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5 05:58:13阿楨

《不完美的社會》

雅各比在前評《不完美的圖像》區分兩種不同的烏托邦:藍圖派烏托邦和反偶像崇拜的烏托邦。前一傳統強調詳盡無遺地描繪出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還設計出奇奇怪怪的未來之形象,幾乎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反偶像崇拜的烏托邦思想家一如那些嚴格遵守《舊約》反對偶像禁律的人一樣,既拒斥藍圖設計師對細節的癡迷,也抗拒現代圖像的引誘。在這兩重區分之後,雅各比論證說:反偶像崇拜的烏托邦精神將復活冬眠中的社會政治想像力,為更加美好的未來提供了希望。我們需要學習並重返那種精神,使我們自身對更加富有想像力的未來之觀念保持開放態勢。

雅各比這種二分法和扭曲他人的技倆(詳見後評《理想國》)連書名都似吉拉斯的《不完美的社會》(香港‧今日世界,1976,今日世界是美國宣傳機構的偽裝)。出身於共產主義陣營、曾是南斯拉夫副總統兼「國民議會」議長的吉拉斯,在獄中完成著名的《新階級》(1957)一書、發現「共產黨是壓迫人民的新階級」之後,又寫出了《不完美的社會》(1969),且自以為清晰地洞察到了:「社會可以是完美的這種觀念是共產主義者犯的基本的錯誤」。他說:

「不完美的社會,這正好和共產主義者的完美而無階級的社會相對照,共產黨人正以實現完美的和無階級的社會為藉口來繼續其獨裁和特權的地位。…我故意用『不完美』(unperfect),以示與常用的『不完全』(imperfect)有別。我相信社會根本就不可能完美。人必須有思想和理想,但他切不要以為都可以完全實現。共產主義是種烏托邦主義,當其取得了權力時,便成為一種教條,便極易於科學主義和理想主義來使人類受苦。我若說社會是不完全,其含義便好像是說社會是『可以』使之變完全的。…我們應取的態度是社會是不可能完美的這一事實,但同時也得了解人類必須有其夢想,社會才能改良與進步。」(p.2)

吉拉斯未免「酸葡萄」(權力喪失)和「苦瓜」(被迫害)心態了,要是他一直掌權,會如此前後矛盾(p.8)嗎?而且別說柏拉圖《理想國》的完美理念界「形式」不是如吉氏所言可以在現象界實現的(p.22),馬克思及徒子徒孫也沒說共產主義是「完美的社會」更遑論可完全實現了。

但「理想國」和「共產主義」畢竟是種誘惑啊!

吉氏等的人必須有的「夢想、思想和理想」,不只是是種誘惑,是種康德式的「性虐待狂」(尼采批康德的物自身「可欲但不可求」之用語),而且同樣會帶來腐化。

我就不了為何一定要有「夢想、思想和理想」「社會才能改良與進步」?就像有位筆名秋風的在<民主運作不完美不等於民主失敗>替台灣民主辯護,說道:

當然,理念與“質料”即社會實際相結合生成具體的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民主制度,它就總是不完美的。但現實世界的民主制度不完美,並不等於民主就失敗了。
由此可以看出,民主的“理念”,即那個抽象的最好的民主,對於現實的民主建設來說,至關重要。那就是應當追求的理想,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全部政治活動的根本目的,只有當政治人物和普通民眾始終向著那個目標,採取各種努力逼近那個目標,這個共同體的政治才是善的。我們用這個理念來衡量政治完善的程度。進行這種評估的標準是那理想的民主,而不是具體的社會實際。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083/2006/12/04/622@1332026.htm

秋風怎不反思「抽象的理想的民主“理念”」就是種烏托邦主義,也是西方霸權從古希臘至今美帝(當然還有台獨等)常拿來合理化自己失敗、惡行和罪行的藉口,這種民主主義藉口與共產主義有何本質之異?

上一篇:《不完美的圖像》

下一篇:《理想國》

橘子 2007-10-15 23:23:15

擺盪兩途求取中道,遲早會找出最適當的路.

中國政府除緬甸一事外,其他近況進展,基本上都看得出改善的誠意在,在國際舞台上也絕對不會失去鼓勵,但反觀國內,未改善扛攬自身責任在先,數次將問題推卸污衊兩岸關係為擴充權位版圖四處散撥言論擾亂視聽掩蓋事實在後,甚至還已退步當成五台透過媒體包裝大肆炒作,讓人信以為真,不知近年民不聊生近況與客觀報告數字結果完全不符,結果還硬ㄠ, 想想真是可悲! 口水能當飯吃嗎?

版主回應
各自找出最適當自己的路吧

《極樂世界》-生命的價值 文:火行者

《極樂世界》的背景設定是有錢人已經離開地球搬到極樂世界,在那邊有最好的生活和醫療,但留在地球惡劣環境的人類就很可憐,麥特戴蒙和所有在地球上的人一樣,都想偷渡到極樂世界去,但這次他是因為嚴重瀕臨死亡的狀況才變成非要背水一戰。電影本身並沒有那麼科幻,大多數場景還是在地球,麥特戴蒙的造型,半人半機器,也沒有要讓他變成機器戰警的意思,反而,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是片中的哲學。
  《極樂世界》中的地球v.s.極樂世界並不是那麼陌生的,在現在我們的世界上也有這類的情況,會有比較落後的國家,人民沒有尊嚴或價值,人命不值錢,也有比較美好的國家,生活有保障,醫療制度也健全,是這些落後國家的人會想要偷渡前往的極樂世界。而《極樂世界》只是把這樣子的關聯給強化和極端化了。
  然而,《極樂世界》的視角,是從在地球,在那個被遺棄的地方,來看的。在地球嚐到生存痛苦的人當然都夢想著到天上的極樂世界,特別是在他們有病痛的時候。而片中事件的起因就是麥特戴蒙的角色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唯一的機會就是上極樂世界治療,所以在片子的前半段,看到的幾乎都是一種「求生存」的人類本能。
  在這個求生存的過程中,也有摻著一些回憶,是麥特戴蒙小時候還有著希望的時候,和一位心愛女孩的夢想。這個部份還蠻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後來麥特戴蒙的選擇。《極樂世界》讓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心境的改變,身為一個低下階層一心為了自己的命要求生存,不惜闖入極樂世界的麥特戴蒙,這麼多年來一直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大部份的人都是如此的。卻在最後,他能夠體會到生命更高的價值。這並非他的目的,但在追求自己利益的過程,反而看到了比自己利益還要重要的東西。
  本來以為來看《極樂世界》是在看科幻動作,卻在最後,看到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不見得是來自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付出反而會更覺得充實。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7/34071387/

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 文:火行者

《極樂世界》最引人注意的一點,應該就是麥特戴蒙的造型了吧?除了他非常詭異的光頭以外,特別練出來的六塊腹肌也是一大特色,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的設計,就是因為他的角色,是在未來世界當中的生產線工人,屬於低下的階層,而在片中能救他的只有有錢人所居住的極樂世界Elysium的醫療資源,但有錢人對這些窮人都是見死不救。
  不論是在過去、現在、或未來,似乎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少不了階級之分,而電影很喜歡把焦點放在比較辛苦的階級,不見得一定會拍得很政治,連愛情片都會有跨階級的愛,比如最為人所知的《鐵達尼號》就是下層社會的李奧納多愛上高貴的凱特溫絲蕾。階級的現實阻礙更能突顯出愛情的偉大,以及人的價值並不在於出生。
  奴隸則是更極端的題材,比如《決殺令》傑米福克斯的角色就是黑奴,有相當多內心的壓抑、反叛、暴力、復仇等等元素,這種階級所造成的負面能量,在電影中很好發揮,也是探討生命意義的好切入點。
  其實古早也有把人拿來玩遊戲的歷史,《神鬼戰士》說的就是羅馬競技場,且羅素克洛扮演的是一個常勝將軍變成奴隸,也因為這樣子的階級改變,連帶改變了心態、環境、生存,卻也是在這樣子的情況,以另一種形式,影響了羅馬帝國。
  階級其實只是人性的一種表現,背後當然也有著很複雜的心理因素,再加上各式各樣的外在因子與不同的情境,隨便怎麼組合都可以搭出吸引人的電影素材。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極樂世界》,探討的也是人之常情:自私,有錢人的命比較值錢,有完美的世界,會希望和所有人分享而把水平拉低嗎?會想把什麼病都能治的醫療資源與「亂七八糟」低下階層的人分享嗎?階級貴賤不光是個制度,真的有太多值得電影去明喻或隱喻的素材了。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7/34071792/

電影中的未來會是極樂世界嗎? 文:火行者

電影可以有天馬行空的想像,特效也可以做出很夢幻的世界,但大部份的電影當中,地球未來的命運通常都是很慘的,像極樂世界這樣美好的世界通常都是地球以外的地方,這或許也有著環保暗示,提醒人類好好愛護只有這麼一個的地球,否則人類的存在並不會讓地球更好,甚至總有一天我們真的會把它給毀滅了。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7/34071684/
2013-08-09 10:13:04
無憂 2007-10-15 18:03:14

「理想國」和「共產主義」畢竟是種誘惑啊!

何解?

版主回應
那您得去讀柏拉圖和馬列毛的原著
不然參考我館<緣現論><蘇俄與中共>也行

簡單地說:
為實現烏托邦的民主自由理想
(此民主自由為「絕對」的而非資本主義式的)
非得要行使強有力的集權統治

此正是烏托邦的困思與兩難
2007-10-16 07:05:45
塵俠 2007-10-15 11:48:35

~民主運作不完美不等於民主失敗~

就怕政客用&quot追求民主 力臻完美&quot的蘿蔔
讓懵懂無知如小白兔的人民
無止境地追隨下去

版主回應
正是如此 2007-10-16 07:07:09