也是一個奇妙的小結,稱得上是彼得武及其團隊的夥伴們在沖繩的孤島上歡度暑假的影像記錄。最後一場戲散發出混亂的悲觀主義。
1995年的影片《大家都在幹嗎?》Getting Any是北野武編劇、導演和剪接,並以彼得武的藝名出演的另一部作品。北野武以往的作品都以外景拍攝為主,而這部影片不知為什麼以拍攝製片廠棚內的景為主,是一部實驗性的、類似小故事集的、下流的動作喜劇風格的影片。因此,造成影像世界人為的向內封閉。十分遺憾,這成了他的最差的一部影片。
1996年的影片《壞孩子的天空》Kids Return是北野武編劇、導演、剪接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沒有出演的第二部作品。這部影片描寫了二流高中的兩名遊手好閒的學生那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逃學生涯。在影片中拆射出的恐拍是北野武自己的青春時代。本來劇本的感覺是,這部影片描寫了年輕人踏上了新的人生,是一部勵志片。然而,通過即興攝影自由拍攝的結果,令人意外,成為一部“雖然還年輕,但您是一位已經上了年紀的年輕人”的作品。在此,散漫放肆的自由與混亂的悲觀主義又同居於一部作品中。
1997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的第七部作品《花火》HANA-BI朝我們走來。這是北野武編制、導演、剪接,並以彼得武的藝名主演的一部影片。經歷過多次探索之後;北野武的影片達到了一種精煉的成熟。多多運用即興攝影的電影製作方法所產生的一種破天荒的趣味性,雖然仍是自由奔放的,但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作品世界。
彼得武和岸本加世子扮演的男女主人公總是沉默寡言,臺詞不多。對暴力的描寫都是瞬間突發的,極其簡潔。以北野武團隊成員為主體的演員陣容也創造出一種實實在在的一體感。每個人都演活了自己的人物。零星出現的噱頭並沒有浮于形式,而是釀成有深意的幽默。不定型的粗糙和感覺上的自由保持了絕妙的平衡,構成了輕鬆愉快的新影像世界。
尤其是北野武親自畫的那些畫出現在畫面中,取得了很好的影像效果。大杉漣扮演的刑警遭槍擊負傷後只能坐在輪椅上了,妻子離他而去,他十分孤獨,在主人公的勸說下開始學畫畫,這個設定十分傑出。通過他畫畫的形式,北野武那一幅幅將花擬人化的色彩美麗鮮艷的圖畫隨著戲的進展剪接進影片中。它支撐了整個作品的影像世界,的確有效。
彼得武和大杉漣二人與一群年輕人駕車疾駛的開場戲,開始人們還以為是暴力團的中堅幹部及其嘍羅們,當人們明白他們其實是資深刑警及其部下後,影片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幽默。不久,人們又明白了原來那都是回憶中的戲,並且知道了彼得武扮演的主人公如今已失業,為金錢所因。岸本加世子扮演的妻子似乎患上了不治之症——白血病。
彼得武在現實生活中因摩托車事故負傷的身軀所具有的那種有點可拎的形象和他作為中年失業刑警的生活感,被巧妙地糅合到影片中。影片的風格是,將現實鏡頭的推進和對突然插進的極其複雜的回憶鏡頭的處理,非常自然地搭進整個作品的流程中,創造出一體感。北野武的影片確實又登上了一個階梯。
渡邊哲扮演的廢鐵廠老闆和他那位紅頭髮的怪女兒登場時的噱頭沒有浮于表層,而是產生了可笑的幽默,這種效果也說明瞭北野武影片的成熟。不久便到來的結尾戲中,那種強烈的悲觀主義被寓意深刻的人類讚歌所裹住;這怎麼說都是很好的。
這是一部有著全新的影像感覺的日本電影,人們看後留下的印像是,其實這樣的日本電影也還是很好的。北野武的影片之所以能被外國人很好地理解,大概是他能夠依據他自身的純真的感性來自由創作的緣故,也是因為這比任何東西在國際上都更具有普遍性。這種影像感覺具有國際力量,所有的人憑直感都能理解。它不是其他國家的影片,是亞洲國家日本的影片,是日本人製作的影片,是有著獨特魅力的影片。
而北野武不喜歡自己的評價、演出、人氣被固定,所以日日求變。在97年的威尼斯影展中,北野武道出“下一部的作品,會類似尋母三千里的故事情節,沒有暴力。”自從1989年的出道作品《兇殘的男人》以來,北野武的演出破壞了現今的電影文法,臺詞和說明的極端精簡,造就了他各人新的魅力“削落的美學”。就像主角所表現“暴力重復”的心態一樣,這些以藍調為基本的影像,讓“北野式藍調”馳名世界。即使這種樣式已經建立,他能依照97年威尼斯影展的承諾,製作了《菊次郎的夏天》Kikujiro這樣一部有別以往風格,充滿風趣和感動的溫馨作品。
《菊次郎的夏天》所訴求的是“回歸溫柔”。《菊次郎的夏天》中排除了北野武演技的最大魅力“突發性之暴力”,故事的展開如同“尋母三千里”般,結局、過程大家都已經知道的標準情節,北野武以此來將自己束縛。也就是說這個企劃的開始是到目前為止,自己所公開討厭的要素,全部肯定吸收。對於以往的寡言、暴力,這一次的多話和搞笑將是令你我歡樂感動的絕妙的刺激要素。
對於這些新鮮的變化,北野團隊的工作人員,攝影師柳島克明、照明師高屋齋將在《花火》被世界所肯定的“北野藍調”,再生轉換成“夏日的新綠”,音樂監督久石讓也製作出讓你我感動的“高透明度”的心靈樂曲,將這一部電影的溫馨意境提到最高點。
北野武的最新作品《兄弟》Brother又是一部集編導演于一身的影片,同時也將是他電影生涯中規模最大的一部影片,該片由日本北野事務所與英國的Jeremy Thomas of Recorded Picture Company (RPC)公司合拍,製作費1000萬美元,取景地在日本東京與美國洛杉磯,1999年11月21日在日本東京開機,2000年1月轉移到美國洛杉磯拍攝,計劃2月中旬封鏡,預計在2000年末20001初首先在日本公映
此片拍攝的最初構想形成于1995年《大家都在幹嗎?》之後,摩托車事故後一段時間,大體雛形已形成,1997年《花火》獲威尼斯金獅獎後,北野武與英國RPC公司主席Jeremy Thomas就此片的合作拍攝取得了初步共識,此後雙方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而有意義的溝通,《菊次郎的夏天》完成後,準備工作便有條不紊地開始進行中了。1998年法國戛納電影節《菊次郎的的夏天》記者招待會。北野武向記者們公佈了《BROTHER》的拍攝計劃。
北野武——狂列的溫柔
看到朋友送來的〈北野武完全手冊〉,抑不住內心的喜愛和激動,終於有了全面介紹這位我非常仰慕和喜愛的電影人的書了,我想,這也是更多北迷所期待的。
北野武是一個不斷從反差與矛盾中尋求平衡與再突破的導演。世界上大概很難再找到另一個像他這樣風格鮮明,但每部新作卻仍能叫人驚喜的電影作者,或者也因為如此,他才能挺過時代潮流的迅速篩汰,而持續以優異的作品鞏固聲名,還能屢創佳績。
北野武作品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他對不同質地素材的大膽混揉,捏羧出具強烈衝擊感的觀影情緒。他的影響與作品精神,似乎沿襲著日本文藝的傳統風格:冷靜克制,收斂壓抑。反映在柳島克己的攝影中,呈現出蒼涼悽清的冰冷 視覺印象。然而,北野武的另一面,卻絲毫也不傳統,他並不在乎作品是否有開闊的人文視野,反倒多以豐富的橋段設計來營造小品式的感觸,並且時而充斥著暴力美學或荒誕笑料,在久石讓濃郁卻旋律性極強的配樂中,碰撞出強烈的節奏感與現代感。柳島克己的冷與久石讓的暖,兩者奇妙的交融,似乎正代表著北野武的獨特性。 北野武的傳統與反傳統還不至於此呢!他執著于細支末節的描繪,卻勇於精簡刪裁情節場面的鋪陳。他對於死亡的近乎瘋狂的迷戀,卻喜愛以輕佻的喜感點破陰沉的悲緒;他的作品中總有深邃的溫柔情感,但他卻可以回避或淡化,使之既炙熱濃郁,又舒緩細緻。
以暴力驚狂初試啼聲
北野武從1989年開始他的電影生涯,駭人的暴力似乎是共通印象,1."那個兇暴的男子"是他擔任導演的處女作,他也在片中扮演一個兇暴的警察,以瘋狂的暴力手段解決一切社會的不正義與罪惡。2."三比四X十月"是真正有他自己編導的創作,描述一個總的不到肯定的女子,決心對壓迫它的黑道分子進行報復,於是跑到沖繩去購買黑槍,並得到一個前黑幫混混相助,甚至最後不惜與仇敵同歸於盡。這兩部初試啼聲之作,讓北野武在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獨特的"暴力印象",然而他的第三部作品卻讓熟悉他的人全摸不著頭腦。
他的夏天,他的海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仿佛是北野武作品風格的大逆轉,一段聾啞男女的青澀戀情。乾淨,似乎是最直接的印象。暴力似乎銷聲匿跡。北野武用近乎單調的鏡頭,描寫這對男女與沖浪的故事,他們無聲的情感,透過如此稀薄的色彩,正有著恰到好處的清晰度,有著朦朧的美。 4."奏鳴曲",他早期的暴力美學重回銀幕,但夏天與海的美好記憶卻揮之不去。"奏鳴曲"是一首黑幫輓歌,首尾呼應的是黑社會之間的暴力樂章,而夾在中間的是輕鬆歡呼的抒情曲調。北野武對暴力與死亡的迷戀,對英雄主義的怪異崇拜,對暴力場面的冷靜,對陰冷色調的偏好,構築出獨特的風格,成就他作品中的又一次巔峰。
再度出軌與征服世界
在"奏鳴曲"中將他個人風格作了一次華麗的總結後,北野武開始了另一次的顛覆:他讓戲劇高效演員身份極至發揮,而嘻鬧得近乎失控的"一起搞吧?"讓人看的幾乎昏厥,緬懷青春成長記憶,幽默又感傷的"壞孩子的天空"雖然非常清新討好,但是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日本電視通俗劇,然後他97年的作品"花火"終於讓他一舉打開了全世界的窗口。
贏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傑作"花火",象徵著一種溫柔又華璨的壯烈,描寫一個硬漢警察為了對同僚的義,對妻子的情,鋌而走險強銀行,最後自我了解的故事。這部作品的情節和他的處女作有一點相似,將他既溫柔又狂烈的情感和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
深入內在的私密情懷
北野武在自己的最新作品菊次郎的夏天中扮演一個無業混混,受老婆的指使帶著一個男孩到鄉下去找媽媽,一路上兩人培養出如父子般的情感,彌補了男孩尋親不遇的遺憾,北野武在這個通俗故事中挖掘出如他父親般傳統的日本男性的性格特徵,也隱約的透露出他私密的回憶與體驗,加上他擅長的幽默逗趣,實在是不能錯過的好片子。
從狂暴,幽靜,嬉笑,感傷,淒美璀璨到甜俗溫馨,善變的北野武下一步要變成什麼或許已經不會再讓人驚奇了。但絕對是會讓人期待並且得到滿足的。(藤井樹 )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dwzb/638762.htm
台灣愛排隊! 北野武:窮人的廉價小確幸2015-09-07
台灣人愛排隊可以說是出了名了,不管是新開的服飾店,或是知名餐飲店,都會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大導演北野武在新書中,卻指出:排隊是M型化社會幫窮人想出的廉價小確幸,讓許多排隊的民眾覺得不以為然,不過台灣時事評論作者也警告,愛排隊的社會,其實反應出勞動力過剩,和經濟衰退的警訊。
大太陽底下撐著傘,他們排隊搶包包、搶排演唱會門票,搶到警察都出動。還有搶特價燒肉,排到火氣都上來了,台灣人愛排隊到底為了啥。提起先苦後甘,吃到美食的那記憶,小女生嘴角不自覺往上揚,如今大導演北野武卻說,排隊是窮人的廉價小確幸。民眾:「鼎泰豐價位也滿高,可是也滿多人在排隊不是嗎?」民眾:「不是每一件事都是窮人在排隊,很貴的不是也一堆人在排嗎。」
民眾多半不認同,這樣的窮人說,那麼北野武倒底怎麼講的,他在新書中寫到,排隊就是M型化社會,幫窮人想出的廉價小確幸,花了一兩小時排隊,吃到美食後感覺到,微小的幸福如此就滿足了。就像名牌包包特賣會時,一堆人為了追求小確幸,花時間排隊外,在場內更是搶得不顧形象,忘記自己成了社會的牲畜。時事評論作家Zen大:「排隊好像我在這裡面,翻轉了一個階級結構,好像我其實沒有那麼貧窮,用排隊的方法去達到生活上的滿足。」當臉書被最新3C產品,新開餐廳大洗板時,你怎麼可以沒有跟上這潮流,加上業者趁機行銷,打著限量、特價等旗幟,於是台灣頭到台灣尾處處是人龍,但哪來這麼多時間排隊。時事評論作家Zen大:「我有肉體我有時間,我想要出售給資本家,可是他們不要那怎麼辦呢,有消費是我消費的起,好像很便宜甚至不用錢,只要我花我的時間耗在那裏。」於是乎,當消費者沉醉在排隊享受美食小確幸時,看在社會觀察家眼裡,卻是隱藏了經濟環境的大不幸。
另詳參【圖博館】:《北野武的野笑話》 真有哈台族? CP值與小確幸
噬血童話:溫柔的暴力
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比瑞典版的原作好看!
話說我是看到《噬血童話》才知道了瑞典版原作《血色入侵》的存在,觀賞的順序則是瑞典版→好萊塢版,劇情描述被霸凌的軟弱男孩與吸血鬼少女之間的「愛情」,相比後,我比較喜歡好萊塢版,瑞典版對我來說過於沉靜跟冗長--當然也有人因為這樣盛讚瑞典版「空靈」?
好萊塢則較為流暢,另外我對超殺女的偏愛也有關,瑞典版的女主角本身的妖氣太重,尚未變身就已經不大討喜,一沾染上血瞬間就成了人間異形,雖然就飾演「妖物」來說她是相當成功的,但一來我不愛她,二來我感情上無法接受男主角愛她--再次,這是個人偏好!
而超殺女就我來說,表情層次就很明顯,從一開始飢餓時產生的防衛心與疏離感,到後來萌生情愫透露出的溫度,再到渴望血液時的妖物化,無論是哪一種狀態,都非常有說服力,我特別喜歡她叫男主角要對霸凌者用力反擊那段,很有感覺,好萊塢版男主角那欠欺負的神氣表現得非常好,跟瑞典版那位不相上下,另外有點忘了瑞典版的細節,好萊塢版倒是對男主角孤獨的處境描寫得相當好,他不只是被霸凌而已,父母離異不久的他與母親同住,母親基本上是個信仰虔誠的白痴,每天記得做的事大概是煮飯跟謝飯,其他所有事情包括洗碗則通通不在意,兒子臉上多了傷痕說是摔倒也輕易相信,不適任程度滿點--然而不在身邊的父親也好不到哪去,在親眼見到吸血鬼後,男主角企圖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恐懼--而他再次被忽略了,就像《靈異入侵》裡的小男孩被當成瘋子,成年人太容易對孩子的求救訊號視而不見,愛與親情至此被證實是騙人的,無怪男主角最後願意與非人的女主角遠走高飛,雖然她會殺人,而且殺的人中包含大量無辜的好人,但她願意聽他說話,甚至為了他學了其他人沒興趣的摩斯電碼,這是所謂的傾聽,她渴望血液,然而她抑制住了殺他的衝動,甚至為了表示誠意讓自己身陷險境--這是所謂的愛情,比人類的愛情更真實,她非常暴力,但在暴力之後,是滿到溢出來的溫柔;
最後,要說有甚麼缺憾,大概就是好萊塢版的殺人場面沒有想像得多,末段女主角制裁霸凌者的過程也不夠震撼,不過這可能是被電視剪掉的緣故,只能改天弄DVD來確認了。
http://woosean.pixnet.net/blog/post/27478392
中國脫口秀已然近黃昏? 2022-06-24 北京青年報
從《脫口秀大會》到《吐槽大會》再到《吐槽吐槽大會》,這兩年,脫口秀節目的熱度不必贅述,但隨之而來的審美疲勞也無可避免。多次明確反對諧音梗、內部梗的李誕,早已發現脫口秀在國內發展遭遇瓶頸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忙於四處走穴抛頭露面的脫口秀演員們又根本沒有時間沉澱自我、積攢段子,只能無限重複套路。積累的經驗和個人的生活講完之後,脫口秀演員還能為觀眾帶來些什麼?基本盤的停滯和縮小,已經讓跨越式發展的中國脫口秀提前步入黃昏。
《怎麼辦!脫口秀專場》就是這麼來的。所謂“輕輕鬆松宇宙最強編劇部”只是為營造節目效果而設的噱頭,圖窮匕首見的還是讓各行各業都來做脫口秀的創意。這是為了貫徹李誕“每個人都可以講五分鐘脫口秀”的理念,更是為了探索脫口秀的可持續性。然而,整場節目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各種宣傳+嘻嘻哈哈+同一首歌,唯獨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脫口秀表演。不管是專業演員還是非專業演員,大家在舞臺上的表現都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當脫口秀開始避開“爭議”,擁抱“正確”,你還願意為它獻上掌聲嗎?
脫口秀節目有兩大要素:一是談話,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鏘鏘三人行》《康熙來了》等清談類節目;二是表演,最典型的就是《脫口秀大會》上的“單口喜劇”或“站立喜劇”。一面提供觀點,一面娛樂受眾,脫口秀的職業特徵是相當明顯的。
首先,脫口秀的題材應該以時事熱點為主。
其次,脫口秀的嘲諷和諷刺應該堅持對“上”不對“下”的原則。
最後,脫口秀節目應該通過對時事新聞的犀利點評,用戲謔、調侃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實現觀點輸出。
然而,近年來我們看到的脫口秀似乎正在與上述特徵漸行漸遠。先是時事熱點沒了,觀點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