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書癮君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66265/2007032210081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108/20060420065455/
<書籍簡史>根本是一「歪」史,那能與人家「正」史比,甚連《放屁史》《髒話史》也不能比,頂多類似《挖鼻史》的下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12/2006020907561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440447/20070517073208/
原以為《挖鼻史》(三言社,2005)和前評《放屁史》類似,是本介紹西方挖鼻屎的史書,不料真是本《挖鼻屎》的歪書,化名加州聖鼻毛大學胡彈教授的歪文與海恩的歪畫而已。
別老嚐又臭又長的「史」,誰規定拉「屎」一定要長條狀結構了?後現代的史觀可是一沱一沱的解構!
可《挖鼻史》也未免太會掰了,你看看首章<一部被壓抑的挖鼻史>是如何解放男性的?它仿女性主義的女性解放運動史,假設原始「男人就會挖鼻屎(但女人從不承認自己會挖鼻屎)」(作者掰了個考古出土古埃及木乃伊以食指挖鼻屎的插圖故事),但從古希臘羅馬開始便遭禁,作者將英法美等國的民主革命史改編成爭取挖鼻屎的天賦人權鬥爭史,甚至說「隨著蘇聯解體,其他國家也才對蘇聯威權統治下,挖摳掏摸如何盛行,有更進一步了解……我們不免期望,不久之後,中國大陸會師法蘇聯……想想看!逾十億人口獲得解放、擺脫束縛,終於能夠釋放出多年來的鬱積,縱情大挖特挖。」(p.28)
這簡直是門「挖鼻屎政治學史」!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96/20060410063637/
是嗎?那湯姆.羅勃的<書籍簡史>就可算是部「暢銷書反諷史」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82/20061008072435/
湯姆.羅勃太概與書商有仇,不然怎會在《嗜書癮君子》首章<患者自白>以幽默的筆調揭露其黑暗面,訴說書癮如何耗盡他的家財、損及健康、斷絕人際交往呢?
黑色幽默罷了,湯姆.羅勃雖是個嗜書癮君子。但也靠著在波特蘭、緬因、聖地牙哥的報館工作,以及在丹佛擔任編輯與自由撰稿人賺來的錢來買書。
別八卦了,來看《嗜書癮君子》的各章大意吧:
第二章 病症剖析。
嗜書癮君子有以下主要病症(特徵):兩眼昏花(長期長時間用眼)、不修邊幅(寧可把握時間看書而懶得打理門面)、居住環境小(因為空間全留給了書)、生活品質差(對於買書慷慨大方,其他花費則非常小氣)、找藉口逃避並合理化自己的買書行為(心存罪惡感但打死不認)、嗜書癮君子畢生奉行的座右銘是:「寧可餓肚皮也要買書,寧可買書也不願添購衣物.」因此之故,嗜書癮患者常招來旁人的異樣眼光,甚至被視為異類,連帶也使其人際關係、男女交往等受到嚴重影響,除非你和他是同一國的,不然你們很難和平共處同一個屋簷下.
第五章 書癡乎?愛書人乎?
嗜書癮君子又分成兩大族類:書癡和愛書人.但兩者長久以來都處在對立的狀態下,互看不爽.其根本的原因是,愛書人打從心底欣賞書的質,而書癡只知用手掂書的量,前者買書精挑細選喜惡分明,對書本的內容念茲在茲;後者買書唯數是尊、注重皮相,卻從來看也不看一眼自己買的書,例如:18世紀法國藏書家波拉擁有佔滿7棟屋子,為數60萬至80萬本之間的藏書,他壓根不曉得自己擁有哪些書.不過兩者之間也有少數幾個例外的,比如19世紀英國藏 家李察.賀伯除了買一屋子書外也會閱讀,其畢生精力都花在研究書本學問這件事上頭,而且對書本有著異乎常人的執著,同一本書非買2、3本不可,去世時,為數20萬至30萬的藏書佔滿了8棟屋子,遍及英國和歐陸各地.
第六章 收藏癡
收藏癡算是書癡的近親,想當此族類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為了能夠通曉各類書籍,首先必須要飽讀詩書、機關算盡,還要上知天文ˋ下知地理.要將某珍本書據為己有,隨時要有縮衣節食慷慨赴義的崇高精神.一旦鎖定某本書,馬上就要有一擲千金面不改色的氣魄才行.除此之外,收藏癡對於收藏書籍的標準也很講究:書以「稀」為貴、唯書「品相」是問、百書「首版」為先,夢幻三書品:「簽名」書、「落款」本與「題字」本、「訛誤」至上.
第七章 旁症博癮書癡
還有其他比較誇張的遠親:無可救藥的讀癮(好讀書不求甚解)、鎮日魂不守舍的守書奴(貪得無厭不斷買書)、孜孜不倦的學究(一味鑽研高深學問)、愛書至死的葬書狂(把書本帶進棺材)、慘絕人寰的書劊子手(毀書不倦)、不可理喻的書「吃」(吃書、啃書).
第八章 僞癮君子
與嗜書癮君子成反比的是偽癮君子,這種人可能家中沒擺多少「像樣」的書,卻愛打腫臉充胖子,向旁人裝出一副自己學富五車的樣子,是最等而下之的族類,但羅勃主張每個人有時都會碰到有感學識使不上力的情況,因此學習如何當個偽癮君子也是很重要的,就算不能學得精,至少也要裝得像.家中書籍如何擺放?該擺哪些書?書籤要分布在哪種書上頭?與人談論書籍時話要怎麼說?當你身處書店中要表現出何種姿態?逛書店時手上要拿什麼樣的書逛大街?如何向書店人員偽裝自己是作家?這些都是學問中的學問.
第九章 什麽人買什麽書
“控制消費總額上限”型。 “控制單價成本”型。 “反正便宜絕不會吃虧”型。 “打落牙齒和血吞”型。 “不上長城非好漢”型。 “見風轉舵”型與“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並發症。 “衆人皆醉我也醉”型。 “雖千萬人吾往矣”或“早別人一步洞燭先機”型。 “有志堪勵直須勵”型。
第十一章 閱讀百態
進餐用膳。如廁出恭。臥榻就寢。行進移動。工作辦公。置身非癮君子家中。
羅勃在第三章還提供了「成癮評量表」,供愛書諸君自行檢視嗜書癮到何種程度.以及跟你分享他心目中的夢幻書店須具備什麼條件,縱使他知道這樣的地方永遠不可能會存在.
此外還教你如何解決一些對愛書人來說至關緊要的問題:在何種情況(比如上班時間)下如何展讀手上的書?(<閱讀百態>);如何防止心愛的書被一借不還?(<借、不借,學問大>);如何攜書入家門而不被家人發現?萬一被發現應有何種說辭?(<患者自白>);在本書的後話中,羅勃也對即將來臨的數位時代對書籍的生產,以及取得方式所帶來的若干問題(<後話>),做了一番探討,並對此提出他個人獨到的觀點.
走了金石堂...房東笑納新貴客 租金收更高 2019-04-10 經濟日報
位於重慶南路、已有34年歷史的金石堂城中店,去年6月租約到期後,因無力負擔高房租,關門歇業。書迷不捨,網友認為走了金石堂,房東未必能找到更好房客。不過,該店面空置不到幾個月就找到
新房客港商The Hive ,為新創共用辦公室業者,在香港、曼谷,新加坡都有據點,The Hive Taipei已在今年1月開幕。
書愈看愈少...孩子看不起 大人買不下 2019-03-14 聯合報 文多斌/教(桃園市)
很多在小學努力推動的美好事物,一長大就變化特別快;光是閱讀,小學階段可是推得如火如荼,舉凡每日的身教式安靜晨讀、閱讀課的讀書與討論、小小書評家課程、閱讀認證活動、每年圖書館的添購圖書等,都是大力推動閱讀。無奈升上國中與高中後,孩子閱讀量愈來愈少,大多是功能性的閱讀,有何快樂之有呢?能有看課外讀物的時間,都是奢侈的幸褔。
其次,就買書而言,家中藏書也可怕,又捨不得丟掉,再加上孩子們買的書,愈積愈多。筆者很多藏書,有些都是從教授研究室或家中一車一車載回來的。想想教授們,退休之際想要處理藏書,還真不容易,有些書想捐給圖書館,圖書館還不想收。慢慢的,筆者也開始不太敢買書,能上圖書館借到的就先借,因為愈買愈多,若沒有斷捨離的勇氣,還真的是一場夢魘,能為書而犧牲家中空間的又有多少人呢?
回應
值得購買的書根本不到一成,能流傳到後世的連1%都沒有,全是垃圾!
書不要買太多是對的。書的屍體和人的屍體一樣,不好處理。有書送人,人家不見得要。賣給舊書店,他們還挑得很,價錢又低得好笑。扔掉,也可惜。有錢不如買好東西吃掉。吃了東西,快樂一下。最後食物變成大便排出,了無很痕跡。這是人生最高境界。買書的當下是充滿了美好的想像,但是惡果在等著折磨你──書屍體如何處理?
靠手機大神閱讀? 別騙了 2019-03-14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聯合報願景工程民調,近四成民眾一年內連一本書也沒看過。「書」這項承載知識與資訊的載具,除了沉重,也在質變,但不讀書本的憂慮,在資訊世界,更加令人擔心。
兒童從小以平板娛樂成長,父母又一股腦給他們科技載具的玩物,再等到學校教育脫離書本,社會氛圍沒人以讀書為榮耀和成就,紙本書怎不會沉睡,隨數位世代而消逝!
回應
將近20年前我跟某個老師談到電子書包的議題,他興致勃勃充滿期待,我則不那麼正面看待,當時還沒有android平板或ipad, 多是各廠商封閉式系統,但即使到現在,我仍抱持與本文作者相同看法。
實體書店隱憂:第二代不願接手 2019-04-14 聯合報
文化部日前上網公佈委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執行的「全國實體書店營運調查案」,這是國內首次針對所有實體書店的大型調查,直接派遣訪員登門拜訪一五四一家書店。調查指出,許多空有書店之名,實際仍有陳列一般圖書且有圖書銷售行為的書店,僅八六九家。
三成三書店採複合式經營,七成書店面積小於五十坪,而書店第二代不願接手是最大隱憂。
新書店 期望作倡議平臺
調查指出,相對於傳統書店,近五年才創辦的書店期望以書店作為倡議平臺,包括推廣閱讀、社區營造、打造當地文史、藝文環境等面向。這些新書店已體悟圖書的獲利根本無法支撐經營,多數採複合經營且積極開發在地化的產品與服務,以書店作推動社會議題的基地,發揮書店對社群的影響力。
登上頭版書店大拋售 8本599元還送春聯書籤 2019-04-08 聯合報
位於臺北市和平西路三段240號1樓的時報本鋪書店,在臉書官網公告推出一年好幾度的曬書節,4月8日至22日,每本書99元、4本349元、8本599元。
時報本鋪書店因年節在書店門口貼上「書出不去 人進不來」、「一年四季皆淡季 店員常比客人多」對聯,橫批「門真的沒壞」,登上媒體頭版,引起讀者瘋狂轉貼。
上網就有看不完的免費內容,為何我們還是想要買書? 2018-06-22 劉揚銘
每天醒來先滑開手機的時代,書店開幕比書店關門更像新聞。
這年頭賣書很難賺錢,經營書店不得不從書以外的地方發掘價值。
內容印成紙本,至少有三種功能
1. 完整傳達資訊
2. 編輯的加值
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寫文章,但出書必須經過編輯與出版社的把關,網路內容當然是免費,但交換的代價是:資訊真假得由讀者自行判斷。
3. 具有某程度的權威
我們願意相信「有人花了心力把關內容,把它印在白紙上」的價值,所以就算網路上有看不完的文章,我們還是會買書。
閱讀到底有什麼價值?——台北國際書展的反思 2018-02-22 劉揚銘
台灣出版業每年最重要的大拜拜──台北國際書展剛結束。今年逛書展遇到好多朋友,一問之下發現大家都是為了聽講座而來。今年參觀人次總計53萬,比去年下滑8.6%,因此銷售買氣也下滑一兩成;不過專題講座達到1180場,成長27%,書展期間平均每天有高達200場講座活動舉行。
紙本的價值?
你可能會說,出版紙本至少要經過編輯和出版社把關,內容肯定比較扎實、有價值。那就進入下一個層次的問題。
閱讀的價值?
我算喜歡讀書,還想以寫字賺錢營生,許多朋友也正從事推廣閱讀的行動。即使如此,讀書給我的價值、為我帶來的收穫可能並不會比玩遊戲、看電影或和朋友去KTV唱歌來得高。編輯與出版者能為書的品質把關,玩遊戲看電影也一樣,作品經過許多工作者的心血,沒道理讀書就比較高貴,看爆炸爽片就比較腦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