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軍媒眼中的殲-10
(上殲10B、下殲10)
八一飛行隊殲10戰機
屬於中國解放軍空軍「四代半」戰機的殲─10,在四年前投產之後,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看到了最後一批殲─10戰鬥機的試飛,序號排到了637號的第6批殲─10。殲─10性能號稱可以和美方的F─16抗衡。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將再露臉。
以中國大陸空軍對於序號架次的算法,殲─10表明生產到第8批次,一批次至少有37架殲─10戰機。表示說殲─10生產已接近尾聲,而這種飛機到底有多少架?計算至少有6批殲─10飛機和2批殲─10S雙座機,每批大約有37架飛機,那總共將有8×37=296架的殲─10戰機。
推測合理服役數量
根據外界推測可能的殲─10的總架次,第二批殲─10S和最後2批殲─10的產量為35─40架,而先前各批次的飛機數量可能會少一些。中國解放軍空軍有7個航空兵團裝備殲─10戰機,海軍航空兵也有一個團裝備了殲─10戰機。
此外,做為中國空軍顏面的八一飛行表演大隊也有12架殲─10,另外還有大約15─20架殲─10,在飛行試驗中心作為假想敵中隊。海軍航空兵團應該也有24架殲─10,而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殲─10團應該有28架飛機。最多應該有24+12+20+28×6+36=260架殲─10在服役。與前面計算的296架只差30架。理論上,正在服役的殲─10,總架數應該有250架。邊做邊改是發展中的通例。
殲─10、SU─27主戰機
殲─10是較先進的戰機,搭配自俄羅斯購回的SU─27是中國空軍中目前兩種主戰機種。不管是面對印度和台海,這兩種先進戰機都已有部署。未來發展中或者投產中的戰機,中國大陸的空軍戰力已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還有數種新世代的戰機可能加入。包括已至少有三架先導型測試機的殲─20,3到5年之內,有機會形成戰力,並進行部署。
外號「粽子機」的殲─31,最近透過各種管道讓外界知曉,如果經過測試同樣是新世代的戰機。做為「遼寧艦」艦載機的殲─15,儘管數量不多,短期之內還是會成軍成為主戰兵力之一。仿自SU─27的殲─11,數量雖不明,同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世代的戰機。
而過去做為主力還曾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強─5戰機,日前已宣布生產完成最後一架,強─5屬60年代的舊式設計,完成最後一架的生產,等於宣告新世代的戰機,將重新主宰中國大陸的領空。
殲-10B改進型
(上殲10B、下殲10)
昨晚(3月16日晚),殲-10改進型戰鬥機——殲-10B的照片在中華網論壇和飛揚軍事論壇上曝光。這組照片迅速引起國內軍迷的轟動,這畢竟自殲-10官方公布後,首次有國産新型戰機圖片在網絡上出現。網絡上一些資深軍事愛好者也迅速對殲-10B、殲-10A的圖片進行了對比。
編號規則
與西方戰機的編號方式有所不同,殲-10的第一種生産型號編號爲殲-10A,改進型則命名爲殲-10B。而F-16的第一種生産型編號爲F-16A,其雙座教練型編號爲F-16B;改進型編號爲F-16C,F-16C的雙座教練型則是F-16D。
幾處變化
從圖片對比可以初步推測殲-10B比殲-10A改進的地方:
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
2、垂尾切尖;
3、腹鰭切尖。
4、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
5、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爲“梟龍”生産型所采用的DSI進氣道;
最重要的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成了DSI進氣道。DSI進氣道的主要優點是:結構更加簡單,有助于減輕飛機重量;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于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RCS)。但是,DSI進氣道有一定的速度適應範圍,一般認爲最大速度在M2.0左右。
采用DSI進氣道引起的結果是,殲-10B的雷達截面積會比殲-10A小,隱形能力得到提高;殲-10B的最大飛行速度可能會比殲-10A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戰機的戰術性能;殲-10B的機體重量下降,有助于提高機動性和航程。
殲-10A采用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簡介
“二元”和“三元”進氣道就是指的進氣道橫截面積形狀,三元就是軸對稱進氣道。二元和三元進氣道一般又叫二維和三維進氣道,實際上一般從進氣口形狀就可以 分辨:二元進氣道進氣口都是矩形或平行四邊形;三元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半圓形。二元進氣道中給超音速來流減速采用一系列斜板;軸對稱進氣道采用圓錐面。 這兩個應該都特指可調進氣道,不包括F-16那樣的正激波進氣道。
“可調”表示斜激波的角度可調,也就是調節進入進氣道內的氣流流量。因爲不同角度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的程度不同,就使單位時間內進入進氣道的空氣流量不 同,所以當飛機達到一定馬赫數調節裝置就開始工作,控制進入進氣道內的空氣流量,並且在不同的速度下有不同的調節角度(對斜板)或伸縮位置(對調節錐)。
“三波系”
按 照對高速來流減速方式的不同,進氣道可以分爲正激波型和多波系型。正激波進氣道通過在進氣口産生一道垂直于來流運動方向的正激波使之減速,多波系進氣道則 首先産生一道或幾道與來流方向不垂直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然後通過在進氣口或進氣道內管道的喉道(指內管道橫截面積最小的位置)附近産生的正激波完成最後 的減速。采用多波系進氣道主要是爲了提高飛機的高速飛行能力,因爲和正激波進氣道相比,它在高速飛行時能明顯減少來流的能量損失,從而增大推進系統的推 力。
殲-10B采用的DSI進氣道簡介
“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英文簡稱DSI或BUMP。常規飛機在空氣中飛行時,靠近飛機表面有一層空氣因爲粘滯作用流動較慢,如果被引入進氣道會導致進氣效率下降,而且由于其流速低,與高速氣流作用後容易引發發動機喘振。所以,高速戰鬥機一般都采用具有附面層隔道進氣道。
DSI進氣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早提出,在進氣道的進氣口並沒有設置常規的固定式附面層隔道,而是通過計算機設計了一個三維曲面的突起塊,或者鼓包。這個鼓包起到對氣流的壓縮作用,並産生一個把附面層氣流推離進氣道的壓力分布。裝了新型DSI進氣道以後,發動機的推力特與原型機一樣,而亞音速的單位剩余功率還比原型機的進氣道稍好些,同時飛機的重量也得到減輕。
氣動布局進一步改進
殲-10B氣動布局的改進主要有幾點: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2、垂尾切尖;3、腹鰭切尖。殲-10B機頭修形能取得什麽效果暫時無法獲知,但垂尾切尖、腹鰭切尖的效果是明確的。
將機翼切尖決不是爲了減輕重量,也不是爲了外形上的美觀,而是出于實際的氣動需要。理論和實驗都已證明,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 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不過,由于壓力擾動只能發生在由翼尖前緣發出的馬赫錐之內,馬赫錐之外的機翼並不受影響。 顯然,切掉這塊降低效率的翼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殲-10B垂尾切尖、腹鰭切尖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改善飛機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于DSI進氣道的限制,殲-10B的最大速度應該會略低于殲-10A。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j-10b-F-10b-fighter-china.htm
首先要說的是,本來殲-10作爲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應該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不知道爲什麽在網上中國最先進的東西都被當作最後而嘲笑。
我這次發的是關于殲-10進氣道的簡單分析,還殲-10一點點本來面目。
首先,殲-10是三代半,這個沒有人反對吧。三代機的標准有一條就是高機動性。而機動性的最大一項就是大攻角時的穩定性。而我們看一下三代機的代表。
這兩種飛機的邊條渦流,加強了機翼在大攻角時的升力,減緩了機翼的氣流分離。增加了飛機大攻角狀態下可控性。
而殲10呢?
實際是因爲,殲10進氣道上沿與機頭下邊的“巨大”縫隙。這裏也是網上攻擊殲10的核心。
這裏實際是殲10的設計非常巧妙的地方。現在除了F-35的DIS進氣道以外,都是有泄氣槽的。主要功能是把機頭或機身的附面層隔離在進氣道以外,以免幹擾進氣道的效率。而這個泄氣槽實際並不需要殲10這麽誇張。世界的戰鬥機中,目前也只有殲10設計出這麽大的附面層泄氣槽。不信自己去搜圖去。
殲10泄氣槽的作用實際上是將機頭和進氣道中間通過的氣流壓縮後以一定的角度推出去,與進氣道上邊沿的排氣柵窗流出的進氣道過量氣流混合。這樣可以將氣流“搓出渦流”在大攻角的狀態時,打在機翼上表面,以改善主機翼的大攻角升力,和機翼氣流分離特性。
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特寫,首先看的就是網上瘋狂在罵的六根“棍子”。仔細看他們是有角度的,如果只是爲了增加強度,最前端的那根爲什麽角度是向裏的呢?不向外也要平著吧。實際上向裏就是要增加泄氣槽(或者叫壓氣槽)的壓力,爲後邊導流外噴做鋪墊。再看後邊的兩排“棍子”角度是向外的,這就向明顯是導流用的了。再與進氣道上沿的排氣柵組合起來看,棍子後邊一小段距離內都是排氣柵密集的位置。很明顯,這就是要將導流片(傳說中的棍子)的結果與排氣柵混合,這樣才能把氣流搓出渦來。
這時候肯定有人說了,殲10不是有鴨翼嗎,鴨翼的渦流就可以用了,爲什麽要多此一舉呢?我給的答案是:
在低速時,鴨翼的渦流也是必然有的,他對主翼的影響結果是,降低主翼的升力,對短距離起飛造成不利影響。而通過殲10壓氣槽搓出來的氣流在起飛等低速階段時,排氣道的氣流實際是不夠用的。他還在瘋狂地吸氣,所以排氣柵此時並沒有排氣。所以也形不成渦流,不會對主翼升力造成太大影響。而在大攻角的時候,很明顯進氣道的壓氣效果過強,排氣柵會排出大量的氣流。此時機頭的壓氣效果也會迫使壓氣槽內産生巨大的氣流,這兩股氣流搓在一起會産生很強勁的渦流。而在大攻角的時候渦流也正是解決翼面氣流分離,增加升力的最好途徑。
所以就想出了殲10 的布局——平尾前置,泄氣槽搓渦流。
平尾前置的意思就是說把本來用于平衡的平尾拿到主翼前,這樣不光可以平衡俯仰,而且把本來平衡壓力改成了平衡升力。相當于增加了主翼的升力,和一部份動力。
現在還想罵殲10的六根棍子和高機頭外加下單翼嗎?
回應
再合理也是一個醜,也肯定有其他辦法解決氣動問題,比如現在網上盛傳的殲-10A(仿F-35)的進氣口就順眼的多。
拿六個導流片說事的,說什麽加強筋,棍子的,都是平大豬之流,十足豬頭。
六根破棍子都可以胡扯八扯,意淫到極點!!
歐洲稱殲10爲惡棍
有點道理,頂一下,大家不要胡聽西方言論,外國人起的綽號越難聽,說明他們越害怕
看完你寫的突然發現不想罵奸10這駝背了,但是現在有日你媽的想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aa5f0100fqar.html?tj=1
巴專家評析殲10B:印度未來戰機也難匹敵
2008年12月,有關中國殲-10戰機最新型號——殲-10B進行首次試飛的傳言甚囂塵上,引發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2009年4月,互聯網上又曝光了殲-10B戰機的最新圖片。殲-10B可視為中國對第四代戰機的後續嘗試,有望將殲-10戰機提升到四代半戰機的水準。
殲-10B戰機性能改進推測
殲-10B戰機雖然是在殲-10基礎上衍生而來,但與後者相比進行了多處改進,性能也大幅提升。
首先,殲-10B戰機採用了先進的DSI超音速進氣道(即無分離板超音速進氣口,英文縮寫為DSI),與FC-1“梟龍”戰機的進氣道相似。DSI進氣口可以簡化外形結構,降低飛機重量,增大機內空間,並且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不足之處是設計中需要大量精確的氣動數據計算,而且對部件加工工藝精度要求很高,難度很大。而傳統殲-10戰機採用的是矩形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需要大的以銳角安置的可調進氣斜板,由其產生一個向後傾斜的激波來加大對縱向吸入氣流的壓縮,也增大了飛機的重量以及雷達反射面積。
其次,殲-10B戰機加裝了更多的先進電子設備。殲-10B戰機的機鼻呈橢圓形,同F-16戰機的機鼻頗為相似,而且稍微向下傾斜。機鼻上安裝有類似殲-11B戰機配備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可以被動探測敵方目標而無需開啟火控雷達,從而降低了被敵方戰機發現的概率。而傾斜的雷達天線罩顯示殲-10B可能安裝了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該雷達系統由眾多微型雷達組成,能夠各自獨立地瞄准不同的方向,使戰機能同時跟蹤鎖定大量目標。殲-10B戰機尾部突起位置可能還安裝有導彈逼近告警裝置,在該裝置下方則可能安裝了前視紅外傳感器。
第三,與殲-10戰機相比,殲-10B的“體格”變大了很多。殲-10B戰機垂直穩定翼長度增大,末端呈“魚翅”形狀,上面安裝有新的小型電子對抗系統(ECM)整流罩。殲-10B戰機的兩個後機身下翼面積也得到擴展,增強了飛機的側向推動力。從網上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殲-10B戰機的機翼下方還增加了新的吊艙,可以用來加掛副油箱、空對地導彈或目標指示儀等。
第四,殲-10B戰機的駕駛艙似乎也進行了重新設計,艙內可能配備有面積更大、顯示信息更為詳細的廣角平視顯示器(HUD),不過這點尚未得到證實。根據殲-10戰機的發展過程判斷,殲-10B戰機的可伸縮加油探頭可能安裝在飛機左舷處。戰機駕駛艙的右側安裝的則是重新設計的衛星通訊裝置。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殲-10B戰機可能採用的矢量控制發動機。從網上曝光的照片看,殲-10B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發動機,未來則有可能裝備經過重新設計的WS-10A發動機,或是正在大力研製的新一代WS-15發動機。這些發動機不但能提供比AL-31發動機更高的推力,而且因為是矢量控制,能大幅提升殲-10B的靈活性和機動能力。
殲-10與F-16的技術對比
F-16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主要用於空戰,也可用於近距空中支援。該機擁有適度的機翼後掠角和長寬比,是天生的“空中纏鬥型”戰機,不過這種設計也同時增大了其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該機至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兩台威力巨大的發動機,空戰中飛機的推重比可達1.15,不但能夠確保戰機快速爬升,還能夠保證戰機快速機動轉彎。不過,該機不僅在機翼設計上,而且在進氣口的布局上也犧牲了超音速性能,因此儘管該機可以達到2倍音速,但實際上其超音速性能一般。
雖然F-16戰機為謀求亞音速纏鬥能力而犧牲了超音速性能,但殲-10戰機卻並沒有做出類似的犧牲。因為當F-16戰機設計之時,空中纏鬥是戰機作戰的基本方式。而當殲-10戰機設計的時候,超視距空戰時代已經來臨,殲-10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包括機翼設計與進氣道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例如,殲-10戰機擁有更大的機翼後掠角與可調節DSI進氣口,賦予了殲-10戰機更為優越的作戰性能。
在現代高空超視距作戰環境下,殲-10戰機的性能明顯優於F-16戰機,這也體現在其較高的瞬時轉彎速率上。比如法國“幻影-2000”戰機配備的發動機並不出色,但巴基斯坦與土耳其空軍仍然忌憚“幻影”戰機,就是因為這種戰機應用了先進的氣動技術,機動作戰力強。希臘空軍同時裝備有“幻影-2000”戰機和F-16戰機,他們在訓練中得出結論:F-16戰機在低空、低速、纏鬥時性能較好,而“幻影-2000”戰機在高空、高速作戰中的表現則更勝一籌。
隨著大離軸發射導彈在戰場上日益廣泛的應用,對F-16戰機的生存構成了很大威脅,要求其必須在第一個回合交戰中生存下來,而超視距技術的發展則進一步加劇了F-16面臨的挑戰。離軸發射角導彈可以在目標位於彈體中軸線以外就能發射,無須對准目標。第一代空空導彈只能做到定軸搜索,即目標位於導彈彈體中軸線上時才能截獲目標,但現在各型導彈都能實現導引頭與雷達隨動,具有離軸搜索能力,大大提高了雷達的跟蹤攻擊能力。在以往的時代,戰鬥機飛得又高又快固然也是性能出色的體現,但在實戰中,飛行員經常得降低飛行高度以攻擊低空飛行的敵機。而如今借助射程更遠的的超視距導彈和下視攻擊能力,飛行員無疑有了更多的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式裝備加裝到F-16戰機上,其重量也在不斷增加,雖然美軍試圖通過提高發動機推力來進行平衡,但由於戰機機翼面積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戰機的機動性有所下降。而殲-10戰機則憑借鴨式三角翼外形,保證了機翼的有效面積,獲得了良好的機動性能。
不過,較新批次的F-16戰機具備了非常出色的低空對地攻擊能力。高翼載有利於戰機低空飛行,而適度的機翼後掠角也有助於戰機在較低飛行速度下的操控,這在投擲彈藥時往往變得很關鍵。而殲-10戰機並不適合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但由於其在武器射程和有效載荷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可視為有效的縱深打擊利器。而且近距空中支援能力也並不是解放軍空軍的迫切所需,更何況JF-17“梟龍”本身就是執行這類任務的理想戰機。
巴基斯坦渴望購買殲-10B
作為南亞地區重要的軍事力量,巴基斯坦空軍一直對中國的殲-10戰機項目有著濃厚興趣,有可能用來取代西方戰機,以滿足對高端戰機的需求。此前巴方從中國引進FC-1“梟龍”戰機時,曾憑借其對西方軍事技術和發展趨勢的更深入了解,推動中國對FC-1系統進行了大幅升級。未來殲-10B戰機毫無疑問將會收到來自巴空軍的訂單,但可以想象的是,其引進過程將會重現FC-1“梟龍”的遭遇。據知情人士透露,巴空軍已經表示希望購買殲-10B戰機,還計劃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維護和升級這些戰機。
此前有傳聞稱巴基斯坦空軍最早將於今年接收第一批殲-10戰機,不過更可信的說法是,巴方出於發動機方面的顧慮,可能將採購時間推遲到2014/2015年。中國殲-10戰機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生產的AL-31發動機,巴基斯坦擔心引進該機後會因與俄方缺少合作,而使該機的維護和後勤保障工作出現問題。因此,巴空軍更願意等待WS-10A或者新一代WS-15發動機裝備殲-10。
不過推遲購買中國殲-10戰機將對巴基斯坦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巴方空軍急需採購高端戰機以對抗宿敵印度的蘇30-MKI、“幻影-2000”以及未來的多用途作戰飛機(MRCA)。雙方目前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S)和超視距(BVR)作戰平台,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下,誰擁有了高空超視距作戰能力,誰就能獲得南亞空中優勢。而中國殲-10戰機的低翼載等空氣動力學設計布局,使其非常適合這一作戰方式;而且殲-10戰機的瞬間轉向能力極強,使其在進行超視距高空作戰時也有可能占據優勢。
新型殲-10B戰機配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高推力發動機和先進的電子戰等航空設備後,將使巴基斯坦空軍獲得對印度空軍的質量優勢。就空戰性能而言,印度空軍當前部署的任何戰機都無法與這些殲-10B戰機相匹敵。即便是印度未來可能購買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在可供選擇的五種型號中,也僅有歐洲“台風”戰機(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與殲-10B一較高下。
巴基斯坦空軍希望總共購買150架高端戰機,如F-16 Block52和FC-20(即殲-10B或外貿巴基斯坦版殲-10P),不過考慮到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以及F-16戰機的作戰性能,FC-20的採購數量可能更大。F-16、殲-10P與JF-17配合使用,取長補短,可以達到理想的作戰效果:殲-10P具備高空作戰優勢,可以彌補JF-17戰機高空超視距作戰弱的特點;殲-10戰機近距離空中支援(CAS)能力的不足,則可由JF-17戰機來彌補;殲-10戰機在縱深攻擊方面的不足,則可由F-16來彌補。這樣一來,殲-10、F-16及JF-17戰機的搭配,也符合巴基斯坦軍隊未來15年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儘管該發展規劃還未公開,但據消息人士透露,按照該規劃要求,巴空軍只能採購單發動機的戰機,而殲-10P/FC-20搭配JF-17和F-16,正好能圓滿滿足這些要求。
印度空軍近年來不斷擴充軍備,大量購買西方四代半戰鬥機,除了宣布將引進126架多用途戰鬥機外,還在增加蘇-30MKI戰機數量,改進現役米格-29戰機和“幻影-2000”戰機,給巴基斯坦帶來巨大壓力。到2014年,巴基斯坦空軍的一些F-16戰機將陸續開始退役。雖然這些戰機一直受到精心呵護,但屆時其中一些的服役年限將超過30年。因此,巴基斯坦空軍的應對之策也很明確,就是大量引進JF-17和FC-20戰鬥機,構建相關基礎設施和開展人員訓練。而且,JF-17不僅能夠讓巴基斯坦空軍在戰機數量上與印度空軍相抗衡,還可使其在戰時保有數量更多的FC-20及F-16戰機,並能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是因為JF-17平時可以充當低成本的訓練機,為FC-20及F-16戰機提供飛行訓練服務。這一做法與以色列空軍相似:以空軍就利用F-16戰機來滿足其F-15戰機飛行員的飛行時間要求。
巴基斯坦空軍還希望在預算許可範圍內盡可能增強自身力量,比如從西方國家採購航空電子設備,以便進一步發掘JF-17及FC-20戰機的潛力。中國的國防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當巴空軍最終決定購買殲-10戰機時,中國或許已有能力滿足、甚至超出巴方的實際需求,並且還能以較低的價格參與競爭。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巴空軍提出採購下一批JF-17及新型FC-20戰機時,中方能否滿足巴空軍的性能要求。對於FC-20戰機來說,電子戰設備、駕駛艙界面及中國新型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目前,巴空軍也在關注歐洲的同類裝備,包括由意大利和瑞典聯合開發的多功能有源電子掃描陣天線(M-AESA)系統,以及法國製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0戰機的未來發展
有報道稱,中國預計會裝備大約1200架殲-10戰機,莫斯科航空展上來自俄羅斯方面的消息,以及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均提到了這一數字。但是,考慮到殲-10戰機涉及多種型號,中國可能並不會限制該系列戰機的生產數量,不過最終會選擇生產哪種型號倒是需要真正關注的問題。
首先,中國第一代殲-10戰機裝備的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隨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又研製了配備有WS-10A發動機的殲-10A戰機,不過這款戰機的性能發揮並不太穩定。
據消息靈通的軍事評論員透露,中國還研製出了新型殲-10C戰機,這種戰機配備有兩個與RD-33發動機大小類似的發動機,而且性能特征也與殲-10B戰機差不多,據稱是歐洲戰鬥機的直接競爭對手,而且採用了相同的設計布局——雙發動機單尾三角翼。解放軍空軍未來必須在生產殲-10B還是殲-10C戰機之間做出決定。不過巴基斯坦不太可能選擇採購殲-10C戰機,因為這種戰機配備雙發動機,不符合巴空軍對單引擎戰鬥機的需求。
另有消息稱,中國還在研製艦載型殲-10戰機,不過這種戰機又會與中國的殲-13戰機展開直接競爭,後者是專用型四代半艦載戰鬥機,採用了與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相似的常規外形布局。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一種採用三角鴨翼布局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但據稱該項目已在方案競爭中落敗。也有消息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並未完全出局,而是著手參與和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的聯合研發計劃。中國最新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經常被稱作J-XX或XXJ項目,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與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過程中將發揮何種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鑒於以往比較成功的研發歷史,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實力似乎略占上風。
殲-10的項目主管最近稱:“我們正在研發一種第四代戰機,以滿足保衛祖國的需要。”中國所謂的“第四代戰機”,就是西方國家所指的第五代戰機。中國新一代戰機將採用與F-22戰機相似的常規布局設計方案。J-XX將採用其正在發展的新型WS-15發動機,戰機重量約為20噸,因此可將其歸入重型戰機之列。J-XX的作戰性能有可能僅次於俄羅斯PAKFA戰機與美國的F-22戰機。中國研製出第五代隱形戰機後,殲-10戰機最終可能會停產。但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下一個十年裡,中國的第五代戰機還不會取得重大進展,殲-10戰機與殲-11戰機仍將得到穩步發展。(來源:《現代艦船-軍事廣角》2009年刊載 (巴基斯坦)軍事分析家:M.侯賽因 金鑫/編譯)
美稱中國正研制殲-10B戰機將配備新電子戰吊艙
東方網2010年11月23日消息:美國航空周刊19日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研制殲-10系列的新型戰機,即殲-10B戰機,而且該機將配備國産WS-10A發動機。除此之外,中國還在積極研發新型電子戰吊艙系統。
報道稱,殲-10戰機是成都飛機公司最著名的産品,該機于2008年中國航展期間首度亮相,並在航展期間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在過去的兩年裏,殲-10戰機項目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
據報道稱,該機的發展過程與另外一款著名的單發動機戰機——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戰機——非常相似。F110-GE-100發動機的引入,是F-16戰機的主要發展裏程碑之一,該發動機提供的推力較最初的F-100-PW-100/220發動機高出6000磅。同樣的,中國目前也在努力完成對沈陽黎明發動機制造公司研制的WS-10A發動機的測試工作,並使之進一步完善。
報道指出,目前,中國正在研制殲-10系列的新型戰機,即殲-10B戰機,而且其原型機已配備WS-10A發動機已進行過飛行測試。據稱,WS-10A發動機將取代該系列戰機最初配備的AL-31FN發動機——後者由莫斯科Salyut公司研制。
殲-10B戰機的發動機進氣口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它由長方形(AL-31FN)改爲了橢圓形。這一點與F-16的發展相似:相關人員爲這款戰機研制了“大嘴”進氣口,以增加F110發動機的氣流。
但在當代,戰機性能的主要差別在于機載電子系統的能力。中國行業官員表示,目前正在發展一條新的生産線,代替現在殲-10和其他飛機上所使用的主要吊艙系統。
報道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計劃升級KG300G電子戰吊艙,擴大其頻率帶寬。而且,其還在研發新一代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可替換飛機當前的機械掃描陣型雷達。一名中國設計師表示:“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對任何戰機來說都是一種重要的進步,其可大幅度提高可靠度和雷達性能。”
更多關于殲10的新聞
俄媒體稱中國再次向俄采購蘇27殲10用發動機 2010-11-17
西方壟斷軍事技術:殲10飛行控制系統獲突破 2010-07-18
日本稱中國戰機熱銷亞非 殲10單價1.9億人民幣 2010-04-30
殲10操控性強性能好 外媒質疑超出中國軍工能力 2010-04-15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3/0915620366.html
國産WS-10發動機已經量産 主要裝備殲10殲11戰機
俄制AL-31發動機與國産WS10發動機
2009年11月5日,中航公司組織媒體前往航空博物館參觀。航博新館內展示了,國産軍用FWS10與俄制AL-31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實物。兩款發動機擺放在同一展位,遊人可以很方便的參觀並對比其不同設計細節。
FWS10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先進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專門爲殲10配套用的動力裝置;也可安裝在實現了全面國産化的殲11戰機上。目前該型發動機已投入大批生産,成爲我第三代戰機的理想動力裝置。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529_1734.html
區別戰機發動機是“太行”或AL-31的簡易方法!
由于“太行”發動機和AL-31發動機尾噴口磷片的結構和形狀有明顯的不同,據此可以很容易的區分兩者,判別戰機是否已裝上了“太行”。
這個是“太行”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是輪流疊壓的結構,各片磷片都首尾相連的部分疊壓在前一片身上,尾噴口在外觀上是由大小形狀一致的磷片組成的。
而AL-31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采用每兩片大磷片夾一片小磷片的結構,在外觀上,大磷片和小磷片交錯組成圓形的尾噴口。
這架飛機的右發動機很明顯就是“太行”了。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138897&tbid=1570&p=1
俄媒稱殲10B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重量輕可靠性高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
殲10B拆下機頭整流罩露出機載雷達的照片。
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F-16戰鬥機。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12月26日報道,中國軍事論壇不久前曝光的殲-10B戰術殲擊機配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照片引發關注。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而歐洲“臺風”殲擊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使用移動式天線。網友們開始熱議上述兩種機載雷達的區別,最後得出結論,認爲使用固定式天線的中美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量更輕,能耗更少,可靠性更高,而使用移動式天線的歐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範圍更大,下半球掃描能力更強。具體選擇哪種天線類型,主要取決于具體客戶的需求,取決于研制和使用哪種天線的雷達對客戶來說具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7/0837678689.html
首先在四代戰機中,F-22很像是孤家寡人,其具備了四代機所要求的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等一系列性能指標可謂第四代戰機的標准。如果按這個標准也只有F-22算是四代機了,可是老美又偏偏宣傳其爲F-22實現高低搭配的F-35也是四代機(從性能其很難跟F-22相比,美國空軍也曾說過一架F-22相當于數架F-35的戰力),考慮其也采用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隱身能力強,又可以垂直起飛就"算是"四代機吧!
除了四代機以外,現在全球最先進的戰機就要算三代半戰機了。這些戰機包括蘇-35、F-15改進型戰機(如F-15E,圖中都寫爲F-15g,F-16g類似與其早期型號相區別)、蘇-30MK(尤其是蘇-30MKI)、陣風(Rafale)、臺風(EF歐洲戰鬥機)、F-16g(如F-16E等)、蘇-27g(改進型蘇-27)、鷹獅改(JAS)。三代半戰機都采用了新型相控陣雷達,在發動機方面相對于三代戰機也有了提高。俄羅斯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軍事航空大國,其研制的蘇-35戰機在三代半戰機中應該算是最強大的,其所采用的"雪豹"相控陣雷達性能十分先進,而其還裝有更強大的矢量發動機,相對于蘇-35,蘇-30MKI(至于中國的蘇-30MKK就差些了)算是其簡化版,排名稍次。所以本文認爲在三代半戰機中,其作戰性能大概是蘇-35>蘇-30MK>F-15g>F-16g>陣風=臺風>鷹獅。依靠北歐強國瑞典的實力,鷹獅改進型戰鬥機采用了美國提供的新型發動機是三代半的入門機,也就"算是"三代半。至于陣風和臺風,法國作爲歐洲的航空業老大,其主動退出歐洲戰鬥機計劃所研制的陣風戰機各方面性能都不會差于其他幾個歐洲國家所研制的臺風戰機,而且陣風戰機還采用了獨一無二的"自動地形跟隨"系統,其創新型可見一般。至于美國的F-15、F-16改進型戰機、技術成熟,而且是在實戰基礎上的成果,采用了很多即將要被使用到四代機上的新技術(如隱身驗證),又根據美國的航空實力當屬三代半的前茅。
三代半戰機以外,就剩下一些三代入門機了。說到三代入門機,就不得不提中國國産的殲10A戰機了,其是最新一款三代戰機采用了歐洲三代半戰機所普遍采用的鴨式氣動布局具有很好的空戰機動性,而且使用90年代成熟數字化技術,采用的是634式全數字化飛行操控系統。數字化的飛行控制計算機不僅速度快,功能也更強,其運動機動性與安全性明顯優于采用早期模擬技術的戰機。殲10A雖然采用很多新工藝和新技術並且裝備有"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是其發動機依賴俄方有待改進而其雷達仍然采用機械掃描而並非相控陣,因此其還不能算是三代半戰機,希望其改進型能克服這些問題,除此之外其仍然能算作是三代入門機中的佼佼者。
三代入門機中,除去殲10,其他大多是三代標准的建立者。如F-15A、蘇-27SK、F-16A、幻影2000、米格-29、IDF、梟龍等。這些戰機雖然是三代機,但他們的性能卻是參差不齊的。幻影2000的性能很終歸中距,F-15的初期機型(以日本裝備的F-15J(改進之前)爲例)、F-16初始型號(臺灣的F-16A(改進之前))雖然采用了電傳操作,但是其雷達不具備發射和引導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AIM-120)的能力。蘇-27SK采用的是模擬電傳操作,也不能發射"發射後不用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R-77)的能力。在三代入門機中,除了上述以外剩下的飛機只能稱之爲"算是"三代機,如沒有采用電傳操作的米格-29(特指早期的大衆型號),采用了電傳操作和最新電子設備而機動性能較差的梟龍和IDF。三代入門機的排名應該是:J10A>蘇-27SK>F-15J>幻影2000>F-16A>梟龍=IDF>米格-29。米格-29的實戰效果很不理想,但是也有人認爲不是飛機的原因,但是本文認爲米格-29的機動性能雖然較好,但是其電子設備實在太過落後,空戰結果與飛機本身也有離不開的關系。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5087-1-1.html
我軍少將駁斥殲十抄襲自以色列獅式戰機傳言
中廣網北京2011年3月9日消息(記者陳欣 彭洪霞)“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飛機制造技術沒有剽竊西方的。如果有一天解密,他們會看到中國的發動機技術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充滿自信的一段話。
中國武器發展走上了自主創新道路
魏鋼代表繼續用殲-10戰機舉例,他說,“殲-10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人說它跟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比較像,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殲-10起飛重量、尺寸都比“獅”式飛機要大得多,還有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獅”式飛機的進氣道是亞音速不可調,我們是超音速進氣道,這都反映出這些成果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有些境外媒體認爲我們得到國外支持,這顯然是外行的評價,他們既低估了中國裝備科技人員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政府對科技的管控能力。”
魏鋼代表說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被外國封鎖的領域,我們都發展得很好。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但那個時候我們用得都是進口或仿制,西方在八十年代也向我們打開過窗口,但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是他們對我們實行徹底地封鎖後,反而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帶出了自己的隊伍。
看待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擺正心態
在談到中國是否剽竊外國飛機制造技術時,魏鋼給出了正面回應:“科學技術有很多共性,比如航空發動機,它的風扇部件、壓氣機部件、渦輪部件等這些技術都是共性的,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因爲大家遵從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接近的材料,用幾乎一樣的設備進行加工,當然會有很多共性的。如果稍微有共性就是剽竊,那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嘗試飛上天,比如魯班,那我們能不能說西方現在造飛機都是剽竊了我們山東人的成果?顯然不能這麽說。”
魏鋼說,我們的航空發動機、飛機沒有剽竊西方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技術解密了,他們會看到我們的發動機,甚至目前批量生産發動機都采取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些都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25170
專家稱中國殲十改型或可同印度陣風戰機相抗衡 2012-02-02 環球時報
資料圖: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陣風B型戰機。
據2月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府2月1日宣布,該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在印度政府的巨額采購計劃中勝出。這份價值120億美元的合同不僅是印度迄今爲止最大一筆軍購單項支出,也將是近來世界各國軍火貿易中最昂貴的大單。
法國《新觀察家報》說,達索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是讓印度人相信,選擇“陣風”才能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首批交付戰機可能部署在西部地區防禦巴基斯坦,隨後將部署在東線防禦中國。
據中國軍事分析人士介紹,該機和中國殲-10的氣動布局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高于殲-10。不過,殲-10戰鬥機的未來改進型有可能和“陣風”相抗衡,而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改進型,則可能在性能上壓過“陣風”一頭。從這個角度上講,“陣風”很難立刻給印度空軍帶來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022681371.html
巴西購36架法國陣風戰機耗資40億至70億美元
中新網9月9日電 巴西宣布,將向法國購買36架(Rafale)40億至70億美元戰鬥機和取得建造戰鬥機的科技。
在這之前,巴西已經決定向法國購買5艘潛艇和50架軍用運輸直升機,估計合同總值約100億美元。巴西2000年也購買法國一艘後備役航空母艦,那是巴西唯一的航空母艦。
盧拉和薩科齊總統在聯合聲明中說,法國也會向巴西購買軍用運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9/1109565281.html
法蘭西颶風何以外銷成績掛零
性能優秀的颶風(Rafale)戰鬥機何以在問世十餘年後仍乏人問津,目前唯一的買家只有法國海空軍而已!特別是最近幾年颶風在參與新加坡,韓國等國空軍先進戰機競標案中均敗下陣來,而且都是敗給已經老掉牙的F-15K/SG,由於後冷戰時期美國逐漸成為全球獨霸,對國際政經環境有一定影響力,因此有人說是颶風戰鬥機是敗給政治!
事實完全是如此嗎?
毫無疑問地,颶風戰鬥機性能優於前一代的F-15系列戰鬥機,然而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於武器外銷比以前要大方許多,過去一度被視為高度機密的SU-2730,SU-24,MIG-29,MIG-31等型重型戰機,如今都已成為各大航空展的常客,而且藉由價格上的優勢(SU-27/30售價約在3000萬美元)大量外銷到各國!美國人一見俄羅斯大量傾銷先進戰機,為確保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優勢,也將經過航電系統改良的F-15,F-16,F-18等戰機送上國際市場,而這些戰機單價(5000萬美元以下)都遠低於颶風(7000萬美元)!更要命的是,颶風配備的都是法規武器,與北約制式裝備大都無法相容,若採購颶風將有後勤上的麻煩,至少習於使用美規武器的國家不大會考慮颶風!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大力促銷壓縮颶風的銷售空間.原本颶風是希望以中型戰鬥機的規格來執行各種作戰任務,但諸如SU-27,F-15等重型空優戰鬥機充斥在市場後隨即抵銷颶風的優勢,特別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具備大推力,大功率陣列雷達,優秀的航電系統與龐大的載彈量等特性,使得重型空優戰機不僅能執行領空防禦,甚至可執行長程境外打擊,而且大功率雷達使重型空優戰機具備部分的預警機功能,價格又低於颶風,當然使颶風在國際市場上屢戰屢敗,如今只有法國自己孤芳自賞了!
http://www.yododo.com/group/t/0123790923411CE7FF80808123775029
法國海軍2架飆風M型戰機墜海!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2009年9月24日報導,法國海軍表示,2架飆風(Rafale)M型戰機完成試飛準備返回夏爾‧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航空母艦時,雙雙墜入地中海。
海軍發言人伯特蘭‧波諾中校(Bertrand Bonneau)表示,其中1架戰機的飛行員彈射逃生後已獲救,「安然無恙」。海軍正在搜救另一名飛行員。
波諾說:「還不清楚2架戰機是否相撞。目前全力投入搜尋第2名飛行員。」
戴高樂號航艦9月21日自法國土倫(Toulon)起航,一直在地中海進行訓練。訓練任務部署的空中兵力包括4架飆風M型戰機、3架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攻擊機和2架海豚(Dauphin)直升機和1架雲雀3型(Alouette III)直升機。
這2架飆風戰機是於傍晚18:00左右墜毀,地點在法國西南部城鎮貝比濃(Perpignan)外海約30km處。其與法國軍方在阿富汗戰爭使用的空軍機型類似,目前法國政府希望能把達索航空公司(Dassault Aviation SA)製造這型戰機賣給巴西空軍。
在20世紀50-70年代,戰鬥機普遍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其中無尾三角翼是採用較多的一種氣動佈局,例如美國的F一102、F一106,法國的 “幻影”Ⅲ等。這種氣動佈局的優點是:零升阻力小,尤其是在超音速條件下;翼載荷低;結構重量輕。缺點是縱向操縱性能差,起降性能差。
隨著電傳操縱系統的應用,出現了放寬靜穩定度的無尾佈局飛機,例如法國的“幻影”2000。這種飛機既有良好的高速性能,又具有較高的機動性。
另一方面,為了克服無尾佈局的缺點.開始嘗試使用鴨式佈局。最開始是在遠離主翼的位置上增加鴨翼,例如XB-70。後來又出現了近距耦合的固定 鴨翼,例如Saab一37。最後發展出全動近耦鴨翼.例如以色列的“獅”(LAVI)、法國的“陣風”以及中國殲一10戰鬥機。
鴨式佈局有很多優點,升力高,操縱性好.大迎角性能好,短距起降性能優異.克服了無尾佈局的缺點。
從理論上說.全動近耦鴨式佈局相比無尾三角翼在氣動特性上具有較大優勢.那麼在實際的空戰中這些優勢能否得到體現呢?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具體的對比。
性能對比
我們假想以殲一10戰鬥機對陣無尾三角翼戰鬥機“幻影”2000。殲一10的性能為筆者根據“獅”、“陣風”以及“鷹獅”等戰鬥機的性能推斷而來。所帶武器也為假設性能相近的武器。兩種飛機的基本性能如附表1。
基於這樣的基本性能,我們可以對兩機的理論機動性能進行分析。 由於殲一10在推重比上佔有較大優勢.所以在爬升性能和穩定盤旋性能上優於“幻影”2000。
由於翼載荷較低,“幻影”2000的瞬間盤旋角速度很高,但殲一10的可用升力係數大於“幻影”2000,因此兩機在瞬間盤旋性能上相近。
因為外掛佈局的特點(在翼下貼近機身處可攜帶四枚“米卡”導彈,),“幻影”2000的轉動慣量較小,因此具有優越的滾轉性能,在攜帶導彈的情況下滾轉角速度仍然可以達到270度/秒。
由於靜不穩定度較大,以及鴨翼的操縱作用,殲一10在俯仰操縱性和大迎角性能上佔有優勢。在超音速機動性能上也佔有優勢(超音速機動性能主要取決於超音速條件下控制面的操縱效率)。假設其航電和武器性能如附表2。
因為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氣動特性對於空戰的影響,因此對航電的設定進行了簡化,假設雙方具有相等的技術水準,也沒有考慮預警機、地面雷達引導和友機資料鏈等系統支援。
超視距空戰
假設雙方單機,均從5000米高度,以馬赫0.9進入,對頭飛行。在進入100千米距離以內,都能有效地發現對方,由此進入超視距空戰階段。
目前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導彈.有效射程都在50千米以內,而雷達的截獲距離一般爲發現距離的70%。在60—70千米的距離上可截獲目標.也接近了發射導彈的距離,因此超視距空戰主要也是從這個距離上開始。
一般認爲“米卡”在最大射程上處于劣勢,我們假設AIM一120A的最大有效射程爲50千米,而“米卡”爲40千米。
由于“幻影”2000在導彈射程上處于劣勢,必須采取措施來彌補這一劣勢。通常的做法是采取戰術轉彎.同時施放幹擾,以破壞敵方雷達的跟蹤,盡量延緩敵方發射導彈的時機。進行轉彎的時機是剛進入敵機導彈的最大有效射程時.也就是兩機相距約50千米時。
在進行轉彎時,轉彎角一般不應超過40度。因爲機載雷達的偏轉角最大爲60度,如果轉彎角度過大,敵機就脫離了本機雷達的最大掃描範圍,而敵機雷達可以繼續有效地跟蹤本機,本機將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爲這個限制,“幻影”2000的戰術機動將圍繞兩機對頭的軸線進行.形成一個蛇形機動。如圖2所示。
在進行一到兩次轉彎之後。兩機距離縮短到40千米以內,此時“幻影”2000可以發射“米卡”導彈。而殲一10在此前已經發射了AIM一120A導彈。
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自主截獲目標的距離約爲20千米,在發射之後到自動截獲目標之前這段時間.是超視距空戰的關鍵階段。
在預計敵方導彈接近到一定距離後,必須采取規避動作,例如轉彎或者爬升。因此空空導彈的可攻擊範圍是有限的,在偏離其發射方向一定距離之後.導彈由于能量的消耗將無法追上目標.如圖3所示。
還是由于雷達掃描角度的限制.戰鬥機進行規避的時候,轉彎角度一般不應大于50度,否則本機雷達將丟失目標,無法對導彈提供中繼制導。
本機的火控系統將根據本機的速度和高度以及來襲導彈的距離,計算出戰鬥機必須進行轉彎的時機。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本機必須用大于50度的角度進行轉彎才能規避敵方導彈,這樣的結果也就是本機無法對發射的導彈進行制導,等于自動放棄了進攻機會。
當導彈和本機的距離小到一定程度時,本機必須進行180度的轉彎才能規避導彈的攻擊,這個距離稱爲“極限距離”.火控系統會給出告警。
除了轉彎之外,還可以同時采取上升機動,以消耗導彈的能量。
由此可以看出.超視距空戰中決定勝負的因素,就硬件而言,主要包括:雷達的探測和截獲距離:幹擾和抗幹擾的能力;導彈的射程、攻擊範圍和命中率:本機的敏捷性,例如進行蛇形機動時,需要飛機不斷進行滾轉以變化盤旋方向:本機的加速性能和超音速機動性能。
如圖4所示,如果本機具有較高的速度,則容易飛越導彈的攻擊範圍。雖然第三代戰鬥機都有超音速飛行能力.但平時一般在亞音速飛行。超視距空戰中,從發現到交戰,時問只有幾十秒.而從亞音速加速到超音速的時間也是幾十秒。因此,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對超視距空戰有極爲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還需要戰鬥機在超音速狀態下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能,這是目前的第三代戰鬥機所缺乏的。
除了這些硬件,火控軟件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超視距空戰需要把握幾個關鍵時機,如發射導彈的時機.發射之後進行規避的時機,以及機動動作的選擇.進入到極限距離的警告等。飛行員自己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必須借助于火控系統。所以火控系統良好的信息提示對于超視距空戰非常重要。
殲一10與“幻影”2000在超視距空戰中的優劣如附表3所體現。
歼-10与幻影2000在超视距空战中优劣对比
歼-10与幻影2000在近距空战性能对比
我們可以看出,殲一10由于推重比的優勢,以及鴨翼的操縱能力,在機動性能上占有較大優勢。再配合導彈在射程上的優勢,可以做到先敵發射,在空戰中占有主動。
由于“米卡”導彈重量較輕.所以機動性能較好,在導彈截獲目標的前提之下,命中率較高。但是總體來說它在超視距空戰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我們也可以看出,單機對單機的超視距空戰,在雙方武器技術相當的情況下,都有可能命中對方。那麽在導彈發射到進入自主導引階段之前.到底是選擇跟蹤敵機還是選擇脫離.實際是對飛行員神經的考驗,空戰的結果也具有很大偶然性。所以,超視距空戰有賴于機群的配合和系統的支援,例如預警機和地面雷達對目標的指示,機群之間的配合。
在本文設想的空戰中.假設雙方都采取了規避動作,在雙方都劇烈機動的情況下,很可能丟失對目標的跟蹤,導致中距空空導彈脫靶。那麽在雙方重新轉入對頭飛行之後.空戰將會轉入近距格鬥階段。
近距空戰主要取決于如下因素:戰鬥機的機動性能;火控系統的反應速度,例如裝備頭盔瞄准具的飛行員可以較爲迅速地鎖定目標;近距空空導彈的性能。
殲一10和“幻影”2000在近距空戰上的性能對比如附表4。可以看出,“魔術”2導彈和“怪蛇"--3導彈在性能上相當,鴨式戰鬥機在機動性上占有較大優勢。
近距空戰中雙方的目的都是占據發射導彈的有利位置,而避免本機進入敵機的導彈攻擊範圍。圍繞這一目的,雙方將采取複雜的機動,因此在本文中不可能一一探討,只介紹近距空戰的基本模式。
根據雙方進入空戰的角度不同,可以將雙方分爲均勢、優勢和劣勢。如本機機頭指向敵機,而敵機機頭未指向本機,則本機爲優勢狀態;如敵機機頭指向本機.而本機機頭未指向敵機,則本機爲劣勢狀態:如雙方機頭都指向對方,則雙方爲均勢狀態。
在超視距空戰中,雙方都盡力將機頭指向對方,以確保中距空空導彈的發射和機載雷達對目標的鎖定。這樣,最後可能雙方形成對頭飛行進入近距格鬥的局面.因此假設兩機進入近距空戰的局面爲均勢狀態。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假想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摆脱战术
米卡导弹在中近距空战转换进的性能优势
根據攻擊方式的不同,近距空戰又可分爲前半球攻擊和後半球攻擊。如果瞄准敵機前半球發射導彈,則爲前半球攻擊。
假設兩機對頭飛行,交錯後向同一側轉彎,那麽轉彎半徑小的一方可以構成前半球攻擊的條件。如圖6所示。
在這種模式的空戰中,兩機的瞬間盤旋角速度相當,但是由于鴨式戰鬥機的大迎角性能優越,俯仰操縱性好,可以利用大迎角飛行狀態迅速減速,從而獲得較小的盤旋半徑。
如果雙方都沒有攻擊機會,則空戰將發展成下一種態勢,如圖7。
在這種狀態下,盤旋半徑小的殲一10會進入敵機後方,從而形成尾追攻擊。
被敵機尾追後,本機可以采取機動措施進行擺脫。如圖8所示的“斜斤鬥”機動。通過這種機動,爬升性能更好的戰鬥機可以擺脫敵機的尾
追.反過來占據有利位置。但是由于殲一10的爬升性能優于“幻影”2000.後者很難通過這種動作擺脫敵機。
通過水平機動也可以擺脫敵機的尾追,如圖9。這一機動能否奏效主要取決于兩機的最大轉彎角速度對比。如果一方不能立即獲得發射導彈的條件,則空戰將轉爲互相咬尾的過程。在咬尾的機動中,具有較好的穩定盤旋能力和較大剩余推力的戰鬥機將處于優勢。
實際空戰中將會綜合采用水平機動和垂直機動,搶占有利位置,奪取空戰的勝利。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幾種基本的空戰模式中,由于殲一10具有較好的大迎角飛行性能,且推重比明顯高于“幻影”2000,剩余推力大,穩定盤旋和爬升性能都優于對手,因此殲一10在近距空戰中占明顯優勢。
不過.如果考慮“幻影”2000攜帶的“米卡”導彈具有較好的機動性,則空戰態勢將有較大改變。因爲“米卡”的重量很輕.與近距格鬥導彈接近,而且采用了矢量推力控制方式,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能.可以作爲近距格鬥導彈來使用。除了紅外型“米卡”用作近距格鬥導彈之外,雷達制導的“米卡”也可在近距離上發射。
一般的近距格鬥導彈,最佳發射距離在3~8千米範圍內,而中距導彈一般在十幾千米以外(如果距離太近導彈尚未加速。機動性不高),“米卡”導彈正好可以彌補這一射程差。設想兩機在超視距空戰中均未能擊中目標,繼續形成對頭飛行的態勢。此時兩機一般相距10~20千米。在這種情況下,“米卡”導彈可以發揮其射程優勢,迎頭進行攻擊。而紅外制導的近距導彈不僅射程較近,而且一般不能從機頭正前方進行攻擊。因此,在空戰由中距向近距轉換的過程中,“米卡”導彈具有很大優勢。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殲一10具有優越的氣動特性,機動性優于“幻影”2000戰鬥機,但實際空戰中,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包括導彈、雷達和電子設備、火控軟件的性能等,以及系統的支援和機群戰術的配合。還取決于飛行員的判斷能力和操縱水平。因此,空戰絕不僅僅是少數性能數據的對比,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對抗的過程。只有裝備性能和使用的最佳結合,才能獲得空戰的勝利。
解放軍殲-10戰機近期頻頻曝光,據海外媒體透露,由於外形設計的特點,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鬥、突出爭奪制空權任務。
日本媒體報導稱,殲-10受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色列發展失敗的獅式戰鬥機(Lavi)影響,外形採用了較大面積的前翼,並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謂鴨式佈局。
採用鴨式佈局的飛機在正常飛行狀態下並沒有多少優越性,但是當飛機需做大強度的機動如上仰、小半徑盤旋等動作時,飛機的前翼和主翼上都會產生強大的渦流,兩股渦流之間的相互偶合和增強,產生比常規佈局更強的升力。
據透露,殲-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後掠角大約在40-45度之間,這反映出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鬥、突出爭奪制空權任務。在機體設計上,殲-10採用與美國F-16戰鬥機近似的翼身融合設計,利於隱身和提高內部油箱的容量,進氣道位元於機腹部,其中有一進氣錐,這種佈局可以大大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
英國《空軍月刊》認為,中國空軍決策者提出在未來戰爭中,空軍要“首當其衝,全程使用”,要準備當主角,進行“相對獨立的戰爭”。從“配角”到“主角”的轉換,這是中國空軍未來發展戰略的新取向,而兼備空中格鬥、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的新式殲-10戰鬥機將是中國空軍在物質方面的第一準備。該刊同時還認為,從俄羅斯進口的蘇霍伊戰鬥機(蘇-27、蘇-30、蘇-33)是中國空軍的“補充選擇”。
美國《防務週刊》報導,俄羅斯在當年交付中國訂購的殲-10戰鬥機用的AL-1FN渦扇發動機,它是在蘇-27戰鬥機使用的AL-31F發動機的基礎上修改生產的。殲-10的正常起飛重量大致在10-11噸之間,推重比將超過1.1,也就是殲-10不僅可以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還可以在空中格鬥狀態下,除維持正常平飛外,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飛機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使飛機的水準加速、爬升、盤旋等性能均有較大提升。
外電認為,殲-10計畫對於中國十分重要,它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進入21世紀的主要裝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上臺階的裏程碑。外界認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外部技術交流環境的改善,融合眾多先進科技的殲-10戰鬥機久不露面反而是一種奇特的“心理威懾力量”,其性能可能不如美國第四代戰鬥機,但其優良的基礎設計和大體國產化的配套設備使其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西方產品競爭,同時通過研製過程培養出專業科研隊伍更是其他亞洲國家所望塵莫及的。
殲-10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殲擊機,十幾年來,人們始終保持著對它的高度關注,盼望著這種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早日服役,使我國空軍能夠趕上世界先進水準。據外刊報導,殲-10是在1985年前後開始正式研製的,一開始便雄心勃勃,“10號機”計畫非常龐大,從渦輪風扇發動機到機載火控雷達,一切都從零開始準備。後來隨著國際關係的變化和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軍方不斷對性能提出新要求,飛機的名稱也從殲-10變成了殲-10A。“當年研製殲-10的第一代人已白髮蒼蒼,當殲-10A首飛時,他們不斷流淚”。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殲-10,也稱“老殲-10”,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研製了,是一種變後掠翼戰鬥機,後來因為我國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基礎,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殲-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當時,美國軍方聲稱,他們的間諜衛星拍到了一張模糊的殲-10照片。他們分析認為,殲-10採用流行的帶有前翼的鴨式氣動佈局,外形酷似歐洲的“颱風”戰鬥機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1996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公佈了一張殲-10的想像圖。從此,殲-10的神秘身影開始逐步展露在人們的面前。
據西方權威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殲-10戰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可與西方當代戰機匹敵。作為中國空軍21世紀前期的主戰裝備之一,其任務將主要是配合中國空軍其他戰鬥機,執行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專家還認為,殲-10應屬單發、單座的多用途輕型戰鬥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好,可攜帶近、中、遠各型對空導彈及對地、對艦攻擊導彈。此外,殲-10還可作間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備第四代戰機的性能。美國《防務週刊》曾報導說,中國殲-10戰機的發動機具有很大的推力,不僅可以使飛機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還可以確保飛機在空中格鬥狀態下的水準加速、爬升、盤旋等;同時,足夠的推力也使飛機的起飛滑行距離大大縮短。根據蘇霍伊設計局蘇-27、蘇-30的總設計師分析,殲-10飛機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機載設備,總體來說是中國自己研製的戰機,達到了相當的先進程度。
日本《航空愛好者》稱殲-10受到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發展的“幻獅”戰鬥機的影響,其外形與許多歐洲國家為代表研製的所謂“三代半”戰鬥機類似,都採用了較大面積的前翼,並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謂鴨式佈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鬥的機動性並大幅縮短起降距離。殲-10極有可能同其他第三代戰機一樣,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根據英國《飛行國際》雜誌去年9月1日刊登的圖片,殲-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後掠角大約在40度~45度之間,而“幻獅”是54度,這些反映出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鬥、突出爭奪制空權。在機體設計上,殲-10採用與美國F-16戰鬥機近似的翼身融合設計,利於隱形和提高內部油箱的容量,進氣道位元於機腹部,其中有一進氣錐,這種佈局可以大大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
據《簡氏防務週刊》報導,單發單座的殲-10A最大起飛重量為19噸左右,採用國產火控雷達,可邊跟蹤邊掃描2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4個目標。就作戰性能而言,殲-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鬥機的要求。而據美國的《國防新聞》週刊報導,殲-10吸引外國軍事觀察家的另一個特點是載彈量大。據他們推測,殲-10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8噸左右,載彈量7噸以上,相當於二戰中重型轟炸機B-29的載彈量。這一指標在輕型戰鬥機中是很先進的,表明它可有效實施對地對海轟炸攻擊。
由於殲-10還沒有正式公開,而國外媒體對它的猜測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因此,殲-10的性能愈發顯得霧裡看花。不同的國外媒體分別對殲-10給出了自己評價,有的甚至還刊登出了殲-10性能資料。如《簡氏防務週刊》稱該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作戰半徑1100千米;而在《漢和防務評論》裏,殲-10長15.1米,翼展9.2米,作戰半徑達1300千米。僅通過這一組資料,我們就可以看出,國外媒體對中國武器的評論,具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不足為據。
再如美國的《防務週刊》,它對殲-10發動機的讚賞似乎也隱含著某種用意。而《漢和防務評論》則認為,首批殲-10A將採用進口發動機,國產發動機似乎還沒完全過關。並妄自揣測,未來殲-10將裝備國產渦扇發動機,而這種發動加裝向量噴嘴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向量推進技術是21世紀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方向。通過給發動機尾噴口加裝可以實施轉向的活動式噴嘴,控制發動機產生的動力方向,從而達到更為靈活的飛行性能。俄羅斯的蘇-37、美國的F-22等都採用了類似技術,因此可以實施超常規飛行動作。如飛機在小速度狀態下可實施360度後側轉向等;飛機頃刻間即可進入大迎角狀態,以便以最佳姿態發射導彈。
《漢和防務評論》還認為,殲-10A的作戰性能與F-16C/D相當,具有很強的超視距空戰、近距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它將更好地貫徹中國空軍“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殲-10A與蘇-30MKK、蘇-27SK一旦同時裝備中國空軍後,表明中國空軍已進入了“以優勝優”的時代。
由於殲-10價廉物美,更多國家都希望能引進殲-10。英國《空軍月刊》報導,泰國皇家空軍早就對殲-10戰鬥機感興趣了,泰國空軍司令員在1997年就曾破例參觀了該機的研製基地,並給予了殲-10非常高的評價。《空軍月刊》還分析認為,除了亞洲,在非洲和南美洲,殲-10也會有很大的市場。
殲-10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次飛躍,它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進入21世紀的主要裝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裏程碑。據香港媒體分析,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外部技術交流環境的改善,融合了眾多先進技術的殲-10戰鬥機久不露面反而是一種奇特的“心理威懾力量”。
更重要的是,殲-10也是新的起點。有海外媒體報導,中國下一代隱形重型殲擊機的風洞試驗模型已經問世,顯然,中國的航空工業已正式啟動了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的研製,極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亮相,它超音速巡航、全面隱形、武器掛架內藏、擁有相控陣雷達技術。而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曾展出過一款外形與F-22有點相似的隱形飛機模型。因此,我們可以更加樂觀地估計:殲-10正式公開露面之日,可能也就是中國更新一代戰機研製取得突破性發展之時。
中國軍事迷久盼的殲-10A(J-10A)殲擊轟炸機,已於今年8月配備南京軍區空軍,這臺殲-10A戰機是中國航空工業專家20年辛勤研製的成果。據瞭解,該轟炸機主要改良了以往轟炸機的發動機和雷達系統,殲-10A(J-10A)殲擊轟炸機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空軍將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移,足以與強敵抗衡。
據參考消息轉載香港《亞洲週刊》的報導,南京戰區率先裝備了10架先導型J-10A殲擊轟炸機,該戰區近兩年間先後裝備了最先進的J-10A、蘇-30MKK、蘇-27SK三種殲擊機,顯示中國基於“臨戰準備”而生的迫切心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2/30/content_5548476.htm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6年1月11日發表了由簡防駐莫斯科記者亨利‧伊萬諾夫撰寫的題為:中國研製“超一10”先進戰機的文章。作者亨利‧伊萬諾夫稱,根據莫斯科方面的可靠消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CAC)正在研製一種升級版的殲-10多用途戰鬥機,稱為“超一10”,它將具有更強有力的發動機、推力向量控制技術、更加堅固的機身以及無源相控陣雷達。
已簽約向中國設計機構提供技術援助的俄羅斯米格飛機公司的專家認為,對殲一10戰機進行升級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必然結果,因為中方最初想採用以色列“幼獅”戰機所使用的普惠PW1120發動機,作為殲一10戰鬥機的一項基本配置。但是,美國出口限制的強制性要求迫使中國決定安裝重量增加20%的俄制AL-31FN型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需要一個更大的進氣口,因為它需要增加40%的進氣量。
殲-10戰鬥機原本計畫安裝“穩相加速器”無線電研究院股份公司(Phazotron—State Scientific ResearchInstitute of Radio,簡稱NIIR)生產的RP一35“珍珠”(Zhemchug)機械掃描平板縫陣列雷達,這種雷達是由米格-29改進型戰鬥機配備的N010“甲蟲”(Zhuk)系列雷達發展而來。儘管俄羅斯已經提供給中國3臺此類型的雷達,並幫助中國的相關機構研製殲一10戰鬥機的火控系統,但到目前為止,NIIR還沒有得到中國的額外訂單。該公司的領導層表示,“珍珠”型雷達不可能被仿製,因為設計者無法獲得它的某些關鍵元件,例如各種不可能被仿製的俄制晶片。
然而,另一家生產雷達設備的俄羅斯公司——季霍米羅夫機械設計局科研中心(簡稱NIIP)稱,最近它已經重新開始與中國合作研製一種改進自“羽毛”(Pero)的無源相控陣機載雷達系統。該公司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他們就曾向中國提供過一臺“羽毛”雷達改進型樣機,但在經過短時間的測試後,它一直未被使用,直到最近中國才重啟與該公司的合作項目。“羽毛”無源相控陣雷達最初是為蘇-30KN多用途戰鬥機研製的,但該戰鬥機計畫最後被取消。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羽毛”可能作為超-10的試驗型號。季霍米羅夫機械設計局科研中心之前已經進行過一個內部專案一一縮小尺寸型的“羽毛”雷達,為米格一29戰鬥機研製。超一10的外形尺寸與米格-29相似,因此,“羽毛”雷達稍做改動就完全可以安裝在超一10上。
2005年歲末,中國簽署了一份價值3億美元的訂單,用於訂購第二批AL一31FN型發動機,它是由蘇-27戰鬥機所配備的AL-31F型發動機為適應單發動機戰鬥機的需要發展改進而來。起初,人們認為該項合同採購的發動機與2001—2002年提供的、已經安裝到殲一10原型機以及最初生產批次飛機上的第一批54臺發動機相同。然而,AL一31FN的製造商莫斯科“禮炮”機械製造廠在2005年12月透露,該批訂單訂購的是AL一31FN M1型發動機,據稱是一種新的AL一3 1FN型發動機改進型號。
該公司的總經理尤裏-葉利謝耶夫說,新型AL一31FN M1發動機是為“中國超一10戰鬥機”專門研製的。4臺該型發動機已經在“禮炮”廠完成裝配。其中一臺發動機已經進行過點火測試,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
葉利謝耶夫稱,AL一31FN M1發動機與以往的型號不同,它帶有一個尺寸更大的風扇,進氣口直徑也從原來的902毫米擴大到924毫米。進氣量的增加使得發動機的最大加力推力從大約122.6千牛上升到132.4千牛。該發動機的向量噴口由莫斯科機器製造廠與設在聖彼德堡的Zavodimeni Klimova克利莫夫工廠共同研發。
葉利謝耶夫說,與特定角度噴口設計相比較,這種新型的向量噴嘴“更適用”於單發動機戰鬥機,使它們在極低的速度下仍具有充分的控制能力。
《簡氏防務週刊》在報導中稱,最新型的AL一31FN N1型推力向量發動機是“超一10”戰鬥機最核心的部件,它將賦予“超一10”強大的過失速機動能力,並能顯著提高其起降性能。採用推力向量技術的飛機,通過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獲得多餘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控制。可以保證在飛機作低速、大攻角機動飛行而操縱舵面幾近失效時利用推力向量提供的額外操縱力矩來控制飛機機動。第四代戰鬥機要求飛機要具有過失速機動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機動能力。推力向量技術恰恰能提供這一能力,是實現第四代戰鬥機戰術、技術要求的必然選擇。裝備了推力向量技術的戰鬥機由於具有了過失速機動能力,擁有極大的空中優勢。使用推力向量技術的飛機不僅其機動性大大提高,而且還具有前所未有的短距起落能力,這是因為使用推力向量技術的飛機的超環量升力和推力在升力方向的分量都有利於減小飛機的離地和接地速度,縮短飛機的滑跑距離。另外,由於推力向量噴管很容易實現推力反向,飛機在降落之後的制動力也大幅提高,因此著陸滑跑距離更加縮短了。
早在2001年6月,《簡氏防務週刊》就報導了中國向俄羅斯購買AL一31FN發動機的消息,《簡防》聲稱,根據俄羅斯“禮炮”研究生產中心的權威消息來源,俄羅斯已經與中國簽署了正式發動機出售合同,由莫斯科“禮炮”機械製造廠為中國提供新型發動機,這一型號屬於AL一31FN系列。俄方聲稱這項合作計畫將從2003年開始,一共將為中國生產300臺AL一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轉移生產技術的談判還在進行當中。報導強調為滿足中方提出的要求,“禮炮”對AL一31FN進行了重大的技術改進,首先是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AL-31F/FN系列發動機的使用壽命規定達到900小時大修時間;此外為配合殲一10戰鬥機的機身尺寸,俄羅斯技術人員與中國技術人員合作對發動機進行修改。包括移動變速器位置,AL一31F的變速器位置在發動機頂部,殲一10 AL-31FN變速器則移至到發動機下方。尺寸的變化還包括縮短長度。儘管進行了上述尺寸縮小改良,但是發動機的功率並沒有降低。而在此之前的2001—2002年,莫斯科“禮炮”機械製造廠已經向中國提供了54臺非推力向量的AL一31F系列發動機。據信,中國的CEC公司已通過談判成功地從俄國取得了生產AL-3l發動機的許可證。
俄羅斯商業日報也證實了關於《簡氏防務週刊》所報導的2005年末,中國與俄羅斯簽訂價值3{L美元的發動機採購合同。俄羅斯商業日報報導,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Rosoboroneksport)與中國簽署了出口推力向量發動機的合同,由莫斯科“禮炮”機械製造生產企業生產,合同總價值3億美元,發動機將被安裝在中國生產的某新型殲擊機上。“禮炮”機械製造廠總裁尤裏?埃裏斯裏夫在接受商業日報採訪時稱:“這是我們與中國簽訂的最新的一項合同。我們將向中國交付100臺AL一3lFN發動機,總額超過3億美元。這些發動機不是用來裝備俄羅斯生產的戰鬥機,而是中國自己研製的戰鬥機。這一合同將擴大我們與中國方面的合作領域,不再局限於只為‘蘇’系列戰鬥機生產發動機。而根據俄國《最高蘇維埃公報》報導,這宗交易是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2005年中最大一宗武器交易。
留裏卡“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的AL一31F渦輪風扇發動機是俄國現代戰機的主力發動機。AL一31的設計工作始於1963年,第一臺原型發動機於1974年試車。AL一31F是留裏卡設計局在1976—1985年間研製的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在研製中曾遇到極大的困難。一是超重。發動機的原始設計方案有4級風扇、12級高壓壓氣機、2級高壓渦輪和2級低壓渦輪共20個級。結果發動機超重,達1600公斤,而最大推力僅110千牛,不得不進行大改。改進後的方案,風扇仍為4級,但高壓壓氣機減為9級,高低壓渦輪各為1級,總級數降到15級,於1976年將重量降到1520公斤,但故障很多。為排除故障重量又有增加,約增加了10%,後來採用每減重1公斤獎勵5個月工資的辦法,減輕了70公斤,實現了原定的重量目標。二是渦輪效率比設計值低4%,後來決定接受這個現實。但為了達到性能,只好將渦輪前溫度由1350攝氏度提高到1392攝氏度。結果渦輪葉片出現裂紋,為此改進了冷卻流路,流路十分複雜,採用了旋流冷卻,用了新的工藝和好的材料,表面加鈷、鎳、鉻、鋁塗層。為此曾撤換過5名領導。在1976—1985年期間,共解決了685個難題。AL一31F設計中共獲得128項專利,使用51臺發動機,總運轉22900小時,其中臺架試車16625小時,試飛6275小時。
1986年,一架安裝了兩臺AL一31F發動機的P一42飛機(蘇一27原型機的改型)創造了32項時間一高度紀錄。AL一3lF發動機重量約1740公斤,結構上採用帶可變彎的進口導葉片的渦扇發動機,進口導葉片有23片,前緣固定後緣有調整片,葉片上有從壓氣機第7級引氣的除冰結構,4級全鈦合金風扇,前三級葉片為長弦帶防振凸肩的葉片,壓比3.6,涵道比0.6。9級高壓壓氣機,壓比6.6,總增壓比23,環形燃燒室,高低壓渦輪都是單級的,渦輪前溫度1665K,發動機空氣流量112公斤/秒,軍用推力76.2千牛,最大加力推力122.55千牛。耗油率0.0695公斤/牛/小時,加力耗油率0.198公斤/牛/小時。AL-31FN在蘇霍伊飛機上的出色表現證明瞭這種發動機異常優異的工作穩定性,對各種惡劣工作條件下的適應性,它能在“眼鏡蛇”那樣的超過90度大迎角下正常工作,“法輪機動”的360度旋轉更是進氣條件惡劣到極點,而AL一31F發動機都表現完美。
AL一31發動機系列的最新型號是AL一31FN TVC(推力向量控制)渦扇發動機,由蘇一27上安裝的AL一31F雙軸渦扇發動機全新改進而來。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帶推力向量噴口的超音速噴氣發動機。誕生於1992—1994年間,它是一種後燃加力式發動機,燃油經濟性大為提高。蘇一37安裝了兩臺AL一31FN TVC(推力向量控制)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採用模組化設計,帶加力燃燒室,每臺發動機提供83.36千牛推力,使用加力燃燒最大推力142千牛,尾噴口可操縱上、下-15一+15度偏轉。推力向量控制完全進入數傳飛行控制系統之內被整合。兩臺發動機的推力向量控制尾噴口在兩對液壓式裝置作用下能同步和非同步偏斜。推力向量控制沒有沖角限制在速度接近零允許機動操縱,能被駕駛員通過專用的側部手柄來手動控制或自動地被飛行控制操作。蘇一37戰鬥機的超強機動性能依靠的新型雙向推力向量控制發動機和全權數位飛行線控系統,允許飛機在幾乎任何的高度從旋沖和失速狀態中迅速恢復。
在經過了20餘年的大批量生產之後(期間沒有經歷大的改進),2 1世紀初,AL一31F渦扇發動機終於進行現代化改進。該計畫涉及兩家公司:留裏卡一土星設計局(NPO土星集團的子公司)和莫斯科“禮炮”機械製造廠(MMPP Salut)自己的設計局KBPR。在兩個計畫中,“禮炮”製造廠在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展示了新發動機的部分細節,因此計畫的目標相對明確。AL一31F發動機的現代化改進計畫被分為3個階段,最初分別被命名為AL一3lF—M1、M2和M3。後來為避免侵犯NPO土星集團的 知識產權,“禮炮”廠刪去了“AL一31”首碼。接受了第一階段升級的發動機在蘇一27 37-11“595”號飛機上進行了飛行測試。首飛時間是2003年1月25日,此後又進行了20次試飛,用於研究在飛行包線內某些關鍵點處的發動機穩定性。第一階段的升級專案包括安裝一個新的增大直徑KND一924—4型低壓壓氣機(KND為低壓壓氣機的俄文縮寫,924為直徑尺寸,毫米,4為4級)和SAU一235數位式控制系統。“禮炮”廠宣稱新控制系統的可靠性是舊系統的3倍而重量卻節省了40公斤。新壓氣機使最大非加力推力由75.21千牛提高到了81.49千牛,最大加力推力則由122.58千牛提高到了129.80千牛。然而發動機的重量也由1547公斤微增至1557公斤。在第二階段現代化改進期間,採用了新的渦輪盤冷卻系統,因此能把加力推力進一步提高到138.26千牛。在第三階段,採用了一個全新的、具有3級寬弦葉片的風扇(低壓壓氣機)。這種名為KND一924-3的風扇採用整體式葉片盤技術,與老的4級風扇相比具有更大的增壓比和更高的效率。一個KND-924-3型風扇已於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作了首次公開展示。
根據《簡氏防務週刊》的報導,殲一10戰鬥機原本計畫安裝“穩相加速器”無線電研究院股份公司生產的“珍珠”機械掃描平板縫陣列雷達,這種雷達是由米格一29戰鬥機配備的“甲蟲”系列雷達發展而來。儘管俄羅斯已經提供給中國3臺此類型的雷達,並幫助中國的相關機構研製殲-10戰鬥機的火力控制系統,但“穩相加速器”無線電研究院股份公司並沒有得到中國的額外訂單。而與此同時,季霍米羅夫機械設計局科研中心稱,最近它已經重新開始與中國合作研製“羽毛”無源相控陣雷達,該公司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他們就曾向中國提供過一臺改良過的“羽毛”雷達,但在經過短時間的測試後,它一直未被使用,直到最近中國才重啟與該公司的合作項目。因此,目前“超一10”採用的雷達型號尚無定論。
N010“甲蟲”雷達是一種X波段(8—12.5GHZ)多功能多普勒雷達。這種雷達最早是為米格~29戰鬥機研製的,並於90年代早期在米格一29M戰鬥機原型機上進行了機載飛行實驗。“甲蟲”雷達可以相容的武器包括:Kh-31A、R-27Rl、R一27T1、R一37E和RW-AE導彈。新式型號的“甲蟲”雷達,比如“甲蟲一F”型,可在200公裏外探測到雷達反射面積為5平方米的目標,探測範圍為正負70度,能跟蹤24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8個目標。根據型號不同,雷達重量在180公斤至300公斤之間。
“甲蟲”系列雷達採用了嵌入式檢測能力,並且按照空一空模式以及空一地模式標準細化的如下15種可靠的操作模式:
空一空:上視/下視搜索能力;邊掃描搜索邊跟蹤能力(Tws),可以跟蹤10個目標並同時打擊其中的4個(多目標打擊能力)。
空戰模式:垂直搜索;平視顯示儀搜索;大角度搜索;在低空空域戰鬥飛行狀態下的精確瞄準以及自動的地形規避能力。
空一地:即時波束掃描地面成像;多普勒波束銳化;合成孔徑測繪;同時打擊4個目標的多目標打擊能力;地面活動目標跟蹤指示功能升級空地測距和導航能力.
在2001年底和2002年早期,“甲蟲”家族又增加了“甲蟲一8-II”、“甲蟲一27”、“甲蟲一F”和“甲蟲一M”這一系列新的衍生成員。分別是針對殲一8IIM、蘇一27、米格-23、米格-29改進型等飛機發展出的衍生型號。其中“甲蟲一M”採用了直徑為680毫米的平板槽式陣列天線(亦即平面縫隙陣列天線),它的系統組成包括1個信號接收機、1個先進的數位控制器、1個資料和信號處理器、1個同步器、1個雷達電源供應裝置、1個雷達輻射器、1個發射機和電視成形單元。相比早期型號,“甲蟲一M”採用了“巴吉耶特”電腦處理器替代了原來的基線雷達C.90處理單元。極大地拓展了其空地模式的範圍:包括有波束掃描地面成像、地面固定目標探測、地面活動目標指示(MTI)、地形規避以及多普勒波束銳化。
最新型號的“甲蟲”雷達的特點是:上視/下視警戒一搜索和追蹤一掃瞄10個目標並同時與多達4個目標交戰(“甲蟲一8一II”只能同時與2個目標交戰);垂直搜索;擡頭式搜索顯示幕;大視場搜索;低空作戰用的自動地形回避功能;地形測繪即時傳送;多普勒波束銳化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圖像放大和凍結功能;同時跟蹤處理4/b目標;地面移動目標指示/追蹤儀;升級了的空對地搜索和導航系統。
根據《簡氏防務年鑒》的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1年6月訂購了100臺“甲蟲一8一II”雷達樣機用以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殲一8II的機載雷達進行翻新改造。而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蘇一30MKK也裝備了“甲蟲一M—S”雷達。作為祖克家族的一員,祖克一MF已被選定作為俄羅斯聯邦第5代先進戰機的機載雷達候選者之一。
“穩相加速器”無線電研究院股份公司的RP一35“珍珠”雷達是一種帶數位化火控感測器和相控陣電子掃瞄天線的X波段雷達。它有一個液體製冷的行波管發射機,1個激勵放大器,l部有3個頻道的微波接收機和l部可編程的信號及資料處理機。“珍珠”雷達的關鍵控制部分都被整合到飛機的油門開關和操縱杆上,雷達資料則顯示在上視和下視顯示幕上,以便幹單人作戰。該型雷達增強了空對地性能,並能相容種類廣泛的俄制空對空和空對地彈藥。美國《空軍月刊》指出,“珍珠”雷達的探測距離為160公裏,可以跟蹤10—15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的4-6個。曾經有消息表明,以色列試圖向中國推銷埃爾塔公司生產的EL/M-2035型機載火控雷達,但由於此前發生的美國禁止以色列向中國出售預警機一事,無疑表明以色列生產的機載火控雷達不可能被這種為中國寄予厚望的戰鬥機所採用。而《簡氏防務週刊》則報導,他們從俄羅斯軍工界獲得消息說,2005年10月中國派遣了一個12人的代表團訪問俄羅斯,主要任務是驗收“珍珠”雷達。簡氏的消息指出,今年中國還將接受20套類似的雷達系統。
季霍米羅夫機械設計局科研中心的“羽毛”無源相控陣雷達具備同時跟蹤15個目標、同時接戰8個目標的能力,並將顯著提高對目標的跟蹤距離。由於配備了TKS一2(R098)加密資料鏈,多達16架的蘇一27戰鬥機能被整合成一個集群使用。“羽毛”相控陣雷達能使長機在較遠的距離上跟蹤較多的目標,並把目標資訊傳遞給其他戰鬥機,從而使它們能隱蔽接敵。“羽毛”雷達由具有與“甲蟲”雷達相同的機電介面和電力消耗,但是僅重85公斤,節省了30公斤重量。
國外軍事媒體關於殲一10戰鬥機衍生型號的報導一直不斷,尤其是關於殲一10艦載型的報導。《世界安全》雜誌報導,中國計畫發展新型戰鬥機的海軍型,稱之為殲一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鬥機。因此,殲一10有可能重新設計。其他西方媒體也紛紛撰文報導,稱殲一10有艦載機改型計畫,艦載型的殲一10將成為未來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的主力。美國著名保守派學者理查。費舍爾在其撰寫的((2005:中國航母雄心的轉捩點》一文中聲稱,中國有意要購買AL一31FN型推力向量發動機,用於改進正在中國國內生產的殲一10戰鬥機。推測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改進殲一10戰機用於航空母艦艦載機。推力向量發動機會允許用於較低降落速度,而且也會較迅速的在接地後復飛的情況下拉起。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也指出殲一10的艦載機改型面臨兩個問題,首先,殲一10的前起落架的強度必須加強,因為艦載機在著艦時,前起落架必須承受很大的衝擊力。而殲一10採用腹部進氣道,前起落架位於進氣道下方,並未與機身承力構件相連。因此,恐難以承受著艦時的衝擊力。殲一10的艦載改進型必須解決前起落架的強度問題。費舍爾就指出“殲一10需要做出實質上的改變,尤其是起落裝置”;其次,殲一10是一種單發輕型戰鬥機,空軍可以接受單發戰鬥機,但作為航母艦載機,單發顯然在安全性上不足以提供保障。因此殲一10艦載型可能不得不改用雙發設計。從單發到雙發,加上改進起落架,這意味著殲一10的設計方案幾乎要推倒重來。因此,《世界安全》雜誌指出,考慮到海軍型戰鬥機的採購量有限,殲一10雙發艦載型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於使用俄羅斯的蘇一33。費舍爾也指出“中國將要購買蘇一33型戰鬥機……如果購買成功,蘇一33將會給中國帶來一個更好的平臺,可以更好的適用於更複雜的攻擊任務和非常危險的訓練任務。”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819&ArticlePage=8
中國軍方加強空中加油訓練,對此軍事評論人士說,空中加油使中國對南中國海島礁監控能力大幅提高,但也有可能促使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加緊擴充軍備。
美國之音引述據中國解放軍報報導,7月25日,廣州空軍駕駛「殲-10」開始空中加受油訓練,戰機對接加油成功,提升部隊遠海作戰能力。
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說,殲-10空中加油成功是中國空軍從國土防空到遠距離投送的初步轉變,是中國國防力量擴張的「身體」語言。
他說,「殲-10是國產的一流戰機,公佈這一點,其實是向美國、日本、臺灣等宣佈,我現在要擴大我的制海制空權,要推出第一島鏈。殲-10加油成功,中國衝破「第一島鏈」沒有問題,南海也將被整個覆蓋。」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型島嶼帶。馬鼎盛解釋,第一島鏈是中國解放軍進入大洋的門戶。
臺灣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軍事評論員楊念祖認為,殲-10戰機經常性演練展示中國以「境外防禦」為主的國防戰略思維。
楊念祖說,解放軍軍力向南中國海和東海延伸,對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空軍防禦能力構成壓力,可能會迫使他們加強國防現代化。
馬鼎盛也表示,殲10的演練可能會促使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加緊從西方國家引進武器裝備,甚至把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勢力引入該地區,將南沙問題國際化。
報導說,在南中國海爭端問題上,雖然中國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但是與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的衝突一直不斷。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在南中國海各自佔領的島嶼上已經開始修建戰略工事。
中國日前也宣佈,未來10年將在渤海、南海和沿海構建3個相當於大慶油田規模的海上油氣田。
據報導,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7月初發表文章呼籲,形成「1個中國最怕的南沙集團」,與中國爭奪南海。「東南亞國家聯合起來才能增加談判籌碼」,「若獨自與中國磋商就像螞蟻與大象談判」。不過,南沙集團的提議沒有得到太多的響應。
但是,南海向來是敏感區域,是東南亞各國向中國叫板的敏感地帶,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會觸動南海諸國的神經。而中國軍方此番如此高調展示日益提升南海方向戰力,引發南海國家的新一輪軍備競賽似乎已經成爲必然。有專家甚至指出,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可能會借機把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勢力引入該地區,將南沙問題國際化。儼然一個由殲-10引發的新一輪南海“危機”又要來臨了。
其實,即使殲-10不展示遠海戰力,也不能夠阻止南海多國日益膨脹的野心,因爲他們早就在借提升先進武器對抗中國,更早把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勢力引入該地區,將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爭議國際化了。既然如此,中國何不使用更多的軍事措施,在南海展示軍威,讓南海諸國明白侵犯中國主權並非易事。這或許才是解放軍正在做的。
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近期刊載中國問題專家理查德?費舍爾(Richard Fisher)的文章稱,爲使在南海的角逐得以順利進行,中國可能會在美濟礁建設簡易機場與港口設施,以向該地部署中型運輸機、大型海上巡航機以及各種艦艇。另外,文章還稱,解放軍還可能將殲10戰機部署到美濟礁。
東方網引述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文章稱,費舍爾據今年6月19日香港《大公報》刊載的2月份退役的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的訪談稱,張黎上將建議中國政府在南海存在爭議的美濟礁建造海軍及空軍設備,並建議中國對南海的“嚴重形勢”作出強烈的反應。文章引用張黎將軍的話稱,在南沙群島的500個小島中,中國只控制著4個(實際上接近9個),而越南控制著29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控制著4個或者更多。而且,中國尚未在南沙群島構建石油勘測平臺,而其他國家已對那裏進行了大規模的探測。
費舍爾稱,張黎將軍表示爲保護中國的利益,中國政府應該施行一個由三步組成的項目:第一,增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及其他機構所擁有的大型艦船和巡航機的數量,以便更好地執行中國有關南海問題的聲明。張黎特別指出,中國政府應該建造3000噸重的同護衛艦一般大小的艦船,用以完成該項任務;
他接著說,第二,中國應該在南海部署“三維偵察觀測系統”,因爲其當前的這種能力“非常落後”;第三,中國政府應該增大其對碼頭和機場等“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在美濟礁。張黎強調稱:“美濟礁特別適合用來建造機場及港口,一旦這些設施落成,中國便可以利用它們控制整個南洋群島。”這暗指新建成的機場將擴展人民解放軍殲10及殲-11戰機的航程。
費舍爾指出,解放軍目前看似並沒有采取張黎將軍積極建設美濟礁項目的建議,而是采用漸進措施,逐漸在南海中部至南部海域內建立了軍事設施。自1974年中國從越南手中奪回西沙群島之後,北京一直等到1988年才開始了下一個軍事動做,奪回了南沙群島內的6個小島或礁,其還對一些由越南軍隊占領的島嶼發起了進攻。然後,在1994年底至1995年初的時候,中國悄悄的占據了美濟礁。中國將這三個事件都看作是一段時期內的當務之急或受華盛頓、莫斯科的南海行動所驅而采取的手段。
費舍爾介紹稱,在1995年,解放軍僅在美濟礁建立了一些簡單的金屬與木質平臺。不過,到1998年的時候,其在美濟礁北端建立了一些混凝土建築物,取代了此前的金屬與木質平臺。然而,從2004年至2007年,解放軍擴展了其在南沙群島的軍事設施。到2006年的時候,解放軍在一個未知名的小島上建立了一個擁有圓屋頂的新塔,可能是一座雷達設施。在2007年,簡氏信息集團獲得的衛星圖片顯示美濟礁上的軍事設施已經擴展到美濟礁的南端,解放軍在那裏建立了規模更大的新混凝土建築物。這一衛星圖片還顯示出,一些測量船與其他船舶爲中國在美濟礁的建設行動提供了支持。
費舍爾還表示,解放軍將在美濟礁展開規模更大的建設活動,在那裏建設簡易機場與港口設施。這一努力將需要用大量石料與混凝土,這是建造機場、碼頭、倉庫以及營地等建築物的基礎。雖然美濟礁軍事設施建設的最終構造仍不得而知,但文章認爲,中國需要在美濟礁建立一個大型軍事基地,應該在這裏部署殲-10與殲-11多用途戰機,這需要一個擁有約1000米跑道的簡易機場。
費舍爾稱,配備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殲-10戰機能夠實現短距離起降,而解放軍最終可能會研制出一種短距離垂直起落戰機,這會顯著降低戰機對簡易機場的要求。只要在美濟礁建設一條2000米的跑道,那麽中型運輸機或大型海上巡航機就能夠在這裏著陸。雖然美濟礁周圍水域似乎足以讓解放軍的輕型巡洋艦與掃雷艇等小型戰機駐泊,但爲了建造能夠使大型艦艇駐泊的碼頭,解放軍還需要繼續挖深。
費舍爾認爲,解放軍可能在美濟礁建設的新建築物包括碼頭或跑道,還包括能夠發射包括現代地對空導彈、巡航導彈或新型遠程反艦彈道導彈在內的一系列導彈的基礎設施。另外,如果美濟礁沿岸地區水域能夠被挖深,那麽解放軍還可能會在這裏部署解放軍海軍現有或未來即將獲得的防空驅逐艦,這些防空驅逐艦能夠發射遠程防空與反艦導彈。
費舍爾據此得出結論稱,中國事實上正根據張黎將軍積極發展軍事的建議,以便控制其尚未掌握的南海地區。至于在美濟礁建造大型基地給解放軍提供的援助,費舍爾指出,首先,結合西沙群島西部永興島現有空軍基地,在美濟礁建設軍事基地,將會爲解放軍提供位于其南海領海兩端的中轉站。它們可以提供安置雷達或管理海底傳感器的地點,使解放軍作戰部隊探測到不受歡迎的美軍或其他亞洲國家軍隊。
在美濟礁建設大型軍事基地還有助于解放軍海軍與空軍監督從該海域一直到馬六甲海峽的海運航道。此外,一旦在該地建設軍事基地,對于可能出手援助菲律賓的美國軍隊,人民解放軍便能夠很容易地迅速展開攻擊,或者輕易地利用小型布雷艦及快速攻擊艇截斷菲律賓的海上貿易航線。
回應
造大型水泥船,裝滿石料,拖到南沙的島礁,然後炸沈,填海造陸。現在的中國具備這個財力物力,也可以增加人民的收入,拉動經濟的增長。南沙出現一個大的島嶼後,南海局勢的主動權就在中國的手裏了!
樓主吃飽屎後.就再接著吹.中國網民中有部人最大的特點.象瘋狗一樣愛瞎吹!殲-10在N年前就在南海巡飛.就是沒去制止他們占領島嶼!
威懾,建基地,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好辦法,中國的轟炸機要到南海各島嶼上空轉悠,視察視察,別搞幾個破漁民對敵不起作用,有時還被綁爲人質
嗨 ,人家越南人不是被嚇大的,你進行均是恐嚇是沒有用的,排在多的潛艇,護衛艦還是什麽都沒有用的,只有一個有用,就是實施南海軍事管轄。不過這也需要軍事力量,以多大範圍爲軍事管轄區違反就是用武力。過去舊中國是萬國園,今日南海是萬國園。可悲!可泣。
我對現在這些憤青們的言論真是的無語到了極點了:
你以爲戰爭是你們家開飯啦?說打就打,如果打輸了,你去當俘虜啊,中國的這麽多年的發展你給彌補啊。如果你們沒有這麽大的能力,就把嘴閉上,國家的領導人能夠領導千軍萬馬,能夠做12億人的領導,不是吃幹飯的。比你們這些人加起來還要強的多。領導們不是怕戰,不是不想收回領土,但是他們想的比你們多多了,你們就知道痛快,可是你們可曾想到國家的利益,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社會的和諧,人民的幸福,人民的感受?如果打輸了,輸的不但是軍隊的實力,更是我們整個中國的利益,這個涉及到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複興,中國人民能否在世界上昂首挺胸。我相信,如果你們這些人做了領導人,中國算是沒救了。
等著吧,我不著急,因爲南海一定是中國的。南海周邊的國家早晚有一天會嘗到中國導彈的滋味,如果美,日,澳不老實,一起收拾了,讓他們也常常在中國家門口打架是什麽滋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f43230100eagu.html?tj=1
《簡氏防務周刊》8月14日報道題 本排名主要參照如下指標:1.同一技術條件下,高低、重輕搭配戰機中,高的比低的先進,重的比輕的性能要強,如同一時代的F-15與F-16、蘇-27與米格-29之間F-15和蘇-27明顯要強些。原因很簡單,“低、輕”戰機往往都是同時代重型戰機的簡化補充産物,前者跟後者相比無論是在價格還是作戰性能上都有較大差距。來自非洲兩國的實戰也證明米格-29根本就不是蘇-27的對手。2.在戰機劃代問題上,參照國際潮流,第四代戰機強調能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矢量發動機實現的高機動性能,而三代戰機則采用電傳操作強調近戰機動性,整機推重比大于1,使用空空導彈重視超視距空戰。一些三代機通過進一步改進采用了更先進的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在國際上又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戰機。
首先在四代戰機中,F-22很像是孤寡人,其具備了四代機所要求的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等一系列性能指標可謂第四代戰機的標准。如果按這個標准也只有F-22算是四代機了,可是老又偏偏宣傳其爲F-22實現高低搭配的F-35也是四代機(從性能其很難跟F-22相比,國空軍也曾說過一架F -22相當于數架F-35的戰力),考慮其也采用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隱身能力強,又可以垂直起飛就“算是”四代機吧!
除了四代機以外,現在全球最先進的戰機就要算三代半戰機了。這些戰機包括蘇-35、F-15改進型戰機(如F-15E,圖中都寫爲F-15g,F-16g類似與其早期型號相區別)、蘇-30MK(尤其是蘇-30MKI)、陣風(Rafale)、臺風(EF歐洲戰鬥機)、F-16g(如F-16E等)、蘇-27g(改進型蘇-27)、鷹獅改(JAS)。三代半戰機都采用了新型相控陣雷達,在發動機方面相對于三代戰機也有了提高。俄羅斯一直是僅次于國的軍事航空大國,其研制的蘇-35戰機在三代半戰機中應該算是最強大的,其所采用的“雪豹”相控陣雷達性能十分先進,而其還裝有更強大的矢量發動機,相對于蘇-35,蘇-30MKI(至于中國的蘇-30MKK就差些了)算是其簡化版,排名稍次。所以本文認爲在三代半戰機中,其作戰性能大概是蘇-35>蘇-30MK>F-15g>F-16g>陣風=臺風>鷹獅。依靠北歐強國瑞典的實力,鷹獅改進型戰鬥機采用了國提供的新型發動機是三代半的入門機,也就“算是”三代半。至于陣風和臺風,法國作爲歐洲的航空業老大,其主動退出歐洲戰鬥機計劃所研制的陣風戰機各方面性能都不會差于其他幾個歐洲國所研制的臺風戰機,而且陣風戰機還采用了獨一無二的“自動地形跟隨”系統,其創新型可見一般。至于美國的F-15、F-16改進型戰機、技術成熟,而且是在實戰基礎上的成果,采用了很多即將要被使用到四代機上的新技術(如隱身驗證),又根據美國的航空實力當屬三代半的前茅。
三代半戰機以外,就剩下一些三代入門機了。說到三代入門機,就不得不提中國國産的殲10A戰機了,其是最新一款三代戰機采用了歐洲三代半戰機所普遍采用的鴨式氣動布局具有很好的空戰機動性,而且使用90年代成熟數字化技術,采用的是634式全數字化飛行操控系統。數字化的飛行控制計算機不僅速度快,功能也更強,其運動機動性與安全性明顯優于采用早期模擬技術的戰機。殲10A雖然采用很多新工藝和新技術並且裝備有“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是其發動機依賴俄方有待改進而其雷達仍然采用機械掃描而並非相控陣,因此其還不能算是三代半戰機,希望其改進型能克服這些問題,除此之外其仍然能算作是三代入門機中的佼佼者。
三代入門機中,除去殲10,其他大多是三代標准的建立者。如F-15A、蘇-27SK、F-16A、幻影2000、米格-29、IDF、梟龍等。這些戰機雖然是三代機,但他們的性能卻是參差不齊的。幻影2000的性能很終歸中距,F-15的初期機型(以日本裝備的F-15J(改進之前)爲例)、F-16初始型號(臺灣的F-16A(改進之前))雖然采用了電傳操作,但是其雷達不具備發射和引導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AIM-120)的能力。蘇-27SK采用的是模擬電傳操作,也不能發射“發射後不用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R-77)的能力。在三代入門機中,除了上述以外剩下的飛機只能稱之爲“算是”三代機,如沒有采用電傳操作的米格-29(特指早期的大衆型號),采用了電傳操作和最新電子設備而機動性能較差的梟龍和IDF。三代入門機的排名應該是:J10A>蘇-27SK>F-15J>幻影2000>F-16A>梟龍=IDF>米格-29。米格-29的實戰效果很不理想,但是也有人認爲不是飛機的原因,但是本文認爲米格-29的機動性能雖然較好,但是其電子設備實在太過落後,空戰結果與飛機本身也有離不開的關系。
回應
作爲中國獨立研發成功的第一型高性能,現代化戰鬥機,J-10在激起軍事發燒友極大熱情的同時也遭到了相當多的批評。其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相持不下;前者往往傾向于誇大該機的作戰能力,而後者則以造價過高,技術過時等理由對其大加抨擊。那麽事實究竟如何?J-10 在世界戰鬥機之林中的真實位置在哪裏呢?
重型戰鬥機在作戰半徑,雷達功率,載彈量,改進潛力等方面均有輕型戰鬥機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將重型戰鬥機如F-22 和Su-27/30系列和輕型戰鬥機如J-10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是不合適的。與其它輕型戰鬥機相比,J-10的性能是頗爲優秀的。根據已有資料推算,在空戰載荷(1/2內部燃油,4 空對空導彈)下,J-10的翼載荷小于300千克/平方米,推重比接近1.2。雖然這個推重比低于EF2000和陣風的推重比,卻不輸于大部分F-16, F/A-18A//C/D的推重比,J-10的空戰翼載荷則與EF2000和陣風極爲接近,大大低于F-16, F/A-18A//C/D的空戰翼載荷。由此推斷,J-10的亞音速加速性能當與F-16, F/A-18A//C/D相近,略遜于EF2000和陣風,亞音速機動性和敏捷性與EF2000和陣風相當,優于F-16, F/A-18A//C/D;超音速加速性能,沖刺速度,機動性和敏捷性與EF2000相近,優于其它型號(大後掠角三角翼,低翼載,可調進氣道均指向優秀的超音速性能)。
那麽與F-35這一隱形戰機相比,J-10是否還有一搏呢?一個沒有被廣泛地認識到的事實是,F-35並不是嚴格定義上的戰鬥機,將其稱爲輕型轟炸機更符合實際情況。F-35的設計思想來源于美國空軍對近距對地支援戰術的研究,其設定作戰環境是大規模重裝甲軍團的交戰前沿,設定作戰對象是在機動野戰防空系統掩護下運動的裝甲部隊。
J-10的早期生産型價格較爲昂貴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9c89e0100f6v7.html?tj=1
回應
都什麽對什麽啊。樓主話相當有道理。殲10哪怕就是性能不比F22,在戰爭中也未必就輸的一塌糊塗。打仗不是1對1好不好。還有許多其他的綜合因素。就像古代打仗一樣,難道你能說誰的軍隊耗的錢多,建設的更龐大,誰就肯定贏。簡直就是白癡,一群弱智。
我覺得J-10未必就會輸。雖然F22不管是那個方面都比J-10強,這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的。
但是你們想沒想另外的原因,F22造價多少?J-10多少?一架F22價值十多架J-10,假如已狼群戰術用十多架J-10來攻擊一架F22 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c356c0100ff94.html?tj=1
能控制4架蘇27的電戰蘇-30MKK已交付中國空軍(2009-10-03 15:49:37)標簽:軍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轉型成爲一支現代化的部隊,以便能應對與美軍的沖突,這些沖突包括海軍和空軍的在南中國海的沖突,在日本宣稱的水域發生的領土爭端,或者是因爲臺灣發生的戰爭。中國投入巨大數額的財富和資源構建一個“世界級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並“在這方面取得重大進步”,華盛頓的國際戰略評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費舍爾(Rid Fisher)指出,“中國大陸內部可能認爲,中央指揮當局和所有區域指揮機構擁有的現代數字自動化指揮設備通過太空,高頻雷達和寬帶連接進行三重連接,”他說,“移動終端單元,通過太空衛星和對流層散射,在陸地、空中和海洋特定的地方都有信號。
數據困擾
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風波
費舍爾認爲中國建造了三到四套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用于測試和過渡産品。“不清楚它們是否現在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可以預見的將會建造更多,”他說,“這個項目始于整合A-50預警機和費爾康預警機,當時美國強迫以色列在2000年6月停止了向中國提供雷達。”“然而,來自臺灣的消息一直說A-50預警機飛行的掠影和費爾康預警機一樣,所以,中國起碼形成了系列的A-50預警機。據估計,那是由中國與俄羅斯合作的産物,可能還有烏克蘭的工程師幫助中國完成了雷達的安裝。”有兩種運-8預警機的方案:運-8“平衡木”預警機和運-8面陣列相控陣預警機,“平衡木”預警機的原型機在2006墜毀,摔死了35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工程師和5名機組成員。盡管墜機破壞了該項目,並且失去了該項目的負責人和尖端的專家們,該項目對解放軍仍然是極端重要的。費舍爾說“平衡木”預警機上配套的雷達顯然是模仿瑞典愛立信公司愛立眼預警機的造型,盡管同樣的技術問題也出現在全天候截擊機(Saab)上,但愛立信公司一直給予否認。“它的優點是比A-50預警機重量更輕價格更便宜,這樣,可以購買更多,”他說,“對中國外圍的區域行動來說,該系統能理想地完成對空和對艦任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基斯坦很可能同時擁有全天候截擊機(Saab)/愛立眼預警機和運-8“平衡木”預警機。運-8面陣列相控陣預警機首次揭開神秘的面紗是在2005年由溫家寶總理出席的兩架面陣列相控陣預警機的天線裝配會上。關于該系統幾乎沒有公開的報道。配套的雷達可能和那些用于海軍旅順級驅逐艦上的雷達是同一型號的。“這意味著在運-8系列也將定型,”費舍爾說,“如果是真實的,那麽該預警機的使命就覆蓋了從簡單的空中預警到地面繪圖直至高級的用于武器用途的微波發射。所有都可能用于發展定位雷達的技術。”也有迹象表明一種神秘的海軍預警機正在研制。
費舍爾說在2005年一種中國的雜志在文章中不小心地披露了看起來象是E-1“追蹤者”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的模型的一角,是在中國政治局的一位領導訪問研究所期間的事情。這顯然和解放軍發展航母的抱負是一致的。然而,並沒有見到有真正的投産。沃特爾指出,解放軍其他的作戰系統也能夠擔當空中指揮系統和協助作戰數據交換的任務。“正在爲中國研制的改進型蘇-30 MKK2戰鬥機見能夠擔負起在一個共同的通訊網中指揮控制另外十多架戰機的任務。”他說,“蘇-30MKK飛機模型已經交付解放軍,它能夠指揮控制4架蘇-27戰機。
電子戰
奔向C4ISR系統
作爲現代化空軍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戰飛機出現很早。二戰時期,在對納粹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過程中,盟軍轟炸機遭到當時納粹德國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和裝備有炮瞄雷達的地面防空高炮的強大攔截,盟軍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爲了對抗德軍防空體系中最重要的雷達系統,盟軍專門選擇了一些轟炸機,在上面裝備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包括早期的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和錫箔條投撒器等。其中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主要用來對抗納粹德國空軍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錫箔條投撒器則投撒大量錫箔條用來幹擾地面防空雷達和高炮的炮瞄雷達。這些最早的空中電子戰手段極爲有效的壓制了納粹德國的防空雷達系統,對盟軍取得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電子戰飛機在二戰以後的曆次局部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出動EA—6B“徘徊者”、EF—111A“烏鴉”和F—4G“野鼬鼠”三種電子戰機,對伊拉克的防空雷達預警探測網、通訊系統、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導雷達系統等進行了強有力的全面壓制,在美軍強大的電子幹擾下,伊拉克方面的防空預警探測系統、通訊系統和防空武器的制導雷達系統陷入全面癱瘓。預警探測雷達探測不到空中目標,地空導彈不能發射,喪失炮瞄雷達引導的高炮只能盲目對空射擊,戰鬥機無法起飛應戰,通訊指揮系統全面中斷,國內廣播、電視等也基本中斷,伊拉克的電磁環境完全陷入“黑夜”中......正是由于有電子戰飛機的強力支持,多國部隊的空中力才能在伊拉克上空肆無忌憚的任意往來。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這三種電子戰飛機再次登場,對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全面的高強度電子壓制,爲這場北約方面完全依靠空中打擊取得勝利的侵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正是由于電子戰飛機在曆次戰爭中的卓越表現,美軍才下大本錢發展新一代電子戰飛機。于是就有了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EA—18G是美國海軍在新型F/A-18E-F戰鬥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一種新型專用電子戰機,將用于取代現役的EA—6B“徘徊者”。與EA—6B相比,EA—18G除電子戰任務外還可以執行一些常規作戰任務,作戰效能有巨大提升。而美國空軍也計劃將開發F-35戰鬥攻擊機的電子戰型號用來取代EF—111A“烏鴉”。
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援越抗美的防空高炮、雷達部隊與美軍電子戰飛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烈搏殺,對美軍強大的空中電子戰能力有切身感受。因此對發展電子戰飛機非常重視。到目前爲止,通過公開資料已知的中國空軍裝備的電子戰飛機包括“轟幹-5”和“轟電-6”兩種。“轟幹-5”是在空軍曾經大量裝備的轟-5轟炸機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轟電-6”則是在目前中國空軍最大的轟炸機轟-6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這兩種電子戰機中,轟幹-5已經開始逐步退役。轟電-6由于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裝備,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而且航程遠、作戰半徑大。因此在新型電子戰機服役前是中國空軍最強大的電子戰飛機。此外,中國空軍還有一些用運輸機如運-8改進的電子戰飛機和電子戰直升機。總的來說,中國空軍的電子戰機實力有了很大進步,但靈雲認爲這些電子戰機依然有很多不足。
首先,轟幹-5是中國空軍最早的電子戰飛機,其原型機是早已退役多年的轟-5。轟-5是蘇聯伊爾-28輕型噴氣式轟炸機的中國仿制型,也是中國空軍的第一種國産噴氣式轟炸機。該型機已服役多年,機上電子設備等已經相對落後很多。而且該機使用的是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因此航程和作戰半徑都存在不足。而且該機還存在航速慢的問題,這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因此,轟幹-5已經開始退役。與轟幹-5相比,轟電-6的航程和作戰半徑要大得多。而且,由于原型機轟-6有巨大的載荷空間,因此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設備,所以轟電-6具備強悍的電子戰能力。但是,靈雲認爲轟電-6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它的速度依然很慢。轟電-6最快爲高亞音速,這難以跟上現代化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也就無法作到伴隨攻擊機群進行電磁壓制任務。而更重要的,與戰鬥攻擊機相比,轟電-6體積非常龐大,機動性也很差,更不可能作到和突擊機群一樣進行低空-超低空突防。如此體積加之速度慢,在沒有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遭到對方空中力量的攔截,根本無法作到伴隨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進行遠程奔襲作戰。轟電-6最適合的戰場環境和作戰模式就是在己方已經取得絕對制空權或至少已經掌握有效制空權的情況下,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對敵方進行電子戰。這種方式非常類似俄國的伊爾-76改進性電子戰飛機和美國的EC-130電子戰飛機這兩種大型電子戰機。而且,與EA—6B“徘徊者”等相比,轟電-6的性能過于單一。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轟電-6只能進行包括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無法使用攻擊性武器執行“硬摧毀”。而且不具備空中自衛能力,作戰時身邊必須有護航兵力掩護。而EA—6B“徘徊者”等即可以使用電子幹擾設備進行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也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直接攻擊敵方雷達,實施“硬摧毀”。而且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因此具備相當強的多用途性。隨著中國空軍以殲-11B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爲代表的遠程武器的陸續服役,中國空軍已經開始從原有的近程防守型空軍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能完成己方攻擊機群的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具體說就是做到能在己方攻擊機群作戰過程中執行攻擊和監視敵方雷達和通信裝置而保護己方安全。同時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等武器直接殺傷敵方防空雷達等,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與此同時,由于現代化戰爭環境的變化,還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和攻擊機一樣具備高速性能,最好是具備超音速伴隨能力。因此,速度慢、體積大、用于單一的轟電-6已經無法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這就需要一種新型電子戰飛機。這種飛機要求能滿足現代化進攻型空軍的需要,而且要具備多用途性。于是就有了目前已知的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和網絡傳聞中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那么,這兩種飛機哪種更適合做中國空軍的新型電子戰機呢?
電子戰機的載機選擇非常重要。因爲這直接關系到改型後的性能和作戰能力。前面我已經提到過,中國空軍目前已經開始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配合遠程攻擊機群作戰的伴隨電子戰飛機必須具備遠航程、大作戰半徑。同時,由于要執行相當強度的電子戰任務,而且作戰任務還有多樣性,如即要執行電磁幹擾壓制,還要執行無線電監聽等。因此需要載機能攜帶一定數量的電子戰裝備。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大的載彈量以保證足以攜帶足夠的設備。同時,載機的速度必須足以跟上高速攻擊機群,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的速度,最好是具備超音速性能。同時,要求載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在必要時可以進行自衛。那么,殲-10和“飛豹”誰的性能更合適呢?
首先是航程和作戰半徑。這對任何一種現代化戰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國外和國內)一些機構的分析,殲-10不帶副油箱時,作戰半徑800公裏,帶副油箱時爲1100公裏。FBC-1A“飛豹”作戰半徑則可達1650公裏。因此,在遠程作戰能力上,作爲典型的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在載彈量方面,殲-10的載彈量爲約5.5噸,FBC-1A“飛豹”載彈量爲6.5噸。在載彈量方面重型的“飛豹”也要強于輕型的殲-10。在飛行速度方面,FBC-1A“飛豹”最大爲1.7馬赫,殲-10則爲2.2馬赫。在飛行速度方面,以對地攻擊爲主的重型的“飛豹”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這是由于兩者的體積、重量有很大不同,殲-10要比“飛豹”輕得多,推重比也大得多。在空戰自衛能力方面,作爲以對地攻擊爲主兼顧空戰能力的重型的“飛豹”不如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但靈雲認爲,“飛豹”本身就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在空戰性能方面,公開資料已經證實“飛豹”的空戰能力尤其是敏捷性遠強于日本改進後的F-4J重型戰鬥機。要知道日本的F-4J重型戰鬥機其是經過專門強化空戰性能的改進的,其空戰能力在同代戰機中是出類拔萃的。能夠擊敗它,說明作爲一種以電磁壓制和使用反輻射導彈對地攻擊爲主的電子戰飛機“飛豹”的空戰自衛能力是完全夠用的。加之可以使用新型國産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新型大離軸近程空-空導彈,輔以新型頭盔綜合顯示-瞄准系統,“飛豹”的空中自衛應該沒問題。而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這本身就是“飛豹”的本行,比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要強得多。
通過上面的性能對比我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在作戰半徑、載彈量、對地攻擊能力方面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戰鬥機。盡管殲-1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空戰能力上強于“飛豹”,但“飛豹”在這兩方面上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作爲電子戰飛機的需求。他的速度已經可以保證他能有效配合高速攻擊機群進行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而他的空戰性能也足夠實現空中自衛。而且,由于未來的電子戰飛機將進行遠程作戰,因此要求要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這方面作爲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比單發的輕型的殲-10更合適。而且“飛豹”體積大,內部改進的空間也大。在今後近一步改進的空間上也強于輕型的殲-10。因此,靈雲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飛豹”要比殲-10更適合。
目前,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已經開始在空軍服役,這已經得到多種官方消息的明確正是。但那個所謂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卻始終不見任何蹤迹。唯一的“證據”就是殲-10可以挂載一些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戰機絕不是一給一架飛機挂上幾個電子戰吊艙就成的。最現實的,目前中國空軍包括強-5在內的多種飛機都可以挂載自衛用電子戰吊艙。戰機挂載電子戰吊艙早已經成爲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平常行爲。那按“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的標准,這些飛機甚至連強-5就都可以算作是“電子戰機”了。電子戰飛機作爲一種高尖端武器,是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在外表上看好像只是挂載了幾個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作爲一種專門的電子戰飛機,其與原型相似的大概只有這個外表,其內部爲進行電子戰任務肯定進行了大幅修改,安裝了必要設備。可以預見,FBC-1A“飛豹”的電子戰改進型今後將繼續下去。這種改進後的電子戰型號“飛豹”將成爲未來進攻型中國空軍中強悍的——電子鬥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9482-1-1.html
詳參【圖博館】:
F-5E F-104 幻像2000 台印的幻像2000 台F-16 Block 20 來了雄鷹走了神鷹 IDF與JF17 適形油箱之議 IDF(我不飛)變雄鷹?
空對空導彈 兩岸空空導彈 中國空空導彈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FC-1 VS 殲7MF "梟龍"飛機電子與氣動系統 殲-7FS與殲-7MF 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
殲十出口之爭 殲十性能之爭 外國軍媒眼中的殲-10 J-10內幕宣傳 殲-10戰機 以色列Lavi戰機
殲9之敗 殲13之敗 殲-8之生產 殲八IIM火控系統 J-8之改良 殲-8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由SU27到殲十一 殲-11性能之猜 SU-27家族關係 Su-35 SU-34 SU-33 Su-30 SU-27 米格-31 米格MiG-29 S-3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
EF2000颱風戰機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F-15“鷹”戰機 F-14 F-18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PLA四代機之爭 《僵局》
三代機大車拼 《未來戰機》 印度LCA戰機 F-16全史 F-2戰力及問題解讀 日本F-2戰鬥機 瑞典JAS-39“鷹獅”
俄羅斯遇經濟抵制 Su-35戰機被大量退單 2022/01/04
俄羅斯的蘇愷系列戰機過去幾十年一直很暢銷,不過最近遇到退單潮。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與西歐陣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間接導致一些Su-35戰機的原本訂戶決定退訂單,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印尼都取消了Su-35戰機的採購案。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Su-35之所以被退單,與它的產能受限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俄羅斯掌握了大多數Su-35的生產工作,但是精密的電子設備卻需要從美國、歐洲和以色列進口,在美國與北約對俄羅斯進行工業產品的禁運後,就造成產能的延遲。
消息人士表示,「由於俄羅羅未能及時更換供應商,先前從一些歐洲國家和以色列進口的主動掃描陣列雷達和關鍵航空電子設備被扣住,影響3個國家對Su-35的大訂單。」
埃及也停止了30架Su-35戰機的採購,轉單到其他款式的戰機。鄰國阿爾及利亞也決定不買Su-35,而是把資金集中到Su-30SM 戰鬥機的性能更新上,現代化上。這對俄羅斯來說,是相對的好消息,雖然新戰機訂單取消,但至少現有戰機的性能提升也是一筆不無小補的商機。
Su-35剩下的出口希望在伊朗,報導稱,德黑蘭將於下個月與俄羅斯簽署一項為期 20 年的軍事戰略合作協議,可望購買包括 S-400、軍用衛星和埃及退訂但已完成的Su-35戰鬥機。
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日前巴基斯坦空軍2022官宣視頻透出端倪後,巴國隨即對外放出殲-10C機隊將在2022年3月23日國慶中展示的消息,之所以從殲-10A直到殲-10C才成交,除了與印度購入飆風戰機外,殲-10C成功換裝渦扇-10向量推力發動機與決定搭配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是關鍵。
霹靂-15可供巴JF-17(梟龍)Block3使用,但在雷達與與機動性等遜於飆風,對戰勝算不大。進口殲-10C後,只要掌握機會並運用適當的戰術,有機會先發制敵擊敗飆風。
殲-10C在2019年珠海航展傳出的是每架7000萬美元,接近梟龍Block3的5000萬。殲-10C甚至稱這次交易是14億美元購入36架,真是半買半送,當然也有可能是與其他交易項目捆綁在一起才有的價格。中國願意以如此低廉價格出售給巴國,除了雙方長期的關係之外,可以讓殲-10C有實戰檢驗的戰場。因為對於所有高價值軍事資產來說,實戰戰績才是軍火外銷唯一的硬實力,只要有一次機會擊敗盛名在外的飆風戰機,那未來的財源才真是源源不絕而來。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美媒:巴軍殲10C令印度面臨重大挑戰 全面超越蘇30 2022-01-05 軍迷圈
美媒《軍事觀察》報導,巴基斯坦已成為殲-10C“4++代”第一個海外客戶。
印度自20世紀90年代末部署重型戰鬥機蘇-30,並從2002年部署更先進的蘇-30MKI,目前有270多架正在服役。
蘇-30MKI續航能力比殲-10C高得多,可攜帶更多的彈藥,而印度最近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飛行速度和高度不但不如蘇-30,甚至也不如殲-10。殲-10是在蘇-30MKI問世16年後的2018年才服役,並受益於中國強大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規模,在航空電子設備,特別是感測器和電子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殲-10C的部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尺寸要比蘇-30MKI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小,但更難被干擾,探測效率也更高,電子對抗能力也更強。殲-10C的PL-15性能遠遠優於俄羅斯R-77和法國“米卡”導彈。在射程上,PL-15可以達到印度導彈的兩倍以上(R-77為110公里,米卡為80公里)。PL-15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不僅不易受到干擾,也更能鎖定隱形目標。在短程空對空作戰方面,殲-10C的PL-10短程空空導彈具有非常大的離軸發射角,要比印度優勢。殲-10C機身更廣泛使用複合材料,重量也更輕,推重比也更高。
殲-10C相對于蘇-30MKI的主要優勢在於,低得多的運營成本和維護需求,以及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資料連結。這也被認為是使該機在2020年模擬空戰中擊敗俄制蘇-35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